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第八节
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会带来长期稳定的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工人每天的总劳动时间不能再延长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他们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论》,第347页)
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意味着资本家能够从工人身上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越多,意味着利润越高。但是,利润的增加必然引诱更多的资本家来投资,引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加剧。
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商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求状态向有利于工人的方面转变。所以,即使在某些历史阶段、某些地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一种增加利润的方法的确存在,但它不可能是一种稳定的、主要的获取利润的方法。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维持一天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社会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谈到"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时说:"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决于自由工人阶级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从而它有哪些习惯和生活要求。"(《资本论》,第194页)也就是说,"维持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会养成新的"习惯"、提出新的"生活要求",或者新一代工人阶级会有不同于上一代的"习惯"和"生活要求"。
如果假设一个工人家庭一天的生活资料是5公斤大米,生产5公斤大米需要6小时社会劳动,那么这个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就是6小时。
如果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生产5公斤大米所需的社会劳动降低到了3小时,根据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也降低了3个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增加了3个小时。
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工人生活资料的内容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上述工人家庭每天不仅仍然需要5公斤大米,可能还需要1公斤水果、看两个小时电视,每年平均需要两卷彩色胶卷,平均每五年需要更换冰箱和空调机等等,结果其每天的"必要劳动时间"仍然是6小时。
因此,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必然下降,需要全面考虑,不能轻易作出结论,否则就会出现悖论。
例如,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这说明工人阶级生活资料的内容没有变化或者增加得很少;但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的产量成倍提高了,那么这些商品卖给谁呢?
如果商品仅仅是卖给资本家,那么,因为销售量的限制,每件商品的平均成本必然很高。例如,如果开采矿山、炼铁炼钢、发明研究改进发动机等等只是为了生产一千辆高级轿车,那么这种高级轿车的价格将达到惊人的数字。只有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也能够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和普通轿车,把开采矿山、炼铁炼钢、发明研究改进发动机等等的成本,分散在大量的产品上,高级轿车的成本才能降低到资本家阶级自己能够承受的水平。
因此,资本家作为个人,希望自己雇工的工资越低越好,但是他希望其他资本家的雇工工资越高越好,以便买得起自己工厂的产品。而资本家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在工人阶级"生活资料"的内容不断丰富、工资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大的情况,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才能够使自己的物质享受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的经济经济危机也验证了这一点。
上述结论符合"交换有利于双方"这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果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只有利于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总是吃亏,这种交换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存在"相对贫困化"的趋势,但并没有否认工人阶级存在"绝对富裕化"的趋势。因此,上述分析和马克思的观点也没有根本的冲突。
而且,我们对"相对贫困化"的理解不应该限于字面上的理解。"相对贫困化"的实际意义是:虽然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资本家阶级提高得更快,这导致了"两极分化"。对"两极分化"应该作具体的分析,不应一概而论。
例如中国目前的"两极分化"并非富的太富,而是穷的太穷。如果我们通过抑制投资(阻止富的更富)来缩小"两极分化",将使穷人失去和先进生产力结合的机会,继续贫穷或者更穷(人口增加、生存环境恶化)。
又例如,交通手段的发展导致一个企业可以向更广大的区域甚至全世界提供产品。企业规模的扩大、投入资本的增加,承担的风险更大,都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面临更大的挑战,只有绝对值更高的经济收入,才能吸引足够多的人来竞争担任这些角色。而普通工人的重要性不会因为产品远销而提高,所以其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和前者同步。
至于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财富,不论数额大小,都应该加以打击,而不应仅限于"两极分化"。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黄佶
感谢作者黄佶授权制作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