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章  见事机先(知几类)

  [开宗明义]事情虽然还没真正发生,迹象其实已经显露。如果不能从初

期的迹象去掌握即将发生的事实,就像无知的雀鸟,筑巢所在的柴薪已经冒

起烟火,还悠哉游哉不知躲避防范,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智慧的人则不然,

只要见到一点迹象,就能判断出事情未来的发展,而采取合宜的行动。

            62 失约表达亡国原因

  武王进入殷商之后,听说殷商有位长者,就前去拜见,并且问他殷商亡

国的原因。

  殷商的长老回答说:“大王如果想知道,那么我们就等日正当中的时候,

见面再说。”

  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一早去赴约,却找不到人了。

  武王感到不解,周公说:“我已经了解了。他是一位君子,情理上不愿

批评他的国君所以下忍心拿他国君的过失告诫大王。至于约定日期而不见,

表示说话不守信,这就是殷商亡国的原因。他拿这点来提示大王。”

           63 东郭牙:肢体语言专家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和你计划攻打莒国,事情还没公开而整个国都的人

都知道了,为什么呢?”

  管仲说:“国都里面一定有圣人。”

  桓公说:“啊,白天那些服劳役的人中,有一个拿着柘杵看的,名叫东

离牙一我想大概是他吧!”

  不久,东郭东到了。

  管仲问他说:“说出要攻打莒国的人是你吗?”

  答说:“是的。”

  管仲说:“我没说要进攻莒国,你怎么知道?”

  答说:“臣下听说:在上位的人善于策划,底下的百姓善于意会。前几

天,我看君王和你站在高台上。他的精神饱满,举止兴奋,这是准备打仗的

表现。他的嘴是张得很大,不是闭得小小的,这正是说‘莒’字的姿态,而

他的手所指的,又正是莒国的方向。我心里想,现在诸侯不服齐的,只有莒

国了。所以我就这样告诉别人。”

             64 齐桓公内外得人

  齐桓公大会诸侯,卫国最后才到。桓公与管仲计划讨伐卫国。

  退朝回到后宫,卫姬望见桓公,走到堂下再拜见,请求宽恕卫君的过失。

  桓公说:“我对卫国没有特别的事要做,你为何求情?”

  卫姬回答说:“妾望见君进来的时候,走路的神态,趾高气昂的样子,

就是有讨伐他国的心意。看见臣妾而神色不大一样,那就是要讨伐卫国了。”

  第二天,桓公临朝,拱手为礼而引进管仲。

  管仲说:“君放弃攻打卫国了吗?”

  桓公说:“仲父怎么知道了呢?”

  管仲说:“君临朝拱手为礼的态度很廉恭,而话也慢慢的说,看见我则

有些惭愧的样子,所以臣知道。”

  桓公说:“好啊!仲父为我治外,夫人为我理内,我无论如何一定不会

被诸侯取笑了。”

          65 蹇叔、百里奚知兵必败

  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 627 年)冬天,晋文公去世,郑国方面有人出

卖郑国于秦,说:“我负责管理城门,趁此时可以来偷袭郑国。”

  穆公问于蹇叔和百里奚,他们回答说:“越过几个国家的领土,走上千

里的路途,去袭击人家,哪里可能得到益处呢?况且有人出卖郑国,我国国

人难道不会把我国军情也告诉郑国吗?千万不可出兵。”

  穆公说:“你们不了解。我已经决定了。”

  于是动员军队,派百里奚的儿孟明视,蹇叔的儿子白乞术及白乙丙带兵。

  出发当天,百里奚、蹇叔哭着送他们。

  穆公听到后,很生气的说:“我发动军队,而你们哭着破坏我军的士气,

为什么?”

  两位元老说:“臣不敢破坏君王军队的士气。军队出发后,臣下的儿子

从军前往,臣下已老,如果回军太迟了,恐怕无法相见,所以才哭啊!”

