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惠全書卷之十
總論
立丈冊
定步弓
責經手
勸自首
具結狀
禁需擾
清丈餘論
○總論
夫州縣田地之原額有缺、致累包賠而為清丈者、田地久屬荒蕪、錢糧除豁、後為民人墾種成熟、未經承糧、而為清丈者、又或臨山瀕水、漲蕩淤灘、不無開墾耕種、隱漏種糧而為清丈者、為缺額包賠而清丈。是欲復額以甦民累也。為久荒復熟而清丈。是欲認新糧以足舊賦也。若夫為民私耕閒土以行清丈非欲為增田裕課之舉乎。然既云清丈不獨隱占者固丈即無隱占者。亦丈也。夫無隱占而亦丈。是一丈而闔邑為之騷動矣。且丈則官為履畝。于是業戶有差催守候之擾。里胥有科歛洒食之費。弓正有囑託賄庇之需。而又跟隨多役。辦事諸人。東西馳騖。以致農業廢弛。稼殖蹂踐甚非所以恤民省事之意也故欲行官丈不若令其自丈既令自丈不若勸其速為自首欲令自首不若制為不敢不首之法法善而首自爭先。其後不過畧為抽丈巳耳如是而缺足賦全。漏顯課裕。又何阡稽畝勘之紛紛為哉。
○立丈冊
夫有司慮其擾民、不忍徑行清丈、勸令自首、彼種戶、以首地則增糧。莫若可隱而姑隱之之為得也。今則立一丈冊之法刊刻成式、令業戶自丈照式填寫而先由示以利害曉諭之。如有不用印冊。不照式填寫。立行拿究。丈出隱漏。不速自首。本宮履畝勘出。除按律科罪外。仍追歷年籽粒錢糧彼見冊式難瞞于前而履畝究追于後雖欲不自首也得乎其冊每甲一本。每業戶一張、每張四格、可填田地四段、田地多者接頁填去每業戶各丈各填、雖父子兄弟不得分名共戶溷亂坵段。其田糧有上中下則之不等。有河淤山地之互異。故徵錢糧亦有多寡之不同。奸猾之民。或從前買賣。串賄里書。有買上過中。買中過下。以平原沃壤。指為沙石磽瘠完糧者。不惟重賦從輕。而課額亦因之有缺矣。今冊中四至填明四至某人係某糧則。四至除荒山大河。深溝高阜。許照實填寫。若係私行小路放水溝□之外。尚有墾種之山。之地。之田係何糧則無論本圖隔里。俱要逐一填明不得以山道溝河等字樣朦混填寫其丈量照例計若干尺為一步、計若干弓積若干步為一畝於是以四至之糧則較本田之糧則有無虧額自明矣以現丈之畝數料原田之畝數有無隱漏自露矣 【 丈冊式附】
丈冊式
△丈冊式 【 一戶丈完釘入白紙一頁結□原今大總】
見圖
○定步弓
丈田地以步弓為準其弓悉用憲頒舊式每村鄉地、照式各備數張呈縣驗明印烙方許應用如有擅用大弓。私增分厘者。查出重究。 【 聞中州丈弓五尺為一步、吳中六尺為一步、或各處尺數不同悉照原頒久用者為定、】
○責經手
刊冊既定、須先出示。曉諭里社長鄉地業戶人等、限於某日為始某日為止里社等率同業戶逐畝逐段詳細丈量。遇平曠大段、照式填明四至糧則如遇小坵零畝要畫地形似指為某名如所謂魚鱗冊者。隨丈隨填。先登草冊。照填真冊送縣不得潦草洗補改換四至糧則希圖掩飾丈地弓步不真。責之弓手。填寫四至糧則不真。責之鄉地里長。計算地畝科則不明。責之圖總里書。囑託賄凂。增弓改則。責之業戶。定俱從重究擬。丈冊每戶後俱要寫弓手鄉地圖里等姓名以憑抽丈。丈完繳冊之時、鄉地人等仍具並無扶同隱漏如虛甘罪結狀。附卷存案 【 鄰田四至糧則、恐奸民改易以合本丈田則間拙田多者查鄰田戶當日推收□與今丈冊對是否相同便見。】
○勸自首
