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
眞誥卷之一。 1/ 1a/ 1
1/ 1a/ 2
運象篇第一。 1/ 1a/ 3
愕緑華詩。 1/ 1a/ 4
神嶽排霄起。飛峯鬱千尋。寥篭靈谷虚。瓊林 1/ 1a/ 5
蔚蕭森。〔{41AC|}〕(此一字被墨濃黵,不復可識。正中抽一脚出下。似是羊字。其人名權) 1/ 1a/ 6
生標美秀。弱冠流清音。棲情莊慧津。超形象 1/ 1a/ 7
魏林。揚彩朱門中。内有邁俗心。我與夫子族。 1/ 1a/ 8
源胄同淵池。宏宗分上業。於今各異枝。蘭金 1/ 1a/ 9
因好著。三益方覺彌。靜尋欣斯會。雅綜彌齡 1/ 1a/10
祀。誰云幽鑒難。得之方寸裏。翹想篭樊外。倶 1/ 1b/ 1
爲山巖士。無令騰虚翰。中隨驚風起。遷化雖 1/ 1b/ 2
由人。蕃羊未易擬。所期豈朝華。歳暮於吾子。 1/ 1b/ 3
愕緑華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 1/ 1b/ 4
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絶整。以升平三 1/ 1b/ 5
年十一月十日夜。降〔厶厶〕。(剪缺此兩字。即應是羊權字)自 1/ 1b/ 6
此往來。一月之中。輒六過來耳。云本姓〔厶〕。(又剪 1/ 1b/ 7
除此一字。應是楊字)贈〔此〕(此一字本是權字。後人{80B1黒憺}作此字)詩一篇。并 1/ 1b/ 8
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條脱各一枚。條脱 1/ 1b/ 9
乃太而異精好。神女語〔見〕。(此本是草作權字。後人{80B1黒憺}作見字。而 1/ 1b/10
乙上之)君愼勿泄我。泄我則彼此獲罪。訪問此 1/ 2a/ 1
人。云是九嶷山中得道女羅郁也。宿命時。曾 1/ 2a/ 2
爲師母毒殺乳婦。玄州以先罪未滅。故令謫 1/ 2a/ 3
降於臭濁。以償其過。與〔權〕(此權亦草作。故似前體而不被{80B1黒憺}耳) 1/ 2a/ 4
尸解藥。今在湘東山。(本懸此中一寸)此女已九百歳 1/ 2a/ 5
矣。(尋此應是降羊權。權字道輿。忱之少子。後爲晉簡文黄門郎。即羊欣祖。故欣亦修道 1/ 2a/ 6
服食也。此乃爲楊君所書者。當以其同姓。亦可楊權相問。因答其事而疏説之耳。按升平 1/ 2a/ 7
三年是巳未歳。在乙丑前六年。衆眞竝未降事) 1/ 2a/ 8
右三條楊君草書於紙上。 1/ 2a/ 9
南嶽夫人與弟子言。書識如左。(弟子即楊君自稱也。此衆 1/ 2a/10
眞似是集洞宮時。所以司命最在端。當爲主人故也。夫人向楊説次第位號如此。非降楊 1/ 2b/ 1
時也) 1/ 2b/ 2
東嶽上眞卿司命君。 1/ 2b/ 3
東宮九微眞人金闕上相青童大君。 1/ 2b/ 4
蓬莱右仙公賈寶安。(鄭人。自此後皆是稱諸眞人之字。非其人名也。 1/ 2b/ 5
氏族亦見世道書傳中也) 1/ 2b/ 6
清虚小有天王王子登。(案青童高尊。乃可不敢稱諱字。此清虚是 1/ 2b/ 7
南嶽之師。尚稱字。獨不顯茅司命字。亦爲難詳也) 1/ 2b/ 8
桐柏眞人右弼王領五嶽司侍帝晨王子喬。 1/ 2b/ 9
青蓋眞人侍帝晨郭世幹。(衞人) 1/ 2b/10
戎山眞人太極右仙公范伯華。(幽人) 1/ 3a/ 1
少室眞人北臺郎劉千壽。(沛人) 1/ 3a/ 2
{80B7山番}冢眞人左禁郎王道寧。(常山人) 1/ 3a/ 3
大梁眞人魏顯仁。(長樂人) 1/ 3a/ 4
岷山眞人陰友宗。 1/ 3a/ 5
陸渾眞人太極監西郭幼度。 1/ 3a/ 6
九嶷山侯張上貴。(楚人) 1/ 3a/ 7
岱宗神侯領羅{68B5豐邑}右禁司鮑元節。(東海人) 1/ 3a/ 8
華山仙伯秦叔隱。(馮翊人) 1/ 3a/ 9
葛衍眞人周季通。 1/ 3a/10
陽洛眞人領西歸傳淳于太玄。(西域人) 1/ 3b/ 1
潛山眞伯趙祖陽。({56B0水豕}郡人) 1/ 3b/ 2
句曲眞人定録右禁郎茅季偉。 1/ 3b/ 3
鬱絶眞人裴玄人。 1/ 3b/ 4
白水仙都朱交甫。 1/ 3b/ 5
三官保命司茅思和。 1/ 3b/ 6
太和眞人山世遠。 1/ 3b/ 7
右二十三眞人坐。西起南向東行。(此於禮乃是南 1/ 3b/ 8
向以西方爲上。而後女眞東向。則應起南。今反北者。當是以側近高眞故也) 1/ 3b/ 9
太和靈嬪上眞左夫人。 1/ 3b/10
北海六微玄清夫人。 1/ 4a/ 1
北漢七靈右夫人。 1/ 4a/ 2
太極中華右夫人。 1/ 4a/ 3
紫微左宮王夫人。 1/ 4a/ 4
滄浪雲林右英夫人。(案右英是紫微姉。今反在後。當位業有升降耳) 1/ 4a/ 5
上眞司命南嶽夫人。(此即魏夫人也。自説故不稱姓) 1/ 4a/ 6
八灵道母西岳蒋夫人。(案有數號者。竝以多爲高。西王母稱九靈。 1/ 4a/ 7
則八靈宜在七靈前。而今返在後者。亦所未詳。又受读黄庭事云,北岳蒋夫人。与今不同) 1/ 4a/ 8
上眞東宮衞夫人。 1/ 4a/ 9
方丈臺昭靈李夫人。 1/ 4a/10
紫清上宮九華安妃。 1/ 4b/ 1
朱陵北絶臺上嬪管妃。 1/ 4b/ 2
北嶽上眞山夫人。 1/ 4b/ 3
西漢夫人。 1/ 4b/ 4
長陵杜夫人。 1/ 4b/ 5
右十五女眞東向坐。北起南行。(説此事時。雖不記月 1/ 4b/ 6
日。不知在何年。既是衆眞名位。故出以居前。按衆眞位號。前云以爲高者。猶今世之 1/ 4b/ 7
徽號也) 1/ 4b/ 8
六月二十一日夜。定録問云。許長史欲云何 1/ 4b/ 9
尋道。登答懃修眞誠之意。定録又言。昔有趙 1/ 4b/10
叔臺王世卿。亦言篤學而竟不〈如〉[知]人意。遂爲 1/ 5a/ 1
北明公府所引。(此是乙丑年六月也。自此前唯有六月十五日定録授。是 1/ 5a/ 2
答長史書。論茅山中事。此前又已有一授。不記何月日。竝在第四卷中。自餘無有先此者。 1/ 5a/ 3
北明公府{68B5豐邑}都宮中官屬也)昔扉廓天津。採華赤丘。是時 1/ 5a/ 4
聲穎靈袂。蒙塵華〔喬〕。(此即應是説初降華僑事。字少倚人)發煥 1/ 5a/ 5
秀山。高説延霄。自謂玄響所振。無往不豁。既 1/ 5a/ 6
濯以靈波。實望與物榮菴。既未能暢業駢羅。 1/ 5a/ 7
遊岫逐逸。然後知悟言之際。應玄至少。於是 1/ 5a/ 8
佛(音弗)駕而旋。偃靜葛臺。夫玄刃無親。流鑒遁 1/ 5a/ 9
眞。若以雲壁一往。想齊獨邁。俯自啓灑。動應 1/ 5a/10
潛逸。始乃吾等竝有欣慨耳。往見況意相知 1/ 5b/ 1
篤。末書云。伏覽聖記。事跡淵妙。金策素著。青 1/ 5b/ 2
録玄定。遂跨塵俗。逍遥紫陽。何蕭蕭之清遠。 1/ 5b/ 3
眇眇之眞貴哉。若能者矣。請借來喩。又云。得 1/ 5b/ 4
道之階。錯{45E2厂萬}精神。靖躬信宿。洗誠求矜。如斯 1/ 5b/ 5
而言。道已迩也。然{81BB夕寅}夜之間。宜篤經營。乃後 1/ 5b/ 6
得手結天維。足浮靈網。心遊太空。目撃洞房。 1/ 5b/ 7
不待久日也。若五情愆波。三魂越吝。於是三 1/ 5b/ 8
眞舞劒。黄闕捷關耳。可不力之。可不力之。 1/ 5b/ 9
六月二十二日夜鷄鳴。喩書此。紫陽旨也。 1/ 5b/10
右二條有長史寫。 1/ 6a/ 1
清靈眞人説寶神經云云。(抄此修行事。出在第三卷中。不復兩 1/ 6a/ 2
載) 1/ 6a/ 3
紫微夫人喩書如左云云。(事亦在第三卷) 1/ 6a/ 4
興寧三年歳在乙丑。六月二十三日夜。喩書 1/ 6a/ 5
此。其夕先共道諸人多有耳目不聰明者。欲 1/ 6a/ 6
啓乞此法。即夜有降者。即乃見喩也。(此楊君自記也。 1/ 6a/ 7
長史年出六十。耳目欲衰。故有咨請。楊不欲指斥。託云諸人) 1/ 6a/ 8
又告云道士有耳重者云云。(事亦在第三卷) 1/ 6a/ 9
右一條清靈眞人言。 1/ 6a/10
眞人告云。櫛頭理髮。欲得過多。(事亦在第三卷) 1/ 6b/ 1
右一條紫微夫人言。 1/ 6b/ 2
其夜初降者。適入戸未坐。自言今夕波聲如 1/ 6b/ 3
雷。弟子請問其故。答云。向見東海中大波耳。 1/ 6b/ 4
(弟子者楊君自稱也) 1/ 6b/ 5
右南嶽夫人言。 1/ 6b/ 6
又告云。汝憎血否。答曰。實憎之。云血在路上。 1/ 6b/ 7
若汝憎之。當那得行。又答曰。當避之耳。又云。 1/ 6b/ 8
避之佳。故不如目不見乃佳。 1/ 6b/ 9
右南嶽夫人言。 1/ 6b/10
自此後諸眞共語耳。 1/ 7a/ 1
又云。寶神經是裴清靈錦嚢中書。侍者常所 1/ 7a/ 2
帶者也。裴昔從紫微夫人授此書也。吾亦有。 1/ 7a/ 3
倶如此寫西宮中定本。 1/ 7a/ 4
問西宮所在。答云。是玄圃北壇西瑶之上臺 1/ 7a/ 5
也。天眞珍文。盡藏於此中。 1/ 7a/ 6
右南嶽夫人言。 1/ 7a/ 7
裴眞人又言。此書與隱書同輩。事要而即可 1/ 7a/ 8
得用也。一名七玄隱書。(右二十三日授訖此) 1/ 7a/ 9
南嶽夫人見告云。紫微左夫人王諱清娥。字 1/ 7a/10
愈意。阿母第二十女也。鎭羽野玄壟山。主教 1/ 7b/ 1
當得成眞人者。 1/ 7b/ 2
右一條先此一夕所授。(此一條即是二十二日夜。與紫陽所 1/ 7b/ 3
喩同夕。當復大應有事。後云聲氣下。亦是此夕。楊後又追憶此一事。更疏在〈二〉[三]¥兪本作「三」、是也¥十二 1/ 7b/ 4
日例中。故云先此一夕也) 1/ 7b/ 5
右從清靈來凡十二條有長史寫。 1/ 7b/ 6
六月二十四日夜。紫微王夫人來降。因下地 1/ 7b/ 7
請問。眞靈既身降於塵濁之人。而手足猶未 1/ 7b/ 8
嘗自有所書。故當是卑高迹{67F1進貌}。未可見乎。敢 1/ 7b/ 9
諮於此。願誨蒙昧。夫人因令復坐。即見授令 1/ 7b/10
書此以答曰。(此楊君自述事也。例多如此)夫沈景虚玄。無 1/ 8a/ 1
途可尋。言發空中。無物可縱。流浪乘忽。化遁 1/ 8a/ 2
不滯者也。此二行皆浮沈冥淪。{81A6攸黒}遷灼寂。是 1/ 8a/ 3
故放蕩無津。遂任鼓風{53B5木施}。存乎虚舟而行耳。 1/ 8a/ 4
故實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無象矣。至於 1/ 8a/ 5
書迹之示。則揮形紙札。文理{50FD日丙}注。{6FB7鹿鹿鹿}好外著。 1/ 8a/ 6
玄翰挺煥。而範質用顯。默藻斯坦。形傳塵濁。 1/ 8a/ 7
苟騫露有骸之物。而得與世進退。上{59B8玉占}逸眞 1/ 8a/ 8
之詠。下虧有隔之禁。亦我等所不行。靈法所 1/ 8a/ 9
不許也。今請陳爲書之本始也。造文之既肇 1/ 8a/10
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 1/ 8b/ 1
交。別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羣方飛天之 1/ 8b/ 2
書。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也。其後逮二皇 1/ 8b/ 3
之世。演八會之文。爲龍鳳之章。拘省雲篆之 1/ 8b/ 4
迹。以爲順形梵書。分破二道。〈壤〉[壞]眞從易。配別 1/ 8b/ 5
本支。乃爲六十四種之書也。遂播之于三十 1/ 8b/ 6
六天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類。異而用之。 1/ 8b/ 7
音典雖均。蔚跡隔異矣。校而論之。八會之書 1/ 8b/ 8
是書之至眞。建文章之祖也。雲篆明光是其 1/ 8b/ 9
根宗所起。有書而始也。今三元八會之書。皇 1/ 8b/10
上太極高眞清仙之所用也。雲篆明光之章。 1/ 9a/ 1
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爾乃見華季之 1/ 9a/ 2
世。生造亂眞。共作巧末。趣徑下書。皆流尸濁 1/ 9a/ 3
文淫僻之字。舍本效假。是囂穢死迹耳。夫眞 1/ 9a/ 4
仙之人。曷爲棄本領之文迹。手畫淫亂之下 1/ 9a/ 5
字耶。夫得爲眞人者。事事皆盡得眞也。奚獨 1/ 9a/ 6
於凡末之{6FB7鹿鹿鹿}術。淫浮之弊作。而當守之而不 1/ 9a/ 7
改。玩之而不遷乎。夫人在世。先有能書善爲 1/ 9a/ 8
事者。得眞仙之日。外書之變。亦忽然隨身而 1/ 9a/ 9
自反矣。眞事皆迩者。不復廢今已得之濁書。 1/ 9a/10
方又受學於上文。而後重知眞書者也。鬼道 1/ 9b/ 1
亦然。但書字有小乖違耳。且以靈筆眞手。初 1/ 9b/ 2
不敢下交於肉人。雖時當有得道之人。而身 1/ 9b/ 3
未超世者。亦故不敢下手陳書墨。以顯示於 1/ 9b/ 4
字迹也。至乃符文神藻。所求所佩者。自復始 1/ 9b/ 5
來而作耳。所以爾者。世人固不能了其端緒。 1/ 9b/ 6
又使吾等不有隱諱耳。冥中自相參解矣。内 1/ 9b/ 7
外自相關矣。又四極明科。高上禁重。亦自不 1/ 9b/ 8
聽我等復爲世間常書也。我既下手。子固不 1/ 9b/ 9
解。亦將何趣兩爲煩濫耶。此亦當闇其可否。 1/ 9b/10
殆不足嫌。想少暢豁於胸懷。盡不自書之流 1/10a/ 1
分矣。 1/10a/ 2
上眞司命南嶽夫人授令書如左。 1/10a/ 3
若夫仰擲雲輪。總轡太空。手維霄綱。足陟玉 1/10a/ 4
庭。身升帝闕。披寶歙青。上論九玄之逸度。下 1/10a/ 5
紀萬椿之大生。遂竦景電肅。千霞煥明。眞言 1/10a/ 6
玄浪。高談玉清。激朱脣之流徽。運日氣之零 1/10a/ 7
零。爰乃吐烽却煙。彈金奏瓊。鸞音{82BD艸倩}粲。鳳唱 1/10a/ 8
嘉聲耳。若但應景下旋。廻靈塵埃。參輦弊宇。 1/10a/ 9
敖拂朝市。來成眞才。訓我弟子。則玉振落響。 1/10a/10
琳鐘内抑。周目五濁。契闊愆室。神勞臭腥。填 1/10b/ 1
鼻斂氣。遂閉蘭音於中華之元。退案金聲之 1/10b/ 2
劣劣而發耳。夫神者言微於迩。萬里必接。奇 1/10b/ 3
韻雖觸。〈{82E9金音}〉[鏡]鑒無滯。故眞理之既分。聞遐則道 1/10b/ 4
高{67F1進貌}。璞不肆瑩。而致有卑微之聰也。今子乃 1/10b/ 5
有心覺之至。將致嫌似之思。外觀流俗之對。 1/10b/ 6
内有遲疑之悟乎。不運事宜。亦已邁也。望所 1/10b/ 7
營者道。研咏者妙耳。道妙既得。高下之音必 1/10b/ 8
坦然矣。此非所謀。吾子加之至慮。散蕩斯念。 1/10b/ 9
宜愼之耳。 1/10b/10
右三條有楊書。 1/11a/ 1
六月二十四日夜。南嶽夫人見授令書此。先 1/11a/ 2
是二十二日夕。有在別室共論講道。紫微南 1/11a/ 3
嶽二夫人。聲氣語音殊下。不解其趣。今故授 1/11a/ 4
書此。以答所共講者之疑心也。初來見授時。 1/11a/ 5
色氣猶不平。授畢可爾。弟子唯覺色有不平。 1/11a/ 6
都無他可道。(此一條亦是楊君自記論) 1/11a/ 7
南嶽夫人其夕語弟子言。我明日當詣王屋 1/11a/ 8
山清虚宮。令汝知之所至也。 1/11a/ 9
其夕又言。海東桐柏山西頭。適崩二百許丈。 1/11a/10
紫微王夫人云。世人之思慮。何得事事眞審 1/11b/ 1
耶。可不事有答其心也。南嶽夫人言戲之耳。 1/11b/ 2
欲建豎之也。瑩實之也。 1/11b/ 3
興寧三年歳在乙丑。六月二十五日夜。(此是安妃 1/11b/ 4
降事之端。記録別爲一卷。故更起年歳號首也) 1/11b/ 5
紫微王夫人見降。又與一神女倶來。神女着 1/11b/ 6
雲錦{82C7衣屬}。上丹下青。文彩光鮮。腰中有緑繍帶。 1/11b/ 7
帶係十餘小鈴。鈴青色黄色更相參差。左帶 1/11b/ 8
玉佩。佩亦如世間佩。但幾小耳。衣服{81A6攸黒}{81A6攸黒}有 1/11b/ 9
光。照朗室内。如日中映視雲母形也。雲髮{6EAF髮宗} 1/11b/10
(此應是{82EF髮眞}字。{82EF髮眞}黒髮貌也)鬢。整頓絶倫。作髻乃在頂中。又 1/12a/ 1
垂餘髮至腰許。指着金環。白珠約臂。視之年 1/12a/ 2
可十三四許。左右又有兩侍女。其一侍女着 1/12a/ 3
朱衣。帶青章嚢。手中又持一錦嚢。嚢長尺一 1/12a/ 4
二寸許。以盛書。書當有十許卷也。以白玉檢 1/12a/ 5
檢嚢口。見刻檢上字云。玉清神虎内眞紫元 1/12a/ 6
丹章。其一侍女着青衣。捧白箱。以絳帶束絡 1/12a/ 7
之。白箱似象牙箱形也。二侍女年可堪十七 1/12a/ 8
八許。整飾非常。神女及侍者。顏容瑩朗。鮮徹 1/12a/ 9
如玉。五香馥芬。如燒香嬰氣者也。(香嬰者嬰香也。出外 1/12a/10
國)初來入戸。在紫微夫人後行。夫人既入戸 1/12b/ 1
之始。仍見告曰。今日有貴客來。相詣論好也。 1/12b/ 2
於是某即起立。夫人曰。可不須起。但當共坐 1/12b/ 3
自相向作禮耳。夫人坐南向。某其夕先坐承 1/12b/ 4
床下西向。神女因見就同床坐東向。各以左 1/12b/ 5
手作禮。作禮畢。紫微夫人曰。此是太虚上眞 1/12b/ 6
元君金臺李夫人之少女也。太虚元君昔遣 1/12b/ 7
詣龜山。學上清道。道成受太上書。署爲紫清 1/12b/ 8
上宮九華眞妃者也。於是賜姓安名鬱嬪字 1/12b/ 9
靈簫。紫微夫人又問某。世上曾見有此人不。 1/12b/10
某答曰。靈尊高秀。無以爲喩。夫人因大笑。於 1/13a/ 1
爾如何。某不復答。紫清眞妃坐良久。都不言。 1/13a/ 2
妃手中先握三枚棗。色如乾棗。而形長大。内 1/13a/ 3
無核。亦不作棗味。有似於梨味耳。妃先以一 1/13a/ 4
枚見與。次以一枚與紫微夫人。自留一枚。語 1/13a/ 5
令各食之。食之畢。少久許時。眞妃問某年幾。 1/13a/ 6
是何月生。某登答言三十六。庚寅歳九月生 1/13a/ 7
也。眞妃又曰。君師南眞夫人。司命秉權。道高 1/13a/ 8
妙備。實良徳之宗也。聞君徳音甚久。不圖今 1/13a/ 9
日得敍因縁歡。願於冥運之會。依然有松蘿 1/13a/10
之纏矣。某乃稱名答曰。沈湎下俗。塵染其質。 1/13b/ 1
高卑雲{67F1進貌}。無縁稟敬。猥虧靈降。欣踊罔極。唯 1/13b/ 2
蒙啓訓以{64A4衣去}其闇。濟某元元。宿夜所願也。眞 1/13b/ 3
妃曰。君今語不得有謙飾。謙飾之辭殊非事 1/13b/ 4
宜。又良久。眞妃見告曰。欲作一紙文相贈。便 1/13b/ 5
因君以筆運我鄙意。當可爾乎。某答奉命。即 1/13b/ 6
襞紙染筆。登口見授。作詩如左。詩曰。 1/13b/ 7
雲闕豎空上。瓊臺聳鬱羅。紫宮乘緑景。靈觀 1/13b/ 8
藹嵳峩。琅軒朱房内。上徳煥絳霞。俯漱雲瓶 1/13b/ 9
津。仰{4FDC手綴}碧{81DE木示}花。濯足玉天池。鼓{53B2木世}牽牛河。遂 1/13b/10
策景雲駕。落龍轡玄阿。振衣塵滓際。{63F3寒衣}裳歩 1/14a/ 1
濁波。願爲山澤結。剛柔順以和。相攜雙清内。 1/14a/ 2
上眞道不邪。紫微會良謀。唱納享福多。某書 1/14a/ 3
訖。取視之乃曰。今以相贈以宣丹心。勿云云 1/14a/ 4
也。若意中有不相解者。自有微訪耳。 1/14a/ 5
紫微夫人曰。我復因爾作一紙文。以相曉者 1/14a/ 6
以示善事耳。某又襞紙染筆。夫人見授詩云。 1/14a/ 7
二象内外{55DC水半}。玄氣果中分。冥會不待駕。所〈其〉[期] 1/14a/ 8
貴得眞。南嶽鑄明金。眇觀傾笈{81C7分巾}。良徳飛霞 1/14a/ 9
照。遂感靈霄人。乘飆儔衾寢。齊牢攜絳雲。悟 1/14a/10
歎天人際。數中自有縁。上道誠不邪。塵滓非 1/14b/ 1
所聞。同目咸恆象。高唱爲爾因。書訖。紫微夫 1/14b/ 2
人取視。視畢曰。以此贈爾。今日於我爲因縁 1/14b/ 3
之主。唱意之謀客矣。紫微夫人又曰。明日南 1/14b/ 4
嶽夫人當還。我當與妃共迎之於雲陶間。明 1/14b/ 5
日不還者。乃復數日事。又良久。紫微夫人曰。 1/14b/ 6
我去矣。明日當復與眞妃倶來詣爾也。覺下 1/14b/ 7
牀而失所在也。眞妃少留在後而言曰。冥情 1/14b/ 8
未{50B0手慮}。意氣未忘。想君倶咏之耳。明日當復來。 1/14b/ 9
乃取某手。而執之而自下牀。未出戸之間。忽 1/14b/10
然不見。 1/15a/ 1
六月二十六日夕。衆眞來。疏如左。 1/15a/ 2
紫微王夫人。 1/15a/ 3
紫清上宮九華眞妃。 1/15a/ 4
上眞司命南嶽夫人。某師。(凡此前後云某者。皆楊君自隱名也) 1/15a/ 5
紫陽眞人。 1/15a/ 6
茅中君。 1/15a/ 7
清靈眞人。 1/15a/ 8
茅小君。 1/15a/ 9
又有一人。年甚少。整頓非常。建芙蓉冠。著朱 1/15a/10
衣。以白珠綴衣縫。帶劒都未曾見。此人來多 1/15b/ 1
論金庭山中事。與衆眞共言。又有不可得解 1/15b/ 2
者。揖敬紫微紫清南眞三女眞。餘人共言平 1/15b/ 3
耳。云是桐柏山眞人王子喬也。都不與某語。 1/15b/ 4
又前後初有眞人來見降者。時皆自不即與 1/15b/ 5
某共語耳。 1/15b/ 6
各坐良久。紫清眞妃曰。欲復煩明君之手筆 1/15b/ 7
書一事。以散意忘言。可乎。某又襞紙待授。眞 1/15b/ 8
妃乃徐徐微言而授曰。我是元君之少女。太 1/15b/ 9
虚李夫人愛子也。昔初學眞於龜臺。受玉章 1/15b/10
於高上。荷虎録於紫皇。秉瓊鉞於天帝。受書 1/16a/ 1
於上眞之妃。以遊行玉清也。常數自手扉九 1/16a/ 2
羅。足躡玄房。霄形靈虚。仰{81E6綴酉欠}日根。入宴七闕。 1/16a/ 3
出轡雲輪。攝三辰而倶升。散景霞以飛軒也。 1/16a/ 4
非不能採擇上室。訪搜紫童。求〈王〉[玉]宮之良儔。 1/16a/ 5
偶高靈而爲雙。接玄引奇。友于帝郎矣。直是 1/16a/ 6
我推機任會。應度歴數。俯景塵沫。參龍下邁。 1/16a/ 7
招冥求之雄。追得匹之黨耳。自因宿命相與。 1/16a/ 8
乃有墨會定名。素契玉郷。齊理二慶。攜鴈而 1/16a/ 9
行。匏爵分味。{68FB酉焦}衾結裳。顧儔中饋。内藏眞方 1/16a/10
也。推此而往。已定分冥簡。青書上元。是故善 1/16b/ 1
鄙之心亦已齊矣。對景之好亦已域矣。得願 1/16b/ 2
而遊。歡兼昔旨。豈不冥乎自然。此復是二象 1/16b/ 3
大宗。内外之配職耳。實非所以變無反淡。凝 1/16b/ 4
情虚刃。靈刀七累。遺任太素。保眞啓玉。單景 1/16b/ 5
八空之謂也。秀寂高清。鬱輿流霄。使鳳歌雲 1/16b/ 6
路。龍吟虎{81B2口皐}。天皇雙景。遠升辰樓。飛星擲光。 1/16b/ 7
日月映躯。口吐冥煙。眼激電光。上寢瓊房。流 1/16b/ 8
行玉清。手掣景雲。足陟金庭。若自此之時。在 1/16b/ 9
得道之頃。爲當固盡内外。理同金石。情纏雙 1/16b/10
好。齊心幃{4CA8巾莫}耳。爲必抱衾均牢。有輕中之接。 1/17a/ 1
塵穢七神。悲魂任魄乎。蓋是妾求氏族於明 1/17a/ 2
君耳。非有邪也。今可謂得志懷眞。情已如一。 1/17a/ 3
方當相與。結駟玉虚。偶行〈此〉[北]玄。同{4FDC手綴}絳實於 1/17a/ 4
玉圃。併採丹華於{82DD門良}園。分飮於紫川之水。齊 1/17a/ 5
濯於碧河之濱。紫華毛{4CA2巾皮}。日冕蓉冠。逍遥上 1/17a/ 6
清。倶朝三元。八景出落。鳳扉雲關。仰漱金髓。 1/17a/ 7
咏歌玉玄。浮空寢宴。高會太晨。四鈞朗唱。香 1/17a/ 8
母奏煙。齊首偶觀。攜帶交裙。不亦樂乎。不亦 1/17a/ 9
得志乎。明君其順運隨會。妾必無辭。且亦自 1/17a/10
不得背實反冥。苟任胸懷矣。授畢。復自取視 1/17b/ 1
而言曰。今以此書相詣。庶豁其滯疑耳。言畢 1/17b/ 2
乃笑。良久。紫微夫人曰。眞妃之辭盡矣。論好 1/17b/ 3
之縁著矣。爾亦不得復有所容也。玄運冥分 1/17b/ 4
使之然耳。南嶽夫人見授書曰。冥期數感。玄 1/17b/ 5
運相適。應分來聘。新構因縁。此攜眞之善事 1/17b/ 6
也。蓋示有偶對之名。定内外之職而已。不必 1/17b/ 7
苟循世中之弊穢。而行淫濁之下迹矣。偶靈 1/17b/ 8
妃以接景。聘貴眞之少女。於爾親交。亦大有 1/17b/ 9
進業之益得。而無傷絶之慮耳。千神於是可 1/17b/10
使試觀。不得復陳矣。眞旌必可剋往。雲{80BA車并}必 1/18a/ 1
可倶駕也。吾往曾因紫微夫人。爲汝構及此 1/18a/ 2
意。今遂如願。益使我欣欣。愼復疑矧於心胸 1/18a/ 3
矣。我昨見金臺李夫人於清虚中。言爾尚有 1/18a/ 4
疑正之心。色氣小有〔眼〕〔眼〕。(謂應作{4EB3心良}{4EB3心良}字)汝違此擧。 1/18a/ 5
誤人不小。眞妃有神虎内眞丹青玉文。非爾 1/18a/ 6
所有者。輩良才求寫。故當不爲隱耳。今日相 1/18a/ 7
攜。何但文章而已。將必乘景玉霄乎。若有未 1/18a/ 8
悟者。宜微訪可否。眞妃見夫人書言。乃笑而 1/18a/ 9
言。攜手雙臺。娯歡良會。景{80BA車并}同机。於此齊乎。 1/18a/10
1/18b/ 1
1/18b/ 2
眞誥卷之一。 1/18b/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1:42
¥眞誥卷之二。 2/ 1a/ 1
2/ 1a/ 2
運象篇第二。 2/ 1a/ 3
清虚眞人授書曰。黄赤之道。混氣之法。是張 2/ 1a/ 4
陵受教施化。爲種子之一術耳。非眞人之事 2/ 1a/ 5
也。吾數見行此而絶種。未見種此而得生矣。 2/ 1a/ 6
百萬之中。莫不盡被考罰者矣。千萬之中。誤 2/ 1a/ 7
有一人得之。得之遠至於不死耳。張陵承此 2/ 1a/ 8
以教世人耳。陵之變擧亦不行此矣。爾愼言 2/ 1a/ 9
濁生之下道。壞眞霄之正氣也。思懷淫慾。存 2/ 1a/10
心色觀。而以兼行上道者。適足明三官考罰 2/ 1b/ 1
耳。所謂抱玉赴火。以金棺葬狗也。色觀謂之 2/ 1b/ 2
黄赤。上道謂之隱書。人之難曉。乃至於此。 2/ 1b/ 3
紫微夫人授書曰。夫黄書赤界。雖長生之祕 2/ 1b/ 4
要。實得生之下術也。非上宮天眞流{80BA車并}晏景 2/ 1b/ 5
之夫所得言也。此道在長養分生而已。非上 2/ 1b/ 6
道也。有懷於淫氣。兼以行乎隱書者。適足握 2/ 1b/ 7
水官之筆。鳴三官之鼓耳。玄挺亦不可得恃。 2/ 1b/ 8
解謝亦不可得頼也。要而言之。貞則靈降。專 2/ 1b/ 9
則神使矣。 2/ 1b/10
夫眞人之偶景者。所貴存乎匹偶。相愛在於 2/ 2a/ 1
二景。雖名之爲夫婦。不行夫婦之迹也。是用 2/ 2a/ 2
虚名以示視聽耳。苟有黄赤存於胸中。眞人 2/ 2a/ 3
亦不可得見。靈人亦不可得接。徒劬勞於執 2/ 2a/ 4
事。亦有勞於三官矣。鷄鳴時。南嶽夫人授書 2/ 2a/ 5
曰。鷄既鳴矣。論好之縁篤也。 2/ 2a/ 6
紫陽眞人授書曰。太虚遠逸。高卑同接。體賢 2/ 2a/ 7
之義。著之於冥運耳。愼心係於黄赤之疑也。 2/ 2a/ 8
茅中君授書曰。玄標觸景。俯和塵藹。玉振愆 2/ 2a/ 9
房。清風逸邁。可不勗之也。 2/ 2a/10
言畢。諸眞人去。眞妃少留在後曰。又煩明君 2/ 2b/ 1
爲一辭也。而授書曰。 2/ 2b/ 2
忘懷蘭素。暉心齊契。方當數親虔清宇。徳與 2/ 2b/ 3
流景合。宜歡會理髮。領秀伏度。明君高尚靈 2/ 2b/ 4
映。縱滯忘鄙耳。言畢。持手而下牀。未至戸之 2/ 2b/ 5
間。忽失所在。 2/ 2b/ 6
六月二十六日夜。降八眞人。 2/ 2b/ 7
紫微左夫人一。 2/ 2b/ 8
紫清上宮九華眞妃二。 2/ 2b/ 9
上眞司命南嶽夫人三。 2/ 2b/10
紫陽眞人四。 2/ 3a/ 1
清靈眞人五。 2/ 3a/ 2
茅中君六。 2/ 3a/ 3
茅小君七。 2/ 3a/ 4
又有一人。甚少整頓。建芙蓉冠。朱衣帶劍。未 2/ 3a/ 5
曾見也。意疑是桐柏山眞人王子喬。多論金 2/ 3a/ 6
庭山中事。言多有不可解者。恭敬紫微上眞 2/ 3a/ 7
九華妃也。 2/ 3a/ 8
皆禮揖稱下官。(此條重出而小異者。前所書是楊君自記九華降事。隱之 2/ 3a/ 9
不出。從此後是更疏説長史事。以示長史。故此一片兩本也) 2/ 3a/10
上眞云。昨與叔申詣清虚宮。校爲仙眞得失 2/ 3b/ 1
之事耳。近頓除落四十七人。都復上三人耳。 2/ 3b/ 2
并復視爾輩之名簡。如今佳耳。許某乃得在 2/ 3b/ 3
伯札中。(許某即長史名也。楊君疏呈。故不載名耳) 2/ 3b/ 4
吾初不悟其如此。益好也。其洗心懃邁。宗注 2/ 3b/ 5
理盡。心丹意竭。如履冰火。若久如此者。眞人 2/ 3b/ 6
亦不得逃矣。仙道亦不得隱矣。但當杜絶其 2/ 3b/ 7
淫色之念。吾等亦即可得見。可疏示之。此南 2/ 3b/ 8
嶽夫人言。(此即是前二十四日所道。明日當詣王屋山事也) 2/ 3b/ 9
中君曰。伯擧在於下官耳。大老子將復可念。 2/ 3b/10
江東未見有如此而懃道者。然勿恃伯而忘 2/ 4a/ 1
道也。虚妄者徳之病。華衒者身之災。滯者失 2/ 4a/ 2
之首。恥者體之籥。遣此四難。然後始可以問 2/ 4a/ 3
道耳。於是靈軫鳴轅。日有彷彿也。有淫愆之 2/ 4a/ 4
心。勿以行上眞之道也。昨見清虚宮正落除 2/ 4a/ 5
此輩人名。而方又被考罰。以度付三官。推之 2/ 4a/ 6
可不愼乎。 2/ 4a/ 7
右南嶽夫人言。 2/ 4a/ 8
許長史愼臨尸弔喪年内耳。示許仙侯如此。 2/ 4a/ 9
(小君言。言畢大笑)¥吝心既忘。得亦不同。鄙恥不除。生 2/ 4a/10
籍不書。許長史雖已{82CB暫足}除。當復曾除而復除 2/ 4b/ 1
之。(此清靈言)東卿司命甚知許長史之慈肅。小有 2/ 4b/ 2
天王昨問。此人今何在。修何道。東卿答曰。是 2/ 4b/ 3
我郷里士也。(郷里者。謂句容與茅山同境耳。非言本咸陽人也) 2/ 4b/ 4
内明眞正。外混世業。乃良才也。今修上眞道 2/ 4b/ 5
也。此語乃稱人意。略有伯形也。(此南嶽夫人言) 2/ 4b/ 6
右從六月二十四日來。(凡二十四條竝有楊書) 2/ 4b/ 7
蕭{67F1進貌}眞才。内鏡外和。曾參出田。丹心同舟。素 2/ 4b/ 8
絲三遷。來庇方頭。(此四句是離合作思玄字。即長史之字也) 2/ 4b/ 9
録名太極。金書東州。蹇裳七度。耽凝洞樓。内 2/ 4b/10
累既消。魂魄亦柔。守之不倦。積之勿休。五難 2/ 5a/ 1
既遣。封伯作侯。(七度飛歩事也。洞樓洞房事也) 2/ 5a/ 2
右紫微王夫人所喩。令示許長史。 2/ 5a/ 3
右一條有長史寫。 2/ 5a/ 4
紫微夫人喩曰。披華蓋之側云云。(此事出在第三卷中) 2/ 5a/ 5
六月二十七日夜。喩書此。 2/ 5a/ 6
右一條有楊書。 2/ 5a/ 7
積精所感。萬物盡應。妙誠未匝。則形華不盡。 2/ 5a/ 8
形華不盡。則洞房之中。難即分明也。吾昔受 2/ 5a/ 9
此法。常向西北存之耳。西北存如小爲易見。 2/ 5a/10
可明示如此。(西北爲天地之爽。内照之玄門也) 2/ 5b/ 1
六月二十七日。紫陽所喩。(此二十七日衆眞復降。其事亦 2/ 5b/ 2
應甚多。竝不出) 2/ 5b/ 3
右一條有長史寫。 2/ 5b/ 4
二君各有六僮。裴君從者持青髦之節。一僮 2/ 5b/ 5
帶繍嚢。周君從者持黄髦之節。(無嚢) 2/ 5b/ 6
右二條是甲手書。 2/ 5b/ 7
六月二十九日。九華眞妃授書曰。 2/ 5b/ 8
景應雙粲。雲會玄落。龍秀五空。採瓊{82DD門良}臺。長 2/ 5b/ 9
歌靈{4CA8巾莫}。煥啓玉扉。眇矣遺事。與世長辭。霞軫 2/ 5b/10
絳波。電赴紫栖。共攜清響之外。同遊雲岫廣 2/ 6a/ 1
崖。豈不善乎。豈不樂哉。日者霞之實。霞者日 2/ 6a/ 2
之精。君唯聞服日實之法。未見知餐霞之精 2/ 6a/ 3
也。夫餐霞之經甚祕。致霞之道甚易。此謂體 2/ 6a/ 4
生玉光霞映上清之法也。 2/ 6a/ 5
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81F3片戸庸}。視多則鏡昏。聽衆 2/ 6a/ 6
則{81F3片戸庸}閉。妾有磨鏡之石。決{81F3片戸庸}之術。即能徹洞 2/ 6a/ 7
萬靈。眇察絶響。可乎。面者神之庭。髮者腦之 2/ 6a/ 8
華。心悲則面{57FA火焦}。腦減則髮素。所以精元内喪。 2/ 6a/ 9
丹津損竭也。妾有童面之經。還白之法。可乎。 2/ 6a/10
精者體之神。明者身之寶。勞多則精散。營竟 2/ 6b/ 1
則明消。所以老隨氣落。耄已及之。妾有益精 2/ 6b/ 2
之道。延明之經。可乎。此四道乃上清内書立 2/ 6b/ 3
驗之眞章也。方欲獻示以補助君之明照耳。 2/ 6b/ 4
授畢。取以見與。某口答唯唯。乞請之也。 2/ 6b/ 5
六月二十九日夜。桐柏眞人同來降。復諭授。 2/ 6b/ 6
令某書曰。 2/ 6b/ 7
夫八朗四極。靈峯遼遐。奇言吐穎。瓊音餐振。 2/ 6b/ 8
晨飛陵清。玄氣赴霄。體邁玉虚。心遺艱鋒。沈 2/ 6b/ 9
滯於眇羅之外。凝和于寂波之表。若此人者。 2/ 6b/10
必能旋騰玄漢。周灑眞庭矣。三元可得而見。 2/ 7a/ 1
絳名可得而立耳。如其心併愆浪。目撃色袂。 2/ 7a/ 2
動與罔罟共啓。靜興爭競之分者。此乃適仙 2/ 7a/ 3
路{67F1進貌}。求生日闊也。子其愼之。某書畢。取視乃 2/ 7a/ 4
以見與。(此前是桐柏辭也。既同一夕。安妃授竟。桐柏次{81B0口受}。故云復授耳。卒看如似 2/ 7a/ 5
猶是安妃。故顯注之) 2/ 7a/ 6
六月三十日夜。九華眞妃與紫微王夫人南 2/ 7a/ 7
嶽夫人同降。眞妃坐良久。乃命侍女發檢嚢 2/ 7a/ 8
之中。出二卷書以見付。令寫之。題如左。 2/ 7a/ 9
上清玉霞紫映内觀隱書。 2/ 7a/10
上清還晨歸童日暉中玄經。 2/ 7b/ 1
右二卷名目。(此題本應是三元八會之書。楊君既究識眞字。今作隸字 2/ 7b/ 2
顯出之耳) 2/ 7b/ 3
七月一日夜。紫微王夫人。 2/ 7b/ 4
南嶽夫人。 2/ 7b/ 5
九華眞妃。 2/ 7b/ 6
紫陽。 2/ 7b/ 7
桐柏。 2/ 7b/ 8
清虚三眞人。 2/ 7b/ 9
茅二君同降。良久。某乃自陳於衆靈。求安身 2/ 7b/10
之術。欲知貴賎之分。年命之會。多少定限。於 2/ 8a/ 1
是眞妃乃笑。良久。見授書此曰。 2/ 8a/ 2
明君夷質虚閑。祕構玉朗。蘭淵高流。清響金 2/ 8a/ 3
宮。可謂能珍寶藏奇。幽眞内煥。標拂靈篇。乘 2/ 8a/ 4
數順生。素徳神園。丹録玉清。興煙拔景。冥鼓 2/ 8a/ 5
遐聲也。必三事大夫。侍晨帝躬。高佐四輔。承 2/ 8a/ 6
制聖君。理生斷死。賞罰鬼神。攝命千靈。封山 2/ 8a/ 7
召雲。主察陰陽之和氣。而加爲呉越鬼神之 2/ 8a/ 8
君也。妾將挺命凝觀。憑華而生。靈飛九天。虚 2/ 8a/ 9
音飆房。因運四覺。玄梯同象。紫名太上。清文 2/ 8a/10
八景。神映西暉。徳明内隸。乃受書乘氣。得爲 2/ 8b/ 1
眞妃之任矣。又當助君。總括三霍。綜御萬神。 2/ 8b/ 2
對命北帝。制敕{68B5豐邑}山。又應相與攜袂靈房。乘 2/ 8b/ 3
煙七元。嘉會希林。内{50B0手慮}因縁也。是故君姓於 2/ 8b/ 4
楊。我得爲安。妾自發玄下造。君自受書於西 2/ 8b/ 5
宮。從北策景。乘{80BA車并}東轅。握〈髦〉[旄]秉鉞。專制東蕃。 2/ 8b/ 6
三官奉{81DD勿口}。河山啓源。天丁獻武。四甲衞輪。當 2/ 8b/ 7
此之時。實明君之至貴。眞仙之盛觀也。三官 2/ 8b/ 8
中常有諺謠云。楊安大君。董眞命神。正我等 2/ 8b/ 9
之謂耳。蓋聖皇之方駕。於今有二十八年也。 2/ 8b/10
復二十二年。明君將乘龍駕雲。白日昇天。先 2/ 9a/ 1
詣上清西宮。北朝玉皇三元。然後乃得東軫 2/ 9a/ 2
執事矣。此自是君玉朗紫微。金音虚領。爲太 2/ 9a/ 3
極所旌。乃玄徳上挺。不復用懃學劬勞。陟足 2/ 9a/ 4
山川矣。若爲精勗之者。當小神清瑩鮮耳。亦 2/ 9a/ 5
不甚今日不勞之擧也。世俗{5EE2塋絲}網貴賎之間。 2/ 9a/ 6
渉塵塗之役。在得失之津。信非眞人所得經 2/ 9a/ 7
營。乃自坦乎艱泰之用。任乎遇否之頃耳。見 2/ 9a/ 8
明君之逸。誠欣然也。覩明君之否。誠{4DDD戚心}顏也。 2/ 9a/ 9
此二感發於顏色之上也。復未足以致遠悲 2/ 9a/10
抱長{4DDD戚心}矣。至於内冥偶景。併首玄好。輕輪塵 2/ 9b/ 1
藹。參形世室。妾豈以愆累浮卑少時之滯。而 2/ 9b/ 2
虧辱於當眞之定質耶。夫陰陽有對。否泰反 2/ 9b/ 3
用。二象既羅。得失錯綜。此皆往來之徑陌耳。 2/ 9b/ 4
今人居風塵之休盛者。乃多罪之下鬼。趣死 2/ 9b/ 5
之考質也。夫處無用於囂塗。乃得眞之挺樸。 2/ 9b/ 6
任凡庸以内觀。乃靈仙之根始也。蓋富貴淫 2/ 9b/ 7
麗。是破骨之斧鋸。有似載罪之舟車耳。榮華 2/ 9b/ 8
矜世。爭競徼時。適足以誨愆要辱。爲伐命之 2/ 9b/ 9
兵。非佳事也。是故古之高人。覽罪咎之難豫 2/ 9b/10
知。富貴之不可享矣。遂肥遯長林。栖景名山。 2/10a/ 1
咀嚼和氣。漱濯清川。欲遠此惡迹。自求多福。 2/10a/ 2
超豁{5FA6絲亘}聘。保全至素者也。君亦奚足汲汲於 2/10a/ 3
人間之貴賎。投身於榮辱之肆哉。且方交兵 2/10a/ 4
日會。三災向臻。神風驅除。臭氣參天。明金生 2/10a/ 5
穢於泥涜。寶玉投糞以招塵。{63F3寒衣}衣振血。濁精 2/10a/ 6
虧眞。玄通遠逸。是其時也。君若其不耐風火 2/10a/ 7
之煙。欲抱眞形於幽林者。可且尋解劒之道。 2/10a/ 8
作告終之術乎。自盡出{47A3口黒}之會。隱顯之迹。臨 2/10a/ 9
時分處。有任於明君矣。冥數上感。有命而交。 2/10a/10
靈書玉臺。眞契合景。是以言單於辭。心訖於 2/10b/ 1
筆。妾豈獨歎於一人乎。蓋示名分之判例也。 2/10b/ 2
書訖。取以與某。復曰。君省此當少愈不。 2/10b/ 3
右從六月二十九日來凡十四條。竝楊君 2/10b/ 4
自記書。 2/10b/ 5
東卿大君昨四更初來見降。侍從七人。入戸。 2/10b/ 6
一人執紫旄節。一人執華幡。一名十絶靈幡。 2/10b/ 7
一人帶緑章嚢。三人捧牙箱。一人握流金鈴。 2/10b/ 8
乃年少於二弟。二弟昨竝倚立。東卿命坐乃 2/10b/ 9
坐耳。良久。言語委曲。先昨神女來降。意本疑 2/10b/10
是王母女。昨又來。定是也。南眞説云。是阿母 2/11a/ 1
第十三女王媚蘭字申林。治滄浪山。受書爲 2/11a/ 2
雲林夫人。(此兩事竝是七月五日夜略記。後更復委曲重數在後。如此則右英 2/11a/ 3
夫人始以七月三日四日頻夕降也) 2/11a/ 4
右二條有楊自記。 2/11a/ 5
乙丑歳晉興寧三年七月四日夜。司命東卿 2/11a/ 6
君來降。侍從七人。入戸。其一人執紫旄之節。 2/11a/ 7
其一人執華旛。一名十絶靈幡。一人帶緑章 2/11a/ 8
嚢。其三人捧白牙箱。箱中似書也。其一人握 2/11a/ 9
流金鈴。侍人竝朱衣。司命君形甚少於二弟。 2/11a/10
著青錦繍{81C8君巾}紫毛{4CA2巾皮}巾芙蓉冠。二弟竝同來 2/11b/ 1
倚立。命坐乃坐耳。言語良久。七月六日夜。司 2/11b/ 2
命君又降。良久。喩書曰。 2/11b/ 3
若必範玄秉象。清淨罕時。遂拔羣幽藻。{4EF5口耳戈}翼 2/11b/ 4
高栖。感味上契。淵渟嶽峙。蕭寥玉篇。翫寶神 2/11b/ 5
生。遺放俗戀。調彈清靈。澄景虚中。五道發明。 2/11b/ 6
色絶化浪。慾與淡并。空同冥衢。無視無聽。爾 2/11b/ 7
乃遠齊妙眞。重起玄覺。明徳内圓。靈標外足 2/11b/ 8
矣。終能策雲{80BA車并}以赴霄。書司命之丹録耳。若 2/11b/ 9
精散萬念。爲生不固。{80A3牙火}隨塵波。心不眞合。適 2/11b/10
足勞身神於林〔{54E5歹且}〕。(謂應作岨字)實有誤於來學也。 2/12a/ 1
其道微而易尋。其道艱而難得乎。亦令示許 2/12a/ 2
長史。(此二條又有長史寫) 2/12a/ 3
許長史欲山居。 2/12a/ 4
宗道者貴無邪。栖眞者安恬愉。 2/12a/ 5
至寂非弘順之主。{81D0心炎}然非教授之匠。故當因 2/12a/ 6
煩以領无耳。意云爾不。代謝奚必四時。氣如 2/12a/ 7
呼吸。千齡如寄。趙子可憂不。信而末疑。其心 2/12a/ 8
亦已醯矣。 2/12a/ 9
司命君與南嶽夫人言。 2/12a/10
爲道者常淵淡以獨處。毎栖神以遊閑。安飮 2/12b/ 1
啄以自足。無〔{50EB旌斤}〕(謂應作祈字)眄於篭樊。哀樂所以 2/12b/ 2
長去。夭閼何由而臻者乎。 2/12b/ 3
稟志各有所宅。資性咸有其韻。豈可履逐物 2/12b/ 4
之邪蹤。矯我之正業乎。 2/12b/ 5
何不肆天標之極縱。適求眞之内娯。從幽淨 2/12b/ 6
以煕心。綏所託以栖意。處東山以晦跡。握玄 2/12b/ 7
筌於妙領。保隨珠以含照。遣五難於胸次耶。 2/12b/ 8
(此三條亦似是東卿言) 2/12b/ 9
七月十五日夜。紫微王夫人授書曰。 2/12b/10
懃精者味玄之靈標也。凝安者拘眞之寢衾 2/13a/ 1
矣。子懃澡丹心。競赴高嶺。可謂務道之柄懃 2/13a/ 2
甚至也。然道柔眞虚。守淡交物。安靜任栖。神 2/13a/ 3
乃啓煥耳。要而言之。躁疾非盡理矣。違之者 2/13a/ 4
亦取勞乎。 2/13a/ 5
與許玉斧。 2/13a/ 6
七月十五日夜。清靈眞人授詩。 2/13a/ 7
企望人飛。若感若成。威不内接。驕女遠屏。三 2/13a/ 8
四縱横。以入帝庭。歴紀建號。得爲太齡。亦必 2/13a/ 9
秀映。四司元卿。翻然縱羽。遂登上清。(此離合掾大名 2/13a/10
〈名〉翙字也) 2/13b/ 1
與許玉斧。(此夕又有中君授書與許卿。答欲知洞天中之事。今載在第四 2/13b/ 2
卷中) 2/13b/ 3
鳳巣高木。素衣衫然。(此八字是作長史小名穆字也)履順思 2/13b/ 4
眞。凝心虚玄。(仍取此思字玄字。即成長史字也)五公石腴。彼 2/13b/ 5
體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顏。三八令明。次行 2/13b/ 6
玄眞。解駕偃息。可誦洞篇。瓊刃應數。(此瓊刃字即是 2/13b/ 7
掾小名玉斧也。與外傳青録義同。故云應數)精心高栖。隱{47A3口黒}沈閑。 2/13b/ 8
正氣不虧。朮散除疾。是爾所宜。次服{82EC食迅}飯。兼 2/13b/ 9
穀勿違。益髓除患。肌膚充肥。然後登山。詠洞 2/13b/10
講微。 2/14a/ 1
寅獸白齒。(此四字即是云虎牙也)亦能見機。遂得不死。 2/14a/ 2
過度壬辰。偃息盛木。玩執周書。(此八字即是作楊字也) 2/14a/ 3
太極植簡。金名西華。學服可否。自應靈符。理 2/14a/ 4
異契同。神洞相求。 2/14a/ 5
定録中候告。(道藥事是定録言也。 2/14a/ 6
此竝離合譬喩四人姓名。各詮所宜修行服御事。尋辭意皆相貫次。不知云何得兩 2/14a/ 7
人共説) 2/14a/ 8
寓言必可用。不用是無情。焉得駕{80B0火火火欠}迹。尋此 2/14a/ 9
空中靈。微音良有旨。當用愼勿輕。事事應神 2/14a/10
機。保爾見太平。 2/14b/ 1
右右英吟此。 2/14b/ 2
茅定録言良箴也。可記之。仙才不用心煩曲 2/14b/ 3
故。能得也。(保命言) 2/14b/ 4
八月中。彼人必東秀{82CB暫足}看。燒香必也。(保命臨去言) 2/14b/ 5
右從乙丑歳來凡十五條。竝有楊書。 2/14b/ 6
欽想風流。託心靡景。愧以愆昧。鄙吝素彰。思 2/14b/ 7
自策勵。沐浴陶冶。濟否之階。幸垂眷逮耳。許 2/14b/ 8
玄惶恐再拜。(長史大名謐。字思玄。今此直云玄。其意未允)詣賈先 2/14b/ 9
生。(此是長史聞楊宣周紫陽説賈玄道等主知試校事。故有此書。賈即以呈司命。司命 2/14b/10
後所答云。賈生近以此書來者也。周君説事在第四卷中也)2/15a/ 1
右一條是長史自書本也。 2/15a/ 2
太元眞人以此書見與。因授令書如左。 2/15a/ 3
若夫能眇{67F1進貌}於當世。則所重唯身也。罕營外 2/15a/ 4
難者。則無死地矣。是以古之學者。握玄筌以 2/15a/ 5
藏領。匿穎鏡於紛務。凝神乎山巖之庭。頤眞 2/15a/ 6
於逸谷之津。於是散髮高岫。經緯我生。暉暉 2/15a/ 7
景曜。採吸五靈。遊躡九道。登元濯形。投思絶 2/15a/ 8
空。人事無營。閉存三氣。研諸妙精。故能迴日 2/15a/ 9
薄之年。反爲童嬰耳。苟事累沙會。交軒塞路。 2/15a/10
但所守之不能勗也。何試校之能停耶。物物 2/15b/ 1
相要。觸類興患。天人之眄。豈時漏哉。所司賞 2/15b/ 2
於修業。所試在於不日新矣。賈生近以此書 2/15b/ 3
來。託向{41DB亠釁且}{41DB亠釁且}。可謂有情。然無逝我梁。有似逆 2/15b/ 4
詐耳。 2/15b/ 5
七月十六日。(此一條又有掾書)省所諮。有心哉。子望 2/15b/ 6
對山嶺。増懷遠想。欣然稟向。常見此意。夫爲 2/15b/ 7
道者。精則可矣。有情不懃。則無所能爲也。懃 2/15b/ 8
而不專。亦不能有成也。要當令吝心消豁。〔穢〕 2/15b/ 9
(此後人{80B1黒憺}作穢字。不可復識)疾開散。(此亦似東卿告長史)爾何以不 2/15b/10
數看東山。鬱望三秀。徘徊{82BE艸畢}宇。目撃林水〈平〉[乎]。 2/16a/ 1
彼人往。殆無所復益耳。(凡云三秀者。皆謂三茅山之峯。山頂爲秀。 2/16a/ 2
故呼三秀也) 2/16a/ 3
右南嶽夫人與弟子言。 2/16a/ 4
夫言者性命之全敗也。信者得失之關{53E9木建}也。 2/16a/ 5
張良三期。可謂篤道而明心矣。 2/16a/ 6
右南嶽夫人與弟子言。 2/16a/ 7
性甚寛仁。而所聞急。而應物速者。更違旨耳。 2/16a/ 8
火棗事未宜問也。(論火棗事在後) 2/16a/ 9
右九華眞妃言。 2/16a/10
右從太元來凡五條竝楊書。 2/16b/ 1
轡景落滄浪。騰躍清海津。絳煙亂太陽。羽蓋 2/16b/ 2
傾九天。雲輿浮空洞。{81A6攸黒}忽風波間。來尋冥中 2/16b/ 3
友。相攜侍帝晨。王子協明徳。齊首招玉賢。下 2/16b/ 4
眄八阿宮。上寢希林顛。漱此紫瓊腴。方知穢 2/16b/ 5
塗辛。佳人將安在。懃之乃得親。 2/16b/ 6
七月十八日夕。雲林右英王夫人授詩。(此詩與長 2/16b/ 7
史。兼及掾事) 2/16b/ 8
高興希林虚。遐遊無員方。蕭條象數外。有無 2/16b/ 9
自冥同。{41DB亠釁且}{41DB亠釁且}徳韻和。飃飃歩太空。盤桓任波 2/16b/10
浪。振鈴散風中。内映七道觀。可以得兼忘。何 2/17a/ 1
必反覆酬。待此世文通。玄心自宜悟。{47A3口黒}耳必 2/17a/ 2
高蹤。 2/17a/ 3
七月二十六日夕。紫微夫人喩作。令與許長 2/17a/ 4
史。絳闕扉廣霄。披丹登景房。紫旗振雲霞。羽 2/17a/ 5
晨撫八風。停蓋濯碧谿。採秀月支峯。咀嚼三 2/17a/ 6
靈華。吐吸九神芒。椿數無絶紀。協日積童蒙。 2/17a/ 7
攜袂明眞館。仰期无上皇。北鈞唱羽人。玉玄 2/17a/ 8
粲賢衆。云〈河〉[何]¥兪本作「何」、是也¥波浪宇。得失爲我鍾。引領囂庭 2/17a/ 9
内。開心擬穢衝。習適榮辱域。罕躡希林宮。一 2/17a/10
靜安足苦。試去視滄浪。 2/17b/ 1
右右英夫人所喩。 2/17b/ 2
右從轡景來三篇。竝有長史寫。 2/17b/ 3
弱喪{81EB食卞}瀁。篤靈未盡。倚伏異因。雲梯未抗。雖 2/17b/ 4
有懷於進趣。猶未淵於至理矣。君才實天工 2/17b/ 5
以清瀾。凝浪於高韻。志栖神乎太玄。期紫庭 2/17b/ 6
而歩空矣。有心洞於飛滯。柔翰蔚乎冥契也。 2/17b/ 7
動合規矩。等圓殊方。靜和眞味。吐納興音。可 2/17b/ 8
謂縱誕徳挺。良爲欽然矣。然穢思不豁。鄙吝 2/17b/ 9
内固。淫念不漸。靈池未澄。將未得相與論内 2/17b/10
外之期。汎二景之交耳。夫失機者。貴在能改。 2/18a/ 1
相釋有情。今無妨矣。雖{82CB暫足}弭羣聽。故克和也。 2/18a/ 2
前塗〔{41AC|}〕(謂應作攸字){67F1進貌}。此比非一。漏緒多端。當恆 2/18a/ 3
戰密。苟情有愆散。得隨事失。悟言微矣。將何 2/18a/ 4
以遏之。將何以遣之。 2/18a/ 5
右七月二十六日夜。雲林右英王夫人喩 2/18a/ 6
書。見與勿答。 2/18a/ 7
右一條有長史寫。 2/18a/ 8
世珍芬馥交。道宗玄霄會。振衣尋冥疇。迴軒 2/18a/ 9
風塵際。良徳映靈暉。穎根粲華蔚。密言多儻 2/18a/10
福。沖淨尚眞貴。咸恆當象順。攜手同衾帶。何 2/18b/ 1
爲人事間。日焉生患害。 2/18b/ 2
七月二十八日夕。右英王夫人授書此詩。 2/18b/ 3
以與許長史。(後十二月長史答書云咸恆之喩。即是酬此詩也。咸恆義 2/18b/ 4
出周易) 2/18b/ 5
右一篇有長史寫。 2/18b/ 6
清響散空。神風灑林。身超冥衢。志詠靈音。仁 2/18b/ 7
侯其人也。欲以裴眞人本末示郗者可矣。其 2/18b/ 8
必克諧。不善誘之心亦内彰也。裴亦何人哉。 2/18b/ 9
(郗即愔也。小名方回。裴眞人本末即是清靈傳也。有謝過及七經之士。故令示之) 2/18b/10
八月七日夕。右英王夫人授書。令與許長 2/19a/ 1
史。 2/19a/ 2
右一條楊書。又有長史寫。 2/19a/ 3
守眞一篤者。一年使頭不白。禿髮更生。夫内 2/19a/ 4
接兒孫。以家業自羈。外綜王事朋友之交。耳 2/19a/ 5
目廣用。聲氣雜役。此亦道不專也。行事亦無 2/19a/ 6
益矣。夫眞才例多隱逸。栖身林嶺之中。遠人 2/19a/ 7
間而抱淡。則必{81BF子嬰}顏而玄鬢也。 2/19a/ 8
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於 2/19a/ 9
金丹也。仁侯體未眞正。穢念盈懷。恐此物輩 2/19a/10
不肯來也。苟眞誠未一。道亦無私也。亦不當 2/19b/ 1
試問。 2/19b/ 2
火棗交梨之樹。已生君心中也。心中猶有荊 2/19b/ 3
棘相雜。是以二樹不見。不審可剪荊棘出此 2/19b/ 4
樹單生。其實幾好也。 2/19b/ 5
雖云問也。其欲希之近也。當爲君問主領者。 2/19b/ 6
三年更相問。以即日始。 2/19b/ 7
丑年(此二字長史後益上)八月七日夜。雲林右英王 2/19b/ 8
夫人口授答許長史。 2/19b/ 9
凝心虚形。内觀洞房。抱玄念神。專守眞一者。 2/19b/10
則頭髮不白。禿者更〔軫〕。(軫字亦應是〈琴〉[{82EF髮眞}])〈未〉[夫]¥『雲笈七籤』巻九二衆眞語録作「夫」、是也¥有以百思 2/20a/ 1
纏胸。寒熱破神。營此官務。當此風塵。口言吉 2/20a/ 2
凶之會。身〔扉〕(凡作扉字者皆是排音。非扉扇之扉也)得失之門。 2/20a/ 3
衆憂若是。萬慮若此。雖有眞心。固爲不篤。抱 2/20a/ 4
道不行。握寶不用。而自然望頭不白者。亦希 2/20a/ 5
聞也。玉醴金漿。交生神梨。方丈火棗。玄光靈 2/20a/ 6
芝。我當與山中許道士。不以與人間許長史也。 2/20a/ 7
八月七日夜。紫微王夫人授答許長史。 2/20a/ 8
右六條有掾寫。 2/20a/ 9
擬駕東岑人。停景招隱靜。仁徳乘波來。倶會 2/20a/10
三秀嶺。靈芝信可食。使爾無終永。{47AA口翕}眞獻金 2/20b/ 1
漿。不待百丈井。 2/20b/ 2
八月十六日夕。清靈眞人授。 2/20b/ 3
右一篇有長史寫。 2/20b/ 4
虚和可守雄。蕭蕭可守雌。夫蕭蕭者單景獨 2/20b/ 5
往也。君絳宮中〔渠〕(謂應作{64F2言巨}字)能仰飛空同上上 2/20b/ 6
雲玄之涯不。道易聞而患不眞。書易得而患 2/20b/ 7
不行。若專如此。大天之中。盡眞仙比肩也。我 2/20b/ 8
亦無咎於不能爲者。 2/20b/ 9
心不定而欲書。將欲沽之哉。意不往而求眞。 2/20b/10
似欲衒之也。願告。 2/21a/ 1
八月十七日夜。右英王夫人授書此。與許 2/21a/ 2
長史。(似答心求守雌之眞一也) 2/21a/ 3
肇祖植徳。華條翁〔隊〕(即謂七世祖許肇也。隊字應作墜)。頓足 2/21a/ 4
懸車。無早晩也。但心堅注眞。微密靈機則可 2/21a/ 5
矣。至於高逸長嶺。寢冥林澤。縱時事之難鄙。 2/21a/ 6
遺九親而味神。實美擧也。心苟不專。愆念填 2/21a/ 7
胸。雖躡{82DD門良}山以遊歩。造圓壟以朝冥。然亦必 2/21a/ 8
敗也。若必空空。我自當相告有可動之時也。 2/21a/ 9
今且未可議耶。 2/21a/10
八月十七日夜。保命仙君小茅口授。與許 2/21b/ 1
長史。 2/21b/ 2
含仁守慈。發拔幽憂。單心慈誘。栖神靈鏡者。 2/21b/ 3
許長史其人也。所恨在於應物速。招眞急耳。 2/21b/ 4
夫浩挺虚映。乃可守雌。已求。故當能守之。守 2/21b/ 5
之蓋易。恐亦宜無不可耶。 2/21b/ 6
八月十八日夜。紫微王夫人授。示許長史。 2/21b/ 7
右四條有楊書。 2/21b/ 8
穆奉被音告。頻煩備至。仰銜恩潤。光華彌煥。 2/21b/ 9
披覽欣慶。感荷罔極。穆沈滯流俗。豈忘拔迹。 2/21b/10
輒已誓之中心。思爲階漸。考室東山。栖景林 2/22a/ 1
壑。此志必也。此擧決也。方當憑庇靈宗。諮稟 2/22a/ 2
神規。若此之心。揆亦鑒之。眞一之雌。其道玄 2/22a/ 3
遠。妙出祕領。穆愆穢未蕩。俗累未拔。胸心滓 2/22a/ 4
濁。精誠膚淺。未敢預聞。南眞哀矜。去春使經 2/22a/ 5
師授以方諸洞房歩綱之道。八素九眞以漸 2/22a/ 6
修行。不敢〔{81CF心名}〕(謂應作怠字)懈。九眞至須幽靜。人事 2/22a/ 7
雜錯。患在未專耳。昔人學道。尋師索友。彌積 2/22a/ 8
年載。經歴山嶽。無所不至。契闊險試。備嘗勞 2/22a/ 9
苦。然後授以要訣。穆徳薄罪厚。端坐愆室。横 2/22a/10
爲衆眞所見採録。鑒戒繼至。啓悟非一。古人 2/22b/ 1
有言。非知之難。其行之難。夫人垂恩所賜。自 2/22b/ 2
可徐徐。〔須〕(此須字長史自{81A5人巉})移東山。然後親授。道之 2/22b/ 3
來也。不計遲速。恩之隆也。何限早晩。命使願 2/22b/ 4
告。敢不上答。謹白。(此長史答前右英論雌一事者。掾爲書之。既被{81A5人巉}更 2/22b/ 5
寫。故此本得存焉) 2/22b/ 6
2/22b/ 7
眞誥卷之二。 2/22b/ 8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2:25
¥眞誥卷之三。 3/ 1a/ 1
3/ 1a/ 2
運象篇第三。 3/ 1a/ 3
北元中玄道君李慶賓之女。太保玉郎李靈 3/ 1a/ 4
飛之小妹。受書爲東宮靈照夫人。治方丈臺 3/ 1a/ 5
第十三朱館中。夫人著紫錦衣。帶神虎符。握 3/ 1a/ 6
流金鈴。有兩侍女。侍女年可二十許。夫人年 3/ 1a/ 7
可十三四許。 3/ 1a/ 8
聞呼一侍女。名隱暉。侍女皆青綾衣。捧赤玉 3/ 1a/ 9
箱二枚。青帶束絡之。題白玉檢曰太上章。一 3/ 1a/10
檢曰太上文。(此記〈織〉[識]¥兪本作「識」、是也¥檢上文。亦同前九華也) 3/ 1b/ 1
夫人帶青玉色綬。如世人帶章嚢状。隱章當 3/ 1b/ 2
長五丈許。大三四尺許。 3/ 1b/ 3
臨去。授作一紙詩。畢乃吟歌。 3/ 1b/ 4
雲{48B6土庸}帶天構。七氣煥神馮。瓊扇啓晨鳴。九音 3/ 1b/ 5
絳樞中。紫霞興朱門。香煙生緑窗。四駕舞虎 3/ 1b/ 6
{50EB旌斤}。青{80BA車并}擲玄空。華蓋隨雲倒。落鳳控六龍。策 3/ 1b/ 7
景五嶽阿。三素眄君房。適聞{52DF肉操}穢氣。萬濁蕩 3/ 1b/ 8
我胸。臭物薫精神。囂塵互相衝。明〈王〉[玉]¥兪本作「玉」、是也¥皆摧爛。 3/ 1b/ 9
何獨盛徳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蟲。 3/ 1b/10
八月二十二日夜。靈照夫人授作此詩。(此長 3/ 2a/ 1
史書作靈照夫人。而楊君書多〈其〉[云]¥兪本作「云」、是也¥照靈) 3/ 2a/ 2
臨去。吟曰。心勿欲亂。神勿淫役。道易不順。災 3/ 2a/ 3
重不逆。永喪其眞。遂棄我適。 3/ 2a/ 4
復生許家不。 3/ 2a/ 5
我方當復來。爾勤之而已。 3/ 2a/ 6
右從北元來八條有長史寫。 3/ 2a/ 7
王子晉父周靈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晉太子 3/ 2a/ 8
也。是爲王子喬。靈王第三女名觀香〈自〉[字]¥兪本作「字」、是也¥衆愛。 3/ 2a/ 9
是宋姫子。於子喬爲別生妹。受子喬飛解脱 3/ 2a/10
網之道。得去入〔{5FC7絲侯}〕(外書作維字)氏山中。後倶與子 3/ 2b/ 1
喬入陸渾。積三十九年。觀香道成。受書爲紫 3/ 2b/ 2
清宮内傳妃。領東宮中候眞夫人。(此即中候王夫人也) 3/ 2b/ 3
子喬弟兄七人得道。(五男二女)其眉壽是觀香之 3/ 2b/ 4
同生兄。亦得道。(此似別有眉壽事。今不存。而掾書中有夢見人云。我是王 3/ 2b/ 5
眉壽之小妹。疑此或當是相答也) 3/ 2b/ 6
右二條有楊書。 3/ 2b/ 7
駕{54D0炎欠}敖八虚。徊宴東華房。阿母延軒觀。朗嘯 3/ 2b/ 8
躡靈風。我爲有待來。故乃越滄浪。 3/ 2b/ 9
右英王夫人歌。 3/ 2b/10
乘飆遡九天。息駕三秀嶺。有待徘徊眄。無待 3/ 3a/ 1
故當淨。滄浪奚足勞。孰若越玄井。 3/ 3a/ 2
右紫微夫人答英歌。 3/ 3a/ 3
寫我金庭館。解駕三秀畿。夜芝披華〔鋒〕。(謂應作峰 3/ 3a/ 4
字)咀嚼充長飢。高唱無逍遥。〈冬〉[各]¥兪本作「各」、是也¥興有待歌。空 3/ 3a/ 5
同酬靈音。無待將如何。 3/ 3a/ 6
右桐柏山眞人歌。 3/ 3a/ 7
朝遊鬱絶山。夕偃高暉堂。振轡歩靈〔鋒〕。(謂應作峰 3/ 3a/ 8
字)無近於滄浪。玄井三仞際。我馬無津梁。{81A6攸黒} 3/ 3a/ 9
{54D0炎欠}九萬間。八維已相望。有待非至無。靈音有 3/ 3a/10
所喪。 3/ 3b/ 1
右清靈眞人歌。 3/ 3b/ 2
龍{50EB旌斤}舞太虚。飛輪五嶽阿。所在皆逍遥。有感 3/ 3b/ 3
興冥歌。無待愈有待。相遇故得和。滄浪奚足 3/ 3b/ 4
遼。玄井不爲多。鬱絶尋歩間。倶會四海羅。豈 3/ 3b/ 5
若絶明外。三劫方一過。 3/ 3b/ 6
右中候夫人歌。 3/ 3b/ 7
縱酒觀羣惠。{81A6攸黒}忽四落周。不覺所以然。實非 3/ 3b/ 8
有待遊。相遇皆歡樂。不遇亦不憂。縱影玄空 3/ 3b/ 9
中。兩會自然疇。 3/ 3b/10
右昭靈李夫人歌。 3/ 4a/ 1
駕{54D0炎欠}發西華。無待有待間。或眄五嶽峯。或濯 3/ 4a/ 2
天河津。釋輪尋虚舟。所在皆纏綿。芥子忽萬 3/ 4a/ 3
頃。中有須彌山。小大固無殊。遠近同一縁。彼 3/ 4a/ 4
作有待來。我作無待親。 3/ 4a/ 5
右九華安妃歌。 3/ 4a/ 6
無待太无中。有待太有際。大小同一波。遠近 3/ 4a/ 7
齊一會。鳴絃玄霄顛。吟嘯運八氣。奚不酣靈 3/ 4a/ 8
液。眄目娯九裔。有無得玄運。二待亦相蓋。 3/ 4a/ 9
右太虚南嶽眞人歌。 3/ 4a/10
偃息東華靜。揚{80BA車并}運八方。俯眄丘垤間。莫覺 3/ 4b/ 1
五嶽崇。靈阜齊淵泉。大小互相從。長短無少 3/ 4b/ 2
多。大椿須臾終。奚不委天順。縱神任空同。 3/ 4b/ 3
右方諸青童君歌。 3/ 4b/ 4
控飆扇太虚。八景飛高清。仰浮紫晨外。俯看 3/ 4b/ 5
絶落冥。玄心空同間。上下弗流停。無待兩際 3/ 4b/ 6
中。有待無所營。體無則能死。體有則攝生。東 3/ 4b/ 7
賓會高唱。二待奚足爭。 3/ 4b/ 8
命駕玉錦輪。{81A4人舞}轡仰徘徊。朝遊朱火宮。夕宴 3/ 4b/ 9
夜光池。浮景清霞杪。八龍正參差。我作無待 3/ 4b/10
遊。有待輒見隨。高會佳人寢。二待互是非。有 3/ 5a/ 1
無非有定。待待各自歸。 3/ 5a/ 2
右南極紫元夫人歌。(按此諸歌詩。竝似初降語。而嫌衆眞多高 3/ 5a/ 3
唱。上清童紫元太虚未嘗有雜降處。恐或遺失耳。有待之説竝是指右英事。非安妃 3/ 5a/ 4
也) 3/ 5a/ 5
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80BA車并}縱横{81A4人舞}。紫蓋 3/ 5a/ 6
託靈方。朱煙纏旌旄。羽{4CA2巾皮}扇香風。電{81B2口皐}猛獸 3/ 5a/ 7
攫。雷吟奮玄龍。鈞籟昆庭響。金笙唱神鍾。採 3/ 5a/ 8
芝滄浪阿。{4FDC手綴}華八渟峯。朱顏日愈新。劫往方 3/ 5a/ 9
嬰童。養形靜東岑。七神自相通。風塵有憂哀。 3/ 5a/10
隕我白鬢翁。長冥遺遐歎。恨不早逸縱。 3/ 5b/ 1
九月三日夕。雲林王夫人喩作。令示許長 3/ 5b/ 2
史。 3/ 5b/ 3
停駕望舒移。迴輪反滄浪。未覩若人遊。偶想 3/ 5b/ 4
安得康。良因俟青春。以敍中懷忘。 3/ 5b/ 5
右右英吟此再三。 3/ 5b/ 6
龜闕鬱巍巍。{48B6土庸}臺絡月珠。列坐九靈房。叩{81FC玉激} 3/ 5b/ 7
吟太无。玉簫和我神。金醴釋我憂。宴酣東華 3/ 5b/ 8
内。陳鈞千百聲。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羽 3/ 5b/ 9
{4CA2巾皮}扇翠暉。玉珮何鏗零。倶指高晨寢。相期象 3/ 5b/10
中冥。 3/ 6a/ 1
右紫微歌此二篇。 3/ 6a/ 2
超擧歩絳霄。飛飆北壟庭。神華映仙臺。圓曜 3/ 6a/ 3
隨風傾。啓暉{4FCC手邑}丹元。扉景{6DAE冫食}月精。交袂雲林 3/ 6a/ 4
宇。〔浩〕〔軫〕(謂應作皓{82EF髮眞})還童嬰。蕭蕭寄无宅。是非豈 3/ 6a/ 5
能營。陣上自擾競。安可語養生。 3/ 6a/ 6
右玄壟紫微作。 3/ 6a/ 7
控晨浮紫煙。八景觀{55D0水瓜}流。羽童捧瓊漿。玉華 3/ 6a/ 8
餞琳腴。相期白水涯。揚我萎{82BF艸豕生}珠。滄房煥東 3/ 6a/ 9
霞。紫造浮絳辰。雙徳秉道宗。作鎭眞伯蕃。八 3/ 6a/10
臺可眄目。北看乃飛元。清淨雲中視。眇眇躡 3/ 6b/ 1
景遷。吐納洞領秀。藏暉隱東山。久安人事上。 3/ 6b/ 2
日也無虚閑。豈若易翁質。反此孩中顏。 3/ 6b/ 3
九月六日夕。雲林喩作。與許侯。 3/ 6b/ 4
解輪太霞上。歛轡造紫丘。手把八空{80A3牙火}。縱身 3/ 6b/ 5
雲中浮。一眄造化〈剛〉[綱]『雲笈七籤』巻九七紫微王夫人詩作「綱」、是也¥兪本作「」、是也¥。再視索高疇。道要既已 3/ 6b/ 6
足。可以解千憂。求眞得眞友。不去復何求。 3/ 6b/ 7
九月六日夕。紫微夫人喩作。示許長史。并 3/ 6b/ 8
與同學。(同學謂郗[方]回也) 3/ 6b/ 9
晨闕太霞構。玉室起霄清。領略三奇觀。浮景 3/ 6b/10
翔絶冥。丹空中有眞。金映育挺精。八風鼓錦 3/ 7a/ 1
被。碧樹曜四靈。華蓋{81CC广陰}蘭暉。紫轡策緑{80BA車并}。結 3/ 7a/ 2
信通神交。觸類率天誠。何事外象感。須覩瑶 3/ 7a/ 3
玉瓊。 3/ 7a/ 4
九月九日。雲林右英夫人喩作。 3/ 7a/ 5
紫空朗明景。玄宮帶絳河。濟濟上清房。雲臺 3/ 7a/ 6
煥嵳峩。八輿造朱池。羽蓋傾霄柯。震風迴三 3/ 7a/ 7
辰。金鈴散玉華。七轡絡九垓。晏眄不必家。借 3/ 7a/ 8
問求道子。何事坐塵波。豈能栖東秀。養眞收 3/ 7a/ 9
太和。 3/ 7a/10
九月九日。紫微夫人喩作。因許示{82D4希邑}。郗猶是方 3/ 7b/ 1
回也) 3/ 7b/ 2
二景秀鬱玄。霄映朗八方。丹雲浮高晨。逍遥 3/ 7b/ 3
任靈風。鼓{60AD鬲羽}乘素飆。竦眄瓊臺中。緑蓋入協 3/ 7b/ 4
晨。青{80BA車并}擲空同。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虚皇。玉 3/ 7b/ 5
賓剖鳳腦。嗷酣飛蕊漿。雲鈞迴曲寢。千音何 3/ 7b/ 6
琅琅。錦旌召猛獸。華幡正低昂。香母折腰唱。 3/ 7b/ 7
紫煙排棟梁。總轡高清闕。解駕佳人房。昔運 3/ 7b/ 8
挺未兆。靈化順氣翔。心眇玄涯感。年隨積椿 3/ 7b/ 9
崇。形甘垢臭味。動靜失滄浪。我友實不爾。榮 3/ 7b/10
辱昨已忘。 3/ 8a/ 1
九月十八日夜。雲林右英夫人作。喩曰。吾 3/ 8a/ 2
辭訖此。 3/ 8a/ 3
絳景浮玄晨。紫軒乘煙征。仰超緑闕内。俯眄 3/ 8a/ 4
朱火城。東霞啓廣暉。神光煥七靈。翳映氾三 3/ 8a/ 5
燭。流任自齊冥。風纏空洞宇。香音觸節生。手 3/ 8a/ 6
攜〔熾〕(謂應作織字)女{81A4人舞}。併衿匏瓜庭。左徊青羽旗。 3/ 8a/ 7
華蓋隨雲傾。晏寢九度表。是非不我營。抱眞 3/ 8a/ 8
栖太寂。金〈恣〉[姿]¥兪本作「姿」、是也¥愈日嬰。豈似愆穢中。慘慘無聊 3/ 8a/ 9
生。 3/ 8a/10
九月二十五日夜。雲林右英夫人授作。 3/ 8b/ 1
三轡抗紫軒。傾雲東林阿。 3/ 8b/ 2
右英吟此道。 3/ 8b/ 3
右從騰躍來凡十三篇竝有楊書。又雜有 3/ 8b/ 4
掾寫。 3/ 8b/ 5
遣滯悋。頼窮行徳。不亦甚佳乎。不患徳之不 3/ 8b/ 6
報。所患種福之不多耳。此一行則似乎福田 3/ 8b/ 7
也。萬事云云。盡可觸類矣。 3/ 8b/ 8
十二月三日。雲林右英夫人告。 3/ 8b/ 9
右一條有楊書。又有一本小異。 3/ 8b/10
穆惶恐言。仁愛之至。猥惠新詩。雲藻綺絡。金 3/ 9a/ 1
聲玉粲。誠翰林之奇秀。華錦之盛肆也。義類 3/ 9a/ 2
淵微。仰覽無射。佩之丹心。奉以周旋。功徳淺 3/ 9a/ 3
陋。冥報已重。福田之喩。敢不自勵。憑託徽猷。 3/ 9a/ 4
情若山海。動靜啓悟。望垂矜録。許穆惶恐言。 3/ 9a/ 5
詣雲林右英夫人机前。(此即答遣滯悋書也。有自記草存) 3/ 9a/ 6
青童大君常吟詠曰。欲殖滅度根。當拔生死 3/ 9a/ 7
栽。沈吟墮九泉。但坐惜形骸。 3/ 9a/ 8
太虚眞人常吟詠曰。觀神載形時。亦如車從 3/ 9a/ 9
馬。車敗馬奔亡。牽連一時假。哀世莫識此。但 3/ 9a/10
是惜風火。種罪天網上。受毒地獄下。 3/ 9b/ 1
西城眞人王君常吟詠曰。神爲度形舟。薄岸 3/ 9b/ 2
當別去。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載。徘徊生死 3/ 9b/ 3
輪。但苦心猶豫。 3/ 9b/ 4
小有眞人王君常吟詠曰。失道從死津。三魂 3/ 9b/ 5
迷生道。生生日已遠。死死日已早。悲哉苦痛 3/ 9b/ 6
容。根華已顛倒。起就{81AB劫令}落生。焉知反枯老。 3/ 9b/ 7
以去月秋分日。於瑶臺大會。四君各吟此言。 3/ 9b/ 8
以和玄鈞廣韶之絃聲也。(十月告云去月。如似是九月〈南〉[間]¥兪本作「間」、是也¥。秋分 3/ 9b/ 9
必在八月。則去月自爲通乎耳) 3/ 9b/10
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説此令疏。 3/10a/ 1
右五條有掾書。 3/10a/ 2
四{81DC旗令}曜明空。朱軒飛靈丘。玉蓋蔭七景。鼓{60AD鬲羽} 3/10a/ 3
霄上浮。九音朗紫空。玉{81FC玉激}洞太無。宴詠三辰 3/10a/ 4
宮。唱嘯呼我儔。不覺椿已來。豈知二景流。佳 3/10a/ 5
人雖兼忘。而未放百憂。長林眞可靜。巖中多 3/10a/ 6
自娯。 3/10a/ 7
十月十七日。雲林夫人作。與許侯。 3/10a/ 8
左把玉華蓋。飛景躡七元。三辰煥紫暉。竦眄 3/10a/ 9
撫明眞。變踊期須臾。四面皆已神。靈發無涯 3/10a/10
際。懃思上清文。何事生横{56A2水余}。令爾感不專。〔陰〕 3/10b/ 1
(烏禁反)〔{81CB广阿}〕(烏賀反。此應作{46E8口音}唖。言其速也)〈夫去〉[失玄]機。不覺年歳分。 3/10b/ 2
十月十八日。紫微夫人作。 3/10b/ 3
右二篇有楊書。 3/10b/ 4
北登玄眞闕。攜手結高羅。香煙散八景。玄風 3/10b/ 5
鼓絳波。仰超琅園津。俯眄霄陵阿。玉簫雲上 3/10b/ 6
唱。鳳鳴洞九遐。乘氣浮太空。曷爲躡山河。金 3/10b/ 7
節命羽靈。徴兵折萬魔。齊{4FCC手邑}二晨暉。千椿方 3/10b/ 8
嬰牙。喪眞投兢室。不解可{81DE木示}何。 3/10b/ 9
仰眄太霞宮。金閣曜紫清。華房映太素。四軒 3/10b/10
皆朱瓊。擲輪空同津。總轡{81A4人舞}緑{80BA車并}。玉華飛雲 3/11a/ 1
蓋。西妃運錦旌。翻然濁塵涯。{81A6攸黒}忽佳人庭。宿 3/11a/ 2
感應期降。所招已在冥。乘風奏霄晨。共酣丹 3/11a/ 3
琳罌。公侯徒眇眇。安知眞人靈。 3/11a/ 4
右二篇十月二十日授。(亦應是右英喩長史也) 3/11a/ 5
右二篇有楊書。 3/11a/ 6
車馬雖重。爲路人所略。推分任運。有以招之。 3/11a/ 7
不必吝也。{81DF木胚}子誠小。還爲童史所偸。故疾而 3/11a/ 8
惜之。今冥鑒即擒。蓋所以懼惡而善者別矣。 3/11a/ 9
今雖{47A3口黒}然不言。小人足知靈驗。有訓在其中。 3/11a/10
非直區區。若此小小而不能坦也。謹白。 3/11b/ 1
呈雲林右英夫人。 3/11b/ 2
十一月十九日。(此所答右英授事。事今不存) 3/11b/ 3
穆惶恐言。沈染鄙俗。流浪塵昧。罪與年長。愆 3/11b/ 4
隨日積。幸遭玄運。靈啓其會。披散氛霧。朗然 3/11b/ 5
達觀。眞靈清秀。竝垂戒悟。猥辱文翰。華藻成 3/11b/ 6
林。金聲玉振。規矩有章。父子凡微。無以堪荷。 3/11b/ 7
夙興策勵。不敢怠惰。{82E8禺頁}{82E8禺頁}傾注。言不自暢。穆 3/11b/ 8
惶恐言。(此亦是答右英詩。不審的是何詩。亦似不存) 3/11b/ 9
右二條長史自書本。 3/11b/10
靈谷秀瀾榮。藏身栖巖京。被褐均袞龍。帶索 3/12a/ 1
齊玉鳴。形磐幽遼裏。擲神太霞庭。霄上有陛 3/12a/ 2
賢。空中有眞聲。抑我曲晨飛。案此緑軒{80BA車并}。下 3/12a/ 3
觀八度内。俯歎風塵{5EE2塋絲}。解脱遺波浪。登此眇 3/12a/ 4
眇清。擾兢三津竭。奔馳割爾齡。 3/12a/ 5
十二月一日夜。南嶽夫人作與許長史。 3/12a/ 6
飛輪高晨臺。控轡玄壟隅。手攜紫皇袂。{81A6攸黒}{80B0火火火欠} 3/12a/ 7
八風驅。玉華翼緑幃。青{81C8君巾}扇翠裾。冠軒煥崔 3/12a/ 8
嵬。珮玲帶月珠。薄入風塵中。塞鼻逃當塗。臭 3/12a/ 9
腥彫我氣。百痾令心{54E5歹且}。何不飆然起。蕭蕭歩 3/12a/10
太虚。 3/12b/ 1
十二月一日夜。方丈左臺昭靈李夫人作。 3/12b/ 2
與許玉斧。 3/12b/ 3
清晨揖絳霞。總氣霄上遊。徊{80BA車并}躡曲波。遂覩 3/12b/ 4
世人憂。辭旨蔚然起。不散三秀嵎。何若巡玄 3/12b/ 5
郷。撫{81FC玉激}爲爾娯。君安有有際。我願有中無。 3/12b/ 6
右英作此。 3/12b/ 7
駕景遊賢良。促轡東圃下。 3/12b/ 8
右英吟此道。 3/12b/ 9
咀嚼玄句。柔音蔚暢。曲夾適宣。辭喩標朗。欽 3/12b/10
欽之詠。有由然也。玄宗以安。我其會矣。 3/13a/ 1
十二月十四日。雲林夫人作與長史。(此所答長 3/13a/ 2
史之詩。詩今不存) 3/13a/ 3
右五篇有楊書。 3/13a/ 4
該清道難。通幽妙達。許侯其人也。方將曜靈 3/13a/ 5
方丘。騰躍暉霞。身飛九天。作則羣眞。師傅金 3/13a/ 6
闕。撫〈極〉[拯]¥意をもって改む¥種人。其徳仁以融。其教整以和。可謂 3/13a/ 7
天秀標韻。爲後民之圓匠也。斧子乃潛晨密 3/13a/ 8
煥。秀霄空上。託心玄宅。神栖入領。心標寂刃。 3/13a/ 9
歸形太初。志割姻親於内外。寄幽會於隱觀 3/13a/10
矣。雖自思入庇重岫。穎翳雲暉。故叛父也。若 3/13b/ 1
父愚可也。交當同編雲札。列名靈簡。運會相 3/13b/ 2
遇。何以陳之耶。昔薛旅字季和。往學眞道於 3/13b/ 3
鍾山北阿。經七試而不過。即長里薛公之弟 3/13b/ 4
也。不過者。由淫{49A7女失}失位。吝鄙内滯。石性不迴。 3/13b/ 5
致敗其試耳。然其人好慈和篤。又心愛嘯音 3/13b/ 6
鳳響及玄絃之彈。是故虚唱凝神。徽聲感魂。 3/13b/ 7
神不遂落。由好嘯唱願鳳鳴之故矣。長里先 3/13b/ 8
生。燕代人。周武王時人也。先生比乞之於太 3/13b/ 9
上。太上故使生。〔繋〕(謂應作繼字)肇阿之陰運。致欲 3/13b/10
其該微釋滯。〈於〉[令]¥兪本作「令」、是也¥染練新暉。速升虚之超。長里 3/14a/ 1
君之願也。若〔由〕(謂應作猶字)愆波不激。淫吝〔由〕(謂應 3/14a/ 2
作愈字)出。雖百過試之。故亦昔之薛旅耶。師宗 3/14a/ 3
相期。拂飾盡性。苟能其事。我亦罕勞。賢者之 3/14a/ 4
擧。此復宜詳。密告由來宿命之始。想有〔已〕(應作 3/14a/ 5
以字)悟也。燕氣内果外柔。沈徳樂景。故其人聞 3/14a/ 6
北風則心悲。覩啓曜則懷泰。思駿{82EE馬碌}以慕聘。 3/14a/ 7
嘉柔順以變蔚。彼人之心。曷曾不爾乎。此則 3/14a/ 8
本郷之風氣。首丘之内感也。苟能信之。君其 3/14a/ 9
諧矣。如其〔雍〕(謂應作壅字)吝秉欲。丹絳不暢。靈人 3/14a/10
攜手而空反。高友歛袂而迴晏。神氣不眄其 3/14b/ 1
宅。寂通不鼓其目。命矣夫。固可悲耶。(長里之弟。本燕 3/14b/ 2
代人。故此稱其〈谷〉[俗]氣。以喩長〈皮〉[史]之心也) 3/14b/ 3
十二月十六日夜。右英告。 3/14b/ 4
右二篇有楊書。 3/14b/ 5
太元眞人。 3/14b/ 6
雲林右英王夫人。 3/14b/ 7
南嶽紫虚元君。 3/14b/ 8
九華眞妃。 3/14b/ 9
清靈眞人。 3/14b/10
紫陽眞人。 3/15a/ 1
桐柏眞人。 3/15a/ 2
昭靈李夫人。 3/15a/ 3
右八人。 3/15a/ 4
十二月十七日夜。 3/15a/ 5
方諸宮東華上房靈妃歌曲。 3/15a/ 6
紫桂植瑶園。朱華聲悽悽。月宮生蕊淵。日中 3/15a/ 7
有瓊池。左拔員靈曜。右掣丹霞暉。流金煥絳 3/15a/ 8
庭。八景絶煙迴。緑蓋浮明朗。控節命太微。鳳 3/15a/ 9
精童華顏。琳腴充長〈肌〉[飢]¥兪本作「飢」、是也¥。控晨揖太素。乘{80B0火火火欠}翔 3/15a/10
玉階。吐納六靈氣。玉嬪把巾隨。彈{81FC玉激}南雲扇。 3/15b/ 1
香風鼓錦披。叩商百獸舞。六天攝神威。{81A6攸黒}{54D0炎欠} 3/15b/ 2
億萬椿。齡紀鬱巍巍。小鮮未烹鼎。言我巖下 3/15b/ 3
悲。(按楊君記云。東方赤氣中有言曰。小鮮未烹鼎。〈言〉言我巖下悲。當以此事諮啓司命。 3/15b/ 4
故答稱此詩。仍及後篇也) 3/15b/ 5
太微玄清左夫人北渟宮中歌曲。 3/15b/ 6
鬱藹非眞虚。太无爲我館。玄公豈有懷。{5EE2塋絲}蒙 3/15b/ 7
孤所難。落鳳控紫霞。矯轡登晨岸。寂寂無濠 3/15b/ 8
涯。暉暉空中觀。隱芝秀鳳丘。逡巡瑶林畔。龍 3/15b/ 9
胎嬰爾形。八瓊迴素旦。琅華繁玉宮。綺葩凌 3/15b/10
巖粲。鵬扇絶億領。撫{60AD鬲羽}扶霄翰。西庭命長歌。 3/16a/ 1
雲{81FC玉激}乘虚彈。八風纏緑宇。{82C0艸聚}煙豁然散。靈童 3/16a/ 2
擲流金。太微啓〈壁〉[璧]案。三元起折腰。紫皇揮袂 3/16a/ 3
讚。朗朗扇景曜。曄曄長庚煥。超{80BA車并}竦明刃。下 3/16a/ 4
盻使我{4EBB心宛}。顧哀地仙輩。何爲栖林澗。 3/16a/ 5
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眞人司命君書出 3/16a/ 6
此詩云。是青童宮中内房曲。恆吟讚此和 3/16a/ 7
神。(其夜衆眞降集。唯有此書存。餘悉不顯。後丁卯年論挺分事。亦是十二月十七 3/16a/ 8
日。恐偶同耳。此前一事不應是卯年也)右三條有楊書。 3/16a/ 9
玄玄即排起。注之曰。 3/16a/10
故玄玄以八風爲〈關〉[{52F8嚢石木}]¥『真誥』巻一七葉一表作「{52F8嚢石木}」、是也¥籥。天地爲{68CB阜是}防。四海爲 3/16b/ 1
甕{82A9央皿}。九州爲粃糠。積之以萬殊。蒸之以陰陽。 3/16b/ 2
其陶鑄也。充隆炊累。剛柔清濁。象類不同。呼 3/16b/ 3
吸吐合。恭伯榮。注之曰。 3/16b/ 4
九絶獸。神禽也。在乎羣猛之中。猾狡乎激奇 3/16b/ 5
之際。千年不足極其變。萬殊不足適其内。日 3/16b/ 6
月不足照其眉。八澤不足遊其足。清雲爲卑。 3/16b/ 7
九垓爲淺。八宏爲小。四極爲近。變動無常。恆 3/16b/ 8
入之芥子之内。玉晨之玉寶。太微之威神矣。 3/16b/ 9
(此二條是釋神虎隱文中語。不知何眞所告。又無日月。是兩手同書) 3/16b/10
君惶恐言。仁徳流映。高{81CC广陰}彌綸。毎貽翰音。恩 3/17a/ 1
逮{5FDB絲遣}綣。旨諭有咸恆之順。宗期則玄霄之會。 3/17a/ 2
雖欽願榮崇。欣想靈誥。竊懼{81F2火習}燿之近暉。不 3/17a/ 3
可參二景之遠麗。{81B1口慧}彼之小宿。難以廁七元 3/17a/ 4
之靈觀。尊卑殊方。高下異位。俯仰自失。罔知 3/17a/ 5
所據。凡善誘者勤其切磋。忠愛者憂其怠惰。 3/17a/ 6
大易所以乾乾。仲尼所以發歎於不倦者也。 3/17a/ 7
自奉教以來。洗心自勵。沐浴思新。其勸奬也。 3/17a/ 8
標明得道之妙致。其檢戒也。陳宿命之本迹。 3/17a/ 9
淫吝所以喪基。鄙滯所以伐徳。雖盧醫之貢 3/17a/10
針艾。扁鵲之獻藥石。無以喩也。子張存聖教 3/17b/ 1
於紳帶。西董佩韋絃以自矯。蓋以外戒内。以 3/17b/ 2
義規心。仰銜清訓。謹書之丹懷。藏之六腑。奉 3/17b/ 3
以周旋。弗敢失墜。庶五難解凍於爐門。七試 3/17b/ 4
飆靜於淵谷。方將逍遥東山。考室龍林。靈構 3/17b/ 5
蕭蕭。丘園沖深。庭延雲駕之奇友。堂列羽服 3/17b/ 6
之上眞。句金錫五芝之寶。滄浪施長年之珍。 3/17b/ 7
〈期〉[斯]¥兪本作「斯」、是也¥實夙夜之乃願。信誓不敢誣於神明者也。 3/17b/ 8
唯少鑒之。君惶恐言。(此長史答右英前七月二十八日喩詩世珍芬 3/17b/ 9
馥交者。并酬前書論薛旅事。猶恐是十二月中) 3/17b/10
右此一篇。長史令乙寫。 3/18a/ 1
3/18a/ 2
眞誥卷之三。 3/18a/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2:56
¥眞誥卷之四。 4/ 1a/ 1
4/ 1a/ 2
運象篇第四。 4/ 1a/ 3
仙道寂寂。尋之亦使人不勸也。況復求之於 4/ 1a/ 4
無涯耶。假令東山忽有石髓磐結。紫芝映林。 4/ 1a/ 5
夜光煥燭。燕胎曜峯。靈津肆顯。衆眞羅吟。人 4/ 1a/ 6
人往者皆得{4FDC手綴}玄華而揖玉腴。對天仙以散 4/ 1a/ 7
想也。將必相與把臂太虚。駕絡慶雲矣。未審 4/ 1a/ 8
子當〈刀〉[力]赴。此二日暫遊山澤不。將故以官私 4/ 1a/ 9
自切。不獲一果耶。今之所以爲懈難者。蓋闇 4/ 1a/10
推於有無之間耳。以無期我。我亦無也。空中 4/ 1b/ 1
有眞。子不覩之。不可謂罕彷彿矣。所望在於 4/ 1b/ 2
不{63F3寒衣}裳耳。二日可不果。何時能屈駕看金陵 4/ 1b/ 3
乎。 4/ 1b/ 4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定録君告許侯。 4/ 1b/ 5
豈能割目前之近滯。慕難成之遠功耶。若故 4/ 1b/ 6
栖情丘林。憑託京畿者。觀金陵以偶想。將任 4/ 1b/ 7
意於吾子。勿謂我無方從無以鑒矣。心單則 4/ 1b/ 8
試不眄。神苦則教不生。賢者之擧。可不察耶。 4/ 1b/ 9
保命君告。 4/ 1b/10
右二條楊書。斯告實至言矣。 4/ 2a/ 1
奉十一月二十九日告。得道者以其能排却 4/ 2a/ 2
衆累。直面而進。於是百度自淨。衆務雲散。該 4/ 2a/ 3
其優者。不足爲勞。披于艱者。可以表心。正月 4/ 2a/ 4
中必有龜山客來東山。至時〔渠〕(此應作{64F2言巨}字)可不 4/ 2a/ 5
一力乎。奉覽高命。欣然無量。始入此月。公私 4/ 2a/ 6
艱{4FDC手綴}。未獲從心。〔命〕〔使〕(此本是今{82CB暫足}字。後人改作命使)到京。往 4/ 2a/ 7
反計日。還便沐浴。躬詣朝拜。不失此月。若吉 4/ 2a/ 8
日未過。願垂告敕。又告賢者之擧。復宜詳之。 4/ 2a/ 9
昔未受上道之前。有欲索側人意。有稱説堪陶 4/ 2a/10
奬者。受隱書之後。此計都冥也。(此下有兩字被{80B1黒憺}。又齊行 4/ 2b/ 1
剪去。後似復更有語。此論賢者之擧。似仍是前書上紙。而復酬十一月二十九日告。此告 4/ 2b/ 2
今不存。前十一月二十九日告。語不同。又云正月龜山客來事。如此復酬後定録告。亦可 4/ 2b/ 3
是右英書中兼有此語耳。記不具存。難用顯證) 4/ 2b/ 4
右二篇長史自書本。 4/ 2b/ 5
令懃者懃其事。耽其玄微耳。愼者亦觸類而 4/ 2b/ 6
作也。學道之難。不可書矣。有恥鄙之心者。於 4/ 2b/ 7
道亦遼乎。潅秉然後可貴耳。賢者之擧。自更 4/ 2b/ 8
始爾。今且當内忘。 4/ 2b/ 9
右紫微夫人道此言。(此是紫微見長史答右英道賢者之擧事。 4/ 2b/10
故復酬此語也。長史婦亡後更欲納妾。而修七元家事。最是所禁。故屡有及之) 4/ 3a/ 1
手筆何其落落。盧醫之喩。復有韋絃之功。解 4/ 3a/ 2
凍爐門。其旨乃佳。當實心在此濟矣。 4/ 3a/ 3
定録告。(此是中君見長史答右英書。復賞讚之也) 4/ 3a/ 4
心已至也。不復須詣山也。毎空懷以向眞。單 4/ 3a/ 5
誠以汎道者。雖欲不教。其可得乎。瞻赴山澤。 4/ 3a/ 6
乃更餘事耳。要都無懷者。實使人悒然。今可 4/ 3a/ 7
停也。 4/ 3a/ 8
十二月一日夜。定録告許侯。(尋此語。復似酬到京不得 4/ 3a/ 9
來事。事相關渉不可領) 4/ 3a/10
正月二十七日。將不能{82CB暫足}詣欲營宅處耶。龜 4/ 3b/ 1
山眞人似當其日來。未眞至齋者。自可無彷 4/ 3b/ 2
彿。且欲令彼見我乎。 4/ 3b/ 3
正月十四日保命告。(案此告極似前所疑事。所以翻覆難解也。 4/ 3b/ 4
從此正月起至後。竝是入丙寅年中事) 4/ 3b/ 5
右五條有楊書。 4/ 3b/ 6
轡景登霄晨。遊宴滄浪宮。綵雲繞丹霞。靈藹 4/ 3b/ 7
散八空。上眞吟瓊室。高仙歌琳房。九鳳唱朱 4/ 3b/ 8
籟。虚節錯羽鐘。交頚金庭内。結我冥中朋。倶 4/ 3b/ 9
{4FCC手邑}玉醴津。{81A6攸黒}{54D0炎欠}已嬰童。云何當路蹲。愆痾隨 4/ 3b/10
日崇。 4/ 4a/ 1
二月九日夜。雲林作。 4/ 4a/ 2
晨遊太素宮。控{80BA車并}觀玉河。夕宴鬱絶宇。朝採 4/ 4a/ 3
圓景華。彈{81FC玉激}北寒臺。七靈暉紫霞。濟濟高仙 4/ 4a/ 4
擧。紛紛塵中羅。盤桓囂藹内。愆累不當多。 4/ 4a/ 5
二月十六日。右英作。 4/ 4a/ 6
玄清眇眇觀。落景出東渟。願得絶塵友。蕭蕭 4/ 4a/ 7
罕世營。吟此再三。 4/ 4a/ 8
右三篇有楊書。 4/ 4a/ 9
靈人隱玄峯。眞神韜雲采。玄唱非無期。妙應 4/ 4a/10
自有待。豈謂虚空寂。至韻故常在。攜襟登羽 4/ 4b/ 1
宮。同宴廣寒裏。借問朋人誰。所存唯玉子。卓 4/ 4b/ 2
雲虚之駿。抗{60AD鬲羽}於空同之上。斯人矣。豈不長 4/ 4b/ 3
揖南面。永謝千乘乎。 4/ 4b/ 4
紫微詩。及詠此。 4/ 4b/ 5
駕風騁雲{80BA車并}。晨登太渟丘。絳津連岑振。清波 4/ 4b/ 6
鼓浚流。歩空觀九緯。八〈剛〉[綱]¥『雲笈七籤』巻九八雲林右英夫人{81B0口受}楊真人許長史詩作「綱」、是也¥皆已遊。{82CB暫足}宴三金 4/ 4b/ 7
秀。來觀建志儔。懃懈不相淹。是以積百憂。 4/ 4b/ 8
二月三十日夜。右英作。 4/ 4b/ 9
{63F3寒衣}裳濟緑河。遂見扶桑公。高會太林墟。寢宴 4/ 4b/10
玄華宮。信道苟淳篤。何不栖東峯。 4/ 5a/ 1
紫微夫人歌此。 4/ 5a/ 2
陵波越滄浪。忽然造金山。四顧終日遊。罕我 4/ 5a/ 3
雲中人。 4/ 5a/ 4
右英吟此。 4/ 5a/ 5
控景始暉津。飛飆登上清。雲臺鬱峩峩。{82DE門昌}闔 4/ 5a/ 6
秀玉城。晨風鼓丹霞。朱煙灑金庭。緑蕊粲玄 4/ 5a/ 7
峯。紫霞巖下生。慶雲纏丹爐。練玉飛八瓊。晏 4/ 5a/ 8
眄廣寒宮。萬椿愈童嬰。龍{50EB旌斤}啓靈電。虎旗徴 4/ 5a/ 9
朱兵。高眞迴九曜。洞觀均潛明。誰能歩幽道。 4/ 5a/10
尋我無窮齡。 4/ 5b/ 1
紫微夫人作。 4/ 5b/ 2
紫闕構虚上。玄館衝絶飆。琳琅敷靈囿。華生 4/ 5b/ 3
結瓊瑶。騁{80BA車并}滄浪津。八風激雲韶。披羽扇北 4/ 5b/ 4
翳。握節鳴金簫。鳳籟和千鍾。西童歌晨朝。心 4/ 5b/ 5
豁虚無外。神襟何朗寥。迴{81A4人舞}太空嶺。六氣運 4/ 5b/ 6
重幽。我塗豈能尋。使爾不終彫。 4/ 5b/ 7
右英夫人作。 4/ 5b/ 8
翳藹紫微館。鬱臺散景飆。鸞唱華蓋間。鳳鈞 4/ 5b/ 9
導龍{80B3車召}。八狼攜絳旌。素虎吹角簫。雲勃寫靈 4/ 5b/10
宮。來適塵中囂。解轡佳人寢。同{80A3牙火}自相招。尋 4/ 6a/ 1
宗須臾頃。萬齡乃一朝。椿期會足衰。劫往豈 4/ 6a/ 2
足遼。眞眞乃相目。莫令心徂{82A7病木少}。(側交反)虚刀揮 4/ 6a/ 3
至空。鄙滯五神愁。 4/ 6a/ 4
右紫微作。 4/ 6a/ 5
朝啓東晨暉。飛{80BA車并}越滄淵。山波振青涯。八風 4/ 6a/ 6
扇玄煙。迴眄易遷房。有懷眞感人。三金可遊 4/ 6a/ 7
盤。東岑宜永甄。紛紛當塗中。孰能歩生津。飄 4/ 6a/ 8
{6DA1徭風}八霞嶺。徘徊飛晨蓋。紫{80BA車并}騰太空。麗眄九 4/ 6a/ 9
虚外。玉簫激景雲。靈煙絶幽藹。高仙宴太眞。 4/ 6a/10
清唱無涯際。去來山嶽庭。何事有待邁。 4/ 6b/ 1
四月十四日。紫微夫人作。 4/ 6b/ 2
玄波振滄涛。洪津鼓萬流。駕景眄六虚。思與 4/ 6b/ 3
佳人遊。妙唱不我對。清音與誰投。雲中騁瓊 4/ 6b/ 4
輪。何爲塵中趨。 4/ 6b/ 5
右同夕右英夫人吟歌此曲。 4/ 6b/ 6
松柏生玄嶺。鬱爲寒林桀。{62F3艸繁}葩盛嚴氷。未肯 4/ 6b/ 7
懼白雪。亂世幽重岫。巡生道常潔。飛此逸轡 4/ 6b/ 8
輪。投彼遐人轍。公侯可去來。何爲不能絶。 4/ 6b/ 9
右右英作。 4/ 6b/10
神玉曜靈津。七元煥神扉。靈遷方寸裏。一躍 4/ 7a/ 1
登太微。妙音乘和唱。高會亦有機。齊此天人 4/ 7a/ 2
眄。協彼晨景飛。總轡六合外。寧有傾與危。 4/ 7a/ 3
四月二十三日夜。紫微夫人作。 4/ 7a/ 4
玄感妙象外。和聲自相招。靈雲鬱紫晨。蘭風 4/ 7a/ 5
扇緑{80B3車召}。上眞宴瓊臺。{67F1進貌}爲地仙標。所期貴遠 4/ 7a/ 6
邁。故能秀穎翹。翫彼八素翰。道成初不遼。人 4/ 7a/ 7
事胡可豫。使爾形氣銷。 4/ 7a/ 8
四月二十七日夜。南嶽夫人作。 4/ 7a/ 9
右十二篇有楊書。又雜掾寫。 4/ 7a/10
清淨願東山。蔭景栖靈穴。{4EC8心音}{4EC8心音}閑庭虚。翳薈 4/ 7b/ 1
青林密。圓曜映南軒。朱鳳扇幽室。拱袂閑房 4/ 7b/ 2
内。相期啓妙術。寥朗遠想玄。蕭條神心逸。 4/ 7b/ 3
閏月三日夜。右英作。示許長史。(案晉暦。丙寅年閏四 4/ 7b/ 4
月也) 4/ 7b/ 5
右有楊書。又掾寫。 4/ 7b/ 6
縱心空同津。總轡策朱{80BA車并}。佳人來何遲。道徳 4/ 7b/ 7
何時成。(吟此道) 4/ 7b/ 8
有心許斧子。言當採五芝。芝草不必得。汝亦 4/ 7b/ 9
不能來。汝來當可得。芝草與汝食。(此兩得及來。竝戲作 4/ 7b/10
呉音) 4/ 8a/ 1
右英吟此。 4/ 8a/ 2
右二篇有楊書。 4/ 8a/ 3
八塗會無宗。乘運觀囂羅。化浮塵中際。解衿 4/ 8a/ 4
有道家。騁煙忽未傾。攜眞造靈阿。虚景盤瓊 4/ 8a/ 5
軒。玄鈞作鳳歌。適路無軌滯。神音{81A4人舞}雲波。齊 4/ 8a/ 6
徳秀玉京。何用世間多。 4/ 8a/ 7
授書畢。又吟。良久而復授令書此詩。似不 4/ 8a/ 8
與書上相連也。 4/ 8a/ 9
坦夷觀天眞。去累縱衆情。體寂廢機駟。崇有 4/ 8a/10
則攝生。焉得齊物子。委運任所經。 4/ 8b/ 1
右中候夫人作。 4/ 8b/ 2
薄宴塵飆領。代謝縁還歸。奚識靈劫期。顧眄 4/ 8b/ 3
令人悲。 4/ 8b/ 4
紫微夫人作。 4/ 8b/ 5
右三篇有掾書。 4/ 8b/ 6
林振須類感。雲蔚待龍吟。玄數自相求。觸節 4/ 8b/ 7
皆有音。飛{80BA車并}出西華。總轡忽來尋。八遐非無 4/ 8b/ 8
娯。同詠理自欽。悼此四羅内。百憂常在心。倶 4/ 8b/ 9
遊北寒臺。神風開爾襟。 4/ 8b/10
六月二十三日夜。南極夫人作。 4/ 9a/ 1
登{80BA車并}發東華。扇{80B0火火火欠}{81A4人舞}太玄。飛轡騰九萬。八落 4/ 9a/ 2
亦已均。{82CB暫足}眄山水際。窈窕靈嶽間。同風自齊 4/ 9a/ 3
氣。道合理亦親。龍芝永遐齡。内觀攝天眞。東 4/ 9a/ 4
〔〈岑〉[<5743艸今>¥兪本作「<5743艸今>」、是也¥]〕(謂應作岑字)可長淨。何爲物所纏。 4/ 9a/ 5
六月二十三日夜。中候夫人作。 4/ 9a/ 6
右二篇有楊書。又掾寫。 4/ 9a/ 7
五月十二日。中君喩書。(此九字題卷外。從此後竝似是丁卯年中 4/ 9a/ 8
授書此。事皆論三許挺分也) 4/ 9a/ 9
阿映遂能絶志山林。懃心道味。淨神注精。研 4/ 9a/10
澄虚鏡。玄渟獨宴。孑栖偶眞。乃翁道遠之疇 4/ 9b/ 1
匹。姜伯眞之徒也。服{80A3牙火}{4FCC手邑}〈夜〉[液]。卒獲其益。亦至 4/ 9b/ 2
事也。昔又入在臨海赤山中。赤山一名燒山。 4/ 9b/ 3
遇良友王世龍。趙道玄。傅太初者。此數子始 4/ 9b/ 4
以晉建興元年渡江。入東山中學道耳。竝與 4/ 9b/ 5
相見。數人之業。皆勝於映矣。映遂師世龍。授 4/ 9b/ 6
解束之道。修反行之法。服玉液。朝腦精。二三 4/ 9b/ 7
年中。面有光華。還顏反少。極爲成道。但恨其 4/ 9b/ 8
所稟不饒。不得高品之通耳。於是司命敕吾 4/ 9b/ 9
擧之。使奏聞上宮。移名東方諸。署爲地仙。時 4/ 9b/10
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魴。主非使者嚴 4/10a/ 1
白虎。來於赤山中。即欲執之以去。且詰其罪 4/10a/ 2
状。吾時禁〔牙〕。(謂應作訝字)又乃馳啓司命。司命即 4/10a/ 3
遣中侯李遵握火鈴而來。呵攝之。於是魴及 4/10a/ 4
白虎乃走去耳。李遵未來之時。映懼怖失膽。 4/10a/ 5
亦喪氣矣。亦頼{70A8龍共}幼節李開林助映爲答對。 4/10a/ 6
亦幾至敗也。自無此二人及其師王世龍。亦 4/10a/ 7
早惡矣。魴〔誥〕(謂應作詰字)之亦有實。映答對亦可 4/10a/ 8
可。三官出丹簡罪簿。各執一通而問映云。夫 4/10a/ 9
欲學道慕生。上隸眞人。玄心栖{67F1進貌}。恭誠高靈 4/10a/10
者。當得世功相及。禍惡不遘。陰徳流根。仁心 4/10b/ 1
上逮。乃可歩眞索仙。度名青府耳。云何父手 4/10b/ 2
殺謝弓。且亂逆三光。又許朝斬李{59AE玉己}之頭。以 4/10b/ 3
代蔡扶之級。又走斬射潘{5EE1其絲}等。支解鈴下曹 4/10b/ 4
表等。水沈湯雲之尸。火燒徐昂之骸。絞殺桓 4/10b/ 5
整。刳割振{47A8口會}。酷害虐暴刑〔攬〕(謂應作濫字)四十有 4/10b/ 6
三。張皇訟冤。事在天帝。禍戻山積。善功無一。 4/10b/ 7
又汝本屬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逋愆宿責。 4/10b/ 8
列在三官。而越幸網脱。奉隸眞氣。父子一家 4/10b/ 9
各事師主。同生乖戻。不共祭酒。罪咎之太。陰 4/10b/10
考方加。有如此積罪。亦無仙者。當可得欺太 4/11a/ 1
上之曹。使汝得名刊不死之紫録耶。汝其無 4/11a/ 2
對者。有司必執也。映自強長嘯。振褐撫髮。爾 4/11a/ 3
乃整氣扉口。叱咤而答曰。大道不親。唯善是 4/11a/ 4
與。天地無心。隨徳乃矜。是以坂泉流血。無違 4/11a/ 5
龍髯之擧。三苗丹野。〔逐〕(謂應作{56B0水豕}字)鹿絳草。豈妨 4/11a/ 6
大聖靈化高通上達耶。吾七世父許子阿者。 4/11a/ 7
積仁著徳。陰和鳥獸。遇凶荒之年。人民飢饉。 4/11a/ 8
加之疫癘。百遺一口。阿乃施散家財。拯其衆 4/11a/ 9
庶。親營方藥。懃勞外舍。臨人之喪。如失其親。 4/11a/10
救人之患。如己之疾。已死之命。懸於阿手。窮 4/11b/ 1
垂之身。撫之如子。度脱凶年。頼阿而全者。四 4/11b/ 2
百八人。仁徳不〔隊〕。(謂應作墜字)後當鍾我等。是以 4/11b/ 3
功書上帝。徳刊靈閣。使我祖根流宗澤。{81CC广陰}光 4/11b/ 4
後緒。故使垂條結華。生而好仙。應得度世者 4/11b/ 5
五人。登升者三人。録名太上。策簡青宮。豈是 4/11b/ 6
爾輩所可豫乎。言畢。魴等豁然而笑。遵至而 4/11b/ 7
去矣。此意雖復是世龍之助。吾亦壯其辭也。 4/11b/ 8
於是即得度名東宮。當爲仙之中者。然其身 4/11b/ 9
中自宿有陰罪未了處。已日就補復。解謝太 4/11b/10
上。行當受書署者也。蓋爾不復受考於三官。 4/12a/ 1
已定名於不死之録矣。今已移在竹葉山中。 4/12a/ 2
或名此山爲蓋竹山。山之東面。兩隴西上。其 4/12a/ 3
中有石井橋。橋之北小道直入。其間有六叢 4/12a/ 4
杉樹。樹之左右三百歩有小石深室。室前有 4/12a/ 5
流泉水。映與三人共止其中。此辰年當自{82CB暫足} 4/12a/ 6
出還人食詭。亦欲{82CB暫足}還郷里山之近處。令其 4/12a/ 7
家兄弟見之者也。臨時自當令其弟知之所 4/12a/ 8
在。乃又寄謝令弟子懃之。若欲至竹葉山索 4/12a/ 9
映。亦即得相見。竹葉山東上石橋。橋之北小 4/12a/10
道甚徑易。勿從南山上山。南道絶險。竹葉山 4/12b/ 1
中仙人陳仲林。許道居。尹林子。趙叔道。此四 4/12b/ 2
人竝以漢末來入此山。叔道已得爲下眞人。 4/12b/ 3
仲林大試適過。行復去。此是竹葉山中舊仙 4/12b/ 4
人也。其王世龍。趙道玄。傅太初。許映或名遠 4/12b/ 5
遊。適來四年耳。 4/12b/ 6
右從五月十二日至此。竝楊書受旨本。 4/12b/ 7
納納長者。蔚蔚内明。撥于昔累。非復故形。變 4/12b/ 8
扇澡錬。得道之情。和{4FCC手邑}神心。仰秀雲靈。傾觀 4/12b/ 9
晨景。徳音蘭馨。方及十載。季〔{59E5玉韋}〕(謂應作偉字)擧名。 4/12b/10
毎事勗焉。勿復不精。 4/13a/ 1
太和二年歳在丁卯。十二月十七日夜。太 4/13a/ 2
元眞人司命君告穆。到丙子年爲十年矣。 4/13a/ 3
時當七十二也。到亥子年。神化變錬。子年 4/13a/ 4
始餘十年。 4/13a/ 5
蕭條斧子。和心凝靜。道{80A3牙火}雖妙。乘之亦整。澄 4/13a/ 6
形丹空。擢標霄領。其神以暉。其光將穎。實侍 4/13a/ 7
〔辰〕(謂應作晨字)之高擧。谷子之羅〔{82F2鼎}〕。(此古鼎字)可謂秀 4/13a/ 8
落衆望。{5EE2塋絲}渟之仙才。又當懃進徳修業。淡然 4/13a/ 9
虚眄。 4/13a/10
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眞人司命君告玉 4/13b/ 1
斧。(祖司徒府辟掾不赴,隐在本县茅山五年。此十六字榮弟後所注。其公府辟似 4/13b/ 2
妄也) 4/13b/ 3
淵奇體道。解幽達精。虚中受物。柔徳順貞。慈 4/13b/ 4
寛博採。聞道必行。逍遥飛歩。啓誠坦平。策龍 4/13b/ 5
上造。浮煙三清。實眞仙之領帥。友長里之先 4/13b/ 6
生。必當封牧種邑。守伯仙京。傅佐上徳。列書 4/13b/ 7
絳名。 4/13b/ 8
右説道許長史所得限分。(爾時護軍長史。此六字亦榮弟 4/13b/ 9
所注) 4/13b/10
{59E5玉韋}灼清暉。潛光翳眞。二景落鋒。飛霞流纏。於 4/14a/ 1
焉玉子。採此雙辰。遂開上道。允得妙門。儀{59F7玉隣} 4/14a/ 2
洞煥。玉標玄金。登名五宮。懸書七元。寔迭域 4/14a/ 3
之併羅。爲上清之卿君。是子内和感虚託眞 4/14a/ 4
情專之所致。亦南人雲軫之必駕。三元景輦 4/14a/ 5
之攜遊也。(此云迭域。即谷希子也。與前司命所答谷子之羅鼎事同) 4/14a/ 6
右説道許玉斧所得之分。(此前後二右字下説字。出長史 4/14a/ 7
書云右清靈眞人説云云。而楊君書無此四字。當是于時楊向長史口道。是裴君也) 4/14a/ 8
此是道成懃至受書之時。初所擧定目之名 4/14a/ 9
也。亦得道齎詣之分限矣。〈{81F0火寺}〉[恃]而替者。得來必 4/14a/10
無從矣。當共{4AC0宀眞}此。 4/14b/ 1
右五條有楊書長史寫兩本。 4/14b/ 2
保命告云。許子遂能委形冥化。從張鎭南之 4/14b/ 3
夜解也。所以養魂太陰。藏魄于地。四靈守精。 4/14b/ 4
五老保藏。復十六年。殆覩我於東華矣。既適 4/14b/ 5
潛暢。莫覺不眞。(許子即是掾也。按張係師爲鎭南將軍。建安二十一年亡。 4/14b/ 6
葬邺东,后四十四年,至魏甘露四年,遇水棺开,见尸如生,出著床上,因举麈尾覆面,大笑 4/14b/ 7
咤又亡,仍更殡葬,其外书事迹略如此。未審夜解當用何法。依如許掾。似非劒杖也) 4/14b/ 8
右英告曰。自古及今。死生有津。顯默異會。藏 4/14b/ 9
往滅智。與世同之者。皆得道之行也。若夫瓊 4/14b/10
丹一御。九華三飛。雲液晨酣。流黄徘徊。仰咽 4/15a/ 1
金漿。咀嚼玉{82BF艸豕生}者。立便控景登空。玄升太微 4/15a/ 2
也。自世事乖玄。斯業未就。便當{82CB暫足}履太陰。潛 4/15a/ 3
生冥郷。外身棄質。養胎虚宅。陶氣絶籥。受精 4/15a/ 4
玄漠。故改容于三阴之馆,童颜于九炼之户。 4/15a/ 5
然後知神仙爲奇。死而不亡。去來之事。理之 4/15a/ 6
深也。 4/15a/ 7
南人告云。得道去世。或顯或隱。託體遺迹。道 4/15a/ 8
之隱也。或有再酣瓊精而叩棺。一服刀圭而 4/15a/ 9
尸爛。鹿皮公呑玉華而流蟲出戸。仇季子咽 4/15a/10
金液而臭聞百里。黄帝火九鼎於荊山。尚有 4/15b/ 1
橋領之墓。季主服雲散以潛升。猶頭足異處。 4/15b/ 2
墨〈秋〉[狄]¥兪本作「狄」、是也¥咽虹丹以投水。寧生服石腦而赴火。務 4/15b/ 3
光剪韮以入清冷之淵。柏成納氣而腸胃三 4/15b/ 4
腐。諸如此比不可勝記。微乎。得道趣舍之迹 4/15b/ 5
無常矣。(南人即南眞〈人夫〉[夫人]也。此諸仙人出諸傳記。而事迹有參差不同者)保 4/15b/ 6
命又云。既適潛暢。莫覺不眞。如此之指。非眞 4/15b/ 7
尸也。 4/15b/ 8
右四條有長史書。 4/15b/ 9
人死。必視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視足不青。 4/15b/10
皮不皺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毀。無異生人。 4/16a/ 1
亦尸解也。頭髮盡脱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 4/16a/ 2
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4/16a/ 3
右一條。甲手書寫。 4/16a/ 4
若其人{82CB暫足}死適太陰。權過三官者。肉既灰爛。 4/16a/ 5
血沈脈散者。而猶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 4/16a/ 6
營侍。三魂守宅。三元權息。太神内閉。或三十 4/16a/ 7
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隨意而出。當生之時。 4/16a/ 8
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復質成形。乃勝於 4/16a/ 9
昔未死之容也。眞人錬形於太陰。易貌於三 4/16a/10
官者。此之謂也。天帝曰。太陰錬身形。勝服九 4/16b/ 1
轉丹。形容端且嚴。面色似靈雲。上登太極闕。 4/16b/ 2
受書爲眞人。趙成子死後五六年。後人晩山 4/16b/ 3
行。見此死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見腹中 4/16b/ 4
五藏自生如故。液血纏裹於内。紫包結絡於 4/16b/ 5
外。 4/16b/ 6
夫得道之士。暫遊於太陰者。太乙守尸。三魂 4/16b/ 7
營骨。七魄衞肉。胎靈〈掾〉[録]¥兪本作「録」、是也¥氣。 4/16b/ 8
右三條是長史抄寫九眞經後服五石腴 4/16b/ 9
事。 4/16b/10
其用他藥得尸解。非是用靈丸之化者。皆不 4/17a/ 1
得反故郷。三官執之也。有死而更生者。有頭 4/17a/ 2
斷已死。乃從一旁出者。有未歛而失尸骸者。 4/17a/ 3
有人形猶在而無復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 4/17a/ 4
髮脱而失形者。白日去謂之上尸解。夜半去 4/17a/ 5
謂之下尸解。向曉向暮之際。而謂之地下主 4/17a/ 6
者也。 4/17a/ 7
右一條是掾抄寫劒經後論尸解事。 4/17a/ 8
4/17a/ 9
眞誥卷之四。 4/17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3:15
¥眞誥卷之五。 5/ 1a/ 1
5/ 1a/ 2
甄命授第一。 5/ 1a/ 3
道授。(此有長史掾各寫一本。題目如此。不知當是道家舊書。爲降楊時説。其事旨悉 5/ 1a/ 4
與眞經相符。疑應是裴君所授。所以爾者。按説寶神經云道曰。此後云我之所師南嶽赤 5/ 1a/ 5
松子。又房中之事。惟裴君少時受行耳。眞誥中有吾昔常恨此頼解之早耳。此語亦似是 5/ 1a/ 6
清靈言故也)君曰。道者混然是生元{80A3牙火}。元{80A3牙火}成。然 5/ 1a/ 7
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故 5/ 1a/ 8
道有大歸。是爲素眞。故非道無以成眞。非眞 5/ 1a/ 9
無以成道。道不成。其素安可見乎。是以爲大 5/ 1a/10
歸也。見而謂之妙。成而謂之道。用而謂之性。 5/ 1b/ 1
性與道之體。體好至道。道使之然也。(此説人體自然 5/ 1b/ 2
與道{80A3牙火}合。所以天命謂性。率性謂道。修道謂教。今以道教使性成眞。則同於道矣) 5/ 1b/ 3
君曰。太上者道之子孫。審道之本。洞道之根。 5/ 1b/ 4
是以爲上清眞人。爲老君之師。(此即謂太上高聖玉晨大 5/ 1b/ 5
道君也。爲太極左眞人中央黄老君之師) 5/ 1b/ 6
君曰。老君者太上之弟子也。年七歳而知長 5/ 1b/ 7
生之要。是以爲太極眞人。 5/ 1b/ 8
君曰。太極有四眞人。老君處其左。佩神虎之 5/ 1b/ 9
符。帶流金之鈴。執紫毛之節。巾金精之巾。行 5/ 1b/10
則扶華晨蓋。乘三素之雲。(此二條事出九眞中經。即是論中央 5/ 2a/ 1
黄老君也。黄老爲太虚眞人南嶽赤君之師。裴既師赤君。所以崇其本始。而陳其徳位也) 5/ 2a/ 2
君曰。道有八素眞經。太上之隱書也。在世。 5/ 2a/ 3
君曰。道有九眞中經。老君之祕言也。在世。 5/ 2a/ 4
君曰。道有太清上經變化七十四方。 5/ 2a/ 5
君曰。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在世。 5/ 2a/ 6
君曰。道有黄氣陽精藏天隱月。 5/ 2a/ 7
君曰。道有三元布經道眞之圖。 5/ 2a/ 8
君曰。道有黄素神方四十四訣。 5/ 2a/ 9
君曰。道有黄書赤[界]長生之要。(長史書本杜家剪除此一行) 5/ 2a/10
君曰。道有赤丹金精石景水母。 5/ 2b/ 1
君曰。道有青要紫書金根衆文。 5/ 2b/ 2
君曰。道有玉清眞訣三九素語。 5/ 2b/ 3
君曰。道有石精金光藏景録形。在世。 5/ 2b/ 4
君曰。道有丹景道精隱地八術。 5/ 2b/ 5
君曰。道有白簡素{80A1竹録}得道之名。 5/ 2b/ 6
君曰。道有紫度炎光夜照神燭。 5/ 2b/ 7
君曰。此皆道之經也。〔黄〕〔書〕(杜家{80B1黒憺}易此字爲經方)世多 5/ 2b/ 8
有者。然亦是祕道之事矣。(天师取其名而布其化,事旨大略犹 5/ 2b/ 9
同,但毎增广其法耳。此所云《黄书赤界三一经》,涓子所说黄赤内真者,非今世中天师所 5/ 2b/10
演也) 5/ 3a/ 1
君曰。仙道有飛歩七元天綱之經。在世。 5/ 3a/ 2
君曰。仙道有七變神法七轉之經。 5/ 3a/ 3
君曰。仙道有大洞眞經三十九篇。在世。 5/ 3a/ 4
君曰。仙道有大丹隱書八稟十決。 5/ 3a/ 5
君曰。仙道有天關三圖七星移度。 5/ 3a/ 6
君曰。仙道有九丹變化胎精中記。 5/ 3a/ 7
君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墜海。 5/ 3a/ 8
君曰。仙道有金液神丹太極隱芝。 5/ 3a/ 9
君曰。仙道有五行祕符呼魂召魄。 5/ 3a/10
君曰。仙道有曲素決辭。以招六天之鬼。在世。 5/ 3b/ 1
君曰。仙道有黄水月華。服之化而爲月。 5/ 3b/ 2
君曰。仙道有徊水玉精。服之化而爲日。 5/ 3b/ 3
君曰。仙道有鐶剛樹子。服之化而爲雲。 5/ 3b/ 4
君曰。仙道有水陽青映。服之化而爲石。 5/ 3b/ 5
君曰。仙道有赤樹白子。服之化而爲玉。 5/ 3b/ 6
君曰。仙道有絳樹青實。服之化爲黄金。 5/ 3b/ 7
君曰。仙道有琅{59AD玉干}華丹。服之化爲飛龍。 5/ 3b/ 8
右此十七條在靈書紫文中。竝琅{59AD玉干}丹之 5/ 3b/ 9
所變化也。 5/ 3b/10
君曰。仙道有九轉神丹。服之化爲白鵠。(右在茅司 5/ 4a/ 1
命傳中) 5/ 4a/ 2
君曰。仙道有天皇象符。以合元{80A3牙火}。亦在紫文 5/ 4a/ 3
中。 5/ 4a/ 4
君曰。仙道有白羽紫蓋。以遊五嶽。 5/ 4a/ 5
君曰。仙道有三皇内文。以召天地神靈。(右世中雖 5/ 4a/ 6
有而非眞本) 5/ 4a/ 7
君曰。仙道有玉珮金鐺。以登太極。 5/ 4a/ 8
君曰。仙道有神虎之符。以威六天。 5/ 4a/ 9
君曰。仙道有流金之鈴。以攝鬼神。 5/ 4a/10
君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 5/ 4b/ 1
君曰。仙道有金眞玉光。以映天下。 5/ 4b/ 2
君曰。仙道有八景之輿。以遊行上清。 5/ 4b/ 3
君曰。仙道有飛行之羽。以超虚躡空。 5/ 4b/ 4
君曰。仙道有紫繍毛{4CA2巾皮}丹青飛{81C8君巾}。 5/ 4b/ 5
君曰。仙道有白羽黒{60AD鬲羽}。以翔八方。 5/ 4b/ 6
君曰。仙道有翠羽華衣金鈴青帶。 5/ 4b/ 7
君曰。仙道有曲晨飛蓋。御之體自飛。(在劒經中) 5/ 4b/ 8
君曰。仙道有三十七種色之節。以給仙人。 5/ 4b/ 9
君曰。仙道之妙皆有方也。能盡此道。便爲九 5/ 4b/10
宮眞人。不但登仙而已。然道之多方。各備則 5/ 5a/ 1
可知矣。(此蓋能爲盡一條之道。便得九宮眞人。若各各備具。則爲太極眞人矣) 5/ 5a/ 2
君曰。今子既至心學道。當以道授子耳。然學 5/ 5a/ 3
者皆有師。我之所師南嶽松子。松子爲太虚 5/ 5a/ 4
眞人左仙公。谷希子爲右仙公。昔太上以徳 5/ 5a/ 5
教
以得道。松子以道授於我以得仙。我 5/ 5a/ 6
之得道於松子。今子欲學道。彼必試子。試而 5/ 5a/ 7
不過。是我之恥也。今既語子以得道之方。又 5/ 5a/ 8
悟汝以試觀之法。於此試而不過者。亦子之 5/ 5a/ 9
愚也。夫欲試之人。皆意之所不悟。情之所不 5/ 5a/10
及者而爲之。子愼之哉。 5/ 5b/ 1
君曰。仙道十二試皆過而授此經。此十二事 5/ 5b/ 2
大試也。皆太極眞人臨見之。可不愼哉。 5/ 5b/ 3
君曰。昔中山劉偉道學仙在{80B7山番}冢山。積十二 5/ 5b/ 4
年。仙人試之以石重十萬斤。一白髮懸之。使 5/ 5b/ 5
偉道臥其下。偉道顏無變色。心安體悦。臥在 5/ 5b/ 6
其下。積十二年。仙人數試之。無所不至。已皆 5/ 5b/ 7
悟之。遂賜其神丹。而白日昇天。(此應是漢時人) 5/ 5b/ 8
君曰。昔青烏公者。身受明師之教。審仙妙之 5/ 5b/ 9
理。至於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歳。 5/ 5b/10
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後服金{55B6水杓}。而升太極。太 5/ 6a/ 1
極道君以爲試三不過。但仙人而已。不得爲 5/ 6a/ 2
眞人。況俗意哉。(青烏公似是彭祖弟子也) 5/ 6a/ 3
君曰。大洞之道。至精至妙。是無英守素眞人 5/ 6a/ 4
之經。其讀之者。無不乘雲駕龍。昔中央黄老 5/ 6a/ 5
君隱祕此經。世不知之也。子若知之。祕而勿 5/ 6a/ 6
傳。又昔周君兄弟三人。竝少而好道。在於常 5/ 6a/ 7
山中。積九十七年。精思無所不感。忽然見老 5/ 6a/ 8
公。頭首皓白。三人知是大神。乃叩頭流血。涕 5/ 6a/ 9
涙交連。悲喜自搏。就之請道。公乃出素書七 5/ 6a/10
卷。以與誦之。兄弟三人倶精讀之。奄有一白 5/ 6b/ 1
鹿在山邊。二弟放書觀之。周君讀之不廢。二 5/ 6b/ 2
弟還。周君多其弟七過。其二弟内意或云。仙 5/ 6b/ 3
人化作白鹿。呼周視之。周君不應。周君誦之 5/ 6b/ 4
萬過。二弟誦得九千七百三十三過。周君翻 5/ 6b/ 5
然飛仙。二弟取書誦之。石室忽有石爆成火 5/ 6b/ 6
燒去書。二人遂不得仙。今猶在常山中。陸行 5/ 6b/ 7
五嶽也。子愼之哉。 5/ 6b/ 8
君曰。昔在莊伯微漢時人也。少時好長生道。 5/ 6b/ 9
常以日入時。正西北向。閉目握固。想見崑崙。 5/ 6b/10
積二十一年。後服食。入中山學道。猶存此法。 5/ 7a/ 1
當復十許年後。閉目乃奄見崑崙。存之不止。 5/ 7a/ 2
遂見仙人。授以金{55B6水杓}之方。遂以得道。猶是精 5/ 7a/ 3
感道應。使之然也。非此術之妙也。 5/ 7a/ 4
君曰。眞人隱其道妙。而露其醜形。或衣敗身 5/ 7a/ 5
悴。状如癡人。人欲學道。作此試人。卒不可識 5/ 7a/ 6
也。不識則爲試不過。汝恆當愼此也。 5/ 7a/ 7
昔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畫地戲。一兒歌曰。 5/ 7a/ 8
著青{81C8君巾}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到復是隱言 5/ 7a/ 9
也。時人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拜之。此 5/ 7a/10
乃東王公之玉童也。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 5/ 7b/ 1
木公者東王公也。仙人拜王公揖王母。 5/ 7b/ 2
君曰。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 5/ 7b/ 3
中。積七年。而太極老君詣之。與之木鑽。使穿 5/ 7b/ 4
一石盤厚五尺許云。穿此盤便當得道。其人 5/ 7b/ 5
乃晝夜穿之。積四十七年。鑽盡石穿。遂得神 5/ 7b/ 6
丹。乃升太清爲南嶽眞人。此有志之士也。子 5/ 7b/ 7
其識之。若有此試。愼勿言不能也。 5/ 7b/ 8
君曰。昔有黄觀子者。亦少好道。家奉佛道。朝 5/ 7b/ 9
朝朝拜。叩頭求乞長生。如此積四十九年。後 5/ 7b/10
遂服食入焦山。太極眞人百四十事試之。皆 5/ 8a/ 1
過。遂服金丹。而詠大洞眞經。今補仙官爲太 5/ 8a/ 2
極左仙卿。有至志者也。非佛所能致。是其中 5/ 8a/ 3
寸定矣。(此説與傅含眞奉佛事亦同) 5/ 8a/ 4
君曰。昔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 5/ 8a/ 5
漢時人也。學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 5/ 8a/ 6
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 5/ 8a/ 7
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竝捐山 5/ 8a/ 8
而歸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 5/ 8a/ 9
就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歳。今 5/ 8a/10
猶在山中。遊行五嶽。此人知神丹之得道。而 5/ 8b/ 1
不悟試在其中。故但陸仙耳。無復登天冀也。 5/ 8b/ 2
(謝稚堅有三處出。一云與葛玄相隨。一云在鹿迹洞中。一即是此。未詳爲是一人。當同姓 5/ 8b/ 3
名耳) 5/ 8b/ 4
君曰。晉初有眞人郭聲子。在洛市中作卜師。 5/ 8b/ 5
時劉石張臧四姓竝欲學道。常自歎云。不遇 5/ 8b/ 6
明師。明師出而己不覺。皆爲試不過。皆無所 5/ 8b/ 7
得也。常當愼此。有異不覺。便爲試不過也。人 5/ 8b/ 8
有學道之心。天網踈而不失。皆竝試人。汝深 5/ 8b/ 9
思此意愼之也。 5/ 8b/10
君曰。昔閭成子少好長生。好學道。四十餘年 5/ 9a/ 1
後。入荊山中。積七十餘歳。爲荊山山神所試。 5/ 9a/ 2
成子謂是眞人。拜而求道。而爲大蛇所噬。殆 5/ 9a/ 3
至於死。頼悟之速。而存太上想七星以却之。 5/ 9a/ 4
因而得免。後復爲邪鬼所惑。失其左目。遂不 5/ 9a/ 5
得道。而絶山中。子當愼此之試。恆存於師也。 5/ 9a/ 6
猶是成子用志不專。頗有邪心故也。 5/ 9a/ 7
君曰。黄子陽者魏人也。少知長生之妙。學道 5/ 9a/ 8
在博落山中九十餘年。但食桃皮。飮石中黄 5/ 9a/ 9
水。後逢司馬季主。季主以導仙八方與之。遂 5/ 9a/10
以度世。(此六國時魏。非漢後魏世也) 5/ 9b/ 1
君曰。有劉奉林者。是周時人。學道在嵩高山。 5/ 9b/ 2
積四百年。三合神丹。爲邪物所敗。乃行徙入 5/ 9b/ 3
委羽之山。能閉{80A3牙火}三日不息。於今千餘年矣。 5/ 9b/ 4
猶未升仙。猶是試多不過。道數未足故也。此 5/ 9b/ 5
人但服黄蓮。以得不死耳。不能有所役使也。 5/ 9b/ 6
君曰。昔高丘子殷人也。亦好道入六景山。積 5/ 9b/ 7
五百二十餘歳。但讀黄素道經。服餌朮。後合 5/ 9b/ 8
鴻丹。以得陸仙。遊行五嶽二百餘年。後得金 5/ 9b/ 9
液。以升太清也。今爲中嶽眞人。(此説與劒經序亦略同) 5/ 9b/10
君曰。爲道當令三關恆調。是根精固骨之道 5/10a/ 1
也。三關者口爲心關。足爲地關。手爲人關。謂 5/10a/ 2
之三關。三關調則五藏安。五藏安則擧身無 5/10a/ 3
病。昔趙叔期學道在王屋山中。時時出民間。 5/10a/ 4
聞有能卜者在市閭中。叔期往見之。因語叔 5/10a/ 5
期曰。欲入天門。調三關。存朱衣。正崑崙。叔期 5/10a/ 6
知是神人。因拜叩頭。就請要訣。因以一卷書 5/10a/ 7
與之。是胎精中記。拜受此書。入山誦之。後合 5/10a/ 8
神丹而升天。此皆前事之徴者。汝當識此言。 5/10a/ 9
(三關事與黄庭同。竝有説而無法) 5/10a/10
君曰。當存五神於體。五神者謂兩手兩足頭 5/10b/ 1
是也。頭想恆青。兩手恆赤。兩足恆白者。則去 5/10b/ 2
仙近矣。昔徐季道學道在鵠鳴山中。亦時時 5/10b/ 3
出民間。忽見一人着皮袴練褶。{4FB7木主}桃枝杖。逢 5/10b/ 4
季道。季道不覺之。數數非一。季道乃悟而拜 5/10b/ 5
謝之。因語季道曰。欲學道者。當巾天青。咏大 5/10b/ 6
暦。{82CC足冉}雙白。徊二赤。此五神之事也。其語隱也。 5/10b/ 7
大暦。三皇文是也。(此即太素五神事也。別有經法) 5/10b/ 8
君曰。欲使心正。常以日出三丈。錯手着兩肩 5/10b/ 9
上。以日當心。心中間暖則心正矣。常能行之 5/10b/10
佳。昔有姜伯眞者。學在猛山中。行道採藥。奄 5/11a/ 1
値仙人。仙人使平倚日中。其影偏。仙人曰。子 5/11a/ 2
知仙道之貴。而篤志學之。而不知心不正之 5/11a/ 3
爲失。因教之如此。後遂得道。(定録目許先生云。姜伯眞之徒。 5/11a/ 4
不知即此姜不) 5/11a/ 5
君曰。常以夜半時。去枕平臥。握固放體。氣調 5/11a/ 6
而微者。身神具矣。如有不具。便速起燒香。平 5/11a/ 7
坐閉目。握固兩膝上。心存體神。使兩目中有 5/11a/ 8
白{80A3牙火}如鷄子大在目前。則復故也。五日一行 5/11a/ 9
之。(此即二十四神中事也)。 5/11a/10
君曰。食草木之藥。不知房中之法及行{80A3牙火}導 5/11b/ 1
引。服藥無益也。終不得道。若至志感靈所存 5/11b/ 2
必至者。亦不須草藥之益也。若但知行房中 5/11b/ 3
導引行{80A3牙火}。不知神丹之法。亦不得仙也。若得 5/11b/ 4
金{55B6水杓}神丹。不須其他術也。立便仙矣。若得大 5/11b/ 5
洞眞經者。復不須金丹之道也。讀之萬過。畢 5/11b/ 6
便仙也。房中之術。導引行氣。世自有經。不復 5/11b/ 7
一二説之。(此謂徒服藥存修。而交接之事不絶。亦不得長生。非言都不爲者。若 5/11b/ 8
都不爲。止服藥皆能得仙)經曰。得道者皆隱穀蟲之法。而 5/11b/ 9
見三尸之術。夫穀蟲死則三尸枯。三尸枯自 5/11b/10
然落矣。殺穀蟲自有別方。得者祕之。(此即蘇傳中初 5/12a/ 1
神丸方也。其餘雜法皆不及此也) 5/12a/ 2
君曰。人生有骨録。必有篤志。道使之然。若如 5/12a/ 3
青光先生。谷希子。南嶽松子。長里先生。墨羽 5/12a/ 4
之徒。皆爲太極眞人所友。或爲太上天帝所 5/12a/ 5
念者。興雲駕龍以迎之。故不學道。而仙自來 5/12a/ 6
也。過此以下。皆須篤志也。(案此諸人學道。皆有事迹。竝經辛懃。 5/12a/ 7
而云不學自得。其義未了。墨羽應是墨{60A6羽隹}。或是木羽也) 5/12a/ 8
君曰。然則學道者有九患。皆人之大病。若審 5/12a/ 9
患病。則仙不遠也。患人有志無時。有時無友。 5/12a/10
有友無志。有志不遇其師。遇師不覺。覺師不 5/12b/ 1
懃。懃不守道。或志不固。固不能久。皆人之九 5/12b/ 2
患也。人少而好道。守固一心。水火不能懼其 5/12b/ 3
心。榮華不能惑其志。修眞抱素。久則遇師。不 5/12b/ 4
患無也。如此則不須友而成。亦不須感而動 5/12b/ 5
也。此學仙之廣要言也。汝當思此。 5/12b/ 6
君曰。夫喜怒損志。哀{4DDD戚心}損性。榮華惑徳。陰陽 5/12b/ 7
竭精。皆學道之大忌。仙法之所疾也。雖還精 5/12b/ 8
胎息。僅而補之。内虚已徹。猶非本眞。莫若知 5/12b/ 9
而不爲。爲而不散。此仙之要道。生之本業也。 5/12b/10
君曰。欲得延年。當洗面精心。日出二丈。正面 5/13a/ 1
向之。口吐死{80A3牙火}。鼻{47AA口翕}日精。須鼻得嚔便止。是 5/13a/ 2
爲{80A3牙火}通。亦以補精復胎。長生之方也。 5/13a/ 3
君曰。食愼勿使多。多則生病。飽愼便臥。臥則 5/13a/ 4
心蕩。心蕩多失性。食多生病。生病則藥不行。 5/13a/ 5
欲學道者。愼此未服食時也。 5/13a/ 6
君曰。式規之法。使人目明。久而徹視。常以甲 5/13a/ 7
子之旬。取東流清水。合眞丹以洗目。日向清 5/13a/ 8
明平旦二七過。常行之佳。(此事一出二十四神中。彼謂之拂童。 5/13a/ 9
而用庚午日中時也) 5/13a/10
君曰。欲爲道者。目想日月。耳響師聲。口恆吐 5/13b/ 1
死氣取生{80A3牙火}。體象五星。行恆如跚空。心存思 5/13b/ 2
長生。愼笑節語。常思其形。要道也。 5/13b/ 3
君曰。七五之法。常當存之。五者在身。七者在 5/13b/ 4
經。君曰。世有下土惡強之鬼。多作婦女。以惑 5/13b/ 5
試人。若有此者。便閉{80A3牙火}思天關之中衡輔之 5/13b/ 6
星。具身神。正顏色。定志意。熟視其規中。珠子 5/13b/ 7
濁不明者則鬼試也。知鬼試。則思七星在面 5/13b/ 8
前。亦可在頭上。以却之。若規中方明者仙道 5/13b/ 9
人也。悟者便拜之。不悟爲試不過。若遇邪而 5/13b/10
謂眞人。亦是不過之例也。子愼之焉。(邪正相亂。此最 5/14a/ 1
試之難者) 5/14a/ 2
君曰。飮食不可卒斷。但當漸減之耳。十日令 5/14a/ 3
減一升。則半年便斷矣。斷穀自有方。世多有 5/14a/ 4
者不復重説之。世人之食桃{80B9木當}以補身。不知 5/14a/ 5
桃皮之勝也。桃皮別自有方。 5/14a/ 6
君曰。斷穀入山。當{57D3者火}食白石。昔白石子者以 5/14a/ 7
石爲粮。故世號曰白石生。此至人也。今爲東 5/14a/ 8
府左仙卿。{57D3者火}白石自有方也。白石之方。白石 5/14a/ 9
生所造也。又善太素傳。所謂白石有精。是爲 5/14a/10
白石生也。(此方在世) 5/14b/ 1
君曰。太素傳者道書也。學此應奉太上老君 5/14b/ 2
上清皇人。此皓然虚映景中之道。非仙之尊 5/14b/ 3
也。老子所謂谷神是也。 5/14b/ 4
君曰。王屋山仙之別天。所謂陽臺是也。諸始 5/14b/ 5
得道者。皆詣陽臺。陽臺是清虚之宮也。欲入 5/14b/ 6
山者。此山難尚也。下生鮑濟之水。水中有石 5/14b/ 7
精。得而服之。可長生。(此山在河内泌水縣。即濟水所出之源也) 5/14b/ 8
君曰。大洞者神州是也。神州別有三山。三山有 5/14b/ 9
七宮。七宮有七變。朝化爲金。日中化爲銀。 5/14b/10
暮化爲銅。夜化爲光。或化爲山。或化爲水。或 5/15a/ 1
化爲石。謂之七變。七變有七經。七經有二十 5/15a/ 2
一玉童隨此書。故曰大洞眞經。讀之萬過便 5/15a/ 3
仙。此仙道之至經也。 5/15a/ 4
君曰。{82DD門良}野者{82DD門良}風之府是也。崑崙上有九府。 5/15a/ 5
是爲九宮。太極爲太宮也。諸仙人倶是九宮 5/15a/ 6
之官〔遼〕(謂應作僚字)耳。至於眞人。乃九宮之公卿 5/15a/ 7
大夫。仙官有上下。各有次秩。仙有左右府。而 5/15a/ 8
有左右公左右卿左右大夫左右御史也。明 5/15a/ 9
大洞爲仙卿。服金丹爲大夫。服衆芝爲御史。 5/15a/10
若得太極隱芝服之。便爲左右仙公及眞人 5/15b/ 1
矣。 5/15b/ 2
君曰。有尸解乃過者。乃有數種。竝是仙之數 5/15b/ 3
也。尸解之仙。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 5/15b/ 4
九宮也。(此謂自然得尸解。爲地下主者之類耳。非云託化遯變之例也) 5/15b/ 5
君曰。陽丹九轉。世人皆有此術。不復説之。(此謂 5/15b/ 6
房中之事耳。陽丹或應作陰丹) 5/15b/ 7
君曰。在人間學生。唯當服藥。子不斷穀。則大 5/15b/ 8
洞未可得聞。斷穀之法。世自有方。 5/15b/ 9
君曰。吾欲説仙之妙。論道之變化。子必祕之。 5/15b/10
愼識吾言也。(當謂後二條事) 5/16a/ 1
君曰。昔有郭崇子者。殷時人也。彭眞人之弟 5/16a/ 2
子。嘗兄弟四人倶行。爲惡人所撃。傷其左臂。 5/16a/ 3
三弟大怒。欲取治之。崇子曰無用。笑而各去。 5/16a/ 4
此人後仕宦。而崇子譽致之。數數非一。此人 5/16a/ 5
乃往謝之。而猶譽不止。其人曰。我惡人也。不 5/16a/ 6
可以受君子之施。乃自殺。後崇子得道。太極 5/16a/ 7
眞人以爲有殺人之過。不得爲眞人。(此蓋爲善之過。 5/16a/ 8
尚招其弊。況爲惡乎。今時事亦多有類此者。故以爲戒)范零子少好仙 5/16a/ 9
道。如此積年。後遇司馬季主。季主將入常山 5/16a/10
中。積七年。入石室。東北角有石〔{81F4片攝}〕。(此作之葉反音。即是 5/16b/ 1
大瓮也。或可是石{81F3片戸庸})季主出行則語之曰。愼勿開此。如 5/16b/ 2
此數數非一。零子忽發視。下見其家父母大 5/16b/ 3
小。近而不遠。乃悲思。季主來還。乃遣之歸。後 5/16b/ 4
復取之。復使守一銅櫃。又使勿發。零子復發 5/16b/ 5
之。如前見其家。季主遣之。遂不得道。(此事乃入不可 5/16b/ 6
思議之境。然毎當依此。觸類愼之) 5/16b/ 7
積功滿千。雖有過故得仙。功滿三百而過不 5/16b/ 8
足相補者子仙。功滿二百者孫仙。子無過又 5/16b/ 9
無功徳。藉先人功徳便得仙。所謂先人餘慶。 5/16b/10
其無志多過者。可得富貴。仙不可冀也。(此一條功 5/17a/ 1
過之標格也。可不勉乎) 5/17a/ 2
右道授卷訖此。 5/17a/ 3
右一卷有長史書。又掾書。 5/17a/ 4
眞誥卷之五。 5/17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4:21
¥眞誥卷之六。 6/ 1a/ 1
6/ 1a/ 2
甄命授第二。 6/ 1a/ 3
服朮敍 6/ 1a/ 4
紫微夫人。(此有掾書兩本。雖曰朮敍。其實多原大略極論。似乎不自書意也。紫 6/ 1a/ 5
微才豐情綺。動言富逸。牽引始末。恆超理外。其後所譬。深明黄赤之致矣) 6/ 1a/ 6
夫晨齊浩元。洞冥幽始。八{80A3牙火}靡渾。靈關未理 6/ 1a/ 7
者。則獨坦觀於空漠。任天適以虚峙。於是淳 6/ 1a/ 8
音微唱。和風合起。二明鑒暉。霄翳無待也。擁 6/ 1a/ 9
萌肇於未剖。塞萬源於機上。含生反眞。觸類 6/ 1a/10
藏初。爰可矧萬歳以爲〈天〉[夭]。願嬰札而長和耳。 6/ 1b/ 1
何事體造靈神之冥郷。心研殊方之假外哉。 6/ 1b/ 2
自形無得眞之具。器無任眞之用者。誠宜歩 6/ 1b/ 3
天元之妙攝。推萬精以極妙。尋九緯以挺生。 6/ 1b/ 4
覩晨景之迥照。仰觀煙氣。則靈雲纏虚。俯眄 6/ 1b/ 5
六律。則八風扇威。太無發洞冥之嘯。圓曜有 6/ 1b/ 6
映空之暉。於是紫霞靄秀。波激嶽頽。浮煙篭 6/ 1b/ 7
象。清景遁飛。五行殺害。四節交擲。金土相親。 6/ 1b/ 8
水火結隙。林卉停偃。百川開塞。洪電縱横而 6/ 1b/ 9
{81AE口句}沸。雷震東西而折裂。天屯見矣。化爲陽九 6/ 1b/10
之災。地否{6BE4門亥}矣。乃爲百六之會。亢悔載窮於 6/ 2a/ 1
乾極。覩羣龍{81E5犬矍}示流血乎坤野。爾乃吉凶互 6/ 2a/ 2
衝。衆示災咎。履坦道者。將幽人貞吉。居肥遯 6/ 2a/ 3
者。亦無往不利。冒嶮{81C6山戲}也。行必輿尸。渉於東 6/ 2a/ 4
北。則喪朋而悔至。苟大川之不利。明坎井之 6/ 2a/ 5
沈零矣。此皆人失其眞。物乖我和。遊竟萬端。 6/ 2a/ 6
神鬼用謀。容使天地無常。以百姓爲心。於是 6/ 2a/ 7
太上眞人愍萬流之鼓動。開冥津以悟賢。遂 6/ 2a/ 8
爾導達百變。攝生理具。居福徳者常全。處危 6/ 2a/ 9
害者彫折。御六氣者定壽。服靈芝者神逸。奇 6/ 2a/10
方上術。演於清虚之奧。金簡玉札。撰於委羽 6/ 2b/ 1
之臺。窈窕神唱。眞暉合離。歌其章則控晨太 6/ 2b/ 2
微。用其道則揚輪九{68C0阜亥}。軒蓋於流霞之陣。眷 6/ 2b/ 3
眄於文昌之臺。或爐轉丹砂之幽精。粉錬金 6/ 2b/ 4
碧之紫漿。琅{59AD玉干}鬱勃以流華。八瓊雲煥而飛 6/ 2b/ 5
揚。絳液迴波。龍胎隱鳴。虎沫鳳腦。雲琅玉霜。 6/ 2b/ 6
太極月醴。三環靈剛。若以刀圭奏矣。神羽翼 6/ 2b/ 7
張。乃披空同之上文。{57EF火韋}{57F6火華}元始之室。瓊音琅 6/ 2b/ 8
書。發乎三玄之宮。寶{5EF6絲跋}紆三元之贈。蕊珮發 6/ 2b/ 9
丹林之房。上帝獻紫{80BA車并}之重躍。太眞錫流金 6/ 2b/10
之火鈴。神童啓轅。九鳳齊鳴。天籟駭虚。晨鍾 6/ 3a/ 1
零鏗。竦身抑旄。八景浮空。龍輿虎{50EB旌斤}。遊扇八 6/ 3a/ 2
方。上造常陽之絶杪。下寢倒景之蘭堂。月妃 6/ 3a/ 3
參駟。日華照容。靈姫抱衾。香煙溢窗。顧眄而 6/ 3a/ 4
圓羅邁矣。何九萬之足稱哉。然後知高仙之 6/ 3a/ 5
道蓋上。尋靈之{56A2水余}微妙。服御之致合神。吉凶 6/ 3a/ 6
之用頓顯也。自非無英公子黄老玉書。大洞 6/ 3a/ 7
眞經三十九章。豁落七元太上隱玄者。莫有 6/ 3a/ 8
羣偶於此術矣。復有體神精思。寶錬明堂。朝 6/ 3a/ 9
適六靈。使五藏生華。守閉元關。内存九眞。三 6/ 3a/10
氣運液。而潅漑丹田。亦其次也。夫丹誠而蔬 6/ 3b/ 1
{82C6示鑰}者。亦奚用東隣之太牢哉。乃可加以五雲 6/ 3b/ 2
水桂。朮根黄精。南燭陽草。東石空青。松柏脂 6/ 3b/ 3
實。巨勝茯苓。竝養生之具。將可以長年矣。吾 6/ 3b/ 4
又倶察草木之勝負。有速益於己者。竝未及 6/ 3b/ 5
朮勢之多驗乎。旦頃以來。殺氣蔽天。惡煙弭 6/ 3b/ 6
景。邪魔横起。百疾雜臻。或風寒關結。或流腫 6/ 3b/ 7
種痾。不期而禍湊。意外而病生者。比日而來 6/ 3b/ 8
集也。夫朮氣則式遏鬼津。吐煙則鎭折邪節。 6/ 3b/ 9
強内攝魂。益血生腦。逐惡致眞。守精衞命。{6DAE冫食} 6/ 3b/10
其餌。則靈柔四敷。榮輸輕盈。服其丸散。則百 6/ 4a/ 1
病{5AED病廖}除。五藏含液。所以長遠視久而更明也。 6/ 4a/ 2
古人名之爲山精之赤。山薑之精。太上導仙 6/ 4a/ 3
銘曰。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子欲輕翔。當服山 6/ 4a/ 4
薑。此之謂也。我非謂諸物皆當減朮爲益也。 6/ 4a/ 5
且朮氣之用。是今時所要。末世多疾。宜當服 6/ 4a/ 6
御耳。夫道雖内足。猶畏外事之禍。形有外充 6/ 4a/ 7
者。亦或中崩之弊。張單偏致。殆可鑒乎。朮亦 6/ 4a/ 8
可以長生永壽。二可以却萬魔之枉疾。我見 6/ 4a/ 9
山林隱逸。得服此道。千年八百。比肩於五嶽 6/ 4a/10
矣。人多書煩。不能〈服〉[復]一二記示之耳。今撰服 6/ 4b/ 1
朮數方。以悟密尚。若必信用。庶無横暴之災。 6/ 4b/ 2
既及太平。則四{80A3牙火}含融。天緯荐生。災煙消滅。 6/ 4b/ 3
五毒匿形。二辰恆察。萬物自成。於是時任子 6/ 4b/ 4
所運而御。亦無復夭傾也。今所言朮。欲令有 6/ 4b/ 5
心取服。遏此災痾耳。又頃者末學互相擾競。 6/ 4b/ 6
多用混成及黄書赤界之法。此誠有生和合 6/ 4b/ 7
二象匹對之眞要也。若以道交接。解脱網羅。 6/ 4b/ 8
推會六合。行諸節氣。却災消患。結精寶胎。上 6/ 4b/ 9
使腦神不虧。下令三田充溢。進退得度而禍 6/ 4b/10
除。經緯相應而常康。敵人執轡而不失。六軍 6/ 5a/ 1
長驅而全反者。乃有其益。亦非仙家之盛事 6/ 5a/ 2
也。嗚呼危哉。此雖相生之術。倶度之法。然有 6/ 5a/ 3
似騁氷車而渉乎炎州。泛火舟以浪於溺津 6/ 5a/ 4
矣。自非眞正。亦失者萬萬。或違戻天文。譖害 6/ 5a/ 5
嫉妬。靈根鬱塞。否泰用隔。犯誓愆明。得罪三 6/ 5a/ 6
官。或構怨連禍。王師傷敗。或坑降殺服。流血 6/ 5a/ 7
膏野。或馬力以竭。而求之不已。若遂深入北 6/ 5a/ 8
塞而不御者。亦必絶命於匈奴之刀劒乎。將 6/ 5a/ 9
身死於外。而家誅於内也。可不愼哉。可不愼 6/ 5a/10
哉。我見諸如此等。少有獲益。徒有求生之妄 6/ 5b/ 1
作。常歎息於生生矣。豈若守丹眞於絳宮。朝 6/ 5b/ 2
元神於泥丸。保津液而不虧。閉幽術於命門。 6/ 5b/ 3
餌靈朮以頤生。漱華泉於清川。研玄妙之祕 6/ 5b/ 4
訣。誦太上之隱篇。於是高栖于峯岫。竝金石 6/ 5b/ 5
而論年耶。諸侯安得而友。帝王不得而臣也。 6/ 5b/ 6
遠風塵之五濁。常清淨以期眞。優哉悠哉。聊 6/ 5b/ 7
樂我云。(案此後應有朮方相連。而二本竝無。乃別有掾書二方。似即是此法。今撰 6/ 5b/ 8
取在第三卷中) 6/ 5b/ 9
右一條有掾書兩本。一黄牋。一碧牋。 6/ 5b/10
方諸青童見告曰。人爲道亦苦。不爲道亦苦。 6/ 6a/ 1
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護身至死。其苦無 6/ 6a/ 2
量。心惱積罪。生死不絶。其苦難説。況多不終 6/ 6a/ 3
其天年之老哉。爲道亦苦者。清淨存其眞。守 6/ 6a/ 4
玄思其靈。尋師轗軻。履試數百。勤心不墮。用 6/ 6a/ 5
志堅審。亦苦之至也。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 6/ 6a/ 6
金玉之寶如磚石。視{5EE8絲丸}綺如弊帛者。始可謂 6/ 6a/ 7
能問道耳。 6/ 6a/ 8
方諸青童君曰。人之爲道能拔愛欲之根者。 6/ 6a/ 9
譬如{4FDC手綴}懸珠。一一{4FDC手綴}之。會有盡時。稍去外惡。 6/ 6a/10
會有盡時。盡則得道矣。又近喩牛負重行泥 6/ 6b/ 1
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蘇息。道士 6/ 6b/ 2
視情慾。甚於彼泥中。直心念道。可免衆苦。亦 6/ 6b/ 3
得道矣。(謹案上相都無降{81B0口受}事。唯有此二告及歌詩一首。恐未必是楊君親所瞻 6/ 6b/ 4
奉受記也) 6/ 6b/ 5
西城王君告曰。夫人離三惡道得爲人難也。 6/ 6b/ 6
既得爲人。去女爲男難也。既得爲男。六情四 6/ 6b/ 7
體完具難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國難也。既處 6/ 6b/ 8
中國。値有道父母國君難也。既得値有道之 6/ 6b/ 9
君。生學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難也。善心既發。 6/ 6b/10
信道徳長生者難也。既信道徳長生。値太平 6/ 7a/ 1
壬辰之運爲難也。可不勗哉。(三惡道者。生不得作人。得作鳥 6/ 7a/ 2
獸蟲畜之三惡也) 6/ 7a/ 3
太上問道人曰。人命在幾日間。或對曰。在數 6/ 7a/ 4
日之間。太上曰。子未能爲道。或對曰。人命在 6/ 7a/ 5
飯食之間。太上曰。子去矣。未謂爲道。或對曰。 6/ 7a/ 6
在呼吸之間。太上曰。善哉。可謂爲道者矣。吾 6/ 7a/ 7
昔聞此言。今以告子。子善學道。庶可免此呼 6/ 7a/ 8
吸。弟子雖去吾〔教〕(謂應作校字。皆猶差懸也)千萬里。心存 6/ 7a/ 9
吾戒。必得道矣。研玉經寶書。必得仙也。處吾 6/ 7a/10
左側者。意在邪行。終不得道也。人之爲道。讀 6/ 7b/ 1
道經行道事者。譬若食蜜。遍口皆甜。六腑皆 6/ 7b/ 2
美。而有餘味。能行如此者得道矣。(上宰亦無降楊事。有 6/ 7b/ 3
此及服日月芒事耳) 6/ 7b/ 4
太虚眞人南嶽赤君告曰。人有衆惡。而不自 6/ 7b/ 5
悔。頓止其心。罪來歸己。如川歸海。日成深廣 6/ 7b/ 6
耳。有惡知非。悔過從善。罪滅善積。亦得道也。 6/ 7b/ 7
夫人遇我以禍者。當以福往。是故福徳之氣。 6/ 7b/ 8
恆生於此。害氣重殃。還在於彼。此學道之行 6/ 7b/ 9