  两位元老退下后,告诉儿子说:“你们的军队将会被打败,而且必定是

在淆山关隘败北。”

  不久,秦军果真被晋襄公打败。

          66 救小国惹大国反而高兴

  齐攻打宋国,宋派臧子向荆国求救。荆王非常高兴,答应之后,表现得

更是欢喜。

  臧子满心忧愁的返国,他的车夫对他说:“求救而有了回应,却了脸忧

愁,为什么呢?”

  臧子说:“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为了救弱小的宋国,而与强大的齐国

交恶,这是君王所忧心的事,而荆王表现太过高兴,必只是用来坚定我们对

抗强齐的决心;一旦我国决心坚定,齐国必因此受些损失,这很符合荆国的

利益。”

  臧子回到宋国,齐王果然攻下了宋国五座城,而荆国救授部队却一直没

有出现。

           67 走不出新建的城门

  韩昭侯建造高门(公元前 306 年),屈宜咎(臼)说:“君王一定没有

机会从这个门走出去。”

  昭侯问:“为什么?”

  屈宜咎说:“时机不对。我所说时机不对,不是指日期不对,而指做事

的时机。任何人做事都会有恰当或不恰当的时机,以往君王曾有很好的时机,

可是没有建造。如今,前年(公元前 307 年)秦国攻占了宜阳,今年我国闹

旱灾,百姓三餐不饱;不在此时抚恤百姓,照顾人民生计,反而只顾自己奢

侈浪费。这是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道理。”

  高门建成,昭侯就去世了,竟然真的没出过此门。

           68 小儿有豺狼的哭声

  晋国叔向(羊舌肝),想要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

  他的母亲说:“巫臣的妻子杀死三个丈夫,一个国君一个儿子,灭亡一

个国家,使两个卿逃亡了,能够不引以为鉴戒吗?我听说:有美丽者必然也

有很丑恶者。你可如何面对这些呢?”

  叔向害怕,不敢娶。平公硬是要叔向娶她,生了杨食我(字伯石)。

  杨食我刚生下来,叔向的母亲去看他,走到堂前,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往

回走,说:“这是豺狼的声音,除非这个人,没有人会毁掉羊舌氏。”

  于是就不看他了。

             69 列子不收赠

  春秋时代,列子穷困,面有饥色。有宾客(子阳食客)告诉郑相子阳,

子阳就派人送他谷子数十车。列子再三拜谢而拒绝。

  使者走后,列子进入家门,他的妻子捶胸埋怨说:“听说有道的人的妻

子,生活都能安乐,现在我饿得面有饥色,而相国令人送给你粮食,你却不

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相国并不是自己了解我的,是听了别人的话送我谷

子。到以后怪罪我时,也是因听了别人的话呀!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

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的危难效命,是不义;为他效命,等于是为无道

的人牺牲,哪里算是义呢?”

  后来,郑国人民果然发难,杀了子阳。

           70 絺疵知韩、魏必反

  晋国智伯坐马车去观察水势(约在公元前 453 年),魏桓子、韩康子陪

在左右。

  智伯说:“我现在知道水可以亡人的国家。”

  听智伯一说,桓子就用手肘碰康子,康子用鞋尖踢桓子的脚,意思说两

人了解:用汾水可以淹灌安邑,用绛水可以淹灌平阳。

  后事,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一定造反。”

  智伯问说:“你怎么知道?”

  絺疵答说:“从人情事理可以了解。你和两家一同攻赵,赵亡之后,灾

难必然随之波及韩、魏。如今虽缔约在灭赵之后,将赵三分,各占其一,可

是赵城都快投降了,康子、桓子却全无欣悦之色,反倒是满脸忧愁。这不是

要造反,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将絺疵的话转述给两人,两人说:“絺疵分明是个馋妄之

臣,想替赵国游说,让你怀疑韩、魏而放松对赵的攻势。难道韩、魏不喜欢

早日取得赵国的土地,而只想去做这种危难不可能有成的事吗?”

