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tLooker.126.com《大赢家》●
后 记
我写过三十多部中长篇小说,但如此直接抒写生活感受的,却只有这一部《大赢家》。
1987年我在写《大上海人》长篇系列首篇《大上海沉没》的时候,就与上海金融界接
触了,成了朋友的,不仅有中国当代知名的银行家,也有后来掀起当代中国“热点中的热
点”的证券业巨首擘。尤其是后者,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艰难困苦中跋涉过来,也看到了
他们如何从证券“王国”的皇座上摔下来。可我始终没有参与买卖过一张票证,纵然持有
证券买卖的磁卡(股东代码卡),也略有一点资金,但我就是怕下海,怕这种风险很大的
投机活动冲破我的文学创作计划,所以虽然三天两头与证券界朋友打交道,却不懂得买卖
股票如何具体操作,这曾经一度成为文坛上的一个谜。自然,也有一些朋友,并不相信一
直在河边走的我,真会不湿鞋。
但真相终于在我撰写《大上海人》长篇系列之三的《大都会》时暴露了,我连后市的
开盘时间都写错了;尤其是在将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时候,越改,越觉得我对证券投
资生涯的局限。很多朋友都鼓励我入市,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当我仍然在犹豫的时候,
是具有当代经济学理论的高素养,又有股市中实际操作真功夫的潘福祥教授,携住了我的
手,帮我步入这个风云诡谲的股海。那时是1996年金秋,正处于“大牛市”的开始阶段,
潘教授手把手地教我怎样选股,怎样抓住机遇,怎样规避风险。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一步,
我觉走进了一个过去只是看到、听到,却未能真切感受其中玄妙的世界!这完全是一个比
我想像中要丰富多彩得多、惊心动魂得多、甜酸苦辣强烈得多的世界!开头,我离不开潘
教授。然而,我知道,蹲在一位高手的羽翼之下买进卖出,那只是赚取金钱,而不是赚取
自我、赚取人生的感悟。于是,我很快做单独飞翔。我尝到过账号上资金急骤增长的欢乐,
但也尝到了被深度套牢、最终挥泪“割肉”的痛苦,上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消息以及
庄家操作手段的当,接受过贪婪的惩罚,经历过政治传闻和金融风暴波动的恐慌,更多的
却是缺乏耐心、沉着所带来的懊恼,还有如此难以把握自己、战胜自己的疑惧与困惑,明
白股市中的较量,最主要的并不是聪明才智的较量,而是心理素养、人类品质的较量,它
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的,而是自己,是人性中的诸多弱点;看来不断在变换面目,花样翻
新,其实它不断在轮回,周而复始;它是那么令人恐惧,可它又是那样诱人,就因为它直
通人性的东西是那样的多……一句话,两个年头的股海沉浮,让我感悟到的人生体验,胜
过了以往所有岁月。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吧,在如此大起大落、大喜大痛中,我始终没有
放下笔,而且比任何时候都难以抑制地要将这些体会,—一记录下来,以与同好共享。
这就是这一部曾经以《曾经沧海》为名的《大赢家》。
股市这片“沧海”,实在太大太深太汹涌太变幻莫测了。伴随它的始终是疑惧和恐慌,
焦躁与不安。至今我触及的也不过是几小滴浪花泡沫。我很希望能够领略到纵深处的风光,
这对于我的创作,肯定具有突破性的作用。但我完成了《大赢家》以后,基本上从股市撤
出来了。我想以若即若离的态度站在一边看看,选择一个新的切入口,进去做新的体验。
那时候,我很难预料我在金钱上是盈是亏,然而,作为一名作家体验生活而周旋于这片汪
洋之中,我敢说,我将永远是一个赢家。自然,不管你是出入股市的普通投资者,还是远
在股市之外的普通读者,如果读一读这部小说,在股市中或者在人生舞台上去分享、验证
我的人生体验,我相信不仅能够同我一样成为赢家,而且很可能成为比我小说中所写的那
位曾经海更大的、更为恒久的大赢家。
感谢《上海证券报》对我创作的全力支持,为了有利于我深入金融证券界,他们为我
提供种种条件。至于很多券商、投资者都给予我的多方面支持,我就不—一在此指名道谢
了。
1999年初春于上海
<--上页目录
【网上看客】录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