也。 6/ 7b/10
又告曰。惡人害賢。猶仰天而唾。唾不{55F0水誇}天。還 6/ 8a/ 1
{55F0水誇}己〔刑〕。(凡刑字皆應作形)。逆風揚塵。塵不{55F0水誇}彼。還潅 6/ 8a/ 2
其身。道不可毀。禍必滅己。 6/ 8a/ 3
太虚眞人曰。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 6/ 8a/ 4
人千。不如飯一學道者。寒栖山林者。益當以 6/ 8a/ 5
爲意。(赤君亦無復別授事) 6/ 8a/ 6
紫元夫人告曰。天下有五難。貧窮惠施難也。 6/ 8a/ 7
豪富學道難也。制命不死難也。得見洞經難 6/ 8a/ 8
也。生値壬辰後聖世難也。 6/ 8a/ 9
我昔問太上。何縁得識宿命。太上答曰。道徳 6/ 8a/10
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道。譬如磨鏡。垢 6/ 8b/ 1
去明存。即自見形。斷六情。守空淨。亦見道之 6/ 8b/ 2
眞。亦知宿命矣。又曰。念道行道信道。遂得信 6/ 8b/ 3
根。其福無量也。 6/ 8b/ 4
紫微夫人告曰。爲道者譬彼持火入冥室中。 6/ 8b/ 5
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存正。愚癡即滅。而 6/ 8b/ 6
正常存也。財色之於己也。譬彼小兒貪刀刃 6/ 8b/ 7
之蜜。其甜不足以美口。亦即有截舌之患。 6/ 8b/ 8
玄清夫人告曰。夫人係於妻子寶宅之患。甚 6/ 8b/ 9
於牢獄桎梏。牢獄桎梏會有原赦。而妻子情 6/ 8b/10
慾。雖有虎口之禍。(有此一異手寫本。無此十九字。恐是脱漏)己猶 6/ 9a/ 1
甘心投焉。其罪無赦。情累於人也。猶執炬火 6/ 9a/ 2
逆風行也。愚者不釋炬火必燒手。貪欲恚怒 6/ 9a/ 3
愚癡之毒。(又闕此十五字。於辭有不應爾。貪嗔癡所謂三毒)處人身 6/ 9a/ 4
中。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殆。愚癡者火 6/ 9a/ 5
燒手之謂也。爲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亦 6/ 9a/ 6
不左觸岸。亦不右觸岸。不爲人所取。不爲鬼 6/ 9a/ 7
神所遮。又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人爲道。不 6/ 9a/ 8
爲穢慾所惑。不爲衆邪所誑。精進不疑。吾保 6/ 9a/ 9
其得道矣。 6/ 9a/10
南極夫人曰。人從愛生憂。憂生則有畏。無愛 6/ 9b/ 1
即無憂。無憂則無畏。昔有一人夜誦經甚悲。 6/ 9b/ 2
悲至意感。忽有懷歸之哀。太上眞人忽作凡 6/ 9b/ 3
人。徑往問之。子嘗彈琴耶。答曰。在家時嘗彈 6/ 9b/ 4
之。眞人曰。絃緩何如。答曰。不鳴不悲。又問絃 6/ 9b/ 5
急何如。答曰。聲絶而傷悲。又問緩急得中如 6/ 9b/ 6
何。答曰。衆音和合。八音妙奏矣。眞人曰。學道 6/ 9b/ 7
亦然。執心調適。亦如彈琴。道可得矣。愛慾之 6/ 9b/ 8
大者。莫大於色。其罪無外。其事無赦。頼其有 6/ 9b/ 9
一。若復有二。普天之民莫能爲道者也。夫學 6/ 9b/10
道者。行陰徳莫大於施惠解救。志莫大於守 6/10a/ 1
身奉道。其福甚大。其生甚固矣。 6/10a/ 2
有人惡我者。我不納惡。惡自歸己。將禍而歸 6/10a/ 3
身中。猶〔景〕(謂應作影字)響之隨形聲矣。 6/10a/ 4
右衆靈教戒所言。 6/10a/ 5
按此三男眞二女眞。竝高眞之尊貴者。降集 6/10a/ 6
甚希。恐此是諸降者敍説其事。猶如秋分日 6/10a/ 7
瑶臺四君吟耳。非必親受楊君也。 6/10a/ 8
三見易遷。再云可待。要乃起東山屋舍。且可 6/10a/ 9
離護之耳。問其故。未見答。問衆靈云。我或爾 6/10a/10
耶。未詳此意。欲識之。(此一條楊君自記。是論長史事) 6/10b/ 1
數遊心山澤。託景仙眞者。靈氣將愍子之遠 6/10b/ 2
樂。山神將欣子之向化。是故百疾不能干。百 6/10b/ 3
邪不得犯。屡燒香左右者。令人魂魄正。而恆 6/10b/ 4
聞芳風之氣。久久乃覺之耳。覺之則入道。入 6/10b/ 5
道則得仙。得仙則成眞。(從前卷有待歌詩十篇接戒來至此凡八 6/10b/ 6
紙。竝更手界紙書。後截半行書字。即是楊書。淨覩天地行。此前當竝有楊續書。後人更寫 6/10b/ 7
別續之耳。所以前脱三十四字。楊所書。今未知何事) 6/10b/ 8
靜覩天地念飛仙。靜覩山川念飛仙。靜覩萬 6/10b/ 9
物念覆載慈心。常執心如此。得道也。人生者 6/10b/10
如幻化耳。寄寓天地間少許時耳。若攝氣營 6/11a/ 1
神。苦辛注眞。將得道久。道成則同與天地共 6/11a/ 2
寓在太無中矣。若洞虚體無。則與太無共寄 6/11a/ 3
寓在寂寂中矣。能洞寂者。則視之不見。聽之 6/11a/ 4
不聞。死生之根易解。久長之年易尋。尋之可 6/11a/ 5
得。解之可久。 6/11a/ 6
夫可久於其道者養生也。常可與久遊者納 6/11a/ 7
氣也。氣全則生存。然後能養至。養至則合眞。 6/11a/ 8
然後能久。登生氣之二域。望養全之寂寂。視 6/11a/ 9
萬物玄黄盡假寄耳。豈可不懃之哉。氣全則 6/11a/10
辟鬼邪。養全則辟百害。入軍不逢甲兵。山行 6/11b/ 1
不觸虎{81A7凹儿}。此之謂矣。 6/11b/ 2
學道之心。常如憶朝食。未有不得之者也。惜 6/11b/ 3
氣常如惜面目。未有不全者也。然面目亦有 6/11b/ 4
毀壞者。猶氣亦有喪失。要人之所惜。常在於 6/11b/ 5
面目。慮有犯穢。次及四肢耳。若使惜氣常爲 6/11b/ 6
一身之先急。吾少見其枯悴矣。(案此所云氣。蓋是房中精 6/11b/ 7
氣之氣。非呼吸之氣) 6/11b/ 8
人隨俗要求華名。譬若燒香。衆人皆聞其芳。 6/11b/ 9
然不知薫以自燔。燔盡則氣滅。名立則身絶。 6/11b/10
是故高人哂而遠之。遂爲清淨。生之爲物。譬 6/12a/ 1
日月天地。此四象正與生生爲對。失生則四 6/12a/ 2
象亦滅。非四象之滅。生滅之也。若使常生。則 6/12a/ 3
四象常存。非四象之常存。我能常生故也。常 6/12a/ 4
生亦能生於無景。何四象之足計哉。災遘禍 6/12a/ 5
生。形壞氣亡。起何等事耶。似由多言而不守 6/12a/ 6
一。多端而期苟免耳。是以玄巣頽枝以墜落。 6/12a/ 7
百勝喪於一敗矣。惜乎通仙之才。安可爲豎 6/12a/ 8
子致弊也。(豎子致弊。蓋爲膏肓之患不除。借取晉景公之夢。不爾則是別有小 6/12a/ 9
兒事也) 6/12a/10
南嶽夫人所言。 6/12b/ 1
鴻鷺對南旅。以遐扇揚{60AD鬲羽}。在於十百之野。彼 6/12b/ 2
鳥自謂足矣。然{6FA9晏鳥}鳩歎其眇{67F1進貌}。大鵬哂鴻擧 6/12b/ 3
之〔指〕(謂應作咫字)尺耳。苟安其安。而是非自足。故 6/12b/ 4
三鳥不相與議焉。何譏之乎。 6/12b/ 5
紫微言。 6/12b/ 6
右八條竝楊書。 6/12b/ 7
古之至人獨秉靈一之符。玄覽委順之化。明 6/12b/ 8
坦途而合變。捫冥樞以齊物。故自然之表。則 6/12b/ 9
存之而不論。域領之内。則論之而不議矣。昔 6/12b/10
玄風泯絶。埃氣彌氛。弘猶淪喪。澆僞滋起。馳 6/13a/ 1
驟之徒。替眞於崖分之外。躁兢之羣。饕利於 6/13a/ 2
形名之肆。擅智生流蕩之患。希求致矜伐之 6/13a/ 3
累。乖常適於所適。離至當於非當矣。名身孰 6/13a/ 4
親。道家良〔{82DC金箴}〕。(謂應作箴字)。履淹者守一之至戒。良 6/13a/ 5
可歎息。 6/13a/ 6
六月八日夜。保命告許長史。 6/13a/ 7
知以無涯傷性。心以欲惡蕩眞。豈若守根淨 6/13a/ 8
沖。栖研三神。所以彌貫萬物。而玄同鏡寂。泯 6/13a/ 9
然與泥丸爲一。而内外均福也。可示虎牙。 6/13a/10
南嶽夫人言。 6/13b/ 1
促催進散。不可令河上有事。(散似是朮散。河上水官也) 6/13b/ 2
保命言。 6/13b/ 3
不修道徳。及學道無成。則肇功之徒不相逮 6/13b/ 4
也。自頃未見有日進之人矣。學志故自少也。 6/13b/ 5
(七世之徳。本鍾於學者。若不學則非復所頼。故以爲戒)徒攝上道而不 6/13b/ 6
懃者。故下鬼耳。(下鬼謂下解主者鬼〈師〉[帥]耳。不必是{68B5豐邑}宮之鬼也。經中亦云 6/13b/ 7
如此)在官無事。夷眞内錬。紛錯不穢其聰明。爭 6/13b/ 8
兢不交於胸心者。此道士之在官也。 6/13b/ 9
秀玄栖標者。雖山河崩潰而不眄。志道存眞 6/13b/10
者。雖寒熱飢渇猶不護。此一往之至也。精散 6/14a/ 1
八虚。魂遊萬{56A2水余}。或因風以投間。或挾魍以結 6/14a/ 2
痾。將一切撥之而勿耳矣。昔之道非今道也。 6/14a/ 3
靈覺苟殊。百隙其如予何。章聞之。亦足以檢 6/14a/ 4
樸矣。 6/14a/ 5
右九條竝楊書。 6/14a/ 6
夫眞者都無情慾之感。男女之想也。若丹白 6/14a/ 7
存於胸中。則眞感不應。靈女上尊不降矣。縱 6/14a/ 8
有得者。不過在於主者耳。陰氣之接。永不可 6/14a/ 9
以修至道也。吾昔常恨此頼改之速耳。所以 6/14a/10
眞道不可對求。要言不可偶聽也。有匹則不 6/14b/ 1
眞。外併則眞假。眞假之迹斷可見也。 6/14b/ 2
此一條應是裴君言。某書。 6/14b/ 3
哭者亦趣死之音。哀者乃朽骨之大患。恐吾 6/14b/ 4
子未悟之相爲憂耳。極哀者則淫氣相及。來 6/14b/ 5
子雖善於〈耳〉爾曹。當{81DE木示}張者何。 6/14b/ 6
定録君所戒。 6/14b/ 7
右一條楊書。後被割不盡。 6/14b/ 8
穆惶恐言。逢遇玄運。得聞宗告。毎事將順。啓 6/14b/ 9
悟胸心。仁{81CC广陰}纏綿。仰感罔極。至於始終之分。 6/14b/10
天然定理。樂生惡亡。人情常感。哭泣之哀。奔 6/15a/ 1
臨之制。内以敍情。外以順禮。賢庶所守。莫之 6/15a/ 2
虧也。穆内雖修道。外故俗徒。未能披褐山栖。 6/15a/ 3
帶索獨往。不得不敍順情禮。允帖内外。一旦 6/15a/ 4
違之。既恩情未忍。亦懼傷之者至矣。 6/15a/ 5
夫人之言。宛而附情。弘道長教。可謂遠矣。輒 6/15a/ 6
當奉遵告敕。使哀不至傷。哭不過慟。栖道任 6/15a/ 7
適。不敢有違。謹白。(此是答右英書本。今闕所授事。非謂前中君所告趣 6/15a/ 8
死之音者。而亦應相關渉也) 6/15a/ 9
右一條掾爲書。 6/15a/10
眞誥卷之六。 6/15b/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5:40
¥眞誥卷之七。 7/ 1a/ 1
7/ 1a/ 2
甄命授第三。 7/ 1a/ 3
體〔已〕(此一字後人{81A5人巉}益)標高運。味玄咀眞。呼引景曜。 7/ 1a/ 4
凝靜六神。煥領八明。委順靈根。寶錬三度。養 7/ 1a/ 5
液和魂。假使衝風繁激。將不能伐我之正性 7/ 1a/ 6
也。絶飆勃藹。焉能迴己之清淳耶。爾乃空沖 7/ 1a/ 7
自吟。虚心待神。營攝百絶。栖澄至眞。當使憂 7/ 1a/ 8
累靡干於玄宅。哀念莫擾於絳津也。淡泊眇 7/ 1a/ 9
觀。顧景共歡。於是至樂自鎗零聞於兩耳。雲 7/ 1a/10
{81FC玉激}彈乎空軒也。口{4FCC手邑}香風。眼接三雲。俯仰 7/ 1b/ 1
四運。日得成眞。視眄所涯。皆已合神矣。夫眞 7/ 1b/ 2
人之得眞。毎從是而獲耳。不眞而強眞。亦於 7/ 1b/ 3
此而顛{66C6厥足}也。復使愆痾填籍。憂哀塞抱。經營 7/ 1b/ 4
常累。憑惜外道。和適羣聽。求心俗老。忽發哀 7/ 1b/ 5
音之〔兮{81E8水牙}〕。(此作奚胡音。猶今小兒啼不止謂爲咳呱也)長悼死沒 7/ 1b/ 6
以悲逝。必精滅神離。三魂隕{80A3牙火}。邪運空間。魄 7/ 1b/ 7
告魍魎。乘我虚陣。造遘百祟。何可握生道以 7/ 1b/ 8
奔於死房。陶靈風而踐於尸室。擲己吉象。投 7/ 1b/ 9
之凶穢乎。已聞高勝而故由豫。屡覩明科而[未] 7/ 1b/10
釋疑。遂羅{55F0水誇}上章。使臭染隱書。四極撃鼓。三 7/ 2a/ 1
官尋{82DA金矛}。誓信云何而忘。太初於焉而遊。神虎 7/ 2a/ 2
奮爪。毒龍效牙。八方誠曠。〔遏〕(謂應作曷字)處而逃。 7/ 2a/ 3
身謝之後。方悟清僚之可羨。言者之不虚矣。 7/ 2a/ 4
且哀聲亂眞。干忤正{80A3牙火}。明君胡不常處福郷。 7/ 2a/ 5
於此振衣而歸室乎。正月十一日夜。安妃告。 7/ 2a/ 6
(此一條是寅年正月九華告楊君相譏誚之事。故南眞後復有所論也。楊書) 7/ 2a/ 7
眞人歸心於一正。道{80A3牙火}標任於永信。心歸則 7/ 2a/ 8
正神和。信順則利貞兆。此自然之感對。初無 7/ 2a/ 9
假於兩際也。夫惑生是非。嫌遘疑似。潛滯於 7/ 2a/10
中。抱間心裏。外握察觀之{80A3牙火}。内有{5FC9絲温}結之哂。 7/ 2b/ 1
遺初覺於建始。乖玄梯而密猜者。有如此徒。 7/ 2b/ 2
我見其敗。未見其立矣。蓋有懷而懼者。豈獨 7/ 2b/ 3
一人哉。二月三十日夜。南嶽夫人告許長史。 7/ 2b/ 4
可以示同{80A3牙火}而墮惑者。(此是授長史。今説喩楊君。勿疑九華之事 7/ 2b/ 5
也。楊書)故望洪涛之曁天。則知其不起乎{55F0水誇}池 7/ 2b/ 6
之中矣。覩玄翰之汪{81ED水歳}。則知其不出乎章句 7/ 2b/ 7
之徒也。(紫微言)衆藻集而龍章成。羣聲會而雲 7/ 2b/ 8
韶諧。辛酸備則嘉味和耳。(中候夫人答。此二辭乃出抱朴子外 7/ 2b/ 9
篇博喩中。後復有此例。當是衆眞借取以譬而用之。猶如所稱周易毛詩中語耳)彼 7/ 2b/10
人何如梁伯鸞乎。(中候言。彼人當是指長史也)梁氏徳狹 7/ 3a/ 1
也。此子蕭條氣遠甚矣。夫垂蔭萬畝者。必出 7/ 3a/ 2
峻極之嶺。滔天振岑者。必發板桐之源。洪哉 7/ 3a/ 3
積陰徳之賢。有似{82D2分邑}人也。(紫微答。{82D2分邑}則{82C8山豕豕}國。以比周大王也。自 7/ 3a/ 4
蔭以下至板桐之源。亦是博喩中語。唯改襄陵作振岑)彼愈北而聰明 7/ 3a/ 5
愈閉。(右英言)聰者貴於理道音於千載之外。而 7/ 3a/ 6
得興亡之迹矣。逸鱗逍遥於太荒之衣。故無 7/ 3a/ 7
羈絡之憂。靈羽振翅於玄圃之峯。以遺羅{5FA6絲亘} 7/ 3a/ 8
之患。何其識吉凶哉。(保命仙人答。此復是博喩兩篇合爲今語。而改 7/ 3a/ 9
機穽作羈落。靈鶻作靈羽。罩羅作羅{5FA6絲亘}耳)尋飛絶影之足。而不能 7/ 3a/10
騁逸於呂梁。{56B7水凌}波泳淵之屬。而不得陟峻攀 7/ 3b/ 1
危。彼子誠可才異也。安能内攝哉。輔機者欲 7/ 3b/ 2
仁人也。徳欲茂矣。繁林{82C1艸翳}薈。則羽族雲萃。玄 7/ 3b/ 3
淵浩汗。則鱗羣競赴。若其宅心者衆。將何事 7/ 3b/ 4
於近。(紫微言) 7/ 3b/ 5
右八條楊書。又有掾寫。 7/ 3b/ 6
有道者皆當深研靈奧。栖心事外。但思味勤 7/ 3b/ 7
篤。糟粕餘物。亦足自了耳。(¥桐柏眞人言)夫清淨未 7/ 3b/ 8
若東山。養眞未若幽林。栖形景而虚上。遠風 7/ 3b/ 9
塵之網纏。於是榮辱之羅。何足以羈至士耶。 7/ 3b/10
(右二條楊書) 7/ 4a/ 1
夫金玉山積。猶非我也。{52BB月去}{82B9月篋竹}之檐往矣。猶非 7/ 4a/ 2
己也。榮冕之盛陳矣。猶非貴也。采艷之芬華 7/ 4a/ 3
矣。猶非眞也。能消而蕩之。則淫吝之心亡也。 7/ 4a/ 4
鄙滯之門閉矣。尚眞之覺漸也。〔千〕(謂應作阡字)陌 7/ 4a/ 5
之情見矣。如其不爾。四者皆成内賊之害。外 7/ 4a/ 6
爲驩兜之患不去。吝之不散。無所復營措於 7/ 4a/ 7
其間矣。亦無事趣當爾也。(戒長史也。此三字本朱書。亦應是右 7/ 4a/ 8
英夫人言也)爲道者實有勤苦。斯人也可謂必得 7/ 4a/ 9
之矣。(右二條長史掾書)夫學道者當得專道注眞。情 7/ 4a/10
無散念。撥奢侈。保沖白。寂然如密有所覩。煕 7/ 4b/ 1
然如潛有所得。專專似臨深谷。戰戰如履於 7/ 4b/ 2
氷炭。始得道之門耳。猶未得道之室也。所謂 7/ 4b/ 3
爲難者學道也。所謂爲易者學道也。寂玄沈 7/ 4b/ 4
味。保和天眞。注神栖靈。耽研六府。惜精閉牝。 7/ 4b/ 5
無視無聽。此道之易也。即是不能行此者。所 7/ 4b/ 6
以爲難。許侯研之哉。斧子瑩之哉。(右右英所道令疏。彼 7/ 4b/ 7
君勤其事者。有獲福者多也)〔墮〕(謂應作隋字)之者禍敗積矣。范 7/ 4b/ 8
帥言。不知道誰。(應是鬼帥范疆矣) 7/ 4b/ 9
右二條有掾書。 7/ 4b/10
昔因華氏累白書敬。靈道高{67F1進貌}。音饗冥絶。仰 7/ 5a/ 1
瞻九霄。注心罔墜。矜逮不遺。特蒙酬告。雲華 7/ 5a/ 2
斐暢。玉音粲發。誘導恂恂。啓悟丹至。披覽欣 7/ 5a/ 3
欣。五情悦懌。某志好有年。未獲〔厶厶〕。(缺失二字。別本 7/ 5a/ 4
作剋遂)恭黨幽晦。始覩天日。靈眞〔厶〕(此缺失一字。別本作 7/ 5a/ 5
微字。疑非)請。訓誨交湊。剋己補過。思釋鄙滯。夙興 7/ 5a/ 6
勤{4EBD心易}。悟寐自{45E2厂萬}。庶幾積誠。卒獲微感。玄運既 7/ 5a/ 7
會。奉覲有期。〔想〕(疑長此一字)良爲〔厶厶〕。(缺失二字。別本作延 7/ 5a/ 8
仰)生染迷俗。沈溺塵昧。不達上眞。謂道盡此。 7/ 5a/ 9
決欲習性以靜之。損〔厶〕(缺失一字。¥四字朱書)以寶之。非 7/ 5a/10
爲色欲〔厶〕(缺失一字)多而患在難〔厶〕。(缺失一字)至於水 7/ 5b/ 1
火之戒。氷炭之喩。朗然照豁。敬承清規。務損 7/ 5b/ 2
之又損之。〔厶〕(謂應是以字)至於死灰也。歎覺悟之 7/ 5b/ 3
不早。恨知機之將晩。用火之言。其旨頗微。思 7/ 5b/ 4
之觸類。良追愧悚。 7/ 5b/ 5
昔憑頼華氏。毎輒奬勸。願其有成。得見陶冶。 7/ 5b/ 6
而耽味華競。蹈道不篤。恆欲與共清閑。使意 7/ 5b/ 7
盡言苦而已。趣向不同。密言難遇。然{46E5口禺}{46E5口禺}之 7/ 5b/ 8
懷。要欲獻其丹款矣。不審故可復有冀不。(此二 7/ 5b/ 9
書長史答。先因通華僑意。似酬前書。而又言用火之言。此授今闕) 7/ 5b/10
右二條厶書。 7/ 6a/ 1
茅小君去五月中失日有言云。華僑漏泄天 7/ 6a/ 2
文。妄説虚無。乃今華家父子被考於水官。 7/ 6a/ 3
華僑之失道。由華騎之佞亂。破壞其志。念華 7/ 6a/ 4
團華西姑者。三官因之以試觀。試遂不過。僑 7/ 6a/ 5
於是得有死罪。故名簡早削奪。尋輸頭皮於 7/ 6a/ 6
水官也。可密尋彼家有此人名不。是誰者。(此前 7/ 6a/ 7
竝是酬問華氏事。不知是子年丑年耳) 7/ 6a/ 8
許朝者暴殺新野郡功曹張煥之。又枉{81DA急攴}求 7/ 6a/ 9
龍馬。此人皆看尋際會。比告訴水官。水官逼 7/ 6a/10
許斗。使還其丘墳。伺察家門。當衰之子。欲以 7/ 6b/ 1
塞對解逼。示彼訟者耳。是斗亡月亡日其應 7/ 6b/ 2
至矣。君自受命。當能治滅萬鬼。羅制千神。且 7/ 6b/ 3
欲視君之用手耳。欲令無他者。宜以此日詣 7/ 6b/ 4
斗墓。叱攝煥等。制敕左官。使更求考代。震滅 7/ 6b/ 5
爭源也。可勿宣此。當言我假威於君矣。不知 7/ 6b/ 6
君宜往試攝滅之耳。滅鬼之迹。事中{82CB暫足}應爾。 7/ 6b/ 7
六月十六日夜。小君授書此。(此令楊君爲長史家攝遏冢訟 7/ 6b/ 8
也。許朝先爲南陽郡。故得殺新野人。而此三人事不出周魴詰先生中。當是四十三條限 7/ 6b/ 9
也。斗爲仙品。而猶被水官之逼者。是喪服中殃氣尚相關渉故也)紙三百。(酬鬼 7/ 6b/10
帥王延。近報録書以杵宗會。有功)油三斗。(酬鬼帥傅晃。近與功曹使者。令勢威 7/ 7a/ 1
照鬼形。使不得暴)青絹三十尺。(酬鬼帥范疆。近執載百惡。滅訟散禍。有功) 7/ 7a/ 2
銀叉三枚。(酬鬼帥梁衞。近防護疾者。招魂安神。使冢訟不行。有殊功) 7/ 7a/ 3
右四條詭。以六月十三日小茅君假作玉 7/ 7a/ 4
斧之形。 7/ 7a/ 5
以夢告於虎牙。使令夫婦明輸此四種詭。以 7/ 7a/ 6
酬四帥之禽鬼者。何以不復憶此可餘問。(餘問 7/ 7a/ 7
謂令與同勿{81D2聰耳}{81D2聰耳}耳。非使此四鬼帥。本亦道家之祭酒也。得下解法。受書爲鬼帥耳) 7/ 7a/ 8
既有酬詭。後長爲己用心也。所以夢假於玉 7/ 7a/ 9
斧之形者。虎牙魂魄未得通接仙真故也。玉 7/ 7a/10
斧清净藻洁,久斋濯魄,心近于仙。故假象以 7/ 7b/ 1
通夢也。通夢而猶不悟。可謂信之不篤。或悟 7/ 7b/ 2
而忘其詭。可謂篤而不思。 7/ 7b/ 3
夫詭誓者悉皆受命密交。愼不可令人知。外 7/ 7b/ 4
書云。我聞有命。不可以示人乎。(毛詩楊之水篇云。我聞有 7/ 7b/ 5
命。不可以〈古〉[告]人。當謂此也) 7/ 7b/ 6
六月三十日夜。小君授書。密密示之。 7/ 7b/ 7
眞司科云。有用力於百鬼。騁帥御於天威者。 7/ 7b/ 8
宜須此詭。地下主者解下道之文官。地下鬼 7/ 7b/ 9
帥解下道之武官。文解一百四十年一進。武 7/ 7b/10
解二百八十年一進。武解一解之下者也。夫 7/ 8a/ 1
心動於事慾。兼味於清正。華目以隨世。而畏 7/ 8a/ 2
死以希仙者。皆多作武解也。(此武解之目。世中諸人多有相 7/ 8a/ 3
類)宜服五飮丸。去水注之氣。可急合。不但治 7/ 8a/ 4
疾而已。亦以住白而有氣色也。 7/ 8a/ 5
六月二十三日夜。南嶽夫人告。(長史素患淡飮。比來 7/ 8a/ 6
疾動。故有此告。五飮丸即是世中者耳) 7/ 8a/ 7
精合五飮丸。當大得力。且可自靜息乎。(范安遠所 7/ 8a/ 8
言)語許長史無所憂。不煩此詭。可還之。(右保命君 7/ 8a/ 9
語許侯勿憂。嗣伯之詭。且還之) 7/ 8a/10
右右英夫人語。 7/ 8b/ 1
小君曰。我二人吏兵。恐宜詭謝。獻以體上之 7/ 8b/ 2
密寶。不爾。小子後不肯復爲爾用力也。許厚 7/ 8b/ 3
之徒也。許{81F5犬托}子所頼在其弟。許牙所頼在其 7/ 8b/ 4
父。佳事不可忘也。惡事不可忘也。又爲寶密。 7/ 8b/ 5
關達機密。銀亦爲次寶也。其今多情彌精耳。 7/ 8b/ 6
後勿復數爾。勞損其神。 7/ 8b/ 7
右小茅君{81B0口受}所言。 7/ 8b/ 8
許賎者戴石子之女也。爲讎家薛世等所殺。 7/ 8b/ 9
又世殺賎抱小兒阿寧。賎今在水官。與兒相 7/ 8b/10
隨。骸骨流漂。亦訟在三官。求對考今生人也。 7/ 9a/ 1
寧見殺時。頭先患瘡。瘡流面目。(檢譜不見戴賎。當是婦人 7/ 9a/ 2
不顯名也) 7/ 9a/ 3
七月二日夜。小君授書。 7/ 9a/ 4
其夕長史亦得〔{81AD夢厶}〕。(此夢字也。眞書多如此) 7/ 9a/ 5
死生之機。得失之會。蓋更切耳。何不遠存玄 7/ 9a/ 6
味。耽虚標流乎。求之近應。應愈{66A6貝余}也。此亦入 7/ 9a/ 7
失之路耳。想體尚高韻。不細求之於毫末矣。 7/ 9a/ 8
七月二十六日夜。紫微夫人授作。令與許 7/ 9a/ 9
長史。(右從小茅君來凡十八條楊書) 7/ 9a/10
七月二十七日禺中。許主簿華侯當入靜 7/ 9b/ 1
中。爾時無復所有。爲防未然耳。 7/ 9b/ 2
近不得以疾篤告者。我愼法之故。且世人知 7/ 9b/ 3
未病之困。必泄三官之禁。則累加漏身。増{5AEE病祭} 7/ 9b/ 4
絶疾。今何乃用憂之甚耶。名身誰親。蓋宜思 7/ 9b/ 5
之。 7/ 9b/ 6
縱令以小代大。如父何如。大小倶來。於母何 7/ 9b/ 7
如。衰自己身。訟自家人耳。三官自有成事。憂 7/ 9b/ 8
{4EBB心宛}亦無所解。自非齊達於内外者。將不得不 7/ 9b/ 9
懼悸。 7/ 9b/10
今月六日是赤孫絶日。先處事耳。今雖停放。 7/10a/ 1
無所復畏。然四帥逆己。關之於都禁。至日爲 7/10a/ 2
能遣尸殺使者看望之。雖弗復慮矣。至日父 7/10a/ 3
母將入靜中。靜中疾發。亦無苦也。我其日亦 7/10a/ 4
當視汝。 7/10a/ 5
右三事小茅君説。(右三條厶書) 7/10a/ 6
八月六日。父母將赤子入靜燒香。北向陳乞 7/10a/ 7
於二君。爾時自當有所見。所見萬無所苦也。 7/10a/ 8
其日中時。當有前日碧衣介華袴人。來在靜 7/10a/ 9
前立徘徊者小君也。可就請乞也。 7/10a/10
八月六日中。當有一人著平上{4CA9巾責}。多髭鬚長 7/10b/ 1
長爾。著紫皮袴褶。將黄娥來。此人是鬼帥王 7/10b/ 2
延也。延自爲人作益。爲將娥見人耳。娥其日 7/10b/ 3
或當被縛。華書吏其日當内井上助主人耳。 7/10b/ 4
日中當來。須臾去也。故宜力上風注冢訟章 7/10b/ 5
於却氣毒之來往也。三過如此。考者匿矣。夫 7/10b/ 6
散翳布考。皆因人之不陳。疾者懼焉。則精胎 7/10b/ 7
内戰。是故疚痾流發。非唯一身而已。今所以 7/10b/ 8
令上章者。亦以遏虎牙之盈縮耳。 7/10b/ 9
范中候所道如此。(范中候名{67F1進貌}。即是撰南眞傳者) 7/10b/10
許厚當謝詭。南眞夫人吏兵告大章如此。 7/11a/ 1
右小君。 7/11a/ 2
以小代大。復請何爲。當啓太上停之何如。 7/11a/ 3
右小君。 7/11a/ 4
牙亦爾耶。勿{81D2聰耳}{81D2聰耳}。演小子耳。許牙何豫乎。焉 7/11a/ 5
敢復相追爾。娥與厚有水火之書。吾近承南 7/11a/ 6
眞命。推縛盡執也。小鬼頭不制服。豈足憂。亦 7/11a/ 7
許長史用心之所剋也。 7/11a/ 8
右小君。 7/11a/ 9
许厚自是其丈人所责,责亦至也,责不以家 7/11a/10
事往来之宾经意,意亦当得之也。云何毎尔。 7/11b/ 1
此自家长之教忌,不豫我也。重谢斗,当必释 7/11b/ 2
耳。范帥頃者以其不詭。乃欲不復豫事。我不 7/11b/ 3
聽之。今無爲也。詭當一須疾愈送。斗恒渇而 7/11b/ 4
饮不可饮,食多困故而不可食,子妇不经心, 7/11b/ 5
亦不可不令知,死丈人之责耶。故宜以家事 7/11b/ 6
为勤。为尔不已,或能致之于丈人宇下受教 7/11b/ 7
耶。 7/11b/ 8
八月二日夜。小君授書此。使示斧。(右十條楊書) 7/11b/ 9
許長史所使人。盜他家狗六頭。於長史竃下 7/11b/10
蒸{57D3者火}共食之。長史何以不檢校。使臭腥之氣 7/12a/ 1
薫染肴飯。既食而歩上道。亦已犯眞人之星 7/12a/ 2
也。 7/12a/ 3
有一白犬。俗家以許祷土地鬼神。云何令人 7/12a/ 4
盜烹之。土地神言許長史教之使爾。不言小 7/12a/ 5
人盜自爾也。密尋之。爾在宇下而不覺。恐方 7/12a/ 6
有此。此亦足以爲一病。宜愼。 7/12a/ 7
八月六日夜。茅小君授以與許長史。 7/12a/ 8
亦宜有辭詣南嶽夫人。乞疾病得愈之意。又 7/12a/ 9
宜辭詣保命定録二君。辭旨當令如南嶽夫 7/12a/10
人。疾者自當告乞於玄師。不爾不差。 7/12b/ 1
易遷昨來道此。〔別省〕。(此二字題紙背) 7/12b/ 2
右四條楊書。 7/12b/ 3
男生許玉斧辭。玉斧以尸濁肉人。受聖愍濟 7/12b/ 4
拔。毎賜敕誡。實恩隆子孫。常仰銜靈澤。永頼 7/12b/ 5
天{81CC广陰}。玉斧以駑鈍頑下。質性難訓。雖夙夜自 7/12b/ 6
{45E2厂萬}。患於愆失。此夕夢悟。尋思此意。皆玉斧罪 7/12b/ 7
責。慙懼屏營。無地自{45DE厂昔}。靈道高虚。肉人未達 7/12b/ 8
眞法。唯執心守敬。脩行寶祕而已。或恐靈旨 7/12b/ 9
高遠。誡喩幾微。玉斧頑闇。不能該悟。如此之 7/12b/10
罪。日月臻積。違法犯誡。亦當千萬。神母仁宥。 7/13a/ 1
輒復原赦。故今日憂惶深重。肝膽破碎。唯〔晢〕 7/13a/ 2
(謂應作折字)骨思愆。無補往過。連陳啓煩多。希請 7/13a/ 3
非所。兼以愧怖。玉斧歸誠乞誓。以今日更始。 7/13a/ 4
當洗濯心誠。盟於天地。靜守形骸。軌承訓誨。 7/13a/ 5
乞原父穆兄虎牙小大罪考。玉斧不修。乞身 7/13a/ 6
自受責。原赦大小。若神母遂見哀愍。許玉斧 7/13a/ 7
思愆補過。擧家端等受恩。是永覩三光。受命 7/13a/ 8
更生。謹辭。(此〈與〉是虎牙病時。掾與南眞辭也。掾自書本)虎牙愼不 7/13a/ 9
可復履淹。及見人之新淹者。三元驚喪。多喜 7/13a/10
殺人。 7/13b/ 1
八月二十四日。南眞告。 7/13b/ 2
学道者常不能慎事,尚自致百痾,归咎于神 7/13b/ 3
灵。当风卧湿,反责他于失覆,皆癡人也。安可 7/13b/ 4
以告玄妙哉。 7/13b/ 5
保命告牙。(右二條有掾書) 7/13b/ 6
須臾自吟曰。朝華煥晨井。九蓋傾青雲。前此 7/13b/ 7
珪璋庸。不識萬流椿。解落{81A6攸黒}{80B0火火火欠}頃。寅客何必 7/13b/ 8
人。(或云是誡。誡則能改) 7/13b/ 9
右英晩而言曰。見形之子。守分業於儒墨。栖 7/13b/10
沈之客。歩玄辭而詠虚。彼人自可晩曉耳。 7/14a/ 1
許伯兄弟復有心乎。恐皮耳。試復一悟。忌其 7/14a/ 2
微路耳。 7/14a/ 3
九月二十八日。茅保命告。 7/14a/ 4
可成與不極此擧。 7/14a/ 5
定録君説此。 7/14a/ 6
違内負心。三魂失眞。眞既錯散。魄乘其間。夫 7/14a/ 7
爲道者。當使内外鏡徹。宮商相應。靈感於中。 7/14a/ 8
神降於外。信不虚也。映昔亦如此。諸人陶其 7/14a/ 9
心。今已消也。夫須人陶而改者。故下通耳。所 7/14a/10
以懃懃。期不令在此。近亦粗具。(¥右小君言)世事非 7/14b/ 1
所期。時運何足聞。有道自當見。中路莫不煩。 7/14b/ 2
吾欲因楊問。便自知。乃作此。(¥右清靈)有間於邪。 7/14b/ 3
而邪{80A3牙火}爲之踊也。非病也。右安九華語。念不 7/14b/ 4
宜多。多則正散。正散而求不病。猶開門以捍 7/14b/ 5
猛敵。(¥右紫微語)治自當差。無苦。保命君言。 7/14b/ 6
何以至喪家。保命君言。 7/14b/ 7
欲服符飮水。使即愈。不欲者當與。 7/14b/ 8
定録君語。 7/14b/ 9
尋自差。保命君語。 7/14b/10
多有所道。甚云云。覲當乙二。第七無慮也。(此一 7/15a/ 1
行楊君與長史書語耳)戲言獪耳。許長史勿笑此。落廓 7/15a/ 2
不束。高下失常。定之勿疑。若不加意。勿單用 7/15a/ 3
此。愼示人。愼示人。 7/15a/ 4
一句保命告長史。(〈又〉[右]十四條厶書) 7/15a/ 5
衰年體羸。多爲風寒所乘。當深頤養。晏此無 7/15a/ 6
事。上味玄元。栖守絳津。體寂至達。心研内觀。 7/15a/ 7
屏彼萬累。蕩濯他念。乃始近其門戸耳。若憂 7/15a/ 8
累多端。人事未省。雖復憩靈空洞。存心淡泊。 7/15a/ 9
纏綿亦弗能達也。漁陽田豫曰。人以老馳車 7/15a/10
輪者。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7/15b/ 1
以此喩老嗜好行來屑屑。與年少爲黨耳。若 7/15b/ 2
今能誓不復行者。則立愈矣。如其不爾。則疹 7/15b/ 3
與年階。可與心共議耶。(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有幹略。爲并州 7/15b/ 4
刺史。遷衞尉。年老求遜位。與司馬宣王書曰。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 7/15b/ 5
不休。是罪人也。年八十二亡。引此語以動長史令去官也) 7/15b/ 6
藥四丸日服一。 7/15b/ 7
行來宜詳。前後已累言之矣。 7/15b/ 8
右三條楊書。 7/15b/ 9
夢惡者。明旦當啓太上。一以正魂魄。二以〈所〉[折] 7/15b/10
除不祥。 7/16a/ 1
奉道之家當精治靜舍。 7/16a/ 2
右二條厶。 7/16a/ 3
禮年七十懸車。懸車者。以年薄虞淵。如日之 7/16a/ 4
仄。體氣就損。神候方落。不可復勞形躯於風 7/16a/ 5
塵。役方寸於外物矣。許長史既至此時。始可 7/16a/ 6
隱逸耶。還親華陽之館。修乎黄老之業。北河 7/16a/ 7
之命方旌。遷擢之華亦顯。豈不快哉。今此疾 7/16a/ 8
方愈也。不足憂也。雖爾愼接於紛紛之務。經 7/16a/ 9
緯人事之寒熱矣。於今乃未可動脚。動脚人 7/16a/10
當言爾畏鬼。(北河之命。即易遷所聞竇氏之言。似有所〈疑〉[擬]者也)此年 7/16b/ 1
六月。憂長史不佳。非重疾也。今年許家鬼注 7/16b/ 2
小起。雖爾無可苦。保命及范中候已爲申陳 7/16b/ 3
之。右帥晨許肇亦深以爲意。無所憂也。去留 7/16b/ 4
之會。死生之事。三官祕禁。不宜外示。今所以 7/16b/ 5
道此者。蓋以〔皮〕(謂應作彼字)人已聞至道於胸心 7/16b/ 6
也。且可官身。未宜去位。可去可罷。方更相示 7/16b/ 7
也。 7/16b/ 8
右夜荀中候言此。故書以示。 7/16b/ 9
人家有疾病死喪衰厄。光恠夢悟。錢財滅耗。 7/16b/10
可以禳厭。唯應分解冢訟墓注爲急。不能解 7/17a/ 1
釋。禍方未已。 7/17a/ 2
右保命答許長史。 7/17a/ 3
7/17a/ 4
眞誥卷之七。 7/17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6:42
¥眞誥卷之八。 8/ 1a/ 1
8/ 1a/ 2
甄命授第四。 8/ 1a/ 3
遊精罔象。誠不可信。然多勞多事。多念多端。 8/ 1a/ 4
所以損神喪眞。擾競三關。遂當以此害明徳 8/ 1a/ 5
也。故令許君之徒。含景内魄。若抑四者。研虚 8/ 1a/ 6
注靈。則仙可冀。 8/ 1a/ 7
定録告。 8/ 1a/ 8
除治爾床席左右令潔靜。理護衣被者。使有 8/ 1a/ 9
常人。常燒香使冷然不雜也。南嶽上眞。當數 8/ 1a/10
看出内。便料理起居。可使草及木瓜耳。手自 8/ 1b/ 1
先有風患。是以今風氣之本至耳。多云針灸 8/ 1b/ 2
佳益。使人無憂。(此易遷令告長史也。草及木瓜當是理衣下人名也)可 8/ 1b/ 3
迎黄民來出。民奴既欲來。又云。其月末左右。 8/ 1b/ 4
當小小疾患。迎來在此。則疾患除也。當部分 8/ 1b/ 5
護靜屋以爲急。并欲得一室可栖息處。今年 8/ 1b/ 6
欲取草。當爲民奴留之。草今年自有本命厄。 8/ 1b/ 7
非欲取也。令其乞符自保而帶之。 8/ 1b/ 8
臥床後孤有懸風。可安北面下一〔彰〕。(謂應作障字) 8/ 1b/ 9
亦可以床著近北壁下。勿使虚懸。晨夕當心 8/ 1b/10
存拜靜。心存行道也。(身既有疾。不能拜起。故令心存不替)斧有 8/ 2a/ 1
霍亂疾。勿使冷食。此兒常不大宜住此。令自 8/ 2a/ 2
無他耳。 8/ 2a/ 3
右易遷一夕再來。四更中。 8/ 2a/ 4
獨來道此。先初來。亦與保命倶。(此似在縣下所授。令掾還 8/ 2a/ 5
山。使黄民歸家也。易遷即掾母。亡後得入易遷宮。因呼爲號。前所呼亦皆是也) 8/ 2a/ 6
斧學道如穿井。井愈深而去。土愈難運出。自 8/ 2a/ 7
當披其心。正其行。乃得見泉源耳。有人説中 8/ 2a/ 8
候言如此。可令知之。(李中候名遵。即撰茅三君傳者)人學道 8/ 2a/ 9
譬如萬里行。比造所在。寒暑善惡。草木水土。 8/ 2a/10
無不經見也。亦試在其中也。頃數聞人道此。 8/ 2b/ 1
始乃悟之耳。彼君念想殊多。〔渠〕(謂應作{64F2言巨}字)能成 8/ 2b/ 2
遠志不。平昔時常多所恨。始悟人難作。而善 8/ 2b/ 3
不可失。云學道者除過責此。審爾當懃。 8/ 2b/ 4
右易遷夫人所道。 8/ 2b/ 5
山嶽氣擾。則強禽號於林。川涜結滯。則龍{63C2蟲乙} 8/ 2b/ 6
慘於澤。此自然象也。故豪盛微覺。將類獸告 8/ 2b/ 7
其駭浪。玄數纖兆。而號{46CD口兆}徴乎治亂矣。斯蓋 8/ 2b/ 8
山川之盈縮。非人事之吉凶。若墳附丘山。誠 8/ 2b/ 9
與{81E7水枅}岫等波。苟趣舍理乖。則吹萬之用不同 8/ 2b/10
也。非靜順無以要謙。非虚栖無以冥會。是故 8/ 3a/ 1
死生之幾。吉人不復豫。苟思之無邪。不爲禍 8/ 3a/ 2
害。 8/ 3a/ 3
五月十四日。右英夫人答〔孔辭〕。(後人黯作謝安字。孔 8/ 3a/ 4
氏孔默也。云似是孔嚴兄弟。長史父先爲嚴從兄坦前鋒都督。是討沈充時。既有因 8/ 3a/ 5
縁。故得此也) 8/ 3a/ 6
虎頃大號墓下事。 8/ 3a/ 7
自未得和神靜形。俯頤幽精者。疾源或與年 8/ 3a/ 8
而積耶。若未能用交{66A6貝余}之途者。將奚促促於 8/ 3a/ 9
藥。 8/ 3a/10
定録仙人答孔求乞藥方。 8/ 3b/ 1
想早葬兄。今注煙速消。雖不{44F8辯力}妨於生者。要 8/ 3b/ 2
欲得柩物。時寧三泉。使凶氣泯靜也。 8/ 3b/ 3
小兒疾方行當示。 8/ 3b/ 4
五月十七日夜。保命仙君所言。答〔厶〕。(一字被剪 8/ 3b/ 5
除。疑猶是孔字)所問疾患者。(右從禮年來凡十九條。竝有掾書) 8/ 3b/ 6
遵懃心香火。有情向藥。故有言消磨之愈疾。 8/ 3b/ 7
謂其將聞斯而請命耶。(仙眞竝呼藥爲消摩。故稱消摩經也。誦之 8/ 3b/ 8
亦能消疾也) 8/ 3b/ 9
應南趨而北騁。既心口違矣。夫捐薺以茹荼。 8/ 3b/10
哂九成而悦北鄙者。(捐薺至此。亦是抱朴博喩中語)我知其 8/ 4a/ 1
無識和音之聽鑒也。當永爲吉人。爰及母奴。 8/ 4a/ 2
然所起是學而不思。浚井不渫。蓋肉人之小 8/ 4a/ 3
疵耳。無乃此也。今事結水禁。猶有可申。若許 8/ 4a/ 4
長史能於靜中若救之者。則一門全矣。亦是 8/ 4a/ 5
師主祭酒之宜請而爲徳惠乎。 8/ 4a/ 6
五月二十日夜。右英作與長史。(劉遵祖善譚説。殷浩向{4CC7广臾} 8/ 4a/ 7
亮稱之。後一會談論殊不合。遂名之爲羊叔子鶴。於是失名)劉遵心故爲 8/ 4a/ 8
修耳。何不令其母服大遠志丸。 8/ 4a/ 9
七月七日夜。紫微夫人告。 8/ 4a/10
即啓可得疏方不。良久答言。世間自有。可尋 8/ 4b/ 1
索密用。保命君問紫微曰。此方用牛黄銀屑 8/ 4b/ 2
者。非若是者小爲難合。(此即今大鎭心丸也。先以水銀摩銀屑使 8/ 4b/ 3
消。故爲難合) 8/ 4b/ 4
紫微答。但頷頭。(右三條楊書)陸納兄弟。清眞淳一。 8/ 4b/ 5
有姜伯子之風。知欲有遠志欣然。其祖父有 8/ 4b/ 6
陰徳。當慶流七世。知陸苟子自誓乞苦齋一 8/ 4b/ 7
年。欲受經。〔卿自〕(此二字後人{81A5人巉}益。非眞)更量之。劉遵乃 8/ 4b/ 8
有好心。早自知。 8/ 4b/ 9
保命答許長史。(陸納兄名始。竝有徳行。祖名英。仕呉丹陽郡太守。苟 8/ 4b/10
子當是人小名。不詳是誰。納爲尚書令。太元二十年亡) 8/ 5a/ 1
虞昭爲其〔兄子〕(此二字後人{80B1黒憺}易作先人字。本猶可識)事。文書 8/ 5a/ 2
牽連。身被攝繋。方未已。殆欲無理。頼其在世 8/ 5a/ 3
粗有功徳。且其家福徳強。章聞累疊。皆被上 8/ 5a/ 4
御。事已散。尋蒙追遣之。其病雖篤。無所憂。許 8/ 5a/ 5
侯爲之甚至。密相示。 8/ 5a/ 6
保命答許長史。 8/ 5a/ 7
庾道季身处阳官贵势,不能顺天用法。愦愦 8/ 5a/ 8
慢信,心形不同,自少及长,善功无一,积恶不 8/ 5a/ 9
改,其罪目已定,今临命方欲修德以自济免, 8/ 5a/10
徒费千金之用,不亦晩乎。 8/ 5b/ 1
保命答許長史。(庾龢字道季,亮第二子也,幼有才辞文义,升平中为 8/ 5b/ 2
丹阳尹,表除诸〈侯〉[役]六十余事,太和初为领军,如此行迹,不似为恶,恐是闻戒修善。故 8/ 5b/ 3
得申遂) 8/ 5b/ 4
{82D4希邑}回父無辜戮人數百口。取其財寶。殃考深 8/ 5b/ 5
重。〔{4EBB心宛}〕(謂應作怨字)主恆訟訴。天曹早已申對。回法 8/ 5b/ 6
應滅門。但其修徳既重。一身免脱。子孫豈得 8/ 5b/ 7
全耶。回當保其天年。但仙道之事去之遠矣。 8/ 5b/ 8
太元眞人答許長史。({82D4希邑}回父鑒清儉有志行。不應殺掠如此。或是初 8/ 5b/ 9
過江時。擺併所致。不爾則在京時殺賊有濫也。鑒年七十餘乃終。即得爲{68B5豐邑}宮職。右從陸 8/ 5b/10
納來四條有甲手寫)平凝夷質。淵通妙靈。神造重絶。栖 8/ 6a/ 1
眞攝生。太玄植簡。太素刊名。金庭内曜。玉華 8/ 6a/ 2
外瑩。朱軒四駕。嘯命衆精。騁龍玄州。飛雲浮 8/ 6a/ 3
冥。必能上友逸臺之公。下監御于太清矣。 8/ 6a/ 4
八月十七日夜。紫微王夫人授。令因許長 8/ 6a/ 5
史示{82D4希邑}。 8/ 6a/ 6
希遐遠曜。冥響凝玄。蕭浪上韻。耽夢遯眞。仰 8/ 6a/ 7
飛霄霧。俯散靈根。飛歩四覺。内觀七縁者。則 8/ 6a/ 8
必有丹書秀簡帝房之録。玄聲八振。栖身五 8/ 6a/ 9
嶽。於是潅胎朝元。吐納六液。從容三道。誨此 8/ 6a/10
景福。上可以策軒空洞。下可以反華變黒矣。 8/ 6b/ 1
若形羈榮羅。鼓輪華園。乘波適物。鳴簪風塵。 8/ 6b/ 2
外有謀道之名。内有百憂來臻者。適足勞天 8/ 6b/ 3
年以騁思。終歸骸於三官耳。齋之不專。徒悟 8/ 6b/ 4
而無益。可謂意不盡言乎。 8/ 6b/ 5
蓋行眞{80A3牙火}。當吐三納四。乘七呑九。今吸之不 8/ 6b/ 6
足。躡之失序。神漏泝源。精亡胎擾。雖休粮日 8/ 6b/ 7
{4FCC手邑}。而莫知道與年喪矣。欲階此渡也。其未接 8/ 6b/ 8
乎。夫索長生者多津。尋靈塗者千百。何必用 8/ 6b/ 9
氷爐以盛火。趣償責於三官耶。 8/ 6b/10
右中君言。因許長史示{82D4希邑}。 8/ 7a/ 1
紫微夫人云。{82D4希邑}若得道。乃當爲太清監也。若 8/ 7a/ 2
能聞要道而勤者。當至此格。若不專篤而守 8/ 7a/ 3
迷行。外舍道法者。則都失也。(紫微前語。與太元殊乖。而如此 8/ 7a/ 4
所云。當是迷不能勤乎要道。司命顯其終迹故也)情不餘念者。道乃 8/ 7a/ 5
來耳。{82D4希邑}回猶未足以論至道耶。(¥小君){82D4希邑}綜婦丁 8/ 7a/ 6
淑英者。有救窮之陰徳。又遇趙阜之厄而不 8/ 7a/ 7
言。内慈自中。玄感皇人。故令福逮於回。使好 8/ 7a/ 8
仙也。綜墓在東平。淑英今爲朱陵嬪。數遊三 8/ 7a/ 9
上。司命亦令聽政焉。(此二人當是回之曾祖也。外書不顯){82D4希邑}瞿 8/ 7a/10
與薛春華。至垂心於門宗。初不以生人爲事。 8/ 7b/ 1
然訟者多。但不能咸制之耳。毎見諌考訴者。 8/ 7b/ 2
甚懃至也。時節宜祠之耶。此二人{82D4希邑}家之福 8/ 7b/ 3
鬼。(外書亦無此二人。不知是何親){82D4希邑}雄與閻屈女不相當負 8/ 7b/ 4
石之役。于今未了。喜撃犯門宗。心常殺絶。此 8/ 7b/ 5
二人是{82D4希邑}家之禍鬼。{82D4希邑}〔厶〕({80B1黒憺}除此名不可識)與殷武 8/ 7b/ 6
姫被考。以燒殺朱奢李賎以致災也。其無後。 8/ 7b/ 7
亦求代逮。又與高豐相扇。甚助馬頭之訟石 8/ 7b/ 8
公。未便可得佳。恐不止耳。亦何趣欺其婦耶。 8/ 7b/ 9
省來懃懃。試爲掩正之。亦無此諸人。 8/ 7b/10
右保命答許長史。 8/ 8a/ 1
小君説言。{82D4希邑}鑒今在三官。爲劉季姜所訟。爭 8/ 8a/ 2
三徳事。周馬頭在水官訟其壻。引理甚苦。{82D4希邑} 8/ 8a/ 3
朗伊香之二人。今爲牙女子奇求此。 8/ 8a/ 4
范帥昨受江羅辭。 8/ 8a/ 5
{82D4希邑}相今爲大曹吏所逮。其婦形嬰桃。受事未 8/ 8a/ 6
了。方索代人於此家。□此自是旁聽小君之 8/ 8a/ 7
言語耳。不令書之。爲自疏識以示耳。(此二十二字是 8/ 8a/ 8
楊君自記與長史)高齡反化。晩而祭酒弱。道氣不交。 8/ 8a/ 9
靈助無主。是以羣邪纏玄。急行其禍。奚不宗 8/ 8a/10
生生乎。於我助之有縁。其婦言亦急家事。當 8/ 8b/ 1
須了之。非他得豫。 8/ 8b/ 2
今六天之横縱。而太平之微薄。靈不足以助 8/ 8b/ 3
順。適足以招羣{81BD奸女}。所以神光披越。而邪乘正 8/ 8b/ 4
任矣。高齡之無徳久矣。鬼訟之紛錯積矣。許 8/ 8b/ 5
長史。(黄氏{80B1黒憺}作掾字) 8/ 8b/ 6
將欲理之耶。若翻然奉張諱道者。我當與其 8/ 8b/ 7
一符使服之。如此必愈而〔{81C1害兮}〕(此豁字也)矣。不然。往 8/ 8b/ 8
詣水官。所謂嗚呼哀哉。(張諱即天師名也。楊不欲顯疏也)邪 8/ 8b/ 9
氣入體。鬼填胸次。其將迴惑於邪正。必不能 8/ 8b/10
奉正一於平氣耶。如此吾治疾之方。殆不可 8/ 9a/ 1
得。(正一平氣即天師祭酒之化也) 8/ 9a/ 2
彼往其子亦去。何一身之永逝乎。 8/ 9a/ 3
八月十九日夜。保命君密語許長史。 8/ 9a/ 4
冢訟尤甚。恐亦未已。齡曾鑿敗古人碑銘之 8/ 9a/ 5
文以自顯焉。陰賊於鬼神。〔弊〕(謂應作蔽字)善以自 8/ 9a/ 6
標。訴者誠多事。以此爲首先。 8/ 9a/ 7
八月二十四日夜。保命告。欲取謝奉補期門 8/ 9a/ 8
郎。而今已有兼人。北帝故權停之耳。近差王 8/ 9a/ 9
允之兼行得代。奉若服朮酒。可未便恭命也。 8/ 9a/10
高耆亦可服朮。其家冢訟亦爲紛紛。朮遏鬼 8/ 9b/ 1
{80A3牙火}。故必無他耳。范中候言此。(謝奉字弘道。會稽人。仕至呉郡 8/ 9b/ 2
丹陽尹吏部尚書。王允之敦同堂弟王舒子。有智幹。爲〈河〉南中郎將江州。遷衞將軍會稽。 8/ 9b/ 3
封番禺侯。年四十亡。謚〈中〉[忠]侯。高耆即謂齡也。期門郎{68B5豐邑}都中官。而記中不見此職。惟有脩 8/ 9b/ 4
門耳)從平凝來凡十四條有掾寫。 8/ 9b/ 5
〈天〉[夫]觀物適任。内順明靈。託性命於高眞。委形 8/ 9b/ 6
氣於神攝者。亦剋疆以永遐。迴秋齡以保眞。 8/ 9b/ 7
今徳匠既凝神杖信。澄心密靜。圓順廣敬。固 8/ 9b/ 8
天祐焉。然胤嗣不多。或時彫落。將猶靈關失 8/ 9b/ 9
緯。潛機未鎭耳。當今五氣滋曜。常朗文昌之 8/ 9b/10
房。三星結華。毎煥{59F3玉旋}衡之内。是以玄潤胎萌。 8/10a/ 1
遂其流根矣。 8/10a/ 2
我案九合内志文曰。竹者爲北機上精。受氣 8/10a/ 3
於玄軒之宿也。所以圓虚内鮮。重陰含素。亦 8/10a/ 4
皆植根敷實。結繁衆多矣。公試可種竹於内 8/10a/ 5
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爾乃天感機神。 8/10a/ 6
大致繼嗣。孕既保全。誕亦壽考。微著之興。常 8/10a/ 7
守利貞。此玄人之祕規。行之者甚驗。 8/10a/ 8
六月二十三日。中候夫人告公。(孝武〈王〉[壬]戌生。此應是辛酉 8/10a/ 9
年。而後又云。上相座動。後以臨登極。乃是後午未年。此爲大懸)靈草{81CC广陰}玄方。 8/10a/10
仰感旋曜精。〔洗洗〕(似草〈竹〉[作]言邊。應{64FD言先}{64FD}字。即毛詩螽斯羽{64FD}{64FD}兮宜爾 8/10b/ 1
子孫之義也) 8/10b/ 2
繁茂萌。重徳必克昌。 8/10b/ 3
紫微夫人作。 8/10b/ 4
福和者當有二子。盛徳命世。(福和似是李夫人賎時小名也。 8/10b/ 5
今晉書名俊容。二子即孝武并弟道子也) 8/10b/ 6
同夜中候告。(右三條楊書。又掾寫) 8/10b/ 7
徳匠既凝。玄範自天。安危之事。未宜問也。公 8/10b/ 8
傾注甚至。所以未相酬者。豫事難論耳。頃天 8/10b/ 9
氣激逸。陰景屡變。太白解體於二辰之中。愆 8/10b/10
勃於紫房之下。王者惡焉。天子有憂。上相座 8/11a/ 1
動。今聊作讖。密以相示。(〈有〉[右]此及讖有掾寫。在掾自記修事後共紙。 8/11a/ 2
尋眞綜迴文令難解耳。今拘連相取。又別疏出之。其授之時。維當道其辭。楊君後自更錯 8/11a/ 3
義。皆是説晉代之事。竝有明徴也) 8/11a/ 4
相欺豈妙道要吾知之天祕能。 8/11a/ 5
有術金之萬尋師疾逆除惡子。 8/11a/ 6
自之制夷遂平世天命乘驅寶。 8/11a/ 7
奇龍者{81AC莫厶}可悲眞間世復思宜。 8/11a/ 8
神煕逆歴有數在茲基無不無。 8/11a/ 9
兵隆誰定帝紜室來之皇愼地。 8/11a/10
先卒兒必虧金紛異五亂徳天。 8/11b/ 1
火數失期座當變見遠凶匠制。 8/11b/ 2
規三由匠足不慮憂危撥保封。 8/11b/ 3
寸莫其測源劉知向有明施者。 8/11b/ 4
三五瑞天之代隆換迭相運推。 8/11b/ 5
精氣神妙二參儀愼凡傳人賢。 8/11b/ 6
精氣神妙參二儀。愼傳凡人賢者施。封天制 8/11b/ 7
地無不宜。子能寶祕天知之。吾道要妙豈相 8/11b/ 8
〈期〉[欺]。自有奇神先兵規。火寸三五天瑞之。隆代 8/11b/ 9
迭換運相推。明匠保徳愼無思。驅惡除逆疾 8/11b/10
尋〈思〉[師]。萬金之術龍之煕。隆數卒三失由兒。莫 8/12a/ 1
測其源劉向知。有凶撥亂皇復基。乘天命世 8/12a/ 2
遂平夷。制逆者誰必定期。匠不足慮憂遠危。 8/12a/ 3
五世之間眞可悲。{81AC莫厶}歴有數帝座虧。當見變 8/12a/ 4
異紛紛來。金室在茲。枕麝香一具於頚間。辟 8/12a/ 5
水注之來。絶惡夢矣。常存三關佳也。 8/12a/ 6
右英告公。(凡云公者。皆簡文帝爲相〈主〉[王]時也) 8/12a/ 7
右一條楊書。(五字朱書) 8/12a/ 8
太元眞人告許長史(此後非眞説) 8/12a/ 9
我嘗見南陽樂子長。淳朴之人。不師不受。順 8/12a/10
天任命。亦不知修生之方。行不犯惡。徳合自 8/12b/ 1
然。雖不得延年度世。死登福堂。練神受氣。名 8/12b/ 2
賓帝録。遂得補修門郎。位亞仙次。縁天資有 8/12b/ 3
分。亦由先世積徳。流慶所陶。若使其粗知有 8/12b/ 4
攝生之理。兼得太上一言之訣。如此求道。無 8/12b/ 5
往不擧矣。夫人所以不盡年壽。中多夭遏渉 8/12b/ 6
世者。或遭刀兵之難。致榮祿不終。祚胤不長。 8/12b/ 7
志道之人。雖有一生之心。鑽求匪懈。徒復遭 8/12b/ 8
遇眞文。耽玄精微。慕尚者衆。得升騰者稀。經 8/12b/ 9
非不妙。靈豈無感。愚愚相隨。安知修眞之本。 8/12b/10
營神養性鎭守之法。世人積小以來。形中傷 8/13a/ 1
犯者多。帝一不治。百神驚散。考試萬端。所謂 8/13a/ 2
荒城之内。荊棘生焉。無妙術以自導。修道以 8/13a/ 3
求仙。貪榮慕貴。多垂成而敗。皆由喪眞犯氣。 8/13a/ 4
愚瞽罔昧。豈識此機耶。致奪年滅{5DFC竹弄}。萬事不 8/13a/ 5
成。以此求生。去生遠矣。虚自苦耳。太上有玄 8/13a/ 6
機之道。煥落七神枕中之要。此道微乎妙哉。 8/13a/ 7
初不傳於下挺愚俗之人。有此道者。帝一治 8/13a/ 8
於玄宮。萬神守備。與天同心。案訣謹而修之。 8/13a/ 9
登山越海。萬試不干。修仙升度。所欲從心。斯 8/13a/10
豈虚言耶。卿父子玄機{67F1進貌}世。理妙接眞。故可 8/13b/ 1
榮神之仙才。而爲衆眞所稱。非吾獨所稱擧。 8/13b/ 2
故當與卿同編仙録。無復理外之嫌。亦已諮 8/13b/ 3
啓卿。故令知乃心。 8/13b/ 4
受用金龍玉魚。此不可闕。所以爾者。詣太上 8/13b/ 5
前。昭靈亦當粗具。近所寫神虎符。意嫌不精。 8/13b/ 6
可更書爲善。卿前所道相王事。頃面{82D4希邑}回。亦 8/13b/ 7
知有好心。但所得少耳。自當保其天年也。 8/13b/ 8
見謝所作傳未易功。乃能序述聖迹。賞解作 8/13b/ 9
奇。此是天發其心。昨亦已見司命君。大以爲 8/13b/10
佳。冥中自當報之有縁。其子孫若知{68FB酉焦}靈嶽。 8/14a/ 1
祈天眞。降應必也。豈虚言哉。謝家一門。唐承 8/14a/ 2
之世。繁林蔚然。甚可欣也。安石先對。所鍾如 8/14a/ 3
何。具如近面。不足宣。 8/14a/ 4
眞人西城王君答許侯。 8/14a/ 5
右四條別一手書。陸修靜後於東陽所得。不 8/14a/ 6
與諸迹同。辭事僞陋。不類眞旨。疑是後人所 8/14a/ 7
作。樂子長非受五符者。唐承即列紀所云四 8/14a/ 8
十六丁亥之期。 8/14a/ 9
眞誥卷之八。 8/14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7:32
¥眞誥卷之九。 9/ 1a/ 1
9/ 1a/ 2
協昌期第一。 9/ 1a/ 3
經曰。行事時。北向執隱書而爲之者。謂始學 9/ 1a/ 4
眞妙。未渉微遠。不解星位之首向。不識玄斗 9/ 1a/ 5
之指建。故當北向執書以漸求之耳。若既解 9/ 1a/ 6
書意。識星轉之隨時。自宜隨斗所指。按而存 9/ 1a/ 7
歩。如此則無有常向。不爲皆向北也。夫一切 9/ 1a/ 8
北向。自爲始學者耳。恐此將可以意通。觸類 9/ 1a/ 9
不足復問邪。(此答長史諮飛歩經中北向執書意也) 9/ 1a/10
太上眞人歩五星之道。以致五星降室。閉氣 9/ 1b/ 1
上綱。當先呼五星星夫人名字。畢乃越綱蹈 9/ 1b/ 2
星。謂始上綱。便頓住呼名字。呼名字。畢乃越 9/ 1b/ 3
綱蹈星耳。若毎至星上。得復重心呼所至星 9/ 1b/ 4
處之名字。益其佳也。若其煩重難常。但可案 9/ 1b/ 5
舊而行耳。昔鬱沙公北里子長陵老人。皆案 9/ 1b/ 6
此法而得升天。不以煩難爲辭也。所謂治生 9/ 1b/ 7
者矣。商販之汲汲。豈憚險難哉。所期唯錢貨 9/ 1b/ 8
而已耳。若使求道者常如賈販之用心。亦有 9/ 1b/ 9
何不得仙耶。但惜初學者。皆言專心盡懃至 9/ 1b/10
而後漸懈。縱有亦似車之將。故而百節緩落。 9/ 2a/ 1
又似負重之牛。造遠足蹇。夫學者之所患。而 9/ 2a/ 2
爲得者之所笑。皆如此輩事耳。苟能心研内 9/ 2a/ 3
鏡者。是爲感發乎神。將有靈人發子之蒙。攜 9/ 2a/ 4
辰景之輿矣。(此答諮歩五星法也。經圖唯言隨綱往還。又有一法云。越綱蹈 9/ 2a/ 5
星。今即是訣此事也。奬戒之言。實爲切至)五星圖布常向南也。以 9/ 2a/ 6
太白位在西。歳星位在東。案而施之。所以爾 9/ 2a/ 7
者。五星隱伏。縱横無常。不如北斗列象恆在。 9/ 2a/ 8
故一以定位於五方。不得隨星之所在也。(此答 9/ 2a/ 9
諮施安五星圖也。經中無旨訣。所以宜問)三八景二十四神。以次 9/ 2a/10
念之。亦可一時頓存三八。亦可平旦存上景。 9/ 2b/ 1
日中存中景。夜半存下景。在人意爲之也。若 9/ 2b/ 2
外身幽巖。屏絶人事。内念神關。攝眞納氣。將 9/ 2b/ 3
可平旦頓存三八景。二時又各重存一景。益 9/ 2b/ 4
當佳也。但人間多事。此煩難常行耳。事不得 9/ 2b/ 5
常。爲益自薄。西城王君桐柏上眞皆案此道 9/ 2b/ 6
也。案苞玄玉{80A1竹録}白簡青經云。不存二十四神。 9/ 2b/ 7
不知三八景名字者。不得爲太平民。亦不得 9/ 2b/ 8
爲後聖之臣。(此答諮二十四神經中修存之意。亦是祕訣。右此四訣事。今有 9/ 2b/ 9
長史所寫本。不知此因楊諮何眞。若非東卿。則紫微南眞也) 9/ 2b/10
太上眞人撰所施行祕要。(長史寫本有題如此。此猶是衆眞授 9/ 3a/ 1
説經中所可修用。還童反白諸要事。令長史施行之耳。非成事一卷經也) 9/ 3a/ 2
太素丹景經曰。一面之上。常欲得兩手摩拭 9/ 3a/ 3
之使熱。高下隨形。皆使極匝。令人面有光澤。 9/ 3a/ 4
皺班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謂山川通 9/ 3a/ 5
氣。常盈不沒。 9/ 3a/ 6
先當摩切兩掌令熱。然後以拭兩目。畢又順 9/ 3a/ 7
手摩髮。〔而〕(謂應作如字)理櫛之状。兩臂亦更互以 9/ 3a/ 8
手摩之。使髮不白。脉不浮外。 9/ 3a/ 9
右一條出丹景經中卷。(此經未出世。是下眞品目) 9/ 3a/10
大洞眞經精景案摩篇曰。臥起當平{80A3牙火}正坐。 9/ 3b/ 1
先叉兩手。乃度以掩項後。因仰面視上。擧項 9/ 3b/ 2
使項與兩手爭。爲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 9/ 3b/ 3
風氣不入。能久行之。不死不病。畢又屈動身 9/ 3b/ 4
體。申手四極。反張側掣。宣搖百關。爲之各三。 9/ 3b/ 5
此當口訣。(此運動應有次第法用。故須口訣益。亦熊經鳥伸之術也)臥起。 9/ 3b/ 6
先以手巾若厚帛。拭項中四面及耳後。使圓 9/ 3b/ 7
匝熱温温然也。順髮摩項。若理櫛之無數也。 9/ 3b/ 8
良久。摩兩手以治面目。久行之。使人目明。而 9/ 3b/ 9
邪氣不干。形體不垢〔{82BA肉疑}〕(此應作膩字)生穢也。都畢。 9/ 3b/10
乃咽液二十過。以導内液。 9/ 4a/ 1
右一條出大洞精景經上卷。(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9/ 4a/ 2
消魔上靈經曰。若體中不寧。當反舌塞喉。漱 9/ 4a/ 3
漏咽液亦無數。須臾不寧之痾自即除也。當 9/ 4a/ 4
時亦當覺體中寛軟也。 9/ 4a/ 5
右一條出消魔上靈敍中。(亦未出世。非三品目。應是智惠 9/ 4a/ 6
七卷中事) 9/ 4a/ 7
右前三條不顯誰之所授。 9/ 4a/ 8
消魔經上篇曰。耳欲得數按抑其左右。亦令 9/ 4a/ 9
無數。令人聰徹。所謂營治城郭。名書皇籍。又 9/ 4a/10
曰。鼻亦欲得按其左右。唯令數。令人{80A3牙火}平。所 9/ 4b/ 1
謂潅漑中嶽。名書帝{80A1竹録}。 9/ 4b/ 2
右此二條法。方丈臺昭靈李夫人出用。(此云 9/ 4b/ 3
消魔上篇。亦應同是前限) 9/ 4b/ 4
太上{80A1竹録}渟發華經上案摩法。常以生氣時。咽 9/ 4b/ 5
液二七過。畢。按體所痛處。向王而祝曰。左玄 9/ 4b/ 6
右玄。三神合眞。左黄右黄。六華相當。風氣惡 9/ 4b/ 7
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澤。上下宣通。内遣水火。 9/ 4b/ 8
外辟不祥。長生飛仙。身常體強。畢又咽液二 9/ 4b/ 9
七過。常如此則無疾。又當急按所痛處二十 9/ 4b/10
一過。 9/ 5a/ 1
右一條滄浪雲林宮右英王夫人所出。(〈録〉[{80A1竹録}]渟 9/ 5a/ 2
經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9/ 5a/ 3
丹字紫書三五順行經曰。坐常欲閉目内視。 9/ 5a/ 4
存見五藏腸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此經 9/ 5a/ 5
中眞品目)石景赤字經曰。常能以手掩口鼻。臨目 9/ 5a/ 6
微{80A3牙火}。久許時手中生液。追以摩面目。常行之。 9/ 5a/ 7
使人體香。(此經非三品目) 9/ 5a/ 8
紫度炎光内視中方曰。常欲閉目而臥。安身 9/ 5a/ 9
微氣。使如臥状。令傍人不覺也。乃内視。遠聽 9/ 5a/10
四方。令我耳目注萬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見 9/ 5b/ 1
萬里之外事。精心爲之。乃見百萬里之外事 9/ 5b/ 2
也。又耳中亦恆聞金玉之音。絲竹之聲。此妙 9/ 5b/ 3
法也。四方者總其言耳。當先起一方。而内注 9/ 5b/ 4
視聽。初爲之。實無彷彿。久久誠自入妙。 9/ 5b/ 6(此經下眞 9/ 5b/ 5
品目)
太上天關三經曰。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兩 9/ 5b/ 7
眥。閉{80A3牙火}爲之。{80A3牙火}通輒止。吐而復始。恆行之。眼 9/ 5b/ 8
能洞觀。(此經下眞品目。云天關三〈圖〉。疑闕圖字) 9/ 5b/ 9
右四條玄師所敕用。(玄師即南眞夫人。此四經竝未出世) 9/ 5b/10
清靈眞人説寶神經。(長史寫本亦題如此。此指是前一事之目耳。其 9/ 6a/ 1
後竝衆眞雜説。標題有前後之異。猶是眞誥之例。今人皆別呼寶神經。寶神經豈得下教 9/ 6a/ 2
耶。此唯是一片鈔耳) 9/ 6a/ 3
夫注心道眞。玄想靈人。冥冥者亦具監其意 9/ 6a/ 4
也。若外難未披。假詠兼存。實復未能迴西楡 9/ 6a/ 5
之年。還發玄童矣。苟耽玄篤也。志之懃也。縱 9/ 6a/ 6
令牙彫面皺。頂生素華者。我道能變之爲嬰。 9/ 6a/ 7
在須臾之間耳。但問志之何如爾。老少之學 9/ 6a/ 8
無所在也。吾往即其人也。(説此諸事。皆是令告長史也) 9/ 6a/ 9
求道要先令目清耳聰。爲事主也。且耳目是 9/ 6a/10
尋眞之梯級。綜靈之門戸。得失繋之而立。存 9/ 6b/ 1
亡須之而{44F8辯力}也。今鈔徑相示。可施用也。(此謂寶神 9/ 6b/ 2
經中要徑之事。故云鈔徑) 9/ 6b/ 3
道曰。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三九過。又以 9/ 6b/ 4
手心及指摩兩目權上。以手旋耳。行三十過。 9/ 6b/ 5
摩唯令數。無時節也。畢輒以手逆乘額上三 9/ 6b/ 6
九過。從眉中始。上行入髮際。中口傍。咽液多 9/ 6b/ 7
少無數也。如此常行。目自清明。一年可夜書。 9/ 6b/ 8
亦可於人中密爲之。勿語其状。 9/ 6b/ 9
眉後小穴中爲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暉。 9/ 6b/10
和瑩精光。長珠徹童。保錬目神。是眞人坐起 9/ 7a/ 1
之上道。一名曰眞人常居内經。眞諺曰。子欲 9/ 7a/ 2
夜書。當修常居矣。眞人所以能旁觀四達。使 9/ 7a/ 3
八霞照朗者。寔常居之數明也。 9/ 7a/ 4
目下權上是決明保室。歸嬰至道。以手旋耳 9/ 7a/ 5
行者。採明映之術也。旋於是理開血散。皺兆 9/ 7a/ 6
不生。目華玄照。和精神盈矣。夫人之將老。鮮 9/ 7a/ 7
不先始於耳目也。又老形之兆。亦發始於目 9/ 7a/ 8
際之左右也。以手乘額上。内存赤子。日月雙 9/ 7a/ 9
明。上元歡喜。三九始眉。數畢乃止。此謂手朝 9/ 7a/10
三元固腦堅髮之道也。頭四面以兩手乘之。 9/ 7b/ 1
順髮就結。唯令多也。於是頭血流散。風濕不 9/ 7b/ 2
凝。 9/ 7b/ 3
都畢。以手按目四眥二九過。覺令見光分明。 9/ 7b/ 4
是檢眼神之道。久爲之。得見百靈。(凡修行此道及卷中 9/ 7b/ 5
諸雜事。竝甚有節度。悉以別撰在登眞隱訣中。今不可備皆注釋) 9/ 7b/ 6
懃而行之。使手不離面乃佳。以成眞人。猶不 9/ 7b/ 7
廢也。欲行此道。皆盟金爲誓。金之多少。在人 9/ 7b/ 8
盡誠而設耳。不徒爾。苟行而已。眞官曰。欲聞 9/ 7b/ 9
起居。金爲盟書。謂非其人而不傳授也。此道 9/ 7b/10
出太上寶神經中。此經初不下傳於世也。當 9/ 8a/ 1
來爲眞人者。時有得者。反白之要事盡於此。 9/ 8a/ 2
(盟信既定無科。謂受此宜用金鐶二雙) 9/ 8a/ 3
紫微夫人喩書如左。(紫微是承裴君説寶神經畢。仍復更接論寶神 9/ 8a/ 4
事如此。則裴所説亦同此夕) 9/ 8a/ 5
夜臥覺。常更叩齒九通。咽液九過。畢。以手按 9/ 8a/ 6
鼻之邊左右上下數十過。微呪曰。太上四明。 9/ 8a/ 7
九門發精。耳目玄徹。通眞達靈。天中玄臺。流 9/ 8a/ 8
{80A3牙火}調平。驕女雲儀。眼童英明。華聰晃朗。百度 9/ 8a/ 9
眇清。保和上元。徘徊九城。五藏植根。耳目自 9/ 8a/10
生。天臺鬱素。柱梁不傾。七魄澡錬。三魂安寧。 9/ 8b/ 1
赤子攜景。輒與我并。有敢掩我耳目。太上當 9/ 8b/ 2
摧以流鈴。萬凶消滅。所願必成。日月守門。心 9/ 8b/ 3
藏五星。眞皇所祝。羣響敬聽。 9/ 8b/ 4
臥覺。輒按祝如此。勿失一臥也。眞道雖成。如 9/ 8b/ 5
我輩故常行之也。但不復臥。自坐爲之耳。此 9/ 8b/ 6
太上寶神經中祝辭上道也。令人耳目聰明。 9/ 8b/ 7
強識豁朗。鼻中調平。不垂津洟。四響八徹。面 9/ 8b/ 8
有童顏。制魂録魄。却辟千魔。七孔分流。色如 9/ 8b/ 9
素華。眞人起居之妙道也。所以名起居者。常 9/ 8b/10
行之故也。畢又咽液九過。摩拭面目。令少熱 9/ 9a/ 1
以爲常。毎欲數也。興寧三年歳在乙丑。六月 9/ 9a/ 2
二十三日夜。喩書此。其夕先共道諸人。多有 9/ 9a/ 3
耳目不聰明者。欲啓乞此法。即夜有降者。即 9/ 9a/ 4
仍見喩也。(此楊君自記也。長史年出六十。耳目欲損。故〈故〉[有]諮請。楊不欲指斥。託 9/ 9a/ 5
云諸人耳) 9/ 9a/ 6
又告云。道士耳重者。行黄赤{80A3牙火}失節度也。不 9/ 9a/ 7
可不愼。(此蓋指戒長史也) 9/ 9a/ 8
右一條清靈言。 9/ 9a/ 9
櫛頭理髮。欲得多過。通流血氣。散風濕也。數 9/ 9a/10
易櫛。更番用之也。亦可不須解髮也。 9/ 9b/ 1
右一條紫微夫人言。 9/ 9b/ 2
太極緑經曰。理髮欲向王地。既櫛髮之始而 9/ 9b/ 3
微祝曰。 9/ 9b/ 4
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爲隱月。右爲日根。六 9/ 9b/ 5
合清錬。百神受恩。祝畢。咽液三過。能常行之。 9/ 9b/ 6
髮不落而日生。 9/ 9b/ 7
常數易櫛。櫛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 9/ 9b/ 8
櫛取多也。於是血液不滯。髮根常堅。 9/ 9b/ 9
右一條安九華所告令施用。(此二條皆駐白止落之事。 9/ 9b/10
亦是令答示長史也) 9/10a/ 1
紫微夫人喩曰。披華蓋之側。延和天眞。入山 9/10a/ 2
澗之谷。填天山之源。則虚靈可見。萬鬼滅身。 9/10a/ 3
所謂仰和天眞。俯按山源也。(華蓋一名華庭也) 9/10a/ 4
天眞是兩眉之間。眉之角也。山源是鼻下人 9/10a/ 5
中之本側。在鼻下小入谷中也。華庭在兩眉 9/10a/ 6
之下。是徹視之津梁。天眞是引靈之上房。旦 9/10a/ 7
中暮恆咽液三九過。急以手三九陰按之以 9/10a/ 8
爲常。令致靈徹視。杜遏萬邪之道也。一日三 9/10a/ 9
過行耳。(紫微夫人言。人有卒病垂死者。世中凡醫。唯知針人中。不知針山源谷中。 9/10a/10
此太謬也。本注從此注起。是楊接長史書也)按而祝曰。開通天庭。 9/10b/ 1
使我長生。徹視萬里。魂魄返嬰。滅鬼却魔。來 9/10b/ 2
致千靈。上升太上。與日合并。得補眞人。列象 9/10b/ 3
玄名。楚莊公時。(此即春秋時楚莊王也)市長宋來子恆 9/10b/ 4
洒掃一市。久時有一乞食公。入市經日乞。恆 9/10b/ 5
歌曰。天庭發雙華。山源彰陰邪。清晨按天馬。 9/10b/ 6
來詣太眞家。眞人無那隱。又以滅百魔。恆歌 9/10b/ 7
此乞食。 9/10b/ 8
一市人無解歌者。獨來子忽悟疑是仙人。然 9/10b/ 9
故未解其歌耳。乃遂師此乞食公。棄官追逐。 9/10b/10
積十三年。此公遂授以中仙之道。來子今在 9/11a/ 1
中嶽。 9/11a/ 2
乞食公者西嶽眞人馮延壽也。周宣王時史 9/11a/ 3
官也。手爲天馬。鼻下爲山源。 9/11a/ 4
六月二十七日夜。喩書此。(楊接書訖此) 9/11a/ 5
雲林王夫人曰。仙眞之道。以耳目爲主。淫色 9/11a/ 6
則目闇。廣憂則耳閉。此二病從中來而外奔 9/11a/ 7
也。非復有他矣。今令人聰明益易耳。但不爲 9/11a/ 8
之者。行之難。欲得上通徹映。旁觀鬼神。當洗 9/11a/ 9
心絶念。放棄流淫。所謂嚴其始矣。夜臥。先急 9/11a/10
閉目。東向。以手大指後掌。各左右按拭目就 9/11b/ 1
耳門。使兩掌倶交會於項中三九過。存目中 9/11b/ 2
當有紫青絳三色氣出目前。此是内按三素 9/11b/ 3
雲。以潅合童子也。陰祝曰。眼童三雲。兩目眞 9/11b/ 4
君。英明注精。開通清神。太玄雲儀。靈驕翩翩。 9/11b/ 5
保利雙闕。啓徹九門。百節應響。朝液泥丸。身 9/11b/ 6
升玉宮。列爲上眞。凡四十八字。祝畢。咽液五 9/11b/ 7
十過。畢乃開目以爲常。坐起可行之。不必夜 9/11b/ 8
也。要以生{80A3牙火}時。一年許。耳目便精明。久爲之。 9/11b/ 9
徹視千里。羅映神靈。聽於絶響者也。此亦眞 9/11b/10
仙之高道。不但明目開耳而已。 9/12a/ 1
夫欲學道者。皆當不欲令人知見所聞。毎事 9/12a/ 2
盡爾。太上宮中歌曰。手把八雲氣。英明守二 9/12a/ 3
童。太眞握明鏡。鑒合日月鋒。雲儀拂高闕。開 9/12a/ 4
括泥丸宮。萬響入百關。驕女坐玄房。愈行愈 9/12a/ 5
鮮盛。英靈自爾通。 9/12a/ 6
此歌正言耳目之經也。我滄浪方丈仙人。常 9/12a/ 7
寶而爲也。此道出太上四明玉經中。傳行以 9/12a/ 8
青金爲誓。然後乃施行耳。(右此竝是右英夫人受。令告長史也。 9/12a/ 9
又用盟信。兼有青帛。令亦宜依准立格。乃得受傳耳。謂青可二十尺。金鐶二雙。此四明玉 9/12a/10
經三品元目也)閉{80A3牙火}拜靜。百鬼畏憚。功曹可見與語。 9/12b/ 1
謂久行之耳。 9/12b/ 2
七月二日。南嶽夫人喩。 9/12b/ 3
燒香時。勿反顧。忤眞{80A3牙火}。致邪應也。 9/12b/ 4
入靜戸。先前使人通達上聞。 9/12b/ 5
臨食上勿道死事。洗澡時。常存六丁。令人所 9/12b/ 6
向如願。理髮欲向王地。既櫛髮之初。而微呪 9/12b/ 7
曰。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右爲隱月。左爲日根。 9/12b/ 8
六合清錬。百神受恩。祝畢。咽液三過。(此一條猶是安 9/12b/ 9
妃所説無異。但不知何者前後耳。按以日月推。此則是後也) 9/12b/10
右四條南嶽夫人喩。 9/13a/ 1
正一平經曰。閉氣拜靜。使百鬼畏憚。功曹使 9/13a/ 2
者龍虎君可見與語。謂能精心久行之耳。(泰清 9/13a/ 3
家有正一平{80A3牙火}。今此悉載拜靜衆事。必應是泰清經。恐脱{80A3牙火}字也) 9/13a/ 4
又曰。燒香時。勿反顧。反顧則忤眞{80A3牙火}。使致邪 9/13a/ 5
應也。 9/13a/ 6
又曰。入靜戸。先前右足著前。後進左足。令與 9/13a/ 7
右足齊。畢乃趨行如故。使人陳啓。通達上聞。 9/13a/ 8
又曰。臨食上勿道死事。勿露食物。來衆邪{80A3牙火}。 9/13a/ 9
又曰。數澡洗。毎至甲子當沐。不爾。當以幾月 9/13a/10
旦。使人通靈。浴不患數。患人不能耳。蕩錬尸 9/13b/ 1
臭。而眞{80A3牙火}來入。 9/13b/ 2
右玄師所敕使施用。(右六條與前所説大同小異者。是受旨是 9/13b/ 3
略記。今更〈祥〉[詳]記寫此。并益後二條。以示長史也) 9/13b/ 4
右十條竝長史寫。 9/13b/ 5
服仙藥。常向本命。服畢。勿道死喪凶事。犯胎 9/13b/ 6
傷神。徒服無益。 9/13b/ 7
東卿司命君。(此一條本在受明堂玄眞法後) 9/13b/ 8
右一條楊書。 9/13b/ 9
太上九變十化易新經曰。若履淹穢及諸不 9/13b/10
靜處。當洗澡浴與解形以除之。 9/14a/ 1
其法用竹葉十兩。桃皮削取白四兩。以清水 9/14a/ 2
一斛二{81DB豆斗}。於釜中{57D3者火}之令一沸出。適寒温以 9/14a/ 3
浴形。即萬淹消除也。既以除淹。又辟濕痺瘡 9/14a/ 4
癢之疾。且竹虚素而内白。桃即却邪而折穢。 9/14a/ 5
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濁也。天人下遊。 9/14a/ 6
既反。未曾不用此水以自蕩也。至於世間符 9/14a/ 7
水祝漱。外舍之近術。皆莫比於此方也。若浴 9/14a/ 8
者益佳。但不用此水以沐耳。錬尸之素漿。正 9/14a/ 9
宜以浴耳。眞奇祕也。(下眞品目有九化十變。疑此目是例言也) 9/14a/10
紫微王夫人所敕用。 9/14b/ 1
右一條長史寫。 9/14b/ 2
受洞訣施行太丹隱書存三元洞房者。常月 9/14b/ 3
月朝太素三元君。以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 9/14b/ 4
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 9/14b/ 5
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 9/14b/ 6
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於寢靜之室。北向。 9/14b/ 7
六再拜訖。稽首跪曰。謹啓太上大道高虚玉 9/14b/ 8
晨太素紫宮八靈三元君。中央黄老無英白 9/14b/ 9
元太帝。五老高眞上仙太極皇精三皇君。大 9/14b/10
洞三景弟子某。謹以吉日之夜。天關九開之 9/15a/ 1
間。上聞太上玉皇眞君。乞得長生世上。壽無 9/15a/ 2
億年。時乘黄晨〈縁〉[緑]蓋龍轅。上詣紫庭。役使萬 9/15a/ 3
神。侍衞四明。畢。勿令人知也。(此一條掾寫) 9/15a/ 4
右四朝太素三元君法。以吉日夜半時。 9/15a/ 5
太上大道玉晨君。常以正月四日。二月八日。 9/15a/ 6
三月十五日。四月八日。五月九日。六月六日。 9/15a/ 7
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十 9/15a/ 8
一月三日。十二月十二日。登玉霄琳房。四眄 9/15a/ 9
天下有志節遠遊之心者。子至其日平旦日 9/15a/10
出時。北向再拜。亦可於靜中也。自陳本懷所 9/15b/ 1
願。畢。因咽液三十六過。(長史寫) 9/15b/ 2
東海青童君。常以丁卯日。登方諸東華臺四 9/15b/ 3
望。子以此日常可向日再拜。日出行之。可因 9/15b/ 4
此以服日精。(又掾寫) 9/15b/ 5
右紫虚元君所出。(右此三事竝上學隱朝之法。其經竝不顯世。故 9/15b/ 6
南眞出之。亦是令長史遵用也) 9/15b/ 7
右三條有長史掾共書。同在一紙上。 9/15b/ 8
常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八月八日。九月九 9/15b/ 9
日。十月十日夜。於寢室存思洞中訣事。而獨 9/15b/10
處不眠者吉也。其夕衞經玉童玉女。將太極 9/16a/ 1
典禁眞人。來於空中而察子也。是其夜常燒 9/16a/ 2
香精苦。有如所待者也。坐臥存思。或讀書念 9/16a/ 3
眞。在意爲之。唯不可以其夕施他事。非求道 9/16a/ 4
之方耳。若兼愼於其日益善。匪唯守夜矣。受 9/16a/ 5
洞訣之始。常當修此。好以爲意也。 9/16a/ 6
數遇惡夢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試。三曰尸賊。 9/16a/ 7
厭消之方也。若夢覺。以左手躡人中二七過。 9/16a/ 8
琢齒二七遍。微祝曰。大洞眞玄。張錬三魂。第 9/16a/ 9
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 9/16a/10
心節度。速啓太上三元君。向遇不祥之夢。是 9/16b/ 1
七魄遊尸。來協萬邪之源。急召桃康護命。上 9/16b/ 2
告帝君。五老九眞。皆守體門。黄閣神師。紫戸 9/16b/ 3
將軍。把鉞搖鈴。消滅惡津。反凶成吉。生死無 9/16b/ 4
縁。畢。若又臥必獲吉應。而造爲惡夢之氣。則 9/16b/ 5
受閉於三關之下也。三年之後。唯神感旨應。 9/16b/ 6
乃有夢也。夢皆如見將來之明審也。略無復 9/16b/ 7
惡占不祥之想矣。(長史作惡字皆酉下心。其義與西下心亦同。但謂西 9/16b/ 8
方金{80A3牙火}之心剛惡也) 9/16b/ 9
若夜遇善夢吉應。好夢而心中自以爲佳。則 9/16b/10
吉感也。臥覺。當摩目二七。叩齒二七遍。而微 9/17a/ 1
呪曰。太上高精。三帝丹靈。絳宮明徹。吉感告 9/17a/ 2
情。三元柔魄。天皇授經。所向諧合。飛仙上清。 9/17a/ 3
常與玉眞。倶會紫庭。畢。此太洞祕訣。以傳於 9/17a/ 4
始渉津流者矣。(右此三事亦是洞房太丹家事。眞經亦未顯世。今世中經 9/17a/ 5
乃粗有其事。皆増損不同) 9/17a/ 6
右三條有長史寫。 9/17a/ 7
9/17a/ 8
(此符{81D7莫手}長史畫) 9/17a/ 9
9/17a/10
9/17b/ 1
(此符{81D7莫手}掾畫。) 9/17b/ 2
9/17b/ 3
已上符本朱畫。 9/17b/ 4
明堂内經開心辟〔妄〕符。王君撰用。開日旦。向 9/17b/ 5
王朱書。再拜服之。祝曰。 9/17b/ 6
五神開心。徹聽絶音。三魂攝精。盡守丹心。使 9/17b/ 7
我勿〔妄〕。五藏遠尋。拜畢祝。祝畢乃服。服畢。咽 9/17b/ 8
液五過。叩齒五通。勿令人見。(兩妄字謂皆應作忘)若不 9/17b/ 9
用開日。以月旦月十五日二十七日。一月三 9/17b/10
服。一年便驗祕術也。(右符及此三條。有長史掾寫兩本。掾朱書) 9/18a/ 1
东卿司命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 9/18a/ 2
真上经。清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晝存日。夜 9/18a/ 3
存月。令大如環。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 9/18a/ 4
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無 9/18a/ 5
數。若不修存之時。令日月還住面明堂中。日 9/18a/ 6
居左。月居右。令二景與目童合{80A3牙火}相通也。此 9/18a/ 7
道以攝運生精。理和魂神。六丁奉侍。天兵衞 9/18a/ 8
護。此上眞道也。太上玄眞經。先盟而後行。行 9/18a/ 9
之然後可聞玉佩金{5AA3玉當}之道耳。季偉昔長齋 9/18a/10
三年。始誠竭單思。乃能得之。於是神光映身。 9/18b/ 1
然後受書耳。此玄眞之道。要而不煩。吾常寶 9/18b/ 2
祕。藏之嚢肘。故以相示有愼密者也。明堂玄 9/18b/ 3
眞自有經。經亦少耳。大都口訣。正如此而行 9/18b/ 4
之。偉昔亦不得經。但按此而行。始乃得經耳。 9/18b/ 5
爾欲得。可就偉取。玉佩隱書非偉所見耳。 9/18b/ 6
夜行及冥臥。心中恐者。存日月還入明堂中。 9/18b/ 7
須臾百邪自滅。山居恆爾。此爲佳。(右此是说玄真经存 9/18b/ 8
之法。其大经在茅传中) 9/18b/ 9
右三條楊書。 9/18b/10
太虚眞人南嶽赤君内法曰。以月五日夜半 9/19a/ 1
時。存日象在心中。日從口入也。使照一心之 9/19a/ 2
内。與日共光相合會。畢。當覺心暖。霞暉映驗。 9/19a/ 3
良久乃祝曰。 9/19a/ 4
大明育精。内錬丹心。光暉合映。神眞來尋。畢。 9/19a/ 5
咽液九過。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復 9/19a/ 6
作如上。使人開明聰察。百關鮮徹。面有玉光。 9/19a/ 7
體有金澤。行之十五年。太一遣寶車來迎。上 9/19a/ 8
登太霄。行之務欲數。不必此數日作也。 9/19a/ 9
右一條出太上消魔經中。(此經亦未出世。右一條長史寫) 9/19a/10
東華眞人服日月之象上法。 9/19b/ 1
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廢。使人聰明朗 9/19b/ 2
徹。五藏生華。魂魄制錬。六府安和。長生不死 9/19b/ 3
之道。〔{81B5}〕〔{81A8}〕。(此兩字是{81D7莫手}眞本朱書) 9/19b/ 4
右書日月象法。亦可圓書日也。(右一條楊書) 9/19b/ 5
右此二法不審是何眞所受。 9/19b/ 6
漢孝明皇帝夢見神人。身長丈六。項生圓光。 9/19b/ 7
飛在殿前。欣然悦之。遍問朝廷。通人傅毅對 9/19b/ 8
曰。臣聞天竺國有得道者。號曰佛。傅聞能飛 9/19b/ 9
行。身有白光。殆其神乎。帝乃悟。即遣使者張 9/19b/10
騫。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四人之大月 9/20a/ 1
氏國。採寫佛經四十二章。祕蘭臺石室第十 9/20a/ 2
四。即時起洛陽城西門外道北立佛寺。又於 9/20a/ 3
南宮清涼臺作佛形像及鬼子母圖。帝感非 9/20a/ 4
常。先造壽陵。亦於殿上作佛象。是時國豐民 9/20a/ 5
安。遠夷慕化。願爲臣妾。佛像來中國。始自明 9/20a/ 6
帝時耳。(此説粗與外書同。而長安中似久已有佛。裴君即是其事。且佛法乃與天 9/20a/ 7
竺{82B6网厂炎刀ケイ賓のケイ}賓。而月氏無有。與此爲異。今既欲説小方諸奉佛。故先宜敍此也。按張騫非前漢者。 9/20a/ 8
或姓名同耳。傅毅字仲武。見漢書。秦景王遵等不顯。此寺名白馬寺。明帝乃葬顯節陵。此 9/20a/ 9
云壽陵者。漢諸帝在位時。皆預造壽陵。猶今世人作壽冢。非陵名也。外書記亦云。遣侍中 9/20a/10
張堪。或云郎中張{4EC8心音}。竝往天竺。寫致經象。并沙門來至。又恐今此説未必是眞受。猶可楊 9/20b/ 1
君疏舊語耳。但眞經誥中。自亟有論及佛事也)方諸正四方。故謂之 9/20b/ 2
方諸。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 9/20b/ 3
里。上高九千丈。有長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 9/20b/ 4
迴四百里。小小山川如此間耳。但草木多茂 9/20b/ 5
蔚。而華實多{82BD艸倩}粲。饒不死草。甘泉水所在有 9/20b/ 6
之。飮食者不死。青君宮在東華山上。方二百 9/20b/ 7
里中。盡天仙上眞宮室也。金玉瓊瑶。雜爲棟 9/20b/ 8
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別爲外宮。宮室周二百 9/20b/ 9
里中。方諸東西面又各有小方諸。去大方諸 9/20b/10
三千里。小方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 9/21a/ 1
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 9/21a/ 2
及靈鳥靈獸輩。大方諸對會稽之東南。小看 9/21a/ 3
去會稽岸七萬里。東北看則有湯谷建木郷。 9/21a/ 4
又去方諸〈六〉[十]萬里。(方諸是乙地。湯谷是甲地。則自寅至辰十萬里。方五 9/21a/ 5
隅七言之。邪角十四萬里。故去會稽七萬里也)大方諸之西。小方諸 9/21a/ 6
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圖。以金玉鏤之。或有 9/21a/ 7
高百丈者數十〔曾〕(謂應作層字)樓也。其上人盡孝 9/21a/ 8
順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精。 9/21a/ 9
讀夏歸藏經。用之以飛行。(按夏曰連山。殷曰歸藏。與此不同。依 9/21a/10
如三弟子。雖奉佛道。不作比丘形服。世人謂在眞菩薩家耳)大方諸之東。 9/21b/ 1
小方諸上。多奇靈寶物。有白玉酒金漿{81E7水枅}。青 9/21b/ 2
君畜積天寶之器物。盡在於此。亦多有仙人。 9/21b/ 3
食不死草。飮此酒漿。身作金玉色澤。常多吹 9/21b/ 4
九靈簫。以自娯樂。能吹簫者聞四十里。簫有 9/21b/ 5
三十孔。竹長二三尺。九簫同唱。百獸抃{81A4人舞}。鳳 9/21b/ 6
凰數十來至和簫聲。 9/21b/ 7
大方諸宮。青君常治處也。其上人皆天眞高 9/21b/ 8
仙。太極公卿諸司命所在也。有服日月芒法。 9/21b/ 9
雖已得道爲眞。猶故服之。(霍山赤城亦爲司命之府。唯太元眞 9/21b/10
人南嶽夫人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韓衆在南方。餘三十一司命皆在東華。青童爲太司命。 9/22a/ 1
總統故也。楊君亦云。東軫執事。不知當在第幾〈住〉[位]耳)直存心中有象。太 9/22a/ 2
如錢。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從心中上 9/22a/ 3
出喉至齒間。而〔芒〕(此字{81A5人巉}。非眞)徊還胃中。如此良 9/22a/ 4
久。臨目〔存〕(此字{81A5人巉}。非眞)見心胃中分明。乃吐氣。嗽 9/22a/ 5
液三十九過止。一日三爲之。行之一年。疾病 9/22a/ 6
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日中無 9/22a/ 7
影。辟百鬼千惡災氣。恆存日在心。月在泥丸 9/22a/ 8
中。夜服月華。如服日法。存月十芒白色。從腦 9/22a/ 9
中下入喉。芒亦不出齒間而迴入胃。 9/22a/10
右此方諸眞人法。出大智慧經上中篇。常 9/22b/ 1
能用之。保見太平。(此即應是消魔智慧七篇之限也) 9/22b/ 2
右南極夫人所告。 9/22b/ 3
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謂省易可得旨。 9/22b/ 4
行無中廢絶者也。除身三尸百疾千惡。錬魂 9/22b/ 5
制魄之道也。日月常照形中。則鬼無藏形。青 9/22b/ 6
君今故行之。吾則其人也。今以告子。子脱可 9/22b/ 7
密示有心者耳。行此道。亦不妨行寶書所服 9/22b/ 8
日月法也。兼行益善善也。仙人一日一夕行 9/22b/ 9
千事。初不覺勞。明懃道之至。生不可失矣。(寶書 9/22b/10
日月。即謂紫文所用者) 9/23a/ 1
右西城王君告。(此竝告楊君。令以示諸許也) 9/23a/ 2
爲道當如射箭。箭直往不顧。乃能得造堋的。 9/23a/ 3
操志入山。唯往勿疑。乃獲至眞。 9/23a/ 4
玄清告。(按南極西城玄清二高眞。未當有餘降受。唯戒及詩各一條耳。不審此當 9/23a/ 5
是何時所喩) 9/23a/ 6
右八條竝楊書。 9/23a/ 7
行此四道。按玉玄上法。一年便驚視聽。自可 9/23a/ 8
懃之。擧之無疑。(中君此事失前紙。不知是何法也) 9/23a/ 9
太極眞人云。讀道徳經五千文萬遍。則雲駕 9/23a/10
來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二讀之耳。須雲駕 9/23b/ 1
至而去。 9/23b/ 2
右二條某書。 9/23b/ 3
山世遠受孟先生法。暮臥。先讀黄庭内景經 9/23b/ 4
一過乃眠。使人魂魄自制錬。恆行此二十一 9/23b/ 5
年亦仙矣。是爲合萬過。夕得三四過乃佳。北 9/23b/ 6
嶽蒋夫人云。讀此經亦使人無病。是不死之 9/23b/ 7
道也。(此〈一〉[二]十一年夕一過。不得萬遍。一恐應爲七。或爲八字。不爾。夕則二三過耳) 9/23b/ 8
存五星。當謹按八素。以王星爲始。存以生氣 9/23b/ 9
時。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王也。至於 9/23b/10
視星。入室任意耳。唯以懃感爲上耳。亦不必 9/24a/ 1
須都見星。然後速通也。視之亦審耳。清靈君 9/24a/ 2
告。存思要法。當覺目覩五星於方面。竝乘芒 9/24a/ 3
而下行我。然後依王星下而存王星。但呑咽 9/24a/ 4
一芒。畢又當鎭星下。又存鎭星。良久。總五星 9/24a/ 5
各一芒。使倶入口而咽之。如鎭星星過數也。 9/24a/ 6
(此一事異法。經中無此説) 9/24a/ 7
若頓存五星。自當依常法。不心存對星下也。 9/24a/ 8
(依此言則後是單修法也) 9/24a/ 9
六月一日夜。青靈眞人言。(右四條楊書。青當爲清也) 9/24a/10
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昭韜緑映迴霞赤 9/24b/ 1
童玄炎飆象。凡十六字。此是金闕聖君採服 9/24b/ 2
飛根之道。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一名赤丹 9/24b/ 3
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經。 9/24b/ 4
右英云。珠圓會暉韜緑凝。日霞煥明。赤童 9/24b/ 5
秉靈。玄炎散光。飆象鬱清。此日之勢也。神 9/24b/ 6
之威也。(此説按紫文曰。日魂事。義旨不正可領) 9/24b/ 7
右二條厶書。 9/24b/ 8
扶晨始暉生。紫雲映玄阿。煥洞圓光蔚。晃朗 9/24b/ 9
濯耀羅。眇眇靈景元。森灑空清華。九天館玉 9/24b/10
賓。金房煙霄歌。 9/25a/ 1
右大洞眞經中篇。今鈔數行。(今洞經亦有此四句) 9/25a/ 2
外國呼日爲濯耀羅。方諸眞人呼日爲圓羅 9/25a/ 3
曜。夢見此濯耀羅者日之應也。紫雲中人者 9/25a/ 4
胎宮神也。玄眞之道矣。日徳{81CC广陰}澤。長生之象。 9/25a/ 5
紫雲罔晨。魂魄安也。身康神寧。從此始矣。 9/25a/ 6
辭四通已呈。意氣安和。(此楊君自與長史書語耳) 9/25a/ 7
右英疏大洞眞經言。以釋夢濯耀羅之義 9/25a/ 8
也。如別。(此亦自語也。長史夢事不顯) 9/25a/ 9
右四條楊書。 9/25a/10
9/25b/ 1
9/25b/ 2
眞誥卷之九。 9/25b/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8:36
¥眞誥卷之十。 10/ 1a/ 1
10/ 1a/ 2
協昌期第二。 10/ 1a/ 3
微誠因理感。積精洞幽眞。斐斐乘雲綵。靈像 10/ 1a/ 4
憑紫煙。眇眇濯圓羅。佛佛駕飛輪。玄翰啓曚 10/ 1a/ 5
昧。顧景恩自新。(長史既開啓告。賦詩一篇。本注之。此即酬釋夢之旨也。長 10/ 1a/ 6
史自書。凡眞書及古書。作髣髴字皆作彷彿字。此則是髣髴也。此字已下至也字竝朱書) 10/ 1a/ 7
范幼沖遼西人也。受胎化易形。今來在此。恆 10/ 1a/ 8
服三氣。三氣之法。存青{80A3牙火}白氣赤氣各如{82B4絲延}。 10/ 1a/ 9
從東方日下來。直入口中。{4FCC手邑}之九十過。自飽 10/ 1a/10
便止。爲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氣。遂得神仙。 10/ 1b/ 1
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爲之。臨目施行。 10/ 1b/ 2
視日益佳。其法鮮而其事甚驗。許侯可爲之 10/ 1b/ 3
矣。(范即是華陽中監也。事在第四卷) 10/ 1b/ 4
右一條楊書。 10/ 1b/ 5
東海東華玉妃〈渟〉[淳]文期。授含眞臺女眞張微 10/ 1b/ 6
子服霧之法。常以平旦。於寢靜之中。坐臥任 10/ 1b/ 7
己。先閉目内視。彷彿使如見五藏。畢因口呼 10/ 1b/ 8
出氣二十四過。臨目爲之。使目見五色之氣。 10/ 1b/ 9
相纏繞在面上教導鬱然。因入口内此五色氣五 10/ 1b/10
十過。畢咽液六十過。畢乃微呪曰。太霞發暉。 10/ 2a/ 1
靈霧四遷。結氣{81F8玉宛}屈。五色洞天。神煙含啓。金 10/ 2a/ 2
石華眞。藹鬱紫空。錬形保全。出景藏幽。五靈 10/ 2a/ 3
化分。合明扇虚。時乘六雲。和攝我身。上升九 10/ 2a/ 4
天。畢又叩齒七通。咽液七過。乃開目事訖。此 10/ 2a/ 5
道神妙。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術者。久行之。 10/ 2a/ 6
常乘雲霧而遊也。 10/ 2a/ 7
右一條楊書。又掾寫。 10/ 2a/ 8
守玄白之道。常旦旦坐臥任意。存泥丸中有 10/ 2a/ 9
黒氣。存心中有白氣。存臍中有黄氣。三氣倶 10/ 2a/10
生。如雲氣覆身。因變成火。火又繞身。身通洞 10/ 2b/ 1
徹。内外如一。旦行。至向中乃止。於是服氣一 10/ 2b/ 2
百二十。都畢。道正如此。使人長生不死。辟却 10/ 2b/ 3
萬害。尤禁六畜肉五辛之味。當別寢處靜思。 10/ 2b/ 4
尤忌房室。房室即死。 10/ 2b/ 5
初存出氣如小豆。漸大衝天。三{80A3牙火}纏煙繞身。 10/ 2b/ 6
共同成一混。忽生火。在三煙之内。又合景以 10/ 2b/ 7
煉一身。一身之裏。五藏照徹。此亦要道也。 10/ 2b/ 8
右二條有掾寫。并右三事在論華陽第四 10/ 2b/ 9
卷中。今又重鈔。可修事出此耳。其本文猶 10/ 2b/10
在彼卷。 10/ 3a/ 1
太極眞人敕{68B5豐邑}臺北帝〔使〕〔告〕〔三〕(此三字被後人{80B1黒憺}。不可復 10/ 3a/ 2
識)官制神滅鬼靈符。盛以重紫之嚢。〔係之頭 10/ 3a/ 3
上〕。〔入穢淹{82B8肉免}也〕。(此九字又被青{80B1黒憺}。〈刀〉[乃]不可都識。而非今所書字)衞符 10/ 3a/ 4
有三天直使者二人。凶鬼萬邪。有干佩符者 10/ 3a/ 5
即死。(此下復有十字。亦被{80B1黒憺}。不可復識)男女各佩一。已別題 10/ 3a/ 6
之。 10/ 3a/ 7
小君今書此符。相與佩之。在玉馬經上。一名 10/ 3a/ 8
北帝書。(七元符中有一符無題。相傳言是此符。而玉馬經世未嘗見。不敢爲定) 10/ 3a/ 9
一雄黄。二雌黄。三鉛黄。 10/ 3a/10
右三黄華。先投朱砂一。熟研之於器中。次投 10/ 3b/ 1
雄黄熟研之。次投雌黄熟研之。次投鉛黄合 10/ 3b/ 2
研之。良久成也。(以膠清合研之)言一者以意爲之一 10/ 3b/ 3
分之品量多少也。(此是諭作三黄色以畫符法。眞符多用此) 10/ 3b/ 4
右三條楊書。 10/ 3b/ 5
合藥當令精。不精者不自咎。反責方之不驗。 10/ 3b/ 6
若是人可謂咎乎。可使鈔方合耳。 10/ 3b/ 7
可用昌蒲五兩。所以用十兩。末知道門戸之 10/ 3b/ 8
人耳。可用茱萸根皮二兩。紫雲芝英三兩。 10/ 3b/ 9
此<用>[周]君口訣。(此是論合初神丸事。其方在蘇傳中。即周紫陽所撰。故受 10/ 3b/10
此訣。是告長史也) 10/ 4a/ 1
右一條厶書。 10/ 4a/ 2
成治朮一斛。清水潔洗令盛。訖乃細搗爲屑。 10/ 4a/ 3
以清水二斛合{57D3者火}令爛。以絹嚢盛。絞取汁。置 10/ 4a/ 4
銅器中。湯上蒸之。内白蜜一{81DB豆斗}。大乾棗去核。 10/ 4a/ 5
熟細搗。令皮肉和會。取一{81DB豆斗}。又内朮蜜之中。 10/ 4a/ 6
絞令相得如餔状。日食如彈丸三四枚。一時 10/ 4a/ 7
百病除。二時萬害不傷。三時面有光澤。四時 10/ 4a/ 8
耳目聰明。三年顏如女子。神仙不死。 10/ 4a/ 9
又法。成朮一斛。水盛洗。洗乃乾。乾乃細搗爲 10/ 4a/10
屑。大棗四{81DB豆斗}。去核乃搗。令和合清酒五{81DB豆斗}。會 10/ 4b/ 1
於銅器中。煎撹使成餌状。日服如李子三丸。 10/ 4b/ 2
百病不能傷。而面如童子。而耐寒凍。 10/ 4b/ 3
又法。朮散五斤。茯苓{57D3者火}三沸。搗取散五斤。右 10/ 4b/ 4
二物合和。更搗三千杵。盛以密器。旦服五合。 10/ 4b/ 5
百災百毒百疫不能犯。面童而壯健。久服。能 10/ 4b/ 6
飛越峯谷。耳聰目明矣。(此三方有掾寫。似是紫微夫人所授。繼朮 10/ 4b/ 7
敍後者) 10/ 4b/ 8
錬麻腴法。清水三斛。麻腴一斛。薤白二斤。合 10/ 4b/ 9
三物會煎之。以木蓋蓋上。勿令腴煙散出。取 10/ 4b/10
一斛止。内酒中服之。亦可單服。(此一方有長史寫。乃別出 10/ 5a/ 1
四蕊丹方中。而世之方本。又加葱白二斤) 10/ 5a/ 2
太極眞人遺帶散。白粉服一刀圭。當暴心痛 10/ 5a/ 3
如刺。三日欲飮。飮既足一斛。氣乃絶。絶即是 10/ 5a/ 4
死也。既歛。失尸所在。但餘衣在耳。是爲白日 10/ 5a/ 5
解帶之仙。若知藥名者。不復心痛。但飮足一 10/ 5a/ 6
斛。仍絶也。既絶已。自覺所遺尸者在地也。臨 10/ 5a/ 7
時自有玉女玉童。以青{80BA車并}輿共來載之也。欲 10/ 5a/ 8
停者。當心痛三日。節與飮耳。其方亦可擧家 10/ 5a/ 9
用。雲霞衣九兩是其首。(此一條不知出何處事。即應是白翳散也。 10/ 5a/10
世未見方) 10/ 5b/ 1
右一條厶書。 10/ 5b/ 2
齋者不宜雜不齋者而相混。竝未體正道。後 10/ 5b/ 3
宜改之。 10/ 5b/ 4
上道之高。神虎經是也。自非傳授者。皆不得 10/ 5b/ 5
令其見所寫之紙也。此又一未體矣。 10/ 5b/ 6
南眞云。寫神虎文不精。則萬物不爲己用。心 10/ 5b/ 7
將徒勞耳。得紙更留心。謹寫燒香。先者寫上 10/ 5b/ 8
書。當恆燒香文之左右。亦初不能令專。使煙 10/ 5b/ 9
清恆也。精誠務在匪懈。求道唯取於不倦耳。 10/ 5b/10
此亦近於替乎。 10/ 6a/ 1
夫得道者常恨於不早聞受。失道者常恨於 10/ 6a/ 2
不精懃。〈可〉[何]謂精耶。專篤其事也。何謂懃耶。恭 10/ 6a/ 3
繕其業也。既加之以檢愼。守之以取感者。則 10/ 6a/ 4
去眞近矣。爾其營之勿忘也。(此前五條竝似止告楊君) 10/ 6a/ 5
受書則師。乃恥之耶。眞心既有不盡。獲考者 10/ 6a/ 6
非一人。子往師蘇林守一。當先齋受戒。能得 10/ 6a/ 7
此度世。幾未可量也。 10/ 6a/ 8
九華眞妃言。守五{81DB豆斗}内一。是眞一之上也。皆 10/ 6a/ 9
地眞人法也。 10/ 6a/10
上黨王眞。京兆孟君。司馬季主。皆先按於此 10/ 6b/ 1
道而始矣。 10/ 6b/ 2
魯女生。邯鄲張君。今皆在中嶽及華山。正守 10/ 6b/ 3
此一。亦可得漸階上道而進。復爲不難也。五 10/ 6b/ 4
斗内一。涓子内法。昔所授於峨嵋臺中。本其 10/ 6b/ 5
外守一玄一之屬。莫有逮其蹤者也。 10/ 6b/ 6
小君言。(五{81DB豆斗}眞一。即今蘇傳中分至日所存用者是也) 10/ 6b/ 7
中君曰。良懃不休。吾當與其流珠眞。此亦中 10/ 6b/ 8
眞之上道也。(流珠亦九宮家事。其經未出世。此前五條竝似令告牙也) 10/ 6b/ 9
又云。性躁暴者。一身之賊病。求道之堅梯也。 10/ 6b/10
遂之者眞去。改之者道來。毎事觸類。皆當柔 10/ 7a/ 1
遲而盡精潔之理。如此幾乎道者也。(此語似令告掾) 10/ 7a/ 2
小茅君云。丹砂雄黄雌黄。家家皆有之。至於 10/ 7a/ 3
無一人合藥者也。皆如傳國璽印。父傳子。子 10/ 7a/ 4
傳孫耳。好道而不專。疲志而不固。華名鍾於 10/ 7a/ 5
胸心。榮味交於外視。萬萬皆是也。適足疲我 10/ 7a/ 6
三官之司矣。(此語似令告牙) 10/ 7a/ 7
可令許斧數沐浴。濯其水疾之氣也。消其積 10/ 7a/ 8
考之{82A8病暇}也。亦致眞之階。 10/ 7a/ 9
右紫陽眞人言。 10/ 7a/10
沐浴不數。魄之性也。違魄返眞。是練其濁穢 10/ 7b/ 1
自亡矣。 10/ 7b/ 2
右紫微夫人言。 10/ 7b/ 3
上道法。衣巾不假人。不同器皿者。車服床寢 10/ 7b/ 4
不共之也。所以遏穢垢之津路。防其邪風之 10/ 7b/ 5
往來耳。此甚易行。而更以爲難。所爲信道不 10/ 7b/ 6
篤。欲飛反沈者也。心遘何必言哉。其自當知 10/ 7b/ 7
所爲。(此三條以令告長史) 10/ 7b/ 8
右南嶽夫人語。(右十六條竝楊書。又雜掾寫) 10/ 7b/ 9
人臥床當令高。高則地氣不及。鬼吹不干。鬼 10/ 7b/10
{80A3牙火}之侵人。常依地而逆上耳。(高謂三尺已上也) 10/ 8a/ 1
人臥室宇。當令潔盛。盛則受靈氣。不盛則受 10/ 8a/ 2
故氣。故氣之亂人室宇者。所爲不成。所作不 10/ 8a/ 3
立。一身亦爾。當數洗沐澡潔。不爾無冀。(盛字是淨 10/ 8a/ 4
義。中國本無淨字。故作盛也。諸經中通如此) 10/ 8a/ 5
勿道學道。道學道。鬼犯人。亦不立。使人病。是 10/ 8a/ 6
體未眞故。(青童亦云。一言一事。泄減一{5DFC竹弄}。如此可不愼之。此三條本在{68B5豐邑}宮記 10/ 8a/ 7
中。楊書。又掾書) 10/ 8a/ 8
大洞眞經高上内章遏邪大祝上法。 10/ 8a/ 9
曰。毎當經危險之路。鬼廟之間。意中諸有疑 10/ 8a/10
難之處。心將有微忌。敕所經履者。乃當先反 10/ 8b/ 1
舌内向。咽液三過。畢以左手第二第三指躡 10/ 8b/ 2
兩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内際也。三 10/ 8b/ 3
十六過。即手急按。勿擧指計數也。鼻中隔之 10/ 8b/ 4
際。名曰山源。山源者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 10/ 8b/ 5
名邪根。一名魂臺也。躡畢。因叩齒七通。畢又 10/ 8b/ 6
進手心以掩鼻。於是臨目。乃微祝曰。朱鳥凌 10/ 8b/ 7
天。神威内張。山源四鎭。鬼井逃亡。神池吐氣。 10/ 8b/ 8
邪根伏藏。魂臺四明。瓊房零琅。玉眞巍峩。坐 10/ 8b/ 9
鎭明堂。手暉紫霞。頭建神光。執詠洞經三十 10/ 8b/10
九章。中有辟邪龍虎。截嶽斬堽。猛獸奔牛。銜 10/ 9a/ 1
刀呑{6BD0金襄}。掲山攫天。神雀毒龍。六領吐火。啖鬼 10/ 9a/ 2
之王。電猪雷父。掣星流横。梟{82AB石盍}駮灼。逆風横 10/ 9a/ 3
行。天禽羅陳。皆在我傍。吐火萬丈。以除不祥。 10/ 9a/ 4
羣精啓道。封落山郷。千神百靈。併手叩{80B6桑頁}。澤 10/ 9a/ 5
尉捧燈。爲我燒香。所在所經。萬神奉迎。畢又 10/ 9a/ 6
叩齒三通。乃開目。除去左手。 10/ 9a/ 7
手按山源。則鬼〈神〉[井]閉門。手薄神池。則邪根散 10/ 9a/ 8
分。手臨魂臺。則玉眞守關。於是感激靈根。天 10/ 9a/ 9
獸來衞。千精震伏。莫干我{80A3牙火}。此自然之理。使 10/ 9a/10
忽爾而然也。 10/ 9b/ 1
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眞邪之通府。不眞 10/ 9b/ 2
者所以生邪氣。爲眞者所以遏萬邪。在我運 10/ 9b/ 3
攝之耳。故吉凶兆焉。 10/ 9b/ 4
明堂中亦一身之文池。死生之形宅。存其神。 10/ 9b/ 5
可以眇乎内觀。廢其道。所以致乎朽爛。故由 10/ 9b/ 6
我御順其術。而死生悔吝定焉。 10/ 9b/ 7
右一條出大洞眞經高上首章。(此一條不審誰{81B0口受}。有 10/ 9b/ 8
長史寫。此經亦未出世也) 10/ 9b/ 9
夜行常當琢齒。亦無正限數也。{81DA急攴}鬼邪鬼。常 10/ 9b/10
畏琢齒聲。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以漱液祝 10/10a/ 1
説益善。 10/10a/ 2
世人有知{68B5豐邑}都六天宮門名。則百鬼不敢爲 10/10a/ 3
害。欲臥時。常先向北。祝之三過。微其音也。祝 10/10a/ 4
曰。吾是太上弟子。下統六天。六天之宮。是吾 10/10a/ 5
所部。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門 10/10a/ 6
名。是故長生。敢有犯者。太上斬汝形。第一宮 10/10a/ 7
名紂絶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泰{81DA急攴}諒 10/10a/ 8
事宗天宮。第三宮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 10/10a/ 9
四宮名恬照罪{80A3牙火}天宮。第五宮名宗靈七非 10/10a/10
天宮。第六宮名敢司連宛屡天宮。止乃琢齒 10/10b/ 1
六下乃臥。辟諸鬼邪之氣。(如此凡三過也。此二法出{68B5豐邑}都記。今 10/10b/ 2
鈔相隨) 10/10b/ 3
北帝{81DA急攴}鬼之法。先叩齒三十六下。乃祝曰。天 10/10b/ 4
蓬天蓬。九元{81DA急攴}童。五丁都司。高{81A9刀ちょう}北公。七政 10/10b/ 5
八靈。太上浩凶。長顱巨獸。手把帝鐘。素梟三 10/10b/ 6
晨。嚴駕{48D3一本足のキ}龍。威劒神王。斬邪滅蹤。紫氣乘天。 10/10b/ 7
丹霞赫衝。呑魔食鬼。横身飮風。蒼舌緑齒。四 10/10b/ 8
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禦凶。天{6DF4馬芻}激戻。威北 10/10b/ 9
銜鋒。三十萬兵。衞我九重。辟尸千里。去却不 10/10b/10
祥。敢有小鬼。欲來見状。攫天大斧。斬鬼五形。 10/11a/ 1
炎帝裂血。北斗燃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 10/11a/ 2
刀一下。萬鬼自潰。 10/11a/ 3
畢。四言輒一琢齒以爲節也。若冥夜白日得 10/11a/ 4
祝爲恆祝也。鬼有三被此祝者。眼精目爛。而 10/11a/ 5
身即死矣。此上神祝皆斬鬼之司名。北帝祕 10/11a/ 6
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恆能行之。便不死之道 10/11a/ 7
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 10/11a/ 8
此所謂北帝之神祝。{81DA急攴}鬼之良法。鬼三被此 10/11a/ 9
法。皆自死矣。常亦畏聞此言矣。因病行此立 10/11a/10
愈。叩齒當臨目。存見五藏〔厶〕。(此中一字。楊本穿壞不可識。掾 10/11b/ 1
亦仍闕無) 10/11b/ 2
具五神自然存也。{68B5豐邑}都中祕此祝法。今密及 10/11b/ 3
之耳。不可泄非有道者。共祕之乎。 10/11b/ 4
右五條楊書。亦掾寫。楊書北帝祝是口{81B0口受} 10/11b/ 5
時書。極多{81A5人巉}{80B1黒憺}改易。 10/11b/ 6
風病之所生。生於丘墳陰濕。三泉壅滯。是故 10/11b/ 7
地官以水氣相激。多作風痺。風痺之重者。擧 10/11b/ 8
體不授。輕者半身成失手足也。若常夢在東 10/11b/ 9
北及西北。經接故居。或見靈牀處所者。正欲 10/11b/10
與冢相接耳。墓之東北爲徴絶命。西北爲九 10/12a/ 1
{81D3戸乙}。此皆冢訟之凶地。若見亡者於其間。益其 10/12a/ 2
驗也。 10/12a/ 3
若毎遇此夢者。臥覺。當正向上三琢齒而祝 10/12a/ 4
之曰。太元上玄。九都紫天。理魂護命。高素眞 10/12a/ 5
人。我佩上法。受教太玄。長生久視。神飛體仙。 10/12a/ 6
冢墓永安。鬼訟塞姦。魂魄和悦。惡氣不煙。遊 10/12a/ 7
魅罔象。敢干我神。北帝呵制。收氣入淵。得{80A1竹録} 10/12a/ 8
上皇。謹奏玉晨。如此者再祝。祝又三叩齒。則 10/12a/ 9
不復夢冢墓及家死鬼也。此北帝祕祝也。有 10/12a/10
心好事者。皆可行之。若經常得惡夢不祥者。 10/12b/ 1
皆可按此法。於是鬼氣滅也。邪鬼散形也。(此應 10/12b/ 2
令以受長史也。但許姓羽音。今〈去〉[云]東北徴絶命。是爲不同。又九{81D3戸乙}之名。墓書無法) 10/12b/ 3
手臂不授者。沈風毒氣在脉中。結附痺骨。使 10/12b/ 4
之然耳。宜針灸。針灸則愈。又宜按北帝曲折 10/12b/ 5
之祝。若行之百過。疾亦消除也。先以一手徐 10/12b/ 6
徐按摩臂。良久。畢乃臨目内視。咽液三過。叩 10/12b/ 7
齒三通。正心微祝曰。太上四玄。五華六庭。三 10/12b/ 8
魂七魄。天關地精。神符榮衞。天胎上明。四肢 10/12b/ 9
百神。九節萬靈。受録玉晨。刊書玉城。玉女侍 10/12b/10
身。玉童護命。永齊二景。飛仙上清。長與日月。 10/13a/ 1
年倶後傾。超騰昇仙。得整太平。流風結痾。注 10/13a/ 2
鬼五飛。魍魎冢氣。陰氣相徊。陵我四肢。干我 10/13a/ 3
盛衰。太上天丁。龍虎曜威。斬鬼不祥。風邪即 10/13a/ 4
摧。考注匿訟。百毒隱非。使我復常。日月同暉。 10/13a/ 5
考注見犯。北辰收摧。如有干試。干明上威。畢。 10/13a/ 6
(此亦以告長史也。長史極多惡夢。恆有冢注{80A3牙火}。又患飮癖及兩手不理。故毎授諸法。并針 10/13a/ 7
灸在後)若弟子有心者。按摩疾處。皆用此法。但 10/13a/ 8
不復令臨目内視。咽液琢齒耳。 10/13a/ 9
昔唐覽者。居林慮山中。爲鬼所撃。擧身不授。 10/13a/10
似如綿嚢。有道人教按摩此法。皆即除也。此 10/13b/ 1
北帝曲折之法。諸疾有曲折者。用此法皆佳。 10/13b/ 2
不但風痺不授而已也。(唐覽無別所出。不知何世人也) 10/13b/ 3
{68B5豐邑}都北帝有此數法。亦參於高仙家用也。又 10/13b/ 4
有曲折經。藏著西明公處。(周文王爲{68B5豐邑}都西明公也) 10/13b/ 5
郑子真则康成之孙也,今在阳濯山,昔初学 10/13b/ 6
时,正患两脚不授积年,其晩用针灸,兼行曲 10/13b/ 7
折祝法,百日都除。(郑玄唯有一儿,为贼所害,有遗腹子,名〈卜〉[小]同耳。既不 10/13b/ 8
入山,又復不病脚,此子真又非谷口者。进退乖异,莫辩质据)唐覽今在華 10/13b/ 9
山。得虹丹法。合服得不死。(前來至此。竝應是保命告)十三 10/13b/10
過針。三過灸。無不愈。左手勝右手也。少陽左 10/14a/ 1
肘手脉内纏。故宜十三過針。乃得理内脉入 10/14a/ 2
少陽也。灸氣得温浮上。臂血得風痺。故宜三 10/14a/ 3
過灸。乃得補定流津。使筋屬不滯也。灸手幽 10/14a/ 4
關及風絃并五津。凡三處急要也。當待佳日。 10/14a/ 5
我自別相示也。保不使爾失此手也。 10/14a/ 6
右中候夫人言。(手幽關風絃五津凡三處。偃側圖及諸灸經。竝無此 10/14a/ 7
穴名) 10/14a/ 8
夫風考之行也。皆因衰氣之間{82E3阜巣}耳。體有虧 10/14a/ 9
縮。故病來侵之也。若今差愈。誠能省周旋之 10/14a/10
役者。必風痾除也。今當爲攝制冢注之氣。爾 10/14b/ 1
既小佳。亦可上冢訟章。我當爲關奏之也。於 10/14b/ 2
是注氣絶矣。 10/14b/ 3
昔{68B0登邑}雲山停當得道。頓兩手不授。吾使人語 10/14b/ 4
之。令灸風徊曲津兩處耳。六七日間。便得作 10/14b/ 5
五禽按摩也。若針力訖。當語所灸處。又心存 10/14b/ 6
行道。亦與身行之無異也。昔趙公成兩脚曳 10/14b/ 7
不能起。旦夕常心存拜太上。如此三十年。太 10/14b/ 8
上眞人賜公成流明檀桓散一劑。即能起行。 10/14b/ 9
後遂得道。今在鵠鳴山下。夫存拜及心行道 10/14b/10
之時。皆燒香左右。如欲行事状也。此謂内研 10/15a/ 1
太玄。心行靈業。栖息三宮。偃逸神府者矣。 10/15a/ 2
右保命言。(風徊曲津兩處。灸經亦無此穴。冢訟章不見有具本。{68B0登邑}雲山趙 10/15a/ 3
公成。竝無別顯出也) 10/15a/ 4
夜臥覺。存日象在疾手中。握之使日光赤芒 10/15a/ 5
從臂中逆至肘腋間。良久。日芒忽變成火燒 10/15a/ 6
臂。使臂内外通匝洞徹。良久。畢乃陰祝曰。 10/15a/ 7
四明上元。日月氣分。流光煥曜。潅液凝魂。神 10/15a/ 8
光散景。蕩穢錬煙。洞徹風氣。百邪燔然。使得 10/15a/ 9
長生。四肢完全。注害考鬼。收付北辰。畢。存思 10/15a/10
良久。放身自忘。 10/15b/ 1
右保命説此。云案消魔上祕祝法。(此經未出世。若 10/15b/ 2
猶是智慧七卷限者。未審小君亦安得見之) 10/15b/ 3
右八條竝掾書寫。 10/15b/ 4
昨具以墓事請問荀侯。荀侯云。極陰積沍。久 10/15b/ 5
經墳塋。遂使地官激注。冢靈沈滯。風邪之興。 10/15b/ 6
恆繼此而作。然衝氣欲散。作考漸歇。鎭塞之 10/15b/ 7
宜。未爲急也。不如通婦墓之井。以潤乎易遷 10/15b/ 8
之塗。救渇惠乎路人。陰惠流於四衢。植棠棣 10/15b/ 9
於龍川。散松楊以固標。此其所利耶。(荀侯即應是荀 10/15b/10
中侯也。此即長史婦亡後所告)范幼沖漢時尚書郎。〔厶〕(缺失一字) 10/16a/ 1
解地理。乃以冢宅爲意。魏末得來在此童初 10/16a/ 2
中。其言云。我今墓有青龍秉氣。上玄辟非。玄 10/16a/ 3
武延躯。虎嘯八垂。殆神仙之丘窟。錬形之所 10/16a/ 4
歸。乃上吉冢也。其言如此。(此猶是前所服三氣之范監也。四靈 10/16a/ 5
雖同墓法。而形相莫辯。又以朱鳥爲上玄。亦所未詳也)積善憩徳。慈心 10/16a/ 6
在物。兼修長存之方。洞守形中之寶者。雖有 10/16a/ 7
此墓。爲以示始終之觀耳。至於神全得會。煕 10/16a/ 8
鏡玄開。亦何時永爲朽物。不復生出耶。此墓 10/16a/ 9
之人。斯可謂應運矣。(此竝論長史婦所葬墓事) 10/16a/10
辛玄子所言。(辛玄子事在第五卷中) 10/16b/ 1
右三條楊書。 10/16b/ 2
夫欲建吉冢之法。去塊後正取九歩 10/16b/ 3
九尺。名曰上玄辟非。華蓋宮王氣神 10/16b/ 4
(「青龍秉氣」)趙子都。冢墓百忌害氣之神。盡來屬 10/16b/ 5
之。能制五土之精。轉禍爲福。侯王之 10/16b/ 6
冢。招搖欲隱起九尺。以石方圓三尺。 10/16b/ 7
(「上玄辟非」)題其文。埋之土三尺也。世間愚人。徒 10/16b/ 8
復千條萬章。誰能明吉凶四相哉。辟 10/16b/ 9
非之下冢墓。由此而成。亦由此而敗。 10/16b/10
非神非聖。難可明也。必能審此術。子 10/17a/ 1
(「玄武延躯」)孫無復冢墓之患。能知墳墓之法。千 10/17a/ 2
禁萬忌。一皆厭之。必反凶爲吉。能得 10/17a/ 3
此法。永爲吉冢。不足宣也。(此一紙異手書青紙。 10/17a/ 4
依如此法。亦爲可解。其九歩九尺。而不云十歩三尺者。是九尺入冢裏。正 10/17a/ 5
(「虎嘯八垂」)取中心爲數也。但辟非應是朱鳥而云冢後。若徴家甲向。朱鳥在西南。羽 10/17a/ 6
家庚向。朱鳥在東北。所不論耳) 10/17a/ 7
員三尺。題其文曰。天帝告土下冢中 10/17a/ 8
王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某國公侯。 10/17a/ 9
甲乙年如干歳。生値清眞之氣。死歸 10/17a/10
神宮。翳身冥郷。潛寧沖虚。辟斥諸禁 10/17b/ 1
忌。不得妄爲害氣。當令子孫昌熾。文 10/17b/ 2
詠九功。武備七徳。世世貴王。與天地 10/17b/ 3
無窮。一如土下九天律令。(員三〈天〉[尺]。猶是方員。方 10/17b/ 4
員之法。六邊皆等。如印形也。趙公明。今千二百官儀乃以爲温鬼之名。九 10/17b/ 5
功七徳。事出左傳) 10/17b/ 6
夫施用此法。愼不可令人知。若云冢 10/17b/ 7
墓王相刑害諸不足者。一以填文厭 10/17b/ 8
之。無不厭伏。反凶爲吉。{81B4}。(行下被割。餘一字如 10/17b/ 9
此。當是此字後行又被剪。語則未盡也。從員三尺來。別一紙。復是異人迹。 10/17b/10
不與前同。而倶書青紙。色理亦小殊。疑此竝寫非眞。前范監既有此言。恐 10/18a/ 1
後人因以造法耳) 10/18a/ 2
上清真人冯延寿口诀。(前云是楚市乞人西岳真人冯延寿,西岳 10/18a/ 3
之号,自不妨上清之目也。此后凡十四事,虽未見真书,类其事旨,不乖真法,故别撰录,附 10/18a/ 4
于卷末。) 10/18a/ 5
夫學生之道。當先治病。不使體有虚邪及血 10/18a/ 6
少腦減津液穢滯也。不先治病。雖服食行{80A3牙火}。 10/18a/ 7
無益於身。昔有道士王仲甫者。少乃有意。好 10/18a/ 8
事神仙。恆吸引二景{6DAE冫食}霞之法。四十餘年。都 10/18a/ 9
不覺益。其子亦服之。足一十八年。白日升天。 10/18a/10
後南嶽眞人忽降仲甫而教之云。子所以不 10/18b/ 1
得升度者。以子身有大病。腦宮虧減。筋液不 10/18b/ 2
注。靈津未溢。雖復接景{6DAE冫食}霞。故未爲身益。仲 10/18b/ 3
甫遂因服藥治病。兼修其事。又一十八年。亦 10/18b/ 4
白日升天。今在玄州。受書爲中嶽眞人。領九 10/18b/ 5
玄之司。于今在也。(此説殊〈功〉[切]事要。仲甫父子無餘別顯也) 10/18b/ 6
夫學生之夫。必夷心養神。服食治病。使腦宮 10/18b/ 7
填滿。玄精不傾。然後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 10/18b/ 8
景耳。若數行交接。漏泄施寫者。則氣穢神亡。 10/18b/ 9
精靈枯竭。雖復玄挺玉{80A1竹録}金書太極者。將亦 10/18b/10
不可解於非生乎。在昔先師常誡於斯事云。 10/19a/ 1
學生之人。一接則傾一年之藥勢。二接則傾 10/19a/ 2
二年之藥勢。過三以往。則所傾之藥。都亡於 10/19a/ 3
身矣。是以眞仙之士。常愼於此。以爲生生之 10/19a/ 4
大忌。(此事彌會衆經之旨) 10/19a/ 5
夫學道唯欲{47A3口黒}然養神。閉氣使極。吐氣使微。 10/19a/ 6
又不得言語大呼喚。令人神氣勞損。如此以 10/19a/ 7
學。皆非養生也。 10/19a/ 8
凡存神光。行眞仙之事者。又不得以衣服借 10/19a/ 9
人。亦不服非己之物。諸是巾褐履屐之具。皆 10/19a/10
使鮮盛。三魂七魄。或栖其中。亦爲五神之{80A3牙火}。 10/19b/ 1
忌{55F0水誇}沾故也。 10/19b/ 2
又八節之日。皆當齋盛謀諸善事。以營於道 10/19b/ 3
之方也。愼不可以其日忿爭喜怒。及行威刑。 10/19b/ 4
皆天人大忌爲重罪也。 10/19b/ 5
右三條亦與經事相符。 10/19b/ 6
凡研味至道及讀誦神經者。十言二十言中。 10/19b/ 7
輒當一二過舐脣咽液。百言五十言中。輒兩 10/19b/ 8
三過叩齒。以會神靈。充和血氣。使靈液凝滿。 10/19b/ 9
帝一欣宅。所謂沖氣不勞。啓血不泄也。(此別一法。 10/19b/10
經中未見其事也) 10/20a/ 1
學生之法。不可泣涙及多唾泄。此皆爲損液 10/20a/ 2
漏津。使喉腦大竭。是以眞人道士。常吐納咽 10/20a/ 3
味。以和六液。 10/20a/ 4
凡甲寅庚申之日。是尸鬼競亂精神躁穢之 10/20a/ 5
日也。不可與夫妻同席及言語面會。當清齋 10/20a/ 6
不寢。警備其日。遣諸可欲。 10/20a/ 7
凡五卯之日。常當齋入室。東向心拜。存神念 10/20a/ 8
{80A3牙火}。期感神明。亦適意所陳。恆如此者。玉女降 10/20a/ 9
侍。(此三條與經語亦互相同者也) 10/20a/10
常以本命之日。向其方面。叩齒三通。心存再 10/20b/ 1
拜而微呪曰。 10/20b/ 2
太一鎭生。三{80A3牙火}合眞。室胎上景。母玄父元。生 10/20b/ 3
我五藏。攝我精神。下潅玉液。上朝泥丸。夕錬 10/20b/ 4
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華。左嘯金晨。命我神 10/20b/ 5
仙。役靈使神。常保利津。飛行十天。祝畢。又心 10/20b/ 6
拜四方。叩齒三通。咽液三過。此名爲太上祝 10/20b/ 7
生隱朝胎元之道。常能行之。令魂魄保守。長 10/20b/ 8
生神仙。(未見此經法) 10/20b/ 9
凡入室燒香。皆當對席心拜。叩齒陰祝。隨意 10/20b/10
所陳。唯使精專。必獲靈感。(此亦朝靜之例也) 10/21a/ 1
凡人常存思識己之形。極使髣髴對在我前。 10/21a/ 2
使面上恆有日月之光。洞照一形。使日在左。 10/21a/ 3
月在右。去面前令九寸。存畢。乃琢齒三通。微 10/21a/ 4
祝曰。 10/21a/ 5
元胎上眞。雙景二玄。右抱七魄。左拘三魂。令 10/21a/ 6
我神明。與形常存。祝畢。又叩齒三七過。咽液 10/21a/ 7
七過。此名爲帝君錬形拘魂制魄之道。使人 10/21a/ 8
精明神仙。長生不死。若不得祝者。亦可單存 10/21a/ 9
之耳。(道授乃有識形。而未見此祝法) 10/21a/10
又學道之士。當先檢制魂魄。消滅尸鬼。常以 10/21b/ 1
月晦朔之日。庚申甲寅之日。當清齋入室。沐 10/21b/ 2
浴塵埃。正席而坐。得不眠者益善。以眞朱筆 10/21b/ 3
點左目眥下。以雄黄筆點右鼻下。令小半入 10/21b/ 4
谷裏也。點畢。先叩齒三通。微祝曰。 10/21b/ 5
上景飛纏。朱黄散煙。{80A3牙火}攝虚邪。尸穢沈泯。和 10/21b/ 6
魂錬魄。合體大神。令我不死。萬壽永全。聰明 10/21b/ 7
徹視。長享利津。祝畢。又琢齒三通。咽液三過。 10/21b/ 8
并右手第二指躡右鼻孔下。左手第二指躡 10/21b/ 9
左目下。各七過。當盡陰案之。勿擧手也。於是 10/21b/10
都畢。按此二處是七魄遊尸之門戸。鉞精賊 10/22a/ 1
邪之津梁矣。故受朱黄之精。塞尸鬼之路。引 10/22a/ 2
二景之薫。遏淫亂之{80A3牙火}也。此太極上法。常能 10/22a/ 3
行之。則魂魄和柔。尸穢散絶。長生神仙。通{80A3牙火} 10/22a/ 4
徹視。行之三年。色念都泯矣。(此頗似太靈眞人法。可兼修用 10/22a/ 5
之) 10/22a/ 6
凡上清叩齒咽液法。皆各有方。先後有次。不 10/22a/ 7
得亂雜。使眞靈混錯也。 10/22a/ 8
夫叩齒以命神。咽{80A3牙火}以和眞。納和因六液以 10/22a/ 9
運入。制神須鳴鼓而行列矣。 10/22a/10
凡存修上法。禮祝之時。皆先叩齒。上下相叩。 10/22b/ 1
勿左右也。一呼一吸。令得三叩爲善。須禮祝 10/22b/ 2
畢。更又叩齒。乃得咽諸{80A3牙火}液耳。此名爲呼神 10/22b/ 3
和眞。以求升仙者也。吾屡見僞俗之人或誤 10/22b/ 4
定經文。先後雜亂。無有次緒。用以爲益。良可 10/22b/ 5
悲也。(此亦同五神經中意旨) 10/22b/ 6
右本卷訖此。 10/22b/ 7
养性禁忌口诀。(复有此诸条,亦未见真书,而似是二许抄事,皆仙人条用 10/22b/ 8
小诀,有助于施行,故并撰录。) 10/22b/ 9
黄仙君口訣。服食藥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 10/22b/10
猪肝犬頭肉至忌。都絶爲上。道士自不可食 10/23a/ 1
猪犬肉而交房中。令藥力不行。又計食一斤。 10/23a/ 2
損{5DFC竹弄}百日。子其愼之。(此彭祖弟子撰傳者) 10/23a/ 3
青牛道士口訣。暮臥。存日在額上。月在臍上。 10/23a/ 4
辟千鬼萬邪。致玉女來降。萬禍伏走。祕驗。(即封 10/23a/ 5
君達也。出神仙傳五嶽序) 10/23a/ 6
沈羲口訣。服神藥。勿向北方。大忌。亥子日不 10/23a/ 7
可唾。亡精失氣。減損年命。藥勢如土。(沈出神仙傳) 10/23a/ 8
呂恭口訣。入山之日。未至山百歩。先却行百 10/23a/ 9
歩。反足乃登山。山精不犯人。衆邪伏走。百毒 10/23a/10
藏匿。(呂出神仙傳) 10/23b/ 1
欒巴口訣。行經山及諸靈廟祠間。存口中有 10/23b/ 2
眞人字赤靈丈人。侍以玉女二人。一女名華 10/23b/ 3
正。一女名攝精。丈人著赤羅袍。玉女二人。上 10/23b/ 4
下黄衣。所存畢。乃叱咤曰。廟中鬼神速來。使 10/23b/ 5
百邪詣赤靈丈人受斬死。衆精却千里。此是 10/23b/ 6
三天前躯使者捕鬼之法。(即欒豫章也。出劒經神仙傳虎豹符 10/23b/ 7
及後漢書) 10/23b/ 8
東海小童口訣。道士求仙。勿與女子交。一交 10/23b/ 9
而傾一年之藥力。若無所服而行房内。減{5DFC竹弄} 10/23b/10
三十年。(此上相青童君之別號也) 10/24a/ 1
東陵聖母口訣。學道愼勿言。有多爲山神百 10/24a/ 2
精所試。夜臥。閉目存眼童子在泥丸中。令内 10/24a/ 3
視身神。長生升天。劉京亦用此術。(出神仙傳。今爲海神 10/24a/ 4
之宗。劉京渝漢末人。出飛歩經後) 10/24a/ 5
女仙程偉妻口訣。服食勿食血物。食血物。使 10/24a/ 6
不得去三尸。乾肉可耳。(程偉爲漢期門郎。其婦知房事。見葛洪内 10/24a/ 7
篇也) 10/24a/ 8
鳳綱口訣。道士有疾。閉目内視心。使生火以 10/24a/ 9
燒身。身盡。存之使精如彷彿。疾病即愈。是痛 10/24a/10
處存其火。祕驗。(出神仙傳。能釀百草花以起死者) 10/24b/ 1
陳安世口訣。道士結頭理髮。及飮食施履屐 10/24b/ 2
枕褥。勿令非道士者見其理髮。干其飮食。動 10/24b/ 3
其履屐。用其枕褥。彼俗尸魄形中之鬼。來侵 10/24b/ 4
我神也。所以道士棲山林而幽身者。皆欲遠 10/24b/ 5
茲囂穢。絶放人間之業。是恐外物凡百犯其 10/24b/ 6
性命也。祕之。(陳出神仙傳) 10/24b/ 7
李小君口訣。道士求仙。不欲見死人尸。損神 10/24b/ 8
壞氣之極。人君師父親愛。不得已而臨之耳。 10/24b/ 9
所以道士去世。不事王侯。是無君也。塊然獨 10/24b/10
存。是無友也。唯父母師主。不得不臨喪。致感 10/25a/ 1
極之哀。不吝性命之傷耳。苟以此故而傷。是 10/25a/ 2
以無傷之也。吾其祕之。故口傳焉。(漢武臣。出神仙傳) 10/25a/ 3
女仙人劉綱妻口訣。求仙者勿與女子。三月 10/25a/ 4
九日。六月二日。九月六日。十二月三日。 10/25a/ 5
是其日當入室。不可見女子。六尸亂則藏血 10/25a/ 6
擾潰飛越。三魂失守。神彫氣逝。積以致死。所 10/25a/ 7
以忌此日者。非但塞遏淫{55CC水失}而已。將以安女 10/25a/ 8
宮。女宮在申。男宮在寅。寅申相刑。刑殺相加。 10/25a/ 9
是日男女三尸。出於目珠瞳之中。女尸招男。 10/25a/10
男尸招女。禍害往來。喪神虧正。雖人不自覺。 10/25b/ 1
而形露已損。由三尸戰于眼中。流血於泥丸 10/25b/ 2
也。子至其日。雖至寵之女子。親愛之令婦。固 10/25b/ 3
不可相對。我先師但修此道而仙矣。復不及 10/25b/ 4
至親無心者矣。子其愼之矣。(綱妻出神仙傳。又虎豹符中。凡 10/25b/ 5
此雜事皆與眞經相符。竝可按而施用也) 10/25b/ 6
10/25b/ 7
眞誥卷之十。 10/25b/ 8
¥眞誥卷之十一。 11/ 1a/ 1
11/ 1a/ 2
稽神樞第一。 11/ 1a/ 3
金陵者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也。履之者 11/ 1a/ 4
萬萬。知之者無一。(保命君{81B0口受}作此言。按{81B0口受}此應在乙丑年六月已前。甲 11/ 1a/ 5
子歳中事。始論此山受福之端也。其地肥良。故曰膏腴。水至則浮。故曰地肺。暦世遊踐。莫 11/ 1a/ 6
有知其處者)句曲山源。曲而有所容。故號爲句容 11/ 1a/ 7
里。過江一百五十里。訪索即得。(凡此后紫书大字者,并茅 11/ 1a/ 8
三君传所记也,传既以宝秘,见之者稀,今谨抄取说山事,共相证显。按山形宛曲。東西{67EF進亶} 11/ 1a/ 9
迴。故曰句曲。從山嶺分界。西及北屬句容。東及南屬延陵。句容既立爲縣。故其里不復存。 11/ 1a/10
昔時應在述墟左右耳。今山去石頭江水歩道一百五六十里)江水之東。金 11/ 1b/ 1
陵之左右間小澤。澤東有句曲之山是也。(此蓋 11/ 1b/ 2
呼秣陵之金陵。非地肺之金陵矣。小澤即謂今赤山湖也。從江水直對望山。東西左右。正 11/ 1b/ 3
自如此也)此山洞虚内觀。内有靈府。洞庭四開。穴 11/ 1b/ 4
岫長連。古人謂爲金壇之虚臺。天后之便闕。 11/ 1b/ 5
清虚之東窗。林屋之隔沓。衆洞相通。陰路所 11/ 1b/ 6
適。七塗九源。四方交達。眞洞仙館也。(此論洞天中諸 11/ 1b/ 7
所通達。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眞君。位在太湖苞山下。龍威丈人所入得靈寶五符處也。清 11/ 1b/ 8
虚是王屋洞天名。言華陽與〈比〉[此]竝相貫通也)山形似巳。故以句曲 11/ 1b/ 9
爲名焉。(今登中茅玄嶺。前後望諸峯壟。盤紆曲轉。以大茅爲首。東行北轉。又折西 11/ 1b/10
行北轉。又折東北行至大横。反覆南北。状如左書巳字之形)金陵者兵水 11/ 2a/ 1
不能加。災癘所不犯。河圖中要元篇第四十 11/ 2a/ 2
四卷云。句金之壇。其間有陵。兵病不往。洪波 11/ 2a/ 3
不登。正此之福地也。爾心悟焉。是汝之幸。復 11/ 2a/ 4
識此悟從誰所感發耶。(此河圖者。舜禹所受。及洛書之屬。今猶有 11/ 2a/ 5
四十餘卷存。此語亦是示長史。言相感悟。乃從楊君宣説。吾之所啓發矣)句曲山 11/ 2a/ 6
其間有金陵之地。地方三十七八頃。是金陵 11/ 2a/ 7
之地肺也。土良而井水甜美。居其地。必得度 11/ 2a/ 8
世見太平。河圖内元經曰。乃地肺土良水清。 11/ 2a/ 9
句曲之山。金壇之陵。可以度世。上昇曲城。又 11/ 2a/10
河書中篇曰。句金之山。其間有陵。兵病不往。 11/ 2b/ 1
洪波不登。此之謂也。(後所稱河圖。即是前要元篇語。雖山壇字異。其 11/ 2b/ 2
理猶同。此蓋指論金陵地肺。一片地能如此耳。其餘處未必有所免辟耳)金陵古 11/ 2b/ 3
名之爲伏龍之地。河圖逆察。故書記運會之 11/ 2b/ 4
時。方來之定名耳。至於金陵之號。已二百餘 11/ 2b/ 5
年矣。(尋金陵之號。起自楚時。至秦皇過江厭氣。乃改爲秣陵。漢來縣舊治小丹陽。今 11/ 2b/ 6
猶呼爲故治也。晉太康三年。割淮水之南屬之。義煕九年。移治〈闕〉[鬪]場。元煕元年。徙還今處。 11/ 2b/ 7
此是江東之金陵耳。傳所言二百餘年者。是呉孫權使人採金。屯居伏龍山。因名金陵。自 11/ 2b/ 8
然響會。所以歎河圖之逆兆也)句曲山秦時名爲句金之壇。 11/ 2b/ 9
以洞天内有金壇百丈。因以致名也。外又有 11/ 2b/10
積金山。亦因積金爲壇號矣。周時名其源澤 11/ 3a/ 1
爲曲水之穴。按山形曲折。後人合爲句曲之山。 11/ 3a/ 2
漢有三茅君。來治其上。時父老又轉名茅君之 11/ 3a/ 3
山。三君往曾各乘一白鵠。各集山之三處。時 11/ 3a/ 4
人互有見者。是以發於歌謠。乃復因鵠集之處。 11/ 3a/ 5
分句曲之山爲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 11/ 3a/ 6
焉。總而言之。盡是句曲之一山耳。無異名也。三 11/ 3a/ 7
茅山隱{81C4山連}相屬。皆句曲山一名耳。時人因事 11/ 3a/ 8
而諭。今故有枝條數十作別名。舊不爾也。(今以 11/ 3a/ 9
在南最高者爲大茅山。中央有三峯。連岑鼎立。以近後最高者爲中茅山。近北一岑孤峯。 11/ 3a/10
上有聚石者爲小茅山。大茅中茅間名長阿。東出通延陵句曲。阿西出通句容湖。就以爲 11/ 3b/ 1
連石。積金山。馬嶺相帶。状如{48A2土棣}形。其中茅小茅間名小阿。東西出亦如此。有一小馬嶺相 11/ 3b/ 2
連。自小茅山後去。便有雷平燕口方嵎大横良常諸山。靡{67A9進也}相屬。垂至破{5FEE网正}涜。自大茅南 11/ 3b/ 3
復有韮山竹呉山方山。從此疊障。達于呉興諸山。至于羅浮。窮於南海也)山生黄 11/ 3b/ 4
金。漢靈帝時。詔敕郡縣。採句曲之金。以充武 11/ 3b/ 5
庫。逮孫權時。又遣宿衞人採金常輸官。兵帥 11/ 3b/ 6
百家。遂屯居伏龍之地。因改爲金陵之墟名 11/ 3b/ 7
也。河圖已得之於昔。可謂絶妙。(今大茅山南猶有數深坑 11/ 3b/ 8
大坎。相傳呼之爲金井。當是孫權時所鑿掘也。今此山近東諸處。碎石往往皆有金砂云。 11/ 3b/ 9
兵帥仍屯居伏龍。今則無復有。唯小近西有述墟。昔乃名朮墟。今是良民。述墟前十數里。 11/ 3b/10
大茅有呉墟村。以號而言。乃欲相似。而復不關金陵。长史宅西北,近长隐小冈下,乃时有 11/ 4a/ 1
故破瓦器、焦赤土甚多,疑是人居处,既经耕恳,基域不复存,而了无井,亦恐如长史井堙 11/ 4a/ 2
沒耳。又小茅大横不見採金處。大茅金井。若是復不應頓如此遠居。二三疑昧)金陵 11/ 4a/ 3
之土。似北{67F7亡邑}及北谷關。土堅實而宜禾穀。掘 11/ 4a/ 4
其間作井。正似長安鳳門外井水味。是清源 11/ 4a/ 5
幽瀾。洞泉遠沽耳。水色白。都不學道。居其土。 11/ 4a/ 6
飮其水。亦令人壽考也。是金津潤液之所漑 11/ 4a/ 7
耶。子其祕之。吾有傳紀。具載其事。行當相示。 11/ 4a/ 8
(定録君受作。密令〈爾〉[示]許侯。北{67F7亡邑}山在洛陽北數里。北谷關即孟津關也。土色黄黒而肥腴。 11/ 4a/ 9
鳳門即長安北門也。今所擬金陵地。竝無土種植及住止鑿井者。乃是無知察。亦爲眞靈 11/ 4a/10
愛護。不使輕得居焉。吾有傳紀者。即是三茅傳也。按長史甲子年書云。未見傳記。則{81B0口受}此 11/ 4b/ 1
書時。或在癸亥年中也。傳中亦稱良土甘美。居之度世。故因此而顯言也)地處少 11/ 4b/ 2
少耳。隱略十餘頃許。高而平者六七頃也。既 11/ 4b/ 3
知其要。覩其形勢。便朗朗也。故不曲示耳。(保命 11/ 4b/ 4
君告。按傳中云。金陵之地方三十七八頃。恐是其大垠所至。至於實録。正當十餘頃耳。高 11/ 4b/ 5
平者是可住處也。會登其地。依説觀望。自可領略。粗知其處。若爲仙眞度世及種民者。無 11/ 4b/ 6
患不自然得至。苟其非分。徒攜手築室。必當諸方不立。趣使移去耳。悠悠凡猥。勿承此強 11/ 4b/ 7
欲居之)金陵之左右。{81E7水枅}谷溪源。陵之左有山也。 11/ 4b/ 8
右有源{81E7水枅}名{81E3木戸戸}谷。陵之西有源{81E7水枅}名陽谷。名 11/ 4b/ 9
山内經福地誌曰。伏龍之地。在柳谷之西。金 11/ 4b/10
壇之右。可以高棲。正金陵之福地也。(按今呼爲柳谷 11/ 5a/ 1
{81E7水枅}者。其源出小茅後田公泉。而西南流至述墟首。入大{81E7}。陽谷{81E7}者。今無復其名。而長隱 11/ 5a/ 2
山岡後有小{81E7水枅}。西流南折。亦會述墟首。又父老云。陽谷{81E7水枅}源乃出中茅前大茅後。數川注 11/ 5a/ 3
合爲一{81E7水枅}。出山直西行北轉。亦會大{81E7}。論兩{81E7}相交之内。即是此地。大略東西。不得極正。 11/ 5a/ 4
故兼以左右爲言。但今之所云二谷。不知即是昔號不。雖有耆相承。傳譯漸失。兼{81E7水枅}源廻 11/ 5a/ 5
異。不必可指的爲據也)上古名此山爲崗山。孔子福地 11/ 5a/ 6
記云。崗山之間有伏龍之郷。可以避水辟病 11/ 5a/ 7
長生。本所以名爲崗者。亦金壇之質也。是以 11/ 5a/ 8
百代百易。非復本名。良可歎也。(按今小茅東北一長大山 11/ 5a/ 9
名大横山云。本名鬱崗山。山即在今所謂伏龍之東。世又呼伏龍地爲死蛇崗。亦粗有彷 11/ 5a/10
彿。又見其長而高益。呼爲長隱。隱音於覲切。其言可隱障也。此崗山雖多細石。亦可居耳。 11/ 5b/ 1
近東南取長史宅。至雷平間。甚有可住處。義興蒋員(负)蒭等。今竝立田舍於崗下。近去長史 11/ 5b/ 2
宅四五里)越桐柏之金庭。呉句曲之金陵。養眞之 11/ 5b/ 3
福境。成神之靈墟也。五倍尭水東海傾。人盡 11/ 5b/ 4
病死。武安兵其如予何。由我帶近洞臺之幽 11/ 5b/ 5
門。恃此而彷佯耳。(右弼王王眞人{81B0口受}。令密示許侯。此即桐柏帝晨所説 11/ 5b/ 6
