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父母部汇考

易经

  说卦传

干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节斋蔡氏曰乾坤交而生震巽坎离艮兑故以

 能生者为父母而生者为子也

  又

干为父坤为母

礼记

  曲礼

祭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曰皇以君之称尊之也考成妣媲也为之宗庙

 以鬼享之不得不异其称也

  又

生曰父曰母

  又

死曰考曰妣

前是宗庙之祭加其尊称故并曰皇也此谓非

 祭时所称也

尔雅

  释亲

父为考母为妣

礼记曰生曰父母死曰考妣今世学者从之案

 尚书曰大伤厥考心事厥考厥长聪听祖考之彝

 训如丧考妣公羊传曰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仲子

 者何桓之母也苍颉篇曰考妣延年明此非死生

 之异称矣犹今谓兄为昆妹为媦即是此例也

汉刘熙释名

  释亲属

父甫也始生己也母冒也含生己也

魏张揖博雅

  释亲

翁爸爹父也媓妣奶媪姐母也

  又

父□也母牧也

 父母部总论一

易经

  蛊卦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咎厉终吉

初六虽居最下成卦由之有主之义居内在下

 而为主子干父蛊也子干父蛊之道能堪其事则

 为有子而其考得□咎不然则为父之累故必惕

 厉则得终吉也

干如木之干枝叶之所附而立

 者也蛊者前人已坏之绪故诸爻皆有父母之象

 子能干之则饬治而振起矣初六蛊未深而事易

 济故其占为有子则能治蛊而考得□咎然亦危

 矣戒占者宜如是又知危而能戒则终吉也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子干父蛊之道意在承当于父之事也故祗敬

 其事以置父于□咎之地常怀惕厉则终得其吉

 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二阳刚为六五所应是以阳刚之才在下而

 干夫在上阴柔之事也故取子干母蛊为义以刚

 阳之臣辅柔弱之君义亦相近二巽体而处柔顺

 义为多干母之蛊之道也夫子之于母当以柔巽

 辅导之使得于义不顺而致败蛊则子之罪也若

 伸己刚阳之道遽然矫拂则伤恩所害大矣亦安

 能入乎二巽体而得中是能巽顺而得中道合不

 可贞之义得干母蛊之道也

九二刚中上应六

 五子干母蛊而得中之象以刚承柔而治其坏故

 又戒以不可坚贞言当巽以入之也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二得中道而不过刚干母蛊之善者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大咎

过刚不中故小有悔巽体得正故□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咎也

以三之才干父之蛊虽小有悔终□大咎也盖

 刚断能干不失正而有顺所以终旡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四以阴居阴柔顺之才也所处得正故为宽裕

 以处其父事者也夫柔顺之才而处正仅能循常

 自守而已若往干过常之事则不胜而见吝也以

 阴柔而无应助往安能济

以阴居阴不能有为

 宽裕以治蛊之象也如是则蛊将日深故往则见

 吝戒占者不可如是也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以四之才守常居宽裕之时则可矣欲有所往

 则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五居尊位以阴柔之质当人君之干而下应于

 九二是能任刚阳之臣也虽能下应刚阳之贤而

 倚任之然己实阴柔故不能为创始开基之事承

 其旧业则可矣故为干父之蛊夫创业垂统之事

 非刚明之才则不能继世之君虽柔弱之资苟能

 任刚贤则可以为善继而成令誉也太甲成王皆

 以臣而用誉者也

柔中居尊而九二承之以德

 以此干蛊可致闻誉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干父之蛊而用有令誉者以其下之贤承辅之

 以刚中之德也

  家人卦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母也虽

 一家之小□尊严则孝敬衰□君长则法度废有

 严君而后家道正家者国之则也

亦谓二五

 或问传曰家人之道必有所尊严而君长者谓父

 母也如此则严君作两字说然自旧诸家只作一

 字说未知如何朱子曰所尊严之君长也 赵氏

 曰父义母慈母何以亦称严盖母之不严家之□

 也渎上下之分庇子弟之过乱内外之别嫚帷薄

 之仪父虽严有不能尽察者必父母尊严内外齐

 肃然后父尊子卑兄友弟恭夫制妇听各尽其道

 而后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云峰胡氏曰本

 义指二五言在男女则九五六二皆正在父母则

 九五之刚可谓之严六二之柔未必能严故夫子

 发彖辞言外之意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其旨深哉

书经

  酒诰

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

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

此武王教妹土之民也嗣续纯大肇敏服事也

 言妹土民当嗣续汝四肢之力无有怠惰大修农

 功服劳田亩奔走以事其父兄或敏于贸易牵车

 牛远事贾以孝养其父母父母喜庆然后可自洗

 腆致用酒洗以致其洁腆以致其厚也 新安陈

 氏曰此武王通教妹土之民与臣及康叔也盖欲

 妹土臣民与康叔先艺黍稷后远服贾以嗣续其

 股肱之力而凡用心惟在于事考长养父母不敢

 分心于他适也先用心于黍稷余力始从事于服

 贾见急于务本而不急于逐末亦风俗之厚也服

 田与服贾者皆以孝养为先尚奚暇于纵酒哉

  无逸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

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者以逸为逸也俚语曰

 谚言视小民其父母勤劳稼穑其子乃生于豢养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纵逸自恣乃习俚巷鄙语既

 又诞妄无所不至不然则又讪侮其父母曰古老

 之人无闻无知徒自劳苦而不知所以自逸也昔

 刘裕奋农亩而取江左一再传后子孙见其服用

 反笑曰田舍翁得此亦过矣此正所谓昔之人无

 闻知也使成王非周公之训安知不以公刘后稷

 为田舍翁乎

礼记

  曲礼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

温以御其寒凊以致其凉定其□席省其安否

 丑同类也夷平等也一朝之忿忘其身则害及其

 亲故在群众侪辈之中壹于逊让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

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

交游称其信也

言为人子谓父母在时也古之仕者一命而受

 爵再命而受衣服三命而受车马有车马则尊贵

 之体貌备矣今但受三赐之命而不与车马同受

 故言不及车马也君之有赐所以礼其臣子之不

 受不敢并于亲也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族五百

 家为党二千五百家为州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孝之所该者大故其称最广曰慈曰弟曰仁曰信

 皆孝之事也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

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父之执父同志之友也谓之命之也敬之同于

 父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

出则告违反则告归又以自外来欲省颜色故

 言面游有常身不他往也习有业心不他用也

恒言不称老

恒言平常言语之间也自以老称则尊同于父

 母而父母为过于老矣古人所以斑衣娱戏者欲

 安父母之心也

  又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室西南隅为奥主奥中席皆尊者之道也行道

 则或左或右立门则避枨闑之中皆不敢迹尊者

 之所行也古者男女异路路各有中门中央有闑

 闑之两旁有枨也

食飨不为概

食飨如奉亲延客及祭祀之类皆是不为概量

 顺亲之心而不敢自为限节也

祭祀不为尸

吕氏曰尸取主人之子行而已若主人之子是

 使父北面而事之人子所不安故不为也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

惧辱亲也

疏曰不服暗者不行事于暗中一则为卒有非

 常二则生物嫌故孝子戒之 吕氏曰苟訾近于

 谗苟笑近于谄服暗者欺人所不见登危者行险

 以侥幸是忘亲也非特忘之不令之名且将加之

 皆辱道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不许友以死谓不为其友报仇也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

疏曰冠纯冠饰也衣纯深衣领缘也

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吕氏曰当室谓为父后者不纯采者虽除丧犹

 纯素也惟当室者行之

  又

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

父以恩师以道故所敬同 吕氏曰诺者许而

 未行也

  又

父子不同席

尊卑之等异也 临川吴氏曰古者一席坐四

 人言父子偶共一处而坐虽止一人必各坐一席

 盖以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尊卑不同故也

  又

诸母不漱裳

诸母父妾之有子者漱浣也裳贱服不使濑裳

 亦敬父之道也

  又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

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

复故

此言养父母疾之礼不栉不为饰也不翔不为

 容也不惰不及他事也疏谓惰讹不正之言琴瑟

 不御以无乐意也犹可食肉但不至厌饫而口味

 变耳犹可饮酒但不至醺酣而颜色变耳齿本曰

 矧笑而见矧是大笑也怒骂曰詈怒而至詈是甚

 怒也皆为忘忧故戒之复故复常也

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有忧谓亲疾或他祸患侧独也独坐一席不设

 待宾之席为有忧也一说侧席谓偏设之变于正

 席也亦通专单也贵贱之席各有重数居丧则否

 吕氏曰专席不与人共坐也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

庶人父母早死不闻父之讳其祖故亦不讳其

 祖有庙以事祖者则不然也

君子已孤不更名

名者始生三月之时父所命也父没而改之孝

 子所不忍也

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自称其名 吕氏曰子之名父母所命敬亲之

 命不敢有他称也

  又

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君有疾饮

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

其药

吕氏曰医三世治人多用物熟矣功已试而无

 疑然后服之亦谨疾之道也

  檀弓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

饶氏曰或左或右无一定之方子之于亲不分

 职守事事皆当理会无可推托致丧极其哀毁之

 节也

  又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

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

悔焉耳矣

  又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

枕千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父母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

未殡哭不绝声殡后虽有朝夕哭之时然庐中

 思忆则哭小祥后哀至则哭此皆哭无时也使者

 受君之任使也小祥之后君有事使之不得不行

 然反必祭告俾亲之神灵知其已反亦出必告反

 必面之义也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首足形还葬而无

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内则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冢宰掌邦治而治国者必先齐家降德者下其

