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會典卷之九十七
喪禮二
皇太后
正統七年
誠孝皇太后喪禮
遺詔。喪服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臨三日即止。君臣皆同。
皇帝成服三日後、即聽政。
天地、
宗廟、
社稷、及百神之祀、皆勿停。宗室諸王、但遣官進香、不必送喪。在外大小文武衙門、並免進香。臣民之家、勿禁音樂嫁娶
部議。一自聞喪日為始、不鳴鐘鼓○一
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王以下、聞訃皆哭盡哀、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易素服。第四日始衰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京文武官聞喪、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自明日始至第三日、每旦詣
思善門外哭、退于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第四日、具斬衰服、至
思善門外、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止。凡入朝及在外衙門視事、用布裹紗帽素服腰絰麻鞋、退即服衰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婦麻布大袖圓領長衫蓋頭、清晨由
西華門入、至
思善門外、哭臨三日、悉去金銀首飾。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京以聞喪日為始、禁屠宰十三日○一軍民素服、婦人素服不妝飾、俱以聞喪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一外國四夷使臣行哭臨禮、工部造與孝服、隨朝官哭臨、及行祭禮○一在京文武官非朝參官、及聽選辦事官、監生、吏典、耆老、僧道聞喪、即易素服、自次日至第三日、每旦赴順天府朝
闕設香案哭臨。至第四日、官各具斬衰服、監生人等素服、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
遺詔到日、在外文武官員人等、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行四拜禮、跪聽宣讀訖、舉哀、再行四拜禮畢。各置斬衰服、於衙門內望
闕設香案、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止。自是素服通計二十七日而除○一在外官員命婦聞喪、素服舉哀三日、各十五舉聲。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軍民男女、各素服十三日○一南京文職二品、武職三品以上衙門、在外中都留守司、布政司、按察司、及總兵官、差人進香。其餘衙門皆免
嘉靖十七年上
章聖皇太后慈謚儀
前期四日、太常寺奏齋戒三日。至日、遣官奏告
天地、
宗廟、
社稷、用祝文香帛酒果脯醢如常儀。是日早、告
几筵。設冊寶案于
几筵前、冊東寶西。設祝案于
御拜位右。祭前一日、內侍官置冊寶輿香亭于
奉天門、捧冊寶各置輿中。是日、
上素冠服御奉天門。內侍官舉輿。外導駕官導
上隨冊實與後、降階升輅。外導駕官退。百官素服、于金水橋南北向立。冊寶輿將至、百官皆跪。冊寶輿過、興、隨至
慈寧宮門外北向立。太常寺導引官導
