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

   奏請點差【各差附】

凡差三等。兩京畿道、提學道、巡按順天、真定、應天、蘇松、淮揚、浙江、湖廣、江西、福建、河南、陝西、山東、山西、四川、雲南、廣西、廣東、貴州等處御史、及巡視京營、俱大差。遼東、宣大、甘肅三處巡按御史、及清軍、印馬、屯田、巡鹽、巡倉、巡關、儹運、巡茶御史、俱中差。印馬、屯田、併作一差。三年滿後、准一大差。巡視光祿、舊係小差。今改中差。巡視

皇城四門、馬房、巡青、十庫、蘆溝橋、五城等處御史、俱小差

凡差御史分巡、並追問審理等事。正統四年定、都察院具事目、請

旨點差。回京之日、不須經由本院、徑赴

御前復奏

凡御史、除憲綱、並

詔敕內該載應合御史理辦、及軍機等項重務、如果都布按三司不能完結、或完報未明者、明白具奏、取自

上裁。其餘常事、各衙門自行分管理辦者、不許輒擬奏差委

凡巡按御史。一年已滿。差官更代。本院引御史二員、

御前點差一員

凡兩直隸提調學校御史、本院會吏禮二部、推舉學行政事俱優者奏差

凡刷卷、清軍、巡鹽、巡河、巡關、巡茶、印馬、盤糧、勘事、舊俱奏差一員。弘治十一年定、各具二員點差。其清軍刷卷等項、如各道御史員少、奏差南京御史

凡遼東、宣大、甘肅三處巡按御史。嘉靖二十四年奏准、於中差回道御史、議取二員、具名上請凡巡城、巡視光祿寺、巡庫等項、俱本院給劄差委

凡在京刷卷、屬京畿道。以御史資深者差用、為大差之首

凡掌道管事、舊俱用年深御史。隆慶二年奏准、不拘中差大差回道御史、於內選委掌管。以一年為滿、俱准作差。不得以巡按缺人、又行差出

凡御史出差期限。萬曆二年令、題差本內、明開各地方原定限期、責令依期交代、不許枉道回家、遷延誤事。滿日仍查有無違限、一併考覈。堂上官如徇情畏庇、亦以不職論○三年、奏定期限、往回一體遵守、以辭朝交代之日為始、如違限十日以上、量行參罰。一月以上、重加參罰。兩月以上、參調別用

真定、宣大、三十五日

應天、蘇松、七十日

淮揚、六十五日

浙江、江西、九十日

湖廣、九十日

福建、九十七日

河南、河東、五十八日

陝西、七十五日

甘肅、八十五日

山西、山東、五十三日

四川、一百四十五日

廣東、廣西、一百二十八日

雲南、一百二十五日

貴州、一百三十五日

遼東、六十六日

凡題差巡按御史、先儘中差回者、如中差無人、方擇巡按回道資俸淺者定擬凡差巡按御史、若同時進道、以中差回道先後為序。若非同時進道、及同日回道者、以進道先後為序。再差巡按者、俱以先差回道日期為序凡中差已完、大差未滿、事故復除者、或原未中差、即差大差、已滿回道者。及原未中差、即差大差、未滿事故復除者。並已考實授未差、事故復除、果係同資、中差差盡者。俱序在應候大差之列。若試職未考實授、事故復除者、與同考實授序論、仍差中差。俱以回道復除

命下之日為序

凡北人、如北直隸、山東、山西、陝西、河南、不差兩廣雲貴。南人、如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不差三邊

    巡按 【 詳見出巡事宜】

    刷卷 【 詳見照刷文卷】

    提學

正統元年、令吏部會同禮部都察院、選差監察御史、才行兼備者二員。請

敕提調南北直隸學校。近年遼東、宣大、甘肅、巡按俱兼提調學校

凡提學御史、進退人材、奉有專

敕。撫按官毋得干預。其師生廩饌、及修理學校等項。提學御史、止是督行有司、轉申撫按施行。不得擅支、及那移倉庫錢糧

    巡京營

天順八年、差給事中、御史、各一員。巡察各營上操軍士○成化元年、令給事中、御史、巡察各營姦弊。凡有私役賣放、及不行如法操練等項。指實劾奏○嘉靖七年、令點軍科道官、不許挨次差委。務選有風力肯任事者、用心查照稽考。有作弊誤事人員、就便舉劾。若似前因循容縱、即係不職。吏部奏請黜調○又令點軍科道官、今後三年一換。今一年更代

    印馬

景泰間、民間孳牧種馬。南直隸差御史一員、北直隸、及山東河南地方、共一員、同該管寺丞印俵○成化間定、每歲九月終請差○嘉靖二年奏准、三年一差。請

敕同該管寺丞查點印烙。後以地方災傷、題准行巡按御史帶管。三十年、復差。照屯田事例、更替接管

    屯田

嘉靖八年題准、在京並直隸各衛所屯種、照南直隸事例差御史一員、領

敕清查。三年一替。其原設屯田僉事、裁革。後以屯田牧地、歲久法弛、設都御史專一查理。後復罷之○三十九年、奏差監察御史二員、一往山西宣大鴈門等處、一往陝西甘肅延寧等處查理、其昌薊等州、責之直隸管屯御史○隆慶三年題准、北直隸屯田、歸併印馬御史、兼領二

