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忿争部艺文一

  让孙皎书         吴大帝

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十年初时相持年小今者且

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谓五经也授卿以精

兵委卿以大任都护诸将于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

昭奚恤扬威于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闻卿

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属吕蒙督

中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吾亲之者非私之也吾亲爱之卿□憎之卿所为每

与吾违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

容可以得众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

难乎卿行长大特受重任上有远方瞻望之视下有

部曲朝夕从事何可恣意有盛怒耶人谁无过贵其

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

意临书摧怆心悲泪下

  答戚如玉         宋张栻

垂谕忿怒之病气习偏私处正当深致其力损卦惩

忿窒欲惩之为言须思其所以然而惩艾之先觉谓

惟思为能窒欲某谓惩忿亦然若谓正当发时最好

看吾本心此却有病本心须是平日涵泳庶几私意

渐可消磨若当其发时如明道先生所谓遽忘其怒

而观理之是非则可若直待此事看吾本心则天理

人欲不相参恐无力也更幸思之

  戒忿争         明彭仲刚

一朝之忿可以忘身及亲锥刀之事可以破家荡业

故忿争不可以不戒也大抵忿争之起其初甚微而

其祸甚大所谓涓涓不壅将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

网罗人能于其初而坚忍制伏之则无事矣性犹火

也方发之初灭之甚易既已焰炽则焚山燎原不可

扑灭岂不甚可畏哉俗语云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

忍不戒小事成大试观今人忿争致讼以致忘身及

亲破家荡业者其初亦岂有大故哉被人少有所击

触则必忿被人少有所侵凌则必争不能忍也则詈

人而人亦詈之殴人而人亦殴之讼人而人亦讼之

相怨相雠各务相胜胜心既炽无缘可遏此忘身及

亲破家荡业之由也莫若于其将忿之初则便忍之

纔忍过片时则心便清凉矣于其欲争之初则且忍

之果所侵有利害徐以礼恳问之不从而后徐讼之

于官可也若蒙官司见直行之稍峻亦当委曲以全

邻里之义如此则不伤财不劳神身心安宁人亦信

服此人世中安乐法也比之忿斗争竞丧心费财伺

候公庭俯仰胥吏拘系囹圄荒废本业以致忘身及

亲破家荡业者不亦远乎

 忿争部艺文二

  争让吟          宋邵雍

有让岂无争无沿安有革争让起于心沿革生于迹

羲轩让以道尧舜让以德汤武争以功桓文争以力

 忿争部总论

易经

  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卦之中实为有孚之象讼者与人争辩而待决

 于人虽有孚亦窒塞未通不窒则已明□讼矣事

 既未辨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惕中吉得中则吉

 也终凶终极其事则凶也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者求辨其曲直也故利见于大人大人则能

 以其刚明中正决所讼也讼非和平之事当择安

 地而处不可陷于危险故不利涉大川也

讼争

 辩也占者必有争辩之事而随其所处为吉凶也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君子观象知人情有争讼之道故凡所作事必

