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論 (三國)曹丕 撰
●目錄
序
考證
典論一卷
●典論序
魏文著典論、据裴松之引王忱魏書。胡沖吳歷皆載之。故陳壽魏志言帝好著述。所論說垂百篇。即謂典論也。忱書中紀其漢文帝論。雖未明題典論之文。然合以蓺文類聚帝王部所引漢武帝論 【 亦見太平御覽皇王部。】 及太平御覽人事部漢孝昭論。與忱書相證。知其歷論漢諸帝事。均各為篇。且觀裴注華陀傳有論郤儉等事。並文選中論文篇。意典論分目皆以論為篇題耳。隋經籍志及唐志皆列於子部儒家。為書五卷。至宋蓺文志始不著錄。今緝其逸簡共存三十餘事。以論文最為全篇。故編於首。然北堂書鈔設官部載李尤文章賈逵薦其有相如楊雄之風。又蓺文部、載論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或典論體例固列敍前代作者事迹。而以論建安七子之文終篇。則是篇亦僅存論而軼其敍事矣。文選所載曹家昆弟文詞。多見於魏志注。惟論文僅自今之文人至楊班儔也。裴氏採此十數語而已。至於帝自敍篇。裴注與御覽徵引似亦完善。然如魏太子製百辟刀劍事。未必非自敍篇語。則裴李或有刪節也。 【 御覽宋李昉撰。故有裴李之稱。】 南荊以劉表子弟有三雅之爵。河朔以劉松有避暑之飲。太醫令張奉與人飲去衣露形為樂。雒陽令郭珍暑夏召客裸袒。使婢進酒。數事並見御覽。而酒以成禮。過則復敗而流於沈湎。故作酒誨以誡之。北堂書鈔酒食部引此三言。當即論表松奉珍事也。書在曹魏時。嘗刻於石。與太學石經並列。裴松之戴延之兩西征記並述其事。 【 裴氏西征記見魏志注。戴氏西征記見御覽。】 隋志經部亦載石經典論一卷。梁劉勰文心雕龍以密而不周譏魏典。蓋不過陳思序書陸機文賦應瑒文論之流。其中莊論。如君子謹乎約己、宏乎接物、急賢甚於饑渴。用人速於順流。智而能愚、勇而知怯、諸語。前志以列儒家。或取諸此。顧乃尊之為經。布之太學。無亦妄相推崇。邯鄲淳輩不能免諛佞之訾也石本六碑。晉時已毀其四。故隋志一卷自是不全之碑。至宋而簡編並帙。雖李昉等引於御覽。而晁公武陳振孫皆未言及。則知御覽所載資於修文殿本。非親見典論元書。未得謂宋代尚存也。
考證
○考證
曰。生有七尺之軀。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厲數起。士人凋落。余獨何人。能全其壽。故論譔所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集諸儒於肅成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 太平御覽卷九十三皇王部亦引魏書而止於無倦句。下見魏志注。】 常嘉漢文帝之為君。寬仁元默。務欲以德化民。有賢聖之風時文學諸儒或以為孝文雖賢。其於聰明通達國體。不如賈誼。帝由是著太宗論曰。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干戚。尉陀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賜之几杖以撫其意。而天下賴安。乃宏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若賈誼之才敏。籌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姿。豈若孝文大人之量哉。三年之中。以孫權不服。復班太宗論於天下。明示不願征伐也。他日又從容言曰。顧我亦有所不取於漢文帝者三。殺薄昭幸鄧通。慎夫人衣不曳地。集上書囊為帷帳。以為漢文儉而無法。舅后之家。但當養育以恩。而不當假籍以權。既觸罪法。又不得不害矣。其欲秉持中道以為帝王儀表者如此。又引胡沖吳歷曰。文帝報孫權。使致鼲子裘明光鎧騑馬。又以素書所作典論及詩賦與權。又紙寫一通與張昭。
又三少帝紀注曰。裴松之西征記曰。臣松之昔從征至洛陽。歷觀舊物。見典論石在太學者尚存。而廟門外。無之
又劉劭傳注魚豢魏略曰。蘇林博學多通。文帝作典論所稱蘇林者是也。
文心雕龍才略篇曰。典論辨要。
又序志篇曰。詳觀近代之論文者多矣魏文述典。密而不周。隋書經籍志經部小學類。一字石經典論
又子部儒家魏文帝撰典論五卷。唐書蓺文志同。
太平御覽文部。戴延之西征記曰。國子堂前有刻碑。漢建武中立。永嘉六年。詔下三府繕治。有魏文典論六碑。今四存二敗。
●典論一卷
魏文帝撰 清 瀋陽孫馮翼輯
論文 【 典論逸篇惟此為全篇。故以弁於卷首。】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獘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元猿、漏卮、員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楊班儔也。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備其體。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幹著論成一家言。 【 昭明文選卷五十二。】
按昔人引典論以博物志時代最居前。今以昭明所引全篇用弁於首。魏志注次之。其他零簡依時編錄。
