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部汇考一
上古
伏羲氏母华胥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太□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
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按拾遗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
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
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按路史太昊纪庖牺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
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屦以跧之意有所
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以十月四日降神
神农氏母女登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
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
按孝经钩命诀女登感龙生帝嵬魁嵬魁神农名
按春秋元命苞女登游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
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为神农
按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
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按外纪少典氏之君娶于有蟜氏之女曰安登生二
子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
治天下故曰炎帝
按路史炎帝纪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列山
之石室生而九井出焉
黄帝母附宝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
母
不载
注
正义曰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
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按孝经钩命诀附宝出降大灵生帝轩
按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母曰附宝有蟜氏之女也
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而孕
按拾遗记轩辕出自有熊之国母曰昊枢以戊己之
日生故以土德称王也
按河图始开图黄帝名轩北斗黄帝之精母地祇之
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胸文
曰黄帝子
少昊母女节一曰皇娥
按汉书律历志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
母
不载
按河图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意感生白帝朱宣
按拾遗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
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及皇娥生少
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
按宋书符瑞志帝挚少昊氏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
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
颛顼母昌仆一曰枢
按史记五帝本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
高阳有圣德焉
注
正义曰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
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霓贯月正白感
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按山海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
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趾取淖子
曰阿女生帝颛顼
按帝王世纪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
姓也母曰景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
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
按宋书符瑞志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
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
按路史高阳氏纪颛顼祖曰昌意黄帝之震适也行
劣不似逊于若水取蜀山氏曰景生帝干荒擢首
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取蜀山氏曰枢是为
河女所谓淖子也淖子感摇光于幽房而生颛顼
帝喾高辛氏母裒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生而
神灵自言其名
母
不载
按帝王世纪帝喾高辛氏姬氏也其母生见其神异
自言其名曰□龆龀有圣德
按路史高辛氏纪父侨极取阵丰氏曰裒履大迹而
生喾方喾之生握裒莫觉生而神异自言其名
陶唐氏
帝尧母庆都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
注
索隐曰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耆氏案
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河之南寄于伊长
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
按帝王世纪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孕十四月
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
有虞氏
帝舜母握登
按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瞍盲而舜母死瞽瞍更娶
妻而生象
名
不载
注
正义曰瞍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
于姚墟故姓姚
夏后氏
禹母女志又曰修己或作女嬉
按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
母
不载
注
索隐曰系本鲧取有莘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
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
按尚书帝命期禹白帝精以星感修己山行见流星
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
按吴越春秋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
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
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
川也
按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父鲧妻修己见流星
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拆而生禹于石纽
帝启母涂山氏女名女娲一名女娇
按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禹之子母涂山氏之女也
按世本禹娶涂山氏女名女娲
按吴越春秋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
度制乃辞曰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
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按列女传涂山氏长女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
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三过其家不入其门涂
山独明教训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君
子谓涂山强于教诲
帝少康母后缗
按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母
不载
注
正义曰帝王纪云初奡之杀帝相也妃仍氏女
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
按外纪少康母帝相之后有仍国君之女也寒浞□
羿灭夏氏时少康方在怀妊相后乃奔归有仍之国
而生少康
商
殷汤母扶都
按史记殷本纪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母
不载
按河图着命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生黑帝子汤
按帝王世纪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
乙日生汤故名履字天乙是谓成汤
周
文王母太任
按史记周本纪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按列女传太任者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
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
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能以胎教而生文王
按宋书符瑞志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于
豖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
武王母太姒
按史记周本纪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
正妃也
按外纪壬辰二十有三祀周西伯昌生子发初昌为
世子娶于有莘曰太姒太姒不□忌生十子长曰伯
邑考早卒次曰发性慈和有圣德
成王母邑姜
按史记周本纪武王崩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母
不载
按帝王世纪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生太子诵
按新书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
而不喧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成王
生仁者养之孝者襁之四贤傍之成王有知而选太
公为师周公为傅前有与计而后有与虑也
秦
始皇母吕不韦姬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
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
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
代立为秦王九年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
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
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
攻毐毐败车裂以徇灭其宗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
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
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
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
注
正义曰说苑云秦始皇太后不谨幸即嫪毐始
皇取毐四支车裂之取两弟扑杀之取太后迁之
咸阳宫下令曰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
脊谏而死者二十七人茅焦乃上说曰齐客茅焦
愿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告若不见阙下积死人
耶使者问焦焦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之心囊
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蒺藜
谏士有桀纣之治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王
乃自迎太后归咸阳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太
后大喜曰天下亢直使败复成安秦社稷使妾母
子复相见者茅君之力也
汉
高祖十二年惠帝即位尊吕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
按汉书惠帝本纪高祖十二年五月丙寅太子即皇
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高祖吕皇后传后父吕
公单父人也生惠帝高祖二年立孝惠为太子后汉
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太子为人仁弱
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赖公卿大臣争之得无
易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
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
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
汝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汝子耶乃召赵王诛之
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赵相相征至长安
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
霸上入宫挟与起居饮食数月帝晨出射赵王不能
早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迟帝还赵王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使居鞠域
中名曰人彘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
其为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
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以此
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惠帝七年太后取后宫美人子立为帝太后临朝
按汉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高后纪太后立帝姊鲁
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
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按
高祖吕皇后传七年惠帝崩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疆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
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陈平曰何解辟疆
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
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官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
安君等幸脱祸矣丞相如辟疆计请之太后说其哭
乃哀吕氏权由此起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太后临朝
称制
高后四年皇太后诏废少帝立恒山王弘为皇帝
按汉书高后纪高后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
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
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驩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
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
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
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
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
八年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王以下金
按汉书高后纪八年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
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
差大赦天下 按高祖吕皇后传太后持天下八年
病犬祸而崩语在五行志病困以赵王禄为上将军
居北军梁王产为相国居南军戒禄产曰高祖与大
臣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大臣不平
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太后崩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产
禄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而迎立代王是为
孝文皇帝
文帝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见于高庙遣车骑将军
薄昭迎皇太后于代
按汉书文帝本纪云云 按高祖薄姬传姬文帝母
也父吴人秦时与故魏王宗女魏媪通生薄姬及诸
侯畔秦魏豹立为王而魏媪纳其女于魏宫许负相
薄姬当生天子及汉使曹参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
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纳
后宫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从子之代为代太后
太后弟薄昭从如代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
立后疾外家吕氏强暴皆称薄氏仁善故迎立代王
为皇帝尊太后为皇太后
后七年六月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窦氏曰皇
太后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按孝文窦皇后传后景帝
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孝惠七年生景帝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
代王为帝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数月公卿请
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景帝
立皇后为皇太后
景帝中六年更太后宫官名为长信少府
按汉书景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公卿表长信詹事
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
注
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也居长信宫则曰
长信少府居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也
后三年正月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等皆为列侯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孝景王皇后传后武帝
母也父王仲槐里人母臧儿故燕王臧荼孙也为仲
妻生男信与两女而仲死臧儿更嫁为长陵田氏妇
生男蚡胜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
儿卜筮曰两女当贵欲倚两女夺金氏金氏怒不肯
与决乃内太子宫太子爱幸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
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
也未几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是时薄皇后
无子后数岁景帝立齐栗姬男为太子而王夫人男
为胶东王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
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
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会薄皇后
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
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
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自贤之又耳
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
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
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耶遂
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
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皇后立九年景
帝崩武帝即位为皇太后尊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
封田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王氏田氏侯者凡三
人
武帝后元二年二月戊辰太子即皇帝位秋七月追
尊赵倢为皇太后起云陵
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按钩弋赵倢传倢昭
帝母也居钩弋宫大有宠元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
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
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钩弋倢从幸甘
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后卫太子败上疾病乃立钩弋
子为皇太子昭帝即位追尊钩弋倢为皇太后发
卒二万人起云陵邑三千户
昭帝元平元年昌邑王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寻昌
邑王被废宣帝立太后归长乐宫初置屯卫
按汉书宣帝本纪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
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
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巳光奏王贺淫乱请废择支子
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
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
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庚申入未
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
皇帝位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 按孝
昭上官皇后传后祖父桀陇西上邽人也桀子安取
霍光女结婚相亲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
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
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主欢有诏外人侍长主长主
内周阳氏女令配耦帝时上宫安有女即霍光外孙
安因光欲内之光以为尚幼不听安素与丁外人善
说外人曰闻长主内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
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
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
外人喜言于长主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倢
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
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
皆为□□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后立十岁而昭帝
崩后年十四五云昌邑王贺征即位尊皇后为皇太
后
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尊王皇后曰皇太后
注
文颖曰□成王皇后母养元帝者也
按汉书元帝本纪云云 按孝宣王皇后传后父奉
光少时好斗鸡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相识奉光
有女年十余岁每当适人所当适辄死故久不行及
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稍进为倢霍皇后废上怜许
太子早失母几为霍氏所害于是乃选后宫素谨慎
而无子者遂立王倢为皇后令母养太子立十六
年宣帝崩元帝即位为皇太后
元帝竟宁元年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
皇太后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
将军领尚书事
按汉书成帝本纪云云 按孝元王皇后传后成帝
母也家凡十侯五大司马外戚莫甚焉 按元后传
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甘露三年生成帝于甲馆画
堂为世适皇孙宣帝爱之自名曰骜字太孙常置左
右后三年宣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元帝立太孙为
太子以母王妃为倢封父禁为阳平侯后三日倢
立为皇后禁位特进禁弟弘至长乐卫尉永光三
年禁薨长子凤嗣侯为卫尉侍中皇后自有子后希
复进见太子壮大宽博恭慎语在成纪其后幸酒乐
宴乐元帝不以为能而傅昭仪有宠于上生定陶共
王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辇常有意
欲废太子而立共王时凤在位与皇后太子同心忧
惧赖侍中史丹拥右太子语在丹传上亦以皇后素
谨慎而太子先帝所常留意故得不废元帝崩太子
立是为孝成帝尊皇后为皇太后以凤为大司马大
将军领尚书事益封五千户王氏之兴自凤始
成帝绥和二年哀帝即位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尊定
陶太后傅氏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
詹事
按汉书哀帝本纪绥和二年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
位谒高庙尊皇后曰皇太后五月丙戌诏曰春秋母
以子贵尊定陶太后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各
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 按孝成赵皇后
传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
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
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
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贵倾后宫许后之废也上
欲立倢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难之上立封赵倢
父临为成阳侯后月余乃立倢为皇后后既立
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姊弟专宠十余
年卒皆无子末年定陶王来朝王祖母傅太后私赂
遗赵皇后昭仪定陶王竟为太子明年春成帝崩哀
帝立尊赵皇后为皇太后 按傅昭仪传昭仪哀帝
祖母也元帝即位立为倢产一男一女女为平都
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
陶太后后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傅太
后躬自养视既壮大成帝无继嗣时中山孝王在元
延四年孝王及定陶王皆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宝赂
遗赵昭仪及帝舅骠骑将军王根阴为王求汉嗣皆
见上无子欲豫自结为久长计更称誉定陶王上亦
自器之明年遂征定陶王立为太子语在哀纪月余
天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后太子议欲
谢少傅阎崇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为人后
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元以为当谢太子
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元左迁少府以光禄
勋师丹为太傅诏傅太后与太子母丁姬自居定陶
国邸下有司议皇太子得与傅太后丁姬相见不有
司奏议不得相见顷之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太后
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成帝曰太子承正统当共养
陛下不得复顾私亲王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
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是令
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小养太子独不得成
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
未央宫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宜立丁姬为帝太
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从师
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
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
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
追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侯恭皇后父为褒德侯
哀帝建平二年诏尊恭皇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称
永信宫恭皇后丁氏为帝太后称中安宫寻帝太后
丁氏崩行祔葬之礼
按汉书哀帝本纪建平二年夏四月诏曰汉家之制
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
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恭皇后曰帝太后
称中安宫立恭皇庙于京师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
崩上曰朕闻夫妇一体诗云□则异室死则同穴昔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殡在西阶下请合葬而许之祔
葬之礼自周兴焉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孝子事亡如
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遂葬定陶发陈留济
阴近郡国五万人穿复土 按傅昭仪传后岁余遂
下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
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
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
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
为皇太后□四太后各置少府大仆秩皆中二千石
傅太后既尊后尢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
孝王母冯太后□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
杀
孺子婴居摄元年三月尊王皇后曰皇太后
按孝平王皇后传后安汉公太傅大司马莽女也平
帝即位年九岁成帝母太皇太后称制而莽秉政莽
欲依霍光故事以女配帝太后意不欲也莽设变诈
令女必入因以自重事在莽传太后不得已而许之
后立岁余平帝崩莽立孝宣帝元孙婴为孺子莽摄
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
新莽始
建国元年
莽废孺子为定安公孝平皇后为定安太
后又更号为黄皇室主
按孝平王皇后传莽即真以婴为定安公改皇太后
号为定安公太后时年十八矣为人婉瘱有节操自
刘氏废常称疾不朝会莽敬惮伤哀欲嫁之乃更号
为黄皇室主令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世子襐饰将
医往问疾后大怒笞鞭其旁侍御因发病不肯起莽
遂不复强也及汉兵诛莽燔烧未央宫后曰何面目
以见汉家自投火而死
后汉
后汉制皇太后置少府卫尉及余吏等官皆以宫名
为号员数秩次如中宫
按后汉书百官志秦有詹事一人位在长秋上亦宦
者主中诸官成帝省之以其职并长秋是后皇后当
法驾出则中谒中宦者职吏权兼詹事奉引讫罢宦
者诛后尚书选兼职吏一人奉引云其中长信长乐
宫者署少府一人职如长秋及余吏皆以宫名为号
员数秩次如中宫本注曰帝祖母称长信宫故有长
信少府长乐少府位在长秋上及职吏皆宦者秩次
如中宫长乐又有卫尉仆为太仆皆二千石在少府
上丞六百石其崩则省不常置
光武中元二年明帝即位尊母阴皇后为皇太后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
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光烈阴皇后传后讳
丽华南阳新野人光武即位以后为贵人十七年废
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
性仁孝矜慈七岁失父虽已数十年言及未尝不流
涕帝见常太息显宗即位尊后为太后
明帝永平三年皇太后阴氏幸章陵观旧庐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三年冬十月甲子车驾从
皇太后幸章陵观旧庐十二月戊辰至自章陵 按
光烈阴皇后传永平三年冬帝从太后幸章陵置酒
旧宅会阴邓故人诸家子孙□受赏赐
永平七年春正月癸卯皇太后阴氏崩二月庚申葬
光烈皇后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按光烈阴皇后传七年
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明帝性孝爱追
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
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
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会毕帝从席前伏御□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
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九尊皇
后曰皇太后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按明德马皇后传后讳
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从兄严求进女掖庭由是
选后入太子宫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
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后
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惇笃恩
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永平三年立为
皇后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诸贵人当徙
居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玉赤绶加安车驷马
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自撰显宗起居
注削去兄防参医药事帝请曰黄门舅旦夕供养且
一年既无褒异又不录勤劳无乃过乎太后曰吾不
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着也
章帝建初二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手诏不许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 按明德马皇后传建初
元年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
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
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
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又田蚡窦婴宠
贵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
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
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
乎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
布无香熏之饰者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
心自□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
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
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巳
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
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
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帝省诏悲叹复重
请曰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
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
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
不可稽留太后报曰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
获谦谦之名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
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受高祖约无军功非刘氏
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
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迭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且
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
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足而必
当得一县乎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
亲为上今数遭变异□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
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急有胸中
气不可不顺也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
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时新平主家御
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时
当谒原陵自引守备不慎惭见陵园遂不行初太夫
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廖等即时减削其外
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
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轨法度者
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广平巨鹿乐成王车骑朴素无
金银之饰帝以白太后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
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乃置织
室蚕于濯龙中数往观视以为娱乐常与帝旦夕言
道政事及教授诸小王论语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
日
建初四年帝封爵三舅太后仍不许寻崩祔葬如故
事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四年六月癸丑皇太后马
氏崩秋七月壬戌葬明德皇太后 按明德马皇后
传四年天下丰稔方垂无事帝封三舅廖防光为列
侯□辞让愿就关内侯太后闻之曰圣人设教各有
其方知人情性莫能齐也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
顾命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
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冀乘此道不负先帝所以化
导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目之日无所复恨何意老
志复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廖等不得已受封爵
而退位归第焉太后其年寝疾不信巫祝小医数敕
绝祷祀至六月崩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余合葬显
节陵
章和二年和帝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诏以兄侍中宪为内辅太尉邓彪为太傅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帝母梁贵人为窦皇后所谮忧
卒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立为皇太子章和
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
太后临朝庚戌皇太后诏曰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
至德要道天下清静庶事咸宁今皇帝以幼年茕茕
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外有大国贤王□为藩屏内有
公卿大夫统理本朝恭己受成夫何忧哉然守文之
际必有内辅以参听断侍中宪朕之元兄行能兼备
忠孝尢笃先帝所器亲受遗诏当以旧典辅斯职焉
宪固执谦让节不可夺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
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
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
彪聪明康强可谓老成黄矣其以彪为太傅赐爵
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
位于戏群公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职爱养元元绥以
中和称朕意焉 按章德窦皇后传后讳某扶风平
陵人大司徒融之曾孙也建初二年后与女弟俱以
选例入是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肃宗先闻后
有才色及见雅以为美马太后亦异焉因入掖庭见
于北宫章德殿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明年
遂为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后既无子梁贵人
生和帝后养为己子帝崩和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
皇太后临朝
和帝永元九年皇太后窦氏崩因追尊皇妣梁贵人
为皇太后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九年闰月辛巳皇太后窦
氏崩丙申葬章德皇后九月甲子追尊皇妣梁贵人
为皇太后冬十月乙酉改葬恭怀梁皇后于西陵
按章德窦皇后传九年太后崩未及葬而梁贵人姊
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
张奋上奏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太后尊号不宜
合葬先帝百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
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祀十年深惟大义礼臣
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
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于是合葬敬陵在位十八
年 按梁贵人传贵人梁之女也建初二年亦与
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四年生和帝窦后养为己
子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
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九年太后崩未及葬而梁贵
人姊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帝以贵人酷殁殓葬
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
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元兴元年殇帝即位尊母邓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
朝
按后汉书殇帝本纪孝殇皇帝讳隆和帝少子也元
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时诞育百余日尊
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按和熹邓皇后传后讳
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永元四年当以选
入会训卒七年后复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八年入掖
庭为贵人十四年夏阴后以巫蛊事废至冬立为皇
后元兴元年帝崩长子平原王有疾而诸皇子夭殁
前后十数后生者辄隐秘养于人间殇帝生始百日
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和帝葬后宫
人并归园太后赐周冯贵人策曰朕与贵人托配后
庭共欢等列十有余年不获福佑先帝早弃天下孤
心茕茕靡所瞻仰夙夜永怀感怆发中今当以旧典
分归后园惨结增叹燕燕之诗曷能喻焉其赐贵人
玉青盖车采饰辂骏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
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赐冯贵人玉赤绶以未有头上
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
殇帝延平元年太后诏宽诸犯禁锢及掖庭宫人皆
为平民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
按后汉书殇帝本纪延平元年五月辛卯皇太后诏
曰皇帝幼冲承统鸿业朕且权礼佐助听政兢兢寅
畏不知所济深惟至治之本道化在前刑罚在后将
稽中和广施庆惠与吏民更始其大赦天下自建武
以来诸犯禁锢诏书虽解有司持重多不奉行其皆
复为平民六月丁卯诏司徒大司农长乐少府曰朕
以无德佐助统政夙夜经营惧失厥衷思惟治道由
近及远先内后外自建武之初以至于今八十余年
宫人岁增房御弥广又宗室坐事没入者犹托名公
族甚可愍焉今悉免遣及掖庭宫人皆为庶民以抒
幽隔郁滞之情诸官府郡国王侯家奴婢姓刘及疲
癃羸老皆上其名务令实悉 按安帝本纪恭宗孝
安皇帝讳佑肃宗孙也父清河孝王庆母左姬年十
岁好学史书和帝常称之数见禁中延平元年庆始
就国邓太后特诏留帝于清河邸八月殇帝崩太后
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玉
青盖车迎帝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
服群臣陪位引拜帝为长安侯皇太后诏曰先帝圣
德淑茂早弃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
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朕惟平原王
素被痼疾念宗庙之重思继嗣之统惟长安侯佑质
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诗论笃学乐古仁惠爱下年
已十三有成人之志亲德系后莫宜于佑礼昆弟之
子犹己子春秋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
王父命其以佑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按礼仪奏
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
长安侯佑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大行皇帝
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孙谦恭慈顺在孺
而勤宜奉郊庙承统大业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
审君汉国允执其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
之哉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年十三太后
犹临朝 按和熹邓皇后传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
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
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御者
共枉吉成以巫蛊事遂下掖庭考讯辞证明白太后
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无恶言今反若此不
合人情更自呼见实核果御者所为莫不叹服以为
圣明常以鬼神难征淫祀无福乃诏有司罢诸祠官
不合典礼者又诏赦除建武以来诸犯妖恶及马窦
家属所被禁锢者皆复之为平人减大官导官尚方
内者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自非供陵庙稻粱米
不得导择朝夕一肉饭而已旧大官汤官经用岁且
二万万太后敕止曰杀省珍费自是裁数千万及郡
国所贡皆减其过半悉斥卖上林鹰犬其蜀汉扣器
九带佩刀并不复调止画工三十九种又御府尚方
织室锦绣冰纨绮縠金银珠玉犀象□瑁雕镂玩弄
之物皆绝不作离宫别馆储峙米糒薪炭悉令省之
又诏诸园贵人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
者令园监实核上名自御北宫增喜观阅问之恣其
去留即日免遣者五六百人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
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康陵方
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诏告司隶校
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
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咎在执法怠
懈不辄行其罚故也今车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
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
加检敕勿相容护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太后愍
阴氏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敕还资财五百余万
安帝永初二年以旱皇太后亲幸洛阳寺录囚澍雨
大降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二年五月旱丙寅皇太后
幸洛阳寺及若卢狱录囚徒赐河南尹廷尉卿及官
属以下各有差即日降雨 按和熹邓皇后传永初
二年夏京师旱亲幸洛阳寺录冤狱有囚实不杀人
而被考自诬羸困舆见畏吏不敢言将去举头若欲
自诉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具得枉实即时收
洛阳令下狱抵罪行未还宫澍雨大降
永初三年太后戒祷请祝辞不得妄生不祥语飨会
卫士毋设戏作乐减逐疫侲子之半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和熹邓皇后传永初
三年秋太后体不安左右忧惶祷请祝辞愿得代命
太后闻之即谴怒切敕掖庭令以下但使谢过祈福
不得妄生不祥之言旧事岁终当飨遣卫士大傩逐
疫太后以阴阳不和军旅数兴诏飨会勿设戏作乐
减逐疫侲子之半悉罢象橐驼之属丰年复故
永初四年太后诏谒者刘珍及博士等五十余人诣
东观校雠传记赐赉有差新野君薨太后尽哀毁赙
谥之礼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四年二月乙亥诏谒者刘
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
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冬十月甲戌新野君阴氏薨使
司空持节护丧事 按和熹邓皇后传太后自入宫
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昼省王政夜则诵
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诸儒刘珍等及博
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诣东观雠校传记事毕
奏御赐葛布各有差又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
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及新野君薨太
后自侍疾病至乎终尽忧哀毁损事加于常赠以长
公主赤绶东园秘器玉衣绣衾又赐布三万匹钱三
千万骘等遂固让钱布不受使司空持节护丧事仪
比东海恭王谥曰敬君
永初六年太后再幸洛阳寺录囚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六年夏五月戊辰皇太后
幸洛阳寺录囚徒理冤狱 按和熹邓皇后传久旱
太后比三日幸洛阳录囚徒理出死罪三十六人耐
罪八十人其余减罪死右趾以下至司寇
永初七年春正月庚戌皇太后率大臣命妇谒宗庙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和熹邓皇后传七年
正月初入太庙斋七日赐公卿百僚各有差庚戌谒
