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會典卷之四十八
冊立三
親王冊立儀
凡
親王冊立。洪武初、
皇帝預告
太廟。及期、臨軒拜冊。年幼者、則遣官保抱以從事。成化末年更定。即日告
內殿。廷遣節使就各
王府冊立之。罷預告臨軒之禮
洪武三年定
前期、擇日奏告
太廟。至日、設寶冊案五座於殿中、寶冊亭十座於
丹陛上之東。
皇太子侍立位於
御座之東。
諸王拜位於
丹陛上、及
御座前、俱北面。其餘陳設侍衛執事俱與冊
東宮儀同。是日早、百執事各就位。鼓三嚴。侍儀奏中嚴。
皇帝於
謹身殿具袞冕。
皇太子於
奉天門具冕服。
親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分引文武百官入侍立位。侍儀版奏外辦。
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寶卿捧寶、及導從奏樂如常儀。鳴鞭司晨報時訖。引進四人引
皇太子。引禮四人引
親王。俱由
奉天門東入。樂作。陞自東陛。
皇太子由殿東門入。引進立候於門外。內贊接引至侍立位。
親王入至丹墀拜位。引禮分立於左右。樂止。捧受冊寶內使由西陛陞。俱入就
丹陛立位。知班於丹墀中唱班齊。贊禮於
丹陛上贊鞠躬。樂作。再拜。樂止。內贊贊承制官跪承
制訖。由殿中門出。立於中門外。稱有
制。贊禮贊
親王皆跪。宣
制云。封
皇子某為某王。某為某王。
皇從孫某為某王。畢。贊
諸王皆俯伏、興。承制官由殿西門入。跪於殿中、奏傳
制畢。復位。贊禮贊
諸王鞠躬。樂作。再拜。樂止。贊禮贊行禮。引禮引
秦王由殿東門入。樂作。引禮立於門外。內贊接引
秦王入。至
御座前拜位。樂止。內贊贊跪。贊受冊寶。捧冊寶官於案前跪捧冊授讀冊官。內贊贊讀冊。讀冊官跪讀冊訖。以冊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冊。內贊贊搢圭。贊受冊。丞相以冊跪授
秦王。捧受冊寶內使跪於
王西、捧冊興。立於
王西。捧冊寶官、又於案前跪捧寶授讀寶官。內贊贊讀寶。讀寶官跪讀寶訖。以寶授丞相。丞相捧寶跪授
秦王。捧受冊寶內使跪於
王西、捧寶興。立於捧冊內使之下。內贊贊出圭。俯伏、興。贊復位。引禮引
秦王出。樂作。內使捧冊寶前導。出至殿東門。引禮引
秦王復位。樂止。內使以冊寶置於冊寶亭盝匣中。退立於
丹陛之東。引禮引以次
諸王俱入殿受冊寶。并內使捧受皆如上儀畢。贊禮贊
秦王以下皆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內使舁
親王五位冊寶亭前行。引禮導
王俱由東階降。樂作。奉迎冊寶官奉迎出
奉天門東。樂止。時
齊潭趙魯四王年幼、遣官齎冊寶授之。其儀內贊贊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於殿西。內贊贊丞相跪承
制訖。讀冊寶官捧
四王冊寶、俱由中門出。內使舁冊寶亭至
丹陛中。讀冊讀寶官以冊寶置於盝匣中。執事舁冊寶亭前行。授冊寶官丞相一同由中陛降。讀冊寶官由西門入殿復位。捧受冊寶內使四人由西陛降。從丞相由
丹陛、轉
謹身殿之東。進至
王宮門外。冊寶亭暫駐於門外正中。內使監官出迎於冊寶亭西南跪。東北向。授冊寶官丞相東北立。西南向。稱有
制。宣
制曰。封
皇子某為某王。某為某王。畢。授冊寶官丞相出。內使監官迎冊寶入宮中。授冊寶官丞相由
王宮門出。至
奉天殿前丹墀西、轉由西陛、陞自西門入殿、跪云、宣
制訖。俯伏、興。引禮引
靖江王至
御座前跪受冊寶、出復位。四拜。由東陛降、奉迎冊寶出
奉天東門、並如秦晉等儀。禮部尚書跪奏
詔書用寶。詣案捧
詔書、尚寶卿用寶、以
詔書置於案。禮部尚書跪奏捧
詔赴
午門開讀。興。捧
詔由中門出。樂作。降自中陛。授冊寶丞相等官由西門出。降自西階。文武百官迎
詔書、開讀於
午門外。頒行俱如常儀。侍儀奏禮畢。鳴鞭。
皇帝興。樂作。還宮。引進入東門、至殿上導
皇太子出。樂止。是日所司備鼓樂、儀衛司備儀仗、於
奉天門西右順門東伺候。
親王受冊寶畢、出至
奉天門。引禮引
親王詣東耳房伺候於
中宮行禮。內使舁冊寶亭東門出。由西道。儀仗鼓吹前行。送至
親王殿。各以序奉安於殿內
