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第七章 "物化劳动"能够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第一节

一个有趣的难题:科学家合成牛奶的过程是不是劳动?

  一个农民,饲养了一头奶牛,奶牛产出牛奶。问:牛奶的价值是谁创造的?

  根据我们每个人都学习过的政治经济学,牛奶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奶牛的价值转化而来,一部分由农民饲养奶牛的劳动转化而成。因此,是农民创造了新价值,他饲养的奶牛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只是把自己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牛奶里面去了。

  现在,有一个科学家,他在实验室里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了牛奶。这个科学家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一日三餐都由他的妻子做好了送到实验室。问:这些人造牛奶的价值是谁创造的?

  根据政治经济学,答案也很明确:人造牛奶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从实验设备、原材料的价值转化而来,一部分是科学家的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因此,是科学家创造了人造牛奶中的新增价值。

  但是,如果把农民和奶牛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到这个例子中来,就应该是科学家的妻子创造了人造牛奶的新价值,科学家没有创造任何新价值,他只是把自身的部分价值"转移"到人造牛奶里去了。

  那么,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科学家在试管里合成牛奶是劳动(而且还被誉为"脑力劳动"、"复杂劳动"、"高级劳动"),是创造价值,而奶牛用自己的乳腺合成牛奶就不是劳动,就没有创造价值呢?

  奶牛属于"物化劳动",因此,这个问题就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

  对于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政治经济学里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机器和其它所有物化劳动都不会创造价值。只有人类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但是,这一论断的依据,仅仅是经典作家个人的表述,而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明。

  马克思在定义价值时,就认定价值只能来自人类的劳动。他说:"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如果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资本论》,第50和第51页)

  马克思对"劳动"的定义是:"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资本论》,第201页至202页)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增加:"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过程中丧失掉存在于旧的使用价值形态中的价值,才把价值转移到新形态的产品上。它们在劳动过程中所丧失的最大限度的价值量,显然是以它们进入劳动过程时原有的价值量为限,或者说,是以生产它们自身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为限。因此,生产资料加到产品上的价值决不可能大于它们在自己参加的劳动过程之外所具有的价值。不管一种劳动材料,一种机器,一种生产资料怎么有用,如果它值150镑,值500个工作日,那末它加到用它制造的总产品上去的价值就决不会大于500镑。"(《资本论》,第232页)

  对于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是这样证明的:"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第230页)

  这一证明的依据是人们在计算产品成本时通常采用的计算方法。但是,人们在计算产品的价值时,认为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则被马克思认为完全是错误的,他认为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工人创造的价值并不等于他们的工资,而是大于工资。所以,仅仅根据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表面现象,仅仅根据人们习惯使用的"计算"方法,就下结论"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也是靠不住的。

  由于"价值"的不可计量性,"计算"是解决涉及"价值"的问题时最不可靠的方法,所以本章主要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这一问题。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黄佶

感谢作者黄佶授权制作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