上至
慈寧宮門外降輅。冊寶輿由中門進、至
几筵前丹陛上。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入、至丹墀。內贊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導引官導
上至丹陛上拜位。太常寺官于冊寶輿內捧冊寶、由殿中門入、至
几筵前左右北向立。內贊奏四拜禮。外鴻臚寺官傳唱百官皆行四拜禮畢。導引官導
上由殿左門入、至
梓宮前。奏跪。 【 傳贊百官皆跪】 奏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于
上右、
上受冊獻畢、以授捧冊官置于案。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于
上左、
上受寶獻畢、以授捧寶官置于案、奏宣冊寶訖。奏俯伏、興、平身。 【 傳贊百官同】 奏復位。導引官導
上至几筵前。唱初獻禮。奏跪。 【 傳贊百官皆跪】 奏獻帛、奠酒。贊讀祝。讀祝官跪于右讀訖。唱亞獻禮。終獻禮。奏俯伏、興、平身。 【 傳贊百官同】 奏復位。導引官導
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 【 傳贊百官同】 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入、至
梓宮前、以冊寶授太常寺官捧入。內導引官導
上入內安冊寶、行叩頭禮。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出至丹陛上。奏禮畢。遂頒
詔如常儀
嘉靖十八年
章聖皇太后梓宮南祔儀
一先期、
敕命勳戚重臣一員、充奠獻使、并護行。武職大臣一員、管領官軍扈侍
梓宮行。禮部堂上官一員、監禮扈行。題
主大臣一員、護喪內侍官并入
皇堂內官內使匠作、太常少卿一員、執事官十人、鴻臚寺少卿一員、屬官等十人、光祿寺少卿一員、四署官四人、錦衣衛指揮一員、千百戶四人、各供事。給事中御史各二員、監視糾察。欽天監官一員、率博士一員、安葬候時。五府九卿等衙門分官奉送
梓宮、俱照欽點職名、各送至張家灣水次、恭祭而回。工部委官、會同內官監、先期於通州及張家灣水次二處、搭蓋奉安
梓宮席殿、及朝陽門至通州各處祭所席棚。及行文沿路府州縣各該有司、預于水次搭蓋祭所席棚○一前期二日、百官及
皇親命婦、文武官三品以上命婦、俱衰服、每日早、詣
慈寧宮門外哭臨。命婦設祭一壇。免朝、禁屠宰音樂、至
神主回京日止○一前期六日、以
皇妣祔葬
顯陵、祭告
太廟
睿宗廟、遣官分告
列聖群廟。越二日、
上吉服告
天神地祇壇。祭品行禮俱如常儀、百官陪拜。又二日、
上預告
几筵。內侍官陳設牲醴如常儀。
上具衰服。內導引官導
上詣拜位。奏四拜、奠帛、三奠酒、讀祝、俯伏、舉哀、哀止。奏四拜、興。焚祝帛。禮畢○一設奠辭靈。
昭聖皇太后遣祭一壇、
武廟皇妃一壇、
皇后一壇、
皇妃皇嬪各一壇、
皇太子一壇、
裕王、
景王、
仁和大長公主等一壇、
涇簡王妃一壇、內宮內使共一壇。是日遣官祭告各門、及諸神廟。
慈寧門、思善門、右順門、午門、端門、承天門、御橋、大明門、俱遣內官行禮。玉河橋、朝陽門、并橋、關王廟、顯靈宮、靈濟官、城隍廟、東嶽廟、真武廟、俱遣太常寺官行禮。祭用酒果脯醢香帛。司禮監禮部錦衣衛提督執事者、設
大昇轝于午門外、至
大明門外○一啟奠。內侍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導引官導
上具衰服詣拜位。奏拜、奠、讀祝、舉哀、禮畢、內侍官跪奏請
慈孝獻皇后梓宮升龍輴。內侍官先捧
謚冊寶由殿中門出置輿內、次奉