帝自敍曰。初平之元。董卓殺主 【 一作弒帝。】 鳩后。蕩覆王室。是時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惡卓之凶逆。家家思亂。人人自危。山東牧守。咸以春秋之義。衞人討州吁於濮。言人人皆得討賊。於是大興義兵。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雲會。萬里相赴。兗豫之師。戰於滎陽。河內之甲。軍於孟津。卓遂遷大駕。西都長安。而山東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以還相吞滅。會黃巾盛於海岱。山寇暴於并冀。乘勝轉攻。席卷而南。鄉邑望烟而奔。城郭覩塵而潰。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時余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以時之多故。 【 一作多難。】 故每征伐。余嘗從。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生乎中平之季。長於旅戎之間。是以少好弓馬。於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夕體倦。心每不厭。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獻良弓。燕岱獻名馬。時歲之暮春。勾芒司節。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艸淺獸肥。與族兄子丹獵於鄴西終日手獲麞鹿九、雉兔三十餘。後軍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論之末。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余曰。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夫馳平原。赴豐艸。邀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胷。斯則妙矣。時軍祭酒張京在座。顧彧拊手曰善。余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惟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河內史阿言昔與越遊。具得其法。余從阿學之。甚精熟。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余與論劍良久。謂言將軍法非也。余顧嘗好之。又得善術。因求與余對。時酒酣耳熱。方食芋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為之。余言吾法急屬難相中面。故齊臂耳。展言願復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中也。因偽深進。展果尋前。余卻腳鄛。正截其顙。坐中驚視。余還坐笑曰。昔陽慶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祕術。余亦願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盡歡。夫事不可自謂己長。余少曉持複。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木戶。後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複。每謂若神。對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狹路。直決耳。余於他戲弄之。時少所喜。惟彈棊略盡其妙。乃少為之賦。昔京師先工。有馬合鄉侯東方安世張公子。嘗恨不得與彼數子者對。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余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所著書論詩賦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知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人。以付後之良史。 【 魏志武紀注。文紀注。世說巧蓻篇注。史記索隱卷二十六司馬相如傳注。蓺文類聚卷七十四巧蓺部。卷八十七果部。初學記卷九帝王部。北堂書鈔卷三卷十卷十二帝王部。太平御覽卷九十三皇王部。卷五百九十二文部。卷七百十服用部。卷七百四十六工藝部。卷九百七十四果部。合錄成篇。】
按此自敍似亦篇名。魏志注太平御覽二書所引較為完善。意林世說注意林等。則略引數語。北堂書鈔引皆單句。今並錄之。
袁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妻劉氏愛尚。數稱其才。紹亦奇其貌。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紹妻劉性酷妬。紹死。僵尸未殯。寵妾五人。劉盡殺之。以為死者有知。當復見紹於地下。乃髠頭黑面以毀其形。尚又為盡殺死者之家。 【 魏志袁紹傳注。後漢書袁紹傳注。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五人事部。】
