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太皇太后部汇考一

  汉

文帝后七年六月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

氏曰太皇太后

按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按高祖薄姬传姬文帝母

也父吴人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生文帝

立为代王为代太后代王为皇帝尊太后为皇太后

太后早失父其奉太后外家魏氏有力乃召复魏氏

赏赐各以亲疏受之薄氏侯者一人太后后文帝二

岁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因吕后不合葬长陵故特

自起陵近文帝

景帝后三年正月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

氏曰太皇太后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孝文窦皇后传后景帝

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生景帝文帝立数

月公卿请立太子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

后景帝立皇后为皇太后乃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

先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时太后从昆弟

子窦婴任侠喜士为大将军破吴楚封魏其侯窦氏

侯者凡三人

武帝建元二年太皇太后杀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

王臧

按汉书武帝本纪建元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

坐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

应劭曰礼妇人不与政事时帝已自躬省万机王

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

因欲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杀之

建元六年夏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孝文窦皇后传窦太后

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太后后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

财物赐长公主嫖

师古曰东宫太后所居

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按汉书元帝本纪云云 按孝昭上官皇后传后祖

父桀陇西上邽人也桀子安有女即霍光外孙诏召

安女入为倢月余遂立为皇后后立十岁而昭帝

崩后年十四五云昌邑王贺征即位尊皇后为皇太

后光与太后共废王贺立孝宣帝宣帝即位为太皇

太后

元帝建昭二年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按汉书元帝本纪云云 按孝昭上官皇后传太皇

太后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葬平陵

竟宁元年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

后曰太皇太后

按汉书成帝本纪云云 按孝宣王皇后传后父奉

光自沛徙长陵有女年十余岁每当适人所当适辄

死故久不行及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稍进为倢霍

皇后废上怜许太子早失母几为霍氏所害于是选

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倢为皇后令母养

太子立十六年元帝即位为皇太后元帝崩成帝即

位为太皇太后时成帝母亦姓王氏故世号太皇太

后为□成太后

成帝永始元年八月丁丑太皇太后王氏崩

按汉书成帝本纪云云 按孝宣王皇后传□成太

后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余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

称东园

绥和二年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按哀帝本纪绥和二年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

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大赦天下太皇太后诏

尊定陶恭王为恭皇

哀帝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

以赋贫民

按汉书哀帝本纪云云

建平二年尊傅太后为帝太太后称永信宫

按汉书哀帝本纪建平二年夏四月诏曰汉家之制

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

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 按师丹传哀帝

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

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恭王

为称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

阳夫人所子

师古曰庄襄王始皇之父也华阳夫

人孝文王之夫人也子谓养以为子也

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

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

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此喻

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

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

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帝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

丁后为共皇后郎中令泠□黄门郎犹等复奏言

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藩国之名

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

师古曰皇者至尊之号其服御

宜皆副称之也)

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

师古曰谓詹事

太仆少府等官

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

如犹言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故尊卑之

礼明则人伦之序正人伦之序正则乾坤得其位而

阴阳顺其节人主与万民俱蒙佑福尊卑者所以正

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

陶共皇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

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

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礼父为士子为

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无爵父之义尊父

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

其父母□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圣恩深

远故为共皇立后奉承祭祀令共皇长为一国太祖

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

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

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

尽当毁空去一国泰祖不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

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浸不合上意数

月上用朱博议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

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又为共皇立庙京师

仪如孝元皇帝

按文献通考哀帝立尊赵后为皇太后赵氏侯者二

人哀帝为太子颇得赵太后力傅太后恩赵太后赵

太后亦归心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哀帝崩王莽

白太后太后诏有司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

姊弟专□残灭继祀以危宗庙贬为孝成皇后徙北

宫后月余复诏废为庶人就其园自杀立十六年哀

帝既为太子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太后

哀帝

祖母

丁姬

帝母

十日一至太子家成帝曰太子承正统共养陛

下不得复顾私亲王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

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于是令傅太后得至太

子家丁姬以不小养太子独不得哀帝即位王太后

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后下诏尊定陶

恭王为恭皇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

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后岁余下诏曰

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共皇之号不宜复

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姬为帝太后

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帝太后

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成帝赵

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二千石

傅氏侯者六人

元寿元年正月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

按汉书哀帝本纪云云 按傅昭仪传傅太后既尊

后尤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

后并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杀元寿元年

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

元寿二年太皇太后王氏策立中山王衎太皇太后

临朝大司马莽秉政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太皇太后

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贤即日

自杀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谒高庙大赦天下

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

以听于莽 按元后传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

为大司马与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为平帝帝

九岁常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于莽莽颛威福

平帝元始元年太皇太后赈赡贫民又夺傅丁二太

后玺绶以民礼改葬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元年六月太皇太后省所食

汤沐邑十县属大司农常别计其租入以赡贫民

按师丹传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

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绶更以民葬之定陶

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自称新皇帝更号太皇太后

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按汉书王元后传元始五年冬平帝崩无子莽征宣

帝元孙选最少者广戚侯子刘婴年二岁托以卜相

为最吉乃风公卿奏请立婴为孺子令宰衡安汉公

莽践祚居摄如周公傅成王故事太后不以为可力

不能禁于是莽遂为摄皇帝改元称制焉俄而宗室

安众侯刘崇及东郡太守翟义等恶之更举兵欲诛

莽太后闻之曰人心不相远也我虽妇人亦知莽必

以是自危不可其后莽遂以符命自立为真皇帝先

奉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惊初汉高祖入咸阳至

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

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以孺子未立玺藏长乐宫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

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太后雅爱信之

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

族蒙汉家力□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

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

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

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

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

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

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

耶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

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知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

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

纵众乐莽又欲改太后汉家旧号易其玺绶恐不见

听而莽□属王□欲莽上书言皇天废去汉而命

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称尊号当随汉废以奉天命

莽乃车驾至东宫亲以其书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

也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当诛于是冠军张永献

符命铜璧文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莽乃下诏曰予视群公咸曰休哉其文字非刻非画

厥性自然予伏念皇天命予为子更命太皇太后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室故交代之际信于汉

氏哀帝之代世传行诏筹为西王母共具之祥当为

历代为母昭然着明予祇畏天命敢不钦承谨以令

月吉日亲率群公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玺绂以当

顺天心光于四海焉太后听许

  魏

文帝黄初七年夏五月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

后曰太皇太后

按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按武宣卞皇后传后琅邪

开阳人文帝母也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建安

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二十四年拜为皇后文

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祚尊后曰皇太后称

永寿宫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

太和四年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秋七月武宣卞后

祔葬于高陵

按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晋

安帝隆安元年尊皇太后李氏为太皇太后

按晋书安帝本纪太元二十一年九月辛酉太子即

皇帝位隆安元年二月甲寅尊皇太后李氏为太皇

太后 按孝武文李太后传后号陵容本出微贱生

孝武帝及会稽文考王鄱阳长公主孝武初即位尊

为淑妃太元三年进为贵人九年又进为夫人十二

年加为皇太妃仪服一同太后十九年尊为皇太后

安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隆安四年秋七月壬子太皇太后李氏崩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礼志隆安四年孝武太

皇太后李氏崩疑所服尚书左仆射何澄右仆射王

雅尚书车引孔安国祠部郎徐广议太皇太后名位

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

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政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昭公

服三年之丧子于父母之所生体尊义重且礼祖不

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

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永安皇后无

服但一举哀百官亦一□诏可

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帝崩李太后制三年之服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宋书礼志云云

  宋

武帝永初三年少帝即位尊萧太后为太皇太后

按宋书少帝本纪永初三年五月癸亥太子即皇帝

位大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按孝懿萧皇后传

后讳文寿兰陵人也孝穆后殂帝聘后为继室高祖

为宋王加太妃之号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

太后未尝失时刻少帝即位加崇曰太皇太后

少帝景平元年二月丁丑太皇太后崩

按宋书少帝本纪云云 按孝懿萧皇后传景平元

年崩于显阳殿时年八十一遗令曰孝皇背世五十

余年古不祔葬且汉世帝后陵皆异处今可于茔域

之内别为一圹孝皇陵坟本用素门之礼与王者制

度奢俭不同妇人礼有所从可一遵往式乃开别圹

与兴宁合坟

孝武帝大明八年崇路太后为太皇太后寻崩诏齐

衰三月谥昭皇太后

按宋书废帝本纪大明八年闰五月庚申太子即皇

帝位秋七月庚戌崇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按文帝

路淑媛传淑媛讳惠男丹阳建康人也以色貌选入

后宫生孝武帝拜为淑媛上即位奉尊号曰皇太后

宫曰崇宪废帝即位号太皇太后太宗践祚号崇宪

太后初太宗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世祖尽心祗

事而太后抚爱亦笃及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有司奏曰夫德敷于内典章必远化覃于外徽号宜

宣伏惟皇太后懿圣自天母仪允着义明八远道变

九围圣明登御景祚攸改皇太后宜即前号别居外

宫诏曰朕备丁艰罚蚤婴孤苦特蒙崇宪太后圣训

抚育昔在蕃阃常奉药膳中迫凶威抱怀莫遂今泰

运初启情典获申方欲亲奉晨昏尽欢闺禁不得如

所奏寻崩时年五十五迁殡东宫门题曰崇宪宫上

又诏曰朕幼集茶蓼夙凭德训龛虣定业实资仁范

恩着屯夷有兼常慕夫礼沿情施义循事立可特齐

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谥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东

南号曰修宁陵

  陈

文帝天康元年四月废帝即位尊皇太后章氏为太

皇太后

按陈书废帝本纪天康元年四月癸酉太子即皇帝

位五月乙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按高祖宣皇

后章氏传后讳要儿吴兴乌程人也高祖先娶同郡

钱仲芳女早卒后乃聘后及践祚立为皇后世祖即

位尊后为皇太后废帝即位尊后为太皇太后

废帝光大二年太皇太后章氏黜废帝为临海王以

宣帝嗣位

按陈书废帝本纪光大二年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

集群臣于朝堂令曰中军仪同镇北仪同镇右将军

护军将军八座卿士昔梁运季末海内沸腾天下苍

生殆无遗□高祖武皇帝拨乱反正膺图御箓重悬

三象还补二仪世祖文皇帝克嗣洪基光宣宝业惠

养中国绥宁外荒并战战兢兢劬劳缔构庶几鼎运

方隆殷夏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

凶淫居处谅暗固不哀戚嫔嫱丱角就馆相仍岂但

依车所纳是讥宗正衰绖生子得诮右师七百之祚

何凭三千之罪为大且费引金帛令充椒阃内府中

藏军备国储未盈□稔皆已空竭太傅亲承顾托镇

守宫闱遗诰绸缪义深垣屏而攒涂未御翌日无淹

仍遣刘师知殷不佞等显言排斥韩子高小竖轻佻

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元相虽持但除君侧

又以余孝顷密迩京师便相征召殃慝之咎凶徒自

擒宗社之灵妖氛是灭于是密诏华皎称兵上流国

祚忧惶几移丑类乃至要招远近□力巴湘支党纵

横寇扰黟歙又别□欧阳纥等攻逼衡州岭表纷纭

殊淹弦望岂止罪浮于昌邑非唯声丑于太和但贼

竖皆亡妖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掩抑而悖礼忘德

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昏慝无已张安国蕞尔凶狡穷

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

党贼皎妻吕舂徒为戮纳自奚宫藏诸永巷使其结

引亲旧规图戕祸荡主侯法喜等太傅麾下恒游府

朝啖以深利谋兴肘腋适又荡主孙泰等潜相连结

大有交通兵力殊强指期挻乱皇家有庆历数遐长

天诱其衷同然开发此诸文迹今以相示是而可忍

谁则不容祖宗基业将惧倾霣岂可复肃恭禋祀临

御兆民式稽故实宜在流放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

送还藩邸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齐圣广深二后锺

心三灵伫眷自前朝不愈任总邦家威惠相宣刑礼

兼设指挥啸□湘郢廓清辟地开疆荆益风靡若太

戊之承殷历中都之奉汉家校以功名曾何仿□且

地彰灵玺天表长彗布新除旧祯祥咸显文皇知子

之鉴事甚帝尧传弟之怀久符太伯今可还申曩志

崇立贤君方固宗祧载贞辰象中外宜依旧典奉迎

舆驾未亡人不幸属此殷忧不有崇替容危社稷何

以拜祠高寝归祔武园揽笔潸然兼怀悲庆是日出

居别第

  北魏

孝文帝承明元年六月壬申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临朝听政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按文成文明皇后传后

冯氏长乐信都人也父朗坐事诛后遂入宫高宗践

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承明元年尊为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

太和三年二月辛巳帝太皇太后幸代都温泉问民

疾苦鳏贫者以宫女妻之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五年夏四月己亥行幸方山建永固石室于山

上立碑于石室之庭又铭太皇太后终制于金册又

起鉴元殿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按文成文明皇后传高

祖诏曰朕以虚寡幼纂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欲

报之德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

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于是罢鹰师曹以其

地为报德佛寺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

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

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高祖乃

诏有司营造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

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石立碑颂太后功

太和七年秋七月丁丑帝太皇太后幸神渊池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太和十四年太皇太后崩帝定三年之丧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四年九月癸丑太皇太

