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篇名>金匮钩玄

书名:金匮钩玄

作者:朱震亨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58年

<目录>卷第一

<篇名>中风

属性:大率主血虚。有痰以治痰为先,或虚挟火与湿;亦有死血留滞者,外中于风者;亦有中气者,当从痰治,

顺气化痰。若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者,皆不治。

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在右属痰、有热、气虚。

病若在左者,四物汤等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在右者,二陈汤、四君子等加竹沥、姜汁。

痰壅盛者、口眼 斜者、不能言者,皆当吐。

吐法∶轻用瓜蒂、虾汁、皂角;重用藜芦半钱或三分,加麝香灌入鼻内或口内,吐痰出。一吐不已,再吐

之。亦有虚而不可吐者。

气虚卒倒,参 补之。

气虚有痰,浓参汤合竹沥、姜汁。

血虚,宜四物汤,俱用姜汁炒;恐泥痰,再加竹沥、姜汁入内服;能食者,去竹沥,加荆沥。

又法∶以猪牙皂角、白矾等分为末,姜汤调下,名稀涎散。

血虚者,四物汤补之。挟痰者,亦用姜汁、竹沥。

脉诀内言诸不治证,见则不可治,筋枯者不治。举动则

筋痛者,是筋枯,以其无血滋润故也。

治痰∶气实能食,用荆沥;气虚少食,用竹沥。此二味用开经络,行血气。入四物汤中,必用姜汁助之。

肥白人多湿,少用附子、乌头行经。

初昏倒,急掐人中至醒,然后用去痰药,二陈汤、四物、四君子等汤加减用。

<目录>卷第一

<篇名>六郁

属性: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

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

则即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

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气血中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郁∶香附子、苍术、川芎。

湿郁∶苍术、川芎、白芷。

痰郁∶海石、香附、南星、栝蒌。

热郁∶青黛、香附、苍术、川芎、栀子。

血郁∶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

食郁∶苍术、香附、针沙(醋炒)、山楂、神曲(炒)。

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 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

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余皆仿此。

<目录>卷第一

<篇名>癞

属性: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气,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

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涎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散取恶物陈虫于谷道中出。取出虽有道路之异,然皆

不外乎阳明一经。治此证者,须知此意。看其疙瘩与疮,上先见者、上体多者,在上也;下先见者、下体多

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胃经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

受之,则在下多;血气俱受之者,上下俱多也。自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免此。夫从上从下以渐而来

者,皆可治。人见其病势之缓,多忽之。虽按法施治,病已痊可,若不能忌口、绝色,皆不免再发,发则终于

不能救也。余曾治五人中间,唯一妇人不再发,以其贫甚而且寡,无物可吃也。余四人,三、四年后皆再发。

孙真人云∶吾尝治四五十人,终无一人免于死。非真人不能治,盖无一人能守禁忌耳。此妇人本病药外,又服

百余帖加减四物汤,半年之上,方得经行,十分安愈。

治法∶在上者醉仙散,在下者通天再造散。后用通神散,及三棱针于委中出血。但不能忌口、绝房者,不

治之也。

醉仙散∶

胡麻仁 牛蒡子 蔓荆子 枸杞子(各半两为粗末,同炒紫色) 白蒺藜 苦参 栝蒌根 防风(各半两)

上八味为细末,每一两半入轻粉三钱,拌匀。大人一钱,空心,日午、临睡各一服,淡茶调下。五七日间,

必于齿缝中出臭涎水,浑身觉痛,昏闷如醉,利下恶臭屎为度。量大

小虚实加减与之。证候重而急者,须以再造散下之,候补养得还,复与此药吃。须断盐酱醋诸般鱼肉椒料果子

烧炙等物,止可淡粥及淡煮熟时菜食之。茄尚不可食,惟有乌稍蛇、菜花蛇可以淡酒煮熟食之,以助药力。

再造散∶郁金(半两,生用) 大黄(一两,炮) 皂角刺(一两,黑者大者) 白牵牛(头末六钱半,

炒半生用之。)

上为末,五钱临夜冷酒调下。以净桶伺候泄出虫。如虫口黑色,乃是多年虫;口如赤色,是近者。三数日

又进一服,直候无虫,即绝根也。

<目录>卷第一

<篇名>寒

属性:(主乎温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气,有口伤生冷之物。

戴云∶此伤寒,谓身受肃杀之气,口食冰水瓜果冷物之类。病者,必脉沉细、手足冷、息微、身倦,虽身

热亦不渴,倦言语。或遇热病,误用此法,轻者至重,重者至死。凡脉数者、或饮水者、或烦躁动摇者、皆是

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误即杀人。学人慎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伤寒

属性:伤寒,必须身犯寒气,口食寒物者,从补中益气汤中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只用补中益气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气虚热甚者,少用附子,以行参 之剂。如果气虚

者,方可用此法。以上伤寒治法,可用于南方,不宜北。

<目录>卷第一

<篇名>暑

属性:戴云∶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也。有冒、有伤、

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辩。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

可用黄连香薷饮。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分肉也。

当以解毒白虎汤加柴胡。气如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用清肺汤、柴

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可治矣。或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慎勿滚同施治。春

秋间亦或有之,切莫执一。随病处方为妙。

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乘虚加人参、黄 ,或清暑益气汤加减用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注夏

属性:(属阴虚,元气不足。)

戴云∶秋初夏末,头痛脚软,食少体热者是也。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黄柏。挟痰,止用南星、

半夏、陈皮之类;或生脉散出千金方。

<目录>卷第一

<篇名>暑风

属性:戴云∶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

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激痰饮,塞凝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

而卒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之。挟火挟痰实者,可用吐法。吐即发散也。量其虚实而吐之,

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湿

属性:戴云∶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出者,必审其方土之致病

源。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受必从外入,多自下起,以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

地高,人多食生冷湿面,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作腹皮胀痛,甚则水鼓胀满,或通身浮肿如泥,按

之不起,此皆自内而出也。辨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责其根在内也。此方土内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

不同,须对证施治,不可执一。

本草苍术治湿,上下俱可用。

二陈汤加酒芩、羌活、苍术、散风之药,行湿最妙。

<目录>卷第一

<篇名>内伤

属性: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者,有余热在肺家,可用参苓甘草少许,姜汁冷服;或茶匙挑姜汁与之。虚者可

用人参汤。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邪者,有热郁于内而发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其所挟之病,

而兼用药。

<目录>卷第一

<篇名>火

属性:有可发者二∶风寒外来者可发,郁者可发。

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何经;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升之,实火可泻。小便降火极速。

凡气有余便是火。

火急甚重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人参、白术亦可。

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或硝冰水饮之。人虚,火盛狂者,可用生姜汤与之。若投以冰水正

治,立死。有补阴即火自降者,炒黄柏、地黄之类。

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行,降

火人所不知。

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用温散。

又方∶左金丸治肝火

黄连(六两) 茱萸(一两或半两) 水为丸。白汤下五十丸。

<目录>卷第一

<篇名>伤风

属性:戴云∶新咳嗽,鼻塞声重者是也。

属肺者多,散宜辛温或辛凉之剂。

<目录>卷第一

<篇名>发斑

属性:(属风热。)

戴云∶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如有头粒,即疹也。风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消息,当以

微汗而散之。下之,非理也。

内伤斑者,胃气极虚,一身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补以降之。发斑似伤寒者,痰热之病发于外,微汗以散

之。下之,非理也。

<目录>卷第一

<篇名>疹

属性:戴云∶疹,浮小有头粒者是。随出即收,收则又出者是也。非若斑之无头粒也。当明辨之。

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目录>卷第一

<篇名>温病

属性:众人病一般者是也。又谓之天行时疫。有三法∶宜补、宜降、宜散。

又方∶

大黄 黄芩 黄连 人参 桔梗 防风 苍术 滑石 香附 人中黄

上为末,神曲为丸。每服五七十丸。分气血痰作汤使∶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痰多,二陈汤送

下。如热甚者,可用童子小便送下。

大头天行病,东垣有方∶

羌活 酒芩 大黄(酒蒸)

冬温为病,非其时而有其气者。冬时君子当闭藏,而反发泄于外。专用补药带表。

又方∶以竹筒两头留节,中作一窍,纳甘草于中,仍以竹木钉闭窍,于大粪缸中浸一月,取出晒干,专治疫毒。

<目录>卷第一

<篇名>疟

属性:(有风、有暑、有食、老疟、疟母、痰病。)

老疟病∶此系风暑入阴分。在脏用血药∶川芎、抚芎、红花、当归,加苍术、白术、白芷、黄柏、甘草煎。

露一宿,次早服之。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有疟母者,用丸药消导,

醋煮鳖甲为君,三棱、蓬术、香附随证加减。

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间发者,受病半年。一日一发者,受病一月。连二日发者,住一日者,气血俱受

病。一日间一日者,补药带表。药后用疟丹截之。在阴分者用药彻起,在阳分方可截之。

又方∶

草果 知母 槟榔 乌梅 常山 甘草(炙) 穿山甲(炮) 用水酒一大碗,煎至半碗,露一宿。临发

日前二时,温服。如吐,则顺之。

截疟青蒿丸∶

青蒿(一两) 冬青叶(二两) 马鞭草(二两) 官桂(二两)

