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詩的考校與詮釋
李 建 崑
(中興大學中文系)
壹.前言:校注孟詩的緣起
大約十年前,筆者購得海外學者劉斯翰先生選注的《孟郊賈島詩選注》(遠流
版),才比較深入研讀孟郊的作品。雖然劉斯翰先生只選注孟郊詩八十餘首,卻使
筆者對孟詩篇構想的新巧,措詞的生峭,情詩的淒苦,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所能找
到的選注並不多,除了劉斯翰先生的大著外,僅有夏敬觀的《孟郊詩選注》(商務
版)。至於全注本則僅有陳延傑於民國二十八年九月出版的《孟東野詩注》(商務
、新文豐版)。有關孟郊詩的專著,亦惟華忱之的《唐孟郊年譜》(北大圖書館版
)及尤信雄先生的《孟郊研究》(文津版)。學界對孟郊的研究可謂相當冷落。
民國七十九年,添教授與國立編譯館合作,進行「歷代詩文集校注」計劃,總主持人羅教授邀集國內學者及筆者就歷代重要詩文集,進行校注彙評工作。鑒於歷代重要的詩文集校注,大陸地區進行已久,而且績效卓著,因此擬作的校注,儘量避免與大陸學者的工作重覆。當時業師邱燮友教授提出「孟郊詩集校注」子計劃,並邀請筆者共同執行,自民國八十一年五月開始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版本的選擇、字句勘定、初稿寫作,至八十四年二月稿成。歷經兩年修訂、審查,迄今仍在編印中,已於八十七年十月出版。
筆者在共同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由一全無經驗的生手,經師長友人的訓鍊、指
導,獲致寶貴經驗。在此擬就《孟東野集》整理過程中考校、注釋、詮評各方面所
觸及的問題,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略作檢討說明,敬請學界方家不吝指正。
貳.孟東野詩集之成書與重要版本
一.孟詩的結集
孟郊生前創作不輟,韓愈是他最重要的詩友。韓孟交往,大約始於唐德宗貞元
八年(西元七九二年)。當時孟郊四十二歲,已有相當創作成績;此由韓愈〈孟生
詩〉:「作詩三百首,窅默咸池音。」即可略知一二。憲宗元和九年(西元八一四
年),山南西道節度使鄭餘慶辟孟郊為節度參謀,試大理評事,赴任途中,不幸暴
卒享年六十四歲。賈島在〈弔孟協律〉中悼念孟郊說:「才行古人齊,生前品位低
。葬時貧賣馬,逝日哭惟妻。孤塚北邙外,空齋中嶽西。詩集應萬首,物象徧曾題
。」雖是針對孟郊才高位低,一生窮窘卻作詩不輟而說。但此詩最後兩句頗值得
注意。由「詩集應萬首」一句,可見孟郊在世時,作品不少;復由「物象徧曾題」
一句來看,孟郊詩歌題材內容,應有相當程度的開闊性與多樣性。
韓愈張籍等私諡為貞曜先生,韓愈為作〈貞曜先生墓志銘〉,卻未替孟郊編纂
遺著。直到宋初,始有詩集問世。當時雖有「汴吳鏤本」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
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別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濬纂《咸池集》二
卷,一百八十篇,皆非完本。比起賈島所謂「詩集應萬首」,其遺佚之情況相當嚴
重。今人所見的孟東野詩集是北宋藏書家宋敏求(1079–1079)就當時所能見到的遺逸,編綴而成。據宋氏云:
東野詩,世傳汴吳鏤本,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別
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濬用退之贈郊句纂《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
篇。自餘不為編秩,雜錄之,家家自異。今總括遺逸,擿去重覆,若體製不
類者,得五百一十一篇,釐別樂府、感興、詠懷、居處、行役、紀贈、懷寄
、酬答、送別、雜題、哀傷、聯句十四種,又以讚書二繫於後,合十卷。嗣
有所得,當次第益諸。十聯句見《昌黎集》,章章於時,此不著云。(註一