宗庙率命妇群妾相礼仪与皇帝交献亲荐成礼而
还因下诏曰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
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
乎传曰非其时不食自今当奉祠陵庙及给御者皆
须时乃上凡所省二十三种
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德政宜令史官着长
乐宫圣德颂勒之金石帝从其言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和熹邓皇后传自太
后临朝水旱十载四裔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
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故天下复平岁还
丰穰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
有注纪上书安帝曰臣闻易载羲农而皇德着书述
唐虞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功于竹帛流音于管
弦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
比迹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
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四海及元兴延平之际国
无储副仰观干象参之人誉援立陛下为天下主永
安汉室绥静四海又遭水潦东州饥荒垂恩元元冠
盖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损膳解骖以赡黎苗恻
隐之恩犹视赤子克己引愆显扬仄陋崇晏晏之政
敷在宽之教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追还徙
人蠲除禁锢政非惠和不图于心制非旧典不访于
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泽丰沛漫衍八方华夏乐
化外裔混并丕功着于大汉硕惠加于生人巍巍之
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古之帝
王左右置史汉之旧典世有注纪夫道有夷崇治有
进退若善政不述细异辄书是为尧汤负洪水大旱
之责而无咸熙假天之美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风之
变而无中兴康宁之功也上考诗书有虞二妃周室
三母修行佐德思不逾阈未有内遭家难外遇灾害
览总大麓经营天物功德巍巍若兹者也宜令史官
着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勋金石悬之日
月摅之罔极以崇陛下烝烝之孝帝从之
元初六年太后开邸第设教学经书督济北河间诸
王子及邓氏近亲躬自监试又置师保以抚循幼者
诏谕从兄邓康寻康以罪免官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和熹邓皇后传元初
六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
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为开
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
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
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
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
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传不云乎饱
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
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
所由来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矫俗厉
薄反之忠孝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
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
烈下念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康以太后久临
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
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
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
尔敢尔耶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
官遣归国绝属籍
建光元年三月癸巳皇太后邓氏崩丙午葬和熹皇
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和熹邓皇后传永宁
二年二月寝病渐笃乃乘辇于前殿见侍中尚书因
北至太子新所缮宫还大赦天下赐诸园贵人王主
群僚钱布各有差诏曰朕以无德托母天下而薄佑
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运危如
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天愧先
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
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以废
病沉滞久不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
解存亡大分无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
朝廷三月崩在位二十年年四十一合葬顺陵
延光四年安帝崩尊皇后阎氏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定策立少帝少帝殇顺帝立迁太后于离宫家属徙
比景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四年二月甲辰南巡狩三
月庚申幸宛帝不豫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
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庚午还宫辛未
夕乃发丧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以兄大鸿胪
阎显为车骑将军定策禁中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
子北乡侯懿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 按顺帝本纪
孝顺皇帝讳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为阎皇后所害
永宁元年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圣大
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谮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
杀之太子数为叹息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共
构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明年三月安帝崩北
乡侯立济阴王以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梓宫悲号不
食内外群僚莫不哀之及北乡侯薨车骑将军阎显
及江京与中常侍刘安陈达等白太后秘不发丧而
更征立诸国王子乃闭宫门屯兵自守十一月丁巳
京师及郡国十六地震是夜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
共斩江京刘安陈达等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锺下
即皇帝位 按安思阎皇后传后讳姬河南荥阳人
也元初元年以选入掖庭甚见宠爱为贵人二年立
为皇后后专房□忌帝幸宫人李氏生皇子保遂鸩
杀李氏后宠既盛而兄弟颇与朝权后遂与大长秋
江京中常侍樊丰等共谮皇太子保废为济阴王四
年春后从帝幸章陵帝道疾崩于叶县后显兄弟及
江京樊丰等谋曰今晏驾道次济阴王在内邂逅公
卿立之还为大害乃伪云帝疾甚徙御卧车行四日
驱驰还宫明日诈遣司徒刘喜诣郊庙社稷告天请
命其夕乃发丧尊后曰皇太后皇太后临朝以显为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太后欲久专国政贪立幼年与
显等定策禁中迎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立为皇帝
显忌大将军耿宝位尊权重威行前朝乃风有司奏
宝及其党与中常侍樊丰中郎将谢恽恽弟侍中笃
笃弟大将军长史宓侍中周广阿毋野王君王圣圣
女永永婿黄门侍郎樊严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
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丰恽广皆下狱死家属
徙比景宓严减死髡钳贬宝为则亭侯遣就国自杀
王圣母子徙雁门于是景为卫尉耀城门校尉晏执
金吾兄弟权要威福自由少帝立二百余日而疾笃
显兄弟及江京等皆在左右京引显屏语曰北乡侯
病不解国嗣宜时有定前不用济阴王今若立之后
必当怨又何不早征诸王子简所置乎显以为然及
少帝薨京白太后征济北河间王子未至而中黄门
孙程合谋杀江京等立济阴王是为顺帝显景晏及
党与皆伏诛迁太后于离宫家属徙比景
顺帝永建元年正月辛未皇太后阎氏崩二月甲申
葬安思皇后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按安思皇后传明年太
后崩在位十二年合葬恭陵
建康元年帝即位尊梁皇后为皇太后
按后汉书帝本纪孝皇帝讳炳顺帝之子也母
曰虞贵人建康元年立为皇太子其年八月庚午即
皇帝位年二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按顺
烈梁皇后传后讳妠大将军商之女恭怀皇后弟之
孙也永建三年与姑俱选入掖庭时年十三相工茅
通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
所未尝见也太史卜兆得寿房又筮得坤之比遂以
为贵人阳嘉元年立贵人为皇后建康元年帝崩后
无子美人虞氏子炳立是为帝尊后为皇太后太
后临朝
帝永嘉元年梁太后与兄冀定策立质帝以久旱
诏减刑祈祷赐恤贫民
按后汉书质帝本纪帝不豫大将军梁冀征帝到
洛阳都亭及帝崩皇太后与冀定策禁中丙辰使
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丁巳封为建平侯
其日即皇帝位年八岁五月甲午诏曰朕以不德托
母天下布政不明每失厥中自春涉夏大旱炎赫忧
心京京故得祷祈明祀冀蒙润泽前虽得雨而宿麦
颇伤比日阴云还复开霁寤寐永叹重怀惨结将二
千石令长不崇宽和暴刻之为乎其令中都官系囚
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郡国有名
山大泽能兴云致雨者二千石长吏各洁斋请祷竭
诚尽礼又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
莫收朕甚愍焉昔文王葬枯骨人赖其德今遣使者
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恤以慰孤魂
按顺烈梁皇后传帝寻崩复立质帝犹秉朝政时
扬徐剧贼寇扰州郡西羌鲜卑及日南蛮夷攻城暴
掠赋敛烦数官民困竭太后夙夜勤劳推心仗贤委
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务崇节俭其贪叨罪慝多
见诛废分兵讨伐群寇消夷海内肃然宗庙以宁
质帝本初元年梁太后与兄冀又定策立桓帝太后
犹临朝政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本初元年梁太后征帝到夏门
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遂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
中闰月庚寅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其
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 按顺烈梁
皇后传后兄大将军冀鸩杀质帝专权暴滥忌害忠
良数以邪说疑误太后遂立桓帝而诛李固太后又
溺于宦官多所封宠以此天下失望
桓帝建和二年三月戊辰帝从皇太后幸大将军梁
冀府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和平元年皇太后始归政寻崩帝尊本生母博园贵
人匽氏为孝崇皇后宫名永乐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和平元年春正月己亥诏曰曩
者遭家不造先帝早世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续之
福询谋台辅稽之兆占既建明哲克定统业天人协
和万国咸宁元服已加将即委付而四方盗窃颇有
未静故假延临政以须安谧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
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远览复子明
辟之义近慕先姑归授之法及今令辰皇帝称制群
公卿士虔恭尔位戮力一心勉同断金展也大成则
所望矣二月甲寅皇太后梁氏崩三月甲午葬顺烈
皇后夏五月庚辰尊博园匽贵人曰孝崇皇后 按
顺烈梁皇后传和平元年春归政于帝太后寝疾遂
笃乃御辇幸宣德殿见宫省官属及诸梁兄弟诏曰
朕素有心下结气从间以来加以浮肿逆害饮食寖
以沉困比使内外劳心请祷私自忖度日夜虚劣不
能复与群公卿士共相终竟援立圣嗣恨不久育养
见其终始今以皇帝将军兄弟委付股肱其各自勉
焉后二日而崩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五合葬宪陵
按孝崇匽皇后传孝崇匽皇后讳明为蠡吾侯翼媵
妾生桓帝桓帝即位明年追尊翼为孝崇皇陵曰博
陵以后为博园贵人和平元年梁太后崩乃就博陵
尊后为孝崇皇后遣司徒持节奉策授玺绶赍乘舆
器服备法物宫曰永乐置太仆少府以下皆如长乐
宫故事(
汉官仪曰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故有长信少府长乐少府及职吏皆宦者为
之)
又置虎贲羽林卫士起宫室分巨鹿九县为后汤
沐邑
元嘉二年夏四月甲寅孝崇皇后匽氏崩五月辛卯
葬孝崇皇后于博陵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按孝崇匽皇后传后在
位三年元嘉二年崩以帝弟平原王石为丧主敛以
东园画梓寿器玉匣饭含之具礼仪制度比恭怀皇
后使司徒持节大长秋奉吊祠赙钱四千万布四万
匹中谒者仆射典护丧事侍御史护大驾卤簿诏安
平王豹河间王建渤海王悝长社益阳二长公主与
诸国侯三百里内者及中二千石二千石令长相皆
会葬将作大匠复土缮庙合葬博陵
永康元年帝崩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与父
武定策迎解渎亭侯宏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帝崩于
德阳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
朝 按灵帝本纪帝讳宏肃宗元孙也曾祖河间孝
王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
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
使守光禄大夫刘鯈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
注
续汉志曰桓帝之初京师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
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
妃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
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城上乌者处高独食不
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公为吏子为徒者言蛮夷
叛逆父既为军吏子弟又为卒徒往击之也一徒死
百乘车者言前一人讨逆既死矣后又遣百乘车往
也车班班者言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帝也妃女数
钱言帝既立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以为堂室也石
上慊慊者言太后虽积金钱犹慊慊常若不足使人
舂黄粱而食之也我欲击之者言太后教帝使卖官
受钱天下忠笃之士怨望欲击鼓求见卿悬鼓者复
怒而止我也 按桓思窦皇后传后讳妙章德皇后
从祖弟之孙女也父讳武延熹八年邓皇后废后以
选入掖庭为贵人其冬立为皇后而御见甚稀帝所
宠惟采女田圣等永康元年冬帝寝疾遂以圣等九
女皆为贵人及崩无嗣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定策
立解渎亭侯宏是为灵帝太后素忌忍积怒田圣等
桓帝梓宫尚在前殿遂杀田圣又欲尽诛诸贵人中
常侍管霸苏康苦谏乃止
灵帝建宁元年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矫诏迁太后于
南宫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
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
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九月丁
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皇太
后迁于南宫
注
太后与窦武密谋欲诛曹节今武等
既诛故太后被迁 按桓思窦皇后传时太后父大
将军武谋诛宦官而中常侍曹节等矫诏杀武迁太
后于南宫云台家属徙比景
建宁二年尊董贵人为孝仁皇后置永乐宫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建宁二年春三月乙巳尊慎园
董贵人为孝仁皇后
注
续汉志曰置永乐宫仪如桓
帝尊匽贵人之礼 按孝仁董皇后传后讳某河间
人为解渎亭侯苌夫人生灵帝建宁元年帝即位追
尊苌为孝仁皇陵曰慎陵以后为慎园贵人及窦氏
诛明年帝使中常侍迎贵人并征贵人兄宠到京师
上尊号曰孝仁皇后居南宫嘉德殿宫称永乐
熹平元年六月癸巳皇太后窦氏崩秋七月甲寅葬
桓思皇后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按桓思窦皇后传窦氏
虽诛帝犹以太后有援立之功建宁四年十月朔率
群臣朝于南宫亲馈上寿黄门令董萌因此数为太
后诉怨帝深纳之供养资奉有加于前中常侍曹节
王甫疾萌附助太后诬以谤讪永乐宫萌坐下狱死
熹平元年太后母卒于比景后感疾而崩立七年合
葬宣陵
中平六年少帝即位尊皇后何氏为皇太后太后临
朝孝仁皇后董氏以忧暴崩献帝立迁何太后于永
安宫遇鸩而崩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帝崩于
南宫嘉德殿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尊皇后
曰皇太后太后临朝大赦天下六月辛亥孝仁皇后
董氏崩秋七月庚寅孝仁皇后归葬河间慎陵 按
献帝本纪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
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渤海
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
后于永安宫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按灵思何
皇后传后讳某南阳宛人家本屠者以选入掖庭生
皇子辩养于史道人家号曰史侯拜后为贵人甚有
宠幸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光和三年立为皇后时
王美人任娠畏后乃服药欲除之而胎安不动又数
梦负日而行四年生皇子协后遂鸩杀美人帝大怒
欲废后诸宦官固请得止董太后自养协号曰董侯
王美人赵国人也以良家子应法相选入掖庭帝愍
协早失母又思美人作追德赋令仪颂中平六年帝
崩皇子辩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后兄大将
军进欲诛宦官反为所害后母舞阳君亦为乱兵所
杀并州牧董卓被征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廷遂废少
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扶弘农王下殿北面
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董卓又议太后踧
迫永乐宫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乃迁于永安宫因
进鸩□而崩在位十年董卓令帝出奉常亭举哀公
卿皆白衣会不成丧也合葬文昭陵初太后新立当
谒二祖庙欲斋辄有变故如此者数竟不克时有识
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 按孝仁
董皇后传窦太后崩始与朝政使帝卖官求货自纳
金钱盈满堂室中平五年以后兄子卫尉修侯重为
骠骑将军领兵千余人初后自养皇子协数劝帝立
为太子而何皇后恨之议未及定而帝崩何太后临
朝重与太后兄大将军进权势相害后每欲参干政
事太后辄相禁塞后忿恚詈言曰汝今辀张怙汝兄
耶当敕骠骑断何进头来何太后闻以告进进与三
公及弟车骑将军苗等奏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
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交通州郡辜较在所珍宝货赂
悉入西省蕃后故事不得留京师舆服有章膳羞有
品请永乐后迁宫本国奏可何进遂举兵围骠骑府
收重重免官自杀后忧怖疾病暴崩在位二十二年
民间归咎何氏丧还河间合葬慎陵
皇太后部汇考二
魏
文帝黄初元年帝初受禅尊母卞王后曰皇太后称
永寿宫
按魏志文帝本纪延康元年十一月庚午王升坛即
阼改延康为黄初大赦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尊王
太后曰皇太后 按武宣卞皇后传后琅琊开阳人
文帝母也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
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
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
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
黄初三年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与政
按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三年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
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
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
诏传后世若有违背天下共诛之 按武帝卞皇后
传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
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
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
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
勿施行以作着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
黄初七年明帝即位尊郭皇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
按魏志明帝本纪黄初七年夏五月丁巳即皇帝位
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文德郭皇后传后安平
广宗人也祖世长吏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
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太
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黄初三年立为
皇后明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
明帝青龙三年春正月丁巳皇太后薨
按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按注魏略曰明帝既嗣立
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
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
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
事 按注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
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
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
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
母耶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景初三年齐王即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称永宁
宫
按魏志三少帝本纪明帝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齐王
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明元郭皇后
传后西平人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
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叔父立为骑都尉
从父芝为中郎将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
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满为西都定侯
以立子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为合阳君
齐王嘉平六年郭太后令废齐王芳定策立高贵乡
公髦
按魏志三少帝本纪嘉平六年秋九月大将军司马
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甲戌太后令曰皇帝芳
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沈漫女色日延倡优
纵其丑谑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入伦之叙乱男
女之节恭孝日亏悖□滋甚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
使兼太尉高柔奉策用一元大武告于宗庙遣芳归
藩于齐以避皇位丁丑令曰东海王霖高祖文皇帝
之子霖之诸子与国最亲高贵乡公髦有大成之量
其以为明皇帝嗣十月己丑公至于元武馆群臣奏
请舍前殿公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群臣又请以法
驾迎公不听庚寅公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
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
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公曰吾被皇
太后征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其日
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按注
魏略曰景王将废帝遣郭芝入白太后太后与帝对
坐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帝乃起
去太后不悦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
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太后
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芝曰何可见耶但当速
取玺绶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玺绶着坐侧芝出
报景王景王甚欢又遣使者授齐王印绶当出就西
宫帝受命遂载王车与太后别垂涕始从太极殿南
出群臣送者数十人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余多流
涕王出后景王又使使者请玺绶太后曰彭城王我
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皇帝当绝祀乎吾
以为高贵乡公者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
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景王乃更召群臣
以皇太后令示之乃定迎高贵乡公是时太常已发
二日待玺绶于温事定又请玺绶太后令曰我见高
贵乡公少时识之明日我自欲以玺绶手授之
高贵乡公甘露五年郭太后复废高贵乡公而立常
道乡公奂
按魏志三少帝本纪甘露五年五月己丑高贵乡公
卒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
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
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
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
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
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
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
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
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次此儿俱闻自知罪重便
图为□逆赂遗我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行鸩毒重
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
取大将军呼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
怀中黄素诏示之言今日便当施行吾之危殆过于
累卵吾老寡岂复多惜余命耶但伤先帝遗意不遂
社稷颠覆为痛耳赖宗庙之灵沈业即驰语大将军
得先严警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擂战鼓躬自
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阵间为前锋所害此儿既
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
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当
令内外咸知此儿所行使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
军司马炎北迎常道乡公璜嗣明帝后辛卯群公奏
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宁济六合而犹称令与藩国
同请自今殿下令书皆称诏制如先代故事六月甲
寅常道乡公入于洛阳见皇太后是日即皇帝位于
太极前殿
元帝景元五年皇太后崩
按魏志三少帝本纪云云 按明元郭皇后传三主
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太后而后施行
毋丘俭锺会等作乱咸假其命而以为辞焉景元四
年十二月崩五年二月葬高平陵西
按本纪与郭
后传崩年不合
晋
晋制定皇太后官属及舆辇之制又定太妃服章同
于太后之礼
按晋书职官志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汉置皆随
太后宫为官号在同名卿上无太后则阙魏改汉制
在九卿下及晋复旧在同号卿上 按舆服志皇太
后法驾乘重翟羽盖金根车驾青辂青帷裳云栌画
辕黄金涂五采盖爪施金华驾三左右騑其庙见小
驾则乘紫罽軿车云栌画辀黄金涂五采驾三非法
驾则乘辇
按南齐书礼志晋朝太妃服章之礼同于太后
武帝泰始元年帝受禅即位尊太妃王氏为皇太后
宫名崇化为太后置宫卿追崇太后母羊氏谥号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十二月景寅尊太妃王
氏曰皇太后宫曰崇化 按文明王皇后传后讳元
姬东海郯人也既笄归于文帝生武帝及辽东悼王
定国齐献王攸城阳哀王兆广汉殇王广德京兆公
主武帝受禅尊为皇太后宫曰崇化初置宫卿重选
其职以太常诸葛绪为卫尉太仆刘原为太仆宗正
曹楷为少府后虽处尊位不忘素业躬执纺绩器服
无文御浣濯之衣食不参味而敦睦九族垂心万物
言必典礼浸润不行帝以后母羊氏未崇谥号诏曰
昔汉文追崇灵文之号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咸所
以奉尊尊之敬广亲亲之恩也故卫将军兰陵景侯
夫人羊氏含章体顺仁德醇备内承世胄出嫔大国
三从之行率礼无违仍遭不造频丧统嗣抚育众子
克成家道母仪之教光于邦族诞启圣明祚流万国
而早世殂陨不遇休宠皇太后孝思蒸蒸永慕罔极
朕感存遗训追远伤怀其封夫人为县君依德纪谥
主者详如旧典于是使使持节谒者何融追谥为平
阳县君
太熙元年惠帝即位尊杨皇后为皇太后
按晋书惠帝本纪太熙元年四月己酉皇太子即皇
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尊皇后杨氏曰皇太后 按
武悼杨皇后传后讳芷字季兰小字男引元后从妹
父骏别有传以咸宁二年立为皇后及帝崩尊为皇
太后
惠帝永平元年三月壬辰贾后矫诏废皇太后为庶
人徙于金墉城告于天地宗庙诛太后母庞氏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按武悼杨皇后传太子妃
贾氏□忌帝将废之后言于帝曰贾公闾有勋社稷
犹当数世宥之贾妃亲是其女正复□忌之间不足
以一眚掩其大德后又数诫厉妃妃不知后之助己
因以致恨谓后构之于帝忿怨弥深及帝崩尊为皇
太后贾后凶悖忌后父骏执权遂诬骏为乱使楚王
玮与东安王繇称诏诛骏内外隔塞后题帛为书射
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赏贾后因宣言太后同逆骏
既死诏后军将军荀悝送后于永宁宫特全后母高
都君庞氏之命听就后居止贾后讽群公有司奏曰
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
相济自绝于天鲁侯绝文姜春秋所许盖以奉顺祖
宗任至公于天下陛下虽怀无已之情臣下不敢奉
诏可宣敕王公于朝堂会议诏曰此大事更详之有
司又奏骏藉外戚之资居冢宰之任陛下既居谅暗
委以重权至乃阴图凶逆布树私党皇太后内为唇
齿□同逆谋祸衅既彰背捍诏命阻兵负众血刃宫
省而复流书募众以奖凶党上背祖宗之灵下绝亿
兆之望昔文姜与乱春秋所贬吕宗叛戾高后降配
宜废皇太后为峻阳庶人中书监张华等以为太后
非得罪于先帝者也今党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宜
依孝成赵皇后故事曰武帝皇后处之离宫以全贵
终之恩尚书令下邳王晃等议曰皇太后与骏潜谋
欲危社稷不可复奉承宗庙配合先帝宜贬尊号废
诣金墉城于是有司奏请从晃等议废太后为庶人
遣使者以太牢告于郊庙以奉承祖宗之命称万国
之望至于诸所供奉可顺圣恩务从丰厚诏不许有
司又固请乃可之又奏杨骏造乱家属应诛诏原其
妻庞命以慰太后之心今太后废为庶人请以庞付
廷尉行刑诏曰听庞与庶人相随有司希贾后旨固
请乃从之庞临刑太后抱持号叫截发稽颡上表诣
贾后称妾请全母命不见省
永平二年春二月己酉贾后□皇太后于金墉城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按武悼杨皇后传初太后
尚有侍御十余人贾后夺之绝膳而崩时年三十四
在位十五年贾后又信妖巫谓太后必诉□先帝乃
覆而殡之施诸厌劾符书药物
光熙元年十一月怀帝即位追尊所生太妃王氏为
皇太后
按晋书怀帝本纪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孝惠帝崩
羊皇后以于太弟为嫂不得为太后催清河王覃入
已至尚书阁侍中华混等急召太弟癸酉即皇帝位
大赦尊皇后羊氏为惠皇后居弘训宫追尊所生太
妃王氏为皇太后 按怀王皇太后传太后讳媛姬
不知所出初入武帝宫拜中才人早卒怀帝即位追
尊曰皇太后
明帝泰宁三年成帝即位尊皇后庾氏为皇太后临
朝称制
按晋书成帝本纪泰宁三年闰月戊子明帝崩己丑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庾氏为皇太后秋九月癸卯
皇太后临朝称制 按明穆庾皇后传后讳文君颍
川鄢陵人也性仁慈美姿仪元帝闻之聘为太子妃
明帝即位立为皇后成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群臣
奏天子幼冲宜依汉和熹皇后故事辞让数四不得
已而临朝摄万机后兄中书令亮管诏命公卿奏事
称皇太后陛下
成帝咸和三年皇太后庾氏崩
按晋书成帝本纪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等反三
年贼乘胜麾戈接于帝座突入太后后宫左右侍人
皆见掠夺是时大官惟有烧余米数石以供御膳三
月景子皇太后崩 按明穆庾皇后传苏峻作逆京
师倾覆后见逼辱遂以忧崩时年三十二后即位凡
六年其后帝孝思无极赠父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
司母丘氏安陵县君从母荀氏永宁县君何氏建安
县君亮表陈先志让而不受
康帝建元二年穆帝即位尊褚皇后为皇太后临朝
摄政因议后父进见之礼
按晋书穆帝本纪建元二年九月己亥太子即皇帝
位时年二岁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壬寅皇太后临
朝摄政 按康献褚皇后传后讳蒜子河南阳翟人
也少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及康帝即位立为皇后
穆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时帝幼冲未亲国政领司
徒蔡谟等上奏曰嗣皇诞哲岐嶷继承天统率土宅
心兆庶蒙赖陛下体兹坤道训隆文母昔涂山光夏
简狄熙殷实由宣哲以隆休祚伏惟陛下德侔二妫
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今社稷危急兆庶悬
命臣等章惶一日万机事运之期天禄所锺非复冲
虚高让之日汉和熹顺烈□亦临朝近明穆故事以
为先制臣等不胜悲怖谨伏地上请乞陛下上顺祖
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协天人则万邦承庆群黎
更生太后诏曰帝幼冲当赖群公卿士将顺匡救以
酬先帝礼贤之意且是旧德世济之美则莫重之命
不坠祖宗之基有奉是其所以欲正位于内而已所
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先后允恭谦
抑思顺坤道所以不距群情固为国计岂敢执守冲
暗以违先旨辄敬从所奏于是临朝称制有司奏谢
夫人既封荀卞二夫人亦应追赠皆后之前母也太
后不许太常殷融议依郑元议卫将军裒在宫庭则
尽臣敬太后归宁之日自如家人之礼太后诏曰典
礼诚所未详如所奏是情所不能安也更详之征西
将军翼南中郎尚义谓父尊尽于一家君敬重于天
下郑元议合情礼之中太后从之自后朝臣皆敬裒
焉 按礼仪志褚太后临朝时议褚裒进见之典蔡
谟王彪之□以虞舜汉高祖犹执子道况后乎王者
父无拜礼尚书八座议以为纯子则王道缺纯臣则
孝道亏谓公庭如臣私觌则严父为允
穆帝永和元年褚太后抱帝临轩诏详振恤之宜停
不急之务
按晋书穆帝本纪永和元年春正月甲戌朔皇太后
设白纱帷于太极殿抱帝临轩九月景申皇太后诏
曰今百姓劳弊其共思详所以振恤之宜及岁常调
非军国要急者□宜停之
永和十二年春正月帝临轩以太后母丧悬而不乐
按晋书穆帝本纪云云
升平元年帝加元服褚太后反政居崇德宫
按晋书穆帝本纪升平元年春正月壬戌帝加元服
告于太庙始亲万机皇太后居崇德宫 按康献褚
皇后传帝既冠太后诏曰昔遭不造帝在幼冲皇绪
之微眇若赘旒百辟卿士率遵前朝劝喻摄政以社
稷之重先代成义僶俯敬从弗遑固守仰凭七庙之
灵俯仗群后之力帝加元服礼成德备当阳亲览临
御万国今归事反政一依旧典于是居崇德宫手诏
群公曰昔以皇帝幼冲从群后之议既以暗弱又频
丁极艰衔恤历祀沉忧在疚司徒亲尊德重训救其
弊王室之不坏实公是凭帝既备兹冠礼而四海未
一五寇叛逆豺狼当路费役日兴百姓困苦愿诸君
子思量远筭戮力一心辅翼幼主匡救不逮未亡人
永归别宫以终余齿仰惟家国故以一言托怀
升平五年穆帝崩崇德太后定策立琅琊王丕
按晋书哀帝本纪升平五年五月丁巳穆帝崩皇太
后令曰帝奄不救疾后嗣未建琅琊王丕中兴正统
明德懋亲昔在咸康属当储贰以年在幼冲未堪国
难故显宗高让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
统于是百官备法驾迎于琅琊第庚申即皇帝位
哀帝兴宁二年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
按晋书哀帝本纪兴宁二年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
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崇德太后复临朝
摄政
兴宁三年哀帝崩崇德太后复定策立琅琊王奕
按晋书废帝本纪兴宁三年二月景申哀帝崩无嗣
丁酉皇太后诏曰帝遂不救厥疾艰祸仍臻遗绪泯
然哀恸切心琅琊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宗
庙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于是百官奉迎
于琅琊第是日即皇帝位
废帝太和六年桓温宣崇德太后令废帝为海西公
按晋书废帝本纪太和六年十一月丁未桓温诣阙
因图废立诬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
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
树时人惑之温因讽太后以伊霍之举己酉集百官
于朝堂宣崇德太后令曰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
不育储宫靡立琅琊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
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
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
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
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
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
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
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 按康献褚皇后传桓温
之废海西公也太后方在佛屋烧香内侍启云外有
急奏太后乃出尚倚户前视奏数行乃曰我本自疑
此至半便止索笔答奏云未亡人罹此百忧感念存
没心焉如割温始呈诏草虑太后意异悚动流汗见
于颜色及诏出温大喜
简文帝咸安元年崇德太后再定策立会稽王昱
按晋书简文帝本纪废帝既废皇太后诏曰丞相录
尚书会稽王体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元虚神栖事
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归为
日已久宜从天人之心以统皇极主者明依旧典以
时施行咸安元年十一月己酉简文帝即皇帝位
孝武帝宁康元年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宁康元年八月壬子崇德太后
临朝摄政 按康献褚皇后传简文帝即位尊后为
崇德太后及帝崩孝武帝幼冲桓温又薨群臣启曰
王室多故祸难仍臻国忧始周复丧元辅天下惘然
若无攸济主上虽圣资奇茂固天诞纵而春秋尚富
加在谅暗蒸蒸之思未遑庶事伏惟陛下德应坤厚
宣慈圣善遭家多艰临朝亲览光大之美化洽在昔
讴歌流咏播益无外虽有莘熙殷任姒隆周未足以
喻是以五谋克从人鬼同心仰望来苏悬心日月夫
随时之义周易所尚宁固社稷大人之任伏愿陛下
抚综万机厘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不胜忧国
喁喁至诚太后诏曰王室不幸仍有艰屯览省启事
感增悲叹内外诸君□以主上春秋冲富加蒸蒸之
慕未能亲览号令宜有所由苟可安社稷利天下亦
岂有所执辄敬从所启但暗昧之阙望尽弼谐之道
于是太后复临朝
太元元年帝加元服崇德太后复归政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元年春正月壬寅朔帝加
元服见于太庙皇太后归政 按康献褚皇后传帝
既冠乃诏曰皇帝婚冠礼备遐迩宅心宜当阳亲览
缉熙惟始今归政事率由旧典于是复称崇德太后
太元九年六月癸丑朔崇德太后褚氏崩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接康献褚皇后传太元
九年崩于显阳殿年六十一在位凡四十年太后于
帝为从嫂朝议疑其服太学博士徐藻议曰资父事
君而敬同又礼云其夫属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则夫
属君道妻亦后道矣服后以齐母之义也鲁讥逆祀
以明尊卑今上躬奉康穆哀皇及靖后之祀致敬同
于所天岂可敬之以君道而服废于本亲谓应齐衰
期从之
太元十九年追尊太妃郑氏为简文宣太后尊母皇
太妃李氏为皇太后宫名崇训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十九年夏六月壬子追尊
会稽王太妃郑氏为简文宣太后秋八月己巳尊皇
太妃李氏为皇太后宫曰崇训 按简文宣郑太后
传后讳阿春河南荥阳人也建武元年纳为琅琊王
夫人生琅琊悼王简文帝咸和元年薨简文帝即位
未及追尊临崩封皇子道子为琅琊王领会稽国奉
太妃祀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诏曰会稽太妃文母
之德徽音有融诞载圣明光延于晋先帝追尊圣善
朝议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
遗旨依阳秋二汉孝怀皇帝故事上太妃尊号曰简
文太后于是立庙于太庙路西陵曰嘉平时群臣希
旨多谓郑太后应配食于元帝者帝以问太子前率
徐邈邈曰臣按阳秋之义母以子贵鲁隐尊桓母别
考仲子之宫而不配食于惠庙又平素之时不伉俪
于先帝至于子孙岂可为祖考立配其崇尊尽礼由
于臣子故得称太后陵庙备典若乃祔葬配食则义
所不可从之 按孝武文李太后传后讳陵容本出
微贱始简文帝为会稽王有三子俱夭自道生废黜
献王早世其后诸姬绝孕将十年帝令善相者召诸
爱妾而示之皆云非其人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
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既至相者惊云此其人
也帝以大计召之侍寝后数梦两龙枕膝日月入怀
意以为吉祥向侪类说之帝闻而异焉遂生孝武帝
及会稽文孝王及孝武帝即位尊为淑妃太元三年
进为贵人九年又进为夫人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
服一同太后十九年会稽王道子启母以子贵庆厚
礼崇伏惟皇太妃纯德光大休祜攸锺启嘉祚于圣
明嗣徽音于上列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
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八月辛
巳帝临轩遣兼太尉刘耽尊为皇太后称崇训宫
安帝隆安四年三月追尊所生陈夫人为安德太后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安德陈太后传太后讳
归女松滋浔阳人也父广以倡进后以美色能歌弹
入宫为淑媛生安恭二帝太元十五年薨赠夫人追
崇曰皇太后神主祔于宣太后庙陵曰熙平
宋
宋皇太妃侍官内职之制□与太后同
按南齐书礼志宋代皇太妃唯无五牛旗为异其外
侍官则有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各二人分从前
后部同于王者内职则有女尚书女长御各二人棨
引同于太后
武帝永初元年帝受禅尊太妃萧氏为皇太后
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于南
郊即皇帝位诏追尊皇考为孝穆皇帝皇妣为穆皇
后尊王太后为皇太后 按孝懿萧皇后传后讳文
寿兰陵兰陵人也孝穆后殂孝皇帝聘后为继室高
祖为宋王加太妃之号高祖践阼有司奏曰道积者
庆流德洽者礼备故祗敬表于崇高嘉号彰于盛典
伏惟太妃母仪之德化穆不言保翼之训光被洪业
虽幽明同庆而称谓未穷稽之前代礼有恒准宜式
遵旧典允副群望臣等参受宋王太后号故有司奏
犹称太妃也上以恭孝为行奉太后素谨及即大位
春秋已高每旦入朝未尝失时刻
永初三年诏母后不烦临朝太后制三年之服
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三年五月手诏曰后世若有
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按礼志武帝
崩萧太后制三年之服
少帝景平元年尊所生张夫人为皇太后宫名永乐
按宋书少帝本纪景平元年秋七月癸酉尊所生张
夫人为皇太后 按张夫人传夫人讳阙不知何郡
县人也生少帝永初元年拜为夫人少帝即位有司
奏曰臣闻严亲敬始所因者本充孝之道由中被外
伏惟夫人德□坤元徽音光劭发祥兆庆诞启圣明
宜崇极徽号允备盛则从春秋母以子贵之义遵汉
晋推庆之典谨上尊号为皇太后宫曰永乐
景平二年张太后令废少帝而立宜都王义隆奉还
玺绂
按宋书少帝本纪景平二年夏五月帝居处所为多
过失乙酉皇太后令曰王室不造天祸未悔先帝创
业弗永弃世登遐义符长嗣属当天位不谓穷凶极
悖一至于此大行在殡宇内哀惶幸灾肆于悖词喜
容表于在戚至乃征召乐府鸠集伶官优倡管弦靡
不备奏珍羞甘膳有加平日采择媵御产子就宫腼
面无怍丑声四达及懿后崩背重加天□亲与左右
执绋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谑殿省备闻加复日夜
媟狎群小慢戏兴造千计费用万端帑藏空虚人力
殚尽刑罚苛虐幽囚日增居帝王之位好皂隶之役
处万乘之尊悦□养之事亲执鞭扑殴击无辜以为
笑乐穿池筑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远近
叹嗟人神怨怒社稷将坠岂可复嗣守洪业君临万
邦今废为荥阳王一依汉昌邑晋海西故事奉迎镇
西将军宜都王义隆入纂皇统是日太后令奉还玺
绂
文帝元嘉元年秋八月追尊所生胡倢为皇太后
谥曰章后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按胡倢传倢讳道女
淮南人义熙初为高祖所纳生文帝五年被谴赐死
高祖践祚追赠倢太祖即位有司奏曰臣闻德厚
者礼尊庆深者位极故閟宫既构咏歌先妣园陵崇
卫聿追来孝伏惟先倢柔明塞渊光备六列德昭
坤范训洽母仪用能启祚圣明奄宅四海严亲莫逮
天禄永违臣等远准春秋近稽汉晋谨上尊号曰章
皇太后陵曰熙宁立庙于京师
元嘉三十年孝武帝即位尊所生路淑媛为皇太后
宫名崇宪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元嘉三十年四月己巳即皇帝
位五月甲申尊所生路淑媛为皇太后 按文帝路
淑媛传淑媛讳惠男丹阳建康人也以色貌选入后
宫生孝武帝拜为淑媛世祖入讨元凶淑媛留寻阳
上即位遣建平王宏奉迎有司奏曰臣闻历集周邦
徽音克嗣气淳汉国沙麓发祥昔在上代业隆祚远
未有不敷阴教以阐洪基膺淑庆以载圣哲者也伏
惟淑媛柔明内昭徽仪外范合灵初迪则庶姬仰曜
引训蕃阃则家邦被德民应惟和神属惟祉故能诞
锺睿躬用集大命固灵根于既殒融盛烈乎中兴载
厚化深声咏允缉宜式谐旧典恭享极号奉尊号曰
皇太后宫曰崇宪
孝武帝大明元年有司议皇太后出行副车定数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明元年九月
丁未朔有司奏未有皇太后出行副车定数下礼官
议正博士王燮之议周礼后六服五路之数悉与王
同则副车之制不应独异皇太后既礼均至极弥不
应殊谓□应同十二乘通关为允诏可
大明八年废帝即位崇皇后王氏为皇太后宫名永
训
按宋书废帝本纪大明八年闰五月庚申太子即皇
帝位秋七月庚戌崇皇后曰皇太后八月己未皇太
后崩九月乙卯文穆皇后祔葬景宁陵 按文穆王
皇后传后讳宪嫄琅琊临沂人元嘉二十年拜武陵
王妃生废帝世祖在藩后甚有宠上入伐凶逆后留
寻阳与太后同还京都立为皇后废帝即位尊曰皇
太后宫曰永训其年崩于含章殿时年三十八祔葬
景宁陵
明帝泰豫元年后废帝即位尊皇后王氏为皇太后
宫名弘训崇所生贵妃陈氏为皇太妃宫名弘化舆
服一如晋孝武故事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泰豫元年四月庚子太子即皇
帝位六月乙巳尊皇后曰皇太后秋七月戊辰崇拜
帝所生陈贵妃为皇太妃 按明恭王皇后传后讳
贞风琅琊临沂人也元嘉二十五年拜淮阳王妃太
宗即位立为皇后废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宫曰弘训
按陈贵妃传妃讳妙登丹阳建康人屠家女也生
废帝太宗即位拜贵妃礼秩同皇太子妃废帝践阼
有司奏曰臣闻河龙启圣理浃民神郊电基皇庆烁
天地故资敬之道粹古铭风沿贵之谊眇代凝则伏
惟贵妃含和日晷表淑星枢徽音峻古柔光照世声
华帝掖轨秀天嫔景发皇明祚昌睿命而备物之章
未焕彝策远酌前王允陟鸿典臣等参议谨上尊号
曰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帝太后故事置家令一
人改诸国太妃曰太妃宫曰弘化 按礼志后废帝
即位尊所生陈贵妃为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太
妃故事唯省五牛旗及赤旗
后废帝元徽五年以皇太后令废帝为苍梧王立安
成王准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元徽五年己丑皇太后令曰卫
将军领军中书监八座昱以冢嫡嗣登皇统庶其体
识日弘社稷有寄岂意穷凶极悖自幼而长善无细
而不违恶有大而必蹈前后训诱常加隐蔽险戾难
移日月滋甚弃冠毁冕长袭戎衣犬马是狎鹰隼是
爱皂历轩殿之中鞴□宸扆之侧至乃单骑远郊独
宿深野手挥矛鋋躬行刳斫白刀为弄器斩害为恒
务舍交戟之卫委天毕之仪趋步阛阓酣歌垆肆宵
游忘返宴寝营舍夺人子女掠人财物方策所不书
振古所未闻沈勃儒士孙超功臣幼文兄弟并豫勋
效四人无罪一朝同戮飞镞鼓剑孩稚无遗屠裂肝
肠以为戏谑投骸江流以为欢笑又淫费无度帑藏
空竭横赋关河专充别蓄黔首嗷嗷厝生无所吾与
其所生每励以义方遂谋鸩毒将骋凶忿沈忧假日
虑不终朝自昔辛癸爰及幽厉方之于此未譬万分
民怨既深神怒已积七庙阽危四海褫气废昏立明
前代令范况乃灭义反道天人所弃衅深牧野理绝
桐宫故密令萧领军潜运明略幽显协规普天同泰
骠骑大将军安成王体自太宗天挺淹睿风神凝远
德映在田地隆亲茂皇历攸归亿兆系心含生属望
宜光奉祖宗临享万国便依旧典以时奉行未亡人
追往伤怀永言感绝太后又令曰昱穷凶极暴自取
灰灭虽曰罪招能无伤悼弃同品庶实所不忍可特
追封苍梧郡王 按明恭王皇后传废帝失德太后
每加勖譬始者犹见顺从后狂慝转甚渐不悦元徽
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赐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
华因此欲加鸩害已令太医煮药左右人止之曰若
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狡狯帝曰汝语
大有理乃止顺帝禅位太后与帝逊于东邸因迁居
丹阳宫拜汝阴王太妃顺帝殂于丹阳更立第京邑
建元元年薨于第时年四十四追加号谥葬以宋后
礼
南齐
武帝永明十一年郁林王即位尊皇太妃王氏为皇
太后宫名宣德置卫尉少府太仆三卿
按南齐书郁林王本纪武帝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
薨立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世祖崩太孙即位冬十
月壬寅尊皇太孙太妃为皇太后 按文安王皇后
传后讳宝明琅琊临沂人也建元元年为南郡王妃
四年为皇太子妃永明十一年为皇太孙太妃郁林
即位尊为皇太后称宣德宫赠后父金紫光禄大夫
母桓氏丰安县君其年十二月备法驾谒太庙 按
百官志宣德卫尉少府太仆郁林王立文安太后即
尊号以宫名置之
郁林王隆昌元年以皇太后令被废立中军将军新
安王昭文
按南齐书郁林王本纪隆昌元年秋七月癸巳皇太
后令曰镇军车骑左仆射前将军领军左卫卫尉八
座自我皇历启基受终于宋睿圣继轨三叶重光太
祖以神武创业草昧区夏武皇以英明提极经纬天
人文帝以上哲之资体元良之重虽功未被物而德
已在民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已固嗣主特锺沴
气爰表弱龄险戾着于绿车愚固彰于崇正狗马是
好酒色方湎所务唯鄙事所疾唯善人世祖慈爱曲
深每加容掩冀年志稍改立守神器自入纂鸿业长
恶滋甚居丧无一日之哀缞绖为欢宴之服昏酣长
夜万机斯壅发号施令莫知所从阉竖徐龙驹专总
枢密奉叔珍之互执权柄自以为任得其人表里缉
穆迈萧曹而愈信布倚泰山而坐平原于是恣情肆
意罔顾天显二帝姬嫔□充宠御二宫遗服皆纳玩
府内外混漫男女无别丹屏之北为酤鬻之所青蒲
之上开桑中之肆又微服潜行信次忘返端委以朝
虚位交戟而守空宫积旬矣宰辅忠贤尽诚奉主诛
锄群小冀能悛革曾无克己更深怨憾公卿股肱以
异己置戮文武昭穆以德誉见猜放肆丑言将行屠
脍社稷危殆有过缀旒昔太宗克光于汉世简文代
兴于晋氏前事之不忘后人之师也镇军居正体道
家国是赖伊霍之举实寄渊谟便可详依旧典以礼
废黜中军将军新安王体自文皇睿哲天秀宜入嗣
洪业永宁四海外即以礼奉迎未亡人属此多难投
笔增慨
海陵王延兴元年以皇太后令废帝为海陵王立太
傅宣城王鸾
按南齐书海陵王本纪延兴元年秋七月即皇帝位
冬十月皇太后令曰司空后将军丹阳尹右仆射中
领军八座夫明晦迭来屯平代有上灵所以眷命亿
兆所以归怀自皇家淳耀列圣继轨诸侯官方百神
受职而殷忧时启多难荐臻隆昌失德特紊人鬼非
徒四海解体乃亦九鼎将移赖天纵英辅大匡社稷
崩基重造坠典再兴嗣主幼冲庶政多昧且早婴
疾弗克负荷所以宗正内侮戚藩外叛觇天视地人
各有心虽三祖之德在民而七庙之危行及自非树
以长君镇以渊器未允天人之望宁息奸宄之谋太
傅宣城王遗体宣皇锺慈太祖识冠生民功高造物
符表夙着讴颂有在宜入承宝命式宁宗祏帝可降
封海陵王吾当归老别馆昔宣帝中兴汉室简文重
延晋祀庶我鸿基于兹永固言念家国感庆载怀
东昏侯永元三年以宣德太后令废为东昏侯
按南齐书东昏侯本纪永元三年宣德太后令曰皇
室受终祖宗齐圣太祖高皇帝肇基骏命膺箓受图
世祖武皇帝系明下武高宗明皇帝重隆景业咸降
年不永宫车早晏皇祚之重允属储元而禀质凶愚
发于稚齿爰自保姆迄至成童忍戾昏顽触途必着
高宗留心正嫡立嫡惟长辅以群才闲以贤戚内外
维持冀免多难未及期稔便逞屠戮密戚近亲元勋
良辅覆族歼门旬月相系凡所任杖尽慝穷奸皆营
伍屠贩容状险丑身秉朝权手断国命诛戮无辜纳
其财产睚□之间屠覆比屋身居元首好是贱事危
冠短服坐卧以之晨出夜反无复已极驱斥氓庶巷
无居人老细奔遑置身无所东迈西屏北出南驱负
疾舆尸填街塞陌兴筑缮造日夜不穷晨构夕毁朝
穿暮塞络以隋珠方斯已陋饰以璧珰曾何足道时
暑赫曦流金铄石移竹艺果匪日伊夜根未及植叶
已先枯畚锸纷纭勤倦无已散费国储专事浮饰逼
夺民财自近及远兆庶恇恇流窜道路府帑既竭肆
夺市道工商稗贩行号道泣屈此万乘躬自角抵昂
首翘肩逞能撞木观者如堵曾无怍容芳乐华林并
立阛阓踞肆鼓刀手铨轻重干戈鼓噪昏晓靡息无
戎而城岂足云譬至于居丧淫燕之愆三年载弄之
丑反道违常之舋牝鸡晨鸣之慝于事已细故可得
而略也罄楚越之竹未足以言校辛癸之君岂或能
匹征东将军忠武奋发投袂万里光奉明圣翊成中
兴乘胜席卷扫清京邑而群小靡识婴城自固缓戮
稽诛倏弥旬月宜速剿定宁我邦家可潜遣闲介密
宣此旨忠勇齐奋遄加荡扑放斥昏凶卫送外第未
亡人不幸骤此百罹感念存没心焉如割奈何奈何
