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下一页
无逸
【说明】无,通毋,禁止之词。逸,逸乐,这里指纵酒、淫乐、嬉游、田猎等娱乐
活动。成王年纪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害怕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于是告诫他不要
贪图逸乐。史官记录周公的诰词,名叫《无逸》。周公指出人君不可沉迷于逸乐,必须先
知稼穑的艰难,先知小民的痛苦。把逸乐同人民的痛苦联系起来,说得非常深刻。这些思
想具有进步意义。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指明君主要做到无逸,必须了解稼穑的艰难。第二段引用历史
事实,说明无逸的重要性。第三段指明君主要勤于教诲,严于责己。
【译文】
1.周公说:“啊!君子在位,切不可安逸享乐。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
然后处在逸乐的境地,就会知道老百姓的痛苦。看那些老百姓,他们的父母
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便安逸,便不恭。
时间已经久了,于是就轻视侮慢他们的父母说:‘老人们没有知识。’”
2.周公说:“啊!我听说:过去殷王中宗,庆正敬畏,以天命作为自己
的准则,治理百姓,敬慎恐惧,不敢荒废、安逸。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在高宗,这个人长期在外服役,惠爱老百姓。等到他即位,便又听信
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轻易说话。因为他不轻易说话,有时说出来就能使人
和悦。他不敢荒废、安逸,善于安定殷国。从老百姓到群臣,没有怨恨他的。
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在祖甲,他以为代兄称王不合情理,逃亡民间,做过很久的平民百姓。
等到他即位后,就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能够安定和爱护众民,对于鳏寡无依
的人也不敢轻慢。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
“从这以后,在位的殷王生来就安闲逸乐,生来就安闲逸乐,不知耕种
收获的艰难,不知老百姓的劳苦,只是追求过度的逸乐。从这以后,在位的
殷王也没有能够长寿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
四年。”
周公说:“啊!只有我们周家的太王、王季能够谦让敬畏。文王安于卑
下的工作,从事过开通道路、耕种田地的劳役。他和蔼、仁慈、善良、恭敬,
使百姓和睦、安定,爱护亲善孤苦无依的人。从早晨到中午,到下午,他没
有闲暇吃饭,要使万民生活和谐。文王不敢乐于嬉游、田猎,不敢使众国只
是进献赋税,供他享乐。文王中年受命为君,在位五十年。”
3.周公说:“啊!从今以后的继位君王,不可沉迷在观赏、安逸、嬉游
和田猎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进献赋税供他享乐。不要自我宽解说:‘只
是今天快乐快乐。’这样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赞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爱的,
这样的人就有罪过了。不要象商纣王那样迷惑昏乱,把酗酒作为酒德啊!”
周公说:“啊!我听说:‘古时的人还能互相劝导,互相爱护,互相教
诲,所以老百姓没有互相欺骗、互相诈惑的。’不依照这样,官员就会顺从
自己的意愿,就会变动先王的正法,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于是就
内心怨恨,就口头诅咒了。”
周公说:“啊!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
位君王领导得明智。有人告诉他们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他们就
更加敬慎自己的行为;有人举出他们的过错,他们就说:‘我的过错确实象
这样。’不但不敢怀怒。不依照这样,人们就会互相欺骗、互相诈惑。有人
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你就会相信,就会象这样:不多考虑国家的法度,
不放宽自己的心怀,乱罚没有罪过的人,乱杀没有罪过的人。老百姓的怨恨
一旦汇合起来,就会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说:“啊!继王要鉴戒这些啊!”
【原文】
1.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1)。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2),则
知小人之依(3)。相小人(4),厥父母勤劳稼穑(5),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
逸乃谚(6)。既诞(7),否则侮厥父母曰(8):‘昔之人无闻知(9)。’”
2.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1),严恭寅畏(2),天命自度
(3) ,治民祗惧(4),不敢荒宁(5)。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6)。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7),爰暨小人(8)。作其即位(9),乃或亮阴(10),
三年不言(11)。其惟不言,言乃雍(12)。不敢荒宁,嘉靖殷邦(13)。至于小大(14),
无时或怨(15)。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16),不义惟王,旧为小人(17)。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
能保惠于庶民(18),不敢侮鳏寡(19)。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自时厥后(20),立王生则逸,生则逸(21),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
之劳,惟耽乐之从(22)。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23)。或十年,或七、八年,
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24)。文王卑服(25),
即康功田功(26)。徽柔懿恭(27),怀保小民(28),惠鲜鳏寡(29)。自朝至于日中
昃,不遑暇食(30),用咸和万民(31)。文王不敢盘于游田(32),以庶邦惟正之供
(33) 。文王受命惟中身(34),厥享国五十年(35)。”
3.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1),
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2):‘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3),时
人丕则有愆(4)。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5)!”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6),胥保惠(7),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8)。’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9),至于
小大(10)。民否则厥心违怨(11),否则厥口诅祝(12)。”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13)。
厥或告之曰(14):‘小人怨汝詈汝(15)。’则皇自敬德(16)。厥愆(17),曰:‘朕
之愆允若时(18)。’不啻不敢含怒(19)。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
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20),不宽绰厥心(21),乱罚无罪,
杀无辜。怨有同(22),是丛于厥身(23)。”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24)!”