 德教于民也孝为德之本故首言子事父母之道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

绅搢笏

盥洗手也漱涤口也栉梳也縰黑缯韬发者以

 縰韬发作髻讫即横插笄以固髻总亦缯为之以

 束发之本而垂余于髻后以为饰也拂髦振去髦

 上之尘也髦用发为之象幼时剪发为鬌之形此

 所陈皆以先后之次栉讫加縰次加笄加总然后

 加髦着冠冠之缨结于颔下以为固结之余者下

 垂谓之緌端元端服也衣用缁布而裳不同上士

 元裳中士黄裳下士裳也服元端着又加绅

 大带也搢插也插笏于带中以韦为之古者席

 地而坐以临俎豆故设蔽膝以备濡渍之言蔽

 也在冕服谓之韨他服则谓之项氏曰髦者以

 发作伪髻垂两眉之上如今小儿用一带连双髻

 横系额上是也

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

所佩之物皆是备尊者使令之用纷以拭器帨

 以拭手皆巾也刀砺小刀与砺石也觿状如锥象

 骨为之小觿所以解小结者金燧用以取火于日

 中者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

玦射者着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而开弓体也

 捍拾也韬左臂而收拾衣袖以利弦也管笔彄其

 形制未闻遰刀室也大觿所以解大结木燧钻火

 之器晴则用金燧以取火阴则用木燧以钻火也

逼屦着綦

逼诗所谓邪幅也逼束其胫自足至膝故谓之

 逼也綦屦头之饰即絇也着犹施也朱子曰綦鞋

 口带也古人皆旋系今人只从简易缀之于上如

 假带然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

笄今之簪也衣绅元端绡衣之上加绅带士妻

 之服也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大

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箴管箴在管中也縏□皆囊属施縏□者为贮

 箴线纩也衿结也缨香囊也

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痒而敬抑搔之出

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

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

□疥也抑按搔摩也温承藉之义谓以柔顺之

 色承藉尊者之意

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饘厚粥酏薄粥也芼羹以菜杂肉为羹也蕡大

 麻子

枣栗饴蜜以甘之菫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

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饴饧也菫菜名荁似菫而叶大榆之白者名枌

 免新鲜者薧干陈者言菫荁枌榆四物或用新或

 用旧也滫说文久泔也瀡滑也滫瀡滫之滑者也

 凝者为脂释者为膏甘之滑之膏之皆谓调和饮

 食之味也此篇所记饮食珍羞诸物古今异制风

 土异宜不能尽晓然亦可见古人察物之精用物

 之详也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

食则佐长者视具

总角总聚其发而结束之为角童子之饰也容

 臭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故言容臭以缨佩之后

 世香囊即其遗制昧晦也爽明也昧爽欲明未明

 之时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

布席各从其事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由命

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

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慈爱也谓敬爱其亲故以旨甘之味致其爱各

 从其事者各治其所当为之事也晚朝为夕郑氏

 曰异宫崇敬也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长者奉席请何趾

少者执□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

而襡之

将坐旦起时也□卧席也将□谓更卧处也□

 安身之几坐非今之卧□也将坐之时少者执此

 □以与之坐御侍者举几进之使之凭以为安卧

 必簟在席上旦起则敛之而簟又以襡韬之者以

 亲身恐秽污也衾则束而悬之枕则贮于箧也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祗敬之勿敢

近敦牟□匜非馂莫敢用与恒食饮非馂莫之敢饮

传移也谓此数者每日置之有常处子与妇不

 得辄移置他所也近谓挨逼之也敦与牟皆盛黍

 稷之器牟读为堥土釜也此器则木为之象土釜

 之形耳□酒器匜盛水浆之器此四器皆尊者所

 用子与妇非馂其余无敢用此器也与及也及尊

 者所常食饮之物子与妇非馂余不敢擅饮食之

 也

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馂既食恒馂父没母存冢

子御食群子妇佐馂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馂

佐馂者劝勉之使食而后馂其余也既食恒馂

 者尽食其常食之余也御食侍母食也如初如父

 在时也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

唾洟

应之辞唯为恭哕呕逆之声也气乏则欠体疲

 则伸偏任为跛依物为倚睇视倾视也洟自鼻出

 者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

衣衾不见里

袭重衣也袒与裼皆礼之敬故非敬事不袒裼

 也不因涉水则不揭裳不见里为其可秽

父母唾洟不见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澣

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唾洟不见谓即刷除之不使见示于人也漱澣

 皆洗濯之事和灰如今人用灰汤也以线贯针为

 纫

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足

垢燂汤请洗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

燂温也潘淅米汁也□洗面也共帅时皆循是

 礼也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子而孝父母必爱之妇而敬舅姑必爱之然犹

 恐其恃爱而于命或有所违故以勿逆勿怠为戒

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

而待

尝而待服而待皆谓俟尊者察其不嗜不欲而

 改命之则或置之或藏去乃敢如己意也

加之事人代之己虽弗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

尊者任之以事而己既为之矣或念其劳又使

 他人代为己意虽不以为劳而不欲其代然必顺

 尊者之意而姑与之若虑其为之不如己意姑教

 使之及其果不能而后己复为之也

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

谓虽甚爱此子妇而不忍其劳然必且纵使为

 之而宁数数休息之必使终竟其事而后已不可

 以姑息为爱而使之不事事也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

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庸用也怒之谴责之也不可怒谓虽谴责之而

 不改也虽放逐其子出弃其妇而不表明其失礼

 之罪示不终绝之也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

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父母有婢

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子

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

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衰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

妇之礼焉没身不衰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

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舅没则姑

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

老谓传家事于长妇也然长妇犹不敢专行故

 祭祀宾客之事必禀问焉

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舅姑若使介妇

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凡

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

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又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

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

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

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乐其心喻父母于道也不违其志能养志也

  玉藻

亲在行礼于人称父人或赐之则称父拜之

方氏曰不敢私交不敢私受故也

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

而不趋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亲癠色容不盛此

 孝子之疏节也

易方则恐召己而莫知所在过时则恐失期而

 贻亲之忧癠病也疏节谓常行疏略之礼而已非

 大节也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

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五十不散送亲没不髦

丧礼启殡以后要绖之麻散垂葬毕乃绞此言

 五十始衰不散麻以送葬也髦象幼时剪发为鬌

 之形父母在则用之故亲没则去此饰

  丧服小记

为父母长子稽颡大夫吊之虽缌必稽颡

服重者先稽颡而后拜宾服轻者先拜宾而后

 稽颡父母尊也长子正体也故从重大夫吊于士

 是以尊临卑虽是缌麻之丧亦必稽颡而后拜盖

 尊大夫不敢以轻待之也

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

父母之丧偕即曾子问并有丧言父母同时死

 也葬先轻而后重先葬葬母也不虞祔不为母设

 虞祭祔祭也盖葬母之明日即治父葬葬父毕虞

 祔然后为母虞祔故云待后事祭则先重而后轻

 也其葬母亦服斩衰者从重也以父未葬不敢变

 服也

  祭义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

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

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

道也

  又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

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又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

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官不敬

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

遂□及于亲敢不敬乎

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

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众之

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

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

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

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

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愿犹羡也然犹而也其行曰养行犹用也

  又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

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

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

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谓礼终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

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

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

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

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

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

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

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

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

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无人为大言无如人最为大

  坊记

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纣

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

小子无良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

言言乃欢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

孝矣诗云孝子不匮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

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诗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

兄弟交相为愈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

衣其衣君子以广孝也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

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书云厥辟

不辟忝厥祖子云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

之内戏而不叹君子以此坊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

慈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

尸也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

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又

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

  又

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

  表记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

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

  丧服四制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

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

见无二尊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

圣人因杀以制节此丧之所以三年贤者不得过不

肖者不得不及此丧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书

曰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善之也

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

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

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

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

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

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

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

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

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

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

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

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

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

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

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

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

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

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

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

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

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

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

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

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

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

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

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

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

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

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

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

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

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

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

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

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

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

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

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

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

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

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

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

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

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

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

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

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

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

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

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

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

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

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

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

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

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

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

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

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

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

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

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

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

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

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

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

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

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

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

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

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

终矣

 父母部总论二

管子

  形势解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父母慈

而不解则子妇顺子妇孝而不解则美名附

父母者子妇之所受教也能慈仁教训而不失理则

子妇孝子妇者亲之所以安也能孝弟顺亲则当于

亲故父母暴而无恩则子妇不亲子妇不安亲则祸

忧至

  又

和子孙属亲戚父母之常也治之以义终而复始爱

亲善养思敬奉教子妇之常也以事其亲终而复始

故父母不失其常则子孙和顺亲戚相欢子妇不失

其常则长幼理而亲□和故用常者治失常者乱教

护家事父母之则也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父母不

易其则故家事办焉子妇不易其则故亲养备具故

用则者安不用则者危

家语

  大婚解

孔子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

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

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

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支

从之而亡

  又

孔子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

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

  致思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

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

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欲知死者

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困誓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芸树艺手

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名不称孝何也孔子曰意者

身不敬与辞不顺与色不悦与古之人有言曰人与

己与不汝欺今尽力养亲而无三者之阙何谓无孝

之名乎孔子曰由汝志之吾语汝虽有国士之力而

不能自举其身非力之少势不可矣夫内行不修身

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

君子入则笃行出则交贤何谓无孝名乎

荀子

  子道篇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

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

以类接则儒道毕矣虽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孝子

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

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

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

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

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

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此之谓也故劳苦雕瘁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

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

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鲁哀公问于孔

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曰子从父命孝

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

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

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

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

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

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

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大略篇

曾子曰孝子言为可闻行为可见言为可闻所以说

远也行为可见所以说近也近者说则亲远者说则

附亲近而附远孝子之道也

吕氏春秋

  精通

锺予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曰子何击磬

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

生而为公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

睹臣之母三年矣是故悲也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

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与之语盖其母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

而异息若草莽之有花实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

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疾痛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

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

精相得岂待言哉

  节丧

二曰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知生

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

死之谓也此二者圣人之所独决也凡生于天地之

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

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

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慈亲孝

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以生人之心为

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

可利则此之谓重闭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

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

狸抇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

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

之难岂不惑哉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

杙也狐狸水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杙之大者也

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善棺□所以避蝼蚁

蛇虫也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

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

为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

慈亲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

慈亲之爱之不懈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

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

刃涉血盭肝以来之野人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

交以求利今无此之危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乘车

食肉泽及子孙虽圣人犹不能禁而况于乱国弥大

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夫玩好货宝钟鼎壶榼轝

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题

凑之室棺□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

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且死者弥

久生者弥疏生者弥疏则守者弥怠守者弥怠而葬

器如故其势固不安矣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

旄旌旗如云偻翣以督之珠玉以备之黼黻文章以

饬之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

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苟便于

死则虽贫国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

  孝行

一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

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

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

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

孝则耕耘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

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

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必先

以所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

慢于轻疏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

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

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又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

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

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养有五道修宫室安□第节饮

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

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

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

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亢仓子

  训道篇

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顺为本意以

承之顺承颜色无所不至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

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事君不敢忘忠朋友

不敢不信临下不敢不敬向善不敢不勤虽居独室

之中亦不敢懈其诚此之谓全孝故至诚之至通乎

神明光于四海有感必应善事父母之所至也

汉韩诗外传

  家贫亲老

枯鱼□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树木欲茂

霜露不雕使贤士欲成其名二亲不待家贫亲老不

择官而仕诗曰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此之谓也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

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

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故吾尝仕齐为吏

禄不过锺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名也乐其逮

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

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

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

约其亲者非孝也诗曰有母之尸饔

桓宽盐铁论

  孝养

 丞相史曰盖闻士之居世也衣服足以胜身食饮

 足以供亲内足以相恤外不求于人故身修然后

 可以理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官故饭粝者不可

 以言孝妻子饥寒者不可以言慈绪业不备者不

 可以言理居斯世行斯身而有此三累者斯亦足

 以默矣

文学曰善养者不必刍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

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故匹夫勤劳足以

顺礼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

能养不敬何以别乎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

体贵其礼不贪其养礼顺心和养虽不备可也易曰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也故富贵而无礼不如