 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由生矣谋始之

 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券之类是也

  损卦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修己之道所当损者惟忿与欲故必惩戒其忿

 怒窒塞其意欲也全怒易发难制故曰惩惩是戒

 于其后朱子曰惩也不是专戒于后若是怒时也

 须先惩治他始得惩者惩于今而戒于后耳问观

 山之象以惩忿是如何曰人怒时自是恁突兀起

 来故孙权曰令人气涌如山惩忿如摧山又曰惩

 忿如救火

书经

  虞书大禹谟

帝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

与汝争功

吕氏曰纔立己便有物与我对对则必争一矜

 伐其功能便有争之理矜伐者争之对也不矜不

 伐无我也无我则无对无对则无争 陈氏经曰

 能者忌之媒功者争之府禹以不矜伐之心而起

 天下不争之心圣贤所为尽己而已

礼记

  曲礼

很毋求胜

为伤平也很阋也谓争讼也

正义曰很谓小

 小阋很凡人所争皆欲求胜故戒之云如有小小

 阋很当引过归己不可求胜

蓝田吕氏曰很者

 与人争者也君子无所争犯而不校而已故不求

 胜也 马氏曰很毋求胜君子所以惩忿也盖刚

 而不辅以道则至于斗而危其身矣此很之所以

 不可求胜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蓝田吕氏曰理有可否则争情有曲直则讼惟

 礼为能决之盖分争者合于礼则可不合于礼则

 不可有礼则直无礼则不直故曰非礼不决 王

 氏子墨曰凡人意气相凌而不相下则有争有讼

 争讼者起于人之不能各以礼自持也今欲分其

 争辩其讼亦在乎断之以礼而已礼一明而曲直

 之情判故曰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在丑夷不争

在丑夷不争者明朋侪礼也丑夷皆等类之名

 夫贵贱相临则有畏惮朋侪等辈喜争胜负忘身

 及亲故宜戒之以不争

蓝田吕氏曰丑夷同等

 之称也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三

 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引三

 者此独云在丑夷不争者上下骄乱之祸为少而

 丑夷之争多也孝子一出言举足不敢忘父母苟

 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

 则所以养亲者果安在哉 严陵方氏曰推和亲

 之心以及乎人则与人不争阴阳之和矣推利亲

 之心以及乎人则与人不争险易之利矣此所以

 终言在丑夷不争也 永嘉戴氏曰在丑夷不争

 谓处于聚族群居之中不敢有争以伤父母之心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

 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妻子好合

 兄弟和乐父母处于其间怡然而顺然则在丑夷

 而争者父母之心固有所不乐也

  礼运

争夺相杀谓之人患圣人之所以尚辞让去争夺舍

礼何以治之

争而后夺夺而后相杀此皆足以召祸故谓之

 人患也

  乐记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行于民由于谦故不争

周礼

  地官

大司徒施十有二教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

阳礼谓乡射饮酒之礼也

党正饮酒之时五

 十者堂下六十者堂上皆以齿让为礼则无争故

 云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也

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凡有斗怒者成之不

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

史氏曰斗怒平之则不至于争不受平者为籍

 以纪使其不可以再犯先动者诛则虽有怒者不

 敢先发以丽于罪

尔雅

  释言

阋恨也

相怨恨

孙炎本作很解云相很戾小雅棠棣

 云兄弟阋于墙毛传云阋很也很者忿呼之名

春秋左传

  襄公十三年取邿传

君子曰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栾黡为汰

弗敢违也晋国以平数世赖之刑善也夫一人刑善

百姓休和可不务乎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

惟永其是之谓乎周之兴也其诗曰仪刑文王万邦

作孚言刑善也及其衰也其诗曰大夫不均我从事

独贤言不让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

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

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

伐其技以凭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

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荀子

  富国

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

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

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强胁弱也知

惧愚也民下违上少陵长不以德为政如是则老弱

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事业所恶也功利

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

之祸也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聘内送逆无礼如

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也故知者为之

分也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

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正论

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

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应之曰然则

亦以人之情为不恶侮乎曰恶而不辱也曰若是则

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

其辱之为故也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斗者是

岂巨知见侮之为不辱哉然而不斗者不恶故也今

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

伤是岂以丧猪为辱也哉然而不惮斗者恶之故也

虽以见侮为辱也不恶则不斗虽知见侮为不辱恶

之则必斗然则斗与不斗耶亡于辱之与不辱也乃

在于恶之与不恶也夫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恶侮

而务说人以勿辱也岂不过甚矣哉

  荣辱

斗者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行其少

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室家

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君上

之所恶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忧

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赦也圣

王之所不畜也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

也小人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

曾狗彘之不若也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

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

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

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

钃牛矢也将以为智耶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耶则

害莫大焉将以为荣耶则辱莫大焉将以为安耶则

危莫大焉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耶则

不可圣王又诛之我欲属之鸟鼠禽兽耶则不可其

形体又人而好恶多同人之有斗何哉我甚丑之

淮南子

  本经训

衰世人众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于是忿争生仁者

所以救争也财足人赡贪鄙忿争不得生焉

  缪称训

均之叫呼也在家老则为恩厚其在债人则生争斗

魏刘劭人物志

  释争

盖善以不伐为大

为善而自伐其能众人之所小

贤以自矜为损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何往而不益哉

是故舜让于德而显义登闻汤降不迟而圣敬日跻

 彼二帝虽天挺圣德生而上哲独怀劳谦疾行退

 下然后信义登闻光宅天位

郄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争而终于出□

 此二大夫矜功陵物或宗遗族灭或逃祸出□由

 此观之争让之道岂不悬欤

然则卑让降下者茂进之遂路也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处下也

矜奋侵陵者毁塞之险途也

 兕虎所以撄牢槛以其牲犷噬也

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准志不敢凌轨等

 足不苟蹈常怀退下

内勤已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

 独处不敢为非出门如见大宾

是以怨难不在于身而荣福通于长久也

 外物不见伤子孙赖以免

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初无巨细心发扬以陵物

是以在前者人害之

 矜能奔纵人情所害

有功者人毁之

 恃功骄盈人情所毁

毁败者人幸之

 及其覆败人情所幸

是故并辔争先而不能相夺

 小人竞进智不相过并驱争险更相蹈藉

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

 中道而毙后者乘之譬兔殛犬疲而田父收其功

由是论之争让之途其别明矣

 君子尚让故涉万里而涂清小人好争足未动而

 路塞

然好胜之人犹谓不然

 贪则好胜虽闻德让之风意犹昧然乃云古人让

 以得今人让以失心之所是起而争之

以在前为速锐以处后为留滞

 故行坐汲汲不暇脂车

以下众为卑屈以蹑等为异杰

 苟矜起等不羞负乘

以让敌为回辱以陵上为高厉

 故赵穿不顾元帅彘子以偏师陷

是故抗奋遂往不能自反也

 譬虎狼食生物遂有杀人之怒

夫以抗遇贤必见逊下

 相如为廉颇逡巡两得其利

以抗遇暴必构敌难

 灌夫不为田蚡持下两得其尤

敌难既构则是非之理必混而难明

 俱自是而非彼谁明之耶

混而难明则其与自毁何以异哉

 两虎共斗小者死大者伤焉得而两全

且人之毁己皆发怨憾而变生舋也

 若本无憾恨遭事际会亦不致毁害

必依托于事饰成端末

 凡相毁谤必因事类而饰成之

其余听者虽不尽信犹半以为然也

 由言有端角故信之者半

己之校报亦又如之

 复当报谤为生翅尾

终其所归亦各有半信着于远近也

 俱有形状不知其实是以近远之听皆半信于此

 半信于彼

然则交气疾争者为易口而自毁也

 己说人之瑕人亦说己之秽虽詈人自取其詈也

并辞竞说者为贷手以自殴

 辞忿则力争己既殴人人亦殴己此其为借手以

 自殴

为惑缪岂不甚哉

 借手自殴借口自詈非惑如何

然原其所由岂有躬自厚责以致变讼者乎

 己能自责人亦自责两不言竞变讼何由生哉

皆由内恕不足外望不已

 所以争者由内不能恕己自责而外望于人不已

 也

或怨彼轻我或疾彼胜己

 是故心争终无休已

夫我薄而彼轻之则由我曲而彼直也

 曲而见轻固其宜矣

我贤而彼不知则见轻非我咎也

 亲反伤也固其宜矣

若彼贤而处我前则我德之未至也

 德轻在彼固所宜也

若德钧而彼先我则我德之近次也

 德钧年次固其常矣

夫何怨哉且两贤未别则能让者为隽矣

 才钧而不争优劣众人善其让

争隽未别则用力者为惫矣

 隽等而名未别众人恶其斗

是故蔺相如以回车决胜于廉颇寇恂以不斗取贤

于贾复

 此二贤者知争途不可由故回车退避或酒炙迎

 送故廉贾肉袒争尚泯矣

物势之反乃君子所谓道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尺蠖之屈以求伸虫微物耳尚

 知蟠屈况于人乎

是故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

 韩信屈于跨下之辱

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

 展喜犒齐师之谓也

及其终极乃转祸而为福

 晋文避楚三舍而有城濮之勋

屈雠而为友

 相如下廉颇而为刎颈之交

使怨雠不延于后嗣而美名宣于无穷

 子孙荷其荣荫竹帛纪其高义

君子之道岂不裕乎

 若褊急好争则身危当年何后来之能福

且君子之能受纤微之小嫌故无变斗之大讼

 大讼起于纤芥故君子慎其小

小人不能忍小忿之故终有赫赫之败辱

 小人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故罪大不可解恶积

 不可救

怨在微而下之犹可以为谦德也

 怨在纤微则谦德可以除之

变在萌而争之则祸成而不救矣

 涓涓不息遂成江河水漏覆舟胡可救哉

是故陈余以张耳之变卒受离身之害

