[txt99.com欢迎你来下载更多的电子书]
解密大清社会:红楼韵事
作者:张涛之
内容简介
男人们基本不会作诗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1)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2)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3)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1)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2)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3)
出嫁前的最后一次人生演习(1)
出嫁前的最后一次人生演习(2)
避风港变成破船
无权的滋味太难受
王夫人向贾母挑战(1)
王夫人向贾母挑战(2)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巴掌下面出地位(1)
巴掌下面出地位(2)
巴掌下面出地位(3)
大观园女儿国
当“二奶”——贾府丫鬟的最高理想(1)
当“二奶”——贾府丫鬟的最高理想(2)
哭问娘在何方(1)
哭问娘在何方(2)
哭问娘在何方(3)
绝望的鸳鸯(1)
绝望的鸳鸯(2)
内容简介
为什么宝钗不爱宝玉?
为什么黛玉不劝宝玉读书?
为什么鸳鸯不愿做贾赦的小老婆?
为什么史湘云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
为什么探春改革成功还被远嫁?
为什么秦可卿的葬礼比贾母的葬礼规格高?
为什么邢夫人捡到秀春囊后不交给贾母而交给王夫人?
为什么专制社会里接班人会成为问题?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触,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人情世故、家族兴衰、权力运作、风俗流变、道德与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揭示了红楼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破解了许多未解之谜,生动展现了清朝社会各阶层生活中的潜规则。
本书富于哲理,故事性强,文字幽默风趣。读者在领略阅读快感的同时,还能对《红楼梦》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
男人们基本不会作诗
红楼中的男人们基本不会作诗,或是没有见过他们作诗。贾赦作过诗吗?没有。贾政作过诗吗?没有。贾政的本事是只会骂宝玉。每当宝玉作一首诗或作一副对联时,贾政总是呵斥一番。你个臭小子,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贾政有一次触景生情,倒是想作诗,可半天连个诗毛也没有作出来。倒是宝玉一下子作了出来,贾政恼羞成怒,又骂了他一顿。
老爷不会作诗,小爷们呢?一模一样。贾琏作过诗吗?没有。贾环呢?那是连正儿八经的诗的影子都没有。贾珍、贾蓉一模一样,都没有作过诗。也可能他们能勉强写几句顺口溜,但由于实在是水平太低,书里面就不记载了。
不知道为什么,红楼里的小姐们特能写诗,特爱写诗。惜春除能写诗外,还会画画,真是多才多艺。老爷们、小爷们大都不会作诗,偏偏贾宝玉会作诗。一个贾宝玉加上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经常在一起作诗,唱和。在此基础上,他们索性组织起了诗社,大作特作。由于诗作得好,诗社活动雅,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也参加进来,热闹非常,诗社成为红楼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在诗社里,小姐们展示的不仅是诗才还有应对复杂社会的能力。诗社不仅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也是人生角斗场。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1)
红楼小姐和宝玉在一起作诗,并不始于海棠社。远在元妃省亲时,她们应命而作,大得贾妃赞赏,特别称赞薛宝钗和林黛玉诗作与众不同,胜过李纨、迎春、探春、惜春。这次笔会,除史湘云不在贾府未参加外,海棠社的基本成员或是海棠社的常务理诗都到场了。
虽是一个小小的笔会,但也是海棠社姐妹们的一次临入社前的考试。经元妃判卷,全部及格,薛宝钗、林黛玉是优等。这次笔会为海棠社的成立打下了基础,也为社内的人事安排提供了组织准备。
元妃省亲是正月份的事。元妃回去后,觉得为迎接她省亲的大观园空着不好,便命宝玉和姐妹们住进去。二月底,李纨、宝玉、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共七人搬进了大观园。优美的环境,宽敞漂亮的住宅,为海棠社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自元妃省亲那次笔会后,宝玉和姐妹们每日游大观园,体察着住进美园以后的感受。喜的喜,悲的悲。诗言志,词感怀。宝玉和姐妹们诗兴大发,每有佳作问世。宝玉的四首律诗《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和黛玉的葬花长诗最为脍炙人口,可谓绝唱。探春作了什么诗没有,书里没有写,但却写了探春对大观园美景的赞赏和留恋。“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情景难逢,未忍就卧。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 多么美的月色啊!多么美的芭蕉啊!多么美的人间胜景啊!多么美丽的少女啊!人美加上景美,探春还不是美诗泉涌
p> 美景固然很美,但能美到让人留恋忘寢的地步吗?确实能。有的作家每每写到三峡美景,写出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万年绝唱。那是作家真实的体会。既然诗里有“星”和“月”,说明作者夜里看着三峡夜景流连忘返啊!说真的,晚上坐船经过三峡,看着一江月光静静地流淌,不会作诗的人也要诗兴大发啊
p> 住进大观园的这六个月,宝玉和姐妹们诗兴大发,佳作不断,为海棠社的成立奠定了学术基础
p> 三础已备,海棠社的成立是呼之欲出了
p> 八月三十一日,探春折简邀请宝玉和众姐妹齐集她的住宅秋爽斋,商议成立诗社。众姐妹热烈响应。宝玉是最喜欢这种事情的,放下请简就往秋爽斋跑,但还是迟了一步。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早已到了秋爽斋。姑娘们跑得比小伙子还快,足见探春的提议是多么受欢迎
p> 探春起诗社,史湘云正好回家去了,听说众姐妹们起诗社作诗,急得了不得,恨不得立即向贾府跑去。宝玉也催逼着贾母把史湘云立即接来,史湘云终于在诗社成立后的第二天下午赶到了大观园
p> 海棠社应到成员全部到齐,经大家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成立海棠社。探春起的社,自然是社长了。探春要作诗,还得由负责实际事务的人具体掌管社务。于是,大家就推选探春为名誉社长,推举大嫂子李纨做社长。李纨提名,大家表决同意,由不太擅长作诗的迎春、惜春担任副社长。海棠社专门成立了理诗会,这自然是会理诗的人担当的职务。于是,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贾宝玉理所当然地成了常务理诗
p> 海棠社的成立,不仅受到了众姐妹的欢迎和支持,也受到了贾府高层领导的赞赏。诗社在红楼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角色
p> 首先,诗社促进了红楼小姐的互相融合
p> 红楼里的小姐很多,身份复杂。有的是贾府本府的小姐,如迎春、探春、惜春。有的是和贾府女主人关系很近的亲戚的小姐,如黛玉、宝钗、史湘云。有的是和贾府女主人关系稍远的亲戚的小姐,如宝琴、邢岫烟等。这些小姐个个文化水平很高,但性格脾气差异很大。黛玉是个小性子,宝钗是外柔内刚,湘云是个炮筒子。虽然都是富家小姐,但家庭背景不同,贫富悬殊。宝钗最有钱,邢岫烟最贫寒。她们虽然长相很美,但又各有特点。史湘云最美,是红楼第一美。黛玉最俏,是红楼第一俏。宝钗最稳,是红楼第一稳。探春最能干,是红楼第一帅。迎春最木,是红楼第一呆。惜春最古怪,是红楼第一怪。邢岫烟最贫,是红楼第一寒。这么多性格各一,背景不同的人凑在一起作诗,你高我低,还不是争个面红耳赤;做东凑份子时,还不你多我少,吵个一塌糊涂
p>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2)
但是,从海棠社起社,到赏菊,到芦雪亭联句,再到桃花社咏絮,我们没有见到那些诗社里常见到的不愉快的现象。反之,我们见到的是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争着掏钱做东的和谐景象。之所以如此,是李纨、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这几位常务理诗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纨是社长,会写诗,尤其会评诗,而且很公平。黛玉的诗好就评黛玉的诗好,宝钗的诗好就评宝钗的诗好。宝玉总是想为黛玉争得头名,每每被李纨警告记大过。
宝玉的作用不可小视,没有宝玉,这个诗社就起不来。宝玉在诗社里因动笔慢每每被罚,但他并没有任何的恼怒。有次在芦雪亭作诗,他又落败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跟妙玉讨要红梅。宝玉很高兴被罚,众人也笑说罚得妙。不一会儿,宝玉从栊翠庵拿着红梅回来,芦雪亭更添几分春色。
湘云长得很美,文才也很好,宝黛时常输给她。但宝钗却很喜欢她的心直口快。芦雪亭联句时,湘云抢着联句,高兴地趴在宝钗怀里直笑。宝钗爱抚地搂着她,亲如姐妹。
宝玉、黛玉、宝钗诗作得好,但又非常谦虚。特别是宝钗,每当大家称赞她的诗作得好时,她总是风趣地谦让,你们爱捉弄我就捉弄吧。宝钗以此表示大家的称赞是鼓励,并不是我的诗作得多么好。
在对会费的问题上,海棠社的几位常务理诗也是非常积极。史湘云主动提出罚自己一场。怎么罚呢?是由自己做个东,请大家作诗。湘云多么豪爽啊!
