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會典卷之五
【選官】
國初設賢良方正、聰明正直、孝弟力田、通經孝廉等科。或從耆民、及稅戶人材、與科貢之士並用。多出
親擢。其後始定銓選之法。每歲有大選。有急選。有遠方選。有歲貢就教選。間有揀選。有舉人乞恩選。其授官。則有署職、試職、實授。有截替、改降、併省。有徵召、考選、薦起。有帶俸、添註、遙授。事例甚詳、具列於後
凡官員作缺。洪武二十六年定、內外官員考滿、侍親、致仕、丁憂、殘疾、極刑、考功司勳來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類寫缺本、赴
內府銓注。如遇本科遷。調改降、及內外衙門開到為事提問等項官員、本部立案作缺。仍連送選部、移付司勳照勘明白、開附轉續貼黃。考功附寫行止。如事故不明、難以作缺者、本科自行照勘。回報明白者、一體作缺、開附貼黃行止○又令內外大小衙門缺官、逐日申部作缺。臨選類缺赴科、填注銓選○永樂間、令按季造冊送部○成化間定、在內缺官、照舊移報本部。在外、所司五日一申巡撫都御史、巡按御史、撫按兩月一奏、以憑銓補○嘉靖九年
詔、內外文職添設太多、今後遇缺填補、不許無故添注
○二十一年奏准、各衙門缺官、務要及時開報、毋致遺漏。
王府官有缺、長史司即行查奏、不許隱占、希圖保陞
凡類選官員。洪武二十六年定、考功付到考滿官、司勳付到起復官、及內外衙門送到降用、裁減、截替、別用官員、就憑來文、附簿立案○考滿起復官、止憑來付、案呈本部、審實相同、比例無差、就便謄錄選本引選○裁減、改降、截替、並為事釋放、罷閒起取官員、隨令備供歷任腳色、開寫公私過名、赴堂題判。送司勳考功、查對貼黃紀錄明白、類奏照例選用。如有公過差錯、就行引問取招、移付考功紀錄通問。如隱匿的決、及贓私等項過名、及改換出身、有害於事者、具奏送問○其應選官員人等、除僧、道、陰陽、醫士、就除原籍。餘俱各照例避貫銓注。如無相應見缺、借除在京在外者、皆仍支合得俸給、通理月日 【 借除係國初舊例、今不行】
凡京官試職實授。洪武二十六年定、在京初入仕者、試職。其實授試職官員、凡有陞除、即與實授。量才授職、比與前任品級降等者、亦實授。外任官員、果有才德薦舉、陞除在京者、亦實授。若因朝覲給由等項到部、遇有員缺、就便對品改除者、實授。陞除者、試職。如遇
特旨陞降、及與實授者、不在此限 【 今惟監察御史、中書捨人、試職】 ○在京已入流倉官、不須試職。未入流品官員、俱與實授
凡舉人出身。洪武二十六年定、第一甲等一名、從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正七品、賜進士及第。第二甲從七品、賜進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賜同進士出身
凡進士選除。洪武間定、第一甲第一名、除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除編修。其餘分送各衙門辦事、內外以次兼除凡庶吉士考選。洪武間、分置近侍衙門
○永樂二年、令就
文淵閣進學。後止送翰林院、
命學士等官教習、學業成者、除翰林官。後定以二甲除編修、三甲除檢討、兼除科道部屬等官 【 先年或間科一選、或連科皆選、或數科不選、或合三科同選、其選取、或內閣自選、或禮部選送、或會吏部同選、或限年歲、或拘地方、或採譽望、或就於廷試卷中查取、或別出題考試、無定例】 ○天順八年、
命於午門裏、東閣前、內閣官會同吏禮二部、出題考選○弘治六年奏准、每科一選。不拘地方、不限年歲、待進士分撥辦事之後、行令有志學古者、各錄其平日所作古文十五篇以上。限一月以裏、投送禮部、禮部閱試訖、編號分送翰林院考訂、文理可取者、按號行取、吏部該司、仍將各人試卷、記號糊名、封送
內閣、照例考選。每科取選不過二十人、留不過三五人○嘉靖十一年、令
內閣會同吏禮二部覆試。監察御史監試、錦衣衛官校巡察
○十四年、令禮部引進士赴
文華殿門外、
賜題考試。自後選庶吉士皆
賜題、仍於東閣前考試