 思复须臾之忿忘终身之恶是以身灭而嗣绝也

彭宠以朱浮之□终有覆亡之祸

 恨督责之小故违终始之大计是以宗夷而族覆

 也

祸福之机可不慎哉

 二女争桑吴楚之难作季郈斗鸡鲁国之衅生可

 不畏欤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

 惟让所往前无坚敌

以自修为棚橹

 修己以敬物无害者

静则闭嘿泯之元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

 时可以静则重闭而元嘿时可以动则履正而后

 进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

 动静得节故胜无与争争不以力故胜功见耳

敌服而怨不构

 干戈不用何怨构之有

若然者悔□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色貌犹不动况力争乎

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诐者

 以己为贤专固自是是己非人人得不争乎

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

乎险而与之讼是狎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

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

 言险而行违必起众而成讼矣

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以谦让为务者所往而无争

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由于争途者必覆轮而致祸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

而自矜一等

 空虚自矜故为下等也

有功而伐之二等

 自伐其能故为中等

功大而不伐三等

 推功于物故为上等

愚而好胜一等

 不自量度故为下等

贤而尚人二等

 自美其能故为中等

贤而能让三等

 归善于物故为上等

缓己急人一等

 性不恕人故为下等

急己急人二等

 褊戾峭刻故为中等

急己宽人三等

 谨身恕物故为上等

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

 心不纯一是为奇变

三变而后得之故人莫能远也

 小人安其下等何由能及哉

夫惟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

 处上等而不失者也

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

 不伐其功美誉自生

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

 不贪其赏嘉赐自致

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岂故不伐辞赏诡情求名耶乃至直发于中自与

 理会也

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

 自损而行成名立

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

 自伐而行毁名丧

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

 不伐而名章不争而理得

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

 退让而敌服谦尊而德光

君子诚能睹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元路则光晖焕

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避忿肆之险途独逍遥于上等远燕雀于啁啾匹

 鸣凤于元旷然后德辉耀于来今清光侔于往代

谭子

  止斗

止人之斗者使其斗抑人之忿者使其忿善救斗者

预其斗善解忿者济其忿是故心不可伏而伏之愈

乱民不可理而理之愈怨水易动而自清民易变而

自平其道也在不逆万物之情

宋袁采世范

  杂论争竞

凡人之家有子弟及妇女好传递言语则虽圣贤同

居亦不能不争且人之作事不能皆是不能皆合他

人之意宁免其背后评议背后之言人不传递则彼

不闻知宁有忿争惟此言彼闻则积成怨恨况两递

其言又从而增易之两家之怨至于牢不可解惟高

明之人有言不听则此辈自不能离间其所亲

人有讼人而人不校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

之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辩恐

理亏不能逃罪矣

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

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他人所凭以为争讼之

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

既平之后或与之通好结亲则前言可愧大抵忿怒

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

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

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俗亦

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

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

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

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厉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

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

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尢

当自警前辈有言诫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耐事顺

自强人常能持此最得便宜

居乡不得已而后兴人争又大不得已而后与人讼

彼稍服其不然则已之不必费用财物交结胥吏求

以快意穷治其雠至于争讼财产本无而强求得理

官吏贪谬或可如志宁不有愧于神明雠者不服更

相诉讼所费财物十数倍于其所直况遇贤明有司

安得以无理为有理耶大抵人之所讼互有短长各

言其长而掩其短有司不明则牵连不决或决而不

尽其情胥吏得以受贿而弄法蔽者之所以破家也

 忿争部选句

汉刘向九叹宽结未舒长隐忿兮

后汉崔骃大理箴赏以崇欲刑以肆忿

荀悦立定陶王论圣人立制必有所定所以防忿争

一统序也

唐于卲容州刺史李公颂序旧俗多怨睚□而致毒

于饮食公立其防以解其悁忿而乡党以和

李白诗确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韩愈诗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孟郊诗君子山岳大小人丝毫争

宋陆游诗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

朱松诗已笑荣枯卢白戏不须物我触蛮争

 忿争部纪事

山海经海外东经君子国其人好让不争

诗经虞芮质厥成传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

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则耕

者让畔行者让路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小人

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让以其所争田为闲田

左传隐公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

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

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

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

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

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颖考

叔争车颖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

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

许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

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

文公十有四年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

不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惩不敬

周公将与王孙苏讼于晋王叛王孙苏而使尹氏与

聃启讼周公于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

成公四年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

救许伐郑取泛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皇

戍摄郑伯之辞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

君与其二三臣共听两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

侧不足以知二国之成

五年许灵公诉郑伯于楚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

楚人执皇戍及子国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

十一年周公楚恶惠襄之逼也且与伯舆争政不胜

怒而出及阳樊王使刘子复之盟于鄄而入三日复

出奔晋晋郄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

诸晋郄至曰温吾故也故不敢失刘子单子曰昔周

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

于河苏氏即狄又不能于狄而奔卫襄王劳文公而

赐之温狐氏阳氏先处之而后及子若治其故则王

官之邑也子安得之晋侯使郄至勿敢争

襄公十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

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不入遂处

之晋侯使士□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

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听之王叔之

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

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

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

底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

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

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

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

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不书不告也单靖公

为卿士以相王室

诸侯伐郑师于牛首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

之师而黜其车尉止获又与之争子驷抑尉止曰尔

车非礼也遂弗使献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

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

徒以作乱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

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

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

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子孔知之故不死

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针如晋修成叔向命召行人

子员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子朱怒

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叔向曰秦晋不

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

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尝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