上三叶,皆晒干,秤为末,法丸如胡椒子大。每两作四服。于当发前一时服尽。

大法∶暑风必当发汗。夏月多在风凉处歇,遂闭其汗,而不泄。因食者,从食上治。

疟而虚者,须先用参术一二帖,托住其气不使下陷,后用他药。治内伤挟外邪者同法。内必主痰,必以

汗解,二陈汤加常山、柴胡、黄芩、草果。

疟而甚者,发寒热、头痛如破、渴而饮水、自汗。可与参、 、术、苓、连、栀子、川芎、苍术、半夏等治。

久病疟,二陈汤加川芎、苍术、柴胡、葛根、白术,一补一发。

<目录>卷第一

<篇名>咳嗽

属性:风寒、火(主降火)、劳、肺胀、火郁、痰(主降痰)。

戴云∶风寒者,鼻塞、声重、恶寒者是也;火者,有声、痰少、面赤者是也;劳者,盗汗出,兼痰者,多

作寒热;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痰者,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亦当明其是否也。

风寒,行痰开腠理。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

火,降火、清金、化痰。

劳,四物汤中加竹沥、姜汁。必以补阴为主。

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诃子能治肺气,因火伤极,遂成郁遏胀满,取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

之功。佐以海蛤粉、香附、栝蒌、青黛、半夏曲。

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栝蒌、萝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

火郁嗽者,诃子、海石、栝蒌、青黛、半夏、香附。

咳嗽声嘶者,此血虚受热也。用青黛、蛤粉,蜜调服。

久嗽风入肺,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

干咳嗽者,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以开之,下用补阴降火。不已,则成劳,倒仓

好。此证不得志者有之。

嗽而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等方。在后,二陈汤内加南星、香附、青黛、姜汁。

治嗽药,大概多用生姜者,以其辛散也。

上半日嗽多者,属胃中有火。贝母、石膏能降胃火。

午后嗽多者,此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先降其火。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火气浮于肺者,不宜用凉药,用五味、五倍敛而降之。有痰因火逆上者,先治火,后治其痰也。

肺虚甚者用参膏,此好色肾虚有之。以生姜、陈皮佐之。大概有痰者,可加痰药治之。

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云病根,此乃收后之药也。师云∶阴分嗽者,多属阴虚治之也。

有嗽而肺胀壅遏不得眠者,难治。

治嗽烟筒∶

佛耳草 款冬花 鹅管石

上为末,用纸卷烧其烟熏之;或白汤调亦得。

治嗽有痰,天突、肺 二穴灸。治嗽泄火热,大泻肺气,三椎骨下横过各一寸半是穴。

嗽∶春是春升之气,用清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炎上,最重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

来,用药发散之后,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来。

又方∶治嗽劫药。

五味子(半两) 五倍子(一钱) 甘草(二钱半) 风化硝(一钱) 为末以蜜为丸,噙化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痰

属性:(脉浮当吐。)

凡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下虚,则痰反易生多。

湿痰用苍术。

老痰∶海石、半夏、栝蒌子、香附、五倍子。

热痰用青黛、黄连。

食积痰∶神曲、麦 、山楂子。

痰在肠胃间者,可下而愈。痰在经络中者,非吐不可出。吐法中就有发散之义也。

膈上之痰,必用吐之,泻亦不能去也。

气实痰热结在上者,则吐。吐难得出,或成块,或吐咯不出,气滞兼郁者,此则难治矣。

胶固者,必用吐之。

吐法兼用牙茶、齑水、姜汁、醋少许,栝蒌散少许,加防风、桔梗,皆升动其气,便吐也。

吐法∶用附子尖 桔梗芦 人参芦 瓜蒂 砒(不甚用) 藜芦 艾叶 末茶

上药,此皆自吐,不用手探。但药但汤,皆可吐。

吐法∶先以布搭膊勒腰,于不通风处行此法。

萝卜子半升擂和,以浆水一碗,滤去粗,入少油与蜜,旋至半温。服后,以鹅翎探吐。凡用鹅翎,须以

桐油浸,却以皂角水洗去肥,晒干用之。

又法∶用虾带壳半斤,入酱、葱、姜等料物煮汁。先吃虾,后饮汁,以翎勾引吐,必须紧勒肚腹。

二陈汤一身之痰都能管。如在下,加下引药;如在上,加上引药。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药。

许学士用苍术治痰饮成窠囊一边,行极效。痰挟瘀血,遂成窠囊。

痰之清者属寒,用二陈汤之类。

内伤挟痰,必用人参、黄 、白术之属,多用姜汁传送。或用半夏之属。虚甚者,宜加竹沥。

痰热者多挟风,外证为多。

湿者多软,如身倦而重之类。热者清之;食积者必用攻之;兼气虚者,用补气药补之。

因火盛逆上者,治火为先。白术、黄芩、石膏之类。中气不足,则加人参、白术。痰之为物,随气升

降,无处不到。

脾虚者,清中气。二陈加白术之类,兼用提药。

中焦有痰与食积,胃气赖其所养,卒不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

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芩连类。

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上动。以黄芩为君,南星、半夏为臣,橘红佐之。热多者,加青黛。

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痰在皮里膜外者,非姜汁、竹沥不可达。

痰在膈间,使人颠狂健忘,宜用竹沥。风痰亦服竹沥,又能养血。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

痰结核在咽喉,燥不能出,入化痰药加软坚咸药。

杏仁 海石 桔梗 连翘 栝蒌仁

少佐朴硝,以姜汁、蜜、调丸。噙化之。

海粉即海石。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丸子、末子,不可入煎药。

黄芩治热痰,假以降其热也。

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也。

枳实泻痰,能冲墙壁。五倍子能治老痰。

小胃丹治膈上痰,热风痰,湿痰,肩膊诸痛,然能损胃气。食积痰实者,用之不宜多。

青礞石丸去湿痰,重在风化硝。

润下丸降痰最妙。

陈皮(半斤,去白,以水化盐半两,拌陈皮,令得所煮,候干,炒燥。一方,不去白) 甘草(一两,炙)

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五丸,温水下。

油炒半夏,大治湿痰,又治喘,止心痛。粥丸。姜汤下三十丸。

痰方∶

黄芩(空心) 香附 半夏(姜制) 贝母 以上治湿痰。加栝蒌仁、青黛作丸子,治热痰。

中和丸治湿痰气热。

苍术 黄芩 香附 半夏 各等分,为末,粥丸。

燥湿痰方,亦治白浊因痰者。

南星(一两) 半夏(一两) 蛤粉(二两) 青黛(为衣)

上为末,神曲糊丸。

痰嗽方∶

黄芩(一两半,酒浸洗) 滑石(半两) 贝母(一两) 南星(一两) 风化硝(二钱半) 白芥子(半两,去

壳。)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导痰汤∶

半夏(四两) 南星 橘皮 枳壳 赤茯苓(一两) 甘草(半两)

用生姜煎服之。

千缗汤

半夏(七枚泡制四片破之) 皂角(一寸二分去皮炙) 甘草(一寸炙) 生姜(如指大) 煎服之,治喘。

治痰方

南星 半夏 滑石 轻粉(各三钱) 巴豆(三十粒)

上用皂角仁浸浓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黄连化痰丸

黄连(一两) 陈皮(五钱) 吴茱萸(一钱,酒浸) 半夏(一两五钱)

上为末,入桃仁二十四个,研如泥,和匀,神曲糊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

消痰方

益元散(七钱) 吴茱萸(三钱)

治郁痰方

白僵蚕 杏仁 栝蒌 诃子 贝母

<目录>卷第一

<篇名>喘

属性:戴云∶有痰喘,有气急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

痰声。有胃虚喘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概胃中有实

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咽坠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

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昔叶都督患此,诸医作胃虚治之,不愈。后以

导水丸利五六次而安矣。

凡久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

有气虚短气而喘,有痰亦短气而喘。

有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

喘急有风痰者,妇人大全方千缗汤。

阴虚有痰喘急者,补阴降火。四物汤加枳壳、半夏。

气虚者,人参、蜜炙黄柏、麦门冬、地骨皮之类。

大概喘急之病,甚不可用苦药凉药,火气盛故也。可用导痰汤加千缗汤治之。

诸喘不止者,用劫药一二帖则止之。劫药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椒目碾极细末,用一二钱以生姜汤

调下,止之。

又法∶用萝卜子蒸熟为君,皂角烧灰,等分为末,以生姜汁炼蜜为丸,小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噙化下之。效。

<目录>卷第一

<篇名>哮

属性:(专主于痰,宜吐法。)

治哮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凉药,必带表散。

治哮方∶用鸡子略敲,壳损膜不损,浸于尿缸内,三四日,夜取出。煮熟食之,效。盖鸡子能去风痰。

<目录>卷第一

<篇名>痢

属性:(身热、后重、腹痛、下血。)

戴云∶痢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分,通作湿热治。但分新旧,更量元气。用药与赤白带同。

