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續藏經 閑居編

 宋 智圓著

閑居編序

    宣德郎守大理寺丞監杭州清酒務吳遵路撰

  五彩相宣故火龍黼黻照其象八音迭唱故英莖濩武導其和足言以文亦猶是矣何則志有所之而辭生焉辭不可陋而文形焉然而風流下衰靡弊忘返於是文過其實理不勝辭或貽鞶帨之譏或興鄭衛之諭比物連類猶或失之索隱釣深將何所取質而不野文而不華敷演真宗闢聖人之戶牖導揚名教示來者之楷摸則於圓公上人之文而見之矣上人世姓徐氏名智圓字無外自號中庸子錢唐人也年八歲受具於本郡龍興寺二十一歲傳天台三觀於源清法師上人神宇清明道韻凝粹德貫幽顯學該內外開卷游目必沿波而討源屬筆綴辭率勸善而懲惡蔑聞可擇之行不觀非聖之書克己為仁無亡於終食服膺講道靡舍於寸陰仰止高山溫其如玉至性樂善蓋稟於天姿妙歲能文匪由於師授尤好靜默專務隱居屏去塵游杜絕人事處方丈之室晏如覆杆玩一卷之書嗒然隱几陶陶乎不知物我之為異也道風所偃學者如歸巾卷盈門緇黃帀序暫聆更僕之論頓釋疑聞克終函文之儀皆成法器鐘鳴善應谷答忘疲斯又利物之勝緣誨之人能事也若義其躭味寶乘揣摩秘典演一音之遺旨恢四蹄之真詮揭慧日以揚光發揮大事引慈雲而布潤覆露羣方垂裕筌蹄動盈籤軸旁涉莊老兼通儒墨至於論譔多所憲章唫詠情靈悠揚風雅小文短札初不經心遺言放辭咸有奇致師早嬰痾瘵常居疲薾伏枕方榻罕事筆精授簡門人多出口占辭條錯綜文律鏗鏘率爾混成不煩刊定夫折理者意遠則理優宣理者理高則文勝蓋先本而後末摭實遺華然後大羹不致而遺味存大圭不琢而天質露豈與夫咬哇之末響彫刻之繁文較其能否哉始自景德丙午迄於天禧辛酉集其所著得六十卷題曰閑居編巵言日新方運不休之思賞音竊抃必期善聽之聰過此以還請俟來者其經論疏鈔科註等洎諸外學自成編錄者凡一百七十卷皆從別行不列此集。

  乾興壬戌正月序

自序

  錢唐釋智圓字無外自號中庸子於講佛經外好讀周孔楊孟書往往學為古文以宗其道又愛吟五七言詩以樂其性情隨有所得皆以艸稾投壞囊中未甞寫一淨本兒童輩旋充脂燭之費故其逸者多矣今年夏養病於孤山下因令後學寫出所存者其後有所得亦欲隨而編之非求譽於當時抑亦從吾所好爾。

  大宋大中祥符九年丙辰歲夏五月十日序

  閒居編目次

  序(宣德郎守大理寺丞監杭州清酒務吳遵路撰)  自序第一

  首楞嚴經疏序  四十二章經序  普入不思議法門經序  文殊說般若經疏序  般若心經疏序  無量義經疏序

第二

  佛遺教經疏  瑞應經疏序  觀普賢行法經疏序  阿彌陀疏序

第三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記序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第四

  觀經疏刊正記序  般若心經疏詒謀鈔序  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序  金光明經文句索隱記序

第五

  請觀音經疏演義鈔序  盂蘭盆經疏摭華鈔序  文殊說般若經疏折重鈔序  首楞嚴經疏谷響鈔序

第六

  涅槃百非鈔序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序  阿彌陀經西資鈔序  金剛錍顯性錄序

第七

  觀音行門統攝眾行論  思益十誡(并序)

第八

  注刪定戒本序  注觀心論後序  智者大師十德禮贊序  淨土贊(并序)  南山大師贊後序  新印還源觀後序

第九

  書文殊般若經疏後序  律鈔義苑後序  詳勘金剛經印版後序

第十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正義序  翻經通紀序  佛氏彙征別集序  闡義鈔序

第十一

  黃帝陰符經題辭  病課集序

第十二

  書智者大師碑後序  書荊谿大師碑後序  講堂擊蒙集序  講堂條約序  目錄序  帝年紀序  廣皮日休法言後序

第十三

  瑪瑙院界相牓序  華亭興聖院界相牓序  真覺院界相牓序  瑪碯院重結大界記  法濟院結界記

第十四

  漉囊贊(并序)  漉囊志  出生圖紀(并序)

第十五

  錢唐律德梧公門人覆講記  大宋高僧慈光闍棃塔記  故梵天寺昭闍棃行業記  僕夫泉記

第十六

  三笑圖贊(并序)  夜講亭述  孤山述  記夢  對友人問

第十七

  祭祖師文  祭孤山神文  又祭孤山神文  撤土偶文  中庸子自祭文

第十八

  善惡有餘論  周公撻伯禽論  生死無好惡論  福善禍淫論

第十九

  中庸子傳上中下三篇

第二十

  勉學上下(并序)

第二十一

  與駱偃節判書  與嘉禾玄法師書  錢唐慈光院備法師行狀

第二十二

  謝吳寺丞撰閒居編序書

第二十三

  謝府主王給事見訪書  湖州德清覺華寺淨土懺院記

第二十四

  答李秀才書  與門人書

第二十五

  辨錢唐名  評錢唐郡碑文  疑程候碑  辨荀卿子  好山水辨  議秦王役鬼

第二十六

  錄兼明書誤  讓李習之  讀中說  雪劉禹錫

第二十七

  感義犬  評謝屐  敘繼齊師字  擇日說  敘傳神

第二十八

  駮嗣禹說  師韓議  道德仁藝解

第二十九

  送庶幾序  錢唐聞聰師詩集序  照湖聯句詩序  送智仁歸越序

第三十

  誡惡勸善  錢唐律德梧公講堂題名序

第三十一

  錢唐孤山智果院結大界序  天台國清寺重結大界序  錢唐法慧院結大界記

第三十二

  代元上人上錢唐王給事書  送天台長吉序  命湖光  感物賦  分居賦  陋室銘(并序)

第三十三

  故錢唐白蓮社主碑文(有序)  辨宋人  中人箴(并序)  松江重祐師和李白姑熟十詠詩序  遠上人湖居詩序

第三十四

  錢唐兜率院界相牓序  遺囑  病夫傳  病賦并序  講堂銘  窗蟲銘

第三十五

  四諦具惑釋義頌  依婆沙釋第十六心屬脩道義  淨名經釋見見義  注天台涅槃疏主頂法師讚  自恣文  南山大師忌  智者大師忌

第三十六

  自恣念誦回向  結大戒相回向  歲旦禮佛回向  冬朝禮佛回向  月旦念誦回向  祈雨回向  祈晴回向  結夏念誦迴向  晚參疏意  佛涅槃意

第三十七

  擬洛下分題(并序)  松石琴薦  茯苓人  遞詩筒  文石酒杯  挑燈杖  刮字刀  試金石  燭蛾誡  挽歌詞三首  中庸子預自銘之曰墓誌  瑪腦坡四詠(并序)

第三十八

  送惟鳳師歸四明  試筆  讀史  雪西施  思君子歌  海上五山歌  陋巷歌贈友生  慎交歌  古琴詩

第三十九

  吳山廟詩  讀韓文詩  山居招友人詩  貽葉秀才詩  贈簡上人詩  述韓柳詩  孤山詩二首  暮秋書齋述懷寄守能師  贈詩僧保暹師  贈趙璞

第四十

  經武康小山法瑤師舊居  西施篇  寓興  山中自敘  莫言春日長  講堂書事  勉隱者  鑑  山中行  送僧  答行簡上人書  夏日薰風亭作  初晴登疊翠亭偶成  李秀才以山齋早起詩見贈因次韻和詶  對雪  孤山詩三首  酷熱  有客  詶仁上人望湖山見寄次韻  和辯才訪仲微上人不遇  次韻詶明上人  寄同志  和聰上人悼梵天闍棃  孤山閒居次韻詶會稽仁姪見寄

第四十一

  贈進士葉授  夏日寄諒律師  寄遠  寄文照大師  贈辯才大師  孤山閒居即事寄己師  次韻詶聞聰上人春日書懷見寄  春日閒居即事寄元敏上人  登樓感事寄天台友人  書通上人城居  湖居即事寄仁姪  懷石壁舊居兼簡紹上人  贈林逋處士  梵天寺二首  趙萬宗入道因寄  春日湖居書事寄子璿師  詶正言上人  贈清義律師  遊開化寺  次韻詶子文師  南塔寺上方  寄贈子正律師  憶南塔上方因寄慶昭師  庭松  寄曦照上人

第四十二

  自箴  七箴(并序)  口箴  身箴  心箴  足箴  手箴  眼箴  耳箴  寄題梵天聖杲二寺兼簡昭梧二上人(并序)  湖西雜感詩(并序)

第四十三

  寄華亭虗己師  旅舍言懷  上錢唐太守薛大諫  贈守能師  潮  贈夤上人歸道場山  宿山院  贈簡上人  苔  寄楚南師  江亭晚望  登武林高峯  懷子仁師(二首)  寄棲白師  贈郝逸人  遊靈隱山  謝擇梧律師惠竹杖  梵天寺閒居書事  鍊丹井  冷泉亭  贈僧  湖居秋日病起(六韻)  贈夷中師  寄圓長老  同友人宿山院  贈清曉師  寄德聰師  上方院  登樓懷遵易

第四十四

  贈詩僧保暹師  寄石城行光長老  寄仁姪  山行  秋日感事  湖上晚望寄友人  贈聞聰師  送僧歸饒陽  悼廣鈞師  次韻詶鄰僧畫上人  旅中別趙璞  旅中即事寄友生  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  寄輦下譯經正覺大師  寄潤姪法師  贈白蓮社主圓淨大師  春晚言懷寄聰上人  留題因師院石楠花  寄省悟師  留題聞氏林亭小山  寄仲孫上人房  題聰上人林亭  書久上人城中幽齋  江上作  懷保暹師  贈宣密大師不出院  懷中姪  宿道場山寺  送遇貞師歸四明山  秋夕寄友僧

第四十五

  陳宮  春日別同志  夏日湖上寄太白長老  西湖  送禪者  古意  雲  苔錢三首  自遣三首  送僧  庭竹  雞  送僧之金陵  出道場山途中作  將之霅溪寄別擇梧師  寄淨慈寺悟真師  次韻詶梵天闍黎  溪居即事寄梵天闍黎  武康溪居即事寄寶印大師四首  瑪瑙院居戲題三首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絕見嘲遂依韻和詶  庭鶴  寄天台守能上人  寄所知  題石壁山紹上人觀風亭

第四十六

  昭君辭  老將  邊將二首  貪泉  夷齊廟  嚴光臺  閑田  讀王通中說  讀毛詩  讀孫郃集  讀禪月集  觀劒客圖  詩魔  謝僧惠蒲  招元羽律師  貧居  詶簡上人見寄  送僧歸姑蘇  寄遠  謝仁上之惠茶  讀項羽傳二首  草堂秋夜  書荊溪禪師傳後二首  寄題章安禪師塔  寄天台能上人  讀秦始本紀  讀楊子法言  書慈光塔  苦熱  古鑑  寄題終南道宣律師塔  嘲寫真  冬日作  誡後學  螢  舟歸詠鴈  舟歸  檻猿  放猿  湖上望月二首  詠亡有禪師山齋養獼猴  贈廣上人  正月晦日作  讀羅隱詩集  落花  織婦  柳  牡丹  鴈  浙江晚望

第四十七

  寄雪竇長老  君復處士栖大師夙有翫月泛湖之約予以臥病致爽前期因為此章聊以道意  寄西山智道人  寄慧雲大師  寄海慧大師  洞霄宮  久病  山堂落成招林處士  九月望夜招處士林君泛湖翫月  病起  賦得送人自關下還吳  贈駱偃  病中雨夜懷同志  游風水洞僧院  白髮  夜懷張逸人  贈頭陀僧  懷石壁山寺  與友人夜話  漢武帝  送進士萬知古  寄隱者  贈誦經僧  寄梵天上方政姪  久病有感因示後學  山中聞知己及第  寄江上僧  送人歸舊隱  砌下老梅  寄余秀才  經通慧僧錄影堂  深居  書事  將入石壁山作  瑪瑙坡即事  自嘲  草堂書懷  中秋待月值雨  少年行  偶成  失鶴  送中姪  書山中道士壁  山居偶成

第四十八

  古詩湖上秋日  喻賣松者  秋病  偶作  松風  古劒  自勉  鼓銘  病起自敘  獨遊  言志  病中翫月  潛夫詠  松下自遣  哭葉授  讀白樂天集  孤山種桃  寄林逋處士  早秋  心交如美玉  古人與今人  代書寄奉蟾上人

第四十九

  湖居感傷(五十四韻)  讀清塞集  寄趙璞  山中與友人夜話  閒居書事  禹廟  早行  江上聞苗  詠燕  讀杜牧集  寄題聰上人房庭竹  武肅廟  寄蜀川王道士  寄道士  寄定海許少府  寄若訥上人  山中尋羽客不遇  送人南遊  懷同志  聞蛩  湖上閒坐  池上  艸堂即事  讀楞嚴經  病中懷石壁行紹上人  謝可孜上人惠楞嚴般若二經并治脾藥

第五十

  懷南遊道友  裁花  病起二首  寄題虎丘山  漁父  水  白蓮  暮秋  養疾  君不來  扇  新栽小松  閒詠  新裁竹  讀元結文  戲題夜合樹  病中感體元上人見訪  寄瑞應經疏及注陰符經與體元上人  病起自嘲  戲題四絕句(并序)  鶴自矜  鹿讓鶴  犬爭功  雞怨言

第五十一

  經松江陸龜蒙舊居  經照湖方干舊居  翫月  憶龍山院兼簡蟾上人  閒居示友人  孤山閒居次韻詶辯才大師  山中感友生見訪  舟次遊乾元寺  風  雨  艸  寄湛上人  秋夕  題湖上僧房  送悅上人歸仙巖  聽琴  寄咸潤上人  寄葛溪爽上人  題靜慮院  寄吳黔山人  懷友人  聞蟬  書友人壁  哭辯端上人  遊石壁寺  書林處士壁  幽居  寄湖西逸人  贈邦上人  送希中遊霅  鷺[斯/鳥]  遠山

  閒居編目次(終)

  

  閑居編第一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首楞嚴經疏序

  夫覺理圓澄杳無能所真精湛寂詎有迷悟既而漚生巨海雲點太清晨朝覽鏡謂失頭而怖走瞖目生華睎結果而佇立於戲一念之妄心既動九界之幻境遽現生死如機以出入因果交織以起滅自墜塗炭真可憐憫蠢茲萬彙可勝言哉我大聖尊住首楞嚴能建大義以慈善力見如斯事於是乎無像而像龍飛乎義天無說而說言滿乎法界而像則八相成道而說則五時垂化故使厚殖者寂場開悟鈍根者鷲峯會歸事理既圓則出世本懷亦已暢矣然而尚顧殘機荐哀末葉或石多聞而左修證則流文字以忘返或譽實道而毀權法則傷甘露以早夭是故揚妙定辨常心重施偏小載扶戒律俾曉乎顯實不離於權乘證理要由於事行者矣楞嚴涅槃於是乎作也總兩經之具美成一化之極唱大矣哉首楞嚴經者其涅槃之前陣歟展矣阿難示婬室而遭攝於昭調御演祕密而往救惡呪既滅佛所爰歸適引多聞而自咎則三止之請斯彰乃陳發心而因相則七徵之說方起珠貫微言環連妙義使夫真妄兩分而一體事理二別而同歸盛矣美矣盖不可得而思議矣然而圓解既明圓行須著非夫解無以導其行非夫行無以證其理是故因華屋由門之求乃大明乎治行之要道也所以簡圓通以直示其修焉辨魔事以預明其發焉當根易悟既如此防萌杜漸又如彼足使夫慧日增暉邪網解紐忽然越於出世彈指超於無學者不在茲經歟圓生當像法世偶太寧舒卷斯文悲喜交集不揆淺識聊贊深經留贈後昆共期圓悟云。

  四十二章經序

  古者能仁氏之王天竺也象無象象言無言言以復羣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教之高下視根之利鈍是故有頓焉有漸焉然後混而為一是謂開顯而蚩蚩群彙率其化復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祕藏者可勝言哉逮于後漢其道東傳時君仰其神元元陶其訓乃與仲尼伯陽之為訓三焉原夫仲尼之為訓也揚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義俾復其王而企於帝者也伯陽之為訓也揚三皇朴略之道而絕聖棄智俾復其皇而企於結繩者也矧茲兩者談性命焉則未極於唯心乎言報應焉則未臻於三世乎雖然而於治天下安國家不可一日而無之矣美矣哉其為域中之教也明矣若夫釋氏之為訓也指虗空世界也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大極生兩儀玄牝為天地根而已矣考善惡報應也悉我自業焉非止言其上帝無常天網恢恢而已矣有以見儒道乎雖廣大悉備至於濟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耳大暢其妙者則存乎釋氏之訓與其為域外之教也又已明矣域內則治乎身矣謂之外教也域外則治於心矣謂之內教也昔阮孝緒正以內外之名為不誣矣是故代人謂三教混同焉或幾乎失矣或謂三教碩異焉亦未為得也何哉復性有淺深言事有遠邇則不得不異也至乎遷善而遠罪勝殘而去殺則不得不同也四十二章經者蓋吾佛滅後彼土聖賢輩於大小乘中撮其要言急於訓世者其章凡四十二焉集而錄之為此經也伊昔騰蘭至自梵國以其真化初傳華人或未之深信方且譯斯文以啟廸之也以為廣教之濫觴與圓不佞心服至道其有年矣甞慨此經首傳茲土而古無訓說後昆無得而聞焉不亦殆於忘本乎遂為之注敷暢厥旨庶幾乎揚吾佛之真風翼吾君之仁化俾黔黎躋壽域而履覺道也。

  普入不思議法門經序

  昔我天中天龍飛虎變首出庶物恭默思道了然無得既而俯察群彙性與我一情將我異是故流生死而忘反著虗妄而不捨於是乎於無名相中作名相而說苟能復其性於名相乎何有哉譬若握空拳以誑誘於孺子也厥或呱呱之泣既止則開拳舒手豈有物耶噫十二部經八萬法藏者皆聖人握空拳以誑誘迷徒之孺子歟然則道無勝劣辭有險易若乃其辭簡易其義明白使若曹尋其言得其門而入不俟終日者有以見普入不思議法門經焉考經所列三昧門者其實二十八焉若觸類而長之則非數量之所及也美矣哉如來境界不由步而可到甚深法忍不待取而後獲者不在茲文耶此經乃大寶積第二十九卷也將欲啟迪來裔故錄而別行復依佛答阿難之問而以普入不思議法門命其題焉亦猶曇無讖抄法華普門品為觀世音經也恐來者不知故敘以明之是時聖宋三葉天禧四年龍集庚申夏四月既望越三日也。

  文殊說般若經疏序

  夫真性元寂一法寧存妄心潛動萬境斯立於是乎苦樂升降堅乎取捨凡聖高下重乎去就方求出離反致顛墜是故或溺於凡或沈於小或滯於偏云云九界可勝言哉大聖人俯察而哀之將欲指彼妄心復乎真性爾乃演皆空說無住虔劉群惑昭蘇大機二乘由是而有通泰心菩薩於斯而得不共法其閑邪存誠開物成務者何莫由斯道邪文殊說般若經者非其類邪矧能仁下問妙德上答辭語縝密旨趣簡易智日升而大夜曉慧劒揮而惑網裂正觀如來利益之功方著行惡境界不退之智彌彰慨茲法門弗傳叔世鄙雖不侫忝受圓乘龍樹一性之宗智者三觀之學淺得淵旨麤領精義遂依此雄宗釋茲奧典此經人法為名則能所如幻實際為體則生佛皆如觀照為宗則分別斯泯遣著為用則遣無所遣大乘為教則大亡大相託空而唯覺無得入海而但見一平誰云三世去來詎謂十界高下等菩提於非行混諸佛於眾生於涅槃無求而涅槃速證於生死不捨而生死遠離類罔象之得珠匪春池之執礫凡乎其可革聖乎其可階是以一行三昧顯無修而修不思議界彰無得而得夫如是則不壞假名不說斷滅者也雖醉中視物實見乾坤之盡轉而夢裏濟川覺(去聲)省舟檝之元無非發行之要樞趣果之夷塗而何所以釋提桓因發願擁護能仁大覺現瑞印說上聖猶然而況於下凡乎雖派深析重未契於佛心庶談刀捫象或裨於真化云。

  般若心經疏序

  夫至道無名非名無以詮其道真空無說非說無以識其空繇是名於無名說於無說既機分利鈍之別故教有詳略之殊譬諸各結筌蹄意在同獲魚兔若乃了說無說達名無名則二十萬頌之非多一十四行之非少然則圓音既演雅誥爰陳相彼此之異宜實本末而相攝彼則毛目委示此則綱領總陳是故廣之不為煩略之不為寡二涂相埒一味同歸至若蕩滌群疑開濟正理豈止見色空之不二抑亦知生佛以元同無首後可以迎隨豈心口所能思議杳然無朕寂爾絕相苦危不度而度菩提不得而得可謂反本之要道破迷之前陣焉敢率台崖教門龍樹宗趣輙成義疏用廣發揮庶貽厥孫諆俾虗室生白者矣。

  無量義經疏序

  夫體非舒卷用有開合舒之則開一出多卷之則合多歸一舒卷不二一多互融覈其理則生佛無差考其事則聖凡有異大矣哉我佛之聖人歟無師獨悟生而知之也率道演教誠而明之也於是乎端拱寂光乃睠群彙垂形百億唱義五天對利根則寂場肇頓接鈍機則鹿園始漸方等會啟則褒貶之說風行般若道敷則融通之教電照既而圓機普熟佛懷斯暢故高會鷲蜂詳論化本演無量義則開一出多顯三乘根抵於無相說妙法華則合多歸一示萬境會同於真心兩經既演大事斯畢使夫罷商前進於寶所大車直至於道場者何莫由斯法歟嗟乎妙經雖久布於神州斯典且未傳於後裔圓不揆淺識輒贊深文庶乎鳥向須彌同為一色水歸瀛渤都失本名云爾。

  閑居編第一

  閑居編第二

    大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遺教經疏序

  夫法身無象不生不滅至理絕言非小非大既而茫茫萬彙迷而不復冥冥群有流以忘返是故能仁大覺運無緣至慈出五濁惡世應物現形隨機授道或頓霑大益或漸入佛乘或圓機未熟終稟小化託餘佛而決了指他國以會歸既一期事息故雙林告滅巍巍聖德蕩蕩玄化包十方而非廣亘九世而非遠蓋不可得而思議焉佛遺教經者其終稟小化之謂與將慮夫滅度之後也戒珠掩耀法乳澆薄乃於中夜有茲顧命於是乎澡身浴德者游泳於解脫之淵跂高履尚者馳驚於清淨之道正法由斯而久住諸天於是以致敬王臣庶幾其化士民寅亮其風大矣哉遺教之益也如此非夫大悲淳至俯哀未習者其孰能臻於此耶在昔天竺馬鳴論之於前楊隋靈裕疏之於後逮乎李唐懷素律師者亦有斯述慨茲兩疏今也則亡遂使茲經傳授道息嗟乎法雨諐期炎炎之火宅莫救辨雷匿響蠢蠢之迷蟄未發每一思及甞疚于懷由是不揆檮昧彌縫其闕用馬鳴之章句遵智者之法門依經辨理亦已備矣雖不足以下武前哲而聊可以詒謀來裔云。

  瑞應經疏序

  夫真身湛爾非色象之可見妙道寂然豈文字之能說至哉能儒調御妙覺真人得非色像之法身證無文字之妙道觀乎三界憫彼羣迷於是乎非身現身俯提弱喪無說而說下擊童蒙既而機有利鈍故法分高下譬諸鑒明不動妍醜因形而現水性無變方圓逐器而改若乃深求其致則咸會一如仰觀本懷則唯為大事盛矣美矣蓋不可得而思議焉太子本起瑞應經者如來演說旨趣淵博恭明翻譯文辭炳爛言本起者則碇光與記言瑞應者則王宮誕爾總茲二事立此美號蓋小機之所見乃鹿野之始說陳乎事則陟遐自邇指乎理則極深研幾實照昏衢之耀靈裂惑網之太阿也嗟乎古無贊述世弗流通予實無似輒為解釋雖鴻筆麗藻大有愧於前修而考文責實亦無慚於來學云。

  觀普賢行法經疏序

  夫觀普賢行法經者乃法華三昧之要門一實境界之直道也論事儀則六根顯過考理觀則一心本空實生死海之巨航煩惱病之良藥矣嗟乎至與後學弗傳遂扶疾含毫為經作疏雖擘肌分理未能符於聖心而合異離堅或可益於來裔也。

  佛說阿彌陀經疏序

  夫心性之為體也明乎靜乎一而已矣無凡聖焉無依正焉無延促焉無淨穢焉及其感物而動隨緣而變則為六凡焉為三聖焉有依焉有正焉依正既作則身壽有延促矣國土有淨穢矣吾佛大聖人得明靜之一者也乃假道於慈託宿於悲將欲敺群迷使復其本於是乎無身而示身無土而示土延其壽淨其土俾其欣促其壽穢其土俾其厭既欣且厭則漸誘之策行矣是故釋迦現有量而取穢土非欲其厭邪彌陀現無量而取淨土非欲其欣乎此則折之彼則攝之使其復本而達性耳故淨名曰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者其是之謂乎雖寶樓金池為悅目之翫而非惑蕩之色而能達唯心無境矣雖風樹鳥聲有入耳之娛而非惉懘之音而能念三寶有歸矣夫如是則復乎明淨之體者如轉掌耳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是也大矣哉聖人之善權也如此是故群經森列而偏讚淨方其有旨哉佛說阿彌陀經者其偏讚之謂歟吾愛其辭簡而理明其文約而事備足可以誘弱喪而擊童蒙焉於是約龍樹之宗準智者之說依經辨理為之義疏若極深研幾則吾豈敢庶乎有助於真風為益於後昆爾。

  閑居編第二

  閑居編第三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記序

  夫涅槃無方佛性無體而菩薩見之謂之假二乘見之謂之空凡夫日用而不知故如來之道鮮矣古者能仁大覺愍群機之未悟也於是仰觀妙理俯立嘉號圓常之經於是乎作也其體言見心得兔忘蹄不知紀極洎乎去聖踰遠人根漸鈍故四依大士撰之以號童蒙之類又不能曉其旨故人師申之以記俾因記以了疏因疏以知經因經以識理理斯達矣孰為經乎孰為疏乎孰為記乎混而為一則如來之道不遠而復若乃考其功則記為啟發之先也故秉筆立言者實難其人甞試論之夫欲開前疑決後滯者必在乎識也學也才也匪識胡以宗圓理斷是非匪學胡以曉群言通理論匪才則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三者備矣始可與言筆削已矣斯玄疏者蓋章安法師用智者義趣演龍猛宗旨以申經意也遂古作者莫之與京圓不侫識昧學寡才短故非立言之人也竊念斯文墜地傳授道息於是辨理解紛而筆記之乃有玄記兩卷疏記二十卷文淺義遷實無所取意者俟夫後世者有達如荊溪者忿我之紕謬秉洪筆敷麗藻而發揮之俾斯經斯疏光大於時導無窮之機入秘密藏者豈不功由於我邪夫經名者題牓大理經文者剖析眾義眾義由大理所出也譬若觀發源必知其流多也挹眾流必知其源一也故玄之五義疏之五門大底申明於此旨使大理眾義總別相涉無越三德爾夫三德者實諸佛之所證也眾生之所具也生佛不二同歸于心若然者則首題之總品卷之別在我方寸豈他物哉甞撰疏記以指歸為名者蓋令於別而識總也今玄記以發源為號者蓋令於總而識別也此乃贊述疏主之微旨耳豈古自我作哉抑又此之玄義皆用經語以成文章具引則文煩略之又義闕繇是粗徵經文聊輔大義機要之名又在此也吾宗達人且不以狂簡罪我或有可觀無隱乎爾時聖宋三葉天子在宥之十七載大中祥符紀號之七年歲次甲寅正月既望錢唐沙門釋智圓字無外於大慈山崇法寺方丈絕筆序云。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吾祖智者著疏申經其文彌廣而荊溪撰記解疏其文彌略者何(疏三十四卷記三卷)蓋於疏文有意乎刪削故不暇詳悉也自時厥後略疏既成而益行于代後世童蒙執記尋疏而文義迴互難以措懷又其間所談理事記有不釋者往往聞其率情繆說多矣至若依正相在之義心外無境之談布在斯文明猶指掌而翻謂無情無成佛義其謬一也通相三觀既昧階位莫定其人其謬二也三種羯磨不本律部妄為之說其謬三也周時佛興星隕如雨大師正指佛生二莊之世而竟以昭王二十四年解之其謬四也其間方伯連師之名講武治兵之說罔測所自故多穿鑿其謬五也略數之凡五不韙且古人有言曰子既生不免水火母之罪也成童不就師傳父之罪也就師學問無方心志不通師之罪也以吾志圖訓誘安得不辭而闢之引而伸之晦者使之明窒者使之通俾吾智者荊溪之道昭昭然若仰天庭而覩白日且不為昏情所隱也屬講訓多故莫諧執筆大中祥符八年青龍乙卯秋九月自錢唐泛舟西邁訪故人奉蟾於吳興武康之龍山蘭若得上方而居焉其堂閣蹇產林泉岑寂左顧疊嶂接法瑤之小山(高僧法瑤宋元嘉中尚書沈演之請住武康小山寺撰述涅槃等疏)下瞰平波浸防風之故邑(地有封禺二山昔吳王夫差問仲尼防風何守曰守封禺之山葢防風氏治此二山)既饒勝槩且遠囂俗香火有暇宜事筆削乃尋繹略疏別為解釋其荊溪舊記或與略疏符合者則隨段引用又有道暹師者乃荊溪之門人亦甞撰記雖解義無取而援據或當今擇善而從之例皆標指名目貴分今古彼類康成之注傳盡與服虔此非郭象之竊名不言向秀於十月十二日染翰越十二月十三日絕筆凡為十卷號垂裕記蓋垂優裕之道以示子孫俾無嚮者之五謬耳若呈諸達人則吾豈敢或曰明敏之徒尋荊溪記自得徹旨豈待子之詳載然後離謬乎則子之功無所施也對曰夫警昏睡也輕者則怡聲重者則大呼及其覺之一也噫荊溪既怡聲於前今吾也大呼於後及其擊蒙發覆自見其異不異也。

  閑居編第三

  閑居編第四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觀經疏刊正記序

  予稟受法師奉先尊者(諱源清)撰記二卷解此經疏曰顯要者學者盛傳之師甞患未盡善也而更事補削其功未就無何山頹梁壞一十七載於茲矣予竊追念往事黯然感懷遂考文責實刊而正之義門之壅者闢之觀道之莽者芟之非苟見異於前人蓋欲成其先志爾厥或來者舍而不由非予罪也時大宋大中祥符八年龍集乙卯二月朔於西湖崇福寺講院序。

  般若心經詒謀鈔序

  序曰此經理幽辭要中庸子甞以三觀義疏之吾恐後昆惑疏之之言於是作鈔以翼之號詒謀焉。

  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序

  或曰斯文之記者有人矣子何以述為曰吾聞前修之有作也後之人復有述焉者必有異乎夫前之廣也後必有好略者述焉前之略也後必有好廣者述焉前之是也後必有僻解者述焉前之非也後必有獨斷者述焉苟非好廣與好略與僻解與獨斷與亦有竊乎筆削之名者述焉吾之述雖有意於表明微旨啟迪來裔而思拙言蕪又昧於自知而不知好略乎好廣乎僻解乎獨斷乎竊名乎凡茲五者盡俟輿人訂於吾爾於戲厥或有益於化源則吾之眇劣安敢逃其責邪其藁既成因自序之以道其意云大宋天禧二年戊午歲十月十九日於瑪瑙坡玉峯亭序。

  金光明經文句索隱記序

  予養疾于錢唐郡西湖之孤山忝訓人以三觀學其或病之間誨之隙則好把筆以銷日由是智者之所說荊溪之未記者悉得記之茲疏荊溪之未記者也而辭語高遠旨意纖密往者之闕疑來者之未喻亦多矣予不揆無似因為之記凡四卷庶有裨於吾道也而以索隱命題焉索者求也求幽隱以伸之也其有求之不盡者俟後賢以求之噫雖四海之廣百世之遠與吾同道者則知吾志與神宋天禧二年歲次戊午十月八日於瑪瑙坡負暄亭序(此記於筆草藳亟為後學所寫洎乎尋繹頗有添削若曹後學宜依此本)。

  閑居編第四

  閑居編第五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請觀音經疏演義鈔序

  圓甞讀此疏三復乎文鉤深乎理沉研乎行極思乎教有以見其辭簡而文其理微而遠其行惟覺意其教惟方等窮舍離受賜之旨盡聖主來穌之由一經大義如指諸掌葢疏之蘊也得不謂開悟之樞鍵入道之徑術乎自陳隋洎皇朝越四百齡其間闡教立言之士代不乏之而講習此經者或寡矣贊述斯疏者無聞焉遂使深文奧義幾墜于地可太息也圓於是不揣檮昧輒事筆削經有未分之文疏有闕釋之義並皆區以別矣引而伸之俾疏義之無壅也因號所著為演義鈔固不能發揮中極所冀啟迪童蒙耳有所未知以俟來哲同見同行知我志焉時皇宋三葉登封之明年歲次己酉孟夏哉生明序。

  盂蘭盆經疏摭華鈔序

  夫記鈔之失其有二焉或失於煩或失於略煩則瀆於義略則壅於文既瀆且壅則後學之曹無所措手足矣去斯二者得乎中庸為難能也斯疏鈔者本傳與法師所撰雖流通已久實煩略未馴由是不揆荒蕪輒事筆削或播遷其文或彌縫其闕別成兩卷傳諸童蒙其間頗有改作而不忘其本故但以摭華為名葢言於舊鈔采摭英華以為文體爾雖庶乎中庸之義而才識不敏短於自見所冀後之病今亦猶今之視昔云時皇宋三葉聖駕祀汾陰之明年歲次壬子二月十一日。

  文殊說般若經疏析重鈔序

  般若真誥辭淳理幽雖上智猶病其難解也厥或疏以申之記以翼之則中下之流或得其門而入矣譬夫物有至重者雖烏獲猶患力之不足焉苟分而折之令其輕也則孺子亦云克荷矣始吾也既為經作疏焉今吾也又為疏作記焉葢分析令輕之謂也使中下之曹亦能見其旨歟故大論云析重令輕種種譬喻令易解故噫若乃猶云不能荷負者則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是時聖宋天禧四年夏六月六日於瑪瑙坡草堂序。

  首楞嚴經疏谷響鈔序

  谷響鈔者況言說之本空也一名指月鈔喻藉言以詮理也初中庸子約三觀之道撰疏以解其經其次慮童蒙未曉其言又作鈔以伸其疏又其次懼來者執言以起惑封文以忘理方軀馳於虗妄之途出入於死生之域故立二名以儆之庶知鈔之言如谷響也則疏乎經乎亦谷響也知鈔之言如標月之指也則疏乎經乎亦標月之指也若曹觀其名則於斯經也思過半矣鈔文一卷止盡玄義餘則未暇也聖宋天禧四年庚申仲春二十有七日於瑪瑙坡錦繡亭序越明年春續之成五卷。

  閑居編第五

  閑居編第六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涅槃百非鈔序

  金剛身品百非之文古來人師但解非身是身一句而已章安疏主雖以三諦分文亦不委消名相豈非佛旨淵深聖言祕妙既思議難及故諸德置而不論耶予先撰三德指歸申明經疏至於此義亦乃闕如適因講次隨文粗釋諸來學者請形筆墨因是輒陳管見略為疏出竊慮加水之乳有誤後昆其有智者宜自詳擇時大宋大中祥符七年龍集甲寅九月二十七日於西湖崇福寺講院序。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序

  涅槃疏者實吾祖章安法師約龍樹宗旨用智者法門依經辨理大明乎三德之妙義也既而章安師沒荊溪師作筆削斯文再治再定抑又因舊章見新意如諸文之下或加私謂文句之題改之曰疏是也然後得盡善矣邇世空文僅存莫有傳者錢唐沙門釋智圓字無外其荊溪十世之法孫也痛微言之將墜憫後學之不聞於是撰記以申明之勒成二十卷號三德指歸凡於文高旨遠言約義微之處而皆離堅合異派深析重指而歸之俾夫來者識經之所詮疏之立義盡在於生佛無差一心三德之理也無奔走於迷途姑務於理觀講授矣惟懷道者知我志乎大宋大中祥符四年歲次辛亥八月既望於錢唐西湖崇福寺講堂首事筆削越六年癸丑九月二十六日於大慈山崇法寺方丈功畢序云。

  阿彌陀經疏西資鈔序

  夫疏之有記鈔者蓋後學之曹記錄要義抄寫格言以輔翼其疏防乎傳授之謬誤討尋之忽忘耳吾所撰十疏者乃始於文殊般若而終於阿彌陀經也雖皆乘興偶然而作及論其次第似有旨乎得非始以般若真空蕩擊著於前終依淨土行門求往生於後邪噫以無所得心而修佛國行者不亦宜乎抑又念涅槃有言騾之懷胎竹之結實人之抱疾斯三者諒必死之非久矣矧吾有深固之疾而困躓臞瘠亦已甚乎豈能久留於世邪遂亟欲口授其義旨于來學輩俾廣淨土之道也門弟子有願書吾言於紙以為記抄庶逃謬誤忽忘之咎焉吾乃許之遂隱几口占使門徒曰惟雅者筆之成一卷凡十餘紙吾自顧而笑曰我為經作疏已多言矣況又為疏作鈔邪雖然無名相中假名相說得夫魚兔者筌蹄也言可棄乎且使夫後昆傳無盡之燈益無窮之機使信釋迦之勸讚荷諸佛之護念入彌陀大願海中者可不由於斯文歟夫如是則斯言足可為吾西歸淨剎之資粮也可號之曰西資鈔焉小子識之門人曰唯唯既聞命矣作禮而出是時巨宋天禧五年倉龍辛酉冬十一月七日午後首事染毫翌日初夜分絕筆序云。

  金剛錍顯性錄序

  金剛錍者荊溪大師宗圓頓教所著論也發揮佛旨擬議圓宗融萬法於一心息異論於千古抑又開後昆之智眼喻金錍以立名敘前代之權疑寄野客而興問其道甚大嘉言孔彰俾佛性昭昭無為昏情所隱者其此論矣圓躭味沈翫有年數焉於是採摭群言敷暢厥旨所期自照敢貽他人既錄本宗要文顯此佛性妙義因命為顯性錄也時皇宋景德三年歲次丙午中秋望日序。

