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孟 郊 寒 苦 詩 析 論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李 建 崑

摘 要

  孟郊一生貧寒窮窘,困頓不堪。「寒苦」既是孟郊生活的寫照,更是具有代表

性的題材類型。前賢對於孟郊寒苦詩褒貶不一,本文之寫作,旨在索解吟詠寒苦的

用意,彰顯寒苦詩的創意與特殊風貌。

透過本文的察考,可知貧困的生活、坎坷的仕途、絕嗣的悲哀、孤僻的性格是

孟郊自鳴寒苦的現實基礎。一方面是孟郊發憤著述、不平則鳴的創作實踐;是孟郊

處身艱困,自我實現的產物。另一方面,也使孟郊受挫欲望獲得替代性的滿足。孟

郊的寒苦詩不止吟詠自身的貧病,也兼及社稷民生的飢寒,及其他寒士的窮窘。其

寒苦詩,不止是小我的悲吟,更具備普遍的意義。哀情苦語雖使人不懽,但孟郊透

過尖新的措辭、奇詭的意象來表現寒苦,則使這些詩深具獨創意義與嶄新風貌。孟

郊本其特殊的才思,創造出來的冷峭詩境與苦澀美感正是不斷觸動讀者的心弦的主

因。

關鍵詞:

寒苦詩、苦吟、苦吟詩人

一‧前言

孟郊以五言古詩聞名於元和詩壇,一生貧寒窮窘,困頓不堪。韓愈在〈薦士〉

詩稱之為「窮者」(註一),劉叉在〈答孟東野〉稱之為:「酸寒孟夫子」,歐陽

修在《六一詩話》說他:「尤喜自為窮苦之句。」(註二)自從蘇東坡提出「郊寒

島瘦」(註三)的意見以來,「寒苦」已是世人對孟詩的普遍印象,「寒苦」既是

孟郊生活的寫照,更是具有代表性的題材類型。

雖然從宋代起就有人排斥孟郊,覺得他的詩讀來令人不懽;甚至於對他那種「

刻苦之至,歸於慘慄」(註四)的作風不能理解。可是也有人欣賞孟郊奇傑的筆力

、孤峻的意象、高簡的風格,對他不蹈襲前人的作風,再三致意,給與肯定。其實

孟郊刻意苦吟,自鳴不幸,有一定的背景與心理因素。哀情苦語,正是孟郊所長;

寒苦之作,未必沒有文學與美學的意義。本文試圖從各個角度索解吟詠寒苦的用意

,彰顯寒苦詩的創意與特殊風貌。本集之中,凡是吟詠貧窮、飢寒、病苦、憂傷、

困頓者,都納入討論之列,以此就教於學界方家,敬請不吝指教。

二‧孟郊創作寒苦詩的動機

(一)現實生活的磨難

  孟郊早年隱居嵩山,讀書於洛中。貞元七年,孟郊四十一歲,到本籍地湖州取

鄉貢進士,然後前往長安赴進士試。中年求官,已經太晚;不幸事與願違,名落孫

山。貞元九年,應進士試,再度落第;貞元十二年,三度應舉,始得及第,已是四

十六歲的中年人。而孟郊進士及第,卻未能如願授官,在這數年之間,遊食各地,

居無定所,生活十分貧困。

  隨後孟郊往來於長安、和州、汴州,陸長源曾經給與生活照顧。貞元十五年汴

州發生兵變,陸長源被叛軍殺害,使孟郊頓失依託,於是離汴州前往吳、越各地遊

歷。其身世之感,一一發諸詩詠。貞元十六年,孟郊在洛陽應朝廷之銓選,終於獲

選為溧陽尉。初入官場,行年已五十歲高齡。可是孟郊在溧陽的政績不佳,據《新

唐書》本傳載:孟郊常在投金瀨平陵城「徘徊賦詩,曹務多廢,令白府以假尉代之

,分其半俸。」貞元二十年,孟郊不得不辭去官職,奉母歸返湖州故鄉。

  直到元和元年,孟郊再度客居長安,河南尹鄭餘慶辟為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

郎。孟郊復入仕途,已經五十六歲。自此卜居洛陽立德坊。元和九年,鄭餘慶出任

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辟孟郊為節度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自洛陽赴任,暴卒於河

南閿鄉,享年六十四歲。由以上的簡述,可見孟郊一生沉淪下僚,仕途蹭蹬,。其

貧病潦倒的生活,自然成為吟詠的題材。

  此外,晚年喪子對孟郊的重大打擊,也是使孟郊自鳴寒苦的原因。憲宗元和三

年,正當孟郊生活逐漸步入安定之際,幼子不幸夭折,從此造成老而無後的遺憾。

據韓愈〈孟東野失子〉詩序說:「東野連產三子,不數日輒失之。」(註五)可知

孟郊先後三子,皆幼年夭折。由其〈悼幼子〉:「負我十年恩,欠爾千行淚。」〈

老恨〉:「無子抄文字,老吟多飄零。有時吐向,枕席不解聽。」〈濟源寒食〉

:「風巢嫋嫋春,無子老人仰面嗟。」等詩句來看,可見孟郊心境十分慘黯。

然而,不幸的事總是接踵而來,元和四年,又丁母憂。到元和五年時,六十歲的孟

郊,已成為「哀哀孤老人,戚戚無子家」。惸獨愁慘,自然盡入詩詠。

除了仕途的坎坷、無後的悲哀,不諧世俗的性格,更添世路之崎嶇,使孟郊難

免遭受挫折。韓愈在〈孟生詩〉中形容他:「古貌又古心」,游於公卿之門,不改

傲骨,應對多有參差。張籍在〈贈別孟郊〉中說他「立身如禮經」,可見他是一位

鏗鏗自守的人。孟郊在〈勸善吟〉中自述:「顧余昧時調居止多慵見書眼始

開聞樂耳不聰視聽互相隔一身且莫同天疾難自醫詩癖將何攻?」(本集

卷二)證諸孟郊在時務上的枘鑿不通,溧陽尉任內的不治吏事,益知《舊唐書》本

傳所稱:「性孤僻寡合」絕非虛言。孟郊將現實生活中種種抑塞偃蹇、嫌隙玷缺,

直率抒寫,肯定都是寒苦之音。

(二)自我實現的驅勵

孟郊早年非無奮世之志,歷盡宦途的坎坷與現實生活的磨難,懷著一種精神的

痛苦與沉重的壓力。詩歌創作不僅是自我實現的理想,也是自我舒解的憑藉。他說

:「初識漆鬢髮,爭為新文章。」(〈弔盧殷〉)又說:「君子業高文,懷報多正

思。」(〈答友人〉)足見他年輕便對詩歌創作懷有極大抱負。然而,回顧前代詩

人,他有感於曹植、劉楨這樣優秀的詩人,都不免早死,誰能自負年華,浪擲生命

呢﹖他深深感受到:「詩人命屬花」,能不及時操觚,一騁長才嗎﹖另一方面,他

又深刻感到:「倚詩為活計,從古多無肥。」(〈送淡公十二首〉),「賢哲不茍

合,出處亦待時。而我獨迷見,意求異士知。」(〈答姚怤見寄〉),可知孟郊從

事創作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

現實生活的窮窘,使得孟郊期望在文學的世界中自由自在,驅遣文辭。孟郊〈

送鄭夫子魴〉說:「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正是

這種理想。所謂「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雷」,不正是希冀以詩歌包攬天地間一切

事物,吁嗟之間,如風雷之動人心目﹖所謂「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不正是

任心放意的驅遣物象、裁制自然嗎﹖而「苦吟」正是實現此一理想的創作態度與手

段。後世甚至公推孟郊為「苦吟詩人」的典型(註六)。

  「苦吟」一詞,自初唐起,即有詩人使用(註七)。試看下列詩句:

「擾擾將何息﹖青青長苦吟。」(陳子昂〈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

    清涼獨坐思遠率成時韻〉)

   「苦吟莫向朱門裏,滿耳笙歌不聽君。」(郭震〈蛩〉)

「斷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皎然〈賦得啼送客〉)

「清宵靜相對,髮白聆苦吟」(韓愈〈孟生詩〉)

陳子昂的「苦吟」指的是:向家園林木,傾吐詩詠。郭震的「苦吟」,指的是寒蛩

的鳴叫。皎然的「苦吟」則指啼。韓愈的「苦吟」指的是哀苦之音。再看孟郊〈

夜感自遣〉:

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閒﹖心與身為讎。死辱片時痛,生辱長

   年羞。清桂無直枝,碧江思舊遊。(〈本集卷三〉)

此詩的前半四句,貼切說明孟郊為了追求詩歌成就,不眠不休,那種身心交戰的程

度,這裏的「苦吟」,意謂作詩的苦心。再對照孟郊〈送別崔寅亮下第〉所說:「

天地唯一氣,用之自偏頗。憂人成苦吟,達士為高歌。」這裏的「高歌」,代表歡

愉之歌,則顯然孟郊的「苦吟」一語,兼有「耽溺詩詠」、「悲苦之吟」以及「詩

作苦心」種種涵義(註八)。韓愈在〈送孟東野序〉說: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

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

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註九)

其〈荊潭唱和詩序〉也說: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要聲要眇。歡愉之情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

是故文章之作,恆發於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得意滿,非性能而好之

,則不暇以為。(註十)

如果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孟郊的「苦吟」其實與韓愈「不平則鳴」以及「窮苦之言

易好」的理念相通,是一種在艱困中發憤著述,力求自我實現的方法。

(三)心理自衛的機轉

從心理的層面來看,孟郊寒苦詩所折射出來的心理狀態,常有逆向心理的傾向

甚或一定程度的精神官能症候(註十一)。茲分喪失自我、否定翻案、解離作用、

理想化、反向行為等目,各徵詩例驗證之。

1喪失自我:在迭遭憂患之下,孟郊道出心中的感興說:「拔心草不死,去根

柳亦榮。獨有失意人,恍然無力行。」(〈感興〉)漂泊異鄉,久病不癒,孟郊亦

道出心中的消沉說:「丈夫久漂泊,神氣自然沉。況於滯疾中,何人免噓﹖」(

〈病客吟〉)在長安應試落第,孟郊說:「盡說青雲路,有足皆可至;我馬亦四蹄

,出門似無地。」(〈長安旅情〉)在罷縣尉後,在家鄉等待替人時,他說:「出

亦何所求,入亦何所索。飲食迷精麤,衣裳失寬窄。」(〈乙酉歲舍弟扶侍歸興義

莊居後獨止舍待替人〉)句中出現「恍然」、「噓」、「似無地」、「迷精麤」

、「失寬窄」都是喪失自我的精神狀況。

2否定翻案:有時,孟郊用翻案或否定一切方式來消解不安和焦慮,例如:「

松乃不臣木,青青何獨為﹖」(〈罪松〉)、「萬物皆得時,獨余不覺春。」(〈

長安羈旅行〉)、「今交非古交,貧語聞皆輕。」(〈秋夕貧居述懷〉)、「古人

形似獸,皆有大聖德。今人表似人,獸心安可測﹖」(〈擇友〉)、「近世交道衰

,青松落顏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隨改易。」(〈衰松〉)、「離婁豈不明﹖子野

豈不聰﹖至寶非眼別,至音非耳通。」(〈失意歸吳因寄東臺劉復侍御〉)、「人

間少平地,森聳山嶽多;折不在道,覆不在河。」〈君子勿鬱鬱士有謗毀者作

詩以贈之二首〉。甚至不知人生意義何在﹖詩歌創作有何價值:「不知文字利,到

死空遨遊。」(〈冬日〉)這些詩例,都不能單以憤激來批評,實有精神的症候存

在。

3解離傾向:連串的挫折使人喪失信心,萌生退避解離的心理。孟郊在〈長安

羈旅行〉說:「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始知喧競場

,莫處君子身。」進士考試落第,亟需安慰,但是除非至親好友,誰會來訪﹖因而

興起退隱山林的念頭。所謂「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正是一種解離的心態。

再如〈北郭貧居〉說:「進乏廣莫力,退為蒙瀧居。三年失意歸,四向相識。地

僻草木壯,荒條扶我廬。夜貧燈燭絕,明月照我書。欲識貞靜操,秋蟬飲清虛。」

詩中說他離家三年,失意而歸,地僻荒涼,燈燭皆無,仍以月光照書,堅守貞靜的

節操,願似秋蟬之獨飲清虛。此詩也明顯表現出解離名利,自我退避的心態。

4理想化:失意的人,經常過分高估其他情境的優點,作為企嚮的目標。例如

孟郊在〈游終南山〉以盤空硬語敘述自己遊賞終南山的經過,並說:「山中人自正

,路險心亦平。」認定山中之人,雖居路險之地,卻心地平正。此固有暗諷長安十

里紅塵,人心險惡之意,顯然對於終南山上的人過分的理想化。再如〈暮秋感思二

首〉之二說:「優哉遵渚鴻自得養身旨不啄太倉粟不飲方塘水振羽戛浮雲

罝羅任徒爾」他讚歎鴻鳥自得養生之旨:不食官倉之粟、不飲池塘之水,振翅

高飛,雖有罝羅,莫能如何。顯然對於鴻鳥過分理想化。

5反向行為:有時孟郊所採行的態度或認同的觀念,和他日常的信念相反。如

:〈春日有感〉說:「雨滴草芽出一日長一日;風吹柳線垂一枝連一枝獨有

愁人顏經春如等閒且持酒滿杯狂歌狂笑來」春草之萌芽,春柳之垂條,明

媚的春光,居然感受「如等閒」;一個「立身如禮經」的人,手把酒杯,狂歌狂笑

,自非尋常,已是一種反向的行為。再如孟郊〈寒地百姓吟〉說:「高堂槌鐘飲,

到曉聞烹炮。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富者於寒夜槌鐘作樂,烹炮燕享,寒者

卻只能竟夜號寒,為求一絲溫暖,就算化為飛蛾,撲火而死,寒者也心甘情願。

  以上所述,未必是嚴重的心理病症,但是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多少帶有心

理自衛的作用。因為這樣做,可以避免與現實世界直接對決,從而減輕貧寒窮窘的

生活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或創傷。當我捫從這一個角度來考察,也就比較能夠理解孟