敕。三年更代、准作大差

    清軍

宣德二年、遣給事中、御史、各十四員、往各處清理軍役○正統五年議准、差能幹御史一十七員、分定地方、請

敕前去浙江等布政司、並直隸保定等府州清軍。每年八月終、仍具清解過軍數、回京具奏○天順二年奏准、清軍御史、三年一次、赴京查考更替○弘治十年奏准、清軍御史、三年滿日、敢有枉道回家、及年限未滿、捏造冊籍回京、本院嚴加考察、奏請黜退○十五年奏准、清軍御史、自到地方日為始。扣至三年滿日、赴京復

命○嘉靖十二年、以地方災傷、題准行巡按御史帶管○二十九年、題差南北道御史一十四員、往直隸各省、清理軍伍。兼照刷文卷。定以五年一次差遣○二十四年、復以災傷奏停、行巡按御史帶管○隆慶六年、復差

    巡鹽 【 巡河附】

永樂十四年、初令御史巡鹽○宣德十年、選差御史一員、於直隸揚州府通州狼山鎮、提督軍衛巡司官旗弓兵人等、巡捕禁革私鹽○正統三年令、兩淮、兩浙、長蘆等運司、每歲各差御史一員、領

敕巡視禁約、催督鹽課○十年、令長蘆巡鹽御史、兼理山東鹽法○成化八年奏准、山東濟寧州、直抵南京一帶河道、兩淮巡鹽御史帶管。通州直抵濟寧州一帶河道、長蘆巡鹽御史帶管。提督所屬軍衛有司、時加疏濬修築。禁治豪強、革除姦弊。及督收錢鈔、點視驛站、緝捕盜賊、盤檢馬船等項○九年、差御史一員、巡視河東運司、並陝西靈州大小二池鹽課。其陝西所屬關內、關南、關西、河西、慶陽等道、河南所屬河北、汝南、河南等道、各分巡官帶管鹽法者、悉聽節制○嘉靖三十年、令雲南巡按御史、兼理本省鹽法○三十一年、令福建巡按御史、兼理鹽法○三十三年、令四川巡按御史、兼理鹽法○四十四年、令廣東巡按御史、兼理鹽法

    儹運

隆慶元年題准、差監察御史一員、前往浙江、並南直隸蘇松常鎮四府、監兌糧米、催儹運船、兼理濟寧迤南一帶河道。三年、停差、仍令戶部司官監兌。五年、以糧運遲誤。漂失數多、復題差御史一員、同戶部郎中一員催儹○萬曆六年、革催儹郎中、專差御史

    巡倉

宣德九年、差御史一員、巡視在京倉。一員、巡視通州倉○嘉靖八年題准、每年差御史一員。請

敕提督京通二倉、收放糧斛。兼理通惠河事務

    巡茶馬

永樂十三年、差御史三員、巡督陝西洮州、河州、西寧、茶馬司三處。收貯官茶、易換番馬○成化三年奏准、每年定差御史一員、陝西巡茶○十一年、令取回○十四年、復差御史一員、請

敕專理茶馬、提督都布按三司、並守備把隘等官。不許官豪勢要、及軍民之家、興販私茶、潛入番境交易○弘治十六年、取回。令馬政都御史兼理○正德二年、復奏差

    巡關

宣德七年令、居庸關、直抵龍泉關一帶。山海關、直抵古北口一帶。每年各差監察御史一員、請

敕前去、公同各該分守守備等項內外官員。巡視關口。點閘軍士。整飭器械。操演武藝。並受理守關人等、一應詞訟、就彼發落。不許軍衛有司、擅便拘提、有誤守把。如守備等官、有罷軟疾弱、不堪任事之人、指實具奏替換○成化十九年奏准、山海等關鎮巡等官、捉獲逃軍逃囚、每半年開奏、以稽勤惰。其怠惰者、聽巡按巡關御史糾舉。若非應捕人役、捉獲軍囚者、給賞○嘉靖三十七年、差御史一員、閱視薊鎮邊牆○隆慶三年、革東西巡關御史。行巡按御史帶管○六年、復差。尋革○萬曆十一年、復差一員、巡視山海、居庸、紫荊。其西關、仍屬巡按御史帶管

    巡視光祿寺

宣德四年、差監察御史一員、同給事中、會同光祿寺堂上官、驗收牲口果品廚料等物。並監收白糧○九年、差監察御史一員、巡視光祿寺。凡內外官員人等、多支食料、及需索騷擾者。皆令執奏○正統二年、令巡視光祿寺御史、同戶部主事、監收錢糧○嘉靖三十七年、差御史一員、查刷大官等四署。一切供應各項品物、每月具揭帖進覽。一年更替○隆慶元年、令巡視御史、兼管查刷、季終更替○萬曆元年、令巡視查刷御史、一年更替。舊係小差、今改中差

    巡青

宣德九年、差監察御史一員、巡視各處收草。一員、提督象牛羊等房錢糧。一員、同給事中、錦衣衛官、巡視官軍騎操馬匹。不許閒時帶鞍騎坐。及馱載等項○成化五年令、各處草場、戶部原委主事等官、督同官攢收受。其御史照舊往來巡視○嘉靖八年、差監察御史一員、同給事中監收象馬牛羊等房錢糧 【 今三事共差御史一員、會同給事中行事】

    巡庫 【 內府監局附】

宣德九年、差御史一員、會同給事中、巡視甲字等十庫○嘉靖七年、差御史一員、同給事中、查理御馬監各馬房錢糧姦弊○八年奏准、每年差御史二員、會同給事中、一員於

內府監局、一員於府部院寺等衙門、各監收錢糧、革除姦弊 【 後各衙門倉、俱歸祿米倉、監收差遂罷】

    巡視皇城

皇城四門官軍。輪差掌道御史一員、同給事中查點○宣德三年、差御史一員、往來巡視○弘治元年、令一年一換

    巡視五城

正統十三年、令五城巡視御史、凡事有姦弊、聽其依法受理送問○成化四年、令錦衣衛、五城兵馬司、禁約賭博、緝捕盜賊。巡城御史、通行提調○五年奏准、巡城御史、不許監收各場草束○二十一年奏准、京城坐鋪火夫、除官員一門並無丁外。其餘勇士、力士、將軍、旗校、人匠等項家人餘丁、例不優免。敢有投託

