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刑部部汇考一

  上古

太昊伏羲氏始立秋官

按外纪太昊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

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五官秋官为白龙氏

炎帝神农氏号秋官为西火

按外纪神农氏因火德王故以火纪官为火帝秋官

为西火

黄帝有熊氏以云纪官秋官为白云而命后土为李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外纪帝初受命适有云

瑞之应仍以云名官号为云师 应劭曰秋官为白

云 又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后土辨乎北

方故为李

释义曰李古官即大理之职也管子曰黄帝得

 后土辨于四方使为李春秋元命包曰尧得皋陶

 聘为大理舜时为士师韩诗外传有晋文公使李

 离为大理刘向新序楚平王以伍奢为大理大理

 之名自古有矣秦为廷尉汉初因之至景帝中元

 更名大理盖复古号也

少昊金天氏设爽鸠氏为司寇

按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

焉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

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

名大□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摰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

历正也元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氏鸠氏

司马也鸣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

也五鸠鸠民者也

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

颛顼高阳氏以秋官为金正

按左传五行之官金正曰蓐收少□氏有四叔曰重

曰该曰修曰熙该实能金使为蓐收

按杜佑通典颛顼五官秋官金正曰蓐收

  陶唐氏

帝尧命皋陶作士

按书经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商

商之五官有司寇之职

按礼记曲礼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

寇典司五众

此五官与天官列而为六五众者五官属吏之

 群众也已上旧说为殷制

  周

周制设秋官大司寇以掌邦刑小司寇士师率其属

佐之

按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秋官卿主寇贼法禁群奸攻劫曰寇诘奸慝刑

 强暴作乱者掌刑不曰刑而曰禁者禁于未然也

陈氏经曰虞礼乐分为二官周合为一虞以士

 兼兵周分为二帝世详于化而略于政王世详于

 政而略于教世道升降之异也

按洪范八政六曰司寇

司寇掌禁所以治其奸也

按周礼秋官司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

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率其属而掌邦

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

中大夫二人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

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

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

典法也诘谨也

一曰刑新国用轻典

新国者新辟地立君之国用轻法者为其民未

 习于教

二曰刑平国用中典

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用中典者常行之法

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乱国篡弒叛逆之国用重典者伐灭之

以五刑纠万民

刑亦法也纠犹察异之

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功农功力勤力

二曰军刑上命纠守

命将命也守不失部伍

三曰乡刑上德纠孝

德六德也

四曰官刑上能纠职

能能其事也职职事修理

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愿悫慎也暴当为恭字之误也

以圜土聚教罢民

圜土狱城也聚罢民其中困苦以教之为善也

 民不愍作劳有似于罢

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

害人谓为邪恶已有过失丽于法者以其无故

 犯法置之圜土系教之庶其困悔而能改也置置

 也施职事以所能役使之明刑书其罪恶于大方

 版着其背

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反于中国谓舍之还于故乡里也司圜职曰上

 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不齿

 者不得以年次列于平民

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

出谓逃亡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

讼谓以财货相告者造至也使讼者两至既两

 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

 不直者也必入矢者取其直也诗曰其直如矢古

 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

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赍

 券书既两券书使入钧金又三日乃治之重刑也

 不券书不入金则是亦自服不直者也必入金者

 取其坚也三十斤曰钧

以嘉石平罢民

嘉石文石也树之外朝门左平成也成之使善

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

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役其次

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

月役其次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

舍之

有罪过谓邪恶之人所罪过者也丽附也未附

 于法未着于法也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役诸司

 空坐日讫使给百工之役也役月讫使其州里之

 人任之乃赦之宥宽也

以肺石达穷民

肺石赤石也穷民天民之穷而无告者

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

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无兄弟曰惸无子孙曰独复犹报也上谓王与

 六卿也报之者若上书诣公府言事矣长谓诸侯

 若乡遂大夫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

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正月朔日布五刑于天下正岁又县其书重之

凡邦之大盟约□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

□临也天府祖庙之藏

太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六官六卿之官也贰副也

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

邦典六典也以六典待邦国之治

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断之

邦法八法也以八法待官府之治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

邦成八成也以官成待万民之治故书弊为憋

 郑司农云憋当为弊邦成谓若今时决事比也弊

 之断其狱讼也故春秋传曰弊狱邢侯

大祭祀奉犬牲

奉犹进也

若禋祀五帝则戒之日□誓百官戒于百族

戒之日卜之日也百族谓府史以下也郊特牲

 曰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

 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太庙之内戒百姓也

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

纳亨致牲

奉其明水火

明水火所取于日月者

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

大丧所前或嗣王

大军旅□戮于社

社谓社主在军者也郑司农说以书曰用命赏

 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

属士师以下也故书跸作避杜子春云避当为

 辟谓辟除奸人也郑元谓跸止行也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

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外朝朝在雉门之外者也国危谓有兵寇之难

 国迁谓徙都改邑也立君谓无冢适选于庶也

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

东面

群臣卿大夫士也群吏府史也其孤不见者孤

 从群臣卿大夫在公后

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

摈谓揖之使前也叙更也辅志者尊王贤明也

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

弊之读书则用法

附犹着也故书附作付讯言也用情理言之冀

 有可以出之者卜日乃断之王制曰刑者侀也侀

 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郑司农云

 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为治狱吏尊者也躬身也不身坐者必使其

 属若子弟也

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郑司农云刑诸甸师氏礼记曰刑于隐者不与

 国人虑兄弟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

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

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三曰气听

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四曰耳听

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五曰目听

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

辟法也杜子春读丽为罗郑元谓丽附也

一曰议亲之辟

郑司农云若今时宗室有罪先请是也

二曰议故之辟

故谓旧知也郑司农云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三曰议贤之辟

郑司农云若今时廉吏有罪先请是也郑元谓

 贤有德行者

四曰议能之辟

能谓有道艺者

五曰议功之辟

谓有大勋劳立功者

六曰议贵之辟

郑司农云若今时吏墨绶有罪先请是也

七曰议勤之辟

谓憔悴以事国

八曰议宾之辟

谓所不臣者三恪三代之后与

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

中谓罪正所定

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

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讯言也

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宥宽也民言杀杀之言宽宽之上服劓墨也下

 服宫刖也

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

大比三年大数民之众寡也人生齿而体备男

 八月而生齿女七月而生齿

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

人数定而九赋可知国用乃可制耳

小祭祀奉犬牲

奉犹进也

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

纳亨致牲也其时镬水当以洗解牲体肉

大宾客前王而辟

郑司农云小司寇为王道辟除奸人也若今时

 执金吾下至令尉奉引矣

  又

小师□戮

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凡国之大事使其属跸

属士师以下

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

退之

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小司寇于祀司民而献

 民数于王重民也进退犹损益也国用民众则益

 民寡则损

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上其所断狱讼之数

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

常刑令群士

群士遂士以下

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

宣遍也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士师之五禁

乃命其属入会乃致事

得其属之计乃令致之于王

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

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

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

左右助也助刑罚者助其禁民为非也宫王宫

 也官官府也国城中也古之禁尽亡矣今宫门有

 簿籍官府有无故擅入城门有离载下帷野有田

 律军有□讙夜行之禁其觕可言者

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

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

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

先后犹左右也誓诰于书则甘誓汤誓大诰康

 诰之属禁则军礼曰无干车无自后射此其类也

 纠宪未有闻焉

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

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

乡合乡所合也追追寇也胥读如宿□之□□

 谓司搏盗贼也

掌官中之政令

大司寇之官府中也

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

诏司寇若今白听政法解也致邦令者以法报

 之

掌士之八成

郑司农云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

一曰邦汋

郑司农云汋读如酌酒尊中之酌国酌者斟酌

 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

二曰邦贼

为逆乱者

三曰邦谍

为异国反间

四曰犯邦令

干冒王教令者

五曰挢邦令

称诈以有为者

六曰为邦盗

窃取国之宝藏者

七曰为邦朋

朋党相阿使政不平者故书朋作傰郑司农云

 朋读如朋友之朋

八曰为邦诬

诬罔君臣使事失实

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

郑司农云辩读为风别之别救荒之政十有二

 而士师别受其教条是为荒别之法郑元谓辩当

 为贬声之误也遭饥荒不明判国事有所贬损作

 权时法也朝士职曰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

 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

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

移民就贱救困也通财补不足也纠守卫盗贼

 也缓刑纾民心也

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傅别中别手书也约剂各所持券也故书别为

 辩郑司农云傅或为付辩读为风别之别若今时

 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

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

以刑官为尸略之也周谓亡殷之社为亳社

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

道王且辟行人

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洎镬水

洎谓增其沃汁

凡刉珥则奉犬牲

珥读为衈刉衈衅礼之事用牲毛者曰刉羽者

 曰衈

诸侯为宾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

谓诸侯来朝若燕飨时

  又

大师帅其属而禁逆军旅者与犯师禁者而戮之

逆军旅反将命也犯师禁干行陈也

岁终则令正要会

定计簿

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去国百里为郊郊外谓之野

乡士掌国中

郑司农云谓国中至百里郊也郑元谓其地则

 距王城百里内也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卿

 之狱在国中

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

乡士八人言各者四人而分主三乡

听其狱讼察其辞

察审也

辩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

辩异谓殊其文书也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

 今劾矣十日乃以职事治之于外朝容其自反复

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

其法以议狱讼

丽附也各附致其法以成议也

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

受中谓受狱讼之成也郑司农云士师受中若

 今二千石受其狱也中者刑罚之中也故论语曰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协日刑杀协合也和

 也和合支干善日若今时望后利日也肆之三日

 故春秋传曰三日弃疾请尸论语曰肆诸市朝郑

 元谓士师既受狱讼之成乡士则择可刑杀之日

 至其时而往□之尸之三日乃反也

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

免犹赦也期谓乡士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日王

 欲赦之则用此时亲往议之

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

帅其属夹道而跸

属中士以下

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

郑司农云乡士为三公道也若今时三公出城

 郡督邮盗贼道也

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三

人徒百有二十人遂士掌四郊

郑司农云谓百里外至三百里也郑元谓其地

 则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言掌四郊者此主

 四郊狱也六遂之狱在四郊

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令

遂士十二人言各者二人而分主一遂

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

二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

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

协日就郊而刑杀各于其遂肆之三日

就郊而刑杀者遂士也遂士择刑杀日至其时

 往□之如乡士为之矣言各于其遂者四郊六遂

 遂处不同

若欲免之则王令三公会其期

令犹命也王欲赦之则用遂士职听之时命三

 公往议之

若邦有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遂之禁令帅其属而

大事王所亲也

六卿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郊

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

六人徒百有六十人县士掌野

郑司农云掌三百里至四百里大夫所食晋韩

 须为公族大夫食县郑元谓地距王城二百里以

 外至三百里曰野三百里以外至四百里曰县四

 百里以外至五百里曰都都县野之地其邑非王

 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则皆公邑也谓之县县士

 掌其狱焉言掌野者郊外曰野大总言之也狱居

 近野之县狱在二百里上县之县狱在三百里上

 都之县狱在四百里上

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辨

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司

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

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各就其县

肆之三日

刑杀各就其县者亦谓县士也

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期

期亦谓县士职听之时

若邦有大役聚众庶则各掌其县之禁令若大夫有

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则

戮其犯命者

野距王城二百里以外及县都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

人徒百有六十人方士掌都家

郑司农云掌四百里至五百里公所食鲁季氏

 食于都郑元谓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

 之采地大都在□地小都在县地家邑在稍地不

 言掌其民数民不纯属王

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狱

讼于国

三月乃上要者又变朝言国以其自有君异之

司寇听其成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

成平也郑司农说以春秋传曰晋邢侯与雍子

 争鄐田久而无成

狱讼成士师受中书其刑杀之成与其听狱讼者

都家之吏自协日刑杀但书其成与治狱之吏

 姓名备反复有失实者

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方之禁令

方士十六人言各掌其方者四人而主一方也

 其方以王之事动众则为班禁令焉

以时修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焉

县法县师之职也其职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野

 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

 辇之稽方士以四时修此法岁终又省之则与掌

 民数亦相近

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都家之士都士家士也所上治者谓狱讼之小

 事不附罪者也主之告于司寇听平之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讶

士掌四方之狱讼

郑司农云四方诸侯之狱讼

谕罪刑于邦国

告晓以丽罪及制刑之本意

凡四方之有治于士者造焉

谓谳疑辨事先来诣乃通之于士也士王谓士

 师也如今郡国亦时遣主者吏诣廷尉议者

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

乱狱谓若君臣宣淫上下相虐者也往而成之

 犹吕步舒使治淮南狱

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驱而

辟野亦如之居馆则帅其属而为之跸诛戮暴客者

客出入则道之有治则赞之

送逆谓始来及去也出入谓朝觐于王时也春

 秋传曰晋侯受策以出出入三觐入国入野自以

 时事

凡邦之大事聚众庶则读其誓禁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朝

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

其后右九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

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

石达穷民焉

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

 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群吏谓

 府史也州长乡遂之官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

 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路

 门一曰毕门外朝在路门外内朝在路门内左九

 棘右九棘故易曰系用徽纆置于丛棘王五门雉

 门为中门雉门设两观与今之宫门同阍人几出

 入者穷民盖不得入也

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

趋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

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慢朝谓临朝不肃敬也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