言呉越之境。唯此兩金最爲福地者也。武安者秦將白起撃趙於長平。一日坑殺四十萬 11/ 5b/ 7
人。古來兵傷莫復酷此。故別引之爲喩。斯蓋所謂兵病不往。洪波不登矣。既帶近洞天。神 11/ 5b/ 8
眞限衞。故能令三災不干。右前來至此五條楊書)大天之内有地中 11/ 5b/ 9
之洞天三十六所。其第八是句曲山之洞。週 11/ 5b/10
廻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壇華陽之天。(傳中所載。至第 11/ 6a/ 1
十天并及{68B5豐邑}都五嶽。八海神仙。遠方夷狄之洞。既非此限。竝不獲疏出)洞墟四 11/ 6a/ 2
郭。上下皆石也。上平處在土下。正當十三四 11/ 6a/ 3
里而出上地耳。(此當是至太山頂爲言也)東西四十五里。 11/ 6a/ 4
南北三十五里。正方平。其内虚空之處一百 11/ 6a/ 5
七十丈。下處一百丈。下{48B7土庶}猶有原阜{48C3土龍}偃。上 11/ 6a/ 6
蓋正平也。(向云高處一百七十丈。下處一百丈。則是中央高。四邊漸下。今云上 11/ 6a/ 7
蓋正平。是言其質平無凹凸處耳。非直〈去〉[云]如板也。亦可是登隴阜之上。則於天爲下耳) 11/ 6a/ 8
其内有陰暉夜光。日精之根。照此空内。明竝 11/ 6a/ 9
日月矣。陰暉主夜。日精主晝。形如日月之圓。 11/ 6a/10
飛在玄空之中。(按諸洞天日月。皆各有此名。亦小小不同。蓋猶是大天日 11/ 6b/ 1
月。分精照之。既云晝夜。便有出沒。亦當與今日月同其明晦。今大天崖畔。了不得窮。此小 11/ 6b/ 2
天邊際。殆可捫覩。日月出入。則應有限。當是忽然起滅。不由孔穴。但未知其形若大小耳) 11/ 6b/ 3
句曲之洞宮有五門。南兩便門。東西便門。北 11/ 6b/ 4
大便門。凡合五便門也。(今山南大洞即是南面之西便門。東門似 11/ 6b/ 5
在柏枝隴中。北良常洞即是北大便門。而東西竝不顯。中君告云。東便門在中茅東小茅 11/ 6b/ 6
阿口。從此入至洞天最近。而外口甚小。又以石塞之。事具在後。則西便門亦當如此。正應 11/ 6b/ 7
在今所呼作石墳處也。柏枝乃有兩三洞口。恐眞門外亦不開。此三門精齋尋之。自可見 11/ 6b/ 8
爾。今南便門外雖大開而内已被塞。當縁穢{80A3牙火}多故也。北大洞猶有鬼神去來。而眞仙人 11/ 6b/ 9
出入。都不由五門。皆{80B0火火火欠}爾無間。設此門者。爲示是山洞體製。或外人應入故耳)虚空 11/ 6b/10
之内。皆有石階。曲出以承門口。令得往來上 11/ 7a/ 1
下也。人卒行出入者。都不覺是洞天之中。故 11/ 7a/ 2
自謂是外之道路也。日月之光。既自不異。草 11/ 7a/ 3
木水澤。又與外無別。飛鳥交横。風雲蓊鬱。亦 11/ 7a/ 4
不知所以疑之矣。所謂洞天神宮。靈妙無方。 11/ 7a/ 5
不可得而議。不可得而罔也。(世人採藥。往往誤入諸洞中。皆 11/ 7a/ 6
如此。不便疑異之。而未聞得入華陽中。如左元放之徒。是所不論。然得入者。雖出亦恐不 11/ 7a/ 7
肯復説之耳)句曲洞天。東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 11/ 7a/ 8
峩嵋。南通羅浮。皆大道也。其間有小徑雜路。 11/ 7a/ 9
阡陌抄會。非一處也。漢建安之中。左元放聞 11/ 7a/10
傳者云。江東有此神山。故度江尋之。遂齋戒 11/ 7b/ 1
三月乃登山。乃得其門。入洞虚。造陰宮。三君 11/ 7b/ 2
亦授以神芝三種。元放周旋洞宮之内經年。 11/ 7b/ 3
宮室結構。方圓整肅。甚{4EBB心宛}懼也。不圖天下復 11/ 7b/ 4
有如此之異乎。神靈往來。相推校生死。如地 11/ 7b/ 5
上之官家矣。(今按地域方面。則林屋在東南。羅浮在西南。惟岱宗峨嵋得正 11/ 7b/ 6
耳。直道亦當五六千里。此路至穎川間。便應徑通王屋清虚天也。元放當是爲魏武所逼。 11/ 7b/ 7
後仍來。後眞{81B0口受}乃云。清齋五年。然後乃得深進内外宮耳。三種芝恐是下品者也)良 11/ 7b/ 8
常北垂洞宮口。直山領。南行二百歩。有秦始 11/ 7b/ 9
皇埋藏白璧兩雙。入地七尺。上有小磐石在 11/ 7b/10
嶺上。以覆{81B8土陷}處。李斯刻書璧。其文曰。始皇聖 11/ 8a/ 1
徳。章平山河。巡狩蒼川。勒銘素璧。若掘即可 11/ 8a/ 2
得。始皇所履山川。皆祀以玉璧。不但句曲而 11/ 8a/ 3
已。(從此後。墨書皆定録眞君{81B0口受}以告長史。掾寫本前紙所失。恐非起端語。尋埋璧時。在 11/ 8a/ 4
三茅得道之前。而後乃具見如此。明眞人無所隔蔽矣。按傳所稱。即是登山時。但云一雙 11/ 8a/ 5
爲異。或應二字。雙璧之書。亦如禹山所刻作篆跡也。今尋檢其處。亦可見石蓋。亦殊自不 11/ 8a/ 6
小也)茅山北垂洞口一山名良常山。本亦句曲 11/ 8a/ 7
相連。都一名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 11/ 8a/ 8
皇出遊。十一月行至雲夢。祠虞舜於九疑。浮 11/ 8a/ 9
江下。觀藉柯。度梅渚。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 11/ 8a/10
水波惡。乃至西百二十里。從峽中度。上會稽。 11/ 8b/ 1
祭夏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徳於會稽 11/ 8b/ 2
山。李斯請書而還。過諸山川。遂登句曲〈此〉[北]垂 11/ 8b/ 3
山。埋白璧一雙。於是會群官。饗從駕。始皇歎 11/ 8b/ 4
曰。巡狩之樂。莫過於山海。自今已往。良爲常 11/ 8b/ 5
也。爾乃群臣竝稱壽。喚曰。良爲常矣。又鳴大 11/ 8b/ 6
鼓。撃大鍾。萬聲齊唱。洞駭山澤。讚樂吉兆。大 11/ 8b/ 7
小咸善。乃改句曲北垂曰良常之山也。良常 11/ 8b/ 8
之意。從此而名。(檢外書。始皇三十七年正月。出遊雲夢丹陽浙江。上會稽。 11/ 8b/ 9
祭夏禹。望南海。刻石紀功。還過呉。渡江來。竝北海。至瑯{81FA玉耶}。至平原得病。七月丙寅。崩於沙 11/ 8b/10
丘。九月葬驪山。如此之時。皆未有涜。即是從延陵歩道。上取句容。江來路仍過停饗設耳。 11/ 9a/ 1
非必故詣句曲。所以止住山北邊下處。遂不進前嶺。且於時亦未驗此山之靈奇。祀璧之 11/ 9a/ 2
意者。爲通是望山設。所以中君云。所履山川。皆祀以玉璧也。夫號從主人。名由地表。小君 11/ 9a/ 3
以漢成帝時{81B0口受}紫書云。治于良常北洞。蓋内因此成稱也。又檢始皇崩。不發喪。令車載鮑 11/ 9a/ 4
魚以亂{80A3牙火}。此應夏月中。如外書所説相似。今依傳言。乃是三十六年十月建亥之月。爲秦 11/ 9a/ 5
正月。爲出遊是至雲夢耳。不爾則是三十八年秋崩也。未作秦暦。不能得定癸丑是何月 11/ 9a/ 6
中。比別更詳正之)王莽地皇三年七月戊申。(此七月二十四 11/ 9a/ 7
日也)遣使者章{82D5巛邑}齎黄金百鎰。銅鍾五枚。贈之 11/ 9a/ 8
於句曲三仙君。(王莽制金爲貨。名鎰。形如錢無孔。重一兩。直錢一千。百鎰 11/ 9a/ 9
則百兩也)光武建武七年三月丁巳。(此三月二十四日也)遣 11/ 9a/10
使者呉倫齎金五十斤。獻之於三君。今竝埋 11/ 9b/ 1
在小茅山上獨高處。{81B8土陷}上有聚石。入地三四 11/ 9b/ 2
尺也。(此則今小茅山積石上最高處是也。此二事不顯眞{81B0口受}中)漢明帝永 11/ 9b/ 3
平二年。詔敕郡縣。修守丹陽句曲眞人之廟。 11/ 9b/ 4
(按三君初得道。乘白鵠。在山頭時。諸村邑人互見。兼祈祷靈驗。因共立廟於山東。號曰白 11/ 9b/ 5
鵠廟。毎饗祀之時。或聞言語。或見白鵠在帳中。或聞伎樂聲。於是競各供侍。此廟今猶在 11/ 9b/ 6
山東平阿村中。有女子姓尹爲祝。逮山西諸村。各各造廟。大茅西爲呉墟廟。中茅後山上 11/ 9b/ 7
爲述墟廟。竝歳事鼓舞。同乎血祀。蓋已爲西明所司。非復眞仙僚屬矣)中茅山 11/ 9b/ 8
玄嶺獨高處。司命君埋西胡玉門丹砂六千 11/ 9b/ 9
斤於此山。深二丈許。{81B8土陷}上四面有小盤石鎭 11/ 9b/10
其上。其山左右。當泉水下流。水皆小赤色。飮 11/10a/ 1
之益人。此山下左右。亦有小平處。可堪靜舍。 11/10a/ 2
左元放時。就司命乞丹砂。得十二斤耳。(今此嶺前 11/10a/ 3
後甚多大石。而山上左右無正流水。東南近下有一長澗。西南近下亦有小水。度嶺南隱 11/10a/ 4
居住處。近山上有湧泉。冬夏無窮。而水色不甚覺赤耳。平處可住。東西唯當近澗左右爲 11/10a/ 5
好。左氏乞丹砂。當是入洞時所請。以合爐火九華丹。右楊書)大茅山中茅 11/10a/ 6
山相連。長阿中有連石。古時名爲積金山。此 11/10a/ 7
山中甚多金物。其處宜人住。可索有水處。爲 11/10a/ 8
屋室靜舍乃佳。此數處亦任意耳。快可合丹。 11/10a/ 9
以修上道。中茅之前。大茅之後。下麓長澗。東 11/10a/10
西亦出山外對館。(此即隱居今所住東面一横壟也。此壟純絶石。石形 11/10b/ 1
甚{82A2玉懷}奇。多穿穴側傍。磐紆下深。乃有無底處。屡投脆物。在中間玲玲之響久之。此云多金 11/10b/ 2
物。亦當是久來眞仙所投也。西南有大石璧。聳而{47EE土斥}開。内有洞。入數丈漸峽小。不復容人。 11/10b/ 3
乃飆飆有風。外數歩便有一湧泉。冬夏清流。即下解所資。近外澗口。又有一湧泉。水勢乃 11/10b/ 4
駛上者。冬温而夏冷。今正對邏前小近下。復有一穴。湧泉特奇。大水大旱。未嘗増減。色小 11/10b/ 5
白而甘美柔弱。潅注無窮。但恨在山西。自不得東流耳。亦別開決作東流用之。又渡此嶺。 11/10b/ 6
東南有一石穴水。東流極好。其處隱障。甚可合丹。即後所云菌山之前也。正患去徑路近。 11/10b/ 7
車聲人響。殆欲相聞。今若斷此路。不復聽車聲人行。便是第一處。方當思爲其宜。茅山住 11/10b/ 8
止。惟有隱居今所住。及南洞口長史宅處。乃極好。所恨迥曠。且此一山通無{63C1兀蟲}蝮毒螫。時 11/10b/ 9
有青蛇。都不犯物。虎亦甚少。自古來未聞害人。山居不問道俗。皆少温病。山徳寛容。不到 11/10b/10
險阻。但恨無青林冬夏常鬱如東間諸山耳。自隱居住來。气养成秀。於形望大好。山出好 11/11a/ 1
朮并雜藥。絶宜松柏。而本無人植。不容自生。今亦分布。歳種之耳)茅山天市 11/11a/ 2
壇。四面皆有寶金白玉各八九千斤。去壇左 11/11a/ 3
右二丈許。入地九尺耳。昔東海青童君曾乘 11/11a/ 4
獨飆飛輪之車。通按行有洞天之山。曾來於 11/11a/ 5
此山上矣。其山左右有泉水。皆金玉之津氣。 11/11a/ 6
可索其有小安處爲靜舍乃佳。若飮此水。甚 11/11a/ 7
便益人精。可合丹。天市之壇石。正當洞天之 11/11a/ 8
中央玄窗之上也。此石是安息國天市山石 11/11a/ 9
也。所以名之爲天市盤石也。玄帝時。召四海 11/11a/10
神。使運此盤石於洞天之上耳。非但句曲而 11/11b/ 1
已。仙人市壇之下。洞宮之中央窗上也。句曲 11/11b/ 2
山腹内虚空。謂之洞臺仙府也。玄帝時。召四 11/11b/ 3
海神。使運安息國天市山寶玉璞石。以填洞 11/11b/ 4
天之中央玄窗之上也。東海青童君曾乘獨 11/11b/ 5
飆飛輪之車。通按行有洞臺之山。皆埋寶金 11/11b/ 6
白玉各八九千斤於市石左右四面。以鎭陰 11/11b/ 7
宮之嶺。諸有洞天皆爾。不但句曲而已。邑人 11/11b/ 8
呼天市盤石爲仙人市壇。是其欲少有彷彿 11/11b/ 9
而不了了也。青童飆輪之迹。今故分明。(句曲之山。 11/11b/10
諸記説今悉分明。唯天市壇石。未知的何所在。以論迹而言。隱量正應大茅左右。而踐行 11/12a/ 1
不見其異處。或恐爲土木蕪沒。所不論耳。按保命趙承毎登壇長嘯。風雲立至。此則不應 11/12a/ 2
在小處。長見雲氣出入。恆先起大茅北陰。此或當高而陰故也。夫眞人常御九龍。左驂名 11/12a/ 3
飆。右服名{80B0}。既履山頂。故指乘其右驂。今大茅嶺上。向東行有路。傍山平治。状如人功。足 11/12a/ 4
通軌轍。相傳皆呼此爲飆輪迹。乃無埋沒。石壇既未顯。金寶亦難測所埋。又疑洞天中央 11/12a/ 5
玄窗之上。不應乃近南門。復恐在中茅間。邑人耆老。亦不復知仙人市壇處。自隱居來此 11/12a/ 6
山七八年。尚未得窮歴踐行。而況悠悠之徒令其究竟之耶。所以來得遍履者。患於無良 11/12a/ 7
侶可同。登陟之艱。獨行又覺{82CD足禹}{82CD足禹}。是以遂爾淹稽。常所恥恨。比日方負杖孤遊。庶當委曲 11/12a/ 8
所聞所見耳)中茅山東有小穴。穴口纔如狗竇。劣 11/12a/ 9
容人入耳。愈入愈闊。外以盤石掩塞穴口。餘 11/12a/10
小穿如盃大。使山靈守衞之。此盤石亦時開 11/12b/ 1
發耳。謂之陰宮之阿門。子勤齋戒尋之。得從 11/12b/ 2
此入。易於良常洞口。其中多沙路曲僻。經水 11/12b/ 3
處不大便易。又道路遠。不如小阿穴口。直下 11/12b/ 4
三四里。便徑至陰宮東玄掖門。入此穴口二 11/12b/ 5
百歩。便朗然如晝日。(此即洞天東門也。隱量乃可知處。自未敢輕索 11/12b/ 6
入耳。前傳云。洞宮出土上計十三四里許。今此云三四里便至掖門者。是近山下已薄。而 11/12b/ 7
門勢又未平。計入門復應向下數里。乃得至宮耳。入口便明者。此爲内光出照。不必關外 11/12b/ 8
日者也)大茅山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謂 11/12b/ 9
之南便門。亦以石填穴口。但精齋向心於司 11/12b/10
命。又常以二日登山。延迎請祝。自然得見吾 11/13a/ 1
也。誠之至矣。陰宮何足不觀乎。左慈復何人 11/13a/ 2
耶。(此即南面之東便門。應在柏枝{80A9石龍}石穴中。此{80A9石龍}小穴甚多。難卒分別。必須精感得開。 11/13a/ 3
乃可議入。云二日者。謂十二月二日。依傳説年有兩日。恐三月十八日。諠譁雜鬧。非專請 11/13a/ 4
之宜故也。左慈以成仙人。質見易於俗。所以三月清齋。便得入洞。長史雖挺分高{67F1進貌}。而形 11/13a/ 5
識猶昧。豈可相比。此語是欲相奬勵耳。長史後答亦作此意。仰酬之也)三月十 11/13a/ 6
八日。十二月二日。東卿司命君。是其日上要 11/13a/ 7
總眞王君。太虚眞人。東海青童。合會於句曲 11/13a/ 8
之山。游看洞室。好道者欲求神仙。宜預齋戒。 11/13a/ 9
待此日。登山請乞。篤志心誠者。三君自即見 11/13a/10
之。抽引令前。授以要道。以入洞門。辟兵水之 11/13b/ 1
災。見太平聖君。(按中君書云。常以二日登山。延迎請祝。即請十二月二日。 11/13b/ 2
不見道三月十八日者。屡有正月中耳。今臘月二日多寒雪。遠近略無來者。唯三月十八 11/13b/ 3
日。輒公私雲集。車有數百乘。人將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衆看人。唯共登山。作靈 11/13b/ 4
寶唱讚。事訖便散。豈復有深誠密契。願覩神眞者乎。縱時有至誠一兩人。復患此諠穢。終 11/13b/ 5
不能得專心自達。如此抽引乞恩。無因得果矣。唯隱居所住中巖。禁斷清年。得無遊雜。既 11/13b/ 6
去洞隔嶺。人自不知至於此也)良常山西南垂有可住處。是 11/13b/ 7
司命往時別宅處也。亦可合丹。(司命初過江。立宅於此。以 11/13b/ 8
自蕩滌。質對神鬼。今按垂之爲言。如是邊際。此正應在長史宅後大横之西。今父老相傳 11/13b/ 9
言。如是邊際。此正應在長史宅後大横之西。今父老相傳。乃言大茅之西北平地。棠梨樹 11/13b/10
間。名下薄處。言是司命君故宅。耕墾至肥良。多見磚瓦故物。似經住止處。亦驗烈不可穢 11/14a/ 1
犯。君此審是。則宜言中茅之西。不應遠擧良常。大都眞人語自不正的。遇所引處便言耳。 11/14a/ 2
昔時山下遠近諸處。長林榛芳。遮天蔽日。无處不可隱密。即今斫伐耕稼。四通九達。山中 11/14a/ 3
亦皆顯露。時移事異。不復可准。乃言未久。如此正復五六十年來漸劇耳)良常東 11/14a/ 4
南又有可住處。其間當有累石如竃形。竃間 11/14a/ 5
或有寄生樹。樹如曲蓋形。此處至好。但恨淺 11/14a/ 6
耳。雖爾自足。(此處今亦存。但無復有寄生曲樹耳。亦帶北洞流水。其左右竝 11/14a/ 7
近大路。所以言淺。即今凋迥无復可往也)洞口西北有一地。地小 11/14a/ 8
危不安。要自足立外靜舍也。(今此中以去多荒蕪。漸近村{48A2土棣}。 11/14a/ 9
竝不足復居。昔時言去縣小近。往來爲易。又近洞口。所以屡及之耳。外靜舍當以俟游賓 11/14a/10
從憩止。非自往修行之所。益知是欲相近之意也。顧居士所撰本。此中向近所標精舍地 11/14b/ 1
一篇。今視掾書者。不以相次。乃別出在長史所營宅前耳。此後長史答書。道西北地危。仍 11/14b/ 2
次菌山。不酬金郷至室語。明知本別{81B0口受}之也)句曲之山有名菌山。 11/14b/ 3
此山至佳。亦有金。乃可往採。入土不過一二 11/14b/ 4
尺耳。吾昔臨去時。曾埋金於此。欲服金者可 11/14b/ 5
往取。但當不中以營私累耳。(今人不復識呼菌山者。尋此山 11/14b/ 6
形當如菌孤立。亦或是{47C1口禾}蒼之{47C1}。形如{47C1}也。按大茅後長阿。積金東凹地。有一山子。獨秀 11/14b/ 7
如博山爐。且又近積金山。恐此或當是。即今多石及樹木。但金之所在。指一兩處。亦難可 11/14b/ 8
尋索。唯启乞垂赐,所不论耳,意欲营转炼之事,亦指此山前临长涧东流水,至幽隐,有形 11/14b/ 9
势,若基构有期,当更宣述耳。)大茅山有玄帝時銅{82F2鼎}。(古鼎字) 11/14b/10
鼎可容四五斛許。偃刻甚精好。在山獨高處。 11/15a/ 1
入土八尺許。上有盤石掩鼎上。玄帝時命東 11/15a/ 2
海神。使埋藏於此。(此亦當是移安息石時所埋也。今最高處乃多石。毎 11/15a/ 3
吉日。遠近道士咸登上。燒香禮拜。无復草木。累石爲小壇。昔經有小瓦屋。爲風所倒。尋古 11/15a/ 4
來帝王竝重鼎器者。以其兩鉉法日月。三足法三才。能烹{6DB2食壬}熟成萬物。兼自能輕重。神變 11/15a/ 5
隱顯故也。中君後答云。鑄羽山之銅以作之。諸有洞天之山皆爾)大茅山下 11/15a/ 6
亦有泉水。其下可立靜舍。近水口處乃佳。當 11/15a/ 7
小危不安耳。(今近南大洞口有好流水而多石。小出下便平。比世有來居之 11/15a/ 8
者。唯宋初有女道士徐漂女。爲廣州剌史陸徽所供養。在洞口前住積年亡。女弟子姓宋。 11/15a/ 9
爲人高潔。物莫能干。年老而亡。仍葬山南。宋女弟子姓潘又襲住。于今尚在。元徽中有數 11/15a/10
男人。復來其前而居。至齐初,乃敕句容人王文清仍此立馆,号为崇元,开置堂宇厢廊,殊 11/15b/ 1
为方副,常有七八道士,皆资俸力,自二十许年,远近男女互来依约,周流数里,廨舍十余 11/15b/ 2
坊。而學上道者甚寡。不過修靈寶齋及章符而已。近有一女人來洞口住。勤於灑掃。自稱 11/15b/ 3
洞吏。頗作巫師占卜。多雜浮假。此例亦處處有之。大茅東西亦有澗水。有晉末得道者任 11/15b/ 4
敦住處。合藥竃{48B7土庶}猶存。今有薛彪数人居之。又有朱法永。近小山上。快矚眺而乏水)良 11/15b/ 5
常山對穴口東視小山之嶺。其上有埋銅數 11/15b/ 6
千斤。以盤石填其上。漢時其山下有屈氏。家 11/15b/ 7
大富。財有巨億。埋銅器於此。于今在也。亦有 11/15b/ 8
錢。錢在西北小山上向也。(今此山具存。无知其錢銅處。縱有彷 11/15b/ 9
彿。亦不識。尋視此山明地。高下{81BA土激}澗。不似經墟村住處。恐歳代久遠。勢迹乖異故也)曾 11/15b/10
得往年三月一日八月八日二書。(此乙丑所受。則長史 11/16a/ 1
往年書是甲子年中。按答云。直置書於述墟朱家靜中。則非因華僑楊君送之也)三 11/16a/ 2
月一日書云。今當墾赤石田。日爲往來之階。 11/16a/ 3
亦竟不就事也。復云。豈可遐棄坐觀存沒哉。 11/16a/ 4
此道自決求眞之精誠也。心不在我。不可責 11/16a/ 5
人。使必成之也。(赤石田。今中茅西十許里有大塘食澗水。久廢不修。隱居 11/16a/ 6
今更築治爲田十餘頃。長史昔意欲避形迹。因作田之階。得數處望靈山。而遇旱塘壤。竟 11/16a/ 7
不果。所以此書譏之耳)都不齋而有書云齋戒也。(此亦有答。 11/16a/ 8
明辭奏不可輕妄。動靜必皆聞徹矣)八月八日書云。謹操身詣 11/16a/ 9
大茅之端。乞特見採録。使目接温顏。耳聆玉 11/16a/10
音。此語爲求道之甚急也。得近書。具至心。可 11/16b/ 1
勤道奬志也。司命君自在東宮。又書不應總 11/16b/ 2
合。徳有輕重之故也。(司命常住大霍之赤城。此間唯有府曹耳。具位 11/16b/ 3
有高卑。故不宜共作辭啓。二君雖同居華陽。而官府各異。不得同紙。凡書奏不如口啓。於 11/16b/ 4
此可具鑒其儀格耳)吾等已自相知之。厚薄書疏。亦甚 11/16b/ 5
爲班班。欲停之如何。(此是長史輕脱置書於他家靜中而去。恐方將 11/16b/ 6
人到。又致漏泄。眞靈愼密。故有此語。欲戒試其心事耳。長史後答此言。亦殆爲巧便)此 11/16b/ 7
書疏愼示俗人。脱有見者。掘壞靈山。爾之罪 11/16b/ 8
大也。(恐俗人貧狡之徒。知此金寶處。堪能鑿掘。則事由宣泄。此罪眞爲不輕。非但爾 11/16b/ 9
時教戒。亦傳貽無窮。將來諸子。咸共祕之) 11/16b/10
右定録中君答長史前書。説句曲山事訖 11/17a/ 1
此。長史前書無本出。今唯有後答。亦隨條 11/17a/ 2
奉酬。次第如左。 11/17a/ 3
右從前良常來凡二十一條。竝有掾寫。 11/17a/ 4
昔年十餘歳時。述虚(此乃應是墟字。而由來皆作〈墟〉[虚]字。即今之山西 11/17a/ 5
村名也)閑耆宿有見語。茅山上故昔有仙人。乃 11/17a/ 6
有市處。早已徙去。後見包公問動靜。此君見 11/17a/ 7
答。今故在此山。非爲徙去。此山洞庭之西門。 11/17a/ 8
通太湖苞山中。所以仙人在中住也。唯説中 11/17a/ 9
仙君一人字。不言有兄弟三人。不分別長少。 11/17a/10
不道司命君尊遠。別治東宮。未見傳記。乃知 11/17b/ 1
高卑有差降。班次有等級耳。輒敬承誨命。於 11/17b/ 2
此而改。(此長史又更答書云。今有所起草存。故得撰録。而前紙斷失。亦非起端語 11/17b/ 3
也。包公是鮑{82E4青見}。句容人。悉呼作包也。答書時已是蒙示傳記。是乙丑年初矣)告小 11/17b/ 4
阿口直下三四里。便徑至陰宮東玄掖門。入 11/17b/ 5
此穴口二百歩。便朗然如晝日。不審此洞天 11/17b/ 6
之別光。爲引太陽之光。以映穴中耶。此洞天 11/17b/ 7
中。官府曠大。云宮室數百間屋。官屬正二仙 11/17b/ 8
君兄弟。復有他仙官。男女凡有幾許人。爲直 11/17b/ 9
是石室。亦有金堂玉房耶。宮室與洞庭苞山 11/17b/10
相連不。包公及妹朱氏。昔在世曾得入此宮 11/18a/ 1
不。二人爲未得登擧作地下主者耶。治在何 11/18a/ 2
處。愚昧昌啓。懼有干忤。(包公及妹事。前中君書無有。當復是別{81B0口受}。 11/18a/ 3
今更重問。并洞中事。定録又答有後也)市山之盤石。市名之存。 11/18a/ 4
由於此也。今之孜孜志慕於道。無心金玉。尊 11/18a/ 5
靈所置。唯助令彌密耳。豈有掘犯理耶。此故 11/18a/ 6
爲未之照察也。山左右泉水。金玉津液。其地 11/18a/ 7
亦可立靜舍合丹。輒當以爲意。(此上答天市泉水可住事。 11/18a/ 8
而竟無所立也)不審玄帝是何世耶。後生蒙蒙。多所 11/18a/ 9
不及。願告。({6CF1瑞頁}臾水王。故號玄帝。外書亦爾。長史脱致疑問耳。此條復有答。在後) 11/18a/10
告中茅山東有小穴。陰宮之阿門。入道差易。 11/18b/ 1
後當以漸齋修而尋求之。靈宗垂念。便以爲 11/18b/ 2
造金門而登玉房也。但存遲速之間。不敢悒 11/18b/ 3
遲。(有如此教示。而不速求游闢。一何可恨。所以衆靈毎勤勤引勸)告大茅山 11/18b/ 4
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謂之南便門。欣 11/18b/ 5
見啓悟。喜稟徳音。精誠注向。沐浴自新。既聞 11/18b/ 6
吉日。至時密造。區區之誠。靈寔鑒照。(此道南面之東 11/18b/ 7
門。與小阿東門相似者)告左慈復何人也。此見奬勗之 11/18b/ 8
言。恩念下逮。益令欣慕。(傳上亦載此事)告良常西南 11/18b/ 9
垂有可住處。是司命君往時別宅。亦可合丹。 11/18b/10
穆自見傳記。鄙心竊志。欲尋司命君往昔之 11/19a/ 1
舊宇。高棲之所托。患未能審知耳。今輒當隱 11/19a/ 2
量求處。臨時告悟。(傳上亦載此事。基陛湮沒。難可必審。故更乞告示也) 11/19a/ 3
告良常東南又有可住處。累石如竃。寄生樹 11/19a/ 4
如曲蓋爲誌。往當尋其所。告洞口西北有一 11/19a/ 5
地。地小危不安。可立外靜舍。愚意本自欲立 11/19a/ 6
内外靜舍。輒當疇量在宜。(亦不聞立此外靜事。而今有一累石 11/19a/ 7
壇歴然。相傳乃言。掾於此壇化遯也。毎往拜視。輒感嘆纏心)告菌山至佳。 11/19a/ 8
司命臨去。埋金於此。欲服金者可取。且竊有 11/19a/ 9
合金液意。今未敢議此。若山居積年。修學日 11/19a/10
進。後而事可得密者。臨時啓質。(中君書云。吾昔臨去埋金。 11/19b/ 1
不道司命。長史此答誤耳)告大茅山有玄帝時銅鼎。在山 11/19b/ 2
獨高處。入土八尺許。此帝王之所。□□□□ 11/19b/ 3
□器疏示後生。益増稟{45E2厂萬}承。下亦可以立靜 11/19b/ 4
舍。感備告悟。告昔屈氏埋銅及錢。此通非所 11/19b/ 5
擬向也。聞此遠事。世代變易。能不悲歎。昔初 11/19b/ 6
拜八月八日書。已操身至述虚(此猶是前村)徐汎 11/19b/ 7
家。尋家信見報云。得應言未可登山。便承此 11/19b/ 8
而歸。直致此書於朱家靜中耳。愚心鄙近。亦 11/19b/ 9
以肉人穢濁。精誠不懇。無能上達。不悟已暢 11/19b/10
高聽。得蒙省察。辭與事違。悚息而已。(長史玄挺。動靜 11/20a/ 1
聞徹。屑辭所向。便已關奏蒙報。或是得楊君所傳者。徐汎家今猶存。後所云徐偶即應是 11/20a/ 2
〈況〉[汎]後。所以知井宅處。亦云其祖曾爲長史門生也)昔占赤石田。利近 11/20a/ 3
山下。爲往來之階。此乃丹誠。尋遇天旱。佃不 11/20a/ 4
收塘壞。穆尋見用出。此事力未展。非爲息懷。 11/20a/ 5
今方居山下。故當修墾。以此去洞口遠。故不 11/20a/ 6
欲安耳。(此田既在大茅中茅之西。去大山近。瞻仰禮拜乃佳。而言去洞口遠。當是 11/20a/ 7
道去北洞口遠耳。此田雖食澗水。旱時微少。塘又難立。不知後當遂墾之不。今塘尚決。補 11/20a/ 8
築當用數百夫。則可漑田十許頃。隱居館中門人。亦於此隨水播植。常願修復此塘。以追 11/20a/ 9
遠跡。兼爲百姓之惠也)告書疏班班。欲停之如何。凡書 11/20a/10
疏之興。所以運達意旨。既蒙眷逮。親奉覲對 11/20b/ 1
司命君二仙靈顏。則天啓其願。沐浴聖恩。豈 11/20b/ 2
復煩書疏耶。所謂得魚而忘筌也。(此蓋不欲停之辭。故 11/20b/ 3
引以回見。於理極好)不審左公今何在。又有葛孝先。亦 11/20b/ 4
言得道。今在何處。肉人{46E5口禺}{46E5口禺}。爲欲知之。(葛既郷人。 11/20b/ 5
所以及問。此條亦〈右〉[有]答在後) 11/20b/ 6
右長史答書訖此。竝是自起本。多{80B1黒憺}治。用 11/20b/ 7
白牋。次第如此。(歳乙丑。此一行本題紙背) 11/20b/ 8
11/20b/ 9
眞誥卷之十一。 11/20b/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1:03
¥眞誥卷之十二。 12/ 1a/ 1
12/ 1a/ 2
稽神樞第二。 12/ 1a/ 3
昔累得書見意。深照旨趣。先書以年行西呉。 12/ 1a/ 4
衰頽待老。中夜慨歎。莫與酬諮。夫誠感有在。 12/ 1a/ 5
亦得之無晩也。次書告有年之志。疇昔之好。 12/ 1a/ 6
恆願眞人稟受要訣。仰接容景。親奉徽音。夫 12/ 1a/ 7
勤未上徹。精未廣釐。眞要之騁。未可豫及也。 12/ 1a/ 8
後漢書云。吾發自玄授金闕素名。跨邁世迹。 12/ 1a/ 9
超登清虚。何玄標之渺{67F1進貌}。奇洞之淵遠哉。欲 12/ 1a/10
克己洗心。沐浴芳流。若能斯者。今其時矣。末 12/ 1b/ 1
書云。廁聞要旨。當修五靈。自謂西造{82DD門良}圃。東 12/ 1b/ 2
遊玄洲。不爲{67F1進貌}絶。求矜而誘之。引而致之。是 12/ 1b/ 3
爲言貫于心。良可啓矣。恭佼(音效)五靈。亦復至 12/ 1b/ 4
耳。然道浮外迹。未關内眞。是以雲車靈轅。相 12/ 1b/ 5
適猶遐。昔曾軫華僑。(依此而言。則知華僑先亦蒙眞降矣)蓋應 12/ 1b/ 6
會敖世。事有出{47A3口黒}。{56A2水余}不必靜。苟有分無志。申 12/ 1b/ 7
公所病。遇至不爲。覆水始{4EBB心宛}。是以古{46D7口言}有云。 12/ 1b/ 8
逢時不邁。山客抃粲者矣。夫學道者。固不宜 12/ 1b/ 9
恃其質分。必當保任於清全矣。於焉騁逸松 12/ 1b/10
期。回輪紫清。靈觀四響。玄音合唱。玉振雲奏。 12/ 2a/ 1
不謀而和。可謂祕道藏珍。眞暉之上挺也。子 12/ 2a/ 2
建志有年。今因以反子昔旨耳。(此一書似是裴君言。且楊 12/ 2a/ 3
書。此亦不與後玄帝相連。恐非中君答也。又長史此四書本。今竝不存矣) 12/ 2a/ 4
玄帝者。昔軒轅子昌意。娶蜀山之女。生高陽。 12/ 2a/ 5
徳號{6CF1瑞頁}{6CE0玉頁}。{6CF1瑞頁}{6CE0玉頁}父居弱水之郷。{6CE0玉頁}身陶七河 12/ 2a/ 6
之津。是爲玄帝也。仗萬靈以信順。監衆神以 12/ 2a/ 7
導物。役御百氣。召致雷電。於是乘結元之輦。 12/ 2a/ 8
北巡幽陵。南至交趾。西濟流沙。東至蟠木。動 12/ 2a/ 9
靜之類。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屬焉。四行 12/ 2a/10
天下。周旋八外。諸有洞臺之山。陰宮之丘。皆 12/ 2b/ 1
移安息之石。封而填之。鑄羽山之銅爲寶鼎。 12/ 2b/ 2
各獻以一於洞山神峯。不獨句曲一山而已。 12/ 2b/ 3
此所謂玄帝也。(此後竝中君答前所諮問四條事。復以闕上紙也。説{6CF1瑞頁}{6CE0玉頁} 12/ 2b/ 4
與五符語正同。五符唯無〈理〉[埋]鼎一事耳)鮑{82E4青見}。{82E4青見}及妹。竝是其七 12/ 2b/ 5
世祖李湛張慮。本杜陵北郷人也。在渭橋爲 12/ 2b/ 6
客舍。積行陰徳。好道希生。故令福逮於{82E4青見}等。 12/ 2b/ 7
使易世變練。改氏更生。合爲兄弟耳。根胄雖 12/ 2b/ 8
異。徳蔭者同。故當同生氏族也。今竝作地下 12/ 2b/ 9
主者。在洞宮中。{82E4青見}所受學。本自薄淺。質又撓 12/ 2b/10
滯。故不得多也。欲知之。其事如此。亦如子七 12/ 3a/ 1
世祖父許肇字子阿者。有賑死之仁。拯飢之 12/ 3a/ 2
徳。故令雲蔭流後。陰功垂澤。是以今得有好 12/ 3a/ 3
尚仙眞之心者。亦有由而然也。物皆有因會。 12/ 3a/ 4
非徒爾而得之者矣。(此書時先生誡事未授。所以論及子阿功蔭也。 12/ 3a/ 5
鮑亦通神。而敦尚房中之事。故云撓滯。後用陰君太玄陰生符。爲太清尸解之法。當是主 12/ 3a/ 6
者之最高品矣。縁運事乃如此相關。今人之善惡。豈曰徒然)問葛玄。玄善 12/ 3a/ 7
於變幻。而拙於用身。今正得不死而已。非僊 12/ 3a/ 8
人也。初在長山。近入蓋竹。亦能乘虎使鬼。無 12/ 3a/ 9
所不至。但幾於未得受職耳。亦恆與謝稚堅。 12/ 3a/10
黄子陽。郭聲子相隨。(葛玄字孝先。是抱朴從祖。即鄭思遠之師也。少 12/ 3b/ 1
入山得仙。時人咸莫測所在。傳言東海中仙人。寄書呼爲仙公。故抱朴亦同然之。長史所 12/ 3b/ 2
以有問。今答如此。便是地仙耳。靈寶所云太極左仙公。於斯妄乎)左慈今在 12/ 3b/ 3
小括山。常行來。數在此下。尋更受職也。慈顏 12/ 3b/ 4
色甚少。正得鑪火九華之益。(左慈字元放。李仲甫弟子。即葛 12/ 3b/ 5
葛玄之師也。魏武父子。招集諸方士。慈亦同在中。建安末。渡江尋山。仍得入洞。又乞丹砂合 12/ 3b/ 6
九華丹。九華丹是太清中經法。小括即小括蒼山。在永嘉橋谿之北。凡此諸人。術解甚多。 12/ 3b/ 7
而仙弟猶下者。竝是不聞三品高業故也。許先生所以興歎)句曲有五門。 12/ 3b/ 8
有心立志。清齋三月。登尋此門。皆可即得。得 12/ 3b/ 9
可入。但人自不能齋尋之耳。來問欲知宮室 12/ 3b/10
所作闊狹。多少男女。主領人數。當更相示。來 12/ 4a/ 1
疏亦復泰盡邪。勤自當見。亦何事爾。亦何事 12/ 4a/ 2
爾。又當先呈啓司命。司命令答道宮室之委 12/ 4a/ 3
曲者。吾乃敢言之耳。此自是司命之別宮。吾 12/ 4a/ 4
人亦不得爲洞臺之正主也。(按後所論諸官僚人物。當是已 12/ 4a/ 5
爲啓司命。乃具得受説之耳。右定録後書。答長史所問訖此。〈後〉[從]玄帝來凡五條竝楊書) 12/ 4a/ 6
東卿司命監太山之衆眞。總括呉越之萬神。 12/ 4a/ 7
可謂道淵徳高。折衝羣靈者也。賈玄道。李叔 12/ 4a/ 8
升。言城生。傳道流。往竝受東卿君之要也。玄 12/ 4a/ 9
道河東人。周威王之末年生。叔升{56B0水豕}郡人。漢 12/ 4a/10
元帝時生。道流北地人。漢靈帝殿中將軍也。 12/ 4b/ 1
城生呉人。後漢劉聖公時。爲武當郡尉也。受 12/ 4b/ 2
學至勤。竝得眞道。今在太山支子小陽山中。 12/ 4b/ 3
此所謂地眞者也。諸來作試者。非一津而往 12/ 4b/ 4
矣。或亦因人犯者。此最難了也。於斯之際。可 12/ 4b/ 5
不愼乎。(此四人隸司命。主察試學道者。所以長史有書與賈。賈即呈司命。司命亦 12/ 4b/ 6
答之。竝以在上卷。此諸人名位小。不顯外書。周威王即應是六國時威烈王也。于時雖〈末〉[未] 12/ 4b/ 7
立河東郡。而即地已有其名矣。漢官無正殿中將軍。或應中郎將也)此紫陽眞 12/ 4b/ 8
人六月二十日受。 12/ 4b/ 9
右一條有掾寫。 12/ 4b/10
七月十五日夜。茅中君受書與許卿。(即長史也。後當 12/ 5a/ 1
爲上清左卿)玄感凝會。精期遠範。標神映挺。雙理 12/ 5a/ 2
自分。必能鵬飛辰阿。雲扇靈元。高振玉宇。攜 12/ 5a/ 3
轡秀眞。可謂{67F1進貌}乎其奇。落絶之視也。於是洞 12/ 5a/ 4
陰之宮。内臺下觀。風無羽琅之鼓。草無瓊金 12/ 5a/ 5
之流。嚮雖渟光正明。動回五象。固乞屈之夾 12/ 5a/ 6
觀。小天之浮景耳。何足{5FA3絲圭}卿司之至念。紆蘭 12/ 5a/ 7
眞以{5BC0目分}{55BD水巳}邪。然鑒無不應。圓想必通。所以興 12/ 5a/ 8
詠事外。迹亦竝{4BF7一巾}。苟誠之所企。吾無隱也。想 12/ 5a/ 9
善建重離之明。以期於必詣之會。皓清明朗 12/ 5a/10
賢。亦倶學而得耳。不令我等有蹙{82E7安頁}下風矣。 12/ 5b/ 1
弘之而已。(此是受前書後一月日復受此。猶論答欲見洞宮事。所以有後説也。 12/ 5b/ 2
善建重離之明。如似指魏傳青録文。而長史名字不相應。既已稱俯玄仰白在瓊刃前。則 12/ 5b/ 3
此別當有義況也) 12/ 5b/ 4
右一條楊書。 12/ 5b/ 5
定録官寮有左右理中監。準今長史司馬職。 12/ 5b/ 6
又有北河司命。主水官考。此職常領九宮禁 12/ 5b/ 7
保侯。禁保侯職。主領應爲種民者。(今洞宮自二君以下。 12/ 5b/ 8
便次此三職爲大矣)左理中監準大府長史。昔用韓崇 12/ 5b/ 9
以居之。崇字長季。呉郡{82A5田比}陵人也。少好道。林 12/ 5b/10
屋仙人王{59E5玉韋}玄。曾授之以流珠丹一法。崇奉 12/ 6a/ 1
而修之。大有驗。{59E5玉韋}玄語之。子行此道。亦可以 12/ 6a/ 2
出身仕宦。無妨仙擧也。崇遂仕。稍至宛陵令。 12/ 6a/ 3
行仁以爲政。用道以撫民。虎狼深避。蝗不集 12/ 6a/ 4
界。遷汝南太守。拔書佐袁安。安後位至司徒。 12/ 6a/ 5
時人通以崇有識物之鑒也。陰皇后葬。京師 12/ 6a/ 6
近郡二千石妻。當會園陵。而崇獨居清素。妻 12/ 6a/ 7
忿崇哭泣。詔問其故。太常馮奚答曰。汝南太 12/ 6a/ 8
守韓崇清苦遠尚。味道忘形。身享重官。而妻 12/ 6a/ 9
自紡績。政化仁簡。視民如傷。深達奇博。有君 12/ 6a/10
子之鑒。斯則昏夕之夜光。陛下之子産也。妻 12/ 6b/ 1
不通寒儉之節。哭怨無衣。將足以顯崇明徳 12/ 6b/ 2
耳。上奇之。加崇俸祿。秩中二千石。後孝明皇 12/ 6b/ 3
帝巡狩汝南。上治崇府。崇使妻出住孤獨老 12/ 6b/ 4
嫗家。上聞歎曰。韓崇所謂百錬不銷也。賜{5FCA絲兼} 12/ 6b/ 5
五十匹。崇在郡積十四年。政化洽著。擧天下 12/ 6b/ 6
最。年七十四。{59E5玉韋}玄乃授以隱解法。得去入大 12/ 6b/ 7
霍山。受{59E5玉韋}玄遁化泥丸紫戸術以度世。今在 12/ 6b/ 8
洞中爲左理中監。(漢書所載事迹亦略同。而置辭小異耳。袁安字邵平。 12/ 6b/ 9
初爲縣功曹。被擧歴仕。遂至三公。和帝時卒。即袁紹高祖也。晉世又有馮奚。亦爲大常。名 12/ 6b/10
位同耳。韓既隱解。必是〈記〉[託]尸。今晉陵上有韓冢。崔巍高大。從來相呼爲韓冢。疑如桃君。或 12/ 7a/ 1
即是此虚壙。而世呼爲孫策將韓當冢也)云王玮玄是楚庄王时 12/ 7a/ 2
侍郎,受术于玉君。(若是春秋时楚庄王者,疑侍郎之官不似古职,而汉 12/ 7a/ 3
楚王又无庄谥)右理中監。準職如司馬。今有劉翊字 12/ 7a/ 4
子翔者居之。翊本穎川人。少好道徳。而家世 12/ 7a/ 5
大富。常周窮困爲事。好行陰徳密惠。陳留張 12/ 7a/ 6
季札當弔師喪。車敗牛困。翊於汝南界逢之。 12/ 7a/ 7
與語。不示名字。即推車牛與乘之。恤死救窮 12/ 7a/ 8
非一人矣。後都長安。翊擧計掾。到都。帝嘉其 12/ 7a/ 9
心。拜郎中。遷陳留太守。出長安五百里中。斂 12/ 7a/10
死恤窮。損己分人。行達陽平。遂遇馬皇先生。 12/ 7b/ 1
告翊曰。子仁感天地。陰徳神鬼。太上將嘉子 12/ 7b/ 2
之用情矣。使我來攜汝以長生之道。吾仙官 12/ 7b/ 3
也。爾乃能隨我去不。翊於是叩頭自搏。少好 12/ 7b/ 4
長生。幸遇神仙。乞願侍給。馬皇先生因將翊 12/ 7b/ 5
入桐柏山中。授以隱地八術。服五星之華法。 12/ 7b/ 6
今度名東華。來在洞中。爲定録右理中監。(漢書 12/ 7b/ 7
云。翊字子相。潁陰人。家世豐富。常能周施。而不以爲惠。曾行於汝南界中。有陳留張季札。 12/ 7b/ 8
遠赴師喪。遇寒氷車敗。頓滯道路。翊見而謂曰。君愼終赴義。行宜速達。即下車與之。不告 12/ 7b/ 9
姓名。策馬而去。李札意其子相也。後故到潁陰。還所假乘。翊閉門辭行。不與相見。常守志 12/ 7b/10
臥疾。不屈聘命。河南{82AE禾中}{5DAB禾弟}臨郡。引爲功曹。後黄巾賊起。翊救給乏絶。資其食者數百人。郷 12/ 8a/ 1
族死亡。則爲殯斂。鰥寡則助其妻娶。獻帝遷都西京。擧上計掾。爾時道路寇阻。翊夜行晝 12/ 8a/ 2
伏。乃到長安。上嘉其忠勤。拜議郎。遷陳留太守。翊又散珍寶。唯餘車馬。自載東歸。出關數 12/ 8a/ 3
百里。見士大夫病亡道次。仍又以馬易棺。脱衣斂之。又逢故知飢困於路。不忍委去。因殺 12/ 8a/ 4
所駕牛。以救其乏。衆人止之。翊曰。視沒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餓死。此説大同小異。故備載 12/ 8a/ 5
之。論翊字子翔。於字例相得。而翊義亦是相。相作息亮切音。二者未詳孰正。馬皇出列仙 12/ 8a/ 6
傳。黄帝時馬師也)定録府有典柄執法郎。是淳于斟 12/ 8a/ 7
字叔顯。主試有道者。斟會稽上虞人。漢桓帝 12/ 8a/ 8
時作徐州縣令。靈帝時大將軍辟掾。少好道。 12/ 8a/ 9
明術數。服食胡麻黄精餌。後入呉烏目山中 12/ 8a/10
隱居。遇仙人慧車子。授以虹景丹經。修行得 12/ 8b/ 1
道。今在洞中爲典柄執法郎。(易參同契云。桓帝時上虞淳于 12/ 8b/ 2
叔通。受術於青州徐從事。仰觀乾象。以處災異。數有效驗。以知術故。郡擧方〈士〉[正]。遷洛陽市 12/ 8b/ 3
長。如此亦爲小異。呉無烏目山。婁及呉興竝有天目山。或即是也。慧車子無別顯出)十 12/ 8b/ 4
二月一日夜。定録君所道。(此即同是丑年所受)云北河 12/ 8b/ 5
司命。頃闕無人。昔以桃俊兼之耳。俊似錢唐 12/ 8b/ 6
人。少爲郡幹佐。末負笈到太學受業。明經術 12/ 8b/ 7
災異。晩爲交阯太守。漢末棄世。入増城山中 12/ 8b/ 8
學道。遇東郭幼平。幼平秦時人。久隱増城得 12/ 8b/ 9
道者也。幼平教俊服九精錬氣輔星在心之 12/ 8b/10
術。俊修之道成。今在洞中。兼北河司命。主水 12/ 9a/ 1
官之考罰。此位雖隸定録。其實受事於東華 12/ 9a/ 2
宮中節度。桃俊字翁仲者也。(漢書無此事。今冢在錢唐臨平。 12/ 9a/ 3
墳壇歴然。苗裔猶存。郷近時聞{82E5鼓革}角之響。故人不敢侵毀之。皆知呼爲桃司命冢。錢唐杜 12/ 9a/ 4
徴士事京産。先與隱居共有詩詠。以贊述斯徳。別在集中。幼平亦無所顯出)張激 12/ 9a/ 5
子當爲太極仙侯。激子者河内張奉者也。字 12/ 9a/ 6
公先。少時名激子耳。此人亦少發名字。太傅 12/ 9a/ 7
袁隗歎其高操。妻以女。女服飾奢麗。奉不顧 12/ 9a/ 8
眥。無異路人。婦改服。乃後成室家也。後棄世 12/ 9a/ 9
入剡山。遇山圖公子。山圖公子周哀王時大 12/ 9a/10
夫仙人者也。授激子九雲水強梁錬桂法。激 12/ 9b/ 1
子修此得道。今在東華宮。行爲太極所署也。 12/ 9b/ 2
或領九宮尚書。與北河侯對職治水考。北河 12/ 9b/ 3
司命或爲禁保侯。亦併共業故也。北河司命 12/ 9b/ 4
亦治在洞天之中。與張激子對局。(魏書云。張範字公儀。 12/ 9b/ 5
河内修武人。祖{54D1音欠}漢司徒。父延太尉。袁隗欲以女妻範。範辭不受。性恬靜樂道。徴命不就。 12/ 9b/ 6
後爲議郎。參丞相魏武軍事。甚見敬重。好賑救窮乏。家無餘財。以建安十七年卒。弟承字 12/ 9b/ 7
公先。亦知名。以方正拜議郎諌議大夫趙郡太守。後隨魏武西征。至長安病亡。此説名字。 12/ 9b/ 8
翻覆大異。承與奉乃相類而非袁壻。若是範。又其字不同。詳按事迹。恐多是兄也。魏書王 12/ 9b/ 9
修傳又云。修往來南陽。多止張奉舍。奉擧家病。修營拯之。按張範兄弟。乃嘗避地往揚州。 12/ 9b/10
投袁術。又非劉表。不應在南陽。#二三爲疑也。山圖公子出列仙傳)中候夫人 12/10a/ 1
所道。(尋洞中事。皆二君所説。如此兩條。獨是中候夫人者。當本是東華中職寮故也) 12/10a/ 2
我聞易遷中人竇氏言云。北河司命禁保侯。 12/10a/ 3
似有所擬。想當審爾。(竇氏即瓊英也。似有所擬者。當是長史。故中君 12/10a/ 4
受云。北河司命方驗也。恐受業高後。定不復爲此職。然主領種民。事亦相符)保命 12/10a/ 5
府多女官司。三官官屬有七人。四女三男。明 12/10a/ 6
晨侍郎七人。如今世上御史中丞之職。竝隸 12/10a/ 7
東華方諸宮。保命君總關之耳。明晨侍郎周 12/10a/ 8
爰支者。漢河南尹周暢伯持之女也。暢汝南 12/10a/ 9
安成人。好行陰徳。功在不覺。曾作河南尹。遭 12/10a/10
大旱。收葬洛陽城旁客死骸骨萬餘人。爲立 12/10b/ 1
義冢祭祀之。應時大雨豐收。所行多是此輩。 12/10b/ 2
太上處以暢有陰行。令爰支從南宮受化得 12/10b/ 3
仙。今在洞中。爰支亦少好道。服伏苓三十年。 12/10b/ 4
後遇石長生。教之以化遁。化遁上尸解也。(暢即 12/10b/ 5
周嘉從弟也。性仁慈和篤。某帝時爲河南尹。永初二年夏旱。久祷無應。因收葬萬餘人。應 12/10b/ 6
時大雨。位至光祿勳)明晨侍郎張桃枝者。漢司隸校尉 12/10b/ 7
朱{81C0宀禹}季陵母也。沛人。{81C0宀禹}往與陳蕃倶誅。{81C0宀禹}母 12/10b/ 8
行陰徳久。聞在易遷。始得爲侍郎耳。(朱{81C0宀禹}沛人。桓靈 12/10b/ 9
時八俊。後同黨人之例。李膺杜密倶下獄死。非陳蕃同時)明晨侍郎夏馥 12/10b/10
字子治。陳留人也。少好道。服朮餌。和雲母。後 12/11a/ 1
入呉山。從赤須先生受錬魂法。又遇桐柏眞 12/11a/ 2
人。授之以黄水雲漿法。得道。今在洞中。馥少 12/11a/ 3
時被公府辟召。懸辟書著桑樹乃去。其用懷 12/11a/ 4
高邁如此。(後漢及高士傳竝云。陳留圉人。少爲書生。桓帝時擧直言。不就。性質 12/11a/ 5
直。不同時黨。爲閹人所疾。陷於黨錮之限。避難乃翦鬚髮變形。逃林慮山中。爲人治作。後 12/11a/ 6
還家。杜門不出。不與人相見。黨禁未解而亡。赤須子出列僊傳。桐柏即右弼王)餘數 12/11a/ 7
人不能一二道之。例皆取平貞正直。體隱神 12/11a/ 8
清。即侍郎之才。不限男女也。(前云有七人。今唯説二女一男) 12/11a/ 9
右保命君所道。(此當是接中候告後乃言之)童初府上帥 12/11a/10
用劉文饒。文饒者弘農劉寛也。少好道。曾擧 12/11b/ 1
漢方正。稍遷南陽太守。視民如子。怒不形顏。 12/11b/ 2
口無疾言。行陰徳。拯寒困。萬民悦而附之如 12/11b/ 3
父母焉。後爲司徒太尉。上賜酒。伏地睡。詔問 12/11b/ 4
故。乃答曰。臣任重責大。恆憂心如醉。旦使奴 12/11b/ 5
至市買菜。奴盜用錢飮酒。晏乃還。臥於閣内。 12/11b/ 6
又不得菜。既醒。乃罵之爲死狗。罵畢。即束帶 12/11b/ 7
來〈人〉[入]。恐奴從後自殺。所以慮之。不覺忽然睡 12/11b/ 8
耳。願見哀恕。寛用心仁愛。觸類如此矣。年七 12/11b/ 9
十三。一旦遇青谷先生。降之於寢室。授其杖 12/11b/10
解法。將去入太華山。行九息服氣。及授以鑪 12/12a/ 1
火丹方。修之道成。今在洞中作童初府帥上 12/12a/ 2
侯。主始學道者。(後漢書云。劉寛字文饒。弘農華陰人。父名崎。順帝時爲司 12/12a/ 3
徒。寛爲人謹厚。常行有人失牛。乃就寛車中認之。寛無言解駕牛與之。歩歸。頃有誌者。得 12/12a/ 4
牛而送還。慚懼。寛乃謝遣之。桓帝延〈喜〉[熹]八年。爲南陽太守。恆用蒲鞭。靈帝嘉平五年。爲太 12/12a/ 5
尉。嘗於御坐被酒睡伏。帝問太尉醉邪。寛仰答。臣不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耳。嘗有 12/12a/ 6
客來詣寛。寛遣奴市酒。迂久大醉而還。客罵爲畜産。寛須臾遣人視奴。疑恐自殺。語左右 12/12a/ 7
曰。此是人而罵爲畜産。爲辱孰甚。故吾懼其死耳。後封逮郷侯六百戸。中平二年亡。年六 12/12a/ 8
十六。贈車騎將軍。時進謚曰昭討侯。子松嗣。按此説復爲同異。故詳載之。青谷先生無別 12/12a/ 9
顯出。凡此諸引教仙人。恐皆是下教限。不爾則不應得輒然)華陽中事。當 12/12a/10
更示爾。正月二十三日。東宮上人來看洞中。 12/12b/ 1
時或有龜山賓共集。高會眞仙之日。寧可暫 12/12b/ 2
登伏龍之郷。以禮拜於靈岫邪。可示許侯令 12/12b/ 3
知之(此亦應是中君。仍前十二月一日言也。東宮上人即青童君。龜山賓即西王母。 12/12b/ 4
上卷亦有此告。令登伏龍以望山禮拜。便異乎陟嶺。非必以近易爲言。恐當宜然也)昔 12/12b/ 5
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唯朝夕拜跪。 12/12b/ 6
向一枯樹輒云。乞長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 12/12b/ 7
枯木一旦忽然生華。華又有汁。甜如蜜。有人 12/12b/ 8
教令食之。遂取此華及汁竝食之。食訖即仙 12/12b/ 9
矣。如是用心精誠之至也。枯木尚能生紫華。 12/12b/10
濯甘津。況三秀之靈阿。五芝所播植。而不能 12/13a/ 1
數恭山岫。洗拔滓穢者。良可悲也。世人所以 12/13a/ 2
({81A5人巉}此一字。非眞)毎不得如意者。亦如子所不得如意 12/13a/ 3
耳。豈異邪。昔有劉少翁。曾數入太華山中。拜 12/13a/ 4
禮向山。如此二十年。遂忽一旦得見西嶽丈 12/13a/ 5
人。授其仙道(禁山符有西嶽君。西嶽公不知是此丈人邪)昔有一 12/13a/ 6
人。數旦旦詣河邊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侯河 12/13a/ 7
伯遂與相見。與其白璧十雙。教授水行不溺 12/13a/ 8
法。此人見在中嶽得道。(河侯河伯故當是兩神邪)左慈初 12/13a/ 9
來。亦勤心數拜禮靈山。五年許。乃得深進内 12/13a/10
外東西宮耳。(前云三月便得進。與此大殊。恐以深進爲異也)學道當 12/13b/ 1
如山世遠。去人事如清虚眞人。歩深幽當如 12/13b/ 2
周紫陽。何有不得道邪。(世遠傳未出。其捨家尋學。事在讖書。即尹 12/13b/ 3
公度弟子。已得爲太和山眞人。清虚王君。紫陽周君。各自有傳)建志當令勤。 12/13b/ 4
研神令虚。所爲所作當令密。(青童戒。南眞亦云。學道唯須勤 12/13b/ 5
密。勤即晝夜而勿怠。密則非我而不知。今中君復説此。實爲至諭。可謂一言以蔽之)右 12/13b/ 6
定録君所道使疏。(此一條又有楊書)夫望林者。豈不 12/13b/ 7
想易遷之若人。羨彼子之濯景邪。可謂瞻之 12/13b/ 8
在前。忽焉在後。(長史妻既已在易遷。爲長史今眺望林嶺。豈無羨想之懷。 12/13b/ 9
昔自謂勝之。今翻在後。蓋以勸激長史之辭也) 12/13b/10
右南嶽夫人言。 12/14a/ 1
張姜子西州人。張濟妹也。(濟後漢末西涼州人。爲董卓將。後攻 12/14a/ 2
穰城。被射死。即張繍從叔也。其妹不顯外書。不知出適〈末〉[未])李惠姑齊人。夏 12/14a/ 3
侯玄婦也。(玄魏末人。與李豐倶爲晉文王所誅。不知婦亡在玄之前後。李豐乃 12/14a/ 4
是馮翊人。非齊人。不知此是李誰之女)施淑女山陽人。施績女 12/14a/ 5
也。(施績呉興人。孫皓時爲驃騎將軍。守西陵。今云山陽。恐女或出適。取夫家郡。不爾則 12/14a/ 6
乖)鄭天生{68B0登邑}芝母也。({68B0登邑}芝字伯苗。南陽新野人。在蜀爲劉禪車騎將 12/14a/ 7
軍。後行見{82C3蟲爰}抱子行。引弓射殺。因感念而亡。母不知鄭誰之女)此數女子昔 12/14a/ 8
世有仁行令問。竝得在洞中。洞中有易遷館 12/14a/ 9
含眞臺。皆宮名也。計今在易遷館東廂中。此 12/14a/10
館中都有八十三人。又有協辰夫人者。九宮 12/14b/ 1
之女也。太上往遣來教此等法。皆以保命授 12/14b/ 2
書。協辰夫人主教領之也。夫人漢司空黄瓊 12/14b/ 3
女黄景華也。韓終授其岷山丹。服得仙。(黄瓊江夏 12/14b/ 4
人。字世英。漢順帝時司空司徒太尉。年七十九亡。父名香。章和帝時爲尚書令。救活千餘 12/14b/ 5
人。瓊子{81F8玉宛}司徒太尉。爲李權所殺。夫人亦不知出適〈末〉[未]。今此諸人或稱女。或稱婦。或稱母。 12/14b/ 6
蓋各取名達者而言之。非必因附其功福所及也)含眞臺是女人已 12/14b/ 7
得道者。隸太元東宮中。近有二百人。(前云八十三人。 12/14b/ 8
止是易遷耳。含眞既爲貴勝。當須遷轉。乃得進入也)此二宮盡女子之 12/14b/ 9
宮也。又有童初蕭閑堂二宮。以處男子之學 12/14b/10
也。(其男女名氏又出後。竝是略稱標勝者也)計與數人共止。最於 12/15a/ 1
{68B0登邑}伯苗母相親愛。餘亦厚耳。(伯苗母即鄭夫人也)設牀 12/15a/ 2
待靈。誠孝子之長想也。計亦已爲其兒作惠 12/15a/ 3
益也。計前與爾杯布。殆相與爲贈。當往洞室 12/15a/ 4
之際耳。仙官有禁。不得道實。故假以他惠也。 12/15a/ 5
此亦意之至也。其亦欲設牀寢。令精氣之往 12/15a/ 6
有所棲者也。可密諸。其兒道如此。(此令告掾也。其事皆 12/15a/ 7
有指趣。不容顯注之。從定録官寮來凡三十一條。竝有掾寫注之一卷相隨) 12/15a/ 8
12/15a/ 9
眞誥卷之十二。 12/15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1:30
¥眞誥卷之十三。 13/ 1a/ 1
13/ 1a/ 2
稽神樞第三。 13/ 1a/ 3
地下主者。復有三等。鬼帥之號。復有三等。竝 13/ 1a/ 4
是世有功徳。積行所鍾。或身求長生。歩道所 13/ 1a/ 5
及。或子弟善行。庸播祖禰。或諷明洞玄。化流 13/ 1a/ 6
昆祖(洞玄即大洞玄經。讀之萬{4DBA彳扁}。七祖已下。竝得錬質南宮。受化胎仙。非今世所稱 13/ 1a/ 7
洞玄靈寶經也)夫求之者非一。而獲之者多途矣。要 13/ 1a/ 8
由世積陰行。然後皆此廣生矣。鬼帥武解。主 13/ 1a/ 9
者文解。倶仙之始也。度名東華。簡刊上帝。不 13/ 1a/10
隸{68B5豐邑}宮。不受制三官之府也。(又別云。心勤於事。欲兼味於清 13/ 1b/ 1
正。華目以隨世。畏死而希仙者。亦多作文武解主者)其一等地下主者。 13/ 1b/ 2
散在外舍。閑停無業。不受九宮教制。不聞練 13/ 1b/ 3
化之業。雖倶在洞天。而是主者之下者。此自 13/ 1b/ 4
按四明法。一百四十年。依格得一進耳。一進 13/ 1b/ 5
始得歩仙階。給仙人之使令也。(依劒經。主者大有品秩。遷 13/ 1b/ 6
轉年限。{66A6貝余}促懸殊。此等數之目。異於品名。反以多爲貴。如此階秩矣)其二等地 13/ 1b/ 7
下主者。便徑得行仙。階級仙人。百四十年。進 13/ 1b/ 8
補管禁位。管禁之位。如世間散吏者也。此格 13/ 1b/ 9
即地下主者之中條也。李東等今在第一等 13/ 1b/10
中。(李东曲阿人,乃领户为祭酒,今犹有其章本,亦承用鲍南海法。东才乃凡劣,而心行 13/ 2a/ 1
清直,故得为最下主者使,是许家常所使。永昌元年,先生年二十三,就其受六甲阴阳行 13/ 2a/ 2
厨符。既相關悉。聊復及之耳)其第三等。地下主者之高者。 13/ 2a/ 3
便得出入仙人之堂寢。遊行神州之郷。出館 13/ 2a/ 4
易遷童初二府。入晏東華上臺。受學化形。濯 13/ 2a/ 5
景易氣。十二年氣攝神魂。十五年神束藏魄。 13/ 2a/ 6
三十年棺中骨還附神氣。四十年平復如生 13/ 2a/ 7
人。還遊人間。五十年位補仙官。六十年得遊 13/ 2a/ 8
廣寒。百年得入昆盈之宮。此即主者之上者。 13/ 2a/ 9
仙人之從容矣。 13/ 2a/10
張姜子等先在第二等中。亦始得入易遷耳。 13/ 2b/ 1
鬼帥之位次。亦如此矣。(主者之位。亦不限男女。按此年限。得棺中 13/ 2b/ 2
之骨。便得出生世中。亦往往有此。改變隱適。難已意量。殆入不可思議之境耳)易遷 13/ 2b/ 3
童初二宮。是男女之堂館也。其中間靜。東海 13/ 2b/ 4
青童君。一年再遊。校此諸宮。觀見羣輩也。(一年 13/ 2b/ 5
再遊。似依傳中曰。而前書云。正月二十三日。東宮上人來。便是不必復有定期也)趙 13/ 2b/ 6
素臺在易遷宮中。已四百年。不肯徙。自謂天 13/ 2b/ 7
下無復樂於此處也。趙素臺是趙煕女。漢時 13/ 2b/ 8
爲幽州刺史。有濟窮人於河中。救王惠等於 13/ 2b/ 9
族誅。行陰徳數十事。故其身得詣朱陵。兒子 13/ 2b/10
今竝得在洞天中也。煕恆出入在定録府。素 13/ 3a/ 1
臺數微服遊行道巷。{5BC0目分}山澤以自足矣。(趙煕漢書 13/ 3a/ 2
不顯。微服遊行。蓋謂在洞天中耳。不應乃出世中也)易遷中有高業而 13/ 3a/ 3
蕭條者。有竇瓊英。韓太華。劉春龍。王進賢。李 13/ 3a/ 4
奚子。郭叔香。此數人竝天姿鬱秀。澄上眇{67F1進貌}。 13/ 3a/ 5
才及擬勝。儀觀駭衆。此則主者之高者。仙官 13/ 3a/ 6
之可才。其次及得張善子輩。{68B0登邑}伯苗母有善 13/ 3a/ 7
行。故後來人多宗{61C1艸比}之。竇瓊英者竇武妹也。 13/ 3a/ 8
其七世祖有名峙者。以藏枯骨爲業。以活死 13/ 3a/ 9
爲事。故祚及於英身矣。(竇武字游平。竇融玄孫。峙則應是融祖也。 13/ 3a/10
武亦恆以財物散施天下貧乏。靈帝時爲大將軍。與陳蕃倶被誅。其母産武時。并産一蛇。 13/ 3b/ 1
蛇出即走上南山。至母死。無何而來。哀泣良久又去。亦所以爲異。但未解倶承七世之慶。 13/ 3b/ 2
兄戮而妹仙當)非道家之北斗也。鬼官別有北斗君。 13/ 3b/ 3
以司生殺爾。(按孫皓敗將張悌軍人柳榮病死。已三日。且忽起大呼云。至北 13/ 3b/ 4
斗門下。見人縛悌來。因是驚誤。爾日晩。悌戰死。如此即應是第四宮也。今第五第六宮不 13/ 3b/ 5
顯所主者。恐是考責之府也) 13/ 3b/ 6
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宮中。總 13/ 3b/ 7
主諸六天宮。餘四天宮。其四明公。各在其中 13/ 3b/ 8
治。(雖云各治一宮。又不顯各在何宮。宮既竝列。復不得依位作四方言之。尋其公次第 13/ 3b/ 9
高下。則第二宮名爲西明公治。第三宮東明公治。第四宮北斗君治。及次南次北也) 13/ 3b/10
二天宮立一官。六天凡立爲三官。三官如今 13/ 4a/ 1
刑名之職。主諸考謫。常以眞仙。司命兼以總 13/ 4a/ 2
御之也。竝統仙府。共司生死之任也。大斷制 13/ 4a/ 3
皆由仙官。(道家常呼三官者是此也。而消魔經云。岱宗又有左火官右水官及 13/ 4a/ 4
女官。亦名三官。竝主考罰。今三茅君通掌之。大君爲都統。保命爲司察矣。所以隸仙官者。 13/ 4a/ 5
以爲天下人不盡皆死。其中應得眞仙。則非北帝所詮。或有雖死而神化反質者。如此皆 13/ 4a/ 6
在眞仙家簡録。故司命之職。應而統之也)鬼官北斗君。乃是道家 13/ 4a/ 7
七辰北斗之考官。此鬼一官。又隸九星之精。 13/ 4a/ 8
上屬北晨玉君。(天上北斗有所司察。故鬼官亦置此職。以精象相應。統領 13/ 4a/ 9
既關{59CD玉旋方}{59FD玉幾}。是以仰隸太上之曹也)□□□□□□□□□□ 13/ 4a/10
府耳。未必盡徑來也。別更一二密可示爾同 13/ 4b/ 1
氣。令知斗處幽間之泰也。道業可不勗哉。(此三 13/ 4b/ 2
人外書竝不顯。後漢有李雲。亦爲白馬令。以直言忤旨死。令示同氣者。謂以告長史掾也) 13/ 4b/ 3
七月二十四日夜。保命君告。(按前受。長史司馬諸人。雖定録 13/ 4b/ 4
所告。而應是初説洞中事。是丑年十一月。今此説雜人。乃宜繼後。反爲七月。復不應是寅 13/ 4b/ 5
年。進退拯難詳。從地下主者來凡十四條。竝有掾寫。共一卷也)含眞臺洞天 13/ 4b/ 6
中皆有。非獨此也。此一臺偏屬太元府。隸司 13/ 4b/ 7
命耳。其中有女眞二人總之。其一女眞是張 13/ 4b/ 8
微子。漢昭帝時將作大匠張慶女也。微子好 13/ 4b/ 9
道。因得尸解法而來入此。亦先在易遷中。微 13/ 4b/10
子常服霧氣。自云。霧氣是山澤水火之華精。 13/ 5a/ 1
金石之盈氣也。久服之。則能散形入空。與雲 13/ 5a/ 2
氣合體。微子自言受此法於東海東華玉妃 13/ 5a/ 3
淳文期。文期青童之妹也。微子曾精思於寢 13/ 5a/ 4
靜。誠心感靈。故文期降之。授以服霧之道也。 13/ 5a/ 5
服霧之道授微子。微子亦時以教諸學在含 13/ 5a/ 6
眞易遷中者。我昔嘗得此方。乃佳可施用者 13/ 5a/ 7
也。 13/ 5a/ 8
服霧法。常以平旦。於寢靜之中。坐臥任己。先 13/ 5a/ 9
閉目内視。髣髴如見五臟。畢因口呼出氣二 13/ 5a/10
十四過。臨目爲之。使目見五色之氣。相繞纏 13/ 5b/ 1
在面上鬱然。因又口内此五色氣五十過。畢。 13/ 5b/ 2
咽唾六十過。畢乃微呪曰。太霞發暉。靈霧四 13/ 5b/ 3
遷。結氣宛屈。五色洞天。神煙合啓。金石華眞。 13/ 5b/ 4
藹鬱紫空。錬形保全。出景藏幽。五靈化分。合 13/ 5b/ 5
明扇虚。時乘六雲。和攝我身。上昇九天。畢又 13/ 5b/ 6
叩齒七通。咽液七過。乃開目事訖。此道神妙。 13/ 5b/ 7
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術者。爾可行此法邪。 13/ 5b/ 8
久行之。常乘雲霧而遊。(此服霧法。已別抄用。事在第三篇中。今猶 13/ 5b/ 9
疑存此與本文相隨也)其一女眞是傅禮和。禮和是漢 13/ 5b/10
桓帝外甥侍中傅建女也。北地人。其家奉佛 13/ 6a/ 1
精進。女常旦夕灑掃佛前。勤勤祝誓。心願仙 13/ 6a/ 2
化。神靈監其此心。亦得來此。久處易遷。今始 13/ 6a/ 3
得爲含眞臺主也。常服五星氣以得道。禮和 13/ 6a/ 4
善歌。歌則鳥獸飛聚而聽聲焉。 13/ 6a/ 5
右定録君言。(張傅二人。外書不顯。或應各在家譜中) 13/ 6a/ 6
又一條有楊書。又掾寫。 13/ 6a/ 7
王衍爲晉武帝尚書令。其女字進賢。爲愍懷 13/ 6a/ 8
太子妃。洛陽亂。劉曜石勒略進賢。渡孟津河。 13/ 6a/ 9
於河中欲妻之。進賢罵曰。我皇太子婦。司徒 13/ 6a/10
公之女。而胡羌小子敢欲干我乎。言畢。即投 13/ 6b/ 1
河中。其侍婢名六出。復言曰。大既有之。小亦 13/ 6b/ 2
宜然。復投河中。時遇嵩高女眞韓西華出遊 13/ 6b/ 3
而愍之。撫接二人。遂獲内救。外示死形。體實 13/ 6b/ 4
密濟。便將入嵩高山。今在華陽宮洞内易遷 13/ 6b/ 5
之中。六出時年二十二三許。體貌亦整。善有 13/ 6b/ 6
心節。本姓田。漁陽人。魏故浚儀令田諷之孫。 13/ 6b/ 7
諷曾有陰徳之行。以及於六出耳。(晉書云。王衍長女名 13/ 6b/ 8
景風。貌美。賈后爲弟謐娶之。少女名惠風。以配愍懷太子。恨之。如此則不甚美也。永嘉五 13/ 6b/ 9
年六月。王彌劉曜石勒破洛。賊欲逼妃。妃拔刀曰。我太尉公之女。皇太子之妃。有死而已。 13/ 6b/10
終不爲逆虜所辱。遂見害。家人收葬於城西南洛水之北。追謚曰貞定妃。與此説小異) 13/ 7a/ 1
范幼沖遼西人也。受胎化易形。今來在此。恆 13/ 7a/ 2
服三氣。三氣之法。存青氣白氣赤氣各如{82B4絲延}。 13/ 7a/ 3
從東方日下來。直入口中。{4FCC手邑}之九十過。自飽 13/ 7a/ 4
便止。爲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之氣。遂得神 13/ 7a/ 5
仙。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爲之。臨目施 13/ 7a/ 6
行。視日亦佳。其法雖鮮。其事甚驗。許侯可爲 13/ 7a/ 7
之。(此法亦以重抄書。在第三篇修有事中)范監者即其人也。昔 13/ 7a/ 8
得爲童初監。今在華陽中。(又別云。曾爲漢尚書郎。善解地理。以 13/ 7a/ 9
冢宅爲意。此亦在第三篇。右三條竝楊書)河内李整。昔受守一法 13/ 7a/10
并洞房得道。初在洛陽山。近來入華陽中。又 13/ 7b/ 1
主諸考祟民間之事。整往爲常道郷公傅。受 13/ 7b/ 2
道入山時。已年六十。(不知李作何位。亦應是監職。常道郷公。魏元帝 13/ 7b/ 3
本封也){5FEE网正}山東北有穴。通大句曲南之方山之 13/ 7b/ 4
南穴。姜伯眞數在此山上取石腦。石腦在方 13/ 7b/ 5
山北穴下。繁陽子昔亦取服。(此{5FEE网正}山猶是大横山。故後云。掾 13/ 7b/ 6
恆與方山五人往來。但不知有路通洞天中不爾。繁陽子即鹿迹洞中何苗也)此北 13/ 7b/ 7
竚山中亦有此物。(未詳竚山在何處。今句曲北鹿迹山西有名竚角山。 13/ 7b/ 8
似當是其處也)石腦故如石。但小斑色而{66F4車而大}耳。所在 13/ 7b/ 9
有之。服此。時時使人發熱。又使人不渇。李整 13/ 7b/10
昔未入山時。得風痺疾。久久乃愈耳。此人先 13/ 8a/ 1
多房内事。殆不同今者疾之輕薄也。(石腦今大茅東 13/ 8a/ 2
亦有。形状圓小。如曾青而質色似鐘乳牀。下乃皎白。時有黒斑而虚{66F4車而大}。服之乃熱。爲治亦 13/ 8a/ 3
似鐘乳也)羅江大霍有洞臺。中有五色隱芝。(此則南眞 13/ 8a/ 4
及司命所任之處也)華陽洞亦有五種夜光芝。(此則司命所請 13/ 8a/ 5
以植句曲内外者也)良常山有{57CD塋火}火芝。此物在地如{57CD塋火} 13/ 8a/ 6
火状。其實似草而非也。大如豆形。紫華。夜視 13/ 8a/ 7
有光。得食一枚。心中一孔明。食七枚。七孔明。 13/ 8a/ 8
可夜書。計得食四十七枚。壽萬年。(從來未聞有見之者。 13/ 8a/ 9
當是無至心尋求耳)包山中有白芝。又有隱泉之水。正 13/ 8a/10
紫色。(此即林屋山也。在呉大湖中耳)華陽雷平山有田公泉 13/ 8b/ 1
水。飮之除腹中三蟲。與隱泉水同味。云是玉 13/ 8b/ 2
砂之流津也。用以浣衣。不用灰。以此爲異矣。 13/ 8b/ 3
(此水今從地涌出。状如沸水。味異美。取浣垢衣。便自得淨。即所呼爲柳谷{81E7水枅}者。在長史宅 13/ 8b/ 4
東南一里許也)昔高辛时,有仙人展上公者,于伏龙 13/ 8b/ 5
地植李,彌满其地,展先生今为九宫内右司 13/ 8b/ 6
保,其常向人说,昔在华阳下,食白李,味异美, 13/ 8b/ 7
忆之未久,而忽已三千年矣。(诸历检课谓尧元年戊戌,至齐 13/ 8b/ 8
之己卯岁,二千八百三年。高辛即尧父,说此语时,又应在晋世,而己云三千年,即是尧至 13/ 8b/ 9
今不啻二千八百年。外历容或不定,如此丁亥之数,不将已过乎。汲〈家〉[冢]纪年正二千六百 13/ 8b/10
四十三年,弥复大悬也)後有郭四朝。又於其處種五果。 13/ 9a/ 1
又此地可種{81DE木示}。所謂福郷之{81DE木示}。以除災{45E2厂萬}。秦 13/ 9a/ 2
時有道士周太賓。及巴陵侯姜叔茂者。來住 13/ 9a/ 3
句曲山下。又種五果并五辛菜。叔茂以秦孝 13/ 9a/ 4
王時封侯。今名此地爲姜巴者是矣。以其因 13/ 9a/ 5
叔茂而名地焉。(地號今亦存。有大路從小茅後通延陵。即呼爲姜巴路也。 13/ 9a/ 6
但秦孝公時。未併楚置郡。巴陵縣始晉初。不知那有巴陵之封。恐是巴蜀之巴故也)此 13/ 9a/ 7
二人竝已得仙。今在蓬莱爲左卿。今南鄭諸 13/ 9a/ 8
姜。則叔茂之後。茂曾作書與太極官僚云。昔 13/ 9a/ 9
學道於鬼谷。道成於少室。養{60AD鬲羽}於華陽。待擧 13/ 9a/10
於逸域。時乘飆輪。宴我句曲。悟言永歎代謝 13/ 9b/ 1
之速。物存人亡。我勞如何。太賓亦有才藝。善 13/ 9b/ 2
鼓琴。昔教糜長生孫廣田。廣田即孫登也。獨 13/ 9b/ 3
絃能彈而成八音。眞奇事也。(孫登即{5DAE稽山}康所謂長嘯者。亦云 13/ 9b/ 4
見彈一絃之琴。斯言非虚矣)叔茂種五辛菜。常賣以市丹 13/ 9b/ 5
砂而用之。今山間猶有韭薤。即其遺種邪。(今呼 13/ 9b/ 6
爲韭山。在大茅西。甚多大韭。又餘處亦有蒜薤耳。非〈山〉[出]姜巴一處也)今舍前有 13/ 9b/ 7
塘。乃郭四朝所造也。高其牆岸。蓋水得深。但 13/ 9b/ 8
歴代久遠。塘牆頽下耳。(今舍語似是論長史宅。宅前今乃有塘。近 13/ 9b/ 9
西爲堤牆。即是遏柳{81E7水枅}水。而去郭千甚遠。郭千在北洞西北。今有大陂塘。四朝先應住此。 13/ 9b/10
未解舍前之意。恐長史於彼復立田業。又有説在後)四朝常乘小船。游 13/10a/ 1
戲其中。毎叩船而歌曰。清池帶靈岫。長林鬱 13/10a/ 2
青葱。玄鳥藏幽野。悟言出從容。鼓{54B4木輯戈}乘神波。 13/10a/ 3
稽首希晨風。未獲解脱期。逍遥丘林中。(晨風謂上 13/10a/ 4
清玉晨之風。非毛詩所謂{82F0宛鳥}彼晨風之鳥也)浪神九垓外。研道遂 13/10a/ 5
金眞。{4EF5口耳戈}此靈鳳羽。藏我華龍鱗。高擧方寸物。 13/10a/ 6
萬吹皆垢塵。顧哀朝生惠。孰盡汝車輪。(女寵不幣 13/10a/ 7
席。男愛不盡輪。朝生蜉蝣也。以喩人之在世。易致消歇耳)遊空落飛飆。靈 13/10a/ 8
歩無形方。圓景煥明霞。九鳳唱朝陽。暉{60AD鬲羽}扇 13/10a/ 9
天津。菴藹慶雲翔。遂造大微宇。{4FCC手邑}此金{52F2黎木}漿。 13/10a/10
逍遥玄垓表。不存亦不亡。(玄垓九垓。皆八極之外。九霞之頂名 13/10b/ 1
也。飛登木星。亦名玄朗東陽之垓。故若士語盧敖云。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上矣)駕 13/10b/ 2
{80B0火火火欠}舞神霄。披霞帶九日。高皇齊龍輪。遂造北 13/10b/ 3
華室。神虎洞瓊林。風雲合成一。開闔幽冥戸。 13/10b/ 4
靈變玄迹滅。(四朝爲玉臺執蓋郎。故云高皇齊龍輪)定録言。(右十 13/10b/ 5
二條掾寫。共一篇) 13/10b/ 6
四朝燕國人也。兄弟四人竝得道。四朝是長 13/10b/ 7
兄也。眞法其司三官者。六百年無違。坐超遷 13/10b/ 8
之。四朝職滿。上補九宮左仙公。領玉臺執蓋 13/10b/ 9
郎。中間久闕無人。後以思和代四朝也。山下 13/10b/10
居民。今猶呼一平澤地爲郭千者。是四朝之 13/11a/ 1
姓。尚存於民口也。四朝往曾使人種植於此 13/11a/ 2
地也。年年四朝毎行。皆過詣此山。以造思和。 13/11a/ 3
遊看原阜。(此是茅傳中言也。按如此説。郭千止是種植處。非居止也。住處則長 13/11a/ 4
史宅果應是矣。今塘牆既頽決。水不復甚停。人皆以爲田耳。然其地汗闊。小壅猶自成池。 13/11a/ 5
可得汎舟而歌。但無人能追蹤遠世。可歎如何。後云此四朝年年行過遊看。是上補去後。 13/11a/ 6
猶復憶羨舊居。所以數宴良常。眷{5BC0目分}朋好)張玄賓者。定襄人也。魏 13/11a/ 7
武帝時。曾擧茂才。歸郷里。事師西河薊公。服 13/11a/ 8
朮餌。兼行洞房白元之事。後遇眞人樊子明 13/11a/ 9
於少室。授以遯變隱景之道。昔在天柱山中。 13/11a/10
今來華陽内。爲理禁伯。理禁伯主諸水雨官 13/11b/ 1
也。此人善能論空無。乃談士常執本無理云。 13/11b/ 2
無者大有之宅。小有所以生焉。積小有以養 13/11b/ 3
小無。見大有以本大無。有有亦無無焉。無無 13/11b/ 4
亦有有焉。所以我目都不見物。物亦不見無。 13/11b/ 5
寄有以成無。寄無以得無。於是無則無宅也。 13/11b/ 6
太空亦宅無矣。我未生時。天下皆無無也。其 13/11b/ 7
所論端據如此。桐柏諸靈。亦不能折也。自云。 13/11b/ 8
昔曾詣蓬莱宋晨生。晨生者蓬莱左公也。與 13/11b/ 9
其論無。粗得人意。過此已去。尚未能本有。安 13/11b/10
能本無邪。與餘人論空無。天下中皆無人焉。 13/12a/ 1
其高氣秉理如此。東卿君紫微玄清亦莫得 13/12a/ 2
而〈千〉[干]也。理禁伯官亦保命之監國也。(此論空無之理。 13/12a/ 3
乃殊得無宗。而玄玄固難可曲覈矣。眞人之才義。亦是甚有優劣。東卿桐柏紫微玄清。蓋 13/12a/ 4
相推竝言談之英辯者。故擧此爲標也。按左傳稱君之世子。從曰撫軍。守曰監國。監國之 13/12a/ 5
任。則是副貳。疑此監國或因作監司也)趙威伯者東郡人也。少 13/12a/ 6
學邯鄲張先生。先生得道之人耳。晩在中嶽。 13/12a/ 7
授玉佩金鐺經於范丘林。丘林乃是漢樓船 13/12a/ 8
將軍衞行道婦也。學道得仙。遂授行{4FCC手邑}日月 13/12a/ 9
之道。又服九靈明鏡華。遂得[仙]。昔亦來在華陽 13/12a/10
内。爲保命丞。河圖云。呉楚多有得見太平者。 13/12b/ 1
其常語人云。此語不虚。此驗不久。(如此諸學者。何可不 13/12b/ 2
彌加勤勵也)其存明鏡。非世間常法也。受范丘林 13/12b/ 3
口訣云。善嘯。嘯如百鳥雜鳴。或如風激衆林。 13/12b/ 4
或如伐鼓之音。時在天市壇上。奮然北向。長 13/12b/ 5
嘯呼風。須臾雲翔其上。衝氣動林。或冥霧飆 13/12b/ 6
合。或零雨其濛矣。保命有四丞。此一人主爲 13/12b/ 7
暴雨水。及領五芝金玉草。若欲致洪雨者。將 13/12b/ 8
可辭詣之也。(又理禁伯亦主雨水。若請雨。宜併爲辭也)其一丞是 13/12b/ 9
咸陽樂長治。東卿司命君郷里人也。爲小君 13/12b/10
所擧用。漢桓帝中書郎。晩從中嶽李先生受 13/13a/ 1
道。行七元法得仙。(相去二百餘年。猶蒙卿{67FD圭邑}之澤也)一人是 13/13a/ 2
孟君入室弟子鄭雉正者。孟君所屬用。(孟君京兆 13/13a/ 3
人。或呼爲孟先生。不知何名位)其一人是西山唐房。(此則神仙傳所 13/13a/ 4
載。是蜀人。奉事李八百者也)樂長治主災害。鄭雉正主考 13/13a/ 5
注。唐公房主生死。趙威伯主仙籍。并記學道 13/13a/ 6
者。并暴雨水靈芝草。(洞宮官寮。司察呉越非民。在任不過此四丞也。 13/13a/ 7
其下則有四師。事在第三篇中) 13/13a/ 8
定録道此。(右此有掾寫。依紙墨亦言前篇。而中間有此失缺。此行後又割。 13/13a/ 9
恐別復有事。竝遺落。深可恨惜耳) 13/13a/10
杜〈契〉[{81BC圭刀大}]者字廣平。京兆杜陵人。建安之初。來渡 13/13b/ 1
江東。依孫策入會稽。嘗從之。後爲孫權作立 13/13b/ 2
信校尉。黄武二年。漸學道。遇介{81F9玉炎}先生。授之 13/13b/ 3
以玄白術。隱居大茅山之東面也。守玄白者 13/13b/ 4
能隱形。亦數見身出此市里。〈契〉[{81BC圭刀大}]與徐宗度晏 13/13b/ 5
賢生合三人。倶在茅山之中。時得入洞耳。或 13/13b/ 6
自採伐。貨易衣粮於虚曲。而人自不知之耳。 13/13b/ 7
猶{81F9玉炎}者即白羊公弟子也。今在建安方山中 13/13b/ 8
也。({81F9玉炎}即禁山符云。爲孫權所殺。化形而去。往建安方山。尋白羊公。杜必當於此時受道 13/13b/ 9
也。〈契〉[{81BC圭刀大}]音薛。即與舜同。〈契〉[{81BC}]字四畫。契三畫。分亳有異也)徐宗度晉陵人。作 13/13b/10
孫皓左典軍呂悌司馬。受風谷先生氣禁道。 13/14a/ 1
故得〈契〉[{81BC圭刀大}]倶。晏賢生是歩陟外甥。即宗度之弟 13/14a/ 2
子也。 13/14a/ 3
〈契〉[{81BC圭刀大}]弟子二人。一人孫賁孫女寒華也。少時密 13/14a/ 4
與〈契〉[{81BC圭刀大}]通情。後學道。受介{81F9玉炎}法。又以法受寒華。 13/14a/ 5
寒華初去時。先叛入建安。依邵武長張毅。毅 13/14a/ 6
即〈契〉[{81BC圭刀大}]通親。故得免脱。事平乃歸茅山耳。寒華 13/14a/ 7
行玄白法而有少容。今嘗倶處也。玄白道忌 13/14a/ 8
房室。自〈契〉[{81BC圭刀大}]受道。不得行此。(呉豫章太守孫賁之子也。山陰王孫 13/14a/ 9
奚之子寒華也。尋此二人。乃因奔淫無應。入道而用志。能自抑斷如此。此宜其階也。賁是 13/14a/10
權同堂兄。有子四人。各名鄰安煕疏而無奚。或是小名。又無奚或爲王者也)其弟 13/14b/ 1
一子是陳世京。世京孫休時侍郎。少好道。數 13/14b/ 2
入佛寺中。與〈契〉[{81BC圭刀大}]郷里。故晩又授法。〈契〉[{81BC圭刀大}]初將寒 13/14b/ 3
華入建安之時。時亦同擧。實頼世京濟其密 13/14b/ 4
計焉。此數子今處茅山之外。非常在洞中之 13/14b/ 5
客也。亦時得入耳。亦數至長史舍屋間遊戲。 13/14b/ 6
然多在大茅之間。(建安初至孫休即位六十二年。杜初從孫策。不減年 13/14b/ 7
二十左右。則逃時已年八十許矣。不容此爾)世京今服朮澤瀉。寒 13/14b/ 8
華無所服。(茅山通無石室。則必應起廬舍。既有服餌。使須藥具。兼猶資衣粮。不 13/14b/ 9
容都爲隱默。但于時林{61CE艸仍}幽阻。無人尋迹耳)守玄白之道。常旦旦 13/14b/10
坐臥任意。在泥丸中有黒氣。存心中有白氣。 13/15a/ 1
臍中有黄氣。三氣倶〈仙〉[生]如雲。以覆身上。因變 13/15a/ 2
成火。火又繞身。身通洞徹。内外如〈此〉[一]。旦行之。 13/15a/ 3
至日向中乃止。於是服氣百二十過。都畢。道 13/15a/ 4
〈止〉[正]如此。使人長生不死。辟却萬害。所謂知白 13/15a/ 5
守黒。求死不得。知黒守白。萬邪消却。尤〈食〉[禁]六 13/15a/ 6
畜肉及五辛之菜。當別寢靜思。尤忌房室。房 13/15a/ 7
室即死。 13/15a/ 8
此道與守一相似。但如爲徑要以減之耳。忌 13/15a/ 9
房室甚於守一。守一之忌。在於節之耳。初存 13/15a/10
氣出如小豆。漸大衝天。三氣纏煙繞身。共同 13/15b/ 1
成一混沌。忽生火在三煙之内。又合景以錬 13/15b/ 2
一身。一身之裏。五臟照徹。此亦要道也。此數 13/15b/ 3
人竝已三百餘年。正玄白之力也。竝是不死 13/15b/ 4
之學者。未及於仙道。(玄白事已重抄出在第三篇修用中。計杜於建 13/15b/ 5
安初可年二十許。至晉興寧三年。始一百九十歳。諸人又晩學。而此云竝三百餘年。恐長 13/15b/ 6
三字。亦強可是二耳)若欲守玄白者。當與其經。經亦少 13/15b/ 7
許耳。自可兼行。以除萬邪。却千害。行之三十 13/15b/ 8
年。匿身隱形。日行五百里。(一名此道爲胎精中景玄白法也) 13/15b/ 9
八月十四日夜。保命仙君告。(此告必應是告牙。亦可是試以 13/15b/10
戲長史爾)牙守一。竟未起別寢邪。(此一誥是論玄白守一事。忽然 13/16a/ 1
憶寅獸。寅獸當是未免房中。因而及此也)渟景翳廣林。曖曖東霞 13/16a/ 2
升。晨風舞六煙。{81D9孛攴}鬱八道騰。五嶽何必秀。名 13/16a/ 3
山亦足凌。矯手攝洞阜。棲心潛中興。吐納胎 13/16a/ 4
精{80A3牙火}。玄白誰能勝。右杜廣平恆喜歌吟此。今 13/16a/ 5
疏相示。 13/16a/ 6
右定録君道此。(此亦應同十四夜告。從杜來九條。竝有掾寫。共一篇) 13/16a/ 7
峩峩岑山。幽巖嶺芳。卓卓先生。乘和來翔。散 13/16a/ 8
髮頽穎。躬耕陵堽。三餐自足。不期裹粮。玉迹 13/16a/ 9
東映。鳳響西彰。公侯招之。凌風振裳。處不矜 13/16a/10
{47A3口黒}。出不希揚。被褐容與。杖策頡頏。(此一篇有異手書。乃 13/16b/ 1
接前詩後。而後又仍接以蕭寂{82BE艸畢}門事。既眞書止説前一篇。已自右畢。則此詩非復是杜 13/16b/ 2
所作。而不知其義是誰)近所標靜舍地。此金郷之至室。 13/16b/ 3
若非許長史父子。豈得居之。後世當有赤子賢 13/16b/ 4
者。乃得居此郷。爾子孫事祕之。不可輕泄。(按此 13/16b/ 5
所標。即應是後云長史所營屋宅處也。金陵之地乃廣。則此爲最勝之地。非眞仙不得居。 13/16b/ 6
故唯長史掾可居耳。赤子賢者。莫測爲誰。或是姓赤。或是大人。或將來英賢應運者。乃當 13/16b/ 7
復得居之。既方是後世子孫時事。則非今所宜預言。兼以此地福重。不欲宣廣。使人濫住。 13/16b/ 8
致有犯穢故也)許長史今所營屋宅。對東面有小山。 13/16b/ 9
名雷平山。周時有雷氏養龍。來在此山。後有 13/16b/10
姜叔茂田翁亦居焉。其山北有柳{81E7水枅}水。或名 13/17a/ 1
曰田公泉。以其人曾居此山。取此水故也。(雷平 13/17a/ 2
山在小茅北。基址相連。田公泉今具存。左右甚多水柳樹。故名柳{81E7水枅}。此泉即前所云浣衣 13/17a/ 3
不用灰者。長史宅自湮毀之後。無人的知處。至宋初。長沙景王檀太妃。供養道士姓陳。爲 13/17a/ 4
立道士廨於雷平西北。即是今北廨也。後又有句容山。其王文清後爲此廨主。見傳記。知 13/17a/ 5
許昔於此立宅。因博訪耆宿。至大明七年。有術虚老公徐偶云。其先祖伏事許長史。相傳 13/17a/ 6
識此宅只在今廨前。烏柏樹處應是。似猶有齋堂前井存。于時草莱蕪沒。王即芟除尋覓。 13/17a/ 7
果得磚井。〈上〉[土]已欲滿。仍掘治。更加甓累。今有好水。水色小白。或是所云似鳳門外水味也。 13/17a/ 8
於是審知是故宅。從來空廢。無敢居者。既云金郷至室。便爲伏龍之膏腴矣。其西北即有 13/17a/ 9
長岡連亘。呼爲長隱者也)雷平山之東北有山。俗人呼爲 13/17a/10
大横山。其實名鬱岡山也。名山記云。所謂岡 13/17b/ 1
山者也。下有泉水。昔李明於此下合神丹。而 13/17b/ 2
升玄洲。水邊今猶有處所。此山正東面有古 13/17b/ 3
時越翳王冢。(本墓字。後人{80B1黒憺}作冢。此山今連延甚長。後云古人合丹。猶應是 13/17b/ 4
此。李明但言在方隅。則疑其小近南。水邊不復見有基迹。或漸蕪沒故也。越翳王是句踐 13/17b/ 5
四世孫。初不肯立。逃入菁山穴。越人董出之。後於呉徙還會稽。以周宣王十一年。爲孫諸 13/17b/ 6
咎所殺。越人又殺諸咎。不知那得遠來葬此。或當有神異處故也。今尋視未見指的墳冢。 13/17b/ 7
而如有兆域處者) 13/17b/ 8
右定録君言。(右三條有掾寫) 13/17b/ 9
華陽中玉碣文。在童初府西向。一云四面。其 13/17b/10
文曰。解帶被褐。尋生理活。養存三亦。洞我玉 13/18a/ 1
文。領理八老。二十四眞。不眠内視。微氣綿綿 13/18a/ 2
把録太素。玄之又玄。神道在今。子來乃臻。 13/18a/ 3
易遷云。{68B0登邑}夫人語之。解此則得仙。此仙之要 13/18a/ 4
言。易遷不解此。許侯可解注之。(易遷則長史妻也。{68B0登邑}夫人 13/18a/ 5
即{68B0登邑}芝母也。此碣文乃粗可領解。皆上道中事。但下挺者無由究知之。故令長史解釋。亦 13/18a/ 6
或試以戲之耳) 13/18a/ 7
右一條有某書。 13/18a/ 8
隱居今所安經昭靈臺前。欲立小石碣子。刻 13/18a/ 9
書华阳頌十五篇。皆讚述此山洞内外事。庶 13/18a/10
以標誠靈府。永垂遠世。而未{44F8辯力}作石。今且載 13/18b/ 1
其文於此曰。 13/18b/ 2
河篇徴往册。孔記昭昔名。三宿麗天序。兩金 13/18b/ 3
標地英。右樞域。 13/18b/ 4
宅無乃生有。在有則還空。靈構不待匠。虚形 13/18b/ 5
自成功。右質象。 13/18b/ 6
總神列三府。分途交五便。陰暉迎夜皙。晨精 13/18b/ 7
望曉懸。右形位。 13/18b/ 8
南峯秀玄鼎。北嶺横秦璧。表裏玉沙津。周回 13/18b/ 9
隱輪迹。右標貫。 13/18b/10
左帶柳{81E7水枅}水。右浚陽谷川。土懷北{67F7亡邑}色。井洌 13/19a/ 1
鳳門泉。右區別。 13/19a/ 2
郭千峙流岸。姜巴亘遠蹤。廟貌或時饗。別宅 13/19a/ 3
乃恆恭。右迹號。 13/19a/ 4
呉居非知地。越家{64F2言巨}隱遷。樹蓋徒低蔭。石竃 13/19a/ 5
未嘗煙。右類附。 13/19a/ 6
果林鬱餘{81E1木木示}。蔬圃蔓遺辛。{57CD塋火}芝可燭夜。田泉 13/19a/ 7
常澣塵。右物軌。 13/19a/ 8
降轡龜山客。解駕青華童。寢宴含眞館。高會 13/19a/ 9
蕭閑宮。右遊集。 13/19a/10
清歌翔羽集。長嘯歸雲翻。孑絃有逸調。空談 13/19b/ 1
無與論。右才英。 13/19b/ 2
標舍雷平下。立靜連石陰。上道已沖念。飛華 13/19b/ 3
當軫心。右學稟。 13/19b/ 4
方嵎遊瓊刃。華陽棲隱居。重離儻或似。七元 13/19b/ 5
乃扶胥。右挺契。 13/19b/ 6
號期行當滿。亥數未終丁。{67B3進台}乃承唐世。將賓 13/19b/ 7
來聖庭。右機萌。 13/19b/ 8
濟神既有在。去留從所宜。靈迹何顯晦。冥途 13/19b/ 9
自相知。右業運。 13/19b/10
刊石玄窗上。顯誠曲階門。動靜顧矜録。不負 13/20a/ 1
保擧恩。右誠期。 13/20a/ 2
右此十五首下各兩字。是其一篇中意。篇 13/20a/ 3
中字字。皆有義旨。後之人自以篇中事求 13/20a/ 4
之。 13/20a/ 5
13/20a/ 6
13/20a/ 7
眞誥卷之十三。 13/20a/ 8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2:03
¥眞誥卷之十四。 14/ 1a/ 1
14/ 1a/ 2
稽神樞第四。 14/ 1a/ 3
大茅山之西南有四平山。俗中所謂方山者 14/ 1a/ 4
也。其下有洞室。名曰方臺。洞有兩口。見於山 14/ 1a/ 5
外也。與華陽通。號爲別宇幽館矣。得道者處 14/ 1a/ 6
焉。(此山去大茅山可二十許里。西南六七里有一洞口見外。近時有人入見一青蛇在 14/ 1a/ 7
洞中。因與呼爲青龍洞。山近上及北面西面。亦竝有洞穴。同不知何者是此兩口耳。山上 14/ 1a/ 8
又有泉水。冬夏不竭。山□□□□□□平。所以號爲四平及方山也。甚多南燭。今積金山 14/ 1a/ 9
東。□□□□□□此樹皆能高大。館中諸道士所資爲藥也)其中先止者。 14/ 1a/10
有張祖常。劉平阿。呂子華。蔡天生。龍伯高。竝 14/ 1b/ 1
處于方臺矣。 14/ 1b/ 2
張祖常者彭城人也。呉時從北來。得入此室。 14/ 1b/ 3
祖常託形墮車而死。故隱身幽館。而修守一 14/ 1b/ 4
之業。師事上黨鮑察者。漢司徒鮑宣五世孫 14/ 1b/ 5
也。察受道於王君。(鮑宣漢司隸校尉。爲王莽所害。宣子永。永子{51A3日立}。{51A3日立}子 14/ 1b/ 6
某) 14/ 1b/ 7
劉平阿者無名姓。名姓不示人也。漢末爲九 14/ 1b/ 8
江平阿長。故以爲號。行醫術。有功徳。救人疾 14/ 1b/ 9
病。如己之病。行遇仙人周正時。授以隱存之 14/ 1b/10
道。託形履帽。而來居此室。常服日月晨{80A3牙火}。顏 14/ 2a/ 1
色如玉。似年三十許人。(二君何容不知其本名。既示不欲復説之 14/ 2a/ 2
耳。戴孟之本族。乃亦已陳之在後矣) 14/ 2a/ 3
呂子華者。山陽人也。陰君弟子。已服虹丹之 14/ 2a/ 4
液。而未讀内經。來從東卿。受太霄隱書而誦 14/ 2a/ 5
之。常以幽隱方臺爲樂。不願造于仙位也。 14/ 2a/ 6
蔡天生者上谷人也。小爲嘯父。賣雜香於野 14/ 2a/ 7
外。以自業贍。情性仁篤。口不言惡。道逢河伯 14/ 2a/ 8
少女。從天生市香。天生知是異人。再拜上一 14/ 2a/ 9
檐香。少女感之。乃教其朝天帝玉皇之法。遂 14/ 2a/10
以獲仙。託形{80AC寫宀}杖。隱存方臺。少女今猶往來 14/ 2b/ 1
之也。天生師之。 14/ 2b/ 2
龍伯高者後漢時人。漢伏波將軍馬援戒其 14/ 2b/ 3
兄子。稱此人之佳可法。即其人也。伯高後從 14/ 2b/ 4
仙人{81A9刀ちょう}道林。受服胎{80A3牙火}之法。又常服青{82EA食訊}方。 14/ 2b/ 5
託形醉亡。隱處方臺。師定録君也。(伯高名述。京兆人。漢 14/ 2b/ 6
建武中。爲山都長。擢至零陵太守。馬援征南日。遺兄子嚴書曰。龍伯高敦厚周愼。口無擇 14/ 2b/ 7
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謂刻鵠不 14/ 2b/ 8
成。尚類鶩者也)雷平山之東北。良常山之東南。其間 14/ 2b/ 9
有燕口山。三小山相隅故也。一名曰方隅山。 14/ 2b/10
下古人曾合九鼎丹於此間也。幽人在此時。 14/ 3a/ 1
心樂居焉。今常遊此。方隅山下亦有洞室。名 14/ 3a/ 2
曰方源館。亦有二口常見外也。常有此五人 14/ 3a/ 3
爲旅。(其山即是大横西南。別有二{48BD土敦}{48C3土龍}相聚。今人不復有乎其名者。前云李明合丹。 14/ 3a/ 4
即是此矣。幽人者。掾去世後。不欲顯名。故號爲幽人。此是未受事。且停洞館修業也。山今 14/ 3a/ 5
亦有兩小口。五人爲旅。即向之四平山者。既去來相通。故時共遊處也。所以楊君夢掾云。 14/ 3a/ 6
向從四平山來也。右六條是手新寫。應是保命君所告也)鹿迹山中有絶 14/ 3a/ 7
洞。絶洞者纔有一二畝空地。無所通達。故爲 14/ 3a/ 8
絶洞。洞室四面皆有青白石。亦以自然光明。 14/ 3a/ 9
如{82B3厶絲}(舊作繖字如此)張形。下正平。自有石牀石{81B9土榻}。曲 14/ 3a/10
夾長短。障隔分別。有如刻成。亦整盛也。東北 14/ 3b/ 1
有小口。纔劣容人入。入二三百歩。乃得洞室。 14/ 3b/ 2
初入口甚急。愈入愈寛大也。口外南面有三 14/ 3b/ 3
積石。積石下有{81E7水枅}。索即可得也。亦或以一小 14/ 3b/ 4
石掩穴口。穴口大小倶如華陽三便門。便門 14/ 3b/ 5
亦用小石塞其口。自非清齋久潔。索不可得。 14/ 3b/ 6
鹿跡洞子亦爾。不受穢氣故也。(此山今屬南徐州界。正對 14/ 3b/ 7
茅山。北望見之。亦有道士住。鹿跡在石上。故仍以爲名。洞口處乃可知。而甚嚴潔。亦无人 14/ 3b/ 8
敢觸冒者。此云如華陽三便門。則南洞北洞本大開。餘東西及東南皆是塞矣)鹿跡 14/ 3b/ 9
華山中及洞主有謝稚堅王伯遼。繁陽子號 14/ 3b/10
名耳。是漢越騎校尉何苗叔達也。進之同母 14/ 4a/ 1
弟。少好道。曾居河東繁山之南服食。故自號 14/ 4a/ 2
爲繁陽子。(中君答長史問葛玄云。在蓋竹山。恆與謝稚堅相隨。今稚堅乃在此。 14/ 4a/ 3
不知爲去來往還。爲當兩人同姓名也。後漢書云。何苗是何進異母弟。爲車騎將軍。黨附 14/ 4a/ 4
閹勢。進被害時。苗於朱雀闕下。與進將呉匡戰死被斬。董卓又破棺出尸。支解之。既非故 14/ 4a/ 5
爲兵解去。不知那遂得來居此。其母亦被刑。苗既非進同生。官位復異。具苗而字達。於義 14/ 4a/ 6
不類。恐別是一弟。不必是名苗戰死者耳)又有馮良。馮良南陽冠 14/ 4a/ 7
軍軍人。少作縣吏。年三十爲尉。從佐迎督郵。 14/ 4a/ 8
自恥無志。因毀車{81DA急攴}牛。裂敗衣{4CA9巾責}。遂去從師。 14/ 4a/ 9
受詩傳禮易。復學道術占候。家中謂已死。十 14/ 4a/10
五年乃還。整修志節。抗操嚴恪。州郡禮辟。不 14/ 4b/ 1
就。詔特徴賢良高〈弟〉[第]。半道委之還家。時三公 14/ 4b/ 2
爭讓位於良。遂不降就。年六十七乃棄世。東 14/ 4b/ 3
渡入山。今在鹿跡洞中。(後漢安帝時人也。漢書所載。事亦略同) 14/ 4b/ 4
又有郎宗者。字仲綏。北海安丘人。少仕宦爲 14/ 4b/ 5
呉縣令。學精道術占候風{80A3牙火}。後一旦有暴風 14/ 4b/ 6
經窗間。占知京師大火。燒大夏門。遣人往參。 14/ 4b/ 7
果爾。諸公聞之。以博士徴宗。宗恥以占事就。 14/ 4b/ 8
夜解印綬。負笈遯去。居華山下。服胡麻丸得 14/ 4b/ 9
道。今在洞中。(後漢書載郎宗事云。理京房易。善星{5DFC竹弄}風角六日七分。能望氣 14/ 4b/10
占侯吉凶。常賣卜自奉。安帝徴對策。爲諸儒表。後拜呉令。時卒有暴風。宗占知京師當有 14/ 5a/ 1
大火。記識日月。遣人參候。果如其言。諸公聞而表上。以博士徴之。宗恥以占驗見知。徴書 14/ 5a/ 2
到。夜懸印綬於縣庭而遯去。遂終身不仕。子{6CF3豈頁}字稚元。傳父業研精。學徒常數〈伯〉[百]人。順帝 14/ 5a/ 3
陽嘉二年。徴詣闕。上書十一事。拜郎中。還家後。爲同縣孫禮所害)其餘其王 14/ 5a/ 4
叔明。鮑元治。尹蓋婦之徒。復二十餘人。竝在 14/ 5a/ 5
北山。不能復一二記之也。此數人是絶洞諸 14/ 5a/ 6
山之主耳。此絶洞仙人。亦思得學道者。欲與 14/ 5a/ 7
之共處於洞室。困時无其人耳。(此洞既无所通達。正是地 14/ 5a/ 8
仙棲處。必非三十六天之限也)道喪由簪。良可哀矣。寓家辱 14/ 5a/ 9
人哉。(簪者謂人貪仕宦衣冠。坐此不得務道。家室本寄寓耳。此洞中乃是永宅。爲戀 14/ 5a/10
戀不去。實足辱敗人矣。此亦諷誘於長史耳) 14/ 5b/ 1
右保命君告。(右三條楊書) 14/ 5b/ 2
范帥云。三官有獄官。不名廷尉。名大理。李豐 14/ 5b/ 3
今爲大理。都餘一守缺。以擬王附子。不以與 14/ 5b/ 4
許虎也。守職如今獄之三官也。(李豐字安國。改字宣國。馮 14/ 5b/ 5
翊人。李義子本寒微有才志。遂事魏爲尚書僕射尉。與夏侯玄謀廢晉景王。事泄召來。令 14/ 5b/ 6
人以刀鐶撞腰{81DA急攴}之。大理當爲大理。即古之獄官。前漢{81E9水自}魏時。廷尉亦名大理。此職是仙 14/ 5b/ 7
官也。王附子是王厶之小名。許虎即虎牙也)鮑{82E4青見}因吾屬長史。鼠 14/ 5b/ 8
子輩既爾。可語郡守。令得反。映亦屬吾。其家 14/ 5b/ 9
比衰。欲非可奈何可寫存之耶。(鼠子恐是鮑{82E4青見}小名。鮑爲 14/ 5b/10
南海郡。仍解化。兒輩未得歸都。所以屬之。鮑即許先生之師也) 14/ 6a/ 1
右二條有楊書。 14/ 6a/ 2
武當山道士戴孟者。乃姓燕名濟字仲微。漢 14/ 6a/ 3
明帝末時人也。夫爲養生者。皆隱其名字。藏 14/ 6a/ 4
其所生之時。故易姓爲戴。託官於武帝耳。而 14/ 6a/ 5
此人少好道徳。不仕於世矣。少孤養母。母喪 14/ 6a/ 6
行服葬。服{82DF門癸}。遂入華陽山。服朮食大黄及黄 14/ 6a/ 7
精種雲母雄黄丹砂芝草。受法於清靈眞人。 14/ 6a/ 8
即裴冀州之弟子也。得不死之道。裴眞人授 14/ 6a/ 9
其玉珮金鐺經并石精金光符。遂能輕身健 14/ 6a/10
行。周旋名山。日行七百里。多所經渉。猶未得 14/ 6b/ 1
成仙人也。(戴乃授行玉珮金鐺。而止不死而已。未得神仙。於理爲小難詳。後又 14/ 6b/ 2
云。玄眞亦其鈔要。行之者神仙不死。又與本經不同。及石精金光符。既不爲劒用。則止是 14/ 6b/ 3
解化。一符單服者。此符主隱遯。不云健行也。種五品芝。世亦有法)仙人郭子 14/ 6b/ 4
華。張季連。趙叔達。晩又有山世遠者。此諸人 14/ 6b/ 5
往來與之遊焉。昔居武當。今來大霍。欲從司 14/ 6b/ 6
命君受書。故未許焉。(山已得爲太和眞人。則應居在南陽太和山矣。 14/ 6b/ 7
餘三人不見別顯出也)戴公拍腹有十數卷書。是太微 14/ 6b/ 8
黄書耳。此人即謝允之師也。(按金相傳太微黄書第八篇有 14/ 6b/ 9
目録云。凡有八卷。唯此一卷出世。今戴公乃有十許篇。亦爲不同拍腹之義。謂恆以繋腰 14/ 6b/10
也。其外傳事亦同此。謝允字道通。歴陽人。小時爲人所略。賣往東陽。後告官被誣。在烏傷 14/ 7a/ 1
獄。事將欲入死。夜有老公授其符。又有黄衣童子去來。於是得免。咸康中。至襄陽。入武當 14/ 7a/ 2
山。見戴孟。孟即先來獄中者。因是受道。又出仕作歴陽新豐西道三縣。所在多神驗。年七 14/ 7a/ 3
十餘猶不老。後乃告終也)黄衣童子者。即玉珮金鐺之官 14/ 7a/ 4
耳。云坐上常有一人共坐{81A1弗二}者。(應是{82B7肉弗}。{82B7肉弗}不明状也)即 14/ 7a/ 5
太極眞人。時往來也。(按説如此。似答問黄衣童。意亦可是午時。既及 14/ 7a/ 6
謝。因此面訪其事) 14/ 7a/ 7
受行玉珮金鐺經。自然致太極眞人。諺云。服 14/ 7a/ 8
九靈日月華。得降我太極之家。此之謂也。玄 14/ 7a/ 9
眞之法。亦其鈔要也。行之者神仙不死。裴眞 14/ 7a/10
人有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學佛道。餘者 14/ 7b/ 1
學仙道{82C2北虚}。(應作{81F3片戸庸}字。弟子劉顯林。辛仲甫。趙子常) 14/ 7b/ 2
周眞人有十五人弟子。四人解佛法。(入室弟子王{59E5玉韋} 14/ 7b/ 3
達。李建道。泉法堅) 14/ 7b/ 4
桐柏有二十五人弟子。八人學佛。(入室弟子于弘智。竺 14/ 7b/ 5
法靈。鄭文成。陳元子。此當略擧標勝者耳。辛泉于竺皆似胡姓也。當是學佛弟子也) 14/ 7b/ 6
右八條有掾寫。共一篇相連。 14/ 7b/ 7
霍山中有學道者{68B0登邑}伯元。王玄甫。受服青精 14/ 7b/ 8
石飯呑日丹景之法。用思洞房已來。積三十 14/ 7b/ 9
四年。乃内見五藏。冥中夜書。以今年正月五 14/ 7b/10
日。太帝遣羽車見迎伯元玄甫。以其日遂乘 14/ 8a/ 1
雲駕龍。白日登天。今在北玄圃臺。受書位爲 14/ 8a/ 2
中嶽眞人。(伯元呉人。玄甫沛人)華陰山中有學道者尹 14/ 8a/ 3
虔子。張石生。李方回。竝晉武帝時人。授仙人 14/ 8a/ 4
管成子蒸丹餌朮法。倶服得延年健行。又受 14/ 8a/ 5
蘇門周壽陵服丹霞之道。行已五十年。精心 14/ 8a/ 6
内視。不復飮食。體骨輕健。色如童子。以今年 14/ 8a/ 7
二月十二日。太一遣迎。以其日乘雲升天。今 14/ 8a/ 8
在玄州。受書爲高仙眞人。張石生爲東源伯。 14/ 8a/ 9
衡山中有學道者張禮正。冶明期二人。禮正 14/ 8a/10
以漢末在山中服黄精。顏色丁壯。常如年四 14/ 8b/ 1
十時。明期以魏末入山。服澤瀉柏實丸。乃共 14/ 8b/ 2
同止巖中。後倶授西城王君虹景丹方。從來 14/ 8b/ 3
服此丹。已四十三年。中患丹砂之難得。倶出 14/ 8b/ 4
廣州爲沙門。是縢含爲刺史時也。遂得内外 14/ 8b/ 5
洞徹。眼明身輕。一日行五百里。又兼守一。守 14/ 8b/ 6
一亦已三十年。以三月一日。東華遣迎。以其 14/ 8b/ 7
日乘雲升天。今在方諸飆室。倶爲上仙。(縢含以永 14/ 8b/ 8
和十年甲寅年。爲廣州剌史。此得仙乙丑歳十二年。是爲前服丹已三十二年。猶更出査 14/ 8b/ 9
也) 14/ 8b/10
廬江潛山中有學道者鄭景世。張重華。竝以 14/ 9a/ 1
晉初受仙人孟徳然口訣。以入山。行守五藏 14/ 9a/ 2
含日法。兼服胡麻。又服玄丹。久久不復飮食。 14/ 9a/ 3
而身體輕強。反易故形。以今年四月十九日。 14/ 9a/ 4
北玄老太一迎以雲{80BA車并}。白日升天。今在玄州。 14/ 9a/ 5
括蒼山有學道者平仲節。河中人。以大胡亂 14/ 9a/ 6
中國時。來渡江。入括蒼山。受師宋君存心鏡 14/ 9a/ 7
之道。具百神。行洞房事。如此積四十五年。中 14/ 9a/ 8
精思。身形更少。體有眞{80A3牙火}。今年五月一日。中 14/ 9a/ 9
央黄老遣迎。即日乘雲駕龍。白日升天。今在 14/ 9a/10
滄浪雲臺。(大胡亂者是劉淵劉〈總〉[聰]時也。石勒爲小胡){81AA炎刀}小白山中 14/ 9b/ 1
有學道者趙廣信。陽城人。魏末來度江。入此 14/ 9b/ 2
山。受李法成服{80A3牙火}法。又受師左君守玄中之 14/ 9b/ 3
道。内見五藏徹視法。如此七八十年。周旋郡 14/ 9b/ 4
國。或賣藥出入人間。人莫知也。多來都下市 14/ 9b/ 5
丹砂。作九華丹。丹成一服。太一道君以今年 14/ 9b/ 6
六月十七日遣迎。停三日。與山中同志別去。 14/ 9b/ 7
遂乘雲駕龍。白日登天。今在東華。海中有狼 14/ 9b/ 8
五山。中有學道者虞翁生。會稽人也。昔受仙 14/ 9b/ 9
人介君食日精法。以呉時來隱此山。兼行雲 14/ 9b/10
{80A3牙火}廻形之道。精思積久。形體更少如童子。今 14/10a/ 1
年七月二十三日。東太帝遣迎。即日乘雲升 14/10a/ 2
天。今在陽谷山中。(狼五山在海中。對白章岸。今直呼爲狼山)赤水 14/10a/ 3
山中學道者朱孺子。呉末入山。服菊花及朮 14/10a/ 4
餌。後遇西歸子。從乞度世。西歸子授以要言。 14/10a/ 5
入室存泥丸法。三十年。遂能致雲雨於洞房 14/10a/ 6
中。今年八月五日。西王母遣迎。即日乘五色 14/10a/ 7
雲車登天。今在積石臺。(赤水山云在{82D6覲邑}縣南十里。從楠谿口入三 14/10a/ 8
百里。山正赤。週廻五十里。高千餘丈。如此則應是臨海永嘉東北名赤巖者也。許先生所 14/10a/ 9
住赤山。一名燒山。即此)名山五嶽中學道者數百萬人。 14/10a/10
今年有得道而升天者。人名如別。年年月月。 14/10b/ 1
皆有去者。如此不可悉紀。今爲疏一年之得 14/10b/ 2
道人耳。有不樂上升仙。而長在五嶽名山者。 14/10b/ 3
乃亦不可稱數。或爲仙官。使掌名山者。亦復 14/10b/ 4
有數千。 14/10b/ 5
九月二十日夜。清靈疏出。(右八條有掾寫。共一卷相隨。清 14/10b/ 6
靈猶是裴清靈也。此九月即應是乙丑歳。即疏其年中得道者) 14/10b/ 7
呉睦者長安人也。少爲縣吏。掌局枉剋民人。 14/10b/ 8
民人訟之。法應入死。睦登委叛。遠遁山林。餓 14/10b/ 9
經日。行至石室。遇見孫先生在室中隱學。左 14/10b/10
右種黍及胡麻。室中恆盈食。睦至乞食。經月 14/11a/ 1
不去。孫先生知是叛人。初不問之。與食料理 14/11a/ 2
及誦經講道。説及禍福。睦聞之。於是心開意 14/11a/ 3
悟。因叩頭自搏。列其事源。立身所行。自首事 14/11a/ 4
實。求得改往。遂留石室。爲先生掃除驅使。經 14/11a/ 5
四十年後。先生受其道。倶採藥服食胡麻。精 14/11a/ 6
修經教。得三百二十年。服丹白日升天。朱{81F5犬托} 14/11a/ 7
者陳留人也。爲人無道。專作劫盜。後人發覺 14/11a/ 8
收掩。{81F5犬托}得逸出遠他境。至汝南少室山中。見 14/11a/ 9
馮先生隱學。云後三年乃受其眞仙。留山服 14/11a/10
食修道三十八年。後入東{82E1阜抗}山中。壽百四十 14/11b/ 1
七歳。仙人降。將入大有山洞中成眞人。郭靜 14/11b/ 2
者穎川人也。少孤無父母。兄弟窮苦。依棲無 14/11b/ 3
所。年十六。縣召爲吏。後得罪。仍逃伏。經二月 14/11b/ 4
日不出。遇見鄭先生。救度一切。以法勸化之。 14/11b/ 5
靜遂隨鄭。負檐驅使。經七年。不敢懈怠。遂受 14/11b/ 6
其導引之要。餌服山朮茯苓。得壽三百歳。復 14/11b/ 7
於天維山。赤松子降受其二人眞道。今在大 14/11b/ 8
有洞中爲眞人。 14/11b/ 9
范伯慈者桂陽人也。家本事俗。而忽得狂邪。 14/11b/10
因成邪勞病。頓臥床蓆。經年。迎師解事費用。 14/12a/ 1
家資漸盡。病故不愈。聞大道清約無所用。於 14/12a/ 2
是意變。聞沈敬作道士精進。理病多驗。乃棄 14/12a/ 3
俗事之。得五十日。病疾都愈云云。後詣陸玩 14/12a/ 4
之。受眞内道。玩之不能入山。伯慈不樂於世。 14/12a/ 5
遂辭去入天目山。服食胡麻。精思十七年。大 14/12a/ 6
洞眞仙司命君下降。受三十六篇經。後服還 14/12a/ 7
丹。白日昇天。今爲玄一眞人。(所注云云云處。是抄事人不能 14/12a/ 8
併取。非本闕也。有四條。有人於東間鈔得。云是眞書。而不知誰跡。亦無所受者。而辭旨有 14/12a/ 9
用。故紀續之。又此四人各有所明。一則酷吏。二則凶劫。三則孤煢。四是事俗。竝世間薄運。 14/12a/10
遂能得道。足知心之所造。非關善惡者也) 14/12b/ 1
司馬季主後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宮中。受石 14/12b/ 2
精金光藏景化形法於西靈子都。西靈子都 14/12b/ 3
者太玄仙女也。其同時今在大有室中者。廣 14/12b/ 4
寧鮑叔陽。太原王養伯。穎川劉{59E5玉韋}惠。岱郡段 14/12b/ 5
季正。倶受師西靈子都之道也。季主臨去之 14/12b/ 6
際。託形枕席。爲代己之像。墓在蜀郡成都升 14/12b/ 7
盤山之南。諸葛武侯昔建碑銘徳於季主墓 14/12b/ 8
前。碑讚末曰。玄漠太寂。混合陰陽。天地交{55DC水半}。 14/12b/ 9
萬品滋彰。先生理著。分別柔剛。鬼神以觀。六 14/12b/10
度顯明。(眞誥云。季主咽虹液。而頭足異處。劍經註云。呑刀圭而蟲流。今東卿説云。 14/13a/ 1
託形枕席。爲代己之像。似當是作録形靈丸兵解去也。漢史既不顯其終。无以別測其事 14/13a/ 2
也) 14/13a/ 3
廣寧鮑叔陽者。漢高帝時趙王張耳張敖之 14/13a/ 4
大夫也。少好養生。服桂屑而卒死於廁溷間。 14/13a/ 5
今墓在遼東薊城之北山。(漢高置燕郡。以薊屬燕。當是未分時 14/13a/ 6
也)太原王養伯者。漢高呂后攝政時中常侍 14/13a/ 7
中瑯{81FA玉耶}王探也。少服澤瀉。與留侯張良倶採 14/13a/ 8
藥於終南山。而養伯不及。遂師事季主。(前漢中常 14/13a/ 9
侍不用閹人。中郎非侍郎之官。或是後別爲此位耳)穎川劉{59E5玉韋}惠。漢景 14/13a/10
帝時公車司馬劉諷也。後事季主。晩服日月 14/13b/ 1
{80A3牙火}。爲入室弟子。道成。晩歸郷里。託形杖履。身 14/13b/ 2
死桑樹之下。今墓在汝南安城縣西山。岱郡 14/13b/ 3
段季正本隱士也。不聞有所服御。晩乃從季 14/13b/ 4
主學道。行度秦州溺水。拘得尸而葬川邊。今 14/13b/ 5
南鄭秦川是也。此人亦季主入室弟子。(尋此四人。 14/13b/ 6
竝是用靈丸雜解之道)季主一男一女倶得道。男名法 14/13b/ 7
育也。女名濟華。今皆在委羽山中。濟華今日 14/13b/ 8
正讀三十九章。猶未過竟。(此理亦欲難詳)季主讀玉 14/13b/ 9
經。服明丹之華。{4FCC手邑}扶晨之暉。今顏色如二十 14/13b/10
女子。鬚長三尺。黒如墨也。昨日東卿君道此。 14/14a/ 1
如所疏。眞奇事也。不知果云何耳。(此一行楊君自記與 14/14a/ 2
長史。不知之辭。或云別有以)季主託形隱景。潛跡委羽。紫 14/14a/ 3
陽傳具載其事也。昨夜東卿至。聊試請問季 14/14a/ 4
主本末。東卿見答。令疏如別。爲以上呈。願不 14/14a/ 5
怪之。省訖付火。(此楊君與長史書。今有華撰周君傳。記季主事殊略。未見 14/14a/ 6
別眞手書傳。依此語則爲非也。此前似有按語。今闕失一行)是後聖李君 14/14a/ 7
紀也。大都與前者略同。然東卿復兼有注解。 14/14a/ 8
注解近萬餘言。大奇作也。昨來多論神化之 14/14a/ 9
事。聊及季主耳。去月又見授神虎經注解。注 14/14a/10
解非世間所聞。亦自不掌其旨也。若更聞如 14/14b/ 1
季主。比者自當密白。(此亦楊君與長史書也。既是論季主事。故仍以 14/14b/ 2
相次。不復出置下卷。長史撰眞仙傳。欲以季主最在前。所以楊君爲請問本末也。司命所 14/14b/ 3
注二經。竝未出世也) 14/14b/ 4
右十條有楊書。 14/14b/ 5
范安遠適云。湛子不事齊。齊師伐之。春秋傳 14/14b/ 6
曰。湛无禮也。(此則左傳上事。{65B6言甚}字作譚字。〈奇〉[音]譚。國名也。莊王十三年。爲齊桓 14/14b/ 7
所滅。不知何故述此。似有所指也)莊子師長桑公子。授其微 14/14b/ 8
言。謂之莊子也。隱於抱犢山。服北育火丹。白 14/14b/ 9
日升天。上補太極{82E0門韋}編郎。(長桑即是扁鵲師。事見魏傳及史記。 14/14b/10
世人苟知莊生如此者。其書彌足可重矣)施存者齊人也。自號婉 14/15a/ 1
盆子。得遁變化景之道。今在中嶽。或少室往 14/15a/ 2
有壷公。正此人也。然未受太上書。猶未成眞 14/15a/ 3
焉。其行玉斧軍火符。是其所受之枝條也。施 14/15a/ 4
存是孔子弟子三千之數。(三千之限有此人。而不預七十二者。 14/15a/ 5
明夫子不以仙爲教矣。壷公即費長房之師。〈軍〉軍火符世猶有文存。〈有〉[右]三條有楊書)九 14/15a/ 6
疑眞人韓偉遠。昔受於中嶽宋徳玄。徳玄者 14/15a/ 7
周宣時人。服此靈飛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 14/15a/ 8
千里。數變形爲鳥獸。得玄靈之道。今在嵩高。 14/15a/ 9
偉遠久隨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處九疑 14/15a/10
山。 14/15b/ 1
其女子有郭芍藥趙愛兒王魯連等。竝受此 14/15b/ 2
方法而得道者。復數十人。或遊玄州。或處東 14/15b/ 3
華方諸臺。今見居也。 14/15b/ 4
南嶽夫人言此云。郭芍藥漢度遼將軍東平 14/15b/ 5
郭蹇女也。少好道篤誠。眞人因授其六甲。趙 14/15b/ 6
愛兒者。幽州刺史劉虞別駕漁陽趙該姉也。 14/15b/ 7
好道得尸解。後又受此符。王魯連者。魏明帝 14/15b/ 8
城門校尉范陽王伯綱女也。亦學道。一旦忽 14/15b/ 9
委壻李子期。入陸渾山中。眞人授此法。子期 14/15b/10
者〈同〉[司]州魏人。清河王傅也。其常言此婦狂走 14/16a/ 1
云。一旦失所在。(此事乃出靈飛六甲經中。長史抄出之)漢大將 14/16a/ 2
軍霍光有典衣奴子名還車。伺見二星。得年 14/16a/ 3
六百歳。今猶在焉。(此事出方諸洞房經。後長史抄出。按魏書云。青龍元 14/16a/ 4
年。并州刺史畢軌送漢度遼將軍范明友鮮婢奴。年三百五十歳。言〈諸〉[語]飮食如常人。奴云。 14/16a/ 5
霍顯者光祿小妻。胡友妻是光祿前妻。如依此妻。便非虚矣)呑琅{59AD玉干}之華 14/16a/ 6
而方營丘墓者。衍門子高丘子洪涯先生是 14/16a/ 7
也。衍門子墓在漁陽{81EE水路}縣。(幽州漁陽有{81EE水路}縣。今[上]黨亦有{81EE水路}縣。衍 14/16a/ 8
門即羨門也)高丘子墓在中山聞喜縣。(中山有安喜縣。聞喜 14/16a/ 9
乃屬河東)洪涯先生墓在武威姑臧縣。(涼州記作姑臧縣) 14/16a/10
此三郡縣人竝云。上古死人之空塚矣。而不 14/16b/ 1
知高丘子時以尸解。入六景山。後服金液之 14/16b/ 2
末。又受服琅{59AD玉干}華於中山。方復託死。乃入玄 14/16b/ 3
州。受書爲中嶽眞人。于今在也。 14/16b/ 4
衍門子今在蒙山大洞黄金之庭。受書爲中 14/16b/ 5
元仙卿。洪涯先生今爲青城眞人。 14/16b/ 6
漱龍胎而死訣。飮瓊精而叩棺者。先師王西 14/16b/ 7
城及趙伯玄劉子先是也。(王君昔用劒解。非龍胎諸丹。恐瓊精 14/16b/ 8
即是曲晨耳)服金丹而告終者。臧延甫張子房墨 14/16b/ 9
狄子是也。 14/16b/10
{4FCC手邑}九轉而尸{82BB自死}。呑〈乃〉[刀]圭而蟲流。司馬季主寧 14/17a/ 1
仲君燕昭王王子晉是也。(桐柏亦用劒解。當是此呑刀圭者。非 14/17a/ 2
九轉也。司馬季主亦以靈丸作兵解。故右英云。頭足異處。燕昭學仙而不見別跡。景純云。 14/17a/ 3
无靈{80A3牙火}則爲先究其事矣)周穆王北造崑崙之阿。親飮絳 14/17a/ 4
山石髓。食玉樹之實。而方墓乎汲郡。(此則穆天子傳 14/17a/ 5
所載。見西王母時也)夏禹詣鍾山。啖紫{81DE木示}。醉金酒。服靈 14/17a/ 6
寶。行九眞。而猶葬於會稽。(此事亦出五符中。茅傳又云。受行玄 14/17a/ 7
眞之法)北戎長胡大王。獻帝舜以白琅之霜。十 14/17a/ 8
轉紫華。服之使人長生飛仙。與天地相傾。舜 14/17a/ 9
即服之而方死。葬蒼梧之野。此諸君竝已龍 14/17a/10
奏靈阿。鳳鼓雲池矣。而猶尸解託死者。欲斷 14/17b/ 1
以生死之情。示民有終始之限耳。豈同腐骸 14/17b/ 2
太陰。以肉餉螻蟻者哉。直欲遏違世之夫。塞 14/17b/ 3
俗人之願望也。(古來英聖之王。唯未見顯尭及湯得道。及鬼官之迹耳) 14/17b/ 4
至於青精先生。彭鏗鳳綱。南山四皓。淮南八 14/17b/ 5
公。竝以服上藥。不至一劑。自欲出處{47A3口黒}語。肥 14/17b/ 6
遁山林。以遊仙爲樂。以升虚爲戚。非不能登 14/17b/ 7
天也。弗爲之耳。此諸君自展轉五嶽。改名易 14/17b/ 8
貌。不復作尸解之絶也。(鏗則彭祖名也。青精亦出彭傳及王君傳 14/17b/ 9
{82EA食訊}飯方中。鳳綱并諸仙人各有別顯)軒轅自採首山之銅以鑄 14/17b/10
鼎。虎豹百禽爲之視火參鑪。鼎成而軒轅疾 14/18a/ 1
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空室無尸。唯寶劒 14/18a/ 2
赤{80AC寫宀}在耳。一旦又失所在也。(列仙傳云。御龍攀髯。及子晉馭 14/18a/ 3
鵠。竝爲不同。亦可是化後更出而爲之也)玉子者帝{81A3人告}也。曾詣鍾 14/18a/ 4
山。獲九化十變經。以隱遁日月。遊行星辰。後 14/18a/ 5
一旦疾崩。營塚在渤海山。夏中衰時。有發王 14/18a/ 6
子墓者。室中無所有。唯見一劒在北寢上。自 14/18a/ 7
作龍鳴虎{81B2口皐}之聲。人遂無敢近者。後亦失所 14/18a/ 8
在也。(帝{81A3人告}則尭父。外書作{81B3學告}字)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 14/18a/ 9
復有發其墓者。唯見一劒在室。人適欲取視。 14/18a/10
忽飛入天中也。欒巴昔作兵解。去入林慮山 14/18b/ 1
中。積十三年。而後還家。今在鵠鳴赤石山中。 14/18b/ 2
(漢書云。巴爲桂陽豫章太守。後下獄死。當仍是用靈丸解云也。亦出仙傳中) 14/18b/ 3
右此三條。皆出掾寫劒經中。經非可輕見。 14/18b/ 4
既是説諸仙人事迹。隱居謹抄出以相輔 14/18b/ 5
類耳。 14/18b/ 6
至人焉在。朖曜南辰。含靈萬世。乘景上旋。化 14/18b/ 7
成三道。日月爲隣。實玄實師。號曰元人。變成 14/18b/ 8
三老。友帝之先。安知至人。不有來遊。觀化兆 14/18b/ 9
間。混俗爲儔。釋羽沈鈴。安此南{81B7土禺}。豈將好兆。 14/18b/10
染俗久留。(七聖玄紀中云。赤君下教。變迹作沙門。與六弟子倶皆顯姓名也) 14/19a/ 1
爲世染俗。不適生期。赤怪潛駭。三柱爲災。賢 14/19a/ 2
者南遊。三嶽是之。玄君來行。人其誰知。(赤怪則{57CD塋火} 14/19a/ 3
惑星也。三柱者五車星中三柱也。歩屡反)在元{80A3牙火}爲元君。在玄宮 14/19a/ 4
爲玄師。在南辰爲南極老人。在太虚爲太虚 14/19a/ 5
眞人。在南嶽爲赤松子。此乃天帝四眞人之 14/19a/ 6
師。太一之友。(此四條是長史抄出。不審本是何經書中事。竝是説南嶽赤君 14/19a/ 7
下教之旨。師友之目。小異諸經)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其山八 14/19a/ 8
重。周廻八百餘里。四面視之如一。在會稽東 14/19a/ 9
海際。一頭亞在海中。金庭有不死之郷。在桐 14/19a/10
柏之中。方圓四十里。上有黄雲覆之。樹則蘇 14/19b/ 1
{81F6玉牙}琳碧。泉則石髓金精。其山盡五色金也。經 14/19b/ 2
丹水而南行。有洞交會。從中過行三十餘里 14/19b/ 3
則得。(此山今在剡及臨海數縣之境。亞海中者。今呼括蒼。在寧海北{82D6覲邑}縣南。金庭則 14/19b/ 4
前右弼所稱者。此地在山外。猶如金靈。而靈奇過之。今人无正知此處。聞採藤人時有遇 14/19b/ 5
入之者。{68D1土烏}{68D8阜奧}甚多。自可尋求。然既得己居呉。安能復覓越。所以息心。桐柏眞人之官。自是 14/19b/ 6
洞天内耳) 14/19b/ 7
紫微夫人言。 14/19b/ 8
右一條某書。 14/19b/ 9
八渟山高五千里。周{4BF7一巾}七千里。與滄浪方山 14/19b/10
相連比。其下有碧水之海。山上有乘林眞人 14/20a/ 1
鬱池玄宮。東王公所鎭處也。此山是琳瑯衆 14/20a/ 2
玉。青華絳實。飛間之金。所生出矣。在滄浪山 14/20a/ 3
之東北。蓬莱山之東南。(此即扶桑太帝所居也。方山即方丈山也。 14/20a/ 4
海中山名。多載在五嶽序中耳)方丈之西北有陰成大山。滄 14/20a/ 5
浪西南有陽長大山。山周廻各一千四百里。 14/20a/ 6
高七百里。其山多眞仙之人所居處焉。此二 14/20a/ 7
山是陽九百六暦數之標掲也。百六之運將 14/20a/ 8
至。則陽長水竭。陰成水架矣。陽九之運將至。 14/20a/ 9
則陰成水竭。陽長水架矣。頃者是陰成。山水 14/20a/10
際已高九千丈矣。百六之來。無復久時。(陰成水際 14/20b/ 1
出山高。則是高乃應云陽九。而言百六。似是誤言。亦可是水起際如此高。非先水退際爾。 14/20b/ 2
但水性平。又非湍瀬。二山相去不遠。未解那得頓孤懸如此) 14/20b/ 3
右二條有長史寫。 14/20b/ 4
未至廟第一高山西頭龍尾北{81E7水枅}。洪水一所。 14/20b/ 5
發地長六丈餘。廣五丈。入土六尺。水流勢撻 14/20b/ 6
地二百餘歩。去路三里。對廟後第二高山西 14/20b/ 7
頭{81E7水枅}。洪水一所。發地長四丈餘。廣三尺餘。入 14/20b/ 8
土四尺。水勢撻地三百餘歩。去路二里。近廟 14/20b/ 9
後{81E7水枅}脇。一所洪水。發地長五丈餘。廣四丈餘。 14/20b/10
入地二尺餘。水勢流入{81E7水枅}中。去廟一百五十 14/21a/ 1
歩。 14/21a/ 2
右蒋山北凡三處發洪水。流勢西北行。 14/21a/ 3
此三條是異迹。既不見眞手。未審是非。又不 14/21a/ 4
知此發洪當是何時事。山南乃經有發處。以 14/21a/ 5
積石塞之。世呼爲蒋侯飮馬{81E7水枅}。而山後不見 14/21a/ 6
有此。或當是將來期運之時乎。 14/21a/ 7
14/21a/ 8
14/21a/ 9
眞誥卷之十四。 14/21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2:50
¥眞誥卷之十五。 15/ 1a/ 1
15/ 1a/ 2
闡幽微第一。 15/ 1a/ 3
羅{68B5豐邑}山在北方癸地。(此癸地未必以六合爲言。當是於中國指向也。 15/ 1a/ 4
則當正對幽州遼東之北。北海之中。不知去岸幾萬里耳)山高二千六百 15/ 1a/ 5
里。周廻三萬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廻 15/ 1a/ 6
一萬五千里。其上其下。竝有鬼神宮室。山上 15/ 1a/ 7
有六宮。洞中有六宮。輒周廻千里。是爲六天 15/ 1a/ 8
鬼神之宮也。(周廻一萬五千五百爲宮。周廻一千里者。三百二十五所。今此 15/ 1a/ 9
六宮止得六所爾。其餘〈空〉[宮]尚三百一十九所。計不容頓耳。恐所言或有舛漏處也)山 15/ 1a/10
上爲外宮。洞中爲内宮。制度等耳。(此山既非人跡所及。 15/ 1b/ 1
故山上可以得立容。不知山復有幾洞門也) 15/ 1b/ 2
第一宮名爲紂絶陰天宮。以次東行。(以周廻論之。洞 15/ 1b/ 3
中直東西有三千七百五十里。今一宮周廻〈二〉[千]里。是徑二百五十里。六宮若併列。合居千 15/ 1b/ 4
五百里耳。其兩邊各餘二十餘里。南〈比〉[北]有殊遠。悉悉當爲藩屏故也。不爾莫測所以也) 15/ 1b/ 5
第二宮名爲泰{81DA急攴}諒事宗天宮。 15/ 1b/ 6
第三宮名爲明晨耐犯武城天宮。 15/ 1b/ 7
第四宮名爲恬昭罪氣天宮。 15/ 1b/ 8
第五宮名爲宗靈七非天宮。 15/ 1b/ 9
第六宮名爲敢司連宛屡天宮。(凡此六天宮。亦皆應有義 15/ 1b/10
旨。乃粗可領解。自不容輕説) 15/ 2a/ 1
凡六天宮是爲鬼神六天之治也。洞中六天 15/ 2a/ 2
宮亦同名。相像如一也。(此即應是北{68B5豐邑}鬼王決斷罪人住處。其神 15/ 2a/ 3
即應是經呼爲閻羅王所住處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但不知五道大神當是何者爾。凡 15/ 2a/ 4
生生之類。其死莫不隸之。至於地獄所在。盡有不盡一處。泰山河海亦各有焉。此山外宮 15/ 2a/ 5
當是曹局職司。主領文簿。洞中内宮是住止及考謫之處也。今書家説有人死而復生者。 15/ 2a/ 6
竝云初北向行。詣宮府考署。或如城關檢課文書。恐此皆是至山上外宮中爾。如胡母班 15/ 2a/ 7
往泰山府君處。亦不覺入洞中。恐鬼神恍惚。不使知見實事耳)世人有知{68B5豐邑} 15/ 2a/ 8
都六天宮門名。則百鬼不敢爲害。欲臥時。常 15/ 2a/ 9
北向祝之三遍。微其音也。(前云宮名。今云門名。是爲門亦因宮 15/ 2a/10
爲名。宮直是虚號。門則有榜題。百鬼皆見。而人今亦知之。故所以畏伏也)祝曰。吾 15/ 2b/ 1
是太上弟子。下統六天。六天之宮。是吾所部。 15/ 2b/ 2
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之宮名。 15/ 2b/ 3
故得長生。敢有犯者。太上當斬汝形。(此云下統六天 15/ 2b/ 4
者。不爲六天所統也。不但吾自所部領。乃太上令吾主之。故復以爲威。猶如郡縣官爵有 15/ 2b/ 5
臺除。非白版之例也)第一宮名紂絶陰天宮。以次東行。 15/ 2b/ 6
第二宮名。(此二字楊君書際紙下如此。掾寫不熟詳。乃作七字。今世中諸本皆 15/ 2b/ 7
作第七。此誤爾。宮唯有六。豈容是有七耶。此呪復説以次東行四字者。是欲令鬼輩訝吾 15/ 2b/ 8
知其次第位例也)從此以次。訖六宮止。乃啄齒六下。 15/ 2b/ 9
乃臥。辟諸鬼邪之氣。(此一遍呪訖。六啄齒。畢又呪。如此三過乃臥耳) 15/ 2b/10
此法已重抄在第三篇修事中耳)人初死。皆先詣紂絶陰天 15/ 3a/ 1
宮中受事。或有先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不 15/ 3a/ 2
必便徑先詣第一天。要受事之日。罪考吉凶 15/ 3a/ 3
之日。當來詣此第一天宮耳。(此宮是北帝所治。故後悉應關 15/ 3a/ 4
由。猶如今州縣之獄。初雖各有執隸。終應送臺定其刑書)泰{81DA急攴}諒事宗天 15/ 3a/ 5
宮諸{81DA急攴}鬼是第二天也。卒死暴亡。又經於此。 15/ 3a/ 6
(此宮當得專主收{81DA急攴}也。其卒死暴亡。恐文書未正。或姓名相同者。所以先來檢問之也) 15/ 3a/ 7
賢人聖人去世。先經明晨第三天宮受事。(後云 15/ 3a/ 8
四明公各治一宮。不知此泰{81DA急攴}明晨兩宮當是何公所居。暴亡及賢聖。雖先暫經。亦猶應 15/ 3a/ 9
詣紂絶爲正也)禍福吉凶。續命罪害。由恬昭第四天 15/ 3a/10
宮。鬼官地斗君治此中。鬼官之北斗。(是復籍先身之 15/ 3b/ 1
功罪乎。然武以至忠而亡。必復入仙品矣)韓太華者韓安國之妹 15/ 3b/ 2
也。漢二帥將軍李廣利之婦也。利宿世有功 15/ 3b/ 3
徳。利今亦在南宮受化。(廣利爲漢武名將。伐大宛時。所殺戮殊不 15/ 3b/ 4
少。以先世功徳。遂能消之。韓氏字安國。家福逮。不應關李相扶。夫妻既同條。恐人脱致疑。 15/ 3b/ 5
是以復標別言之。亦或由因結致此也)劉春龍者漢宗正劉奉 15/ 3b/ 6
先之女。(奉先漢某帝時爲宗正)李奚子者李忠之祖母 15/ 3b/ 7
也。忠晉初東平太守。忠祖父田舍人耳。而多 15/ 3b/ 8
行陰徳。常大雪寒凍。而不覆積稻。常露穀於 15/ 3b/ 9
園庭。恆恐鳥雀饑死。其用心如此。(李忠不顯晉書。如此 15/ 3b/10
説。則妻復似是縁夫之功。而夫身反不見有所果。亦難可詳言)王進賢王衍 15/ 4a/ 1
女也。(事詳在後)郭叔香者王脩母。(王脩字叔治。北海人。爲魏武郎 15/ 4a/ 2
中令。年七歳喪母。母以杜日亡。不知是郭誰女也)其童初府有王少 15/ 4a/ 3
道。范叔勝。李伯山。皆童初府之標者。少好道。 15/ 4a/ 4
漢時人王遯兒也。漢時山陽太守。范叔勝北 15/ 4a/ 5
地人也。魏文帝黄門郎。李伯山李冲父也。冲 15/ 4a/ 6
漢時爲白馬令。行陰徳。或積世有道。中行所 15/ 4a/ 7
鍾。此二府仙人。皆一進再進得入此。項梁城 15/ 4a/ 8
作{68B5豐邑}宮誦曰。 15/ 4a/ 9
紂絶標〈帶〉[帝]晨。諒事遘重阿。炎如霄中煙。勃若 15/ 4a/10
景曜華。武陽帶神鋒。恬昭呑青河。{82DE門昌}闔臨丹 15/ 4b/ 1
井。雲門鬱嵳峩。七非通奇蓋。連宛亦敷魔。六 15/ 4b/ 2
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 15/ 4b/ 3
誦有二萬言。今略道六天之宮名。抄出之耳。 15/ 4b/ 4
夜中亦可微讀之。亦云辟鬼邪。(前第三宮名武城。今云武 15/ 4b/ 5
{82C9貝貝}。或當是有兩〈白〉[名]也。蘇韶傳云。是之聖者有項梁義。賢者有美季子。但不知項是何世人 15/ 4b/ 6
也。或恐是項羽之叔項梁。而不應聖於季子也) 15/ 4b/ 7
{68B5豐邑}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異大。色味 15/ 4b/ 8
如菱。亦以上獻仙官。(後又有敍重思事。既是異日所説。兩出自非嫌。 15/ 4b/ 9
石榴子即世之安石榴也) 15/ 4b/10
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 15/ 5a/ 1
鬼神之主也。(炎帝神农氏,造耕稼,尝百药,其圣功不减轩辕、颛顼,无应为鬼 15/ 5a/ 2
帝。又黄帝所伐大庭氏称炎帝,恐当是此,非神农也。又外書云。神農牛首。今佛家作地獄 15/ 5a/ 3
中主{81DA急攴}者亦牛首。復致疑焉。四明公升擢。既有年限。太帝位秩。亦應加崇極。此雖已三千 15/ 5a/ 4
餘年。或恐如世中帝王不轉而公輔屡遷也) 15/ 5a/ 5
武王發今爲鬼官北斗君。(文王之子。周武王也。姓姫名發。伐殷 15/ 5a/ 6
紂而爲天子。即位二年崩。禮云。年九十三。竹書云。年四十五。按後云。四明公竝得昇仙階。 15/ 5a/ 7
而不道北〈年〉[斗]君。既仰隸玉晨。亦應預同遷品耳) 15/ 5a/ 8
夏啓爲東明公。領斗君師。(禹之子也。姓{49AD女以}。竹書云。〈卯〉[即]位三十九 15/ 5a/ 9
年亡。年七十八。自崩滅後至今己卯歳。允二千四百二十五年。安司命説格。在位二〈十〉[千]四 15/ 5a/10
百年。得上補九宮。如此則宋元徽四年去矣) 15/ 5b/ 1
文王爲西明公。領北帝師。(文王名昌。禮云。年九十七亡。此父子 15/ 5b/ 2
竝得稱聖徳。而不免官鬼。雖爲{81DA急攴}戮之過。亦當是不學仙道故也) 15/ 5b/ 3
邵公{48EC夾百百}爲南明公。(邵公名奭,文王庶子。食采於邵。〈卦〉[封]於燕國。按周公、邵 15/ 5b/ 4
公、太公倶佐命剋紂,公在不殊。而周公有圣德,仙鬼之中,并无显出。太公执〈飽〉[旄]秉钺,威罚 15/ 5b/ 5
最深,乃载出列仙。邵公恩流甘棠,翻为魁职。亦复难了。皆当各缘其根本业分故也。酆都 15/ 5b/ 6
唯有六宮。而周文王父子頓處其三。明周徳之崇深矣) 15/ 5b/ 7
呉季札爲北明公。(呉王壽夢之少子。闔閭之叔父。太伯之後也。亦姫姓。 15/ 5b/ 8
讓國居乎延陵。今季子廟是也。雖有仁賢之徳。乃亞乎先聖。亦有殊例。尋此諸公。前後參 15/ 5b/ 9
差。當是道時代謝用人也。自夏啓已來二千餘年。方得遷改。乃十倍於地下〈生〉[主]者之數。明 15/ 5b/10
仙家品例。故爲貴妙) 15/ 6a/ 1
四明公復有賓友四人。然此四公後竝當升 15/ 6a/ 2
仙階也。四明主領四方鬼。(賓友四人。其事在後。又按後定録告 15/ 6a/ 3
云。邵奭爲東明公。行上補九宮右保。此乃仙階之證。而與前不同。且啓尚未去。邵理不得 15/ 6a/ 4
仙。恐脱耳。誤云邵耳。既云東明公。則應猶是啓也。其疑事別在後也) 15/ 6a/ 5
西明郎十六人。主天下房廟鬼之血食。(此郎亦應 15/ 6a/ 6
是隸西明公。房廟血食是受命居職者。非謂精邪假附也) 15/ 6a/ 7
周{6CF3豈頁}爲鬼官司命帥。今以{68B0登邑}嶽程遐二人代。 15/ 6a/ 8
以其多事故也。(周{6CF3豈頁}字伯仁。汝南安城人。仕晉過江。位至尚書僕射。元帝 15/ 6a/ 9
永昌元年。王敦南下。遣收於石頭南門。被害。年五十四。追贈光祿開府。謚康侯。{68B0登邑}嶽字伯 15/ 6a/10
山。陳郡人。討郭默有功。咸寧初爲平南將軍廣州剌史。於州病亡。辛玄子後云{68B0登邑}嶽爲謝 15/ 6b/ 1
幼輿司馬。此當是已遷也。程遐代郡人。爲石勒謀臣。妹爲勒妻。官至右僕射開府代郡公。 15/ 6b/ 2
勒死。爲石虎所{81DA急攴}也) 15/ 6b/ 3
西明都禁郎賈誼。昔爲治馬融事不當。被黜 15/ 6b/ 4
守泰山。泰山君近請爲司馬。已被可。(賈誼前漢文帝 15/ 6b/ 5
時爲梁孝王傅。憂憤嘔血而死。後云荀{6CF3豈頁}爲泰山君。用曹洪爲司馬。今當代曹也。馬融字 15/ 6b/ 6
季長。扶風人也。博學有才理。鄭玄之師也。仕後漢爲南郡太守。未嘗按劒殺人。忤梁冀。被 15/ 6b/ 7
徙朔方。於路自剌不死。後赦還拜議郎。延壽九年病亡。年八十九。融別傳復小異此耳) 15/ 6b/ 8
南門亭長。今用周撫代{82D4希邑}鑒。一門有二亭長。 15/ 6b/ 9
輒有四修門郎。一天門凡八修門郎也。門郎 15/ 6b/10
爲天門亭長下官。此是北帝門也。(後漢云。主南北門籥。 15/ 7a/ 1
則一宮有二天門也。蘇韶傳云。修門郎有八人。乃言顏淵卜商。今見居職。恐此不然。周撫 15/ 7a/ 2
字道和。潯陽柴桑人。周訪子也。先爲王敦將。東下伐都。事敗。與{68B0}嶽〈{41FB人且}〉[倶]走西陽蠻中。敦被 15/ 7a/ 3
殺。赫出又爲將討蘇峻。後伐蜀平李勢。封建成公。爲鎭西將軍益州剌史。乃三十許年。興 15/ 7a/ 4
寧三年病亡。贈征西將軍。謚襄公。{82D4希邑}鑒字道微。高平人。即{4EC8心音}父也。永昌元年。率諸流民。來 15/ 7a/ 5
渡江東。後討平王敦。封高平公。又爲車騎大將軍兖州剌史。鎭廣陵。復鎭徐州。蘇峻平。拜 15/ 7a/ 6
司空。改封南昌公。猶鎭京兆城。咸康五年病亡。年七十一也。贈太宰。謚文成公也) 15/ 7a/ 7
北斗君天門亭長。今是臧洪。臧洪代隗囂。又 15/ 7a/ 8
一人是王波。新補。(此亦正是南門爾。其餘四明公四宮門。亦應大有。竝 15/ 7a/ 9
不顯出。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慷慨有節義。漢末洪擧義兵。誅董卓。後爲〈清〉[青]州及東郡 15/ 7a/10
太守。背袁紹。紹攻圍。食盡被擒。乃害之。隗囂字季孟。天水人。有才徳。爲物所附。前漢末。據 15/ 7b/ 1
隴西自稱王。建武元年。光武伐之。憤逼得病。兼餓遂亡。王波渤海人也。晉尚書金史有才 15/ 7b/ 2
能。投石虎爲中書監。〈彼也〉[被殺]) 15/ 7b/ 3
紀贍本爲撫河將軍司馬。今爲北天修門郎。 15/ 7b/ 4
代田録。贍與虞潭。更直一日守天門。(北天猶應是北 15/ 7b/ 5
帝門也。紀贍字思遠。丹陽句容人。初仕呉爲中郎將。呉平還洛。擧秀才。稍遷爲會稽太守。 15/ 7b/ 6
遷侍中尚書僕射驃騎將軍。泰寧三年病亡。年七十二。贈開府。謚穆侯。田録魏武帝時爲 15/ 7b/ 7
程{51A3日立}參軍。後爲河間太守。反叛爲閻柔所破爾。虞潭字思奧。會稽餘姚人。即虞〈杳〉[翻]孫也。位 15/ 7b/ 8
至衞將軍右光祿開府武昌侯。咸陽八年病亡。年七十。贈光祿。謚孝列侯也) 15/ 7b/ 9
魏{69BC金刀}領廬山侯。({69BC金刀}字君思。會稽人。仕晉成穆公世司徒左長史丹陽尹。至 15/ 7b/10
左民尚書平壽侯。永和七年病亡矣) 15/ 8a/ 1
顧和從遼東戍還。有事已散。北帝當用爲執 15/ 8a/ 2
蓋郎。蓋郎范明遷補典柄侯。(顧和字君孝。呉郡人。少孤。有志 15/ 8a/ 3
操。仕晉爲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吏部尚書。領軍。尚書僕射。尚書令。永和七年病亡。年六十 15/ 8a/ 4
四。贈侍中司徒。謚穆公。〈月〉[外]書不顯。范明唯前漢有范明友。恐非是此人。又誥試許先生者。 15/ 8a/ 5
稱典柄侯周魴。主非吏者嚴白虎。尋典柄侯。猶應是典柄。呼之脱到爾。周〈訪〉[魴]字子魚。呉郡 15/ 8a/ 6
陽羨人。周處父也。仕呉爲{68B2番邑}陽太守。甚有威惠。嚴白虎者呉郡人也。以孫策時入山聚衆。 15/ 8a/ 7
策討之。乃散奔餘杭死。弟名輿。亦勇健。策僞與會。乃戟刺殺之爾) 15/ 8a/ 8
殷浩侍帝晨。與何晏對。(此有八人事在後。殷浩字淵〈原〉[源]。陳留長平 15/ 8a/ 9
人。康帝建元初。爲楊州刺史。永和六年。進中軍將軍都督五州。北伐姚襄。敗還。爲桓温所 15/ 8a/10
廢。徙東陽。永和十二年。以憂亡。善能譚論。後與何晏對也。晏字平叔。何進孫。善言玄理。位 15/ 8b/ 1
至侍中尚書。黨曹爽。爲司馬宣王所誅) 15/ 8b/ 2
温太眞爲監海開國伯。治東海。近取杜預爲 15/ 8b/ 3
長史。位比大將軍長史。(温峤字太眞。太原祁人。仕晉爲江左平南 15/ 8b/ 4
將軍江〈則〉[州]剌史。下平蘇峻。位至驃騎將軍開府。封始五公。咸和四年病亡。年四十二。贈太 15/ 8b/ 5
將軍。謚中武公。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博識多智。注春秋。仕晉。起家尚書郎。位至都督 15/ 8b/ 6
荊州。鎭襄陽。伐呉有功。封當陽侯。太康五年還洛。於{68B0登邑}縣病亡。年六十三。葬洛陽。贈征南 15/ 8b/ 7
大〈州〉[將]軍。謚成侯) 15/ 8b/ 8
何次道始從北帝内禁御史。得還朱火宮受 15/ 8b/ 9
化。以其多施惠之功故也。(後辛〈十〉[玄]子亦云如此。次道名充。廬江 15/ 8b/10
潛人。位至尚書令驃騎將軍。除揚州剌史。録尚書。輔正世業。奉佛。多施惠。立功徳。毎爲善 15/ 9a/ 1
事。以永和二年正月戊寅病亡。年五十五。贈司空。謚文穆公。按如此旨。鬼職雜位。非四明 15/ 9a/ 2
公而猶得受化朱宮。升居仙品者。此當是深功厚徳之所致也) 15/ 9a/ 3
魏武帝爲北君太傅。(北君則北斗君。周武王也。四明各有賓友。恐北 15/ 9a/ 4
斗君不置此職。當以太傅准之。魏武帝曹操。沛國谯人。英雄撥亂。匡定天下。封魏王。加九 15/ 9a/ 5
錫。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亡。年六十六。此年十月。魏文仍受禪。追贈太祖武皇帝也) 15/ 9a/ 6
其餘多不能復一二。蓋鬼神之事。不足示於 15/ 9a/ 7
世也。荀公言也(荀公即是荀中侯。既隸司命。統諸鬼官。故究知之。但論事 15/ 9a/ 8
參差。前後遞互。如似隨問隨答。非自然敍述事也。世人多不信幽冥鬼神。故戒勿宣示。若 15/ 9a/ 9
致疑謗。益漏失爾。右此前一段所説。不記何年月。以後王逸少事檢之。則猶應是乙丑年 15/ 9a/10
也。) 15/ 9b/ 1
人臥床當令高。高則地氣不及。鬼吹不干。鬼 15/ 9b/ 2
氣之侵人。常依地而逆上。(鬼者陰物。多因藉以宣其氣。或附人 15/ 9b/ 3
畜。或依器物。或託飮食。然後得肆其凶毒耳。昔有人病在地臥。於病中乃見鬼於壁穿下。 15/ 9b/ 4
以手爲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 15/ 9b/ 5
人臥室宇。當令潔盛。潔盛則受靈{80A3牙火}。不盛則 15/ 9b/ 6
受故{80A3牙火}。故{80A3牙火}之亂人室宇者。所爲不成。所作 15/ 9b/ 7
不立。一身亦耳。當洗沐澡潔。不爾无冀矣。(故{80A3牙火} 15/ 9b/ 8
皆謂鬼神塵濁不正之{80A3牙火}。此等皆承人爲惡。既靈助無主。道豈可議也) 15/ 9b/ 9
勿道學道。道學道。鬼犯人。事亦不立。使人病。 15/ 9b/10
是體未眞故也。(眞誥亟多此戒云。一言一事。泄乃減{5DFC竹弄}。豈但疾病而已。所 15/10a/ 1
謂仙者。心實學。何趣説之耶。群魔伺察。有如影響也) 15/10a/ 2
山世遠受孟先生法。暮臥。先讀黄庭内景經 15/10a/ 3
一過乃瞑。使人魂魄自制練。但行此道二十 15/10a/ 4