能御也拂衣从之人救之平公曰晋其庶乎吾臣之

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

德而争善私欲已侈能无卑乎

楚子侵郑五月至于城麋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

败穿封戍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

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

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戍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

以皇颉归

二十九年郑伯有使公孙黑如楚辞曰楚郑方恶而

使余往是杀余也伯有曰世行也子□曰可则往难

则已何世之有伯有将强使之子□怒将伐伯有氏

大夫和之十二月己巳郑大夫盟于伯有氏裨谌曰

是盟也其与几何诗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今是长

乱之道也祸未歇也必三年而后能纾

三十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晋叔向问郑国之政焉对

曰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驷良方争未知所成若有

所成吾得见乃可知也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对曰伯

有侈而愎子□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虽其和也犹

相积恶也恶至无日矣

昭公八年七月甲戌齐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丁丑

杀梁婴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车皆来奔而立子

良氏之宰其臣曰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授

甲将攻之陈桓子善于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

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于道遂如陈

氏桓子将出矣闻之而还游服而逆之请命对曰闻

强氏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

请从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

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子盍谓之周书曰惠不惠

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桓子稽颡曰顷灵福子

吾犹有望遂和如初

十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

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

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雍子于朝

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

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

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

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

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

定公元年孟懿子会城成周庚寅栽宋仲几不受功

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为无道绝我小国于周

以我适楚故我常从宋晋文公为践土之盟曰凡我

同盟各复旧职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仲几曰践

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

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若复旧职将承王

官何故以役诸侯仲几曰三代各异物薛焉得有旧

为宋役亦其职也士弥牟曰晋之从政者新子姑受

功归吾视诸故府仲几曰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

诸乎士伯怒谓韩简子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

大矣且己无辞而抑我以神诬我也启宠纳侮其此

之谓矣必以仲几为戮乃执仲几以归三月归诸京

四年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

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佗从

啧至也烦言忿争

五年斗辛闻吴人之争宫也曰吾闻之不让则不和

不和不可以远征吴争于楚必有乱有乱则必归焉

能定楚

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辞伪

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谓桐门

右师出曰吾犹衰绖而子击钟何也右师曰丧不在

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已衰绖而生子余何故舍锺子

明闻之怒言于公曰右师将不利戴氏不肯适晋将

作乱也不然无疾乃逐桐门右师

吴越春秋伍子胥如吴时遇专诸于途专诸方与人

斗将就之适其怒有万人之气其妻一呼即还子胥

怪而问其状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叛蒲

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有勇力谓曰昔从夫子

遇难于匡今遇难于此命也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

人惧谓孔子曰苟无适卫吾出子

左传哀公十三年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

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

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

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

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

请少待之乃先晋人

胡非子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甚勇闻墨者非

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

斗而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胡非子为言五勇屈

将子悦服

吕氏春秋楚之边邑名曰卑梁其处女争桑于境上

戏而伤卑梁之女卑梁人以让吴人吴人应不恭怒

而杀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于是吴楚大争

韩非子内储说上篇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代齐

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

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

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

内储说下篇戴欢为宋太宰皇喜重于君二人争事

而相害也皇喜遂杀宋君而夺其政

史记蔺相如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吾不忍为之下必辱之相

如闻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与颇争列于是舍

人请辞去相如曰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

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所以先国家而后

私雠也

汉书邴吉传吉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

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

尹职所当禁宰相不亲小事

袁山松后汉书刘盆子居长乐宫赤眉诸将日会论

功名自言欲为谋主欲得某官争言号呼拔剑相击

东观汉记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

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

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恂曰昔蔺相

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敕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

