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續藏經 皇明名僧輯略

 明 袾宏輯

  皇明名僧輯略凡例

  生於元。示寂於本朝者錄。示寂於元者不錄。  楚石以下十家。各有語錄。不能悉具全書。其上堂示眾普說拈頌題咏諸雜著等。皆錄少分。  附錄者。宋景濂學士集中所載諸善知識序文誌銘。亦以曾與本朝者錄其少分。  又附者。以失記普濟師朝代故。

  目錄

  楚石琦禪師  毒峯善禪師  空谷隆禪師  天琦瑞禪師  傑峯英禪師  楚山琦禪師  性原明禪師  雪庭 禪師  笑巖寶禪師  古音琴禪師

  附錄

  古鼎銘禪師  雪窗光禪師  南堂欲禪師  徑山悅空禪師  佛光普照禪師  璧峯金禪師  東溟日禪師  孤峯德禪師

  又附

  高麗普濟禪師

  

  皇明名僧輯略

    明雲棲寺比丘 袾宏輯

  楚石琦禪師

  行實

  師諱梵琦。楚石其字也。寧波府象山縣人。姓朱氏。年九歲。授經於訥翁謨公。十六剃染。閱楞嚴經有省。隨元叟端公入京。聞西樓鼓聲。汗如雨下。因偈曰。捉得紅爐一點雪。却是黃河六月冰。見元叟。元叟許可。會報恩虗席以待。師勉赴。而築室西齋。為終焉之計。師形軀短小。而神觀精朗。舉揚正法。無愧妙喜。世壽七十五。僧臘六十三。有六會語錄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參。善哉三下板。知識盡來參。既善知時節。吾今不再三。諸仁者。一舉更不再舉。今已再舉。一聞更不再聞。今已再聞。頭頭上明。物物上了。如理如事。亘古亘今。不是涅槃心。亦非正法眼。恁麼恁麼。三世諸佛祇言自知。不恁麼不恁麼。六代祖師無啟口處。設使言前薦得。猶為滯殼迷封。假饒句下精通。未免觸迷狂見。今紅爐上拾得一點雪。枯木上糝些子花。與你諸人赴箇時節。殘燈隨臘盡。爆竹送春來。復舉盤山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慈明云。向上一路。千聖不然。妙喜云。向上一路。熱盌鳴聲。師云。三大老盡力道。只發明得向下一路。若是向上一路。驢年未夢見在。

  普說

  上堂。舉僧問乾峯。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什麼處。峯以拄杖畫一畫。云在這裏。師云。白雲萬里。僧舉前話問雲門。門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師云。白雲萬里。忽有人出來。問天寧與麼批判。還愜得二大老意麼。向他道白雲萬里。呵呵呵。囉囉哩。囉囉哩。囉囉哩。剎剎塵塵知幾幾。十字街頭石敢當。忽然吸竭滄溟水。你輩茄子瓠子那裏知得。拍禪牀便起。

  當晚小參。僧問諸佛不出世。祖師不西來。佛法徧天下。談玄口不開。既是佛法徧天下。為什麼談玄口不開。師云。南斗七。北斗八。進云。未審此理如何。師云。去去西天路。迢迢十萬餘。乃云。人天眾前激揚此事。也須是本分衲僧始得。若非本分衲僧。未免遭人怪笑。只如適來禪客立箇問頭。恁麼答他。却理會不得。再舉一徧。既是佛法徧天下。為什麼談玄口不開。簷聲未斷前宵雨。電影還連後夜雷。

  結夏小參。僧問如何是山裏禪。師云。胡孫上樹尾連顛。進云。如何是城裏禪。師云。十字街頭一片甎。進云。如何是村裏禪。師云。扶桑人種陝西田。進云。謝師答話。師云。蒼天蒼天。乃云。衣食養壽命。一日不可無。糞埽敵寒暑。麤糲療形枯。昨日三春。今朝九夏。何不趁色身強健時。撥教生死路頭明白。要去便去。要住便住。誰障得你。誰礙得你。豈不俊哉。豈不快哉。且道生死路頭作麼生撥。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若不會。與你下箇註脚。空手把鋤頭。驟馬上高樓。步行騎水牛。鬧處冷湫湫。人從橋上過。飯蘿頭受餓。橋流水不流。撥火覓浮漚。時不待人。參。復舉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師云。若然。道有也得。道無也得。向上也得。向下也得。得也得。不得也得。數片白雲籠古寺。一條綠水遶青山。

  示眾

  師云。一朝村院主。萬劫出頭難。大難大難。若是箇漢。佛語祖語不教蘊在胸襟。掉向他方世界。何況世間淺近之學。便誦得四韋陀典。但增妄想。堪作甚麼。食人涎吐。未有了日。不如無事好。見我道無事。便作無事會又爭得。若要真箇無事。須下死工夫。大死一回。死中得活。便能超毗盧。越釋迦。百帀千重。七通八達。祖師巴鼻。向上宗乘。盡與埽除。不勞拈出。雲門云。我今日共你說葛藤。屎灰屎火。泥豬疥狗。不識好惡。屎坑裏作活計。汝若跳出屎坑。却來山僧手裏喫棒。

  示眾。看這般時節。有志學道兄弟那裏放包。從上來建立門庭為什麼事。可但為你幾鄉親法眷。圖口腹。恣無明。成羣作隊。造地獄業。佛法禪道推向一邊。爭知業報卒嚲避不得。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無人替代渠。如今大方叢林。兵變以來。南北東西。萬中無一。因什麼如此。蓋是惡貫滿。業果熟。自作自受。更教誰承當。祖師勸你出家。終不但為衣食名利拋鄉別井也。只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尋師訪友。切切究明。噴地一發。成佛作祖去。報父母深恩去。度脫天下人去。既不如此。因何出家。冷地思量。古風大好。饑則乞食。寒則補衣。日中一餐。樹下一宿。旅泊三界。示一往還。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豈不見無業國師示眾云。古人得意之後。茅茨石室。折脚鐺裏煑飯喫過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吾輩貪名愛利。汩沒世塗。如短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與麼指示。可煞分明。作福不如避罪。多虗不如少實。在此衣線下一道圓光。阿誰無分。莫教失却人身。只要你直下搆取。便與佛祖齊肩。若道山僧妄語。甘入拔舌地獄。

  示眾。教中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衲僧門下念箇什麼。若道念佛。念著佛字。漱口三日。不可是念佛也。若道念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可是念法也。清淨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獄。不可是念僧也。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不可是念戒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不可是念天也。施者受者。併所施物。三輪空寂。俱不可得。不可是念施也。莫是無念麼。纔無念便是有念。避溺投火。轉見病深。直饒獨脫無依。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欲得會麼。千年無影樹。今時沒底靴。

  舉雲門一日拈拄杖云。凡夫實謂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體即空。衲僧見拄杖但喚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妙喜云。我不似雲門老人。將虗空剜窟籠。驀拈拄杖云。拄杖子不屬有。不屬無。不屬幻有。不屬即空。卓一下云。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裏各隨根性悉受用。惟於衲僧分上為害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進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却路頭。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却鼻孔。只今莫有不甘底麼。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如無。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凡夫不合起有見。二乘不合起無見。緣覺不合起幻有見。菩薩不合起當體即空見。不可放過。雲門老漢貪觀白浪。失却手橈累天下衲僧總落拄杖圈繢。放過不可。好與一坑埋却。

  舉昔有一婆子施財。請趙州和尚轉大藏經。趙州下禪牀遶一帀云。轉藏已畢。人回似婆子。婆子云。比來請轉一藏。如何和尚只轉半藏。妙喜云。眾中商量道。如何是那半藏。或云再遶一帀。或彈指一下。或咳嗽一聲。或喝一喝。或拍一拍。恁麼見解。只是不識羞。若是那半藏。莫道趙州更遶一帀。直饒百千萬億帀。於婆子分上只得半藏。設使更遶須彌山百千萬億帀。於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假饒天下老和尚亦如是遶百千萬億帀。於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設使山河大地。森羅萬象。若草若木。各具廣長舌相。異口同音。從今日轉到盡未來際。於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諸人要識婆子麼。良久云。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鍼度與人。師云。這婆子謂趙州只轉半藏。弄假像真。當時只消道何不向未遶禪牀時會取。

  舉德山小參示眾云。老僧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有僧出禮拜。德山便打。僧云。某甲話也未問。為什麼打某甲。山云。你是甚處人。僧云。新羅人。山云。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法眼云。大小德山話作兩橛。圓明云。大小德山龍頭蛇尾。雪竇云。德山握閫外之威權。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要識新羅僧。只是撞著露柱底瞎漢。

  塗毒鼓未擊。早是鴨聞雷。漫天網未收。躍鱗衝浪來。德山老。德山老。正令當行非草草。法眼重加矢上尖。圓明更向聲前掃。千古流芳雪竇師。長劍在手親提持。

  舉德山挾複子到溈山。上法堂。從東過西。從西過東。溈山默坐不顧。德山云。無無。便下去。複云。也不得草草。遂具威儀見溈山。提起坐具云。和尚。溈山擬取拂子。德山便喝。當時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溈山至晚問首座。適來新到在什麼處。首座云。當時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溈山云。還識此子麼。已後向孤峯項上蟠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作家相見。無背無面。眼似流星。機如閃電。提起坐具。略露鋒鋩。擬取拂子。聊乘快便。已後孤峯結草庵。牛頭向北馬頭南。

  開示

  既稱長老。出世為人。喻如金錍刮眼膜。非是小事。若傷鋒犯手。未免破睛。危乎險哉。間不容髮。豈可恣矇袋。掉三寸舌。脫空瞞人。你看他挾山初住京口寺。已有發明。到垂手處。不無滲漏。後往華亭見船子。及船子向他道。離鉤三寸。子何不道。道不得。劈口一橈。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始大徹。所以道參禪須是悟始得。悟了須是見人始得。若不見人。只成杜撰禪和。說拍盲禪。到處教壞人家兒女去也。第一本領要端正。履踐須明白。院子大小正當置之度外。臨濟下風穴首山何嘗聚三百五百眾來。至今道行天下。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也。