贫贱之孝悌闺门之内尽孝焉闺门之外尽悌焉朋

友之道尽信焉三者孝之至也居家礼者非谓积财

也事亲孝者非谓鲜肴也亦和颜色承意尽礼义而

已矣

大戴礼记

  本命章

礼以四制有恩有义有节有权恩厚者其服重故为

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

义断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

者也故为君亦服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三日而食

三月而沐□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丧不过三

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坏同于丘陵除之日鼓素琴示

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

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治之也父在为母齐

衰□见无二尊也百官备百制具不言而事行者扶

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扶而起身自执事而后事行者

面诟而已凡此以权制者也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

解□悲号三年忧恩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也

  曾子本孝章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与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

弗凭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故不在尤之中

也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故恶言不出

于口烦言不及于己故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

不兴险行以侥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出门而使不

以或为父母忧也险涂隘巷不求先焉以爱其身以

不敢忘其亲也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不敢自专

也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朋友又能

率朋友以助敬也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

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任善不敢臣三德

故孝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哀以□焉祭

祀则□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

  曾子立孝章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故为人子而不

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者为人弟而

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顺其弟者为人臣

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故

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与兄言言顺弟与弟

言言承兄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君子之孝

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

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尽力无礼则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则不入也是故礼

以将其力敬以入其忠饮食移味居处温愉着心于

此济其志也子曰可人也吾任其过不可人也吾辞

其罪诗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辞也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言不自舍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是

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

下可知者弟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

之谓也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

悌可谓知终矣

  曾子事父母章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

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

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

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

也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孝子无私乐

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

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言必齐色此成

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

王充论衡

  感虚篇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

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方到即以右手搤其左臂曾

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

欲去吾搤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

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

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言孝悌之至精气相

动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辄痛曾母病曾子亦病曾

母死曾子辄死乎考曾母先死曾子不死矣此精气

能小相勋不能大相感也世称申喜夜闻其母歌心

动开关问歌者为谁果其母盖闻母声声音相感心

悲意动开关而问盖其实也今曾母在家曾子在野

不闻号呼之声母小搤臂安能动子疑世人颂成闻

曾子之孝天下少双则为空生母搤臂之说也

  薄葬篇

夫言死无知则臣子倍其君父故曰丧祭礼废则臣

子恩泊臣子恩泊则倍死忘先倍死忘先则不孝狱

多圣人惧开不孝之源故不明无知之实异道不相

连事生厚化自生虽事死泊何损于化使死者有知

倍之非也如无所知倍之何损明知其无知未必有

倍死之害不明无知成事已有贼生之费孝子之养

亲病也未死之时求卜迎医冀祸消药有益也既死

之后虽审如巫咸良如扁鹊终不复生何则知死气

绝终无补益治死无益厚葬何差乎倍死恐伤化绝

卜拒医独不伤义乎亲之生也坐之高堂之上其死

也葬之黄泉之下黄泉之下非人所居然而葬之不

疑者以死绝异处不可同也如当亦如生存恐人倍

之宜葬于宅与生同也不明无知为人倍其亲独明

葬黄泉不为离其先乎亲在狱中罪疑未定孝子驰

走以救其难如罪定法立终无门户虽曾子子骞坐

泣而已何则计动无益空为烦也今死亲之魂定无

所知与拘亲之罪决不可救何以异不明无知恐人

倍其先独明罪定不为忽其亲乎圣人立义有益于

化虽小弗除无补于政虽大弗与今厚死人何益于

恩倍之弗事何损于义

扬雄法言

  孝至篇

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

之欢心撰孝至孝至矣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父母

子之天地与无天何生无地何形天地裕于万物万

物裕于天地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

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孝

子有祭乎有斋乎夫能存亡形属荒绝者惟斋乎故

孝子之于斋见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宾人而不祭

豺獭乎或曰死生尽礼可谓能子乎曰石奋石建父

子之美也无是父无是子无是子无是父或曰必也

两乎曰与尧无子舜无父不如尧父舜子也子有含

菽缊絮而致滋美其亲将以求孝也

马融忠经

  保孝行章

夫惟孝者必贵于忠忠苟不行所率犹非其道是以

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亲也故君子行

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则福禄至矣故得尽爱敬之

心以养其亲施及于人此之谓保孝行也诗云孝子

不匮永锡尔类

若思孝而忘忠犹求福而弃天忠不居心动皆

 邪僻既失于忠又失于孝惟忠则得福众善攸归

 身安亲乐得保于孝

晋孙绰集

  喻道论

或难曰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本

立道生通于神明故子之事亲生则致其养没则奉

其祀三千之责莫大无后体之父母不敢夷毁是以

乐正伤足终身含愧也而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

即□刓剔发须残其天貌生废色养终绝血食骨肉

之亲等之行路背理伤情莫此之甚而云弘道敦仁

广济群生斯何异斩刈根本而修枝干而言不殒硕

茂未之闻见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此大乖于世教子

将何以祛之答曰此诚穷俗之所甚惑倒见之为大

谬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夫父子一体惟命同之故

母啮其指儿心悬骇者同气之感也其同无间矣故

唯得其欢心孝之尽也父隆则子贵子贵则父尊故

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袖日

御三牲而不能令万物尊己举世我赖以之养亲其

荣近矣夫缘督以为经守柔以为常形名两绝亲我

交忘养亲之道也既已明其宗且复为客言其次者

夫忠孝名不并立颖叔违君书称纯孝石碏戮子臣

节乃全传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贽贰乃辟

也然则结缨公朝者子道废矣何见危授命誓不顾

亲皆名注史笔事标教首记注者岂复以不孝为罪

故谚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明其虽小违于此而

大顺于彼矣且鲧放遐裔而禹不告退若令委尧命

以寻父屈至公于私戚斯一介之小善非大者矣

北齐颜氏家训

  教子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

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

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

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

  风操篇

二亲既殁所居斋寝子与妇弗忍入焉北朝顿丘李

构母刘氏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终身□闭弗忍开入

也夫人宋广州刺史纂之孙女故构犹染江南风教

其父奖为扬州刺史镇寿春遇害构尝与王松年祖

孝征数人同集谈燕孝征善画遇有纸笔图写为人

顷之因割鹿尾戏截画人以示构而无他意构怆然

动色便起就马而去举坐惊骇莫测其情祖君寻悟

方深反侧当时罕有能感此者吴郡陆襄父闲被刑

襄终身布衣蔬饭虽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唯

以掏摘供厨江陵姚子笃母以烧死终身不忍噉炙

豫章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然礼

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政为常所讲习雠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

耳若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

无容散逸唯当缄保以留后世耳思鲁等第四舅母

亲吴郡张建女也有第五妹三岁丧母灵□上屏风

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流涕

家人怪其不起及往抱持荐席淹渍精神伤怛不能

饮食将以问医医诊脉云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日

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礼云忌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外

宾不理众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

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

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魏世王

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

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后

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燕闻

声乐及行游也

  又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

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

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

儿亲表聚集致燕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

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

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

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

此事亦绝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

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

容称庙父没何容辄呼苍颉篇有EA字训诂云痛而

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来反今

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可行也

父母疾笃医虽贱虽少则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梁

孝元在江州尝有不豫世子方等亲拜中兵参军李

旧唐书

  礼仪志

天子孝曰就就之为言成也天子德被天下泽及万

物始终成就则其亲获安故曰就也诸侯孝曰度度

者法也诸侯居国能奉天子法度得不危溢则其亲

获安故曰度也卿大夫孝曰誉誉之为言名也卿大

夫言行布满能无恶称誉达遐迩则其亲获安故曰

誉也士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士始升朝辞亲入

仕能审资父事君之礼则其亲获安故曰究也庶人

孝曰畜畜者含畜为义庶人含情受朴躬耕力作以

畜其德则其亲获安故曰畜也

宋袁氏世范

  睦亲篇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永节不至亦可以动天

地感鬼神尝见世人有事亲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

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

其世世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苟能知此则自此而

往应与物接皆不可不诚有识君子试以诚与不诚

者较其久远效验孰多

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婴孺之

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气血虽分相去未

远而婴孺之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

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虽飞走微物亦然方其

子初脱胎卵之际乳饮哺啄必极其爱有伤其子则

护之不顾其身然人于既长之后分稍严而情稍□

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飞走之属稍长则

母子不相识认此人之所以异于飞走也然父母于

其子幼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

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

恩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请观人之

抚育婴孺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亦犹天地生育之

道所以及人者至广至大而人之回报天地者何在

有对虚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斋醮上帝则以为能

报天地果足以报其万分之一乎况又有怨咨于天

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

所为无故叫号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轹同辈不

知戒约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则曰小未可责日

渐月渍养成其恶此父母曲爱之过也及其年齿渐

长爱心渐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为大

恶如遇亲故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之

名加之而其子实无他罪此父母妄憎之过也爱憎

之私多先于母氏父若不知此理则徇其母氏之说

牢不可解为父者须详察此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

薄其爱

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憎爱之

偏衣服饮食言语动静必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见

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

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苟父母均其所爱兄弟

自相和睦可以两全岂不甚善

父母见诸子中有独贫者往往念之常加怜恤饮食

衣服之分或有所偏私子之富者或有所献则转以

与之此乃父母均一之心而子之富者或以为怨此

殆未之思也若使我贫父母必移此心于我矣

父母于长子多不之爱而祖父母于长孙常极其爱

此理亦不可晓岂亦由爱少子而迁及之耶

凡人之子性行不相远而有后母者独不为父所喜

父无正室而有宠婢者亦然此固父之昵于私爱然

为子者要当一意承顺则天理久而自协

遗嘱之文皆贤明之人为身后之虑然亦须公平乃

可以保家如劫于悍妻黠妾因于后妻爱子中有偏

曲厚薄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之事不可胜

数皆兴讼破家之端也

父祖有虑子孙争讼者常欲预为遗嘱之文而不知

风烛不常因循不决至于疾病危笃虽中心了然而

口不能言手不能动饮恨而死者多矣况有神识昏

乱者乎

同母之子而长者或为父母所憎幼者或为父母所

爱此理殆不可晓窃尝细思其由盖人生一二岁举

动笑语自得人怜虽他人犹爱之况父母乎纔三四

岁至五六岁恣性啼号多端乖劣或损动器用冒犯

危险凡举动言语皆人之所恶又多痴顽不受训戒

故虽父母亦深恶之方其长者可恶之时正值幼者

可爱之日父母移其爱长者之心而更爱幼者其憎

爱之心从此而分遂成迤逦最幼者当可恶之时下

无可爱之者父母爱无所移遂终爱之其势或如此

为人子者当知父母爱之所在长者宜少让幼者宜

自抑为父母者又须觉悟稍稍回转不可任意而行

使长者怀怨而幼者纵欲以致破家

李之彦东谷所见

  先垄

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

以言孝故曰祭之厚不如养之薄吾乡多于至节岁

节清明诣坟所半载余置其亲于荒墟已为非礼乘

祭之后大率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游览尽欢

而归至节岁节非扫松也祗赏梅耳清明非省墓也

祗踏青耳然则人子何以处此当揆之于心平日稍

能孝养虽祭后举杯酌亦未害若孝养有亏即当收

敛酒馔返舍潜自□责庶几亦不至大得罪于名教

大获谴于造物余尝喜一前辈作初入仕启两句云

禄不及亲饱妻孥而何益遂偶其两句忠未报国对

师友以多惭

朱子近思录

  伊川先生蛊九三解

蛊之九三以阳处刚而不中刚之过也故小有悔然

在巽体不为无顺顺事亲之本也又居得正故无大

咎然有小悔已非善事亲也

小学

  稽古

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

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中也父母怒之

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嘉言

罗仲素论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云只为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了翁闻而善之曰唯如此而后