內府、及在外各衙門、分付優免者、聽城兵馬、呈巡城御史送問○弘治元年奏准、在京捕盜官兵人等、遇有地方劫殺人財、不行用心緝捕、聽錦衣衛堂上官、並巡城御史、指實參奏拏問○七年奏准、京城九門守門官吏、如有私立小班、多勒客商車輛等項財物、巡城御史拏問○正德六年奏准、京城姦人、通同邊方腹裏盜賊、探聽撫按題奏副封、傳報消息者、緝事衙門、巡城御史、訪拏究問、斬首示眾○嘉靖元年令、指稱打點饋送、幹辦私事者、緝事衙門、巡視御史、訪察參奏拏問、枷號一箇月、押發煙瘴地面充軍○四年題准、充軍越關逃回者、該城御史、兵馬、督賣房屋、押發起行。如再犯、查何人看守房屋、即係窩主○五年題准、校尉下夜索錢、擾害地方。各城兵馬、擅役總甲火甲營私、及借與文武官員私役者、巡城御史、訪拏治罪

凡九門守門官軍、及九門鈔法。俱巡視北城御史帶管、提督整理。清到軍士、北城御史、同給事中、兵部委官存恤。盔甲廠、東城御史、同給事中巡視○宣德四年、差監察御史九員、於京城九門整理鈔法、每日將各門收過鈔數、開具奏聞

 【 後以巡視北城御史帶管】

    監課

成化六年令、通州蘆溝橋等處抽分局、監察御史、一季一換。按月造冊、具本會同該局官吏、

御前復

命○七年令、在京抽分竹木局五處、仍令原設官攢、照例抽分。每季差御史一員、與主事往來巡視提督

    監試

凡禮部會試。洪武十七年、差監察御史二員監試。隆慶二年、添委二員搜檢

凡順天府鄉試。永樂三年、差御史二員監試。隆慶元年、添委二員搜檢

凡御史監試、如有兄弟子姪應舉者、迴避

凡武舉。差監察御史二員監試

    雜差

凡恤軍。正統二年、令每季差監察御史一員、同給事中、五城兵馬、五府錦衣衛兵部原委官、存恤清到軍士 【 後以巡視北城御史帶管、亦不用兵馬府衛官】 ○嘉靖七年、差御史一員、同兵部侍郎、並給事中、清查御馬監勇士○三十一年、差御史一員、清查五府所屬、並上直等衛官旗力士○三十七年、差御史一員、解銀遼東賑饑。一員、往大同糴買實邊凡捕盜。宣德四年、以冬月河凍、選差御史錦衣衛官各三員、往良鄉固安通州三路、督令軍衛有司、各照地方設法捕盜○成化二年奏准、選差監察御史二員、各請

敕、一自通州直抵臨清、一自臨清直抵儀真、與巡河御史、提督捕盜○十四年、以朝覲官在途、令巡捕御史、錦衣衛官、先於河未凍前兩月差遣凡盤糧。成化十三年令、遼東、宣府、甘肅、及湖廣、兩廣、四川等處、每三年、各差監察御史一員、同給事中一員、領

敕、會同巡按御史、並原管糧官、將各倉庫糧料草束銀兩、吊取收放卷簿、自某年查盤以後、續有收支見在、逐一查盤。草束亦依法丈量。並查原糴糧料、用價數目。若有陳腐糠秕、並虛出盜賣虧折等弊、應提問者提問。應參奏者參奏○嘉靖三十年、

命四川巡按御史、查理錢糧○隆慶四年、差御史往薊州宣大固原等鎮、查兵馬錢糧、各請

敕行事。一年一代○五年、復令各該巡按御史兼理

凡監軍紀功。景泰四年、差御史一員、往兩廣監軍○嘉靖三十三年、差御史一員、往山東募兵、赴揚州征倭○四十一年、差御史一員、往廣東監軍紀功、一切兵船糧餉調遣等項、會同總鎮提督等官議行。應錄應恤應參問人員、從實具奏○隆慶三年、差御史一員、往閩廣、隨軍紀功凡將軍有缺、差監察御史一員、會同錦衣衛堂上官、兵科都給事中、及管領將軍官、選補

凡監斬檢驗等差、皆臨時定委

   出巡事宜

國初、監察御史、及按察司分巡官、巡歷所屬各府州縣、頡頏行事。洪武中、詳定職掌。正統間、又推廣申明、著為憲綱、及憲體。相見禮儀、事例甚備。迨後按察司官、聽御史舉劾、而御史始專行出巡之事、今具列焉

  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分巡按治州郡、必須遍歷、不拘限期。風憲官吏、務要同行、不許先後相離。其經過去處、除差撥弓兵防護、依律關支廩給、應付腳力、買辦心紅紙劄之外。不許擅令所司、和買物貨、私役夫匠、多用鋪陳等項。亦不得縱容官吏、出郭迎送。其分巡地面、果係原籍、及按臨之人、設有仇嫌、並宜迴避、毋得沽恩報仇、朦朧舉問