  又云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禪和。及問他如何是禪。便東覷西覷。口如扁担相似。苦哉屈哉。喫著佛祖飯。不去理會本分事。爭持文言俗句。高聲大語。略無忌憚。全不識羞。有般底不去蒲團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冷地裏學客舂。指望求福。懺除業障。與道太遠在○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念想纔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認能瞋能喜能見能聞。認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參學事畢。我且問你。無常到時。燒作一堆灰。這能瞋能喜能見能聞的什麼處去也。恁麼參的。是藥汞銀禪。此銀非真。一煅便流。因問你尋常參箇什麼。答道有教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又教我只如此會。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請箇話頭。我道古人公案有什麼不是。汝眼本正。因師故邪。累請不已。

  淨土詩(略舉十首)

  有箇彌陀在自心。纔生一念隔千岑。於中豈待回光照直下翻為向外尋。綠水青山皆妙體。黃鶯紫燕總玄音。凡夫只為貪瞋重。不覺身棲寶樹林。

  遙指家鄉落日邊。一條歸路直如弦。空中韻奏般般樂。水上花開朵朵蓮。雜樹枝莖成百寶。羣居服食勝諸天。吾師有願當垂接。不枉翹勤五十年。

  一朵蓮含一聖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稱身瓔珞隨心現。盈器酥酡逐念來。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樓無地著塵埃。法王為我談真諦。直得虗空笑滿顋。

  將參法會禮金仙。漸逐香風出寶蓮。紅肉髻光流不盡。紫金身相照無邊。重重樹網垂平地。一一華臺接遠天。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鏡現吾前。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直饒鳳閣龍棲貴。難免雞皮鶴髮侵。鼎內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塵塵剎剎雖清淨。獨有彌陀願力深。

  金作層樓玉作臺。瑠璃田地絕纖埃。惟心淨土無高下。自性彌陀不去來。紅日初非天外沒。白蓮只在意根栽。眾生障重須存想。想極情亡眼豁開。

  莫將胎獄比華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却坐寶華成佛子。何煩慈母浴嬰兒。口餐法喜真餚饌。心得明門妙總特。般若臺前定回日。令人長憶雁門師。

  多言極樂向西尋。究竟不離清淨心。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樹盡黃金。事如夢幻雖非實。理到圓常却甚深。八萬四千真相好。請君危坐扣靈襟。

  須摩提國讚何窮。不與他方佛境同。百味酸甜長滿鉢。一身輕健任游空。初心便獲無生忍。具縛能教宿命通。今古往生留傳記。盡塵沙界扇慈風。

  念極心開見佛時。自然身到碧蓮池。火輪罪淨千千劫。琪樹光分萬萬枝。善友深談終不厭。靈禽妙語實難思。功成果滿須臾事。尚謂奔流閃電遲。

  袾宏曰。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於楚石矣。築石室。扁曰西齋。有西齋淨土詩一卷行世。今止錄十首以見大意。彼自號禪人而淺視淨土者。可以深長思矣。

  毒峯善禪師

  上堂

  諸大德。既來這裏相從貧道參禪。究明生死。須依貧道家風行持。他後決不相賺。各各俱要屏息身心諸緣。一心向道。追復百丈以前釋迦老子所行頭陀之行。是謂家風。此之苦行頭陀。經中具載。請自檢看。然雖今人難比古人。且請於中行得一半。庶亦得瞻頭陀苦行之少分矣。不可似今時學者。全不問著。甘作無慚愧人。佛法驢年會得。只如世尊當時。饑則領眾持鉢入城乞食。歸則各處岩穴之間。後來趙州諗和尚三十年不開口。告人不雜用心。匾担山和尚唯餐象栗過日。丹霞然和尚一生只箇布裘。更看芙蓉楷和尚。不發疏簿。不請化主。一生唯事淡泊。此諸尊宿。俱是行頭陀苦行家風。所以一箇箇魁壘秀出於當時。而千古之下為世所尊上。諸大德。若依此苦行。而行持久之。不移不易。則僧問如何是佛。雲門道乾屎橛。管取呵呵大笑。嘗有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答曰。前江潮急魚行澀。後嶺松高鳥泊難。下座。

  上堂。僧問昔高峯和尚示眾云。海底泥牛銜月走。巖前石虎抱兒眠。鐵蛇鑽入金剛眼。崑崙騎象鷺絲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殺能活。能縱能奪。若人點檢得出。許你一生參學事畢。不知是那一句。師云。待你悟即向你道。會麼。僧云不會。師云。不見道你有主杖子。我與你主杖子。你無主杖子。我奪却你主杖子。下座。

  開示五羊深禪人

  若了自心本來是佛者。一切惟假名。況復諸三有。儻爾於斯直下不能領略。別無方便。但將吾所付之念佛公案。用心提撕。單單參究。以期徹悟。精進不懈。勇猛無怯。務要討箇明白而後已。欲上參時。先須拌捨世間恩愛利名等事。使身心灑落。虗融淡泊。切切以了生死大事為己重任。抖擻精神。看這念佛底是誰。要在這誰字上著到。深下疑情。疑這念佛底是誰。故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良哉言也。你若纔有切切之心。疑情重也。話頭自然現前。緜緜密密。淨念相繼。凝定身心。回光返照。執而持之。勿令間斷。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目前空牢牢地。胸中虗碧碧地。澄澄湛湛。卓卓巍巍。到此喚作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正好再見真善知識。掃除悟跡。別立生涯。不受天下老和尚舌頭顢。然後水邊林下。保養聖胎。待時龍天推出。方可為人也。

  囑大川關主

  欲作吾家真種草。要須直下坐斷聖凡情量。不守靈鑑虗明。廓亡自他。當體不顧。亦不作無己知解。自然本體露現。如大日輪昇於虗空。無處不照。正恁麼時。若有箇承當底人。則不能於那事相應。此是佛祖自證三昧。比比不相知。各各不相到。喚作大事因緣。空生身子睥睨不著。三賢十聖。只為聖心未忘。見性如隔羅縠。饒你才並馬鳴。解齊龍樹。亦只得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此是根思夙淨。聞之即解。去道逾遠。況小智薄德浮淺之學者乎。又如慧可大師。無書不解。無經不通。到初祖面前一詞不措。方覓安心。從斯一切放下。心如牆壁。至於立雪斷臂猶不肯可。及乎瞥地一下。則禮三拜依位而立。始曰汝得吾髓。此豈造次。近世學者心麤。認指為月。天地懸殊。自既錯解。將此印證後昆。一盲引眾盲。為害非細。或者謂我已坐禪。得箇安樂處。身心輕安。更無異念。直是靈靈不昧。了了常知。於生死岸頭已得不疑。只未會古今差別公案。是何言歟。蓋因邪師法眼未明。妄據師位。以方便為真實。是非不辨。認箇湛不搖處作空劫那邊事。豈非認奴作郎。殊不知湛入合湛。是識邊際。永嘉云。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古德云。諸佛說心。為破心相。令知心相元是虗妄。今人認心是道。深違佛意。又增戲論。殊乖大體。或者云。一切皆空。有甚正悟處。此是斷見外道。或者云。一切無著。自然無礙。此是掩耳偷鈴。自屎不覺臭。或者云。齋戒明白。清淨無染。自然不墮惡趣。此是住相布施。三途業因。或者云。大悟不拘於小節。任意浮沈。隨處騰騰。便是快活道人。此是常見外道。闡提癡漢。或者云。但一切人如死人去。更有甚事。此是白日寐語。誇談馬角。豈不見道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或者云。某人雖不會道。奈何死得好。有堅固子。此是夢中說夢。僧問古德云。大死底人却活時如何。答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且無你用心處。你若古今見盡。迷悟情消。則常轉法輪。一切時出生。一切時滅度。貧道痛以慧命危甚。若一絲九鼎之懸。觀今玄紹之徒。槩似兒戲之所為耳。但要誑得入手則已。豈知吾祖有行解相應。名之曰祖之誡乎。亦是為師者不審學者之才器堪否。而苟圖收拾門人之私。致招法門之辱累也。如子順大川禪人。自捨緣入道。於真定金臺二處掩關。下得定力之功。而本地光明未發。故南詢師匠決擇。懷香禮余。呈似工夫次第。余知做到湛不搖處。猶未出他識陰區宇。此是靜想不脫。所以己見不明。殊知勞慮永斷。得法界靜。即彼靜解為自障礙。要知得在神靜。失在物虗。錯認定盤星。且喜沒交涉。此是大解脫門自在三昧。須是塵勞不染。靜妙不收。步步活鱍鱍地。宛轉無窮。鬧浩浩處識得。方始八面玲瓏。七穿八穴。子更下那一步工夫。一日如桶底脫。則知如上葛藤盡是為蛇畫足。雖然。要作大法器。建立門庭。直須久依吾住。再向那邊更那邊打數百箇懸空觔斗歸來。始得智過於師。方堪傳受。豈不見道雪後始知松柏操。事難方見丈夫心。

  行實撮略

  季善。祖貫鳳陽人。隨任生於廣東之雷陽。父吳姓。母鍾氏。十七歲出家。初遇源明和尚請益。蒙受無字公案。囑云須發大願以自護持。我便發願。若生死不了。大事未明。遺棄修行。貪著名利。死墮阿鼻地獄。受苦無量。(云云)蒙念長老送入關。關中不設臥牀。安一凳。誓不倒身。以悟為則。睡魔沈重。垂頭眠著。不覺半夜。因去坐凳。立誓不坐。晝夜行立。忽靠屋柱睡著。又立願不近牆壁。遼空經行。(云云)一朝聞鐘聲。忽說偈云。沈沈寂寂絕施為。觸著無端吼似雷。動地一聲消息盡。髑髏粉碎夢初回。(云云)汝等果能依我修行。須要具我如是誠信決烈。如是守戒行持。如是勇猛精進。如是打七煉磨。如是剋期取證。如是禪定解脫。如是次第覺觸。如是信解悟入。如是尋師印可。如是涵養淘汰。如是待時為人。還有一重如是。直待案山點頭。即向汝道。