身热挟外感∶不恶寒,小柴胡汤去人参。恶寒发热为表证,宜微汗和解。

苍术 川芎 陈皮 芍药 甘草 生姜煎服。

后重,积与气郁坠下,兼升兼消。

或气行血和积少,但虚坐努力,此为亡血。倍用归身尾,却以生芍药、生地黄、桃仁佐之,复以陈皮和之。

或下痢而大孔痛者,此因热流于下也。用木香、槟榔、黄芩、黄连(炒)、干姜。

或痢退减十之七八,积已尽,糟粕未实,当炒芍药、炒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汤下固肠丸三十粒。

然固肠丸性躁,有去湿实肠之功,恐滞气未尽者,不可遽用此药,只宜单服此汤可也。

或痢后糟粕未实,或食稍多,或饥甚方食腹中作痛者,切勿惊恐。以白术、陈皮各半盏煎服。和之则安。

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泄不止,又当以诃子肉、豆蔻、白矾、半夏之类择用以涩之。甚则加牡蛎,然

须以陈皮为佐。若大涩,亦能作痛。又甚者,灸大枢、气海。

古方用浓朴为泻凝滞之气,然朴太温而散气,久服,大能虚人。滞气稍行,即去之。余滞未尽,以炒

枳壳、陈皮。然枳壳亦能耗气,比之浓朴少缓,比陈皮亦重。滞退一半,当去之,只用陈皮以和诸药。陈皮去

白,有补泻之兼才,若为参术之佐,亦能补也。

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恶寒痛者加桂;恶热痛者加黄柏。达者更能参

以岁气、时令用药,则万举万全,岂在乎执方哉。

诸不治证∶

下痢纯血者必死。下痢如尘腐色者死。

下痢如屋漏者死。下痢如竹筒注者,不可治。

下痢如鱼脑者,半生半死。

<目录>卷第一

<篇名>禁口痢

属性:(胃口热甚故也。)

黄连多加人参煮汤,终日呷之,如吐了再吃,开以降之。人不知此,多用温药甘味。此以火济火,以滞益滞,哀哉。

一方∶脐中用田螺, 之以引下其热。

亦有误服热药涩药之毒犯胃者,当明审以祛其毒。痢方亦作丸∶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枳壳 当归 白芍药 滑石 甘草 桃仁 白术(各等分)

上为末,神曲糊丸。

孙郎中因饮水过多,腹胀泻痢带白。

苍术、白术、浓朴、茯苓、滑石

上煎,下保和丸。

小儿八岁下痢纯血,以食积治。

苍术 白术 黄芩 白芍 滑石 茯苓 甘草 陈皮 炒曲 上煎,下保和丸。

又下痢法∶热不止者属阴虚,用寒凉药兼升药(药热)。

<目录>卷第一

<篇名>泄泻

属性:(湿、气虚、火、痰、食积。)

戴云∶凡泻水腹不痛者,是湿也。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也。腹痛泻水,腹鸣,痛一阵

泻一阵,是火也。或泻,时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也。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也。

湿,燥湿兼渗泄之。四苓散加苍术、白术。甚者,二术炒。

气虚,人参、白术、芍药(炒)、升麻。

火,宜伐火,利小水。黄芩、木通入四苓散。

痰积,宜豁之。海石、青黛、黄芩、神曲、蛤粉。或用吐法。

食积,宜消导疏涤之。神曲、大黄。

以上诸药皆作丸子服之。

凡泄泻水多者,仍用五苓散治之。

世俗类用涩药治痢与泻。若积久而虚者,或可行之;而初得之者,恐必变他疾,为祸不小矣。殊不知多

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为上策。

止泻方

肉豆蔻(五钱) 滑石(春冬一两二钱) 半夏(二两半,秋二两)

又方姜曲丸

陈曲(六两,炒) 陈麦(亦可) 茴香(五钱) 生姜(一两)

上炒白术、炒曲、炒芍药,或丸、或散、或汤,作丸妙。

<目录>卷第一

<篇名>脾泄

属性:治一老人,奉养大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之疾。

白术(二两,炒) 白芍药(一两,酒拌炒) 神曲(一两半,炒) 山楂(一两半,炒) 半夏(一

两,洗) 黄芩(五钱炒)

上为末,荷叶包,饭煨为丸。

治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数,独胃脉沉滑。因饮白酒作痢,下血淡水脓后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

重。参术为君,甘草、滑石、槟榔、木香、苍术,最少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前证俱减,独小便不利,以

益元散服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霍乱

属性:戴云∶霍乱者,吐也,有声有物。凡有声无物而躁乱者,

谓之干霍乱也。

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近两旁边,此乃千金妙法也。

内有所积,外有所感,阳不升,阴不降,乖隔而成矣。切勿以米汤,吃之立死。脉多伏,为绝。

见成吐泻还用吐,提其气起。

大法∶生姜理中汤最好。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吐用二陈汤加减亦可;或梓树木煎汤吐亦可。

<目录>卷第一

<篇名>干霍乱

属性:此病最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故也。

此系内有物所伤,外有邪气所遏。有用吐法者,则兼发散之义也。

吐提其气,极是良法。世多用盐汤。

有用温药解散者,其法,解散不用凉药。

二陈汤加和解散∶川芎,防风、苍术、白芷。

<目录>卷第一

<篇名>呕吐

属性: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

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气逆者,有寒气郁于胃口者,胃中有痰有热者,然胃中有火与痰而致呕吐者,多矣。

朱奉议以半夏、生姜、橘皮为主。

孙真人误以哕为咳逆。

刘河间谓呕者,火气炎上,此特一端耳。

胃中有热,膈上有痰,二陈汤加炒栀子、黄连、生姜。

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以生姜、人参、黄 、白术、香附。

<目录>卷第一

<篇名>恶心

属性:(有热、有痰、有虚。)

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但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非心经之病,其病皆在胃口上。

宜用生姜,盖能开胃豁痰也。皆用生姜,随证用药。

<目录>卷第一

<篇名>翻胃

属性:(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发挥备言。)

戴云∶翻胃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气血俱

虚者,则口中多出沫,但见沫大出者,必死;有热者,脉数而有力;有痰者,脉滑数;二者可治。血虚者,四

物为主。气虚者,四君子为主。热以解毒为主。痰以二陈为主。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兼病,必

用童便、竹沥、姜汁、牛羊乳。

粪如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无血故也。

痰用二陈汤为主。寸关脉沉,或伏而大。

有气滞结者,通气之药皆可用也。寸关脉沉而涩。

气虚,四君子汤为主。血虚,四物汤为主。左手脉无力,大不可用香燥之药,服之必死。宜薄滋味。

马剥儿烧灰存性一钱重,好枣肉,平胃散二钱,温酒调服,食即可下。然后随病源调理,神效。

陈皮(三斤三两) 浓朴(三斤二两) 甘草(三十两) 苍术(五斤)

<目录>卷第一

<篇名>伤食

属性:戴云∶恶食者,胸中有物。导痰补脾。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目录>卷第一

<篇名>痞

属性:(食积兼湿。东垣有法有方。)

又痞满方

吴茱萸(三两) 黄连(八两) 粥为丸。

软石膏碾末,醋丸,如绿豆大,泻胃火、食积、痰。

<目录>卷第一

<篇名>嗳气

属性:(胃中有火、有痰。)

南星、半夏、软石膏、莎草根,或汤、或丸。

<目录>卷第一

<篇名>吞酸

属性:戴云∶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酸也。

必用茱萸顺其性而折之,反佐∶茱萸、黄连。

<目录>卷第一

<篇名>嘈杂

属性:(只是痰因火动。)

戴云∶此即俗谓之心嘈也。

栀子姜炒,黄连不可无。栀子、黄芩为君。

南星 半夏 橘皮 热多加青黛。

肥人嘈杂,二陈汤加抚芎,用苍术、白术、炒栀子。

<目录>卷第一

<篇名>五疸

属性:不用分五,同是湿热,如 曲相似。

戴云∶五疸者,周身皮肤并眼如栀子水染。因食积黄者,量其虚实,下其食积。其余但利小便为先,小便

利白,即黄自退。

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

热多者加黄连。湿多者茵陈、五苓散,加食积药。

<目录>卷第一

<篇名>消渴泄泻

属性: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却服消渴药。

消渴,养肺、降火、生血为主。分上中下治。

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生藕汁、生地黄汁。

上二物汁为膏,入上药搜和,佐以姜汁和蜜汤为膏,徐徐留于舌上,白汤少许送下。

能食加软石膏。栝蒌根治消渴神药。

<目录>卷第一

<篇名>水肿

属性:戴云∶水肿者,通身皮肤光肿如泡者是也。以健脾、渗水、利小便、进饮食。元气实者可下。

此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

行,非五苓之行水也。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下。

二陈汤加白术、人参为主,佐以苍术、炒栀子、黄芩、麦门冬,制肝木。若腹胀,少佐浓朴。气不运,

加木香、木通。

气若陷下,升麻柴胡提之。随证加减,必须补中。

产后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降。用大剂白术补脾。壅满用半夏、陈皮、香附监之。

有热当清肺,麦门冬、黄芩之属。

一方∶用山栀子去皮取仁炒,捶碎,米饮送下。若胃脘热,病在上者,带皮用。

<目录>卷第一

<篇名>鼓胀

属性:(又名单鼓。其详在格致论中。)

