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第六节
剥削存在两种判断标准。剥削的起因:
劳动和资本在谈判交易价格时,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
上述分析只是说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是对双方都有益的事情,但是,如何确定劳动和资本的具体交换比例,即劳动的价格呢?
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应该属于工人,工人的工资应该等于他创造的全部价值。在政治经济学里,资本根本没有获得哪怕一分钱的权利。在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中,"资本的必要劳动时间"完全是无稽之谈。
在"资本的必要劳动时间"等于零情况下,即使不去消灭资本家,他们也会自行销声匿迹。工人自己集体拥有资本或者建立全民所有的公有制,顺理成章地成为政治经济学为人类指出的唯一道路。
但是,即使集体或全民企业也存在经营风险和扩大再生产的问题,也都需要给资本一个"必要劳动时间"。在集体企业里,如果部分劳动者没有股份,仍然存在劳动和资本的交换问题(集体企业不可能在新工人第一天上班时就给他一份股份,即使给了股份,也存在新老职工股份不等的问题)。
所以,不论什么所有制,不论资本属于个人(资本家)还是集体或者全民(国家),资本都需要自己的"必要劳动时间",都需要划分"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资本的必要劳动时间"。
划分工人和资本的"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如何确定劳动和资本的交换比例--工人工资--的问题。
劳动和资本的交换比例存在两个极限:一个极限是工资很低,雇佣劳动者只能维持生存,例如每天只有三顿稀饭加一棵咸菜,晚上只有一块破草席;另一个极限是企业的全部经济收入归雇佣劳动者们,资本所有者无偿地把资本拿出来投资,供雇工们使用(请见下图)。
<―― 利润增加 工资提高 ――>
工资最低极限 工资最高极限
―――|――――――――――――?―――――――――――――|――
工人只能维持生存 工人工资 工人无偿使用资本
显然,工人的工资肯定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工人阶级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工资点和右侧极限重合,才算没有剥削,而资本家出于人类贪婪的本性,希望工资点和左侧极限重合。
因此,工人竭力向右、即工资提高的方向推动实际工资点;而资本家竭力向左、即利润增加的方向推动实际工资点。雇佣劳动者的工资实际是多少,就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平衡。
由于工人的劳动力不卖掉,就被浪费掉了,而资本家不投资,货币仍然在银行里,没有损失,所以,在工人和资本家谈判劳动和资本的交换比例,即工资时,往往处于下风地位。实际工资点被尽量向左推动,直至劳动力供求平衡为止。在资本主义早期,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主要是体力劳动,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所以,工人处于维持生存的边缘。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强大,他们的联合使得供求关系不再是确定工资点的唯一因素,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本家讨价还价,使得工资点不断向右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和智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也向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向转变。特殊人材(科技人员、经理、演员、运动员等)更是由于其稀缺性而在谈判过程中处于普通雇佣劳动者不可能具有的有利地位,使自己的实际收入大幅度提高。
政府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对实际工资点的确定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即使从最坏的动机出发,政府也会在劳资双方之间至少采取中立的态度("资产阶级政府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提高工人工资'要比'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合算。"--无名氏网上发言)
那么,对于工人来说,是不是把工资点向右移动得越多越好、即工资越高越好呢?
工资提高,意味着资本的受益下降,资本必然流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方,例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从上海转移到新疆,等等。
资本的另一个反应就是尽量多地使用自动机器或者机器人,以代替人类劳动者。这是因为原来昂贵的机器因为工人工资的上升而显得比较便宜了,技术的发展也使机器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有可能代替人类、甚至比人类工作得更好。
总之,普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将大大减少。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是否存在剥削有两种不同的判断标准。
政治经济学认为雇佣劳动者没有得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收益,就是存在剥削。因此,一个企业是否存在剥削,可以通过查帐一目了然。只要利润不等于零,就是存在剥削。所以,这可以称为"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绝对标准"。
但是分析表明,资本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低反而不利于普通劳动者,所以即使从劳动大众的利益出发,也应该允许资本获得利润。
但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如何分配,没有客观标准,各国政府制订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不可能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判据。因此,只能定性地说"工资太低就是剥削"。而怎样算低怎样算不低,没有客观标准,对于同样数量的工资,深圳本地的工人可能认为太低,而来自宁夏的工人可能会认为非常优厚。所以,这一标准只能称作"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相对标准"。
在使用"剥削"这个术语时,必须明确使用哪一种标准。
2,第一种剥削起因于劳动者受雇于资本,而第二种剥削的原因是劳动者和资本家在谈判劳动-资本的交换比例(即劳动者工资)时处于不对称的地位。根据第一种剥削定义,只要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而资本家的利润不等于零,就发生剥削了。
根据第二种剥削定义,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不等于受到剥削。只有工资较低或太低,才是受到剥削。至于如何才算"较低"、"太低",由于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只要供求平衡就是合理价格",所以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框架里,是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的。
目前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倒逼资本"的现象。这就是在工会等组织的压力下,提高工人工资直至资本停止投资的临界值。也就是把决定工资水平的标准,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改为资本市场的供求平衡。发展中国家由于非市场因素增加了投资风险,只有通过廉价的劳动力来补偿这些不利因素,维持对资本的吸引力。
所以,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的确只有解放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之后,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个"解放"指的是让发展中国家的工人的工资提高到和自己一样的水平。然而,要实现这以目标,首先需要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这个过程本身会从发达国家吸引大量投资,因此过程本身就会损害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受到他们的反对。所以,符合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经济利益的经济理论和行为,并不符合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
最近(1999年12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部长级会议受到了美国工会组织的激烈反对。有文章如此分析:"作为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一向对贸易自由化持反对态度。他们将世贸组织比作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扩张的工具,形容世贸是'国际吸血公司'和'帝国主义剥削者'的代理人,认为在世贸组织的协助下,跨国公司更容易将制造业转移到落后国家,利用贫困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宽松的用工条件大肆剥削。其实在这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劳联-产联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小算盘:劳联-产联的成员以国内制造业工人为主,因此,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将直接导致其成员人数的减少,从而降低工会与资方讨价还价的地位,进而削弱其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对于靠吃工会饭为生的劳联-产联的'职业政治家'来说,这无异于慢性自杀。所以说,劳联-产联所反对的不是国际资本主义,而是从美国'出走'的资本主义。如果资本的国际转移不影响到自己的饭碗,贫困国家的工人再受苦受难,美国的工会也不会如此不安。"(桂久强:"'西雅图风暴'启示录",《南方周末》,1999年12月10日,第3版)
3,"获得利润"和"剥削"是有区别的。
分析表明:"获得利润"和"剥削"不完全是一回事。"剥削"是为了"获得利润",但是"获取利润"不一定是在"剥削"。所以,反对剥削不应该反对资本获得利润;支持资本获得利润,并不等于支持剥削;支持资本获得利润,不应该使用"支持剥削"的旗帜。
总之,支持资本获得利润并不意味着站在劳动大众的对立面上;只有支持剥削,才是站错了立场。但是,以反对剥削的名义彻底剥夺资本获取利润的资格,实际上最终损害的是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这不仅是理论分析的结果,也为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黄佶
感谢作者黄佶授权制作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