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

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以状闻上乃征恂恂至引见

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

风俗通临淮有一人持一匹缣到市卖之道遇雨披

戴后人求其庇荫授与一头雨霁当别因共争各云

我缣诣府自言丞相薛宣呼骑吏中断缣各与半后

人滥受因前博之缣主称冤宣然后知责之具服

后汉书方术传杨由常从人饮敕御者酒三行便宜

严驾既而趣去后主人舍有斗相杀者人问何以知

之曰向社中木上有鸠斗此兵贼之象也其言多验

桓谭新论余前为典乐大夫有鸟鸣于庭树上而府

中门下皆为忧惧后余与典乐谢俟争斗俱坐免去

会稽典录夏香时曼卿门侧有大井上有瓦盆里中

儿童各竞饭牛争水共斗香豫为汲多置盆器由是

无争

逸士传高凤邻里有争财斗者兵刃相加凤脱衣巾

为叩头曰仁义逊让不可废也争财者投兵谢之而

管宁所居屯落会有汲者或男女杂错或争井斗阋

宁患之乃买器分置井旁汲以待之不复斗

英雄记吕布字奉先刘备屯小沛袁术遣将纪灵步

士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率骑千余驰赴之遣人

招备并请灵等飨因谓灵曰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

斗耳

小名录蜀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

也先主至荆州未有继嗣养为子年二十余有武艺

气力过人将兵与诸葛亮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

既定以封为副中郎稍迁副将军后与孟达会兵上

容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夺达鼓吹达惧乃发表辞先

主率所领降于魏

世说补时苗令寿春日蒋济作扬州治中苗初至谒

济济素嗜酒适会其醉不时见苗苗恚恨还刻木为

人署曰酒徒蒋济竖之墙下旦夕射之

晋书傅元传元迁侍中初元进皇甫陶及入而抵元

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

石勒载记勒称赵王令武乡耆旧赴襄国既至勒亲

与乡老欢饮初勒与李阳争麻地迭相殴击至是谓

父老曰李阳壮士也沤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

天下宁雠匹夫乎乃使召阳既至勒引阳臂笑曰孤

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赐甲第一区拜参

军都尉

郭璞易洞林殷鸿乔令吾作卦得大壮之夬语之云

慎勿与许姓者共事田作也必斗相伤殷还先成遂

与许姓共田田熟有所争此人举杖欲撞之乔退思

中间之戒辞谢谨乃得休

世说新语王大王恭尝俱在何仆射坐恭时为丹阳

尹大始拜荆州讫将乖之际大劝恭酒恭不为饮大

逼强之转苦便各以□带绕手恭府近千人悉呼入

斋大左右虽少亦命前意便欲相杀何仆射无计因

起排坐二人之间方得分散所谓势利之交古人羞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

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车骑曰无

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南史谢弘微传弘微曾孙览为侍中颇乐酒因宴席

与散骑常侍萧琛辞相诋毁为有司所奏武帝以览

年少不直出为中权长史

魏书奚斤传斤世典马牧父箪有宠于昭成时国有

良马忽失后知刘库仁所盗箪闻而驰往取焉库仁

以国甥恃宠惭而逆击箪箪捽其发落伤其一乳及

苻坚使库仁与卫辰分领国部箪惧将家窜于民间

库仁求之急箪遂西奔卫辰及太祖灭卫辰箪晚乃

得归故名位后于旧臣

北史游雅传雅因议论长短忿儒者陈奇遂陷奇至

议者深责之

吕罗汉传其先石勒时徙居幽州祖显字子明少好

学性廉直乡人有忿争者皆就质焉

崔光传光崇信佛法礼拜诵读老而愈甚终日怡怡

未尝恚忿

崔亮传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

敕亮推究孝明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

恃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孝明前

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孝明曰广平粗□向来又醉

卿之所悉奈何如此也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毕众敬传众敬曾孙义云闺门秽杂声遍朝野为郎