后冯氏崩冬十月戊辰诏曰自丁荼苦奄逾晦朔仰

遵遗旨祖奠有期朕将亲侍龙舆奉诀陵隧诸常从

之具悉可停之其武卫之官防侍如法癸酉葬文明

太皇太后于永固陵甲戌车驾谒永固陵群臣固请

公除帝不许己卯车驾谒永固陵庚辰帝居庐引见

群僚于太和殿太尉东阳王丕等据权制固请帝引

古礼往复群臣乃止诏曰公卿屡依金册遗旨中代

权式请过葬即吉朕思遵往古终三年之制依礼既

虞卒哭二十一日授服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

不得独释于下故于朕之授服变从练礼已下复为

节降斟酌今古以制厥衷且取遗旨速除之一端粗

申罔极之巨痛癸未诏曰朕远遵古式欲终三年之

礼百辟群官据金册顾命将夺朕心从先朝之制朕

仰惟金册俯自推省取诸二衷不许众议以衰服过

期终四节之慕又奉圣训聿修诰旨不敢暗嘿自居

以旷机政庶不愆遗令之意差展哀慕之情普下州

镇长至三元绝吉庆之礼甲申车驾谒永固陵辛卯

诏曰群官以万机事重请求听政朕仰祗遗命亦思

无怠但哀慕缠绵心神迷塞未堪自力以亲政事近

侍先掌机衡者皆谋猷所寄且可任之如有疑事当

时与论决十有一月甲寅诏曰垂及至节感慕崩摧

凡在臣列谁不哽切内外职人先朝班次及诸方杂

客冬至之日尽听入临三品以上衰服者至夕复临

其余惟旦临而已其拜哭之节一依别议 按文成

文明皇后传初太后以高祖□于春秋乃作劝戒歌

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章文多不载太后立文宣

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太

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性

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径尺

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太后尝以体不安服

庵子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高

祖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自太后临朝

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

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

多有不闻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故杞道

德王遇张佑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王

睿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财帛千万亿计金

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李冲虽以器能受任亦由见

宠帷幄密加锡不可胜数后性严明假有宠待亦

无所纵左右纤介之愆动加捶楚多至百余少亦数

十然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是

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太后曾与高祖幸

灵泉池燕群臣及藩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

舞高祖帅群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

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太后外礼民望

元丕游明根等颁赐金帛舆马每至褒美睿等皆引

丕等参之以示无私又自以过失惧人议己小有疑

忌便见诛戮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至如李欣李

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

天下冤之十四年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其日有

雄雉集于太华殿高祖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

谥曰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于鉴

元殿诏曰尊旨从俭不申罔极之痛称情允礼仰损

俭训之德进退思维倍用崩感又山陵之节亦有成

命内则方丈外裁揜坎脱于孝子之心有所不尽者

室中可二丈坟不得过三十余步今以山陵万世所

仰复广为六十步辜负遗旨益以痛绝其幽房大小

棺椁质约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

不置此则遵先志从册令俱奉遗事而有从有违未

达者或以致怪梓宫之里元堂之内圣灵所凭是以

一一奉遵仰昭俭德其余外事有所不从以尽痛慕

之情其宣示远近着告群司上明俭诲之善下彰违

命之失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从服三司已下外臣

衰服者变服就练七品以下尽除即吉设祔祭于太

和殿公卿以下始亲公事高祖毁瘠绝酒肉不内御

者三年初高祖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豫

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

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犹存号万年堂云

按礼志魏自太祖至于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

皇后崩悉依汉魏既葬公除惟高祖太和十四年九

月癸丑文明太后崩将营山陵安定王休齐郡王简

咸阳王禧河南王干广陵王羽颍川王雍始平王勰

北海王详侍中太尉录尚书事东阳王丕侍中司徒

淮阳王尉元侍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尚书左仆

射平原王陆睿等率百寮诣阙表曰上灵不吊大行

太皇太后崩背溥天率土痛慕断绝伏惟陛下孝思

烝烝攀号罔极臣等闻先王制礼必有随世之变前

贤刱法亦务适时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文异致故

也三年之丧虽则自古然中代已后未之能行先朝

成式事在可准圣后终制刊之金册伏惟陛下至孝

发衷哀毁过礼欲依上古丧终三年诚协大舜孝慕

之德实非俯遵济世之道今虽中夏穆清庶邦康静

然万机事殷不可暂旷春秋烝尝事难废阙伏愿天

鉴抑至孝之深诚副亿兆之企望丧期礼数一从终

制则天下幸甚日月有期山陵将就请展安兆域以

备奉终之礼诏曰凶祸甫尔未忍所请休等又表曰

臣等闻五帝已前丧期无数三代相因礼制始立名

虽虚置行之者寡高宗徒有谅暗之言而无可遵之

式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之礼于是无改之

道或亏三年之丧有缺夫岂无至孝之君贤明之子

皆以理贵随时义存百姓是以君薨而即位不暇改

年逾月而即葬岂待同轨葬而即吉不必终丧此乃

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政术伏惟陛下

以至孝之性遭罔极之艰永慕崩号哀过虞舜诚是

万古之高德旷世之绝轨然天下至广万机至殷旷

之一朝庶政必滞又圣后终制已有成典宗社废礼

其事尤大伏愿天鉴抑哀毁之至诚思在予之深责

仰遵先志典册之文俯哀百辟元元之请诏曰自遭

祸罚慌惚如昨奉侍梓宫犹悕髣□山陵迁厝所未

忍闻十月休等又表曰臣等频烦上闻仰申诚款圣

慕惟远未垂昭亮伏读哀灼忧心如焚臣等闻承干

统极者宜以济世为务经纶天下者特以百姓为心

故万几在躬周康弗获申其慕汉文作戒孝景不得

终其礼此乃先代之成轨近世所不易伏惟太皇太

后睿圣渊识虑及始终明诰垂于典策遗训□于末

命聿修厥德圣人所重遵承先式臣子攸尚陛下虽

欲终上达之礼其如黎元何臣等不胜忧惧之诚敢

冒重陈乞垂听访以副亿兆之望诏曰仰寻遗旨俯

闻所奏信增号绝山陵可依典册如公卿所议衰服

之宜情所未忍别当备叙在心既葬休又表曰奉被

癸酉诏书述遗戒之旨昭违从之义遵俭葬之重式

称孝思之深诚伏读未周悲感交切日月有期山陵

即就伏惟陛下永慕崩号倍增摧绝臣等具位在官

与国休戚庇心之至不敢不陈咸以为天下之至尊

莫尊于王业皇极之至重莫重于万几至尊故不得

以常礼任己至重亦弗获以世典申情是以二汉已

降逮于魏晋葬不过逾月服不淹三旬良以叔世事

广礼随时变不可以无为之法行之于有为之辰文

质不同古今异制其来久矣自皇代革命多历年祀

四祖三宗相继纂业上承数代之故实俯副兆民之

企望岂伊不怀理宜然也文明太皇太后钦明稽古

圣思渊深所造终制事合世典送终之礼既明遗诰

之文载备奉而行之足以垂风百王轨仪万叶陛下

以至孝之诚哀毁过礼三御不充半溢昼夜不释绖

带永思缠绵灭性几及百姓所以忧惧失守臣等所

以肝脑涂地王者之尊躬行一日固可以感彻上灵

贯被幽显况今山陵告终

二字

咸毕自已淹月仍不

上练比之前世理为过矣愿陛下思大孝终始之义

愍亿兆悲惶之心抑思割哀遵奉终制以时即吉一

日万几则天下蒙恩率土仰赖谨依前式求定练日

以备祔禅之礼诏曰比当别叙在心既而帝引见太

尉丕及群臣等于太和殿前哭拜尽哀出幸思贤门

右诏尚书李冲宣旨于王等仰惟先后平日近集群

官共论政治平秩民务何图一旦祸酷奄锺独见公

卿言及丧事追惟荼毒五内崩摧丕对曰伏奉明诏

群情圯绝臣与元等不识古义以老朽之年历奉累

圣国家旧事颇所知闻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

讳之日惟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四祖三

宗因而无改世祖高宗臣所目见惟先帝升遐臣受

任长安不在侍送之列窃闻所传无异前式伏惟陛

下以至孝之性哀毁过礼伏闻所御三食不满半溢

臣等叩心绝气坐不安席愿暂抑至慕之情遵先朝

成事思金册遗令奉行前式无失旧典诏曰追惟慈

恩昊天罔极哀毁常事岂足关言既不能待没而朝

夕食粥粗亦支任二公何足以至忧怖所奏先朝成

事亦所具闻祖宗情专武略未修文教朕今仰禀圣

训庶习古道论时比事又与先世不同太尉等国老

政之所寄于典记旧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大意其

余丧礼之仪古今异同汉魏成事及先儒所论朕虽

在衰服之中以丧礼事重情在必行故暂抑哀慕躬

自寻览今且以所怀别问尚书游明根高闾等公且

可听之高祖谓明根曰朕丁罹酷罚日月推移山陵

已过公卿又依金册据按魏晋请除衰服重闻所奏

倍增号哽前者事逼山陵哀疚顿敝未得论叙今故

相引欲具通所怀卿前所表除释衰麻闻之实用悲

恨于时亲侍梓宫匍匐筵几哀号痛慕情未暂阕而

公卿何忍便有此言何于人情之不足夫圣人制卒

哭之礼授练之变皆夺情以渐又闻君子不夺人之

丧亦不可夺丧今则旬日之间言及即吉特成伤理

明根对曰臣等伏寻金册遗旨逾月而葬葬而即吉

故于卜葬之初因奏练除之事仰伤圣心伏增悲悚

高祖曰卿等咸称三年之丧虽则自古然中代以后

未之能行朕谓中代所以不遂三年之丧盖由君上

违世继主初立故身袭衮冕以行即位之礼又从储

宫而登极者君德未允臣义不洽天下颙颙未知所

傒故颁备朝仪示皇极之尊及后之丧也因父在不

遂即生惰易之情踵以为法谅知敦厚之化不易遵

也朕少蒙鞠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无不

备诲虽自蒙昧粗解告旨庶望量行以免咎戾朕诚

不德在位过纪虽未能恩洽四方化行万国仰禀圣

训足令亿兆知有君矣于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心

使情礼俱损丧纪圮坏者深可痛恨高闾对曰太古

既远事难袭用汉魏以来据有成事汉文继高惠之

踪断狱四百几致刑措犹垂三旬之礼孝景承平遵

而不变以此言之不为即位之际有所逼惧也良是

君臣之道理自宜然又汉称文景虽非圣君亦中代

明主今遗册之旨同于前式伏愿陛下述遵遗令以

副群庶之情杜预晋之硕学论自古天子无有行三

年之丧者以为汉文之制暗与古合虽叔世所行事

可承踵是以臣等慺慺干谒高祖曰汉魏之事与今

不同备如向说孝景虽承升平之基然由嫡子即位

君德未显无异前古又父子之亲诚是天属之重然

圣母之德昊天莫报思自殒灭岂徒衰服而已窃寻

金册之旨所以告夺臣子之心令早即吉者虑遗绝

万机荒废政事群臣所以慺慺亦惧机务之不理矣

今仰奉册令俯顺群心不敢暗默不言以荒庶政惟

欲存衰麻废吉礼朔望尽哀写泄悲慕上无失导诲

之志下不乖众官所请情在可许故专欲行之公卿

宜审思朕怀不当固执至如杜预之论虽暂适时事

于孺慕之君谅暗之主盖亦诬矣孔圣称丧与其易

也宁戚而预于孝道简略朕无取焉秘书丞李彪对

曰汉明德马后保养章帝母子之道无可间然及后

之崩葬不淹旬寻以从吉然汉章不受讥于前代明

德不损名于往史虽论功比德事有殊绝然母子之

亲抑亦可拟愿陛下览前世之成规遵金册之遗令

割哀从议以亲万几斯诚臣下至心兆庶所愿高祖

曰既言事殊固不宜仰匹至德复称孝章从吉不受

讥前代朕所以眷恋衰绖不从所议者仰感慈恩情

不能忍故也盖闻孝子之居丧见美丽则感亲故释

锦而服粗衰内外相称非虚加也今者岂徒顾礼违

议苟免嗤嫌而已抑亦情发于衷而欲肆之于外金

册之意已具前答故不复重论又卒日奉旨不忍片

言后事遂非嘿嘿在念不显所怀今奉终之事一以

仰遵遗册于令不敢有乖但痛慕之心事系于予虽

无丁兰之感庶圣灵不夺至愿是以谓无违旨嫌诸

公所表称先朝成式事在可准朕仰惟太祖龙飞九

五初定中原及太宗承基世祖纂历皆以四方未一

群雄竞起故锐意武功未修文德高宗显祖亦心存

武烈因循无改朕承累世之资仰圣善之训抚和内

外上下辑谐稽参古式宪章旧典四海移风要荒革

俗仰遵明轨庶无愆违而方于祸酷之辰引末朝因

循之则以为前准非是所喻高闾对曰臣等以先朝

所行颇同魏晋又适于时故敢仍请高祖曰卿等又

称今虽中夏穆清庶邦康静然万机事广不可暂旷

朕以卿苦见逼夺情不自胜寻览丧仪见前贤论者

称卒哭之后王者得理庶事依据此文又从遗册之

旨虽存衰服不废万机无阙庶政得展罔极之思于

情差申高闾对曰君不除服于上臣则释衰于下从

服之义有违为臣之道不足又亲御衰麻复听朝政

吉凶事杂臣窃为疑高祖曰卿等犹以朕之未除于

上不忍专释于下柰何令朕独忍于亲旧论云王者

不遂三年之服者屈己以宽群下也先后之抚群下

也念之若子视之犹伤卿等哀慕之思既不求宽朕

欲尽罔极之慕何为不可但逼遗册不遂乃心将欲

居庐服衰写朝夕之慕升堂袭素理日昃之勤使大

政不荒哀情获遂吉不害于凶凶无妨于吉以心处

之谓为可尔遗旨之文公卿所议皆服终三旬释衰

袭吉从此而行情实未忍遂服三年重违旨诰今处

二理之际惟望至期使四气一周寒暑代易虽不尽

三年之心得一终忌日情结差申案礼卒哭之后将

受变服于朕受日庶民及小官皆命即吉内职羽林

中郎已下虎贲郎已上及外职五品巳上无衰服者

素服以终三月内职及外臣衰服者变从练礼外臣

三月而除诸王三都驸马及内职至来年三月晦朕

之练也除凶即吉侍臣君服斯服随朕所降比虽非

旧式推情即理有贵贱之差远近之别明根对曰圣

慕深远孝性弥至臣等所奏已不蒙许愿得逾年即

吉既历冬正岁序改易且足申至慕之情又近遗诰

之意何待□年高祖曰册旨速除之意虑广及百官

久旷众务岂于朕一人独有违夺今既依次降除各

不废王政复何妨于事而犹夺期年之心高闾对曰

昔王孙□葬士安去棺其子皆从而不违不为不孝

此虽贵贱非伦事颇相似臣敢借以为喻今亲奉遗

令而有所不从臣等所以频烦于奏李彪亦曰三年

不改其父之道可谓大孝今不遵册令恐涉改道之

嫌高祖曰王孙士安皆诲子以俭送终之事及其遵

也岂异今日改父之道者盖谓慢孝忘礼肆情违度

今梓宫之俭元房之约明器帏帐一无所陈如斯之

事卿等所悉衰服之告乃至圣心卑己申下之意宁

可苟顺冲约之旨而顿绝创巨之痛纵有所涉甘受

后代之讥未忍今日之请又表称春秋蒸尝事难废

阙朕闻诸夫子吾不与祭如不祭自先朝以来有司

行事不必躬亲比之圣言于事殆阙赖蒙慈训之恩

即行致敬之礼今昊天降罚殃祸上延人神丧恃幽

显同切想宗庙之灵亦辍歆祀脱行飨荐恐乖冥旨

仰思成训倍增痛绝岂忍身袭衮冕亲行吉事高闾

对曰古者郊天越绋行事宗庙之重次于郊祀今山

陵已毕不可久废庙飨高祖曰祭祀之典事由圣经

未忍之心具如前告脱至庙庭号慕自缠终恐废礼

公卿如能独行事在言外李彪曰三年不为礼礼必

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今欲废礼阙乐臣等未敢高

祖曰此乃宰予不仁之说已受责于孔子不足复言

群臣前表称高宗徒有谅暗之言而无可遵之式朕

惟信暗默之难周公礼制自兹以降莫能景行言无

可遵之式良可怪矣复云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

即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或亏三年之丧有缺朕谓

服美不安先贤有谕礼毕居丧着在前典或亏之言

有缺之义深乖理衷高闾对曰臣等据案成事依附

杜预多有未允至乃推校古今量考众议实如明旨

臣等切惟曾参匹夫七日不食夫子以为非礼及录

其事惟书七日不称三年盖重其初慕之心惟陛

下以万乘之尊不食竟于五日既御则三食不充半

溢臣等伏用悲惶肝脑涂地躬行一日足以贯被幽

显岂宜衰服三年以旷机务夫圣人制礼不及者企

而及之过之者俯而就之伏愿陛下抑至慕之情俯

就典礼之重诚是臣等慺慺之愿高祖曰恩隆德厚

则思恋自深虽非至情由所感发然曾参之孝旷代

而有岂朕今日所足论也又前表称古者葬而即吉

不必终礼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

庶政朕以为既葬即吉盖其季俗多乱权宜救世耳

谅非光治兴邦之化二汉之盛魏晋之兴岂由简略

丧礼遗忘仁孝哉公卿偏执一隅便为经治之要皆

在于斯殆非义也昔平日之时公卿每奏称当今四

海晏安诸夏清泰礼乐日新政和民悦踪侔轩唐事

等虞禹汉魏已下固不足仰止圣治及至今日便欲

苦夺朕志使不逾于魏晋如此之意未解所由昔文

母上承圣主之资下有贤子之化惟助德宣政因风

致穆而已当今众事草刱万务惟始朕以不德冲年

践祚而圣母匡训以义方诏诲以政事经纶内外忧

勤亿兆使君臣协和天下辑穆上代以来何后之功

得以仰比如有可拟则从众议尧虽弃子禅舜而舜

自有圣德不假尧成及其徂也犹四海遏密终于三

年今慈育之恩诏教之德寻之旷代未有匹拟既受

非常之恩宁忍从其常式况未殊一时而公卿欲令

即吉冠冕黼黻行礼庙庭临宜设悬飨会万国寻事

求心实所未忍高闾对曰臣等遵承册令因循前典

惟愿除衰即吉亲理万机至德所在陛下钦明稽古

周览坟籍孝性发于圣质至情出于自然斟酌古今

事非臣等所及李彪曰当今虽治风辑穆民庶晏然

江南有未宾之吴朔北有不臣之国东西二蕃虽文

表称顺情尚难测是以臣等犹怀不虞之虑高祖曰

鲁公带绖从师晋侯墨衰败寇往圣无讥前典所许

如有不虞虽越绋无嫌而况衰麻乎岂可于晏安之

辰豫念戎旅之事以废丧纪哉李彪对曰昔太伯父

死适越不失至德之名夫岂不怀有由然也伏愿抑

至慕之心从遗告之重臣闻知子莫若父母圣后知

陛下至孝之性也难夺故豫造金册明着遗礼今陛

下孝慕深远果不可夺臣等常辞知何所启高祖曰

太伯之言有乖今事诸情备如前论更不重叙古义

亦有称王者除衰而谅暗终丧者若不许朕衰朕则

当除衰暗默委政冢宰二事之中惟公卿所择明根

对曰陛下孝侔高宗慕同大舜服衰麻以申至痛理

万机以从遗旨兴旷世之废礼制一代之高则臣等

伏寻渊默不言则代政将旷仰顺圣慕之心请从衰

服之旨东阳王丕曰臣与尉元历事五帝虽衰老无

识敢奏所闻自圣世以来大讳之后三月必须迎神

于西攘恶于北具行吉礼自皇始以来未之或易高

祖曰太尉国老言先朝旧事诚如所陈但聪明正直

惟德是依若能以道不召自至苟失仁义虽请弗来

大祸三月而备行吉礼深在难忍纵即吉之后犹所

不行况数旬之中而有此理恐是先朝万得之一失

未可以为常式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但公卿执

夺朕情未忍从遂成往复追用悲绝上遂号恸群官

亦哭而辞出壬午诏曰公卿屡上启事依据金册遗

旨中代成式求过葬即吉朕仰惟恩重不胜罔极之

痛思遵远古终三年之礼比见群官具论所怀今依

礼既虞卒哭□此月二十日受服以葛易麻既衰服

在上公卿不得独释于下故于朕之授变从练已下

复为节降断度今古以情制衷但取遗旨速除之一

节粗申臣子哀慕之深情欲令百官同知此意故用

宣示便及变礼感痛弥深

太和十五年帝服太皇太后丧始进蔬食有司求卜

祥日及服缟祔庙之典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五年夏四月癸亥帝始

进蔬食 按礼志十五年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

庙是日高祖及从服者仍朝夕临始进蔬食上哀哭

追感不饭侍中南平王冯诞等谏经宿乃膳甲子罢

朝夕哭九月丙戌有司上言求卜祥日诏曰便及此

期览以摧绝敬祭卜祥乃古之成典但世失其义筮

曰永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慕之心今将屈礼厉

众不访龟兆已企及此晦宁敢重违册旨以异群议

寻惟永往言增崩裂丁亥高祖宿于庙至夜一刻引

诸王三都大官驸马三公令仆已下奏事中散已上

及刺史镇将立哭于庙庭三公令仆升庙既出监御

令陈服笥于庙陛南近侍者奉而升列于垩室前席

侍中南平王冯诞跽奏请易服进缟冠皂朝服革带

黑屦侍臣各易以黑介帻白绢单衣革带乌履遂哀

哭至乙夜尽戊子质明荐羞奏事中散已上冠服如

侍臣刺史已下无变高祖荐酌神部尚书王谌赞祝

讫哭拜遂出有司阳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请易祭服

进缟冠素纰白布深衣麻绳履侍臣去帻易幍群官

易服如侍臣又引入如前仪曹尚书游明根升庙跽

慰复位哭遂出引太守外臣及诸部渠帅入哭次引

萧赜使并杂客入至甲夜四刻侍御散骑常侍司卫

监以上升庙哭既而出帝出庙停立哀哭久而乃还

十月太尉丕奏曰窃闻太庙已就明堂功毕然享祀

之礼不可久旷至于移庙之日须得国之大姓迁主

安庙神部尚书王谌既是庶姓不宜参豫臣昔以皇

室宗属迁世祖之主先朝旧式不敢不闻诏曰具闻

所奏寻惟平日倍增痛绝今遵述先旨营建寝庙既

而粗就先王制礼职司有分移庙之日迁奉神主皆

太尉之事朕亦亲自行事不得越局专委大姓王谌

所司惟赞板而已时运流速奄及缟制复不得哀哭

于明堂后当亲拜山陵写泄哀慕

太和十六年太皇太后再周忌日帝绝膳哭陵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六年九月甲午祀文明

太后于元室辛未帝以文明太皇太后再周忌日哭

于陵左绝膳三日哭不辍声 按礼志十六年九月

辛未高祖哭于文明太后陵左终日不绝声幕越席

为次侍臣侍哭壬申高祖以忌日哭于陵左哀至则

哭侍哭如昨帝二日不御膳癸酉朝中夕三时哭拜

于陵前夜宿监元殿是夜彻次甲戌帝拜哭辞陵还

永乐宫

  北齐

文宣帝天保十年废帝即位尊皇太后娄氏为太皇

太后

按北齐书废帝本纪天保十年十一月癸卯太子即

皇帝位庚戌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按神武明皇

后娄氏传后讳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也少明悟强

族多聘之□不肯行及见神武于城上执役惊曰此

真吾夫也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聘己父母

不得已而许焉神武既有澄清之志倾产以结英豪

密谋秘策后恒参预及拜渤海王妃阃闱之事悉决

焉文襄嗣位进为太妃文宣将受魏禅后固执不许

帝所以中止天保初尊为皇太后宫曰宣训济南即

位尊为太皇太后

废帝干明元年秋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令废帝为济

南王令食一郡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统是日

王居别宫

按北齐书废帝本纪云云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于晋阳宣德

殿诏奉太皇太后还称皇太后

按北齐书孝昭帝本纪云云 按神武明皇后娄氏

传尚书令杨愔等受遗诏辅政□忌诸王太皇太后

密与孝昭及诸大将定策诛之下令废立孝昭即位

复为皇太后

后主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幼主即皇帝位改元为

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

帝后为太上皇后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北周

宣帝大象二年上阿史那氏尊号为太皇太后李氏

为太帝太后

按周书静帝本纪大象二年夏五月庚戌上天元上

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为太帝太

后 按武帝阿史那皇后传后突厥木扞可汗俟斤

之女高祖即位许归后于帝天和三年高祖行亲迎

之礼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大象元年改为天元皇

太后二年又尊为天元上皇太后宣帝崩静帝尊为

太皇太后 按武帝李皇后传后名娥姿楚人也于

谨平江陵后家被籍没至长安太祖以后赐高祖后

稍得亲幸大象元年二月改为天元帝太后七月又

尊为天皇太后二年尊为天元圣皇太后宣帝崩静

帝尊为太帝太后

  唐

唐定太皇太后金玺及出入仪卫之制

按唐书车服志太皇太后玺以金为之藏而不用封

令书以宫官印 按仪卫志太皇太后出尚仪版奏

请中严尚服率司仗布侍卫司宾列内命妇于庭西

向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车合

外尚仪版奏外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以出华

盖侍卫警跸内命妇从出门太皇太后升车从官皆

乘马内命妇宫人以次从清游队旗一执者一人佩

横刀引夹皆二人佩弓箭横刀骑次金吾卫折冲都

尉一人佩横刀弓箭领骑四十亦佩横刀夹折冲执

□二十人持弩四人佩弓箭十六人持□刀二人

次虞候佽飞二十八人骑佩弓箭横刀夹道分左右

以属黄麾仗次内仆令一人在左丞二人在右各书

令史二人骑从次黄麾一执者一人夹道二人皆骑

次左右厢黄麾仗厢皆三行行百人第一矩戟五色

氅执者黄地白花綦袄冒第二戈五色氅执者赤地

黄花綦袄冒第三锽五色旛执者青地赤花綦袄冒

左右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卫

各三行行二十人每卫以主帅六人主之皆豹文袍

冒执石装长刀骑唯左右领军卫减三人每卫果

毅都尉一人被绣袍各一人从左右领军卫有绛引

幡引前者三掩后者三次内谒者监四人给事二人

内常侍二人内侍少监二人骑分左右皆有内给使

一人从次内给使百二十人平巾帻大口□绯裲裆

分左右属于宫人车次偏扇团扇方扇皆二十四宫

人执之衣彩大□裙襦彩衣革带履分左右次香蹬

一内给使四人轝之居重翟车前次重翟车驾四马

驾士二十四人次行障六次坐障三皆左右夹车宫

人执之服同执扇次内寺伯二人领寺人六人执御

刀服如内给使夹重翟车次腰轝一执者八人团雉

尾扇二夹轝次大伞四次雉尾扇八左右横行为二

重次锦花盖二单行次小雉尾扇朱画团扇皆十二

横行次锦曲盖二十横行为二重次锦六柱八分左

右自腰轝以下皆内给使执之次宫人车次绛麾二

分左右次后黄麾一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次供奉

宫人在黄麾后次厌翟车翟车安车皆驾四马驾士

各二十四人四望车驾士二十二人金根车驾牛驾

士十二人次左右厢衙门各二每门二人执四人夹

皆赤綦袄黄袍冒骑次左右领军卫厢皆一百五十

人执殳赤地黄花綦袄冒前属于黄麾仗后尽卤簿

厢各主帅四人主之皆黄袍冒执石装长刀骑折

冲都尉二人检校殳仗皆一人骑从次衙门一尽卤

簿后殳仗内正道每门监门校尉二人主之执银装

长刀厢各有校尉一人骑佩银横刀往来检校御马

减大驾之半太皇太后将还三严内典引引外命妇

出次就位司宾引内命妇出次序立大次之前既外

办驭者执辔太皇太后乘舆出次华盖警跸侍卫如

初内命妇以下乘车以从车驾入内典引引外命妇

退驾至正殿门外车驾南向尚仪前奏请降车将士

顺宗永贞元年十月丁酉为曾太皇太后举哀十一

月已巳祔睿贞皇后于元陵寝宫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按代宗睿贞皇后传后沈

氏吴兴人开元末以良家子入东宫太子以赐广平

王实生德宗天宝乱贼囚后东都掖庭王入洛而河

南为史思明所没遂失后所在代宗立以德宗为皇

太子诏访后在亡不能得德宗即位乃先下诏建中

元年乃具册前上皇太后尊号宪宗即位有司建言

皇太后沈氏厌代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哀思

罔极建中时发明诏遣使者奉迎凡舟车所至罔不

逮岁推月迁参访理绝请因大行皇帝启殡诏群臣

为皇太后发哀肃章内殿中人奉廞衣置幄坐宫中

朝夕上食告天地宗庙上太皇太后谥册作神主祔

代宗庙备法驾奉祎衣纳于元陵祠室诏曰可

穆宗长庆四年正月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癸

未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按唐书敬宗本纪云云 按宪宗懿安皇后传后郭

氏汾阳子仪之孙父暧尚升平公主实生后宪宗为

广陵王聘以为妃生穆宗元和元年进册贵妃八年

群臣三请立为后帝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庭多嬖

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穆宗嗣位

上尊号皇太后帝崩中人有为后谋称制者后怒曰

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

外事哉敬宗立号太皇太后

敬宗宝历二年太皇太后定策立江王嗣皇帝位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宪宗懿安皇后传宝历