凡給事中、御史。舊皆類選。後給事中、止於進士內、年三十以上者、考選奏補。其御史、以進士舉人教官等項選除、又後以行人、博士、進士中書、及行取進士舉人出身知縣推官、吏部會同都察院考選、分送兩京理刑、或試職滿日、陞除實授○弘治十五年、令給事中以博士行人兼選○又令給事中照監察御史例、選歷練老成者除補○十七年、令國子監助教等官、由舉人出身、曾經薦舉者、兼取考選御史○十八年、令舉人出身教官、歷俸六年以上、有才行出眾者、取選科道等官○嘉靖十年、令舉人、歲貢、監生、有賢能者、一體考選給事中御史、並部屬京職○二十七年題准、急缺科道官、將在京各部寺等官、考選改授○三十二年、令科道不許以部屬改用○隆慶二年奏准、四川雲貴兩廣地方行取推官知縣、於考選後續到者、另行題請選用○四年題准、取歷俸將及三年中書行人、併已及三年博士助教等官、及各部員外郎主事、改選○萬曆二年、令各部員外郎、不准改授御史
○五年、令行取推官知縣等官、以四分為率、進士三分、舉人歲貢一分、一體選除科道
凡戶部官。洪武二十六年奏准、不得用浙江江西蘇松人
凡中書捨人。於進士舉人監生內選除。間有大臣子孫廕授、或令試職習字出身者、不在此例
凡
制敕誥敕兩房中書官。舊例皆以舉人、監生、儒士、相兼取用○嘉靖三十年題准、間於各衙門相應官員、及進士內選擇。其主事、評事、改吏禮二部帶銜。進士授中書捨人。餘仍原職。分委兩房辦事○四十四年、令於會試後告選舉人內、考選三四員、授試中書捨人職銜、送
制敕房供事、許會試一次
凡
文華殿書辦。例以善書監生儒士選補、食糧三年、司禮監題送吏部授職○弘治十年、議照纂修例、監生授試中書捨人、儒士授序班、仍舊辦事凡
武英仁智殿書辦。舊例於御用監食糧辦事。十年給冠帶、又五年授序班。仍舊辦事
○嘉靖元年議准、由禮部儒士選補者、三年給冠帶、又三年授序班。由白衣辦事者、六年給冠帶、又三年授序班
凡行人。洪武二十七年、令於進士內除授
凡太常寺官。協律郎、司樂、以掌樂教師、執事樂舞生選補。
天地山川壇並
各陵祠祭署奉祀、祀丞、以樂舞生選補。神樂觀提點、知觀、於奉祀、祀丞內選補。俱從禮部選定、送部奏除。其曾經問罪者不許○正德十六年定、奉祀員缺、以本署或附近署內祀丞推補。祀丞缺、以樂舞生選補
凡欽天監官、不由常選。監正監副有缺、於本監官內。五官正、五官靈臺郎缺、於屬官內。保章正以下缺、於天文生內。俱從禮部選定、送部奏補凡太醫院官、不由常選。院使、院判、御醫、多奉
旨陞用。御醫有缺、聽禮部於本院吏目內選補。吏目有缺、於醫士內考補。俱咨吏部題授。各
王府良醫、俱於醫士內選用
凡陰陽醫術。洪武二十六年定、行移太醫院、欽天監考試、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選。不堪用者、將原舉官吏、依貢舉非其人律、付考功紀錄。本人放回
○弘治十六年奏准、各府州縣醫學官生、提學官按時考校進退。遇有太醫院醫士醫生、及本處醫官員缺、於內保送選用。其陰陽學官生、考校除授、並准此行
凡禮部鑄印局儒士。辨印三年滿日、除授本局副使。如無缺、除各府檢校。大使有缺、以副使陞補
凡鴻臚寺通事。辦事三年、考中食糧。 【 禮部徑行】 又三年、考中、題給冠帶。 【 禮部咨吏部】 又三年、考中、授序班、仍舊辦事
凡四夷館譯字生。習學三年、考中食糧。 【 禮部徑行】 又三年、考中、題給冠帶。 【 禮部咨吏部】 又三年、考中、授序班、仍舊辦事○嘉靖元年、令三年考不中者、黜為民。六年不中者、給與冠帶。九年不中、授應得職銜、俱回籍閒住。其有資稟年歲、尚堪教習者、聽翰林院酌量、許其再試
凡五城兵馬司官。隆慶四年議准、以科目出身有司、年壯有志行者、陞除兵馬指揮。其遷轉視京知縣。聽巡城御史考察○五年議准、兵馬副指揮、吏目、以在外府衛首領、州縣佐貳首領中、有才守者、陞補
○萬曆二年題准、兵馬指揮缺、或以副指揮有資望者陞補。或貢例監生考除。副指揮、吏目、仍以貢例監生考除
凡
親王講讀官。舊用翰林院檢討二員。待詔二員。侍書二員。檢討、於進士內、侍書用中書捨人、於舉人監生內、各選用。待詔、於教官內陞用
凡
王府。長史等官。永樂十一年、令曾經過犯者、不許選用○弘治十六年、令於通經人員內除補、不許奏保○嘉靖二十四年題准、長史有缺、於進士舉貢內、慎擇學行老成者陞除。教授等缺、於各府州縣學訓導內、推選陞補○二十五年題准、
王府官屬。除工正、工副、倉庫等官、照舊以吏員選除外。長史非科目出身、紀善至典寶等官、非監生、不許陞除、以重府僚之選
○隆慶四年題准、