  閑居編第六

  閑居編第七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觀音行門統攝眾行論

  或曰佛經無量行門不一諸聖偏讚蘭菊各美今滅後行人的依何門修證而獲趣菩提邪對曰經雖無量門雖不同皆佛世利根得悟者爾洎乎滅後聖意有歸唯當依言教思修能至菩提也是故楞嚴一經為付囑之前陣涅槃之先容所以假阿難發起請示行門然後如來敕二十五聖各談所證而令文殊料簡否臧而但以觀音為第一也豈非觀音於耳根悟道以聲塵為教依而思修至于無生乎故曰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當知諸經所說一切行門悉人觀音門中也以悉皆憑教故故至涅槃如來更勤勤誡囑當依四法則涅槃可得焉四法者何耶一近善知識二聽聞正法三思惟其義四如說修行是也或者曰佛世既有於餘根得悟者滅後安得無之若也自當於餘根開悟抑令從耳根者豈契合機緣乎對曰實有於餘根開悟者更令依憑言教如膏助火則轉加其明雖曰抑之其實揚之也其或本無餘根開悟之機妄託高蹤蔑棄言教自言頓了不假筌蹄及驗其所證則全同上慢而自墜塗炭如是之流雖聖言大為之防而比比有之當尋此意自曉觀音門之總攝也故楞嚴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蓋取十方盡於耳根悟道者說耳於十方界豈無獨於餘法悟道者耶楞嚴證其同於耳根之悟餘法且隱而不彰也淨名經詳之矣或者曰聞思修之三慧楞嚴已前諸經說者亦眾矣何言止在楞嚴耶對曰諸經覆相而談未的簡示若論此土既以音聲為佛事又豈踰聞思修乎故諸經三乘弟子凡有諮問如來許說必先誡之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既云諦聽豈非聞慧乎既云善思豈非思慧乎既云念之豈非修慧乎但此旨粲然在乎諸經而人惑不知故昧總而認別爾復云何以觀音之總貫諸行之別耶對曰至如普賢安樂之行般舟念佛之門方等但持文殊專坐上生則求往知足彌陀則專趣淨方六度萬行各有偏讚如是等經莫不皆由言說乎故曰觀音之總能貫諸行之別也若不依教則成邪倒故諸經結觀皆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其是之謂乎或者曰若然者則觀音所說三慧開悟之門既總能攝眾行則應無自體矣果於何法而開悟耶對曰子之惑深也豈不知總攝之中而有兩異耶一則專在耳根非從餘法一則觀理直入者謂聞常住真心也然後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故曰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也又曰何藉卒勤肯綮修證乎若兼所攝帶事兼修也然則楞嚴開顯咸歸心性心性無外攝無不周若達此旨雖修偏心亦成楞嚴之大定也雖是麤心還成妙境扶律談常事即理故天台智者言正助合行者其是之謂乎惑者曰既聞命矣復有餘疑更請開決且如此方同迷本性何至開悟而惟在耳根耶對曰所迷心性雖同而能迷根塵有異故十方國土於諸根塵各有極利者至如此方但強分在於耳根豈餘根餘法全無悟者耶楞嚴二十四聖非其人耶雖然終成依聲教得悟爾但是少聞聲教而能多思諸法故受別名且如信法兩行豈可法行全不聞耶惑者曰此方達本之人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又豈從聲教耳根乎對曰夫達磨之來也將解此方言教之滯縛故曰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心如可傳則當一皆證聖則不合有纔聞即悟久習無成者也既其兩異豈非祖師依心以立言學者體言而了心又了之有明昧故悟之有前後也何言不立文字耶今之舉揚假言句以詮心是非譬諸因其苗以辨地之肥瘠也故禪者以舉揚言句為苗稼焉請以此觀之達磨之來豈離聲教耳根乎但令達文字即解脫故言不立文字爾惑者欣然再拜僕也而今而後請從事於斯矣不亡羊於岐道矣欲報之恩浩劫難詶對曰噫經有言曰如為一人眾多亦然故吾之說也不獨在於子之一人焉將欲使於如來末法之中一切有緣知乎一切行門一切諸經無不為觀音所攝也子宜命之曰觀音行門統攝眾行論可也有以見觀音於二十五聖中圓通最為第一也又知禮覲供養其福與六十二億河沙菩薩正等良由娑婆修法垂範導利有緣凡六十二億而諸大士皆於餘法開悟不在耳根及其化人還談所證以約化它之多少利物之淺深是故觀音之一乃敵諸聖之多也故知法華六十二億皆楞嚴二十四聖之流類焉論其所證一體無殊故經曰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又見娑婆一切眾生咸稱念於觀世音者猶其根性同故觀音總攝眾行其昭昭乎其昭昭乎無致惑也常如是流通之使夫一切眾生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者則我願畢矣惑者曰唯唯受教庶斯達焉誓分光於無盡也再拜于堂下循墻而出。

  思益十誡(并序)

  東方有梵天曰思益者欲來娑婆彼佛以十法誡之蓋寄聖以訓凡也吾甞命為思益十誡書之座右以自勉復欲後學知之遂章句出焉亟命剞劂以工庶有益於代也。

  思益經曰東方之國佛號日月光有菩薩梵天曰思益白佛我欲詣娑婆世界佛言便往汝應以十法遊於彼土於毀於譽心無增減(聞毀而怒則采讒聞讚而喜則招佞君子用心尚須深戒況乎大士達法本空豈由毀讚而增減其心耶)聞善聞惡心無分別(彼善彼惡由彼心起復由我心計彼異相心本自無從心所現一切不實以此觀之豈有分別)於諸愚智等以悲心(不重智而偏與不輕愚而不救等以悲心皆救其苦)於上中下眾生之類(冤親各有三類)心常平等於輕毀供養心無有二於他闕失莫見其過(無求備於一人也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可以過怒而輕之雖或加折伏必以慈濟為心與)見種種乘皆是一乘(大小雖殊同歸心性不黨己學而蔑彼宗大論偈云自法愛染故毀訾他人法雖持戒行人不脫地獄苦)聞三惡道亦莫驚畏(雖五無間皆解脫相心苟無瑕何憂何懼)於諸菩薩生如來想(敬仞學如極果)佛出五濁生希有想梵天當以十法遊彼世界時有菩薩白佛我得大利不生如是惡眾生中佛言勿作是語所以者何於此國中百千劫修梵行不如彼土從旦至食無瞋礙心。

  閑居編第七

  閑居編第八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注刪定戒本序

  佛氏之立言訓世者三曰經曰律曰論原夫誘初學明製度其律藏為要乎洎乎部執叢起而四分之宗復為律藏之要矣若乃直舉綱條發號施令者則戒經之文又要於四分矣故制半月一誦之俾無犯者所以知競慎有犯者所以勿憚改噫戒經之要如是乎初耶舍誦梵本羅什譯為秦言至南山為之注解復嫌本文之過質又刪定焉自時誦習者咸舍舊而從新矣若然刪定又為戒經之要也沙門覺猷苦心律學遂遷澄照舊注以釋刪定新文披辭見意不俟終日俾至要之說利於來世猷有力焉以序為請者三載矣一日興來遂操觚直書以冠其文。

  注觀心論後序

  昔草堂禪師甞注賢首疏於起信文下此既古賢用意予竊斆焉抑又斯疏多歷年所遺編蠧簡不無同異其或釋文前却三寫訛舛者必修定之改易之庶幾來裔尋文曉義不俟終日遵乎慈訓澄神內照無患力不足也知我者且不以斆嚬專輒之為誚乎時聖宋三葉天王有事於汾陰之歲歲在辛亥正月既望注畢序。

  智者十德禮贊序

  禮記曰其先祖無美而稱之者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不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噫在釋子豈不然耶吾祖智者行位昭明功德廣大愚沗傳其道為一十六世之法孫也每至諱日雖薦以蘋藻曾無頌詠不亦恥乎法華玄義之初章安稱師十事而云唯我智者具諸功德故智盛美盡在茲矣因列而為讚雖辭理無取幸逃知而弗傳之責爾時大宋大中祥符八年龍集乙卯閏六月吉日於西湖崇福寺講堂序。

  淨土贊(并序)

  曰天理湛寂詎可以淨乎穢乎延乎促乎彼乎此乎而思量擬議者哉然而悟之則為聖為真為修德為合覺為還源為涅槃迷之則為凡為妄為性德為合塵為隨流為生死大矣哉聖人之先覺也憫其未覺焉於是乎土現清淨壽延無量端拱東向而慈眼無偏視俾我羣迷厭穢而忻淨惡此娑婆而取彼安養矣既而升寶剎覲法王目神變耳妙訓則湛寂之性不遠復矣達十方太虗悉我心現矧依空之土復何有哉噫如是證悟者孰不由其厭穢忻淨惡促好延捨此取彼之心而致乎而況達忻厭而無忻厭了好惡而無好惡知取捨而無取捨者耶是故釋迦現穢土而俾厭彌陀現淨土而俾忻其有旨哉吾慈母馬氏生厭穢境死忻淨剎壽七十有一而終寢疾之際以所造淨土無量壽像囑吾以供養承事焉十載于茲矣嗚呼母人之德其在免子於溺墜水火而已而吾母也始能捨吾為佛徒次能資吾以學法末又約吾以往生是能誨我於道也蓼莪之歎風樹之悲歲月其邁而吾心不衰遂齋莊馨爐染毫作淨土贊庶祐我母陟乎聖階。

  覺海澄圓  廣大無邊  無促無延(其一)  群蒙失道  自劫家寶  生死浩浩(其二)  大覺軫慈  淨國爰居  俾我來思(其三)  金臺既升  覩佛儀形  悟我妙明(其四)  像以相覩  贊以道取  福我慈母(其五)

  南山大師贊後序

  友人擇梧律主嘗以南山事迹見託為讚凡三數載矣既而多故莫遑染筆大中祥符七年青龍在甲寅仲秋五日於西湖崇福寺講涅槃經至純陀品偶有好事者持南山傳至余所居因覽之得其事類者八乃次而讚之號曰南山大師禮讚文但詞句野質而不足以歌詠盛德聊塞友人之請爾。

  新印還源觀後序

  新印還源觀者蓋信士某率財所置也昔在有唐杜順大師內證法界之理外病眾生之迷於是扶華嚴深旨而撰斯文以為後昆入道之行門焉是故其辭簡而華其義玄而顯但多歷年所頗有舛誤世雖盛行罔或條理今所印者迺博求眾本精詳得失而播遷訛偽開濟正真亦已備矣俾黑白之眾無繕寫之勞手披真文心存至理達依正不二悟凡聖一如無修而修無證而證諸佛境界不遠而復其流通之益也如此與夫書山壁說田里者相去何若愚好聞善道能無述哉時大宋祥符三年二月十一日錢唐釋智圓序。

  閑居編第八

  閑居編第九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書文殊般若經疏後序

  吾養疾於錢唐孤山之明年秋八月七日同郡大中祥符寺沙門曰可孜者走法孫清月詣吾以此經為贊且言孜疇昔甞埽灑于經藏見一函獨開遂進而闔之偶闚其題而有文殊說般若之號孜駭其生平之未聞見遂盥掌發而讀之且領其旨因以其文示同道智海公海如孜之領共嗟世之不傳人之罕聞孜乃圖剞劂以廣其流通今所以遺吾者亦冀吾覽之或有述焉吾是時故疾發者旬浹矣乃憑几整服而俯讀之既微識其旨因分文以為章節四日而成又筆其義以為疏旬有二日而成用紙一百幅分為二卷因自顧曰爾本生死下劣之人而遇般若尊妙之法以淺識而酌深趣以鄙語而釋格言而不詒幽責逮乎速成者非聖有冥加之力耶非孜啟發之心之至耶乃馨鑪齊莊以矢之曰吾之述苟少裨於化源者亦冀傳之於後厥或後之人有聖如智者者疏之則吾之言期灰滅無惑於眾聽也如其不爾幸少留之以彌縫其闕知我者其佛乎噫百世之下如斯文之不墜後之人受江漢之浸膏澤之潤者庶知其濫觴觸石其在於孜公乎時聖宋天禧改元之歲也。

  律鈔義苑後序

  錢唐大律師擇梧者字元羽德高而名著辯博而識達甞撰義苑七軸蓋解事鈔而作也文約而理備詞明而義顯俾來學得其門而入見刪補之富止作之美者繄斯文是賴至若比之舊章較之眾說鉤深之是非解紛之去就覽者別矣不在談悉於戲郢歌既發擊節而和者往往有之台崖開士紫其服者曰某公業精三學名擅二科尊賢謀道有古人之風繇是踐朝聞之言致前席之禮登律師之堂請益而求異焉後學輩聞其風則怠者勤畫者進不言之化豈家至而日見與甞謂斯文也指南羣惑垂裕來裔為不俟矣且患夫後學勞於繕寫而損於學功損學功則壅於流通矣豈若刻板摸印以廣其道哉乃矢厥謀於律師稽首以請律師三讓而後從禮也爰有智海可孜二上人禪門之先覺也以隨喜之心專掌其事於是筆札得其妙者雕鏤得其良者不期月而成厥功美矣哉同聲相應也如此噫道患乎不行既行則速若置郵事患乎不立既立則勢同破竹夫如是則千世之下無窮之機彼文受賜而復於聖道矣何止夫名垂不朽而已哉愚講科之務文學無功庶覩律師之行道某公之立事仰止之極輒為後序繫于篇之末云時聖宋三乘天王有事于汾睢之歲歲在辛亥六月既望錢唐沙門釋智圓序。

  詳勘金剛般若經印板後序

  金剛般若經譯梵成華者眾矣盛行乎中夏者唯後秦羅什所翻之本耳但年祀[窪-圭+帚]遠舛誤實多好異之徒不無添糅或節為章分或間以頌文或前陳啟請或中加別譯或增其字句古今識者雖患煩辭而莫肯芟夷乃曰貴流俗之生善也遂使淳正之法日就澆漓失真道味生善之說其未至也涅槃所謂加水之乳可不是乎吾嗟歎久之會信士某將圖開勒再拜稽首欲吾詳定者至于再三吾復思之黜訛從正去濫傳真吾之職也豈得辭其勞而固讓之耶遂然其請乃徧搜古本及考論疏紕謬者則正定之妄加者則刪削之即啟請頌文章分增句之例也其慧命須菩提一章乃魏世菩提流支所譯之本則有之矣後人橫議寫入秦經世謂幽冥禪師所加六十二字者是也既傳秦本亦宜除削此既正譯流行又久故且存之俾好真者知之而勿誦多愛者讀之而順懷經云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準義合云無不來又三數處唯言發菩提準義合有心字或古本闕文或聖言互略並依而傳寫弗敢加之其猶春秋夏五杜鄭服虔皆云闕文不加月字吾竊韙之或曰經前啟請俗云八神有加護之功何除削邪答曰佛以金剛之寶堅利以喻般若體用也此由世人不曉真諦記中六色金剛之寶輙加二種便作神名(八金剛也)神名既誤菩薩亦非(四菩薩也)風俗濫傳何足言也又此經所在則為有佛豈假八神獲利益請思法喻自曉是非(以金剛之寶喻般若之法非是執金剛神也)或者曰啟請可削其實然也且頌文是古德所唱分章亦疏義所存存之生善豈損大猷答曰若以古德所唱疏義所存則可添糅經文者且釋經之要豈踰無著天親二論耶則亦可添糅經中矣故知任意增加雜乎佛語無乃不可乎咨爾有識試為思之且徧誦諸段雜語已廢讀半卷真文何如捨雜誦真使心無間斷縱未能即言體道且為乘種亦已深矣嗚呼末世任情滋甚夫雜金以鍮豈益金之貴加絲以麻豈助絲之美乎又自古書經行以一十七字為準故古疏分釋諸經咸以行數為計以行約數亦可知故皇朝策試之式計其紙數葢以十七字為行二十五行為紙也近世變亂制度或大書則行止三五或小書則字數至多大書則曰便於耆年披讀小書則曰利於遠行負荷吁可怪也吾覩耆年者得小書家書不倦委讀遠行者負重大資貨未聞告勞忍於般若至言反生懈慢變其法式隨我凡情我好大則大書我好小則小寫少能務本多見隨流如此通經或當損法事猶未正於理如何夫子有言中庸之德民鮮久矣今所印本循乎古制以十七字為行庶使真法流通永永作則同見同行察我志乎恐來者不知故直書以見其意時大宋天禧元年丁巳歲秋七月二十五日於錢唐瑪瑙院講堂序。

  閑居編第九

  閑居編第十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正義序

  此十不二門出釋籤第六葢荊溪大師攬玄文教義入止觀行心俾夫名字行人識法相之有歸達造修而無滯也原夫一家宗趣道傳三觀(南天竺國龍樹菩薩造智度論大明三觀之義以廣一性之宗北齊慧文依論立觀口授南岳思傳智者)悟自法華(智者始於法華開悟)故開張龍猛之宗解釋鷲峰之典於是鼎分部袟翼張教行更相映顯以成大猷所謂玄義釋題止談化意文句解經但事消文至於止觀方談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觀意令解行相濟成我自心是故三部相須闕一不可然末代得言者眾悟理尤稀故於行門勤勤點示所以玄義明迹門十妙既訖乃約悟理方名開顯然則悟理之要必在十乘故荊溪大師恐後昆昧旨乃於釋籤更立十門結束十妙咸歸止觀一念三千不思議境方顯教不虗設悟理有從故云故撮十妙為觀法大體又曰彼此昭著法華行成又云故重述十門令觀行可識故知攝歸心境點示觀門俾造次顛沛不忘行法荊溪述作旨在茲焉一家所談剎那妄心即三諦理具足三千依正之法唯在止觀陰境之初至於諸文曾未點示良以止觀是己心所行終窮之說故並以三千而為指南是知三界無法唯是心作心如畵師造諸五陰故色從心造全體是心此能造心具足諸法若不本具云何能造故觀所造唯見理具不見諸法唯一心性待對既絕心性亦忘尚無於同何況有異我心既爾生佛咸然一一常同彼彼自異若論修觀必在自心如此之境名諸法本如此之觀是諸行源不同徧指真如亦異一切唯識準望諸說豈出斯理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今此十門正示因果自他同歸此理或以即假收或以空中攝或單就內境或兼約內外附事融義去就有別須知理體只一無差預曉斯旨至文易見是故十門指歸在此此文辭理高遠由來尚矣義家抄錄往往別行標立題目二三其說吾將適從今依行滿法師涅槃記指為法華玄記十不二門況滿是荊溪門人必也親聞呼召故依彼記以立總題雖違眾吾從古也別行之本與古釋籤其辭不同凡二十餘處難將文定宜以義求今所申釋不以今古局其文不以情執限其義在文在義擇善從之俾荊溪微旨無隱乎爾。

  翻經通紀序

  曰浮圖之教流于華夏者其權與於東漢乎其於訓民也大抵與姬公孔子之說共為表裏耳何耶導之以慈悲所以廣其好生惡殺也敦之以喜捨所以申乎博施濟眾也指神明不滅所以知乎能事鬼神之非妄也談三世報應所以證福善禍淫之無差也使夫黎元遷善而遠罪撥情而反性覈其理也則明踰指掌從其化也則速若置郵噫雖域外之真詮實有毗於治本矣美矣哉孝明之夢感也得以丕顯之後世君民者得以丕承之是故葉書繼至而主上寅奉翻傳流衍者無代無之洎乎李唐憲宗以降其務寢者凡一百七十齡故五代之間絕聞傳譯逮乎我大宋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欽承佛記扶起墜風由是象胥之學重光能仁之道益振闡揚之利葢不可得而思議焉有以見漢明丕顯之功不獨美於前世者也某養疾林野講談多暇遂於嘉祥南山通慧三代僧傳靖邁智昇兩家圖紀洎諸傳錄而皆刪取翻傳事跡編次成文其間年世差舛頗為刊正分為兩卷號曰翻經通紀始炎漢終我朝正統僭偽合二十一國其傳譯者凡一百五十一人所譯之經則存諸目錄此但舉其大數而已俾學佛者覽之既知大覺之宗有自來矣抑又見太宗之於我教也有繼絕存亡之道與大宋天禧三年龍集己未十月既望越四日於錢唐郡孤山瑪瑙坡負暄亭序。

  佛氏彙征別集序

  唐祚既滅五代之間亂亡相繼錢氏霸吳越奉王室者凡百年羅昭諫陸魯望孫希韓輩既沒文道大壞作雕篆四六者鯨吞古風為下俚謳謌者掃滅雅頌大夫士皆世及故子弟恥服儒服恥道儒言而必以儒為戲當是時也孰肯作苦澁辭句張皇正道速謗於己背利於時為世之棄物耶佛氏彙征永嘉人也學古文於樂安孫郃而不變所守扶其墜風作玉璽刺傳禪述儉德指迷化成之篇頗有新意而生不偶升平迫於僧吏故於所述往往有應事隨時不能正名者此亦珪璋之微玷耳今擇其善者若干首勒成三卷別為一集可以垂範將來知賢者之用心云初征董吳越之僧也進賢好施治行心不忘佛理噫進賢義也好施仁也治行貞也心不忘佛理達也四者備矣君子謂列傳于高僧播美乎百世可也而不見大宋之十科者雖曰傳者不蔽賢吾不信也。

  闡義鈔序

  此請觀音經疏疏自智者演說章安記錄古來人師無聞贊述既傳授道息後學往往有不知其名者知其名而未甞披其卷者於乎斯文之未喪也一綫爾吾不肖而實痛焉吾如默默則何以傳後遂因疾間輒約文敷義筆之為鈔凡二卷庶申明於大旨開發於童蒙也既成乃作序以言其由復作闡義之名以名之皇宋三葉登封之明年歲次己酉孟夏哉生明於南塔上方病中序。

  閑居編第十

  閑居編第十一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黃帝陰符經題辭

  黃帝陰符經題辭者所以題號其書之本末指義文辭之表也原夫陰符其三皇之書歟孔安國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則陰符非其類邪其為書也廣大悉備有皇道焉帝道焉王道焉霸道焉請試陳之夫皇也者心既無為而跡亦無為以道化於民者也帝也者心亦無為而跡涉有為以德教於民者也王也者守仁與義而以刑政防之者也霸也者專威刑以脅之以仁義五常而為權者也齊桓與曹沫所亡地晉文伐原示之信此非為權耶孟子曰三皇天者也五帝體者也三王往者也五霸假者也鈞命決曰三皇步五帝趨三王馳五霸騖噫道之寬猛視之徐疾可知也抑四道者聖人之一體也由代有淳醨識有高下所以優劣形焉斯文之首章言三皇五帝之道德也次章言王者之仁義也卒章言霸者之威刑也是故首章始言觀道終云謂之聖人次章言三盜終云得之固窮卒章始言用師終云我以時物文理哲觀三章之始終則皇王帝霸之道坦然明白矣或曰此書在三五之世無為而治者何言王與霸耶對曰庖羲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又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是有富國安人之道也史記曰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代神農氏諸侯有不從者而征之書明虞舜黜四罪而天下咸服是有強兵戰勝威刑之事也但三五之世暫假之以寧民乃反常之權耳非為常行之道也洎道德下衰則三王專仁義以富國五霸用強兵以脅物各為常行之道所以不能復其淳朴也觀陰符之言道也與易頗同何哉此云天有五誡見之者昌易曰聖人設卦觀象又曰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且五誡五行也八卦亦五行也震木也離火也兌金也坎水也巽亦木乾亦金艮土也陰符率五行之性而立五常之道易準四德之義而立五常之道故夫子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享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仁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享利貞說者謂四德非智不行猶土徧於四象也故弗言之耳噫易者伏羲之書陰符者黃帝之書斯三皇之二也是故其道不得不同焉其辭不得不異焉往之說者既昧其正道而糅以異端所以陰符之道未光大於時矣故吾於是有述焉或曰首章云觀天之道而主於仁義五常者乃王道耳何謂三五之道乎對曰皇焉帝焉王焉霸焉要其所歸實不踰於仁義五常但履之有大小耳三皇者行無仁之仁布無義之義內則功成而不宰外則無跡而可尋斯得仁義之上者故命之曰道焉五帝者內雖忘功外猶有跡以德教於民斯得仁義之次者故命之曰德焉三王者內守不忘外功稍著以兼愛而涖物以裁非而正民斯得仁義之又其次者故直命之曰仁義焉洎乎五霸假借仁義以統諸侯道斯為下矣素書曰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各不失於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人各得其所欲世人之瞽說或大道德而小仁義豈知仁義道德同出而異名乎是仁義有大小也老子云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此皇衰而帝帝衰而王王衰而霸霸衰而亂也素書序曰為皇先乎道為帝成乎德王者守其仁霸者守其義(此以注合為義未可以齊三王之義)亂者失其禮以此觀之則陰符乃仁義之大者非三皇之道耶孔子刪詩書撮其機要斷自唐虞已下以二帝禪讓首之足以垂世立教為百世常行之道故使斯文而在芟夷之例不預乎書也黃帝者何黃土色也登假之後配為土帝故班固云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故稱黃也易緯曰帝者天號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伍稱之曰帝姓公孫氏名軒轅受國於有熊氏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出帝王世紀)在位百年而崩年一百一十歲或言壽三百歲故宰我以問孔子曰人賴其利百年而崩人畏其神百年而亡人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三百年其書名陰符者陰暗也符合也此三百言使夫人君用心暗合天道也吾之注皆以儒道明之所以異於昔人也不敢以當達者直欲不出戶庭傳之子孫而已。

  病課集序

  序曰吾以今年夏末炎氣火熾故疾因作而倍百於常發焉伏枕草堂中者凡四旬餘及其痊也裁能扶杖徐步而已然於瞑眩荒忽之中亦不能默默往往成一篇一詠以自寬若甚困頓則枕肱而口占使來學而筆之或疾少間則隱几而起坐自操觚而書之無乃樂在其中矣既成草藁皆投竹篋內一日取而閱焉得古詩及唐律五七言兩韻至五十四韻合七十首分為三卷題曰病課集其猶儒家流修仕進之道退而肄業謂之過夏執業以出謂之夏課吾以病中所得病差而寫出謂之病課不亦宜邪且欲後之人知吾以貧病寂寥而自勝者歟然而辭語鄙野旨趣漫浪或宗乎周孔或涉乎老莊或歸乎釋氏於其道不能純矣苟君子以多愛見駮雜為譏者吾安敢逃其責乎然若由多愛以至于無駮雜則亦俟知者知之耳噫嘻罪我其病課乎知我其病課乎是時聖宋天禧四年庚申八月二十六日病夫智圓無外序。

  閑居編第十一

  閑居編第十二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書智者大師碑後序

  聖宋天禧二年龍集戊午夏六月十日十四世法孫智圓字無外糾同志立石于錢唐孤山瑪瑙院佛殿之左其文依補闕舊集故與天台勒石者有異按然師是建中三年二月滅梁君即貞元九年十一月卒天台碑乃元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建距然歸寂三十載矣距肅捐舘一十九載矣於乎荊溪既沒敬之既往非後之人妄改如何補闕卒逮今二百二十七年矣而遺編在焉可鑒前繆庶來者毋惑與。

  書荊溪大師碑後序

  錢唐沙門釋智圓字旡外即荊溪九世之法孫也嘗慨天台墳塔既毀碑表亦滅使先祖之德善梁公之論譔不明著於後世焉遂師僧之尊賢重道者同立石于孤山瑪瑙院佛殿之右庶觀者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抑亦恕我之不肖濫跂及於孝子孝孫之用心乎時大宋天禧二年歲次戊午夏六月五日也。

  講堂擊蒙集序

  夫仲尼之旨布在六經世雄之法備乎三藏背叛六經者乃楊墨之黨蔑棄三藏者即魔外之徒其人存則其道行其人亡則其道廢今既宗師接武講席相望諒世雄之道未墜地也重以王化所被人皆好學削染之子咸恥於不聽習焉猶病童蒙未善儀式遂於暇日聊述五篇始於建志擇師終於誡惡勸善前四則示接對語言之事令有可觀後一明學習流通之旨俾至於道從微至著得無意乎既題曰擊蒙豈免夫敘事之繁碎發言之鄙俚耶汝曹後學宜詳覽焉。

  講院條約序

  三學既設齊身口示威儀者戒學備焉豈在別立程式耶葢去聖既遙時方不同故於彼人情更為約束俾夫學者出處語默不罹乎愆失則流通克荷得其人也吾道何患於喪乎吾祖智者立制十條以訓來學今因而刪補不損元規汝曹覽之預為之防而吾志也。

  目錄序

  予自濫預講科於先聖之道雖不能窮微覩奧而志圖訓誘於是備覽史籍博尋經疏其有墜地而絕傳者他說而不韙者皆筆記而發揮之以貽後學始景德三年丙午歲至今大中祥符七年甲寅歲於講授抱疾之外輒述科記章鈔凡得三十部七十一卷竊慮散失因次而錄之藏於篋笥或後有所述隨更編續所冀示諸子孫詎敢聞於達識也時陽秋三十有九其年仲春既望於錢唐崇福寺方丈序。

  帝年紀序

  盧江子者氏族名字則未知之甞撰帝年紀一卷始天地闢設降及我宋大凡百王禪讓之歷數五運相生之正統建都之所紀年之號以至僣偽偏霸者皆略載名目於其間繇是萬古陳跡不待博閱群史而歷歷可見如指掌焉抑又帝王之號正統者書之以朱僣偽者書之以墨有以見枉直分而褒貶作也將非垂儆於後世俾夫知列次在天而杜絕於窺竊之患也歟無乃正人倫之大要非直書年世而已吾覽其文知其用意故序之。

  廣皮日休法言後序

  法言之為書也廣大悉備二帝三王姬公孔子之道盡在此矣百王之模範歟萬世之蓍蔡歟孟軻以來力扶聖道者未有如子雲者也夫聖以降言歟行歟難其無玼乎是故雄之賢而有媚莾之言也孝至篇曰周公以來未有漢公之懿也勤勞則過於阿衡李軌以為稱莽居攝以前之美劇秦美新云大新受命上帝豈居攝以前邪柳子厚謂阿衡之事不可過遇則反矣且孟子美夫子賢於堯舜遠矣亦應反刺仲尼也如其不爾豈其過阿衡為反邪是知楊子美莽比德於周公故云過阿衡非反刺明矣或楊子言遜之為權也噫子雲學何道邪學它道也吾不知其遜不遜也果學仲尼之道也夫子之遜未聞若至孝美新之佞者吾以為媚莽之言是也先儒之說皆為子雲文過而諱惡耳意欲大子雲之道反小之是昧於子雲之道也何乎夫賢人君子雖未免其過苟有過必自知既自知必自訟豈同小人過也必文不能自訟乎趙盾曰自貽伊戚其我之謂乎魏武曰吾小過失大忿怒汝勿學也嗚呼子雲之賢於趙盾魏武遠矣豈欲文其過耶是使萬世之下不肖輩遇其闚覦神器者不能自正必曲媚以事之果成也則曰我知天命之有往也果不成則曰我學子雲之遜也千誑萬詐革面取容豈不由踵美新之弊乎故曰意欲大子雲之道而反小之也吾謂子雲若在聞吾之議必能為國受惡也近世柳仲塗復申明美斯之理詞亦不出於文過矣非昧子雲之道如何惟李唐皮日休以斯言為非故撰其後序以明之吾韙之故廣焉吁嚮使子雲深思道之行喪人之死生有天命者於言則無過阿衡之佞也於行則無懼禍投閣之事也不亦盡善乎然子雲非不知也臨事之難也昔者夫子見衛靈公問陳則對以爼豆聞宋司馬欲害則曰天生德於予斯聖師之言行也子雲學夫子之道也有未至耳嚮所謂聖以降言歟行歟難其無疵乎是也來者則聖師之言行可矣圖王不成弊猶及霸思之。

  閑居編第十二

  閑居編第十三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孤山瑪瑙院界相牓序

  大中祥符九年龍集丙辰夏四月五日吾始卜居斯院將以天台三觀之學訓于來蒙原夫能仁設教雖漸頓異轍大小殊唱至于垂戒律以齊身口指定慧以袪心惑俾沿淺以究深自凡以躋聖其揆一也吾不佞甞從事於斯矣矧聖階之未升身口之未淳戒律之事可一日而廢耶於戲無則禽異則貉以吾學聖人之道期以自正安敢蔑而棄之耶世有自云達觀而咈戒律者不亦惑哉茲院建立已久而地猶自然吾友擇梧師履道直躬能以戒律為己任且知吾志焉因與其徒凡九人詣吾居集眾旅席以毗尼準(句)作法結焉然後攝食護衣安居說戒各得其所既而戒律外撿定慧內修令正法久住何莫由斯道也其界畔之是非標相之物類牓示顯處以告來者。

  華亭興聖院界相牓序

  古者聖帝明王以九州之大四海之廣不可以獨治故分地而建侯焉爵有五等地有五服敷五教以訓諸民而任土作貢以奉王室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五服之民皆天子民也正朔制度悉稟之於天子其有背是者乃干紀亂常之人耳法王設化豈不然耶以剡浮之境廣矣秉法之際僧難盡集故聽隨處局結俾法成辨無奔馳損道之愆也律範儀軌悉如來出二部之僧悉如來之臣子也戒律之事得不稟於佛與苟有捨而不行其天魔乎其外道乎則我教干紀亂常之人也華亭興聖院本名長壽羅漢聖朝兩易其牓初賜名犯聖祖諱復換今名焉漢乾祐二年太歲己酉邑人張嗣子仁迺捨所居而為精舍崇佛事以報罔極自是鬱為梵宇六十七載于茲矣而僧居自然之地律範無施焉涖眾沙門曰某禪學沙門曰某嗟歎久之遂命知律者若干人結界在斯由是制度軌式悉稟於佛焉不其偉歟噫今之世行佛法者自天府而下以吳越為盛於吳粵之地以華亭為巨邑而尚有建仁祠佛屋僅百年而無結界者而況於餘方哉大界不結則受說安恣之事信不行矣以是觀之則知去聖踰遠法之陵夷其若是乎今二上人能尸其事取末世之所棄舉而行之斯所謂紐既絕之宏綱樹已顛之大表使不肖者企及護法之利可量也哉院僧志筠子華實吾徒也汎舟來錢唐乞言於我故為序之冠其牓焉。

  寧海軍真覺界相序

  予居孤山之壚閉戶養疾恥於自白弗與時俗交而長老明集師寓書於予曰我所居之院曰真覺者昔錢氏有土盛揚佛事故陪臣有刺於衢曰董詢者建之即太平興國元年也舊名奉慶 聖上賜今號焉房廊非不完歲祀非不遙而大界未及結由是法度弗及行律儀弗及修識者恥之我亦恥之大律師擇梧公我友也甞會宿且告之故梧曰可也遂與其徒異日詣我居準毗尼而結之標相既立界法既成牓示於來者惟足下好聞善道冀序其所以垂之無窮予因遂其請曰夫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誘於外而無窮欲動於內而無節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是故覺王之制戒律人為之節俾麤暴不作則天理易復矣故為宮而居將行戒律必以結界始(句)由結界則畵分其方隅標準其物類界相起於是眾心識於是則凡百彞章羯磨之法可得而行也彞章行則麤暴由是息天理由是復然後知佛之所以聖法之所以大僧之所以高不由結界則彞章不行彞章不行則麤暴無由息天理無由復又安能知佛之聖法之大僧之高邪噫建伽藍者豈得不以結界為急務邪夫號仁祠佛廟者葢行佛之制度之謂也非輪焉奐焉之謂也噫上棟下宇範金合土豐厨甘飱鏗鐘伐鼓苟不行其律儀制度謂之佛廟不可也土室編蓬藜藿屢空沙聚塔形爪畵尊容苟行其律儀制度謂之佛廟可也視制度之用不用而佛廟之是非可知矣於戲佛滅既久正道遺落其有舉而用之代之人不大怒則大笑故使中人以下懼其大笑大怒雖知之而不能行之長老集師沙門之有道者勇於為法而求友得其人而律師梧公能成其美美矣哉禪律為交而成結界之文使後來者居於是所以息麤暴反其躬而復天理焉為益之大可勝言哉予多其立事於已墜之世行道於難行之時苟無所請予甞自言之況有請邪冀後之人讀予之序庶知予亦無懼於大怒大笑也。

  瑪瑙院重結大界記

  有宋大中祥符九年春三月二十有九日中庸子買山養疾得孤山夕陽之坡曰瑪瑙者坡有佛屋亦以瑪瑙為名諏于耆耋考諸版籍乃知後唐天成二年青龍丁亥武肅王建之也奕世僧居曠日持久房廊雖周而大界不結遂亟請於友人明律者曰擇梧師梧師然之越四月三日集僧秉法結其大界焉厥後來學既眾堂室迫隘門人曰浩才始帥信氏以寬棟宇繇是新搆者復在自然之地矣梧師復以其徒五人為解舊而結新廣其標相焉自是亭臺堂閣泉石華竹悉在作法之中矣夫然則豈但行禪講道陶養天真而已哉抑又受說安恣之事悉得而行諸且無違於佛之制也是時天禧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也於乎為佛之徒者必也遵佛之制制之不遵吾謂非佛之徒也嘻去聖久大法漓學佛之人分其宗境其異好丹乎必非其素有以戒律為長物者嗜甘乎乃惡其辛有以理慧為誕說者取舍帥情動乖正道將欲由解脫門躋常樂境則若之何豈知夫凡聖性均生佛混一所以為凡而不能自復者以由迷倒於形必致籠檻於生死爾是故形之過非非戒律不檢心之昏散非定慧不融檢之融之內外相濟尚慮乎道之不明性之不復也況偏一而互非邪故吾雖專以三觀訓人且不敢忘乎戒律訓度(句)已焉哉吾之後居於是者誰歟禪觀者歟營福者歟讀誦者歟俾讀吾之文然後知法王之制宜同遵乎知同遵則知同歸於道乎其年六月十三日雨後於疊翠亭記其事焉。

  法濟院結界記

  吾學佛外讀仲尼書知禮樂者其安上治民移風易俗之本與而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由禮檢而人所倦樂和而人所歡故曰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亦猶佛氏之訓人也有禪慧有戒律焉由是禪慧修則物我亡戒律行則好惡辨然則禪慧虗通人亦歡於所進戒律檢制人亦倦於所行其有於人所歡而能反於人所倦而能進者是賢乎法濟院在錢唐郡之西北隅瀕湖負郭杳若方外昔錢氏霸吳越其陪臣衢州刺史曰翁某者搆之以為大長老慶祥師棲禪之境即皇朝太平興國某年也長老去世弟子齊政師承襲之伐鼓同食擁毳論道實曰禪居故結界之事貫因循而未舉也政師患其不稟於吾佛之訓則自詒其不稱其服之誚甞謂徒眾曰我聞之律藏云自然之地或作大法地弱不勝我欲請知律人結其大界率其佛制息其幽呵汝輩以為如何哉徒眾稽首咸若遂請律師曰擇梧者旅席集僧作法而結之於戲律範之倦行久矣政師知進之以為文不亦賢乎虗白上人屢欵吾關道政之事冀吾有述焉因為記之。

  閑居編第十三

  閑居編第十四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漉囊贊(并序)

  予慨漉囊之設墜地久矣甞循義淨內法傳栽製之既製之患不能行之遂為贊以簡兜率律師實有望於敢而用也。

  能仁立教以慈為本爰制漉囊俾蟲無損載濾載揚飲用何傷仁慈在心造次不忘尚憫微物巨者安忽異類之卑者尚然同類之尊者寧悖去聖既遙漉囊道消規模裁製杳若塵飄於鑠義淨以慈為性制度孔明率之護命顧我後學仰止先覺製而不用心忸顏怍存羊識禮無舛大體法物既備慈門亦啟吾友兜率持律第一漉囊告成行用無日欲仁仁至疇云喪失。