但是,湘云财力有限,难以做东。还是宝钗帮她出主意,才解决了这个难题。结果,诗社活动得又体面,又热闹,又有趣。
诗社还扮演着活跃红楼社会气氛的作用。
前面说了,贾府为了活跃封闭小区的文化生活,备有戏班,而且还有栊翠庵这样的寺庙。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戏班不错,看戏是一种文化享受。但看戏时,主要是观众和演员的心理交流,观众之间不便过多地闲谈。你说话多了,别人还怎么听戏?所以,还得有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享受,还可以为人们互相交流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什么呢?诗社。当时恐怕没有比诗社更好的形式了。
海棠社的诗词创作成为贾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主要是藕香榭赏桂花和芦雪亭烤鹿肉。这两次活动都因为安排巧妙,又充满浓浓的诗意备受贾母的重视。两次活动虽然都是作诗,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散发着诗人们的闲情逸致。
藕香榭的这次诗社活动,是由史湘云发起,宝钗相助策划而举行的。活动的内容是赏桂花,吃螃蟹。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常务理诗,更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等大人物,也有鸳鸯、琥珀、彩霞、平儿这些跟随主子的贴身丫头“副小姐”。活动的地点是藕香榭。这是一个盖在湖中的带回廊的大亭子。由于宝钗的策划,亭子布置得极雅致。贾母一进亭子,只见回廊上两个炉子,一个是茶炉,几个小丫头扇风炉煮茶;另一个是酒炉,几个丫头扇着炉子煮酒。再配上一池碧水,真是人间仙境。
饭食也很简单,没有什么三盆六碗,就是吃螃蟹,相当于吃自助餐,自取自剥自吃,活动自如。人们赏着藕香榭旁的两株大桂花树上的桂花,吃着螃蟹,开着玩笑。那些“副小姐”们更是打打闹闹,拿着螃蟹互相抹来抹去,逗得贾母开怀大笑。
赏了桂花,吃足了螃蟹。笑够了,说够了,贾母带着王夫人回去休息去了。常务理诗们开始作诗。这次诗社的主题是咏菊花,共有十二个题目:《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诗作好后,李纨阅卷评论,黛玉作得最好。李纨又指出宝钗、湘云、探春的诗作的优点。宝玉又落榜了,但他一点也不在乎,反而为黛玉拔取头筹而高兴。
这一次诗社的特点是抓住了秋天的特色。持螯赏桂咏菊,是秋天的乐趣。史湘云利用起诗社的机会,让贾府上下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尽享“秋”的乐趣,对提高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大有益处。诗社的影响范围已不再只限于海棠社了。
具有红楼特色的海棠社(3)
第二次比较大的活动是芦雪亭烤肉。
这次活动是在冬日大雪中进行的。活动由李纨发起,在芦雪亭举办。这次活动参加的人很多,除贾母、王夫人、凤姐和常务理诗外,还有新近入住大观园的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几位新来的亲戚的姑娘,还有宝钗的“副小姐”香菱。李纨发起这次活动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赏雪景,二是作诗,三是顺便为新来的几个姑娘接风。
活动的地点选在芦雪亭。屋里有北方的大炕,又有烤炉。常务理诗们大吃烤鹿肉,饮酒,赋诗,赏雪景。贾母也来凑热闹,她一进芦雪亭便被宝玉从栊翠庵要来的那枝红梅所吸引。出了芦雪亭后,又见宝琴披着鲜红的斗篷站在山坡上,旁边一个丫鬟托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枝红梅,大雪之中,显得格外醒目俊俏。贾母高兴地感叹,活脱脱一幅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还有一点不能不强调,诗社的活动进入了大众文化的范畴,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作用。
贾母参加了好几次诗社活动,在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她又引导诗社的创作向大众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众常务理诗的诗作得好,但究竟怎么个好法,也只有他们自己能说清,其他人实在没有这个水平。一种文化活动只局限在几个人中间,生命力是有限的。如何使诗社的创作能为大众所利用,所欣赏,正是贾母要考虑的问题。贾母建议众常务理诗,作诗的同时,也可以作些灯谜,供全府的人在正月里猜谜。
灯谜,实际上就是谜语。正月里贾府要挂很多灯,供人们赏灯。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灯下,又增加了赏灯的兴趣,同时也便于人们利用灯光看清谜面,谓之灯谜。这是贾府过节年年少不了的,也是很多人家过节时的保留活动,以前就有过元妃在正月赐灯谜的故事。
灯谜从哪里来?一种是豪门朋友作为礼物送来的。元妃赐过灯谜,官府之间自然会互送灯谜增加感情。一种是从街上买的。灯谜既然可以作为礼物送人,自然也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卖年礼的店请一些穷秀才作许多灯谜,再高价卖出去。贾府以前就曾买过灯谜,不是买的话,正月里的几千个灯谜是从哪里来的。再一种就是自己作。正月里元妃赐灯谜给贾府,如有猜着的可作一个灯谜由太监带给元春。于是贾府里的主子们又猜灯谜,又作灯谜,忙得不亦乐乎。
贾母非常高兴,命人搬来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放在正屋,命那些常务理诗和候补理诗都作灯谜贴在灯下,大家互猜,分外有趣。
自作自猜的灯谜比从外面买来的猜着有趣。但那时海棠社还未成立,还没有一个适当的组织把这个活动推广开来。现在有了海棠社,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了。芦雪亭联诗后,大家又都投入了作灯谜的热潮。宝琴跟着父亲经商,跑了很多地方,她把十处古迹的逸闻趣事作成十首诗,题目为《赤壁怀古》《钟山怀古》《淮阴怀古》《广陵怀古》等。诗写得很好,更妙的是这十首诗全部是灯谜,十分难得。
经贾母这一引导,诗社的创作已是为大家创作,为大家服务了。
贾母对于诗社的指导很得力。诗社是一个高雅的艺术团体,如果为了提高荣国府的几百人对于高雅文化的欣赏水平,派诗社的常务理诗们去当先生,教贾环、袭人、平儿之类的人去学写诗,那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贾母没有这样做,她找到一种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沟通的渠道——作灯谜。诗很难欣赏,灯谜大家都能猜。
重要的是,由于诗社创作成绩很大,在获得贾府的财政支持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1)
海棠社成立后,马上面临着经费危机。
海棠社的诗既不要出版,也无须发行,在这方面海棠社倒不需要钱。海棠社需要的是会务费。笔会一开,吃喝都来。开一次笔会,需要准备一些酒来助兴。贾府的主子们的饮食很好,常务理诗们也不是为了赶着吃点什么去参加笔会。但既然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总得喝点什么润润嗓子吧。那么喝什么呢?喝茶。但是,光喝茶还不行。要作诗,就要有好兴致,什么东西能使人兴致好呢?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嘛。喝了杜康,精神兴奋起来了,话也多了,舌头也快了,不敢说的话也都敢说了,于是诗兴也大发了。
酒是辣的,喝了酒还得吃点菜让舌头不要辣麻了,也让胃口舒服一点。于是,就得准备菜。贾府的人吃惯了好的,一个茄子还得用鸡肉鸡汤弄好多遍。如果诗会上都是炒白菜、土豆丝,常务理诗们还会有什么诗兴。所以,笔会上的菜还得精致。这样一来,开一次笔会就得好几两银子。这钱从哪里来?要知道,宝玉、探春一个月的生活费每人才二两银子,一下子拿出五六两银子办笔会,对谁都是很头疼的事。
海棠社是探春起的头,探春每月也有二两银子。但她是庶出,没有人格外给她挹注。大家在秋爽斋起诗社咏海棠后,只是“略用些酒果”。看那个意思,只是“意思意思”而已。
史湘云当时回家去了,后来听宝玉派去给她送鲜果的婆子说大观园众姐妹结了诗社在作诗呢,当时就急得不得了,他们结诗社怎么也不告诉我。宝玉听婆子回来说云姑娘急得不得了,马上逼着贾母把湘云接来。湘云来后很高兴,主动提出“罚我一个东”,就是史湘云主动提出由她做东设席请常务理诗来参加笔会。
当晚,史湘云兴致勃勃地在灯下拟订计划。宝钗好心地提醒她,虽然诗社是大家聚在一起玩玩,但也要认真对待,想得周到,自己花费不多,大家玩得高兴,这才有趣;你有几个钱?都拿出来做东都不够,你怎么办?
史湘云顿然醒悟,确实如此。但大话已说出去了,怎么办呢?还是宝钗给她出主意才解决了问题。原来宝钗家的田庄上出产味道很好的大螃蟹,宝钗叫薛蟠给庄子上的人说一声,叫他们马上抓些又大又肥的螃蟹来,这是不花钱的。当时正是秋天,桂花开放,持螯赏桂乃是一件极雅的事。贾府从贾母起都爱吃螃蟹,笔会那天,请大家持螯赏桂,吃好了大家再作诗岂不是诗兴大发?
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又雅又热闹又有趣,解决了湘云的燃眉之急。
宝钗的为人很好,乐于助人,隐恶扬善。不幸她最后嫁给了贾宝玉这个“无事忙”,真令人惋惜。
这次持螯赏桂咏菊诗会开得很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海棠社的活动经费问题。有红楼里的管家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些螃蟹如果到集市上去买,起码得花十五两银子,再加上酒钱和其他的菜钱,起码得用二十两银子,把海棠社常务理诗和候补理诗的月钱(也就是每月的生活费,小姐每人每月二两)都拿出来也不够。理诗们倒可以凑合,可万一贾母闻讯赶来凑热闹怎么办?总不能给贾母吃炒白菜和土豆丝吧。经费问题怎么解决?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是请官中(也就是贾府大柜)拨款,也就是请凤姐拨款。
别看凤姐和姑娘们嘻嘻哈哈的,心里面可有主意呢。凤姐拨款,自然是从大柜的预算里拨款。贾府里每个月每个人的月钱是不能任意增减的,有什么人出了事也都按“旧账”办,这是凤姐不能随便增减的。除此之外,贾府还有很多花钱的地方,例如大观园里要补种树木等等。这都是些临时性、一次性的花费,要花多少钱,凤姐决策起来伸缩余地比较大。按凤姐的计算,诗社每年有二百两银子的经费基本可以满足需要。起诗社是正大光明的事,而且有经济效益(例如作灯谜),每年花二百两银子大家应该是不会有意见的,须知贾芸领着人在大观园补种树木一次就花了二百两银子。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2)
但是,凤姐是个雁过拔毛的人。贾芸领了二百多两银子去补种树木,事先可是送了凤姐十五两银子的冰片麝香。现在诗社一个毛的礼都没有送过来,就每年拨二百两银子给她们,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李纨、探春知道这笔钱不好要,便大家约齐到凤姐这里来。当时去的人除李纨和探春外,其他还有什么人书里没有写。估计黛玉、宝钗、湘云都没有去,她们都是亲戚,不好出面。迎春也没有去,她是二木头,不爱参加这个活动。惜春肯定去了,因为她奉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要从凤姐这里找一些画料,这个活只有惜春亲临挑拣才行,别人不能代替。估计当时去的就是这三个人。
凤姐很敏感,一见来了这么些人,就知道准有要钱的问题提出来。探春先不提拨款的请求,只是提出请凤姐去做诗社的“监察御史”。凤姐立即揭穿探春的真正企图,什么监察御史,分明是叫我做进钱的铜商罢了;你们起诗社轮流做东,月钱不够花,弄个监察御史给我,好跟我要钱。
从凤姐的立场来看,她不应该这么说,她应该等探春自己提出拨款的请求。凤姐不等她们自己提出,主动挑开这个话题,岂不是正好使探春她们顺竿子爬上来?看来凤姐一开始就知道她们是要钱来的,而且准备拨钱给她们。这些姑娘片子现在是无钱无势,但她们都是老太太的心头肉,是一个都不能得罪的。再说,她们将来都要出嫁,倘若女婿家有出息,还要靠她们的后援呢,怎能为了区区二百两银子种下仇恨呢?
凤姐的考虑非常周到。贾府后来被抄家后,贾芸、贾环浑水摸鱼,把凤姐唯一的女儿巧姐儿卖给外藩做婢,幸亏平儿闻讯后把巧姐隐藏在刘姥姥家才躲过一劫。在这个危难时刻,嫁到镇海统制家做媳妇的探春随着调任京城供职的公公和丈夫回到了京城。镇海统制刚刚立了大功,海疆平靖,统带水军班师回京,自然是十分风光。这时的探春也不是过去的三姑娘了,而是重臣的儿媳,她说一句话,贾府的人都得好好地听着。探春的到来,及时地解救了巧姐儿,使巧姐儿得以安全地回到贾府,贾环等人则得到了严厉的惩罚。凤姐当年拨诗社经费时的慷慨得到了探春的丰厚回报。
凤姐对探春很客气,没有为难她,专门拿李纨开涮。凤姐算了一算账,贾府大柜上每年拨给李纨的钱总共有五百两银子,李大嫂子每年拿出二百两银子作为诗社的活动经费不会有问题,何必捂着钱袋子不放,还专门到我这里来要钱。凤姐特别点出,姑娘们都大了,没几年都要出嫁了,满打满算,诗社的活动经费三年共需六百两,就这点钱你还不愿出。
凤姐的话看来好似是开玩笑,其实句句都打在李纨的要害处。李纨由于守节,又拉扯着贾兰,贾母特别照顾,给她经济上以充分的支持。但李纨有很大的危机感,除了大柜上给她的这笔钱以外,她没有一分钱的额外收入。贾兰尚小,正在读书,将来能否做官挣钱尚且是一个问题,她敢大把大把地乱花钱吗?