一年亦仙矣。是爲合萬過也。得三四過乃佳。 15/10a/ 5
北嶽蒋夫人云。讀此經。亦使人無病。是不死 15/10a/ 6
之道也。(此四條竝是可承用。事已別抄在第三篇中。孟先生即應是京兆孟君。及 15/10a/ 7
屬用鄭承者。前篇有西岳蒋夫人。今〈火天下〉[又云北]岳,未审有两人,为是误也) 15/10a/ 8
夜行常琢齒。琢齒亦無正限數也。{81DA急攴}鬼邪鬼 15/10a/ 9
常畏琢齒聲。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之以漱 15/10a/10
液祝説亦善。(叩齒即神存。故鬼邪不得干。今修上道者。日夜既恆有此事。所 15/10b/ 1
以竝得長生爾)昔鮑助者濟北人也。(助既少微。外書不顯)都不 15/10b/ 2
學道。亦不知法術。年四十餘。忽得面風氣。口 15/10b/ 3
目不正。{80A3牙火}入口而兩齒上下恆相切拍。甚有 15/10b/ 4
聲響。如此晝夜不止。得壽年百二十七歳。後 15/10b/ 5
乃遇寒過大冰。墮長壽河中死耳。 15/10b/ 6
北帝中間。亦比遣{81DA急攴}鬼及日遊地殃使取之。 15/10b/ 7
而此數{81DA急攴}鬼終不敢近助。鬼官問其故。天{81DA急攴} 15/10b/ 8
答云。此人乃多方術。以制於我。常行叩齒。鳴 15/10b/ 9
打天鼓。以警身中諸神。神不敢散。鬼氣不得 15/10b/10
入。是以无有縁趣得{81DA急攴}之耳。以此論之。若助 15/11a/ 1
不行冰渡河。亦可出千歳壽不啻也。當是遇 15/11a/ 2
大寒凍。歩行冰上。口噤不能復叩齒。是故鬼 15/11a/ 3
因溺着河中耳。患風病而齒自叩動者。猶尚 15/11a/ 4
辟死却{81DA急攴}鬼矣。何患道士眞叩齒。鳴天鼓。具 15/11a/ 5
身神耶。(仙方云。常呑液叩齒。使人反少。以此而言。人命便无定限。一切皆是夭遏 15/11a/ 6
耳。若修道精勤。如鮑助啄齒。何容不得永年。正患有時懈替。則爲鬼所襲。同於溺河之斃 15/11a/ 7
也。凡諸鬼亦是不能靈智。乃以風病爲多術。豈勝謬邪) 15/11a/ 8
{68B5豐邑}都山上。樹木水澤如世間。但稻米粒幾大。 15/11a/ 9
味如菱。其餘四穀不爾。但名稻爲重思耳。杜 15/11a/10
瓊作重思賦曰。霏霏春茂。翠矣重思。靈{80A3牙火}交 15/11b/ 1
被。嘉穀應時。四節既享。祝人以祀。神禾鬱乎。 15/11b/ 2
浩京巨穗。横我玄臺。爰有明祥。帝者以煕。此 15/11b/ 3
之謂矣。(此更説{68B5豐邑}都中事。仍復及重思耳。説祝人有祠者。不容有蒸嘗之義。當即 15/11b/ 4
是前所云獻奉仙官故也。又鬼年限足。應受餘生。亦復死便有祠事矣。杜瓊字伯瑜。蜀人 15/11b/ 5
也。博學有才思。注韓詩。兼明數術。逆記魏當代漢。仕劉禪時。爲鴻臚太常。延煕十三年亡。 15/11b/ 6
年八十餘耳) 15/11b/ 7
侍帝晨有八人。徐庶。{70AA广龍}徳。爰愉。李廣。王嘉。何 15/11b/ 8
晏。解結。殷浩。竝如世之侍中。(李廣漢武驍騎將軍。征匈奴時。 15/11b/ 9
被吏譴。{81D1心貴}慨自刎而死。王嘉蜀郡人。平帝時爲郎中。至王莽。乃棄官還郷。不肯臣公[孫]述。伏 15/11b/10
劒而死。徐庶字元直。穎川人。薦諸葛亮於劉備。後魏武虜其母。乃歸魏。仕至中丞。明帝大 15/12a/ 1
和中病亡。{70AA广龍}徳字令明。南安人。隨張鎭南降魏武。拜立義將軍。屯樊城。爲關羽所害。謚杜 15/12a/ 2
侯。迎喪葬{82D7業邑}。身首如生。爰愉字世都。濮陽人。有才辨。多術藝。事晉武。辟司徒魏舒府。位至 15/12a/ 3
侍中中書令監。解結字稚連。濟南人。係弟也。一仕晉黄門侍郎中丞荊豫州剌史尚書。趙 15/12a/ 4
王倫時爲孫秀所害也。何殷二人以注在前。前所説唯道二人。今當是更請問。乃悉具顯 15/12a/ 5
之) 15/12a/ 6
四明公及北斗君。竝有侍帝晨五人。其向者 15/12a/ 7
八人。是北大帝官隸耳。選用亦同。(侍帝晨之號。仙官亦 15/12a/ 8
有。倶是侍中位也。此言選用竝同。不知止取名位。當品才識。兼論功徳耶。此諸人才位。永 15/12a/ 9
不相類。恐幽途所詮。別當有以耳) 15/12a/10
又有中郎直事四人。如世之尚書也。戴淵。公 15/12b/ 1
孫度。劉封。郭嘉。今見在職。封者是玄徳之養 15/12b/ 2
子。(此職應是太帝領僚。如今散曹尚書耳。戴淵字若愚。廣陵人也。仕晉歴位至護軍尚 15/12b/ 3
書僕射驃騎將軍。與周{6CF3豈頁}倶爲王敦所害。贈光祿。謚簡侯。公孫度字叔濟。遼東人。淵之祖 15/12b/ 4
也。初爲遼東太守。建安中。遂僭號稱王。建天子羽儀。傳國子康。至孫淵被司馬宣王所{81DA急攴}。 15/12b/ 5
〈開〉[劉]封本羅侯寇氏子。劉備未有兒。養爲息。性剛猛。有氣力武藝。後建節度賜死。此異族爲 15/12b/ 6
嗣。亦是仍得襲姓也。郭嘉者字奉孝。穎川陽{60A6羽隹}人。魏武謀臣。爲軍謀祭酒。病亡。年三十八。 15/12b/ 7
謚眞侯也) 15/12b/ 8
玄徳今爲北河侯。與韓遂對統。今屬仙官。(仙官 15/12b/ 9
又有北河司命禁保侯。亦司三官中事。乃隸東華官。保命君領之。此則是北河侯。必是相 15/12b/10
統屬矣。劉備字玄徳。{56B0水豕}郡人。初起義兵。後遂據蜀。稱尊號。三年病亡。年六十三。謚昭烈皇 15/13a/ 1
帝。尋于時同爲三國之主。魏武孫策。今位任皆高。劉此職雖小而隸仙官。其優劣或可得 15/13a/ 2
相匹也。韓遂字文紂。某某人。漢末阻兵。構亂西土。建安二十五年。魏武伐之。奔金城之内。 15/13a/ 3
爲其將{82CA走麹}演等所害。遂乃驍雄而未免寇難。乃得與劉備對仕。殊爲不類。兼隸仙官。益復 15/13a/ 4
超顯也) 15/13a/ 5
又有大禁晨二人。如今尚書令。漢光武及孫 15/13a/ 6
文臺二人居之。(光武劉秀字文叔。高祖八代孫。起兵討王莽赤眉。平定天 15/13a/ 7
下。即位三十三年病亡。年六十三。孫堅字文臺。呉郡人。策父也。袁術表爲破〈魯〉[虜]將軍豫州 15/13a/ 8
剌史。討董卓。後伐劉表。初平二年。爲表將軍黄祖部下人所射亡。年三十七。堅雖忠烈而 15/13a/ 9
位微。今與天子同職。亦似韓遂之匹玄徳也) 15/13a/10
又有中禁晨。如今之中書令監。有二人。顏懷 15/13b/ 1
楊彪二人居之。懷字思季。彪字文先者。(顏懷字思 15/13b/ 2
季。未〈徳〉[得]此人。楊彪字文先。弘農人。漢司空楊修父也。値董卓〈愽〉[悖]亂。扶濟獻帝。東西危苦。備 15/13b/ 3
經三司。至魏文黄〈{82B2絲刀}〉[初]六年乃亡。年八十四。 15/13b/ 4
許長史父今爲彈方侯。彈方侯有二人。各司 15/13b/ 5
南北。許長史爲南彈方侯。劉贊爲司馬。鮑{44ED員力} 15/13b/ 6
爲北彈方侯。韋遵爲司馬。亦各主南北門籥。 15/13b/ 7
許領威南兵千人。鮑{44ED員力}領威北兵千人。大都 15/13b/ 8
備門主收執而已。如今世有羽林監。威南威 15/13b/ 9
北兵。如道家天丁力士甲卒之例也。(二禁晨及南北 15/13b/10
彈方侯。亦應竝是北帝官屬也。受此語時。未必不呼許名。恐是楊自不疏之耳。北帝呪所 15/14a/ 1
謂威南威北。即謂此兵。當是驍勇者也。許氏事具在別篇。劉贊字正明。會稽長山人。少爲 15/14a/ 2
部吏。好讀兵書。慷慨有大志。撃黄巾賊傷足。一脚屈。遂自割筋得伸。後爲左護軍。與孫峻 15/14a/ 3
征淮南。未至病困。爲魏將蒋班所逼被害。年七十〈王〉[三]。〈{6ECC魚勺}〉[鮑]{44ED員力}字叔業。鮑宣九世孫。即鮑信子 15/14a/ 4
也。清白有高節。漢建安中。爲中庶子黄門郎。魏文帝御史中丞。數諌諍忤旨。左遷治書執 15/14a/ 5
法。後被誅。韋遵字公藝。呉人。即韋昭之孫也。博學有文才。善書。仕晉成穆之世。爲尚書左 15/14a/ 6
民郎中書黄門侍郎。代王逸少爲臨川郡守。以母憂亡。年六十四也) 15/14a/ 7
孫策爲東明公賓友。(孫堅長子。字伯符。漢末嗣父領衆。先制江東。乃 15/14a/ 8
欲定中國。拜討逆將軍。封呉侯。臨過江輕獵。爲仇客所射。瘡發而亡。年二十六。弟權代任。 15/14a/ 9
後追謚長沙桓王。策初從東出。{81DA}道〈七千〉[士干]吉。後照鏡見之。驚忿{46B2口斗}。故瘡潰而死。尋項羽之 15/14a/10
英傑。逾於孫遠矣。倶是不得王。而獨不顯出。乃歴世相傳云。爲呉興十山王。常居郡廳上。 15/14b/ 1
故太守不敢上。上者輒死。亦別爲立廟。呼爲霸王也) 15/14b/ 2
15/14b/ 3
15/14b/ 4
眞誥卷之十五。 15/14b/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3:18
¥眞誥卷之十六。 16/ 1a/ 1
16/ 1a/ 2
闡幽微第二。 16/ 1a/ 3
漢高祖爲南明公賓友。(劉邦字季。沛郡豐人。起自布衣。伐秦平項。 16/ 1a/ 4
創漢之基。即位十二年病亡。年六十二) 16/ 1a/ 5
晉宣帝爲西明公賓友。(司馬懿字仲達。河内人也。魏世爲大將軍 16/ 1a/ 6
太傅。嘉平三年病亡。年七十二。贈相國。謚宣文侯。晉武受禪。追謚高祖宣皇帝) 16/ 1a/ 7
荀彧爲北明公賓友。(荀彧字文若。穎川人。漢武末爲尚書令。有風儀 16/ 1a/ 8
識鑒。初爲魏武謀臣。欲以安漢社稷。被疑懼。服藥自盡。年五十。謚敬侯。追贈太尉。荀之列 16/ 1a/ 9
在賓友。亦如延陵之匹。四明位雖非亞而徳望賢矣) 16/ 1a/10
其中宿運先世有陰徳惠救者。乃時有徑補 16/ 1b/ 1
仙官。或入南宮受化。不拘職位也。在世之罪 16/ 1b/ 2
福多少。乃爲稱量處分耳。大都行陰徳。多恤 16/ 1b/ 3
窮厄。例皆速詣南宮爲仙。(在世行陰功密徳。好道信仙者。既有 16/ 1b/ 4
淺深輕重。故其受報亦不得皆同。有即身地仙不死者。有託形尸解去者。有既終得入洞 16/ 1b/ 5
宮受學者。有先詣朱火宮煉形者。有先爲地下主者乃進品者。有先經鬼官乃遷化者。有 16/ 1b/ 6
身不得去。功及子孫。令學道乃拔度者。諸如此例。高下數十品。不可以一概求之) 16/ 1b/ 7
庾元規爲北太帝中衞大將軍。取郭長翔爲 16/ 1b/ 8
長史。以華歆爲司馬。此所謂軍公者也。領鬼 16/ 1b/ 9
兵數千人。(辛玄子所説。#與此大異。恐是受有前後。或能幾被廻換故耳。庾亮字 16/ 1b/10
元規。穎川人。咸和中爲征西將軍江荊豫三州刺史。鎭武昌。咸康六年。於鎭病亡。年五十 16/ 2a/ 1
二。贈太尉。謚文康公。未病時。乃獨見陶侃乘輿來讓之。於此得病而亡。郭翻字長翔。武昌 16/ 2a/ 2
人。少有高志。庾欲引爲上佐。不肯就。亡後與其兒靈語云。庾公作撫東大將軍。治在東海 16/ 2a/ 3
之東。統十萬兵。取吾爲司馬。間者本欲取謝仁祖選官。以爲資望未足。蒋大侯先取爲都 16/ 2a/ 4
尉。是以拘逼王長豫爲長史。委以軍事。甚有高稱。又云。王丞相爲尚書令。大用事決萬機。 16/ 2a/ 5
按如此語。即玄子所説。如復似應在前。今以郭爲長史。當是後更轉任。但謝仁祖在世爲 16/ 2a/ 6
僕射鎭西將軍。乃言資望未足。殊爲難辨。王丞相即王導。長豫是導之元子。早亡。華歆字 16/ 2a/ 7
子魚。平原人。爲豫章太守。同孫策。策亡。從魏武帝。歴顯位爲司徒太尉。封博平侯。太和五 16/ 2a/ 8
年亡。年七十三。謚敬侯) 16/ 2a/ 9
孔文擧爲後中衞大將軍。以張繍爲司馬。唐 16/ 2a/10
固爲長史。(孔融字文擧。魯人。孔子二十代孫。漢末名士。爲北海太守。後爲曹公 16/ 2b/ 1
所害。張繍武威人。濟從子也。漢末因亂起兵。後降魏武。爲破羌將軍。從征烏丸。未至柳城 16/ 2b/ 2
亡。謚定侯。唐固字子正。丹陽句容人。修身謹行。博學儒術。注國語公羊穀梁傳。孫權漢武 16/ 2b/ 3
四年。爲尚書僕射。年七十餘病亡耳) 16/ 2b/ 4
陶侃爲西河侯。亦領兵數千。近求滕含自代。 16/ 2b/ 5
猶未許。侃以徐寧爲長史。寧坐收北闕叛將 16/ 2b/ 6
不擒免官。當以蔡謨代寧。(陶侃字士衡。先自丹陽人。遷居鄱陽。 16/ 2b/ 7
後徙廬江。而屬潯陽柴桑。晉世累經征討。大有功。位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荊江二州剌 16/ 2b/ 8
史長沙公。咸和四年。還長沙。亡於樊谿。年七十六。贈大司馬。謚桓公。庾亮代之。而郭長翔 16/ 2b/ 9
靈語云。陶公正有罪謫。未得敍用。又別記云。陶公亡後少時。遣先奮死傳教。與其兒相傳 16/ 2b/10
云。公謝郎連與庾公相〈吉〉[言]語天上事始判。故令郎知。于時庾猶存。後三四年而亡。滕含子 16/ 3a/ 1
竝南陽西鄂人。永和中爲平南將軍廣州剌史。于州病亡。謚戴侯。陶以其自代資位。復是 16/ 3a/ 2
奇懸。徐寧字安期。東海剡人。羨之祖也。初桓彝擧。與庾亮爲護軍功曹。稱爲〈添〉[海]岱清士。後 16/ 3a/ 3
仕至正員吏部郎冠軍江州順陽簡侯。羨之年少時。嘗來形見。自稱我是汝祖。戒其禍福。 16/ 3a/ 4
後竝如言。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克子也。位至楊州剌史。又授司徒。不受。永和十二年 16/ 3a/ 5
病亡。年七十六。贈司空。謚文穆公。尋此不擒叛將。亦是鬼。鬼不能相制。由如人也。人皆非 16/ 3a/ 6
自然威攝。仙眞猶尚握節持鈴。以勒〈比〉[此]輩。而況其問類乎) 16/ 3a/ 7
四鎭皆領鬼兵萬人。中官領兵不過數千。四 16/ 3a/ 8
鎭有泰山君盧龍公東越大將軍南巴侯。四 16/ 3a/ 9
官各領萬人。(四鎭非正是四方。今此處竝在中國。廻還不過數千里耳。他方 16/ 3a/10
復應大有。所以後言數百處也) 16/ 3b/ 1
何曾爲南〈巳〉[巴]侯。(何曾字穎考。陳郡陽夏人。何{48D3一本足のキ}子也。性豪侈而博學孝悌。 16/ 3b/ 2
初仕魏世。稍遷尚書征北將軍司徒。封朗陵侯。晉太尉太保太宰朗陵公。太始四年〈十〉[亡]。年 16/ 3b/ 3
八十餘。謚曰元公) 16/ 3b/ 4
曹仁爲盧龍公。(曹仁字子孝。魏武從弟。雄勇冠世。善弓馬。數從征伐有功。 16/ 3b/ 5
位至車騎將軍都督荊〈陽〉[揚]益州諸軍事大將軍。封陳侯。黄初四年病亡。年五十六。謚曰忠 16/ 3b/ 6
侯也) 16/ 3b/ 7
劉陶爲東越大將軍。(漢魏晉凡有三劉陶。後漢者字子奇。穎川人也。 16/ 3b/ 8
靈帝侍中尚書令。後繋獄。閉气而死。魏世者字季冶。淮南人。劉曄之子也。才辨而无行。曹 16/ 3b/ 9
爽用爲選部郎。後出平源太守。景王誅之。晉初者字正輿。沛國人。永嘉中爲楊州剌史。此 16/ 3b/10
三人不知何者是東越大將軍。以意言之。多是正輿耳) 16/ 4a/ 1
荀{6CF3豈頁}爲太山君。(荀{6CF3豈頁}字景倩。{4DA2或丿丿}第四子也。博學有詞理。佐命晉世。起家爲 16/ 4a/ 2
黄門郎。遷尚書僕射司空太尉太傅。太始十年亡。年七十。謚曰康公。蘇韶傳云。劉孔才爲 16/ 4a/ 3
太山公。欲反北帝。已誅滅之。孔才即劉邵也。又梅頤爲豫章太守。夢被召作太山府君。克 16/ 4a/ 4
日便亡。不知此二位與君復各是異職否耳。又云有太山令) 16/ 4a/ 5
領一萬兵鎭處亦有數百處也。領數千兵鎭 16/ 4a/ 6
處亦有數百處。更相統隸耳。皆有長史司馬。 16/ 4a/ 7
王文度鎭廣陵。忽見卒來。召作平北將軍徐{43D7亠兌}二州刺史。王云。我今已作此官。卒云。此是 16/ 4a/ 8
天上職耳。須臾去。尋迎至而亡失。天地間事理。乃不可限以胸臆而尋之。此幽顯中都是 16/ 4a/ 9
有三部。皆相關類也。上則仙。中則人。下則鬼。人善者得爲仙。仙之謫者更爲人。人惡者更 16/ 4a/10
爲鬼。鬼福者復爲人。鬼法人。人法僊。循還往來。觸類相同。正是隱顯小小之隔耳。達者監 16/ 4b/ 1
之。便无復所關) 16/ 4b/ 2
荀{6CF3豈頁}取顧衆爲太山將軍。用曹洪爲司馬。桓 16/ 4b/ 3
範爲長史。(顧衆字長始。呉郡人。顧{4ED0心豈}孫。顧祕子也。仕晉丹陽尹領軍尚書僕射。 16/ 4b/ 4
永和二年亡。年七十三。追贈特進。謚靖伯。曹洪字子廉。魏武從弟。家大富而儉悋。數征伐。 16/ 4b/ 5
爲驃騎將軍。封樂成侯。太和六年病亡。桓範字元則。沛國人。有才學籌策。仕魏世。位至太 16/ 4b/ 6
司農。黨曹爽被誅也) 16/ 4b/ 7
王逸少有事。繋禁中已五年。云事已散。(即王右軍 16/ 4b/ 8
也。受時不欲呼楊君名。所以道其字耳。逸少即王{81CD广異}兄曠之子。有風{80A3牙火}善書。後爲會稽太 16/ 4b/ 9
守。永和十一年去郡。告靈不復仕。先與許先生周旋。頗亦慕道。至升平五年辛酉岁亡,年 16/ 4b/10
五十九。今乙丑年。説云五年。則亡後被繋。被繋之事。檢迹未見其咎。恐以{80A7對心}憾告靈爲謫 16/ 5a/ 1
耳) 16/ 5a/ 2
蒋濟爲南山伯。領二千兵。(蒋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仕漢魏。歴 16/ 5a/ 3
位至太尉。從宣王誅曹爽。其年亡。謚景侯。爲領軍時。有其婦夢亡兒爲太山五伯。來迎太 16/ 5a/ 4
廟西孫阿。爲太山令。求囑阿乞轉在好處。濟即爲仍之。阿亦即亡。後又夢云。已蒙轉録事。 16/ 5a/ 5
凡如此例。鬼官職位。雖略因生時貴賎。而大有舛駁。皆由徳業之優劣。功過之輕重。更品 16/ 5a/ 6
其階敍。不復得全依其本基耳) 16/ 5a/ 7
王{81CD广異}爲部鬼將軍。({81CD广異}字世將。瑯{81FA玉耶}人。修齡父也。多才藝政書。善屬文。解 16/ 5a/ 8
音聲。位至平南將軍荊州剌史。年四十七病亡。贈驃騎。謚康侯也) 16/ 5a/ 9
此有識位者。粗相識耳。其無位者。不可一二 16/ 5a/10
盡知之。如此散者無限數也。(此皆後段所説。似猶是荀中候。 16/ 5b/ 1
所以止道。或不稱姓。而{6CF3豈頁}復云姓。恐以分別周{6CF3豈頁}也。所説人多是近世。當由代謝參差。兼 16/ 5b/ 2
易億識者矣。三代乃遠。而兩漢魏晉實有一段才名人。如劉向。董仲舒。揚雄。張衡。蔡{82D5巛邑}。鄭 16/ 5b/ 3
玄。王弼。阮{5DAE稽山}之儔。竝不應空散。數術有如管郭。亦無標迹。故當多不隸三官。頗得預於仙 16/ 5b/ 4
家驅任矣。前論帝王中亦不均。魏文晉武。受命之主而不顯。反言魏武晉宣。孫權應與劉 16/ 5b/ 5
備同。亦不載道策。此竝當啓國之基。功高樂推故也。其繼體守文之君。都無所出矣) 16/ 5b/ 6
右以前後兩過受事。皆是楊君受旨。書多 16/ 5b/ 7
{81A5人巉}治。又掾更寫。兩本悉無異。竝各成一卷。 16/ 5b/ 8
相隨始末訖此耳。 16/ 5b/ 9
許肇今爲東明公右帥晨。帥晨之任。如世間 16/ 5b/10
中書監。(許肇字子阿。即長史七代祖司徒敬也。雖有賑救之功。而非陰徳。故未蒙 16/ 6a/ 1
受化。既福流後葉。方使上拔。然後爲九宮之仙耳。此帥晨之官。四明亦竝應有之) 16/ 6a/ 2
邵{48EC夾百百}爲東明公。云行上補九宮右保公。(前云邵爲 16/ 6a/ 3
南明公。今乃是東。若非名號之誤。則東南之差。既尋當遷擢。則必應是啓中君脱爾云邵 16/ 6a/ 4
耳。亦可是有甘棠之徳。故不限其年月耳) 16/ 6a/ 5
右七月十六日夜。定録君所告。 16/ 6a/ 6
此二條別受。不關{68B5豐邑}記部。 16/ 6a/ 7
辛玄子自敍并詩。(此下剪除半行去。不知當是何字也)玄子字 16/ 6a/ 8
延期,陇西定谷人,汉明帝时,谏议大夫上洛 16/ 6a/ 9
云中赵国三郡太守辛隐之子。(辛隐字某某。检外书未得 16/ 6a/10
此位业,按诸辛舊開隴豪族。前漢有辛慶忌。後漢有辛繕。竝高直之士。辛{82A5田比}是其七世孫。 16/ 6b/ 1
則隱是{82A5田比}之八世祖。但一百四五十年中而已。八世嫌其太促耳)玄子少好 16/ 6b/ 2
道。遵奉法戒。至心苦行。日中菜食。錬形守精。 16/ 6b/ 3
不遘外物。州府辟聘。一無降就。遊山林。棄世 16/ 6b/ 4
風塵。志願憑子晉於{5FC7絲侯}岑。侶陵陽於歩玄。故 16/ 6b/ 5
改名爲玄子。而自字延期矣。不圖先世之多 16/ 6b/ 6
愆。殃流子孫。結{82AA生目}刊於帝簡。運沈逮於後昆。 16/ 6b/ 7
享年不永。遂沒命於長梁之津。西王母見我 16/ 6b/ 8
苦行。{68B5豐邑}都北帝愍我道心。告敕司命。傳檄三 16/ 6b/ 9
官。攝取形骸。還魂復眞。使我頤胎。位爲靈神。 16/ 6b/10
於今二百餘年矣。(溺水致命。事同王衍之女。恐即此形骸。皆不復得生。 16/ 7a/ 1
竝是反質胎神耳。雖有道心而無道業。故不得便居仙品也)近得度名南 16/ 7a/ 2
宮。定策朱陵。藏精待時。方列爲仙。而大帝今 16/ 7a/ 3
且見差領東海侯。代庾生。又見選補禁元中 16/ 7a/ 4
郎將。爲呉越鬼神之司。王事靡監。斯亦勞矣。 16/ 7a/ 5
若夫冠晨佩青。蕭條羽袂。鳴鈴仙階。轉{80BA車并}瓊 16/ 7a/ 6
室者。雖實素心而卒日也。恨未便得與玄眞 16/ 7a/ 7
併羅。同晏{81F7玉昆}{48B6土庸}。察鈞韶之遺音。{4FDC手綴}靈芝乎幽 16/ 7a/ 8
峯。振翠衣於九霄。{81A4人舞}玄{60AD鬲羽}於十方耳。方當攝 16/ 7a/ 9
御群鬼。領理是非。處衆穢之中間。聲交於邪 16/ 7a/10
魔之紛紜。事與道徳爲闊。眼與{5BBF目于}眞爲踈。熟 16/ 7b/ 1
比煕寂於玄境。逍遥於太初哉。夫同聲偕合。 16/ 7b/ 2
物亦類分。相聞{67F1進貌}矣。係景委積。是以名書上 16/ 7b/ 3
清。丹録玄殖。有道之氣。與靈合徳。託體高輝。 16/ 7b/ 4
故來相從。今贈詩三篇。以敍推情之至也。其 16/ 7b/ 5
辭曰。(楊君既爲呉越司命。董統鬼神。玄子職隸。方應相開。故先造以陳情也。尋鬼書 16/ 7b/ 6
既異。不應是自運筆。亦當口受疏之耳) 16/ 7b/ 7
疇昔入冥郷。順駕應靈招。神隨空無散。{80A3牙火}與 16/ 7b/ 8
慶雲消。形非明玉質。玄匠安能彫。{82CE足蝶}足吟幽 16/ 7b/ 9
唱。仰首翫鳴條。林室有逸歡。絶此軒外交。遺 16/ 7b/10
景附圓曜。嘉音何寥寥。(此篇敍事迹之本志也) 16/ 8a/ 1
寂通寄興感。玄{80A3牙火}攝動音。高輪雖參差。萬仞 16/ 8a/ 2
故來尋。蕭蕭研道子。合神契靈衿。委順浪世 16/ 8a/ 3
化。心標窈窕林。同期理外遊。相與靜東〈衣〉[岑]。(此篇 16/ 8a/ 4
申情寄之來縁也) 16/ 8a/ 5
命駕廣{68B5豐邑}阿。逸跡超冥郷。空中自有物。有中 16/ 8a/ 6
亦無常。悟言有无際。相與會濠梁。目撃玄解 16/ 8a/ 7
了。鬼神理自忘。(此篇論人鬼之幽致也) 16/ 8a/ 8
玄子云。魏時辛{82A5田比}字佐治。是七世之孫也。漢 16/ 8a/ 9
建武一年。從隴西徙居穎川陽{60A6羽隹}縣。{82A5田比}仕魏 16/ 8a/10
世。使持節大將軍司馬宣王軍帥衞尉封侯。 16/ 8b/ 1
{82A5田比}子名敞。爲河内太守太常卿。(所説竝與魏書同也) 16/ 8b/ 2
玄子云。{4CC7广臾}生者晉{4CC7广臾}太尉也。北帝往用爲撫 16/ 8b/ 3
東將軍。後又轉爲東海侯。今又用爲{68B5豐邑}臺侍 16/ 8b/ 4
帝晨右禁監。近取馮懷爲司馬。〈恃〉[侍]帝晨如今 16/ 8b/ 5
世侍中。右禁監如世右衞將軍而甚重。(如説與前 16/ 8b/ 6
大異。當是後遷侍中領衞。便是勝中〈懷〉[衞]將軍也。帝晨無司馬。此是右禁之職耳。馮〈衞〉[懷]字祖 16/ 8b/ 7
思。長樂人。晉成帝時。爲太常散騎常侍。卒追贈金紫光祿階也) 16/ 8b/ 8
左禁監是謝幼輿。以{68B0登邑}嶽爲司馬。(此則准左衞將軍也。 16/ 8b/ 9
幼輿名鯤。即謝安伯謝尚之父也。爲王敦長史豫章郡太守。年五十三病亡。贈太常。謚康 16/ 8b/10
侯。{68B0登邑}嶽已在前。而云代周{6CF3豈頁}爲司馬帥耳) 16/ 9a/ 1
{82D4希邑}南昌公先爲北帝南朱陽大門靈關侯。後 16/ 9a/ 2
天轉爲高明司直。昔坐與劉慶孫爭免官。今 16/ 9a/ 3
始當復職也。高明司直如世尚書僕射。(前云{82D4希邑}爲 16/ 9a/ 4
南門亭長。亭長恐即靈關之職。既以周撫代。故得轉司直。而郭長翔靈語亦云。{82D4希邑}公甚屈 16/ 9a/ 5
爲天門亭長。舊選常用州征二千石。未有三公作也。如此所以得速遷。劉慶孫名輿。中山 16/ 9a/ 6
人。劉越石之兄也。才識辯贍。爲東海王越長史。永嘉中病指疽而亡。年四十七。贈驃騎將 16/ 9a/ 7
軍。謚眞侯也) 16/ 9a/ 8
何次道今在南宮承華臺中。已得受書。行至 16/ 9a/ 9
南嶽中。此人在世。施惠之功甚多。故早得返 16/ 9a/10
形。(前荀公説何始得還朱火。今言已受書。則玄子所受後成在後耳) 16/ 9b/ 1
周伯仁近見用爲西明公中都護。中都護如 16/ 9b/ 2
世太傅之官也。坐選{68B0登邑}攸不平。左降爲中護。 16/ 9b/ 3
中護准少傅。(周本司命帥。當得程遐代而遷此官也。{68B0登邑}攸字伯道。平陽襄陵 16/ 9b/ 4
人。仕晉爲太子洗馬吏部郎河東太守。爲石勒所沒。後得還江東。爲呉郡太守吏部尚書。 16/ 9b/ 5
自咸和元年病亡。贈光祿。攸從胡叛還時。乃棄其己兒。自攜亡弟之子來渡江。遂自無兒。 16/ 9b/ 6
絶後嗣。謝安歎曰。天道無知。令{68B0登邑}伯道無兒) 16/ 9b/ 7
右辛玄子所言。説冥中事亦多矣。今粗書 16/ 9b/ 8
其{6FB7鹿鹿鹿}者耳。不復一二具説。(此記雖玄子所受。而雜有楊君 16/ 9b/ 9
之辭也。楊書不存。今有掾寫本耳。此紙後又被剪缺。恐事亦未必盡) 16/ 9b/10
夫至忠至孝之人。既終皆受書爲地下主者。 16/10a/ 1
一百四十年。乃得受下仙之教。授以大道。從 16/10a/ 2
此漸進。得補仙官。一百四十年。聽一試進也。 16/10a/ 3
(此地下主者。亦即是洞中所記李〈更〉[東]等者。非別鬼官復爲主者也。一百四十年一進。便入 16/10a/ 4
第二等。給仙人使。乃得稍受道教耳)至孝者能感激鬼神。使百 16/10a/ 5
鳥山獸巡其墳{47FA土延}也。至忠者能公犯直心。精 16/10a/ 6
貫白日。或剖藏{81DA急攴}身。以激其君者也。比干今 16/10a/ 7
在戎山。李善今在少室。有得此變錬者甚多。 16/10a/ 8
擧此二人爲標耳。(比干剖心。可爲至忠。至於孝子感靈者。亦復不少。而 16/10a/ 9
今止擧李善。如似不類。當李善之地。乃可渉忠而非孝迹也。恐以其能存李元後胤。使獲 16/10a/10
繼嗣。因此以成其孝。功所不論耳。若程嬰齊孫杵臼。亦應在孝品矣。李善字次遜。本南陽 16/10b/ 1
育陽李元家奴。漢建武中。元家人之死盡而巨富。唯盡一孤兒名續祖。尚在孩抱。諸奴復 16/10b/ 2
共欲{81DA急攴}之而分其才。善乃密負續祖。逃瑕丘山中。哺養乳。乃爲生計。至十歳餘。出告縣令 16/10b/ 3
鍾離意。意於是表薦。悉收其群奴{81DA急攴}之。而立續祖爲家。光武拜善爲太子舍人。後遷日南 16/10b/ 4
九江太守。其事迹正是如此。而鍾離傳所説少復有異耳) 16/10b/ 5
夫有上聖之徳。既終。皆受三官書爲地下主 16/10b/ 6
者。一千年。乃轉補三官之五帝。或爲東西南 16/10b/ 7
北明公。以治鬼神。復一千四百年。乃得遊行 16/10b/ 8
太清。爲九宮之中仙也。(以年限言之。是聖徳更不及忠孝也。計此 16/10b/ 9
終後凡二千四百年。乃得入仙階。益知前應是夏啓非召公明矣。季子亡後。至晉興寧始 16/10b/10
八百八十許。未滿千歳。不知那已爲明公耶。{68B5豐邑}都中所記都无頓説五帝者。恐此如北帝 16/11a/ 1
之例。復有五耶。所以後言英雄者。爲五帝上相。而北帝有秦皇矣。又蘇韶傳云。揚雄張〈衝〉[衡] 16/11a/ 2
等爲五帝。揚張既非上聖。爵位亦卑。不應得與炎帝爲儔。復當或有小五帝不論耳。揚張 16/11a/ 3
之事亦或不然也) 16/11a/ 4
夫有蕭邈之才。有絶衆之望。養其浩然。不營 16/11a/ 5
榮貴者。既終。受三官書爲善爽之鬼。四百年。 16/11a/ 6
乃得爲地下主者。從此以進。以三百年爲一 16/11a/ 7
階。(此事是高士逸民之品也。從主者以去。是入仙階。不復爲鬼官耳) 16/11a/ 8
夫有至貞至廉之才者。既終。受書爲三官清 16/11a/ 9
鬼。二百八十年。乃得爲地下主者。從此以漸 16/11a/10
得進補仙官。以二百八十年爲一階耳。(此格復是 16/11b/ 1
小勝高士。而年數倍於忠孝。故知忠孝貞廉爲行之最耳) 16/11b/ 2
夫至廉者。不食非己之食。不衣非己之布帛。 16/11b/ 3
王陽有似也。(此目應以夷齊爲標。高士中亦多此例。而今乃擧王陽。當年淳 16/11b/ 4
徳自然。非故爲皎潔者也。王陽先漢人也) 16/11b/ 5
夫至貞者。紛華不能散其正{80A3牙火}。萬乘不能激 16/11b/ 6
其名操也。男言之。務光之行有似矣。女言之。 16/11b/ 7
宋金漂女是也。(貞者非止不淫於色。亦是{81D0心炎}乎榮利也。務光辭湯讓。而負 16/11b/ 8
石投河。宋女恐是子胥所逢。浣沙於漂水之陽者。後既投金以報之。故謂之金漂。漂字或 16/11b/ 9
應作〈漂〉[{83B8水栗}]字耳) 16/11b/10
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後嗣。或易世錬化。改 16/12a/ 1
氏更生者。此七世陰徳。根葉相及也。既終。當 16/12a/ 2
遺脚一骨。以歸三官。餘骨隨身而遷也。男留 16/12a/ 3
〈在〉[左]。女留右。皆受書爲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 16/12a/ 4
乃得進受地仙之道矣。臨終之日。視其形如 16/12a/ 5
生人之肉。脱死之時。尸不強直。足指不青。手 16/12a/ 6
足不皺者。謂之先有徳行。自然得尸解者也。 16/12a/ 7
(此是先世有陰功密徳。不拘於迹者。既非己身所{44F8辯力}。故以一骨酬副三官也。此骨恐是質 16/12a/ 8
形之骨。非神形之骨。既被遺落。當復重生之耳。〈火〉[大]都論仙鬼中諸人。在世有刳腹刎頚。支 16/12a/ 9
體分裂死者。永自不關後形。其神先以離出。故今形可得而斃傷殘。初不斷神矣。而世或 16/12a/10
有見鬼身不全者。蓋是尸魄託骸者耳。非其大神本經之主也。尸解之説復有多條。已抄 16/12b/ 1
記在第三篇中耳) 16/12b/ 2
右此五條。皆積行獲仙。不學而得。但爲階 16/12b/ 3
級之難造。道用年歳耳。要自得度名方諸。 16/12b/ 4
不復承受三官之號令矣。(此雖五條而有七事。事中復有 16/12b/ 5
輕重。非至志者。亦不{44F8辯力}得此例也。今預在學道之品。微微小業。便可與之比肩。況乃 16/12b/ 6
眞妙者乎。由是言之。可不自督耳) 16/12b/ 7
諸有英雄之才。彌羅四海。誅暴整亂。拓平九 16/12b/ 8
州。建號帝王。臣妾四海者。既終。受書於三官 16/12b/ 9
四輔。或爲五帝上相。或爲四明公賓友。以助 16/12b/10
治百鬼。綜理死生者。此等自奉屬於三官。永 16/13a/ 1
無進仙之冀。坐{81DA急攴}伐積酷害生死多故也。({68B5豐邑}宮 16/13a/ 2
中諸人職皆是矣。疑荀{4DA2或丿丿}一人。清秀整潔。非跋扈虐害。唯以謀謨智策佐魏武耳。乃得爲 16/13a/ 3
賓友。與漢高等比位。恐當別有旨趣。凡在世有才識藝解。爲一時所稱者。既沒。竝即隨才 16/13a/ 4
受其職位。不必執其在生之小罪。先充諸考謫也。若過爲非理。是所不論。若悠悠冗散。不 16/13a/ 5
辯異人者。罪無大小。悉當安之) 16/13a/ 6
秦始皇今爲北帝上相。劉季今爲南明公賓 16/13a/ 7
友。有其人甚多。略示其標的耳。(此是擧建號帝王者之宗 16/13a/ 8
耳。北帝之有上相。亦當如四明之有賓友也) 16/13a/ 9
齊桓公今爲三官都禁郎。主生死之簡録。晉 16/13a/10
文公今爲水官司命。其楚嚴公趙簡子之徒 16/13b/ 1
數百人。今猶散息於三官府。未見任也。此等 16/13b/ 2
名位自是三官之寮耳。无豫眞仙家事矣。(五霸 16/13b/ 3
亦一時之雄。齊桓晉文。處職竝要。楚嚴公即莊王也。簡子雖非霸限。亦擅命專制。所夢天 16/13b/ 4
帝使射熊之事。必是北帝之府矣。劒經序稱。燕昭亦得仙。燕昭六國時英主。遂不墮於三 16/13b/ 5
官。乃知錬丹獨往。亦爲殊拔也。從論忠孝已來至此。竝出掾寫劒經中。東卿司命所説。即 16/13b/ 6
是鬼神事。謹抄出繼此。以相證發。自三代已來。賢聖及英雄者爲仙。鬼中不見殷湯。周公。 16/13b/ 7
孔子。闔閭。勾踐。春秋時諸卿相大夫。及伍子胥。孫武。白起。王翦。下至韓信項羽輩。或入仙 16/13b/ 8
品。而仙家不顯之。如桀紂王莽董卓等。凶虐過甚。恐不得補職僚也。而異域有冒頓{82CF足翕}{82E6去頁} 16/13b/ 9
石塊石勒諸驍傑。亦都不預及言之耳) 16/13b/10
16/14a/ 1
16/14a/ 2
眞誥卷之十六。 16/14a/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4:10
¥眞誥卷之十七。 17/ 1a/ 1
17/ 1a/ 2
握眞輔第一。 17/ 1a/ 3
蕭寂{82BE艸畢}門。研神保形。和魂夷{80A3牙火}。守養神關者。 17/ 1a/ 4
豈可以與夫坐華屋。撃鍾鼓。饗五鼎。艷綺{5EE8絲丸} 17/ 1a/ 5
者。同日而論之哉。大羅之與篭樊倶一物耳。 17/ 1a/ 6
是以古之高人。皆去彼而取此矣。老氏寧悶 17/ 1a/ 7
悶不察察。而況我之鄙夫。(未知此一篇是何書中語。既有道之 17/ 1a/ 8
辭。故聊以抄出。是兩手書耳) 17/ 1a/ 9
玄玄即排起。注之曰。故玄玄以八風爲{52F8嚢石木}籥。 17/ 1a/10
天地爲{68CB阜是}防。四海爲{82B5雍缶}罌。九州爲稗{5DBB禾康}。積之 17/ 1b/ 1
以萬殊。蒸之以陰陽。其陶鑄也。充隆吹累。剛 17/ 1b/ 2
柔清濁。象類不同。呼吸含吐。恭柏榮。注之曰。 17/ 1b/ 3
九絶獸神禽也。罔起此在乎。群麗{4FA8鑒手}{81D6手骨}乎。激 17/ 1b/ 4
奇之際。終年不足以極其變。萬殊不足以適 17/ 1b/ 5
其内。日月不足以曜其目。八澤不足以遊其 17/ 1b/ 6
足。青雲爲卑。九垓爲淺。八紘爲小。四極爲近。 17/ 1b/ 7
以此變動無常。恆入芥子之内。玉晨之玉寶。 17/ 1b/ 8
太微之威神矣。(玄玄即排起。調彈恭柏榮。竝是神虎隱文揮神詩中句。如 17/ 1b/ 9
今再注之。乃取揚雄玄爲論中語。更小増損易奪之。故當是理符義會。可得然也) 17/ 1b/10
夫心與治。遊乎太和。唯唐虞能充其任矣。神 17/ 2a/ 1
與化。蕩乎無境。唯伏羲能承其統。故二十五 17/ 2a/ 2
絃之具。非牙曠不能以爲神。弓矢質的之具。 17/ 2a/ 3
非羿〈{67BE進降}〉[逢]蒙不能以爲妙耶。(此一篇亦是玄爲論中語。不知此復 17/ 2a/ 4
以何所明喩耳。猶如引抱朴外篇博喩中語也。凡有異處。皆以朱書爲別如此也) 17/ 2a/ 5
若夫奇神{81A6攸黒}詭。恢譎無方。陰陽之所煥育。川 17/ 2a/ 6
澤之所函藏。則羲和浴日於甘淵。烏飛司景 17/ 2a/ 7
於扶桑。江{81BE女非}登{56C6水眉}而解珮。二女禦風於瀟湘。 17/ 2a/ 8
潛蛟龍戰於玄泉。蕃丘喪馬於淮陽。靈洲海 17/ 2a/ 9
運於南極。東山遥集於帝郷。{6DF5馬華}{6DF3馬留}抗轡於巨 17/ 2a/10
龜。江使感夢於宋王。是以洞庭雖廣。濟之不 17/ 2b/ 1
容刀。盧龍雖峻。越之不崇朝。{81C2山緡}山懸嶺。絶闊 17/ 2b/ 2
千仞。束馬綿竹。則安樂歸晉。遼海泱瀁。横帶 17/ 2b/ 3
天渠。公孫不競。則其亡忽諸。若夫飛壷白馬。 17/ 2b/ 4
即墨天山。三江之{81EC水侵}。九河之源。尚曷足語哉。 17/ 2b/ 5
吾子飛軒結駟。駕眄林薄。徒聞山河之寶。魏 17/ 2b/ 6
國所以未究。夫呉起一言。而武侯心{81CE心乍}也。(此二 17/ 2b/ 7
條是庾闡揚都賦中語也。凡四條竝異手書之。小度青紙。乃古而拙。此既與眞書相連。故 17/ 2b/ 8
竝存録。相隨載之也。楊君) 17/ 2b/ 9
秦始皇作長安渭水横橋。廣六丈。南北三百 17/ 2b/10
八十歩六十八間。漢時橋北置都水令丞。領 17/ 3a/ 1
徒千五百人。署屬京兆。董卓壞之。魏武帝更 17/ 3a/ 2
作。廣三丈。今橋是也。(夫钟瑞物也,当金氏之世有六钟,将必见乎,晋 17/ 3a/ 3
朝五霸诸侯,厥德过之,故六种嘉瑞耳,非复耳,事误子孙也,预告宁无唈唈乎。此注下四 17/ 3a/ 4
十八字,黄民手所妄益。是載義羲十二年。霍山崩出六鍾。故欲附會宋祖。輒立此辭。而不 17/ 3a/ 5
知事類大乖。追可忿笑) 17/ 3a/ 6
秦爲阿房殿。在長安西南二十里。殿東西千 17/ 3a/ 7
歩。南北三百歩。上坐萬人。庭中可受十萬人。 17/ 3a/ 8
二世爲趙高所殺於宜春宮。宮在城南三里。 17/ 3a/ 9
二世葬其傍。司馬相如所云。墓蕪穢而不修 17/ 3a/10
者是也。 17/ 3b/ 1
秦歛天下兵器。鑄以爲銅人十二。置(此十四字共一 17/ 3b/ 2
行。行前魚爛餘十在。今足令成字如此)之諸宮。漢時皆在長安。 17/ 3b/ 3
董卓壞以爲錢。餘二人徒在青門裏東宮前。 17/ 3b/ 4
魏明帝欲徙詣洛。載至霸城。重不能致。今在 17/ 3b/ 5
霸城大道南。胸前有銘曰。皇帝二十六年。初 17/ 3b/ 6
兼天下諸侯。以爲郡縣。正法律。均度量。大人 17/ 3b/ 7
來見臨{55EB水兆}。身長五丈。足迹六尺。秦丞相蒙恬 17/ 3b/ 8
李斯所書也。{41AC|}(缺失秦字)廟中鍾{82B0北墟}四枚。皆在漢 17/ 3b/ 9
高祖廟中。魏明帝徙二枚詣洛。故尚方南銅 17/ 3b/10
{82ED馬施}巷中是也。 17/ 4a/ 1
漢昭帝平陵。宣帝杜陵。二銅鍾在長安。夏侯 17/ 4a/ 2
征西。欲徙詣洛。重不能致之。在青門裏道南。 17/ 4a/ 3
其西者是平陵鍾。東者杜陵鍾也。(此後少始皇陵一事) 17/ 4a/ 4
鴻門在始皇陵北十餘里。漢書云。張良解厄 17/ 4a/ 5
於鴻門者也。 17/ 4a/ 6
秦王(應是楚王。作秦王誤耳)項籍。以沛公爲漢王。都漢 17/ 4a/ 7
中。而分關中爲三。秦章邯爲雍王。都大丘。今 17/ 4a/ 8
槐里是也。司馬欣爲塞王。都櫟陽。今萬年縣 17/ 4a/ 9
是也。董翳爲{60A6羽隹}王。都高奴。高奴縣在咸陽西 17/ 4a/10
北。今〈雀〉[省]。 17/ 4b/ 1
高祖自漢中北出襲三面。皆平之。漢書云。乘 17/ 4b/ 2
釁而運。席卷三秦者也。此三縣今皆有都邑 17/ 4b/ 3
故處也。(此後少十五六條事。當是零失也) 17/ 4b/ 4
杜陵宣帝陵也。宣帝少依許氏在杜縣。葬於 17/ 4b/ 5
南原。立廟於曲池之北。號曰樂遊廟。因{61FD艸宛}爲 17/ 4b/ 6
名也。徙關東名族四十五姓。以陪杜陵。司馬 17/ 4b/ 7
相如吊二世云。臨曲江之{82E2阜豈}洲。謂曲池也。(此一 17/ 4b/ 8
條増損。語小異。不解那得始此) 17/ 4b/ 9
右此前十條。竝楊君所寫録潘安仁關中 17/ 4b/10
記語也。用白牋紙。行書極好。當是聊爾抄 17/ 5a/ 1
其中事。 17/ 5a/ 2
東方有赤氣之内。有詠言曰。小鮮未烹鼎。言 17/ 5a/ 3
我巖下悲。(此是東華宮中歌詩之辭) 17/ 5a/ 4
整控啓素郷。河靈已前驅。(此兩句是揮神詩中之辭) 17/ 5a/ 5
風伯不搖條。神虎所挾扶。十一月二十四日。 17/ 5a/ 6
{81A6攸黒}忽之間。聞洞房中云。在丹{81CA巾僕}帳中。有如人 17/ 5a/ 7
聲。讀書如此。(此是存洞房三眞事。并前條竝楊所自記所感聞之事也) 17/ 5a/ 8
得書。知洗心謝過。甚敍虚心。相行復來。張生 17/ 5a/ 9
頓首。 17/ 5a/10
覺題云許君。 17/ 5b/ 1
近知來有北行事。恨不面。今致黄長命縷一 17/ 5b/ 2
枚。後復果不。張生頓首。 17/ 5b/ 3
覺題云楊君。 17/ 5b/ 4
夢見一人似女子。着鳥毛衣。齎此二短折封 17/ 5b/ 5
書來。發讀。覺見。憶昔有此語。而猶多有所忘。 17/ 5b/ 6
又夢後燒香。當進前室。(此竝記夢見張天師書信云。張生者即應 17/ 5b/ 7
是諱。今疏示長史。故不欲顯之。又見系師注老子内解。皆稱臣生稽首。恐此亦可是系師 17/ 5b/ 8
書耳) 17/ 5b/ 9
興寧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楊君夢見一人。著 17/ 5b/10
朱衣篭冠。手持二版。懷中又有二版。召許玉 17/ 6a/ 1
斧。出版。皆青爲字云。召作侍中。須臾玉斧出。 17/ 6a/ 2
楊仍指此是許郎。玉斧自説。我應十三年。今 17/ 6a/ 3
便見召。未解儀體向人。答若爾可作剌。玉斧 17/ 6a/ 4
作屬道。未解儀典。方習{45E2厂萬}之言。須十三年。向 17/ 6a/ 5
玉斧揖而去。(此掾書半紙。是口受寫楊君所夢。故猶内楊事中。侍中之位。所 17/ 6a/ 6
謂侍帝晨者也。版青爲字。即青{80A1竹録}白簡也) 17/ 6a/ 7
四月二十九日夜半時。夢與許玉斧倶座。不 17/ 6a/ 8
知是何處也。良久。見南嶽夫人與紫陽眞人 17/ 6a/ 9
周君倶來。坐一床。因見玉斧。與眞人周君語 17/ 6a/10
日。昔聞先生有守一法。願乞以見授。周君曰。 17/ 6b/ 1
寡人先師蘇君。往曾見向言曰。以眞問仙。不 17/ 6b/ 2
亦迂乎。僕請擧此言以相與矣。玉斧曰。情淺 17/ 6b/ 3
區區。貪慕道徳。故欲乞守一法爾。言未絶。周 17/ 6b/ 4
君又言曰。昔所不以道相受者。直以呉{42FD人倉}之 17/ 6b/ 5
交而有限隔耳。(周是汝陰人。漢太尉勃七世孫。故云{42FD人倉}人也)君乃 17/ 6b/ 6
眞人也。且已大有所稟。將用守一何爲耶。言 17/ 6b/ 7
訖。豁然而覺。竟不知在何處。此夢甚分明。故 17/ 6b/ 8
記之。 17/ 6b/ 9
四月九日戊寅夜鼓四。夢北行登高山。迷淪 17/ 6b/10
不寤。至明日日出四五丈乃覺。覺憶登山半 17/ 7a/ 1
日許。至頂上。大有宮室數千間。鬱鬱不可名。 17/ 7a/ 2
山四面皆有大水。而不知是何處。某因仰天。 17/ 7a/ 3
天中見一白龍。身長數十丈。東向飛行空中。 17/ 7a/ 4
光彩耀天。因又見東面有白衣好女子。亦於 17/ 7a/ 5
空中行。西向就白龍。徑入龍口中。須臾復出。 17/ 7a/ 6
三入三出乃止。又還某右邊。向某。而又覺某 17/ 7a/ 7
左邊有一老翁。著繍衣裳芙蓉冠。柱赤九節 17/ 7a/ 8
杖而立。倶視其白龍。某問公。何等女子。徑入 17/ 7a/ 9
龍口耶。公對曰。此太素玉女蕭子夫。取龍{80A3牙火} 17/ 7a/10
以錬形也。此人似方相隸爲官也。某又問。翁 17/ 7b/ 1
何人。來登此宇。公答曰。我蓬莱仙公洛廣休。 17/ 7b/ 2
此蓬莱山。吾治此上。府君故來。乃得相見我 17/ 7b/ 3
耳。某又問公曰。此龍可乘否。公答曰。此龍當 17/ 7b/ 4
以待眞人張誘世。石慶安。許玉斧。丁{59E5玉韋}寧也。 17/ 7b/ 5
某又問。一龍而四人共乘耶。公曰。此侍晨帝 17/ 7b/ 6
官龍也。譬如世{80B3車召}車朱鳥。更一日乘以上直 17/ 7b/ 7
也。須臾間公呼此四賢。未來之間。某與公及 17/ 7b/ 8
此女。以敷席共坐山上。倶北向望海水及白 17/ 7b/ 9
龍。并有設酒食。酒中如石榴子。合食之。{81E0木半}亦 17/ 7b/10
如世間{81E0木半}。{81E0木半}中鮭也。覺久久許。四人竝東來。 17/ 8a/ 1
共乘一新犢車。青牛青油重車上來到。竝揖 17/ 8a/ 2
此公及某。竝共語。語畢。公見語曰。向所道四 17/ 8a/ 3
人。此則是也。覺張誘世年可五十。石慶安甚 17/ 8a/ 4
童蒙。年可十三四。許玉斧年如今日所見。丁 17/ 8a/ 5
{59E5玉韋}寧年可三十四五許。竝著好單衣。垂{4CA9巾責}履 17/ 8a/ 6
版。惟慶安著空頂{4CA9巾責}。公又曰。玉斧府君師友 17/ 8a/ 7
也。某曰。不然。公又曰。張誘世常山人。公弟子 17/ 8a/ 8
也。石慶安汲郡人。鉤翼夫人弟子也。才均徳 17/ 8a/ 9
敵。竝人士也。公因語四人言。君竝可各作一 17/ 8a/10
篇詩。以見府君。老子亦願聞文筆之美言也。 17/ 8b/ 1
於是公各付一青紙。及筆各一。以與四人。四 17/ 8b/ 2
人即取曰。但恐倉卒耳。於是石慶安先作詩。 17/ 8b/ 3
其文曰。 17/ 8b/ 4
靈山造太霞。豎巖絶霄峯。紫煙散神州。乘飆 17/ 8b/ 5
駕白龍。相攜四賓人。東朝桑林公。廣休年雖 17/ 8b/ 6
前。所{80A3牙火}何蒙蒙。寔未下路讓。惟年以相崇。 17/ 8b/ 7
次張誘世作詩。其文曰。 17/ 8b/ 8
北遊太漠外。來登蓬莱闕。紫雲遘靈宮。香煙 17/ 8b/ 9
何鬱鬱。美哉樂廣休。久在論道位。羅併眞人 17/ 8b/10
坐。齊觀白龍邁。離式四人用。何時共解帶。有 17/ 9a/ 1
懷披襟友。欣欣高晨會。 17/ 9a/ 2
次許玉斧作詩。其文曰。 17/ 9a/ 3
遊觀奇山峙。漱濯滄流清。遥觀蓬莱間。{81C3山獻}{81C3山獻} 17/ 9a/ 4
衝霄冥。紫芝被絳巖。四階植琳{59F9玉橘}。紛紛靈華 17/ 9a/ 5
散。晃晃煥神庭。從容七覺外。任我攝天生。自 17/ 9a/ 6
足方寸裏。何用白龍榮。 17/ 9a/ 7
丁{59E5玉韋}寧作詩。其文曰。 17/ 9a/ 8
玄山構滄浪。金房映靈軒。洛公挺奇尚。從容 17/ 9a/ 9
有無間。形沈北寒宇。三神棲九天。同寮相率 17/ 9a/10
往。推我高勝年。弱冠石慶安。未肯崇尊賢。嘲 17/ 9b/ 1
笑蓬莱公。呼此廣休前。明公將何以。却此少 17/ 9b/ 2
年翰。 17/ 9b/ 3
四人作詩畢。竝以呈公。公讀畢而笑曰。此詩 17/ 9b/ 4
各表其才性也。石生有逸才而輕邁。張生體 17/ 9b/ 5
和而難解。許生廣愼而多疑。丁生率隱而發 17/ 9b/ 6
遲。夫輕邁則眞{80A3牙火}薄。難解則道不悟。多疑則 17/ 9b/ 7
思無神。發遲則得靈稽。所謂殊途者也。若能 17/ 9b/ 8
各返其迷。悟其所悟。不當速也。府君弟子所 17/ 9b/ 9
謂管輅請論有疑。疑則無神者矣。 17/ 9b/10
言詩畢。各起兵共下山。下山之頃。又見此女 17/10a/ 1
子乘白龍而北去。某與諸人歩行南下。至山 17/10a/ 2
下而各各別去。公曰。復二十年。當共會於七 17/10a/ 3
業宮。遊此地也。於是豁然乃悟。汗流。終日不 17/10a/ 4
能飮食。初下半山。見許主簿來上。相逢於夾 17/10a/ 5
石之間。公語主簿曰。汝何來遲。吾爲汝置四 17/10a/ 6
升酒在山上坐處。可往飮之而還逐我。主簿 17/10a/ 7
即去上山。須臾見還。行甚疾。未至山下相及。 17/10a/ 8
公曰。美酒不。答云。猶恨酸。公曰。此太平家酒。 17/10a/ 9
治人腸也。彦曰。欲得長生飮太平。何酸之有 17/10a/10
耶。故是野家兒也。守一愼勿失。後當用汝輔 17/10b/ 1
翼。君於是共至山下。各別。某末將主簿及玉 17/10b/ 2
斧東去。公還上山。其三人西去五十歩。公又 17/10b/ 3
遣一信見告云。許牙累府君。某答云。在意。 17/10b/ 4
到十日夜。某先具疏此夢。上白諸眞道。得此 17/10b/ 5
異夢。分明如不眠。不審是何等願告之意。唯 17/10b/ 6
紫微夫人見答云。爾眞{80A3牙火}内感。靈求萬方。神 17/10b/ 7
來八玄。形與魂翔。此實著至之象。事顯幽冥。 17/10b/ 8
非虚構也。如洛公語也。可密示斧子等。勿廣 17/10b/ 9
宣露靈中旨也。非小事哉。深愼。衆眞竝笑。清 17/10b/10
靈曰。以冥通冥也。心感洞照。南嶽君之力也。 17/11a/ 1
(又此一夢事。後東間寫得。既不自見本。不知誰書。所稱某處。是楊君又當書此以呈長史。 17/11a/ 2
故云某耳。又此四月或即是乙丑年。亦可是寅年耳) 17/11a/ 3
十月二十三日夜。夢在一大山上。有人見告。 17/11a/ 4
此是蒙山大洞室中也。室四面坐相向。皆柏 17/11a/ 5
床龍鬚席。四壁多文字而不可了。許長史着 17/11a/ 6
葛{81C9巾錢}單衣白袷。坐東面西向。復有三人。皆錦 17/11a/ 7
衣平上{4CA9巾責}。其一人自稱曰。我趙叔臺父。昔見 17/11a/ 8
汝於呉下矣。(定録告云。昔趙叔臺王世卿亦言篤學。竟不知人意。爲北明公 17/11a/ 9
府所引。則是似此人之子。而不知是何時人耳)吾坐北面南向。許長 17/11a/10
史伏坐上。因引筆作書。乃沈吟思惟。良久書 17/11b/ 1
畢。即見示曰。此書可通否耶。書曰。日月之道。 17/11b/ 2
虔晟再拜。今奉佳畫酒盃盤一具於南方。來 17/11b/ 3
年六月。可以入郭。遣送之事。好而又好。水火 17/11b/ 4
之期。求我於大木之日矣。(晟猶是成音。漢時亦有人名此) 17/11b/ 5
有學之而不得者。未有不學而得之者也。信 17/11b/ 6
哉斯言。右長史寫青紙上。因以見示。(意中云。作此書。 17/11b/ 7
欲以刻名也) 17/11b/ 8
登難之曰。郭是何義。長史答曰。是洞中似郭。 17/11b/ 9
非冢墓之郭也。又難曰。何以爲虔。又答曰。虔 17/11b/10
者敬之始。下有文字。敬之文耳。又難曰。何以 17/12a/ 1
爲晟。答曰。晟者日下成侍。日成而月得耳。三 17/12a/ 2
錦衣人同讚曰。幸哉幸哉。學不可欺往來至 17/12a/ 3
道之時。(此一條楊自記所夢事。不知是何年。云六月入郭。未測〈斯〉斯徴也。此上半 17/12a/ 4
行被剪除。正應是稱姓名耳) 17/12a/ 5
許先生前潛景逸世。隱光九霄。冥神洞觀。頤 17/12a/ 6
光靈府。幸甚幸甚。平昔周旋。纏綿盟誓。超羣 17/12a/ 7
先覺。獨造方外。(先生年乃大楊君三十歳。先生初入東山時。楊始年十六。 17/12a/ 8
絶迹時。年十九。如此明楊小便好道也) 17/12a/ 9
自隔暉塵行已。今日東眄雲漢。涕先言隕。伏 17/12a/10
想玄宮融和。所莅休宜。時乘八風。平蕩滓翳。 17/12b/ 1
六天攝威。消滅魔氣。願使眞正之信。流行三 17/12b/ 2
元。玄無之感。變無窮矣。君前臨發頻煩。想夢 17/12b/ 3
所見。贈惠手跡爲信。既感冥通。銘得之後。{81A6攸黒} 17/12b/ 4
忽未頃。如覺千載。適能得之。奇而難解。所謂 17/12b/ 5
微乎妙哉。微乎妙哉。近即疏記所夢。密呈。(此先 17/12b/ 6
生被試後。楊君因書與之也。一書麻紙極好。此是寫本。所以得存耳) 17/12b/ 7
羲頓首頓首。陰寒。奉告。承尊體安和以慰。未 17/12b/ 8
得覲傾企。謹白不具。楊羲頓首頓首。 17/12b/ 9
羲白。公第三女昨來委{5AEE病祭}。旦來小可。猶未出 17/12b/10
外解。群情反側。動靜馳白。 17/13a/ 1
頃疫癘可畏。而猶未歇。益以深憂。 17/13a/ 2
給事許府君侯。(此六字折紙背題) 17/13a/ 3
羲白。二吏事近即因謝主簿屬鄭西曹。鄭西 17/13a/ 4
曹亦以即處聽。但事未盡過耳。事過便列上 17/13a/ 5
也。自己以爲意。此段陳胄王戎之徒。實破的 17/13a/ 6
也。謹〈曰〉[白]。(此書失上紙) 17/13a/ 7
羲頓首頓首。奉告。承尊體安和以慰。劉家昨 17/13a/ 8
夜去使人。惻惻似中後定也。羲明日早與主 17/13a/ 9
簿至墓上省之也。晩或復覲。楊羲頓首頓首。 17/13a/10
先昨亦得車問。想當不審。且以{4EBB心宛}怛之。自非 17/13b/ 1
研玄寶精。有凌霜之幹者。亦自然之常也。長 17/13b/ 2
史許府君侯。(此六字題折紙背上也) 17/13b/ 3
羲白。奉賜絹。使以充老母夏衣。誠感西伯養 17/13b/ 4
老之惠。然羲受遇過泰。榮流分外。徒銜{4EF5口耳戈}恩 17/13b/ 5
眷。無以仰酬。至於絹帛之錫。非復所當。小小 17/13b/ 6
供養。猶足以自供耳。謹付還。願深見亮。羲白。 17/13b/ 7
羲白。此間故爲清淨。既無塵埃。且小掾住處 17/13b/ 8
亦佳。但羲尋還。不得久共同耳。尋更白。羲白。 17/13b/ 9
(此二條共紙書。又似失上紙) 17/13b/10
羲頓首頓首。宿昔更冷。奉告。承尊體安和以 17/14a/ 1
慰。此覲返命不具。楊羲頓首頓首。 17/14a/ 2
羲白。得主簿書云。野中異事。{82D4希邑}書別答。奉覲 17/14a/ 3
乙二。謹白。(此背無題。恐失下紙) 17/14a/ 4
羲頓首頓首。旦白反不散風燥。奉告。承安和。 17/14a/ 5
行奉勤白書。不具。楊羲頓首頓首。 17/14a/ 6
羲白。雲芝法不得付此信往。羲別當自齎。謹 17/14a/ 7
白。長史許府君侯。(侍者白。此九字題折紙背。尋楊與長史書。上紙重頓 17/14a/ 8
首。下紙及單疏竝名白。又自稱名云尊體。於儀式不正可解。既非接隸意。又乖師資法。正 17/14a/ 9
當是作貴賎推敬長少謙揖意爾。侍者之號即其事也。都不見長史與楊書。既是經師。亦 17/14a/10
不應致輕。此竝應時制宜。不可必以爲〈唯〉[准]) 17/14b/ 1
羲頓首頓首。吉日攸慶。未覲延情。奉告。承尊 17/14b/ 2
體安和以慰。羲燒香始訖。正爾當暫還家靜 17/14b/ 3
中。晩乃親展。謹白不具。楊羲頓首頓首。 17/14b/ 4
羲白。野中未復近問。然華新婦已當佳也。惟 17/14b/ 5
猶懸心奉覲乙二。羲白。承今日穫稻。昨已遣 17/14b/ 6
陳{41F2人及}。經紀食飮。守視之。謹白。 17/14b/ 7
長史許府君侯。(此六字題折紙背。應在山廨中答書。十月五日也) 17/14b/ 8
羲白。符書訖有答教事。脱忘送。適欲遣承。會 17/14b/ 9
得告。今封付。別當抄寫正本以呈也。不審竟 17/14b/10
得服制蟲丸未。若脱未就事者。當以入年爲 17/15a/ 1
始耶。羲前所得。分者即服。日日爲常。不正聞 17/15a/ 2
有他異。唯覺初時作六七日。聞頭腦中熱。腹 17/15a/ 3
中校沸耳。其餘無他。想或漸有理。謹白。 17/15a/ 4
羲白。主簿孝廉。在此奉集。惟小慰釋。小掾獨 17/15a/ 5
處彼方。甚當悒悒。羲比日追懷。眷想不可言。 17/15a/ 6
上下頃粗可。承行垂念。謹白。 17/15a/ 7
羲白。昨及今比有答教事。甚忽忽。始小{82DF門癸}爾。 17/15a/ 8
頃在東山所得手筆。及所聞本末。往當以呈。 17/15a/ 9
比展乃宣。羲白。 17/15a/10
羲白。奉告。具諸一二動靜。毎垂誨示。勞損反 17/15b/ 1
側。羲白。 17/15b/ 2
羲白。五色紙故在小郎處。不令失也。謹白。 17/15b/ 3
羲白。明日當東山。主簿云當同行。復有解廚 17/15b/ 4
事。小郎又無馬。羲即日答公。教明日當先思 17/15b/ 5
共相併載致理耳。不審尊馬可得送以來否。 17/15b/ 6
此間草易於都下。彼幸不用。方欲周旋三秀。 17/15b/ 7
數日事也。謹白。(右此前五書。竝是在縣答長史書。或是單疏。或失上紙也) 17/15b/ 8
羲白。許東興昨中後見顧。主人猶小設。亦不 17/15b/ 9
覺久垂當去。張泓續至。其時日猶可也。奉告 17/15b/10
云。扶關入門。甚爲異事。由羲不能節適酒食。 17/16a/ 1
量宜遣賓。伏用悚息。願復察恕。謹白。(此事在都答書 17/16a/ 2
長史。當在護軍府中時) 17/16a/ 3
羲白。承撰集得五十許人。又作敍眞。當可視 17/16a/ 4
乃益。味玄之徒。有以奬勸。伏以慨然。羲聞似 17/16a/ 5
當多此比類。暮當倒笈尋料。得者遣送。謹白。 17/16a/ 6
已具紙筆。須成。當自手寫一通也。願以寫白 17/16a/ 7
石耳。願勿以見人。(此當是煮石方。或是五公腴法。楊書自此後竝是掾 17/16a/ 8
去世後事。不知誰領録得存。當是黄民就其伯間得也) 17/16a/ 9
羲白。漢書載季主事。不乃委曲。{5DAE稽山}公撰高士 17/16a/10
傳。如爲清約。輒寫{5DAE稽山}所撰季主事状讚如別。 17/16b/ 1
謹呈。洞房先進經已寫。當奉可令王曠來取。 17/16b/ 2
一作已白。恐忘之。謹又白。(今所有紅牋紙書者即是此也) 17/16b/ 3
羲白。承昨雨不得詣公。想明必得委曲耳。明 17/16b/ 4
晴暫覲乃宣。羲白。(此三書似失上紙。竝是在都時答) 17/16b/ 5
羲頓首頓首。晴猶冷。奉告。承尊體安和以慰。 17/16b/ 6
比復親展反命。不備。楊羲頓首頓首。長史許 17/16b/ 7
府君侯。(侍者白。此九字題折紙背) 17/16b/ 8
羲白。季主學業幽玄。且道跡至勝。乃當在卷 17/16b/ 9
之上首耶。東卿君大歎季主之爲人。又羨委 17/16b/10
羽之高沖矣。承撰集粗畢。極當可視。未覩華 17/17a/ 1
翰。預已欣歎。奉覲一二。謹白。(所書東卿論季主事。本別書青 17/17a/ 2
紙。與此不相隨。今在第四篇中)所撰要當令得七十二人。不 17/17a/ 3
審已得幾人。若人少者。亦當思啓冥中。求其 17/17a/ 4
類例也。然造一段作。且當徐徐。未可便出也。 17/17a/ 5
亦欲自繕寫一通。呈明公。明公常所存棲。乃 17/17a/ 6
希心於此者也。羲白。羲白。孔安國撰孔子弟 17/17a/ 7
子亦七十二人。劉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皇 17/17a/ 8
甫士安撰高士宗亦七十二人。陳長文撰耆 17/17a/ 9
舊亦七十二人。(此陳留耆舊也。此一書首尾具而不見題。當是函封也) 17/17a/10
羲白。別紙事覺憶有此。乃至佳。可上著傳中 17/17b/ 1
也。輒待保降。當咨呈求姓字。亦又當見東卿。 17/17b/ 2
此月内都當令成畢也。動靜以白。(此又失上紙。書語是 17/17b/ 3
初送神仙傳答也。保降者須保命君來也。又注此并書。竝似在縣下時。非京都也) 17/17b/ 4
仙傳猶未得治益。要當代東卿至。乃委曲耳。 17/17b/ 5
昨日更委曲。再三讀之。故爲名作。益以慨然。 17/17b/ 6
符待晴當畫之。別白。 17/17b/ 7
羲白。傳未得書上王生。所以爾者。欲以見東 17/17b/ 8
卿。東卿近來。倉卒不得啓此。須後至乃呈。尊 17/17b/ 9
處已別有一本。不審可留此處本否。義又欲 17/17b/10
更有所上。所上者畢。乃頓以奉還也。謹白。(長史 17/18a/ 1
此仙傳。遂不顯世。不解那得如此。恐楊以呈司命。不許眞事宣行。因隱絶之也) 17/18a/ 2
不審方隅山中幽人。爲已設坐於易遷戸中 17/18a/ 3
未。聊白(方隅幽人即謂掾也。令設虚坐於其母戸中耳) 17/18a/ 4
信還須牛。明日食竟遣送。(右此書失上紙。亦應是函封。在縣下 17/18a/ 5
時) 17/18a/ 6
羲頓首。奉反告。承服散三旦。宣通心中。此是 17/18a/ 7
得力。深慰馳情。願善將和。無復感動。羲頃公 17/18a/ 8
私勿勿。是故替覲小{82DF門癸}奉展。楊羲頓首頓首。 17/18a/ 9
承二紀有患懸情。近得師子書。都不道病。此 17/18a/10
必輕微耳。小晴遣信參之。謹白。 17/18b/ 1
承石生往可念。羲乃識之。頃者甚多暴卒。(亦無 17/18b/ 2
題。此似都下書) 17/18b/ 3
義頓首頓首。奉告。見所疏夢并上章本末。尋 17/18b/ 4
省反覆。夢既是注。章亦苦到。甚以慨然。想此 17/18b/ 5
魍魎。尋散滅耳。比行奉覲。楊義頓首頓首。 17/18b/ 6
別疏願不以示人。諸所屈曲。奉覲一二。 17/18b/ 7
尊所疏夢。當可解爾。然大要是注氣之作也。 17/18b/ 8
羲白。 17/18b/ 9
羲近連亦夢小掾。有所道。小云云。大都無他 17/18b/10
耳。亦欲不復信夢悟。故不上白耳。尊{82A6病珎玉}患未 17/19a/ 1
和。多當是注{80A3牙火}小動所以爾耳。上章根具。亦 17/19a/ 2
當足滅之。謹白。 17/19a/ 3
羲白。昔得小掾細白布青紙香珠之屬。然此 17/19a/ 4
逼左道虚妄之説。是故不復稍説耳。自當以 17/19a/ 5
此物期之甲申也。諸所曲屈。筆不能盡。謹白。 17/19a/ 6
(自掾去後。楊多有諸感通事。長史既恆念憶。故楊毎及之也。世中多不{4ECB心篋竹}信幽顯。所以不 17/19a/ 7
欲備説。爾來已經太元九年元嘉二十一年兩甲申矣。不知此所期謂在何時。謂丁亥數 17/19a/ 8
周之甲申乎) 17/19a/ 9
羲頓首頓首。奉告。承尊體不和。餘{82A6病珎玉}連動。懸 17/19a/10
情灼灼。想當偶爾行損。承欲章書自陳。亦足 17/19b/ 1
以斷注鬼之害也。夢悟亦不可專信。惟當以 17/19b/ 2
心鎭之耳。尋復平承。楊羲頓首頓首。 17/19b/ 3
承紀謁者還。欣之。尊已相見。問其委曲邪。謹 17/19b/ 4
白。自小掾去世後。〈咯〉[略]無月不作。十數夢見之。 17/19b/ 5
又於睡臥之際。亦形見委曲也。所言所行。如 17/19b/ 6
平存爾。然不信既著。遠近所嗤。不敢復言之 17/19b/ 7
也。 17/19b/ 8
見告。今具道夢。聊復以白。願不怪忤。若尊意 17/19b/ 9
爲此爲罔罔者。願見還。當即以付火。(此書無題。亦是 17/19b/10
函封。掾恆面來共記。託以睡夢耳。于時諸遊貴。或聞楊降神。信者多所請問。不信者則興 17/20a/ 1
誚毀。故有此言以{45E2厂萬}之) 17/20a/ 2
17/20a/ 3
17/20a/ 4
眞誥卷之十七。 17/20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5:13
¥眞誥卷之十八。 18/ 1a/ 1
18/ 1a/ 2
握眞輔第二。 18/ 1a/ 3
三月十九日夜。夢小掾來在此靜中坐。良久。 18/ 1a/ 4
自説小茅山三會水處。極可看戲。向從四平 18/ 1a/ 5
山中來。路上見叔父。持火炬滿手。欲以作變。 18/ 1a/ 6
先生可向阿郎道。如此鬼火。使人口噤不得 18/ 1a/ 7
語。此物乃化爲風。先生知之不。小掾又曰。方 18/ 1a/ 8
山大有侯叔草。異佳。葉乃大。昨乃大取。近乃 18/ 1a/ 9
失去布複{82C5衣式}。欲就先生乞此衣。(掾兩庶生叔竝早亡。不知 18/ 1a/10
此當是誰者。方山即四平山。所謂遊處方源。常與龍伯高等爲旅也。既採南燭。又乞複{82C5衣式}。 18/ 1b/ 1
則在洞中者。猶須衣食。故云。杜廣平亦伐薪貿粮。而況今洞上之士乎。斯眞豈復不知斷 18/ 1b/ 2
穀。特是不應爲之耳) 18/ 1b/ 3
小掾又曰。今葬處不吉。斷墓脉多所云云。(右十 18/ 1b/ 4
九日夕所夢。此則前書所〈六〉[云]以白者如此。則掾亦還葬舊墓。雖曰虚塚。猶須吉地)右 18/ 1b/ 5
與長史書。今所見眞手者訖此。 18/ 1b/ 6
〔厶〕〔厶〕(前少一行。又闕失上兩字)情兼。無以喩懷。尋省來告。 18/ 1b/ 7
粗承同之。僕尋往。相見近矣。比者翹注。良不 18/ 1b/ 8
可言。給事安和。(即長史也)以十九日南州。二十二 18/ 1b/ 9
日當還。功曹已入。昨相見慰懷。(功曹掾庶長兄。小名揆者 18/ 1b/10
也)方爾悠悠。未卒歸也。將琴絃之陰徳乎。聊 18/ 2a/ 1
當一笑。(琴絃事出彭素經。房中之術也)此即日無他。公明日 18/ 2a/ 2
當復南州與大司馬別。大司馬剋二十六發 18/ 2a/ 3
也。第七似不從征。(公是簡文爲司徒也。大司馬是桓温也。鎭在姑熟。應 18/ 2a/ 4
北伐慕容。第七似是掾叔小名嗣伯者。爲尚書郎。于時是太和四年己巳歳三月中書也) 18/ 2a/ 5
乃遠送米。將供洞齋之備耶。若君遠研玄鏡。 18/ 2a/ 6
澄聲上音。在深林之中。遐人事之跡。使此物 18/ 2a/ 7
之來卒無縁也。於今逢耳。誠理盡備矣。(洞齋即大 18/ 2a/ 8
洞齋法。今有眞書小訣。如此則掾是備行上品七卷耳) 18/ 2a/ 9
想所寫已了。校當令熟。秋冬之間。其經當復 18/ 2a/10
示也。(不知是何經。明年掾便遁化也) 18/ 2b/ 1
故服{82EA食訊}不。春草生。此物易尋。想數詣玄水之 18/ 2b/ 2
處逍遥也。僕此月必往。敍其不久。(南燭冬乃不彫。春時 18/ 2b/ 3
色味彌好。既呼爲{82EA食訊}。則是掾合服石和者。所以定録云。次服{82EA}飯。兼穀無違。但一劑千祀。 18/ 2b/ 4
其事不同耳。即不知玄水在何處也) 18/ 2b/ 5
亦不煩屬李。李疾病未攝事。承田己爲勞。意 18/ 2b/ 6
敕語陳暉。如此必有秋望也。此誠小小。不暫 18/ 2b/ 7
勞君意者。則事去矣。 18/ 2b/ 8
給事云。南州還當并急。四月半間。欲至東山。 18/ 2b/ 9
想無差錯矣。比更告。茶一簿。(直注行下云。茶一簿未正可解。 18/ 2b/10
當爲寄與掾也。茶則是茗。掾患淡飮所須。兼亦以少寐也) 18/ 3a/ 1
一日不見君。常恐鄙悋之心已生矣。君未復 18/ 3a/ 2
能屑屑中出於風塵之間耶。(右八條楊書。竝是在都送還山 18/ 3a/ 3
與掾。失上紙。此書師與弟子。灼然作君僕。用古體也) 18/ 3a/ 4
承給事體氣如故。且甚延悚。念侍省遑懼辭 18/ 3a/ 5
正爾。燒香入靜。具啓夜當根陳情事。使盡丹 18/ 3a/ 6
苦之理。動靜別白。尋更承問。(此少上紙。似在縣下。答虎牙道 18/ 3a/ 7
長史病事) 18/ 3a/ 8
糊連給事前後書。上啓神母。因書小掾。并呈 18/ 3a/ 9
前後答神母云。小掾截留給事書。唯餘此見 18/ 3a/10
還。(此亦是虎牙。是掾去後事也。神母應是南眞夫人。右楊君在此所寫外書及自記夢 18/ 3b/ 1
事。并與答長史兩掾諸書疏。及有存録者記此。又別有紀事酬答眞人書。已在前篇中) 18/ 3b/ 2
長史書。暮臥先存斗星。在所臥席上。 18/ 3b/ 3
暮臥存星之時。皆先陰呪星名。然後存耳。祝 18/ 3b/ 4
畢。乃存星。安臥其中也。然後密叩齒。祝九星 18/ 3b/ 5
之精。(右二條。長史抄修洞房事) 18/ 3b/ 6
見斧云。酉年學。戌年當歸。戌年道{80A3牙火}當行天 18/ 3b/ 7
下。云從戌年當受法。(此一條是掾去後所記。掾記是庚午年去。此戌 18/ 3b/ 8
年即應癸酉甲戌年。受法者是就其眞人。受經二奔之道。十一年成眞。故定録云。復十六 18/ 3b/ 9
年。乃覩我於東華者也) 18/ 3b/10
經云。主諸關鏡聰明始。(此黄庭經中語)九月十七日 18/ 4a/ 1
已一百九十過。 18/ 4a/ 2
二十一日合二百過。二十六日。十月一日。 18/ 4a/ 3
八日。十一日。十五日。十七日。 18/ 4a/ 4
二十日。二十三日。三十日。十一月二日。 18/ 4a/ 5
六日。十月二十六日。(此應是十一月)十三日。二十日。 18/ 4a/ 6
十四日。 18/ 4a/ 7
四百過。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月十三日。正月二十六日。二月已四百。二日三十過。 18/ 4a/ 8
已四百四十過。 18/ 4a/ 9
已上竝是朱畫朱書。 18/ 4a/10
九月二十六日夜始。(此前後間中細字注者皆眞手也。自別復一紙 18/ 4b/ 1
既有兩九月。便是一年中事。其間亦恐多有零落不存) 18/ 4b/ 2
二十八日。九月二十七日。足十三夜。 18/ 4b/ 3
長谷黄寧。十月日中。 18/ 4b/ 4
出日入月照陽門。十一月六日旦。十二月二十一日。二十四日。 18/ 4b/ 5
已上竝是朱畫朱書。 18/ 4b/ 6
右此是長史自讀黄庭遍數也。朱墨雜畫者。 18/ 4b/ 7
是因修用時遇得筆。便題記之耳。云長谷出 18/ 4b/ 8
日等。亦是經中語。當是讀至此句。忽有事應 18/ 4b/ 9
起。故疏誌處也。 18/ 4b/10
大洞眞玄。張錬三魂。(出惡夢祝) 18/ 5a/ 1
太上高精。三帝丹靈。(出善夢祝。此二條事本經竝應出大丹中。今以 18/ 5a/ 2
抄出。別已在第五篇中) 18/ 5a/ 3
太都天録。顯於玄宮。(出紫文仙相) 18/ 5a/ 4
左目童子。(出五神經) 18/ 5a/ 5
仙者心學。(出二十四神經也) 18/ 5a/ 6
先閉{80A3牙火}二十四息。(出紫文玄闕事) 18/ 5a/ 7
行之十八年。(亦是玄闕事) 18/ 5a/ 8
大帝玄書。(玄闕符事) 18/ 5a/ 9
徒行事而不知神名。還精而不知服此符。(亦玄 18/ 5a/10
闕事) 18/ 5b/ 1
魄唯得飮。{81A2人回}水月精。(出紫文拘魂祝云) 18/ 5b/ 2
吾是天目。(出飛歩經祝)三啄齒太元上玄。(夢冢墓祝。今在 18/ 5b/ 3
第三篇) 18/ 5b/ 4
魄唯聽飮。月黄日丹。(紫文制魄祝) 18/ 5b/ 5
沐浴祝。太上高眞。(出九眞經傳祝)制蟲丸。(出蘇君傳) 18/ 5b/ 6
季道思和。(似是記憶二茅君字。疑作道字是誤耳) 18/ 5b/ 7
玉簡青録。高閣刻石。(出空常祝語)石精玉馬。照知 18/ 5b/ 8
鬼形。(亦是空常祝語) 18/ 5b/ 9
苞山下有石室銀戸。方圓百里。 18/ 5b/10
崑崙山下有黄水。名曰日月水。飮者得仙。(此二 18/ 6a/ 1
條未知何出。未見其事) 18/ 6a/ 2
告王君使傳知眞者。告青童使傳成眞者。夫 18/ 6a/ 3
知眞者謂知眞而得眞。成眞者謂勤求而獲 18/ 6a/ 4
眞者耳。(出消魔經序。凡此者當皆是略記其旨。自以備忘耳) 18/ 6a/ 5
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一日。四月十六 18/ 6a/ 6
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 18/ 6a/ 7
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六日。十月十三日。十 18/ 6a/ 8
一月十日。十二月七日。 18/ 6a/ 9
右老子拔白日。(此是太清外術事。似長史自抄用) 18/ 6a/10
正月庚申。二月辛酉。三月庚戌。四月癸亥。五 18/ 6b/ 1
月壬子。六月癸丑。七月甲寅。八月乙卯。九月 18/ 6b/ 2
甲辰。十月丁巳。十一月丙午。十二月丁未。 18/ 6b/ 3
右上帝{81DA急攴}害日。不可請乞。百事無宜。(此諸日皆 18/ 6b/ 4
是隨月支干衝破凶日也。可以類求之。亦恐非眞受。雖百事無宜。而常所脩行。或値 18/ 6b/ 5
諸吉。恐不可闕也) 18/ 6b/ 6
所謂靜室者。一曰茅屋。二曰方溜室。三曰環 18/ 6b/ 7
堵。制屋之法。用四柱三桁二梁。取同種材。屋 18/ 6b/ 8
東西首長一丈九尺。成中一丈二尺。二頭各 18/ 6b/ 9
餘三尺。後溜餘三尺五寸。前南溜餘三尺。棟 18/ 6b/10
去地九尺六寸。二邊桁去地七尺二寸。東南 18/ 7a/ 1
開戸。高六尺五寸。廣二尺四寸。用材爲戸扇。 18/ 7a/ 2
務令茂密。無使有隙。南面開{81F3片戸庸}。名曰通光。長 18/ 7a/ 3
一尺七寸。高一尺五寸。在室中坐令平。眉中 18/ 7a/ 4
有板。床高一尺二寸。長九尺六寸。廣六尺五 18/ 7a/ 5
寸。薦席隨時寒暑。又隨月建周旋轉首。壁牆 18/ 7a/ 6
泥令一尺厚。好摩治之。此法在名山大澤無 18/ 7a/ 7
人之野。不宜人間。入室。春秋四時皆有法。然 18/ 7a/ 8
此蓋本道相承。道家之一事耳。不足爲異也。 18/ 7a/ 9
粗要知。是以及。(道機作靜室法。與此異。恐是別有告受者。而不知審的。今 18/ 7a/10
存想入室。亦可依之。或云應有經也) 18/ 7b/ 1
以正月十五日。尚書省中直。乞夢非常。皆靈 18/ 7b/ 2
仙眞像。多所道其子孫慶。以閏月二日夕。又 18/ 7b/ 3
夢仙靈共會。吾請乞佳應。又見有〔厶〕(缺失一字)非 18/ 7b/ 4
常好。以月半中。忽見九老先生。乘{80B3車召}引從詣 18/ 7b/ 5
吾。相見欣然云。連在宣城四十日始還。問吾 18/ 7b/ 6
消息云。今至蕪湖。二十三日當還。還當省吾。 18/ 7b/ 7
得見之欣然。(此是作餘姚。還爲尚書郎時也)以閏月四日夕。 18/ 7b/ 8
夢綵物如旛形。皆舒著席上。或如畫。或如錦 18/ 7b/ 9
繍。文字煥炳。如言可解而不可解。愈舒愈更 18/ 7b/10
奇異。云是楊舍人物。時亦不見楊君也。意言 18/ 8a/ 1
當寫取。云須能畫人整頓。所未常見。當有十 18/ 8a/ 2
許旛。(〈太〉[永]和八年閏十月。而楊君年二十三。簡文始爲司徒。恐未爲舍人。亦恐是後年 18/ 8a/ 3
諸閏耳) 18/ 8a/ 4
十一月十二日。夢棺器露有水。 18/ 8a/ 5
十二月十八日左右。夢以鐵釵刺玄武。(此玄武恐 18/ 8a/ 6
是所言墓之玄武也。非所存龜蛇者也) 18/ 8a/ 7
二十一日。夢見天子。天子當年十六七許。在 18/ 8a/ 8
殿上。(此應康帝時。不知是何年)重復夢見在一處。懸{81C5山匳}自 18/ 8a/ 9
放。落下岐危。遥見劉升遠與語。從此當迴還。 18/ 8a/10
迴還道難。得一〈細〉[紐]以手巾穿之。見吾城扶助。 18/ 8b/ 1
吾遂得迴旋。(右六條。竝長史自記夢事) 18/ 8b/ 2
十月九日。詭上廚五人旨南山治。(此長史自記事。旨應 18/ 8b/ 3
作〈旨〉[指]。謂指誓雷平宅淨舎也)牙诣夫人,诡当用双金环,汝 18/ 8b/ 4
无,吾当具交以谢恩也。 18/ 8b/ 5
厚若有金贯,便以奉夫人,云以谢吏兵。华功 18/ 8b/ 6
曹至,意密语新〔妇〕(脱婦字)令知。密之密之。若无, 18/ 8b/ 7
便可以二双金环奉跪。勿吝勿吝。若欲得体 18/ 8b/ 8
上所宝玩者为好。(华功曹似是华侨,而后又云杨意旨,恐是非也。厚似 18/ 8b/ 9
是虎牙妇也) 18/ 8b/10
吾近日疏與汝説二君應有詭。其夕即有誥 18/ 9a/ 1
云。吾二人吏兵。若無功詭。後小子不復爲人 18/ 9a/ 2
使。杨意旨中,谓可用钗,小君即言钗所以导 18/ 9a/ 3
达开通,自可用也。新妇有金钗,即可用。可停 18/ 9a/ 4
貫也。先詣夫人。次詣二靈。汝疇量之。汝索鐶 18/ 9a/ 5
如一日疏。新婦銀釵亦可用。良無。便當用鐶。 18/ 9a/ 6
吾停汝辭須詭。當詭辭繼其下也。不復別作。 18/ 9a/ 7
(此書即渉前事也) 18/ 9a/ 8
得佳清閑。云敕汝修内經。是保命。汝不答漠 18/ 9a/ 9
漠。不當爾。然此非常意。皆發自冥妙。當作本 18/ 9a/10
末。答當奉行此意。口又無言。爲不可也。(内經或應 18/ 9b/ 1
是黄庭。不爾即應是洞房中法爾) 18/ 9b/ 2
陶休以二百紙與汝。吾留百枚。(檢陶譜。長史婦親屬。不見 18/ 9b/ 3
名休者) 18/ 9b/ 4
斧白米已當向盡。汝餉之。(此是供染爲青{82EB食卞}者) 18/ 9b/ 5
遷告云。汝當小不佳。防之。(遷是易遷夫人也。右此七條。竝長史 18/ 9b/ 6
與虎牙書) 18/ 9b/ 7
右許長史在世抄記紀中事目及夢。并與 18/ 9b/ 8
兒書有存録者訖此。其與眞靈書。已別在 18/ 9b/ 9
前卷中。 18/ 9b/10
先生自寄神{80A3牙火}。投景東林。沐浴閑丘。乖我同 18/10a/ 1
心。毎東瞻滄海。歎逝之迅。西眄雲涯。哀興内 18/10a/ 2
發。髣髴故郷。鬱何壘壘。將欲身返歸塗。但矯 18/10a/ 3
足自抑耳。於是靜心一思。逸憑靈虚。登巖崎 18/10a/ 4
嶇。引領仰玄。冥志扉上。遊雲竦眞。始覺形非 18/10a/ 5
我質。遂亡躯遂神矣。浪心飆外。世路永絶。足 18/10a/ 6
樂幽林。外難一塞。建志不倦。精誠無廢。遂遇 18/10a/ 7
明師。見受奇術。清講新妙。玉音洞密。吐納平 18/10a/ 8
顏。錬魂保骨。沖氣夷泯。無復内外也。(此則王世龍等 18/10a/ 9
所受服玉液諸法也) 18/10a/10
但恨吾遭良師之太晩也。反滯性之不早矣。 18/10b/ 1
吾得道之状。艱辛情事。定録眞君已當説之 18/10b/ 2
矣。崇頼成覆救濟之功。天地不能渝也。(謂應作踰 18/10b/ 3
字。此則是定録所説被試事也) 18/10b/ 4
聞弟遠造上法。(上清諸道也)偶眞重幽。(雲林降也)心觀 18/10b/ 5
靈元。(謝過法也){80A3牙火}陶太素。(五神事也)登七闕之巍峩。(飛天 18/10b/ 6
堽也)味三辰以積遷。(日月五星)虚落霄表。精郎九玄。 18/10b/ 7
此道高{67F1進貌}。非是吾徒所得聞也。亦由下挺稟 18/10b/ 8
淺。未由望也。然高行者常戒在危殆。得趣者 18/10b/ 9
常險乎將失。禍福之明。於斯而用矣。道親於 18/10b/10
勤。神歸精感。丹心待眞。招之須臾。若念慮百 18/11a/ 1
端。狹以營道。雖騁百年。亦無冀也。三官急難。 18/11a/ 2
吾昔聞之在前。(重論排遣諸試難事。得爲爾前通也)七考之福。 18/11a/ 3
既以播之於後。(子何功業。當復延及長史父子也)因運乘易。 18/11a/ 4
不亦速耶。幾成而敗。自己而作。試校千端。因 18/11a/ 5
邪而生耳。想善加苦心勞形。勤諸功徳。萬物 18/11a/ 6
云云。亦何益哉。斧子蕭蕭。其可羨也。各不自 18/11a/ 7
悟。當造此事。斧獨何人。享其高乎。(歎獨絶超{67F1進貌}也)師 18/11a/ 8
友之結。得失所宗。託景希眞。在於此擧也。吾 18/11a/ 9
方棲神岫室。蔭形深林。釆{81E7水枅}谷之幽芝。{4FDC手綴}丹 18/11a/10
草以成眞矣。(成眞之辭。小爲夸激)昔約道成當還詭信。 18/11b/ 1
雖未都通徹。粗有髣髴。亦欲暫偃洞野。看望 18/11b/ 2
墳塋。不期而往。冀暫見弟。因縁簡略。臨書増 18/11b/ 3
懷。映謝。(從曾祖本名映。改名遠遊。此十字榮弟注。右一條。先生被試後。因事長史。 18/11b/ 4
于時應已在蓋竹山。定録云。辰年當暫出還人食詭。則此應是丙寅丁卯年中書也) 18/11b/ 5
掾泰和元年八月服六甲符。(此靈飛六甲法。別有經) 18/11b/ 6
泰和二年。太歳在丁卯。正月行迴元道。(此是謝過 18/11b/ 7
法。別有經) 18/11b/ 8
泰和二年二月中。行空常。(此飛歩別法) 18/11b/ 9
泰和二年四月。服青牙。(此青牙始生法。世未見經) 18/11b/10
泰和二年七月。行日月在心泥丸之道。(右五條共 18/12a/ 1
一片紙記) 18/12a/ 2
存日月在泥丸法。泰和二年六月行。(前云七月。而此 18/12a/ 3
云六月。字當有舛誤者。此即服日月芒法) 18/12a/ 4
泰和三年五月。行奔二景道。(此則儀{59F7玉隣}之法。雖已有抄事。未 18/12a/ 5
見大經。〈又〉[右]二條又別一片紙朱書。不與前事相連也) 18/12a/ 6
二月三日夜。〔厶〕〔厶〕(脱失兩字。應似是名)夢鄭白夫人。道 18/12a/ 7
之交有内密而外踈者。鄭之區區。今即是也。 18/12a/ 8
當與{4BD6山曾}姑倶來。(鄭者{68B0登邑}芝母也。與易遷夫人周旋。故夢於掾以結芝冥津。 18/12a/ 9
{4BD6山曾}姑未測是誰。交夢亦應是二三年二月中也) 18/12a/10
四月二十七日夜半。夢見一女子。著上下青 18/12b/ 1
綾衣。與吾相見。自稱云。我是王眉壽之小妹 18/12b/ 2
也。相見時。似如在山林之間。云明日可暫出 18/12b/ 3
西門外。有犢車白牛皮巾裹僕御頭者是我 18/12b/ 4
車也。後別相詣於貴解。因口喩作詩如別。 18/12b/ 5
乘{80A3牙火}渉{56B6水碌}津。採藥中山巓。披心煥靈想。蕭蕩 18/12b/ 6
無悟言。願與盛徳遊。驂駟騁因縁。榮塵何足 18/12b/ 7
尋。疾激君清玄。苟能攝妙觀。吐納可長年。(王眉 18/12b/ 8
壽之小妹。即中候夫人也。掾既未接眞。故假夢以通旨。而有榮塵之句。又恐非掾矣) 18/12b/ 9
泰和元年六月五日夕。夢忽聞天上有金石 18/12b/10
鍾鼓之音。仍仰看見彩雲如虹。氣状爽爽。彌 18/13a/ 1
漫天上。從東直西趣。意中謂是女靈行。或呼 18/13a/ 2
爲元君。忽復如從路上行。{80B0火火火欠}然已過。玉斧又 18/13a/ 3
將主簿追望。唯見輦輿。後從朱衣人。皆廻還 18/13a/ 4
見禮。路邊有一人。白衣似卜師。因見語云。君 18/13a/ 5
體羸不堪事。可專修所行。勿雜他事。若不專。 18/13a/ 6
君當得病。君不見信者。自當得夢。此人自稱 18/13a/ 7
姓縢。(主簿即兄虎牙也) 18/13a/ 8
七月向末。玉斧夢身體飛揚。豁然入一屋下。 18/13a/ 9
累床南向坐。自謂是合日揚光。顛迴五辰之 18/13a/10
道。(此語出消魔經。太上之辭焉)見一人在東面立。手舒卷 18/13b/ 1
書。看見如畫圖像山嶽状。下輒有書説。亦與 18/13b/ 2
執書人語良久。 18/13b/ 3
八月三日夕。夢忽有一人弊衣長形容。從一 18/13b/ 4
小兒來。如徇簫。(簫作嘯。旨謂如今徇嘯。賣物人也)坐與玉斧 18/13b/ 5
語。乃説上道事。斧仍驚愕。更危坐。須臾將進 18/13b/ 6
内戸。大論上道。顧小兒。莫令人見我外鼓。斧 18/13b/ 7
問樂耶。(謂鈞天廣樂上清之曲也)云不。來欲得可取之爾。 18/13b/ 8
君自當得鈞樂。因問鈞樂幾人。答曰。十人一 18/13b/ 9
鈞。大法乃至於萬。不知道至十萬。仍覺復眠。 18/13b/10
又夢見卷書。見玉斧書先舒。惟見後是王君 18/14a/ 1
事。似四輔傳。盡共在上。多論王君學道時見 18/14a/ 2
語學道歴年事。自可須二三年間邪。意甚敬。 18/14a/ 3
此人未得拜。便覺。末見主簿亦在坐。 18/14a/ 4
泰和元年八月三十日夕。夢得一帙有四小 18/14a/ 5
卷書。云是神母書。或云是傳。皆以青細布爲 18/14a/ 6
秩。秩兩頭紅色。書皆是素。時先生亦在間。又 18/14a/ 7
爲玉斧書此傳上篇於戸外壁辟方素上。其 18/14a/ 8
字似符。或如獸像。帙布亦不正似布。謹記。(先生 18/14a/ 9
即楊君也) 18/14a/10
泰和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夕。玉斧夢行見天 18/14b/ 1
上。白雲彌滿纏合。甚下而不高。仰望雲間。時 18/14b/ 2
有空處。状如山穴。東行數歩。覺東北有大道。 18/14b/ 3
便順道行。得一深室。或如石室。白{80A3牙火}從室中 18/14b/ 4
出。又似水鬱勃。來冠玉斧身。時急坐。亦不恐。 18/14b/ 5
向{80A3牙火}忽散。見室裏有牀席。器物殊整潔。意中 18/14b/ 6
自謂是靈人所住止處。仍向室拜叩頭訖。請 18/14b/ 7
乞。室内有一穴。玉斧復從此前進。穴内甚急 18/14b/ 8
小。不得前。意復更欲進。忽見一人在室外。語 18/14b/ 9
玉斧未可進。尋當得前。乃向此人再拜揖而 18/14b/10
退。又見送至道上。説玉斧應受書之。言極殷 18/15a/ 1
勤委曲。當勤存。南眞夫人使三人送玉斧。令 18/15a/ 2
通板橋。初出。又見犢車中有二露頭年少。與 18/15a/ 3
向人言笑。未至所住。便覺。欣願靈悟。如夢之 18/15a/ 4
告。謹以記之。(右七條竝掾自疏記夢事。于時區區之心。亦與隱居今日何異) 18/15a/ 5
三月八日拜疏。玉斧言。鄭恨還。奉敕。尊猶患 18/15a/ 6
飮痛不除。違遠竦息陰臑。願今{6DAE冫食}食無恙。即 18/15a/ 7
日此蒙恩。牙近至此。便西願早至。謹及啓疏。 18/15a/ 8
玉斧再拜。 18/15a/ 9
玉斧言。尊欲得六甲符。似在句容牙處。斧都 18/15a/10
不以書來山中。願就牙器中料。謹啓。(此六甲符非靈 18/15b/ 1
飛也。當是在右玄録也) 18/15b/ 2
玉斧言。承近三日會流盃。尊亦作詩。後信願 18/15b/ 3
寄還。謹啓。 18/15b/ 4
鹽茗即至。願賜檳榔。斧常須食。謹啓。(恆須茗及檳榔。 18/15b/ 5
亦是多痰飮意。故云可數沐浴。濯水疾之{82A8病暇}也。此書體重小異。今世呼父爲尊。於理乃好。 18/15b/ 6
昔時儀多如此也) 18/15b/ 7
四月十七日拜疏。玉斧言。漸熱。不審尊體動 18/15b/ 8
靜何如。願飮漸覺除。違遠{57FA火焦}竦。急假願行出。 18/15b/ 9
即日此蒙恩。謹及啓疏。玉斧再拜。 18/15b/10
玉斧言。有檳榔。願賜。今暫倩徐沈出至便反。 18/16a/ 1
謹啓。 18/16a/ 2
四月十八日拜疏。玉斧言。昨徐沈啓願即至。 18/16a/ 3
漸熱。不審尊體康和。飮漸覺除。違遠戀竦。牙 18/16a/ 4
如常。揆時得出。斧粗蒙恩。謹及馮令史啓疏。 18/16a/ 5
玉斧再拜。(揆是庶長兄也) 18/16a/ 6
四月二十一日拜疏。玉斧言。陰熱。不審尊體 18/16a/ 7
動靜何如。飮覺蒙恩。陳輝來。尊今日當至斧 18/16a/ 8
近齋。唯尊來。餘人難相見。願道路安穩。小史 18/16a/ 9
在戸内。使不欲經遠。或淹。謹及陳輝啓疏。玉 18/16a/10
斧再拜。(此亦明眞齋。惟在斷外人避淹而已。小史當是其名。而猶進小兒於室内 18/16b/ 1
使者。貴勝人自不能躬親猥碎也) 18/16b/ 2
玉斧言。揆牙亦得暫還此。安穩。謹啓。 18/16b/ 3
四月二十三日拜疏。玉斧言。奉敕昨夜至。慰 18/16b/ 4
馳竦熱。願尊體{6DAE冫食}食無恙。未得侍見。戀慕旦 18/16b/ 5
陳。滕啓疏願已至。謹及啓疏。玉斧再拜。 18/16b/ 6
玉斧言。楊舍人弟病委頓。爲懸耿。想行當佳。 18/16b/ 7
謹啓。(前楊書云老母。今此云弟。唯兩事顯耳。其餘親族皆莫之聞) 18/16b/ 8
四月二十八日拜疏。玉斧言。昨奉敕。慰竦息 18/16b/ 9
陰{80A3牙火}。願尊體無恙。飮覺除。違{57FA火焦}竦。謹及啓疏。 18/16b/10
玉斧再拜。 18/17a/ 1
玉斧言。錢即與田主。此間都無復密付二升 18/17a/ 2
餘。華新婦欲得少許。願分之。亦長在中。謹啓。 18/17a/ 3
(山家貧險。亦殊爲契闊。華新婦即牙妻也) 18/17a/ 4
五月四日拜疏。玉斧言。節至増感。思濕熱。不 18/17a/ 5
審尊體動靜何如。飮猶未除。違遠竦灼。服散 18/17a/ 6
微得飮水。猶是得益。願彼大小無恙。尊五日 18/17a/ 7
當下。願必果。謹遣扶南啓疏。玉斧再拜。 18/17a/ 8
玉斧言。陳鹿至。尊賜脯及蒸葱。即至帝都。已 18/17a/ 9
還束。甚得〔厶〕〔厶〕〔厶〕〔厶〕。(失四字)謹啓。(從二十三日來凡三書。長 18/17a/10
史竝似在懸下家中時也) 18/17b/ 1
玉斧言。承舍人下。恐過句容。未進此湛家。穀 18/17b/ 2
猶未熟。今遣朱生出參。願尊即令生反得穀。 18/17b/ 3
願爲都作米。此無可舂者。若至。便當就合。恐 18/17b/ 4
藥草燥。得米下船。乃可採草。謹啓。 18/17b/ 5
玉斧言。此間釜小。可正一斛。不與甑相宜。又 18/17b/ 6
上稻應得釜用。都有大釜容二斛已上者。願 18/17b/ 7
與諸藥倶致。無見可否。足借斧當於縣下。(少一 18/17b/ 8
行十許字)謹啓。(此求米及大釜。皆是作{82EA食訊}飯所須也。云穀未熟。當在九月中。此一書 18/17b/ 9
長史在都下) 18/17b/10
右八條。掾在山與答父書。于時長史在都 18/18a/ 1
及縣下也。 18/18a/ 2
右此竝掾在世間所記事。及書有存録者。 18/18a/ 3
訖此。(又有與眞靈辭。具在前篇) 18/18a/ 4
眞誥卷之十八。 18/18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6:57
¥眞誥卷之十九。 19/ 1a/ 1
19/ 1a/ 2
翼眞檢第一。 19/ 1a/ 3
眞誥敍録。 19/ 1a/ 4
眞誥運題象第一。(此卷竝立辭表意。發詠暢旨。論冥數感對。自相儔會。 19/ 1a/ 5
分爲四卷)眞誥甄命授第二。(此卷竝詮導行學。〈誠〉[誡]{45E2厂萬}愆怠。兼曉諭分挺。 19/ 1a/ 6
炳發禍福。分爲四卷)眞誥協昌期第三。(此卷竝修行條領。服御節度。以 19/ 1a/ 7
會用爲宜。隨事顯法)眞誥稽神樞第四。(此卷竝區貫山水。宣敍洞宅。測 19/ 1a/ 8
眞仙位業。領理所闕。分爲四卷)眞誥闡幽微第五。(此卷竝鬼神宮府。官 19/ 1a/ 9
司氏族。明形識不滅。善惡無遺。分爲二卷)眞誥握眞輔第六。(此卷是三 19/ 1a/10
君在世。自所記録。及書疏往來。非眞誥之例。分爲二卷)眞誥翼眞檢第 19/ 1b/ 1
七。(此卷是標明眞緒。證質玄原。悉隱居所述。非眞誥之例。分爲二卷) 19/ 1b/ 2
右眞誥一蘊。(其十六卷是眞人所誥。四卷是在世記述) 19/ 1b/ 3
仰尋道經。上清上品。事極高眞之業。佛經 19/ 1b/ 4
妙法蓮華。理會一乘之致。仙書莊子内篇。 19/ 1b/ 5
義窮玄任之境。此三道足以包括萬象。體 19/ 1b/ 6
具幽明。而竝各二十卷者。當是璇玑七政。 19/ 1b/ 7
以齊八方故也。隱居所製登眞隱訣。亦爲 19/ 1b/ 8
七貫。今述此眞誥。復成七日。五七之數。物 19/ 1b/ 9
理備矣。 19/ 1b/10
夫眞人之旨。不同世目。謹仰範緯候。取其 19/ 2a/ 1
義類。以三言爲題。所以莊篇亦如此者。蓋 19/ 2a/ 2
長桑公子之微言故也。俗儒觀之。未解所 19/ 2a/ 3
以。 19/ 2a/ 4
眞誥者眞人口{81B0口受}之誥也。猶如佛經皆言佛 19/ 2a/ 5
説。而顧玄平謂爲眞迹。當言眞人之手書迹 19/ 2a/ 6
也。亦可言眞人之所行事迹也。若以手書爲 19/ 2a/ 7
言。眞人不得爲隸字。若以事迹爲目。則此迹 19/ 2a/ 8
不在眞人爾。且書此之時。未得稱眞。既於義 19/ 2a/ 9
無旨。故不宜爲號。 19/ 2a/10
南嶽夫人傳載青{80A1竹録}文云。歳在甲子。朔日辛 19/ 2b/ 1
亥。先農饗旦。甲寅羽水。起安啓年。經乃始傳。 19/ 2b/ 2
得道之子。當修玉文。 19/ 2b/ 3
謹推按晉暦。哀帝興寧二年太歳甲子。正月 19/ 2b/ 4
一日辛亥朔。(暦忌可祀先農)四日甲寅羽水。(正月中{80A3牙火}。羽即 19/ 2b/ 5
雨也)起者興也。安者寧也。故迂隱其稱耳。如此 19/ 2b/ 6
則興寧二年正月。南眞已降授楊君諸經也。 19/ 2b/ 7
今檢眞授中有年月最先者。唯三年乙丑歳 19/ 2b/ 8
六月二十一日。定録所問。從此月日相次。稍 19/ 2b/ 9
有降事。 19/ 2b/10
又按中候夫人告云。令種竹〈比〉[北]宇。以致繼嗣。 19/ 3a/ 1
又云。福和者當有二子。盛徳命世。尋此是簡 19/ 3a/ 2
文爲相王時。以無兒所請。於是李夫人生孝 19/ 3a/ 3
武及會稽王。(福和應是李夫人私名也。于時猶在卑賎)孝武崩時。 19/ 3a/ 4
年三十五。則是壬戌年生。又在甲子前二歳。 19/ 3a/ 5
如此衆眞降楊已久矣。 19/ 3a/ 6
又定録以乙丑年六月。喩書與長史云。曾得 19/ 3a/ 7
往年三月八日書。此亦應是癸亥甲子年中 19/ 3a/ 8
也。 19/ 3a/ 9
又按愕緑華以升平三年降。即是己未歳。又 19/ 3a/10
在甲子前五年。此降雖非楊君。楊君已知見 19/ 3b/ 1
而記之也。又按乙丑歳。安妃謂楊君曰。復二 19/ 3b/ 2
十二年。明君將乘雲駕龍。北朝上清。則應以 19/ 3b/ 3
太元十一年丙戌去世。如此二十許載。辭事 19/ 3b/ 4
不少。今之所存。略有數年。尋檢首尾。百不遺 19/ 3b/ 5
一。又按衆眞未降楊之前。已令華僑通傳音 19/ 3b/ 6
意於長史。華既漏妄被黜。故復使楊令授。而 19/ 3b/ 7
華時文迹都不出世。又按二許雖玄挺高秀。 19/ 3b/ 8
而質撓世迹。故未得接眞。今所授之事。多是 19/ 3b/ 9
爲許立辭。悉楊授旨。疏以示許爾。唯安妃數 19/ 3b/10
條是楊自所記録。今人見題目云。某日某月 19/ 4a/ 1
某君{81B0口受}許長史及掾某。皆謂是二許親承音 19/ 4a/ 2
旨。殊不然也。今有二許書者。竝是別寫楊所 19/ 4a/ 3
示者耳。 19/ 4a/ 4
又按掾自記云。泰和三年行某道。二録是二 19/ 4a/ 5
年受。自三年後。無復有疏。長史正書既不工。 19/ 4a/ 6
所繕寫蓋少。今一事乃有兩三本。皆是二許 19/ 4a/ 7
重寫。悉無異同。然楊諸書記。都無重本。明知 19/ 4a/ 8
唯在掾間者。于今頗存。而楊間自有。杳然莫 19/ 4a/ 9
測。自楊去後六七年中。長史間迹。亦悉不顯。 19/ 4a/10
又按今所詮綜年月。唯乙丑歳事最多。其丙 19/ 4b/ 1
寅丁卯。各數條而已。且第一卷猶可領略次 19/ 4b/ 2
第。其餘卷日月前後參差。不盡得序。 19/ 4b/ 3
又按凡所注日月某受。多不書年。今正率其 19/ 4b/ 4
先後。以爲次第。事有斷絶。亦不必皆得。又本 19/ 4b/ 5
無年月。及不注某受者。竝不可知。依先闕之。 19/ 4b/ 6
又按眞授説餘人好惡者。皆是長史因楊請 19/ 4b/ 7
問。故各有所答。竝密在許間。于時其人未必 19/ 4b/ 8
悉知。又按併衿接景陽安。亦灼然顯説。凡所 19/ 4b/ 9
興有待無待諸詩。及辭喩諷旨。皆是雲林應 19/ 4b/10
降嬪僊侯。事義竝亦表著。而南真自是训授 19/ 5a/ 1
之师,紫微则下教之匠,并不关俦结之例。但 19/ 5a/ 2
中候、昭灵亦似别有所在,既事未一时,故不 19/ 5a/ 3
正的的耳。其余男真,或陪从所引,或职司所 19/ 5a/ 4
任,至如二君,最为领据之主,今人读此辞事, 19/ 5a/ 5
若不悟斯理者,永不领領其旨。故略標大意。宜 19/ 5a/ 6
共密之。 19/ 5a/ 7
又按二許應修經業。既未得接眞。無由見經。 19/ 5a/ 8
故南眞先以授楊。然後使傳。傳則成師。所以 19/ 5a/ 9
長史與右英書云。南眞哀矜。去春使經師見 19/ 5a/10
授洞房云云。而二許以世典爲隔。未崇禮敬。 19/ 5b/ 1
楊亦不敢自處。既違眞科。故告云。受經則師。 19/ 5b/ 2
乃恥之耶。然則南眞是玄中之師。故楊及長 19/ 5b/ 3
史。皆謂爲玄師。又云。疾者當啓告於玄師。不 19/ 5b/ 4
爾不差。而長史與右英及衆眞書。亦稱惶恐 19/ 5b/ 5
言者。此同於師儀爾。實非師也。 19/ 5b/ 6
又按楊書中有草行多{81A5人巉}{80B1黒憺}者。皆是受旨時 19/ 5b/ 7
書。既忽遽貴略。後更追憶前語。隨復増損之 19/ 5b/ 8
也。有謹正好書者。是更復重起。以示長史耳。 19/ 5b/ 9
又按三君手書。今既不{81D7莫手}。則混寫無由分別。 19/ 5b/10
故各注條下。若有未見眞手。不知是何君書 19/ 6a/ 1
者。注云某書。又有四五異手書。未辨爲同時 19/ 6a/ 2
使寫。爲後人更寫。既無姓名。不證眞僞。今竝 19/ 6a/ 3
撰録。注其條下。以甲乙丙丁各甄別之。 19/ 6a/ 4
又按書字中有異手増損{81A5人巉}改。多是許丞及 19/ 6a/ 5
丞子所爲。或招引名稱。或取會當時。竝多浮 19/ 6a/ 6
妄。而顧皆不能辨。從而取之。今既非{81D7莫手}書。恐 19/ 6a/ 7
漸致亂〈或〉[惑]。竝隨字注銘。若是眞手自治。不復 19/ 6a/ 8
顯別。 19/ 6a/ 9
又按三君手迹。楊君書最工。不今不古。能大 19/ 6a/10
能細。大較雖祖效{82D4希邑}法。筆力規矩。竝於二王。 19/ 6b/ 1
而名不顯者。當以地微。兼爲二王所抑故也。 19/ 6b/ 2
掾書乃是學楊。而字體勁利。偏善寫經畫符。 19/ 6b/ 3
與楊相似。鬱勃鋒勢。{67B3進台}非人功所逮。長史章 19/ 6b/ 4
草乃能。而正書古拙。符又不巧。故不寫經也。 19/ 6b/ 5
隱居昔見張道恩善別法書。歎其神識。今覩 19/ 6b/ 6
三君跡。一字一畫。便望影懸了。自思非智藝 19/ 6b/ 7
所及。特天假此監。令有以顯悟爾。 19/ 6b/ 8
又按三君手書作字有異今世者。有龜龍虚 19/ 6b/ 9
華顯服寫辭闕關之例。三君同爾。其楊飛。(掾飛) 19/ 6b/10
楊我。(掾我)楊靈。(長史靈。掾靈)楊眞。(長史眞)楊師。(掾師)楊惡。 19/ 7a/ 1
(長史惡)此其自相爲異者。又鬼魔字皆作摩。淨 19/ 7a/ 2
潔皆作盛潔。盛貯皆作請貯。凡大略如此。亦 19/ 7a/ 3
不可備記。恐後人以世手傳寫。必隨世改動。 19/ 7a/ 4
故標示其例。令相承謹按爾。此諸同異。悉已 19/ 7a/ 5
具載在登眞隱訣中。 19/ 7a/ 6
又按三君書字。有不得體者。於理乃應治易。 19/ 7a/ 7
要宜全其本跡。不可從實。闇改則澆流散亂。 19/ 7a/ 8
不復固眞。今竝各朱郭疑字。而注其下。 19/ 7a/ 9
又按三君多書荊州白牋。歳月積久。或首尾 19/ 7a/10
零落。或魚爛缺失。前人糊{81D8手翕}。不能悉相連補。 19/ 7b/ 1
竝先抄取書字。因毀除碎敗。所缺之處。非復 19/ 7b/ 2
眞手。雖他人充題。事由先言。今竝從實綴録。 19/ 7b/ 3
不復分析。又按三君書有全卷者。唯道授二 19/ 7b/ 4
許寫。酆都宮記是楊及掾書。竝有首尾完具。 19/ 7b/ 5
事亦相類。其餘或五紙三紙。一紙一片。悉後 19/ 7b/ 6
人糊連相隨。非本家次比。今竝挑〈{81D5手夭}〉[拔]。取其年 19/ 7b/ 7
月。事類相貫。不復依如先卷。 19/ 7b/ 8
又按衆眞辭〈百〉[旨]。皆有義趣。或詩或戒。互相酬 19/ 7b/ 9
配。而顧所撰眞迹。枝分類別。各爲部卷。致語 19/ 7b/10
用乖越。不復可領。今竝還依本事。并日月紙 19/ 8a/ 1
墨相承貫者。以爲詮次。 19/ 8a/ 2
又按起居寶神及明堂夢祝。述敍諸法十有 19/ 8a/ 3
餘條。乃多是抄經。而無正首尾。猶如日芒日 19/ 8a/ 4
象玄白服霧之屬。而顧獨不撰用。致令遺逸。 19/ 8a/ 5
今竝詮録。各從其例。 19/ 8a/ 6
又按有未見眞本。復不測有無流傳。所記舛 19/ 8a/ 7
駁不類者。未敢便頓省除。皆且注所疑之意。 19/ 8a/ 8
各於條下。 19/ 8a/ 9
又按所載洞宮及諸山仙人氏族。竝欲以外 19/ 8a/10
書詳注。出其根宗。恐大致顯泄。仰忤冥軌。唯 19/ 8b/ 1
有異同疑昧者。略標言之。其{68B5豐邑}宮鬼官。乃可 19/ 8b/ 2
隨宜顯説。 19/ 8b/ 3
又按此書所起。以眞降爲先。然後衆事繼述。 19/ 8b/ 4
眞降之顯。在乎九華。而顧撰最致末卷。 19/ 8b/ 5
又先生事迹,未近真阶,尚不宜预在此部,而 19/ 8b/ 6
顾遂载王右军父子书传,并于事为非。今以 19/ 8b/ 7
安記第一。省除許傳。別充外書神仙之例。唯 19/ 8b/ 8
先生成仙之後。與弟書一篇。留在下卷。 19/ 8b/ 9
又長史書即是問華陽事。華陽事仍是答長 19/ 8b/10
史書。強分爲兩部。於事相失。今依旨還爲貫 19/ 9a/ 1
次。又顧所記二許年月。殊自違僻。今謹依眞 19/ 9a/ 2
{81B0口受}檢求。又以許家譜參校。注名異同。在此卷 19/ 9a/ 3
後。 19/ 9a/ 4
又按三君書迹。有非疏眞{81B0口受}。或寫世間典籍。 19/ 9a/ 5
兼自記夢事。及相聞尺牘。皆不宜雜在眞誥 19/ 9a/ 6
品中。既寶重筆墨。今竝撰録。共爲第六一卷。 19/ 9a/ 7
顧所遺者復有數條。亦依例載上。 19/ 9a/ 8
又眞誥中。凡有紫書大字者。皆隱居別抄取 19/ 9a/ 9
三君手書。經中雜事。各相配類。共爲證明。諸 19/ 9a/10
經既非聊爾可見。便於例致隔。今同出在此。 19/ 9b/ 1
則易得尋究。又此六篇中有朱書細字者。悉 19/ 9b/ 2
隱居所注。以爲誌別。其墨書細字猶是本文。 19/ 9b/ 3
眞經始末。 19/ 9b/ 4
伏尋上清眞經出世之源。始於晉哀帝興寧 19/ 9b/ 5
二年太歳甲子。紫虚元君上眞司命南嶽魏 19/ 9b/ 6
夫人下降。授弟子瑯{81FA玉耶}王司徒公府舍人楊 19/ 9b/ 7
某。使作隸字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某。 19/ 9b/ 8
并〈弟〉[第]三息上計掾某某。二許又更起寫。修行 19/ 9b/ 9
得道。凡三君手書。今見在世者。經傳大小十 19/ 9b/10
餘篇。多掾寫。眞{81B0口受}四十餘卷。多楊書。(瑯{81FA玉耶}王即簡文 19/10a/ 1
帝在東府爲相王時也)長史掾立宅在小茅後雷平山 19/10a/ 2
西北。掾於宅治寫修用。以泰和五年隱化。長 19/10a/ 3
史以泰元元年又去。掾子黄民。時年十七。乃 19/10a/ 4
收集所寫經符祕{80A1竹録}歴歳。于時亦有數卷散 19/10a/ 5
出在諸親通間。今句容所得者是也。元興三 19/10a/ 6
年。京畿紛亂。黄民乃奉經入{81AA炎刀}。(長史父昔爲{81AA炎刀}縣令。甚有 19/10a/ 7
徳惠。長史大兄亦又在{81AA炎刀}居。是故投憩焉)爲東闡馬朗家所供養。 19/10a/ 8
(朗一名温公)朗同堂弟名罕。共相周給。時人咸知 19/10a/ 9
許先生得道。又祖父亦有名稱。多加宗敬。錢 19/10a/10
塘杜道鞠。(即居〈十〉[士]京産之父)道業富盛。數相招致。于 19/10b/ 1
時諸人竝未知尋閲經法。止稟奉而已。至義 19/10b/ 2
〈義〉[煕]中。魯國孔默崇信道教。爲晉安太守。罷職 19/10b/ 3
還至錢〈{81FB玉唐}〉[塘]。聞有許郎。先人得道。經書具存。乃 19/10b/ 4
往詣許。許不與相見。孔膝行稽{80B6桑頁}。積有旬月。 19/10b/ 5
兼獻奉殷勤。用情甚至。許不獲已。始乃傳之。 19/10b/ 6
孔仍令晉安郡吏王興繕寫。(興善有心尚。又能書畫。故以委 19/10b/ 7
之)孔還都。唯寶録而已。竟未修用。元嘉中復 19/10b/ 8
爲廣州剌史。及亡後。其子煕先休先。才學敏 19/10b/ 9
贍。竊取看覽。見大洞眞經説云。誦之萬遍。則 19/10b/10
能得仙。大致譏誚。殊謂不然。以爲仙道必須 19/11a/ 1
丹藥錬形。乃可超擧。豈有空積聲詠。以致羽 19/11a/ 2
服。兼有諸道人助毀其法。或謂不宜蓄此。因 19/11a/ 3
一時焚蕩。無復孑遺。(此當是冥意不欲使流傳於外世故也。後煕〈光〉[先] 19/11a/ 4
等復與范曄同謀被誅也)王興先爲孔寫。輒復私繕一通。 19/11a/ 5
後將還東修學。始濟浙江。便遇風淪漂。唯有 19/11a/ 6
黄庭一篇得存。興乃自加切責。仍住{81AA炎刀}山。稍 19/11a/ 7
就讀誦。山靈即火燒其屋。又於露壇研詠。俄 19/11a/ 8
頃驟雨。紙墨霑壞。遍數遂不得畢。興深知罪 19/11a/ 9
譴。杜絶人倫。唯書暦日。貿粮以續{80A3牙火}命。其子 19/11a/10
道泰爲晉安船官督。資産豐富。數來拜獻。兼 19/11b/ 1
以二奴奉給。興一無留納。而終乎{81AA炎刀}山。於是 19/11b/ 2
孔王所寫眞經二本。前後皆滅。遂不行世。(此當 19/11b/ 3
是興先不師受。妄竊寫用。所致如此也) 19/11b/ 4
復有王靈期者。才思綺拔。志規敷道。見葛巣 19/11b/ 5
甫造構靈寶。風教大行。深所忿嫉。於是詣許 19/11b/ 6
丞求受上經。丞不相允。王凍露霜雪。幾至性 19/11b/ 7
命。許感其誠到。遂復授之。王得經欣躍。退還 19/11b/ 8
尋究。知至法不可宣行。要言難以顯泄。乃竊 19/11b/ 9
加損益。盛其藻麗。依王魏諸傳題目。張開造 19/11b/10
制。以備其録。并増重詭信。崇貴其道。凡五十 19/12a/ 1
餘篇。趨競之徒。聞其豐博。互來宗稟。傳寫既 19/12a/ 2
廣。枝葉{62F3艸繁}雜。新舊渾淆。未易甄別。自非已見 19/12a/ 3
眞經。實難證辨。(其點綴手本。頗有漏出。即今猶存。又朱先生僧標學増{64AD衣者} 19/12a/ 4
公伯玉。語云。天下才情人。故自絶羣。吾與王靈期同船發都。至頓破崗{48A2土棣}竟。便已作得兩 19/12a/ 5
卷上經。實自可訝。自靈期已前。上經已往往舛雜。弘農楊洗。隆安〈和〉四年庚子歳。於海陵 19/12a/ 6
再遇隱盟。上經二十餘篇有數卷非眞。其云尋經已來一十二年。此則楊君去後。便以動 19/12a/ 7
作。故靈寶經中。得取以相揉。非都是靈期造製。但所造製者自多耳)今世中相 19/12a/ 8
傳流布。京師及江東數郡。略無人不有。但江 19/12a/ 9
外尚未多爾。(此當是道法應宣。而眞妙不可廣布。故令王造行此意也)王 19/12a/10
既獨擅新奇。擧世崇奉。遂託云眞授。非復先 19/12b/ 1
本。許見卷{82C4褒失}華廣。詭信豐厚。門徒殷盛。金帛 19/12b/ 2
充積。亦復莫測其然。乃鄙閉自有之書。而更 19/12b/ 3
就王求寫。於是合迹倶宣。同聲相讚。故致許 19/12b/ 4
王齊轡。眞僞比蹤。承流向風。千里而至。後又 19/12b/ 5
有菜買者。亦從許受得此十數卷。頗兼眞本。 19/12b/ 6
分張傳受。其迹不復具存。(菜買善行下道之教。於上經不甚流 19/12b/ 7
傳也)馬朗既見許所傳王經。卷目増多。復欲更 19/12b/ 8
受。營理詭信。克日當度。忽夢見有一玉椀從 19/12b/ 9
天來下。墜地破碎。覺而發疑云。此經當在天 19/12b/10
爲寶。下地不復堪用。於是便停。(論馬朗雖不修學。而寶奉 19/13a/ 1
精至。夢既不凡。解之又善。亦應是得道人)元嘉六年。許丞欲移歸 19/13a/ 2
錢塘。乃封其先眞經一廚子。且付馬朗淨室 19/13a/ 3
之中。語朗云。此經竝是先靈之迹。唯須我自 19/13a/ 4
來取。縱有書信。愼勿與之。乃分持經傳及雜 19/13a/ 5
書十數卷自隨。來至杜家。停數月。疾患。慮恐 19/13a/ 6
不差。遣人取經。朗既惜書。兼執先旨。近親受 19/13a/ 7
教敕。豈敢輕付。遂不與信。〈我〉[俄]而許便過世。所 19/13a/ 8
齎者因留杜間。即今世上諸經書悉是也。許 19/13a/ 9
丞長子榮弟。迎喪還郷。服{82DF門癸}後。上{81AA炎刀}就馬求 19/13a/10
經。馬善料理。不與其經。許既慙{4EF5口耳戈}。不復苦索。 19/13b/ 1
仍停{81AA炎刀}住。因又以靈期之經。教授唱言。竝寫 19/13b/ 2
眞本。又皆注經後云。某年某月。某眞人授許 19/13b/ 3
遠遊。(于時世人多知先生服食入山得道。而不究長史父子事迹故也)人亦 19/13b/ 4
初無疑悟者。經渉數年中。唯就馬得兩三卷 19/13b/ 5
眞經。頗亦宣泄。(今王惠朗諸人所得者是也)元嘉十二年。 19/13b/ 6
仍於{81AA炎刀}亡。因葬白山。(榮弟在{81AA炎刀}。大縱淫侈。都不以經學爲意。所以何 19/13b/ 7
公在馬家快得尋寫)馬朗馬罕敬事經寶。有過君父。恆 19/13b/ 8
使有心奴子二人。(一名白首。一名平頭)常侍直香火。洒 19/13b/ 9
掃拂拭。毎有神光靈{80A3牙火}。見於室宇。朗妻頗能 19/13b/10
通見云。數有青衣玉女。空中去來。状如飛鳥。 19/14a/ 1
馬家遂致富盛。資産巨萬。年老命終。朗子洪。 19/14a/ 2
洪弟眞。罕子智等。猶共遵向。末年事佛。乃弛 19/14a/ 3
廢之爾。(此當是經運應出所致也) 19/14a/ 4
山陰何道敬。志向專素。頗工書畫。少遊{81AA炎刀}山。 19/14a/ 5
爲馬家所供侍。經書法事。皆以委之。見此符 19/14a/ 6
跡炳煥。異於世文。以元嘉十一年。稍就{81D7莫手}寫。 19/14a/ 7
馬罕既在別宅。兼令何爲起數篇。所以二録 19/14a/ 8
合本。仍留罕間。何後多換取眞書。出還{81AA炎刀}東 19/14a/ 9
墅青壇山住。乃記説眞經之事。可有兩三紙。 19/14a/10
但何性鄙滯。不能精修高業。後多致散失。猶 19/14b/ 1
餘數卷。今在其女弟子始豐後堂山張玉景 19/14b/ 2
間。(何常以彭素爲事。質又野朴。顧居士聞其得經。故往詣。尋詣。正遇見荷鋤外還。顧謂 19/14b/ 3
是奴僕。因問何公在否。何答不知。於是還裏。永不相見。顧留停累日。謂苦備至。遂不接之。 19/14b/ 4
時人咸以何鄙恥不除。而失知人之會也)何既分將經去。又泄説 19/14b/ 5
其意。馬朗忿恨。乃洋銅潅廚籥。約敕家人。不 19/14b/ 6
得復開。大明七年。三呉飢饉。{81AA炎刀}縣得熟。樓居 19/14b/ 7
士惠明者。先以在{81AA炎刀}。乃復攜女師鹽官鍾義 19/14b/ 8
山眷屬數人。就食此境。樓既善於章符。五行 19/14b/ 9
宿命。亦皆開解。馬洪又復宗事。出入堂靜。備 19/14b/10
覩經廚。先已見何所記。意甚貪樂。而有{82DB金橘}嚴 19/15a/ 1
固。觀覽無方。景和元年。乃出都。令嘉興殳季 19/15a/ 2
眞啓敕封取。景和既猖狂。樓謂上經不可出 19/15a/ 3
世。乃料簡取眞經眞傳及雜{81B0口受}十餘篇。乃留 19/15a/ 4
置鍾間。唯以豁落符及眞{81B0口受}二十許小篇。并 19/15a/ 5
何公所{81D7莫手}二録等將至都。殳即以呈景和。於 19/15a/ 6
華林暫開。仍以付後堂道士。〈秦〉[泰]始初。殳乃啓 19/15a/ 7
將出私解。 19/15a/ 8
陸修靜南下。立崇虚館。又取在館。陸亡。隨還 19/15a/ 9
廬山。徐叔標後將下都。及徐亡。仍在陸兄子 19/15a/10
{82A2玉懷}文間。(此中有三君所書眞受。後人糊連裝{81D8手翕}。分爲二十四篇。建元三年。敕董仲 19/15b/ 1
民往廬山營功徳。董欲求神異。徐因分楊書一篇爲兩篇與董。還上高帝。高帝以付五經 19/15b/ 2
典書戴慶。戴慶出外。仍將自隨。徐因亡後。弟子李果之又取一篇及豁[落]以去。所餘惟二十 19/15b/ 3
一篇。悉以還封昭臺也) 19/15b/ 4
樓從都還。仍住{81AA炎刀}。就鍾求先所留眞經。鍾不 19/15b/ 5
以還之。乃就起寫。久久方得數篇。既與馬洪 19/15b/ 6
爲恨。移歸東陽長山。馬後遂來潛取。而誤得 19/15b/ 7
他經。樓中時似復有所零落。今猶應一兩篇 19/15b/ 8
在。(其二卷已還封昭臺) 19/15b/ 9
眞誥卷之十九。 19/15b/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8:51
¥眞誥卷之二十。 20/ 1a/ 1
20/ 1a/ 2
翼眞檢第二。 20/ 1a/ 3
孔{81FE玉操}賎時。杜居士京産將諸經書。往{81AA炎刀}南墅 20/ 1a/ 4
大墟住。始與顧歡。戚景玄。朱僧標等數人。共 20/ 1a/ 5
相料視。顧先已寫在樓間經。粗識眞書。於是 20/ 1a/ 6
分別選出。凡有經傳四五卷。眞{81B0口受}七八篇。今 20/ 1a/ 7
猶在杜家。(其經二〈眞〉[卷]竝眞{81B0口受}。已還封昭臺。宋大明末。有戴法興兄延興作{81AA炎刀}縣。 20/ 1a/ 8
亦好道。及呉興天目山諸玄秀。竝頗得寫杜經。樓從弟道濟及法眞。鍾興女傅光。竝得寫 20/ 1a/ 9
樓鍾間經。亦互相通渉。雖各{81D7莫手}符。而殊多{6FB7鹿鹿鹿}略。唯加意潤色。滑澤取好。了無復規矩鋒勢。 20/ 1a/10
寫經又多浮謬。至庚午歳。隱居入東陽道。諸晩學者。漸效爲精。山陰潘文盛。錢塘杜高士。 20/ 1b/ 1
義興蒋弘素。句容許靈眞。竝是能者。時人今知{81D7莫手}二王法書。而永不悟{81D7莫手}眞經。經正起隱 20/ 1b/ 2
居手爾。亦不必皆須郭填。但一筆就畫。勢力殆不異眞。至於符無大小。故宜皆應郭填也) 20/ 1b/ 3
〈秦〉[泰]始四年。終於剡。移還始寧岹山。馬智晩爲 20/ 1b/ 4
衆僧所説。改事佛法。悉以道經數十卷送與 20/ 1b/ 5
鍾。皆是何公先爲其父寫者。亦有王靈期雜 20/ 1b/ 6
經。唯四五篇并眞口受六七篇是眞手。不關樓 20/ 1b/ 7
所得者。(其經二卷。此眞口受等悉已還封昭臺。鍾亡後。所餘亡應在兄女及戚景玄 20/ 1b/ 8
處) 20/ 1b/ 9
昔有陳雷者東陽人。是許長史門附。謹敬有 20/ 1b/10
心。長史常使典看經書。頗加訓授。其亦換有 20/ 2a/ 1
所寫。兼得長史自歩七元星圖。長史去後。因 20/ 2a/ 2
還東陽。義煕十三年。與東陽太守任城魏欣 20/ 2a/ 3
之兄子二人共合丹。丹成。三人前後服。服皆 20/ 2a/ 4
有神異。託迹暫死。化遁而去。雷有孫名某。號 20/ 2a/ 5
爲長樂。今居永康横江橋北。菁山道士樊仙。 20/ 2a/ 6
亦頗就得所寫經書。但歩圖猶在其處。今所 20/ 2a/ 7
服用。即是其本。自此前凡諸經書在處者。其 20/ 2a/ 8
篇數竝別有目録。若止零牒一兩篇者。今復 20/ 2a/ 9
顯題卷目如後。 20/ 2a/10
楊書靈寶五符一卷。本在句容葛粲間。泰始 20/ 2b/ 1
某年。葛以示陸先生。陸既敷述眞文赤書人 20/ 2b/ 2
鳥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廣。不欲復顯出奇迹。 20/ 2b/ 3
因以絹物與葛請取。甚加隱閉。顧公聞而苦 20/ 2b/ 4
求一看。遂不令見。唯以傳東陽孫遊嶽及女 20/ 2b/ 5
弟子梅令文。陸亡。亦隨還廬山。徐叔標後將 20/ 2b/ 6
出。徐亡。乃在陸{82A2玉懷}文間。(已還封昭臺) 20/ 2b/ 7
楊書王君傳一卷。本在句容葛永眞間。中又 20/ 2b/ 8
在王文清家。後屬茅山道士葛景仙。(已還封昭臺) 20/ 2b/ 9
掾書飛歩經一卷。本在句容嚴{63C2蟲乙}家。大明七 20/ 2b/10
年。饑荒少粮。其里王文清。以錢食與嚴。求得 20/ 3a/ 1
之。因在王家。(已還封昭臺) 20/ 3a/ 2
掾書西嶽公禁山符。楊書中黄制虎豹符。凡 20/ 3a/ 3
二短卷。本上虞呉曇拔所得許丞一瓠{82A3盧瓜}雜 20/ 3a/ 4
道書。呉以此二卷與{64AD衣者}先生伯玉。伯玉居南 20/ 3a/ 5
霍。遊行諸山。恆帶自隨。{64AD衣者}亡。留在弟子朱僧 20/ 3a/ 6
標間。後{64AD衣者}〈弟〉[第]五弟之孫名仲儼。又就朱取之。 20/ 3a/ 7
(已還封昭臺。呉曇拔者上虞且靡人。頗有才致。初爲道士。許丞以一瓠{82A3盧瓜}書。皆三君小小 20/ 3a/ 8
要用雜訣。以與之。其後事佛出家。悉分散乞人都盡。後又罷佛還俗。遂留宕而終。諸書〈決〉[訣] 20/ 3a/ 9
竝未測所在) 20/ 3a/10
掾書太素五神二十四神。并廻元隱道經一 20/ 3b/ 1
卷。及八素陰陽歌一卷。竝東陽章靈民先出 20/ 3b/ 2
都。遇得之。章于時未識眞書。唯言是道家常 20/ 3b/ 3
經而已。歸東陽以示顧。顧不即向道。仍留之。 20/ 3b/ 4
分廻元爲二卷。章後既知。方就求得。今在章 20/ 3b/ 5
間。其二景歌一卷。章已與孫公。(已還封昭臺。章云。于時又 20/ 3b/ 6
有曲素金眞〈舍〉[金]華等數卷。魚爛穿壞。既未悟其眞手。不知{81D8手翕}録。惟寫取文字而已。經本悉 20/ 3b/ 7
埋藏之也) 20/ 3b/ 8
掾書所佩列紀黄素書一短卷。本許丞以與 20/ 3b/ 9
弟子蘇道會。道會以授上虞何法仁。法仁以 20/ 3b/10
傳朱僧標。僧標以奉鍾法師。樓居士見而求 20/ 4a/ 1
取。今猶應在樓間。 20/ 4a/ 2
掾抄魏傳中黄庭經。并復眞授數紙。先在{81AA炎刀} 20/ 4a/ 3
山王惠朗間。王亡後。今應是其女弟子及同 20/ 4a/ 4
學章靈民處。 20/ 4a/ 5
永興有一姓解家者。昔亦經供養許郎。又得 20/ 4a/ 6
小小雜書。後菁山女道士樊妙羅。因縁得其 20/ 4a/ 7
楊書{68B5豐邑}宮事一卷。樊亡。在其女弟子沈偶間。 20/ 4a/ 8
沈又以與四明山孔總。(已還封昭臺)解家所餘。今 20/ 4a/ 9
絶蹤迹。又聞山陰及錢塘數家。皆有古經。恐 20/ 4a/10
脱雜眞書。從來遂未獲尋檢。想好學挺分之 20/ 4b/ 1
子。可殷勤求之。脱有所得見。使一覩則瓊礫 20/ 4b/ 2
辨矣。(又魏夫人小息〈還〉[遐]爲會稽時。攜夫人〈中〉[巾]箱法衣。并有經書。自隨供養。後仍留山 20/ 4b/ 3
陰。于今尚在。未獲尋求之) 20/ 4b/ 4
眞胄世譜。(此是今日伸述。故可稱眞胄) 20/ 4b/ 5
謹按許長史六世祖名光字少張。即司徒許 20/ 4b/ 6
敬之第五子也。靈帝時。兄訓及訓子相。竝儻 20/ 4b/ 7
附閹人貴盛。光懼患及。以中平二年乙丑歳。 20/ 4b/ 8
來渡江。居丹陽之句容縣都郷吉楊里。後値 20/ 4b/ 9
呉初。事爲光祿勳。今許光祿墓是也。則肇時 20/ 4b/10
猶居汝南平輿。(顧云。句容子阿。謬矣) 20/ 5a/ 1
眞誥云。長史七世祖肇字子阿。有振惠之功。 20/ 5a/ 2
今檢譜。七世祖名敬字鴻卿。後漢安帝時爲 20/ 5a/ 3
光祿。順帝永建元年拜司徒。名字與眞誥不 20/ 5a/ 4
同。未詳所以舛異。安帝永初二年三年大饑。 20/ 5a/ 5
斗米二千文。人相食。若所救活四百八人。必 20/ 5a/ 6
應在此時也。應邵漢官儀載崔{59E9玉爰}表云。許敬 20/ 5a/ 7
年且百歳。猶居相位。如此非唯陰徳遠流後 20/ 5a/ 8
胤。交〈目〉[自]陽功著世。所以年永身安。位至台鼎。 20/ 5a/ 9
子訓孫相。竝爲三公。光來過江。奕世丕承。遂 20/ 5a/10
至神仙。(蜀司徒許靖字文休。是長史六世族祖。漢徴士許劭字子將。是五世族祖。 20/ 5b/ 1
呉丞相許晏字孝然。四世族祖。竝同承十一世祖光武時許交州。後交相子名聖卿。許姓 20/ 5b/ 2
本出炎帝時姜氏。至周武王封許叔於許。今豫州許昌也。至周敬王十五年。爲鄭所滅。徙 20/ 5b/ 3
居山陽昌邑。因國爲姓。至交州。乃移於汝南平〈與〉[輿]也) 20/ 5b/ 4
敬父名{50E9甫方}。公府掾。 20/ 5b/ 5
敬第五子名光字少張。尚書郎鉅鹿太守少 20/ 5b/ 6
府卿。過江。値呉初。爲光祿勳。(妻戴氏。同葬今句容安成里。墓 20/ 5b/ 7
爲{83A8井刀}造之始。縣人傳呼云許光祿墓。今墳碑顯然。竝甲向) 20/ 5b/ 8
光第二子名闕字季優。有才學。呉尚書郎。長 20/ 5b/ 9
水校尉。(妻戴氏。同葬墓次) 20/ 5b/10
闕第三子名休字文烈。優遊道素。高尚其氣。 20/ 6a/ 1
州辟別駕。不就。(前妻晉陵華氏。後妻同縣葛氏。侍中葛相女。同葬墓次) 20/ 6a/ 2
休長子名尚字元甫。有才學令聞。呉鳳凰三 20/ 6a/ 3
年。爲中書郎。年五十亡。(妻同郡陶氏。即荊州剌史陶濬女。同葬墓 20/ 6a/ 4
次) 20/ 6a/ 5
尚第二子名副字仲先。庶生。即長史之父也。 20/ 6a/ 6
淳和美懿。州郡所稱。爲晉元帝安東參軍。又 20/ 6a/ 7
征北參軍。帶下{82D3丕邑}太守。後爲寧朔將軍。與孔 20/ 6a/ 8
坦討沈充。封西城縣侯。出爲{81AA炎刀}令。有風化。與 20/ 6a/ 9
謝奕兄弟周旋。値蘇峻亂。又攜親族往剡。事 20/ 6a/10
平。還拜奉車都尉。年七十七亡。(前妻晉陵華氏名轉。御〈吏〉[史] 20/ 6b/ 1
中丞華{59D7玉奇}妹也。後妻應氏名來子。竟陵太守應彦徽女。同葬縣北大墓也) 20/ 6b/ 2
副有八男。第一奮。一名守。字孝方。庶生。有文 20/ 6b/ 3
武才望。出繼叔父朝。爲何次道參軍。後爲所 20/ 6b/ 4
後弟夷吾所譖。康帝誅之。年三十六。(妻王氏。〈墓〉[同]葬縣 20/ 6b/ 5
北大墓。有曾孫薈之。位至三府) 20/ 6b/ 6
第二{57DD火召}字行明。正生。承嫡襲封。通濟有當世 20/ 6b/ 7
局度。亦爲何次道參軍。南臺侍御史。淮陵太 20/ 6b/ 8
守。年七十一亡。(妻游氏。別葬縣東合留村) 20/ 6b/ 9
第三群字太和。正生。明爽有才幹。爲虞譚參 20/ 6b/10
軍。年四十四亡。(妻歴陽邵氏。同葬縣北大墓) 20/ 7a/ 1
第四邁。即先生也。 20/ 7a/ 2
第五某。即長史也。竝同正生。別記在後。 20/ 7a/ 3
第六茂玄。庶生。早亡。(母姓陳也) 20/ 7a/ 4
第七{82AC石霍}字義玄。小名嗣伯。庶生。(母姓朱也)出後伯 20/ 7a/ 5
父捷。梗概有大度。好學。出爲桓温楊州從事。 20/ 7a/ 6
謝安衞軍參軍。隨謝玄討符堅有功。封都郷 20/ 7a/ 7
侯。尚書蒼部駕部郎。正員郎。通直常侍。後患 20/ 7a/ 8
風不能言。隆安二年亡。年七十。(妻宣城紀氏。同葬縣北大 20/ 7a/ 9
墓) 20/ 7a/10
第八靈寶。庶生。早亡。(母亦姓陳)副有四女。(長女名姜。正生。 20/ 7b/ 1
早亡。第二女名娥皇。正生。出適同郡建康令黄演。第三女名修容。庶生。母姓張。出適安固 20/ 7b/ 2
令晉陵弘升。第四女名暉容。與{82AC石霍}同生。出適同郡紀詮也) 20/ 7b/ 3
副弟名朝字楊先。勇猛以氣侠聞。歴爲襄陽 20/ 7b/ 4
新野南陽潯陽太守。後與甘卓謀討王敦。事 20/ 7b/ 5
覺卓死。朝自裁。年五十三。(還葬縣北大墓。妻葛悌女。枹朴姉也。 20/ 7b/ 6
初養奮。後自生夷吾高子。竝又亡。無後) 20/ 7b/ 7
先生名邁字叔玄。小名映。清虚懷道。遐棲世 20/ 7b/ 8
外。故自改名遠遊。與王右軍父子周旋。子猷 20/ 7b/ 9
乃修在三之敬。按手書授六甲陰陽符云。永 20/ 7b/10
昌元年。年二十三歳。則是永康元年庚申歳 20/ 8a/ 1
生也。而譜云。永和四年秋。絶迹於臨安西山。 20/ 8a/ 2
年四十八。此則永寧元年辛酉生。爲少一年。 20/ 8a/ 3
今以自記爲正。絶迹時年四十九矣。娶吴郡 20/ 8a/ 4
孙宏字彦达女,即骠骑秀之孙。既離好。無子 20/ 8a/ 5
歸宗。先生得道。事迹在第二卷中定録所喩 20/ 8a/ 6
被試事。已具載焉。 20/ 8a/ 7
長史名謐字思玄。一名穆。正生。少知名。儒雅 20/ 8a/ 8
清素。博學有才章。簡文皇帝久垂俗表之顧。 20/ 8a/ 9
與時賢多所儔結。少仕郡主簿功曹史。王導 20/ 8a/10
蔡謨臨川辟從事不赴。選補太學博士。出爲 20/ 8b/ 1
餘姚令。入爲尚書郎。郡中正。護軍長史。給事 20/ 8b/ 2
中。散騎常侍。雖外混俗務。而内修眞學。密授 20/ 8b/ 3
教記。遵行上道。挺分所得。乃爲上清眞人。爵 20/ 8b/ 4
登侯伯。位編卿司。治仙佐治。助聖牧民。按泰 20/ 8b/ 5
和二年丁卯歳。司命所告云。丙子年當去。時 20/ 8b/ 6
年七十二。此則永興二年乙丑生。太元元年 20/ 8b/ 7
去也。而譜云。孝武寧康元年去世。年七十一。 20/ 8b/ 8
此爲泰安二年癸亥生。爲多二年。今以眞爲 20/ 8b/ 9
正。(顧云。寧康元年。七十二。又非也) 20/ 8b/10
妻同郡陶威女。名科斗。興寧中亡。即入易遷 20/ 9a/ 1
宮受學。(同葬縣西北二里舊墓)長史三男一女。長男名 20/ 9a/ 2
甽。小名揆。庶生。郡〈公〉[功]曹。妻劉氏。少子名鳳遊。 20/ 9a/ 3
郡主簿。鳳遊子道伏字明之。明之少子靜泰 20/ 9a/ 4
字元寶。爲海平縣令。久居會稽禹井山。頗遵 20/ 9a/ 5
承家法。傳受經書。皆{81D7莫手}寫而已。靜泰妻同郡 20/ 9a/ 6
葛氏。唯有一子名靈眞。戊午生。今猶在會稽。 20/ 9a/ 7
亦敦尚道業。善能符書。自長史後。唯有此六 20/ 9a/ 8
世孫一人而已。 20/ 9a/ 9
中男名聯字元暉。少名虎牙。正生。敦厚信向。 20/ 9a/10
郡主簿功曹。謝安爲護軍。又引爲功曹。除永 20/ 9b/ 1
康令。衞尉丞。晉康太守。不之官。又爲輔國司 20/ 9b/ 2
馬。安帝元興三年。於家去世。年六十八。則成 20/ 9b/ 3
帝咸康三年丁酉歳生也。(顧云。咸和三年生。亦大謬)妻晉 20/ 9b/ 4
陵華{59D7玉奇}孫。名子容。(同葬江乘界新安里中)子赤孫字玄 20/ 9b/ 5
眞。篤實和隱。郡主簿功曹。年七十四亡。有四 20/ 9b/ 6
子及孫。竝早亡。今無後也。小男名翙字道翔。 20/ 9b/ 7
小名玉斧。正生。幼有珪璋標挺。長史器異之。 20/ 9b/ 8
郡擧上計掾主簿。竝不赴。清秀瑩潔。糠粃塵 20/ 9b/ 9
務。居雷平山下。修業勤精。恆願早遊洞室。不 20/ 9b/10
欲久停人世。遂詣北洞告終。即居方隅山洞 20/10a/ 1
方原館中。常去來四平方臺。故眞誥云。幽人 20/10a/ 2
在世時。心常樂居焉。又楊君與長史書亦云。 20/10a/ 3
不審方隅山中幽人。爲己設坐於易遷戸中 20/10a/ 4
未。亡後十六年。當度往東華。受書爲上清仙 20/10a/ 5
公上相帝晨。譜云年三十。而不記去歳。按二 20/10a/ 6
録。泰和二年丁卯。時年二十七。則是咸寧七 20/10a/ 7
年辛卯生也。(顧云。咸和六年生。又云。司徒辟掾。皆爲非實)自泰和 20/10a/ 8
三年已後。無復蹤迹。依譜年三十。即是庚午 20/10a/ 9
年去世。(又眞誥云。從張鎭南之夜解。而未審張解之法。耆老傳云。掾乃在北洞北 20/10a/10
石壇上。燒香禮拜。因伏而不起。明旦視形如生。此壇今猶存歴然。則是故求隱化。早絶世 20/10b/ 1
塵也。事別在第二卷中)妻建康令黄演女。即姑娥皇之 20/10b/ 2
子。名敬儀。生黄民。乃遣還家。後離絶。又出適 20/10b/ 3
宛陵令戴耆之。長史一女名素薫。庶生。出適 20/10b/ 4
越騎校尉晉陵華瑛子名廣。 20/10b/ 5
掾子黄〈名〉[民]字玄文。升平五年辛酉生。時掾年 20/10b/ 6
二十一。仕郡主簿。察孝廉。司農丞。南蠻參軍。 20/10b/ 7
臨沮令。宋元嘉六年亡。年六十九。妻西陽令 20/10b/ 8
葛萬安女。(萬安是抱朴子第二兄孫也) 20/10b/ 9
黄民長子榮〈第〉[弟]。一名預之。宋元嘉十二年亡。 20/10b/10
不知年幾。有女名道育。隆安元年丁酉生。宋 20/11a/ 1
孝建〈元〉元年甲午歳。於剡任{48A2土棣}山亡。(世謂之許大娘。 20/11a/ 2
臥尸石壙。不殯。常有芳香之氣) 20/11a/ 3
黄民小子名慶。宋泰始五年己酉歳。亦於{81AA炎刀} 20/11a/ 4
任{48A2土棣}山亡。不知年幾。有女名神兒。一名瓊輝。 20/11a/ 5
元嘉六年己巳生。齊永明四年丙寅歳亡。(世謂 20/11a/ 6
許小娘。東關道士多有識者) 20/11a/ 7
右所承長史後如此。今唯有揆玄孫靈眞 20/11a/ 8
而已。 20/11a/ 9
楊君名羲。成帝咸和五年庚寅歳九月生。本 20/11a/10
似是呉人。來居句容。眞降時。猶有母及弟。君 20/11b/ 1
爲人潔白。美姿容。善言笑。工書畫。少好學讀 20/11b/ 2
書。該渉經史。性淵懿沈厚。幼有通靈之鑒。與 20/11b/ 3
先生長史年竝懸殊。而早結神明之交。長史 20/11b/ 4
薦之相王。用爲公府舍人自隨。簡文登極後。 20/11b/ 5
不復見有迹出。(顧云。是簡文師。或云博士。楊乃小簡文十歳。皆恐非實也) 20/11b/ 6
按眞誥云。應以太元十一年丙戌去。又云。〈苦〉[若] 20/11b/ 7
不〈奈〉[耐]風火。可修劒解之道。作告終之術。如此 20/11b/ 8
恐以早逝。不必丙戌也。得眞職任。略如九華 20/11b/ 9
所言。當輔佐東華。爲司命之任。董司呉越神 20/11b/10
靈人鬼。一皆關攝之。楊先以永和五年己酉 20/12a/ 1
歳。受中黄制虎豹符。六年庚戌。又就魏夫人 20/12a/ 2
長子劉璞。受靈寶五符。時年二十一。興寧三 20/12a/ 3
年乙丑歳。衆眞降{81B0口受}。年三十六。眞降之所。無 20/12a/ 4
正定處。或在京都。或在家舍。或在山館。山館 20/12a/ 5
猶是雷平山許長史廨。楊恆數來就掾。非自 20/12a/ 6
山居也。 20/12a/ 7
右楊君事。大略如此。須傳出更記。 20/12a/ 8
按眞誥中有云鳳巣高木素衣衫然者。配況 20/12a/ 9
長史名也。曾參出田云云者。離合長史字也。 20/12a/10
許仙侯許卿者。得眞位也。給事常侍者。在世 20/12b/ 1
官也。 20/12b/ 2
有云許朝者。即長史叔南陽也。 20/12b/ 3
有云寅獸白齒者。是虎牙也。亦直云寅獸者。 20/12b/ 4
亦云寅客。亦云許虎許牙也。許主簿者牙位 20/12b/ 5
也。华新妇者,牙妻也,似云名厚,即所谓许厚。 20/12b/ 6
華侯華書吏者。牙婦弟也。 20/12b/ 7
有云瓊刃者。譬訓掾小名也。即青録所載若 20/12b/ 8
鋒者矣。企望人飛云云者。即離合掾官名也。 20/12b/ 9
有云許{81F5犬托}子。似是揆小名也。 20/12b/10
有云易遷夫人及斗者。即掾母陶科[斗]也。 20/13a/ 1
有云勿憂嗣伯之詭者。即長史〈第〉[弟]小名也。 20/13a/ 2
有云來子雖善於爾者。即長史後母也。 20/13a/ 3
有云當奈張者何者。即長史父妾也。 20/13a/ 4
有云黄娥者。即長史娥掾婦母也。出適黄家。 20/13a/ 5
故曰黄娥。本名娥皇。 20/13a/ 6
有云演小子耳者。即娥皇壻黄演也。 20/13a/ 7
有云赤孫者。即虎牙兒也。 20/13a/ 8
登升者三人。(先生長史掾也) 20/13a/ 9
度世者五人。(虎牙。黄民。榮弟。大娘。小娘。尋虎牙云。遂得不死。過度壬辰。必是 20/13a/10
度世之限。其餘無迹顯出。黄民傳奉經業。道育亡。有異徴。恐或預例。其二人亦可更在後 20/13b/ 1
世子孫。若必以七世爲限。則靈眞之子寔鍾斯慶) 20/13b/ 2
長史婦陶威女。雖入易遷。恐此自承陶家福 20/13b/ 3
耳。不必關許氏五人之數也。 20/13b/ 4
有云李東者。許家常所使祭酒。先生亦師之。 20/13b/ 5
家在曲阿。東受天師吉陽治左領神祭酒。 20/13b/ 6
華僑者晉陵冠族。世事俗祷。僑初頗通神鬼。 20/13b/ 7
常夢共同饗{82D8酉綴}。毎爾。輒靜寐不覺。醒則醉吐 20/13b/ 8
狼藉。俗神恆使其擧才用人。前後十數。若有 20/13b/ 9
稽違。便坐之爲譴。僑忿患。遂入道。於鬼事得 20/13b/10
息。漸漸眞仙來游。始亦止是夢。積年乃夜半 20/14a/ 1
形見。裴清靈周紫陽至。皆使通傳旨意於長 20/14a/ 2
史。而僑性輕躁。多漏説冥旨。被責。仍以楊君 20/14a/ 3
代之。僑後爲江〈城〉[乘]縣令。家因居焉。今江乘諸 20/14a/ 4
華。皆其苗裔也。(華與許氏有婚親。故長史書與裴君。殷勤相請也。若如前 20/14a/ 5
篇中有保命所告。則僑被罪也。今世中周紫陽傳。即是僑所造。故與眞誥爲相連也) 20/14a/ 6
20/14a/ 7
20/14a/ 8
20/14a/ 9
眞誥卷之二十。 20/14a/10
真诰
眞诰卷之一。 1/ 1a/ 1
1/ 1a/ 2
运象篇第一。 1/ 1a/ 3
愕緑华诗。 1/ 1a/ 4
神岳排霄起。飞峯郁千寻。寥篭灵谷虚。琼林 1/ 1a/ 5
蔚萧森。〔{41AC|}〕(此一字被墨浓黵,不复可识。正中抽一脚出下。似是羊字。其人名权) 1/ 1a/ 6
生标美秀。弱冠流清音。栖情庄慧津。超形象 1/ 1a/ 7
魏林。扬彩朱门中。内有迈俗心。我与夫子族。 1/ 1a/ 8
源胄同渊池。宏宗分上业。于今各异枝。兰金 1/ 1a/ 9
因好着。三益方觉弥。静寻欣斯会。雅综弥龄 1/ 1a/10
祀。谁云幽鉴难。得之方寸里。翘想篭樊外。倶 1/ 1b/ 1
为山岩士。无令腾虚翰。中随惊风起。迁化虽 1/ 1b/ 2
由人。蕃羊未易拟。所期岂朝华。歳暮于吾子。 1/ 1b/ 3
愕緑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 1/ 1b/ 4
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絶整。以升平三 1/ 1b/ 5
年十一月十日夜。降〔厶厶〕。(剪缺此两字。即应是羊权字)自 1/ 1b/ 6
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过来耳。云本姓〔厶〕。(又剪 1/ 1b/ 7
除此一字。应是杨字)赠〔此〕(此一字本是权字。后人{80B1黒憺}作此字)诗一篇。并 1/ 1b/ 8
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 1/ 1b/ 9
乃太而异精好。神女语〔见〕。(此本是草作权字。后人{80B1黒憺}作见字。而 1/ 1b/10
乙上之)君愼勿泄我。泄我则彼此获罪。访问此 1/ 2a/ 1
人。云是九嶷山中得道女罗郁也。宿命时。曾 1/ 2a/ 2
为师母毒杀乳妇。玄州以先罪未灭。故令谪 1/ 2a/ 3
降于臭浊。以偿其过。与〔权〕(此权亦草作。故似前体而不被{80B1黒憺}耳) 1/ 2a/ 4
尸解药。今在湘东山。(本悬此中一寸)此女已九百歳 1/ 2a/ 5
矣。(寻此应是降羊权。权字道舆。忱之少子。后为晋简文黄门郎。即羊欣祖。故欣亦修道 1/ 2a/ 6
服食也。此乃为杨君所书者。当以其同姓。亦可杨权相问。因答其事而疏说之耳。按升平 1/ 2a/ 7
三年是巳未歳。在乙丑前六年。众眞并未降事) 1/ 2a/ 8
右三条杨君草书于纸上。 1/ 2a/ 9
南岳夫人与弟子言。书识如左。(弟子即杨君自称也。此众 1/ 2a/10
眞似是集洞宫时。所以司命最在端。当为主人故也。夫人向杨说次第位号如此。非降杨 1/ 2b/ 1
时也) 1/ 2b/ 2
东岳上眞卿司命君。 1/ 2b/ 3
东宫九微眞人金阙上相青童大君。 1/ 2b/ 4
蓬莱右仙公贾宝安。(郑人。自此后皆是称诸眞人之字。非其人名也。 1/ 2b/ 5
氏族亦见世道书传中也) 1/ 2b/ 6
清虚小有天王王子登。(案青童高尊。乃可不敢称讳字。此清虚是 1/ 2b/ 7
南岳之师。尚称字。独不显茅司命字。亦为难详也) 1/ 2b/ 8
桐柏眞人右弼王领五岳司侍帝晨王子乔。 1/ 2b/ 9
青盖眞人侍帝晨郭世干。(卫人) 1/ 2b/10
戎山眞人太极右仙公范伯华。(幽人) 1/ 3a/ 1
少室眞人北台郎刘千寿。(沛人) 1/ 3a/ 2
{80B7山番}冢眞人左禁郎王道宁。(常山人) 1/ 3a/ 3
大梁眞人魏显仁。(长乐人) 1/ 3a/ 4
岷山眞人阴友宗。 1/ 3a/ 5
陆浑眞人太极监西郭幼度。 1/ 3a/ 6
九嶷山侯张上贵。(楚人) 1/ 3a/ 7
岱宗神侯领罗{68B5丰邑}右禁司鲍元节。(东海人) 1/ 3a/ 8
华山仙伯秦叔隐。(冯翊人) 1/ 3a/ 9
葛衍眞人周季通。 1/ 3a/10
阳洛眞人领西归传淳于太玄。(西域人) 1/ 3b/ 1
潜山眞伯赵祖阳。({56B0水豕}郡人) 1/ 3b/ 2
句曲眞人定録右禁郎茅季伟。 1/ 3b/ 3
郁絶眞人裴玄人。 1/ 3b/ 4
白水仙都朱交甫。 1/ 3b/ 5
三官保命司茅思和。 1/ 3b/ 6
太和眞人山世远。 1/ 3b/ 7
右二十三眞人坐。西起南向东行。(此于礼乃是南 1/ 3b/ 8
向以西方为上。而后女眞东向。则应起南。今反北者。当是以侧近高眞故也) 1/ 3b/ 9
太和灵嫔上眞左夫人。 1/ 3b/10
北海六微玄清夫人。 1/ 4a/ 1
北汉七灵右夫人。 1/ 4a/ 2
太极中华右夫人。 1/ 4a/ 3
紫微左宫王夫人。 1/ 4a/ 4
沧浪云林右英夫人。(案右英是紫微姉。今反在后。当位业有升降耳) 1/ 4a/ 5
上眞司命南岳夫人。(此即魏夫人也。自说故不称姓) 1/ 4a/ 6
八灵道母西岳蒋夫人。(案有数号者。并以多为高。西王母称九灵。 1/ 4a/ 7
则八灵宜在七灵前。而今返在后者。亦所未详。又受读黄庭事云,北岳蒋夫人。与今不同) 1/ 4a/ 8
上眞东宫卫夫人。 1/ 4a/ 9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 1/ 4a/10
紫清上宫九华安妃。 1/ 4b/ 1
朱陵北絶台上嫔管妃。 1/ 4b/ 2
北岳上眞山夫人。 1/ 4b/ 3
西汉夫人。 1/ 4b/ 4
长陵杜夫人。 1/ 4b/ 5
右十五女眞东向坐。北起南行。(说此事时。虽不记月 1/ 4b/ 6
日。不知在何年。既是众眞名位。故出以居前。按众眞位号。前云以为高者。犹今世之 1/ 4b/ 7
徽号也) 1/ 4b/ 8
六月二十一日夜。定録问云。许长史欲云何 1/ 4b/ 9
寻道。登答懃修眞诚之意。定録又言。昔有赵 1/ 4b/10
叔台王世卿。亦言笃学而竟不〈如〉[知]人意。遂为 1/ 5a/ 1
北明公府所引。(此是乙丑年六月也。自此前唯有六月十五日定録授。是 1/ 5a/ 2
答长史书。论茅山中事。此前又已有一授。不记何月日。并在第四卷中。自余无有先此者。 1/ 5a/ 3
北明公府{68B5丰邑}都宫中官属也)昔扉廓天津。采华赤丘。是时 1/ 5a/ 4
声颖灵袂。蒙尘华〔乔〕。(此即应是说初降华侨事。字少倚人)发焕 1/ 5a/ 5
秀山。高说延霄。自谓玄响所振。无往不豁。既 1/ 5a/ 6
濯以灵波。实望与物荣庵。既未能畅业骈罗。 1/ 5a/ 7
游岫逐逸。然后知悟言之际。应玄至少。于是 1/ 5a/ 8
佛(音弗)驾而旋。偃静葛台。夫玄刃无亲。流鉴遁 1/ 5a/ 9
眞。若以云壁一往。想齐独迈。俯自启洒。动应 1/ 5a/10