  漉囊志

  釋氏之立教博施而濟眾根慈而祗仁念水之有微蟲也故制其徒有事於飲用者漉之以緻練之囊復揚於泉以圖存活噫非夫仁慈之大博濟之極者其孰能留心於至微之物乎去聖既遠制度頹壞殆耳其空言而不目其事實也今之僧尚不識其規模狀貌況稟之而日行乎吾甞戚戚於是因率義淨之說而裁製之謂其簡且要也(義淨內法傳曰熟絹四尺捉邊長挽攝取兩頭刺使相著兩角施帶兩畔置鈎中安橫杖張開尺六兩邊繫柱下以盆盛)既成懸之草堂以備法物之數爾(釋氏法物有六三衣一鉢漉囊坐具)若乃取而用之則未能也或曰既製之必用之製而不用不如不製無乃行詐乎吾愀然而對曰不吾知也夫吾之不用實大用於世也何哉夫仲尼之為教也莫不好生而惡殺乎叔世不能守其道失其禮則昆蟲未蟄有火而田者春有圍其澤者掩其群者取其麛卵者斯謂暴天物也抑又兄有不慈於弟者父有不慈於子者師有不慈於資者君有不慈於民者苟見漉囊之製乃曰釋氏於水中至微者尚慈而恕之況昆蟲乎況禽獸乎況麛卵乎況為弟為子為資為民乎我安得不稟仲尼之道以好生仁恕惻隱為心乎吾苟不能好生仁恕惻隱者非但為仲尼之罪人實包羞於釋氏也禮度由是修仁風由是行故曰吾之不用實大用於世也其或後來有忿吾之不用勇於漉用者亦由吾之不用也故吾之製漉囊雖詐亦有裨於儒釋也或者慙而退。

  出生圖紀(并序)

  儒禮食必祭其先君子有事不忘本也釋氏之出生具云出眾生食葢祭曠野鬼神及鬼子母沙門用心憫異類也不忘本仁也憫異類慈也兩者同出而異名今觀後學鮮測厥由遂使出生事乖謹潔於檀越家則或雜以所棄處眾堂則盤器污雜因圖其形容紀其事跡以示來者且祭神如神在享于克誠在儒尚然況稟佛制今眾居宜以淨器聚歛安此像前良久施飛走鱗介之屬檀越家當於僧食畢取其生飯併著一器供彼形像然後散之然律亦許二食時先送食供養(寄歸傳亦云復於行末安食一盤以供訶利帝母也)若或先供則眾僧不須各出竊恐於時未安今宜各出然後聚而供之既人別用心則咸思佛制庶幾上士勤而行之所謂賢者之祭必受其福也。

  涅槃南本第十五云佛遊曠野聚落有一鬼神即以曠野為名食肉殺生復於其聚日食一人佛為說法愚不受教佛即化身為大力鬼動其宮殿彼鬼出宮距逆見佛所化躃地悶絕佛以慈手摩身即還起坐作如是言快哉今日還得身命是大神王赦我諐咎佛現本身復為說法令彼鬼神受不殺戒是日曠野村中有一長者次應當死鬼神得已即以施佛佛為立字名手長者鬼白佛言我及眷屬唯仰血肉以自存活今已受戒當何資立佛即答言從今當敕聲聞弟子隨有修行佛法之處悉當令其施汝飲食以是因緣為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從今常當施彼曠野鬼神食若有住處不能施者當知是輩非我弟子即是天魔徒黨眷屬寄歸傳第一云施主初置聖僧供次乃行食以奉僧眾復於行末安食一盤以供呵利底母其母先身因事發願食王舍城所有兒童遂受藥叉身生五百兒日飱王城男女佛遂藏其稚子名愛兒母遂覓之佛告曰汝子五百一尚見憐況復餘人但一二乎佛因化之令受五戒乃請佛曰我兒五百今何食焉佛言苾芻等住處寺家日日每設祭食令汝等充飱故西方諸寺每於門屋處或在食厨邊素畵母形抱一兒子於膝下或五或三以表其像每日於前盛陳供食母乃四天王部眾也大豐勢力其有疾病無兒息饗禱焉皆遂願詳說如律神州先有名鬼子母也(今詳此方佛寺皆於門壁畵二神神後一女葢其遺像既二俱受祭故并畵之或有立居士像者盖手長者也西壁即曠野之身東壁即佛所化者今明受祭唯圖曠野之像焉)。

  閑居編第十四

  閑居編第十五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錢唐律德梧公門人覆講記

  吾養疾孤山不與世接者二年矣閑門幽徑苔荒草深輪蹄之跡未甞有也每以寂寥自勝怡然無悶而樂聞人善不翅己有恨不能口頌其美於天下君子前往往書之簡牘以詒後世粵天禧改元之歲春二月十有六日律師曰擇梧者吾友也泛舟見尋蔭茂林嘯清風者久之既而語吾曰釋氏之道我知之矣非夫戒學則無以檢其容杜其暴也禮容修麤暴不作則禪靜智明可得而發也聖賢之域可得而躋也是以能仁制之上首受之法密派之南山嗣之法既下衰人之多僻以縱任為達道指戒律為剩物其將絕者猶一綫耳得不大懼乎我所以勤而講授者非徒言也亦有意於振而用之耳從我學亦眾矣望涂而畏者有之中道而畫者有之其克荷者十一爾我甞欲廣其道也於是竊圖誘進之計來學中有能講徹於律鈔者則書其名于其講堂年而月之一講則一書再講則再書屢講則屢書俾不講者知所以誡一講以上知所以勸既誡且勸則望涂而畏者必整轡而進中道而畫者必加鞭而至然後鳴唱於四方踐言而行則戒律之道不遠而復矣無外於我道同矣敢謀之無外以為如何哉吾踧然而對曰吾聞戒律之道布在貝葉得其人則其道舉亡其人則其道弛吾友之用心果如是邪吾敢賀戒律之家得其人矣其道何患於喪乎吾樂其善言多其善誘肆筆之為記。

  大宋高僧慈光闍梨塔記

  闍梨事跡載在僧史卒於雍熈間壽七十五臘五十五晤恩諱也脩己字也路氏姓也姑蘇維桑之地也天台三觀所學法門也志因所承師也錢唐慈光院傳道之處也高尚廉簡所理之行也我師諱源清受道之資也吁滅後三十一年有法孫智圓者得遺骨於它舍乃鬻衣僦工刻石為塔葬之於孤山瑪瑙坡越三年懼後世不知乃於塔之左勒崖以識之是時天禧二年冬十月既望越三日乙巳記。

  故梵天寺昭闍梨行業記

  古君子有德善可稱者子孫必銘之金石而明著于後世焉於戲有梵天闍梨者釋氏中有德善可稱者與滅後四年門人曰從政大懼師之徽猷堙沒走孤山之下亟謁潛夫以論譔為請者半載于茲矣吾嘉其忠乃為述之曰闍梨諱慶昭字子文姓胡氏錢唐人也妙齡厭俗遯入空門事師于開化院年十三歲受具品於會稽開元寺善由夙殖行無緇磷及年二十一甞誦法華經一日恥乎口道其言而心晦其旨倐然有學焉之志而聞天台教法會同一性主盟群宗是時有大法師諱源清者傳此道於同郡奉先寺遂北面事之服勤左右者凡十七年茂名峻業頴拔儕輩奉先捐代而闍梨嗣之講道誨人有父師之風故後進歸之者眾矣未幾徙居石壁山陶然林下有終焉之圖粵郡城之南有梵天寺寺有上方即故禪師巖公棲真之所也郤倚青嶂下瞰澄江雖密邇區中而超然事外寺主沙門曰遇明者心欣頓宗且慕高義遂以上方為講院虔請居之以傳授來學既辭不得命乃由石壁而戾止梵天焉即景德元年四月也真風既揚遠邇從化化緣斯既我報亦終既而遘疾彌留以天禧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歸寂于所居世壽五十五僧臘四十一門人孺慕奉全身葬于大慈山崇教院之右禮也祕丞張公君房為錢唐日重其道因命工琢石為塔以識之闍梨所講法華止觀及諸部經論共百餘周傳業弟子自咸潤而下凡九十七人初闍梨之居梵天也甞夢異人語之曰住此十三載矣至終而驗噫雖夢寐偶然豈不或信闍梨性厚重不尚夸耀講誦之外端居靜室宴如也不結託以譽而名亦傳於後無財食以聚眾而徒亦僅千百不誑誕以駭世世或歸其仁君子謂絕此三病得此三利求之叔世為難能乎雖欲勿稱識者其舍諸吾執野史筆江湖間纖善微惡往往迹諸簡牘以勸以懲況闍梨之行業偉異者邪既答門人之請而亦假之以為訓焉時天禧四年龍集庚申夏五月五日記。

  僕夫泉記

  僕夫泉在錢唐郡孤山之墟瑪瑙院佛殿之西北隅深可累尺廣不極尋其色素其味甘挹之弗盠撓之易澄供飲無羸瓶之凶浸畦絕為機之歎異乎哉大中祥符九年秋九月二十二日客有惠吾怪竹數根因命僕夫植之僕夫施鍤掘地及膚寸而斯泉迸流當斯時也自夏逮秋天弗雨草木多焦死泉源皆竭而斯泉也獨見乎潤物濟人之功是不易其常性也亦猶君子於困窮蹇剝之際弗改其道往往修辭立誠潛利於物者吾感而異之遂疏鑿成沼既由僕夫而得之因號僕夫泉或曰僕夫之稱非雅也宜易之對曰世有因鷙蟲而得者遂號虎跑因妖女而化者遂號舒姑吾之僕夫男子也豈不貴於妖女乎人類也豈不愈於鷙蟲乎虎跑舒姑召而不嫌而獨鄙僕夫之稱者則是貴異類而賤同類好怪誕而惡淳正吾無取焉且斯泉也實由僕夫而得之棄而不稱是忘本也忘本背義吾心所不忍也雖僕夫之號鄙且賤焉人盡惡之吾終不能改其稱也或者曰然吾子之用心非吾所知也或者退因記之。

  閑居編第十五

  閑居編第十六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三笑圖贊(并序)

  昔遠公隱于廬山送客以虎溪為界雖晉帝萬乘之重桓玄震主之威亦不能屈也及送道士陸脩靜儒者陶淵明則過之矣既覺之乃攜手徘徊相顧辴然噫得非道有所至而事有所忘乎人到于今寫其形容謂之三笑圖止為戲翫而已豈知三賢之用心邪於是作贊以明之。

  釋道儒宗  其旨本融  守株則塞  忘筌乃通  莫逆之交  其惟三公  厥服雖異  厥心惟同  見大忘小  過溪有蹤  相顧而笑  樂在其中

  夜講亭述

  心率道而明道依處而行則能仁之鷲嶺宣父之洙泗非依其處而行其道與吾於是創小亭於孤山瑪瑙坡之岡背脩竹面平湖而鳥無俗音雲有閑態蕭條人外實為勝游而以夜講為名者且欲伸唯心之說廣吾佛之道以訓乎鬼類也曰鬼類可訓邪曰可訓也夫人者明而形者也鬼者幽而隱者也幽也明也莫不皆有心乎有心則可化可化則佛之理不遠復於戲明而形者聞正道而扞格不受者亦眾矣豈訓之所及乎又安知幽而隱者果不可訓邪且吾佛之訓甞及乎鬼神矣吾雖無似忝學佛之道是敢仰而則之則夜講亭之設其有旨哉若乃高空月正萬籟都寂怪木殭立群峯若趨當是時也空華乎境谷響乎聲說既無說而說聽亦無聽而聽不知物為我乎我為物乎雖諸相炳然而不得一法噫理實本然亦由亭之助邪非亭之處吾也吾安能如是觀乎彼幽而隱者安能如是聞乎是故亭之設非止為登高引望也所謂道依處而行也故吾以夜講名之而亭利於吾實非一用也則夜講之名包乎眾美矣其或忘機默坐可以養浩然之氣則曰養素亭以文會友則曰文會亭春觀卉木則曰錦繡亭炎夏追涼則曰熏風亭秋蟾靜照則曰望月亭晴山對峙則曰疊翠亭望殘雪則曰玉峯亭曝愛日則曰負喧亭偶思之得其異名七八矣亭如助吾更有善其用者則嘉名殊號當更立之也庶來者知其名之多而同出於一亭也亦猶心性一也觸類而變則種種法生種種法生則種種名立心性豈異乎法亦心也心亦名也胡為乎體哉亡焉照焉生佛同貫自他一揆佛之理於斯可見矣若斯之益非亭之韞邪其有達吾釋氏之者登斯亭辨斯名則知吾志焉亭高一丈廣又增其四尺凡四楹不加赭堊質而且素眇覿於營窟橧巢之世吾亦懼其奢已甚矣有宋天禧二年歲次戊午春正月門學若干人率金四萬為吾建之也曰浩才者實尸其事以土木之工告成於吾再拜稽首請紀厥由故為述云。

  孤山述

  錢唐郡西三數里有孤山者既卑且狹但不與眾山連接孤然處湖中似不阿附於眾山有自得之狀由是羣目流盻眾賢樂遊好奇者往往來居之有終焉之圖故有浮圖居者五焉隱人居者一焉遂古賢達好之亦不下於今至若白樂天元微之張祐許渾輩或文於碑或詩於寺所以斯山為錢唐勝槩而天下知名也雖崇峰疊巘連連繞湖比之斯山如有羞色噫山以卑狹不附於眾峯而皆悅之士有居下位不附媚於權要不託附於形勢者雖包仁抱義聳出倫類眾必睚眦之凌侮之由是名不能顯道不見用嗚呼山以孤故見好士以孤故見惡山乎士乎人之好惡何相遼乎遷好山之心以好士可也。

  記夢

  曰夢可記耶夢可記也高宗夢得說仲尼夢奠兩楹晉夢二竪秦夢鈞天莊周夢蝴蝶則經籍諸子皆記夢明矣繇是遷史而下歷代史誌亦然也夢何不可記乎曰夢有吉凶耶曰夢無吉凶吉凶由人也君子之有吉夢也不恃之以忘德有凶夢也能改過以自修故君子終受其福小人之有吉夢也憑之以恣情有凶夢也過之而不改故小人終受其禍故曰夢無吉凶吉凶由人也曰儒之記夢則聞命矣敢問釋氏之記夢有憑乎曰信相夢金鼓法華夢國王非記夢如何曰以理明之夢其虗乎曰苟以理明豈一夕之夢也百年亦大夢也百年善惡可記也一夕善惡胡不可記耶噫記百年之虗善以誑後世吾寧記一夕之實夢也故吾記其夢焉吾十有三年秋八月臥于俗舍一夕夢吾佛於龍王宮夏安居吾獲侍焉其謂龍宮者堂閣不至高顯如世之民舍但廣闊耳欂櫨簡素無山藻之文軒牕虗疏無髹彤之飾佛之狀貌豐滿長姝而紫黑色服青黑袈裟止一老沙門耳別食訖而說法吾但見撼口而竟無所聞夏滿出海王族送之于岸吾從行曠野莫別其方向極目漫漫然行未幾有物狀如世畫神鬼者再拜吾佛累名衣為座請訓以道法佛喻之既而持一象以獻佛乘象行矣吾從焉入松門三數里遙見分岐一里餘有一小佛廟丹其門宇粉其牆壁有二人盛服立于門之左右如迎侯之狀佛下象以轡勒授于吾吾受之繫于樹佛點頭哂之如謂我知意也忽然夢覺至且詣先君言之先君喟然歎曰我以爾嬰孩時多病故令爾出家將令爾友儒讀書為本干祿於明朝以光我族爾之夢其久為釋氏子傳道之徵乎無為他人言之此夢吉也吾心竊疑焉苟夢佛蓋為金輝之相而反同僧形耶後八年學天台三觀于奉先法師(諱源濟)其同門人先進者為吾說四教且曰三藏教佛老比丘像也吾心驚喜久之自謂昔所夢者其釋迦乎斷不疑也後十年恨涅槃至典章安微言不傳于世者二百餘齡時抱疾於水心寺討尋經義焉至第十五卷說如來降曠野鬼神乃知昔夢此經之徵也曰吾於涅槃其有緣乎贊述至後七年於崇福寺首事筆削復夢二沙門盤桓于門吾遙望而默識之心自謂此觀音龍樹也驟出迎之觀音入門而右龍樹入門而左吾肩隨之行數步忽自思云迎而拜之是禮也遂趨而進拜訖敘云觀音則慈覆法界龍樹實吾宗祖師唯願智慧增明罪根清淨言訖再拜觀音垂訓久之但不能省記龍樹唯云汝見古人(有名夢覺忘之)鑄劒乎但欲有益不欲有損於是夢覺撰涅槃三德指歸二十卷發源機要兩卷科十一卷百非鈔一卷分經圖一卷注疏主贊一卷不三年而絕筆復講演傳授之噫非能仁之護念乎二聖之冥加乎不然豈吾之吵劣克荷斯文乎。

  對友人問

  友人問吾曰子於天台之學勞其筋骨苦其思慮孳孳然有扶樹心然於涅槃不聞師授而撰記且講以傳後學眾以是疑傳不習乎不知其可也對曰噫有是疑乎有是疑也吾有說焉古者周公聖人既攝政於是制禮作樂號令天下章章然巍巍然至于周室衰弱王綱解紐禮喪樂崩號令不行孔子有聖德而無聖位乃刪詩書定禮樂贊易道約魯史修春秋以代賞罰使亂臣賊子懼仲尼無他也述周公之道也孔子沒微言絕異端起而孟軻生焉述周孔之道非距楊墨漢興雜霸王莾僭篡楊雄生焉撰太玄法言述周孔孟軻之道以救其弊漢魏以降至晉惠不道中原喪亂賞罰不行隋世王通生焉修六經代賞罰以晉惠始而續經中說行焉蓋述周孔軻雄之道也唐得天下房魏既沒王楊盧駱作淫侈之文悖亂正道後韓柳生焉宗古還淳以述周孔軻雄王通之道也以是觀之異代相師矣代異人異辭異而道同也不聞周公面授於孔子孔子面授於孟軻也在吾釋氏亦然也文殊一性宗不聞面授於龍樹也龍樹三觀義不聞面授於惠文也而天下咸云龍樹師於文殊慧文師於龍樹矣龍樹慧文之道至南岳天台而張大之引而伸之後章安宗其道撰涅槃疏年將二百至荊溪治定之然後得盡善矣吾於涅槃尋疏而自得微旨者吾師荊溪也誰云無師授耶若以面授則可傳道者荀卿面授於李斯而相秦始也焚書坑儒亡名師而面授於元嵩而佞周武也滅釋毀佛豈面授能傳道哉吾以得古人之旨行古人之道為傳授不以目其人耳其聲不知其所以美者為傳授也。

  閑居編第十六

  閑居編第十七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祭祖師文

  維大中祥符九年歲次丙辰月建己亥朔臨壬申日在庚寅法孫某謹以茶藥之奠跪祭于祖師慈光闍梨之靈古之傳高僧者有言曰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名而不高則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古今賢達皆以為知言也而百世不刊嗚呼吾祖識見貞亮道行淳正不阿有位不交時俗不設奇以延譽不用利以進物屏弃浮偽介然自得故世莫我知而其徒實寡所以盛業高行布于大宋僧傳者蓋以高而不名取之耳伊昔龍樹傳文殊之道辭而闢之故一性之宗盛乎天竺智者傳龍樹之學引而伸之故三觀之義盛乎震且智者滅後章安嗣之二威繼之左溪說釋之荊溪記述之而其道益大故後世得其門而入者或寡矣惟吾祖蘊逸群之才彰獨斷之明訓乎來學必造淵極滯文異論由是退息天台之學由是光大其潛利密益可量也哉又世之學佛者或尚理則蔑事或尚事則蔑理形服雖同而所據大異吾祖繩之以戒律照之以理觀於事而不泥於理而不蕩故高僧傳敘吾祖云每一布薩則潛灑不止又云不問賢與不肖必示以一乘圓意蓋謂此也非發明佛旨通入實際者其孰能至於是乎及其終也神光井出天樂宵響章安通夢異香盈室其靈異徵感有如此者非淳誠傳法至慈利物者豈至此耶吾祖自雍熈三年示滅于慈光院既闍維之弟子遷于他郡靈骨寄于民舍凡二十餘載有沙門廣鈞保隆者訪而得之留于淨住院者又將十年某誠鄙薄但念昔稟法於奉先奉先傳道於慈光則我謂慈光為祖慈光謂我為孫於是收靈骨葬于孤山之瑪瑙坡累石為塔而識之不雕不飾昭其儉也不輪不級恐僭聖也方其形表方廣之性也圓其基表圓極之理也刻之以涅槃八德昭其用也勒之以雪山四句昭其體也庶觀者因事以達理希風而稟化則吾祖之教其未墜乎嗚呼吾祖殂落洎今三十二年矣為澆世簡賢咈義而至是乎為吾祖之靈於我有緣待我而葬乎不可得而知也禮云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所恥也今墳塔已成敢伸薄祭既獲知德善是以稱而傳之實無恥焉伏惟尚饗。

  祭孤山神文

  維大中祥符九年歲旅丙辰月建戊戌朔臨壬寅日在己巳沙門釋某謹以茶[荈-夕+歹]之奠致祭于孤山神之靈惟神受天之命職茲山林福善禍淫害盈福謙神之德也享于克誠馨于明德神之應也代有善人修身以謙神其福之乎或務克誠而庶明德神其享之乎苟不福不享則胡以昭神之德彰神之應耶有聖宋高僧慈光闍梨者生有景行死埀令名實釋迦徒中有道者也儒所謂善人所謂履謙者斯有之矣自捐代洎今三十二年靈骨墜于民間而未及葬貧道哀賢人之失所痛澆世之寡義是以輒於斯山之岡累甓為基刻石為塔以[療-(日/小)+土]之遵佛氏之禮也俾塔因山而有託山因塔而增價豈比夫埋凡庸之骨客無知之鬼乎使斯塔安而且固百世之下人有覩者知高僧之在焉聞其風必有思齊者為教亦大矣則神之福善福謙之德豈不由是愈彰乎貧道明德則無也克誠則有之矣今有事於山敢以茶[荈-夕+歹]告祭神乎來格尚饗。

  又祭孤山神文

  維天禧元年歲次丁巳十二月癸丑朔十三日丁丑沙門釋智圓謹以茶[荈-夕+歹]之奠致祭孤山神之靈貧道讀周孔書聞齊大夫成子高者謂慶遺曰吾聞之也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吾縱無益於人吾可以死害於人哉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焉此恐妨人之墾耕也矧吾佛以真寂為風以清儉為訓三界如幻萬緣一空率此教者豈宜厚葬貧道學道寡效而心好正淳竊慮沒後有不知我者混乎流俗務其華靡崇其瑩壟而傷財害人於是得此山之岡間僻無用之地預鑿窟以埋陶器用為將來掩藏形惡之所囑門人以後事山林之間神有主者肆以茶[荈-夕+歹]告祭伏惟尚饗。

  撤土偶文

  民好淫祀者久矣故仲尼曰淫祀無福又云非其鬼祭之諂也古之民果無斯弊則聖師孔子豈有是誡哉今之風俗甚於古萬萬焉閭巷室家悉立其土偶曰土地者曰五通者佛寺亦如之吾買山得瑪瑙坡之地而院亦以瑪瑙為名院之東廡下有斯三土偶因命撤其二存其號土地者易其名曰護伽藍神遂為文以告之吾聞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不在祀典嗟爾土偶法不聞施於人死不聞勤於事勞不聞定於國禦菑捍患又非所聞既不在於瞻仰之列復無財用以資於人豈得亂其禮而竊愚民之祀乎昔李唐狄梁公廢江淮淫祀一千七百而所留者唯會稽大禹錢唐子胥姑蘇大伯毗陵季札四廟而已吾知梁公實率此道而行也抑又五通之名出吾釋氏謂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身如意神仙之人咸備是五以煩惱之未除故無漏之通則無有也代俗竊其名以號其魍魎妖孽不亦謬乎則名既無實復非祀典之族則爾土偶又安得僥倖而於此乎吾又聞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鴈曰戶曰竈王自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今爾土偶又非斯所以祀者然則土地之說非中霤邪曰中霤主堂室居處則或似之且不及庶人之祀今民悉祀其土地又非禮也吾又聞婦人教令不出于閨門晝不遊庭夜行以火則婦人之像與神竝坐視事非牝雞司晨乎此又傷教害義之甚不可為訓以是觀之婦人之像又不宜留也明矣吾也釋迦之徒歟吾佛有制伽藍之地則立其廟而日祀之曰護伽藍神若然則易土地之名為護伽藍神者不亦宜乎嘻吾學佛以修心學儒以治身豈敢遵非禮用訛名邪神如有靈其知我也必矣撤像踰月門人見曰某也雖奉命而毀之竊憂其能為禍害也今踰月矣而無能為子之明也某敢復去其曰護伽藍者之像以寬僧居如何曰不可也吾之去彼二者黜非禮冐名也留此一者遵佛制度以報德也彼也萬萬能為禍害吾亦當去之也此也萬萬不能為害吾亦固留之也且吾與爾群居于是晏息乎是講道于是立身于是地之於吾恩不小矣故留方丈之地日崇其祀以報德也豈懼禍求福之謂乎苟佛之無制吾亦當祀之況有制乎吾豈以其不能禍而欺之乎方丈之地豈忍奪之也加其完葺則可矣噫豈唯事鬼神如是乎事人亦然小子識之門人退而加完葺飲食香火日加恭敬。

  中庸子自祭文(二月十七日述十九日寂滅)

  維某年某月謹以雲山風月為奠祭于中庸子之靈惟靈汝本法界之元常兮寶圓之妙性兮尚無動靜之眹兮豈有去來之跡兮洎乎七竅鑿而混沌死兮六根分而精明散兮遂使汝見自心而與外境異兮執生存與死滅兩兮擾擾乎不可止也昏昏乎不可照也吾甞欲使汝復混沌(混沌之語出於莊子但用彼語不用彼意言近理遠不可均也)歸精明兮乃於非幻法中假作幻說且非幻尚無而幻法豈有哉汝中庸子亦以微領其旨汝既受乎幻生必當受於幻死故吾託幻軀有幻病口占幻辭使幻弟子執幻筆成幻文以預祭汝幻中庸子且欲令無窮人知諸法如幻也夫如是則如幻三昧在焉嗚呼三昧亦如幻也尚饗。

  閑居編第十七

  閑居編第十八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善惡有餘論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舊說謂善惡延于子孫故曰餘殃餘慶也而世共疑之且瞽鮌積惡而有舜禹之餘慶勛華積善而有朱均之餘殃何聖言之無徵邪以無徵言以訓人是誘人嚮惡而倍善也豈聖人之意邪故牛僧儒作善惡無餘論謂積善慶於身積不善殃於身俱無餘也理則美矣奈何反聖人之經乎聖人言有餘僧儒言無餘非反而何吾觀聖人之言聖人之旨若仰青天而覩白日非不明也由先儒瞽說雰而翳之使僧儒之才往往未見其旨而惑其言也請揚搉而陳之夫餘殃餘慶之說蓋繫於己不繫於子孫也何哉且士有履仁義盡忠孝者之謂積善也豈但享福於一朝其實垂令名於百世也垂令名於百世非餘慶邪其悖逆殘賊者之謂積惡也豈但速禍於一朝其亦垂醜名於百世垂醜名於百世非餘殃邪抑又積善之大者唯堯舜乎人到于今以天下之善歸之而堯舜之善未必若是之極也故曰博施濟眾堯舜其猶病諸今以天下之善悉歸之餘慶之驗也積惡之大者非桀紂邪人到于今以天下之惡歸之而桀紂之惡未必若是之極也故曰紂之為惡不如是之甚也今以天下之惡悉歸之餘殃之驗也噫聖人之言之旨微而顯哉先儒誤傳於前故使驅逐舊說者流而忘反僧孺雖知善惡不可延於子孫而皆不察說者之非而[危*臬][(一/几)*危]於聖言故論之以杜詭說如謂不然以俟君子。

  周公撻伯禽論

  禮記曾子問曰周公相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成王有過則撻於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鄭康成云以成王之過擊伯禽則足以感喻焉吾謂周公無撻伯禽之事也蓋傳之者濫耳漢儒因而妄錄焉非聖師仲尼之所述也康成隨而妄注焉非七十子之徒面受聖旨也請試論之夫周公大聖也治其家有治國之道故能刑于四海訓乎萬世也罰者必以罪賞者必以功不畏強禦不侮鰥寡是聖人之用心也於民乃爾況於己子哉是故聖人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且伯禽傳體也苟無辜而受撻是周公自撻於己身也苟成王日十其過則伯禽十受其撻百其過則百受其撻嗚呼伯禽無辜受撻其狂濫無告者何甚乎周公知無罪而撻之其欺心亦何甚乎夫瞽瞍之虐舜未如是之甚也何哉夫瞽瞍實不識舜之賢且聖也以情之所惡故虐之耳周公知伯禽之無罪又非情之惡但以成王有過故撻以威之者則虐於瞽瞍遠矣豈聖人之用心哉。

  生死無好惡論

  予中庸子寢疾于床其手足也將啟其神爽也將亡而乃怡然無悶以道自強客有問予疾者避席而起握手而語曰夫人好之大者莫若生乎惡之大者莫若死乎予觀子也於生似無所好於死似無所惡予也惑敢問中庸子喟然歎曰大哉問居吾語汝野哉世人唯知惡其死而不知惡其生可不大哀乎何居(音基楚語)夫枝必有根流必有源噫生者不曰死之根源乎既有其生安得無死生也人之始死也人之終物既有始終人故有生死故涅槃曰功德黑闇姉妹相隨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此則不受其生故無其死矣且夫春必有冬晝必有夜其有好春而惡冬好晝而惡夜豈不大愚乎生死者亦猶春冬晝夜也何所好惡哉故莊周曰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臗故知有無死生乃一體也豈可存其脊而去其臗耶吾以此觀之故於生無所好於死無所惡也抑又吾年四十有七矣比夫顏子不曰天壽乎苟有期頤之壽比于容彭輩亦殤子耳高下之相形長短之相傾蒙(音尨)茸乎豈有止足哉吾無顏子之賢而壽且過之敢有不足之心耶然此皆域內之說非吾域外之旨也吾欲談之將恐中士在乎存亡之際下士聞之則大笑之也客曰願聞域外之說以袪蒙[希-巾+ㄙ]予曰夫天理寂然曾無生滅之朕乎妄情分動遂見去來之迹矣譬夫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一精虗都無瑕翳苟瞪目勞視則狂華亂生華既有生而亦有滅愚者無故好華生而惡華滅而不知華本自無好惡之心是徒勞耳故楞嚴曰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又曰尚無有生欲何名滅又曰生滅去來本如來藏蓋謂此也吾又以是觀之故於生無所欣於死無所怖也客曰美哉言乎夫至當歸一精義無二我將稟子之言踐而行之而子之兩說予誰適從予曰夫諸佛常依二諦說法吾敢違之哉吾前之說俗諦也後之說真諦也吾以真俗求之而見於生不足可欣於死不足可惡又甞以二說交戰於胸中而真諦勝子思吾兩說隨其所得足可以治心矣雖孟子有言曰魚亦吾好也熊掌亦吾所好也二者不可兼捨魚而食熊掌矣爾果能捨俗諦之魚食真諦之熊掌者不亦美乎爾其勉之客霍然驚視且曰未之聞也敢不寤寐思之使至斯道也於是再拜于牀下循墻而去(乾興改元之歲正月五日予中庸子有疾弗瘳乃口占斯文命門人雲卿者筆之)。

  福善禍淫論

  傳曰福善禍淫或者謂驗之於事則為善而召禍為惡而致福亦多矣其鬼神之無靈耶格言之近誣耶故論以辨之以示昧者夫世所謂禍福者以富貴崇高安康壽考之謂福也貧賤側陋刑戮短折之謂禍也苟惡人之享富貴善人之處貧賤則反覆而懷疑必謂鬼神之無靈格言之近誣矣蓋庸人之情也夫君子之謂禍福者異乎哉為仁者有大順之顯名垂于億載之下雖童子婦人猶知貴而好之非福如何豈以一世貧賤側陋刑戮短折之為禍也夷齊實貧賤矣而曰伯夷叔齊賢人也比干實刑戮矣而曰商有三仁焉顏回實短折矣而曰回也三月不違仁由是後世聞其名愛之如父母斯謂福善也為不仁者有至惡之顯名垂于億載之下雖童子婦人猶知賤而惡之非禍如何豈一世富貴崇高安康壽考之謂福也商受齊景實富貴崇高矣而謂之獨夫受又曰無德而稱焉其安康壽考者不可勝說咸以不仁不道使後世聞其名者賤之如禽獸斯謂禍淫也嗚呼以億載之美名使人從而尊之不愈乎一世之富貴耶億載之惡名使人從而卑之不愈乎一世之貧賤耶故世所謂禍福者得其小者近者君子所謂禍福者得其大者遠者也詩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者吾謂求大者遠者也或曰箕子陳五福則子無取耶曰以仁義而直富壽者其誰曰不然乎以不仁而幸富貴者吾無取焉仲尼所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曰以不仁而處大位是播醜於眾人之上也矧箕子五福其五者曰攸好德且所好在德而獲富壽康寧考終命者豈不偉與孟子云修天爵而人爵從之是也以無德而幸富貴康寧考終命者吾無取也故嚮謂福有大小遠近者蘊乎五中也噫吳太宰[壹*丕]以阿君受賂於世則富貴矣人到于今賤之必謂之讒賊也伍員以忠諫致死於世則刑戮矣人到于今貴之必謂之忠賢也而布在祀典享血食之不暇福善禍淫之驗其昭昭乎其昭昭乎若為善而享富貴為惡而受貧賤者何必論為。

  閑居編第十八

  閑居編第十九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中庸子傳上

  中庸子智圓名也旡外字也既學西聖之教故姓則隨乎師也甞砥礪言行以庶乎中庸慮造次顛沛忽忘之因以中庸自號故人亦從而稱之或曰中庸之義其出於儒家者流子浮圖子也安剽竊而稱之耶對曰夫儒釋者言異而理貫也莫不化民俾遷善遠惡也儒者飾身之教故謂之外典也釋者修心之教故謂之內典也惟身與心則內外別矣蚩蚩生民豈越於身心哉非吾二教何以化之乎嘻儒乎釋乎其共為表裏乎故夷狄之邦周孔之道不行者亦不聞行釋氏之道也世有限於域內者見世籍之不書以人情之不測故厚誣於吾教謂棄之可也世有滯於釋氏者自張大於已學往往以儒為戲豈知夫非仲尼之教則國無以治家無以寧身無以安國不治家不寧身不安釋氏之道何由而行哉故吾修身以儒治心以釋拳拳服膺罔敢懈慢猶恐不至於道也況棄之乎嗚呼好儒以惡釋貴釋以賤儒豈能庶中庸乎或者避席曰儒之明中庸也吾聞之於中庸篇矣釋之明中庸未之聞也子姑為我說之中庸子曰居吾語汝釋之言中庸者龍樹所謂中道義也曰其義何邪曰夫諸法云云一心所變心無狀也法豈有哉亡之彌存性本具也存之彌亡體非有也非亡非存中義著也此三者派之而不可分混之而不可同充十方而非廣亘三世而非深渾渾爾灝灝爾眾生者迷斯者也諸佛者悟斯者也噫能仁千萬言說豈逾此旨乎去聖遠微言絕學之者攀枝捨其根挹流忘其源於是乎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蕩於空者謂泯然其無得寂然其無眹誰為凡乎誰為聖乎及其失也迷因果混善惡棄戒律背禮義膠於有者硜然執有脩彰然著有法凡豈即聖乎自豈即他乎及其失也固物我而不可移泥怨親而不可解拘縛於近教殺喪於遠理曰蕩空膠有孰良曰蕩空也過膠有也不及然則空愈與曰過猶不及也唯中道為良敢問中道曰適言其有也泯乎無得誰云有乎適言其無也煥乎有象誰云無乎由是有不離無其得也怨親等焉物我齊焉近教通焉遠理至焉無不離有其得也因果明焉善惡分焉戒律用焉禮義脩焉大矣哉中道也妙萬法之名乎稱本性之謂乎苟達之矣空有其無著於中豈有著乎嗚呼世之大病者豈越乎執儒釋以相誣限有無以相非故吾以中庸自號以自正俾無咎也或者曰唯唯庶斯達矣再拜而出。

  中庸子傳中

  初中庸子之生也始言則知孝悌父母頗異之而不羣於庸竪戲甞以草木濡水畵石以習文字採花布以為徒自為講訓之狀唯言孝父母睦兄弟而已酷有邁俗志父母不能違因捨為佛徒年八歲遂登具於錢唐龍興寺今大中祥符寺也十五微知騷雅好為唐律詩二十一將從師受周孔書宗其道學為文以訓世會寢疾因自訟曰汝浮圖子髮既祝矣形且毀矣而不習釋氏志慕儒學忘本背義又豈稱周孔之旨乎汝姑習釋後學儒為副汝其圖之時源清法師傳智者三觀之法于奉先予負笈而造焉在青矜之列者凡三年會師亡既而離群索居衣或殫粮或罄因之以疾病而孳孳然研考經論探索義觀得之於心而不尚夸耀人或謂之愚且訥予聞之曰學道貴達本息心也若炫其能矜其解欲他之買者吾不如行商坐賈也甞歎天台宗教自荊溪師沒其微言奧旨墜地而不振者多矣雖行而說者違道背義亦眾矣於是留意於筆削且有扶持之志凡形百餘萬言以廣其道或謂曰荊溪既沒解不在子乎唯名之與行比荊溪猶塗漢之相遠耶予應曰解即未也名之與行然哉然哉予著述人或非之門人以告予予曰文中子有言智者非之吾當飾辭往謝愚者非之吾將奈何且吾將扶聖道以潛潤於人也苟吾言之是後世必有如吾者好之如其非也灰滅不旋踵矣噫吾之道豈止與狺狺者爭勝哉無賴輩或背毀予既而革面而來予待之盡禮人問其故答曰賓象天主象地待不以禮是違天也違天不祥且彼謗我也果實乎果虗乎果實也吾將改之彼廼訓我也是吾師也何怒之有果虗也吾可笑以為樂又何怨之況毀讚之言如谷響邪。

  中庸子傳下

  中庸子生十三年夢隨佛入于海夏滿行矣從至曠野有物似世畵鬼神者佛垂訓久之年三十尋涅槃經果有降曠野鬼神之事及撰涅槃記夢二沙門曰龍樹觀音與之語且久予因著記夢一篇或謂予曰夢者游魂偶然豈實乎安用記之其為人妖也子曰嘻萬法一空皆如夢也百年大夢也一夕小夢也苟大夢之可記小夢于何不可記乎苟知小夢之虗也胡不達大夢之虗邪吾之記夢其有意焉罪我者其記夢乎知我者其記夢乎予之訓後學也雖屢見違後又訓之其或去者無一言以留之曰來而不距往而不追古之道也或觸事擊發不能容忍俄而悔之不好相形不好問命不好擇日於是撰福善禍淫論擇日說以矯時俗未甞登有位者之門曰澹臺滅明非公事未甞至於偃之室矧吾方外之人乎求知於有位者士人之事耳吾削染矣敢亂四民之業哉吾非慠也予多抱疾甞自稱病夫著病夫傳雖羸耗癯瘠而不倦講道以誨人三藏典誥洎周孔荀孟楊雄王通之書往往行披坐擁撰自箴七箴勒石於座石以自誡居于孤山之陽草屋竹床怡然自得且曰與其奢也寧儉吾從事於斯矣矛甞謂門人曰吾沒後無厚葬以罪我無擇地建塔以誣我無謁有位求銘記以虗美我汝宜以陶器二合而[療-(日/小)+土]之立石標前志其年月名字而已予聞人之有善未及稱之若病之未瘳見人之不善未及諫之亦若病之未瘳客有談不合理者則默而不答陽秋四十有一論曰中庸之德人鮮久矣而能以中庸自號履而行之者難矣哉世或之詐吾取詐焉。