劉表疾病。其子琦還省疾。琦性慈孝。蔡瑁張允恐琦見表。父子相感。更有託後之意。謂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為東國藩。其任至重。今釋衆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於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 【 魏志劉表傳注。太平御覽卷五百十六宗親部。】
論郤儉等事曰。潁川郤儉能辟穀。餌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氣。老有少容。廬江左慈知補導之術。並為軍吏。初儉之至市。伏苓價暴數倍。議郎安平李覃學其辟穀。餐伏苓。飲寒水中瀉利。殆至殞命。後始來衆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軍謀祭酒宏農董芬為之過差。氣悶不通。良久乃蘇。左慈到。又競受其補導之術。至寺人嚴峻往從問受。閹豎真無事於斯術也。人之逐聲。乃至於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術。自以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從至京師。會和平病死。邕因葬之東陶。有書百餘卷。藥數囊。悉以送之。後弟子夏榮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寶書仙藥。劉向惑於鴻寶之說。君游眩於子政之言古今愚謬。豈惟一人哉。 【 魏志華佗傳注。又博物志卷五。引議郎李覃學郤儉辟穀食。至人之逐聲乃至于是數語。】
陳思王辯道論云。世有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廬江有左慈。陽城有郤儉。始能行氣。儉善辟穀。悉號三百歲。自王與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為調笑。不全信之。然嘗試郤儉辟穀百日。猶與寢處。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則死。而儉乃能如是。左慈修房中之術。可以終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諸術士咸共歸之。王使郤孟節主領諸人。 【 博物志卷五。】
王仲統云。甘始、左元放、東郭延年行容成御婦人法。並為丞相所錄。間行其術。亦得其驗。降就道士劉景受雲母九子。元方年三百歲。莫之所在。武帝臣御此藥。亦云有驗。劉德治淮南王獄。得枕中鴻寶祕書。及子向咸而奇之。信黃白之術可成。謂神仙之道可致。卒亦無驗。乃以罹罪也。 【 博物志同上。】
君子謹乎約己。宏乎接物。 【 文選陸士龍大將軍讌會詩注。任彥昇王文憲集序注。】
饑餐瓊蘂。渴飲飛泉。 【 文選郭景純遊仙詩注。】
夫生之必死。成之必敗。然而惑者望乘風雲。冀與螭龍共駕。適不死之國。國即丹谿。其人浮遊列缺。翱翔倒景。然死者相襲。邱壟相望。逝者莫反。潛者莫形。足以覺也。 【 文選注同上。按國即丹谿。似李善是增。非典論本文。】
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柙金鏤。體骨並盡。 【 文選張孟陽七哀詩注。】
欲納二女。充備六宮。佐宣陰陽。聿修古義。 【 文選范蔚宗後漢書皇后紀論注。】
夫生之必死。天地所不能變。賢聖所不能免。 【 文選劉孝標辯命論注。】
堯崩舜避堯子于南河之南。舜崩。禹避舜子于陽城。禹崩。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陰。事見史記。 【 意林卷五。】
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浮川。乃勤以求遠。惟心弗勤。時亦靡剋。 【 意林同上。】
應瑒云。人生固有仁心。答曰。在親曰孝。施物曰仁。仁者有事之實名。非無事之虛稱。善者。道之母。羣行之主。 【 意林同上。】
序云。佞邪穢政。愛惡敗俗。國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 意林同上。】
桓靈之際。閹寺專命于上。布衣橫議于下。干祿者殫貨以奉貴。要名者傾身以事勢。位成乎私門。名定乎橫巷。由是戶異議。人殊論。論無常檢。事無定價。長愛惡。興朋黨。 【 意林同上。】
夷吾侈而鮑叔廉。此其志不同也。張竦潔而陳遵污此其行不齊也。 【 意林同上。】
主與民有三求。求其為己勞。求其為己死。求其為己生。 【 意林同上。】
法者主之柄。吏者民之命。法欲簡而明。吏欲公而平。 【 意林同上。】