  示徒悟玄

  誠哉此事。見則便見。擬思則白雲萬里。況如之若何。汝欲決要明此一件大事。須著做直捷工夫。能向一毫頭上安身立命。做教久久。則便得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矣。若得真到此地。則曠劫不明之事當下分明。猶如啞子夢見親娘。與人說不得。亦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方可水邊林下保養聖胎。待時龍天推出。扶持末運。接續祖燈。廣化眾生。同成正覺。其或未然。只須將我所付念佛公案貼在鼻端上。不許執在一邊。須向一切處常目在之。勿使須臾失其照顧。疑箇念佛底是誰。於這一句緜緜密密。直教首尾一貫逼拶將去。如不得力。再加箇畢竟念佛底是誰。儻被散亂昏沈之魔攪擾。或有間斷。莫容滯久。如雞抱卵。若冷却。其窠子無出頭期矣。工夫緜密之喻無如此也。儻宿有靈骨。得箇覺觸處。切不可自許。須見本色宗匠。入他爐鞴受他煅煉出來。真偽淺深一一得知。更不存其悟跡。做箇無事無為底自在道人。所以道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己靈猶不重。佛祖是何人。到這裏但有纖毫悟理未忘。佛法玄微去之未盡。皆墮法塵見刺之圈繢。誠哉此事。乃無大極大底大事。真能欺賢壓聖。豈可輙作容易想而不慎乎。至囑。

  袾宏曰。關內行持。可謂大強勇猛精進矣。樂閒逸而坐關者惕諸。

  空谷隆禪師

  示真性源

  參禪須要信得徹。有主宰。提撕話頭。默默參究。於一切處無著無依。逆順境界到手。便為驀直行去。不起分別。不見有逆順。不見有境界。蓋為大解脫中不存一法也。洞然了悟。直下承當。更進一步。了却向上一著。虗徹靈明。如金剛王寶劍。萬物曷敢嬰其鋒。更說甚麼世法佛法。煩惱菩提。透頂透底。舉體全真。是為逸格之人也。

  示圓鑑堂

  念佛一門。捷徑修行之要也。識破此身不實。世間虗妄。是生死根。惟淨土可歸。念佛可恃。緊念慢念。高聲低聲。總無拘礙。但令身心閑淡。默念不忘。靜鬧閑忙。一而無二。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淨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雖然如是。若乃將心求悟。反成障礙。佛性是自然之物。不屬心思意解。若見恁麼說。你便執箇無心。又成大病。但以信心為本。一切雜念都不隨之。如是行去。總然不悟。沒後亦生淨土。階級進修。無有退轉。優曇和尚令提云念佛者是誰。或云那箇是我本性阿彌陀。謂是攝心念佛。參究念佛。汝今不必用此等法。只用平常念去。

  示肄南宗

  趙州無字。未悟之時。如銀山鐵壁。今日也無無。明日也無無。一朝水到渠成。始知鐵壁銀山元非別物。只貴退步休心。切切要明生死大事。不可呆蠢蠢念箇無字虗延歲月。亦不可推詳計較義理曲會。但於時中憤憤然要明這箇無字。忽爾一朝懸崖撒手。打箇翻身。方見孤明歷歷。如是現成。到此不可耽著味著。還有腦後一槌極是難透。你但恁麼參去。

  舉世尊初生

  朕兆纔彰成露布。復指乾坤行七步。只要羣生正眼開。落盡眉毛渾不顧。

  舉如人上樹

  百醜千拙齊露出。明眼衲僧見不得。斷人命脈只斯須。香嚴老子賊賊賊。

  答誠敬堂

  向上一著者。悟徹之後。結角羅紋。殺著一鎚。所謂末後一句也。言語說不到。只用活機手段調治而至。百丈再參馬祖。馬祖正用此機。臨濟再參黃檗。黃檗亦用此機。臨濟打洛浦亦此機也。後於夾山棒下方始瞥地。興化打克賓亦此機也。真淨和尚頌曰。丈夫當斷不自斷。興化為人徹底漢。日後從他眼自開。棒了罰錢趕出院。此頌甚對機。汝今公案未明。如何明得此一著子。夙有靈根者。公案亦甚易明。不見臨濟凡問佛法。便被黃檗毆打。十分切當。後得大愚一句打發。洞明黃檗機用。假如今日汝問我向上一著。我亦不用搖脣動舌。只用毆打。再問再打。汝被我打得荒了。無計可施。無理可說。不得意中。忽然猛省。亦未可知。我雖不施棒喝。汝但恁麼承當去看。

  示道禪人

  參禪一著。是超生死脫輪迴之關棙子。豈可小識小見而能擬議耶。此是三世諸佛捷徑度人之大法。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也。自從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獨悟深旨。次第傳來。度人無限。非語言文字而能教誨。惟在具大手段。大善知識。生機活法點悟而已。昔因風吹旛動。一僧言風動。一僧言旛動。六祖云。非風旛動。是汝心動。二僧皆得省悟。嗚呼。二僧言是風動。是旛動。皆是凡心。六祖言非風動。非旛動。便悟佛心。汝今且去窮究非風旛動。是汝心動。如是參去。忽然省悟。自知果然非風旛動。是我心動也。那時却來回報。然後為汝敲磕末後一句。

  自製塔銘

  生事死葬。祭之以禮。孔子之教也。死而火化。安葬骨塔。釋迦之教也。古今依教。莫不皆然。余生姑蘇洞庭黿山陳氏。父字顯宗。號月潭處士。母金氏。余諱景隆。字祖庭。號空谷。生於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永樂壬辰。從弁山白蓮懶雲和尚受學參禪。湖海禪伯古拙和尚輩莫不參扣。雖以家居。參究不替。庚子歲。許令出家。從虎丘先師石菴和尚收為行童。洪熙乙巳。給牒為僧。宣德二年。從杭昭慶守宗師得具戒。六年。先師膺薦住持杭之靈隱。遂同至矣。七年。往天目山禮高峯塔。憩錫一載。剋苦參究。忽有省會。懶雲和尚時在海昌淨妙。遂造之。剖露心法。懶雲大喜。九年。靈隱先師圓寂矣。闍維。斂骨塟於本山。造骨塔。并塔院。奉祀有年。今老且病。死日在邇。思無餘地以葬遺骨。遂承佃錢塘縣尉司上扇第二圖修吉山下沈敬元佃官地一段為墳地。葬骨塔。葢墳屋居之。待盡餘年。名其屋曰正傳塔院。嗚呼。生死一夢。骨塔奚為。蓋表佛法流芳。靈踪不斷。即幻明真。以致佛祖命脈源遠流長矣。幻身雖滅。佛性不遷。後之來者。見窣堵崚嶒。峯巒蒼翠。鳥鳴喬木。泉潟幽巖。不馳外境。不執內心。盡忘愛惡。陶然泰和。始知法界為身。虗空為口。萬象為舌。晝夜說禪。未常間歇。於此見得明。透得徹。如醉復醒。廓然領悟。便見佛祖不曾涅槃。老僧不曾圓寂。大圓鏡中覿面相見。西來祖意兩手分付。如古師嗣雲門。青師嗣太陽。無前後。無去來。大千沙界。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懶雲和尚。是景隆受業師之受業師。景隆心法受印可於懶雲。即南極安禪師也。得臨濟正傳二十世。師上泝天真。則無極源雪巖欽。前後嗣法亦無定規。前嗣後者。阿難嗣迦葉。後嗣前者。興化嗣臨濟。理貫古今。詣實為至。銘曰。

  廓周法界。空蕩無涯。羣靈昇墜。恒無已時。佛祖垂應。為導為師。夙膺微幸。直斯化儀。不善弘道。隨力所宜。卒於武林。骨窆山崖。窣堵奠安。山同壽期。以幻歸幻。有為無為。成住壞空。斯道恒夷。正統九年春。景隆五十二歲著。

  示徒參禪

  禪宗厥旨。是轉迷成悟之要道也。是明心見性之妙訣也。是超凡入聖之關棙也。自宋末至於今日。師法不逮。參徒根器亦為下劣。變壞妙訣。死法傳流。無繩自縛。本是活人。縛作死漢。做作規矩。提死話頭。執倚偏邪。無由開悟。嗟夫。靈山會上別傳心法。超出功用。大解脫法門也。要在妙悟。豈局規模。老僧今日不用提話頭。不用參公案。先要識破此身。空花幻影。不越百年。安可溺於世情。埋沒靈明覺性。隨逐妄緣。汩沒生死。六道循環。不能超出。既知此患。盡情放下。更不留心。惟令默自思惟。我今思善思惡怕熱怕寒知饑知渴者心也。因有幻身。此心存活。死了燒了。何處安身。只思此二句。其餘言語。知得便了。不須記憶。但於行住坐臥靜鬧閒忙苦樂逆順一切時中。唯自思惟死了燒了何處安身。忽然識得。自會做人。自知入道。至於此時。方參公案。切須穩重窮究末後一句。方到牢關。始為了事人也。涵養此道。如百煉精金更無變色。還垂方便接引後人。是為報佛恩德。