 也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

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

俘而取之曰获委于朝十日待来识之者人民

 谓刑人奴隶逃亡者司隶职曰帅其民而搏盗贼

 郑司农云若今时得遗物及放失六畜持诣乡亭

 县廷大者公之大物没入公家也小者私之小物

 自畀也郑元谓人民之小者来□七岁以下

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

邦国□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

郑司农云谓在期内者听期外者不听若今时

 徒论决满三月不得乞鞫

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判半分而合者故书判为辨郑司农云谓若今

 时辞讼有券书者为治之辨读为别谓别券也郑

 元谓古者出责之息亦如其国服与

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

郑司农云同货财者谓合钱共贾者也以国法

 行之司市为节以遣之郑元谓同货财者富人蓄

 积者多时收敛之乏时以国服之法出之虽有腾

 跃其赢不得过此以利出者与取者过此则罚之

 若今时加贵取息坐臧

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郑司农云谓讼地畔界者田地町畔相比属故

 谓之属资以地傅而听其辞以其比畔为证也郑

 元谓属责转责使人归之而本主死亡归后之数

 相抵冒者也以其地之人相比近能为证者来乃

 乃受其辞为治之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郑司农云谓盗贼群辈若军共攻盗乡邑及家

 人者杀之无罪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

 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

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

谓同国不相辟者将杀之必先言之于士

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

故书虑为宪贬为窆杜子春窆当为禁宪谓幡

 书以明之郑元谓虑谋也贬犹减也谓当图谋缓

 刑且减国用谓民困也所贬视时为多少之法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司

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

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

登上也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版今户籍也下

 犹去也每岁更着生去死

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

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

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郑司农云文昌宫三能属轩辕角相与为体近

 文昌为司命次司禄次司民郑元谓司民轩辕角

 也天府主祖庙之藏者赞佐也三官以贰佐王治

 者当以民多少黜陟主民之吏能吐才反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

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

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

墨黥也劓截其鼻也宫者丈夫则割其势女子

 闭于宫中刖断足也杀死刑也

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

之轻重

诏刑罚者处其所应不如今律家所署法矣

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司刺掌三刺

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

刺杀也讯而有罪则杀之宥宽也赦舍也

壹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

讯言

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郑司农云不识谓愚民无所识则宥之遗忘若

 间帷薄忘其在处而以兵矢投射之

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惷愚

惷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

后刑杀

上服杀与墨劓下服宫刖也司约职曰其不信

 者服墨刑凡行刑必先规识所刑之处乃后行之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司约掌邦国

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

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摰之约

次之

此六约者诸侯以下至于民皆有焉剂谓券书

 也治者理其相抵冒上下之差也神约谓命祀郊

 社群望及所祖宗也民约谓征税迁移仇雠既和

 若怀姓九宗在晋殷民八族七族在鲁卫皆是也

 地约谓经界所至田莱之比也功约谓王功国功

 之属实爵所及也器约谓礼乐吉凶车服所得用

 也摰约谓玉帛禽鸟相与往来也

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

大约剂邦国约也书于宗庙之六彝欲神监焉

 小约剂万民约也

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

郑司农云谓有争讼罪罚刑书谬误不正者为

 之开藏取本刑书以正之当开时先祭之郑元谓

 讼讼约若宋仲几薛宰者也辟藏开府视约书不

 信不如约也珥读曰衈谓杀□取血衅其户

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大乱谓僭约若吴楚之君晋文公请隧以葬者

 六官辟藏明罪大也六官初受盟约之贰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司盟掌盟载

之法

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

 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

诏明神既盟则贰之

有疑不协也明神神之明察者谓日月山川也

 觐礼加方明于坛上所以依之也诏之者读其载

 书以告之也贰之者写副当以授六官

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

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犯命犯君教令也不

 信违约者也

凡民之有约剂者其贰在司盟

贰之者检其自相违约

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

不信则不敢听此盟诅所以省狱讼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

给治兵及工直也货泉贝也罚罚赎也书曰金

 作赎刑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司厉掌盗贼之

任器货贿辨其物皆有数量贾而楬之入于司兵

郑司农云任器货贿谓盗贼所用伤人兵器及

 所盗财物也入于司兵若今时伤杀人所用兵器

 盗贼赃加责没入县官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者皆不为奴

有爵谓命士以上也□毁齿也男八岁女七岁

 而毁齿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

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

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

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

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

弗使冠饰者着墨若古之象刑与舍释之也

 郑司农云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

 未入五刑者也故曰凡害人者不使冠饰任之以

 事若今时罚作矣

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言其刑人但加以明刑罚人但任之以事耳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

十人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

梏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

音拱

凡囚者谓非盗贼自以他罪拘者也郑司农云

 拲者两手共一木也桎梏者两手各一木也郑元

 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

杀之

告刑于王告王以今日当行刑及所刑姓名也

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

适甸师氏亦由朝乃往也待刑杀者掌戮将自

 市来也文王世子曰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

 以体异姓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掌戮掌斩杀贼

谍而搏之

斩以鈇钺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

 谍谓奸寇反间者贼与谍罪大者斩之小者杀之

 搏当为膊诸城上之膊字之误也膊谓去衣磔之

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

亲缌服以内也焚烧也易曰焚如死如弃如辜

 之言枯也谓磔之

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

踣僵尸也肆犹申也陈也凡言刑盗罪恶莫大

 焉

凡罪之丽于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与有爵者杀

之于甸师氏

罪二千五百条上附下附刑五而子于刑同科

 者其刑杀之一也

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

戮谓膊焚辜肆

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

髡者使守积

司隶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

十人徒二百人司隶掌五隶之辨其物而掌其政

五隶谓罪隶四翟之隶也物衣服兵器之属

帅其民而搏盗贼役国中之辱事为百官积任器凡

囚执人之事

民五隶之民也郑司农云百官所当任持之器

 物此官主为积聚之也

邦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

烦犹剧也士丧礼下篇曰隶人涅厕

掌帅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

王宫与野舍之厉禁

野舍王者所止舍也厉遮例也

罪隶百有二十人罪隶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

使令之小事

役给其小役

凡封国若家牛助为牵仿

郑司农云凡封国若家谓建诸侯立大夫家也

 牛助为牵仿此官主为送致之也郑元谓牛助国

 以牛助转徙也罪隶牵仿之在前曰牵在旁曰仿

其守王宫与其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蛮隶百有二十人蛮隶掌役校人养马其在王宫者

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厉禁

闽隶百有二十人闽隶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

掌子则取隶焉

杜子春云子当为祀郑元谓掌子者王立世子

 置臣使掌其家事而以闽隶役之

夷隶百有二十人夷隶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

郑司农云夷狄之人或晓鸟兽之言故春秋传

 曰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矣是以貉隶

 职掌与兽言

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貉隶百有二十人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战而教扰

之掌与兽言

不言阜藩者猛兽不可服又不生乳于圈槛也

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

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

达于四海

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者国之五禁所以左右

 刑罚者司寇正月布刑于天下正岁又县其书于

 象魏布宪于司寇布刑则以旌节出宣令之于司

 寇县书则亦县之于门闾及都鄙邦国刑者王政

 所重故屡丁宁焉诘谨也使四方谨行之尔雅曰

 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

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禁杀戮掌司

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

以告而诛之

司犹察也察此四者告于司寇罪之也斩杀戮

 谓吏民相斩相杀相戮者伤人见血见血乃为伤

 人耳郑司农云攘狱者距当狱者也遏讼者遏止

 欲讼者也郑元谓攘犹却也郄狱者言不受也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禁暴氏

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

信者以告而诛之

民之好为侵陵称诈谩诞此三者亦刑所禁也

 力正以力强得正也

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凡奚隶聚而出入

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奚隶女奴男奴也其聚出入有所使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野庐

反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达谓巡行通之使不陷绝也去王城五百里曰

 畿

  又

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之有相翔者诛之

守涂地之人道所生庐宿旁民也相翔犹昌翔

 观伺者也郑司农云聚之聚击以宿卫之也

 有奸人相翔于宾客之侧则诛之不得令寇盗宾

 客

  又

禁野之横行径逾者

皆为防奸也横行妄由田中径逾射邪趍疾越

 堤渠也

  又

掌凡道禁

禁谓若今绝蒙布巾持兵杖之属

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

不时谓不夙则莫者也不物谓衣服操持非此

 常人也几禁之者备奸人内贼及反间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蜡氏掌除骴

曲礼四足死者曰渍故书骴作脊郑司农云脊

 读为谓死人骨也月令曰掩胳埋胔骨之尚有

 肉者也及禽兽之骨皆是

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

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

蠲读如吉圭惟饎之圭圭洁也刑者黥劓之属

 任人司圜所收教罢民也凶服服衰绖也此所禁

 除者皆为不欲见人所薉恶也

  又

掌凡国之骴禁

禁谓孟春掩胳埋胔之属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雍氏掌沟渎池之禁凡害

于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

杜擭

沟渎田间通水者也池谓陂障之水道也害

 于国稼谓水潦及禽兽也阱穿地为堑所以御禽

 兽其或超逾则陷焉世谓之陷阱擭柞鄂也坚地

 阱浅则设柞鄂于其中秋而杜塞阱擭收刈之时

 为其陷害人也

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为其就禽兽鱼□自然之居而害之郑司农云

 不得擅为苑囿于山也泽之沈者谓毒鱼及水虫

 之属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萍氏掌国之水禁

水禁谓水中害人之处及入水捕鱼□不时

几酒

苛察沽买过多及非时者

谨酒

使民节用酒也

禁川游者

备波洋卒至沈溺也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司寤氏掌夜时

夜时谓夜晚早若今甲乙至戌亥

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

夜士主行夜侥候者如今都候之属

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备其遭寇害及谋非公事御亦禁也谓遏止之

 无刑法也晨先明也宵定昏也书曰宵中星虚春

 秋传曰夜中星陨如雨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司烜氏中春以木铎

修火禁于国中

为季春将出火也火禁谓用火之处及备风燥

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

郑司农云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

 葬之也三夫为屋一家田为一夫以此知三家也

 郑元谓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于市

 而以适甸师氏者也明竁若今楬头明书其罪法

 也司烜掌明竁则罪人夜葬与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掌执鞭

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

子男则二人凡誓执鞭以趋于前且命之誓仆右曰

杀誓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师曰三

百誓邦之大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前谓所誓众之行前也有司读誓辞则大言其

 刑以警所誓也誓者谓出军及将祭祀时也出军

 之誓誓左右及驭郊特牲说祭祀之誓曰卜之日

 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车轘谓车裂

 也师乐师也大史小史主礼事者郑司农云誓大

 夫曰敢不关谓不关于君也

修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修闾氏掌比

国中宿互者与其国粥而比其追胥者而赏罚之

国中城中也粥养也国所游养谓羡卒也追逐

 寇也胥读为□故书互为巨郑司农云宿谓宿卫

 也巨当为互谓行马所以障互禁止人也谓行

 夜击

禁径逾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骋于国中者

皆为其惑众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

嘉草攻之

毒蛊毒物而病害人者贼律曰敢蛊人及教合

 者弃市攻说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嘉草药物其

 状未闻攻之谓熏之郑司农云禬除也郑元谓此

 禬读如溃痈之溃

凡驱蛊则令之比之

使为之又校次之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

子八人徒二十人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

都家王子弟公卿及大夫之采地也主其国治

 者平理其来文书于朝者

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国事故天子之事当施于都家者也告其君长

 使知而行之也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

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

使以告其都家之吏

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后听之唯大

事弗因

谓以小事文书来者朝大夫先平理之乃以告

 有司也大事者非朝大夫所能平理

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

不及谓有稽殿之诛

在军旅则诛其有司

有司都司马家司马

武王以苏忿生为司寇

按尚书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

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苏国名周公因言慎罚而以苏公敬狱之事告

 之太史使其并书以为后世司狱之戒也

武王以卫侯康叔入继苏忿生为司寇

按尚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

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

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

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

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

土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

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

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王曰呜

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懋和若有疾惟民

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人

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王

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

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

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

叙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

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

货暋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

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

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

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

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不率大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

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

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

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

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周克商以苏忿生为司寇康叔以卫侯入继苏

 忿生为之

按史记卫康叔世家成王长举康叔为周司寇

穆王五十一年命吕侯为司寇

按书经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

四方

吕侯为天子司寇穆王命训刑以诘四方史录

 为篇按书传引此多称甫刑史记作甫侯言于王

 作修刑辟吕后为甫欤

王氏曰此书穆王之言

 而名吕刑者吕侯为王司寇言于王王命之参定

 刑书乃推作刑之意以训四方司政典刑者故以

 吕刑名之临川吴氏曰吕侯为王司寇更定赎刑

 新制具载刑书因诸侯来朝王使吕侯以书之意

 告命诸侯也穆王嗣位时年已五十享国百年盖

 在位五十年之后也

按书经序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吕侯见命为天子司寇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

 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后为甫侯故称

 甫刑

按竹书纪年穆王五十一年作吕刑命甫侯于丰

 刑部部汇考二

  汉

汉以刑辟归廷尉设护军都尉后更名司寇又设尚

书三公曹以主断狱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

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

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按后汉书注汉旧仪曰尚书初置五曹有三公曹主

断狱

按晋书职官志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

书五人一人为仆射而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

记章奏之事各有其任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

公卿事其二曰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其三曰民

曹主吏民上书事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后

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后汉

后汉刑狱事仍归廷尉改三公曹尚书以主考课而

分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眚

按后汉书百官志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

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

汉旧仪曰初置五曹有三公曹主断狱

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

石事

蔡质汉仪曰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眚

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

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

主客曹凡六曹

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

书起草

蔡质汉仪曰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

 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令史十八人二百石本注曰曹有三主书后增剧曹

三人合二十一人

古今注曰永元三年七月增尚书令史员功满

 未尝犯禁者以补小县墨绶蔡质曰皆选兰台符

 节上称简精练有吏能为之决录注曰故事尚书

 郎以令史久缺补之世祖始改用孝廉为郎

按晋书职官志后汉光武以二千石曹主辞讼事中

都官曹主水火盗贼事

  魏

魏设五曹尚书省二千石曹中都官曹两尚书而尚

书曹郎有比部及二千石都官之属

按晋书职官志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

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

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

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凡二十三郎青龙

二年尚书陈矫奏置都官骑兵合凡二十五郎每一

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五人谨封奏其姓名

以补之

  晋

晋设六曹尚书而以刑狱掌于右丞尚书郎有比部

都官二千石曹皆主刑狱事

按晋书职官志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

六曹而无五兵咸宁二年省驾部尚书四年省一仆

射又置驾部尚书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

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惠帝世

又有右民尚书止于六曹不知此时省何曹也及渡

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

左右丞自汉武帝建始四年置尚书而便置丞四人

及光武始减其二惟置左右丞左右丞盖自此始也

自此至晋不改晋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

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

用之物及廪振人租布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章

表奏事八座郎初拜皆沿汉旧制并集都坐交礼迁

职又解交焉

晋受命武帝罢农部定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

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

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

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

客为三十四曹郎后又置运曹凡三十五曹置郎二

十三人更相统摄及江左无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别

兵都兵骑兵左右士运曹十曹郎康穆以后又无虞

曹二千石二郎但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

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

中兵外兵十八曹郎后又省主客起部水部余十五

曹云

  宋

宋承晋江左复增设都官尚书而省比部曹郎后复

按宋书百官志晋江左有祠部吏部左民度支五兵

合为五曹尚书宋高祖初又增都官尚书

尚书令任总机衡仆射尚书分领诸曹吏部尚书领

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

部功部四曹

晋西朝则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

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

部左主客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中兵右中兵左

外兵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士右士北主客南主

客为三十四曹郎后又置运曹凡三十五曹晋江左

初无直事民

按晋志民

上有右字

屯田车部别兵都兵骑兵左

士右士运曹十曹郎而主客中兵各置一郎而已所

余十七曹也康穆以来又无虞曹二千石二郎犹有

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

按晋志比

部下有金部

仓部度

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

按晋志中兵下

有外兵)