親王年幼受冊寶儀
受冊之日、內使監官陳設香案於
內殿正中。設保抱抱
王受冊位於香案之南。設授冊寶內使監官位於香案之東。捧受冊內使位於保抱抱
王受冊位之西。捧受寶內使位於捧受冊內使之南。司贊二人位於保抱抱
王受寶位之東西。丞相奉迎冊寶至
王宮門外。內使監官跪聽
制訖。丞相出。內使監官迎冊寶亭入宮中、置於香案之北。保抱抱
王由東門入。樂作。至香案前受冊位北面立。樂止。司贊贊行冊禮。內使監官前立。稱有
制。內贊贊保抱抱
王皆跪。內使監官宣
制曰。今封
皇子某為某王、某為某王。畢。內贊贊保抱抱
王興。繼贊授冊寶。司賓引保抱一人抱
王前立。授冊寶監官詣案取冊、捧授於保抱。保抱受冊、以授於捧受冊內使。內使跪於保抱之左、受冊興。退立於西。授冊寶監官、又詣案取寶、捧授於保抱。保抱受寶以授於捧受寶內使。內使跪於保抱之左、受寶興。退立於西。以次受冊寶皆如上儀。內贊贊禮畢。樂作。司賓引保抱抱
王退。樂止。執事各以冊寶奉置亭中
朝謝中宮
與
皇太子受冊朝謝儀同
謝東宮
親王受冊之日、內使監官、陳設
皇太子座於
東宮。侍儀司設
親王拜位於殿庭階上、及殿上正中。贊禮二人位於殿庭
王拜位之東西。內贊二人位於殿內
王拜位之東西。文武官侍立位於殿庭東西。將軍六人位于殿門之左右。拱衛司設儀仗於殿庭之左右。樂工設樂於宮門之外。
親王於
中宮行禮畢。引禮引
親王便服至東宮門外、西向立。引進引
皇太子便服出宮。樂作。陞殿。樂止。引禮引
諸王由東階陞。樂作。至殿庭階上拜位。樂止。贊禮唱鞠躬拜。樂作。四拜。樂止。引禮引
秦王由殿東門入。樂作。引禮立於門外。內贊接引
秦王至殿內拜位。樂止。內贊贊禮同唱跪。
秦王以下皆跪。
秦王恭謝曰。小弟某等、茲受封冊。謹詣
皇太子長兄殿下恭謝。謝畢。內贊贊禮同唱俯伏、興、平身。引禮引
秦王由東門出。樂作。復位。樂止。贊禮唱鞠躬。拜。樂作。四拜。樂止。贊禮唱禮畢。引進啟禮畢。
皇太子興。樂作。還宮。樂止。引禮引
親王以次出
親王自行賀及百官賀諸王
親王受冊之日、儀衛司於西宮
親王殿、依
親王長幼、陳設座位。侍儀司設文武官陪立位於殿庭之東西、拜位於庭中、文東武西。內贊二人位於殿內、東西相向。拱衛司陳設
親王儀仗於殿前之東西。樂工陳樂於殿庭之南。贊禮贊各就位。
親王於
東宮行禮畢。引禮引
親王便服入殿門。樂作。陞座。樂止。文武官入立於殿庭之東西。引禮引
晉王以下詣
秦王前行禮。贊禮唱鞠躬。
晉王以下皆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引禮引以次
親王行禮、皆如賀
秦王儀。贊禮唱禮畢。引禮引文武官入就拜位。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引禮引丞相由西門入。引禮立於門外。丞相至殿上拜位。內贊贊禮同唱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丞相稱賀曰。某官某等、茲遇
親王殿下、榮膺冊寶。封建禮成。無任忻忭之至。賀畢。內贊贊禮同唱俯伏。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興、平身。丞相出。引禮引復位。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贊禮唱禮畢。內贊啟禮畢。
親王興。樂作。出殿門。樂止。引禮引文武官以次出
東宮及百官稱賀上表箋
親王受冊寶禮既畢。至晚、內使監於
奉天殿、陳設
御座香案。尚寶司設寶案於香案之北。侍儀司設表案位於香案之南。又設表箋案位於丹墀北之正中。設
皇太子拜位於
丹陛上
御前正中。
親王陪拜位、各以長幼序於
皇太子拜位之南。其餘陳設侍衛執事、與賀冊立
中宮儀同。是日侍儀侍從入迎車駕。
上位陞謹身殿。侍儀版奏中嚴。御用監官奏請
上位服袞冕。
皇太子
親王於
奉天門東耳房具冕服。文武官迎表至
午門前。置龍亭於
御道中。禮部官取表函置於案。舍人舉案。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前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門入。至丹墀中。禮部官押表案於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官各就起居位。侍儀奏外辦。導引