  康子、桓子离去后,絺疵进去说:“主公为何将臣下的话,告诉他们两

人呢?”

  智伯说:“你怎么知道?”

  答说:“他们看臣的眼神很严肃,而且很快的走过,必然知道臣已发现

他们的隐情。”

            71 假逐太子真袭卫

  智伯想袭击卫国,于是假意放逐他的太子颜,叫他逃亡卫国。

  南文子说:“太子颜是智伯的儿子,甚受宠爱,没有严重的罪而逃亡,

必然有别有缘故。然而人逃亡了而不接受他,是不好的事。”

  因此派人去迎接他,并且说:“兵车若超过五辆,当心不要让他们进来。”

  智伯听到此事,就停止攻卫的计划。

            72 没有白送的玉璧

  智伯想攻打卫国,先送卫君四百匹好马和一只白玉壁。卫君非常高兴,

群臣纷纷庆贺,南文子却一脸忧愁。

  卫君说:“全国人都非常高兴,而你却面露优色,为什么呢?”

  文子说:“无功劳而受赏赐,不出力而得礼物,不可不仔细察究一番。

四百匹好马和一只白玉壁,是小国应送大国的礼物,如今反而是大国送来的,

君王应该要有所考虑、有所准备了。”

  卫君听了,就将这些话告诉边境,命令他们严加防守。

  智伯果然暗地起兵,到卫国边境才又退军,说:“卫国有贤人,预先知

道了我们的计谋。”

           73 限期弥即时停止砍树

  齐国大夫隰期弥会见田成子。田成子与他一起登上城台,向四方了望,

三面都非常平阔通畅,向南望去,隰子家的树却遮蔽了视野,田成子当时并

没说什么。

  限子回去以后,立刻派人将树木砍去;才砍几下,斧头就裂了几个地方,

子马上又叫人停下不砍”。

  他的属僚说:“为什么改变得这么快呢?”

  隰子说:“古人有句谚语说:‘知道深水中有鱼的人,不吉祥。’田子

即将有一些行动,这个行动非同小可,而我却提示他我知道一些,那我一定

会有危险。不砍掉树木,不会有过错。知道了人家所不说的,这样的罪过才

大。所以才不再砍树了。”

            74 黄袍加身不吉祥

  西汉时,陈婴家住东阳,年轻时励修德行,在乡里间备受赞誉。秦末天

下大乱之际,东阳人想奉陈婴为王自立。

  他的母亲说:“不可以。自从我嫁到你们家当媳妇,一向都是过着贫贱

的日子,一旦突然享有富贵,不是一件吉祥的事,不如以手下的兵归收属他

人,事情成功了,多少受到一些好处;失败了,灾难也有别人去承担。”

            75 王陵之母为子目杀

  汉朝王陵,沛县人。原先纠合徒众数千人,聚居在南阳。到后来才率领

所有手下的兵士归属汉王刘邦。

  项羽于是派人把王陵的母亲带到军中,王陵的使者来到之后,就请王陵

的母亲朝南而坐,以尊重王陵母亲,想借此招降王陵。

  王陵的母亲趁着送走使者的时候,私下一边流泪,一边对使者说:“希

望代我向王陵说,好好的替汉王做事。汉王是一位长者,不要因为我这个老

妇人,而怀有二心。”

  于是用剑自刎而死。

             76 匈奴示弱必有诈

  汉高祖(公元前 200 年)想要攻打匈奴,于是派人探察军情。

  匈奴将健壮的士兵及肥大的牛马都藏起来,表面上只能看到者弱妇孺及

瘦弱的牲畜。派去探察的十个人都表示可以攻打匈奴。

  高祖再派刘敬前去,刘敬回来报告说:“交战的两国,正该夸示炫耀自

己的长处。现在臣下前去,只见瘦弱老小的,这一定是匈奴想现出弱小的一

面,而埋伏奇兵,借以臻胜,臣下认为不可以袭击匈奴。”