潜逸。始乃吾等并有欣慨耳。往见况意相知 1/ 5b/ 1
笃。末书云。伏览圣记。事迹渊妙。金策素着。青 1/ 5b/ 2
録玄定。遂跨尘俗。逍遥紫阳。何萧萧之清远。 1/ 5b/ 3
眇眇之眞贵哉。若能者矣。请借来喩。又云。得 1/ 5b/ 4
道之阶。错{45E2厂万}精神。靖躬信宿。洗诚求矜。如斯 1/ 5b/ 5
而言。道已迩也。然{81BB夕寅}夜之间。宜笃经营。乃后 1/ 5b/ 6
得手结天维。足浮灵网。心游太空。目撃洞房。 1/ 5b/ 7
不待久日也。若五情愆波。三魂越吝。于是三 1/ 5b/ 8
眞舞剑。黄阙捷关耳。可不力之。可不力之。 1/ 5b/ 9
六月二十二日夜鸡鸣。喩书此。紫阳旨也。 1/ 5b/10
右二条有长史写。 1/ 6a/ 1
清灵眞人说宝神经云云。(抄此修行事。出在第三卷中。不复两 1/ 6a/ 2
载) 1/ 6a/ 3
紫微夫人喩书如左云云。(事亦在第三卷) 1/ 6a/ 4
兴宁三年歳在乙丑。六月二十三日夜。喩书 1/ 6a/ 5
此。其夕先共道诸人多有耳目不聪明者。欲 1/ 6a/ 6
启乞此法。即夜有降者。即乃见喩也。(此杨君自记也。 1/ 6a/ 7
长史年出六十。耳目欲衰。故有咨请。杨不欲指斥。托云诸人) 1/ 6a/ 8
又告云道士有耳重者云云。(事亦在第三卷) 1/ 6a/ 9
右一条清灵眞人言。 1/ 6a/10
眞人告云。栉头理发。欲得过多。(事亦在第三卷) 1/ 6b/ 1
右一条紫微夫人言。 1/ 6b/ 2
其夜初降者。适入戸未坐。自言今夕波声如 1/ 6b/ 3
雷。弟子请问其故。答云。向见东海中大波耳。 1/ 6b/ 4
(弟子者杨君自称也) 1/ 6b/ 5
右南岳夫人言。 1/ 6b/ 6
又告云。汝憎血否。答曰。实憎之。云血在路上。 1/ 6b/ 7
若汝憎之。当那得行。又答曰。当避之耳。又云。 1/ 6b/ 8
避之佳。故不如目不见乃佳。 1/ 6b/ 9
右南岳夫人言。 1/ 6b/10
自此后诸眞共语耳。 1/ 7a/ 1
又云。宝神经是裴清灵锦嚢中书。侍者常所 1/ 7a/ 2
带者也。裴昔从紫微夫人授此书也。吾亦有。 1/ 7a/ 3
倶如此写西宫中定本。 1/ 7a/ 4
问西宫所在。答云。是玄圃北坛西瑶之上台 1/ 7a/ 5
也。天眞珍文。尽藏于此中。 1/ 7a/ 6
右南岳夫人言。 1/ 7a/ 7
裴眞人又言。此书与隐书同辈。事要而即可 1/ 7a/ 8
得用也。一名七玄隐书。(右二十三日授讫此) 1/ 7a/ 9
南岳夫人见告云。紫微左夫人王讳清娥。字 1/ 7a/10
愈意。阿母第二十女也。鎭羽野玄垄山。主教 1/ 7b/ 1
当得成眞人者。 1/ 7b/ 2
右一条先此一夕所授。(此一条即是二十二日夜。与紫阳所 1/ 7b/ 3
喩同夕。当复大应有事。后云声气下。亦是此夕。杨后又追忆此一事。更疏在〈二〉[三]¥兪本作「三」、是也¥十二 1/ 7b/ 4
日例中。故云先此一夕也) 1/ 7b/ 5
右从清灵来凡十二条有长史写。 1/ 7b/ 6
六月二十四日夜。紫微王夫人来降。因下地 1/ 7b/ 7
请问。眞灵既身降于尘浊之人。而手足犹未 1/ 7b/ 8
尝自有所书。故当是卑高迹{67F1进貌}。未可见乎。敢 1/ 7b/ 9
谘于此。愿诲蒙昧。夫人因令复坐。即见授令 1/ 7b/10
书此以答曰。(此杨君自述事也。例多如此)夫沈景虚玄。无 1/ 8a/ 1
途可寻。言发空中。无物可纵。流浪乘忽。化遁 1/ 8a/ 2
不滞者也。此二行皆浮沉冥沦。{81A6攸黒}迁灼寂。是 1/ 8a/ 3
故放荡无津。遂任鼓风{53B5木施}。存乎虚舟而行耳。 1/ 8a/ 4
故实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无象矣。至于 1/ 8a/ 5
书迹之示。则挥形纸札。文理{50FD日丙}注。{6FB7鹿鹿鹿}好外着。 1/ 8a/ 6
玄翰挺焕。而范质用显。默藻斯坦。形传尘浊。 1/ 8a/ 7
苟骞露有骸之物。而得与世进退。上{59B8玉占}逸眞 1/ 8a/ 8
之咏。下亏有隔之禁。亦我等所不行。灵法所 1/ 8a/ 9
不许也。今请陈为书之本始也。造文之既肇 1/ 8a/10
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 1/ 8b/ 1
交。别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羣方飞天之 1/ 8b/ 2
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也。其后逮二皇 1/ 8b/ 3
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拘省云篆之 1/ 8b/ 4
迹。以为顺形梵书。分破二道。〈壤〉[坏]眞从易。配别 1/ 8b/ 5
本支。乃为六十四种之书也。遂播之于三十 1/ 8b/ 6
六天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类。异而用之。 1/ 8b/ 7
音典虽均。蔚迹隔异矣。校而论之。八会之书 1/ 8b/ 8
是书之至眞。建文章之祖也。云篆明光是其 1/ 8b/ 9
根宗所起。有书而始也。今三元八会之书。皇 1/ 8b/10
上太极高眞清仙之所用也。云篆明光之章。 1/ 9a/ 1
今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尔乃见华季之 1/ 9a/ 2
世。生造乱眞。共作巧末。趣径下书。皆流尸浊 1/ 9a/ 3
文淫僻之字。舍本效假。是嚣秽死迹耳。夫眞 1/ 9a/ 4
仙之人。曷为弃本领之文迹。手画淫乱之下 1/ 9a/ 5
字耶。夫得为眞人者。事事皆尽得眞也。奚独 1/ 9a/ 6
于凡末之{6FB7鹿鹿鹿}术。淫浮之弊作。而当守之而不 1/ 9a/ 7
改。玩之而不迁乎。夫人在世。先有能书善为 1/ 9a/ 8
事者。得眞仙之日。外书之变。亦忽然随身而 1/ 9a/ 9
自反矣。眞事皆迩者。不复废今已得之浊书。 1/ 9a/10
方又受学于上文。而后重知眞书者也。鬼道 1/ 9b/ 1
亦然。但书字有小乖违耳。且以灵笔眞手。初 1/ 9b/ 2
不敢下交于肉人。虽时当有得道之人。而身 1/ 9b/ 3
未超世者。亦故不敢下手陈书墨。以显示于 1/ 9b/ 4
字迹也。至乃符文神藻。所求所佩者。自复始 1/ 9b/ 5
来而作耳。所以尔者。世人固不能了其端绪。 1/ 9b/ 6
又使吾等不有隐讳耳。冥中自相参解矣。内 1/ 9b/ 7
外自相关矣。又四极明科。高上禁重。亦自不 1/ 9b/ 8
听我等复为世间常书也。我既下手。子固不 1/ 9b/ 9
解。亦将何趣两为烦滥耶。此亦当闇其可否。 1/ 9b/10
殆不足嫌。想少畅豁于胸怀。尽不自书之流 1/10a/ 1
分矣。 1/10a/ 2
上眞司命南岳夫人授令书如左。 1/10a/ 3
若夫仰掷云轮。总辔太空。手维霄纲。足陟玉 1/10a/ 4
庭。身升帝阙。披宝歙青。上论九玄之逸度。下 1/10a/ 5
纪万椿之大生。遂竦景电肃。千霞焕明。眞言 1/10a/ 6
玄浪。高谈玉清。激朱唇之流徽。运日气之零 1/10a/ 7
零。爰乃吐烽却烟。弹金奏琼。鸾音{82BD艹倩}粲。凤唱 1/10a/ 8
嘉声耳。若但应景下旋。回灵尘埃。参辇弊宇。 1/10a/ 9
敖拂朝市。来成眞才。训我弟子。则玉振落响。 1/10a/10
琳钟内抑。周目五浊。契阔愆室。神劳臭腥。填 1/10b/ 1
鼻敛气。遂闭兰音于中华之元。退案金声之 1/10b/ 2
劣劣而发耳。夫神者言微于迩。万里必接。奇 1/10b/ 3
韵虽触。〈{82E9金音}〉[镜]鉴无滞。故眞理之既分。闻遐则道 1/10b/ 4
高{67F1进貌}。璞不肆莹。而致有卑微之聪也。今子乃 1/10b/ 5
有心觉之至。将致嫌似之思。外观流俗之对。 1/10b/ 6
内有迟疑之悟乎。不运事宜。亦已迈也。望所 1/10b/ 7
营者道。研咏者妙耳。道妙既得。高下之音必 1/10b/ 8
坦然矣。此非所谋。吾子加之至虑。散荡斯念。 1/10b/ 9
宜愼之耳。 1/10b/10
右三条有杨书。 1/11a/ 1
六月二十四日夜。南岳夫人见授令书此。先 1/11a/ 2
是二十二日夕。有在别室共论讲道。紫微南 1/11a/ 3
岳二夫人。声气语音殊下。不解其趣。今故授 1/11a/ 4
书此。以答所共讲者之疑心也。初来见授时。 1/11a/ 5
色气犹不平。授毕可尔。弟子唯觉色有不平。 1/11a/ 6
都无他可道。(此一条亦是杨君自记论) 1/11a/ 7
南岳夫人其夕语弟子言。我明日当诣王屋 1/11a/ 8
山清虚宫。令汝知之所至也。 1/11a/ 9
其夕又言。海东桐柏山西头。适崩二百许丈。 1/11a/10
紫微王夫人云。世人之思虑。何得事事眞审 1/11b/ 1
耶。可不事有答其心也。南岳夫人言戏之耳。 1/11b/ 2
欲建竖之也。莹实之也。 1/11b/ 3
兴宁三年歳在乙丑。六月二十五日夜。(此是安妃 1/11b/ 4
降事之端。记録别为一卷。故更起年歳号首也) 1/11b/ 5
紫微王夫人见降。又与一神女倶来。神女着 1/11b/ 6
云锦{82C7衣属}。上丹下青。文彩光鲜。腰中有緑繍带。 1/11b/ 7
带系十余小铃。铃青色黄色更相参差。左带 1/11b/ 8
玉佩。佩亦如世间佩。但几小耳。衣服{81A6攸黒}{81A6攸黒}有 1/11b/ 9
光。照朗室内。如日中映视云母形也。云发{6EAF发宗} 1/11b/10
(此应是{82EF发眞}字。{82EF发眞}黒发貌也)鬓。整顿絶伦。作髻乃在顶中。又 1/12a/ 1
垂余发至腰许。指着金环。白珠约臂。视之年 1/12a/ 2
可十三四许。左右又有两侍女。其一侍女着 1/12a/ 3
朱衣。带青章嚢。手中又持一锦嚢。嚢长尺一 1/12a/ 4
二寸许。以盛书。书当有十许卷也。以白玉检 1/12a/ 5
检嚢口。见刻检上字云。玉清神虎内眞紫元 1/12a/ 6
丹章。其一侍女着青衣。捧白箱。以绛带束络 1/12a/ 7
之。白箱似象牙箱形也。二侍女年可堪十七 1/12a/ 8
八许。整饰非常。神女及侍者。颜容莹朗。鲜彻 1/12a/ 9
如玉。五香馥芬。如烧香婴气者也。(香婴者婴香也。出外 1/12a/10
国)初来入戸。在紫微夫人后行。夫人既入戸 1/12b/ 1
之始。仍见告曰。今日有贵客来。相诣论好也。 1/12b/ 2
于是某即起立。夫人曰。可不须起。但当共坐 1/12b/ 3
自相向作礼耳。夫人坐南向。某其夕先坐承 1/12b/ 4
床下西向。神女因见就同床坐东向。各以左 1/12b/ 5
手作礼。作礼毕。紫微夫人曰。此是太虚上眞 1/12b/ 6
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女也。太虚元君昔遣 1/12b/ 7
诣龟山。学上清道。道成受太上书。署为紫清 1/12b/ 8
上宫九华眞妃者也。于是赐姓安名郁嫔字 1/12b/ 9
灵箫。紫微夫人又问某。世上曾见有此人不。 1/12b/10
某答曰。灵尊高秀。无以为喩。夫人因大笑。于 1/13a/ 1
尔如何。某不复答。紫清眞妃坐良久。都不言。 1/13a/ 2
妃手中先握三枚枣。色如干枣。而形长大。内 1/13a/ 3
无核。亦不作枣味。有似于梨味耳。妃先以一 1/13a/ 4
枚见与。次以一枚与紫微夫人。自留一枚。语 1/13a/ 5
令各食之。食之毕。少久许时。眞妃问某年几。 1/13a/ 6
是何月生。某登答言三十六。庚寅歳九月生 1/13a/ 7
也。眞妃又曰。君师南眞夫人。司命秉权。道高 1/13a/ 8
妙备。实良徳之宗也。闻君徳音甚久。不图今 1/13a/ 9
日得叙因縁欢。愿于冥运之会。依然有松萝 1/13a/10
之缠矣。某乃称名答曰。沉湎下俗。尘染其质。 1/13b/ 1
高卑云{67F1进貌}。无縁禀敬。猥亏灵降。欣踊罔极。唯 1/13b/ 2
蒙启训以{64A4衣去}其闇。济某元元。宿夜所愿也。眞 1/13b/ 3
妃曰。君今语不得有谦饰。谦饰之辞殊非事 1/13b/ 4
宜。又良久。眞妃见告曰。欲作一纸文相赠。便 1/13b/ 5
因君以笔运我鄙意。当可尔乎。某答奉命。即 1/13b/ 6
襞纸染笔。登口见授。作诗如左。诗曰。 1/13b/ 7
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紫宫乘緑景。灵观 1/13b/ 8
蔼嵳峩。琅轩朱房内。上徳焕绛霞。俯漱云瓶 1/13b/ 9
津。仰{4FDC手缀}碧{81DE木示}花。濯足玉天池。鼓{53B2木世}牵牛河。遂 1/13b/10
策景云驾。落龙辔玄阿。振衣尘滓际。{63F3寒衣}裳歩 1/14a/ 1
浊波。愿为山泽结。刚柔顺以和。相携双清内。 1/14a/ 2
上眞道不邪。紫微会良谋。唱纳享福多。某书 1/14a/ 3
讫。取视之乃曰。今以相赠以宣丹心。勿云云 1/14a/ 4
也。若意中有不相解者。自有微访耳。 1/14a/ 5
紫微夫人曰。我复因尔作一纸文。以相晓者 1/14a/ 6
以示善事耳。某又襞纸染笔。夫人见授诗云。 1/14a/ 7
二象内外{55DC水半}。玄气果中分。冥会不待驾。所〈其〉[期] 1/14a/ 8
贵得眞。南岳铸明金。眇观倾笈{81C7分巾}。良徳飞霞 1/14a/ 9
照。遂感灵霄人。乘飙俦衾寝。齐牢携绛云。悟 1/14a/10
叹天人际。数中自有縁。上道诚不邪。尘滓非 1/14b/ 1
所闻。同目咸恒象。高唱为尔因。书讫。紫微夫 1/14b/ 2
人取视。视毕曰。以此赠尔。今日于我为因縁 1/14b/ 3
之主。唱意之谋客矣。紫微夫人又曰。明日南 1/14b/ 4
岳夫人当还。我当与妃共迎之于云陶间。明 1/14b/ 5
日不还者。乃复数日事。又良久。紫微夫人曰。 1/14b/ 6
我去矣。明日当复与眞妃倶来诣尔也。觉下 1/14b/ 7
床而失所在也。眞妃少留在后而言曰。冥情 1/14b/ 8
未{50B0手虑}。意气未忘。想君倶咏之耳。明日当复来。 1/14b/ 9
乃取某手。而执之而自下床。未出戸之间。忽 1/14b/10
然不见。 1/15a/ 1
六月二十六日夕。众眞来。疏如左。 1/15a/ 2
紫微王夫人。 1/15a/ 3
紫清上宫九华眞妃。 1/15a/ 4
上眞司命南岳夫人。某师。(凡此前后云某者。皆杨君自隐名也) 1/15a/ 5
紫阳眞人。 1/15a/ 6
茅中君。 1/15a/ 7
清灵眞人。 1/15a/ 8
茅小君。 1/15a/ 9
又有一人。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蓉冠。着朱 1/15a/10
衣。以白珠缀衣缝。带剑都未曾见。此人来多 1/15b/ 1
论金庭山中事。与众眞共言。又有不可得解 1/15b/ 2
者。揖敬紫微紫清南眞三女眞。余人共言平 1/15b/ 3
耳。云是桐柏山眞人王子乔也。都不与某语。 1/15b/ 4
又前后初有眞人来见降者。时皆自不即与 1/15b/ 5
某共语耳。 1/15b/ 6
各坐良久。紫清眞妃曰。欲复烦明君之手笔 1/15b/ 7
书一事。以散意忘言。可乎。某又襞纸待授。眞 1/15b/ 8
妃乃徐徐微言而授曰。我是元君之少女。太 1/15b/ 9
虚李夫人爱子也。昔初学眞于龟台。受玉章 1/15b/10
于高上。荷虎録于紫皇。秉琼钺于天帝。受书 1/16a/ 1
于上眞之妃。以游行玉清也。常数自手扉九 1/16a/ 2
罗。足蹑玄房。霄形灵虚。仰{81E6缀酉欠}日根。入宴七阙。 1/16a/ 3
出辔云轮。摄三辰而倶升。散景霞以飞轩也。 1/16a/ 4
非不能采择上室。访搜紫童。求〈王〉[玉]宫之良俦。 1/16a/ 5
偶高灵而为双。接玄引奇。友于帝郎矣。直是 1/16a/ 6
我推机任会。应度歴数。俯景尘沫。参龙下迈。 1/16a/ 7
招冥求之雄。追得匹之党耳。自因宿命相与。 1/16a/ 8
乃有墨会定名。素契玉郷。齐理二庆。携鴈而 1/16a/ 9
行。匏爵分味。{68FB酉焦}衾结裳。顾俦中馈。内藏眞方 1/16a/10
也。推此而往。已定分冥简。青书上元。是故善 1/16b/ 1
鄙之心亦已齐矣。对景之好亦已域矣。得愿 1/16b/ 2
而游。欢兼昔旨。岂不冥乎自然。此复是二象 1/16b/ 3
大宗。内外之配职耳。实非所以变无反淡。凝 1/16b/ 4
情虚刃。灵刀七累。遗任太素。保眞启玉。单景 1/16b/ 5
八空之谓也。秀寂高清。郁舆流霄。使凤歌云 1/16b/ 6
路。龙吟虎{81B2口皐}。天皇双景。远升辰楼。飞星掷光。 1/16b/ 7
日月映躯。口吐冥烟。眼激电光。上寝琼房。流 1/16b/ 8
行玉清。手掣景云。足陟金庭。若自此之时。在 1/16b/ 9
得道之顷。为当固尽内外。理同金石。情缠双 1/16b/10
好。齐心帏{4CA8巾莫}耳。为必抱衾均牢。有轻中之接。 1/17a/ 1
尘秽七神。悲魂任魄乎。盖是妾求氏族于明 1/17a/ 2
君耳。非有邪也。今可谓得志怀眞。情已如一。 1/17a/ 3
方当相与。结驷玉虚。偶行〈此〉[北]玄。同{4FDC手缀}绛实于 1/17a/ 4
玉圃。并采丹华于{82DD门良}园。分飮于紫川之水。齐 1/17a/ 5
濯于碧河之滨。紫华毛{4CA2巾皮}。日冕蓉冠。逍遥上 1/17a/ 6
清。倶朝三元。八景出落。凤扉云关。仰漱金髓。 1/17a/ 7
咏歌玉玄。浮空寝宴。高会太晨。四钧朗唱。香 1/17a/ 8
母奏烟。齐首偶观。携带交裙。不亦乐乎。不亦 1/17a/ 9
得志乎。明君其顺运随会。妾必无辞。且亦自 1/17a/10
不得背实反冥。苟任胸怀矣。授毕。复自取视 1/17b/ 1
而言曰。今以此书相诣。庶豁其滞疑耳。言毕 1/17b/ 2
乃笑。良久。紫微夫人曰。眞妃之辞尽矣。论好 1/17b/ 3
之縁着矣。尔亦不得复有所容也。玄运冥分 1/17b/ 4
使之然耳。南岳夫人见授书曰。冥期数感。玄 1/17b/ 5
运相适。应分来聘。新构因縁。此携眞之善事 1/17b/ 6
也。盖示有偶对之名。定内外之职而已。不必 1/17b/ 7
苟循世中之弊秽。而行淫浊之下迹矣。偶灵 1/17b/ 8
妃以接景。聘贵眞之少女。于尔亲交。亦大有 1/17b/ 9
进业之益得。而无伤絶之虑耳。千神于是可 1/17b/10
使试观。不得复陈矣。眞旌必可克往。云{80BA车并}必 1/18a/ 1
可倶驾也。吾往曾因紫微夫人。为汝构及此 1/18a/ 2
意。今遂如愿。益使我欣欣。愼复疑矧于心胸 1/18a/ 3
矣。我昨见金台李夫人于清虚中。言尔尚有 1/18a/ 4
疑正之心。色气小有〔眼〕〔眼〕。(谓应作{4EB3心良}{4EB3心良}字)汝违此举。 1/18a/ 5
误人不小。眞妃有神虎内眞丹青玉文。非尔 1/18a/ 6
所有者。辈良才求写。故当不为隐耳。今日相 1/18a/ 7
携。何但文章而已。将必乘景玉霄乎。若有未 1/18a/ 8
悟者。宜微访可否。眞妃见夫人书言。乃笑而 1/18a/ 9
言。携手双台。娯欢良会。景{80BA车并}同机。于此齐乎。 1/18a/10
1/18b/ 1
1/18b/ 2
眞诰卷之一。 1/18b/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1:42
¥眞诰卷之二。 2/ 1a/ 1
2/ 1a/ 2
运象篇第二。 2/ 1a/ 3
清虚眞人授书曰。黄赤之道。混气之法。是张 2/ 1a/ 4
陵受教施化。为种子之一术耳。非眞人之事 2/ 1a/ 5
也。吾数见行此而絶种。未见种此而得生矣。 2/ 1a/ 6
百万之中。莫不尽被考罚者矣。千万之中。误 2/ 1a/ 7
有一人得之。得之远至于不死耳。张陵承此 2/ 1a/ 8
以教世人耳。陵之变举亦不行此矣。尔愼言 2/ 1a/ 9
浊生之下道。坏眞霄之正气也。思怀淫欲。存 2/ 1a/10
心色观。而以兼行上道者。适足明三官考罚 2/ 1b/ 1
耳。所谓抱玉赴火。以金棺葬狗也。色观谓之 2/ 1b/ 2
黄赤。上道谓之隐书。人之难晓。乃至于此。 2/ 1b/ 3
紫微夫人授书曰。夫黄书赤界。虽长生之秘 2/ 1b/ 4
要。实得生之下术也。非上宫天眞流{80BA车并}晏景 2/ 1b/ 5
之夫所得言也。此道在长养分生而已。非上 2/ 1b/ 6
道也。有怀于淫气。兼以行乎隐书者。适足握 2/ 1b/ 7
水官之笔。鸣三官之鼓耳。玄挺亦不可得恃。 2/ 1b/ 8
解谢亦不可得頼也。要而言之。贞则灵降。专 2/ 1b/ 9
则神使矣。 2/ 1b/10
夫眞人之偶景者。所贵存乎匹偶。相爱在于 2/ 2a/ 1
二景。虽名之为夫妇。不行夫妇之迹也。是用 2/ 2a/ 2
虚名以示视听耳。苟有黄赤存于胸中。眞人 2/ 2a/ 3
亦不可得见。灵人亦不可得接。徒劬劳于执 2/ 2a/ 4
事。亦有劳于三官矣。鸡鸣时。南岳夫人授书 2/ 2a/ 5
曰。鸡既鸣矣。论好之縁笃也。 2/ 2a/ 6
紫阳眞人授书曰。太虚远逸。高卑同接。体贤 2/ 2a/ 7
之义。着之于冥运耳。愼心系于黄赤之疑也。 2/ 2a/ 8
茅中君授书曰。玄标触景。俯和尘蔼。玉振愆 2/ 2a/ 9
房。清风逸迈。可不勖之也。 2/ 2a/10
言毕。诸眞人去。眞妃少留在后曰。又烦明君 2/ 2b/ 1
为一辞也。而授书曰。 2/ 2b/ 2
忘怀兰素。晖心齐契。方当数亲虔清宇。徳与 2/ 2b/ 3
流景合。宜欢会理发。领秀伏度。明君高尚灵 2/ 2b/ 4
映。纵滞忘鄙耳。言毕。持手而下床。未至戸之 2/ 2b/ 5
间。忽失所在。 2/ 2b/ 6
六月二十六日夜。降八眞人。 2/ 2b/ 7
紫微左夫人一。 2/ 2b/ 8
紫清上宫九华眞妃二。 2/ 2b/ 9
上眞司命南岳夫人三。 2/ 2b/10
紫阳眞人四。 2/ 3a/ 1
清灵眞人五。 2/ 3a/ 2
茅中君六。 2/ 3a/ 3
茅小君七。 2/ 3a/ 4
又有一人。甚少整顿。建芙蓉冠。朱衣带剑。未 2/ 3a/ 5
曾见也。意疑是桐柏山眞人王子乔。多论金 2/ 3a/ 6
庭山中事。言多有不可解者。恭敬紫微上眞 2/ 3a/ 7
九华妃也。 2/ 3a/ 8
皆礼揖称下官。(此条重出而小异者。前所书是杨君自记九华降事。隐之 2/ 3a/ 9
不出。从此后是更疏说长史事。以示长史。故此一片两本也) 2/ 3a/10
上眞云。昨与叔申诣清虚宫。校为仙眞得失 2/ 3b/ 1
之事耳。近顿除落四十七人。都复上三人耳。 2/ 3b/ 2
并复视尔辈之名简。如今佳耳。许某乃得在 2/ 3b/ 3
伯札中。(许某即长史名也。杨君疏呈。故不载名耳) 2/ 3b/ 4
吾初不悟其如此。益好也。其洗心懃迈。宗注 2/ 3b/ 5
理尽。心丹意竭。如履冰火。若久如此者。眞人 2/ 3b/ 6
亦不得逃矣。仙道亦不得隐矣。但当杜絶其 2/ 3b/ 7
淫色之念。吾等亦即可得见。可疏示之。此南 2/ 3b/ 8
岳夫人言。(此即是前二十四日所道。明日当诣王屋山事也) 2/ 3b/ 9
中君曰。伯举在于下官耳。大老子将复可念。 2/ 3b/10
江东未见有如此而懃道者。然勿恃伯而忘 2/ 4a/ 1
道也。虚妄者徳之病。华衒者身之灾。滞者失 2/ 4a/ 2
之首。耻者体之钥。遣此四难。然后始可以问 2/ 4a/ 3
道耳。于是灵轸鸣辕。日有彷佛也。有淫愆之 2/ 4a/ 4
心。勿以行上眞之道也。昨见清虚宫正落除 2/ 4a/ 5
此辈人名。而方又被考罚。以度付三官。推之 2/ 4a/ 6
可不愼乎。 2/ 4a/ 7
右南岳夫人言。 2/ 4a/ 8
许长史愼临尸吊丧年内耳。示许仙侯如此。 2/ 4a/ 9
(小君言。言毕大笑)¥吝心既忘。得亦不同。鄙耻不除。生 2/ 4a/10
籍不书。许长史虽已{82CB暂足}除。当复曾除而复除 2/ 4b/ 1
之。(此清灵言)东卿司命甚知许长史之慈肃。小有 2/ 4b/ 2
天王昨问。此人今何在。修何道。东卿答曰。是 2/ 4b/ 3
我郷里士也。(郷里者。谓句容与茅山同境耳。非言本咸阳人也) 2/ 4b/ 4
内明眞正。外混世业。乃良才也。今修上眞道 2/ 4b/ 5
也。此语乃称人意。略有伯形也。(此南岳夫人言) 2/ 4b/ 6
右从六月二十四日来。(凡二十四条并有杨书) 2/ 4b/ 7
萧{67F1进貌}眞才。内镜外和。曾参出田。丹心同舟。素 2/ 4b/ 8
丝三迁。来庇方头。(此四句是离合作思玄字。即长史之字也) 2/ 4b/ 9
録名太极。金书东州。蹇裳七度。耽凝洞楼。内 2/ 4b/10
累既消。魂魄亦柔。守之不倦。积之勿休。五难 2/ 5a/ 1
既遣。封伯作侯。(七度飞歩事也。洞楼洞房事也) 2/ 5a/ 2
右紫微王夫人所喩。令示许长史。 2/ 5a/ 3
右一条有长史写。 2/ 5a/ 4
紫微夫人喩曰。披华盖之侧云云。(此事出在第三卷中) 2/ 5a/ 5
六月二十七日夜。喩书此。 2/ 5a/ 6
右一条有杨书。 2/ 5a/ 7
积精所感。万物尽应。妙诚未匝。则形华不尽。 2/ 5a/ 8
形华不尽。则洞房之中。难即分明也。吾昔受 2/ 5a/ 9
此法。常向西北存之耳。西北存如小为易见。 2/ 5a/10
可明示如此。(西北为天地之爽。内照之玄门也) 2/ 5b/ 1
六月二十七日。紫阳所喩。(此二十七日众眞复降。其事亦 2/ 5b/ 2
应甚多。并不出) 2/ 5b/ 3
右一条有长史写。 2/ 5b/ 4
二君各有六僮。裴君从者持青髦之节。一僮 2/ 5b/ 5
带繍嚢。周君从者持黄髦之节。(无嚢) 2/ 5b/ 6
右二条是甲手书。 2/ 5b/ 7
六月二十九日。九华眞妃授书曰。 2/ 5b/ 8
景应双粲。云会玄落。龙秀五空。采琼{82DD门良}台。长 2/ 5b/ 9
歌灵{4CA8巾莫}。焕启玉扉。眇矣遗事。与世长辞。霞轸 2/ 5b/10
绛波。电赴紫栖。共携清响之外。同游云岫广 2/ 6a/ 1
崖。岂不善乎。岂不乐哉。日者霞之实。霞者日 2/ 6a/ 2
之精。君唯闻服日实之法。未见知餐霞之精 2/ 6a/ 3
也。夫餐霞之经甚秘。致霞之道甚易。此谓体 2/ 6a/ 4
生玉光霞映上清之法也。 2/ 6a/ 5
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81F3片戸庸}。视多则镜昏。听众 2/ 6a/ 6
则{81F3片戸庸}闭。妾有磨镜之石。决{81F3片戸庸}之术。即能彻洞 2/ 6a/ 7
万灵。眇察絶响。可乎。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 2/ 6a/ 8
华。心悲则面{57FA火焦}。脑减则发素。所以精元内丧。 2/ 6a/ 9
丹津损竭也。妾有童面之经。还白之法。可乎。 2/ 6a/10
精者体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竟 2/ 6b/ 1
则明消。所以老随气落。耄已及之。妾有益精 2/ 6b/ 2
之道。延明之经。可乎。此四道乃上清内书立 2/ 6b/ 3
验之眞章也。方欲献示以补助君之明照耳。 2/ 6b/ 4
授毕。取以见与。某口答唯唯。乞请之也。 2/ 6b/ 5
六月二十九日夜。桐柏眞人同来降。复谕授。 2/ 6b/ 6
令某书曰。 2/ 6b/ 7
夫八朗四极。灵峯辽遐。奇言吐颖。琼音餐振。 2/ 6b/ 8
晨飞陵清。玄气赴霄。体迈玉虚。心遗艰锋。沉 2/ 6b/ 9
滞于眇罗之外。凝和于寂波之表。若此人者。 2/ 6b/10
必能旋腾玄汉。周洒眞庭矣。三元可得而见。 2/ 7a/ 1
绛名可得而立耳。如其心并愆浪。目撃色袂。 2/ 7a/ 2
动与罔罟共启。静兴争竞之分者。此乃适仙 2/ 7a/ 3
路{67F1进貌}。求生日阔也。子其愼之。某书毕。取视乃 2/ 7a/ 4
以见与。(此前是桐柏辞也。既同一夕。安妃授竟。桐柏次{81B0口受}。故云复授耳。卒看如似 2/ 7a/ 5
犹是安妃。故显注之) 2/ 7a/ 6
六月三十日夜。九华眞妃与紫微王夫人南 2/ 7a/ 7
岳夫人同降。眞妃坐良久。乃命侍女发检嚢 2/ 7a/ 8
之中。出二卷书以见付。令写之。题如左。 2/ 7a/ 9
上清玉霞紫映内观隐书。 2/ 7a/10
上清还晨归童日晖中玄经。 2/ 7b/ 1
右二卷名目。(此题本应是三元八会之书。杨君既究识眞字。今作隶字 2/ 7b/ 2
显出之耳) 2/ 7b/ 3
七月一日夜。紫微王夫人。 2/ 7b/ 4
南岳夫人。 2/ 7b/ 5
九华眞妃。 2/ 7b/ 6
紫阳。 2/ 7b/ 7
桐柏。 2/ 7b/ 8
清虚三眞人。 2/ 7b/ 9
茅二君同降。良久。某乃自陈于众灵。求安身 2/ 7b/10
之术。欲知贵賎之分。年命之会。多少定限。于 2/ 8a/ 1
是眞妃乃笑。良久。见授书此曰。 2/ 8a/ 2
明君夷质虚闲。秘构玉朗。兰渊高流。清响金 2/ 8a/ 3
宫。可谓能珍宝藏奇。幽眞内焕。标拂灵篇。乘 2/ 8a/ 4
数顺生。素徳神园。丹録玉清。兴烟拔景。冥鼓 2/ 8a/ 5
遐声也。必三事大夫。侍晨帝躬。高佐四辅。承 2/ 8a/ 6
制圣君。理生断死。赏罚鬼神。摄命千灵。封山 2/ 8a/ 7
召云。主察阴阳之和气。而加为呉越鬼神之 2/ 8a/ 8
君也。妾将挺命凝观。凭华而生。灵飞九天。虚 2/ 8a/ 9
音飙房。因运四觉。玄梯同象。紫名太上。清文 2/ 8a/10
八景。神映西晖。徳明内隶。乃受书乘气。得为 2/ 8b/ 1
眞妃之任矣。又当助君。总括三霍。综御万神。 2/ 8b/ 2
对命北帝。制敕{68B5丰邑}山。又应相与携袂灵房。乘 2/ 8b/ 3
烟七元。嘉会希林。内{50B0手虑}因縁也。是故君姓于 2/ 8b/ 4
杨。我得为安。妾自发玄下造。君自受书于西 2/ 8b/ 5
宫。从北策景。乘{80BA车并}东辕。握〈髦〉[旄]秉钺。专制东蕃。 2/ 8b/ 6
三官奉{81DD勿口}。河山启源。天丁献武。四甲卫轮。当 2/ 8b/ 7
此之时。实明君之至贵。眞仙之盛观也。三官 2/ 8b/ 8
中常有谚谣云。杨安大君。董眞命神。正我等 2/ 8b/ 9
之谓耳。盖圣皇之方驾。于今有二十八年也。 2/ 8b/10
复二十二年。明君将乘龙驾云。白日升天。先 2/ 9a/ 1
诣上清西宫。北朝玉皇三元。然后乃得东轸 2/ 9a/ 2
执事矣。此自是君玉朗紫微。金音虚领。为太 2/ 9a/ 3
极所旌。乃玄徳上挺。不复用懃学劬劳。陟足 2/ 9a/ 4
山川矣。若为精勖之者。当小神清莹鲜耳。亦 2/ 9a/ 5
不甚今日不劳之举也。世俗{5EE2茔丝}网贵賎之间。 2/ 9a/ 6
渉尘涂之役。在得失之津。信非眞人所得经 2/ 9a/ 7
营。乃自坦乎艰泰之用。任乎遇否之顷耳。见 2/ 9a/ 8
明君之逸。诚欣然也。覩明君之否。诚{4DDD戚心}颜也。 2/ 9a/ 9
此二感发于颜色之上也。复未足以致远悲 2/ 9a/10
抱长{4DDD戚心}矣。至于内冥偶景。并首玄好。轻轮尘 2/ 9b/ 1
蔼。参形世室。妾岂以愆累浮卑少时之滞。而 2/ 9b/ 2
亏辱于当眞之定质耶。夫阴阳有对。否泰反 2/ 9b/ 3
用。二象既罗。得失错综。此皆往来之径陌耳。 2/ 9b/ 4
今人居风尘之休盛者。乃多罪之下鬼。趣死 2/ 9b/ 5
之考质也。夫处无用于嚣涂。乃得眞之挺朴。 2/ 9b/ 6
任凡庸以内观。乃灵仙之根始也。盖富贵淫 2/ 9b/ 7
丽。是破骨之斧锯。有似载罪之舟车耳。荣华 2/ 9b/ 8
矜世。争竞徼时。适足以诲愆要辱。为伐命之 2/ 9b/ 9
兵。非佳事也。是故古之高人。览罪咎之难豫 2/ 9b/10
知。富贵之不可享矣。遂肥遯长林。栖景名山。 2/10a/ 1
咀嚼和气。漱濯清川。欲远此恶迹。自求多福。 2/10a/ 2
超豁{5FA6丝亘}聘。保全至素者也。君亦奚足汲汲于 2/10a/ 3
人间之贵賎。投身于荣辱之肆哉。且方交兵 2/10a/ 4
日会。三灾向臻。神风驱除。臭气参天。明金生 2/10a/ 5
秽于泥涜。宝玉投粪以招尘。{63F3寒衣}衣振血。浊精 2/10a/ 6
亏眞。玄通远逸。是其时也。君若其不耐风火 2/10a/ 7
之烟。欲抱眞形于幽林者。可且寻解剑之道。 2/10a/ 8
作告终之术乎。自尽出{47A3口黒}之会。隐显之迹。临 2/10a/ 9
时分处。有任于明君矣。冥数上感。有命而交。 2/10a/10
灵书玉台。眞契合景。是以言单于辞。心讫于 2/10b/ 1
笔。妾岂独叹于一人乎。盖示名分之判例也。 2/10b/ 2
书讫。取以与某。复曰。君省此当少愈不。 2/10b/ 3
右从六月二十九日来凡十四条。并杨君 2/10b/ 4
自记书。 2/10b/ 5
东卿大君昨四更初来见降。侍从七人。入戸。 2/10b/ 6
一人执紫旄节。一人执华幡。一名十絶灵幡。 2/10b/ 7
一人带緑章嚢。三人捧牙箱。一人握流金铃。 2/10b/ 8
乃年少于二弟。二弟昨并倚立。东卿命坐乃 2/10b/ 9
坐耳。良久。言语委曲。先昨神女来降。意本疑 2/10b/10
是王母女。昨又来。定是也。南眞说云。是阿母 2/11a/ 1
第十三女王媚兰字申林。治沧浪山。受书为 2/11a/ 2
云林夫人。(此两事并是七月五日夜略记。后更复委曲重数在后。如此则右英 2/11a/ 3
夫人始以七月三日四日频夕降也) 2/11a/ 4
右二条有杨自记。 2/11a/ 5
乙丑歳晋兴宁三年七月四日夜。司命东卿 2/11a/ 6
君来降。侍从七人。入戸。其一人执紫旄之节。 2/11a/ 7
其一人执华旛。一名十絶灵幡。一人带緑章 2/11a/ 8
嚢。其三人捧白牙箱。箱中似书也。其一人握 2/11a/ 9
流金铃。侍人并朱衣。司命君形甚少于二弟。 2/11a/10
着青锦繍{81C8君巾}紫毛{4CA2巾皮}巾芙蓉冠。二弟并同来 2/11b/ 1
倚立。命坐乃坐耳。言语良久。七月六日夜。司 2/11b/ 2
命君又降。良久。喩书曰。 2/11b/ 3
若必范玄秉象。清净罕时。遂拔羣幽藻。{4EF5口耳戈}翼 2/11b/ 4
高栖。感味上契。渊渟岳峙。萧寥玉篇。翫宝神 2/11b/ 5
生。遗放俗恋。调弹清灵。澄景虚中。五道发明。 2/11b/ 6
色絶化浪。欲与淡并。空同冥衢。无视无听。尔 2/11b/ 7
乃远齐妙眞。重起玄觉。明徳内圆。灵标外足 2/11b/ 8
矣。终能策云{80BA车并}以赴霄。书司命之丹録耳。若 2/11b/ 9
精散万念。为生不固。{80A3牙火}随尘波。心不眞合。适 2/11b/10
足劳身神于林〔{54E5歹且}〕。(谓应作岨字)实有误于来学也。 2/12a/ 1
其道微而易寻。其道艰而难得乎。亦令示许 2/12a/ 2
长史。(此二条又有长史写) 2/12a/ 3
许长史欲山居。 2/12a/ 4
宗道者贵无邪。栖眞者安恬愉。 2/12a/ 5
至寂非弘顺之主。{81D0心炎}然非教授之匠。故当因 2/12a/ 6
烦以领无耳。意云尔不。代谢奚必四时。气如 2/12a/ 7
呼吸。千龄如寄。赵子可忧不。信而末疑。其心 2/12a/ 8
亦已醯矣。 2/12a/ 9
司命君与南岳夫人言。 2/12a/10
为道者常渊淡以独处。毎栖神以游闲。安飮 2/12b/ 1
啄以自足。无〔{50EB旌斤}〕(谓应作祈字)眄于篭樊。哀乐所以 2/12b/ 2
长去。夭阏何由而臻者乎。 2/12b/ 3
禀志各有所宅。资性咸有其韵。岂可履逐物 2/12b/ 4
之邪踪。矫我之正业乎。 2/12b/ 5
何不肆天标之极纵。适求眞之内娯。从幽净 2/12b/ 6
以煕心。绥所托以栖意。处东山以晦迹。握玄 2/12b/ 7
筌于妙领。保随珠以含照。遣五难于胸次耶。 2/12b/ 8
(此三条亦似是东卿言) 2/12b/ 9
七月十五日夜。紫微王夫人授书曰。 2/12b/10
懃精者味玄之灵标也。凝安者拘眞之寝衾 2/13a/ 1
矣。子懃澡丹心。竞赴高岭。可谓务道之柄懃 2/13a/ 2
甚至也。然道柔眞虚。守淡交物。安静任栖。神 2/13a/ 3
乃启焕耳。要而言之。躁疾非尽理矣。违之者 2/13a/ 4
亦取劳乎。 2/13a/ 5
与许玉斧。 2/13a/ 6
七月十五日夜。清灵眞人授诗。 2/13a/ 7
企望人飞。若感若成。威不内接。骄女远屏。三 2/13a/ 8
四纵横。以入帝庭。歴纪建号。得为太龄。亦必 2/13a/ 9
秀映。四司元卿。翻然纵羽。遂登上清。(此离合掾大名 2/13a/10
〈名〉翙字也) 2/13b/ 1
与许玉斧。(此夕又有中君授书与许卿。答欲知洞天中之事。今载在第四 2/13b/ 2
卷中) 2/13b/ 3
凤巣高木。素衣衫然。(此八字是作长史小名穆字也)履顺思 2/13b/ 4
眞。凝心虚玄。(仍取此思字玄字。即成长史字也)五公石腴。彼 2/13b/ 5
体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颜。三八令明。次行 2/13b/ 6
玄眞。解驾偃息。可诵洞篇。琼刃应数。(此琼刃字即是 2/13b/ 7
掾小名玉斧也。与外传青録义同。故云应数)精心高栖。隐{47A3口黒}沉闲。 2/13b/ 8
正气不亏。朮散除疾。是尔所宜。次服{82EC食迅}饭。兼 2/13b/ 9
谷勿违。益髓除患。肌肤充肥。然后登山。咏洞 2/13b/10
讲微。 2/14a/ 1
寅兽白齿。(此四字即是云虎牙也)亦能见机。遂得不死。 2/14a/ 2
过度壬辰。偃息盛木。玩执周书。(此八字即是作杨字也) 2/14a/ 3
太极植简。金名西华。学服可否。自应灵符。理 2/14a/ 4
异契同。神洞相求。 2/14a/ 5
定録中候告。(道药事是定録言也。 2/14a/ 6
此并离合譬喩四人姓名。各诠所宜修行服御事。寻辞意皆相贯次。不知云何得两 2/14a/ 7
人共说) 2/14a/ 8
寓言必可用。不用是无情。焉得驾{80B0火火火欠}迹。寻此 2/14a/ 9
空中灵。微音良有旨。当用愼勿轻。事事应神 2/14a/10
机。保尔见太平。 2/14b/ 1
右右英吟此。 2/14b/ 2
茅定録言良箴也。可记之。仙才不用心烦曲 2/14b/ 3
故。能得也。(保命言) 2/14b/ 4
八月中。彼人必东秀{82CB暂足}看。烧香必也。(保命临去言) 2/14b/ 5
右从乙丑歳来凡十五条。并有杨书。 2/14b/ 6
钦想风流。托心靡景。愧以愆昧。鄙吝素彰。思 2/14b/ 7
自策励。沐浴陶冶。济否之阶。幸垂眷逮耳。许 2/14b/ 8
玄惶恐再拜。(长史大名谧。字思玄。今此直云玄。其意未允)诣贾先 2/14b/ 9
生。(此是长史闻杨宣周紫阳说贾玄道等主知试校事。故有此书。贾即以呈司命。司命 2/14b/10
后所答云。贾生近以此书来者也。周君说事在第四卷中也)2/15a/ 1
右一条是长史自书本也。 2/15a/ 2
太元眞人以此书见与。因授令书如左。 2/15a/ 3
若夫能眇{67F1进貌}于当世。则所重唯身也。罕营外 2/15a/ 4
难者。则无死地矣。是以古之学者。握玄筌以 2/15a/ 5
藏领。匿颖镜于纷务。凝神乎山岩之庭。颐眞 2/15a/ 6
于逸谷之津。于是散发高岫。经纬我生。晖晖 2/15a/ 7
景曜。采吸五灵。游蹑九道。登元濯形。投思絶 2/15a/ 8
空。人事无营。闭存三气。研诸妙精。故能回日 2/15a/ 9
薄之年。反为童婴耳。苟事累沙会。交轩塞路。 2/15a/10
但所守之不能勖也。何试校之能停耶。物物 2/15b/ 1
相要。触类兴患。天人之眄。岂时漏哉。所司赏 2/15b/ 2
于修业。所试在于不日新矣。贾生近以此书 2/15b/ 3
来。托向{41DB亠衅且}{41DB亠衅且}。可谓有情。然无逝我梁。有似逆 2/15b/ 4
诈耳。 2/15b/ 5
七月十六日。(此一条又有掾书)省所谘。有心哉。子望 2/15b/ 6
对山岭。増怀远想。欣然禀向。常见此意。夫为 2/15b/ 7
道者。精则可矣。有情不懃。则无所能为也。懃 2/15b/ 8
而不专。亦不能有成也。要当令吝心消豁。〔秽〕 2/15b/ 9
(此后人{80B1黒憺}作秽字。不可复识)疾开散。(此亦似东卿告长史)尔何以不 2/15b/10
数看东山。郁望三秀。徘徊{82BE艹毕}宇。目撃林水〈平〉[乎]。 2/16a/ 1
彼人往。殆无所复益耳。(凡云三秀者。皆谓三茅山之峯。山顶为秀。 2/16a/ 2
故呼三秀也) 2/16a/ 3
右南岳夫人与弟子言。 2/16a/ 4
夫言者性命之全败也。信者得失之关{53E9木建}也。 2/16a/ 5
张良三期。可谓笃道而明心矣。 2/16a/ 6
右南岳夫人与弟子言。 2/16a/ 7
性甚寛仁。而所闻急。而应物速者。更违旨耳。 2/16a/ 8
火枣事未宜问也。(论火枣事在后) 2/16a/ 9
右九华眞妃言。 2/16a/10
右从太元来凡五条并杨书。 2/16b/ 1
辔景落沧浪。腾跃清海津。绛烟乱太阳。羽盖 2/16b/ 2
倾九天。云舆浮空洞。{81A6攸黒}忽风波间。来寻冥中 2/16b/ 3
友。相携侍帝晨。王子协明徳。齐首招玉贤。下 2/16b/ 4
眄八阿宫。上寝希林颠。漱此紫琼腴。方知秽 2/16b/ 5
涂辛。佳人将安在。懃之乃得亲。 2/16b/ 6
七月十八日夕。云林右英王夫人授诗。(此诗与长 2/16b/ 7
史。兼及掾事) 2/16b/ 8
高兴希林虚。遐游无员方。萧条象数外。有无 2/16b/ 9
自冥同。{41DB亠衅且}{41DB亠衅且}徳韵和。飘飘歩太空。盘桓任波 2/16b/10
浪。振铃散风中。内映七道观。可以得兼忘。何 2/17a/ 1
必反复酬。待此世文通。玄心自宜悟。{47A3口黒}耳必 2/17a/ 2
高踪。 2/17a/ 3
七月二十六日夕。紫微夫人喩作。令与许长 2/17a/ 4
史。绛阙扉广霄。披丹登景房。紫旗振云霞。羽 2/17a/ 5
晨抚八风。停盖濯碧溪。采秀月支峯。咀嚼三 2/17a/ 6
灵华。吐吸九神芒。椿数无絶纪。协日积童蒙。 2/17a/ 7
携袂明眞馆。仰期无上皇。北钧唱羽人。玉玄 2/17a/ 8
粲贤众。云〈河〉[何]¥兪本作「何」、是也¥波浪宇。得失为我钟。引领嚣庭 2/17a/ 9
内。开心拟秽冲。习适荣辱域。罕蹑希林宫。一 2/17a/10
静安足苦。试去视沧浪。 2/17b/ 1
右右英夫人所喩。 2/17b/ 2
右从辔景来三篇。并有长史写。 2/17b/ 3
弱丧{81EB食卞}瀁。笃灵未尽。倚伏异因。云梯未抗。虽 2/17b/ 4
有怀于进趣。犹未渊于至理矣。君才实天工 2/17b/ 5
以清澜。凝浪于高韵。志栖神乎太玄。期紫庭 2/17b/ 6
而歩空矣。有心洞于飞滞。柔翰蔚乎冥契也。 2/17b/ 7
动合规矩。等圆殊方。静和眞味。吐纳兴音。可 2/17b/ 8
谓纵诞徳挺。良为钦然矣。然秽思不豁。鄙吝 2/17b/ 9
内固。淫念不渐。灵池未澄。将未得相与论内 2/17b/10
外之期。泛二景之交耳。夫失机者。贵在能改。 2/18a/ 1
相释有情。今无妨矣。虽{82CB暂足}弭羣听。故克和也。 2/18a/ 2
前涂〔{41AC|}〕(谓应作攸字){67F1进貌}。此比非一。漏绪多端。当恒 2/18a/ 3
战密。苟情有愆散。得随事失。悟言微矣。将何 2/18a/ 4
以遏之。将何以遣之。 2/18a/ 5
右七月二十六日夜。云林右英王夫人喩 2/18a/ 6
书。见与勿答。 2/18a/ 7
右一条有长史写。 2/18a/ 8
世珍芬馥交。道宗玄霄会。振衣寻冥畴。回轩 2/18a/ 9
风尘际。良徳映灵晖。颖根粲华蔚。密言多傥 2/18a/10
福。冲净尚眞贵。咸恒当象顺。携手同衾带。何 2/18b/ 1
为人事间。日焉生患害。 2/18b/ 2
七月二十八日夕。右英王夫人授书此诗。 2/18b/ 3
以与许长史。(后十二月长史答书云咸恒之喩。即是酬此诗也。咸恒义 2/18b/ 4
出周易) 2/18b/ 5
右一篇有长史写。 2/18b/ 6
清响散空。神风洒林。身超冥衢。志咏灵音。仁 2/18b/ 7
侯其人也。欲以裴眞人本末示郗者可矣。其 2/18b/ 8
必克谐。不善诱之心亦内彰也。裴亦何人哉。 2/18b/ 9
(郗即愔也。小名方回。裴眞人本末即是清灵传也。有谢过及七经之士。故令示之) 2/18b/10
八月七日夕。右英王夫人授书。令与许长 2/19a/ 1
史。 2/19a/ 2
右一条杨书。又有长史写。 2/19a/ 3
守眞一笃者。一年使头不白。秃发更生。夫内 2/19a/ 4
接儿孙。以家业自羁。外综王事朋友之交。耳 2/19a/ 5
目广用。声气杂役。此亦道不专也。行事亦无 2/19a/ 6
益矣。夫眞才例多隐逸。栖身林岭之中。远人 2/19a/ 7
间而抱淡。则必{81BF子婴}颜而玄鬓也。 2/19a/ 8
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 2/19a/ 9
金丹也。仁侯体未眞正。秽念盈怀。恐此物辈 2/19a/10
不肯来也。苟眞诚未一。道亦无私也。亦不当 2/19b/ 1
试问。 2/19b/ 2
火枣交梨之树。已生君心中也。心中犹有荆 2/19b/ 3
棘相杂。是以二树不见。不审可剪荆棘出此 2/19b/ 4
树单生。其实几好也。 2/19b/ 5
虽云问也。其欲希之近也。当为君问主领者。 2/19b/ 6
三年更相问。以即日始。 2/19b/ 7
丑年(此二字长史后益上)八月七日夜。云林右英王 2/19b/ 8
夫人口授答许长史。 2/19b/ 9
凝心虚形。内观洞房。抱玄念神。专守眞一者。 2/19b/10
则头发不白。秃者更〔轸〕。(轸字亦应是〈琴〉[{82EF发眞}])〈未〉[夫]¥『云笈七签』巻九二众眞语録作「夫」、是也¥有以百思 2/20a/ 1
缠胸。寒热破神。营此官务。当此风尘。口言吉 2/20a/ 2
凶之会。身〔扉〕(凡作扉字者皆是排音。非扉扇之扉也)得失之门。 2/20a/ 3
众忧若是。万虑若此。虽有眞心。固为不笃。抱 2/20a/ 4
道不行。握宝不用。而自然望头不白者。亦希 2/20a/ 5
闻也。玉醴金浆。交生神梨。方丈火枣。玄光灵 2/20a/ 6
芝。我当与山中许道士。不以与人间许长史也。 2/20a/ 7
八月七日夜。紫微王夫人授答许长史。 2/20a/ 8
右六条有掾写。 2/20a/ 9
拟驾东岑人。停景招隐静。仁徳乘波来。倶会 2/20a/10
三秀岭。灵芝信可食。使尔无终永。{47AA口翕}眞献金 2/20b/ 1
浆。不待百丈井。 2/20b/ 2
八月十六日夕。清灵眞人授。 2/20b/ 3
右一篇有长史写。 2/20b/ 4
虚和可守雄。萧萧可守雌。夫萧萧者单景独 2/20b/ 5
往也。君绛宫中〔渠〕(谓应作{64F2言巨}字)能仰飞空同上上 2/20b/ 6
云玄之涯不。道易闻而患不眞。书易得而患 2/20b/ 7
不行。若专如此。大天之中。尽眞仙比肩也。我 2/20b/ 8
亦无咎于不能为者。 2/20b/ 9
心不定而欲书。将欲沽之哉。意不往而求眞。 2/20b/10
似欲衒之也。愿告。 2/21a/ 1
八月十七日夜。右英王夫人授书此。与许 2/21a/ 2
长史。(似答心求守雌之眞一也) 2/21a/ 3
肇祖植徳。华条翁〔队〕(即谓七世祖许肇也。队字应作坠)。顿足 2/21a/ 4
悬车。无早晩也。但心坚注眞。微密灵机则可 2/21a/ 5
矣。至于高逸长岭。寝冥林泽。纵时事之难鄙。 2/21a/ 6
遗九亲而味神。实美举也。心苟不专。愆念填 2/21a/ 7
胸。虽蹑{82DD门良}山以游歩。造圆垄以朝冥。然亦必 2/21a/ 8
败也。若必空空。我自当相告有可动之时也。 2/21a/ 9
今且未可议耶。 2/21a/10
八月十七日夜。保命仙君小茅口授。与许 2/21b/ 1
长史。 2/21b/ 2
含仁守慈。发拔幽忧。单心慈诱。栖神灵镜者。 2/21b/ 3
许长史其人也。所恨在于应物速。招眞急耳。 2/21b/ 4
夫浩挺虚映。乃可守雌。已求。故当能守之。守 2/21b/ 5
之盖易。恐亦宜无不可耶。 2/21b/ 6
八月十八日夜。紫微王夫人授。示许长史。 2/21b/ 7
右四条有杨书。 2/21b/ 8
穆奉被音告。频烦备至。仰衔恩润。光华弥焕。 2/21b/ 9
披览欣庆。感荷罔极。穆沉滞流俗。岂忘拔迹。 2/21b/10
辄已誓之中心。思为阶渐。考室东山。栖景林 2/22a/ 1
壑。此志必也。此举决也。方当凭庇灵宗。谘禀 2/22a/ 2
神规。若此之心。揆亦鉴之。眞一之雌。其道玄 2/22a/ 3
远。妙出秘领。穆愆秽未荡。俗累未拔。胸心滓 2/22a/ 4
浊。精诚肤浅。未敢预闻。南眞哀矜。去春使经 2/22a/ 5
师授以方诸洞房歩纲之道。八素九眞以渐 2/22a/ 6
修行。不敢〔{81CF心名}〕(谓应作怠字)懈。九眞至须幽静。人事 2/22a/ 7
杂错。患在未专耳。昔人学道。寻师索友。弥积 2/22a/ 8
年载。经歴山岳。无所不至。契阔险试。备尝劳 2/22a/ 9
苦。然后授以要诀。穆徳薄罪厚。端坐愆室。横 2/22a/10
为众眞所见采録。鉴戒继至。启悟非一。古人 2/22b/ 1
有言。非知之难。其行之难。夫人垂恩所赐。自 2/22b/ 2
可徐徐。〔须〕(此须字长史自{81A5人巉})移东山。然后亲授。道之 2/22b/ 3
来也。不计迟速。恩之隆也。何限早晩。命使愿 2/22b/ 4
告。敢不上答。谨白。(此长史答前右英论雌一事者。掾为书之。既被{81A5人巉}更 2/22b/ 5
写。故此本得存焉) 2/22b/ 6
2/22b/ 7
眞诰卷之二。 2/22b/ 8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2:25
¥眞诰卷之三。 3/ 1a/ 1
3/ 1a/ 2
运象篇第三。 3/ 1a/ 3
北元中玄道君李庆宾之女。太保玉郎李灵 3/ 1a/ 4
飞之小妹。受书为东宫灵照夫人。治方丈台 3/ 1a/ 5
第十三朱馆中。夫人着紫锦衣。带神虎符。握 3/ 1a/ 6
流金铃。有两侍女。侍女年可二十许。夫人年 3/ 1a/ 7
可十三四许。 3/ 1a/ 8
闻呼一侍女。名隐晖。侍女皆青绫衣。捧赤玉 3/ 1a/ 9
箱二枚。青带束络之。题白玉检曰太上章。一 3/ 1a/10
检曰太上文。(此记〈织〉[识]¥兪本作「识」、是也¥检上文。亦同前九华也) 3/ 1b/ 1
夫人带青玉色绶。如世人带章嚢状。隐章当 3/ 1b/ 2
长五丈许。大三四尺许。 3/ 1b/ 3
临去。授作一纸诗。毕乃吟歌。 3/ 1b/ 4
云{48B6土庸}带天构。七气焕神冯。琼扇启晨鸣。九音 3/ 1b/ 5
绛枢中。紫霞兴朱门。香烟生緑窗。四驾舞虎 3/ 1b/ 6
{50EB旌斤}。青{80BA车并}掷玄空。华盖随云倒。落凤控六龙。策 3/ 1b/ 7
景五岳阿。三素眄君房。适闻{52DF肉操}秽气。万浊荡 3/ 1b/ 8
我胸。臭物薫精神。嚣尘互相冲。明〈王〉[玉]¥兪本作「玉」、是也¥皆摧烂。 3/ 1b/ 9
何独盛徳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虫。 3/ 1b/10
八月二十二日夜。灵照夫人授作此诗。(此长 3/ 2a/ 1
史书作灵照夫人。而杨君书多〈其〉[云]¥兪本作「云」、是也¥照灵) 3/ 2a/ 2
临去。吟曰。心勿欲乱。神勿淫役。道易不顺。灾 3/ 2a/ 3
重不逆。永丧其眞。遂弃我适。 3/ 2a/ 4
复生许家不。 3/ 2a/ 5
我方当复来。尔勤之而已。 3/ 2a/ 6
右从北元来八条有长史写。 3/ 2a/ 7
王子晋父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 3/ 2a/ 8
也。是为王子乔。灵王第三女名观香〈自〉[字]¥兪本作「字」、是也¥众爱。 3/ 2a/ 9
是宋姫子。于子乔为别生妹。受子乔飞解脱 3/ 2a/10
网之道。得去入〔{5FC7丝侯}〕(外书作维字)氏山中。后倶与子 3/ 2b/ 1
乔入陆浑。积三十九年。观香道成。受书为紫 3/ 2b/ 2
清宫内传妃。领东宫中候眞夫人。(此即中候王夫人也) 3/ 2b/ 3
子乔弟兄七人得道。(五男二女)其眉寿是观香之 3/ 2b/ 4
同生兄。亦得道。(此似别有眉寿事。今不存。而掾书中有梦见人云。我是王 3/ 2b/ 5
眉寿之小妹。疑此或当是相答也) 3/ 2b/ 6
右二条有杨书。 3/ 2b/ 7
驾{54D0炎欠}敖八虚。徊宴东华房。阿母延轩观。朗啸 3/ 2b/ 8
蹑灵风。我为有待来。故乃越沧浪。 3/ 2b/ 9
右英王夫人歌。 3/ 2b/10
乘飙遡九天。息驾三秀岭。有待徘徊眄。无待 3/ 3a/ 1
故当净。沧浪奚足劳。孰若越玄井。 3/ 3a/ 2
右紫微夫人答英歌。 3/ 3a/ 3
写我金庭馆。解驾三秀畿。夜芝披华〔锋〕。(谓应作峰 3/ 3a/ 4
字)咀嚼充长饥。高唱无逍遥。〈冬〉[各]¥兪本作「各」、是也¥兴有待歌。空 3/ 3a/ 5
同酬灵音。无待将如何。 3/ 3a/ 6
右桐柏山眞人歌。 3/ 3a/ 7
朝游郁絶山。夕偃高晖堂。振辔歩灵〔锋〕。(谓应作峰 3/ 3a/ 8
字)无近于沧浪。玄井三仞际。我马无津梁。{81A6攸黒} 3/ 3a/ 9
{54D0炎欠}九万间。八维已相望。有待非至无。灵音有 3/ 3a/10
所丧。 3/ 3b/ 1
右清灵眞人歌。 3/ 3b/ 2
龙{50EB旌斤}舞太虚。飞轮五岳阿。所在皆逍遥。有感 3/ 3b/ 3
兴冥歌。无待愈有待。相遇故得和。沧浪奚足 3/ 3b/ 4
辽。玄井不为多。郁絶寻歩间。倶会四海罗。岂 3/ 3b/ 5
若絶明外。三劫方一过。 3/ 3b/ 6
右中候夫人歌。 3/ 3b/ 7
纵酒观羣惠。{81A6攸黒}忽四落周。不觉所以然。实非 3/ 3b/ 8
有待游。相遇皆欢乐。不遇亦不忧。纵影玄空 3/ 3b/ 9
中。两会自然畴。 3/ 3b/10
右昭灵李夫人歌。 3/ 4a/ 1
驾{54D0炎欠}发西华。无待有待间。或眄五岳峯。或濯 3/ 4a/ 2
天河津。释轮寻虚舟。所在皆缠绵。芥子忽万 3/ 4a/ 3
顷。中有须弥山。小大固无殊。远近同一縁。彼 3/ 4a/ 4
作有待来。我作无待亲。 3/ 4a/ 5
右九华安妃歌。 3/ 4a/ 6
无待太无中。有待太有际。大小同一波。远近 3/ 4a/ 7
齐一会。鸣弦玄霄颠。吟啸运八气。奚不酣灵 3/ 4a/ 8
液。眄目娯九裔。有无得玄运。二待亦相盖。 3/ 4a/ 9
右太虚南岳眞人歌。 3/ 4a/10
偃息东华静。扬{80BA车并}运八方。俯眄丘垤间。莫觉 3/ 4b/ 1
五岳崇。灵阜齐渊泉。大小互相从。长短无少 3/ 4b/ 2
多。大椿须臾终。奚不委天顺。纵神任空同。 3/ 4b/ 3
右方诸青童君歌。 3/ 4b/ 4
控飙扇太虚。八景飞高清。仰浮紫晨外。俯看 3/ 4b/ 5
絶落冥。玄心空同间。上下弗流停。无待两际 3/ 4b/ 6
中。有待无所营。体无则能死。体有则摄生。东 3/ 4b/ 7
宾会高唱。二待奚足争。 3/ 4b/ 8
命驾玉锦轮。{81A4人舞}辔仰徘徊。朝游朱火宫。夕宴 3/ 4b/ 9
夜光池。浮景清霞杪。八龙正参差。我作无待 3/ 4b/10
游。有待辄见随。高会佳人寝。二待互是非。有 3/ 5a/ 1
无非有定。待待各自归。 3/ 5a/ 2
右南极紫元夫人歌。(按此诸歌诗。并似初降语。而嫌众眞多高 3/ 5a/ 3
唱。上清童紫元太虚未尝有杂降处。恐或遗失耳。有待之说并是指右英事。非安妃 3/ 5a/ 4
也) 3/ 5a/ 5
腾跃云景辕。浮观霞上空。霄{80BA车并}纵横{81A4人舞}。紫盖 3/ 5a/ 6
托灵方。朱烟缠旌旄。羽{4CA2巾皮}扇香风。电{81B2口皐}猛兽 3/ 5a/ 7
攫。雷吟奋玄龙。钧籁昆庭响。金笙唱神钟。采 3/ 5a/ 8
芝沧浪阿。{4FDC手缀}华八渟峯。朱颜日愈新。劫往方 3/ 5a/ 9
婴童。养形静东岑。七神自相通。风尘有忧哀。 3/ 5a/10
陨我白鬓翁。长冥遗遐叹。恨不早逸纵。 3/ 5b/ 1
九月三日夕。云林王夫人喩作。令示许长 3/ 5b/ 2
史。 3/ 5b/ 3
停驾望舒移。回轮反沧浪。未覩若人游。偶想 3/ 5b/ 4
安得康。良因俟青春。以叙中怀忘。 3/ 5b/ 5
右右英吟此再三。 3/ 5b/ 6
龟阙郁巍巍。{48B6土庸}台络月珠。列坐九灵房。叩{81FC玉激} 3/ 5b/ 7
吟太无。玉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宴酣东华 3/ 5b/ 8
内。陈钧千百声。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羽 3/ 5b/ 9
{4CA2巾皮}扇翠晖。玉佩何铿零。倶指高晨寝。相期象 3/ 5b/10
中冥。 3/ 6a/ 1
右紫微歌此二篇。 3/ 6a/ 2
超举歩绛霄。飞飙北垄庭。神华映仙台。圆曜 3/ 6a/ 3
随风倾。启晖{4FCC手邑}丹元。扉景{6DAE冫食}月精。交袂云林 3/ 6a/ 4
宇。〔浩〕〔轸〕(谓应作皓{82EF发眞})还童婴。萧萧寄无宅。是非岂 3/ 6a/ 5
能营。阵上自扰竞。安可语养生。 3/ 6a/ 6
右玄垄紫微作。 3/ 6a/ 7
控晨浮紫烟。八景观{55D0水瓜}流。羽童捧琼浆。玉华 3/ 6a/ 8
饯琳腴。相期白水涯。扬我萎{82BF艹豕生}珠。沧房焕东 3/ 6a/ 9
霞。紫造浮绛辰。双徳秉道宗。作鎭眞伯蕃。八 3/ 6a/10
台可眄目。北看乃飞元。清净云中视。眇眇蹑 3/ 6b/ 1
景迁。吐纳洞领秀。藏晖隐东山。久安人事上。 3/ 6b/ 2
日也无虚闲。岂若易翁质。反此孩中颜。 3/ 6b/ 3
九月六日夕。云林喩作。与许侯。 3/ 6b/ 4
解轮太霞上。敛辔造紫丘。手把八空{80A3牙火}。纵身 3/ 6b/ 5
云中浮。一眄造化〈刚〉[纲]『云笈七签』巻九七紫微王夫人诗作「纲」、是也¥兪本作「」、是也¥。再视索高畴。道要既已 3/ 6b/ 6
足。可以解千忧。求眞得眞友。不去复何求。 3/ 6b/ 7
九月六日夕。紫微夫人喩作。示许长史。并 3/ 6b/ 8
与同学。(同学谓郗[方]回也) 3/ 6b/ 9
晨阙太霞构。玉室起霄清。领略三奇观。浮景 3/ 6b/10
翔絶冥。丹空中有眞。金映育挺精。八风鼓锦 3/ 7a/ 1
被。碧树曜四灵。华盖{81CC广阴}兰晖。紫辔策緑{80BA车并}。结 3/ 7a/ 2
信通神交。触类率天诚。何事外象感。须覩瑶 3/ 7a/ 3
玉琼。 3/ 7a/ 4
九月九日。云林右英夫人喩作。 3/ 7a/ 5
紫空朗明景。玄宫带绛河。济济上清房。云台 3/ 7a/ 6
焕嵳峩。八舆造朱池。羽盖倾霄柯。震风回三 3/ 7a/ 7
辰。金铃散玉华。七辔络九垓。晏眄不必家。借 3/ 7a/ 8
问求道子。何事坐尘波。岂能栖东秀。养眞收 3/ 7a/ 9
太和。 3/ 7a/10
九月九日。紫微夫人喩作。因许示{82D4希邑}。郗犹是方 3/ 7b/ 1
回也) 3/ 7b/ 2
二景秀郁玄。霄映朗八方。丹云浮高晨。逍遥 3/ 7b/ 3
任灵风。鼓{60AD鬲羽}乘素飙。竦眄琼台中。緑盖入协 3/ 7b/ 4
晨。青{80BA车并}掷空同。右揖东林帝。上朝太虚皇。玉 3/ 7b/ 5
宾剖凤脑。嗷酣飞蕊浆。云钧回曲寝。千音何 3/ 7b/ 6
琅琅。锦旌召猛兽。华幡正低昂。香母折腰唱。 3/ 7b/ 7
紫烟排栋梁。总辔高清阙。解驾佳人房。昔运 3/ 7b/ 8
挺未兆。灵化顺气翔。心眇玄涯感。年随积椿 3/ 7b/ 9
崇。形甘垢臭味。动静失沧浪。我友实不尔。荣 3/ 7b/10
辱昨已忘。 3/ 8a/ 1
九月十八日夜。云林右英夫人作。喩曰。吾 3/ 8a/ 2
辞讫此。 3/ 8a/ 3
绛景浮玄晨。紫轩乘烟征。仰超緑阙内。俯眄 3/ 8a/ 4
朱火城。东霞启广晖。神光焕七灵。翳映泛三 3/ 8a/ 5
烛。流任自齐冥。风缠空洞宇。香音触节生。手 3/ 8a/ 6
携〔炽〕(谓应作织字)女{81A4人舞}。并衿匏瓜庭。左徊青羽旗。 3/ 8a/ 7
华盖随云倾。晏寝九度表。是非不我营。抱眞 3/ 8a/ 8
栖太寂。金〈恣〉[姿]¥兪本作「姿」、是也¥愈日婴。岂似愆秽中。惨惨无聊 3/ 8a/ 9
生。 3/ 8a/10
九月二十五日夜。云林右英夫人授作。 3/ 8b/ 1
三辔抗紫轩。倾云东林阿。 3/ 8b/ 2
右英吟此道。 3/ 8b/ 3
右从腾跃来凡十三篇并有杨书。又杂有 3/ 8b/ 4
掾写。 3/ 8b/ 5
遣滞悋。頼穷行徳。不亦甚佳乎。不患徳之不 3/ 8b/ 6
报。所患种福之不多耳。此一行则似乎福田 3/ 8b/ 7
也。万事云云。尽可触类矣。 3/ 8b/ 8
十二月三日。云林右英夫人告。 3/ 8b/ 9
右一条有杨书。又有一本小异。 3/ 8b/10
穆惶恐言。仁爱之至。猥惠新诗。云藻绮络。金 3/ 9a/ 1
声玉粲。诚翰林之奇秀。华锦之盛肆也。义类 3/ 9a/ 2
渊微。仰览无射。佩之丹心。奉以周旋。功徳浅 3/ 9a/ 3
陋。冥报已重。福田之喩。敢不自励。凭托徽猷。 3/ 9a/ 4
情若山海。动静启悟。望垂矜録。许穆惶恐言。 3/ 9a/ 5
诣云林右英夫人机前。(此即答遣滞悋书也。有自记草存) 3/ 9a/ 6
青童大君常吟咏曰。欲殖灭度根。当拔生死 3/ 9a/ 7
栽。沉吟堕九泉。但坐惜形骸。 3/ 9a/ 8
太虚眞人常吟咏曰。观神载形时。亦如车从 3/ 9a/ 9
马。车败马奔亡。牵连一时假。哀世莫识此。但 3/ 9a/10
是惜风火。种罪天网上。受毒地狱下。 3/ 9b/ 1
西城眞人王君常吟咏曰。神为度形舟。薄岸 3/ 9b/ 2
当别去。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载。徘徊生死 3/ 9b/ 3
轮。但苦心犹豫。 3/ 9b/ 4
小有眞人王君常吟咏曰。失道从死津。三魂 3/ 9b/ 5
迷生道。生生日已远。死死日已早。悲哉苦痛 3/ 9b/ 6
容。根华已颠倒。起就{81AB劫令}落生。焉知反枯老。 3/ 9b/ 7
以去月秋分日。于瑶台大会。四君各吟此言。 3/ 9b/ 8
以和玄钧广韶之弦声也。(十月告云去月。如似是九月〈南〉[间]¥兪本作「间」、是也¥。秋分 3/ 9b/ 9
必在八月。则去月自为通乎耳) 3/ 9b/10
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说此令疏。 3/10a/ 1
右五条有掾书。 3/10a/ 2
四{81DC旗令}曜明空。朱轩飞灵丘。玉盖荫七景。鼓{60AD鬲羽} 3/10a/ 3
霄上浮。九音朗紫空。玉{81FC玉激}洞太无。宴咏三辰 3/10a/ 4
宫。唱啸呼我俦。不觉椿已来。岂知二景流。佳 3/10a/ 5
人虽兼忘。而未放百忧。长林眞可静。岩中多 3/10a/ 6
自娯。 3/10a/ 7
十月十七日。云林夫人作。与许侯。 3/10a/ 8
左把玉华盖。飞景蹑七元。三辰焕紫晖。竦眄 3/10a/ 9
抚明眞。变踊期须臾。四面皆已神。灵发无涯 3/10a/10
际。懃思上清文。何事生横{56A2水余}。令尔感不专。〔阴〕 3/10b/ 1
(乌禁反)〔{81CB广阿}〕(乌贺反。此应作{46E8口音}唖。言其速也)〈夫去〉[失玄]机。不觉年歳分。 3/10b/ 2
十月十八日。紫微夫人作。 3/10b/ 3
右二篇有杨书。 3/10b/ 4
北登玄眞阙。携手结高罗。香烟散八景。玄风 3/10b/ 5
鼓绛波。仰超琅园津。俯眄霄陵阿。玉箫云上 3/10b/ 6
唱。凤鸣洞九遐。乘气浮太空。曷为蹑山河。金 3/10b/ 7
节命羽灵。征兵折万魔。齐{4FCC手邑}二晨晖。千椿方 3/10b/ 8
婴牙。丧眞投兢室。不解可{81DE木示}何。 3/10b/ 9
仰眄太霞宫。金阁曜紫清。华房映太素。四轩 3/10b/10
皆朱琼。掷轮空同津。总辔{81A4人舞}緑{80BA车并}。玉华飞云 3/11a/ 1
盖。西妃运锦旌。翻然浊尘涯。{81A6攸黒}忽佳人庭。宿 3/11a/ 2
感应期降。所招已在冥。乘风奏霄晨。共酣丹 3/11a/ 3
琳罂。公侯徒眇眇。安知眞人灵。 3/11a/ 4
右二篇十月二十日授。(亦应是右英喩长史也) 3/11a/ 5
右二篇有杨书。 3/11a/ 6
车马虽重。为路人所略。推分任运。有以招之。 3/11a/ 7
不必吝也。{81DF木胚}子诚小。还为童史所偷。故疾而 3/11a/ 8
惜之。今冥鉴即擒。盖所以惧恶而善者别矣。 3/11a/ 9
今虽{47A3口黒}然不言。小人足知灵验。有训在其中。 3/11a/10
非直区区。若此小小而不能坦也。谨白。 3/11b/ 1
呈云林右英夫人。 3/11b/ 2
十一月十九日。(此所答右英授事。事今不存) 3/11b/ 3
穆惶恐言。沉染鄙俗。流浪尘昧。罪与年长。愆 3/11b/ 4
随日积。幸遭玄运。灵启其会。披散氛雾。朗然 3/11b/ 5
达观。眞灵清秀。并垂戒悟。猥辱文翰。华藻成 3/11b/ 6
林。金声玉振。规矩有章。父子凡微。无以堪荷。 3/11b/ 7
夙兴策励。不敢怠惰。{82E8禺页}{82E8禺页}倾注。言不自畅。穆 3/11b/ 8
惶恐言。(此亦是答右英诗。不审的是何诗。亦似不存) 3/11b/ 9
右二条长史自书本。 3/11b/10
灵谷秀澜荣。藏身栖岩京。被褐均衮龙。带索 3/12a/ 1
齐玉鸣。形盘幽辽里。掷神太霞庭。霄上有陛 3/12a/ 2
贤。空中有眞声。抑我曲晨飞。案此緑轩{80BA车并}。下 3/12a/ 3
观八度内。俯叹风尘{5EE2茔丝}。解脱遗波浪。登此眇 3/12a/ 4
眇清。扰兢三津竭。奔驰割尔龄。 3/12a/ 5
十二月一日夜。南岳夫人作与许长史。 3/12a/ 6
飞轮高晨台。控辔玄垄隅。手携紫皇袂。{81A6攸黒}{80B0火火火欠} 3/12a/ 7
八风驱。玉华翼緑帏。青{81C8君巾}扇翠裾。冠轩焕崔 3/12a/ 8
嵬。佩玲带月珠。薄入风尘中。塞鼻逃当涂。臭 3/12a/ 9
腥雕我气。百痾令心{54E5歹且}。何不飙然起。萧萧歩 3/12a/10
太虚。 3/12b/ 1
十二月一日夜。方丈左台昭灵李夫人作。 3/12b/ 2
与许玉斧。 3/12b/ 3
清晨揖绛霞。总气霄上游。徊{80BA车并}蹑曲波。遂覩 3/12b/ 4
世人忧。辞旨蔚然起。不散三秀嵎。何若巡玄 3/12b/ 5
郷。抚{81FC玉激}为尔娯。君安有有际。我愿有中无。 3/12b/ 6
右英作此。 3/12b/ 7
驾景游贤良。促辔东圃下。 3/12b/ 8
右英吟此道。 3/12b/ 9
咀嚼玄句。柔音蔚畅。曲夹适宣。辞喩标朗。钦 3/12b/10
钦之咏。有由然也。玄宗以安。我其会矣。 3/13a/ 1
十二月十四日。云林夫人作与长史。(此所答长 3/13a/ 2
史之诗。诗今不存) 3/13a/ 3
右五篇有杨书。 3/13a/ 4
该清道难。通幽妙达。许侯其人也。方将曜灵 3/13a/ 5
方丘。腾跃晖霞。身飞九天。作则羣眞。师傅金 3/13a/ 6
阙。抚〈极〉[拯]¥意をもって改む¥种人。其徳仁以融。其教整以和。可谓 3/13a/ 7
天秀标韵。为后民之圆匠也。斧子乃潜晨密 3/13a/ 8
焕。秀霄空上。托心玄宅。神栖入领。心标寂刃。 3/13a/ 9
归形太初。志割姻亲于内外。寄幽会于隐观 3/13a/10
矣。虽自思入庇重岫。颖翳云晖。故叛父也。若 3/13b/ 1
父愚可也。交当同编云札。列名灵简。运会相 3/13b/ 2
遇。何以陈之耶。昔薛旅字季和。往学眞道于 3/13b/ 3
钟山北阿。经七试而不过。即长里薛公之弟 3/13b/ 4
也。不过者。由淫{49A7女失}失位。吝鄙内滞。石性不回。 3/13b/ 5
致败其试耳。然其人好慈和笃。又心爱啸音 3/13b/ 6
凤响及玄弦之弹。是故虚唱凝神。徽声感魂。 3/13b/ 7
神不遂落。由好啸唱愿凤鸣之故矣。长里先 3/13b/ 8
生。燕代人。周武王时人也。先生比乞之于太 3/13b/ 9
上。太上故使生。〔繋〕(谓应作继字)肇阿之阴运。致欲 3/13b/10
其该微释滞。〈于〉[令]¥兪本作「令」、是也¥染练新晖。速升虚之超。长里 3/14a/ 1
君之愿也。若〔由〕(谓应作犹字)愆波不激。淫吝〔由〕(谓应 3/14a/ 2
作愈字)出。虽百过试之。故亦昔之薛旅耶。师宗 3/14a/ 3
相期。拂饰尽性。苟能其事。我亦罕劳。贤者之 3/14a/ 4
举。此复宜详。密告由来宿命之始。想有〔已〕(应作 3/14a/ 5
以字)悟也。燕气内果外柔。沈徳乐景。故其人闻 3/14a/ 6
北风则心悲。覩启曜则怀泰。思骏{82EE马碌}以慕聘。 3/14a/ 7
嘉柔顺以变蔚。彼人之心。曷曾不尔乎。此则 3/14a/ 8
本郷之风气。首丘之内感也。苟能信之。君其 3/14a/ 9
谐矣。如其〔雍〕(谓应作壅字)吝秉欲。丹绛不畅。灵人 3/14a/10
携手而空反。高友敛袂而回晏。神气不眄其 3/14b/ 1
宅。寂通不鼓其目。命矣夫。固可悲耶。(长里之弟。本燕 3/14b/ 2
代人。故此称其〈谷〉[俗]气。以喩长〈皮〉[史]之心也) 3/14b/ 3
十二月十六日夜。右英告。 3/14b/ 4
右二篇有杨书。 3/14b/ 5
太元眞人。 3/14b/ 6
云林右英王夫人。 3/14b/ 7
南岳紫虚元君。 3/14b/ 8
九华眞妃。 3/14b/ 9
清灵眞人。 3/14b/10
紫阳眞人。 3/15a/ 1
桐柏眞人。 3/15a/ 2
昭灵李夫人。 3/15a/ 3
右八人。 3/15a/ 4
十二月十七日夜。 3/15a/ 5
方诸宫东华上房灵妃歌曲。 3/15a/ 6
紫桂植瑶园。朱华声凄凄。月宫生蕊渊。日中 3/15a/ 7
有琼池。左拔员灵曜。右掣丹霞晖。流金焕绛 3/15a/ 8
庭。八景絶烟回。緑盖浮明朗。控节命太微。凤 3/15a/ 9
精童华颜。琳腴充长〈肌〉[饥]¥兪本作「饥」、是也¥。控晨揖太素。乘{80B0火火火欠}翔 3/15a/10
玉阶。吐纳六灵气。玉嫔把巾随。弹{81FC玉激}南云扇。 3/15b/ 1
香风鼓锦披。叩商百兽舞。六天摄神威。{81A6攸黒}{54D0炎欠} 3/15b/ 2
亿万椿。龄纪郁巍巍。小鲜未烹鼎。言我岩下 3/15b/ 3
悲。(按杨君记云。东方赤气中有言曰。小鲜未烹鼎。〈言〉言我岩下悲。当以此事谘启司命。 3/15b/ 4
故答称此诗。仍及后篇也) 3/15b/ 5
太微玄清左夫人北渟宫中歌曲。 3/15b/ 6
郁蔼非眞虚。太无为我馆。玄公岂有怀。{5EE2茔丝}蒙 3/15b/ 7
孤所难。落凤控紫霞。矫辔登晨岸。寂寂无濠 3/15b/ 8
涯。晖晖空中观。隐芝秀凤丘。逡巡瑶林畔。龙 3/15b/ 9
胎婴尔形。八琼回素旦。琅华繁玉宫。绮葩凌 3/15b/10
岩粲。鹏扇絶亿领。抚{60AD鬲羽}扶霄翰。西庭命长歌。 3/16a/ 1
云{81FC玉激}乘虚弹。八风缠緑宇。{82C0艹聚}烟豁然散。灵童 3/16a/ 2
掷流金。太微启〈壁〉[璧]案。三元起折腰。紫皇挥袂 3/16a/ 3
赞。朗朗扇景曜。晔晔长庚焕。超{80BA车并}竦明刃。下 3/16a/ 4
盻使我{4EBB心宛}。顾哀地仙辈。何为栖林涧。 3/16a/ 5
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眞人司命君书出 3/16a/ 6
此诗云。是青童宫中内房曲。恒吟赞此和 3/16a/ 7
神。(其夜众眞降集。唯有此书存。余悉不显。后丁卯年论挺分事。亦是十二月十七 3/16a/ 8
日。恐偶同耳。此前一事不应是卯年也)右三条有杨书。 3/16a/ 9
玄玄即排起。注之曰。 3/16a/10
故玄玄以八风为〈关〉[{52F8嚢石木}]¥『真诰』巻一七叶一表作「{52F8嚢石木}」、是也¥钥。天地为{68CB阜是}防。四海为 3/16b/ 1
瓮{82A9央皿}。九州为粃糠。积之以万殊。蒸之以阴阳。 3/16b/ 2
其陶铸也。充隆炊累。刚柔清浊。象类不同。呼 3/16b/ 3
吸吐合。恭伯荣。注之曰。 3/16b/ 4
九絶兽。神禽也。在乎羣猛之中。猾狡乎激奇 3/16b/ 5
之际。千年不足极其变。万殊不足适其内。日 3/16b/ 6
月不足照其眉。八泽不足游其足。清云为卑。 3/16b/ 7
九垓为浅。八宏为小。四极为近。变动无常。恒 3/16b/ 8
入之芥子之内。玉晨之玉宝。太微之威神矣。 3/16b/ 9
(此二条是释神虎隐文中语。不知何眞所告。又无日月。是两手同书) 3/16b/10
君惶恐言。仁徳流映。高{81CC广阴}弥纶。毎贻翰音。恩 3/17a/ 1
逮{5FDB丝遣}绻。旨谕有咸恒之顺。宗期则玄霄之会。 3/17a/ 2
虽钦愿荣崇。欣想灵诰。窃惧{81F2火习}耀之近晖。不 3/17a/ 3
可参二景之远丽。{81B1口慧}彼之小宿。难以厕七元 3/17a/ 4
之灵观。尊卑殊方。高下异位。俯仰自失。罔知 3/17a/ 5
所据。凡善诱者勤其切磋。忠爱者忧其怠惰。 3/17a/ 6
大易所以干干。仲尼所以发叹于不倦者也。 3/17a/ 7
自奉教以来。洗心自励。沐浴思新。其劝奬也。 3/17a/ 8
标明得道之妙致。其检戒也。陈宿命之本迹。 3/17a/ 9
淫吝所以丧基。鄙滞所以伐徳。虽卢医之贡 3/17a/10
针艾。扁鹊之献药石。无以喩也。子张存圣教 3/17b/ 1
于绅带。西董佩韦弦以自矫。盖以外戒内。以 3/17b/ 2
义规心。仰衔清训。谨书之丹怀。藏之六腑。奉 3/17b/ 3
以周旋。弗敢失坠。庶五难解冻于炉门。七试 3/17b/ 4
飙静于渊谷。方将逍遥东山。考室龙林。灵构 3/17b/ 5
萧萧。丘园冲深。庭延云驾之奇友。堂列羽服 3/17b/ 6
之上眞。句金锡五芝之宝。沧浪施长年之珍。 3/17b/ 7
〈期〉[斯]¥兪本作「斯」、是也¥实夙夜之乃愿。信誓不敢诬于神明者也。 3/17b/ 8
唯少鉴之。君惶恐言。(此长史答右英前七月二十八日喩诗世珍芬 3/17b/ 9
馥交者。并酬前书论薛旅事。犹恐是十二月中) 3/17b/10
右此一篇。长史令乙写。 3/18a/ 1
3/18a/ 2
眞诰卷之三。 3/18a/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2:56
¥眞诰卷之四。 4/ 1a/ 1
4/ 1a/ 2
运象篇第四。 4/ 1a/ 3
仙道寂寂。寻之亦使人不劝也。况复求之于 4/ 1a/ 4
无涯耶。假令东山忽有石髓盘结。紫芝映林。 4/ 1a/ 5
夜光焕烛。燕胎曜峯。灵津肆显。众眞罗吟。人 4/ 1a/ 6
人往者皆得{4FDC手缀}玄华而揖玉腴。对天仙以散 4/ 1a/ 7
想也。将必相与把臂太虚。驾络庆云矣。未审 4/ 1a/ 8
子当〈刀〉[力]赴。此二日暂游山泽不。将故以官私 4/ 1a/ 9
自切。不获一果耶。今之所以为懈难者。盖闇 4/ 1a/10
推于有无之间耳。以无期我。我亦无也。空中 4/ 1b/ 1
有眞。子不覩之。不可谓罕彷佛矣。所望在于 4/ 1b/ 2
不{63F3寒衣}裳耳。二日可不果。何时能屈驾看金陵 4/ 1b/ 3
乎。 4/ 1b/ 4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定録君告许侯。 4/ 1b/ 5
岂能割目前之近滞。慕难成之远功耶。若故 4/ 1b/ 6
栖情丘林。凭托京畿者。观金陵以偶想。将任 4/ 1b/ 7
意于吾子。勿谓我无方从无以鉴矣。心单则 4/ 1b/ 8
试不眄。神苦则教不生。贤者之举。可不察耶。 4/ 1b/ 9
保命君告。 4/ 1b/10
右二条杨书。斯告实至言矣。 4/ 2a/ 1
奉十一月二十九日告。得道者以其能排却 4/ 2a/ 2
众累。直面而进。于是百度自净。众务云散。该 4/ 2a/ 3
其优者。不足为劳。披于艰者。可以表心。正月 4/ 2a/ 4
中必有龟山客来东山。至时〔渠〕(此应作{64F2言巨}字)可不 4/ 2a/ 5
一力乎。奉览高命。欣然无量。始入此月。公私 4/ 2a/ 6
艰{4FDC手缀}。未获从心。〔命〕〔使〕(此本是今{82CB暂足}字。后人改作命使)到京。往 4/ 2a/ 7
反计日。还便沐浴。躬诣朝拜。不失此月。若吉 4/ 2a/ 8
日未过。愿垂告敕。又告贤者之举。复宜详之。 4/ 2a/ 9
昔未受上道之前。有欲索侧人意。有称说堪陶 4/ 2a/10
奬者。受隐书之后。此计都冥也。(此下有两字被{80B1黒憺}。又齐行 4/ 2b/ 1
剪去。后似复更有语。此论贤者之举。似仍是前书上纸。而复酬十一月二十九日告。此告 4/ 2b/ 2
今不存。前十一月二十九日告。语不同。又云正月龟山客来事。如此复酬后定録告。亦可 4/ 2b/ 3
是右英书中兼有此语耳。记不具存。难用显证) 4/ 2b/ 4
右二篇长史自书本。 4/ 2b/ 5
令懃者懃其事。耽其玄微耳。愼者亦触类而 4/ 2b/ 6
作也。学道之难。不可书矣。有耻鄙之心者。于 4/ 2b/ 7
道亦辽乎。潅秉然后可贵耳。贤者之举。自更 4/ 2b/ 8
始尔。今且当内忘。 4/ 2b/ 9
右紫微夫人道此言。(此是紫微见长史答右英道贤者之举事。 4/ 2b/10
故复酬此语也。长史妇亡后更欲纳妾。而修七元家事。最是所禁。故屡有及之) 4/ 3a/ 1
手笔何其落落。卢医之喩。复有韦弦之功。解 4/ 3a/ 2
冻炉门。其旨乃佳。当实心在此济矣。 4/ 3a/ 3
定録告。(此是中君见长史答右英书。复赏赞之也) 4/ 3a/ 4
心已至也。不复须诣山也。毎空怀以向眞。单 4/ 3a/ 5
诚以泛道者。虽欲不教。其可得乎。瞻赴山泽。 4/ 3a/ 6
乃更余事耳。要都无怀者。实使人悒然。今可 4/ 3a/ 7
停也。 4/ 3a/ 8
十二月一日夜。定録告许侯。(寻此语。复似酬到京不得 4/ 3a/ 9
来事。事相关渉不可领) 4/ 3a/10
正月二十七日。将不能{82CB暂足}诣欲营宅处耶。龟 4/ 3b/ 1
山眞人似当其日来。未眞至斋者。自可无彷 4/ 3b/ 2
佛。且欲令彼见我乎。 4/ 3b/ 3
正月十四日保命告。(案此告极似前所疑事。所以翻覆难解也。 4/ 3b/ 4
从此正月起至后。并是入丙寅年中事) 4/ 3b/ 5
右五条有杨书。 4/ 3b/ 6
辔景登霄晨。游宴沧浪宫。彩云绕丹霞。灵蔼 4/ 3b/ 7
散八空。上眞吟琼室。高仙歌琳房。九凤唱朱 4/ 3b/ 8
籁。虚节错羽钟。交頚金庭内。结我冥中朋。倶 4/ 3b/ 9
{4FCC手邑}玉醴津。{81A6攸黒}{54D0炎欠}已婴童。云何当路蹲。愆痾随 4/ 3b/10
日崇。 4/ 4a/ 1
二月九日夜。云林作。 4/ 4a/ 2
晨游太素宫。控{80BA车并}观玉河。夕宴郁絶宇。朝采 4/ 4a/ 3
圆景华。弹{81FC玉激}北寒台。七灵晖紫霞。济济高仙 4/ 4a/ 4
举。纷纷尘中罗。盘桓嚣蔼内。愆累不当多。 4/ 4a/ 5
二月十六日。右英作。 4/ 4a/ 6
玄清眇眇观。落景出东渟。愿得絶尘友。萧萧 4/ 4a/ 7
罕世营。吟此再三。 4/ 4a/ 8
右三篇有杨书。 4/ 4a/ 9
灵人隐玄峯。眞神韬云采。玄唱非无期。妙应 4/ 4a/10
自有待。岂谓虚空寂。至韵故常在。携襟登羽 4/ 4b/ 1
宫。同宴广寒里。借问朋人谁。所存唯玉子。卓 4/ 4b/ 2
云虚之骏。抗{60AD鬲羽}于空同之上。斯人矣。岂不长 4/ 4b/ 3
揖南面。永谢千乘乎。 4/ 4b/ 4
紫微诗。及咏此。 4/ 4b/ 5
驾风骋云{80BA车并}。晨登太渟丘。绛津连岑振。清波 4/ 4b/ 6
鼓浚流。歩空观九纬。八〈刚〉[纲]¥『云笈七签』巻九八云林右英夫人{81B0口受}杨真人许长史诗作「纲」、是也¥皆已游。{82CB暂足}宴三金 4/ 4b/ 7
秀。来观建志俦。懃懈不相淹。是以积百忧。 4/ 4b/ 8
二月三十日夜。右英作。 4/ 4b/ 9
{63F3寒衣}裳济緑河。遂见扶桑公。高会太林墟。寝宴 4/ 4b/10
玄华宫。信道苟淳笃。何不栖东峯。 4/ 5a/ 1
紫微夫人歌此。 4/ 5a/ 2
陵波越沧浪。忽然造金山。四顾终日游。罕我 4/ 5a/ 3
云中人。 4/ 5a/ 4
右英吟此。 4/ 5a/ 5
控景始晖津。飞飙登上清。云台郁峩峩。{82DE门昌}阖 4/ 5a/ 6
秀玉城。晨风鼓丹霞。朱烟洒金庭。緑蕊粲玄 4/ 5a/ 7
峯。紫霞岩下生。庆云缠丹炉。练玉飞八琼。晏 4/ 5a/ 8
眄广寒宫。万椿愈童婴。龙{50EB旌斤}启灵电。虎旗征 4/ 5a/ 9
朱兵。高眞回九曜。洞观均潜明。谁能歩幽道。 4/ 5a/10
寻我无穷龄。 4/ 5b/ 1
紫微夫人作。 4/ 5b/ 2
紫阙构虚上。玄馆冲絶飙。琳琅敷灵囿。华生 4/ 5b/ 3
结琼瑶。骋{80BA车并}沧浪津。八风激云韶。披羽扇北 4/ 5b/ 4
翳。握节鸣金箫。凤籁和千钟。西童歌晨朝。心 4/ 5b/ 5
豁虚无外。神襟何朗寥。回{81A4人舞}太空岭。六气运 4/ 5b/ 6
重幽。我涂岂能寻。使尔不终雕。 4/ 5b/ 7
右英夫人作。 4/ 5b/ 8
翳蔼紫微馆。郁台散景飙。鸾唱华盖间。凤钧 4/ 5b/ 9
导龙{80B3车召}。八狼携绛旌。素虎吹角箫。云勃写灵 4/ 5b/10
宫。来适尘中嚣。解辔佳人寝。同{80A3牙火}自相招。寻 4/ 6a/ 1
宗须臾顷。万龄乃一朝。椿期会足衰。劫往岂 4/ 6a/ 2
足辽。眞眞乃相目。莫令心徂{82A7病木少}。(侧交反)虚刀挥 4/ 6a/ 3
至空。鄙滞五神愁。 4/ 6a/ 4
右紫微作。 4/ 6a/ 5
朝启东晨晖。飞{80BA车并}越沧渊。山波振青涯。八风 4/ 6a/ 6
扇玄烟。回眄易迁房。有怀眞感人。三金可游 4/ 6a/ 7
盘。东岑宜永甄。纷纷当涂中。孰能歩生津。飘 4/ 6a/ 8
{6DA1徭风}八霞岭。徘徊飞晨盖。紫{80BA车并}腾太空。丽眄九 4/ 6a/ 9
虚外。玉箫激景云。灵烟絶幽蔼。高仙宴太眞。 4/ 6a/10
清唱无涯际。去来山岳庭。何事有待迈。 4/ 6b/ 1
四月十四日。紫微夫人作。 4/ 6b/ 2
玄波振沧涛。洪津鼓万流。驾景眄六虚。思与 4/ 6b/ 3
佳人游。妙唱不我对。清音与谁投。云中骋琼 4/ 6b/ 4
轮。何为尘中趋。 4/ 6b/ 5
右同夕右英夫人吟歌此曲。 4/ 6b/ 6
松柏生玄岭。郁为寒林桀。{62F3艹繁}葩盛严氷。未肯 4/ 6b/ 7
惧白雪。乱世幽重岫。巡生道常洁。飞此逸辔 4/ 6b/ 8
轮。投彼遐人辙。公侯可去来。何为不能絶。 4/ 6b/ 9
右右英作。 4/ 6b/10
神玉曜灵津。七元焕神扉。灵迁方寸里。一跃 4/ 7a/ 1
登太微。妙音乘和唱。高会亦有机。齐此天人 4/ 7a/ 2
眄。协彼晨景飞。总辔六合外。宁有倾与危。 4/ 7a/ 3
四月二十三日夜。紫微夫人作。 4/ 7a/ 4
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晨。兰风 4/ 7a/ 5
扇緑{80B3车召}。上眞宴琼台。{67F1进貌}为地仙标。所期贵远 4/ 7a/ 6
迈。故能秀颖翘。翫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 4/ 7a/ 7
事胡可豫。使尔形气销。 4/ 7a/ 8
四月二十七日夜。南岳夫人作。 4/ 7a/ 9
右十二篇有杨书。又杂掾写。 4/ 7a/10
清净愿东山。荫景栖灵穴。{4EC8心音}{4EC8心音}闲庭虚。翳荟 4/ 7b/ 1
青林密。圆曜映南轩。朱凤扇幽室。拱袂闲房 4/ 7b/ 2
内。相期启妙术。寥朗远想玄。萧条神心逸。 4/ 7b/ 3
闰月三日夜。右英作。示许长史。(案晋暦。丙寅年闰四 4/ 7b/ 4
月也) 4/ 7b/ 5
右有杨书。又掾写。 4/ 7b/ 6
纵心空同津。总辔策朱{80BA车并}。佳人来何迟。道徳 4/ 7b/ 7
何时成。(吟此道) 4/ 7b/ 8
有心许斧子。言当采五芝。芝草不必得。汝亦 4/ 7b/ 9
不能来。汝来当可得。芝草与汝食。(此两得及来。并戏作 4/ 7b/10
呉音) 4/ 8a/ 1
右英吟此。 4/ 8a/ 2
右二篇有杨书。 4/ 8a/ 3
八涂会无宗。乘运观嚣罗。化浮尘中际。解衿 4/ 8a/ 4
有道家。骋烟忽未倾。携眞造灵阿。虚景盘琼 4/ 8a/ 5
轩。玄钧作凤歌。适路无轨滞。神音{81A4人舞}云波。齐 4/ 8a/ 6
徳秀玉京。何用世间多。 4/ 8a/ 7
授书毕。又吟。良久而复授令书此诗。似不 4/ 8a/ 8
与书上相连也。 4/ 8a/ 9
坦夷观天眞。去累纵众情。体寂废机驷。崇有 4/ 8a/10
则摄生。焉得齐物子。委运任所经。 4/ 8b/ 1
右中候夫人作。 4/ 8b/ 2
薄宴尘飙领。代谢縁还归。奚识灵劫期。顾眄 4/ 8b/ 3
令人悲。 4/ 8b/ 4
紫微夫人作。 4/ 8b/ 5
右三篇有掾书。 4/ 8b/ 6
林振须类感。云蔚待龙吟。玄数自相求。触节 4/ 8b/ 7
皆有音。飞{80BA车并}出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 4/ 8b/ 8
娯。同咏理自钦。悼此四罗内。百忧常在心。倶 4/ 8b/ 9
游北寒台。神风开尔襟。 4/ 8b/10
六月二十三日夜。南极夫人作。 4/ 9a/ 1
登{80BA车并}发东华。扇{80B0火火火欠}{81A4人舞}太玄。飞辔腾九万。八落 4/ 9a/ 2
亦已均。{82CB暂足}眄山水际。窈窕灵岳间。同风自齐 4/ 9a/ 3
气。道合理亦亲。龙芝永遐龄。内观摄天眞。东 4/ 9a/ 4
〔〈岑〉[<5743艹今>¥兪本作「<5743艹今>」、是也¥]〕(谓应作岑字)可长净。何为物所缠。 4/ 9a/ 5
六月二十三日夜。中候夫人作。 4/ 9a/ 6
右二篇有杨书。又掾写。 4/ 9a/ 7
五月十二日。中君喩书。(此九字题卷外。从此后并似是丁卯年中 4/ 9a/ 8
授书此。事皆论三许挺分也) 4/ 9a/ 9
阿映遂能絶志山林。懃心道味。净神注精。研 4/ 9a/10
澄虚镜。玄渟独宴。孑栖偶眞。乃翁道远之畴 4/ 9b/ 1
匹。姜伯眞之徒也。服{80A3牙火}{4FCC手邑}〈夜〉[液]。卒获其益。亦至 4/ 9b/ 2
事也。昔又入在临海赤山中。赤山一名烧山。 4/ 9b/ 3
遇良友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者。此数子始 4/ 9b/ 4
以晋建兴元年渡江。入东山中学道耳。并与 4/ 9b/ 5
相见。数人之业。皆胜于映矣。映遂师世龙。授 4/ 9b/ 6
解束之道。修反行之法。服玉液。朝脑精。二三 4/ 9b/ 7
年中。面有光华。还颜反少。极为成道。但恨其 4/ 9b/ 8
所禀不饶。不得高品之通耳。于是司命敕吾 4/ 9b/ 9
举之。使奏闻上宫。移名东方诸。署为地仙。时 4/ 9b/10
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鲂。主非使者严 4/10a/ 1
白虎。来于赤山中。即欲执之以去。且诘其罪 4/10a/ 2
状。吾时禁〔牙〕。(谓应作讶字)又乃驰启司命。司命即 4/10a/ 3
遣中侯李遵握火铃而来。呵摄之。于是鲂及 4/10a/ 4
白虎乃走去耳。李遵未来之时。映惧怖失胆。 4/10a/ 5
亦丧气矣。亦頼{70A8龙共}幼节李开林助映为答对。 4/10a/ 6
亦几至败也。自无此二人及其师王世龙。亦 4/10a/ 7
早恶矣。鲂〔诰〕(谓应作诘字)之亦有实。映答对亦可 4/10a/ 8
可。三官出丹简罪簿。各执一通而问映云。夫 4/10a/ 9
欲学道慕生。上隶眞人。玄心栖{67F1进貌}。恭诚高灵 4/10a/10
者。当得世功相及。祸恶不遘。阴徳流根。仁心 4/10b/ 1
上逮。乃可歩眞索仙。度名青府耳。云何父手 4/10b/ 2
杀谢弓。且乱逆三光。又许朝斩李{59AE玉己}之头。以 4/10b/ 3
代蔡扶之级。又走斩射潘{5EE1其丝}等。支解铃下曹 4/10b/ 4
表等。水沉汤云之尸。火烧徐昂之骸。绞杀桓 4/10b/ 5
整。刳割振{47A8口会}。酷害虐暴刑〔揽〕(谓应作滥字)四十有 4/10b/ 6
三。张皇讼冤。事在天帝。祸戻山积。善功无一。 4/10b/ 7
又汝本属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逋愆宿责。 4/10b/ 8
列在三官。而越幸网脱。奉隶眞气。父子一家 4/10b/ 9
各事师主。同生乖戻。不共祭酒。罪咎之太。阴 4/10b/10
考方加。有如此积罪。亦无仙者。当可得欺太 4/11a/ 1
上之曹。使汝得名刊不死之紫録耶。汝其无 4/11a/ 2
对者。有司必执也。映自强长啸。振褐抚发。尔 4/11a/ 3
乃整气扉口。叱咤而答曰。大道不亲。唯善是 4/11a/ 4
与。天地无心。随徳乃矜。是以坂泉流血。无违 4/11a/ 5
龙髯之举。三苗丹野。〔逐〕(谓应作{56B0水豕}字)鹿绛草。岂妨 4/11a/ 6
大圣灵化高通上达耶。吾七世父许子阿者。 4/11a/ 7
积仁着徳。阴和鸟兽。遇凶荒之年。人民饥馑。 4/11a/ 8
加之疫疠。百遗一口。阿乃施散家财。拯其众 4/11a/ 9
庶。亲营方药。懃劳外舍。临人之丧。如失其亲。 4/11a/10
救人之患。如己之疾。已死之命。悬于阿手。穷 4/11b/ 1
垂之身。抚之如子。度脱凶年。頼阿而全者。四 4/11b/ 2
百八人。仁徳不〔队〕。(谓应作坠字)后当钟我等。是以 4/11b/ 3
功书上帝。徳刊灵阁。使我祖根流宗泽。{81CC广阴}光 4/11b/ 4
后绪。故使垂条结华。生而好仙。应得度世者 4/11b/ 5
五人。登升者三人。録名太上。策简青宫。岂是 4/11b/ 6
尔辈所可豫乎。言毕。鲂等豁然而笑。遵至而 4/11b/ 7
去矣。此意虽复是世龙之助。吾亦壮其辞也。 4/11b/ 8
于是即得度名东宫。当为仙之中者。然其身 4/11b/ 9
中自宿有阴罪未了处。已日就补复。解谢太 4/11b/10
上。行当受书署者也。盖尔不复受考于三官。 4/12a/ 1
已定名于不死之録矣。今已移在竹叶山中。 4/12a/ 2
或名此山为盖竹山。山之东面。两陇西上。其 4/12a/ 3
中有石井桥。桥之北小道直入。其间有六丛 4/12a/ 4
杉树。树之左右三百歩有小石深室。室前有 4/12a/ 5
流泉水。映与三人共止其中。此辰年当自{82CB暂足} 4/12a/ 6
出还人食诡。亦欲{82CB暂足}还郷里山之近处。令其 4/12a/ 7
家兄弟见之者也。临时自当令其弟知之所 4/12a/ 8
在。乃又寄谢令弟子懃之。若欲至竹叶山索 4/12a/ 9
映。亦即得相见。竹叶山东上石桥。桥之北小 4/12a/10
道甚径易。勿从南山上山。南道絶险。竹叶山 4/12b/ 1
中仙人陈仲林。许道居。尹林子。赵叔道。此四 4/12b/ 2
人并以汉末来入此山。叔道已得为下眞人。 4/12b/ 3
仲林大试适过。行复去。此是竹叶山中旧仙 4/12b/ 4
人也。其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许映或名远 4/12b/ 5
游。适来四年耳。 4/12b/ 6
右从五月十二日至此。并杨书受旨本。 4/12b/ 7
纳纳长者。蔚蔚内明。拨于昔累。非复故形。变 4/12b/ 8
扇澡錬。得道之情。和{4FCC手邑}神心。仰秀云灵。倾观 4/12b/ 9
晨景。徳音兰馨。方及十载。季〔{59E5玉韦}〕(谓应作伟字)举名。 4/12b/10
毎事勖焉。勿复不精。 4/13a/ 1
太和二年歳在丁卯。十二月十七日夜。太 4/13a/ 2
元眞人司命君告穆。到丙子年为十年矣。 4/13a/ 3
时当七十二也。到亥子年。神化变錬。子年 4/13a/ 4
始余十年。 4/13a/ 5
萧条斧子。和心凝静。道{80A3牙火}虽妙。乘之亦整。澄 4/13a/ 6
形丹空。擢标霄领。其神以晖。其光将颖。实侍 4/13a/ 7
〔辰〕(谓应作晨字)之高举。谷子之罗〔{82F2鼎}〕。(此古鼎字)可谓秀 4/13a/ 8
落众望。{5EE2茔丝}渟之仙才。又当懃进徳修业。淡然 4/13a/ 9
虚眄。 4/13a/10
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眞人司命君告玉 4/13b/ 1
斧。(祖司徒府辟掾不赴,隐在本县茅山五年。此十六字荣弟后所注。其公府辟似 4/13b/ 2
妄也) 4/13b/ 3
渊奇体道。解幽达精。虚中受物。柔徳顺贞。慈 4/13b/ 4
寛博采。闻道必行。逍遥飞歩。启诚坦平。策龙 4/13b/ 5
上造。浮烟三清。实眞仙之领帅。友长里之先 4/13b/ 6
生。必当封牧种邑。守伯仙京。傅佐上徳。列书 4/13b/ 7
绛名。 4/13b/ 8
右说道许长史所得限分。(尔时护军长史。此六字亦荣弟 4/13b/ 9
所注) 4/13b/10
{59E5玉韦}灼清晖。潜光翳眞。二景落锋。飞霞流缠。于 4/14a/ 1
焉玉子。采此双辰。遂开上道。允得妙门。仪{59F7玉邻} 4/14a/ 2
洞焕。玉标玄金。登名五宫。悬书七元。寔迭域 4/14a/ 3
之并罗。为上清之卿君。是子内和感虚托眞 4/14a/ 4
情专之所致。亦南人云轸之必驾。三元景辇 4/14a/ 5
之携游也。(此云迭域。即谷希子也。与前司命所答谷子之罗鼎事同) 4/14a/ 6
右说道许玉斧所得之分。(此前后二右字下说字。出长史 4/14a/ 7
书云右清灵眞人说云云。而杨君书无此四字。当是于时杨向长史口道。是裴君也) 4/14a/ 8
此是道成懃至受书之时。初所举定目之名 4/14a/ 9
也。亦得道赍诣之分限矣。〈{81F0火寺}〉[恃]而替者。得来必 4/14a/10
无从矣。当共{4AC0宀眞}此。 4/14b/ 1
右五条有杨书长史写两本。 4/14b/ 2
保命告云。许子遂能委形冥化。从张鎭南之 4/14b/ 3
夜解也。所以养魂太阴。藏魄于地。四灵守精。 4/14b/ 4
五老保藏。复十六年。殆覩我于东华矣。既适 4/14b/ 5
潜畅。莫觉不眞。(许子即是掾也。按张系师为鎭南将军。建安二十一年亡。 4/14b/ 6
葬邺东,后四十四年,至魏甘露四年,遇水棺开,见尸如生,出着床上,因举麈尾覆面,大笑 4/14b/ 7
咤又亡,仍更殡葬,其外书事迹略如此。未审夜解当用何法。依如许掾。似非剑杖也) 4/14b/ 8
右英告曰。自古及今。死生有津。显默异会。藏 4/14b/ 9
往灭智。与世同之者。皆得道之行也。若夫琼 4/14b/10
丹一御。九华三飞。云液晨酣。流黄徘徊。仰咽 4/15a/ 1
金浆。咀嚼玉{82BF艹豕生}者。立便控景登空。玄升太微 4/15a/ 2
也。自世事乖玄。斯业未就。便当{82CB暂足}履太阴。潜 4/15a/ 3
生冥郷。外身弃质。养胎虚宅。陶气絶钥。受精 4/15a/ 4
玄漠。故改容于三阴之馆,童颜于九炼之户。 4/15a/ 5
然后知神仙为奇。死而不亡。去来之事。理之 4/15a/ 6
深也。 4/15a/ 7
南人告云。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遗迹。道 4/15a/ 8
之隐也。或有再酣琼精而叩棺。一服刀圭而 4/15a/ 9
尸烂。鹿皮公呑玉华而流虫出戸。仇季子咽 4/15a/10
金液而臭闻百里。黄帝火九鼎于荆山。尚有 4/15b/ 1
桥领之墓。季主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 4/15b/ 2
墨〈秋〉[狄]¥兪本作「狄」、是也¥咽虹丹以投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务 4/15b/ 3
光剪韮以入清冷之渊。柏成纳气而肠胃三 4/15b/ 4
腐。诸如此比不可胜记。微乎。得道趣舍之迹 4/15b/ 5
无常矣。(南人即南眞〈人夫〉[夫人]也。此诸仙人出诸传记。而事迹有参差不同者)保 4/15b/ 6
命又云。既适潜畅。莫觉不眞。如此之指。非眞 4/15b/ 7
尸也。 4/15b/ 8
右四条有长史书。 4/15b/ 9
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视足不青。 4/15b/10
皮不皱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毁。无异生人。 4/16a/ 1
亦尸解也。头发尽脱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 4/16a/ 2
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4/16a/ 3
右一条。甲手书写。 4/16a/ 4
若其人{82CB暂足}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 4/16a/ 5
血沉脉散者。而犹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 4/16a/ 6
营侍。三魂守宅。三元权息。太神内闭。或三十 4/16a/ 7
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 4/16a/ 8
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复质成形。乃胜于 4/16a/ 9
昔未死之容也。眞人錬形于太阴。易貌于三 4/16a/10
官者。此之谓也。天帝曰。太阴錬身形。胜服九 4/16b/ 1
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似灵云。上登太极阙。 4/16b/ 2
受书为眞人。赵成子死后五六年。后人晩山 4/16b/ 3
行。见此死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见腹中 4/16b/ 4
五藏自生如故。液血缠裹于内。紫包结络于 4/16b/ 5
外。 4/16b/ 6
夫得道之士。暂游于太阴者。太乙守尸。三魂 4/16b/ 7
营骨。七魄卫肉。胎灵〈掾〉[録]¥兪本作「録」、是也¥气。 4/16b/ 8
右三条是长史抄写九眞经后服五石腴 4/16b/ 9
事。 4/16b/10
其用他药得尸解。非是用灵丸之化者。皆不 4/17a/ 1
得反故郷。三官执之也。有死而更生者。有头 4/17a/ 2
断已死。乃从一旁出者。有未敛而失尸骸者。 4/17a/ 3
有人形犹在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 4/17a/ 4
发脱而失形者。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 4/17a/ 5
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之际。而谓之地下主 4/17a/ 6
者也。 4/17a/ 7
右一条是掾抄写剑经后论尸解事。 4/17a/ 8
4/17a/ 9
眞诰卷之四。 4/17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3:15
¥眞诰卷之五。 5/ 1a/ 1
5/ 1a/ 2
甄命授第一。 5/ 1a/ 3
道授。(此有长史掾各写一本。题目如此。不知当是道家旧书。为降杨时说。其事旨悉 5/ 1a/ 4
与眞经相符。疑应是裴君所授。所以尔者。按说宝神经云道曰。此后云我之所师南岳赤 5/ 1a/ 5
松子。又房中之事。惟裴君少时受行耳。眞诰中有吾昔常恨此頼解之早耳。此语亦似是 5/ 1a/ 6
清灵言故也)君曰。道者混然是生元{80A3牙火}。元{80A3牙火}成。然 5/ 1a/ 7
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故 5/ 1a/ 8
道有大归。是为素眞。故非道无以成眞。非眞 5/ 1a/ 9
无以成道。道不成。其素安可见乎。是以为大 5/ 1a/10
归也。见而谓之妙。成而谓之道。用而谓之性。 5/ 1b/ 1
性与道之体。体好至道。道使之然也。(此说人体自然 5/ 1b/ 2
与道{80A3牙火}合。所以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今以道教使性成眞。则同于道矣) 5/ 1b/ 3
君曰。太上者道之子孙。审道之本。洞道之根。 5/ 1b/ 4
是以为上清眞人。为老君之师。(此即谓太上高圣玉晨大 5/ 1b/ 5
道君也。为太极左眞人中央黄老君之师) 5/ 1b/ 6
君曰。老君者太上之弟子也。年七歳而知长 5/ 1b/ 7
生之要。是以为太极眞人。 5/ 1b/ 8
君曰。太极有四眞人。老君处其左。佩神虎之 5/ 1b/ 9
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行 5/ 1b/10
则扶华晨盖。乘三素之云。(此二条事出九眞中经。即是论中央 5/ 2a/ 1
黄老君也。黄老为太虚眞人南岳赤君之师。裴既师赤君。所以崇其本始。而陈其徳位也) 5/ 2a/ 2
君曰。道有八素眞经。太上之隐书也。在世。 5/ 2a/ 3
君曰。道有九眞中经。老君之秘言也。在世。 5/ 2a/ 4
君曰。道有太清上经变化七十四方。 5/ 2a/ 5
君曰。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在世。 5/ 2a/ 6
君曰。道有黄气阳精藏天隐月。 5/ 2a/ 7
君曰。道有三元布经道眞之图。 5/ 2a/ 8
君曰。道有黄素神方四十四诀。 5/ 2a/ 9
君曰。道有黄书赤[界]长生之要。(长史书本杜家剪除此一行) 5/ 2a/10
君曰。道有赤丹金精石景水母。 5/ 2b/ 1
君曰。道有青要紫书金根众文。 5/ 2b/ 2
君曰。道有玉清眞诀三九素语。 5/ 2b/ 3
君曰。道有石精金光藏景録形。在世。 5/ 2b/ 4
君曰。道有丹景道精隐地八术。 5/ 2b/ 5
君曰。道有白简素{80A1竹録}得道之名。 5/ 2b/ 6
君曰。道有紫度炎光夜照神烛。 5/ 2b/ 7
君曰。此皆道之经也。〔黄〕〔书〕(杜家{80B1黒憺}易此字为经方)世多 5/ 2b/ 8
有者。然亦是秘道之事矣。(天师取其名而布其化,事旨大略犹 5/ 2b/ 9
同,但毎增广其法耳。此所云《黄书赤界三一经》,涓子所说黄赤内真者,非今世中天师所 5/ 2b/10
演也) 5/ 3a/ 1
君曰。仙道有飞歩七元天纲之经。在世。 5/ 3a/ 2
君曰。仙道有七变神法七转之经。 5/ 3a/ 3
君曰。仙道有大洞眞经三十九篇。在世。 5/ 3a/ 4
君曰。仙道有大丹隐书八禀十决。 5/ 3a/ 5
君曰。仙道有天关三图七星移度。 5/ 3a/ 6
君曰。仙道有九丹变化胎精中记。 5/ 3a/ 7
君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坠海。 5/ 3a/ 8
君曰。仙道有金液神丹太极隐芝。 5/ 3a/ 9
君曰。仙道有五行秘符呼魂召魄。 5/ 3a/10
君曰。仙道有曲素决辞。以招六天之鬼。在世。 5/ 3b/ 1
君曰。仙道有黄水月华。服之化而为月。 5/ 3b/ 2
君曰。仙道有徊水玉精。服之化而为日。 5/ 3b/ 3
君曰。仙道有镮刚树子。服之化而为云。 5/ 3b/ 4
君曰。仙道有水阳青映。服之化而为石。 5/ 3b/ 5
君曰。仙道有赤树白子。服之化而为玉。 5/ 3b/ 6
君曰。仙道有绛树青实。服之化为黄金。 5/ 3b/ 7
君曰。仙道有琅{59AD玉干}华丹。服之化为飞龙。 5/ 3b/ 8
右此十七条在灵书紫文中。并琅{59AD玉干}丹之 5/ 3b/ 9
所变化也。 5/ 3b/10
君曰。仙道有九转神丹。服之化为白鹄。(右在茅司 5/ 4a/ 1
命传中) 5/ 4a/ 2
君曰。仙道有天皇象符。以合元{80A3牙火}。亦在紫文 5/ 4a/ 3
中。 5/ 4a/ 4
君曰。仙道有白羽紫盖。以游五岳。 5/ 4a/ 5
君曰。仙道有三皇内文。以召天地神灵。(右世中虽 5/ 4a/ 6
有而非眞本) 5/ 4a/ 7
君曰。仙道有玉佩金铛。以登太极。 5/ 4a/ 8
君曰。仙道有神虎之符。以威六天。 5/ 4a/ 9
君曰。仙道有流金之铃。以摄鬼神。 5/ 4a/10
君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 5/ 4b/ 1
君曰。仙道有金眞玉光。以映天下。 5/ 4b/ 2
君曰。仙道有八景之舆。以游行上清。 5/ 4b/ 3
君曰。仙道有飞行之羽。以超虚蹑空。 5/ 4b/ 4
君曰。仙道有紫繍毛{4CA2巾皮}丹青飞{81C8君巾}。 5/ 4b/ 5
君曰。仙道有白羽黒{60AD鬲羽}。以翔八方。 5/ 4b/ 6
君曰。仙道有翠羽华衣金铃青带。 5/ 4b/ 7
君曰。仙道有曲晨飞盖。御之体自飞。(在剑经中) 5/ 4b/ 8
君曰。仙道有三十七种色之节。以给仙人。 5/ 4b/ 9
君曰。仙道之妙皆有方也。能尽此道。便为九 5/ 4b/10
宫眞人。不但登仙而已。然道之多方。各备则 5/ 5a/ 1
可知矣。(此盖能为尽一条之道。便得九宫眞人。若各各备具。则为太极眞人矣) 5/ 5a/ 2
君曰。今子既至心学道。当以道授子耳。然学 5/ 5a/ 3
者皆有师。我之所师南岳松子。松子为太虚 5/ 5a/ 4
眞人左仙公。谷希子为右仙公。昔太上以徳 5/ 5a/ 5
教
以得道。松子以道授于我以得仙。我 5/ 5a/ 6
之得道于松子。今子欲学道。彼必试子。试而 5/ 5a/ 7
不过。是我之耻也。今既语子以得道之方。又 5/ 5a/ 8
悟汝以试观之法。于此试而不过者。亦子之 5/ 5a/ 9
愚也。夫欲试之人。皆意之所不悟。情之所不 5/ 5a/10
及者而为之。子愼之哉。 5/ 5b/ 1
君曰。仙道十二试皆过而授此经。此十二事 5/ 5b/ 2
大试也。皆太极眞人临见之。可不愼哉。 5/ 5b/ 3
君曰。昔中山刘伟道学仙在{80B7山番}冢山。积十二 5/ 5b/ 4
年。仙人试之以石重十万斤。一白发悬之。使 5/ 5b/ 5
伟道卧其下。伟道颜无变色。心安体悦。卧在 5/ 5b/ 6
其下。积十二年。仙人数试之。无所不至。已皆 5/ 5b/ 7
悟之。遂赐其神丹。而白日升天。(此应是汉时人) 5/ 5b/ 8
君曰。昔青乌公者。身受明师之教。审仙妙之 5/ 5b/ 9
理。至于入华阴山中学道。积四百七十一歳。 5/ 5b/10
十二试之。有三不过。后服金{55B6水杓}。而升太极。太 5/ 6a/ 1
极道君以为试三不过。但仙人而已。不得为 5/ 6a/ 2
眞人。况俗意哉。(青乌公似是彭祖弟子也) 5/ 6a/ 3
君曰。大洞之道。至精至妙。是无英守素眞人 5/ 6a/ 4
之经。其读之者。无不乘云驾龙。昔中央黄老 5/ 6a/ 5
君隐秘此经。世不知之也。子若知之。秘而勿 5/ 6a/ 6
传。又昔周君兄弟三人。并少而好道。在于常 5/ 6a/ 7
山中。积九十七年。精思无所不感。忽然见老 5/ 6a/ 8
公。头首皓白。三人知是大神。乃叩头流血。涕 5/ 6a/ 9
涙交连。悲喜自搏。就之请道。公乃出素书七 5/ 6a/10
卷。以与诵之。兄弟三人倶精读之。奄有一白 5/ 6b/ 1
鹿在山边。二弟放书观之。周君读之不废。二 5/ 6b/ 2
弟还。周君多其弟七过。其二弟内意或云。仙 5/ 6b/ 3
人化作白鹿。呼周视之。周君不应。周君诵之 5/ 6b/ 4
万过。二弟诵得九千七百三十三过。周君翻 5/ 6b/ 5
然飞仙。二弟取书诵之。石室忽有石爆成火 5/ 6b/ 6
烧去书。二人遂不得仙。今犹在常山中。陆行 5/ 6b/ 7
五岳也。子愼之哉。 5/ 6b/ 8
君曰。昔在庄伯微汉时人也。少时好长生道。 5/ 6b/ 9
常以日入时。正西北向。闭目握固。想见昆仑。 5/ 6b/10
积二十一年。后服食。入中山学道。犹存此法。 5/ 7a/ 1
当复十许年后。闭目乃奄见昆仑。存之不止。 5/ 7a/ 2
遂见仙人。授以金{55B6水杓}之方。遂以得道。犹是精 5/ 7a/ 3
感道应。使之然也。非此术之妙也。 5/ 7a/ 4
君曰。眞人隐其道妙。而露其丑形。或衣败身 5/ 7a/ 5
悴。状如痴人。人欲学道。作此试人。卒不可识 5/ 7a/ 6
也。不识则为试不过。汝恒当愼此也。 5/ 7a/ 7
昔汉初有四五小儿。路上画地戏。一儿歌曰。 5/ 7a/ 8
着青{81C8君巾}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到复是隐言 5/ 7a/ 9
也。时人莫知之。唯张子房知之。乃往拜之。此 5/ 7a/10
乃东王公之玉童也。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 5/ 7b/ 1
木公者东王公也。仙人拜王公揖王母。 5/ 7b/ 2
君曰。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 5/ 7b/ 3
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 5/ 7b/ 4
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 5/ 7b/ 5
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 5/ 7b/ 6
丹。乃升太清为南岳眞人。此有志之士也。子 5/ 7b/ 7
其识之。若有此试。愼勿言不能也。 5/ 7b/ 8
君曰。昔有黄观子者。亦少好道。家奉佛道。朝 5/ 7b/ 9
朝朝拜。叩头求乞长生。如此积四十九年。后 5/ 7b/10
遂服食入焦山。太极眞人百四十事试之。皆 5/ 8a/ 1
过。遂服金丹。而咏大洞眞经。今补仙官为太 5/ 8a/ 2
极左仙卿。有至志者也。非佛所能致。是其中 5/ 8a/ 3
寸定矣。(此说与傅含眞奉佛事亦同) 5/ 8a/ 4
君曰。昔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 5/ 8a/ 5
汉时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余年。共 5/ 8a/ 6
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 5/ 8a/ 7
谢稚坚。张兆期。见之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 5/ 8a/ 8
而归去。后见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 5/ 8a/ 9
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歳。今 5/ 8a/10
犹在山中。游行五岳。此人知神丹之得道。而 5/ 8b/ 1
不悟试在其中。故但陆仙耳。无复登天冀也。 5/ 8b/ 2
(谢稚坚有三处出。一云与葛玄相随。一云在鹿迹洞中。一即是此。未详为是一人。当同姓 5/ 8b/ 3
名耳) 5/ 8b/ 4
君曰。晋初有眞人郭声子。在洛市中作卜师。 5/ 8b/ 5
时刘石张臧四姓并欲学道。常自叹云。不遇 5/ 8b/ 6
明师。明师出而己不觉。皆为试不过。皆无所 5/ 8b/ 7
得也。常当愼此。有异不觉。便为试不过也。人 5/ 8b/ 8
有学道之心。天网踈而不失。皆并试人。汝深 5/ 8b/ 9
思此意愼之也。 5/ 8b/10
君曰。昔闾成子少好长生。好学道。四十余年 5/ 9a/ 1
后。入荆山中。积七十余歳。为荆山山神所试。 5/ 9a/ 2
成子谓是眞人。拜而求道。而为大蛇所噬。殆 5/ 9a/ 3
至于死。頼悟之速。而存太上想七星以却之。 5/ 9a/ 4
因而得免。后复为邪鬼所惑。失其左目。遂不 5/ 9a/ 5
得道。而絶山中。子当愼此之试。恒存于师也。 5/ 9a/ 6
犹是成子用志不专。颇有邪心故也。 5/ 9a/ 7
君曰。黄子阳者魏人也。少知长生之妙。学道 5/ 9a/ 8
在博落山中九十余年。但食桃皮。飮石中黄 5/ 9a/ 9
水。后逢司马季主。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 5/ 9a/10
以度世。(此六国时魏。非汉后魏世也) 5/ 9b/ 1
君曰。有刘奉林者。是周时人。学道在嵩高山。 5/ 9b/ 2
积四百年。三合神丹。为邪物所败。乃行徙入 5/ 9b/ 3
委羽之山。能闭{80A3牙火}三日不息。于今千余年矣。 5/ 9b/ 4
犹未升仙。犹是试多不过。道数未足故也。此 5/ 9b/ 5
人但服黄莲。以得不死耳。不能有所役使也。 5/ 9b/ 6
君曰。昔高丘子殷人也。亦好道入六景山。积 5/ 9b/ 7
五百二十余歳。但读黄素道经。服饵朮。后合 5/ 9b/ 8
鸿丹。以得陆仙。游行五岳二百余年。后得金 5/ 9b/ 9
液。以升太清也。今为中岳眞人。(此说与剑经序亦略同) 5/ 9b/10
君曰。为道当令三关恒调。是根精固骨之道 5/10a/ 1
也。三关者口为心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谓 5/10a/ 2
之三关。三关调则五藏安。五藏安则举身无 5/10a/ 3
病。昔赵叔期学道在王屋山中。时时出民间。 5/10a/ 4
闻有能卜者在市闾中。叔期往见之。因语叔 5/10a/ 5
期曰。欲入天门。调三关。存朱衣。正昆仑。叔期 5/10a/ 6
知是神人。因拜叩头。就请要诀。因以一卷书 5/10a/ 7
与之。是胎精中记。拜受此书。入山诵之。后合 5/10a/ 8
神丹而升天。此皆前事之征者。汝当识此言。 5/10a/ 9
(三关事与黄庭同。并有说而无法) 5/10a/10
君曰。当存五神于体。五神者谓两手两足头 5/10b/ 1
是也。头想恒青。两手恒赤。两足恒白者。则去 5/10b/ 2
仙近矣。昔徐季道学道在鹄鸣山中。亦时时 5/10b/ 3
出民间。忽见一人着皮袴练褶。{4FB7木主}桃枝杖。逢 5/10b/ 4
季道。季道不觉之。数数非一。季道乃悟而拜 5/10b/ 5
谢之。因语季道曰。欲学道者。当巾天青。咏大 5/10b/ 6
暦。{82CC足冉}双白。徊二赤。此五神之事也。其语隐也。 5/10b/ 7
大暦。三皇文是也。(此即太素五神事也。别有经法) 5/10b/ 8
君曰。欲使心正。常以日出三丈。错手着两肩 5/10b/ 9
上。以日当心。心中间暖则心正矣。常能行之 5/10b/10
佳。昔有姜伯眞者。学在猛山中。行道采药。奄 5/11a/ 1
値仙人。仙人使平倚日中。其影偏。仙人曰。子 5/11a/ 2
知仙道之贵。而笃志学之。而不知心不正之 5/11a/ 3
为失。因教之如此。后遂得道。(定録目许先生云。姜伯眞之徒。 5/11a/ 4
不知即此姜不) 5/11a/ 5
君曰。常以夜半时。去枕平卧。握固放体。气调 5/11a/ 6
而微者。身神具矣。如有不具。便速起烧香。平 5/11a/ 7
坐闭目。握固两膝上。心存体神。使两目中有 5/11a/ 8
白{80A3牙火}如鸡子大在目前。则复故也。五日一行 5/11a/ 9
之。(此即二十四神中事也)。 5/11a/10
君曰。食草木之药。不知房中之法及行{80A3牙火}导 5/11b/ 1
引。服药无益也。终不得道。若至志感灵所存 5/11b/ 2
必至者。亦不须草药之益也。若但知行房中 5/11b/ 3
导引行{80A3牙火}。不知神丹之法。亦不得仙也。若得 5/11b/ 4
金{55B6水杓}神丹。不须其它术也。立便仙矣。若得大 5/11b/ 5
洞眞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过。毕 5/11b/ 6
便仙也。房中之术。导引行气。世自有经。不复 5/11b/ 7
一二说之。(此谓徒服药存修。而交接之事不絶。亦不得长生。非言都不为者。若 5/11b/ 8
都不为。止服药皆能得仙)经曰。得道者皆隐谷虫之法。而 5/11b/ 9
见三尸之术。夫谷虫死则三尸枯。三尸枯自 5/11b/10
然落矣。杀谷虫自有别方。得者秘之。(此即苏传中初 5/12a/ 1
神丸方也。其余杂法皆不及此也) 5/12a/ 2
君曰。人生有骨録。必有笃志。道使之然。若如 5/12a/ 3
青光先生。谷希子。南岳松子。长里先生。墨羽 5/12a/ 4
之徒。皆为太极眞人所友。或为太上天帝所 5/12a/ 5
念者。兴云驾龙以迎之。故不学道。而仙自来 5/12a/ 6
也。过此以下。皆须笃志也。(案此诸人学道。皆有事迹。并经辛懃。 5/12a/ 7
而云不学自得。其义未了。墨羽应是墨{60A6羽隹}。或是木羽也) 5/12a/ 8
君曰。然则学道者有九患。皆人之大病。若审 5/12a/ 9
患病。则仙不远也。患人有志无时。有时无友。 5/12a/10
有友无志。有志不遇其师。遇师不觉。觉师不 5/12b/ 1
懃。懃不守道。或志不固。固不能久。皆人之九 5/12b/ 2
患也。人少而好道。守固一心。水火不能惧其 5/12b/ 3
心。荣华不能惑其志。修眞抱素。久则遇师。不 5/12b/ 4
患无也。如此则不须友而成。亦不须感而动 5/12b/ 5
也。此学仙之广要言也。汝当思此。 5/12b/ 6
君曰。夫喜怒损志。哀{4DDD戚心}损性。荣华惑徳。阴阳 5/12b/ 7
竭精。皆学道之大忌。仙法之所疾也。虽还精 5/12b/ 8
胎息。仅而补之。内虚已彻。犹非本眞。莫若知 5/12b/ 9
而不为。为而不散。此仙之要道。生之本业也。 5/12b/10
君曰。欲得延年。当洗面精心。日出二丈。正面 5/13a/ 1
向之。口吐死{80A3牙火}。鼻{47AA口翕}日精。须鼻得嚔便止。是 5/13a/ 2
为{80A3牙火}通。亦以补精复胎。长生之方也。 5/13a/ 3
君曰。食愼勿使多。多则生病。饱愼便卧。卧则 5/13a/ 4
心荡。心荡多失性。食多生病。生病则药不行。 5/13a/ 5
欲学道者。愼此未服食时也。 5/13a/ 6
君曰。式规之法。使人目明。久而彻视。常以甲 5/13a/ 7
子之旬。取东流清水。合眞丹以洗目。日向清 5/13a/ 8
明平旦二七过。常行之佳。(此事一出二十四神中。彼谓之拂童。 5/13a/ 9
而用庚午日中时也) 5/13a/10
君曰。欲为道者。目想日月。耳响师声。口恒吐 5/13b/ 1
死气取生{80A3牙火}。体象五星。行恒如跚空。心存思 5/13b/ 2
长生。愼笑节语。常思其形。要道也。 5/13b/ 3
君曰。七五之法。常当存之。五者在身。七者在 5/13b/ 4
经。君曰。世有下土恶强之鬼。多作妇女。以惑 5/13b/ 5
试人。若有此者。便闭{80A3牙火}思天关之中衡辅之 5/13b/ 6
星。具身神。正颜色。定志意。熟视其规中。珠子 5/13b/ 7
浊不明者则鬼试也。知鬼试。则思七星在面 5/13b/ 8
前。亦可在头上。以却之。若规中方明者仙道 5/13b/ 9
人也。悟者便拜之。不悟为试不过。若遇邪而 5/13b/10
谓眞人。亦是不过之例也。子愼之焉。(邪正相乱。此最 5/14a/ 1
试之难者) 5/14a/ 2
君曰。飮食不可卒断。但当渐减之耳。十日令 5/14a/ 3
减一升。则半年便断矣。断谷自有方。世多有 5/14a/ 4
者不复重说之。世人之食桃{80B9木当}以补身。不知 5/14a/ 5
桃皮之胜也。桃皮别自有方。 5/14a/ 6
君曰。断谷入山。当{57D3者火}食白石。昔白石子者以 5/14a/ 7
石为粮。故世号曰白石生。此至人也。今为东 5/14a/ 8
府左仙卿。{57D3者火}白石自有方也。白石之方。白石 5/14a/ 9
生所造也。又善太素传。所谓白石有精。是为 5/14a/10
白石生也。(此方在世) 5/14b/ 1
君曰。太素传者道书也。学此应奉太上老君 5/14b/ 2
上清皇人。此皓然虚映景中之道。非仙之尊 5/14b/ 3
也。老子所谓谷神是也。 5/14b/ 4
君曰。王屋山仙之别天。所谓阳台是也。诸始 5/14b/ 5
得道者。皆诣阳台。阳台是清虚之宫也。欲入 5/14b/ 6
山者。此山难尚也。下生鲍济之水。水中有石 5/14b/ 7
精。得而服之。可长生。(此山在河内泌水县。即济水所出之源也) 5/14b/ 8
君曰。大洞者神州是也。神州别有三山。三山有 5/14b/ 9
七宫。七宫有七变。朝化为金。日中化为银。 5/14b/10
暮化为铜。夜化为光。或化为山。或化为水。或 5/15a/ 1
化为石。谓之七变。七变有七经。七经有二十 5/15a/ 2
一玉童随此书。故曰大洞眞经。读之万过便 5/15a/ 3
仙。此仙道之至经也。 5/15a/ 4
君曰。{82DD门良}野者{82DD门良}风之府是也。昆仑上有九府。 5/15a/ 5
是为九宫。太极为太宫也。诸仙人倶是九宫 5/15a/ 6
之官〔辽〕(谓应作僚字)耳。至于眞人。乃九宫之公卿 5/15a/ 7
大夫。仙官有上下。各有次秩。仙有左右府。而 5/15a/ 8
有左右公左右卿左右大夫左右御史也。明 5/15a/ 9
大洞为仙卿。服金丹为大夫。服众芝为御史。 5/15a/10
若得太极隐芝服之。便为左右仙公及眞人 5/15b/ 1
矣。 5/15b/ 2
君曰。有尸解乃过者。乃有数种。并是仙之数 5/15b/ 3
也。尸解之仙。不得御华盖。乘飞龙。登太极。游 5/15b/ 4
九宫也。(此谓自然得尸解。为地下主者之类耳。非云托化遯变之例也) 5/15b/ 5
君曰。阳丹九转。世人皆有此术。不复说之。(此谓 5/15b/ 6
房中之事耳。阳丹或应作阴丹) 5/15b/ 7
君曰。在人间学生。唯当服药。子不断谷。则大 5/15b/ 8
洞未可得闻。断谷之法。世自有方。 5/15b/ 9
君曰。吾欲说仙之妙。论道之变化。子必秘之。 5/15b/10
愼识吾言也。(当谓后二条事) 5/16a/ 1
君曰。昔有郭崇子者。殷时人也。彭眞人之弟 5/16a/ 2
子。尝兄弟四人倶行。为恶人所撃。伤其左臂。 5/16a/ 3
三弟大怒。欲取治之。崇子曰无用。笑而各去。 5/16a/ 4
此人后仕宦。而崇子誉致之。数数非一。此人 5/16a/ 5
乃往谢之。而犹誉不止。其人曰。我恶人也。不 5/16a/ 6
可以受君子之施。乃自杀。后崇子得道。太极 5/16a/ 7
眞人以为有杀人之过。不得为眞人。(此盖为善之过。 5/16a/ 8
尚招其弊。况为恶乎。今时事亦多有类此者。故以为戒)范零子少好仙 5/16a/ 9
道。如此积年。后遇司马季主。季主将入常山 5/16a/10
中。积七年。入石室。东北角有石〔{81F4片摄}〕。(此作之叶反音。即是 5/16b/ 1
大瓮也。或可是石{81F3片戸庸})季主出行则语之曰。愼勿开此。如 5/16b/ 2
此数数非一。零子忽发视。下见其家父母大 5/16b/ 3
小。近而不远。乃悲思。季主来还。乃遣之归。后 5/16b/ 4
复取之。复使守一铜柜。又使勿发。零子复发 5/16b/ 5
之。如前见其家。季主遣之。遂不得道。(此事乃入不可 5/16b/ 6
思议之境。然毎当依此。触类愼之) 5/16b/ 7
积功满千。虽有过故得仙。功满三百而过不 5/16b/ 8
足相补者子仙。功满二百者孙仙。子无过又 5/16b/ 9
无功徳。藉先人功徳便得仙。所谓先人余庆。 5/16b/10
其无志多过者。可得富贵。仙不可冀也。(此一条功 5/17a/ 1
过之标格也。可不勉乎) 5/17a/ 2
右道授卷讫此。 5/17a/ 3
右一卷有长史书。又掾书。 5/17a/ 4
眞诰卷之五。 5/17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4:21
¥眞诰卷之六。 6/ 1a/ 1
6/ 1a/ 2
甄命授第二。 6/ 1a/ 3
服朮叙 6/ 1a/ 4
紫微夫人。(此有掾书两本。虽曰朮叙。其实多原大略极论。似乎不自书意也。紫 6/ 1a/ 5
微才丰情绮。动言富逸。牵引始末。恒超理外。其后所譬。深明黄赤之致矣) 6/ 1a/ 6
夫晨齐浩元。洞冥幽始。八{80A3牙火}靡浑。灵关未理 6/ 1a/ 7
者。则独坦观于空漠。任天适以虚峙。于是淳 6/ 1a/ 8
音微唱。和风合起。二明鉴晖。霄翳无待也。拥 6/ 1a/ 9
萌肇于未剖。塞万源于机上。含生反眞。触类 6/ 1a/10
藏初。爰可矧万歳以为〈天〉[夭]。愿婴札而长和耳。 6/ 1b/ 1
何事体造灵神之冥郷。心研殊方之假外哉。 6/ 1b/ 2
自形无得眞之具。器无任眞之用者。诚宜歩 6/ 1b/ 3
天元之妙摄。推万精以极妙。寻九纬以挺生。 6/ 1b/ 4
覩晨景之迥照。仰观烟气。则灵云缠虚。俯眄 6/ 1b/ 5
六律。则八风扇威。太无发洞冥之啸。圆曜有 6/ 1b/ 6
映空之晖。于是紫霞霭秀。波激岳颓。浮烟篭 6/ 1b/ 7
象。清景遁飞。五行杀害。四节交掷。金土相亲。 6/ 1b/ 8
水火结隙。林卉停偃。百川开塞。洪电纵横而 6/ 1b/ 9
{81AE口句}沸。雷震东西而折裂。天屯见矣。化为阳九 6/ 1b/10
之灾。地否{6BE4门亥}矣。乃为百六之会。亢悔载穷于 6/ 2a/ 1
干极。覩羣龙{81E5犬矍}示流血乎坤野。尔乃吉凶互 6/ 2a/ 2
冲。众示灾咎。履坦道者。将幽人贞吉。居肥遯 6/ 2a/ 3
者。亦无往不利。冒崄{81C6山戏}也。行必舆尸。渉于东 6/ 2a/ 4
北。则丧朋而悔至。苟大川之不利。明坎井之 6/ 2a/ 5
沉零矣。此皆人失其眞。物乖我和。游竟万端。 6/ 2a/ 6
神鬼用谋。容使天地无常。以百姓为心。于是 6/ 2a/ 7
太上眞人愍万流之鼓动。开冥津以悟贤。遂 6/ 2a/ 8
尔导达百变。摄生理具。居福徳者常全。处危 6/ 2a/ 9
害者雕折。御六气者定寿。服灵芝者神逸。奇 6/ 2a/10
方上术。演于清虚之奥。金简玉札。撰于委羽 6/ 2b/ 1
之台。窈窕神唱。眞晖合离。歌其章则控晨太 6/ 2b/ 2
微。用其道则扬轮九{68C0阜亥}。轩盖于流霞之阵。眷 6/ 2b/ 3
眄于文昌之台。或炉转丹砂之幽精。粉錬金 6/ 2b/ 4
碧之紫浆。琅{59AD玉干}郁勃以流华。八琼云焕而飞 6/ 2b/ 5
扬。绛液回波。龙胎隐鸣。虎沫凤脑。云琅玉霜。 6/ 2b/ 6
太极月醴。三环灵刚。若以刀圭奏矣。神羽翼 6/ 2b/ 7
张。乃披空同之上文。{57EF火韦}{57F6火华}元始之室。琼音琅 6/ 2b/ 8
书。发乎三玄之宫。宝{5EF6丝跋}纡三元之赠。蕊佩发 6/ 2b/ 9
丹林之房。上帝献紫{80BA车并}之重跃。太眞锡流金 6/ 2b/10
之火铃。神童启辕。九凤齐鸣。天籁骇虚。晨钟 6/ 3a/ 1
零铿。竦身抑旄。八景浮空。龙舆虎{50EB旌斤}。游扇八 6/ 3a/ 2
方。上造常阳之絶杪。下寝倒景之兰堂。月妃 6/ 3a/ 3
参驷。日华照容。灵姫抱衾。香烟溢窗。顾眄而 6/ 3a/ 4
圆罗迈矣。何九万之足称哉。然后知高仙之 6/ 3a/ 5
道盖上。寻灵之{56A2水余}微妙。服御之致合神。吉凶 6/ 3a/ 6
之用顿显也。自非无英公子黄老玉书。大洞 6/ 3a/ 7
眞经三十九章。豁落七元太上隐玄者。莫有 6/ 3a/ 8
羣偶于此术矣。复有体神精思。宝錬明堂。朝 6/ 3a/ 9
适六灵。使五藏生华。守闭元关。内存九眞。三 6/ 3a/10
气运液。而潅漑丹田。亦其次也。夫丹诚而蔬 6/ 3b/ 1
{82C6示钥}者。亦奚用东邻之太牢哉。乃可加以五云 6/ 3b/ 2
水桂。朮根黄精。南烛阳草。东石空青。松柏脂 6/ 3b/ 3
实。巨胜茯苓。并养生之具。将可以长年矣。吾 6/ 3b/ 4
又倶察草木之胜负。有速益于己者。并未及 6/ 3b/ 5
朮势之多验乎。旦顷以来。杀气蔽天。恶烟弭 6/ 3b/ 6
景。邪魔横起。百疾杂臻。或风寒关结。或流肿 6/ 3b/ 7
种痾。不期而祸凑。意外而病生者。比日而来 6/ 3b/ 8
集也。夫朮气则式遏鬼津。吐烟则鎭折邪节。 6/ 3b/ 9
强内摄魂。益血生脑。逐恶致眞。守精卫命。{6DAE冫食} 6/ 3b/10
其饵。则灵柔四敷。荣输轻盈。服其丸散。则百 6/ 4a/ 1
病{5AED病廖}除。五藏含液。所以长远视久而更明也。 6/ 4a/ 2
古人名之为山精之赤。山姜之精。太上导仙 6/ 4a/ 3
铭曰。子欲长生。当服山精。子欲轻翔。当服山 6/ 4a/ 4
姜。此之谓也。我非谓诸物皆当减朮为益也。 6/ 4a/ 5
且朮气之用。是今时所要。末世多疾。宜当服 6/ 4a/ 6
御耳。夫道虽内足。犹畏外事之祸。形有外充 6/ 4a/ 7
者。亦或中崩之弊。张单偏致。殆可鉴乎。朮亦 6/ 4a/ 8
可以长生永寿。二可以却万魔之枉疾。我见 6/ 4a/ 9
山林隐逸。得服此道。千年八百。比肩于五岳 6/ 4a/10
矣。人多书烦。不能〈服〉[复]一二记示之耳。今撰服 6/ 4b/ 1
朮数方。以悟密尚。若必信用。庶无横暴之灾。 6/ 4b/ 2
既及太平。则四{80A3牙火}含融。天纬荐生。灾烟消灭。 6/ 4b/ 3
五毒匿形。二辰恒察。万物自成。于是时任子 6/ 4b/ 4
所运而御。亦无复夭倾也。今所言朮。欲令有 6/ 4b/ 5
心取服。遏此灾痾耳。又顷者末学互相扰竞。 6/ 4b/ 6
多用混成及黄书赤界之法。此诚有生和合 6/ 4b/ 7
二象匹对之眞要也。若以道交接。解脱网罗。 6/ 4b/ 8
推会六合。行诸节气。却灾消患。结精宝胎。上 6/ 4b/ 9
使脑神不亏。下令三田充溢。进退得度而祸 6/ 4b/10
除。经纬相应而常康。敌人执辔而不失。六军 6/ 5a/ 1
长驱而全反者。乃有其益。亦非仙家之盛事 6/ 5a/ 2
也。呜呼危哉。此虽相生之术。倶度之法。然有 6/ 5a/ 3
似骋氷车而渉乎炎州。泛火舟以浪于溺津 6/ 5a/ 4
矣。自非眞正。亦失者万万。或违戻天文。谮害 6/ 5a/ 5
嫉妬。灵根郁塞。否泰用隔。犯誓愆明。得罪三 6/ 5a/ 6
官。或构怨连祸。王师伤败。或坑降杀服。流血 6/ 5a/ 7
膏野。或马力以竭。而求之不已。若遂深入北 6/ 5a/ 8
塞而不御者。亦必絶命于匈奴之刀剑乎。将 6/ 5a/ 9
身死于外。而家诛于内也。可不愼哉。可不愼 6/ 5a/10
哉。我见诸如此等。少有获益。徒有求生之妄 6/ 5b/ 1
作。常叹息于生生矣。岂若守丹眞于绛宫。朝 6/ 5b/ 2
元神于泥丸。保津液而不亏。闭幽术于命门。 6/ 5b/ 3
饵灵朮以颐生。漱华泉于清川。研玄妙之秘 6/ 5b/ 4
诀。诵太上之隐篇。于是高栖于峯岫。并金石 6/ 5b/ 5
而论年耶。诸侯安得而友。帝王不得而臣也。 6/ 5b/ 6
远风尘之五浊。常清净以期眞。优哉悠哉。聊 6/ 5b/ 7
乐我云。(案此后应有朮方相连。而二本并无。乃别有掾书二方。似即是此法。今撰 6/ 5b/ 8
取在第三卷中) 6/ 5b/ 9
右一条有掾书两本。一黄笺。一碧笺。 6/ 5b/10
方诸青童见告曰。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 6/ 6a/ 1
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护身至死。其苦无 6/ 6a/ 2
量。心恼积罪。生死不絶。其苦难说。况多不终 6/ 6a/ 3
其天年之老哉。为道亦苦者。清净存其眞。守 6/ 6a/ 4
玄思其灵。寻师轗轲。履试数百。勤心不堕。用 6/ 6a/ 5
志坚审。亦苦之至也。视诸侯之位如过客。视 6/ 6a/ 6
金玉之宝如砖石。视{5EE8丝丸}绮如弊帛者。始可谓 6/ 6a/ 7
能问道耳。 6/ 6a/ 8
方诸青童君曰。人之为道能拔爱欲之根者。 6/ 6a/ 9
譬如{4FDC手缀}悬珠。一一{4FDC手缀}之。会有尽时。稍去外恶。 6/ 6a/10
会有尽时。尽则得道矣。又近喩牛负重行泥 6/ 6b/ 1
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趣欲离泥以苏息。道士 6/ 6b/ 2
视情欲。甚于彼泥中。直心念道。可免众苦。亦 6/ 6b/ 3
得道矣。(谨案上相都无降{81B0口受}事。唯有此二告及歌诗一首。恐未必是杨君亲所瞻 6/ 6b/ 4
奉受记也) 6/ 6b/ 5
西城王君告曰。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也。 6/ 6b/ 6
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既得为男。六情四 6/ 6b/ 7
体完具难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国难也。既处 6/ 6b/ 8
中国。値有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値有道之 6/ 6b/ 9
君。生学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难也。善心既发。 6/ 6b/10
信道徳长生者难也。既信道徳长生。値太平 6/ 7a/ 1
壬辰之运为难也。可不勖哉。(三恶道者。生不得作人。得作鸟 6/ 7a/ 2
兽虫畜之三恶也) 6/ 7a/ 3
太上问道人曰。人命在几日间。或对曰。在数 6/ 7a/ 4
日之间。太上曰。子未能为道。或对曰。人命在 6/ 7a/ 5
饭食之间。太上曰。子去矣。未谓为道。或对曰。 6/ 7a/ 6
在呼吸之间。太上曰。善哉。可谓为道者矣。吾 6/ 7a/ 7
昔闻此言。今以告子。子善学道。庶可免此呼 6/ 7a/ 8
吸。弟子虽去吾〔教〕(谓应作校字。皆犹差悬也)千万里。心存 6/ 7a/ 9
吾戒。必得道矣。研玉经宝书。必得仙也。处吾 6/ 7a/10
左侧者。意在邪行。终不得道也。人之为道。读 6/ 7b/ 1
道经行道事者。譬若食蜜。遍口皆甜。六腑皆 6/ 7b/ 2
美。而有余味。能行如此者得道矣。(上宰亦无降杨事。有 6/ 7b/ 3
此及服日月芒事耳) 6/ 7b/ 4
太虚眞人南岳赤君告曰。人有众恶。而不自 6/ 7b/ 5
悔。顿止其心。罪来归己。如川归海。日成深广 6/ 7b/ 6
耳。有恶知非。悔过从善。罪灭善积。亦得道也。 6/ 7b/ 7
夫人遇我以祸者。当以福往。是故福徳之气。 6/ 7b/ 8
恒生于此。害气重殃。还在于彼。此学道之行 6/ 7b/ 9
也。 6/ 7b/10
又告曰。恶人害贤。犹仰天而唾。唾不{55F0水夸}天。还 6/ 8a/ 1
{55F0水夸}己〔刑〕。(凡刑字皆应作形)。逆风扬尘。尘不{55F0水夸}彼。还潅 6/ 8a/ 2
其身。道不可毁。祸必灭己。 6/ 8a/ 3
太虚眞人曰。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 6/ 8a/ 4
人千。不如饭一学道者。寒栖山林者。益当以 6/ 8a/ 5
为意。(赤君亦无复别授事) 6/ 8a/ 6
紫元夫人告曰。天下有五难。贫穷惠施难也。 6/ 8a/ 7
豪富学道难也。制命不死难也。得见洞经难 6/ 8a/ 8
也。生値壬辰后圣世难也。 6/ 8a/ 9
我昔问太上。何縁得识宿命。太上答曰。道徳 6/ 8a/10
无形。知之无益。要当守志行道。譬如磨镜。垢 6/ 8b/ 1
去明存。即自见形。断六情。守空净。亦见道之 6/ 8b/ 2
眞。亦知宿命矣。又曰。念道行道信道。遂得信 6/ 8b/ 3
根。其福无量也。 6/ 8b/ 4
紫微夫人告曰。为道者譬彼持火入冥室中。 6/ 8b/ 5
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存正。愚痴即灭。而 6/ 8b/ 6
正常存也。财色之于己也。譬彼小儿贪刀刃 6/ 8b/ 7
之蜜。其甜不足以美口。亦即有截舌之患。 6/ 8b/ 8
玄清夫人告曰。夫人系于妻子宝宅之患。甚 6/ 8b/ 9
于牢狱桎梏。牢狱桎梏会有原赦。而妻子情 6/ 8b/10
欲。虽有虎口之祸。(有此一异手写本。无此十九字。恐是脱漏)己犹 6/ 9a/ 1
甘心投焉。其罪无赦。情累于人也。犹执炬火 6/ 9a/ 2
逆风行也。愚者不释炬火必烧手。贪欲恚怒 6/ 9a/ 3
愚痴之毒。(又阙此十五字。于辞有不应尔。贪嗔痴所谓三毒)处人身 6/ 9a/ 4
中。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殆。愚痴者火 6/ 9a/ 5
烧手之谓也。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亦 6/ 9a/ 6
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 6/ 9a/ 7
神所遮。又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人为道。不 6/ 9a/ 8
为秽欲所惑。不为众邪所诳。精进不疑。吾保 6/ 9a/ 9
其得道矣。 6/ 9a/10
南极夫人曰。人从爱生忧。忧生则有畏。无爱 6/ 9b/ 1
即无忧。无忧则无畏。昔有一人夜诵经甚悲。 6/ 9b/ 2
悲至意感。忽有怀归之哀。太上眞人忽作凡 6/ 9b/ 3
人。径往问之。子尝弹琴耶。答曰。在家时尝弹 6/ 9b/ 4
之。眞人曰。弦缓何如。答曰。不鸣不悲。又问弦 6/ 9b/ 5
急何如。答曰。声絶而伤悲。又问缓急得中如 6/ 9b/ 6
何。答曰。众音和合。八音妙奏矣。眞人曰。学道 6/ 9b/ 7
亦然。执心调适。亦如弹琴。道可得矣。爱欲之 6/ 9b/ 8
大者。莫大于色。其罪无外。其事无赦。頼其有 6/ 9b/ 9
一。若复有二。普天之民莫能为道者也。夫学 6/ 9b/10
道者。行阴徳莫大于施惠解救。志莫大于守 6/10a/ 1
身奉道。其福甚大。其生甚固矣。 6/10a/ 2
有人恶我者。我不纳恶。恶自归己。将祸而归 6/10a/ 3
身中。犹〔景〕(谓应作影字)响之随形声矣。 6/10a/ 4
右众灵教戒所言。 6/10a/ 5
按此三男眞二女眞。并高眞之尊贵者。降集 6/10a/ 6
甚希。恐此是诸降者叙说其事。犹如秋分日 6/10a/ 7
瑶台四君吟耳。非必亲受杨君也。 6/10a/ 8
三见易迁。再云可待。要乃起东山屋舍。且可 6/10a/ 9
离护之耳。问其故。未见答。问众灵云。我或尔 6/10a/10
耶。未详此意。欲识之。(此一条杨君自记。是论长史事) 6/10b/ 1
数游心山泽。托景仙眞者。灵气将愍子之远 6/10b/ 2
乐。山神将欣子之向化。是故百疾不能干。百 6/10b/ 3
邪不得犯。屡烧香左右者。令人魂魄正。而恒 6/10b/ 4
闻芳风之气。久久乃觉之耳。觉之则入道。入 6/10b/ 5
道则得仙。得仙则成眞。(从前卷有待歌诗十篇接戒来至此凡八 6/10b/ 6