凡至按臨處所。先將罪囚審錄、卷宗弔刷外。稍有餘暇、首先親詣各處祭祀壇場、點其祭器牆宇、有無完缺。其次存恤孤老、審問衣糧、有無支給。巡視倉庫、查算錢糧、有無虧欠。勉勵學校、考課生員、有無成效。中間但有欺弊、即便究問如律

凡受軍民詞訟。審係戶婚田宅鬥毆等事、必須置立文簿、抄寫告詞、編成字號、用印關防。立限發與所在有司、追問明白、就便發落、具由回報。若告本縣官吏、則發該府。若告本府官吏、則發布政司。若告布政司官吏、則發按察司。若告按察司官吏、及伸訴各司官吏枉問刑名等項、不許轉委、必須親問。干礙軍職官員、隨即奏聞請

旨。亦不得擅自提取

凡主所在、體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者、隨即舉奏。其姦貪廢事、蠹政害民者、究問如律

凡至地方、所有合行事件、著令首領官吏抄案施行

一科差賦役。仰本府凡有一應差役、須於黃冊丁糧相應人戶內。週而復始、從公點差。毋得放富差貧、那移作弊、重擾於民。先具見役裡長姓名、同重甘結罪文狀、依准回報

一圩岸壩堰陂塘。仰行府縣提調官吏。查勘該管地面、應有圩岸壩堰坍缺、陂塘溝渠湧塞、務要趁時修築堅完、疏洗流通、以備旱潦。毋致失時、及因而擾害於民。先具依准回報

一荒閒田土。仰本府正官多方設法、召民開墾。趁時布種。其合納秋糧、須候年限滿日科徵。毋致拋荒。仍將任內開過田畝數目、同依准繳報

一站驛。仰行提調官常川整點各驛船馬鋪陳什物、一切完備。仍鈐束慣熟稍水人夫、常川在驛聽候遞送使客、毋得失誤。先具站船人夫什物馬騾頭匹數目、並不致違誤結罪文狀、繳報

一急遞鋪。仰行提調官常川點視鋪捨、合用什物完備、嚴督鋪長司兵、常川在鋪、走遞公文。毋致磨擦、及稽遲沉匿。仍禁約往來差使人員、不得役使鋪兵、損壞鋪捨。如有缺壞即便修理。具各鋪司兵姓名、田糧什物數目、回報

一橋梁道路。仰令提調官常加點視。但有損壞去處。即於農閒時月、併工修理、務要堅完、毋致阻礙經行。具依准回報

一稅糧課程。仰本府即將歲辦稅糧諸色課程、各各數目、保結開報

一戶口。仰本府取勘籍定戶口。分豁城市鄉都、舊管、收除、實在、增減數目。開坐回報

一學校。仰提調官凡遇廟學損壞、即為修理完備。敦請明師、教訓生徒、務要作養成材、以備擢用、毋致因循弛廢。仍將見在師生員名繳報

一收買軍需等項。仰本府照依按月時估、兩平收買、隨即給價。毋致虧官損民、及縱令吏胥裡甲鋪戶人等、因而剋落作弊違錯。具依准回報

一額造疋等物。仰本府即將織染局見在各色人匠機張、歲辦數目、關支顏料等物、開坐回報

一升斗秤尺。仰行提調官照依原降羕式、較勘均平。毋容嗜利之徒、私自造置、欺詐小民。具依准回報

一詞訟。仰本府應有詞訟。疾早從公依律歸結。毋得淹延、妨廢民生、及聽吏胥增減情詞、出入人罪、仍將見問應有囚數、分豁已未完結、盡實開報。毋得隱漏、自取罪愆。具依准回報

一皂隸弓兵。仰行本府並合屬。取勘額設名數、籍貫田糧數目開坐。毋得多餘濫設有害於民。具依准回報

一節義。仰本府取勘境內應有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果有志能卓異、明著實跡、結罪舉保。毋得舉富遺貧、影蔽差役、扶同作弊。具依准回報

一原設申明旌善亭、但有損壞、仰本府嚴督所屬、即便併工修理條例榜示、使善惡知所勸懲。毋得視為文具、因而廢弛。先將都隅處所、同善惡人數回報

一印信衙門。仰照勘本府並所屬、應有印信大小衙門、保結回報

一上年分巡官、有無寄收贓罰。仰本府取勘見數、開坐已未起解數目回報

一取勘。仰本府將所屬去處四至八到畫圖帖說繳報

一講讀律令。仰本府並合屬官吏、須要熟讀詳玩、講明律意、取依准回報

一鰥寡孤獨。仰本府將所屬養濟院合支衣糧、依期按月關給、存恤養贍、毋致失所。仍具孤貧名數、同依准狀呈

一倉庫房屋。仰行本府提調官常川點視。若有損壞、即便修理。及設法關防斗級人等作弊。仍將見在錢糧等物、分豁上年舊管、今歲收除實在、備細數目、同官吏結罪文狀繳報

一官吏腳色。仰取勘本府、並合屬見在官吏姓名年甲籍貫、歷仕腳色、到任月日回報

  正統四年定

凡監察御史、巡按、許帶吏書一名。照刷文卷許帶人吏二名。若應用監生、臨期奏請。按察司官分巡、許帶吏典二名。承差一名。皆須官吏監生承差同行、不許相離。御史、及按察司官、陸路給驛馬、水路應付站船。監生、吏典、承差、陸路並騎驛驢、水路應付遞運船。俱支廩給。經過去處、量撥弓兵防送。不許別帶吏典皂隸人等

凡監察御史、各道按察司官、每出巡審囚刷卷必須遍歷、不拘限期

凡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分巡去處、如有陳告官吏取受不公等事。須要親行追問、不許轉委。違者杖一百