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弒其君子弒其父常始于

见其有不是处耳

  又

横渠先生曰舜之事亲有不悦者为父顽母嚚不近

人情若中人之性其爱恶若无害理必姑顺之若亲

之故旧所喜当极力招致宾客之奉当极力营办务

以悦亲为事不可计家之有无然又须使之不知其

勉强劳苦苟使见其为而不易则亦不安矣

  又

横渠先生曰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

  又

伊川先生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

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又

伊川先生曰病卧于□委之庸医比之不慈不孝事

亲者亦不可不知医

朱子全书

  论人伦

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是不孝到能昏定晨省

冬温夏凊可以为孝然而从父之令今看孔子说却

是不孝须是知父之命当从也有不可从处盖与其

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谕父母于道方是孝

叶用之问割股一事如何曰割股固自不是若是诚

心为之不求人知亦庶几今有以此要誉者

  答陈安卿

问程子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如先生旧时亦

尝有寿母生朝及大硕人生朝与向日贺高倅词恐

非先生笔不审又何也岂在人子自己言则非其所

宜而为父母待亲朋则其情又有不容已处否然恐

为此则是人子以礼律身而以非礼事其亲以非礼

待于人也其义如何曰此等事是力量不足放过了

处然亦或有不得已者其情各不同也

性理会通

  司马氏居家杂仪

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

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凡子事父母妇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栉总具冠

带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父母舅姑起子供药

物妇具晨羞供具毕乃退各从其事将食妇请所欲

于家长退具而供之尊长举筋子妇乃各退就食丈

夫妇人各设食于他所依长幼而坐其饮食必均一

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长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

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

而退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

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扶卫

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侧父母舅姑不命

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孙事祖父母孙妇事祖舅姑亦同盥洗手也栉

 梳头也总所以束发今之头巾具冠带丈夫帽子

 衫带妇人冠子背子昧爽谓天明暗相交之际省

 问丈夫唱喏妇人道万福仍问侍者夜来安否何

 如侍者曰安乃退其或不安节则侍者以告此即

 礼之晨省也药物乃关身之切务人子当亲自检

 校调煮供进不可但委婢仆脱若有误则其祸不

 测晨羞凡烹调饮膳妇人之职也当检校监视务

 令精洁请所欲于家长谓父母舅姑或当时家长

 也卑幼各不得恣所欲安置而退丈夫唱喏妇女

 道安置此即礼之昏定也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

毕则反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

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

事无大害者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

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

孝悦则复谏不悦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

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

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

于其父

不敢坐正厅有宾客坐于书院无书院则坐于

 厅之旁侧杨氏复曰告与面同反言面者从外来

 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为人亲者无一念而忘其子

 故有倚门倚闾之望为人子者无一念而忘其亲

 故有出告反面之礼生则出告反面没则告行饮

 至事亡如事存也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

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戏笑不宴游舍置余

事专以迎医检方合药为务疾已复初

  听命

鲁斋许氏曰不听父母命者则为不孝故设教者曰

勿逆勿怠

  家贫亲老

问家贫亲老应举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而可

以免此程子曰此只是志不胜气若志胜自无此累

家贫亲老须为禄仕然得之不得为有命曰在己固

可为亲奈何曰为己为亲此只是一事若不得其如

命何

  人伦

问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

血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

能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则

不敬其父母其斯之谓与程子曰今士大夫受职于

君期尽其职受身于父母安可不尽其道

  又

问人子事亲学医如何曰最是大事今有璞玉于此

必使玉人雕琢之盖百工之事不可使一人兼之故

使玉人雕琢之也若更有珍宝物须是自看必不肯

任其自为也今人视父母疾乃一任医者之手岂不

害事必须识医药之道理别病是如何药当如何故

可任医者也或曰己未能尽医者之术或偏见不到

适足害事奈何曰且如识图画人未必画得如画工

然他却识别得工拙如自己曾学令医者说道理便

自见得或己有所学亦要说与他商量

  又

涑水司马氏曰某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巳矣

其事君亦然

受人恩而不忍负者其为子必孝为臣必忠

荥阳吕氏曰孝子事亲须事事躬亲不可委之使令

也尝观谷梁言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

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

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此说最尽事亲之道又说为

人子者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未尝顷刻离亲也事亲

如天顷刻离亲则有时而违天天不可得而违也

蓝田吕氏曰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顺

亲故仁人孝子欲顺乎亲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

弟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孥乐之致家道成然后可

以养父母之志而无违也故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则治家之道必自妻子始

豫章罗氏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

朝廷治安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

父慈子孝则家道隆盛安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

贵为福陋哉

韦斋朱氏曰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是为天下之大戒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一

息之不属理必至于毙是以自昔圣贤立法垂训所

以维持防范于其间者未尝一日而少忘

朱子曰圣人之于天地犹子之于父母

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资始于父虽有强

暴之人见子则怜至于襁褓之儿见父则笑果何为

而然哉初无所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为天性而

不可解也然父子之间或有不尽其道者是岂为父

而天性有不足于慈亦岂为子而天性有不足于孝

者哉人心本明天理素具但为物欲所昏利害所蔽

故小则伤恩害义而不可开大则灭天乱伦而不可

救也

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也故

臣之于君子之于父生则敬养之死则哀送之所以

致其忠孝之诚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非虚加之也以

为不如是则无以尽吾心云尔

父子欲其亲君臣欲其敬非是欲其如此盖有父子

则便自然有亲有君臣则便自然有敬

问父母之于子有无穷怜爱欲其聪明欲其成立此

之谓诚心邪曰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

其如此则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间正当审决

问人不幸处继母异父兄弟不相容当如何曰从古

来自有这样子只看舜如何后来此样事多有只是

为人子止于孝

  又

鲁斋许氏曰事亲大节目是养体养志致爱致敬四

事中致爱敬尤急所以孝只是爱亲敬亲两事耳天

子之孝推爱敬之心以及天下亦唯此二事为能刑

于四海固结人心舍此则法术矣其效与圣人不相

似父母在不远游为子者恃血气何所不往但父母

思念之心宜深体当以父母之心为心

明方孝孺侯城杂诫

  论事亲

孝子之爱亲无所不至也生欲其寿凡可以养生者

皆尽心焉死欲其传凡可以昭扬后世者复不敢忽

焉养有不及谓之死其亲没而不传道谓之物其亲

斯二者罪也物之尤罪也是以孝子修德修行以令

闻加乎祖考守职立功以显号遗乎祖考称其善属

诸人而后荐誉之俾久而不忘远而有光今之人不

然丰于无用之费而啬于显亲之礼以妄自诳而不

以学自勉不孝莫大焉

  又

古礼之亡也人不知事亲之道今丧礼朝夕奠之仪

其事生之常礼乎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噫行者鲜矣

郁天民传习存疑

  事父母

如事父母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

知亦须讲求否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就

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

要尽此心之道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夏凊亦然只

是讲求得此心此心毫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

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

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

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

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件发出来譬之树木须

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礼记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