纸。并更手界纸书。后截半行书字。即是杨书。净覩天地行。此前当并有杨续书。后人更写 6/10b/ 7
别续之耳。所以前脱三十四字。杨所书。今未知何事) 6/10b/ 8
静覩天地念飞仙。静覩山川念飞仙。静覩万 6/10b/ 9
物念覆载慈心。常执心如此。得道也。人生者 6/10b/10
如幻化耳。寄寓天地间少许时耳。若摄气营 6/11a/ 1
神。苦辛注眞。将得道久。道成则同与天地共 6/11a/ 2
寓在太无中矣。若洞虚体无。则与太无共寄 6/11a/ 3
寓在寂寂中矣。能洞寂者。则视之不见。听之 6/11a/ 4
不闻。死生之根易解。久长之年易寻。寻之可 6/11a/ 5
得。解之可久。 6/11a/ 6
夫可久于其道者养生也。常可与久游者纳 6/11a/ 7
气也。气全则生存。然后能养至。养至则合眞。 6/11a/ 8
然后能久。登生气之二域。望养全之寂寂。视 6/11a/ 9
万物玄黄尽假寄耳。岂可不懃之哉。气全则 6/11a/10
辟鬼邪。养全则辟百害。入军不逢甲兵。山行 6/11b/ 1
不触虎{81A7凹儿}。此之谓矣。 6/11b/ 2
学道之心。常如忆朝食。未有不得之者也。惜 6/11b/ 3
气常如惜面目。未有不全者也。然面目亦有 6/11b/ 4
毁坏者。犹气亦有丧失。要人之所惜。常在于 6/11b/ 5
面目。虑有犯秽。次及四肢耳。若使惜气常为 6/11b/ 6
一身之先急。吾少见其枯悴矣。(案此所云气。盖是房中精 6/11b/ 7
气之气。非呼吸之气) 6/11b/ 8
人随俗要求华名。譬若烧香。众人皆闻其芳。 6/11b/ 9
然不知薫以自燔。燔尽则气灭。名立则身絶。 6/11b/10
是故高人哂而远之。遂为清净。生之为物。譬 6/12a/ 1
日月天地。此四象正与生生为对。失生则四 6/12a/ 2
象亦灭。非四象之灭。生灭之也。若使常生。则 6/12a/ 3
四象常存。非四象之常存。我能常生故也。常 6/12a/ 4
生亦能生于无景。何四象之足计哉。灾遘祸 6/12a/ 5
生。形坏气亡。起何等事耶。似由多言而不守 6/12a/ 6
一。多端而期苟免耳。是以玄巣颓枝以坠落。 6/12a/ 7
百胜丧于一败矣。惜乎通仙之才。安可为竖 6/12a/ 8
子致弊也。(竖子致弊。盖为膏肓之患不除。借取晋景公之梦。不尔则是别有小 6/12a/ 9
儿事也) 6/12a/10
南岳夫人所言。 6/12b/ 1
鸿鹭对南旅。以遐扇扬{60AD鬲羽}。在于十百之野。彼 6/12b/ 2
鸟自谓足矣。然{6FA9晏鸟}鸠叹其眇{67F1进貌}。大鹏哂鸿举 6/12b/ 3
之〔指〕(谓应作咫字)尺耳。苟安其安。而是非自足。故 6/12b/ 4
三鸟不相与议焉。何讥之乎。 6/12b/ 5
紫微言。 6/12b/ 6
右八条并杨书。 6/12b/ 7
古之至人独秉灵一之符。玄览委顺之化。明 6/12b/ 8
坦途而合变。扪冥枢以齐物。故自然之表。则 6/12b/ 9
存之而不论。域领之内。则论之而不议矣。昔 6/12b/10
玄风泯絶。埃气弥氛。弘犹沦丧。浇伪滋起。驰 6/13a/ 1
骤之徒。替眞于崖分之外。躁兢之羣。饕利于 6/13a/ 2
形名之肆。擅智生流荡之患。希求致矜伐之 6/13a/ 3
累。乖常适于所适。离至当于非当矣。名身孰 6/13a/ 4
亲。道家良〔{82DC金箴}〕。(谓应作箴字)。履淹者守一之至戒。良 6/13a/ 5
可叹息。 6/13a/ 6
六月八日夜。保命告许长史。 6/13a/ 7
知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眞。岂若守根净 6/13a/ 8
冲。栖研三神。所以弥贯万物。而玄同镜寂。泯 6/13a/ 9
然与泥丸为一。而内外均福也。可示虎牙。 6/13a/10
南岳夫人言。 6/13b/ 1
促催进散。不可令河上有事。(散似是朮散。河上水官也) 6/13b/ 2
保命言。 6/13b/ 3
不修道徳。及学道无成。则肇功之徒不相逮 6/13b/ 4
也。自顷未见有日进之人矣。学志故自少也。 6/13b/ 5
(七世之徳。本钟于学者。若不学则非复所頼。故以为戒)徒摄上道而不 6/13b/ 6
懃者。故下鬼耳。(下鬼谓下解主者鬼〈师〉[帅]耳。不必是{68B5丰邑}宫之鬼也。经中亦云 6/13b/ 7
如此)在官无事。夷眞内錬。纷错不秽其聪明。争 6/13b/ 8
兢不交于胸心者。此道士之在官也。 6/13b/ 9
秀玄栖标者。虽山河崩溃而不眄。志道存眞 6/13b/10
者。虽寒热饥渇犹不护。此一往之至也。精散 6/14a/ 1
八虚。魂游万{56A2水余}。或因风以投间。或挟魍以结 6/14a/ 2
痾。将一切拨之而勿耳矣。昔之道非今道也。 6/14a/ 3
灵觉苟殊。百隙其如予何。章闻之。亦足以检 6/14a/ 4
朴矣。 6/14a/ 5
右九条并杨书。 6/14a/ 6
夫眞者都无情欲之感。男女之想也。若丹白 6/14a/ 7
存于胸中。则眞感不应。灵女上尊不降矣。纵 6/14a/ 8
有得者。不过在于主者耳。阴气之接。永不可 6/14a/ 9
以修至道也。吾昔常恨此頼改之速耳。所以 6/14a/10
眞道不可对求。要言不可偶听也。有匹则不 6/14b/ 1
眞。外并则眞假。眞假之迹断可见也。 6/14b/ 2
此一条应是裴君言。某书。 6/14b/ 3
哭者亦趣死之音。哀者乃朽骨之大患。恐吾 6/14b/ 4
子未悟之相为忧耳。极哀者则淫气相及。来 6/14b/ 5
子虽善于〈耳〉尔曹。当{81DE木示}张者何。 6/14b/ 6
定録君所戒。 6/14b/ 7
右一条杨书。后被割不尽。 6/14b/ 8
穆惶恐言。逢遇玄运。得闻宗告。毎事将顺。启 6/14b/ 9
悟胸心。仁{81CC广阴}缠绵。仰感罔极。至于始终之分。 6/14b/10
天然定理。乐生恶亡。人情常感。哭泣之哀。奔 6/15a/ 1
临之制。内以叙情。外以顺礼。贤庶所守。莫之 6/15a/ 2
亏也。穆内虽修道。外故俗徒。未能披褐山栖。 6/15a/ 3
带索独往。不得不叙顺情礼。允帖内外。一旦 6/15a/ 4
违之。既恩情未忍。亦惧伤之者至矣。 6/15a/ 5
夫人之言。宛而附情。弘道长教。可谓远矣。辄 6/15a/ 6
当奉遵告敕。使哀不至伤。哭不过恸。栖道任 6/15a/ 7
适。不敢有违。谨白。(此是答右英书本。今阙所授事。非谓前中君所告趣 6/15a/ 8
死之音者。而亦应相关渉也) 6/15a/ 9
右一条掾为书。 6/15a/10
眞诰卷之六。 6/15b/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5:40
¥眞诰卷之七。 7/ 1a/ 1
7/ 1a/ 2
甄命授第三。 7/ 1a/ 3
体〔已〕(此一字后人{81A5人巉}益)标高运。味玄咀眞。呼引景曜。 7/ 1a/ 4
凝静六神。焕领八明。委顺灵根。宝錬三度。养 7/ 1a/ 5
液和魂。假使冲风繁激。将不能伐我之正性 7/ 1a/ 6
也。絶飙勃蔼。焉能回己之清淳耶。尔乃空冲 7/ 1a/ 7
自吟。虚心待神。营摄百絶。栖澄至眞。当使忧 7/ 1a/ 8
累靡干于玄宅。哀念莫扰于绛津也。淡泊眇 7/ 1a/ 9
观。顾景共欢。于是至乐自鎗零闻于两耳。云 7/ 1a/10
{81FC玉激}弹乎空轩也。口{4FCC手邑}香风。眼接三云。俯仰 7/ 1b/ 1
四运。日得成眞。视眄所涯。皆已合神矣。夫眞 7/ 1b/ 2
人之得眞。毎从是而获耳。不眞而强眞。亦于 7/ 1b/ 3
此而颠{66C6厥足}也。复使愆痾填籍。忧哀塞抱。经营 7/ 1b/ 4
常累。凭惜外道。和适羣听。求心俗老。忽发哀 7/ 1b/ 5
音之〔兮{81E8水牙}〕。(此作奚胡音。犹今小儿啼不止谓为咳呱也)长悼死没 7/ 1b/ 6
以悲逝。必精灭神离。三魂陨{80A3牙火}。邪运空间。魄 7/ 1b/ 7
告魍魉。乘我虚阵。造遘百祟。何可握生道以 7/ 1b/ 8
奔于死房。陶灵风而践于尸室。掷己吉象。投 7/ 1b/ 9
之凶秽乎。已闻高胜而故由豫。屡覩明科而[未] 7/ 1b/10
释疑。遂罗{55F0水夸}上章。使臭染隐书。四极撃鼓。三 7/ 2a/ 1
官寻{82DA金矛}。誓信云何而忘。太初于焉而游。神虎 7/ 2a/ 2
奋爪。毒龙效牙。八方诚旷。〔遏〕(谓应作曷字)处而逃。 7/ 2a/ 3
身谢之后。方悟清僚之可羡。言者之不虚矣。 7/ 2a/ 4
且哀声乱眞。干忤正{80A3牙火}。明君胡不常处福郷。 7/ 2a/ 5
于此振衣而归室乎。正月十一日夜。安妃告。 7/ 2a/ 6
(此一条是寅年正月九华告杨君相讥诮之事。故南眞后复有所论也。杨书) 7/ 2a/ 7
眞人归心于一正。道{80A3牙火}标任于永信。心归则 7/ 2a/ 8
正神和。信顺则利贞兆。此自然之感对。初无 7/ 2a/ 9
假于两际也。夫惑生是非。嫌遘疑似。潜滞于 7/ 2a/10
中。抱间心里。外握察观之{80A3牙火}。内有{5FC9丝温}结之哂。 7/ 2b/ 1
遗初觉于建始。乖玄梯而密猜者。有如此徒。 7/ 2b/ 2
我见其败。未见其立矣。盖有怀而惧者。岂独 7/ 2b/ 3
一人哉。二月三十日夜。南岳夫人告许长史。 7/ 2b/ 4
可以示同{80A3牙火}而堕惑者。(此是授长史。今说喩杨君。勿疑九华之事 7/ 2b/ 5
也。杨书)故望洪涛之曁天。则知其不起乎{55F0水夸}池 7/ 2b/ 6
之中矣。覩玄翰之汪{81ED水歳}。则知其不出乎章句 7/ 2b/ 7
之徒也。(紫微言)众藻集而龙章成。羣声会而云 7/ 2b/ 8
韶谐。辛酸备则嘉味和耳。(中候夫人答。此二辞乃出抱朴子外 7/ 2b/ 9
篇博喩中。后复有此例。当是众眞借取以譬而用之。犹如所称周易毛诗中语耳)彼 7/ 2b/10
人何如梁伯鸾乎。(中候言。彼人当是指长史也)梁氏徳狭 7/ 3a/ 1
也。此子萧条气远甚矣。夫垂荫万亩者。必出 7/ 3a/ 2
峻极之岭。滔天振岑者。必发板桐之源。洪哉 7/ 3a/ 3
积阴徳之贤。有似{82D2分邑}人也。(紫微答。{82D2分邑}则{82C8山豕豕}国。以比周大王也。自 7/ 3a/ 4
荫以下至板桐之源。亦是博喩中语。唯改襄陵作振岑)彼愈北而聪明 7/ 3a/ 5
愈闭。(右英言)聪者贵于理道音于千载之外。而 7/ 3a/ 6
得兴亡之迹矣。逸鳞逍遥于太荒之衣。故无 7/ 3a/ 7
羁络之忧。灵羽振翅于玄圃之峯。以遗罗{5FA6丝亘} 7/ 3a/ 8
之患。何其识吉凶哉。(保命仙人答。此复是博喩两篇合为今语。而改 7/ 3a/ 9
机穽作羁落。灵鹘作灵羽。罩罗作罗{5FA6丝亘}耳)寻飞絶影之足。而不能 7/ 3a/10
骋逸于吕梁。{56B7水凌}波泳渊之属。而不得陟峻攀 7/ 3b/ 1
危。彼子诚可才异也。安能内摄哉。辅机者欲 7/ 3b/ 2
仁人也。徳欲茂矣。繁林{82C1艹翳}荟。则羽族云萃。玄 7/ 3b/ 3
渊浩汗。则鳞羣竞赴。若其宅心者众。将何事 7/ 3b/ 4
于近。(紫微言) 7/ 3b/ 5
右八条杨书。又有掾写。 7/ 3b/ 6
有道者皆当深研灵奥。栖心事外。但思味勤 7/ 3b/ 7
笃。糟粕余物。亦足自了耳。(¥桐柏眞人言)夫清净未 7/ 3b/ 8
若东山。养眞未若幽林。栖形景而虚上。远风 7/ 3b/ 9
尘之网缠。于是荣辱之罗。何足以羁至士耶。 7/ 3b/10
(右二条杨书) 7/ 4a/ 1
夫金玉山积。犹非我也。{52BB月去}{82B9月箧竹}之檐往矣。犹非 7/ 4a/ 2
己也。荣冕之盛陈矣。犹非贵也。采艳之芬华 7/ 4a/ 3
矣。犹非眞也。能消而荡之。则淫吝之心亡也。 7/ 4a/ 4
鄙滞之门闭矣。尚眞之觉渐也。〔千〕(谓应作阡字)陌 7/ 4a/ 5
之情见矣。如其不尔。四者皆成内贼之害。外 7/ 4a/ 6
为驩兜之患不去。吝之不散。无所复营措于 7/ 4a/ 7
其间矣。亦无事趣当尔也。(戒长史也。此三字本朱书。亦应是右 7/ 4a/ 8
英夫人言也)为道者实有勤苦。斯人也可谓必得 7/ 4a/ 9
之矣。(右二条长史掾书)夫学道者当得专道注眞。情 7/ 4a/10
无散念。拨奢侈。保冲白。寂然如密有所覩。煕 7/ 4b/ 1
然如潜有所得。专专似临深谷。战战如履于 7/ 4b/ 2
氷炭。始得道之门耳。犹未得道之室也。所谓 7/ 4b/ 3
为难者学道也。所谓为易者学道也。寂玄沉 7/ 4b/ 4
味。保和天眞。注神栖灵。耽研六府。惜精闭牝。 7/ 4b/ 5
无视无听。此道之易也。即是不能行此者。所 7/ 4b/ 6
以为难。许侯研之哉。斧子莹之哉。(右右英所道令疏。彼 7/ 4b/ 7
君勤其事者。有获福者多也)〔堕〕(谓应作隋字)之者祸败积矣。范 7/ 4b/ 8
帅言。不知道谁。(应是鬼帅范疆矣) 7/ 4b/ 9
右二条有掾书。 7/ 4b/10
昔因华氏累白书敬。灵道高{67F1进貌}。音飨冥絶。仰 7/ 5a/ 1
瞻九霄。注心罔坠。矜逮不遗。特蒙酬告。云华 7/ 5a/ 2
斐畅。玉音粲发。诱导恂恂。启悟丹至。披览欣 7/ 5a/ 3
欣。五情悦怿。某志好有年。未获〔厶厶〕。(缺失二字。别本 7/ 5a/ 4
作克遂)恭党幽晦。始覩天日。灵眞〔厶〕(此缺失一字。别本作 7/ 5a/ 5
微字。疑非)请。训诲交凑。克己补过。思释鄙滞。夙兴 7/ 5a/ 6
勤{4EBD心易}。悟寐自{45E2厂万}。庶几积诚。卒获微感。玄运既 7/ 5a/ 7
会。奉觐有期。〔想〕(疑长此一字)良为〔厶厶〕。(缺失二字。别本作延 7/ 5a/ 8
仰)生染迷俗。沉溺尘昧。不达上眞。谓道尽此。 7/ 5a/ 9
决欲习性以静之。损〔厶〕(缺失一字。¥四字朱书)以宝之。非 7/ 5a/10
为色欲〔厶〕(缺失一字)多而患在难〔厶〕。(缺失一字)至于水 7/ 5b/ 1
火之戒。氷炭之喩。朗然照豁。敬承清规。务损 7/ 5b/ 2
之又损之。〔厶〕(谓应是以字)至于死灰也。叹觉悟之 7/ 5b/ 3
不早。恨知机之将晩。用火之言。其旨颇微。思 7/ 5b/ 4
之触类。良追愧悚。 7/ 5b/ 5
昔凭頼华氏。毎辄奬劝。愿其有成。得见陶冶。 7/ 5b/ 6
而耽味华竞。蹈道不笃。恒欲与共清闲。使意 7/ 5b/ 7
尽言苦而已。趣向不同。密言难遇。然{46E5口禺}{46E5口禺}之 7/ 5b/ 8
怀。要欲献其丹款矣。不审故可复有冀不。(此二 7/ 5b/ 9
书长史答。先因通华侨意。似酬前书。而又言用火之言。此授今阙) 7/ 5b/10
右二条厶书。 7/ 6a/ 1
茅小君去五月中失日有言云。华侨漏泄天 7/ 6a/ 2
文。妄说虚无。乃今华家父子被考于水官。 7/ 6a/ 3
华侨之失道。由华骑之佞乱。破坏其志。念华 7/ 6a/ 4
团华西姑者。三官因之以试观。试遂不过。侨 7/ 6a/ 5
于是得有死罪。故名简早削夺。寻输头皮于 7/ 6a/ 6
水官也。可密寻彼家有此人名不。是谁者。(此前 7/ 6a/ 7
并是酬问华氏事。不知是子年丑年耳) 7/ 6a/ 8
许朝者暴杀新野郡功曹张焕之。又枉{81DA急攴}求 7/ 6a/ 9
龙马。此人皆看寻际会。比告诉水官。水官逼 7/ 6a/10
许斗。使还其丘坟。伺察家门。当衰之子。欲以 7/ 6b/ 1
塞对解逼。示彼讼者耳。是斗亡月亡日其应 7/ 6b/ 2
至矣。君自受命。当能治灭万鬼。罗制千神。且 7/ 6b/ 3
欲视君之用手耳。欲令无他者。宜以此日诣 7/ 6b/ 4
斗墓。叱摄焕等。制敕左官。使更求考代。震灭 7/ 6b/ 5
争源也。可勿宣此。当言我假威于君矣。不知 7/ 6b/ 6
君宜往试摄灭之耳。灭鬼之迹。事中{82CB暂足}应尔。 7/ 6b/ 7
六月十六日夜。小君授书此。(此令杨君为长史家摄遏冢讼 7/ 6b/ 8
也。许朝先为南阳郡。故得杀新野人。而此三人事不出周鲂诘先生中。当是四十三条限 7/ 6b/ 9
也。斗为仙品。而犹被水官之逼者。是丧服中殃气尚相关渉故也)纸三百。(酬鬼 7/ 6b/10
帅王延。近报録书以杵宗会。有功)油三斗。(酬鬼帅傅晃。近与功曹使者。令势威 7/ 7a/ 1
照鬼形。使不得暴)青绢三十尺。(酬鬼帅范疆。近执载百恶。灭讼散祸。有功) 7/ 7a/ 2
银叉三枚。(酬鬼帅梁卫。近防护疾者。招魂安神。使冢讼不行。有殊功) 7/ 7a/ 3
右四条诡。以六月十三日小茅君假作玉 7/ 7a/ 4
斧之形。 7/ 7a/ 5
以梦告于虎牙。使令夫妇明输此四种诡。以 7/ 7a/ 6
酬四帅之禽鬼者。何以不复忆此可余问。(余问 7/ 7a/ 7
谓令与同勿{81D2聪耳}{81D2聪耳}耳。非使此四鬼帅。本亦道家之祭酒也。得下解法。受书为鬼帅耳) 7/ 7a/ 8
既有酬诡。后长为己用心也。所以梦假于玉 7/ 7a/ 9
斧之形者。虎牙魂魄未得通接仙真故也。玉 7/ 7a/10
斧清净藻洁,久斋濯魄,心近于仙。故假象以 7/ 7b/ 1
通梦也。通梦而犹不悟。可谓信之不笃。或悟 7/ 7b/ 2
而忘其诡。可谓笃而不思。 7/ 7b/ 3
夫诡誓者悉皆受命密交。愼不可令人知。外 7/ 7b/ 4
书云。我闻有命。不可以示人乎。(毛诗杨之水篇云。我闻有 7/ 7b/ 5
命。不可以〈古〉[告]人。当谓此也) 7/ 7b/ 6
六月三十日夜。小君授书。密密示之。 7/ 7b/ 7
眞司科云。有用力于百鬼。骋帅御于天威者。 7/ 7b/ 8
宜须此诡。地下主者解下道之文官。地下鬼 7/ 7b/ 9
帅解下道之武官。文解一百四十年一进。武 7/ 7b/10
解二百八十年一进。武解一解之下者也。夫 7/ 8a/ 1
心动于事欲。兼味于清正。华目以随世。而畏 7/ 8a/ 2
死以希仙者。皆多作武解也。(此武解之目。世中诸人多有相 7/ 8a/ 3
类)宜服五飮丸。去水注之气。可急合。不但治 7/ 8a/ 4
疾而已。亦以住白而有气色也。 7/ 8a/ 5
六月二十三日夜。南岳夫人告。(长史素患淡飮。比来 7/ 8a/ 6
疾动。故有此告。五飮丸即是世中者耳) 7/ 8a/ 7
精合五飮丸。当大得力。且可自静息乎。(范安远所 7/ 8a/ 8
言)语许长史无所忧。不烦此诡。可还之。(右保命君 7/ 8a/ 9
语许侯勿忧。嗣伯之诡。且还之) 7/ 8a/10
右右英夫人语。 7/ 8b/ 1
小君曰。我二人吏兵。恐宜诡谢。献以体上之 7/ 8b/ 2
密宝。不尔。小子后不肯复为尔用力也。许厚 7/ 8b/ 3
之徒也。许{81F5犬托}子所頼在其弟。许牙所頼在其 7/ 8b/ 4
父。佳事不可忘也。恶事不可忘也。又为宝密。 7/ 8b/ 5
关达机密。银亦为次宝也。其今多情弥精耳。 7/ 8b/ 6
后勿复数尔。劳损其神。 7/ 8b/ 7
右小茅君{81B0口受}所言。 7/ 8b/ 8
许賎者戴石子之女也。为雠家薛世等所杀。 7/ 8b/ 9
又世杀賎抱小儿阿宁。賎今在水官。与儿相 7/ 8b/10
随。骸骨流漂。亦讼在三官。求对考今生人也。 7/ 9a/ 1
宁见杀时。头先患疮。疮流面目。(检谱不见戴賎。当是妇人 7/ 9a/ 2
不显名也) 7/ 9a/ 3
七月二日夜。小君授书。 7/ 9a/ 4
其夕长史亦得〔{81AD梦厶}〕。(此梦字也。眞书多如此) 7/ 9a/ 5
死生之机。得失之会。盖更切耳。何不远存玄 7/ 9a/ 6
味。耽虚标流乎。求之近应。应愈{66A6贝余}也。此亦入 7/ 9a/ 7
失之路耳。想体尚高韵。不细求之于毫末矣。 7/ 9a/ 8
七月二十六日夜。紫微夫人授作。令与许 7/ 9a/ 9
长史。(右从小茅君来凡十八条杨书) 7/ 9a/10
七月二十七日禺中。许主簿华侯当入静 7/ 9b/ 1
中。尔时无复所有。为防未然耳。 7/ 9b/ 2
近不得以疾笃告者。我愼法之故。且世人知 7/ 9b/ 3
未病之困。必泄三官之禁。则累加漏身。増{5AEE病祭} 7/ 9b/ 4
絶疾。今何乃用忧之甚耶。名身谁亲。盖宜思 7/ 9b/ 5
之。 7/ 9b/ 6
纵令以小代大。如父何如。大小倶来。于母何 7/ 9b/ 7
如。衰自己身。讼自家人耳。三官自有成事。忧 7/ 9b/ 8
{4EBB心宛}亦无所解。自非齐达于内外者。将不得不 7/ 9b/ 9
惧悸。 7/ 9b/10
今月六日是赤孙絶日。先处事耳。今虽停放。 7/10a/ 1
无所复畏。然四帅逆己。关之于都禁。至日为 7/10a/ 2
能遣尸杀使者看望之。虽弗复虑矣。至日父 7/10a/ 3
母将入静中。静中疾发。亦无苦也。我其日亦 7/10a/ 4
当视汝。 7/10a/ 5
右三事小茅君说。(右三条厶书) 7/10a/ 6
八月六日。父母将赤子入静烧香。北向陈乞 7/10a/ 7
于二君。尔时自当有所见。所见万无所苦也。 7/10a/ 8
其日中时。当有前日碧衣介华袴人。来在静 7/10a/ 9
前立徘徊者小君也。可就请乞也。 7/10a/10
八月六日中。当有一人着平上{4CA9巾责}。多髭须长 7/10b/ 1
长尔。着紫皮袴褶。将黄娥来。此人是鬼帅王 7/10b/ 2
延也。延自为人作益。为将娥见人耳。娥其日 7/10b/ 3
或当被缚。华书吏其日当内井上助主人耳。 7/10b/ 4
日中当来。须臾去也。故宜力上风注冢讼章 7/10b/ 5
于却气毒之来往也。三过如此。考者匿矣。夫 7/10b/ 6
散翳布考。皆因人之不陈。疾者惧焉。则精胎 7/10b/ 7
内战。是故疚痾流发。非唯一身而已。今所以 7/10b/ 8
令上章者。亦以遏虎牙之盈缩耳。 7/10b/ 9
范中候所道如此。(范中候名{67F1进貌}。即是撰南眞传者) 7/10b/10
许厚当谢诡。南眞夫人吏兵告大章如此。 7/11a/ 1
右小君。 7/11a/ 2
以小代大。复请何为。当启太上停之何如。 7/11a/ 3
右小君。 7/11a/ 4
牙亦尔耶。勿{81D2聪耳}{81D2聪耳}。演小子耳。许牙何豫乎。焉 7/11a/ 5
敢复相追尔。娥与厚有水火之书。吾近承南 7/11a/ 6
眞命。推缚尽执也。小鬼头不制服。岂足忧。亦 7/11a/ 7
许长史用心之所克也。 7/11a/ 8
右小君。 7/11a/ 9
许厚自是其丈人所责,责亦至也,责不以家 7/11a/10
事往来之宾经意,意亦当得之也。云何毎尔。 7/11b/ 1
此自家长之教忌,不豫我也。重谢斗,当必释 7/11b/ 2
耳。范帅顷者以其不诡。乃欲不复豫事。我不 7/11b/ 3
听之。今无为也。诡当一须疾愈送。斗恒渇而 7/11b/ 4
饮不可饮,食多困故而不可食,子妇不经心, 7/11b/ 5
亦不可不令知,死丈人之责耶。故宜以家事 7/11b/ 6
为勤。为尔不已,或能致之于丈人宇下受教 7/11b/ 7
耶。 7/11b/ 8
八月二日夜。小君授书此。使示斧。(右十条杨书) 7/11b/ 9
许长史所使人。盗他家狗六头。于长史竃下 7/11b/10
蒸{57D3者火}共食之。长史何以不检校。使臭腥之气 7/12a/ 1
薫染肴饭。既食而歩上道。亦已犯眞人之星 7/12a/ 2
也。 7/12a/ 3
有一白犬。俗家以许祷土地鬼神。云何令人 7/12a/ 4
盗烹之。土地神言许长史教之使尔。不言小 7/12a/ 5
人盗自尔也。密寻之。尔在宇下而不觉。恐方 7/12a/ 6
有此。此亦足以为一病。宜愼。 7/12a/ 7
八月六日夜。茅小君授以与许长史。 7/12a/ 8
亦宜有辞诣南岳夫人。乞疾病得愈之意。又 7/12a/ 9
宜辞诣保命定録二君。辞旨当令如南岳夫 7/12a/10
人。疾者自当告乞于玄师。不尔不差。 7/12b/ 1
易迁昨来道此。〔别省〕。(此二字题纸背) 7/12b/ 2
右四条杨书。 7/12b/ 3
男生许玉斧辞。玉斧以尸浊肉人。受圣愍济 7/12b/ 4
拔。毎赐敕诫。实恩隆子孙。常仰衔灵泽。永頼 7/12b/ 5
天{81CC广阴}。玉斧以驽钝顽下。质性难训。虽夙夜自 7/12b/ 6
{45E2厂万}。患于愆失。此夕梦悟。寻思此意。皆玉斧罪 7/12b/ 7
责。惭惧屏营。无地自{45DE厂昔}。灵道高虚。肉人未达 7/12b/ 8
眞法。唯执心守敬。修行宝秘而已。或恐灵旨 7/12b/ 9
高远。诫喩几微。玉斧顽闇。不能该悟。如此之 7/12b/10
罪。日月臻积。违法犯诫。亦当千万。神母仁宥。 7/13a/ 1
辄复原赦。故今日忧惶深重。肝胆破碎。唯〔晢〕 7/13a/ 2
(谓应作折字)骨思愆。无补往过。连陈启烦多。希请 7/13a/ 3
非所。兼以愧怖。玉斧归诚乞誓。以今日更始。 7/13a/ 4
当洗濯心诚。盟于天地。静守形骸。轨承训诲。 7/13a/ 5
乞原父穆兄虎牙小大罪考。玉斧不修。乞身 7/13a/ 6
自受责。原赦大小。若神母遂见哀愍。许玉斧 7/13a/ 7
思愆补过。举家端等受恩。是永覩三光。受命 7/13a/ 8
更生。谨辞。(此〈与〉是虎牙病时。掾与南眞辞也。掾自书本)虎牙愼不 7/13a/ 9
可复履淹。及见人之新淹者。三元惊丧。多喜 7/13a/10
杀人。 7/13b/ 1
八月二十四日。南眞告。 7/13b/ 2
学道者常不能慎事,尚自致百痾,归咎于神 7/13b/ 3
灵。当风卧湿,反责他于失覆,皆痴人也。安可 7/13b/ 4
以告玄妙哉。 7/13b/ 5
保命告牙。(右二条有掾书) 7/13b/ 6
须臾自吟曰。朝华焕晨井。九盖倾青云。前此 7/13b/ 7
珪璋庸。不识万流椿。解落{81A6攸黒}{80B0火火火欠}顷。寅客何必 7/13b/ 8
人。(或云是诫。诫则能改) 7/13b/ 9
右英晩而言曰。见形之子。守分业于儒墨。栖 7/13b/10
沉之客。歩玄辞而咏虚。彼人自可晩晓耳。 7/14a/ 1
许伯兄弟复有心乎。恐皮耳。试复一悟。忌其 7/14a/ 2
微路耳。 7/14a/ 3
九月二十八日。茅保命告。 7/14a/ 4
可成与不极此举。 7/14a/ 5
定録君说此。 7/14a/ 6
违内负心。三魂失眞。眞既错散。魄乘其间。夫 7/14a/ 7
为道者。当使内外镜彻。宫商相应。灵感于中。 7/14a/ 8
神降于外。信不虚也。映昔亦如此。诸人陶其 7/14a/ 9
心。今已消也。夫须人陶而改者。故下通耳。所 7/14a/10
以懃懃。期不令在此。近亦粗具。(¥右小君言)世事非 7/14b/ 1
所期。时运何足闻。有道自当见。中路莫不烦。 7/14b/ 2
吾欲因杨问。便自知。乃作此。(¥右清灵)有间于邪。 7/14b/ 3
而邪{80A3牙火}为之踊也。非病也。右安九华语。念不 7/14b/ 4
宜多。多则正散。正散而求不病。犹开门以捍 7/14b/ 5
猛敌。(¥右紫微语)治自当差。无苦。保命君言。 7/14b/ 6
何以至丧家。保命君言。 7/14b/ 7
欲服符飮水。使即愈。不欲者当与。 7/14b/ 8
定録君语。 7/14b/ 9
寻自差。保命君语。 7/14b/10
多有所道。甚云云。觐当乙二。第七无虑也。(此一 7/15a/ 1
行杨君与长史书语耳)戏言狯耳。许长史勿笑此。落廓 7/15a/ 2
不束。高下失常。定之勿疑。若不加意。勿单用 7/15a/ 3
此。愼示人。愼示人。 7/15a/ 4
一句保命告长史。(〈又〉[右]十四条厶书) 7/15a/ 5
衰年体羸。多为风寒所乘。当深颐养。晏此无 7/15a/ 6
事。上味玄元。栖守绛津。体寂至达。心研内观。 7/15a/ 7
屏彼万累。荡濯他念。乃始近其门戸耳。若忧 7/15a/ 8
累多端。人事未省。虽复憩灵空洞。存心淡泊。 7/15a/ 9
缠绵亦弗能达也。渔阳田豫曰。人以老驰车 7/15a/10
轮者。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7/15b/ 1
以此喩老嗜好行来屑屑。与年少为党耳。若 7/15b/ 2
今能誓不复行者。则立愈矣。如其不尔。则疹 7/15b/ 3
与年阶。可与心共议耶。(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有干略。为并州 7/15b/ 4
刺史。迁卫尉。年老求逊位。与司马宣王书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 7/15b/ 5
不休。是罪人也。年八十二亡。引此语以动长史令去官也) 7/15b/ 6
药四丸日服一。 7/15b/ 7
行来宜详。前后已累言之矣。 7/15b/ 8
右三条杨书。 7/15b/ 9
梦恶者。明旦当启太上。一以正魂魄。二以〈所〉[折] 7/15b/10
除不祥。 7/16a/ 1
奉道之家当精治静舍。 7/16a/ 2
右二条厶。 7/16a/ 3
礼年七十悬车。悬车者。以年薄虞渊。如日之 7/16a/ 4
仄。体气就损。神候方落。不可复劳形躯于风 7/16a/ 5
尘。役方寸于外物矣。许长史既至此时。始可 7/16a/ 6
隐逸耶。还亲华阳之馆。修乎黄老之业。北河 7/16a/ 7
之命方旌。迁擢之华亦显。岂不快哉。今此疾 7/16a/ 8
方愈也。不足忧也。虽尔愼接于纷纷之务。经 7/16a/ 9
纬人事之寒热矣。于今乃未可动脚。动脚人 7/16a/10
当言尔畏鬼。(北河之命。即易迁所闻窦氏之言。似有所〈疑〉[拟]者也)此年 7/16b/ 1
六月。忧长史不佳。非重疾也。今年许家鬼注 7/16b/ 2
小起。虽尔无可苦。保命及范中候已为申陈 7/16b/ 3
之。右帅晨许肇亦深以为意。无所忧也。去留 7/16b/ 4
之会。死生之事。三官秘禁。不宜外示。今所以 7/16b/ 5
道此者。盖以〔皮〕(谓应作彼字)人已闻至道于胸心 7/16b/ 6
也。且可官身。未宜去位。可去可罢。方更相示 7/16b/ 7
也。 7/16b/ 8
右夜荀中候言此。故书以示。 7/16b/ 9
人家有疾病死丧衰厄。光恠梦悟。钱财灭耗。 7/16b/10
可以禳厌。唯应分解冢讼墓注为急。不能解 7/17a/ 1
释。祸方未已。 7/17a/ 2
右保命答许长史。 7/17a/ 3
7/17a/ 4
眞诰卷之七。 7/17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6:42
¥眞诰卷之八。 8/ 1a/ 1
8/ 1a/ 2
甄命授第四。 8/ 1a/ 3
游精罔象。诚不可信。然多劳多事。多念多端。 8/ 1a/ 4
所以损神丧眞。扰竞三关。遂当以此害明徳 8/ 1a/ 5
也。故令许君之徒。含景内魄。若抑四者。研虚 8/ 1a/ 6
注灵。则仙可冀。 8/ 1a/ 7
定録告。 8/ 1a/ 8
除治尔床席左右令洁静。理护衣被者。使有 8/ 1a/ 9
常人。常烧香使冷然不杂也。南岳上眞。当数 8/ 1a/10
看出内。便料理起居。可使草及木瓜耳。手自 8/ 1b/ 1
先有风患。是以今风气之本至耳。多云针灸 8/ 1b/ 2
佳益。使人无忧。(此易迁令告长史也。草及木瓜当是理衣下人名也)可 8/ 1b/ 3
迎黄民来出。民奴既欲来。又云。其月末左右。 8/ 1b/ 4
当小小疾患。迎来在此。则疾患除也。当部分 8/ 1b/ 5
护静屋以为急。并欲得一室可栖息处。今年 8/ 1b/ 6
欲取草。当为民奴留之。草今年自有本命厄。 8/ 1b/ 7
非欲取也。令其乞符自保而带之。 8/ 1b/ 8
卧床后孤有悬风。可安北面下一〔彰〕。(谓应作障字) 8/ 1b/ 9
亦可以床着近北壁下。勿使虚悬。晨夕当心 8/ 1b/10
存拜静。心存行道也。(身既有疾。不能拜起。故令心存不替)斧有 8/ 2a/ 1
霍乱疾。勿使冷食。此儿常不大宜住此。令自 8/ 2a/ 2
无他耳。 8/ 2a/ 3
右易迁一夕再来。四更中。 8/ 2a/ 4
独来道此。先初来。亦与保命倶。(此似在县下所授。令掾还 8/ 2a/ 5
山。使黄民归家也。易迁即掾母。亡后得入易迁宫。因呼为号。前所呼亦皆是也) 8/ 2a/ 6
斧学道如穿井。井愈深而去。土愈难运出。自 8/ 2a/ 7
当披其心。正其行。乃得见泉源耳。有人说中 8/ 2a/ 8
候言如此。可令知之。(李中候名遵。即撰茅三君传者)人学道 8/ 2a/ 9
譬如万里行。比造所在。寒暑善恶。草木水土。 8/ 2a/10
无不经见也。亦试在其中也。顷数闻人道此。 8/ 2b/ 1
始乃悟之耳。彼君念想殊多。〔渠〕(谓应作{64F2言巨}字)能成 8/ 2b/ 2
远志不。平昔时常多所恨。始悟人难作。而善 8/ 2b/ 3
不可失。云学道者除过责此。审尔当懃。 8/ 2b/ 4
右易迁夫人所道。 8/ 2b/ 5
山岳气扰。则强禽号于林。川涜结滞。则龙{63C2虫乙} 8/ 2b/ 6
惨于泽。此自然象也。故豪盛微觉。将类兽告 8/ 2b/ 7
其骇浪。玄数纤兆。而号{46CD口兆}征乎治乱矣。斯盖 8/ 2b/ 8
山川之盈缩。非人事之吉凶。若坟附丘山。诚 8/ 2b/ 9
与{81E7水枅}岫等波。苟趣舍理乖。则吹万之用不同 8/ 2b/10
也。非静顺无以要谦。非虚栖无以冥会。是故 8/ 3a/ 1
死生之几。吉人不复豫。苟思之无邪。不为祸 8/ 3a/ 2
害。 8/ 3a/ 3
五月十四日。右英夫人答〔孔辞〕。(后人黯作谢安字。孔 8/ 3a/ 4
氏孔默也。云似是孔严兄弟。长史父先为严从兄坦前锋都督。是讨沉充时。既有因 8/ 3a/ 5
縁。故得此也) 8/ 3a/ 6
虎顷大号墓下事。 8/ 3a/ 7
自未得和神静形。俯颐幽精者。疾源或与年 8/ 3a/ 8
而积耶。若未能用交{66A6贝余}之途者。将奚促促于 8/ 3a/ 9
药。 8/ 3a/10
定録仙人答孔求乞药方。 8/ 3b/ 1
想早葬兄。今注烟速消。虽不{44F8辩力}妨于生者。要 8/ 3b/ 2
欲得柩物。时宁三泉。使凶气泯静也。 8/ 3b/ 3
小儿疾方行当示。 8/ 3b/ 4
五月十七日夜。保命仙君所言。答〔厶〕。(一字被剪 8/ 3b/ 5
除。疑犹是孔字)所问疾患者。(右从礼年来凡十九条。并有掾书) 8/ 3b/ 6
遵懃心香火。有情向药。故有言消磨之愈疾。 8/ 3b/ 7
谓其将闻斯而请命耶。(仙眞并呼药为消摩。故称消摩经也。诵之 8/ 3b/ 8
亦能消疾也) 8/ 3b/ 9
应南趋而北骋。既心口违矣。夫捐荠以茹荼。 8/ 3b/10
哂九成而悦北鄙者。(捐荠至此。亦是抱朴博喩中语)我知其 8/ 4a/ 1
无识和音之听鉴也。当永为吉人。爰及母奴。 8/ 4a/ 2
然所起是学而不思。浚井不渫。盖肉人之小 8/ 4a/ 3
疵耳。无乃此也。今事结水禁。犹有可申。若许 8/ 4a/ 4
长史能于静中若救之者。则一门全矣。亦是 8/ 4a/ 5
师主祭酒之宜请而为徳惠乎。 8/ 4a/ 6
五月二十日夜。右英作与长史。(刘遵祖善谭说。殷浩向{4CC7广臾} 8/ 4a/ 7
亮称之。后一会谈论殊不合。遂名之为羊叔子鹤。于是失名)刘遵心故为 8/ 4a/ 8
修耳。何不令其母服大远志丸。 8/ 4a/ 9
七月七日夜。紫微夫人告。 8/ 4a/10
即启可得疏方不。良久答言。世间自有。可寻 8/ 4b/ 1
索密用。保命君问紫微曰。此方用牛黄银屑 8/ 4b/ 2
者。非若是者小为难合。(此即今大鎭心丸也。先以水银摩银屑使 8/ 4b/ 3
消。故为难合) 8/ 4b/ 4
紫微答。但颔头。(右三条杨书)陆纳兄弟。清眞淳一。 8/ 4b/ 5
有姜伯子之风。知欲有远志欣然。其祖父有 8/ 4b/ 6
阴徳。当庆流七世。知陆苟子自誓乞苦斋一 8/ 4b/ 7
年。欲受经。〔卿自〕(此二字后人{81A5人巉}益。非眞)更量之。刘遵乃 8/ 4b/ 8
有好心。早自知。 8/ 4b/ 9
保命答许长史。(陆纳兄名始。并有徳行。祖名英。仕呉丹阳郡太守。苟 8/ 4b/10
子当是人小名。不详是谁。纳为尚书令。太元二十年亡) 8/ 5a/ 1
虞昭为其〔兄子〕(此二字后人{80B1黒憺}易作先人字。本犹可识)事。文书 8/ 5a/ 2
牵连。身被摄繋。方未已。殆欲无理。頼其在世 8/ 5a/ 3
粗有功徳。且其家福徳强。章闻累叠。皆被上 8/ 5a/ 4
御。事已散。寻蒙追遣之。其病虽笃。无所忧。许 8/ 5a/ 5
侯为之甚至。密相示。 8/ 5a/ 6
保命答许长史。 8/ 5a/ 7
庾道季身处阳官贵势,不能顺天用法。愦愦 8/ 5a/ 8
慢信,心形不同,自少及长,善功无一,积恶不 8/ 5a/ 9
改,其罪目已定,今临命方欲修德以自济免, 8/ 5a/10
徒费千金之用,不亦晩乎。 8/ 5b/ 1
保命答许长史。(庾龢字道季,亮第二子也,幼有才辞文义,升平中为 8/ 5b/ 2
丹阳尹,表除诸〈侯〉[役]六十余事,太和初为领军,如此行迹,不似为恶,恐是闻戒修善。故 8/ 5b/ 3
得申遂) 8/ 5b/ 4
{82D4希邑}回父无辜戮人数百口。取其财宝。殃考深 8/ 5b/ 5
重。〔{4EBB心宛}〕(谓应作怨字)主恒讼诉。天曹早已申对。回法 8/ 5b/ 6
应灭门。但其修徳既重。一身免脱。子孙岂得 8/ 5b/ 7
全耶。回当保其天年。但仙道之事去之远矣。 8/ 5b/ 8
太元眞人答许长史。({82D4希邑}回父鉴清俭有志行。不应杀掠如此。或是初 8/ 5b/ 9
过江时。摆并所致。不尔则在京时杀贼有滥也。鉴年七十余乃终。即得为{68B5丰邑}宫职。右从陆 8/ 5b/10
纳来四条有甲手写)平凝夷质。渊通妙灵。神造重絶。栖 8/ 6a/ 1
眞摄生。太玄植简。太素刊名。金庭内曜。玉华 8/ 6a/ 2
外莹。朱轩四驾。啸命众精。骋龙玄州。飞云浮 8/ 6a/ 3
冥。必能上友逸台之公。下监御于太清矣。 8/ 6a/ 4
八月十七日夜。紫微王夫人授。令因许长 8/ 6a/ 5
史示{82D4希邑}。 8/ 6a/ 6
希遐远曜。冥响凝玄。萧浪上韵。耽梦遯眞。仰 8/ 6a/ 7
飞霄雾。俯散灵根。飞歩四觉。内观七縁者。则 8/ 6a/ 8
必有丹书秀简帝房之録。玄声八振。栖身五 8/ 6a/ 9
岳。于是潅胎朝元。吐纳六液。从容三道。诲此 8/ 6a/10
景福。上可以策轩空洞。下可以反华变黒矣。 8/ 6b/ 1
若形羁荣罗。鼓轮华园。乘波适物。鸣簪风尘。 8/ 6b/ 2
外有谋道之名。内有百忧来臻者。适足劳天 8/ 6b/ 3
年以骋思。终归骸于三官耳。斋之不专。徒悟 8/ 6b/ 4
而无益。可谓意不尽言乎。 8/ 6b/ 5
盖行眞{80A3牙火}。当吐三纳四。乘七呑九。今吸之不 8/ 6b/ 6
足。蹑之失序。神漏泝源。精亡胎扰。虽休粮日 8/ 6b/ 7
{4FCC手邑}。而莫知道与年丧矣。欲阶此渡也。其未接 8/ 6b/ 8
乎。夫索长生者多津。寻灵涂者千百。何必用 8/ 6b/ 9
氷炉以盛火。趣偿责于三官耶。 8/ 6b/10
右中君言。因许长史示{82D4希邑}。 8/ 7a/ 1
紫微夫人云。{82D4希邑}若得道。乃当为太清监也。若 8/ 7a/ 2
能闻要道而勤者。当至此格。若不专笃而守 8/ 7a/ 3
迷行。外舍道法者。则都失也。(紫微前语。与太元殊乖。而如此 8/ 7a/ 4
所云。当是迷不能勤乎要道。司命显其终迹故也)情不余念者。道乃 8/ 7a/ 5
来耳。{82D4希邑}回犹未足以论至道耶。(¥小君){82D4希邑}综妇丁 8/ 7a/ 6
淑英者。有救穷之阴徳。又遇赵阜之厄而不 8/ 7a/ 7
言。内慈自中。玄感皇人。故令福逮于回。使好 8/ 7a/ 8
仙也。综墓在东平。淑英今为朱陵嫔。数游三 8/ 7a/ 9
上。司命亦令听政焉。(此二人当是回之曾祖也。外书不显){82D4希邑}瞿 8/ 7a/10
与薛春华。至垂心于门宗。初不以生人为事。 8/ 7b/ 1
然讼者多。但不能咸制之耳。毎见諌考诉者。 8/ 7b/ 2
甚懃至也。时节宜祠之耶。此二人{82D4希邑}家之福 8/ 7b/ 3
鬼。(外书亦无此二人。不知是何亲){82D4希邑}雄与阎屈女不相当负 8/ 7b/ 4
石之役。于今未了。喜撃犯门宗。心常杀絶。此 8/ 7b/ 5
二人是{82D4希邑}家之祸鬼。{82D4希邑}〔厶〕({80B1黒憺}除此名不可识)与殷武 8/ 7b/ 6
姫被考。以烧杀朱奢李賎以致灾也。其无后。 8/ 7b/ 7
亦求代逮。又与高丰相扇。甚助马头之讼石 8/ 7b/ 8
公。未便可得佳。恐不止耳。亦何趣欺其妇耶。 8/ 7b/ 9
省来懃懃。试为掩正之。亦无此诸人。 8/ 7b/10
右保命答许长史。 8/ 8a/ 1
小君说言。{82D4希邑}鉴今在三官。为刘季姜所讼。争 8/ 8a/ 2
三徳事。周马头在水官讼其壻。引理甚苦。{82D4希邑} 8/ 8a/ 3
朗伊香之二人。今为牙女子奇求此。 8/ 8a/ 4
范帅昨受江罗辞。 8/ 8a/ 5
{82D4希邑}相今为大曹吏所逮。其妇形婴桃。受事未 8/ 8a/ 6
了。方索代人于此家。□此自是旁听小君之 8/ 8a/ 7
言语耳。不令书之。为自疏识以示耳。(此二十二字是 8/ 8a/ 8
杨君自记与长史)高龄反化。晩而祭酒弱。道气不交。 8/ 8a/ 9
灵助无主。是以羣邪缠玄。急行其祸。奚不宗 8/ 8a/10
生生乎。于我助之有縁。其妇言亦急家事。当 8/ 8b/ 1
须了之。非他得豫。 8/ 8b/ 2
今六天之横纵。而太平之微薄。灵不足以助 8/ 8b/ 3
顺。适足以招羣{81BD奸女}。所以神光披越。而邪乘正 8/ 8b/ 4
任矣。高龄之无徳久矣。鬼讼之纷错积矣。许 8/ 8b/ 5
长史。(黄氏{80B1黒憺}作掾字) 8/ 8b/ 6
将欲理之耶。若翻然奉张讳道者。我当与其 8/ 8b/ 7
一符使服之。如此必愈而〔{81C1害兮}〕(此豁字也)矣。不然。往 8/ 8b/ 8
诣水官。所谓呜呼哀哉。(张讳即天师名也。杨不欲显疏也)邪 8/ 8b/ 9
气入体。鬼填胸次。其将回惑于邪正。必不能 8/ 8b/10
奉正一于平气耶。如此吾治疾之方。殆不可 8/ 9a/ 1
得。(正一平气即天师祭酒之化也) 8/ 9a/ 2
彼往其子亦去。何一身之永逝乎。 8/ 9a/ 3
八月十九日夜。保命君密语许长史。 8/ 9a/ 4
冢讼尤甚。恐亦未已。龄曾凿败古人碑铭之 8/ 9a/ 5
文以自显焉。阴贼于鬼神。〔弊〕(谓应作蔽字)善以自 8/ 9a/ 6
标。诉者诚多事。以此为首先。 8/ 9a/ 7
八月二十四日夜。保命告。欲取谢奉补期门 8/ 9a/ 8
郎。而今已有兼人。北帝故权停之耳。近差王 8/ 9a/ 9
允之兼行得代。奉若服朮酒。可未便恭命也。 8/ 9a/10
高耆亦可服朮。其家冢讼亦为纷纷。朮遏鬼 8/ 9b/ 1
{80A3牙火}。故必无他耳。范中候言此。(谢奉字弘道。会稽人。仕至呉郡 8/ 9b/ 2
丹阳尹吏部尚书。王允之敦同堂弟王舒子。有智干。为〈河〉南中郎将江州。迁卫将军会稽。 8/ 9b/ 3
封番禺侯。年四十亡。谥〈中〉[忠]侯。高耆即谓龄也。期门郎{68B5丰邑}都中官。而记中不见此职。惟有修 8/ 9b/ 4
门耳)从平凝来凡十四条有掾写。 8/ 9b/ 5
〈天〉[夫]观物适任。内顺明灵。托性命于高眞。委形 8/ 9b/ 6
气于神摄者。亦克疆以永遐。回秋龄以保眞。 8/ 9b/ 7
今徳匠既凝神杖信。澄心密静。圆顺广敬。固 8/ 9b/ 8
天佑焉。然胤嗣不多。或时雕落。将犹灵关失 8/ 9b/ 9
纬。潜机未鎭耳。当今五气滋曜。常朗文昌之 8/ 9b/10
房。三星结华。毎焕{59F3玉旋}衡之内。是以玄润胎萌。 8/10a/ 1
遂其流根矣。 8/10a/ 2
我案九合内志文曰。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 8/10a/ 3
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 8/10a/ 4
皆植根敷实。结繁众多矣。公试可种竹于内 8/10a/ 5
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天感机神。 8/10a/ 6
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微着之兴。常 8/10a/ 7
守利贞。此玄人之秘规。行之者甚验。 8/10a/ 8
六月二十三日。中候夫人告公。(孝武〈王〉[壬]戌生。此应是辛酉 8/10a/ 9
年。而后又云。上相座动。后以临登极。乃是后午未年。此为大悬)灵草{81CC广阴}玄方。 8/10a/10
仰感旋曜精。〔洗洗〕(似草〈竹〉[作]言边。应{64FD言先}{64FD}字。即毛诗螽斯羽{64FD}{64FD}兮宜尔 8/10b/ 1
子孙之义也) 8/10b/ 2
繁茂萌。重徳必克昌。 8/10b/ 3
紫微夫人作。 8/10b/ 4
福和者当有二子。盛徳命世。(福和似是李夫人賎时小名也。 8/10b/ 5
今晋书名俊容。二子即孝武并弟道子也) 8/10b/ 6
同夜中候告。(右三条杨书。又掾写) 8/10b/ 7
徳匠既凝。玄范自天。安危之事。未宜问也。公 8/10b/ 8
倾注甚至。所以未相酬者。豫事难论耳。顷天 8/10b/ 9
气激逸。阴景屡变。太白解体于二辰之中。愆 8/10b/10
勃于紫房之下。王者恶焉。天子有忧。上相座 8/11a/ 1
动。今聊作谶。密以相示。(〈有〉[右]此及谶有掾写。在掾自记修事后共纸。 8/11a/ 2
寻眞综回文令难解耳。今拘连相取。又别疏出之。其授之时。维当道其辞。杨君后自更错 8/11a/ 3
义。皆是说晋代之事。并有明征也) 8/11a/ 4
相欺岂妙道要吾知之天秘能。 8/11a/ 5
有术金之万寻师疾逆除恶子。 8/11a/ 6
自之制夷遂平世天命乘驱宝。 8/11a/ 7
奇龙者{81AC莫厶}可悲眞间世复思宜。 8/11a/ 8
神煕逆歴有数在兹基无不无。 8/11a/ 9
兵隆谁定帝纭室来之皇愼地。 8/11a/10
先卒儿必亏金纷异五乱徳天。 8/11b/ 1
火数失期座当变见远凶匠制。 8/11b/ 2
规三由匠足不虑忧危拨保封。 8/11b/ 3
寸莫其测源刘知向有明施者。 8/11b/ 4
三五瑞天之代隆换迭相运推。 8/11b/ 5
精气神妙二参仪愼凡传人贤。 8/11b/ 6
精气神妙参二仪。愼传凡人贤者施。封天制 8/11b/ 7
地无不宜。子能宝秘天知之。吾道要妙岂相 8/11b/ 8
〈期〉[欺]。自有奇神先兵规。火寸三五天瑞之。隆代 8/11b/ 9
迭换运相推。明匠保徳愼无思。驱恶除逆疾 8/11b/10
寻〈思〉[师]。万金之术龙之煕。隆数卒三失由儿。莫 8/12a/ 1
测其源刘向知。有凶拨乱皇复基。乘天命世 8/12a/ 2
遂平夷。制逆者谁必定期。匠不足虑忧远危。 8/12a/ 3
五世之间眞可悲。{81AC莫厶}歴有数帝座亏。当见变 8/12a/ 4
异纷纷来。金室在兹。枕麝香一具于頚间。辟 8/12a/ 5
水注之来。絶恶梦矣。常存三关佳也。 8/12a/ 6
右英告公。(凡云公者。皆简文帝为相〈主〉[王]时也) 8/12a/ 7
右一条杨书。(五字朱书) 8/12a/ 8
太元眞人告许长史(此后非眞说) 8/12a/ 9
我尝见南阳乐子长。淳朴之人。不师不受。顺 8/12a/10
天任命。亦不知修生之方。行不犯恶。徳合自 8/12b/ 1
然。虽不得延年度世。死登福堂。练神受气。名 8/12b/ 2
宾帝録。遂得补修门郎。位亚仙次。縁天资有 8/12b/ 3
分。亦由先世积徳。流庆所陶。若使其粗知有 8/12b/ 4
摄生之理。兼得太上一言之诀。如此求道。无 8/12b/ 5
往不举矣。夫人所以不尽年寿。中多夭遏渉 8/12b/ 6
世者。或遭刀兵之难。致荣禄不终。祚胤不长。 8/12b/ 7
志道之人。虽有一生之心。钻求匪懈。徒复遭 8/12b/ 8
遇眞文。耽玄精微。慕尚者众。得升腾者稀。经 8/12b/ 9
非不妙。灵岂无感。愚愚相随。安知修眞之本。 8/12b/10
营神养性鎭守之法。世人积小以来。形中伤 8/13a/ 1
犯者多。帝一不治。百神惊散。考试万端。所谓 8/13a/ 2
荒城之内。荆棘生焉。无妙术以自导。修道以 8/13a/ 3
求仙。贪荣慕贵。多垂成而败。皆由丧眞犯气。 8/13a/ 4
愚瞽罔昧。岂识此机耶。致夺年灭{5DFC竹弄}。万事不 8/13a/ 5
成。以此求生。去生远矣。虚自苦耳。太上有玄 8/13a/ 6
机之道。焕落七神枕中之要。此道微乎妙哉。 8/13a/ 7
初不传于下挺愚俗之人。有此道者。帝一治 8/13a/ 8
于玄宫。万神守备。与天同心。案诀谨而修之。 8/13a/ 9
登山越海。万试不干。修仙升度。所欲从心。斯 8/13a/10
岂虚言耶。卿父子玄机{67F1进貌}世。理妙接眞。故可 8/13b/ 1
荣神之仙才。而为众眞所称。非吾独所称举。 8/13b/ 2
故当与卿同编仙録。无复理外之嫌。亦已谘 8/13b/ 3
启卿。故令知乃心。 8/13b/ 4
受用金龙玉鱼。此不可阙。所以尔者。诣太上 8/13b/ 5
前。昭灵亦当粗具。近所写神虎符。意嫌不精。 8/13b/ 6
可更书为善。卿前所道相王事。顷面{82D4希邑}回。亦 8/13b/ 7
知有好心。但所得少耳。自当保其天年也。 8/13b/ 8
见谢所作传未易功。乃能序述圣迹。赏解作 8/13b/ 9
奇。此是天发其心。昨亦已见司命君。大以为 8/13b/10
佳。冥中自当报之有縁。其子孙若知{68FB酉焦}灵岳。 8/14a/ 1
祈天眞。降应必也。岂虚言哉。谢家一门。唐承 8/14a/ 2
之世。繁林蔚然。甚可欣也。安石先对。所钟如 8/14a/ 3
何。具如近面。不足宣。 8/14a/ 4
眞人西城王君答许侯。 8/14a/ 5
右四条别一手书。陆修静后于东阳所得。不 8/14a/ 6
与诸迹同。辞事伪陋。不类眞旨。疑是后人所 8/14a/ 7
作。乐子长非受五符者。唐承即列纪所云四 8/14a/ 8
十六丁亥之期。 8/14a/ 9
眞诰卷之八。 8/14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7:32
¥眞诰卷之九。 9/ 1a/ 1
9/ 1a/ 2
协昌期第一。 9/ 1a/ 3
经曰。行事时。北向执隐书而为之者。谓始学 9/ 1a/ 4
眞妙。未渉微远。不解星位之首向。不识玄斗 9/ 1a/ 5
之指建。故当北向执书以渐求之耳。若既解 9/ 1a/ 6
书意。识星转之随时。自宜随斗所指。按而存 9/ 1a/ 7
歩。如此则无有常向。不为皆向北也。夫一切 9/ 1a/ 8
北向。自为始学者耳。恐此将可以意通。触类 9/ 1a/ 9
不足复问邪。(此答长史谘飞歩经中北向执书意也) 9/ 1a/10
太上眞人歩五星之道。以致五星降室。闭气 9/ 1b/ 1
上纲。当先呼五星星夫人名字。毕乃越纲蹈 9/ 1b/ 2
星。谓始上纲。便顿住呼名字。呼名字。毕乃越 9/ 1b/ 3
纲蹈星耳。若毎至星上。得复重心呼所至星 9/ 1b/ 4
处之名字。益其佳也。若其烦重难常。但可案 9/ 1b/ 5
旧而行耳。昔郁沙公北里子长陵老人。皆案 9/ 1b/ 6
此法而得升天。不以烦难为辞也。所谓治生 9/ 1b/ 7
者矣。商贩之汲汲。岂惮险难哉。所期唯钱货 9/ 1b/ 8
而已耳。若使求道者常如贾贩之用心。亦有 9/ 1b/ 9
何不得仙耶。但惜初学者。皆言专心尽懃至 9/ 1b/10
而后渐懈。纵有亦似车之将。故而百节缓落。 9/ 2a/ 1
又似负重之牛。造远足蹇。夫学者之所患。而 9/ 2a/ 2
为得者之所笑。皆如此辈事耳。苟能心研内 9/ 2a/ 3
镜者。是为感发乎神。将有灵人发子之蒙。携 9/ 2a/ 4
辰景之舆矣。(此答谘歩五星法也。经图唯言随纲往还。又有一法云。越纲蹈 9/ 2a/ 5
星。今即是诀此事也。奬戒之言。实为切至)五星图布常向南也。以 9/ 2a/ 6
太白位在西。歳星位在东。案而施之。所以尔 9/ 2a/ 7
者。五星隐伏。纵横无常。不如北斗列象恒在。 9/ 2a/ 8
故一以定位于五方。不得随星之所在也。(此答 9/ 2a/ 9
谘施安五星图也。经中无旨诀。所以宜问)三八景二十四神。以次 9/ 2a/10
念之。亦可一时顿存三八。亦可平旦存上景。 9/ 2b/ 1
日中存中景。夜半存下景。在人意为之也。若 9/ 2b/ 2
外身幽岩。屏絶人事。内念神关。摄眞纳气。将 9/ 2b/ 3
可平旦顿存三八景。二时又各重存一景。益 9/ 2b/ 4
当佳也。但人间多事。此烦难常行耳。事不得 9/ 2b/ 5
常。为益自薄。西城王君桐柏上眞皆案此道 9/ 2b/ 6
也。案苞玄玉{80A1竹録}白简青经云。不存二十四神。 9/ 2b/ 7
不知三八景名字者。不得为太平民。亦不得 9/ 2b/ 8
为后圣之臣。(此答谘二十四神经中修存之意。亦是秘诀。右此四诀事。今有 9/ 2b/ 9
长史所写本。不知此因杨谘何眞。若非东卿。则紫微南眞也) 9/ 2b/10
太上眞人撰所施行秘要。(长史写本有题如此。此犹是众眞授 9/ 3a/ 1
说经中所可修用。还童反白诸要事。令长史施行之耳。非成事一卷经也) 9/ 3a/ 2
太素丹景经曰。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 9/ 3a/ 3
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令人面有光泽。 9/ 3a/ 4
皱班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山川通 9/ 3a/ 5
气。常盈不没。 9/ 3a/ 6
先当摩切两掌令热。然后以拭两目。毕又顺 9/ 3a/ 7
手摩发。〔而〕(谓应作如字)理栉之状。两臂亦更互以 9/ 3a/ 8
手摩之。使发不白。脉不浮外。 9/ 3a/ 9
右一条出丹景经中卷。(此经未出世。是下眞品目) 9/ 3a/10
大洞眞经精景案摩篇曰。卧起当平{80A3牙火}正坐。 9/ 3b/ 1
先叉两手。乃度以掩项后。因仰面视上。举项 9/ 3b/ 2
使项与两手争。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 9/ 3b/ 3
风气不入。能久行之。不死不病。毕又屈动身 9/ 3b/ 4
体。申手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 9/ 3b/ 5
此当口诀。(此运动应有次第法用。故须口诀益。亦熊经鸟伸之术也)卧起。 9/ 3b/ 6
先以手巾若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使圆 9/ 3b/ 7
匝热温温然也。顺发摩项。若理栉之无数也。 9/ 3b/ 8
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行之。使人目明。而 9/ 3b/ 9
邪气不干。形体不垢〔{82BA肉疑}〕(此应作腻字)生秽也。都毕。 9/ 3b/10
乃咽液二十过。以导内液。 9/ 4a/ 1
右一条出大洞精景经上卷。(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9/ 4a/ 2
消魔上灵经曰。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漱 9/ 4a/ 3
漏咽液亦无数。须臾不宁之痾自即除也。当 9/ 4a/ 4
时亦当觉体中寛软也。 9/ 4a/ 5
右一条出消魔上灵叙中。(亦未出世。非三品目。应是智惠 9/ 4a/ 6
七卷中事) 9/ 4a/ 7
右前三条不显谁之所授。 9/ 4a/ 8
消魔经上篇曰。耳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亦令 9/ 4a/ 9
无数。令人聪彻。所谓营治城郭。名书皇籍。又 9/ 4a/10
曰。鼻亦欲得按其左右。唯令数。令人{80A3牙火}平。所 9/ 4b/ 1
谓潅漑中岳。名书帝{80A1竹録}。 9/ 4b/ 2
右此二条法。方丈台昭灵李夫人出用。(此云 9/ 4b/ 3
消魔上篇。亦应同是前限) 9/ 4b/ 4
太上{80A1竹録}渟发华经上案摩法。常以生气时。咽 9/ 4b/ 5
液二七过。毕。按体所痛处。向王而祝曰。左玄 9/ 4b/ 6
右玄。三神合眞。左黄右黄。六华相当。风气恶 9/ 4b/ 7
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遣水火。 9/ 4b/ 8
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体强。毕又咽液二 9/ 4b/ 9
七过。常如此则无疾。又当急按所痛处二十 9/ 4b/10
一过。 9/ 5a/ 1
右一条沧浪云林宫右英王夫人所出。(〈録〉[{80A1竹録}]渟 9/ 5a/ 2
经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9/ 5a/ 3
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 9/ 5a/ 4
存见五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此经 9/ 5a/ 5
中眞品目)石景赤字经曰。常能以手掩口鼻。临目 9/ 5a/ 6
微{80A3牙火}。久许时手中生液。追以摩面目。常行之。 9/ 5a/ 7
使人体香。(此经非三品目) 9/ 5a/ 8
紫度炎光内视中方曰。常欲闭目而卧。安身 9/ 5a/ 9
微气。使如卧状。令傍人不觉也。乃内视。远听 9/ 5a/10
四方。令我耳目注万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见 9/ 5b/ 1
万里之外事。精心为之。乃见百万里之外事 9/ 5b/ 2
也。又耳中亦恒闻金玉之音。丝竹之声。此妙 9/ 5b/ 3
法也。四方者总其言耳。当先起一方。而内注 9/ 5b/ 4
视听。初为之。实无彷佛。久久诚自入妙。 9/ 5b/ 6(此经下眞 9/ 5b/ 5
品目)
太上天关三经曰。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 9/ 5b/ 7
眦。闭{80A3牙火}为之。{80A3牙火}通辄止。吐而复始。恒行之。眼 9/ 5b/ 8
能洞观。(此经下眞品目。云天关三〈图〉。疑阙图字) 9/ 5b/ 9
右四条玄师所敕用。(玄师即南眞夫人。此四经并未出世) 9/ 5b/10
清灵眞人说宝神经。(长史写本亦题如此。此指是前一事之目耳。其 9/ 6a/ 1
后并众眞杂说。标题有前后之异。犹是眞诰之例。今人皆别呼宝神经。宝神经岂得下教 9/ 6a/ 2
耶。此唯是一片钞耳) 9/ 6a/ 3
夫注心道眞。玄想灵人。冥冥者亦具监其意 9/ 6a/ 4
也。若外难未披。假咏兼存。实复未能回西楡 9/ 6a/ 5
之年。还发玄童矣。苟耽玄笃也。志之懃也。纵 9/ 6a/ 6
令牙雕面皱。顶生素华者。我道能变之为婴。 9/ 6a/ 7
在须臾之间耳。但问志之何如尔。老少之学 9/ 6a/ 8
无所在也。吾往即其人也。(说此诸事。皆是令告长史也) 9/ 6a/ 9
求道要先令目清耳聪。为事主也。且耳目是 9/ 6a/10
寻眞之梯级。综灵之门戸。得失繋之而立。存 9/ 6b/ 1
亡须之而{44F8辩力}也。今钞径相示。可施用也。(此谓宝神 9/ 6b/ 2
经中要径之事。故云钞径) 9/ 6b/ 3
道曰。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 9/ 6b/ 4
手心及指摩两目权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 9/ 6b/ 5
摩唯令数。无时节也。毕辄以手逆乘额上三 9/ 6b/ 6
九过。从眉中始。上行入发际。中口傍。咽液多 9/ 6b/ 7
少无数也。如此常行。目自清明。一年可夜书。 9/ 6b/ 8
亦可于人中密为之。勿语其状。 9/ 6b/ 9
眉后小穴中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晖。 9/ 6b/10
和莹精光。长珠彻童。保錬目神。是眞人坐起 9/ 7a/ 1
之上道。一名曰眞人常居内经。眞谚曰。子欲 9/ 7a/ 2
夜书。当修常居矣。眞人所以能旁观四达。使 9/ 7a/ 3
八霞照朗者。寔常居之数明也。 9/ 7a/ 4
目下权上是决明保室。归婴至道。以手旋耳 9/ 7a/ 5
行者。采明映之术也。旋于是理开血散。皱兆 9/ 7a/ 6
不生。目华玄照。和精神盈矣。夫人之将老。鲜 9/ 7a/ 7
不先始于耳目也。又老形之兆。亦发始于目 9/ 7a/ 8
际之左右也。以手乘额上。内存赤子。日月双 9/ 7a/ 9
明。上元欢喜。三九始眉。数毕乃止。此谓手朝 9/ 7a/10
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两手乘之。 9/ 7b/ 1
顺发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 9/ 7b/ 2
凝。 9/ 7b/ 3
都毕。以手按目四眦二九过。觉令见光分明。 9/ 7b/ 4
是检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百灵。(凡修行此道及卷中 9/ 7b/ 5
诸杂事。并甚有节度。悉以别撰在登眞隐诀中。今不可备皆注释) 9/ 7b/ 6
懃而行之。使手不离面乃佳。以成眞人。犹不 9/ 7b/ 7
废也。欲行此道。皆盟金为誓。金之多少。在人 9/ 7b/ 8
尽诚而设耳。不徒尔。苟行而已。眞官曰。欲闻 9/ 7b/ 9
起居。金为盟书。谓非其人而不传授也。此道 9/ 7b/10
出太上宝神经中。此经初不下传于世也。当 9/ 8a/ 1
来为眞人者。时有得者。反白之要事尽于此。 9/ 8a/ 2
(盟信既定无科。谓受此宜用金镮二双) 9/ 8a/ 3
紫微夫人喩书如左。(紫微是承裴君说宝神经毕。仍复更接论宝神 9/ 8a/ 4
事如此。则裴所说亦同此夕) 9/ 8a/ 5
夜卧觉。常更叩齿九通。咽液九过。毕。以手按 9/ 8a/ 6
鼻之边左右上下数十过。微呪曰。太上四明。 9/ 8a/ 7
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眞达灵。天中玄台。流 9/ 8a/ 8
{80A3牙火}调平。骄女云仪。眼童英明。华聪晃朗。百度 9/ 8a/ 9
眇清。保和上元。徘徊九城。五藏植根。耳目自 9/ 8a/10
生。天台郁素。柱梁不倾。七魄澡錬。三魂安宁。 9/ 8b/ 1
赤子携景。辄与我并。有敢掩我耳目。太上当 9/ 8b/ 2
摧以流铃。万凶消灭。所愿必成。日月守门。心 9/ 8b/ 3
藏五星。眞皇所祝。羣响敬听。 9/ 8b/ 4
卧觉。辄按祝如此。勿失一卧也。眞道虽成。如 9/ 8b/ 5
我辈故常行之也。但不复卧。自坐为之耳。此 9/ 8b/ 6
太上宝神经中祝辞上道也。令人耳目聪明。 9/ 8b/ 7
强识豁朗。鼻中调平。不垂津洟。四响八彻。面 9/ 8b/ 8
有童颜。制魂録魄。却辟千魔。七孔分流。色如 9/ 8b/ 9
素华。眞人起居之妙道也。所以名起居者。常 9/ 8b/10
行之故也。毕又咽液九过。摩拭面目。令少热 9/ 9a/ 1
以为常。毎欲数也。兴宁三年歳在乙丑。六月 9/ 9a/ 2
二十三日夜。喩书此。其夕先共道诸人。多有 9/ 9a/ 3
耳目不聪明者。欲启乞此法。即夜有降者。即 9/ 9a/ 4
仍见喩也。(此杨君自记也。长史年出六十。耳目欲损。故〈故〉[有]谘请。杨不欲指斥。托 9/ 9a/ 5
云诸人耳) 9/ 9a/ 6
又告云。道士耳重者。行黄赤{80A3牙火}失节度也。不 9/ 9a/ 7
可不愼。(此盖指戒长史也) 9/ 9a/ 8
右一条清灵言。 9/ 9a/ 9
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流血气。散风湿也。数 9/ 9a/10
易栉。更番用之也。亦可不须解发也。 9/ 9b/ 1
右一条紫微夫人言。 9/ 9b/ 2
太极緑经曰。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始而 9/ 9b/ 3
微祝曰。 9/ 9b/ 4
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 9/ 9b/ 5
合清錬。百神受恩。祝毕。咽液三过。能常行之。 9/ 9b/ 6
发不落而日生。 9/ 9b/ 7
常数易栉。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 9/ 9b/ 8
栉取多也。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9/ 9b/ 9
右一条安九华所告令施用。(此二条皆驻白止落之事。 9/ 9b/10
亦是令答示长史也) 9/10a/ 1
紫微夫人喩曰。披华盖之侧。延和天眞。入山 9/10a/ 2
涧之谷。填天山之源。则虚灵可见。万鬼灭身。 9/10a/ 3
所谓仰和天眞。俯按山源也。(华盖一名华庭也) 9/10a/ 4
天眞是两眉之间。眉之角也。山源是鼻下人 9/10a/ 5
中之本侧。在鼻下小入谷中也。华庭在两眉 9/10a/ 6
之下。是彻视之津梁。天眞是引灵之上房。旦 9/10a/ 7
中暮恒咽液三九过。急以手三九阴按之以 9/10a/ 8
为常。令致灵彻视。杜遏万邪之道也。一日三 9/10a/ 9
过行耳。(紫微夫人言。人有卒病垂死者。世中凡医。唯知针人中。不知针山源谷中。 9/10a/10
此太谬也。本注从此注起。是杨接长史书也)按而祝曰。开通天庭。 9/10b/ 1
使我长生。彻视万里。魂魄返婴。灭鬼却魔。来 9/10b/ 2
致千灵。上升太上。与日合并。得补眞人。列象 9/10b/ 3
玄名。楚庄公时。(此即春秋时楚庄王也)市长宋来子恒 9/10b/ 4
洒扫一市。久时有一乞食公。入市经日乞。恒 9/10b/ 5
歌曰。天庭发双华。山源彰阴邪。清晨按天马。 9/10b/ 6
来诣太眞家。眞人无那隐。又以灭百魔。恒歌 9/10b/ 7
此乞食。 9/10b/ 8
一市人无解歌者。独来子忽悟疑是仙人。然 9/10b/ 9
故未解其歌耳。乃遂师此乞食公。弃官追逐。 9/10b/10
积十三年。此公遂授以中仙之道。来子今在 9/11a/ 1
中岳。 9/11a/ 2
乞食公者西岳眞人冯延寿也。周宣王时史 9/11a/ 3
官也。手为天马。鼻下为山源。 9/11a/ 4
六月二十七日夜。喩书此。(杨接书讫此) 9/11a/ 5
云林王夫人曰。仙眞之道。以耳目为主。淫色 9/11a/ 6
则目闇。广忧则耳闭。此二病从中来而外奔 9/11a/ 7
也。非复有他矣。今令人聪明益易耳。但不为 9/11a/ 8
之者。行之难。欲得上通彻映。旁观鬼神。当洗 9/11a/ 9
心絶念。放弃流淫。所谓严其始矣。夜卧。先急 9/11a/10
闭目。东向。以手大指后掌。各左右按拭目就 9/11b/ 1
耳门。使两掌倶交会于项中三九过。存目中 9/11b/ 2
当有紫青绛三色气出目前。此是内按三素 9/11b/ 3
云。以潅合童子也。阴祝曰。眼童三云。两目眞 9/11b/ 4
君。英明注精。开通清神。太玄云仪。灵骄翩翩。 9/11b/ 5
保利双阙。启彻九门。百节应响。朝液泥丸。身 9/11b/ 6
升玉宫。列为上眞。凡四十八字。祝毕。咽液五 9/11b/ 7
十过。毕乃开目以为常。坐起可行之。不必夜 9/11b/ 8
也。要以生{80A3牙火}时。一年许。耳目便精明。久为之。 9/11b/ 9
彻视千里。罗映神灵。听于絶响者也。此亦眞 9/11b/10
仙之高道。不但明目开耳而已。 9/12a/ 1
夫欲学道者。皆当不欲令人知见所闻。毎事 9/12a/ 2
尽尔。太上宫中歌曰。手把八云气。英明守二 9/12a/ 3
童。太眞握明镜。鉴合日月锋。云仪拂高阙。开 9/12a/ 4
括泥丸宫。万响入百关。骄女坐玄房。愈行愈 9/12a/ 5
鲜盛。英灵自尔通。 9/12a/ 6
此歌正言耳目之经也。我沧浪方丈仙人。常 9/12a/ 7
宝而为也。此道出太上四明玉经中。传行以 9/12a/ 8
青金为誓。然后乃施行耳。(右此并是右英夫人受。令告长史也。 9/12a/ 9
又用盟信。兼有青帛。令亦宜依准立格。乃得受传耳。谓青可二十尺。金镮二双。此四明玉 9/12a/10
经三品元目也)闭{80A3牙火}拜静。百鬼畏惮。功曹可见与语。 9/12b/ 1
谓久行之耳。 9/12b/ 2
七月二日。南岳夫人喩。 9/12b/ 3
烧香时。勿反顾。忤眞{80A3牙火}。致邪应也。 9/12b/ 4
入静戸。先前使人通达上闻。 9/12b/ 5
临食上勿道死事。洗澡时。常存六丁。令人所 9/12b/ 6
向如愿。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初。而微呪 9/12b/ 7
曰。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右为隐月。左为日根。 9/12b/ 8
六合清錬。百神受恩。祝毕。咽液三过。(此一条犹是安 9/12b/ 9
妃所说无异。但不知何者前后耳。按以日月推。此则是后也) 9/12b/10
右四条南岳夫人喩。 9/13a/ 1
正一平经曰。闭气拜静。使百鬼畏惮。功曹使 9/13a/ 2
者龙虎君可见与语。谓能精心久行之耳。(泰清 9/13a/ 3
家有正一平{80A3牙火}。今此悉载拜静众事。必应是泰清经。恐脱{80A3牙火}字也) 9/13a/ 4
又曰。烧香时。勿反顾。反顾则忤眞{80A3牙火}。使致邪 9/13a/ 5
应也。 9/13a/ 6
又曰。入静戸。先前右足着前。后进左足。令与 9/13a/ 7
右足齐。毕乃趋行如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 9/13a/ 8
又曰。临食上勿道死事。勿露食物。来众邪{80A3牙火}。 9/13a/ 9
又曰。数澡洗。毎至甲子当沐。不尔。当以几月 9/13a/10
旦。使人通灵。浴不患数。患人不能耳。荡錬尸 9/13b/ 1
臭。而眞{80A3牙火}来入。 9/13b/ 2
右玄师所敕使施用。(右六条与前所说大同小异者。是受旨是 9/13b/ 3
略记。今更〈祥〉[详]记写此。并益后二条。以示长史也) 9/13b/ 4
右十条并长史写。 9/13b/ 5
服仙药。常向本命。服毕。勿道死丧凶事。犯胎 9/13b/ 6
伤神。徒服无益。 9/13b/ 7
东卿司命君。(此一条本在受明堂玄眞法后) 9/13b/ 8
右一条杨书。 9/13b/ 9
太上九变十化易新经曰。若履淹秽及诸不 9/13b/10
静处。当洗澡浴与解形以除之。 9/14a/ 1
其法用竹叶十两。桃皮削取白四两。以清水 9/14a/ 2
一斛二{81DB豆斗}。于釜中{57D3者火}之令一沸出。适寒温以 9/14a/ 3
浴形。即万淹消除也。既以除淹。又辟湿痹疮 9/14a/ 4
痒之疾。且竹虚素而内白。桃即却邪而折秽。 9/14a/ 5
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浊也。天人下游。 9/14a/ 6
既反。未曾不用此水以自荡也。至于世间符 9/14a/ 7
水祝漱。外舍之近术。皆莫比于此方也。若浴 9/14a/ 8
者益佳。但不用此水以沐耳。錬尸之素浆。正 9/14a/ 9
宜以浴耳。眞奇秘也。(下眞品目有九化十变。疑此目是例言也) 9/14a/10
紫微王夫人所敕用。 9/14b/ 1
右一条长史写。 9/14b/ 2
受洞诀施行太丹隐书存三元洞房者。常月 9/14b/ 3
月朝太素三元君。以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 9/14b/ 4
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 9/14b/ 5
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 9/14b/ 6
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于寝静之室。北向。 9/14b/ 7
六再拜讫。稽首跪曰。谨启太上大道高虚玉 9/14b/ 8
晨太素紫宫八灵三元君。中央黄老无英白 9/14b/ 9
元太帝。五老高眞上仙太极皇精三皇君。大 9/14b/10
洞三景弟子某。谨以吉日之夜。天关九开之 9/15a/ 1
间。上闻太上玉皇眞君。乞得长生世上。寿无 9/15a/ 2
亿年。时乘黄晨〈縁〉[緑]盖龙辕。上诣紫庭。役使万 9/15a/ 3
神。侍卫四明。毕。勿令人知也。(此一条掾写) 9/15a/ 4
右四朝太素三元君法。以吉日夜半时。 9/15a/ 5
太上大道玉晨君。常以正月四日。二月八日。 9/15a/ 6
三月十五日。四月八日。五月九日。六月六日。 9/15a/ 7
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十 9/15a/ 8
一月三日。十二月十二日。登玉霄琳房。四眄 9/15a/ 9
天下有志节远游之心者。子至其日平旦日 9/15a/10
出时。北向再拜。亦可于静中也。自陈本怀所 9/15b/ 1
愿。毕。因咽液三十六过。(长史写) 9/15b/ 2
东海青童君。常以丁卯日。登方诸东华台四 9/15b/ 3
望。子以此日常可向日再拜。日出行之。可因 9/15b/ 4
此以服日精。(又掾写) 9/15b/ 5
右紫虚元君所出。(右此三事并上学隐朝之法。其经并不显世。故 9/15b/ 6
南眞出之。亦是令长史遵用也) 9/15b/ 7
右三条有长史掾共书。同在一纸上。 9/15b/ 8
常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八月八日。九月九 9/15b/ 9
日。十月十日夜。于寝室存思洞中诀事。而独 9/15b/10
处不眠者吉也。其夕卫经玉童玉女。将太极 9/16a/ 1
典禁眞人。来于空中而察子也。是其夜常烧 9/16a/ 2
香精苦。有如所待者也。坐卧存思。或读书念 9/16a/ 3
眞。在意为之。唯不可以其夕施他事。非求道 9/16a/ 4
之方耳。若兼愼于其日益善。匪唯守夜矣。受 9/16a/ 5
洞诀之始。常当修此。好以为意也。 9/16a/ 6
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 9/16a/ 7
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以左手蹑人中二七过。 9/16a/ 8
琢齿二七遍。微祝曰。大洞眞玄。张錬三魂。第 9/16a/ 9
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 9/16a/10
心节度。速启太上三元君。向遇不祥之梦。是 9/16b/ 1
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 9/16b/ 2
告帝君。五老九眞。皆守体门。黄阁神师。紫戸 9/16b/ 3
将军。把钺摇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 9/16b/ 4
縁。毕。若又卧必获吉应。而造为恶梦之气。则 9/16b/ 5
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 9/16b/ 6
乃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 9/16b/ 7
恶占不祥之想矣。(长史作恶字皆酉下心。其义与西下心亦同。但谓西 9/16b/ 8
方金{80A3牙火}之心刚恶也) 9/16b/ 9
若夜遇善梦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 9/16b/10
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叩齿二七遍。而微 9/17a/ 1
呪曰。太上高精。三帝丹灵。绛宫明彻。吉感告 9/17a/ 2
情。三元柔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 9/17a/ 3
常与玉眞。倶会紫庭。毕。此太洞秘诀。以传于 9/17a/ 4
始渉津流者矣。(右此三事亦是洞房太丹家事。眞经亦未显世。今世中经 9/17a/ 5
乃粗有其事。皆増损不同) 9/17a/ 6
右三条有长史写。 9/17a/ 7
9/17a/ 8
(此符{81D7莫手}长史画) 9/17a/ 9
9/17a/10
9/17b/ 1
(此符{81D7莫手}掾画。) 9/17b/ 2
9/17b/ 3
已上符本朱画。 9/17b/ 4
明堂内经开心辟〔妄〕符。王君撰用。开日旦。向 9/17b/ 5
王朱书。再拜服之。祝曰。 9/17b/ 6
五神开心。彻听絶音。三魂摄精。尽守丹心。使 9/17b/ 7
我勿〔妄〕。五藏远寻。拜毕祝。祝毕乃服。服毕。咽 9/17b/ 8
液五过。叩齿五通。勿令人见。(两妄字谓皆应作忘)若不 9/17b/ 9
用开日。以月旦月十五日二十七日。一月三 9/17b/10
服。一年便验秘术也。(右符及此三条。有长史掾写两本。掾朱书) 9/18a/ 1
东卿司命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 9/18a/ 2
真上经。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 9/18a/ 3
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 9/18a/ 4
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 9/18a/ 5
数。若不修存之时。令日月还住面明堂中。日 9/18a/ 6
居左。月居右。令二景与目童合{80A3牙火}相通也。此 9/18a/ 7
道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 9/18a/ 8
护。此上眞道也。太上玄眞经。先盟而后行。行 9/18a/ 9
之然后可闻玉佩金{5AA3玉当}之道耳。季伟昔长斋 9/18a/10
三年。始诚竭单思。乃能得之。于是神光映身。 9/18b/ 1
然后受书耳。此玄眞之道。要而不烦。吾常宝 9/18b/ 2
秘。藏之嚢肘。故以相示有愼密者也。明堂玄 9/18b/ 3
眞自有经。经亦少耳。大都口诀。正如此而行 9/18b/ 4
之。伟昔亦不得经。但按此而行。始乃得经耳。 9/18b/ 5
尔欲得。可就伟取。玉佩隐书非伟所见耳。 9/18b/ 6
夜行及冥卧。心中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 9/18b/ 7
须臾百邪自灭。山居恒尔。此为佳。(右此是说玄真经存 9/18b/ 8
之法。其大经在茅传中) 9/18b/ 9
右三条杨书。 9/18b/10
太虚眞人南岳赤君内法曰。以月五日夜半 9/19a/ 1
时。存日象在心中。日从口入也。使照一心之 9/19a/ 2
内。与日共光相合会。毕。当觉心暖。霞晖映验。 9/19a/ 3
良久乃祝曰。 9/19a/ 4
大明育精。内錬丹心。光晖合映。神眞来寻。毕。 9/19a/ 5
咽液九过。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复 9/19a/ 6
作如上。使人开明聪察。百关鲜彻。面有玉光。 9/19a/ 7
体有金泽。行之十五年。太一遣宝车来迎。上 9/19a/ 8
登太霄。行之务欲数。不必此数日作也。 9/19a/ 9
右一条出太上消魔经中。(此经亦未出世。右一条长史写) 9/19a/10
东华眞人服日月之象上法。 9/19b/ 1
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废。使人聪明朗 9/19b/ 2
彻。五藏生华。魂魄制錬。六府安和。长生不死 9/19b/ 3
之道。〔{81B5}〕〔{81A8}〕。(此两字是{81D7莫手}眞本朱书) 9/19b/ 4
右书日月象法。亦可圆书日也。(右一条杨书) 9/19b/ 5
右此二法不审是何眞所受。 9/19b/ 6
汉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长丈六。项生圆光。 9/19b/ 7
飞在殿前。欣然悦之。遍问朝廷。通人傅毅对 9/19b/ 8
曰。臣闻天竺国有得道者。号曰佛。傅闻能飞 9/19b/ 9
行。身有白光。殆其神乎。帝乃悟。即遣使者张 9/19b/10
骞。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四人之大月 9/20a/ 1
氏国。采写佛经四十二章。秘兰台石室第十 9/20a/ 2
四。实时起洛阳城西门外道北立佛寺。又于 9/20a/ 3
南宫清凉台作佛形像及鬼子母图。帝感非 9/20a/ 4
常。先造寿陵。亦于殿上作佛象。是时国丰民 9/20a/ 5
安。远夷慕化。愿为臣妾。佛像来中国。始自明 9/20a/ 6
帝时耳。(此说粗与外书同。而长安中似久已有佛。裴君即是其事。且佛法乃与天 9/20a/ 7
竺{82B6网厂炎刀ケイ宾のケイ}宾。而月氏无有。与此为异。今既欲说小方诸奉佛。故先宜叙此也。按张骞非前汉者。 9/20a/ 8
或姓名同耳。傅毅字仲武。见汉书。秦景王遵等不显。此寺名白马寺。明帝乃葬显节陵。此 9/20a/ 9
云寿陵者。汉诸帝在位时。皆预造寿陵。犹今世人作寿冢。非陵名也。外书记亦云。遣侍中 9/20a/10
张堪。或云郎中张{4EC8心音}。并往天竺。写致经象。并沙门来至。又恐今此说未必是眞受。犹可杨 9/20b/ 1
君疏旧语耳。但眞经诰中。自亟有论及佛事也)方诸正四方。故谓之 9/20b/ 2
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 9/20b/ 3
里。上高九千丈。有长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 9/20b/ 4
回四百里。小小山川如此间耳。但草木多茂 9/20b/ 5
蔚。而华实多{82BD艹倩}粲。饶不死草。甘泉水所在有 9/20b/ 6
之。飮食者不死。青君宫在东华山上。方二百 9/20b/ 7
里中。尽天仙上眞宫室也。金玉琼瑶。杂为栋 9/20b/ 8
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别为外宫。宫室周二百 9/20b/ 9
里中。方诸东西面又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 9/20b/10
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 9/21a/ 1
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 9/21a/ 2
及灵鸟灵兽辈。大方诸对会稽之东南。小看 9/21a/ 3
去会稽岸七万里。东北看则有汤谷建木郷。 9/21a/ 4
又去方诸〈六〉[十]万里。(方诸是乙地。汤谷是甲地。则自寅至辰十万里。方五 9/21a/ 5
隅七言之。邪角十四万里。故去会稽七万里也)大方诸之西。小方诸 9/21a/ 6
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以金玉镂之。或有 9/21a/ 7
高百丈者数十〔曾〕(谓应作层字)楼也。其上人尽孝 9/21a/ 8
顺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精。 9/21a/ 9
读夏归藏经。用之以飞行。(按夏曰连山。殷曰归藏。与此不同。依 9/21a/10
如三弟子。虽奉佛道。不作比丘形服。世人谓在眞菩萨家耳)大方诸之东。 9/21b/ 1
小方诸上。多奇灵宝物。有白玉酒金浆{81E7水枅}。青 9/21b/ 2
君畜积天宝之器物。尽在于此。亦多有仙人。 9/21b/ 3
食不死草。飮此酒浆。身作金玉色泽。常多吹 9/21b/ 4
九灵箫。以自娯乐。能吹箫者闻四十里。箫有 9/21b/ 5
三十孔。竹长二三尺。九箫同唱。百兽抃{81A4人舞}。凤 9/21b/ 6
凰数十来至和箫声。 9/21b/ 7
大方诸宫。青君常治处也。其上人皆天眞高 9/21b/ 8
仙。太极公卿诸司命所在也。有服日月芒法。 9/21b/ 9
虽已得道为眞。犹故服之。(霍山赤城亦为司命之府。唯太元眞 9/21b/10
人南岳夫人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韩众在南方。余三十一司命皆在东华。青童为太司命。 9/22a/ 1
总统故也。杨君亦云。东轸执事。不知当在第几〈住〉[位]耳)直存心中有象。太 9/22a/ 2
如钱。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从心中上 9/22a/ 3
出喉至齿间。而〔芒〕(此字{81A5人巉}。非眞)徊还胃中。如此良 9/22a/ 4
久。临目〔存〕(此字{81A5人巉}。非眞)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嗽 9/22a/ 5
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行之一年。疾病 9/22a/ 6
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日中无 9/22a/ 7
影。辟百鬼千恶灾气。恒存日在心。月在泥丸 9/22a/ 8
中。夜服月华。如服日法。存月十芒白色。从脑 9/22a/ 9
中下入喉。芒亦不出齿间而回入胃。 9/22a/10
右此方诸眞人法。出大智能经上中篇。常 9/22b/ 1
能用之。保见太平。(此即应是消魔智能七篇之限也) 9/22b/ 2
右南极夫人所告。 9/22b/ 3
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谓省易可得旨。 9/22b/ 4
行无中废絶者也。除身三尸百疾千恶。錬魂 9/22b/ 5
制魄之道也。日月常照形中。则鬼无藏形。青 9/22b/ 6
君今故行之。吾则其人也。今以告子。子脱可 9/22b/ 7
密示有心者耳。行此道。亦不妨行宝书所服 9/22b/ 8
日月法也。兼行益善善也。仙人一日一夕行 9/22b/ 9
千事。初不觉劳。明懃道之至。生不可失矣。(宝书 9/22b/10
日月。即谓紫文所用者) 9/23a/ 1
右西城王君告。(此并告杨君。令以示诸许也) 9/23a/ 2
为道当如射箭。箭直往不顾。乃能得造堋的。 9/23a/ 3
操志入山。唯往勿疑。乃获至眞。 9/23a/ 4
玄清告。(按南极西城玄清二高眞。未当有余降受。唯戒及诗各一条耳。不审此当 9/23a/ 5
是何时所喩) 9/23a/ 6
右八条并杨书。 9/23a/ 7
行此四道。按玉玄上法。一年便惊视听。自可 9/23a/ 8
懃之。举之无疑。(中君此事失前纸。不知是何法也) 9/23a/ 9
太极眞人云。读道徳经五千文万遍。则云驾 9/23a/10
来迎。万遍毕未去者。一月二读之耳。须云驾 9/23b/ 1
至而去。 9/23b/ 2
右二条某书。 9/23b/ 3
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 9/23b/ 4
一过乃眠。使人魂魄自制錬。恒行此二十一 9/23b/ 5
年亦仙矣。是为合万过。夕得三四过乃佳。北 9/23b/ 6
岳蒋夫人云。读此经亦使人无病。是不死之 9/23b/ 7
道也。(此〈一〉[二]十一年夕一过。不得万遍。一恐应为七。或为八字。不尔。夕则二三过耳) 9/23b/ 8
存五星。当谨按八素。以王星为始。存以生气 9/23b/ 9
时。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王也。至于 9/23b/10
视星。入室任意耳。唯以懃感为上耳。亦不必 9/24a/ 1
须都见星。然后速通也。视之亦审耳。清灵君 9/24a/ 2
告。存思要法。当觉目覩五星于方面。并乘芒 9/24a/ 3
而下行我。然后依王星下而存王星。但呑咽 9/24a/ 4
一芒。毕又当鎭星下。又存鎭星。良久。总五星 9/24a/ 5
各一芒。使倶入口而咽之。如鎭星星过数也。 9/24a/ 6
(此一事异法。经中无此说) 9/24a/ 7
若顿存五星。自当依常法。不心存对星下也。 9/24a/ 8
(依此言则后是单修法也) 9/24a/ 9
六月一日夜。青灵眞人言。(右四条杨书。青当为清也) 9/24a/10
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昭韬緑映回霞赤 9/24b/ 1
童玄炎飙象。凡十六字。此是金阙圣君采服 9/24b/ 2
飞根之道。昔受之于太微天帝君。一名赤丹 9/24b/ 3
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经。 9/24b/ 4
右英云。珠圆会晖韬緑凝。日霞焕明。赤童 9/24b/ 5
秉灵。玄炎散光。飙象郁清。此日之势也。神 9/24b/ 6
之威也。(此说按紫文曰。日魂事。义旨不正可领) 9/24b/ 7
右二条厶书。 9/24b/ 8
扶晨始晖生。紫云映玄阿。焕洞圆光蔚。晃朗 9/24b/ 9
濯耀罗。眇眇灵景元。森洒空清华。九天馆玉 9/24b/10
宾。金房烟霄歌。 9/25a/ 1
右大洞眞经中篇。今钞数行。(今洞经亦有此四句) 9/25a/ 2
外国呼日为濯耀罗。方诸眞人呼日为圆罗 9/25a/ 3
曜。梦见此濯耀罗者日之应也。紫云中人者 9/25a/ 4
胎宫神也。玄眞之道矣。日徳{81CC广阴}泽。长生之象。 9/25a/ 5
紫云罔晨。魂魄安也。身康神宁。从此始矣。 9/25a/ 6
辞四通已呈。意气安和。(此杨君自与长史书语耳) 9/25a/ 7
右英疏大洞眞经言。以释梦濯耀罗之义 9/25a/ 8
也。如别。(此亦自语也。长史梦事不显) 9/25a/ 9
右四条杨书。 9/25a/10
9/25b/ 1
9/25b/ 2
眞诰卷之九。 9/25b/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28:36
¥眞诰卷之十。 10/ 1a/ 1
10/ 1a/ 2
协昌期第二。 10/ 1a/ 3
微诚因理感。积精洞幽眞。斐斐乘云彩。灵像 10/ 1a/ 4
凭紫烟。眇眇濯圆罗。佛佛驾飞轮。玄翰启曚 10/ 1a/ 5
昧。顾景恩自新。(长史既开启告。赋诗一篇。本注之。此即酬释梦之旨也。长 10/ 1a/ 6
史自书。凡眞书及古书。作髣髴字皆作彷佛字。此则是髣髴也。此字已下至也字并朱书) 10/ 1a/ 7
范幼冲辽西人也。受胎化易形。今来在此。恒 10/ 1a/ 8
服三气。三气之法。存青{80A3牙火}白气赤气各如{82B4丝延}。 10/ 1a/ 9
从东方日下来。直入口中。{4FCC手邑}之九十过。自饱 10/ 1a/10
便止。为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气。遂得神仙。 10/ 1b/ 1
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临目施行。 10/ 1b/ 2
视日益佳。其法鲜而其事甚验。许侯可为之 10/ 1b/ 3
矣。(范即是华阳中监也。事在第四卷) 10/ 1b/ 4
右一条杨书。 10/ 1b/ 5
东海东华玉妃〈渟〉[淳]文期。授含眞台女眞张微 10/ 1b/ 6
子服雾之法。常以平旦。于寝静之中。坐卧任 10/ 1b/ 7
己。先闭目内视。彷佛使如见五藏。毕因口呼 10/ 1b/ 8
出气二十四过。临目为之。使目见五色之气。 10/ 1b/ 9
相缠绕在面上教导郁然。因入口内此五色气五 10/ 1b/10
十过。毕咽液六十过。毕乃微呪曰。太霞发晖。 10/ 2a/ 1
灵雾四迁。结气{81F8玉宛}屈。五色洞天。神烟含启。金 10/ 2a/ 2
石华眞。蔼郁紫空。錬形保全。出景藏幽。五灵 10/ 2a/ 3
化分。合明扇虚。时乘六云。和摄我身。上升九 10/ 2a/ 4
天。毕又叩齿七通。咽液七过。乃开目事讫。此 10/ 2a/ 5
道神妙。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术者。久行之。 10/ 2a/ 6
常乘云雾而游也。 10/ 2a/ 7
右一条杨书。又掾写。 10/ 2a/ 8
守玄白之道。常旦旦坐卧任意。存泥丸中有 10/ 2a/ 9
黒气。存心中有白气。存脐中有黄气。三气倶 10/ 2a/10
生。如云气覆身。因变成火。火又绕身。身通洞 10/ 2b/ 1
彻。内外如一。旦行。至向中乃止。于是服气一 10/ 2b/ 2
百二十。都毕。道正如此。使人长生不死。辟却 10/ 2b/ 3
万害。尤禁六畜肉五辛之味。当别寝处静思。 10/ 2b/ 4
尤忌房室。房室即死。 10/ 2b/ 5
初存出气如小豆。渐大冲天。三{80A3牙火}缠烟绕身。 10/ 2b/ 6
共同成一混。忽生火。在三烟之内。又合景以 10/ 2b/ 7
炼一身。一身之里。五藏照彻。此亦要道也。 10/ 2b/ 8
右二条有掾写。并右三事在论华阳第四 10/ 2b/ 9
卷中。今又重钞。可修事出此耳。其本文犹 10/ 2b/10
在彼卷。 10/ 3a/ 1
太极眞人敕{68B5丰邑}台北帝〔使〕〔告〕〔三〕(此三字被后人{80B1黒憺}。不可复 10/ 3a/ 2
识)官制神灭鬼灵符。盛以重紫之嚢。〔系之头 10/ 3a/ 3
上〕。〔入秽淹{82B8肉免}也〕。(此九字又被青{80B1黒憺}。〈刀〉[乃]不可都识。而非今所书字)卫符 10/ 3a/ 4
有三天直使者二人。凶鬼万邪。有干佩符者 10/ 3a/ 5
即死。(此下复有十字。亦被{80B1黒憺}。不可复识)男女各佩一。已别题 10/ 3a/ 6
之。 10/ 3a/ 7
小君今书此符。相与佩之。在玉马经上。一名 10/ 3a/ 8
北帝书。(七元符中有一符无题。相传言是此符。而玉马经世未尝见。不敢为定) 10/ 3a/ 9
一雄黄。二雌黄。三铅黄。 10/ 3a/10
右三黄华。先投朱砂一。熟研之于器中。次投 10/ 3b/ 1
雄黄熟研之。次投雌黄熟研之。次投铅黄合 10/ 3b/ 2
研之。良久成也。(以胶清合研之)言一者以意为之一 10/ 3b/ 3
分之品量多少也。(此是谕作三黄色以画符法。眞符多用此) 10/ 3b/ 4
右三条杨书。 10/ 3b/ 5
合药当令精。不精者不自咎。反责方之不验。 10/ 3b/ 6
若是人可谓咎乎。可使钞方合耳。 10/ 3b/ 7
可用昌蒲五两。所以用十两。末知道门戸之 10/ 3b/ 8
人耳。可用茱萸根皮二两。紫云芝英三两。 10/ 3b/ 9
此<用>[周]君口诀。(此是论合初神丸事。其方在苏传中。即周紫阳所撰。故受 10/ 3b/10
此诀。是告长史也) 10/ 4a/ 1
右一条厶书。 10/ 4a/ 2
成治朮一斛。清水洁洗令盛。讫乃细捣为屑。 10/ 4a/ 3
以清水二斛合{57D3者火}令烂。以绢嚢盛。绞取汁。置 10/ 4a/ 4
铜器中。汤上蒸之。内白蜜一{81DB豆斗}。大干枣去核。 10/ 4a/ 5
熟细捣。令皮肉和会。取一{81DB豆斗}。又内朮蜜之中。 10/ 4a/ 6
绞令相得如餔状。日食如弹丸三四枚。一时 10/ 4a/ 7
百病除。二时万害不伤。三时面有光泽。四时 10/ 4a/ 8
耳目聪明。三年颜如女子。神仙不死。 10/ 4a/ 9
又法。成朮一斛。水盛洗。洗乃干。干乃细捣为 10/ 4a/10
屑。大枣四{81DB豆斗}。去核乃捣。令和合清酒五{81DB豆斗}。会 10/ 4b/ 1
于铜器中。煎撹使成饵状。日服如李子三丸。 10/ 4b/ 2
百病不能伤。而面如童子。而耐寒冻。 10/ 4b/ 3
又法。朮散五斤。茯苓{57D3者火}三沸。捣取散五斤。右 10/ 4b/ 4
二物合和。更捣三千杵。盛以密器。旦服五合。 10/ 4b/ 5
百灾百毒百疫不能犯。面童而壮健。久服。能 10/ 4b/ 6
飞越峯谷。耳聪目明矣。(此三方有掾写。似是紫微夫人所授。继朮 10/ 4b/ 7
叙后者) 10/ 4b/ 8
錬麻腴法。清水三斛。麻腴一斛。薤白二斤。合 10/ 4b/ 9
三物会煎之。以木盖盖上。勿令腴烟散出。取 10/ 4b/10
一斛止。内酒中服之。亦可单服。(此一方有长史写。乃别出 10/ 5a/ 1
四蕊丹方中。而世之方本。又加葱白二斤) 10/ 5a/ 2
太极眞人遗带散。白粉服一刀圭。当暴心痛 10/ 5a/ 3
如刺。三日欲飮。飮既足一斛。气乃絶。絶即是 10/ 5a/ 4
死也。既敛。失尸所在。但余衣在耳。是为白日 10/ 5a/ 5
解带之仙。若知药名者。不复心痛。但飮足一 10/ 5a/ 6
斛。仍絶也。既絶已。自觉所遗尸者在地也。临 10/ 5a/ 7
时自有玉女玉童。以青{80BA车并}舆共来载之也。欲 10/ 5a/ 8
停者。当心痛三日。节与飮耳。其方亦可举家 10/ 5a/ 9
用。云霞衣九两是其首。(此一条不知出何处事。即应是白翳散也。 10/ 5a/10
世未见方) 10/ 5b/ 1
右一条厶书。 10/ 5b/ 2
斋者不宜杂不斋者而相混。并未体正道。后 10/ 5b/ 3
宜改之。 10/ 5b/ 4
上道之高。神虎经是也。自非传授者。皆不得 10/ 5b/ 5
令其见所写之纸也。此又一未体矣。 10/ 5b/ 6
南眞云。写神虎文不精。则万物不为己用。心 10/ 5b/ 7
将徒劳耳。得纸更留心。谨写烧香。先者写上 10/ 5b/ 8
书。当恒烧香文之左右。亦初不能令专。使烟 10/ 5b/ 9
清恒也。精诚务在匪懈。求道唯取于不倦耳。 10/ 5b/10
此亦近于替乎。 10/ 6a/ 1
夫得道者常恨于不早闻受。失道者常恨于 10/ 6a/ 2
不精懃。〈可〉[何]谓精耶。专笃其事也。何谓懃耶。恭 10/ 6a/ 3
缮其业也。既加之以检愼。守之以取感者。则 10/ 6a/ 4
去眞近矣。尔其营之勿忘也。(此前五条并似止告杨君) 10/ 6a/ 5
受书则师。乃耻之耶。眞心既有不尽。获考者 10/ 6a/ 6
非一人。子往师苏林守一。当先斋受戒。能得 10/ 6a/ 7
此度世。几未可量也。 10/ 6a/ 8
九华眞妃言。守五{81DB豆斗}内一。是眞一之上也。皆 10/ 6a/ 9
地眞人法也。 10/ 6a/10
上党王眞。京兆孟君。司马季主。皆先按于此 10/ 6b/ 1
道而始矣。 10/ 6b/ 2
鲁女生。邯郸张君。今皆在中岳及华山。正守 10/ 6b/ 3
此一。亦可得渐阶上道而进。复为不难也。五 10/ 6b/ 4
斗内一。涓子内法。昔所授于峨嵋台中。本其 10/ 6b/ 5
外守一玄一之属。莫有逮其踪者也。 10/ 6b/ 6
小君言。(五{81DB豆斗}眞一。即今苏传中分至日所存用者是也) 10/ 6b/ 7
中君曰。良懃不休。吾当与其流珠眞。此亦中 10/ 6b/ 8
眞之上道也。(流珠亦九宫家事。其经未出世。此前五条并似令告牙也) 10/ 6b/ 9
又云。性躁暴者。一身之贼病。求道之坚梯也。 10/ 6b/10
遂之者眞去。改之者道来。毎事触类。皆当柔 10/ 7a/ 1
迟而尽精洁之理。如此几乎道者也。(此语似令告掾) 10/ 7a/ 2
小茅君云。丹砂雄黄雌黄。家家皆有之。至于 10/ 7a/ 3
无一人合药者也。皆如传国玺印。父传子。子 10/ 7a/ 4
传孙耳。好道而不专。疲志而不固。华名钟于 10/ 7a/ 5
胸心。荣味交于外视。万万皆是也。适足疲我 10/ 7a/ 6
三官之司矣。(此语似令告牙) 10/ 7a/ 7
可令许斧数沐浴。濯其水疾之气也。消其积 10/ 7a/ 8
考之{82A8病暇}也。亦致眞之阶。 10/ 7a/ 9
右紫阳眞人言。 10/ 7a/10
沐浴不数。魄之性也。违魄返眞。是练其浊秽 10/ 7b/ 1
自亡矣。 10/ 7b/ 2
右紫微夫人言。 10/ 7b/ 3
上道法。衣巾不假人。不同器皿者。车服床寝 10/ 7b/ 4
不共之也。所以遏秽垢之津路。防其邪风之 10/ 7b/ 5
往来耳。此甚易行。而更以为难。所为信道不 10/ 7b/ 6
笃。欲飞反沉者也。心遘何必言哉。其自当知 10/ 7b/ 7
所为。(此三条以令告长史) 10/ 7b/ 8
右南岳夫人语。(右十六条并杨书。又杂掾写) 10/ 7b/ 9
人卧床当令高。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鬼 10/ 7b/10
{80A3牙火}之侵人。常依地而逆上耳。(高谓三尺已上也) 10/ 8a/ 1
人卧室宇。当令洁盛。盛则受灵气。不盛则受 10/ 8a/ 2
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作不 10/ 8a/ 3
立。一身亦尔。当数洗沐澡洁。不尔无冀。(盛字是净 10/ 8a/ 4
义。中国本无净字。故作盛也。诸经中通如此) 10/ 8a/ 5
勿道学道。道学道。鬼犯人。亦不立。使人病。是 10/ 8a/ 6
体未眞故。(青童亦云。一言一事。泄减一{5DFC竹弄}。如此可不愼之。此三条本在{68B5丰邑}宫记 10/ 8a/ 7
中。杨书。又掾书) 10/ 8a/ 8
大洞眞经高上内章遏邪大祝上法。 10/ 8a/ 9
曰。毎当经危险之路。鬼庙之间。意中诸有疑 10/ 8a/10
难之处。心将有微忌。敕所经履者。乃当先反 10/ 8b/ 1
舌内向。咽液三过。毕以左手第二第三指蹑 10/ 8b/ 2
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内际也。三 10/ 8b/ 3
十六过。即手急按。勿举指计数也。鼻中隔之 10/ 8b/ 4
际。名曰山源。山源者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 10/ 8b/ 5
名邪根。一名魂台也。蹑毕。因叩齿七通。毕又 10/ 8b/ 6
进手心以掩鼻。于是临目。乃微祝曰。朱鸟凌 10/ 8b/ 7
天。神威内张。山源四鎭。鬼井逃亡。神池吐气。 10/ 8b/ 8
邪根伏藏。魂台四明。琼房零琅。玉眞巍峩。坐 10/ 8b/ 9
鎭明堂。手晖紫霞。头建神光。执咏洞经三十 10/ 8b/10
九章。中有辟邪龙虎。截岳斩堽。猛兽奔牛。衔 10/ 9a/ 1
刀呑{6BD0金襄}。掲山攫天。神雀毒龙。六领吐火。啖鬼 10/ 9a/ 2
之王。电猪雷父。掣星流横。枭{82AB石盍}驳灼。逆风横 10/ 9a/ 3
行。天禽罗陈。皆在我傍。吐火万丈。以除不祥。 10/ 9a/ 4
羣精启道。封落山郷。千神百灵。并手叩{80B6桑页}。泽 10/ 9a/ 5
尉捧灯。为我烧香。所在所经。万神奉迎。毕又 10/ 9a/ 6
叩齿三通。乃开目。除去左手。 10/ 9a/ 7
手按山源。则鬼〈神〉[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散 10/ 9a/ 8
分。手临魂台。则玉眞守关。于是感激灵根。天 10/ 9a/ 9
兽来卫。千精震伏。莫干我{80A3牙火}。此自然之理。使 10/ 9a/10
忽尔而然也。 10/ 9b/ 1
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眞邪之通府。不眞 10/ 9b/ 2
者所以生邪气。为眞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 10/ 9b/ 3
摄之耳。故吉凶兆焉。 10/ 9b/ 4
明堂中亦一身之文池。死生之形宅。存其神。 10/ 9b/ 5
可以眇乎内观。废其道。所以致乎朽烂。故由 10/ 9b/ 6
我御顺其术。而死生悔吝定焉。 10/ 9b/ 7
右一条出大洞眞经高上首章。(此一条不审谁{81B0口受}。有 10/ 9b/ 8
长史写。此经亦未出世也) 10/ 9b/ 9
夜行常当琢齿。亦无正限数也。{81DA急攴}鬼邪鬼。常 10/ 9b/10
畏琢齿声。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以漱液祝 10/10a/ 1
说益善。 10/10a/ 2
世人有知{68B5丰邑}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 10/10a/ 3
害。欲卧时。常先向北。祝之三过。微其音也。祝 10/10a/ 4
曰。吾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 10/10a/ 5
所部。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门 10/10a/ 6
名。是故长生。敢有犯者。太上斩汝形。第一宫 10/10a/ 7
名纣絶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泰{81DA急攴}谅 10/10a/ 8
事宗天宫。第三宫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 10/10a/ 9
四宫名恬照罪{80A3牙火}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 10/10a/10
天宫。第六宫名敢司连宛屡天宫。止乃琢齿 10/10b/ 1
六下乃卧。辟诸鬼邪之气。(如此凡三过也。此二法出{68B5丰邑}都记。今 10/10b/ 2
钞相随) 10/10b/ 3
北帝{81DA急攴}鬼之法。先叩齿三十六下。乃祝曰。天 10/10b/ 4
蓬天蓬。九元{81DA急攴}童。五丁都司。高{81A9刀ちょう}北公。七政 10/10b/ 5
八灵。太上浩凶。长颅巨兽。手把帝钟。素枭三 10/10b/ 6
晨。严驾{48D3一本足のキ}龙。威剑神王。斩邪灭踪。紫气乘天。 10/10b/ 7
丹霞赫冲。呑魔食鬼。横身飮风。苍舌緑齿。四 10/10b/ 8
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御凶。天{6DF4马刍}激戻。威北 10/10b/ 9
衔锋。三十万兵。卫我九重。辟尸千里。去却不 10/10b/10
祥。敢有小鬼。欲来见状。攫天大斧。斩鬼五形。 10/11a/ 1
炎帝裂血。北斗燃骨。四明破骸。天猷灭类。神 10/11a/ 2
刀一下。万鬼自溃。 10/11a/ 3
毕。四言辄一琢齿以为节也。若冥夜白日得 10/11a/ 4
祝为恒祝也。鬼有三被此祝者。眼精目烂。而 10/11a/ 5
身即死矣。此上神祝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 10/11a/ 6
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 10/11a/ 7
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 10/11a/ 8
此所谓北帝之神祝。{81DA急攴}鬼之良法。鬼三被此 10/11a/ 9
法。皆自死矣。常亦畏闻此言矣。因病行此立 10/11a/10
愈。叩齿当临目。存见五藏〔厶〕。(此中一字。杨本穿坏不可识。掾 10/11b/ 1
亦仍阙无) 10/11b/ 2
具五神自然存也。{68B5丰邑}都中秘此祝法。今密及 10/11b/ 3
之耳。不可泄非有道者。共秘之乎。 10/11b/ 4
右五条杨书。亦掾写。杨书北帝祝是口{81B0口受} 10/11b/ 5
时书。极多{81A5人巉}{80B1黒憺}改易。 10/11b/ 6
风病之所生。生于丘坟阴湿。三泉壅滞。是故 10/11b/ 7
地官以水气相激。多作风痹。风痹之重者。举 10/11b/ 8
体不授。轻者半身成失手足也。若常梦在东 10/11b/ 9
北及西北。经接故居。或见灵床处所者。正欲 10/11b/10
与冢相接耳。墓之东北为征絶命。西北为九 10/12a/ 1
{81D3戸乙}。此皆冢讼之凶地。若见亡者于其间。益其 10/12a/ 2
验也。 10/12a/ 3
若毎遇此梦者。卧觉。当正向上三琢齿而祝 10/12a/ 4
之曰。太元上玄。九都紫天。理魂护命。高素眞 10/12a/ 5
人。我佩上法。受教太玄。长生久视。神飞体仙。 10/12a/ 6
冢墓永安。鬼讼塞奸。魂魄和悦。恶气不烟。游 10/12a/ 7
魅罔象。敢干我神。北帝呵制。收气入渊。得{80A1竹録} 10/12a/ 8
上皇。谨奏玉晨。如此者再祝。祝又三叩齿。则 10/12a/ 9
不复梦冢墓及家死鬼也。此北帝秘祝也。有 10/12a/10
心好事者。皆可行之。若经常得恶梦不祥者。 10/12b/ 1
皆可按此法。于是鬼气灭也。邪鬼散形也。(此应 10/12b/ 2
令以受长史也。但许姓羽音。今〈去〉[云]东北征絶命。是为不同。又九{81D3戸乙}之名。墓书无法) 10/12b/ 3
手臂不授者。沉风毒气在脉中。结附痹骨。使 10/12b/ 4
之然耳。宜针灸。针灸则愈。又宜按北帝曲折 10/12b/ 5
之祝。若行之百过。疾亦消除也。先以一手徐 10/12b/ 6
徐按摩臂。良久。毕乃临目内视。咽液三过。叩 10/12b/ 7
齿三通。正心微祝曰。太上四玄。五华六庭。三 10/12b/ 8
魂七魄。天关地精。神符荣卫。天胎上明。四肢 10/12b/ 9
百神。九节万灵。受録玉晨。刊书玉城。玉女侍 10/12b/10
身。玉童护命。永齐二景。飞仙上清。长与日月。 10/13a/ 1
年倶后倾。超腾升仙。得整太平。流风结痾。注 10/13a/ 2
鬼五飞。魍魉冢气。阴气相徊。陵我四肢。干我 10/13a/ 3
盛衰。太上天丁。龙虎曜威。斩鬼不祥。风邪即 10/13a/ 4
摧。考注匿讼。百毒隐非。使我复常。日月同晖。 10/13a/ 5
考注见犯。北辰收摧。如有干试。干明上威。毕。 10/13a/ 6
(此亦以告长史也。长史极多恶梦。恒有冢注{80A3牙火}。又患飮癖及两手不理。故毎授诸法。并针 10/13a/ 7
灸在后)若弟子有心者。按摩疾处。皆用此法。但 10/13a/ 8
不复令临目内视。咽液琢齿耳。 10/13a/ 9
昔唐览者。居林虑山中。为鬼所撃。举身不授。 10/13a/10
似如绵嚢。有道人教按摩此法。皆即除也。此 10/13b/ 1
北帝曲折之法。诸疾有曲折者。用此法皆佳。 10/13b/ 2
不但风痹不授而已也。(唐览无别所出。不知何世人也) 10/13b/ 3
{68B5丰邑}都北帝有此数法。亦参于高仙家用也。又 10/13b/ 4
有曲折经。藏着西明公处。(周文王为{68B5丰邑}都西明公也) 10/13b/ 5
郑子真则康成之孙也,今在阳濯山,昔初学 10/13b/ 6
时,正患两脚不授积年,其晩用针灸,兼行曲 10/13b/ 7
折祝法,百日都除。(郑玄唯有一儿,为贼所害,有遗腹子,名〈卜〉[小]同耳。既不 10/13b/ 8
入山,又复不病脚,此子真又非谷口者。进退乖异,莫辩质据)唐览今在华 10/13b/ 9
山。得虹丹法。合服得不死。(前来至此。并应是保命告)十三 10/13b/10
过针。三过灸。无不愈。左手胜右手也。少阳左 10/14a/ 1
肘手脉内缠。故宜十三过针。乃得理内脉入 10/14a/ 2
少阳也。灸气得温浮上。臂血得风痹。故宜三 10/14a/ 3
过灸。乃得补定流津。使筋属不滞也。灸手幽 10/14a/ 4
关及风弦并五津。凡三处急要也。当待佳日。 10/14a/ 5
我自别相示也。保不使尔失此手也。 10/14a/ 6
右中候夫人言。(手幽关风弦五津凡三处。偃侧图及诸灸经。并无此 10/14a/ 7
穴名) 10/14a/ 8
夫风考之行也。皆因衰气之间{82E3阜巣}耳。体有亏 10/14a/ 9
缩。故病来侵之也。若今差愈。诚能省周旋之 10/14a/10
役者。必风痾除也。今当为摄制冢注之气。尔 10/14b/ 1
既小佳。亦可上冢讼章。我当为关奏之也。于 10/14b/ 2
是注气絶矣。 10/14b/ 3
昔{68B0登邑}云山停当得道。顿两手不授。吾使人语 10/14b/ 4
之。令灸风徊曲津两处耳。六七日间。便得作 10/14b/ 5
五禽按摩也。若针力讫。当语所灸处。又心存 10/14b/ 6
行道。亦与身行之无异也。昔赵公成两脚曳 10/14b/ 7
不能起。旦夕常心存拜太上。如此三十年。太 10/14b/ 8
上眞人赐公成流明檀桓散一剂。即能起行。 10/14b/ 9
后遂得道。今在鹄鸣山下。夫存拜及心行道 10/14b/10
之时。皆烧香左右。如欲行事状也。此谓内研 10/15a/ 1
太玄。心行灵业。栖息三宫。偃逸神府者矣。 10/15a/ 2
右保命言。(风徊曲津两处。灸经亦无此穴。冢讼章不见有具本。{68B0登邑}云山赵 10/15a/ 3
公成。并无别显出也) 10/15a/ 4
夜卧觉。存日象在疾手中。握之使日光赤芒 10/15a/ 5
从臂中逆至肘腋间。良久。日芒忽变成火烧 10/15a/ 6
臂。使臂内外通匝洞彻。良久。毕乃阴祝曰。 10/15a/ 7
四明上元。日月气分。流光焕曜。潅液凝魂。神 10/15a/ 8
光散景。荡秽錬烟。洞彻风气。百邪燔然。使得 10/15a/ 9
长生。四肢完全。注害考鬼。收付北辰。毕。存思 10/15a/10
良久。放身自忘。 10/15b/ 1
右保命说此。云案消魔上秘祝法。(此经未出世。若 10/15b/ 2
犹是智能七卷限者。未审小君亦安得见之) 10/15b/ 3
右八条并掾书写。 10/15b/ 4
昨具以墓事请问荀侯。荀侯云。极阴积冱。久 10/15b/ 5
经坟茔。遂使地官激注。冢灵沉滞。风邪之兴。 10/15b/ 6
恒继此而作。然冲气欲散。作考渐歇。鎭塞之 10/15b/ 7
宜。未为急也。不如通妇墓之井。以润乎易迁 10/15b/ 8
之涂。救渇惠乎路人。阴惠流于四衢。植棠棣 10/15b/ 9
于龙川。散松杨以固标。此其所利耶。(荀侯即应是荀 10/15b/10
中侯也。此即长史妇亡后所告)范幼冲汉时尚书郎。〔厶〕(缺失一字) 10/16a/ 1
解地理。乃以冢宅为意。魏末得来在此童初 10/16a/ 2
中。其言云。我今墓有青龙秉气。上玄辟非。玄 10/16a/ 3
武延躯。虎啸八垂。殆神仙之丘窟。錬形之所 10/16a/ 4
归。乃上吉冢也。其言如此。(此犹是前所服三气之范监也。四灵 10/16a/ 5
虽同墓法。而形相莫辩。又以朱鸟为上玄。亦所未详也)积善憩徳。慈心 10/16a/ 6
在物。兼修长存之方。洞守形中之宝者。虽有 10/16a/ 7
此墓。为以示始终之观耳。至于神全得会。煕 10/16a/ 8
镜玄开。亦何时永为朽物。不复生出耶。此墓 10/16a/ 9
之人。斯可谓应运矣。(此并论长史妇所葬墓事) 10/16a/10
辛玄子所言。(辛玄子事在第五卷中) 10/16b/ 1
右三条杨书。 10/16b/ 2
夫欲建吉冢之法。去块后正取九歩 10/16b/ 3
九尺。名曰上玄辟非。华盖宫王气神 10/16b/ 4
(「青龙秉气」)赵子都。冢墓百忌害气之神。尽来属 10/16b/ 5
之。能制五土之精。转祸为福。侯王之 10/16b/ 6
冢。招摇欲隐起九尺。以石方圆三尺。 10/16b/ 7
(「上玄辟非」)题其文。埋之土三尺也。世间愚人。徒 10/16b/ 8
复千条万章。谁能明吉凶四相哉。辟 10/16b/ 9
非之下冢墓。由此而成。亦由此而败。 10/16b/10
非神非圣。难可明也。必能审此术。子 10/17a/ 1
(「玄武延躯」)孙无复冢墓之患。能知坟墓之法。千 10/17a/ 2
禁万忌。一皆厌之。必反凶为吉。能得 10/17a/ 3
此法。永为吉冢。不足宣也。(此一纸异手书青纸。 10/17a/ 4
依如此法。亦为可解。其九歩九尺。而不云十歩三尺者。是九尺入冢里。正 10/17a/ 5
(「虎啸八垂」)取中心为数也。但辟非应是朱鸟而云冢后。若征家甲向。朱鸟在西南。羽 10/17a/ 6
家庚向。朱鸟在东北。所不论耳) 10/17a/ 7
员三尺。题其文曰。天帝告土下冢中 10/17a/ 8
王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某国公侯。 10/17a/ 9
甲乙年如干歳。生値清眞之气。死归 10/17a/10
神宫。翳身冥郷。潜宁冲虚。辟斥诸禁 10/17b/ 1
忌。不得妄为害气。当令子孙昌炽。文 10/17b/ 2
咏九功。武备七徳。世世贵王。与天地 10/17b/ 3
无穷。一如土下九天律令。(员三〈天〉[尺]。犹是方员。方 10/17b/ 4
员之法。六边皆等。如印形也。赵公明。今千二百官仪乃以为温鬼之名。九 10/17b/ 5
功七徳。事出左传) 10/17b/ 6
夫施用此法。愼不可令人知。若云冢 10/17b/ 7
墓王相刑害诸不足者。一以填文厌 10/17b/ 8
之。无不厌伏。反凶为吉。{81B4}。(行下被割。余一字如 10/17b/ 9
此。当是此字后行又被剪。语则未尽也。从员三尺来。别一纸。复是异人迹。 10/17b/10
不与前同。而倶书青纸。色理亦小殊。疑此并写非眞。前范监既有此言。恐 10/18a/ 1
后人因以造法耳) 10/18a/ 2
上清真人冯延寿口诀。(前云是楚市乞人西岳真人冯延寿,西岳 10/18a/ 3
之号,自不妨上清之目也。此后凡十四事,虽未见真书,类其事旨,不乖真法,故别撰录,附 10/18a/ 4
于卷末。) 10/18a/ 5
夫学生之道。当先治病。不使体有虚邪及血 10/18a/ 6
少脑减津液秽滞也。不先治病。虽服食行{80A3牙火}。 10/18a/ 7
无益于身。昔有道士王仲甫者。少乃有意。好 10/18a/ 8
事神仙。恒吸引二景{6DAE冫食}霞之法。四十余年。都 10/18a/ 9
不觉益。其子亦服之。足一十八年。白日升天。 10/18a/10
后南岳眞人忽降仲甫而教之云。子所以不 10/18b/ 1
得升度者。以子身有大病。脑宫亏减。筋液不 10/18b/ 2
注。灵津未溢。虽复接景{6DAE冫食}霞。故未为身益。仲 10/18b/ 3
甫遂因服药治病。兼修其事。又一十八年。亦 10/18b/ 4
白日升天。今在玄州。受书为中岳眞人。领九 10/18b/ 5
玄之司。于今在也。(此说殊〈功〉[切]事要。仲甫父子无余别显也) 10/18b/ 6
夫学生之夫。必夷心养神。服食治病。使脑宫 10/18b/ 7
填满。玄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 10/18b/ 8
景耳。若数行交接。漏泄施写者。则气秽神亡。 10/18b/ 9
精灵枯竭。虽复玄挺玉{80A1竹録}金书太极者。将亦 10/18b/10
不可解于非生乎。在昔先师常诫于斯事云。 10/19a/ 1
学生之人。一接则倾一年之药势。二接则倾 10/19a/ 2
二年之药势。过三以往。则所倾之药。都亡于 10/19a/ 3
身矣。是以眞仙之士。常愼于此。以为生生之 10/19a/ 4
大忌。(此事弥会众经之旨) 10/19a/ 5
夫学道唯欲{47A3口黒}然养神。闭气使极。吐气使微。 10/19a/ 6
又不得言语大呼唤。令人神气劳损。如此以 10/19a/ 7
学。皆非养生也。 10/19a/ 8
凡存神光。行眞仙之事者。又不得以衣服借 10/19a/ 9
人。亦不服非己之物。诸是巾褐履屐之具。皆 10/19a/10
使鲜盛。三魂七魄。或栖其中。亦为五神之{80A3牙火}。 10/19b/ 1
忌{55F0水夸}沾故也。 10/19b/ 2
又八节之日。皆当斋盛谋诸善事。以营于道 10/19b/ 3
之方也。愼不可以其日忿争喜怒。及行威刑。 10/19b/ 4
皆天人大忌为重罪也。 10/19b/ 5
右三条亦与经事相符。 10/19b/ 6
凡研味至道及读诵神经者。十言二十言中。 10/19b/ 7
辄当一二过舐唇咽液。百言五十言中。辄两 10/19b/ 8
三过叩齿。以会神灵。充和血气。使灵液凝满。 10/19b/ 9
帝一欣宅。所谓冲气不劳。启血不泄也。(此别一法。 10/19b/10
经中未见其事也) 10/20a/ 1
学生之法。不可泣涙及多唾泄。此皆为损液 10/20a/ 2
漏津。使喉脑大竭。是以眞人道士。常吐纳咽 10/20a/ 3
味。以和六液。 10/20a/ 4
凡甲寅庚申之日。是尸鬼竞乱精神躁秽之 10/20a/ 5
日也。不可与夫妻同席及言语面会。当清斋 10/20a/ 6
不寝。警备其日。遣诸可欲。 10/20a/ 7
凡五卯之日。常当斋入室。东向心拜。存神念 10/20a/ 8
{80A3牙火}。期感神明。亦适意所陈。恒如此者。玉女降 10/20a/ 9
侍。(此三条与经语亦互相同者也) 10/20a/10
常以本命之日。向其方面。叩齿三通。心存再 10/20b/ 1
拜而微呪曰。 10/20b/ 2
太一鎭生。三{80A3牙火}合眞。室胎上景。母玄父元。生 10/20b/ 3
我五藏。摄我精神。下潅玉液。上朝泥丸。夕錬 10/20b/ 4
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华。左啸金晨。命我神 10/20b/ 5
仙。役灵使神。常保利津。飞行十天。祝毕。又心 10/20b/ 6
拜四方。叩齿三通。咽液三过。此名为太上祝 10/20b/ 7
生隐朝胎元之道。常能行之。令魂魄保守。长 10/20b/ 8
生神仙。(未见此经法) 10/20b/ 9
凡入室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 10/20b/10
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此亦朝静之例也) 10/21a/ 1
凡人常存思识己之形。极使髣髴对在我前。 10/21a/ 2
使面上恒有日月之光。洞照一形。使日在左。 10/21a/ 3
月在右。去面前令九寸。存毕。乃琢齿三通。微 10/21a/ 4
祝曰。 10/21a/ 5
元胎上眞。双景二玄。右抱七魄。左拘三魂。令 10/21a/ 6
我神明。与形常存。祝毕。又叩齿三七过。咽液 10/21a/ 7
七过。此名为帝君錬形拘魂制魄之道。使人 10/21a/ 8
精明神仙。长生不死。若不得祝者。亦可单存 10/21a/ 9
之耳。(道授乃有识形。而未见此祝法) 10/21a/10
又学道之士。当先检制魂魄。消灭尸鬼。常以 10/21b/ 1
月晦朔之日。庚申甲寅之日。当清斋入室。沐 10/21b/ 2
浴尘埃。正席而坐。得不眠者益善。以眞朱笔 10/21b/ 3
点左目眦下。以雄黄笔点右鼻下。令小半入 10/21b/ 4
谷里也。点毕。先叩齿三通。微祝曰。 10/21b/ 5
上景飞缠。朱黄散烟。{80A3牙火}摄虚邪。尸秽沉泯。和 10/21b/ 6
魂錬魄。合体大神。令我不死。万寿永全。聪明 10/21b/ 7
彻视。长享利津。祝毕。又琢齿三通。咽液三过。 10/21b/ 8
并右手第二指蹑右鼻孔下。左手第二指蹑 10/21b/ 9
左目下。各七过。当尽阴案之。勿举手也。于是 10/21b/10
都毕。按此二处是七魄游尸之门戸。钺精贼 10/22a/ 1
邪之津梁矣。故受朱黄之精。塞尸鬼之路。引 10/22a/ 2
二景之薫。遏淫乱之{80A3牙火}也。此太极上法。常能 10/22a/ 3
行之。则魂魄和柔。尸秽散絶。长生神仙。通{80A3牙火} 10/22a/ 4
彻视。行之三年。色念都泯矣。(此颇似太灵眞人法。可兼修用 10/22a/ 5
之) 10/22a/ 6
凡上清叩齿咽液法。皆各有方。先后有次。不 10/22a/ 7
得乱杂。使眞灵混错也。 10/22a/ 8
夫叩齿以命神。咽{80A3牙火}以和眞。纳和因六液以 10/22a/ 9
运入。制神须鸣鼓而行列矣。 10/22a/10
凡存修上法。礼祝之时。皆先叩齿。上下相叩。 10/22b/ 1
勿左右也。一呼一吸。令得三叩为善。须礼祝 10/22b/ 2
毕。更又叩齿。乃得咽诸{80A3牙火}液耳。此名为呼神 10/22b/ 3
和眞。以求升仙者也。吾屡见伪俗之人或误 10/22b/ 4
定经文。先后杂乱。无有次绪。用以为益。良可 10/22b/ 5
悲也。(此亦同五神经中意旨) 10/22b/ 6
右本卷讫此。 10/22b/ 7
养性禁忌口诀。(复有此诸条,亦未见真书,而似是二许抄事,皆仙人条用 10/22b/ 8
小诀,有助于施行,故并撰录。) 10/22b/ 9
黄仙君口诀。服食药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 10/22b/10
猪肝犬头肉至忌。都絶为上。道士自不可食 10/23a/ 1
猪犬肉而交房中。令药力不行。又计食一斤。 10/23a/ 2
损{5DFC竹弄}百日。子其愼之。(此彭祖弟子撰传者) 10/23a/ 3
青牛道士口诀。暮卧。存日在额上。月在脐上。 10/23a/ 4
辟千鬼万邪。致玉女来降。万祸伏走。秘验。(即封 10/23a/ 5
君达也。出神仙传五岳序) 10/23a/ 6
沉羲口诀。服神药。勿向北方。大忌。亥子日不 10/23a/ 7
可唾。亡精失气。减损年命。药势如土。(沈出神仙传) 10/23a/ 8
吕恭口诀。入山之日。未至山百歩。先却行百 10/23a/ 9
歩。反足乃登山。山精不犯人。众邪伏走。百毒 10/23a/10
藏匿。(吕出神仙传) 10/23b/ 1
栾巴口诀。行经山及诸灵庙祠间。存口中有 10/23b/ 2
眞人字赤灵丈人。侍以玉女二人。一女名华 10/23b/ 3
正。一女名摄精。丈人着赤罗袍。玉女二人。上 10/23b/ 4
下黄衣。所存毕。乃叱咤曰。庙中鬼神速来。使 10/23b/ 5
百邪诣赤灵丈人受斩死。众精却千里。此是 10/23b/ 6
三天前躯使者捕鬼之法。(即栾豫章也。出剑经神仙传虎豹符 10/23b/ 7
及后汉书) 10/23b/ 8
东海小童口诀。道士求仙。勿与女子交。一交 10/23b/ 9
而倾一年之药力。若无所服而行房内。减{5DFC竹弄} 10/23b/10
三十年。(此上相青童君之别号也) 10/24a/ 1
东陵圣母口诀。学道愼勿言。有多为山神百 10/24a/ 2
精所试。夜卧。闭目存眼童子在泥丸中。令内 10/24a/ 3
视身神。长生升天。刘京亦用此术。(出神仙传。今为海神 10/24a/ 4
之宗。刘京渝汉末人。出飞歩经后) 10/24a/ 5
女仙程伟妻口诀。服食勿食血物。食血物。使 10/24a/ 6
不得去三尸。干肉可耳。(程伟为汉期门郎。其妇知房事。见葛洪内 10/24a/ 7
篇也) 10/24a/ 8
凤纲口诀。道士有疾。闭目内视心。使生火以 10/24a/ 9
烧身。身尽。存之使精如彷佛。疾病即愈。是痛 10/24a/10
处存其火。秘验。(出神仙传。能酿百草花以起死者) 10/24b/ 1
陈安世口诀。道士结头理发。及飮食施履屐 10/24b/ 2
枕褥。勿令非道士者见其理发。干其飮食。动 10/24b/ 3
其履屐。用其枕褥。彼俗尸魄形中之鬼。来侵 10/24b/ 4
我神也。所以道士栖山林而幽身者。皆欲远 10/24b/ 5
兹嚣秽。絶放人间之业。是恐外物凡百犯其 10/24b/ 6
性命也。秘之。(陈出神仙传) 10/24b/ 7
李小君口诀。道士求仙。不欲见死人尸。损神 10/24b/ 8
坏气之极。人君师父亲爱。不得已而临之耳。 10/24b/ 9
所以道士去世。不事王侯。是无君也。块然独 10/24b/10
存。是无友也。唯父母师主。不得不临丧。致感 10/25a/ 1
极之哀。不吝性命之伤耳。苟以此故而伤。是 10/25a/ 2
以无伤之也。吾其秘之。故口传焉。(汉武臣。出神仙传) 10/25a/ 3
女仙人刘纲妻口诀。求仙者勿与女子。三月 10/25a/ 4
九日。六月二日。九月六日。十二月三日。 10/25a/ 5
是其日当入室。不可见女子。六尸乱则藏血 10/25a/ 6
扰溃飞越。三魂失守。神雕气逝。积以致死。所 10/25a/ 7
以忌此日者。非但塞遏淫{55CC水失}而已。将以安女 10/25a/ 8
宫。女宫在申。男宫在寅。寅申相刑。刑杀相加。 10/25a/ 9
是日男女三尸。出于目珠瞳之中。女尸招男。 10/25a/10
男尸招女。祸害往来。丧神亏正。虽人不自觉。 10/25b/ 1
而形露已损。由三尸战于眼中。流血于泥丸 10/25b/ 2
也。子至其日。虽至宠之女子。亲爱之令妇。固 10/25b/ 3
不可相对。我先师但修此道而仙矣。复不及 10/25b/ 4
至亲无心者矣。子其愼之矣。(纲妻出神仙传。又虎豹符中。凡 10/25b/ 5
此杂事皆与眞经相符。并可按而施用也) 10/25b/ 6
10/25b/ 7
眞诰卷之十。 10/25b/ 8
¥眞诰卷之十一。 11/ 1a/ 1
11/ 1a/ 2
稽神枢第一。 11/ 1a/ 3
金陵者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也。履之者 11/ 1a/ 4
万万。知之者无一。(保命君{81B0口受}作此言。按{81B0口受}此应在乙丑年六月已前。甲 11/ 1a/ 5
子歳中事。始论此山受福之端也。其地肥良。故曰膏腴。水至则浮。故曰地肺。暦世游践。莫 11/ 1a/ 6
有知其处者)句曲山源。曲而有所容。故号为句容 11/ 1a/ 7
里。过江一百五十里。访索即得。(凡此后紫书大字者,并茅 11/ 1a/ 8
三君传所记也,传既以宝秘,见之者稀,今谨抄取说山事,共相证显。按山形宛曲。东西{67EF进亶} 11/ 1a/ 9
回。故曰句曲。从山岭分界。西及北属句容。东及南属延陵。句容既立为县。故其里不复存。 11/ 1a/10
昔时应在述墟左右耳。今山去石头江水歩道一百五六十里)江水之东。金 11/ 1b/ 1
陵之左右间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是也。(此盖 11/ 1b/ 2
呼秣陵之金陵。非地肺之金陵矣。小泽即谓今赤山湖也。从江水直对望山。东西左右。正 11/ 1b/ 3
自如此也)此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洞庭四开。穴 11/ 1b/ 4
岫长连。古人谓为金坛之虚台。天后之便阙。 11/ 1b/ 5
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众洞相通。阴路所 11/ 1b/ 6
适。七涂九源。四方交达。眞洞仙馆也。(此论洞天中诸 11/ 1b/ 7
所通达。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眞君。位在太湖苞山下。龙威丈人所入得灵宝五符处也。清 11/ 1b/ 8
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此]并相贯通也)山形似巳。故以句曲 11/ 1b/ 9
为名焉。(今登中茅玄岭。前后望诸峯垄。盘纡曲转。以大茅为首。东行北转。又折西 11/ 1b/10
行北转。又折东北行至大横。反复南北。状如左书巳字之形)金陵者兵水 11/ 2a/ 1
不能加。灾疠所不犯。河图中要元篇第四十 11/ 2a/ 2
四卷云。句金之坛。其间有陵。兵病不往。洪波 11/ 2a/ 3
不登。正此之福地也。尔心悟焉。是汝之幸。复 11/ 2a/ 4
识此悟从谁所感发耶。(此河图者。舜禹所受。及洛书之属。今犹有 11/ 2a/ 5
四十余卷存。此语亦是示长史。言相感悟。乃从杨君宣说。吾之所启发矣)句曲山 11/ 2a/ 6
其间有金陵之地。地方三十七八顷。是金陵 11/ 2a/ 7
之地肺也。土良而井水甜美。居其地。必得度 11/ 2a/ 8
世见太平。河图内元经曰。乃地肺土良水清。 11/ 2a/ 9
句曲之山。金坛之陵。可以度世。上升曲城。又 11/ 2a/10
河书中篇曰。句金之山。其间有陵。兵病不往。 11/ 2b/ 1
洪波不登。此之谓也。(后所称河图。即是前要元篇语。虽山坛字异。其 11/ 2b/ 2
理犹同。此盖指论金陵地肺。一片地能如此耳。其余处未必有所免辟耳)金陵古 11/ 2b/ 3
名之为伏龙之地。河图逆察。故书记运会之 11/ 2b/ 4
时。方来之定名耳。至于金陵之号。已二百余 11/ 2b/ 5
年矣。(寻金陵之号。起自楚时。至秦皇过江厌气。乃改为秣陵。汉来县旧治小丹阳。今 11/ 2b/ 6
犹呼为故治也。晋太康三年。割淮水之南属之。义煕九年。移治〈阙〉[鬪]场。元煕元年。徙还今处。 11/ 2b/ 7
此是江东之金陵耳。传所言二百余年者。是呉孙权使人采金。屯居伏龙山。因名金陵。自 11/ 2b/ 8
然响会。所以叹河图之逆兆也)句曲山秦时名为句金之坛。 11/ 2b/ 9
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也。外又有 11/ 2b/10
积金山。亦因积金为坛号矣。周时名其源泽 11/ 3a/ 1
为曲水之穴。按山形曲折。后人合为句曲之山。 11/ 3a/ 2
汉有三茅君。来治其上。时父老又转名茅君之 11/ 3a/ 3
山。三君往曾各乘一白鹄。各集山之三处。时 11/ 3a/ 4
人互有见者。是以发于歌谣。乃复因鹄集之处。 11/ 3a/ 5
分句曲之山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 11/ 3a/ 6
焉。总而言之。尽是句曲之一山耳。无异名也。三 11/ 3a/ 7
茅山隐{81C4山连}相属。皆句曲山一名耳。时人因事 11/ 3a/ 8
而谕。今故有枝条数十作别名。旧不尔也。(今以 11/ 3a/ 9
在南最高者为大茅山。中央有三峯。连岑鼎立。以近后最高者为中茅山。近北一岑孤峯。 11/ 3a/10
上有聚石者为小茅山。大茅中茅间名长阿。东出通延陵句曲。阿西出通句容湖。就以为 11/ 3b/ 1
连石。积金山。马岭相带。状如{48A2土棣}形。其中茅小茅间名小阿。东西出亦如此。有一小马岭相 11/ 3b/ 2
连。自小茅山后去。便有雷平燕口方嵎大横良常诸山。靡{67A9进也}相属。垂至破{5FEE网正}涜。自大茅南 11/ 3b/ 3
复有韮山竹呉山方山。从此叠障。达于呉兴诸山。至于罗浮。穷于南海也)山生黄 11/ 3b/ 4
金。汉灵帝时。诏敕郡县。采句曲之金。以充武 11/ 3b/ 5
库。逮孙权时。又遣宿卫人采金常输官。兵帅 11/ 3b/ 6
百家。遂屯居伏龙之地。因改为金陵之墟名 11/ 3b/ 7
也。河图已得之于昔。可谓絶妙。(今大茅山南犹有数深坑 11/ 3b/ 8
大坎。相传呼之为金井。当是孙权时所凿掘也。今此山近东诸处。碎石往往皆有金砂云。 11/ 3b/ 9
兵帅仍屯居伏龙。今则无复有。唯小近西有述墟。昔乃名朮墟。今是良民。述墟前十数里。 11/ 3b/10
大茅有呉墟村。以号而言。乃欲相似。而复不关金陵。长史宅西北,近长隐小冈下,乃时有 11/ 4a/ 1
故破瓦器、焦赤土甚多,疑是人居处,既经耕恳,基域不复存,而了无井,亦恐如长史井堙 11/ 4a/ 2
没耳。又小茅大横不见采金处。大茅金井。若是复不应顿如此远居。二三疑昧)金陵 11/ 4a/ 3
之土。似北{67F7亡邑}及北谷关。土坚实而宜禾谷。掘 11/ 4a/ 4
其间作井。正似长安凤门外井水味。是清源 11/ 4a/ 5
幽澜。洞泉远沽耳。水色白。都不学道。居其土。 11/ 4a/ 6
飮其水。亦令人寿考也。是金津润液之所漑 11/ 4a/ 7
耶。子其秘之。吾有传纪。具载其事。行当相示。 11/ 4a/ 8
(定録君受作。密令〈尔〉[示]许侯。北{67F7亡邑}山在洛阳北数里。北谷关即孟津关也。土色黄黒而肥腴。 11/ 4a/ 9
凤门即长安北门也。今所拟金陵地。并无土种植及住止凿井者。乃是无知察。亦为眞灵 11/ 4a/10
爱护。不使轻得居焉。吾有传纪者。即是三茅传也。按长史甲子年书云。未见传记。则{81B0口受}此 11/ 4b/ 1
书时。或在癸亥年中也。传中亦称良土甘美。居之度世。故因此而显言也)地处少 11/ 4b/ 2
少耳。隐略十余顷许。高而平者六七顷也。既 11/ 4b/ 3
知其要。覩其形势。便朗朗也。故不曲示耳。(保命 11/ 4b/ 4
君告。按传中云。金陵之地方三十七八顷。恐是其大垠所至。至于实録。正当十余顷耳。高 11/ 4b/ 5
平者是可住处也。会登其地。依说观望。自可领略。粗知其处。若为仙眞度世及种民者。无 11/ 4b/ 6
患不自然得至。苟其非分。徒携手筑室。必当诸方不立。趣使移去耳。悠悠凡猥。勿承此强 11/ 4b/ 7
欲居之)金陵之左右。{81E7水枅}谷溪源。陵之左有山也。 11/ 4b/ 8
右有源{81E7水枅}名{81E3木戸戸}谷。陵之西有源{81E7水枅}名阳谷。名 11/ 4b/ 9
山内经福地志曰。伏龙之地。在柳谷之西。金 11/ 4b/10
坛之右。可以高栖。正金陵之福地也。(按今呼为柳谷 11/ 5a/ 1
{81E7水枅}者。其源出小茅后田公泉。而西南流至述墟首。入大{81E7}。阳谷{81E7}者。今无复其名。而长隐 11/ 5a/ 2
山冈后有小{81E7水枅}。西流南折。亦会述墟首。又父老云。阳谷{81E7水枅}源乃出中茅前大茅后。数川注 11/ 5a/ 3
合为一{81E7水枅}。出山直西行北转。亦会大{81E7}。论两{81E7}相交之内。即是此地。大略东西。不得极正。 11/ 5a/ 4
故兼以左右为言。但今之所云二谷。不知即是昔号不。虽有耆相承。传译渐失。兼{81E7水枅}源回 11/ 5a/ 5
异。不必可指的为据也)上古名此山为岗山。孔子福地 11/ 5a/ 6
记云。岗山之间有伏龙之郷。可以避水辟病 11/ 5a/ 7
长生。本所以名为岗者。亦金坛之质也。是以 11/ 5a/ 8
百代百易。非复本名。良可叹也。(按今小茅东北一长大山 11/ 5a/ 9
名大横山云。本名郁岗山。山即在今所谓伏龙之东。世又呼伏龙地为死蛇岗。亦粗有彷 11/ 5a/10
佛。又见其长而高益。呼为长隐。隐音于觐切。其言可隐障也。此岗山虽多细石。亦可居耳。 11/ 5b/ 1
近东南取长史宅。至雷平间。甚有可住处。义兴蒋员(负)蒭等。今并立田舍于岗下。近去长史 11/ 5b/ 2
宅四五里)越桐柏之金庭。呉句曲之金陵。养眞之 11/ 5b/ 3
福境。成神之灵墟也。五倍尭水东海倾。人尽 11/ 5b/ 4
病死。武安兵其如予何。由我带近洞台之幽 11/ 5b/ 5
门。恃此而彷佯耳。(右弼王王眞人{81B0口受}。令密示许侯。此即桐柏帝晨所说 11/ 5b/ 6
言呉越之境。唯此两金最为福地者也。武安者秦将白起撃赵于长平。一日坑杀四十万 11/ 5b/ 7
人。古来兵伤莫复酷此。故别引之为喩。斯盖所谓兵病不往。洪波不登矣。既带近洞天。神 11/ 5b/ 8