  当时汉朝三十万大军已经出发,皇上很生气,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

的奴才,凭着一张嘴得官,现在竟敢乱说话,坏我军队士气,触这军队霉头。”

  于是把刘敬用刑具羁禁在广武(今山西附近),大军就出发了。

  到了平城,匈奴果然派出奇兵将高祖包围在白登,前后被围了七天。

  后来逃离重围,高祖到了广武,赦免刘敬,并说:“我没听你的话,因

此被困平城(山西大同县)。我已杀了原先说可以出兵的十个人。”

  于是封刘敬三千户,为关内侯。

             77 先见之明没功劳

  刘朝宣帝时(公元前 73~前 49 年),霍光家族生活奢侈靡烂,茂陵的

徐福说:“霍家一定败亡。在众人之上,而生活奢侈,这是败亡之所在。”

  于是上书皇帝,表示:霍家生活奢靡,陛下即使疼惜他们,也该适时的

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走上败亡之路,三次上书,都获回报知晓此事。

  后来霍家果然因谋反被除(公元前 66)。董忠等人因为发现霍家谋反的

行为,而被封为侯。

  于是有人替徐先生上书说:

  “臣下听说,有一位客人去拜访朋友,看见烟囱是笔直的,旁边又有一

堆木柴,就对主人说:‘要把烟囱弄弯,把木柴搬开,否则会引起火灾。’

主人听了不作声,也不理这些事。没多久果然失火了。邻里的人好心的纷纷

过来救火,终于把火扑灭。于是杀牛摆酒席,宴请帮忙救火的人;头发被烧,

身上被火的伤的人坐在最上位,其余依各人的功劳入座,但是却不去请建议

弄弯烟囱的那位客人。早先若是主人听那位客人的话,根本不必浪费牛、酒,

也不会有火灾发生。

  ‘现在茂陵的徐福几次上书,提醒霍家可能会有叛变的行为,应该加以

防范、杜绝。若是先前依徐福的话去做,那么就不会有割地封爵的耗费了,

并且国家一样安全平静。如今这件事情已以结束,而徐福去得不到封赏,盼

望陛下能明察那位客人搬开木柴、弄弯烟囱的建议,而让他居于那些头发烧

焦、身上的伤的人之上。’

  书信上秦,皇帝就派人赐徐福帛十匹,任命他为郎官。

          78 甜酒不再有,穆主赶紧走

  西流时,楚元王(刘交)对申公(及鲁穆生、白生)等人非常礼遇。穆

生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席,经常为穆生特别准备甜酒。

  到了汉戊继位以后,起初也时常特别准备甜酒,后来就渐渐忘了。

  穆生退席之后说:“可以离去了。甜酒忘了准备,表示侯王的心意已经

懈怠;再不走,楚人可能铁枷把我送到刑场。”

  于是借词生病留在家中。

  申公、白生一意的劝他,说:“难道就不顾念先王对待我们的恩情吗?

现在侯王偶然疏忽小小的礼节,也还不至于严重到要这样的地步。”

  穆生说:“《周易》上说:‘知道事情变化的征兆契机,谓之神。’征

兆契机,是一切变动的隐微表现,也是吉凶事先可见的表征。君子发现征兆

契机,就要有所行动,不可等到最后。先王之所以礼遇我们三人,是因为道

义犹在的关系。现在疏忽这些礼节,已经是忘了道义。忘了道义的人怎可以

长久相处呢。”

  后来刘戊因荒淫暴乱,和吴国共同计划叛变(公元前 154 年),因失败

自杀。

           79“屠杀道长”没好下场

  汉朝的太守严延年主持政务,阴狠毒辣,曾经把各县的囚犯集中到郡府,

全部处死,血流长达好几里路,河南人都叫他为“屠伯”(屠杀道长)。

  他的母亲从东海郡(在山东一带)来找他,刚好看见秦报要处决犯人,

非常的震惊,就停留在城下的亭里,不愿进去郡府。

  后来严延年去迎接她,她就责备儿子说:“天道神明,一个人不可能只

是杀人而不被杀的。没想到活到老了,要看到自己盛壮的儿子犯刑被杀。走

了,我要回东方去,去为你把墓地先准备妥当。”