上位御輿以出。仗動。鼓吹振作。尚寶卿捧寶前導、侍衛如常儀。
上位陞御座。樂止。尚寶卿捧寶置於案。將軍捲簾。拱衛司鳴鞭。司晨報時雞唱訖。諸侍從官、殿前班拱衛司官、由西階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箋內官、俱入起居位、東西相向立定。通班唱某衛指揮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指揮以下鞠躬、平身。引班東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贊禮唱鞠躬。樂作。兩拜。樂止。贊禮唱指揮使稍前。指揮使前立。贊禮唱鞠躬。指揮以下皆鞠躬。贊禮唱
聖躬萬福。唱平身。指揮使以下皆平身。唱復位。指揮使復位。唱鞠躬。樂作。兩拜。樂止。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揮以下官各就位。引進四人導
皇太子
親王由東門入。樂作。由東陛陞、至拜位。樂止。引進分立於其前。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引進引
皇太子由殿東門入。樂作。引進立俟於門外。內贊接引
皇太子至
御座前拜位。樂止。內贊引進同唱跪。
皇太子
親王皆跪。
皇太子稱賀云。長子某、茲遇諸弟某等受封建國。謹詣
父皇陛下稱賀。賀畢。內贊引進同唱俯伏、興、平身。
皇太子
親王俯伏、興、平身。內贊引
皇太子出殿東門。樂作。內贊唱復位。引進引
皇太子復位。樂止。引進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引進引
皇太子
親王東陛降。樂作。至文樓。樂止。司晨再報時訖。通班唱具官臣某以下起居。以下百官稱賀儀與賀冊
中宮儀同
東宮賀中宮
親王受冊次日、內使監官陳設
皇后御座於中宮殿上。
皇太子拜位於露臺上正中。
親王陪拜位序於其後。設
皇太子行禮位於
御座前。內贊二人位於殿上拜位之東西。陳設儀仗於殿庭之東西。擎執於殿內之左右。樂工陳樂於宮門之外。
皇太子於
上位前行賀禮畢。司賓引
皇太子
親王各具冕服。至
中宮門外東向立。內使監官啟聞、
皇后首飾褘衣出殿。樂作。陞
御座。樂止。司賓引
皇太子
親王由東階陞。樂作。入就露臺上拜位。樂止。司賓分立於其前。司贊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司賓引
皇太子由殿東門入。樂作。至殿內拜位。樂止。司賓分立於其前。內贊唱跪。
皇太子跪。稱賀曰。長子某、茲遇諸弟某等受封建國。謹詣
母后殿下稱賀。畢。內贊唱俯伏、興、平身。
皇太子俯伏、興、平身。司賓引
皇太子東門出。樂作。復位。樂止。司賓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司賓唱禮畢。內使監官啟禮畢。
皇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內官引
皇太子
親王以次出
中宮受內外命婦賀
至日、司賓引內外命婦各服其服、各俟於
中宮門外之左右。俟
皇太子入、行賀禮畢。內使監官啟聞。司賓二人先引外命婦由西門入、序立於庭中左右。二人引內命婦入就拜位。司贊唱班齊。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賓引班首由西階陞西門入。樂作。至
御座前。樂止。內贊司贊唱跪。班首及眾內命婦皆跪。班首稱某封某妾某等、茲遇
親王受封建國。恭詣
皇后殿下稱賀。畢。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及眾內命婦皆興。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出階、降復位。司贊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賓引內命婦出。司賓二人引外命婦入就拜位。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入。樂作。至