桑主由中門出奉安輿內、次香亭安置訖。內侍官捧
銘旌由中門出。
梓宮降殿。執事官奉登龍輴訖。以綵色帷幕障?
梓宮、執翣者分列左右、內使擎執繖扇侍衛如常儀。 【 儀仗用存日所御者】
謚冊寶輿香亭銘旌、以次先行。
上至
梓宮前跪。內侍官跪奏謹請
皇妣靈駕進發。
上由殿左門出。宮眷皆哭後隨、至
午門。內侍官跪奏請
靈駕安止。安定、行祖奠禮○一祖奠。內侍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導引官導
上衰服拜奠讀祝舉哀畢。內侍官跪奏請
靈駕進發。執事者進大昇輿奉安訖、遂行。
上率宮眷隨至端門外、行朝
祖禮○一朝
祖。
欽定捧主官九員、俱具青服、恭捧
各廟主詣
太廟奉安訖。太常寺陳設脯醢酒果于
列聖位前、不奠獻。執事官先設褥位于
太廟丹陛正中。
梓宮至端門外。
上具青服。太常寺導引官導
上詣
桑主輿前跪。太常卿跪于
上之左、奏請
慈孝獻皇后朝
祖。
上捧
桑主由
太廟中門入、至
太廟丹陛上立。典儀唱迎神。各捧主官上香退。典儀唱行朝
祖禮。太常卿進立于殿中北向。內贊奏跪。
上捧
桑主跪奉于褥位。內贊奏謁辭。太常卿跪奏曰、
孝玄孫嗣皇帝[御名]、謹奉
慈孝獻皇后謁辭。訖。內贊奏四拜禮、興、平身。
上跪捧
桑主起立。太常卿跪奏曰、禮畢、請還宮。捧主官納
主還
各廟。
上捧
桑主退至陛東、西面立、隨
列聖主後出安亭內、行辭奠禮○一辭奠。先期太常寺官于
承天門內陳設牲醴如常儀。內侍官設
上拜位、設宮眷帷幕于近西。
桑主朝
祖禮畢、
上易衰服。太常寺導引官導
上詣拜位。內贊奏上香。奏二拜。典儀唱奠帛、三獻讀祝、俯伏、舉哀、哀止。奏二拜、焚帛祝禮畢。
上退。宮眷入拜、哭盡哀、止。太常寺官跪奏請
靈駕進發。
上攀送而還。宮眷俱還。司禮監、禮部、錦衣衛官提督輿亭儀衛等、以次前行。
梓宮出承天門、大明門、轉東由朝陽門出。大樂?吹前導、設而不作○一遣奠。先期太常寺執事官于
朝陽門外陳設牲醴如常儀。
梓宮至、太常寺導引官引奠獻。使詣拜位、行四拜禮、奠帛、奠酒、讀祝、俯伏、舉哀、哀止。贊四拜、興、焚祝帛、禮畢。太常寺官詣
梓宮前跪奏請
梓宮啟行○一路祭。公候伯五府九卿等衙門官員耆老人等共祭一壇、 【 朝陽關外五里】 僧道官共一壇、 【 通州】
皇親及駙馬共祭一壇、各衙門奉送
梓宮官員一壇 【 俱張家灣】 ○一京城至張家灣沿途市巷軍民男婦、遇
梓宮至、皆跪、俯伏、舉哀、候
梓宮過、興○一
大昇輿行、沿途校尉舁送。選委內官同錦衣衛官專一提督、務要起止有節、行步安穩。送葬官員人等、不許逼近儀仗、失次喧嚷。有失禮儀者、聽糾儀官舉奏○一題
主。前期、內侍官設神座香案于通州席殿內。
靈駕至、奉安訖。奠獻使行上食禮畢、退。執事官陳設祭品。設題
主案于香案前西向、奉
桑主置案上。奠獻使具青服、百官俱釋衰具青服陪拜。太常寺官引使就拜位。贊三上香訖。贊四拜興退。百官分侍左右。題主官盥手西向立恭題訖。內侍官捧
主奉安神座、命官青服行降神禮○一降神。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就位。贊上香復位。贊四拜。 【 百官同】 唱奠帛行初獻禮、獻爵、讀祝。亞獻。終獻。贊四拜焚祝帛禮畢。太常官跪奏請
慈孝獻皇后神主降座陞輿。命官捧
主陞輿還京。內侍官捧
桑主用白韜櫃。
靈駕行、內執事官焚楮駕凶儀于野○一次日
神主回京、內執事官備儀衛、教坊司大樂鼓吹前導至道中、行饗神禮。命官具青綠錦繡服色。 【 百官同】 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贊就位。贊上香復位。贊四拜。 【 百官同】 唱奠帛行初獻禮、獻爵、讀祝。亞獻。終獻。贊四拜焚祝帛禮畢。
神主輿行至朝陽門、命官具吉服隨行。 【 百官同】 至