)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孟郊詩集》十卷,跋尾所記之內容幾與宋敏求之
後序相同。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孟東野詩集》亦為十卷,可知是同
一系統。後世所有傳本,都是根據宋敏求所編之十卷本,所以就版本而言,孟郊詩
集的傳本雖多,彼此差異並不大。
二.孟詩的傳本
孟郊詩集存現存版本有:宋刻本、明初抄本、明弘治十二年(1499)楊一清、
于睿刻本、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秦禾刻本、明毛晉影宋寫本、清席啟寓輯《唐
詩百名家全集本》、《四部叢刊本》(據明弘治刻本景印)、《四部備要本》(據
明刻本校刊)、1934年武進陶氏涉園據宋本影印、1939年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1959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校訂印本。
在宋刻本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在一九九四年九月出版《宋蜀刻本唐人文集
叢刊》(二十三種,四十八冊)中收錄北京圖書館藏《宋蜀刻本》五卷,是目前所
能見到最早的刻本,據程有慶跋尾云:
北京圖書館藏宋蜀刻本《孟東野文集》十卷,文目錄和一至五卷。半葉十二
行,字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欄。書內有「翰林國史院官書」及「黃丕烈
」、「百宋一廛」等印,即原黃蕘圃所藏。(註二)
程有慶跋尾謂:楊紹和《楹書偶錄》著錄此本為北宋刻本,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
錄》不同意此說,認為是「疏於考證,以意想推之耳。」程有慶跋尾續云:
本書刊於南宋中葉,內容分為樂府、感興、詠懷、居處、行役、紀贈、懷寄
、酬答、送別、雜題、哀傷、聯句十四類,末卷有贊一篇,書二篇,與宋敏
求〈後序〉所敘相合,是現存宋敏求本的較早版本。
《宋蜀刻本》雖是殘本,仍有很高的價值,筆者在勘定孟詩文字時,列為重要依據
。至於台灣地區流傳的古本主要還是明朝的刻本。《明弘治本》與毛氏《汲古閣刻
本》要以較常見。我們進行的校注,便是以這兩個本子為根據。聯經出版公司《全
唐詩稿本》所據即為毛氏汲古閣刻本,上有異文及簡短的批語,十分寶貴。至於臺
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部叢刊本》是據明弘治刻本景印;《四部備要本》係根據
明刻本校刊而成,也是值得參閱的本子。
在注本方面,夏敬觀《孟郊詩選注》先後收入《萬有文庫薈要》及《學生國學
叢書》之中,民國五十四年台灣商務印書館重印《萬有文庫薈要》,十分通行。本
書收錄孟詩五十三題七十八首,前附年譜及導言,注文簡短,不乏睿見;其年譜對
於孟詩繫年,雖有值得商榷之處,仍有不可掩抑的參考價值。至於陳延傑在民國二
十八年九月出版的《孟東野詩注》,是前此最重要的孟詩全注本。陳延傑在《孟東
野詩注.序》中說:
余窮老江南,夙遭憂患,時放浪溪山間,顧影寡儔,其憂寒鳴呃不平之氣,
與東野未嘗不同,故喜讀其詩,如見其肺肝然。亦實有感于心,而得以亂思
遺老也。東野詩蘊奧難見,自宋以來,無一人注者,曷其寂寞焉!輒為之批
郤導窾,釋其章句,蓋欲以覺來者耳目熒也。余沉思此注,幾及十五年,恐
有所違闕,故旦暮孜孜若此,東野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註三)
陳延傑以將近十五年的時光注解孟詩,可謂孟郊異世知音。陳延傑在中唐詩人的校
注方面,成果豐碩。除本書之外,尚有:《賈島詩注》(民國二十六年上海商務印
書館版及)《張籍詩注》(民國二十七年長沙商務印書館版)。陳延傑《孟東野詩
注》的注文簡鍊,間有篇旨之點醒、詩法的闡發,但因陳先生刻意注明詩句來歷,
時有注文與孟詩不相干之例,雖然如此,陳延傑的注本卻是自宋代以來,惟一的全
注本。此書與華忱之《唐孟郊年譜》,都是深造有得,開創有功的名作。各本對孟