  閑居編第十九

  閑居編第二十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勉學上(并序)

  中人之性知務學而或墮於學乃作勉學。

  嗚呼學不可須臾怠道不可須臾離道由學而明學可怠乎聖賢之域由道而至道可離乎肆凡民之學不怠可以至於賢賢人之學不怠可以至於聖冉求之學可以至於顏淵而不逮具體者中心怠耳故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患力不足者中道廢今汝畫顏淵之學可以至於夫子而不齊於聖師者短命死耳如不死安知其不如仲尼哉以其學之不怠也故曰有顏氏子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或問聖人學邪曰是何言歟是何言歟凡民與賢猶知學豈聖人怠於學邪夫天之剛也而能學柔於地故不干四時焉地之柔也而能學剛於天故能出金石焉陽之發生也而亦學肅殺於陰故靡草死焉陰之肅殺也而亦學發生於陽故薺麥生焉夫為天乎地乎陽乎陰乎交相學而不怠所以成萬物天不學柔則無以覆地不學剛則無以載陽不學陰則無以啟陰不學陽則無以閉聖人無它也則天地陰陽而行者四者學不怠聖人惡乎怠或者避席曰予之孤陋也幸子發其蒙願聞聖人之學中庸子曰復坐吾語汝書不云乎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是故聖人造次顛沛未甞不念正道而學之也夫子大聖人也拔乎其萃出乎其類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者入太廟每事問則是學於廟人也三人行擇其善者而從之則是學於偕行也入周則問禮於老子則是學於柱史也豈仲尼之聖不若廟人行人柱史邪蓋聖人懼夫不念正道而學之則至於狂也矣故曰必有如丘之忠信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曰聖人生而知之何必學為曰知而學聖人也學而知常人也雖聖人常人莫有不由於學焉孔子曰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矣噫聖人之學無乃括羽鏃礪使深入乎豈生而知之者亢然不學邪。

  勉學下

  夫聖且賢必務於學聖賢以下安有不學而成人哉學猶飲食衣服也人有聖乎賢乎眾庶乎雖三者異而飢索食渴索飲寒索衣則不異矣學也豈得異乎惟禽獸土木不必學也嗚呼愚夫嗜飲食而不怠冐貸利而不休及就于學朝學而夕怠者有矣夫有春學而冬怠者有矣夫苟如嗜飲食冐貨利之不知怠者何患於不為博聞乎不為君子乎曰世有至愚者不辨菽麥之異不知寒暑之變豈令學邪豈可教邪曰至愚由不教也由不學也苟師教之不倦彼心之不怠者聖域可躋而陞乎何憂菽麥之不辨乎且愚者渴而知飲飢而知食寒而知衣既知斯三者則與草木殊矣惡乎不可學也不可教也人之至愚豈不能日記一言邪積日至月則記三十言矣積月至年則記三百六十言矣積之數年而不怠者亦幾於博聞乎又日取一小善而學行之積日至月則身有三十善矣積月至年則身有三百六十善矣積之數年而不怠者不亦幾於君子乎為愚為小人而不變者由不學耳中庸子喟然歎曰吾甞見恥智之不逮才之不敏而輟於學者未見恥飲食不如它人之多而輟飲食者輟飲食則殞其命何必恥於不多邪輟學問則同夫禽獸土木何必恥才智之不如它人邪苟恥才智不如則不學則亦應恥飲食不如它人則廢飲食以是觀之豈不大誤乎吾亦至愚也每揣才與智不逮它人者遠矣由知飲食之不可輟而不敢怠於學也行年四十有四矣雖病且困而手未甞釋卷所以懼同於土木禽獸耳非敢求臻聖域也亦非求乎聞達也雖或傍佯戶庭夷猶原野以暫頤養目觀心思亦未甞敢廢於學也由是登山則思學其高臨水則思學其清坐石則思學其堅看松則思學其貞對月則思學其明萬境森列各有所長吾悉得師而學之萬境無言而尚可學人之能言雖萬惡必有一善也師一善以學之其誰曰不然乎中庸子曰世有求之而或不得者也世有求之而必得者也求之而或不得者利也求之而必得者道也小人之於利也雖或萬求而萬不得而求之彌勇君子之於道也求之必得而望塗懷怯自念力不足者此求利小人之罪耳仲尼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言求之而必得也。

  閑居編第二十

  閑居編第二十一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與駱偃節判書

  十月二十一日沙門釋某謹齊沐致書于某官吾丈(左右)曰浮屠之法非古也其來於東漢乎其為體也清靜其為用也仁恕繇是十九流而三二教為利於上下救弊於儒道其亦至矣請揚搉而陳之夫秦火六經漢興雜霸民澆俗漓爭奪方熾禮讓寖微則仲尼之仁誼伯陽之道德或幾乎息矣賴我浮屠之為訓也既以三世報應制其事復明一心空寂窮其理民有聞報應之說者雖貪賤嗇吝之夫亦庶乎振之周急矣民有聞空寂之說者雖矜功用壯之夫亦庶乎守雌保弱矣能周振則博濟之道行也守雌弱則朴素之風振也博濟行則禮讓著朴素振則刑罰措以斯而利於民則仲尼伯陽之道不遠復矣故曰為利於上下救弊於儒道焉洎乎時君好之失其指方袍事之非其人失其指則節制不行非其人則寂淡不守廼以雕峻輪奐而奢夸廼以輕肥溫飽而煒燁徒以多為貴則壞其道者眾矣言以怪為美則惑其聽者庶矣遞相沿襲寖以成俗使夫清靜仁恕之風無乃蕩盡矣於是蠶食蠹耗之謗自茲而生也斯乃好之者事之者之失爾非教之罪也而往世君民者不察其所由視其徒之不肖而遷怒於善人教法者有焉往往造毀佛之律行挾釋之誅亦何異乎以丹朱而罪堯因商均而過舜服藥失度而歸咎於神農縱火致焚而反怨於燧人邪悲夫某不侫學浮屠道有年矣既麤領其指而頗有扶持心非敢私於己焉而實欲公於萬世以救其弊也由是深存遠慮以失其謀伏覩釋氏書中有經號四十二章者即漢世騰蘭二公肇開化源首譯斯文以訓華俗其辭簡其理明遂得敘其由而訓其義詒厥後世俾無偏信過毀之失如其前代者焉其言果是也則吾道何患於喪乎果非也雖無益於教然其用心亦已至矣無何有好事者以其文將圖剞劂欲布行於海內焉且古之緇其服釋其姓者凡有立言垂範靡不藉儒家者流以潤色之啟廸之有若僧肇之撰四論因劉遺民品藻而後傳慧皎之傳高僧由王曼頴貽書而後行宗密作禪詮假裴休以序之湛然宗智者託梁肅以銘之彼四上人者得非故求證於異宗欲取信於萬世者歟某才不逮於往賢遠矣而其留意奉道敢不同邪由是斐然狂簡之作輒中心再思而欲得其長於儒林老於文學者為一後序以辨明之期示信于後世豈不美乎竊惟吾丈識邁先哲名揚當世自五代以來文道駮雜儒術陵夷而於先朝牽復淳古擯黜浮華搴旗乎異端鼓行乎百氏者惟吾丈與叔微爾是故盧駱之名于今藉藉於眾口矣矧以博聞洽覽開談則四坐傾聽華藻飛動落筆則群賢服膺皇王帝霸之道釋李孔墨之學悉包并於心胸間矣鄉所謂長儒林老文學者非吾丈而誰歟果能不以某之無似以激揚為意揮毫伸紙繫而敘之俾夫能仁之道久而益昌者不亦宜乎且無令遺民曼頴裴梁之徒獨美於前代矣謹令學生持經本一通并書呈獻幸希周覽少留意焉不宣某白。

  與嘉禾玄法師書

  夫闡教之士負法王之優寄為如來之所使必以摧邪顯正激濁揚清為後學蓍龜作生靈耳目為其己任也苟弗能之而默然自守者則尸祿備員於佛門矣雖講授亦奚以為或謂諍論紛紜無益自行愚謂之不然也夫因筌然後得魚體教然後修行名教未正行如之何故不得不諍也故君子無所諍也必也射乎其或未曉言教之是非而言急於修證者其猶見彈而求諸鴞炙太早計也豈若極深研機為己為人俾如說如行為益廣耶故仲尼為政必也正名涅槃遺誡急在糾過有四明知禮法師者先達之高者也甞為天台別理立隨緣之名而鯨吞起信之義焉有永嘉繼齊上人者後進尤者也謂禮為濫說耳繇是並形章藻二說偕行如矢石焉杭諸宗匠莫有評者翾爾學徒甚以為惑矧茲爭論是佛境界惟法師業天台之道窮理盡性傳起信之義微顯闡幽庶幾乎用為法之心詳其得失揮彌天之筆定彼是非俾無窮之機識正真之路是所願焉夫如是則豈忝法王之優寄亦如來之所使哉謹以二公之文咨呈金風正高道體安否秋八月望日書。

  錢唐慈光院備法師行狀

  法師諱文備字昭本姓鄭氏福州候官縣人也幼事師于太平寺敏達之性有異常童誦法華維摩圓覺十六觀小般若等經靡不精練後唐清泰三年受尸羅於本寺堅持淨檢苦志為學該綜經律雅好文儒五經諸子常所博覽晉天福間卷衣入漸初泊會稽從柔法師傳百法論尋講貫焉歷數稔復度江詣錢唐龍興寺訪于先達考論大義以求溫習故於名數一支尤造淵極學徒自遠方來者罔弗從其求益矣後聞天台三觀之學可以指南羣惑研幾心性欽尚匪懈誓欲傳通時值志因法師傳道於慈光院遂及其門即周廣順元年也既而遊刃融宗攻堅至理孜孜然翼翼然不舍晝夜其躭玩也如此至是法華止觀淨名金光明等凡曰一家之教悉搜抉祕要洞曉指歸慧解燦然難乎倫等時因有上首弟子晤恩師者(大宋高僧傳義解科中有傳)高節不羣清風肅物每與法師覆述心觀而神領意得不俟終日由是以為得意之交謂人曰備雖後進與吾並驅於義解之途諒無先後矣因師既沒遂北面事於恩學無常師也法師氣度沈靜終日如愚洎乎後學詢疑同儔難問擊蒙辨惑旨逮辭文人或問曰斷佛種人乃祖斯戒識見若此盍誨人於一方乎答曰師匠且眾講授頗多祖宗之風未墜地也抗跡閑居從吾所好即韞其深解隱其多能三十餘年坐忘一室陶神妙觀繼想淨方疎遠眾流介然自得故時罕知其解行矣唯懷道者默而識之古人云實行潛光高而不名有是哉雍熙二年秋染微疾忽於一日凭几圖出圓相至于三瞻病者勸其調養輒止之或有送食問以西方信乃書偈答云噫彼浮世人問我西方信其信早縱橫群迷自不認一水百千波波波皆佛印舉動真彌陀誨爾常精進越十月十八日厥疾漸加侍者慶堯泣請曰師修安養業有年數矣今也報齡將謝何休徵乎曰吾先圖出圓相乃是所見淨土之事吾欲無言今由汝問也言訖奄然累足而逝往生之驗於斯見矣享年六十僧臘四十九法師平時味道躭學不以衣食繫念於禪觀誦經之外手寫南北宗章疏凡萬餘紙辭藻既富頗有著述甞撰別遺骸文故在街僧錄通慧大師贊寧在杭修僧史之日深貴其文又撰四十八願頌一卷九品圖一卷十六觀經科一卷圓覺經科二卷禪源科一卷念佛救苦喻一篇四悉檀喻一篇四不生喻一篇文集一卷詩集一卷詩什中有對雪感事經曹娥廟二篇最為詩人所許嘉禾沙門洪敏撰真讚焉某非能文者忝為法師之猶子故得詢其既往直紀事跡以備僧史云爾景德四年閏五月六日狀。

  閑居編第二十一

  閑居編第二十二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謝吳寺丞撰閑居編序書

  二月六日沙門某謹齋沐撰書白于寺丞(左右)某不接文會以踰年已而慕高義渴嘉談無日忘之也某近以故疾遽作伏枕閑房今月朔旦侍疾者俄云錢唐主簿李君遣介貽書及發亟一闚乃寺丞所撰某之拙文集曰閑居編者之盛序焉由是霍然驚起凭几俯讀舒卷沈翫疑乎紙變墨渝何止於三復哉而其辭炳炳然其旨淵淵然較古今之得失論文理之勝負盡在此矣而於某之所作發仲尼華[褒-保+公]之褒有伯喈色絲之歎此亦過當矣竊自疑之某之狂言果非也果是也果非也而寺丞情之所鍾而曲加粉澤且寺丞閑默端雅言為世範非容易而談者豈虗授其言哉果是也乃林下病夫狂簡斐然山謳野詠矣矧寺丞負文章之大名乃士林之傑然也雖蠖屈於筦榷將膺揚於代言方且為典為誥以潤色帝業作誓作命以發揮王猷安肯以不世之文以冠野夫之集乎於是乎猶豫於中心者久而忽然獨斷何乎且大君子用心唯道是從不以靜躁分不以形服阻我道之果同也我文之果是也則必當為我發揮之張皇之若然者則寺丞其我之知音乎夫音不易知知音難得寺丞既知之某既得之矣彼挽鹽車者尚能為孫陽之鳴某雖臞瘠困躓晨夕待盡尚能身別寒暑眼分菽麥心有是非豈不能為知音一鳴哉今為寺丞鳴之矣惟寺丞聽之某幼緣宿習雅好空門於齠齓之年即毀其髮壞其服而為浮屠徒也洎年邇升冠頗好周孔書將欲研幾極深從有道者受學而為落髮之師拘束之不獲從志由是杜門閴然獨學無友往往得五經之書而自覽焉雖文字不及盡識句讀不及盡分而好求聖師之指歸而會通其說焉譬若九方堙之相馬略玄黃而談神駿也而與夫嘈嘈誦聲者尋章摘句者已胡越矣讀易也乃知本乎太極闢設兩儀而五常之性韞乎其中矣故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故文王海列四德以演之聖師岳配五常以翼之乃以乾坤首之也繇是知五常者其周孔之化源乎讀書也乃知三皇以降洪荒朴略非百世常行之道其言不可訓故聖師以二帝三王之道作範於後代尊揖讓鄙干戈故以二典首之也雖湯武有救弊之德而非仲尼之本志也故語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讀其詩也乃知有天地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夫婦其本二儀而首三綱乎故以關睢首之也讀春秋也乃知周室衰狄人猾夏平王東遷號令不行禮樂征伐不出乎天子而出乎諸侯也是故仲尼約魯史而修春秋以賞罸貶諸侯討大夫以正其王道者也故語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且魯隱公逮于昭公十世失政死於乾侯乃其驗乎是以春秋始於周平魯隱也雖先儒之瞽說謂始王賢君者後學從而傳之其如論語聖師之言何唯禮經也弟子記述諸漢儒糅雜諸後賢易置諸故於首篇之所以而悉出於人情諒非乎聖旨也一且既知之於心矣而勇於為學且曰吾雖無師之訓教無友之磋切而準的五經發明聖旨樹教立言亦應可矣於是殺青磨鈆不舍晝夜將欲左攬孟軻之袂右拍楊雄之肩盤游儒官鳴唱文教金口木舌大訓乎衰世使天三王二帝之道不遠復矣無何身嬰羸病頓阻進學忽忽不樂壯志寢微一日自省曰汝釋迦之徒也空華乎世界浮雲乎富貴谷響乎言語掣電乎形命又何嬰病失志至如是乎自是專尋釋典反照心性弃捐萬事會同一心故於嚮者為文之道不能果其志就其業也是以晚年所作雖以宗儒為本而申明釋氏加其數倍焉往往旁涉老莊以助其說於戲人豈不知則某於為文不能淳矣公孫龍之無家司馬遷之多愛乃自貽之也後世有聖如仲尼者其將罪我乎於是孤文片記悉不欲留以逃後世之責耳尋以養病孤山隱居林下有朋自遠方來者每以編紀為勉遂以嚮者之志對焉彼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爾夫三教者本同而末異其於訓民治世豈不共為表裏哉子之所述宜在集之以貽於後也於是乃從其請故後有所得者因而錄之而謌詩文頌錯雜閒出號之曰閑居編亦陸魯望叢書之儔也且欲不出戶庭以貽子孫爾敢冀偶知音而有所發揮乎今覩寺丞所贈之序豈不幸甚乎謹當囑後學輩編其所著使各從其類而首戴雄文用貽後代俾儒者釋者見之而不惑知三教之同歸且免夫詆訶之辭也成我者其寺丞乎若夫前世之賢為僧作序者多矣至如吳翰林(融)之序禪月包中丞之序晝公而但指在謌詩豈能辨明文教惟辭惟理比夫雄文而彼有慙色但所稱者之賢不如貫休皎然爾某寢疾在牀奄忽非久輒陳顛亂之說以敘生平之志以感知音之惠口占成書故不當以文辭見責也既假來學之筆札其字體之誤繆高下之失儀亦不當見責也惟寺永察之煦色方隆自愛為望不宣某白。

  第二十二

  閑居編第二十三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謝府主王給事見訪書

  二月初三日沙門釋某謹齋沐熏毫滌硯栽書獻于知府給事(執事)某空門之末陋也毀形守節所以克其己焉懲忿窒欲所以澹其慮焉雖或有用於道其實無用於世遂得遁身巖石之下不與世接者久矣加以幽憂之疾臞脙困躓坐則隱几行則倚杖亟身同槁木而心有所知尚能樂一人之淳化戴二天之善政講習佛書涵泳化源而每忘體中之所苦也若乃利見乎君子側聽於清言則已在思慮之外矣何哉既不能登有位之門胡以利見於君子邪既不能利見於君子又何以側聞清言邪去年秋九月忽有人至衡茆傳執事之命俾同泛方舟啜茶話道某于時寢疾在牀且驚且喜喜之無似也執事胡以知其名哉而至於見召乎是時雖不及趨陪台席而荷戴之心已不知其所裁矣洎今春所患增劇忽忽在牀俄聞侍疾者云執事抂金鏕於前諸官迃玉趾於後少選果惠然衡泌俯近病榻由埀顧問而忽利見於君子側聽於清言嚮所謂在思慮之外者而併獲之何草茆巖穴之間有如是之遇也幸甚幸甚越二月二日又軫鈞慈惠以紫桂散俾之服食而珍荷之心復加於前矣竊念昔東晉有吉友法師者有道之僧也王丞相導每訪之則解帶而臥及尚書令卞壼至則斂容端坐或問其故對曰王公以風道期人卞令以軌儀檢物故其然耳且執事韞皐夔之業屈龔黃之任端雅乃重瞳所注風流乃四海具瞻則賢於王導遠矣而某林下一病夫也故非有道之人而能慰其羸病不以禮容見責者何哉將非執事懷見瞽者必作暍者必扇之仁加哀恤惻隱之心至於是爾不然則大君子勞謙接下以為立身安民之大柄乎某始則中心以為感次則中心以為賀非自賀也其逢知已也亦非賀執事之能懷仁也蓋賀吾君得其良弼黔黎得其良牧耳何邪執事必推此仁愛勞謙之心及於千里則千里之民被陽春之和而感樂其業矣然後政成甘棠入秉鈞軸經邦論道獻可替否推嚮者之仁愛勞謙之心布于四海則四海之民又被陽春之和咸樂其業矣夫如是則致君堯舜之上追還犧農之風如轉掌耳以是推之有以見執事之用心豈祇在林間一病夫邪某雖輾轉席褥而稟性拙直既心有所知尚異木石於是扶羸隱机口占其辭使門弟子輩執筆為書以如何哉是乎非乎恕之罪之唯執事命謹差學徒賷書獻于棨戟之下伏望鈞台視事之餘少賜光覽某不任戴恩兢惕之至不宣某再拜。

  湖州德清覺華淨土懺院記

  吳興郡之屬縣曰德清縣之別墅曰新塘墅有仁祠焉號覺華者實天民祈福之地乃釋子棲真之所先是寺僧智隆導信士孫希岳募眾造聖像三焉曰無量壽曰觀世音曰大勢至厥後孫氏兄弟曰仁晏曰仁晟曰利言者搆廈三十餘楹以處其像焉復請僧之廉謹者智隆以尸之於是香火日修承事日嚴而信佛之徒有所依歸乃署之曰淨土懺堂焉客有至自霅溪者以其事告於吾亟以記為請因為述之曰仲尼曰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噫能自訟而改過庶乎為善人君子者難矣哉不然何聖師感歎激勵如是之甚也且吾釋氏之勉懺悔者其實自訟之深者改過之大者何哉夫能仁闡一乘寂滅之理張三世報應之事俾乎達其理者則反其妄信其事者則遷其善蚩蚩元元既不能寡其過於是乎使觀其心而知罪無相不曰自訟之深者邪對其像而誓不造新不曰改過之大者邪然後指淨土以高會顧娑婆猶逆旅使一人能行是道以訓於家家導鄉鄉以達於邦以至於無窮吾知天下之人涵道泳德唯日不足尚可以融神實相高步無何而極佛境界豈止為善人君子而已哉夫如是則又何患乎忠孝不修而禮讓不著歟以此觀之非仲尼之教與能仁之教共為表裏以訓於民邪其有忘本執末以相毗睚者豈不大誤乎今斯數善人立是像建是院蓋有意乎俟來者以懺悔焉故吾訂懺悔之道為之作記以塞其請則一沙門眾信士運懷之大為利之廣其可也若乃紀錄財用奢夸輪奐則吾不佞辭質少文不能為也當從能者請為之時皇宋天禧三年己未九月十四記。

  閑居編第二十三

  閑居編第二十四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荅李秀才書

  隴西秀才昨惠書屬愚故疾屢作而弗果荅邇者又以手簡為貺遂并而閱之而皆辭理端勁志氣激揚將欲刮去浮華驅還淳正言何大而旨何深邪不以愚為無似者謂知古人道有古人文此亦秀才謬聽之過也然愚於林下養疾講佛經外亦頗有志於斯文秀才知我者驟扣於愚愚如不言是失人也今陳顛亂一說惟秀才聽之夫論文者多矣而皆駮其妖蠱尚其淳粹俾根抵仁義指歸道德不爾而但在文之辭似未盡文之道也愚竊謂文之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德文之本也功文之用也言文之辭也德者何所以畜仁而守義敦禮而播樂使物化之也功者何仁義禮樂之有失則假威刑以防之所以除其菑而捍其患也言者何述其二者以訓世使履其言則德與功其可至矣然則本以正守用以權既辭而闢之皆文也故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焉堯舜非德邪文武非功邪故愚甞以仁義之謂文故能兼於三也以三者豈越仁義哉或曰經天緯地曰文聖人之說也子以仁義不亂其非聖邪曰夫仁義者在天曰陰陽在地曰柔剛非夫仁義則胡以經乎天非夫仁義則胡以緯乎地是故率天地之性而生者心必則乎德義之經口必道乎訓格之言言之所施期乎救弊且句句警策言言箴戒尚慮無益於世而代人競以淫辭媚語聲律拘忌夸飾器用取悅常情何益於教化哉何益於教化哉然則用心存公性其情者然後可立於言苟心之不公情之不性雖艱其句險其辭必有反經非聖之說者故率情之所為未見有益於教也或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何率情之非乎曰有是哉節情以中則可噫立言者莫不由喜怒哀樂內動乎夫喜而不節則其言佞怒而不節則其言訐哀而不節則其言懦樂而不節則其言淫樂不至于淫哀不至于懦怒不至于訐喜不至于佞惡則貶而懲之善則褒而勸之本之以道德守之以淳粹則播于百世流乎四方踵孟肩楊諒無慙德矣故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故愚以庶乎中和為立言之大要也則德乎功乎可踐言而至也秀才以為如何哉惟秀才圖之。

  與門人書

  近得汝書云以吾所撰界相牓序勒石以圖不朽亦宜矣吾雖不敏而實錄其事庶可貽後也客有至自華亭者謂吾云見石上刻界相字改為戒字吁可怪也為寫者無識誤作耶為汝輩不知所以妄改耶果寫者之誤亦汝過也此序汝之請也汝實尸之其猶虎兕出柙龜玉毀櫝誰之過歟夫經史子集假借之字則有之矣禮記逍遙作消搖早暮作蚤莫左傳埋馬屎史記三遺屎皆用弧矢字莊子筌罤作蹄史記雀羅作爵文選吳越作粵此皆假借或古字然也若疆界字不聞假借戒慎字也況結界戒律之名出乎佛教佛教始乎東漢律藏譯在後秦後賢製字頗足佛教憑之故假借者或寡矣故結界戒律之名本諸律藏二字元分何輒改之耶以此勒石非圖不朽之謂也適足播醜於後世取笑於四方耳然有識者讀之不察其所以必罪吾心之荒吾學之寡也其或察其所以者必罪寫者之誤作後生之改也噫苟百世之下四海之人皆有識也果能罪吾心荒也學寡也吾所以懼者竊恐吾沒後童蒙輩以吾為古人也且曰此能序事也必有學矣既勒于石也必可則矣既謂有學矣可則矣乃謂結界之字宜作戒律字書之也苟見是者謗以為非執此之非崇以為是人或告之以正必扞格而不受乃曰彼古人也勒于石矣豈非哉由是一以教十十以教百百以教千至于無窮漫衍天下速若置郵何其然耶正說難行邪說易行必然之理也若然者是吾亂名改作聾瞽於後學也豈不大懼乎以吾尚知大懼汝誤吾之文誑後之人安得不益懼於吾乎汝宜速磨滅改正之無貽我羞。

  閑居編第二十四

  閑居編第二十五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辨錢唐名

  錢唐之名史記漢書字皆無土而罔測厥由史記曰始皇東巡至錢唐則秦時已有其號也漢書地理誌曰會稽西部居在錢唐洎王莽僣篡國號大新而亂名改作因易錢唐為泉亭也郡既逼江百姓患之後漢郡議曹華德信巨富以錢市土創築海塘預為之防居人賴其惠乃文于碑以紀其功因去王莾偽號復曰錢唐由是字或從土者蓋美其創築之功也故錢唐字或單作或從土雖二體通用吾從古也而字欲單作噫今之人不師古者豈獨錢唐名哉。

  評錢唐郡碑文

  有客謂吾曰錢唐郡唐賢遺文多矣其辭理雅拔者三焉盧元輔胥山碑銘首之元稹石經記次之白居易冷泉亭記又其次也餘無取焉吾謂白氏石函記不在三文下夫文者明道之具救時而作也使樂天位居宰輔者則能以正道相天子惠及於蒼生矣見四海九州之利害皆如西湖也察邦伯牧長之情偽皆如縣官也禮刑得中民無失所如湖水畜洩以時也仁心仁政盡在斯文矣盧元輔雖高其辭而敘伍員皆先儒舊說未見異者而旌忠獎孝可以為訓有益之文也但諸侯之事耳王道取之則未也元稹於釋氏則為得矣白公冷泉亭記夸飾山水之辭耳無用之文也或謂不然吾以道取如以辭取石函之文甘居其下或曰石函冷泉皆白公記也何褒貶之異耶曰楊子云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搥提仁義滅絕禮樂吾無取焉耳管夷吾合諸侯正天下則仲尼以之為仁及其反坫塞門則以之為小器老子管氏豈異乎愛而知其惡瑜不掩瑕君子之道也。

  疑程侯碑

  盧叔微撰程侯碑曰程侯諱昭說字大川江東青山人也昔吳越間開國而爵奉正朔于中朝大川起布素縻吳之祿累跡其貴位大川少負器能鍾為大度或吳人付其軍旅之事賓嘉之禮郊廟之祀黜陟之任自大川出者雖智優識廣官崇位重來視其職莫能參議焉於是吳人用之而爵祿不暇出宏聲洋洋充塞江表大川性厚於仁義且博施於人惠澤于下雖飲食寤寐未之能忘吳越間負文辭講學智辯之士洎陰陽術數射御之人苟不及其祿將沒于飢餧者自出入于大川之門或聽于諸己並環室以居之而加其服玩車馬之盛則稻粱之給繒帛之費貨財之用無不充于囷匱焉而喪祭嫁娶之事皆出于大川且如斯之類者百數又曰且善人君子樂德要害者眾矣故聖賢其猶病諸大川果以多賢荏于羣口為吳人殺之其骨葬于會稽古城之南七里長松之下時國人以邦之忌赫赫然畏禍黷于己是以大川之賢而史傳不得書金石不得銘廟食不得祀百歲之下德音無聞予讀其文見叔微痛程侯報施之無應罪吳人進佞以害賢也竊謂叔微乃彰程侯之過非紀其善也何哉聚士以沽虗名驟施以奪君權虗名足以動民俗驟施足以收人心蓋苞藏險惡將圖篡逆者也易曰臣弒君子弒父其所由來漸矣嚮使吳人辨之不早也則社稷為程氏所有矣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程侯失人臣之道自取滅亡吳人從而殺之宜矣夫立軍功拓土疆者豈若漢之衛霍乎予讀霍驃騎傳見太史公云蘇建語余曰吾甞謂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每稱焉願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以招士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以漢天子之強盛猶切齒以懷疑以衛霍之大功尚無敢招納賢士矧吳越戰國也程侯陪臣也而奪主之柄吳人安得不疑哉傳云公子商臣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而卒為亂厥或程侯守臣子之道士之果賢者則薦之於君果不賢者則以君命而斥之使歸美於君者豈有會稽之禍耶予觀叔微之文見程侯不軌之跡如指諸掌史傳不書其罪亦幸矣叔微大儒也而不譏程侯之過以儆將來反以為賢者未知其可乎予竊疑之故書之以俟知聖道者為我辨惑焉。

  辨荀卿子

  仲尼既沒異端叢起正道焚如天下生民不歸楊則歸墨惟孟軻荀卿子著書以明乎聖道周游以說其時君志在黜霸而躋王也驅澆而歸淳也雖道不見用而空言垂世俾百代之下知去邪崇正尊仁義貴禮樂有履而行者則王道可復焉故世謂大儒者必以荀孟配而稱之陸魯望以李斯學于荀卿入秦為丞相佞始皇乃焚書坑儒反責荀子不知斯之不仁而傳其道是昧於觀聽因謂荀子之不賢非大儒也予謂陸言之失也果以斯之不仁知況之不賢者唐虞周公皆聖人也而子有丹朱商均之不肖弟有管叔蔡叔之不仁豈以子弟之不肖不仁而謂勛華姬且非聖耶果為聖也則安可以李之不仁責荀之不賢耶或曰唐虞知子之不肖遂禪位于舜禹豈比夫荀子不察斯之不仁而傳道耶曰禪位與傳道豈類乎夫傳道者教誨之也禪位者授其名器也虞舜之於朱均也豈無教誨乎知不肖而不教者豈曰聖人乎儻荀子有位而傳乎斯者可責之為不賢也教誨而責之無乃不可乎仲尼曰與其進也孟子曰來而不距此謂教誨之道也或曰李斯何人也受況之教誨而不仁至是乎曰下愚也雖受其教誨而以仁義禮樂止為飾姦之具耳踐而行之不可也及其得志於秦焚書坑儒又何怪也仲尼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蓋言下愚雖曰聞仁義不可使之賢也其李斯之謂歟魯望誣荀亦已甚矣因辨之。

  好山水辨

  山也水也君子好之甚矣小人好之亦甚矣好之則同也所以好之則異乎夫君子之好也俾復其性小人之好也務悅其情君子知人之性也本善由七情而汩之由五常而復之五常所以制其情也由是觀山之靜似仁察水之動似知故好之則心不忘於仁與知也心不忘仁與知則動必由於道矣故曰仁者樂山知者樂水焉小人好之則不然唯能目嵯峨耳潺湲以快其情也孰為仁乎孰為知乎及其動也則必乖其道矣故曰小人而無忌憚也夫蜚與走非不好山也鱗與介非不好水也唯不能內思仁與知耳嗚呼人有振衣高岡濯足清淵而心不能復其性履不能由於道者蜚走鱗介之好歟。

  議秦王役鬼

  代傳始皇役鬼徙山既非史記所載抑又不近人情也知其謬說眾矣雖然謬說之興必有由也吾疑役鬼之說非當時男怨女曠之辭邪後世濫傳乃謂實能役鬼也何哉秦既以衡吞從滅二周亡六國至于始皇威震四海不能克己以禮守位以仁而侈心日熾暴政日作黷翫干戈崇麗宮室峻刑罰惑神仙南取百越北築長城翫干戈也建阿房搆望夷麗宮室也謗議者族偶語者斬峻刑罰也率童男丱女從徐福泛滄溟求蓬萊採神藥惑神仙也當是時也民不聊生蚩蚩黔黎噢咿相顧且曰我之兄弟苟免干戈而死者將恐不免運土木而死也苟免運土木而死者將恐不免觸刑法而死也我有兄弟既必死矣我有子女又豈免溺洪濤而死乎咸曰始皇非役人乃役鬼耳既皆疑其必死也是故陳涉氓隷之人率烏合之眾以攻秦而天下雲會景從致二世而亡身死人手者焉知其不由役鬼之民議乎故曰吾疑役鬼之說非當時男怨女曠之辭邪噫今之人覩山嶽之嶮怪自開闢以來有自然中裂者必謂秦皇曾此試劒也有迫於巨浸者必謂秦皇驅之填海也噫祖龍之暴未必如是之甚也而民到于今以天下之險怪悉歸之也其或者使民有是言是罪秦也仲尼曰是故君子惡居下流嗚呼。

  閑居編第二十五

  閑居編第二十六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錄兼明書誤

  予讀丘光庭兼明書見其誤者四焉因錄之其一春秋隱四年衛州吁弒其君完即桓公也丘謂完當作貌誤為完也夫名以召質終將諱之故既葬而為謚若衛侯名完豈得謚之桓乎予曰光庭非也禮不諱嫌名說者云為其難避耶名舜禹之禹則不避其風雨之雨名孔丘之丘則不避其烏區之區完與桓嫌名耳是知衛侯名完不諱桓字謚之何咎嫌名之諱蓋近世曲為節制也唐延和初賈曾父名忠而曾除中書舍人議者謂音同字別於禮無嫌光庭謂名完不得謚桓而云春秋字誤者謬矣其二尚書武成曰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孔安國曰血流舂杵甚言之也丘謂血流漂杵不近人情今以杵當為扞字之誤也漢書血流漂櫓櫓即扞也俗呼傍牌此物體輕或漂也予曰安國云甚言之得其旨矣又書云洪水滔天天其可沒耶亦甚言之耳劉勰所謂夸飾也若杵重而漂不近人情則天高而沒其過益大若然者滔天之說何字誤耶孟子曰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去夫子尚近書應未誤故譏古書言事或過趙歧引詩嵩高極天以類之而不云杵字誤也其三論語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光庭云此孔子歎末世浮薄所尚口才與貌耳如此則不得云而有宋朝之美蓋此而亦當作不傳寫誤也予曰仲尼疾時好色乃云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此疾時好佞甚於好色故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蓋言有色無佞尚未免害況去兩者行仁義乎則邦之無道其可知也光庭不曉妄謂字誤孔安國注云言當如祝鮀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害也予以孔說為是其四史記宋義云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弊丘謂承者奉上之義於理不安當作乘陵之乘與乘勝逐北以剛乘柔其意同也予曰承字是也以其罷弊在先我承其後斯乃以後承前與以下奉上義同故作承字也乘勝乃自乘其勝剛乘柔者乃上乘於下豈與我承他弊之後義同耶於戲光庭巨儒是非或謬後之學者可不慎歟。

  讓李習之

  李習之答梁載書品藻為文之得失而言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辭章不能工有之矣王氏中說俗傳太公家教是也吾謂仲淹之書辭淳理真不在法言下而俗傳家教雖三尺童子亦能哂其言章之鄙野矣比諸中說不翅天壤之相遠也而翱並驅於辭章不工之塗者無乃識鑒太昧乎吾甞讀習之答皇甫湜書嫌唐書鄙淺不足以發揚高祖太宗列聖明德乃云故欲筆削國史成不刊之書用仲尼褒貶之心取天下公是公非以為本羣黨之所謂是者僕未必以為是羣黨之所謂非者僕未必以為非使僕書成而傳則富貴而功德不著者未必聲明於後貧賤而道德全者未必不烜赫於無窮吾甚壯其說每恨天不與善不使習之滿其志成其書使子長孟堅輩包羞於前代及觀其謂中說與家教辭同乃疑習之苟筆削國史貶惡褒善不無其謬也嗚呼與其中說與家教同科寧老子與韓非共傳也李唐之世翱實大儒何品藻之無當至是乎既蔽往賢又誤後學故為文以讓之白圭之玷習之有矣陸士衡云雖濬發於巧心或受嗤於拙目信矣哉。

  讀中說

  文中子始獻十策於隋文弗聽乃歸隱河汾間耕然后食蠶然後衣晏如也既而嗟儒風之遺落慨王道之頹喪乃續六經作中說以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訓哲賢弟子凡千餘人及唐之興輔太宗以致太寧幾於王道者悉仲淹之門人也是知天將滅隋而昌唐使文帝不能用其策縻之以祿遂使退隱教誨玄齡如晦徵靖輩以為唐之賢也是知太宗所行之道文中子之道也嗚呼仲淹之道美矣乎而中說十篇乃通沒後弟子薛收等迹其事記其言大抵模範於論語也唐賢悉謂剽竊論語故仲淹之道中說之辭沒然不稱唯陸龜蒙皮日休孫郃稍道其美而尚未能禦其侮以闡其幽也洎聖朝孫漢公作辨文中子一篇可謂禦其侮闡其幽也使橫議者不能塞路由是後學恥不讀仲淹之書恥不知仲淹之道使百世胥附於王通者漢公之力也吾竊量韓柳諸賢悉不稱文中子者為嫉其賢而欲揚己道邪為實不知其道而非之乎苟嫉而蔽之者則諸賢未免為王通之楊墨也豈不知後世有如孟軻者為通闢之乎苟實不知其道而非之則漢公賢於唐賢遠矣而漢公猶罪薛收等才薄筆下不能實錄善事妄有增益故使其間時等論語之句讀模仲尼之事跡吾竊謂為不然厥或仲淹事跡偶同仲尼豈令薜收蔽而不說乎事有偶同則漢公安知其妄也豈以不同仲尼別作詭說者則皆實乎其有等論語之句讀者模範其文以明其道亦何傷乎論語衛靈問陣於孔子孔子答以爼豆梁惠王問利國於孟子孟子對以仁義宋桓魋欲害孔子孔子稱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魯臧倉毀鬲孟子孟子曰予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此皆與論語辭意符同矣嗚呼中說之可非孟子亦可非也如其不爾薜收之記言亦無過也吾讀其文恐後人猶惑故言以明之。

  雪劉禹錫

  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蓋闒茸輩狂簡斐然竊禹錫之盛名以誑無識者俾傳行耳夫銘之作不稱揚先祖之美則指事以戒過也出此二涂不謂之銘矣稱揚先祖之美者宋鼎銘是也指事戒過者周廟金人銘是也俗傳陋室銘進非稱先祖之美退非指事以戒過而奢夸矜伐以仙龍自比復曰唯吾德馨且顏子願無伐善聖師不敢稱仁禹錫巨儒心知聖道豈有如是狂悖之辭乎陸機云銘博約而溫潤斯銘也旨非博約言無溫潤豈禹錫之作邪昧者往住刻于琬琰懸之屋壁吾恐後進童蒙慕劉之名口誦心記以為揩式豈不誤邪故作此文以雪禹錫恥且救後進之誤使死而有知則禹錫必感吾之惠也。