郊不斷反覆貧寒窮窘、愁憂傷病的內在動機了。

 三‧孟郊寒苦詩的內涵特色

(一)反覆吟詠自身的貧寒與病苦

  早在德宗貞元八年,孟郊在長安應進士試,不幸下第,便曾作〈長安羇旅行〉

一詩,吟詠羈旅長安之貧困。詩云:

十日一理髮,每梳飛旅塵。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萬物皆及時,獨余不

覺春。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始知喧競場,

莫處君子身。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卷一

這一首詩雖使用樂府的題目,實為唐人的新樂府。起首寫客中奔走,髮沾旅塵。飲

食失常,所食亦唯粗劣食物。接寫春日,萬物欣欣向榮,因落第之憾,故有「萬物

皆及時,獨余不覺春」的感觸。失名之後,難有朋友相訪,心中十分鬱悶。故說: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他從喬木上悠閒的春鳥、靜流中安祥的游魚,領悟

到自己不宜羇留長安,故說:「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退守山林也就成為

他最佳選擇。時當春日,故說:「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而陶潛的歸隱田園

,給自己極大的啟示,因有「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的嚮往。韓愈為了安慰

孟郊,曾作〈長安交游者一首贈孟郊〉相贈。

〈秋夕貧居述懷〉是孟郊另一首吟詠客居貧困的作品:

   臥冷無遠夢,聽秋酸別情。高枝低枝風,千葉萬葉聲。淺井不供飲,瘦田長

廢耕。今交非古交,貧語聞皆輕。 (卷三)

起首二句說:臥冷不能入夢,夢中還鄉亦不可得;遙念別情,故聞秋聲而益感悽酸

。這是就客居所生的感觸。三四句承前聽秋,正寫秋聲之浩蕩。用字甚簡而構句卻

頗具巧思,使秋聲的聲勢顯得浩大卻能形神兼顧。「淺井」二句實為喻語,謂己有

如淺井、廢田。結尾二句寫今交勢利,古交道義,將世態的炎涼,傳寫的真實而奇

警。一般寫貧窮的詩,易陷於鄙俗,孟郊卻能寫得樸質之中見舒朗,喟歎之中不屈

抑自己的人格。這是孟郊才思獨到的地方。

  貧與病常常相連,羇旅他鄉如罹患疾病,最是痛苦。〈路病〉一詩,正是寫這

一類的痛苦:

   病客無主人艱哉求臥難﹗飛光赤道路內火焦肺肝;欲飲井泉竭欲醫囊

用單稚顏能幾日?壯志忽已殘人子不言苦歸書但云安愁環在我腸

宛轉終無端(卷二)

起首二句總提旅途中罹病,無人可以依託的困窘「飛光」二句,寫外有炎赤的日

光映射道路,內有高熱焦爍肺肝,病況實在沉重。以下「井泉竭」是喻語用以

襯託窘境;「囊用單」說明自己盤纏不足「稚顏」二句寫自己不再年輕,而雄

心壯志也忽忽損缺「人子」二句,寫自己在外地罹病,而家書卻仍得報平安最

後兩句,將愁苦比為腸中的愁環,往復無端,可謂寫盡路病的窘困

類似的主題,在〈病客吟〉一詩也有所抒發。孟郊在詩中將自己比擬為病客,

他說:「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遠客晝呻吟,徒為蟲鳥音。」病客無人聞問,

因此所作的詩,不異蟲鳥的呻吟。在這樣一種情境下,心情自然是消沉的,因此他

說:「丈夫久漂泊,神氣自然沉。況於滯疾中,何人免噓。」大海有涯,高山有

岑,而「沉憂獨無極,塵淚來盈襟。」對於這種貧病的狀態,孟郊其實是很不安的

。在〈臥病〉一詩中說:

   貧病誠可羞故無新裘春色燒肌膚時餐苦咽喉倦寢意蒙昧強言聲

幽柔承顏自俛仰有淚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續莫愁(卷二)

他認為貧病實十分羞恥的,破舊的床上也見不到新裘;春意駘蕩而貧病之身,只

感到痛苦,故謂之「燒肌膚」;病中三餐,仍然粗糲難以下嚥故謂之「苦咽喉

」因病倦寢,因此思慮不明;勉強言語,也是有氣無力。打起精神,承顏俯仰,

也不敢輕易流淚。內心的情況如何呢﹖他說:「默默寸心中朝愁續莫愁」內心

的愁慘可想而知。

  貧病的心境下,所作的贈別詩,有時也不免把愁慘的感情毫不保留地傾吐出來

。例如〈贈崔純亮〉:「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

便是一個突出的例證。「薺」本是一種味甜的野菜,但因自己內心愁苦,所以雖然

食薺亦覺味苦。同樣,天地雖大,自己卻到處碰壁,所以有「天地不寬」的質疑。

再如〈答韓愈李觀別因獻張徐州〉:「富別愁在顏,貧別愁銷骨。懶磨舊銅鏡,畏

見新白髮。古樹春無花,子規啼有血。離絃不堪聽,一聽四五絕。」古來只說離別

令人黯然銷魂,孟郊身為貧者,無以為託,竟憂愁到「銷骨」的程度。而懶磨銅鏡

,是怕看到自己的白髮;這些新的白髮,都因別愁而生。至於「古樹無花」、「子

規啼血」是比喻其離別之感。「離絃不堪聽,一聽四五絕。」更以形象譬喻描述自

己面對離別,愁腸寸斷的感受。由於是貧者之別,孟郊的詩情多了一般別詩所少有

的愁慘成分,讀來令人動容。

(二)擴及社稷民生的寒苦

除了自鳴貧寒病苦之外,孟郊基於儒家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精神,也將筆鋒

指向社稷民生的寒苦,如〈和丁助教塞上吟〉及〈寒地百姓吟〉便是鮮明的例證。

〈和丁助教塞上吟〉,是孟郊展讀丁助教來詩,哀憫蒼生的寒苦,所作的和詩:

哭雪復吟雪,廣文丁夫子。江南萬里寒,曾未及如此。整頓氣候誰?言從生

靈始。無令惻隱者,哀哀不能已。(卷二)

詩題塞上吟,指〈塞上〉、〈塞上曲〉、〈塞上行〉之類新樂府辭。「哭雪」,哀

歎酷寒。「吟雪」,指丁助教吟贈的〈塞上曲〉。所謂廣文,是唐玄宗天寶九年,

在國子監增設廣文館,有博士、助教等職,領國子學生中修進士業者。杜甫〈醉時

歌贈廣文館學士鄭虔〉詩:「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

,廣文先生飯不足。」丁助教是孟郊友人,本詩起首二句讚歎江南大寒,猶不及丁

夫子塞上吟的寒苦。「整頓」二句問誰能整飭乾坤﹖假使有濟時之意,當自該洽生

靈始。末尾二句謂勿使悲憫蒼生的人,哀矜不已,言下不勝慨歎。

  〈寒地百姓吟〉是另一首哀矜民生寒苦的名作。前有自注:「為鄭相。其年居

河南,畿內百姓,大蒙矜卹。」這一首詩,據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云:「去尉

二年,而故相鄭公尹河南,奏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寫作年代應在元和元年

,任職於鄭餘慶幕府期間所作。全詩如次: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勞。霜吹破四壁,苦痛不

可逃。高堂搥鐘飲,到曉聞烹炮。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華膏隔仙羅,

虛遶千萬遭。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遊遨者是誰?君子為鬱陶。(卷三

起首敘述寒地百姓無火燒炕,夜半凍醒,起立號寒,二句極言天寒的窘狀。三四句

「冷箭」、「棘針」,極言天寒入骨,有如冷箭棘針刺人肌膚。「霜吹」猶霜風,

寫寒風穿透貧民四壁,使人無法逃避。此極言受凍之苦。「高堂」二句以對比的手

法,寫富貴人家此時正在高奏歌樂,齊聚歡飲,由夜至曉,烹炮食物的香氣源源不

絕。「寒者」四句說:受凍之人,寧作飛蛾,撲向燈燭,死亦無憾﹗奈何華膏為仙

羅所隔,雖欲為飛蛾亦不可得,僅能遶室虛飛。「到頭」二句說飛蛾遶室虛飛,最

後仍然得死,於是只能踏地求暖,遊遨驅寒。結尾讚頌在這樣的寒天,也惟有鄭餘

慶能夠哀憐百姓的痛苦,給予矜恤。假使孟郊的詩僅限於自鳴哀苦,格局自有限度

,但是孟郊基於自身貧寒生活的體驗,代言百姓寒苦,也就使他的作品更具深廣的

意義。

(三)對寒士的哀悼或表彰

  孟郊自身的貧寒經驗,使他對於同時或前代的寒士,存有特別的感情。在〈

哭劉言史〉、〈弔盧殷〉、〈章仇將軍良棄功守貧〉、〈弔元魯山〉十首等詩中,

對這些寒士的人格氣質、守貧不屈深表敬意。如〈哭劉言史〉說:

詩人業孤峭,餓死良已多。相悲與相笑,累累其奈何精異劉言史,詩腸傾

珠河。取次抱置之,飛過東溟波。可惜大國謠,飄為四夷歌。嘗于眾中會,

顏色兩切磋。今日果成死,葬襄之洛河。洛岸遠相弔,洒淚雙滂沱。(卷十

劉言史是洛陽人,少時崇尚氣節,不舉進士。旅居河北、吳越、瀟湘等地。貞元中

,至冀州依成德鎮節度使王武俊。王賞愛其詞藝,表為棗強令,辭疾不就,世重之

,稱之為劉棗強。元和六年,受山南東道節度使李夷簡徵辟,署司功掾。李夷簡表

奏增其官秩,詔下之日卒。劉言史與孟郊友善,與李也有交往。工於詩,風格近

李賀,皮日休〈劉棗強碑〉稱其詩:「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鍊成句

,雖不追躅太白,亦後來之佳作也。」嚴羽《滄浪詩話》將他列為大歷以後「吾所

深取者」之一。

本詩起首四句說詩人以「孤峭」為活計,窮餓以死者甚多。世人對於窮餓而死

的詩人,往往有悲憫也有譏笑;史蹟累累,莫可奈何。劉言史的詩究竟如何﹖孟郊

以「精異劉言史,詩腸傾珠河。」來形容,對於他懷抱高才,浪跡東海,原應是大

國雅章的詩作,反淪落為四夷之歌,深感惋惜。孟郊說他曾與劉言史在廣坐之中相

會,相互切磋詩藝,從而深刻了解劉言史詩的價值。於是在劉言史歸葬洛濱時,深

深表示哀悼。

另一位以詩窮餓的寒士是盧殷。盧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元和初任登封縣

尉,以病去官,客居登封。元和五年貧病而卒,年六十五。韓愈有〈登封縣尉盧殷

墓志〉。盧殷與韓愈、孟郊友善。韓愈〈盧殷墓志〉說:「君能文為詩,自少至老

,詩可傳錄者,在紙凡千餘篇。無書不讀,然止用以資為詩。」盧殷死後,孟郊寫

了十首詩悼之。孟郊在〈弔盧殷十首〉第一首,提到盧殷也是懷抱「清峭」,餓死

空山。離開人世時:「久病席尸,護喪童僕孱。故舊窮鼠嚙,狼籍一室間。」十

分悲慘。〈弔盧殷十首〉第四首寫其臥病時仍然寫詩的情景說:「攣臥歲時長,漣

漣但幽噫。幽噫虎豹聞,此外相訪稀。至親唯有詩,抱心死有歸。」可見盧殷也是

以詩為活、抱詩以終的悲慘餘生。

以詩名世,卻有不同的結局。因為:「他名潤子孫,君名潤泥沙。」(其五)

何以如此﹖因為盧殷也是一位「可憐無子翁」(其四)﹗不但無子,寒士之中,前

有顏回後有元德秀,在盧殷身上卻可以「耳聞陋巷生,眼見魯山君」。而且「餓死

始有名,餓名高氛氳」(其六)。回想當年與盧殷往來,曾經:「夜踏明月橋,店

飲吾曹床。醉啜二盃釀,名郁一縣香。」何其浪漫﹗當時盧殷的詩「吟哦無滓韻,

言語多古腸。」詩藝多麼傑出,卻得窮餓而死﹗天道如此顛倒,也就「清濁俱莫追

,何須罵滄浪」(其七)

假使孟郊弔盧殷,是為盧殷之窮餓而死抱不平,則其〈弔元魯山十首〉,形同

自弔一般。元魯山即盛唐時期人品極高的寒士元德秀。夏敬觀〈孟郊詩選注〉導言

中,比較孟郊與元德秀的性情與行誼說:

 元德秀赴試進士,不忍離親,每行則自負板輿,與母俱謁長安;孟郊家在南

方,去長安遠,每下第,即懊喪南歸,他索性奉母到嵩山居住。他是經過屢

黜不登第,便不再赴試;到四十五歲這年,他母親要他去應試,這纔登第。

元德秀登第後,母即亡故,孟郊的母,比郊前死四年,他是終身為人子的人

,故選官必求近地。...元德秀不及親在娶,遂不娶,無子,孟郊連舉三

子,皆殤,遂亦無子。元德秀兄子襁褓喪親,無資得乳媼,遂自乳之,數日

湩流。孟郊〈寄義興小女子〉詩,用元德秀乳姪的事,再三詠歎。...元

德秀的文章率情而書,語無雕刻,為魯山令時,遇著玄宗,歎賞他作的〈于

蒍于歌〉,以為賢人之言。孟郊的詩也是率情而書,如他所作的樂府,及〈

傷時〉、〈擇友〉等詩,實不曾有一字雕刻,實在是文從字順,卻遇到代宗

德宗的時代,這又是他的境遇不如元德秀處。...元德秀是儒門的人物兼

信佛教,母死刺血畫像,寫佛經;孟郊晚年亦崇奉佛教。元德秀歿後,門人

鄉諡為文行先生,孟郊歿後,張籍輩諡之為貞曜先生,皆為學者私諡。他弔

元德秀詩云:「惟餘魯山名,未獲旌廉讓。」唐自天寶亂後,未聞表章幽隱

有德之士,他為元德秀抱不平。不料他身後正是元德秀一個影子。(註十二

從這一段引文來看,〈弔元魯山十首〉不止是表彰寒士,更是孟郊自身的寫照。茲

以第一首為例:

 搏鷙有餘飽,魯山長飢空。豪人飫鮮肥,魯山飯蒿蓬。食名皆霸官,食

力乃堯農。君子恥新態,魯山與古終。天璞本平一,人巧生異同。魯山

不自剖,全璞竟沒躬。(卷十)

起首「博鷙」意謂猛擊。據《史記.酷吏列傳》:「(義)縱以鷹擊毛縶為治。」

詩意是說身為酷吏反有餘飽,德秀身為循吏,卻常飢乏。「豪人」二句謂豪奪之人

飽飫肥鮮,而德秀獨卻只能以蒿蓬為食。「食名」二句說明現世食名者多為霸官,

自食其力者反成堯農。「君子」二句,寫魯山恥為新態,與古同終。「天璞」四句

以璞為喻,謂玉璞本若一致,因巧匠琢磨,使其價值不同。德秀一生不欲自剖,堅

守節操,始終是個完璞。〈弔元魯山十首〉第三首說:

   君子不自蹇,魯山蹇有因。茍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天地蹇既甚,魯山道

莫伸。天地氣不足,魯山食更貧。始知補元化,竟須得賢人。

起首四句說君子不自求艱阻,元魯山的窮蹇,自有因由。人既稟五行的秀氣,為天

地之心,故人身即天地之身也。「天地」四句說天地蹇塞之際,即人身道窮之時,

因此,魯山之道固莫能伸。天地的秀氣不足,也就使元德秀益發貧困。結尾二句說

大自然的發展變化,終須正道,也自須賢人。〈弔元魯山十首〉第四首說:

   賢人多自薶,道理與俗乖。細功不敢言,遠韻方始諧。萬物飽為飽,萬人懷

為懷。一聲茍失所,眾憾來相排。所以元魯山,飢衰難與偕﹗

起首二句說賢人多有自晦之意。所抱持的理念,也與常與時世乖隔。三四句說賢人

不以微細之功為功,反而期望與高遠的典範相合。五六句說賢人以天下人的溫飽為

念,以天下任的胸懷為懷。七八句說:守道循理的人,往往為世俗所排斥。史書上

稱許元魯山,歲屬饑歉,庖廚不爨,而彈琴讀書,怡然自得。因此孟郊在此詩結尾

用反語說:這正是飢餓衰頹之事不會與魯山相偕的原因吧﹗

  四.古淡與奇詭的兩極風格

從詩歌的表現來看,孟郊的寒苦詩呈現「平淡高古」與「奇險詭怪」兩極風格

。有的詩以平淡精巧的構思抒寫寒苦,有的詩則以尖新拗澀的措辭、詭怪離奇的意

象來營造悽清冷峭的詩境,表現苦澀的美感。貧困的生活使孟郊將眼光集中在生活

之中細微末事、或者一般人認為無法入詩的題材,加以精緻表現,因此在遣辭、構

篇方面獲致獨特的成就。

(一)古淡而精巧的構思

孟郊寒苦詩的題材看似有限,實則有許多的表現方式,透過孟郊精巧的構思,

也展現特異的風貌。例如〈冬日〉一詩,如從其內如來看,不過是冬日午後,有感

於陽光之短暫,聯想到一生拘執於詩文之無用而已,卻寫得頓挫變化。全詩如次:

   老人行人事,百一不及周。凍馬四蹄吃,陟卓難自收。短景庂飛過,午光不

上頭。少壯日與輝,衰老日與愁。日愁疑在日,歲劍迸如。萬事有何味﹖

一生虛自囚。不知文字利,到死空遨遊。(卷三)

起首四句說自己垂老之年,百件人事之中,沒有一件周全。有如受凍的馬,雖行動

遲緩,但是已登高峰,難於自收。「短景」指短暫的陽光,「仄飛」指斜飛,短暫

的陽光斜飛而過,正午的陽光已不在上頭。「少壯」二句,就陽光生出議論,說少

壯之年,日日生輝;而衰老之年,日日生愁。「日愁」二句進一步說:引起老人日

日生愁的原因,恐怕仍是冬天短暫的日光,因為歲月似劍,如見仇讎而向前迸馳﹗

「萬事」四句以感歎作結,緬想一生行事,自感徒然自囚於文字之間,殊無意味。

蓋不知詩文何益於己?至死恐不免空自遨遊一生而已!此詩之題材普通,用字平淡

,之所以能夠動人,在於精巧的構思。冬日短暫是詩意的重心,所有的文學趣味由

此引生。而「凍馬」、「歲劍」之喻又是全篇最突出的地方。

再如〈借車〉一詩,僅僅六句尋常字句,卻將窮乏的生活與深刻的無奈,表現

得無懈可擊。全詩說:

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借者莫彈指,貧窮何足嗟﹖百年徒校走,萬

事盡隨花。 (卷九)