  于是,就回到东海郡。过了一年多(公元前 58 年),严延年果然因案被

杀,东海的人无不称赞他的母亲贤德明智。

            80 自古文人祸从口出

  申屠蟠,东汉末人,当时游学京师的人士,如汝南范滂等人,经常批评

攻击朝廷的政治措施,从公卿大夫以下各阶层的人,都降尊纡贵以礼遇他们;

大学生纷纷推崇钦慕他们的风范,认为这是学术文风鼎盛,在野读书人被重

用的时候。

  申屠蟠却慨汉说:“以前的战国时代,在野知识份子放言批评,各国诸

侯,甚至做到持帚扫门来迎接他们,最后却有坑杀读书人、焚烧书籍的灾难。

今天的状况和当日可以说差不多。”

  于是就隐居在梁国砀县的地方,靠着树干搭盖一间屋子,日子过得像仆

役一般。

  过了三年,范滂等人受“党锢之祸”牵连(公元 169 年),有的死了,

有的被刑,只申屠蟠一人幸免于难。

            81 华歌远见,废君无成

  东汉末年,陶丘洪与华欲同郡,自认为眼光见识高于华歆,当时王芬等

人企图废了灵帝(公元 168~189 年)。王芬叫华歆、陶丘洪来共同策定大计。

  陶丘洪准备前去,华歆制止他说:“废立君主是非常的大事,伊尹、霍

光都觉得艰难而不轻易为之。王芬才性疏略且不够武勇,一定不会成功。”

  王芬后来果然失败,陶丘洪才对他心服。

            82 顾雍识破公孙渊诡计

  三国时、公孙渊(据有辽东)想欺诈魏国,认为如果不和吴国绝交,魏

国必定不会相信,若是诱骗吴国的使者来杀了,那么魏国就会相信,并且可

以得到宽缓喘息的机会,慢慢地再自立为王。因此就对吴国称藩,并且献马

给吴国。

  吴王孙权非常高兴,讨论要派遣张弥、许晏等人,率一万随从兵士前去

为公孙渊赐爵封位。

  议论决定之后,群臣纷纷庆贺。

  顾雍却哀吊说:“太过份了,上下竟然互相欺瞒。这是件可悲可叹的事,

竟然为它庆贺。”

  孙权说:“远方的藩国向慕公义,首先臣属于我国,世祖(曹丕)即位

之前得到了河右(河西)之地,比起我们今日,哪些比得上呢?而丞相一人

却为此哀吊,为什么呢?”

  顾雍回答说:“臣下哀吊张、许两位使者回不来。陛下虽然威名恩德远

播,比起魏国,哪个力量强大呢?现在公孙渊不称臣于魏,而称臣于吴,如

此舍弃邻近的强大外交援国,却结交远方穷乏的国家,这不人之常情。”

  吴王说:“那为何要称藩(臣)于我国呢?”

  顾雍说:“公孙渊想自立为王,怕魏攻打他的后方。想要臣事魏国,又

因已经称臣于吴,怕被认为立场摇摆不定;如要进贡一些物质,臣事吴国,

那么吴国一定派使者回报,并且加以册封。如此一来,他一方面既可图得我

们将送他的金银宝器等贵重物资,同时趁此扣留我国的使者,再向魏国输诚。

魏国必然认为他已经断绝和吴国的关系,一定更加重视公孙渊,而不去讨伐

他。公孙渊便可借此得到休兵养民、称雄辽东的机会。”