王府、長史、紀善照舊正途陞除外。其審理等官員缺、不拘舉貢援例加納各行、酌量陞除
凡
親王妃父、原無官者、授兵馬指揮職銜。
郡王妃父、授兵馬副指揮職銜。俱不任事
凡文職本身、并族屬有女為
王妃、或夫淑恭宜安人、男為儀賓、各見在、及有子孫者、不許陞除京職。如已故、及無子孫者、一體陞除○隆慶五年議准、文職係
王親同祖親支、妃與儀賓郡縣主、未故者、照例應禁外。其不係同祖、與夫人以下之親、一體陞除京職。其男為郡縣鄉君儀賓者、係將軍以下之親、照依夫人以下事例開豁、一體陞除凡教習駙馬官。舊例於國子監博士助教等官、或在部聽選、及附近教官內、推選一員、充伴讀學錄○嘉靖六年、會同禮部選助教一員、題授禮部儀制司主事、在府教習。後或各部主事、或中書舍人、或推官知縣、或進士、皆得選授
凡教習勳臣子弟。宣德以前、公侯伯家置教書儒士一人
○正統元年
詔、公侯伯、自保通經秀才、各除教官一員○景泰五年、令教書三年、考中者、給冠帶。又三年、授職○弘治十三年、奏革保舉。從吏部選除
凡教職。洪武十八年、以會試下第舉人、俱授學正教諭○二十六年、以監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授教諭等官。訓導有缺、以舉人、及考中監生、并通經儒士選用○永樂元年、令舉人授者、皆署職。其所教生員、科貢及數者、方與實授○景泰元年、令歲貢生員、願就教職者、從翰林院考中、除學正教諭訓導○成化元年奏准、歲貢、及納馬納粟、四十五歲出身者、止除訓導。後惟歲貢考除、餘不准。進士、及內外見任官科目出身、願就教職者、聽○正德九年奏准、進士就教職者、其俸給、照原中甲第品級關支○嘉靖十年題准、聽選監生、願告衛學、及
郡王府教授者、與願告遠方監生、一同選補○又令歲貢生員、願就教職、送翰林院考試、文學優長、居上等者、量授學正教諭。其餘仍除訓導○十六年題准、仍通授訓導○萬曆五年、令乞恩就教舉人。廷試名次在前者、授學正教諭。在後者、授訓導。如缺不敷、陸續候補、不許回籍
凡監生入選。分北監南監、正行雜行、每兩月一次、考試選用。或有急缺、不拘時月
○弘治十七年奏准、監生初除、不得授府同知○正德十六年
詔、生員納銀入監、大壞選法、今後再不許奏開○嘉靖元年奏准、納粟、納馬等項監生。照弘治元年例、臨選考試分作三等。上中二等與科貢一體選用。下者填注衙門職銜、冠帶閒住○九年題准、凡取選。酌量人數多寡、年分久近。大約以百名為率、科貢六分、援例四分○十一年題准、舉人監生上選、將及十年者、方許本布政司、給文赴部。有仍前朦朧、詐冒起送者、承行官吏、并本人、各治罪○十八年奏准、取選南北監雜歷監生、照依正歷監生、舉貢官恩六分、援例四分。後遇各行壅滯者、一體斟酌疏通
凡揀選。成化二年題准、每朝覲年後、府佐州縣正官員缺、將科貢監生、挨次未及者、揀選除補。或遠方知縣多缺、將地方相應科貢監生選補○弘治十三年奏准、每年二八月、除常選外、揀選一次
○嘉靖七年、令州縣正官有缺。將在部聽選舉人三年以上。歲貢六年以上。從公揀選文學可觀、年力精壯者、除補○四十五年題准、今後揀選、但遇缺多、酌量奏請、間一舉行。不必拘定二八月之例○萬曆十二年議准、納粟監生、正歷限十五年以上、雜歷二十年以上、各原籍司府起送、於大察之後、照歲貢監生例揀選、量授府州縣佐貳、府首領等官。揀退者、令回籍守候正選、不許再揀
凡選除邊遠地方。成化五年奏准、雲貴廣西三省、及廣東雷廉高瓊四府、四川馬湖府、陝西山西行都司遼東都司各所轄、寧夏岷州二衛缺官。將在部聽選、挨次未到監生、願就遠方者、考選除補○正德四年題准、雲貴并各邊省軍衛有司首領、衛學、及
王府教授缺多、令願告遠方監生、考選除補○嘉靖七年奏准、吏員行取挨選未及、願告雲貴等遠方巡檢、長官司吏目、倉副使者、考驗除授○二十一年題准、雲貴兩廣、除府佐、及州縣正官外。其州佐縣佐、及司府衛所首領官、於願告遠方者選補
○二十七年題准、遠方員缺、就將正選急選、并推陞人員、原籍附近者、銓補。不許監生告選○三十年題准、考選遠方、另立期限。舊限舉貢三年以上、今限五年。援例六年以上、今限八年。非及期者、不准。其除授資格、舉人不得除府同知。歲貢不得除知州。援例不得除通判推官。其餘量照正選遞減。歷任後、除賢能異等、聽撫按官奏薦陞用外。其餘必九年考滿、方陞內地。遇有丁憂、起復仍補遠方○三十一年題准、邊方州縣等官、專用北人。將山西、陝西、北直隸、山東、河南、舉貢并援例監生、量照願就遠方減年例、許令赴部考選。舉貢優等者、授以州縣正官、或府佐貳。援例監生、授以州縣佐貳。每年春季、舉行一次○四十三年議准、聽選監生未取到部者、先行兵部、會同戎政衙門、照武舉例、比較弓馬優劣、咨部驗試、各照資格、銓補邊方。考驗不中者、令候常選○四十五年題准、遠選邊選、永為停止