起首二句向人借車搬家,家具卻少於車。歐陽修《六一詩話》論及此二句時說:「

乃是都無一物耳。」又說:「人謂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實在把生活的窮

乏寫得傳神寫真。「借者」二句的「彈指」一詞,原為佛教語,有許諾、贊歎、告

誡、憤怒、短暫諸解。在此當作感歎解。借車者感歎孟郊實在窮極了,孟郊卻故作

反語說:貧窮有什麼好嗟歎﹖人生百年,只是勞勞役走﹗花開花落,萬事隨之﹗結

尾二句似歎非歎,實有深刻的無奈在其中。全詩的趣味全在構思之精巧。

再如〈雪〉一詩,也是一首以構思精巧取勝的力作:

   忽然太行雪,昨夜飛入來。崚嶒墮庭中,嚴白何皚皚。奴婢曉開戶,四支凍

徘徊。咽言詞不成,告訴情狀摧。官給未入門,家人盡以灰,意勸莫笑雪,

笑雪貧為災。將暖此殘疾,典賣爭致盃。教令再舉手,誇曜餘生才。強起吐

巧詞,委曲多新裁。為爾作非夫,忍恥轟雷。書之與君子,庶免生嫌猜。

(卷四)

此詩首四句說:太行忽然飄雪,昨夜飄入我家。積雪層疊,墮入庭院,多麼皎潔。

「奴婢」四句寫家中奴婢,清早開門,手腳受凍,不停來回行走,以便暖身。話也

說不清,外邊的情況也報不明。「官給」四句寫孟郊告訴家人:官俸還未送來,家

人神色都很沮喪。他說:先不要責怪冬雪凍人,其實貧窮才是真正的災害。「將暖

」四句,寫孟郊為了暖此疾病之身,先典當一些東西,買些酒來,並且教導家人使

喚酒令,一逞餘生之才。「強起」六句寫自己強起騁詞,巧寫委曲,多新裁之作。

為這些詩,表現得實在像不大丈夫,但是為了宣示我孟郊為了詩歌創作,忍恥甘受

雷之衝擊,不因天時而改,因此還是要「書之君子,免生嫌猜」。這一首詩寫下

雪天,官俸未至,家人受凍沮喪,孟郊有感於冬雪不是真正的災禍,貧窮才是真正

的災禍﹗典物得酒,教使酒令,勉力作詩,看似反常,其實都是苦中作樂的手段。

(二)尖新而奇詭的措辭

    

從字句修辭的角度來看,孟郊的許多寒苦詩,以尋常字句,卻賦與特殊用意,

形成一種尖新的措辭,造成新穎的表現效果。試看下列句例:

   1天色寒青蒼,北風叫枯桑。〈苦寒吟〉

按:此句運用「青」、「蒼」兩個顏色字形容天色,運用「叫」字行容北風吹動枯

桑枝所發出的聲音,所形成對的動態意象,將隆冬天色的沉重與北風的淒冽,表寫

得極不尋常。

   2荻洲素浩渺碕岸澌磳〈寒江吟〉

按:荻洲,長滿蘆荻的沙洲。素,指荻花之顏色。浩渺,形容荻花之廣。碕岸指

彎曲的堤岸南朝‧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碪石為之摧碎碕岸為落」

凘解凍時的流冰屈原《九歌‧河伯》:「與女游兮河之渚流凘紛兮將來下

」石貌磳石貌唐‧元結〈丹崖翁集銘〉:「磳磳丹崖其下誰家」此

句用字十分綿密,卻字字有來歷。

3飢烏夜相啄,瘡聲互悲鳴。冰腸一直刀,天殺無曲情。〈飢雪吟〉

按:瘡聲,瘡痛之聲。冰腸,指天候,兼指天意,簡古而意新。天殺,指冬季之生

殺。四句歎天不恤凍餒,雖飢寒交迫,亦直刀生殺,毫不曲護。其中冰腸、直刀之

意象極為奇詭。

   4大雪壓梧桐,折柴墮崢嶸。安知鸞鳳巢,不與梟鳶傾。〈飢雪吟〉

按:崢嶸,凜冽也。二句意謂大雪壓斷梧桐,凜冽寒風中,折枝墮地。安知鸞鳳之

巢不與梟鳶共覆﹖鸞鳳與梟鳶所構成之對比意象,將天地不仁的意旨表達得十分通

透。

   5惡詩亦得官,好詩空抱山。抱山冷,終日悲顏顏。好詩更相嫉,劍戟

生牙關。前賢死已久,猶在咀嚼間。以我殘杪身,清峭養高閑。求閑未得

閑,眾誚瞋虤虤。〈懊惱〉

按:詩意在指陳詩人多不遇於世。在此出現一些疊字詞。,《全唐詩》作「殑

殑」。殑,同「」,音擎,寒冷之貌。悲顏顏,顏容悲悽之貌。其次,詩中以「

詞鋒利如劍戟」來比喻妒才者對好詩之批評。以「猶在咀嚼間」說明前哲不朽之作

猶存於今人的唇齒間。再者,以「殘杪身」比擬自身,殘,殘缺。杪,末端。殘杪

身,指殘末之身。最後「虤虤」喻眾人的瞋怒。虤虤,原意為虎怒貌。此謂眾人之

譏誚,可比虎之瞋怒也。在這些句子中,疊字所構成之的意象不僅奇警,而且十分

鮮明。

6溪風擺餘凍,溪景銜明春。〈寒溪〉之八

按:擺,擺動。餘凍,即將解凍。此言東風即將解凍,溪景已含明媚春色。其「

擺」、「餘」、「凍」、「銜」字都下得奇警非凡。

7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秋懷〉之二

按:「冷露」二句,謂秋露滴面驚破夜夢;秋風冷峭寒澈身骨「席上」二句

,寫輾轉床褥,故身有病臥的痕跡。其中「腸中轉愁盤」句,以盤為喻,寫衷腸的

哀愁,如盤之轉,最為新巧。

從以上的句例不難看出:孟郊寒苦詩一如其他作品,相當重視字句的鍛鍊。孟

郊時用常字、時用僻字,總以構成新警、奇詭的意象為目標。透過這些尖新的措辭

與奇詭的意象,使他的作品煥發異於尋常的風貌。

(三)冷峭而苦澀的詩境

孟郊的寒苦詩如果從詩歌境界的角度來看,常顯現出種種異常的淒清冷峭詩境

。如〈西齋養病夜懷多感因呈上從叔子雲〉:「遠客夜衣薄,厭眠待雞鳴。一空

月色,四壁秋蛩聲。守淡遺眾俗,養痾念餘生。」此寫病中多感,不眠至曉。月色

、蛩聲,構成冷峭的詩境,西齋的環境正與其心境切合。

再以〈秋懷〉詩十五首為例:孟郊在寫秋月時說:「秋月顏色冰」、「秋月刀

劍稜」寫秋風時說:「聲響如哀彈」、「幽竹嘯鬼神」、「棘枝風哭酸」。寫秋虫

時說:「商蟲哭衰運」、「蟲老生麤」、「老蟲乾鐵鳴」。寫及秋花、秋草時說

:「秋草瘦如髮」、「貞芳綴金」、「寒榮似春餘」。寫秋葉時說:「商葉隨乾

雨」、「歲綠閔以黃」、「桐葉霜顏高」。營造出一片冷峭、肅殺、枯瘠、瘁索的

秋景。孟郊〈秋懷〉詩中自稱「孤骨」、「老骨」、「冷魂」、「詩老」。寫自身

的貧寒時說:「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秋衣臥雲單」「鋤食難滿腹」

。述及自身的病弱時說:「病骨可剸物」、「瘦臥心競競」、「老病多異慮」、「

老力步步微」、「老人身生冰」。敘及秋日的感懷時說:「叢悲有餘憶」、「來衰

紛似織」、「老客志氣單」、「浮年不可追」。透過生峭拗折的字句反覆吟詠貧寒

、蹇塞、病弱的處境與悲苦、無助、忿懣的情緒。形成一種極為苦澀的詩境。(註

十三)

再如〈寒溪〉之三說:

曉飲一杯酒,踏雪過清溪。波瀾凍為刀,剸割鳧與鷖。宿羽皆翦棄,血聲沉

沙泥。獨立欲何語,默念心酸嘶。凍血莫作春,作春生不齊;凍血莫作花,

作花發孀啼。幽幽棘針村,凍死難耕犁。(卷五)

詩由曉行寒溪寫起,見鳧鷖凍斃而動念,推及飽經戰禍的荒村,為凍餒的亡者,深

致悲悼之意。全詩充滿類似「凍為刀」、「剸割」、「翦棄」、「凍血」、「凍死

」等殺戮與死亡的意象,以及諸如「血聲」、「孀啼」之類的淒慘的聲音意象,所

營造的詩境已不止冷峭,而是一個陰森、恐怖的世界。整體地看孟郊的寒苦詩,卻

別具美感—一種苦澀之美感。

五‧歷代論者對孟郊寒苦詩的評價

歷代詩論家對於孟郊所作的批評,大部分針對寒苦詩而發,其中不少持負面的

評價。如蘇軾曾有「空螯」之比、嚴羽曾有「吟蟲」之諷。蘇軾天才橫溢,性格曠

放,自然無法給與孟郊同情的理解;而嚴羽認為孟郊「氣局不申」、「自為艱阻」

、「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懽。」,持與李、杜相比,自然會作出:「李杜數公,如

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的結論。嚴格講,也不算深

入體會孟郊創作的苦心。

宋.李綱〈讀孟郊詩〉一首,對於孟郊的批評,雖然不離「草根吟蟲」的概念

,已不乏肯定之詞:

我讀東野詩,因知東野心。窮愁不出門,戚戚較古今。腸飢復號寒,凍折西

   床琴。寒苦吟亦苦,天光為沉陰。退之乃詩豪,法度森已嚴。雄健日千里,

   光芒長萬尋。乃獨喜東野,譬猶冠待簪。韓豪如春風,百卉開芳林;郊窮如

   秋露,候蟲寒自吟;韓如鏗金石,中作韶濩音;郊如擊土鼓,淡薄意亦深。

   學韓如可樂,學郊愁同侵。因歌遂成謠,聊以為詩箴。(註十四)

因為生活窮苦,使孟郊「腸飢復號寒,凍折西床琴」,無法發出歡樂的聲音;因為

迭遭飢寒使孟郊的觀物角度也迥異常人,所以說:「寒苦吟亦苦,天光為沉陰。」

李綱將韓愈比為春風、金石,孟郊比為秋露、土鼓,各有所造,皆有所宜。李綱的

批評比起蘇軾、嚴羽之評,無寧更為貼近孟郊的創作心靈。

  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則就詩歌之為情性產物,有更為肯定的批評:

  郊寒白俗,詩人類鄙薄之。然鄭厚評詩,荊公蘇黃輩曾不比數,而云:樂天

   如柳陰春鶯,東野如草根吟蟲,皆造化中一妙,何哉﹖哀樂之真發乎情性,

   此詩之正理也。(註十五)

王若虛認為「柳陰春鶯」與「草根吟蟲」皆是造化中的一妙;詩人本於情性,表達

生活中的哀樂,均為詩歌創作的正道。由此可知,他是站在一個比較開闊的角度看

待孟郊的作品。相形之下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絕句第十八首則嚴苛得多。全詩如

次:

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寞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按前半兩句說孟郊喜歡以窮困愁苦作為詩歌題材至死如此處身在高天厚地之

間卻自囿於苦吟不啻詩中囚徒後半兩句說試看韓愈自潮州還朝後之文章

與江山同其不朽韓孟相比韓愈應居陳元龍高臥的百尺樓上高下豈可同日而語

元好問論詩強調「正體」與「偽體」之判分,並且崇尚雄渾健勁的風格與真淳自

然的美感。對於孟郊刻意苦吟,自是無法認同。對於蘇軾、元好問的譏評,清.沈

德潛也是從情性的角度予以修正,他在《唐詩別裁》卷四說:

東坡目為「郊寒島瘦」,島瘦固然,郊之寒過求高深,鄰於刻削。其實從真

性情流出,未可與島並論也。而元遺山云:「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

詩囚。」毋乃太過乎?(註十六)

不可否認,孟郊的寒苦詩誠有「鄰於刻削」或「苦澀而無回味」者(註十七)。都

是從真性情流出,所以能得到後人的共鳴。有一些詩論家,如清.毛先舒在《題孟

東野集》中就說:

昔人評東野之詩為「寒」,余以為寒耳。偶友人餉以全集讀之,則生澀仄僻

,其用筆步步不欲從平坦處行,中有雋語,足以驚神。近世鍾、譚似乎托足

於此。然此等或自名一家則可,倘欲倚此而廢初盛諸公,則悖矣。(註十八

從這一段資料來看,毛先舒起先也與一般人的見識相同,認為孟詩「寒」,可是讀

了全集之後才發現孟郊用筆「步步不欲從平坦處行,中有雋語,足以驚神。」並非

一無價值。再如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也認為:「孟東野蜇吻澀齒,然

自是盤餐中所不可少。」(註十九)清.胡壽芝《東目館詩見》卷四甚至說:「東

野清峭,意新音脆,最不凡,亦少疲薾語,烏得以「寒」概之?」(註二十)清.