午門外、儀衛等退。內導引官導
神主入、
上具常服率
皇后宮眷等、迎
神主于慈寧宮門外。
武廟皇妃、
公主、
涇簡王妃等、迎于宮內。俱吉服。
神主至几筵殿內。
上立于殿東稍南、西向。
皇后、
皇妃以下序立于殿西稍南、東向。內侍官詣
靈輿前跪奏請
慈孝獻皇后神主降輿陞座畢。
上捧
神主奉安于靈座訖。行安神禮。內執事官陳設牲醴如常儀。內導引官導
上詣拜位。奏拜奠讀祝禮畢。
后妃以下入行四拜禮。鴻臚寺官引百官于
慈寧宮門外隨班行禮 【 傳贊如儀】 ○一
神主輿行、奠獻使等官行叩頭禮上食畢。太常寺官跪奏奉請
梓宮啟行、至張家灣、奉
梓宮登舟奉安訖。行祭告禮、太常寺官陳設、奠獻使行禮如常儀。各衙門奉送官俱陪拜。祭畢、舟發。沿途每日三上食、奠獻等官俱素冠服、詣
梓宮前行叩頭禮如常儀。神宮監尚膳監恭辦上食饌五樣蔬果酒膳○一經過有
王府去處、許
王素服出迎致祭。該府官預陳設祭物于水次席殿。其附近
王府、許遣輔導官致祭行禮○一南京守備文武衙門、各處鎮巡三司官、
梓宮舟經、及附近去處、俱致祭舉哀、與
王府遣官同。所轄有司大小官員、通許陪拜。致祭品物、簇盤一座、豕一、羊一、果五盤、點心五盤、□煠五盤、 【 俱用顏色紙花】 案酒五樣、菜五碟、粉湯五碗、飯五碗、帛一(土商)、酒三爵、香燭紙 【 陳設如儀】 ○一
梓宮自通州登舟、抵承天府。張家灣祭潞河之神。天津祭海口之神。安平鎮祭龍王之神。徐州呂梁二處祭洪神。淮河口祭淮瀆之神。儀真南京祭大江之神。彭澤祭小孤山之神。九江之神。漢江之神。所過大川、俱用牲醴致祭。俱勳臣具青服行禮。其各處應祀水府之神、開載未備者、臨期斟酌致祭
顯陵合葬儀
一先期遣官祭告
顯陵、光祿寺官陳設牲醴、百官陪拜如儀○一舟至承天府、太常寺官陳設祭告牲醴如儀。百官俱衰服奉迎
梓宮升席殿奉安訖。奠獻使行祭告禮、師生耆老人等俱隨班拜。奠獻使先詣
睿宗舊寢前行禮畢、奉遷
睿宗梓宮安于(社去摧改夌)恩殿。復詣
聖母梓宮前候發。執事官先陳龍輴于
(社去摧改夌)恩殿門外。候
大昇輿至、太常官詣前跪奏請
靈駕降輿升龍輴詣(社去摧改夌)恩殿。執事官奉
梓宮升龍輴由中門入。奠獻使由左門入、詣
(社去摧改夌)恩殿奉安訖。
謚冊寶輿、仍設于前○一安神。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設奠獻使拜位于
二聖梓宮前。內侍官引奠獻使詣拜位行禮。執事撫按等官陪拜○一以合葬祭告
后土、并
純德山之神、陳設牲醴如常儀○一遷奠。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奠獻使詣拜位舉哀行禮退。候掩
玄宮時至太常官引詣
二聖梓宮前跪。太常官奏請
靈駕赴玄宮。奠獻使俯伏、興。執事官升奉遷
二聖梓宮進皇堂奉安訖。太常官同內侍官奉
詣冊寶置于前、陳列冥器等畢、行贈禮○一贈禮畢執事官陳設酒饌于
皇堂門外、奉玉帛置于案。奠獻使詣拜位。贊四拜、奠酒、受玉帛獻畢、以授內執事、捧入
皇堂安置訖。俯伏、興。贊四拜舉哀興。贊贈事畢。遂掩
玄宮。行享禮。執事官陳牲醴于
玄宮前如常儀。太常官引使詣拜位行禮、百官陪拜○一掩
玄宮畢、太常寺官同內侍官恭奉
桑主、并魂帛奉藏于玄堂外。遣官祭謝
后土、并
純德山之神、陳設酒饌如常儀。 【 禮同祭告】 奠獻使執事等官回京復
命
皇后
洪武十五年
高皇后喪禮
一聞喪次日、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禮○一在
京文武百官於聞喪之四日清晨、素服詣右順門外、具喪服入臨。臨畢、素服行奉慰禮。三日而止○一文官一品至三品、武官一品至五品命婦、於聞喪之四日清晨、素服至