时与左丞宋游道因公事忿竞游道廷辱之云雄狐

之诗千载为汝义云一无所答

李灵传灵子元忠元忠有女曰法行幼好道遂为尼

异母弟宗□与族人孝衡争地相毁尼曰我有地二

家欲得者任来取之何为轻致忿讼宗□等惭遂让

为闲田

薛辩传辩五世孙端端从祖弟湖与物无竞好以德

义服人或有兄弟忿阋邻里争讼者恐湖闻之皆内

自改悔乡闾化其风教咸以敬让为先

文中子周公篇陈守谓薛生曰吾行令于郡县而盗

不止夫子居于乡里而争者息何也薛生曰此以言

化彼以心化

隋书杨汪传汪少凶□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

颠踣

册府元龟唐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为相月

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日用由是停

知政事

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与李林甫争权不□陇右

节度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

尹韩朝宗悉与适之善林甫皆中伤之构成其罪相

继放逐适之惧不自安求为散职乃罢知政事李吉

甫再为平章事秉政之后视听时有所蔽人心疑惮

时之负公望者虑为吉甫所忌多迎畏之宪宗知其

事未周岁遂擢用李绛大与绛不□而绛性刚讦于

帝前互有争论人多直绛然性畏慎虽甚不悦者亦

无所伤

旧唐书代宗本纪皇姨弟薛华因酒色之忿手刃三

人弃尸于井事发赐自尽

酉阳杂俎蜀市人赵高好斗常入狱满背镂毗沙门

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

册府元龟李愚为平章事与刘昫俱在中书时冯道

已出镇同州而昫与道为婚家而愚性太峻或因旧

事不便要厘革者对论不协愚必曰此事贤家翁所

为更之不亦便乎昫憾其言切于是每言必相诘难

或至喧呼无几两人俱罢相

顺宗实录令狐峘为衡州别驾贞元初李泌为相以

左庶子史馆修撰征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

数侵述睿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泌卒窦参为相恶

其为人贬吉州别驾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闾里有争者不诣官府诣城以

决之

杜阳杂编同昌公主有蠲忿犀其犀圆如弹丸带之

令人蠲忿怒

马令南唐书孟宾于传宾于初归江南生子名归唐

亦能诗肄业庐山国学尝得瀑布诗云练色有穷处

寒声无断时邻房生亦得此联遂交争之助教不能

辨讼于江州各以全篇意格定之而归唐为胜

十国春秋闽刘乙传通文时官凤阁舍人乙尝乘醉

与人争妓既醒惭悔集书籍因酒致失者编以自警

题曰百悔经自后不饮至于终身

前蜀毛文锡传天汉时宦官唐文扆同宰相张格为

表里与文锡争权会文锡以女适仆射庾传素子宴

亲族于枢密院用乐不先奏闻高祖闻鼓吹声怪之

文扆因极口摘其短贬文锡茂州司马子询流维州

籍其家

珍珠船王建平东州诸将争功王宗裕立枯树下未

尝自伐时号枯松太保

辽史萧革传革怙宠专权时夷离毕耶律义先知革

奸佞因侍燕言革所短用之将败事帝不听一日上

令义先对革巡掷义先酒酣曰臣备位大臣纵不能

进忠去佞安能与贼博乎革衔之佯言曰公相谑不

既甚乎义先诟詈不已帝怒皇后解之曰义先酒狂

醒可治也翼日上诏革谓曰义先无礼可痛绳之革

曰义先之才岂逃圣鉴然天下皆知忠直今以酒过

为罪恐咈人望帝以革犯而不校眷遇益厚其矫情

媚上多此类

宋史侯章传章为武胜军节度建隆元年八月授太

子太师封楚国公既罢节镇居常怏怏一日于朝堂

与故旧言晋汉间事时有轻忽章者章厉声曰当辽

主疾作谋归有上书请避暑嵩山者我粗人以战斗

取富贵若此谀佞未尝为之坐中有惭者

王仁赡传仁赡为大内部署以政事与僚属相矛盾

争辩帝前仁赡辞屈责授右卫大将军翼日改唐州

防御使仁赡既失权利因怏怏成疾数日卒

苏易简传易简参知政事时赵昌言亦参知政事与

易简不协至忿争上前上皆优容之

马仁瑀传仁瑀入宋历官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

州防御使移领汉州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凌蔑将帅

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会帝

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

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

孔守正传端拱初拜殿前都虞候领容州观察使一

日侍宴北苑上入元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

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翼日俱诣

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

清异录荆楚贾者与闽商争宿邸荆贾曰尔一等人

横面蛙言通身剑戟天生玉网腹内包虫闽商应之

曰汝辈腹兵亦自不浅盖谓荆字从刀也

宋史尹宪传淳化五年知定州与兵马部署王荣不

协荣素粗暴因忿殴宪仆地宪怏怏致疾数日卒

弭德超传德超为镇州驻泊都监柴禹锡与德超官

同先授班在其上故德超视事月余称病请告居常

怏怏一日诟显及禹锡曰我言国家大事有安社稷

功止得□许大官汝等何人反在我上更令我效汝

辈所为我实耻之又大骂曰汝辈当断头我度上无

守执为汝辈所眩惑显告之太宗怒命膳部郎中知

杂滕中正就第鞫德超具伏下诏夺官职与其家配

隶琼州禁锢未几死

谢德权传德权为崇义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大中

祥符元年议东封命与刘承珪戚纶同计度发运迁

供备库使预修玉清昭应宫时累徙民舍以广宫地

刘承珪议掘地及丈加筑以壮基址德权患其劳役

过甚日与忿争不能夺遂求罢

魏能传能为宁边军路部署与张凝领偏师分道入

幽易牵制契丹之势能畏□不前且不戢所部多俘

夺人马俄徙屯定州明年师还大名时王能曹璨各

领兵归阙即城下钤辖孙全照遣能璨之师由北门

分道先入能师继之能怒全照之后己即疾驱竞入

全照射之能嚄唶不堪夺全照弓以去翌日诣判府

王钦若诬全照射伤押队阁门杨凝词颇纷竞全照

密疏能摧兵退缩师缓失期及师旋不整状上初闻

能逗遛微怒会全照奏乃质实于张凝白守素等即

责授右羽林将军出为巩县都监

道山清话司马君实与吕吉甫在讲筵因论变法事

至于上前纷拿上曰相与讲是非何至乃尔即罢讲

君实气貌愈温粹而吉甫怒气拂膺移时尚不能言

人言一个陕西人一个福建子怎生□合得着

宋史王佑传佑孙质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

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耶质曰事有当争

职也卒不为屈

袁廓传廓判户部勾院强项好争数与判使等较曲

直于上前声气俱厉上每优容之

王曾传景佑元年为枢密使明年封沂国公初吕夷

简参知政事事曾谨甚曾力荐为相及夷简位曾上

任事久多所专决曾不能堪议论间有异同遂求罢

仁宗疑以问曾曰卿亦有所不足耶时外传知秦州

王继明纳赂夷简曾因及之帝以问夷简曾与夷简

交论帝前曾言亦有过者遂与夷简俱罢

名臣言行录外集或问吕希哲曰为小人所詈辱当

何以处之曰上焉者知人与己本一何者为詈何者

为辱自然无忿怒也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

彼为何等人若是答他却与此人等也如此自处忿

心亦自消也

读书镜司马温公在洛下与诸故老时游集相约酒

行果实食品皆不得过五谓之真率会子瞻在黄州

与邻里往还子瞻既绝俸而往还者亦多贫自言有

三养曰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叶石

林云山居馔具不时得吾又不能多饮乃兼取二者

而参行之戏以语客曰古者行宾客之礼有燕有享

而享其杀也施之各有宜今邂逅而集者用子瞻以

当享非时而特会者用温公以当燕遇所当用必先

举以告客虽无不笑然亦莫吾夺也近知吴越之俗

水陆饾饤至客散而馔不止使司马东坡见之当推

案不食矣

宋史王旦传王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府因

奏事忿争真宗召旦至钦若犹哗不已知节流涕曰

愿与钦若同下御史府旦叱钦若使退帝大怒命付

狱旦从容曰钦若等恃陛下厚顾尚烦谴诃当行朝

典愿且还内来日取旨明日召旦前问之旦曰钦若

等当黜未知坐以何罪帝曰坐忿争无礼旦曰陛下

奄有天下使大臣坐忿争无礼之罪或闻外国恐无

以威远帝曰卿意如何旦曰愿至中书召钦若等宣

示陛下含容之意且戒约之俟少间罢之未晚也帝

曰非卿之言朕固难忍后月余钦若等皆罢

丁谓传诏以二府兼东宫官遂加谓门下侍郎兼太

子少傅而李迪先兼少傅乃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

丞故事左右丞非两省侍郎所兼而谓意特以抑迪

也谓所善林特自宾客改詹事谓欲引为枢密副使

兼宾客迪执不可因大诟之既入对斥谓奸邪不法

事愿与俱付御史杂治语在迪传帝因格前制不下

乃罢谓为户部尚书迪为户部侍郎寻以谓知河南

府迪知郓州明日入谢帝诘所争状谓对曰非臣敢

争乃迪忿詈臣尔愿复留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

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即入中书视事如故