  閑居編第二十六

  閑居編第二十七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感義犬(并序)

  錢唐縣西北水行十八里有村曰義犬者昔人養犬甚馴行邁于是醉臥草間野火四至將焚焉犬能亟至河岸以身濡水濕其草主遂免禍睡覺犬力殫斃矣感其義因葬之鄉人命其地曰狗葬後刺史以義犬之名易狗葬之名予舟行過其地遂為文以感之。

  浩浩動物  唯人為貴  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  二者不行  與畜同類  畜能行是  與人曷異  懿矣斯犬  立功斯地  救主免焚  濡草以智  其身雖斃  其名不墜  於戲

  人有畜心  以形見親  畜有人心  以形見棄  是非心焉  形何辨旃  犬形之人  為善于是  人形之犬  孕惡不止  傷哉凶人  胡不遄死  刺史贈名  為教有旨

  評謝屐

  錢唐郡西有湖曰西湖湖中有山曰孤山山西有坡曰瑪瑙病夫居之二年創亭於坡之上亭自講堂之北由竹徑盤紆斗上平視崇山下瞰巨浸春容秋態布列目前其或晝雨收暮雲卷林巒爭翠花木競秀既若濃黛潑粉障又如華袞映瑠璃故病夫講暇憑欄流睇瓦然終日不知它營噫境惑於我邪我惑於境乎每至雨歇山水下流幽徑沮洳山石磥砢而且阻往來因思謝客兒肆意泉石尋山登嶺甞著木屐上則去其前齒下則去其後齒病夫依其製納以登降若由坥塗在危能安履險而夷吾考其由由損有餘而補不足也夫屐之上山也則前昂而後低去前齒者損有餘也留後齒者補不足也故上山所以安且平也屐之下山也則後舉而前屈去後齒者損有餘也留前齒者補不足也故下山所以安且平也是故在危能安履險而夷無他也損有餘補不足也噫持此道以履於家履於國履於天下則何患於傾危哉所以傾危者由減不足以奉有餘耳此猶不率謝公之製而納常人之屐乘陵陟岡者必有蹉趺顛墜之患矣吾詳靈運之用意託此以矯世垂誡也豈獨在於屜屐哉康樂公沒六百載于茲矣胡以問邪嗚呼。

  敘繼齊師字

  恭名稱字仰聞之儒禮也覽天竺古皇之教乃見子兼父母之名知其不以避名為禮矣又彼聖賢輩或云字而不言名或云名而不言字者蓋名之與字同出而異稱爾非定體彰德之別也矧夫圓頂既殊於章甫方袍且異於縫掖必立字以倣儒耶然雖推本無聞而隨方有義故中國古之桑門清簡貞固角立傑出者皆名字雙立焉吾友繼齊師永嘉人也貌莊而氣清志高而辭正曩者學止觀法門於奉先而與予同門習淨名大義於石壁而與予同道是以熟其行知其德故得詳其名稽其實而字之書曰底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孔子傳曰致行至中信之道用顯明于天下雅曰殷齊中也考彼二文齊訓中也明矣是知吾友以繼續大中之道以立名豈徒然也夫大中之道非聖人莫能至之非君子莫能庶幾行之書曰建用皇極語曰中庸之德其至矣乎抑又古先覺王升中天降中國中日生證中理談中教噫釋之尚中既如此儒之尚中又如彼中之為義大矣哉吾友志慕真宗旁通儒術希中為字不亦宜乎俾解希乎中無空有之滯行希乎中無偏邪之失事希乎中無狂狷之咎言希乎中無訐佞之弊四者備矣修之於身則真淨之境不遠而復化之於人則聖人之教不令而行夫如是則稱其字而思過半矣彰德之義於斯見矣。

  擇日說

  陰陽家流謂日之吉凶由善惡之神主焉蓋佐天而為治者也故犯凶日必罹之禍擇吉日必貽之福而民惑久矣凡改作用事咸擇其吉日冀去禍而就福焉吾不信也夫吉凶禍福繫乎人不繫乎日書曰惟上帝無常為善降之百祥為不善降之百殃果有神佐天為治者也必能罰罪而賞功也苟凶日為善豈速其禍邪吉日為惡豈蒙其福邪為善而速禍是罰不當罪也為惡而蒙福是賞不當功也既而賞無功罰無辜則神乃弄天之權妄作威福者以上帝之聰明必削地奪爵久矣豈至如是而猶司賞罰之柄乎蚩蚩薄俗棄忠孝而不履背禮義而不修而競擇吉日欲苟免其禍而謟求其福者何異惡醉而強酒乎王制曰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者殺說者云今時持喪葬築蓋嫁取卜數文書使民倍(音背)禮違制以其為害大也嗚呼吾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聞用吉日而致福也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不聞用凶日而致禍也故曰吉凶禍福繫於人不繫於日也故吾用事必擇道而行之擇禮而從之擇友而交之擇里而處之擇師而事之孳孳然砥名礪節俾無失於天爵也而擇日不與焉。

  敘傳神

  釋氏子之恢廓才識者必內貫三學外瞻五明戒定慧之謂三學也聲醫工呪因之謂五明也明者曉解精識之謂乎寫貌傳神其工巧明之至者矣夫寫貌貴乎似既似矣必在得其精爽於筆墨間則神可傳矣與其本體之無異故世謂之寫真焉豈比夫潑墨以圖山水縱怪以狀鬼神率情任意無所規準耶諒工巧之狂誕爾故曰寫貌傳神其工巧明之至也惟久上人錢唐人也正業外以傳神擅名吳越間高僧巨儒悉上人筆其狀也雖止水照影明鑒寫像未之若也噫藝之精至有如此者因悟夫學吾仲尼之道者豈不然與仲尼得唐虞禹湯文武姬公之道炳炳然猶人之有形貌也仲尼既沒千百年間能嗣仲尼之道者唯孟軻荀卿楊子雲王仲淹韓退之柳子厚而已可謂寫其貌傳其神者矣其申商莊列朱翟之學者乃潑墨圖山水縱怪狀鬼神率情任意之說豈規準於周孔乎於戲肖其容得其神者傳寫之上也肖其容不得其神者次也不肖其容而姑為人狀者又其次也寫人貌而反作獸形者何足道哉李斯學周孔道由荀卿門洎乎相祖龍也火六經而坑儒士峻刑法以殘黔首使天下搔然卒滅秦嗣何異乎寫人狀為獸形耶因美上人之藝精筆妙故敘之亦足為學道者之誡云。

  閑居編第二十七

  閑居編第二十八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駮嗣禹說

  种徵君作嗣禹說大底以排斥釋氏為意謂堯水禹治若禹之勤世有嗣者而迹殊矣乃始陳仲尼能嗣禹績次列孟軻楊雄王通其未云衰世不綱上失下襲浮圖稱訓昏怪譎惑列聖[(雪-雨)/粉/大]典欲相左右黷戕教本蠱蠧家國書契而降熟愈是者災流民矣幾疊世矣克明克斥能嗣禹者韓愈也子謂徵君以韓愈排斥浮圖能嗣禹功者其不類也甚矣夫洪水滔天下民昏蟄禹乘四載隨山刊木決九川距四海蒸民乃粒萬那作又語曰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其拯民之功而民實受其賜也且浮圖之教果如洪水之為害也而韓愈空言排斥且未聞掩其教絕其嗣也當韓之時而佛教益熾佛徒益盛天子欽若不暇公卿大夫尚者甚眾韓愈諫佛骨忤主而斥逐遐荒何能杜其源遏其流以拯民之急耶若以立空言為嗣禹者應大禹聖人亦但有益稷禹貢之空言則無其治水之實也嗚呼徵君宗聖為文力揚韓愈之道反令上古之書皆成妄說大禹之績但有其言而無其功矣抑沒聖德顛亂格言何其甚乎又浮圖教曷乖背於儒耶善惡報應者福善禍淫之深者也慈悲喜捨者博施濟眾之極者也折攝與禮刑一貫五戒與五常同歸若乃反妄歸真亦猶地雷之復見天地之心也柳子厚曰自有生物則好鬥奪相賊殺喪其實誖乖淫流莫克反乎初孔子無大位沒以餘言持也更楊墨黃老益雜其術分裂而吾浮圖說後出推漓還源今所謂生而靜者噫子厚其達觀也如此乎以是觀之則韓之毀佛柳之信佛亦情之好惡不同耳豈以韓之譏毀即嗣禹功乎又佛法之盛莫盛於隋世而王通不能極言以斥之則是顛而不持危而不扶也況更申明其道乎故中說曰齋戒修而梁國危非釋迦之罪也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虗行或問佛曰聖人也且徵君既亦以王通嗣禹通在隋世見佛教之盛而不排斥者是無治水之功待韓以治則王可嗣於鯀也以通嗣禹無乃不可乎又若以韓之空言能嗣禹者其崔皓衛元嵩張賓之徒率皆惑時君以殛滅浮圖者諒有過禹之功矣苟以彼功之嗣禹則韓之空言為崔衛之罪人耳抑又直以殛滅排斥浮圖而嗣禹功者則聖帝明王有敷行浮圖教者豈皆為洪水之害耶皇朝三聖悉奉其教太祖召僧往西域太宗修墜典置譯場翻梵書以廣其道御製聖教序以發揮張大之今上亦然蓋知西聖清靜無為之學可以毗於大政也翻不如韓愈而嗣禹功耶徵君之悖德悖禮亦甚矣言偽而辯者徵君有之。

  師韓議

  吾門中有為文者而反斥本教以尊儒術乃曰師韓愈之為人也師韓愈之為文也則於佛不得不斥於儒不得不尊理固然也吾謂之不然斯人也非韓之徒乃韓之罪人爾請為陳之夫韓愈冠儒冠服儒服口誦六籍之文心味五常之道乃仲尼之徒也由是擯黜釋老百家之說以尊其教固其宜矣釋子果能師韓也則蓋演經律以為文飾戒慧以為行廣慈悲以為政使能仁之道巍巍乎有功則可謂之師韓矣噫仲尼之於吏部猶君父也能仁之於沙門亦君父也既知彼忠孝以事上之為美矣亦宜率忠孝以事於己君己父也豈可弒己君黜己父而成他臣之忠益他子之養為見賢思齊學彼為人耶以臣取之則不忠以子類之則不孝以師言之則背義以情觀之則忘恩以事定之則失禮嗚呼吏部以忠孝禮義之道以訓人釋子師之而反為亂臣賊子背義失禮者何傷敗韓道之甚乎故曰非韓之徒乃韓之罪人也。

  道德仁藝解

  論語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何晏曰道不可體故志之德成形故可據仁者功施於人故可倚六藝不足依據故曰游子曰夫道德者無他也五常之謂也道蹈也德得也仁義禮智信之謂道行而得其宜之謂德韓文公曰道德為其虗位仁義為其定名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君子志在五常故曰志於道既志慕之則據杖而行之使得其宜故曰據於德平叔之說猶以老氏槌提仁義絕滅禮學為道德也豈是夫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之道德乎若謂道不可體故志者如仲尼云吾志在春秋且筆削褒貶使亂臣賊子懼豈是不可體而云志耶以是觀之平叔乃謂別有放蕩虗大非五常者謂之道德也嗚呼玷儒教亦甚矣或曰道德既即五常何以又云依於仁耶曰以游藝者或不仁故誡之必以仁不然則斯害也已若宋華元其御怨羊羹不及而馳入鄭軍而鄭囚華元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恐羿愈己於是殺之斯二人者有射御之藝而為害滋甚若庾公之斯不忍反害於子濯孺子可謂依仁而游藝者也(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其僕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也其僕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謂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於夫子雖然今日之事也我不敢廢抽矢叩輪去其金乘矢而後反)。

  閑居編第二十八

  閑居編第二十九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送庶幾序

  吾今年夏養病于孤山之下雖困躓癯瘠而以道自勝晏如也戶庭閴然無闒茸者之跡時有一顧於吾者皆名僧巨儒耳秋八月律僧庶幾謁吾甚謹既坐而避席且言欲從吾受古聖人書學古聖人之為文冀吾采納以誨之也吾甚壯其志以其能倍俗之好尚慕淳古之道斯則睎驥之徒也因命復坐而語之曰吾無深識遠見胡能授若聖人之書乎吾非魁手鉅筆胡能教若聖人之為文乎然吾於學佛外考周孔遺文究楊孟之言或得微旨若不以吾為不肖欲從吾學吾於古聖人之文豈有隱乎夫所謂古文者宗古道而立言言必明乎古道也古道者何聖師仲尼所行之道也昔者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六經大備要其所歸無越仁義五常也仁義五常謂之古道也若將有志於斯文也必也研幾乎五常之道不失於中而達乎變變而通通則久久而合道既得之於心矣然後吐之為文章敷之為教化俾為君者如勛華為臣者如元愷天下之民如堯舜之民救時之弊明政之失不順非不多愛苟與世齟齬言不見用亦冀垂空言於百世之下闡明四代之訓覽之者有以知帝王之道可貴霸戰之道可賤仁義敦禮樂作俾淳風之不墜而名揚於青史蓋為文之志也古文之作誠盡此矣非止澁其文字難其句讀然後為古文也果以澁其文字難其句讀為古文者則老莊楊墨異端之書亦何甞聲律耦對邪以楊墨老莊之書為古文可乎不可也老莊楊墨棄仁義廢禮樂非吾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之古道也故為文入於老莊者謂之雜宗於周孔者謂之純馬遷班固之書先黃老後六經抑忠臣飾主闕先儒文之雜也孟軻楊雄之書排楊墨罪霸戰黜浮偽尚仁義先儒文之純也吾甞試論之以其古其辭而倍於儒豈若今其辭而宗於儒也今其辭而宗於儒謂之古文可也古其辭而倍於儒謂之古文不可也雖然辭意俱古吾有取焉爾且代人所為聲耦之文未見有根仁柢義模賢範聖之作者連簡累牘不出月露風雲之狀謟時附勢之談適足以傷敗風俗何益於教化哉夫為文者固其志守其道無隨俗之好惡而變其學也李唐韓文公與馮宿書曰僕為文久每自則意中以為好則人為惡矣小稱意人亦小怪大稱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時時應事作俗下者下筆令人慙及示人人以為好矣小慙者亦蒙謂之小好大慙者必以為大好矣觀文公之言則古文非時所尚久矣非稟粹和之氣樂淳正之道胡能好之哉若年齒且壯苟於斯道加鞭不止無使俗謂大好無令心有大慙然後砥礪名節不混庸類則吾將期若於聖賢之域也苟有其文而行違之則鳳鳴而隼翼也欲道之行吾不信也語曰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若其志之幾退而為文異日以數篇見於吾覽其辭頗有意冀能擯於浮華尚於理致噫其可教也成器可待也吾由是待之異於他等冬十月亟請於吾曰幾既承訓今將有嘉禾之行不得蚤莫見乞言以為戒吾因錄誨幾之言以為貺俾無忽忘之也踐吾之言則道可至矣或曰子佛氏之徒也何言儒之甚乎對曰幾從吾學儒也故吾以儒告之不能雜以釋也幾將從吾學釋也吾則以釋告之亦不能雜以儒也不瀆其告古之道也二十九日序。

  錢唐聞聰師詩集序

  或問詩之道曰善善惡惡請益曰善善頌焉惡惡刺焉如斯而已乎曰刺焉俾遠頌焉俾遷樂仁而忲義黜回而崇見則王道可復矣故厚人倫移風俗者莫大於詩教與於乎風雅道息雕篆叢起變其聲耦其字逮于今亦已極矣而皆寫山容水態述游仙洞房[窪-圭+帚]以成風竟相夸飾及夫一言涉於教化一句落於譎諫則偉呼族譟攘臂眦睚且曰此詬病之辭矣譏我矣詈我矣非詩之謂矣及問詩之道則昂其頭翕其目辴然而對曰人亦有言可以意冥難以言狀吾何言哉吁可怪也詩之道出於何邪出於浮圖邪伯陽邪仲尼邪果出仲尼之道也吾見仲尼之道也吾見仲尼之刪者悉善善惡惡頌焉刺焉之辭耳豈如今之人謂之詩者盈簡累牘皆華而無根不可以訓者乎噫詩之道其喪也如此釋迦氏聞聰師字元敏錢唐人也道甚明行甚修偃仰閑居不與庸者雜事佛之餘力則為歌為詩以適性情清賢鉅儒必籍其名由是為邦者必欲識其面焉聰師與吾實有舊矣雖一往一來宵盤晝憩而未甞言及詩道吾初亦謂其昂頭翕目以詩自負者患道之不同雖熟其面久其交且不敢扣之也去年冬訪吾於林下袖出詩一軸吾覽之悉古其辭者研其旨則嚮所謂刺焉頌焉之道矣吾由是方知聰之道不類於悠悠徒噫聰師不我示則吾幾失聰師矣適欲辨而序之俄而曰今之世粗能耦其句累其章者非兩制名臣之辭則不肯求也矧聰之道之詩豈欲吾林間一病夫之言乎遂止今年夏聰師復來訪吾緘其古今詩三編且曰欲足下序之吾以去冬之意告焉乃曰足下知我也是故求知音而序之誰能胎肩俛眉附會於有位以苟其虗言乎我非斯人徒也吾既辭不得命遂直書於卷首庶後之人知聰之道之辭之為人於今之代實拔乎其萃出乎其類者也時天禧二年龍集戊午夏五月六日於瑪瑙坡疊翠亭序。

  聯句照湖詩序

  古之為詩辭句無所羈束意既盡矣辭亦終焉故無邪之理明麗則之文著洎齊梁而下限以偶對聲律逮于李唐拘忌彌甚故有辭有餘而理不足理可觀而辭無取兼美之難不其然乎有以見古之詩也易今之詩也難大中祥符三祀春二月湘川德圓虞江咸潤霅溪清用山陰智仁皆禪講達觀之士也會于雲門精舍論道之餘歷覽遐曠俯察勝異且曰靈越照湖天下嘉致方外勝遊既清景在目而無題詠詩人恥之吾亦恥之於是操觚染翰神發思勇聯成五言八韻唐律詩一章而格調清卓辭意平淡兼美之難其實有焉感歎之深則有菱花在何處千古碧沉沉寫狀之極則有潤汎春游棹晴分晚過禽言其廣則有冷光通禹穴寒色遶山陰語其用則有有象難逃影無人不洗心其布義感物有如此者噫彼四道人皆禪講之餘力一時文學耳而能有是題有是句者其可尚矣爾歲予抱疾餘杭不預斯會彼道人輩遣介渡江以其篇示於我三復躭味仰之彌高故為序之。

  送智仁歸越序

  天下山水之奇絕者東南首焉越又首於東南矣峩峩雲門下瞰滄海湯湯照湖色混太虗山既秀矣水既清矣稟斯氣而生於其間者必德行純粹才業雋茂之人也緇衣中綽有名士智永靈澈輩寔產其地智仁上人有前修之風焉攻永之筆札體勢不忒學澈之吟詠清苦惟肖甞聞天台之道高矣三觀之義大矣不克負荷吾曹恥之於是涉大江而抵于錢唐就師傳而學焉頗窮厥旨師甞許之且夫道無方性無體出處語默奚乖於道乎繇是默則齊愛惡以克己語則辨善惡以示人處則討論經誥以資乎慧解出則邀遊山水以樂乎性情道遠乎哉在此而已今是行也始欲歸故鄉遊山水吾知其將樂於性情乎至止之日為我抉山秀水清之狀為詩寄遠以達其志焉然靜為躁君樂不可極祖師之言備矣待上人研幾而力行之無以盤遊為務也勉之勉之。

  閑居編第二十九

  閑居編第三十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誡惡勸善

  於戲大法下衰去聖逾遠披緇雖眾謀道尤稀竟聲利為己能視流通為兒戲遂使法門罕闢教網將頹寔賴後昆克荷斯道汝曹虗心請法潔己依師近期於立身揚名遠冀於革凡成聖發揮像法捨子而誰故須修身踐言慎終如始勤爾學問慎爾行藏避惡友如避虎狼事良朋如事父母奉師盡禮為法亡軀有善無自矜起過務速改守仁義而確乎不拔處貧病而樂以忘憂自然與禍斯遠與福斯會豈假相形問命謟求榮達之期擇日選時苟免否屯之運此豈沙門之遠識實惟俗子之妄情宜乎見賢思齊當仁不讓慕雪山之求法學善財之尋師名利不足動於懷死生不足憂其慮儻功成而事遂必自邇而陟遐不沽名而名自揚不召眾而眾自至智足以照惑慈足以攝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使真風息而再振慧炬滅而復明可謂大丈夫焉可謂如來使矣豈得身棲講肆迹混常徒在穢惡則無所間然於行解則不見可畏以至積習成性自滅其身始教慕彼上賢終見淪於下惡如斯之輩誠可悲哉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斯之謂矣中人已上可不誡歟抑又戒慧分宗大小異學悉自佛心而派出意存法界以同歸既而未曉大猷於是各權所據習經論則以戒學為棄物宗律部則以經論為憑虗習大法者則滅沒小乘聽小乘者則輕毀大法但見人師偏讚遂執之而互相是非豈知佛意常融苟達之而不見彼此應當互相成濟共熟機緣其猶萬派朝宗無非到海百官涖事咸曰勤王未見護一派而擬塞眾流守一官而欲廢庶績原夫法王之垂化也統攝群品各有司存小律比禮刑之權大乘類鈞衡之任營福如司於漕輓製撰若掌於王言在國家之百吏咸修類我教之群宗竟演果明此旨豈執異端當須量己才能隨力演布性敏則兼學為善識淺則專門是宜若然者雖各播風猷而共成慈濟同歸和合之海共坐解脫之牀夫如是則真迷塗之司南教門之木鐸也居乎師位諒無慙德趣乎佛果決定不疑汝無矜伐小小見知樹立大大我慢輕侮先覺熒惑後生雖云聽尋未補過咎言或有中汝曹思之。

  大宋錢唐律德梧公講堂題名序

  錢唐保寧寺律德梧公始學終南刪補於同郡處雲師既覩其奧乃杜門覆述凡十五年後由故僧正通教大師曰慶贇者請之因住昭慶寺始以訓物為務即咸平四年也既而法席宏張來學遐臻以戒律繩之以威儀檢之而動靜咸秩其次還保寧又其次遷開化自開化而再還保寧由保寧移聖果洎今在兜率訓物如昭慶其徒有名節修功業著放登講科者凡若干人門弟子眾請題名於講堂屋壁以紀成績以勗將來公於我為忘言之交謂我為知心者因命序之曰古者能仁氏之王三界也愍羣迷失正性而可復而不知復之之路於是乎礙之以戒律靜之以禪定照之以智慧則迷妄可息焉正性可復焉大為之防人猶逾之舍斯三者而言行佛道趣大方者何異乎北轅適越耶雖曰不反經非聖吾不信也公名擇梧字元羽錢唐人也立性直方發言正淳行甚高名甚揚雖學經論通書史而專以戒律為己任且欲示後學以復之之路知發軫於律學也故於律學既能言之又能行之而頹綱顛表自我強而樹之故吳越之僧北面而事者不知紀極其後學有濟濟蹌蹌動不逾閑者人必知其由公門而出也故從而讚之者多矣既而危言忤眾所為不與時合故從而毀之者又倍焉雖讚之毀之喧喧然而公之道且不易乎世不為讚毀而進退高下也議者謂公中心隘窄不容於物其有失乎於後學不可以訓也對曰夫三無失者唯種覺大聖人耳初心之賢欲寡其過而不能也故李唐在淅東律匠有清江虗受者高行不群有名于天下而清江病乎褊躁虗受病乎[狁-儿+月]急傳高僧者其舍諸乎噫公之剛訐亦江受之比也何傷於高行耶後學者姑務其長而遺其短也知人者豈以小眚掩大德乎仲尼云無求備於人吾甞讀李襄陽題峽山寺文曰因知物之難全始言虎丘劒池不流天竺石橋無泉麓山人力不副天奇靈鷲聳前不可視遠峽山少平地泉出無澤況求友責其全耶讀李之文類公之為人可知也或問子之序題名也蓋美公之行道且激勸於來學言公之失無乃不可乎曰夫立言者豈徒然哉其有可正者必正之正之之事其在規諫箴誡乎其虗誕奢夸捷急便佞以悅時聽者彼俳優者亦能言之公不當乞言於我也使吾言之必欲聞其規諫箴誡也惟公能從規諫則於人無剛訐之過有盡善之譽也人受規誡則於公無求備之辜有尊賢之義也中庸之道於是乎在公以我序題名者其有意乎若乃六遷黌校升堂之子既列名矣其後來者請續而書之所以揚戒律之風俾不肖者跂及於戲行佛道趣大方者其斯人謂與大宋三葉聖君在宥之十九載青龍丙辰夏四月闕望於錢唐瑪瑙院講堂序。

  閑居編第三十

  閑居編第三十一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錢唐孤山智果院結大界序

  大雄氏制苾芻之居而必結其大界者所以章佛剎之提封為集僧之分限歟既無奔馳損道之咎而辨生善滅惡之事其制也如彼其列也如此智果院者西湖鑑映孤山屏倚澄波渺渺而秋淡喬木蒼蒼而夏寒實釋子修真息心之地焉建創之歲即後唐同光三年也自是師終資及住持者五世矣然皆勤於完葺而怠於結界今尸其院者曰有祥能懼其未遵佛制也而不遑寧居廼請善毗尼者作法而結焉即天禧四年五月十日也既結焉復從吾乞言以序其由凡二年矣吾嘉其樂善一日興來遂為書其事即五年倉龍辛酉夏五月八日也。

  天台國清寺重結大界序

  天台也長于眾山國清也甲于諸剎巖穴窈窕則僊靈之所宅樓臺輪奐則佛事之攸歸先是陳隋間有聖人焉曰智者大師演道於茲山而遺囑建此寺也是故寺有聖人之遺風焉苾芻之徒能稟佛化靜則服其禪悅動則遵乎律範由是海內之淨眾咸稱國清之威儀焉然則律範之大者其在乎受說安恣歟行斯四者非作法之地不可也以是觀之則知結界之事復大於說受安恣矣真毗尼之權輿伽藍之先容也吾君建皇極而居大寶用真宗而毗大政夷狄輯睦黎元樂康乃眷斯山乃葺斯寺堂廡革故壇場鼎新由是四方之界洎乎戒場之界而標準俱易矣故律師某勇於為法遂集眾旅席而解舊結新焉即某年某月某日也自是戒律彛章用之靡閒住持規矩婉而可觀嚮所謂有聖人之遺風者豈誣哉錫紫沙門曰光逈綱領來學為律宗主忽振錫淅右欵關林下且謂蒙學天台之道以知其山由山以知其寺重法尊祖必無吝於辭也乃以序引為請蒙因諾焉適值蒙有幽憂之疾方且治之而於操染未暇三載于茲矣今客有告游天台者遂撰其辭以寄之塞逈公之請也是時天禧五年倉龍辛酉春正月十三日於瑪瑙坡疊翠亭序。

  杭州法慧院結大界記

  結大界者何所以指其封域俾同遵於律範也律範者何所以防過非而齊身口也大界苟不結則律範無以行律範不行則身口無以齊身口不齊則定慧無由著定慧不著則聖道無以成以此計之成聖道者不權輿於結界乎法慧院者舊名大中興慶即唐天祐四年青龍乙卯武肅王錢氏建之也是時吳越開國武肅修小白重耳之事奉正朔於王室以令諸侯而天資英靈頗崇釋氏既生於宣宗大中年間及斯院之落成也因以大中興慶為名焉今聖受天符於上帝天下仁祠仙舘皆易其名以新之故有今法慧之賜也茲剎之興既多歷年所舊雖結界矣而其榜不存僧之耆艾者亦不知涯畔焉而況於後進乎是以說戒自恣毗尼[(雪-雨)/粉/大]章皆寢而不行慈化大師曰仁永者嗟歎久之遂請知律人集眾旅席解舊而結新焉乃榜其標相懸之顯處使後來者既識其封域則律範得以行身口得以齊定慧得以著聖道得以成美矣哉為一事而數善從之者不在茲乎寶印大師曰法明扣關林下乞言於我且曰以圖不朽吾乃筆其事以塞其請焉皇宋天禧四年庚申夏六月上日記。

  閑居編第三十一

  閑居編第三十二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代元上人上錢唐王給事書

  沙門某謹齋莊熏沐撰書致于知府給事(執事)某甞謂大君子之用心也樂其善焉不止於一教取其人焉不止於一方而務在激勸於將來垂儆於當世張其化本俾民由正道則豈獨主於儒乎定繫於此方乎美哉西方聖人之教其為善之大者稟教之徒其賢才貞諒亦眾矣是故湛然之達觀而梁翰林服之宗密之頴悟而裴相國仰之大顛之識理而韓吏部友之文暢之博聞而柳子厚多之斯四君子之知人四沙門之受知百世之下人無間然矣伏以執事淵識邁古偉名駭時負王佐之才實命世而出議者謂吾君將用執事陟巖廊謂鼎鼐故出是邦遵歷試之典也下車已來仁化既敷刑清政簡民知禮讓吏不忍欺而乃留意真宗以資浩氣是故浮圖氏有博極群經砥礪名節者往往得接光儀而謨謀名理焉雖靈運之精佛學裴寬之好釋典亦無以論之某錢唐人也幼解苦空理遂為釋迦徒而於法華華嚴之經百法因明之論學習誦授僅四十年又知治世立身無踰於儒典由是兼讀五經以裨佛學介特自任未甞與庸庸者合雖貴有位苟不以道見許以禮見接亦未始阿意苟容附會形勢及聞執事之才之美勞謙接下使人器之遂慕高義得謁清塵果蒙執事不遺片善曲垂翦拂而生平蹤跡靄然有光面朋汎交由斯改觀噫不由受知於執事胡以臻此邪且執事之高明賢於梁裴韓柳遠矣而某畜縮比於然密顛暢猶塗漢之相遼萬焉今以畜縮之人受高明之知豈宜乎蓋執事將求草茆巖穴奇節逸群之士以輔翼明天子之化於堯舜之上所以顧小善而使致乎美名耳俾夫賢於某者必望風而進何哉且小善者尚蒙提獎況奇節逸羣之才乎沙門者猶辱見知況褒衣博帶之儒乎故曰大君子之用心也樂其善焉不止於一教取其人焉不止於一方也某不佞直敘感遇形于翰墨仍以所撰高僧韻對一十卷獻于客次雖無史筆之才而配耦事類次比聲律彰古人之盛烈以垂勸後昆亦已備矣伏望視事之外一賜光覽恕之罪之唯執事之命不宣某白。

  送天台長吉序

  吾有幽憂之疾方且治之由是放浪於江湖間博覽景物以求自適而每愛夏雲之奇秋濤之壯左眄右睇而不知厭倦或曰子見夏雲秋濤必觀焉何謂也曰愛雲之奇也如斷崖疊嶂焉非以華彩而為奇也濤之壯也如振鷺飛雪焉非以其險溺而為壯也遂夫天之生人故有如夏雲秋濤者人之立言亦有如夏雲秋濤者且君子以端身履道為奇非素隱行怪也以勇仁敦義為壯非瞋目治難也及其言也以溫柔敦厚為奇非炳炳琅琅也以諷上伏下微有旨而為壯非狂懷訕時也吾所以觀夏雲之奇秋濤之壯焉思得其人而交之思得其辭而翫之曩者長吉師至自天台訪吾於孤山之下訊其人乃知其精浮圖書復善騷雅其為人其立言悉所謂如夏雲秋濤者於是得其人而交也得其辭而翫也是冬又至自臨安會于林下且言某舊識有杜申者淳儒也旅居會稽而有書招某某將往焉而且泛若耶登雲門游法華以樂吾天真焉是役也冀贈以言以敘其行吾因諾之聞杜侯好古博雅清節不仕實海內之奇士也雲門法華亦天下之奇絕也名士招游名山謀道樂性耳噫杜侯若不同吾以夏雲秋濤待上人者其何以臻此乎[月*翟]脙隱几輒口占成序假孺子以筆之為其貺焉天禧五年冬十一月二十九日於孤山草堂序。

  命湖光

  錢唐西湖世傳有異光者久矣吾初不信及乎効支遁買山道猷招隱得孤山之西坡曰瑪瑙者凡三周歲星見之八九矣不知何神化邪有時大澤雨暗平湖月明是光也煌煌熒熒奪人目睛射室若激電奔野若流星或大則如輪如蓋或細則如杯如缾降而復升滅以還明按劉道真錢唐記謂之金牛之光也(劉道真錢唐記云明聖湖在縣南老父相傳湖中有金牛古甞有見其映寶靈泉照耀流精神化莫測遂以明聖為名)水居之俗山棲之民謂之災怪者有之謂之鬼火者有之吾實不知其實也既見於湖中命之湖光可也若乃照閑僧之軒耀逸人之扃可以深居寓目兀坐陶情斯光也抑亦助吾之幽趣乎噫或見於名山靈岳代之人必謂之神仙之光也浮圖之光也既謂之神仙矣浮圖矣必有宿齋而請見者再拜而潛禱者既見矣既禱矣往往有革凶頑而成仁信者捨浮竟而樂清靜者非光之有用邪吁既見之不得其所但蒙世人以金牛災怪鬼火而計之爾於乎人亦有如湖光者。

  感物賦

  架有名鷹兮翦六翮廐有駿馬兮絆四蹄望高空兮凝睇思廣陌兮長嘶妖孤狡兔兮正肥達路康莊兮坥夷利爪無施兮疾足何為楚文不放兮周穆不騎有奔電追風之能兮人莫我知嗚呼士有藏器於身兮有志無時吾於是感斯物兮歔欷。

  貧居賦

  荒徑草深兮衡門長扃壞壁蟲響兮幽砌苔青饘粥餬口兮吟詠適情行披百氏兮坐擁六經困窮而通兮盤桓居貞嗟乎薄徒兮附勢尚聲奔走要路兮騎肥衣輕宴安華居兮狼心豕形豈思止足兮安戒滿盈名隨身沒兮禍逐貪生焉如忠士守仁義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兮垂萬世之令名哉。

  陋室銘(并序)

  中庸子居室既卑且陋竊睹夫俗之華靡使健羨之心聿生貪暴之心得入仁義道德日可喪滅矣在中人得不慎乎乃作陋室銘以自戒其文曰。

  維聖唐堯  土階茆茨  維聖大禹  官室云卑  其道明明  其德巍巍  維賢顏淵  陋巷瓢簞  維賢子思  甕牗桑樞  其樂不改  其守不渝  澆淫勃興  淳朴乃隳  綈繡土木  上惑下隨  彫峻墻宇  淳源益漓  爭奢斯起  禮讓斯頹  為殘為賊  為瘡為痍  奢夸禍基  斯甿可悲  吾之所居  容膝有餘  雲山吾友  經典吾師  困也德辨  聖賢是則  無萌侈心  無附群匿  戒云戒云  出處語默

  閑居編第三十二

  閑居編第三十三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故錢唐白蓮社主碑文(有序)

  聖宋天禧四年春正月十二日白蓮社主圓淨大師常公歸寂于錢唐西湖昭慶本寺之上方草堂壽六十二臘四十四越二月三日弟子輩號咽奉全身[療-(日/小)+土]于靈隱山鳥巢禪師墳之右建塔以識之禮也其年冬門人之上首曰虗白者克荷師道自狀其事再欵吾廬請吾之辭傳師之美以勒豐碑且言先人之遺旨也吾辭不得命乃文而序之粵西聖之為教也清淨而無為仁慈而不殺抗辭幽說閎意眇指大備諸夏稟化之徒得其小者近者則遷善而遠惡得其大者遠者則歸元而復性噫廬山遠公其得乎大者遠者與考槃居貞修辭立誠識足以表微行足以作程是故時賢仰其高企其明自是有結社之事焉人到于今稱之而莫能嗣之惟公理行謹嚴修心貞素聞廬山之風而悅之且曰晞驥之馬亦驥之乘吾雖無似敢忘思齊之誡邪於是乎乃飾其躬乃刳其心乃矢結社之謀云夫率其道必依乎地尊其神必假乎像行其化必憑乎言以為西湖者天下之勝遊乃樂幽閑而示嘉遯焉無量壽佛者羣生之仰止乃刻旃檀而為其形容焉華嚴淨行品者成聖之機要乃刺身血而書其章句焉其地既得其像既成其言既行朝賢高其誼海內藉其名繇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長又聞公之風而悅之或尋幽而問道或覩相而知真或考經而得意三十餘年為莫逆之交預白蓮之侶者凡一百二十三人其化成也如此有以見西湖之社嗣於廬山者無慙德矣甞試論之遠也上地之聖也公也初心之賢也實階位不同名聲異號然而遠出衰晉公生聖朝彼招者悉隱淪之賢此來者皆顯達之士絕長益短古今相埒不曰盛與美與公每顧門人曰國初以來薦紳先生宗古為文大率斆退之之為人以擠排釋氏為意故我假遠公之跡訹以結社事往往從我化而叢碑委頌稱道佛法以為歸嚮之盟辭適足以枳棘異涂墻壍吾教矣世不我知或以我為設奇沽譽者吾非斯人之徒也君子曰昔藥山惟儼能迴李翱之心俾知佛而僧傳善之今茲眾賢庶幾實相欽崇大覺朝宗于性海共極于義天非公之力而誰與其護法之功代為不侔矣公諱省常字造微姓顏氏世為錢唐人七歲厭俗十七具戒若乃託胎之祥瑞受業之師保傳講習禪之美砥名礪節之事則有社客群賢碑序及門人所錄行狀在焉此不復云直書其結社之道已其文曰。

  西聖之大  維遠得之  廬山之高  維公悅之  西湖之社  群賢慕之  有始有卒  不磷不緇  我緣既終  我滅于茲  神遊無何  名揚聖時  欲知我道  兮視此豐碑

  辨宋人

  宋人賣矛楯於市有買矛者曰此矛甚利所刺皆陷有買楯者曰此楯甚堅無能陷者或曰用子之矛刺子之楯如之何因而絕對知其說者雖婦人童子必能哂之吾覽韓子不哂於宋人也何則擡舁負販事事固然也吾謂代人之學者美己譽善皆宋人也以其未得少見曰我之道深於識矣未著一言我之道勇於才矣或語以子之識掩子之才可乎曰不我知也於是怨天尤人妄動求達奔走於天下以聘於知己於戲其可哂也由吾不哂於宋人故辨之。

  中人箴(并序)

  仲尼曰中人已上可以語上也中人已下不可以語上也又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說者云上智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強賢噫立言垂訓俾遷善而遠惡者惟中人可也於是作中人箴。

  少私寡欲  無縱貪競  戴仁抱義  無失方正  罔念作狂  克念作聖  學宜擇師  友宜親仁  行道揚名  積惡滅身  斯言有徵  敢告中人

  松江重祐和李白姑熟十詠詩序

  松江重祐師學佛之外於風騷頗工甞愛李謫仙姑熟十詠因賡而和之錢唐僧智圓字無外序曰夫詩之道本於三百篇也所以正君臣明父子辨得喪示邪正而已洎乎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後世屈宋李蘇建安諸子南朝羣公降及李唐作者不一而辭彩屢變騁殊軌轍得之者雖變其辭而且無背於三百篇之道也失之者但務嘲詠風月寫狀山水拘忌聲律綺靡字句於三百篇之道無乃蕩盡哉故李百藥論詩而文中子不答唐朝李謫仙得之者也其為詩氣高而語淡志苦而情遠其辭與古彌異其道與古彌同則姑熟十詠復尤於眾篇矣而二百年來莫有繼和者今祐師之作情志語氣惟肖於謫仙則祐師之善詩其可知也圓甞與祐師游見託為序故得直書以冠于篇龍集甲寅九日於錢唐西湖崇福寺講院序。