又令依汉海昏侯故事追封东昏侯
和帝中兴二年宣德太后临朝禅诏至逊居外宫
按南齐书和帝本纪中兴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
后临朝入居内殿大司马梁王解承制致敬如先三
月乙未皇太后令给梁国钱五百万布五千匹绢千
匹夏四月辛酉禅诏至皇太后逊居外宫
梁
元帝承圣元年冬十一月己卯追尊所生妣阮修容
为文宣太后
按梁书元帝本纪云云 按阮修容传修容讳令嬴
本姓石会稽余姚人也高祖纳为彩女天监六年八
月生世祖拜为修容大同六年薨谥曰宣世祖即位
有司奏追崇为文宣太后
敬帝绍泰元年冬十月戊午尊所生夏贵妃为皇太
后
按梁书敬帝本纪云云
陈
陈承梁制定皇太后官属品秩
按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太后卫尉太仆少
府三卿太常宗正太府卫尉司农少府廷尉光禄大
匠太仆鸿胪太舟等卿已上中二千石太后三卿十
二卿大长秋等丞□六百石
武帝永定三年秋七月丙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按陈书文帝本纪云云 按高祖宣皇后章氏传后
讳要儿吴兴乌程人也高祖先娶同郡钱仲芳女早
卒后乃聘后及践阼永定九年立为皇后高祖崩后
与舍人蔡景历定计秘不发丧召世祖入纂世祖即
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曰慈训 按侯安都传高祖崩
安都随世祖还朝仍与群臣定议翼奉世祖时世祖
谦让勿敢当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
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
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
白太后出玺又手解世祖发推就丧次世祖即位迁
司空 按蔡景历传高祖崩时外有强寇世祖镇于
南睆朝无重臣宣后呼景历及江大权杜棱定议乃
秘不发丧疾召世祖景历躬共宦者及内人密营殓
服时既暑热须治梓宫恐斤斧之声或闻于外仍以
蜡为秘器文书诏告依旧宣行
文帝天康元年四月癸酉太子即皇帝位五月乙卯
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陈书废帝本纪云云 按世祖沈皇后传后讳妙
容吴兴武康人也梁大同中归于世祖为临川王妃
世祖即位为皇后废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曰安
德
宣帝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
复太皇太后尊号曰皇太后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按高祖宣皇后章氏传世
祖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光大二年后下令黜废帝为
临海王命高宗嗣位太建元年尊后为皇太后
太建二年三月丙申皇太后崩四月戊寅皇太后祔
葬万安陵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按高祖宣皇后章氏传大
建二年三月丙申崩于紫极殿时年六十五遗令丧
事所须□从俭约诸有馈奠不得用牲牢其年四月
群臣上谥曰宣太后祔葬万安陵后亲属无在朝者
惟族兄钮洽官至中散大夫
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太子即皇帝位乙丑尊皇后
为皇太后宫曰弘范
按陈书后主本纪云云 按高宗柳皇后传后讳敬
言河东解人也高宗赴江陵元帝以后配焉承圣二
年后生后主于江陵为安成王妃高宗即位立为皇
后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曰弘范当是之时新
失淮南之地隋师临江又国遭大丧后主病疮不能
听政其诛叔陵供大行丧事边境防守及百司众务
虽假以后主之命实皆决之于后后主疮愈乃归政
焉
北魏
惠帝元年未亲政事祁太后临朝
按魏书惠帝本纪惠皇帝讳贺□立桓帝之中子也
以五年为元年未亲政事太后临朝遣使与石勒通
和时人谓之女国使 按桓帝皇后祁氏传后生三
子长曰普根次惠帝次炀帝平文崩后摄国事时人
谓之女国后性猛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
昭成帝建国二年王太后定计都灅源川
按魏书昭成帝本纪建国二年夏五月朝诸大人于
参合陂议欲定都灅源川连日不决乃从太后计而
止 按平文皇后王氏传后广□人也年十三因事
入宫得幸于平文生昭成帝昭成初欲定都于灅源
川筑城郭起宫室议不决后闻之曰国自上世迁徙
为业今事难之后基业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
难卒迁动乃止烈帝之崩国祚殆危兴复大业后之
力也
明元帝泰常八年太武即位追尊皇妣为密皇太后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泰常八年十月壬申即皇帝位
十有二月追尊皇妣为密皇太后
神三年九月癸卯立密皇太后庙于邺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按礼志神三年九月
立密皇太后庙于邺后之旧乡也置祀官太常博士
斋郎三十余人侍祀岁五祭
文成帝和平六年献文帝即位尊冯皇后为皇太后
太后临朝听政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即皇帝
位大赦天下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文明皇后冯氏
传后长乐信都人也父朗坐事诛后遂入宫高宗践
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三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
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
罢令不听政事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奕显祖因事诛
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宣武帝延昌四年孝明帝即位尊皇后高氏为皇太
后寻出俗为尼尊所生胡充华为皇太妃又崇为皇
太后亲览万机摄行代祀之典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延昌四年春正月即皇帝位二
月尊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己亥尊胡充华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皇太后出俗为尼八月丙子尊皇太妃
为皇太后戊子帝朝皇太后于宣光殿壬辰群臣奏
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巳皇太后亲览万机诏
曰高祖革礼成治遗泽在民世宗纂承丕业圣德昭
远朕以冲孺属当宝图洪基至重若履薄冰王公百
辟群牧庶官皆受遇先朝宠荣自昔宜各勉崇共康
世道□力竭诚以匡辅不逮其有怀道丘园昧迹板
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有能
谠言直谏济世益时者在所以闻当待以不次之位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以彰厥美高年孤独
不能自存者赡以粟帛若因饥失业天属流离或卖
鬻男女以为仆隶者各听归还比冀方未肃徐城寇
扰将统久劳士卒疲敝□遣抚慰赐以衣马缘边州
镇固捍之劳朔方酋庶北面所委亦令劳赉以副其
心其有先朝旧事寝而不举顷来便习不依轨式者
□可疏闻当加览裁若益时利治不拘常制者自依
别例其明相申约称朕意焉十二月丁卯帝皇太后
谒景陵 按宣武皇后传后高氏文昭皇后弟偃之
女也世宗纳为贵人生皇子早夭又生建德公主后
拜为皇后甚见礼重性□忌宫人希得进御及肃宗
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寻为尼居瑶光寺非大节庆
不入宫中 按宣武灵皇后传后胡氏安定临泾人
司徒国珍女也世宗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既诞肃
宗进为充华嫔肃宗践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
太后临朝听政犹称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群
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太后以肃宗冲幼未堪亲
祭欲傍周礼夫人与君交献之义代行祭礼访寻故
式门下召礼官博士议以为不可而太后欲以帏幔
自鄣观三公行事重问侍中崔光光便据汉和熹邓
后荐祭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初祀
孝明帝熙平元年群臣上议皇太后车舆之制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肃宗熙平元年
六月中侍中刘腾等奏中宫仆剌列车舆朽败自昔
旧都礼物颇异迁京已来未复更造请集礼官以裁
其制灵太后令曰付尚书量议太常卿穆绍等议案
周礼王后之五辂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
车雕面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握辇车组
挽有翣羽盖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
飨诸侯所乘安车后朝见于王所乘翟车后出桑则
乘辇车后宫中所乘谨以周礼圣制不刊之典其礼
文尢备孔子云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其法
不可逾以此言之后王舆服典章多放周式虽文质
时变辂名宜存雕饰虽异理无全舍当今圣后临朝
亲览庶政舆驾之式宜备典礼臣等学缺通经叨参
议末辄率短见宜准周礼备造五辂雕饰之制随时
增减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案周礼王后有五辂重翟
以从王祠厌翟以从王飨宾客安车以朝见于王翟
车以亲桑辇车宫中所乘又汉舆服志云秦并天下
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殷人以为大
辂于是始皇作金根之车汉承秦制御为乘舆太皇
太后皇太后皆御金根车加交络帷裳非注驾则乘
紫罽軿车云文画辀黄金涂五末盖瓜在右騑驾
三马阮谌礼图并载秦汉以来舆服亦云金根辂皇
后法驾乘之以礼婚见庙乘辂后法驾乘之以亲桑
安车后小驾乘之以助祭山軿车后行则乘之绀罽
軿车后小行则乘之以哭公主邑君王妃公侯夫人
入合舆后出入合宫中小游则乘之晋先蚕仪注皇
后乘云母安车驾六騩案周秦汉晋车舆仪式互见
图书虽名号小异其大较略相依拟金根车名虽起
自秦造即殷之遗制今之乘舆五辂是其象也华饰
典丽容观庄美司马彪以为孔子所谓乘殷之辂即
此之谓也案阮氏图桑车亦饰以云母晋之云母车
即是一与周之翟车其用正同安车既名同周制又
用同重翟山軿车案图饰之以紫绀罽軿车虽制用
异于厌翟而实同用于今入合舆与辇其用又同案
图今之黑漆画扇辇与周之辇车其形相似窃以为
秦减周制百事创革官名轨式莫不殊异汉魏因循
继踵仍旧虽时有损益而莫能反古良由去圣久远
典仪殊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虽经贤哲祖袭无改
伏惟皇太后睿圣渊凝照临万物动循典故贻则后
王今辄竭管见稽之周礼考之汉晋采诸图史验之
时事以为宜依汉晋法驾则御金根车驾四马加交
络帷裳御云母车驾四马以亲桑其非法驾则御紫
罽軿车驾三马小驾则御安车驾三马以助祭小行
则御绀罽軿车驾三马以哭公主王妃公侯夫人宫
中出入则御画扇辇车案旧事比之周礼唯阙从王
飨宾客及朝见于王之乘窃以为古者诸侯有朝会
之礼故有从飨之仪今无其事宜从省略又今之皇
居宫掖相逼就有朝见理无结驷即事考实亦宜阙
废又哭公主及王妃周礼所无施之于今实合事要
损益不同用舍随时三代异制其道然也又金根及
云母驾马或三或六访之经礼无驾六之文今之乘
舆又皆驾四义符古典宜仍驾四其余小驾宜从驾
三其制用形饰备见图志司空领尚书令任城王澄
等五十人议以为皇太后称制临朝躬亲庶政郊天
祭地宗庙之礼所乘之车宜同至尊不应更有制造
周礼魏晋虽有文辞不辨形制假令欲作恐未合古
制而不可以为一代典臣以太常国子二议为疑重
集群官□从今议惟恩裁决灵太后令曰群官以后
议折中者便可如奏
神龟元年皇太后高氏崩葬以尼礼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神龟元年九月戊申皇太后高
氏崩于瑶光寺冬十月丁卯以尼礼葬于北邙 按
宣武皇后传神龟元年太后出觐母武邑君时天文
有变灵太后欲以后当祸是夜暴崩天下冤之丧还
瑶光佛寺殡葬皆以尼礼 按礼志神龟元年九月
尼高皇太后崩于瑶光寺肃宗诏曰崇宪皇太后德
协坤仪征符月晷方融壸化奄至崩殂朕幼集荼蓼
夙凭德训及翕虣定难是赖谟谋夫礼沿情制义循
事立可特为齐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有司奏案旧
事皇太后崩仪自复魄敛葬百官哭临其礼甚多今
尼太后既存委俗尊凭居道法凶事简速不依配极
之典庭局狭隘非容百官之位但昔径奉接义成君
臣终始情礼理无废绝辄准故式立仪如别内外群
官权改常服单衣邪巾奉送至墓列位哭拜事讫而
除止在京师更不宣下诏可
神龟二年诏遵旧典崇奉太后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神龟二年春正月丁亥诏曰朕
以冲眇纂承宝位夙夜惟寅若涉渊海赖皇太后慈
仁被以夙训自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天平地成四海
宁乂天道高远巍巍难名犹以撝挹自居称号弗备
非所以崇奉坤元允协亿兆者也宜遵旧典称诏宇
内以副黎蒸元元之望
正光元年七月侍中元乂等矫皇太后诏逊位归政
寻幽后于北宫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正光元年秋七月侍中元乂刘
腾奉帝幸前殿矫皇太后诏曰魏有天下奕叶重光
高祖孝文皇帝以英圣驭天徙京定鼎世宗宣武皇
帝以睿明承业廓宁区夏而鸿勋未半早已登遐乃
令车书弗同鲸寇尚炽幼主稚弱夙纂宝历曾是宗
祏莫克祗奉朕所以敬奉群请临朝总政帝年已长
久思退身所以往岁殷勤具陈情旨百官内外已照
此怀佥尔众意苦见勤夺僶俯从事以迄于兹自此
春来先疾屡发药石摄疗莫能善瘳夏首及今数加
动剧便不堪日厘万务巨细兼省帝齿周星纪识学
逾跻日就月将人君道茂足以抚辑万邦谐决百揆
朕当率前志敬逊别宫远惟复子明辟之义以自绥
养实望群公逮于黎庶深鉴斯理如此则上下休嘉
天地清晏魏道熙隆人神庆悦不其善欤乃幽皇太
后于北宫
孝昌元年皇太后复临朝摄政诏治权臣擅命者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孝昌元年夏四月辛卯皇太后
复临朝摄政引群臣面陈得失诏曰朕以寡昧夙承
天历茫若涉海罔知所济实凭宗社降佑之灵庶勉
幼志以康世道而神龟之末权臣擅命元乂刘腾阴
相影响遂使皇太后幽隔后宫太傅清河王无辜致
害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横被夷灭右卫将军奚康生
仍见诛剪从此以后无所畏忌恣诸侵求任所与夺
无君之心积习稍久不臣之迹缘事弥彰蔽耳目之
明专生杀之柄天下为之不康四郊由兹多垒此而
可忍孰不可怀虽屡经赦宥未容致之于法犹宜辨
正以谢朝野腾身既往可追削爵位乂之罪状诚合
徽纆但以宗枝舅戚特加全贷可除名为民
孝昌二年二月帝皇太后临大夏门亲览冤讼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云云
皇太后部汇考三
北齐
北齐定尊皇太后如册皇后之礼
按隋书礼仪志后齐将崇皇太后则太尉以玉帛告
圆丘方泽以币告庙皇帝乃临轩命太保持节太尉
副之设九傧命使者受玺绶册及节诣西上合其日
昭阳殿文物具陈临轩讫使者就位持节及玺绶称
诏二侍中拜进受节及册玺绶以付小黄门黄门以
诣合皇太后服袆衣处昭阳殿公主及命妇陪列于
殿皆拜小黄门以节绶入女侍中受以进皇太后皇
太后兴受以授左右复坐反节于使者使者受节出
册皇后如太后之礼
文宣帝天保元年夏五月戊午即皇帝位辛酉尊王
太后为皇太后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云云 按神武明皇后传后
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也少明悟强族多聘
之并不肯行及见神武于城上执役惊曰此真吾夫
也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
而许焉拜渤海王妃文襄嗣位进为太妃文宣将受
魏禅后固执不许帝所以中止天保初尊为皇太后
宫曰宣训
天保十年十一月癸卯太子即皇帝位庚戌尊李皇
后为皇太后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云云 按文宣皇后传后李
氏讳祖娥赵郡李希宗女也初为太原公夫人帝建
中宫而立后焉天保十年改为可贺敦皇后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于宣德殿诏
皇太后李氏称文宣皇后宫曰昭信
按北齐书孝昭帝本纪云云 按文宣皇后传孝昭
即位降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
后主天统四年十二月戊寅尊太上皇后为皇太后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按武成皇后传后胡氏
安定胡延之女天保初选为长广王妃产后主武成
崩尊为皇太后陆媪及和士开密谋杀赵郡王睿出
娄定远高文遥为刺史和陆事太后无所不至初
武成时后与诸阉人狎武成宠幸和士开每与后
握槊因此与后奸通武成崩后数出诣佛寺又与沙
门昙献通布金钱于献席下又挂宝装牙□于献屋
壁武成平生之所御也乃置百僧于内殿托以听讲
日夜与昙献寝处以献为昭元统僧徒遥指太后以
弄昙献乃至谓之为太上者帝闻太后不谨而未之
信后朝太后见二少尼悦而召之乃男子也于是昙
献事亦发皆伏法并杀元山王三郡君皆太后之所
昵也帝自晋阳奉太后还邺至紫陌卒遇大风舍人
魏僧伽明风角奏言即时当有暴逆事帝诈云邺中
有急弯弓缠□驰入南城令邓长颙幽太后北宫仍
有敕内外诸亲一不得与太后相见久之帝复迎太
后太后初闻使者至大惊虑有不测每太后设食帝
亦不敢尝周使元伟来聘作述行赋叙郑庄公克段
而迁姜氏文虽不工当时深以为愧齐亡入周恣行
奸秽隋开皇中殂
武平七年送皇太后胡氏于北朔州与群臣画御周
之策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武平七年十二月乙卯帝密遣
王康德与中人齐绍等送皇太后皇太子于北朔州
甲子皇太后从北道至引文武一品以上入朱华门
赐酒食给纸笔问以御周之方群臣各异议帝莫知
所从
北周
武帝天和二年六月辛亥尊所生叱奴氏为皇太后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文帝叱奴皇后传后代
人也太祖为丞相纳后为姬生高祖天和二年六月
尊为皇太后
建德三年皇太后崩帝终三年之丧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三年春二月庚申皇太后不
豫三月辛酉至自云阳宫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帝
居倚庐朝夕仅一溢米群臣表请累旬乃止诏皇太
子赟总厘庶政夏四月乙卯齐遣使吊赠会葬五月
庚申葬文宣皇后于永固陵帝袒跣至陵所辛酉诏
曰齐斩之情经籍彝训近代沿革遂亡斯礼伏奉遗
命既葬便除攀慕几筵情实未忍三年之丧达于天
子古今无易之道王者之所常行但时有未谐不得
全制军国务重庶自听朝缞麻之节苫庐之礼率遵
前典以申罔极百寮以下宜依遣命公卿上表固请
俯就权制过葬即吉帝不许引古礼答之群臣乃止
于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内亦令依礼
宣政元年宣帝即位尊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生
母李氏为帝太后
按周书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戊戌皇太子即皇
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秋七月癸亥尊所生李氏为
帝太后 按武帝阿史那皇后传后突厥木扞可汗
俟斤之女俟斤初欲以女配帝既而悔之高祖即位
前后累遣使要结乃许归后于我保定五年二月诏
陈国公纯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阳公杨荐
等奉备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宫以下百二十人至
俟斤牙帐所迎后天和三年三月后至高祖行亲迎
之礼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按武帝李皇后传后
名娥姿楚人也于谨平江陵后家被籍没至长安太
祖以后赐高祖后稍得亲幸
宣帝大象元年帝自称天元皇帝尊皇太后阿史那
氏为天元皇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帝自称天元皇帝所居
称天台冕有二十四旒室服旗鼓皆以二十四为节
皆准天台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秋七月丙申尊
天元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壬子改天元帝后朱
氏为天皇后立妃元氏为天右皇后妃陈氏为天左
皇后
大象二年尊天元皇太后阿史那氏为天元上皇太
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圣皇太后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二年春二月壬午尊天元皇
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圣皇
太后癸未立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太皇后天皇后
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
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直称皇后
按阿史那皇后传大象二年又尊为天元上皇太
后册曰天元皇帝臣赟奉玺绶册谨上天元皇太后
尊号曰天元上皇太后伏惟穷神尽智含弘载物道
洽万邦仪刑四海圣慈训诱恩深明德虽册徽号未
极尊严是用增奉鸿名光缛常礼俾诚敬有展欢慰
在兹福祉无疆亿兆斯赖 按李皇后传大象二年
尊为天元圣皇太后册曰天元皇帝臣赟奉玺绶册
谨上天皇太后尊号曰天元圣皇太后伏惟月精效
祉坤灵表贶瑞肇丹陵庆流华渚虽率由令典夙奉
徽号而因心尽敬未极尊名是用思弘称首上昭圣
德敢竭诚敬永绥福履显扬慈训贻厥孙谋
隋
隋定皇太后舆服印玺之制
按隋书礼仪志皇太后乘重翟车青质金饰诸末朱
轮金根朱牙其箱饰以重翟羽青油纁朱里通幰绣
紫帷朱丝络网绣紫络带八銮在衡锡鞶缨十二就
金方釳插翟尾朱总
总以朱为之如马缨而
小着马勒在两耳两镳也
驾
苍龙受册从郊禖享庙则供之皇太后服同于后服
而贵妃以下并亦给印皇太后玺以白玉为之方一
寸二分螭兽钮文各如其号玺不行用有令则太后
以宫名卫尉印
唐
唐定皇太后金玺及出入仪卫之制
按唐书车服志皇太后玺以金为之藏而不用封令
书以宫官印 按仪卫志皇太后出尚仪版奏请中
严尚服率司仗布侍卫司宾列内命妇于庭西向北
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车于合外
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辔皇太后乘舆以出华盖侍
卫警跸内命妇从出门皇太后升车从官皆乘马内
命妇宫人以次从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横刀引
夹皆二人佩弓箭横刀骑次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
佩横刀弓箭领骑四十亦佩横刀夹折冲执□二十
人持弩四人佩弓箭十六人持□刀二人次虞候
佽飞二十八人骑佩弓箭横刀夹道分左右以属黄
麾仗次内仆令一人在左丞二人在右各书令史二
人骑从次黄麾一执者一人夹道二人皆骑次左右
厢黄麾仗厢皆三行行百人第一矩戟五色氅执者
黄地白花綦袄冒第二戈五色氅执者赤地黄花綦
袄冒第三锽五色旛执者青地赤花綦袄冒左右卫
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卫各三行
行二十人每卫以主帅六人主之皆豹文袍冒执
石装长刀骑唯左右领军卫减三人每卫果毅都尉
一人披绣袍各一人从左右领军卫有绛引幡引前
者三掩后者三次内谒者监四人给事二人内常侍
二人内侍少监二人骑分左右皆有内给使一人从
次内给使百二十人平巾帻大口□绯裲裆分左右
属于宫人车次偏扇团扇方扇皆二十四宫人执之
衣彩大□裙襦彩衣革带履分左右次香蹬一内给
使四人轝之居重翟车前次重翟车驾四马驾士二
十四人次行障六次坐障三皆左右夹车宫人执之
服同执扇次内侍伯二人领寺人六人执御刀服如
内给使夹重翟车次腰轝一执者八人团扇尾扇二
夹轝次大伞四次雉尾扇八左右横行为二重次锦
花盖二单行次小雉尾扇朱画团扇皆十二横行次
锦曲盖二十横行为二重次锦六柱八分左右自腰
轝以下皆内给使执之次宫人车次绛麾二分左右
次后黄麾一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供奉宫人在
黄麾后次厌翟车翟车安车皆驾四马驾士各二十
四人四望车驾士二十二人金根车驾牛驾士十二
人次左右厢衙门各二每门二人执四人夹皆赤綦
袄黄袍冒骑次左右领军卫厢皆一百五十人执殳
赤地黄花綦袄冒前属于黄麾仗后尽卤簿厢各主
帅四人主之皆黄袍冒执石装长刀骑折冲都尉
二人检校殳仗皆一人骑从次衙门一尽卤簿后殳
仗内正道每门监门校尉二人主之执银装长刀厢
各有校尉一人骑佩银横刀往来检校御马减大驾
之半皇太后将还三严内典引引外命妇出次就位
司宾引内命妇出次序立大次之前既外办驭者执
辔皇太后乘舆出次华盖警跸侍卫如初内命妇以
下乘车以从车驾入内典引引外命妇退驾至正殿
门外车驾南向尚仪前奏请降车将士还
高宗弘道元年中宗即位尊天后武氏为皇太后临
朝称制
按唐书武后本纪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并州文
水人也父士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后年十四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太宗崩后削发
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
召入宫久之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高宗废
皇后王氏立宸妃为皇后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后
既专宠与政乃数上书言天下利害务收人心而高
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
之而谋泄不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
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遗
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
止甲子皇太子即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
睿宗景云元年韦后矫诏自立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寻诛废为庶人
按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弒中
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发诸府兵五万屯京
师以韦温总知内外兵马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
立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
赦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
为太尉庚子临淄郡主隆基率万骑兵入北军讨乱
诛韦氏七月乙亥追废皇后韦氏为庶人 按中宗
韦庶人传韦氏京兆万年人被选为妃嗣圣初立为
皇后俄与帝处房陵及帝复即位群臣上后号为顺
天皇后三年帝亲郊引后亚献明年正月望夜帝与
后微服过市仿徉观览纵宫女出游皆淫奔不还国
子祭酒叶静能善禁架常侍马秦客高医光禄少卿
杨均善烹调皆引入后庭均秦客烝于后尝丧免不
历旬辄起帝遇弒议者欢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大
惧引所亲议计乃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
辅政留守东都诏将军赵承福薛简以兵五百卫谯
王重福与兄温定策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列府兵
五万分二营屯京师然后发丧太子即位是为殇帝
皇太后临朝温总内外兵检护宫省族弟濯播宗子
捷璇璇甥高崇及武延秀分领左右屯营羽林飞骑
万骑京师大恐传言且革命播璇入军中鞭督万骑
欲立威士怨不为用俄而临淄王引兵夜披元武门
入羽林杀璇播崇于寝斧关叩太极殿后遁入飞骑
营为乱兵所杀斩延秀安乐公主分捕诸韦诸武与
其支党悉诛之枭后及安乐首东市翌日追贬为庶
人葬以一品礼
德宗建中元年遥尊母沈氏为皇太后诏睦王述为
奉迎使分遣诸沈巡行州县物色咨访
按唐书德宗本纪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代宗长
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开元末选入
代宗宫安禄山之乱元宗避贼于蜀诸王妃妾不及
从者皆为贼所得拘之东都之掖廷代宗克东都得
沈氏留之宫中史思明再陷东都遂失所在代宗大
历十四年五月辛酉崩癸亥德宗即皇帝位建中元
年八月丁巳遥尊母沈氏为皇太后九月庚寅睦王
述为奉迎皇太后使 按代宗睿真皇后传后沈氏
吴兴人开元末以良家子入东宫太子以赐广平王
实生德宗天宝乱贼囚后东都掖廷王入洛复留宫
中时方北讨未及归长安而河南为史思明所没遂
失后所在代宗立以德宗为皇太子诏访后在亡不
能得德宗即位乃先下诏赠后曾祖士衡太保祖介
福太傅父易直太师弟易良司空易直子震太尉一
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诏制皆锦翠地饰以厩马负载
赐其家易良妻崔入谒帝易服召王韦美人出拜诏
崔勿答建中元年乃具册前上皇太后尊号帝供张
含元殿具衮冕出自左序立东方群臣在位帝再拜
奉册欷歔感咽左右皆泣于是中书舍人高参上议
汉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于代今宜用汉故事令
有司择日分遣诸沈行州县物色咨访以述宣皇帝
孝思意冀上天降休灵命允答须审知皇太后行在
然后遣大臣备法驾奉迎帝乃以睦王述为奉迎使
工部尚书乔琳副之升平公主侍起居使者分行天
下故中官高力士女颇能言禁中事与女官李真一
尝从后游李见高疑问之含糊不坚而年状差似后
又后尝削脯哺帝伤左指高亦尝剖瓜伤指是时宫
中无识后者于是迎还上阳宫驰以闻帝喜群臣皆
贺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诏贷之帝谓左右吾宁
受百罔冀得一真于是自谓太后者数矣及索验左
皆辞穷终帝世无闻焉贞元七年诏赠外高祖琳为
司徒封徐国公为立五庙以琳为始祖诏族子房为
金吾将军奉其祀
宪宗元和元年五月辛卯尊母王氏为皇太后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按顺宗庄宪皇后传后王
氏琅邪人代宗时后以良家选入宫为才人顺宗在
藩帝以才人幼故赐之为王孺人是生宪宗王在东
宫册为良娣顺宗即位将立后会病棘而止宪宗内
禅尊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上尊号曰皇太后后谨
畏深抑外家无毫丝假贷训厉内职有古后妃风
元和十一年三月庚午皇太后崩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按顺宗庄宪皇后传后崩
年五十四遗令曰皇太后敬问具位万物之理必归
于有极未亡人婴霜露疾日以衰顿幸终天年得奉
陵寝志愿获矣其何所哀易月之典古今所共皇帝
宜三日听政服二十七日释天下吏民令到临三日
止宫中非朝暮临无辄哭无禁婚嫁祠祀饮食酒肉
已释服听举乐侍医无加罪陪祔如旧制有司上谥
葬丰陵
元和十五年闰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乙卯尊母为皇太后
按唐书穆宗本纪云云 按宪宗懿安皇后传后郭
氏汾阳王子仪之孙父暧尚升平公主实生后宪宗
为广陵王聘以为妃生穆宗穆宗嗣位上尊号皇太
后赠暧太尉母齐国大长公主擢兄钊刑部尚书鏦
金吾大将军后移御兴庆宫凡朔望三朝帝率百官
诣宫门为寿或岁时庆问宴飨后宫戚里内外妇车
骑骈壅环佩之声满宫帝亦豪矜朝夕供御务华衍
侈大称后意
穆宗长庆二年十一月庚午皇太后幸华清宫癸酉
迎皇太后遂猎于骊山
按唐书穆宗本纪云云 按宪宗懿安皇后传后尝
幸骊山登览徘徊诏景王督禁甲从帝自到昭应奉
迎留帐饮数日还帝崩中人有为后谋称制者后曰
吾效武氏耶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
外事哉
长庆四年正月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癸未尊
母为皇太后
按唐书敬宗本纪云云 按穆宗恭僖皇后传后王
氏越州人本仕家子幼得侍帝东宫生敬宗长庆时
册为妃敬宗立上尊号为皇太后赠后父绍卿司空
母张追封赵国夫人文宗时称宝历太后太和五年
宰相建白以太皇太后与宝历太后称号未辨前代
诏令不敢斥言皆以宫为称今宝历太后居义安殿
宜曰义安太后诏可会昌五年崩上谥葬光陵
敬宗宝历二年江王即皇帝位于宣政殿戊申始听
政尊母为皇太后
按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按穆宗贞献皇后传后萧
氏闽人也穆宗为建安王后得侍生文宗文宗立上
尊号曰皇太后初后去家入长安不复知家存亡惟
记有弟帝为访之俄有男子萧洪因后娣婿吕璋白
见之太后谓得真弟悲不自胜帝拜洪金吾将军出
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稍徙鄜坊始节度自神策出者
举军为办装因三倍取偿洪所代未及偿而死军中
并责偿于洪洪不许左军中尉仇士良憾之会闽有
男子萧本又称太后弟士良以闻自鄜坊召洪下狱
按治乃代人诏流欢州不半道赐死擢本赞善大夫
宠赠三世帝以为真不淹旬赐累巨万然太后真弟
庸□莫能自达本绐得其家系士良主之遂听不疑
历卫尉卿金吾将军会福建观察使唐扶上言泉州
男子萧弘自言太后弟御史台参治非是昭义刘从
谏又为言请与本辩有诏三司高元裕孙简崔郇杂
问乃皆妄本流爱州弘儋州初太和中懿安太后居
兴庆宫宝历太后居庆安宫后居大内号三宫太后
帝每五日问安及岁时庆谒率由复道至南内群臣
及命妇诣宫门候起居有司献四时新物送三宫亦
称赐帝曰上三宫何可言赐遽索笔灭赐为奉正月
望夜帝御咸泰殿大然灯作乐迎三宫太后奉觞进
寿礼如家人诸王公主皆得侍武宗时徙积庆殿又
号积庆太后大中元年崩上今谥
武宗会昌六年宣宗以皇太叔即皇帝位尊所生母
郑氏为皇太后
按唐书宣宗本纪会昌六年武宗疾大渐左神策军
护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为皇太叔三月甲子即皇
帝位于柩前四月乙亥始听政尊母为皇太后 按
宪宗孝明皇后传后郑氏丹阳人或言本尔朱氏元
和初李锜反有相者言后当生天子锜闻纳为侍人
锜诛没入掖廷侍懿安后宪宗幸之生宣宗宣宗为
光王后为王太妃及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不肯别
处故帝奉养大明宫朝夕躬省候焉
昭宗天佑元年八月丙午哀帝即位九月庚午尊皇
后为皇太后
按唐书哀帝本纪云云 按昭宗皇后传后何氏梓
州人系族不显帝为寿王后得侍婉丽多智恩答甚
厚既即位号淑妃从狩华州诏册为皇后光化三年
帝猎夜归后遣德王还邸遇刘季述留王紫庭院明
日季述等挟王陈兵召百官胁帝内禅后恐贼臣加
害天子即取玺授季述与帝同幽东宫贼平反正天
复中从帝驻凤翔帝奔播既屡威柄尽丧已而遇□
哀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徙居积善宫号积善太后帝
将禅天下后亦遇害初蒋元晖为全忠邀九锡入喻
后度不免见元晖垂泣祈哀以母子托命宣徽使赵
殷衡谮于全忠曰元晖等铭石像瘗积善宫将复唐
全忠怒遂遣缢后以丑名加之废为庶人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册尊所生母曹氏为皇太后以嫡母
刘氏为皇太妃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唐太祖家人传太
祖夫人刘氏无子性贤不□忌常与太祖言曹氏相
当生贵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谦退因相得甚欢
曹氏封晋国夫人后生子是谓庄宗太祖奇之曹氏
由是专宠太祖性暴怒多杀人左右无敢言者惟曹
氏从容谏譬往往见听及庄宗立事曹氏尢谨其救
赵破燕取魏博与梁战河上十余岁岁尝驰归省其
母至三四人皆称其孝庄宗即位册尊曹氏为皇太
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
惭色太妃曰愿吾儿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
先君幸矣复何言哉
同光三年五月丁酉皇太妃薨废朝五日秋七月壬
寅皇太后崩
注
太祖正室于庄宗为嫡母书太妃及
辍朝见乱世礼坏而恩薄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云云 按唐太祖家人传庄
宗灭梁入洛使人迎太后归洛居长寿宫而太妃独
留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七月太后崩谥曰贞
简葬于坤陵而太妃无谥葬魏县太妃与太后甚相
爱其送太后于洛也涕泣而别归而相思慕遂至不
起太后闻之欲驰至晋阳视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
葬之庄宗泣谏群臣交章请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
卒悲哀不饮食逾月亦崩
愍帝应顺元年闰月丙午册皇太后甲寅册太妃王
氏
按五代史唐愍帝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愍帝即位尊曹后为皇太后王淑妃为
皇太妃敬塘兵犯京师废帝与太后俱燔死晋高祖
立迁太妃至德宫高祖后事妃如母乃封其所养子
许王从益为郇国公以奉唐祀契丹犯京师召从益
与妃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起太原翰欲
北去乃使人召从益迫以来令权知南朝事汉高祖
拥兵而南妃及从益遣人迎之既而俱遇害
废帝清泰二年二月己丑追尊鲁国太夫人魏氏为
皇太后
注
非嫡母故详其爵氏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云云 按唐明宗家人传魏
氏镇州平山人也初适平山民王氏生子十岁矣明
宗为骑将掠平山得其子母以归居数年魏氏卒葬
太原其子是为潞王从珂明宗时从珂己王乃追封
魏氏为鲁国夫人废帝即位追尊魏氏为皇太后议
建陵寝而太原石敬塘反乃于京师河南府东立寝
宫
清泰三年六月丙寅遣工部尚书崔俭奉上皇太后
宝册谥曰宣宪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唐明宗家人传云
云
后晋
高祖天福七年五月乙巳尊所生皇太妃刘氏为皇
太后秋七月壬辰刘氏崩辍视朝三日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云云 按晋家人传太妃高
祖庶母刘氏也高祖以宗庙未立谦抑未遑七年夏
五月高祖已病乃诏尊太妃为皇太后然卒不奉册
而高祖崩
出帝天福八年秋七月甲午册皇太后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云云 按晋家人传高祖皇
后李氏唐明宗皇帝女也出帝天福八年七月册尊
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为人强敏高祖常严惮之出帝
冯皇后用事太后数训诫之出帝不从乃及于败
开运三年契丹灭晋挟李太后北去备尝艰苦没于
漠北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不载 按晋家人传开运三
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已降晋兵遣张彦泽先犯京师
以书遗太后具道已降晋军且曰吾有梳头妮子窃
一药囊以奔于晋今皆在否吾战阳城时亡奚车一
乘在否又问契丹先为晋获者及景延广桑维翰等
所在太后与帝闻彦泽至欲自焚嬖臣薛超劝止之
及得德光所与书乃灭火出上苑中帝召当直学士
范质谓曰杜郎一何相负昔先帝起太原时欲择
子留守谋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属我我素以为其所
知卿为我草奏具言之庶几活我子母质为帝草降
表又为太后表曰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言张彦
泽傅住儿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妾伏念
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
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河东跋
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
亡立晋朝之社稷不幸先皇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
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
贻咎将谁执今穹旻震怒中外携离上将牵羊六师
解甲妾举宗负衅视景偷生惶惑之中抚问斯至明
宣恩旨曲示含容慰谕丁宁神爽飞越岂谓已垂之
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责躬九死未报今遣孙男延
煦延宝奉表请罪陈谢以闻德光报曰可无忧管取
一吃饭处四年正月丁亥朔德光入京师帝与太后
肩舆至郊外德光不见馆于封禅寺遣其将崔廷勋
以兵守之其时雨雪寒冻皆苦饥太后使人谓寺僧
曰吾尝于此饭僧数万今日岂不相悯邪僧辞以敌
意难测不敢献食帝阴祈守者乃稍得食辛卯德光
降帝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迁于黄龙府
德光使人谓太后曰吾闻重贵不从母教而至于此
可自便勿与俱行太后答曰重贵事妾甚谨所失者
违先君之志绝两国之欢然重贵此去幸蒙大恩全
生保家母不随子欲何所归于是太后与冯皇后皇
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宝等举族从帝而北以宫女五
十宦者三十东西班五十医官一控鹤官四御厨七
茶酒司三仪鸾司三六军士二十人从卫以骑兵三
百所经州县皆故晋将吏有所供馈不得通路傍父
老争持羊酒为献卫兵拥隔不使见帝皆涕泣而去
自幽州行十余日过平州出榆关行沙碛中饥不得
食遣宫女从官采木实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锦
州敌人迫帝与太后拜阿保机画像帝不胜其辱泣
而呼曰薛超误我不令我死又行五六日过海北州
至东丹王墓遣延煦拜之又行十余日渡辽水至渤
海国铁岭又行七八日过南海府遂至黄龙府是岁
六月契丹国母徙帝太后于怀密州州去黄龙府西
北一千五百里行过辽阳二百里而国母为永康王
所囚永康王遣帝太后还止辽阳稍供给之明年四
月永康王至辽阳帝白衣纱帽与太后皇后诣帐中
上谒永康王止帝以常服见帝伏地雨泣自陈过咎
永康王使人扶起之与坐饮酒奏乐而永康王帐下
伶人从官望见故主皆泣下悲不自胜争以衣服药
饵为遗五月永康王上陉取帝所从行宦者十五人
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永康王妻兄禅奴
爱帝小女求之帝辞以尚幼永康王驰一骑取之以
赐禅奴陉北地尢高凉北人常以五月上陉避暑八
月下陉至八月永康王下陉太后自驰至霸州见永
康王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永康王以太
后自从行十余日遣与延煦俱还辽阳明年乃汉干
佑二年其二月徙帝太后于建州自辽阳东南行千
二百里至建州节度使赵延晖避正寝以馆之去建
州数十里外得地五千余顷帝遣从行者耕而食之
明年三月太后寝疾无医药尝仰天而泣望南戟手
骂杜重威李守贞等曰使死者无知则已若其有知
不赦尔于地下八月疾亟谓帝曰我死焚其骨送范
阳佛寺无使我为异地鬼也遂卒帝与皇后宫人宦
者东西班皆被发徒跣扶舁其柩至赐地焚其骨穿
地而葬焉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契丹亡归者言见
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后汉
高祖干佑元年隐帝即位册尊李皇后为皇太后
按五代史汉隐帝本纪不载 按汉家人传高祖皇
后李氏晋阳人也高祖少为军卒牧马晋阳夜入其
家劫取之高祖已贵封魏国夫人生隐皇帝及即位
立为皇后高祖崩隐帝册尊为皇太后帝年少数与
小人郭允明后赞李业等游戏宫中后数切责之帝
曰国家之事外有朝廷非太后所宜言也太常卿张
昭闻之上疏谏帝请亲近师傅延问正人以开聪明
帝益不省其后帝卒与允明等谋议遂至于亡初帝
与允明等谋诛杨邠史弘肇等议已定入白太后太
后曰此大事也当与宰相议之李业从旁对曰先皇
帝平生言朝廷大事勿问书生太后深以为不可帝
拂衣而去曰何必谋于闺门邠等死周高祖起兵向
京师慕容彦超败于刘子陂帝欲出自临兵太后止
之曰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
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庶几尚全帝
不从以出遂及于难
隐帝干佑三年郭威入京师请李太后临朝听政太
后制以威监国
按五代史汉隐帝本纪不载 按周太祖本纪干佑
三年十一月甲申郭允明反弒隐帝于赵□丙戌威
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
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僚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
承大统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泰宁军节度
使赟为嗣遣太师冯道迎赟于徐州辛卯请太后临
朝听政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 按汉家人传周太
祖入京师举事皆称太后诰已而议立湘阴公赟为
天子赟未至太祖乃请太后临朝已而太祖出征契
丹军士拥之以还太祖请事太后为母太后诰曰侍
中功烈崇高德声昭著剪除祸乱安定邦家讴歌有
归历数攸属所以军民推戴亿兆同欢老身未终残
年属此多难惟以衰朽托于终始载省来笺如母见
待感认深意涕泗横流于是迁后于太平宫上尊号
曰昭圣皇太后显德元年春崩
辽
辽制定册皇太后及太后生辰正旦冬至朝贺并宋
使见皇太后及辞太后之仪
按辽史礼志册皇太后仪前期陈设于元和殿如皇
帝受册之仪至日皇帝御弘政殿册入侍从班入门
外金吾列仗文武分班侍中解剑奏中严宣徽使请
木契唤仗皆如之乐工入合使门外文武班中间立
唤承受官声喏趋至合使后立合使鞠躬揖称奉敕
唤仗承受官鞠躬声喏揖引声奉敕唤仗文武合班
再拜殿中监押仗入文武官入亦如之宣徽使押内
诸司供奉官天桥班候皇太后御紫宸殿乘平头辇
童子女童队乐引至金鸾门合使奏内诸司起居讫
赞引驾自下先行至元和殿皇太后入西北隅合内
更衣侍中解剑上殿奏外办宣徽受版入奏侍中降
复位协律郎举麾乐作太乐令太常卿导引皇太后
升坐宣徽使赞扇合帘卷扇开乐止符宝郎奉宝置
皇太后坐右左右金吾大将军对揖鞠躬奏军国内
外平安东上合门副使引丞相东门入西上合门副
使引亲王西门入通事舍人引文武班入如仪乐作
至位乐止文武班趋进相向再拜退复位东西上合
门使宣徽使自弘政殿引皇帝御肩舆至西便门下
引入门乐作至殿前位乐止宣徽使赞皇帝拜问皇
太后圣躬万福拜皇帝御西合坐合班起居如仪北
府宰相押册中书枢密令史八人舁册东西上合门
使引册宣徽使引皇帝送册乐作至殿前置册位乐
止宣徽使赞皇帝再拜称万岁群臣陪位揖翰林学
士四人大将军四人舁册皇帝捧册行三举武授册
舁之西阶上殿乐作置太后坐前乐止皇帝册西面
东立舍人引丞相当殿再拜三呼万岁解剑西阶上
殿乐作至读册位乐止俯伏跪读册讫俯伏三呼万
岁复班位宣徽使引皇帝下殿乐作至殿前位乐止
皇帝拜舞蹈拜讫引皇帝西阶上殿至皇太后坐前
位俯跪致词讫俯伏兴引西阶下至殿前位拜舞蹈
拜鞠躬侍中临轩宣太后答称有制皇帝再拜宣讫
引皇帝上殿乐作至西合乐止丞相亲王侍从文武
合班赞拜舞蹈三呼万岁如仪丞相上贺侍中宣答
如仪丞相以下出举乐出门乐止侍中奏礼毕宣徽
索扇扇合下帘皇太后起举乐入合乐止文武官出
门外分班侍从兵部吏部起居金吾仗出如仪合使
奏放仗皆如皇帝受册之仪
皇太后生辰朝贺仪至日臣僚入朝国使至幕班齐
如常仪皇太后升殿坐皇帝东面侧坐契丹舍人殿
上通名契丹汉人臣僚宋使副缀翰林学士班东西
两洞门入合班称贺班首上殿祝寿分班引出皆如
正旦之仪唯宣答称圣旨皇帝降御座进奉皇太后
生辰礼物过毕皇帝殿上再拜殿下臣僚皆再拜皇
帝升御座引臣僚分班出引中书令北大王西阶上
殿奏契丹臣僚进奉次汉人臣僚并诸道进奉控鹤
官置担□起居四拜毕引进使鞠躬通文武百僚某
官某以下高丽夏国诸道进奉宣徽使殿上赞进奉
各付所司控鹤官声喏担□过毕契丹汉人臣僚以
次谢五拜赞各祗候引出教坊诸道进奉使谢如之
契丹臣僚谢宣宴引上殿就位立汉人臣僚并宋使
副东洞门入面西谢宣宴如正旦仪赞各上殿祗候
臣僚使副上殿就位立亦如之监盏教坊上殿从人
入东廊立皆如之御□入皇帝初进酒臣僚就位陪
拜皇太后饮酒殿上应坐侍立臣僚皆拜称万岁赞
各祗候立皇太后卒饮手赐皇帝酒皇帝跪卒饮退
就褥位再拜臣僚皆陪拜若皇帝亲赐使相臣僚宋
使副酒皆立饮皇帝升坐赞应坐臣僚并使副皆拜
称万岁赞各就坐行方裀朵殿臣僚酒如正旦仪一
进酒两廊从人拜称万岁各就坐亲王进酒如正旦
仪若皇太后手赐亲王酒跪饮讫退露台上五拜赞
祗候殿上三进酒行饼茶讫教坊跪致语揖臣僚使
副廊下从人皆立口号绝赞拜亦如之行茶行殽膳
皆如之大馔入行粥殿上七进酒使相臣僚乐曲
终揖廊下从人起拜称万岁各好去承受官引两门
出曲破揖臣僚使副起鞠躬赞拜皆拜称万岁赞各
祗候引臣僚使副下殿契丹臣僚谢宴毕出汉人臣
僚使副舞蹈五拜毕赞各好去出洞门毕报合门无
事皇太后皇帝起
应圣节宋遣使来贺生辰正旦始制此仪凡五拜
拜兴再拜兴跪搢笏三舞蹈三叩头出笏就拜兴
拜兴再拜兴其就拜亦曰俯伏兴
正旦朝贺仪皇帝起诣皇太后殿臣僚并诸国使皆
从皇太后升殿皇帝东方侧坐引契丹汉人臣僚并
诸国使两洞门入班称贺进酒皆如皇帝之仪毕引
出教坊入起居进酒亦如之皇太后宣答称圣旨契
丹班谢宣宴上殿就位立汉人臣僚并诸国使东洞
门入丹墀东方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文武百僚宰
臣某已下谢宣宴再拜出班致词讫退复位舞蹈五
拜赞各上殿祗候引宰臣以下并诸国使副方裀朵
殿臣僚西阶上殿就位立不应坐臣僚并于西洞门
出二人监盏教坊再拜赞各上阶下殿谢宴如皇太
后生辰仪
冬至朝贺仪皇帝皇后受贺毕起赴北殿皇太后于
御容殿与皇帝皇后率臣僚再拜皇太后上香皆再
拜赞各祗候可矮以上上殿皇太后三进御容酒
陪位皆拜皇太后升殿坐皇帝就露台上褥位亲王
押北南臣僚班丹墀内立皇帝再拜臣僚皆拜鞠躬
皇帝栏内跪祝皇太后寿讫复位再拜凡拜皆称万
岁赞各祗候臣僚不出皇帝皇后侧座亲王进酒臣
僚陪拜皇太后宣答皆如正旦之仪臣僚分班不出
班首右阶上殿奏表目合班谢宣宴上殿就位如仪
御□入皇帝进皇太后酒如初各就座行酒宣饮尽
如皇太后生辰之仪皇后进酒如皇帝之仪三进酒
行茶教坊致语行殽膳大馔七进酒曲破臣僚起御
□出谢宴皆如皇太后生辰仪
宋使见皇太后仪宋使贺生辰正旦至日臣僚昧爽
入朝使者至幕次臣僚班齐皇太后御殿坐宣徽使
押殿前班起居毕卷班次契丹臣僚班起居毕引应
坐臣僚上殿就位立其余臣僚不应坐者退于东面
侍立汉人臣僚东洞门入面西鞠躬舍人鞠躬通某
以下起居凡七拜毕赞各祗候引应坐臣僚上殿就
位立中书令大王西阶上殿奏宋使并从人榜子讫
就位立其余臣僚不应坐者退于西面侍立次引宋
使副六人于东洞门入丹墀内面殿齐立合使自东
阶下受书匣使人捧书匣者皆跪合使搢笏立受书
匣自东阶上殿栏内鞠躬奏封全讫授枢密开封宰
臣对皇太后读讫引使副六人东阶上殿栏内立使
者揖生辰节大使少前使者俯伏跪附起居讫起复
位立次引贺皇太后正旦大使附起居如前仪皇太
后宣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舍人揖生辰大使并皇
太后正旦大使少前皆跪唯生辰大使奏来时圣躬
万福皆俯伏兴引东阶下殿丹墀内面殿齐立引进
使引礼物于西洞门入殿前置担□控鹤官起居四
拜担□于东便门出毕揖使副退于东方西面皆鞠
躬舍人鞠躬通南朝国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见舞
蹈五拜毕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再拜揖班首出班谢
面天颜讫复位舞蹈五拜毕赞各上殿祗候引各使
副西阶上殿就位勾从人两洞门入面殿鞠躬通名
赞拜起居四拜毕赞各祗候分班引两洞门出若宣
问使副跋涉不易引西阶下殿丹墀内舞蹈五拜毕
赞各上殿祗候引西阶上殿就位立契丹舍人汉人
合使齐赞拜应坐臣僚并使副皆拜称万岁赞各就
坐行汤行茶供过人出殿门揖臣僚并使副起鞠躬
契丹舍人汉人合使齐赞皆拜称万岁赞各祗候先
引宋使副西阶下殿西洞门出次揖臣僚出毕报合
门无事皇太后起
贺生辰正旦宋使朝辞太后仪臣僚使副班齐如曲
宴仪皇太后升殿坐殿前契丹文武起居上殿毕宰
臣奏宋使副从人朝辞榜子毕就位立舍人引使副
北洞门入面南鞠躬舍人鞠躬通南朝国信使某官
某以下祗候辞再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再拜出班
恋阙致词讫又再拜赞各上殿祗候舍人引南阶上
殿就位立引从人赞姓名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称
万岁赞各好去引出殿上揖应坐臣僚并使副就位
鞠躬赞拜称万岁赞各就坐行汤行茶毕揖臣僚并
南使起立与应坐臣僚鞠躬赞拜称万岁赞各祗候
立引使副六人于栏内拜跪受书匣毕直起立揖少
前鞠躬受传答语讫退于北阶下殿丹墀内面殿鞠
躬舍人赞各好去引出臣僚出
太祖元年即皇帝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
按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按德祖宣简皇后传后萧
氏小字岩母斤遥辇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女六人太
祖长子也天显十一年崩祔德陵
神册四年九月征乌古部道闻皇太后不豫一日驰
六百里还侍太后病间复还
按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天显元年太宗即位尊皇后萧氏为应天皇太后置
宫卫及长宁宫又定小辇之制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元年七月太祖崩皇后摄军
国事明年秋治祖陵毕冬十一月壬戊人皇王倍率
群臣请于后曰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
统后从之是日即皇帝位御宣政殿十二月庚辰尊
皇后为应天皇太后 按太祖淳钦皇后传后述律
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其先回鹘人太祖即位群臣上
尊号曰地皇后神册元年大册加号应天大明地皇
后行兵御众后常与谋时晋王李存勖欲结援以叔
母事后太祖平渤海后与有谋太祖崩后称制摄军
国事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
柩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按营卫志辽国之法天
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
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
戎事老弱居守应天太后曰长宁宫蒲速斡鲁朵
应天皇太后置兴隆曰蒲速是为长宁宫以辽州
及海滨县等户置其斡鲁朵在高州陵寝在龙化州
东一百里世宗分属让国皇帝宫院正户七千蕃汉
转户六千出骑军五千 按仪卫志小辇永寿节仪
皇太后乘小辇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又按志皇太后宝制未详天显二年应天皇后称制
群臣上玺绶
太宗天显三年诏建淳钦皇太后诞圣碑以太后寿
为永宁节群臣称贺
时太宗未许改
元故仍称天显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三年八月庚辰诏建应天皇
太后诞圣碑于仪坤州九月癸巳有司请以皇太后
生日为永宁节冬十月癸卯朔以永宁节上率群臣
上寿于延和宫
天显五年春正月甲午朝皇太后二月丙辰上与人
皇王朝皇太后太后以皆工书命书于前以观之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天显十二年春正月戊寅朝于皇太后进珍玩为寿
冬十月庚辰朔皇太后永宁节晋及回鹘炖煌诸国
皆遣使来贺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太宗会同元年晋遣司空冯道左散骑常侍韦勋册
上淳钦皇太后尊号
按辽史太宗本纪会同元年九月庚戌边臣奏晋遣
守司空冯道左散骑常侍韦勋来上皇太后尊号遂
遣监军寅已充接伴十一月甲辰朔命南北宰相
及夷离堇就馆赐晋使冯道以下宴丙午上御开皇
殿召见晋使壬子皇太后御开皇殿冯道韦勋册上
尊号曰广仁至孝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大同元年世宗即位淳钦皇太后率少子李胡拒之
潢河寻被迁祖州
按辽史世宗本纪大同元年四月丁丑太宗崩于栾
城戊寅梓宫次镇阳即皇帝位于柩前甲申次定州
命天德朔古解里等护梓宫先赴上京太后闻帝即
位遣太弟李胡率兵拒之六月甲寅朔次南京五院
夷离堇安端详稳刘哥遣人驰报请为前锋至泰德
泉遇李胡军战败之上遣郎君勤德等诣两军谕解
秋闰七月次潢河太后李胡整兵拒于横渡相持数
日用屋质之谋各罢兵趋上京既而闻太后李胡复
有异谋迁于祖州
世宗天禄元年八月壬午朔尊母柔贞皇后萧氏为
皇太后以太后族剌只撒古鲁为国舅帐立详稳以
总焉
按辽史世宗本纪云云
景宗干亨四年睿知皇后萧氏奉遗诏摄政圣宗即
位尊为皇太后
按辽史圣宗本纪干亨四年九月癸丑即皇帝位于
柩前时年十二皇后奉遗诏摄政诏谕诸道冬十月
己未朔帝始临朝尊皇后为皇太后 按景宗睿知
皇后传后萧氏讳绰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女帝
即位选为贵妃寻册为皇后生圣宗景宗崩尊为皇
太后摄国政太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
靖柰何耶律斜轸韩德让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边
事
圣宗统和元年太后预政群臣请上尊号册为承天
皇太后设宫悬簨之乐置崇德宫定乘舆符宝之
制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元年正月丙寅荆王道隐有
疾诏遣使存问是日皇太后幸其邸视疾二月甲午
葬景宗皇帝于干陵以近幸朗掌饮伶人挞鲁为殉
上与皇太后因为书附上大行丙申皇太后诣陵置
奠命绘近臣于御容殿赐山陵工人物有差夏四月
壬子大臣以太后预政宜有尊号请下有司详定册
礼五月丙辰朔国舅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以皇
太后庆寿请归父母家行礼而齐国公主及命妇群
臣各进物设宴赐国舅帐蓍年物有差乙亥诏近臣
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枢密使韩德度以后汉太后
临朝故事草定上之六月乙酉朔诏有司册皇太后
日给三品以上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甲午
上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承天皇太后大赦改元
统和丁未覃恩中外文武官各进爵一级以枢密副
使耶律斜轸守司徒秋七月甲寅朔皇太后听政八
月辛卯皇太后祭楚国王萧思温墓癸巳上与皇太
后谒怀陵遂幸怀州甲午上与斜轸于太后前易弓
矢鞍马约以为友九月辛未皇太后言故于越屋只
有傅导功宜录其子孙遂命其子泮泱为林牙十一
月庚辰上与皇太后祭干陵十二月己亥皇太后观
渔于玉盆湾辛丑观渔于浚渊 按乐志统和元年
册承天皇太后设宫悬簨太乐工协律郎入太后
仪卫动举麾太和乐作太乐令太常卿导引升御坐
帘卷乐止文武三品以上入舒和乐作至位乐止皇
帝入门雍和乐作至殿前位乐止宰相押册皇帝随
册乐作至殿前置册于案乐止翰林学士大将军舁
册乐作置御坐前乐止丞相上殿乐作至读册位乐
止皇帝下殿乐作至位乐止皇太后宣答讫乐作皇
帝至西阁乐止亲王丞相上殿乐作退班出乐止下
帘乐作皇太后入内乐止 按营卫志孤稳斡鲁朵
承天太后置是为崇德宫王曰孤稳以干显双三州
户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祔景宗皇帝正户六千
蕃汉转户一万出骑军一万 按仪卫志册承天皇
太后仪皇太后乘平头辇符宝郎奉宝置皇太后座
右
统和二年皇太后观猎决狱行再生礼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年二月庚子朝皇太后太
后因从观猎于饶乐川夏四月庚寅皇太后临决滞
狱六月己卯朔皇太后决狱至月终秋七月癸丑皇
太后行再生礼
统和三年六月甲戌皇太后亲决滞狱八月癸巳皇
太后谒显陵庚子谒干陵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四年皇太后东征南伐亲阅军容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四年朝皇太后决滞狱三月
义顺军节度副使赵希赞以朔州叛附于宋时上与
皇太后驻兵驼罗口诏趣东征兵马以为应援壬午
诏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备宋夏四月癸
卯休哥复以捷报上以酒脯祭天地率群臣贺于皇
太后诏勤德还军庚申上朝皇太后五月庚午辽师
与曹彬米信战于岐沟关大败之挽漕数万人匿岐
沟空城中围之壬申以皇太后生辰纵还九月甲午
皇太后行再生礼冬十月丁酉皇太后复行再生礼
为帝祭神祈福十二月丙子南伐次狭底埚皇太后
亲阅辎重兵甲
统和五年夏四月丁酉上率百僚册上皇太后尊号
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六年夏四月丁酉胡里宝横突韩德让堕马皇