仓卒后召江王嗣皇帝位是为文宗文宗性谨孝事

后有礼凡羞果鲜珍及四方奇奉必先献宗庙三宫

而后御之

按通鉴纲目时郭太后居兴庆宫宝历王太后居义

安殿萧太后居大内上性孝谨事之如一每得珍异

先荐郊庙次奉三宫然后进御

宣宗大中二年五月己卯太皇太后崩十一月壬午

葬懿安太皇太后于景陵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按宪宗懿安皇后传宣宗

立于后诸子也而母郑故侍儿有曩怨帝奉养礼稍

薄后郁郁不聊与一二侍人登勤政楼将自陨左右

共持之帝闻不喜是夕后暴崩有司上尊谥葬景陵

外园太常官王□请后合葬景陵以主祔宪宗室帝

不悦令宰相白敏中让之□曰后乃宪宗东宫元妃

事顺宗为妇历五朝母天下不容有异论敏中亦怒

周墀又责谓□终不挠墀曰□性孤直俄贬□句容

令懿宗咸通中□还为礼官申抗前论乃诏后主祔

于庙

大中十三年八月诏立郓王为皇太子癸巳即皇帝

位癸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按宪宗孝明皇后传后郑

氏丹阳人元和初没入掖廷宪宗幸之生宣宗宣宗

为光王后为王太妃及即位尊为皇太后懿宗立尊

后为太皇太后咸通三年帝奉后宴三殿命翰林学

士侍立结绮楼下

懿宗咸通六年十二月壬子太皇太后崩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按宪宗孝明皇后传六年

崩移仗西内上谥册葬景陵旁园

 太皇太后部汇考二

  辽

太祖天显二年冬十一月太宗即位十二月庚辰尊

皇太后萧氏为太皇太后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德祖宣简皇后传后萧

氏小字岩母斤遥辇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子六人太

祖长子也

天显八年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崩遣使告哀于唐

及人皇王倍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天显九年二月戊寅葬太皇太后于德陵前二日发

丧于菆涂殿上具衰服以送后追谥宣简皇后诏建

碑于陵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道宗清宁元年即皇帝位九月尊皇太后为太皇太

后以应圣节上寿设宴

按辽史道宗本纪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己丑即皇帝

位辛丑改元清宁大赦九月庚午尊皇太后曰太皇

太后十二月戊子应圣节上太皇太后寿宴群臣命

妇 按圣宗钦哀皇后传后萧氏小字耨斤生兴宗

圣宗崩诬仁德皇后谋乱徙上京害之自立为皇太

后重熙三年后阴召诸弟议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

所谋白帝帝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七括宫六年帝

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后常不怿帝崩殊无戚

容见崇圣太后悲泣如礼谓曰汝年尚幼何哀痛如

是清宁初尊为太皇太后

清宁三年十二月戊辰太皇太后不豫曲赦行在五

百里内囚己巳太皇太后崩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清宁四年春正月壬申朔遣使报哀于宋夏五月庚

午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曰钦哀皇后

按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宋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己未尊皇

太后曰太皇太后乘舆如万安太后之制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按慈圣光献曹皇后传后

真定人明道三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佑元年九月

册为皇后英宗立尊后为皇太后神宗立尊为太皇

太后帝致极诚孝所以承迎娱悦无所不尽从行登

玩每先后策掖后亦慈爱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

屏扆候瞩间亲持膳饮以食帝外家男子旧毋得入

谒后春秋高佾亦老帝数言宜使入见辄不许他日

佾侍帝帝复为请乃许之因偕诣后合少焉帝先起

若令佾得伸亲亲意后遽曰此非汝所当得留趣遣

出 按舆服志神宗嗣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其

行幸依治平元年之制而皇太后皇后常出只用副

金涂银装白藤舆覆以榈屋饰以凤辇官服同乘

舆平头辇之制于是诏太皇太后出入所乘如万安

太后舆上设行龙六制饰率有加金铜车礼典不载

则如旧制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戊子作太皇太后庆寿宫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二年奉太皇太后玉册金宝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熙宁二年神宗尊

皇太后曹氏为太皇太后诣文德殿跪奉玉册授摄

太尉曾公亮金宝授摄司徒韩绛礼毕百官称贺

元丰元年春正月乙丑以太皇太后疾驿召天下医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二年太皇太后崩帝改易山陵加恩外戚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二年冬十月己酉太皇太后

疾上不视事庚戌罢朝谒景灵宫命辅臣祷于天地

宗庙社稷减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乙卯太

皇太后崩戊午诏易太皇太后园陵曰山陵 按慈

圣光献曹皇后传晚得水疾侍医莫能治元丰二年

冬疾甚帝视疾寝门衣不解带旬日崩年六十四帝

推恩曹氏拜佾中书令进官者四十余人

元丰三年帝不视朝为太皇太后上谥祔庙加恩亲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

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戊寅上太皇太后谥曰慈圣

光献三月癸酉葬慈圣光献皇后于永昭陵乙酉祔

慈圣光献皇后神主于太庙己丑以慈圣光献皇后

弟昭德军节度使曹佾为司徒兼中书令改护国军

节度使余亲属加恩有差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尊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权同

听政礼官上垂帘之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丰八年一月神宗寝疾宰相王

珪乞早建储为宗庙社稷计又奏请皇太后权同听

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帘于福宁殿谕

珪等曰皇子性庄重从学颖悟自皇帝服药手写佛

书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书字极端谨珪等称

贺遂奉制立为皇太子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甲寅以群臣固请始同太皇

太后听政己未命中外避太皇太后父遵甫名夏四

月乙亥诏以太皇太后生日为坤成节 按礼志哲

宗即位太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按仪注未

释服以前遇只日皇帝御迎阳门日参官并赴起居

依例奏事每五日遇只日于迎阳门垂帘皇帝坐于

帘内之北宰执奏事则权屏去左右侍卫事有机速

许非时请对及赐宣召亦许升殿礼部御史台合门

奏讨论御殿及垂帘仪制每朔望六参皇帝御前殿

百官起居三省枢密奏事应见谢辞班退各令诣内

东门进榜子皇帝双日御延和殿垂帘日参官起居

太皇太后移班少西起居皇帝并再拜三省枢密院

奏事三日以上四拜不舞蹈候祔庙毕起居如常仪

帘前通事以内侍殿下以合门吏部磨勘奏举人垂

帘日引应见谢辞臣僚遇朔望参日不坐并先诣殿

门次内东门应□赐者并门赐之于是帝御迎阳门

幄殿同太皇太后垂帘宰臣亲王以下合班起居常

制分班十六至是合班以合门奏请故也礼官请如

有祥瑞边捷宰臣以下紫宸殿称贺皇帝毕赴内东

门贺太皇太后从之 按宣仁圣烈高皇后传后亳

州蒙城人母曹氏慈圣光献妃□也故后少鞠宫中

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异日必以

为配既长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治平四年神宗

嗣位尊为皇太后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驿召司

马光吕公着未至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未及条上

已散遣修京城役夫减皇城觇卒止禁庭工技废导

洛司出近侍尤亡状者戒中外毋苛敛宽民间保户

马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预知又起文彦博于既老遣

使劳诸途谕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且令亟疏可用

者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

乞复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

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圣情自是惊悸驯致大

故祸由遵裕得免刑诛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

私恩而违天下公议确悚栗而止光公着至并命为

相使同心辅政一时知名士汇进于廷凡熙宁以来

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于是以常平旧式改青苗以

嘉裕差役参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盐之禁举边寨

不毛之地以赐西戎而宇内复安契丹主戒其臣下

复勿生事于疆埸曰南朝尽行仁宗之政矣蔡确坐

车盖亭诗谪岭表后谓大臣曰元丰之末吾以今皇

帝所书佛经出示人是时惟王珪曾奏贺遂定储极

且以子继父有何间言而确自谓有定策大功妄扇

事端规为异时眩惑地吾不忍明言姑托讪上为名

逐之耳此宗社大计奸邪怨谤所不暇恤也廷试举

人有司请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请受

册宝于文德后曰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事况天子正

衙岂所当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灯宴后母当入观止

之曰夫人登楼上必加礼是由吾故而越典制于心

殊不安但令赐之灯烛遂岁以为常侄公绘公纪当

转观察使力遏之帝请至再仅迁一秩终后之世不

敢改又以官冗当汰诏损外氏恩四之一以为宫掖

先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宋用臣等既被斥

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后见其来曰汝来何

为得非为用臣等游说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内降

干挠国政耶若复尔吾即斩汝媪大惧不敢出一言

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

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哲宗元佑元年上太皇太后高氏宫名以久旱诣寺

观祷雨又诏添设太皇太后出入仪卫之制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佑元年二月丁未群臣上太皇

太后宫名曰崇庆殿曰崇庆寿康 按五行志元佑

元年春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车驾分日诣寺

观祷雨 按仪卫志哲宗即位元佑元年诏太皇太

后出入仪卫并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其不可考者

则依慈圣光献皇后之例既而又诏太皇太后出入

仪卫添御龙骨朵子直三十六人御龙弓箭直四十

五人御龙弩直四十五人皇城司禁卫五十人马队

三百五十人东西班茶酒班殿侍共一百人快行增

至二十人军头引见司监官二员并将带承局等子

依随驾例祗应钧容直并动乐殿侍侧候开乐取旨

元佑二年太皇太后高氏诏就崇政殿受册礼官议

受册之仪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佑二年三月壬戌太皇太后手

诏止就崇政殿受册四月己亥太皇太后以旱权罢

受册礼九月乙卯发太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 按

礼志元佑二年诏太皇太后受册依章献明肃皇后

故事皇太后受册依熙宁二年故事皇太妃与皇太

后同日受册令太常礼官详定仪注右谏议大夫梁

焘请对文德殿太皇太后曰大臣欲行此礼予意谓

必难行焘对曰诚如圣虑愿坚执勿许且母后权同

听政盖出一时不得已之事乞速罢之中书舍人曾

肇亦言太皇太后听政以来止于延和殿受辽使朝

见亦止于御崇政殿未尝践外朝今皇帝述仁祖故

事以极崇奉之礼太皇太后傥以此时特下明诏发

扬皇帝孝敬之诚而固执谦德止于崇政殿受册则

皇帝之孝愈显太皇太后之德愈尊两义俱得顾不

美欤太皇太后欣然纳之乃诏将来受册止于崇政

殿寻以天旱权罢未几太师文彦博等以时雨溥澍

秋稼有望请举行册礼凡三请乃从九月六日发太

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发皇太后太妃册宝于文德

殿行礼如仪

元佑三年太皇太后诏有司寻绎典故于是檐子饰

以龙凤伞用红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舆服志云云

元佑四年十一月己丑太皇太后却元日贺礼令百

官拜表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七年以太皇太后本命诏斋僧设醮内外录囚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元佑七年诏太皇

太后本命岁正月一日京师及天下州军各斋僧尼

道士女冠一日在京宫观寺院开建道场七昼夜内

外狱囚并设食三日

元佑八年以太皇太后高氏违豫行祈祷礼及崩上

谥特建原庙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佑八年秋八月辛酉以太皇太

后疾帝不视事丁卯祷于岳渎宫辛未祷于天地宗

庙社稷乙亥祷于诸陵九月戊寅太皇太后崩己卯

诏以太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庚辰遣使告哀于辽十

二月己巳辽人遣使来吊祭己巳上太皇太后谥曰

宣仁圣烈皇后 按礼志元佑八年太皇太后违豫

祈祷如元丰仍致祷诸陵又令南京等处长吏诣祖

宗神御所在建置道场三省请奉安神御于治隆殿

以遵元佑初诏复以御史刘极之言特建原庙庙成

名神御殿曰徽音山殿曰宁真

淳熙十六年二月辛未光宗受禅尊太后曰寿圣皇

太后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后

开封人年十四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王即帝位封

和义郡夫人进封才人又为婉仪寻进贵妃绍兴十

三年诏立贵妃为皇后高宗内禅后称太上皇后孝

宗即位上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上皇崩遗诏改称

皇太后光宗即位更号寿圣皇太后以寿皇故不称

太皇太后也

光宗绍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诣重华宫

奉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册宝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绍熙四年九月己卯上寿圣皇太后尊号曰寿圣隆

慈备福皇太后十一月癸未帝率群臣奉上皇太后

册宝于慈福宫

按宋史光宗本纪云云 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绍

熙四年后寿八十帝乃觐后奉册礼加尊号曰隆慈

备福

绍熙五年宁宗受禅改尊寿圣太后吴氏为太皇太

后代行祭奠之礼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五年六月戊戌寿皇圣帝崩

壬寅寿皇大敛皇子嘉王复入奏事诏俟疾愈过宫

行礼丞相以下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许请代行祭

奠礼许之仍有旨皇帝有疾听就内中成服乙巳尊

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寿成皇后为皇

太后 按宁宗本纪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壬寅

宰相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许请代行祭奠之礼

从之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储位

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从之明日遂拟旨以进是

夕御批付丞相云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七月辛酉留

正以疾辞去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见正去乃遣韩

胄因内侍张宗尹以禅位嘉王之意请于太皇太后

不获遇提举重华宫关礼胄因其问告之礼继入

内泣请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悟令谕胄曰好

为之冑出告汝愚命殿帅郭杲夜分兵卫南北翌

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诣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帘汝

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能执丧臣等乞立皇子

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乃奉御批八字以奏太皇太

后曰既有御笔卿当奉行汝愚曰内禅事重须议一

指挥太皇太后允诺汝愚袖出所拟以进云皇帝以

疾不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

皇帝位尊帝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

览毕曰甚善乙丑太皇太后命立崇国夫人韩氏为

皇后 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五年正月帝率群臣

行庆贺礼嘉王侍侧后勉以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

先夏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时光宗疾未平不

能执丧宰臣请垂帘主丧事后不可已而宰执请如

唐肃宗故事群臣发丧太极殿成服禁中许之后代

行祭奠礼寻用枢密赵汝愚请于梓宫前垂帘宣光

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翌日册夫人韩氏为皇

后撤帘

宁宗庆元元年十一月戊戌加上寿圣隆慈备福太

皇太后尊号曰寿圣隆慈□福光佑太皇太后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按宪圣慈烈吴皇后传庆

元元年加号光佑迁居重华宫

庆元二年冬十月戊申率群臣奉上寿圣隆慈□福

光佑太皇太后册宝于慈福寿康宫十一月庚寅诣

寿康宫上太上皇帝宽恤诏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庆元三年太皇太后吴氏崩帝为服□推恩优免贫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三年冬十月丙申以太皇太

后违豫赦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吴氏崩乙巳诏为

大行太皇太后服期十二月丁丑以大行太皇太后

攒宫蠲绍兴府贫民明年身丁折帛绵绢 按宪圣

慈烈吴皇后传三年十月后寝疾诏祷天地宗庙社

稷大赦天下逾月而崩年八十三遗诰太上皇帝疾

未痊愈宜于宫中承重皇帝服齐衰五月以日易月

诏服期年丧

庆元四年二月丙子上大行太皇太后谥曰宪圣慈

烈皇后三月甲子权攒宪圣慈烈皇后于永思陵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泰二年作寿慈宫迎太皇太后谢氏还内上尊号

册宝

按宋史宁宗本纪嘉泰二年八月己丑诏作寿慈宫

请太皇太后还内九月己酉朝寿慈宫冬十月乙亥

上寿成惠慈太皇太后尊号曰寿成惠圣慈佑太皇

太后十二月甲戌率群臣奉上寿成惠圣慈佑太皇

太后册宝于寿慈宫 按成肃谢皇后传后丹阳人

幼孤鞠于翟氏因冒姓焉及长被选入宫淳熙三年

册为皇后复姓谢氏亲属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禅上

尊号寿成皇后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

慈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

开禧二年太皇太后移居大内赐缗钱百万以犒军

按宋史宁宗本纪开禧二年二月癸丑寿慈宫火甲

寅太皇太后移居大内车驾月四朝三月己亥从太

皇太后幸聚景园十一月癸丑太皇太后赐钱一百

万缗犒赏军士

开禧三年太皇太后谢氏崩谥曰成肃

按宋史宁宗本纪开禧三年正月辛卯以太皇太后

谢氏有疾赦是日崩六月癸亥遣□管使金告哀八

月己巳上大行太皇太后谥曰成肃皇后九月乙酉

权攒成肃皇后于永阜陵壬寅祔成肃皇后神主于

太庙 按成肃谢皇后传三年崩谥成肃攒祔于永

阜陵后性俭慈减膳半每食必先以进御服澣濯衣

有数年不易者

度宗咸淳十年嘉国公奉遗诏即皇帝位尊谢太

后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

遗诏即皇帝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丙戌上皇

太后尊号曰寿和圣福太皇太后八月甲寅太皇太

后以老不能御正衙命暂以慈元殿为后殿 按理

宗谢皇后传瀛国公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太后年老

且疾大臣屡请垂帘同听政强之乃许加封五代太

后以兵兴费繁痛自裁节汰慈元殿提举巳下官省

泛索钱缗月万平章贾似道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正

其罪太后曰似道勤劳三朝岂宜以一旦罪而失遇

大臣礼先削其官后乃置法贬死京朝官闻难往往

避匿遁去太后命揭榜朝堂曰我国家三百年待士

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

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

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

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资负国逃者

御史觉察以闻

恭宗德佑元年六月辛未太皇太后诏削尊号圣福

字以应天戒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云云 按理宗谢皇后传德佑

元年六月朔日食既太后削圣福以应天变丞相王

爚老病陈宜中留梦炎庸懦无所长日坐朝堂相争

戾而张世杰兵败焦山宜中弃官去太后累诏不至

遗书宜中母使勉之十月始还朝太后又亲为书召

夏贵等兵曰吾母子不足念独不报先帝德乎贵等

亦罕有至者是月大元兵破常州太后遣陆秀夫等

请和不从宜中即率公卿请迁都太后不许宜中痛

哭固请不得已从之明日当启行而宜中仓卒失奏

于是宫车已驾日且暮而宜中不至太后怒而止

德佑二年春正月太皇太后命称臣礼于元军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德佑二年春正月陆秀夫等至

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戊辰还太

皇太后命用臣礼 按理宗谢皇后传明年正月更

命宜中使军中约用臣礼宜中难之太后涕泣曰苟

存社稷臣非所校也

端宗景炎元年

即德

佑二年

五月帝即位于福州上太皇

太后尊号八月太皇太后至燕京降寿春郡夫人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大元兵迫临安徙封□为益王

判福州昺为广王判泉州元兵至□亭山镇等奉之

走婺州丞相伯颜入临安遣范文虎将兵趣婺召镇

以王还镇得报即去同走温州太皇太后寻遣二宦

者以兵百人召王于温宜中沉其兵江中遂入闽

按理宗谢皇后传未几大元兵薄□亭山宜中宵遁

文武百官亦潜相引去二月辛丑大军驻钱塘宋亡

瀛国公与全后入朝太后以疾留杭是年八月至京

师降寿春郡夫人越七年终年七十四无子

按宋史纪事本末益王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遥上

帝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又上太皇太后尊号

  金

熙宗天会十三年即皇帝位九月戊寅尊太祖后纥

石烈氏太宗后唐括氏皆为太皇太后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按钦宪皇后传后纥石烈

氏天会十三年尊为太皇太后宫号庆元 按钦仁

皇后传后唐括氏熙宗即位与太祖钦宪皇后俱尊

为太皇太后号明德宫

天会十四年正月己巳朔上朝太皇太后于两宫丁

丑太皇太后纥石烈氏崩二月癸卯上尊谥曰钦献

太后葬睿陵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按钦宪皇后传十四年正

月己巳朔熙宗朝于庆元宫然后御干元殿受群臣

贺是月丁丑崩于庆元宫二月癸卯祔葬睿陵

天会十五年正月癸亥朔上朝太皇太后于明德宫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天眷元年正月戊子朔上朝明德宫九月戊戌上又

朝明德宫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皇统元年九月戊申上至自燕京朝太皇太后于明

德宫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按钦仁皇后传皇统元年

上自燕京还京师朝谒于明德宫明年上如天开殿

皇子生使使驰报太皇太后至天开殿上与皇后亲

迎之

皇统三年太皇太后唐括氏崩上致祭上谥祔葬恭

按金史熙宗本纪皇统三年三月丁酉太皇太后唐

括氏崩五月癸亥上致祭太皇太后七月丙寅上再

致祭于太皇太后八月乙巳谥太皇太后曰钦仁皇

后戊申葬恭陵

皇统四年正月乙亥上祭钦仁皇后哭尽哀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海陵天德二年十月辛未杀太皇太妃萧氏及其子