大补中气行湿,此乃脾虚之甚。须必远音乐、断浓味。

以大剂人参、白术,佐以陈皮、茯苓、苍术之类。

有血虚,当以四物汤行血。

脉实兼人壮盛者,或可用攻药,便用收拾白术为主。浓朴治腹胀,因味辛,以散其气在中焦故也。

<目录>卷第一

<篇名>自汗

属性:(属气虚、湿热、阳虚。)

东垣有法有方

人参、黄 少佐桂枝。

阳虚,附子亦可用。

扑法∶

牡蛎、麸皮、 本、糯米、防风、白芷、麻黄根为末,周身扑之。

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凉膈散主之。

痰证亦有汗者。

<目录>卷第一

<篇名>盗汗

属性:(血虚、阴虚。)

戴云∶盗汗者,睡则汗自出,觉则无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小儿不须治。

东垣有法有方,当归大黄汤。

盗汗方

白术(四两。一两用黄 同炒;一两用石斛同炒;一两用牡蛎末同炒;一两用麸皮同炒。各微黄色。余药

不用,只用白术。)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粟米汤调下,尽四两效。

<目录>卷第一

<篇名>吃逆

属性:(有痰、气虚、阴火。视其有余、不足治之。)

戴云∶吃逆者,因痰与热,胃火者极多。

不足者,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

有余并痰者,吐之。人参芦之属。

<目录>卷第一

<篇名>头风

属性:(有痰者多。)

左属风。荆芥、薄荷。

属血虚。川芎、当归、芍药。

右属痰。苍术、半夏。

属热。黄芩。

搐药有用荜茇、猪胆。

<目录>卷第一

<篇名>头痛

属性:(多主于痰。)

痛甚者火多。亦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

清空膏治诸般头痛,除血虚头痛不治。

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痛,必用川芎当归汤。

古方有追涎药,出东垣试效。

羌活 防风 黄连(各炒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二钱) 甘草(一两半,炙) 黄芩(三两,

刮去黄色,锉碎一半,酒炒一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匕。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汤送下,临卧服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头眩

属性:痰挟气、虚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并降火药。

属痰,无痰则不能作眩。

属火,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多者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

右手脉实,痰积。脉大,必是久病。

<目录>卷第一

<篇名>眩晕

属性:(火动其痰。)

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或用防风行湿之剂可也。

昔有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是头眩,坐立不久,睡之则安。专用治赤白带除之,其眩自安矣。

<目录>卷第一

<篇名>眉棱痛

属性:风热痰,作风痰治,类痛风。白术,酒黄芩末,茶调服。

又方∶川乌头、草乌,二味为君,童便浸洗,炒,去毒,细辛、黄芩、羌活、甘草,佐之。

<目录>卷第一

<篇名>耳聋

属性: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热,耳鸣者是。

戴云∶亦有气闭者,盖亦是热。气闭者,耳不鸣也。

蓖麻子(四十九粒) 枣肉(十个)

上入人乳捣成膏子,石头上略晒干,便丸如桐子大,以绵裹塞于耳中。

又方∶用鼠胆入耳中,尤好。仍开痰、散风热。

大病后,须用四物汤降火。

有阴虚火动耳聋者,亦如上法。

<目录>卷第二

<篇名>心痛

属性:(即胃脘痛。)

心痛,虽日数多,不吃饮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还痛,必须三五服药后,方可吃物。

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而病,于初得之时,当以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

病得之稍久,则成郁矣。郁则蒸热,热则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宁无助火添病耶。由

是古方中多以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则邪伏而病易退,正易复而病易安。虽然,病安之后,若纵恣口味,不改前

非,病复作时,必难治之也。

山栀炒,去皮,每十五个浓煎汤一呷,入生姜汁令辣,再煎小沸服。或入芎一钱尤妙。山栀大者用七

个或九个。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非山栀子不可。佐以姜汁,或半夏、橘红各五,黄芩三,甘草一。用二陈汤

加苍、芎,倍加炒栀。痛甚者,加炒干姜从之反治之法。心痛轻者,散之。麻黄、桂枝。重者,加石碱、川芎、

苍术、栀子必炒去皮用,作丸服之。

凡治病必须先问平日起居如何。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热物,以致血流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

切记!轻者用韭汁、桔梗,能开提气,血药中兼用之。

以物拄按痛则止者,挟虚也,以二陈汤加炒干姜和之。

有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食,属虫。治苦楝根、锡灰之类。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

痛甚者,脉必伏。多用温药,不用参术,可用附子。

诸痛不可用补气药。

客寒犯胃,草豆蔻丸用之。热亦可用,止用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裹烧热去皮) 吴茱萸(汤泡,洗去梗焙干) 益智仁 白僵蚕 橘皮 人参 黄

(以上各八分) 生甘草 归身 炙甘草 桂皮(各六分) 曲末 姜黄(各四分) 桃仁(七个,去皮) 半

夏(一钱,洗) 麦 (一钱半,炒黄) 泽泻(一钱,小便多减半用之) 柴胡(四分) 详膈下痛多为用之。

上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余极细末,同桃仁研匀,用汤泡,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

丸,食远,用热白汤送下。旋斟酌多少用之。

又方∶用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调服。亦治白带。

又方∶脾痛用海蛤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栀、生姜煎辣汤,调服为佳。

又方∶单用牡粉,酒调下一二钱。气实不可用。

<目录>卷第二

<篇名>腰痛

属性:(湿热、肾虚、瘀血。)

湿热腰痛者,遇天阴或坐久而发者是。肾虚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轻夜重者是也。

脉大者肾虚,用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用猪脊髓丸。

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中加桃仁、红花。

湿热者,用苍术、杜仲、黄柏、川芎。

痰者,用南星。

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

诸痛不可用人参。盖人参补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矣。

脐下忽大痛者,人中如黑色者,多死。难治也。

人面上忽有红点者,多死。

<目录>卷第二

<篇名>胁痛

属性: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肝急;有痰流注。

木气实∶川芎、苍术、青皮、当归,龙会丸,泻火要药。

死血∶桃仁、红花、川芎。

痰流注∶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

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苍术。血病入血药中行血。胁痛甚者,用姜汁下龙会丸,肝火盛故也。

咳嗽胁痛,二陈汤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姜汁。

<目录>卷第二

<篇名>腹痛

属性:(有寒、积热、死血、食积、湿痰。)

戴云∶寒痛者,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时痛时止者,是热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处不行移者是也。食积

者,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是。湿痰者,凡痛必小便不利。

脉弦强者食。脉滑者痰。

滑痰多作腹痛,用苔芎、苍术、香附、白芷、生姜汁、入汤服。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二陈汤加

黄芩、黄连、栀子。

凡心腹痛,必用温散。此是郁结不散,阻气不运,故病在下者多属食,宜温散之。

一老人腹痛年高不禁下者,用川芎、苍术、香附、白芷、

干姜、茯苓、滑石。

<目录>卷第二

<篇名>痛风

属性:四肢百节走痛∶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大法主方∶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黄芩。

在上者加羌活、桂枝、桔梗、威灵仙。

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

血虚者,多用川芎、当归,佐以桃仁、红花。

薄桂治痛风。无味而薄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治之。

上中下痛风方∶

威灵仙(三钱) 南星(二两) 苔芎(二两) 桃仁(五钱) 白芷(五钱) 桂枝(三钱) 防己

(半钱) 苍术(二两) 黄柏(二两,酒浸炒) 红花(一钱半) 羌活(三钱) 神曲(一两,炒)

草龙胆(五分)

张子元气血虚有痰浊阴火痛风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黄柏(二两,炒黑色) 山药(一两) 海石(一两) 锁阳(五钱)

干姜(五钱,烧灰) 南星(一两) 败龟板(二两,酒炙) 熟地黄(二两) 粥为丸。

治臂痛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五分) 苍术(一钱半) 酒芩(一钱) 威灵仙(三分) 白术

(一钱) 甘草(少许,炒) 南星(一钱) 香附(一钱)

<目录>卷第二

<篇名>劳瘵

属性:(其主在乎阴虚,痰与血病。)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 文武火熬,约童便减二斗,去蒿,熬至一斗,入猪胆汁七个,再熬数

沸,甘草末收之。

虚劳身瘦属火。因火烧烁。

劳病,四物汤加人尿、姜汁。

<目录>卷第二

<篇名>咳血

属性:(痰盛、身热、多是血虚。)

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是。呕血者,呕全血者是。咯血者,每咯出血,皆是血疙瘩。衄血者,鼻

中出血也。溺血,小便出血也。下血者,大便出血也。虽有名色分六,俱是热证,但有虚、实、新、旧之不

同。或妄言为寒者,误也。

青黛 诃子 山栀 海石 栝蒌仁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化。嗽甚者,加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身热多是血虚。四物汤加减。

<目录>卷第二

<篇名>呕血

属性:(火载血上,错经妄行。)

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是气虚。用人参、黄 、蜜炙黄柏、荆芥,并当归、生地黄用之。

呕血,用韭汁、童便、姜汁、磨郁金同饮之,其血自清。

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四物汤加炒栀子、童便、姜汁。

山茶花、童便、姜汁,酒调。

郁金末治吐血。入姜汁、童便。

痰带血丝出者,童便、姜汁、竹沥。

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相吞,用郁金细研入在二物之内,同饮。其血自消。

又方∶治衄血以郁金。如无郁金,以茶、姜汁、童便和好酒调服,即止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咯血