太后怒杀之八月皇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七年夏四月皇太后谒奇首可汗庙秋七月帝
与皇太后谒景宗皇帝庙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十三年九月丁卯奉安景宗及皇太后石像于
延芳淀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十四年十一月乙酉奉安景宗及太后石像于
干州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十五年八月丁酉猎于平地松林皇太后诫曰
前圣有言欲不可纵吾儿为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
有衔橛之变适遗予忧其深戒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宋人请和皇太后许之赐丞
相韩德昌姓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子宋遣
李继昌请和以太后为叔母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
十万匹许之即遣合门使丁振持书报聘己丑诏诸
军解严是月班师皇太后赐大丞相齐王韩德昌姓
耶律徙王晋
统和二十三年二月辛酉朝皇太后五月戊申朔宋
遣孙仅等来贺皇太后生辰十一月戊申太后遣太
师盆奴政事舍人高正使宋贺正旦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乙酉皇太后不豫辛卯皇太
后崩于行宫壬辰遣使报哀于宋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二十八年奉安皇太后梓宫葬于干陵宋高丽
遣使吊祭会葬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十八年春正月癸酉奉安
大行皇太后梓宫于干州菆涂殿二月丙戌宋遣王
随王儒等来吊祭己亥高丽遣魏守愚等来祭是月
遣左龙虎卫上将军萧合卓馈大行皇太后遗物于
宋仍遣临海军节度使萧虚列左领军卫上将军张
崇济谢宋吊祭三月癸卯上大行皇太后谥为圣神
宣献皇后是月宋高丽遣使来会葬夏四月甲子葬
太后于干陵
太平十一年兴宗即位尊母元妃萧氏为皇太后迁
齐天太后于上京钦哀太后临朝听政以生辰为应
圣节
按辽史兴宗本纪太平十一年六月己卯即皇帝位
壬午尊母元妃萧氏为皇太后辛丑皇太后赐驸马
萧鉏不里萧匹敌死围场都太师女直着骨里右祗
候郎君详稳萧延留等七人皆弃市籍其家迁齐天
太后于上京秋七月丙午朔皇太后率皇族大临于
太平殿九月庚戌问安于皇太后辛亥宋遣王鬷许
怀信梅询张纶来慰两宫孔道辅魏昭文贺皇太后
册礼冬十月丙戌以右领军卫上将军耶律逊少府
监马惮充皇太后谢宋使闰月辛亥有司请以皇太
后生辰为应圣节从之十一月乙未祭天地问安皇
太后十二月癸丑皇太后听政帝不亲庶务群臣表
请不从 按圣宗仁德皇后传后萧氏小字菩萨哥
睿知皇后弟隗因之女年十二选入掖廷统和十九
年册为齐天皇后生皇子二皆早卒开泰五年宫人
耨斤生兴宗后养为子帝大渐耨斤詈后曰老物宠
亦有既耶左右扶后出帝崩耨斤自立为皇太后是
为钦哀皇后护卫冯家奴喜孙等希旨诬告北府宰
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逆诏令鞫治连及后兴宗
闻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眇躬当为太后今
不果反罪之可乎钦哀曰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帝曰
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钦哀不从迁后于上
京 按圣宗钦哀皇后传后萧氏小字耨斤生兴宗
仁德皇后无子取而养之如己出令冯家奴等诬仁
德皇后与萧浞卜萧匹敌等谋乱徙上京害之自立
为皇太后摄政
兴宗重熙元年钦哀太后御殿受朝寻诬弒齐天皇
后帝与群臣追上尊号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皇太后
御正殿受帝与群臣朝三月太后诬齐天皇后以罪
遣人即上京行弒后请具浴以就死许之有顷后崩
十一月己卯帝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法天应运
仁德章圣皇太后 按圣宗仁德皇后传车驾春搜
钦哀虑帝怀鞠育恩驰遣人加害使至后曰我实无
辜天下共知卿待我浴而后就死可乎使者退比反
后已崩年五十是日若有见后于木叶山阴者乘青
盖车卫从甚严追尊仁德皇后与钦哀并祔庆陵
重熙三年迁皇太后于庆州
按辽史兴宗本纪不载 按圣宗钦哀皇后传三年
后阴召诸弟议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所谋白帝帝
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七括宫
重熙七年二月乙酉遣使庆州问安皇太后十月辛
丑问安皇太后进珍玩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八年秋七月迎皇太后至显州谒园陵十一月
戊戌朝皇太后戊申皇太后行再生礼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按圣宗钦哀皇后传重熙
六年秋帝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后常不怿(
按奉
迎皇太后本纪作八年事而钦哀皇后本传又作六年必有一□今以本纪为主而附本传于后以
备参考)
重熙九年春正月丙辰朔上进酒于皇太后御正殿
三月辛未以应圣节大赦十一月甲子宋遣苏伸向
傅范来贺应圣节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十年九月辛亥朝皇太后庚申皇太后射获熊
上进酒为寿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十一年春正月戊申奉迎皇太后于内殿十二
月己酉以宣献皇后忌日上与皇太后素服饭僧于
延寿悯忠三学三寺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十六年钦哀太后不豫寻愈行减刑释罪典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十六年夏四月乙巳朔皇太
后不豫上驰往视疾丙午皇太后愈复如黑水泺十
一月己丑幸中京朝皇太后十二月癸丑问安皇太
后乙卯以太后愈杂犯死罪减一等论徒以下免
重熙二十三年复上钦哀皇太后尊号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壬申帝率
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静贞
纯懿和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大赦内外官进级有
差
道宗清宁元年八月即皇帝位九月丙子尊皇后为
皇太后宴菆涂殿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清宁二年十二月甲寅上皇太后尊号曰慈懿仁和
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清宁三年八月辛亥帝以君臣同志华裔同风诗进
皇太后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咸雍元年秋七月丙子以皇太后射获熊赏赉百官
有差冬十月己亥皇太后射获虎大宴群臣令各赋
诗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太康二年仁懿皇太后崩宋及高丽夏国遣使吊祭
按辽史道宗本纪太康二年三月辛酉皇太后崩壬
戌遣殿前副点检耶律辖古报哀于宋癸亥遣使报
哀于高丽夏国丁卯大赦戊寅以皇太后遗物遣使
遗宋夏六月乙酉朔上大行皇太后尊谥曰仁懿皇
后戊子宋及高丽夏国各遣使吊祭甲午葬仁懿皇
后于庆陵
皇太后部汇考四
宋
太祖建隆元年尊母南阳郡夫人杜氏为皇太后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按礼志建隆元年诏尊母
南阳郡太夫人为皇太后仍令所司追册四亲庙后
不果行 按昭宪杜太后传后定州安喜人也既笄
归于宣祖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
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周显德中太祖为定国军节
度使封南阳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陈桥还人走报太
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
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
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
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
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
建隆二年杜太后崩遗命太祖传位于弟
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诣太
后宫门称庆五月癸亥朔以皇太后疾赦杂犯死罪
六月甲午皇太后崩于滋德殿庚子以太后丧权停
时享秋七月以皇太后殡不受朝冬十月癸巳南唐
遣其臣韩熙载田霖来会皇太后葬丙午葬皇太后
于安陵十一月甲子太后祔庙 按昭宪杜太后传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疾亟召
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
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
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
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
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
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
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
宫人掌之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
陵神主祔享太庙
干德二年三月辛丑遣摄太尉光义奉册宝上明宪
皇太后谥曰昭宪皇后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按昭宪杜太后传干德二
年更谥昭宪合祔安陵
太宗至道三年二月真宗奉遗制即皇帝位夏四月
乙未尊皇后为皇太后十二月丙申追尊生母贤妃
李氏为皇太后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至道三年四月尊
太宗皇后李氏为皇太后宰臣等诣崇政殿门表贺
皇帝又诣内东门表贺皇太后 按明德李皇后传
后潞州上党人开宝中太祖为太宗聘为妃既纳币
会太祖崩至太平兴国三年始入宫雍熙元年十二
月始立为皇后太宗崩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尊
后为皇太后居西宫嘉庆殿 按李贤妃传妃真定
人干州防御使英之女也太祖闻妃有容德为太宗
聘之开宝中封陇西郡君太宗即位进夫人生皇女
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元佐妃尝梦日轮逼己以裾
承之光耀遍体惊而悟遂生真宗太平兴国二年薨
年三十四真宗即位追封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
后有司上谥曰元德
真宗咸平二年上太后宫名万安制大安辇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二年闰月己丑上皇太后宫
名曰万安 按明德李皇后传宰相请建别宫立名
从之宫成移居之仍上宫名曰万安 按舆服志大
安辇真宗咸平中为万安太后制舆上设行龙六
咸平六年十二月甲戌万安太后不豫诏求良医戊
寅赦天下死罪减一等流以下释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元年明德李太后崩帝哀毁上谥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元年三月己亥皇太后崩辛
丑群臣三上表请听政不允乙未李沆等诣宫门见
帝毁瘠过甚退上五表求见言西北军事方殷力请
听政从之己酉帝始于崇政殿西庑衰服恸哭见群
臣夏四月甲寅上大行皇太后谥曰明德
景德三年二月己卯谒明德皇后攒宫赐守奉人缗
帛十月丁酉葬明德皇后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干兴元年遗诏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
事有司详定垂帘仪式名所乘车曰大安辇
按宋史仁宗本纪干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遗诏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遣
使告哀契丹三月庚寅太后设幄次于承明殿垂帘
以见辅臣八月乙巳皇太后同御承明殿垂帘决事
冬十月避皇太后父讳乙亥以皇太后生日为长宁
节 按章献明肃刘皇后传后先家太原后徙益州
为华阳人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后通第二
女也年十五入襄邸真宗即位入为美人大中祥符
中为修仪进德妃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
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子真宗遗诏
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丁谓等请太后
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
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
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
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其谋
出于丁谓非太后意也谓既贬冯拯等三上奏请如
初议帝亦以为言于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贺
按礼志干兴元年真宗崩遗旨以皇帝尚幼军国事
兼权取皇太后处分宰相率百官称贺复前奉慰又
慰皇太后于帘前有司详定仪式内东门拜表合差
入内都知一员跪授传进皇太后所降批答首书览
表具之末云所请宜许或不许初丁谓定皇太后称
予中书与礼院参议每下制令称予便殿处分称吾
皇太后诏止称吾与皇帝并御承明殿垂帘决事百
官表贺 按仪卫志皇太后仪卫自干兴元年仁宗
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侍卫始盛用礼仪院奏制皇太
后所乘舆名之曰大安辇
仁宗天圣元年春正月庚午契丹使初来贺长宁节
五月庚寅议皇太后仪卫制同乘舆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仪卫志天圣元年有司
言皇太后车驾出合设护卫御龙直都虞候一人都
头二人副都头一人长行五十人十将已下骨朵子
直都虞候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八
十人弓箭直指挥使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
将长行五十人弩直指挥使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
二人十将长行五十人殿前指挥使两班左班都虞
候一人都知一人行门三人长行二十人带器械右
班指挥使一人都知一人行门三人长行二十人带
器械皇城司禁卫二百人宽衣天武二百人供御辇
官六十二人宽衣天武百人余诸司祇应鸣鞭侍卫
如乘舆之仪诏依其言
天圣二年上皇太后刘氏尊号遂定上尊号之礼百
官表请太后听乐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二年十一月百官上皇太后
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按礼志天圣
二年宰臣王钦若等五表请上皇太后尊号十一月
郊祀毕帝御太安殿受册百官称贺毕再序班侍中
奏中严外办礼仪使奏发册宝帝服通天冠绛纱袍
秉珪以出礼仪使合门使导帝随册宝降自西阶内
臣奉至殿庭置横街南东向褥位册在北宝在南帝
立殿庭北向褥位奉册宝官奉册宝案太常卿吏部
礼部侍郎引置当中褥位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在
位官皆再拜太尉司徒就册宝位帝搢珪跪奉册授
太尉又奉宝授司徒皆搢笏东向跪受兴奉册宝案
置于近东西向褥位礼仪使奏请皇帝归御幄易常
服乘舆赴文德殿后幄百官班退赴朝堂太尉司徒
奉册宝至文德殿外幄太尉以下各就次以俟侍中
奏中严外办太后服仪天冠衮衣以出奏隆安之乐
行障步障方团扇侍卫垂帘即御坐南向乐止太常
卿导册案至殿西阶下各归班在位者皆再拜太尉
押册司徒奉册中书令读册讫侍中押宝案司徒奉
宝侍中读毕太尉司徒诣香案前分班东西序立尚
宫赞引皇帝诣皇太后坐前帝服袍帘内行称贺
礼跪曰嗣皇帝臣某言皇太后陛下显崇徽号昭焕
寰瀛伏惟与天同寿率土不胜欣忭俯伏兴又再拜
尚宫诣御座承旨退西向称皇太后答曰皇帝孝思
至诚贯于天地受兹徽号感慰良深帝再拜尚宫引
归幄太尉率百官称贺奏隆安之乐太后降坐还幄
乐止侍中奏解严所司放仗百官再拜退太后还内
内外命妇称贺太后皇帝于内殿在外命妇及两京
留司官并奉表称贺自是上皇太后尊号礼皆如之
按礼志天圣二年既禫除百官五表请听乐而秋
燕用乐之半诏辅臣曰昨日宴宫中朕数四上勉皇
太后听乐王钦若以闻太后太后曰自先帝弃天下
吾终身不欲听乐皇帝再三为请其可重违乎
天圣三年春正月辛卯长宁节近臣及契丹使初上
皇太后寿于崇政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天圣四年太后不允上元先行上寿之典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四年十二月丁亥帝白太后
欲元日先上太后寿乃受朝太后不可王曾奏曰陛
下以孝奉母仪太后以谦全国体请如太后令
天圣五年元旦帝及百官朝贺皇太后于会庆殿礼
官定受朝上寿之仪太后幸御书院观书是岁南郊
手谕毋请加尊号明堂礼成亦不受贺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初率百
官上皇太后寿于会庆殿遂御天安殿受朝冬十月
甲午同皇太后幸御书院观太宗真宗御书十一月
癸丑贺皇太后于会庆殿 按章献明肃刘皇后传
天圣五年正旦太后御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
廷中帝再拜跪上寿是岁郊祀前出手书谕百官毋
请加尊号礼成帝率百官恭谢如元日 按礼志仁
宗天圣五年正月壬寅朔晓漏未尽三刻宰臣百官
与辽使诸军将校并常服班会庆殿内侍请皇太后
出殿后幄鸣鞭升坐又诣殿后皇帝幄引皇帝出帝
服袍于帘内北向褥位再拜跪称臣某言元正启
祚万物惟新伏惟尊号皇太后陛下膺时纳祜与天
同休内常侍承旨答曰履新之祜与皇帝同之帝再
拜诣皇太后御坐稍东内给侍酌酒授内谒者监进
帝跪进讫以盘兴内谒者监承接之帝却就褥位跪
奏曰臣某稽首言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
寿再拜内常侍宣答曰恭举皇帝寿酒帝再拜执盘
侍立教坊乐止皇帝受虚盏还幄通事舍人引百官
横行典仪赞再拜舞蹈起居太尉升自西阶称贺帘
外降还位皆再拜舞蹈侍中承旨曰有制皆再拜宣
曰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皆再拜舞蹈合门使帘外
奏宰臣某以下进寿酒皆再拜太尉升自东阶翰林
使酌御酒盏授太尉执盏盘跪进帘外内谒者监跪
接以进太尉跪奏曰元正令节臣等不胜庆忭谨上
千万岁寿降还位皆再拜宣徽使承旨曰举公等觞
皆再拜太尉升立帘外乐止内谒者监出帘授虚盏
太尉降阶横行皆再拜舞蹈宣徽使承旨宣群臣升
殿再拜升及东西箱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退枢密
使以下迎乘舆于长春殿起居称贺百官就朝堂易
朝服班天安殿朝贺帝服衮冕受朝礼官通侍舍人
引中书令门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文诣褥位脱剑
以次升分东西立诸方镇表祥瑞案先置门外左
右令使绛衣对举给事中押祥瑞中书侍郎押表案
入分诣东西阶下对立既贺更服通天冠绛纱袍称
觞上寿止举四爵乘舆还内恭谢皇太后如常礼
又天圣五年冬定南郊故事礼毕行劳酒之礼如元
会仪今明堂礼毕请皇太后御会庆殿皇帝于帘内
行恭谢礼百僚称贺讫升殿赐酒皇太后不许诏将
来明堂礼毕更不受贺百官并于内东门拜表九月
辛巳大享于明堂礼毕诣景灵宫及诸寺观行恭谢
礼
天圣九年皇太后长宁节诏定上寿仪赐衣赐宴制
同干元宋绶上太后仪制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九年春正月丙辰长宁节百
官初上皇太后寿于会庆殿六月庚辰宋绶上皇太
后仪制 按章献明肃刘皇后传七年冬至天子又
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言其非不听九月诏长宁节
白官赐衣天下赐宴皆如干元节 按礼志正月八
日皇太后长宁节诏定长宁节上寿仪太后垂帘崇
政殿百官及契丹使班庭下宰臣以下进表上寿合
门使于殿上帘外立侍百官再拜宰臣升殿跪进酒
帘外内臣跪承以入宰臣奏曰长宁节臣等不胜欢
忭谨上千万岁寿复降再拜三称万岁内臣承旨宣
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同喜咸再拜宰臣升殿内侍
出帘外跪授虚盏宰臣跪受降再拜舞蹈三称万岁
内侍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升陈进奉物当殿廷通
事舍人称宰臣以下进奉客省使殿上唱进奉出内
谒者监进第二盏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皆再拜舞
蹈太后还内百官诣内东门拜表称贺其外命妇旧
入内者即入内上寿不入内者进表内侍引内命妇
上寿次引外命妇如百官仪次日大宴
按玉海天圣九年六月庚辰翰林学士宋绶西上合
门使曹琮夏元亨新编皇太后仪制五卷诏名内东
门仪制
明道元年九月丙申皇太后出金银器易左藏缗钱
二十万以助修内十一月己卯冬至率百官贺皇太
后于文德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章献明肃刘皇后传明
道元年复御文德殿有司陈黄麾仗设宫架登歌二
舞
明道二年刘太后飨太庙是日上尊号寻崩遗诏尊
杨淑妃为皇太后仁宗追尊所生母李宸妃为皇太
后临梓宫上谥
按宋史仁宗本纪明道二年春二月乙巳皇太后服
衮衣仪天冠飨太庙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是日上
皇太后尊号曰应元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
后三月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
干兴以来贬死者复官谪者内徙甲午皇太后遗诏
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太后遗
留物赐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至是帝
始知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五使并兼追
尊皇太后园陵使癸亥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谥
曰庄懿五月癸酉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
八月壬寅作奉慈庙甲辰诏中外母避庄献明肃太
后父讳九月甲戌幸洪福院临庄懿太后梓宫丙午
壬子临如之冬十月丁酉葬庄献明肃皇太后庄懿
皇太后于永定陵己酉祔庄献明肃太后庄懿太后
神主于奉慈庙 按章献明肃刘皇后传明道二年
帝亲耕籍田太后亦谒太庙乘玉辂服袆衣九龙花
钗冠斋于庙质明服衮衣十章减宗彝藻去剑冠仪
天前后垂珠翠十旒荐献七室皇太妃亚献皇后终
献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
北旧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
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初仁宗即位尚
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
与有节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见犹服髲太后曰姑
老矣命左右赐以珠玑帕首时润王元份妇安国夫
人李氏老发且落见太后亦请帕首太后曰大长公
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诸妹也若赵家老妇宁可比耶
旧赐大臣茶有龙凤饰太后曰此岂人臣可得命有
司别制入香京挺以赐之赐族人御食必易以铜器
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常服絁繻练裙侍者见仁
宗左右簪珥珍丽欲效之太后戒曰彼皇帝嫔御饰
也汝安得学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
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
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有漕臣刘绰者自京西还言
在庾有出剩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后问曰卿识王曾
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乎此四人岂因献羡余进哉
后称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谕辅臣曰皇帝听
断之暇宜诏名儒讲习经史以辅其德于是设幄崇
政殿之西庑而日命近臣侍讲读丁谓曹利用既以
侮权贬窜而天下惕然畏之晚稍进外家任内宫罗
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崇勋等以此势倾中外兄子
从德死姻戚门人□役拜官者数十人御史曹修古
杨偕郭劝段少连论奏太后悉逐之太后保护帝既
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
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及不豫帝
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谪
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官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
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下诏戒中外
毋辄言于是泰宁军节度使钱惟演请以章献章懿
与章穆并祔真宗室诏三省与礼院议皆以谓章穆
皇后位崇中壸已祔真宗庙室自协一帝一后之文
章献明肃处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贵功德莫与
为比谓宜崇建新庙同殿异室岁时荐飨一用太庙
之仪仍别立庙名以崇世享翰林学士冯元等请以
奉慈为名诏依庆历五年礼院言章献章懿二后请
遵国朝懿德明德元德三后同祔太宗庙室故事迁
祔真宗庙诏两制议翰林学士王尧臣等议请迁二
后祔序于章穆之次从之 按李宸妃传妃杭州人
也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真宗以为司寝生仁宗
封崇阳县君进才人后为婉仪仁宗即位为顺容初
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
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
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明道元
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初章献太后欲以宫
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
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
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
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
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
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柰何夷简乃请治丧
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
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
道及崇勋如其言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
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
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庄懿
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
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
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庙曰奉慈又即景灵
宫建神御殿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拜
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既而追
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
子玮 按杨淑妃传妃益州郫人年十二入皇子宫
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进婉仪仍诏婉仪升从
一品位昭仪上后加淑妃真宗崩遗制以为皇太后
始仁宗在乳褓章献使妃护视凡起居饮食必与不
违所以拥佑扶持恩意勤备及帝即位尝召其侄永
德见禁中欲授以诸司副使妃辞曰小儿岂胜大恩
小官可也更命为右侍禁章献遗诰尊为皇太后居
宫中与皇帝同议军国事合门趣百僚贺御史中丞
蔡齐目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习知
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乃
诏删去遗诰同议军国事语第存后号奉缗钱二万
助汤沐后名其所居宫曰保庆称保庆皇太后
景佑三年十一月戊寅保庆皇太后杨氏崩辛卯上
保庆太后谥曰庄惠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杨淑妃传妃景佑三年
无疾而薨年五十三殡于皇仪殿帝思其保护之恩
命礼官议加服小功
景佑四年二月己酉葬庄惠皇后于永定陵己未祔
神主于奉慈庙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杨淑妃传初仁宗未有
嗣后每劝帝择宗子近属而贤者养于宫中其选即
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谓礼慈母于子祭于孙止请废
后庙瘗其主园陵英宗弗欲遽也诏下有司议未上
会帝崩遂罢
嘉佑六年秋七月戊子录昭宪皇太后孝明孝惠孝
章淑德皇后家子孙进秩授官者十有九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佑八年英宗即位尊曹皇后为皇太后权同听政
礼院详议垂帘之仪及出入仪卫之制
按宋史英宗本纪嘉佑八年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
遗命帝嗣皇帝位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己卯诏请
皇太后同听政壬午皇太后御小殿垂帘宰臣覆奏
事 按慈圣光献曹皇后传后真定人明道二年郭
后废诏聘入宫景佑元年九月册为皇后英宗即位
尊后为皇太后帝感疾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
门小殿听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决者则曰公辈更
议之未尝出己意颇涉经史多援以决事中外章奏
日数十一一能纪纲要检柅曹氏及左右臣仆毫分
不以假借宫省肃然 按礼志英宗即位辅臣请与
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
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
时帝以疾权居柔仪殿东合西室太后垂帘处分称
吾唯两府日入候问圣体因奏政事退诣小殿帘外
覆奏太后帝疾间御前后殿听政两府退朝犹于小
殿覆奏 按仪卫志嘉佑八年英宗即位太常礼院
言准诏再详定皇太后出入仪卫御龙直都头二人
长行二十五人骨朵子直都头二人长行四十人弓
箭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弩直都头二人长行
二十五人殿前指挥使两班各都知一人行门各二
人长行各一十人带器械皇城司禁卫一百人宽衣
天武一百五十人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入内都
知御药院官各一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御辇院短
镫教骏拢马亲事官入内院子诸司并入内内侍省
祗应内品人数不定诏依
英宗治平元年曹太后还政诏太后称曰圣旨仪卫
如章献明肃故事改殿名曰慈寿
按宋史英宗本纪治平元年五月戊申皇太后还政
壬子诏皇太后称圣旨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
其有所须内侍录圣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
太后宫殿名曰慈寿 按慈圣光献曹皇后传帝疾
愈即令撤帘还政帝持书久不下及秋始行之敕有
司崇峻典礼以弟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仪卫
志治平元年诏皇太后出入唯不鸣鞭他仪卫如章
献明肃故事
治平三年曹太后令封濮安懿王及王夫人如前代
故事
按宋史英宗本纪治平三年春正月丁丑皇太后下
书中书门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
氏韩氏任氏皇帝可称亲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
后诏遵慈训以茔为园置守卫吏即园立庙俾王子
孙主祠事如皇太后旨
治平四年尊高皇后为皇太后定合设仪卫之制
按宋史神宗本纪治平四年正月丁巳英宗崩帝即
皇帝位己未尊皇后曰皇太后 按宣仁圣烈高皇
后传后亳州蒙城人母曹氏慈圣光献妃姊也故后
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
异日必以为配既长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
颢嘉王頵寿康公主治平二年册为皇后后弟殿内
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迁其官后谢曰士林获升朝
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辞之神宗立尊为皇
太后居宝慈宫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久之
但斥望春门外隙地以赐凡营缮百役费悉出宝慈
不调大农一钱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宰执王珪等
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
颔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
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
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拜谢
且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问起居
至是令无辄入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十岁
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祚仓卒备也 按仪卫
志治平四年神宗嗣位诏太皇太后仪范已定皇太
后合设仪卫御龙直骨朵子直差都虞候都头副都
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共三十人弓箭直弩直差指
挥使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共二十人皇
城司亲从官一百人执骨朵宽衣天武官百五十人
充围子行宫司人员共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充
围子皇城司亲事官八十人打灯笼短镫马拢马亲
从官金铜车□车随车子祗应人擎襜子供御辇官
执擎从物等供御次供御并下都辇直等人数不定
都知一员御药院使臣二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内
酒坊御厨法酒库仪鸾司乳酪院翰林司翰林院车
子院御膳素厨化成殿果子库并从遇出新城门添
差带器械内臣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戊子作皇太后宝慈宫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八年哲宗嗣位尊向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
为皇太妃礼部议太妃冠服称谓乘舆之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丰八年二月神宗寝疾宰相王
珪乞早建储为宗庙社稷计又奏请皇太后权同听
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帘于福宁殿谕
珪等曰皇子性庄重从学颖悟自皇帝服药手写佛
书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书字极端谨珪等称
贺遂奉制立为皇太子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后曰皇太后德妃朱氏曰皇太妃 按钦圣宪
肃向皇后传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
年归于颖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皇后帝不
豫后赞宣仁后定建储之议哲宗立尊为皇太后
按钦成朱皇后传后开封人熙宁初入宫为御侍进
才人婕妤生哲宗累进德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
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 按礼志
哲宗即位诏尊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为
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礼部议皇太妃生日节
序物色其冠服之属如皇后例称慈旨庆贺用笺太
皇太后皇太后于皇太妃称赐皇帝称奉百官不称
臣皇帝问皇太妃起居用笺皇太妃答皇帝用书
按舆服志哲宗嗣位尊朱贵妃为皇太妃出入许乘
檐子有司请用牙鱼凤为饰伞用青
哲宗元佑元年二月丁未群臣上皇太后宫名曰隆
佑殿曰隆佑慈徽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按钦圣宪肃向皇后传宣
仁命葺庆寿故宫以居后后辞曰安有姑居西而妇
处东渎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庆寿后殿为隆佑宫
居之
元佑二年九月乙卯发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于文德
殿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元年太皇太后旨特与皇太妃立宫殿名定出
入仪卫及乘舆之制又为太后制大安辇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绍圣元年诏奉太
皇太后旨皇太妃特与立宫殿名坐六龙舆张伞出
入由宣德正门有司请应宫中并依称臣妾外命妇
入内准此百官拜笺称贺称殿下 按仪卫志绍圣
元年三省枢密院言增崇出入仪卫龙凤扇二十侍
从官入内省都知或押班一员内侍省都知或押班
一员皇城司御药院内东门司各一员带御器械内
侍八员引喝内侍一员殿前指挥使三十二人内人
员二人御龙直三十三人骨朵子直三十三人弓箭
直二十三人弩直二十三人天武官一百五十四人
皇城司禁卫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行宫司一百
人辇官供御六十二人次供御四十九人下都五十
八人烛笼七十诸司御燎子茶□快行亲从四人礼
部太常寺又言元佑三年诏皇太妃伞用红黄罗参
议得皇太后出入兼用红黄今皇太妃若亦用黄则
非差降之意伏请红黄兼用从太皇后出入则止用
红 按舆服志绍圣元年礼部太常寺言近奉旨皇
太后欲令皇太妃坐六龙舆朕常思皇太妃尊奉之
礼既不敢拟于皇太后又不可不逮于中宫今参以
人情再加详定伏请供进龙凤舆从之又议造皇太
后大安辇中书具治平元丰中皇太后舆服仪卫以
呈曰元丰中先帝手诏皇太后行幸仪卫并依慈圣
光献太皇太后之例而宣仁谦恭不乘大安辇哲宗
曰今皇太后独尊非宣仁比遂诏行幸进大安辇已
而皇太后避嫌竟不制造
绍圣二年五月乙卯上皇太妃宫名曰圣瑞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三年向太后定策立端王权处分军国事徽宗
即位尊刘皇后为元符皇后废后孟氏为元佑皇后
并依皇后礼制又尊陈氏为皇太妃朱氏为圣瑞皇
太妃特进龙凤舆
按宋史徽宗本纪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
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家国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
事须早定章惇厉声对曰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皇
太后曰神宗诸子申王长而有目疾次则端王当立
惇又曰以年则申王长以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
立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
立知枢密院曾布曰章惇未曾与臣等商议如皇太
后圣谕极当尚书左丞蔡卞门下侍郎许将相继曰
合依圣旨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
孝不同诸王于是惇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
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辛巳尊先帝后为元符
皇后癸未追尊母贵妃陈氏为皇太妃二月己亥尊
先帝妃朱氏为圣瑞皇太妃庚戌向宗回宗良迁节
度使太后弟侄未仕者俱授以官五月丙子诏复废
后孟氏为元佑皇后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后诏罢
同听政癸酉皇太后还政十二月甲午以皇太后不
豫祷于宫观祠庙岳渎 按礼志徽宗即位皇太后
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故事嘉佑末英宗请慈
圣同听政五月同御内东门小殿垂帘至七月十三
日英宗间日御前后殿辅臣奏事退诣内东门帘前
覆奏又故事唯慈圣不立生辰节名不遣使契丹若
天圣元丰则御殿垂帘立生辰节名遣使与契丹往
还及避家讳等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
如嘉佑故事蔡卞曰天圣元丰与今日皆遗制处分
非嘉佑比布曰今日之事虽载遗制实出德音又皆
长君正与嘉佑事相似有旨依嘉佑治平故事布语
同列曰奏事先太后次覆奏皇帝如今日所得旨遂
为定式矣寻以哲宗灵驾发引太后手书罢同听断
焉 又按礼志徽宗即位加哲宗太妃号曰圣瑞既
又御文德殿册命元符皇后刘氏为太后并依皇后
礼制 按舆服志徽宗即位尊太妃为圣瑞皇太妃
诏仪物除六龙舆不用仍进龙凤舆外余悉增崇焉
按钦圣宪肃向皇后传帝仓卒晏驾独决策迎端
王章惇异议不能沮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
以长君辞帝泣拜移时乃听凡绍兴元符以还惇所
斥逐贤士大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御正殿避家
讳立诞节之类皆不用至闻宾召故老宽徭息兵爱
民崇俭之举则喜见于色纔六月即还政 按昭慈
圣献孟皇后传元符末钦圣太后将复后位适有布
衣上书以后为言者即命以官于是诏后还内号元
佑皇后时刘号元符皇后故也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向太后崩遗诏追尊皇太妃陈
氏为皇太后
按宋史徽宗本纪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甲戌皇太
后崩遗诏追尊皇太妃陈氏为皇太后丁丑易大行
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夏四月甲午上大行皇太后谥
曰钦圣宪肃乙未上追尊皇太后谥曰钦慈丙寅葬
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于永裕陵丙戌祔钦圣宪
肃皇后钦慈皇后神主于太庙 按钦慈陈皇后传
后开封人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进
美人帝崩守陵殿思顾旧恩毁瘠骨立左右进粥药
挥使去曰得早侍先帝愿足矣未几薨年三十二建
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崇宁元年追尊朱太妃为皇太后罢元佑皇后复居
瑶华宫诏元符皇后宜尊崇典礼约如圣瑞太妃之
制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二月丙戌朔以圣瑞皇
太妃疾虑囚辛丑圣瑞皇太妃薨追尊为皇太后夏
四月上皇太后谥曰钦成五月葬钦成皇后于永裕
陵六月祔钦成皇后神主于太庙九月治臣僚议复
元佑皇后及谋废元符皇后者罪冬十月以御史钱
遹石豫左肤及辅臣蔡京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
等言罢元佑皇后之号复居瑶华宫 按钦成朱皇
后传后熙宁初入宫为御侍进才人婕妤生哲宗及
蔡王以徐国公主累进德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
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元佑三年
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
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
合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
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赠崔任朱三父皆至师保徽
宗立奉礼尢谨 按昭慈圣献孟皇后传崇宁初郝
随讽蔡京再废后昌州判官冯澥上书言后不得复
台臣钱遹石豫左肤等连章论韩忠彦等信一布衣
狂言复已废之后以掠虚美望断以大义蔡京与执
政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皆主其说徽宗从之诏
依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
和妙静仙师 按仪卫志崇宁元年臣僚言元符皇
后先帝皇后也其典礼宜极褒崇于是酌圣瑞皇太
妃之制出入由宣德正门增龙凤扇二十御龙直十
二人御龙骨朵子直十七人御龙弓箭直十二人御
龙弩直二十二人殿前指挥十三人皇城司禁卫二
十人快行亲从官四人执烛皇城司亲从官金铜车
并□车随时定数供须行幸药架一座勾当官吏二
员封题一员药童三人□檠药架辇官十一人秤库
子亲事官量差人数祗应从之
崇宁二年册元符皇后为皇太后其典礼一准圣瑞
太妃例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二年二月甲寅进元符皇后
为太后宫名崇恩五月丙午册元符皇后刘氏为太
后 按仪卫志云二年臣僚又言元符皇后元符末
尝预定策之勋以承神宗哲宗之志礼部太常寺奏
典礼准圣瑞皇太妃例侍从官入内内侍省都知或
押班一员皇城御药内东门司官各一员御辇院轮
官随从诸司御燎子茶□带御器械内侍十人引喝
内侍一人舆用龙凤伞红黄兼用出入由宣德东门
今欲出入由宣德正门龙凤扇二十把今添作三十
把辇官供御六十二人次供御四十九人都下五十
八人御龙直三十三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御龙骨朵
子直三十三人今添作五十人御龙弓箭直三十三
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御龙弩直三十三人今添作四
十五人殿前指挥三十二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内臣
二人皇城司一百人禁卫今添作一百二十人天武
官一百五十四人行宫司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
快行亲从官四人今添作八人执烛皇城司亲从官
金铜车并□车随时内中批出合要数供须行幸药
架一座勾当官一员吏人二员封题一员药童三人
□檠药架辇官十一人秤库子亲事官量差人数祗
应从之
政和三年崇恩太后暴崩上谥祔庙如仪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三年二月辛卯崇恩太后暴
崩闰月辛酉上崇恩太后谥曰昭怀五月丙午葬昭
怀皇后于永泰陵六月癸亥祔昭怀皇后神主于太
庙 按昭怀刘皇后传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
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帝缘哲宗故曲加恩礼后以是
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
已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
宣和七年诏内禅钦宗即位上尊皇后郑氏为太上
皇后
按宋史钦宗本纪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
太子嗣位自称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
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辛酉即皇帝位丙
寅上道君皇帝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
道君太上皇后 按郑皇后传后开封人也本钦圣
殿押班徽宗为端王每日朝慈德宫钦圣命郑王二
押班供侍及即位遂以二人赐之崇宁初封贤妃迁
贵妃王皇后崩政和元年立为皇后钦宗受禅尊为
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从上皇幸南京
金师退先归时用事者言上皇将复辟于镇江人情
危骇或谓后将由端门直入禁中内侍辈颇劝钦宗
严备帝不从出郊迎后于是两宫欢甚洽上皇闻之
即罢如洛之议汴京破从上皇幸青城北迁留五年
崩于五国城年五十二绍兴七年何苏等使还始知
上皇及后崩高宗大恸诏立重成服谥显肃后亲族
各迁官有差祔主徽宗室以闻哀日为犬忌梓宫归
入境承之以椁纳翚衣其中与徽宗合攒于会稽永
佑陵
高宗建炎元年诏太后及六宫南迁改元佑太后为
隆佑太后因巡幸不果行册礼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夏四月癸亥邦昌尊元
佑皇后为宋太后遣人至济州访帝戊辰邦昌手书
上延福宫太后尊号曰元佑皇后入居禁中以尚书
左丞冯澥为奉迎使皇后又遣兄子卫尉少卿孟忠
厚持手书遗帝皇后垂帘听政邦昌权尚书左仆射
率在京百官上表劝进甲戌皇后手书告中外俾帝
嗣统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元佑皇后在东京是
日彻帘辛卯遥尊干龙皇帝为孝慈渊圣皇帝元佑
皇后为元佑太后秋七月壬寅诏奉元佑太后如东
南六宫及卫士家属从行朕当留中原与金人决战
八月己未元佑太后发京师庚午更号元佑太后为
隆佑太后丙子隆佑太后发南京命侍卫马军都指
挥使郭仲荀护卫如江宁冬十月戊午太后至扬州
按昭慈圣献孟皇后传靖康初瑶华宫火徙居延
宁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金人围汴钦宗与
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佑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时
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张邦昌僭位尊
后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受百官朝胡舜陟马伸又
言政事当取后旨邦昌乃复上尊号元佑皇后迎入
禁中垂帘听政后闻康王在济遣尚书左右丞冯澥
李回及兄子忠厚持书奉迎命副都指挥使郭仲荀
将所部扈卫又命御营前军统制张俊逆于道寻降
手书播告天下王至南京后遣宗室士及内侍卲
成章奉圭宝乘舆服御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后以是
日撤帘尊后为元佑太后尚书省言元字犯后祖名
请易以所居宫名遂称隆佑太后上将幸扬州命仲
荀卫太后先行驻扬州州治 按礼志建炎元年五
月册元佑皇后为隆佑太后令所司择日奉上册宝
时方巡幸不克行礼
建炎二年冬十月甲子命孟忠厚奉隆佑太后幸杭
州十二月乙卯太后至杭州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昭慈圣献孟皇后传张
浚请先定六宫所居地遂诏忠厚奉太后幸杭州以
苗傅为扈从统制
建炎三年傅正彦叛迫帝逊位请太后垂帘寻还政
皇帝复位尊太后为隆佑太后太后幸诸州县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三年三月帝在扬州阉宦用
事恣横诸将多疾之癸未傅正彦等叛勒兵向阙杀
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余人傅等迫帝逊位于皇
子魏国公请隆佑太后垂帘同听政是夕帝移御显
宁寺甲申尊帝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宁寺为睿圣
宫甲午有司请尊太后为太皇太后不许癸卯太后
诏睿圣皇帝宜称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皇
帝称皇太侄监国乙巳太后降旨睿圣皇帝处分兵
马重事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
帝还宫与太后御前殿垂帘诏尊太后为隆佑皇太
后辛亥皇太后撤帘丁卯帝发杭州留郑□卫皇太
后六月庚申皇太后至建康府乙亥诏谕中外以迫
近防秋请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百司庶府
非军旅之事者并令从行秋七月壬寅太后如洪州
己未太后发建康八月丁酉太后至洪州十一月己
酉兀朮陷无为军守臣李知几弃城走壬子太后退
保虔州辛酉太后至吉州乙丑太后发吉州次太和
县金人至太和县太后自万安陆行如虔州 按昭
慈圣宪孟皇后传逾年傅与刘正彦作乱请太后听
政又请立皇子太后谕之曰自蔡京王黼更祖宗法
童贯起边事致国家祸乱今皇帝无失德止为黄潜
善汪伯彦所误皆已逐矣傅等言必立皇太子太后
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
令天下傅等泣请太后力拒之帝闻事急诏禅位元
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请令臣僚得独对论机事
仍日引傅党一人上殿以释其疑太后从之每见傅
等曲加慰抚傅等皆喜韩世忠妻梁氏在傅军中胜
非以计脱之太后召见勉令世忠速来以清严陛梁
氏驰入世忠军谕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党惧
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
吾责塞矣再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撤帘帝令胜非
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撤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太
后闻张浚忠义欲一见之帝为召浚至禁中承议郎
冯□尝贻书苗傅劝复辟上未之知太后白其事□
得迁秋帝幸建宁命佥书枢密院事郑□卫太后继
发比至帝率群臣迎于郊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
江浙卫太后往洪州百司非预军事者悉从仍命滕
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凡四方奏谳吏部
差注举辟功赏之类皆隶焉复命四厢都指挥使杨
惟忠将兵万人卫从帝虑敌人来侵密谕康珏缓急
取太后旨便宜以行过落星寺舟覆宫人溺死者十
数惟太后舟无虞既至洪州议者言金人自蕲黄渡
江陆行二百余里即到洪州帝忧之命刘光世屯江
州光世不为备金人遂自大冶县径趣洪州康珏奉
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质明至太
和县舟人景信反杨惟忠兵溃失宫人一百六十康
珏俱遁兵卫不满百遂往虔州太后及潘妃以农夫
肩舆而行
建炎四年迎隆佑太后东还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四年春正月己酉遣小校从
海道如虔州问安太后乙丑以中书舍人李正民为
两浙湖南江西抚谕使诣太后问安三月甲寅遣卢
益及御营都统制辛企宗奉迎太后东还
绍兴元年隆佑太后崩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元年夏四月庚辰隆佑太后
崩乙酉为太后制期年服六月壬申册谥皇太后曰
昭慈献烈壬午权攒昭慈献烈皇后于越州八月丁
丑祔昭慈献烈皇后神主于温州太庙
绍兴七年三月己卯尊宣和皇后为皇太后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绍兴七年三月诏
略曰宣和皇后夙拥庆羡是生眇冲乃骨肉之至亲
偕父兄而时迈十年地阻怀陟岵凯风之思万里使
还奉上皇宁德之讳宜尊为皇太后令所司择日奉
上册宝太常寺言请依祖宗故事俟三年之丧终制
然后行礼时翰林学士朱震言唐德宗建中上太后
沈氏尊号时沈太后莫知所在犹供张含元殿具衮
冕出左序立东方再拜奉册今太后圣体无恙信使
相望岂可不举扬前宪臣又闻三年之制惟天地社
稷越绋行事德宗以大历四年即位明年改元建中
时行易月之制故以冕服行事今陛下退朝之服尽
如礼制谓当供张别殿遣三公奉册藏于有司恭俟
来归愿下礼官请明诏从之礼部太常言宝文欲乞
以皇太后宝四字为文合差撰册文官一员书册文
官一员书篆宝文官一员并差执政 按韦贤妃传
妃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宫为侍御崇宁末封平昌
郡君大观初进婕妤累迁婉容进封贤妃从上皇北
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绍兴七年徽宗及郑
皇后崩闻至帝号恸谕辅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
思之不遑宁处屈己讲和正为此耳翰林学士朱震
引唐建中故事请遥尊为皇太后从之已而太常少
卿吴表臣请依嘉佑治平故事俟三年丧毕然后举
行乃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后三代俱追封王帝以后
久未归每颦蹙曰金人若从朕请余皆非所问也王
伦使回言金人许归后未几金人遣萧哲来亦言将
归状遂豫作慈寿宫命莫将邢恕为奉迎使
绍兴九年以王伦充迎请太后使建慈宁宫成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九年春正月以王伦同签书
枢密院事充奉护梓宫迎请皇太后交割地界使癸
巳建皇太后宫九月甲午名皇太后殿曰慈宁十月
戊辰慈宁宫成
绍兴十年遥上太后册宝复遣官敦迎太后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年春正月丙戌遣莫将等