十八曹郎后又省主客起部水部余十五曹宋

高祖初加置骑兵主客起部水部四曹郎合为十九

曹太祖元嘉十年又省仪曹主客比部骑兵四曹郎

十一年又并置十八年增删定曹郎次在左民曹上

盖魏世之定科郎也三十年又置功论郎次都官之

下在删定之上太宗世省骑兵今凡二十曹郎以三

公比部主法制度支主算支派也度景也都官主军

事刑狱其余曹所掌各如其名

  南齐

南齐左仆射主谳议以吏部尚书领比部曹都官尚

书领都官曹而右丞亦掌刑罪诤讼

按南齐书百官志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

郊庙园陵车驾行幸朝仪台内非违文官举补满叙

疾假事其诸吉庆瑞应众贺灾异贼发众变临轩崇

拜改号格制□官铨选凡诸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

议疑谳通关案则左仆射主右仆射次经维是黄案

左仆射右仆射署朱符见字经都丞竟右仆射横画

成目左仆射画令画右官阙则以次并画若无左右

则直置仆射在其中间总左右事

吏部尚书领吏部删定三公比部四曹

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曹

右丞一人掌兵士百工补役死叛考代年老疾病解

遣其内外诸库藏谷帛刑□创业诤讼田地船乘禀

拘兵工死叛考剔讨补差分百役兵器诸营署人领

州郡租布人民户移徙州郡县并帖城邑民户割属

刺史二千石令长尉被收及免赠文武诸犯削官事

白案右丞上署左丞次署黄案左丞上署诸立格制

及详谳大事宗庙朝廷仪体左丞上署右丞次署自

令仆以下五尚书八座二十曹各置郎中令史又置

都令史分领之仆射掌朝轨尚书掌谳奏都丞任碎

在弹违诸曹缘常及外详谳事应须命议相值者皆

郎先立意应奏黄案及关事以立意官为议主凡辞

诉有漫命者曹掾谘如旧若命有谘则以立意者为

议主

  梁

梁以刑狱归廷尉仍设都官尚书领都官诸曹

按隋书百官志梁尚书省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又

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户都官五兵等六尚书左右丞

各一人吏部删定三公比部祠部仪曹虞曹主客度

支殿中金部仓部左户驾部起部屯田都官水部库

部功论中兵外兵骑兵等郎二十三人令史百二十

人书令史百三十人

  陈

陈承梁以刑狱归廷尉而尚书三公郎等亦掌行察

狱囚□枉

按隋书刑法志陈氏承梁季丧乱刑典□阔及武帝

即位思革其弊乃下诏搜举良才删改科令群僚博

议务存平简于是稍求得梁时明法吏令与尚书删

定郎范泉参定律令又敕尚书仆射沈钦吏部尚书

徐陵兼尚书左丞宗元饶兼尚书左丞贺朗参知其

事制律三十卷令科四十卷廷尉寺为北狱建康县

为南狱并置正监平又制常以三月侍中吏部尚书

尚书三公郎部都令史三公录□局令御史中丞侍

御史兰台令史亲行京师诸狱及冶署理察囚徒□

  北魏

明元帝泰常二年置西部大人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泰常二年夏置

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皆以诸公为

之大人置三属官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都官尚书以下阶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僚议定百官着

于令列曹尚书第二品中尚书郎中第五品上尚书

郎从第五品中主事郎从第六品上都令史主书令

史第七品上

按杜佑通典魏有都官尚书有比部曹又尚书诸司

置主事令史

太和二十三年复次都官尚书以下职令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

高祖复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为永制列

曹尚书第三品尚书郎中第六品下阶尚书都令史

主书令史从第八品上阶

  北齐

北齐以狱刑归大理仍设都官尚书统五曹以比部

掌律令而三公统于殿中以掌囚罪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尚书省置吏部

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等六尚书六尚书分统列

曹殿中统殿中仪曹三公驾部四曹都官统都官二

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三公掌五时读时令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

 □等事

  北周

北周依周礼建六官秋官府领司寇等众职

按周书卢辩传太祖欲行周官命苏绰专掌其事未

几而绰卒乃令辩成之于是依周礼建六官置公卿

大天士秋官府领司寇等众职以魏恭帝三年始命

行之

  隋

隋以刑狱归大理仍设都官尚书统都官刑部比部

司门诸侍郎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尚书省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二

人刑部比部侍郎各一人司门侍郎二人都官尚书

为正三品尚书诸曹侍郎为正六品上阶

文帝开皇三年改都官尚书为刑部尚书诸曹侍郎

加为从五品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开皇六年置刑部诸曹员外郎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六年尚书省二

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阙

则厘其曹事

开皇十四年置刑部诸曹主事令史员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十四年诸省各

置主事令史员

炀帝大业三年更定曹郎改刑部郎为宪部郎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

上下阶尚书省六曹各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又

增左右丞阶与六侍郎并正四品诸曹侍郎并改为

郎又改吏部为选部郎户部为人部郎礼部为仪曹

郎兵部为兵曹郎刑部为宪部郎工部为起部郎以

异六侍郎之名废诸司员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

为二员都司郎各一人品同曹郎掌都事之职以都

事为正八品分隶六尚书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

其令史随曹闲剧而置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满十

者亦置一人寻又每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

之职

  唐

唐以刑狱归大理而刑部按覆之设尚书侍郎统刑

部都官比部司门之属始以刑部御史中丞大理为

三司

按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

而大抵皆沿隋故尚书省其属有六尚书五曰刑部

刑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律令

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刑部二曰

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刑部郎中二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

谳为尚书侍郎之贰凡刑法之书有四一曰律二曰

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

丞大理卿为三司使凡国有大赦集囚徒于阙下以

听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四人司

门主事二人从九品上以主事令史书令史署覆文

案出符目以亭长启闭传禁约以掌固守当仓库及

陈设

龙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

 司计司门曰司关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宝

 十一载改刑部曰司宪比部曰司计有刑部令史

 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

 官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

 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

 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都官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

而理其诉免凡反逆相坐没其家配官曹长役为官

奴婢一免者一岁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曰官户二

岁五番役每番皆一月三免为良人六十以上及废

疾者为官户七十为良人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

以上印臂仲冬送于都官条其生息而按比之乐工

兽医骗马调马群头栽接之人皆取焉附贯州县者

按比如平民不番上岁督丁资为钱一千五百丁婢

中男五输其一侍丁残疾半输凡居作者差以三等

四岁以上为小十一以上为中二十以上为丁丁奴

三当二役中奴丁婢二当一役中婢三当一役

比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

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

和籴屯收所入京师仓库三月一比诸司诸使京都

四时句会于尚书省以后季句前季诸州则终岁总

句焉

司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

之物凡着籍月一易之流内记官爵姓名流外记年

齿貌状非迁解不除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

然后入监门校尉巡日送平安凡奏事遣官送之昼

题时刻夜题更筹命妇诸亲朝参者内侍监校尉□

索凡苇軬车不入宫门阑遗之物揭于门外榜以物

色□年没官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

司给过所出塞逾月者给行牒猎手所过给长籍三

月一易蕃客往来阅其装重入一关者余关不讥

宪宗元和九年十二月诏刑部大理官朔望入对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宣宗大中三年三月诏待制官典刑法官谏官次对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辽

辽制设夷离毕掌刑狱之事后设南面朝官而尚书

省始具刑部长贰曹郎之职

按辽史百官志初太祖制夷离毕视刑部契丹夷离

毕院掌刑狱

夷离毕

左夷离毕

右夷离毕

知左夷离毕事

知右夷离毕事

敞史

选底掌狱

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

乃因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之官

尚书省刑部职名总目

尚书

侍郎

郎中

员外郎

  宋

宋刑部设尚书侍郎统刑部都官比部司门郎中员

外之属

按宋史职官志刑部掌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

事凡断狱本于律律所不该以敕令格式定之凡律

之名十有二曰名例曰禁卫曰职制曰户婚曰□库

曰擅兴曰盗贼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

狱禁于未然之谓令施于已然之谓敕设于此而使

彼至之之谓格设于此而使彼效之之谓式其一司

一路海行所不该者折而为专法若情可矜悯而法

不中情者谳之皆阅其案状傅例拟进应诏狱及案

劾命官追命奸盗以程督之审覆京都辟囚在外已

论决者摘案检察凡大理开封殿前马步司狱纠正

其当否有辩诉以情法与夺赦宥降放叙雪若命官

牵复则以□数定之其属三曰都官曰比部曰司门

设官十有一尚书一人侍郎二人郎中员外郎刑部

各二人都官比部司官各一人国初以刑部覆大辟

案淳化二年增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

至两省充详议官以京朝官充掌详谳大理所断案

牍而奏之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谳既定报审刑然

后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奏记上中书中书以奏

天子论决大中祥符三年置纠察刑狱司纠察官二

人以两制以上充凡在京刑禁徒以上即时以报若

理有未尽或置淹恤追覆其案详正而驳奏之凡大

辟皆录问熙宁三年诏详议评断详覆官初入以三

年为任次以三十月为任欲出者听前任满半年指

关注官满三任者堂除八年罢详议详断官亲书节

案止合节略付吏仍减议官一断官二元丰二年知

院安焘言天下奏案益多于往时自熙宁八年减议

官断官力既不足故事多□谬增详议官一刑部增

详断官一三年八月诏省审刑院归刑部以知院官

判刑部掌详议详覆司事刑部主判官为同判刑部

掌详断司事审刑议官为刑部详议官官制行悉罢

归刑部元佑元年省比部郎官一员以都官兼司门

五月三省言旧制纠察在京刑狱以察违慢自罢归

刑部无复申明纠举之制请以御史台刑察兼领其

御史台刑狱令尚书省右司纠察从之刑部旧有详

覆案自官制行归诸路提刑司至是复置四年并制

勘量为一案绍圣元年诏都官司门互置郎官一员

崇宁二年十二月诏刑部尚书通治左右曹侍郎一

治左曹一治右曹如独员即通治余并依官制格令

尚书掌天下刑狱之政令凡丽于法者审其轻重平

其枉直而侍郎为之贰应定夺审覆除雪叙复移放

则尚书专领之制勘体量奏谳纠察录问则长贰治

之而郎中员外郎分掌其事有司更定条法则复议

其当否凡听讼狱或轻重失中有能驳正诏其赏罚

若颁赦宥则纠官吏之稽违者大祀则尚书□誓荐

熟则奉牲大礼肆赦则侍郎授赦书付有司宣读承

旨释囚分案十二置吏五十有二绍兴后分案十三

曰制勘掌凡根勘诸路公事曰体量掌凡体究之事

曰定夺掌诉雪除落过名曰举叙掌命官叙复曰纠

察掌审问大辟曰检法掌供检条法曰颁降掌颁条

法降赦曰追毁掌断罚追毁宣敕曰会问掌批会过

犯曰详覆掌诸路大辟帐状曰捕盗曰帐籍掌行在

库务理欠帐籍曰进拟掌进断案刑名文书裁减吏

额置三十五人

侍郎旧制应定夺审覆除雪叙复移放尚书专领之

若制勘体量奏谳纠察录问长贰通治之南渡长贰

互置隆兴常置一员淳熙十六年依崇宁专法奏狱

及法令事请大理寺官赴部共议之用侍郎吴博古

之说也

郎中 员外郎各二人分左右厅掌详覆叙雪之事

建炎三年刑部郎官以二员为额关掌职事初无分

异绍兴二十六年诏依元丰旧法分厅治事先是右

司汪应辰言刑部郎官分为左右左以详覆右以叙

雪同僚异事祖宗有深意倘初无分异则有不当于

理者孰为追改乞遵用旧制要使官各有守人各有

见参而用之以称钦恤之意从之仍令今后仿此

都官郎中 员外郎掌徒流配隶凡天下役人与在

京百司吏职皆有籍以考其役放及其增损废置之

数若定差副尉

旧为

军大将

则计其所历而以役之轻重

均其劳逸给印纸书其功过展减磨勘岁月元佑八

年以纲运差使关归吏部省副尉员三百绍圣间复

其额及元丰押纲法归都官崇宁二年二月复配隶

案先是元丰中都官有吏籍配隶案元佑中罢之因

刑部有请乃诏如旧六月侍郎刘赓奏副尉差遣有

立定优重等第都官条虽特旨亦许执奏乞申严其

禁从之分案四置吏十有八建炎三年诏比部兼司

门隆兴元年诏都官比部共置一员自此都官兼比

部司门之事分案五曰差次曰磨勘曰吏籍曰配隶

曰知杂各因其名而治其事裁减吏额置十二人(

淳熙

十三年减三人)