詩的編排,都是沿用自北宋宋敏求以來的體例,分為十卷十四類,孟郊作品之中,
能夠辨悉年代的詩篇不足五成,假若勉強打破過去的歸類方式,重新考徵繫年,文
獻不足,難度甚高;因此我們所作的新校注,一仍舊貫,未曾變改。
參.考校孟詩的文獻資源
一.比勘孟詩異文的文獻舉隅
孟郊詩歷經長時期的傳抄、選錄、刊刻,以致在篇題、字句方面頗多異文。尤
其是樂府詩,更是如此。孟郊的樂府詩存現六十九首,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即
收錄孟郊樂府三十首,此書於察考孟郊樂府詩命題來源,頗有參考價值。茲引三條
為例:
〈列女操〉為古琴曲。《樂府詩集》卷五十八孟郊〈列女操〉引《琴集》云:
「楚樊姬作〈列女引〉。」
〈灞上輕薄行〉為雜曲歌辭。《樂府詩集》引《樂府古題》云:「〈輕薄篇〉
,言乘肥馬,衣輕裘,馳逐經過為樂,與〈少年行〉同意。」
〈長安道〉為橫吹曲辭。《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卷二十三云:「漢橫吹
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已來,唯傳十曲:一曰《黃鵠》,二曰
〈隴頭》,三曰〈出關〉,四曰〈入關〉,五曰〈出塞〉,六曰〈入塞
〉,七曰〈折楊柳〉,八曰〈黃覃子〉,九曰〈赤之揚〉,十曰〈望行
人〉。後又有〈關山月〉、〈洛陽道〉、〈長安道〉、〈梅花落〉、〈
紫騮馬〉、〈驄馬〉、〈雨雪〉、〈劉生〉八曲,合十八曲。」
類似的例子還有:〈古樂府雜怨三首〉、〈古薄命妾〉、〈古離別〉、〈遊子吟〉
、〈傷哉行〉、〈出門行二首〉、〈湘妃怨〉、〈巫山曲〉、〈空城雀〉、〈閒怨
〉、〈羽林行〉、〈遊俠行〉、〈有所思〉。《樂府詩集》都注記詩題來源,此於
孟郊對古樂府之前承與變創,可作對照。有些還提供異文,成為比勘篇題最佳資料
。如:〈古樂府雜怨三首〉本詩為相和歌辭,楚調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三作「
雜怨三首」。再如:〈出門行二首〉為雜歌曲辭,《樂府詩集》卷六十一收本詩。
與古辭〈驅車上東門行〉、晉.陸機〈駕言出北門行〉、魏.阮瑀〈駕出北郭門行
〉歸為同類。
除了《樂府詩集》,其他總集、選集如《文苑英華》、《萬首唐人絕句》、《
唐文粹》也在孟郊詩作篇題、字句的考察,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例如:〈古薄
命妾〉之題名,《唐文粹》卷一二作〈薄命妾〉。即以《弘治本》《汲古閣本》加
以比對,而有小小異同。如:汲古閣本、《文苑英華》另收〈妾薄命〉一篇。弘治
本則無此篇。汲古閣本另收《望遠曲》一篇,《弘治本》亦無此篇。此類例證甚多
,不再枚舉。
二.《御定全唐詩》附注於考校孟詩的價值
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所藏《全唐詩稿本》,於民國六十八年由聯經
出版事業公司印行,研究使用十分方便。據劉兆佑教授的考察,此稿本是《御定全
唐詩》最可能的底本。先是錢謙益以《唐詩紀事》為本纂輯,季振宜踵其事而成。
此稿本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季振宜之校勘成果。季振宜在校刊唐詩時,不僅廣收輔本
,對字句之校勘,作者之審辨,態度十分嚴謹,其小注尤多新意(註四)。
《全唐詩稿本》以汲古閣刻本《孟東野集》作為底稿,稿本上仍留有季振宜校
改的原跡,對孟郊詩之校勘,十分寶貴。我們在作注時,曾大部份加以引錄。連同
其他參纂者考證之資料,皆用《全唐詩注》標記之,不敢掠美。《御定全唐詩》的
字句校勘,筆者曾持與弘治本《孟東野詩集》加以比對,發現有些異文沿自更早的
版本,有些抄自《汲古閣本》附注,有些是勘改《汲古閣本》上附注的異文,有些
則為季氏獨到之見。我們在校注孟詩時,為慎重起見,將《全唐詩稿本》上部份勘
改或直接刪去的汲古閣本附注異文,仍予注記,以俟後考。
《御定全唐詩》對於少數孟郊詩篇章數目或編排秩序曾有更動,具有相當參考
價值。茲舉兩例為證。如:卷一〈征婦怨四首〉弘治本《孟東野詩集》編排秩序如