属性:姜汁、童便、青黛入血药中用之,加四物汤、地黄膏、

牛膝膏之类。

<目录>卷第二

<篇名>衄血

属性:凉血行血为主。犀角地黄汤入郁金同用。

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唾血吐血,用韭叶汁立效。

<目录>卷第二

<篇名>溺血

属性:(属热。)

山栀子炒,水煎服;或用小蓟琥珀。

有血虚者,四物汤加牛膝膏。

<目录>卷第二

<篇名>下血

属性:不可纯用寒凉药,必于寒凉药中用辛味并温,如酒浸炒凉药、酒煮黄连之类。

有热,四物汤加炒栀子、升麻、秦艽、阿胶珠。

下血属虚,当归散四物汤加炮干姜、升麻。

又方∶用白芷五倍子丸。

凡用血药,不可单行单止。

有风邪下陷,宜升提之。盖风伤肝、肝生血故也。有湿伤血,宜行湿消热可也。

内经谓身热即死,寒则生。此亦是大概言之,必兼证详之则可。今岂无身热生寒而死者。

脉沉小流连或微者,易治。

脉浮大洪数者,难愈。宜滑不宜弦。

仲景治痢,可温者五法,可清者十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已,区分易治难治极密。但与泻

同,立法不分。学人当辨之。

大孔痛,一曰温之,一曰清之。

久病、身冷、自汗、脉沉小者,宜温。

暴病、身热、脉浮洪者,宜清。

有可吐者、有可下者、有可汗者。

初得时,原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用之法。稍久气虚,则不可。

先水泄,后脓血,此脾传肾,贼邪难愈。

先脓血,后水泄,此肾传脾,微邪易愈。

如豆汁者,湿也。盖脾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常兼四脏。故如五色之相杂,当先通利,此迎而夺之

之义。如虚者,亦宜审之。

因热而作,不可用巴豆等药。如伤冷物者,或可用,亦宜谨之。

又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却宜明运气之胜,复以治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肠风

属性:(独在胃与大肠出。)

黄芩 秦艽 槐角 升麻 青黛

<目录>卷第二

<篇名>梦遗

属性:(专主热、脱精。)

戴云∶因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自泄精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者也。

带下与梦遗同法治。

青黛 海石 黄柏 即椿树根丸。

内伤气血,不能固守,当补以八物汤加减,吞椿树根丸。思想成病,其病在心,安神带补,热则流通。

知母 黄柏 蛤粉

<目录>卷第二

<篇名>精滑

属性:(专主湿热。)

戴云∶滑者,小便精滑下也。俱是膀胱湿热,虽有赤白之异,终无寒热之别。河间云∶天气热则水混浊,

寒则澄澈清冷,由此观之,浊之为病,湿热明矣。

黄柏 知母 牡蛎 蛤粉

又方∶

良姜(三钱) 芍药(二钱) 黄柏(二钱,烧灰存性) 樗树皮(白皮,一两半。)

上为末,糊为丸。每服三十丸。

<目录>卷第二

<篇名>浊

属性:湿热、有痰、有虚,赤浊属血、白浊属气,寒则坚凝、热则流通。

大率皆是湿热流注,宜燥中宫之湿。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燥去湿。赤者乃是湿伤血,加白芍药。仍用

珍珠粉丸加椿树根皮、滑石、青黛等作丸。

虚劳者,用补阴药,大概不利热药。

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陈汤去其热。胃弱者兼用人参,以柴胡、升麻升胃中之气。丸药用∶

青黛 黄柏(炒褐色) 干姜(炒微黑色) 海石 蛤粉

胃中浊气下流为赤白浊者,用柴胡、升麻、苍术、白术、二陈汤。丸药用樗末、蛤粉、炒姜、炒黄柏。

专主胃中之浊气下流,渗入膀胱,用青黛、蛤粉。

肝脉弦者,用青黛以泻肝。

又方∶

黄柏(一两,炒黑) 生柏(二钱半;一作三两) 海石(二两) 神曲(五钱)

为末,水丸。

有热者,黄柏、滑石、青黛之类。

燥湿痰∶南星、半夏、蛤粉。

上神曲为丸,青黛为衣。或用海石代曲。

张子元气血两虚,有痰,痛风时作,阴火间起,小便白浊,或带下赤白,方在前痛风中。

一人便浊,常有半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珍珠粉丸和匀定志丸服。

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肥美,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浊,白浊即是湿痰也。

戴云∶断用二陈汤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之清气;加苍术去湿;白术补胃;全在活法。服四帖后,

浊减大半。觉胸满,因柴胡、升麻升动其气。痰阻满闭,用二陈汤加炒曲、白术。素无痰者,升动胃气不满。

丸药方

青黛 椿皮 蛤粉 滑石 干姜(炒) 黄柏(炒)

上为末,炒神曲糊丸。仍用前燥湿痰丸,亦能治带。

又方

滑石利窍,黄柏治湿热,青黛解郁结,蛤粉咸寒入肾,炒干姜味苦,敛肺气下降,使阴血生。干姜盐制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淋

属性:皆属于痰热。

淋者,小便淋漓,欲去不去,不去又来,皆属于热也。解热利小便,山栀子之类,用苦甘草煎服。诸

药中皆加牛膝。

老人亦有气虚者,人参、白术中带木通、山栀。

亦有死血作淋者,以牛膝作膏。此证亦能损胃不食。

<目录>卷第二

<篇名>小便不通

属性:气虚、血虚、痰、风闭、实热。

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下之,盖气承载其水也。

气虚,用人参、黄 、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 药中探吐。

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芎归汤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皆用探吐。

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香、香附探吐,实热利之。

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渣再煎服吐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关格

属性:戴云∶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为气之横格也。

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

有痰,以二陈汤吐之,吐中便有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

<目录>卷第二

<篇名>小便不禁

属性:属热、属虚。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为气虚也。热者,五苓散加解毒散。虚者,五苓散加四物汤。

<目录>卷第二

<篇名>痫

属性:(惊、痰、宜吐。)

戴云∶痰者,俗曰猪癫风者是也。

大率行痰为主,黄连、南星、栝蒌、半夏。

寻痰寻火分多少,治无不愈。

分痰分热∶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药,吐用东垣安神丸。

此证必用吐,吐后用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

<目录>卷第二

<篇名>健忘

属性: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世事者。

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目录>卷第二

<篇名>怔忡

属性:(大段属血虚。)

有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痰因火动。

戴云∶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者是也。

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属痰,寻常者多是痰。

真觉心跳者,是血少。用四物安神之类。

<目录>卷第二

<篇名>惊悸

属性:(血虚,用朱砂安神丸。)

<目录>

<篇名>卷第二

属性:(大率与痫病相似。)

多是血虚有火兼痰,人参、竹沥之类。不用兼风药。

<目录>卷第二

<篇名>血块

属性:(一名积瘕)

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此理晓然。醋煮海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

附之类。

白术汤吞下瓦龙子,能消血块,次消痰。

治块,当降火消食积。食积即痰也。

行死血块去,须大补。石碱一物,有痰积,有血块,可用洗涤垢腻,又消食积。

<目录>卷第二

<篇名>吐虫

属性:以黑锡炒成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目录>卷第二

<篇名>瘕

属性:戴云∶积聚 瘕∶有积聚成块,不能移动者是 。或有或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

用蜀葵根煎汤,煎人参、白术、陈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汤,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

一服可见块下。

病重,补接之后,加减再行。

消块丸,即千金大硝石丸。只可磨块,不令人困,须量虚实而用可也。

硝石(六两) 大黄(八两) 人参 甘草(各三两)

上为末,以三年苦酒三斗,置铜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作一刻,拄器中熬。先纳大黄,不住手搅,

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则取。丸如鸡子中黄大。每服一丸,米饮下。如不能

大丸,则作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后下如鸡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后,忌风冷。淡软粥将理。

又三圣膏

未化锻石(半斤,为末,瓦器中炒令淡红色,提出火外,候热少减,次

下大黄末) 大黄(一两,为末,就炉炒,伺热减,入桂心末) 桂心(半两,为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药,

浓摊,贴患处。)

贴积聚块

大黄 朴硝(各一两)

上为末,用大蒜捣膏,和匀贴之。

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加补气药。先须断浓味。

茶癖∶

石膏 黄芩 升麻

上为末,砂糖水调服。

瘿气,先须断浓味。海藻(一两) 黄药(二两)

上为末,以少许置于掌中,时时舐之,津咽下。如消三分之二须止后药服。

食积一方,乃在妇人门食积条下。

<目录>卷第二

<篇名>疝

属性:湿热痰积,流下作痛,大概因寒郁而作也;即是痰饮、食积、并死血。

戴云∶疝本属厥阴,肝之一经。余尝见俗说,小肠膀胱下部气者,皆妄言也。

子和云∶疝本肝经,宜通勿塞。只此见治之法;专主肝经,与肾绝无干,不宜下。 湿多疝气,灸大敦穴。

食积与瘀血成痛者∶

栀子 桃仁 山楂 枳实 吴茱萸

上为末,生姜汁、顺流水作汤,调服。

按之不定,必用桂枝,属虚。

桂枝 山栀(炒) 乌头(细切;炒)