凡選除本處地方。舊例監生吏員、係廣西人、除州縣正官外。不拘本地、皆許選補。教官係雲南人、許選本省○正德七年奏准、廣西除方面知府外。其餘大小職事、許本省別府州縣人員、相兼選用○嘉靖七年奏准、四川邊遠地方東川等處、首領屬官。許以本省別府人。相兼選用○八年題准、湖廣永順等宣慰司、施毛等宣撫司、南渭等安撫司、鎮南等長官司、經歷吏目等官。以本省別府、與鄰省人員、相兼銓補
○隆慶五年題准、學官、倉官、驛遞官、閘壩官。俱得選授本省隔府地方
凡官員丁憂起復。舊例除京官不考外。布按二司、鹽運司、知府、皆考過復除。知州、知縣、歷俸半年之上者、亦考過復除
凡告願遙授。成化十一年題准、監生不願出仕。聽選者、授從七品、依親坐監者、正八品有司職名○二十三年、令仍填注衙門、給與散官○正德九年奏准、依親聽選舉人監生、不願出仕者。許徑告本管官司、勘申布政司直?府州、先給冠帶。年終造冊、并收原引繳部、奏授應得職銜、給與執照○嘉靖元年、令吏員冠帶不願仕者。照依資格、授職閒住。在原籍者、赴各司府告勘給授、類冊繳部○二十年題准、聽選人員、果係篤疾衰頹者、揀選題請、授以應得散官○二十三年題准、歲貢生員、年老不願出仕者。許授學正教諭職銜致仕
○隆慶二年議准、歲貢生員、已經
廷試、不願出仕者。俱遙授訓導職銜○萬曆九年題准、撫按衙門、凡遇舉貢納粟取及之時、逐一選擇。但係老疾者、年終類奏、遙授一官凡告願降選。嘉靖元年、令吏員上糧等項、正從八品、告願從九品。司府倉大使雜職、告願長官司吏目者、聽○四十五年議准、監生吏員、加納京職者。監生查上選年月、吏員查考中年月、本行下首、已經選過者、准其告降。若下首年分未選及者、不准
凡知印。洪武二十六年定、五府六部知印有缺、具奏于識字人材內取用○永樂十七年奏准、宗人府、五府、六部、都察院有缺、於役滿承差內引奏選用。三年滿日。考中、宗人府、五府、從八品用。六部、都察院、正九品用。不中、與不願考者、俱雜職用。都司布政司知印、從九品用
凡承差。在外都布按三司役滿到部、分撥各衙門辦事、二年滿日、除驛丞 【 國初、承差考滿于行人內用。起復者于知印內用。今不行】
凡入選禁例。弘治十三年奏准、文職官吏、監生、知印、承差人等、但係年老事故、或考察退任、并為事問革、例不入選者。若買求官吏、增減年歲、改洗文卷、隱匿過名、或詐作丁憂起復、以圖選用。事發問罪、於吏部門首枷號一箇月。未曾除授者、發原籍、已經除授者、發口外、俱為民
○萬曆九年議准、今後曾經考察論劾罷黜、及為事問革、年老事故、例不入選者。如隱匿起送、事發問罪、吏部門首枷號一箇月。已除授者、發邊衛、未除授者、發附近、各充軍終身。其起送官吏、知情受賄者、亦發附近充軍
凡引選。先期將應選等官、考試已定、查審得實、具各官印子數進入。至日、早朝已畢、吏部官請
旨選官。
上退御便座、奏選官總數畢、引官叩頭。
駕回、印綬監出職銜印子、用各姓名上。對數相同、司禮監官持本入奏。吏部官、出就闕左、候本經
御覽發出、填榜、于午門東廊揭示畢、送吏科收貯
凡抄選。洪武二十六年定、
內府除授官員、令主事抄寫處所、到部呈堂、具本覆奏附選。京官就令赴任、行移在京各衙門。外官關領劄付。其布政司正佐官員、關領照會、俱定限到任。仍行取到任月日、候回報立案、送司勳附黃。如遇
特旨陞改降除官員、皆要具本覆奏附選、一體行移。其在外官員、赴任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移咨兵
部、應付腳力 【 後惟雲南、貴州、許應付】
凡官員赴任憑限。弘治十三年奏准、除領敕人員、并京官陞除外。其餘若延緩過半月之上、不辭朝出城者、參提問罪。若已辭出城、復入城潛住者、改降別用。違憑限半年之上、不到任者、雖有中途患帖、亦不准、問罪還職。違一年之上者、不許到任、起送吏部、革職為民