现在,凤姐把球踢给自己,李纨怎么办?她要回答不好,钱要不到,姑娘们可就要把气撒到她的头上。
李纨在书里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妇女,“心如槁灰”。其实呢,李纨是一个头脑清楚,语风很快的妇女。她富有同情心,是贾府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林黛玉临死前,谁都不来,只有李纨不顾一切禁忌,为黛玉送终。凤姐错误地估计了李纨,以为她好欺负,结果遭到了李纨的迎头痛击。
李纨是王夫人长子贾珠的遗孀,凤姐是贾赦的二儿子贾琏的媳妇,在荣国府里按统一的排行,李纨是大嫂,凤姐是二嫂。凤姐掌握着荣国府的大权,实际地位高于李纨。凤姐敢跟李纨“算账”,凭的就是这份实力。
李纨向来说话低声下气,但这次是连珠炮般地反击。这个反击的力量相当大,使凤姐难以招架。语言也非常泼辣,没有一句斯文话,句句都是市井泼妇骂架的传统语言。从气势上看,李纨完全压倒了厉害的凤姐。李纨的这番吵骂,为我们研究吵架传播学提供了好案例。
争取活动经费的尖锐斗争(3)
吵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传播方式。表面看起来,吵架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只有两个人,即吵架的双方,但实际上受众还包括那些旁听的观众。两个人吵架时,立即会有一些人跑过来看吵架,这些人可称之为旁听的受众。一般情况下,旁听的受众并不了解两个人吵架的内情,自然也就无法判断是非。因此,吵架传播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取得旁听受众的同情,而是在有大批旁听受众的情况下给对方以厉声呵斥,从心理上给对方以沉重的打击。市井上不会吵架的人,总是想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对方折服,往往错过战机,被对方厉声呵斥痛骂,从此抬不起头来。反过来,市井上会吵架的人根本不和你说长论短,只是使劲地用简短犀利的语言羞辱你,痛骂你,从而达到从心理上挫败对方的目的。
别看李纨平时不言不语,关键时刻一点也不含糊。她根本不和凤姐去算账,而是拼命攻击凤姐,凡是能骂出来的难听话李纨都骂出来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开玩笑的表象下进行的。李纨痛骂凤姐,脸上却堆满了笑容。
李纨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正当防卫。别人揭你的短,你不反击,以后难以在姑娘们面前抬头,这个海棠社的社长也当不成了。二是李纨讨厌凤姐的为人。此女尖酸刻薄,溜须拍马,甚至敢打平儿。李纨长期守寡,心头寂寞,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像平儿这样聪明漂亮、能干忠心的终身女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如此,李纨可把平儿想象成自己的忠实女伴,处处护着平儿。藕香榭持螯赏桂,平儿匆匆跑来要十几个螃蟹拿回去给凤姐吃。李纨把平儿留下,让一个婆子把螃蟹给凤姐送去。平儿怕凤姐生气要回去,李纨拉住她,“偏不许你回去”。李纨让平儿坐,平儿不敢坐,李纨拉她坐下,“偏要让你坐”。平儿坐下喝酒吃螃蟹,李纨搂着她,喜爱得不得了,连连怪自己命不好,没个像平儿这样的好丫头伴着自己。
在这里我们看到,李纨实际上把平儿视为同伴的榜样,心上喜欢,行动上就处处护着平儿。凤姐打了平儿,李纨把平儿带到大观园散心。在今天的冲突中,就直接为平儿打抱不平,骂凤姐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儿才是。怎么换个过儿?凤姐为丫头,平儿为主子。
李纨对平儿的喜爱已超出了女性对女性喜爱的范畴。说句实在话,这种喜爱已进入了同性友恋的范畴。你看李纨把平儿揽在怀里,轻轻地摸着她,以至于平儿被摸得身上怪痒痒的。这不是同性友恋是什么?
凤姐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她怎么没有反击李纨呢?这是因为,李纨是大嫂子,是长辈,贾母特别尊敬李纨,凤姐不敢撒野!再则凤姐估计有什么把柄在李纨手中了。什么把柄,就是凤姐把大家的月钱故意推迟发放,把这些银子放出去收几天的利钱。这是很要害的一件事,平儿脑子一热告诉了袭人。这个袭人是贾府第一谍,自然会告诉王夫人。王夫人也很可能告诉了李纨,叫李纨注意。李纨迟不要,早不要,偏偏在平儿告诉袭人这件事后去要活动经费,而且底气这么足,也是凭着抓住了凤姐的把柄。
凤姐到底给海棠社发放了她许诺的“先给五十两银子”的活动经费了没有,书里没有写,估计是给了。诗社在芦雪亭联句时,大家恭请凤姐起头一句,凤姐起了一句“一夜北风紧”。这一句很俗,但海棠社的常务理诗们都恭维说“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这就像一个有钱有势的人赞助某人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往往标出这位赞助者是什么编委会主任或顾问等等,真是千古一理。
既然凤姐拨了钱,芦雪亭联句为什么还要凑份子呢?这是因为芦雪亭联句还有着为新来的宝琴等几位亲戚的姑娘接风的意思。既然做东,大家就得凑份子,不然显得没有诚意。估计李纨从活动经费里拨了几两银子补助,光凭凑的份子那几两银子还是不够的。
出嫁前的最后一次人生演习(1)
诗社,虽然是个“玩意儿”,但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诗社的理诗们人数虽然少,却和红楼社会的整体生活息息相关。起诗社,办诗社,参加诗社的活动,对每一个理诗来说,是一次组织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训与考试,是姑娘们走上社会战场前的一次人生预演。
经过预演、考核,探春得分最多。
首先,诗社的组建,证明探春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诗社这种组织,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批诗人有组织地到民间采风,搜集民间诗歌,然后整理加工,最后出版诗集《诗经》。这些诗人组织恐怕就是中国最早的著名诗社了。到了后来,随着诗歌的发展,诗社更是层出不穷。诗社对于诗歌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诗社有一个传统,著名的诗社领袖,往往都是著名社会活动家,是当时的舆论领袖。
宝钗、黛玉、湘云的诗才很高,自然十分熟悉诗社的历史。但她们都没有提出组建诗社的号召。为什么?就因为她们都是诗人,而不是社会活动家,从来没想过怎么推动红楼社会发展的问题。
黛玉只爱哭,湘云只爱笑,宝钗只爱摇(头),她们不善于挑头做个什么事。
迎春呆,惜春怪,也难以有大作为。
唯有探春与众不同。
探春的心愿是“要出去做一番大事业”。但她是个姑娘,大社会不会给她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她只好在大观园里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探春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起诗社,还是起文社的问题。经过思考,探春决定起诗社。作诗是短平快,适合于他们这群人。
其次是诗社怎么个起法。探春决定由自己折简请大家商议。探春的这种勇敢作风一扫无所作为的社会风气。
探春为什么选择这时起诗社?探春估计这时不是各位理诗的生日,也没有“外事”活动,理诗们可以聚得齐。
探春果断地折简邀请,海棠诗社正式成立且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预想的成绩。
反观林黛玉,情况就差远了。
海棠社起于秋天,经芦雪亭联句后,转眼已到了春天,桃红柳绿。林黛玉诗兴大发,作了长篇桃花诗,约众姐妹看,准备恢复诗社活动。众姐妹欣然赞同,就改海棠社为桃花社。因诗社恢复活动是黛玉的主意,就推黛玉为社长。
黛玉在这个问题上有些草率。春天是农耕大忙季节,贾府“外事”活动频繁,能否有足够的时间空当,黛玉就没有考虑。她连第二天是探春的生日都不知道,就贸然定于第二天活动,作桃花诗。
没有周密的计划自然要出问题。先是探春不能来了,她要过生日。贾府的小姐过生日可不得了,她不仅要接受大家的寿仪,本人还要换了礼服,到贾府各处行礼。贾府大,“各处”也多,探春行礼完毕,最少得半天,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诗社?黛玉无奈,又将诗社的活动推迟了几天。
不料事情更多了。除“内事活动”一波接一波外,“外事”活动也接连不断。王子腾(王夫人的哥哥)的夫人豪兴大发,派人来贾府,请凤姐和众小姐到王府去玩。贾母命令宝玉、探春、黛玉、宝钗四人和凤姐去王府探亲。常务理诗们都走了,桃花社也烟消云散了。
黛玉应对社会的能力差由此可见一斑。诗社都办不好,出嫁后怎么能管理家政。虽是一个小小的诗社小社会,已经让黛玉焦头烂额了。她在诗社这个人生角斗场上无疑是个失败者。
黛玉的第二个毛病是恃才傲慢。
黛玉有才,但不知收敛,每每故意在别人面前显示。她自己不知,这样做暗里得罪了很多人。在海棠社成立之日作咏海棠诗,探春、迎春、宝钗、宝玉都很认真地在作诗,独独地只有黛玉闲看春色,毫不着急。宝玉催她,黛玉理也不理。等到别人都作完了,黛玉才提笔一挥而就。虽然诗作得不错,但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出嫁前的最后一次人生演习(2)
当时,李纨认为黛玉的诗风流别致,风格优美,其他诗作皆不及黛玉的诗作潇洒;但若论诗作的含蓄深厚,还得数宝钗的那首。据李纨的评论,只认为这两首诗是最好的,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并没有定下名次。探春马上接过话来,称赞李纨评得好,潇湘妃子当属第二。李纨并没有分名次,是探春把黛玉压到第二名。众人对探春的排名竟也没有意见。看来,当时探春对黛玉的那种不认真且傲慢的创作态度是很不满意的。