  答問

  明本源曰。永明大師道。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是則二法兼行耶。兼行。則古人謂之脚踏兩邊船。必陷中間也。湖海弟兄浩浩商量。是非蜂起。乞師指決。去我礙膺。答曰。永明大師出此言時。無人反覆扣問。歷代祖師在世。亦無人反覆扣問。故無辨明也。學人疑似之心蘊之於懷。未常發問。懡[怡-台+羅]含糊。迨今五百年矣。子發此問。大哉問也。惜乎景隆虗度光陰七十四年。道德智眼皆所不逮。安能答此言乎。強答之。恐不契佛祖之心。反罹罪咎。然有問無答。亦非道也。勉赴來意。隨力言之。子當裁擇。執守參禪。提箇話頭。自謂守靜工夫。更無別事。念佛往生。寅夕禮誦。皆所不行。此謂有禪無淨土也。此等參禪亦非正氣。是為守死話頭。不異土木瓦石。坐此病者十有八九。莫之能救。禪是活意。如水上葫蘆。捺著便轉。活鱍鱍地。故云參祖師活意。不參死句。如此參禪。不輕念佛往生之道。寅夕禮誦亦所遵行。左之右之無不是道。雪峯作典座。楊岐作監寺。籍身勞動。內力參禪。永明參韶國師之禪。大弘念佛之道。所謂內圓而外方。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此謂有禪有淨土也。輒以俚言免塞子問。別訪高明以求的意。

  示坐關安清二上人

  大藏經中。傳燈錄裏。教人修行者。皆言親近明師。時時聞法。或念佛。或數息。或屍觀。或居阿闌若。閑淡性情。剋求妙悟。自從拈花示眾。迦葉妙悟教外別傳禪學厥旨。二祖覓心不得而得安心。南嶽禪師參六祖。祖曰。什麼物。與麼來。嶽大悟。乃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疏山聞溈山曰。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疏山賣布單作路費。三千里外直造溈山。扣問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溈山大笑而已。疏山不契。發憤而去。行到明招。言及於此。明招曰。却使溈山笑轉新。疏山大悟。大慧亦問樹倒藤枯。句歸何處。圓悟答云。相隨來也。大慧亦悟。有僧問一老宿。百尺竿頭如何進步。宿云。噁。其僧大悟。雪峯三登投子。九到洞山。古人坐立不安。切切求悟。豈肯死坐關房。守株度日。唐有大梅。宋有和菴主。閑靜餘情。養道而已。唐宋之時。皆無坐關之說。元時生出計較。設箇關房。安坐待悟。至今倣傚也。汝既如是精進用心。切切求悟。聊為庶幾。豈可安坐關房。現成衣食。自在過時。而況張道伴。李道伴。張施主。李施主。常來相望。各入關房。閑話半日。豈是真正修行純淨工夫剋時求悟也。靈源居昭默堂。高峯坐死關。皆悟道之後養道者也。不似今人茫然而坐。古人不捨分寸光陰。不廢翦爪之工。捨身命而求妙悟也。今恐虗消信施。空喪光陰。帶果招因。難以逃避。由是老僧如是苦口。若契汝心。留為警覺。或不契心。付之水火。

  又

  來書說許多言語。皆欲辨明。且夫義學中人。讀書經。教文義。玄義豈不過汝百倍。尚不能一一辨明。不能窺測禪宗公案。汝欲辯明。何異入海算沙。禪宗厥旨。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昔有僧問石頭和尚曰。如何是禪。答云碌甎。如何是道。答云木頭。禪是如是之處悟將出來。思惟之心安在何處。一悟之後。萬法皆明。何待辨論。大慧和尚頌十智同真公案云。兔角龜毛眼裏栽。鐵山當面勢崔嵬。東西南北無門入。曠劫無明當下灰。禪宗悟境界如是而已。通此消息。令汝會意。前者見汝多於人事。故寫書來。令汝自省。又恐汝獨執於坐。困在昏鈍。故寫幾段古人用心切近悟處。令汝學他用心。昔晦堂和尚參雲峯悅禪師。日日挨拶。日日不悟。峯曰。你且去參黃龍南禪師。到彼挨拶數日亦不悟。復回雲峯。峯已遷化。復回黃龍。途中遇雪。阻於一寺。無師參扣。便看傳燈錄。偶然揭開。看見僧問多福。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云。一莖兩莖斜。僧云不會。福云。三莖四莖曲。晦堂大悟。覺華嚴參圓悟。日日挨拶。日日不悟。圓悟令看羅山語錄亦不悟。發憤出門。行到一寺。忽然大悟。古人如是坐立不安。磨心擦腹。挨拶出來。豈是安然自在。守待自悟。觀汝來書。知汝不會參禪。不聞真正開發。只是江湖中碌碌然之開發也。良可惜哉。老僧寄書。令汝師於古人。莫師今人。老僧於永樂年間十九歲時。遇見信心銘證道歌。一看之後。超然省會。從此發心。力求出家。參見南極老和尚。古拙老和尚。金陵湖廣兩淅之間做知識者。一一往見。所有開發。皆不中意。我自主張。只用傳燈中上古祖師機用開發。用心參究。所以今日得這些小見識兒也。忝與上古相合。不與今時雷同。我期望汝成箇法器。不可平常過了。汝今抖擻精神。自著精彩。參箇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返究自己。力要省會是歸何處。拌捨此身。默做遲鈍工夫。一生用心去。終有悟日。此是沒奈何處用此痛切之心也。古人則不然。有云我坐在這裏等你悟去。我立在這裏等你悟去。如是容易。豈不快哉。古人用心苦切。一團精彩悟將出來。不是拘縛身體。呆呆兀坐。昏茫過日。此上所言多說禪病。脫得禪病。庶可悟道。古云。千魔萬難轉惺惺。直須精進切心。庶有悟日。

  袾宏曰。諸師多教人參念佛是誰。惟師云不必用此等法。隨病製方。逗機施教。二各有旨。不可是此非彼。

  天琦瑞禪師

  普說

  汝等諸人既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何得依稀過日。浪蕩度時。三箇攢攢。四箇簇簇。只圖熱閙。那有直前做去底人。縱有悔懊。又不肯行。更道今年這裏不好。等待明年別尋去處。及到明年。依舊如此。似此之流。盡空盡界。誰肯發丈夫之志。立決定之心。直至老死。永無那移。又有無知之輩。纔然行持。便去訪問諸尊宿悟門。面前聽得。隨後便講誰深誰淺。誰悟誰學。一向誹謗他人德行。不知轉增自己貢高。苦哉苦哉。有何利益。今此大眾。莫學斯等之流。除去心中諂曲。截斷人我貪瞋。直教一念不生。萬緣頓息。然後向此乾乾淨淨處提箇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一歸何處。畢竟一歸何處。或前後考究。或上下通參。或單追何處。舉定。不令浮沈。字字明白。句句皆參。其目如覩。其耳如聽。審定詳參。念念相續。心心無間。綿綿不絕。密密常然。若有一句不參。只這一句便是妄念。惟其不參。所以為妄。亦名狂念。今時學者一味去念。齊聲囉喊。只圖其熟。故不肯參。若然不參。直饒念到彌勒下生。也只討得一場口滑。又不識羞。更道我不提自提。不舉自舉。如何不得開悟。大眾。決不是教你念話頭。決不是教你煉昏沈。縱然不睡。又中何用。也只是箇精魂。這段生涯。決不是這箇道理。你莫錯用其心。吾今告汝。莫生疑謗。我終不以狂言詐語圖名愛利誤賺諸人。不是教你不念話頭。不是教你不煉昏沈。你若不參話頭。煉到盡未來際。又且如何。終是蒸砂作飯。縱經塵劫。只名熱砂。決不成就。欲求開悟。須是大起參情。參究一歸何處。念中起參。參中起念。一挨一拶。一拶一挨。無縫無罅。無空無缺。因其參情綿密。日用之中。自然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東西不辨。南北不分。不知有六根六塵。大忘人世。晝夜一如。若不參情結秀。憑何得箇廢寢忘餐。至此境界。儻到這地面。不可便為工夫。猛著精彩。更加一拶。直得虗空粉碎。萬象平沈。又如雲消日出。世間出世間獨露無私。信手拈來無有不是。千聖萬賢籠罩不住。復看生死涅槃果如昨夢。到這裏方信從前說話苦口相窮元來的實不虗。大眾。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又

  大道普乎天下。無一人而不具。蓋因迷不自覺。所以沈埋。縱顧其念。念不著實。亦不返顧。汪汪洋洋。終日竟夜。雖不放逸。亦不成就。更不知過在於何。皆為不參。只去狂念。儻有參者。又不實參。有時而緊。有時而慢。彷彿依稀。空延歲月。如此行持。寧能得悟。汝等諸人。從今以往。更莫蹉跎。發箇決定信心。晝三夜三。永無恣縱。直盡今生。以悟為則。舉定本參。看他是箇什麼境界。是箇什麼道理。務要討箇分曉。以句挨句。以意拶意。意句相連。參情自然綿密。左之右之無間無斷。若依山僧之語。世情自然生疏。道念自然濃厚。日久歲深。自然廢寢忘餐。不煉昏沈。昏沈自退。不除散亂。散亂自絕。行住坐臥。自然不知有身。自然不知有世間境界。何故。純一無雜。心念不二。放之不去。收之不來。無彼無此。無是無非。物我混然。晝夜一如。忽然會得。如夢而醒。復看從前。皆是虗幻。了知當體本來現成。萬象森羅。全機獨露。天上人間。悉無別法。蕩蕩然無拘無束。坦坦地自由自在。於這大明國裏也不枉為人。向此法門也不枉為僧。然後却來隨緣度日。豈不暢哉。古云。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開示

  都是年尊老宿。何以返近於吾。吾將何法開示於汝。擎拳云。會麼。眾曰不會。示曰。諸佛諸祖皆無言說。言說轉遠。故我直示。汝又不識。只這不會底是諸法王。是諸佛母。三世十方一切聖凡盡從這不會底生出。所以喚作摩耶夫人。如來號正徧知海。汝等返為無明。復擎拳云。會麼。眾曰不會。追曰。是誰不會。今言不會。必有一箇不會底。若識得這箇不會底。便見世尊拈花。俱胝豎指。秘摩擎權。靈雲豎拂。德山棒。臨濟喝。一一盡通。更無隔越。故云參須實參。悟須實悟。