任王隈喝

按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按崇妃萧氏传熙宗时封

贵妃天德二年正月封元妃是月尊封太妃海陵母

大氏事萧氏甚谨海陵篡立尊大氏为皇太后居永

宁宫每有宴集太妃坐上坐大氏执妇礼海陵积不

能平及杀宗义等诬太妃以隐恶杀之并杀所生子

任王隈喝

  元

元制太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及导从摄官之仪

按元史礼乐志太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仪前期二

日仪鸾司设进发册宝案于大明殿御座之前掌谒

设进册宝案于太皇太后殿座榻前设受册宝案于

座榻上并册西宝东侍仪司设册使副位于廷中北

面册官位右宝官位左礼仪使位于前以北为上太

皇太后殿廷亦如之至期大昕群臣皆公服叙位阙

前侍仪使礼仪使引册使引册奉册举册读册捧册

官由月华门入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副引宝奉宝举

宝读宝捧宝官由日精门入至露阶下依板位立侍

仪使捧牙牌入至寝殿前跪报外办内侍入奏出传

制曰可侍仪使俯伏兴皇帝出合升辇鸣鞭三入大

明殿升御座鸣鞭三司晨报时鸡唱毕侍仪使礼仪

使引册使以下升自东阶由左门入至御榻前相向

立掌仪赞曰奏中严侍仪使捧牙牌跪奏曰中严又

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礼仪使稍前跪曰

册使以下皆跪礼仪使奏请进发太皇太后册宝掌

仪赞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复位曰内谒者稍前曰

搢笏奉册宝上进曰册使副捧册宝官稍前曰搢笏

曰内谒者跪进册宝皇帝兴以册授册使册使跪受

兴以授捧册官出笏以宝授册副册副跪受兴以授

捧宝官出笏侍仪使礼仪使引册引宝官导册宝由

正门出册使以下奉随至阶下掌仪赞曰以册宝置

于案曰出笏复位方舆舁行乐作侍仪使礼仪使引

册引宝前导册使以下奉随至兴圣宫前奠案乐止

侍仪使以导从入至太皇太后寝殿前跪报外办掌

谒入启出传旨曰可侍仪使俯伏兴侍仪使掌谒前

导太皇太后升殿导太皇太后时侍仪使入至大明

殿跪奏册宝至兴圣宫请行礼驾兴鸣鞭三侍仪使

前引导从至兴圣宫升御座侍仪使出至案所乐作

方舆入至露阶下奠案册使副立于案前册官东向

宝官西向方舆分退立于两庑乐止尚引引殿前班

入起居位相向立起居拜舞如元正仪礼毕宣赞唱

曰各恭事赞引册使以下退至起居位通班舍人唱

曰摄某官具官

或太尉

其官无常

臣某以下起居引赞赞曰

鞠躬曰平身进入丹墀知班唱曰班齐宣赞唱曰拜

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宣赞唱

曰各恭事进至案前依位立宣赞唱曰太尉以下进

上册宝掌仪赞曰捧册宝官稍前搢笏捧册宝侍仪

使引册宝官前导册使奉随至御榻进册宝案前掌

仪唱曰跪捧册宝官不跪曰以册宝置于案曰捧册

宝官出笏复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读举册宝官兴

俱至案前跪掌仪赞曰举册官搢笏取册于匣置于

盘对举曰读册读册官称臣某谨读册读毕举册官

纳册于匣掌仪赞曰出笏曰举宝官搢笏取宝于盝

对举曰读宝读宝官称臣某谨读宝读毕举宝官纳

宝于盝掌仪赞曰出笏曰就拜曰兴曰平身曰众官

皆兴曰复位曰太尉司徒奉册宝官稍前曰捧册宝

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册宝上进曰皇帝躬授太皇太

后册宝太皇太后以册宝授内掌谒内掌谒置于案

皇帝兴进酒太皇太后举觞饮毕皇帝复御座毕掌

仪赞曰聚官皆复位侍仪使引册使以下分左右出

就位皇帝率皇后及后妃公主降丹墀北面拜贺升

殿皇太子及诸王拜贺升殿典引引百官入就起居

位通班舍人唱曰文武百僚具官臣某以下起居曰

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知班报班齐宣赞唱曰

拜通赞赞曰鞠躬曰拜曰兴曰拜曰兴曰平身侍仪

使诣班首前请进酒双引至殿宇下褥位立俟舞旋

列定通赞唱曰分班乐作侍仪使引班首由南东门

入宣徽使奉随至御榻前班首跪曲终班首祝赞曰

册宝礼毕臣等不胜欣抃愿上太皇太后皇帝亿万

岁寿宣徽使应曰如所祝班首俯伏兴退诣进酒位

以下并同元正仪

皇太后上尊号进册宝仪同前仪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进册宝仪同前仪

进发册宝导从清道官二人警跸二人并分左右皆

摄官服本品朝服云和乐一部署令二人分左右次

前行戏竹一次排箫四次箫管四次板二次歌四并

分左右前行内琵琶二十次筝十六次箜篌十六次

十六次方响八次头管二十八次龙笛二十八为

三十三重重四人次杖鼓三十为八重次板八为四

重板内大鼓二工二人舁八人乐工服并与卤簿同

法物库使二人服本品服次朱团扇八为二重次小

雉扇八次中雉扇八次大雉扇八分左右为十二重

次朱团扇八为二重次大伞二次华盖二次紫方伞

二次红方伞二次曲盖二并分左右执伞扇所服并

同立仗

围子头一人中道次围子八人分左右服与卤簿内

同安和乐一部署令二人服本品服札鼓六为二重

前四后二次和鼓一中道次板二分左右次龙笛四

次头管四并为二重次羌管二次笙二并分左右次

云璈一中道次二分左右乐工服与卤簿内同

伞一中道椅左踏右执人皂巾大团花绯锦袄金涂

铜束带行縢鞋□

拱卫使一人服本品服

舍人二人次引宝官二人并分左右服四品服

香案中道舆士控鹤八人服同立仗内表案舆士侍

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宝案中道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香案舆士方舆

官三十人夹香案宝案分左右而趋至殿门则控鹤

退方舆官舁案以升唐巾紫罗窄袖衫金涂铜束带

乌靴

引册二人四品服

香案中道舆士控鹤八人服同宝案舆士侍香二人

分左右服四品服

册案中道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宝案舆士方舆

官三十人夹香案册案分左右而趋至殿门则控鹤

退方舆官舁案以升巾服与宝案方舆官同

葆盖四十人次阅仗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小戟四

十人次仪锽四十人夹云和乐伞扇分左右行服同

立仗供卫使二人服本品朝服次班剑十次梧杖十

二次斧十二次镫杖二十次列丝十皆分左右次水

左金盆右次列丝十次立瓜十次金杌左鞭桶右

蒙鞍左散手右次立瓜十次卧瓜三十并夹葆盖小

戟仪锽分左右行服并同卤簿内

拱卫外舍人二人服四品服引导册诸官次从九品

以上次从七品以上次从五品以上并本品朝服

金吾折冲二人牙门旗二每旗引执五人次青□四

十人赤□四十人黄□四十人白□四十人紫□四

十人并兜鍪甲靴各随□之色行导册官外

册案后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太尉右司徒左次礼

仪使二人分左右次举册官四人右举宝官四人左

次读册官二人右读宝官二人左次合门使四人分

左右并本品服

知班六人分左右服同立仗往来视诸官之失仪者

而行罚焉

上尊号册宝凡摄官二百一十有六人奉册官四人

奉宝官四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

读宝官二人引册官五人引宝官五人典瑞官三人

纠仪官四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四人合门

使三人清道官四人点试仪卫五人司香四人□顾

问七人代礼官三十人拱卫使二人押仗二人方舆

一百六十人

上皇太后册宝凡摄官百五十人摄太尉一人摄司

徒一人礼仪使四人奉册官二人奉宝官二人引册

官二人引宝官二人举册官二人举宝官二人读册

官二人读宝官二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奏中

严一人主当内侍十人合门使六人充内臣十三人

纠仪官四人代礼官四十二人掌谒四人司香十二

人折冲都尉二人拱卫使二人清道官四人警跸官

四人方舆官百二十人

上太皇太后册官摄官同前

仁宗延佑七年英宗即位尊太后弘吉剌氏为太皇

太后加上尊号册宝行受贺告庙之礼

按元史英宗本纪大德七年仁宗欲立为皇太子帝

入谒太后固辞曰臣幼无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

辅之太后不许延佑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七年

三月庚寅即帝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壬辰太皇太

后受百官朝贺于兴圣宫八月丁卯宫人官奴坐用

日者请太皇太后禜星杖之籍其资十二月乙卯率

百官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

慈仁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佑太皇太后

丙辰以太皇太后加号礼成御大明殿受朝贺戊辰

以太皇太后加号礼成告太庙 按顺宗昭献元圣

皇后传延佑七年英宗即位十二月上尊号太皇太

后册文云王政之先无以加孝人伦之本莫大尊亲

肆予临御之初首举推崇之典恭惟太皇太后陛下

仁施溥博明烛幽微爰自居渊潜之宫已有母天下

之望方武宗之北狩适成庙之宾天旋克振于干纲

谅再安于宗社虽有在躬之历数实司创业之艰难

仪式表于慈闱动协谋于先帝莫究补天之妙允如

扶日之升位履至尊两翼成于圣子嗣登大宝复拥

佑于眇躬矧德迈涂山功高文母是宜加于四字式

益衍于徽称谨奉玉册玉宝加上尊号曰仪天兴圣

慈仁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佑太皇太后

于戏兹虽涉于强名庶庸申于善颂九州四海养未

足于孝心万岁千秋愿永膺于寿祉丙辰太后御大

明殿受朝贺戊辰告太庙

英宗至治二年太皇太后弘吉剌氏崩定谥告庙制

不用乐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二年九月丙辰太皇太后崩

十二月丙戌定谥太皇太后曰昭献元圣遣太常礼

仪院使朵台以谥议告于太庙 按礼乐志太皇太

后崩太常院官奏国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举

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事于太庙取圣裁制曰太

庙礼不可废迎香去乐可也

至治三年为太皇太后弘吉剌氏祔庙奉上册宝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三月戊申祔太皇太后

于顺宗庙室遣摄太尉中书右丞相拜住奉玉册玉

宝上尊谥曰昭献元圣皇后 按顺宗昭献元圣皇

后传太后见明宗少时有英气而英宗稍柔懦诸群

小以立明宗必不利于己遂拥立英宗及既即位太

后来贺英宗即毅然见于色后退而悔曰我不拟养

此儿耶遂饮恨成疾崩升祔顺宗庙配食后性聪慧

历佐三朝教宫中侍女皆执治女功亲操井臼然不

事检饬自正位东朝淫恣益甚内则黑驴母亦烈失

八用事外则幸臣失烈门纽邻及时宰迭木帖儿相

率为奸以至棰辱平章张珪等浊乱朝政无所不至

及英宗立群幸伏诛而后势焰顿息焉

顺帝至元元年尊皇太后弘吉剌氏为太皇太后上

尊号册宝诏告中外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元年秋七月戊申诏曰元凶

构难贻我皇太后震惊朕用兢惕永惟皇太后后其

所生之子一以至公为心亲挈大宝畀予兄弟迹其

定策两朝功德隆盛近古罕比虽尝奉上尊号揆之

朕心犹为未尽已命大臣特议加礼八月己卯议尊

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许有壬谏以为非礼不从九月

庚子命有司造太皇太后玉册玉宝冬十月辛未太

皇太后玉册玉宝成遣官告祭于太庙十二月乙丑

奉玉册玉宝上太皇太后尊号曰赞天开圣徽懿宣

昭贞文慈佑储善衍庆福元太皇太后诏曰钦惟太

皇太后承九庙之托启两朝之业亲以大宝付之眇

躬尚依拥佑之慈恪遵仁让之训爰极尊崇之曲以

昭报本之忱庸上徽称宣告中外 按文宗卜荅失

里皇后传后弘吉剌氏天历元年文宗即位立为皇

后至顺三年文宗崩立明宗次子懿璘质班是为宁

宗尊皇后为皇太后宁宗崩大臣请立太子燕帖古

思后曰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尔

在广西今十三岁矣理当立之于是奉旨迎至京师

以明年六月即位是为顺帝元统元年尊为太皇太

后仍称制临朝

至元二年秋七月壬子发阿鲁哈不兰奚骆驼一百

一十上供太皇太后乘舆之用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元三年以上太皇太后册宝谢太庙诏天下太皇

太后发徽政院粮赈饥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二月壬午以上太皇太

后玉册玉宝恭谢太庙夏四月甲戊以太皇太后受

册宝诏天下是月龙兴路南昌新建县饥太皇太后

发徽政院粮三万六千七百七十石赈粜之

至元六年徙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东安州安置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六年六月丙申诏撤文宗庙

主徙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东安州安置放太子燕帖

古思于高丽其略曰昔我皇祖武宗皇帝升遐之后

祖母太皇太后惑于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云

南英宗遇害正统寖偏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

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启大事于时以地近先迎

文宗暂总机务继知天理人伦之攸当假让位之名

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文宗

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

明里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归而再

御宸极思欲自解于天下乃谓夫何数日之间宫车

弗驾海内闻之靡不切齿又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

祸于八不沙皇后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

祖宗大业几于不继内怀愧慊则杀也里牙以杜口

上天不佑随降殒罚叔婶卜答失里怙其势焰不立

明考之冢嗣而立孺稚之弟懿璘质班奄复不年诸

王大臣以贤以长扶朕践位国之大政属兀自遂者

讵能枚举每念治必本于尽孝事莫先于正名赖天

之灵权奸屏黜尽孝正名不容复缓永惟鞠育罔极

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义既往之罪不可胜诛其命

太常彻去脱脱木儿在庙之主卜答失里本朕之婶

乃阴构奸臣弗体朕意僭膺太皇太后之号迹其闺

门之祸离间骨肉罪恶尤重揆之大义削去鸿名徙

东安州安置燕帖古思昔虽幼冲理难同处朕终不

陷于覆辙专务残酷惟放诸高丽当时贼臣月鲁不

花也里牙已死其以明里董阿等明正典刑

  明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命妇朝贺太皇太后仪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及冬至前期一

日女官陈设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

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陛东西女官擎

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

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于中道之东西设命

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

位于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

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人就拜位女官具

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

升座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升座乐止司赞

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内赞唱进笺引笺案女官

前导举笺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

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笺目宣笺目女官宣

讫兴唱宣笺展笺女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女官宣讫

兴举案者举案干殿东赞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

东阶升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

跪司赞唱跪众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夫人妾某氏等

兹遇

正旦则云履端之节

冬至则云履长之节

敬诣太后殿下称贺(

今班首致

词称贺俱司言女官代)

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殿外命妇皆

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

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言前跪将旨由东门靠东

出至于丹陛东西向立称有旨司赞唱跪众命妇皆

跪司言宣旨

正旦则云履端之庆

冬至则云履长之庆

与夫人等同之赞

兴众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

礼毕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命妇以次出又

定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

词云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旨朝

贺女乐乐器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

四十琵琶八十二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扳八杖鼓

十二

仁宗洪熙元年定上太皇太后尊号同皇太后仪

按明会典洪熙元年定告祭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

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太宗皇帝

几筵大行皇帝几筵上册宝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

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

于奉天门设册宝彩舆册东宝西设香亭一于册宝

彩舆之南正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而不

作是日早锦衣卫陈设如常仪内官设皇太后宝座

于宫中陈设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内设册宝案一

于皇太后宝座前又设香案一于册宝案前设皇帝

拜位于丹陛上正中设亲王拜位于丹墀内设内赞

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上设而不作至期皇

帝临奉天门内捧册宝官捧册宝俟皇帝具冕服出

捧置于彩舆内侍官举舆导驾官导引皇帝随彩舆

后降阶升辂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俟册宝舆

至皆跪既过兴随至思善门外桥南北向序立皇帝

至思善门内降辂女官请皇太后升座册宝舆由中

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

引礼官导引皇帝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右边北向立

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皇帝至拜位

亲王各具冕服就拜位奏四拜传唱鸿胪寺赞百官

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彩舆内取册宝捧由殿中门

入至皇太后前左边立皇帝由殿左门入至拜位奏

跪传唱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

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册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