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

然如此

头脑之说吾不得而知矣然既云就此心去人

 欲存天理上讲求则所以能去人欲而存天理者

 正缘在事物上处置得极当而非有他也夫理者

 事物之条理然皆天也不容毫发人伪之故于

 事物上有不停当处即是私欲故讲求事物即所

 以讲求此心也若将事物置后则吾心即无讲求

 处何者心非聚事物之理则空矣惟放心有求求

 而即存亦何待讲吾惟讲求五伦之理事父母真

 见得父母于我有莫大之恩事之之道当如此发

 出孝来便是诚孝便是深爱真如木之有根本达

 于枝叶若只讲求此心是舍枝叶之发生而求所

 谓根本者特枯荄耳

郑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

奉养之宜须求个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

功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

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凊奉养时只要

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

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

若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

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云至善矣

温凊之节奉养之宜皆天理也心之所制为节

 为宜择善而后明以止于善者也今云于温凊奉

 养时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似谓纯乎天理即

 自能温凊奉养更不讲求节与宜岂不迂阔经礼

 三百曲礼三千何为垂世其论节与宜又似只外

 面死规矩略不临时变化与内截无干涉故谓一

 二日可以讲之而尽至以戏子为喻彼戏子者既

 以戏云矣又可谓之节与宜耶夫曰节曰宜此正

 至善之谓而纯乎天理之极者也

曹端夜行烛

  孝行

孝乃百行之原万善之首上足以感天下足以感地

明足以感人幽足以感鬼神所以古之君子自生至

死顷步而不敢忘孝焉今我家严行在孝道常患不

及故端略述圣贤明孝之格言以告之

初请家严除淫祀祭祖先时抵日之牛吠云之犬所

在成群愚闻之曰或有一人将父母不养以致流落

在外寻□过日其子在家杀羊造酒吹弹歌舞请宴

外来宾客醉饱连日其父母悲泣而归探墙而望不

得其门而入又复悲泣而去此子何如众曰自家父

母不养却养外人正孔子所谓不爱敬其亲而爱敬

他人者也岂非悖德悖礼忤逆不孝之甚者乎端曰

今人把自家祖宗父母都不祭祀却将外神他鬼画

影图形在家祭献又去外面享赛某庙某神与此人

何异众人皆惭服自是不复非议

受谏之道有消恶长善之功乃出祸入福之门也夫

君有争臣君之福也父有争子父之福也兄有争弟

兄之福也士有争友士之福也成汤知乎此从谏弗

咈唐太宗知乎此纳谏如流子路知乎此闻过则喜

此所以皆成圣贤之德而名流万古也若夏桀无道

龙逢谏而死而夏亡商纣无道比干谏而死而商亡

吴不听伍子胥之谏而为越所灭可胜痛哉

俗云家有一争子胜有万年粮能谏争于亲本孝道

之事今以能保亲于无过之地则能全家于无祸之

乐所以摘于明孝之篇而续于受谏之下庶使脉络

通贳而上下两便于观览云

孝子保亲全家之道当以进谏为心也且先意承志

谕父母于道者其孝大于养极甘脆者矣和色柔声

谏父母于善者其孝大于拜医求药者矣书谓虞舜

曰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良以此

也然此不惟孝子所当行而实慈父母所当察焉

范弘嗣做人镜

  事父母

父母为吾一身之天吾一家之君故孝为百行之首

从来天地鬼神都拥护孝子远近贤愚都亲敬孝子

即盗贼禽兽昆虫草木亦感孚孝子人非空桑所生

请试心自想赤子当日在父母前是何心肠今日

在父母前是何心肠要使吾父母身安心安当用何

法要使人都会爱亲敬亲当用何法使有一段生机

在在流贯人可尧舜世可唐虞不然何所容于天地

之间

人伦首父子人道首孝慈孰是父而不慈爱其子乃

人子孩提而后齿渐长染渐深或因父母拘之严而

怨生或因父母宠之偏而骄生或父母遗之太厚而

荡生或父母所授太窭而恨生遂缘此不孝是千古

大变也必思身何以生赖父母以慈成其子我亦为

人父母而望子之孝以是心一转念焉凡怨心骄心

荡心恨心尽都销化则仰可对父母俯可对此心无

负七尺于天地间

明太祖立极开辟垂训首句曰孝顺父母见得父母

生育恩深终身难报凡为儿女皆当尽孝父母在堂

则问安视膳冬温夏凊孝也父母有疾则衣不解带

药必亲尝孝也父母病故则衣衾棺椁殡殓祭葬尽

心尽力以时以礼孝也孝尤要顺天下无不是的父

母凡父母言行好恶一一体贴顺从毫不违背方谓

之孝无论男女俱该孝顺

狂夫之言

  养亲

往顾泾阳泾凡两兄弟与余同舟至檇李因论事亲

若曾子可也何义余曰此句真精神在大学如保赤

子心诚求之上又问曰此又是何义余曰大约父母

之于赤子无有一件不可志的人子报父母却只养

口体此心何安即如曾子之养曾□比之三家村老

妪养儿十分中尚不及一所以仅称得个可字今人

不必远法曾参但去取法三家村老妪养儿自然事

父母不敢在口体上塞责矣

嗟乎古人事亲唯恐不成圣贤今人事亲唯恐不成

科第是可谓养志乎曰父以此教之子以此成之如

何不是养志但既得科第之后亲老不能随子十年

五年常不相见即锦衣归省内有妻孥外有宾客出

入匆匆其捧觞上寿开口而笑者又能有几日甚则

新庄故宅父子各居虽供养不缺而饮食寒温滋味

酸之类谁复为之点检此无论养志亦何曾叫得

养口体市井负贩父兄子弟团□一处其饔□无日

不相供其痛痒无刻不相关即口体之养未全而养

志却无愧者且寸薪粒米皆从剜心沥血中来如此

养父母味虽苦而情则甘□贵家名曰禄养而未能

必躬必亲如此养父母味虽甘而情则苦呜呼为人

子者不唯不能养志抑且不能养口体非其忍心如

是所谓终身由之而不知耳虽然亦却科第二字累

他一半盖父母教之而父母还以自累也所以古来

圣贤自曾子养志后独推尹和靖母子为不可及

 父母部艺文一

  救太子书       汉壶关三老

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

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

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故父

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粟吾岂得而

食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己被谤

伯奇流放骨肉至亲父子相疑何者积毁之所生也

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嫡

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

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至尊

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

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

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

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诗曰

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

乱四国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

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

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辨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诗云取

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

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

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

 父母部纪事

书经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

朕位岳曰否德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

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

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王世纪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孝己其母蚤死高宗

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列女传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

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伯奇

自死

琴操尹吉甫周卿也有子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子

曰伯邽乃谮伯奇于吉甫于是放伯奇于野宣王出

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宣王闻之曰此孝

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射杀后妻

家语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

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

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索哭者甚哀孔子下车追而

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

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

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

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

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

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

辞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

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曾子尝耕泰山雨雪不得行思父母作梁山吟

说苑闵子骞早丧母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

其所生二子则衣之以绵父令闵子御车体寒失靷

父责之闵子不自理父察知之归谓妇曰我所以娶

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

寒母去三子单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

母还再言三子温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

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尝食藜藿之实而为亲

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

万锺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

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二亲之寿忽如过

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

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战国策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

之与秦交和而舍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曰此

不叛寡人明矣顷间言秦兵大败于是秦王称西藩

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

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章子将也勉

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

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

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

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后汉书周燮传燮字彦祖汝南安城人法曹掾燕之

后也燮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其母欲弃之其父

不听曰吾闻圣贤多有异貌兴我宗者乃此儿也于

是养之

王霸妻传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

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

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

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

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

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

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

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责

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霸屈起而

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孝子传老莱子孝奉二亲行年七十作婴儿戏身着

五色斑斓之衣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卧地为小儿啼

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

吴猛年七岁时夏日伏于亲□下恐蚊及父母

邓展父母在牖下卧多蚊展伏□下以肤饲之

陈元陈太子也后母谮之陈侯令自投辽水鱼负之

以出元曰我罪人也故求死耳鱼乃去

汝南先贤传薛苞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父娶后

妻而憎苞分之令出苞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杖

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埽父怒又逐之乃庐于

里门晨昏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

人物志汉夏侯欣侍母疾衣不解带者数年一日忽

梦其父告之曰天帝怜汝至孝赐以仙药在室后桑

枝上欣惊起往视果得药进之母病立愈

三国志刘晔传晔字子扬父普母修产涣及晔涣九

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

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

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

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普

普怒遣人追晔晔还拜对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

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

襄阳耆旧传吴李衡字叔平襄阳人习竺以女英习

配之汉末为丹阳太守衡每欲治家事英习不听后

密遣客十人往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橘千株临

死□儿曰汝母每怒吾治家事故穷如是然吾州里

有千头木奴不责汝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尔衡既

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英习曰此当是种柑也汝家

失十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

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云士患无德义不患

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尔用此何为吴末衡柑成岁

得绢数千匹家道富足晋咸康中其宅上枯□犹在

晋书王导传导子悦字长豫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

导甚爱之导常共悦奕棋争道导笑曰相与有瓜葛

得为尔邪导性俭节帐下甘果烂败令弃之云勿

使大郎知悦少侍讲东宫历吴王友中书侍郎先导

卒谥贞世子悦与导语恒以慎密为端导还台及行

悦未尝不送至车后又尝为母曹氏襞敛箱箧中物

悦亡后导还台自悦常所送处哭至台门其母长封

作箧不忍复开

赵至传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缑氏令初到

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世乱

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诣师受

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问之至曰我小未

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后远适辽西举

郡计吏到洛与父相遇时母已亡父欲令其宦立弗

之告仍戒以不归至乃还辽西太康中以良吏赴洛

方知母亡初至自耻士伍欲以宦学立名期于禄养

既而其志不就号愤恸哭欧血而卒

叶延传延十岁其父为羌酋姜聪所害每旦缚草为

姜聪之象哭而射之中之则号泣不中则瞋目大呼

其母谓曰姜聪诸将已屠鲙之矣汝何为如此叶延

泣曰诚知射草人不益于先雠以申罔极之志耳性

至孝母病五日不食叶延亦不食

石苞传苞有六子越乔统浚□崇以统为嗣崇字季

伦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少敏惠勇而有谋苞临终

分财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苞曰此儿虽小

后自能得

慕容垂妻段氏传段氏字元妃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

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

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

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

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

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

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

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

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

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垂死宝嗣

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

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

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

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

下咸以为然宝中书令畦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

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享安皇先后言

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

孙盛逸士传丁兰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亲

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

兰妻跪拜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叔醉疾来谇骂

木人以杖敲其头兰还即奋剑杀张叔吏捕兰兰辞

木人去木人见兰为之垂泪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

明遂上之图其形于云台

宋书袁皇后传后适太祖生子劭自详视之驰白太

祖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太

祖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

南齐书崔慰祖传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

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

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嗣毁不灭性政当

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

从之

竟陵王子良传子良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

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

幼少在庭前忧愁独步帝见之曰汝何不读书子良

曰母不得见读书何为帝异之即召后还

何求传求字子有庐江灊人也初求母王氏为父所

害求兄弟以此无宦情

梁书刘苞传苞字孝云彭城人也父愃齐太子中庶

子苞四岁而父终及年六七岁见诸父常泣时伯叔

父悛绘等并显贵苞母谓其畏惮怒之苞对曰早孤

不及有识闻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无有他意因

而歔欷母亦恸甚初苞父母及两兄相继亡没悉假

瘗焉苞年十六始移墓所经营改葬不资诸父未几

皆毕绘常叹服之

甄恬传恬字彦约中山无极人世居江陵父摽之州

从事恬数月丧父哀感有若成人家人矜其小以肉

汁和饭饲之恬不肯食年八岁问其母恨生不识父

遂悲泣累日忽若有见言其形貌则其父也时以为

孝感家贫养母常得珍羞及居丧庐于墓侧恒有鸟

元黄杂色集于庐树恬哭则鸣哭止则止又有白雀

栖宿其庐州将始兴王憺表其行状诏曰朕虚己钦

贤寤寐盈想诏彼群岳务尽搜扬恬既孝行殊异声

着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牧守腾闻义同亲览可

旌表室闾加以爵位恬官至安南行参军

谢蔺传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也五岁每父母未饭

乳媪欲令蔺先饭蔺曰既不觉饥强食终不进

何点传点祖尚之父铄宜郡太守素有风疾无故害

其妻坐法死点年十一几至灭性及长感家祸欲绝

婚宦尚之强为之娶琅邪王氏礼毕将亲迎点累涕

泣求执本志遂得罢

庾沙弥传沙弥颍阴人也晋司空冰六世孙父佩玉

辅国长史长沙内史宋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诛沙弥

时始生年至五岁所生母为制采衣辄不肯服母问

其故流涕对曰家门祸酷用是何为既长终身布衣

蔬食

陈书蔡征传征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

幼聪敏精识强记年六岁诣梁吏部尚书河南褚翔

翔字仲举嗟其颖悟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

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征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征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征字希祥