充迎护梓宫奉迎两宫使十二月壬午上皇太后册
宝于慈宁殿 按韦贤妃传十年以金人犹未归后
乃遥上皇太后册宝于慈宁殿是后生辰至朔皆遥
行贺礼洪皓在燕求得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
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
来议和帝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
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
兵毅等还帝又语之曰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
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命何铸曹勋报谢召至
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闱无泪可挥卿见金主当曰
慈亲之在上国一老人耳在本国则所系甚重以至
诚说庶彼有感动铸等至金国首以后归为请金主
曰先朝业已如此岂可轻改勋再三恳请金主始允
绍兴十二年韦太后归自五国城皇帝奉进册宝百
僚称贺上太后仪从及龙舆之制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二年二月癸巳金主许归
梓宫及皇太后夏四月甲子朔遣孟忠厚为迎护梓
宫礼仪使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丁卯皇太后
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护送梓宫高
居安护送皇太后五月丙午增筑慈宁殿八月壬午
皇太后至入居慈宁宫己丑帝易缌服奉迎冬十月
丁丑以皇太后回銮推恩进封秦桧为秦魏两国公
辞不拜甲申皇太后生辰上寿于慈宁宫 按礼志
绍兴十二年八月皇太后还慈宁宫十月十八日奉
进册宝其日张设慈宁殿设坐殿中皇太后服袆衣
即御坐本殿官设册宝于殿下慈宁宫事务官并本
殿官并朝服诣殿下再拜搢笏举册宝奉进先进册
次进宝进毕降坐易袆衣服常服皇帝诣慈宁殿贺
如宫中仪次宰臣率百僚拜表称贺 按仪卫志仁
英哲之世太后临朝垂帘仪从亦不崇侈止曰仪卫
无卤簿名也南渡后尤简其车以舆不以辇余惟伞
扇而已绍兴奉迎太母极意备礼然犹曰太后天性
朴素不敢过饰仪从器物惟涂金舆前用黄罗伞扇
二绯黄绣雉扇六红黄绯金拂扇二黄罗暖扇二朝
谒景灵宫太庙则用禁卫诸班直天武亲从五百人
其前引中道围子同上皇仪卫而差省焉 绍兴奉
迎皇太后诏造龙舆其制朱质正方金涂银饰四竿
竿头螭首赭红帘上覆以□加走六龙内设黄花
罗帐裀褥朱椅踏子红罗绣巾 按韦贤妃传铸等
至金国首以后归为请金主曰先朝业已如此岂可
辄改勋再三恳请金主始允铸等就馆馆伴耶律绍
文来言金主许从所请洪皓闻之先遣人来报铸等
还具言其实遂命参政王次翁为奉迎使金人遣其
臣高居安完颜宗贤等扈从以行十二年四月次燕
山自东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
乐郡王韦渊秦鲁国大长公主吴国长公主迎于道
帝亲至临平奉迎普安郡王宰执两省三衙管军皆
从帝初见太后喜极而泣八月至临安入居慈宁宫
先是以梓宫未还诏中外辍乐至是庆太后寿节始
用乐谒家庙亲属迁官几二千人太后聪明有智虑
初金人许还三梓宫太后恐其反复呼役者毕集然
后起攒时方暑金人惮行太后虑有他变乃阳称疾
须秋凉进发已而称贷于金使得黄金三千两以犒
其众由是途中无间言太后在北方闻韩世忠名次
临平呼世忠至帘前慰劳还宫帝侍太后或至夜分
未去太后曰且休矣听朝宜早恐妨万几又尝谓两
宫给使宜令通用不然则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间言
易以入也时皇后未立太后屡为帝言帝请降手书
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廷非所当预将行册命承平
典礼悉能记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减
辄不胜忧惧常戒宫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优游无
事起居适意即寿考康宁事有所阙慎毋令太后知
第来白朕
绍兴十九年春正月甲申朔以皇太后年七十帝诣
慈宁殿行庆寿礼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韦贤妃传十九年太后
年七十正月朔即宫中行庆寿礼亲属各迁官一等
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门会牡丹盛开帝入白太后
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尽欢翌日以谕宰执后
苦目疾募得医皇甫坦治即愈
绍兴二十九年皇太后八十称庆寻崩上册谥祔庙
之典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九年二月丙辰朔以皇
太后八十诣慈宁殿行庆寿礼九月乙未以皇太后
不豫大赦不视朝丙申为太后祈福庚子皇太后韦
氏崩癸卯遣周麟之等为金国奉表哀谢使冬十月
以群臣五上表始听政戊寅册谥皇太后曰显仁十
一月权攒显仁皇后于永佑陵十二月祔显仁皇后
神主于太庙 按韦贤妃传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
十复行庆礼亲属进官一等庶人年九十宗子女若
贡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
视朝敕辅臣祈祷天地宗庙社稷赦天下减租税俄
崩于慈宁宫谥曰显仁攒于永佑陵之西祔神主太
庙徽宗室亲属进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太后性
节俭有司进金唾壶太后易令用涂金宫中赐予不
过三数千所得供进财帛多积于库至是丧葬之费
皆仰给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见四金
甲人执刀剑以卫太后曰我祠四圣谨甚必其阴助
既北迁常设祭及归立祠西湖上
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称太上皇帝
后称太上皇后处德寿宫
按宋史孝宗本纪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乙亥内降御
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
皇后称太上皇后是日诏有司议太上皇帝太上皇
后尊号以闻甲午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太
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寿圣太上皇后八月戊寅率群
臣诣德寿宫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册宝
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后开封人高宗为康王被选
入宫王即帝位封和义郡夫人进封才人又为婉仪
寻进贵妃绍兴十三年立为皇后高宗内禅手诏后
称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孝宗即位上尊号曰寿圣
太上皇后月朔朝太上皇毕入见后如宫中仪
孝宗干道元年二月庚辰朔朝德寿宫从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四圣观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三年二月丙申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玉津园
甲辰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园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干道六年上太上皇后尊号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六年十一月丁酉加上光尧
寿圣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
帝寿圣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明慈太上皇后
干道七年上太上皇后册宝及从游幸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七年春正月丙子率群臣奉
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册宝于德寿宫夏四月壬戌从
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园九月甲申从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东园
淳熙二年以太上皇寿七十再上太上皇后尊号册
宝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二年三月丙申以太上皇寿
七十诏礼官讨论庆寿典礼十月壬午诣德寿宫加
上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
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文纬武太上皇帝寿圣明慈
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十一月
戊申朔奉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册宝于德寿宫
淳熙七年三月庚午迎太上皇太上皇后宴翠寒堂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年十二月丙子朝德寿宫行太上皇后庆寿
礼推恩如太上皇故事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四年尊太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十四年冬十月乙亥太上皇
崩遗诰太上皇后改称皇太后奉皇太后旨以奉国
军承宣使甘升主管太上皇丧事己卯诏尊皇太后
淳熙十五年四月庚寅皇太后有旨车驾一月四诣
德寿宫如旧礼九月甲寅上皇太后宫名慈福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上
皇崩帝欲迎还大内太后以上皇几筵在德寿宫不
忍舍去因名所御殿曰慈福居焉
淳熙十六年光宗受禅尊皇后谢氏为寿成皇后
按宋史光宗本纪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
御紫宸殿行内禅礼丞相率百僚称贺礼毕枢密院
官升殿奏事帝立听班退孝宗反丧服御后殿帝侍
立寻登辇同诣重华宫帝还内即上尊号曰至尊寿
皇圣帝皇后曰寿成皇后 按成肃谢皇后传后丹
阳人被选入宫宪圣太后以赐普安郡王封咸安郡
夫人王即位进婉容逾年进贵妃淳熙三年立为皇
后光宗受禅上尊号寿成皇后
光宗绍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诣重华宫
奉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册宝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绍熙五年改重华宫为慈福宫尊寿成皇后为皇太
后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五年六月戊戌寿皇圣帝崩
遗诰改重华宫为慈福宫建寿成皇后殿于宫后以
便定省乙巳尊寿成皇后为皇太后
宁宗庆元元年十一月戊戌加上寿成皇太后尊号
曰寿成惠慈皇太后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二年五月甲辰更慈福宫为寿慈宫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定十七年济阳王昀即皇帝位尊杨皇后为皇太
后御殿垂帘以生日为寿庆节殿曰慈明
按宋史理宗本纪嘉定十七年八月丙戌宁宗违豫
自是不视朝壬辰疾笃弥远称诏以贵诚为皇子闰
月丙申宁宗疾甚丁酉崩于福宁殿弥远使杨谷杨
石入白杨皇后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
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尊杨
皇后曰皇太后同听政九月己卯皇太后皇帝御便
殿垂帘十一月癸未以五月十六日为皇太后寿庆
节十二月癸丑诏太后所居殿号曰慈明 按恭圣
仁烈杨皇后传后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
稽人庆元元年三月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四月进封
婕妤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恭淑皇后崩中宫未
有所属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胄见妃任权术
而曹美人性柔顺劝帝立曹而贵妃颇涉书史知古
今性复机警帝竟立之嘉定十七年弥远矫诏废竑
为济王立昀为皇子即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同听
政
理宗宝庆元年皇太后谢政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元年夏四月丁酉皇太后手
书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壬寅帝两请皇太后垂帘
不允
宝庆二年诣慈明殿诏有司详具太后尊号仪注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二年十一月丙子日南至上
诣慈明殿
按续文献通考宝庆二年十二月诏皇太后宜上尊
号曰寿明皇太后有司详具仪注朕当亲率群臣诣
慈明殿奉上册宝甲申以史弥远为奉上皇太后尊
号册宝礼仪使并撰册书册宣缯篆宝
宝庆三年上太后尊号册宝推恩外戚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三年春正月辛亥朔上寿明
皇太后尊号册宝于慈明殿三月辛亥以皇太后尊
号册宝礼成侄孙杨凤孙以下推恩有差
绍定元年春正月丙子朔上寿明慈睿皇太后尊号
册宝于慈明殿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三年寿明太后犒师赈恤上尊号册宝
按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三年十二月己卯慈明殿出
缗钱百五十万犒诸军账赡在京细民癸未上寿明
仁福慈睿皇太后尊号册宝
按续文献通考绍定三年十二月诏曰寿明慈睿皇
太后载安宗社兼体乾坤宜加上尊号曰寿明仁福
慈睿皇太后其令有司详具仪注朕当亲率群臣诣
慈明殿奉上册宝
绍定四年上慈明太后寿加恩进秩
按宋史理宗本纪绍定四年春正月戊子皇太后年
七十有五上诣慈明殿行庆寿礼大赦史弥远以下
进秩有差
绍定五年慈明太后崩诏终三年丧
按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五年十一月辛巳皇太后不
豫壬午大赦皇太后崩诏外朝大典不敢轻改宫中
自服三年丧
绍定六年二月丁丑上大行皇太后谥曰恭圣仁烈
皇后夏四月壬寅葬恭圣仁烈皇后于永茂陵
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景定五年十月丁卯太子受遗诏即皇帝位尊皇后
谢氏曰皇太后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按谢皇后传后讳道清天
台人被选入宫封通议郡夫人宝庆三年九月进贵
妃十二月册为皇后理宗崩度宗立尊为皇太后
度宗咸淳三年上皇太后尊号册宝推恩族戚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三年春正月丁酉奉皇太后
宝上尊号曰寿和辛丑寿和太后册宝礼成谢堂等
二十七人各进一秩高平郡夫人谢氏等二十二人
各进封特封有差乙卯寿和太后亲属谢奕修郭自
中黄兴在等二十八人各升补一秩夏四月庚申寿
和太后两次册宝族兄弟谢奕实等十五人族侄谢
在达等四十七人族侄孙谢镛等十四人各赐银十
两帛十匹
咸淳十年恭宗即位尊母全皇后为皇太后
按宋史恭宗本纪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嘉国公奉
遗诏即皇帝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丙戌尊皇
后曰皇太后 按全皇后传后会稽人理宗母慈宪
夫人侄孙女也理宗以母故诏后入宫景定二年十
一月诏封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册为皇太子妃度宗
立咸淳三年正月册为皇后生瀛国公十年度宗崩
瀛国公立册为皇太后宋亡从瀛国公入朝于燕京
后为尼正智寺而终
皇太后部汇考五
金
金制皇太后卤簿用唐宋一定之仪
按金史仪卫志皇太后卤簿用唐宋制共二千八百
四十人清游队三十人清游旗一执一人引二人夹
二人并平巾帻绯裲裆大口□佩弓矢横刀执□弩
骑次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平巾帻紫裲裆大口□
锦腾蛇弓矢横刀□二人平巾帻绯衫大口□夹
折冲领四十骑横刀二十人报□四人弩十六人并
平巾帻绯裲裆大口□横刀弓矢次虞候佽飞二十
八人并平巾帻绯裲裆大口□弓矢横刀骑夹道分
左右均布至黄麾仗次内仆令丞各一人依本品服
分左右各书令史二人平巾帻绯衫大口□骑从次
黄麾一执一人夹二人武弁朱衣革带正道骑次左
右厢黄麾仗厢各三行行百人从内第一行短戟五
色氅执者并黄地白花綦袄帽行縢鞋□次外第二
行戈五色氅执人并赤地黄花綦袄帽行縢鞋□次
外第三行仪锽五色幡并青地赤花綦袄帽行縢鞋
□次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
右卫等卫各三行行二十人分前后卫各主帅六人
唯左右领军卫各三人并平巾帻绯裲裆大口□领
军卫前后狮子文袍帽余卫豹文袍帽各执石装
长刀骑领分前后每卫各果毅都尉一人检校被绣
袍以上各一名步从左右领军卫有绛引幡引前掩
后各三执者六人并平巾帻绯衫大口□次内谒者
监四人给事二人内常侍二人内侍少监二人并骑
分左右以上各有内给使一人步从次内给使百二
十人皆宫人并平巾帻绯衫大口□分左右在车后
次偏扇团扇方扇各二十四分左右以宫人执之皆
服间彩大袖裙襦彩衣革带履次香蹬一执擎内给
使四人平巾帻绯裲裆大口□在重翟车前次重翟
车马四驾士二十四人平巾帻青衫大口□鞋□次
行障二坐障二分左右夹车宫人执之服同执扇次
内侍伯二人领寺人六分左右平巾帻绯裲裆大口
□执御刀并骑夹重翟车次腰舆一轝士八人团雉
扇二夹舆次大伞四次大雉扇八分左右横行为二
重次锦华盖二单行一正道次小雉扇朱团扇各十
二并横行分左右次锦曲盖二十四横行为二重次
锦六柱八扇分左右自腰舆以下并内给使执之服
同前次宫人车次绛麾二分左右执各一人武弁朱
衣革带鞋□次后黄麾一执一人夹一人并骑武弁
朱衣革带正道次供奉宫人在黄麾后次厌翟车马
四驾士二十四人次翟车安车皆四马驾士各二十
四人次四望车金根车皆驾牛三驾士十二人服同
前次左右相牙门各二每门执二人夹四人并赤綦
袄黄袍帽第一门在前黄麾前第二门在后黄麾后
次左右领军卫每厢各一百五十人执殳并赤地黄
花綦袄帽行縢鞋□前与黄麾仗齐后尽卤簿厢各
主帅四人检校平巾帻绯衫大口□被黄袍帽执
石长刀骑其服豹文者二在内服狮文者二一引前
一护后次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殳仗
以上各一人骑从次后殳仗内正道置牙门一每门
监门校尉二人皆平巾帻绯裲裆大口□执银装长
刀骑每厢各巡检校尉一人往来检校服仗同前前
后部鼓吹金钲□鼓大鼓长鸣中鸣铙吹羽葆鼓吹
横吹节鼓御马并减大驾之半是岁重翟等六车改
用圆方辂辇及行障坐障锦六柱宫人等车其制度
人数并见舆服志
海陵天德二年尊嫡母徒单氏母大氏皆为皇太后
宫名永寿永宁因诏礼官详定典礼及常行导从之
仪
按金史海陵本纪天德二年正月癸巳尊嫡母徒单
氏及母大氏皆为皇太后名徒单氏宫曰永寿大氏
宫曰永宁二月甲子永寿永宁两太后父祖赠官有
差十一月丁亥以太后旨称令旨 按海陵嫡母徒
单氏传徒单氏宗干之正室也徒单无子次室李氏
生长子郑王充大氏生三子长即海陵徒单氏贤遇
下有恩大氏事之甚谨相得欢甚徒单虽养充为己
子充与海陵俱为熙宗宰相充嗜酒徒单常责怒之
尢爱海陵海陵自以其母大氏与徒单嫡妾之分心
常不安及弒熙宗徒单与太祖妃萧氏闻之相顾愕
然曰帝虽失道人臣岂可至此徒单入宫见海陵不
曾贺海陵衔之天德二年正月徒单与大氏俱尊为
皇太后徒单居东宫号永寿宫大氏居西宫号永宁
宫太后父蒲带与大氏父俱赠太尉封王 按礼志
天德二年正月诏有司择日奉册唐殷国妃岐国太
妃仍别建宫名合行典礼礼官检详条具以闻其日
质明有司各具伞扇侍卫如仪及兵部约量差军兵
并文武百官诣两宫迎请引导皇太后入内并赴受
册殿入御幄侍卫如式次奉册太尉等俱以册置于
案奉宝司徒等俱以宝置于案皆盛以匣覆以帕诣
别殿门外幄次教坊提点率教坊入侍卫官各就列
皇帝常服乘舆至别殿后幄次通事舍人引宣徽使
版奏中严复位少顷又奏外办幄帘卷教坊乐作扇
合两宫皇太后出自后幄并即御座南向扇开乐止
分左右少退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僚班左入依品重
行西向立定通事舍人喝起居班依常朝例起居七
拜讫引文武百僚班分东西相向立通事舍人太常
博士赞引太常卿前导押册官押册而行奉册太尉
读册中书令举册官等以次从之次押宝官押宝而
行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等以次从之俱自正
门入教坊乐作至殿庭西阶下少东北向于褥位少
置乐止册北宝南通事舍人太常博士赞引太常卿
前导押册官押册升乐作奉册太尉等从之进至两
宫太后座前褥位乐止两宫册宝齐上齐读举册官
夹侍奉册太尉各搢笏北向跪俯伏兴退立读册中
书令俱进向册前跪奏称摄中书令具官臣某谨读
册举册官单跪举中书令各搢笏读讫执笏俯伏兴
搢笏捧册兴于位东回册函北向并进跪置于御座
前褥位中书令举册官俱降还位奉册太尉并降阶
东向以俟押宝官押宝升乐作奉宝司徒等从之进
至两宫皇太后座前褥位乐止举宝官夹侍奉宝司
徒各搢笏北向跪俯伏兴退立读宝侍中俱进当宝
前跪奏称摄侍中具官臣某谨读宝举宝官单跪对
侍中各搢笏读讫执笏俯伏兴搢笏捧宝兴于位东
回宝西北向并进跪置于御座前褥位册之南通事
舍人太常博士赞引太尉司徒以次应行事官俱降
自西阶复本班序立宣徽使一员诣皇帝御幄前俯
伏跪奏臣某谨请皇帝诣两宫皇太后前行称贺之
礼俯伏兴赞引皇帝再拜又奏请北向跪皇帝贺曰
嗣皇帝臣某言云云俯伏兴又再拜讫又奏请皇帝
少立内侍承旨退西向称两宫太后旨云云皇帝再
拜宣徽使前引皇帝归幄常服乘舆还内侍卫如来
仪应阶下文武百僚重行立定通事舍人喝拜在位
皆再拜通事舍人引太师诣西阶升俯伏跪奏称文
武百僚具官臣某等稽首言皇太后殿下显对册仪
永安帝养仰祈福寿与天同休俯伏兴降自西阶复
位立定通事舍人赞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
又再拜宣徽使升自东阶取旨退临阶西向称两宫
皇太后旨通事舍人赞在位官皆再拜毕宣曰公等
忠敬尽心推崇协力膺兹令典感愧良深宣讫还位
通事舍人赞谢宣谕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称万
岁又再拜通事舍人分引应北向官各分班东西立
宣徽使升自东阶奏称具官臣等言礼毕降还位扇
合皇太后并兴教坊乐作降座还殿后幄次扇开乐
止通事舍人引宣徽使奏解严中书侍郎等各帅捧
册□官升殿跪捧册并置于□次门下侍郎等各帅
捧宝□官升殿跪捧宝并置于□讫通事舍人引诣
东上合门投进所司文武百僚以次出皇太后常服
乘舆各还本宫引导如来仪文武百僚诣东上合门
拜表贺皇帝退礼毕各赴本宫受内外命妇称贺所
司预于殿内设皇太后御座司宾引内外命妇于殿
廷北向依序立尚仪奏请皇太后常服即坐司赞曰
再拜命妇皆再拜司宾引班首诣西阶升跪贺称妾
某氏等言伏惟皇太后殿下天资圣善昭受鸿名凡
在照临不胜欣忭兴降阶复位司赞曰再拜内外命
妇皆再拜尚宫承旨降自西阶于命妇之北东向立
司赞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宫乃宣答曰膺兹典
礼感愧良深司赞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退赴别殿
贺皇帝亦如贺皇太后之仪惟不致词不宣答 按
仪卫志天德二年设皇太后导从六十人伞子不在
数内并服簇四盘雕团花红锦袄金花头涂金银
束带永寿永宁宫导驾各三十人伞子各二人此亦
常行之仪也
贞元元年四月戊寅皇太后大氏崩十月壬戌有司
言太后园陵未毕合停冬享及祫祭从之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按海陵母大氏传贞元元
年四月大氏有疾诏以钱十万贯求方药及病笃遗
言海陵当善事永寿宫戊寅崩诏尚书省应随朝官
至五月一日方治事中都自四月十九日为始禁乐
一月外路自诏书到日后官司三日不治事禁乐一
月声钟七昼夜 按海陵嫡母徒单氏传贞元元年
大氏病笃恨不得一见临终谓海陵曰汝以我之故
不令永寿宫偕来中都我死必迎致之事永寿宫当
如事我
贞元三年迎永寿太后于上京居中都寿康宫上永
宁太后谥
按金史海陵本纪贞元三年六月乙未命右丞相仆
散师恭大宗正丞胡拔鲁如上京奉迁山陵及迎永
寿宫皇太后九月丁卯上亲迎梓宫及皇太后于沙
流河命左右持杖二束跪太后前曰亮不孝久失温
凊愿痛笞之太后掖起之曰凡民有子克家犹爱之
况我有子如此叱持杖者退十月丙子皇太后至中
都居寿康宫乙未谥永宁皇太后曰慈宪皇后十二
月乙未上朝太后于寿康宫 按海陵嫡母徒单氏
传三年右丞相仆散师恭大宗正丞胡拔鲁往上京
奉迁山陵海陵因命永寿宫太后与俱来继使平章
政事萧玉迎祭祖宗梓宫于广宁海陵谓玉曰医巫
闾山多佳致祭奠礼毕可奏太后于山水佳处游览
及至沙流河海陵迎谒梓宫遂谒见太后海陵命左
右约杖二束自随跪于太后前谢罪曰亮不孝久阙
温凊愿太后痛笞之不然且不安太后亲扶起之叱
约杖者使去太后曰今庶民有克家子立百金产尚
且爱之不忍笞我有子如此宁忍笞乎十月太后至
中都海陵帅百官郊迎入居寿康宫是日海陵及后
宫宰臣以下奉觞上寿极欢而罢 按海陵母大氏
传贞元三年大祥海陵率后宫奠哭于菆宫海陵将
迁山陵于大房山故大氏犹在菆宫也九月太祖太
宗德宗梓宫至中都尊谥曰慈宪皇后海陵亲行册
礼与德宗合葬于大房山升祔太庙
正隆六年海陵弒皇太后徒单氏
按金史海陵本纪正隆六年八月癸丑以谏伐宋弒
皇太后徒单氏于宁德宫仍命即宫中焚之弃其骨
水中并杀其侍婢等十余人 按海陵嫡母徒单氏
传海陵侍太后于宫中外极恭顺太后坐起自扶掖
之常从舆辇徒行太后所御物或自执之见者以为
至孝太后亦以为诚然及谋伐宋太后谏止之海陵
心中益不悦每谒太后还必忿怒人不知其所以及
至汴京太后居宁德宫太后使侍婢高福娘问海陵
起居海陵幸之因使伺太后动静凡太后动止事无
大小福娘夫特末哥教福娘增饰其言以告海陵及
枢密使仆散师恭征契丹撒八辞谒太后太后与师
恭语久之大概言国家世居上京既徙中都又自中
都至汴今又兴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国我尝谏止
之不见听契丹事复如此奈何福娘以告海陵海陵
意谓太后以充为子充四子皆成立恐师恭将兵在
外太后或有异图乃召点检大怀忠翰林待制斡论
尚衣局使虎特末武库直长习失使杀太后于宁德
宫命护卫高福辞勒蒲速斡以兵士四十人从且戒
之曰汝等见太后但言有诏令太后跪受即击杀之
勿令艰苦太后同乳妹安特多口必妄言当令速死
及指名太后左右数人皆令杀之太后方樗蒱大怀
忠等至令太后跪受诏太后愕然方下跪虎特末从
后击之仆而复起者再高福等缢杀之年五十三并
杀安特及郡君白散阿鲁瓦叉察乳母南撒侍女阿
斯斡里保宁德宫护卫温迪罕查剌直长王家奴撒
八小底忽沙等海陵命焚太后于宫中弃其骨于水
并杀充之子檀奴阿里白元奴耶补儿逃匿归于世
宗自军中召师恭还杀之及杀阿斯子孙撒八二子
忽沙二子封高福娘为郧国夫人以特末哥为泽州
刺史海陵许福娘征南回以为妃赐银二千两敕戒
特末哥无酣酒殴福娘殴福娘必杀汝大定间谥徒
单氏曰哀皇后自泽州械特末哥福娘至中都诛之
其后贬海陵为庶人宗干去帝号复封辽王徒单氏
降封辽王妃云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皇太孙即皇帝位尊母徒单氏
为皇太后改仁寿宫为隆庆宫月累朝于隆庆
按金史章宗本纪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世宗崩以
皇太孙即皇帝位癸卯以皇太后命为令旨戊午名
皇太后宫曰仁寿二月癸亥追尊皇考为皇帝母为
皇太后戊辰更仁寿宫名隆庆三月壬辰朝于隆庆
宫是月凡五朝夏四月戊子朝于隆庆宫五月戊午
朝于隆庆宫癸未朝于隆庆宫六月己亥朝于隆庆
宫甲辰朝于隆庆宫秋七月甲子朝于隆庆宫甲戌
乙酉太后幸寿安宫八月戊子朔奉皇太后幸寿安
宫庚子朝于隆庆宫是月凡三朝九月甲子朝于隆
庆宫是月凡四朝冬十月庚寅朝于隆庆宫是月凡
四朝十一月己未朝于隆庆宫壬申朝于隆庆宫十
二月丙戌朔朝于隆庆宫是月凡五朝 按显宗孝
懿皇后徒单氏传后先忒里辟剌人也父贞尚辽王
宗干女梁国公主显宗为皇太子大定四年九月备
礼亲迎于贞第是年十一月封为皇太子妃生章宗
章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更所居仁寿宫名曰隆庆宫
诏有司岁奉金千两银五千两重币五百端绢二千
匹绵二万两布五百匹钱五万贯他所应用内库奉
之毋拘其数上月或五朝六朝而后愈加敬俭见诸
大长公主礼如平时惇睦九族恩纪皆洽尢恶闻人
过谀佞之言无所得入恕以容物未尝见喜愠然御
下公平虽至亲无所阿徇
章宗明昌元年帝屡朝隆庆宫诏正旦先贺太后然
后进酒以服未阕不许礼官奉上册宝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元年春正月丙辰朔以世宗
丧不受朝贺上朝于隆庆宫是月凡四朝二月甲辰
朝于隆庆宫是月凡四朝三月丙辰还都朝于隆庆
宫是月凡六朝夏四月甲申朔朝于隆庆宫是月凡
四朝五月朝于隆庆宫是月凡三朝六月壬辰奉皇
太后幸寿庆寺秋七月庚午朝于隆庆宫八月戊子
朝于隆庆宫是月凡三朝九月庚申朝于隆庆宫冬
十月戊子朝于隆庆宫十一月己卯朝于隆庆宫是
月凡五朝十二月乙巳朝于隆庆宫丙午诏有司正
旦可先贺隆庆宫然后进酒 按显宗孝懿皇后徒
单氏传明昌元年礼官议以五月奉上册宝后弗许
上屡为之请后曰今世宗服未终遽衣锦绣佩珠玉
于礼何安当俟服阕行之上谕有司曰太后执意甚
坚其待来年
明昌二年皇太后不豫帝殷勤侍疾寻崩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春正月乙卯皇太后不
豫自是日往侍疾丙夜乃还辛酉皇太后崩丙寅以
左副都点检等报哀于宋高丽夏四月乙酉葬孝
懿皇太后于裕陵九月丁未朔天寿节以皇太后丧
不受朝 按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传明昌二年正
月崩于隆庆宫年四十五谥曰孝懿祔葬裕陵后好
诗书尢喜老庄学纯淡清懿造次必于礼逮嫔御以
和平其有生子而母亡者视之如己所生慈训无间
上时问安见事有未当者必加之严诫云
明昌三年皇太后小祥有司请依世宗忌辰故事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三年春正月乙巳朔以皇太
后丧不受朝丙戌以孝懿皇后小祥尚书省请依明
昌元年世宗忌辰例诸王陪位服惨素去金玉之饰
百官不视事禁音乐屠宰从之
承安元年以礼官言不行追册礼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元年夏四月甲戌尚书省以
赵承元言请追上孝懿皇太后册宝然后行谥册礼
礼官执奏尊皇太后已诏示中外无追册礼从之
卫绍王至宁元年八月被弒宣宗即皇帝位九月辛
未诏追尊皇妣为皇太后
按金史宣宗本纪云云 按显宗昭圣皇后刘氏传
后辽阳人大定元年选入东宫时年二十三三年三
月十三日宣宗生是日大雨震电后惊悸得疾寻卒
承安五年赠裕陵昭华宣宗即位追尊为皇太后升
祔显宗庙追谥昭圣皇后
哀宗正大元年帝即位尊皇后温敦氏母元妃温敦
氏皆为皇太后
按金史哀宗本纪元光二年十二月辛卯奉遗诏即
皇帝位改元正大元年春正月戊午上始视朝尊皇
后温敦氏元妃温敦氏皆为皇太后号其宫一曰仁
圣一曰慈圣百官入贺于隆德殿 按宣宗皇后王
氏传宣宗皇后王氏中都人明惠皇后妺也宣宗封
翼王后入王邸及见后姊有姿色又纳之贞佑元年
封后为元妃姊为淑妃淑妃生哀宗后无子养哀宗
为己子贞佑二年赐姓温敦氏宣宗崩哀宗即位正
大元年尊后为皇太后号其宫曰仁圣进封后父曰
南阳郡王或曰宣宗为诸王时庄献太子母为正妃
及即位尊为皇后贞佑元年九月诏曰元妃某氏久
奉侍于潜藩已赐封于国号可立为皇后其名氏盖
不可考也或又曰自王氏姊妹入宫而后宠衰寻为
尼王氏遂立为后皆后姊明惠之谋也初王氏姊妹
受封之日昏霾黄气充塞天地已而后梦丐者数万
踵其后心甚恶之占者曰后者天下之母也百姓贫
窭将谁诉焉后遂敕有司京城设粥与冰药及壬辰
癸巳岁河南饥馑大元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
死者百余万后皆目睹焉 按明惠王皇后传后王
皇后之姊也生哀宗宣宗即位封为淑妃及妹立为
后进封元妃哀帝即位诏尊为皇太后号其宫曰慈
圣后性端严颇达古今哀宗已立为皇太子有过尚
切责之及即位始免榎楚
正大八年九月丙申慈圣宫皇太后温敦氏崩遗诰
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按金史哀宗本纪云云 按宣宗明惠皇后传正大
八年九月丙申后崩遗命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十二
月己未葬汴城迎朔门外五里庄献太子墓之西谥
明惠皇后
天兴二年正月辛酉遣奉御朮甲塔失不后弟徒单
四喜往汴京奉迎两宫甲戌两宫值变不果行四月
甲午两宫北迁
按金史哀宗本纪云云 按宣宗皇后王氏传天兴
二年正月遣近侍徒单四喜朮甲塔失不奉迎两宫
后御仁安殿出铤金及七宝金洗分赐从行忠孝军
是夜两宫及柔妃裴满氏等乘马出宫行至陈留城
左右火起疑有兵不敢进后亟命还宫明日入宫憩
四喜家少顷辇迎入宫方谋再行京城破后及诸妃
嫔北迁不知所终
元
定宗元年六皇后乃马真氏定策立帝帝即位后仍
临朝
按元史定宗本纪定宗简平皇帝讳贵由太宗长子
也母曰六皇后乃马真氏以丙寅年生帝太宗崩皇
后临朝会诸王百官于答兰答八思之地遂议立帝
元年秋七月即皇帝位于汪吉宿灭秃里之地帝虽
御极而朝政犹出于六皇后云 按太宗昭慈皇后
传后名脱列哥那乃马真氏生定宗岁辛卯十一月
太宗崩后称制摄国者五年丙午会诸王百官议立
定宗朝政多出于后
世祖至元十七年冬十月乙巳置泉府司掌领御府
下及皇太子皇太后诸王出纳金银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尊太母元妃弘吉烈氏为
皇太后置隆福宫设官属上太后玉册玉宝
按元史成宗本纪至元三十年乙巳受皇太子印抚
军于北边三十一年春正月世祖崩亲王诸大臣遣
使告哀军中夏四月壬午帝至上都左右部诸王毕
会先是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玺于故臣之家其文曰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上之徽仁裕圣皇后至是手授
于帝甲午即皇帝位追尊皇考曰皇帝尊太母元妃
曰皇太后五月乙巳改皇太后所居旧太子府为隆
福宫詹事院为徽政院司议曰中议府正曰宫正家
令曰内宰典医署曰掌医典宝曰掌谒典设曰掌仪
典□曰掌□仍增控鹤至三百人秋七月壬子置隆
福宫卫候司庚申改侍卫都指挥使司为隆福宫左
都威卫使右都威卫使十一月丁未朔帝朝皇太后
于隆福宫上玉册玉宝 按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传
后伯蓝也怯赤一名阔阔真弘吉剌氏生顺宗成宗
世祖崩成宗至上都诸王毕会先是御史中丞崔彧
得玉玺于木华黎国王曾孙世德家其文曰受命于
天既寿永昌上之于后至是后手授成宗即皇帝位
尊后为皇太后命设官属置徽政院
成宗元贞元年为皇太后立掌谒司建寺五台山
按元史成宗本纪元贞元年夏四月庚子立掌谒司
掌皇太后宝秩四品以宦者为之闰四月丙午为皇
太后建佛寺于五台山五月丙申以伯颜之子买的
为佥书枢密院事太后言其父尽心王室欲令代其
父官帝以其年尚小故有是命
大德元年七月庚寅五台山佛寺成皇太后将亲往
祈祝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二年三月丁亥朔罢大名路故河堤堰岁入隆
福宫租钞七百五十锭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四年皇太后崩祔葬上谥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四年二月丙辰皇太后崩明
日祔葬先陵秋七月甲戌朔右丞相完泽请上徽仁
裕圣皇后谥册宝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尊太母元妃弘吉剌氏为皇
太后上玉册玉宝诏太后租赋徭役隶徽政院
按元史武宗本纪大德十一年成宗违豫日久政出
中宫命仁宗与皇太后出居怀州至是仁宗闻讣以
二月辛亥与太后俱至京师安西王阿难答与诸王
明里铁木儿已于正月庚午先至左丞相阿忽台平
章八都马辛前中书平章伯颜中政院使怯烈道兴
等潜谋推成宗皇后伯要真氏称制阿难答辅之仁
宗以右丞相哈剌孙之谋言于太后曰太祖世祖创
业艰难今大行晏驾德寿已薨诸王皆疏属而怀宁
王在朔方此辈潜有异图变在朝夕俟怀宁王至恐
乱生不测不若先事而发遂定计诛阿忽台怯烈等
而遣使迎帝五月至上都乙丑仁宗侍太后来会左
右部诸王毕至会议乃废皇后伯要真氏出居东安
州赐死执安西王阿难答诸王明里铁木儿至上都
亦皆赐死甲申皇帝即位于上都受诸王文武百官
朝于大安阁大赦天下是日追尊皇考曰皇帝尊太
母元妃曰皇太后六月乙巳以金二千七百五十两
银十二万九千二百两钞万锭币帛二万二千二百
八十匹奉兴圣宫十一月丙寅帝朝隆福宫上皇太
后玉册玉宝乙酉诏皇太后军民人匠等户租赋徭
役有司勿与并隶徽政院 按顺宗昭献元圣皇后
传后名答已弘吉剌氏按陈孙浑都帖木儿之女裕
宗居燕邸及潮河顺宗俱在侍稍长世祖赐女侍郭
氏后乃纳后为妃生武宗及仁宗大德九年成宗不
豫卜鲁罕皇后秉政遣仁宗母子出居怀州十年十
二月后至怀州十一年正月成宗崩时武宗总兵北
边左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阴遣使报仁宗与后奔
还京师后与仁宗入内哭复出居旧邸朝夕入奠即
遣使迎武宗还以五月即位先是太后以两太子星
命付阴阳家推算问所宜立对曰重光大荒落有灾
旃蒙作噩长久重光为武宗生年旃蒙为仁宗生年
太后颇惑其言遣近臣朵耳谕旨武宗曰汝兄弟二
人皆我所出岂有亲疏阴阳家所言运祚修短不容
不思也武宗闻之默然进康里脱脱而言曰我捍北
边十年又嗣次居长太后以星命为言茫昧难信使
我设施合于天心民望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世
何可以阴阳家言而乖祖宗之托哉脱脱以闻太后
愕然曰修短之说虽出术家吾为太子远虑所以深
爱太子也太子既如是言今当速来耳详见康里脱
脱传中五月武宗既立即日尊太后为皇太后立仁
宗为皇太子三宫协和十一月帝朝太后于隆福宫
上皇太后玉册玉宝
武宗至大元年为皇太后建兴圣宫造寺于五台山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元年三月丁卯建兴圣宫给
钞五万锭丝二万斤十月癸未皇太后造寺五台山
摘军六千五百人供其役
至大二年太后至五台山立兴圣宫财赋总管府以
太后疾释囚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二年三月乙丑敕高丽王从
太后之五台山夏四月辛酉立兴圣宫江淮财赋总
管府五月丁亥以通政院使憨剌合儿知枢密院事
董建兴圣宫令大都留守养安等督其工冬十月乙
丑以皇太后有疾诏天下释大辟百人 按顺宗昭
献元圣皇后传二年正月太后幸五台山作佛事诏
高丽王璋从之四月立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以
司太后钱粮
至大三年上皇太后尊号告庙肆赦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三年二月甲子以上皇太后
尊号告祀南郊乙亥以上皇太后尊号告祀太庙冬
十月戊申帝率皇太子诸王群臣朝兴圣宫上皇太
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辛酉以
皇太后受尊号赦天下壬申云南省丞相铁木迭儿
擅离职赴都有旨诘问以皇太后旨贷免令复职
按顺宗昭献元圣皇后传三年四月以兴圣宫鹰坊
等户四千分处辽阳建万户府统之
至大四年仁宗以太后命即位车驾还都太后戒勿
扰民为太后置群牧监
按元史仁宗本纪至大四年三月庚寅即皇帝位于
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诏曰惟昔先帝事皇太后
抚朕眇躬孝友天至由朕得托顺考遗体重以母弟
之嫡加有削平内难之功于其践祚曾未逾月授以
皇太子宝领中书令枢密使百揆机务听所总裁于
今五年先帝奄弃天下勋戚元老咸谓大宝之承既
有成命非与前圣宾天而始征集宗亲议所宜立者
比当稽周汉晋唐故事正位宸极朕以国恤方新诚
有未忍是用经时今则上奉皇太后勉进之命下徇
诸王劝戴之勤三月十八日于大都大明殿即皇帝
位闰七月甲辰车驾将还大都太后以秋稼方盛勿
令鹰坊□人卫士先往庶免害稼扰民敕禁止之九
月丁巳奉太后旨以永平路岁入除经费外悉赐鲁
国大长公主冬十月壬辰置群牧监秩正三品掌兴
圣宫位下畜牧
仁宗延佑二年三月庚午帝率诸王百官奉玉册玉
宝加上皇太后尊号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文宗至顺三年宁宗即位奉玉册玉宝尊皇后不答
失里弘吉剌氏为皇太后御殿受朝贺宁宗崩定策
立顺帝
按元史宁宗本纪至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于上
都皇后导扬末命申固让初志传位于明宗之子时
妥欢帖睦尔出居静江帝以文宗眷爱之笃留京师
太师太平王右丞相燕铁木儿请立帝以继大统于
是遣使征诸王会京师中书百司政务咸启中宫取
进止甲寅中书省臣奉中宫旨预备大朝会赏赐金
银币帛等物九月辛巳修皇太后仪仗十月庚子帝
即位于大明殿大赦天下乙巳造皇太后玉册玉宝
丁未皇太后命作两宫幄殿车乘供帐十一月甲戌
遣宿卫官阿察赤以上皇太后玉册告祭南郊中书
平章政事伯撒里告祭太庙戊寅奉玉册玉宝尊皇
后曰皇太后皇太后御兴圣殿受朝贺 按顺帝本
纪至顺三年十一月宁宗崩燕铁木儿复请立燕帖
古思文宗后曰吾子尚幼妥欢帖睦尔在广西今年
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理当立之乃命中书左丞阔
里吉思迎帝于静江至良乡具卤簿以迓之燕铁木
儿既见帝并马徐行具陈迎立之意帝幼且畏之一
无所答于是燕铁木儿疑之故帝至京久不得立适
太史亦言帝不可立立则天下乱以故议未决迁延
者数月国事皆决于燕铁木儿奏文宗后而行之俄
而燕铁木儿死后乃与大臣定议立帝且曰万岁之
后其传位于燕帖古思若武宗仁宗故事诸王亲戚
奉上玺绶劝进 按文宗卜答失里皇后传后弘吉
剌氏父驸马鲁王雕阿不剌母鲁国公主桑哥吉剌
天历元年文宗即位立为皇后至顺三年八月文宗
崩于上都后导扬末命申帝初志遂立明宗次子懿
璘质班是为宁宗十一月奉玉册玉宝尊皇后为皇
太后十二月御兴圣殿受朝贺宁宗崩大臣请立太
子燕帖古思后曰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长子妥
欢帖睦尔在广西今十三岁矣理当立之于是奉旨
迎至京师以明年六月即位是为顺帝
至顺四年顺帝即位依皇太后行年数释放罪囚置
徽政院设官属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顺四年六月帝即位于上都十
月丁丑依皇太后行年之数释放罪囚二十七人十
二月乙亥为皇太后置徽政院设官属三百六十有
六员
顺帝元统二年上皇太后尊号颁诏中外
按元史顺帝本纪元统二年冬十月己卯奉玉册玉
宝上皇太后尊号曰赞天开圣仁寿徽懿昭宣皇太
后诏曰朕登大宝君临万方永惟大母拥佑之勤神
器奠安海宇宁谧实慈训之致然也爰协众议再举
徽称而皇太后以文宗皇帝未祔于庙至诚谦抑弗
赐俞允今告祔礼成亦既阅岁始徇所请乃以吉日
奉上尊号思与普天同兹大庆其赦天下免今年民
租之半内外官四品以下减一资
至元元年立徽政院属官以上皇太后册宝遣官告
祭并谢太庙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元年春正月乙未立徽政院
属官侍正府己卯以上皇太后册宝遣官告祭天地
辛卯以上皇太后册宝遣官告祭太庙五月壬午朔
皇太后以膺受宝册恭谢太庙
皇太后部汇考六
明
洪武二十六年定皇太后圣旦正旦冬至命妇朝贺
同皇后仪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及冬至前期一
日女官陈设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
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
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
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于中道之东西设命
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
位于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
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具
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
升座皇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升座乐止司赞
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内赞唱进笺引笺案女官
前导举笺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
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笺目宣笺目女官宣
讫兴唱宣笺展笺女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女官宣讫
兴举案者举案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
东阶升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
跪司赞唱跪众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夫人妾某氏等
兹遇
正旦则云履端之节
冬至则云履长之节
敬诣皇后殿下称贺(
今班首致
词称贺俱司言女官代)
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殿外命妇皆
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
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言前跪将旨由东门靠东
出至于丹陛东西向立称有旨司赞唱跪众命妇皆
跪司言宣旨
正旦则云履端之庆
冬至则云履长之庆
与夫人等同之赞
兴众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
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命妇以次出又
定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
词云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旨朝
贺女乐乐器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
四筝十琵琶八二十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板八杖鼓
十二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以皇太孙即位尊继母
吕氏为皇太后
按明通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辛卯皇太
孙允炆即位尊继母皇太子妃吕氏为皇太后
按明外史吕妃传继妃吕氏寿州人父本累官太常
卿建文初尊为皇太后燕兵至金川门迓太后至军
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还未至宫中己火已随
其子允熞居懿文陵永乐元年复称皇嫂懿文太子
妃后生虞怀王雄英建文皇帝吴王允熥衡王允熞
徐王允
仁宗洪熙元年宣宗即位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因
定上皇太后尊号之仪
按大政纪洪熙元年六月庚戌皇太子即皇帝位七
月己巳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
按明外史仁宗诚孝皇后传后张氏永城人父兵马
司副指挥麒具外戚传洪武十六年册为燕世子妃
永乐二年册为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后宣帝即位
上尊号曰皇太后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
泰宁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物必先
上皇太后两宫慈孝闻天下
按明会典洪熙元年定告祭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
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太宗皇帝
几筵大行皇帝几筵上册宝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
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
于奉天门设册宝彩舆册东宝西设香亭一于册宝
彩舆之南正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而不
作是日早锦衣卫陈设如常仪内官设皇太后宝座
于宫中陈设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内设册宝案一
于皇太后宝座前又设香案一于册宝案前设皇帝
拜位于丹陛上正中设亲王拜位于丹墀内设内赞
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上设而不作至期皇
帝临奉天门内捧册宝官捧册宝俟皇帝具冕服出
捧置于彩舆内侍官举舆导驾官导引皇帝随彩舆
后降阶升辂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俟册宝舆
至皆跪既过兴随至思善门外桥南北向序立皇帝
至思善门内降辂女官请皇太后升座册宝舆由中
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
引礼官导引皇帝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右边北向立
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皇帝至拜位
亲王各具冕服就拜位奏四拜传唱鸿胪寺赞百官
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彩舆内取册宝捧由殿中门
入至皇太后前左边立皇帝由殿左门入至拜位奏
跪传唱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
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册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
受置于案上之左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皇帝
右皇帝受宝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
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册执事官跪宣读讫奏宣宝执
事官跪宣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唱同奏复位导引
皇帝由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亲王同传唱百官同
四拜毕奏礼毕驾兴
谒谢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候皇后皇妃俱受册
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具谒谢文皇太后
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讫皇帝奉皇太后及率皇后
皇妃祗谒奉先殿及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
几筵前行谒谢礼如常仪
庆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谢礼毕仍于宫中服燕居
冠服升座仪仗女乐如前陈设女官具服侍班如常
仪内引礼官引皇帝皇后皇妃亲王公主及六尚等
女官行庆贺礼如常仪次日外命妇四品以上入进
表笺女官先于皇太后宫中左门外设表笺案仪仗
女乐陈设及侍班如前仪命妇是日早于长安左右
门入俱由西华门进至宫门外候引礼内官引入丹
墀内东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升座引礼官
引命妇入班赞四拜赞跪赞进表引表案女官二人
前导女官举表案由左门入至皇太后前置讫赞兴
赞四拜赞礼毕驾兴
宣宗宣德三年朝皇太后置酒上寿奉游西苑
按大政纪宣德三年八月丁未车驾巡边九月癸酉
车驾还自京师谒告太庙朝皇太后置酒上寿
按名山藏三年上奉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侍行上
掖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献诗颂德太后悦酌赐上
谕以保安天下意上稽首拜受
宣德五年上奉皇太后谒长献二陵
按大政纪宣德五年二月乙未上奉皇太后率皇后
谒长陵献陵三月壬寅上以皇太后命召少师等官
蹇义杨士奇杨荣等见于行殿赐温谕并白金纻丝
表里皇太后谕曰皇帝数言卿等忠勤今天下清宁
民生无事是固祖宗福佑亦惟卿等赞勷之功
按名山藏五年春奉谒长献二陵如汉明帝故事亲
櫜鞬骑导至河桥下扶辇畿民夹道拜瞻感悦陵旁
老稚亦山呼迎拜太后顾上百姓戴君以能安之皇
帝宜念上奉太后过农家召问其老妇生业安否皆
踊跃应对质朴如家人太后赐之钞帛饭饮有进蔬
食酒浆者太后取以尝上扈从臣张辅蹇义杨士奇
杨荣金幼孜杨溥请见行殿太后慰劳之辅等叩头
归颂圣德大训太后曰尔等先朝旧人勉辅嗣君赐
酒馔金币既还京他日上谓士奇曰皇太后谒陵还
道汝辈姓名行事甚习言辅武臣也达大义重厚小
心第多思而少断汝能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
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又有一二事时悔不从皇太后
又教朕谨听正言朕服膺之太后待外戚严其弟升
至醇谨矣然不许预议国事杨士奇言升所议皆公
皇太后无虑卒不许
宣德八年元夕上奉太后观灯
按大政纪宣德八年正月己巳上元之夕上奉侍圣
母皇太后观灯中宫皇太子咸侍奉觞上寿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尊母孙氏为皇太后
按大政纪正月壬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壬子上
两宫尊号尊圣母孙氏为皇太后诏赦天下
按明外史宣宗孝恭皇后传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
色得入宫方十余岁孝诚皇后育之已而成祖为太
孙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后为嫔宣宗即位册胡氏
为皇后而以后为贵妃未几胡氏遘疾贵妃阴行计
宫中子宫人子于是妃眷宠日重后遂上表逊位请
早定国本宣德三年三月册为皇后子为皇太子是
为英宗十年二月英宗立尊后为皇太后
英宗正统七年定诚孝皇太后丧礼之制
按明会典正统七年诚孝皇太后丧礼遗诏丧服制
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同
皇帝成服三日后即听政天地宗庙社稷及百神之
祀皆勿停宗室诸王但遣官进香不必送丧在外大
小文武衙门并免进香臣民之家勿禁音乐嫁娶部
议一自闻丧日为始不鸣钟鼓
一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闻讣皆哭尽哀
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易素服第四日始衰服二十七
日而除
一在京文武官闻丧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自明日始
至第三日每旦诣思善门外哭退于本衙门宿歇不
饮酒食肉第四日具斩衰服至思善门外朝夕哭临
三日各十五举声止凡入朝及在外衙门视事用布
裹纱帽素服腰绖麻鞋退即服衰服通前二十七日
而除
一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妇麻布大袖圆领长衫盖
头清晨由西华门入至思善门外哭临三日悉去金
银首饰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以闻丧日为始禁屠宰十三日
一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以闻丧日为始二
十七日而除
一外国边裔使臣行哭临礼工部造与孝服随朝官
哭临及行祭礼
一在京文武官非朝参官及听选办事官监生吏典
耆老僧道闻丧即易素服自次日至第三日每旦赴
顺天府朝阙设香案哭临至第四日官各具斩衰服
监生人等素服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举声止仍各
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
一遗诏到日在外文武官员人等素服乌纱帽黑角
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读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
斩衰服于衙门内望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各十
五举声止自是素服通计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外官员命妇闻丧素服举哀三日各十五举声
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各素服十三日
一南京文职二品武职三品以上衙门在中都留守
司布政司按察司及总兵官差人进香其余衙门皆
免
正统十四年车驾北狩皇太后孙氏定策立太子寻
以郕王践祚尊皇太后孙氏为上圣皇太后生母吴
氏为皇太后
按明通纪正统十四年秋八月十七日上北狩报至
京师大震是日皇太后遣使赍黄金珠玉兖龙缎匹
等物驼以八马诣也先营请还车驾十八日皇太后
召太官人集阙下命郕王权总万机于午门南面见
百官启事奏令施行二十日皇太后诰立皇长子见
深为皇太子时年二岁乃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
安天下二十九日皇太后遣太监金英传旨皇太子
幼冲未能践祚遽理万机郕王年长宜早正大位以
安国家议者亦以时方多故人心危疑思得长君以
弭祸乱于是文武群臣交章劝进择日行礼九月癸
未郕王即皇帝位十二月尊皇太后孙氏为上圣皇
太后尊生母吴氏为皇太后册妃汪氏为皇后册上
皇贵嫔周氏为贵妃贵妃即皇太子所生母也
按明外史吴贤妃传妃吴氏景皇帝母也丹徒人父
彦名见外戚传宣德中册为贤妃景帝即位尊为皇
太后
天顺元年皇太后孙氏废景帝复为郕王
按大政纪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
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
庙贤妃
按明昭代典则天顺元年皇太后敕废景泰皇帝复
为郕王皇太后吴氏为贤妃敕曰皇太后谕宗室亲
王内外文武群臣仰惟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开
创国业统御万邦仁宗昭皇帝继述鸿猷大敷治理
承传至我宣宗章皇帝克宽克仁万邦允怀不幸早
弃臣民遗命于吾立嫡长子祁镇为皇帝已立十有
五年敬天勤民无怠无荒比因北寇犯边生民荼毒
惟恐祸延宗社不得已亲率六师以御之不意兵将
失律乘舆被遮时文武群臣以社稷为重表请于吾
立皇帝长子见深为皇太子仍令庶次子郕王祁钰
辅之岂期本性枭雄遄据天位已而北寇悔罪奉帝
回京而祁钰既贪天位全无复辟之心乃用邪谋反
为幽闭之计废黜皇储私立己子上天震威屡垂明
象祁钰恬不知省造罪益甚既绝其子又殃其身疾
病弥深朝政遂废中外危疑人思正统乃于今年正
月十七日以文武群臣六军万姓同诚表请已命皇
帝祁镇复正大位以慰群情以安天下虽母子之至
情于大义之难宥其废景泰僭子祁钰仍为郕王如
汉昌邑王故事已令群臣送归西内与之安养于戏
天位既复人心乃安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天顺二年加上皇太后孙氏徽号因定上皇太后徽
号之仪复加赠后母董氏以荣所自
按大政纪上一日谓李贤曰朕居南宫七年危疑之
际实赖太后忧勤保护罔极之恩欲报无由仿前代
尊上徽号何如贤顿首曰陛下举此莫大之孝也于
是命拟徽号贤定四字曰圣烈慈寿诏示天下人心
大悦庆贺礼成太后深慰喜之复加赠其亲以荣所
自
按明昭代典则天顺二年正月尊皇太后孙氏为圣
烈慈寿皇太后诏曰朕惟为治莫先于孝而孝莫大
于尊亲自古帝王德加于百姓教刑于四海者率由
此道也朕以渺躬缵承丕绪仰惟圣母皇太后生成
厚恩曷能云报余嗣位之初属在幼冲罔知攸济惟
我圣母劳心训育俾克继述用底乂宁迨居南宫危
疑之间亦惟我圣母忧勤保护赖以无虞及内难将
萌遂伸大义俾予复位奠安宗社康济生民功德兼
隆过超载籍用是博采公议表着徽称乃于正月二
十日率文武群臣谨奉册宝奉尊号曰圣烈慈寿皇
太后特侈非常之庆庸昭锡类之心于戏推之而准
永惟正始于家邦动之斯和尚冀风行于天下礼成
太后深慰喜之复加赠其亲以荣所自太夫人董氏
寿九十兄弟五人长荫会昌侯次皆高品子孙数十
人皆爵禄之左右又有为其次兄求升者一日上谓
李贤曰外戚孙氏一门亦足矣复希恩泽以为慰太
后之心不知太后正不以此为慰比者授其子弟官
时请于太后数次方允且不乐者累日曰有何功于
国家滥受禄秩如此物盛必衰一日有干国宪吾则
不能救今若又闻此求必见怒矣贤曰此足以见太
后盛德
按明外史孙皇后传郕王即位尊为上圣皇太后英
宗在迤北数寄御寒衣裘及幽南宫数入省视石亨
等谋夺门密白太后许之英宗复辟上徽号曰圣烈
慈寿皇太后明兴宫闱徽号亦自此始
按明会典天顺二年定告祭礼先期四日太常寺官
宿于本寺次日早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
庙社稷其祭仪用果酒脯醢香帛迎神四拜行一献
礼读祝送神四拜礼毕上册宝前期礼部移文各衙