下: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圓。別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君淚濡羅巾,妾淚滿路塵。羅巾長在手,今得隨妾身;路塵如得風,得上君
車輪。
漁陽千里道,近如中門限;中門踰有時,漁陽長在眼。
生在綠羅下,不識漁陽道。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註五)
汲古閣本《孟東野集》附注:一刻作「二首」。《御定全唐詩》則將「君淚濡羅巾
」六句,與前連屬作一首。將「生在綠羅下」四句,與前連屬作一首。(註六)細
按全詩,確以作兩首為是。
再如:卷九〈列仙文〉原為總題,以下〈右方諸青童君〉、〈清虛真人〉、〈
金母飛空歌〉、〈安度明〉四首應為子題。但是《弘治本》、《汲古閣本》都誤將
〈金母飛空歌〉、〈安度明〉兩子題合成〈金母飛空歌安度明〉,似不知孟郊在此
一吟詠仙真的組詩中,係將詩題置於作品之後,以致歷來讀者誤以〈列仙文〉為第
一首,〈右方諸青童君〉為第二首,〈清虛真人〉為第三首,〈金母飛空歌安度明
〉為第四首,秩序完全錯亂。
《御定全唐詩》則將〈列仙文〉視之為總題,然後分別在每一首詩後標上〈右
方諸青童君〉、〈右清虛真人〉、〈右金母飛空歌〉、〈右安度明〉,如此的篇章
安排,始恢復孟郊〈列仙文〉之原貌。有關孟郊〈列仙文〉的問題,李豐楙先生曾
作精闢的討論。(註七)
三.歷代詩論資料的詮釋價值
孟郊為中唐時期作風突出的詩人,歷代史志、筆記、書序、詩話著作中,載有
不少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內容駁雜,不乏對孟郊詩作的深究與評騭。以宋代而言,
類似范成大《吳郡志》對孟郊父親的考證、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卷一據〈東野
墓誌〉及韓愈相關作品,考證《新唐書.韓愈傳》附傳以及樊汝霖注文的錯誤;如
曾季貍《艇齋詩話》、吳聿《觀林詩話》均曾記載孟郊四〈嬋娟篇〉誤收於《顧況
集》。類似資料或許只是片語零縑,對孟郊出身及生平行實的考察,甚有裨益。
南宋以來不少詩話使用摘句批評的方式,評騭孟詩。例如吳可《藏海詩話》、
范晞文《對牀夜語》、劉克莊《后村詩話》、《對牀夜語》等書,論及孟郊詩藝時
,遍及、體制、聯句、用意、用韻各層面,頗多慧見。
清人對孟詩鑑賞尤為精細,針對個別的詩篇,提出不少精湛的批評。如清.賀
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評〈遊子吟〉:「真是六經鼓吹,當與韓退之〈拘幽操〉
同為全唐第一。」清.吳喬《圍爐詩話》有相同的批評。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卷四評〈列女操〉:「寫貞心下語嶄絕。」評〈長安羈旅行〉:「『直木』一聯傳
出君子之品。」評〈聞砧〉:「竟是古樂府。」類似批語,皆極有見地,值得重視
。
清.方南堂《輟鍛錄》雖曾說「孟東野集不必讀,不可不看。」卻仍舉孟郊
名篇〈列女操〉、〈塘下行〉、〈去婦詞〉、〈贈文應、道月〉、〈贈鄭魴〉、〈
送豆廬策歸別墅〉、〈遊子吟〉、〈送韓愈從軍〉為例,說明孟郊詩:「,運思刻
,取逕窄,用筆別,修詞潔,不一到眼,何由知詩中有如此境界耶?」再如清.馬
星翼《東泉詩話》、清.宋長白《柳亭詩話》、清.方東樹《昭昧詹言》雖也沿用
傳統「摘句評賞」的方式,詮評個別的詩篇,有時更延伸到孟郊詩格、人格、以及
時人的倣效的評論,跨躍的批評領域比較大,與一般即興印象式的摘句評賞不同。
都是我們在作注時極為重視的參考資料。
肆.詮釋孟詩的可能途徑
傳統的校注,就文學研究而言,只能算是「文本」的整理。因應新的文學學術
要求,理應汲取新知,尋求新的詮釋工具,對古典文學進行現代詮釋。僅就孟郊詩
來說,詮釋孟詩,實有若干困難與躓礙。其中最大的難題是:不少詩篇措辭柪澀,
解讀為難。早在韓愈的〈薦士〉詩中,已經提及孟郊詩:「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
奡」,在〈貞曜先生墓誌銘〉論及孟詩時,也說他的詩「劌目鉥心」、「鉤章棘句