凡有軍民相干詞訟等事。移文到日、應該會同官員、隨即前去。若無故不即會問、及偏徇占吝者、從監察御史按察司官按問。應請

旨者具奏

凡分巡地面、果係原籍、並先曾歷仕寓居處所、並須迴避

凡在京及各布政司、並巡歷地面、倉庫局務等衙門、但係錢糧出納去處、從監察御史、按察司、並分司官、不時巡視。若有作弊、就便究治

凡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處、若有官吏犯罪、畏避追問、故將財物婦女潛入公廨、設計裝誣、沮壞風憲者。並許取問實封奏聞。犯人重處財物沒官。婦女發有司收問。其出巡官吏、仍不得自生嫌疑迴避、致妨巡歷

凡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忠臣、烈女、志行卓異、可勵民風者、所在有司舉申、監察御史、按察司、覈實移文所司。以憑奏聞旌表

凡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處、各衙門官吏、不許出郭迎送。違者舉問如律。若容令迎送、不行舉問者罪同。如有規避者從重論。都司、布政司、府州官、所至亦同

國家律令、並續降條例事理。有司官吏、須要熟讀詳玩、明曉其義。監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之處、令其講讀。或有不能通曉者、依律究治 【 以上憲綱】

一風憲為

朝廷耳目、宣

上德、達下情、乃其職任。所至之處、須訪問軍民休戚、及利所當興、害所當革者、隨即舉行。或有水旱災傷當奏者、即具奏。不可因循苟且、曠廢其職

一風憲存心須要明白正大。不可任一己之私、昧眾人之公。凡考察官吏廉貪賢否、必於民間廣詢密訪、務循公議、以協眾情。毋得偏聽、及輒憑裡老吏胥人等之言、顛倒是非。亦毋得搜求細事、羅織人過。使姦人得志、善人遭屈

一風憲官當存心忠厚。其於刑獄、尤須詳慎。若刻薄不仁、專行酷雨。不思罪有大小、罰有重輕、

一概毒刑以逞、動輒箠人致死、不惟有失

朝廷欽恤之意、抑且禍及身家、雖悔無及

一風憲須持身端肅、公勤謹慎、毋得褻慢怠惰。

凡飲食供帳、只宜從儉、不得踰分

一風憲之任至重。行止語默、須循理守法。若纖毫有違、則人人得而非議之。故所至州縣、取假分毫之物、即自玷溷。在我無瑕、方可律人

一所至之處、博采諸司官吏、廉勤公謹者、禮待之。薦舉之。汙濫姦佞者、戒飭之。糾劾之。勸懲得體、人自敬服。大抵心正無私、則事公當

一所至之處、須用防閑。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見閒雜人。凡官吏稟事、除公務外。不得問此地出產何物、以防下人窺伺作弊

一分巡所至、不許令有司和買物貨、及盛張筵宴、邀請親識、並私役夫匠、多用導從、以張聲勢、自招罪愆

一巡按之處、不得令親戚人等、於各所屬衙門囑託公事、及營充勾當

一出巡同事之人、須相協和。若有所見不同、而行事乖舛者、可於無人之處、從容陳說利害以開導之。彼心既悟、必能從正。凡人有言、須虛心以聽、不可偏執已見。若聽者能從、則言者亦不可矜為已功。大抵同僚同事、當如兄弟。相親相愛、積誠相與、未有不相契者。凡有善相讓。有過相規。相規之言、只兩人自知、切不可對眾發之。庶其能從。凡處同僚、不可推惡避勞、不可妨彼利已、不可揚已抑人、必務協和、以相助益。不但憲司如此、諸司處同僚者、亦皆當然

一學校者、禮讓之地。凡監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下學、先詣

大成殿拜謁。禮畢、退詣明倫堂。生員講說經史。監察御史、按察司官中坐、本處提調七品以上正佐官、序坐於左、教授、學正、教諭、訓導、序坐於右、聽講。餘皆立聽。布政司官、下學亦同。若布政司按察司官、與御史一同下學。御史左邊正面坐。布政司、按察司官、依品級右邊正面坐。問荅之際、教官生員、不許行跪禮

一總兵鎮守官。受

朝廷委任、以防姦禦侮。凡調度軍馬、區畫邊務、風憲官皆無得干預。其相見相待之禮、尤須謙敬。如總兵鎮守官有犯違法重事。須用體覆明白、指陳實蹟、具奏請

旨。不許擅自辱慢。其軍職有犯。具奏請旨、已有定例。風憲官巡歷去處、亦須以禮待之。並不得輕易淩辱

一在外鄉試、自有布政司官提調、按察司官監試。其巡按及公差問理等項監察御史、毋得干預、及列名於鄉試小錄、甚失大體。其所試生徒、若有情弊、聽行糾舉。亦不得生事誣執

一初到按臨之處。其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衛所府州縣官、相見之後、各回衙門辦事、每日不許俟候作揖、及早晚聽事。遇有事務、許喚首領官吏抄案。或佐貳官一員前來發落。不許輒喚正官。或有合令正佐官計議事務、及正佐官自來稟白者、不在此例。按察司官分巡同。都司、布政司官、所至亦同。違者、從風憲官舉劾

一各衙門問過罪囚。或有合斷事理、干礙計稟者、先令有司定擬罪名、然後參考事例明白、方可發落。不可輒自與決。恐有別例、議論不同、宜從所長 【 以上憲體】

一方面官與御史初相見。左右對拜。方面官來見御史、前門外下馬、由正道入。御史延至後堂。方面官坐左。御史坐右。及御史回望、司前下馬、由正道入。方面官延至後堂。御史坐左。方面官坐右。首領官初見。行拜禮。御史中立荅拜