在诗社的活动中,黛玉又失了一分。
史湘云没有参加海棠社的创作,没有看到黛玉的傲慢。但是,她对黛玉的小性儿却深深地领教过了。诗社活动时,她好几次不费吹灰之力打败黛玉。芦雪亭联句时,湘云夺了第一。在中秋凹晶馆二人联句时,湘云步步进逼,最后一句“寒塘渡鹤影”逼得黛玉无法往下联。黛玉又失了一分。
在诗社的活动中,得分较多的是薛宝钗。
第一个拥护宝钗的是史湘云。
史湘云本来和黛玉好,她一到贾府就住在潇湘馆。后来她不去了,一到贾府,就住到宝钗那里去。为什么?她喜欢宝钗。
且看宝钗是怎么帮助史湘云的吧。湘云生性豪爽,一参加诗社就要做东。宝钗详细为她分析了怎样做东的道理,虽是玩玩,但也要办得好,自己不吃亏,大家高兴。宝钗建议湘云,叫薛蟠通知庄家捉些螃蟹来,再从铺子搬些酒来,大家持螯赏桂,岂不是很有趣?这次湘云做东没花什么钱,都是宝钗为她张罗布置。湘云生性厚道,贾母一来如实汇报,这一切都是宝姐姐帮她布置的。贾母连连称赞宝钗心细。
宝钗赢得了非常重要的一分。
宝钗还很谦虚。持螯赏桂诗会,她第一个揭了诗题开始创作,表现了很认真的创作态度,给众“诗翁”做了榜样。
宝钗还很热情,只要接到诗社的通知,立即应邀前往,表现了很谦虚的为人态度。
所有这一切,都为宝钗连连赢分,她在贾母中的形象越来越完美了。
避风港变成破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充满温馨亲情的“避风港”。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的抄检大观园中,贾府这个大家庭已不再是“避风港”,简直就是惊涛骇浪中一艘失去动力的“破船”。
在这艘“破船”上,贾府的女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绣春囊事件”,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特殊战争”。
这场特殊战争是贾府长期的复杂而严重的矛盾的集中爆发,其剧烈程度与影响仅次于朝廷查抄贾府。在这次“战争”中,荣国府里贾赦和贾政的争权矛盾、王夫人与邢夫人争夺贾府“总经理”的矛盾、王夫人和贾母在选媳问题上的矛盾、王夫人要推翻贾母权威的矛盾、凤姐同邢夫人之间的婆媳矛盾、探春和王夫人在嫡庶问题上的矛盾、主仆之间的矛盾、仆人之间的矛盾等暴露无遗。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是,贾府中原本脆弱的亲情荡然无存,人们都预感到这个大家庭倾覆已为期不远。
无权的滋味太难受
荣国府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袭爵的荣府公子、“一等将军”贾赦本应住在荣国府的大院子里,奇怪的是他没有住在荣国府,而是住在府外的一个院里。住在荣国府的是贾赦的弟弟贾政。
这是什么原因?也许是贾母不喜欢贾赦,也许是贾赦觉得住在外面干起坏事来方便些。受董事长贾母委托,掌管荣国府家政大权的是贾政和他的妻子王夫人。贾赦被排除在荣国府的领导核心之外,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虽然贾赦的儿子贾琏和妻子王熙凤具体管理着家务,但贾琏的角色只相当于秘书长,在大事上要听命于董事长贾母和总经理王夫人。贾母这个董事长平时是不管家务的,她只管财权和人事,其他的一般事务都由王夫人这个总经理来管。
在《红楼梦》全书里,贾赦很少露面。元妃省亲是何等的大事,但从筹备接待元妃,到修建大观园、题对匾额,一切事务都由贾政一手操持,根本就没有贾赦的什么事。他的儿子贾琏和儿媳妇凤姐,也根本没有把贾赦和邢夫人放在眼里。贾赦要收鸳鸯做姨娘,贾琏无法阻挡,只好推托鸳鸯的父亲有病,无法商议。凤姐呢?则是千方百计往后面躲,变着法儿让邢夫人亲自出马。结果呢?邢夫人叫贾母狠狠地熊了一通。他们在贾府没权没地位之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贾赦邢夫人无权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贾母看不起贾赦,另一方面在于邢夫人娘家的地位无法与王夫人相比。在贾母看来,贾赦除了会娶小老婆,成天抱着小老婆喝酒以外,还会干什么?这话虽然不是贾母说的,是由凤姐转告邢夫人的,但由此更显示了贾母对贾赦的鄙视。在第四十六回里,凤姐告诉邢夫人:“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也不好生做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对于邢夫人,贾母也没有好印象。凤姐认为邢夫人“禀性愚犟,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这是凤姐的看法,贾母也应是这个看法。在第四十七回里,贾母当面讽刺邢夫人:“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听听贾母的口气,这句话简直就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贾赦和邢夫人在贾府处处碰壁,着着实实领略了无权的滋味。只有扳倒王夫人,他们才能掌管荣国府的家政大权,成为贾府真正的主子。
“夺权”的种子一种下,就只等春暖雨润了。
机会终于来了。
话说邢夫人当晚因事不能离开贾母的住所,便偷空在大观园中走走散心,正好碰见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在山石背后捡了一个五彩绣香囊。邢夫人拿过一看,原来上面绣着两个赤裸男女相拥相抱。邢夫人知道这个傻大姐傻乎乎的,只会干活傻笑,并不懂风月,便嘱她不要说出去,自己带走了绣春囊。
邢夫人自认为抓住了反击王夫人的一件利器。
《红楼梦》里的有地位的男人们都有二奶,有的还不止一个两个。贾赦胡子都白了,还弄了嫣红、翠云几个年轻姑娘当侍妾。他们可以胡作非为,但绝不许年轻的姑娘有感情的表露。尤其是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中,一切有关“性”的东西都会被视为是洪水猛兽。现在大观园中发现了绣春囊,这说明大观园的管理出现了重大漏洞,作为总经理的王夫人自然不能辞其咎。因为绣春囊是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捡到的,贾母也不能脱了干系。这件事一旦发动,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扳倒王夫人,削权贾母。王夫人倒了,邢夫人就要出山了。
邢夫人不动声色,把绣春囊交给了王夫人。邢夫人什么话都没有说,但王夫人什么都明白。
邢夫人自以为得计,但她小看了王夫人。王夫人在小说中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嘴笨,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很可能也在等着这么一件东西。
王夫人向贾母挑战(1)
王夫人在《红楼梦》一书中,除了逼死金钏儿以外,给人的印象似乎并不是一个有杀伐决断能力的人。其实,王夫人是城府很深的人,以前的谦逊都是为了后来的夺权。且慢,王夫人不是已经是荣国府的总经理了吗,她还要什么权?她要的权很多,首先是要贾府董事长的权,她要当董事长兼总经理。
婆媳关系历来微妙而复杂,矛盾尖锐,冲突直接,主要原因是婆媳都要争夺对一个男人的独家“占有权”。王夫人虽然已当婆婆多年,但仍是贾母的媳妇。可以说,既是婆婆又是媳妇的王夫人,又要处理好和贾母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和媳妇李纨的关系,夹在中间的滋味很难受。
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之前,一定做过全盘考虑,仔细掂量过利害得失。王夫人肯定认为,抄检大观园是她进一步登上董事长的好机会。当时大观园里住着李纨、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宝玉。李纨是寡妇,和外界没有来往,不会有违忌之物。宝玉那里有个袭人,她可是贾府第一谍,宝玉那里的动静王夫人了解得一清二楚,况且有袭人在哪里操着心,料无忌讳之物。这么说,这两个和王夫人牵肠挂肚的人完全可以放心。剩下的人和王夫人都没有干碍了,而且黛玉、迎春、探春都是王夫人要打击的人。尤其是迎春,她是贾赦的女儿,绝不能轻易放过。
然而,她们都不是王夫人要打击的首要目标,贾母才是首要目标。抄检大观园这么大的事,王夫人事前既不请示贾母,事后也不向贾母汇报。王夫人要借这件事扳倒贾母,使自己成为荣国府的老板,彻底解决在择媳问题上的矛盾。牺牲晴雯就是为了打击贾母。晴雯本是贾母的丫头,因为贾母觉得这个小丫头模样俊,心眼好,人勤快才拨给宝玉的。袭人已被王夫人收买。书里说她“过去侍候贾母时,心里只有贾母;而现在侍候宝玉,心里面只有宝玉”。其实后半句话应改为“而现在侍候宝玉,心里面只有王夫人”。袭人完全背叛了贾母,对她可以放心了。剩下的不叫王夫人放心的是晴雯。这丫头,心灵手巧,模样俊俏,是贾府第一巧。贾宝玉在自己的丫头里面,最喜欢的就是晴雯。在小说里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宝玉怕晴雯冷,把她揽在自己的被窝里;晴雯带病为宝玉补雀金裘,宝玉心痛得不得了,又是送热茶,又是暖她的手。宝玉何曾对袭人这样体己。另外晴雯动不动就对丫头喊叫,认为自己是老太太派来的,谁都不怕,可见晴雯对贾母感情不浅。将来宝玉成了亲,贾母肯定要让晴雯做宝玉的通房大丫头,那王夫人可就控制不了宝玉了。撵走晴雯,对贾母是个下马威。
王夫人当时到底怎么想的,小说里没有写。但抄检一开始,王熙凤就下令不许抄宝钗,理由是总不能“抄亲戚吧”。但是同样是亲戚的林黛玉可照抄不误。同样是表姐妹,一个免抄,一个抄了。王熙凤下的令,但应是王夫人的意思。也许王夫人给凤姐交代了,也许王夫人没有交代。但凭着凤姐的机灵,还看不出来王夫人的意思吗?所以前文对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前的心态的分析大体上是不错的。
在黛玉那里没有抄到什么。虽然抄出了些男孩子的东西,但经凤姐辨认都是宝玉的东西,都是宝玉和黛玉过去住在贾母那里时混拿的,不是违禁之物。王熙凤精得很,抄黛免钗讨了王夫人的好,这时主动站出为黛玉辩护又讨了贾母的好。