司马皓传皓字文升河内温人也父子产梁尚书水

部侍郎岳阳太守即梁武帝之外兄也皓幼聪警有

至性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二

旬每至号恸必致闷绝内外亲戚皆惧其不胜丧父

子产每晓谕之逼进饘粥然毁瘠骨立服阕以姻戚

子弟预入问讯梁武帝见皓羸瘦叹息良久谓其父

子产曰昨见罗儿面颜憔悴使人恻然便是不坠家

风为有子矣罗儿即皓小字也释褐太学博士累迁

正员郎丁父忧哀毁逾甚庐于墓侧一日之内惟进

薄麦粥一升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皓结庐

数载狼绝迹常有两鸠居宿庐所驯狎异常新林

至今犹传之

南史袁粲传初粲忤于孝武其母候乘舆出负砖叩

头流血砖碎伤目自此后粲与人语有误道眇目者

辄涕泣弥日尝疾母忧念昼寝梦见父容色如平生

与母语曰愍孙无忧将为国家器不患沉没但恐富

贵终当倾灭耳母未尝言及粲贵重恒惧倾灭乃以

告之粲故自挹损

魏书长孙虑传虑代人也母因饮酒其父真呵叱之

误以杖击便即致死真为县囚执处以重坐虑列辞

尚书云父母忿争本无余恶直以谬误一朝横祸今

母丧未殡父命旦夕虑兄弟五人并各幼稚虑身居

长今年十五有一女弟始向四岁更相鞠养不能保

全父若就刑交坠沟壑乞以身代老父命使婴弱众

孤得蒙存立尚书奏云虑于父为孝子于弟为仁兄

寻究情状特可矜感高祖特诏恕其父死罪以从远

崔元伯传崔僧渊入国坐兄弟徙于薄骨律镇僧渊

元妻房氏生二子伯驎伯骥后薄房氏更纳平原杜

氏僧渊之徙也与杜俱去生四子伯凤祖龙祖螭祖

虬得还之后弃绝房氏遂与杜氏及四子家于青州

伯骥与母房氏居于冀州虽往来父间而心存母氏

孝慈之道顿阻一门僧渊卒年七十余伯驎虽往奔

赴不敢入家哭沙门寺

隋书令狐熙传熙以母忧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

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吾今见存汝又只立何得过

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饘粥服阕除小驾郎

复丁父忧非杖不起人有闻其哭声者莫不为之下

徐孝肃传孝肃汲郡人也事亲以孝闻早孤不识父

及长问其母父状因求画工图其形像构庙置之而

定省焉朔望享祭养母至孝数十年家人未见其有

忿恚之色及母老疾孝肃亲易燥湿忧悴数年见者

无不悲悼母终孝肃茹蔬饮水盛冬单缞毁瘠骨立

祖父母父母墓皆负土成坟庐于墓所四十余载被

发徒跣遂以身终

唐书狄仁杰传仁杰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

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

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郭震传震字元振以字显元振虽少雄迈及贵居处

乃俭约手不置书人莫见其喜愠建宅宣王里未尝

一至诸院□自朝还对亲欣欣退就室俨如也距国

初仕至宰相而亲具者惟元振云

崔衍传衍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居父丧跣护柩行

千里道路为流涕庐冢弥年宝应二年使吐蕃虏背

约留二岁衍天宝末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

蕃归李弊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

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

人所尚何云伦悟由是谮无入父卒事李益谨岁为

李子合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薛收传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

也出继从父孺年十二能属文以父不得死于隋不

肯仕郡举秀才不应闻高祖兴遁入首阳山将应义

举通守尧君素觉之迎置其母城中收不得去及君

素东连王世充遂挺身归国

李晟传晟有十五子其闻者愿宪诉听云诉字元直

早丧所生为晋国王夫人所鞠王卒晟以非嫡敕诸

子服缌诉独号恸不忍晟乃许服缞既练晟薨与宪

庐墓侧德宗敦遣归第一夕复往帝许之

任敬臣传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

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

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

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

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

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

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饘粥

杜兼传兼从弟羔贞元初及进士第有至性父死河

北母更兵乱不知所之羔忧号终日及兼为泽潞判

官鞫狱有媪辨对不凡乃羔母因得奉养而不知父

墓区处昼夜号恸他日舍佛祠观柱间有文字乃其

父临死记墓所在羔奔往亦有耆老识其垄因是乃

得葬

阳城传城迁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

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谒城还

养者二十辈有三年不归侍者斥之

严挺之传挺之子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

所答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问其母母语之故武

奋然以铁锤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

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

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武屡迁剑南节度使颇

放肆用度无艺峻掊亟敛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

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

裨史汇编唐路丞相随父泌从浑瑊会平凉为人所

执死焉随方在婴襁中始十岁母谓随曰汝还识汝

父否随哽咽无语母曰视汝眉目宛若父之眉目随

后览镜照之殒绝于地后终身不敢临镜

五代史周知裕传知裕安州留后州近淮俗恶病者

父母有疾置之佗室以竹竿系饮食委之至死不近

知裕患之加以教道由是稍革

南唐近事刘仁赡镇寿春周师坚垒三载蹙而不降

一夕爱子泛舟于敌境暮夜为小校所擒疑有叛志

请于赡赡将行军法监军使恳求不回复使驰告其

夫人夫人曰某郎妾最小子携提爱育情若不及奈

军法至重不可私也名义至大不可亏也苟屈公议

使刘氏之门有不忠之名妾与令公何颜以见三军

遂促令斩之然后成其丧礼战士无不堕泪(

按容斋续笔仁

 赡子名崇谏)

宋史不传不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父士

圃从上皇北迁遥拜集庆军节度使不初补保义

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易左宣义郎调婺州金华丞

不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长力学

母曹氏止之答曰君父雠未报非敢志富贵也登第

时已入仕法当超两秩请回授其母母封法止令人

高宗嘉其志特封郡夫人

宋庠传庠字公序父杞尝为九江掾与其妻锺祷于

庐阜锺梦道士授以书曰以遗尔子视之小戴礼也

已而庠生他日见许真君像即梦中所见者

李谘传谘字仲询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

号泣饮食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

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

刘温叟传温叟字永龄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

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

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

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清泰中为左拾遗内供奉以母

老乞归养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改都官郎

中充翰林学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

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

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兼衣母命卷

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

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母感怆累日不

忍见

韦得象传得象母方娠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像及

生父奂复梦家庭积笏如山

包拯传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

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

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

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

调知天长县

田敏传敏字子俊补易州静寨指挥使契丹陷易州

失其家所在帝赐白金三百两使间行求其父母得

之以归

吕公着传公着子希哲以荫入官父友王安石劝其

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公著作相二弟

已官省寺希哲独滞管库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着

叹曰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

也夫希哲母贤明有法度闻公着言笑曰是亦未知

其子矣

谢深甫传深甫字子肃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

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

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母攻苦

守志督深甫力学中干道二年进士第

吕蒙正传蒙正字圣功父龟图起居郎多内宠与妻

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及

蒙正登仕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

王济传济字巨川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

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柩号恸

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尔以

报父雠耳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

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

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先是济母终于岳阳权窆佛

舍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

其尚少且俾就学

徐积传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

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读孝经辄泪落不能止事

母至孝朝夕冠带定省从胡翼之学所居一室寒一

衲裘啜菽饮水翼之馈以食弗受应举入都不忍舍

其亲徒载而西登进士第举首许安国率同年生入

拜且致百金为寿谢却之以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

行遇石则避而不践或问之积曰吾遇之则怵然伤

吾心思吾亲故不忍加足其上耳母亡水浆不入口

者七日悲恸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衰绖不去体

雪夜伏墓侧哭不绝音翰林学士吕凑过其庐适闻

之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甘露岁降兆域

杏两枝合为干既终丧不彻筵几起居馈献如平生

张藏英传藏英涿州范阳人自言唐相嘉贞之后唐

末举族为贼孙居道所害藏英年十七仅以身免后

逢居道于豳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为吏所执节帅

赵德钧壮之释而不问以补牙职藏英后闻居道避

地关南乃求为关南都巡检使至则微服携铁檛匿

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仆于地啮其耳啖之遂禽归

设父母位陈酒肴缚居道于前号泣鞭之脔其肉经

三日刳其心以祭即诣官首服官为上请而释之燕

冀间目为报雠张孝子

挥麈后录方公美庭实兴化人其父宣和中尝为广

南提学以卒公美后登科至绍兴间自省郎为广东

提刑以母忧去官服阕复除是职公美辞以不忍往

秦会之不乐降旨趣行公美勉强之官谢上表云三

舍教育先臣之遗爱尚存一笑平反慈母之音容未

远读者哀之已而竟没于岭外

归田录国朝宰相最少年者惟王溥罢相时父母皆

在人以为荣

青箱杂记张师锡年八十余卒又有喜子及第诗曰

御榜今朝至见名心始安尔能俱中第吾遂可休官

贺客留连饮家书反复看世科谁不继得慰二亲难

盖张尝有中魁甲者故得有世科之语

金史高彪传彪本名召和失辰州渤海人祖安国辽

兴辰开三镇节度使父六哥左丞制官至刺史彪始

生其父用术者言为其时日不利于己欲不举其母

为营护居数岁竟逐之彪匿于外家辽人调兵东京

时六哥已老当从军怅然谓所亲曰吾儿若在可胜

兵矣所亲具以实告因代其父行战于出河店辽兵

败走彪独力战军帅见之曰此勇士也令生致之斡

鲁攻东京六哥率其乡人迎降以为榆河州千户久

之告老彪代领其众

元史刘琦传琦岳州临湘人生二岁而母刘氏遭乱

陷于兵琦独事其父稍长思其母不置常叹曰人皆

有母而我独无辄欷歔泣下及冠请于父往求其母

遍历河之南北淮之东西数岁不得后求得于池州

之贵池迎以归养其后十五年而父殁又三年而母

殁终丧犹蔬食有司上其事旌表其门曰孝义

黄道贤传道贤泉州人适母唐无子道贤在襁褓而

生母苏以疾去既长思念生母屡请于父得召之归

道贤竭力养二母得其欢心父病笃道贤昼夜奉汤

药不离膝下遍求良医莫效乃夜祷于天愿减己一

纪之数以益父寿其父遂愈至元统二年乃殁果符

一纪之算道贤居丧尽礼负土筑坟庐于墓侧蔬食

终制至元二年有司上其事旌其门曰孝子黄氏之

明外史何士晋传士晋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

子利其赀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士晋

读书每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

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既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