受置于案上之左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皇帝

右皇帝受宝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

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册执事官跪宣读讫奏宣宝执

事官跪宣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唱同奏复位导引

皇帝由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亲王同传唱百官同

四拜毕奏礼毕驾兴

谒谢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候皇后皇妃俱受册

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具谒谢文皇太后

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讫皇帝奏皇太后及率皇后

皇妃祗谒奉先殿及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

几筵前行谒谢礼如常仪

庆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谢礼毕仍于宫中服燕居

冠服升座仪仗女乐如前陈设女官具服侍班如常

仪内引礼官引皇帝皇后皇妃亲王公主及六尚等

女官行庆贺礼如常仪次日外命妇四品以上入进

表笺女官先于皇太后宫中左门外设表笺案仪仗

女乐陈设及侍班如前仪命妇是日早于长安左右

门入俱由西华门进至宫门外候引礼内官引入丹

墀内东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升座引礼官

引命妇入班赞四拜赞跪赞进表引表案女官二人

前导女官举表案由左门入至皇太后前置讫赞兴

赞四拜赞礼毕驾兴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尊太后张氏为太皇太后戒外

戚务循礼度宰臣请开讲筵以辅德性

按大政纪宣德十年正月壬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

月壬子上两宫尊号尊圣祖母皇太后张氏为太皇

太后诏赦天下丁巳太皇太后谕彭城伯张昶都督

张升尚其循礼度修恭俭率子孙毋作过愆自今惟

朔望公朝有政议悉勿预闻

按明外史仁宗诚孝皇后传后张氏永城人父兵马

副指挥麒具外戚传洪武十六年册为燕世子妃永

乐二年册为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后宣宗即位上

尊号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太皇太后

按明昭代典则英宗即位太皇太后临朝杨溥复入

内阁首言圣帝明王莫不务学先帝在时屡谕臣等

劝学东宫遗音尚在灵鉴如临皇上肇登宝位必明

尧舜之道以图唐虞之治乞早开经筵预择讲官必

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重厚达大体者数人以

供其职及选宫中左右朝夕侍从之人涵养本源辅

成德性太皇太后喜

正统二年太皇太后召顾命大臣奖励之欲诛太监

王振上及大臣跪救不果

按大政纪正统二年正月太皇太后召英国公张辅

大学士杨上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入太后御

便殿上东立辅等西下立太后召问之人皆有奖励

之辞因顾上曰此五人先朝所简贻皇帝有行必与

之计非五人所赞成者不可行也上受命初宣庙崩

太后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禁

中官不差及上初即位幼冲有诏凡朝廷大政皆白

于太后然后行太后令付阁下议决每数日必遣中

官至阁问连日曾有何事确即以帖开某日中官

某以几事来议如何施行太后乃以帖所开验之或

王振自断不付阁议者必召振责之至是振渐擅权

罔上太后宣振至俯伏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

时多不律今汝当死女官加刃振颈上为之请诸大

臣皆跪太后曰皇帝年少岂知自古此辈祸人家国

多矣我能听皇帝暨诸公留振此后不得重令干国

事也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以遗诰示天下上尊谥

群臣称受顾命

按明昭代典则正统七年冬十月太皇太后崩遗诰

曰吾自洪武中配仁宗昭皇帝三十余年为未亡人

十有八年今命止此得全归以从先帝于地下足矣

允惟国家重事存没在念皇帝聪明孝敬仁厚刚栗

尔内外文武群臣宜尽诚辅导夫天下者祖宗之天

下军民者祖宗之军民惟爱人为保国之本惟施仁

为爱民之道尔群臣咸佐皇帝惇行仁政各秉廉公

忠诚勤慎不懈庶几克济宫中大小庶务悉奏皇太

后而行诸后妃家并须遵奉皇祖训戒不许干预国

政吾素无德及下身没之后丧服悉遵仁宗皇帝遗

诏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临三日即止君臣皆

同不可故违皇帝宜念万几之重群臣当极慰勉毋

得过哀成服三日后即听政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不

可以卑废尊及百神之祀皆循常制勿停宗室诸王

藩屏为重毋辄离本国但遣人进香不必送葬在外

文武大小衙门并免进香中外臣民之家勿禁音乐

嫁娶悉遵行之毋违尊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

启圣太皇太后

按大政纪太后大渐召内阁诸臣至榻前问朝廷尚

有何大事未举者杨士奇对曰有一二事其一建文

君虽已灭曾临御四年当命史官修其实录仍用建

文年号太后颔之其二方孝孺已诛文皇帝诏收其

片言只字者论死乞弛其禁文辞不系国事者听令

存之太后默然未答士奇等即趋下叩头称受顾命

而出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尊太后周氏为太皇

太后

按大政纪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己丑帝崩于干清宫

九月壬寅皇太子即皇帝位冬十月尊皇祖母周氏

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肃周太后传二十三年上徽号曰圣慈

仁寿皇太后孝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先是宪宗在

位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飨必亲太后意所欲惟

恐不欢至钱太后合葬裕陵太后殊难之宪宗委曲

宽譬得请乃已而孝宗生西宫母纪氏暴薨太后育

之宫中省视万方以故孝宗事太后亦至孝太后病

疡久之病已诰谕群臣曰粤自英皇厌代予正位长

乐宪宗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兹予偶患

疡皇帝夜□天为予请命春郊宴罢问视惟勤俾老

年疾体获底康宁以昔视今父子两世孝同一揆予

甚嘉焉

孝宗弘治十七年太皇太后周氏崩详定祔葬祔庙

之制

按大政纪弘治十七年三月太皇太后周氏崩上尊

谥曰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立庙别

祭初成化戊子孝庄钱太后崩大学士彭时等议合

葬裕陵时已有周太后他日祔葬祔庙之说矣至是

周太后崩随上尊谥同孝庄之制矣既而大学士刘

健等乃上疏言成化初事有难处臣子姑为委曲将

顺之意今当再议于是诏礼部会多官详议以闻上

御便殿召刘健等出示裕陵图一纸言孝庄皇太后

元堂与英皇堂相去数丈间隔不通因曰此非大礼

当厘正健等奏曰此事臣等初不知今欲厘正仰见

皇上圣孝盛德高出前古臣等不胜忻服上曰卿等

如何得知此事都是内臣所为内人有几人识道理

者昨见成化间彭时姚夔辈奏章先朝大臣都忠厚

为国因论祔庙之礼健等奏曰先年奏议已定孝庄

太后居左今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庙且

引唐宋故事为证臣等以此不敢轻议其实汉以前

惟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上曰

二后已非若三后尤为非礼谢迁对曰彼三后一乃

继立一则所生母也上曰事须师古末世鄙之事

不足学李东阳对曰皇上当以尧舜为法上曰然宗

庙事关系纲常极重岂可有毫发僣差太皇太后鞠

育朕躬恩深德厚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耳钱太

后乃皇祖册立正后我祖宗以来惟一帝一后今若

并祔乃从朕坏起恐后来杂乱无纪极耳且孝穆太

后朕生身母止尊称为皇太后别祀于奉慈殿今仁

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

太后于后殿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缺东阳曰

皇上言及孝穆太后尤见大公至正之心可以服天

下矣上曰此事却难处行之则理有未安不行则违

先帝意又违群臣议违议犹可奈先帝何朕尝思之

夜不能寝先帝固重而祖宗之制尤重卿等其详议

之健等奏曰容臣等且出计议奏闻时吴宽以礼部

尚书掌詹事府事众推宽言宽对众议曰鲁颂姜嫄

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为别庙自汉亦然至宋始

有并祔者其礼已谬然皆诸帝继室生前作配非后

子孙嗣位追尊所生之比惟宋李宸妃没仁宗悲恸

乃追尊祔祭虽出至情实为非礼不足为法众皆从

之会议疏上上喜曰大义深恩并行不悖改称孝肃

太皇太后祀之奉慈殿殿在奉先殿西上初建以祀

孝穆太后至是令展其制中室奉孝肃其左奉孝穆

于是中外翕然称合礼云

按明外史孝肃周太后传弘治十一年冬清宁宫灾

太后迁居仁寿宫明年清宁宫成乃还居焉太后弟

长宁伯彧家有赐田有司请厘正之帝未许也太后

曰奈何以我故骫皇帝法使归地于官弘治十七年

三月太后崩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

后合葬裕陵孝宗与大学士李东阳谢迁议立奉慈

殿别祀不祔庙遂罢谥仍称太皇太后语在钱皇后

传嘉靖十五年迁后奉慈殿主与纪邵二太后并祀

陵殿不系帝谥以别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神宗母

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庄烈帝母孝纯咸遵

用其制

孝宗弘治十八年武宗即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

按大政纪弘治十八年五月辛卯上崩于干清宫壬

辰皇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尊祖母王太后为太皇太

按明外史孝贞王皇后传后王氏上元人父中军都

督镇见外戚传初宪宗在东宫英宗为择配得十二

人选后及吴氏柏氏留宫中意颇属后及即位左右

为吴地遂册吴为后已而吴后废册为皇后天顺八

年九月也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

皇太后

武宗正德五年十二月尊太皇太后王氏为慈圣康

寿太皇太后

按大政纪云云

正德十三年太皇太后王氏崩

按大政纪正德十三年二月二日太皇太后王氏崩

上还京谥大行太后曰孝贞纯皇后四月上以大行

太后梓宫将祔葬亲诣天寿山祭告六陵

按明外史孝贞皇后传十三年二月己卯崩上尊谥

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

祔太庙

世宗嘉靖七年追尊孝惠皇太后邵氏为太皇太后

按明昭代典则嘉靖七年秋七月恭上祖妣尊号宽

恤天下诏曰追惟我皇祖妣孝惠皇太后夙事皇祖

勤俭斋庄其尊称未尽追报之忱既莫能伸揄扬之

诚又未少罄兹复参稽典制爰据舆情遣官祗告于

天地宗庙社稷于今年七月初十日恭奉册宝追上

皇祖妣尊号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太皇

太后大礼告成应颁恩

 太皇太后部汇考三

皇清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

皇上以嗣位改元上

皇太后尊号曰

太皇太后加上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前期一日遣

  官告祭如常仪不奏书并免行礼是日直班内

  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俱朝服齐集内院设

太皇太后册宝亭二座校尉举亭内院礼部官前引

太皇太后册宝彩亭至

 太和殿正中陈设陈设毕礼部官奏请

皇上礼服升殿阅册宝毕校尉举亭先行

上乘舆随后内大臣侍卫内院礼部官随

 驾出右翼门至

太皇太后宫门外册宝彩亭俱止

上降舆捧册宝官从亭内捧

太皇太后册宝进宫置黄案上礼部官导

上于丹陛正中跪大学士捧册宝跪进

上受册宝并奏书献毕大学士跪接仍置案上女官

  举册宝案进宫毕

上还宫是日

太皇太后

皇上卤簿仪仗俱不设诸王各官俱免朝贺次日行

  进表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

  康熙元年尊上

太皇太后尊号礼成是日早礼部官设香亭一座表亭

  一座捧在京王以下文武各官具进满汉字表

  一通置表亭内校尉举亭教坊司鼓乐导引由

  东长安中门进由

 天安东门至

 午门前陈设礼部堂官自亭捧表入

 午门左门置

 太和殿前黄案上候

上升殿王以下各官俱跪大学士捧表恭诣

上前跪读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诏告天下各直省文武五品以上诸司应进表文差

  官赍进贺

  又定嗣后凡遇

太皇太后圣寿及元旦冬至各节俱照例赍表入贺其

  贺表文式内院撰拟交与礼部颁发依式赍进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大婚礼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一应仪

  制俱与元年同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

躬亲大政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前

  期一日

皇上躬诣

太皇太后宫恭献奏书如顺治八年仪其余一应仪注

  悉照康熙四年行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题准元旦日

太皇太后仪仗乐器陈设宫门前

上具礼服升舆率诸王内大臣侍卫及都统尚书精

  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至

太皇太后宫门外

上降舆入

慈宁门升东阶至丹陛上东旁立奏请

太皇太后升座

太皇太后御宫乐作升座乐止执事官设

上拜褥于丹陛上正中礼部堂官引

上就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门内大臣侍卫等在门

  外排立鸣赞官赞行礼作乐

上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头礼礼毕乐止

上复原位立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作乐

太皇太后入宫乐止

上升舆出 次日

太皇太后仪仗乐器照前陈设宫门前和硕公主亲王

  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

  统内大臣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

  俱朝服于

太皇太后宫门外西旁齐集随从大臣命妇俱朝服于

 太和殿旁右翼门齐集礼部堂官奏请

皇后具礼服升舆由右翼门出大臣命妇八员在前

  导引余俱后随至

太皇太后宫门外

皇后降舆入

慈宁门升西阶至丹陛上西旁立奏请

太皇太后升座

太皇太后御宫作乐升座乐止执事女官设

皇后拜褥于丹陛上正中引礼大臣命妇八员两旁

  排班引

皇后就位立和硕公主亲王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

  夫人民公侯伯都统内大臣大学士尚书精奇

  尼哈番命妇以上俱于门内分班排立行六拜

  三跪三叩头礼作乐礼毕乐止

皇后复就原位立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作乐

太皇太后入宫乐止

皇后率公主王妃等俱出

  康熙八年题准冬至节

皇上躬祀

南郊礼成次日

皇上率诸王大臣等诣

太皇太后宫行礼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诣

太皇太后宫行礼一应仪注俱与元旦同不设筵宴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题准

太皇太后圣旦是日早

太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于宫门前王以下民公侯伯

  内大臣侍卫都统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以

  上俱朝服齐集

 隆宗门外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具礼服升舆率诸王大臣诣

太皇太后宫门外

上降舆入

慈宁宫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传令太监奏请

太皇太后御宫升座作乐行礼与元旦同礼毕

上出升舆还宫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赴

太皇太后宫行礼引礼大臣命妇传令太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座作乐行礼与元旦同

  康熙十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五年以册立

 皇太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徽

  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

  后一应仪注俱与六年同惟是日

太皇太后仪仗俱陈设宫门前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滇黔荡平功成加上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

  后徽号曰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前期一日遣官告祭如常仪是日

太皇太后仪仗全设宫门前礼部鸿胪寺堂官预赴

太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宫前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

  于

 隆宗门外又设黄案一于

 中和殿内正中大学士捧奏书置匣内由御道之

  左至

 中和殿案前设

太皇太后奏书匣于正中预捧奏书出匣陈设毕礼部

  堂官奏请

皇上礼服出宫升殿至案前北面立阅奏书毕仍置

  匣内大学士二员捧奏书礼部堂官导引前行

上升舆由右翼门出至

 永康左门降舆礼部堂官导捧奏书大学士前行

  由

慈宁门中阶入至中门西旁东向立礼部堂官导

上由东旁上阶至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传谕内

  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

太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大学士捧奏书进

  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导

上诣正中拜位立鸣赞官奏跪

上跪大学士捧奏书在左旁跪进

上受奏书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案上鸣

  赞官赞宣奏书宣读官由案上捧起跪宣讫仍

  置案上鸣赞官奏叩头乐作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乐止鸣赞官奏礼毕

上复原位立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礼毕

上还宫 次日礼部鸿胪寺堂官预赴

太皇太后宫设黄案一于宫前丹陛正中又设黄案一

  于左旁又设黄案一于门正中

太皇太后仪仗全设

皇上卤簿大驾陈设

 太和门前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俱朝服于常朝

  处齐集未入八分公以下镇国将军以上内大

  臣侍卫都统精奇尼哈番满汉大学士尚书等

  官俱朝服于

 雍和门外齐集文武各官俱朝服于

 午门外齐集内阁礼部堂官设册宝彩亭二座校

  尉举亭自内阁起由中路至

 太和门内设

太皇太后册宝彩亭于正中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入八

  分公以上至

 太和门丹墀分翼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礼服鸣钟鼓升

 太和门阅册宝毕内阁礼部堂官捧置亭内校尉

  举亭次第前行

上升舆礼部堂官前导诣

太皇太后宫作中和乐王贝勒贝子公等随后行其册

  宝彩亭至

 雍和门齐集诸大臣侍卫跪候彩亭

 驾过随行至

 永康左门

太皇太后册宝彩亭由中路前行

上降舆随后行至

慈宁门内丹陛上东旁立大学士于亭内捧出册宝

  置门内所设案上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

太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大学士捧册宝由

  中门进设册宝于正中案上设纸册宝于东旁

  案上

上诣正中拜位立王以下公以上在门内大臣侍卫

  在门外排立鸣赞官奏跪

上跪王等诸臣皆跪鸣赞官赞进册宝大学士由左

  旁案上捧纸册宝依次跪进

上受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案上鸣赞官

  赞宣册宝宣读官从案上捧纸册宝跪宣毕仍

  置案上四女官举册宝案置宫门外正中鸣赞

  官奏叩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王等诸臣皆随后行礼其行礼

  时作乐设御史于

慈宁宫门外

 永康左门外

 午门外三处侍仪其

 午门齐集各官鸿胪寺官由内接传亦随班行礼

  鸣赞官奏礼毕

上复原位立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

上出升舆诸王大臣出仍各照常处齐集候

上升

 中和殿座内大臣侍卫内阁翰林院礼部都察院

  詹事府及鸿胪寺执事官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上乘舆出升

 太和门座王以下文武百官进表行庆贺礼颁

诏天下如常仪是日公主王妃以下县君镇国将军

  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统精奇尼哈番内大臣

  大学士尚书等官命妇以上俱朝服在

 永康右门外齐集其引礼前引后随大臣命妇俱

  朝服在右翼门齐集礼部引至

 隆宗门礼部堂官传谕内监奏请

 皇贵妃等诣

太皇太后宫行礼

  皇贵妃

  贵妃

  诸妃礼服升舆依次出

 隆宗门引礼大臣命妇前导公主王妃以下大臣

  命妇等后随至

 永康左门降舆入

慈宁门丹陛上西旁立引礼命妇传谕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

太皇太后礼服御宫乐作升座乐止

 皇贵妃等前进

 皇贵妃在左

 贵妃在右

 诸妃分左右立稍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

  依次排立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乐作礼毕乐

  止

 皇贵妃等复原位立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乐作入宫乐止礼毕

 皇贵妃等出乘舆还宫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

  等皆退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

太皇太后七旬圣旦行庆祝礼前期王以下内大臣满

  汉大学士尚书都御史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

  上及在外将军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官进献

  礼物于

 午门外陈设转交内务府是日

太皇太后仪仗乐器全设王以下内大臣侍卫都统满

  汉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在

 隆宗门外齐集二品官以下有顶带官员并直省

  进表官员俱朝服于

 午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具礼服升舆礼部堂官前导由

 隆宗门出诸王大臣后随至

 永康左门

上降舆入

慈宁门丹陛上东旁立礼部堂官传令太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

慈宁宫座凡行礼作乐及接传侍仪俱同元旦礼毕

上复原位立礼部堂官传令太监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作乐入宫乐止

上出升舆还宫 是日公主王妃以下县君镇国将

  军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统内大臣大学士尚

  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俱朝服于

太皇太后宫西旁门齐集候

 皇贵妃

 贵妃

 诸妃具礼服升舆出

 隆宗门大臣命妇前引公主王妃以下俱随至

慈宁宫行礼与元旦礼同不设筵宴

太皇太后升座中和韶乐作奏升平之章

  嘉乐

圣母慈徽穆穆协德坤元以涵以育以天下养永绥天

  禄

皇情展庆礼明乐淑亿万斯年受兹介福

太皇太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恒平之章

  天佑

皇家景命洊申宫闱重庆繁祉川臻如南山寿集嘏

  斯纯我

皇乐只燕及臣民薄海内外罔不尊亲

太皇太后宫行礼时丹陛大乐作奏晋平之章

  彤庭景丽旭日祥风缤纷彩仗奕奕璇宫

鸿慈燕喜欢洽

圣衷万方一轨来贺来同千官拜舞乐胥有融维寿

  维祺天地并隆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题准元旦节

太皇太后仪仗乐器照常陈设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

  及内大臣侍卫满汉大学士等俱朝服于

 隆宗门外齐集未入八分公等文武各官俱朝服

  于

 午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具礼服出宫升舆内大臣等前引后护如常仪

  礼部堂官前导由

 隆宗门出诸王大臣侍卫俱随至

 永康左门外两翼序立

上降舆入

慈宁门丹陛上东旁立诸王大臣侍卫于门外排立

  礼部堂官传令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升座

太皇太后御宫作中和乐奏升平之章升座乐止执事

  官设

上拜褥于丹陛上正中礼部堂官引

上就位立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公以上在门内内大

  臣大学士一等侍卫在

慈宁门外二等侍卫三等侍卫在

 永康左门外俱照次排立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

  头礼作丹陛乐奏晋平之章时

 午门外文武各官听鸿胪寺官接传亦同行礼设

  侍仪御史二员于

慈宁门外二员于

 永康左门外二员于

 午门外俱相向立鸣赞官赞礼毕乐止

上就原位立礼部堂官传令内监奏请

太皇太后还宫作中和乐奏恒平之章入宫乐止

上升舆出王等俱随后出 次公主王妃以下县君

  镇国将军夫人民公侯伯内大臣都统大学士

  尚书精奇尼哈番命妇以上俱朝服在

太皇太后宫西旁门齐集候

 皇贵妃

 贵妃

 妃各具礼服升舆出

 隆宗门大臣命妇前引公主王妃以下后随诣

 永康左门

 皇贵妃等降舆入

慈宁门内丹陛上西旁立引礼大臣命妇传令内监

  奏请

太皇太后升座

太皇太后御宫作乐升座乐止

 皇贵妃等于丹陛上序列

 皇贵妃在左

 贵妃在右

 妃等分左右立稍后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妇等

  在后排立俱行六拜三跪三叩头礼作乐礼毕

  乐止

 皇贵妃等退立原位引礼大臣命妇传令内监奏

  请

太皇太后还宫作乐入宫乐止

 皇贵妃等俱出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四年议准凡遇

慈宁宫行礼一等侍卫在

 永康左门外行礼

太皇太后卤簿

  龙凤旗四对用黄红青黑云段为质上描金龙

  凤各一长四尺五寸阔五尺四寸红油熏竹竿

  长一丈四尺九寸间缠以藤下钉铁箍上安金

  顶饰以红缨

  金节一对朱红攒竹竿长一丈五寸下钉铁鐏

  上安贴金铜鹅项钩携铜索天盘下系红线圆

  绦间挂红缨球八个各罩绿皮帽四角缀贴金

  铜铃外用黄素纱绣五色龙凤为衣笼之

  吾杖二对朱漆攒竹为之长七尺两末贴金铜

  箍沥粉贴金云二段

  立瓜二对朱漆攒竹柄贴金木瓜立置其首承

  以贴金龙头下钉贴金铜箍共长六尺八寸三

  分瓜及龙头长一尺六寸三分

  卧瓜二对与立瓜制同但瓜卧置其首共长七

  尺三分

  黄段九凤曲柄伞一把顶径五尺冒以黄段绣

  云文垂三檐上檐高一尺中下檐各高八寸五

  分每檐绣彩凤三带二条各长三尺宽二寸上

  绣云文风衣二个方一尺二寸四角绣云文伞

  骨三十二根铁竹相间铜丝铜叶拴钉当柄曲

  处用铁心贴金龙头承伞高二尺红油攒竹柄

  长一丈一尺间缠以藤顶安贴金木葫芦

  黄段宝相花直柄伞四把黄段为之每檐各绣

  宝相花直柄长一丈五寸余制同曲柄伞

  红段瑞草直柄伞二把红段为之每檐各绣瑞

  草文余制同黄段伞

  青段九凤直柄伞二把每檐各销金凤三带及

  风衣俱销金云文余制同黄段伞

  黑段九凤直柄伞二把制同青段伞

  红方伞把红素段为之顶方五尺垂三檐余

  制同青段伞

  黄段龙凤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二尺四寸边

  阔五寸面绣龙凤背销金团龙挟口两面贴青

  绿片金六块红油合竹柄长一丈九寸下钉黄

  铜箍

  红段龙凤扇二把制同黄龙凤扇

  金黄段素扇二把制同黄龙凤扇

  红段鸾凤扇二把高二尺三寸阔一尺九寸面

  红段绣鸾凤边白段绣雉尾背青段销金火焰

  云文黑油合竹柄制与龙凤扇同

  拂子一对用红马尾为之泥金桦木柄长二尺

  六寸八分两末钉钑金凤头尾

  金炉一对以朱红漆竿举之两末雕贴金凤头

  尾竿首钉镀金钩

  金瓶一对

  金香盒一对

  金唾壶一个

  金盆一面已上俱赤金质钑龙凤山水云珠火

  焰莲瓣花草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马杌一座高一尺四寸五分方一尺八寸五分

  面厚一寸三分木质朱漆彩画金云凤钑花云

  金叶装钉

  金交椅一把面阔二尺二寸进深一尺后高三

  尺前高一尺七寸五分木质埽金罩漆钑龙凤

  金叶装钉穿以黄线匾绦四垂黄线流苏织金

  黄绮褡裆

  金脚踏一个阔一尺八寸深九寸五分高四寸

  二分木质埽金罩漆钑花金叶装钉织金黄绮

  踏褥

  凤辇一乘柱高三尺六寸面阔五尺二寸进深

  五尺二寸顶高一尺方五尺七寸座高一尺八

  寸面阔六尺五寸进深六尺四寸周围栏柱绦

  环雕花卉朱漆贴金饰中设宝座下有仙桥座

  穿以藤□□穿以石青线顶衣用黄结罗为之

  销金凤沥水二层黄段里衣外垂珠帘直杆四

  根各长二丈内杠四根各长八尺外杠八根各

  长五尺六寸短杠四根各长四尺二寸俱朱漆

  赤金顶钑凤文嵌青金珊瑚松子等石杠末装

  金凤头尾事件全

  红油凳四条拓叉二件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各一件

  凤舆一乘面阔三尺一寸五分进深四尺九寸

  五分柱高三尺三寸二分门阔二尺一寸高二

  尺八寸顶阔三尺九寸五分进深五尺七寸五

  分顶楼六瓣每瓣阔一尺五寸共高一尺二寸

  辕长一丈七尺五寸轮高五尺俱施黄油彩画

  金龙凤赤金顶镀金叶片装钉黄素绫衣上销

  金龙凤沥水二层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仪舆二乘面阔三尺二寸进深四尺九寸柱高

  三尺四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五尺二寸高九

  寸辕长一丈七尺五寸轮高四尺八寸俱施黄

  油赤金顶镀金叶片装钉黄云段车衣重檐沥

  水红绸里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大仪轿一乘面阔二尺九寸进深四尺高四尺

  八寸顶阔三尺五寸进深四尺六寸顶楼八瓣

  每瓣面阔一尺高一尺五寸俱施黄油贴金云

  龙凤绦环嵌五色宝石黄绫衣上销金龙凤沥

  水二层直竿二根各长一丈七尺五寸横竿二

  根各长九尺三寸短杠四根各长二尺八寸肩

  杠八根各长五尺八寸撑竿二根各长二尺六

  寸俱朱漆轿顶饰金凤十二金顶钑海马文嵌

  青红蓝三色宝石轿杠装镀金铜凤头尾事件

  全

  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件

太皇太后册宝

  玉册每页长八寸一分宽三寸七分厚二分七

  厘连以黄线匾绦上下二页面刻升降龙文册

  文填青

徽号填金

  金册每页长七寸二分宽三寸一分连以枢纽

  面钑升降龙文余制同

  玉宝交龙钮钮高二寸六分台高一寸八分共

  高四寸四分面方四寸四分镌满汉文

太皇太后册宝箱架雕钑彩画龙凤文余并与

皇帝制同

太皇太后圣寿表式

  某亲王

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

等(

凡在外官

  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

 坤德无疆首立

母仪之极

 天庥滋至聿彰

圣寿之隆庆积

重闱欢腾函夏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陛下

 齐庄中正

 光大含弘

 开历服亿万年燕天昌后

 迈春秋八千岁锡类施仁兹当

寿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

等(

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武官职典戎行)

欣逢盛节伏愿

 瑞霭宫庭常集介眉之佑

 化行寰海永昭恒月之辉

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太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亲王

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

等(

凡在外官

  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

 干元启瑞

 坤厚凝禧欣瞻四序回春永赖

重闱有庆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陛下

 敬孚壸范

 德着徽音

慈恩笃祜升平

圣善弘开景运化日舒长于万国太和光被于昌辰

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 武官职典戎行

  逢正旦转璇枢而献颂望切瞻云祝嵩寿以陈

  词诚抒拱极

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太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亲王

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

等(

凡在外宫

  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

  伏以

 初阳来复

 六宇升平

 龙楼瑞霭昌时

 凤历和舒化日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

  皇太后陛下

 肃雍□庆

 纯敬昭徽

 配德端位于

重闱

 启后着功于

皇极安贞体顺

尊养凝庥

等(

属在懿亲 文官职在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 武官职在戎

  行)

