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續藏經 十牛圖頌

 明 胡文煥著

  

  新刻禪宗十牛圖

    佛弟子覺因錢唐 胡文煥 著

  十牛圖者。盖禪宗託喻於此。以修心證道者也。牧童即人也。牛即心也。圓光即人心俱渾化而證於本然之道也。夫心孰不有乎。有則皆當修也。道孰不具乎。具則皆當證也。然此獨為禪宗之喻已哉。雖吾儒亦同然矣。獨吾儒為同然已哉。雖天下之人。亦皆同然矣。要之始終無異。其理甚明。第為物欲所蔽。故甘牛之不若耳。

  夫牛且可馴。而謂心不可修者。未之有矣。心可修而謂道不可證者。又未之有矣。且道既謂本然。而心則何俟乎修。物欲之蔽故也。故予既摘十牛圖。復附之以苦樂因緣圖。將使人知物欲之故。而汲汲然克之。以證乎本然耳。然二圖似出乎一喻。而喻又不出乎一理也。覽之者。了然有所得。擴而充之。若云吾身亦夢幻泡影露電之喻也。則此又何是喻哉。彼無待乎還元。不假於託喻者。斯又最上乘矣。噫。下此者。其亦勉之。

  普明詠未牧

  生獰頭角恣咆哮  犇走溪山路轉遙  一片黑雲橫谷口  誰知步步犯嘉苗

  雲菴和未牧

  心狂力壯鎮咆哮  平貼家邦遠更遙  涉險登危妄奔逐  時時誰顧食人苗

  普明詠初調

  我有芒繩驀鼻穿  一迴奔競痛加鞭  從來劣性難調制  猶得山童盡力牽

  雲菴和初調

  玄毛遍體鼻初穿  欲制難為不著鞭  寄語牧童須盡力  乎中紖索再牢牽

  普明詠受制

  漸調漸伏息奔馳  渡水穿雲步步隨  手把芒繩無少緩  牧童終日自忘疲

  雲菴和受制

  調息心馳不妄馳  急牽鼻索急相隨  皤然頭角沉階壍  猶恨芒童力未疲

  普明詠迴首

  日久功深始轉頭  顛狂心力漸調柔  山童未肯全相許  猶把芒繩且繫留

  雲菴和迴首

  牧牛牛已得回頭  百煉剛成遶指柔  鴨綠春江愁再浪  爛繩兒□為羈留

  普明詠馴伏

  綠楊陰下古溪邊  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雲芳草地  牧童歸去不須牽

  雲菴和馴伏

  芳草原頭碧水邊  柳陰沙暖步蕭然  霜毛已半肥仍膩  馴伏相隨不用牽

  普明詠無礙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松下  一曲昇平樂有餘

  雲菴和無礙

  白牛穩臥體如如  六戶虗凝總不拘  松下牧童吹一曲  點諧風明不盈餘

  普明詠任運

  柳岸春波夕照中  淡烟芳草綠茸茸  饑食渴飲隨時過  石上山童睡正濃

  雲菴和任運

  淺水平沙一望中  羅裙草色正蒙茸  柳陰童睡牛方食  誰問春光似酒濃

  普明詠相忘

  白牛常在白雲中  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  白雲明月任西東

  雲菴和相忘

  人牯相忘澤國中  閑閑去就水雲同  恬然不復江魚比  從月流西日出東

  普明詠獨照

  牛兒無處牧童閑  一片孤雲碧嶂間  拍手高歌明月下  歸來猶有一重關

  雲菴和獨照

  牛忘牧笠有餘閑  月白風清天地間  到此更如通一線  自然踏看上頭關

  普明詠雙泯

  人牛不見杳無蹤  明月光寒萬象空  若問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叢叢

  雲菴和雙泯

  牛兒童子絕行蹤  了了如空不是空  好似太平春色裏  依然幽鳥語芳叢

  昔有優填國王請問賓頭盧尊者。佛法中脩行如何。

  尊者答曰。譬如有人行於曠野大火之中。被一狂象。

  所逐。其人見一井畔有一樹。上有藤。其人攀藤。懸於井上。下有三毒龍.四毒蛇。樹上有黑白二鼠。互相咬藤。四畔又有毒蜂螫人。其時復有蜜少許滴於口中。因貪蜜故。遂忘其苦。

  王又問曰。此人苦多。樂多耶。

  尊者答曰。此人都是苦相。何樂耶。

  諸智者以譬喻為解。遂有偈云。

  二鼠侵藤真百苦  四蛇圍井復千憂  忽然咬斷藤根子  淪沒何時得出頭

  又夫曠野者。三界也。樹者。苦身也。常於眾苦行業。不。

  可思議也。藤者。是命根也。象者。是無常殺鬼也。黑白二鼠者。是日月宛轉也。井者。是黃泉路也。三龍者。是貪.嗔.癡三毒也。造作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四蛇者。是地.水.火.風四大。又是酒.色.財.氣四非。又是生.老.病.死四門。手攀藤者。是愚癡也。蜂蜜者。是夫妻也。婬欲情愛。染著於心。心是火。身是宅。人之火宅不知是眾苦所集也。晝夜交煎。惟貪恩愛。一旦命根斷絕。永墮沉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切勸諸人趂此色身康徤。忙裏偷閑。每日晨昏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千遍萬遍。現世長福消災。臨命終時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頌曰。

  藤摧墮井命難迯  象鼠蛇攻手要牢  自己彌陀期早悟  三塗苦趣莫教遭  肥甘酒肉砒中蜜  恩愛夫妻笑裏刀  奉勸世人須猛省  毋令今日又明朝

  總題

    胡文煥

  觀罷牛圖覺了然  再觀苦樂有因緣  假饒本性非空後  畢竟圓光不現前  打破禪機心有佛  脫離惡趣腹藏天  要知此亦非難事  試把工夫著一鞭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