一中都留守司官、各處按察司官、相見並如前儀

一各衛指揮、鹽運司運使、同知、各府知府、初見、御史按察司官上手立、對拜。鹽運司副使、判官、各府同知通判、推官、各州知州、同知、判官、各縣知縣、及守禦千戶、初見、御史按察司官中立荅拜。各衛、並鹽運司、各府州首領官、各縣縣丞、主簿、初見、行拜禮。御史按察司官起身舉手。各縣典史、及倉場庫務陰陽醫學、僧道等官、初見、行拜禮。御史按察司官坐受舉手。其指揮、運使、運同、知府、知州、問荅之際、不許行跪禮

一府州縣儒學教官、生員、初見行拜禮。御史按察司官出位、中立荅拜。教官生員相見之後、不許每日伺候作揖。有妨肄業 【 以上出巡相見禮儀】

凡巡歷地方。嘉靖八年、令巡按御史、不許折挫淩辱守令。知府相見、不許行跪禮○十二年奏准、御史巡歷郡邑。本等導從皂隸之外、並不許多用一人。府州縣驛丞等官、亦不許隔境隨從迎候○二十七年奏准、偏僻州縣、俱要一體遍歷、糾察官吏、訪求民隱。如果地方廣遠、不能遍及。亦須嚴督守巡、依期巡歷。如直隸無守巡官去處、仍要首先巡歷

凡出巡考察。洪武六年、令御史察舉各處有司官員○永樂元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凡府州縣官、到任半年之上、察其廉貪、具實奏聞○宣德十年奏准、凡在外都司衛所首領官、並斷事等官、從巡按御史按察司考察。闒茸無能者、起送赴部○正統元年議准、各處衛所官員、聽巡按御史、按察司、照依文職事例、一體考察○天順元年奏准、每年巡按御史、將司府州縣見任官員、從公詰察。除貪汙不法者、就便拏問。其老疾罷軟等項、起送吏部、查例定奪。如有奉公守法、廉能超卓者、更替回京之日、指實具奏。吏部記其姓名、候考滿到部、查考陞用。若御史考察不公、顛倒是非者、參奏如律○嘉靖二十一年令、御史出巡、務要痛革淫刑、嚴懲酷吏。如用酷刑、及打死無辜者、密拘屍屬審實。六品以下徑拏、五品以上參題、俱照律例重治。巡按滿日、將問過酷吏名數開報。若御史自行酷雨、及縱庇不究者、回道考以不職

凡舉劾獎戒。嘉靖六年題准、酷刑官員、雖有才守、不許推薦。仍要劾奏罷黜○二十一年奏准、御史論劾三司方面、及有司五品以上、指實參糾。六品以下、貪酷顯著者、即便拏問。其才宜煩簡者、疏請調用。老疾等項、俱於考語內明白開報○二十七年題准、御史巡歷地方、務要訪求按屬賢否、勉勵戒飭。其有戒飭不悛者、即時隨事參奏提問。不必以無人訴告、例難訪察、使久為地方之害。仍行各撫按官、一體悉心究訪○隆慶二年題准、御史出巡、果係卓異官員、方許舉薦。方面多不過六七員、或三四員。有司多不過七八員、或五六員。其薦詞以四五句為止。參語舉一二事為證。不許煩冗鄙褻、失章奏之體。其應劾官員、須先及大姦、不許止以州縣府佐等官充數。所劾之人、仍明開或貪或酷、以憑議覆。如有薦舉方行、即以事敗、官箴已壞、故為容隱者、回道之日、考察降黜○萬曆十二年奏准、巡按官雖及半年以上、若丁憂降調者、不許舉劾所屬官員

凡完銷勘合。成化三年奏准、各處布政司分巡分守官員、遇有陳告違法事情、並奉到勘合、應該勘問事理、俱要親自勘問。及訪問軍民休戚、官吏賢否、並舉行興利除害等事。周歲滿日、交替接管、方許回司。仍備將問過囚犯、完過事件、開報本司、轉呈撫按等官稽考。若有姦慢誤事者、徑自參奏拏問○嘉靖二十七年、令御史差滿之日、嚴覈司道原奉勘合、務完至七分之上。如不及數。指名參劾○又令各邊巡按御史。查勘將官失事、並究問未結事情、務要從公據實、作速奏結。使有功者、早蒙錄用。有罪者、不至漏網

凡開報缺官。弘治十五年奏准、各道分巡分守官有缺、該司掌印官、將應委職名、呈稟監臨衙門、查無違礙、依擬施行。毋致久缺誤事。其有推姦不法者、巡按御史指實劾奏

凡鄉試。景泰元年令、在外鄉試、仍聽巡按御史監臨

凡造冊。嘉靖二十一年奏准、各該御史、除憲網考語、要緊文冊、照舊造繳外。其餘一應繁冗文冊、通行查革。各該撫按、並中差御史、參官題奏到院、凡該奏請定奪者、照舊逐一題覆。遇有初參提問者、本院查照各道、酌量類題。止具參語、不必具招。其竊盜三犯、及辜限外人命、例應奏請者、亦照審錄事例類題