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
官设册宝案于奉天殿册东宝西设册宝彩舆于丹
墀内设香亭一于册宝舆前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
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如常仪前一日女
官设皇后宝座于宫中设册宝二案于宝座前册东
宝西设香案于册宝案前设皇帝拜位于丹陛之上
正中皇太子亲王拜位列于后又设皇帝进册宝位
于宫门内正中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内官设仪
于丹陛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宝座之左右钟
鼓司设乐于丹陛东西北向是日早上御华盖殿具
冕服鸿胪寺官奏请行礼导驾官导引上出至奉天
殿捧册宝官捧册宝置于案内侍官举案由殿中门
出导驾官导引上随行至丹陛下捧册宝官取册宝
置于彩舆内侍官举舆上升辂随舆后百官于金水
桥南北向序立候册宝彩舆至皆跪过毕兴随至文
华门外候上至清宁门内降辂趋至宫门外北向立
女官奏请皇太后升座皇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
乐作升座册宝彩舆由中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
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引礼官导引上由左门入
至丹陛左北向立乐止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
礼官导引上至拜位皇太子亲王各具冕服就位奏
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鸿胪寺赞百官皆四拜毕捧
册宝官于彩舆内取册宝捧由中门入至皇太后前
左立上由左门入至拜位奏跪传唱皇太子及亲王
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上左受
册奏宣册上以册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于上右宣
读讫捧置于案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上左上
受宝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于上右捧置于案奏
出圭俯伏兴传唱同奏复位引礼官导引上由左门
出至拜位奏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百官同四拜毕
致词官于丹陛上跪奏于上左曰嗣皇帝臣伏惟皇
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寿率土同欢
毕赞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百官同四拜奏礼毕驾
兴
谒告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
皇太后具冠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
受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告礼毕仍御宫中服燕居
服升座仪仗及乐如前陈设内引礼官引皇后皇妃
公主行庆贺礼如常仪礼毕文武百官诣清宁宫前
门外上表庆贺行四拜礼司礼监官捧表进仍行四
拜礼毕次日命妇进表庆贺前期一日女官设皇太
后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
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
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表案于
殿东门外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
墀东西设司宾位于命妇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设内
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
入就拜位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
内奉迎尚仪奏请升座皇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
乐作升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
唱进表引表案女官前导举表案女官二人举案由
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
表展表女官诣案前取表跪展宣表女官诣案前跪
宣讫兴女官举表案置于殿东外赞命妇皆兴乐作
赞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命妇由东阶升乐作自东
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外赞众命妇皆
跪内赞官跪于班首之左代致词云某夫人妾某氏
等恭惟皇太后陛下德同坤厚允协徽称寿福无疆
舆情欢戴毕内赞司赞同唱俯伏兴班首及众命妇
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
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皇太后兴
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官引命妇以次出又次日上御
奉天殿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毕颁诏天下如常
仪
天顺六年皇太后孙氏崩
按大政纪天顺六年九月四日皇太后孙氏崩尊谥
曰孝恭章皇后
按明外史宣宗孝恭皇后传天顺六年九月后崩上
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
景陵
天顺八年宪宗即位尊皇后钱氏为慈懿皇太后生
母贵妃周氏为皇太后增定庆贺之仪
按大政纪上即位之明日命议两宫徽号夏时倡言
钱皇后久病今只尊所生母周贵妃为太后李贤曰
天子新即位四海颙望宜遵遗诏庶几顺天理服人
心景泰初事例不可法彭时曰此言是也朝廷所以
服天下只要正纲常今若只尊所生恐损圣德夏时
曰待请命少顷出传仁寿宫旨曰子为皇帝母当为
太后岂有无子而称太后者宣德自有例彭时曰今
日事与宣德年间不同胡后曾上表让位退居别宫
故正统初不加尊号今日名分固在岂得不加正宫
尊号若阿谀顺从是万世罪人也所以不敢不极言
者为欲全皇上圣德非有他意若推大孝之心则两
宫同尊为宜众皆然之夏时再入请命良久出曰得
上再三劝谕已蒙俞允矣将草诏李贤彭时议曰同
尊固好然正宫须例加二字不然无分别乃于钱皇
后加慈懿之称而贵妃止称皇太后翌日颁诏天下
是日同议者惧忤内旨有后患皆隐默不言惟李贤
开端彭时极力继其后赖上孝事两宫如一故能委
曲劝谕仁寿宫以成大礼
按名山藏坤则记钱皇后英宗后也海州人正统七
年册立英宗临崩念周贵妃有子后无子恐千秋万
岁后不得同穴特命大学士李贤曰钱皇后千秋万
岁后当与我合葬贤退而书之阁中宪宗即位欲上
两宫徽号周贵妃不欲后□称曰岂有无子为皇帝
称太后者上不敢违慈旨使太监夏时下外廷议时
倡言曰钱后无子损目损肢久病宜特尊上生母为
太后李贤曰遵遗命大学士彭时曰是夏时出旨示
诸臣曰宣德朝有故事尊号不及胡皇后贤时□语
曰胡皇后当时让位居别宫今太后名位在也何可
比宣德夏时曰便表让何不可者时曰胡皇后让位
宣庙在也先帝已大行臣子谁敢为太后让者诸臣
不发一辞夏时厉声曰公等二耶二者罪矣彭时拱
天而语曰两宫同尊陛下之孝也臣子所不敢不极
言为此尔钱太后已无子又谁利耶有太祖太宗在
天之灵又谁二耶诸臣皆曰善夏时以闻上言圣母
再三方得请拟书矣彭时又曰太后上当加二字而
上生母称太后夏时曰已同尊何别之彭时曰别则
便于称皆曰善乃加称慈懿皇太后 周太后昌平
人宪宗生母也天顺元年册为皇贵妃宪宗即位号
皇太后
按明会典天顺八年增定庆贺皇太后礼仪皇后谒
告谢恩及受贺毕亲王于上位前行庆贺礼如常仪
次诣两宫皇太后前次诣皇后前俱行八拜礼又三
日女官预陈设慈懿皇太后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
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
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内乐
于丹陛东西北向设表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
及各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
设司宾位于命妇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于殿
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
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衣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
请升座慈懿皇太后具礼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升
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表
引表案女官前导举表案女官二人由殿东门入乐
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表女官宣讫
兴唱宣表展表女官诣案前取表宣讫兴举案者举
案置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
尚仪跪奏礼毕慈懿皇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庆贺
皇太后礼同
宪宗成化元年皇太后周氏寿诞建斋设醮给事中
张宁劾礼部尚书姚夔敛会财物收办炷香疏入不
报
按大政纪成化元年二月皇太后寿诞令僧道建设
斋醮给事中张宁劾礼部尚书姚夔敛会大臣收买
炷香诣寺观行礼祈福祇坏风俗伤名教不报疏云
迩者恭遇皇太后诞日令僧道建设斋醮此见皇上
将欲表扬孝道慰悦圣慈无所不用其极之心也诸
大臣及百执事但当和衷助德仰赞至情上绥懿祉
则敬承道德允合旧章而礼部尚书姚夔等乃于各
衙门敛会财物收办炷香约至期赴坛行礼为儒者
自失其守业彼者乌知其非臣虽至愚为此称惜切
惟人臣之于君愿其福也则当劝修德善愿其寿也
则当劝去逸欲愿天心之向顺也则当相之保和小
民康济四海故曰求福不回天寿平格又曰欲王以
小民受天永命未闻以祷祀得福丹药致寿假符瑞
以永天命者今乃不能尽所当为徒以瓣香尺楮列
名其上宣扬于佛老之神明率而拜曰为朝廷祈福
祝寿天地鬼神山川河岳昭布森列可厚诬以是哉
成化四年慈懿皇太后钱氏崩诏群臣议祔葬祔庙
之典
按大政纪成化四年六月甲寅慈懿皇太后钱氏崩
丙辰诏礼部会文武群臣议大行慈懿皇太后陵寝
司礼监传旨众相视莫敢发大学士彭时曰此一定
礼无可议者梓宫当合葬裕陵神主当祔庙礼部尚
书姚夔赞之曰此正礼也太监夏时曰不可慈懿无
子且有疾不宜入山陵只宜别葬彭时曰太后母仪
天下近三十年为臣子者岂忍议别葬此事关系非
小一或乖礼何以示天下后世诸内臣不以为然彭
时谓同列曰此事当力争不可使上有失德已而上
御文华殿召内阁与诸内臣至前面议上曰慈懿太
后葬礼如何彭时对曰只合依正礼行庶全圣孝上
曰朕岂不知依正礼行是好但与周太后有□故令
尔等会议务要处得合宜商辂曰外议汹汹若不合
葬则人心不服且于圣德有损刘定之曰孝子从义
不从令虽圣母有言亦不可从也上默然良久曰合
葬固是孝若因失圣母心亦岂得为孝乎时曰皇上
大孝当以先帝之心为心先帝待慈懿太后始终如
一今若安厝于左虚其右以待后来则两全其美矣
后来指周太后也上虽未允而颜色甚和无怒容时
因曰臣等意未尽欲具本言之乞皇上申劝圣母以
终大事上颔之大学士彭时等上言臣等仰惟大行
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中宫及皇上嗣居
宸极尊为慈懿皇太后先帝全夫妇大伦皇上全母
子深恩天下后世无容议矣今寿终之后所宜奉梓
宫祔于裕陵奉神主祔于太庙此古今不易之理亦
先帝与皇上之初心也今闻欲别卜葬地臣等实切
疑惧窃计皇上所以若是者必以今皇太后千秋万
年之后当与先帝同尊于陵庙自嫌二后□配臣等
考之前代一帝二后□祔陵庙者未易悉数只如汉
文帝尊其所生母薄太后然其嫡母吕太后虽得罪
于宗社尚且仍与父高帝□葬长陵无所改易宋仁
宗追尊其生母李宸妃为太后然于其嫡母章献刘
太后虽本无子尚且仍与父真宗同祭太庙无所嫌
忌皇上于慈懿皇太后昔日致其养今日尽其礼虽
文帝仁宗无以加矣若陵庙之祔稍有不合于礼则
致贻后议有掩前美况千秋万年之后今皇太后慈
懿皇太后同在陵庙不相妨□且愈足以见二后生
存之日雍和无间永久之后□美无□此臣等所深
愿也伏望体先帝之心稽前代之制重念纲常之大
以臣等所言下礼部会文武群臣议务合天理允协
人心则天下幸甚又谓夫有出妻之理子无弃母之
道此事关系纲常不可有失贻议万世言甚恳切上
命礼部会群臣定议以闻七月礼部尚书姚夔及文
武大臣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科道等官集议慈懿
皇太后祔葬祔庙如内阁彭时等议母后不从时等
及夔等帅百官伏文华殿号泣不起上祈请未允夔
会群臣议以为宜与今皇太后千秋万岁后俱合葬
裕陵慈懿皇太后居左皇太后居右一体祔庙上答
诏云卿等言固正理但圣母在上事有窒□朕屡请
命不蒙俞允又令内臣往返数次恳请坚意不许朕
平日孝奉两宫如一若此违逆致有他虞岂得为孝
今当于裕陵左右别选吉地安葬崇祭如礼庶几两
全卿等其体朕意夔会群臣复奏大意云上所有者
祖宗之天下当守祖宗之成法祖宗成法即先皇帝
与母后犹不敢违而况陛下乎若今日之礼稍失则
非先皇帝之心损母后之德皇上不得为至孝当起
敬起孝以谏而号泣随之可也若母后犹持不从则
当用尊无二上处亲以大义之道断而行之上犹未
从于是内阁请复议诏下群臣再议夔等言益切谓
或者曰上为皇太后所出不可薄于此而厚于彼殊
不知慈懿与皇太后他日□合裕陵□享太庙略无
轻重何谓有薄厚哉或又曰慈懿无子宜与恭让皇
后同此尢不然恭让在宣宗时已尝逊处别宫而立
孝恭皇后矣慈懿在当时未尝退处他宫未尝别立
一皇后岂得谓之同乎况宣宗晚年追复恭让徽号
悔恨无及自叹曰此朕幼年事盖可知矣又况皇上
继统承绪即同其子而可谓非其所出而别议乎复
继以危言及群臣伏文华门以待上悉览其奏恳请
于皇太后自巳至申稍见从遂出数奏同辞批云卿
等所言皆合朕意合葬之礼蒙允行矣于是文武群
臣始退上大行慈懿皇太后尊谥曰孝庄皇后
成化二十三年上皇太后周氏徽号孝宗即位尊皇
后王氏为皇太后又追尊淑妃纪氏为太后诏议享
礼□如奉先殿之仪
按明昭代典则成化二十三年四月尊皇太后周氏
圣慈仁寿皇太后八月己丑上崩于干清宫九月壬
寅皇太子即皇帝位冬十月尊皇后王氏为皇太后
十一月尊谥母淑妃纪氏为孝穆慈惠恭恪庄僖崇
天承圣皇太后祔葬茂陵诏议享礼礼部侍郎倪岳
议曰周礼春官大乐之职歌仲吕舞大濩以享先妣
谓姜嫄也是帝喾之妃后稷之母故特立庙以祭之
在宋则元德懿德二皇太后俱有别庙之享章献章
懿二皇太后遂有奉慈之建每岁五享四时荐新上
食□同太庙兹者恭遇孝穆慈惠恭恪庄僖崇天承
圣皇太后祔葬茂陵所有神主宜于奉先殿旁近宫
室改为别庙以礼安奉岁时祭享悉如太庙奉先殿
之仪仍乞敕奉迁官于祔葬毕日暂奉神主于茂陵
献殿以伺二十四日宪宗纯皇帝祔享太庙礼毕然
后启行于二十六日文武百官各具素服出城奉迎
自大明门进入就赴别庙安奉如仪以是参稽乎情
文庶几咸合乎典礼上从之乃于奉先殿之东别辟
一殿仍扁曰奉慈殿以奉安神主云
按名山藏坤则记王皇后上元人宪宗后也中军都
督追赠阜国公镇之女宪宗为太子时英宗选后与
废后吴氏及柏氏三人留宫中为太子妃意属后会
章皇后崩既英宗亦崩左右窃疑后不利宪宗即位
皇太后复命礼部采择三人选如故而主选者为司
礼太监牛玉受吴后赂立之立逾月上察吴后德不
称知非英宗意所属废吴后立后焉孝宗即位上尊
号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穆纪太后传后宪宗妃孝宗生母也贺
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廷受女史警
敏通文命守内藏时万贵妃颛宠而□后宫有娠者
皆治使坠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行内藏
妃应对称旨悦之一幸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
钩治之婢缪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
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
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
敢剪胎发当是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
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帝自悼恭太子薨数数视影
踯躅中外群臣皆知以贵妃故恐皇嗣不可复望私
为帝忧成化十一年帝一日召敏栉发照镜叹曰老
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
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子主于是太监怀
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载矣匿不
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宣诏
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
儿父也皇子衣小绯袍乘小舆拥至□下发披地走
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
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
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泣怨
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使使赐妃
死或曰自缢也赐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
敏同安人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
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一日贵妃召
太子食孝肃谓太子曰儿去无食也太子至贵妃赐
食曰已饱进羹曰羹疑有毒贵妃大恚曰是儿数岁
即如是他日鱼肉我矣因恚而成疾孝宗即位追封
淑妃皇太后谥孝穆慈惠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
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帝悲念太后特遣太监蔡
用之贺求太后家得纪父贵纪祖旺兄弟以闻帝大
喜诏改父贵为贵授锦衣卫指挥同知祖旺为旺授
锦衣卫指挥佥事赐予第宅金帛庄田奴婢不可胜
计追赠太后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母为夫人其
曾祖祖父亦如之遣修太后先茔之在贺者置守坟
户复其家先是太后在宫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
不能知亲族也太监郭镛陆恺皆闻之恺亦广西人
故姓李蛮中纪李同音因妄称太后兄令人访其叔
福与兄诣京师而福等已死恺女兄夫韦父成者出
冒之有司皆待以戚畹名所居里曰迎恩里贵旺曰
韦犹冒李况我实李氏因诈为宗系上有司有司莫
辨也二人既骤贵父成亦诣阙争辨帝命郭镛听之
镛但逐父成而已及帝使使者修治贺先茔蛮李姓
者数辈皆称太后家自言使者使者还奏贵旺不实
复遣给事中孙珪御史滕佑间行连贺间微服入猺
獞中访之尽得其状归奏帝谪罚镛等有差戍贵旺
边海自此帝数求太后家竟不得弘治三年礼部尚
书耿裕奏曰粤西当大征之后兵燹饥荒人民奔窜
岁月悠远踪迹难明昔孝慈高皇后与高皇帝同起
艰难化家为国徐王亲高皇后父当后之身寻求家
族尚不克获然后立庙宿州春秋祭祀今纪太后幼
离西粤入侍先帝连贺非徐宿中原之地嫔宫无母
后正位之年陛下访询虽切安能得其要领哉臣愚
谓可仿徐王故事定拟太后父母封号立祠桂林致
祭帝曰孝穆皇太后早弃朕躬每一思念惄焉如割
初谓宗亲尚可旁求宁受百欺冀获一是卿等谓世
久无从物色请加封立庙以慰圣母地下之孝朕虚
有此心终天痛之于是封后父推诚宣力武臣特进
光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端僖后母伯夫人立祠桂
林府有司岁岁祀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云睹汉家
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帝燕闲念诵辄欷歔流
涕也
孝宗弘治十八年武宗即位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
按大政纪弘治十八年五月辛卯上崩于干清宫壬
辰皇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
按名山藏坤则记张皇后孝宗后也兴济人父峦母
金夫人梦月入怀生后后当适人所适病选为太子
妃所当适者病已及孝宗即位立为后上崩武宗即
位上尊号皇太后
武宗正德五年十二月尊皇太后张氏为慈圣皇太
后
按大政纪云云
正德十六年以武宗遗诏迎帝嗣位遣太监奉母蒋
氏于安陆诏廷臣议尊崇大礼以祖母贵妃卲氏为
皇太后寻加康寿皇太后母为兴献后寻加兴献皇
太后
按大政纪正德十六年夏四月癸卯帝即位帝兴献
王子宪宗纯皇帝孙也武宗无子遗诏迎取来京嗣
皇帝位四月癸未发安陆辞帝母蒋妃呜咽涕泗帝
母曰吾儿此行荷负重任毋轻言帝曰谨受教丙午
遣官往迎帝母兴献妃初帝在中途思圣母辄垂泣
故即位二日即遣司礼监官秦文邹恩等赍笺往迎
六月己亥复遣太监戴永等赍笺迎帝母兴献妃于
途敕修武宗实录命礼官集议追崇大礼尚书毛澄
会公卿台谏等官六十余人上议汉成帝立定陶王
为嗣而以楚王孙后定陶承其王祀师丹以为得礼
今上入继大统宜以益王子崇仁主后兴国其崇号
则袭宋英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
母祭告上笺称侄署名而令崇仁王考兴献王叔益
王帝览曰父母可移易乎其再议于是大学士杨廷
和及蒋冕毛纪等复上言程颐濮议最得礼义之正
皇上采而行之可为万世法兴国祀事今虽以崇仁
异日仍以皇次子后兴国而改崇仁为亲藩天理人
情庶两无失尚书澄侍郎俊等亦复上议如廷和言
帝不听仍命博考典礼以求至当秋七月进士张璁
上言大礼疏曰朝议欲上考孝宗叔兴献王此拘定
陶濮王故事尔夫汉哀宋英皆立为皇嗣养之宫中
是尚为人后者故师丹司马光之论犹可今遗诏谓
皇上伦序当立不谓为孝宗后比之哀英较然不同
称兴献王以皇叔父鬼神固不能无疑也况称圣母
以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终无臣母之义故
谓皇上继统武宗而尊崇其亲则可谓继嗣孝宗而
自绝其亲则不可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
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尊与父同
斯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疏入帝
喜曰此论一出吾父子可终完矣是日帝御文华殿
召廷和冕纪入谕曰至亲莫若父母因授以手敕曰
卿等所言俱有见第朕罔极之恩无由报尔今尊父
为兴献皇帝母兴献皇后祖母邵为康寿皇太后廷
和等不敢奉旨封还手敕帝为中止九月癸酉兴王
妃至通州礼部具议圣母至京宜由东安门入帝不
从再议由大明左门入复不从帝断议由中门入谒
见太庙朝议哗然不可礼部复请用王妃仪仗迓之
帝亦不从命锦衣卫以母后驾仪往又命所司制太
后法服伺之至是圣母至通州闻朝议欲考孝宗恚
曰安得以我子为人之子谓从官曰尔曹已极宠荣
献王尊称云胡未定因留通州不入帝闻之涕泗启
慈寿皇太后愿逊位奉母归藩群臣惶惧丙子帝谕
廷和曰朕父独生朕不得承绪复不得徽称罔极何
由报终劳卿等折衷伸朕孝思廷和等仍守前议不
欲变璁乃复为大礼或问一帙辩析统嗣之异及尊
崇墓庙之说甚悉赍至左顺门上之廷和令修撰杨
维璁等阻之不得帝览之留中不下辛巳尊卲贵妃
为皇太后兴献王兴献妃为帝后廷和见势不获已
乃草敕下礼部曰圣母慈寿皇太后懿旨以朕缵承
大统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宪
庙贵妃卲氏称皇太后仰承慈命不敢固违帝从之
廷和意假母后示非廷议意也壬午兴献后至自通
州圣母以未得徽称留通州者弥旬至是乃如京由
大明中门入帝迎于阙内朝议不谒太庙止见奉先
奉慈二殿而已甲午谕加皇太后及兴献帝后尊号
廷和以追崇礼成拟上慈寿皇后及武宗皇后尊号
帝因遣司礼监谕廷和曰卲太后兴献帝后亦各拟
上尊号廷和等上言不可宜俟明年大婚礼成庆宫
闱加之可也十二月帝下御札谕加兴献帝后以皇
字廷和等上言恐紊一代纲常拂万世公论不可因
封还御札帝曰卿言已悉第罔极之恩报亦无方其
勉承朕命称父兴献皇帝母兴献太皇后廷和等复
上言兴献帝后尊称已极若复加皇字与孝庙慈寿
□尊是忘所后而重本生任私恩而弃大义臣等不
能辞责俱愿罢归帝曰朕奉昊天至情不必拘于史
志可勉加皇字毋托为辞于是吏部尚书乔宇率百
官上言皇字不可加帝曰慈寿皇太后懿旨有谕皇
帝婚礼将行其加兴献帝后皇字朕不敢辞尔群臣
其承后命廷和等见不可争乃与蒋冕毛纪费宏俱
求罢归不报礼部尚书毛澄侍郎贾咏汪俊等上言
若帝后之上有加则正统之亲无别恐不可以告郊
庙而布天下内阁大臣直言规谏宜赐俞旨帝不听
仍曰宜遵懿旨称兴献皇帝兴献皇太后于是给事
中朱鸣阳等御史程昌等编修陈沂等百有余人各
上言加称非是因请斥璁不听
按名山藏坤则记卲太后宪宗妃而睿宗母也其父
林昌化人而入杭州淘沙至贫矣则鬻太后于镇守
太监而缘此得入宫侍宪宗亦闻曰杭兵家女也知
书有容色年十四聘者七人皆死一指挥聘之已上
马迎矣坠而死其父充漕卒携至京师选入掖廷居
外院未得进一夕月下咏其红叶诗宪宗过而微闻
之遂召幸以成化十二年册为宸妃二十三年为贵
妃生睿宗及岐雍二王睿宗分封兴后不得从睿宗
赋思亲焉世宗入继大统太后老目眚矣喜其孙为
皇帝摸世宗身顶至踵世宗进称为皇太后 按开
圣纪献皇后姓蒋都城蒋女弘治五年册为兴王
妃兴王薨妃居邸一年武宗崩世宗入为皇帝既即
位三日遣人奉迎安陆使主者议推尊礼礼官既请
上考孝宗则称兴献王皇叔父兴献大王妃皇叔母
议三上不允群臣皆力争惟进士张璁谓当尊王为
皇考妃为皇太后上遂面召大学士杨廷和蒋冕毛
纪等授手敕文华殿拟推尊如璁言廷和等不奉诏
会母妃将至礼部尚书毛澄请先遣文武大臣各一
人逆于通其礼至之日母妃繇崇文门入东安门上
迎于东华门上不许已请繇正阳左门进大明承天
端门午门之东王门入宫上又不许崇文门者京师
东门也正阳门者京师正门也御道在中间王门诸
王所出入门也旨圣母至从御道入朝庙群臣哗谓
母妃无谒庙礼已礼官治驾复具王妃车上曰驾太
后服已母妃至通闻群臣议曰我子也安得子他人
止不入者旬日上涕泣曰何以天下为请避皇帝位
张太后固止之乃内降称妃兴献后兴献后乃入如
皇太后仪谒奉先奉慈于大内不庙见顷之上欲称
兴献后曰兴献皇后群臣皆争大学士杨廷和等至
乞罢去上竟以嘉靖元年尊后为兴国太后而未慊
也
世宗嘉靖元年以清宁宫灾帝从廷议改称兴献帝
后为本生父母不加皇字上慈寿皇太后及卲太后
兴献太后册宝寻卲太后崩敕礼官上谥
按大政纪嘉靖元年春正月己未清宁宫灾大学士
杨廷和等因言火起风烈殆为天意况迫清宁后殿
岂非兴献帝后之加称祖宗神灵容有未悦者乎给
事中邓继曾上言五行火主礼今日之礼名紊言逆
阴极变灾臣虽愚知为废礼之应也王事高尚贤上
言郊祀甫毕即有清宁后宫之灾意者兴献帝后之
称于礼不能无疑后以皇字称之尤为过越郑佐亦
言郁攸之灾不于他宫而于清宁之后不在他日而
在郊祀之余变岂虚生灾有由召帝览之心动乃从
廷和等议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
帝后为本生父母而皇字不复加矣
按明昭代典则三月丁巳上慈寿皇太后及太后邵
氏册宝诏天下诏曰自古帝王以孝治天下尊亲之
礼其来远矣仰惟圣母慈寿皇太后敬相皇考孝宗
皇帝训育皇兄武宗皇帝蔚有显闻皇嫂皇后表正
宫闱母仪有年重念圣祖母贵妃事我宪祖泽隆佑
启本生父兴献王聪明仁孝本生母兴献王妃庄敬
俭勤诞育眇躬丕承前烈谨奉册宝上圣母尊号曰
昭圣慈寿皇太后皇嫂曰庄肃皇后又奉圣母懿旨
上圣祖母尊号曰寿安皇太后本生父母曰兴献帝
兴献太后大礼既举洪恩诞敷冬十一月庚申寿安
皇太后崩杨廷和定为哭临一日丧服十三日而除
文移两京不以诏天下
按大政纪十一月庚申皇太后邵氏帝祖母也初为
宪宗贵妃生兴献帝帝即位尊为寿安皇太后至是
崩大学士杨廷和定议哭临一日丧服十三日而除
丙寅礼官请素服御西角门帝曰朕哀慕方切岂忍
遽从所请十二月甲戌上寿安皇太后谥帝敕礼部
曰朕祖母寿安皇太后夙事皇祖诞生兴献帝肆致
眇躬入承大统方隆尊号期享遐龄孝养永终奄忽
违弃追惟懿德宜有徽称乃上尊谥曰孝惠康肃温
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太后
嘉靖二年为孝惠邵太后祔葬祔庙帝复谕加帝后
尊号仍加皇字主事桂再建言大礼
按大政纪嘉靖二年二月丙申葬孝惠皇太后初遣
礼官相兆域廷和上言茂陵左右不可恐有震惊之
虞贾咏曰当祔虽有之难免不当祔虽无之难为至
是祔葬茂陵
按明昭代典则夏五月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上言
皇上谓所生父母必极尊称恐未足为孝而反为圣
德累前以慈寿皇太后懿旨称帝后于正礼已过公
论未安今复极尊崇与孝宗慈寿□非所以奉承正
统也六月己酉复遣司礼监官至内阁谕帝后尊号
上加皇字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上言前蒙传谕已
具奏为不正之礼恐为圣德累今必欲行之是徇情
也昔魏明帝敕戒公卿曰敢有邪佞导谀谓考为皇
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臣等不能推明正论导
陛下为尧舜之君是明帝罪人也丁巳上御平台召
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授以手敕面谕欲加称兴献
帝为兴献皇帝兴国太后为皇太后廷和等退而上
言臣等亲承天语谆复无少疾遽之色曷胜感戴第
奉迎皇上之初凡正统本生讲论已定圣心固已洞
察岂复得不顾礼义徇情行之哉
按大政纪冬十一月奉孝惠皇太后主于奉慈殿遣
官告安陆庙主事桂上言大礼并献席书方献夫
议草初巡抚湖广都御史席书草疏曰礼官之议举
朝是之臣未敢以为是璁韬之议举朝非之臣未敢
以为非昔舜继尧统禹继舜统未尝不以瞽鲧为父
也皇上承统武宗仍为兴献帝子别立庙祀璁韬之
议未为迂矣然舜禹虽父未尝尊其父以帝之称则
礼官执奏亦未为失但礼本人情皇上尊为天子而
父母无尊称于情安乎此与武王追王太王王季之
心实未远也为今日议宜定号皇考兴献帝立庙大
内祭以天子之礼则大统正而昭穆不紊至爱笃而
本支不沦矣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亦为疏曰陛下之
继二宗当继统而不继嗣兴献之异群庙当称帝而
不称宗请改孝宗曰皇伯兴献帝曰皇考别立庙祀
则合乎人情当于名实矣皆不果而桂者南京刑
部主事也日与张璁讨论古礼其议符合至是乃上
言识者皆谓孝宗有子不可复为立后而举朝之臣
未有所规纳者盖自璁韬建议论者指为干进故达
礼之士不敢遽言其非尔臣按范纯仁谓英宗亲许
为仁宗子与入继之主事体不同则宗臣之论亦自
有辨皇上果许为孝宗子乎其为入继之主明矣然
则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
俟圣人而不惑也臣久欲上请乃见席书方献夫之
疏以为无俟臣之言者而迄今未奉宸断岂皇上偶
未详览耶抑二臣将上而中止耶臣欲再申其说并
录二疏以闻帝览之曰此关系天理纲常仍会文武
群臣集议可否
嘉靖三年兴国太后千秋命妇朝贺昭圣太后圣诞
诏免称兴国太后为本生章圣皇太后寻去本生二
字加称圣母具上册宝改昭圣太后为皇伯母
按大政纪嘉靖三年二月兴国太后千秋命妇各上
笺觌贺宴赉倍常是月晦日昭圣皇太后圣诞先期
有旨命妇免入朝贺试御史朱浙上言皇上孝事两
宫常如一日兹者朝贺之仪在兴国太后既已举行
昭圣诞辰乃闻报罢事体不类礼数顿殊传播之间
关系不小昭圣手携神器亲授吾皇母子之恩天日
在照陛下之所以事母后者宜何如哉臣谓今日之
礼在母后虽云固辞在陛下犹宜敦请加意举行以
安太后之心以全天子之孝可也马明衡亦上言蹔
免朝贺在寻常固可然当仪礼纷更之时正人心□
惶之际忽传报罢安得无疑故窃谓此意若出自太
后其间必有因事拂抑之怀往时存没之感若出自
圣意则母子至情有隆无已岂可以圣诞嘉节而辍
此盛礼哉疏入帝怒曰命妇免贺本奉皇太后懿旨
孝养两宫朕岂敢间越朱浙马明衡不谙事体逮镇
抚严刑鞫问三月帝御平台召冕纪宏谕加尊号及
议建室冕对曰臣等愿陛下为尧舜不愿为汉哀帝
帝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冕等不能对丙寅遂敕
礼部曰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特加尊号为昭圣康
惠慈寿皇太后又敕曰本生父兴献帝本生母兴国
太后今加称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母章圣
皇太后又曰朕本生父母己有尊称仍于奉先殿侧
别立一室尽朕追慕之情礼部尚书汪俊等极谏不
报复召张璁桂诣京以席书为礼部尚书先是户
部侍郎胡瓒等上言大礼已定席书督赈江淮实关
民命不必征取来京帝从之并止璁等勿来时璁
已扺凤阳矣见邸报敕尊号乃复上疏极论两考之
非且曰臣知本生二字决非皇上之心所自裁定也
必出礼官之阴术皇上不察以为亲之之辞尔不知
礼官正以此二字为外之之辞也必亟去二字继统
之义始明而人心信从矣疏入帝命复召来京蒋冕
言于帝前曰二人若来必扑杀之帝不问趣使速来
遂降中旨以席书为礼部尚书己酉上圣母昭圣皇
太后册宝庚戌上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册宝初命
内阁拟撰册文帝遣司礼官传谕欲于昭圣册内称
嗣皇帝献皇帝册内称孝长子章圣册内加称圣母
自称长子蒋冕等力言不可仍以原文封进帝览之
御批献皇帝册内加一孝字章圣册内欲去本生母
三字冕等复上言此字惟宗庙祝文用之今称长子
已尽孝情又加此字有干正统且本生母三字系敕
谕拟定亦难轻去仍封还御批乃依原文止称长子
章圣册内加一圣字至是分日各上册宝明日帝御
奉先殿受贺布诏天下诏曰朕恭膺天命嗣承皇兄
武宗毅皇帝大统祗奉宗祀惟我皇考孝宗敬皇帝
神谟圣政是继是行仰惟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拥
翊之功莫罄名言本生父母兴献帝兴国太后鞠育
之恩罔殚报称尊称未极恒用歉然恭奉册宝加上
圣母尊号曰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兴国太后曰本
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义专隆于正统礼兼尽夫至情
六月以桂张璁为翰林学士秋七月改称本生圣
母章圣皇太后为圣母璁既拜新命复上言今日
典礼是非同异愿与礼官论辨明晰恐其无征不信
也谨列十三事以上疏入留中何孟春为论条辨帝
切责之璁复辞职不许乃就官帝采其议屡遣司
礼监官至阁谕纪等去册文本生字纪等力言不可
亡何帝御平台召纪宏瑶责之曰此礼当速改尔等
事君不忠如何以礼待尔又曰尔辈无君欲使朕亦
无父乎纪等惶怖而退至是召百官至左顺门敕曰
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今更定尊号曰圣母章圣皇
太后后四日恭上册宝何孟春退草疏达旦语礼部
侍郎朱希周曰此礼复更礼官尢当争之于是希周
率郎中余才汪必东等上言皇上考孝宗母昭圣已
越三年今更定之谕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
取信于天下后世祭告为烦渎不能感孚于天地宗
社矣况本生二字初无贬辞去之则于昭圣无别矣
昭圣之心万一不安皇上之心安乎孟春与尚书秦
金等九卿诸臣及学士丰熙等诸翰林与寺部台谏
诸官各上言力争本生二字不宜削去章十三上俱
留中不报戊寅群臣伏哭左顺门逮系丰熙马理等
百四十有二人于诏狱己卯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册
宝九月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
皇伯母初集议时汪伟郑岳徐文华等犹与璁等力
辨可否武定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
言当书曰人臣事君当将顺其美于是书璁及献
夫等六十四人上言人无二本孝宗伯也宜称曰皇
伯考昭圣伯母也宜称曰皇伯母允合天理之正深
即人心之安大统大伦两有归矣献皇帝主别立祢
室不入太庙尊之亲之两不悖矣议上从之乃改称
孝宗为皇伯考昭圣为皇伯母祭告天地宗庙布诏
天下诏曰人君为治必本于孝道圣人论政必先于
正名孝在笃于亲而名贵循其实朕本宪宗纯皇帝
之孙孝宗敬皇帝之侄恭穆宪皇帝之子皇兄武宗
毅皇帝上宾之日仰遵祖训遗诏命朕嗣皇帝位受
天明命于兹三年矣尊称大礼屡命廷臣集议辄引
汉定陶王宋濮王为据至再至三其论未定朕心靡
宁盖汉宋二帝尝立为子朕则入奉宗祧与为人后
者不同是岂徒礼官之失亦朕冲年未能决择之咎
朕祗承九庙尊养两宫正统大义未尝有间惟恭穆
献皇帝章圣皇太后朕之父母也劬劳之恩昊天罔
极虽位号已隆而名称未正因心之孝每用歉然今
告于天地宗庙社稷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昭圣
皇太后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章圣皇太后
曰圣母各正厥名揆之伦序允协无背犹虑天下臣
民未能知悉特兹诏谕以申朕拳拳孝养之诚乃阁
臣宏等所草也
嘉靖五年帝奉章圣皇太后谒见世庙
按大政纪嘉靖五年九月己亥帝谕辅臣曰圣母欲
谒世庙卿谓如何费宏杨一清等因上言国朝礼制
有皇后初立谒太庙永乐时改谒奉先殿无复有至
太庙者盖欲正乾坤之位谨内外之防也圣母谒庙
不可帝以问璁璁引唐开元礼有皇后庙见之
仪及国初礼有皇后谒太庙内外命妇陪祀之文以
对因言永乐后止谒奉先殿皆当时礼官失考因循
简便非太祖稽古定制也今皇太后及中宫宜先见
太庙以补前礼之缺次谒世庙以成今礼之全宏一
清等复上言璁所引乃开元礼不可为法国初礼
文未定之制二臣欲追复庙见是彰祖宗之阙也不
可席书刘龙等亦上言高皇帝准古庙见礼为大婚
册后之制未及施行复定册后止谒奉先殿盖严内
外之辨立万世家法也璁所引俱大婚礼今世庙
告成是大祭礼本不相涉章圣皇太后宜于奉主之
后祗见观德殿则祖宗家法守之益坚矣璁复上
疏言周天子宗庙之祭王服衮冕而入立于东序后
副袆而入立于西序九献王后各四时天子与后共
承宗庙也皇上毅然举行虽追复古帝王之盛未为
不可因自具仪以上帝命礼部复集议之于是席书
复上疏遂持两端矣大学士石瑶上言祖宗家法凡
后妃入宫未有无故复出者太庙尊严乃天子对越
之所非时享祫祭亦未轻出入而况后妃乎汉唐之
季事不师古女祸时作其患不可胜言可不虑哉帝
切责之席书等乃上请圣母谒庙必得皇上同行以
主斯礼从之
嘉靖六年昭圣皇太后行谒殿礼
按大政纪嘉靖六年夏四月甲戌崇先殿成帝奉献
皇帝神位其中昭圣皇太后行谒殿礼
皇太后部汇考七
明
嘉靖七年诏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尊号
按明昭代典则嘉靖七年七月恭上皇考圣母尊号
宽恤天下诏曰朕闻圣人之孝以尊亲为大人君为
治以孝敬为先匪昵情率意之所敢私实古圣帝明
王之要道者也朕以藩服仰荷天命奉我皇兄遗诏
遵我圣祖兄终弟及之文令朕人奉祖宗大统自即
位之始首命礼官会廷臣集议称号等事奈何左右
大臣谬主非礼之议春曹卿佐妄考不经之言谓父
子可绝其亲执后世为人后之说是以统嗣无分纪
纲隳失人伦几至不明考议几于聚讼当是其时朕
徒存追报之诚见闻罔有所得上赖皇天鉴佑赉我
贤良大名大伦已各正其天序尊称尊号尚未合乎
彝章是非奸党所能为实由朕冲昧无知之所致也
今追惟我皇考恭穆献皇帝元德昭彰宽仁纯粹圣
母章圣皇太后静善淑昭克裨内治诞育朕躬深恩
罔极慕鞠劳训诲之无可酬肆洪仁峻德亦曷以颂
追报之忱既莫能伸揄扬之诚又未少罄兹复参稽
典制爰据舆情遣官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于今年
七月加上皇考尊谥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
十二日恭奉册宝加上圣母徽号为章圣慈仁皇太
后大礼告成应颁恩赉
嘉靖十五年建慈庆慈宁二宫寻奉章圣皇太后如
天寿山以九庙成上两宫徽号
按大政纪嘉靖十五年五月建慈庆慈宁宫九月帝
如天寿山奉迁孝肃太皇太后神主于裕陵孝穆皇
太后孝惠太皇太后神主于茂陵各享殿也十月帝
奉章圣皇太后如天寿山帝以奉迁三后主于二陵
乃奉皇太后往行奉慰礼夏言等扈赏赉有差闰十
二月九庙既成上两宫徽号昭圣曰恭安康惠慈寿
皇太后章圣曰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乃布诏天下
曰朕创昭穆群庙以祀祖宗彰太祖为专尊之主复
作太宗庙于群庙之外表着功德享祀百世更创皇
考庙曰献皇旁庙止修时祀以避丰称之嫌由是致
孝慈闱恭上徽号庆礼既备推爱宜颁云
嘉靖十七年慈宁宫成寻章圣太后崩廷臣议祔葬
之礼及上尊谥之仪
按大政纪嘉靖十七年秋七月慈宁宫成帝建慈庆
慈宁二宫奉二太后至是慈宁先成郭勋李时夏言
高忠各赏白金五十两十二月庚申章圣皇太后崩
寻上尊谥曰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
按名山藏开圣记十七年建慈宁宫奉居之十二月
太后崩越三日上□礼工二部曰慈驾遐升事莫重
山陵朕惟皇考陵远在承天遐升之日尚诸侯王朕
茕茕冲岁知识何有山陵浅薄堂隧狭隘实贻多悔
每一念至惕然怛伤比者二岁春秋展礼山陵朕周
览川原得大峪山于长陵西南林冈衍郁实为吉丘
兹欲起逆梓宫迁祔于此朕不敢专卜告皇祖皇帝
既得吉占三三勋辅咸赞朕谋其告闻祖宗列圣南
奏皇考合葬慈灵列于诸陵之次朕心惬焉初张璁
桂等以议礼骤称上意天下窃见圣衷远慕有陟
岵之怀且谓上即位十余年未有太子一时罢民散
吏胥动浮言具论显陵壤不利宜改迁天寿山下以
感动帝心上命礼部集议尚书夏言极言其不可上
不听至是文武大臣无敢言者皆曰宜如制乃遣驸
马都尉京山侯崔元为奉迎使兵部尚书张瓒为护
行使太监鲍忠为奉侍内官指挥赵俊为起吉凶仪
仗官起逆献皇帝梓宫承天将以明年葬越七日车
驾诣大峪山相视作穴处上哀思太后擗踊号恸感
动从官既归御史陈让奏曰日者上天降割圣母弗
延伏见陛下仁孝凄恻擗踊号恸天地为哀臣民若
丧陛下遂定大礼拟合葬睿宗皇帝于天寿山大峪
之阳遂驾素车乘金相水穴土印木臣以言官得随
扈从伏见车驾凌风冲露陟冈履石皇皇如有求而
弗得无非求厝慈亲一席之安而已斯时斯际皇天
后土亦效精灵以启陛下大孝之思况于臣子夫大
峪山必建睿宗皇帝之陵以葬圣母论分则以配祖
宗七陵之尊论情则以申慈闱同穴之盟前事则可
共祖宗以为敬后事则可依寿陵以为安至矣尽矣
臣特不忍遂虚献庙巳安之宅敢献刍尧两端以备
采择万一陛下御极十有七年矣百姓讴歌四方宁
谧是虽圣德神功上帝歆佑之锡然臣尝得诸传闻
皆谓献庙幽宫龙穴极美且以皇考积德敦仁下袭
水土玉质为精地复为母臣意其中生气元功絪缊
会结必有紫茜点血玉液垂珠之祥故佑启陛下以
协在宥坤后山灵之庇不可诬也礼曰葬者藏也欲
人不得见也今出圣考玉魄于母孕之地如取之于
其胎也虽梓椁重封锦囊百袭能无疑哉古人事死
之礼先庙后坟重魂后魄是以黄帝成道登天群臣
葬其衣冠桥陵舜死苍梧之野葬九疑之山盖二妃
未之从也臣妄谓陛下可奉睿宗皇帝遗衣纳之梓
宫饰以衮冕与皇太后合葬大峪碑题睿宗献皇帝
陵再以皇太后之遗冠帔纳之梓宫奉以合葬显陵
碑题睿宗献皇帝陵此臣之一见也若陛下必迁显
陵以遂孝思则显陵之在承天者当为二圣衣冠几
杖之藏以当荆襄旺气此臣又一见也窃取黄帝衣
冠之藏之义兼取大舜九疑独葬之礼以神为配两
美具存睿宗章圣精神之在天者既以神而会魄玉
魄之在地者又以魄而留神北陵以配七陵之重也
而近又以慰陛下霜露之思南陵以收一方之胜也
而远又以留陛下龙潜之迹在陛下择之耳奏入上
怒曰腐儒黜为编民既而思曰献皇帝体魄藏显陵
者二十岁矣以道途之遥远风尘之蒙露大不宁于
朕心亦不宁我皇考皇妣兹决意奉慈宫南朕将诣
视焉多于北来为孝者礼部尚书嵩言灵驾北来慈
宫南诣共一举耳显陵远在江汉陛下春秋念之迁
于大峪则朝发而夕至也可以密省谒展圣怀臣谓
如初议便上曰孰是四海非王土与即如孝陵南矣
昔我成祖岂容不思皇祖也乃仅南孝陵因止崔元
等三使毋行第使赵俊往启视之丙寅上尊谥曰慈
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是时上以送终
大事念之数旬终难自决二三辅□亲信之臣亦靡
然影响莫能赞上意
按明会典嘉靖十七年上章圣皇太后慈谥仪前期
四日太常寺奏斋戒三日至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
社稷用祝文香帛酒果脯醢如常仪是日早告几筵
设册宝案于几筵前册东宝西设祝案于御拜位右
祭前一日内侍官置册宝舆香亭于奉天门捧册宝
各置舆中是日上素冠服御奉天门内侍官举舆外
导驾官导上随册宝舆后降阶升辂外导驾官退百
官素服于金水桥南北向立册宝舆将至百官皆跪
册宝舆过兴随至慈宁宫门外北向立太常寺导引
官导上至慈宁宫门外降辂册宝舆由中门进至几
筵前丹陛上导引官导上由左门入至丹墀内赞唱
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上至丹陛上拜位太常
寺官于册宝舆内捧册宝由殿中门入至几筵前左
右北向立内赞奏四拜礼外鸿胪寺官传唱百官皆
行四拜礼毕导引官导上由殿左门入至梓宫前奏
跪
传赞百
官皆跪
奏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上右上受册
献毕以授捧册官置于案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
于上左上受宝献毕以授捧宝官置于案奏宣册宝
讫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
百官同
奏复位导引官导上至几
筵前唱初献礼奏跪
传赞百
官皆跪
奏献帛奠酒赞读祝读
祝官跪于右读讫唱亚献礼终献礼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
百官同
奏复位导引官导上由殿左门出至拜位奏
四拜
传赞
百官同
导引官导上由左门入至梓宫前以册
宝授太常寺官捧入内导引官导上入内安册宝行
叩头礼导引官导上由左门出至丹陛上奏礼毕遂
颁诏如常仪
嘉靖十八年驾南幸亲谒山陵始定南祔之议因上
太后梓宫南祔仪
按名山藏开圣记其明年元日之夜上重复思维复
趣三命使南如前旨已又思宜反葬曰安可优游不
断如妇女子耶朕意决矣第昔日建造规模多所未
称宜朕自行观阅其山川于是即拜顾璘为工部侍
郎董陵事议南幸诸大臣皆谏上曰朕岂空行哉为
吾母耳已而御史刘贤都给事中曾工部郎中岳
伦等亦以为言上怒夺贤等俸罢伦职不叙太学
生陈良鼎上疏上下锦衣责问之二月车驾发京师
文武大臣送驾宣武门外上思慕太后制述怀之诗
三月庚辰谒皇考于承天隆庆殿辛巳登陵山周览
久之乃于旧元宫之北定新宫立表焉曰待合葬也
因御行殿享上帝修秩祀朝诸侯发德音以抚遗老
□大赉以振罢民车驾将还京则又思维迟疑曰献
帝妥灵纯德山有年矣乌可它移徙大峪山之阳皇
祖皇帝亦有重卜宜莫若各营其处毋反葬于楚至
庆都监察御史谢少南言庆都有尧母墓佚于祀典
皇上再图凤寝跋履山川累思重虑圣人之孝也则
帝尧之为其母可知已今者乘舆远临千载一会伊
耆氏有灵不以表母之墓望陛下乎乞下有司建庙
或如古帝王陵寝故事三年一祭则陛下至孝达于
古初上嘉之如其言而曰帝尧父母异陵可知合葬
非古即拜少南为左春坊左司直顾问大学士夏言
昔日有谏止南祔者是何御史何姓名今其疏安在
于是还京仍命奉葬圣母于大峪之山已复诣观之
则又见其山不如纯德山美乃决反葬之议使顾璘
作新宫如前旨将迁献帝于旧宫以圣母往合葬焉
以驸马崔元为奠献使载慈宫以登潞河之舟而命
翊国公勋大学士言恭送候进发奠献诸臣各共其
事甲申发引上衰服与百官步送朝阳门外翊国公
勋大学士言还报命诏赐金帛酒馔曰慈轝南行礼
物既备朕心稍宁无终之慕自不能已一夕上梦大
风撼梓宫舟既悟甚惧即诣祷元冥于金海使使者
驰送天妃经卷以压舟至采石矶矶不可泊太平府
同知梅山凿冈维舟以济及汉江之口沙涩忽雨浮
涨焉上闻甚喜加梅山爵一级七月庚申合葬于显
陵新宫辛酉举慰祭永孝殿辛未奉主祔献皇帝庙
上皆率皇后行礼曰以此尽人子人妇之节上曰朕
冲昧稔愆累及父母今者送终礼毕思维永慕转觉
不堪缺人子之情者无如朕甚奉天勤民恐益迷昧
尚赖左右丞□匡朕不逮而论顾璘等功五十有一
人赏有差
按明会典嘉靖十八年章圣皇太后梓宫南祔仪
一先期敕命勋戚重臣一员充奠献使并护行武职
大臣一员管领官军扈侍梓宫行礼部堂上官一员
监礼扈行题主大臣一员护丧内侍官并入皇堂内
官内使匠作太常少卿一员执事官十人鸿胪寺少
卿一员属官等十人光禄寺少卿一员四署官四人
锦衣卫指挥一员千百户四人各供事给事中御史
各二员监视纠察钦天监官一员率博士一员安葬
候时五府九卿等衙门分官奉送梓宫俱照钦点职
名各送至张家湾水次恭祭而回工部委官会同内
官监先期于通州及张家湾水次二处搭盖奉安梓
宫席殿及朝阳门至通州各处祭所席棚及行文沿
路府州县各该有司预于水次搭盖祭所席棚
一前期二日百官及皇亲命妇文武官三品以上命
妇俱衰服每日早诣慈宁宫门外哭临命妇设祭一
坛免朝禁屠宰音乐至神主回京日止
一前期六日以皇妣葬显陵祭告太庙睿宗庙遣官
分告列圣群庙越二日上吉服告天神地祇坛祭品
行礼俱如常仪百官陪拜又二日上预告几筵内侍
官陈设牲醴如常仪上具衰服内导引官导上诣拜
位奏四拜奠帛三奠酒读祝俯伏举哀哀止奏四拜
兴焚祝帛礼毕
一设奠辞灵昭圣皇太后遣祭一坛武庙皇妃一坛
皇后一坛皇妃皇嫔各一坛皇太子一坛裕王景王
仁和大长公主等一坛泾简王妃一坛内官内使共
一坛是日遣官祭告各门及诸神庙慈宁门思善门
右顺门午门端门承天门御桥大明门俱遣内官行
礼玉河桥朝阳门并桥关王庙显灵宫灵济宫城隍
庙东岳庙真武庙俱遣太常寺官行礼祭用酒果脯
醢香帛司礼监礼部锦衣卫提督执事者设大升轝
于午门外至大明门外
一启奠内侍官陈设酒馔拜位如常仪内导引官导
上具衰服诣拜位奏拜奠读祝举哀礼毕内侍官跪
奏请慈孝显皇后梓宫升龙輴内侍官先捧谥册宝
由殿中门出置舆内次奉桑主由中门出奉安舆内
次香亭安置讫内侍官捧铭旌由中门出梓宫降殿
执事官奉登龙輴讫以彩色帷幕障饰梓宫执翣者
分列左右内使擎执伞扇侍卫如常仪
仪仗用存
日所御者
谥
册宝舆香亭铭旌以次先行上至梓宫前跪内侍官
跪奏谨请皇妣灵驾进发上由殿左门出宫眷皆哭
后随至午门内侍官跪奏请灵驾安止安定行祖奠
礼
一祖奠内侍官陈设酒馔拜位如常仪内导引官导
上衰服拜奠读祝举哀毕内侍官跪奏请灵驾进发
执事者进大升舆奉安讫遂行上率宫眷随至端门
外行朝祖礼
一朝祖钦定捧主官九员俱具青服恭捧各庙主诣
太庙奉安讫太常寺陈设脯醢果于列圣位前不奠
献执事官先设褥位于太庙丹陛正中梓宫至端门
外上具青服太常寺导引官导上诣桑主舆前跪太
常卿跪于上之左奏请慈孝献皇后朝祖上捧桑主
由太庙中门入至太庙丹陛上立典仪唱迎神各捧
主官上香退典仪唱行朝祖礼太常卿进立于殿中
北向内赞奏跪上捧桑主跪奉于褥位内赞奏谒辞
太常卿跪奏曰孝元孙嗣皇帝
御
名
谨奉慈孝献皇
后谒辞讫内赞奏四拜礼兴平身上跪捧桑主起立
太常卿跪奏曰礼毕请还宫捧主官纳主还各庙上
捧桑主退至陛东西面立随列圣主后出安亭内行
辞奠礼
一辞奠先期太常寺官于承天门内陈设牲醴如常
仪内侍官设上拜位设宫眷帷幕于近西桑主朝行
礼毕上易衰服太常寺导引官导上诣拜位内赞奏
上香奏二拜典仪唱奠帛三献读祝俯伏举哀哀止
奏二拜焚帛祝礼毕上退宫眷入拜哭尽哀止太常
寺官跪奏请灵驾进发上攀送而还宫眷俱还司礼
监礼部锦衣卫官提督舆亭仪卫等以次前行梓宫
出承天门大明门转东由朝阳门出大乐鼓吹前导
设而不作
一遣奠先期太常寺执事官于朝阳门外陈设牲醴
如常仪梓宫至太常寺导引官引奠献使诣拜位行
四拜礼奠帛奠酒读祝俯伏举哀哀止赞四拜兴焚
祝帛礼毕太常寺官诣梓宫前跪奏请梓宫启行
一路祭公侯伯五府九卿等衙门官员耆老人等共
祭一坛
朝阳门
外五里
僧道官共一坛
通
州
皇亲及驸马共祭
一坛各衙门奉送梓宫官员一坛
俱张
家湾
一京城至张家湾沿途壶巷军民男妇遇梓宫至皆
跪俯伏举哀候梓宫过兴
一大升舆行沿途校尉舁送选委内官同锦衣卫官
专一提督务要起止有节行步安稳送葬官员人等
不许逼近仪仗失次喧哗有失礼仪者听纠仪官举
奏
一题主前期内侍官设神座香案于通州席殿内灵
驾至奉安讫奠献使行上食礼毕退执事官陈设祭
品设题主案于香案前西向奉桑主置案上奠献使
具青服百官俱释衰具青服陪拜太常寺官引使就
拜位赞三上香讫赞四拜兴退百官分侍左右题主
官盥手西向立恭题讫内侍官捧主奉安神座命官
青服行降神礼
一降神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就位赞上香复
位赞四拜
百
官同
唱奠帛行初献礼献爵读祝亚献终
献赞四拜焚祝帛礼毕太常官跪奏请慈孝献皇后
神主降座升舆命官捧主升舆还京内侍官捧桑主
用白韬柜灵驾行内执事官焚楮驾凶仪于野
一次日神主回京内执事官备仪卫教坊司大乐鼓
吹前导至道中行飨神礼命官具青绿锦绣服色(
百官
同)
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就位赞上香复位赞
四拜
百
官同
唱奠帛行初献礼献爵读祝亚献终献赞
四拜焚祝帛礼毕神主舆行至朝阳门命官具吉服
随行
百
官同
至午门外仪卫等退内导引官导神主入
上具常服率皇后宫眷等迎神主于慈宁宫门外武
庙皇妃公主泾简王妃等迎于宫内俱吉服神主至
几筵殿内上立于殿东稍南西向皇后皇妃以下序
立于殿西稍南东向内侍官诣灵舆前跪奏请慈孝
献皇后神主降舆升座毕上捧神主奉安于灵座讫
行安神礼内执事官陈设牲醴如常仪内导引官导
上诣拜位奏拜奠读祝礼毕后妃以下入行四拜礼
鸿胪寺官引百官于慈宁宫门外随班行礼
传赞
如仪
一神主舆行奠献使等官行叩头礼上食毕太常寺
官跪奏请梓宫启行至张家湾奉梓宫登舟奉安讫
行祭告礼太常寺官陈设奠献使行礼如常仪各衙
门奉送官俱陪拜祭毕舟发沿途每日三上食奠献
等官俱素冠服诣梓宫前行叩头礼如常仪神宫监
尚膳监恭办上食馔五样蔬果酒膳
一经过有王府去处许王素服出迎致祭该府官预
陈设祭物于水次席殿其附近王府许遣辅导官致
祭行礼
一南京守备文武衙门各处镇巡三司官梓宫舟及
附近去处俱致祭举哀与王府遣官同所辖有司大
小官员通许陪拜致祭品物簇盘一座豕一羊一果
五盘点心五盘煠五盘
俱用颜
色纸花
案酒五样菜五碟
粉汤五饭五帛一段酒三爵香烛纸
陈设
如仪
一梓宫自通州登舟抵承天府张家湾祭潞河之神
天津祭海口之神安平镇祭龙王之神徐州吕梁二
处祭洪神淮河口祭淮渎之神仪真南京祭大江之
神彭泽祭小孤山之神九江之神汉江之神所过大
川俱用牲醴致祭俱勋臣具青服行礼其各处应祀
水府之神开载未备者临期斟酌致祭
嘉靖二十年昭圣皇太后崩
按大政纪嘉靖二十年八月昭圣皇太后崩上慈谥
曰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穆宗隆庆元年上孝慈皇后杜氏谥为皇太后
按明通纪隆庆元年春正月上孝慈皇后尊谥曰孝
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恪杜太后传后世宗妃穆宗生母也大
兴人父林嘉靖初封康嫔久之进为妃三十三年正
月薨是时穆宗以裕王居邸帝下礼部议丧礼尚书
欧阳德请辍朝五日裕王主丧事遵高皇帝孝慈录
斩衰三年帝不许辅臣言高帝尝命周王橚为孙贵
妃服矣慈母犹尔况生母乎帝命比贤妃郑氏故事
谥荣淑康妃葬金山穆宗立尊谥孝恪渊纯慈懿恭
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祔永陵祀主神霄殿追封林
为庆都伯而命其子继宗祀
隆庆六年神宗即位尊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生
母皇贵妃李氏为慈圣皇太后仍居干清宫
按明昭代典则隆庆六年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秋
七月加上皇后陈氏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李氏曰
慈圣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安皇后传后陈氏穆宗次后也通州人
父景行以女贵封固安伯隆庆元年册为后后无子
多病出居别宫神宗即位上徽称曰仁圣皇太后
按孝定李太后传后穆宗妃神宗生母也漷县人父
伟以女贵封武清伯见外戚传初为宫嫔进贵妃生
神宗进皇贵妃万历元年上徽称曰慈圣皇太后故
事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皇太后者
则加徽号以别之时冯保欲媚帝生母讽大学士张
居正以□尊于是下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
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仁圣居慈庆宫慈圣居
慈宁宫居正请太后护视帝乃徙居干清太后主持
国是专任居正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
入常令效讲臣进讲于前当朝五更至帝寝所呼曰
帝起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故帝
宫中起居最严大珰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帝
尝在西城曲宴令慈宁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帝怒
取剑击之为诸奄所解戏割其发翌日太后传语阁
臣居正具札切谏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
数其过至云天下大器岂独尔可承耶宫中有传于
帝者曰太后令冯保向阁中取霍光传矣以是帝衔
二人甚特屈于太后未敢发
神宗万历五年诏修慈庆慈宁两宫寻罢
按明通纪万历五年五月诏修慈庆慈宁宫首辅张
居正上言两宫规制甚备又至壮丽足以娱圣母万
寿不宜时诎举嬴令群臣啧有烦言上入告圣母罢
之
万历六年大婚礼成上两宫徽号慈圣太后返慈宁
宫
按明通纪万历六年三月大婚礼成上两宫圣母徽
号仁圣皇太后加懿安慈圣皇太后加宣文
按明外史孝定李太后传六年帝大婚太后将返慈
宁宫敕居正谓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
付托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三月进徽号曰
宣文
万历十一年加上两宫徽号
按明通纪万历十一年三月加上两宫圣母皇太后
徽号仁圣上加康靖慈圣上加明肃
万历二十四年仁圣皇太后崩
按明外史孝安皇后传二十四年七月崩谥曰孝安
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万历二十九年册立太子上圣母徽号
按明通纪万历二十九年冬册立元子为皇太子上
圣母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徽号群臣奉
表称贺
万历四十二年慈圣皇太后崩阁臣裁拟赦文及上
谥神主一定之仪
按明通纪万历四十二年春二月初九日慈圣皇太
后崩圣谕合行丧仪该部查例具看又谕内阁朕圣
母皇太后自去年十一月内违和以来朕斋虔竭诚
祈祷于圣母前日视药侍膳圣母谕朕内外有罪轻
应赦者赦之天下有灾伤之处钱粮应免者免之朕
正在回奏待圣体万安发旨拟行而慈母竟尔崩逝
朕心哀切痛悼不已卿等拟赦文以进钦此大行皇
太后遗诏例于次日即颁时己三日故特请十二日
皇上礼服具成百官恭诣慈宁宫门外哭临群臣上
恭慰疏内阁拟进圣母遗命赦稿疏云臣叶向高方
从哲吴道南等据部所开楚宗一款须禀圣裁臣等
窃念诸宗当日讦奏楚王戕杀巡抚自犯不赦之罪
即重加惩创原不为过惟是坐谋反则人以为且
重辟六人己足正法其余诸宗禁锢十年并其家属
皆被幽系男女杂居天日不见号呼痛苦之声日夜
不绝见于抚院各官及守备中官之疏读者皆为伤
心酸鼻所以中外诸臣连章苦请曾经礼部都察院
看议奏俱留中未发今九卿诸臣又同心合辞谓其
当赦臣等不得不为开列如蒙圣慈悯念准与释放
将圣母在天之灵见祖宗列圣亦自欢然但事干宗
室当断自宸衷非臣等所敢专擅者也又户部所开
河东两浙进盐长芦过路落地生熟盐等税拟与豁
免工部所开陕西织造羊绒苏松织造绫纱自万历
三十四年以前拖欠拟与豁免当此民穷财尽边饷
匮乏之日欲蠲常赋则无以给军不蠲则民困愈甚
事属两难处置无策诸臣皆望皇上将税使停罢或
大加减省臣等未敢遽言惟此数款慨赐允行亦可
少济一二但事干钱粮亦断自宸衷非臣等所敢专
擅者也辅臣叶向高方从哲吴道南等上圣母谥议
大行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三月吏
部具题陵工在迩乞点工部侍郎林如楚到部署印
督理圣谕谕内阁云览卿等所拟赦诏内宽释楚宗
幽禁姑准所拟其蠲免陕西织造羊绒袍服朕岂不
悯念民情困苦但系紧急上供且数不多难以停免
各省额进税课准以每年所征三分量减一分以彰
慈恩恤民德意其二分照旧征收分解进用接济急
需待三殿工有次第即行停止起废遣建谪戍等官
已有旨分别叙用故谕钦此四月阁臣叶向高方从
哲吴道南等言诏书内税额已减停止有期不当再
渎但各省税额多不过六七万而广东独至十八万
民间赔累多年委为困苦前蒙圣恩减去三分之一
然税额尚有十万余不无偏重况黎民作乱兴师动
众骚扰难堪伏望垂怜再减二三万救此一方民命
五月命阁辅率中书官诣南熏殿恭写圣母孝定贞
纯钦仁端肃□天祚圣皇太后神主神位辅臣等历
稽祖制凡太后神主俱不用太字盖因太后之号乃
臣子尊奉之称若神主神位则列于帝后之侧于礼
未宜乃遵旧例题称随具揭奏明奉旨云具见详慎
十五日潞王薨署吏部事兵部尚书王象干言山陵
大事举行在迩一切监礼护送执事等官需人甚众
见今部寺卿贰寥寥数员恐分遣无人步送无人于
典制有亏瞻观不雅非皇上孝事慎礼之深意伏乞
尽点会推诸臣以补久缺以襄大典真目前急务也
阁臣叶向高请申饬防守揭云恭遇圣母皇太后梓
宫发引内外大小官员及旗校军匠人等几于举国
而行内地空虚不无可虑伏乞严谕兵部行该管衙
门申明禁令巡缉奸宄以保无虞
按明外史孝定李太后传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
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大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
别祀崇先殿后性慈恻好佛天下名胜地多置梵剎
动费巨万时天下晏安物力充足帝亦助施无算初
光宗未册立给事中姜应麟等请立东宫被谪太后
闻之弗善也一日帝入侍太后问其故帝曰彼都人
子也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遂大怒
曰尔亦都人子帝伏地不敢起群臣请福王之国行
有日矣郑贵妃欲迟之明年以祝太后诞为解太后
曰吾潞王亦可来上寿乎贵妃乃不敢留福王御史
曹学程以建言论死太后怜其母老言于帝释学程
后生神宗及靖王潞王
光宗泰昌元年熹宗即位进尊生母贵妃王氏为皇
太后
按明外史孝和王太后传后光宗妃熹宗生母也顺
天人父钺以女贵追封新城伯见外戚传初入东宫
为选侍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生熹宗进才人四十
七年三月薨谥昭肃恭和章懿才人光宗即位进封
皇贵妃改谥曰温肃端静纯懿皇贵妃熹宗即位十
一月上尊谥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
后迁葬庆陵祀奉先殿
熹宗天启八年庄烈帝即位追尊生母刘氏为皇太
后
按明外史孝纯刘太后传后光宗妃庄烈帝生母也
海州人后入河间父应槐母徐氏初入宫为淑女万
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愍皇帝已失光宗意被
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于西山
及庄烈帝封信王进贤妃天启中庄烈帝居勖勤宫
问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傍有刘娘娘坟