在王夫人的权力路上,晴雯成了牺牲品。
晴雯其实和绣春囊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抄检出什么违禁之物,但被王夫人叫去痛骂一顿。抄检大观园结束后,王夫人没有向贾母透一句话,就把晴雯撵出去了。按说,晴雯是贾母的丫鬟,是贾母眼前的红人,虽说派去服侍宝玉,但编制还在贾母这里,怎么着也得向贾母报告请示呀。但王夫人顾不得这些了,把晴雯撵走后才告诉贾母。贾母并没有因此改变对晴雯的看法,她直截了当地告诉王夫人:“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王夫人向贾母挑战(2)
但人已被撵走了,贾母也无办法。
抄检大观园,王夫人胜了贾母一筹。以后诸事都照此办理,贾母被架空了,王夫人夺得了实权。从此以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贾母就得听王夫人的了。特别是在择媳问题上,王夫人的决策最终决定了宝玉、黛玉、宝钗的命运。贾母原来是要把黛玉许配给宝玉,贾母的这个心思满府皆知,史湘云动不动就拿这件事打趣黛玉。自从抄检大观园,贾母的态度一下子变了,在王夫人的催促下,忙忙地决定给宝玉娶宝钗为妻子。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抄检大观园,本是邢夫人发难,想叫王夫人下不了台,自己出来收拾残局。没想到抄检下来,别人那里都没有出事,偏偏在她和贾赦的女儿迎春那里抄出了违禁之物。
迎春是贾赦的女儿,但不是邢夫人所生。抄检大观园,迎春那里出了事,邢夫人并不能因为迎春是别人生的而免去责任,她和贾赦一样因这件丑事而蒙羞。
当然,出事的并不是迎春,而是迎春的管事大丫头司棋。说来也巧,司棋正好是当晚抄检大观园的主抄师、贾赦邢夫人的仆人王善保的老婆、小说中就称她为“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因有这层关系,凤姐这个监抄官很注意王善保家的动作,看她是否徇私。果然,王善保家的抄完别人的东西后,在司棋的箱子里装模作样的抄了几把便宣布“也没有什么东西”。她正要合上箱盖时,帮助抄检的周瑞家的——我们姑且称她为助抄师——眼明手快,一把从箱子里抓出几样东西。大家看时,原来是男人的一双锦带袜和一双男人的缎鞋。显然,这是违禁之物,这很可能是司棋为意中人做的。
还有更厉害的呢。助抄师周瑞家的从司棋的箱子里又抓出了个小包袱。凤姐因为记账,已粗识几个字了。她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和一封信。凤姐打开信一看,原来是司棋的表弟潘又安给司棋写的情书。王善保家的不是个善人,她平常就恨这些小姐房中的丫头们。她们的地位较高,薪酬优厚,自然对王善保家的这些干粗活的老婆子没有好脸色。这次王夫人命她担任主抄师,她觉得报复她们的机会到了。她确实一度得逞,帮助王夫人整了晴雯,但没想到最后栽在自己外孙女的手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周瑞家的这个助抄师为什么抄起司棋时这么眼明手快,“稳、准、狠”呢?原来她是凤姐的心腹,是凤姐得力的左膀右臂。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虽是邢夫人发难,王夫人发令,但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横挑鼻子竖挑脸,非要抄出违禁之物,这显然是对凤姐管家工作和权威的挑战,也是对周瑞家的挑战。你不仁,我不义,凤姐和周瑞家的恐怕早就盘算好了盯住司棋,“该抄检时就抄检”。她们这一对很厉害的主仆,轻轻一出手,就把王善保家的打了个人仰马翻。
王善保家的也很冤。她是荣国府的人,只不过是邢夫人捡到了绣春囊后碰到了她,便封好绣春囊命她送给王夫人。因她是荣国府的人,和荣国府这里的人的关系都比较近,王夫人认为由她抄检大观园比较方便些,便命她会同凤姐、周瑞家的抄检大观园并担任主抄师。她不知厉害,太岁头上动土,撞得头破血流。她的顶头上司邢夫人知道后大怒,一个狗奴才竟敢抄检主子,尽管你抄的是荣国府的主子,那也是绝对不容许的。邢夫人把王善保家的叫去,命人打了顿嘴巴关了起来。
最难受的应该是邢夫人了。本想扳倒王夫人,却被迎头浇了一身脏水。本想立威,却彻底栽了。问题出在司棋身上,板子却打在邢夫人的屁股上。谁叫迎春是贾赦的女儿呢?邢夫人责打王善保家的,小说上是说邢夫人嫌她多事,实际上是邢夫人嫌她没有把事办好。你这个王善保家的,为什么事先不送个信给迎春司棋,叫她们预做准备。结果这下可好,叫人家光屁股拉出来曝光。试想一下,如果王善保家的在宝玉探春房里抄出了东西,在迎春房里什么都没有抄出来,邢夫人就不会嫌王善保家的多事了,恐怕还要重重地赏她一笔呢。
经过抄检大观园,邢夫人和贾赦彻底断了“夺权”的念头。
巴掌下面出地位(1)
在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有两个姑娘表示了强烈的反抗。虽然表现方式不一样,强度有烈弱,但和其他那些逆来顺受的姑娘比起来,她们俩可谓是女强人。
一个是晴雯。她是贾母最喜欢的丫头,是将来要给宝玉结婚时做通房大丫头的,地位相当于凤姐跟前的平儿。在荣国府里,贾母的位置相当于董事长,王夫人的地位相当于总经理。不过在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的地位又上升了,相当于执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凤姐的地位相当于管内务的秘书长,是具体操持家务的。平儿是凤姐的通房大丫头,协助凤姐办理家务,处理家务矛盾,维护贾府秩序,地位相当于秘书处处长。将来宝玉成了亲,贾母是要指定晴雯跟过去的,但不是做姨娘,是当通房大丫头,是副小姐的身份,协助宝玉管理家务。她的地位相当于候补秘书处处长。
但是,这个有着贾府第一巧之美名的晴雯被袭人暗算了。袭人早已被宝玉破瓜,但她却不断地向王夫人诬告晴雯轻佻。王夫人也是很有城府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晴雯长得像黛玉——黛玉是王夫人最恨的一个小姐,因为她被贾母选定为宝玉的媳妇,严重阻碍了王夫人要宝玉娶宝钗的计划的进行;还有,如果不是为了打击贾母,王夫人肯定不会听袭人的挑拨。谁不要又俊俏、又聪明的姑娘给自己的儿子当副小姐?可惜,王夫人有自己的打算,晴雯就是再圣洁,肯定也是要被牺牲掉的。
这个晴雯果然不错。抄检大观园前,她被王夫人叫去骂了一顿,自知大事不妙。但她对王夫人派来抄检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一点客气也不讲,她以她的身份所能允许的最激烈的态度表示了抗议。
王善保家的抄检其他小姐、副小姐时,大家都是乖乖地把自己的箱子打开,连黛玉也不例外。独独晴雯不一样。在怡红院里,王善保家的叫晴雯打开自己的箱子。晴雯虽在病中,却一跃而起,“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小说里的这一段话非常生动。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挽着头发,是把长发咬在嘴里,这往往是女子发怒时特有的动作。东西全部倒在地上,你就弯下身子抄检吧。不可一世的王善保家的在怒气冲冲的晴雯跟前弯着腰,低着头,一点点地抄检。到底谁在精神上胜了呢?不是王善保家的,而是晴雯。凤姐大概是惺惺惜惺惺,对晴雯很欣赏吧,面对着晴雯的发怒,凤姐一点表示也没有。她很可能还希望晴雯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那才痛快呢。
但是,晴雯不能这么做,因为她是“副小姐”。
副小姐不敢做,正小姐完全可以做。其他的正小姐唯唯诺诺,只有探春“该抽剑时就抽剑”。
探春是红楼中最帅的姑娘。她的帅,不在文才怎么高,诗写得多么好;也不在于她长得多么漂亮。在这些方面,她都比不过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探春的帅,在于精明干练,办事果断。换句话,她是个女强人。
探春的帅,在大观园经济改革中已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在抄检大观园中,她又让我们看到了亮点。
抄检大观园时,别的小姐由于王夫人严密封锁消息,事先什么都不知道。黑灯瞎火地突然闯进来一大群人,她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吓了一大跳。只有探春事先得到了情报,预做准备。仅此一点,就可看出探春的帅。她在大观园中有情报网,贾府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在贾府这个社会角斗场上,探春知彼知己,怪不得无往不胜。和其他那些小姐比起来,探春真帅得可以。
最帅的还在后面呢。
探春很美丽,也很有才,应酬对答都很得体,贾母很喜欢她。小说第七十一回说,那年八月初三日是贾母八旬大寿,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和其他几位世交公侯诰命来荣国府向贾母贺寿。贾母大摆宴席款待,邢夫人王夫人均率领族中媳妇成两溜儿雁阵形站在贾母身后侍候,其场面之隆重可想而知。宴席中,南安太妃想见见贾府中的小姐们。贾母便命凤姐儿把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带来。这都是亲戚的姑娘,本府的姑娘也总得有吧。贾母吩咐凤姐:“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吧。”“三妹妹”就是探春。这就是说,贾府本府的姑娘中,只有探 春尚可与林钗史三绝争个高低,迎春、惜春都是不能进这个大雅之堂的。
巴掌下面出地位(2)
王夫人处处与贾母作对。贾母喜欢探春,王夫人偏偏不喜欢,“脸上总是淡淡的”。为什么?因为探春是赵姨娘生的女儿,是庶出。我们在小说里多次看到,贾政就寝,都是赵姨娘在侍候,王夫人给放在一边晾着。王夫人对此能无动于衷?但是,她年老色衰,无法争宠,这笔账只有慢慢算。可以肯定,在王夫人眼里,赵姨娘不是一个一般的姨娘,而是不共戴天的情敌。
姨娘的女孩子一般都比较漂亮,因为妈妈漂亮嘛,不漂亮怎么当二奶?