   照刷文卷

  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監察御史、並按察司分司、巡歷去處、先行立案。令各該軍民衙門抄案、從實取勘本衙門、並所屬有印信衙門、合刷卷宗、分豁已未照刷、已未結絕、號計張縫、依左粘連刷尾、同具點檢單目、並官吏不致隱漏結罪文狀、責令該吏親齎赴院、以憑逐宗照刷。如刷出卷內、事無違枉、俱已完結、則批以照過。若事已施行、別無違枉、未可完結。則批以通照。若事已行、可完而不完、則批以稽遲。若事已行已完、雖有違枉而無規避、則批以失錯。若事當行不行、當舉不舉、有所規避、如錢糧不追、人贓不照之類、則批以埋沒。各卷內有文案不立、月日顛倒、又在乎推究得實、隨其情而擬其罪。其曰照過、曰通照、曰稽遲、曰埋沒、此皆照駁之總名、而照刷之方、又各有其法。今將六房照刷事例、各略舉於後

一、照刷吏房起取罷閒官吏文卷。假如應天府某年月日承奉吏部劄付、仰行所屬、應有為事罷閒官員。取勘見數、一名名起送聽用。當日立案。行移上元等幾縣。取勘花名、先申到府。案催各縣。陸續照依原報名數、申解完絕、取獲實收明白、卷內行移、又無遲錯事理。則刷尾批雲照過。設若起解未盡行催不絕。則批通照。其或各縣開稱事故文書到後、或半月、或數日、不行催問。則批雲事屬稽遲。及有先申某、今解某、本作某、卻作某之類。則批雲事屬差錯。如是原申十名、已解六名、外有四名未解、經年歇案不催、中間情弊不無、則駁之曰埋沒。照刷州縣吏房卷同

一、照刷戶房開墾荒田文卷。假如揚州府承奉戶部劄付、仰行所屬、應有荒閒田土、召人開墾、合納稅糧、三年後、依例科徵、據江都等縣申報人戶姓名、開過田畝數目立案、候至年限滿日、具將起科則例花名、田糧數目、移付徵收秋糧卷。收科了當、卷內別無稽遲差錯事件。則批刷尾雲照過。設若年限未滿。申報未絕。則批通照。其或各縣申稱見行開墾、先具人戶花名到府、遷延三五日、或數十日、不行立案行催開過田數。則批雲事屬稽遲。其有原開畝數、該科秋糧十石、卻作千石之類。則批差錯。至於原申開過田土、比候年限已滿、或逾年不行收科、或將原報頃畝、減多作少、其弊顯然。則當駁之以埋沒。照刷州縣戶房卷同

一、照刷禮房買辦祭祀豬羊果品香燭等項文卷。先看何年月日、承奉禮部劄付、開到本府、合該祭祀社稷、先聖、先賢、及風雲雷雨山川、無祀鬼神等壇、若干處、每壇計用豬若干、羊若干、果品香燭等項若干。其價照依本處時估、對物收買。仰於官鈔內放支。當日立案定限、行移所屬州縣收買。要見回報是何行人物戶時估、及差委何官、眼同收買送官應用、仍查算原估、與收買價鈔相同。已用與原買之數無異。俱有行人物戶領狀在卷。祭祀已畢、事無施行。則批以照過。若或已買在官。祭祀日期未臨、雖皆有發付收領明白、事無施行。則批以通照。其或經違日久、纔方立案行移。祭期將臨、其收買豬羊等項、尚有未備、顯是怠慢。則批以事屬稽遲。若或分派各行人物戶、所買品數皆同、而價鈔不一、且如春丁祭

先師孔子、該豬六口。每口價鈔二百貫、卻共作一千二百五十貫附卷。及查行人物戶領狀、實領一千二百貫。並查放支官錢卷內、亦止一千二百貫。既以明白、別無規避。則批以事屬差錯。其或豬羊等項已備、祭祀已畢、但不見所用過鈔貫花銷、不見是何行人物戶收領價鈔、及有無餘下物件未用、責付何人收領、朦朧不明、顯有規避。則批以事屬埋沒。照刷州縣禮房卷同

一、照刷兵房勾補軍役文卷。先看本府何年月日、承奉兵部劄付、或都司布政司各衛公文、坐勾補役軍丁若干名。若當日立案、行移各該州縣、立定限期解府。各該州縣、照依坐下名數、隨即解到。卷內見有原獲合干上司實收、事無施行。則於刷尾批以照過。若或當日立案、照依名數、行下各該州縣、或全不解到、已經節次移文催併、差人坐守起解、雖已盡絕而無實收。則批以通照。又或經違三五日、甚至十數日、纔方立案行移。雖各該州縣、依數起解、未見實收。則批事屬稽遲。若行移不遲、名數不缺、中間原坐張某、今解李某、案內不見審實緣由、及駁問所司官吏。雖有實收、則亦批事屬差錯。其或已承上司明文、雖已立案、經年不見催舉。間或行移、如勾十名、止解到五六名。已解者、不見實收。未到者、又不舉問。顯是規避。則批曰事屬埋沒。照刷州縣兵房卷同