  遠上人湖居詩序

  古者卜商受詩於仲尼明其道申其教而其序甚詳後世為詩者雖辭尚平淡意尚幽遠而子夏所序之道不可咈也繇是讚其辭知中心之哀樂焉國政之美惡焉故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又曰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噫詩之教大矣哉豈但拘四聲辟八病敘別離狀物色而已乎錢唐西湖崇遠上人好古博雅樂天知命栖遲山水間蓋有年矣於香火事佛外頗留意於吟詠雖顏齒已衰而情思彌壯一日見訪袖出湖居詩十章示於予且以序為請予三復之而皆敘閑逸美太寧也於戲布於四方流于百世俾誦其辭者乃知賢者之心樂王者之化洽則上人之為詩庶乎子夏所敘之道也豈但馳騁於偶對拘忌於聲病耶若乃所得之尤者其句則有積水涵虗碧遙峯帶月秋香飄寒水遠燭映夜堂深幽鳥入深靄殘霞照晚流猿聲秋岳逈月影夜潭空凡此數聯即所謂辭尚平淡意尚幽遠者予不佞謹為序之以酬其請云天宋三葉大中祥符八年閏六月哉生明錢唐僧某序。

  閑居編第三十三

  閑居編第三十四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錢唐兜率院界相牓序

  兜率院者皇朝太平興國元年忠懿王所建也厥事裁訖會王納版藉歸于天子故結界之法無得行也大律師梧公勤以訓人勇於為法大中祥符九年夏四月十三日由寺之聖果而來居焉將傳授乎毗尼涖眾沙門紫其服者曰慈度之請也至止之翼日羣英畢臻梵筵肇啟舉知律者以白二法行結界事起居有儀宣秉有序作法既周大界斯成而今而後依是住者為能秉有成濟之功為所召無奔馳之勞攝衣焉攝食焉說戒焉自恣焉凡曰[(雪-雨)/粉/大]章可舉而行孰謂其地弱不勝乎噫忠懿經構于前梧公結界于後二者既備道繇是光雖財法之兩殊及其立事一也吾以定慧訓乎來學且知聖道以戒律為始因諾來命序其所以然也。

  遺囑

  吾甞念沒後殘軀方囑汝輩棄之中野流之長川以飲蜚走鱗介類諒汝輩必不能遵方囑以闍維而斫伐燒所皆密邇塔廟則有臭氣熏穢之咎始欲土葬復慮惑陰陽家流向背吉凶之說抑又妨墾耕之地費信施之財皆吾心所不欲也乃預鑿土窟藏陶器一以為歸全之具吾沒後不須剃頭不須澡洗宜歛以浴衣不得停留即時以錢若衣雇淨人舁送窟所內陶器中窟戶用磚石三兩重甃之不得報俗眷及朋友門人不得發遺書不得變服號咷人或慰之慼容掩泣而已此亦不壞世諦也不得率眾人錢以供喪事所有衣鉢什物一毫以上準律分之臥蹋臥具書厨及內外典籍除他人者悉與如理其瑪瑙院乃為政思齊浩才者或經始之或佐成之仰現前僧同付與三子其或他行則召來付之任彼施為或別請宗師或昆弟共住或承襲講演或易作禪居或更為律院苟無害於人有益於道則無不可若乃立身行道之事息心達本之旨吾述之翰墨不鮮矣此無復言矣其所囑後事遵吾行之則吾法門眷屬世世與師俱生共揚妙道厥或不遵則魔之黨非吾徒也世人或怪汝所行而見責當出此牘以示之天禧己未季春朔手寫于版懸諸講堂之左。

  病夫傳

  病夫者以其猒猒常病故以為號甞杜門窮居簞食瓢飲不交世俗每精別方書調品藥石以自醫病少間則討論羣籍以自娛或議一事著一文必宗於道本於仁懲乎惡勸乎善甞謂三教之大其不可遺也行五常正三綱得人倫之大體儒有焉絕聖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歸真俾千變萬態復乎心性釋有焉吾心其病乎三教其藥乎矧病之有三藥可廢邪吾道其鼎乎三教其足乎欲鼎之不覆足可折邪為儒者或以多愛見罪攻異為謗病夫且不易乎世不變其說也時或登山臨水搜吟寫望夭夭如也申申如也不以體中羸耗為苦寂寥自得以矯時態雖富貴權豪而托病不附雖大名厚利而托病不苟雖清商流徵而托病不聽雖膏梁甘旨而托病不嗜由者不為權所動不為名所役不為音所聾不為味所爽不為人所忌不為俗所混而全生之用見素之道盡蘊於病中矣病之時義大矣哉甞作病賦以言其道。

  病賦(并序)

  吾甞患脾病語久食飽輒氣喘汗流耳鳴目眩不堪其苦也且夫聖如仲尼達若伯陽累乎有形亦未能逃斯患也然雖凡聖賢愚之所共有(句)達與不達中心高下如塗漢焉是知悵然不樂為病所困者下愚也泰然無悶以道自持者上智也矧吾稟金方之訓學至真之法豈可以小疾煎熬而忘於道乎抑又甞聞諸天台云夫治病有四焉謂藥治假想治呪術治第一義治吾不敏庶幾上智之道而以理觀為專治蓋第一義之謂也因作賦以導其志云。

  四大相攻  五藏不利  隱几搘杖  乖情惱意  性情以道  制心以義  庶乎斯旨  從何取類  伊昔仲尼  亦有其疾  其道皎如  請禱惟失  伊昔伯陽  迺嗟大患  其道在焉  有身靡間  吾師寂默  不遠其則  方丈寢床  其儀不忒  病從心作  惟病是色  色全是心  胡為自賊  心體本無  病從何得  藥非芝[卄/(尤-尢+木)]  醫非扁和  病斯無病  誰涅誰磨  病乎病乎  其如予何

  講堂銘

  能仁去世  微言在茲  四依不興  流通殆而  爰命哲人  扶顛持危  力揚彞訓  提綱振維  法鼓其鏜  法輪載脂  為人模範  慎爾威儀  行道有勇  擊蒙忘疲  來而不距  往而不追  摧邪務本  顯正務滋  其告無瀆  其辭無枝  善世不伐  多聞闕疑  辨惑以智  攝物以慈  勒銘講堂  敢告法師

  窗蟲銘

  密室有蟲思遊大空窗紙兮有狀而塞空隙兮無形而通無形者非彼所見有狀者是彼所從腦扣擊而欲碎聲啁噍而無窮吾驅之空隙而俾度彼還扣窗紙而如故蟲乎蟲乎徒有出心自昧出路爾將誰咎兮啾啾哀訴。

  閑居編第三十四

  閑居編第三十五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四諦具惑釋義頌

  俱舍云

  苦下具一切集滅除三見道除於二見上界不行恚。

  釋曰。

  苦諦十使皆具足  身見唯緣苦境生  集諦癡業有漏因  滅體無為無漏果  皆非身見所緣境  邊見并及戒禁取  此二隨身亦不生  是故集滅除三見  道諦本為無漏因  是故身見亦不起  邪見既撥無聖道  戒禁還須邪見生  執取非道為真道  是故則有戒禁取  四諦具惑有親疎  苦下疎三親有七  執我我所為身見  邊見後身計斷常  邪見撥無因果法  見取執劣以為勝  禁取於非因計因  疑則猶豫而不決  無明迷暗不了故  此等皆依苦境起  是故七惑号親迷  貪瞋與慢三種惑  不從苦諦境上起  但緣前七背上生  是故三得疎迷号  集七四親三種疎  邪見撥無疑猶豫  見取執劣癡迷暗  三疎名目亦如前  貪等只依四法起  滅則三親四是疎  疎則前三添見取  苦諦是劣執為勝  是故見取得為親  今滅諦是勝妙法  不可更言劣為勝  但從邪見背上起  執劣為勝名見取  是故滅諦疎有四  親疎行相悉如前  道八三親五種疎  親則疑癡與邪見  疎法望前加禁取  苦諦戒禁則為因  有漏果非無漏道  妄執為因為果故  則有戒禁親緣起  道諦真因真道故  不可親緣非因道  但緣邪見起非道  故以戒取屬疎法  道滅俱是無漏法  非是執劣以為勝  見取同前亦屬疎  但從邪見起其執  總依俱舍釋如上

  依婆沙釋第十六心屬修道義 頌曰

  忍智十六心  三五屬見道  後一修道攝  前見未曾見(謂前十五心從無始來未得法眼未曾見故名見道)  後見已曾見(第十五心道類忍時已見道諦境故故十六心是重見諦)  故前見後修  比智方見理  一緣一諦理  智得稱重見  中間法比忍  雖後亦重見  見未究竟故  是故但屬見

  淨名經釋見見章

  荊溪淨名記至聲益初頻云見見者今釋之為三一正解二引證三科簡初文者謂昔斷有為保證小果見有小乘今被大訶起心欣慕復見有大故云見見若至法華開小即大兩執都忘故無見見二乘既爾三教鈍根菩薩亦然二引證者荊溪指釋甚明與人或未見故記云執小即是小乘見有果人生釋上一見字也又云慕仰大乘者知有大乘起見敬服此釋下一見字也此二見二乘見見也又云雖有三教正意以圓訶諸菩薩不任大旨見見同小此言菩薩見見也謂昔起偏見以不達即偏是圓故又云至法華會方乃見咸歸此言開會同一佛乘無復見見也三料簡者問荊溪何故於此忽立見見之名答此中疏文以顯義耳前經未明彈訶疏文未明緣集豈得論手問經疏無此名相荊溪何故以強立答大論云四依問見見屬何惑乎答根本無明也。

  注天台涅槃疏主頂法師讚

  三月能語(法師諱灌頂字法雲常州義興人也世祖避地東歐因而不反今為臨海之章安焉父夭早亡母親鞠養生甫三月核而欲名思審物類未知所目母夜稱佛法僧名師仍口效音句清辯時共驚異因告攝靜寺慧拯法師聞而歎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為名)早歲出家(及年七歲還為拯公弟子才業日新玄儒並騖清詞麗藻馳譽當時年登二十進具奉儀德瓶油鉢彌所留思洎拯師厭世沐道天台承褶定綱網有闕緒陳至德元年從智者禪主出居光宅研覈觀門頻承印可)。

  杖麾裂石(甞於佛隴講暇擕引學徒累石為塔別須二石用搆塔戶弟子光英初以車運一石咸疑厚大更欲旁求復勞人力師舉杖聊揮前所運石颯然驚裂遂為兩段厚薄等均用施塔戶宛如舊契)。

  言涌白沙(樂安南嶺地曰安洲碧樹清溪流泉伏溺人徑不通師留連愛翫顧而誓曰若使斯地夷坦當來此講經曾未浹旬白砂徧涌平如玉鑑師不違前願乃講法華光明二部用酬靈意)。

  香流愈病(師化流囂俗神用無方村人於法龍去山三十里染患將絕眾治不愈其子奔馳入山祈救師為轉法華經焚旃檀香疾者雖遠乃聞檀香入鼻即時痊愈)鐘擊摧邪(甞於章安攝靜寺講涅槃經值海賊鈔掠道俗奔委師撞鐘就講顏無懾懼賊徒麾幡詣寺忽見兵旗耀日持弓執戟人皆丈餘雄悍奮發羣賊驚散)。

  智晞所觀(有同學智晞智者親度以唐貞觀元年卒臨終云吾生兜率矣見先師智者寶座行列皆悉有人唯一座獨空云却後六年灌頂法師升此說法)推驗無差(師以貞觀六年八月七日終于國清寺春秋七十有二初示輕疾無論藥療而室有異香臨終命弟子曰彌勒經說佛入城日香煙若雲汝多燒香吾將去矣色貌歡愉奄然而逝舉體柔輭頂煖經日焚香驗意即慈氏降靈計歲論期審既言不謬矣)。

  自恣文

  某謹言式觀我法眇覿真風大師成道十有二年教略人真毗尼未作逮乎須提那子之犯也旋制初篇次立餘聚隨犯隨制肅然憲章初篇既在於擯科餘聚乃開於懺法懺法著矣釋子行焉但以人心多迷罕能自訟故必假他人之糾舉方隨篇聚以懺揚俾破器以重完若垢衣而載淨懺罪之法其利博哉是以安居告圓自恣斯作且夫西域則分於三際中華則開於四時彼既以熱際護生此則以夏中禁足抑又此以合朔為月旦彼以既望為月初乃護夏九旬以哉生魄為其終也恭惟某院幽奇勝槩蕭灑精藍無非博識之名人盡有清高之景行豈慮明珠之有類何疑美玉以多瑕蓋以稟佛勅以無違行僧門之盛事者也所言自恣者自謂自宣己罪恣謂恣僧舉過內彰無私隱外顯有瑕玼身口託於他人故稱自恣所以制在夏末以夏初剏集若互相舉過則廢道妨業夏末將行各陳發露則蕩過除疑今以坐夏既圓遊方無阻於是開月殿集緇徒循本部之文行自恣之法如某者臘卑德薄學淺才荒叨受品提謬當宣秉而況英賢畢集耆德俱臻祇對乖疎無任悚慄之至。

  南山大師忌

  右伏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則百世不除能捍患而能禦災則四時宜祀矧以儒教乃不刊之典在吾宗為可則之規爰自像教東傳毗尼西出雖五部之星分岳峙競化竺乾而四分之鶚立鷹揚獨行震旦莫不祖乎法密宗我南山況當不樂之辰合展惟馨之薦恭惟南山律主育靈隋世闡化唐朝撰事鈔則法施於人荷佛寄則名揚於世垂範以作則功德以昭明止惡防非頞捍禦而顯著其道甚大無德而稱某幸賴夙因獲傳遺訓戒珠有類固非赤水以求來律海無涯且乏浮囊而渡去粗陳供養式表歸依伏乞以慈修身享我克誠之薦無剎不現鑒斯明信之心所願聖歷縣長黎元緌帨戒律而燈分來裔照耀不窮講談而雨散諸方霑潤無極高步涅槃之境同遊解脫之門某不任拜首稽首歸依殞越之至。

  智者大師忌

  右伏以達本還源實無今而無古傳心授道必有祖而有宗既名揚於八紘則道濟於千古恭惟天台教主智者大師位居五品德振初依八彩重瞳現唐虞之聖相四教三觀紐解行之宏綱廣龍樹之華宗闡鷲峯之妙唱大賢山而却沒既瑞應於前朝石城寺而告終忌辰當於斯日某等心霑法水身偃慈風未窮三點之圓伊空受百金之遣寄由是聊陳蘋藻式表歸依庶彰明信之心敢謂惟馨之薦伏乞智者大師照而常寂不動真源感而遂通潛施妙應俾某等祕密藏內期安住以非遙名字即中冀流通而無盡五蓋除而五眼開發三障滅而三觀圓明然後剎土無邊含靈無極同歸妙覺咸悟本源某等不任歸命之至。

  閑居編第三十五

  閑居編第三十六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自恣念誦迴向

  某言循毗尼之雅誥遵調御之格言當炎風初入於樓臺咸稟護生之制及顥露方濡於草木同修自恣之儀況九旬淑慎以彌登三業策勤而靡曠莫不冰壺讓潔霜竹齊貞今則坐夏之限既圓遊方之心無阻於是集六和之眾先宣白二之言命五德之人次行對首之法殊無非相盡合真規有以見光釋子之行藏續佛法之壽命無涯景福謹進莊嚴恭願 今上皇帝化洽無為威加有截蠻貃咸修於職貢黔黎共樂於升平壟畝有秋陰陽不忒次願梵宇清肅緇侶安康經律論之三宗敷揚罔輟聞思修之慧行肆習克勤勝事繼興嘉名更盛然後增八部神靈之德執十方檀信之恩凡百有情皆登覺路。

  結大界相迴向

  某謹言洪儒之治國也置公候則畫野分邦俾同遵於制度我佛之出世也立寺宇則隨處結界令咸稟於律儀是以為邦國者制度不可亡為伽藍者律儀不可廢雖禪居律寺之別擁毳橫經之殊既同奉法王敢輒違戒範如當寺也瀕湖勝槩負郭幽居息心達本之人時時戾止放鶴栽蓮之客比比來儀既提領而得人則墜典而咸舉由是遠邀碩匠準彼律科結大戒以爰周令憲章而不墜而今而後誰云於地弱不勝自東自西皆知於正法久住所生福善謹進祝延 今上皇帝恭願天基永固寶歷長新秉鈞衡者則元愷術高治邦邑者則龔黃政美某等伏願禪枝長茂德岳彌高然後宰執靈祇法界含識同承妙祉咸造真源。

  歲旦禮佛迴向

  某言夏正啟運堯曆紀元當萬物以發生在羣方而布令青陽併集鴻福唯臻蓂階虔祝於帝圖月殿式延於叡化恭願 今上皇帝山呼獸舞皆康堯舜之期雲慶風祥盡屬禹湯之化次冀寺門清肅僧侶集和。

  冬朝禮佛迴向

  某言卿雲告瑞祕日初移群官列賀於明庭 聖主端居於右介在釋子之虔祝仗佛事之貽休 今上皇帝伏願處聖同堯承乾等漢四海之兵戈永息九陔之化道克施然後法輪不停慧光普照伽藍界內常布休祥。

  月旦念誦迴向

  上來念誦福善無疆 今上皇帝恭願帝基可久聖歷延長箕風畢雨以順時佛日慧燈而永耀然後宰執伽藍常施陰德。

  祈雨迴向

  茲日親迓朝蓋俯降蕭宮然百和之名香祝千輪之妙相俾願繇繇大野祈微布於陰雲蕩蕩極虗冀廣施於甘雨然後使民田普洽年糓有成寅仰梵儀不盡精欵其次功霑品物利潤含生等沐良緣齊登覺道。

  祈晴迴向

  伏以炎雲霮[雨/對]夏雨霶[雨/(湤-方)]既農務以有傷肆郡候而軫慮伏乞慈風遐扇驅屏翳以潛蹤慧雲下臨引曦和而爰駕俾三農而無忒冀百穀以有成某等不任歸依禱告之至。

  結夏念誦迴向

  伏以畏日當空薰風育物稟我佛護生之制是沙門禁足之初由是月殿閎開雲徒畢集玉偈高吟於梵韻差肩行右繞之儀金爐輕裹於香雲對首作安居之法自此九旬進道三業修真庶期鴻福以無涯用助丕圖而可久恭願 今上皇帝卜年卜世同覆載之長存乃聖乃神邁唐虞之至化知府運使諸廳朝貴共布袴襦之化即升台鼎之權次願寺宇昌隆僧徒輯穆迍憂不作檀施常臻土地真靈克施陰德。

  晚參疏意

  右伏以罪福俱空照自心而可了生佛平等達本性以能通既理體以無差在助緣而豈礙於是歸依三寶敢虧精進之風懺悔十支庶復清淨之體洞義門而智慧開發入眾海而福德莊嚴盡此報齡同生淨剎轉化含識咸悟妙明然後恭願 聖曆等乎仙椿黎元躋乎壽域仰金輪而彌固期玉燭以長和某等不任拜首歸命殞越之至。

  佛涅槃意

  右伏以法無去來道非生滅且聖凡而一致在高下以誰分既而迷此真常縈乎累縛故我佛大聖人垂妙應誘群機降生於微尼國中符瑞應於三界示滅於娑羅林內聲光駭於大千其種熟脫之緣過現未化蓋不可得而思議焉某幸賴宿因叨逢像法既偶還源之日是傾追遠之心由是率彼有緣營茲微供妙味雖非於香積至誠敢斆於純陀庶期上福君親下資動殖共食雪山之忍草咸明力士之額珠達自心源極佛境界某不任歸命殞越之至。

  閑居編第三十六

  閑居編第三十七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擬洛下分題(并序)

  有客示吾西臺御史集仙公李建中靜居分題者集仙得松石琴薦河南法椽鮑當得茯苓人青城僧惟鳳得遞詩筒鉅鹿魏野得文石酒盃率皆彩筆奇絕理旨峭拔而使並驅於賦詠之塗爭雄於文翰之域者未見其後先勝負矣吾嗟翫之不足會抱疾講暇遂擬其題庶有思齊之心肯顧斆嚬之誚也。

  松石琴薦

  松石為琴薦  麟皺狀頗奇  補天雖變質  映澗尚含滋  靜砌和煙立  虗堂帶蘚移  最宜彈別鶴  況有舊棲枝

  茯苓人

  本自松根得  名因象物彰  為醫君可信  除疾我偏良  濟眾應藏用  捐軀必自強  無勞問蹤跡  名字在仙方

  遞詩筒

  元白舊裁製  規模傳至今  凌霜重高節  容物貴虗心  豈倦關河遠  寧辯雨雪深  雅言如見託  終為報知音

  文石酒盃

  良匠鑿頑璞  為盃異彩存  雲蒸猶有潤  蘚駮已無痕  靜愛如冰潔  閑憐似玉溫  野民便古質  長把近窪罇

  友人元敏示以三題乃賡而和之

  挑燈杖

  裁製削青筠  纖纖狀可珍  助燈雖有力  舉用實由人  破暗如無怠  資明敢顧身  牕間儻勤學  終夕願相親

  刮字刀

  質本精剛化  鋒鋩豈易羣  未曾傷正典  長為剗訛文  類與鈆刀異  名將彩筆分  刪書及定禮  曾忝立奇勳

  試金石

  真偽立可辨  貞姿號試金  雖無褒貶口  似有是非心  採取山溪遠  緘藏篋笥深  鑛人如未訣  終日自相尋

  燭蛾誡

  有蟲名燭蛾  翱翔近燈火  舉手再三遮  彼意終不可  驅去復飛來  防護更勞我  汝無縱所見  自取燋肌禍

  挽歌詞三首(二月二十八日作至二十九日終)

  其一

  平生宗釋復宗儒  竭慮研精四體枯  莫待歸全寂無語  始知諸法本來無

  其二

  蕭蕭墓後千竿竹  鬱鬱墳前一樹松  此處不須兄弟哭  自然相對起悲風

  其三

  莫談生滅與無生  謾把心神與物爭  陶器一藏松樹下  綠苔芳草任縱橫

  中庸子預自銘之曰墓誌

  清淨本然  無變無遷  為藏陶器  密邇閑泉

  碼瑙坡四詠(并序)

  中庸子養病於瑪瑙坡病少間詠四物以四時見意。

  其一

  瑪瑙坡前樹  春來亦著華  雨晴煙乍斂  濃艶鬥朝霞

  其二

  瑪瑙坡前水  泠泠夏亦寒  夜深明月上  珠顆落冰盤

  其三

  瑪瑙坡前路  秋宵獨倚筇  草深藏鬼火  苔老絕人蹤

  其四

  瑪瑙坡前石  堅貞可補天  女媧何處去  冷落沒寒煙

  閑居編第三十七

  閑居編第三十八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送惟鳳師歸四明

  未識鳳師面  早熟鳳師名  毓靈本岷峩  弱冠遊神京  出處忌非類  交結皆名卿  高談駭眾聽  雅唱歸羣英  曩歲來淛陽  相逢水心享(樂天水心亭今水心寺是也)  論懷道且同  對坐眼彌青  尋幽泛輕舟  待月步閑庭  翌日倐分擕  南北各如萍  我尋住孤山  師亦往東明  人間一為別  天上七周星  江湖既相望  煦沫安足評  今年春之暮  草堂花飄零  睡起乍憑欄  竹外聞人聲  忽報鳳師至  屣履出相迎  借問胡為來  告我以其誠  度支司外計(轉輸方度支也)

  夕拜臨茲城(太守王給事也)  二賢俱我舊  故得尋其盟  夏來西湖西  為隣樂幽貞  朝登隱君堂(林公逋也)  暮叩中庸扃(予之自號也)  引望雲山遙  銷暑竹風清  論詩貴無邪  體道極無形  倐忽時節移  秋風拂簷楹  趨裝俄告別  鄞江指歸程  適來既無事  適去豈關情  孤帆侵曉飛  歸櫓連宵鳴  風波視世態  水月悟浮榮  仍知皐鶴性  不為塵網縈

  試筆

  城市居無分  山林住有緣  語慙甘似薺  道貴直如絃  兀兀吟終日  羸羸病過年  靜招湖畔鶴  閑泛雪中船  散悶雖無酒  怡情喜有禪  鬢根霜任點  心跡火休然  冷淡將誰合  消搖且自憐  閑來牕下坐  試筆偶成篇

  讀史

  我愛包胥哭  一哭救楚國  事君盡其忠  垂名千世則  我愛魯連笑  一笑却秦軍  折衝罇爼間  流芳至今聞  我愛伯夷仁  揖讓持其身  餓死首陽下  恥事干戈君  後世闚竊輩  故非姬發倫  內藏篡弒謀  外躡武王塵  伯夷若不去  名教胡以伸  後人非三賢  細碎何足云  哭歎祿位卑  笑喜膏梁珍  山林亦寒餓  行怪非求仁  留心寡兼濟  所謀惟一身  撫書想三賢  清風千古振

  雪西施

  苑蠡無西施  胡以破吳國  吳王輕社稷  為惑傾城色  夫差強變弱  勾踐雌成雄  豈惟陶朱筞  實賴西施容  西施語復賢  褒貶何昏蒙  但說傾吳罪  都忘霸越功

  思君子歌

  小人足謟媚  君子無猜忌  開口揄揚皆聖賢  滿腹包藏盡仁義  脩辭復古振淳風  折檻觸鱗彰直氣  善世既不伐  遯世亦無悶  自同流俗混光塵  不與常人鬥分寸  展矣斯人欲見之  一夕輾轉九迴思  終日躊躇無所遇  颯颯西風木葉衰

  海上五山歌

  五山峩峩聳海心  海波上下隨升沉  羣仙同往訴天帝  巨鼇十五受天制  一一巨鼇戴一山  一交三萬六千歲  無何龍伯釣六鼇  兩山從此溺波濤  群仙播遷作遊客  上帝憑恕誅龍伯  因知快樂非長久  三界元空何所有  莫於蝸角鬥雄豪  海上仙山尚摧朽

  陋巷歌贈友生

  噫顏子兮居陋巷  身雖羸兮道彌壯  商受兮有皇都  位雖尊兮名獨夫  朝恣瑤臺之樂兮  暮遭黃鉞之誅

  是知不義之富貴如浮雲兮惟道德為性命之要樞。

  海濱有士兮慕顏子  心重朝聞兮輕夕死  紛紛糠粧兮視雄豪  凜凜冰霜兮潔行止  蓽門寂寞何瑣瑣  執卷忍飢終日坐  楊雄免遭甄豐戮  朱建終罹辟陽禍  射群高墉會有時  於君無可無不可

  慎交歌

  莫言青松青  有時亦摧折  莫言圓月明  有時亦虧缺  莫逆論心素  刎頸定交結  年髮未及衰  交情已消歇  俄因竟分寸  忽爾成楚越  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  識欲松枯及月虧  請看陳餘與張耳

  古琴詩

  良工採蟬桐  斵為綠綺琴  一奏還淳風  再奏和人心  君子不暫去  所貴禁奢淫  後世惑鄭聲  此道遂陸沈  朱絲鼠潛齧  金徽塵暗侵  冷落橫閑牕  棄置歲已深  安得師襄彈  重聞大古音

  閑居編第三十八

  閑居編第三十九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吳山廟詩

  君子尚權變  權變貴合道  子胥薦專諸  子光專非好  父讎共戴天  乞師恨不早  子光既得志  入郢事征討  報父既鞭尸  諫王仍殺身  孝子節方全  忠臣道且新  馳名天地間  豈是悠悠人  青史書盛烈  血食旌遺塵  廟堂耀晨曦  廟木荂陽春  往來無知俗  焚香勤禱祝  忠孝不敢行  神兮寧降福

  讀韓文詩

  女媧鍊五石  能補青天缺  共工觸不周  能令地維絕  楊孟既云沒  儒風幾殘滅  妖辭惑常聽  淫文蠧正說  南朝尚徐庾  唐興重盧駱  雕篆鬥呈巧  仁義咸遺落  王霸道不明  煙花心所託  文不可終否  天生韓吏部  叱偽俾歸真  鞭今使復古  異端維既絕  儒宗缺皆補  高文七百篇  炳若日月懸  力扶姬孔道  手持文章權  來者知尊儒  孰不由茲焉  我生好古風  服讀長灑蒙  何必唐一經  文道方可崇

  山居招友人詩

  結宇平湖濱  放意且閑逸  陵峯時採藥  服餌蠲故疾  藜藿可供飡  茆茨可容膝  浮生貴適性  何須羨奢佚  清景況在目  萬事安能恤  水天爭冷落  林巒共盤鬱  有時泛舟歸  閑門曬殘日  徑荒人跡絕  庭靜精怪出  春羹漾紫蓴  冬盤列黃橘  坎井亦已樂  尺蠖誰云屈  外境莫我惑  貞心長抱一  涅槃終極典  虗堂每談述  不顧知者希  庶欲已無失  齊物鄙莊周  見性師妙吉  脩然混生佛  湛爾無虗實  知音來不來  時時埽幽室

  貽葉秀才詩

  松柏異眾木  歲寒陵嚴霜  蘭茞異眾草  林深發幽香  須知君子道  不為窮困傷  須知君子言  唯為仁義彰  夫君真儒者  言行何優長  文宗軻兼雄  志嫉墨與楊  攘袂叱浮偽  百感生剛腸  峩冠事禮容  羣小畏矜莊  去年遊霅溪  相逢秋氣涼  傾蓋既如舊  寄宿林間房  開懷黜二霸  議道歸三王  月席屢更僕  風軒時飄霜  相遇分既洽  相別情彌傷  今年住孤山  夫君又來杭  泛舟頻相尋  道舊皆夕陽  君惟儒家流  才術況汪洋  終期正禮樂  勿事和塵光  青雲即奮飛  庶見儒風揚

  贈簡上人詩

  常人隱林泉  反為名利縈  志士處闤闠  杳有江湖情  有客務高潔  禪房閉重城  閑門無俗跡  壞壁饒蟲聲  臥落春砌花  吟盡霜蟾明  道希君子知  貧任時人輕  秉操期不渝  長保孤松貞

  述韓柳詩

  退之排釋氏  子厚多能仁  韓柳既道同  好惡安得倫  一斥一以贊  俱令儒道伸  柳州碑曹溪  言釋還儒淳  吏部讀墨子  謂墨與儒隣  吾知墨兼愛  此釋何疎親  許墨則許釋  明若仰穹旻  去就亦已異  其旨由來均  後生學韓文  於釋長狺狺  未知韓子道  先學韓子嗔  忘本以競末  今古空勞神

  孤山詩二首

  峭拔湖心起  湖心四望通  盤根入巨浸  疊翠點寒空  勢逈侔蓬島  層危敵閬風  僧樓籠淡霧  鴈塔礙飛鴻  曉井金沙粲  (金沙井在廣化寺)  晴坡瑪瑙紅(山之西坡名瑪瑙)  噴雲春雨外  照影夕波中  野蔓垂枯柏  (廣化寺枯柏陳天嘉年植)  疎鐘帀梵宮(環山梵剎五焉)  閑泉澄極頂  幽徑入深叢(閑泉幽徑在瑪瑙院)  古跡談皆異  秋屏寫未同  樂遊非俗客  靜望屬漁翁  買去知無價  棲來思豈窮  翻嗟市朝裏  塵土日濛濛

  其二

  勢與羣峯絕  崔嵬幾倦登  波澄涵倒影  雲盡露危稜  景象全勝畵  林泉半屬僧  何人憑郡關  西望翠層層

  暮秋書齋述懷寄守能師

  杜門無俗交  塵事任浩浩  空齋學佛外  六經恣論討  仁義志不移  貧病誰相惱  天命唯我樂  百神非吾禱  為文宗孔孟  開談黜莊老  諛謟音聲惡  寂寥滋味好  褰帷愁緒絕  憑欄寒氣早  鴈影沈遠空  蟲鳴咽衰草  伊余何為者  力擬行正道  願揚君子風  澆浮一除埽

  贈詩僧保暹師

  天文懸日月  地文麗山川  人文粲六經  四術詩其先  仲尼既云刪  炳然列風雅  厥旨幽且微  受之唯子夏  邈矣千百年  時有知詩者  卓爾保暹師  生于宋天下  內明卜商道  外減騷人價(恊韻)  鑿彼淳粹源  清辭競流瀉  放意尚幽遠  立言忌妖蟲(音野)  旨哉天目集  四海爭傳寫  上以裨王化  下以正人倫  敺邪俾歸正  驅澆使還淳  天未喪斯文  清風千古振(拹韻)

  贈趙璞

  世態任悠悠  正人無謟求  古柏凌寒霜  皓月當高秋  心將周孔師  日遠楊墨游  涇濁與渭清  由來自分流

  閑居編第三十九

  閑居編第四十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經武康小山法瑤師舊居

  至道不可狀  至理杳無名  萬彙喪其源  出沒何營營  忽焉生法瑤  研慮還淳精  立言宗能仁  百也馳休聲  我來訪舊居  景物如有情  閑庭慘樹色  空山咽猿鳴  斯人今也亡  孤棹尋歸程

  西施篇

  採蓮越溪上  皆謂尋常女  正位吳中官  眾口方傳美  視聽猒歌舞  衣裳賤羅綺  賢哉隣家人  昔年知斆嚬

  寓興

  遵聲淫復蕩  魯受齊人歸(音饋)  古樂和且正  翻使文侯睡  佞言耳樂聞  直道心翻忌  唯知任所好  何曾顧顛墜  古樂與鄭聲  邪正宜留意

  山中自敘

  閉門業文翰  誰謂溪山陋  閑臥貴道肥  誰謂形容瘦  斯言欲無玷  內省庶不疚  深識淺江海  寬量窄宇宙  隣女少斆嚬  海夫多逐臭  時來松下坐  清風滿懷袖

  莫言春日長

  莫言春日長  一坐又西暮  眾芳榮復落  萬事新成故  臨川久興嗟  藏舟孰云固  蕭然蕩斯慮  空門有歸路

  講堂書事

  早翫台衡宗  佛理既研精  晚讀周孔書  人倫由著明  達本與飾躬  志在求同聲  擊蒙雖云勞  來學苦無成  楊雄玄尚白  仲尼道不行  青山夢中歸  華髮年來生  唯當照真空  萬事從營營

  勉隱者

  潺潺澗中水  不入貪夫耳  茫茫陌上塵  不霑靜者身  靜者貴寡欲  貪夫常患貧  躁進陷邪佞  潔己廢大倫  況當文明時  草澤羅賢人  行道尚中庸  蠖屈宜求伸

  鑑

  佳人磨拭頻  常恐塵埃侵  皎皎夜月明  澄澄秋泉深  徒分妍醜容  不鑒是非心

  山中行

  苒苒巖上雲  潺潺澗中水  山鳥如喚人  喃喃深林裏

  送僧

  秋風吹行衣  舊山逍遙歸  齋盂滌空潭  古磬敲殘暉  須知高靜懷  杳與塵俗違

  答行簡上人書

  偶依溪上居  三見改時候  來書問蹤跡  行坐置懷袖  學道不加前  多慵還似舊  苦吟徹宵夜  閑眠消白晝  古屋荒莓苔  幽庭下猿狖  巧偽非吾好  直方自大授  侯門絕請謁  雅誥勤研究  悠悠皆面朋  誰能論去就

  夏日薰風亭作

  四野炎炎暑氣隆  危亭孤坐與誰同  湖光淡蕩涵殘照  鳥影參差沒遠空  消息浮生憑至理  破除煩暑賴清風  明時不敢言招隱  自樂林泉慕遠公

  初晴登疊翠亭偶成

  杳杳遙空雨乍晴  閑拖山屐上山亭  平湖風靜開菱鑒  疊嶂雲收列畫屏  已覺萬緣真是夢  豈因閑事妄勞形  可憐競利貪名者  擾擾人間醉未醒

  李秀才以山齋早起詩見贈因次韻和詶

  搜奇適異興何全  雅句分明敵惠連  丹桂平窺君有分  紅塵閑去我無緣  陶情岳雪時同望  解睡山茶夜共煎  靜語前塗俱有意  謝公紅藥遠公蓮

  對雪

  冷結平湖絕棹過  紛紛盈目趣如何  侯門謌舞看難足  編戶飢寒心厭多  旋滿閑庭誇玉砌  重欹幽樹鬥瓊柯  夜來孤坐書牕下  猶賴虗明自琢磨

  孤山詩三首

  樓閣壓危碧  山根疑有鼇  隔湖千嶂斷  出水一峯高  巖冷秋空月  林清雪夜猱  伊余絕羈束  長得恣遊遨

  其二

  四絕塵埃路  孤山景實孤  危巔侵逈漢  冷色浸平湖  古塔名支佛(辟支佛塔在山之絕頂)  新泉號僕夫(山西瑪瑙坡有僕夫泉中庸子新開鑿者)  王維在何處  奇跡更堪圖

  其三

  仙島湖西見  湖西景有餘  春融迎曉日  秋碧礙空虗  竹蔭高僧塔(唐高僧慧琳大宋高僧晤恩二塔存焉)  雲迷處士居(處士林逋高節不仕隱居茲山)  史遷今若在  此處合藏書

  酷熱

  酷熱如小人  到處苦相侵  清風如君子  時來寬我心  酷熱驅不去  清風留不住  此情無以愬  吟傍陰陰樹

  有客

  有客有客來扣我門  相見無言自晝達昏  搘肘憑欄俯仰乾坤  百年瞬息得喪誰論  遠山青青巨浸渾渾  忽然歸去目擊道存

  詶仁上人望湖山見寄次韻

  平波映危碧  清景異塵中  雪霽寒侵郭  秋澄冷照空  眠雲徒自樂  浮棹約誰同  幽趣何人識  搜吟媿遠公

  和辯才訪仲微上人不遇

  不見二十載  重尋事更違  門臨寒水閉  鳥向夕陽歸  吟恐成華髮  閑疑入翠微  登舟獨南去  乘興一何飛

  次韻詶明上人

  養病孤山下  消搖任野情  閑門浸寒水  高檻露荒城  砌月移杉影  巖泉隱磬聲  唯君許來此  相伴老餘生

  寄同志

  靜院無來客  相懷日又曛  數峰寒有雪  一榻靜眠雲  幾歎淳風喪  寧容俗態羣  終期一相訪  對坐議新文

  和聰上人悼梵天闍棃

  講院悲風動素帷  搖松難更見吾師  塵生舊榻休開卷  月上秋軒罷賦詩  真法自將傳後學  清名誰為勒豐碑  橫經弟子懷高跡  共指龍華作後期

  孤山閑居次韻詶會稽仁姪見寄

  山聳湖心住任緣  考盤茆舍閉深煙  月澄秋水牽吟思  花滿春巖照困眠  觸石微雲閑致雨  鳴皐孤鶴靜聞天  會拋此景相尋去  渺渺滄江片席懸

  閑居編第四十

  閑居編第四十一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贈進士葉授

  旅跡飃然與俗分  動時高價逐新文  寄眠僧舍扃秋雨  牽夢家山隔海雲  學慕丘軻方共語  道歸楊墨任離群  名場好應同人舉  垂拱明堂有聖君

  夏日寄諒律師

  澄江杳杳映千峰  坐夏巖房一望中  晝講疎鐘清度越  夜吟殘月冷垂空  埽軒靜避堦稜蘚  銷暑閑當竹罅風  顧我相懷未能去  水邊斜日照梧桐

  寄遠

  車聲日日碾紅埃  何事良人獨未迴  苔鏁洞房書久絕  月明深夜鴈空來  寒侵竹葉難成醉  塵暗菱花更懶開  杳杳雲山不知處  夕陽頻上最高臺

  寄文照大師

  兩制音書數往來  城中棲隱遠塵埃  吟齋夜靜開明月  講石秋深掃綠苔  出俗舊題留雪苑  臥雲幽興夢天台  林間抱疾懷高趣  翻笑湯休謾有才

  贈辯才大師

  兩受皇恩萬慮休  浙陽高臥謝諸侯  定迴幽室苔痕老  講徹閑庭樹影秋  天竺雲泉時掛夢  梁園風景懶重游  溪聲柏子將誰說  默倚禪床自點頭(大師講外深於禪學)