  示眾

  大眾。切莫分別。若不分別。更無異路。南北縱橫。東西自在。只為分別。所以不如。各生異見。妄立階級。故有三賢十地等妙二覺。成分段修。而分段證。所以有諍說生死。於一性中分為五性。於一乘中分為三乘。不知聖凡假立。誤認成實。良由取捨。有此不如。於妄功用便顯差別。似此等流。入海算沙。何時休歇。盡是背父逃逝。縱得迴心。不免從邑至邑。從國至國。傭賃展轉。次第而進。庠序而昇。歷盡階級。又未盡善。儻到本國。不識本國。偶遇本父。不識本父。喚作當面蹉過。當機不識。將謂別有。不肯承認。屈作方便。始能附近。不免脫珍御之服。著弊垢之衣。與他同途。方使心安。日久月深。故令出內。以內徧外。名之曰出。以外歸內。名之曰內。內外無疑。方堪付業。吾觀此輩。不識常住妙心。妄生功用。沈淪多劫。不悟玄源。縱經塵劫。只名造作。於理轉喪。有何益哉。若肯直下承當。似臨濟受三頓痛棒。便解肋下還拳。俱胝見豎一指。當時冰消瓦解。阿難能記三藏。又滯補特伽羅。外道纔見默然。便道開我迷雲。師良久云。東方衲子。不如西方外道。復噓一聲。

  示無畏居士

  學道之法。誠無善巧。只要辨其肯心。更無別說。舉起話頭。字字著力。莫管純孰不純孰。只故參將去。參來參去。參得疑情頓發。直教應用無虧。周旋無隔。盡古盡今。盡空盡界。無斷無續。通然只是一箇參情。收之不來。放之不去。行住坐臥悉無有別。忽然爆地一聲。虗空粉碎。大地平沈。獨露一箇本來面目。偶爾迴途。頓同大千沙界。到此之地。正好諸方決擇。更書一偈以為資助。偈曰。

  晝夜身心莫放閒。務教參透這重關。忽然撲落乾坤境。露出真常佛祖顏。明月掌中隨應用。清風袖裏絕追攀。那時寶劍當堂坐。方見山僧句外玄。

  拈古

  四祖問三祖云。願和尚慈悲。乞求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四祖云。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解脫法門。四祖大悟。拈曰。

  只知請問解脫。不知刺頭入膠盆。當時不遇作家。焉得以楔出楔。忽然夢醒。方見無端。劈面云。貓。

  僧參馬祖。地上畫四畫。上一長。下三短。云不得道一長三短。離此四字外請和尚答。師畫一畫曰。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忠國師別云。何不問老僧。拈曰。

  這僧却是夢裏渡河。不知渾身泥水。馬祖就樹採花。未覺還飛他圃。山僧待忠國師道何不問老僧。當時只對他道自屎不覺臭。大眾。三人且止。即今不道長。不道短。又作麼生會。

  惟政禪師問南泉。諸方善知識。還有不說似人底法也無。泉云有。師曰。作麼生是不說似人底法。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曰。恁麼則說似人也。泉云。某只恁麼。和尚又作麼生。師曰。我又不是大善知識。爭知有說不說底法。泉云。某不會。却請和尚說。師曰。我太煞與汝說了也。拈曰。

  天下衲子。負鉢挑囊。入一叢林。出一保社。還知有不說底法麼。若知得。何必去江南海北。鼓扇是非。你看這兩箇老漢。拈頭失尾。拈尾失頭。若惹諸方笑怪。既有不說底法。且道還許賓主問答否。點檢得出。進退無門。更誇精細。轉見不堪。大眾。到此如何即是。各請歸。珍重。

  有講僧參馬祖。師曰。莫是獅子兒否。僧云。不敢。師噓兩聲。僧云。此是法。師曰。此是什麼法。僧云。獅子出窟法。師乃默然。僧云。此亦是法。師曰。是什麼法。僧云。獅子在窟法。師曰。不出不入。是什麼法。僧無對。百丈云。見麼。拈曰。

  在窟出窟。空擔獅子之名。噓噓默然。枉費兩頭奔競。若是山僧。待馬祖道莫是獅子兒否。便道這畜生。非但把住百丈。亦使馬祖有口無言。何故。殺斬不由獻帝。存留盡在曹公。

  歸宗智常禪師問新到僧什麼處來。僧云鳳翔來。師曰。還將得那箇來否。僧云將來。師曰。在什麼處。僧以手從頂擎棒呈之。師作接勢。拋向背後。僧無對。師曰。這野狐精。拈曰。

  平常無生之句。與世間語言杳無蹤跡。這僧却也善辨。爭奈只是箇知解之徒。師言不是壓良為賤。本乃據款結案。若是箇漢。道箇賀喜。何事而不了畢。

  鄧隱峯推車。馬祖路上展脚坐。峯云。請師收足。祖曰。已展不收。峯云。已進不退。推車碾足便行。祖歸法堂上。執斧曰。適來碾損老僧足者出來。峯引頸近前。祖乃置斧。拈曰。

  師勝資強。人間少有。切不可流俗見解。雖然。葢世禪和。能有幾箇作家。何故。未到盡驚山嶮峻。曾來方識路高低。

  陸亘大夫問南泉云。弟子家中一片石。有時坐。有時臥。於今鐫作佛得否。師曰。得。陸云。莫不得否。師曰。不得。雲巖云。坐則佛。不坐非佛。洞山云。不坐即佛。坐則非佛。拈曰。

  陸亘大夫向這石頭上坐臥不安。仔細檢點將來。皆是自不守分。不是南泉。爭得風光徧界。恁麼便恁麼。不恁麼便不恁麼。若不具眼。總是泥裏洗土塊。雲巖證據。洞山交互。方見打鼓弄琵琶。相逢兩會家。

  行實

  師自云。吾江西南昌府鍾陵人也。父江臺。母徐氏。幼隨父商。年將二十。至荊門。聞無說能和尚乃有道之士。拜為師。剃落。教看一歸何處。後得昱首座苦口提攜。晝夜逼拶。不許說話。不許眨眼。一日聽廊下有人說話。昱便打。曰又不瞌睡。如何也打。昱云。你不瞌睡。聽那裏。又二僧裁裙。度量不已。我不覺眼看。昱兄又打云。你眼也不曾停住。話頭豈能著實。我因此驚覺。平日只說有念便罷。那曉得如此用心。自此其目如覩。其耳如聽。字字明白。句句歷然。後因看古語。沈吟是阿誰。舉處是何人。只管疑是誰。晝夜如一。忽不見山河大地及與自身。後患痢疾甚重。有山東靜東暉示我大慧杲患背疽因緣。我即豁然。又見寶峯。(云云)乃得印證。

  袾宏曰。不枉為人不枉為僧數語。直是警策百倍。讀之。踴躍歡喜。增長志氣。

  傑峯英禪師

  送黃龍明知客

  拈起玻璃。一輪明月。撲碎玻璃。紅爐片雪。因思呂洞賓。黃龍納敗闕。半升鐺裏煑山川。不識斧頭元是鐵。莫若龐公見馬師。心空及第真英傑。一口西江吸盡時。化現三千廣長舌。

  送歸德演禪師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青州布衫。當陽顯露。因甚持往南方。覓取長篇偈句。山僧無法可傳。畢竟有何分付。一碗淡醋齋湯。一鉢香油荳腐。喫得一飽齁齁。世事總皆不顧。演禪人。悟不悟。於斯直下便承當。何待更回歸德府。

  送天台洪禪人

  天台石橋五百牛。趙州石橋度驢馬。越聖超凡古至今。赫赫聲名洞天下。一脚當頭踏斷來。寬洪志氣真瀟灑。勘破諸方老古錐。瀾翻辯舌如泉瀉。切莫騎牛更覓牛。笑殺賓頭盧尊者。

  送伏龍溢南海維那

  九月秋高暮山紫。道人何事來於此。黃花白露染單衣。擇友尋師問生死。生死由來即自心。一心起滅任漂沈。塵勞袞袞如山積。業識茫茫似海深。拈起金鎚俱擊碎。雙溪落落無人會。驚動千年老古錐。三十烏藤雨霶霈。

  示道信侍者

  大信大疑。大疑大悟。提起話頭。一切不顧。行參坐究。口念心思。密密推窮。時時覷捕。忽然拶破疑團。覿面更無回互。布毛吹起塞虗空。剎剎塵塵皆顯露。果能直下便承當。何異靈山親囑付。

  頌古

  世尊初降王宮

  瞿曇生下便驚羣。爭似雲門一棒親。盡道五更侵早起。誰知更有夜行人。

  勘辯

  大都安講主來參。師問講主講甚麼經。答云。金剛經。曾於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處得箇省處。師曰。既是無來無去。因甚得到這裏。答云。便是無來無去底。師云。即今在甚麼處。答一喝。師云。下喝行拳都且止。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答云。盡大地那裏不是自己。師云。忽遇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時如何。答云。我到這裏却不會。師云。六祖不會破柴踏碓。達摩不識九年面壁。你不會。見箇甚麼。答云。我只是不會。師云。瞎漢。請坐喫茶。

  跋虗谷和尚法語

  徑山虗谷和尚示慶禪人法語。舉趙州訪一庵主。入門便問有麼有麼。庵主豎起拳。州云。水淺。不是泊船處。又訪一庵主。問有麼有麼。庵主亦豎起拳。州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禮拜。庵主既然一般豎拳。因甚麼肯一不肯一。若從這裏分辯得出。許你具衲僧正眼。師云。山僧有六十棒。前庵主豎起拳。有殺人刀。無活人劒。好與二十棒。後庵主豎起拳。有活人劒。無殺人刀。也好與二十棒。趙州因甚不肯前庵主肯後庵主。也好與二十棒。虗谷和尚教他自領出去。