乾清宮、具喪服入臨行禮。不許用金珠銀翠首飾、及施脂粉。喪服用麻布蓋頭麻布衫、麻布長裙、麻布鞋○一在京文武百官、及聽除等官、人給布一疋、自製喪服○一文武官員皆服斬衰、自成服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淺淡顏色衣服○一在外文武官喪服、與在京官同。聞訃日於公廳成服、三日而除。命婦喪服、與在京命婦同。亦三日而除○一軍民男女、皆素服三日○一自聞訃日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樂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日、軍民一月○一上
冊謚祭告
太廟○一發引。文武百官具喪服詣
朝陽門外奉辭。
神主還京、文武百官素服迎於
朝陽門外。
回宮、百官行奉慰禮○一卒哭、行祔
廟禮○一百日。輟朝。祭告
几筵殿。百官素服黑角帶、詣
中右門行奉慰禮。命婦詣
几筵殿祭奠○一凡遇時節及忌日、
東宮、
親王祭
几筵殿、及詣
陵拜祭○一小祥。
上素服烏犀帶、輟朝三日。是日清晨、詣
几筵殿行祭奠禮。
東宮
親王詣
陵拜祭。京城禁音樂三日、禁屠宰三日。百官前期齋戒、至日素服黑角帶、詣
後右門進香。畢、行奉慰禮。是日外命婦詣
几筵殿行進香禮○一
東宮、
親王、熟布練冠九(被去皮改取)、去首絰、(巾夫)版辟領衰。如朝見
上、及受百官啟見、青服烏紗帽黑犀帶。
皇孫、熟布冠七(被去皮改取)、去首絰、(巾夫)版辟領衰。
皇妃、
皇太子妃、
王妃、
公主、及
皇孫女、熟布蓋頭去腰絰。
室宗駙馬服齊衰三年、練冠去首絰○一大祥。奉安
神主于
奉先殿。預期齋戒告
廟。百官陪祀。畢、行奉慰禮。各
王國禁屠宰三日、停音樂三日、
永樂五年
文皇后喪禮
一自次日為始、輟朝不鳴鐘鼓。
上素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詣
思善門外哭臨。畢、行奉慰禮。明日如之。又明日早、文武官成服、詣
思善門外哭臨。畢、易素服行奉慰禮。凡三日而止○一文武百官自次日為始、各就公署齋宿、至二十七日而止○一文武官四品以上命婦、成服日為始、喪服詣
思善門內哭臨、三日而上○一聽選辦事等官各喪服、人材監生吏典僧道坊廂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為始、赴應天府舉哀三日○一內外宗室、皆成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天下大小衙門、各遣官進香○一成服後祭祀。
皇親駙馬共一壇、公候伯共一壇、五府同錦衣衛共一壇、六部都察院同文職大小衙門共一壇、文武官四品以上命婦共一壇○一百日。
上及
皇妃、
皇太子、
皇太子妃、
皇孫、
親王、及妃、公主以下、及在京文武官、并命婦、各祭一壇○一周年祭、如百日儀。百官詣
西角門行奉慰禮。在京禁音樂、停屠宰七日○一凡遇時節祭祀。
上位一壇、
皇妃、
東宮、
皇孫、
各王、
長公主、
公主、各王妃、各祭一壇
嘉靖七年
孝潔皇后喪禮
一初喪三日、
上服素冠服○一成服日為始、
上玄冠素服、御西角門視朝十日。畢、易玄冠玄衣、
御奉天門視朝、鳴鐘鼓、鳴鞭如常。朔朢日暫免陞殿○一文武百官十日內、俱布冠素服絰帶朝參。十日之後、入
左掖門、則烏紗帽青衣侍班奏事。退出公衙、及居私室、仍素服白帽。通前二十七日而除。待
梓宮發引之後、服常服○一在京內外禁屠七日○一
上于
奉先等殿行禮、并朝
兩宮、俱常服。于
几筵祭、則服其服。服滿之日、命內官代祭○一兩宮遣官祭如常儀○一
上祭儀。內贊奏就位上香奠帛奠酒。
上立、以帛酒各授執事奠于靈前。贊讀祝。讀者、立讀祝文畢。贊舉哀。
上就位哭。贊哀止。焚祝帛。禮畢
嘉靖二十七年