刘攽传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考试开

封举人与同院王介争詈为监察御史所劾罢礼院

刘沆传沆为右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奉使契

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

出知潭州

归田诗话或谓荆公好与人争在朝则与人争新法

在野则与谢公争墩亦善谑也

宋史曾布传布当国蔡京为左丞京与布异会布拟

陈佑甫为户部侍郎京奏曰爵禄者陛下之爵禄奈

何使宰相私其亲布□陈迪佑甫子也布忿然争辨

久之声色稍厉温益叱布曰曾布上前安得失礼徽

宗不悦而罢御史遂攻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

翟汝文传绍兴元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

事同提举修政局时秦桧相四方奏请填委未决吏

缘为奸汝文语桧宜责都司程考吏牍稽迟者惩之

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

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

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罢去以卒先是汝文

在枢密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引用之然汝

文性刚不为桧屈对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

徐处仁传处仁为中书侍郎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

宰兼门下侍郎处仁言论初与吴敏李纲合寻亦有

异议尝与敏争事掷笔中敏面鼻额为黑唐恪耿南

仲聂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讽言者论之与敏俱

罢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

李伯玉传伯玉字纯甫饶州余干人端平二年进士

第二度宗即位兼侍读权礼部侍郎升兼同修国史

实录院同修撰贾似道尝集百官议事忽厉声曰诸

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众默然莫敢应者伯玉答

曰伯玉殿试第二名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

至此似道虽改容而有怒色既退即治归

梦溪笔谈鞠真卿守润州民有斗殴者本罪之外别

令先殴者出钱以与后应者小人靳财兼不愤输钱

于敌人终日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谈苑熙河之师上意甚欲得木征以内殿崇班钱五

千贯购之熙宁六年木征降于常河诺城王韶奏以

为令王君万韩存宝招呼李宪奏以为与燕达纳款

韶宪争功隙由此启上尝对石惠卿称宪禽木征之

功盖宪之面奏详于韶之条奏故也安南之师上欲

遣宪与赵往韶时在枢府与王安石共争之由是

罢宪而遣郭逵上不平二公之争使宪举河西既而

逵败绩而宪有功故上益以宪为可用高若讷作中

丞与小黄门同监修祭器遂同书奏状议者非之

寓简韩治与同僚处一日有卒悍厉众皆怒之唯韩

不顾徐言曰无忿疾于顽惟顽能致人忿故也人谓

其有家学盖魏公之后

贤奕编韩魏公言庆历中与范文正公富文忠公同

在西府上前争事议论各别下殿时不失和气如未

尝争也当时相善三人正如推车盖其心主于车可

行而已不为己也

东坡示参寥云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

辄居吾上艾人俯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桃符怒往复争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

门户何暇争闲气耶此极可为浅学争辩者之喻

金史后妃传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有识度景祖与

客饮有醉而喧呶者辄自歌以释其忿争景祖没后

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会桓散达偕来是时已

有隙被酒语相侵不能平遂举刃相向后起两执其

手谓桓散达曰汝等皆吾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遽

忘吾夫之恩与小儿子辈忿争乎因自作歌桓散

达怒乃解

桓传桓散达兄弟尝事景祖世祖初季父跋黑

有异志阴诱桓欲与为乱昭肃皇后往邑屯村世

祖肃宗皆从行遇桓散达各被酒言语纷争遂相

殴击举刃相向昭肃皇后亲解之乃止

宗室传宗盘拜太师与宗干宗翰并领三省事熙宗

优礼宗室宗翰没后宗盘日益跋扈尝与宗干争论

于上前即上表求退乌野奏曰陛下富于春秋而大

臣不协恐非国家之福熙宗因为两解宗盘愈骄恣

后于熙宗前持刃向宗干都点检萧仲恭呵止之

杲传杲本名撒离喝海陵念撒离喝久握兵在外颇

得士心忌之以为行台左丞相兼左副元帅又恐不

奉命阳尊以殊礼使系属籍以玉带玺书赐之撒离

喝至汴诏谕行台右丞相副元帅挞不野无使撒离

喝领军事撒喝不知每事辄争之挞不野诡曰太

师梁王以陕西事属公以河南事属挞不野今未尝

别奉诏命陕西之事挞不野固不敢干涉挞不野久

在河南将帅畏而附之撒离喝始至势孤争之不得

白于朝大臣知上旨报曰如梁王教及诏使至汴谕

旨与挞不野使还挞不野独有附奏撒离喝不得与

闻人皆知海陵使挞不野图之矣

大传海陵疑左副元帅撒离喝以为行台左丞相

使伺察之诏军事不令撒离喝与闻撒离喝不知

海陵意旨每与争军事不能得遂与有隙海陵

竟杀撒离喝召入朝拜尚书右丞封神麓郡王

李石传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

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轻孰重

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

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趣

有司拯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

宗室传襄本名永庆子和尚封应国公赐名乐善左

宣徽使许霖之子知彰与和尚斗争其母妃命家奴

捽入陵辱之使人曳霖至第殴詈之明日霖诉于朝

诏大兴尹萧玉左丞良弼权御史大夫张忠辅左司

员外郎王全杂治妃杖一百杀其家奴为首者余决

杖有差霖尝跪于妃前失大臣体及所诉有妄笞二

斡勒合打传合打遥授同知太原府事仍领其众俄

以本官遥授彰德军节度使权河东河北宣抚副使

督粮饷往代州合打不欲行因与宣抚使完颜伯嘉

争辨合打恐伯嘉奏闻乃先奏伯嘉辱己御史台廉

得其事未及奏伯嘉合打皆改迁

元史刘亨安传都元帅塔海征巴蜀攻散关破剑门

出奇制胜战功居多进围成都亨安为先锋大破之

于城西生擒宋将陈侍郎有乔长官与亨安争功未

几攻城乔为炮所伤亨安负之以出乔感愧

敬俨传俨为都事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省争政事

闻俨曰省台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乃以小故

忿争而渎上听乎

明外史李善长传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与中丞刘

基争法面询基不自安请告归

见闻搜玉夏元吉湘阴人永乐间勋德宠眷为时元

臣器量宏厚人莫能及或问量可学乎答曰吾幼时

遇犯者则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无相

校意

湖广通志吴良吉字亦梁黄冈人闻阳明讲良知学

鬻产得五金同友往从之一日争论阳明前气微厉

阳明以目摄之曰汝见盘在杯下所以能载杯汝见

案在盘下所以能载盘汝见地在案下所以能载案

吉领其训退而泣下嗣是益自励

列朝诗集刘绘字子素嘉靖乙未进士在省垣值夏

贵溪用事抗疏诋諅上颇是之贵溪度无以难乃遣

客李宝以相术来说子素怒捽宝柱下已而从给舍

寿贵溪贵溪手持玉器行酒子素挥其碗碎地客尽

惊出明日疏夏十罪不报

明外史陆深传深擢山西提学副使与御史赵镗争

事互劾镗谪官深逮问复职已改浙江仍视学政

浙江通志项大章尝语人曰人好竞处之以恬人好

争处之以忍

 忿争部杂录

诗经小雅小旻维迩言是争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贲读为愤怒气充实也

祭义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

不与争也

致让以去争也

忿言不反于身

人不能无忿怒忿怒之言当由其

不直直则人服不敢以忿言来也

坊记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

无辞而行情则民争

儒行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乡饮酒义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左传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