乎曰有每密付金钱往祭及即位上尊谥曰孝纯恭
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封其弟效
祖为新乐伯继祖及侄文炳文耀为锦衣卫指挥同
知具外戚传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传
懿妃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有相类者命太后
母瀛国太夫人徐氏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
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迓于午门悬之宫中呼老宫
婢视之或言似或曰否帝为雨泣六宫皆泣以助上
哀妃以此得加封号故事生母忌日不得设祭服青
十五年六月帝以太后故欲追前代生继七后同建
一庙以展孝思乃御德政殿召大学士及礼部尚书
林欲楫侍郎蒋德璟等议帝曰太庙之制一帝一后
计九庙此外祧庙亦有九亦一帝一后其继后及生
母七位既不得入太庙又无祧庙之主即宫中奉先
殿尚无祭也奈何德璟曰奉先殿外尚有奉慈殿所
以奉继后及生母者虽废可举也帝曰奉慈殿外尚
有弘孝神霄本恩诸殿德璟曰内廷规制臣未悉孝
宗建奉慈殿嘉靖废之而建神霄今未知尚有基址
否帝曰奉慈已撤惟奉先尚可拓也于是别置一殿
祀孝纯及七后云
皇太后部汇考八
皇清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二月躬亲大政上
圣母尊号曰
皇太后上徽号曰
昭圣慈寿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各一员告祭
天地
宗庙
社稷内院礼部官先于
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于
中和殿内正中置满洲蒙古汉字三体奏书于殿
中案上请
皇上出宫升殿阅奏书毕内院大学士恭捧奏书前
导
上升舆至
皇太后宫门外
上降舆入宫门于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传谕内
监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大学士捧奏书于宫东旁
侍立引礼官导
上至正中拜位立鸣赞官奏跪
上跪大学士捧奏书于
上左跪进
上受奏书恭献讫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案上鸣赞
官赞宣奏书满汉大学士蒙古侍读从案上捧
奏书次第宣毕复置案上鸣赞官奏叩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上回东旁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上出升舆还宫 次日早内院礼部官赴
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于左旁
王以下公以上俱朝服于
午门内序立满洲蒙古汉军民公侯伯都统精奇
尼哈番副都统满汉尚书侍郎等官于
左翼门外序立文武百官于
午门外两旁排立
皇太后仪仗全设于宫门前
皇上卤簿大驾全设于
太和殿前内院设彩亭二座捧置册宝校尉举亭
册前宝后内院礼部官导引自内院起由
太和门中道至
太和殿前陈设亲王以下公以上在彩亭后随进
于丹墀内排立礼部官奏请
皇上礼服出宫升
殿阅册宝毕校尉举亭从中门出内院礼部官前
导
上升舆随彩亭后诣
皇太后宫王以下公以上俱随后行至
左翼门齐集各官俱跪候彩亭
驾过起立亦随后行至
皇太后宫门外册宝彩亭于宫门外停止
上降舆入宫门于丹陛东旁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捧宝册官各一员于
彩亭内捧册宝由中道进置左旁案上引礼官
导
上至正中拜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宫大门排立民
公侯伯都统尚书以下副都统侍郎以上在宫
大门外两旁北向排立班齐奏跪
上率王以下诸大臣皆跪鸿胪寺官奏进册宝捧册
宝官从案上各捧册宝依次跪进
上左
上受恭献授右旁官跪接置正中案上鸣赞官赞宣
册宣册官从案上捧册跪宣毕次赞宣宝宣宝
官从案上取宝跪宣毕捧册宝仍置案上四女
官举册宝黄案置
皇太后宫门阶上鸣赞官奏叩头乐作
上率王以下诸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乐止行礼
时由内接传凡在
午门外排班众官亦随行三跪九叩头礼鸣赞官
奏礼毕
上东旁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上升舆还宫诸王众官皆退 又次日
皇太后仪仗全设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公夫人及
民公都统精奇尼哈番尚书等官命妇以上俱
朝服齐集于
皇太后宫门外分翼排立随从
皇太后女官先进宫内于
皇太后前行礼次公主王妃等及大臣命妇皆进宫门
内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四女官引公主王妃
等及大臣命妇前进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毕
皇太后入宫命公主王妃等及大臣命妇俱进宫内
赐茶毕众皆出是日
皇上御
太和殿诸王率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是年八月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并进奏书
如常仪是日
皇上率诸王百官于
皇太后前献册宝行礼一应仪注俱与前同次日诸王
大臣于
皇上前进表行庆贺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是日
皇太后仪仗全设公主等先齐集于
皇太后宫随从
皇太后女官先于
皇太后前行礼王妃郡主以下郡君辅国公夫人及民
公都统精奇尼哈番尚书等官命妇以上在
左翼门外齐集候
皇后出宫升舆由
太和殿中左门出至
左翼门王妃等俱随后至
皇太后宫门外
皇后降舆率王妃等进至门内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皇后率公主王妃等前进四女官前引行六拜三跪
三叩头礼毕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命
皇后公主王妃郡主等大臣命妇进宫
赐茶毕
皇后出乘舆还宫王妃等及大臣命妇随至
左翼门外候
皇后进宫众俱退
皇太后宫元旦冬至朝贺仪
顺治八年题准元旦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宫前
上具礼服升舆内大臣侍卫后随
上至
皇太后宫前降舆入宫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上由中阶诣丹陛立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内
大臣侍卫后随
上行礼乐作礼毕乐止
上还宫次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公夫人都统尚
书精奇尼哈番等官命妇以上于
皇太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乐作礼毕乐止大设
筵宴宴毕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公主王妃等俱出
顺治八年题准冬至郊
天次日早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宫前
皇上率
皇后诣
皇太后宫行庆贺礼毕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公夫
人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赴
皇太后宫行庆贺礼其仪俱与元旦同
皇太后卤簿
龙凤旗四对用黄红青黑云段为质上描金龙
凤各一长四尺五寸阔五尺四寸红油熏竹竿
长一丈四尺九寸间缠以藤下钉铁箍上安金
顶饰以红缨
金节一对朱红攒竹竿长一丈五寸下钉铁鐏
上安贴金铜鹅项钩携铜索天盘下系红线圆
绦间挂红缨球八个各罩绿皮帽四角缀贴金
铜铃外用黄素纱绣五色龙凤为衣笼之
吾杖二对朱漆攒竹为之长七尺两末贴金铜
箍沥粉贴金云二段
立瓜二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瓜立置其首承
以贴金龙头下钉贴金铜箍共长六尺八寸三
分瓜及龙头长一尺六寸三分
卧瓜二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七
尺三分
黄段九凤曲柄伞一把顶径五尺□以黄段绣
云文垂三檐上檐高一尺中下檐各高八寸五
分每檐绣彩凤三带二条各长三尺宽二寸上
绣云文风衣二个方一尺二寸四角绣云文伞
骨三十二根铁竹相间铜丝铜叶拴钉当柄曲
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高二尺红油攒竹柄
长丈一尺间缠以藤顶安贴金木葫芦
黄段宝相花直柄伞四把黄段为之每檐各绣
宝相花直柄长一丈五寸余制同曲柄伞
红段瑞草直柄伞二把红段为之每檐各绣瑞
草文余制同黄段伞
青段九凤直柄伞二把每檐各销金凤三带及
风衣俱销金云文余制同黄段伞
黑段九凤直柄伞二把制同青段伞
红方伞二把红素段为之顶方五尺垂三檐余
制同青段伞
黄段龙凤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二尺四寸边
阔五寸面绣龙凤背销金团龙挟口两面贴青
绿片金六块红油合竹柄长一丈九寸下钉黄
铜箍
红段龙凤扇二把制同黄龙凤扇
金黄段素扇二把制同黄龙凤扇
红段鸾凤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一尺九寸面
红段绣鸾凤边白段绣雉尾背青段销金火焰
云文黑油合竹柄制与龙凤扇同
拂子一对用红马尾为之泥金桦木柄长二尺
六寸八分两末钉钑金凤头尾
金炉一对以朱红漆竿举之两末雕贴金凤头
尾竿首钉镀金钩
金瓶一对
金香盒一对
金唾壶一个
金盆一面已上俱赤金质钑龙凤山水云珠火
焰莲瓣花草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
面厚一寸三分木质朱漆彩画金云凤钑花云
金叶装钉
金交椅一把面阔二尺二寸进深一尺后高三
尺前高一尺七寸五分木质埽金罩漆钑龙凤
金叶装钉穿以黄线匾绦四垂黄线流苏织金
黄绮褡裆
金脚踏一个阔一尺八寸深九寸五分高四寸
二分木质埽金罩漆钑花金叶装钉织金黄绮
踏褥
凤辇一乘柱高三尺六寸面阔五尺二寸进深
五尺二寸顶高一尺方五尺七寸座高一尺八
寸面阔六尺五寸进深六尺四寸周围栏柱绦
环雕花卉朱漆贴金饰中设宝座下有仙桥座
穿以藤窗□穿以石青线顶衣用黄结罗为之
销金凤沥水二层黄段里衣外垂朱帘直杆四
根各长二丈内扛四根各长八尺外扛八根各
长五尺六寸短扛四根各长四尺二寸俱朱漆
赤金顶钑凤文嵌青金珊瑚松子等石扛末装
金凤头尾事件全
红油凳四条拓叉二件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件
凤舆一乘面阔三尺一寸五分进深四尺九寸
五分柱高三尺三寸二分门阔二尺一寸高二
尺八寸顶阔三尺九寸五分进深五尺七寸五
分顶楼六瓣每瓣阔一尺五寸共高一尺二寸
辕长一丈七尺五寸轮高五尺俱施黄油彩画
金龙凤赤金顶镀金叶片装钉黄素绫衣上销
金龙凤沥水二层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仪舆二乘面阔三尺二寸进深四尺九寸柱高
三尺四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五尺二寸高九
寸辕长一丈七尺五寸轮高四尺八寸俱施黄
油赤金顶镀金叶片装钉黄云段车衣重檐沥
水红绸里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大仪轿一乘面阔二尺九寸进深四尺高四尺
八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四尺六寸顶楼八瓣
每瓣面阔一尺高一尺五寸俱施黄油贴金云
龙凤绦环嵌五色宝石黄绫衣上销金龙凤沥
水二层直竿二根各长一丈七尺五寸横竿二
根各长九尺三寸短扛四根各长二尺八寸肩
扛八根各长五尺八寸撑竿二根各长二尺六
寸俱朱漆轿顶饰金凤十二金顶钑海马文嵌
青红蓝三色宝石轿扛装镀金铜凤头尾事件
全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皇太后册宝
皇太后玉册每页长八寸一分宽三寸七分厚二分七
厘连以黄线匾绦上下二页面刻升降龙文册
文填青
徽号填金
金册每页长七寸二分宽三寸一分连以枢纽
面钑升降龙文余制同
玉宝交龙钮钮高二寸六分台高一寸八分共
高四寸四分面方四寸四分镌满汉文
皇太后册宝箱架雕钑彩画龙凤文余制与
皇帝同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一年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八年同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三年册封
皇贵妃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前同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题准
皇太后圣旦是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于
慈宁宫前
上具礼服乘舆率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至
皇太后宫门降舆入宫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具礼服御宫作乐升座乐止
皇上由中阶诣丹陛上立内大臣大学士在门内立
侍卫学士等在门外立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
头礼作乐礼毕乐止
上出还宫次公主王妃以下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
命妇以上俱赴
皇太后前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作乐礼毕乐止大设
筵宴宴毕
皇太后还宫作乐入宫乐止众皆出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
皇上以嗣位改元上
母后尊号曰
皇太后上徽号曰
仁宪皇太后上
母妃尊号曰
皇太后上徽号曰
慈和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如常仪不奏书并免
行礼是日直班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俱朝
服齐集内院设
两宫皇太后册宝亭四座校尉举亭内院礼部官前引
两宫皇太后册宝彩亭至
太和殿
仁宪皇太后册宝彩亭设于东
慈和皇太后册宝彩亭设于西陈设毕礼部官奏请
皇上礼服升殿阅册宝毕校尉举亭次第先行
上乘舆随后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随
驾出右翼门先至
仁宪皇太后宫门次至
慈和皇太后宫门外册宝彩亭俱止
上降舆捧册宝官从亭内捧
两宫皇太后册宝进宫置黄案上礼部官导
上于丹陛正中跪大学士捧册宝跪进
上受册宝并奏书次第献毕大学士依次跪接仍置
各案上女官举册宝案进宫毕
上出升舆还宫是日
两宫皇太后
皇上卤簿仪仗俱不设诸王各官俱免朝贺次日行
进表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
康熙元年尊上
两宫皇太后尊号礼成是日早礼部官设香亭一座表
亭一座捧在京王以下文武各官具进满汉字
表一通置表亭内校尉举亭教坊司鼓乐导引
由东长安门进由
天安东门至
午门前陈设礼部堂官自亭捧表入
午门左门置
太和殿前黄案上候
上升殿王以下各官俱跪大学士捧表恭诣
上前跪读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诏告天下各直省文武五品以上诸司应进表文
差官赍进庆贺
又定嗣后凡遇
皇太后圣寿及元旦冬至各大节俱照例赍表文入贺
其贺表文式内院撰拟交与礼部颁发依式赍
进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大婚礼成加上
仁宪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元年同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
躬亲大政加上
仁宪恪顺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前期一日
皇上躬诣
皇太后宫恭献奏书如顺治八年仪其余一应仪注悉
照康熙四年行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题准冬至郊
天次日早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
皇上率诸王大臣诣
皇太后宫行礼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诣
皇太后宫行礼一应仪注俱与
慈宁宫同
康熙八年题准元旦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
上率诸王大臣于
慈宁宫行礼毕随诣
皇太后宫行礼王以下公以上在
干清门内大臣侍卫等在门外行礼一应仪注俱
与
太皇太后宫中行礼同惟
皇太后御宫作丹陛乐奏豫平之章
皇上行礼作丹陛乐奏益平之章
皇太后还宫作丹陛乐奏履平之章行礼时赞礼官不
唱赞 次日
皇后率公主王妃命妇等朝贺一应仪注俱与
太皇太后宫中行礼同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题准
皇太后圣旦是日早
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王以下民公侯伯都统内大臣
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于
隆宗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诣
皇太后宫行礼与元旦节同礼毕
上出还宫公主王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夫人以上
民公侯伯都统内大臣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
番命妇以上俱朝服于宫门外齐集其引礼大
臣命妇等俱在
太和殿旁右翼门齐集礼部堂官传令太监奏请
皇后诣
皇太后宫行礼大臣命妇前引后随一应礼仪与元旦
同不设宴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
慈宁宫成择吉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移宫前期一日遣大臣一员祭
告
太庙是日毕
皇太后仪仗全设于宫门外公主王妃以下郡君辅国
公夫人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等命妇以上俱
朝服齐集宫门东
皇太后出宫乘舆作乐仪仗前导公主王妃等排班随
后至
慈宁宫门公主王妃等立候
皇太后升宫
皇上乘舆自右翼门出内大臣侍卫俱朝服随后至
慈宁宫东旁门
上降舆入
慈宁门内至丹陛上东旁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皇上诣正中立内大臣等在丹陛上立侍卫等在丹
墀内立鸿胪寺官奏跪叩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内大臣等皆随行礼毕
上转立东旁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上出乘舆还宫公主王妃及大臣命妇等齐集内监
奏请
皇太后升座
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公主王妃等排班行礼毕
公主王妃及大臣命妇等入
慈宁宫内
赐坐筵宴
皇太后进酒时公主以下公夫人以上出公门排立行
礼大臣命妇于原坐处行礼仍列坐宴毕谢
恩行礼乐作
皇太后还宫乐止众皆退
康熙十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五年以册立
皇太子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一应仪注俱与六年同惟
是日
皇太后仪仗俱陈设宫门前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滇黔荡平功成加上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皇太后徽号曰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
如常仪是日
皇太后仪仗全设宫门前礼部鸿胪寺堂官预赴
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宫前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于
隆宗门外又设黄案一于
中和殿内正中大学士捧奏书置匣内由御道之
左至
中和殿案前设
皇太后奏书匣于殿中预捧奏书出匣陈设毕礼部堂
官奏请
皇上礼服出宫升殿至案前北面立阅奏书毕仍置
匣内大学土二员捧奏书礼部堂官导引前行
上升舆由右翼门出至永康左门降舆礼部堂官导
捧奏书大学士前行由
寿昌门中阶入至中门西旁东向立礼部堂官导
上由东旁上阶至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传谕内
监奏请
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大学士捧奏书进丹
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导
上诣正中拜位立鸣赞官奏跪
上跪大学士捧奏书在左旁跪进
上受奏书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案上鸣
赞官赞宣奏书宣读官由案上捧起跪宣讫仍
置案上鸣赞官奏叩头乐作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乐止鸣赞官奏礼毕
上复原位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礼毕
上还宫 次日礼部鸿胪寺堂官预赴
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宫前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于
左旁又设黄案一于门正中
皇太后仪仗全设
皇上卤簿大驾陈设
太和门前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俱朝服于常朝
处齐集未入八分公以下镇国将军以上内大
臣侍卫都统精奇尼哈番满汉大学士尚书等
官俱朝服于
雍和门外齐集文武各官俱朝服于
午门外齐集内阁礼部堂官设册宝彩亭二座校
尉举亭自内阁起由中路至
太和门内设
皇太后册宝彩亭于正中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入八分
公以上至
太和门丹墀分翼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礼服鸣钟鼓升
太和门阅册宝毕内阁礼部堂官捧置亭内校尉
举亭次第前行
上升舆礼部堂官前导诣
皇太后宫作中和乐王贝勒贝子公等随后行其册宝
彩亭至
雍和门齐集诸大臣侍卫跪候彩亭
驾过随行至
永康左门
皇太后册宝彩亭由中路前行
上降舆随后行至
寿昌门内丹陛上东旁立大学士于亭内捧出册
宝置门内所设案上内监奏请
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大学士捧册宝由中
门进设册宝于正中案上设纸册宝于东旁案
上
上诣正中拜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门内大臣侍卫
在门外排立鸣赞官奏跪
上跪王等诸臣皆跪鸣赞官赞进册宝大学士由左
旁案上捧纸册宝依次跪进
上受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案上鸣赞官
赞宣册宝宣读官从案上捧纸册宝跪宣毕仍
置案上四女官举册宝案置宫门外正中鸣赞
官奏叩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王等诸臣皆随后行礼其行礼
时作乐设御史于
慈宁宫门外
永康左门外
午门外三处侍仪其
午门外齐集各官鸿胪寺官由内接传亦随班行
礼鸣赞官奏礼毕
上复原位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礼毕诸王大臣出仍各照
常处齐集候
上升
中和殿座内大臣侍卫内阁翰林院礼部都察院
詹事府及鸿胪寺执事官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不
赞
上乘舆出升
太和门座王以下文武百官进表行庆贺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是日公主王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
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统精奇尼哈番内大臣
大学士尚书等官命妇以上俱朝服在
永康右门外齐集其引礼前引后随大臣命妇俱
朝服在
右翼门齐集礼部引至
隆宗门礼部堂官传谕内监奏请
皇贵妃等诣
皇太后宫行礼
皇贵妃
贵妃
诸妃礼服升舆依次出
隆宗门引礼大臣命妇前导公主王妃以下大臣
命妇等后随至
永康左门降舆入
寿昌门内丹陛上西旁立引礼命妇传谕内监奏请
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
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皇贵妃等前进
皇贵妃在左
贵妃在右
诸妃分左右立稍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
依次排立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乐作礼毕乐
止
皇贵妃等复原位立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礼毕
皇贵妃等还宫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等皆退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题准元旦日
皇太后仪仗乐器照常陈设
皇上率诸王大臣侍卫等诣
皇太后宁寿宫行礼诸王大臣在
宁寿门外侍卫等在仪仗末行礼
午门外文武各官听鸿胪寺官接传亦同行礼设
侍仪御史二员于
宁寿宫门外二员于仪仗末二员于
午门外一应仪注俱与
太皇太后宫中行礼同次
皇贵妃等率公主王妃命妇等行朝贺礼一应仪
注亦与
太皇太后宫中行礼同
皇太后圣寿表式
某亲王
臣
某
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
臣
等(
凡在外官
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
坤德弘昭启
一人之有庆
天休茂集绵
万寿以无疆喜溢宫闱欢腾海宇恭惟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恩隆锡类
化着慈徽开奕叶之灵长
仁膏普被介千秋之纯祜
福履骈臻兹当
寿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
臣
等(
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武官职典
戎行 土官职在边方)
恭逢盛节伏愿
瑞霭彤闱
遐算益增昌炽
祥呈瑶牒
洪禧永□升恒
臣
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亲王
臣
某
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
臣
等(
凡在外官
员各称某衙门某官某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
干元肇瑞
坤厚凝禧天工合阴教以咸亨岁序应阳和而成
泰恭惟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仁弘育物
德懋嗣音泽流时夏知化日之方长世济如春适
昌辰之初启
臣
等(
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武官职典戎行 土官职
在边方)
恭逢正旦望
椒殿而称觥愿膺纯嘏喜
瑶阶之增荚茂对清时
臣
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亲王
臣
某
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
臣
等(
凡在外官
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
一阳初复
万汇昭苏
泰阶共际升平
福履弥增昌炽恭惟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恩隆祚嗣
化洽宫庭象
坤道以安贞惟德用懋集
天庥而永保与时偕亨
臣
等(
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武官职典戎行
土官职在边方)
欣逢长至
祥呈云物瞻
化日之舒长颂献升恒祝
纯禧之茂集
臣
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皇太后部艺文一
永安宫铭 后汉李尤
合欢黄堂中和是遵旧庐怀本前
一
作新
更畅春
阙
台
集道俾司星辰丰业广德以协天人万福来助嘉娱
永欣
上卞太后诔表 魏陈思王植
大行皇太后资坤元之性体载物之仁齐美姜嫄等
德任姒佐政内朝惠加四海草木荷恩含气受润庶
锺元吉承育万祚何图一旦早弃明朝背绝臣庶悲
痛靡告臣闻铭以述德诔尚及哀是以冒越谅暗之
礼作诔一篇知不足赞扬明贵以展臣蓼莪之思忧
荒情散不足观采
卞太后诔 前人
率土喷薄三光改度陵颓谷踊五行错互皇室萧条
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缟素
圣者知命殉道宝名义之攸在亦弃厥生敢扬后德
表之旐旌光垂罔极以慰我情乃作诔曰
我皇之生坤灵是辅作合于魏亦光圣武笃生文帝
绍虞之绪龙飞紫宸奄有九土详惟圣善岐嶷秀出
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元览万机兼才备艺泛纳容众
含垢藏疾仰奉诸姑降接俦列阴处阳潜外明内察
乃践大位母养万国温温其人不替明德悼彼边氓
未遑宴息恒劳庶事兢兢翼翼亲桑蚕馆为天下式
樊姬霸楚书载其庸武王有乱孔叹其功我后齐圣
克畅丹聪不出房闼心照万邦年逾耳顺干干匪倦
珠玉不玩躬御绨练日旰忘饥临乐勿燕去奢即俭
旷世作显慎终如始蹈和履贞恭事神祇昭奉百灵
局天蹐地祗畏神明敬微慎独执礼幽冥虔肃宗庙
蠲荐三牲降福无疆祝云其诚宜享斯祜蒙祉自天
何图凶咎不免斯年尝祷尽礼有笃无痊岂命有终
神食其言遗孤在疚承讳东藩擗踊郊甸洒泪中原
追号皇妣弃我何迁昔垂顾复今何不然空宫寥廓
栋宇无烟巡省阶涂仿□棂轩仰瞻帷幄俯察几筵
物不毁故而人不存痛莫酷斯彼苍者天遂臻魏都
游魂旧邑大隧开涂灵魄斯戢叹息雾兴挥泪雨集
徘徊輀柩号咷弗及神光既幽伫立以泣
郭太后哀册 晋陈寿
惟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
阳之西陵哀子皇帝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
擗踊号咷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
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
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
哀慈妣兴化闺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
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
呼哀哉
后汉列后本纪论 宋范煜
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良
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唯秦芊太后始摄政事故
穰侯权重于昭王家富于嬴国(
太后昭王母也号宣太后史记曰昭王立
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于此也)
汉仍其谬
知患莫改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子外立者四帝(
安质
桓灵)
朝者六后(
章帝窦太后和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恩窦太后灵思何
太
后也
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
明贤以专其威(
周礼幕人掌帷帟幄幕之事郑元注曰帟幄中坐上承尘也殇帝崩邓太
后与兄骘等迎立安帝年十三冲帝崩梁太后与兄冀迎立质帝年八岁质帝崩太后与兄冀迎立桓帝
年十五桓帝崩窦太后与父武迎立灵帝年十二)
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身犯
雾露于云台之上(
雾露谓疾病也不可指言死故假雾露以言之灵帝时中常侍曹节
矫诏迁太后于云台谢□上封事曰伏惟皇太后援立明圣幽居空宫如有雾露之疾陛下当何面目以
见天下)
家婴缧绁于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辀继路而
赴蹈不息燋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诗书
所叹略同一揆故列行迹以为皇后本纪
为建平王庆王太后正位章 梁江淹
上书王太后殿下伏承以令日淑辰增光枢景庆芬
祗外礼蔚寰中臣闻道懋德昌业广祉盛藻秩攸臻
宪章斯饰伏惟殿下柔明固天夙资恭懿芬惠翔声
端简散誉冠采挚□腾耀徽姒丹陵蕴德元丘栖圣
烟熅国牒衍溢民听涵道席教且咏且洽臣忝任藩
圉无由随例阙廷不胜荒情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 陈徐陵
诏曰朕以虚薄才非弘济窃守藩维常惧盈满岂图
苍昊不吊国步艰难皇嗣元良藐在崤渭二臣奉迎
川涂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今国图无主家业事
隆上奉父母之严规下逼群公之廷诤遂以庸质升
纂帝基对扬大化弥增号惧今宜式遵旧则奉上皇
后尊号为皇太后御慈训宫一依前典若中流静晏
皇嗣归来辄当解绂于箕山之阳归老于琅邪之国
复子明辟还承宝图若问与夷无愧园寝
谏中宗皇帝请内朝西宫表 唐卢怀慎
臣怀慎言臣闻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人父母
伏惟陛下敬顺昊天为人父母人之所仰在于孝乎
故曰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本也是陛下躬率
此道为天下先每十日朝西宫式展亲亲之义故得
万国之欢心者实惟陛下孝理天下也臣窃不揆颇
闻于师王者必深居而高视用以表其严重也其将
动未尝不清道而后发升车而后引出有警入有跸
用备其周卫也今陛下再立乾坤重安社稷克定中
兴之业务弘大孝之端率礼因心臣何敢预然陛下
臣之君父也夫为臣子者谁不欲尽忠孝之事臣安
敢让也固知言出必死亦无所辞臣死罪死罪臣闻
昔者汉祖受命五日一朝太公于栎阳宫今日陛下
岂不欲为比乎臣度其事业与此有异夫汉祖起布
衣登皇极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母故行于此耳今陛
下守支继统嗣武开基奉三圣之休烈当千龄之宝
命顺天立极盖曰其常不知何为更用此道远自三
五洎乎夏殷圣帝明王臣所览见未有用此者陛下
安所取则哉臣闻事不师古匪说攸闻礼烦则黩抑
有其义况应天去提象纔至二里余骑不得成列车
不得方轨于兹屡出假愚人万有犯属车之尘者陛
下虽罪之何及纵使万全亦非重慎之道也且唐之
宝命继在陛下虽欲自忽其若社稷何其若宗庙何
顷三卫伏中路相失当时惊动圣听臣等空知待死
臣死罪死罪望陛下从今已后遵其内朝一则有畅
于温凊二则无烦于出入敬慎之道谁曰不然必以
长至在辰元正布历应天纳佑行庆有期则愿陛下
备法驾周羽仪然后出朝亦天下大礼也居常之日
窃惟陛下思之臣本书生叨荣执简辄荐刍荛之议
愿申犬马之诚特乞天恩察其愚恳无任悾款之至
谨诣合奉表以闻
贺册皇太后表 常衮
臣某言伏见八月二十六日制册上皇太后尊号凡
在生灵不胜庆幸臣闻天地之因所固者本圣人之
德无加于孝故绍休以受命荣号以归尊是用庆善
奉慈因亲教爱也伏以皇太后法象太极是生两仪
光昭上元以母万物涂山降瑞华渚呈符照临典礼
示天人之庆范裁成风化表戚属之宗师诗云思齐
太任文王以圣则知祚我仁庆诞兴睿哲穆穆明明
有自来矣伏惟圣神文武皇帝陛下以皇道还淳以
文明致理行三代之典教备两汉之威仪逾年改元
谒告清庙永言配命殷荐圜丘大孝通于神明至化
被于寰宇瞻恋慈训尚未遑安虔奉徽章以崇位号
严恭前殿陈布外朝万国在庭千官执礼冕旒端拱
翼翼烝烝候金册以拜兴承瑞宝而俯受圣理之至
其道大光朝野同欢臣妾有恃言念旧党遂及姻联
褒德以殊荣推恩以序进华冑增贵外家益尊固可
以感动灵祗怀服遐迩岂止德教加于百姓仁厚及
于九族而已宜其焕列青史昭播鸿亿万斯年以
承多福臣所守有限不获称庆阙庭无任忭跃忻悦
之至谨遣某官奉表陈贺以闻
贺册皇太后表 杨于陵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制书奉太上皇后尊号曰皇太
后坤仪镇定孝德昭升大义冠于人伦盛德光于史
册凡在臣子不任忭跃
中
贺
臣闻周室兴王文母同
其经理汉皇嗣圣明德赞其徽伏惟陛下弘阐睿
图诞膺昌历皇太后宣明懿范超迈前修家国庆灵
慈孝交感尧门荐祉延宝祚于无疆长信颐神播欢
心于率土由我爱敬致兹雍熙何幸万邦之人亲逢
千载之运臣叨承委任职守藩封阻拜彤庭虽违于
常典载驰丹恳倍过于恒情
百寮贺册太上皇后礼毕表 柳宗元
臣某等言今月日太上皇后册礼云毕率土臣妾庆
忭无穷臣某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伏以太上皇后
着嫔虞之至德嗣母周之徽音表率六宫明彰万国
陛下克修理本以畅化源神道知事地之方人伦识
尊亲之大岂为妇道斯备阴理用修足以播正始于
王风致时雍于帝典臣等谬叨荣位获□盛仪踊跃
之诚倍万恒品
贺册太上皇后及德妃表 前人
臣某等言伏奉今月日诰良娣王氏册太上皇后良
媛董氏册太上皇德妃宜令所司备礼册命者母仪
有光坤道克顺阴教方行于万国内理克和于六宫
臣某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伏惟皇帝陛下对若天
休奉扬睿旨长秋既登其品位褕狄亦洽于恩光奉
养见三朝之安周旋有四星之辅岂徒配干称大事
日为明所以表王化之源知孝理之本冠映千古仪
刑四方臣等捧戴施行踊跃无地无任蹈舞忻喜之
至
贺册皇太后表 刘禹锡
臣某言伏见制书以二月二十五日册立皇太后盛
礼毕陈德音远被一人有庆万国同欢
中
贺
伏以皇
太后禀灵作合诞圣表祥徽号极域中之尊至仁为
天下之母陛下君临有国子道无违长乐宫中永献
南山之寿濯龙门上再扬东汉之风率土臣子不胜
欢忭
贺册皇太后表 羊士谔
伏以某日诰命爰以令辰太上皇后光膺典册盛化
既行中外同庆臣某
中
贺
皇太后阴灵降祥坤仪垂
训尧门诞圣时逢宝历之典彤管纪言道光内辅之
业九族承序万国乂安伏惟皇帝展礼南宫奉觞北
极荣超简册庆浃寰区凡在生灵孰不倾戴臣以远
守藩镇不获称贺
代郑尚书贺册皇太后表 令狐楚
臣某言伏闻制册皇太后恩覃日下欢动中天臣伏
以皇太后坤德合符阴灵表庆化光宫职道赞国风
伏惟皇帝仁圣宅心文明恭己尊承孝理严奉慈颜
献宝绶于内朝宣玉册于中禁彰明顺德知陛下就
养之诚表正母仪见陛下归安之盛万国所系四方
是刑人臣之恳愿既申品物之欢心斯洽臣叨承寄
任限守藩隅不及陪位阙庭忭舞称贺无任耸庆踊
跃之至
请皇太后军国常务专取皇帝处分
宋刘随
臣辄露危言上尘圣览退量僭易甘俟显诛况居有
道之朝幸在得言之地念臣出入谏署于今八年才
识本□补报无状既临衰暮合尽忠规洪惟皇太后
天资圣明手扶宗社爰自先朝不豫万机倦勤皇帝
养德东朝选贤资善太后预闻政事参决居多洎皇
帝膺龙跃之期年尚冲幼太后承顾托之命心如坚
石垂帘以对群臣尽力以报先帝边裔率服华夏乂
安终始不渝中外咸仰于国家显隆平之业于皇帝
极慈爱之情天地之功全母子之道备光耀简册垂
亿万年然天下治矣王业崇矣皇帝长矣太后勤矣
而犹祁寒盛暑劳曳圣躬一日万机烦于圣断臣闻
虚心以致遐寿澄神以保太和欲乞今后军国常务
并逐日专取皇帝处分所贵清神养素延圣母万寿
之期内竖问安成皇帝孝治之德天下幸甚微臣愿
毕
尊皇太后册文 欧阳修
维治平二年岁次乙巳十一月丁巳朔十有六日壬
申嗣皇帝臣宗实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昔者明王
之以孝治天下者非家至而户见也盖有要道焉推
所以行于己者为天下率尽所以奉其亲者为天下
先则四海靡然而承风矣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
四圣而小子获承之以继我仁考之遗休余烈方与
群公卿士夙夜以思勉其不逮庶几如我仁考付
之意以申罔极欲报之心此固栗栗祗惧不敢遑宁
者也顾惟眇末之质提携鞠育慈仁咻煦至于有成
自我圣母嗣位之始哀迷在疚而忧勤艰难一日万
务协和绥靖保佑扶持功施邦家亦惟我圣母永维
至恩大德无物可称是以稽参典礼率□群心合志
一辞恳恳惓惓不胜大愿谨遣摄太尉具官韩琦司
徒具官胡宿奉玉册金宝上尊号曰皇太后恭惟皇
太后圣善明哲柔闲静专粤自正位中宫内助先帝
阴礼修而教行俭德着而下化遂及万国先于正家
逮夫玉几受遗遭时多难勉徇勤请权同听决而□
识远动怀谦畏深鉴汉家母后之失讫不践于外
朝及归政冲人合于易之进退不失其正之圣是惟
全节巨美固已超出前古而垂法后世宜乎盛烈播
于声诗尊名光于典册惟末小子获奉温凊呜呼殚
九州之富以为养未足尽于孝心享万寿之福而无
疆期永承于慈训臣诚欢诚忭稽首再拜谨言
皇太后还政议合行典礼诏 前人
朕顷以嗣承大统方执初丧过自摧伤遂婴疾恙皇
太后尊居母道时遘家难闵余哀荒俯徇诚请勉同
听览用适权宜赖保护之勤劬获清明而康复恭惟
坤德之至静实厌事机之久烦迨此弥年荐承谆诲
顾实繁于庶政难重浼于睿慈然而方国多虞则共
济天下之务惟时无事亦宜享天下之安先民有言
无德不报虽日以三牲之养未足尽于予心而刑于
四海之风必务先于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
之规当极尊崇以称朕意应合行仪范等事令中书
门下枢密院参议以闻
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诏 王珪
日者昊天不吊先帝上宾遽扬永命之言方结未亡
之痛而皇帝践祚之始衔哀过情忽传诏于外廷请
预闻于庶政载念承邦之重累深还辟之文皇衷未
回群听犹郁顾人子之诚虽至然国家之事靡安况
日听治朝躬发神明之断出驰禁跸众闻舆马之音
百姓莫不交欣三灵以之荐祉吾尝视前史之戒思
参圣之图将退饬于母仪庸进强于君德从容房闼
不亦美欤昨权同听政事候皇帝康复日如旧去岁
两降手书还政辅臣□于皇帝御前纳下今来圣躬
已安好其军国事更不同处分故兹示谕宜体至情
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诏
嘉佑
八年
前人
敕门下朕承大行之遗命嗣列圣之丕基践祚之初
衔哀罔极遂罹疾恙未获痊和机政之繁裁决或壅
皇太后母仪天下子育朕躬辅佐先朝练达庶务因
请同于听览蒙曲赐于矜从俾绥忧勤冀速康复候
将来听政日皇太后权同处分文武百官□放朝参
候朕平愈日如故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贺皇太后寿笺 阙名
重闱介寿耸瞻瑶极紫仙显号推崇卓冠玉清丹籍
祲容焜耀茀祉骈蕃殿下离丽重明坤载万物德谐
烈祖早厘降以嫔虞庆笃文孙终贻谋而与启历数
衍仍云之系蓬莱宴日月之长荧煌彤管之书赫奕
洪徽之盛慈颜不老孝治有光诵思齐思媚之诗远
继周大任之躅纪长信长秋之制俯卑汉太后之功
皇太后布告天下手书 汪藻
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
诬及宗祊谓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统姑令旧
□以临朝虽义形于色而以死为辞然事迫于危而
非权莫济内以拯黔首将亡之命外以纾邻国见逼
之威遂成九庙之安坐免一城之酷乃以衰癃之质
起于闲废之中迎置宫闱进加位号举钦圣已还之
典成靖康欲复之心永言运数之屯坐视邦家之覆
抚躬独在流涕何从缅惟艺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
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
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
近服已徇群情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繇康邸之旧藩
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
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
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庶臻小愒同底丕平
用敷告于多方其深明于吾意
慈宁殿赋
有
序
王仲言
臣闻干天称父坤地称母天地至大必言之以父
母者明其尊崇博厚无以加也是以圆首方足皆
仰之焘之欲报欲奉无不极尽繇古以来圣人之
盛莫过尧舜而孟子以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恭惟皇帝陛下继大人之照宜日中之丰体尧迈
舜宪古明王以治天下发为号令典诰庙谟宸断
亲仁善邻开物成务者莫不以孝为首臣闻孔子
谓曾参曰明王以孝治天下故灾害不生祸乱不
作仰惟陛下曩者以皇太后扈从未还愿见之心
致轸宵旰四方兆民延颈指日以冀来音久矣斯
焉天人交孚邻邦修睦櫜弓箙矢息师偃革寰宇
之间遂臻安堵恭奉騩驾言归阙庭凡在动植孰
不手舞足蹈翼鼓膺奋遹观古初敻无前比臣伏
以老氏三宝以慈为首干元之道万国咸宁洪惟
慈宁之殿合为嘉名超轶前世致安之道繇是以
始形势制作焕乎其有文章仪刑万邦风化际薄
无所不及若尧之光被四表舜之丕冒海隅者行
见于今日甚盛烈也臣生长当世熏陶渐摩德义
之久目□心欣不能自已欲颂良图协恭式化成
规诚开金石感动远迩以彰圣治莫大之庆而昭
述巨美者有日矣辄因殿之名以推原万一至于
辞意浅陋言语肤率不能抉奇摘异以为伟不惟
不能亦有所不敢也臣谨昧死再拜而作赋焉
臣恭惟皇帝之嗣位十六载也海宇澄清四方底平
受上天之眷命绍洪基于大明迩安远至措刑寝兵
人熙熙兮春台物荡荡兮由庚六服承德众心成城
用复炎德之辉而迓周邦之衡先是騩驾从狩邻国
克享天心咸有一德式遄来归欢动九域乃命群工
择基之隆相储祥之胜圻建问安之上宫列辟肃然
而赴职百执跄然而效忠爰即行阙以成厥功于是
上高拟天下蟠法地削甘泉之繁缛屏含元之侈丽
揆太极之宸模就坤灵之宝势乃诹龟筮龟筮协从
乃稽万物万物无异帝曰钦哉乃彰鸿名慈以覆育
于天下宁以镇服于寰瀛盖将昭徽音于太姒而表
思齐于周京者也有严有凭或降或升揆之以日筑
之登登经始勿亟百堵皆兴伎者献其伎能者精其
能否往兮泰来阃决兮垠开苍昊驰耀兮黄祗助培
运郢石之斤斧攻杞梓之良材万杵散雨兮千镵转
雷离娄督绳兮公输削墨夏育治砾兮孟贲掇荄声
隆隆兮伐乔枚势轞轞兮豁层崖长林巨植兮千年
之产而万年之材辗如闯直如矗兮崔嵬于时山壤
献灵川流效祉陆架水浮风屯云委辐凑鳞集衡行
栉比以萃于殿之址也于是匠氏经营百艺骈并砺
焉而砺硎焉而硎高下曲折涂塈丹青此兴造之本
意而动作之形容也既而四周凌天而岌嶪九门参
空而伶俜阙百常兮屋十寻皆爵兮建瓴儋儋千
栭闲闲旅楹岫绮对砌霞翼棂彤墀洋洋金碧煌
煌神鸱展吻而呀文犀压牖而赫张宝琲象棋列
星间梁橑桷栾楶黼藻铅黄玫瑰玳瑁翡翠明珰方
疏圆井琐连斗扛欀上承柱石下当腾双猊兮盘
础刻怒兕兮伏相其蟠也颜九渊之虬屈其翥也若
千仞之凤翔或倒文漆于卫社或荐孤桐于峄阳乌
横截缃□交相第栲栵与椅榎积楩兮豫章盖
天下之奇干尽羽粲而国欀夫然未足以比其制未
足以形其雄轇轕巃嵷飞云架空出入兮日月吸呼
兮雨风开重轩兮累玉鳞万瓦兮游龙高下发直左
右翼从西八东九金砾镕平写三山之景坐移群
玉之峰喜泄泄兮乐融融入如遇兮出如逢映斗杓
而曈昽挹天汉兮舂容观其巨镇在南长江在东前
拥后顾盘错漥隆占皇图之奕奕郁佳气之葱葱天
海相际造化溟蒙雕题贯膂大艑艨寻橦戴斗兮
航浮索援皆驰驱而致恭采肃慎之楛矢职夷黔之
布賨上则天目于潜之山凤凰南北之巅巉岩巀嶭
窈窕回旋状群羽之集麓若万马之奔川海门之潮
沧溟之渊濠汹奔放势如朝焉皆足以小崤函而吞
泾渭等河雒而隘陇夫以此而驻跸实一制而万
全然而不以为离宫不以为别宇而独以奉长乐之
安为承颜之所故能远迈汉唐跨历三五则虽兼天
下之奉极天下之贵亦人所乐而天所与也凡臣所
铺翼而陈之者尚可名言之也非此三吴之盛丽九
旗之容卫六宫之深严万物之侈冶不足以隆一人
之孝于无穷于是俯而拜仰而重曰当乎法驾言归
宗祏生辉千仗万骑如指如麾备一时之盛礼庆万
国之洪禧望阊阖兮瑞霏微□觚棱兮祥葳蕤驭严
严之玉辇建猎猎之朱旗华盖效杠天骥骖騑增日
星之光明阗老幼之提携千官之班兮鸳鹭兆民之
欣兮婴慕喜动于堪舆泽周流于道路乐极者或
至于忭跃感深者争先于驰骛泬漻晏然兮屏翳收
风叆叇不兴兮丰隆霁怒双闳敞兮如升万室昂兮
如溯若乃万寿诞日之辰一人会朝之际济济峨峨
群臣在位皆辅□而□夔过房杜兮丙魏奉玉□兮
琼甓展采仪兮文陛皇帝躬蹈事亲之美以独高于
万世进退礼乐抑崇下贵隆帝业兮亿载欢祝圣人
兮千万岁然后敷兹睿化□于中下尊卑模范兮盈
里闾膏泽渗漉兮盛王霸工在衢士在朝而农在野
百度修明万几闲暇无有遐遗睦如姻娅四海安若
覆盂九有基如太华于是有客相谓曰子闻今日之
盛事欤曰然嘻为尧舜神人以和运绍五帝狱讼讴
歌但无为而已矣于致养以云何岂若我皇躬勤俭
之资恢隆平之时约己以奉太母之训致美以化群
黎之为端一心而应感斥众异之盱睢焕烂方册照
溢诗书哉且客闻历代之制乎土阶之卑不免乎俭
固雕椽之饰不免乎骄奢鲁夸灵光而但述土木之
巧魏称景福而徒为制作之华俱游观之是云奚文
辞之足夸又岂若我皇绥定邦家以成孝道允绍羲
娲哉且上栋下宇圣人所取也至德要道圣人之孝
也作于楚室能修泮宫诸侯之功也与其论诸侯曷
若言圣道与其言雄壮曷若言圣德明明我宋得天
下之统烝哉祖宗膺器之重殆二百年休声无壅下
之所奉者惟君上之所承者惟亲当君享九重之实
而亲安万乘之尊盖匹夫之孝曾闵所难不足以言
惟据域中之大飨天下之养然后为重也已析而合
既失而得然后为喜之至也旷古所无一旦在己汉
唐所恨自我而得凡是数者兼而有之不特为四方
之贺又将为万世之光宠也今是殿也不奢不陋不
高不卑合礼之界与天下齐以是为固巩于鼎龟以
是为宝保若山溪虽广八荒而为城开溟渤而为池
倚圆天而为盖立栋梁于四维亦奚有宜乎于是再
拜而歌曰苍苍高旻覆下民兮与物为春泽无垠兮
一人孝至通帝意兮金石可开不可移兮上下合契
定大议兮法驾大騩言还归兮敕以慈宁为殿名兮
厥功告成百室盈兮居之克安若石盘兮四方瞻观
化益宽兮天人合应助其证兮光启中兴祖武绳兮
绍复大运法尧舜兮旋泽曲轸翕然顺兮孝道克全
鉴上天兮寿禄万年其永延兮圣人孝兮感人深责
成贤辅兮隽功克忱广殿轩轩兮巨厦深沈晨昏之
养兮万乘亲临财丰物阜兮写于熏琴百姓克爱兮
诸侯克钦亘万国兮得其欢心宫殿之制已陈之矣
天子之孝既备述矣四方之心见于斯矣口□字碎
其言卑矣欲昭圣孝永无极矣日月为宇天为卑矣
宣仁圣烈皇后哀册文
代
宰相
毕仲游
维大宋元佑八年岁次壬申九月三日癸酉大行皇
太后崩于寿康殿旋殡于崇政殿之西阶粤明年正
月迁祔座于永厚陵礼也丛殿帟空袒庭燎暗云似
却而复凝月虽辉而如惨孝孙嗣皇帝臣
哲宗
庙讳
临遣
奠以兴哀瞻振容而永慕凤吟管以何悲龙挟輴而
若驻羽卫罗阙神仪布路爰制近司纪陈圣度其词
曰皇矣大宋宝命自天重明累圣跨成轶宣正后在
中契于坤干较任比姒亦逾于前有系自姜源深积
厚功熙我朝方虎是偶奄韩宅鲁益昌厥后月瑞日
符是兴大母于铄大母躬义率仁居静犹地含和如
春正素自禀聪明夙闻作合英祖齐升□曜受养神
考阴功善教体道不违惟德是效元丰末命帝命惟
辟听断勉同以补天隙拥佑神孙立民之极恭以励
人俭惟化俗衣有大练奁无片玉房闼不出四海在
目信义由中九裔思服如鉴不尘如璞不缁三事大
夫正直是咨宗藩外戚渗漉惠慈人爵王官虽卑不
私庙谒靡行外朝靡践池靡临惟正是勉服御靡
更惟恶是善庸尔万方为则为典左右皇躬动有坛
宇居由范防造次于是寖隆且昌如天清明霁日之
光治化方成忧劳亦至外若平居中潜遘厉坤轴轧
以夜摧月轮翩而晓坠守大化之靡怛尚斯民之为
意呜呼哀哉珠箔低垂兮云雾犹隔蕙帐仿□兮炉
烟未销想仙驭以何适谢人寰而已遥万乘号恸哀
缠九霄千官缟素雨泣东朝呜呼哀哉人与神兮变
何速秋复春兮时以徂牺□盈兮未忘于平昔池綍
动兮难留于须臾翼八翣以为卫陈六衣而汜涂呜
呼哀哉野苍茫兮人渐远仗徘徊兮天欲晚□洛涧
兮嗟备物之如在逾巩岸兮知神游之不返山川已
兆于真宅松柏犹凝于故苑呜呼哀哉玉晦龙蛰金
藏鉴昏泉关掩夜宫闱泣晨车轨同兮虽来于万国
宝座闭兮惟朝于百神鱼惟炬以非日雁长飞而不
春呜呼哀哉成内则于三朝贻素风于十祀致理之
勤兮今已往大道之公兮古如此何远其家以为国
而忧其民之犹子宜大书而作册俾永光于宋史呜
呼哀哉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 李清臣
粤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岁正月壬戌朔十三日甲戌
大行皇太后崩于慈德殿二月壬辰朔十一日壬寅
殡于西阶以三月壬戌朔八日己巳戒百官请命于
太庙谥曰钦圣宪肃皇后太史筮之将以五月辛酉
朔六日丙寅迁座于永裕陵礼也哀子嗣皇帝臣(
徽宗
庙讳)
极永感之怀写无穷之慕躬荐泂酌奉宁輴驭痛
三牲之养忽至于遣奠悲万寿之祝俄成于晞露謦
咳如在声容不返毕铜史之余滴动金商之清挽暑
令忽其成凄熏风飒其变惨像设既严物仪具有惟
是册书用传不朽官臣承诏式虔事守纪渐寓哀贻
之永久其词曰我宋隆康恩渐动植远惟暨迩生成
滋息趋走贤智修官懋职遐及四裔左□重译维相
向公梁栋宗祏逮女曾孙逌家瑞国蚤归王藩旋被
褕翟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庆寿
宝慈问安昕夕执养寒暑端庄不易内辅神宗赞助
陪益凡厥见闻舒徐启迎十有九年宴粲椒掖万邦
托慈六宫仰式约省外氏汤沐脂泽斯世丕平阴与
多绩比懿夏商涂山简狄姜嫄太姒联袪□舄元符
三祀岁执徐直正月己卯变同□砉巍巍哲宗武威
文德夫何勿佑忽遘窀穸上嗣考庙将决大策于时
□臣或藏邪慝辄进异论欲倒白黑赖我圣母沉潜
刚克折之陛前气殚语塞庭罗犀渠门屯闟戟德见
利人寰宇庆怿一指顾间长宁社稷譬如娲皇神工
妙力□石补天断鳌立极冲融宇宙滉涑澡涤靡贤
不登靡冤不释臣尝侍对与闻训敕曰我皇帝圣材
天锡子道勤毖政事祗惕治本乱原讲磨绸绎惠心
溥博物理研核帝堪多难子复明辟何俟祔飨始还
禁阈幸济初艰后罔余责重下教告亟就安适帝扳
以留恳款襞积数请弗回推玺却籍义尽今兹事高
往昔在汉马邓固多惭色其于邦民忧不离臆动履
仁俭示先壸则服无珠玑器无瑶璧饰戒雕绘弃捐
组织言祖经坟智该儒墨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
瞿瞿殆忘寝食凉暄密移疹气侵蚀皇帝圣孝启处
在侧药审刀圭术穷针石禬禳山川犹期千亿丹剂
虽灵冥算终厄佛供昼昏丧氛夜赤祲象告凶轩星
示坼数圮坤元景沦望魄五十八载驰光度隙呜呼
哀哉梓匠奏工嫔娥罢饰帐殿光途□堂撤席缟士
鼎鼎绛旌奕奕左背城阙右经阡陌彀骑绨车
咿噫箫笳悲吟卤簿哆赫万类夺辉四民聚戚御服
苴麻皇情栾棘呜呼哀哉雾雨故宫莓苔旧凤幌
萧森兽扉虚寂辇路鉴奁孰非陈迹引望山园涕濡
竹柏惟有徽音长留宝册呜呼哀哉
皇太后部艺文二
慰皇太后表 宋王安石
臣某言威灵有集方祔于庙祧感慕无穷外覃于蛮
貊伏惟太后比贤任姒缵庆涂莘祗协孙谋克襄大
事地非苍梧之远势有霸陵之安唯割至哀尚膺遐
福臣备官有守奔问无阶云云
又
臣某言宗祏告成皇灵来燕凡居覆露同尽哀摧伏
惟皇太后协庆涂山比贤太姒方正坤仪之位上同
干施之仁虞祔奄终攀号罔极冀哀恫之有节膺福
履之无疆臣附守州符阻趋天陛云云
南郊青城皇帝问皇太后圣体表 前人
臣名言自宫徂郊夙夜祗事方此寒冱阙于定省伏
惟比日寝食宜加
皇太后回答皇帝问圣体书 前人
太后致书于皇帝躬率群臣肇见祖考孝思之至何
以自胜尚慎兴居以保休福
崇先观开启太后本命道□青词 前人
伏以克绍庆基实蒙慈训遘兹元命若昔宗祈冀灵
鉴之俯昭垂寿祺之永锡
灵厘殿开启太后生辰道□青词 前人
伏以集黄冠之胜众仰紫极之真游按用科仪营祈
祉福仰求聪鉴俯应诚心
太一宫开启太后生辰道□青词 前人
伏以真圣在天式序照临之位眇冲嗣历永惟顾复
之恩敢因诞毓之辰祗荐熏修之事仰祈眷佑俯察
倾输推纯嘏以及亲与群生而均贶
龙图阁开启太后生辰道□青词 前人
伏以妙善可依每俯从于诚悃至恩难报唯仰祝于
寿祺祗奉灵科隆施凈供上赖鉴歆之力永绥顾复
之慈
万寿观广爱殿资荐章惠皇太后道□斋文
前人
伏以讳日俯临祠庭外閟遴柬黄冠之众宗祈紫极
之神按用前科追营后福庶超升之莫御翳庇贶之
有加
延福宫开启太后生辰道□青词 前人
伏以协承宝命恩维拊育之深俯应群情法有总持
之妙斋场夙设庆事备终敢祈西竺之威神永佑东
朝之福履
慰皇太后上仙表 苏轼
伏□正月十四日大行皇太后遗诰者恸发六宫悲
缠九土奉讳哀殒不知所云臣轼
中
谢
大行皇太后
德冠三朝化行四海独决大策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退避东朝复明辟为万世之法奄终寿禄莫晓天心
恭惟皇帝陛下仁孝自天哀伤过礼唯圣达节岂复
行曾闵之难以民为心则当法舜禹之大愿少宽于
追慕庶下答于臣民臣以外郡居住不获奔赴阙庭
无任哀痛陨越之至
代普宁王贺皇太后冬表 前人
阳气应时验灰轻而权拥日表如度知岁美而人和
庆自宫闱泽流寰宇
中
贺
伏惟皇太后陛下性服慈
俭体安礼仪同太姒之母周慕涂山之兴夏仰推圣
子坐底于成功抑损外家共陶于至化得天人之共
助享福禄之无疆臣猥以孱虚夙承教育敢效冈陵
之祝永同葵藿之倾
代普宁王贺皇太妃冬表 前人
玉律灰除验阳微之协应土圭景至迎初日之舒长
福禄所锺宫闱同庆
中
贺
伏惟皇太妃殿下夙彰懿
德早事先朝仁孝外全曲尽两宫之养温文内备下
刑九御之风茂对休辰允绥眉寿凡托庇庥之赐不
胜颂咏之情
隆佑宫设庆宫醮青词
元佑
二年
前人
伏以长乐告成光动紫宫之像清都下照诚通绛阙
之仙祗率多仪肃陈菲荐永惟慈孝之本克享天人
之心介万寿之无疆锡五福之纯备
皇太妃宫庆落成开启道□青词 前人
伏以良辰袭吉华构一新仰荷褒崇之私得伸鞠育
之报落成告备法会有严请命上穹驰神真圣庶精
神之必达锡寿祉于无穷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
元佑二年十月二十
日)
前人
伏以蒙瞍奏功验人和于缇室日宫占物效岁美于
黄云庆自宫庭泽均海宇恭惟皇太后殿下辅佐内
治仪刑王家推美国风夙茂周南之化考祥羲易共
成坤厚之功方迎日于三微敢称觞于万寿岂独宫
闱之愿实同中外之欢妾等猥以微躯被蒙慈渥仰
献冈陵之祝庶殚草木之诚
又
元佑三年
十月三十日
伏以候气葭灰喜律筒之已应课功彩线知宫日之
初长品物向荣掖庭胥悦恭惟皇太后殿下母临四
海妇应东朝求贤审官但有忧勤之志躬俭节用岂
忘澣濯之衣宜福禄之日康乐宫闱之无事妾等滥
尘女职获奉慈颜愿先柏酒以称觞更指椿年而献
寿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年节词语(
元佑二年十二月一
日)
前人
伏以三元资始磔禳以饯余寒万宝更新燔烈以兴
嗣岁恭惟皇太后殿下道光沩汭德配周南辅导两
朝孝慈格于上下仪刑九御恭俭闻于遐迩顺履三
阳诞膺百禄妾等幸班禁掖久被余光莫报生成之
恩但祝灵长之算
贺皇太后笺 陆游
圣子问安方极兰陔之养神孙正内肇新椒掖之华
母道弥尊人情溢喜
中
贺
恭惟皇太后殿下抱神以
静存心于渊德修蜵蜎嚄濩之中化行□□磅礡之
外唐虞盛际乃出一家父子之亲任姒徽音仍见三
朝妇姑之法方且享宗社奠安之福视本支蕃衍之
祥于古有光与天无极臣等幸逢熙运获缀清班至
哉坤元实首彝伦之叙养以天下益观孝治之隆
贺寿成皇后笺 前人
盛德继承爰本亲传之妙中宫崇建式光就养之尊
庆集禁庭欢传海宇
中
贺
恭惟寿成皇后殿下妇功
饬备母道含洪躬老氏之俭慈享周家之福禄密赞
干刚之断神器有归助成离照之明天心允答惟每
思于静顺故备极于安荣衮龙兼彩服之纡褕翟焕
玉□之奉贵无伦敌日以舒长简册煜其有光风俗
为之丕变臣等幸逢熙运获相多仪坤顺承天喜徽
音之克嗣孙又有子知寿祉之无穷
丞相率百僚贺皇太后受册笺 前人
献岁发春太史奏元龟之吉迎禧展采东朝庆大典
之成佳气一新欢声四溢
中
贺
恭惟寿圣皇太后殿
下聪明睿智寿富康宁践履难佐高庙廓清之烈
遵行恭俭启寿皇诒燕之图肆因初元祗奉显册玺
篆虫鱼之古乐陈钟磬之和内而百官有司方屏息
而观盛事外则万方黎献咸拜手而颂闳休载稽前
闻可谓尽美臣等偶叨在列获际升平有子而又有
孙共仰本支之盛视今犹之视昔前知竹帛之传
丞相率百僚贺寿成皇太后受册笺 前人
宫壸涂椒德配重华之盛册书镂玉礼行路寝之严
圣孝益隆舆情交庆
中
贺
恭惟寿成皇太后殿下俭慈
性禀柔顺躬行至哉坤元象服早光于内治养以天
下寝门方奉于母仪今者稽参六籍之文博尽诸儒
之议建此显号迈于前闻仰惟贵无敌而富无伦是
谓仁之至而义之尽臣等偶缘在列获遂逢时纪妫
汭涂山之兴幸窥简牍继生民思齐之作尚播声诗
谢皇太后表 文天祥
司平楚甸命出严宸告至周原恩归慈极敢敷睿训
仰谢徽音伏念臣一介寒微两朝知遇倾葵向阙初
无补于使令啜菽杜门祗自深其观省当元日会同
之始拜公朝抆拭之仁言遣使臣往陈臬事华省遄
颁于趣旨丛祠竟秘于俞音勉臣子之驱驰见吏民
而宣布兹盖恭遇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心超有极
道合无疆长信怡愉赞炎图之昌运大任肃穆开苍
箓之隆平宜择攸司俾敬尔狱臣敢不丕承钦恤诞
布慈仁乂我黎民尚想无刑之治于其王母敢忘介
福之元
又
东朝鸿庆介寿无疆南国虎符便亲有命荷中宸之
涣宠望慈极以皈忱伏念臣一介迂□两朝遭遇昔
备殚于历无以逾人顷间任于驱驰不遑将母惟
内怀于乌哺遂上彻于蚁忱果分二水之麾爰易三
湘之节惟壤地接故可以供菽水之职惟土风习故
可以尽刍牧之心自省叨隃若为报称兹盖恭遇寿
和圣福皇太后陛下德光尧母功配周姜寿锡万年
享怡愉之福化流四海推慈孝之仁遂令下吏之侥
荣获以迩封而就养臣敢不祗承德意诞布恩言服
膺锡类之诗益崇美化拜手牧民之训隃赞徽音
又
凤历颁春东朝介福虎城告朔北面承休岁定四时
天佑一德恭惟皇太后陛下思齐肃穆少广怡愉训
示涂山历开禹子教行渭涘纪协周王春朔攸颁干
坤交泰臣承流下障奉令孟陬协和万邦第赞定时
之绩向用五福益陈曰寿之休
贺皇太后表 前人
福于王母际南面之昌期天以神孙娱东朝之永日
昼堂瑞节长乐欢声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德蕴冲
和仁培静寿思齐所以圣也以御于邦螽斯宜尔孙
兮克开厥后皇皇穆穆继继绳绳臣迹滞骐原心驰
凤阙本支百世播绵瓞之声诗怡愉万年衍含饴之
福庆
又
东朝保艾方隆尧母之仁西国分茅式笃文孙之庆
两宫喜色万宇欢声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德
厚慈元神怡长乐尊之至也上承视膳之勤宜尔绳
兮下适含饴之趣瑶池日永玉叶春浓臣远被绣衣
隃瞻彩仗于其王母知介寿之来崇佑我后人愿丕
图之有衍
又
周家福禄积由任姒之仁尧母圣神亲□娥英之庆
官闱盛典海宇欢声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南