比部郎中 员外郎掌勾覆中外帐籍凡场务仓库

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从所隶监司检察

以上比部至则审覆其多寡登耗之数有陷失则理

纳钩考百司经费有隐昧则会问同否而理其侵负

旧帐案隶三司自治平中至熙宁初凡四年帐未钩

考者已逾十有二万钱帛刍粟积亏不可胜计五年

十一月曾布奏以四方财赋当有簿书文籍以钩考

其给纳登耗多寡遂置提举帐司选人吏二百人驱

磨天下帐籍并选官吏审覆七年二月诏帐司每岁

具天下财用日出入数以闻元丰初年诏诸路财赋

出入自今三年一供着为令官制行厘其事归比部

元佑元年七月用司马光奏悉总于户部三年厘正

仓部勾覆理欠凭由案及印发钞引事归比部政和

六年诏寺监先期检举如库务监官所造文帐委无

未备方许批书违者御史台奏劾用郎官梅执礼之

请也分案五置吏百有一建炎以后或都官兼比部

司门之事

司门郎中 员外郎掌门关津梁道路之禁令及其

废置移复之事应官吏军民辇道商贩讥察其冒伪

违纵者凡诸门启闭之节及关梁余禁以时举行分

案二置吏五

  金

金置刑部设尚书侍郎统郎中员外之属掌律令刑

名之事

按金史百官志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天眷三年

始分治刑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正四品郎

中一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一员掌律令格

式审定刑名关津讥察赦诏勘鞫追征给没等事一

员掌监户官户配隶诉良贱城门启闭官吏改正功

赏捕亡等事主事二员从七品

令史五十一人内女直二十二人译史五人通

 事二人

架阁库管勾一人正八品掌刑工两部架阁

大安二年以主事各兼

同管勾一员从八品

  元

元设刑部尚书侍郎统郎中员外之属掌天下刑名

法律之事

按元史百官志刑部尚书二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

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天下

刑名法律之政令凡大辟之案覆系囚之详谳孥收

产没之籍捕获功赏之式□讼疑罪之辨狱具之制

度律令之拟议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兵刑工

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

五员以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专署刑部至元元年析

置工部而兵刑仍为一部尚书四员侍郎仍二员郎

中四员员外郎置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七年始别

置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

八年改为兵刑部十三年又为刑部二十三年六部

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员为额大德四年尚

书增置一员其首领官则主事三员吏属则蒙古必

阇赤四人令史三十人回回令史二人怯里马赤一

人知印二人奏差十人书写三人典史七人其属附

司狱司司狱一员正八品狱丞一员正九品狱典一

人初以右三部照磨兼刑部系狱之任大德七年始

置专官部医一人掌调视病囚

司籍所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至元二十年改大都

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籍所隶刑部

  明

明刑部设尚书侍郎统十三清吏司掌天下刑狱之

按明会典刑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刑名及徒隶

勾覆关禁之政令其属初曰宪部曰比部曰司门部

曰都官部后改十三清吏司曰浙江江西福建山东

四川山西湖广广东广西河南陕西云南贵州

正官尚书一员左右侍郎各一员

首领官司务二员照磨一员检校一员

属官浙江司江西司广东司河南司山西司四川司

广西司云南司贵州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各

三员湖广司陕西司山东司福建司郎中员外郎各

一员主事各二员

国初设子部四曰宪部比部司门部都官部设

 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洪武二十三年改为浙江等

 十二部仍分宪比司门都官四科二十九年改为

 十二部清吏司以首领官主事为司官司各一员

 宣德间定为十三司正统以后各司俱添设主事

 二员成化元年广西四川二司添设主事各一员

 后革万历九年裁革十三司主事各一员十一年

 复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河南山西四川云南贵

 州九司主事各一员

所属衙门司狱六员

十三司职掌浙江等十三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

令各清理所隶布政司刑名仍量其繁简带管直隶

府州并在京衙门凡遇刑名各照部分送问发落具

列于后

浙江司专管浙江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两浙盐运司

带管崇府中军都督府御用监司设监内官监成国

公刑科神策卫留守中卫和阳卫广洋卫金吾前卫

腾骧左卫武功右卫沈阳右卫涿鹿中左二卫蕃牧

千户所直隶和州

江西司专管江西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带管淮府益

府弋阳府建安府乐安府前军都督府御马监酒醋

局火药局斤局留守前卫燕山左卫宽河卫永清

右卫忠义前后二卫龙骧卫府军前卫龙江左右二

卫直隶庐州府庐州卫六安卫九江卫武清卫龙门

卫宣府前卫

福建司专管福建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行都司福建

盐运司带管户部户科太仆寺都知监印绶监甲字

等十库宝钞提举司孝陵卫献陵卫景陵卫裕陵卫

泰陵卫金吾后卫应天卫武功中卫武成中卫会州

卫牧马千户所美峪千户所留守左中二卫直隶定

边卫开平中屯卫直隶常州府直隶广德州

山东司专管山东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山东盐运司

带管鲁府德府衡府泾府左军都督府宗人府兵部

兵科尚宝司供用库戈戟司司苑局典牧所会同馆

东直门外牛房皇陵卫长陵卫羽林右卫沈阳左卫

金山口奠靖所潮河川守御千户所宁靖千户所直

隶保定后卫德州左卫龙门千户所中都留守司直

隶凤阳府凤阳卫泗州卫寿州卫长淮卫滁州滁州

卫沂州卫安东中护卫辽东都司辽东行太仆寺

四川司专管四川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行都司带管

蜀府工部工科巾帽局织染局僧录司道录司府军

卫武骧右卫永清左卫大宁前卫金吾左卫济州卫

蔚州左卫广武卫万全怀来卫怀安卫直隶大名府

直隶松江府金山卫神木千户所

山西司专管山西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行都司带管

晋府代府渖府怀仁府庆成府翰林院钦天监上林

苑监甜食房混堂司南城兵马指挥司北城兵马指

挥司旗手卫金吾右卫骁骑右卫大宁中卫义勇前

后二卫龙虎卫英武卫沈阳中屯卫沈阳中护卫直

隶镇江府镇江卫直隶徐州徐州卫平定千户所倒

马关

湖广司专管湖广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行都司兴都

留守司带管楚府岷府吉府荣府辽府右军都督府

司礼监尚膳监尚宝监神宫监天财库茂陵卫永陵

卫武功左卫虎贲右卫留守右卫忠义右卫神武中

卫济川卫南京水军右卫江淮卫直隶定州卫茂山

卫保安左右二卫直隶池州府直隶宁国府宣州卫

渤海千户所

广东司专管广东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带管应天府

锦衣卫府军左卫留守左卫虎贲左卫济阳卫水军

左卫飞熊卫直隶延庆州怀来千户所

广西司专管广西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带管靖江王

府通政使司宝钞局银作局中兵马指挥司大兴左

卫燕山前右二卫羽林前后二卫富峪卫镇南卫武

骧左卫直隶徽州府新安卫安庆府安庆卫通州卫

通州左右二卫延庆卫延庆左右二卫通州巡捕指

河南司专管河南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带管周府唐

府赵府郑府徽府伊府汝府礼部詹事府太常寺光

禄寺鸿胪寺国子监礼科中书舍人兵仗局灵台司

钟鼓司神乐观牺牲所东城兵马指挥司教坊司神

武左右前三卫府军右卫羽林左卫留守后卫武德

卫两淮盐运司直隶扬州府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

直隶淮安府淮安卫大河卫邳州卫宿州卫武平卫

彭城卫归德卫直隶宁山卫通州守御所海州守御

所盐城守御所汝宁守御所提督真定等处指挥

陕西司专管陜西布政司按察司都司行都司带管

秦府韩府庆府肃府后军都督府南和伯大理寺行

人司尚衣监针工局西城兵马指挥司康陵卫昭陵

卫府军后卫豹韬卫兴武卫鹰扬卫腾骧右卫义勇

右卫横海卫江阴卫陕西行太仆寺甘肃行太仆寺

河东陕西盐运司平凉中护卫直隶太平府建阳卫

直隶保定中前左右四卫

云南司专管云南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带管承运库

惜薪司仪卫司顺天府二十七州县太医院密云中

后二卫营州五屯卫东胜左右二卫蓟州守备都指

挥直隶广平府直隶永平府永平卫山海卫抚宁卫

卢龙卫大同中屯卫真定卫万全左右二卫潼关卫

镇海卫宽河千户所武定千户所蒲州千户所

贵州司专管贵州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带管吏部吏

科司菜局长芦盐运司忠义中卫蓟州卫镇朔卫涿

鹿卫遵化卫兴州五屯卫永宁卫直隶保定府大宁

都司直隶河间府河间卫天津卫天津左右二卫直

隶真定府直隶顺德府直隶苏州府苏州卫太仓卫

直隶保安州保安卫德州卫万全都司宣府左右二

卫开平卫蔚州卫梁城千户所兴和千户所广昌千

户所涿州巡捕指挥

南京刑部尚书一员右侍郎一员

万历三年革十一年复设

司务一员照磨一员

浙江司郎中一员

旧有员外郎一员隆庆三年革

主事一员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江西司郎中一员

旧有员外郎一员隆庆三年革

主事一员

福建司山东司山西司郎中主事各一员

湖广司郎中一员主事一员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广东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一员

旧二员隆庆三年革一员

广西司郎中一员主事一员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河南司郎中一员

旧有员外郎一员嘉靖三十七年革

主事一员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陕西司郎中一员

旧有员外郎一员嘉靖三十七年革

主事一员

四川司郎中一员

旧有主事一员隆庆四年革

云南司郎中一员

旧有主事一员隆庆三年革

贵州司郎中一员

旧有主事一员嘉靖三十七年革

司狱二员

皇清

大清会典刑部

 国初设六部各以贝勒总理部务后俱撤顺治八

  年各部复令亲王郡王兼摄九年亦撤 汉衔

  初称承政者后改为尚书参政改为侍郎理事

  官改为郎中副理事官改为员外郎额者库改

  为主事又初设满洲汉军启心郎后俱裁又初

  设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后改设六品七品

  八品无顶带笔帖式各部院衙门同

  刑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

  关禁之政令其属十四清吏司曰江南浙江福

  建四川湖广广西陜西云南贵州河南广东山

  西山东江西其首领则有司务又有赃罚库司

  狱司

  正官

  满汉尚书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五年定

  满汉各一员七年增满洲一员十年裁

  满汉左右侍郎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元

  年定满汉左右各一员

  首领官

  满汉司务各一员初设汉司务二员顺治四年

  裁一员十五年定满汉各一员

  属官

  满洲蒙古汉军司官笔帖式不论司分悉听堂

  官调拨汉司官仍论司分

  满郎中十四员初设六员顺治元年后增八员

  汉军郎中四员

  满员外郎十八员初设八员顺治元年后增十

  员十八年设蒙古员外郎八员康熙元年裁

  汉军员外郎十二员

  满主事十九员堂主事满文二员满汉文三员

  司主事十四员汉军堂主事一员

  满司库一员

  江南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浙江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福建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四川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

  湖广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广西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陕西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

  云南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贵州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

  河南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

  广东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山西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山东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江西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以上湖广广西云南广东四司初设员外郎各

  一员顺治十五年裁四川陕西河南贵州四司

  初设主事各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满笔帖式九十六员内满文四十九员满汉文

  四十七员汉军笔帖式十七员

  所属衙门

  司狱司汉司狱四员

  十四司职掌

  江南等十四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令各清

  理所隶本省刑名仍量其繁简带管直隶府州

  县并在京衙门

 盛京地方宁古塔将军衙门事件各照司分承审

  发落至内务府

 盛京刑部各省将军咨送事件八旗词讼均分事

  简诸司审理清吏司具列于后

  江南清吏司专管江南所属各衙门带管漕运

  总督衙门霸州并所领三县

  浙江清吏司专管浙江所属各衙门带管本部

  都察院刑科京畿道南城涿州并所领一县一

  卫正月停刑律例汇题十日审结事件汇题监

  毙人犯

  福建清吏司专管福建所属各衙门带管户部

  仓场户科仓院宝泉局坐粮厅大通桥京通十

  仓宣课司左右两翼保定府所领州县内除定

  兴新城二县外余俱隶此保定左卫恤刑

  四川清吏司专管四川所属各衙门带管工部

  工科宝源局琉璃厂惜薪司街道厅永平府并

  所领州县永平卫各省秋审移文修理倒塌衙

  署监垣

  湖广清吏司专管湖广所属各衙门带管通州

  并所领三县通州所赃罚移文用印

  广西清吏司专管广西所属各衙门带管通政

  司宛平县真定府并所领州县朝审

  陕西清吏司专管陕西所属各衙门带管大理

  寺西城行人司沧州并所领三县关领囚粮

  云南清吏司专管云南所属各衙门带管顺天

  府太医院直隶巡抚衙门金吾左卫彭城卫神

  武左卫腾骧右卫永清左卫燕山右卫遵化州

  并所领一县蓟州并所领二县良乡县固安县

  永清县东安县香河县怀柔县六月停刑学院

  赃罚

  贵州清吏司专管贵州所属各衙门带管吏部

  吏科河间府所领州县内除沧州外余俱隶此

  天津卫河间卫

  河南清吏司专管河南所属各衙门带管礼部

  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国子监鸿胪寺礼科东

  城大兴县热审

  广东清吏司专管广东所属各衙门带管銮仪

  卫顺德府并所领九县昌平州并所领顺义密

  云二县延庆州定兴县延庆卫

  山西清吏司专管山西所属各衙门带管内阁

  翰林院中书科钦天监上林苑监北城拱极城

  宣府保安州宣府前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怀

  安卫蔚州卫保安卫怀来卫永宁卫开平卫龙

  门卫梁城所关领本部纸张承审赌博

  山东清吏司专管山东所属各衙门带管宗人

  府兵部兵部督捕理藩院太仆寺兵科

 盛京地方宁古塔将军衙门河道总督衙门广平

  府并所领九县汇送议叙拿获窃盗步军校

  江西清吏司专管江西所属各衙门带管中城

  大名府并所领州县新城县发遣流徙宁古塔

  尚阳堡人犯

 盛京刑部衙门

  正官

  侍郎一员

  属官

  员外郎七员内满洲六员汉军一员主事二员

  内满洲一员汉军一员司狱一员系汉缺笔帖

  式十五员内满文八员满汉文五员汉军二员

 国初建置

 盛京设刑部承政参政启心郎笔帖式等官顺治

  元年裁并奉天将军等管理至康熙三年复设

  满洲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六员主事一

  员笔帖式十一员汉军笔帖式一员十二年增

  设满洲员外郎一员汉军员外郎主事各一员

  满洲笔帖式二员蒙古笔帖式一员汉军笔帖

  式二员二十三年裁汉军笔帖式一员增设满

  洲笔帖式一员二十四年增设司狱一员 开

  元凤凰城边城以内山海关奉天府所属地方

  一应刑名事件听本部审谳犯军罪以下者按

  律例审结死罪以上者取供定招移咨刑部具

  题发落康熙十一年复将逃人事件俱令管理

  照督捕定例遵行其每年秋审重囚听刑部会

  同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将情真缓决矜疑情由

  分别具题请

旨定夺

命下之日咨行本部将情真者遵照定限行刑矜疑

  者照例发落其余缓决人犯牢固监候 二十

  四年题准司狱司设医生一名调治监犯

  康熙八年

上谕刑部设立通政司及登闻鼓衙门原以通达民

  隐陈告□抑果有真正□枉事情应赴该部院

  衙门告理近则奸恶棍徒或以琐细小事捏成

  重大或以私雠借端陷害善良或受人雇托代

  为控告或擅入禁地及行幸之所冲突仪仗趣

  近喊告及将此等状词交与部院审理并无大

  事及□枉之处反因被告干证将良民株连受

  累者甚多故前此已行禁止今仍多有违禁妄

  告者以后着严加禁止如有恶徒仍前渎告者

  除所告之事不准外着照律治罪尔部即严加

  晓谕遵行特谕康熙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上谕吏部刑部事务殷繁关系人命殊为紧要必得