探春生得漂亮不用说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探春怎么这么帅。大概探春一生下来,便慢慢体察到了贾府这个封闭社会的复杂,体察到了家主王夫人的敌意。她只有极力改换角色,让自己融入贾府的主流社会中去。她成功了,也失败了。贾母高抬她一眼,其他的小姐嫂子也从不把她当成庶出的看待,反而都很爱她,尊敬她。但王夫人不为所动,“脸上总是淡淡的”。
探春知道自己和王夫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也懂得了,只有自己有决心,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这就慢慢形成了探春善于分析矛盾,敢于大胆决策的果敢作风。探春这一性格和能力的养成,加强了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凤姐是何等厉害的角色,但她独独怕探春。探春受命管理贾府荣国府的家政,对凤姐以前的工作任意批评指摘,但凤姐和平儿没有一丝恼怒,只是耐心地解释。探春之帅由此又可见一斑。
探春对抄检大观园很敏感。她可能预料到,王善保家的会借机对她这个庶出的女儿施以人格上的污辱。探春下了决心,要让她们再次尝尝自己的厉害。
凤姐等人查抄其他地方时,那些小姐和副小姐都是从睡梦中被叫醒,睡眼惺忪,叫凤姐她们抄得鸡飞狗跳。抄到探春这里时,情势陡变。只见探春院里,大门洞开,灯火通明,探春含怒坐在大厅中央,大小丫鬟们成雁翅形列阵立于探春身旁,个个脸若银霜。这哪里是小姐闺房,简直就是三关摆阵。王善保家的抄别的小姐,在兵法上叫做偷营,是专乘敌方毫无敌情观念之时杀进去,杀得敌方人仰马翻。到了探春这里,偷营变成了攻坚,而且要攻的是三姑娘摆下的这个阵势。凤姐等人的气势先自减了一小半,这个仗不好打。
探春以逸待劳,先叫来将报上姓名,你是何方鬼怪,敢贸然前来送死。
探春当然不会这么问,但她确实首先开口喝问凤姐深夜到此到底为何事。凤姐只好赔着小心谎称园里丢了一件东西来各处找找。
探春勃然大怒,厉声反击:“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第一个窝主。”她命令丫头们把她的箱子都打开,请凤姐抄阅。凤姐哪敢抄阅,赔着小心解释:“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忙命平儿等人把箱盖盖上。
凤姐不敢抄探春,却敢抄丫头。谁知探春不容她们开口,便把她们逼了下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理由呢?是“我比别人歹毒,丫头们的东西都在我这里,要想搜她们的东西,只管搜我。”
凤姐其实是满心喜欢探春的这个阵势,好个三丫头,真有两下子。阵也摆了,骂也骂了,气也出了,这才是主子的架势呢。
凤姐等人笑着要走。王善保家的错误估计了形势,真的上去搜检探春衣服。探春举起手来,狠狠地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痛骂起来。凤姐平儿忙替探春整衣。王善保家的被探春打了一巴掌,唠叨起来,想为自己捞点面子。探春是小姐,认为自己和她打嘴仗有失身份,便喝令待书等丫鬟出马:“怎么,你们还等着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闻令跑出去,一句讽刺话像一把钢刀,把王善保家的唠叨拦腰砍断。凤姐高兴地大叫:“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抄检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发难的邢夫人、下令的王夫人在探春这里碰了个大钉子,这是他们根本料不到的事。
巴掌下面出地位(3)
探春的这一仗打得这么漂亮,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除了探春的精明果断外,还应与她对形势,利害关系精到的分析有关。
探春受命主持过荣国府的家政。既然她事先得到了消息,她一定会做出判断,这场风波的根源是邢夫人发难,欲夺取荣国府的家政大权。在抄检探春时,无论探春采取什么样的激烈反抗措施,打击的重锤都会主要落在邢夫人身上,王夫人只会受到擦伤。这就是说,贾府领导层中,尚有容许探春反击的空间。庶出的身份也让探春明白,她必须反击。她要在抄检中受辱,其他人都会跟着来,把她这个庶出的女儿踩在脚下,反击对自己有利。
其次,探春采取的措施和反应是合理的。你看她,事先严阵以待。看她秉烛大厅的阵势,哪里是一位小姐,简直就是个将军。按剑盛陈而待,让原来来偷袭的敌人丧魂失胆,举措慌乱,在心理上输了先着。再看她临抄时的举措,只许抄检自己的东西,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不许再抄她们。有此一声断喝,丫头们胸有成竹,胆气陡增,自然是准备出击了。只要探春一声令下,她们就会抽出钢刀冲上去。探春的这一声断喝把自己的队伍团结得紧紧的,形成了一只铁拳头,准备随时砸烂挑衅者的意志。在这支铁娘子军面前有谁还敢抄检。但探春见他们不抄检,反而不依不饶,一定要他们抄检。探春叫着骂着要她们抄检,凤姐越不敢抄检。在这里,探春占尽了道理。既然要抄检,自己首先摆开东西让抄,王善保家的还能说什么。
其次,探春的反击是适可而止。打王善保家的,狠打一巴掌足够,打两巴掌就有点撒泼了。王善保家的还想保全点面子,探春喝令她的管事大丫头,副小姐待书出击。对于这个败军之将,待书出击足够了。自己和她对仗,有失身份。
这一仗,探春打得有利有理有节,扬眉吐气,但为以后的不幸遭遇埋下了伏笔。
抄检大观园,贾母、邢夫人等受到了打击,王夫人的目的也没有完全达到。王夫人本想在探春这里抄出点东西来,打击一下情敌的女儿,不料却让探春出尽了风头。可以想见,王夫人对探春是又怕又恨,嫡庶矛盾进一步发展。以后王夫人在探春远嫁时没有起一点好作用,紧催着贾母把探春远嫁到海防前沿去,就是她对探春的报复。
抄检大观园这场贾府女人间的特殊战争,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家和万事兴,家斗无一赢。
大观园女儿国
红楼社会里女性很多,红楼故事演出平台大观园基本就是个女儿国。这些女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子,即夫人、奶奶和小姐;另一类是仆人,即丫鬟和管家的妇女。除了这两类人之外,还有一些人介于主子和婢仆之间。这类人像婢仆,在贾母和小姐们团聚时,小姐们都陪着贾母坐着,甚至她们生的女儿也都坐着,她们可都得站着。她们又像主子,在平常,她们到小姐奶奶哪里去,又会受到客气的款待。这些女性都是些什么人呢?她们就是本章要讨论的“二奶”问题的主角——二奶,或者说是小老婆、姨娘。
红楼社会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二奶”,或者说小老婆,她们是怎样成为二奶的,成为二奶后命运如何等等,就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当“二奶”——贾府丫鬟的最高理想(1)
贾府的丫鬟极多,每个男女主人都有丫鬟伺候。地位越高的主子,丫鬟越多。宝玉屋里的丫鬟有一个加强班。
这些丫鬟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家生女儿,即贾府奴才生的女儿;一种是从外面买来的姑娘。她们进府当丫鬟时年龄都比较小,晴雯到贾母跟前当丫鬟时只有十岁,其他的丫鬟进府时也差不多是这个年龄。严格地来说,她们都是童工。
十岁的孩子会干什么?可不要小看这些女孩子。由于家境贫寒,这些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大人干活。在红楼社会里长大,接触的人多,见过的事多,很小就养成了察言观色,应付社会的能力。
奴才的丫头并不是一概照单全收。贾府在挑选丫鬟时是挑了又挑,只有那些最漂亮、最能干、最伶俐、最听话的丫头才能进府。进府就有工资,即“月钱”。小姐探春的月钱是每月二两银子。她的大丫头们,如管事的待书的月钱是一两银子。下面的小丫头们的钱少一些,但最少的也有几吊钱。这对于穷人来说,可是一笔大收入。
有可观的收入,工作又轻松,生活待遇很好,工作环境太美,多理想的工作啊,要是能干一辈子多好啊!
可是不行。丫鬟们十岁进府,顶多干到十七八岁就不能干了。为什么?因为姑娘大了,得嫁人了。当时的姑娘们十六岁就要出嫁。十八岁还不出嫁,就已是大龄女青年了。如果二十五岁还待字闺中,那就是老姑娘了,一般人不会问津了。
十六七岁就要嫁人,嫁了人自然就得离开贾府,再不能当丫头了。
如果嫁人后前景还好,甚至比在贾府当丫鬟还受用,嫁人是件好事。但既然出身寒门,身份卑贱,丫鬟们不可能嫁到富贵人家去,能嫁个小康人家就是最大的喜事了。宝玉的大丫头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就感到很满意。蒋玉菡是个戏子,身份根本没法和贾宝玉比。贾宝玉已是举人了,蒋玉菡只是个戏子。按当时的法律,戏子绝对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即使你早已不当戏子了也不能参加。违者要被斩首,连考官都要被株连。
蒋玉菡身份卑贱,但已挣下一份家业,温饱是不成问题了,袭人很满意。
袭人是从外面买来的丫鬟,长大后可听凭家人为她说媒择婿。那些“家生女儿”,即奴才的女儿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贾府的丫鬟很多,小厮也很多。这些小厮一般都是奴才生的儿子,也是十岁左右进府服役。他们主要的工作是跟着男主人在外面跑,或在府里喂马,种花,扫地,总之,是一些粗活。这些小厮的形象书里出现的不多,但实际人数不会少。估计有几百人。小厮也要长大,成为大厮。他们也要成家,对象在哪里?对象就是那些“家生女儿”。
书里多次出现这样的故事情节,管家报告有二十几个小厮长到二十几岁,成为大厮了,请主子把到了出嫁年龄的丫鬟发出来配给他们。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贾府里,丫鬟们直接在主子面前服役,主子吃什么,她们吃什么,生活待遇很高,还经常跟主子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那些大丫头,如袭人、晴雯、秋纹、麝月、待书、翠缕、莺儿、紫鹃等人简直就是“副小姐”,那些一般的小厮、婆子根本就没放在她们眼里。
但突然间,她们要被放出去配“小子”去了,要给那些浑身是土,满身是马粪味的“小子”当老婆去了。这对于这些丫鬟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这些“小子”家境贫寒是不用说了,更可怕的这些“小子”长在社会底层,有很多的坏毛病,酗酒、打架、欺负老婆,样样都行。给他们当老婆?这对于那些在主子跟前长大的丫鬟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配小子”可不是小丫头们的专利,“副小姐”也未能幸免。贾府从不念及“副小姐”的功劳,该配的一律发配出去。鸳鸯是贾母的红人,是红楼第一婢,可差点就被“发配”出去。只是考虑到贾母离不开鸳鸯,才破例留下来。
既然丫鬟们是成批成批的拉出去“配小子”,说媒提亲这些环节就都免了。丫鬟们一队,“小子”们一队,背对背站好,然后来个向后转,“小子”们拉着对面的丫鬟就走,匹配成功。这就好像拉着牲口到集市上配种,是对姑娘们心理和人格的极大侮辱。
当“二奶”——贾府丫鬟的最高理想(2)
贾府的丫鬟那是挑了又挑才进府的,所以都很漂亮。可“小子”们是专拣力气大的进府,不考虑相貌,所以大都很粗俗丑陋。以这样的方式配成的婚姻根本说不上“幸福”这两个字,有的只是姑娘们的痛苦和羞辱。
丫鬟们要避免这样的命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拼命向主子靠拢,争取成为二奶。
成为二奶的途径有两条,一个是“集体收编”,一个是“破格提拔”。