  “陛下如果不相信,只要去一封信责备他过于轻率,他的诡计马上就拆

穿。依臣下的办法,只要派遣士兵百人护送使者就好。魏国知道此事后,一

定认为公孙渊奉事吴国非常诚心,最后依然不会相信公孙渊,那么他的诡计

就不能得逞了。”

  后来,公孙渊果然背叛吴国,完全如顾雍所预测的一般。

             83 何曾知晋必乱

  晋朝何曾(公元 199~278 年),字颖考,晋武帝时为丞相,加赠侍中,

又进位为太傅(侍中、太傅都为荣街),每天三餐要花上万钱之多,还嫌说

不知有哪样菜好吃。

  何曾侍奏皇上宴饮,回去之后,告诉他儿子何遵、何劭说:

  “国家承顺天命,接受了魏朝的禅让,创立基业,延续正统。可是,我

每次与皇上宴饮,不曾听皇上提起治理国家的大政计划,只是谈一些家常琐

事,这不是为后世子孙计谋着想的现象,这一番基业大概自身过去就结束了,

后世子孙可能不堪设想。”

  又告诉何遵说:“你们大概可以平安的过一生。”

  随后指着诸位孙辈说:“这些孩子一定会遇到动乱危亡。”

  后来,何遵的儿子何绥被杀,何绥的弟弟何嵩悲伤的说:“我祖父真是

圣明啊!”

           84“痴姨”因痴免祸

  晋朝姚某人的太太杨氏,是宦官符承祖的小姨子。当时符承祖深受文明

太后(晋武帝之母后)宠爱。

  杨氏对她姊姊说:“姊姊虽拥有一时的尊荣,却比不上妹妹快乐。”

  杨氏自己时常穿着破旧的衣服,亲手做许多费力气的工作。

  承祖曾派人用专车子去迎接她,杨氏硬是不肯坐车,派去的人强把她抬

上车子,却大哭说:“他们想杀了我啊!”因此符家上下的人都称她为“痴

姨”。

  后来承祖出事了,主办的官吏将他的两位小姨子抓去,姚某的太太(痴

姨)因为衣着破旧,特别赦免。

             85 张翰知败思归

  晋朝张翰(字季鹰)辞去齐王炯大司马东曹掾(大司马符中的高级官员)

的职务,对同郡的顾荣说:“天下纷乱不安,拥有盛名的人,想要退隐都艰

难。我本来就是乡野之人性好闲适,早已不求一时的名望。你要好好的以你

的聪明防患未然,以你的智慧预留退路。”

  顾荣拉着季鹰的手,说:“我也很想和你一起退隐,自在的去采拾山间

的野菜,喝江河中的清水。”

  季鹰有一天看到秋风吹起,想起吴中(江苏吴县)的莼菜羹、鲈鱼脍,

说:“人生的可贵,在于能够适情适性罢了。怎能因当官而羁留在离故乡数

千里外的地方,为的只是虚名爵位?”

  于是就叫人驾车赶回故乡,不久,齐王炯败亡(公元 302 年),许多人

都说季鹰能见事机先。

          86 韦忠不贪官,临祸不遭殃

  晋朝裴推荐韦忠给张华(公元 232~300 年)张华要任韦忠为官,他却以

疾病为由辞谢。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张茂先(张华的字)为人虚华不实,裴逸民(裴

頠的字)贪欲多而不满足,两人都不顾礼法制度,依附贾后,我时时掂忧他

们会遭覆败,波及到我;怎么可以再撩起衣裳,不知顾忌的来接近他们呢?”

  后来张华等果然遭祸,如韦忠所预言一般。

           87 高欢散尽家财交朋友

  北齐神武帝(高欢,公元?~547 年),从洛阳回乡之后,散尽家产来

结交四方的朋友。

  亲戚故旧很讶异的问他缘故,他说:“我到了洛阳,看到京师的待卫军

士,成群结队的去焚烧将军张彝的住宅,朝廷害怕动乱,竟然不闻不问。国

家政事到了如此的地步,未来的情势可想而知,钱财怎么可能永远守得住

呢?”