  才猷练达者乃能胜任内国史院大学士对哈

  纳谙练刑部事务着加太子太保以内国史院

  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尚书明珠着以原品候

  补特谕康熙八年七月初四日

  康熙二十一年

上谕刑部时已季夏雨泽愆期迩来亢旱益甚农事

  堪忧朕思天人一理感格之道必有未孚且刑

  狱或有淹滞□抑之气最能上干

天和内外大小问刑各衙门审谳案件恐有听断不公

  曲直颠倒以及草率怠忽任意迟延致无辜之

  人久羁犴狴尔部即通行申饬今后问刑各官

  凡应速结事情即为归结勿得借端稽缓苦累

  平民务期虚公明允详慎得情以副朕钦恤刑

  狱感召休祥至意特谕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

  四日

  康熙二十二年

上谕刑部国家设立问刑衙门期于明罚敕法弼教

  化民必审鞫精详谳决平允而后民情悦服□

  抑毕伸近见尔部审理大小事件每多草率因

  循瞻徇舛错全无振刷省改如听讼之时两造

  是非自应分别定案因意有偏私往往不问曲

  直勒令和息或逼撤原状含糊完结以致奸顽

  幸免良善含□又如入官财物奉差籍没官员

  不能廉洁自持据实册报乃恣意侵盗竟饱私

  囊贪黩成风愍不畏罪殊非人臣奉公守法之

  谊至于审事官员胶执己见听断不公或更改

  口词图遂私意或恐喝犯证不令直供或妄肆

  株连稽延月日或怠玩□忽苟且告竣此等弊

  端种种难以枚举嗣后堂司各官俱着洗心涤

  虑痛改前非一切刑名事务必令情法允协无

  枉无纵恪遵法纪持廉秉公以副委任之意特

  谕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谕刑部人命关系重大凡现审人犯自应早取口

  供速行完结庶不致无辜久禁囹圄淹滞毙命

  其中有应行详审及等候质对者或暂行监候

  或羁禁各门该管官员亦当严加稽察不时照

  管毋令狱卒及守门人等借端需索恣行凌虐

  且各犯虽有应得之罪若未死于法先死于狱

  既非宪典亦干天和朕心犹为不忍向来在外

  各衙门审理人犯或系监毙或在路物故凡一

  起内至三人以上者定有处分之例今思内外

  刑狱事属一体嗣后在内各衙门及各门监禁

  人犯一起致毙几人以上者作何处分着九卿

  詹事科道会同详议定例具奏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康熙二十二年闰六月二十日

上谕刑部明罚敕法民命攸关必谳决精详案无留

  滞而后听断得情民免株累向因刑部等衙门

  事务审理迟延屡加申饬今积案已完宿弊渐

  革惟在外直隶各省督抚等衙门因循积习怠

  忽稽迟一切刑名案件有经年不结者有数年

  不结者或因承审官员不能恪秉虚公妥招定

  案每多草率含糊希图苟且完结以致上官屡

  行批驳沉案积久不清或因上官意有偏徇借

  端频行驳审因而营求滋弊颠倒是非□抑无

  辜莫由申诉此等情弊皆由听断不公完结不

  速牵连淹滞苦累小民今应作何立法俾在外

  各衙门痛改积习永绝弊源讼简刑清克称平

  允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详议具奏特谕康熙

  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刑部部名臣列传

  周

  苏忿生

按书经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

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苏国名周公因言慎罚而以苏公敬狱之事告

 之太史使其并书以为后世司狱之戒也

  卫康叔封

按书经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

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

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

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

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

土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

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

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王曰呜

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

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人

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王

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

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

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

叙惟曰未有逊事己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

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

货暋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

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

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

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

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不率大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厥君时乃引恶惟

朕憝巳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

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

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

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孔氏曰康圻内国名叔封字林氏曰康乃未受

 封时食采之地或曰谥也周克商以苏忿生为司

 寇康叔以卫侯入继苏忿生为之故以诘奸刑暴

 之事告之其曰外事外正以外言者治殷民于卫

 也以卫为外则内事者王朝司寇之事也故于刑

 罚为详

按史记卫康叔世家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

也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

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

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武

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当国管叔蔡叔疑

周公乃与武庚禄父作乱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

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余

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周公旦惧康叔

齿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

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告以纣所以亡者以

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为梓材

示君子可法则故谓之康诰酒诰梓材以命之康叔

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悦成王长用事举

康叔为周司寇赐卫宝祭器以章有德

  吕侯

按书经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

四方

吕侯为天子司寇穆王命训刑以诘四方史录

 为篇按书传引此多称甫刑史记作甫侯言于王

 作修刑辟吕后为甫欤

按书经序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宋

  苏采

按宋史本传采字公佐磁州滏阳人擢第调兖州观

察推官受知于守杜衍为大理详断官民有母改嫁

而死既葬辄盗其柩归祔法当死采曰子取母祔父

岂与发冢取财等请而生之迁审刑院详议御史台

推直官知单州提点梓州益州路刑狱利路转运使

文州岁市羌马羌转买蜀货猾驵上下物价肆为奸

渔采议置折博务平货直以易马宿弊顿绝入判大

理寺为湖北淮南成都路转运使擢侍御史知杂事

判刑部使契丹还及半道闻英宗晏驾契丹置宴仍

用乐采谓送者曰两朝兄弟国家君臣之义吾与君

等一也此而可忍孰不可忍遂为之彻乐进度支副

使以集贤殿修撰知凤翔还纠察在京刑狱又出知

潭州广州累转给事中知河南府无留讼入知审刑

院卒采长于刑名故屡为法官数以谳议受诏奖焉

  卢士宗

按宋史本传士宗字公彦潍州昌乐人举五经历审

刑院详议编敕删定官提点江西刑狱侍讲杨安国

以经术荐之仁宗御延和殿诏讲官悉升殿听其讲

易明日复命讲泰卦又诏经筵官及仆射贾昌朝听

之授天章阁侍讲赐三品服加直龙图阁天章阁待

制判流内铨李参郭申锡有决河讼诏士宗劾之士

宗言两人皆为时用有罪当验问不宜逮鞫于是但

黜申锡为州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审刑院通进银台

司仁宗神主祔庙礼院请以太祖太宗为一世而增

一室以备天子事七世之礼诏两制与礼官考议孙

抃等欲如之士宗以为在礼太祖之庙万世不毁其

余昭穆亲尽即毁示有终也自汉以来天子受命之

初太祖尚在三昭三穆之次祀四世或六世其以上

之主属虽尊于太祖亲尽则迁故汉元帝之世瘗太

上庙主于国魏明帝迁处士主于园邑晋武惠祔庙

迁征西豫州府君大抵过六世则迁其主盖太祖已

正东向之位则并三昭三穆为七世矣唐高祖初祀

四世太宗增祀六世太宗祔庙则迁弘农府君高宗

祔庙又迁宣帝皆前世成法惟明皇九庙祀八世于

事为不经今大行祔庙禧祖亲尽当迁于典礼为合

不当添展一室诏抃等再议卒从八世之说议者咎

之出知青州又辞英宗曰学士忠纯之操朕所素知

岂当久处外命再对及见论知人安民之要劝帝守

祖宗法御史言其罕通吏事且衰病改沂州熙宁初

以礼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士宗以儒者长刑名

之学而主于仁恕故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

  钱象先

按宋史本传象先字资元苏州人进士高第吕夷简

荐为国子监直讲历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

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详定一路敕成当进勋

爵仁宗以象先母老欲慰之特赐紫章服进待制知

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象先长于经术

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遂

及当世之务帝礼遇甚渥故事讲读官分日送进象

先已得蔡帝犹谕之曰大夫行有日矣宜讲彻一编

于是同列罢进者浃日徙知河南府陈州复兼侍讲

知审刑院象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

裁定尝以为犯敕者重犯令者轻请移敕文入令者

甚众又议告捕法以为罪有可去有可捕苟皆许捕

则奸人将倚法以害善良因削去许捕百余事其持

心平恕类此复知许颍陈三州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年八十一

  明

  周祯

按明外史本传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太

祖平汉用为江西佥事吴元年进大理丞旋为卿太

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

胥吏易为奸诏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定律

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书成太祖称善洪武元

年设刑部以祯为尚书寻改治书御史出为广东行

省参政时省治初开正官多缺吏治鲜劝惩香山丞

冲敬兴县治招流移以劳卒官祯为文祭之闻者感

动因奏上郡邑良吏雷州同知余骐孙惠州知府万

迪乳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铎揭阳县丞许德

兴学建城功复举廉州知府脱因归善知县木寅寅

土司脱因蒙古人也二年复召为刑部尚书寻引疾

致仕帝即位初惩元宽纵用法太严奉行者重足立

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后数有厘正皆以祯书

为权舆云

  刘惟谦 周浈

按明外史周祯传刘惟谦不详何许人吴元年以才

学举由大理少卿改刑部郎中历广西四川参政入

为刑部尚书命拟新律条例揭于四壁删繁损旧轻

重得宜帝善之颁行天下后坐事免周浈字伯宁鄱

阳人江西十才子之一也官亦至刑部尚书

  李质

按明外史本传质字文彬德庆人有才略博涉文史

至正末行省何真辟置麾下德庆民倡乱真遣质归

募兵二万人平之旁郡多赖其保障好施予重文雅

名士客岭南者茶陵刘三吾江右伯颜子中羊城孙

蕡建安张智等皆往依焉洪武元年大军下广州质

以城归随真入见帝慰劳之授中书断事明年改都

督府断事强力执法丞相都督咸敬惮之五年擢刑

部侍郎进尚书治狱平恕遣赈饥山东御制诗章饯

之寻出为浙江行省参政居三年惠绩着闻帝念质

老召还京师尝入见便殿访以时政得失直言无隐

复起为靖江王府右相王罪废质亦坐死

  黎光

按明外史李质传黎光东莞人以乡荐拜御史巡苏

州请赈水灾全活甚众巡凤阳上封事悉切时弊帝

嘉之洪武九年擢拜刑部侍郎执法不阿为御史大

夫陈宁所忌以事中之死贬所二人皆粤产以功名

显卒因刚直被祸时人惜焉

  钱唐

按明外史本传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学敦行洪武元

年举明经对策称旨特授刑部尚书二年诏孔庙春

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阙上疏言

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遵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