方世舉《蘭叢詩話》說:

  徐文長有云:「高、岑、王、孟固布帛菽粟,韓愈、孟郊、盧仝、李賀,卻是

龍肝鳳髓,能舍之耶﹖」此當王李盛行之時,真如聞清夜晨鐘矣。(註二一)

前賢論孟郊詩,從「以詩窮而死」,到「寒蟲」、「詩囚」等負面批評,到認定他

的作品「有理致」是「造化之一妙」,「不是一個寒字可盡」顯示一個逐漸被認識

、肯定的歷程。至於徐文長喻之為「龍肝鳳髓」,堪稱歷史上對孟郊最高的肯定。

孟郊的寒苦詩,既是貧寒生活的反映,說他「刻苦」、「窮愁」也好,說他「僻苦

」、「寒削」也好,其實多少能說明孟郊生活實貌與情感本質。

  六‧結論

經由以上的察考,可知貧寒困頓的現實生活、偃蹇坎坷的仕途、無子絕嗣的悲

哀、孤僻寡合的性格是孟郊自鳴寒苦的現實基礎。寒苦詩一方面是孟郊發憤著述、

不平則鳴的創作實踐;而作為「苦吟詩人」的代表人物,寒苦詩在另一方面也是孟

郊處在艱困的環境下,力求自我實現的產物。如果再從心理的層面來看,孟郊反覆

吟詠寒苦,多少帶有心理自衛的作用,從而減輕貧寒困頓的生活對心靈所造成的創

傷,因此,寒苦詩也可以使孟郊受挫欲望獲得替代性的滿足。

  值得注意的是:孟郊不僅止於吟詠自身的貧寒與病苦,還將筆鋒指向社稷民生

的飢寒困頓,對於同時或前代寒士的偃蹇窮窘,更不吝於表彰或追悼。從而使其寒

苦詩,不止是小我的悲吟,更具備表現的深度與普遍的意義。

  孟郊的寒苦詩既以愁苦為情感的要素,無可諱言,哀情苦語使人讀來不懽;但

是孟郊透過尖新的措辭、奇詭的意象來表現寒苦,則使這些詩具有獨創的意義與嶄

新的風貌。孟郊本其特殊的才思,在這些作品中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冷峭詩境與

苦澀美感;或許正是這些東西,在各個的時代中,不斷觸動著讀者的心絃。

   附註:

註一:韓愈〈薦士〉詩:「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驁。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敷榮肆紆餘,奮猛卷海潦。榮華肖天秀,捷疾逾響報

。行身踐規矩,甘辱恥媚。」

註二:歐陽修《六一詩話》:「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喜自為窮苦之句

。孟有〈移居詩〉云:『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乃是都無一物耳。又謝人

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謂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

註三:蘇軾〈祭柳子玉文〉云:「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註四:例如清人翁方綱在《石洲詩話》卷三就曾說:「孟東野詩寒削太甚,令人不

 歡,刻苦之至,歸於慘慄,不知何苦而如此。」

註五:見錢仲聯《韓昌黎詩繫年集釋》卷六 頁六七五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

年一月

註六:如劉斯翰在《孟郊賈導詩選.導言》嘗謂:「這奇觀中的一景,是苦吟詩人

 的崛起。...其中,孟郊賈島,以傑出的才華,作了這班怪人得代表。」 詳

劉斯翰在《孟郊賈導詩選》 頁三 仁愛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版

註七:日人野學曾有專文討論「苦吟」一詞,詳氏所著《「苦吟」》

 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 《東洋學》五十四輯 第一至十七頁 一九八五年

註八:參原田知明《孟郊詩作態度一考察—仕官贈答詩中

心》 《漢文學會會報》 第三十輯 第六十九至八十三頁 一九八四年

十二月

註九:見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四 頁一三六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

 十二年十一月

註十:見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四 頁一五三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七

十二年十一月

註十一:詳參王溢嘉編譯《精神分析與與文學》第二章 頁五三至五五 野鵝出

 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九月

註十二:見夏敬觀《孟郊詩集選注》導言 頁一至四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

十四年八月

註十三:有關孟郊寒苦詩之苦澀美,本人另有專文論析。詳見拙著〈論孟郊秋懷詩

十五首〉《興大中文學報》第九期 頁一一五 至一三○ 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註十四:參見宋.李綱《梁谿集》卷九〈讀孟郊詩〉

註十五:見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一 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 頁五一二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註十六:見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四 廣文書局版

註十七:見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 頁六二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一年五

註十八:見清.毛先舒在《題孟東野集》 轉引自陳伯海編《唐詩評論類編》 頁

 一一二五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

註十九:見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轉引自陳伯海編《唐詩評論類編》

 頁一一二六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

註二十:見清.胡壽芝《東目館詩見》卷四 轉引自陳伯海編《唐詩評論類編》 

頁一一二七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

註二一:見清.方世舉《蘭叢詩話》 郭紹虞《清詩話續編》上冊 頁七七五至七

 七六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

主要參考書目:

陳延傑注《孟東野詩注》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六十八年八月初版

夏敬觀《孟東野詩選注》 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八月

邱燮友、李建崑合注《孟郊詩集校注》 國立編譯館出版中

劉斯翰選注《孟郊賈島詩選注》 仁愛書局.遠流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王軍選注《韓孟詩派選集》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四月一刷

尤信雄《孟郊研究》 臺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華忱之《唐孟郊年譜》 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印行 民國二十九年七月

夏敬觀《說孟郊》 見氏所著《唐詩說》八十一至八十四頁 臺北 河洛出版

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An Analytical Study Of Meng Chiao's Poems Of Poverty and Hardship

CHIEN-KUN LEE *

ABSTRACT

Through his lifetime Meng Chiao was in desperate poverty and hardship.

We amy say the "living in poverty and hardship"is the description of his

reallife; in other words, the representa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ose poems. As for his poems, former critics were differnt in openion;

some praised them while others disparaged them. This treatise aims at

searching for an explanation of the intention of those poems, so as to

manifest the author's originality and special features.

We may know that, by means of the analytical study of this treatise,

his poor life, unluckiness in career to goverment service, the sadness

of having no posterity and the aloofness and disinclination in

disposition are practically the foundation of his considering himself

living being in poverty and hardship.

He was roused to writing those poems which were the results of his

complaints and his practical suffering on the one hand; and what he had

writtten brought him compensation of the frustration that fate had

befallen him, Meng Chiao's poems of poverty and hardship express not only

his personal miserableness but also the hunger and cold that people in

general suffered, as well as the straitened circumstance other poor

scholar faced.

His poems of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never be look upon as his

personal destifute situation, but a universal phomenon of that time as

well. Sorrow and bitterness make people distressful, but through

Meng Chiao's elaborate wording, those poems read creative in meaning

and new in appearnce. It is Meng Chiao's particular talent that created

the beauty of ruthleness and boredom which forms the major cause that

ceaselessly moves the reader's heart.

KEY WORDS:1. Poems Of Poverty and Hardship

2. Painful Chantering,

3. Minstrel

------------------------------------------------------------------------

*Assosiciate Professor,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er,Taichung Evening

School,National Chung-Hsing University.

LW\L22-1.CWI 85.8.27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