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

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

弗可为矣今吾子铸刑书将以靖民民知争端矣将

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

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国语人有言曰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

管子法禁篇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

律者所以定分而止争也

老子下篇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胜敌者不争

庄子人间世篇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

知也者争之器也

庄子胠箧篇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秋水篇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

则阳篇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列子说符篇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

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尹文子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

鹖冠子弃细忿之愧立累世之名

荀子王制篇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则必争争

则乱乱则穷矣

富国篇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

礼论篇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

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性恶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

辞让亡焉

韩非子孤愤篇以□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以

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争其

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

一国争其数不胜也

外储说左上篇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

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

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

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八说篇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五□篇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

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

疏客必食非□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

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显学篇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

之疾战拒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

史记律书自含血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

好恶喜怒之气

孙武子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

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货殖传临灾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

而足智好议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大国之风也

汉书娄敬传敬曰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

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此亦搤天下之亢

而拊其背也

淮南子原道训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

也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先故疾

而不迟昔舜耕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硗埆以封壤

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

深潭相予

齐俗训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夫民有余即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

故物丰则欲省求赡则争止

诠言训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二争者

生虽有贤者勿能治

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

兵略训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赡则争争则强□弱

而勇侵怯

说山训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之中则

争取小焉

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

高乎

立慬者非学斗争也慬立而生不让

大戴礼主言篇上恶贪则下耻争

礼察篇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

繁矣

曾子大孝篇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已

汉王褒僮约喂猪纵犬勿与邻里争斗

刘向上封事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

后汉书桓谭传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雠

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

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复法禁

者也

党锢传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之忿滥入党中

盐铁论诏圣篇富则仁生则争止

澹古

赡字

风俗通俗说二人共澡手令人争斗无异器当共澡

者其祝曰人相爱狗相啮言狗斗时洒之以水便自

解也

坐不移□俗说移□令人争斗

申鉴改礼篇君臣亲而有礼百僚和而不同让而不

争勤而无怨无事惟职是司此治国之风也

君臣争名朝廷争功士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

之风也

杜预左传然授兵登陴

然劲忿貌

嵇康家诫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预也

文中子魏相篇仇璋问君子有争乎子曰见利争让

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贾公彦书经疏朋家作仇正义曰小人好忿天性之

谭子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而人无所

不嗜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叛鼓天下之怨激烈士

之忿食之道非细也

不有赏劝焉得斗争

宋史地理志登莱高密负海之北楚商兼凑民性愎

戾而好讼斗

易潜虚资初衣食货赂生养之具争怨之府争怨之

府当义治也

书夫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得之

后毋得争也皆曰诺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欢也

瞲然见横芥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

击有伤者夫惕然亟归而叹曰今天下之利大于

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欢而信其

约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省心录好胜者必争贪荣者必辱

朱子语类门人有与人交讼者先生数责之云欲之

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争夺而至怨雠

埤雅欲蠲人之忿则赠之以青堂青堂一名合欢

应谐录两人相构于衢甲曰你欺心乙曰你欺心甲

曰你没天理乙曰你没天理阳明先生闻之谓门弟

子曰小子听之两人谆谆然讲学也门人曰诟也焉

为学曰汝不闻乎曰心曰天理非讲学而何曰既讲

学又焉诟曰夫夫也惟知求诸人不知反诸己故也

御龙子集犯而不校忘乎在人也恕也自反而忠尽

乎在我也忠也忠尽而恕无不行是故委之忘人己

不报无道与不校何择焉曰无道不止于犯而已非

礼之加或越纪而败常焉是可甘媚而隐忍耶

吕泾野集有一相知见先生言二友因争取书抄至

失和气先生谓之曰试问所抄书中有此事否且何

不出一言以箴规之对曰惟至人能受尽言曰先

做了个至人亦自可使人受尽言矣

吕新吾集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不与居积

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

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读书镜韩持国知颍州时彦以状元及第判州事每

称状元持国怒曰状元无官耶自是改呼佥判彦终

身衔之马涓亦以状元及第判秦州亦呼状元秦帅

穆晋伯曰状元者及第未除也既为判官则勿称之

矣涓愧谢之予尝举此以问客曰二事绝类而一衔

之一谢之何与客曰人品不同耳予曰固然持国厉

声而□之故其人多怨晋伯平心以道之故其人多

悦程子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此

 谓也

图书编圣训释目斗有三今俗有忿集众执持凶器

相殴者有因忿以酒食相胜争觅异品盛设筵宴或

出银谢中多至数十而其作中者利于得谢愈搬弄

是非构成大衅报复相寻又有因时节赛会妆饰神

船搬演戏文施张灯火鸣金放铳彼此相角亦谓之

斗是皆败俗糜财有损无益

 忿争部外编

列子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崩折天

柱绝地维

庄子则阳篇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

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

旬有五日而后反

符子齐鲁争汶阳之田鲁侯有忧色周礼往见曰臣

尝昼寝有群虱共斗乎衣中相杀者大半虱父止之

曰吾与汝所虑不过容口而已奚用交战为群虱乃

止今以汶阳之田惑君之心曾不如一虱之智也

韩非子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一

人曰吾与黄帝兄同年讼此不决以后息为胜

乌台诗案苏舜举言闻人说一小话云燕以日出为

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

诉之凤凰路逢一禽谓燕曰凤凰渴睡都是训狐权

摄轼赠舜举云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以讥讽王

庭老等如训狐不分别是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