报本之礼不可废侍郎程徐亦力争之帝不听久之

乃用其言帝常览孟子至草芥寇雠语辄废卷谓非

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唐

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时廷臣无不为

唐危幸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其后配享旋复然卒命

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唐为人强直一日诏讲虞书唐

陛立而讲或纠唐草野不知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古

圣帝之道陈于陛下不跪不为倨又尝谏宫中不宜

揭武后图忤旨待罪午门外竟日帝悟赐饭即命撤

图未几谪寿州卒

  程徐

按明外史本传徐字仲能鄞人元名儒端学子也至

正中以明春秋知名由校书郎历官兵部尚书致仕

明兵入元都妻金抱二岁儿与女琼赴井死洪武二

年偕危素等自北平至京授刑部侍郎谏疏曰古今

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社稷者生民之

本三皇者开极之主而孔子者万世之师民非社稷

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禹汤文

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

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子

力也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

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而

不得举其祀非所以维人心扶世教也若谓孔子之

神不能一日尽歆天下之祀则三皇后稷亦皆人鬼

仍得通祀又何说焉宜于春秋仲月上丁遣使致祭

于曲阜林庙仲丁致祭于京师庙学令天下府州县

于季丁通祀焉则既有等杀之节无渎之嫌崇功

报本之道庶无遗憾不听三年升尚书卒徐精勤通

敏能文工诗有遗集传于后

  杨靖

按明外史本传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

选庶吉士试事吏科明年试户部右侍郎寻授左时

任诸司者非进士即太学生有不法者帝诫谕之制

大诰曰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户部侍郎杨靖工

部侍郎秦逵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朕

尊显之不数年列于群职之上其犯罪不悛者终至

杀身岂不哀哉靖见重于帝如此二十二年进尚书

明年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着为令乃以刑部尚书

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嗜之不知

止设法防之犯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

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

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未当在外各官岂尽得

人所拟岂尽当罪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

旨□狱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检其

身得大珠僚属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

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

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

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

变之才四善也久之兼太子宾客坐事免会征龙州

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龙州以白衣往安南王幼

不通语言政事皆其相黎一元出陆运险艰颇不奉

诏靖反复谕一元述帝威德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

粟二万石至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召

靖为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治狱明察而

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有乡人系狱击登

闻鼓诉状靖代改状草为御史所劾遂赐死年三十

八时论惜之

  刘季箎

按明外史本传季箎名韶以字行余姚人洪武中进

士除行人使云南四川朝鲜悉却其馈帝闻之赐袭

衣及钞擢陕西左参政陕有逋赋积岁不能输有司

峻刑督韶至与其寮分行郡县悉纵械者缓为期民

感其德悉完所逋陕不产碙砂而岁有课额言于朝

罢之洪渠水溢病民为治堰蓄泄便为永利建文中

召为刑部左侍郎民有为盗所引者逮至盗已死乃

召盗妻子使识之听其辞诬也释之吏亏官钱诬千

余人悉为辨免河阳逆旅朱赵二人异室寝朱怨家

误杀赵有司疑朱杀之考掠诬服季箎独曰是非夙

雠且其装无可利者特缓其狱竟得杀赵者扬州民

胡某贼夜入其室杀人遗刀尸旁刀有私识则其邻

苏氏也官捕鞫之苏氏曰家失此刀久矣不胜掠诬

服季箎使人怀刀潜察其邻一童子识之曰此吾家

物也真盗乃得永乐初纂修大典以姚广孝郑赐监

修命季箎为之副八年坐失出下狱左迁两淮盐运

副使逡巡未行复下狱久之始释命以儒服隶翰林

院编纂寻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卒于官时为两淮盐

运使者滑人蒋廷瓒以清介称召为工部右侍郎迁

贵州布政使抚辑远人具有规画卒黔中人祀之

  周瑄

按明外史本传瑄字廷玉阳曲人由乡举入国学正

统中除刑部主事善治狱帝北征郎中当扈从者多

托疾瑄请行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

赇纵盗以雠人代瑄辩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

日至八百人瑄虑其触热三日决遣之殆尽景泰元

年以尚书王直荐超拜刑部右侍郎赈顺天河间饥

未竣而英宗复位仍命瑄遍历所部大举荒政先后

赈饥民二十六万五千给牛种各万余奏行利民八

事还朝转左帝方任门达逯杲数兴大狱瑄委曲开

谕多所救正复饬诸郎毋避祸以故移部定罪者不

至□滥官刑部久属吏不敢欺意主宽恕不为深文

同佐部者安化孔文英为御史时按黄岩妖言狱当

坐者三千人皆白其诬独械首从一人论罪及是居

部与瑄并称长者瑄恬静淡荣利成化改元为侍郎

十六年矣始迁右都御史督理南京粮储捕惩作奸

者数辈宿弊为清凤阳淮徐饥以瑄言发廪四十万

以赈久之迁南京刑部尚书令诸司事不须勘者毋

出五日狱无滞囚暑疫悉遣轻系者曰召汝则至囚

欢呼去无失期者为尚书九载屡疏乞休久之乃得

请家无田园卜居南京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懿

  陆瑜

按明外史本传瑜字廷玉鄞人宣德八年进士授刑

部主事为郎中仲闵所器语之曰子他日必大就不

可不习朝家典故因时举累朝法令沿革告之瑜自

是多所谙练尝核内库货币勾稽精密中官无所售

其欺正统九年以员外郎恤刑南畿出重囚三百余

人轻罪减免者又千余人尚书金咨服景泰二年

由郎中出为山东右参政佐徐有贞治水有功就迁

左布政使能声益着天顺二年用李贤荐召拜刑部

尚书瑜官法曹久刑名其所素习至是每有疑狱属

吏以质瑜瑜曰某年其事类此退索故牍阅之无少

差失锦衣指挥门达怙宠作威弘农卫卒告指挥李

斌兄弟谋反事下达讯酷刑锻炼谓反状已具请付

法司定罪众相顾莫敢异议瑜独白其诬达怒谮瑜

故纵反者英宗知其无他曰彼法官欲慎重耶及奏

上诛止斌兄弟他株连获释者甚众曹钦反希功者

执其佃人为逆党多至数千瑜从容语都御史李宾

曰钦仓卒起事佃人相去远安得预谋奈何使无辜

骈首就戮且籍其家耶宾以为然佃人得不坐门达

素不喜瑜及宪宗嗣位达下吏众欲置之死瑜语李

贤曰达典制狱任情出入不可谓无罪然视纪纲马

顺则有间矣达乃获减死瑜为人端亮有容属吏贤

者礼之如宾有不可其意者驭之甚严及其改过则

坦坏如初先是都御史寇深暴戾自用每会鞫深文

巧诋同列莫敢违瑜徐一言辩析深不觉自诎成化

九年致仕归卒赠太子少保谥康僖

  何乔新

按明外史本传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父文渊历

刑部右侍郎以疾乞归景帝即位起吏部左侍郎寻

进尚书佐王直理部事东宫建加太子太保以铨选

有私被劾致仕英宗复位削其加官而文渊以前议

易储言父有天下传之子主者遂入之诏书或传朝

命逮捕遂自经死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

京礼部主事奔丧归里里人故侍郎揭稽尝受业文

渊而与乔新兄弟不协奏文渊死实诸子迫之又逼

嫁父所爱妾乔新亦讦稽为巡抚时尝荐黄且代

草易储疏皆被征比对簿父妾断指为诸郎讼□狱

得少解帝亦以事经赦释不问已复丁母忧服除改

刑部主事历郎中辖锦衣卫卫卒屡犯法捕治不少

贷都指挥袁彬有所嘱执不从彬怒使人捃摭无所

得由是名大起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浙寇千余人

盗采寿宁银矿所过剽掠募兵击擒其魁福宁豪尤

氏杀人出入随兵甲拒捕者二十年福清薛氏时出

诸番互市事觉谋作乱皆捕杀之福安宁德银矿久

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

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清

流归化里恃险不共赋白都御史置归化县其民始

奉要朿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赈贷迄秋止乔

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赈至明

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

新自助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窜山谷乔新躬

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

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十六年擢右

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边地军民每出塞伐木捕兽乔

新言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宜毋听阑

出犯者罪守将诏可敌犯塞偕参将支玉伏兵灰沟

营击斩甚众进右副都御史岁饥奏免杂办及户口

盐钞十之四劾佥事尚敬刘源稽狱请敕天下断狱

官淹半载以上者悉议罪帝称善亟从之召拜刑部

右侍郎山西大饥人相食命往赈活三十余万人还

流冗十四万户还朝会安宁宣抚使杨友欲夺嫡弟

播州宣慰使爱爵诬爱有异谋命乔新往勘与巡抚

刘璋共白爱诬友夺官安置他府播人遂安孝宗嗣

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沿

江芦洲率为中官占夺托言备进奉费乔新奏还之

民初乔新之出中官怀恩不平一日以事诣阁言新

君践阼当用正人胡为出何公安等默然既而刑部

尚书杜铭罢群望属乔新而吉代安为首辅终忌之

久不补弘治改元用王恕荐始召乔新代铭奏言旧

制遣官勘事及逮捕必赍精微批文赴所在官司验

视乃行近止用驾帖不合符设有矫诈谁敢拒之复

旧制便帝立报许时吉仇正人频兴大狱乔新率

法直之坐是益憾数摭他事夺俸至二年夏京城大

水乔新既请恤被灾者家又虑刑狱失平条上律文

当更议者数事吉悉格不行郎中魏绅者乔新素重

之荐为大理丞而御史邹鲁觊迁以乔新荐绅恨之

会乔新外家与乡人讼鲁即诬乔新受赇曲庇吉取

中旨下诸人诏狱乔新乃拜疏乞归顷之穷治无验

鲁坐停俸乔新亦许致仕后鲁谪知萧山以残虐为

仇家矐两目罪至遣戍而乔新晚节弥厉福建市舶

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

之于库杨爱德乔新甚既家居遣使厚致赠且献良

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乔新年十一时侍父京邸

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问曰书法何

如纲目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

死节曹彬包拯之卒不书其官而纪羲轩多采怪妄

似未有当也旋大惊异比长博综群籍闻异书辄借

钞积三万余帙皆手较雠著述甚富尤笃好洛之

学与人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丘浚而已罢归后

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江西巡

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

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奄逝士类咨

嗟今追考当日事欲与雪前枉耶抑圣意别有在耶

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鲁

挟私诬劾一辞不辩恬然退归杜门着书人事寡接

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

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

熹矣未闻当时人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

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

子太保予荫明年赐谥文肃乔新五世孙源万历初

为刑部右侍郎亦有清节涛举乡试第一授安庆府

推官到官三日吏白当伏谒监司涛颦蹙曰非我所

能即弃官去

  闵珪

按明外史本传珪字朝瑛乌程人天顺末进士授御

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进广

东按察使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诸府

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

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

西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入为

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

毛锐讨古田獞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自临桂深入

败死军遂退诏停俸讨贼珪复进兵连破七寨他贼

悉就抚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

史加太子少保再加太子太保以灾异与都御史戴

珊共陈时政八事又陈刑狱四事多报可珪久为法

官议狱皆会情比律归于仁恕宣府妖人李道明聚

众烧香巡抚刘聪令千户黄珍鞫之株连数十家谓

道明将引北寇攻宣府聪信之奏于朝籍诸人产广

行捕逐及逮讯无验珪乃止坐道明一人余悉得释

而抵珍罪聪亦下狱贬官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

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徙帝不允珪执如

初帝怒戴珊从旁解之帝乃霁威令更拟珪终以原

拟上帝不悦召语刘大夏大夏对曰刑官执法乃其

职未可深罪帝默然久之曰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

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及刘瑾用事九卿伏阙固

谏韩文被斥珪亦连章乞休诏加少保赐敕驰传归

卒赠太保谥庄懿从孙如霖南京礼部尚书如霖曾

孙洪学吏部尚书洪学从弟梦得兵部戎政尚书他

为庶僚者复数人

  屠勋

按明外史本传勋字元勋平湖人成化五年进士授

工部主事督造清浦漕舟时王恕总河事知其能荐

之改刑部历郎中有疑狱或事干权贵尚书林聪辄

属勋勋剖决无滞有李胜者诱其主之子李福为私

铸而阴令逻者发之福坐戍边勋曰此奴利主产也

以福罪罪之而归其产擢南京大理寺丞弘治初入

为大理寺少卿六年久旱求言勋上十事如南京暑

月一体疏决罪囚五年遣官录天下刑狱皆着为例