【注释】
1
(1)[君子]指官长。[处]居官。[其]副词,表祈使。[逸]逸乐。郑玄说:“君子,止
谓在官长者。所,犹处也。君子处位为政,其无自逸豫也。”
(2)[乃]而,而后。
(3)[小人]老百姓。[依]痛苦,苦衷。《经义述闻》:“依,隐也,谓知小人之隐也。
《周语》勤恤民隐,韦注曰:隐,痛也。小人之隐,即上文稼穑之艰难,下文所谓小人之
劳也。云隐者,犹今人言苦衷也。”
(4)[相]看。
(5)[厥]其。
(6)[乃]就。[谚]通喭,粗野不恭。
(7)[诞]《汉石经》作延,长久。
(8)[否则]于是。见《经传释词》。[侮]轻侮。
(9)[昔之人无闻知]昔之人,老人。《蔡传》说:“古老之人无闻无知,徒自劳苦而
不知所以自逸也。”
2
(1)[中宗]一说是太戊,殷之第五世贤主。一说是祖乙,殷之第七世贤主。
(2)[严]庄正。[寅]敬。严恭,指外貌庄敬;寅畏,指内心敬畏。
(3)[度]法度。天命自度,以天命为法度。
(4)[祗惧]敬畏。
(5)[荒宁]荒废自安。
(6)[肆]所以。[享国]指在帝位。[有]又。
(7)[高宗]武丁,殷代第十一世贤主。[时旧劳于外]时,寔。旧,久。马融说:“武
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穷苦于外。”
(8)[爰]于是。[暨]通塈,惠爱。见《尚书易解》。
(9)[作]等到。《经传释词》:“作,犹及也。”
(10)[或]又。[亮阴]听信不言。马融说:“亮,信也。阴,默也。为听于冢宰,信
默而不言。”
(11)[不言]不言政事。
(12)[雍]和。
(13)[嘉]善。[靖]和。
(14)[小大]老百姓和群臣。
(15)[时]此人,指高宗。[或]有。[无时或怨]无有怨之。
(16)[祖甲]武丁的儿子帝甲。殷代第十二世贤主。
(17)[不义惟王,旧为小人]惟,为。旧,久。马融说:“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
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
(18)[保]安定。[惠]爱。
(19)[鳏寡]孤苦无依的人。
(20)[时]是,这。[厥]之。《经传释词》说:“厥,犹之也。”
(21)[立王]在位的君王。[生则逸,生则逸]《尚书正读》说:“生则逸,一语已足;
两言之者,周公喜重言也。”按重复地说,意在强调它。
(22)[耽乐]过度逸乐。[从]追求。
(23)[罔]无。[或]有。
(24)[抑]谦下。[畏]敬畏。(25)[卑服]任卑下的事。服,事。
(26)[即]就,从事。[康功田功]章太炎说:“康,《释言》五达谓之康,字亦作庚,
《诗》有由庚,《春秋传》有夷度,以为道路大名。康功者,谓平易道路之事;田功者,
谓服田力穑之事。”
(27)[徽]和。[懿]美。
(28)[怀保]和睦安定。
(29)[鲜]善。见《尔雅·释诂》。
(30)[遑暇]遑也是暇,二字同义。
(31)[咸]通诚,和。
(32)[盘]乐。[游]游乐。[田]打猎。
(33)[以]使,[正]税,见《尚书正读》。[供]进献。《广雅·释诂》:“供,进也。”
(34)[受命]接受天命为君。[中身]中年。
(35)[五十年]《吕览·制乐篇》和《韩诗外传三》都说文王在位五十一年。这里是
举整数。
3
(1)[淫]过度。[观]观赏。
(2)[皇]通徨,暇。这里指宽解。
(3)[攸训]所顺。训,顺。[攸若]所善。若,善。
(4)[丕则]于是。[愆]过错。
(5)[受]纣王名。[酗于酒德]酗,醉酒发怒。于,为。见《经传释词》。大意是说,
以醉怒为酒德。
(6)[胥]互相。[训告]劝导。
(7)[保]安。[惠]爱。
(8)[诪张]诪,音 zhóu。欺诳。[幻]诈惑。
(9)[正刑]政策法令。
(10)[小大]指小法大法。
(11)[否则]于是。[违]恨。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2)[诅祝]诅咒。
(13)[迪]指导。[迪智]领导得明智。
(14)[或]有人。
(15)[詈]音 lì
,骂。
(16)[皇]更加。《汉石经》作兄。《国语》注:“兄,益也。”
(17)[厥愆]是“厥或愆之”的省文。愆,指责过失。
(18)[允]确实。[时]这样。
(19)[不啻]不但。郑玄说:“不但不敢含怒,乃欲屡闻之,以知己政得失之源也。”
(20)[辟]法。
(21)[绰]宽,放宽。
(22)[怨有]即怨尤。有和尤同声通用。[同]会同。
(23)[丛]聚集。
(24)[监]通鉴,鉴戒。
创建时间:2006-2-27 上一页 目录页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