欣逢长至诵

 孝慈之则四海回暄见

 天地之心万灵受泰

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太皇太后部艺文一

  上太皇太后书       宋程颐

臣愚鄙之人自少不喜进取以读书求道为事于兹

几三十年矣当英宗朝暨神宗之初屡为当涂者称

荐臣于斯时自顾学之不足不愿仕也及皇帝陛下

嗣位太皇太后陛下临朝求贤愿治大臣上体圣意

搜扬岩穴首及微贱蒙恩除西京学官臣于斯时未

有意于仕也辞避方再而遽有召命臣门下学者促

臣行者半劝臣勿行者半促臣行者则曰君命召礼

不俟驾劝臣勿行者则曰古之儒者召之则不往臣

以为召而不往惟子思孟轲则可盖二人者处宾师

之位不往所以规其君也己之微贱食土之毛而为

王民召而不至邦有常宪是以奔走应命到阙蒙恩

授馆职方以义辞遂蒙召对臣于斯时尚未有意于

仕也进至帘前咫尺天光未尝敢以一言及朝政陛

下视臣岂求进者哉既而亲奉德音擢置经筵事出

望外惘然惊惕臣切内思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盖

非常之遇使臣自择所处亦无过于此矣臣于斯时

虽以不才而辞然许国之心实已萌矣尚虑陛下贪

贤乐善果于取人知之或未审也故又进其狂言以

觊详察曰如小有可用则敢不就职或狂妄无取则

乞辞避章再上再命祇受是陛下不以为妄也臣

于是受命供职而来夙夜毕精竭虑惟欲主上德如

尧舜异日天下享尧舜之治庙社固无穷之基乃臣

之心也臣本山野之人禀性朴直言辞鄙拙则有之

矣至于爱君之心事君之礼告君之道敢有不尽上

赖圣明可以照鉴臣自维至愚蒙陛下特达之知遭

遇如此愿效区区之诚庶几毫发之补惟陛下留意

省览不胜幸甚伏以太皇太后陛下心存至公躬行

大道开纳忠信委用耆德不止维持大业且欲兴致

太平前代英主所不及也但能日慎一日天下之事

不足虑也臣以为今日至大至急为宗社生灵久长

之计惟是辅养上德而已历观前古辅养幼主之道

莫备于周公周公之为万世之法也臣愿陛下扩高

世之见以圣人之言为可必信先王之道为可必行

勿狃滞于近规勿迁惑于众口古人所谓周公岂欺

我哉周公作立政之书举言常伯常任至于缀衣虎

贲以为知恤者鲜一篇之中丁宁重复惟在此一事

而已书又曰仆臣正厥后克正又曰后德惟臣不德

惟臣又曰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

入起居罔有不钦是古人之意人主跬步不可离正

人也盖所以涵养气质熏陶德性故能习与智长化

与心成后世不复知此以为人主就学所以涉书史

览古今也不知涉书史览古今乃一端尔若止于如

是则能文宫人可备劝讲知书内侍可充辅导何用

置官设职精求贤德哉大抵人主受天之命禀赋自

殊历考前史帝王才质鲜不过人然而完德有道之

君至少其故何哉皆辅养不得其道而位势使之然

也伏惟皇帝陛下天姿粹美德性仁厚必为有宋令

主但恨辅养之道有未至尔臣供职已来六侍讲筵

但见诸臣拱手默坐当讲者立案傍解释数行而退

如此虽弥年积岁所益几何与周公辅成王之道殊

不同矣或以为主上方幼且当如此此不知本之论

也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学之法以豫为先

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至便当以格言正论日陈于

前虽未晓知且当熏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

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及乎稍

长私意

一作

思虑

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

完不可得也故所急在先入岂有太早者乎或又以

为主上天资至美自无违道不须过虑此尤非至论

夫圣莫圣于舜而禹□陶未尝忘规戒至曰无若丹

朱好慢游作傲虐且舜之不为慢游傲虐虽至愚亦

当知之岂禹而不知乎盖处崇高之位儆戒之道不

得不如是也且人心岂有常哉以唐太宗之英睿躬

历艰难力平祸乱年亦长矣始恶隋炀侈丽毁其层

观广殿不六七年复欲治干阳殿是人心果可常乎

所以圣贤虽明盛之际不废规戒为虑岂不深远也

哉况冲幼之君闲邪拂违之道可少懈乎伏自四月

末间以盛暑罢讲比至中秋盖逾三月古人欲旦夕

承弼出入起居而今乃三月不一见儒臣何其与古

人之意异也今士大夫家子弟亦不肯使经时累月

不亲儒士初秋渐凉臣欲乞于内殿或后苑清凉处

召见当日讲官俾陈说道义纵然未有深益亦使天

下知太皇太后用意如此又一人独对与众见不同

自然情意易通不三五次便当习熟若不如此渐致

待其自然是辅导官都不为力将安用之将来伏假

既开且乞依旧轮次直日所贵常得一员独对开发

之道盖自有方朋习之益最为至切故周公辅成王

使伯禽与之处圣人所为必无不当真庙使蔡伯希

侍仁宗乃师古也臣欲乞择臣僚家子弟十岁已上

十二已下端谨颖悟者三人侍上左右上所读之书

亦使读之辨色则入昏而罢归当令二人侍一人更

休每人择有年宫人内臣二人随逐看承不得暂离

常情笑语亦勿禁止唯须言语必正举动必庄仍使

日至资善堂呈所习业讲官常加教勒使知严惮年

纔十三便令罢去岁月之间自觉其益自来宰臣十

日一至经筵亦止于默坐而已又间日讲读则史官

一人立侍史官之职言动必书施于视政时则可经

筵讲肄之所乃燕处也主上方问学之初宜心泰体

舒乃能悦怿今则前对大臣动虞有失旁立史官言

出辄书使上欲游其志得乎欲发于言敢乎深妨问

学不得不改欲乞特降指挥宰臣一月两次与文彦

博同赴经筵遇宰臣赴日即乞就崇政殿讲说因令

史官入侍崇政殿说书之职置来已久乃是讲说之

所汉唐命儒士讲论亦多在殿上盖故事也迩英殿

迫狭讲读官内臣近三十人在其中四月间尚未甚

热而讲官已流汗况主上气体嫩弱岂得为便春夏

之际人气蒸薄深可虑也祖宗之时偶然在彼执为

典故殊无义理欲乞今后只于延和殿讲读后楹垂

帘帘前置御座太皇太后每遇政事稀简圣体康和

时至帘下观讲官进说不惟省察主上进业于陛下

圣聪未必无补兼讲官辅道之间事意不少有当奏

禀便得上闻亦不可烦劳圣躬限以日数但旬月之

间意适则往可也今讲读官共五人四人皆兼要职

独臣不领别官近复差修国子监太学条制是亦兼

他职也乃无一人专职辅道者执政之意可见也盖

惜人材不欲使之闲尔又以为虽兼他职不妨讲读

此尤不思之甚也不敢言告君之道只以告众人言

之夫告于人者非积其诚意不能感而入也圣人以

蒲卢喻教谓以诚化之也今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

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

所以斋戒而告君者何谓也臣前后两得进讲未尝

敢不宿斋豫戒潜思存诚觊感动于上心若使营营

于职事纷纷其思虑待至上前然后善其辞说徒以

颊舌感人不亦浅乎此理非知学者不能晓也道衰

学废世俗何尝闻此虽闻必以为迂诞陛下高识远

见当蒙鉴知以朝廷之大人主之重置二三臣专职

辅道极非过当今诸臣所兼皆要官若未能遽罢且

乞免臣修国子监条制俾臣夙夜精思竭诚专在辅

道不惟事理当然且使天下知朝廷以为重事不以

为闲所也陛下擢臣于草野之中盖以其读圣人书

闻圣人道臣敢不以其所学上报圣明窃以圣人之

学不传久矣臣幸得之于遗经不自度量以身任道

天下骇笑者虽多而近年信从者亦众方将区区驾

其说以示学者觊得传于后世不虞天幸之至得备

讲说于人主之侧使臣得以圣人之学上沃圣聪则

圣人之道有可行之望岂特臣之幸哉如陛下未以

臣言为信何不一赐访问臣当陈圣学之端绪发至

道之渊微陛下圣鉴高明必蒙照纳

  论立后上太皇太后     范祖禹

臣伏奉诏旨皇帝纳后六礼令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两省给舍与礼部太常寺官同共详议臣窃伏思此

国家大事万世之始福祚所系风化所先自古圣王

重之今陛下宜先知者有四不可不慎也臣谨稽之

上古参之后世为陛下悉数而详言之一曰族姓二

曰女德三曰隆礼四曰博议所谓族姓者臣闻古之

帝王所与为婚□者必大国诸侯先圣王之后勋贤

之裔不然则甥舅之国也不以微贱上敌至尊故其

福祚盛大子孙蕃昌昔者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

嫘祖为黄帝正妃其子孙皆有天下五帝三王皆黄

帝之后也高辛娶陈锋氏之女是生帝尧虞舜娶帝

尧之二女厘降于妫汭遂有天下大禹娶于涂山是

生夏启天下归之子孙享国四百七十余年成汤娶

于有莘氏子孙有天下六百余年周之先祖后稷生

于姜嫄世有贤妃太王娶太姜是生王季王季娶太

任是生文王文王娶太姒其礼尤盛大雅歌之曰文

王初载天作之合言文王之初有识天已生贤女为

之配也又曰大邦有子俔大之妺文定厥祥亲迎于

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自古昏礼未有如文王之盛

也太姜炎帝之后也太任太昊之后也太姒大禹之

后也太姒生十子武王周公皆圣人也其余皆为显

诸侯周之子孙遍于天下太姒之德也诗人美文王

之圣本由太任其诗曰思齐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

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又曰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文王之化自家及国以正

天下也周南关睢后妃之德人伦之始风化天下皆

美太任太姒也武王亦娶干姜是生成王周有天下

三十余世八百余年其基本盖由此也故族姓不可

不贵所谓女德者臣闻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

之兴亡系焉三代之兴皆有贤妃其亡也有孽女夏

之兴也以涂山其亡也以妹喜商之兴也以有其

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其亡也以褒姒此皆

圣贤所纪诗书所载垂之后世以为永鉴者也秦汉

以后昏□多不正无足取法惟后汉显宗明德马后

唐太宗文德长孙后宪宗懿安郭后皆有后德出于

勋贤之家其余败乱足以为戒而已恭惟本朝太祖

皇帝以来家道正而人伦明历世皆有圣后内德之

助自三代以后未有如本朝家法也皇帝圣德明茂

睿质纯粹天监在下必生圣女以佑皇家惟陛下远

观上古近鉴后世上思天地宗庙之奉下为万世子

孙之计选卜窈窕以母仪万国表正六宫非有德孰

可以当之然闺门之德不可着见必视其世族观其

祖考察其家风参以庶事亦可知也昔汉之初大臣

议欲立高帝子齐王皆曰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

者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乃立代王是为文帝

为汉之贤主亦由其母家仁善也故女德不可不先

所谓隆礼者臣闻天子之与后犹天之与地日之与

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礼曰天子听男教后

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教须成俗内外和顺

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又曰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

修女顺母道也孔子对鲁哀公曰古之为政爱人为

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

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是

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

正爱与敬其政之本欤哀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

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

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

重乎又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

何谓已重焉盖深非之也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

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

欤礼又曰元冕齐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

先祖后其可以不致敬乎又曰敬而亲之先王之所

以得天下也今臣与众官讨论讲议皆约先王之礼

参酌其宜不为过隆愿陛下勿以疑为进言者必曰

天子至尊无敌于天下不当行夫妇之礼而荀卿有

言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如此则是周公之礼孔子

之言皆不可信而荀卿之言可信也臣谨按礼冠昏

惟有士礼而无天子诸侯之礼故三代以来唯以士

礼推而上之为天子诸侯之礼盖以成人之与夫妇

自天子至于士则一也臣窃闻宗室之间娶妻殊无

齐体之礼敬而亲之天下岂有独尊而无偶配者哉

至于鄙慝之礼或杂边裔之俗或习委巷之风下自

士族上流宫禁有涉于此者愿陛下一切屏绝之以

正基本以先天下故礼不可不隆所谓博议者臣闻

古者天子聘后上公逆之诸侯主之故春秋书祭公

来遂逆王后于纪夫国有大事大臣不容不与闻也

昔慈圣光献之立也吕夷简定其议故其诏曰览上

宰之敷言其策曰宗公鼎臣诵言于朝先是茶商陈

氏女亦预选择王曾宋绶皆以为言大臣继有言者

遂罢陈氏仁宗所以为圣者能从众也进言者必曰

此陛下家事非外人所预自古误人主者多由此言

也天子以四海为家中外之事孰非家事大臣无不

可预之事亦无不当预之人且陛下用一执政进一

近臣必欲□天下人望况立皇后以母天下乎臣恐

陛下一日降诏云立某氏为皇后则大臣虽有所见

亦难乎议论矣今陛下之所以选择莫若出姓氏宣

问大臣若圣志既定而众议佥同则卜筮协从鬼神

其依天人之意无不同矣故议不可不博臣幸备劝

讲其职在以帝王之事裨益圣德故敢献其所闻臣

之愚诚惟中宫正位之后四海之内室家相庆则宗

社之福也狂瞽之言惟陛下留听干冒宸严臣无任

惶惧俟罪之至

  南郊青城皇帝问太皇太后圣体表

               王安石

臣名言自宫徂郊夙夜祇事方此寒冱阙于定省伏

惟比日寝食宜加

  太皇太后回答皇帝问圣体书  前人

太皇太后致书于皇帝奉祠郊尝为国大事夙兴夜

寐固已勤劳勉慎节宣以膺禧福

  延祥观开启太皇太后本命道场青词二道

                前人

伏以宝历有诒眇躬实嗣获承慈范仰荷神休方元

命之在辰按旧仪而庀事庶蒙庆佑永锡寿祺

伏以圣功辅世已大济于艰虞神道示人用宠绥于

祉福敢因谷旦祇奉灵科冀大锡于寿祺得永承于

慈范

  灵厘内殿开启太皇太后生辰道场青词

                前人

伏以坛席盛陈科仪肃设眷言慈荫祝此诞辰永绥

寿考之祺上赖神灵之佑

  内中延福宫性智殿开启太皇太后生辰道场

  斋文            前人

伏以太阴协兆良月御时猥以眇躬获承慈范敢因

谷旦祇集胜缘实等洪慈具绥景福

  慰太皇太后表二首      前人

臣某言宫车云返陵邑既营凡在照临岂胜摧慕伏

惟太皇太后道侔坤育仁出天成永怀爱孝之隆尤

积悲恫之感稍舒慈念实慰舆情臣叨备从官限分

符守徒有攀号之至痛初无办护之微劳

臣某言威灵来返祠庙有严序陈昭穆之伦定列祖

宗之次哀号罔极遐迩所同伏惟太皇太后功佐帝

图德齐坤载永惟孝爱尤积悲怀冀纾天性之慈以

永母仪之福

  正旦奉慰表         前人

臣某言伏以日晷流迈岁历肇新兹太皇太后弃捐

宫闱奄历时序伏惟皇帝陛下圣孝天至感慕难胜

臣以衰疾无缘奔走瞻望阙庭

  谢除侍读表         苏轼

臣轼言今月一日蒙恩除臣兼侍读者北门视草已

叨儒者之极荣西学上贤复玷侍臣之高选省循非

称愧汗交怀

窃惟讲读之臣止以言语为职考

功课吏无殿最之可书陈善闭邪有膏泽之潜润岂

臣愚陋亦所克堪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忧思深

长德业久大受先帝投艰之托为神孙经远之谋故

选左右前后之人罔非吉士使知兴亡治乱之效莫

若多闻谓臣虽无大过人之才知臣粗有不欺君之

实故使朝夕与于讨论奉永日之清闲未知所报毕

微生于尽瘁终致此心

  谢三伏早出院表       前人

臣轼言君逸臣劳固上下之分金伏火见亦消长之

常乃缘异恩而许夙退

伏念臣等误缘末技待

罪禁林戴星而朝虽粗输其勤拙穷日之力卒无补

于丝毫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乐此盖伏遇太

皇太后陛下严于恭己恕以驭臣事既省于清心日

自长于化国朝而不夕前追静治之风伏当早归下

遂□愚之性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      前人

臣轼言伏蒙圣恩以臣累章谢郡特除臣龙图阁学

士知杭州者北扉清密久愧素餐内阁深严复膺殊

宠以荣为惧有腼在颜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

念臣赋命数奇与人多忤遭遇仁祖忝窃贤科继蒙

英庙之深知尤荷裕陵之见器而流离若此穷薄可

知晚亲日月之光常恐瓶罍之溢故求闲散以避灾

迍岂谓太皇太后陛下天高听卑坤厚载物爱惜臣

下固无异于子孙委任官师本不分于中外致兹衰

病不失清华然臣辞宠而益荣求闲而得剧虽云稍

远于争地尚恐终非其久安敢不磨钝自修履冰知

戒庶全孤节少答殊私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      前人

臣轼言伏蒙圣恩特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金镀银

鞍辔一副马一匹者命服斯皇诗咏周宣之德康侯

用锡易称王母之仁惠泽所加臣工知劝臣轼诚惶

诚恐顿首顿首伏念臣资材朽钝学术空□矧兹衰

病之余岂复光华之羡荷宠章之蕃庶人以为荣顾

形影之支离臣惟自愧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知

人尧哲遍物舜仁时遣拾遗补过之臣出为承流宣

化之任子衣安吉不待请而得之我马虺隤盖知劳

而赐者敢不勉思忠荩务报恩勤永惟厩库之珍莫

非民力无忘狱市之寄以副上心

  笏记            前人

既尘美职复玷名藩荣宠过情省循知愧此盖伏遇

太皇太后陛下仁均动植明烛幽微特示宠章以旌

眷遇恩勤莫报生死难忘

  杭州谢上表         前人

臣轼言伏奉制书除臣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臣已于

今月三日到任上讫者入奉禁严出膺方面皆人臣

之殊选在儒者以尤荣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

念臣受宠逾涯积忧成疾既思退就于安养又欲少

逃于满盈仰荷至仁曲从微愿江山故国所至如归

父老遗民与臣相问知朝廷辍近侍为太守盖圣主

视天下如一家鞭扑未施争讼几绝臣之厚幸岂易

名言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天地之仁贤愚兼取

日月之照邪正自分每包函其惷迂欲保全其终始

兄弟孤立尝亲奉于德音死生不移更誓坚于晚节

  杭州谢放罪表        前人

乱群之诛不请而决盖恩威之无素致奸猾之敢行

方俟谴诃岂期宽宥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以

法吏网密盖出于近年守臣权轻无甚于今日观祖

宗信任之意以州郡责成于人岂有不择师帅之良

但知绳墨之驭若平居仅能守法则缓急何以使民

顾臣不才难以议此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宽仁从众

信顺得天推一身之至公纳万方于无罪而臣始终

被遇中外蒙恩谓事有专以合宜情无他而可恕故

加贷舍以示宠绥朝廷之明粗以臣为可信吏民自

服当不令而率从

  贺明堂赦书表        前人

臣轼言严配礼成民心知孝好生德洽天下归仁凡

蒙一洗之恩举有惟新之喜臣轼诚欢诚忭顿首顿

首伏以功存庙社而辞其礼泽及草木而讳其名此

圣人之所难幸微生之亲见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勋

高任姒道配唐虞顾惟致治于和平孰不归心于保

佑合宫均福毕修累圣之文会庆告成不居先后之

位臣职叨禁从身远阙庭既欣涣汗之私溥沾动植

更喜谦光之美独冠古今

  谢赐历日诏书表       前人

臣轼言伏蒙圣恩特赐臣诏书并元佑五年历日一

卷者窃惟稽古之君必以授时为急底日不失日官

既有常先时不及时罚在无赦申以丁宁之诏致其

恻怛之诚习见颁行止谓有司之故事考其情实则

本圣人之用心臣轼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元功

在天盛德冠古顺帝之则虽并用于恩威与物为春

盖同归于仁厚而臣入奉讲学出牧农民恭布诏书

悉传闾里庶德音之昭格致嗣岁之丰穰

  贺坤成节表         前人

臣轼言仁惟天助寿不假于祷祈泽在民心言自成

于雅颂恭临诞月仰祝圣期虽凡庶之何知亦臣子

之常分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储神天地托国祖

宗元勋本自于无心神智实生于至静同守大器于

兹六年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

之缁褐岂如散廪以活饥民臣躬领郡符目睹兹事

载瞻象阙阻奉瑶觞嘉与海隅之人同罄华封之祝

  谢宣召再入学士院表     前人

右臣今月十一日翰林待诏梁迪至臣所居奉宣圣

旨召臣入院充学士承旨者衰迟无用宠既溢于当

年眷待有加恩复隆于晚节使华临贲天语丁宁耸

里巷之惊观叹朝廷之用旧伏以禁林分直法本六

人帝语亲承旧惟一老不缘名次之先后断自上心

之简求冠内朝供奉之班极儒者遭逢之盛凡膺此

选宜得异材而臣本以愚忠累尘器使初无已试之

效但有过实之名千里阙庭二年江海忧深投杼岂

无三至之言诏复赐环不待一人之誉此盖伏遇太

皇太后陛下道无私载公生至明以尺一之照临观

群臣之邪正知臣刚褊自用虽有宽饶之狂察臣忠

鲠不移庶几长孺之守故还旧物益茂新恩臣敢不

早夜以思死生不易虽桑榆之景已迫残年而犬马

之心犹思后效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      前人

右臣伏蒙圣慈以臣入院特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

并鱼袋金镀银鞍辔马一匹者镂钖金轭示有驰驱

之劳宝带袭衣岂无约束之义上既循名而责实下

当因物以贡诚伏念臣少则贱贫长而困厄仲卿龙

具追晏子之一裘伯厚鸡栖陋景公之千驷无功拜

赐服宠汗颜顾惟何人膺此异数此盖伏遇太皇太

后陛下躬行慈俭德贯天人约于奉己而侈于养贤

严于私亲而宽于驭众怜其朽钝借以光华臣敢不

衣被训词服勤鞭棰惟德其物永观不易之言思马

斯徂更厉无邪之志

  笏记            前人

臣蒙恩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侍读者出守无

功方期窜逐召还何幸复玷清华此盖伏遇太皇太

后坤载沉潜母慈均一既陶甄于顽□复封植于散

材誓卒余生少图来效

  谢兼侍读表         前人

臣轼言今月四日伏奉诰命除臣兼侍读者用非其

分宠至若惊满溢之忧逡巡莫避臣某诚惶诚恐顿

首顿首伏念臣与弟辙同登进士并擢贤科内外分

掌于制书先后迭居于翰苑今臣以经史入侍司言

行于中辙以丞辖立朝督纲条于外恭承明诏不许

固辞以为兄弟之同升自是朝廷之盛事承明三入

仅比古人大雅一门无惭旧史人非木石恩重丘山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明极照临忧深付托欲为社稷