」、「神施鬼設」,顯然孟郊在詩歌創作技巧以、遣詞用字極富個人特色。在歷代
評孟的論述中,如說孟詩「苦吟而成」、說孟詩「字字生造,為古來所未有」、說
孟詩「筆瘦多奇」、說孟詩「意新音脆,最不凡」,皆是就字句層面而言。孟郊詩
「巧搜僻鍊、盤空生造」的修辭方式,對現代的讀者言,無疑是解讀的障礙。
再者,孟郊詩諸體僅十分之一二,五言詩佔了十之八九,堪稱專工五古。孟郊
以矯激的格調,苦吟的態度作詩,不像韓愈的「豪橫恣縱、刻意逞博」;反以「高
度簡約、別具巧思」的短篇為之。其詩法又故反常格,詮評更加困難。
此外,孟郊一生貧寒窮窘,卻執意作詩,實有特殊的創作心態與心理需求,若
未能體貼作者心靈,很難理喻孟郊反複吟詠貧病窮窘的原因。凡此皆為解讀孟詩的
難題與挑戰。在此僅就思考所及,提出三點可能途徑,作為後續努力的參考。
一.孟郊內心世界的觀察與說明
文學創作是複雜的心理活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作品不但反映作者表層心
理狀態,更涵有潛層心理的底蘊。運用精神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探索詩歌表層的意
義,並可進窺詩人深層心理的意蘊。
孟郊之生活與創作,其實是極佳的「精神分析個案」。孟郊的現實生活,貧病
窮窘、飽經磨難;究竟是何種心理動力使其不斷寫作。是成就欲的煎逼﹖或是使命
感的驅勵﹖是期望舒解受壓抑的願望﹖或是其他的需求﹖類似的問題,頗饒興味。
孟郊創時的心智狀態、成就動機、現實矛盾、意志衝突、心理自衛等等成為頗值得
考索的論題。此外,無意識活動的探討與揭示、精神官能症候群的分析與因果回溯
與破解詩中具有象徵意味的物象與細節、孟郊內心世界的觀察與說明,或是應用現
代學理詮釋孟詩的新途徑。
二.孟詩語言風格的分析
詩人感於事而動於情,動於情而後形於詩。雖然詩、文同以語言作為表達情思
的媒介,詩歌卻有遠比文章更為特殊的性格。清人吳喬有此妙喻:「意喻之為米,
文喻之為炊,詩喻之釀為酒;飯不變米形,酒形質盡變;噉飯則飽,可以養生,可
以盡年,為人事之正道;飲酒則醉,憂者以樂,喜者以悲,有不知所以然者。」〈
答萬季野問〉孟郊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殊﹖孟詩的語義有什麼意涵﹖孟郊寒苦、奇
澀風格的形成有何語言的因素﹖都屬於極有意味的論題。
就筆者對孟郊語言運用的粗淺了解,舉凡情境的偏離、變形、轉換,意念的跳
躍、思維的剝離、奇妙的譬喻都是孟郊詩語運用的獨特手段。其語法方面巧妙的假
喻、語意上奇特的展延,都是使孟郊詩語極富個人特色的因素。若能對孟詩語言的
選擇、組合、配置,語調安排等問題,運用語言風格學的方法深入考察,或能對孟
詩特殊語風的形成,作出比較具有學理意義的說明。
三.讀者對孟詩的接受與訾應
晚近以來,接受美學蔚為潮流。在接受美學家心目中,作者、作品、讀者三者
構成一互為影響、相互關聯的體系。在此一體系中,讀者絕非無關緊要的因素。文
學作品若僅視為文字的組成物,則僅有潛在的審美價值;惟其通過讀者的接受、理
解、闡釋才能成為審美對象,煥發真正的美感價值。近代的接受美學批評家常將作
品比擬為樂譜,讀者喻為演奏家;認為只有進行演奏,否則無法展現樂章的優美。
詩歌亦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不同讀者的解讀,自然呈現豐富的意義。這些意
義,除作者所寄寓,尚融鑄讀者對於審美理想的「期待」所賦予的意義。隨著時代
的變遷,每一時代的讀者,對於作品的解讀層面、審美視野,都會擴大加深,此於
詩歌作品的新詮釋,大有啟示。
從孟郊詩在歷史上受到的讀者的接受與訾應來看,孟郊以五言詩享譽貞元、元
和詩壇,唐.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僻苦主」,「清」「奇」「僻」「苦
」四字,已能涵括孟郊詩風;但宋人論孟郊詩「陋於聞道」、「寒苦」、「刻苦」
、「有理致」,不論是訕笑、譏諷、訾議、質疑、肯定,都引發了後人更為深入的
解釋與商榷。宋人不論是以詩論詩、或以摘句批評,或以任何形式批評孟郊作品,
論見已經較前代更為精細。
元、明時期對於孟詩,固有「詩囚(元好問)」、「思不成倫,語不成響..