人皆抵法

张继孟传张献忠寇成都陈孔教字鲁生会稽人举

于乡历官四川按察佥事至是不屈死子以衡奉母

孔氏南窜孔教死匿不使知逾年母诣以衡书室见

副使周梦尹请孔教恤典疏哀号陨地骂以衡曰父

死已二载我尚偷生不肖子使我无颜见汝父地下

遂取刀断喉死

虞欢传欢父殁水浆不入口母劝之阳为一举母入

即引去

史五常传五常内黄人父萱官广东佥事卒葬南海

县和光寺侧五常方七岁母携以归比长常以不得

返葬为恨母语之曰尔父用杉木为榇内置大钱十

尔谨志之五常奉母至孝一日不离侧殁则庐墓致

毁既终丧乃往迎父榇时相去已五十年寺久为水

淹没榇无可□五常泣祷于神忽有老人以杖指示

寺址因遍发其地果得父榇内置钱如母言扶归与

母合葬复庐墓侧正统六年旌表

崔鉴传鉴京师人父嗜酒狎娼召与居娼恃宠时时

陵鉴母父又被酒数侵辱之一日娼恶言詈母母复

之娼遂击败母面母不胜愤入室伏□而泣将自尽

鉴时年十三自学舍归问之母告以故鉴曰母无死

即走至学舍挟刃还娼适埽地且埽且詈鉴即拔刃

刺其左胁立毙乃匿刃牖下亡走数里忽自念曰父

不知我杀娼必累我母急趋归父果诉于官将絷其

母矣鉴至告捕者曰此我所为非母也众见其幼不

信鉴曰汝等不信请问凶器安在自出刃示之众乃

释母絷鉴置狱事闻下刑部谳尚书闻渊等议鉴志

在救母且年少可矜难拘常律帝乃贷其罪

归钺传钺字汝威嘉定县人早丧母父娶继妻有子

钺遂失爱父偶挞钺继母辄索大杖与之曰毋伤乃

翁力也家贫食不足每炊将熟即諓諓数钺过父怒

而逐之其母子得饱食钺饥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

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辄复杖之屡濒

于死及父卒母益摈不纳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

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三年大饥母不能自活钺涕

泣奉迎母内自惭不欲往然以无所资迄从之钺得

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卒钺养母终其身

刘宪传有温钺者大同人父景清有胆力嘉靖三年

镇兵叛杀巡抚张文锦其后巡抚蔡天佑令景清密

捕首恶戮数人其党恨之十三年复叛杀总兵李瑾

因遍索昔年为军府效命者景清深匿不出遂执钺

及其母王氏以去令言景清所在钺曰尔欲杀我父

而使我言其处是我杀父也如雠不可解则杀我舒

愤足矣贼不听逼母使言母大骂不辍贼怒支解以

怵钺钺大哭且骂并被杀事平母子并获旌

刘元震传元震为礼部右侍郎以养亲归元震性至

孝宦游三十年得父母书必南向顿首而后启既归

廷推内阁尚书每首及之而旨辄中格父母笑慰之

曰此天成儿孝耳及父既卒母年近百岁弟元霖亦

以都御史归兄弟侍养邑人荣之

李春芳传春芳字子实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两疏

请归养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

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

梁策传策鄢陵人性至孝七岁母疾笃晨夕焚香泣

中庭请以身代持香谒城隍神伏哭几绝忽见黄冠

授药一茎令煎汤饮母饮之遄愈亦不知为何药也

就外傅手孝经不释尝曰政本在此居官者宜置一

卷于座右何国家设科不用此也慕黄香为人习温

被扇枕稍长学曾子先意承顺尝若不足举嘉靖四

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户部员外郎郎中居郎

署十年三请告省亲留妻侍养及迁成都知府叹曰

我必不能叱驭如王阳矣抵家蒲伏父前号泣以请

父大怒曰尽力王事非孝耶尔好孝经不忆始于事

亲终于事君耶犹伏地不起举杖欲击之方起而戒

行□官数月大计毕即请终养归时父母年皆七十

躬调甘毳未尝任下人父老益好游日游于故旧家

寒署不废策每秉烛以待阍者告至辄趋迎掖入室

候寝定而后退质明即盥沐问安安则喜稍不安则

忧惶废食衣不解带人言修虔太和山可致亲寿辄

徒步往十步一下拜千有余里不知劳二人寿并八

十母先卒居丧哀毁日庐墓侧夜则归侍父父病

不能离□席必跪榻下手进匕箸牏厕衣躬视浣濯

岁余不懈卒遂庐墓不归日筐承土首戴加坟有慈

乌数百集庐下筐举即飞而前导驯扰依人服阕抚

按交章上其孝行诏补登州知府

傅□传□字定济泉州南安人祖凯父浚并举进士

为部郎□年十六举乡试二十成进士授行人出行

襄府半道闻母病请入京省视再往竣事礼部尚书

刘春曰无害于若而可教孝覆奏许之已而母殁居

丧尽礼浚后迁山东盐运司同知娶继妻私其二奴

浚闻将治之遂暴卒□扶柩还心疑二奴蓄而未发

二奴遽亡去久之侦一奴逃德化县佣深山巨姓家

□微行往告之曰闻有一人力作在此愿见之若幸

无匿巨姓出奴□曰此奴吾旧仆也有罪不可面数

君幸入内巨姓入□出袖中锤击杀之谢巨姓去而

其一不可迹矣□不欲见继母葬父毕号恸曰父雠

尚在何以为人乃裂衣冠屏妻子出宿郊墟间蓬首

垢面饥寒风雨不知就避亲戚故人率目之为狂□

终不自明也每迅雷烁电中夜必兴正衣冠拱立武

宗哀诏至具衰杖哭临终期然后释服至其子焘卒

不哭也或诘之则垂涕曰我不能为子敢为父乎诸

长者哀其瘁数请还舍卒不肯久之其继母卒乃归

盖自废自罚者三十五年

剪胜野闻太祖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

私绘为之图及后薨帝惨不乐愈肆诛虐太子谏曰

陛下诛刑过滥恐伤和气帝默然明日以棘杖遗于

地命太子持太子难之帝曰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

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

燕汝福莫大焉太子顿首曰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

舜之民帝怒即以所坐榻投之太子走帝追之太子

探怀中所绘图遗于地帝发视之大恸而止

 父母部杂录

易经系辞下□有师保如临父母

言使人畏惧此

易归行善道不须有师保教训恒常恭敬如父母临

之故云如临父母也

书经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

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诗经小雅沔水篇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

无父母

此忧乱之诗言我之兄弟诸友乃无肯念

乱者谁独无父母乎

小宛篇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此大夫遭

时之乱言我心之忧伤岂能不念昔之先人哉是以

明发不寐而有怀乎父母也

巧言篇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此如怃

悠悠远大之貌且语辞怃大也大夫伤于谗无所控

告而诉之于天曰悠悠昊天为人之父母胡为使无

罪之人遭乱如此其大也

北山篇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大夫行役自言王事

不可以不勤是以贻我父母之忧耳

礼记昏义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

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

干凿度火为坤母巽为离父

墨子节葬篇孝子之为亲度也亲贫则从事乎富之

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

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知然后已矣无敢舍

余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

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

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为人子者求其亲而不得不孝必是怨其亲矣

公孟篇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

之三日之丧亦非也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

日之丧是犹□谓撅者不恭也公孟子曰三年之丧

学吾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婴儿子之知独慕父母

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号而不止此亦何故也即愚

之至也

关尹子四符篇五者具有魂魂者识目者精色者神

见之者为魂耳目口鼻心之类在此生者爱为精为

彼生父本观为神为彼生母本爱观虽异皆同识生

彼生生本在彼生者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

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惟其

爱之无识如锁之交观之无识如灯之照吾识不萌

吾生何有

韩诗外传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君子为民之父

母何如曰君子者貌恭而行肆身俭而施博故不肖

者不能逮也殖尽于己而区略于人故可尽身而事

也笃爱而不夺厚施而不伐见人有善欣然乐之见

人不善惕然掩之有其过而兼包之授衣以最授食

以多法下易由事寡易为是以中立而为人父母也

筑城而居之别田而养之立学以教之使人知亲尊

亲尊故父服斩缞三年为君亦服斩缞三年为民父

母之谓也

贾谊治安策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

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大戴礼父母之雠不与同坐

晋书阮籍传有司言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犹可至

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

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颜氏家训后娶篇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

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沈

惑之僻亦事势使然也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

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

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异姓宠则父母被

怨继亲虐则兄弟为雠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宋魏了翁古今考古者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祭以