  孤山閑居即事寄己師

  年過不惑鬢成絲  偶到林間便卜居  學道未忘山水癖  愛閑終與利名疎  夜涼危閣來明月  風靜平湖瀁碧虗  迴首權豪絕相識  野雲孤鶴自相於

  次韻詶聞聰上人春日書懷見寄

  景色融融萬卉新  潛知青帝又東巡  陰崖竹樹猶欹雪  暖砌鸎花已覺春  吟苦漸驚華髮亂  身閑終忌俗流親  寥寥此意將誰說  迴首禪門有故人

  春日閑居即事寄元敏上人

  門掩平湖避俗囂  靜觀風景識春朝  庭梅向日花全拆  岳樹連雲雪未消  少壯可驚年暗減  幽棲翻覺睡偏饒  相知賴有曹溪子  禪外時來慰寂寥

  登樓感事寄天台友人

  閑倚危欄思黯然  浮生誰共歎流年  愁催華髮生無極  心許青山去有緣  冷淡空江澄暮色  參差歸鴈沒寒煙  吟餘更羨林間客  高臥深雲聽瀑泉

  書通上人城居

  禪房蕭灑閉重關  祖意明來萬事閑  高臥有時消白日  靜吟無念憶青山  掃花晚砌留蒼蘚  剃髮秋池照病顏  堪笑林泉深隱者  不知幽趣在人間

  湖居即事寄仁姪

  講退臨流獨倚筇  塵埃無處寄閑蹤  青山歸去心長在  白髮生來事轉慵  門徑草深梅雨歇  像龕燈暗水煙濃  相知唯有搖松客  時辱音書慰病容

  懷石壁舊居兼簡紹上人

  壁立岩巒照冽泉  幾思幽景歎流年  歸棲自合同仙跡  深隱誰云有洞天  脩竹寒聲風乍動  古潭秋影月初圓  伊余亦擬依支遁  枕石眠雲碧嶂前

  贈林逋處士

  深居猿鳥共忘機  荀孟才華鶴氅衣  滿砌落花春病起  一湖明月夜漁歸  風搖野水青蒲短  雨過閑園紫蕨肥  塵土滿牀書萬卷  玄纁何日到松扉

  梵天寺二首

  路上中峰勢屈盤  塵埃蹤跡到終難  秋杉影射經牕冷  夜浪聲搖睡榻寒  雲過閑軒香篆潤  日移幽砌蘚痕乾  吟餘靜立凭欄久  極目長江水渺漫

  其二

  梵宇清虗遠俗喧  登臨時得爽吟魂  卷簾高雪明稽嶺  上閣秋濤出海門  羣木冷陰連古塔  疎鐘寒韻徹江村  城中泉石詩中景  閑對文公盡日論

  趙萬宗入道因寄

  羔鴈已聞徵不起  却求披戴守貞居  月堂欹枕三清夢  秋榻生塵萬卷書  壇帀冷痕春蘚碧  鶴翹寒影雪杉疎  年來未得尋幽跡  閑夜何人聽步虗

  春日湖居書事寄子璿師

  閑居作賦擬安仁  壯志潛消白髮新  煙浪靜牽來往夢  鸎花深慰寂寥身  野塘草綠湖村暮  石鼎茶香岳寺春  終學支公買山住  白雲深處待為隣

  詶正言上人

  旅鴈聲孤過舊林  相懷無處共論心  眠雲未負他年約  看雪難忘盡日吟  江上信稀寒浪闊  竹邊房掩夕陽深  寂寥閑坐西牕下  空把餘情寄玉琴

  贈清義律師

  律藏精持世所稀  淡然高趣自忘機  禪開靜室蒼苔徧  飯起閑牕獨鳥歸  雪岳夜鐘清度枕  水軒秋月冷侵衣  吟餘講罷無他事  人外時容扣竹扉

  遊開化寺

  地絕纖塵萬籟清  當門幽致畵難成  黛粧峯岫高低影  練卷波濤旦暮聲  侵竹古廊秋蘚合  倚雲禪閣夜燈明  上方別有幽棲處  樹石參差稱野情

  次韻詶子文師

  門靜孤雲去復還  講餘他慮絕相關  遺名懶住城中寺  招隱曾居海畔山  臥疾雪房苔色老  行禪秋徑樹陰閑  玄機共了心無事  相見寧愁鬢漸班

  南塔寺上方

  絕頂深棲萬慮平  路盤危石雨苔青  江涵逈漢供閑望  雪映幽牕卷舊經  磬擊曉霜禪乍起  枕搖秋浪夢初醒  為隣自有忘機者  月下時時扣竹扃

  寄贈子正律師

  威儀閑淡許誰同  苔徑依然絕履蹤  霜井濾泉侵曉色  雪房欹枕夢諸峰  寒生靜榻吟中月  冷答平湖講次鐘  盡日冥心憶高趣  三生行止道生松

  憶南塔上方因寄慶昭師

  杉竹森森一徑通  六年高院寄幽蹤  涼移峭壁秋深月  冷映長江雪後峯  吟次夏雲晴影薄  講殘春樹翠陰濃  四時嘉景真堪愛  曾伴支公數倚筇

  庭松

  喬枝偃蓋勢凌雲  一植幽庭度幾春  榮落未曾同眾木  孤貞長自伴閑人  風生靜夜寒聲徤  雪霽遙峰翠色新  蕭灑最宜禪定起  坐觀行遶遠埃塵

  寄曦照上人

  塵外禪房掩渺瀰  高情終與俗流違  苦吟幾度成華髮  默坐連宵憶翠微  風帶荷香飄靜榻  雨滋苔色汙閑扉  炎天幾阻相尋興  空倚危樓對落暉

  閑居編第四十一

  閑居編第四十二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自箴

  心語無外  汝聽吾誨  詐偽勿行  仁義勿背  苟為詐偽  終其禍對  苟為仁義  終與福會  汝無沽名  怪誕任情  汝無附勢  容媚罔制  己能勿矜  他賢勿蔽  讚汝無喜  毀汝無怒  過勿憚改  惟道是務  亦莫愛死  亦莫貪生  樂善修心  時至則行  身乎身乎  吾與汝盟

  七箴(并序)

  中庸子永懷有所感激遂為七箴俾夫口之談身之為心之思足之履手之執眼之視耳之聽而不失其正也雖曰自誡豈無意於訓世邪。

  口箴

  口兮莫語  口兮莫默  語或有益  萬人是則  語或無益  自讒自賊  為益莫語  有益莫默  口兮無惑

  身箴

  執爾之容  謹爾之躬  勿羨狐貉之溫  勿恥弊縕之窮  勿夸毗兮苟順  勿淊天兮象恭  成仁兮可殺  非義兮莫從  身乎身乎  道在其中

  心箴

  善也爾性  稟之天命  七情交亂  遂失其正  苟性其情  聖道則明  無感物而變  無隨勢而傾  作為斯箴  心焉是程

  足箴

  莫踐春冰  莫履權門  春冰易陷  權門易失  足爾慎乎  無喪我軀

  手箴

  無學曹沫之非禮兮執刃劫桓公  當學朱雲之正諫兮折檻示英雄  抱義兮忌失  敺邪兮務疾  手乎日慎一日

  眼箴

  勿視秋毫  恐損汝睛  勿觀五色  恐喪汝明  宜視道之邪正  宜觀事之虗盈  眼乎斯守  無背吾盟

  耳箴

  聞正道兮宜乎聰  聞邪說兮宜乎聾  既聰既聾時乃功  耳兮勉之  去斯就斯

  寄題梵天聖果二寺兼簡昭梧二上人(并序)

  梵天聖果二剎相望而高軒虗閣盡得江山之勝槩因誦謝宣城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之句頗類彼景乃以為韻成詩十章用寄梵天昭師聖果梧師二開士雖不足發揮騷雅庶寫乎相懷之心爾。

  江色杳無極  渺渺接遙天  歸帆帶夕陽  去鳥沈寒煙  幽景不同觀  遐想成斯篇

  樓閣聳岧嶢  參差極雲際  高牕曉色先  晚景餘霞麗  寥寥羣動息  冥心遠塵世

  冷淡杳難羣  幽趣唯吾識  高情薄雲漢  清談潤金石  不學浮世人  奔名競雕飾

  性靜百慮忘  軒閑萬象歸  空江答夜鐘  高嶠留殘暉  幽砌絕塵蹤  孤雲自依依

  顧惡如探湯  觸物類虗舟  他人莫己知  此道本吾求  獨坐時相懷  斜陽照危樓

  崔嵬高山側  觸石生片雲  自將風雨期  不與塵土羣  杳杳遊太虗  對此幾思君

  高跡將誰親  幽棲白雲中  閑堦吐蒼苔  古木生清風  時將西竺書  講義訓來蒙

  靜躁各所好  是非安能辨  聲利如我仇  雲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  芳蘭自堪搴

  群峰聳危碧  倒影沈空江  清景生晚晴  冷色涵虗牕  消搖縱吟賞  能使吾心降

  海日照吟軒  江風動庭樹  此景樂閑情  何人識高趣  登樓獨南望  杳杳空煙霧

  湖西雜感詩(并序)

  湖西雜感詩者中庸子居西湖之西孤山之墟傷風俗之浮薄而作也雖山謳野詠而善善惡惡頌焉刺焉亦風人之旨也興致不一故曰雜感凡二十章。

  湖波冷淡絕纖塵  滿目雲山是四隣  一徑草深人不到  竹牀蒲扇養天真

  看雲靜放支公鶴  臨水閑觀惠子魚  牕下寂寥何所有  竺乾經卷仲尼書

  閑庭庭畔植梧桐  上有新蟬噪晚風  咽咽清音正堪聽  無端驚斷彼兒童

  移得煙溪竹數竿  閑庭栽處綠陰寒  虗心高節真堪愛  不放常人暫入看

  鳳為時瑞世傳名  及現郊村眾盡驚  喚作怪禽宜彈殺  始知流俗重虗聲

  直木風摧秋敗蘭  閑觀庭際可長歎  屈原溺水伍員死  孤潔由來獨立難

  尼父立言敦禮樂  能仁埀訓勵慈悲  堪嗟世路營營者  狡佞貪殘都不知

  不省浮生大患身  諂求終日走紅塵  一朝死至名隨沒  滿屋黃金屬別人

  猛虎磨牙踞蔭林  幽幽一路晚煙深  行行君子休疑懼  此物由來食獸心

  留心儉讓唐虞道  恣意貪求桀跖徒  閑坐思量茆屋下  夜深秋月照平湖

  蘭在深林亦自馨  豈因風雨阻雞鳴  由來君子須謀道  不為時人有重輕

  白犬宵行似有情  為防暴客到天明  近來守禦無功績  不吠人形只吠聲

  伯陽道德釋迦心  夫子文章盡可尋  飽食暖衣都不顧  可憐容易過光陰

  雪晴山院景堪躋  王樹瓊樓照碧溪  日暮忽驚銷爍盡  百年豪富事還齊

  月照閑軒虧復盈  吉凶消長勢相傾  須知人事同天道  寵辱由來盡可驚

  草堂閑坐念編民  多尚浮虗少尚真  禮讓不修難致福  唯知燒紙祭淫神

  陰陽家說惑常民  孝道從茲盡失倫  廬墓三年誰肯也  競談岡勢益生人

  福善禍淫言可信  吉凶由己語堪陳  乖仁背義都無恥  只記臨行揀日辰  靜思塵世事茫茫  筞杖閑吟出草堂  欲喻浮生那遠覔  芭蕉昨夜已經霜

  鑿得新泉古砌頭  煑茶滋味異常流  夜來閑看澄明性  天上無雲月正秋

  閑居編第四十二

  閑居編第四十三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寄華亭虗己師

  懶答公卿信  高眠野興濃  虗堂開夜月  孤枕度秋鐘  臨水成新作  看雲憶舊峯  林間仍抱疾  早晚遂相逢

  旅舍言懷

  旅舍少相識  孤吟俗態分  客情生夜雨  歸夢入秋雲  砌冷螢頻過  牕幽鴈忽聞  西峯泉石在  終去謝人群

  上錢唐太守薛大諫

  分符江郡遠  貴列七人間  文古淳風在  時清諫筆閑  樓高喧暮角  廳冷鏁秋山  聖代期調鼎  軒車即詔還

  贈守能師

  高臥湖山畔  塵機任萬端  連雲吟閣靜  度水講鐘寒  幽戶花時閉  新書雪夜刊  (師甞撰典類一百卷)  却應趨競者  相笑隱林巒

  潮

  羅剎江心起  晨昏信不差  寒聲喧極浦  秋勢卷平沙  望立人心險  驚飛鳥影斜  來源爭可問  滄海況無涯

  送夤上人歸道場山

  行行擕錫別  幽景到山分  殘雪經春在  疎鐘度水聞  松深生晚吹  潭靜照閑雲  巖閣重開講  清香入夜焚

  宿山院

  一宿無塵境  相留靜話長  秋聲歸古木  月色滿空廊  嵐氣侵衣潤  溪泉漱齒涼  終期整缾錫  來此掩閑房

  贈簡上人

  澹然人外趣  萬事已無求  花院春深講  雲山夏滿遊  汲泉苔井曉  鳴磬竹牕秋  別有幽期在  香燈老沃洲

  苔

  與僻偏饒分  蒼蒼稱靜吟  閑堦經雨徧  峭壁度秋深  色冷分禽跡  痕幽入樹陰  衡門終歲在  車馬絕相侵

  寄楚南師

  昔年江上別  高跡杳難尋  浮世人稀見  青山隱更深  琢詩窮有象  體道極無心  慚負眠雲約  西峯夕照陰

  江亭晚望

  江亭閑寫望  秋景正無窮  鳥沒寒雲外  帆歸暮色中  淡煙生極浦  敗葉墜涼風  迴道聞漁唱  人家隔葦藂

  登武林高峯

  千尋堆冷碧  極頂絕塵蹤  雨霽聞清籟  雲開見別峯  落泉噴怪石  驚鳥入深松  吟罷凭欄久  遙天起暮鐘

  懷子仁師

  寥寥塵跡遠  禪外動閑思  水國人歸後  秋軒月白時  鳴蛩藏壞壁  幽鳥立寒枝  獨坐誰相問  微吟鑷病髭

  書懷

  一錫任西東  孤懷孰與同  吟髭潛變白  人事旋成空  秋閣閑看月  寒牕臥聽鴻  時將寂寥意  深夜寄絲桐

  寄棲白師

  深隱空林下  清幽絕外緣  雨牕封嶽信  苔井濾秋泉  門靜來沙鳥  庭閑噪晚蟬  凭欄獨相憶  殘日下遙天

  贈郝逸人

  故國伊川遠  深居碧嶂前  伴吟唯有鶴  高趣別無仙  嶽信閑慵答  丹經秘不傳  杖黎時訪我  終日話南禪

  遊靈隱山

  峭壁侵宵極  靈蹤不猒尋  閑思曾有夢  歸隱豈無心  絕碧煙霞麗  幽巖洞穴深  那堪思慧理  殘日白猿吟

  謝擇梧律師惠竹杖

  剪自幽巖側  高僧忽見遺  看雲欹盡日  書雪握多時  節冷蟲微蠧  根閑蘚暗滋  舊山泉石在  歸去賴扶持

  梵天寺閑居書事

  松杉圍靜室  蹤跡遠人羣  抱疾添華髮  看山羡白雲  苔痕經雨長  蟬韻帶風聞  獨坐無來客  西軒日又曛

  鍊丹井

  仙去遺蹤在  泠泠翠嶽邊  泠光涵碧甃  暗脉洩寒泉  月映氷壺淺  秋澄古鑑圓  羽人居止近  閑汲灌芝田

  冷泉亭

  亭幽無俗狀  清景滌煩僸  砌壓寒流淺  簷分積翠深  晚花閑照影  古木冷垂陰  凭檻不能去  澄澄發靜吟

  贈僧

  諸祖參尋徧  消搖髮未華  舊房扃海外  孤跡寄天涯  琢句秋牕月  觀空晚砌華  時來說高趣  終去隱煙霞

  湖居秋日病起(六韻)

  舊識稀相訪  寥寥掩壞房  鼎深殘藥在  頷瘦白髭長  塵點沾書篋  苔痕汙石牀  簷幽蟲織網  砌冷菊含香  靜思憐深夜  清羸怯晚涼  雲峰歸未得  閑坐詠滄浪

  贈夷中師

  澹泊背時態  翛然塵外心  靜吟霜月盡  歸夢海雲深  室冷苔生榻  牕閑鳥覰琴  幽棲共得趣  乘興幾相尋

  寄圓長老

  澹慮棲幽境  閑將水石隣  信衣傳往祖  禪語示來人  晚屋茶煙細  晴軒岳翠勻  相懷獨南望  林木又經春

  同友人宿山院

  共依清境宿  話道復論文  潭月秋深見  山鐘夜後聞  蟲聲沉古砌  螢影沒殘雲  會約長棲此  爐香樹下焚

  贈清曉師

  道勝塵機息  講餘林葉枯  清名高臥遠  黑髮苦吟無  庭靜秋雲澹  牕閑夜月孤  時聞適幽興  上閣望平湖

  寄德聰師

  古院稽山下  幽棲猒客尋  機心禪外盡  詩思病來深  缾水寒凘結  杉風晚磬沉  他時若招隱  香火繼東林

  上方院

  禪扉開絕頂  海色映層巒  剎影浸寥泬  鐘聲度渺漫  荒苔幽徑滑  冬雪暮牕寒  吟罷慵迴首  遲遲獨凭欄

  登樓懷遵易

  閑景杳無極  凭欄思若何  鳥行沈遠岳  秋色滿滄波  來信經年絕  新愁向晚多  依依自吟望  舊約負煙蘿

  閑居編第四十三

  閑居編第四十四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贈詩僧保暹師

  吟檻漾寒水  平湖煙景閑  無人識高趣  盡日對空山  晚樹舂禽語  晴牕夜月還  新編皆雅正  不待仲尼刪

  寄石城行光長老

  幽棲塵想絕  岩閣倚杉松  吟思禪中盡  霜髭病後濃  溪閑澄夜月  山靜答秋鐘  寂寞懷高趣  殘陽獨倚筇

  寄仁姪

  庭木西風動  閑軒落葉稠  夢迴霜月曉  信斷海山秋  道性歸無念  孤吟已絕愁  況疎林下約  煙水路悠悠

  山行

  筞杖乘閑興  山深人跡稀  斷橋摧宿雨  高樹桂殘暉  嵓靜雲孤起  潭空鳥獨飛  前峯有蘭若  吟賞自忘歸

  秋日感事

  滿眼皆相識  論心自不同  閑門扃夕照  敗葉落西風  往事全成夢  浮生漸覺空  搘頤獨無語  四壁響秋蟲

  湖上晚望寄友人

  不得天涯信  相思對景濃  驚飈吹落葉  殘日在遙峰  照水魚村火  沈煙野寺鐘  幽懷向誰說  靜立自搘筇

  贈聞聰師

  淡然塵慮絕  禪外苦風騷  性覺眠雲僻  名因背俗高  水煙蒸紙帳  寒髮澁銅刀  幾宿秋江寺  閑吟聽夜濤

  送僧歸饒陽

  執手離亭暮  言歸思不禁  故鄉千里外  為客十年心  帆影寒江靜  猿啼雪嶠深  饒陽泉石在  講退自堪吟

  悼廣鈞師

  北僧傳示滅  高跡更難尋  故國房空在  新墳草已深  雲泉違舊約  風月罷論心  默坐看遺偈  西牕月又沈

  次韻詶隣僧晝上人

  居止閑相近  臨流野色分  深秋山共見  清夜磬交聞  靜榻移明月  疎簾卷暮雲  相於別有趣  冷淡況同群

  旅中別趙璞

  筞馬將登路  星河曙色分  殘燈照離席  來鴈咽寒雲  鄉遠書難到  吟狂酒易醺  堪嗟經濟術  未得致明君

  旅中即事寄友生

  欹枕不成夢  寒蟲[唎-禾]壁陰  高梧深夜雨  遠客故鄉心  分與浮名背  年將白髮侵  終須約宗炳  結社向東林

  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

  隱几不成寢  何人慰寂寥  空堦鳴蟋蟀  寒雨滴芭蕉  靜語牕燈暗  歸心海寺遙  唯應釋慧遠  蓮社為相招

  寄輦下譯經正覺大師

  水國無歸夢  年來帝澤深  梵書翻宋語  道論變吳音  靜室清香凝  閑庭古樹陰  玉華前事在  高跡許誰尋

  寄潤姪法師

  庭木凝秋色  依依廢苦吟  來書江上絕  幽夢雨中深  水鳥閑窺硯  牕燈冷照琴  誰知此時興  華髮暗相侵

  贈白蓮社主圓淨大師

  社客盡卿相  草堂雲樹間  景分廬岳秀  人類遠公閑  夜定開明月  秋吟對暮山  唯應謝康樂  時得扣松關

  春晚言懷寄聰上人

  晚樹歸禽亂  翛然古院空  清談遠君子  幽興寄絲桐  短髮全成雪  殘花半逐風  終期結真侶  歸老亂雲中

  留題因師院石楠花

  陽和資萬木  獨此異群花  映草驚殘燒  臨牕認曉霞  色雖因雨減  勢不逐風斜  幸賴栽培力  繁枝鬥日華

  寄省悟師

  平湖波渺渺  蹤跡杳難尋  城裏無時到  雲邊閉戶深  寒燈明古像  晚磬出疎林  寂寞懷高趣  西軒日易沈

  留題聞氏林亭小山

  簷前狀奇險  咫尺見清幽  鳥下疑靈鷲  僧過認沃洲  危遮虗檻月  冷奪遠峯秋  始信紅塵裏  豪家有勝遊

  宿仲係上人房

  偶從支遁約  深夜宿閑房  牕靜燈遺燼  庭寒樹有霜  禪心論的的  塵事省茫茫  又說天台去  林間埽石床

  題聰上人林亭

  四面遠塵跡  吟過稱野情  堦閑秋菓落  池冷月華生  倚竹蟬聲斷  開琴鶴夢驚  却來還有約  未可猒逢迎

  書久上人城中幽齋

  杉竹帀吟徑  軒牕更絕塵  清風生後夜  幽景徧諸隣  磬斷棲禽夢  香凝出定身  城中有高趣  寧羨賴留人

  江上作

  往事那堪問  長江空渺然  孤城閉殘日  荒隴積寒煙  沙漲中洲闊  潮衝古路偏  莫疑陵谷事  即目是桑田

  懷保暹師

  高跡知何處  相懷早晚休  苦吟空對月  閉戶更禁秋  砌隙寒蟲切  林稍下葉稠  音書杳難寄  天闊水悠悠

  贈宣密大師不出院

  侯門休請謁  香火務真修  古院扃蒼蘚  他山空舊遊  出禪庭月曉  開卷竹牕秋  已得棲幽趣  何須買沃洲

  懷中姪

  一從林下別  倐忽又經年  舊約山空在  相懷月屢圓  郡鍾宵斷夢  江樹晚沈煙  書札憑誰寄  波濤況渺然

  宿道場山寺

  絕頂秋氣清  危欄憑樹杪  仰窺清漢近  下視群峯小  空池生夜月  風枝鳴宿鳥  吟坐不成寐  疎鍾起將曉

  送遇貞師歸四明山

  吟餘江上別  一錫寄扁舟  遠度浮殘照  千峯指舊遊  疎鍾沈杳靄  羣木落高秋  莫負重來約  禪心本自由

  秋夕寄友僧

  白雲高臥者  滯疾阻相尋  信斷滄洲闊  房扃翠岳深  寒蟲藏壞壁  庭樹滴殘霖  早晚同閑話  孤燈照苦吟

  閑居編第四十四

  閑居編第四十五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陳宮

  龍盤虎踞景堪尋  王氣消亡信禍淫  結綺臨春何處是  數聲啼鳥暮煙深

  春日別同志

  路岐南北與東西  竚立遲遲惜解擕  忍向離亭折楊柳  晚花零落杜鵑啼

  夏日湖上寄太白長老

  風撼芙蕖入座香  水軒閑坐趣何長  相懷不是人間景  隔岸歸禽噪晚涼

  西湖

  清帶月華涵竹戶  冷澄秋色照禪衣  滔滔潤物知多少  極目寒波瀁落暉

  送禪者

  祖意曾明萬事閑  誰云方外與人間  卷衣江上秋來別  處處禪心朵朵山

  古意

  登山伐樵柯忽折  臨井汲泉綆仍絕  音信不來無處說  朔風飄飄滿天雪

  雲

  冷照碧潭閑不極  靜當青漢影彌分  卷舒終合為霖雨  不向陽臺惑楚君

  苔錢三首

  夷甫不言非爾類  魯[褎-禾+(木-十+子)]為論偶同名  秋來自滿虗閑地  不用良工鼓鑄成

  其一

  求多未必增貪竟  委積唯堪貰寂寥  顏子黔婁舊居畔  亂鋪平地伴逍遙

  其二

  鑪冶只應憑陋巷  富饒應不是豪家  晚來雨歇茆堂外  散在閑庭買落花

  其三

  自遣三首

  古屋苔荒疾乍瘳  前村林木覺先秋  野塘日暮搘筇立  雲自無依水自流

  其一

  講退時時學苦吟  人間聲利已無心  水邊占得清閑景  雨霽遙峰夜月深

  其二

  不惑年猶欠四年  道情高趣恥前賢  清風明月知多少  謾學廬山種白蓮

  其三

  送僧

  萬緣難繫自由身  道性何妨學世人  擬向東門贈離別  長堤楊柳未成春

  庭竹

  移去羣花種此君  滿庭寒翠更無塵  暑天閑遶煩襟盡  猶有清風借四鄰

  雞

  簷前棲息傍蒿叢  風雨司晨爾有功  鸚鵡無能憑佞舌  侯門翻得養金籠

  送僧之金陵

  金錫孤攜問去程  萋萋原草暮煙平  六朝舊跡秦淮畔  應感興亡聽水聲

  出道場山途中作

  獨下層巒景物秋  依依雲木似相留  孤舟曉汎平波去  更為青山一轉頭

  將之霅溪寄別擇梧師

  白雲深處草堂閑  曾伴支公薄暮還  獨上孤舟欲西去  倚檣迴望只青山

  寄淨慈寺悟真師

  憶得涼宵宿上方  靜吟閑話趣何長  別來音信無由寄  目斷遙天鴈一行

  次韻詶梵天闍梨

  數峰殘雪對閑門  世態悠悠莫可論  靜室禪餘忽相憶  劃灰孤坐到黃昏

  溪居即事寄梵天闍梨

  松竹森森獨掩扉  塵中誰復愛忘機  蒼苔滿砌無人到  猶感幽禽夜夜歸

  武康溪居即事寄寶印大師四首

  偶來溪上縱閑吟  泉石深藏便有心  莫擬他年訪幽跡  白雲青嶂更難尋

  其一

  月下猿聲水畔山  臥聽吟望只宜閑  柴門不掩無來客  時有精靈暫往還

  其二

  世路驅驅又白頭  爭如閑臥絕他求  門前荒隴依依在  碑折松枯盡列侯

  其三

  禪外相懷雪乍晴  音書早晚到柴扃  殘陽獨倚危樓望  極目山光數點青

  其四

  瑪瑙院居戲題三首

  水邊閑臥萬緣休  言欲無瑕行欲修  草屋衡門任窮困  屠龍終自勝屠牛

  其一

  湖光淡淡涵幽戶  苔色依依滿破廊  寂寞便同夫子廟  更無流俗入焚香

  其二

  白傳湖西瑪瑙坡  軒牕蕭灑瀁煙波  講餘終日焚香坐  毀譽榮枯柰我何

  其三

  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絕見嘲遂依韻和詶

  窮居已躡黔婁跡  孤島徒稱瑪瑙坡  糗飯蔾羹且閑樂  更無車馬暫經過

  其一

  所棲幽致異人寰  野艇秋歸碧浪間  殘日淡煙凝望處  參差樓閣認孤山

  其二

  煙波雲木映閑扉  養病深棲是所宜  便欲上生尋內院  却因泉石住多時

  其三

  虗堂入夏講殘經  不擊鐘聲擊鼓聲  林下唯君問幽趣  紀陽儀式近方成  (後漢董春字紀陽每升講堂鳴鼓三通余近斆焉)

  其四

  庭鶴

  支遁放君真有意  衛公憐汝太無端  司晨守禦那堪用  殷頂霜毛只好看

  寄天台守能上人

  台嶺林泉勝十洲  忘機長往更無愁  考盤高趣何人識  招隱新題幾處留  深夜定迴華頂月  經年書斷海門秋  誰知抱疾西湖上  南望雲山想勝游

  寄所知

  寵辱不關念  揚名日更新  但憐吾道在  寧顧謫官頻  故國拋天外  全家寄水濱  堂空巢少鷰  門冷謁無人  直氣終干斗  剛腸肯泣麟  逍遙輕嗣立  乾沒笑安仁  愛主長思闕  尋幽且養神  伴閑初種竹  出使舊埋輪  佞舌終期斷  民冤必為伸  他年修史傳  誰可繼清塵

  題石壁山紹上人觀風亭

  界江千萬山  石壁惟清幽  中有忘機人  超然樂巖丘  創亭號觀風  嘉景自成收  群峯呈晚碧  長溪瀉寒流  視聽足怡情  萬事安能求  甞言徂暑天  登時疑清秋  雲容既冷淡  松韻還颼飀  擾擾九衢塵  誰知高靜游

  閑居編第四十五

  閑居編第四十六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昭君辭

  昭君停車淚暫止  為把功名奏天子  靜得胡塵唯妾身  漢家文武合羞死

  老將

  畫堂升降子孫扶  白髮毶毶膽尚麤  不省時清身已老  逢人猶說斬單于

  邊將二首

  威聲飛將豈能過  號令雄師劒始磨  雪攪長空馬殭立  偷營今夜度膠河

  其一

  百戰依前勇氣成  窮邊深入耀精兵  穹廬燒盡龍庭破  却上燕然更勒銘

  其二

  貪泉

  隱之曾飲肯為非  今古泓澄照翠微  自是貪夫性貪賄  便將泉水作因依

  夷齊廟

  曾聞叩馬犯君顏  萬古清風滿世間  若使干戈為揖讓  夷齊終不死空山

  嚴光臺

  撥亂方爭汗馬功  賢才誰肯守窮空  嚴光亦是夷齊類  埀釣碧溪敦讓風

  閑田

  虞芮懷慚觀禮讓  閑田從此草長生  而今雖是文王化  難遣貪夫兩不爭

  讀王通中說

  孟軻荀況與楊雄  代異言殊道一同  夫子文章天未喪  又於隋世產王通

  讀毛詩

  夫子刪來三百章  箴規明白佐時王  近來吟詠唯風月  謗木詩官事久亡

  讀孫郃集

  唐祚將亡王澤枯  四明歸隱泣窮塗  而今若撰才名志  更有閑僧得入無  (郃撰四明才名志釋宗亮預焉)

  讀禪月集

  屬興難忘水與山  救時箴戒出其間  讀終翻恨吾生晚  不得斯人一往還

  觀劒客圖

  飛劒縱橫乍可驚  翻疑風俗妄傳聲  如今至究在何處  不出為人平不平

  詩魔

  禪心喧撓被詩魔  月冷風清柰爾何  一夜欲降降不得  紛紛徒屬更來多

  謝僧惠蒲扇

  結蒲為扇狀何奇  助我淳風世罕知  林下靜搖來客笑  竹牀茆屋恰相宜

  招元羽律師

  去年相訪宿吾廬  露滴蒼苔夜話遲  湖水晚來清不極  今秋又是月圓時

  貧居

  山厨竈上苔痕碧  齋盂生塵無粒食  可憐雀鼠未知貧  穿屋穿墉不暫息

  詶簡上人見寄

  林間病臥懶逢迎  相識何人最愜情  唯有簡公閑且僻  寂寥翻被俗流輕

  送僧歸姑蘇

  姑蘇臺畔樹含秋  蟬噪西風雨乍收  閑笑閑吟忽歸去  月明何處宿孤舟

  寄遠

  洞房秋晚更思君  寶瑟慵彈日又曛  鴈過長空書不到  滿庭黃葉落紛紛

  謝仁上人惠茶

  寄我山茶號雨前  齋餘閑試僕夫泉  (予止山居有之)  睡魔遣得雖相感  翻引詩魔來眼前

  讀項羽傳二首

  頻年戰勝恃雄強  歷數分明在彼蒼  堪笑范曾無異識  不能令主事高皇

  其一

  發歎虞姬勢已窮  烏江此夕喪英雄  當時若也知天命  佐漢應居第一功

  其二

  草堂秋夜

  雨殺炎光變秋色  清涼頓在草堂中  幽人一夜坐不睡  月照閑堦露灑空

  書荊溪禪師傳後二首

  智者真宗談一性  相傳六世至荊溪  高揮彩筆示深趣  來學無窮俱破迷

  其一

  清風遺句滿人間  滅後天台跡更閑  碑折塔摧人不顧  不堪冥目想空山

  其二

  寄題章安禪師塔

  祖師墳塔在天台  雨壞風摧事可哀  香火無人空有跡  夜深明月照蒼苔

  寄天台能上人

  天台深隱許誰同  擾擾浮世萬事空  終約携瓶訪師去  水邊松下嘯清風

  讀秦始本紀

  縱欲勞民殊未已  阿房望夷相次起  後來風俗昧其由  妄說秦皇能役鬼

  讀楊子法言

  秦焚漢雜道何孤  蕩蕩皇風豈易圖  空有法言為世範  不知來者肯行無

  書慈光塔

  靈骨未藏三十載  我來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  已有高名垂世間

  苦熱

  平湖日炙沸如煑  庭樹色乾鳥渴死  何人萬里驅征車  紅塵漲天方入市

  古鑑

  土蝕菱花有微竅  懸向秋堂光照耀  寫出人人妍醜姿  西施始免嫫母笑

  寄題終南道宣律師塔

  冷碧終南插太虗  紵麻蘭若舊閑居  波離滅後無人繼  蕭索西風葉滿渠

  嘲寫真

  泡幻吾身元是妄  丹青汝影豈為真  吾身汝影俱無實  相伴茆堂作兩人

  冬日作

  凍撮閑庭土皆裂  風號門外人來絕  可憐萬事不干身  凭欄且看千峯雪

  誡後學

  對食須思稼穡勞  為僧安用事雄豪  剃頭本意求成佛  不為齋筵坐位高

  螢

  微蟲稟質有清光  蹤跡難令暗室藏  車胤死來人墮學  秋庭終夜恣飛翔

  舟歸詠鴈

  嗷嗷旅鴈滿寒塘  閑坐歸舟帶夕陽  一一似能遵禮教  等閑驚起便成行

  舟歸

  平湖渺渺澄寒水  孤舟靜泛清光裏  却慙未是狎鷗人  處處鳧鷖盡驚起

  檻猿

  異菓供飡金鏁纏  侯門雖貴性非便  夜啼只憶巴江畔  霜木千株冷倚天

  放猿

  放汝孤猿任自由  萬山雲樹正含秋  不知今夜啼明月  又使何人淚暗流

  湖上望月二首

  秋水澄澄樹絕風  冰輪苒苒上遙空  閑思今夜供吟景  冷色清光幾處同

  其一

  寒光皎皎映平湖  水色天形兩不殊  學道未能同罔象  也於深處見圓珠

  其二

  詠亡有禪師山齋養獼猴

  閑庭樹樹菓垂霜  聽法猶憐入草堂  異類豈能知禮節  每來相對坐禪床

  贈廣上人

  魏闕林泉趣本同  隨緣來往興何窮  閑宵訪我茆堂宿  湖水無波月照空

  正月晦日作

  春晴殘日照平川  老幼相擕古岸邊  富貴在天誰肯信  臨流爭放送窮舟

  讀羅隱詩集

  非非是是正人倫  月夜花朝幾損神  薄俗不知懲勸旨  翻嫌羅隱一生嗔

  落花

  花開花落盡由風  數日榮衰事不同  庭下晚來猶可翫  綠苔芳草綴殘紅

  織婦

  九月風高未授衣  燈前軋軋夜鳴機  困來不覺支頤睡  鼠齧絲頭四散飛

  柳

  融融春色伴花榮  濃翠參差雨乍晴  低拂冷烟元亮宅  靜籠明月亞夫營  葉浮晚水愁眉細  絮落春衣雪片輕  莫上隋堤思往事  萬株蕭索傍河聲

  牡丹

  栽培寧暇問耕桑  紅白相鮮映畵堂  淚濕濃粧含曉露  火燔寒玉照斜陽  黃金剩買心無猒  綺席閑觀興更狂  誰向風前悟零落  百年榮盛事非長

  鴈

  歲歲隨陽整羽翰  翱翔還見過雲端  哀音斷續霜風緊  群影參差夜月殘  鵰鶚已逃榆塞險  烟波初下洞庭寬  行人萬里思歸切  送目遙空寄信難

  浙江晚望

  景象依依滿目前  倚筇閑望思凄然  隔雲清磬山傍寺  照水孤燈渡口舡  蕩漭落潮平占岸  參差歸鴈沒遙天  錢王霸業今何在  牢落荒城積野烟

  閑居編第四十六

  閑居編第四十七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寄雪竇長老

  絕頂久潛隱  心閑道更真  山深林下雪  堂靜晝無人  雲抱看經石  禽接入定身  敢言他世約  安養願相親(師求淨土予志頗同故云爾)