如嚼木瓜,齒缺舌蔽。」(陸時雍)之類的苛刻批評;也能見到「龍肝鳳髓」(徐
渭語)或「入其題,如一入巖穴;測其旨如測一封象。」(譚元春語),如此兩極化的揄揚,留給論者很大的論述空間。在清代的評論資料中,不論是評孟資料的檢討、孟詩的評賞與比較、孟詩的前承後繼問題、或是韓孟的聯句詩、五古成就、詩風的描述以及價值的評估等領域,都開發出一些具有學理意義的論題。考察歷代讀者對孟詩的接受與訾應,是一件頗饒興味的工作(註八)。宋代以來,論述孟郊的角度越來越寬,論析內容越來越鞭闢入理。許多值得思考的論題,若能以接受美學的方法加以闡發,或許也能成為詮釋孟詩的新途徑。
伍.結語
孟郊以執著的態度,從事詩歌創作,在文學史上擁有一席之地。校注孟詩,實
為筆者學思生涯中難得的經驗。然而字句考校、訓解,在文學研究固有其必要性,
卻終究屬於「作品本體」的一個研究趨向而已。文學研究的重要職責是在讀者與作
品之間擔任一個優良的中介者,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以引領讀者對於既有的
作品作更加深入的賞析。
當代的文學研究方法日益繁多,不論是以作者為中心的研究趨向,以文本為中
心的研究趨向,以讀者為中心的研究趨向,或以社會文化為中心的研究趨向,皆以
探索作家獨特的造詣、解讀作品難言的奧秘為宗旨。不管使用的方法如何,必須是
有組織、合邏輯的有機系統,而且尚需估量其適用性、可行性與互補功能;最重要
的是還要在一個寬廣的術文化視野中,接受檢視與批判。
前賢常謂「文無定法」,詩歌的詮釋解讀亦乏常規。孟郊內心世界的觀察與說
明、孟詩語言風格的分析、讀者對孟詩的接受與訾應,只是目前思考所及的詮釋議
題。如何借助新的詮釋法,對孟郊詩作更進一步的綜合研究,是個尚待努力尋求的
目標。
附 註
註一:見唐.孟郊撰《孟東野詩集》,上海涵芬樓影印明弘治己未刊本,宋敏求後
序。
註二:見唐.孟郊撰《孟東野文集》程有慶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殘本所
據為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九月出版《宋蜀刻本唐人文集叢刊》。
註三:見陳延傑注《孟東野詩注》前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八
月初版。
註四:參劉兆佑〈御定全唐詩與錢謙益季振宜遞輯唐詩稿本關係探微〉載:屈萬里
.劉兆祐主編《全唐詩稿本》第一冊,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註五:見唐.孟郊撰《孟東野詩集》,上海涵芬樓影印明弘治己未刊本,卷一。
註六:參見清聖祖御定《全唐詩》第六冊,頁四一八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
國六十七年十二月。
註七:參李豐楙〈孟郊「列仙文」與道教降真詩〉,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主編
《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六四五至頁六六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
八十年七月。
註八:筆者曾有〈孟郊詩歷代評論資料述論〉一文於八十六年元月十一日在逢甲大
學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合辦之「第十五屆中國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上宣
讀。
主要參考書目
陳延傑注《孟東野詩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八月初版。
夏敬觀《孟東野詩選注》,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
邱燮友、李建崑合注《孟郊詩集校注》,國立編譯館主編,新文豐出版公司出
版中。
劉斯翰選注《孟郊賈島詩選注》,仁愛書局,遠流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王軍選注《韓孟詩派選集》,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一刷。
尤信雄《孟郊研究》,臺灣,文津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華忱之《唐孟郊年譜》,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印行,民國二十九年七月。
夏敬觀《說孟郊》,見氏所著《唐詩說》八十一至八十四頁,臺北,河洛出版
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原載: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傳統文學的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