            88 到底谁要造反?

  唐太宗令卫公李靖(公元 571~649 年)教侯君集兵法。

  随后侯君集对皇帝说:“李靖将会造反,他在教臣兵法时,往往在隐秘

奥妙的关键,不开示给臣了解。”

  太宗拿此事来责问李靖。

  李靖答说:“这就是侯君集要造反了。当今中国安定无事,臣所教他的,

已足够克制四方的蛮夷了。而还要求臣将所有的兵术都传授给他,这就是有

异心了。

  后来侯君集果然造反。

           89 郭子仪小心待侯卢杞

  唐朝郭子仪(公元 697~781 年)病重时,任何朝廷百官来探病,都不屏

退服待的姬妾,可是卢杞来探访时,却屏退姬妆,自己靠着椅子来接待他。

  家人很讶异的问他原因,他说:“卢杞面貌丑陋,心地阴狠,妇人见到

他一定会笑他,以后他若是得志,一定会报怨,那么我们家族的人全都逃不

过。”

              90 首长仆役时

  唐德宗时(公元 780~805 年),翰林学士潘炎受到皇上特别的恩宠,他

的夫人刘氏,就是宰相刘晏的女儿。

  京师的行政首长有事来拜访他,等候了好多天,都没有遇上,于是就送

守门的人三百匹缣。

  他的夫人感叹的说:“哪有当臣子的人,京师首长要见他一面,还得先

送仆役三百匹缣的呢?处境危险可以想见了。”

  因此,就劝潘公辞官。

            91 韩熙载听歌舞避相识

  朝熙载在南唐的时候,家里找来许多侍妾女仆,日日夜夜听歌赏舞。

  他告诉人家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避免被任命为宰相。”

  人家问为何要逃避?

  他说:“中原的那些帝位争逐者,对江南一直虎视眈眈,早有并吞之意,

一日真命天子出现,江南弃械投降都来不及。我不愿成为后代千古取笑的对

象。”

            92 王旦反对庆贺死蝗

  宋朝王旦,宁子明,真宗三年(公元 1000 年)时,受命为工部尚书、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曾有大群蝗虫为害,朝廷派人去探察灾情,结果在郊

野发现死蝗,皇上拿来给大臣看。

  第二天宰相就带着死去的蝗虫上朝说,“蝗虫确实都已死了,希望将死

蝗摆在朝中,让百官来庆贺一番。”

  王旦却认为做不得。

  过了几天,朝中正进奏事务,却见飞来大批蝗虫遮蔽了整个天空。

  真宗看着王旦说:“假使百官正在庆贺,而蝗虫却像这样蔽开而来,岂

不是要让天下人笑话了?”

             93 邵雍闻鹃知乱

  宋朝治平年间(公元 1064~1067 年),邵雍和他的朋友在天津桥上散步,

听到社鹃的叫声,神色优伤的说:

  “洛阳以前没有杜鹃,现在才有杜鹃来到。天下将要大治的时候,地气

会从北向南移动;将要动乱的时候,地气会从南向北移动。现在南方的地气

已经来到了。飞禽鸟类,是最先感受到地气移动的。不出二十年,皇上会起

用南方人为宰相,并且会援引许多南方人入朝,一意的更张旧有的典章制度,

从此以后,天下会有很多事端了。”

  到了王安石被命为宰相之后,邵雍的话果然应验了。

          94 避免成为最后的受害者

  宋朝时,有一位非常凶狠的人,邻居有人想卖掉屋子,搬到别处好避开

恶人。

  别人对这位邻居说:“那个恶人罪恶快满了,你不妨媛一缓看看。”

  邻居回答说:“我就是怕被他当成作恶的最后一个对象。”

  于是就搬到别处去了。

  没多久,那位恶人果然因为杀人而被处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2-2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