孝烈皇后喪禮
一發喪。
上素冠服、詣
大行皇后宮舉哀設奠。畢、歸喪次。
皇妃、
東宮、
裕王、
景王、
公主、皆素服舉哀設奠。畢、各歸喪次。次日及第三日同○一成服。
上素服詣
大行皇后宮舉哀設奠。大殮、奉安
梓宮。設
几筵、安神帛、立銘旌。
上具喪服、
皇妃、
東宮、
裕王、
景王、
公主等皆成服、行祭禮。畢、歸喪次。
上祭一壇、
皇妃共祭一壇、
東宮祭一壇、
裕王、
景王共祭一壇、
公主共祭一壇、
涇簡王妃祭一壇、內官內使共祭一壇、是日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共祭一壇、文武官三品以上命婦共祭一壇○一每七及百日、
上及
皇妃以下各祭一壇○一聞喪次日為始、輟朝、不鳴鐘鼓。文武百官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詣
思善門橋南哭臨。畢、退于金水橋南伺候。
上素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行奉慰禮。退于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次日同○一成服日為始
上素冠素服十二日。十二日後、易淺色服視朝。俱在
西角門。文武百官十二日內、俱布帽素服絰帶朝參。十二日之後、烏紗帽黑角帶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
上御奉天門視朝、服常服。百官淺色衣。鳴鐘鼓、鳴鞭如常。朔朢日暫免陞殿。待
梓宮發引之日、百官服常服○一成服日、百官各具斬衰服、詣
思善門橋南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聲而止。每日早哭臨畢、退易素服、仍入金水橋南伺候
西角門行奉慰禮如前。凡在衙門視事、用布裹紗帽垂帶素服絰帶麻鞋。退居即服孝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官員一品至三品命婦、麻布大袖圓領長衫麻布蓋頭、清晨由
西華門入
思善門、哭臨三日而止。不許戴金銀首飾。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京諸寺觀各聲鐘三萬杵。聞喪日為始、禁屠宰七日○一軍民素服、婦人素服不妝飾、俱以聞喪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一聽選官、辦事官、監生、吏典、僧道坊廂人等、聞喪即易素服。次日至第三日、皆清晨赴順天府朝
闕設香案哭臨。至第四日、官各具斬衰服、監生人等素服、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而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各
王府南京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及直隸府分、禮部請
敕差官訃告○一在外
親郡王、及
世子、
王妃以下、聞訃皆哭盡哀、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易素服。第四日服斬衰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外文武官員人等聞訃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于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次日具斬衰服、率官僚人等于衙門朝