上为末,姜汁为丸。每服三十丸,劫痛。

治疝方,定痛速效。湿胜者加荔枝。

枳壳(十五个) 山栀(炒) 糖球(炒) 茱萸(炒)

又方∶守丸。治 要药,不疼者。

苍术 南星 白芷 山楂 川芎 半夏 枳实 为末,神曲作丸。

治阳明受湿热,传入大肠,恶寒发热,小腹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

山栀(炒) 枳壳(炒) 桃仁(炒) 山楂(等分)

上研细,砂钵内入生姜汁,用水一盏煎令沸。热服之。

治诸疝发时,用海石、香附二味为末,以生姜汁汤调服。亦能治心痛。

治疝方∶

栀子 桃仁 橘核 茱萸 川乌

上碾煎服。劫药用乌头细切,炒栀子橘核散,单止痛。

<目录>卷第二

<篇名>脚气

属性:苍术(盐炒) 白术 防己 槟榔 川芎 犀角 甘草 木通 黄连 生地黄(酒炒) 黄柏 有热加

黄芩 黄连

有热加竹沥、姜汁。

大热及时令热加石膏。大便实加桃仁。小便涩加牛膝。

有食积流注。

苍术 黄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槟榔

血虚加牛膝、龟板。

如常肿者,专主乎湿热,朱先生有方。肥人加痰药。

戴云∶有香港脚冲心,宜四物加炒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津拌贴,以艾灸,泄引其热。

健步丸

归尾 芍药 陈皮 苍术(各一两) 生地黄(一两半) 大腹子(三个) 牛膝 茱萸(各半两)

黄芩(半两) 桂枝(二钱)

上为末,蒸饼为丸。每服百丸,白术、通草煎汤,食前下。

一妇人足肿

黄柏 苍术 南星 红花(酒洗) 草龙胆 川芎 牛膝(酒洗) 生地黄

筋动于足,大指动上来至大腿,近腰结,奉养浓因风寒作。四物汤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

筋转皆属乎血热。四物汤加酒芩、红花。

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生故也。不可用附子,可用参,多服。

<目录>卷第二

<篇名>痿

属性: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湿热、痰、无血而虚、气弱、瘀血。

湿热,东垣健步方中,加燥湿降阴火药。芩柏苍术之类。

湿痰,二陈汤中加苍术、黄芩、黄柏、白术之类,入竹沥。

气虚,四君子汤加苍术、黄芩、黄柏之类。

血虚,四物汤中苍术、黄柏下补阴丸。

亦有食积妨碍不得降者。亦有死血者。

健步丸方

羌活 柴胡 滑石 甘草(炙) 天花粉(酒制,各半两) 防己 防风 泽泻(各三钱) 肉桂

(半钱) 川乌 苦参(酒制各一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风汤,以空心下。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发热

属性:(阴虚难治。)

戴云∶凡脉数而无力者,便是阴虚也。

阴虚发热,用四物汤加黄柏。兼气虚,加参 白术。盖四物汤加黄柏,是降火补阴之妙药。

又云∶阴虚发热,用四物汤。甚者加龟板、炒黄柏。

吃酒人发热者难治。

不饮酒之人若因酒而发热者,亦难治。

一男子年三十岁,因酒发热,用青黛、栝蒌仁、姜汁,每日以数匙入口中,三日而愈。

<目录>卷第二

<篇名>阳虚恶寒

属性:戴云∶凡背恶寒甚者、脉浮大而无力者,是阳虚也。用人参、黄 之类。甚者,加附子少许,以行参 之气。

一女子恶寒,用苦参一钱、赤小豆一钱、为末,齑水吐。用川芎、苍术、南星、黄芩、酒曲丸。

<目录>卷第二

<篇名>手心热

属性:栀子 香附 苍术 白芷 川芎 半夏(生用) 为末,曲糊丸。

<目录>卷第二

<篇名>手麻

属性:此是气虚也。

<目录>卷第二

<篇名>手木

属性:东垣云∶麻木,气不行也。补。肺中之气是湿痰死血。

十指麻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目录>卷第二

<篇名>厥

属性:(因痰,用白术、竹沥。)

厥者,手足冷也。热厥逆也,非寒证。因气虚血虚。

热承气汤,外感解散,加姜汁酒。

<目录>卷第二

<篇名>面寒面热

属性:火起,寒郁热。面寒,退胃热。

<目录>卷第二

<篇名>喉痹

属性:大概多是痰热也,只以桐油吐之。或用麝干逆流水吐。

又方∶用李实根皮一片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碾水敷项上,一遭立效。新采园中者。

<目录>卷第二

<篇名>缠喉风

属性:戴云∶属痰热。缠喉风者,谓其咽喉里外皆肿者是也。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又法∶用灯油脚探吐之。又

方∶用远志去心,水调,敷项上,一遭立效。

<目录>卷第二

<篇名>咽喉生疮

属性:多属虚。血热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人参、蜜炙黄柏、荆芥。

虚∶人参、竹沥、无实火。

热∶黄连、荆芥、薄荷、硝石。

上为细末,用蜜姜汁调噙。

血虚,四物汤中加竹沥。

<目录>卷第二

<篇名>口疮

属性: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可。

又方∶用西瓜浆水,口痛甚者,以此徐徐饮之。冬月紫榴皮烧灰噙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酒鼻

属性:(血热入肺。)

四物汤加陈皮、红花、酒炒黄芩、煎,入好酒数滴,就炒五灵脂末,服效。又用桐油入黄连,以天吊藤,

烧油热,敷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肺痈

属性:已破入风者不治。搜风汤吐之。(出医垒元戎)

收敛疮口,止有合欢树皮、白蔹煎汤饮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肺痿

属性:专主养肺、养血、养气、清金。

<目录>卷第二

<篇名>天疮

属性:通圣散及蚯蚓泥略炒,蜜调敷之,妙。

从肚皮上起者,里热发外,还服通圣散可也。

<目录>卷第二

<篇名>漏疮

属性:须先服补药以生气血,即参、 、术、归、芎为主,大剂服之。外以附子末唾和作饼如钱浓,以艾炷灸

之。漏大艾炷亦大,漏小艾炷亦小。但灸令微热,不可令痛,干则易之。

干研为末,再和再灸,如困则止。来日如前法再灸,直至肉平为效。亦有用附片灸,仍前气血药作膏药贴之。

<目录>卷第二

<篇名>痔漏

属性:用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煎汤,先熏后洗。肿者,用木鳖子五倍子研细末,调敷。

漏专以凉药为主。

痔漏方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升麻 枳壳 条芩 槐角

<目录>卷第二

<篇名>肠痈

属性:作湿热食积治,入风难治。

治漏外塞药∶芦甘石小便 ,牡砺粉。

<目录>卷第二

<篇名>结核

属性:或在颈、在项、在身、在臂;如肿毒者,多痰注作核不散。治耳后顶门各一块。

僵蚕(炒) 青黛 胆星 酒大黄

上为末,蜜丸,噙化之。

颈颊下生痰核,二陈汤加炒大黄、连翘、桔梗、柴胡。

治臂核作痛∶

连翘 防风 川芎 酒芩 苍术 皂角刺

治环跳穴痛,防生附骨痈方∶

以苍术佐黄柏之辛,行以青皮,冬月加桂枝,夏月加条子黄芩。体虚者加土牛膝,以生甘草为使,大料

煎,入生姜汁带辣食前饮之。病甚者,加黄柏、桂枝。十数帖发不动,少加大黄一两帖,又不动者,恐痈将成

矣;急撅地成坑,以

火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抱下体,伏热气熏蒸,腠理开、血气畅而愈。

<目录>卷第二

<篇名>脱肛

属性:气热、气虚。

气虚补气,用人参、当归、黄 、川芎、升麻。

血虚者,四物汤。

血热者凉血,四物汤加黄柏炒。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经水

属性:经水、经候、过期而作痛者,乃虚中有热,所以作痛。

经水不及期,血热也。四物汤加黄连。

经候将来而作痛者,血实也。

桃仁 香附 黄连

过期乃血少也。

川芎 当归 带人参白术与痰药。

过期,紫黑色有块,血热也,必作痛。

四物汤加黄连、香附。

淡色过期者,乃痰多也。

二陈汤加川芎、当归。

紫色成块者,乃是热也。四物汤加黄连之类。

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

南星 苍术 香附 川芎 作丸服。

肥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前方加黄连、白术。若血枯经闭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躯肥脂满经闭者,导痰汤加芎连。不可服地黄,泥膈故

也。如用,以生姜汁炒。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血崩

属性:崩之为病,乃血之大下,岂可为寒。但血去后,其人必虚,当大补气血。

东垣有治法,但不言热。其主于寒,学人宜再思之。

急则治其标。白芷汤调百草霜。

甚者,棕榈皮灰,后用四物汤加干姜调理。

因劳者,用参 带升补药。

因寒者加干姜。因热者加黄芩、参、 。

崩过多者,先服五灵脂末一服,当分寒热。五灵脂能行能止。妇人血崩用白芷、香附为丸。

白带用椒目末,又用白芷末。

一方∶用生狗头骨烧灰存性,或酒调服,或入药服之。

又方∶用五灵脂半生半熟为末,以酒调服。

气虚血虚者,皆于四物汤加人参、黄 。

漏下乃热而虚者,四物汤加黄连。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带下赤白

属性:(赤属血、白属气、主治燥湿为先。)