焉漳州温文进煽乱勋承命往视谕以祸福诛其渠

一方遂靖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

边备勋以密云孤悬有警不及援潮河川漫延难守

黄花镇拱护诸陵守备单弱奏分蓟州为中路密云

建昌为东西二路屯兵犄角缓急相救筑城堡于潮

河川扼险居守增置黄花镇戍垒使烽堠相望自是

塞垣加固熊儿谷骑兵曰寄操营去水十余里凿井

数丈皆坚石人马病渴猪圈头关地平衍夏水溢营

壁倾圮岁苦修筑勋曰无水而立营舍要地而屯沮

洳皆兵忌也奏徙寄操营平谷便地就水泉而移关

于南北水谷岁省役卒数百人宝坻产银鱼中使岁

取扰民麻峪山有银矿镇守内臣以中旨按索吏民

骇惧勋皆论之诏戒约中使罢矿事不行又以京邑

役重民贫奏减旧设库夫坛户旛夫数千计昌平诸

陵供亿浩穰请免计丁养马民深德之历刑部左右

侍郎寿宁侯张鹤龄与肃宁民争地命勋往勘勋奏

食禄之家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岂宜与小民争

尺寸土弗听历右都御史协理院事武宗立上郊祀

籍田幸学三事谓新政宜求实意勿徒循故事为美

观正德二年代闵珪为刑尚时刘瑾窃政勋知事不

可为弥年遽引疾去诏加太子太保赐敕驰传归月

廪岁隶悉如制又八年卒赠太保谥康僖勋为人果

断明习律令服官四十年始终不离法曹故其谳狱

尤着素不附瑾及瑾败治其党办事官词引勋及尚

书王华顾佐韩邦问侍郎沈锐于是各下巡按御史

逮讯皆坐杖输赎既见抑于瑾而又为所连染君子

惜焉子应埙应坤应□并举进士应埙副使应坤参

政应□谕德有文名应□子仲律叔方孙谦亦举进

士仲律知府叔方及谦皆副使先是建文朝殉难诸

臣神宗登极诏书已褒恤而亲党谪戍者犹未释还

万历十二年叔方为御史具疏恳言之获释者数千

  刘讱

按明外史本传讱鄢陵人父璟刑部尚书讱举正德

十年进士为宁国推官摄芜湖事武宗南巡中贵索

贿不得执系诏狱世宗立复官寻擢御史迁南京通

政参议历南京刑部尚书召改北部初帝幸承天河

南巡抚胡缵宗尝以事笞阳武知县王联联贪污为

巡按钦夔□罢联素凶狡尝殴其父良良诉之御

史论死久之以良请出狱复坐杀人求解不得后知

帝喜告讦乃摭缵宗迎驾诗穆王八骏等语为谤诅

言缵宗命已□布不从属钦夔论黜罗织成大辟凡

生平所不悦若副都御史刘隅给事中鲍道明御史

胡植冯章张洽参议朱鸿渐知府项乔贾应春等百

十人悉构入之候长至日令其子诈为常朝官阑入

阙门于朝班讼□帝大怒立遣官捕缵宗等下狱命

讱会法司严讯讱等尽得其诬罔仍坐联死当其子

诈冒朝官律斩而为缵宗等乞宥帝既从法司奏坐

联父子辟然心嗛缵宗颇多诘让下礼部都察院参

议严嵩为之解乃革缵宗职杖四十讱亦除名法司

正贰停半岁俸郎官承问者下诏狱嵩以对制平狱

有功令兼支大学士俸嵩辞乃允时帝以喜怒为生

杀每遇大狱法官率□法徇上意稍执正谴责随至

讱于是狱独能持法身虽黜而天下称之缵宗泰安

人有文名在狱中犹赋诗不辍

  钱如京

按明外史本传如京桐城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历知

青田定海二县征授御史正德中清军江西属府粟

当输南京者有司惧督责虚文报竣后荒岁除逋租

不在蠲数民困益甚如京奏其□乃诏免征改按畿

辅后父庆阳伯夏儒乞清河地三千三百顷民以失

业竞诉阙下诏中官张淮侍郎王琼往按不为辩民

复走诉诏如京再勘之如京官清河止德府退地七

百顷足以儒他皆民产不当夺且县赋岁止千余

石而戚畹家征银乃至万有余两重困民力崇殖私

门倘民穷生变亦岂戚里之福帝竟不许十一年诏

遣中贵史宣崔通织造南方刘允迎佛乌斯藏如京

偕同官力谏不纳历太仆卿嘉靖七年以右都御史

巡抚保定累迁南京户部尚书三载考绩留掌刑部

九庙灾军民入运瓦砾得金银灰烬中缉获下吏郎

官惧失帝意坐以盗内府物如京不可悉予轻比浃

岁引疾去以端操称于乡卒赠太子少保

  赵大佑

按明外史本传大佑字世引浙江太平人嘉靖十四

年进士除凤阳推官征授御史巡按贵州宣慰安万

铨多行不义指挥张仁李木助之大佑执二人正其

罪将按万铨巡抚刘彭年受贿密令万铨先移牒诸

司指仁木之死为召衅以胁大佑大佑持益坚万铨

窘遂囚服出就理蜡尔山苗叛大佑劾故贵抚韩士

英及湖抚陆杰养寇贻患请罢斥顷之劾南京兵尚

王尧封及右侍郎费采言尧封嗜利无耻大学士翟

銮以同年生援之而銮又荐采掌翰林院事采久玷

物议往在南京以夤缘夏言得召今不可复长词苑

乞罢尧封采勿用戒銮毋朋比疏至而尧封已罢采

得留久之擢大理右寺丞再迁左副都御史进刑部

右侍郎伊王典有罪偕锦衣官往按严嵩纳王重

赇嘱大佑大佑卒暴其僭拟不道数十事当夺爵终

以嵩力第戒令改正然额外所招校尉及护卫军以

大佑言汰去且万人四十年由左侍郎出为南京右

都御史就改刑尚齐宗人杀其仆以诬儒生生家故

素封刑曹郎引嫌不为白大佑立出之中人马广坐

法当刑其党用事者祈缓死大佑执不可居留都五

年以亲老乞养归甫逾年穆宗嗣位言官交荐起故

官俄改南京兵部三疏辞不起寻卒大佑博大精敏

有器量自守介然家居足不及公府乡人重焉

  舒化

按明外史本传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进

士授衡州推官改补凤阳擢户科给事中隆庆初三

迁刑科都给事中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化言法者

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

若竟自敕行则喜怒未必当而法司与臣等俱虚设

诏是其言冬至郊天闻帝咳声推论阴阳姤复之渐

请法天养微阳词甚切直有诏言灾眚洊至由部院

政事不修令厂卫密察举朝震骇大臣皆引罪乞罢

化偕同列言厂卫侥巡辇下惟诘奸宄禁盗贼耳驾

驭百官乃天子权而纠察非法则责在台谏岂厂卫

所得干今命之刺访将必开罗织之门逞机阱之术

祸贻善类使人人重足累息何以为治且厂卫非能

自廉察必属之番校陛下不信大臣反信若属耶御

史刘思贤等亦极陈其害帝并不从已而事竟寝校

尉负尸出北安门兵马指挥孙承芳见之疑有奸系

狱鞫讯词连内官李阳春阳春惧诉于帝言尉所负

非死者出外乃死承芳妄生事刑校尉帝信之杖承

芳六十斥为民化请以阳春所奏下法司勘问不纳

四年热审请释累臣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李

己皆得宥时高拱当国路楷杨顺以构杀沈炼论死

拱欲为楷地谓顺首祸顺死楷可勿坐化取狱牍示

拱曰狱故无炼名有之自楷始楷诚罪首拱又议宥

方士王金等罪化言此遗诏意即欲勿罪宜何辞忤

拱出为陜西参政再疏致仕归万历初累擢太仆少

卿复以疾归由南京大理卿召拜刑部左侍郎云南

缅贼平帝御五凤楼受俘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

有仪帝目属之会刑部缺尚书手诏用化化言陛下

仁心出天性知府钱若赓知州方复干以残酷死戍

请饬大小臣僚各遵律例毋淫刑大明律一书高皇

帝揭之两庑手加更定今未经详断者或命从重拟

议已经定议者又诏加等处斩是谓律不足用也去

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会续

修会典因辑嘉靖三十四年以后事例与刑名相关

者三百八十二条奏之诏颁示中外十四年应诏陈

言请信诏令清狱讼速讯谳严检验禁□滥而以格

天安民归本圣心帝嘉纳焉帝虑群下欺罔间有讦

发辄遣官逮捕牵引证佐文案累积化言主术贵执

要不当侵有司徒使人归过于上而下反得缘以饰

非潞王府小校以事为兵马司吏目所笞帝怒逮吏

目下诏狱掠死又罪其捕卒七人化争之诏罪为首

一人余并获宥明年京察拾遗南京科道论及化遂

三疏乞归帝不许会当虑囚复起视事中贵传帝意

宥重辟三十余人化争不可诏卒从其议寻称病笃

乃听归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毛恺

按明外史王廷传毛恺字达和江山人嘉靖十四年

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坐论洗马邹守益不当投散地

为执政所恶谪宁国推官历刑部尚书太监李芳骤

谏忤穆宗命刑部置重辟恺奏芳罪未明非所以示

天下公芳乃得贳死恺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白瑜

按明外史本传瑜字绍明永平人万历二十三年进

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帝既册立东宫上太后

徽号瑜请推广孝慈以敦俭持廉惜人才省□狱四

事进皆引祖训及先朝事以规时政辞甚切帝不能

用三十年京师旱陕西河州黄河竭礼官请修省瑜

言修省宜行实政今逐臣久锢累臣久羁一蒙矜释

即可感格天心至矿税一事率土哀号今江右潘相

辽左高淮淮上陈增畿辅王虎滇南杨荣粤东关西

李凤梁永其民甘心久矣恐琼林大盈之储不足当

斩木揭竿之费也亦不报累迁工科都给事中帝于

射场营干德台瑜抗疏力谏又再疏请斥中官王朝

陈永寿帝不能无憾会瑜论治河当专任遂责其剿

拾陈言谪广西布政司照磨以疾归光宗立起光禄

少卿三迁太常卿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御史王心

一以直言被谪瑜抗疏论救天启二年由通政使拜

刑部右侍郎署部事郑贵妃兄子养性奉诏还籍逗

遛不去其家奴张应登讦其通塞外永宁伯王天瑞

者显皇后弟也以后故衔郑氏遂偕其弟锦衣天麟

交章劾养性不轨瑜以郑氏得罪先朝而交通事实

诬乃会都御史赵南星大理卿陈于廷等谳上其狱

请抵奴诬告罪勒养性居远方制可明年进左侍郎

卒官赠尚书

  王纪

按明外史本传纪字惟理芮城人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池州推官入为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秉礼持正

时望蔚然二十九年帝将册立东宫数迁延不决纪

抗疏极论其冬礼成擢光禄少卿引疾去四十一年

自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连岁水

旱纪设法救荒甚备税监张煜请征恩诏已蠲诸税

纪两疏力争煜竟取中旨行之纪劾煜抗违诏书沮

格成命皆不报居四年官吏畏法豪强惮威部内大

治迁户部右侍郎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岁大

凶赈救如畿辅光宗立召拜户部尚书督仓场天启

二年代黄克缵为刑部尚书时方会议红丸事纪偕

侍郎杨东明署议言方从哲知有贵妃不知有君父

李可灼进药驾崩反慰以恩谕赉之银币国典安在

不逮可灼无以服天下不逮崔文升无以服可灼不

削夺从哲官阶禄荫无以泄天地神人之愤议出群

情甚竦主事徐大化者素无赖日走魏忠贤门构陷

善类又显劾给事中周朝瑞惠世扬纪愤甚劾大化

溺职状因言大化诚为朝廷击贼则今之大臣有巧

能移夺人主之视听力能颠倒天下之是非交结权

珰诛锄正士如宋蔡京者何不登弹文而乃日与端

人正士相寻水火盖指大学士沈也大化由此罢

去而及忠贤深憾之御史杨维垣与大化有连且

素附遂助诋纪言纪所劾大臣无主名请令指

实纪遂直攻言与京生不同时而事实相类其

结纳魏忠贤与京之契合童贯同也乞哀董羽宸与

京之恳款陈瓘同也要盟死友邵辅忠孙杰与京之

固结吴居厚同也逐顾命元臣刘一周嘉谟与安

置吕大防苏轼同也斥逐言官江秉谦熊德阳侯震

旸与贬谪安常民任伯雨同也至于贿交妇寺窃弄

威权中旨频传而上不悟朝柄阴握而下不知此又

京迷国罔上百世合符者客魏闻之怒为泣诉帝

前帝谓纪烦言加谯责焉初李维翰熊廷弼王化贞

下吏纪皆置之重辟而与都御史大理卿上廷弼化

贞爰书微露两人有可矜状而言不测特恩非法官

所敢轻议有千总杜茂者赍登莱巡抚陶朗先千金

行募兵金尽而兵未募不敢归返蓟州僧舍为逻者

所获词连佟卜年卜年辽阳人举进士历知南皮河

间迁夔州同知未行经略廷弼荐为登莱监军佥事

逻者搒掠茂言尝客于卜年河间署中三月与之谋

叛因挟其二仆往通李永芳行边尚书张鹤鸣以闻

鹤鸣故与廷弼有隙欲藉卜年以甚其罪朝士皆知

卜年□莫敢言及镇抚既成狱移刑部纪疑之以问

诸曹郎员外郎顾大章曰茂既与二仆往来三千里

乃拷讯垂毙终不知二仆姓名其诬服何疑卜年虽

非间谍然实佟养真族子流三千里可也纪议从之

逻者又获奸细刘一巘忠贤疑刘一昆弟欲立诛

一巘与卜年因一巘以株连一纪皆执不可遂

劾纪护廷弼缓卜年等狱为二大罪帝责纪陈状遂

斥为民以侍郎东明署部事坐卜年流二千里狱三

上三却给事中成明枢张鹏云沈维炳卜年同年生

也为发愤摭他事连劾东明卜年获长系瘐死而东

明遂引疾去纪既斥大学士叶向高何宗彦史继偕

论救皆不听纪偕其妻骑二驴以归后阉党罗织善

类纪先卒乃免崇祯元年复官赠少保荫一子谥庄

 刑部部总论

说苑

  至公

孔子为鲁司寇听狱必师断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

进曰某子以为何若某子以为云云又曰某子以为

何若某子曰云云辩矣然后君子几当从某子云云

乎以君子之知岂必待某子之云云然后知所以断

狱哉君子之敬让也文辞有可与人共之者君子不

独有也

大学衍义补

  简典狱之官

舜典帝曰皋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臣按此万世命官掌刑之始盖帝世兵刑合而为

 一所谓蛮夷猾夏三代以后则属之兵官而刑官

 所掌者寇贼奸宄而已而后世群行攻劫之寇则

 亦以属兵马

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吕祖谦曰奸慝隐而难知故谓之诘推鞫穷诘而

 求其情也暴乱显而易见直刑之而已

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

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陈栎曰苏公所以为司寇在乎敬后人之法苏公

 在乎慎则能敬矣固为后之司狱者虑尤为后之

 君用人以司狱者虑能如苏公者则用否则斥

周礼刑官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

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

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

百有二十人

 臣按大司寇一人即今刑部尚书小司寇二人即

 今左右侍郎乡士以下郑注谓主六乡之狱即今

 十三司分掌各道刑狱是也

小司寇之职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臣按登中于天府说者谓狱讼之中言事实之书

 也必登于天府者以刑所以致天讨故登于天府

 而藏之且示重其书而有谨于用之意臣窃以为

 所谓中者意者取其所计弊狱讼之得其中者上

 于天府使藏之以为法比后有罪犯有合于是者

 则援引以为质也如此庶于文法为顺

淳化元年令刑部定置详覆官六员专阅天下所上

案牍勿复公遣鞫狱吏置御史台推勘官二十人并

以京朝官充若诸州有大狱则乘传就鞫狱辞日上

必临遣谕旨曰无滋蔓无留滞或赐以装钱还必召

见问以所推事状着为定令

 臣按宋于法司常员之外专置官以阅天下所上

 案牍及推勘大狱临遣必谕旨优赐竣事又召见

 请问人君留心狱事如此奉命以推治者其有不

 尽心者乎

 刑部部艺文一

  为兄宗正让都官尚书表  梁萧子范

纳言之授皇命所由五星悬曜差池紫宫之曲百官

根本联曹建礼之内孔蔡诣博垂芳于两京陈锺令

才比肩于魏世逖望前英俯循庸薄义无尸素理绝

祇奉

  授李乂刑部尚书制     唐苏颋

王命司寇汝作士师允迪政刑旁求望实具官李乂

恒碣之宝衣冠之华业总四科才抱九德为邦理要

洞入精微当代词雄居成准的忠义得在公之体清

修禀行己之用紫泥掌诰虽密王言黄沙定罪是悬

人命眷兹钦恤尤赖简孚俾回迹于西垣宜正名于

北斗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     孙逖

六卿分职朝选犹难三典佐王邦寄尤重具官裴敦

复深沉伟量磊落宏才顷者巡抚江侥肃清奸宄功

实简心赏宜超等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司锡以身

章更增金印之秩

  辞免除权刑部尚书状    宋吴永

臣钦闻出綍愧若践冰载念士官之所掌实于国□

而相关舜不赖皋之明何以布好生之德周不得

苏公之敬安能审用罚之中若冒司于臬事恐纷致

于人言

  辞免除权刑部尚书第三状   前人

窃谓文昌高于法从宪章重于诸曹讼牒滋繁非肤

敏之才不足以剖晰情伪刑章纷委非谙通之识不

足以分别科条如某漫学缀文未读律使之讨论

润色尚能奏薄技于词林若曰纠禁议询何以宅嘉

师于王国倘非逊避恐速颠隮

  刑部箴          明宣宗

圣人制刑辅治弼教掌邦之禁惟仁之蹈咨尔刑部

卿佐暨属惟公乃明惟明能烛匪廉弗公勉笃于行

惟敬惟慎毋忘哀矜死狱求生何昔之德移情就律

何今之刻深文巧诋实民之贼如鉴如衡刑乃弗忒

毒威以逞下情郁堙私意以行枉直失真司命之寄

毫丝罔僻罪疑惟轻庶鲜□抑天不可违民不可罔

断不可续应则如响往体予仁钦哉勿渝庶几祥刑

有永令誉

 刑部部艺文二

  故许昌薛尚书能尝为都官郎中后数岁故建

  州李员外频自宪府内弹拜都官员外八座外

  郎皆一时骚雅宗师则都官之曹振盛于此予

  早年请益实受深知今忝此官复是正秩岂唯

  俯慰孤宦何以仰继前贤荣惕在衷遂赋自贺

                郑谷

都官虽未是名郎践历曾闻薛许昌复有李公陪雅

躅岂宜郑子忝余光荣为后进趋兰署喜拂前题在

粉墙他日节麾如可继不嫌曹冷在中行

 刑部部纪事

述异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皋治狱

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说苑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