  楚山琦禪師

  解期

  選佛場開定祖機。辨明邪正在鉗鎚。禹門浪暖風雷動。正是魚龍變化時。即今眾中莫有衝波激浪者麼。問答不錄。師以拂子打一圓相云。機前一著。覿面全提。復擊禪牀一下云。句外一言。和聲揭露。箇裏不許停思顧慮。豈容開口分疏。只饒眨得眼來。劒去久矣。縱是佛祖到此。也只得攢眉有分。何也。蓋非言路所通。亦非心識所測。若是箇英俊衲僧。向未舉以前自當點首一笑。是故祖師門下法應如是。嗟觀近世以來。人心不古。禪學之者。不務真參實悟。惟是接響承虗。以覺識依通為悟明。穿鑿機緣為參究。破壞律儀為解脫。夤緣據位為出世。以致祖風彫弊。魔說熾然。塞佛法之坦途。瞽人天之正眼。使吾祖教外別傳之道於斯而委地矣。故我大覺釋尊。於二千年外。已識盡眾生心病。預設多種奇方。於無漸次法中曲垂修證規則。不過只要誘引當人一箇入路。故經云。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惟益多聞。增長我見。又云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佛令結制安居。剋期取證。過三期日。隨往無礙。故知結解之有時也。且如即今諸大德。於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已悟之者置之勿論。如其未悟之者。則此一冬不免又是虗喪了也。若是箇本色道流。以十方法界為箇圓覺期堂。也莫論長期短期。百日千日。結制解制。但以舉起話頭為始。若一年不悟參一年。十年不悟參十年。二十年不悟參二十年。盡平生不悟。決定不移此志。直須要見箇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也。故先哲所謂一念萬年豈虗語哉。遂舉起拂子召眾云。還知這九十日內參究的消息落處麼。不見世尊道。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箇裏明辨得老瞿曇得失誵訛處。要證圓覺不為難矣。設或未能見徹。切忌依語生解。幻叟今日不辭饒舌。試為諸人頌出。猛火鑄成金彈子。當機捏碎又渾圇。等閒失得俱拈過。風送潮音出海門。

  示秀峯居士

  夫念佛者。當知佛即是心。未審心是何物。須要看這一念佛心。從何處念起。復又要看破這看的人畢竟是誰。這裏有箇入處。便知圓悟禪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箇甚麼。故祖師云。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證得虗空時。無是無非法。所言心者。非妄想緣慮之心。乃虗明圓湛廣大無相之心也。三世諸佛之所證。證此心也。六道眾生之所昧。昧此心也。諸佛由悟而證。號曰菩提。眾生因迷而昧。故曰煩惱。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得之不有。失之不無。迷則業緣。悟名佛性。蓋知迷悟在己。得失非他。當知此心曠劫至今。本無生滅。原非染淨。孤光皎皎。脫體無依。妙用真常。廓周沙界。無形狀可見。無聲響可聞。雖然無相。無相不宗。雖曰無聲。無聲不應。是一切色相之根。乃一切聲響之谷。色空不二。動靜一如。法法虗融。塵塵解脫。是知心有則法有。心空則法空。心邪則一切邪。心正則一切正。若了此心。法亦不有。心法既無。則一切是非名相皆空。是非名相既空。則山河大地。色空明暗。直下與當人自性心佛覿體混融。了無隔礙。居士於此果能信入。則與從上佛祖所證所得更無差別。復何凡聖迷悟得失之可論哉。設或未然。亦不用別求玄妙。厭喧取寂。但將平日所蘊一切智見掃蕩乾淨。單單提起一句阿彌陀佛。置之懷抱。默然體究。常時鞭起疑情。這箇念佛的畢竟是誰。返復參究。不可作有無卜度。又不得將心待悟。但有微塵許妄念存心。皆為障礙。直須打併教胷中空蕩蕩無一物。而於行住坐臥之中。乃至靜閙閒忙之處。都不用分別計較。但要念念相續。心心無間。久久工夫純一。自然寂靜輕安。便有禪定現前。儻正念不得純一。昏散起時。亦不用將心排遣。但將話頭輕輕放下。迴光返照。看這妄想昏沈從甚麼處起。只此一照。則妄想昏沈當下自然頓息。日久堅持此念。果無退失。驀忽工夫入妙。不覺不知一拶疑團粉碎。歷劫塵勞當下冰消瓦解。只箇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於這不可得處豁開頂門正眼。洞徹性空源底。自當點首一笑。始知涅槃生死穢土淨邦俱為賸語。到此始信山僧未嘗有所說也。更須向真正鉗鎚下摟空悟迹。掀翻窠臼。然後證入廣大甚深無礙自在不思議解脫三昧境中。同佛受用。以斯治國澤民。則可以垂拱無為而坐致太平者矣。以此超脫死生。則應用施為而無可無不可也。居士其尚勉之。

  示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機。難容湊泊。初參之士。必假筌蹄。所謂梵語阿彌陀佛。此云無量壽。佛者覺也覺即當人之自心。心即本來之佛性。是故念佛者。乃念自心之佛。不假外面馳求。馬大師所云即心即佛是也。或謂即心是佛。何勞更念佛乎。只為當人不了自心是佛。是以執相循名。妄生倒惑。橫見生死。枉入迷流。故勞先聖曲垂方便。教令注想觀心。要信自心是佛。則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念念不忘。心心無間。忽爾念到心思路絕處。當下根塵穎脫。當體空寂。始知無念無心。無心無念。心念既無。佛亦不可得矣。故云從有念而至無念。因無念而證無心。無心之心始是真心。無念之念方名正念。無佛之佛可謂無量壽佛者矣。到此覓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何聖凡迷悟之有哉。只這不可得處。即識心達本之要門。乃超生脫死之捷徑。居士果能於此洞徹自心源底。始信火宅凡居即為西方安養。舉足動足無非古佛道場。溪光山色頭頭章紫磨金容。谷韻風聲歷歷展紅蓮舌相。塵塵契妙。法法該宗。不即不離。心心解脫。於斯領旨。管取一笑而無疑矣。居士其尚勉乎哉。

  機緣法語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參扣曰。昨蒙和尚開示濟川首座蒙山三關話。弟子雖獲與聞。心猶未了。幸望和尚別垂方便。師云。照前問將來。空云。蟭螟蟲吸乾滄海。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師曰。長安路上金毛臥。曰。水母飛上色究竟天。入摩醯眼裏作舞。因甚不見。師云。五鳳樓前鐵馬嘶。曰蓮湖橋為一切人直指。明眼人因甚落井。師云。明月照見夜行人。曰請師一頌以為究竟。師云。好與痛棒。曰棒則弟子甘領領。則望和尚垂慈。師乃呵呵一笑而為頌曰。當機把斷聖凡津。擬議知伊屈未伸。欲識蒙山端的旨。垂鉤意在釣金鱗。師云。會麼。空遂作禮而退。

  僧寶金山者。入室參禮次。師乃問云。面南觀北斗。低首看青天。此語明甚麼邊事。曰和尚合却口好。師云。未在。曰瞞別人即得。師云。差別用處。非智眼不能無惑。子欲洞明佛祖真宗。須具透關正眼。未審如何是透關正眼。山振聲一喝。師云。具得正眼。當明向上一機。如何是向上一機。曰青天日當午。師云。猶未夢見在。曰木人拈玉線。石女度金鍼。師云。從上佛祖不傳之妙。子作麼生領會。山近前禮一拜。師云。轉身一句速道將來。曰雨添山色秀。風來竹影移。師擬拈拄杖。山乃一喝。拂袖而去。師云。放子二十棒。山復回身近前合掌曰。謝和尚垂慈。深錐痛劄。師云。子雖有滔天之浪。且無湛水之波。山又叉手默然。師云。如是如是。山遂作禮。

  僧問有佛處不得住時如何。師舉起手中拂子。僧云。無佛處急走過又作麼生。師放下手中拂子。云。會麼。僧云不會。師云。兩頭不著。千聖難窺。這箇且置。只如古人道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意旨如何。僧云不即不離。師云。不即。不即箇甚麼。不離。不離箇甚麼。僧擬對。師打一拂子云。這虗頭漢。僧無語。

  師宴坐室中。有勝上座者從外入來。師云。是誰。勝云。某甲。師云。作麼。勝云。佛殿裏拜佛來。師云。佛向你道甚麼。勝云。不曾道。師云。你頭不曾點地那。勝云。下下點地。師云。又謂不曾道。勝云。某甲會也。師云。你會箇甚麼。勝云。吐露太分明。師便喝。勝擬對。師云。拄杖不在手。放汝二十棒。出去。

  天溪凝上座來參。師云。不用之乎也者。父母未生前親切道一句看。凝云。千聖覰不著。師云。覰不著的是甚麼。凝云。父母未生前。師云。為甚麼覰不著。凝云。為無蹤跡。師云。既謂無蹤跡。說甚麼覰不著。你在無蹤跡處窠臼。這箇且置。只如燒了撒了。你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凝云。青山重疊疊。澗水響潺潺。師云。我不問你青山疊疊。澗水潺潺。畢竟燒了撒了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凝云。日用分明常顯露。師云。這虗頭漢。脚跟尚未點地在。說甚麼顯露不顯露。凝乃觸禮一拜。師云亦未在。凝又擬開口。師咄云。你再亂道。闢破你口門。凝禮謝而退。

  有僧扣師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畢竟是箇甚麼。師與僧一掌云。你道是箇甚麼。僧擬開口。師以手掩其口。僧於言下悟旨。

  師因消遣。至韶古音關房。以拄杖扣門三下曰。關主在麼。韶曰。他不曾有出入。誰云在不在。即開門見師。乃觸禮一拜。師曰。此猶是奴兒婢子之事。請關中主相見。韶乃叉手默然。師曰。此則沈寂默去也。韶曰。師適來問甚麼。師曰。問汝關中主。韶曰。喚作寂默得麼。韶遂呈偈曰。只此寂默非寂默。非寂默中非亦絕。渠儂目面已呈師。動靜何曾有區別。師曰。恁麼則子不在關內耶。韶曰。弟子見師亦不在關外。師以手拍關門一下曰。怎奈這箇何。韶擬對。師叱曰。汝但於心不生分別。只箇門戶亦無所有。門戶既非。則誰在關內誰在關外耶。雖然理則如是。亦不可越他世諦規矩。尤不可違其自己志願。正好向這無分別無內外處。豎立脊梁。全機坐斷。徹底掀翻。囫圇嚼破。一一從自己胷襟流出可也。曰言曰行。可以模範後學。抑不負其己靈也。子其勉而進之。三載出關之日。拄杖子再為汝勘過。韶遂作禮。