带、漏、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宜升。无人知此。肥人多是湿痰。

海石 半夏 南星 苍术 川芎 椿皮 黄柏

瘦人带病少,如有带者,是热也。

黄柏 滑石 川芎 椿皮 海石

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仍用丸子(一本作瓦龙子)。

又云∶赤白带皆属于热,出于大肠小肠之分。

一方∶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汤下,治白带;亦治心痛。

罗先生治法∶或十枣汤、或神 丸、或玉烛散、皆可用,不可峻攻。实者可用此法,虚则不宜。

血虚者,加减四物汤。

气虚者,以参术陈皮间与之。

湿甚者,用固肠丸。

相火动者,于诸药中少加炒柏。

滑者,加龙骨、赤石脂。

滞者,加葵花。性燥者,加黄连。

寒月少入姜附。临机应变,必须断浓味。

良姜 芍药 黄柏(二钱,各烧灰) 入椿树皮末(一两半)

上为末,粥为丸。每服三四十丸。

痰气带下者∶

苍术 香附 滑石 蛤粉 半夏 茯苓

妇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

南星 苍术 黄柏(炒焦) 滑石 半夏 川芎 辛夷 牡蛎粉(炒) 茯苓

白带并痛风∶

半夏 茯苓 川芎 陈皮 甘草 苍术(炒浸) 南星 牛膝 黄柏(酒浸,晒干炒)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子嗣

属性:肥盛妇人不能孕育者,以其身中脂膜闭塞子宫,而致经事不能行。可用导痰汤之类。

瘦怯妇人不能孕育者,以子宫无血,精气不聚故也。可用四物汤,养血、养阴等药。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产前胎动

属性:孕妇人因火动胎,逆上作喘者,急用条黄芩、香附之类。将条芩更于水中沉,取重者用之。

固胎

地黄(半钱) 人参 白芍(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川芎 归身尾(一钱) 陈皮(一钱) 甘

草(二钱) 糯米(一十四粒) 黄连(些小) 黄柏(些小) 桑上羊儿藤(七叶完者)

上 咀煎汤服之。

血虚不安者用阿胶。痛者缩砂,行气故也。

一切病不可表。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恶阻

属性:(从痰治。)

戴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

肥者有痰,瘦者有热,多用二陈汤。

或白术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

妇人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虚,其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物也。

血块、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晕、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一半用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益智炒,去益智) 山栀(半两,炒) 台芎(半两) 香附

(一两,用便浸) 萝卜子(一两半炒) 山楂(一两) 三棱 青皮 神曲(各半两) 莪术(半两,用米

醋煮) 桃仁(半两,留尖去皮) 白芥子(一两半,炒) 瓦龙子(消血块)

为末,作丸子服之。

妇人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削。

香附(四两,醋煮) 桃仁(一两,去皮尖) 海石(一两,醋煮) 白术(一两)

为末,神曲为丸。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束胎

属性:束胎丸,第八个月服。

黄芩(酒炒。夏用一两,秋用七钱半,冬用半两) 茯苓(七钱半) 陈皮(二两,忌火) 白术(二

两粥为丸。)

束胎散即达生散

人参(半钱) 陈皮(半钱) 白术 白芍 归身尾(各一钱) 甘草(二钱,炙) 大腹皮(三钱)

紫苏(半钱)

或加枳壳、砂仁作一帖;入青葱五叶,黄杨木叶梢十个,煎。待于八九个月,服十数帖,甚得力。或夏

加黄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或有别证,以意消息。

第九个月服

黄芩(一两,酒炒。宜热药,不宜凉药。怯弱人减半) 白术(一两) 枳壳(七钱半,炒) 滑石(七

钱半,临月十日前小便多时,减此一味。)

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汤下。不可多,恐损元气。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安胎

属性:白术 黄芩 炒面 粥为丸。

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

缩砂安胎治痛,行气故也。

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难产作膏∶地黄膏、牛膝膏。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胎漏

属性:(气虚、血虚、血热。)

戴云∶胎漏者,谓妇人有胎,而血漏下也。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子肿

属性:(湿多。)

戴云∶子肿者,谓孕妇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用山栀炒一合,米饮汤吞下。三因方中有鲤鱼汤。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难产

属性:难产之由,亦是八九个月内不谨者。

气血虚故,亦有气血凝滞而不能转运者。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催生方

属性:白芷灰 滑石 百草霜

上为末,芎归汤或姜汁调服之。

治胎衣不下 妇人大全方,别有治法。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产后血晕

属性:(虚火载血,渐渐晕来。)

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为极细末,以好酒调,灌下即醒。行血极快也。

又方∶用韭叶细切,盛于有嘴瓶中,以热醋沃之,急封其口,以嘴塞产妇鼻中,可愈眩晕。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产后补虚

属性: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芩 陈皮 川芎(各半钱) 归身尾(半钱) 甘草(一钱,炙。) 有热加

生姜(三钱) 茯苓(一钱)

必用大补气血,虽有杂证,以末治之。

当清热,补血气。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消血块

属性:滑石(二钱) 没药(一钱) 麒麟竭(一钱,无则用牡丹皮) 为末,醋糊作丸。

瓦龙子能消血块。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泄

属性:川芎 黄芩 白术 茯苓 干姜 滑石 白芍(炒) 陈皮

咀,煎汤服。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恶露不尽

属性:谓产后败血所去不尽,在小腹作痛。

五灵脂 香附末 蛤粉 醋丸 甚者入桃仁(不去尖)

如恶血不下,以五灵脂为末,神曲糊丸,白术陈皮汤下。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中风

属性:不可作风治,切不可以小续命汤服之。必大补气血,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脉分其气血多少而治。

口眼 斜,不可服小续命汤。

<目录>卷之三\妇人科

<篇名>发热恶寒

属性:大发热必用干姜,轻用茯苓,淡渗其热。一应苦寒热发表药,皆不可用也。

才见身热,便不可表。发热恶寒,皆是气血。左手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药多

于补血药。

恶寒、发热、腹满者,当去恶血。脉满者不是,腹痛者是。

产后不可下白芍,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

产后一切病皆不可发散。

<目录>卷之三

<篇名>小儿科

属性:小儿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

小儿肝病多,及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吐泻黄胆

属性:三棱 莪术 陈皮 青皮 神曲 麦芽 甘草 白术 茯苓 黄连 上为末,水调服。

伤乳吐泻者加山楂。时气吐泻者加滑石。发热者加薄荷。

吐泻用益元散。钱氏五补五泻之药俱可用。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急慢惊风

属性:发热、口疮、手心伏热、痰热、痰喘、痰嗽。

并用通法;重则用瓜蒂散,轻则用苦参赤小豆末。须酸齑汁调服。吐之后,用通圣散蜜丸服之。

惊有二证∶一者热痰,主急惊,当直泻之;一者脾虚,乃为慢惊,所主多死,当养脾。

东垣云∶慢惊者,先实脾土,后散风邪。

急者,只用降火、下痰、养血。

慢者,只用朱砂安神丸,更于血药中求之。

黑龙丸

牛胆南星 礞石(各一两,焰硝等分 ) 天竺黄 青黛(各半两) 芦荟(二两半) 朱砂(三钱)

僵蚕(五分) 蜈蚣(二钱半,烧存性)

上为细末,煎甘草汤膏,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急惊薄荷汤下,慢惊桔梗、白术汤下。

神圣牛黄夺命散

槟榔(半两) 木香(三钱) 大黄(二两,面裹煨熟为末。) 白牵牛(一两,一半炒,一半生用)

黑牵牛(粗末,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上为一处,研作细末,入轻粉少许。每服二钱,用蜜浆水调下。不拘

时候,微利为度。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疳病

属性:胡黄连丸

胡黄连(半钱,去果积) 阿魏(一钱半,醋煮,去肉积) 麝香(四粒) 神曲(二钱半,去食积)

黄连(二钱半,炒,去热积)

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白术汤下。

小儿疳病腹大∶胡黄连丸二十丸,白术汤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痘疮

属性:(分气虚、血虚补之。)

气虚用人参、白术,加解毒药。

但见红点,便忌升麻葛根汤,发得表虚也。

吐泻、少食、为里虚。不吐泻、能食、为实。

里实而补,则结痈肿。

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或用烧人屎。黑陷甚者,烧人屎,红、活、绽、凸为表实,而复用表药,则

要溃烂不结痂。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

痘疮,或初出,或未出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合少,重者合轻。方用丝瓜近蒂三寸连瓜子皮烧

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吃。入朱砂末亦可。

解痘疮毒药

丝瓜 升麻 酒芍药 甘草(生用) 糖球 黑豆 犀角 赤小豆

解痘疮法,已出未出皆可用。朱砂为末,以蜜水调服。多者可减,少者可无。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腹胀

