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和作品评论
拼出一个王小波
作者:ndy
“如果一个人是按自然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什么遗憾,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地伤痛。最令人伤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猝然间凋谢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王小波死了,死在许多人的九七年,也许他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但似乎该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
一、生活
“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中国人,外国人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然而王小波自己却没有沉默,至少他的内心是不甘沉默的。“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我们也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怀念小波的,虽然他说----那毕竟是一只猪啊。
二、爱情
“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得来的,你也是偶然得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了,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我觉得这里有造作的痕迹,但“偶然”却是最真实的,另一个好听的说法叫“缘”吧。爱情可以如歌,同样也可以如诗----
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朵紫罗兰熠熠生辉
这轻狂的姑娘!我竟未染指!!
妈的,我好不后悔!!!
爱情中,海涅这样的悲歌也许更多一些,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偶然的,但必然的幸福往往在这里----“你有没有朋友?”,“你看我怎样?”……
情爱我不知是不是这个标题下的,但说起旺销包容几乎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陈清扬、线条、小转铃、姓颜色的姑娘、X海鹰、小舅妈……很容易让我们觉得王二就是个大色鬼。不可否认,他有些操之过急,走在了前面,毕竟他不像某人的《废都》、某人的《骚土》、 某人的《白鹿原》,而更有《十日谈》、《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请调。
三、历史
“有关历史的导向原则,还有必要补充几句,它是由两个自相矛盾的要求组成的。其一是:一切史学的研究、讨论都要导出现在比过去好的结论;其二是:一切上述讨论,都要导出现在比过去坏。第一个原则适用于文化、制度、物质生活,第二个适用于人。这么说还是不明白。无数的史学同仁就因为弄不明白载了跟头。我有一个最简单的说法,那就是:说到生活就是今天比过去好;说到老百姓,那就是现在比过去坏。这样导出的结论总是对我们有利的,但我不明白‘我们’是谁。”
“历史中有一小部分是我经过的,也就是三十年吧,占全部文字的百分 之一弱。这百分之一的文字历史,我知道它完全是编出来的,假如还有少许真实的成分,那也是出于不得已。至于那余下的百分之九十九,我难于判断其真实性,据我所知,现在还活着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判断……”
四、真理
它的外延于内涵也许是极不相称的,但限于个人的理解,便把它夸大了,其实用“学习”看起来才合适。
“我正等着有一天自己能打开一本书,不再期待它有趣,只期待自己能受教育。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浮士德》里主人公感到离去时所说的话:你真美呀,请等一等!我哀惋正在失去的东西”。
追求真理不单单是属于知识分子的,但说到它,人们却总是把它与知识分子联系到一起。“‘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我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说:活着呢,还是死去,这是问题。但知识分子赶上这么个年代,死活不是问题。最大大问题是:这个倒霉的年头儿何时过去,就活着;赶不上就犯不着再拖下去。”
许多人生前的寂寞与死后的哀容该是我的悲哀。因为他死了,我才知道一个死的王小波,不知另一个世界的他会不会赞同我如此断章取义地拼盘;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不会有人认可这种堆砌。但无论如何,毕竟我就是我啊!
王小波死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死了。能不说就不说吧,小波已习惯了寂寞,每年的这个时候能有人想起他,也许他就满足了。现在我的身边无人可想,于是我想到小波。
□ 作者: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