詩刺豔妻。書誡晨婦。司隸馮方女有國色。避亂揚州。袁術登城。見而悅之。遂取焉。甚寵之。諸婦教之曰。將軍貴人。重其志節。宜數涕泣。示憂愁也。若如此加重。馮氏後每見術。遂 【 一作垂。】 泣。術果以謂有心。益寵之。諸姬乃共絞殺之。懸之於廁。言其哀怨自殺。術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殯殮。袁紹妻劉氏。甚妬忌。紹死未殯。劉氏殺其妾五人。恐死者有知。復能寵之。髠頭黑面。以毀其容。 【 意林卷五。魏志袁紹傳注。後漢書袁紹傳注蓺文類聚卷十八人部。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五人事部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 上洛都尉王囗。以功受封。其妻泣于內。恐囗富貴。更娶妻妾。 【 意林卷五。蓺文類聚卷三十五人部。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七人事部。】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以酒器名三爵。上曰伯雅。受七勝。 【 一作升。下同。】 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又設大鍼于杖端。有醉者。輒以劖刺之。驗其醉醒。 【 意林卷五。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卷七百六十器物部。卷八百三十資部。】 人形性同於庶類。勞則早斃。逸則晚死。 【 意林卷五。】
余嘗彈碁。略盡其巧。少嘗作賦。昔京師有東方安世張公子。嘗恨不得與彼數子對之。 【 意林同上。按此段與魏志注御覽等書所載俱異。】
太子篇序云。余蒙隆寵。忝當上嗣。憂惶踧踖。上書自陳。欲繁辭博稱。則父子之間不文也。欲略言直說。則喜懼之心不達也。里語曰。汝無自譽。觀汝作家書。言其難也。 【 意林同上。】
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餘金帛。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得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餘舉盛餘踰廣漢。絕梓嶺。封狼居。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勦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首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於救死扶傷。疲困於孕重墮隕。元封初。躬抗武節。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 【 蓺文類聚卷十二帝王部。太平御覽卷八十八皇王部。】
按北堂書鈔卷十三帝王部云。劉單于之旗。探符離之窟。踰長城之阻。登單于之臺。與類聚御覽句異。又躬抗武節作射秉武節。
惟建安二十四年二月丙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厲以鑑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 【 蓺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初學記卷十儲宮部。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三兵部。】 昔周魯寶雍狐之戟。屈盧之矛。孤父之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雖有文事。必有武備矣。 【 蓺文類聚同上軍器部太平御覽卷三百三十九兵部。卷三百四十六兵部。】
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地揚州。袁術登城。見而悅之。遂納焉。諸姬害其寵。紿言將軍以貴人有志節。但見時示憂色。必長見敬重。馮氏如其言。術益哀之。諸姬因絞懸之廁。言自殺。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乃厚葬之。 【 蓺文類聚卷十八人部。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
上洛都尉王囗獲高幹。以功封侯。其妻哭於內。為囗富貴。更娶妾故也。 【 蓺文類聚卷三十五人部。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七人事部。】
議郎馬融以永興中帝獵廣城。融從。是時北州遭水潦蝗蟲。融撰上林頌以諷。 【 蓺文類聚卷一百災異部。】 急賢甚於饑渴。用人速於順流。 【 北堂書鈔卷十一帝王部。太平御覽卷八十八皇王部。】
結繩而治。 【 北堂書鈔卷十五帝王部。】
洽和萬國。 【 北堂書鈔同上。】
李尤字伯仁。少以文章顯。賈逵薦尤有相如楊雄之風。拜蘭臺令史。與劉珍等共撰漢記。 【 北堂書鈔卷六十二設官部。】
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優遊案衍。屈原之尚也。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然原據託譬喻。其意周旋。綽有餘度。長卿子雲。意未能及。 【 北堂書鈔卷一百蓺文部。】
酒以成禮。過則復敗。而流於沉湎。故作酒誨以戒之。 【 北堂書鈔卷一百四十八酒食部。】
天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友道備矣。 【 初學記卷十八人部。】
孝文帝慈孝。寬洪仁厚。躬修元默。以儉率下。奉生送終。事從約省。美聲塞於宇宙。仁風暢於四海。 【 太平御覽卷八十八皇王部。】