  行實

  師諱紹琦。楚山其字也。姓雷。唐安人。九歲出家。初從玄極和尚。最後謁東普無際和尚得法。正統六年。再見東普。普問子數年來住在何處。曰我所住廓然無定在。普曰。汝有何所得。曰本自無失。何得之有。普曰。莫不是學得來者。曰一法不有。學自何來。普曰。汝落。空耶。曰我尚非我。誰落誰空。普曰。畢竟事若何。曰水。淺石出。雨霽雲收。普曰。莫亂道。只如佛祖來也不許。縱爾橫吞藏教。現百千神通。到這裏更是不許。曰和尚雖是把斷要津。其奈勞神不易。普曰。克家須是破家兒。恁麼幹蠱也省力。既退。至晚。復召入詰之曰。汝將平昔次第發明處告我。楚山悉具以對。普曰。還我無字意來。曰這僧問處偏多事。趙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普曰。如何是汝不疑處。曰青山綠水。燕語鶯啼。歷歷分明。更疑何事。普曰。未在。更道。曰頭頂虗空。脚踏實地。普召弟子鳴鐘集眾。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所云以提起話頭之日為始事。一年不悟參一年。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盡平生不移此志。直至大悟方名罷參。至哉言也。

  性原明禪師

  小參

  靈隱入院至晚小參。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是故達摩大師十萬里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謂之教外別傳。於是二祖求箇安心法門。師云將心來與汝安。祖云覓心了不可得。師云與汝安心竟。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然師資契會。千載難逢。山僧今夜小參。禪客問話。現前一眾。坐立儼然。豈不是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既爾。畢竟佛性義在什麼處。莫是在覓心了不可得處麼。莫是在與汝安心竟處麼。若道在覓心了不可得處。是埋沒二祖。若道與汝安心竟處。是辜負大師。到這裏不可容易。直須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未明明取。未見見取。若也明見不了。緇素不分。一生只成得箇顢頇佛性。儱侗真如。這般漢。臘月三十日到來。手忙脚亂。如箇落湯螃蟹相似。無人替汝。光陰迅速。各自勉旃。復說偈曰。年登六十一春秋。只合投間待死休。不料業風吹到此。又同衲子結冤讎。

  浴佛上堂。舉藥山儼禪師因遵布衲作殿主。浴佛次。山問汝祇浴得這箇。還浴得那箇麼。遵云把將那箇來。山休去。師云。者一箇。那一箇。一一從頭都浴過。藥山布衲謾商量。仔細看來成話墮。成話墮。轉誵訛。拍禪牀云。武林春已老。臺榭綠陰多。

  佛誕上堂。舉世尊纔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獨尊。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兒嬉。雲門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死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要作老胡種族。直須恁麼始得。法昌云。好一棒。太遲生。未離兜率。脚根下便與一錐。豈到今日。雖然如是。大似賊過後張弓。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黃面老子故是末上賣俏。似乎旁若無人。雲門法昌雖則見義勇為。爭奈劒去久矣。爾方刻舟。以主杖畫一畫召眾云。還會麼。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杆。

  碧峯和尚闍維。奠茶。五臺山拾得來。誠非凡種。關西子沒頭腦。却是靈根。惟茲一味清茶。蕩滌眾生熱惱。只如則川拋下茶籃。仰山撼動茶樹。畢竟明甚麼邊事。度盞云。踏翻生死海。靠倒涅槃城。

  龍山次韻

  龍山吾兄瘦無肉。度量汪汪幾千斛。看他小小現神通。彈指徧遊諸佛國。枯禪久甘藜藿腸。節身不在餐楓香。頂[寧*頁]一著超言義。二三四七空搏量。從古風顛稱普化。格外玄機未為蹉。等閒打出觔斗來。傳得師真能幾箇。而今痛自韜其光。臥雲深處開巖房。是非榮辱我何有。二時粥飯還如常。

  乳虎已有食牛氣。況是親從道場至。入門未辨主與賓。輙問西來祖師意。水之冰也藍之青。當陽哮吼人皆驚。豁開自己神通藏。剖破微塵出大經。永嘉作歌唯證道。凡聖兩途俱淨掃。曹溪一宿歸去來。珊瑚枝上日暠暠。

  淨慈次韻

  十里平湖一鏡開。六橋險峻滑如苔。直饒不滯程途者。到此依然喫跌迴。

  行實

  師諱慧明。字性原。別號幻隱。生於元。父項。母陳氏。七歲發疽。忽失所在。求得之。則曰四童子舁我至此。識者知師為天神所祐矣。未幾出家。後謁竺元道公於仙居紫籜山。又謁徑山元叟端公。端問東嶺來。西嶺來。師指草鞋曰。此是三文錢買得。端曰。未在。更道。師曰。某甲只如此。和尚作麼生。端云。念汝遠來。放汝三十棒。師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蘊。曰纔涉思惟。皆為賸法。洪武十九年示寂。壽六十九。夏五十八。

  雪庭 禪師

  請益

  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幸遇此僧。當機不薦。蹉過雲門。直至於今攔街塞巷無存放處。此僧若也下得一語。道某甲這裏安放不得。且請和尚掇過一邊。非唯自己千古之下作箇自在快活閒人。抑且拶得雲門忙手忙脚。撒了收不得。收了撒不得。豈不丈夫。然雖幻寄與麼。也是勞神不少。且道還有安放處也無。自代云。看取雲門道底。古潭清典座等。各為曠大劫來一段真光。埋沒於業識茫茫。念起念滅。黑闇深坑。欲求提挈。且此事如人淩萬仞懸崖。須要親能撒手始得。又不見道。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噴鼻香。其或不然。又勞幻寄將冰清玉潤白藕池中。拖泥帶水。栽箇業種子去也。履今向去。但只時中一貧如洗。赤灑灑看箇父母未生以前邢箇是我本來面目。吽。及盡今時一念。從始至終。務要歷然討箇分曉。不可向輕安省力處純熟現前以當消遣時光。決定向這父母未生已前邢箇是我本來面目話頭上。不管得力不得力。昏散不昏散。密密提撕去。看他疑情頓發。如烈燄光中忽擲莖茅片雪。欲覓來去之蹤了不可得。正當恁麼時。設起一念覺照之心亦復如是。那時摸著娘生鼻孔。始信雲門道不起一念須彌山。磕破虗空腦葢。築折混沌眉毛。爭怪得幻寄道某甲這裏無安放處。珍重勉之。

  拈古

  溈山靈祐禪師侍立百丈次。丈問誰。師云某甲。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師撥之曰無火。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曰。汝道無。這箇聻。師由是發悟禮謝。陳其所解。

  師拈云。家貧家富。父子方知。花落花開。春風不顧。應時應節則是。未免傍觀者哂。呵呵。老不歇心。少不努力。

  行實

  師自謂吾生幻寄浙省仁和。桂姓。父諱徵。母徐氏。兄弟三人。吾最後。以景泰丙子年生。毀齒喪父。患痘風。雙目短視羞明。抱疾弗瘳。夢中感金神教使出家。母兄不允。姑隨善友逐邪師苟延歲月。至年十五。雖克勤晝夜體究孜孜。唯益邪解。成化癸巳間。聞四川休休翁寓郡城仙林寺。以禮參請。一見契合。始得出家。受持無字公案。十七剃染。隨侍黃梅。心切太過滯沈寂之境。座元勉以看教。因閱楞嚴。於一毛端現寶王剎有疑。成化乙巳。寓常州江陰乾明寺。忽覩萬佛國金碧崢嶸於眉宇間。會得毛端現剎之句。始知幻寄兩間。如夢如旅。又明年。因詠黃鸝。忽逢作者云。此句法未得意在言外之趣。由此茅塞泮然。信口道云。多情自信惜春光。飛入園林錦繡鄉。記得小窗驚我夢。滿庭紅杏帶斜陽。遂和永明山居律詩。弘治戊申除夕。忽聞鐘聲。數年行履處於此活脫。信口道。圓響心非聞。大千同一照。抹過上頭關。更不存玄妙。乙卯。休休翁應湖南淨寺請。予復依附。日逐詢究。乃蒙印可。夫幻即寄之蹤。寄乃幻之跡。幻起寄亡。全寄是幻。幻逐寄生。全幻是寄。翳目生華。山河大地。華翳不生。空真實際。幻之寄之。誠哉兒戲。

  古音琴禪師

  開示

  縱遇開示。一時難悟。要假話頭。逼開心慧。工夫日久。日磨千煉。如雞抱卵。煖氣久蒸。忽然一日時節到來。或遇因緣觸發。心目方得開悟。古云。是花各有開時節。春蘭秋菊不同途。凡作工夫。當離喧鬧。截斷眾緣。屏息雜念。單提本參話頭。至於行住坐臥。苦樂逆順。一切時中。不得忘失。念茲在茲。專心正意。切切思思。念念自究。返觀自己這箇能追能問底是箇什麼人。若能如是下疑。疑來疑去。疑到水窮山盡處。樹倒藤枯處擬議不到處。心忘境絕處。忽然疑團迸散。心花朗發。大悟現前。頓見自己本來佛性。一段風光非從外得。若得真有此見處。更要求覓高見宗匠決擇邪正。不可以此便休。如此纔名入門。纔名得地。

  坐中所見善惡。皆由坐時不起觀察。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靜坐。心不精采。意順境流。半夢半醒。或貪著靜境為樂。致見種種境界。夫正因做工夫者。當睡便睡。一覺一醒。便起抖擻精神。挪挱眼目。齩住牙根。捏緊拳頭。直看話頭落在何處。切莫隨昏隨沈。絲毫外境不可采著。