极景光东朝綦贵有功宝祚既开圣子之传流泽银
潢爰毓天孙之瑞赞初封于沁水同上寿于瑶池臣
远玷皇华隃瞻长乐怡愉太后谅承婉娩之娱雍肃
王姬益表俭慈之教
又
于万斯年慈宸有庆诞弥厥月祖佛同生旒冕敬共
缙绅舞蹈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道超太始德
厚重坤关雎周南之风夙陶美化思齐文王之母懋
着徽音袗衣初奏于熏弦宫佩毕朝于慈扆亲下衮
龙之拜载扬韶凤之音呼万岁者三欢腾朝野等百
世而上福衍子孙臣叨守鱼符莫陪鸳序我百而尔
九十谅喜溢于举觞心一而臣三千第神驰于拱极
又
金阙日长尊处宸闱之极玉□春满诞膺法驾之朝
凡在式围率均击壤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心
游恬淡德着慈仁隆周召之风人伦既正养黄老之
性母道独尊皇穹申方至之休寿命衍无疆之算臣
猥分郡组共贰戎韬迹远觚棱帷幄愈瞻于长乐忱
同葵藿笙璈益想于承华
又
六龙御极增光长发之诗万国同心推本思齐之圣
欢腾宫壸和塞堪舆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曰
希曰夷爰清爰静以天下养备百禄之炽昌与元气
游葆六根之纯粹海内乐唐虞之化宫中颂任姒之
音臣叨预承流遥申归美冬温夏凊礼严东面之朝
日升月常福等南山之祝
又
天下传归于子降宝册之鸿名圣人教爱以亲上玉
□之曼寿非常之庆嘉颂攸同恭惟寿和圣福皇太
后陛下冲淡颐神俭慈孚化辅佐先帝夙殚卷耳之
勤愉佚东朝允着思齐之圣昉前殿纪诞弥之旦正
群方倾就望之忱肆膺凤辇之朝亲下龙绡之拜臣
属縻戎键阻缀班行现五色之云知献占于太史舞
两阶之羽谅增喜于慈颜
又
东朝介福式彰母道之尊南国分封庸迪孙谋之吉
两宫交庆百世弥昌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长
乐怡愉大庭游衍养以天下日永瑶池正于家人春
生玉叶赞苴茅于浯水壮□瓞于宗藩臣逖在侯方
阻瞻宸仗思齐所以圣遥颂徽音皇矣莫若周益隆
世德
又
尧母怡愉介于景福汤孙岐嶷锡以嘉名庆衍宗枋
欢隆慈极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爰清爰静曰
希曰夷佐先帝之中兴□鸣有度膺嗣王之孝养燕
翼成谋爰钟爱于绿车乃分符于赤社臣恪恭武服
阻造王庭以御于家喻赞思齐之德克开厥后伫成
皇武之功
又
肇圣德之龙飞运开昌历垂孙谋之燕翼功出慈宸
九庙奠安八纮忭蹈恭惟寿和圣福皇太后陛下道
光任姒行迈涂莘范肃东朝性适含饴之乐规重南
面养亲视膳之荣光昭嫡统之传丕衍皇家之庆臣
叨纡守绂阻造贺班颂皇帝之万年永言齐寿佑宁
人之大历尚克图功
又
震出丽天重明继序坤称正位一统蒙休基祚斯皇
幅员胥庆恭惟皇太后陛下辅佐先帝忧勤王家思
媚周姜履肃雍于京室训贻禹子服勤劳于涂山瑞
昭南面之符光迭东朝之矩臣属縻侯服隃企慈帷
嫡统无疆已庆大横之兆嗣徽有秩尚稽小毖之谋
又
震王宅尊光绍宁王之命坤元居正适彰太姒之音
一统亲传万邦胥庆恭惟皇太后陛下功侔持载德
备含弘风化二南衍传家之忠厚本支百世肇继序
之圣明大春秋正嫡之书应日月重光之运臣属兼
钤绂阻造轩帷在天利见大人已孚文命介福于其
王母长□思齐
又
统继尧天重华协德位隆文母太姒嗣音寰宇休明
内廷肃穆恭惟皇太后陛下行高配地功大补天辅
先帝以重光忧勤夙至肇嗣王之丕绪福禄方来奉
宝册于重闱寿皇图于覆载臣属縻郡绂阻造廷绅
咸曰太皇已庆元和之寿愿言帝母永肩长乐之名
又
晋大号于慈闱位隆长乐绍丕基于万世庆本慈元
命肃治朝礼行广内恭惟皇太后陛下颐神冲淡履
行静专美绍思齐宜毓文王之圣训垂访落实开成
后之谋赞重庆于御帘推有尊于临制臣猥分戎辖
隃听恩纶望少广之宸居莫班兽舞颂长秋之寿历
同播鸿名
又
坤称正位训迪嗣王涣号扬庭尊归文母帘帷介福
社稷垂荣恭惟皇太后陛下德着忧勤躬行慈俭虞
嫔观于沩汭密赞圣谟后稷生于姜嫄美锺神胄晋
长信尊尊之号嗣思齐秩秩之音臣忝守藩维阻趋
轩陛得其名得其寿幸同万国之欢宜尔子宜尔孙
永颂两宫之庆
又
文母克昌厥后光绍皇图大德必得其名庆隆宝册
四方来贺百志惟熙恭惟皇太后陛下阴教齐家慈
元正位推为美化迈周召之二南着在徽音绍姜任
之大雅宜膺涣号增重坤称臣适贰韬钤耸聆纶綍
践其位行其礼莫重尊亲求厥宁观厥成遹追来孝
又
龙德方升祥书载震燕禖有庆福萃重坤旗翼光华
幅员熙洽恭惟皇太后陛下道侔博厚德备仁明虞
汭来嫔女于舜帝周京作配生此武王方观日上于
扶桑随纪虹流于华渚臣滥叨一障隃企千班大域
中王既祝华封之寿为天下母愿齐西极之年
又
辛岁重光昔符梦日干元首出今纪流虹欢溢华封
庆归长信恭惟皇太后陛下徽音大雅美化二南德
配重华观嫔于汭祥开长发立子生商扶旸谷之初
升纪高禖之载诞臣领钤偏郡衔表明廷五百岁河
清既□圣人之出三千年桃实愿同王母之尊
又
春秋以一为元历开昌运关睢之化正始本在慈宸
正朔更新国家胥庆恭惟皇太后陛下有娀长发太
姒思齐齐寿以奉太皇德惟子肖受福而于王母佑
自天申宜涣号以系年示同文而更始臣猥乘一障
丕戴三宫当昌历应休期已供侯服绥眉寿介繁祉
益赞母徽
皇太后加尊号钤司贺皇帝表 前人
重明以继大人瑶图垂庆介福而于王母玉册有光
瑞溢帘帷重关宗祏恭惟皇帝陛下敬仁成性历数
在躬惟后绥蹈尧舜之孝弟因亲教爱奉任姒之
肃雍宜申慈极之尊式表圣伦之至臣叨兼兵辖隃
企陛帘赞长信之徽称已光汉制诵涂山之丕训益
大禹功
皇太后加尊号本州贺皇帝表 前人
嗣王受此丕基光膺明命文母介以繁祉祗奉嘉名
典册流辉幅员有庆恭惟皇帝陛下一人出震五位
乘干玉质金相嗣延洪之大历宝祎羽翟奉雍肃之
徽音光进瑶编重增鼎祚臣叨分虎垒隃望龙墀保
佑恩深已际大明之运怡愉乐永更扬齐寿之休
慰皇太后表 前人
皇灵新陟变抚遗弓俪极永怀悲兴捐玦六宫哀痛
九宇摧伤恭惟皇太后陛下坤道宅中家人位正脱
簪而谏期共济于中兴缀衣于庭忍遽闻于末命虽
委裘之悲至切而定鼎之托方新愿制尽伤永绥敷
遗
又
变兴梧野九土乌号悲结椒涂六宫缟哭宅忧罔极
降割何深恭惟皇太后陛下志绍徽音躬行美化冬
温夏凊佐孝养于东朝海润星晖演庆源于中壸骤
抚鼎湖之戚奚堪舆极之哀愿抑慈怀聿扶新政
又
云升梧野顿隔千秋日短蓂阶驾言十浃委裘祸迫
捐玦哀深恭惟皇太后陛下教尽人伦庆隆母道虽
易月以日难穷伉俪之悲然荐子于天正重携持之
托愿俯从于中制用式副于群情
又
悲捐玉玦痛极呼天祭服练冠制严易月乘云浸远
濡露何堪恭惟皇太后陛下德佐先庆锺神胄虽
仿徨虞汭望欲断于苍梧然婉娈周姜任方隆于京
室愿少宽于哀抱用丕赞于鸿图
又
望断乘云怅龙骖之浸邈制严易月恍凤历之再周
凡属帱封式同追慕恭惟皇太后陛下承天功大与
子仁深虽悼舜陟方不替苍梧之望然开周嗣历方
隆丰之休愿少抑于哀悰用永绥于神器
又
宫车辍驾浸远翠华国典行权恍终素跸托言释禫
胡忍免丧恭惟皇太后陛下夙着脱簪骤罹捐玦虽
梧云不返永为祎翟之伤然水方来共徯帘帷之
助愿释居诸之感俯从遐迩之情
又
九疑陟远莫返皇灵七庙升宗聿彰世德洪名有赫
哀抱弥深恭惟皇太后陛下位正家人道隆坤母躬
葛覃之节俭厥配有光秉清庙之肃雍干嫔增感于
惟大册肆对皇穹臣迹系分符神驰望阙云云
又
大德得名尊归昭考嗣王谋庙上奉徽音宗祢休扬
宫帏怆极恭惟皇太后陛下俭昭练服中协黄裳嗣
任德之肃雍思齐以圣名尧功之巍荡焕有其章聿
深羽翟之怀于赫觚坛之告臣猥兼戎辖隃赞邦彝
云云
又
复阳在地气应黄钟坤德承天悲深素跸六宫增疚
万宇永怀恭惟皇太后陛下长信宅尊思齐继美手
扶宫日坐占千岁之长目断台云尚想九疑之远愿
纾哀于俪极以永翼于皇图臣逖守江城隃瞻禁阙
云云
又
龙湖言远椒掖永怀凤翣戒严菆涂载辟六宫雨泣
万宇雷哀恭惟皇太后陛下俪极勋高正家化洽抚
轩皇之剑舄祔贲桥山奉舜帝之衣裳思藏梧野尚
轸乾坤之记愿纾朝夕之思臣身系分符神驰攀绋
云云
又
国谨重丧龙棺就殡礼襄大事鸾掖兴怀海宇同哀
山陵告备恭惟皇太后陛下忧勤孔夙哀戚谨终妫
汭居诸怅虞琴之已远会稽咫尺望禹穴以奚追愿
纾既葬之悲式相维新之治臣承流有守伸慰无从
云云
又
地隔丹洲毕举九虞之际天临清庙昭升七世之宗
主思皇椒闱若惕恭惟皇太后陛下性锺慈俭德
备忧勤嫔虞帝以曰钦陟方浸邈对文王之于穆率
祀惟恭愿纾坤极之思益衍干符之庆臣属縻民牧
莫效侯朝云云
又
羲日更新治开泰象虞云浸远悲在干元驹隙易流
乌号何及恭惟皇太后陛下光辅先帝敬授人时元
会衣冠尚想熙明之政月游剑舄忍闻永绍之名愿
宽悼往之哀悰益抚履端之昌运臣属縻一障阻慰
三朝云云
皇太后册文 元陈俨
维至元三十一年岁在甲午十一月丁未朔皇帝臣
某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自家而国治道必有所先
立爱惟亲君德莫加于孝况恩深于鞠我而礼重于
正名历代以来令仪可考人子之职所在天下之母
宜尊恭惟圣母圣善本乎天资静专法乎地道上以
奉宗祏之重下以叙伦纪之常助我前人守卷耳忧
勤之志保予冲子成思齐雍肃之风肆神器之有归
知孙谋之素定付虽由于历数规模一出于庭闱
是用率□众心章明巨庆不胜拳拳大愿谨奉册宝
上尊称曰皇太后伏惟长信穆穆周宗绵绵备洛书
之锡福粲慈极之仪天瑶图宝运于万斯年诚欢诚
忭稽首再拜
皇太后尊号玉册文 姚燧
维至大三年岁次庚戌冬十月甲辰朔五日戊申嗣
皇帝臣某臣伏思显考顺宗未临海眇眇小子托
其遗体顾践丕基惟事圣母养以天下何无不有何
欲不臻而隆名盛典辞未见俞非臣所以表微忱酬
大德也钦惟皇太后陛下贞顺而齐肃渊哲而刚明
居常处变爱威异施臣在先朝受诏漠北往抚诸军
可谓远役以义割恩从臾其行迨軿河阳永怀弥切
亲至五台祷于佛乘尚凭阴骘早遂振旅殿阁是崇
灵贶用昭旋闻国恤并日驰赴邪谋方兴授策储皇
曾不再日扫清宫掖待臣以来付神器自非睿断
安敉内讧往岁銮辂再軿五台净供大修以毕夙愿
极心为臣天焘地持日居月诸其大其明非言所喻
诗之言曰母氏劬劳推之眇末咻仁煦慈百倍为艰
图以报塞惟崇显号者强而名之庶几圣德昭明天
下是用类于上帝禋于太室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
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钦惟皇太后陛下
庆跻莫上之尊福衍无疆之历菲躬是保慈训是承
侍上奉圣母观玉泉山赋 明夏言
岁丙申之季春兮上有事于园陵严万乘以夙驾兮
奉圣母而同行□七圣以展谒兮越四宿而礼成指
归途以回銮兮度沙河而西征览金山之坡陀兮有
玉泉之清泠惟斯泉之可玩兮溜石罅而潜涌汇一
泓之湛洁兮俨玉渊而金井鉴眉发其不爽兮纷镜
光之炯炯既寥戾以圆渟兮复洞而深冷俯引□
而可酌兮羌不劳乎素绠惟皇情之志养兮奉慈幄
而来观盛东朝之法驾兮罗羽绮其桓桓箫鼓鸣而
谷震兮步障宛而龙蟠陟方亭于山椒兮埽素石而
临澜动天颜之有喜兮映鹤发而增欢仰圣人之大
孝兮叙天伦之乐事□洪源之浚发兮体上善而流
惠何小臣之多幸兮侍宸旒而扈跸感君恩之罔极
兮岂鱼水之足喻祝慈寿之无疆兮颂如川之方至
皇太后部艺文三
诗
闻迎太后使沈判官至因作(
太后德宗皇帝母也安史之乱失于
东都帝即位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求访终不得)
唐刘长卿
长乐宫人扫落花君王正位五云车万方臣妾同瞻
望疑在层城阿母家
章献明肃太后朝会乐章十五首 宋史
皇太后升座圣安
圣母有子重光类禋圣皇事母感极天人百辟在庭
九仪具陈礼容之盛万国咸宾
公卿入门礼安
帝率四海承颜尽恭端闱肃设群后来同玉佩锵鸣
衣冠有容英韶节步磬管雍雍
皇帝上寿酒崇安
天子之德刑于四方尊亲立爱化洽风扬圣母袆衣
明君黼裳因时献寿克盛朝章
上寿福安
盛礼煌煌六衣有光千官在位百福称觞干德慈仁
邦斯淑祥如山之寿佑圣无疆
皇太后初举酒玉芝
煜煜灵芝生于殿闱照映华拱纷敷玉蕤感召元和
光符圣期祥篇协吉百福咸宜
再举酒寿星
现彼南极昭然瑞文腾光丙位荐寿中宸太史奏
升歌有闻轩宫就养亿万斯春
三举酒奇木连理
王化无外坤珍效灵旁枝内附直干来并群分非一
祺祥绍登至诚攸感海县斯宁
群臣酒行礼安
肃肃临下有威有容循循事上惟信惟忠盛礼兴乐
示慈训恭君臣协吉惟道之从
湛湛零露晞于载阳我有旨酒群臣乐康既饮以德
亦图尔良永言修辅用协天常
礼均孝慈乐合韶武至德光矣鸿恩亦溥上下和济
华裔乐湑盏斝三行盛仪斯举
酒一行毕作厚德无疆之舞
尧母之圣放勋为子同心协谋柔远能迩以德康俗
以文兴治斯焉象功罔不昭济
至矣坤元道符惟圣就养宸极助隆善政翟钥纷举
笙镛协应翱翔有容表德之盛
酒再行四海会同之舞
七德之舞四朝用康有如姬姒助集周邦威克厥爱
居安不忘风旋山立济济皇皇
左秉朱干右挥玉戚以象武缀以明皇德天子荣养
群臣述职四方宾附罔不承式
降坐圣安
长乐居尊盛容有炜文王事亲万国归美朝会之则
邦家之纪受福于天克昭隆礼
治平皇太后册宝乐章三首 同前
皇帝升坐干安
王化之始治繇内孚时庸作命玉简金书磬管在庭
其纵绎如天临法扆礼与诚俱
太尉等奉册宝入门正安
晬仪临拱丕命明鸾回宝势鸿贯瑶光礼成乐备
德裕名芳肇基王化永懋天祥
皇帝降坐干安
衮衣绣裳严威肃壮八音具张簨龙骧玉简瑶章
金书煌煌寿千万年与天比长
熙宁皇太后册宝乐章三首 同前
出入正安
煌煌凤字玉气宛延天门崛岉飞骖后先龙簨四合
奏鼓渊渊母仪天下何千万年
升坐干安
峨峨绣扆旋佩以登如彼杲日凌天而升玉色下照
亹亹绳绳猗欤大孝四海其承
降坐干安
皇帝降席流云四开尧趋舜步下蹑天□恭授宝册
翠毛裴回明明纯孝鸿厘大来
绍兴皇太后册宝乐章八首 同前
皇帝随册宝降殿圣安
景祚有开符天媲昊诞毓圣神是崇位号星拱天随
祗严册宝还御慈宁增光舜道
中书令奉册诣皇帝褥位礼安
声乐备陈礼容罔忒相维辟公虔奉玉册皇则受之
慕形于色既寿且康与天无极
侍中奉宝诣皇帝褥位礼安
祖启摇光诞生明圣尊极母仪帝康作命宝章煌煌
导以笙磬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太傅奉册宝出门圣安
肃肃东朝帝隆孝治猗欤丕称宝册斯备皇扉四辟
导迎庆瑞德迈大任有周卜世
太傅奉册宝入门圣安
静顺坤仪圣神是育懿铄昭陈镂文华玉乐奏既备
礼仪不渎导迎善祥翟车归毣
太傅奉册授提点官礼安
孝奉天仪信维休德发越徽音礼文靡忒永保嘉祥
时万时亿归于东朝含饴燕息
太傅奉册授提点官礼安
肃雍长乐克笃其庆河洲茂德沙麓启圣是生睿哲
蚤隆丕运钦称鸿宝永膺天命
册宝升慈宁殿幄圣安
礼行东朝乐奏大吕羽卫森陈簪绅式序云幄邃严
宏典是举天子万年母仪寰宇
绍定上寿明太后册宝乐章九首 同前
文德殿册宝降殿
思齐圣母媲于周任体干履坤博厚洪深七□既启
万寿自今昕庭发号式昭德音
册宝诣东阶
煌煌仪物绎绎鼓钟奉兹宝册至于阶东上公相仪
列辟尽恭拜手慈宸福如华嵩
册宝出门
帝阙肃开天阶坦履霓旌羽盖导仪护卫匪夸雕琢
匪矜繁丽兹谓盛仪亿载千岁
慈明殿册宝入门
金坚玉纯文郁礼缛来从帝所作瑞王国天开地辟
日熙春燠兹谓盛事永燕茀禄
册宝升殿
皇仪有炜彩舁次升沉沉邃殿穆穆天廷坤德□隆
皇图永宁咨尔廷臣摄齐以登
册宝诣宫中
寿为福先明烛物表仁沾动植福齐穹昊曰慈与睿
□崇丕号演而申之万世永宝
皇太后升御坐
迩臣跪奏严办必恭乃御袆褕升于殿中慈颜雍穆
和气冲融芳流青史传之无穷
册宝诣读册宝位
徽音孔昭宝传斯刻金昭玉粹有煜斯册载祈载祝
以燕以翼宝之万年与宋无极
皇太后降御坐
皇文既举庆礼告虔肇自宫闱格于幅员子称母寿
母谓子贤陟降在兹隆名际天
绍熙上太后尊号册宝乐章四首 同前
太傅中书令侍中奉皇太后册宝升殿圣安
天佑皇家庆集重闱宝兮扬名册兮流徽金支秀华
盛容祲威诏我近弼相礼不违
皇帝从寿圣皇太后册宝诣慈福宫用正安
涓辰协吉时维春元上册三殿旷古无前思齐重闱
积庆有源是尊是崇帝心载虔
寿圣皇太后出合升坐坤安
降
同
丕赫有宋三圣授受谁其助之繄我太母东朝受册
饮此春酒圣子神孙密侍左右
内侍官举寿圣皇太后册宝诣读册宝位圣安
坤德益崇天寿平格庆流万世子孙千亿刻玉范金
铺张赫奕惟昔姜任则莫我匹
绍熙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乐章八首
同前
大庆殿发册宝降殿正安
德厚重闱冲粹穆何以名之惟慈惟福宝镂精镠
册镌华玉物盛礼崇丕昭群目
中书令侍中奉寿圣皇太后册宝诣东阶下礼
安
于皇帝室休运贻孙重熙迭庆祗进号荣爰授兹册
必躬必亲天子圣孝万邦仪刑
册宝出门正安
煌煌册宝天子受之言徐其行肃展乃仪其仪维何
剑佩黄麾鸾驾清跸耸瞻九逵
册宝入慈福宫殿门正安
熙辰礼备济济雍雍言奉斯册重亲之宫宫帷既敞
协气感通皇仪亲展寿祉无穷
太傅中书令侍中奉寿圣皇太后册宝升殿圣
安
既肃琨庭载升金戺乃导乃陪威仪济济天步继临
孝诚备矣声容孔昭中外悦喜
册宝诣宫中正安
雕舆彩仗祗诣慈宫宝册前奉龙挟云从言备兹礼
于宫之中惟天子孝于昭祲容
寿圣皇太后出合升御坐坤安
降
同
懿典大册陈仪邃深怡怡愉愉宝坐是临重彩俨侍
□展肃心三宫协庆永播徽音
内侍官举寿圣皇太后册宝诣读册宝位用圣
安
宝册既奉祗诵乃言仁深庆衍益显益尊和声协气
充溢乾坤并受伊嘏圣子神孙
庆元上皇太后尊号乐章七首 同前
寿慈宫册宝入门
新庭靖安祖后燕怡有开圣谋累崇天基典章文明
声容葳蕤御于邦家曰寿曰慈
册宝升殿
三礼崇容八銮警卫有来辰仪阐徽妫汭璇宫肃雍
藻景澄霁文子文孙本支百世
册宝诣宫门
尧门迭瑞姒幄齐辉重坤靖夷丽册华徽天子仁圣
礼文弗违福寿康宁同燕层闱
皇太后出合升坐
文母曼寿载锡之光总集瑞命宜君宜王惠以仁显
慈以德彰保佑子孙受福无疆
册宝诣读册宝位
华鸾编玉文螭液金颂德摛英扬徽嗣音紫幄天开
翠华日临岁岁年年如周太任
皇太后降坐归合
宋有明德天保佑之以寿继寿以慈广慈声文昭宣
福祉茂绥神孙之休燕及华夷
寿康册宝入门正安
大安耽耽兴庆崇崇维皇之尊与天比隆非心闲燕
文命延鸿欲报之恩礼缛仪丰
太后合春帖子词二首 韩维
金花镂胜随春燕彩仗萦丝逐土牛迎得韶华入中
禁和风次第遍神州
彩仗朝来散玉京绮□新网结初晴静呼宫女教调
曲闲引皇孙看学行
皇太后合春帖子 苏轼
宝册琼瑶重新庭松桂香雪消春未动碧瓦丽朝阳
又
瑞日明天仗仙筹拥寿山倚栏春昼永金母在人间
又
朝罢金铺掩人闲宝瑟尘欲知慈俭德书史乐青春
又
仙家日月本长闲送腊迎春亦偶然翠管银罂传故
事金花彩胜作新年
又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宫中侍女减珠
翠雪里贫民得□襦
又
边庭无事羽书稀闲遣词臣进小诗共助至尊歌喜
事今年春日得春衣
皇太妃合春帖子 前人
苇桃犹在户椒柏已称觞岁美风光应朝回日渐长
又
甲观开千柱飞楼擢九层雪残鸟鹊喜翔舞下觚棱
又
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太姒风太史新年占瑞
气四星明润紫宫中
又
九门挂月未催班清禁风和玉漏寒崇庆早朝银烛
下佩环声在五云间
又
东风弱柳万丝垂的皪残梅尚一枝馆乍欣蚕浴
后禖坛犹记燕来时
皇太后合端午帖子 前人
露簟琴书冷雕盘饵新深宫犹畏日应念暑耘人
又
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
又
翠筒初窒栋芗黍复缠菇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
又
秘殿扶□夏木深雨余初有一蝉吟应将嬴女乘鸾
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又
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
橘时于□里得杨梅
又
闽楚遗风万古情湘沅旧俗到今明翠舆黄伞何时
幸画鹢飞凫尽日横
皇太妃合端午帖子 前人
午景帘拢静熏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彩缕出亲蚕
又
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
又
辟兵已佩灵符小续命仍萦彩缕长不为祈禳得天
助要随风俗乐时康
又
玉盆沉李滟清泉金鸭嘘空袅细烟自有梧楸障畏
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又
良辰乐事古难同绣朱丝奉两宫仁孝自应禳百
沴艾人桃印本无功
侍上奉圣母观九龙池 明夏言
驻跸灵湫上依岩帐殿开雨从龙洞作云拥凤舆来
玉窦春鸣溜金潭昼殷雷翠华清樾下天语重徘徊
十一月二十九日圣母万寿圣节赐金币镂金
篆字黄朱灵符等物岁以为常 于慎行
长乐凝和婺彩光侍臣沾贶圣恩长璆琳内苑开银
瓮云锦天机隐御香鸟迹呈书仙算永龙文纪瑞宝
符黄朝来碧落箫韶度内殿亲称万寿觞
甲申春月扈从车驾奉两宫圣母阅定寿宫赐
彩花文绮等物 前人
銮舆三驾碧山隈墨食欣传福兆开地拥真图连朔
塞天留紫盖作轩台两宫共倚璇丘望万乘亲扶玉
辇陪遥见黄门传散彩红云朵朵下山来
丙戌冬至南郊扈驾圣母轸念天寒特赐姜苏
杏仁一盒 前人
黄门飞鞚到天坛传道东朝赐讲官祇为甘泉劳扈
从特从温室下盘兰调兰欲动先春色斫桂浑消午
夜寒慈念殷勤知有望惭无一字罄衷丹
重修干清宫成迎慈圣再御 徐渭
阊阖重新紫极熙姬姜再御宝軿移慈颜既近趋承
易圣体犹冲保护宜鸟唤歌筵前日曲花繁辇路旧
时枝一人奉养兼天下大孝鸿名万古垂
承闻诏迎圣母太妃还宫 边贡
兆启封邦日图开继统春汉南王化远天下母仪新
侍寝随宫眷留行聚国人嗣皇敦孝理瞻望黼衣频
又
济水朝京甸燕关镇海流九重迎圣母千里会诸侯
日月开黄道河山列素秋礼文同扈跸元不为宸游
皇太后部纪事
春秋后语秦急攻赵求救于齐齐王曰必以长安君
为质兵乃出长安君者太后之少子也太后爱之不
肯遣大臣强谏太后怒谓左右曰敢复言长安君为
质者老妇必肆其面
汉书辕固传固齐人孝景时为博士窦太后好老子
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
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击彘上知固无罪乃假固利兵
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应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复罪
张禹传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
禹舍宫中给帷帐□褥大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
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永初元年更拜太尉四年
新野君病皇太后车驾幸其第禹与司徒夏勤司空
张敏俱上表言新野君不安车驾连日宿止臣等诚
窃惶惧臣闻王者动设先置止则交戟清道而后行
清室而后御离宫不宿所以重宿卫也陛下体烝烝
之至孝亲省方药恩情发中久处单外百官露立议
者所不安宜且还宫上为宗庙社稷下为万国子民
比三上固争乃还宫
后汉书周举传延熹四年举辟司徒李合府时宦竖
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
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
宜举谓合曰昔郑武姜谋杀庄公誓之黄泉秦始皇
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
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
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
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励群臣朝觐如
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合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帝
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周章传初和帝崩邓太后以皇子胜有痼疾不可奉
承宗庙贪殇帝孩抱养为己子故立之以胜为平原
王及殇帝崩群臣以胜疾非痼意成归之太后以前
既不立恐后为怨乃立和帝兄清河孝王子佑是为
安帝章以众心不附遂密谋闭宫门诛车骑将军邓
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
远国王而立平原王事觉胜策免章自杀
王莽传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
皇太后坐傍莽按行责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
以得与至尊并彻去更设坐傅太后闻之大怒不肯
会重怨恚莽
独断汉追号为后者三章帝宋贵人曰敬隐后葬北
陵安帝祖母也清河孝德皇后安帝母也章帝梁贵
人曰恭怀后葬西陵和帝母也安帝张贵人曰恭敏
后葬北陵顺帝母也
三国志注魏书曰后以国用不足减损御食诸金银
器物皆去之东阿王植太后少子最爱之后植犯法
为有司所奏文帝令太后弟子奉车都尉兰持公卿
议白太后太后曰不意此儿所作如是汝还语帝不
可以我故坏国法及自见帝不以为言
文帝梦磨钱欲使文灭而更愈明以问周宣宣答曰
此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则太后用意不
得如此书所言也
太后每随军征行见高年白首辄住车呼问赐与绢
帛对之涕泣曰恨父母不及我时也太后每见外亲
不假以颜色常言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
佚也外舍常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吾事
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
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钱米恩贷也帝为太后
弟秉起第第成太后幸第请诸家外亲设下厨无异
膳太后左右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如此
晋书五行志惠帝元康三年闰二月殿前六钟皆出
涕五刻止前年贾后杀杨太后于金墉城而贾后为
恶不止故钟出涕犹伤之也
明帝太和三年有开周世冢得殉葬女子数日而有
气数月而能言郭太后爱养之
成帝咸和元年五月大水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
庾亮以元舅决事禁中阴胜阳故也
永和元年六月癸亥地震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
政在臣下所以连年地震
永和十一年四月壬申朔霜十二月戊午雷己未雪
是时帝幼母后称制政在大臣阴盛故也
太平御览后魏冯太后与高祖幸灵泉池燕群臣及
蕃国使臣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高祖率群臣上
寿太后欣然自歌高祖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
于是和歌者凡九十人
魏书宣武灵皇后传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
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亲览万机手笔断决幸西
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孔中
之大悦赐左右布帛有差
又太后□造申讼车时御焉出自云龙大司马门从
宫西北入自千秋门以纳冤讼
又亲策孝秀州郡计吏于朝堂太后与肃宗幸华林
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赋七言诗太
后诗曰化光造物含气贞帝诗曰恭己无为赖慈英
王公已下赐帛有差
太后父薨百寮表请公除太后不许寻幸永宁寺亲
建剎于九级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数万人
又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肃宗主事乃自为丧
主出至终宁陵亲奠遣事还哭于太极殿至于讫事
皆自主焉
复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升于
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复幸左藏王公
嫔主以下从者百余人皆令任力负布绢即以赐之
多者过二百匹少者百余匹惟长乐公主手持绢二
十匹而出示不异众而无劳也世称其廉仪同陈留
公李崇章武王融并以所负过多颠仆于地崇乃伤
腰融至损脚时人为之语曰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
人败类秽我明主寻幸阙口温泉登□头山自射象
牙簪一发中之敕示文武
宣政杂录唐武后升平述志碑后自撰睿宗书极壮
伟在嵩山下
小名录广陵王义直字车士为扬州刺史太后谓帝
曰道邻汝布衣时兄弟宜用为扬州上曰寄奴为道
邻岂有所惜但扬州根本所寄事务至多非道邻所
了太后曰道邻年出五十不如汝十岁儿也上曰车
士虽为刺史事无大小皆由寄奴道邻年长不亲其
事则于听不足太后默然
后赵录勒母王氏初勒被鬻于平原与母王氏相失
晋大将军刘琨得之及勒贵后琨遣使送之于勒刘
聪僭位拜勒为上党公进封王氏为上党国太夫人
未几病死潜窆山谷莫详其所勒后备九命之礼虚
葬于襄国追谥元昭皇太后
石勒后刘氏侍中刘闰中妺复部人也勒纳之美色
有德宠张裨反于襄城后拔剑斩之勒赖后而济后
性敏慧多干略理国之务佐勒建功业有吕氏辅汉
之风然严整婉容性不□忌尢过之也初封上党国
夫人建平元年立为皇后勒死弘即位尊为皇太后
虎专权擅政徙居崇训宫刘氏忧之与彭城王堪谋
征兵讨虎谋泄虎废而杀之
郑氏名樱桃晋冗从仆射郑世达家妓也在中猥妓
中虎数叹其貌于太妃太妃给之甚见宠惑生太子
邃及东海王宣彭城王遵虎为魏王称郑氏为魏王
后及即天王位立为天王皇后太子邃既以谗暴伏
诛郑氏遂废为东海太妃性甚谗□先是虎拔中山
聘征北将军郭荣之妺为妻至相敬待无儿郑氏谗
而杀之更纳清河崔氏女郑氏生男崔求养郑不许
一月猝病死郑又谗崔谓妾多养外子虎时踞□坐
于庭中大怒索弓箭崔闻欲杀之徒跣至前诉曰公
勿枉杀妾乞听妾言虎不听但言促还座无预卿事
崔便走去未至虎于后射之崔中腰而死其后虎死
石氏大乱遵乃废世自立尊郑氏为皇太后寻为冉
闵所杀
前燕录皝后段氏鲜卑人本单于段国之女也初进
为夫人晋咸康初皝即王位册拜为王后及□称尊
追谥曰文明皇后配飨于太祖后垂僭立尊生母兰
氏为文昭皇后欲迁段氏于别室而以兰氏配飨诏
百官议之皆以为当然博士刘详董谧议以为尧母
为帝喾妃位次第三不以贵陵姜嫄明圣王之道以
至公为先文昭后宜立别庙垂怒逼之详谧曰上所
欲为无问于臣臣按经奉礼不敢有二垂乃不复问
诸儒卒迁段后而以兰氏配飨太祖
□后可足浑氏尚书令豫章公翼之从姊也□元玺
二年立为皇后暐嗣位尊为皇太后颇预朝政性尢
猜忌垂为吴王威名素着太后甚忌之其妃段氏自
以贵姓不尊事太后太后衔憾诬以巫蛊拷掠致死
及垂枋头之捷威名益着太后愈不平之遂与太傅
评密谋诛垂垂惧奔秦俄而太后卒追谥曰景昭皇
后配飨于烈祖及垂即伪位以可足浑氏谋倾社稷
不宜从祀乃尊昭仪段氏为景德皇后配飨烈祖而
追废可足浑后
前秦录健后强氏略阳人左光禄大夫强平之姊也
健僭号天皇立为天皇后及健寝疾强后欲立少子
晋王柳健以谶文有三羊五眼遂立生为太子生既
嗣位尊为皇太后生荒耽淫虐刑杀不道其舅强平
切谏忤旨生怒诬以妖言欲杀之广平王黄眉等侍
燕禁中叩头请曰平太后之弟也陛下纵欲杀平独
不念太后乎生弗听乃凿其顶而杀之太后遂以忧
愤卒谥曰明德皇后
太后苟氏略阳氐人坚所生母也以坚永兴元年尊
为皇太后坚杀生以位让其兄清河王法法不受群
臣复固请于坚太后泣谓群臣曰社稷事重小儿自
知不能他日有悔失在诸公群臣固请坚既即位署
法为丞相东海公太后以法长且贤素得众心疑忌
特甚后游宣明台见法之第门车马辐辏惧终为变
遂与李威谋赐法死阳平公融太后少子也甚爱之
出镇冀州比发三至灞上其夕又窃如融所内外莫
知是夜坚寝于前殿太史令魏延上言天市南门屏
内后妃星失明左右阍寺不见后妃移动之象坚推
问之惊曰天道与人何其不远遂重星官后有司奏
人有盗其母之钱而逃者请投之四裔太后闻而怒
曰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当弃之市朝何投之方外
方外岂有无父母之乡乎于是轘而杀之建元十一
年以疾卒追谥曰明德皇后
后燕录宝后段氏辽西鲜卑人前将军段玑之姑也
初进为昭仪生子策字道符于诸子中最少宝甚宠
爱之封濮阳公年十二美姿貌而蠢弱不慧时宝冢
嗣未定欲立太子而垂意属于清河公会宝意不在
会犹豫未决庶长子长乐公盛潜知之称策堪为储
贰宝遂立策为太子立段氏为皇后后盛嗣位尊段
氏为皇太后长乐二年冬十一月丁未卒谥曰惠德
皇后追谥策曰献哀太子
献庄太妃丁氏盛伯献庄太子全之妃七兵尚书丁
信之姑也盛即尊位尊为献庄皇后寻进为皇太后
及盛死群臣共白丁氏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而熙
素得幸于丁氏遂命立熙后熙宠幸苻贵人丁氏怨
恚诅□与丁信密谋废熙迎立章武公渊熙闻之大
怒逼丁氏令自杀葬以后礼谥曰献幽皇后
后秦录太后□氏略阳氐□元之从姑也姚苌白雀
三年立为皇后苌死兴嗣伪位尊为皇太后皇初四
年□氏寝疾未几而薨兴哀毁过礼不亲庶政群臣
请依汉魏故事既葬即吉尚书郎李嵩上琉曰三王
异制五帝殊礼孝治天下先王之高事也宜遵圣性
以光孝道既葬之后应素服临朝率先天下仁孝之
举也左仆射尹纬驳曰帝王丧制汉魏为准嵩矫常
越礼愆于轨度请付有司以专擅论既葬即吉乞依
前议兴曰嵩忠臣孝子有何罪乎尹仆射弃先王之
令典而欲遵汉魏之权制岂所望于朝贤哉其一如
嵩议
前凉录严氏张重华之嫡母也少有志操率下严厉
慷慨有丈夫之节重华嗣立尊为太王太后居于永
训宫及天锡僭位仍尊为太王太后天锡淫昏骄恣
不恤民务又不朝于永训宫从事张虑舆榇切谏且
求大觐天锡不纳太后寻以忧卒
马氏张重华所生母也美姿容初为骏昭仪重华嗣
位后尊为王太后居于永寿宫会重华卒遗命册拜
世子灵耀为嗣其庶兄长宁侯祚先与马氏蒸淫乃
密说马氏以灵耀幼冲须立长君马氏从之祚遂僭
立淫虐不道族人河州刺史瓘起兵诛讨领军赵长
等惧罪乃入阁呼马氏出谦光殿立元靓为主而杀
之遂尊为太王太后晋兴元年卒
蜀录李特妻罗氏略阳人仆射罗演之妺也生荡与
雄时荡等屯北营罗尚遣牙门左汜黄誾来攻营中
氐符成隗伯叛应之罗氏擐甲拒战伯手刃伤其面
罗氏奋击不辍气烈益壮荡还得免雄称成都王尊
为王太后及即帝位尊为皇太后以雄玉衡元年卒
雄信巫觋之言多有忌讳至欲不葬司空赵肃切谏
雄乃从之又欲申三年之礼群臣多谏弗纳太傅骧
谓司空上官惇曰今方难未靖吾欲固请不听主上
终谅暗君以为何如惇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
人故孔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但汉魏以来天
下多难宗庙至重不可久旷故释衰绖至哀而已骧
曰任回方至此人决于行事且上常难违其言待其
至当与俱请及至同回入见骧免冠流涕固请公除
雄号泣不许回跪而进曰今王业初建凡百草创一
日无主天下惶惶昔武王素甲观兵晋襄墨绖从戎
岂所愿哉为天下屈己故也愿陛下割情从权永隆
天保遂强扶雄起释服亲政雄涕泣从之
李雄妻任氏天水人仆射任颜之姊也以建兴元年
立为王后任氏无子有妾子十五人长子越次子霸
第四子期皆为任氏所养诸子保约等期既僭立尊
为皇太后拜兄越相国大将军弟保镇西大将军约
等皆有拜授其后尽为寿所杀任氏亦以忧愤死
寿妻阎氏略阳人阎彧之族女也一云天水人以汉
兴元年立为皇后阎氏无子寿纳李凤女生势及广
阎氏子之势后嗣位尊为皇太后署广为大将军封
汉王
后凉录吕光妻石氏略阳氐人也初光之征西域留
石氏于仇池麟嘉元年光僭称凉王于姑臧石氏与
子绍及弟德世来自仇池光乃迎于城东遂册立为
王后纂后篡位尊为王太后
北凉录沮渠蒙逊母车氏不知何许人以蒙逊元始
元年立为王太后既而寝疾蒙逊升南景门散钱以
赐百姓因下书曰孤庶凭祖庙之灵乾坤之佑济否
剥之运会拯遗黎之荼蓼上望扫清氛秽下冀保宁
家福而太后不豫涉岁弥增将刑戮有滥众有怨乎
赋役繁重时不堪乎群望不洁神所谴乎内省诸身
未知罪之攸在可大赦殊死已下俄而车氏卒蒙逊
哀毁过礼
杜阳杂编宣宗在藩邸忽一日不豫神光满身南面
独语如对百寮郑太后惶恐虑左右有以此事告者
遂奏文宗云上心疾
十国春秋吴太妃史氏家世齐鲁或云雁门史建瑭
族姑也唐僖宗时太祖杨行密纳之生烈祖渥高祖
隆演已而封武昌郡君烈祖嗣王位尊为太夫人及
纪祥之变严可求假太夫人教令诸将宜无负杨氏
高祖遂得立未几徐温暴张颢□君罪诣西宫白其
事太夫人恐惧泣曰吾儿幼冲祸乱如此愿保百口
归庐州公之惠也温曰颢□逆不可不诛太夫人宜
自安武义元年尊为太妃无何薨
太后王氏睿帝溥其所出也武义二年六月睿帝即
王位尊为太妃未几称帝尊为皇太后干元二年八
月殂
南唐元敬皇后宋氏小名福金父韫江夏人后幼流
离乱兵中归升州刺史王戎烈祖李升娶戎女后为
媵得幸生元宗景顺妃早死义祖命烈祖礼为继室
封广平郡君进晋国君天祚二年烈祖为齐王封王
妃俄受禅立为后升元末烈祖晏驾中书侍郎孙晟
惧魏岑冯延已延鲁以东宫旧僚用事欲称遗诏奉
后临朝听政后不许曰此武后故事吾岂为之元宗
即位尊为皇太后每元宗来朝惟劳其良苦而已无
一言及于治理曰妇人预外事非国之福也保大三
年十月殂祔葬永陵谥元敬
光穆皇后锺氏父泰章事吴为义祖裨将以计杀张
颢有功义祖命以泰章次女配元宗景即后也义祖
初见叹曰非此儿不敌此女始封县君累加国夫人
升元中封齐王妃元宗即位立为皇后后主煜嗣立
为太后以父名改称圣尊后后寝疾后主朝夕侍侧
衣不解带药必亲尝乃进干德三年十月殂是日雨
沙于金陵后主毁瘠骨立杖而后起哀动左右祔葬
顺陵谥光穆
五代史前蜀王建卒衍立建正室周氏号昭圣皇后
后建数日而卒衍因尊其母徐氏为皇太后后妹淑
妃为皇太妃太后太妃以教令卖官自刺史以下每
一官阙必数人并争而入钱多者得之通都大邑起
邸店以夺民利
十国春秋前蜀顺圣皇太后徐氏唐眉州刺史徐耕
女也耕二女皆国色长女即太后太后事高祖建为
贤妃与妹淑妃皆以色进专房用事太子元膺死高
祖以雅王宗辂类已信王宗杰才敏拟择一人立之
而贤妃欲立其子郑王衍使宦官唐文扆讽宰相张
格复赞成之后主遂得立及嗣皇帝位尊贤妃为顺
圣皇太后淑妃为翊圣皇太妃太后太妃各出教令
卖官自刺令以下每一官阙必数人并争而入钱多
者得之又日挟后主游戏贵臣之家或周览近郡名
胜如丈人观金华宫三学山诸地饮酒赋诗所费不
赀常游青城山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望之若仙
后主自作甘州曲以述其状卒用是败唐师入汉州
后主驰驿召唐臣李严引太后见之且以为托已而
归唐唐庄宗遣向延嗣族诛王氏于秦川驿太后临
刑呼曰吾儿以一国迎降反以为戮信义俱弃吾知
尔祸不旋踵矣
翊圣皇太妃徐氏耕次女也高祖时进位淑妃宫中
称为花蕊夫人亦曰小徐妃光天元年夏六月尊为
皇太妃咸康元年随后主降唐明年李继曮部送入
洛行至天回驿太妃与太后赋诗凄惋不可听闻已
而秦川之祸与太后同毕命焉
幸蜀记天回驿太后太妃各赋诗太后诗曰周游灵
境散幽情千里江山蹔得行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
金翠入龟城太妃诗曰翠驿江亭近玉京梦魂犹是
在青城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衍至青城住旬日设醮祈福太妃太后谒建铸像及
丈人观元都观金华宫景山各有唱和诗刻于石次
至彭州汤平化汉州三学山晚看圣灯亦各赋诗曰
四至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十国春秋闽太后黄氏泉州人故威武节度推官滔
之族女父讷裕官工部侍郎太祖王审知聘为侧室
惠宗鏻其所出也唐明宗封鲁国夫人惠宗贡白金
五十铤以谢龙启初尊为皇太后二年十一月癸丑
惠宗谒黄氏家庙田铺缇锦木被彩缯因名里曰锦
里驿曰锦田居曰锦第溪曰锦溪墓院曰锦溪院是
役也惠宗命镌书于灵秀山曰凡登山有道徐行则
不困措足平稳之地则不跌又太后族子克家言地
滨海遇秋日辄如城郭之冬惠宗因命沿海屋瓦悉
得粘土其加厚太后家如此薛文杰之死太后与有
力焉通文元年尊为太皇太后
后蜀太后李氏太原人故唐庄宗嫔御也庄宗以赐
高祖孟知祥一日梦大星坠于怀告于琼华长公主
长公主即高祖皇后也谓太后曰婢有福相当生贵
子遂常令知府舍未几生后主昶为人明辨知大体
初封夫人明德元年进封贵妃后主践阼尊为皇太
后太后累从征伐备历艰难由是性尚慈俭居恒戒
后主以固福寿为务后主初年颇遵行之广政末典
兵者多非其人太后谓后主曰吾昔见庄宗跨河与
梁战及先帝在并州捍契丹人蜀定两川诸将非有
大功无得主兵故士卒畏服今王昭远出自□养伊
审征韩保贞赵崇韬皆膏粱乳臭子素不习兵徒以
旧恩置于人上平时谁敢言者仓卒遇疆□有事安
能御大敌乎以吾观之惟高彦俦太原旧人秉心忠
实多所经练终不负汝自余无足任者后主不能从
及归宋太祖盛加优礼赐御衣一袭金器三百两银
器一千两绢一千段绵被毡褥等物称是诏书呼为
国母以禁轝肩至宫庭命宫嫔扶掖亲酌酒劳之曰
母善自爱无戚戚思蜀他日当送母归太后曰妾家
本太原倘得还故乡不胜大愿是时北汉尚在太祖
大喜曰俟平刘钧当如母愿后主之殁也太后不哭
以酒酹地祝曰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
忍死者以汝在也吾今何用生为因不食而死宋太
祖闻而伤之赙赠加等令鸿胪卿范禹偁护丧事同
后主葬于洛阳太后在成都时常梦宫中卫圣龙神
乞出居宫外太后命引像置圆觉寺人皆谓非吉兆
至国亡乃验
辽史耶律屋质传会同间屋质为惕隐太宗崩诸大
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军
次潢河横渡隔岸相拒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
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
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
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为今之计莫若
以言和解必有成否即宜速战以决胜负然人心一
摇国祸不浅惟太后裁察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
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
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曰谁可遣者对曰太后不疑臣臣请往万一永
康王见听庙社之福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帝遣
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
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
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
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
者无□类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左右闻者失色帝
良久问曰若何而和屋质对曰与太后相见各纾忿
恚和之不难不然决战非晚帝然之遂遣海思诣太
后约和往返数日议乃定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
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与
大王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屋质
借谒者筹执之谓太后曰昔人皇王在何故立嗣圣
太后曰立嗣圣者太祖遗旨又曰大王何故擅立不
禀尊亲帝曰人皇王当立而不立所以去之屋质正
色曰人皇王舍父母之国而奔唐子道当如是耶大
王见太后不少逊谢惟怨是寻太后牵于偏爱托先
帝遗命妄授神器如此何敢望和当速交战掷筹而
退太后泣曰向太祖遭诸弟乱天下荼毒疮痍未复
庸可再乎乃索筹一帝曰父不为而子为又谁咎也
亦取筹而执左右感激大恸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
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
复何疑李胡厉声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曰礼有
世嫡不传诸弟昔嗣圣之立尚以为非况公暴戾残
忍人多怨讟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太后
顾李胡曰汝亦闻此言乎汝实自为之乃许立永康
帝谓屋质曰汝与朕属尤近何反助太后屋质对曰
臣以社稷至重不可轻付故如是耳上喜其忠
涑水记闻太祖之自陈桥还也太夫人杜氏夫人王
氏方设斋于定力院闻变王夫人惧杜太夫人曰吾
儿平生奇异人皆言当极贵何忧也言笑自若太祖
即位是月契丹与汉兵皆退
笔录干兴初先帝遗制皇太后权及军国重事其听
断仪式久而未定宰相丁谓欲每议大政则皇太后
坐后殿朝执政朔望则皇帝坐前殿朝群臣其余庶
务独令入内押班雷允恭禁中附奏传命于中书机
密院平决之众皆以为不可时上下隔绝中外惴恐
俄而擅移山陵皇堂事觉丁遂罢去始采用东汉故
事上在左母后在右同殿垂帘坐中书密院而下以
次奏事如仪自是群情乃安迄明道末自是不改其
制
老学庵笔记慈圣曹太后工飞白盖习观昭陵落笔
也先人旧藏一美字径二尺许笔势飞动用慈寿宫
宝今不知何在矣
渑水燕谈录真宗晏驾二府受遗制辅立仁宗及皇
太后权听断军国事宰相丁谓欲去权字王沂公时
参大政独报之曰皇帝冲年太后临朝斯非国家常
典称权犹足示后况言犹在耳何可改也谓深感其
言权字遂不敢去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为秘阁校理天圣七年章献太
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
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
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太后崩
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太后受
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
宗道传宗道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章献太后
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
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
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
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日夫
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
薛奎传奎迁尚书礼部侍郎太后谒太庙欲被服天
子衮冕奎曰必御此若何为拜力陈其不可终不见
听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
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
先帝于地下帝悟卒以后服敛
李迪传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
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仁宗即位太后预政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团练副使寻起秘书监复兵
部侍郎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
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
以为何如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
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王曾传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
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钱惟演后戚也曾密
语惟演曰太子幼非宫中不能立加恩太子则太子
安太子安所以安刘氏也惟演以为然因以白后帝
崩曾奉命入殿庐草遗诏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
权听断军国大事丁谓入去权字曾曰皇帝冲年太
后临朝斯已国家否运称权犹足示后且增减制书
有法表则之地先欲乱之邪遂不敢去仁宗立迁礼
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
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
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排雷允恭传
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
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
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曹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
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
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
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供张便殿太后左右
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
晏殊传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
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
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
遂定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
官后服对
吕夷简传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
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
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
帝者宜莫若此也
东轩笔录李太后始入掖廷纔十余岁惟有一弟甫
七岁太后临别手结刻丝鞶囊与之拍其背泣曰汝
虽沦落颠沛不可弃此囊异时我若遭遇必访汝以
此为物色也言讫不胜呜咽而去后其弟佣于凿纸
钱家然常以囊悬于胸臆间未尝斯须去身也一日
苦下痢势将不救为纸家弃于道左有入内院子者
见而怜之收养于家怪其衣服百结而胸悬鞶囊因
问之具以告院子者惄然惊异盖尝受旨于太后令
物色访其弟也复问其姓氏小字世系甚悉遂解其
囊明日院子持入示太后及具道本末是时太后封
宸妃时真宗已生仁宗皇帝矣闻之悲喜遽以其事
白真宗遂官之为右班殿直即所谓李用和也及仁
宗立太后上仙谥曰章懿召用和擢以显官后至殿
前都指挥使领节钺赠陇西郡王世所谓李国舅者
是也
曲洧旧闻慈圣后识虑过人远甚仁宗一夕饮酒温
成合中极欢而酒告竭夜漏向晨矣求酒不已慈圣
云此间亦无有左右曰酒尚有而云无何也答曰上
饮欢必过度万一以过度而致疾归咎于我我何以
自明翌日果服药言者乃叹服
闻见后录文思院奉上之私无物不具宣仁后同听
政九年不取一物
石林燕语明肃太后上徽号初欲御天安殿即今大
庆也王沂公争之乃改御文德殿元佑初宣仁太后
受册有司援文德故事为请宣仁不许令学士院降
诏苏子瞻当制颇斥天圣之制犹以御文德为非是
既进本宣仁批出曰如此是彰先姑之失可别作一
意但言吾德薄不敢比方前人闻者无不畏服是岁
册礼止御崇政殿
漫笑录熙宁中上元宣仁太后御楼观灯召外族悉
集楼前神宗皇帝数遣黄门禀曰外家有合推恩乞
疏示姓名即降处分宣仁答曰此自有处不烦圣
明日上问何以处之宣仁答曰大者各与绢二匹小
者分与乳糖狮子二个内外皆叹仰后德为不可及
也
曲洧旧闻裕陵弥留之际宣仁呼小黄门出红罗密
谕之曰汝见郡王身材长短大小乎持以归家制袍
一领见我亲分付勿令人知也后数日哲宗于梓宫
前即位左右进袍皆长大不可御近侍以不素备皆
仓皇失色宣仁遣宫嫔取以授之或曰小黄门即邵
成章也岐邸之谤大喧成章不平之尝明此事于巨
珰巨珰呵之曰无妄言灭尔族也
宣仁同听政日以内外臣僚所上章疏令御药院缮
写各为一大册用黄绫装背标题姓名置在哲宗御
座左右欲其时时省览或曰此事出于帘帏独断外
廷初不知也予见故族大家子弟往往皆能言之
续湘山野录明肃太后欲谒太庙诏礼官草仪时学
臣皆以周官后服进议佞者密请曰陛下垂帘听大
政号两宫尊称山呼及舆御皆王者制度入太室岂
当以后服见祖宗邪遂下诏服衮冕谏疏交上复宰
臣执议俱不之听不得已将诞告赖薛简肃公以关
右人语气明直不文其谈帘外口奏曰陛下大谒之
日还作汉儿拜邪女儿拜邪明肃无答是夕报罢
范文正公仲淹为右司谏章献刘太后听政忽遣一
巨珰谕之曰今后凡有大号令不须执拗三五年为
一宰相不难致公觉其言甘必有所谓寻果将诞告
冬至日大会前殿仁宗率群臣为寿有司将具公疏
曰臣闻王者尊称仪法配天故所以齿辂马践□刍
尚皆有谏况屈万乘之重冕旒行北面之礼乎此乃
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也陛下果欲为大宫
履长之贺于闱掖以家人承颜之礼行之可也抑又
慈庆之容御轩陛使百官瞻奉于礼不顺事遂已又
独衔乞皇太后还政疏曰陛下拥扶圣躬听断大政
日月持久今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发握干纲而
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岂若保庆寿于长乐卷收
大权还之真主以享天下之养
谈圃曹后称制日韩琦欲还政天子而御宝在太后
合皇帝行幸即随驾琦因请具素仗祈雨比乘舆还
御宝更不入太后合即于帘前具述皇帝圣德都人
瞻仰无不欢慰且言天下事久烦圣虑太后怒曰教
做也由相公不教做也由相公琦独立帘外不去及
得一言有允意即再拜驾起遂促仪鸾司折帘上自
此亲政
甲申杂记元佑中册孟后议备六礼议成皇太后于
文德殿垂帘发册子由招余托密语吕微仲余曰公
为中执法私通意宰相可乎子由曰此国事若露章
陈之恐坏事耳余遂造相府方语苏中丞有少意俾
白相公微仲色甚厉曰某忝位宰相岂可与中丞通
私意余曰国事也若露章恐坏国事后意恐不能甘
也乃曰何事苏以文德天子正衙殿母后坐而发册
此事不可启微仲曰奈何余曰崇政可乎微仲曰容
密启既而因奏事微仲留白文德殿正衙殿也居常
太皇太后惟事谦抑若只御崇政殿益所以示盛德
也宣仁曰亦何必就崇政只就本殿发册可也明日
诏下止遣内谒者传命大臣于内东门承旨持节成
礼二公防微杜渐之意宣仁谦冲之德时无知者
避暑漫抄宣政宫中用龙涎沉脑屑和蜡为烛两行
列数百枝艳明而香溢钧天所无也南渡后久绝此
惟太后回銮沙漠复值称寿上极天下之养用宣政
故事然仅列数十炬太后阳若不闻上奉□问此烛
颇惬圣意否后曰尔爹爹每夜常设数百枝诸阁亦
然上因后起更衣微谓宪圣曰如何比得爹爹之富
贵
贵耳录徽宗北狩有谍者持一黄中单来御书云赵
岐注孟子付黄潜善诸人审思之孟即瑶华太后赵
即康王高宗由是中兴载泣血录
清波杂志碧云騢者□马也庄宪太后临朝初赐荆
王王恶其旋毛太后知之曰旋毛能害人也吾不信
留以备上闲为御马第一以其吻肉色碧如霞片故
云
老学庵笔记曾子宣丞相尝排蔡京于钦圣太后帘
前太后不以为然曾公论不已太后曰且耐辛苦盖
禁中语欲遣之使退则曰耐辛苦也京已出太原复
留
宋史五行志绍兴元年四月庚辰阆州有狂僧衰绖
哭于郡谯门曰今日佛下世且言且哭实隆佑太后
上仙日云阆距行都万里逾月而遗诏至
西湖志余绍兴间和议成显仁后韦氏自北漠将还
钦宗挽其轮泣曰□与吾同归得为太乙宫主足矣
他无望于九哥也后不能却为之誓曰吾此归苟不
迎若者有瞽吾目乃升车归见高宗殊无迎复意后
为之怃然两目俱盲有道士应募入疗金针一拨左
翳脱然后大喜请疗其右报当不赀道士笑曰后以
一目视之矣以一目存誓可也后惕然起拜曰吾师
圣人也知吾之隐设几而留谢之皆不答谩曰太后
不相忘略修灵泉县朱仙观足矣倏忽不见遂命成
都帅王刚中修朱仙观图其形俨然当日道士也
有医官王继先者以显仁太后初御慈宁宫春秋高
每违豫服其药随愈赖是优游东朝享康宁之福几
二十稔克副高宗事亲之孝继先之功也故恩礼特
异官至正任承宣已而继先恃宠席势威福自己所
为有不可于众而举朝附阿之不暇至有称门生者
后太后上仙继先自是眷遇日衰
宪圣吴太后初不以色幸自南渡以来至为天下母
率鱼贯以进常以疾辞思陵念其久限勤劳每欲正
六宫之位属以太后远在沙漠不敢举行上尝语之
曰极知汝相同劳苦反与后进者齿朕甚有愧候姐
姐归尔其迁矣宪圣再拜谢曰大姐姐远处北方臣
妾阙于定省每遇天日晴美赏花宴集纔一思之泪
从肠下臣妾诚梦不到此上亦泣下数行愈以后为
贤暨太后回銮以向尝与宪圣均为徽宗左右徽宗
以宪圣赐上恐宪圣记微时事故无援立之意上侍
太后拜而有请曰德妃吴氏服劳滋久外廷之议谓
其宜主中馈令取姐姐教旨太后阳语上曰这事由
在尔上遂批付外廷曰朕奉太后之命德妃吴氏可
立为后遂开拥佑三朝之功云
寿仁后惑日者之言有厄于椒殿别筑精室居之道
妆事佛病革而终袆翟不得周身长御欲迁之椒殿
会有怨后者持钥不启曰承谁命舁此相与舁归
仪及半途讹传曰风皇至矣皆委之而走时光宗见
祟恍惚内中以风皇目之久之知讹传方有再至者
乃为烈日所暴体色黝然变矣置之大寝宫人无计
致鲍鱼于地又以莲香数十饼乱其臭洎事闻于外
梓人进椑将有小白之泚葬赤山邢氏之侧不久雷
震毁败人共快云
三朝野史四月初八日谢太后寿崇节初九日度宗
干会节贾似道命司封郎中黄蜕作致语中有一联
云圣母神子万寿无疆亦万寿无疆昨日今朝一佛
出世又一佛出世满朝缙绅皆喜之
金史宣宗皇后王氏传哀宗释服将禘飨太庙先期
有司奏冕服成上请仁圣慈圣两宫太后御内殿因
试衣之以见两宫大悦上更便服奉觞为两宫寿仁
圣太后谕上曰祖宗初取天下甚不易何时使四方
承平百姓安乐天子服此法服于中都祖庙行禘飨
乎上曰阿婆有此意臣亦何曾忘慈圣太后亦曰恒
有此心则见此当有期矣遂酌酒为上寿各欢然而
罢
明惠王皇后传一日宫中就食尚器有玉楪三一
奉太后二奉帝及宫中荆王母真妃庞氏以玛瑙器
进食后见之怒召主者责曰谁令汝妄生分别荆王
母岂卑我儿妇耶非饮食细故已令有司杖杀汝矣
是后宫中奉真妃有加
或告荆王谋不轨者下狱议已决帝言于后后曰汝
止一兄奈何以谗言欲害之章宗杀伯与叔享年不
永皇嗣又绝何为欲效之耶趣赦出使来见我移时
不至吾不见汝矣帝起后立待王至涕泣慰抚之
哀宗甚宠一宫人欲立为后后恶其微贱固命出之
上不得已命放之出宫语使者曰尔出东华门不计
何人首遇者即赐之于是遇一贩缯者遂赐为妻
海陵嫡母徒单氏传尝诫诸侄曰皇帝以我故乃推
恩外家当尽忠图报勿谓小善为无益而弗为小恶
为无伤而弗去毋藉吾之贵辄肆非违以干国家常
宪一日妹并国夫人嫂泾国夫人等侍侧因谕之曰
尔家累素重且非丰厚宜节约财用勿以吾为可恃
吾受天下之养岂有所私积哉况财用者天下之财
用也吾终不能多取以富尔之私室
家人有以玉盂进者却之且曰贵异物而殚财用非
我所欲也况我之赐予有度今尔以此为献何以自
给徒费汝财我实无用后勿复尔
海陵母大氏传三年正月十六日海陵生日宴宗室
百官于武德殿大氏欢甚饮尽醉明日海陵使中使
奏曰太后春秋高常日饮酒不过数杯昨见饮酒沉
醉儿为天子固可乐若圣体不和则子心不安其乐
安在至乐在心不在酒也及迁中都永寿宫独留上
京大氏常以为言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二年二月甲寅燕铁木儿言赛
因怯列木丁英宗时尝献宝货于昭献元圣太后议
给价钞十二万锭故相拜住奏酬七万锭未给泰定
间以盐引万六百六十道折钞给之今有司以诏书
夺之还官臣等议以为宝货太后既已用之以盐引
还之为宜从之
徽仁裕圣皇后传后院官有受献浙西田七百顷籍
于位下太后曰我寡居妇人衣食自有余况江南率
土皆国家所有我曷敢私之即命中书省尽易院官
之受献者
后之弟欲因后求官后语之曰若欲求官邪汝自为
之勿以累我也其后弟果被黜人皆服后之先见
经济汇编元成宗为太后建寺五台山司程陆信等
董其役驱迫民夫数千冒险入山谷伐木运石死者
万余人河东廉访使王忱乘太后幸五台山因言建
寺本以福民今福未及而害已甚恐非朝廷意也太
后闻之为减其役仍赐恤死者之家
大政纪大学士杨士奇独对上以太后记忆仁宗品
题大臣语谕之曰前日陵上汝等谒太后退太后为
朕言皇考往年在宫中谈汝等姓名及行事甚熟太
后悉能记忆其间才学孰优孰劣孰肯任事不任事
皆有讥评言辅虽武臣而达大义蹇重厚小心但多
思而少断汝等持正言不避忤意议事之际先帝素
不乐汝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尝有一二事之失先帝
甚悔不从汝言太后又谓朕曰凡正直之言尔不可
以为忤而不从谨之谨之士奇对曰太后之盛德仁
宗皇帝之盛德也愿陛下常奉圣训
孙太后太夫人董氏寿方九十兄弟五人长荫会昌
侯次皆高品子孙数十人皆爵禄之左右又有为其
次兄求升者一日上谓贤曰外戚孙氏一门亦足矣
复希恩泽以为慰太后之心不知太后正不以此为
慰比者授其子弟官时请于太后数次方允且不乐
者累日曰有何功于国家滥授禄秩如此物盛必衰
一旦有干国宪吾则不能救今若闻此必见怒矣贤
曰此足以见太后盛德因问祖宗以来外戚不与政
向为侯者与政不审太后知乎上曰太后正不乐此
初为内廷近侍惑以关防之说至今犹悔贤曰此尢
足以见太后之高但侯为人淳谨后不可为例耳上
曰然
上召大学士李贤曰朕负荷天地之重五更二点起
至晚而休若母后处每日一朝有命则两日一朝隆
冬盛暑则五日一朝今左右乃曰何乃自劳如此贤
曰自古贤君修德勤政莫不皆然今陛下敬天敬祖
宗孝母后亲揽政务则修德勤政之事备矣臣愿陛
下持此不衰坚如金石可以驯至夫尧舜之道而为
尧舜之君矣
名山藏开圣记嘉靖九年以兴献太后所著女训与
高皇后传文皇后内训颁布天下令翰林官撮诗书
关内教者撰为诗言诵咏之宫中而后四布中外以
兴天下之内教
春明梦余录万历三年日讲毕上命中使捧皇太后
御书示辅臣言圣母在宫中惟观书史课宫人俱读
书写字张居正曰此圣母爱不忘劳端身教也因劝
上勉力问学上曰先生言是朕当勉之
皇太后部杂录
东京梦华录皇太后皇后出乘者谓之舆比檐子稍
增广花样皆龙前后檐皆剪□仪仗与驾出相似而
少仍无驾头警跸耳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
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所在以至
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余命妇王宫士
庶通乘坐车子如檐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
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约七八尺独牛
驾之亦可假赁
鼠璞今以太后为东朝□用叔孙通传惠帝东朝长
乐事然颜延年诗曰君彼东朝金昭玉粹东朝则太
子朝也今以太子为东宫盖用班彪传东宫初建事
然成帝报许后曰皇后其孝东宫毋阙朔望东宫则
太后宫也此皆随地以言初无定论后世以东朝为
太后以东宫为太子可谓拘泥
退朝录近朝皇太后皇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
印皇后之印故事二宫立各有宫名长秋长乐长信
之类是也宜以宫名为文至尊之位亦不合用印当
云某宫之宝
职略明道初以仁宗母顺容李氏为宸妃宸妃之号
惟此一见焉干兴末仁宗即位尊淑妃杨氏为皇太
妃元丰末哲宗即位尊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太妃之
号前后再见焉
石林燕语唐初制令惟皇太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
今循用之盖自唐始也
琅琊漫抄北京功德寺后宫像设工而丽僧云正统
时张太后尝幸此三宿乃返英庙尚幼从之游宫殿
别寝皆具太监王振以为后妃游幸佛寺非盛典也
乃密造此佛既成请英庙进言于太后曰母后大德
子无以报已命装佛一堂请致功德寺后宫以酬厚
恩太后大喜许之复命中书舍人写金字藏经置东
西房自是太后以佛及经在不可就寝遂不复出幸
当时名臣尚多而使宦者为此可叹也
续文献通考理宗仁懿皇后萧氏道宗时太叔重元
与其子涅鲁古谋反太后亲督战士擒之按辽后妃
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如应天之奋击
乙室韦承天之御戎澶渊仁懿之亲破重元皆古所
未有也
菽园杂录尚书钱文通公谱略云夺门报功领重赏
者甚众府君谓兵部尚书陈公汝言曰今日封侯封
伯皆是矣独一人未封汝言问谁府君曰富时非奉
皇太后手诏则曹石二公焉敢提兵入禁盍以迎复
之功归诸皇太后请上尊号明日汝言入奏英宗皇
帝即命择日上烈圣慈寿皇太后尊号愚谓子为天
子以天下养苟欲致隆于尊亲揆之以礼何所不可
但论功耶使皇太后无手诏之功尊号当不上耶文
通之言未为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