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盖天子诸侯之有父者鲜

矣仪礼丧服有为君之父母期则君固有父在者第

始封之君则有之天子之父则罕瞽瞍之卒不知何

时此不可考武王灭殷则文考已殁故并取太王王

季为王迹所由兴者而追王焉汉高帝起自亭长祖

丰公父太公皆不知名母媪不知姓与前代之兴绝

异古人有谓父为太公者虽不见于经而齐世家云

西伯猎遇吕尚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以

此知太公者古人以为父称周之时有爵者称公至

楚县尹为公晋大夫伯有称公盖名称之紊至秦时

滋不可制故亭长之父亦称公至后汉章帝纪祠太

上皇于万年县名煓一名执嘉此不知何所据而迁

固乃不及之恐未可信也自五年以后先媪曰昭灵

夫人盖自初起兵时媪已卒于小沛北矣既有天下

惟父独存而止称太公非敢忘之以古无此典耳因

家令言始刱太上皇之号以隆之不惟古制所无且

古亦未有太字后人加点以别大字于是人主之父

母皆曰太至于祖母则曰帝太太后或曰太皇太后

夫皇云者祭祀之所称太云者后世以为父卒母存

之号令用之人主之父母则无所忌盖所沿袭者久

矣其后昭灵为后高祖之兄之姊之女皆追尊为王

后而最可怪者高帝之伯嫂为阴安侯仲嫂皆王后

岂阴安尚有撩釜之憾故下后一等耶名称之不正

莫甚于此自是而后则天子之妾母若本生父母皆

有生封死赠之文晋魏以后则晓然着令文武官各

得以品秩封赠父祖大非古意盖追册追命追祖春

秋时虽已有之然出于王朝所赐未有持法令以自

陈者况以三岁一赠无所限极莫

三字

而庙貌公衮

者有之此于礼奚据故郑康成谓追王者以王礼改

葬盖疑名与服异使如后世三岁一赠则死者数离

发掘之害亦不得一安于其土矣

东谷所见父母垂死人子于此正哀痛彻骨几不欲

生之时也今人反以送死为缓惟以借亲为急父母

死未即入棺仍禁家人辈未得举哀弃亲丧之礼而

讲合□之仪置括发之戚而修结发之好此禽兽豺

狼之所不忍而世俗皆乐为之虽簪缨诗礼之家亦

相率而行恬不为怪不知作俑者谁耶

容斋三笔孟子之书上配论语唯记舜事多误故自

国朝以来司马公李太伯及吕南公皆有疑非之说

其最大者证万章涂廪浚井象入舜宫之问以为然

也孟子既自云尧使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

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则井廪贱役岂不能使

一夫任其事尧为天子象一民耳处心积虑杀兄而

据其妻是为公朝无复有纪纲法制矣六艺折中于

夫子四岳之荐舜固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

孝烝烝乂不格奸然则尧试舜之时顽傲者既已格

乂矣舜履位之后命禹征有苗益曰帝初于历山往

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祇载见瞽瞍

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既言允若岂得复有杀之之

意乎司马公亦引九男百官之语烝烝之对而不及

益赞禹之辞故详叙之以示子侄辈若司马迁史记

刘向列女传所载盖相承而不察耳至于桃应有瞽

瞍杀人之问虽曰设疑似而请然亦可谓无稽之言

孟子拒而不答可也顾再三为之辞宜其起后学之

闻见后录子张疑高宗谅阴三年子思不听其子服

出母子游为异父兄弟服大功子夏谓服齐衰孔子

没门人疑其服洙泗之上亲从孔子学礼者尚如此

故三年之丧郑云二十七月王云二十五月改葬之

服郑云服缌三月王云葬讫而除继母出嫁郑云皆

服王云从子继寄育乃为之服无服之殇郑云子服

一月哭之一日王云以哭之日易服之月诸儒之议

纷辨不齐也盖挚虞之太息者予表出之以见末世

多讳于丧礼易失难明为甚

疑瞽瞍杀人曰虞书称舜之德曰父顽母嚚象傲克

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所贵于舜者为其能以孝和

谐其亲使之进进以善自治而不至于恶也如是则

舜为子瞽瞍必不杀人矣若不能止其未然使至于

杀人执于有司乃弃天下窃之以逃狂夫且犹不为

而谓舜为之乎是特委巷之言也殆非孟子之言也

且瞽瞍既执于皋陶矣舜恶得而窃之若负而逃于

海滨皋陶犹可执也若曰皋陶外虽执之以正其法

而内实纵之以予舜是君臣相与为伪以欺天下也

恶得为舜与皋陶哉又舜既为天子矣天下之民戴

之如父母虽欲遵海滨而处民岂听之哉是皋陶之

执瞽瞍得法而亡舜也所亡益多矣故曰是特委巷

之言非孟子之言也

或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

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

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

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

治有诸曰书云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

乂弗格奸又曰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

瞍亦允若是瞽象未尝欲杀舜也瞽象欲杀舜刃之

可也何其完廪浚井之乎其亦有所虑矣象犹能虑

则谓二嫂者帝女也夺而妻之可乎尧有百官牛羊

仓廪备以事于畎亩之中而不能卫其女乎虽其见

夺又无吏士无刑法以治之乎舜以父母之不爱号

泣于旻天父母欲杀之幸而得脱而遽鼓琴何其乐

也是皆委巷之说而孟子之听不聪也

桃应问于孟子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

如之何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舜安得而

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窃负而逃遵

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其天下刘子曰孟子之

言察而不尽礼权而不尽义孝子之事亲也既外竭

其力又内致其志不使其亲有不义之名不使其人

有间非之言瞽瞍使舜涂廪从而焚之乃下使浚井

从而掩之乃出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夔夔齐栗瞽

瞍亦允若书曰父顽母嚚弟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

格奸由是观之舜为天子瞽瞍必不杀人也仲尼之

作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故以子则讳

父以臣则讳君岂独春秋然哉虽为士者亦然故必

原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以听之昔者商鞅之作法也

太子犯之鞅曰太子君之贰也不可以刑刑其傅与

师鞅之法刻矣然而犹有所移由是观之瞽瞍杀人

皋陶必不执也叶公子高问于孔子曰吾党直躬者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何如孔子曰不可吾党之直者

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由是观之瞽瞍杀人皋

陶虽执之舜必不听也舜岂以天下有所受顾临其

亲哉夫圣人莫大焉天子莫尊焉以天下养莫备焉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以天下养然而不能使其亲无

一朝之患是则非舜也知圣人之德知天子之尊知

天下养之备焉而不知天子父之贵也而务搏执之

是则非皋陶也无其事云尔有其事奚至于窃负而

逃遵海滨而处故曰孟子之言察而不尽理权而不

尽义夫衡之为物也徒悬则偏而倚加权焉则运而

平一重一轻之间圣人权之时也请问权曰皋陶不

难弃士不过失刑而已矣以君臣权之天下之为君

臣者必定义莫高焉舜不难弃位不过隐法而已矣

以父子权之天下之为父子者必悦仁莫盛焉故善

为政者无以小妨大无以名毁义无以术害道无以

所贱干所贵迂其身有以利天下则为之贬其名有

以安天下则为之其唯舜皋陶乎

懒真子元城先生与仆论礼记内则鸡鸣而起适父

母之所仆曰不亦太早乎先生正色曰不然礼事父

与君一等一体父召无诺君命召无诺父前子名君

前臣名今朝谒者必以鸡鸣而起适君之所而人不

以为早盖以刑驱其后也今世俗薄恶故事父母之

礼得已而已尔若士人畏犯义如犯刑则今人可为

古人矣仆闻其言至今愧之

范弘嗣做人镜父母之丧以哀为本未殓朝夕奠不

致祭不饮酒食肉孝子未成服方披发跣足为招魂

望复之事朝夕献食如生时上食不用鼓乐牲牢延

宾行礼居丧不入公门不预筵宴不宴宾不用优妓

远客来吊留饭不陪坐未成服不出纸旛不赴吊今

之薄于丧也斩衰无三日哭功衰无一日哭朋友不

为哭噫甚哉

养正书屋唾余父母卧病欲起无策方药满几靡所

决择竟令危迫是曰不孝故事亲者不可不知医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要得亲顺亲

田艺蘅玉笑零音天地施恩于万物而不望万物之

报吾是以知天地之大父母施恩于子孙而不望子

孙之报吾是以知父母之大

刘宗周学言舜处人伦未免有参商皆天理人情之

不得不然者做舜极难不合有不是处号泣二语是

真实语也予尝断焚廪浚井为必无之事只郁陶思

君一语相传是实录由此推之可见当时兄弟依旧

存大体在但象语是伪舜语是真此是分圣狂处也

当时父母与弟都坐在庸人局内其父母与弟见得

事已如此我原无不是处舜见得事已如此我必有

不是处纔认无不是处愈流愈下终成凡夫纔认有

不是处愈达愈上便是圣人要之起脚处只是一些

子及瞽瞍允若之日已认得有不是处与舜只争先

后之间耳

耄余杂识蕲州刺史吕元膺当录囚囚白有父母在

元旦不得归省元膺释械放归如期而至临淄令曹

摅囚陷大辟者新岁问知其有父母放令归家至期

还狱此与唐太宗纵囚来归欧阳子所谓以君子之

难能责小人之尤者以必能纵使信义可孚然偶一

为之非常道也

金台纪闻廷宴余物怀归起于唐宣宗时宴百官罢

拜舞遗下果物怪问咸曰归献父母及遗小儿上□

大官今后大宴文武官给食两分与父母别给果子

与男女所食余者听以帕子怀归今此制尚存然有

以怀归不尽而获罪者

日知录父母二字乃高年之称汉文帝问冯唐曰父

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

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也

 父母部外编

三国志蒋济传注列异传蒋济为领军进爵昌陵亭

侯其妇梦见亡儿涕泣曰死生异路我生时为卿相

子孙今在地下为泰山伍伯憔悴困辱不可复言今

太庙西讴士孙阿今见召为泰山令愿母为白侯属

阿令转我得乐处言讫母忽然惊寤明日以白济济

曰梦为尔耳不足怪也明日暮复梦曰我来迎新君

止在庙下未发之顷暂得来归新君明日日中当发

临发多事不复得归永辞于此侯气强难感悟故自

诉于母愿重启侯何惜不一试验之遂道阿之形状

言甚备悉天明母重启侯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

适亦何惜不一验之济乃遣人诣太庙推问孙阿果

得之形状证验悉如儿言济涕泣曰几负吾儿于是

乃见孙阿具语其事阿不惧当死而喜得为泰山令

惟恐济言不信也曰若如节下言阿之愿也不知贤

子欲得何职济曰随地下乐者与之阿曰辄当奉教

乃厚赏之言讫遣还济欲速知其验从领军门至庙

下十步安一人以传阿消息辰时传阿心痛已时传

阿剧日中传阿亡济泣曰虽哀吾儿之不幸且喜亡

者有知后月余儿复来语母曰已得转为录事矣

搜神记宋时有诸生远学其父母然火夜作儿至前

叹息曰今我但魂魄耳非复生人父母问之儿曰此

月初病以今日某时亡今在琅琊任子成家明日当

殓来迎父母父母曰去此千里虽复颠倒那得及汝

儿曰外有车乘去自得至耳父母从之上车忽若睡

顷比鸡鸣已至其所视其驾乘但魂车木马遂与主

人相见临儿悲哀问其疾消息如言

奘法师西国记僧伽罗国此国本宝渚也多有珍宝

栖止鬼神其后南印度有一国王女聘邻国吉日送

归路逢师子侍卫之徒弃女逃难女居轝中心甘丧

命时师子王负女而去入深山处幽谷捕鹿采果以

时资给既积岁月遂孕男女形貌同人性种畜也男

渐长大力格猛兽年方弱冠人智斯发请其母曰我

何谓乎父则野兽母乃是人既非族类如何配偶母

乃述昔事以告其子曰人畜殊途宜速逃逝曰我先

已逃不能自济其子于后逐师子父登山逾岭察其

游止可以逃难伺父去己遂担负母下趋人里母曰

宜各慎密勿说事源人或知闻轻鄙我等于是父国

既非家族宗祀已灭投寄邑人人谓之曰尔曹何国

人也曰我本此国流离异域子母相携来归故里人

皆哀愍更共资给其师子王还无所见追恋妻儿愤

恚既发便出山谷往来村邑咆哮震吼暴害人物残

毒生类邑人辄出遂取而杀击鼓吹贝负弩持鉾群

从成旅然后免害其王惧仁化之不洽也乃纵獠者

期于擒获王躬率四兵众以万计掩捕林薮弥跨山

谷师子震吼人畜辟易既不擒获寻复招募其有擒

执师子除国害者当酬重赏式旌茂绩子闻王之令

乃谓母曰饥寒已久宜可应募或有所得而相抚育

母言不可若是彼兽虽是畜也犹是汝父岂以艰辛

而兴逆害父子曰人畜异类礼义安在既以违阻此

心何冀乃抽小刃出应招募是时千众万骑云屯雾

合师子踞在林中人莫敢近子即其前父遂驯伏于

是亲爱忘怒乃剚刃于腹中尚怀慈爱犹无忿毒乃

至刳腹含苦而死王曰斯何人哉若此之异也诱之

以福利震之以威祸然后具陈始末备述情事王曰

逆哉父而尚害况非亲乎畜种难驯凶情易动除民

之害其功大矣断父之命其心逆矣重赏以酬其功

远放以诛其逆则国典不亏王言不贰于是装二大

船多储粮糗毋留在国周给赏功子女各从一舟随

波飘荡其男泛海至此宝渚遂立君臣以位上下连

都筑邑据有疆域以其先祖擒执师子因举元功而

为师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