州縣勸令自首者葢為愛惜百姓。不忍以欺隱治罪也。若必待官親丈出。而按之本律、本身治罪田土入官。不巳晚乎宜先出示通諭四鄉。若自丈果無分厘多出。即照冊式登填。以憑親掣。若丈原額之外。果有多餘即行自首止照數起科免其欺隱之罪。其自首以某日為始某日為止如過期不首。方行親掣。
○具結狀
業主自丈、填冊之後恐冊係圖里等填造鄉愚漫不經心日後且得藉口。合行自具結狀投逓。結後連書鄉地里社等姓名。並業主花押。粘卷存案。非好為煩瑣也。上關國課。下為民業。亦寧過于詳慎耳。 【 結狀式附】
具結、狀業戶某人係本縣某都某里某甲人
為某事切某向有祖遺續置田地山塘共若干畝計若干 【 段坵】 在于本里本甲長某人完糧當差悉照後開坵段科則查算並無隱、漏田地移換糧則致干 新例今奉查丈合先具結報如有隱地漏糧依 例甘罪所結是實
計開
第一 【 段坵】 某項 【 田地】 若干坐落某里某處某字第幾號
係何科則 【 東至某人某則田南至某人某則地 西至某人某則田 北至某人某則地】
第二 【 段坵 照前式開完】
年 月 日具結狀業戶某人押
弓手某人 里書某人
鄉長某人 地方某人
○禁需擾
清丈之事、只須大張告示並傳喚鄉地里書等。率同業戶。先行自丈不必更差衙役至於鄉地等、不得指稱名色科歛銀錢招搖賄賂。俱宜出示曉。嚴加禁飭。其冊式本官損資刊板。安置公所。聽民自行印刷不許需索分文。
○清丈餘論
夫清丈之役、非奉部文、則蒙憲檄即本縣缺額累民亦須詳請批允而後行非此未便擅舉。葢事關合邑。而亦非紳衿豪棍之所樂聞也。然雖奉上行亦須視其緩急。如康熙十五年籌餉期于有濟一案、是時軍需浩繁、定例隱漏一畝以上、即擬徒流、查出官員不次紀擢、 功令嚴切、不得不極加勸論、履畝丈量以仰副軍國、然良有司、惟慮勞民騷眾。先行自首之法。而後繼之掣丈。乃倖進之徒遂有按畝勒加指荒捏報。甚至以大畝改為小畝。錢糧倍增者。其後萬民沸騰各憲呼控事雖未必盡行。然而利百姓之脂膏邀一人之金紫。良心安在况錢糧為永遠之累功名乃頃刻之榮又豈讀書明理者之所忍乎。若夫部檄通行事勢稍緩姑觀隣屬應否量增、以結其局可也。每見各省老荒。乃勝國末年。災傷廢棄。 興朝初定。兵燹拋荒。荷聖天子數十年之生聚休養、草萊稍有開闢。是皆揭借工本。婦子力作希獲升斗以贍朝夕。為有司者。承望風旨表顯才能。指為以熟作荒。隱漏稅糧力請清丈于是嚴立規繩。縮減弓步。以小民現在承糧之田地乃一槩按畝而徑報增之朦其上則曰此老額之荒。既歸成熟可以免斯民之賠累矜其功則曰此隱漏之糧。一例起科。可以裕公家之賦役。在上者。亦不過曰復其舊額耳。何傷。且以增其餉也。實嘉乃績。殊不知版圖肇入原輸現在之租何有老荒之見累瘡痍初復即沾額外之利無非 聖主之深仁况以兵戈乍息之餘生水旱頻仍之儉歲于現徵之數再益新科縱籽粒出之田中而白鏹從何措辦是上農之所入不足充二稅之需吾恐天時人事稍有乖違剜肉補瘡之民未有不棄耰而逃揭竿而起者矣嗟嗟興言及此在事地方尤當為 國家圖久遠寧獨為民父母區區蒼赤之是卹哉更有窮民、于河瀕谷畔、薄墾少收、如前所云者、猾棍挾詐不遂。輒為首告。遽報隱糧治罪。則恢恢海宇竟無貧困謀生之地矣鴻待罪郯東時、有以私墾私煎、挖礦、開泊首告者、鴻惡其造誣多事。置而不問。何也為百姓存一分利源為 國家培一分元氣亦為自己延一分福澤也
福惠全書卷之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