○隆慶二年議准、今後推陞除補州縣正官、照依朝覲回任事例赴任。違限一月之上、問罪。兩月之上、送部別用。三月之上、罷職不敘。監司不舉者同罪○四年議准、將兩廣及各省水程、通行裁革○萬曆元年題准、今後赴任官員、止照憑內朱限到任、不得再援水程舊例。有過違朱限者、照例查究○七年題准、今後兩司方面、行太僕苑馬卿、少卿、府運州縣正官、違限一月以上、問罪。三月以上、送部別用。半年以上、罷職不敘。兩京官員、及在外佐貳首領雜職等官、違限一月以上、問罪。半年以上、降級別用。八箇月以上、罷職不敘○十年議准、各邊兵備、候代離任者、如憑限有違、撫按官將本官離任日期、具由送彼處撫按查豁○十二年、令衝要邊方兵備官、雖係降調、還聽候交代、不許擅離
【推陞】
舊制陞必滿考。若員缺當補、不待考滿者、曰推陞。類推上一人。單推上二人。三品以上九卿、及僉都祭酒、
廷推上二人。閣臣、吏兵二部尚書、會大九卿五品以上官、及科道、
廷推上二人、或再上三四人。皆請自
上裁
凡尚書、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缺。皆令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上官
廷推○嘉靖十年題准、兵部左右侍郎、必推曾按歷邊陲、練達軍務、或曾任兵備等官、有將略才望者、疏請
簡用。遇有警報、即付以提督之任、不必另推○萬曆十三年、令以尚書改都察院者、仍帶尚書職銜、朝班以官為序
凡總督陝西三邊、宣大、都御史缺。會五府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
廷推。薊遼、兩廣總督缺、亦令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
廷推、不會五府○萬曆五年題准、三邊宣大總督、亦照薊遼例、不會五府
凡巡撫都御史缺。舊例在內地者、會戶部、在邊方者、會兵部推舉
○嘉靖十四年、令照九卿例會推○萬曆十三年、令各處巡撫官、歷任年久、方許推陞、不得驟遷數易、以滋煩擾
凡兩京國子監祭酒缺。舊例吏部題推○嘉靖十四年、令照巡撫都御史例會推
凡詹事府、翰林院、掌印官缺、俱從內閣推補。南京翰林院掌印官缺、吏部具奏、行翰林院、從
內閣推補
凡通政司缺通政參議、鴻臚寺缺寺丞等官、宣德三年、令於相應官內、選擇音吐洪亮、便於言說者請用○近例、通政司左右參議有缺、吏部行各衙門科目出身官揀選。本部定擬、具揭送司禮監定日引赴
弘政門、公同司禮監官揀選○萬曆十三年題准、通政有缺、以資深通參補。如無其人、以相應卿寺方面補。由考選者、照舊奏事。不由考選者、不必強奏○又令通政司官、一體量材陞擢、毋得偏抑
凡吏部科道官。弘治十五年、令都給事中有缺、于左右給事中內、左右給事中有缺、于給事中內、具奏陞用○隆慶四年議准、除吏部員外郎、左右給事中以下、及年未甚深御史、應外補者、隨時推用外。其郎中、都給事中、年深御史、察其才力政蹟、酌陞內外職任。不許仍前但挨資次、定為歲例陞轉。其南京科道、及兩京各部司屬、資俸相應、政蹟卓異者、一體陞轉京堂
○六年議准、都左右給事中、得遷太常太僕少卿、尚寶卿等官。年深大差御史、得陞太僕少卿、大理寺丞、光祿寺少卿等官。南京給事中、御史、若資俸相等、亦得視在京陞轉○萬曆二年、令吏部將科道官、量其才力資俸、內外一體陞轉。不必拘一年兩次、及多寡之數
凡部寺屬官。天順元年、令各部主事、及大理寺評事、歷俸未及兩考、員外郎、寺副、未及一考、序陞郎中寺正等官者、俱令署職。滿考後、奏請實授○又例、行人司司正司副、都察院都事、中書舍人、太常博士、各衙門司務、陞署郎中員外郎。及五府經歷、陞郎中。五府都察院都事、陞經歷。通政司知事、陞經歷。都察院檢校、陞照磨者。俱九年考滿實授○萬曆十一年題准、兩京部寺、注選題差司屬官員、不拘一年三年、但限滿事完、即查其在差有無功過、應否照舊供職、分別具奏、不必待回部回寺。
命下之日、隨咨本部、以便推陞。其在差未滿者、員外郎亦得推郎中、主事亦得推員外郎、寺副亦得推寺正、不妨以陞職管差、俱候差滿通考
凡官恩生授中書舍人。嘉靖九年題准、九年考滿無過、止陞職銜、照舊辦事。果有才識可用、操履無玷者、量陞品級相近衙門
凡官恩生授府部等官。隆慶二年題准、歷俸至六年以上者。訪其才識堪任民牧、方得陞授知府。才識稍次、量陞各運司同知。如果官箴無玷、仍許洊陞至運使、及各行太僕寺苑馬寺少卿等官