眞限卫。故能令三灾不干。右前来至此五条杨书)大天之内有地中 11/ 5b/ 9
之洞天三十六所。其第八是句曲山之洞。周 11/ 5b/10
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天。(传中所载。至第 11/ 6a/ 1
十天并及{68B5丰邑}都五岳。八海神仙。远方夷狄之洞。既非此限。并不获疏出)洞墟四 11/ 6a/ 2
郭。上下皆石也。上平处在土下。正当十三四 11/ 6a/ 3
里而出上地耳。(此当是至太山顶为言也)东西四十五里。 11/ 6a/ 4
南北三十五里。正方平。其内虚空之处一百 11/ 6a/ 5
七十丈。下处一百丈。下{48B7土庶}犹有原阜{48C3土龙}偃。上 11/ 6a/ 6
盖正平也。(向云高处一百七十丈。下处一百丈。则是中央高。四边渐下。今云上 11/ 6a/ 7
盖正平。是言其质平无凹凸处耳。非直〈去〉[云]如板也。亦可是登陇阜之上。则于天为下耳) 11/ 6a/ 8
其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照此空内。明并 11/ 6a/ 9
日月矣。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圆。 11/ 6a/10
飞在玄空之中。(按诸洞天日月。皆各有此名。亦小小不同。盖犹是大天日 11/ 6b/ 1
月。分精照之。既云昼夜。便有出没。亦当与今日月同其明晦。今大天崖畔。了不得穷。此小 11/ 6b/ 2
天边际。殆可扪覩。日月出入。则应有限。当是忽然起灭。不由孔穴。但未知其形若大小耳) 11/ 6b/ 3
句曲之洞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 11/ 6b/ 4
大便门。凡合五便门也。(今山南大洞即是南面之西便门。东门似 11/ 6b/ 5
在柏枝陇中。北良常洞即是北大便门。而东西并不显。中君告云。东便门在中茅东小茅 11/ 6b/ 6
阿口。从此入至洞天最近。而外口甚小。又以石塞之。事具在后。则西便门亦当如此。正应 11/ 6b/ 7
在今所呼作石坟处也。柏枝乃有两三洞口。恐眞门外亦不开。此三门精斋寻之。自可见 11/ 6b/ 8
尔。今南便门外虽大开而内已被塞。当縁秽{80A3牙火}多故也。北大洞犹有鬼神去来。而眞仙人 11/ 6b/ 9
出入。都不由五门。皆{80B0火火火欠}尔无间。设此门者。为示是山洞体制。或外人应入故耳)虚空 11/ 6b/10
之内。皆有石阶。曲出以承门口。令得往来上 11/ 7a/ 1
下也。人卒行出入者。都不觉是洞天之中。故 11/ 7a/ 2
自谓是外之道路也。日月之光。既自不异。草 11/ 7a/ 3
木水泽。又与外无别。飞鸟交横。风云蓊郁。亦 11/ 7a/ 4
不知所以疑之矣。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 11/ 7a/ 5
不可得而议。不可得而罔也。(世人采药。往往误入诸洞中。皆 11/ 7a/ 6
如此。不便疑异之。而未闻得入华阳中。如左元放之徒。是所不论。然得入者。虽出亦恐不 11/ 7a/ 7
肯复说之耳)句曲洞天。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 11/ 7a/ 8
峩嵋。南通罗浮。皆大道也。其间有小径杂路。 11/ 7a/ 9
阡陌抄会。非一处也。汉建安之中。左元放闻 11/ 7a/10
传者云。江东有此神山。故度江寻之。遂斋戒 11/ 7b/ 1
三月乃登山。乃得其门。入洞虚。造阴宫。三君 11/ 7b/ 2
亦授以神芝三种。元放周旋洞宫之内经年。 11/ 7b/ 3
宫室结构。方圆整肃。甚{4EBB心宛}惧也。不图天下复 11/ 7b/ 4
有如此之异乎。神灵往来。相推校生死。如地 11/ 7b/ 5
上之官家矣。(今按地域方面。则林屋在东南。罗浮在西南。惟岱宗峨嵋得正 11/ 7b/ 6
耳。直道亦当五六千里。此路至颖川间。便应径通王屋清虚天也。元放当是为魏武所逼。 11/ 7b/ 7
后仍来。后眞{81B0口受}乃云。清斋五年。然后乃得深进内外宫耳。三种芝恐是下品者也)良 11/ 7b/ 8
常北垂洞宫口。直山领。南行二百歩。有秦始 11/ 7b/ 9
皇埋藏白璧两双。入地七尺。上有小盘石在 11/ 7b/10
岭上。以覆{81B8土陷}处。李斯刻书璧。其文曰。始皇圣 11/ 8a/ 1
徳。章平山河。巡狩苍川。勒铭素璧。若掘即可 11/ 8a/ 2
得。始皇所履山川。皆祀以玉璧。不但句曲而 11/ 8a/ 3
已。(从此后。墨书皆定録眞君{81B0口受}以告长史。掾写本前纸所失。恐非起端语。寻埋璧时。在 11/ 8a/ 4
三茅得道之前。而后乃具见如此。明眞人无所隔蔽矣。按传所称。即是登山时。但云一双 11/ 8a/ 5
为异。或应二字。双璧之书。亦如禹山所刻作篆迹也。今寻检其处。亦可见石盖。亦殊自不 11/ 8a/ 6
小也)茅山北垂洞口一山名良常山。本亦句曲 11/ 8a/ 7
相连。都一名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 11/ 8a/ 8
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祠虞舜于九疑。浮 11/ 8a/ 9
江下。观藉柯。度梅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 11/ 8a/10
水波恶。乃至西百二十里。从峡中度。上会稽。 11/ 8b/ 1
祭夏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徳于会稽 11/ 8b/ 2
山。李斯请书而还。过诸山川。遂登句曲〈此〉[北]垂 11/ 8b/ 3
山。埋白璧一双。于是会群官。飨从驾。始皇叹 11/ 8b/ 4
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 11/ 8b/ 5
也。尔乃群臣并称寿。唤曰。良为常矣。又鸣大 11/ 8b/ 6
鼓。撃大钟。万声齐唱。洞骇山泽。赞乐吉兆。大 11/ 8b/ 7
小咸善。乃改句曲北垂曰良常之山也。良常 11/ 8b/ 8
之意。从此而名。(检外书。始皇三十七年正月。出游云梦丹阳浙江。上会稽。 11/ 8b/ 9
祭夏禹。望南海。刻石纪功。还过呉。渡江来。并北海。至琅{81FA玉耶}。至平原得病。七月丙寅。崩于沙 11/ 8b/10
丘。九月葬骊山。如此之时。皆未有涜。即是从延陵歩道。上取句容。江来路仍过停飨设耳。 11/ 9a/ 1
非必故诣句曲。所以止住山北边下处。遂不进前岭。且于时亦未验此山之灵奇。祀璧之 11/ 9a/ 2
意者。为通是望山设。所以中君云。所履山川。皆祀以玉璧也。夫号从主人。名由地表。小君 11/ 9a/ 3
以汉成帝时{81B0口受}紫书云。治于良常北洞。盖内因此成称也。又检始皇崩。不发丧。令车载鲍 11/ 9a/ 4
鱼以乱{80A3牙火}。此应夏月中。如外书所说相似。今依传言。乃是三十六年十月建亥之月。为秦 11/ 9a/ 5
正月。为出游是至云梦耳。不尔则是三十八年秋崩也。未作秦暦。不能得定癸丑是何月 11/ 9a/ 6
中。比别更详正之)王莽地皇三年七月戊申。(此七月二十四 11/ 9a/ 7
日也)遣使者章{82D5巛邑}赍黄金百镒。铜钟五枚。赠之 11/ 9a/ 8
于句曲三仙君。(王莽制金为货。名镒。形如钱无孔。重一两。直钱一千。百镒 11/ 9a/ 9
则百两也)光武建武七年三月丁巳。(此三月二十四日也)遣 11/ 9a/10
使者呉伦赍金五十斤。献之于三君。今并埋 11/ 9b/ 1
在小茅山上独高处。{81B8土陷}上有聚石。入地三四 11/ 9b/ 2
尺也。(此则今小茅山积石上最高处是也。此二事不显眞{81B0口受}中)汉明帝永 11/ 9b/ 3
平二年。诏敕郡县。修守丹阳句曲眞人之庙。 11/ 9b/ 4
(按三君初得道。乘白鹄。在山头时。诸村邑人互见。兼祈祷灵验。因共立庙于山东。号曰白 11/ 9b/ 5
鹄庙。毎飨祀之时。或闻言语。或见白鹄在帐中。或闻伎乐声。于是竞各供侍。此庙今犹在 11/ 9b/ 6
山东平阿村中。有女子姓尹为祝。逮山西诸村。各各造庙。大茅西为呉墟庙。中茅后山上 11/ 9b/ 7
为述墟庙。并歳事鼓舞。同乎血祀。盖已为西明所司。非复眞仙僚属矣)中茅山 11/ 9b/ 8
玄岭独高处。司命君埋西胡玉门丹砂六千 11/ 9b/ 9
斤于此山。深二丈许。{81B8土陷}上四面有小盘石鎭 11/ 9b/10
其上。其山左右。当泉水下流。水皆小赤色。飮 11/10a/ 1
之益人。此山下左右。亦有小平处。可堪静舍。 11/10a/ 2
左元放时。就司命乞丹砂。得十二斤耳。(今此岭前 11/10a/ 3
后甚多大石。而山上左右无正流水。东南近下有一长涧。西南近下亦有小水。度岭南隐 11/10a/ 4
居住处。近山上有涌泉。冬夏无穷。而水色不甚觉赤耳。平处可住。东西唯当近涧左右为 11/10a/ 5
好。左氏乞丹砂。当是入洞时所请。以合炉火九华丹。右杨书)大茅山中茅 11/10a/ 6
山相连。长阿中有连石。古时名为积金山。此 11/10a/ 7
山中甚多金物。其处宜人住。可索有水处。为 11/10a/ 8
屋室静舍乃佳。此数处亦任意耳。快可合丹。 11/10a/ 9
以修上道。中茅之前。大茅之后。下麓长涧。东 11/10a/10
西亦出山外对馆。(此即隐居今所住东面一横垄也。此垄纯絶石。石形 11/10b/ 1
甚{82A2玉怀}奇。多穿穴侧傍。盘纡下深。乃有无底处。屡投脆物。在中间玲玲之响久之。此云多金 11/10b/ 2
物。亦当是久来眞仙所投也。西南有大石璧。耸而{47EE土斥}开。内有洞。入数丈渐峡小。不复容人。 11/10b/ 3
乃飙飙有风。外数歩便有一涌泉。冬夏清流。即下解所资。近外涧口。又有一涌泉。水势乃 11/10b/ 4
驶上者。冬温而夏冷。今正对逻前小近下。复有一穴。涌泉特奇。大水大旱。未尝増减。色小 11/10b/ 5
白而甘美柔弱。潅注无穷。但恨在山西。自不得东流耳。亦别开决作东流用之。又渡此岭。 11/10b/ 6
东南有一石穴水。东流极好。其处隐障。甚可合丹。即后所云菌山之前也。正患去径路近。 11/10b/ 7
车声人响。殆欲相闻。今若断此路。不复听车声人行。便是第一处。方当思为其宜。茅山住 11/10b/ 8
止。惟有隐居今所住。及南洞口长史宅处。乃极好。所恨迥旷。且此一山通无{63C1兀虫}蝮毒螫。时 11/10b/ 9
有青蛇。都不犯物。虎亦甚少。自古来未闻害人。山居不问道俗。皆少温病。山徳寛容。不到 11/10b/10
险阻。但恨无青林冬夏常郁如东间诸山耳。自隐居住来。气养成秀。于形望大好。山出好 11/11a/ 1
朮并杂药。絶宜松柏。而本无人植。不容自生。今亦分布。歳种之耳)茅山天市 11/11a/ 2
坛。四面皆有宝金白玉各八九千斤。去坛左 11/11a/ 3
右二丈许。入地九尺耳。昔东海青童君曾乘 11/11a/ 4
独飙飞轮之车。通按行有洞天之山。曾来于 11/11a/ 5
此山上矣。其山左右有泉水。皆金玉之津气。 11/11a/ 6
可索其有小安处为静舍乃佳。若飮此水。甚 11/11a/ 7
便益人精。可合丹。天市之坛石。正当洞天之 11/11a/ 8
中央玄窗之上也。此石是安息国天市山石 11/11a/ 9
也。所以名之为天市盘石也。玄帝时。召四海 11/11a/10
神。使运此盘石于洞天之上耳。非但句曲而 11/11b/ 1
已。仙人市坛之下。洞宫之中央窗上也。句曲 11/11b/ 2
山腹内虚空。谓之洞台仙府也。玄帝时。召四 11/11b/ 3
海神。使运安息国天市山宝玉璞石。以填洞 11/11b/ 4
天之中央玄窗之上也。东海青童君曾乘独 11/11b/ 5
飙飞轮之车。通按行有洞台之山。皆埋宝金 11/11b/ 6
白玉各八九千斤于市石左右四面。以鎭阴 11/11b/ 7
宫之岭。诸有洞天皆尔。不但句曲而已。邑人 11/11b/ 8
呼天市盘石为仙人市坛。是其欲少有彷佛 11/11b/ 9
而不了了也。青童飙轮之迹。今故分明。(句曲之山。 11/11b/10
诸记说今悉分明。唯天市坛石。未知的何所在。以论迹而言。隐量正应大茅左右。而践行 11/12a/ 1
不见其异处。或恐为土木芜没。所不论耳。按保命赵承毎登坛长啸。风云立至。此则不应 11/12a/ 2
在小处。长见云气出入。恒先起大茅北阴。此或当高而阴故也。夫眞人常御九龙。左骖名 11/12a/ 3
飙。右服名{80B0}。既履山顶。故指乘其右骖。今大茅岭上。向东行有路。傍山平治。状如人功。足 11/12a/ 4
通轨辙。相传皆呼此为飙轮迹。乃无埋没。石坛既未显。金宝亦难测所埋。又疑洞天中央 11/12a/ 5
玄窗之上。不应乃近南门。复恐在中茅间。邑人耆老。亦不复知仙人市坛处。自隐居来此 11/12a/ 6
山七八年。尚未得穷歴践行。而况悠悠之徒令其究竟之耶。所以来得遍履者。患于无良 11/12a/ 7
侣可同。登陟之艰。独行又觉{82CD足禹}{82CD足禹}。是以遂尔淹稽。常所耻恨。比日方负杖孤游。庶当委曲 11/12a/ 8
所闻所见耳)中茅山东有小穴。穴口纔如狗窦。劣 11/12a/ 9
容人入耳。愈入愈阔。外以盘石掩塞穴口。余 11/12a/10
小穿如杯大。使山灵守卫之。此盘石亦时开 11/12b/ 1
发耳。谓之阴宫之阿门。子勤斋戒寻之。得从 11/12b/ 2
此入。易于良常洞口。其中多沙路曲僻。经水 11/12b/ 3
处不大便易。又道路远。不如小阿穴口。直下 11/12b/ 4
三四里。便径至阴宫东玄掖门。入此穴口二 11/12b/ 5
百歩。便朗然如昼日。(此即洞天东门也。隐量乃可知处。自未敢轻索 11/12b/ 6
入耳。前传云。洞宫出土上计十三四里许。今此云三四里便至掖门者。是近山下已薄。而 11/12b/ 7
门势又未平。计入门复应向下数里。乃得至宫耳。入口便明者。此为内光出照。不必关外 11/12b/ 8
日者也)大茅山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谓 11/12b/ 9
之南便门。亦以石填穴口。但精斋向心于司 11/12b/10
命。又常以二日登山。延迎请祝。自然得见吾 11/13a/ 1
也。诚之至矣。阴宫何足不观乎。左慈复何人 11/13a/ 2
耶。(此即南面之东便门。应在柏枝{80A9石龙}石穴中。此{80A9石龙}小穴甚多。难卒分别。必须精感得开。 11/13a/ 3
乃可议入。云二日者。谓十二月二日。依传说年有两日。恐三月十八日。諠哗杂闹。非专请 11/13a/ 4
之宜故也。左慈以成仙人。质见易于俗。所以三月清斋。便得入洞。长史虽挺分高{67F1进貌}。而形 11/13a/ 5
识犹昧。岂可相比。此语是欲相奬励耳。长史后答亦作此意。仰酬之也)三月十 11/13a/ 6
八日。十二月二日。东卿司命君。是其日上要 11/13a/ 7
总眞王君。太虚眞人。东海青童。合会于句曲 11/13a/ 8
之山。游看洞室。好道者欲求神仙。宜预斋戒。 11/13a/ 9
待此日。登山请乞。笃志心诚者。三君自即见 11/13a/10
之。抽引令前。授以要道。以入洞门。辟兵水之 11/13b/ 1
灾。见太平圣君。(按中君书云。常以二日登山。延迎请祝。即请十二月二日。 11/13b/ 2
不见道三月十八日者。屡有正月中耳。今腊月二日多寒雪。远近略无来者。唯三月十八 11/13b/ 3
日。辄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看人。唯共登山。作灵 11/13b/ 4
宝唱赞。事讫便散。岂复有深诚密契。愿覩神眞者乎。纵时有至诚一两人。复患此諠秽。终 11/13b/ 5
不能得专心自达。如此抽引乞恩。无因得果矣。唯隐居所住中岩。禁断清年。得无游杂。既 11/13b/ 6
去洞隔岭。人自不知至于此也)良常山西南垂有可住处。是 11/13b/ 7
司命往时别宅处也。亦可合丹。(司命初过江。立宅于此。以 11/13b/ 8
自荡涤。质对神鬼。今按垂之为言。如是边际。此正应在长史宅后大横之西。今父老相传 11/13b/ 9
言。如是边际。此正应在长史宅后大横之西。今父老相传。乃言大茅之西北平地。棠梨树 11/13b/10
间。名下薄处。言是司命君故宅。耕垦至肥良。多见砖瓦故物。似经住止处。亦验烈不可秽 11/14a/ 1
犯。君此审是。则宜言中茅之西。不应远举良常。大都眞人语自不正的。遇所引处便言耳。 11/14a/ 2
昔时山下远近诸处。长林榛芳。遮天蔽日。无处不可隐密。即今斫伐耕稼。四通九达。山中 11/14a/ 3
亦皆显露。时移事异。不复可准。乃言未久。如此正复五六十年来渐剧耳)良常东 11/14a/ 4
南又有可住处。其间当有累石如竃形。竃间 11/14a/ 5
或有寄生树。树如曲盖形。此处至好。但恨浅 11/14a/ 6
耳。虽尔自足。(此处今亦存。但无复有寄生曲树耳。亦带北洞流水。其左右并 11/14a/ 7
近大路。所以言浅。即今凋迥无复可往也)洞口西北有一地。地小 11/14a/ 8
危不安。要自足立外静舍也。(今此中以去多荒芜。渐近村{48A2土棣}。 11/14a/ 9
并不足复居。昔时言去县小近。往来为易。又近洞口。所以屡及之耳。外静舍当以俟游宾 11/14a/10
从憩止。非自往修行之所。益知是欲相近之意也。顾居士所撰本。此中向近所标精舍地 11/14b/ 1
一篇。今视掾书者。不以相次。乃别出在长史所营宅前耳。此后长史答书。道西北地危。仍 11/14b/ 2
次菌山。不酬金郷至室语。明知本别{81B0口受}之也)句曲之山有名菌山。 11/14b/ 3
此山至佳。亦有金。乃可往采。入土不过一二 11/14b/ 4
尺耳。吾昔临去时。曾埋金于此。欲服金者可 11/14b/ 5
往取。但当不中以营私累耳。(今人不复识呼菌山者。寻此山 11/14b/ 6
形当如菌孤立。亦或是{47C1口禾}苍之{47C1}。形如{47C1}也。按大茅后长阿。积金东凹地。有一山子。独秀 11/14b/ 7
如博山炉。且又近积金山。恐此或当是。即今多石及树木。但金之所在。指一两处。亦难可 11/14b/ 8
寻索。唯启乞垂赐,所不论耳,意欲营转炼之事,亦指此山前临长涧东流水,至幽隐,有形 11/14b/ 9
势,若基构有期,当更宣述耳。)大茅山有玄帝时铜{82F2鼎}。(古鼎字) 11/14b/10
鼎可容四五斛许。偃刻甚精好。在山独高处。 11/15a/ 1
入土八尺许。上有盘石掩鼎上。玄帝时命东 11/15a/ 2
海神。使埋藏于此。(此亦当是移安息石时所埋也。今最高处乃多石。毎 11/15a/ 3
吉日。远近道士咸登上。烧香礼拜。无复草木。累石为小坛。昔经有小瓦屋。为风所倒。寻古 11/15a/ 4
来帝王并重鼎器者。以其两铉法日月。三足法三才。能烹{6DB2食壬}熟成万物。兼自能轻重。神变 11/15a/ 5
隐显故也。中君后答云。铸羽山之铜以作之。诸有洞天之山皆尔)大茅山下 11/15a/ 6
亦有泉水。其下可立静舍。近水口处乃佳。当 11/15a/ 7
小危不安耳。(今近南大洞口有好流水而多石。小出下便平。比世有来居之 11/15a/ 8
者。唯宋初有女道士徐漂女。为广州剌史陆徽所供养。在洞口前住积年亡。女弟子姓宋。 11/15a/ 9
为人高洁。物莫能干。年老而亡。仍葬山南。宋女弟子姓潘又袭住。于今尚在。元徽中有数 11/15a/10
男人。复来其前而居。至齐初,乃敕句容人王文清仍此立馆,号为崇元,开置堂宇厢廊,殊 11/15b/ 1
为方副,常有七八道士,皆资俸力,自二十许年,远近男女互来依约,周流数里,廨舍十余 11/15b/ 2
坊。而学上道者甚寡。不过修灵宝斋及章符而已。近有一女人来洞口住。勤于洒扫。自称 11/15b/ 3
洞吏。颇作巫师占卜。多杂浮假。此例亦处处有之。大茅东西亦有涧水。有晋末得道者任 11/15b/ 4
敦住处。合药竃{48B7土庶}犹存。今有薛彪数人居之。又有朱法永。近小山上。快瞩眺而乏水)良 11/15b/ 5
常山对穴口东视小山之岭。其上有埋铜数 11/15b/ 6
千斤。以盘石填其上。汉时其山下有屈氏。家 11/15b/ 7
大富。财有巨亿。埋铜器于此。于今在也。亦有 11/15b/ 8
钱。钱在西北小山上向也。(今此山具存。无知其钱铜处。纵有彷 11/15b/ 9
佛。亦不识。寻视此山明地。高下{81BA土激}涧。不似经墟村住处。恐歳代久远。势迹乖异故也)曾 11/15b/10
得往年三月一日八月八日二书。(此乙丑所受。则长史 11/16a/ 1
往年书是甲子年中。按答云。直置书于述墟朱家静中。则非因华侨杨君送之也)三 11/16a/ 2
月一日书云。今当垦赤石田。日为往来之阶。 11/16a/ 3
亦竟不就事也。复云。岂可遐弃坐观存没哉。 11/16a/ 4
此道自决求眞之精诚也。心不在我。不可责 11/16a/ 5
人。使必成之也。(赤石田。今中茅西十许里有大塘食涧水。久废不修。隐居 11/16a/ 6
今更筑治为田十余顷。长史昔意欲避形迹。因作田之阶。得数处望灵山。而遇旱塘壤。竟 11/16a/ 7
不果。所以此书讥之耳)都不斋而有书云斋戒也。(此亦有答。 11/16a/ 8
明辞奏不可轻妄。动静必皆闻彻矣)八月八日书云。谨操身诣 11/16a/ 9
大茅之端。乞特见采録。使目接温颜。耳聆玉 11/16a/10
音。此语为求道之甚急也。得近书。具至心。可 11/16b/ 1
勤道奬志也。司命君自在东宫。又书不应总 11/16b/ 2
合。徳有轻重之故也。(司命常住大霍之赤城。此间唯有府曹耳。具位 11/16b/ 3
有高卑。故不宜共作辞启。二君虽同居华阳。而官府各异。不得同纸。凡书奏不如口启。于 11/16b/ 4
此可具鉴其仪格耳)吾等已自相知之。厚薄书疏。亦甚 11/16b/ 5
为班班。欲停之如何。(此是长史轻脱置书于他家静中而去。恐方将 11/16b/ 6
人到。又致漏泄。眞灵愼密。故有此语。欲戒试其心事耳。长史后答此言。亦殆为巧便)此 11/16b/ 7
书疏愼示俗人。脱有见者。掘坏灵山。尔之罪 11/16b/ 8
大也。(恐俗人贫狡之徒。知此金宝处。堪能凿掘。则事由宣泄。此罪眞为不轻。非但尔 11/16b/ 9
时教戒。亦传贻无穷。将来诸子。咸共秘之) 11/16b/10
右定録中君答长史前书。说句曲山事讫 11/17a/ 1
此。长史前书无本出。今唯有后答。亦随条 11/17a/ 2
奉酬。次第如左。 11/17a/ 3
右从前良常来凡二十一条。并有掾写。 11/17a/ 4
昔年十余歳时。述虚(此乃应是墟字。而由来皆作〈墟〉[虚]字。即今之山西 11/17a/ 5
村名也)闲耆宿有见语。茅山上故昔有仙人。乃 11/17a/ 6
有市处。早已徙去。后见包公问动静。此君见 11/17a/ 7
答。今故在此山。非为徙去。此山洞庭之西门。 11/17a/ 8
通太湖苞山中。所以仙人在中住也。唯说中 11/17a/ 9
仙君一人字。不言有兄弟三人。不分别长少。 11/17a/10
不道司命君尊远。别治东宫。未见传记。乃知 11/17b/ 1
高卑有差降。班次有等级耳。辄敬承诲命。于 11/17b/ 2
此而改。(此长史又更答书云。今有所起草存。故得撰録。而前纸断失。亦非起端语 11/17b/ 3
也。包公是鲍{82E4青见}。句容人。悉呼作包也。答书时已是蒙示传记。是乙丑年初矣)告小 11/17b/ 4
阿口直下三四里。便径至阴宫东玄掖门。入 11/17b/ 5
此穴口二百歩。便朗然如昼日。不审此洞天 11/17b/ 6
之别光。为引太阳之光。以映穴中耶。此洞天 11/17b/ 7
中。官府旷大。云宫室数百间屋。官属正二仙 11/17b/ 8
君兄弟。复有他仙官。男女凡有几许人。为直 11/17b/ 9
是石室。亦有金堂玉房耶。宫室与洞庭苞山 11/17b/10
相连不。包公及妹朱氏。昔在世曾得入此宫 11/18a/ 1
不。二人为未得登举作地下主者耶。治在何 11/18a/ 2
处。愚昧昌启。惧有干忤。(包公及妹事。前中君书无有。当复是别{81B0口受}。 11/18a/ 3
今更重问。并洞中事。定録又答有后也)市山之盘石。市名之存。 11/18a/ 4
由于此也。今之孜孜志慕于道。无心金玉。尊 11/18a/ 5
灵所置。唯助令弥密耳。岂有掘犯理耶。此故 11/18a/ 6
为未之照察也。山左右泉水。金玉津液。其地 11/18a/ 7
亦可立静舍合丹。辄当以为意。(此上答天市泉水可住事。 11/18a/ 8
而竟无所立也)不审玄帝是何世耶。后生蒙蒙。多所 11/18a/ 9
不及。愿告。({6CF1瑞页}臾水王。故号玄帝。外书亦尔。长史脱致疑问耳。此条复有答。在后) 11/18a/10
告中茅山东有小穴。阴宫之阿门。入道差易。 11/18b/ 1
后当以渐斋修而寻求之。灵宗垂念。便以为 11/18b/ 2
造金门而登玉房也。但存迟速之间。不敢悒 11/18b/ 3
迟。(有如此教示。而不速求游辟。一何可恨。所以众灵毎勤勤引劝)告大茅山 11/18b/ 4
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谓之南便门。欣 11/18b/ 5
见启悟。喜禀徳音。精诚注向。沐浴自新。既闻 11/18b/ 6
吉日。至时密造。区区之诚。灵寔鉴照。(此道南面之东 11/18b/ 7
门。与小阿东门相似者)告左慈复何人也。此见奬勖之 11/18b/ 8
言。恩念下逮。益令欣慕。(传上亦载此事)告良常西南 11/18b/ 9
垂有可住处。是司命君往时别宅。亦可合丹。 11/18b/10
穆自见传记。鄙心窃志。欲寻司命君往昔之 11/19a/ 1
旧宇。高栖之所托。患未能审知耳。今辄当隐 11/19a/ 2
量求处。临时告悟。(传上亦载此事。基陛湮没。难可必审。故更乞告示也) 11/19a/ 3
告良常东南又有可住处。累石如竃。寄生树 11/19a/ 4
如曲盖为志。往当寻其所。告洞口西北有一 11/19a/ 5
地。地小危不安。可立外静舍。愚意本自欲立 11/19a/ 6
内外静舍。辄当畴量在宜。(亦不闻立此外静事。而今有一累石 11/19a/ 7
坛歴然。相传乃言。掾于此坛化遯也。毎往拜视。辄感叹缠心)告菌山至佳。 11/19a/ 8
司命临去。埋金于此。欲服金者可取。且窃有 11/19a/ 9
合金液意。今未敢议此。若山居积年。修学日 11/19a/10
进。后而事可得密者。临时启质。(中君书云。吾昔临去埋金。 11/19b/ 1
不道司命。长史此答误耳)告大茅山有玄帝时铜鼎。在山 11/19b/ 2
独高处。入土八尺许。此帝王之所。□□□□ 11/19b/ 3
□器疏示后生。益増禀{45E2厂万}承。下亦可以立静 11/19b/ 4
舍。感备告悟。告昔屈氏埋铜及钱。此通非所 11/19b/ 5
拟向也。闻此远事。世代变易。能不悲叹。昔初 11/19b/ 6
拜八月八日书。已操身至述虚(此犹是前村)徐泛 11/19b/ 7
家。寻家信见报云。得应言未可登山。便承此 11/19b/ 8
而归。直致此书于朱家静中耳。愚心鄙近。亦 11/19b/ 9
以肉人秽浊。精诚不恳。无能上达。不悟已畅 11/19b/10
高听。得蒙省察。辞与事违。悚息而已。(长史玄挺。动静 11/20a/ 1
闻彻。屑辞所向。便已关奏蒙报。或是得杨君所传者。徐泛家今犹存。后所云徐偶即应是 11/20a/ 2
〈况〉[泛]后。所以知井宅处。亦云其祖曾为长史门生也)昔占赤石田。利近 11/20a/ 3
山下。为往来之阶。此乃丹诚。寻遇天旱。佃不 11/20a/ 4
收塘坏。穆寻见用出。此事力未展。非为息怀。 11/20a/ 5
今方居山下。故当修垦。以此去洞口远。故不 11/20a/ 6
欲安耳。(此田既在大茅中茅之西。去大山近。瞻仰礼拜乃佳。而言去洞口远。当是 11/20a/ 7
道去北洞口远耳。此田虽食涧水。旱时微少。塘又难立。不知后当遂垦之不。今塘尚决。补 11/20a/ 8
筑当用数百夫。则可漑田十许顷。隐居馆中门人。亦于此随水播植。常愿修复此塘。以追 11/20a/ 9
远迹。兼为百姓之惠也)告书疏班班。欲停之如何。凡书 11/20a/10
疏之兴。所以运达意旨。既蒙眷逮。亲奉觐对 11/20b/ 1
司命君二仙灵颜。则天启其愿。沐浴圣恩。岂 11/20b/ 2
复烦书疏耶。所谓得鱼而忘筌也。(此盖不欲停之辞。故 11/20b/ 3
引以回见。于理极好)不审左公今何在。又有葛孝先。亦 11/20b/ 4
言得道。今在何处。肉人{46E5口禺}{46E5口禺}。为欲知之。(葛既郷人。 11/20b/ 5
所以及问。此条亦〈右〉[有]答在后) 11/20b/ 6
右长史答书讫此。并是自起本。多{80B1黒憺}治。用 11/20b/ 7
白笺。次第如此。(歳乙丑。此一行本题纸背) 11/20b/ 8
11/20b/ 9
眞诰卷之十一。 11/20b/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1:03
¥眞诰卷之十二。 12/ 1a/ 1
12/ 1a/ 2
稽神枢第二。 12/ 1a/ 3
昔累得书见意。深照旨趣。先书以年行西呉。 12/ 1a/ 4
衰颓待老。中夜慨叹。莫与酬谘。夫诚感有在。 12/ 1a/ 5
亦得之无晩也。次书告有年之志。畴昔之好。 12/ 1a/ 6
恒愿眞人禀受要诀。仰接容景。亲奉徽音。夫 12/ 1a/ 7
勤未上彻。精未广厘。眞要之骋。未可豫及也。 12/ 1a/ 8
后汉书云。吾发自玄授金阙素名。跨迈世迹。 12/ 1a/ 9
超登清虚。何玄标之渺{67F1进貌}。奇洞之渊远哉。欲 12/ 1a/10
克己洗心。沐浴芳流。若能斯者。今其时矣。末 12/ 1b/ 1
书云。厕闻要旨。当修五灵。自谓西造{82DD门良}圃。东 12/ 1b/ 2
游玄洲。不为{67F1进貌}絶。求矜而诱之。引而致之。是 12/ 1b/ 3
为言贯于心。良可启矣。恭佼(音效)五灵。亦复至 12/ 1b/ 4
耳。然道浮外迹。未关内眞。是以云车灵辕。相 12/ 1b/ 5
适犹遐。昔曾轸华侨。(依此而言。则知华侨先亦蒙眞降矣)盖应 12/ 1b/ 6
会敖世。事有出{47A3口黒}。{56A2水余}不必静。苟有分无志。申 12/ 1b/ 7
公所病。遇至不为。覆水始{4EBB心宛}。是以古{46D7口言}有云。 12/ 1b/ 8
逢时不迈。山客抃粲者矣。夫学道者。固不宜 12/ 1b/ 9
恃其质分。必当保任于清全矣。于焉骋逸松 12/ 1b/10
期。回轮紫清。灵观四响。玄音合唱。玉振云奏。 12/ 2a/ 1
不谋而和。可谓秘道藏珍。眞晖之上挺也。子 12/ 2a/ 2
建志有年。今因以反子昔旨耳。(此一书似是裴君言。且杨 12/ 2a/ 3
书。此亦不与后玄帝相连。恐非中君答也。又长史此四书本。今并不存矣) 12/ 2a/ 4
玄帝者。昔轩辕子昌意。娶蜀山之女。生高阳。 12/ 2a/ 5
徳号{6CF1瑞页}{6CE0玉页}。{6CF1瑞页}{6CE0玉页}父居弱水之郷。{6CE0玉页}身陶七河 12/ 2a/ 6
之津。是为玄帝也。仗万灵以信顺。监众神以 12/ 2a/ 7
导物。役御百气。召致雷电。于是乘结元之辇。 12/ 2a/ 8
北巡幽陵。南至交趾。西济流沙。东至蟠木。动 12/ 2a/ 9
静之类。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属焉。四行 12/ 2a/10
天下。周旋八外。诸有洞台之山。阴宫之丘。皆 12/ 2b/ 1
移安息之石。封而填之。铸羽山之铜为宝鼎。 12/ 2b/ 2
各献以一于洞山神峯。不独句曲一山而已。 12/ 2b/ 3
此所谓玄帝也。(此后并中君答前所谘问四条事。复以阙上纸也。说{6CF1瑞页}{6CE0玉页} 12/ 2b/ 4
与五符语正同。五符唯无〈理〉[埋]鼎一事耳)鲍{82E4青见}。{82E4青见}及妹。并是其七 12/ 2b/ 5
世祖李湛张虑。本杜陵北郷人也。在渭桥为 12/ 2b/ 6
客舍。积行阴徳。好道希生。故令福逮于{82E4青见}等。 12/ 2b/ 7
使易世变练。改氏更生。合为兄弟耳。根胄虽 12/ 2b/ 8
异。徳荫者同。故当同生氏族也。今并作地下 12/ 2b/ 9
主者。在洞宫中。{82E4青见}所受学。本自薄浅。质又挠 12/ 2b/10
滞。故不得多也。欲知之。其事如此。亦如子七 12/ 3a/ 1
世祖父许肇字子阿者。有赈死之仁。拯饥之 12/ 3a/ 2
徳。故令云荫流后。阴功垂泽。是以今得有好 12/ 3a/ 3
尚仙眞之心者。亦有由而然也。物皆有因会。 12/ 3a/ 4
非徒尔而得之者矣。(此书时先生诫事未授。所以论及子阿功荫也。 12/ 3a/ 5
鲍亦通神。而敦尚房中之事。故云挠滞。后用阴君太玄阴生符。为太清尸解之法。当是主 12/ 3a/ 6
者之最高品矣。縁运事乃如此相关。今人之善恶。岂曰徒然)问葛玄。玄善 12/ 3a/ 7
于变幻。而拙于用身。今正得不死而已。非僊 12/ 3a/ 8
人也。初在长山。近入盖竹。亦能乘虎使鬼。无 12/ 3a/ 9
所不至。但几于未得受职耳。亦恒与谢稚坚。 12/ 3a/10
黄子阳。郭声子相随。(葛玄字孝先。是抱朴从祖。即郑思远之师也。少 12/ 3b/ 1
入山得仙。时人咸莫测所在。传言东海中仙人。寄书呼为仙公。故抱朴亦同然之。长史所 12/ 3b/ 2
以有问。今答如此。便是地仙耳。灵宝所云太极左仙公。于斯妄乎)左慈今在 12/ 3b/ 3
小括山。常行来。数在此下。寻更受职也。慈颜 12/ 3b/ 4
色甚少。正得炉火九华之益。(左慈字符放。李仲甫弟子。即葛 12/ 3b/ 5
葛玄之师也。魏武父子。招集诸方士。慈亦同在中。建安末。渡江寻山。仍得入洞。又乞丹砂合 12/ 3b/ 6
九华丹。九华丹是太清中经法。小括即小括苍山。在永嘉桥溪之北。凡此诸人。术解甚多。 12/ 3b/ 7
而仙弟犹下者。并是不闻三品高业故也。许先生所以兴叹)句曲有五门。 12/ 3b/ 8
有心立志。清斋三月。登寻此门。皆可即得。得 12/ 3b/ 9
可入。但人自不能斋寻之耳。来问欲知宫室 12/ 3b/10
所作阔狭。多少男女。主领人数。当更相示。来 12/ 4a/ 1
疏亦复泰尽邪。勤自当见。亦何事尔。亦何事 12/ 4a/ 2
尔。又当先呈启司命。司命令答道宫室之委 12/ 4a/ 3
曲者。吾乃敢言之耳。此自是司命之别宫。吾 12/ 4a/ 4
人亦不得为洞台之正主也。(按后所论诸官僚人物。当是已 12/ 4a/ 5
为启司命。乃具得受说之耳。右定録后书。答长史所问讫此。〈后〉[从]玄帝来凡五条并杨书) 12/ 4a/ 6
东卿司命监太山之众眞。总括呉越之万神。 12/ 4a/ 7
可谓道渊徳高。折冲羣灵者也。贾玄道。李叔 12/ 4a/ 8
升。言城生。传道流。往并受东卿君之要也。玄 12/ 4a/ 9
道河东人。周威王之末年生。叔升{56B0水豕}郡人。汉 12/ 4a/10
元帝时生。道流北地人。汉灵帝殿中将军也。 12/ 4b/ 1
城生呉人。后汉刘圣公时。为武当郡尉也。受 12/ 4b/ 2
学至勤。并得眞道。今在太山支子小阳山中。 12/ 4b/ 3
此所谓地眞者也。诸来作试者。非一津而往 12/ 4b/ 4
矣。或亦因人犯者。此最难了也。于斯之际。可 12/ 4b/ 5
不愼乎。(此四人隶司命。主察试学道者。所以长史有书与贾。贾即呈司命。司命亦 12/ 4b/ 6
答之。并以在上卷。此诸人名位小。不显外书。周威王即应是六国时威烈王也。于时虽〈末〉[未] 12/ 4b/ 7
立河东郡。而即地已有其名矣。汉官无正殿中将军。或应中郎将也)此紫阳眞 12/ 4b/ 8
人六月二十日受。 12/ 4b/ 9
右一条有掾写。 12/ 4b/10
七月十五日夜。茅中君受书与许卿。(即长史也。后当 12/ 5a/ 1
为上清左卿)玄感凝会。精期远范。标神映挺。双理 12/ 5a/ 2
自分。必能鹏飞辰阿。云扇灵元。高振玉宇。携 12/ 5a/ 3
辔秀眞。可谓{67F1进貌}乎其奇。落絶之视也。于是洞 12/ 5a/ 4
阴之宫。内台下观。风无羽琅之鼓。草无琼金 12/ 5a/ 5
之流。向虽渟光正明。动回五象。固乞屈之夹 12/ 5a/ 6
观。小天之浮景耳。何足{5FA3丝圭}卿司之至念。纡兰 12/ 5a/ 7
眞以{5BC0目分}{55BD水巳}邪。然鉴无不应。圆想必通。所以兴 12/ 5a/ 8
咏事外。迹亦并{4BF7一巾}。苟诚之所企。吾无隐也。想 12/ 5a/ 9
善建重离之明。以期于必诣之会。皓清明朗 12/ 5a/10
贤。亦倶学而得耳。不令我等有蹙{82E7安页}下风矣。 12/ 5b/ 1
弘之而已。(此是受前书后一月日复受此。犹论答欲见洞宫事。所以有后说也。 12/ 5b/ 2
善建重离之明。如似指魏传青録文。而长史名字不相应。既已称俯玄仰白在琼刃前。则 12/ 5b/ 3
此别当有义况也) 12/ 5b/ 4
右一条杨书。 12/ 5b/ 5
定録官寮有左右理中监。准今长史司马职。 12/ 5b/ 6
又有北河司命。主水官考。此职常领九宫禁 12/ 5b/ 7
保侯。禁保侯职。主领应为种民者。(今洞宫自二君以下。 12/ 5b/ 8
便次此三职为大矣)左理中监准大府长史。昔用韩崇 12/ 5b/ 9
以居之。崇字长季。呉郡{82A5田比}陵人也。少好道。林 12/ 5b/10
屋仙人王{59E5玉韦}玄。曾授之以流珠丹一法。崇奉 12/ 6a/ 1
而修之。大有验。{59E5玉韦}玄语之。子行此道。亦可以 12/ 6a/ 2
出身仕宦。无妨仙举也。崇遂仕。稍至宛陵令。 12/ 6a/ 3
行仁以为政。用道以抚民。虎狼深避。蝗不集 12/ 6a/ 4
界。迁汝南太守。拔书佐袁安。安后位至司徒。 12/ 6a/ 5
时人通以崇有识物之鉴也。阴皇后葬。京师 12/ 6a/ 6
近郡二千石妻。当会园陵。而崇独居清素。妻 12/ 6a/ 7
忿崇哭泣。诏问其故。太常冯奚答曰。汝南太 12/ 6a/ 8
守韩崇清苦远尚。味道忘形。身享重官。而妻 12/ 6a/ 9
自纺绩。政化仁简。视民如伤。深达奇博。有君 12/ 6a/10
子之鉴。斯则昏夕之夜光。陛下之子产也。妻 12/ 6b/ 1
不通寒俭之节。哭怨无衣。将足以显崇明徳 12/ 6b/ 2
耳。上奇之。加崇俸禄。秩中二千石。后孝明皇 12/ 6b/ 3
帝巡狩汝南。上治崇府。崇使妻出住孤独老 12/ 6b/ 4
妪家。上闻叹曰。韩崇所谓百錬不销也。赐{5FCA丝兼} 12/ 6b/ 5
五十匹。崇在郡积十四年。政化洽着。举天下 12/ 6b/ 6
最。年七十四。{59E5玉韦}玄乃授以隐解法。得去入大 12/ 6b/ 7
霍山。受{59E5玉韦}玄遁化泥丸紫戸术以度世。今在 12/ 6b/ 8
洞中为左理中监。(汉书所载事迹亦略同。而置辞小异耳。袁安字邵平。 12/ 6b/ 9
初为县功曹。被举歴仕。遂至三公。和帝时卒。即袁绍高祖也。晋世又有冯奚。亦为大常。名 12/ 6b/10
位同耳。韩既隐解。必是〈记〉[托]尸。今晋陵上有韩冢。崔巍高大。从来相呼为韩冢。疑如桃君。或 12/ 7a/ 1
即是此虚圹。而世呼为孙策将韩当冢也)云王玮玄是楚庄王时 12/ 7a/ 2
侍郎,受术于玉君。(若是春秋时楚庄王者,疑侍郎之官不似古职,而汉 12/ 7a/ 3
楚王又无庄谥)右理中监。准职如司马。今有刘翊字 12/ 7a/ 4
子翔者居之。翊本颖川人。少好道徳。而家世 12/ 7a/ 5
大富。常周穷困为事。好行阴徳密惠。陈留张 12/ 7a/ 6
季札当吊师丧。车败牛困。翊于汝南界逢之。 12/ 7a/ 7
与语。不示名字。即推车牛与乘之。恤死救穷 12/ 7a/ 8
非一人矣。后都长安。翊举计掾。到都。帝嘉其 12/ 7a/ 9
心。拜郎中。迁陈留太守。出长安五百里中。敛 12/ 7a/10
死恤穷。损己分人。行达阳平。遂遇马皇先生。 12/ 7b/ 1
告翊曰。子仁感天地。阴徳神鬼。太上将嘉子 12/ 7b/ 2
之用情矣。使我来携汝以长生之道。吾仙官 12/ 7b/ 3
也。尔乃能随我去不。翊于是叩头自搏。少好 12/ 7b/ 4
长生。幸遇神仙。乞愿侍给。马皇先生因将翊 12/ 7b/ 5
入桐柏山中。授以隐地八术。服五星之华法。 12/ 7b/ 6
今度名东华。来在洞中。为定録右理中监。(汉书 12/ 7b/ 7
云。翊字子相。颍阴人。家世丰富。常能周施。而不以为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留张季札。 12/ 7b/ 8
远赴师丧。遇寒氷车败。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愼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 12/ 7b/ 9
姓名。策马而去。李札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常守志 12/ 7b/10
卧疾。不屈聘命。河南{82AE禾中}{5DAB禾弟}临郡。引为功曹。后黄巾贼起。翊救给乏絶。资其食者数百人。郷 12/ 8a/ 1
族死亡。则为殡敛。鳏寡则助其妻娶。献帝迁都西京。举上计掾。尔时道路寇阻。翊夜行昼 12/ 8a/ 2
伏。乃到长安。上嘉其忠勤。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又散珍宝。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 12/ 8a/ 3
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仍又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故知饥困于路。不忍委去。因杀 12/ 8a/ 4
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倶饿死。此说大同小异。故备载 12/ 8a/ 5
之。论翊字子翔。于字例相得。而翊义亦是相。相作息亮切音。二者未详孰正。马皇出列仙 12/ 8a/ 6
传。黄帝时马师也)定録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 12/ 8a/ 7
字叔显。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 12/ 8a/ 8
时作徐州县令。灵帝时大将军辟掾。少好道。 12/ 8a/ 9
明术数。服食胡麻黄精饵。后入呉乌目山中 12/ 8a/10
隐居。遇仙人慧车子。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 12/ 8b/ 1
道。今在洞中为典柄执法郎。(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 12/ 8b/ 2
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干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以知术故。郡举方〈士〉[正]。迁洛阳市 12/ 8b/ 3
长。如此亦为小异。呉无乌目山。娄及呉兴并有天目山。或即是也。慧车子无别显出)十 12/ 8b/ 4
二月一日夜。定録君所道。(此即同是丑年所受)云北河 12/ 8b/ 5
司命。顷阙无人。昔以桃俊兼之耳。俊似钱唐 12/ 8b/ 6
人。少为郡干佐。末负笈到太学受业。明经术 12/ 8b/ 7
灾异。晩为交址太守。汉末弃世。入増城山中 12/ 8b/ 8
学道。遇东郭幼平。幼平秦时人。久隐増城得 12/ 8b/ 9
道者也。幼平教俊服九精錬气辅星在心之 12/ 8b/10
术。俊修之道成。今在洞中。兼北河司命。主水 12/ 9a/ 1
官之考罚。此位虽隶定録。其实受事于东华 12/ 9a/ 2
宫中节度。桃俊字翁仲者也。(汉书无此事。今冢在钱唐临平。 12/ 9a/ 3
坟坛歴然。苗裔犹存。郷近时闻{82E5鼓革}角之响。故人不敢侵毁之。皆知呼为桃司命冢。钱唐杜 12/ 9a/ 4
征士事京产。先与隐居共有诗咏。以赞述斯徳。别在集中。幼平亦无所显出)张激 12/ 9a/ 5
子当为太极仙侯。激子者河内张奉者也。字 12/ 9a/ 6
公先。少时名激子耳。此人亦少发名字。太傅 12/ 9a/ 7
袁隗叹其高操。妻以女。女服饰奢丽。奉不顾 12/ 9a/ 8
眦。无异路人。妇改服。乃后成室家也。后弃世 12/ 9a/ 9
入剡山。遇山图公子。山图公子周哀王时大 12/ 9a/10
夫仙人者也。授激子九云水强梁錬桂法。激 12/ 9b/ 1
子修此得道。今在东华宫。行为太极所署也。 12/ 9b/ 2
或领九宫尚书。与北河侯对职治水考。北河 12/ 9b/ 3
司命或为禁保侯。亦并共业故也。北河司命 12/ 9b/ 4
亦治在洞天之中。与张激子对局。(魏书云。张范字公仪。 12/ 9b/ 5
河内修武人。祖{54D1音欠}汉司徒。父延太尉。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征命不就。 12/ 9b/ 6
后为议郎。参丞相魏武军事。甚见敬重。好赈救穷乏。家无余财。以建安十七年卒。弟承字 12/ 9b/ 7
公先。亦知名。以方正拜议郎諌议大夫赵郡太守。后随魏武西征。至长安病亡。此说名字。 12/ 9b/ 8
翻覆大异。承与奉乃相类而非袁壻。若是范。又其字不同。详按事迹。恐多是兄也。魏书王 12/ 9b/ 9
修传又云。修往来南阳。多止张奉舍。奉举家病。修营拯之。按张范兄弟。乃尝避地往扬州。 12/ 9b/10
投袁术。又非刘表。不应在南阳。#二三为疑也。山图公子出列仙传)中候夫人 12/10a/ 1
所道。(寻洞中事。皆二君所说。如此两条。独是中候夫人者。当本是东华中职寮故也) 12/10a/ 2
我闻易迁中人窦氏言云。北河司命禁保侯。 12/10a/ 3
似有所拟。想当审尔。(窦氏即琼英也。似有所拟者。当是长史。故中君 12/10a/ 4
受云。北河司命方验也。恐受业高后。定不复为此职。然主领种民。事亦相符)保命 12/10a/ 5
府多女官司。三官官属有七人。四女三男。明 12/10a/ 6
晨侍郎七人。如今世上御史中丞之职。并隶 12/10a/ 7
东华方诸宫。保命君总关之耳。明晨侍郎周 12/10a/ 8
爰支者。汉河南尹周畅伯持之女也。畅汝南 12/10a/ 9
安成人。好行阴徳。功在不觉。曾作河南尹。遭 12/10a/10
大旱。收葬洛阳城旁客死骸骨万余人。为立 12/10b/ 1
义冢祭祀之。应时大雨丰收。所行多是此辈。 12/10b/ 2
太上处以畅有阴行。令爰支从南宫受化得 12/10b/ 3
仙。今在洞中。爰支亦少好道。服伏苓三十年。 12/10b/ 4
后遇石长生。教之以化遁。化遁上尸解也。(畅即 12/10b/ 5
周嘉从弟也。性仁慈和笃。某帝时为河南尹。永初二年夏旱。久祷无应。因收葬万余人。应 12/10b/ 6
时大雨。位至光禄勋)明晨侍郎张桃枝者。汉司隶校尉 12/10b/ 7
朱{81C0宀禹}季陵母也。沛人。{81C0宀禹}往与陈蕃倶诛。{81C0宀禹}母 12/10b/ 8
行阴徳久。闻在易迁。始得为侍郎耳。(朱{81C0宀禹}沛人。桓灵 12/10b/ 9
时八俊。后同党人之例。李膺杜密倶下狱死。非陈蕃同时)明晨侍郎夏馥 12/10b/10
字子治。陈留人也。少好道。服朮饵。和云母。后 12/11a/ 1
入呉山。从赤须先生受錬魂法。又遇桐柏眞 12/11a/ 2
人。授之以黄水云浆法。得道。今在洞中。馥少 12/11a/ 3
时被公府辟召。悬辟书着桑树乃去。其用怀 12/11a/ 4
高迈如此。(后汉及高士传并云。陈留圉人。少为书生。桓帝时举直言。不就。性质 12/11a/ 5
直。不同时党。为阉人所疾。陷于党锢之限。避难乃翦须发变形。逃林虑山中。为人治作。后 12/11a/ 6
还家。杜门不出。不与人相见。党禁未解而亡。赤须子出列僊传。桐柏即右弼王)余数 12/11a/ 7
人不能一二道之。例皆取平贞正直。体隐神 12/11a/ 8
清。即侍郎之才。不限男女也。(前云有七人。今唯说二女一男) 12/11a/ 9
右保命君所道。(此当是接中候告后乃言之)童初府上帅 12/11a/10
用刘文饶。文饶者弘农刘寛也。少好道。曾举 12/11b/ 1
汉方正。稍迁南阳太守。视民如子。怒不形颜。 12/11b/ 2
口无疾言。行阴徳。拯寒困。万民悦而附之如 12/11b/ 3
父母焉。后为司徒太尉。上赐酒。伏地睡。诏问 12/11b/ 4
故。乃答曰。臣任重责大。恒忧心如醉。旦使奴 12/11b/ 5
至市买菜。奴盗用钱飮酒。晏乃还。卧于阁内。 12/11b/ 6
又不得菜。既醒。乃骂之为死狗。骂毕。即束带 12/11b/ 7
来〈人〉[入]。恐奴从后自杀。所以虑之。不觉忽然睡 12/11b/ 8
耳。愿见哀恕。寛用心仁爱。触类如此矣。年七 12/11b/ 9
十三。一旦遇青谷先生。降之于寝室。授其杖 12/11b/10
解法。将去入太华山。行九息服气。及授以炉 12/12a/ 1
火丹方。修之道成。今在洞中作童初府帅上 12/12a/ 2
侯。主始学道者。(后汉书云。刘寛字文饶。弘农华阴人。父名崎。顺帝时为司 12/12a/ 3
徒。寛为人谨厚。常行有人失牛。乃就寛车中认之。寛无言解驾牛与之。歩归。顷有志者。得 12/12a/ 4
牛而送还。惭惧。寛乃谢遣之。桓帝延〈喜〉[熹]八年。为南阳太守。恒用蒲鞭。灵帝嘉平五年。为太 12/12a/ 5
尉。尝于御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寛仰答。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耳。尝有 12/12a/ 6
客来诣寛。寛遣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骂为畜产。寛须臾遣人视奴。疑恐自杀。语左右 12/12a/ 7
曰。此是人而骂为畜产。为辱孰甚。故吾惧其死耳。后封逮郷侯六百戸。中平二年亡。年六 12/12a/ 8
十六。赠车骑将军。时进谥曰昭讨侯。子松嗣。按此说复为同异。故详载之。青谷先生无别 12/12a/ 9
显出。凡此诸引教仙人。恐皆是下教限。不尔则不应得辄然)华阳中事。当 12/12a/10
更示尔。正月二十三日。东宫上人来看洞中。 12/12b/ 1
时或有龟山宾共集。高会眞仙之日。宁可暂 12/12b/ 2
登伏龙之郷。以礼拜于灵岫邪。可示许侯令 12/12b/ 3
知之(此亦应是中君。仍前十二月一日言也。东宫上人即青童君。龟山宾即西王母。 12/12b/ 4
上卷亦有此告。令登伏龙以望山礼拜。便异乎陟岭。非必以近易为言。恐当宜然也)昔 12/12b/ 5
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唯朝夕拜跪。 12/12b/ 6
向一枯树辄云。乞长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 12/12b/ 7
枯木一旦忽然生华。华又有汁。甜如蜜。有人 12/12b/ 8
教令食之。遂取此华及汁并食之。食讫即仙 12/12b/ 9
矣。如是用心精诚之至也。枯木尚能生紫华。 12/12b/10
濯甘津。况三秀之灵阿。五芝所播植。而不能 12/13a/ 1
数恭山岫。洗拔滓秽者。良可悲也。世人所以 12/13a/ 2
({81A5人巉}此一字。非眞)毎不得如意者。亦如子所不得如意 12/13a/ 3
耳。岂异邪。昔有刘少翁。曾数入太华山中。拜 12/13a/ 4
礼向山。如此二十年。遂忽一旦得见西岳丈 12/13a/ 5
人。授其仙道(禁山符有西岳君。西岳公不知是此丈人邪)昔有一 12/13a/ 6
人。数旦旦诣河边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侯河 12/13a/ 7
伯遂与相见。与其白璧十双。教授水行不溺 12/13a/ 8
法。此人见在中岳得道。(河侯河伯故当是两神邪)左慈初 12/13a/ 9
来。亦勤心数拜礼灵山。五年许。乃得深进内 12/13a/10
外东西宫耳。(前云三月便得进。与此大殊。恐以深进为异也)学道当 12/13b/ 1
如山世远。去人事如清虚眞人。歩深幽当如 12/13b/ 2
周紫阳。何有不得道邪。(世远传未出。其舍家寻学。事在谶书。即尹 12/13b/ 3
公度弟子。已得为太和山眞人。清虚王君。紫阳周君。各自有传)建志当令勤。 12/13b/ 4
研神令虚。所为所作当令密。(青童戒。南眞亦云。学道唯须勤 12/13b/ 5
密。勤即昼夜而勿怠。密则非我而不知。今中君复说此。实为至谕。可谓一言以蔽之)右 12/13b/ 6
定録君所道使疏。(此一条又有杨书)夫望林者。岂不 12/13b/ 7
想易迁之若人。羡彼子之濯景邪。可谓瞻之 12/13b/ 8
在前。忽焉在后。(长史妻既已在易迁。为长史今眺望林岭。岂无羡想之怀。 12/13b/ 9
昔自谓胜之。今翻在后。盖以劝激长史之辞也) 12/13b/10
右南岳夫人言。 12/14a/ 1
张姜子西州人。张济妹也。(济后汉末西凉州人。为董卓将。后攻 12/14a/ 2
穰城。被射死。即张繍从叔也。其妹不显外书。不知出适〈末〉[未])李惠姑齐人。夏 12/14a/ 3
侯玄妇也。(玄魏末人。与李丰倶为晋文王所诛。不知妇亡在玄之前后。李丰乃 12/14a/ 4
是冯翊人。非齐人。不知此是李谁之女)施淑女山阳人。施绩女 12/14a/ 5
也。(施绩呉兴人。孙皓时为骠骑将军。守西陵。今云山阳。恐女或出适。取夫家郡。不尔则 12/14a/ 6
乖)郑天生{68B0登邑}芝母也。({68B0登邑}芝字伯苗。南阳新野人。在蜀为刘禅车骑将 12/14a/ 7
军。后行见{82C3虫爰}抱子行。引弓射杀。因感念而亡。母不知郑谁之女)此数女子昔 12/14a/ 8
世有仁行令问。并得在洞中。洞中有易迁馆 12/14a/ 9
含眞台。皆宫名也。计今在易迁馆东厢中。此 12/14a/10
馆中都有八十三人。又有协辰夫人者。九宫 12/14b/ 1
之女也。太上往遣来教此等法。皆以保命授 12/14b/ 2
书。协辰夫人主教领之也。夫人汉司空黄琼 12/14b/ 3
女黄景华也。韩终授其岷山丹。服得仙。(黄琼江夏 12/14b/ 4
人。字世英。汉顺帝时司空司徒太尉。年七十九亡。父名香。章和帝时为尚书令。救活千余 12/14b/ 5
人。琼子{81F8玉宛}司徒太尉。为李权所杀。夫人亦不知出适〈末〉[未]。今此诸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母。 12/14b/ 6
盖各取名达者而言之。非必因附其功福所及也)含眞台是女人已 12/14b/ 7
得道者。隶太元东宫中。近有二百人。(前云八十三人。 12/14b/ 8
止是易迁耳。含眞既为贵胜。当须迁转。乃得进入也)此二宫尽女子之 12/14b/ 9
宫也。又有童初萧闲堂二宫。以处男子之学 12/14b/10
也。(其男女名氏又出后。并是略称标胜者也)计与数人共止。最于 12/15a/ 1
{68B0登邑}伯苗母相亲爱。余亦厚耳。(伯苗母即郑夫人也)设床 12/15a/ 2
待灵。诚孝子之长想也。计亦已为其儿作惠 12/15a/ 3
益也。计前与尔杯布。殆相与为赠。当往洞室 12/15a/ 4
之际耳。仙官有禁。不得道实。故假以他惠也。 12/15a/ 5
此亦意之至也。其亦欲设床寝。令精气之往 12/15a/ 6
有所栖者也。可密诸。其儿道如此。(此令告掾也。其事皆 12/15a/ 7
有指趣。不容显注之。从定録官寮来凡三十一条。并有掾写注之一卷相随) 12/15a/ 8
12/15a/ 9
眞诰卷之十二。 12/15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1:30
¥眞诰卷之十三。 13/ 1a/ 1
13/ 1a/ 2
稽神枢第三。 13/ 1a/ 3
地下主者。复有三等。鬼帅之号。复有三等。并 13/ 1a/ 4
是世有功徳。积行所钟。或身求长生。歩道所 13/ 1a/ 5
及。或子弟善行。庸播祖祢。或讽明洞玄。化流 13/ 1a/ 6
昆祖(洞玄即大洞玄经。读之万{4DBA彳扁}。七祖已下。并得錬质南宫。受化胎仙。非今世所称 13/ 1a/ 7
洞玄灵宝经也)夫求之者非一。而获之者多途矣。要 13/ 1a/ 8
由世积阴行。然后皆此广生矣。鬼帅武解。主 13/ 1a/ 9
者文解。倶仙之始也。度名东华。简刊上帝。不 13/ 1a/10
隶{68B5丰邑}宫。不受制三官之府也。(又别云。心勤于事。欲兼味于清 13/ 1b/ 1
正。华目以随世。畏死而希仙者。亦多作文武解主者)其一等地下主者。 13/ 1b/ 2
散在外舍。闲停无业。不受九宫教制。不闻练 13/ 1b/ 3
化之业。虽倶在洞天。而是主者之下者。此自 13/ 1b/ 4
按四明法。一百四十年。依格得一进耳。一进 13/ 1b/ 5
始得歩仙阶。给仙人之使令也。(依剑经。主者大有品秩。迁 13/ 1b/ 6
转年限。{66A6贝余}促悬殊。此等数之目。异于品名。反以多为贵。如此阶秩矣)其二等地 13/ 1b/ 7
下主者。便径得行仙。阶级仙人。百四十年。进 13/ 1b/ 8
补管禁位。管禁之位。如世间散吏者也。此格 13/ 1b/ 9
即地下主者之中条也。李东等今在第一等 13/ 1b/10
中。(李东曲阿人,乃领户为祭酒,今犹有其章本,亦承用鲍南海法。东才乃凡劣,而心行 13/ 2a/ 1
清直,故得为最下主者使,是许家常所使。永昌元年,先生年二十三,就其受六甲阴阳行 13/ 2a/ 2
厨符。既相关悉。聊复及之耳)其第三等。地下主者之高者。 13/ 2a/ 3
便得出入仙人之堂寝。游行神州之郷。出馆 13/ 2a/ 4
易迁童初二府。入晏东华上台。受学化形。濯 13/ 2a/ 5
景易气。十二年气摄神魂。十五年神束藏魄。 13/ 2a/ 6
三十年棺中骨还附神气。四十年平复如生 13/ 2a/ 7
人。还游人间。五十年位补仙官。六十年得游 13/ 2a/ 8
广寒。百年得入昆盈之宫。此即主者之上者。 13/ 2a/ 9
仙人之从容矣。 13/ 2a/10
张姜子等先在第二等中。亦始得入易迁耳。 13/ 2b/ 1
鬼帅之位次。亦如此矣。(主者之位。亦不限男女。按此年限。得棺中 13/ 2b/ 2
之骨。便得出生世中。亦往往有此。改变隐适。难已意量。殆入不可思议之境耳)易迁 13/ 2b/ 3
童初二宫。是男女之堂馆也。其中间静。东海 13/ 2b/ 4
青童君。一年再游。校此诸宫。观见羣辈也。(一年 13/ 2b/ 5
再游。似依传中曰。而前书云。正月二十三日。东宫上人来。便是不必复有定期也)赵 13/ 2b/ 6
素台在易迁宫中。已四百年。不肯徙。自谓天 13/ 2b/ 7
下无复乐于此处也。赵素台是赵煕女。汉时 13/ 2b/ 8
为幽州刺史。有济穷人于河中。救王惠等于 13/ 2b/ 9
族诛。行阴徳数十事。故其身得诣朱陵。儿子 13/ 2b/10
今并得在洞天中也。煕恒出入在定録府。素 13/ 3a/ 1
台数微服游行道巷。{5BC0目分}山泽以自足矣。(赵煕汉书 13/ 3a/ 2
不显。微服游行。盖谓在洞天中耳。不应乃出世中也)易迁中有高业而 13/ 3a/ 3
萧条者。有窦琼英。韩太华。刘春龙。王进贤。李 13/ 3a/ 4
奚子。郭叔香。此数人并天姿郁秀。澄上眇{67F1进貌}。 13/ 3a/ 5
才及拟胜。仪观骇众。此则主者之高者。仙官 13/ 3a/ 6
之可才。其次及得张善子辈。{68B0登邑}伯苗母有善 13/ 3a/ 7
行。故后来人多宗{61C1艹比}之。窦琼英者窦武妹也。 13/ 3a/ 8
其七世祖有名峙者。以藏枯骨为业。以活死 13/ 3a/ 9
为事。故祚及于英身矣。(窦武字游平。窦融玄孙。峙则应是融祖也。 13/ 3a/10
武亦恒以财物散施天下贫乏。灵帝时为大将军。与陈蕃倶被诛。其母产武时。并产一蛇。 13/ 3b/ 1
蛇出即走上南山。至母死。无何而来。哀泣良久又去。亦所以为异。但未解倶承七世之庆。 13/ 3b/ 2
兄戮而妹仙当)非道家之北斗也。鬼官别有北斗君。 13/ 3b/ 3
以司生杀尔。(按孙皓败将张悌军人柳荣病死。已三日。且忽起大呼云。至北 13/ 3b/ 4
斗门下。见人缚悌来。因是惊误。尔日晩。悌战死。如此即应是第四宫也。今第五第六宫不 13/ 3b/ 5
显所主者。恐是考责之府也) 13/ 3b/ 6
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 13/ 3b/ 7
主诸六天宫。余四天宫。其四明公。各在其中 13/ 3b/ 8
治。(虽云各治一宫。又不显各在何宫。宫既并列。复不得依位作四方言之。寻其公次第 13/ 3b/ 9
高下。则第二宫名为西明公治。第三宫东明公治。第四宫北斗君治。及次南次北也) 13/ 3b/10
二天宫立一官。六天凡立为三官。三官如今 13/ 4a/ 1
刑名之职。主诸考谪。常以眞仙。司命兼以总 13/ 4a/ 2
御之也。并统仙府。共司生死之任也。大断制 13/ 4a/ 3
皆由仙官。(道家常呼三官者是此也。而消魔经云。岱宗又有左火官右水官及 13/ 4a/ 4
女官。亦名三官。并主考罚。今三茅君通掌之。大君为都统。保命为司察矣。所以隶仙官者。 13/ 4a/ 5
以为天下人不尽皆死。其中应得眞仙。则非北帝所诠。或有虽死而神化反质者。如此皆 13/ 4a/ 6
在眞仙家简録。故司命之职。应而统之也)鬼官北斗君。乃是道家 13/ 4a/ 7
七辰北斗之考官。此鬼一官。又隶九星之精。 13/ 4a/ 8
上属北晨玉君。(天上北斗有所司察。故鬼官亦置此职。以精象相应。统领 13/ 4a/ 9
既关{59CD玉旋方}{59FD玉几}。是以仰隶太上之曹也)□□□□□□□□□□ 13/ 4a/10
府耳。未必尽径来也。别更一二密可示尔同 13/ 4b/ 1
气。令知斗处幽间之泰也。道业可不勖哉。(此三 13/ 4b/ 2
人外书并不显。后汉有李云。亦为白马令。以直言忤旨死。令示同气者。谓以告长史掾也) 13/ 4b/ 3
七月二十四日夜。保命君告。(按前受。长史司马诸人。虽定録 13/ 4b/ 4
所告。而应是初说洞中事。是丑年十一月。今此说杂人。乃宜继后。反为七月。复不应是寅 13/ 4b/ 5
年。进退拯难详。从地下主者来凡十四条。并有掾写。共一卷也)含眞台洞天 13/ 4b/ 6
中皆有。非独此也。此一台偏属太元府。隶司 13/ 4b/ 7
命耳。其中有女眞二人总之。其一女眞是张 13/ 4b/ 8
微子。汉昭帝时将作大匠张庆女也。微子好 13/ 4b/ 9
道。因得尸解法而来入此。亦先在易迁中。微 13/ 4b/10
子常服雾气。自云。雾气是山泽水火之华精。 13/ 5a/ 1
金石之盈气也。久服之。则能散形入空。与云 13/ 5a/ 2
气合体。微子自言受此法于东海东华玉妃 13/ 5a/ 3
淳文期。文期青童之妹也。微子曾精思于寝 13/ 5a/ 4
静。诚心感灵。故文期降之。授以服雾之道也。 13/ 5a/ 5
服雾之道授微子。微子亦时以教诸学在含 13/ 5a/ 6
眞易迁中者。我昔尝得此方。乃佳可施用者 13/ 5a/ 7
也。 13/ 5a/ 8
服雾法。常以平旦。于寝静之中。坐卧任己。先 13/ 5a/ 9
闭目内视。髣髴如见五脏。毕因口呼出气二 13/ 5a/10
十四过。临目为之。使目见五色之气。相绕缠 13/ 5b/ 1
在面上郁然。因又口内此五色气五十过。毕。 13/ 5b/ 2
咽唾六十过。毕乃微呪曰。太霞发晖。灵雾四 13/ 5b/ 3
迁。结气宛屈。五色洞天。神烟合启。金石华眞。 13/ 5b/ 4
蔼郁紫空。錬形保全。出景藏幽。五灵化分。合 13/ 5b/ 5
明扇虚。时乘六云。和摄我身。上升九天。毕又 13/ 5b/ 6
叩齿七通。咽液七过。乃开目事讫。此道神妙。 13/ 5b/ 7
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术者。尔可行此法邪。 13/ 5b/ 8
久行之。常乘云雾而游。(此服雾法。已别抄用。事在第三篇中。今犹 13/ 5b/ 9
疑存此与本文相随也)其一女眞是傅礼和。礼和是汉 13/ 5b/10
桓帝外甥侍中傅建女也。北地人。其家奉佛 13/ 6a/ 1
精进。女常旦夕洒扫佛前。勤勤祝誓。心愿仙 13/ 6a/ 2
化。神灵监其此心。亦得来此。久处易迁。今始 13/ 6a/ 3
得为含眞台主也。常服五星气以得道。礼和 13/ 6a/ 4
善歌。歌则鸟兽飞聚而听声焉。 13/ 6a/ 5
右定録君言。(张傅二人。外书不显。或应各在家谱中) 13/ 6a/ 6
又一条有杨书。又掾写。 13/ 6a/ 7
王衍为晋武帝尚书令。其女字进贤。为愍怀 13/ 6a/ 8
太子妃。洛阳乱。刘曜石勒略进贤。渡孟津河。 13/ 6a/ 9
于河中欲妻之。进贤骂曰。我皇太子妇。司徒 13/ 6a/10
公之女。而胡羌小子敢欲干我乎。言毕。即投 13/ 6b/ 1
河中。其侍婢名六出。复言曰。大既有之。小亦 13/ 6b/ 2
宜然。复投河中。时遇嵩高女眞韩西华出游 13/ 6b/ 3
而愍之。抚接二人。遂获内救。外示死形。体实 13/ 6b/ 4
密济。便将入嵩高山。今在华阳宫洞内易迁 13/ 6b/ 5
之中。六出时年二十二三许。体貌亦整。善有 13/ 6b/ 6
心节。本姓田。渔阳人。魏故浚仪令田讽之孙。 13/ 6b/ 7
讽曾有阴徳之行。以及于六出耳。(晋书云。王衍长女名 13/ 6b/ 8
景风。貌美。贾后为弟谧娶之。少女名惠风。以配愍怀太子。恨之。如此则不甚美也。永嘉五 13/ 6b/ 9
年六月。王弥刘曜石勒破洛。贼欲逼妃。妃拔刀曰。我太尉公之女。皇太子之妃。有死而已。 13/ 6b/10
终不为逆虏所辱。遂见害。家人收葬于城西南洛水之北。追谥曰贞定妃。与此说小异) 13/ 7a/ 1
范幼冲辽西人也。受胎化易形。今来在此。恒 13/ 7a/ 2
服三气。三气之法。存青气白气赤气各如{82B4丝延}。 13/ 7a/ 3
从东方日下来。直入口中。{4FCC手邑}之九十过。自饱 13/ 7a/ 4
便止。为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之气。遂得神 13/ 7a/ 5
仙。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临目施 13/ 7a/ 6
行。视日亦佳。其法虽鲜。其事甚验。许侯可为 13/ 7a/ 7
之。(此法亦以重抄书。在第三篇修有事中)范监者即其人也。昔 13/ 7a/ 8
得为童初监。今在华阳中。(又别云。曾为汉尚书郎。善解地理。以 13/ 7a/ 9
冢宅为意。此亦在第三篇。右三条并杨书)河内李整。昔受守一法 13/ 7a/10
并洞房得道。初在洛阳山。近来入华阳中。又 13/ 7b/ 1
主诸考祟民间之事。整往为常道郷公傅。受 13/ 7b/ 2
道入山时。已年六十。(不知李作何位。亦应是监职。常道郷公。魏元帝 13/ 7b/ 3
本封也){5FEE网正}山东北有穴。通大句曲南之方山之 13/ 7b/ 4
南穴。姜伯眞数在此山上取石脑。石脑在方 13/ 7b/ 5
山北穴下。繁阳子昔亦取服。(此{5FEE网正}山犹是大横山。故后云。掾 13/ 7b/ 6
恒与方山五人往来。但不知有路通洞天中不尔。繁阳子即鹿迹洞中何苗也)此北 13/ 7b/ 7
竚山中亦有此物。(未详竚山在何处。今句曲北鹿迹山西有名竚角山。 13/ 7b/ 8
似当是其处也)石脑故如石。但小斑色而{66F4车而大}耳。所在 13/ 7b/ 9
有之。服此。时时使人发热。又使人不渇。李整 13/ 7b/10
昔未入山时。得风痹疾。久久乃愈耳。此人先 13/ 8a/ 1
多房内事。殆不同今者疾之轻薄也。(石脑今大茅东 13/ 8a/ 2
亦有。形状圆小。如曾青而质色似钟乳床。下乃皎白。时有黒斑而虚{66F4车而大}。服之乃热。为治亦 13/ 8a/ 3
似钟乳也)罗江大霍有洞台。中有五色隐芝。(此则南眞 13/ 8a/ 4
及司命所任之处也)华阳洞亦有五种夜光芝。(此则司命所请 13/ 8a/ 5
以植句曲内外者也)良常山有{57CD茔火}火芝。此物在地如{57CD茔火} 13/ 8a/ 6
火状。其实似草而非也。大如豆形。紫华。夜视 13/ 8a/ 7
有光。得食一枚。心中一孔明。食七枚。七孔明。 13/ 8a/ 8
可夜书。计得食四十七枚。寿万年。(从来未闻有见之者。 13/ 8a/ 9
当是无至心寻求耳)包山中有白芝。又有隐泉之水。正 13/ 8a/10
紫色。(此即林屋山也。在呉大湖中耳)华阳雷平山有田公泉 13/ 8b/ 1
水。飮之除腹中三虫。与隐泉水同味。云是玉 13/ 8b/ 2
砂之流津也。用以浣衣。不用灰。以此为异矣。 13/ 8b/ 3
(此水今从地涌出。状如沸水。味异美。取浣垢衣。便自得净。即所呼为柳谷{81E7水枅}者。在长史宅 13/ 8b/ 4
东南一里许也)昔高辛时,有仙人展上公者,于伏龙 13/ 8b/ 5
地植李,弥满其地,展先生今为九宫内右司 13/ 8b/ 6
保,其常向人说,昔在华阳下,食白李,味异美, 13/ 8b/ 7
忆之未久,而忽已三千年矣。(诸历检课谓尧元年戊戌,至齐 13/ 8b/ 8
之己卯岁,二千八百三年。高辛即尧父,说此语时,又应在晋世,而己云三千年,即是尧至 13/ 8b/ 9
今不啻二千八百年。外历容或不定,如此丁亥之数,不将已过乎。汲〈家〉[冢]纪年正二千六百 13/ 8b/10
四十三年,弥复大悬也)后有郭四朝。又于其处种五果。 13/ 9a/ 1
又此地可种{81DE木示}。所谓福郷之{81DE木示}。以除灾{45E2厂万}。秦 13/ 9a/ 2
时有道士周太宾。及巴陵侯姜叔茂者。来住 13/ 9a/ 3
句曲山下。又种五果并五辛菜。叔茂以秦孝 13/ 9a/ 4
王时封侯。今名此地为姜巴者是矣。以其因 13/ 9a/ 5
叔茂而名地焉。(地号今亦存。有大路从小茅后通延陵。即呼为姜巴路也。 13/ 9a/ 6
但秦孝公时。未并楚置郡。巴陵县始晋初。不知那有巴陵之封。恐是巴蜀之巴故也)此 13/ 9a/ 7
二人并已得仙。今在蓬莱为左卿。今南郑诸 13/ 9a/ 8
姜。则叔茂之后。茂曾作书与太极官僚云。昔 13/ 9a/ 9
学道于鬼谷。道成于少室。养{60AD鬲羽}于华阳。待举 13/ 9a/10
于逸域。时乘飙轮。宴我句曲。悟言永叹代谢 13/ 9b/ 1
之速。物存人亡。我劳如何。太宾亦有才艺。善 13/ 9b/ 2
鼓琴。昔教糜长生孙广田。广田即孙登也。独 13/ 9b/ 3
弦能弹而成八音。眞奇事也。(孙登即{5DAE稽山}康所谓长啸者。亦云 13/ 9b/ 4
见弹一弦之琴。斯言非虚矣)叔茂种五辛菜。常卖以市丹 13/ 9b/ 5
砂而用之。今山间犹有韭薤。即其遗种邪。(今呼 13/ 9b/ 6
为韭山。在大茅西。甚多大韭。又余处亦有蒜薤耳。非〈山〉[出]姜巴一处也)今舍前有 13/ 9b/ 7
塘。乃郭四朝所造也。高其墙岸。盖水得深。但 13/ 9b/ 8
歴代久远。塘墙颓下耳。(今舍语似是论长史宅。宅前今乃有塘。近 13/ 9b/ 9
西为堤墙。即是遏柳{81E7水枅}水。而去郭千甚远。郭千在北洞西北。今有大陂塘。四朝先应住此。 13/ 9b/10
未解舍前之意。恐长史于彼复立田业。又有说在后)四朝常乘小船。游 13/10a/ 1
戏其中。毎叩船而歌曰。清池带灵岫。长林郁 13/10a/ 2
青葱。玄鸟藏幽野。悟言出从容。鼓{54B4木辑戈}乘神波。 13/10a/ 3
稽首希晨风。未获解脱期。逍遥丘林中。(晨风谓上 13/10a/ 4
清玉晨之风。非毛诗所谓{82F0宛鸟}彼晨风之鸟也)浪神九垓外。研道遂 13/10a/ 5
金眞。{4EF5口耳戈}此灵凤羽。藏我华龙鳞。高举方寸物。 13/10a/ 6
万吹皆垢尘。顾哀朝生惠。孰尽汝车轮。(女宠不币 13/10a/ 7
席。男爱不尽轮。朝生蜉蝣也。以喩人之在世。易致消歇耳)游空落飞飙。灵 13/10a/ 8
歩无形方。圆景焕明霞。九凤唱朝阳。晖{60AD鬲羽}扇 13/10a/ 9
天津。庵蔼庆云翔。遂造大微宇。{4FCC手邑}此金{52F2黎木}浆。 13/10a/10
逍遥玄垓表。不存亦不亡。(玄垓九垓。皆八极之外。九霞之顶名 13/10b/ 1
也。飞登木星。亦名玄朗东阳之垓。故若士语卢敖云。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上矣)驾 13/10b/ 2
{80B0火火火欠}舞神霄。披霞带九日。高皇齐龙轮。遂造北 13/10b/ 3
华室。神虎洞琼林。风云合成一。开阖幽冥戸。 13/10b/ 4
灵变玄迹灭。(四朝为玉台执盖郎。故云高皇齐龙轮)定録言。(右十 13/10b/ 5
二条掾写。共一篇) 13/10b/ 6
四朝燕国人也。兄弟四人并得道。四朝是长 13/10b/ 7
兄也。眞法其司三官者。六百年无违。坐超迁 13/10b/ 8
之。四朝职满。上补九宫左仙公。领玉台执盖 13/10b/ 9
郎。中间久阙无人。后以思和代四朝也。山下 13/10b/10
居民。今犹呼一平泽地为郭千者。是四朝之 13/11a/ 1
姓。尚存于民口也。四朝往曾使人种植于此 13/11a/ 2
地也。年年四朝毎行。皆过诣此山。以造思和。 13/11a/ 3
游看原阜。(此是茅传中言也。按如此说。郭千止是种植处。非居止也。住处则长 13/11a/ 4
史宅果应是矣。今塘墙既颓决。水不复甚停。人皆以为田耳。然其地汗阔。小壅犹自成池。 13/11a/ 5
可得泛舟而歌。但无人能追踪远世。可叹如何。后云此四朝年年行过游看。是上补去后。 13/11a/ 6
犹复忆羡旧居。所以数宴良常。眷{5BC0目分}朋好)张玄宾者。定襄人也。魏 13/11a/ 7
武帝时。曾举茂才。归郷里。事师西河蓟公。服 13/11a/ 8
朮饵。兼行洞房白元之事。后遇眞人樊子明 13/11a/ 9
于少室。授以遯变隐景之道。昔在天柱山中。 13/11a/10
今来华阳内。为理禁伯。理禁伯主诸水雨官 13/11b/ 1
也。此人善能论空无。乃谈士常执本无理云。 13/11b/ 2
无者大有之宅。小有所以生焉。积小有以养 13/11b/ 3
小无。见大有以本大无。有有亦无无焉。无无 13/11b/ 4
亦有有焉。所以我目都不见物。物亦不见无。 13/11b/ 5
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无。于是无则无宅也。 13/11b/ 6
太空亦宅无矣。我未生时。天下皆无无也。其 13/11b/ 7
所论端据如此。桐柏诸灵。亦不能折也。自云。 13/11b/ 8
昔曾诣蓬莱宋晨生。晨生者蓬莱左公也。与 13/11b/ 9
其论无。粗得人意。过此已去。尚未能本有。安 13/11b/10
能本无邪。与余人论空无。天下中皆无人焉。 13/12a/ 1
其高气秉理如此。东卿君紫微玄清亦莫得 13/12a/ 2
而〈千〉[干]也。理禁伯官亦保命之监国也。(此论空无之理。 13/12a/ 3
乃殊得无宗。而玄玄固难可曲核矣。眞人之才义。亦是甚有优劣。东卿桐柏紫微玄清。盖 13/12a/ 4
相推并言谈之英辩者。故举此为标也。按左传称君之世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监国之 13/12a/ 5
任。则是副贰。疑此监国或因作监司也)赵威伯者东郡人也。少 13/12a/ 6
学邯郸张先生。先生得道之人耳。晩在中岳。 13/12a/ 7
授玉佩金铛经于范丘林。丘林乃是汉楼船 13/12a/ 8
将军卫行道妇也。学道得仙。遂授行{4FCC手邑}日月 13/12a/ 9
之道。又服九灵明镜华。遂得[仙]。昔亦来在华阳 13/12a/10
内。为保命丞。河图云。呉楚多有得见太平者。 13/12b/ 1
其常语人云。此语不虚。此验不久。(如此诸学者。何可不 13/12b/ 2
弥加勤励也)其存明镜。非世间常法也。受范丘林 13/12b/ 3
口诀云。善啸。啸如百鸟杂鸣。或如风激众林。 13/12b/ 4
或如伐鼓之音。时在天市坛上。奋然北向。长 13/12b/ 5
啸呼风。须臾云翔其上。冲气动林。或冥雾飙 13/12b/ 6
合。或零雨其蒙矣。保命有四丞。此一人主为 13/12b/ 7
暴雨水。及领五芝金玉草。若欲致洪雨者。将 13/12b/ 8
可辞诣之也。(又理禁伯亦主雨水。若请雨。宜并为辞也)其一丞是 13/12b/ 9
咸阳乐长治。东卿司命君郷里人也。为小君 13/12b/10
所举用。汉桓帝中书郎。晩从中岳李先生受 13/13a/ 1
道。行七元法得仙。(相去二百余年。犹蒙卿{67FD圭邑}之泽也)一人是 13/13a/ 2
孟君入室弟子郑雉正者。孟君所属用。(孟君京兆 13/13a/ 3
人。或呼为孟先生。不知何名位)其一人是西山唐房。(此则神仙传所 13/13a/ 4
载。是蜀人。奉事李八百者也)乐长治主灾害。郑雉正主考 13/13a/ 5
注。唐公房主生死。赵威伯主仙籍。并记学道 13/13a/ 6
者。并暴雨水灵芝草。(洞宫官寮。司察呉越非民。在任不过此四丞也。 13/13a/ 7
其下则有四师。事在第三篇中) 13/13a/ 8
定録道此。(右此有掾写。依纸墨亦言前篇。而中间有此失缺。此行后又割。 13/13a/ 9
恐别复有事。并遗落。深可恨惜耳) 13/13a/10
杜〈契〉[{81BC圭刀大}]者字广平。京兆杜陵人。建安之初。来渡 13/13b/ 1
江东。依孙策入会稽。尝从之。后为孙权作立 13/13b/ 2
信校尉。黄武二年。渐学道。遇介{81F9玉炎}先生。授之 13/13b/ 3
以玄白术。隐居大茅山之东面也。守玄白者 13/13b/ 4
能隐形。亦数见身出此市里。〈契〉[{81BC圭刀大}]与徐宗度晏 13/13b/ 5
贤生合三人。倶在茅山之中。时得入洞耳。或 13/13b/ 6
自采伐。货易衣粮于虚曲。而人自不知之耳。 13/13b/ 7
犹{81F9玉炎}者即白羊公弟子也。今在建安方山中 13/13b/ 8
也。({81F9玉炎}即禁山符云。为孙权所杀。化形而去。往建安方山。寻白羊公。杜必当于此时受道 13/13b/ 9
也。〈契〉[{81BC圭刀大}]音薛。即与舜同。〈契〉[{81BC}]字四画。契三画。分亳有异也)徐宗度晋陵人。作 13/13b/10
孙皓左典军吕悌司马。受风谷先生气禁道。 13/14a/ 1
故得〈契〉[{81BC圭刀大}]倶。晏贤生是歩陟外甥。即宗度之弟 13/14a/ 2
子也。 13/14a/ 3
〈契〉[{81BC圭刀大}]弟子二人。一人孙贲孙女寒华也。少时密 13/14a/ 4
与〈契〉[{81BC圭刀大}]通情。后学道。受介{81F9玉炎}法。又以法受寒华。 13/14a/ 5
寒华初去时。先叛入建安。依邵武长张毅。毅 13/14a/ 6
即〈契〉[{81BC圭刀大}]通亲。故得免脱。事平乃归茅山耳。寒华 13/14a/ 7
行玄白法而有少容。今尝倶处也。玄白道忌 13/14a/ 8
房室。自〈契〉[{81BC圭刀大}]受道。不得行此。(呉豫章太守孙贲之子也。山阴王孙 13/14a/ 9
奚之子寒华也。寻此二人。乃因奔淫无应。入道而用志。能自抑断如此。此宜其阶也。贲是 13/14a/10
权同堂兄。有子四人。各名邻安煕疏而无奚。或是小名。又无奚或为王者也)其弟 13/14b/ 1
一子是陈世京。世京孙休时侍郎。少好道。数 13/14b/ 2
入佛寺中。与〈契〉[{81BC圭刀大}]郷里。故晩又授法。〈契〉[{81BC圭刀大}]初将寒 13/14b/ 3
华入建安之时。时亦同举。实頼世京济其密 13/14b/ 4
计焉。此数子今处茅山之外。非常在洞中之 13/14b/ 5
客也。亦时得入耳。亦数至长史舍屋间游戏。 13/14b/ 6
然多在大茅之间。(建安初至孙休即位六十二年。杜初从孙策。不减年 13/14b/ 7
二十左右。则逃时已年八十许矣。不容此尔)世京今服朮泽泻。寒 13/14b/ 8
华无所服。(茅山通无石室。则必应起庐舍。既有服饵。使须药具。兼犹资衣粮。不 13/14b/ 9
容都为隐默。但于时林{61CE艹仍}幽阻。无人寻迹耳)守玄白之道。常旦旦 13/14b/10
坐卧任意。在泥丸中有黒气。存心中有白气。 13/15a/ 1
脐中有黄气。三气倶〈仙〉[生]如云。以覆身上。因变 13/15a/ 2
成火。火又绕身。身通洞彻。内外如〈此〉[一]。旦行之。 13/15a/ 3
至日向中乃止。于是服气百二十过。都毕。道 13/15a/ 4
〈止〉[正]如此。使人长生不死。辟却万害。所谓知白 13/15a/ 5
守黒。求死不得。知黒守白。万邪消却。尤〈食〉[禁]六 13/15a/ 6
畜肉及五辛之菜。当别寝静思。尤忌房室。房 13/15a/ 7
室即死。 13/15a/ 8
此道与守一相似。但如为径要以减之耳。忌 13/15a/ 9
房室甚于守一。守一之忌。在于节之耳。初存 13/15a/10
气出如小豆。渐大冲天。三气缠烟绕身。共同 13/15b/ 1
成一混沌。忽生火在三烟之内。又合景以錬 13/15b/ 2
一身。一身之里。五脏照彻。此亦要道也。此数 13/15b/ 3
人并已三百余年。正玄白之力也。并是不死 13/15b/ 4
之学者。未及于仙道。(玄白事已重抄出在第三篇修用中。计杜于建 13/15b/ 5
安初可年二十许。至晋兴宁三年。始一百九十歳。诸人又晩学。而此云并三百余年。恐长 13/15b/ 6
三字。亦强可是二耳)若欲守玄白者。当与其经。经亦少 13/15b/ 7
许耳。自可兼行。以除万邪。却千害。行之三十 13/15b/ 8
年。匿身隐形。日行五百里。(一名此道为胎精中景玄白法也) 13/15b/ 9
八月十四日夜。保命仙君告。(此告必应是告牙。亦可是试以 13/15b/10
戏长史尔)牙守一。竟未起别寝邪。(此一诰是论玄白守一事。忽然 13/16a/ 1
忆寅兽。寅兽当是未免房中。因而及此也)渟景翳广林。暧暧东霞 13/16a/ 2
升。晨风舞六烟。{81D9孛攴}郁八道腾。五岳何必秀。名 13/16a/ 3
山亦足凌。矫手摄洞阜。栖心潜中兴。吐纳胎 13/16a/ 4
精{80A3牙火}。玄白谁能胜。右杜广平恒喜歌吟此。今 13/16a/ 5
疏相示。 13/16a/ 6
右定録君道此。(此亦应同十四夜告。从杜来九条。并有掾写。共一篇) 13/16a/ 7
峩峩岑山。幽岩岭芳。卓卓先生。乘和来翔。散 13/16a/ 8
发颓颖。躬耕陵堽。三餐自足。不期裹粮。玉迹 13/16a/ 9
东映。凤响西彰。公侯招之。凌风振裳。处不矜 13/16a/10
{47A3口黒}。出不希扬。被褐容与。杖策颉颃。(此一篇有异手书。乃 13/16b/ 1
接前诗后。而后又仍接以萧寂{82BE艹毕}门事。既眞书止说前一篇。已自右毕。则此诗非复是杜 13/16b/ 2
所作。而不知其义是谁)近所标静舍地。此金郷之至室。 13/16b/ 3
若非许长史父子。岂得居之。后世当有赤子贤 13/16b/ 4
者。乃得居此郷。尔子孙事秘之。不可轻泄。(按此 13/16b/ 5
所标。即应是后云长史所营屋宅处也。金陵之地乃广。则此为最胜之地。非眞仙不得居。 13/16b/ 6
故唯长史掾可居耳。赤子贤者。莫测为谁。或是姓赤。或是大人。或将来英贤应运者。乃当 13/16b/ 7
复得居之。既方是后世子孙时事。则非今所宜预言。兼以此地福重。不欲宣广。使人滥住。 13/16b/ 8
致有犯秽故也)许长史今所营屋宅。对东面有小山。 13/16b/ 9
名雷平山。周时有雷氏养龙。来在此山。后有 13/16b/10
姜叔茂田翁亦居焉。其山北有柳{81E7水枅}水。或名 13/17a/ 1
曰田公泉。以其人曾居此山。取此水故也。(雷平 13/17a/ 2
山在小茅北。基址相连。田公泉今具存。左右甚多水柳树。故名柳{81E7水枅}。此泉即前所云浣衣 13/17a/ 3
不用灰者。长史宅自湮毁之后。无人的知处。至宋初。长沙景王檀太妃。供养道士姓陈。为 13/17a/ 4
立道士廨于雷平西北。即是今北廨也。后又有句容山。其王文清后为此廨主。见传记。知 13/17a/ 5
许昔于此立宅。因博访耆宿。至大明七年。有术虚老公徐偶云。其先祖伏事许长史。相传 13/17a/ 6
识此宅只在今廨前。乌柏树处应是。似犹有斋堂前井存。于时草莱芜没。王即芟除寻觅。 13/17a/ 7
果得砖井。〈上〉[土]已欲满。仍掘治。更加甓累。今有好水。水色小白。或是所云似凤门外水味也。 13/17a/ 8
于是审知是故宅。从来空废。无敢居者。既云金郷至室。便为伏龙之膏腴矣。其西北即有 13/17a/ 9
长冈连亘。呼为长隐者也)雷平山之东北有山。俗人呼为 13/17a/10
大横山。其实名郁冈山也。名山记云。所谓冈 13/17b/ 1
山者也。下有泉水。昔李明于此下合神丹。而 13/17b/ 2
升玄洲。水边今犹有处所。此山正东面有古 13/17b/ 3
时越翳王冢。(本墓字。后人{80B1黒憺}作冢。此山今连延甚长。后云古人合丹。犹应是 13/17b/ 4
此。李明但言在方隅。则疑其小近南。水边不复见有基迹。或渐芜没故也。越翳王是句践 13/17b/ 5
四世孙。初不肯立。逃入菁山穴。越人董出之。后于呉徙还会稽。以周宣王十一年。为孙诸 13/17b/ 6
咎所杀。越人又杀诸咎。不知那得远来葬此。或当有神异处故也。今寻视未见指的坟冢。 13/17b/ 7
而如有兆域处者) 13/17b/ 8
右定録君言。(右三条有掾写) 13/17b/ 9
华阳中玉碣文。在童初府西向。一云四面。其 13/17b/10
文曰。解带被褐。寻生理活。养存三亦。洞我玉 13/18a/ 1
文。领理八老。二十四眞。不眠内视。微气绵绵 13/18a/ 2
把録太素。玄之又玄。神道在今。子来乃臻。 13/18a/ 3
易迁云。{68B0登邑}夫人语之。解此则得仙。此仙之要 13/18a/ 4
言。易迁不解此。许侯可解注之。(易迁则长史妻也。{68B0登邑}夫人 13/18a/ 5
即{68B0登邑}芝母也。此碣文乃粗可领解。皆上道中事。但下挺者无由究知之。故令长史解释。亦 13/18a/ 6
或试以戏之耳) 13/18a/ 7
右一条有某书。 13/18a/ 8
隐居今所安经昭灵台前。欲立小石碣子。刻 13/18a/ 9
书华阳颂十五篇。皆赞述此山洞内外事。庶 13/18a/10
以标诚灵府。永垂远世。而未{44F8辩力}作石。今且载 13/18b/ 1
其文于此曰。 13/18b/ 2
河篇征往册。孔记昭昔名。三宿丽天序。两金 13/18b/ 3
标地英。右枢域。 13/18b/ 4
宅无乃生有。在有则还空。灵构不待匠。虚形 13/18b/ 5
自成功。右质象。 13/18b/ 6
总神列三府。分途交五便。阴晖迎夜皙。晨精 13/18b/ 7
望晓悬。右形位。 13/18b/ 8
南峯秀玄鼎。北岭横秦璧。表里玉沙津。周回 13/18b/ 9
隐轮迹。右标贯。 13/18b/10
左带柳{81E7水枅}水。右浚阳谷川。土怀北{67F7亡邑}色。井洌 13/19a/ 1
凤门泉。右区别。 13/19a/ 2
郭千峙流岸。姜巴亘远踪。庙貌或时飨。别宅 13/19a/ 3
乃恒恭。右迹号。 13/19a/ 4
呉居非知地。越家{64F2言巨}隐迁。树盖徒低荫。石竃 13/19a/ 5
未尝烟。右类附。 13/19a/ 6
果林郁余{81E1木木示}。蔬圃蔓遗辛。{57CD茔火}芝可烛夜。田泉 13/19a/ 7
常澣尘。右物轨。 13/19a/ 8
降辔龟山客。解驾青华童。寝宴含眞馆。高会 13/19a/ 9
萧闲宫。右游集。 13/19a/10
清歌翔羽集。长啸归云翻。孑弦有逸调。空谈 13/19b/ 1
无与论。右才英。 13/19b/ 2
标舍雷平下。立静连石阴。上道已冲念。飞华 13/19b/ 3
当轸心。右学禀。 13/19b/ 4
方嵎游琼刃。华阳栖隐居。重离傥或似。七元 13/19b/ 5
乃扶胥。右挺契。 13/19b/ 6
号期行当满。亥数未终丁。{67B3进台}乃承唐世。将宾 13/19b/ 7
来圣庭。右机萌。 13/19b/ 8
济神既有在。去留从所宜。灵迹何显晦。冥途 13/19b/ 9
自相知。右业运。 13/19b/10
刊石玄窗上。显诚曲阶门。动静顾矜録。不负 13/20a/ 1
保举恩。右诚期。 13/20a/ 2
右此十五首下各两字。是其一篇中意。篇 13/20a/ 3
中字字。皆有义旨。后之人自以篇中事求 13/20a/ 4
之。 13/20a/ 5
13/20a/ 6
13/20a/ 7
眞诰卷之十三。 13/20a/ 8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2:03
¥眞诰卷之十四。 14/ 1a/ 1
14/ 1a/ 2
稽神枢第四。 14/ 1a/ 3
大茅山之西南有四平山。俗中所谓方山者 14/ 1a/ 4
也。其下有洞室。名曰方台。洞有两口。见于山 14/ 1a/ 5
外也。与华阳通。号为别宇幽馆矣。得道者处 14/ 1a/ 6
焉。(此山去大茅山可二十许里。西南六七里有一洞口见外。近时有人入见一青蛇在 14/ 1a/ 7
洞中。因与呼为青龙洞。山近上及北面西面。亦并有洞穴。同不知何者是此两口耳。山上 14/ 1a/ 8
又有泉水。冬夏不竭。山□□□□□□平。所以号为四平及方山也。甚多南烛。今积金山 14/ 1a/ 9
东。□□□□□□此树皆能高大。馆中诸道士所资为药也)其中先止者。 14/ 1a/10
有张祖常。刘平阿。吕子华。蔡天生。龙伯高。并 14/ 1b/ 1
处于方台矣。 14/ 1b/ 2
张祖常者彭城人也。呉时从北来。得入此室。 14/ 1b/ 3
祖常托形堕车而死。故隐身幽馆。而修守一 14/ 1b/ 4
之业。师事上党鲍察者。汉司徒鲍宣五世孙 14/ 1b/ 5
也。察受道于王君。(鲍宣汉司隶校尉。为王莽所害。宣子永。永子{51A3日立}。{51A3日立}子 14/ 1b/ 6
某) 14/ 1b/ 7
刘平阿者无名姓。名姓不示人也。汉末为九 14/ 1b/ 8
江平阿长。故以为号。行医术。有功徳。救人疾 14/ 1b/ 9
病。如己之病。行遇仙人周正时。授以隐存之 14/ 1b/10
道。托形履帽。而来居此室。常服日月晨{80A3牙火}。颜 14/ 2a/ 1
色如玉。似年三十许人。(二君何容不知其本名。既示不欲复说之 14/ 2a/ 2
耳。戴孟之本族。乃亦已陈之在后矣) 14/ 2a/ 3
吕子华者。山阳人也。阴君弟子。已服虹丹之 14/ 2a/ 4
液。而未读内经。来从东卿。受太霄隐书而诵 14/ 2a/ 5
之。常以幽隐方台为乐。不愿造于仙位也。 14/ 2a/ 6
蔡天生者上谷人也。小为啸父。卖杂香于野 14/ 2a/ 7
外。以自业赡。情性仁笃。口不言恶。道逢河伯 14/ 2a/ 8
少女。从天生市香。天生知是异人。再拜上一 14/ 2a/ 9
檐香。少女感之。乃教其朝天帝玉皇之法。遂 14/ 2a/10
以获仙。托形{80AC写宀}杖。隐存方台。少女今犹往来 14/ 2b/ 1
之也。天生师之。 14/ 2b/ 2
龙伯高者后汉时人。汉伏波将军马援戒其 14/ 2b/ 3
兄子。称此人之佳可法。即其人也。伯高后从 14/ 2b/ 4
仙人{81A9刀ちょう}道林。受服胎{80A3牙火}之法。又常服青{82EA食讯}方。 14/ 2b/ 5
托形醉亡。隐处方台。师定録君也。(伯高名述。京兆人。汉 14/ 2b/ 6
建武中。为山都长。擢至零陵太守。马援征南日。遗兄子严书曰。龙伯高敦厚周愼。口无择 14/ 2b/ 7
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谓刻鹄不 14/ 2b/ 8
成。尚类鹜者也)雷平山之东北。良常山之东南。其间 14/ 2b/ 9
有燕口山。三小山相隅故也。一名曰方隅山。 14/ 2b/10
下古人曾合九鼎丹于此间也。幽人在此时。 14/ 3a/ 1
心乐居焉。今常游此。方隅山下亦有洞室。名 14/ 3a/ 2
曰方源馆。亦有二口常见外也。常有此五人 14/ 3a/ 3
为旅。(其山即是大横西南。别有二{48BD土敦}{48C3土龙}相聚。今人不复有乎其名者。前云李明合丹。 14/ 3a/ 4
即是此矣。幽人者。掾去世后。不欲显名。故号为幽人。此是未受事。且停洞馆修业也。山今 14/ 3a/ 5
亦有两小口。五人为旅。即向之四平山者。既去来相通。故时共游处也。所以杨君梦掾云。 14/ 3a/ 6
向从四平山来也。右六条是手新写。应是保命君所告也)鹿迹山中有絶 14/ 3a/ 7
洞。絶洞者纔有一二亩空地。无所通达。故为 14/ 3a/ 8
絶洞。洞室四面皆有青白石。亦以自然光明。 14/ 3a/ 9
如{82B3厶丝}(旧作伞字如此)张形。下正平。自有石床石{81B9土榻}。曲 14/ 3a/10
夹长短。障隔分别。有如刻成。亦整盛也。东北 14/ 3b/ 1
有小口。纔劣容人入。入二三百歩。乃得洞室。 14/ 3b/ 2
初入口甚急。愈入愈寛大也。口外南面有三 14/ 3b/ 3
积石。积石下有{81E7水枅}。索即可得也。亦或以一小 14/ 3b/ 4
石掩穴口。穴口大小倶如华阳三便门。便门 14/ 3b/ 5
亦用小石塞其口。自非清斋久洁。索不可得。 14/ 3b/ 6
鹿迹洞子亦尔。不受秽气故也。(此山今属南徐州界。正对 14/ 3b/ 7
茅山。北望见之。亦有道士住。鹿迹在石上。故仍以为名。洞口处乃可知。而甚严洁。亦无人 14/ 3b/ 8
敢触冒者。此云如华阳三便门。则南洞北洞本大开。余东西及东南皆是塞矣)鹿迹 14/ 3b/ 9
华山中及洞主有谢稚坚王伯辽。繁阳子号 14/ 3b/10
名耳。是汉越骑校尉何苗叔达也。进之同母 14/ 4a/ 1
弟。少好道。曾居河东繁山之南服食。故自号 14/ 4a/ 2
为繁阳子。(中君答长史问葛玄云。在盖竹山。恒与谢稚坚相随。今稚坚乃在此。 14/ 4a/ 3
不知为去来往还。为当两人同姓名也。后汉书云。何苗是何进异母弟。为车骑将军。党附 14/ 4a/ 4
阉势。进被害时。苗于朱雀阙下。与进将呉匡战死被斩。董卓又破棺出尸。支解之。既非故 14/ 4a/ 5
为兵解去。不知那遂得来居此。其母亦被刑。苗既非进同生。官位复异。具苗而字达。于义 14/ 4a/ 6
不类。恐别是一弟。不必是名苗战死者耳)又有冯良。冯良南阳冠 14/ 4a/ 7
军军人。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迎督邮。 14/ 4a/ 8
自耻无志。因毁车{81DA急攴}牛。裂败衣{4CA9巾责}。遂去从师。 14/ 4a/ 9
受诗传礼易。复学道术占候。家中谓已死。十 14/ 4a/10
五年乃还。整修志节。抗操严恪。州郡礼辟。不 14/ 4b/ 1
就。诏特征贤良高〈弟〉[第]。半道委之还家。时三公 14/ 4b/ 2
争让位于良。遂不降就。年六十七乃弃世。东 14/ 4b/ 3
渡入山。今在鹿迹洞中。(后汉安帝时人也。汉书所载。事亦略同) 14/ 4b/ 4
又有郎宗者。字仲绥。北海安丘人。少仕宦为 14/ 4b/ 5
呉县令。学精道术占候风{80A3牙火}。后一旦有暴风 14/ 4b/ 6
经窗间。占知京师大火。烧大夏门。遣人往参。 14/ 4b/ 7
果尔。诸公闻之。以博士征宗。宗耻以占事就。 14/ 4b/ 8
夜解印绶。负笈遯去。居华山下。服胡麻丸得 14/ 4b/ 9
道。今在洞中。(后汉书载郎宗事云。理京房易。善星{5DFC竹弄}风角六日七分。能望气 14/ 4b/10
占侯吉凶。常卖卜自奉。安帝征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呉令。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 14/ 5a/ 1
大火。记识日月。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征之。宗耻以占验见知。征书 14/ 5a/ 2
到。夜悬印绶于县庭而遯去。遂终身不仕。子{6CF3岂页}字稚元。传父业研精。学徒常数〈伯〉[百]人。顺帝 14/ 5a/ 3
阳嘉二年。征诣阙。上书十一事。拜郎中。还家后。为同县孙礼所害)其余其王 14/ 5a/ 4
叔明。鲍元治。尹盖妇之徒。复二十余人。并在 14/ 5a/ 5
北山。不能复一二记之也。此数人是絶洞诸 14/ 5a/ 6
山之主耳。此絶洞仙人。亦思得学道者。欲与 14/ 5a/ 7
之共处于洞室。困时无其人耳。(此洞既无所通达。正是地 14/ 5a/ 8
仙栖处。必非三十六天之限也)道丧由簪。良可哀矣。寓家辱 14/ 5a/ 9
人哉。(簪者谓人贪仕宦衣冠。坐此不得务道。家室本寄寓耳。此洞中乃是永宅。为恋 14/ 5a/10
恋不去。实足辱败人矣。此亦讽诱于长史耳) 14/ 5b/ 1
右保命君告。(右三条杨书) 14/ 5b/ 2
范帅云。三官有狱官。不名廷尉。名大理。李丰 14/ 5b/ 3
今为大理。都余一守缺。以拟王附子。不以与 14/ 5b/ 4
许虎也。守职如今狱之三官也。(李丰字安国。改字宣国。冯 14/ 5b/ 5
翊人。李义子本寒微有才志。遂事魏为尚书仆射尉。与夏侯玄谋废晋景王。事泄召来。令 14/ 5b/ 6
人以刀镮撞腰{81DA急攴}之。大理当为大理。即古之狱官。前汉{81E9水自}魏时。廷尉亦名大理。此职是仙 14/ 5b/ 7
官也。王附子是王厶之小名。许虎即虎牙也)鲍{82E4青见}因吾属长史。鼠 14/ 5b/ 8
子辈既尔。可语郡守。令得反。映亦属吾。其家 14/ 5b/ 9
比衰。欲非可奈何可写存之耶。(鼠子恐是鲍{82E4青见}小名。鲍为 14/ 5b/10
南海郡。仍解化。儿辈未得归都。所以属之。鲍即许先生之师也) 14/ 6a/ 1
右二条有杨书。 14/ 6a/ 2
武当山道士戴孟者。乃姓燕名济字仲微。汉 14/ 6a/ 3
明帝末时人也。夫为养生者。皆隐其名字。藏 14/ 6a/ 4
其所生之时。故易姓为戴。托官于武帝耳。而 14/ 6a/ 5
此人少好道徳。不仕于世矣。少孤养母。母丧 14/ 6a/ 6
行服葬。服{82DF门癸}。遂入华阳山。服朮食大黄及黄 14/ 6a/ 7
精种云母雄黄丹砂芝草。受法于清灵眞人。 14/ 6a/ 8
即裴冀州之弟子也。得不死之道。裴眞人授 14/ 6a/ 9
其玉佩金铛经并石精金光符。遂能轻身健 14/ 6a/10
行。周旋名山。日行七百里。多所经渉。犹未得 14/ 6b/ 1
成仙人也。(戴乃授行玉佩金铛。而止不死而已。未得神仙。于理为小难详。后又 14/ 6b/ 2
云。玄眞亦其钞要。行之者神仙不死。又与本经不同。及石精金光符。既不为剑用。则止是 14/ 6b/ 3
解化。一符单服者。此符主隐遯。不云健行也。种五品芝。世亦有法)仙人郭子 14/ 6b/ 4
华。张季连。赵叔达。晩又有山世远者。此诸人 14/ 6b/ 5
往来与之游焉。昔居武当。今来大霍。欲从司 14/ 6b/ 6
命君受书。故未许焉。(山已得为太和眞人。则应居在南阳太和山矣。 14/ 6b/ 7
余三人不见别显出也)戴公拍腹有十数卷书。是太微 14/ 6b/ 8
黄书耳。此人即谢允之师也。(按金相传太微黄书第八篇有 14/ 6b/ 9
目録云。凡有八卷。唯此一卷出世。今戴公乃有十许篇。亦为不同拍腹之义。谓恒以繋腰 14/ 6b/10
也。其外传事亦同此。谢允字道通。歴阳人。小时为人所略。卖往东阳。后告官被诬。在乌伤 14/ 7a/ 1
狱。事将欲入死。夜有老公授其符。又有黄衣童子去来。于是得免。咸康中。至襄阳。入武当 14/ 7a/ 2
山。见戴孟。孟即先来狱中者。因是受道。又出仕作歴阳新丰西道三县。所在多神验。年七 14/ 7a/ 3
十余犹不老。后乃告终也)黄衣童子者。即玉佩金铛之官 14/ 7a/ 4
耳。云坐上常有一人共坐{81A1弗二}者。(应是{82B7肉弗}。{82B7肉弗}不明状也)即 14/ 7a/ 5
太极眞人。时往来也。(按说如此。似答问黄衣童。意亦可是午时。既及 14/ 7a/ 6
谢。因此面访其事) 14/ 7a/ 7
受行玉佩金铛经。自然致太极眞人。谚云。服 14/ 7a/ 8
九灵日月华。得降我太极之家。此之谓也。玄 14/ 7a/ 9
眞之法。亦其钞要也。行之者神仙不死。裴眞 14/ 7a/10
人有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学佛道。余者 14/ 7b/ 1
学仙道{82C2北虚}。(应作{81F3片戸庸}字。弟子刘显林。辛仲甫。赵子常) 14/ 7b/ 2
周眞人有十五人弟子。四人解佛法。(入室弟子王{59E5玉韦} 14/ 7b/ 3
达。李建道。泉法坚) 14/ 7b/ 4
桐柏有二十五人弟子。八人学佛。(入室弟子于弘智。竺 14/ 7b/ 5
法灵。郑文成。陈元子。此当略举标胜者耳。辛泉于竺皆似胡姓也。当是学佛弟子也) 14/ 7b/ 6
右八条有掾写。共一篇相连。 14/ 7b/ 7
霍山中有学道者{68B0登邑}伯元。王玄甫。受服青精 14/ 7b/ 8
石饭呑日丹景之法。用思洞房已来。积三十 14/ 7b/ 9
四年。乃内见五藏。冥中夜书。以今年正月五 14/ 7b/10
日。太帝遣羽车见迎伯元玄甫。以其日遂乘 14/ 8a/ 1
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北玄圃台。受书位为 14/ 8a/ 2
中岳眞人。(伯元呉人。玄甫沛人)华阴山中有学道者尹 14/ 8a/ 3
虔子。张石生。李方回。并晋武帝时人。授仙人 14/ 8a/ 4
管成子蒸丹饵朮法。倶服得延年健行。又受 14/ 8a/ 5
苏门周寿陵服丹霞之道。行已五十年。精心 14/ 8a/ 6
内视。不复飮食。体骨轻健。色如童子。以今年 14/ 8a/ 7
二月十二日。太一遣迎。以其日乘云升天。今 14/ 8a/ 8
在玄州。受书为高仙眞人。张石生为东源伯。 14/ 8a/ 9
衡山中有学道者张礼正。冶明期二人。礼正 14/ 8a/10
以汉末在山中服黄精。颜色丁壮。常如年四 14/ 8b/ 1
十时。明期以魏末入山。服泽泻柏实丸。乃共 14/ 8b/ 2
同止岩中。后倶授西城王君虹景丹方。从来 14/ 8b/ 3
服此丹。已四十三年。中患丹砂之难得。倶出 14/ 8b/ 4
广州为沙门。是縢含为刺史时也。遂得内外 14/ 8b/ 5
洞彻。眼明身轻。一日行五百里。又兼守一。守 14/ 8b/ 6
一亦已三十年。以三月一日。东华遣迎。以其 14/ 8b/ 7
日乘云升天。今在方诸飙室。倶为上仙。(縢含以永 14/ 8b/ 8
和十年甲寅年。为广州剌史。此得仙乙丑歳十二年。是为前服丹已三十二年。犹更出査 14/ 8b/ 9
也) 14/ 8b/10
庐江潜山中有学道者郑景世。张重华。并以 14/ 9a/ 1
晋初受仙人孟徳然口诀。以入山。行守五藏 14/ 9a/ 2
含日法。兼服胡麻。又服玄丹。久久不复飮食。 14/ 9a/ 3
而身体轻强。反易故形。以今年四月十九日。 14/ 9a/ 4
北玄老太一迎以云{80BA车并}。白日升天。今在玄州。 14/ 9a/ 5
括苍山有学道者平仲节。河中人。以大胡乱 14/ 9a/ 6
中国时。来渡江。入括苍山。受师宋君存心镜 14/ 9a/ 7
之道。具百神。行洞房事。如此积四十五年。中 14/ 9a/ 8
精思。身形更少。体有眞{80A3牙火}。今年五月一日。中 14/ 9a/ 9
央黄老遣迎。即日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今在 14/ 9a/10
沧浪云台。(大胡乱者是刘渊刘〈总〉[聪]时也。石勒为小胡){81AA炎刀}小白山中 14/ 9b/ 1
有学道者赵广信。阳城人。魏末来度江。入此 14/ 9b/ 2
山。受李法成服{80A3牙火}法。又受师左君守玄中之 14/ 9b/ 3
道。内见五藏彻视法。如此七八十年。周旋郡 14/ 9b/ 4
国。或卖药出入人间。人莫知也。多来都下市 14/ 9b/ 5
丹砂。作九华丹。丹成一服。太一道君以今年 14/ 9b/ 6
六月十七日遣迎。停三日。与山中同志别去。 14/ 9b/ 7
遂乘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东华。海中有狼 14/ 9b/ 8
五山。中有学道者虞翁生。会稽人也。昔受仙 14/ 9b/ 9
人介君食日精法。以呉时来隐此山。兼行云 14/ 9b/10
{80A3牙火}回形之道。精思积久。形体更少如童子。今 14/10a/ 1
年七月二十三日。东太帝遣迎。即日乘云升 14/10a/ 2
天。今在阳谷山中。(狼五山在海中。对白章岸。今直呼为狼山)赤水 14/10a/ 3
山中学道者朱孺子。呉末入山。服菊花及朮 14/10a/ 4
饵。后遇西归子。从乞度世。西归子授以要言。 14/10a/ 5
入室存泥丸法。三十年。遂能致云雨于洞房 14/10a/ 6
中。今年八月五日。西王母遣迎。即日乘五色 14/10a/ 7
云车登天。今在积石台。(赤水山云在{82D6觐邑}县南十里。从楠溪口入三 14/10a/ 8
百里。山正赤。周回五十里。高千余丈。如此则应是临海永嘉东北名赤岩者也。许先生所 14/10a/ 9
住赤山。一名烧山。即此)名山五岳中学道者数百万人。 14/10a/10
今年有得道而升天者。人名如别。年年月月。 14/10b/ 1
皆有去者。如此不可悉纪。今为疏一年之得 14/10b/ 2
道人耳。有不乐上升仙。而长在五岳名山者。 14/10b/ 3
乃亦不可称数。或为仙官。使掌名山者。亦复 14/10b/ 4
有数千。 14/10b/ 5
九月二十日夜。清灵疏出。(右八条有掾写。共一卷相随。清 14/10b/ 6
灵犹是裴清灵也。此九月即应是乙丑歳。即疏其年中得道者) 14/10b/ 7
呉睦者长安人也。少为县吏。掌局枉克民人。 14/10b/ 8
民人讼之。法应入死。睦登委叛。远遁山林。饿 14/10b/ 9
经日。行至石室。遇见孙先生在室中隐学。左 14/10b/10
右种黍及胡麻。室中恒盈食。睦至乞食。经月 14/11a/ 1
不去。孙先生知是叛人。初不问之。与食料理 14/11a/ 2
及诵经讲道。说及祸福。睦闻之。于是心开意 14/11a/ 3
悟。因叩头自搏。列其事源。立身所行。自首事 14/11a/ 4
实。求得改往。遂留石室。为先生扫除驱使。经 14/11a/ 5
四十年后。先生受其道。倶采药服食胡麻。精 14/11a/ 6
修经教。得三百二十年。服丹白日升天。朱{81F5犬托} 14/11a/ 7
者陈留人也。为人无道。专作劫盗。后人发觉 14/11a/ 8
收掩。{81F5犬托}得逸出远他境。至汝南少室山中。见 14/11a/ 9
冯先生隐学。云后三年乃受其眞仙。留山服 14/11a/10
食修道三十八年。后入东{82E1阜抗}山中。寿百四十 14/11b/ 1
七歳。仙人降。将入大有山洞中成眞人。郭静 14/11b/ 2
者颖川人也。少孤无父母。兄弟穷苦。依栖无 14/11b/ 3
所。年十六。县召为吏。后得罪。仍逃伏。经二月 14/11b/ 4
日不出。遇见郑先生。救度一切。以法劝化之。 14/11b/ 5
静遂随郑。负檐驱使。经七年。不敢懈怠。遂受 14/11b/ 6
其导引之要。饵服山朮茯苓。得寿三百歳。复 14/11b/ 7
于天维山。赤松子降受其二人眞道。今在大 14/11b/ 8
有洞中为眞人。 14/11b/ 9
范伯慈者桂阳人也。家本事俗。而忽得狂邪。 14/11b/10
因成邪劳病。顿卧床席。经年。迎师解事费用。 14/12a/ 1
家资渐尽。病故不愈。闻大道清约无所用。于 14/12a/ 2
是意变。闻沈敬作道士精进。理病多验。乃弃 14/12a/ 3
俗事之。得五十日。病疾都愈云云。后诣陆玩 14/12a/ 4
之。受眞内道。玩之不能入山。伯慈不乐于世。 14/12a/ 5
遂辞去入天目山。服食胡麻。精思十七年。大 14/12a/ 6
洞眞仙司命君下降。受三十六篇经。后服还 14/12a/ 7
丹。白日升天。今为玄一眞人。(所注云云云处。是抄事人不能 14/12a/ 8
并取。非本阙也。有四条。有人于东间钞得。云是眞书。而不知谁迹。亦无所受者。而辞旨有 14/12a/ 9
用。故纪续之。又此四人各有所明。一则酷吏。二则凶劫。三则孤茕。四是事俗。并世间薄运。 14/12a/10
遂能得道。足知心之所造。非关善恶者也) 14/12b/ 1
司马季主后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宫中。受石 14/12b/ 2
精金光藏景化形法于西灵子都。西灵子都 14/12b/ 3
者太玄仙女也。其同时今在大有室中者。广 14/12b/ 4
宁鲍叔阳。太原王养伯。颖川刘{59E5玉韦}惠。岱郡段 14/12b/ 5
季正。倶受师西灵子都之道也。季主临去之 14/12b/ 6
际。托形枕席。为代己之像。墓在蜀郡成都升 14/12b/ 7
盘山之南。诸葛武侯昔建碑铭徳于季主墓 14/12b/ 8
前。碑赞末曰。玄漠太寂。混合阴阳。天地交{55DC水半}。 14/12b/ 9
万品滋彰。先生理着。分别柔刚。鬼神以观。六 14/12b/10
度显明。(眞诰云。季主咽虹液。而头足异处。剑经注云。呑刀圭而虫流。今东卿说云。 14/13a/ 1
托形枕席。为代己之像。似当是作録形灵丸兵解去也。汉史既不显其终。无以别测其事 14/13a/ 2
也) 14/13a/ 3
广宁鲍叔阳者。汉高帝时赵王张耳张敖之 14/13a/ 4
大夫也。少好养生。服桂屑而卒死于厕溷间。 14/13a/ 5
今墓在辽东蓟城之北山。(汉高置燕郡。以蓟属燕。当是未分时 14/13a/ 6
也)太原王养伯者。汉高吕后摄政时中常侍 14/13a/ 7
中琅{81FA玉耶}王探也。少服泽泻。与留侯张良倶采 14/13a/ 8
药于终南山。而养伯不及。遂师事季主。(前汉中常 14/13a/ 9
侍不用阉人。中郎非侍郎之官。或是后别为此位耳)颖川刘{59E5玉韦}惠。汉景 14/13a/10
帝时公车司马刘讽也。后事季主。晩服日月 14/13b/ 1
{80A3牙火}。为入室弟子。道成。晩归郷里。托形杖履。身 14/13b/ 2
死桑树之下。今墓在汝南安城县西山。岱郡 14/13b/ 3
段季正本隐士也。不闻有所服御。晩乃从季 14/13b/ 4
主学道。行度秦州溺水。拘得尸而葬川边。今 14/13b/ 5
南郑秦川是也。此人亦季主入室弟子。(寻此四人。 14/13b/ 6
并是用灵丸杂解之道)季主一男一女倶得道。男名法 14/13b/ 7
育也。女名济华。今皆在委羽山中。济华今日 14/13b/ 8
正读三十九章。犹未过竟。(此理亦欲难详)季主读玉 14/13b/ 9
经。服明丹之华。{4FCC手邑}扶晨之晖。今颜色如二十 14/13b/10
女子。须长三尺。黒如墨也。昨日东卿君道此。 14/14a/ 1
如所疏。眞奇事也。不知果云何耳。(此一行杨君自记与 14/14a/ 2
长史。不知之辞。或云别有以)季主托形隐景。潜迹委羽。紫 14/14a/ 3
阳传具载其事也。昨夜东卿至。聊试请问季 14/14a/ 4
主本末。东卿见答。令疏如别。为以上呈。愿不 14/14a/ 5
怪之。省讫付火。(此杨君与长史书。今有华撰周君传。记季主事殊略。未见 14/14a/ 6
别眞手书传。依此语则为非也。此前似有按语。今阙失一行)是后圣李君 14/14a/ 7
纪也。大都与前者略同。然东卿复兼有注解。 14/14a/ 8
注解近万余言。大奇作也。昨来多论神化之 14/14a/ 9
事。聊及季主耳。去月又见授神虎经注解。注 14/14a/10
解非世间所闻。亦自不掌其旨也。若更闻如 14/14b/ 1
季主。比者自当密白。(此亦杨君与长史书也。既是论季主事。故仍以 14/14b/ 2
相次。不复出置下卷。长史撰眞仙传。欲以季主最在前。所以杨君为请问本末也。司命所 14/14b/ 3
注二经。并未出世也) 14/14b/ 4
右十条有杨书。 14/14b/ 5
范安远适云。湛子不事齐。齐师伐之。春秋传 14/14b/ 6
曰。湛无礼也。(此则左传上事。{65B6言甚}字作谭字。〈奇〉[音]谭。国名也。庄王十三年。为齐桓 14/14b/ 7
所灭。不知何故述此。似有所指也)庄子师长桑公子。授其微 14/14b/ 8
言。谓之庄子也。隐于抱犊山。服北育火丹。白 14/14b/ 9
日升天。上补太极{82E0门韦}编郎。(长桑即是扁鹊师。事见魏传及史记。 14/14b/10
世人苟知庄生如此者。其书弥足可重矣)施存者齐人也。自号婉 14/15a/ 1
盆子。得遁变化景之道。今在中岳。或少室往 14/15a/ 2
有壷公。正此人也。然未受太上书。犹未成眞 14/15a/ 3
焉。其行玉斧军火符。是其所受之枝条也。施 14/15a/ 4
存是孔子弟子三千之数。(三千之限有此人。而不预七十二者。 14/15a/ 5
明夫子不以仙为教矣。壷公即费长房之师。〈军〉军火符世犹有文存。〈有〉[右]三条有杨书)九 14/15a/ 6
疑眞人韩伟远。昔受于中岳宋徳玄。徳玄者 14/15a/ 7
周宣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 14/15a/ 8
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玄灵之道。今在嵩高。 14/15a/ 9
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 14/15a/10
山。 14/15b/ 1
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 14/15b/ 2
方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州。或处东 14/15b/ 3
华方诸台。今见居也。 14/15b/ 4
南岳夫人言此云。郭芍药汉度辽将军东平 14/15b/ 5
郭蹇女也。少好道笃诚。眞人因授其六甲。赵 14/15b/ 6
爱儿者。幽州刺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姉也。 14/15b/ 7
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 14/15b/ 8
城门校尉范阳王伯纲女也。亦学道。一旦忽 14/15b/ 9
委壻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眞人授此法。子期 14/15b/10
者〈同〉[司]州魏人。清河王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 14/16a/ 1
云。一旦失所在。(此事乃出灵飞六甲经中。长史抄出之)汉大将 14/16a/ 2
军霍光有典衣奴子名还车。伺见二星。得年 14/16a/ 3
六百歳。今犹在焉。(此事出方诸洞房经。后长史抄出。按魏书云。青龙元 14/16a/ 4
年。并州刺史毕轨送汉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婢奴。年三百五十歳。言〈诸〉[语]飮食如常人。奴云。 14/16a/ 5
霍显者光禄小妻。胡友妻是光禄前妻。如依此妻。便非虚矣)呑琅{59AD玉干}之华 14/16a/ 6
而方营丘墓者。衍门子高丘子洪涯先生是 14/16a/ 7
也。衍门子墓在渔阳{81EE水路}县。(幽州渔阳有{81EE水路}县。今[上]党亦有{81EE水路}县。衍 14/16a/ 8
门即羡门也)高丘子墓在中山闻喜县。(中山有安喜县。闻喜 14/16a/ 9
乃属河东)洪涯先生墓在武威姑臧县。(凉州记作姑臧县) 14/16a/10
此三郡县人并云。上古死人之空冢矣。而不 14/16b/ 1
知高丘子时以尸解。入六景山。后服金液之 14/16b/ 2
末。又受服琅{59AD玉干}华于中山。方复托死。乃入玄 14/16b/ 3
州。受书为中岳眞人。于今在也。 14/16b/ 4
衍门子今在蒙山大洞黄金之庭。受书为中 14/16b/ 5
元仙卿。洪涯先生今为青城眞人。 14/16b/ 6
漱龙胎而死诀。飮琼精而叩棺者。先师王西 14/16b/ 7
城及赵伯玄刘子先是也。(王君昔用剑解。非龙胎诸丹。恐琼精 14/16b/ 8
即是曲晨耳)服金丹而告终者。臧延甫张子房墨 14/16b/ 9
狄子是也。 14/16b/10
{4FCC手邑}九转而尸{82BB自死}。呑〈乃〉[刀]圭而虫流。司马季主宁 14/17a/ 1
仲君燕昭王王子晋是也。(桐柏亦用剑解。当是此呑刀圭者。非 14/17a/ 2
九转也。司马季主亦以灵丸作兵解。故右英云。头足异处。燕昭学仙而不见别迹。景纯云。 14/17a/ 3
无灵{80A3牙火}则为先究其事矣)周穆王北造昆仑之阿。亲飮绛 14/17a/ 4
山石髓。食玉树之实。而方墓乎汲郡。(此则穆天子传 14/17a/ 5
所载。见西王母时也)夏禹诣钟山。啖紫{81DE木示}。醉金酒。服灵 14/17a/ 6
宝。行九眞。而犹葬于会稽。(此事亦出五符中。茅传又云。受行玄 14/17a/ 7
眞之法)北戎长胡大王。献帝舜以白琅之霜。十 14/17a/ 8
转紫华。服之使人长生飞仙。与天地相倾。舜 14/17a/ 9
即服之而方死。葬苍梧之野。此诸君并已龙 14/17a/10
奏灵阿。凤鼓云池矣。而犹尸解托死者。欲断 14/17b/ 1
以生死之情。示民有终始之限耳。岂同腐骸 14/17b/ 2
太阴。以肉饷蝼蚁者哉。直欲遏违世之夫。塞 14/17b/ 3
俗人之愿望也。(古来英圣之王。唯未见显尭及汤得道。及鬼官之迹耳) 14/17b/ 4
至于青精先生。彭铿凤纲。南山四皓。淮南八 14/17b/ 5
公。并以服上药。不至一剂。自欲出处{47A3口黒}语。肥 14/17b/ 6
遁山林。以游仙为乐。以升虚为戚。非不能登 14/17b/ 7
天也。弗为之耳。此诸君自展转五岳。改名易 14/17b/ 8
貌。不复作尸解之絶也。(铿则彭祖名也。青精亦出彭传及王君传 14/17b/ 9
{82EA食讯}饭方中。凤纲并诸仙人各有别显)轩辕自采首山之铜以铸 14/17b/10
鼎。虎豹百禽为之视火参炉。鼎成而轩辕疾 14/18a/ 1
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空室无尸。唯宝剑 14/18a/ 2
赤{80AC写宀}在耳。一旦又失所在也。(列仙传云。御龙攀髯。及子晋驭 14/18a/ 3
鹄。并为不同。亦可是化后更出而为之也)玉子者帝{81A3人告}也。曾诣钟 14/18a/ 4
山。获九化十变经。以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 14/18a/ 5
一旦疾崩。营冢在渤海山。夏中衰时。有发王 14/18a/ 6
子墓者。室中无所有。唯见一剑在北寝上。自 14/18a/ 7
作龙鸣虎{81B2口皐}之声。人遂无敢近者。后亦失所 14/18a/ 8
在也。(帝{81A3人告}则尭父。外书作{81B3学告}字)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 14/18a/ 9
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人适欲取视。 14/18a/10
忽飞入天中也。栾巴昔作兵解。去入林虑山 14/18b/ 1
中。积十三年。而后还家。今在鹄鸣赤石山中。 14/18b/ 2
(汉书云。巴为桂阳豫章太守。后下狱死。当仍是用灵丸解云也。亦出仙传中) 14/18b/ 3
右此三条。皆出掾写剑经中。经非可轻见。 14/18b/ 4
既是说诸仙人事迹。隐居谨抄出以相辅 14/18b/ 5
类耳。 14/18b/ 6
至人焉在。朖曜南辰。含灵万世。乘景上旋。化 14/18b/ 7
成三道。日月为邻。实玄实师。号曰元人。变成 14/18b/ 8
三老。友帝之先。安知至人。不有来游。观化兆 14/18b/ 9
间。混俗为俦。释羽沉铃。安此南{81B7土禺}。岂将好兆。 14/18b/10
染俗久留。(七圣玄纪中云。赤君下教。变迹作沙门。与六弟子倶皆显姓名也) 14/19a/ 1
为世染俗。不适生期。赤怪潜骇。三柱为灾。贤 14/19a/ 2
者南游。三岳是之。玄君来行。人其谁知。(赤怪则{57CD茔火} 14/19a/ 3
惑星也。三柱者五车星中三柱也。歩屡反)在元{80A3牙火}为元君。在玄宫 14/19a/ 4
为玄师。在南辰为南极老人。在太虚为太虚 14/19a/ 5
眞人。在南岳为赤松子。此乃天帝四眞人之 14/19a/ 6
师。太一之友。(此四条是长史抄出。不审本是何经书中事。并是说南岳赤君 14/19a/ 7
下教之旨。师友之目。小异诸经)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其山八 14/19a/ 8
重。周回八百余里。四面视之如一。在会稽东 14/19a/ 9
海际。一头亚在海中。金庭有不死之郷。在桐 14/19a/10
柏之中。方圆四十里。上有黄云覆之。树则苏 14/19b/ 1
{81F6玉牙}琳碧。泉则石髓金精。其山尽五色金也。经 14/19b/ 2
丹水而南行。有洞交会。从中过行三十余里 14/19b/ 3
则得。(此山今在剡及临海数县之境。亚海中者。今呼括苍。在宁海北{82D6觐邑}县南。金庭则 14/19b/ 4
前右弼所称者。此地在山外。犹如金灵。而灵奇过之。今人无正知此处。闻采藤人时有遇 14/19b/ 5
入之者。{68D1土乌}{68D8阜奥}甚多。自可寻求。然既得己居呉。安能复觅越。所以息心。桐柏眞人之官。自是 14/19b/ 6
洞天内耳) 14/19b/ 7
紫微夫人言。 14/19b/ 8
右一条某书。 14/19b/ 9
八渟山高五千里。周{4BF7一巾}七千里。与沧浪方山 14/19b/10
相连比。其下有碧水之海。山上有乘林眞人 14/20a/ 1
郁池玄宫。东王公所鎭处也。此山是琳琅众 14/20a/ 2
玉。青华绛实。飞间之金。所生出矣。在沧浪山 14/20a/ 3
之东北。蓬莱山之东南。(此即扶桑太帝所居也。方山即方丈山也。 14/20a/ 4
海中山名。多载在五岳序中耳)方丈之西北有阴成大山。沧 14/20a/ 5
浪西南有阳长大山。山周回各一千四百里。 14/20a/ 6
高七百里。其山多眞仙之人所居处焉。此二 14/20a/ 7
山是阳九百六暦数之标掲也。百六之运将 14/20a/ 8
至。则阳长水竭。阴成水架矣。阳九之运将至。 14/20a/ 9
则阴成水竭。阳长水架矣。顷者是阴成。山水 14/20a/10
际已高九千丈矣。百六之来。无复久时。(阴成水际 14/20b/ 1
出山高。则是高乃应云阳九。而言百六。似是误言。亦可是水起际如此高。非先水退际尔。 14/20b/ 2
但水性平。又非湍瀬。二山相去不远。未解那得顿孤悬如此) 14/20b/ 3
右二条有长史写。 14/20b/ 4
未至庙第一高山西头龙尾北{81E7水枅}。洪水一所。 14/20b/ 5
发地长六丈余。广五丈。入土六尺。水流势挞 14/20b/ 6
地二百余歩。去路三里。对庙后第二高山西 14/20b/ 7
头{81E7水枅}。洪水一所。发地长四丈余。广三尺余。入 14/20b/ 8
土四尺。水势挞地三百余歩。去路二里。近庙 14/20b/ 9
后{81E7水枅}胁。一所洪水。发地长五丈余。广四丈余。 14/20b/10
入地二尺余。水势流入{81E7水枅}中。去庙一百五十 14/21a/ 1
歩。 14/21a/ 2
右蒋山北凡三处发洪水。流势西北行。 14/21a/ 3
此三条是异迹。既不见眞手。未审是非。又不 14/21a/ 4
知此发洪当是何时事。山南乃经有发处。以 14/21a/ 5
积石塞之。世呼为蒋侯飮马{81E7水枅}。而山后不见 14/21a/ 6
有此。或当是将来期运之时乎。 14/21a/ 7
14/21a/ 8
14/21a/ 9
眞诰卷之十四。 14/21a/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2:50
¥眞诰卷之十五。 15/ 1a/ 1
15/ 1a/ 2
阐幽微第一。 15/ 1a/ 3
罗{68B5丰邑}山在北方癸地。(此癸地未必以六合为言。当是于中国指向也。 15/ 1a/ 4
则当正对幽州辽东之北。北海之中。不知去岸几万里耳)山高二千六百 15/ 1a/ 5
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 15/ 1a/ 6
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 15/ 1a/ 7
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 15/ 1a/ 8
鬼神之宫也。(周回一万五千五百为宫。周回一千里者。三百二十五所。今此 15/ 1a/ 9
六宫止得六所尔。其余〈空〉[宫]尚三百一十九所。计不容顿耳。恐所言或有舛漏处也)山 15/ 1a/10
上为外宫。洞中为内宫。制度等耳。(此山既非人迹所及。 15/ 1b/ 1
故山上可以得立容。不知山复有几洞门也) 15/ 1b/ 2
第一宫名为纣絶阴天宫。以次东行。(以周回论之。洞 15/ 1b/ 3
中直东西有三千七百五十里。今一宫周回〈二〉[千]里。是径二百五十里。六宫若并列。合居千 15/ 1b/ 4
五百里耳。其两边各余二十余里。南〈比〉[北]有殊远。悉悉当为藩屏故也。不尔莫测所以也) 15/ 1b/ 5
第二宫名为泰{81DA急攴}谅事宗天宫。 15/ 1b/ 6
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15/ 1b/ 7
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 15/ 1b/ 8
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 15/ 1b/ 9
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此六天宫。亦皆应有义 15/ 1b/10
旨。乃粗可领解。自不容轻说) 15/ 2a/ 1
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洞中六天 15/ 2a/ 2
宫亦同名。相像如一也。(此即应是北{68B5丰邑}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 15/ 2a/ 3
即应是经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但不知五道大神当是何者尔。凡 15/ 2a/ 4
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所在。尽有不尽一处。泰山河海亦各有焉。此山外宫 15/ 2a/ 5
当是曹局职司。主领文簿。洞中内宫是住止及考谪之处也。今书家说有人死而复生者。 15/ 2a/ 6
并云初北向行。诣宫府考署。或如城关检课文书。恐此皆是至山上外宫中尔。如胡母班 15/ 2a/ 7
往泰山府君处。亦不觉入洞中。恐鬼神恍惚。不使知见实事耳)世人有知{68B5丰邑} 15/ 2a/ 8
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害。欲卧时。常 15/ 2a/ 9
北向祝之三遍。微其音也。(前云宫名。今云门名。是为门亦因宫 15/ 2a/10
为名。宫直是虚号。门则有榜题。百鬼皆见。而人今亦知之。故所以畏伏也)祝曰。吾 15/ 2b/ 1
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所部。 15/ 2b/ 2
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之宫名。 15/ 2b/ 3
故得长生。敢有犯者。太上当斩汝形。(此云下统六天 15/ 2b/ 4
者。不为六天所统也。不但吾自所部领。乃太上令吾主之。故复以为威。犹如郡县官爵有 15/ 2b/ 5
台除。非白版之例也)第一宫名纣絶阴天宫。以次东行。 15/ 2b/ 6
第二宫名。(此二字杨君书际纸下如此。掾写不熟详。乃作七字。今世中诸本皆 15/ 2b/ 7
作第七。此误尔。宫唯有六。岂容是有七耶。此呪复说以次东行四字者。是欲令鬼辈讶吾 15/ 2b/ 8
知其次第位例也)从此以次。讫六宫止。乃啄齿六下。 15/ 2b/ 9
乃卧。辟诸鬼邪之气。(此一遍呪讫。六啄齿。毕又呪。如此三过乃卧耳) 15/ 2b/10
此法已重抄在第三篇修事中耳)人初死。皆先诣纣絶阴天 15/ 3a/ 1
宫中受事。或有先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不 15/ 3a/ 2
必便径先诣第一天。要受事之日。罪考吉凶 15/ 3a/ 3
之日。当来诣此第一天宫耳。(此宫是北帝所治。故后悉应关 15/ 3a/ 4
由。犹如今州县之狱。初虽各有执隶。终应送台定其刑书)泰{81DA急攴}谅事宗天 15/ 3a/ 5
宫诸{81DA急攴}鬼是第二天也。卒死暴亡。又经于此。 15/ 3a/ 6
(此宫当得专主收{81DA急攴}也。其卒死暴亡。恐文书未正。或姓名相同者。所以先来检问之也) 15/ 3a/ 7
贤人圣人去世。先经明晨第三天宫受事。(后云 15/ 3a/ 8
四明公各治一宫。不知此泰{81DA急攴}明晨两宫当是何公所居。暴亡及贤圣。虽先暂经。亦犹应 15/ 3a/ 9
诣纣絶为正也)祸福吉凶。续命罪害。由恬昭第四天 15/ 3a/10
宫。鬼官地斗君治此中。鬼官之北斗。(是复籍先身之 15/ 3b/ 1
功罪乎。然武以至忠而亡。必复入仙品矣)韩太华者韩安国之妹 15/ 3b/ 2
也。汉二帅将军李广利之妇也。利宿世有功 15/ 3b/ 3
徳。利今亦在南宫受化。(广利为汉武名将。伐大宛时。所杀戮殊不 15/ 3b/ 4
少。以先世功徳。遂能消之。韩氏字安国。家福逮。不应关李相扶。夫妻既同条。恐人脱致疑。 15/ 3b/ 5
是以复标别言之。亦或由因结致此也)刘春龙者汉宗正刘奉 15/ 3b/ 6
先之女。(奉先汉某帝时为宗正)李奚子者李忠之祖母 15/ 3b/ 7
也。忠晋初东平太守。忠祖父田舍人耳。而多 15/ 3b/ 8
行阴徳。常大雪寒冻。而不覆积稻。常露谷于 15/ 3b/ 9
园庭。恒恐鸟雀饥死。其用心如此。(李忠不显晋书。如此 15/ 3b/10
说。则妻复似是縁夫之功。而夫身反不见有所果。亦难可详言)王进贤王衍 15/ 4a/ 1
女也。(事详在后)郭叔香者王修母。(王修字叔治。北海人。为魏武郎 15/ 4a/ 2
中令。年七歳丧母。母以杜日亡。不知是郭谁女也)其童初府有王少 15/ 4a/ 3
道。范叔胜。李伯山。皆童初府之标者。少好道。 15/ 4a/ 4
汉时人王遯儿也。汉时山阳太守。范叔胜北 15/ 4a/ 5
地人也。魏文帝黄门郎。李伯山李冲父也。冲 15/ 4a/ 6
汉时为白马令。行阴徳。或积世有道。中行所 15/ 4a/ 7
钟。此二府仙人。皆一进再进得入此。项梁城 15/ 4a/ 8
作{68B5丰邑}宫诵曰。 15/ 4a/ 9
纣絶标〈带〉[帝]晨。谅事遘重阿。炎如霄中烟。勃若 15/ 4a/10
景曜华。武阳带神锋。恬昭呑青河。{82DE门昌}阖临丹 15/ 4b/ 1
井。云门郁嵳峩。七非通奇盖。连宛亦敷魔。六 15/ 4b/ 2
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 15/ 4b/ 3
诵有二万言。今略道六天之宫名。抄出之耳。 15/ 4b/ 4
夜中亦可微读之。亦云辟鬼邪。(前第三宫名武城。今云武 15/ 4b/ 5
{82C9贝贝}。或当是有两〈白〉[名]也。苏韶传云。是之圣者有项梁义。贤者有美季子。但不知项是何世人 15/ 4b/ 6
也。或恐是项羽之叔项梁。而不应圣于季子也) 15/ 4b/ 7
{68B5丰邑}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异大。色味 15/ 4b/ 8
如菱。亦以上献仙官。(后又有叙重思事。既是异日所说。两出自非嫌。 15/ 4b/ 9
石榴子即世之安石榴也) 15/ 4b/10
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 15/ 5a/ 1
鬼神之主也。(炎帝神农氏,造耕稼,尝百药,其圣功不减轩辕、颛顼,无应为鬼 15/ 5a/ 2
帝。又黄帝所伐大庭氏称炎帝,恐当是此,非神农也。又外书云。神农牛首。今佛家作地狱 15/ 5a/ 3
中主{81DA急攴}者亦牛首。复致疑焉。四明公升擢。既有年限。太帝位秩。亦应加崇极。此虽已三千 15/ 5a/ 4
余年。或恐如世中帝王不转而公辅屡迁也) 15/ 5a/ 5
武王发今为鬼官北斗君。(文王之子。周武王也。姓姫名发。伐殷 15/ 5a/ 6
纣而为天子。即位二年崩。礼云。年九十三。竹书云。年四十五。按后云。四明公并得升仙阶。 15/ 5a/ 7
而不道北〈年〉[斗]君。既仰隶玉晨。亦应预同迁品耳) 15/ 5a/ 8
夏启为东明公。领斗君师。(禹之子也。姓{49AD女以}。竹书云。〈卯〉[即]位三十九 15/ 5a/ 9
年亡。年七十八。自崩灭后至今己卯歳。允二千四百二十五年。安司命说格。在位二〈十〉[千]四 15/ 5a/10
百年。得上补九宫。如此则宋元徽四年去矣) 15/ 5b/ 1
文王为西明公。领北帝师。(文王名昌。礼云。年九十七亡。此父子 15/ 5b/ 2
并得称圣徳。而不免官鬼。虽为{81DA急攴}戮之过。亦当是不学仙道故也) 15/ 5b/ 3
邵公{48EC夹百百}为南明公。(邵公名奭,文王庶子。食采于邵。〈卦〉[封]于燕国。按周公、邵 15/ 5b/ 4
公、太公倶佐命克纣,公在不殊。而周公有圣德,仙鬼之中,并无显出。太公执〈饱〉[旄]秉钺,威罚 15/ 5b/ 5
最深,乃载出列仙。邵公恩流甘棠,翻为魁职。亦复难了。皆当各缘其根本业分故也。酆都 15/ 5b/ 6
唯有六宫。而周文王父子顿处其三。明周徳之崇深矣) 15/ 5b/ 7
呉季札为北明公。(呉王寿梦之少子。阖闾之叔父。太伯之后也。亦姫姓。 15/ 5b/ 8
让国居乎延陵。今季子庙是也。虽有仁贤之徳。乃亚乎先圣。亦有殊例。寻此诸公。前后参 15/ 5b/ 9
差。当是道时代谢用人也。自夏启已来二千余年。方得迁改。乃十倍于地下〈生〉[主]者之数。明 15/ 5b/10
仙家品例。故为贵妙) 15/ 6a/ 1
四明公复有宾友四人。然此四公后并当升 15/ 6a/ 2
仙阶也。四明主领四方鬼。(宾友四人。其事在后。又按后定録告 15/ 6a/ 3
云。邵奭为东明公。行上补九宫右保。此乃仙阶之证。而与前不同。且启尚未去。邵理不得 15/ 6a/ 4
仙。恐脱耳。误云邵耳。既云东明公。则应犹是启也。其疑事别在后也) 15/ 6a/ 5
西明郎十六人。主天下房庙鬼之血食。(此郎亦应 15/ 6a/ 6
是隶西明公。房庙血食是受命居职者。非谓精邪假附也) 15/ 6a/ 7
周{6CF3岂页}为鬼官司命帅。今以{68B0登邑}岳程遐二人代。 15/ 6a/ 8
以其多事故也。(周{6CF3岂页}字伯仁。汝南安城人。仕晋过江。位至尚书仆射。元帝 15/ 6a/ 9
永昌元年。王敦南下。遣收于石头南门。被害。年五十四。追赠光禄开府。谥康侯。{68B0登邑}岳字伯 15/ 6a/10
山。陈郡人。讨郭默有功。咸宁初为平南将军广州剌史。于州病亡。辛玄子后云{68B0登邑}岳为谢 15/ 6b/ 1
幼舆司马。此当是已迁也。程遐代郡人。为石勒谋臣。妹为勒妻。官至右仆射开府代郡公。 15/ 6b/ 2
勒死。为石虎所{81DA急攴}也) 15/ 6b/ 3
西明都禁郎贾谊。昔为治马融事不当。被黜 15/ 6b/ 4
守泰山。泰山君近请为司马。已被可。(贾谊前汉文帝 15/ 6b/ 5
时为梁孝王傅。忧愤呕血而死。后云荀{6CF3岂页}为泰山君。用曹洪为司马。今当代曹也。马融字 15/ 6b/ 6
季长。扶风人也。博学有才理。郑玄之师也。仕后汉为南郡太守。未尝按剑杀人。忤梁冀。被 15/ 6b/ 7
徙朔方。于路自剌不死。后赦还拜议郎。延寿九年病亡。年八十九。融别传复小异此耳) 15/ 6b/ 8
南门亭长。今用周抚代{82D4希邑}鉴。一门有二亭长。 15/ 6b/ 9
辄有四修门郎。一天门凡八修门郎也。门郎 15/ 6b/10
为天门亭长下官。此是北帝门也。(后汉云。主南北门钥。 15/ 7a/ 1
则一宫有二天门也。苏韶传云。修门郎有八人。乃言颜渊卜商。今见居职。恐此不然。周抚 15/ 7a/ 2
字道和。浔阳柴桑人。周访子也。先为王敦将。东下伐都。事败。与{68B0}岳〈{41FB人且}〉[倶]走西阳蛮中。敦被 15/ 7a/ 3
杀。赫出又为将讨苏峻。后伐蜀平李势。封建成公。为鎭西将军益州剌史。乃三十许年。兴 15/ 7a/ 4
宁三年病亡。赠征西将军。谥襄公。{82D4希邑}鉴字道微。高平人。即{4EC8心音}父也。永昌元年。率诸流民。来 15/ 7a/ 5
渡江东。后讨平王敦。封高平公。又为车骑大将军兖州剌史。鎭广陵。复鎭徐州。苏峻平。拜 15/ 7a/ 6
司空。改封南昌公。犹鎭京兆城。咸康五年病亡。年七十一也。赠太宰。谥文成公也) 15/ 7a/ 7
北斗君天门亭长。今是臧洪。臧洪代隗嚣。又 15/ 7a/ 8
一人是王波。新补。(此亦正是南门尔。其余四明公四宫门。亦应大有。并 15/ 7a/ 9
不显出。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慷慨有节义。汉末洪举义兵。诛董卓。后为〈清〉[青]州及东郡 15/ 7a/10
太守。背袁绍。绍攻围。食尽被擒。乃害之。隗嚣字季孟。天水人。有才徳。为物所附。前汉末。据 15/ 7b/ 1
陇西自称王。建武元年。光武伐之。愤逼得病。兼饿遂亡。王波渤海人也。晋尚书金史有才 15/ 7b/ 2
能。投石虎为中书监。〈彼也〉[被杀]) 15/ 7b/ 3
纪赡本为抚河将军司马。今为北天修门郎。 15/ 7b/ 4
代田録。赡与虞潭。更直一日守天门。(北天犹应是北 15/ 7b/ 5
帝门也。纪赡字思远。丹阳句容人。初仕呉为中郎将。呉平还洛。举秀才。稍迁为会稽太守。 15/ 7b/ 6
迁侍中尚书仆射骠骑将军。泰宁三年病亡。年七十二。赠开府。谥穆侯。田録魏武帝时为 15/ 7b/ 7
程{51A3日立}参军。后为河间太守。反叛为阎柔所破尔。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即虞〈杳〉[翻]孙也。位 15/ 7b/ 8
至卫将军右光禄开府武昌侯。咸阳八年病亡。年七十。赠光禄。谥孝列侯也) 15/ 7b/ 9
魏{69BC金刀}领庐山侯。({69BC金刀}字君思。会稽人。仕晋成穆公世司徒左长史丹阳尹。至 15/ 7b/10
左民尚书平寿侯。永和七年病亡矣) 15/ 8a/ 1
顾和从辽东戍还。有事已散。北帝当用为执 15/ 8a/ 2