闕設香案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聲而止。自是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軍民男女、止素服十三日○一各
王府、及在外文武衙門、俱免進香○一成服後三日、在京文職七品以上、武職三品以上衙門、陸續赴
思善門外進香。每日鴻臚寺朝退後、由
西華門引入
思善門前行禮。司禮監官捧進
几筵前○一
梓宮未發、南京堂上官、及朝鮮差陪臣進香、服制雖滿、仍衰服行禮。鴻臚寺引從
西華門入。陪臣衰服、工部製給○一冊謚及發引以下、與
大喪同。但八虞九虞、俱于宮中遣內官行禮
永樂五年
仁孝文皇后冊謚儀
前期、禮部奏行祭告禮、及請
命頒冊寶等官。是日、
上躬告
天地于
奉天殿丹陛上。宮中先設冊寶案于
几筵殿、設香案于冊寶案前。
上御華蓋殿。文武百官於
奉天殿前丹墀內分班序立。引禮引頒冊寶官至
華蓋殿拜位。序班舉冊寶案置殿中。鴻臚寺官奏頒冊寶官行禮。引禮贊四拜畢。贊跪。傳制官傳
制曰、永樂五年十月十四日、冊謚
大行皇后、命卿行禮。引禮贊俯伏、興、四拜、畢。序班舉冊寶案出至
奉天殿丹陛上、以冊寶置綵輿中、由中道出。頒冊寶官隨至
右順門外、北向立。內官舁綵輿由正門入、至
几筵殿、以冊寶置于案。退俟殿外。尚儀女官詣香案前跪進曰、
皇帝遣某官某某官某、冊謚
大行皇后、謹告。奏畢興。贊宣冊。女官捧冊立宣于
几筵之右訖、置冊于案。贊宣寶。女官捧寶立宣于
几筵之右訖、置寶于案。尚儀女官一員、復詣香案前跪奏禮畢。女官以冊寶案置于
几筵之左。內官出報頒冊寶官禮畢。頒冊寶官復
命
嘉靖二十七年
孝烈皇后冊謚儀
先期、遣官告于
太廟、用牲醴祝文如常儀。是日、
上常服御奉天門。樂設而不作。正副使常服、百官淺色服黑角帶、入班行叩頭禮。畢、左右侍班。正副使入就拜位。贊四拜禮。序班舉節冊案于正中置定。正副使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序班舉案行。正副使後隨。鴻臚寺奏禮畢。
上還百官詣
思善門外侍立。節冊至
右順門。正副使捧由正門入至殿陞上、置于案。內贊奏就位上香。贊宣冊。太常寺官取冊立宣訖、復置于案。贊禮畢。贊百官行四拜禮退。正副使持節復
命
隆慶元年
孝潔肅皇后遷祔
永陵儀
孝恪皇后同
尊謚冊寶、先遣官即
陵園行禮訖。
敕命奉遷官一員詣
陵供事。啟攢先一日、遣官以祔葬告
天地、
宗廟、
社稷、用祝文祭告行禮如常儀。司禮監禮部錦衣衛官提督執事者、設
大昇輿于享殿門外、葬儀以次陳設。各衙門先期分官素冠服詣
陵園伺候、騎送至
永陵。是日啟
玄宮見
梓宮、行祭告禮。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
梓宮奉遷出享殿、行啟奠禮。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壙內原安奉玄纁玉璧五穀等物、就於壙側埋瘞。啟奠畢、行祖奠禮。執事官進龍輴于享殿下。設
真亭
神位輿
謚冊寶輿于殿前。執事官陳設酒饌拜位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祖奠畢、內侍官詣
梓宮前跪奏請
靈駕進發。內侍先捧
謚冊寶、次捧
神位銘旌、俱由殿中門出、各安奉輿內。
梓宮降殿。內侍官跪奏請
梓宮升龍輴。執事官奉登龍輴啟行。執翣者分列左右、內侍擎繖扇侍衛如常儀。
梓宮至
陵園門外、
梓宮升大昇輿。行遣奠禮如常儀。遣奠禮畢、內侍官于
梓宮前跪奏請
靈駕進發。司禮監官率儀衛