中常待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酒。輒裂引衣裳。發露形體。以為戲樂。將罷。又亂其舄履。使小大差踦。無不顛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隨而笑之。 【 太平御覽卷二百二十八職官部。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卷六百九十七服章部。】
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刀三。其一長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兩。文以靈龜。名曰靈寶。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鋒似嚴霜。刀身劍鋏。名曰素質。長四尺三寸。重二斤九兩。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重二斤二兩。狀似龍文。名曰龍鱗刀。 【 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六兵部。又初學記卷十儲宮部。卷二十二武部。蓺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三武功部皆引三寶刀事。而語以御覽為最詳備。】
昔者周魯寶赤刀孟勞。楚越稱太阿純鉤。余好擊劍。善以短乘長。故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其始成也。五色繞爐。巨橐自鼓。靈物彷彿飛鳥翔舞。以為三劍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銘其拊。惜乎不遇薛燭青萍也。其三劍。一曰飛景。長四尺二寸。二曰流采。長四尺二寸。三曰華鋌。色似綵虹。長四尺二寸。其三刀。一曰靈寶。長四尺二寸。文似靈龜。二曰含章。采似丹霞。長四尺四寸。三曰素質。長四尺三寸。刀身而劍鋏。其三匕首。一曰清剛。長二尺三寸。光似堅冰。二曰陽文。長二尺二寸。重一斤六兩。曜似朝日。三曰龍鱗。狀似龍文。 【 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六兵部。又蓺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二武功部。卷一百二十三武功部。初學記卷二十二武部。文選張景陽七命注。並引造劍事語。皆略於御覽。又二曰流釆。三曰華鋌。書鈔作二曰華鋒。三曰流采。又華鋌色似采虹白帖卷二作流彩色似彩玉。又書鈔曰。楚國太阿。徐氏七首。上世名器。又文選注曰。魏太子丕造素質。堅而似霜。造匕首。理似堅冰。語亦小異。】
或有方周成王於漢昭帝者。余以為周氏體聖考之作氣。稟賢姚之胎教。周召為保傅呂尚為太師。故咳笑必含仁義之聲。觀聽必覿禮義之容。宏踐祚之義。隆太平之化。禮樂興於上。頌聲作於下。時成王年二十二享國三十年世永治長。德與年豐。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體不承聖。化不胎育。保無仁孝之德。佐無隆平之治。所謂生深宮中。長婦人手矣。德與體並。智與性成,孝昭之崩。年二十有一。承衰獘之世。牧彫落之民。臣無潛身之智。身有短折之期。欲高隆周。豈不謬哉。 【 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七人事部。】
雒陽令郭珍居財巨億。 【 一作家有巨億。】 每暑夏。召客侍婢數十。盛裝飾。被羅縠。破之。袒裸其中。使進酒。 【 太平御覽卷四百七十二人事部。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
汝南許劭與族兄靖俱避地江東保吳郡爭論於太守許貢坐。至於手足相及。 【 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六人事部。】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又設大鍼於坐端。客有醉酒寢地。輒以劖刺驗其醒醉。是酷於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嘗以盛夏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二方化之。故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 【 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卷七百六十器物部。卷八百三十資部。又初學記卷三歲時部亦引避暑之飲一事。】
孝靈帝末。朝政墮廢羣官有司並湎於酒。貴戚尤甚。斗酒千錢。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去衣露形為樂。 【 太平御覽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又北堂書鈔卷一百四十八酒食部。】
典論 魏文帝撰;(清)孫馮翼輯 叢書集成.初編;2615 北京:中華書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