○萬曆二年、令今後官生有行能卓異者、與科貢二途、俱照例一體擢用
凡太常寺鴻臚寺官。隆慶元年議准、太常寺別途出身者、官至少卿而止。鴻臚寺別途出身者、官至左少卿而止。三六九年考滿、止許加俸、不許陞卿○又議准、太常少卿、俱於進士內選用。道流不得冒濫○萬曆六年、令鴻臚寺卿缺、仍於本寺少卿、年久練熟者推補。不必另選
凡
制敕誥敕兩房辦事中書官。隆慶元年題准、不得陞列九卿
凡兩京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等官。
嘉靖十四年、令於教官內陞用
凡鴻臚寺隨堂辦事。於堂官額外、預選各衙門官、及本寺鳴贊、序班、堪任者、以原職隨堂辦事、三年稱職、得推補寺丞。如不稱、仍供原職
○弘治八年題准、於大官署正序班等官內選用○正德以後、止於鳴贊序班內揀選
凡鴻臚寺鳴贊序班。嘉靖十四年題准、歷六年兩考、賢能稱職者、照例序遷知縣縣丞。果有禮節閒熟、才識過人、曾經保舉者、遇該寺堂官員缺、亦與揀選
凡在外布政按察二司有缺。除右布政使轉左、不用陪外。其餘例推二員、請
旨點用○嘉靖四年題准、查照舊例、僉事遞陞副使按察使、參議遞陞參政布政使、就於本省、及附近省分轉遷。不必驟更數易、以致奔走廢事○六年、以二司官資淺遞陞、不無偏重。令今後參政副使缺。查參議僉事內、有資望稍深、地里相近者、酌量相兼陞補○萬曆十一年議准、布按二司官推陞、止各用本司職銜、不必互相兼攝。其邊方兵備、若非一時無人可代、亦不必加銜占缺
凡兩直隸提學御史缺。吏部會同禮部、都察院、推補。其各省提學副使僉事、吏部題補
○萬曆二年、令今後各省提學官缺。吏部會同禮部、務選年力棈壯、學行著聞者、久任責成。若未經歲考科舉事完、不許輒便陞轉。其才力不稱者、即調處罷黜○十一年、令各省直提學官、照舊全管考校。惟甘肅、宣大、遼東、仍屬各巡按。廣東瓊州、仍屬兵備兼管○十二年題准、各省直提學官陞遷、得選委各道署管、不必候代。署管官、遇起貢期近、及科舉年分、得考校遴選、但不得幫補入學
凡邊方司道等官。嘉靖三十一年題准、山陝布按二司、及宣大、遼東、北直隸、沿邊兵備管糧守巡等官、并邊方知府、艱勞倍於腹裏、其有裨益邊方者。三年以上、參政參議、徑轉布政參政。副使僉事、徑轉按察使副使。知府、徑轉參政。其任淺者、兩司互轉。知府陞副使、比之腹裏、量減年資、仍留邊方管事
凡苑僕二寺、及運司官。嘉靖三十年題准、行太僕寺苑馬寺卿、及少卿、推選才望素著者、陞補牧事底績、進秩加俸留任、待六年考滿、不次擢用
○隆慶二年議准、運同、運副、運判、不拘常調遷謫、俱于科目出身人員內選用、止聽撫按?鹽節制○五年題准、行太僕苑馬卿運使員缺。必以廉謹有才望者推補。其階格、卿視布政司參政、使視按察司副使、得一體陞轉。如更優異、超等擢用 【 今運副判、多不拘科目出身】 ○萬曆九年議准、陝西各寺卿少卿有缺。查訪二司并知府等官、素有才望者、推補○十三年議准、遼東苑馬寺卿、改為山東布按二司官職銜、掌管寺事、整飭兵備
凡
王府官。○嘉靖八年議准、任滿九年、聽該府具奏、查果才行可稱、曾經撫按旌舉者、與別衙門官一體敘用○萬曆二年題准、
王府奏薦堪陞長史者、不問曾否加陞服俸、與出身資格、俱止案候、必候撫按薦到、方許陞授○四年題准、行各撫按官、將
王府長史等官、查訪賢否、并各員缺送部、查照年勞遞陞
凡有司官。嘉靖五年奏准、知府、知州、知縣、歷任六年、果政蹟卓異者、加陞職銜、照舊管事。九年考稱、從加職上、不次陞擢。若加陞後、丁憂起復等項到部、徑從加職除授
○萬曆二年題准、今後守令、大約以兩考為期。知府歷俸六年上下、乃得陞遷。政成之日、果歷三考、得陞布政按察使。不及九年者、陞參政副使
凡教官。嘉靖四十二年題准、州縣正官缺。將歲貢出身教官、曾經薦舉、及考語優者、陞補○四十四年議准、有賢能卓異。撫按官、同提學御史、保薦到部、與進士推官知縣、一體優擢○萬曆十三年議准、淑女父、添注京學訓導職銜、止許帶俸、不得到任管事。如係廩生者、方得實授。有志應舉、不願就官者、聽。願回籍者、給文行該地方、給俸終身
凡科舉歲貢薦舉出身官。嘉靖九年
詔、許三途並用、但有真才實德者、不拘資格、一體超擢○萬曆五年、令大小官員陞遷、及行取選用、只視其職業修否、以為殿最、不得復以資格為限
凡官員久任。隆慶二年、令在京各官、與衙門政體相宜。在外各官、與地方人情相宜。雖資序當陞、照例加級、仍管原務。以後遷轉、即從加級上扣算