謚冊寶輿等前行。鼓樂前導、設而不作。禮部錦衣衛官提督葬儀等、以次前行。沿途軍民男女人等輳集之處、遇
梓官至、皆跪俯伏、候
梓宮過而興。工部先期搭蓋席享殿于
永陵獻殿之右。候
大昇輿至、禮官奏請升龍輴、詣享殿、行安神禮。執事官陳設酒饌如常儀。內贊引奉遷官詣拜位。贊四拜。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贊四拜、焚帛祝。分送官俱于享殿外陪拜。禮畢、分送官回京。將掩
玄宮時、行遷奠禮。奉遷官詣
梓宮前。贊四拜、興。贊跪、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贊四拜、焚帛祝。退。俟掩
玄宮時至、奉遷官詣
梓宮前跪。內侍奏請
靈駕赴玄宮。奉遷官俯伏、興。
梓宮進皇堂安奉訖。內侍官奉
謚冊寶置于前、陳列冥器等。畢、行贈禮。贈禮畢、行享禮。
世宗肅皇帝梓宮至永陵日、遣官祭告
后土、
天壽山、并
長陵等陵。掩
玄宮日、遣官祭謝
后土、
天壽山、并
長陵等陵。祝文中、俱以
孝潔肅皇后、
孝恪皇后祔葬、一併告謝。葬畢、奉遷官暫奉安
神主于殿內。
神主還京、至城外幄次。文武百官青衣素服序列于幄前、行五拜三叩頭禮。
神主至午門外。
上具翼善冠淺淡色服、黑犀角帶、奉迎于午門內
上步行前導至
寶善門外。
皇后、
皇子、及宮眷等迎于門內。
神主輿至
奉先殿門外。內導引官導
上詣
神主輿前跪。內侍官跪奏請
神主謁
奉先殿。
上奉
神主由殿左門入、跪置
神主于褥位、俯伏、興。贊五拜三叩頭禮畢、
上跪捧
神主興、由殿左門出、安奉輿內。復至
世宗肅皇帝几筵前、行謁几筵禮。畢、
上捧
神主出安奉輿內、至專殿門外。內侍官奏請
神主降輿升座。
上捧
神主奉安訖。行安神禮。
上詣拜位。贊四拜。行初獻禮。奠帛、獻酒、讀祝、俯伏、興。亞獻。終獻。復贊四拜。焚帛祝、禮畢。
皇后、
皇子以下、以次入拜、行謁見四拜禮
凡
皇太后、
皇后喪、內朝賀祭祀等禮、洪武十六年正旦、以
高皇后喪服、
親王及文武衙門進到表箋、先期三日捧進。是日
皇帝詣
几筵殿祭祀。畢、常服
御奉天殿、百官常服行五拜三叩頭禮○永樂六年正旦、
文皇后喪服、
皇帝常服御殿。錦衣衛設
丹階駕、教坊司陳大樂而不作。百官行禮如洪武例。立春、百官俱淺淡服、于
奉天門行禮○弘治十七年、
敬皇帝萬壽聖節、以
孝肅太皇太后山陵襄事、奏准、文武百官服錦繡于
奉天門行五拜三叩頭禮。是歲冬至節、免賀○十八年上
聖祖母、及
聖母尊號、以
太皇太后服制未滿、百官并命婦、俱照成化二十三年例、免賀○嘉靖二年、
肅皇帝萬壽聖節、以
孝惠皇太后服制未滿、先期免習儀。至日早、于
奉先殿行
孝慈高皇后忌辰祭禮畢、
上服黃袍御奉天殿。錦衣衛設鹵簿駕如常儀。鳴鐘鼓、鳴鞭。教坊司作樂。文武百官具朝服、先行四拜禮、致詞、又四拜。免雞唱山呼舞蹈等禮。表文綵、免宣讀陳設、送內府交收○十七年、
章聖皇太后服既除、
上常服俱墨布。至喪次、仍素服。百官俱青色冠服。
郊有事、吉服作樂。
廟有事、淺色服不作樂○十八年正旦、以
章聖皇太后未南祔、
上具翼善冠黃袍、御奉天門。鳴鐘鼓。奏堂下樂鳴鞭。百官具公服行禮。八月
萬壽聖節、以
南祔未久、行禮如正旦儀。九月小祥、
上同
后妃謁
几筵致祭。公侯駙馬伯文官三品以上大臣、各具青服陪拜。
顯陵、遣勳戚大臣一員捧祀帛往祭。大祥同○二十年、以
昭聖皇太后喪服、令大享齋戒、服吉。正祭、用樂。時祫齋戒、權用青綠花樣。至日、樂暫設而不作○二十六年、以
孝烈皇后喪服、題准、歲暮大祫、來歲孟春時享、各齋戒、權用青綠花樣。樂設而不作。其啟蟄祈穀齋戒、服吉用樂○二十七年、
梓宮未發、題准、夏至大祭
地于方澤、照祈穀例、齋戒服吉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