门人闻之趋而进至者不言其意皆一也子贡后至

趋而进曰夫少正卯者鲁国之闻人矣夫子始为政

何以先诛之孔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夫王者之诛

有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辨而险二曰言伪而辨

三曰行辟而坚四曰志愚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

者皆有辨知聪达之名而非其真也苟行以伪则其

知足以移众强足以独立此乃奸人之雄也不可不

诛夫有五者之一则不免于诛今少正卯兼之是以

先诛之也昔者汤诛蠋沭太公诛潘址管仲诛史附

里子产诛邓析此五子未有不诛也所谓诛之者非

为其画则攻盗暮则穿窬也皆倾覆之徒也此固君

子之所疑愚者之所惑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此之谓矣

隋书刑法志齐从事清河房超为黎阳郡守有赵道

德者使以书属超超不发书棒杀其使文宣于是令

守宰各设棒以诛属请之使后都官郎中宗轨奏曰

昔曹操悬棒威于乱时今施之太平未见其可若受

使请赇犹致大戮身为枉法何以加罪于是罢之

齐武成即位思存轻典赦日则武库令设金鸡及鼓

于阊阖门外之右勒集囚徒于阙前挝鼓千声释枷

锁焉

裴政传政入周授刑部下大夫转少司宪政明习故

事又参定周律能饮酒至数斗不乱簿案盈几剖决

如流用法宽平无有□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

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

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

唐书张亮传亮以刑部尚书参预朝政时茂州俚童

张仲文自称天子有司论斥乘舆有害当死摄刑部

尚书韦挺奏童乃妖言无死坐帝怒曰尔作威福于

下而归虐朕耶挺失据趋出亮为挺直之帝曰公欲

取刚正名乎亮不谢帝寤曰宁屈我以申公之请童

免死

桓彦范传彦范字士则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

卫迁司卫主簿狄仁杰曰君之才自当光大毋恤于

初厚为礼寻擢监察御史迁累中丞长安中为司刑

少卿张昌宗引妖人迎占言计不轨宋璟请穷治其

奸武后以昌宗尝自归不许彦范谏曰昌宗谬横恩

苞祸心亿测天命皇神降怒自擿其咎推原厥情盖

防事暴之日得引首以免未败则候时为逆此凶诡

之臣荧惑圣心既自归露而尚与妖人祈福禳解则

果于必成初无悔意今而宥之诚恐昌宗自谓应运

天下浩然从之父在子称尊为逆子君在臣图位为

逆臣逆而不诛社稷惧亡请付三司考治不纳时内

史李峤等屡奏往为酷吏破家者请皆宥雪依违未

从彦范复上言自文明后得罪惟扬豫博三州不免

它可悉赦疏十上卒见听尝曰大理人命所县不可

便辞诡合以自免

杜景佺传景佺为司刑丞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

专治诏狱时称遇徐杜者生来侯者死改秋官员外

郎与侍郎陆元方按员外郎侯味虚罪已推辄释之

武后怒其不待报元方大惧景佺独曰陛下明诏六

品七品官文辨已定待命于外今虽欲罪臣奈明诏

何宰相曰诏为司刑设何预秋官邪景佺曰诏令一

布无台寺之异后以为守法擢凤阁舍人

李日知传日知天授中历司刑丞时法令严吏争为

酷日知独平宽无文致尝免一囚死少卿胡元礼执

不可曰吾不去曹囚无生理日知曰仆不去曹囚无

死法皆以状谳而武后用日知议

柳公绰传公绰为刑部尚书京兆狱有姑鞭妇至死

者府欲杀之公绰议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

妻而戮其母不顺遂减论

刘瑑传瑑迁刑部侍郎乃裒汇敕令可用者由武德

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

号大中刑律统类以闻法家推其详

旧唐书王播传播转刑部侍郎长于吏术虽案牍鞅

掌剖析如流黠吏诋欺无不彰败时天下多故法寺

议谳科条繁杂播备举前后格条置之座右凡有详

决疾速如神当时属僚叹服不服

大唐新语明崇俨为正谏大夫以奇术承恩夜遇刺

客□三司推鞫其妄承引连坐者众高宗怒促法司

行刑刑部郎中赵仁恭奏曰此辈必死之囚愿假数

日之命高宗曰卿以为枉也仁恭曰臣识虑浅短非

的以为枉恐万一非实则怨气生焉缓之旬余果获

贼高宗善之迁刑部侍郎

尚书故实杜紫微顷于宰执求小仪不遂请小秋又

不遂尝梦人谓曰辞春不及秋昆脚与皆头后果得

比部员外郎

宋史李涛传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晋刑部郎中泾

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

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合抗疏请置于法晋

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

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

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

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

不得已召式父铎弟守贞子希范等皆拜以官罢彦

泽节制涛归洛下赋诗自悼有三谏不从归去来之

句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

不免故涛引之

陈绎传绎同判刑部狱讼有情法相忤者谳之或言

刑曹唯知正是否不当有所轻重绎曰持法者贵审

允心知失刑恶得坐视由是多所平反

苏颂传颂知审刑院时知金川张仲宣坐枉法赃罪

至死法官援李希辅例杖脊黥配海岛颂奏曰希辅

仲宣均为枉法情有轻重希辅知台受赇数百千额

外度僧仲宣所部金坑发檄巡检体究其利甚微土

人惮兴作以金八两属仲宣不差官比校止系违令

可比恐喝条视希辅有间矣神宗曰免杖而黥之可

乎颂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贷死而黥

之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无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

耳遂免杖黥流海外遂为定法

张运传运拜刑部侍郎言诸斥逐累赦未还者宜从

湔洗诸申请条制多重复抵牾失于太烦诸编置不

以赦原不以荫论之类失于太重外路刑狱三经翻

异移送大理刀锯数施非所以示远及诸不便皆从

汪大猷传大猷权刑部侍郎升侍讲言有司卒用新

制弃旧法轻重舛牾无所遵承使舞文之吏时出以

售其奸请明诏编纂书成上进上大悦尚书周执羔

韩元吉枢密刘珙以强盗率不处死无所惩艾右司

林栗谓太祖朝强盗赃满三贯死无首从不问杀伤

景佑增五贯固从宽今设六项法非手刃人例奏裁

黥配何所惩艾请从旧法赃满三贯者斩大猷曰此

吾职也遂具奏曰强盗乌可恕用旧法而痛惩之固

可也天圣以来益用中典寖失禁奸之意今所议六

项法犯者以法行之非此而但取财惟再犯者死可

谓宽严适中若皆置之死地未必能禁其为盗盗知

必死将甘心于事主矣望稍开其生路乃奏用六项

法则死者十七人用见行法则十四人旧法则百七

十人俱死遂从大猷议借吏部尚书为贺金国正旦

使至盱眙得叩榜云强盗止用旧法罢六项法还朝

自劾求去上闻之复行六项法

丁晋公谈录晋公尝云居帝王左右奏覆公事慎不

可触机系于宸断所贵行事归功恩于主上耳尝有

一臣僚判审刑院因进呈一官员犯赃罪案真宗方

读案迟回间欲宽贷之未有圣语其判院辄便奏云

此是魏振男因兹真宗便赫怒云是魏振男便得受

赃便得为不法拂下其案云依法正行遂处死后来

有一知院因观前车覆辙每奏事兢惧取进止忽复

有词科臣僚犯赃罪案进呈真宗问云如何遂奏云

此人悉以当辜闻说涕泣云玷陛下之与科名孤陛

下之所任使更无面得见陛下更无面得见朝廷唯

俟一死而已真宗闻之云特与贷罪安置

东都事略宋燕肃字穆之知审刑院先是天下疑狱

虽听奏而州郡惧得罪不敢谳故□狱常多肃建请

诸路疑狱皆听谳有不当者释其罪自是全活者众

言行录宋韩忠献公琦知审刑院先是盗杀同党既

自已就捕例不抵死公曰此但并有其赀或就灭其

口非有自新改过之心无足矜者请更议其法乃诏

盗杀其徒党而自首者毋得原

渑水燕谈录元佑中上元驾幸凝祥池宴从臣教坊

伶人以先圣为戏刑部侍郎孔宗翰奏云唐文宗时

尝有为此戏者诏斥去之今圣君宴犒群臣岂宜容

此诏付检官置于理或曰此细事何足言孔曰非尔

所知天子春秋鼎盛方且尊德乐道而贱伎乃尔

慢不治岂不累圣德乎闻者叹服

东都事略范百禄字功父除刑部侍郎有以强盗及

故杀斗杀情可矜者谳于朝法官援例贷免司马光

曰杀人不死则法废矣百禄曰谓之杀人则可制刑

而以为不疑原情而以为无可悯则不可百禄在刑

部用法多平反迁吏部侍郎

言行录张文忠公九成兼刑部侍郎一日法寺以成

案上大辟公阅首末得其情因请核实囚果诬服者

也奏黜之时法官抵罚而朝论欲以平反为赏公辞

曰职在详刑而卖众以邀赏可乎

金史高德基传德基字元履皇统九年转刑部尚书

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

出犹失入也不从及奏上曰刑部议是也因召诸尚

书谕之曰自朕即位以来以政事与宰相争是非者

德基一人而已自今部上省三议不合即具以闻

韩企先传铎字振汝企先次子也迁刑部员外郎海

陵遣中使谕之曰郎官高选也汝勋贤之子苟能夙

夜在公当不次擢用虽公相可到铎感奋狱或有疑

据经议谳

贾少冲传少冲字若虚大定二年调御史台典事累

迁刑部郎中往北京决狱奏诛首恶误牵连其中者

皆释不问全活凡千人以本职摄右司员外郎尝执

奏刑名甚坚既退上谓侍臣曰少冲居下位有守如

张汝霖传汝霖字仲泽大定八年除刑部郎中召见

于香阁谕之曰卿以待制除郎中勿以为降朕以刑

部阙汉官故以授卿且卿入仕未久姑试其能耳如

职事修举当有升擢尔父太师以户部尚书升诸相

位由崇德大夫躐迁金紫卿所目见也当既厥心无

忝乃父

越王永功传永功大定十五年除刑部尚书上曰侍

郎张汝霖汝外舅也可学为政

贾铉传铉改刑部尚书泰和三年拜参知政事亳州

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赐神针先生等十二

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

惑市人有司捕治款伏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

宝虽遇赦不应原已奏可矣铉奏天子有八宝其文

各异若伪造不限用泥及黄蜡今用笔描成青龙二

字既非八宝文论以伪造御宝非本法意上悟遂以

赦原明日上谓大臣曰已行之事贾铉犹执奏甚可

嘉也群臣亦当如此矣

元史阿鲁图傅阿鲁图一日与僚佐议除刑部尚书

宰执有所举或难之曰此人柔软非刑部所可用阿

鲁图曰庙堂即今选侩子耶若选侩子须选强壮人

尚书欲其详谳刑牍耳若不枉人不坏法即是好刑

官何必求强壮人耶左右无以答其为治知大体类

如此

谢让传仁宗即位二年朝廷以吏多滞事责曹按不

如程者令下让曰刑狱非钱谷铨选之比宽以岁月

尚虑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书

言是也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违

王约传约除太常少卿寻诏约同宗正御史谳狱京

师约辞职在清庙帝不允乃阅诸狱决二百六十六

人当死者七十二人释无罪者八十六人平反吴得

诚□嫁良家入倡女十人杖流元旦带刀阑入殿庭

者八十人因议斗殴杀人者宜减死一等着为令又

以浙民于行省南台互讼不决命约讯之约至杭二

十日而理省台无异辞特拜刑部尚书以录前功大

德十一年仁宗至自怀州肃清宫禁以平章赛典赤

安西王阿难答与左丞相阿忽台潜谋为变命刑曹

按责其状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竟当伏诛由是

结知仁宗富宁库失金约疑番直宿卫者盗之未几

果得实库官吏获免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

因雨而湿约谓必积气所蒸验且堪用释守者罪宗

王兄弟二人守边兄阴有异志弟谏不听即上马驰

去兄遣奴挟弓矢追之弟发矢毙其奴兄诉囚其弟

狱当死约虑囚曰兄之奴即弟之奴况杀之有故立

释之

卜天璋传天璋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

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

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

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

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

因问今何官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复问谁所

荐者对曰臣不才误蒙擢用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

尚书卿为郎中皆朕亲荐也汝宜奉职勿怠即以中

书刑部印章付之既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

三袭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天璋廉慎人也必

得其情天璋承命狱赖不□

掾曹名臣录刘敏河间府肃宁县人洪武十三年由

工部侍郎转刑部侍郎其诰曰于戏昔圣人以德化

天下故民乐于从善而天下治然圣人之心必欲天

下之人皆善无恶有不率者然后用刑以齐之故赏

当其功罚当其罪而民之不从善者无有也故上曰

君圣中曰臣贤下曰民良而天地致和品物咸亨矣

后世之君臣乏诚意正心之学蔑成己及物之善是

以刑罪不当仁义倒施法愈繁而犯愈众此为世之

大病也久矣求君之圣臣之贤民之良者几希故善

治国者必择人治刑否则法由此而烦期于无刑之

地焉可得哉今以尔敏为刑部侍郎特授通议大夫

尔尚敬慎之哉

献征录李质字文彬洪武时升刑部尚书值山东饥

遣质往赈赐以御制诗云遣卿持檄按山东念尔贤

劳久着功经国老臣勤抚恤行天使者起疲癃官储

有粟宜从赈囊□无私任至公七十二城皆历遍马

蹄无处不春风

端木复洪武中超授刑部尚书用刑本诸法律而持

以平恕常着座右铭曰为官实难贫然后安事有不

可急中存宽又曰心契上天脚践实地

黄绂字用章正统间为刑部郎中时人以硬黄目之

陈道字德修历员外郎郎中清谨守法门无私谒都

人因有板陈之号

杜铭字敬修景泰中历阶刑部郎中他司郎中缺尝

兼领其事至晚他司吏往往抱三四印归公家公愈

谦退不伐众益贤之

杜铭改刑部尚书宪宗在位久明习政事尤慎重刑

狱公时教饬其属吏以人命至重勿以喜怒用法度

足以正邦典而彰圣德一时用刑号称平允

杨志学字逊夫迁刑部尚书刑部狱词既经侍郎详

定尚书多不履视惟死罪始自裁决公笞以上皆亲

览中涓有击死官属又不赴逮者公奏置之法有巨

商犯法当死挟重赀祈少缓其事不能得谓人曰杨

翁无路可通也

廖庄字安止迁刑部侍郎客尝满座所亲或劝稍谢

往来以远嫌庄笑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吾无愧吾

心而已

何乔新字廷秀改刑部主事尽心庶狱无大小必求

其情迁广东司员外郎锦衣卫隶广东司其官校恃

侍卫亲军恣横冒禁法司每优容之公曰法者天下

之公也有犯辄捕不少贷由是官校悚惧相戒不敢

陈璋字宗献授刑部主事时司寇张公子麟精法律

属多难之璋曰士而不读书谓之废学官而不读书

谓之旷官况生死人乎乃研求法意至忘寝食有疑

亲为注解遂以法家名历员外郎中有恤刑录行于

贤奕阳明王先生筮仕刑曹适轮提牢睹诸吏豢豕

恻然恚曰夫囚以罪系者犹然饭之此朝廷好生浩

荡恩也若曹乃取以豢豕是率兽食人食矣群吏请

曰相沿例也亦堂卿所知先生曰岂有是哉遂令屠

豕分给诸囚到今不复豢豕云后同里有官刑部语

及其事者先生颦蹙曰此余少年不学兹闻之尚有

余惭子乃以为美谈耶其人未达曰上宣朝廷之德

惠下轸囹圄之罪人本至德事也先生顾深悔之以

为罪过何也先生复蹙然曰当日凭一时意见揭揭

然为此置堂卿于何地耶只此便不仁矣

 刑部部杂录

客燕杂记嘉靖间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辈俱宫西

曹相聚论诗建白云楼于四川司中榜诸君诗李警

句云诸山城上出落日署中寒时人目刑部为外翰

寓圃杂记陆孟昭心多恻隐为刑官十三年初入

狱见重囚皆二木仰卧于□不能转动被鼠夜啮流

血涔涔心甚悯之遂买数猫散置狱中鼠患顿息囚

多感泣自此狱中畜猫矣

大唐新语徐有功为秋官郎中司刑少卿历居法官

数折大狱持平守正不以生死易节全活者数千百

家有鹿城主簿潘好礼者慕其为人乃着论称有功

断狱贤于张释之其略曰释之为廷尉天下无□人

有功之断狱亦天下无□人然释之所行甚易徐公

所行甚难难易之间优劣可知矣君子以为知言

觚不觚录余初仕刑部时尚书闻庄简公甫去任而

屠简肃公代之其絜法为天下最喻刘应何犹能守

而勿失如淮安理刑必用半年之外曾经提守过者

南北决囚三人必于主事中差资最深者毫发不敢

乱二十年后有甫入部而遽委理刑者有越资而差

审决者甚至有以私情借别部差者有借本部除

名目不当差官而差者此可叹也

日知录周礼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

之比按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

郑司农云五家为比故以比为名今时八月案比是

也庄子云礼法度数刑名比详唐时刑部有刑比

都官司门四曹通典比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计

大夫咸亨元年复旧天宝十一载又改比部为司计

至德初复旧旧唐书职官志比部郎中员外郎之职

掌勾诸司百寮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

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杨炎传初国家旧

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而太府四时以数闻尚

书比部覆其出入宋史职官志比部郎中员外郎掌

勾覆中外帐籍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

季考岁会从所隶监司检察以上比部至则审覆其

多寡登耗之数考其陷失而理其侵负山堂考索会

计逋欠每三月一比谓之比部故昔人有刑罚与赋

敛相为表里之说今四曹改为十三司而财计之不

关刑部久矣乃犹称郎官为比部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