之卫莫如臣仆之贤以帝尧之哲而甚畏于壬人以

孔子之圣而思见于狷者致兹选擢骤及迂愚臣敢

不淬励初心激昂晚岁誓坚必死之节少报不赀之

  谢三伏早休表        前人

星火见而金微日方可畏朝气锐而昼惰思获少休

上既知劳下皆忘暑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劳谦恭己

内恕及人虽天地无一物之私而父母有至诚之爱

臣等仰蒙宽假动获便安未明无颠倒之衣省循何

幸夙退有委蛇之食歌咏而归

  谢除龙图阁学士知颍州表   前人

臣轼言伏蒙圣恩以臣累章乞郡除臣龙图阁学士

知颍州者引嫌求避顾旧典之甚明易职宠行荷新

恩之至厚□愚自省惭悚交并

伏念臣学陋无

闻性迂难合受四朝之知遇窃五郡之蕃宣吴会二

年但坐糜于廪禄禁林数月曾未补于丝毫敢冀殊

私复还旧物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涵动植明烛幽

微知臣独受于圣知欲使曲全于晚节怜其无用许

以少安凡力请八章而后从使不为一乞而遽去在

臣进退可谓光荣虽老病怀归已功名之无望而衷

诚思报尚生死之不移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      前人

右臣伏蒙圣慈特赐臣对衣一袭金腰带一条银鞍

辔马一匹者出笥之珍以旌有德在垧之驷岂及无

功而臣首尾四年叨尘三锡省躬内疚服宠汗流恭

惟太皇太后陛下慈俭自居龙光四达德被海宇岂

惟一袭之衣恩结华夷何止十围之带群臣在驭六

辔自调而臣顷以衰羸止求安便奉宣德意庶几五

□之谣收敛壮心无复千里之志更期力报有愧空

  颍州谢到任表        前人

臣轼言伏蒙圣恩除臣龙图阁学士知颍州臣已于

今月二十二日到任讫者避嫌引疾惭无国士之风

揣分知难粗守人臣之节曲蒙温诏遂假名邦已见

吏民惟知感怍臣某

伏念臣早缘多难无意轩

裳晚以虚名偶尘侍从虽云时可每与愿违既未决

于归田故力求于治郡慈母爱子但怜其无能明君

知臣终护其所短自欣投老渐获安身此盖伏遇太

皇太后陛下慈俭临民刚柔布政参天地而有信喜

怒不陈体水镜之无心忠邪自辨致兹愚直亦克保

全虽任职居官无过人者而见危授命盖有志焉

  上清储祥宫成贺德音表    前人

臣轼言伏睹九月二十七日德音以上清储祥宫成

减决四京及诸道见禁罪人者灵光下烛庆新宫之

落成霈泽旁流洗庶狱之多罪散为和气坐致丰年

臣某诚欢诚忭顿首顿首臣闻舜禹之心以奉先为

孝本释老之道以损己为福田永惟坤作之成每辞

天下之养卑宫何陋大练为安故能捐万金之资以

成二圣之意为国迎祥而国无所费与民祈福而民

不知劳銮辂亲临神灵昭格睹士女之和会既同其

休念囹圄之幽囚或非其罪用孚大号以达惠心恭

惟太皇太后陛下恭俭以仁明哲作则爱惜帑廪不

供浮费之私重慎典刑每存数赦之戒一宽汤网众

识尧心臣以从官出临近甸率吏民而拜庆助父老

之欢谣永望阙庭实同咫尺

  贺驾幸太学表        前人

臣轼言恭闻十月十五日皇帝驾幸太学者济济多

士灵承上帝之休雍雍在宫服膺文母之教风传海

宇庆溢臣工臣某诚欢诚忭顿首顿首臣闻学校太

平之文而以得士为实经术致治之具而以爱民为

心心既立而具乃行实先充而文斯应永惟坤载之

厚辅成天纵之能惟使文子文孙莫不仁故于先圣

先师无所愧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忧深祖构德燕孙

谋黄裳之文斧藻万物青衿之政长育群材岂惟鼓

舞于士夫实亦光华于史册臣冒荣滋久被遇最深

外告成功行喜鸮音之革中修潜德孰知麟趾之风

  谢赐历日表         前人

迎日推策虽曰百王之常后天奉时惟我二后之德

伏读诏旨灼知圣心

伏以嗣岁将兴旧章毕举

三朝受海内之图籍七月陈王业之艰难冬有祁寒

知民言之可畏阳居大夏识天道之至仁故于颁朔

之初更下布新之诏恭惟太皇太后陛下视民如子

以国为家振廪劝分人自忘于艰岁消兵去杀天必

报之丰年臣敢不省事清心贵农时之不夺思患预

备期岁计之有余庶竭微诚少裨洪造

  扬州谢到任表        前人

臣轼言伏蒙圣恩除臣知扬州臣已于今月二十六

日到任讫者支郡养□裁能免咎通都移牧自愧何

功屡玷恩荣实深惭汗臣某

伏念臣早缘窃禄

稍习治民在先帝日已历三朝近八年间复忝四郡

平生所愿满足无余志大才□信天命而自遂人微

地重恃圣眷以少安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子惠万民

器使多士以谓朝廷之德泽付于郡县与监司乃眷

江淮之间久罹水旱之苦邻封二浙饥疫相熏积欠

十年丰凶皆病臣敢不上推仁圣之意下尽疲驽之

心庶复流亡少宽忧轸

  谢赐恤刑诏书表       前人

暑雨其咨既轸小民之病麦秋已至复虞轻系之淹

祗服训词灼知天意臣某

伏以仁圣之德哀矜

为先常内恕以及人故深居而念远斋戒处掩则知

暴露之勤紾絺袢延不忘累绁之若吏既罔懈民知

无冤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事法祖宗德参天地凯风

养物散为扇旸之凉灵雨应时同沾执热之濯臣敢

不尽其哀敬济以宽明奉汉律之严毋令瘐死推慈

母之意务在平反庶竭愚忠少行德意

  贺立皇后表         前人

吉日既涓柔仪允正谷珪往聘象服来朝

臣闻

周姜任姒之贤位非皆极汉阴马邓之贵德或有惭

盛哉六礼之陈袭此三宫之庆恭惟太皇太后升下

任付托之重躬保佑之劳公天下不私其亲配宸极

必先以德徽音不坠嗣成慈孝之风仁寿无疆坐享

云来之养臣限以官守不获躬诣阙庭

  贺坤成节表         前人

臣轼言岁复六千袭嘉祥于太史火流七月纪令节

于诗人尽海宇之含生举欣荣于兹日臣某

闻君以民为心体天用民为聪明未有心胖而体不

纾民悦而天不应故好生恶杀是为仁寿之基捐利

与民斯获丰年之庆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恭俭一德

勤劳百为推天覆地载之心阜成民物尽父教母怜

之道诲养臣邻共知难报之恩必享无疆之福臣以

出守淮海无由躬诣阙庭

  谢除兵部尚书赐对衣金带马状 前人

伏以在笥之珍本出于民力脱骖之赐以结于士心

顾臣何人屡膺此宠伏念臣学本为己材不适时乘

伯厚之车虽云疾恶束公西之带愧不能言而二年

之间三拜是赐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心存社稷

德协天人以长策驾驭四方以盛德藩饰多士故令

衰朽犹玷光华岂曰无衣盖独求于安吉慨然揽辔

敢有志于澄清

  谢兼侍读表         前人

流汗恩荣再辞莫获强颜衰朽一节以趋臣轼

恭惟先帝复六卿之名本欲后人识三代之旧古今

殊制闲剧异宜武选隶于天官兵政总于枢辅故司

马之职独省文书而师氏之官职在论说命臣兼领

圣意可知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约己裕民忘家忧国

知先王之兵必本于道德故以儒臣为七兵知人主

之学必通于民情故自郡守为五学而臣迂□不可

强合早缘衰病难以久居终当自效于所长之间或

可报恩于末死之日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    前人

伏蒙圣恩除臣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

部尚书者衰年自引久抱此心异数并加实为非意

辞不获命愧何以堪臣轼

窃惟以殿命官本缘

麟趾之旧因时修废近正金华之名历代所荣于今

为甚自元丰之末官制以来若非身兼数器之人未

有名冠两职之重而况秩宗之任邦礼是司岂臣迂

愚所当兼领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忧深社稷虑

极安危求忠臣于愚直之中论治道于文字之外知

臣难进而易退或非患失之鄙夫故授以礼乐清闲

之司使专于论说琢磨之事此恩难报愿输岁月之

勤度己所宜终遂江湖之请

  谢赐对衣金带马状      前人

蒙恩赐衣一对金带一条并鱼袋金镀银鞍辔马一

匹服章在笥贲及衰残衔勒过庭喜先徒御伏以物

生有待天施无穷草木何知冒庆云之渥采鱼□至

陋借沧海之荣光虽若可观终非其有妻孥相顾惊

屡致于匪颁道路窃窥或反增于指目此盖伏遇太

皇太后陛下聪明齐圣陈锡载周含垢匿瑕而察于

求贤卑宫菲食而侈于养士士岂轻于千里念非其

人言有重于兼金当思所报

  笏记            前人

荣兼两职宠与六卿岂伊衰朽之余有此遭逢之异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坤元利正天造无私靡求

备于一人将曲成于万物文章小技纵有效于涓埃

草木微生终难酬于雨露

  代普宁王贺太皇太后冬表   前人

□五物以观云咸知岁美备八能而合乐益验人和

顾兹百乐之生实助两宫之庆

伏惟太皇太后

陛下至诚待物博爱临民保佑神孙已致无为之治

守持大业匪居不世之功宜福禄之日来与天地而

同久臣早被恩勤之赐莫知补报之方跪奉玉觞仰

祈眉寿

  杭州贺冬表         前人

消长有时候微阳之来复贤愚同庆知君子之汇征

德化所加神人并应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睿明天纵

慈俭身先振海岳以不倾地无私载顺阴阳之自化

天且不违成功已陋于汉唐论德盖高于任姒黄云

可望共沾至治之祥彤史何知莫赞无为之德臣备

员法从祗役海隅东合拜章阻陪于百辟南山献寿

徒颂于万年

  上太皇太后贺正表      前人

尧历授时夏正建统气迎交泰之会祥应重明之朝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无能名德博而化天人所助

本羲易之益谦慈俭不居得老氏之三宝时逢吉旦

福集清宫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

跸之音眉寿万年远奉称觞之庆

  贺正表           前人

若考箕畴正月为王极之象玩占羲易三阳为交泰

之期顺履春朝诞膺天禄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

道高载籍恩浃含生进贤退愚蛮夷率服下贱以贵

施舍自平臣出领郡符承宣天泽吏民鼓舞共瞻崇

庆之光海宇骏奔永托坤元之载

  贺冬表           前人

消长有时德刑并用庆一阳之来复知万物之向荣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配皇王化行夷夏以用

人而考治忽自正身而刑家邦何劳五物之占坐知

岁美不待八音之奏始验人和臣率职海壖驰诚天

阙默诵万年之庆远同百辟之欢

  论行遣蔡确札子       前人

元佑四年四月十一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新知杭

州苏轼札子奏臣近蒙圣恩哀臣衰病特许补外臣

窃自惟受恩深重不敢以出入之故便同众人有所

闻见而不尽言窃闻臣寮有缴进蔡确诗言涉谤讟

者臣与确元非知旧实自恶其为人今来非敢为确

开说但以此事所系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

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臣为侍从合具奏论若朝廷

薄确之罪则天下必谓皇帝陛下见人毁谤圣母不

加忿疾其于孝治所害不浅若深罪之则议者亦或

以谓太皇太后陛下圣量宽大与天地等而不能容

受一小人谤怨之言亦于仁政不为无累臣欲望皇

帝陛下降□令有司置狱追确根勘然后太皇太后

内出手诏云吾之不德常欲闻谤以自儆今若罪确

何以来天下异同之言矧确尝为辅臣当知臣子大

义今所缴进未必真是确诗其一切勿问仍榜朝堂

如此处置则二圣仁孝之道实为两得天下有识自

然心服臣不胜爱君忧国之心出位僣言谨伏诛殛

取进止

  太皇太后赐门下手诏二首   前人

□门下皇帝嗣位于兹四年华夷来同天地并应而

皇太妃以恭俭之德鞠育之恩虽典册以时奉行而

情文疑有未称皇帝以祖考之奉尊无二上而吾惟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推天下之养以慰人子之心

宜下礼部太常寺讨寻如于典故有褒崇未尽事件

令子细开具闻奏

□门下官冗之患所从来尚矣流弊之极实萃于今

以阙计员至相倍蓰上有久闻失职之吏则下有受

害无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损入流之

数无以澄清取士之源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

惟临御之始尝□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薄

德敢配前人已诏家庭之恩止从母后之比今当又

损以示必行夫以先帝顾托之深天下责望之重苟

有利于社稷吾无爱于发肤矧此恩私实同毫末忠

义之士当识此诚各忘内顾之心共成节约之制今

后每遇圣节大礼生辰合得亲属恩泽并四分减一

皇太后皇太妃准此

  太皇太后赐故夏国主嗣子干顺诏

                前人

念尔守邦藐然在疚日月逾迈祖葬有时缅怀孝爱

之深想极攀号之戚往助襄事式昭异恩

惟我列圣眷尔有邦非徒极其宠荣盖亦同其忧患

念尔哀疚恻然顾怀临遣行人往喻至意且致奠赙

之礼以为存没之光

  太皇太后赐故夏国主嗣子干顺进奉贺正马

  □回诏           前人

诏故夏国主嗣子干顺述职春朝归诚宰旅修此效

牵之礼致其乘服之良再阅来章式嘉忠节

  赐知枢密院事安焘已下罢散坤成节御筵口

  宣             前人

有□卿等忠存体国义切戴君结妙果于三乘祝慈

闱之万寿宜膺宠锡以示眷存

  赐太师文彦博已下罢散坤成节道场香酒果

  口宣            前人

有□卿翊赞大猷倡先多士方慈闱之献寿严法会

以荐诚宜有宠颁以昭殊眷

  坤成节就驿赐于阗国进奉人御筵口宣

                前人

有□汝等款塞观光趋庭效贡属诞弥之称庆均燕

衎以示慈祗服宠嘉式旌忠恪

  赐殿前都指挥使燕达已下罢散坤成节道场

  香酒果口宣         前人

有□卿等同罄纯忠力修胜果用祈慈寿既彻梵筵

宜有宠颁以昭眷遇

  赐皇伯祖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宗晖

  已下罢散坤成节道场香酒果口宣

                前人

有□卿表率宗盟助成孝治祝延慈寿仰扣佛乘既

毕梵筵宜加宠

  赐皇叔杨王醴泉观罢散坤成节道场香酒果

  口宣            前人

有□卿等以周邵之亲躬任姒之眷

作养

力祈寿嘏

祗扣佛乘既彻净筵宜膺宠眷

  赐徐王罢散坤成节道场香酒果口宣

                前人

有□卿亲贤莫二忠孝实兼馔蒲塞于祇园荐椿龄

于崇庆喜成法会宜有宠颁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已下上第五表请太皇太

  后复常膳许批荅       前人

德积无素民罹其灾精诚莫通祷不时应虽蒙膏泽

之报仅救焦枯之余勉徇来章犹虞后患其谨视盗

贼勤恤流亡益务交修以裨不逮

  赐太师文彦博等请太皇太后受册第一表不

  许批荅           前人

吾闻圣人以天下为忧未闻以位号为乐也损己裕

物畏天检身此吾平日之本心非独遇灾而一发也

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卿等以是辅我顾不美哉

  赐太师文彦博等上第三表请太皇太后受册

  许批答           前人

吾上顺帝则下酌民言处以无心期以寡过卿等以

为协气既应群谋佥同若固违典礼之常恐莫慰天

人之望遇灾而惧昔者非以为谦闻义则迁吾亦岂

敢自必勉从故事以副嘉言

  皇帝达太皇太后贺大辽正旦书 前人

肇易岁元发新荣于万物仰遵慈诲修旧好于两朝

远饬使轺肃将礼币庶迎寿祉式副愿言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贺正旦书

                前人

百年之好既讲于春朝万寿之仪兼陈于幄殿恭因

省侍具述来音感怿之怀言宣莫罄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贺坤成节书

                前人

嘉月令辰笃生寿母珍函重币交庆宝邻已恭致于

德音复钦传于慈旨其为感怿未易名言

  皇帝达太皇太后贺大辽皇帝生辰书

                前人

寒律既周诞辰载纪恭被慈闱之诲俾修庆币之仪

永介寿康式符颂祷更祈调卫以副愿言

  皇帝达太皇太后贺大辽皇帝正旦书

                前人

岁律肇新邻欢载讲恭被慈闱之诲远通庆币之诚

益冀保颐永绥寿嘏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书 前人

嘉平纪月震夙惟时属兹庆使之来重以慈闱之问

寻因省侍悉致诚言欣感之深敬陈罔究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贺正旦书

                前人

正岁履端远勤于华使慈闱申庆重领于珍函省侍

之余诚言已达永惟欣感莫究言宣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问候书

                前人

遣使为寿既欣邻好之修因书见诚兼致慈闱之问

侍言有次来意毕陈感怿之深敷陈罔既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坤成节书

                前人

星火西流庆慈闱之诞日皇华北至讲邻国之诚言

既达来音俾修报礼感铭之素敷述难周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册奏告景灵宫等

  处青词           前人

伏以祗事亲闱庶几孝治配德祖考既务极于推崇

笃生眇冲亦敢忘于褒显将奉宝册率循旧章侥福

于神先期以告

  中太一宫真室殿为太皇太后消灾集福罢散

  天皇九曜道场朱表      前人

伏以仁者必寿信惟天地之心孝无不通宜从臣子

之欲虔遵道范仰叩真庭庶同海宇之诚上集慈闱

之福天威咫尺求聪明于我民圣寿万年定子孙于

下地更推博施普及函生

  太皇太后本命岁功德疏文   前人

伏以天人合契辅成继照之明岁月袭祥允协重坤

之象肇临正旦寅奉德音尽海宇之无疆集缁黄而

来会旁推舜孝仰扣佛乘伏愿太皇太后陛下下顺

民心仰膺天保配西方之无量与南山而不倾岂独

五音六律之旋再临此岁将推三统九会之复以卜

其年永与函生共兹介福

  景灵宫祈福道场功德疏文   前人

伏以仁心浃物自然忧乐之同孝治格天宜尔感通

之速庶殚精恳仰叩上真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保佑

圣神劳勤夙夜偶倦东朝之御未复太官之常爰即

珠庭大陈妙供法音上达虽有假于云章民志下同

自不劳于秘祝愿膺勿药之喜永保无疆之休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册礼毕奏谢天地

  社稷宗庙诸宫观并诸陵祝文  前人

至哉坤元政必先于治内养以天下孝莫大于尊亲

昔首正于号名今复严于典册礼乐既具神人允谐

分命迩臣恭致成事仰祈昭鉴永锡鸿休

  太皇太后祭奠故夏国主祭文  前人

乃眷外臣嗣守西服袭累世之忠顺荷先朝之宠光

惟天难忱锡命不永计音遽至闵悼良深特遣使车

往陈奠币庶此恩礼贯于幽明

  大行太皇太后灵驾发引文   前人

因山告成同轨毕至玉衣永閟风驭莫追万国山河

尚凭于坤载四方老遽失于母慈欲强名言难形

德化积此九年之泽辅成百世之安乃眷中山控临

朔野华戎异服涕慕同声目断东朝永绝帘帷之望

神驰西洛想闻笳鼓之音臣等各守边垂莫亲馈奠

徒因僚吏以致攀号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冬至词语

                前人

伏以消长有时候微阳之来复贤愚同庆知君子之

汇征德化所加神人并应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睿明

天纵慈俭身先振河岳以不倾地无私载顺阴阳而

自化天且不违成功已陋于汉唐谕德盖高于任姒

大有上吉方获助于三灵既醉太平当纯备于五福

妾等职参长御心奉慈闱庆阳德之方来愿天寿之

平格

  太皇太后万寿颂表      王铨

虞廷极尊养蟜牛之后无闻大禹尽恪恭颛顼之妃

未着姬成践阼未闻因后姒以及后姜汉祖称尊宁

见先太公而宗太母汉家之郭阴田窦仅观圣子承

干宋代之向孟高曹未睹神孙御极盖情由代隔扬

拜之仪尚□况孝以世睽祷祝之声谁见岂知休隆

王母当陈介福之辞不思祉集文孙应上罄宜之赋

被山龙而戏彩知圣人亲复有亲奉玉食而含饴喜

慈闱子复有子犹谓慈宁十六字不过崇戴之词不

如寿考数千言始殚咏歌之实启龙楼而作赋牙签

记蝌斗之书展凤藻以抒思玉轴焕星云之色有台

莱有枸楰有栲杻三寿颂而并集千龄如日月如松

柏如冈陵九祝齐而来同万福羲神锺管如龙蛇飞

舞于屏头玉质金声似钟鼓噌吰于座右圣心慰矣

还端冕而敷陈后曰休哉乃回车而讽咏由是子龙

翔孙凤翥殿前绣共扶平地神仙因之觞琼液饭

青庭内笙簧并奏钧天雅乐

  代文潞公谢太皇太后表    张耒

稽留君命敢求免于刑诛惠养老臣不使劳其筋力

仰睿私之从欲抚衰志以知荣伏惟太皇太后陛下

厚德无疆至仁在上神孙临祭知保依之圣功多士

充庭见肃雍之盛德恩及草木喜同天人臣幸以余

龄获逢盛旦虽笾豆骏奔之事徒有心哉而礼乐大

备之时为后死者岂不偶尔尚足矜荣

  太皇太后加尊号贺皇帝表   文天祥

御丕图于南面顺应天人崇徽册于东朝重增宗社

亿年缛典万国欢心恭惟皇帝陛下皇极之宗人伦

之至性同符于尧舜达孝升闻训一本于姜任徽音

有秩绍宁王之明命彰祖后之尊称臣分牧有严承

休胥抃介福于王母难名太上之功肖德以神孙愿

共无疆之号

  贺太皇太后表        前人

兆□大横运在当命之圣谋贻小毖功归太上之慈

嫡统延洪皇图巩固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躬基美化教阐徽音彤管光华配丰功于祖烈练衣