一、照刷刑房貪贓壞法文卷。先看本府何年月日、據某人所告詞狀、當日曾無立案、將本人引審、或監或保。若監收原告、要見為何緣故。明白立案、取具司獄司收管在卷。若或保在原告、要見立案批差皂隸、取獲保狀附卷。其狀內合問人數、查照曾無立案。分豁被告干連、著落所司提解。又當看本府何年月日、據所司依限解到坐提人數、要見當日立案、將各人引問、責與原告對理。且如甲告乙受丙贓五十貫、乙招如告。又告丁贓四十貫、丁供明白、甲自招虛。又當看甲乙丙之招詞、丁之供狀、同甲乙丙之服辯、曾無題押入卷。乙招贓鈔、曾無立案追徵。既已追徵、曾無納足、有無該庫收貯領狀。又看有無立案。引律擬罪發落。又於發落案內、先看原發事由、中間曾無增減原狀緊關情節。查比解到月日、有無淹禁。次於問擬招罪項下、詳看乙所招受贓情節、比甲所告、是否同異。卻於前件議得項下、參詳甲乙丙之罪名、比律允當、並無招涉、依例疏放。又於照行事理、要見准工者、差人起解。的?者、立案摘斷。免科者、疏放寧家。追足乙名下招受贓鈔、責令該庫收貯、取獲領狀在卷。如原發事由內、無增減原狀緊關情節。問擬招罪內、無故失出入人罪。前件議得下、比照律條、所擬允當。照行事理內、無人贓埋沒之弊。俱已完結、事無施行。則批以照過。若或已提未到人數、累催不到。原追贓鈔、催促未足。則批以通照。其或受狀不即立案、已經數日、方纔施行、以致提人未到。則批曰事屬稽遲。若案內字羕不同、粘連顛倒、以致月日參差。官不題押、吏不書名之類、事已完結、而無規避。則批事屬差錯。若或囚人招出人贓、照行事理內、不照追提、以致經年不行。顯有規避。則批曰事屬埋沒。照刷州縣刑房卷同

一、照刷工房成造船隻文卷。先看何年月日、承奉工部劄付、坐下本府該造船若干隻。每隻計用丁線大小不等若干斤。桐油若干斤。麻穰若干斤。其價照依時值、對物收買、仰於官錢內放支。合用木植、著落人夫採斫。當日立案定限、行移所屬州縣、起集人夫、採辦木植。要見回報起到人夫若干名、並所詣處所、及見收買丁線等物時價、差委何人、帶領。各匠若干名、前來場所興造。次將引各行。具領狀支鈔、依數收買物料、成造船隻。查算原估、與收買價鈔相同。已用與原計物料無異。船隻已起。限期不違。事無施行。俱有各行收買物料領狀在卷。則批以照過。若或行移不遲、興工不後、物料不缺、人匠不少、支用物料未盡。原定限期不違、船隻未起、事有施行。則批以通照。其或經違數日、纔方立案行移、其所屬州縣合辦物料人匠、雖已不缺、而船隻亦起、終是怠慢。則批雲事屬稽遲。若或派料或多或少。用工或眾或寡。且如每船合辦五寸丁線二百斤、卻買二百五十斤。合辦三寸丁線三百斤、卻買二百五十斤之類。以致船隻未起、又違限期、中間收買價鈔、並無剋落。查考各行領狀在卷、文案明白、別無規避。則批事屬差錯。其或船隻已完、不見各船已用物料花銷。餘下丁線等物、不見責令是何庫分收貯。原計料數多、已收買數少。顯有規避。則批雲事屬埋沒。照刷州縣工房卷同

  正統四年定

凡在京大小有印信衙門、並直隸衛所府州縣等衙門、在外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文卷。除干礙軍機重事不刷外。其餘卷宗、從監察御史每歲一次、或二歲三歲一次照刷。五軍都督府、六部、大理寺、令該吏具報事目。太常寺、通政司、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國子監、翰林院、各衛。令首領官吏具報。其餘衙門、正官首領官、通署呈報、以憑查刷。都察院堂上、及各道文卷。俱照例送刷。中間干礙追究改正事理、照依已定行移體式施行。如有遲錯、其經該官員、應請

旨者、奏請取問。其餘官吏、就便依照刷文卷律治罪。其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所屬衛所府州縣等衙門文卷。從本處按察分司照刷。若有遲錯、一體依例施行。其照刷之際、務要盡心。若有獄訟淹滯、刑名違錯、錢糧埋沒、賦役不均等項、依律究問。遲者舉行。錯者改正。合追理者、即與追理。務要明白立案、催督結絕。不能盡職者、監察御史從都察院、按察分司從總司、體察奏聞究治

   在京十三道照刷卷宗衙門 【 見各道分隸】

   在外各處按察分司

  浙江按察司

浙東道     浙西道

  江西按察司

南昌道     湖東道

湖西道     九江道

嶺北道

  福建按察司

福寧道     建寧道

武平道     漳南道

  廣東按察司

嶺南道     嶺東道

嶺西道     海南道

海北道

  廣西按察司

桂林道     蒼梧道

左江道     右江道

  四川按察司

川東道     川西道

川南道     川北道

  湖廣按察司

武昌道     湖南道 【 上下二道】

湖北道     荊南道 【 上下二道】

荊西道

  山東按察司

濟南道     東兗道

海右道     遼海東寧道

  河南按察司

河南道     河北道

大梁道     汝南道

  陝西按察司

關內道     關南道

關西道     隴右道

西寧道     河西道

  山西按察司

冀寧道     冀南道

冀北道     河東道

口北道

  雲南按察司

普南道     臨沅道

金滄道     洱海道

  貴州按察司

貴寧道     新鎮道

安平道     思石道

凡光祿寺一應文卷。每三年、照常京畿道通刷其供應物料文卷、各道御史、按月輪流照刷、刷畢

面奏

凡南京各衙門文卷。照在京例、三年一次差御史一員往刷。其印文、俱曰京畿道監察御史之印

凡南北直隸、及各布政司文卷。成化九年定、三年一次差御史照刷○嘉靖十二年、

命巡按御史兼理○二十八年復差。以後或遇地方災傷、奏請停刷、通候六年總刷○三十九年、令清御史、兼管照刷文卷。近年俱巡按御史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