  君復處士栖大師夙有翫月泛湖之約予以臥病致爽前期因為此章聊以道意

  涼風吹眾木  羸病轉加前  伏枕誰相問  中秋月又圓  清光浮遠嶠  冷色混平川  不得同支許  乘舟樂浩然

  寄西山智道人

  淨業修持久  攀緣念已摧  冰潭殘月在  古岸夜禪回  像燭微留燄  爐香冷變灰  時逢舊參侶  閑坐話黃梅

  寄慧雲大師

  繁華辭帝輦  岑寂戀山林  志向浮名淡  房扃古寺深  詩窗來皓月  齋磬下幽禽  終約逢新雪  閑過話靜心

  寄海慧大師

  雲門卜深隱  誰復繼高蹤  舊寺拋雙闕  新題咏十峯  (大師有雲門十峯詠)  禪開杉逕月  講候雪樓鐘  莫怪相尋晚  嵆康性本慵

  洞霄宮

  蕭灑絕塵跡  虗廊畵列仙  洞靈潛徹海  山峭欲奔天  松古巢高鶴  庭閑湧異泉  長生如有術  誰復歎流年

  久病

  五月茆堂臥  窮秋疾未除  喬林葉盡落  舊識分皆疎  講室縈蛛網  書床長蠧魚  醫王有妙藥  飲了萬緣虗

  山堂落成招林處士

  搆廈當高巘  登臨稱遯仙  澄波寒浸郭  疊翠冷搘天  野艇浮殘照  僧樓襯淡烟  此中無俗物  自可會清賢

  九月望夜招處士林君泛湖翫月

  病負中秋約  殘秋月自新  寒波沈皓魄  碧落輾冰輪  風靜砧聲絕  烟收岳影均  何妨此夕翫  況是不覊人

  病起

  秋盡積雨歇  幽憂病漸安  眼疼嫌字小  身瘦覺衣寬  倚杖防苔滑  開爐怯夜寒  浮生能幾日  長作水漚觀

  賦得送人自闕下還吳

  蓴羹鱸膾美  張翰忽思歸  烟水東南闊  風帆且夕飛  靜吟新月正  閑望舊山微  獨羨長江上  遺名掩竹扉

  贈駱偃

  才高淹下位  聖代尚遺賢  賈誼方流涕  楊雄正草玄  開琴逢皓月  試茗選清泉  篋有文編在  時容後學傳

  病中雨夜懷同志

  杉竹競霪霪  天時正積陰  背窗秋燭暗  欹枕夜堂深  月被重雲蔽  螢依濕氣沉  無憀不成寐  況復想知音

  游風水洞僧院

  風水分雙洞  幽奇類沃洲  猿吟清徹夜  山色冷宜秋  雲擁堦前石  鐘殘竹畔樓  賢哉白太守  五馬舊曾遊

  白髮

  華髮如春卉  森森易滿頭  栽培全仗老  澆灌半憑愁  世態誰能避  仙方莫漫求  迴觀短折者  欲見更無由

  夜懷張逸人

  默坐懷幽趣  誰知動鬱陶  牕虗殘月在  天靜少微高  書去言難盡  眠來夢亦勞  終期冐風雪  乘興泛輕舠

  贈頭陀僧

  上行唯知足  時人豈易同  一身依樹下  萬慮盡禪中  乞食村飄雪  降眠月墜空  應悲浮世上  煩惱事無窮

  懷石壁山寺

  梵宮藏積翠  往歲屢遊遨  月上寒溪靜  雲收峭壁高  幽堦封藥草  古樹宿猿猱  終待携瓶錫  閑棲解鬱陶

  與友人夜話

  對坐當清夜  茆堂野水西  破窗秋燭冷  高木老猿啼  跡與孤雲並  身將一夢齊  幽懷言未已  明月落前溪

  漢武帝

  酷矣秦皇滅  荒哉漢武還  將軍封五利  神藥訪三山  重色為金屋  窮兵過玉關  豈知堯舜道  千古在人間

  送進士萬知古

  經明行修徒爾為  一名屢點春官圍  時之不利非戰罪  歸山且著老萊衣  清時貧賤誠堪恥  侏儒太飽朔方飢  男兒會有及親祿  安能泉石久低眉  束書依舊西入闕  壯心潛與青雲期  秋風嫋嫋孤魂斷  古道迢迢去馬遲  驥稱其德不稱力  神駿唯應伯樂知

  寄隱者

  散髮空林下  人間事不知  風高蕙帳冷  天遠鶴書遲  瓶盡花朝酒  扃殘寒夜碁  無由訪幽趣  蹤跡阻江湄

  贈誦經僧

  寂淡無餘念  泠泠誦佛言  清香飄靜夜  明月泠閑軒  幽壑來精怪  霜林息斷猿  堪嗟浮世裏  塵事竟暄喧

  寄梵天上方政姪

  一講更無事  翛然自不羣  閑情江上月  孤跡檻前雲  徑冷秋苔合  杉寒宿鳥分  濤聲且暮近  應向出禪聞

  久病有感因示後學

  羸病身未死  輕安人屢亡  穹旻不可問  浮世轉加傷  三十共嗟短  百年同好長  未能齊一夢  何以事空王

  山中聞知己及第

  交知心莫逆  出處任相違  月裏方攀桂  山中自採薇  致君期有術  遯世貴無機  華髮他年事  雲泉亦可歸

  寄江上僧

  江寺期終老  清香講次焚  月怜秋後見  潮愛夜深聞  古木青陰合  殘雲靜片分  相懷未能去  來鴈又成群

  送人歸舊隱

  要地慵投刺  剛腸恥折腰  舊山歸興切  殘日去程遙  大野明殘燒  空江響落潮  到時雲樹下  靜聽猒懸瓢

  砌下老梅

  傍砌根全露  凝烟竹半遮  臘深空冐雪  春老始開花  止渴功應少  和羹味亦嘉  行人憐怪狀  上漢採為槎

  寄余秀才

  去秋曾訪我  一別又經年  落日無來信  西風滿耳蟬  頭應添素髮  詩合有新編  未可輕丹桂  蹉跎老海邊

  經通慧僧錄影堂

  寂爾歸真界  人間化已成  兩朝欽至業  四海仰高名  舊跡存花社  遺編滿帝京  徘徊想前事  庭樹跪鵶鳴

  深居

  牢落誰知趣  深居野興饒  固窮期道在  寡合鄙時澆  徑靜苔長綠  山寒雪未消  殘陽荷輕策  閑望傍村橋

  書事

  年過不惑便衰殘  消息浮生萬事閑  慙愧眼前無俗物  舉頭終日見雲山

  將入石壁山作

  慧遠風流廬岳隱  支公高尚沃洲栖  閑思石壁堪長往  擬躡浮雲上石梯

  瑪瑙坡即事

  瑪瑙坡前住  清幽絕世緣  湖澄秋夜月  山碧晚晴天  了性方成佛  燒丹漫學仙  會逢溫伯雪  目擊道還全

  自嘲

  門徑任苔荒  長年寢一床  病中消白日  詩裏發清狂  窗暗雲遮月  林明葉墜霜  百年能幾日  兩鬢已蒼蒼

  草堂書懷

  浮華念久絕  閑臥愛茆堂  門外滄洲闊  閑中白日長  庭寒頻墜果  爐煖忽飄香  寂寂無他事  誰知世路忙

  中秋待月值雨

  一歲期今夕  高空雨忽零  虗牕沈素影  疎竹動秋聲  已被雲陰閉  徒懷永夜明  徘徊倚山閣  誰見此時情

  少年行

  兒奴屢背約  辱我漢天子  瞋目而語難  五陵年少子  舉手提三尺  報國在一死  匹馬立奇勳  壯哉傳介子

  偶成

  世態如輪轉  勞生豈定期  否終還受泰  樂極又生悲  商代尊伊尹  秦庭戮李斯  未能知幻化  安得證無為

  失鶴

  隻鶴忽飛去  清音更不聞  遠應尋鳳侶  閑恐避鷄群  岸靜休臨水  庭空罷舞雲  唯餘舊蹤跡  篆字印苔紋

  送中姪

  四明乃舊隱  岑寂宅神仙  寒松糅紫霞  幽巖落飛泉  經秋動歸心  荷策登江舡  澄波漾殘暉  群峯插晴天  窈窈空林下  片石待安禪

  書山中道士壁

  松下消搖自扣扉  相留終日話真機  煙藏花島青牛臥  客散仙房獨鶴歸  丹井泉澄天影小  玉壇風冷磬聲微  乘閑擬學冲霄術  九土茫茫得者稀

  山居偶成

  世上誼譁耳不聞  煙蘿深處絕人羣  歲寒弗改憐高柏  舒卷無機愛白雲  閑採藥苗醫故疾  旋編紅葉寫新文  有人來問居山意  寂寂茆堂日又曛

  閑居編第四十七

  閑居編第四十八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古詩湖上秋日

  南山雨初霽  東岸夕陽明  搘筇立回塘  頓覺耳目清  皐鶴知秋意  唳風三四聲  紅蓼弄秋色  紛紛滿前汀  柳徑孤煙白  漁村野水平  興盡獨自歸  寥寥掩柴扃  新月為吾上  庭蟬為吾鳴  吾生本無事  對此堪怡情

  喻賣松者

  莫嫌人不買  人亦愛蒼翠  却是歲寒根  難種塵埃地  且歸栽澗底  映水成嘉致  他年苟合拱  採取不我棄  天子建明堂  此為棟梁備

  秋病

  買藥囊無金  伏枕頭有霜  夜深不得睡  隙月射秋床

  偶作

  急急西落日  浩浩東去波  日落波不停  浮生能幾何  青雲身未上  白髮頭已多  金印未佩腰  道路成蹉跎  一朝忽得志  頓忘貧賤事  八珍食方丈  華轂駕天駟  民瘼無術醫  貪狼有心恣  無何觸天網  禍淫諒不爽  餘殃及子孫  豈只身長往  寄語求名土  得志莫如此  不善宜先知  行道慎莫止  仁恕及蒼生  忠貞輔天子  好爵終自縻  盛烈垂千祀  西日與東流  任彼漼寒暑  須知君子人  身死名不死

  松風

  青青數樹松  扶疎空庭裏  微風從南來  清聲四向起  俗兮聞必愁  吾也聞則喜  昂頭離石枕  扶羸憑藤几  側聽復遙觀  移晷不能已  細葉舞輕煙  密影搖寒水  何必鈞天奏  豈羨霓裳妓  萬事更無求  深山此為美  寂寥信為樂  軒冕誠堪恥  誰謂茆山中  只悅陶公耳

  古劒

  精剛經百鍊  可折不可柔  三尺青虵活  一匣止水秋  解截蛟龍軀  能斷佞臣頭  下去蒼生害  上除天子讎  在昔埋鄷城  精光射斗牛  雷煥張華輩  得之亦悠悠  二賢既云亡  潭底化雙虬  劒利人或愛  劒道人不求  劒道如之何  達者惟莊周

  自勉

  達人貴無念  市朝亦山林  曲士居山林  難息市朝心  坐馳一室中  紛然萬境侵  紐蘭羨珮玉  坐石思黃金  羊質虎其皮  隼翼鳳其音  志在求世利  口唱無生吟  吾非斯人徒  夷曠期復古  去住既任緣  喧靜亦隨所  陶然且無求  相命何足語  人生百歲壽  稀得七十死  吾今四十五  氣力漸無似  去年成二毛  今年動一齒  縱得至七十  光陰能幾許  學道宜無疲  進善宜無止  自餘百雜事  克己盡除去  勉強扶幻軀  旦暮加藥餌  此身乃外物  何況外於是  內外一如夢  勉矣當觀此

  鼓銘

  中虗本道  待擊揚聲  入夢宣偈  落日肖形  晝說無怠  西歸有徵  濡毫作銘  敢告含靈

  病起自敘

  盜跖死牖下  伯牛遭惡疾  報應似無徵  蒼蒼意難悉  及考竺乾教  其旨明踰日  業以三世論  事匪一生訖  伊余本好道  執善長慮失  無端六腑病  每苦我形質  百骸失調暢  四時少安逸  今歲夏云滿  秋熱如火室  脾疾因茲生  頓覺減寢食  無何誤服藥  倒瀉苦非一  過客為憂惶  兒童亦戰慄  吾心暗且喜  浮生從此畢  發言囑後學  此事汝無恤  吾年四十五  去矣非短屈  至理無去來  妄想分凶吉  我先鑿山窟  汝宜即藏密  不用報親朋  無學世哭泣  四時為送葬  庶物甚充給  遣文三百卷  空言或可習  見惡如探湯  見善如不及  湛湛無生源  深淺當自挹  囑之語方終  忽覺病小醒  扶几起暫坐  漸漸四體輕  又過三五日  倚杖登危亭  俯首視群物  仰面觀太清  秋山疊疊翠  夜月圓圓明  豈意今之日  猶存危脆形  凭欄不忍歸  聊適我心情  虗幻三界中  旅泊非久停

  獨遊

  城市非無親  不見歲已深  江湖非無友  經年無來音  因知疎拙性  不合時人心  清景將誰觀  荷筞只自尋  乃登嵯峩峯  乃縱酸寒吟  狎我惟野麋  和我惟幽禽  但見雲起滅  不知誰升沈  盤桓紅樹下  秋露濕衣襟

  言志

  疇昔學為文  擬盡周孔道  心勞道未至  壯歲成衰老  疇昔學為詩  模範風雅詞  立言多諷喻  反為時人嗤  為詩復為文  嗟嗟不復古  訓世無纖益  何為自勞苦  權門既不游  青山寧合負  一來林下居  四載不出戶  退省為佛徒  講經自裨補  憧憧來學輩  往往入深塢  智者乃吾宗  龍猛乃吾祖  寒牕夜摛毫  虗堂晝揮塵  翼此二聖心  欲令萬物覩  羸羸長抱疾  行年四十五  草堂三四間  牢落連雲洞  經時無客來  衡門絕迎送  榻有無絃琴  向風時一弄  牕列楞嚴典  要言長諷誦  真妄一無得  超然誰與共  凡聖病眼花  死生春夜夢  病差夢已醒  萬彙徒營營

  病中翫月

  歲歲中秋夜  翫月泛平湖  今為病所侵  伏枕此約辜  輾轉席蓐間  四體如松枯  辛酸滋味加  閑況適興徂  入夜月漸高  晃晃照廊廡  冷色射軒牕  爽氣襲庭蕪  澤畔唳孤鶴  聲聲若相呼  是時披衣起  頓覺病魂穌  倚杖來前軒  竹榻教人鋪  與月相對坐  歡翫如同徒  流睇及群物  光彩一何殊  遙山列銀屏  空潭開玉壺  樓臺飾瓊瑤  階除若冰敷  寄語求仙輩  何必去玄都  逡巡月西落  竚立更踟蹰  一別又一年  明年知在無

  潛夫詠

  有叟匿姓名  自號為潛夫  潛身在雲泉  潛心入虗無  身心俱已潛  質直反若諭  智者謂之智  愚者謂之愚  愚智自彼異  潛夫未曾殊  陶陶樂天和  任性何曾拘  宗儒述孟軻  好道注陰符  虗堂踞高臺  往往談浮圖  漫衍雖無家  大方貴無隅  俗人每側目  訂之為狂徒  素隱而行怪  執政宜先誅  天公既保全  幸得存微軀  衝雪登高山  乘月泛平湖  性靈敵雲閑  形骸類松枯  何以免飢寒  認得衣中珠

  松下自遣

  聚氣成此身  假緣暫寄世  可憐自在性  本無煩惱繫  傍水與登山  翛然有深詣  日在林下游  暮在林下宿  供飲巖畔泉  充庖檻前菊  半月一剃髮  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疎懶  何曾有榮辱  新秋雨初霽  圓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  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間  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  途窮何必哭  容彭不為長  顏楊不為促  四者俱如夢  何為自羈束  彼笑我太狂  我笑彼太俗  彼我更相笑  是非無實錄  不如長默默  恬淡過昏旭  淵魚與林鳥  各得隨所欲  舉頭誰是友  風月與松竹

  哭葉授

  今春聞落第  為君心悽然  束書獨南還  憤氣胸間闐  跡寄淛河旁  家延南海邊  遘疾既彌留  一命成棄捐  囊中無餘金  零落空文編  龜鶴本微類  享壽皆千年  如何君子儒  三十歸重泉  天高不可問  為君強問天

  讀白樂天集

  李杜之為詩  句亦模山水  錢郎之為詩  旨類圖神鬼  諷刺義不明  風雅猶不委  於鑠白樂天  崛起冠唐賢  下視十九章  上踵三百篇  句句歸勸誡  首首成規箴  謇諤賀雨詩  激切秦中吟  樂府五十章  譎諫何幽深  美哉詩人作  展矣君子心  豈顧鑠金口  志遏亂雅音  齪齪無識徒  鄙之元白體  良玉為碔砆  人參呼薺苨  須知百世下  自有知音者  所以長慶集  于今滿朝野

  孤山種桃

  領童閑荷鋤  埋核間羣木  他人顧我笑  豈察我心曲  我欲千樹桃  夭夭徧山谷  山椒如錦爛  山墟若霞簇  下照平湖水  上繞幽人屋  清香滿隣里  濃豔蔽林麓  奪取武陵春  來悅游人目  花開復花落  知榮必有辱  榮辱苟能齊  人人心自足  須知我種桃  可以化風俗

  寄林逋處士

  湖山淡相映  世塵那得侵  杳杳煙波色  蒼蒼雲木陰  苔荒石徑險  犬吠桃源深  中有上皇人  高眠適閑心  花開還獨酌  花落還獨吟  空庭長瑤草  幽樹鳴仙禽  不見已三載  鄙吝盈虗襟  終期秋月明  乘興閑相尋

  早秋

  雨歇變氣候  空庭葉[颱-台+穸][颱-台+穸]  閑聽一枝風  乃知千里秋  百蟲鳴四壁  新月生高樓  登樓看明月  清先滿林丘  人生呼噏間  何為苦憂愁  髮白不再黑  兔走難暫留  徘徊感古人  勸我秉燭遊

  心交如美玉

  心交如美玉  經火終不熱  面交如浮雲  頃刻即變滅  對坐成參商  咫尺成胡越  我有心交者  不見幾歲月  山疊水茫茫  含情向誰說

  古人與今人

  古人與今人  祿仕一何異  古人貴行道  今人貴有位  古人貴及親  今人貴悅意  古人同白日  光明溢天地  今人如履險  動足易顛墜  古道如可行  斯言不遐棄

  代書寄奉蟾上人

  君居武康山  昔年我曾游  崎嶇松徑寒  冷落竹房秋  握手既歡笑  拂榻且相留  一駐十旬餘  旦夕樂清幽  因話淨名事  滌硯勉操修(吾於是撰淨名埀裕記十卷經疏科六帖)  蠻香爇古篆  山茶分越甌  看雪同擁爐  乘月共浮舟  喻心指太虗  視世類浮漚  明春我歸去  湖上隱林丘  杜門過五載  脾疾日少瘳  閑宵坐月下  往事來心頭  書之將寄君  路遠水悠悠

  第四十八

  閑居編第四十九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湖居感傷(五十四韻)

  迷真渺無始  飄業產錢唐  外族宗南郡  門風祖偃王  微緣先劫種  宿習妙齡彰  父母憐多病  親賓怪異常  布花模講道  畵石斆題章  戒印齓年佩  心猿志學狂  榮名虗準擬  簪組妄思量  禮樂師周孔  虗無學老莊  躁嫌成器晚  心競寸陰忙  翼翼修天爵  孜孜恥面牆  內藏儒志氣  外假佛衣裳  每惡銷金口  時勞疾惡腸  手中期得桂  箭下待穿楊  騃鹿方隨燄  堅冰忽遇陽  繫珠知在體  甘露忝親甞  要道傳三觀  真機得妙常  不然心跡火  任結鬢根霜  覺路雙輪駕  真空兩翅翔  飢來還遇饍  渴去已逢漿  靜處如來室  高眠解脫床  理高山峭拔  道大海汪洋  力戰魔軍散  功扶佛化昌  空山憐寂寂  塵路笑茫茫  觸境知無著  閑居貴坐忘  消搖希自了  言說亦何妨  撰疏松牕冷  揮松古殿涼  來蒙隨力化  真誥應機揚  達理雖云短  尋文或有長  圓伊令了悟  法愛教消亡  性任融凡聖  修宜示否臧  冥心潛應夢  取驗敢垂祥  事佛身多累  為師道實荒  衡門連竹石  草屋帶林塘  冬服和絺[絺-巾+ㄙ]  中飡乏稻梁  水邊雲作伴  巖下柏為香  景物看無猒  幽棲興未央  晚籬啼翡翠  春沼浴鴛鴦  菡萏花如畵  嶔崟岫若糚  飄牕松韻淡  翻砌菊花黃  放鶴時登嶺  觀魚或在梁  豈愁身病害  長喜世平康  無處求煩惱  隨時任寂光  昏衢懸慧日  苦海泛慈航  誓坐菩提樹  高躋寂滅場  冥真周法界  垂應徧諸方  頓漸門皆邃  偏圓藥盡良  驚迷辯雷震  摧惑法輪疆  鷲嶺先開會  金河後祕藏  留形歸後德  遺法益無疆  四等心彌廣  三慈化甚詳  道齊諸妙覺  事類釋迦皇  生滅非吾土  圓澄是故鄉  一空長寂寂  萬類本惶惶  庶了無生旨  無生更可傷

  讀清塞集

  立意造平淡  冥搜出眾情  何人知所得  後世謾傳名  雲樹飢猨斷  冰潭片月傾  如無子期聽  綠綺為誰鳴

  寄趙璞

  故鄉勾踐國  解印掛帆歸  吟苦容雖瘦  官清道自肥  堂幽山屐在  厨冷甑塵飛  莫向雲門下  高歌便採薇

  山中與友人夜話

  草舍閑宵坐  消搖事可評  澄心防有著  深隱貴無名  砌月移松影  風泉混磬聲  共期吾道在  萬事任營營

  閑居書事

  淡然忘外事  林下自怡情  室冷秋苔色  軒閑夜月明  眠雲慙道薄  餌藥覺身輕  擬學鴟夷子  時時變姓名

  禹廟

  洪水不為害  黎元受賜多  道尊由揖讓  功大匪干戈  任上諸侯貢  貽謀五子歌  稽山千古在  宮闕倚嵳峩

  早行

  杖錫無同侶  衝霜獨自行  斷橋殘月在  孤店曉鷄鳴  灌木樓禽散  荒原宿霧平  迴觀遠山色  已覺太陽明

  江上聞笛

  夜久聞橫笛  寥寥景更賖  天容垂極岸  月色冷平沙  靜引鄉心遠  閑驚旅鬢華  哀音殊未已  何處落梅花

  詠鷰

  來去知時候  堪憐異眾禽  雙飛春雨細  對語畵堂深  寄宿鵰梁穩  銜泥柳岸陰  捿身自有處  鷹集莫相侵

  讀杜牧集

  讒佞當面唾  輕生不得殳  去邪空有志  嫉惡奈無徒  後世名垂遠  當時道亦孤  荒齋獨懷感  殘日照庭蕪

  寄題聰上人房庭竹

  結根依靜砌  蕭灑映禪房  高節欺群木  青陰過短墻  夜聲喧夢枕  秋露滴琴床  遙想添吟思  閑觀到夕陽

  武肅廟

  土德衰微後  忠誠道不群  誓功陳帶礪  霸業擬桓文  妙略姧雄懾  英聲四海聞  山旁遺廟在  牢落閉深雲

  寄蜀川王道士

  鶴賀幾遲留  岷峩水石幽  御風同列子  夢蝶擬莊周  醉臥空林月  狂歌古觀秋  何時歸閬苑  閑共老仙游

  寄道士

  長聞披鶴氅  城市往來頻  得道人難測  和光跡易親  堂閑秋擣藥  壇冷夜朝真  幾憶蓬壺頂  蟠桃爛漫春

  寄定海許少府

  見說梅仙邑  波濤接杳冥  訟庭秋蘚合  吟閣海雲醒  愛月宵留客  尋僧晝掩扃  公餘幽興在  時夢故山青

  寄若訥上人

  江濱方話別  倏忽十年餘  感舊空闕夢  閑眠懶寄書  砌涼鳴蟋蟀  潭冷照蟾蜍  北望滄波闊  無由訪所居

  山中尋羽客不遇

  杖黎尋隱跡  重疊過林泉  花暖幽禽語  堂空瑞獸眠  澗松寒有韻  茶竈冷無煙  知在何峯頂  高談會列仙

  送人南遊

  難阻南遊興  酣歌出故林  路分滄海闊  山疊瘴雲深  馬援碑寧在  重華廟可尋  他年却歸此  閑話學夷音

  懷同志

  孤吟成白首  十載別同聲  海國書難到  空堂夢易成  淳風心共樂  直道世多輕  未卜重相見  波濤萬里程

  聞蛩

  沉沉向秋暮  切切聲相續  夜靜草堂深  閑牀照孤燭

  湖上閑坐

  終日湖亭坐  悠悠萬慮閑  眼前何所有  寒水與秋山

  池上

  漚生復漚滅  水濕元無異  盡日倚欄看  無人知此意

  草堂即事

  經歲人不到  騰騰養疎拙  心期物外閑  緣向漚中絕  入室容清風  升堂許明月  空庭何所有  冷落唯松雪

  讀楞嚴經

  案上楞嚴典  時看浣病愁  階閑移短影  牕  冷值高秋  眼病花無菓  心狂照失頭  指空期識月  認指更悠悠

  病中懷石壁行紹上人

  石壁春歸去  孤山秋未來  夜深扶病坐  明月照蒼苔

  謝可孜上人惠楞嚴般若二經并治脾藥

  經妙蕩煩惑  藥靈醫病身  道明無去住  方驗有君臣  靜翫知心寂  時飡覺氣均  徘徊感知己  於我分彌親

  閑居編第四十九

  閑居編第五十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懷南遊道友

  曾聞飛錫入南閩  鶴態雲蹤不可親  靜夜獨吟空對月  昔年聚話更無人  波濤路阻書難到  泉石房閑夢自頻  未省相逢在何日  西風蕭索淛河濱

  栽花

  移花來種草堂前  紅紫紛紜間淡煙  莫歎朝開還暮落  人生榮辱事皆然

  病起二首

  衡門牢落雨苔斑  病起深秋氣象閑  照水未能嗟白髮  倚欄重得見青山  風高砌木蟬猶噪  社近茆堂鷰已還  孤坐孤吟又終日  有誰來此問衰顏

  又

  湖天淡蕩鴈參差  行樂搘筇繞所居  古壁苔荒鳴蟋蟀  水軒風冷謝芙蕖  看雲默誦空王偈  拂榻閑開孔聖書  閇戶無人慰寥索  草堂深夜照蟾蜍

  寄題虎丘山

  崛起孤峯號虎丘  奇蹤寧與眾山儔  月涵秦始劒池冷  蘚駮生公講石幽  招隱未能居絕頂  臥雲空欲斆前脩  披圖盡日身難到  杳杳煙波茂苑秋

  漁父

  鶴髮閑梳小掉輕  蘆花深處最怡情  自憐身外唯煙月  肯信人間有利名  閑脫緣蓑春雨霽  醉眠深浦夕陽明  陶陶終歲無人識  應笑三閭話獨清

  水

  本性澄明萬古同  滔滔潤物信無窮  百川奔注歸滄海  五服安居賴禹功  動帶晚風衝島嶼  靜涵秋色混虗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  范蠡知機伍相忠

  白蓮

  栽種空池歲已賖  暑天開處異羣花  澄波照影疑秋鷺  靜夜擎香混月華  雪態自堪憐翡翠  玉苞終恥近蒹葭  閑來倚檻看無猒  為似禪心本絕瑕

  暮秋

  嗈嗈賓鴈又隨陽  兔走烏飛兩共忙  露冷小池荷減綠  風高幽砌菊添黃  圓明自喜心如月  皓白誰愁鬢似霜  閑臥不堪思往事  星河耿耿夜偏長

  養疾

  深院無人疾漸輕  西風黃葉滿閑庭  行披老子五千字  坐讀楞嚴十軸經  籬下清香寒有菊  牕間微影夜無螢  誰知夜裏珠長在  堪歎悠悠醉未醒

  君不來

  前年送君空江上  張帆正值西風起  今日西風君未歸  茫茫只見空江水

  扇

  霜縑裁製賴金刀  冷淡還宜畵海濤  盛夏有功風自遠  涼秋無用架偏高  譚筵幾謝驅煩熱  征路長蒙解鬱陶  未得袁宏手中握  揚仁何處可施勞

  新栽小松

  新種孤松一尺餘  淡煙疎竹便相宜  閑來且翫凌霜貌  身後誰觀合抱時  冷碧豈容塵染汙  貞心寧共草凋衰  夜深庭際清風起  細韻難教俗耳知

  閑詠

  造化無餘豈有私  如何庶物自參差  群烏不涅身長黑  雙鷺無愁頂亦絲  巖桂翠濃深雪夜  井桐黃落暮秋時  虗空世界都如幻(楞嚴曰迷妄有虗空依空立世界又曰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莫把閑心逐境思(楞嚴曰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新栽竹

  傍砌疎篁手自栽  數竿蒼翠勝花開  今宵牕下更深睡  應送寒聲枕上來

  讀元結文

  復古還淳元結文  可憐楊浚獨知君  當時自號為聲叟(五交切次山道號也)  立事垂言信不羣

  戲題夜合樹

  明開暗合似知時  用舍行藏誡在茲  綠葉紅葩古墻畔  風光羞殺石楠枝

  病中感體元上人見訪

  犬吠衡門宿霧消  草堂風冷竹蕭蕭  若非故友憐衰病  誰肯凌晨訪寂寥

  寄瑞應經疏及注陰符經與體元上人

  瑞應陰符盡索看  封題欲寄意盤桓  自慙才識非通敏  不得同歸得異端

  病起自嘲

  林下羸羸一病軀  四旬欹枕減肌膚  閑來試照秋泉看  金鍍形容雪染鬚

  戲題四絕句(并序)

  潛夫之居瀕湖倚山有野鶴野鹿焉以為耳目之翫有家雞家犬焉以為警禦之備潛夫每自色目其鶴為在陰其鹿為食苹其犬為吠月其雞為司晨有時天雨晴秋氣清在陰唳于大澤食苹鳴于幽谷吠月吠于閑軒司晨啼于喬木音響更作似於潛夫前各大誇其能也傳稱介葛盧別牛鳴世謂公冶長辯鳥語信矣夫先民有通於禽獸語者吾無先民之能以意度之似有所得遂為四絕句以見其意適足以自取歡笑乎昔者樂天為八絕蓋陳乎鶴雞烏鳶鵝贈答之意故吾得以斆嚬焉噫亦有所儆非直以文為戲云耳得前詩所謂彼我更相笑是非無實錄者斯四絕也近之矣。

  鶴自矜

  紫府青田任性游  一聲清唳萬山秋  仙材況有千年壽  鹿犬凡雞豈合儔

  鹿讓鶴

  身有素斑文既備  頂峩雙角武仍全  我兼文武為時瑞  汝但白身空有年

  犬爭功

  雪毳文毛虗有表  防姦禦寇且無功  中宵誰解頻頻吠  庭皎秋蟾樹褭風

  雞怨言

  三箇因何各自強  竟誇己德掩他長  冥冥風雨茆堂閉  至竟誰先報曉光

  閑居編第五十一

    宋孤山沙門 智圓 著

  經松江陸龜蒙舊居

  甫里舊深隱  夫君道不行  清名身後在  明月夜來生  寒水曾垂釣  春田久廢耕  空遺散人傳  千古見高情

  經照湖方干舊居

  磻溪垂釣者  終得展其才  何事先生隱  不逢明主來  泉聲秋雨歇  月色夜雲開  對此空惆悵  吟魂早晚迴

  翫月

  去秋曾久翫  皓魄墜天涯  始恨經年別  還忻此夜期  鳴蛩沈古砌  驚鵲遶寒枝  莫猒凭欄久  冰輪覺漸移

  憶龍山院兼簡蟾上人

  幽景遠囂俗  重來興未窮  鐘聲翠微裏  剎影碧溪中  地冷庭松瘦  門閒野徑通  幾因深夜話  密雪下寒空

  閑居示友人

  冷淡誰知趣  閑房枕水湄  秋牕開暮景  孤枕夢天涯  道直時流笑  心清夜月知  何當學支遁  共約買山期

  孤山閑居次韻詶辯才大師

  地僻人稀到  病來無話端  遠山游未得  終日臥中看  藥篋經梅潤  松牕過雨寒  唯師知我趣  塵事絕相干

  山中感友生見訪

  講餘多滯疾  林下掩重扉  度日人稀到  殘陽鳥獨歸  山光來有勢  雲影去何依  世態那堪說  唯君念息機

  舟次遊乾元寺

  古樹垂清陰  維舟暫登陟  閑吟塵想絕  久坐天籟息  幡影颺晴空  溪光澄暮色  掛帆尋去路  煙水杳無極

  風

  造化不可測  分明有所依  冷和秋葉動  送客暮帆歸  埽霧離遙岳  飄香出靜扉  西齋獨吟坐  蕭颯滿禪衣

  雨

  潤物有深功  霏霏下半空  寒聲清入竹  斜勢急因風  苔片添秋碧  花枝損晚紅  山人獨欹枕  靜聽草堂中

  草

  淺碧與深綠  萋萋古岸傍  旅愁生暮色  吟思發清光  過雨侵閑徑  披煙上壞墻  更堪思往事  金谷舊年荒

  寄湛上人

  幾年辭輦寺  擁衲住雲林  上國歸心絕  千峯去夢深  殘經看雪卷  好句聽秋吟  曾有尋高跡  禪房古木陰

  秋夕

  滄江秋色暮  幽思起窮居  風葉寒侵夢  牕燈冷照書  砌深蟲韻咽  天淡鴈行疎  終謝人羣去  孤峯待結廬

  題湖上僧房

  深隱遠城郭  平湖景色閑  苦吟終夜月  清夢徹寒山  徑冷秋苔合  庭幽岳鳥還  紅塵趨竟者  誰得扣松關

  送悅上人歸仙巖

  道性輕為別  荒城夕照陰  波濤歸路遠  雲木舊山深  夜定依霜島  中飡狎野禽  禪房清景在  飛瀑映疎林

  聽琴

  自得南風旨  虛堂此夕彈  正聲傳不易  俗耳聽終難  峭壁蟲音絕  喬枝鶴夢殘  坐來消萬慮  斜月上危欄

  寄咸潤上人

  流俗不知處  深棲趣轉幽  閑房扄翠嶽  遠信隔滄洲  定起花殘砌  詩成雪滿樓  相懷未能去  南北路悠悠

  寄葛溪爽上人

  削盡浮華念  閑居道已成  夢幽關水石  門冷掩杉檉  百衲禪中弊  蒼髭病後生  何人問真理  笑指葛溪聲

  題靜慮院

  下瞰諸峰頂  雲泉絕四鄰  暫遊非俗客  深隱屬閑人  石隥秋苔滑  蘿龕夜月新  終期結幽侶  來此謝紅塵

  寄吳黔山人

  鳥外自長往  人間過幾年  狂吟輕歲月  高趣狎神仙  醉臥雲蒸榻  漁歸雪滿船  相思未相識  終夜夢林泉

  懷友人

  憶向荒原別  殘陽雪霽初  幾宵成去夢  經閏絕來書  處世慵難減  眠雲癖未除  幽懷向誰說  昨夜對蟾蜍

  聞蟬

  江天涼雨霽  嘒嘒出疎林  清極殘陽裏  愁生遠客心  離亭秋草碧  荒壍暮煙深  不忍多時聽  吟髭雪暗侵

  書友人壁

  不問人間事  連年鳥外居  白雲吟次見  青壁醉來書  埽石秋苔駮  開牕夜月虗  于時已無念  生計有樵漁

  哭辯端上人

  平昔於詩苦  精搜省未閑  壞房空鳥外  清句滿人間  瘦影懸鄰壁  孤墳接舊山  弔迴高樹下  寒水自潺潺

  遊石壁寺

  寺幽稱絕境  荷策自登臨  翠岳千峰險  寒松一徑陰  清香秋殿冷  疎磬古廊深  靜立忘歸興  殘陽鳥忽吟

  書林處士壁

  高跡遠城市  湖山景色奇  水聲喧睡榻  嵐氣逼書帷  鳥語垂軒竹  魚驚浸月池  蒲輪來有日  終負白雲期

  幽居

  塵跡不能到  衡門蘚色侵  古杉秋韻冷  幽徑月華深  牕靜猿窺硯  軒閑鶴聽琴  東鄰有真隱  荷策夜相尋

  寄湖西逸人

  門掩翠層層  閑眠枕曲肱  破籬衝晚浪  古屋漏秋燈  月上招鄰臾  詩成寄岳僧  滿朝簪組客  誰識醉騰騰

  贈邦上人

  深居饒野興  門冷入杉松  鳥外閑頻往  人間事罕逢  水軒吟片月  秋榻夢千峰  憶得看新雪  相招靜話重

  送希中遊霅

  日暮蟬鳴急  臨流動別吟  片帆衝晚照  歸鳥入遙林  月色寒溪靜  鐘聲岳寺深  蘋洲逢舊識  應得話無心

  鷺[斯/鳥]

  烟雨葦森森  飛翔豈易尋  印沙蹤自淺  傍水意還深  頂撼絲難斷  翎飄雪未沈  終宜鴛作侶  寧肯雜凡禽

  遠山

  堆青纔數點  杳杳幾千程  幽檻葉初落  高空雨乍晴  崔嵬微有狀  窈窕莫知名  招隱誰長往  眠雲自動情  文君眉易似  摩詰畵難成  鳥去何曾到  泉流豈覺聲  經秋彌冷淡  向晚更分明  仁者由來好  閑觀意不輕

  閑居編第五十一(終)

  孤山法師撰述目錄凡一百七十餘卷

文殊說般若經疏二卷

  析重鈔一卷

般若心經疏一卷

  貽謀鈔一卷

首楞嚴經疏一卷

  谷響鈔一卷  疏解一卷

阿彌陀經疏二卷

  西資鈔一卷

  普入不思議法門經疏一卷  遺教經疏二卷  瑞應經疏一卷  無量義經疏一卷  觀普賢行法經疏一卷  注四十二章經一卷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一十卷  金光明經文句索隱記三卷  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一卷  十六觀經疏刊正記二卷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二卷  涅槃玄發源機要記二卷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二十卷  涅槃經百非鈔一卷  蘭盆經疏摭華鈔二卷  金剛錍顯性錄四卷  法華玄記十不二門正義一卷  新學擊蒙一卷  閑居編五十一卷

  自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大法師諱智圓字無外號中庸子歸寂于錢唐西湖孤山瑪瑙院平昔所著述閒居編至今嘉祐不墜于地者猶一綫耳

  吳待制(遵路)撰法師行狀云閒居編六十卷雖目其言終不能見其全集今開之本訪諸學挍及徧搜求得四十八卷病課集仍在編外今恐遺墜遂將添入總成五十一卷有求之未盡者俟後人以續之(浩肱)孤陋寡學不能考挍謬誤且貴乎先賢博達之文存其本而免失墜耳又得信士搖君大有因聞法師之清名賦性雅尚欣然願施財及導同人刻版模印以廣斯文。

  時聖宋嘉祐五年歲次庚子八月既望於錢唐梵天寺十方講院了空大師(浩肱)字(仲輔)記

  (元敬)濫尸祖席起廢興墜乃其職也始來此山荒涼特甚首創塔亭且新祖像又思遺文湮沒募緣重刊得檀越施錢計貳阡漆伯劵積兩年嚫施計壹阡玖伯劵甫克就緒經始於淳祐戊申訖工於寶祐癸丑吁力微難成遲遲若此此編之行葢欲彰祖道而播餘芳資微潤而續餘燄耳紙墨工食之外以其所得為殿宇塔亭僧閣諸處燈油之助収贖之士仗此亦可以發自己靈光真所謂一舉而兩得矣後之住此山者當體此意毋忽焉。

  瑪瑙住山節菴(元敬)題

  閒居編孤山雜著也歲久亡版夷齊居士章氏樂善好施崇孤山之行而貴孤山之文慨然作偈捐金貳阡緡命工重刊于西湖瑪瑙然是編特孤山緒餘耳其扶掖宗教詮釋羣經有十疏別行於世云。

  淳祐戊申秋季瑪瑙住山(元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