朴素示懿训于孙谋聿新历服之传式副帘帷之托

臣司戎共贰望阙呼三庶民近天子光欣逢昌历太

极为元气母永迪初基

  又             前人

鸿名扬厉用彰重庆之尊龙扆继承懋举尽伦之制

明廷孚号寰宇倾心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德备俭慈教修爱敬佐我烈祖成天保之忧勤训于

神孙示思齐之雍肃粹美翟袆之服增华琬琰之章

臣属守铜符欣传宝册同御延和之殿诞颂前尊

居慈福之宫永言至养

  又             前人

离日方升光传国宝坤元重庆肇建鸿名福萃三宫

欢腾八表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佐佑皇祖

怡愉东朝德配姜任植丕基于苍箓功高马邓扶洪

业于炎图宜效美于思齐大归尊于长乐臣偶叨戎

辖阻缀朝班丕哉烈丕哉谟共傒嗣王之政得其名

得其寿载扬太上之休

  又             前人

毓正神孙方布应门之诏位尊祖后复隆京室之称

重庆万年丕休四海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性超太上德应黄中元佑大功法宣仁之鞠育绍熙

新政燕慈福之起居宜旌坤极之嘉名式趾太宸之

芳躅臣属分侯服钦诵玉纶天子必有所尊已光载

籍圣德无加于孝长戴两宫

  又             前人

嗣皇奉册尊居长信之名祖后宣猷夙迪思齐之训

万年集庆八表蒙休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德迈维莘道高于汭金车玉路备三世之典章宝翟

珍袆示六宫之法度美慈宸之迭矩扬大号以同符

臣兼领戎钤竦聆邮綍德寿早朝之典巳庆淳熙延

和同御之功益歌元佑

  又             前人

圣王垂拱万年方开燕翼太皇怡愉亿载亲见虹流

海宇春辉宫闱日永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身基美化德着慈元正位而定家人功高配祖介福

而来王母庆积贻孙律协素商节书金箓臣滥膺藩

屏阻贺帘帷假乐命之庆春秋之鼎盛思齐圣也同

日月之离明

  又             前人

万寿齐天思齐以圣千秋纪日长发其祥广宇休扬

重闱庆洽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以女尧舜

为今姒任有典有则之贻辅于皇祖立政立事之准

训乃文孙当月届于素商喜节书于华渚臣猥尘戎

辖阻贺宸闱请祝圣人既效尧封之职亦右文母载

赓周颂之章

  又             前人

天王一统为元载攽正朔太皇万年齐寿同御邦家

日月重明乾坤更始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道符烈祖功拥神孙干德太平训实承于昭宪元佑

盛际政共听于宣仁洊开更瑟之休实系垂帘之盛

臣叨承侯服丕奉慈宸基正始之风已新美化播思

齐之盛永载徽音

  太皇太后加尊号铃司贺皇帝表 前人

皇图嗣庆着母道于重坤巨册称尊告王庭而大涣

宫闱增重宗社蒙休恭惟皇帝陛下德为圣人孝治

天下侍宣仁之听断元佑同符禀慈福之起居绍熙

俪美播无为之懿号隆太上之徽音臣猥介戎钤耸

观国典思齐文母既彰有德之雍雍于赫汤孙愿共

厥声之穆穆

  慰太皇太后表        前人

鸡鸣问寝方慈极之深居龙去遗弓忽皇舆之新涉

宫闱震悼海宇摧伤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德备周姜道光尧母东朝垂训曾不改于俭慈南面

积忧遽忍违于温凊骤罹国疢谅切圣怀少宽凭几

之思式副御帘之托

  又             前人

严宸居正痛晏驾之奄闻慈极宅尊怅早朝之遽隔

哀传海宇悲结帘帷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德厚承天恩深与子夙行恭俭圣方诵于思齐晚享

怡愉变忍闻于顾命谅圣情之结恋鉴舆志之攀号

愿抑慈怀永谋孙翼

  又             前人

乌号衔恤怅再隔于月游龙寝阙朝恍十周于日浃

流光何速哀思欲摧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宫壸宅尊帘帷托重虽道扬王命不胜慈极之怀然

燕翼孙谋当念皇图之本愿体臣民之戴少宽朝夕

之思云云

  又             前人

训予命汝易月有严练而慨然周星何短哀承遗制

痛结慈衷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德绍宣仁

功侔明肃天经地义扶嫡统于方新日迈月征怅宸

旒之愈远愿勉从于众志姑少抑于至情

  又             前人

终天巨衅降割一朝易月通丧寓言再岁仙游未远

慈抱难居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功在先朝

志勤内治虽变生凭几怅阙问于鸡鸣然寄重垂帘

方稽谋于燕翼愿抑无疆之恤益昌有大之休

  又             前人

衮衣万岁痛隔终天禫服一朝权从易月感时忧恋

率土尽伤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德着宝袆

功藏金匮抚鼎湖之龙去子保何追怀丰水之燕贻

孙将有衍愿副普天之望式纾慈极之悲云云

  又             前人

居长乐之宫兴怀鹤驾瞻顾成之庙肇锡鸿名大册

垂荣慈衷悼往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以天

下养与元气游明肃临朝亲立仁皇之策宣仁在御

永怀神考之思丕对皇灵昭升熙号臣属縻侯绂阻

慰震帘云云

  又             前人

盛德之祀百世肇建嘉名太皇之寿万年兴怀缛典

慈宸恻楚穹覆监观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懿范两朝仁恩四海为元气母克笃贻孙育天下君

忍闻祔祢裒时大号对越皇灵臣身贰戎钤心怀国

典云云

  又             前人

暖律吹嘘感一阳之初复慈帘拥佑训三祀之通丧

痛在宫闱情均海宇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徽音慈福懿范宣仁履袜迎长天休方至冕旒问寝

子保奚追愿少抑于慈怀以永绥子孙翼臣属縻侯

服隃企御闱云云

  又             前人

居长乐之汉宫永怀鹤驾卜会稽之禹穴垂戒龙輴

悲结慈闱痛均薄海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忧勤德备拥佑功高百世可知首正贻孙之则七月

而葬岂胜思子之怀愿东望以节哀重外朝之同御

臣身縻乘障职阻趋班云云

  又             前人

日沦西极怅鹤驾之长游天拱东朝痛龙湖之永閟

重闱悲系九土慕思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福备怡愉

功高拥佑抚缀衣于翼室亿世贻孙念加斧于毕涂

千秋望子愿抑思齐之感益昌小毖之谋臣叨领偏

城阻趋慈陛云云

  又             前人

嗣王宅恤奉先佑以升宗圣母思齐感皇灵而悼往

礼容有赫祀事孔明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寿考维祺仁慈为宝佑我烈祖有典则以贻子孙保

予冲人修宗庙以序昭穆祔既行于永绍哀少释干

慈元臣叨缀蕃宣阻班奔走云云

  又             前人

正月始和律更太簇昊天不吊痛在思齐历数维新

宫闱孔恻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为元气母

与太极游孟春而戒遒人抚时其迈上日而受文祖

拥治方新愿宽丕子之思益重神孙之托臣属縻宣

化阻慰履端云云

  贺太皇太后同听政表     前人

绥寿而右文母高拱宸慈肖德而有神孙共临几政

徽音洋溢光训昭宣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

功迈涂山德高妫汭施于帝祉已深庆锡之源保我

后生益衍寿宁之福章宪垂帘于天圣宣仁称制于

延和绍昔大猷为今懿范臣属縻守绂欣听俞纶太

易太始太初莫测无为之化四门四聪四目共观有

道之朝

  谢太皇太后表        前人

岁正孟陬一元改纪朝临长乐万国颁正春朔会同

神人和洽恭惟寿和圣福太皇太后陛下怡愉万岁

拥佑一人肖德而有神孙光膺昌历受福而于王母

丕辑蕃禧载颁协律之书式重垂帘之政臣钦承凤

纪诞布侯藩听嶰竹之□诞敷和气献蟠桃之颂益

赞寿眉

  国子监贺册太皇太后表    元黄溍

德为圣人治有光于舜孝养以天下礼益谨于汉仪

备物隆名熙朝盛典钦惟陛下诞英骏命寅御丕图

黼座端临念皇慈之保佑纶言播告极鸿号之尊崇

事远迈于古先庆旁流于中外臣等幸专教席获旅

廷绅倾向日之微忱遥瞻广内祝齐天之睿筭永奉

慈闱

  国子监贺太皇太后正旦表   前人

献岁发春肇正孟陬之序隆名备物载斯长乐之仪

嘉与外廷肃称元会钦惟殿下道光内治德配先朝

尊极宫闱诞举推崇之礼庆流宗社弥章拥佑之功

履兹端辰裒时多祉臣等忝司教育获预班联绛阙

天开恭展三朝之拜瑶池日永欢腾万岁之呼

  国子监上太皇太后贺册皇后表 前人

礼行当宁丕昭文定之祥尊极重闱茂衍徽音之嗣

欢腾禁掖喜浃寰区钦惟殿下德备俭慈功参覆载

承先朝之付托克协孙谋建中壸之表仪式资妇顺

流辉华于椒屋增巩固于萝图臣等忝职上庠欣逢

盛典二南正始大义本于家人万寿无疆介福归于

王母

 太皇太后部艺文二

  哲宗上太皇太后册宝乐章五首 宋史

  皇帝升坐干安

大矣孝熙帅民以躬奉承宝册钦明两宫万乐具举

一人肃雍化繇上始四海来同

  降坐干安

皇帝仁孝总临万方褒显其亲日严以庄龙衮翼翼

玉书煌煌传之亿世休有烈光

  太皇太后升坐干安

总裁庶政拥佑嗣皇金书玉简烂其文章众歌警作

管磬将将保安四极降福无疆

  降坐干安

涂山之德渭涘之祥图徽宝册玉色金相管弦煜熀

钟鼓喤喤天之所启既寿而昌

  太尉等奉册宝出入门正安

玉车临御凤盖棽丽奉承宝册弥文盛仪抗声极律

助我孝熙天之所佑万寿无期

  太皇太后阁春帖子六首    苏轼

雕刻春何力欣荣物自知发生虽有象覆载本无私

小殿黄金榜朱帘白玉钩一声双日跸春色满皇州

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帷

五日占云十日风忧勤终岁为三农春来有喜何人

见好学神孙类祖宗

共道十年无腊雪且欣三白历春田尽驱南亩扶□

手稍发中都朽贯钱

不独清心能省事应缘克己自消兵传闻塞外千君

长欲趁新年贺太平

  太皇太后阁端午帖子     前人

渐台通翠浪暑殿转清风帘卷东朝散金乌未遽中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朝来藉田令菇黍献时芳

无羽诸羌伏销兵万汇苏只应黄纸诰便是赤灵符

令节陈诗岁岁新从官何以寿吾君愿储医国三年

艾不作沉湘九辨文

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不复巫阳占郢

梦空余伸御扣河章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外庭已拜羹

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    前人

  教坊致语

 臣闻视履考祥既占衷月之梦对时育物必有继

 天之功方大火之西流履阴灵之既望帝于是日

 诞降仁人意使斯民咸归寿域共庆千年之遇得

 生二圣之朝式宴示慈与民同乐恭惟皇帝陛下

 文思天纵睿哲生知力行禹汤之仁常恐一夫之

 不获躬蹈曾闵之孝故得万国之欢心恭惟太皇

 太后陛下道契天人德超载籍知人则哲盖帝尧

 之所难修己安民虽虞舜其犹病风云从而万物

 睹日月照而四时行自然动植之咸安莫知天地

 之何力三宫交庆群后骏奔宝邻通四牡之欢航

 海致重译之赆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山

 呼共献后天之祝臣等叨居法部辄采民言上渎

 宸聪敢陈口号

  口号

三朝遗老九门前又见承平大有年文母忧勤初化

俗曾孙仁孝已通天史书元佑三千牍乐奏坤成第

一篇欲采蟠桃归献寿蓬莱清浅半桑田

  斋日致语口号        前人

 旋复阴阳配五支于六干诞弥岁月与元日为三

 申神后降庆于当年曾孙效诚于兹旦不烦巧历

 自契真符道俗欢谣天人协应太皇太后陛下功

 高任姒德配唐虞上推顾托之心下布仰成之政

 宝慈与俭蹈光宪之成规却裔安邦袭烈武之余

 庆三朝顺履万寿维新虽绛县之老人难穷甲子

 如楚南之灵木莫计春秋臣贱等草茅心倾葵藿

 采民讴于击壤效乐语之陈诗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记年甲子会逢三朔

旦岁星行看百周天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

有田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宁宗庆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号乐章九首

                宋史

  册宝降殿

天拥帝家泽流子孙三宫燕胥四海崇尊声谐韶濩

辉烛瑶琨维皇缉熙耀德乾坤

  册宝授太傅奉诣东阶下

祖后重寿亲闱并崇骈庆联休申景铺鸿迭璧交辉

多仪焕丛亿万斯年福禄攸同

  册宝出门

太任媚姜涂山翼禹慈祥曼衍鸿仪迭举宝章奕奕

祲宫俣俣帝用将之于彼宫所

  慈福宫册宝入门

东朝层邃端闱靖深列仗节銮镂玉绳金来奉来崇

载祗载钦曾孙之庆世世徽音

  册宝升殿

纯佑我宋母仪四朝拥翼孙谋如虞承尧仁覃函夏

喜浮庆霄福禄万年金玉孔昭

  册宝诣宫中

神人和怿天日淑清王母来燕必寿而名琨庭璈音

五云佩声勉勉我皇遹昭厥成

  太皇太后出合升坐

曾孙致养五福骈臻太极所运两仪三辰辉光日新

启佑后人永翼瑶图亿万尧春

  册宝诣读册宝位

徽光宣华仁声流文旷仪合沓泰和絪缊慈颜有喜

祚我圣君珠宫含饴坐阅来云

  太皇太后降坐归合

缛仪既登宝册既膺喜合祥流云烝川增天子万年

鸣玉慈庭惠我无疆诜诜绳绳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号乐章八首

                同前

  册宝降殿

思齐太任嫔于周京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不可仪测

矧可强名镂玉绳金昭哉号荣

  册宝诣东阶

鼓钟喤喤仪物载陈仪物陈矣烂其瑶琨咨尔上公

相予文孙勿亟勿徐奉我重亲

  册宝出门

荡荡天门金铺玉户采旄翠旌流苏葆羽千官影从

乃导乃辅都人纵观填道呼舞

  寿慈宫册宝入门

煌煌宝书玉篆金缕曷为来哉自天子所自天子所

以燕文母婉嬗祥云日正当午

  册宝升殿

文物备矣三事其承崇牙高张乐充宫庭耽耽广殿

左□右平敬尔威仪摄齐以登

  册宝诣宫中

维寿伊何圣德日新维慈伊何佑于后人乃范斯金

乃镂斯皇举玉趾从于尧门

  太皇太后升御坐

侍中版奏办外严中出自玉房袆褕被躬我龙受之

祲威盛容皇帝圣孝其乐融融

  册宝诣读册宝位

麟趾袅蹄我宝斯刻磩采致载备斯册眉寿万年

诒谋燕翼于赫汤孙克绵永福

 太皇太后部纪事

前汉书孔光传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

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

共王太后宜当何居光素闻傅太后为人刚暴长于

权谋自帝在襁褓而养长教道至于成人帝之立又

有力光心恐傅太后与政事不欲令与帝旦夕相近

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

北宫上从武昌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

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

魏书高闾传是年冬至高祖文明太后大飨群官高

祖亲舞于太后前群臣皆舞高祖乃歌仍率群臣再

拜上寿闾进曰臣闻大夫行孝行合一家诸侯行孝

声着一国天子行孝德被四海今陛下圣性自天敦

行孝道称觞上寿灵应无差臣等不胜庆踊谨上千

万岁寿高祖大悦

谈苑禁中近清明节神宗侍曹太皇因语自来却无

人做珠子鞍辔虽然太华然亦好也太皇闻此语巳

密令人描样矣不数日实促就珠子鞍辔传宣索玉

鞍辔一副神宗莫测所欲用亦莫敢问依旨进入太

后令送后苑拆修遂施珠鞯焉其上作小红罗销金

坐子略可容体甫近上巳以鞍架载之送神宗神宗

大感悦取小乌马于福宁殿亲试之驾幸金明池回

遂乘此鞯士论皆谓虽神宗绝孝亦光献至慈上下

相得以成其美焉光献太皇太后疾病稍间神宗亲

制一小辇极为轻巧以珠玉黄金饰之进于太皇云

娘娘试乘此辇往凉殿散心太皇曰今日意思无事

天气亦好遂载而之凉殿太后扶其左神宗扶其右

太皇下辇曰官家太后亲自扶辇当时在曹家作女

时安知有今日之盛喜见颜色王正仲进光献悦词

云珠鞯锡御恩犹在玉辇亲扶事已空盖用此两事

熙丰日历太皇太后上宾有医人妄言当复生者诏

差御药院李舜举传宣中书密院两府南厅医询本

人称限六十日内如其所陈于京师金明池内修坛

作醮及赐净衣一套至期无验复诘之云太皇方与

仁宗□玉阑干赏千树梅花无意人间上以狂妄除

名送秀州编管后不知所终

宋史孙固传固拜门下侍郎哲宗与太皇太后矜其

年高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固数乞骸骨太

皇太后曰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今帝新听政勉留

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固感激强

起视事及卒年七十五哲宗太皇太后皆出声泣

石林燕语母后加谥自东汉始本朝后谥初止二字

明道中以章献明肃尝临朝特加四字元丰中庆寿

太皇太后上仙章子厚为谥议于朝诏以太皇太后

功德盛大四字犹惧未尽始仍故事遂谥慈圣光献

自是宣仁圣烈与钦圣宪肃皆四字云

宋史晏殊传殊为翰林学士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

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

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

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

闻见前录光献太皇太后元丰中感疾以文字一函

封鐍甚密付神宗曰俟吾死开之唯不可因此罪人

帝泣受后疾愈帝纳此函后曰姑收之及后上仙帝

开函皆仁宗欲立英宗为皇嗣时臣僚异议之书也

神宗执书恸哭以太皇太后遗训不敢追咎其人故

帝服三年丧尽礼尽孝者知慈德之不可忘也

过庭录元佑五年季秋二日忠宣吕汲公安厚卿秉

政宣仁圣烈皇后寝疾中外忧惶三公诣合门乞入

问疾诏许之至御榻前障以黄幔哲庙黄袍头立

榻左三臣立右汲公进问曰太皇太后圣躬万福后

曰老婆待死也累年保佑圣躬粗究心力区区之心

只欲不坠先烈措世平泰不知官家知之否相公及

天下知之否辞气愤□吕公未及对哲庙作色叱曰

大防等出三公趋退相顾曰吾曹不知死所矣

绍熙行礼记寿皇大殓车驾不至无与成服群情忧

惧留正等遂奏请宪圣代行祭奠之礼以安人心往

反数四始得太皇圣旨皇帝以疾听就内中成服太

皇太后代行祭奠之礼

汝愚等再拜诣帘前奏曰皇帝以疾至今未能执丧

臣等累入札乞立皇子嘉王为皇太子以系人心皇

帝批出甚好继又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取太皇太

后处分宪圣曰皇帝既有御笔相公自当奉行汝愚

等奏曰此事甚大须降一指挥方可宪圣曰好汝愚

遂袖出所拟指挥以进曰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

御笔直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

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宪圣览讫曰甚好汝愚等

再拜奏曰凡事今望太皇太后主张宪圣首肯讫遂

令都知杨舜卿提举寿康宫以任其责遂召至帘前

面付之

元史本纪泰定时欲加号太后曰太皇太后命朝臣

议之监察御史自当曰太后称太皇太后于礼不合

众皆曰英宗何以加皇太后号曰太皇太后自当曰

英宗孙也今上子也太皇太后之号孙可以称之子

不可以称之也议遂定

大政纪正统间有沙狐狸者随英宗驾于北庭汲水

取薪极其勤劳也先奇之留为士卒头目浸用事纳

妇生子遂致富贵殆四十年至是访得旧在中国时

所生子令预请于朝期以明年归其子以闻如期率

其新妇及儿至入见上上恐其诈命所司详验莫有

识者狐狸曰先帝尝赐我一绣囊曰此周太后手制

也所司取以进太皇太后曰此真先帝物也授千户

赐宅焉

 太皇太后部杂录

温公诗话元丰初宦者王绅效王建作宫词百首献

之颇有意思其太皇太后生日诗云太皇生日最尊

荣献寿宫中未五更天子捧觞仍再拜宝慈侍立到

天明宝慈皇太后宫名也

老学庵笔记太母祖母也犹谓祖为大父熙宁元丰

间称曹太皇为太母元佑中称高太皇为太母皆谓

帝之祖母尔元符中谓向太后为太母绍兴中谓韦

太后为太母则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