盖郎。盖郎范明迁补典柄侯。(顾和字君孝。呉郡人。少孤。有志 15/ 8a/ 3
操。仕晋为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领军。尚书仆射。尚书令。永和七年病亡。年六十 15/ 8a/ 4
四。赠侍中司徒。谥穆公。〈月〉[外]书不显。范明唯前汉有范明友。恐非是此人。又诰试许先生者。 15/ 8a/ 5
称典柄侯周鲂。主非吏者严白虎。寻典柄侯。犹应是典柄。呼之脱到尔。周〈访〉[鲂]字子鱼。呉郡 15/ 8a/ 6
阳羡人。周处父也。仕呉为{68B2番邑}阳太守。甚有威惠。严白虎者呉郡人也。以孙策时入山聚众。 15/ 8a/ 7
策讨之。乃散奔余杭死。弟名舆。亦勇健。策伪与会。乃戟刺杀之尔) 15/ 8a/ 8
殷浩侍帝晨。与何晏对。(此有八人事在后。殷浩字渊〈原〉[源]。陈留长平 15/ 8a/ 9
人。康帝建元初。为杨州刺史。永和六年。进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北伐姚襄。败还。为桓温所 15/ 8a/10
废。徙东阳。永和十二年。以忧亡。善能谭论。后与何晏对也。晏字平叔。何进孙。善言玄理。位 15/ 8b/ 1
至侍中尚书。党曹爽。为司马宣王所诛) 15/ 8b/ 2
温太眞为监海开国伯。治东海。近取杜预为 15/ 8b/ 3
长史。位比大将军长史。(温峤字太眞。太原祁人。仕晋为江左平南 15/ 8b/ 4
将军江〈则〉[州]剌史。下平苏峻。位至骠骑将军开府。封始五公。咸和四年病亡。年四十二。赠太 15/ 8b/ 5
将军。谥中武公。杜预字符凯。京兆杜陵人。博识多智。注春秋。仕晋。起家尚书郎。位至都督 15/ 8b/ 6
荆州。鎭襄阳。伐呉有功。封当阳侯。太康五年还洛。于{68B0登邑}县病亡。年六十三。葬洛阳。赠征南 15/ 8b/ 7
大〈州〉[将]军。谥成侯) 15/ 8b/ 8
何次道始从北帝内禁御史。得还朱火宫受 15/ 8b/ 9
化。以其多施惠之功故也。(后辛〈十〉[玄]子亦云如此。次道名充。庐江 15/ 8b/10
潜人。位至尚书令骠骑将军。除扬州剌史。録尚书。辅正世业。奉佛。多施惠。立功徳。毎为善 15/ 9a/ 1
事。以永和二年正月戊寅病亡。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文穆公。按如此旨。鬼职杂位。非四明 15/ 9a/ 2
公而犹得受化朱宫。升居仙品者。此当是深功厚徳之所致也) 15/ 9a/ 3
魏武帝为北君太傅。(北君则北斗君。周武王也。四明各有宾友。恐北 15/ 9a/ 4
斗君不置此职。当以太傅准之。魏武帝曹操。沛国谯人。英雄拨乱。匡定天下。封魏王。加九 15/ 9a/ 5
锡。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亡。年六十六。此年十月。魏文仍受禅。追赠太祖武皇帝也) 15/ 9a/ 6
其余多不能复一二。盖鬼神之事。不足示于 15/ 9a/ 7
世也。荀公言也(荀公即是荀中侯。既隶司命。统诸鬼官。故究知之。但论事 15/ 9a/ 8
参差。前后递互。如似随问随答。非自然叙述事也。世人多不信幽冥鬼神。故戒勿宣示。若 15/ 9a/ 9
致疑谤。益漏失尔。右此前一段所说。不记何年月。以后王逸少事检之。则犹应是乙丑年 15/ 9a/10
也。) 15/ 9b/ 1
人卧床当令高。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鬼 15/ 9b/ 2
气之侵人。常依地而逆上。(鬼者阴物。多因藉以宣其气。或附人 15/ 9b/ 3
畜。或依器物。或托飮食。然后得肆其凶毒耳。昔有人病在地卧。于病中乃见鬼于壁穿下。 15/ 9b/ 4
以手为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 15/ 9b/ 5
人卧室宇。当令洁盛。洁盛则受灵{80A3牙火}。不盛则 15/ 9b/ 6
受故{80A3牙火}。故{80A3牙火}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作 15/ 9b/ 7
不立。一身亦耳。当洗沐澡洁。不尔无冀矣。(故{80A3牙火} 15/ 9b/ 8
皆谓鬼神尘浊不正之{80A3牙火}。此等皆承人为恶。既灵助无主。道岂可议也) 15/ 9b/ 9
勿道学道。道学道。鬼犯人。事亦不立。使人病。 15/ 9b/10
是体未眞故也。(眞诰亟多此戒云。一言一事。泄乃减{5DFC竹弄}。岂但疾病而已。所 15/10a/ 1
谓仙者。心实学。何趣说之耶。群魔伺察。有如影响也) 15/10a/ 2
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 15/10a/ 3
一过乃瞑。使人魂魄自制练。但行此道二十 15/10a/ 4
一年亦仙矣。是为合万过也。得三四过乃佳。 15/10a/ 5
北岳蒋夫人云。读此经。亦使人无病。是不死 15/10a/ 6
之道也。(此四条并是可承用。事已别抄在第三篇中。孟先生即应是京兆孟君。及 15/10a/ 7
属用郑承者。前篇有西岳蒋夫人。今〈火天下〉[又云北]岳,未审有两人,为是误也) 15/10a/ 8
夜行常琢齿。琢齿亦无正限数也。{81DA急攴}鬼邪鬼 15/10a/ 9
常畏琢齿声。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之以漱 15/10a/10
液祝说亦善。(叩齿即神存。故鬼邪不得干。今修上道者。日夜既恒有此事。所 15/10b/ 1
以并得长生尔)昔鲍助者济北人也。(助既少微。外书不显)都不 15/10b/ 2
学道。亦不知法术。年四十余。忽得面风气。口 15/10b/ 3
目不正。{80A3牙火}入口而两齿上下恒相切拍。甚有 15/10b/ 4
声响。如此昼夜不止。得寿年百二十七歳。后 15/10b/ 5
乃遇寒过大冰。堕长寿河中死耳。 15/10b/ 6
北帝中间。亦比遣{81DA急攴}鬼及日游地殃使取之。 15/10b/ 7
而此数{81DA急攴}鬼终不敢近助。鬼官问其故。天{81DA急攴} 15/10b/ 8
答云。此人乃多方术。以制于我。常行叩齿。鸣 15/10b/ 9
打天鼓。以警身中诸神。神不敢散。鬼气不得 15/10b/10
入。是以无有縁趣得{81DA急攴}之耳。以此论之。若助 15/11a/ 1
不行冰渡河。亦可出千歳寿不啻也。当是遇 15/11a/ 2
大寒冻。歩行冰上。口噤不能复叩齿。是故鬼 15/11a/ 3
因溺着河中耳。患风病而齿自叩动者。犹尚 15/11a/ 4
辟死却{81DA急攴}鬼矣。何患道士眞叩齿。鸣天鼓。具 15/11a/ 5
身神耶。(仙方云。常呑液叩齿。使人反少。以此而言。人命便无定限。一切皆是夭遏 15/11a/ 6
耳。若修道精勤。如鲍助啄齿。何容不得永年。正患有时懈替。则为鬼所袭。同于溺河之毙 15/11a/ 7
也。凡诸鬼亦是不能灵智。乃以风病为多术。岂胜谬邪) 15/11a/ 8
{68B5丰邑}都山上。树木水泽如世间。但稻米粒几大。 15/11a/ 9
味如菱。其余四谷不尔。但名稻为重思耳。杜 15/11a/10
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茂。翠矣重思。灵{80A3牙火}交 15/11b/ 1
被。嘉谷应时。四节既享。祝人以祀。神禾郁乎。 15/11b/ 2
浩京巨穗。横我玄台。爰有明祥。帝者以煕。此 15/11b/ 3
之谓矣。(此更说{68B5丰邑}都中事。仍复及重思耳。说祝人有祠者。不容有蒸尝之义。当即 15/11b/ 4
是前所云献奉仙官故也。又鬼年限足。应受余生。亦复死便有祠事矣。杜琼字伯瑜。蜀人 15/11b/ 5
也。博学有才思。注韩诗。兼明数术。逆记魏当代汉。仕刘禅时。为鸿胪太常。延煕十三年亡。 15/11b/ 6
年八十余耳) 15/11b/ 7
侍帝晨有八人。徐庶。{70AA广龙}徳。爰愉。李广。王嘉。何 15/11b/ 8
晏。解结。殷浩。并如世之侍中。(李广汉武骁骑将军。征匈奴时。 15/11b/ 9
被吏谴。{81D1心贵}慨自刎而死。王嘉蜀郡人。平帝时为郎中。至王莽。乃弃官还郷。不肯臣公[孙]述。伏 15/11b/10
剑而死。徐庶字符直。颖川人。荐诸葛亮于刘备。后魏武虏其母。乃归魏。仕至中丞。明帝大 15/12a/ 1
和中病亡。{70AA广龙}徳字令明。南安人。随张鎭南降魏武。拜立义将军。屯樊城。为关羽所害。谥杜 15/12a/ 2
侯。迎丧葬{82D7业邑}。身首如生。爰愉字世都。濮阳人。有才辨。多术艺。事晋武。辟司徒魏舒府。位至 15/12a/ 3
侍中中书令监。解结字稚连。济南人。系弟也。一仕晋黄门侍郎中丞荆豫州剌史尚书。赵 15/12a/ 4
王伦时为孙秀所害也。何殷二人以注在前。前所说唯道二人。今当是更请问。乃悉具显 15/12a/ 5
之) 15/12a/ 6
四明公及北斗君。并有侍帝晨五人。其向者 15/12a/ 7
八人。是北大帝官隶耳。选用亦同。(侍帝晨之号。仙官亦 15/12a/ 8
有。倶是侍中位也。此言选用并同。不知止取名位。当品才识。兼论功徳耶。此诸人才位。永 15/12a/ 9
不相类。恐幽途所诠。别当有以耳) 15/12a/10
又有中郎直事四人。如世之尚书也。戴渊。公 15/12b/ 1
孙度。刘封。郭嘉。今见在职。封者是玄徳之养 15/12b/ 2
子。(此职应是太帝领僚。如今散曹尚书耳。戴渊字若愚。广陵人也。仕晋歴位至护军尚 15/12b/ 3
书仆射骠骑将军。与周{6CF3岂页}倶为王敦所害。赠光禄。谥简侯。公孙度字叔济。辽东人。渊之祖 15/12b/ 4
也。初为辽东太守。建安中。遂僭号称王。建天子羽仪。传国子康。至孙渊被司马宣王所{81DA急攴}。 15/12b/ 5
〈开〉[刘]封本罗侯寇氏子。刘备未有儿。养为息。性刚猛。有气力武艺。后建节度赐死。此异族为 15/12b/ 6
嗣。亦是仍得袭姓也。郭嘉者字奉孝。颖川阳{60A6羽隹}人。魏武谋臣。为军谋祭酒。病亡。年三十八。 15/12b/ 7
谥眞侯也) 15/12b/ 8
玄徳今为北河侯。与韩遂对统。今属仙官。(仙官 15/12b/ 9
又有北河司命禁保侯。亦司三官中事。乃隶东华官。保命君领之。此则是北河侯。必是相 15/12b/10
统属矣。刘备字玄徳。{56B0水豕}郡人。初起义兵。后遂据蜀。称尊号。三年病亡。年六十三。谥昭烈皇 15/13a/ 1
帝。寻于时同为三国之主。魏武孙策。今位任皆高。刘此职虽小而隶仙官。其优劣或可得 15/13a/ 2
相匹也。韩遂字文纣。某某人。汉末阻兵。构乱西土。建安二十五年。魏武伐之。奔金城之内。 15/13a/ 3
为其将{82CA走麹}演等所害。遂乃骁雄而未免寇难。乃得与刘备对仕。殊为不类。兼隶仙官。益复 15/13a/ 4
超显也) 15/13a/ 5
又有大禁晨二人。如今尚书令。汉光武及孙 15/13a/ 6
文台二人居之。(光武刘秀字文叔。高祖八代孙。起兵讨王莽赤眉。平定天 15/13a/ 7
下。即位三十三年病亡。年六十三。孙坚字文台。呉郡人。策父也。袁术表为破〈鲁〉[虏]将军豫州 15/13a/ 8
剌史。讨董卓。后伐刘表。初平二年。为表将军黄祖部下人所射亡。年三十七。坚虽忠烈而 15/13a/ 9
位微。今与天子同职。亦似韩遂之匹玄徳也) 15/13a/10
又有中禁晨。如今之中书令监。有二人。颜怀 15/13b/ 1
杨彪二人居之。怀字思季。彪字文先者。(颜怀字思 15/13b/ 2
季。未〈徳〉[得]此人。杨彪字文先。弘农人。汉司空杨修父也。値董卓〈愽〉[悖]乱。扶济献帝。东西危苦。备 15/13b/ 3
经三司。至魏文黄〈{82B2丝刀}〉[初]六年乃亡。年八十四。 15/13b/ 4
许长史父今为弹方侯。弹方侯有二人。各司 15/13b/ 5
南北。许长史为南弹方侯。刘赞为司马。鲍{44ED员力} 15/13b/ 6
为北弹方侯。韦遵为司马。亦各主南北门钥。 15/13b/ 7
许领威南兵千人。鲍{44ED员力}领威北兵千人。大都 15/13b/ 8
备门主收执而已。如今世有羽林监。威南威 15/13b/ 9
北兵。如道家天丁力士甲卒之例也。(二禁晨及南北 15/13b/10
弹方侯。亦应并是北帝官属也。受此语时。未必不呼许名。恐是杨自不疏之耳。北帝呪所 15/14a/ 1
谓威南威北。即谓此兵。当是骁勇者也。许氏事具在别篇。刘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少为 15/14a/ 2
部吏。好读兵书。慷慨有大志。撃黄巾贼伤足。一脚屈。遂自割筋得伸。后为左护军。与孙峻 15/14a/ 3
征淮南。未至病困。为魏将蒋班所逼被害。年七十〈王〉[三]。〈{6ECC鱼勺}〉[鲍]{44ED员力}字叔业。鲍宣九世孙。即鲍信子 15/14a/ 4
也。清白有高节。汉建安中。为中庶子黄门郎。魏文帝御史中丞。数諌诤忤旨。左迁治书执 15/14a/ 5
法。后被诛。韦遵字公艺。呉人。即韦昭之孙也。博学有文才。善书。仕晋成穆之世。为尚书左 15/14a/ 6
民郎中书黄门侍郎。代王逸少为临川郡守。以母忧亡。年六十四也) 15/14a/ 7
孙策为东明公宾友。(孙坚长子。字伯符。汉末嗣父领众。先制江东。乃 15/14a/ 8
欲定中国。拜讨逆将军。封呉侯。临过江轻猎。为仇客所射。疮发而亡。年二十六。弟权代任。 15/14a/ 9
后追谥长沙桓王。策初从东出。{81DA}道〈七千〉[士干]吉。后照镜见之。惊忿{46B2口斗}。故疮溃而死。寻项羽之 15/14a/10
英杰。逾于孙远矣。倶是不得王。而独不显出。乃歴世相传云。为呉兴十山王。常居郡厅上。 15/14b/ 1
故太守不敢上。上者辄死。亦别为立庙。呼为霸王也) 15/14b/ 2
15/14b/ 3
15/14b/ 4
眞诰卷之十五。 15/14b/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3:18
¥眞诰卷之十六。 16/ 1a/ 1
16/ 1a/ 2
阐幽微第二。 16/ 1a/ 3
汉高祖为南明公宾友。(刘邦字季。沛郡丰人。起自布衣。伐秦平项。 16/ 1a/ 4
创汉之基。即位十二年病亡。年六十二) 16/ 1a/ 5
晋宣帝为西明公宾友。(司马懿字仲达。河内人也。魏世为大将军 16/ 1a/ 6
太傅。嘉平三年病亡。年七十二。赠相国。谥宣文侯。晋武受禅。追谥高祖宣皇帝) 16/ 1a/ 7
荀彧为北明公宾友。(荀彧字文若。颖川人。汉武末为尚书令。有风仪 16/ 1a/ 8
识鉴。初为魏武谋臣。欲以安汉社稷。被疑惧。服药自尽。年五十。谥敬侯。追赠太尉。荀之列 16/ 1a/ 9
在宾友。亦如延陵之匹。四明位虽非亚而徳望贤矣) 16/ 1a/10
其中宿运先世有阴徳惠救者。乃时有径补 16/ 1b/ 1
仙官。或入南宫受化。不拘职位也。在世之罪 16/ 1b/ 2
福多少。乃为称量处分耳。大都行阴徳。多恤 16/ 1b/ 3
穷厄。例皆速诣南宫为仙。(在世行阴功密徳。好道信仙者。既有 16/ 1b/ 4
浅深轻重。故其受报亦不得皆同。有即身地仙不死者。有托形尸解去者。有既终得入洞 16/ 1b/ 5
宫受学者。有先诣朱火宫炼形者。有先为地下主者乃进品者。有先经鬼官乃迁化者。有 16/ 1b/ 6
身不得去。功及子孙。令学道乃拔度者。诸如此例。高下数十品。不可以一概求之) 16/ 1b/ 7
庾元规为北太帝中卫大将军。取郭长翔为 16/ 1b/ 8
长史。以华歆为司马。此所谓军公者也。领鬼 16/ 1b/ 9
兵数千人。(辛玄子所说。#与此大异。恐是受有前后。或能几被回换故耳。庾亮字 16/ 1b/10
元规。颖川人。咸和中为征西将军江荆豫三州刺史。鎭武昌。咸康六年。于鎭病亡。年五十 16/ 2a/ 1
二。赠太尉。谥文康公。未病时。乃独见陶侃乘舆来让之。于此得病而亡。郭翻字长翔。武昌 16/ 2a/ 2
人。少有高志。庾欲引为上佐。不肯就。亡后与其儿灵语云。庾公作抚东大将军。治在东海 16/ 2a/ 3
之东。统十万兵。取吾为司马。间者本欲取谢仁祖选官。以为资望未足。蒋大侯先取为都 16/ 2a/ 4
尉。是以拘逼王长豫为长史。委以军事。甚有高称。又云。王丞相为尚书令。大用事决万机。 16/ 2a/ 5
按如此语。即玄子所说。如复似应在前。今以郭为长史。当是后更转任。但谢仁祖在世为 16/ 2a/ 6
仆射鎭西将军。乃言资望未足。殊为难辨。王丞相即王导。长豫是导之元子。早亡。华歆字 16/ 2a/ 7
子鱼。平原人。为豫章太守。同孙策。策亡。从魏武帝。歴显位为司徒太尉。封博平侯。太和五 16/ 2a/ 8
年亡。年七十三。谥敬侯) 16/ 2a/ 9
孔文举为后中卫大将军。以张繍为司马。唐 16/ 2a/10
固为长史。(孔融字文举。鲁人。孔子二十代孙。汉末名士。为北海太守。后为曹公 16/ 2b/ 1
所害。张繍武威人。济从子也。汉末因乱起兵。后降魏武。为破羌将军。从征乌丸。未至柳城 16/ 2b/ 2
亡。谥定侯。唐固字子正。丹阳句容人。修身谨行。博学儒术。注国语公羊谷梁传。孙权汉武 16/ 2b/ 3
四年。为尚书仆射。年七十余病亡耳) 16/ 2b/ 4
陶侃为西河侯。亦领兵数千。近求滕含自代。 16/ 2b/ 5
犹未许。侃以徐宁为长史。宁坐收北阙叛将 16/ 2b/ 6
不擒免官。当以蔡谟代宁。(陶侃字士衡。先自丹阳人。迁居鄱阳。 16/ 2b/ 7
后徙庐江。而属浔阳柴桑。晋世累经征讨。大有功。位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荆江二州剌 16/ 2b/ 8
史长沙公。咸和四年。还长沙。亡于樊溪。年七十六。赠大司马。谥桓公。庾亮代之。而郭长翔 16/ 2b/ 9
灵语云。陶公正有罪谪。未得叙用。又别记云。陶公亡后少时。遣先奋死传教。与其儿相传 16/ 2b/10
云。公谢郎连与庾公相〈吉〉[言]语天上事始判。故令郎知。于时庾犹存。后三四年而亡。滕含子 16/ 3a/ 1
并南阳西鄂人。永和中为平南将军广州剌史。于州病亡。谥戴侯。陶以其自代资位。复是 16/ 3a/ 2
奇悬。徐宁字安期。东海剡人。羡之祖也。初桓彝举。与庾亮为护军功曹。称为〈添〉[海]岱清士。后 16/ 3a/ 3
仕至正员吏部郎冠军江州顺阳简侯。羡之年少时。尝来形见。自称我是汝祖。戒其祸福。 16/ 3a/ 4
后并如言。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克子也。位至杨州剌史。又授司徒。不受。永和十二年 16/ 3a/ 5
病亡。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文穆公。寻此不擒叛将。亦是鬼。鬼不能相制。由如人也。人皆非 16/ 3a/ 6
自然威摄。仙眞犹尚握节持铃。以勒〈比〉[此]辈。而况其问类乎) 16/ 3a/ 7
四鎭皆领鬼兵万人。中官领兵不过数千。四 16/ 3a/ 8
鎭有泰山君卢龙公东越大将军南巴侯。四 16/ 3a/ 9
官各领万人。(四鎭非正是四方。今此处并在中国。回还不过数千里耳。他方 16/ 3a/10
复应大有。所以后言数百处也) 16/ 3b/ 1
何曾为南〈巳〉[巴]侯。(何曾字颖考。陈郡阳夏人。何{48D3一本足のキ}子也。性豪侈而博学孝悌。 16/ 3b/ 2
初仕魏世。稍迁尚书征北将军司徒。封朗陵侯。晋太尉太保太宰朗陵公。太始四年〈十〉[亡]。年 16/ 3b/ 3
八十余。谥曰元公) 16/ 3b/ 4
曹仁为卢龙公。(曹仁字子孝。魏武从弟。雄勇冠世。善弓马。数从征伐有功。 16/ 3b/ 5
位至车骑将军都督荆〈阳〉[扬]益州诸军事大将军。封陈侯。黄初四年病亡。年五十六。谥曰忠 16/ 3b/ 6
侯也) 16/ 3b/ 7
刘陶为东越大将军。(汉魏晋凡有三刘陶。后汉者字子奇。颖川人也。 16/ 3b/ 8
灵帝侍中尚书令。后繋狱。闭气而死。魏世者字季冶。淮南人。刘晔之子也。才辨而无行。曹 16/ 3b/ 9
爽用为选部郎。后出平源太守。景王诛之。晋初者字正舆。沛国人。永嘉中为杨州剌史。此 16/ 3b/10
三人不知何者是东越大将军。以意言之。多是正舆耳) 16/ 4a/ 1
荀{6CF3岂页}为太山君。(荀{6CF3岂页}字景倩。{4DA2或丿丿}第四子也。博学有词理。佐命晋世。起家为 16/ 4a/ 2
黄门郎。迁尚书仆射司空太尉太傅。太始十年亡。年七十。谥曰康公。苏韶传云。刘孔才为 16/ 4a/ 3
太山公。欲反北帝。已诛灭之。孔才即刘邵也。又梅颐为豫章太守。梦被召作太山府君。克 16/ 4a/ 4
日便亡。不知此二位与君复各是异职否耳。又云有太山令) 16/ 4a/ 5
领一万兵鎭处亦有数百处也。领数千兵鎭 16/ 4a/ 6
处亦有数百处。更相统隶耳。皆有长史司马。 16/ 4a/ 7
王文度鎭广陵。忽见卒来。召作平北将军徐{43D7亠兑}二州刺史。王云。我今已作此官。卒云。此是 16/ 4a/ 8
天上职耳。须臾去。寻迎至而亡失。天地间事理。乃不可限以胸臆而寻之。此幽显中都是 16/ 4a/ 9
有三部。皆相关类也。上则仙。中则人。下则鬼。人善者得为仙。仙之谪者更为人。人恶者更 16/ 4a/10
为鬼。鬼福者复为人。鬼法人。人法僊。循还往来。触类相同。正是隐显小小之隔耳。达者监 16/ 4b/ 1
之。便无复所关) 16/ 4b/ 2
荀{6CF3岂页}取顾众为太山将军。用曹洪为司马。桓 16/ 4b/ 3
范为长史。(顾众字长始。呉郡人。顾{4ED0心岂}孙。顾秘子也。仕晋丹阳尹领军尚书仆射。 16/ 4b/ 4
永和二年亡。年七十三。追赠特进。谥靖伯。曹洪字子廉。魏武从弟。家大富而俭悋。数征伐。 16/ 4b/ 5
为骠骑将军。封乐成侯。太和六年病亡。桓范字符则。沛国人。有才学筹策。仕魏世。位至太 16/ 4b/ 6
司农。党曹爽被诛也) 16/ 4b/ 7
王逸少有事。繋禁中已五年。云事已散。(即王右军 16/ 4b/ 8
也。受时不欲呼杨君名。所以道其字耳。逸少即王{81CD广异}兄旷之子。有风{80A3牙火}善书。后为会稽太 16/ 4b/ 9
守。永和十一年去郡。告灵不复仕。先与许先生周旋。颇亦慕道。至升平五年辛酉岁亡,年 16/ 4b/10
五十九。今乙丑年。说云五年。则亡后被繋。被繋之事。检迹未见其咎。恐以{80A7对心}憾告灵为谪 16/ 5a/ 1
耳) 16/ 5a/ 2
蒋济为南山伯。领二千兵。(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仕汉魏。歴 16/ 5a/ 3
位至太尉。从宣王诛曹爽。其年亡。谥景侯。为领军时。有其妇梦亡儿为太山五伯。来迎太 16/ 5a/ 4
庙西孙阿。为太山令。求嘱阿乞转在好处。济即为仍之。阿亦即亡。后又梦云。已蒙转録事。 16/ 5a/ 5
凡如此例。鬼官职位。虽略因生时贵賎。而大有舛驳。皆由徳业之优劣。功过之轻重。更品 16/ 5a/ 6
其阶叙。不复得全依其本基耳) 16/ 5a/ 7
王{81CD广异}为部鬼将军。({81CD广异}字世将。琅{81FA玉耶}人。修龄父也。多才艺政书。善属文。解 16/ 5a/ 8
音声。位至平南将军荆州剌史。年四十七病亡。赠骠骑。谥康侯也) 16/ 5a/ 9
此有识位者。粗相识耳。其无位者。不可一二 16/ 5a/10
尽知之。如此散者无限数也。(此皆后段所说。似犹是荀中候。 16/ 5b/ 1
所以止道。或不称姓。而{6CF3岂页}复云姓。恐以分别周{6CF3岂页}也。所说人多是近世。当由代谢参差。兼 16/ 5b/ 2
易亿识者矣。三代乃远。而两汉魏晋实有一段才名人。如刘向。董仲舒。扬雄。张衡。蔡{82D5巛邑}。郑 16/ 5b/ 3
玄。王弼。阮{5DAE稽山}之俦。并不应空散。数术有如管郭。亦无标迹。故当多不隶三官。颇得预于仙 16/ 5b/ 4
家驱任矣。前论帝王中亦不均。魏文晋武。受命之主而不显。反言魏武晋宣。孙权应与刘 16/ 5b/ 5
备同。亦不载道策。此并当启国之基。功高乐推故也。其继体守文之君。都无所出矣) 16/ 5b/ 6
右以前后两过受事。皆是杨君受旨。书多 16/ 5b/ 7
{81A5人巉}治。又掾更写。两本悉无异。并各成一卷。 16/ 5b/ 8
相随始末讫此耳。 16/ 5b/ 9
许肇今为东明公右帅晨。帅晨之任。如世间 16/ 5b/10
中书监。(许肇字子阿。即长史七代祖司徒敬也。虽有赈救之功。而非阴徳。故未蒙 16/ 6a/ 1
受化。既福流后叶。方使上拔。然后为九宫之仙耳。此帅晨之官。四明亦并应有之) 16/ 6a/ 2
邵{48EC夹百百}为东明公。云行上补九宫右保公。(前云邵为 16/ 6a/ 3
南明公。今乃是东。若非名号之误。则东南之差。既寻当迁擢。则必应是启中君脱尔云邵 16/ 6a/ 4
耳。亦可是有甘棠之徳。故不限其年月耳) 16/ 6a/ 5
右七月十六日夜。定録君所告。 16/ 6a/ 6
此二条别受。不关{68B5丰邑}记部。 16/ 6a/ 7
辛玄子自叙并诗。(此下剪除半行去。不知当是何字也)玄子字 16/ 6a/ 8
延期,陇西定谷人,汉明帝时,谏议大夫上洛 16/ 6a/ 9
云中赵国三郡太守辛隐之子。(辛隐字某某。检外书未得 16/ 6a/10
此位业,按诸辛旧开陇豪族。前汉有辛庆忌。后汉有辛缮。并高直之士。辛{82A5田比}是其七世孙。 16/ 6b/ 1
则隐是{82A5田比}之八世祖。但一百四五十年中而已。八世嫌其太促耳)玄子少好 16/ 6b/ 2
道。遵奉法戒。至心苦行。日中菜食。錬形守精。 16/ 6b/ 3
不遘外物。州府辟聘。一无降就。游山林。弃世 16/ 6b/ 4
风尘。志愿凭子晋于{5FC7丝侯}岑。侣陵阳于歩玄。故 16/ 6b/ 5
改名为玄子。而自字延期矣。不图先世之多 16/ 6b/ 6
愆。殃流子孙。结{82AA生目}刊于帝简。运沉逮于后昆。 16/ 6b/ 7
享年不永。遂没命于长梁之津。西王母见我 16/ 6b/ 8
苦行。{68B5丰邑}都北帝愍我道心。告敕司命。传檄三 16/ 6b/ 9
官。摄取形骸。还魂复眞。使我颐胎。位为灵神。 16/ 6b/10
于今二百余年矣。(溺水致命。事同王衍之女。恐即此形骸。皆不复得生。 16/ 7a/ 1
并是反质胎神耳。虽有道心而无道业。故不得便居仙品也)近得度名南 16/ 7a/ 2
宫。定策朱陵。藏精待时。方列为仙。而大帝今 16/ 7a/ 3
且见差领东海侯。代庾生。又见选补禁元中 16/ 7a/ 4
郎将。为呉越鬼神之司。王事靡监。斯亦劳矣。 16/ 7a/ 5
若夫冠晨佩青。萧条羽袂。鸣铃仙阶。转{80BA车并}琼 16/ 7a/ 6
室者。虽实素心而卒日也。恨未便得与玄眞 16/ 7a/ 7
并罗。同晏{81F7玉昆}{48B6土庸}。察钧韶之遗音。{4FDC手缀}灵芝乎幽 16/ 7a/ 8
峯。振翠衣于九霄。{81A4人舞}玄{60AD鬲羽}于十方耳。方当摄 16/ 7a/ 9
御群鬼。领理是非。处众秽之中间。声交于邪 16/ 7a/10
魔之纷纭。事与道徳为阔。眼与{5BBF目于}眞为踈。熟 16/ 7b/ 1
比煕寂于玄境。逍遥于太初哉。夫同声偕合。 16/ 7b/ 2
物亦类分。相闻{67F1进貌}矣。系景委积。是以名书上 16/ 7b/ 3
清。丹録玄殖。有道之气。与灵合徳。托体高辉。 16/ 7b/ 4
故来相从。今赠诗三篇。以叙推情之至也。其 16/ 7b/ 5
辞曰。(杨君既为呉越司命。董统鬼神。玄子职隶。方应相开。故先造以陈情也。寻鬼书 16/ 7b/ 6
既异。不应是自运笔。亦当口受疏之耳) 16/ 7b/ 7
畴昔入冥郷。顺驾应灵招。神随空无散。{80A3牙火}与 16/ 7b/ 8
庆云消。形非明玉质。玄匠安能雕。{82CE足蝶}足吟幽 16/ 7b/ 9
唱。仰首翫鸣条。林室有逸欢。絶此轩外交。遗 16/ 7b/10
景附圆曜。嘉音何寥寥。(此篇叙事迹之本志也) 16/ 8a/ 1
寂通寄兴感。玄{80A3牙火}摄动音。高轮虽参差。万仞 16/ 8a/ 2
故来寻。萧萧研道子。合神契灵衿。委顺浪世 16/ 8a/ 3
化。心标窈窕林。同期理外游。相与静东〈衣〉[岑]。(此篇 16/ 8a/ 4
申情寄之来縁也) 16/ 8a/ 5
命驾广{68B5丰邑}阿。逸迹超冥郷。空中自有物。有中 16/ 8a/ 6
亦无常。悟言有无际。相与会濠梁。目撃玄解 16/ 8a/ 7
了。鬼神理自忘。(此篇论人鬼之幽致也) 16/ 8a/ 8
玄子云。魏时辛{82A5田比}字佐治。是七世之孙也。汉 16/ 8a/ 9
建武一年。从陇西徙居颖川阳{60A6羽隹}县。{82A5田比}仕魏 16/ 8a/10
世。使持节大将军司马宣王军帅卫尉封侯。 16/ 8b/ 1
{82A5田比}子名敞。为河内太守太常卿。(所说并与魏书同也) 16/ 8b/ 2
玄子云。{4CC7广臾}生者晋{4CC7广臾}太尉也。北帝往用为抚 16/ 8b/ 3
东将军。后又转为东海侯。今又用为{68B5丰邑}台侍 16/ 8b/ 4
帝晨右禁监。近取冯怀为司马。〈恃〉[侍]帝晨如今 16/ 8b/ 5
世侍中。右禁监如世右卫将军而甚重。(如说与前 16/ 8b/ 6
大异。当是后迁侍中领卫。便是胜中〈怀〉[卫]将军也。帝晨无司马。此是右禁之职耳。冯〈卫〉[怀]字祖 16/ 8b/ 7
思。长乐人。晋成帝时。为太常散骑常侍。卒追赠金紫光禄阶也) 16/ 8b/ 8
左禁监是谢幼舆。以{68B0登邑}岳为司马。(此则准左卫将军也。 16/ 8b/ 9
幼舆名鲲。即谢安伯谢尚之父也。为王敦长史豫章郡太守。年五十三病亡。赠太常。谥康 16/ 8b/10
侯。{68B0登邑}岳已在前。而云代周{6CF3岂页}为司马帅耳) 16/ 9a/ 1
{82D4希邑}南昌公先为北帝南朱阳大门灵关侯。后 16/ 9a/ 2
天转为高明司直。昔坐与刘庆孙争免官。今 16/ 9a/ 3
始当复职也。高明司直如世尚书仆射。(前云{82D4希邑}为 16/ 9a/ 4
南门亭长。亭长恐即灵关之职。既以周抚代。故得转司直。而郭长翔灵语亦云。{82D4希邑}公甚屈 16/ 9a/ 5
为天门亭长。旧选常用州征二千石。未有三公作也。如此所以得速迁。刘庆孙名舆。中山 16/ 9a/ 6
人。刘越石之兄也。才识辩赡。为东海王越长史。永嘉中病指疽而亡。年四十七。赠骠骑将 16/ 9a/ 7
军。谥眞侯也) 16/ 9a/ 8
何次道今在南宫承华台中。已得受书。行至 16/ 9a/ 9
南岳中。此人在世。施惠之功甚多。故早得返 16/ 9a/10
形。(前荀公说何始得还朱火。今言已受书。则玄子所受后成在后耳) 16/ 9b/ 1
周伯仁近见用为西明公中都护。中都护如 16/ 9b/ 2
世太傅之官也。坐选{68B0登邑}攸不平。左降为中护。 16/ 9b/ 3
中护准少傅。(周本司命帅。当得程遐代而迁此官也。{68B0登邑}攸字伯道。平阳襄陵 16/ 9b/ 4
人。仕晋为太子洗马吏部郎河东太守。为石勒所没。后得还江东。为呉郡太守吏部尚书。 16/ 9b/ 5
自咸和元年病亡。赠光禄。攸从胡叛还时。乃弃其己儿。自携亡弟之子来渡江。遂自无儿。 16/ 9b/ 6
絶后嗣。谢安叹曰。天道无知。令{68B0登邑}伯道无儿) 16/ 9b/ 7
右辛玄子所言。说冥中事亦多矣。今粗书 16/ 9b/ 8
其{6FB7鹿鹿鹿}者耳。不复一二具说。(此记虽玄子所受。而杂有杨君 16/ 9b/ 9
之辞也。杨书不存。今有掾写本耳。此纸后又被剪缺。恐事亦未必尽) 16/ 9b/10
夫至忠至孝之人。既终皆受书为地下主者。 16/10a/ 1
一百四十年。乃得受下仙之教。授以大道。从 16/10a/ 2
此渐进。得补仙官。一百四十年。听一试进也。 16/10a/ 3
(此地下主者。亦即是洞中所记李〈更〉[东]等者。非别鬼官复为主者也。一百四十年一进。便入 16/10a/ 4
第二等。给仙人使。乃得稍受道教耳)至孝者能感激鬼神。使百 16/10a/ 5
鸟山兽巡其坟{47FA土延}也。至忠者能公犯直心。精 16/10a/ 6
贯白日。或剖藏{81DA急攴}身。以激其君者也。比干今 16/10a/ 7
在戎山。李善今在少室。有得此变錬者甚多。 16/10a/ 8
举此二人为标耳。(比干剖心。可为至忠。至于孝子感灵者。亦复不少。而 16/10a/ 9
今止举李善。如似不类。当李善之地。乃可渉忠而非孝迹也。恐以其能存李元后胤。使获 16/10a/10
继嗣。因此以成其孝。功所不论耳。若程婴齐孙杵臼。亦应在孝品矣。李善字次逊。本南阳 16/10b/ 1
育阳李元家奴。汉建武中。元家人之死尽而巨富。唯尽一孤儿名续祖。尚在孩抱。诸奴复 16/10b/ 2
共欲{81DA急攴}之而分其才。善乃密负续祖。逃瑕丘山中。哺养乳。乃为生计。至十歳余。出告县令 16/10b/ 3
钟离意。意于是表荐。悉收其群奴{81DA急攴}之。而立续祖为家。光武拜善为太子舍人。后迁日南 16/10b/ 4
九江太守。其事迹正是如此。而钟离传所说少复有异耳) 16/10b/ 5
夫有上圣之徳。既终。皆受三官书为地下主 16/10b/ 6
者。一千年。乃转补三官之五帝。或为东西南 16/10b/ 7
北明公。以治鬼神。复一千四百年。乃得游行 16/10b/ 8
太清。为九宫之中仙也。(以年限言之。是圣徳更不及忠孝也。计此 16/10b/ 9
终后凡二千四百年。乃得入仙阶。益知前应是夏启非召公明矣。季子亡后。至晋兴宁始 16/10b/10
八百八十许。未满千歳。不知那已为明公耶。{68B5丰邑}都中所记都无顿说五帝者。恐此如北帝 16/11a/ 1
之例。复有五耶。所以后言英雄者。为五帝上相。而北帝有秦皇矣。又苏韶传云。扬雄张〈冲〉[衡] 16/11a/ 2
等为五帝。扬张既非上圣。爵位亦卑。不应得与炎帝为俦。复当或有小五帝不论耳。扬张 16/11a/ 3
之事亦或不然也) 16/11a/ 4
夫有萧邈之才。有絶众之望。养其浩然。不营 16/11a/ 5
荣贵者。既终。受三官书为善爽之鬼。四百年。 16/11a/ 6
乃得为地下主者。从此以进。以三百年为一 16/11a/ 7
阶。(此事是高士逸民之品也。从主者以去。是入仙阶。不复为鬼官耳) 16/11a/ 8
夫有至贞至廉之才者。既终。受书为三官清 16/11a/ 9
鬼。二百八十年。乃得为地下主者。从此以渐 16/11a/10
得进补仙官。以二百八十年为一阶耳。(此格复是 16/11b/ 1
小胜高士。而年数倍于忠孝。故知忠孝贞廉为行之最耳) 16/11b/ 2
夫至廉者。不食非己之食。不衣非己之布帛。 16/11b/ 3
王阳有似也。(此目应以夷齐为标。高士中亦多此例。而今乃举王阳。当年淳 16/11b/ 4
徳自然。非故为皎洁者也。王阳先汉人也) 16/11b/ 5
夫至贞者。纷华不能散其正{80A3牙火}。万乘不能激 16/11b/ 6
其名操也。男言之。务光之行有似矣。女言之。 16/11b/ 7
宋金漂女是也。(贞者非止不淫于色。亦是{81D0心炎}乎荣利也。务光辞汤让。而负 16/11b/ 8
石投河。宋女恐是子胥所逢。浣沙于漂水之阳者。后既投金以报之。故谓之金漂。漂字或 16/11b/ 9
应作〈漂〉[{83B8水栗}]字耳) 16/11b/10
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后嗣。或易世錬化。改 16/12a/ 1
氏更生者。此七世阴徳。根叶相及也。既终。当 16/12a/ 2
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也。男留 16/12a/ 3
〈在〉[左]。女留右。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 16/12a/ 4
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临终之日。视其形如 16/12a/ 5
生人之肉。脱死之时。尸不强直。足指不青。手 16/12a/ 6
足不皱者。谓之先有徳行。自然得尸解者也。 16/12a/ 7
(此是先世有阴功密徳。不拘于迹者。既非己身所{44F8辩力}。故以一骨酬副三官也。此骨恐是质 16/12a/ 8
形之骨。非神形之骨。既被遗落。当复重生之耳。〈火〉[大]都论仙鬼中诸人。在世有刳腹刎頚。支 16/12a/ 9
体分裂死者。永自不关后形。其神先以离出。故今形可得而毙伤残。初不断神矣。而世或 16/12a/10
有见鬼身不全者。盖是尸魄托骸者耳。非其大神本经之主也。尸解之说复有多条。已抄 16/12b/ 1
记在第三篇中耳) 16/12b/ 2
右此五条。皆积行获仙。不学而得。但为阶 16/12b/ 3
级之难造。道用年歳耳。要自得度名方诸。 16/12b/ 4
不复承受三官之号令矣。(此虽五条而有七事。事中复有 16/12b/ 5
轻重。非至志者。亦不{44F8辩力}得此例也。今预在学道之品。微微小业。便可与之比肩。况乃 16/12b/ 6
眞妙者乎。由是言之。可不自督耳) 16/12b/ 7
诸有英雄之才。弥罗四海。诛暴整乱。拓平九 16/12b/ 8
州。建号帝王。臣妾四海者。既终。受书于三官 16/12b/ 9
四辅。或为五帝上相。或为四明公宾友。以助 16/12b/10
治百鬼。综理死生者。此等自奉属于三官。永 16/13a/ 1
无进仙之冀。坐{81DA急攴}伐积酷害生死多故也。({68B5丰邑}宫 16/13a/ 2
中诸人职皆是矣。疑荀{4DA2或丿丿}一人。清秀整洁。非跋扈虐害。唯以谋谟智策佐魏武耳。乃得为 16/13a/ 3
宾友。与汉高等比位。恐当别有旨趣。凡在世有才识艺解。为一时所称者。既没。并即随才 16/13a/ 4
受其职位。不必执其在生之小罪。先充诸考谪也。若过为非理。是所不论。若悠悠冗散。不 16/13a/ 5
辩异人者。罪无大小。悉当安之) 16/13a/ 6
秦始皇今为北帝上相。刘季今为南明公宾 16/13a/ 7
友。有其人甚多。略示其标的耳。(此是举建号帝王者之宗 16/13a/ 8
耳。北帝之有上相。亦当如四明之有宾友也) 16/13a/ 9
齐桓公今为三官都禁郎。主生死之简録。晋 16/13a/10
文公今为水官司命。其楚严公赵简子之徒 16/13b/ 1
数百人。今犹散息于三官府。未见任也。此等 16/13b/ 2
名位自是三官之寮耳。无豫眞仙家事矣。(五霸 16/13b/ 3
亦一时之雄。齐桓晋文。处职并要。楚严公即庄王也。简子虽非霸限。亦擅命专制。所梦天 16/13b/ 4
帝使射熊之事。必是北帝之府矣。剑经序称。燕昭亦得仙。燕昭六国时英主。遂不堕于三 16/13b/ 5
官。乃知錬丹独往。亦为殊拔也。从论忠孝已来至此。并出掾写剑经中。东卿司命所说。即 16/13b/ 6
是鬼神事。谨抄出继此。以相证发。自三代已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鬼中不见殷汤。周公。 16/13b/ 7
孔子。阖闾。勾践。春秋时诸卿相大夫。及伍子胥。孙武。白起。王翦。下至韩信项羽辈。或入仙 16/13b/ 8
品。而仙家不显之。如桀纣王莽董卓等。凶虐过甚。恐不得补职僚也。而异域有冒顿{82CF足翕}{82E6去页} 16/13b/ 9
石块石勒诸骁杰。亦都不预及言之耳) 16/13b/10
16/14a/ 1
16/14a/ 2
眞诰卷之十六。 16/14a/ 3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4:10
¥眞诰卷之十七。 17/ 1a/ 1
17/ 1a/ 2
握眞辅第一。 17/ 1a/ 3
萧寂{82BE艹毕}门。研神保形。和魂夷{80A3牙火}。守养神关者。 17/ 1a/ 4
岂可以与夫坐华屋。撃钟鼓。飨五鼎。艳绮{5EE8丝丸} 17/ 1a/ 5
者。同日而论之哉。大罗之与篭樊倶一物耳。 17/ 1a/ 6
是以古之高人。皆去彼而取此矣。老氏宁闷 17/ 1a/ 7
闷不察察。而况我之鄙夫。(未知此一篇是何书中语。既有道之 17/ 1a/ 8
辞。故聊以抄出。是两手书耳) 17/ 1a/ 9
玄玄即排起。注之曰。故玄玄以八风为{52F8嚢石木}钥。 17/ 1a/10
天地为{68CB阜是}防。四海为{82B5雍缶}罂。九州为稗{5DBB禾康}。积之 17/ 1b/ 1
以万殊。蒸之以阴阳。其陶铸也。充隆吹累。刚 17/ 1b/ 2
柔清浊。象类不同。呼吸含吐。恭柏荣。注之曰。 17/ 1b/ 3
九絶兽神禽也。罔起此在乎。群丽{4FA8鉴手}{81D6手骨}乎。激 17/ 1b/ 4
奇之际。终年不足以极其变。万殊不足以适 17/ 1b/ 5
其内。日月不足以曜其目。八泽不足以游其 17/ 1b/ 6
足。青云为卑。九垓为浅。八纮为小。四极为近。 17/ 1b/ 7
以此变动无常。恒入芥子之内。玉晨之玉宝。 17/ 1b/ 8
太微之威神矣。(玄玄即排起。调弹恭柏荣。并是神虎隐文挥神诗中句。如 17/ 1b/ 9
今再注之。乃取扬雄玄为论中语。更小増损易夺之。故当是理符义会。可得然也) 17/ 1b/10
夫心与治。游乎太和。唯唐虞能充其任矣。神 17/ 2a/ 1
与化。荡乎无境。唯伏羲能承其统。故二十五 17/ 2a/ 2
弦之具。非牙旷不能以为神。弓矢质的之具。 17/ 2a/ 3
非羿〈{67BE进降}〉[逢]蒙不能以为妙耶。(此一篇亦是玄为论中语。不知此复 17/ 2a/ 4
以何所明喩耳。犹如引抱朴外篇博喩中语也。凡有异处。皆以朱书为别如此也) 17/ 2a/ 5
若夫奇神{81A6攸黒}诡。恢谲无方。阴阳之所焕育。川 17/ 2a/ 6
泽之所函藏。则羲和浴日于甘渊。乌飞司景 17/ 2a/ 7
于扶桑。江{81BE女非}登{56C6水眉}而解佩。二女御风于潇湘。 17/ 2a/ 8
潜蛟龙战于玄泉。蕃丘丧马于淮阳。灵洲海 17/ 2a/ 9
运于南极。东山遥集于帝郷。{6DF5马华}{6DF3马留}抗辔于巨 17/ 2a/10
龟。江使感梦于宋王。是以洞庭虽广。济之不 17/ 2b/ 1
容刀。卢龙虽峻。越之不崇朝。{81C2山缗}山悬岭。絶阔 17/ 2b/ 2
千仞。束马绵竹。则安乐归晋。辽海泱瀁。横带 17/ 2b/ 3
天渠。公孙不竞。则其亡忽诸。若夫飞壷白马。 17/ 2b/ 4
即墨天山。三江之{81EC水侵}。九河之源。尚曷足语哉。 17/ 2b/ 5
吾子飞轩结驷。驾眄林薄。徒闻山河之宝。魏 17/ 2b/ 6
国所以未究。夫呉起一言。而武侯心{81CE心乍}也。(此二 17/ 2b/ 7
条是庾阐扬都赋中语也。凡四条并异手书之。小度青纸。乃古而拙。此既与眞书相连。故 17/ 2b/ 8
并存録。相随载之也。杨君) 17/ 2b/ 9
秦始皇作长安渭水横桥。广六丈。南北三百 17/ 2b/10
八十歩六十八间。汉时桥北置都水令丞。领 17/ 3a/ 1
徒千五百人。署属京兆。董卓坏之。魏武帝更 17/ 3a/ 2
作。广三丈。今桥是也。(夫钟瑞物也,当金氏之世有六钟,将必见乎,晋 17/ 3a/ 3
朝五霸诸侯,厥德过之,故六种嘉瑞耳,非复耳,事误子孙也,预告宁无唈唈乎。此注下四 17/ 3a/ 4
十八字,黄民手所妄益。是载义羲十二年。霍山崩出六钟。故欲附会宋祖。辄立此辞。而不 17/ 3a/ 5
知事类大乖。追可忿笑) 17/ 3a/ 6
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 17/ 3a/ 7
歩。南北三百歩。上坐万人。庭中可受十万人。 17/ 3a/ 8
二世为赵高所杀于宜春宫。宫在城南三里。 17/ 3a/ 9
二世葬其傍。司马相如所云。墓芜秽而不修 17/ 3a/10
者是也。 17/ 3b/ 1
秦敛天下兵器。铸以为铜人十二。置(此十四字共一 17/ 3b/ 2
行。行前鱼烂余十在。今足令成字如此)之诸宫。汉时皆在长安。 17/ 3b/ 3
董卓坏以为钱。余二人徒在青门里东宫前。 17/ 3b/ 4
魏明帝欲徙诣洛。载至霸城。重不能致。今在 17/ 3b/ 5
霸城大道南。胸前有铭曰。皇帝二十六年。初 17/ 3b/ 6
兼天下诸侯。以为郡县。正法律。均度量。大人 17/ 3b/ 7
来见临{55EB水兆}。身长五丈。足迹六尺。秦丞相蒙恬 17/ 3b/ 8
李斯所书也。{41AC|}(缺失秦字)庙中钟{82B0北墟}四枚。皆在汉 17/ 3b/ 9
高祖庙中。魏明帝徙二枚诣洛。故尚方南铜 17/ 3b/10
{82ED马施}巷中是也。 17/ 4a/ 1
汉昭帝平陵。宣帝杜陵。二铜钟在长安。夏侯 17/ 4a/ 2
征西。欲徙诣洛。重不能致之。在青门里道南。 17/ 4a/ 3
其西者是平陵钟。东者杜陵钟也。(此后少始皇陵一事) 17/ 4a/ 4
鸿门在始皇陵北十余里。汉书云。张良解厄 17/ 4a/ 5
于鸿门者也。 17/ 4a/ 6
秦王(应是楚王。作秦王误耳)项籍。以沛公为汉王。都汉 17/ 4a/ 7
中。而分关中为三。秦章邯为雍王。都大丘。今 17/ 4a/ 8
槐里是也。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万年县 17/ 4a/ 9
是也。董翳为{60A6羽隹}王。都高奴。高奴县在咸阳西 17/ 4a/10
北。今〈雀〉[省]。 17/ 4b/ 1
高祖自汉中北出袭三面。皆平之。汉书云。乘 17/ 4b/ 2
衅而运。席卷三秦者也。此三县今皆有都邑 17/ 4b/ 3
故处也。(此后少十五六条事。当是零失也) 17/ 4b/ 4
杜陵宣帝陵也。宣帝少依许氏在杜县。葬于 17/ 4b/ 5
南原。立庙于曲池之北。号曰乐游庙。因{61FD艹宛}为 17/ 4b/ 6
名也。徙关东名族四十五姓。以陪杜陵。司马 17/ 4b/ 7
相如吊二世云。临曲江之{82E2阜岂}洲。谓曲池也。(此一 17/ 4b/ 8
条増损。语小异。不解那得始此) 17/ 4b/ 9
右此前十条。并杨君所写録潘安仁关中 17/ 4b/10
记语也。用白笺纸。行书极好。当是聊尔抄 17/ 5a/ 1
其中事。 17/ 5a/ 2
东方有赤气之内。有咏言曰。小鲜未烹鼎。言 17/ 5a/ 3
我岩下悲。(此是东华宫中歌诗之辞) 17/ 5a/ 4
整控启素郷。河灵已前驱。(此两句是挥神诗中之辞) 17/ 5a/ 5
风伯不摇条。神虎所挟扶。十一月二十四日。 17/ 5a/ 6
{81A6攸黒}忽之间。闻洞房中云。在丹{81CA巾仆}帐中。有如人 17/ 5a/ 7
声。读书如此。(此是存洞房三眞事。并前条并杨所自记所感闻之事也) 17/ 5a/ 8
得书。知洗心谢过。甚叙虚心。相行复来。张生 17/ 5a/ 9
顿首。 17/ 5a/10
觉题云许君。 17/ 5b/ 1
近知来有北行事。恨不面。今致黄长命缕一 17/ 5b/ 2
枚。后复果不。张生顿首。 17/ 5b/ 3
觉题云杨君。 17/ 5b/ 4
梦见一人似女子。着鸟毛衣。赍此二短折封 17/ 5b/ 5
书来。发读。觉见。忆昔有此语。而犹多有所忘。 17/ 5b/ 6
又梦后烧香。当进前室。(此并记梦见张天师书信云。张生者即应 17/ 5b/ 7
是讳。今疏示长史。故不欲显之。又见系师注老子内解。皆称臣生稽首。恐此亦可是系师 17/ 5b/ 8
书耳) 17/ 5b/ 9
兴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杨君梦见一人。着 17/ 5b/10
朱衣篭冠。手持二版。怀中又有二版。召许玉 17/ 6a/ 1
斧。出版。皆青为字云。召作侍中。须臾玉斧出。 17/ 6a/ 2
杨仍指此是许郎。玉斧自说。我应十三年。今 17/ 6a/ 3
便见召。未解仪体向人。答若尔可作剌。玉斧 17/ 6a/ 4
作属道。未解仪典。方习{45E2厂万}之言。须十三年。向 17/ 6a/ 5
玉斧揖而去。(此掾书半纸。是口受写杨君所梦。故犹内杨事中。侍中之位。所 17/ 6a/ 6
谓侍帝晨者也。版青为字。即青{80A1竹録}白简也) 17/ 6a/ 7
四月二十九日夜半时。梦与许玉斧倶座。不 17/ 6a/ 8
知是何处也。良久。见南岳夫人与紫阳眞人 17/ 6a/ 9
周君倶来。坐一床。因见玉斧。与眞人周君语 17/ 6a/10
日。昔闻先生有守一法。愿乞以见授。周君曰。 17/ 6b/ 1
寡人先师苏君。往曾见向言曰。以眞问仙。不 17/ 6b/ 2
亦迂乎。仆请举此言以相与矣。玉斧曰。情浅 17/ 6b/ 3
区区。贪慕道徳。故欲乞守一法尔。言未絶。周 17/ 6b/ 4
君又言曰。昔所不以道相受者。直以呉{42FD人仓}之 17/ 6b/ 5
交而有限隔耳。(周是汝阴人。汉太尉勃七世孙。故云{42FD人仓}人也)君乃 17/ 6b/ 6
眞人也。且已大有所禀。将用守一何为耶。言 17/ 6b/ 7
讫。豁然而觉。竟不知在何处。此梦甚分明。故 17/ 6b/ 8
记之。 17/ 6b/ 9
四月九日戊寅夜鼓四。梦北行登高山。迷沦 17/ 6b/10
不寤。至明日日出四五丈乃觉。觉忆登山半 17/ 7a/ 1
日许。至顶上。大有宫室数千间。郁郁不可名。 17/ 7a/ 2
山四面皆有大水。而不知是何处。某因仰天。 17/ 7a/ 3
天中见一白龙。身长数十丈。东向飞行空中。 17/ 7a/ 4
光彩耀天。因又见东面有白衣好女子。亦于 17/ 7a/ 5
空中行。西向就白龙。径入龙口中。须臾复出。 17/ 7a/ 6
三入三出乃止。又还某右边。向某。而又觉某 17/ 7a/ 7
左边有一老翁。着繍衣裳芙蓉冠。柱赤九节 17/ 7a/ 8
杖而立。倶视其白龙。某问公。何等女子。径入 17/ 7a/ 9
龙口耶。公对曰。此太素玉女萧子夫。取龙{80A3牙火} 17/ 7a/10
以錬形也。此人似方相隶为官也。某又问。翁 17/ 7b/ 1
何人。来登此宇。公答曰。我蓬莱仙公洛广休。 17/ 7b/ 2
此蓬莱山。吾治此上。府君故来。乃得相见我 17/ 7b/ 3
耳。某又问公曰。此龙可乘否。公答曰。此龙当 17/ 7b/ 4
以待眞人张诱世。石庆安。许玉斧。丁{59E5玉韦}宁也。 17/ 7b/ 5
某又问。一龙而四人共乘耶。公曰。此侍晨帝 17/ 7b/ 6
官龙也。譬如世{80B3车召}车朱鸟。更一日乘以上直 17/ 7b/ 7
也。须臾间公呼此四贤。未来之间。某与公及 17/ 7b/ 8
此女。以敷席共坐山上。倶北向望海水及白 17/ 7b/ 9
龙。并有设酒食。酒中如石榴子。合食之。{81E0木半}亦 17/ 7b/10
如世间{81E0木半}。{81E0木半}中鲑也。觉久久许。四人并东来。 17/ 8a/ 1
共乘一新犊车。青牛青油重车上来到。并揖 17/ 8a/ 2
此公及某。并共语。语毕。公见语曰。向所道四 17/ 8a/ 3
人。此则是也。觉张诱世年可五十。石庆安甚 17/ 8a/ 4
童蒙。年可十三四。许玉斧年如今日所见。丁 17/ 8a/ 5
{59E5玉韦}宁年可三十四五许。并着好单衣。垂{4CA9巾责}履 17/ 8a/ 6
版。惟庆安着空顶{4CA9巾责}。公又曰。玉斧府君师友 17/ 8a/ 7
也。某曰。不然。公又曰。张诱世常山人。公弟子 17/ 8a/ 8
也。石庆安汲郡人。钩翼夫人弟子也。才均徳 17/ 8a/ 9
敌。并人士也。公因语四人言。君并可各作一 17/ 8a/10
篇诗。以见府君。老子亦愿闻文笔之美言也。 17/ 8b/ 1
于是公各付一青纸。及笔各一。以与四人。四 17/ 8b/ 2
人即取曰。但恐仓卒耳。于是石庆安先作诗。 17/ 8b/ 3
其文曰。 17/ 8b/ 4
灵山造太霞。竖岩絶霄峯。紫烟散神州。乘飙 17/ 8b/ 5
驾白龙。相携四宾人。东朝桑林公。广休年虽 17/ 8b/ 6
前。所{80A3牙火}何蒙蒙。寔未下路让。惟年以相崇。 17/ 8b/ 7
次张诱世作诗。其文曰。 17/ 8b/ 8
北游太漠外。来登蓬莱阙。紫云遘灵宫。香烟 17/ 8b/ 9
何郁郁。美哉乐广休。久在论道位。罗并眞人 17/ 8b/10
坐。齐观白龙迈。离式四人用。何时共解带。有 17/ 9a/ 1
怀披襟友。欣欣高晨会。 17/ 9a/ 2
次许玉斧作诗。其文曰。 17/ 9a/ 3
游观奇山峙。漱濯沧流清。遥观蓬莱间。{81C3山献}{81C3山献} 17/ 9a/ 4
冲霄冥。紫芝被绛岩。四阶植琳{59F9玉橘}。纷纷灵华 17/ 9a/ 5
散。晃晃焕神庭。从容七觉外。任我摄天生。自 17/ 9a/ 6
足方寸里。何用白龙荣。 17/ 9a/ 7
丁{59E5玉韦}宁作诗。其文曰。 17/ 9a/ 8
玄山构沧浪。金房映灵轩。洛公挺奇尚。从容 17/ 9a/ 9
有无间。形沉北寒宇。三神栖九天。同寮相率 17/ 9a/10
往。推我高胜年。弱冠石庆安。未肯崇尊贤。嘲 17/ 9b/ 1
笑蓬莱公。呼此广休前。明公将何以。却此少 17/ 9b/ 2
年翰。 17/ 9b/ 3
四人作诗毕。并以呈公。公读毕而笑曰。此诗 17/ 9b/ 4
各表其才性也。石生有逸才而轻迈。张生体 17/ 9b/ 5
和而难解。许生广愼而多疑。丁生率隐而发 17/ 9b/ 6
迟。夫轻迈则眞{80A3牙火}薄。难解则道不悟。多疑则 17/ 9b/ 7
思无神。发迟则得灵稽。所谓殊途者也。若能 17/ 9b/ 8
各返其迷。悟其所悟。不当速也。府君弟子所 17/ 9b/ 9
谓管辂请论有疑。疑则无神者矣。 17/ 9b/10
言诗毕。各起兵共下山。下山之顷。又见此女 17/10a/ 1
子乘白龙而北去。某与诸人歩行南下。至山 17/10a/ 2
下而各各别去。公曰。复二十年。当共会于七 17/10a/ 3
业宫。游此地也。于是豁然乃悟。汗流。终日不 17/10a/ 4
能飮食。初下半山。见许主簿来上。相逢于夹 17/10a/ 5
石之间。公语主簿曰。汝何来迟。吾为汝置四 17/10a/ 6
升酒在山上坐处。可往飮之而还逐我。主簿 17/10a/ 7
即去上山。须臾见还。行甚疾。未至山下相及。 17/10a/ 8
公曰。美酒不。答云。犹恨酸。公曰。此太平家酒。 17/10a/ 9
治人肠也。彦曰。欲得长生飮太平。何酸之有 17/10a/10
耶。故是野家儿也。守一愼勿失。后当用汝辅 17/10b/ 1
翼。君于是共至山下。各别。某末将主簿及玉 17/10b/ 2
斧东去。公还上山。其三人西去五十歩。公又 17/10b/ 3
遣一信见告云。许牙累府君。某答云。在意。 17/10b/ 4
到十日夜。某先具疏此梦。上白诸眞道。得此 17/10b/ 5
异梦。分明如不眠。不审是何等愿告之意。唯 17/10b/ 6
紫微夫人见答云。尔眞{80A3牙火}内感。灵求万方。神 17/10b/ 7
来八玄。形与魂翔。此实着至之象。事显幽冥。 17/10b/ 8
非虚构也。如洛公语也。可密示斧子等。勿广 17/10b/ 9
宣露灵中旨也。非小事哉。深愼。众眞并笑。清 17/10b/10
灵曰。以冥通冥也。心感洞照。南岳君之力也。 17/11a/ 1
(又此一梦事。后东间写得。既不自见本。不知谁书。所称某处。是杨君又当书此以呈长史。 17/11a/ 2
故云某耳。又此四月或即是乙丑年。亦可是寅年耳) 17/11a/ 3
十月二十三日夜。梦在一大山上。有人见告。 17/11a/ 4
此是蒙山大洞室中也。室四面坐相向。皆柏 17/11a/ 5
床龙须席。四壁多文字而不可了。许长史着 17/11a/ 6
葛{81C9巾钱}单衣白袷。坐东面西向。复有三人。皆锦 17/11a/ 7
衣平上{4CA9巾责}。其一人自称曰。我赵叔台父。昔见 17/11a/ 8
汝于呉下矣。(定録告云。昔赵叔台王世卿亦言笃学。竟不知人意。为北明公 17/11a/ 9
府所引。则是似此人之子。而不知是何时人耳)吾坐北面南向。许长 17/11a/10
史伏坐上。因引笔作书。乃沉吟思惟。良久书 17/11b/ 1
毕。即见示曰。此书可通否耶。书曰。日月之道。 17/11b/ 2
虔晟再拜。今奉佳画酒杯盘一具于南方。来 17/11b/ 3
年六月。可以入郭。遣送之事。好而又好。水火 17/11b/ 4
之期。求我于大木之日矣。(晟犹是成音。汉时亦有人名此) 17/11b/ 5
有学之而不得者。未有不学而得之者也。信 17/11b/ 6
哉斯言。右长史写青纸上。因以见示。(意中云。作此书。 17/11b/ 7
欲以刻名也) 17/11b/ 8
登难之曰。郭是何义。长史答曰。是洞中似郭。 17/11b/ 9
非冢墓之郭也。又难曰。何以为虔。又答曰。虔 17/11b/10
者敬之始。下有文字。敬之文耳。又难曰。何以 17/12a/ 1
为晟。答曰。晟者日下成侍。日成而月得耳。三 17/12a/ 2
锦衣人同赞曰。幸哉幸哉。学不可欺往来至 17/12a/ 3
道之时。(此一条杨自记所梦事。不知是何年。云六月入郭。未测〈斯〉斯征也。此上半 17/12a/ 4
行被剪除。正应是称姓名耳) 17/12a/ 5
许先生前潜景逸世。隐光九霄。冥神洞观。颐 17/12a/ 6
光灵府。幸甚幸甚。平昔周旋。缠绵盟誓。超羣 17/12a/ 7
先觉。独造方外。(先生年乃大杨君三十歳。先生初入东山时。杨始年十六。 17/12a/ 8
絶迹时。年十九。如此明杨小便好道也) 17/12a/ 9
自隔晖尘行已。今日东眄云汉。涕先言陨。伏 17/12a/10
想玄宫融和。所莅休宜。时乘八风。平荡滓翳。 17/12b/ 1
六天摄威。消灭魔气。愿使眞正之信。流行三 17/12b/ 2
元。玄无之感。变无穷矣。君前临发频烦。想梦 17/12b/ 3
所见。赠惠手迹为信。既感冥通。铭得之后。{81A6攸黒} 17/12b/ 4
忽未顷。如觉千载。适能得之。奇而难解。所谓 17/12b/ 5
微乎妙哉。微乎妙哉。近即疏记所梦。密呈。(此先 17/12b/ 6
生被试后。杨君因书与之也。一书麻纸极好。此是写本。所以得存耳) 17/12b/ 7
羲顿首顿首。阴寒。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未 17/12b/ 8
得觐倾企。谨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17/12b/ 9
羲白。公第三女昨来委{5AEE病祭}。旦来小可。犹未出 17/12b/10
外解。群情反侧。动静驰白。 17/13a/ 1
顷疫疠可畏。而犹未歇。益以深忧。 17/13a/ 2
给事许府君侯。(此六字折纸背题) 17/13a/ 3
羲白。二吏事近即因谢主簿属郑西曹。郑西 17/13a/ 4
曹亦以即处听。但事未尽过耳。事过便列上 17/13a/ 5
也。自己以为意。此段陈胄王戎之徒。实破的 17/13a/ 6
也。谨〈曰〉[白]。(此书失上纸) 17/13a/ 7
羲顿首顿首。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刘家昨 17/13a/ 8
夜去使人。恻恻似中后定也。羲明日早与主 17/13a/ 9
簿至墓上省之也。晩或复觐。杨羲顿首顿首。 17/13a/10
先昨亦得车问。想当不审。且以{4EBB心宛}怛之。自非 17/13b/ 1
研玄宝精。有凌霜之干者。亦自然之常也。长 17/13b/ 2
史许府君侯。(此六字题折纸背上也) 17/13b/ 3
羲白。奉赐绢。使以充老母夏衣。诚感西伯养 17/13b/ 4
老之惠。然羲受遇过泰。荣流分外。徒衔{4EF5口耳戈}恩 17/13b/ 5
眷。无以仰酬。至于绢帛之锡。非复所当。小小 17/13b/ 6
供养。犹足以自供耳。谨付还。愿深见亮。羲白。 17/13b/ 7
羲白。此间故为清净。既无尘埃。且小掾住处 17/13b/ 8
亦佳。但羲寻还。不得久共同耳。寻更白。羲白。 17/13b/ 9
(此二条共纸书。又似失上纸) 17/13b/10
羲顿首顿首。宿昔更冷。奉告。承尊体安和以 17/14a/ 1
慰。此觐返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17/14a/ 2
羲白。得主簿书云。野中异事。{82D4希邑}书别答。奉觐 17/14a/ 3
乙二。谨白。(此背无题。恐失下纸) 17/14a/ 4
羲顿首顿首。旦白反不散风燥。奉告。承安和。 17/14a/ 5
行奉勤白书。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17/14a/ 6
羲白。云芝法不得付此信往。羲别当自赍。谨 17/14a/ 7
白。长史许府君侯。(侍者白。此九字题折纸背。寻杨与长史书。上纸重顿 17/14a/ 8
首。下纸及单疏并名白。又自称名云尊体。于仪式不正可解。既非接隶意。又乖师资法。正 17/14a/ 9
当是作贵賎推敬长少谦揖意尔。侍者之号即其事也。都不见长史与杨书。既是经师。亦 17/14a/10
不应致轻。此并应时制宜。不可必以为〈唯〉[准]) 17/14b/ 1
羲顿首顿首。吉日攸庆。未觐延情。奉告。承尊 17/14b/ 2
体安和以慰。羲烧香始讫。正尔当暂还家静 17/14b/ 3
中。晩乃亲展。谨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17/14b/ 4
羲白。野中未复近问。然华新妇已当佳也。惟 17/14b/ 5
犹悬心奉觐乙二。羲白。承今日获稻。昨已遣 17/14b/ 6
陈{41F2人及}。经纪食飮。守视之。谨白。 17/14b/ 7
长史许府君侯。(此六字题折纸背。应在山廨中答书。十月五日也) 17/14b/ 8
羲白。符书讫有答教事。脱忘送。适欲遣承。会 17/14b/ 9
得告。今封付。别当抄写正本以呈也。不审竟 17/14b/10
得服制虫丸未。若脱未就事者。当以入年为 17/15a/ 1
始耶。羲前所得。分者即服。日日为常。不正闻 17/15a/ 2
有他异。唯觉初时作六七日。闻头脑中热。腹 17/15a/ 3
中校沸耳。其余无他。想或渐有理。谨白。 17/15a/ 4
羲白。主簿孝廉。在此奉集。惟小慰释。小掾独 17/15a/ 5
处彼方。甚当悒悒。羲比日追怀。眷想不可言。 17/15a/ 6
上下顷粗可。承行垂念。谨白。 17/15a/ 7
羲白。昨及今比有答教事。甚忽忽。始小{82DF门癸}尔。 17/15a/ 8
顷在东山所得手笔。及所闻本末。往当以呈。 17/15a/ 9
比展乃宣。羲白。 17/15a/10
羲白。奉告。具诸一二动静。毎垂诲示。劳损反 17/15b/ 1
侧。羲白。 17/15b/ 2
羲白。五色纸故在小郎处。不令失也。谨白。 17/15b/ 3
羲白。明日当东山。主簿云当同行。复有解厨 17/15b/ 4
事。小郎又无马。羲即日答公。教明日当先思 17/15b/ 5
共相并载致理耳。不审尊马可得送以来否。 17/15b/ 6
此间草易于都下。彼幸不用。方欲周旋三秀。 17/15b/ 7
数日事也。谨白。(右此前五书。并是在县答长史书。或是单疏。或失上纸也) 17/15b/ 8
羲白。许东兴昨中后见顾。主人犹小设。亦不 17/15b/ 9
觉久垂当去。张泓续至。其时日犹可也。奉告 17/15b/10
云。扶关入门。甚为异事。由羲不能节适酒食。 17/16a/ 1
量宜遣宾。伏用悚息。愿复察恕。谨白。(此事在都答书 17/16a/ 2
长史。当在护军府中时) 17/16a/ 3
羲白。承撰集得五十许人。又作叙眞。当可视 17/16a/ 4
乃益。味玄之徒。有以奬劝。伏以慨然。羲闻似 17/16a/ 5
当多此比类。暮当倒笈寻料。得者遣送。谨白。 17/16a/ 6
已具纸笔。须成。当自手写一通也。愿以写白 17/16a/ 7
石耳。愿勿以见人。(此当是煮石方。或是五公腴法。杨书自此后并是掾 17/16a/ 8
去世后事。不知谁领録得存。当是黄民就其伯间得也) 17/16a/ 9
羲白。汉书载季主事。不乃委曲。{5DAE稽山}公撰高士 17/16a/10
传。如为清约。辄写{5DAE稽山}所撰季主事状赞如别。 17/16b/ 1
谨呈。洞房先进经已写。当奉可令王旷来取。 17/16b/ 2
一作已白。恐忘之。谨又白。(今所有红笺纸书者即是此也) 17/16b/ 3
羲白。承昨雨不得诣公。想明必得委曲耳。明 17/16b/ 4
晴暂觐乃宣。羲白。(此三书似失上纸。并是在都时答) 17/16b/ 5
羲顿首顿首。晴犹冷。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 17/16b/ 6
比复亲展反命。不备。杨羲顿首顿首。长史许 17/16b/ 7
府君侯。(侍者白。此九字题折纸背) 17/16b/ 8
羲白。季主学业幽玄。且道迹至胜。乃当在卷 17/16b/ 9
之上首耶。东卿君大叹季主之为人。又羡委 17/16b/10
羽之高冲矣。承撰集粗毕。极当可视。未覩华 17/17a/ 1
翰。预已欣叹。奉觐一二。谨白。(所书东卿论季主事。本别书青 17/17a/ 2
纸。与此不相随。今在第四篇中)所撰要当令得七十二人。不 17/17a/ 3
审已得几人。若人少者。亦当思启冥中。求其 17/17a/ 4
类例也。然造一段作。且当徐徐。未可便出也。 17/17a/ 5
亦欲自缮写一通。呈明公。明公常所存栖。乃 17/17a/ 6
希心于此者也。羲白。羲白。孔安国撰孔子弟 17/17a/ 7
子亦七十二人。刘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皇 17/17a/ 8
甫士安撰高士宗亦七十二人。陈长文撰耆 17/17a/ 9
旧亦七十二人。(此陈留耆旧也。此一书首尾具而不见题。当是函封也) 17/17a/10
羲白。别纸事觉忆有此。乃至佳。可上着传中 17/17b/ 1
也。辄待保降。当咨呈求姓字。亦又当见东卿。 17/17b/ 2
此月内都当令成毕也。动静以白。(此又失上纸。书语是 17/17b/ 3
初送神仙传答也。保降者须保命君来也。又注此并书。并似在县下时。非京都也) 17/17b/ 4
仙传犹未得治益。要当代东卿至。乃委曲耳。 17/17b/ 5
昨日更委曲。再三读之。故为名作。益以慨然。 17/17b/ 6
符待晴当画之。别白。 17/17b/ 7
羲白。传未得书上王生。所以尔者。欲以见东 17/17b/ 8
卿。东卿近来。仓卒不得启此。须后至乃呈。尊 17/17b/ 9
处已别有一本。不审可留此处本否。义又欲 17/17b/10
更有所上。所上者毕。乃顿以奉还也。谨白。(长史 17/18a/ 1
此仙传。遂不显世。不解那得如此。恐杨以呈司命。不许眞事宣行。因隐絶之也) 17/18a/ 2
不审方隅山中幽人。为已设坐于易迁戸中 17/18a/ 3
未。聊白(方隅幽人即谓掾也。令设虚坐于其母戸中耳) 17/18a/ 4
信还须牛。明日食竟遣送。(右此书失上纸。亦应是函封。在县下 17/18a/ 5
时) 17/18a/ 6
羲顿首。奉反告。承服散三旦。宣通心中。此是 17/18a/ 7
得力。深慰驰情。愿善将和。无复感动。羲顷公 17/18a/ 8
私勿勿。是故替觐小{82DF门癸}奉展。杨羲顿首顿首。 17/18a/ 9
承二纪有患悬情。近得师子书。都不道病。此 17/18a/10
必轻微耳。小晴遣信参之。谨白。 17/18b/ 1
承石生往可念。羲乃识之。顷者甚多暴卒。(亦无 17/18b/ 2
题。此似都下书) 17/18b/ 3
义顿首顿首。奉告。见所疏梦并上章本末。寻 17/18b/ 4
省反复。梦既是注。章亦苦到。甚以慨然。想此 17/18b/ 5
魍魉。寻散灭耳。比行奉觐。杨义顿首顿首。 17/18b/ 6
别疏愿不以示人。诸所屈曲。奉觐一二。 17/18b/ 7
尊所疏梦。当可解尔。然大要是注气之作也。 17/18b/ 8
羲白。 17/18b/ 9
羲近连亦梦小掾。有所道。小云云。大都无他 17/18b/10
耳。亦欲不复信梦悟。故不上白耳。尊{82A6病珎玉}患未 17/19a/ 1
和。多当是注{80A3牙火}小动所以尔耳。上章根具。亦 17/19a/ 2
当足灭之。谨白。 17/19a/ 3
羲白。昔得小掾细白布青纸香珠之属。然此 17/19a/ 4
逼左道虚妄之说。是故不复稍说耳。自当以 17/19a/ 5
此物期之甲申也。诸所曲屈。笔不能尽。谨白。 17/19a/ 6
(自掾去后。杨多有诸感通事。长史既恒念忆。故杨毎及之也。世中多不{4ECB心箧竹}信幽显。所以不 17/19a/ 7
欲备说。尔来已经太元九年元嘉二十一年两甲申矣。不知此所期谓在何时。谓丁亥数 17/19a/ 8
周之甲申乎) 17/19a/ 9
羲顿首顿首。奉告。承尊体不和。余{82A6病珎玉}连动。悬 17/19a/10
情灼灼。想当偶尔行损。承欲章书自陈。亦足 17/19b/ 1
以断注鬼之害也。梦悟亦不可专信。惟当以 17/19b/ 2
心鎭之耳。寻复平承。杨羲顿首顿首。 17/19b/ 3
承纪谒者还。欣之。尊已相见。问其委曲邪。谨 17/19b/ 4
白。自小掾去世后。〈咯〉[略]无月不作。十数梦见之。 17/19b/ 5
又于睡卧之际。亦形见委曲也。所言所行。如 17/19b/ 6
平存尔。然不信既着。远近所嗤。不敢复言之 17/19b/ 7
也。 17/19b/ 8
见告。今具道梦。聊复以白。愿不怪忤。若尊意 17/19b/ 9
为此为罔罔者。愿见还。当即以付火。(此书无题。亦是 17/19b/10
函封。掾恒面来共记。托以睡梦耳。于时诸游贵。或闻杨降神。信者多所请问。不信者则兴 17/20a/ 1
诮毁。故有此言以{45E2厂万}之) 17/20a/ 2
17/20a/ 3
17/20a/ 4
眞诰卷之十七。 17/20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5:13
¥眞诰卷之十八。 18/ 1a/ 1
18/ 1a/ 2
握眞辅第二。 18/ 1a/ 3
三月十九日夜。梦小掾来在此静中坐。良久。 18/ 1a/ 4
自说小茅山三会水处。极可看戏。向从四平 18/ 1a/ 5
山中来。路上见叔父。持火炬满手。欲以作变。 18/ 1a/ 6
先生可向阿郎道。如此鬼火。使人口噤不得 18/ 1a/ 7
语。此物乃化为风。先生知之不。小掾又曰。方 18/ 1a/ 8
山大有侯叔草。异佳。叶乃大。昨乃大取。近乃 18/ 1a/ 9
失去布复{82C5衣式}。欲就先生乞此衣。(掾两庶生叔并早亡。不知 18/ 1a/10
此当是谁者。方山即四平山。所谓游处方源。常与龙伯高等为旅也。既采南烛。又乞复{82C5衣式}。 18/ 1b/ 1
则在洞中者。犹须衣食。故云。杜广平亦伐薪贸粮。而况今洞上之士乎。斯眞岂复不知断 18/ 1b/ 2
谷。特是不应为之耳) 18/ 1b/ 3
小掾又曰。今葬处不吉。断墓脉多所云云。(右十 18/ 1b/ 4
九日夕所梦。此则前书所〈六〉[云]以白者如此。则掾亦还葬旧墓。虽曰虚冢。犹须吉地)右 18/ 1b/ 5
与长史书。今所见眞手者讫此。 18/ 1b/ 6
〔厶〕〔厶〕(前少一行。又阙失上两字)情兼。无以喩怀。寻省来告。 18/ 1b/ 7
粗承同之。仆寻往。相见近矣。比者翘注。良不 18/ 1b/ 8
可言。给事安和。(即长史也)以十九日南州。二十二 18/ 1b/ 9
日当还。功曹已入。昨相见慰怀。(功曹掾庶长兄。小名揆者 18/ 1b/10
也)方尔悠悠。未卒归也。将琴弦之阴徳乎。聊 18/ 2a/ 1
当一笑。(琴弦事出彭素经。房中之术也)此即日无他。公明日 18/ 2a/ 2
当复南州与大司马别。大司马克二十六发 18/ 2a/ 3
也。第七似不从征。(公是简文为司徒也。大司马是桓温也。鎭在姑熟。应 18/ 2a/ 4
北伐慕容。第七似是掾叔小名嗣伯者。为尚书郎。于时是太和四年己巳歳三月中书也) 18/ 2a/ 5
乃远送米。将供洞斋之备耶。若君远研玄镜。 18/ 2a/ 6
澄声上音。在深林之中。遐人事之迹。使此物 18/ 2a/ 7
之来卒无縁也。于今逢耳。诚理尽备矣。(洞斋即大 18/ 2a/ 8
洞斋法。今有眞书小诀。如此则掾是备行上品七卷耳) 18/ 2a/ 9
想所写已了。校当令熟。秋冬之间。其经当复 18/ 2a/10
示也。(不知是何经。明年掾便遁化也) 18/ 2b/ 1
故服{82EA食讯}不。春草生。此物易寻。想数诣玄水之 18/ 2b/ 2
处逍遥也。仆此月必往。叙其不久。(南烛冬乃不雕。春时 18/ 2b/ 3
色味弥好。既呼为{82EA食讯}。则是掾合服石和者。所以定録云。次服{82EA}饭。兼谷无违。但一剂千祀。 18/ 2b/ 4
其事不同耳。即不知玄水在何处也) 18/ 2b/ 5
亦不烦属李。李疾病未摄事。承田己为劳。意 18/ 2b/ 6
敕语陈晖。如此必有秋望也。此诚小小。不暂 18/ 2b/ 7
劳君意者。则事去矣。 18/ 2b/ 8
给事云。南州还当并急。四月半间。欲至东山。 18/ 2b/ 9
想无差错矣。比更告。茶一簿。(直注行下云。茶一簿未正可解。 18/ 2b/10
当为寄与掾也。茶则是茗。掾患淡飮所须。兼亦以少寐也) 18/ 3a/ 1
一日不见君。常恐鄙悋之心已生矣。君未复 18/ 3a/ 2
能屑屑中出于风尘之间耶。(右八条杨书。并是在都送还山 18/ 3a/ 3
与掾。失上纸。此书师与弟子。灼然作君仆。用古体也) 18/ 3a/ 4
承给事体气如故。且甚延悚。念侍省遑惧辞 18/ 3a/ 5
正尔。烧香入静。具启夜当根陈情事。使尽丹 18/ 3a/ 6
苦之理。动静别白。寻更承问。(此少上纸。似在县下。答虎牙道 18/ 3a/ 7
长史病事) 18/ 3a/ 8
糊连给事前后书。上启神母。因书小掾。并呈 18/ 3a/ 9
前后答神母云。小掾截留给事书。唯余此见 18/ 3a/10
还。(此亦是虎牙。是掾去后事也。神母应是南眞夫人。右杨君在此所写外书及自记梦 18/ 3b/ 1
事。并与答长史两掾诸书疏。及有存録者记此。又别有纪事酬答眞人书。已在前篇中) 18/ 3b/ 2
长史书。暮卧先存斗星。在所卧席上。 18/ 3b/ 3
暮卧存星之时。皆先阴呪星名。然后存耳。祝 18/ 3b/ 4
毕。乃存星。安卧其中也。然后密叩齿。祝九星 18/ 3b/ 5
之精。(右二条。长史抄修洞房事) 18/ 3b/ 6
见斧云。酉年学。戌年当归。戌年道{80A3牙火}当行天 18/ 3b/ 7
下。云从戌年当受法。(此一条是掾去后所记。掾记是庚午年去。此戌 18/ 3b/ 8
年即应癸酉甲戌年。受法者是就其眞人。受经二奔之道。十一年成眞。故定録云。复十六 18/ 3b/ 9
年。乃覩我于东华者也) 18/ 3b/10
经云。主诸关镜聪明始。(此黄庭经中语)九月十七日 18/ 4a/ 1
已一百九十过。 18/ 4a/ 2
二十一日合二百过。二十六日。十月一日。 18/ 4a/ 3
八日。十一日。十五日。十七日。 18/ 4a/ 4
二十日。二十三日。三十日。十一月二日。 18/ 4a/ 5
六日。十月二十六日。(此应是十一月)十三日。二十日。 18/ 4a/ 6
十四日。 18/ 4a/ 7
四百过。十二月二十五日。正月十三日。正月二十六日。二月已四百。二日三十过。 18/ 4a/ 8
已四百四十过。 18/ 4a/ 9
已上并是朱画朱书。 18/ 4a/10
九月二十六日夜始。(此前后间中细字注者皆眞手也。自别复一纸 18/ 4b/ 1
既有两九月。便是一年中事。其间亦恐多有零落不存) 18/ 4b/ 2
二十八日。九月二十七日。足十三夜。 18/ 4b/ 3
长谷黄宁。十月日中。 18/ 4b/ 4
出日入月照阳门。十一月六日旦。十二月二十一日。二十四日。 18/ 4b/ 5
已上并是朱画朱书。 18/ 4b/ 6
右此是长史自读黄庭遍数也。朱墨杂画者。 18/ 4b/ 7
是因修用时遇得笔。便题记之耳。云长谷出 18/ 4b/ 8
日等。亦是经中语。当是读至此句。忽有事应 18/ 4b/ 9
起。故疏志处也。 18/ 4b/10
大洞眞玄。张錬三魂。(出恶梦祝) 18/ 5a/ 1
太上高精。三帝丹灵。(出善梦祝。此二条事本经并应出大丹中。今以 18/ 5a/ 2
抄出。别已在第五篇中) 18/ 5a/ 3
太都天録。显于玄宫。(出紫文仙相) 18/ 5a/ 4
左目童子。(出五神经) 18/ 5a/ 5
仙者心学。(出二十四神经也) 18/ 5a/ 6
先闭{80A3牙火}二十四息。(出紫文玄阙事) 18/ 5a/ 7
行之十八年。(亦是玄阙事) 18/ 5a/ 8
大帝玄书。(玄阙符事) 18/ 5a/ 9
徒行事而不知神名。还精而不知服此符。(亦玄 18/ 5a/10
阙事) 18/ 5b/ 1
魄唯得飮。{81A2人回}水月精。(出紫文拘魂祝云) 18/ 5b/ 2
吾是天目。(出飞歩经祝)三啄齿太元上玄。(梦冢墓祝。今在 18/ 5b/ 3
第三篇) 18/ 5b/ 4
魄唯听飮。月黄日丹。(紫文制魄祝) 18/ 5b/ 5
沐浴祝。太上高眞。(出九眞经传祝)制虫丸。(出苏君传) 18/ 5b/ 6
季道思和。(似是记忆二茅君字。疑作道字是误耳) 18/ 5b/ 7
玉简青録。高阁刻石。(出空常祝语)石精玉马。照知 18/ 5b/ 8
鬼形。(亦是空常祝语) 18/ 5b/ 9
苞山下有石室银戸。方圆百里。 18/ 5b/10
昆仑山下有黄水。名曰日月水。飮者得仙。(此二 18/ 6a/ 1
条未知何出。未见其事) 18/ 6a/ 2
告王君使传知眞者。告青童使传成眞者。夫 18/ 6a/ 3
知眞者谓知眞而得眞。成眞者谓勤求而获 18/ 6a/ 4
眞者耳。(出消魔经序。凡此者当皆是略记其旨。自以备忘耳) 18/ 6a/ 5
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一日。四月十六 18/ 6a/ 6
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 18/ 6a/ 7
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六日。十月十三日。十 18/ 6a/ 8
一月十日。十二月七日。 18/ 6a/ 9
右老子拔白日。(此是太清外术事。似长史自抄用) 18/ 6a/10
正月庚申。二月辛酉。三月庚戌。四月癸亥。五 18/ 6b/ 1
月壬子。六月癸丑。七月甲寅。八月乙卯。九月 18/ 6b/ 2
甲辰。十月丁巳。十一月丙午。十二月丁未。 18/ 6b/ 3
右上帝{81DA急攴}害日。不可请乞。百事无宜。(此诸日皆 18/ 6b/ 4
是随月支干冲破凶日也。可以类求之。亦恐非眞受。虽百事无宜。而常所修行。或値 18/ 6b/ 5
诸吉。恐不可阙也) 18/ 6b/ 6
所谓静室者。一曰茅屋。二曰方溜室。三曰环 18/ 6b/ 7
堵。制屋之法。用四柱三桁二梁。取同种材。屋 18/ 6b/ 8
东西首长一丈九尺。成中一丈二尺。二头各 18/ 6b/ 9
余三尺。后溜余三尺五寸。前南溜余三尺。栋 18/ 6b/10
去地九尺六寸。二边桁去地七尺二寸。东南 18/ 7a/ 1
开戸。高六尺五寸。广二尺四寸。用材为戸扇。 18/ 7a/ 2
务令茂密。无使有隙。南面开{81F3片戸庸}。名曰通光。长 18/ 7a/ 3
一尺七寸。高一尺五寸。在室中坐令平。眉中 18/ 7a/ 4
有板。床高一尺二寸。长九尺六寸。广六尺五 18/ 7a/ 5
寸。荐席随时寒暑。又随月建周旋转首。壁墙 18/ 7a/ 6
泥令一尺厚。好摩治之。此法在名山大泽无 18/ 7a/ 7
人之野。不宜人间。入室。春秋四时皆有法。然 18/ 7a/ 8
此盖本道相承。道家之一事耳。不足为异也。 18/ 7a/ 9
粗要知。是以及。(道机作静室法。与此异。恐是别有告受者。而不知审的。今 18/ 7a/10
存想入室。亦可依之。或云应有经也) 18/ 7b/ 1
以正月十五日。尚书省中直。乞梦非常。皆灵 18/ 7b/ 2
仙眞像。多所道其子孙庆。以闰月二日夕。又 18/ 7b/ 3
梦仙灵共会。吾请乞佳应。又见有〔厶〕(缺失一字)非 18/ 7b/ 4
常好。以月半中。忽见九老先生。乘{80B3车召}引从诣 18/ 7b/ 5
吾。相见欣然云。连在宣城四十日始还。问吾 18/ 7b/ 6
消息云。今至芜湖。二十三日当还。还当省吾。 18/ 7b/ 7
得见之欣然。(此是作余姚。还为尚书郎时也)以闰月四日夕。 18/ 7b/ 8
梦彩物如旛形。皆舒着席上。或如画。或如锦 18/ 7b/ 9
繍。文字焕炳。如言可解而不可解。愈舒愈更 18/ 7b/10
奇异。云是杨舍人物。时亦不见杨君也。意言 18/ 8a/ 1
当写取。云须能画人整顿。所未常见。当有十 18/ 8a/ 2
许旛。(〈太〉[永]和八年闰十月。而杨君年二十三。简文始为司徒。恐未为舍人。亦恐是后年 18/ 8a/ 3
诸闰耳) 18/ 8a/ 4
十一月十二日。梦棺器露有水。 18/ 8a/ 5
十二月十八日左右。梦以铁钗刺玄武。(此玄武恐 18/ 8a/ 6
是所言墓之玄武也。非所存龟蛇者也) 18/ 8a/ 7
二十一日。梦见天子。天子当年十六七许。在 18/ 8a/ 8
殿上。(此应康帝时。不知是何年)重复梦见在一处。悬{81C5山奁}自 18/ 8a/ 9
放。落下岐危。遥见刘升远与语。从此当回还。 18/ 8a/10
回还道难。得一〈细〉[纽]以手巾穿之。见吾城扶助。 18/ 8b/ 1
吾遂得回旋。(右六条。并长史自记梦事) 18/ 8b/ 2
十月九日。诡上厨五人旨南山治。(此长史自记事。旨应 18/ 8b/ 3
作〈旨〉[指]。谓指誓雷平宅净舎也)牙诣夫人,诡当用双金环,汝 18/ 8b/ 4
无,吾当具交以谢恩也。 18/ 8b/ 5
厚若有金贯,便以奉夫人,云以谢吏兵。华功 18/ 8b/ 6
曹至,意密语新〔妇〕(脱妇字)令知。密之密之。若无, 18/ 8b/ 7
便可以二双金环奉跪。勿吝勿吝。若欲得体 18/ 8b/ 8
上所宝玩者为好。(华功曹似是华侨,而后又云杨意旨,恐是非也。厚似 18/ 8b/ 9
是虎牙妇也) 18/ 8b/10
吾近日疏与汝说二君应有诡。其夕即有诰 18/ 9a/ 1
云。吾二人吏兵。若无功诡。后小子不复为人 18/ 9a/ 2
使。杨意旨中,谓可用钗,小君即言钗所以导 18/ 9a/ 3
达开通,自可用也。新妇有金钗,即可用。可停 18/ 9a/ 4
贯也。先诣夫人。次诣二灵。汝畴量之。汝索镮 18/ 9a/ 5
如一日疏。新妇银钗亦可用。良无。便当用镮。 18/ 9a/ 6
吾停汝辞须诡。当诡辞继其下也。不复别作。 18/ 9a/ 7
(此书即渉前事也) 18/ 9a/ 8
得佳清闲。云敕汝修内经。是保命。汝不答漠 18/ 9a/ 9
漠。不当尔。然此非常意。皆发自冥妙。当作本 18/ 9a/10
末。答当奉行此意。口又无言。为不可也。(内经或应 18/ 9b/ 1
是黄庭。不尔即应是洞房中法尔) 18/ 9b/ 2
陶休以二百纸与汝。吾留百枚。(检陶谱。长史妇亲属。不见 18/ 9b/ 3
名休者) 18/ 9b/ 4
斧白米已当向尽。汝饷之。(此是供染为青{82EB食卞}者) 18/ 9b/ 5
迁告云。汝当小不佳。防之。(迁是易迁夫人也。右此七条。并长史 18/ 9b/ 6
与虎牙书) 18/ 9b/ 7
右许长史在世抄记纪中事目及梦。并与 18/ 9b/ 8
儿书有存録者讫此。其与眞灵书。已别在 18/ 9b/ 9
前卷中。 18/ 9b/10
先生自寄神{80A3牙火}。投景东林。沐浴闲丘。乖我同 18/10a/ 1
心。毎东瞻沧海。叹逝之迅。西眄云涯。哀兴内 18/10a/ 2
发。髣髴故郷。郁何垒垒。将欲身返归涂。但矫 18/10a/ 3
足自抑耳。于是静心一思。逸凭灵虚。登岩崎 18/10a/ 4
岖。引领仰玄。冥志扉上。游云竦眞。始觉形非 18/10a/ 5
我质。遂亡躯遂神矣。浪心飙外。世路永絶。足 18/10a/ 6
乐幽林。外难一塞。建志不倦。精诚无废。遂遇 18/10a/ 7
明师。见受奇术。清讲新妙。玉音洞密。吐纳平 18/10a/ 8
颜。錬魂保骨。冲气夷泯。无复内外也。(此则王世龙等 18/10a/ 9
所受服玉液诸法也) 18/10a/10
但恨吾遭良师之太晩也。反滞性之不早矣。 18/10b/ 1
吾得道之状。艰辛情事。定録眞君已当说之 18/10b/ 2
矣。崇頼成覆救济之功。天地不能渝也。(谓应作踰 18/10b/ 3
字。此则是定録所说被试事也) 18/10b/ 4
闻弟远造上法。(上清诸道也)偶眞重幽。(云林降也)心观 18/10b/ 5
灵元。(谢过法也){80A3牙火}陶太素。(五神事也)登七阙之巍峩。(飞天 18/10b/ 6
堽也)味三辰以积迁。(日月五星)虚落霄表。精郎九玄。 18/10b/ 7
此道高{67F1进貌}。非是吾徒所得闻也。亦由下挺禀 18/10b/ 8
浅。未由望也。然高行者常戒在危殆。得趣者 18/10b/ 9
常险乎将失。祸福之明。于斯而用矣。道亲于 18/10b/10
勤。神归精感。丹心待眞。招之须臾。若念虑百 18/11a/ 1
端。狭以营道。虽骋百年。亦无冀也。三官急难。 18/11a/ 2
吾昔闻之在前。(重论排遣诸试难事。得为尔前通也)七考之福。 18/11a/ 3
既以播之于后。(子何功业。当复延及长史父子也)因运乘易。 18/11a/ 4
不亦速耶。几成而败。自己而作。试校千端。因 18/11a/ 5
邪而生耳。想善加苦心劳形。勤诸功徳。万物 18/11a/ 6
云云。亦何益哉。斧子萧萧。其可羡也。各不自 18/11a/ 7
悟。当造此事。斧独何人。享其高乎。(叹独絶超{67F1进貌}也)师 18/11a/ 8
友之结。得失所宗。托景希眞。在于此举也。吾 18/11a/ 9
方栖神岫室。荫形深林。釆{81E7水枅}谷之幽芝。{4FDC手缀}丹 18/11a/10
草以成眞矣。(成眞之辞。小为夸激)昔约道成当还诡信。 18/11b/ 1
虽未都通彻。粗有髣髴。亦欲暂偃洞野。看望 18/11b/ 2
坟茔。不期而往。冀暂见弟。因縁简略。临书増 18/11b/ 3
怀。映谢。(从曾祖本名映。改名远游。此十字荣弟注。右一条。先生被试后。因事长史。 18/11b/ 4
于时应已在盖竹山。定録云。辰年当暂出还人食诡。则此应是丙寅丁卯年中书也) 18/11b/ 5
掾泰和元年八月服六甲符。(此灵飞六甲法。别有经) 18/11b/ 6
泰和二年。太歳在丁卯。正月行回元道。(此是谢过 18/11b/ 7
法。别有经) 18/11b/ 8
泰和二年二月中。行空常。(此飞歩别法) 18/11b/ 9
泰和二年四月。服青牙。(此青牙始生法。世未见经) 18/11b/10
泰和二年七月。行日月在心泥丸之道。(右五条共 18/12a/ 1
一片纸记) 18/12a/ 2
存日月在泥丸法。泰和二年六月行。(前云七月。而此 18/12a/ 3
云六月。字当有舛误者。此即服日月芒法) 18/12a/ 4
泰和三年五月。行奔二景道。(此则仪{59F7玉邻}之法。虽已有抄事。未 18/12a/ 5
见大经。〈又〉[右]二条又别一片纸朱书。不与前事相连也) 18/12a/ 6
二月三日夜。〔厶〕〔厶〕(脱失两字。应似是名)梦郑白夫人。道 18/12a/ 7
之交有内密而外踈者。郑之区区。今即是也。 18/12a/ 8
当与{4BD6山曾}姑倶来。(郑者{68B0登邑}芝母也。与易迁夫人周旋。故梦于掾以结芝冥津。 18/12a/ 9
{4BD6山曾}姑未测是谁。交梦亦应是二三年二月中也) 18/12a/10
四月二十七日夜半。梦见一女子。着上下青 18/12b/ 1
绫衣。与吾相见。自称云。我是王眉寿之小妹 18/12b/ 2
也。相见时。似如在山林之间。云明日可暂出 18/12b/ 3
西门外。有犊车白牛皮巾裹仆御头者是我 18/12b/ 4
车也。后别相诣于贵解。因口喩作诗如别。 18/12b/ 5
乘{80A3牙火}渉{56B6水碌}津。采药中山巓。披心焕灵想。萧荡 18/12b/ 6
无悟言。愿与盛徳游。骖驷骋因縁。荣尘何足 18/12b/ 7
寻。疾激君清玄。苟能摄妙观。吐纳可长年。(王眉 18/12b/ 8
寿之小妹。即中候夫人也。掾既未接眞。故假梦以通旨。而有荣尘之句。又恐非掾矣) 18/12b/ 9
泰和元年六月五日夕。梦忽闻天上有金石 18/12b/10
钟鼓之音。仍仰看见彩云如虹。气状爽爽。弥 18/13a/ 1
漫天上。从东直西趣。意中谓是女灵行。或呼 18/13a/ 2
为元君。忽复如从路上行。{80B0火火火欠}然已过。玉斧又 18/13a/ 3
将主簿追望。唯见辇舆。后从朱衣人。皆回还 18/13a/ 4
见礼。路边有一人。白衣似卜师。因见语云。君 18/13a/ 5
体羸不堪事。可专修所行。勿杂他事。若不专。 18/13a/ 6
君当得病。君不见信者。自当得梦。此人自称 18/13a/ 7
姓縢。(主簿即兄虎牙也) 18/13a/ 8
七月向末。玉斧梦身体飞扬。豁然入一屋下。 18/13a/ 9
累床南向坐。自谓是合日扬光。颠回五辰之 18/13a/10
道。(此语出消魔经。太上之辞焉)见一人在东面立。手舒卷 18/13b/ 1
书。看见如画图像山岳状。下辄有书说。亦与 18/13b/ 2
执书人语良久。 18/13b/ 3
八月三日夕。梦忽有一人弊衣长形容。从一 18/13b/ 4
小儿来。如徇箫。(箫作啸。旨谓如今徇啸。卖物人也)坐与玉斧 18/13b/ 5
语。乃说上道事。斧仍惊愕。更危坐。须臾将进 18/13b/ 6
内戸。大论上道。顾小儿。莫令人见我外鼓。斧 18/13b/ 7
问乐耶。(谓钧天广乐上清之曲也)云不。来欲得可取之尔。 18/13b/ 8
君自当得钧乐。因问钧乐几人。答曰。十人一 18/13b/ 9
钧。大法乃至于万。不知道至十万。仍觉复眠。 18/13b/10
又梦见卷书。见玉斧书先舒。惟见后是王君 18/14a/ 1
事。似四辅传。尽共在上。多论王君学道时见 18/14a/ 2
语学道歴年事。自可须二三年间邪。意甚敬。 18/14a/ 3
此人未得拜。便觉。末见主簿亦在坐。 18/14a/ 4
泰和元年八月三十日夕。梦得一帙有四小 18/14a/ 5
卷书。云是神母书。或云是传。皆以青细布为 18/14a/ 6
秩。秩两头红色。书皆是素。时先生亦在间。又 18/14a/ 7
为玉斧书此传上篇于戸外壁辟方素上。其 18/14a/ 8
字似符。或如兽像。帙布亦不正似布。谨记。(先生 18/14a/ 9
即杨君也) 18/14a/10
泰和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夕。玉斧梦行见天 18/14b/ 1
上。白云弥满缠合。甚下而不高。仰望云间。时 18/14b/ 2
有空处。状如山穴。东行数歩。觉东北有大道。 18/14b/ 3
便顺道行。得一深室。或如石室。白{80A3牙火}从室中 18/14b/ 4
出。又似水郁勃。来冠玉斧身。时急坐。亦不恐。 18/14b/ 5
向{80A3牙火}忽散。见室里有床席。器物殊整洁。意中 18/14b/ 6
自谓是灵人所住止处。仍向室拜叩头讫。请 18/14b/ 7
乞。室内有一穴。玉斧复从此前进。穴内甚急 18/14b/ 8
小。不得前。意复更欲进。忽见一人在室外。语 18/14b/ 9
玉斧未可进。寻当得前。乃向此人再拜揖而 18/14b/10
退。又见送至道上。说玉斧应受书之。言极殷 18/15a/ 1
勤委曲。当勤存。南眞夫人使三人送玉斧。令 18/15a/ 2
通板桥。初出。又见犊车中有二露头年少。与 18/15a/ 3
向人言笑。未至所住。便觉。欣愿灵悟。如梦之 18/15a/ 4
告。谨以记之。(右七条并掾自疏记梦事。于时区区之心。亦与隐居今日何异) 18/15a/ 5
三月八日拜疏。玉斧言。郑恨还。奉敕。尊犹患 18/15a/ 6
飮痛不除。违远竦息阴臑。愿今{6DAE冫食}食无恙。即 18/15a/ 7
日此蒙恩。牙近至此。便西愿早至。谨及启疏。 18/15a/ 8
玉斧再拜。 18/15a/ 9
玉斧言。尊欲得六甲符。似在句容牙处。斧都 18/15a/10
不以书来山中。愿就牙器中料。谨启。(此六甲符非灵 18/15b/ 1
飞也。当是在右玄録也) 18/15b/ 2
玉斧言。承近三日会流杯。尊亦作诗。后信愿 18/15b/ 3
寄还。谨启。 18/15b/ 4
盐茗即至。愿赐槟榔。斧常须食。谨启。(恒须茗及槟榔。 18/15b/ 5
亦是多痰飮意。故云可数沐浴。濯水疾之{82A8病暇}也。此书体重小异。今世呼父为尊。于理乃好。 18/15b/ 6
昔时仪多如此也) 18/15b/ 7
四月十七日拜疏。玉斧言。渐热。不审尊体动 18/15b/ 8
静何如。愿飮渐觉除。违远{57FA火焦}竦。急假愿行出。 18/15b/ 9
即日此蒙恩。谨及启疏。玉斧再拜。 18/15b/10
玉斧言。有槟榔。愿赐。今暂倩徐沉出至便反。 18/16a/ 1
谨启。 18/16a/ 2
四月十八日拜疏。玉斧言。昨徐沉启愿即至。 18/16a/ 3
渐热。不审尊体康和。飮渐觉除。违远恋竦。牙 18/16a/ 4
如常。揆时得出。斧粗蒙恩。谨及冯令史启疏。 18/16a/ 5
玉斧再拜。(揆是庶长兄也) 18/16a/ 6
四月二十一日拜疏。玉斧言。阴热。不审尊体 18/16a/ 7
动静何如。飮觉蒙恩。陈辉来。尊今日当至斧 18/16a/ 8
近斋。唯尊来。余人难相见。愿道路安稳。小史 18/16a/ 9
在戸内。使不欲经远。或淹。谨及陈辉启疏。玉 18/16a/10
斧再拜。(此亦明眞斋。惟在断外人避淹而已。小史当是其名。而犹进小儿于室内 18/16b/ 1
使者。贵胜人自不能躬亲猥碎也) 18/16b/ 2
玉斧言。揆牙亦得暂还此。安稳。谨启。 18/16b/ 3
四月二十三日拜疏。玉斧言。奉敕昨夜至。慰 18/16b/ 4
驰竦热。愿尊体{6DAE冫食}食无恙。未得侍见。恋慕旦 18/16b/ 5
陈。滕启疏愿已至。谨及启疏。玉斧再拜。 18/16b/ 6
玉斧言。杨舍人弟病委顿。为悬耿。想行当佳。 18/16b/ 7
谨启。(前杨书云老母。今此云弟。唯两事显耳。其余亲族皆莫之闻) 18/16b/ 8
四月二十八日拜疏。玉斧言。昨奉敕。慰竦息 18/16b/ 9
阴{80A3牙火}。愿尊体无恙。飮觉除。违{57FA火焦}竦。谨及启疏。 18/16b/10
玉斧再拜。 18/17a/ 1
玉斧言。钱即与田主。此间都无复密付二升 18/17a/ 2
余。华新妇欲得少许。愿分之。亦长在中。谨启。 18/17a/ 3
(山家贫险。亦殊为契阔。华新妇即牙妻也) 18/17a/ 4
五月四日拜疏。玉斧言。节至増感。思湿热。不 18/17a/ 5
审尊体动静何如。飮犹未除。违远竦灼。服散 18/17a/ 6
微得飮水。犹是得益。愿彼大小无恙。尊五日 18/17a/ 7
当下。愿必果。谨遣扶南启疏。玉斧再拜。 18/17a/ 8
玉斧言。陈鹿至。尊赐脯及蒸葱。即至帝都。已 18/17a/ 9
还束。甚得〔厶〕〔厶〕〔厶〕〔厶〕。(失四字)谨启。(从二十三日来凡三书。长 18/17a/10
史并似在悬下家中时也) 18/17b/ 1
玉斧言。承舍人下。恐过句容。未进此湛家。谷 18/17b/ 2
犹未熟。今遣朱生出参。愿尊即令生反得谷。 18/17b/ 3
愿为都作米。此无可舂者。若至。便当就合。恐 18/17b/ 4
药草燥。得米下船。乃可采草。谨启。 18/17b/ 5
玉斧言。此间釜小。可正一斛。不与甑相宜。又 18/17b/ 6
上稻应得釜用。都有大釜容二斛已上者。愿 18/17b/ 7
与诸药倶致。无见可否。足借斧当于县下。(少一 18/17b/ 8
行十许字)谨启。(此求米及大釜。皆是作{82EA食讯}饭所须也。云谷未熟。当在九月中。此一书 18/17b/ 9
长史在都下) 18/17b/10
右八条。掾在山与答父书。于时长史在都 18/18a/ 1
及县下也。 18/18a/ 2
右此并掾在世间所记事。及书有存録者。 18/18a/ 3
讫此。(又有与眞灵辞。具在前篇) 18/18a/ 4
眞诰卷之十八。 18/18a/ 5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6:57
¥眞诰卷之十九。 19/ 1a/ 1
19/ 1a/ 2
翼眞检第一。 19/ 1a/ 3
眞诰叙録。 19/ 1a/ 4
眞诰运题象第一。(此卷并立辞表意。发咏畅旨。论冥数感对。自相俦会。 19/ 1a/ 5
分为四卷)眞诰甄命授第二。(此卷并诠导行学。〈诚〉[诫]{45E2厂万}愆怠。兼晓谕分挺。 19/ 1a/ 6
炳发祸福。分为四卷)眞诰协昌期第三。(此卷并修行条领。服御节度。以 19/ 1a/ 7
会用为宜。随事显法)眞诰稽神枢第四。(此卷并区贯山水。宣叙洞宅。测 19/ 1a/ 8
眞仙位业。领理所阙。分为四卷)眞诰阐幽微第五。(此卷并鬼神宫府。官 19/ 1a/ 9
司氏族。明形识不灭。善恶无遗。分为二卷)眞诰握眞辅第六。(此卷是三 19/ 1a/10
君在世。自所记録。及书疏往来。非眞诰之例。分为二卷)眞诰翼眞检第 19/ 1b/ 1
七。(此卷是标明眞绪。证质玄原。悉隐居所述。非眞诰之例。分为二卷) 19/ 1b/ 2
右眞诰一蕴。(其十六卷是眞人所诰。四卷是在世记述) 19/ 1b/ 3
仰寻道经。上清上品。事极高眞之业。佛经 19/ 1b/ 4
妙法莲华。理会一乘之致。仙书庄子内篇。 19/ 1b/ 5
义穷玄任之境。此三道足以包括万象。体 19/ 1b/ 6
具幽明。而并各二十卷者。当是璇玑七政。 19/ 1b/ 7
以齐八方故也。隐居所制登眞隐诀。亦为 19/ 1b/ 8
七贯。今述此眞诰。复成七日。五七之数。物 19/ 1b/ 9
理备矣。 19/ 1b/10
夫眞人之旨。不同世目。谨仰范纬候。取其 19/ 2a/ 1
义类。以三言为题。所以庄篇亦如此者。盖 19/ 2a/ 2
长桑公子之微言故也。俗儒观之。未解所 19/ 2a/ 3
以。 19/ 2a/ 4
眞诰者眞人口{81B0口受}之诰也。犹如佛经皆言佛 19/ 2a/ 5
说。而顾玄平谓为眞迹。当言眞人之手书迹 19/ 2a/ 6
也。亦可言眞人之所行事迹也。若以手书为 19/ 2a/ 7
言。眞人不得为隶字。若以事迹为目。则此迹 19/ 2a/ 8
不在眞人尔。且书此之时。未得称眞。既于义 19/ 2a/ 9
无旨。故不宜为号。 19/ 2a/10
南岳夫人传载青{80A1竹録}文云。歳在甲子。朔日辛 19/ 2b/ 1
亥。先农飨旦。甲寅羽水。起安启年。经乃始传。 19/ 2b/ 2
得道之子。当修玉文。 19/ 2b/ 3
谨推按晋暦。哀帝兴宁二年太歳甲子。正月 19/ 2b/ 4
一日辛亥朔。(暦忌可祀先农)四日甲寅羽水。(正月中{80A3牙火}。羽即 19/ 2b/ 5
雨也)起者兴也。安者宁也。故迂隐其称耳。如此 19/ 2b/ 6
则兴宁二年正月。南眞已降授杨君诸经也。 19/ 2b/ 7
今检眞授中有年月最先者。唯三年乙丑歳 19/ 2b/ 8
六月二十一日。定録所问。从此月日相次。稍 19/ 2b/ 9
有降事。 19/ 2b/10
又按中候夫人告云。令种竹〈比〉[北]宇。以致继嗣。 19/ 3a/ 1
又云。福和者当有二子。盛徳命世。寻此是简 19/ 3a/ 2
文为相王时。以无儿所请。于是李夫人生孝 19/ 3a/ 3
武及会稽王。(福和应是李夫人私名也。于时犹在卑賎)孝武崩时。 19/ 3a/ 4
年三十五。则是壬戌年生。又在甲子前二歳。 19/ 3a/ 5
如此众眞降杨已久矣。 19/ 3a/ 6
又定録以乙丑年六月。喩书与长史云。曾得 19/ 3a/ 7
往年三月八日书。此亦应是癸亥甲子年中 19/ 3a/ 8
也。 19/ 3a/ 9
又按愕緑华以升平三年降。即是己未歳。又 19/ 3a/10
在甲子前五年。此降虽非杨君。杨君已知见 19/ 3b/ 1
而记之也。又按乙丑歳。安妃谓杨君曰。复二 19/ 3b/ 2
十二年。明君将乘云驾龙。北朝上清。则应以 19/ 3b/ 3
太元十一年丙戌去世。如此二十许载。辞事 19/ 3b/ 4
不少。今之所存。略有数年。寻检首尾。百不遗 19/ 3b/ 5
一。又按众眞未降杨之前。已令华侨通传音 19/ 3b/ 6
意于长史。华既漏妄被黜。故复使杨令授。而 19/ 3b/ 7
华时文迹都不出世。又按二许虽玄挺高秀。 19/ 3b/ 8
而质挠世迹。故未得接眞。今所授之事。多是 19/ 3b/ 9
为许立辞。悉杨授旨。疏以示许尔。唯安妃数 19/ 3b/10
条是杨自所记録。今人见题目云。某日某月 19/ 4a/ 1
某君{81B0口受}许长史及掾某。皆谓是二许亲承音 19/ 4a/ 2
旨。殊不然也。今有二许书者。并是别写杨所 19/ 4a/ 3
示者耳。 19/ 4a/ 4
又按掾自记云。泰和三年行某道。二録是二 19/ 4a/ 5
年受。自三年后。无复有疏。长史正书既不工。 19/ 4a/ 6
所缮写盖少。今一事乃有两三本。皆是二许 19/ 4a/ 7
重写。悉无异同。然杨诸书记。都无重本。明知 19/ 4a/ 8
唯在掾间者。于今颇存。而杨间自有。杳然莫 19/ 4a/ 9
测。自杨去后六七年中。长史间迹。亦悉不显。 19/ 4a/10
又按今所诠综年月。唯乙丑歳事最多。其丙 19/ 4b/ 1
寅丁卯。各数条而已。且第一卷犹可领略次 19/ 4b/ 2
第。其余卷日月前后参差。不尽得序。 19/ 4b/ 3
又按凡所注日月某受。多不书年。今正率其 19/ 4b/ 4
先后。以为次第。事有断絶。亦不必皆得。又本 19/ 4b/ 5
无年月。及不注某受者。并不可知。依先阙之。 19/ 4b/ 6
又按眞授说余人好恶者。皆是长史因杨请 19/ 4b/ 7
问。故各有所答。并密在许间。于时其人未必 19/ 4b/ 8
悉知。又按并衿接景阳安。亦灼然显说。凡所 19/ 4b/ 9
兴有待无待诸诗。及辞喩讽旨。皆是云林应 19/ 4b/10
降嫔僊侯。事义并亦表着。而南真自是训授 19/ 5a/ 1
之师,紫微则下教之匠,并不关俦结之例。但 19/ 5a/ 2
中候、昭灵亦似别有所在,既事未一时,故不 19/ 5a/ 3
正的的耳。其余男真,或陪从所引,或职司所 19/ 5a/ 4
任,至如二君,最为领据之主,今人读此辞事, 19/ 5a/ 5
若不悟斯理者,永不领领其旨。故略标大意。宜 19/ 5a/ 6
共密之。 19/ 5a/ 7
又按二许应修经业。既未得接眞。无由见经。 19/ 5a/ 8
故南眞先以授杨。然后使传。传则成师。所以 19/ 5a/ 9
长史与右英书云。南眞哀矜。去春使经师见 19/ 5a/10
授洞房云云。而二许以世典为隔。未崇礼敬。 19/ 5b/ 1
杨亦不敢自处。既违眞科。故告云。受经则师。 19/ 5b/ 2
乃耻之耶。然则南眞是玄中之师。故杨及长 19/ 5b/ 3
史。皆谓为玄师。又云。疾者当启告于玄师。不 19/ 5b/ 4
尔不差。而长史与右英及众眞书。亦称惶恐 19/ 5b/ 5
言者。此同于师仪尔。实非师也。 19/ 5b/ 6
又按杨书中有草行多{81A5人巉}{80B1黒憺}者。皆是受旨时 19/ 5b/ 7
书。既忽遽贵略。后更追忆前语。随复増损之 19/ 5b/ 8
也。有谨正好书者。是更复重起。以示长史耳。 19/ 5b/ 9
又按三君手书。今既不{81D7莫手}。则混写无由分别。 19/ 5b/10
故各注条下。若有未见眞手。不知是何君书 19/ 6a/ 1
者。注云某书。又有四五异手书。未辨为同时 19/ 6a/ 2
使写。为后人更写。既无姓名。不证眞伪。今并 19/ 6a/ 3
撰録。注其条下。以甲乙丙丁各甄别之。 19/ 6a/ 4
又按书字中有异手増损{81A5人巉}改。多是许丞及 19/ 6a/ 5
丞子所为。或招引名称。或取会当时。并多浮 19/ 6a/ 6
妄。而顾皆不能辨。从而取之。今既非{81D7莫手}书。恐 19/ 6a/ 7
渐致乱〈或〉[惑]。并随字注铭。若是眞手自治。不复 19/ 6a/ 8
显别。 19/ 6a/ 9
又按三君手迹。杨君书最工。不今不古。能大 19/ 6a/10
能细。大较虽祖效{82D4希邑}法。笔力规矩。并于二王。 19/ 6b/ 1
而名不显者。当以地微。兼为二王所抑故也。 19/ 6b/ 2
掾书乃是学杨。而字体劲利。偏善写经画符。 19/ 6b/ 3
与杨相似。郁勃锋势。{67B3进台}非人功所逮。长史章 19/ 6b/ 4
草乃能。而正书古拙。符又不巧。故不写经也。 19/ 6b/ 5
隐居昔见张道恩善别法书。叹其神识。今覩 19/ 6b/ 6
三君迹。一字一画。便望影悬了。自思非智艺 19/ 6b/ 7
所及。特天假此监。令有以显悟尔。 19/ 6b/ 8
又按三君手书作字有异今世者。有龟龙虚 19/ 6b/ 9
华显服写辞阙关之例。三君同尔。其杨飞。(掾飞) 19/ 6b/10
杨我。(掾我)杨灵。(长史灵。掾灵)杨眞。(长史眞)杨师。(掾师)杨恶。 19/ 7a/ 1
(长史恶)此其自相为异者。又鬼魔字皆作摩。净 19/ 7a/ 2
洁皆作盛洁。盛贮皆作请贮。凡大略如此。亦 19/ 7a/ 3
不可备记。恐后人以世手传写。必随世改动。 19/ 7a/ 4
故标示其例。令相承谨按尔。此诸同异。悉已 19/ 7a/ 5
具载在登眞隐诀中。 19/ 7a/ 6
又按三君书字。有不得体者。于理乃应治易。 19/ 7a/ 7
要宜全其本迹。不可从实。闇改则浇流散乱。 19/ 7a/ 8
不复固眞。今并各朱郭疑字。而注其下。 19/ 7a/ 9
又按三君多书荆州白笺。歳月积久。或首尾 19/ 7a/10
零落。或鱼烂缺失。前人糊{81D8手翕}。不能悉相连补。 19/ 7b/ 1
并先抄取书字。因毁除碎败。所缺之处。非复 19/ 7b/ 2
眞手。虽他人充题。事由先言。今并从实缀録。 19/ 7b/ 3
不复分析。又按三君书有全卷者。唯道授二 19/ 7b/ 4
许写。酆都宫记是杨及掾书。并有首尾完具。 19/ 7b/ 5
事亦相类。其余或五纸三纸。一纸一片。悉后 19/ 7b/ 6
人糊连相随。非本家次比。今并挑〈{81D5手夭}〉[拔]。取其年 19/ 7b/ 7
月。事类相贯。不复依如先卷。 19/ 7b/ 8
又按众眞辞〈百〉[旨]。皆有义趣。或诗或戒。互相酬 19/ 7b/ 9
配。而顾所撰眞迹。枝分类别。各为部卷。致语 19/ 7b/10
用乖越。不复可领。今并还依本事。并日月纸 19/ 8a/ 1
墨相承贯者。以为诠次。 19/ 8a/ 2
又按起居宝神及明堂梦祝。述叙诸法十有 19/ 8a/ 3
余条。乃多是抄经。而无正首尾。犹如日芒日 19/ 8a/ 4
象玄白服雾之属。而顾独不撰用。致令遗逸。 19/ 8a/ 5
今并诠録。各从其例。 19/ 8a/ 6
又按有未见眞本。复不测有无流传。所记舛 19/ 8a/ 7
驳不类者。未敢便顿省除。皆且注所疑之意。 19/ 8a/ 8
各于条下。 19/ 8a/ 9
又按所载洞宫及诸山仙人氏族。并欲以外 19/ 8a/10
书详注。出其根宗。恐大致显泄。仰忤冥轨。唯 19/ 8b/ 1
有异同疑昧者。略标言之。其{68B5丰邑}宫鬼官。乃可 19/ 8b/ 2
随宜显说。 19/ 8b/ 3
又按此书所起。以眞降为先。然后众事继述。 19/ 8b/ 4
眞降之显。在乎九华。而顾撰最致末卷。 19/ 8b/ 5
又先生事迹,未近真阶,尚不宜预在此部,而 19/ 8b/ 6
顾遂载王右军父子书传,并于事为非。今以 19/ 8b/ 7
安记第一。省除许传。别充外书神仙之例。唯 19/ 8b/ 8
先生成仙之后。与弟书一篇。留在下卷。 19/ 8b/ 9
又长史书即是问华阳事。华阳事仍是答长 19/ 8b/10
史书。强分为两部。于事相失。今依旨还为贯 19/ 9a/ 1
次。又顾所记二许年月。殊自违僻。今谨依眞 19/ 9a/ 2
{81B0口受}检求。又以许家谱参校。注名异同。在此卷 19/ 9a/ 3
后。 19/ 9a/ 4
又按三君书迹。有非疏眞{81B0口受}。或写世间典籍。 19/ 9a/ 5
兼自记梦事。及相闻尺牍。皆不宜杂在眞诰 19/ 9a/ 6
品中。既宝重笔墨。今并撰録。共为第六一卷。 19/ 9a/ 7
顾所遗者复有数条。亦依例载上。 19/ 9a/ 8
又眞诰中。凡有紫书大字者。皆隐居别抄取 19/ 9a/ 9
三君手书。经中杂事。各相配类。共为证明。诸 19/ 9a/10
经既非聊尔可见。便于例致隔。今同出在此。 19/ 9b/ 1
则易得寻究。又此六篇中有朱书细字者。悉 19/ 9b/ 2
隐居所注。以为志别。其墨书细字犹是本文。 19/ 9b/ 3
眞经始末。 19/ 9b/ 4
伏寻上清眞经出世之源。始于晋哀帝兴宁 19/ 9b/ 5
二年太歳甲子。紫虚元君上眞司命南岳魏 19/ 9b/ 6
夫人下降。授弟子琅{81FA玉耶}王司徒公府舍人杨 19/ 9b/ 7
某。使作隶字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 19/ 9b/ 8
并〈弟〉[第]三息上计掾某某。二许又更起写。修行 19/ 9b/ 9
得道。凡三君手书。今见在世者。经传大小十 19/ 9b/10
余篇。多掾写。眞{81B0口受}四十余卷。多杨书。(琅{81FA玉耶}王即简文 19/10a/ 1
帝在东府为相王时也)长史掾立宅在小茅后雷平山 19/10a/ 2
西北。掾于宅治写修用。以泰和五年隐化。长 19/10a/ 3
史以泰元元年又去。掾子黄民。时年十七。乃 19/10a/ 4
收集所写经符秘{80A1竹録}歴歳。于时亦有数卷散 19/10a/ 5
出在诸亲通间。今句容所得者是也。元兴三 19/10a/ 6
年。京畿纷乱。黄民乃奉经入{81AA炎刀}。(长史父昔为{81AA炎刀}县令。甚有 19/10a/ 7
徳惠。长史大兄亦又在{81AA炎刀}居。是故投憩焉)为东阐马朗家所供养。 19/10a/ 8
(朗一名温公)朗同堂弟名罕。共相周给。时人咸知 19/10a/ 9
许先生得道。又祖父亦有名称。多加宗敬。钱 19/10a/10
塘杜道鞠。(即居〈十〉[士]京产之父)道业富盛。数相招致。于 19/10b/ 1
时诸人并未知寻阅经法。止禀奉而已。至义 19/10b/ 2
〈义〉[煕]中。鲁国孔默崇信道教。为晋安太守。罢职 19/10b/ 3
还至钱〈{81FB玉唐}〉[塘]。闻有许郎。先人得道。经书具存。乃 19/10b/ 4
往诣许。许不与相见。孔膝行稽{80B6桑页}。积有旬月。 19/10b/ 5
兼献奉殷勤。用情甚至。许不获已。始乃传之。 19/10b/ 6
孔仍令晋安郡吏王兴缮写。(兴善有心尚。又能书画。故以委 19/10b/ 7
之)孔还都。唯宝録而已。竟未修用。元嘉中复 19/10b/ 8
为广州剌史。及亡后。其子煕先休先。才学敏 19/10b/ 9
赡。窃取看览。见大洞眞经说云。诵之万遍。则 19/10b/10
能得仙。大致讥诮。殊谓不然。以为仙道必须 19/11a/ 1
丹药錬形。乃可超举。岂有空积声咏。以致羽 19/11a/ 2
服。兼有诸道人助毁其法。或谓不宜蓄此。因 19/11a/ 3
一时焚荡。无复孑遗。(此当是冥意不欲使流传于外世故也。后煕〈光〉[先] 19/11a/ 4
等复与范晔同谋被诛也)王兴先为孔写。辄复私缮一通。 19/11a/ 5
后将还东修学。始济浙江。便遇风沦漂。唯有 19/11a/ 6
黄庭一篇得存。兴乃自加切责。仍住{81AA炎刀}山。稍 19/11a/ 7
就读诵。山灵即火烧其屋。又于露坛研咏。俄 19/11a/ 8
顷骤雨。纸墨沾坏。遍数遂不得毕。兴深知罪 19/11a/ 9
谴。杜絶人伦。唯书暦日。贸粮以续{80A3牙火}命。其子 19/11a/10
道泰为晋安船官督。资产丰富。数来拜献。兼 19/11b/ 1
以二奴奉给。兴一无留纳。而终乎{81AA炎刀}山。于是 19/11b/ 2
孔王所写眞经二本。前后皆灭。遂不行世。(此当 19/11b/ 3
是兴先不师受。妄窃写用。所致如此也) 19/11b/ 4
复有王灵期者。才思绮拔。志规敷道。见葛巣 19/11b/ 5
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深所忿嫉。于是诣许 19/11b/ 6
丞求受上经。丞不相允。王冻露霜雪。几至性 19/11b/ 7
命。许感其诚到。遂复授之。王得经欣跃。退还 19/11b/ 8
寻究。知至法不可宣行。要言难以显泄。乃窃 19/11b/ 9
加损益。盛其藻丽。依王魏诸传题目。张开造 19/11b/10
制。以备其録。并増重诡信。崇贵其道。凡五十 19/12a/ 1
余篇。趋竞之徒。闻其丰博。互来宗禀。传写既 19/12a/ 2
广。枝叶{62F3艹繁}杂。新旧浑淆。未易甄别。自非已见 19/12a/ 3
眞经。实难证辨。(其点缀手本。颇有漏出。即今犹存。又朱先生僧标学増{64AD衣者} 19/12a/ 4
公伯玉。语云。天下才情人。故自絶羣。吾与王灵期同船发都。至顿破岗{48A2土棣}竟。便已作得两 19/12a/ 5
卷上经。实自可讶。自灵期已前。上经已往往舛杂。弘农杨洗。隆安〈和〉四年庚子歳。于海陵 19/12a/ 6
再遇隐盟。上经二十余篇有数卷非眞。其云寻经已来一十二年。此则杨君去后。便以动 19/12a/ 7
作。故灵宝经中。得取以相揉。非都是灵期造制。但所造制者自多耳)今世中相 19/12a/ 8
传流布。京师及江东数郡。略无人不有。但江 19/12a/ 9
外尚未多尔。(此当是道法应宣。而眞妙不可广布。故令王造行此意也)王 19/12a/10
既独擅新奇。举世崇奉。遂托云眞授。非复先 19/12b/ 1
本。许见卷{82C4褒失}华广。诡信丰厚。门徒殷盛。金帛 19/12b/ 2
充积。亦复莫测其然。乃鄙闭自有之书。而更 19/12b/ 3
就王求写。于是合迹倶宣。同声相赞。故致许 19/12b/ 4
王齐辔。眞伪比踪。承流向风。千里而至。后又 19/12b/ 5
有菜买者。亦从许受得此十数卷。颇兼眞本。 19/12b/ 6
分张传受。其迹不复具存。(菜买善行下道之教。于上经不甚流 19/12b/ 7
传也)马朗既见许所传王经。卷目増多。复欲更 19/12b/ 8
受。营理诡信。克日当度。忽梦见有一玉椀从 19/12b/ 9
天来下。坠地破碎。觉而发疑云。此经当在天 19/12b/10
为宝。下地不复堪用。于是便停。(论马朗虽不修学。而宝奉 19/13a/ 1
精至。梦既不凡。解之又善。亦应是得道人)元嘉六年。许丞欲移归 19/13a/ 2
钱塘。乃封其先眞经一厨子。且付马朗净室 19/13a/ 3
之中。语朗云。此经并是先灵之迹。唯须我自 19/13a/ 4
来取。纵有书信。愼勿与之。乃分持经传及杂 19/13a/ 5
书十数卷自随。来至杜家。停数月。疾患。虑恐 19/13a/ 6
不差。遣人取经。朗既惜书。兼执先旨。近亲受 19/13a/ 7
教敕。岂敢轻付。遂不与信。〈我〉[俄]而许便过世。所 19/13a/ 8
赍者因留杜间。即今世上诸经书悉是也。许 19/13a/ 9
丞长子荣弟。迎丧还郷。服{82DF门癸}后。上{81AA炎刀}就马求 19/13a/10
经。马善料理。不与其经。许既惭{4EF5口耳戈}。不复苦索。 19/13b/ 1
仍停{81AA炎刀}住。因又以灵期之经。教授唱言。并写 19/13b/ 2
眞本。又皆注经后云。某年某月。某眞人授许 19/13b/ 3
远游。(于时世人多知先生服食入山得道。而不究长史父子事迹故也)人亦 19/13b/ 4
初无疑悟者。经渉数年中。唯就马得两三卷 19/13b/ 5
眞经。颇亦宣泄。(今王惠朗诸人所得者是也)元嘉十二年。 19/13b/ 6
仍于{81AA炎刀}亡。因葬白山。(荣弟在{81AA炎刀}。大纵淫侈。都不以经学为意。所以何 19/13b/ 7
公在马家快得寻写)马朗马罕敬事经宝。有过君父。恒 19/13b/ 8
使有心奴子二人。(一名白首。一名平头)常侍直香火。洒 19/13b/ 9
扫拂拭。毎有神光灵{80A3牙火}。见于室宇。朗妻颇能 19/13b/10
通见云。数有青衣玉女。空中去来。状如飞鸟。 19/14a/ 1
马家遂致富盛。资产巨万。年老命终。朗子洪。 19/14a/ 2
洪弟眞。罕子智等。犹共遵向。末年事佛。乃弛 19/14a/ 3
废之尔。(此当是经运应出所致也) 19/14a/ 4
山阴何道敬。志向专素。颇工书画。少游{81AA炎刀}山。 19/14a/ 5
为马家所供侍。经书法事。皆以委之。见此符 19/14a/ 6
迹炳焕。异于世文。以元嘉十一年。稍就{81D7莫手}写。 19/14a/ 7
马罕既在别宅。兼令何为起数篇。所以二録 19/14a/ 8
合本。仍留罕间。何后多换取眞书。出还{81AA炎刀}东 19/14a/ 9
墅青坛山住。乃记说眞经之事。可有两三纸。 19/14a/10
但何性鄙滞。不能精修高业。后多致散失。犹 19/14b/ 1
余数卷。今在其女弟子始丰后堂山张玉景 19/14b/ 2
间。(何常以彭素为事。质又野朴。顾居士闻其得经。故往诣。寻诣。正遇见荷锄外还。顾谓 19/14b/ 3
是奴仆。因问何公在否。何答不知。于是还里。永不相见。顾留停累日。谓苦备至。遂不接之。 19/14b/ 4
时人咸以何鄙耻不除。而失知人之会也)何既分将经去。又泄说 19/14b/ 5
其意。马朗忿恨。乃洋铜潅厨钥。约敕家人。不 19/14b/ 6
得复开。大明七年。三呉饥馑。{81AA炎刀}县得熟。楼居 19/14b/ 7
士惠明者。先以在{81AA炎刀}。乃复携女师盐官钟义 19/14b/ 8
山眷属数人。就食此境。楼既善于章符。五行 19/14b/ 9
宿命。亦皆开解。马洪又复宗事。出入堂静。备 19/14b/10
覩经厨。先已见何所记。意甚贪乐。而有{82DB金橘}严 19/15a/ 1
固。观览无方。景和元年。乃出都。令嘉兴殳季 19/15a/ 2
眞启敕封取。景和既猖狂。楼谓上经不可出 19/15a/ 3
世。乃料简取眞经眞传及杂{81B0口受}十余篇。乃留 19/15a/ 4
置钟间。唯以豁落符及眞{81B0口受}二十许小篇。并 19/15a/ 5
何公所{81D7莫手}二録等将至都。殳即以呈景和。于 19/15a/ 6
华林暂开。仍以付后堂道士。〈秦〉[泰]始初。殳乃启 19/15a/ 7
将出私解。 19/15a/ 8
陆修静南下。立崇虚馆。又取在馆。陆亡。随还 19/15a/ 9
庐山。徐叔标后将下都。及徐亡。仍在陆兄子 19/15a/10
{82A2玉怀}文间。(此中有三君所书眞受。后人糊连装{81D8手翕}。分为二十四篇。建元三年。敕董仲 19/15b/ 1
民往庐山营功徳。董欲求神异。徐因分杨书一篇为两篇与董。还上高帝。高帝以付五经 19/15b/ 2
典书戴庆。戴庆出外。仍将自随。徐因亡后。弟子李果之又取一篇及豁[落]以去。所余惟二十 19/15b/ 3
一篇。悉以还封昭台也) 19/15b/ 4
楼从都还。仍住{81AA炎刀}。就钟求先所留眞经。钟不 19/15b/ 5
以还之。乃就起写。久久方得数篇。既与马洪 19/15b/ 6
为恨。移归东阳长山。马后遂来潜取。而误得 19/15b/ 7
他经。楼中时似复有所零落。今犹应一两篇 19/15b/ 8
在。(其二卷已还封昭台) 19/15b/ 9
眞诰卷之十九。 19/15b/10
作者:玉吅 回复日期:2005-1-13 20:38:51
¥眞诰卷之二十。 20/ 1a/ 1
20/ 1a/ 2
翼眞检第二。 20/ 1a/ 3
孔{81FE玉操}賎时。杜居士京产将诸经书。往{81AA炎刀}南墅 20/ 1a/ 4
大墟住。始与顾欢。戚景玄。朱僧标等数人。共 20/ 1a/ 5
相料视。顾先已写在楼间经。粗识眞书。于是 20/ 1a/ 6
分别选出。凡有经传四五卷。眞{81B0口受}七八篇。今 20/ 1a/ 7
犹在杜家。(其经二〈眞〉[卷]并眞{81B0口受}。已还封昭台。宋大明末。有戴法兴兄延兴作{81AA炎刀}县。 20/ 1a/ 8
亦好道。及呉兴天目山诸玄秀。并颇得写杜经。楼从弟道济及法眞。钟兴女傅光。并得写 20/ 1a/ 9
楼钟间经。亦互相通渉。虽各{81D7莫手}符。而殊多{6FB7鹿鹿鹿}略。唯加意润色。滑泽取好。了无复规矩锋势。 20/ 1a/10
写经又多浮谬。至庚午歳。隐居入东阳道。诸晩学者。渐效为精。山阴潘文盛。钱塘杜高士。 20/ 1b/ 1
义兴蒋弘素。句容许灵眞。并是能者。时人今知{81D7莫手}二王法书。而永不悟{81D7莫手}眞经。经正起隐 20/ 1b/ 2
居手尔。亦不必皆须郭填。但一笔就画。势力殆不异眞。至于符无大小。故宜皆应郭填也) 20/ 1b/ 3
〈秦〉[泰]始四年。终于剡。移还始宁岹山。马智晩为 20/ 1b/ 4
众僧所说。改事佛法。悉以道经数十卷送与 20/ 1b/ 5
钟。皆是何公先为其父写者。亦有王灵期杂 20/ 1b/ 6
经。唯四五篇并眞口受六七篇是眞手。不关楼 20/ 1b/ 7
所得者。(其经二卷。此眞口受等悉已还封昭台。钟亡后。所余亡应在兄女及戚景玄 20/ 1b/ 8
处) 20/ 1b/ 9
昔有陈雷者东阳人。是许长史门附。谨敬有 20/ 1b/10
心。长史常使典看经书。颇加训授。其亦换有 20/ 2a/ 1
所写。兼得长史自歩七元星图。长史去后。因 20/ 2a/ 2
还东阳。义煕十三年。与东阳太守任城魏欣 20/ 2a/ 3
之兄子二人共合丹。丹成。三人前后服。服皆 20/ 2a/ 4
有神异。托迹暂死。化遁而去。雷有孙名某。号 20/ 2a/ 5
为长乐。今居永康横江桥北。菁山道士樊仙。 20/ 2a/ 6
亦颇就得所写经书。但歩图犹在其处。今所 20/ 2a/ 7
服用。即是其本。自此前凡诸经书在处者。其 20/ 2a/ 8
篇数并别有目録。若止零牒一两篇者。今复 20/ 2a/ 9
显题卷目如后。 20/ 2a/10
杨书灵宝五符一卷。本在句容葛粲间。泰始 20/ 2b/ 1
某年。葛以示陆先生。陆既敷述眞文赤书人 20/ 2b/ 2
鸟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广。不欲复显出奇迹。 20/ 2b/ 3
因以绢物与葛请取。甚加隐闭。顾公闻而苦 20/ 2b/ 4
求一看。遂不令见。唯以传东阳孙游岳及女 20/ 2b/ 5
弟子梅令文。陆亡。亦随还庐山。徐叔标后将 20/ 2b/ 6
出。徐亡。乃在陆{82A2玉怀}文间。(已还封昭台) 20/ 2b/ 7
杨书王君传一卷。本在句容葛永眞间。中又 20/ 2b/ 8
在王文清家。后属茅山道士葛景仙。(已还封昭台) 20/ 2b/ 9
掾书飞歩经一卷。本在句容严{63C2虫乙}家。大明七 20/ 2b/10
年。饥荒少粮。其里王文清。以钱食与严。求得 20/ 3a/ 1
之。因在王家。(已还封昭台) 20/ 3a/ 2
掾书西岳公禁山符。杨书中黄制虎豹符。凡 20/ 3a/ 3
二短卷。本上虞呉昙拔所得许丞一瓠{82A3卢瓜}杂 20/ 3a/ 4
道书。呉以此二卷与{64AD衣者}先生伯玉。伯玉居南 20/ 3a/ 5
霍。游行诸山。恒带自随。{64AD衣者}亡。留在弟子朱僧 20/ 3a/ 6
标间。后{64AD衣者}〈弟〉[第]五弟之孙名仲俨。又就朱取之。 20/ 3a/ 7
(已还封昭台。呉昙拔者上虞且靡人。颇有才致。初为道士。许丞以一瓠{82A3卢瓜}书。皆三君小小 20/ 3a/ 8
要用杂诀。以与之。其后事佛出家。悉分散乞人都尽。后又罢佛还俗。遂留宕而终。诸书〈决〉[诀] 20/ 3a/ 9
并未测所在) 20/ 3a/10
掾书太素五神二十四神。并回元隐道经一 20/ 3b/ 1
卷。及八素阴阳歌一卷。并东阳章灵民先出 20/ 3b/ 2
都。遇得之。章于时未识眞书。唯言是道家常 20/ 3b/ 3
经而已。归东阳以示顾。顾不即向道。仍留之。 20/ 3b/ 4
分回元为二卷。章后既知。方就求得。今在章 20/ 3b/ 5
间。其二景歌一卷。章已与孙公。(已还封昭台。章云。于时又 20/ 3b/ 6
有曲素金眞〈舍〉[金]华等数卷。鱼烂穿坏。既未悟其眞手。不知{81D8手翕}録。惟写取文字而已。经本悉 20/ 3b/ 7
埋藏之也) 20/ 3b/ 8
掾书所佩列纪黄素书一短卷。本许丞以与 20/ 3b/ 9
弟子苏道会。道会以授上虞何法仁。法仁以 20/ 3b/10
传朱僧标。僧标以奉钟法师。楼居士见而求 20/ 4a/ 1
取。今犹应在楼间。 20/ 4a/ 2
掾抄魏传中黄庭经。并复眞授数纸。先在{81AA炎刀} 20/ 4a/ 3
山王惠朗间。王亡后。今应是其女弟子及同 20/ 4a/ 4
学章灵民处。 20/ 4a/ 5
永兴有一姓解家者。昔亦经供养许郎。又得 20/ 4a/ 6
小小杂书。后菁山女道士樊妙罗。因縁得其 20/ 4a/ 7
杨书{68B5丰邑}宫事一卷。樊亡。在其女弟子沈偶间。 20/ 4a/ 8
沉又以与四明山孔总。(已还封昭台)解家所余。今 20/ 4a/ 9
絶踪迹。又闻山阴及钱塘数家。皆有古经。恐 20/ 4a/10
脱杂眞书。从来遂未获寻检。想好学挺分之 20/ 4b/ 1
子。可殷勤求之。脱有所得见。使一覩则琼砾 20/ 4b/ 2
辨矣。(又魏夫人小息〈还〉[遐]为会稽时。携夫人〈中〉[巾]箱法衣。并有经书。自随供养。后仍留山 20/ 4b/ 3
阴。于今尚在。未获寻求之) 20/ 4b/ 4
眞胄世谱。(此是今日伸述。故可称眞胄) 20/ 4b/ 5
谨按许长史六世祖名光字少张。即司徒许 20/ 4b/ 6
敬之第五子也。灵帝时。兄训及训子相。并傥 20/ 4b/ 7
附阉人贵盛。光惧患及。以中平二年乙丑歳。 20/ 4b/ 8
来渡江。居丹阳之句容县都郷吉杨里。后値 20/ 4b/ 9
呉初。事为光禄勋。今许光禄墓是也。则肇时 20/ 4b/10
犹居汝南平舆。(顾云。句容子阿。谬矣) 20/ 5a/ 1
眞诰云。长史七世祖肇字子阿。有振惠之功。 20/ 5a/ 2
今检谱。七世祖名敬字鸿卿。后汉安帝时为 20/ 5a/ 3
光禄。顺帝永建元年拜司徒。名字与眞诰不 20/ 5a/ 4
同。未详所以舛异。安帝永初二年三年大饥。 20/ 5a/ 5
斗米二千文。人相食。若所救活四百八人。必 20/ 5a/ 6
应在此时也。应邵汉官仪载崔{59E9玉爰}表云。许敬 20/ 5a/ 7
年且百歳。犹居相位。如此非唯阴徳远流后 20/ 5a/ 8
胤。交〈目〉[自]阳功着世。所以年永身安。位至台鼎。 20/ 5a/ 9
子训孙相。并为三公。光来过江。奕世丕承。遂 20/ 5a/10
至神仙。(蜀司徒许靖字文休。是长史六世族祖。汉征士许劭字子将。是五世族祖。 20/ 5b/ 1
呉丞相许晏字孝然。四世族祖。并同承十一世祖光武时许交州。后交相子名圣卿。许姓 20/ 5b/ 2
本出炎帝时姜氏。至周武王封许叔于许。今豫州许昌也。至周敬王十五年。为郑所灭。徙 20/ 5b/ 3
居山阳昌邑。因国为姓。至交州。乃移于汝南平〈与〉[舆]也) 20/ 5b/ 4
敬父名{50E9甫方}。公府掾。 20/ 5b/ 5
敬第五子名光字少张。尚书郎钜鹿太守少 20/ 5b/ 6
府卿。过江。値呉初。为光禄勋。(妻戴氏。同葬今句容安成里。墓 20/ 5b/ 7
为{83A8井刀}造之始。县人传呼云许光禄墓。今坟碑显然。并甲向) 20/ 5b/ 8
光第二子名阙字季优。有才学。呉尚书郎。长 20/ 5b/ 9
水校尉。(妻戴氏。同葬墓次) 20/ 5b/10
阙第三子名休字文烈。优游道素。高尚其气。 20/ 6a/ 1
州辟别驾。不就。(前妻晋陵华氏。后妻同县葛氏。侍中葛相女。同葬墓次) 20/ 6a/ 2
休长子名尚字符甫。有才学令闻。呉凤凰三 20/ 6a/ 3
年。为中书郎。年五十亡。(妻同郡陶氏。即荆州剌史陶浚女。同葬墓 20/ 6a/ 4
次) 20/ 6a/ 5
尚第二子名副字仲先。庶生。即长史之父也。 20/ 6a/ 6
淳和美懿。州郡所称。为晋元帝安东参军。又 20/ 6a/ 7
征北参军。带下{82D3丕邑}太守。后为宁朔将军。与孔 20/ 6a/ 8
坦讨沉充。封西城县侯。出为{81AA炎刀}令。有风化。与 20/ 6a/ 9
谢奕兄弟周旋。値苏峻乱。又携亲族往剡。事 20/ 6a/10
平。还拜奉车都尉。年七十七亡。(前妻晋陵华氏名转。御〈吏〉[史] 20/ 6b/ 1
中丞华{59D7玉奇}妹也。后妻应氏名来子。竟陵太守应彦徽女。同葬县北大墓也) 20/ 6b/ 2
副有八男。第一奋。一名守。字孝方。庶生。有文 20/ 6b/ 3
武才望。出继叔父朝。为何次道参军。后为所 20/ 6b/ 4
后弟夷吾所谮。康帝诛之。年三十六。(妻王氏。〈墓〉[同]葬县 20/ 6b/ 5
北大墓。有曾孙荟之。位至三府) 20/ 6b/ 6
第二{57DD火召}字行明。正生。承嫡袭封。通济有当世 20/ 6b/ 7
局度。亦为何次道参军。南台侍御史。淮陵太 20/ 6b/ 8
守。年七十一亡。(妻游氏。别葬县东合留村) 20/ 6b/ 9
第三群字太和。正生。明爽有才干。为虞谭参 20/ 6b/10
军。年四十四亡。(妻歴阳邵氏。同葬县北大墓) 20/ 7a/ 1
第四迈。即先生也。 20/ 7a/ 2
第五某。即长史也。并同正生。别记在后。 20/ 7a/ 3
第六茂玄。庶生。早亡。(母姓陈也) 20/ 7a/ 4
第七{82AC石霍}字义玄。小名嗣伯。庶生。(母姓朱也)出后伯 20/ 7a/ 5
父捷。梗概有大度。好学。出为桓温杨州从事。 20/ 7a/ 6
谢安卫军参军。随谢玄讨符坚有功。封都郷 20/ 7a/ 7
侯。尚书苍部驾部郎。正员郎。通直常侍。后患 20/ 7a/ 8
风不能言。隆安二年亡。年七十。(妻宣城纪氏。同葬县北大 20/ 7a/ 9
墓) 20/ 7a/10
第八灵宝。庶生。早亡。(母亦姓陈)副有四女。(长女名姜。正生。 20/ 7b/ 1
早亡。第二女名娥皇。正生。出适同郡建康令黄演。第三女名修容。庶生。母姓张。出适安固 20/ 7b/ 2
令晋陵弘升。第四女名晖容。与{82AC石霍}同生。出适同郡纪诠也) 20/ 7b/ 3
副弟名朝字杨先。勇猛以气侠闻。歴为襄阳 20/ 7b/ 4
新野南阳浔阳太守。后与甘卓谋讨王敦。事 20/ 7b/ 5
觉卓死。朝自裁。年五十三。(还葬县北大墓。妻葛悌女。枹朴姉也。 20/ 7b/ 6
初养奋。后自生夷吾高子。并又亡。无后) 20/ 7b/ 7
先生名迈字叔玄。小名映。清虚怀道。遐栖世 20/ 7b/ 8
外。故自改名远游。与王右军父子周旋。子猷 20/ 7b/ 9
乃修在三之敬。按手书授六甲阴阳符云。永 20/ 7b/10
昌元年。年二十三歳。则是永康元年庚申歳 20/ 8a/ 1
生也。而谱云。永和四年秋。絶迹于临安西山。 20/ 8a/ 2
年四十八。此则永宁元年辛酉生。为少一年。 20/ 8a/ 3
今以自记为正。絶迹时年四十九矣。娶吴郡 20/ 8a/ 4
孙宏字彦达女,即骠骑秀之孙。既离好。无子 20/ 8a/ 5
归宗。先生得道。事迹在第二卷中定録所喩 20/ 8a/ 6
被试事。已具载焉。 20/ 8a/ 7
长史名谧字思玄。一名穆。正生。少知名。儒雅 20/ 8a/ 8
清素。博学有才章。简文皇帝久垂俗表之顾。 20/ 8a/ 9
与时贤多所俦结。少仕郡主簿功曹史。王导 20/ 8a/10
蔡谟临川辟从事不赴。选补太学博士。出为 20/ 8b/ 1
余姚令。入为尚书郎。郡中正。护军长史。给事 20/ 8b/ 2
中。散骑常侍。虽外混俗务。而内修眞学。密授 20/ 8b/ 3
教记。遵行上道。挺分所得。乃为上清眞人。爵 20/ 8b/ 4
登侯伯。位编卿司。治仙佐治。助圣牧民。按泰 20/ 8b/ 5
和二年丁卯歳。司命所告云。丙子年当去。时 20/ 8b/ 6
年七十二。此则永兴二年乙丑生。太元元年 20/ 8b/ 7
去也。而谱云。孝武宁康元年去世。年七十一。 20/ 8b/ 8
此为泰安二年癸亥生。为多二年。今以眞为 20/ 8b/ 9
正。(顾云。宁康元年。七十二。又非也) 20/ 8b/10
妻同郡陶威女。名科斗。兴宁中亡。即入易迁 20/ 9a/ 1
宫受学。(同葬县西北二里旧墓)长史三男一女。长男名 20/ 9a/ 2
甽。小名揆。庶生。郡〈公〉[功]曹。妻刘氏。少子名凤游。 20/ 9a/ 3
郡主簿。凤游子道伏字明之。明之少子静泰 20/ 9a/ 4
字元宝。为海平县令。久居会稽禹井山。颇遵 20/ 9a/ 5
承家法。传受经书。皆{81D7莫手}写而已。静泰妻同郡 20/ 9a/ 6
葛氏。唯有一子名灵眞。戊午生。今犹在会稽。 20/ 9a/ 7
亦敦尚道业。善能符书。自长史后。唯有此六 20/ 9a/ 8
世孙一人而已。 20/ 9a/ 9
中男名联字符晖。少名虎牙。正生。敦厚信向。 20/ 9a/10
郡主簿功曹。谢安为护军。又引为功曹。除永 20/ 9b/ 1
康令。卫尉丞。晋康太守。不之官。又为辅国司 20/ 9b/ 2
马。安帝元兴三年。于家去世。年六十八。则成 20/ 9b/ 3
帝咸康三年丁酉歳生也。(顾云。咸和三年生。亦大谬)妻晋 20/ 9b/ 4
陵华{59D7玉奇}孙。名子容。(同葬江乘界新安里中)子赤孙字玄 20/ 9b/ 5
眞。笃实和隐。郡主簿功曹。年七十四亡。有四 20/ 9b/ 6
子及孙。并早亡。今无后也。小男名翙字道翔。 20/ 9b/ 7
小名玉斧。正生。幼有珪璋标挺。长史器异之。 20/ 9b/ 8
郡举上计掾主簿。并不赴。清秀莹洁。糠粃尘 20/ 9b/ 9
务。居雷平山下。修业勤精。恒愿早游洞室。不 20/ 9b/10
欲久停人世。遂诣北洞告终。即居方隅山洞 20/10a/ 1
方原馆中。常去来四平方台。故眞诰云。幽人 20/10a/ 2
在世时。心常乐居焉。又杨君与长史书亦云。 20/10a/ 3
不审方隅山中幽人。为己设坐于易迁戸中 20/10a/ 4
未。亡后十六年。当度往东华。受书为上清仙 20/10a/ 5
公上相帝晨。谱云年三十。而不记去歳。按二 20/10a/ 6
録。泰和二年丁卯。时年二十七。则是咸宁七 20/10a/ 7
年辛卯生也。(顾云。咸和六年生。又云。司徒辟掾。皆为非实)自泰和 20/10a/ 8
三年已后。无复踪迹。依谱年三十。即是庚午 20/10a/ 9
年去世。(又眞诰云。从张鎭南之夜解。而未审张解之法。耆老传云。掾乃在北洞北 20/10a/10
石坛上。烧香礼拜。因伏而不起。明旦视形如生。此坛今犹存歴然。则是故求隐化。早絶世 20/10b/ 1
尘也。事别在第二卷中)妻建康令黄演女。即姑娥皇之 20/10b/ 2
子。名敬仪。生黄民。乃遣还家。后离絶。又出适 20/10b/ 3
宛陵令戴耆之。长史一女名素薫。庶生。出适 20/10b/ 4
越骑校尉晋陵华瑛子名广。 20/10b/ 5
掾子黄〈名〉[民]字玄文。升平五年辛酉生。时掾年 20/10b/ 6
二十一。仕郡主簿。察孝廉。司农丞。南蛮参军。 20/10b/ 7
临沮令。宋元嘉六年亡。年六十九。妻西阳令 20/10b/ 8
葛万安女。(万安是抱朴子第二兄孙也) 20/10b/ 9
黄民长子荣〈第〉[弟]。一名预之。宋元嘉十二年亡。 20/10b/10
不知年几。有女名道育。隆安元年丁酉生。宋 20/11a/ 1
孝建〈元〉元年甲午歳。于剡任{48A2土棣}山亡。(世谓之许大娘。 20/11a/ 2
卧尸石圹。不殡。常有芳香之气) 20/11a/ 3
黄民小子名庆。宋泰始五年己酉歳。亦于{81AA炎刀} 20/11a/ 4
任{48A2土棣}山亡。不知年几。有女名神儿。一名琼辉。 20/11a/ 5
元嘉六年己巳生。齐永明四年丙寅歳亡。(世谓 20/11a/ 6
许小娘。东关道士多有识者) 20/11a/ 7
右所承长史后如此。今唯有揆玄孙灵眞 20/11a/ 8
而已。 20/11a/ 9
杨君名羲。成帝咸和五年庚寅歳九月生。本 20/11a/10
似是呉人。来居句容。眞降时。犹有母及弟。君 20/11b/ 1
为人洁白。美姿容。善言笑。工书画。少好学读 20/11b/ 2
书。该渉经史。性渊懿沉厚。幼有通灵之鉴。与 20/11b/ 3
先生长史年并悬殊。而早结神明之交。长史 20/11b/ 4
荐之相王。用为公府舍人自随。简文登极后。 20/11b/ 5
不复见有迹出。(顾云。是简文师。或云博士。杨乃小简文十歳。皆恐非实也) 20/11b/ 6
按眞诰云。应以太元十一年丙戌去。又云。〈苦〉[若] 20/11b/ 7
不〈奈〉[耐]风火。可修剑解之道。作告终之术。如此 20/11b/ 8
恐以早逝。不必丙戌也。得眞职任。略如九华 20/11b/ 9
所言。当辅佐东华。为司命之任。董司呉越神 20/11b/10
灵人鬼。一皆关摄之。杨先以永和五年己酉 20/12a/ 1
歳。受中黄制虎豹符。六年庚戌。又就魏夫人 20/12a/ 2
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时年二十一。兴宁三 20/12a/ 3
年乙丑歳。众眞降{81B0口受}。年三十六。眞降之所。无 20/12a/ 4
正定处。或在京都。或在家舍。或在山馆。山馆 20/12a/ 5
犹是雷平山许长史廨。杨恒数来就掾。非自 20/12a/ 6
山居也。 20/12a/ 7
右杨君事。大略如此。须传出更记。 20/12a/ 8
按眞诰中有云凤巣高木素衣衫然者。配况 20/12a/ 9
长史名也。曾参出田云云者。离合长史字也。 20/12a/10
许仙侯许卿者。得眞位也。给事常侍者。在世 20/12b/ 1
官也。 20/12b/ 2
有云许朝者。即长史叔南阳也。 20/12b/ 3
有云寅兽白齿者。是虎牙也。亦直云寅兽者。 20/12b/ 4
亦云寅客。亦云许虎许牙也。许主簿者牙位 20/12b/ 5
也。华新妇者,牙妻也,似云名厚,即所谓许厚。 20/12b/ 6
华侯华书吏者。牙妇弟也。 20/12b/ 7
有云琼刃者。譬训掾小名也。即青録所载若 20/12b/ 8
锋者矣。企望人飞云云者。即离合掾官名也。 20/12b/ 9
有云许{81F5犬托}子。似是揆小名也。 20/12b/10
有云易迁夫人及斗者。即掾母陶科[斗]也。 20/13a/ 1
有云勿忧嗣伯之诡者。即长史〈第〉[弟]小名也。 20/13a/ 2
有云来子虽善于尔者。即长史后母也。 20/13a/ 3
有云当奈张者何者。即长史父妾也。 20/13a/ 4
有云黄娥者。即长史娥掾妇母也。出适黄家。 20/13a/ 5
故曰黄娥。本名娥皇。 20/13a/ 6
有云演小子耳者。即娥皇壻黄演也。 20/13a/ 7
有云赤孙者。即虎牙儿也。 20/13a/ 8
登升者三人。(先生长史掾也) 20/13a/ 9
度世者五人。(虎牙。黄民。荣弟。大娘。小娘。寻虎牙云。遂得不死。过度壬辰。必是 20/13a/10
度世之限。其余无迹显出。黄民传奉经业。道育亡。有异征。恐或预例。其二人亦可更在后 20/13b/ 1
世子孙。若必以七世为限。则灵眞之子寔钟斯庆) 20/13b/ 2
长史妇陶威女。虽入易迁。恐此自承陶家福 20/13b/ 3
耳。不必关许氏五人之数也。 20/13b/ 4
有云李东者。许家常所使祭酒。先生亦师之。 20/13b/ 5
家在曲阿。东受天师吉阳治左领神祭酒。 20/13b/ 6
华侨者晋陵冠族。世事俗祷。侨初颇通神鬼。 20/13b/ 7
常梦共同飨{82D8酉缀}。毎尔。辄静寐不觉。醒则醉吐 20/13b/ 8
狼藉。俗神恒使其举才用人。前后十数。若有 20/13b/ 9
稽违。便坐之为谴。侨忿患。遂入道。于鬼事得 20/13b/10
息。渐渐眞仙来游。始亦止是梦。积年乃夜半 20/14a/ 1
形见。裴清灵周紫阳至。皆使通传旨意于长 20/14a/ 2
史。而侨性轻躁。多漏说冥旨。被责。仍以杨君 20/14a/ 3
代之。侨后为江〈城〉[乘]县令。家因居焉。今江乘诸 20/14a/ 4
华。皆其苗裔也。(华与许氏有婚亲。故长史书与裴君。殷勤相请也。若如前 20/14a/ 5
篇中有保命所告。则侨被罪也。今世中周紫阳传。即是侨所造。故与眞诰为相连也) 20/14a/ 6
20/14a/ 7
20/14a/ 8
20/14a/ 9
眞诰卷之二十。 20/14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