○又題准、兩京太常太僕光祿等衙門堂上官、量才授任。即就本衙門積資待遷、不復輪轉。其戶刑工三部司屬、無故不得輕調。若在職勤慎、公論已孚者、與吏禮兵三部、一體敘遷○又題准、南北督撫、果於地方相宜、就彼加職、從僉都、可遞加至尚書宮保。布按二司、參議久者、即陞參政。僉事久者、即陞副使。一如先年之例○又議准、兩京府尹、久任責成。候積有年勞、徑陞戶部侍郎職銜、仍□府事
凡大臣赴任。萬曆十二年議准、兩京部院大臣、遇有陞調起用、吏部即于咨文內開載、行令上緊赴任。仍將交代起程月日、奏報查考。如有遷延、不即赴任者聽吏部該科參奏
凡推陞內外官文憑。嘉靖二十年題准、南京者類發兵部車駕司、順齎南京吏部。各省者、類發都察院、轉行各該?按轉發。仍各取到任日期、并原憑類繳注銷
【保舉】
保舉之令。
歷朝各異。或令在京三四品以上官、或兩京堂上五品以上官、或兩京科道部屬等官、或布按兩司官、皆得雜舉。或進士辦事、或監生歷事、或吏員兩考、或巖穴隱逸、皆與舉例。今惟撫按行部、及部臣出差者、始得舉其所屬。而雜舉之例、間以
特詔奉行
洪武十五年、令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永樂元年、令內外諸司文職官、於臣民中有沈滯下僚、隱居田里者。各舉所知○正統十四年、令下僚有才能出眾者、聽風憲官、及上司薦舉擢用○景泰三年
詔、文官罷職。無贓犯、而才學可用者、並聽在京四品以上、在外撫按方面、并府州縣正官、薦舉聽用○成化二十三年
詔、天下有司官員、有才行超卓、許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及各撫按官、舉保
○弘治十一年
詔、兩京科道部屬等衙門官、堪任方面知府者。各部都察院堂上官、各舉一二人○十六年、令各處撫按、及布按二司官、訪察所屬廉能幹濟者、明開堪任某官、具奏陞用○正德八年、令兩京堂上官五品以上。及在外巡撫巡按、布按二司正官。各舉賢能出眾、堪任守令之人、具奏選用○又奏准、在京在外、堪任知府者。許兩京文職三品以上、各舉所知。後照所舉、旌勞連坐○嘉靖七年、令兩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舉所知。仍從吏部議奏定奪○四十四年議准、通行各撫按、於所屬中不論舉貢進士、但有賢能、一體保舉○隆慶元年、令各處撫按、將境內人才、逐一搜訪、會本具奏。以後撫按復
命、及巡撫年終、各舉行一次○又議准、兩京九卿、并各科道、廣詢博訪、有才略過人、忠誠任事者。或堪各邊督撫。或堪各邊兵備有司。或堪任清理屯鹽。無分見任去任、各另疏薦。日後所舉之人、果有成績、并舉主一體陞賞。如僨事殃民、即將舉主重加罪罰○萬曆十二年、令部院考察正數官員、不許一概混舉
【改調】 【 【降調附】】
諸凡調官。有迴避者、有裁革者、有降調者、有調繁調簡者。其類不一、各劑量注擬
凡內外官以親屬迴避。洪武元年令、凡父兄伯叔任兩京堂上官、其弟男子姪有任科道官者、對品改調 【 近不拘對品】 ○又令、內外管屬衙門官吏、有係父子兄弟叔姪者、皆從卑迴避○萬曆五年題准、從卑迴避、以官職論。今後除巡按御史、從方面官迴避外。其餘內外官員、俱從官職卑者迴避
凡京官以
王親外調。弘治十三年奏准、京官與
王府結親者、俱改調外任。若
王府官。不拘軍民職、但與
王同城居住者、俱改調
凡內外官以才能更調。嘉靖十七年、令內外文職官員、須久任責成、不許無故更調○二十七年題准、吏兵二部司官缺。許將各衙門官、素有才識者、奏請調補
萬曆五年、令各部屬官。除吏部照例間行改調。其餘各守本職、賢能稱職者、一體超擢敘遷。不必紛紛更調、以啟奔競
凡京堂官調外任正三品者。例不補按察使、止補參政、支正三品俸
凡試御史以不稱調用。隆慶二年題准、如考試不堪實授、照舊例改別衙門用
凡外官以繁簡互調。如才堪治繁、見任偏僻。及堪治簡、見任繁劇。地方撫按官奏請、酌量更調。或俱無可取、不堪更調者、起送赴部別用