  念佛警策

  一句阿彌陀佛。宗門頭則公案。譬如騎馬拄杖。把穩生涯一段。不拘四眾人等。持之悉有應驗。行住坐臥之中。一句彌陀莫斷。須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便入念佛三昧。親證極樂內院。蓮胎標的姓名。極功之者自見。親見彌陀授記。便同菩薩作伴。自此出離娑婆。一路了無憂患。直至無上菩提。永劫隨心散誕。依得此道歸來。決定成佛不欠。

  開示

  夫真參實悟者。非在念得一句佛熟而致。非在持一萬法無字公案日久自然而致。非在長坐不臥苦礙睡魔而致。何故。在人正念正氣而感致也。大抵要具觀察慧力。念念自疑自攻。直至攻化日久。塵勞屏息。淨體現前。忽然隨機激發。大悟本來。通身是佛。更不許你分心分性。自然得箇安樂田地。如若一法不明。亦用辯明。一理不通。亦用參通。無惡不去。無善不修。無功不完。無理不辯。方成聖道。假使悟明本體之後。便休歇去。不能通達化門文物者。古人謂之墮在百尺竿頭。落於二乘小果。終不能至一切智海。故大覺云。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豈虗言哉。

  又

  未審作工夫從甚處起。甚處得半。甚處了畢。有此喻者。我方信之。晃兄曰。正如此問。方可與汝說之。大抵人之佛性各各皆有。只因無佛智慧破除煩惱。所以不得機緣相合。見在情塵所縛。譬如世間造酒。雖有米水。大用麵力多。若無麯力攻化。終不成酒。人之佛性喻米。福緣喻水。然雖有性有福有緣。若無大智大慧內攻內化。終不成佛。只名凡夫。大凡作工夫之人。務將平生是與不是悉皆丟在一邊。只持一句本參話頭自疑自問。自問自疑。自逼自追。自攻自究。不許求人說破。不許依義解明。務要句下精通。命根頓斷。如此晝三夜三逼將去。年久月深。忽日心不思量。口中自然流出一句二句或四句八句應機合格語。此名聰明境界。大凡悟道之人。皆從聰明境過。不可便認。依前逼將去。忽日信口道出百千偈頌。却如通身是口。切莫放下。正好用工著力。如造酒相似。大沸後直倒澄方止。人作工夫。直至聰明境過。大悟現前。頻將古人一千七百則公案無一不勘明。無一不了當。直至無禪可參。無佛可修。無法可疑。乃至頭頭上達。物物上通。信口道來。皆合古格。那時不了自了。不休自休。不待放下而自休歇。如人到家。不愁路也。方名工夫到家之人也。

  行實

  師閩興賢人。父蔡姓。母黃氏。二十七出家。餘不載。

  袾宏曰。勸念佛偈甚好。冗句裁出。

  笑巖寶禪師

  上堂

  舉世尊陞座。文殊白槌話。師乃曰。不憶黃面老子當時也知有這箇時節。爭柰未遇知音。往往義學云。世尊陞座。文殊白槌。乃是作家相見。師資倡和。蓋不知文殊多口相席。打令贓誣一上。大煞放過。山僧今日也不斆伊做處。亦不獨為。貴欲求箇知音出來。與伊把臂共行。寧不為之好事。遂拈拄杖云。有麼有麼。時有僧出作禮。劈脊便打云。多口作麼。僧云。某甲一言也未發。何為多口。師復打云。再犯不容。

  翌日上堂云。昨舉世尊陞座公案未圓。未能解得諸人惑。未能令諸人與世尊把臂共行。何謂。若是知音作者。纔恁麼。便解不恁麼。然後沒交涉。直教兩頭撒開。中間放下。自然活卓卓底隨處作主。如水投水。似空合空。佛祖不能知。鬼神莫能測。設到此地。要與世尊握腕。猶間一線道在。如欲豁通這一線道。須是更聽山僧重宣一偈云。佛身等空座稱身。何曾陞也何曾下。文殊覩影生狂華。引得兒孫成話杷下座。

  拈古

  舉佛果勤佛鑒懃佛眼遠同侍五祖至夜深。祖云各下一轉語看。佛鑒云。彩鳳舞丹霄。佛眼云。鐵蛇橫古路。佛果云。看脚下。祖云。滅吾宗者。克勤是也。徵三人之語。還有優劣也無。若道無優劣。五祖何以恁麼道。若道有優劣。什麼處是優劣處。

  開示

  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悟者心能轉物。物物皆歸自心。即是諸佛。迷者背心向物。妄隨物轉。即是眾生。是故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且我釋迦文佛未成正覺時。於雪山六年苦行。靜慮功極。至午夜舉頭見明星出。豁然大悟。彼當時悟箇甚麼。悟者惺也。只是惺得自己本有之心。不從人得。本來現成。本來常住。隨即普觀大地一切眾生。箇箇具有如來常住真心成佛種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遂運慈悲普度一切。便有四十九年所說言教。非真實也。皆不得已。見諸眾生疑多信少。不能直下大信自心。生起萬差。不免應病與藥。引眾權而歸一實。又恐一切眾生隨語生解。認著言說墮於教網。後復陞座不發一言。唯拈起青蓮花一枝。默顧四眾。欲人人當下直明本心覿面親會。不意大眾依然蹉過。獨有迦葉動容微笑會合本機。便付法立為第一祖。展轉相傳。至於第二十八祖達磨尊者。觀見此土眾生有大乘根器。遂航海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不用能巧。唯一直心當下自契。大眾。即此便是從上以來。佛佛祖祖。共一切眾生直悟一心見性成佛底樣子也。

  行實

  師云。予金臺世族也。父吳門。母丁氏。弱冠出家。禮大寂能和尚為師。後徧參知識。修進開悟行道因緣。備載全集。恐繁不錄。

  袾宏曰。予遊京師。參徧融笑巖二師。次年二師俱示寂。融師一味實心實行。無著述傳世。巖師隱柳巷。罕接見人。有笑巖集四卷。今撮其少分云。

  附錄

  宋景濂學士集中諸師碑銘。袾宏採其少分。以紀聖朝盛事。不致淹沒故。

  古鼎銘禪師

  師諱銘。臨濟十五世孫。四坐道場。將示寂。謂其徒曰。觀世音持蓮華至矣。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齒牙數珠不壞。五色舍利無數。國史危先生為之碑。有四會語錄行世。

  雪窗光禪師

  師名悟光。字公實。姓楊氏。號雪窗。成都之新都人。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說法於白馬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會說法。虞文清公贊。謂佛果一枝。鳳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記。

  南堂欲禪師

  師諱清欲。字了菴。南堂其號也。姓朱氏。台之臨海人。住開福本覺靈巖三剎。有三會語錄也。

  徑山悅空禪師

  悅空顏公。以東嶼正嫡。住崑山東禪。轉吳門萬壽。升虎林南屏。遂陟雙徑。有四會語錄。先師王文獻公現宰官身敷宣般若。與禪師為方外交。松月印公稱師之道高於圓照佛照云。

  袾宏曰。四會語錄今無存。松月亦未知何許。而曰道高於圓照佛照。夫二公豈易及哉。而曰過之。更俟賢者考正。

  佛光照禪師

  師幼齡。中夜坐禪。母推使仆輙。達旦不寐。後出家。參雲居泉公。晝夜繫念。一夕松月下。聞流泉聲有省。往白泉公。泉公俾詣古林。古林問。子明知四大五蘊是生死根本。為何入此革囊。師擬議。林以錫杖擊之。豁然悟入。住清涼十五年。退隱東堂。影不出山。壽八十五。僧臘七十。逝七日。顏貌明潤。頂猶暖。舍利如珠璣云。

  璧峯金禪師

  師諱寶金。姓石氏。號碧峯。生杭之永壽縣。六歲出家。徧參講肆。參如海真公。寢食為廢。隨公摘蔬。忽凝坐不動。後入定。累日不起。嘗坐樹下。溪水橫至。人意師溺死。越七日。蒸坐如平時。一日聽伐木聲。汗如雨下。求證於公。公印可之。洪武二年。召至京。極蒙恩賜。師示疾。上親灑宸翰。賜詩十二韻。六月四日。沐浴更衣。正襟危坐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火化。五色舍利汾然。齒舌數珠不壞。

  東溟日禪師

  師諱慧日。號東溟。天台赤城人。洪武初年。召入京。奏對稱旨。後辭歸杭之天竺。修西方淨業。洪武十二年七月朔日。謂弟子言。吾夢青蓮華池中清芬襲人。吾殆將去乎。四日坐逝。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師對王公大臣。未常出一軟媚語。至於誘進後學。溫然如春陽云。

  孤峯德禪師

  師諱明德。號孤峯。十五為僧。謁竺西坦公。公問何來。曰金鵝來。又問金鵝山高多少。師曰無見其頂。竺西斥之。一日舉世尊拈花因緣。師聞之。忽有省。又謁淨慈晦機熈公。公問什麼人恁麼來。師云胡張三黑李四。又謁雙林明極俊公。竺田霖公。羣疑冰釋。洪武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坐逝。世壽七十九。僧臘六十二。火之。頂骨不壞。舍利累累出灰燼中。有四會語錄行世。

  又附

  高麗普濟禪師答李相國書

  既曾於無字話提撕。不必改參也。曾參無字。必於無字有小因地。切莫移動。切莫改參。但於二六時中。四威儀內。舉起話頭。莫待幾時悟不悟。亦莫管有滋味無滋味。亦莫管得力不得力。拶到心思不及意慮不行。即是諸佛諸祖放身命處。

  袾宏曰。此語錄。萬歷丁酉福建許元真都閫東征得之朝鮮者。中國未有也。元真攜原本還閩。僅錄其一篇云。

  皇明名僧輯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