“集体收编”是丫鬟们当上二奶的常规办法。贾府中的公子哥结婚时,丫鬟的数量要作一些调整,但这位公子哥的几个主要“副小姐”都要留下继续侍候这位公子。由于公子已婚,这些“副小姐”也都成为二奶,公子哥可以任意和他们发生性关系,可以生孩子。贾宝玉和宝钗结婚后,袭人、秋纹、麝月这几个“笨笨的”大丫头自然而然成为宝玉的二奶就是一例。
贾府的小姐们的丫鬟也是一样。小姐们出嫁时,小姐的那几个“副小姐”都是要陪嫁过去的,自然而然地成为新姑爷的“二奶”。凤姐从王家嫁到贾家时,陪嫁过来四个“副小姐”,其他三个不在了,只剩下了平儿。贾府的三姑娘探春出嫁时,原来跟着探春的副小姐待书及小丫头、婆子全都陪嫁过去了。书里写到探春后来回到京城来贾府探亲,特此留下了一段空当儿,好让跟去的那些丫鬟、婆子找老朋友叙旧。
“破格提拔”就不一样了。贾府中的爷们看中了那个丫头,便会把她收编过来,破格提拔为二奶。贾赦跟前的几个小二奶,贾珍跟前的几个小二奶当时都是十八九岁。贾珍已四十岁了,贾赦也是六十多岁了,这些小二奶显然不是随邢夫人、尤氏陪嫁过来的丫头,也不是原来在贾赦、贾珍跟前服役的副小姐。很显然,如果她们是男女主人公原来的副小姐的话,她们都应是三十多岁、五十多岁的人了。这些小二奶都是后来一个个被贾赦、贾珍看中而破格提拔为二奶的。
破格提拔的过程很简单。只要老爷看中那个丫头了,便把她的父母或哥嫂叫来,给她们一笔钱,然后用一乘小轿把丫头抬走就是了。贾赦看中了鸳鸯,便把鸳鸯的哥嫂叫来,准备给他们一笔钱把鸳鸯破格提拔,只是因为贾母反对此事才未成。
“集体收编”和“破格提拔”这两种办法中,丫鬟们最欢迎“集体收编”。一是“集体收编”时,人文大环境没有变,跟着的主子还是原来跟着的小爷或小姐,周围服役的还是原来的那些丫头婆子。如果是被自己的小爷收编,那就连生活环境都没有变。当然,在熟悉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里生活会更好些。二是“集体收编”时,小爷还很年轻风流,正是丫鬟们心中的白马王子。即使被“姑爷”收编,“姑爷”也都是红衣公子。性伴侣和自己年龄相应,丫鬟们无论是视觉感受,心理感受或者是生理感受,都会舒服得多。
“破格提拔”则不太受丫鬟们的欢迎。爷们要破格提拔丫鬟时,或者年纪已大,甚至白胡子一大把了;或者虽然年轻,但毫无怜香惜玉之情。前者的典型例子是贾赦,后者的典型例子是薛蟠。前者太软弱,后者太强横,无论视觉感受、心理感受或者是生理感受都很差。
由于这些原因,贾府里年轻风流的未婚公子最受丫鬟们的追捧。特别是像贾宝玉这样的“凤凰”,更是丫鬟们日夜都想接近的明星。贾环是那样的形容猥琐,也还有彩霞追着他。
哭问娘在何方(1)
不想让人拉到集市上去配种,贾府的丫鬟们只有想办法当上二奶,方能逃此厄运。
贾府的男主子很少,荣国府的男主子只有贾赦、贾政、贾琏、贾宝玉四个人。虽然还有一个贾兰,但年龄太小,忽略不算。男主人有四个,但丫鬟有一二百个,僧多粥少,要当上二奶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当二奶的丫鬟这么多,男主子们可以细挑慢拣。极少数特别漂亮、特别聪明的姑娘才有机会被破格提拔。贾赦挑了半天,才挑中了一个鸳鸯,挑上了贾府丫鬟中的人尖子。贾珍的二奶佩凤、文花不光漂亮年轻,还有一技之长,会吹箫,演奏乐器,唱歌。一般的丫鬟哪有这些本事。
比较起来,“集体收编”的成功率比较高些。但这也是一条充满激烈竞争的道路。
要想成为二奶,必须先要成为“副小姐”,即管事大丫头。贾宝玉住的怡红院里有四个副小姐,即袭人、晴雯、麝月、秋纹。按规定,宝玉房里“副小姐”的编制已满了,其他的丫头们再往里挤是不可能了。
这可不一定。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副小姐”的编制已经满了,但说不定哪一天,宝玉讨厌谁了,或是又喜欢谁了,撵走他不喜欢的,挑他喜欢的人补上当“副小姐”。茜雪被撵走,芳官被提拔,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个案。
怡红院里树欲静而风不止。
首先出来挑战的是“四儿”。当时袭人和宝玉闹别扭,袭人不理宝玉,麝月便叫“四儿”来服侍宝玉。“四儿”平常在“后面”烧水喂鸟,不听传唤是不能到前面来服侍宝玉的。这次有了这个机会,便使出十分的手段往上爬。想当副小姐就得往上爬,还要长得漂亮。“四儿”正符合这个条件,“生得十分水秀”,又“聪敏乖巧”,想尽办法讨宝玉的欢心。
危险!袭人、秋纹等人虽然都是“笨笨的”,但她们在这方面并不笨,她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她们这个“副小姐”的位置就保不住了。袭人见好就收,把“四儿”撵到后面,自己服侍起宝玉来。
怡红院里的“后面”,漂亮丫头多着呢,有一个叫小红的丫头瞅准空子跑出来争夺“副小姐”的位子。
小红“细高挑身材”,“十分俏丽干净”。和“四儿”不一样,她今年十七岁了,到“拉出去配个小子”的年龄了,自然心里比较着急。她每每想在宝玉面前露露脸,却一直没有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天,怡红院里的“副小姐”袭人、晴雯、麝月、秋纹都不在,“又副小姐”碧痕、绮雯也不在房里。恰好宝玉要喝茶,小红急忙走了出来替宝玉倒茶。宝玉很喜欢她,问了她很多话。小红极会说话,宝玉十分喜欢她。
就在这时,秋纹进来了,一见屋里就一个小红和宝玉说话,浑身不自在,立刻把她撵到后面去了。
怡红院的“后面”到底还有多少漂亮丫头,书里没有讲。但跑出来一个就这么漂亮,可见漂亮的丫头不少,她们可能比秋纹这几个“笨笨的”“副小姐”还漂亮。王夫人给宝玉挑大丫头,都不要漂亮的,都挑那些“笨笨的”丫头,认为这样的笨丫头老实,不致影响宝玉的发展。
“副小姐”的位置并不是铁打的,主人不喜欢,就会被撵出去。原来宝玉跟前有个“副小姐”茜雪,只因宝玉一时不高兴便被撵了出去,无以为生,只好嫁了个贩马的“小子”“王短腿”。为了保住“副小姐”的地位,避免拉出去配“刘短腿”、“李短腿”等短腿小子,“副小姐”只有拼命厮杀,保住待编的地位。
对于那些“后面”的漂亮丫鬟的进攻,像秋纹那样的消极防御是不行的,必须主动进攻才是。袭人是怡红院里忧患意识最强的“副小姐”。她知道自己不如晴雯、芳官漂亮,便突出“奇招”,在王夫人面前拼命说晴雯、芳官、小红、四儿这些漂亮丫头的坏话,成为贾府第一谍。袭人的计谋奏效,晴雯等人都被王夫人从怡红院赶走。王夫人封袭人是怡红院的第一“副小姐”,从自己的月钱里每月拨二两给袭人。以后宝玉结婚时,袭人也就被集体收编为二奶。
哭问娘在何方(2)
在“集体收编”道路上的厮杀充满了血腥味。那些屈死的漂亮丫头们心里在流血,哭问娘在何方。
就算被“集体收编”或“破格提拔”为二奶,又会怎样呢?
丫鬟成为二奶后,马上面临着一个十分可怕的问题,那就是来自大奶的欺凌与折磨。
在当时的社会里,二奶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和人身安全保障,大奶可以任意侮辱折磨她们,二奶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反抗,法律和官府绝对站在大奶一边。
红楼里的二奶们的情况比较复杂。
贾赦的二奶和大奶邢夫人之间相对地相安无事。贾赦要“破格提拔”鸳鸯,邢夫人亲自出面做鸳鸯的工作,开口第一句就是要鸳鸯放心,自己绝不是那种不容人的人。邢夫人为什么要这么宽宏大量呢?大概是她觉得自己和贾赦都老了,屋里多个小丫头又有什么关系;再说,贾赦已经有好几个小老婆了,再添上一个也无所谓;要想保住大奶的位置,必须讨得贾赦的欢心。
贾珍的二奶和大奶尤氏之间也是波澜不惊。大概是贾珍好色成性,连儿媳妇都搞上了,尤氏还吃什么醋。恐怕是一瓶醋放到跟前,她都懒得拿。尤氏的神经已经麻木了。正因为如此,佩凤优雅地吹箫,文花委婉地唱歌。
但要碰上像凤姐这样的辣子,二奶们可就要倒霉了。
平儿是贾琏“集体收编”的丫头,她也和贾琏过性生活,但必须是在凤姐的命令和监督下才能平安无事。否则凤姐便会醋海生波,甚至大打出手。
对于贾琏“破格提拔”的二奶,凤姐绝对不能容忍,必须置之死地而后快,尤二姐就这么死的。
大奶折磨二奶,大都发生在年轻的大奶身上。试想一下,大奶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啊。大奶嫁过来,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满想为这个家庭多作贡献。可突然间来了个二奶,把丈夫的宠爱都夺走了,大奶能不伤心吗?
很多二奶还面临着一个熬人的生理问题,那就是性缺少。不论是“集体收编”的还是“破格提拔”的二奶,都存在这个问题。
“集体收编”的情况稍微好些,因为老爷还年轻,还有精力照顾这些二奶。这样做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奶的脾气好,能容人。这样的大奶比较少。更多的情况是,大奶不接受这样的局面,家下大乱。
“破格提拔”的二奶更不好受。这些二奶提拔上来时,老爷年纪大了,胡子都白了,走路都气喘吁吁地,还能有什么作为?二奶被提拔上来后,立即就过上了老年生活。
贾赦就是这样的典型。
贾赦当时胡子都白了,屋里小老婆不少。要鸳鸯的计划失败后,又在外面买了一个十七岁的丫头嫣红。贾母就不喜欢他这样,胡子一大把了,干吗弄这么多女孩子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这些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没办法,就和二门上看门的小么儿胡调。这都是些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二奶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贾赦的儿子贾琏。她们自然不奢求贾琏把她们收走。贾琏即使想收,她们也不敢去,那里有个凤姐呢,谁不怕?她们只是希望贾琏忙里偷闲帮忙解决一下她们的问题,可这样的机会又有多少?贾赦越是过老年生活,对她们这些二奶们的防范也更严密,生怕她们一不小心过上了青年生活。
二奶们还有一怕,怕被老爷当做一件什么东西赏给别人。
原来,贾府的丫头们当上二奶后,还面临着转正问题。无论是“集体收编”还是“破格提拔”,丫头们虽然实际上已成为二奶,但她们的身份依然是丫头,只不过前面加了几个字“通房大”,合起来是“通房大丫头”,还不是正式的二奶。秋桐就是这样,虽然被贾赦“收编”有几年了,但仍然没有转正,还是“通房大丫头”。
既然是丫头,那就没有名分,老爷或者太太可以任意处治她们。通常的办法是把她们当成一件可爱的礼物送给别人。
在专制社会里,女人可以随便被主人当成礼物送给别的男人。战国时期,巨商吕不韦把自己的侍姬赵姬的肚子搞大了(严格地来说是稍稍有点隆起,并没有明显的“大”的视觉效果),便把她当成一件礼物送给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孙异人。赵姬亦是奇人,别的女人一般都是怀胎十月即产,赵姬偏偏怀了十二个月才生。异人一算,这孩子绝对是自己下的种,岂不知赵姬早已珠胎暗结。
哭问娘在何方(3)
这个孩子,就是秦始皇。
贾府的那些通房大丫头,由于没有转正成正式的二奶,即姨娘,也可以随便被送掉。贾赦原来有个“破格提拔”起来的临时二奶秋桐。后来贾琏为老爸贾赦干了几件事,贾赦很满意,一高兴便把秋桐送给了贾琏当临时二奶。秋桐原来在贾赦那里拍桌打凳,骂贾赦不中用,没有本事,贪多嚼不烂,总想勾搭贾琏。贾琏也看中秋桐。二人眉来眼去,就是不敢动手。现在秋桐被赏给了贾琏,正好遂了二人的心愿。由于是贾赦赏的,凤姐也不敢对她怎样。
只是父亲用过的女人,儿子接过来用,这算怎么回事?倘若有个孩子,算儿子呢?还是算兄弟,这笔糊涂账无法算清。
秋桐算是因赏得福,从一个糟老头子的二奶变成了风流公子的二奶。凤姐虽然恨她,但因为要收拾尤二姐暂放秋桐一马。尤二姐死后,凤姐连日生病,哪里再有精力整治秋桐?接着又是贾府被抄,凤姐命都保不住了,还有什么心思去筹划“东风”“西风”的事。秋桐竟得以保全。
但被赏出去的二奶更多的是面临厄运。当年凤姐嫁过来的时候,加上平儿,亦有四个陪嫁丫头被贾琏收编。书里只剩下了平儿,那三个人走的走了,死的死了。怎么走的?她们有权利自己出走吗?没有,绝无这样的可能。她们八成是被赏给别人了。看凤姐整尤二姐的那股狠劲,能把她们赏到好地方去吗?自然是不可能的。至于死的,那肯定是被凤姐整死的。