御座前。樂止。內贊司贊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稱賀曰。妾某氏等、茲遇
親王受封建國。恭詣
皇后殿下稱賀。畢。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以下皆興。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出西階降。司贊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賓引外命婦以次出
東宮受百官賀
與
東宮初立、百官進賀儀同
成化二十三年續定
其日清晨、
上親告
奉先殿。【用祝文】 前期、鴻臚寺設節冊寶案於
奉天殿中。冊東寶西。節居中、設綵輿於丹墀之東。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及大樂。是日早、錦衣衛設鹵簿駕。
上具皮弁服。御華蓋殿。執事官行禮如常儀。鴻臚寺奏請陞殿。導駕官前導。
上陞座。鳴鞭。樂作。文武百官朝服行叩頭禮。侍班。樂止。引禮引正副使入就拜位。樂作。贊四拜。樂止。傳制官跪奏傳
制。執事官舉節冊寶案、由殿左門出、置
御道中。傳制官由左門出。稱有
制。贊正副使跪。
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冊封第幾子某為
某王。命卿等持節行禮。贊俯伏。興。四拜。禮畢。執事官舉節冊寶置於綵輿中。用黃傘蓋及大樂送至
右順門外。正副使朝北立。仍用內樂迎綵輿至
各王所居門外。內執事先設香案於中堂之北。設節冊寶案於香案之南。
王先具服、候節冊寶將至。出迎於門外。內執事捧節冊寶由正門入先行。
王隨行。至
王所居正中、各置於案。冊東、寶西、節居中。內執事導引
王就拜位。贊四拜。樂作。興。平身。樂止。贊宣冊。贊詣冊案前。贊跪。宣冊內官取冊立宣訖。贊受冊。捧冊內官以冊授
王。王受訖。以冊授內侍。內侍跪受。立於西。贊受寶。捧寶內官以寶授
王。王受訖。以寶授內侍。內侍跪受、立於西。贊俯伏。樂作。興。平身。樂止。贊復位。贊四拜。樂作。興。平身。樂止。贊禮畢。內導引引
王送節出門外。內執事捧節出授正副使、報禮畢。正副使持節復
命。是日、
親王受冊寶畢。內侍引詣
奉先殿謁告如常儀。畢。內侍引
親王詣
皇太后前行八拜禮。詣
上前、
皇后前、俱行八拜禮。詣
母妃、及
皇妃、及
東宮并妃前、各行四拜禮。畢。回宮。次日、文武百官常服致詞稱賀。行禮畢。司禮監請
各王具常服、俱詣
奉天門前東廡坐。百官常服行四拜禮
親王妃冊立儀
與冊立
皇太子妃同
公主冊立儀
洪武九年定
先期、內使監陳設冊案于
乾清宮
御座之東南。設儀仗于
丹陛之東西。陳女樂于
丹陛之南。尚儀奏外辦。
上皮弁服。
中宮翟衣。陞
御座。樂作。陞座訖。樂止。引禮引捧冊使者女官就殿上拜位。贊拜。樂作。四拜。樂止。傳制官稱有
制。贊捧冊使者跪。傳
制。制曰。今冊長女為某公主。命尚宮正某行禮。舉冊官以冊立授使者。使者受冊。以授執事者。執事者跪受、退立於殿東。贊興。捧冊使者興。贊拜。樂作。四拜。畢。樂止。執事者捧冊前行。使者隨詣
華蓋殿。設香案於正中。設冊案於香案前。
公主服九翬四鳳冠、翟衣、立于殿西東面。冊使至。以冊置於案。冊使立于冊案之東南面。司禮引
公主詣拜立。贊禮贊
公主四拜畢。贊禮請
公主詣前。冊使稱有
制。贊禮贊
公主跪。贊宣冊。宣冊官取冊立宣訖。以冊入于盝。贊受冊。宣冊官以冊授
公主。公主受冊興。以冊置于案。執事者收冊。冊使興。引禮就導引
公主詣
上前謝
恩。贊八拜。又詣
中宮前謝
恩。贊八拜。禮畢。次見
皇妃、
東宮及妃、
各王及妃如常儀。
公主授以金冊。婿皆稱駙馬都尉
賜。誥命。
皇姑曰大長公主。
皇姊妹曰長公主。
皇女曰公主。 【 自公主以上、俱授□冊】
冊立儀冊文 【 俱見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