凡外官以不及降調。正德八年、令撫按等官考察才力不及官員、各量才定擬堪閒散衙門、師儒職事、簡僻州縣、明白奏請更調○嘉靖二十六年題准、今後南北各邊兵備守巡、正轄邊境者、皆不得以才力不及官改調○三十一年題准、按察使係風憲正官、不許布政使降補、止降參政、仍支正三品俸。布按二司係方面官、不許行太僕苑馬寺卿少卿降補。知府係牧民正官、不許運使降補。與少卿俱降運同。運使仍支正四品俸○萬曆十一年題准、降閒知縣。如無從七品缺、正八品至從九品、俱得降用、仍支從七品俸○十二年題准、調閒府同知。對品並無閒散職銜、准降從五品、如運副、及鹽課市舶各提舉、俱得選用、仍支正五品俸
凡裁革、并考察被劾改調等官。不由司府起送者、行查。雖由司府起送、無黏連結者、取在京同鄉官印結
凡各衙門官、遇有更革、及合迴避、任滿、如本衙門無相應員缺、於相應衙門對品改調。有為事問結、送部收查發落、例該降調。及奉
特旨降調者。具奏除授
【開設裁併官員】
官員因事特建、則有開設。省去冗員、則有裁併。今載其略、詳見官制及各衙門
凡內外開設、裁革、併減、一應衙門。洪武二十六年定、若係開設復設衙門、定擬衙門品級、合設官員數目、具奏、附寫官制、照例除官設吏。若係裁革減併衙門、具奏、銷除官制、見任官吏、取回別用。俱咨禮部鑄銷印信。仍立案連送付司勳貼黃、缺科作缺、司封行移設吏
【還職官員】
官員有戴罪、有問斷、有違限提問者、例得還職其或有報缺差誤重選、檢舉改正者、新官准起送改選
凡在京各衙門送到還職官員。洪武二十六年定、俱憑來文、隨即附簿、查封缺冊。如未作缺者立案類寫手本、赴吏科給憑。已作缺、未除官者、立案給憑、就連送付缺科銷缺、司勳續黃。如作缺已除官者、見送官員、若照
欽定事例、戴罪還職者、立案給憑赴任、仍將新官類奏取回、或就彼調用。若不係戴罪還職、先已除官代替者、不必發回、就令備供腳色過名查考、類選別用。但有過名紀錄的決、并戴罪者、俱付考功紀錄、司勳附黃。還役吏、送付司封、轉發還役。人才生員人等、咨發原衙門、收管辦事○正德間題准、辯復官員、遇有除去新官、不分年月久近、俱將舊官抄招起送。新官到任
凡法司問斷還職官員。在京者、用手本送還職。在外者、給憑赴任。各
王府文職官員、法司問擬笞杖罪名、送來還職者、給憑赴任。徒流及私罪、具奏定奪。法司送來收查發落官員、查例定奪
凡
王府官員、過違憑限、應復職者。嘉靖二十八年題准、巡按御史參提問罪、就彼發落。不必起送赴部改選
【給假】
給假。舊止有省親、祭祖、遷葬、後有治本生父母喪、送老親、送幼子、及畢姻等項。具有程限如左凡給假。洪武間定、內外官吏給假省親遷葬者、俱自行具奏、取自
上裁。如准、吏部覆奏。量地遠近、附簿定限、行移應天府、 【 今在京行順天府】 給引照回。仍行體勘、至期各還職役、不在作缺之數。如違限日久不到者、就行提問。其考滿吏給假、別無黏帶、就行定限、除路程日期外。別與假一箇月在家、俱給引照回○隆慶五年議准、兩京給假省親送子遷葬官員、俱要該衙門掌印官勘實代奏、方准題覆放回○六年議准、如遇掌印官無人代奏者、徑自奏請凡省親祭祖。成化十一年、令京官離家十年者、方許省祭○二十三年、
詔、兩京文職、有離家六年、欲給假省親、查無違礙者、聽○弘治間定、兩京給假省祭官員、除往回水程外、許在家兩箇月。違限一年以上者、住俸五箇月。一年半以上者、送問
○嘉靖四十三年議准、給假省親官、照遷葬例、作缺題放
凡遷葬。嘉靖三十四年議准、遷葬官員、照養病事例、作缺放回。待事畢、具文起送。如違三年之上、亦照養病例革職。 【 養病例、見考功司老病條下】 ○四十三年題准、給假遷葬者、須三年考滿之後、方許具奏
凡送親。京官有老親隨任、奏送還鄉者。量地方遠近定限、俱作缺
凡治喪。嘉靖四十二年題准、內外官員、為人後、遇本生父母亡故、自願回籍者。許給假治喪。在京照例具奏。在外呈詳撫按、就任放回。定限二年餘、原籍起送改選。如過三年者、參究
凡送幼子。弘治間定、官吏監生妻故、送幼子還鄉。行勘是實、官具奏、許在家兩箇月。違限半年以上者送問。監生吏典、給引放回
凡畢姻。弘治間定、京官及進士奏乞畢姻。行同鄉官員保勘明白、具奏定奪
凡外官九年考滿到部者。宣德元年奏准、許給假省祭、陞除以後不許
凡聽選監生、并考滿起復裁減等項官員、守候日久者。景泰六年議准、許給假依限回部聽用○成化五年、令監生給假。違限三年之上者、送問。未及三年、告有事故文憑、俱免究
凡辦事官。天順二年奏准、辦事滿者數多、不必候類奏。各衙門送到、查審明白、即送順天府、給引照回省祭、以次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