上面说的是没有转正的通房大丫头的命运。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被正式转正为二奶的那些姑娘的命运。
红楼社会里有正式名分的二奶只有三个,那就是周姨娘、赵姨娘、尤二姐。
尤二姐早死,就不多说了。先说一下周姨娘和赵姨娘。周姨娘在书里出现时,已是徐娘半老,又没有生育,在红楼社会里闪了几下就不再见她的踪影了。赵姨娘稍微年轻些,又生了女儿探春,生了儿子贾环,底气较足,在红楼社会中就活跃得多。一个丫鬟,成为二奶,封了姨娘,生了儿子,算是很成功了。但她活得很不痛快,脑子里尽想着和王夫人平起平坐。此乃大忌,碰得头破血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首先,我们发现赵姨娘那里就没有服侍的丫头,尽管贾环跟她一起住。有没有?书里没有写。倒是有一个叫彩霞的丫头和贾环好,但她是王夫人的丫头。彩霞也不是特别看上了贾环,只是因为没有别的出路,不得已放低条件向贾环靠拢。赵姨娘向贾政求了几次,希望把彩霞给了贾环。但贾政没有答应。彩霞终于被拉出去配了个“小子”。看起来,赵姨娘和贾环的待遇很低。
贾环没有出息,探春却很有出息。但是,探春从不认赵姨娘为娘。跟别人一样,探春只叫她为姨娘。探春只认王夫人是娘。探春的做法不是独创,而是红楼社会的规定。姨娘生的孩子不能叫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娘”,必须和别人一样,称呼母亲为“姨娘”。
姨娘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居住空间,不必像丫鬟一样成天伺候老爷和大奶。但倘若她和老奶、大奶及孩子们在一起时,她必须站着服侍她们。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坐着,亲娘必须站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赵姨娘不甘于卑贱的地位,也试图反抗过,但都失败了。她无法与这个庞大的红楼社会抗衡,最后悲惨地死去。
说到底,姨娘,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称呼的丫头。
绝望的鸳鸯(1)
大观园里漂亮的丫头中,也有人不想当二奶,鸳鸯就是一个。
鸳鸯是贾母最离不开的一个丫头,没有鸳鸯,贾母就没法活。鸳鸯长得漂亮,心眼儿好,非常聪明,对贾母非常忠诚,是红楼第一婢。
鸳鸯长到十七岁了,该拉出去配个“小子”了。但考虑到贾母离不开鸳鸯,此事乃罢。
和自己一样大的丫头们被集合起来拉出去配“小子”去了,鸳鸯不会不知道。她也应该明白,今天没有被拉出去,后天就有可能被拉出去。她是家生女儿,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她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拉出去配个拉车铲圈、一身酒味、相貌丑陋、性格粗鲁的“小子”。
这是多么可怕的命运。
鸳鸯是红楼第一婢,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周围不是宝玉这样的美公子,便是探春这些美小姐,以及同样美丽动人、衣服光鲜的袭人、待书这些“副小姐”,她怎么能容忍一个自己不屑一顾的“小子”随便摆弄自己那如花似玉的女儿身。
怎么摆脱这个厄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赶快做个二奶。虽然照旧是听人摆布,但也是半个主子,照样住在漂亮的豪宅里,照常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要是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更不得了了。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集体收编”是不可能了。贾琏已婚,宝玉未娶。再说,贾琏那里有凤姐,谁敢去?宝玉屋里一堆副小姐,一个个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还能让你再挤进去。
现在只有“破格提拔”了。鸳鸯对贾母这么尽心尽力,也可能期待贾母能对她“破格提拔”。当然不是去当二奶,而是改变她家生女儿的出身,让她明媒正嫁。但是贾母一点儿没有这个意思。
“家生女儿”改变身份,甚至被封为小姐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宁国府秦可卿去世以后,她的丫鬟瑞珠“触柱而亡”,为秦氏殉葬,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秦氏另一个丫鬟宝珠主动请求“愿为义女,拆任摔丧驾灵之任”。宝珠愿作秦氏义女,贾珍喜之不尽,即封宝珠为小姐。鸳鸯希望贾母能认她做一个义孙女并不是胡思乱想。但不知为什么,贾母始终无此表示。
“破格提拔”既无希望,“集体收编”此路不通,“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的噩梦折磨着鸳鸯。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救星来了。贾赦给鸳鸯扔下了一个救生圈,收你做二奶。贾赦开出的条件非常优惠,一过去就开脸封姨娘。这可是不得了的事,一过去就封姨娘,有名分,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好事还有呢。贾赦要封鸳鸯为姨娘,是贾赦的夫人,也就是大奶邢夫人亲自走来做动员工作的。邢夫人一开口就给鸳鸯一个定心丸。她知道做姨娘的最怕大奶给小鞋穿,她要鸳鸯一百个放心,你都看见了,我邢夫人是个不容人的人吗?对此,鸳鸯可以一百个放心,邢夫人确实是“大奶肚里能撑船”。她对贾赦非常崇拜,凡是贾赦喜欢的,她一百个喜欢;凡是贾赦想干的事,她一百个拥护。她不但不讨厌贾赦“破格提拔”二奶,而且帮着贾赦设计、考评。贾赦屋里的二奶和邢夫人是一团和气,从不闻邢夫人对二奶有打骂之事,甚至连闹闲气的事也没有。她鼓励二奶主动接近贾赦,要争取贾赦“对你们好”。邢夫人的“好性子”在红楼社会里远近闻名。
这事要放在别的“家生女儿”身上,那是一百个愿意。但是鸳鸯不答应。
鸳鸯不答应,邢夫人不明白了。她没有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鸳鸯可不是一般的“家生女儿”,她是贾府最高领导贾母的第一位红人,是贾母一点儿也不能离开的人。虽然鸳鸯并不指着这个作威作福,但红楼中人都知道鸳鸯的地位,都捧着她,巴结着她。鸳鸯在大观园逛来逛去,风光得很。突然一下子,她被贾赦收到房里,门都不能出,一下子从宝塔尖上摔到地上,鸳鸯能接受这个现实吗?不能。
一个在国际大都会的交际部工作的小职员,他的级别不高,但是他代表的是部长的意思。他和那些卷头发蓝眼睛的人打交道时下的指令,都执行的是部里的规章制度。他到机场接送客人,到饭店布置会谈,十分风光。他只是个小职员,但代表的是这个部。这样的一个小职员有一天突然被派到边远省份的小镇去工作,级别没有变,但他的背后不再是“部”,而是“镇”。他再不用到机场,也没有小汽车乘用。他的交通工具大概就是一辆小驴车,迎送的客人就是那些吸着旱烟的土干部。这个小职员的级别虽然一点儿也没有变,但他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很难适应这样大的落差造成的心理冲突。
绝望的鸳鸯(2)
现在的鸳鸯就是这样。被贾赦收为“小”,意味着风光不再,意味着青春死去,鸳鸯怎么能承受这样大的落差?
邢夫人可能还忘了,贾赦已经是个老年人,而且胡子都白了,已进入银色世界。鸳鸯有多大呢,才十七岁。根据一些情况的推断,贾赦已年近六十,二人相差四十岁。贾赦屋里有好几个小老婆,但却没有生下一子一女,看来贾赦的能力已经很弱。当然,古今中外,老翁少女结为夫妻的例子不少,那也可能是出于爱情,也可能是出于对男方成就的仰慕,自然,也有的是为了钱。
不能说鸳鸯不爱钱,但她是个“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既然有“心胸气性”,她就不可能不为自己打算。贾母对她这么依赖,绝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是鸳鸯努力工作的结果。难道她付出了这么多,最后只伴得老翁归?这不符合鸳鸯的性格特点。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是宝玉“破格提拔”鸳鸯,鸳鸯说不定愿意。风流公子,对人体贴,是个“凤凰”,跟着宝玉多么好啊。看贾母的意思,宝玉以后定会娶林黛玉为妻。黛玉是个小心眼儿,但为人善良,并且是一起混熟的姐妹,不会对鸳鸯怎么样。况且她体弱多病,凡事还得靠鸳鸯的帮忙呢。虽然依旧是做二奶,但这样的二奶照样很风光,很受用。
可惜的是,宝玉叫众多美人包围得紧紧的,哪里能顾到鸳鸯?
这些问题,鸳鸯应是都考虑到了。以她目前的处境,绝不能去做二奶,先在贾母这儿待着,以后再图发展。
鸳鸯向贾母哭诉了自己的请求,绝不给贾赦做二奶,要服侍老太太。贾母听说贾赦要鸳鸯,气得浑身发抖,狠骂了贾赦一顿,鸳鸯依旧留在老太太身边。
现在,鸳鸯只能依靠贾母了。
然而,贾母一直到死,也没有给鸳鸯作出什么安排。
一是可能老太太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短短一两年内死去。贾母活得很滋润,保养得很好,她已经过了八十了,活到九十岁应没有什么问题。贾母可能也是这么想的。但她没有想到抄家治罪大祸很快降临贾府,完全打乱了贾母的生活规律,也给她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疾病也随之而来,终于不治,撒手西去。贾母实际上是被吓死的,她来不及给鸳鸯作出安排。
二是可能贾母根本没有准备给鸳鸯作出什么安排。贾母看起来面慈心软,但只要有什么事牵扯到那些“二奶”,贾母立刻就变了个面孔。凤姐过生日,贾母掏钱给她办置办酒席,贾琏乘机和府里当差的鲍二家的搞上了。凤姐大怒,不仅到贾母跟前告贾琏,而且给平儿一巴掌。贾母应该批评凤姐才是,她反而批评平儿。贾母一见赵姨娘,就气不打一处来,痛骂赵姨娘是“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晴雯原来是贾母跟前的人,后被贾母派去服侍宝玉,算是贾母的亲信。可晴雯被赶出荣国府,贾母没有进行任何干涉,是死是活也一概不问。贾母对这些“副小组”为什么这么狠,恐怕另有原因。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荣国府除了贾母以外,没有任何贾代善(贾母丈夫)二奶的蛛丝马迹。按当时的习惯,贾代善应该有一批二奶和贾母一起生活,她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好,就算这些二奶命短,活不过贾母都已故去,那她们生的孩子呢?怎么红楼社会里连他们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些二奶和她们的孩子都被贾母整死了。如果是这样,贾母和二奶们之间一定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贾母老说我活了八十多了,大风大浪也见过一些了。这些大风大浪是什么?也可能是政治风波,但一定也包括了和二奶之间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贾母不会给鸳鸯作出任何安排的,更不会把她这个“副小姐”转正为小姐。贾母说不定一见鸳鸯就会想起来同二奶的斗争。当年,就是像鸳鸯这样的丫头在和自己斗,想把她整死了,她们当大奶。
所以,贾母骂退了贾赦,但绝对不会给鸳鸯作出任何安排。贾母死了,鸳鸯仍在原地踏步。她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叫人拉出去配“小子”;要么,叫贾赦抓去整死。鸳鸯绝望了,她无路可走,只有殉葬。
[txt99.com欢迎你来下载更多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