属性:萝卜子(蒸) 紫苏梗 陈皮 干姜(各等分) 甘草(减半) 食减者加白术,煎服。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夜啼

属性:人参(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姜汁炒) 甘草(半钱) 竹叶(二十片) 作二服。加姜一片,煎服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口糜

属性:戴云∶满口生疮者便是。江茶粉草敷之。

又方∶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脱囊肿大

属性:戴云∶脱囊者,阴囊肿大、坠下、不收上之说。

木通 甘草 黄连 当归 黄芩 煎服。

脱囊,紫苏叶为末,水调,敷上。荷叶裹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脱肛

属性:戴云∶脱肛者,大肠脱下之说。

东北方陈壁上土,汤泡,先熏后洗。亦可用脱囊药服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木舌

属性:戴云∶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又言重舌者,亦是此类。二者盖是热病。用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

酒调敷。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瘾疹

属性:(黑斑、红斑、疮痒。)

用通圣散调服。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咯红

属性:戴云∶咯红者即唾内有血,非吐血与咳血。

黑豆 甘草 陈皮 煎服。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吃泥

属性:(胃热故也。)

软石膏 甘草 黄芩 陈皮 茯苓 白术 煎服。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痢疾食积

属性: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煎服。

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食积痢

炒曲 苍术 滑石 芍药 黄芩 白术 甘草 陈皮 茯苓 上 咀煎,下保和丸。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解颅

属性:乃是母气虚与热多耳。

戴云∶即初生小儿头上骨未合而开者。上以四君子汤、四物汤。有热加酒芩、炒黄连、生甘草,煎服。

外以帛束紧,用白蔹末敷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蛔虫

属性:楝树根为君,佐以二陈汤,煎服。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口噤

属性:郁金 藜芦 瓜蒂 为末,搐鼻。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风痰

属性:南星(半两,切) 白矾(半两入器中,水高一指浸,晒干研细末) 白附子(一两) 用飞白面为

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姜蜜薄荷汤化下服之。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癞头

属性:用红炭 长流水令热,洗之。又服酒制通圣散。除大黄酒炒外,以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调敷。

又方∶

松树浓皮(一两,烧灰。) 白胶香(二两,熬沸倾石上。) 黄丹(一两,飞。) 白矾(半两,火

飞。) 软石膏(一两) 黄连(半两) 大黄(五钱) 轻粉(四厘。)

上极细末,熬熟油调敷疮上。须先洗了疮口,敷乃佳。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赤瘤

属性:生地黄 木通 荆芥

苦药带表之类。用巴蕉油涂患处。

<目录>卷之三\小儿科

<篇名>鼻赤

属性:雄黄、黄丹、同敷。

一小儿好吃粽,成腹痛。黄连、白酒药、为末,调服乃愈。

<目录>附录

<篇名>一、火岂君相五志俱有论

属性: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何者?盖能燔灼焚焰,飞走狂越,消烁于物,莫

能御之。游行乎三焦虚实之两途∶曰君火也,犹人火也;曰相火也,犹龙火也。火性不妄动,能不违道于常,

以禀位听命营运造化,生存之机矣。夫人在气交之中,多动少静,欲不妄动,其可得乎。故凡动者皆属火。龙

火一妄行,元气受伤,势不两立。偏胜则病移他经,事非细故,动之极也,病则死矣。经所以谓一水不胜二火

之火,出于天造。君相之外,又有厥阴、脏腑之火,根于五志之内,六欲七情激之,其火随起。大怒则火起于

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为君主,自焚则死矣。丹溪又启∶火出五脏

主病。曰∶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动也。诸痛疮疡,属于心火之用也。诸气愤郁,属于肺火之升也。诸湿肿满,

属于脾火之胜也。经所谓一水不胜五火之火,出自人为。又考内经病机一十九条内举属火者五∶诸热瞀 ,皆

属于火;诸惊禁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气逆上,皆属于火;诸躁扰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跗肿疼酸惊骇,

皆属于火。而河间又广其说火之致病者甚多,深契内经之意。曰∶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

腹胀大鼓之有声、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鼻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

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之病,

皆少阳君火之火,乃真心小肠之气所为也。若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跗肿酸痛、气逆上冲、禁

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哑、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 不明、暴注、 、暴病、暴死,此皆

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所为也。是皆火之变见于诸病也。谓为脉虚则浮大,实则洪数。药之所主,

各因其属。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惟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龙火也,不可

以湿折之,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噫!泻火之法,岂止如此,虚实多端,不可不察。以脏气

司之∶如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之火耳。

若饮食劳倦,内伤元气,火不两立,为阳虚之病。以甘温之剂除之,如黄 人参甘草之属。若阴微阳强,相火

炽盛,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火虚之病;以甘寒之剂降之,如当归地黄之属。若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

强之病,以咸冷之剂折之,如大黄朴硝之属。若肾水受伤,其阴失守,无根之火,为虚之病,以壮水之剂制之,

如生地黄、玄参之属。若右肾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以温热之剂济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冷物,

抑遏阳气于脾土,为火郁之病,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干葛柴胡防风之属。不明诸此之类,而求火之为病,

施治何所根据。故于诸经,集略其说,略备处方之用,庶免实实虚虚之祸也。

<目录>附录

<篇名>二、气属阳动作火论

属性: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当其和平之时,外护其表,复行于里,周流一身,循环无

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源出中焦,总统于肺气,曷尝病于人也。及其七

情之交攻,五志之间发,乖戾失常,清者遽变之为浊,行者抑遏而反止,表失卫护而不和,内失健悍而少降,

营运渐远,肺失主持,妄动不已,五志厥阳之火起焉;上燔于肺气乃病焉。何者?气本属阳,反胜则为火矣。

河间曰∶五志过极,则为火也。何后世不本此议,而一概类聚香辛燥热之剂。气作寒治,所据何理?且言七气

汤制作∶其用青皮、陈皮、三棱、蓬术、益智、官桂、甘草,遂以为平和可常用,通治七情所伤,混同一意,

未喻其药。以治真气以下诸气,尤有甚焉者,兹不复叙。况所居之情,各各不同。且夫经言九气之变,未尝略

而不详。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

气结。其言治法∶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惊者平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喜者以恐升

之;悲者以喜胜之。九气之治,各有分别,何尝混作寒治论,而类聚香热之药,通言而治诸气,岂理之谓欤。

若香辛燥热之剂,但可劫滞气,冲快于一时;以其气久抑滞,借此暂行开发之意。药中无佐使制服所起之气,

服之,甚则增炽郁火,蒸熏气液而成积,自积滋长而成痰,一饮下膈,气乃氤氲,清虚之象,若雾露之着物,

虽滞易散,内挟痰积,开而复结,服之日久,安有虚实而不动,气动而不散者乎。此皆人所受误之由,习俗已

久,相沿而化,卒莫能救。升发太过,香辛散气,燥热伤气,真气耗散,浊气上腾,犹曰肾虚不能摄气归原,

遂与苏子降气汤四磨汤下,黑铅丹、养气丹、镇坠上升之气;且硫黄黑锡佐以香热,又无补养之性,借此果

能生气而补肾乎。请熟详之∶夫湿痰盛甚者,亦或当之,初服未显增变,由其喜坠、而愈进,形质弱者,何以

收救。不悟肺受火炎,子气亦弱,降令不行,火无以制,相扇而动,本势空虚,命绝如缕,

积而至深,丹毒济火,一旦火气狂散,喘息奔急而死。所以有形丹石瓦药,重坠无形之气,其气将何抵受随而

降之乎。譬以石投水,水固未尝沉也,岂不死欤。丹溪有曰∶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其热愈甚,自

觉无冷,非真冷也。火热似水,积热之甚,阳亢阴微,故有此证。认假作真,似是之祸可胜言哉。内经虽云百

病皆生于气,以正气受邪之不一也。今七情伤气,郁结不舒,痞闷壅塞,发为诸病。当详所起之因,滞于何经,

有上下部分藏气之不同。随经用药,有寒热温凉之同异。若枳壳利肺气,多服损胸中至高之气;青皮泻肝气,

多服损真气。与夫木香之行中下焦气、香附之快滞气、陈皮之泄气、藿香之馨香上行胃气、紫苏之散表气、浓

朴之泻卫气、槟榔之泻至高之气、沉香之升降其气、脑麝之散真气,若此之类,气实可宜。其中有行散者,有

损泄者,其过剂乎,用之,能却气之标,而不能治气之本。岂可又佐以燥热之药,以火济火,混同谓治诸气,

使之常服多服可乎?气之与火,一理而已,动静之变,反化为二。气作火论,治与病情相得。丹溪发挥论云∶

冷生气者,出于高阳生之谬言也。自非身受寒气,口食寒物,而足论寒者,吾恐十之无一二也。

<目录>附录

<篇名>三、血属阴难成易亏论

属性:《内经》曰∶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

藏于脾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

足得之而能步、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注之于脉,少则涩,

充则实。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

生阴长,液汗变化而赤为血也。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可不谨养哉。故曰∶

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亢;阳盛则阴

必衰,又何言阳旺而生阴血也。盖谓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营运于内,而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故

其致病也易,而调治也难。以其比阳常亏,而又损之,则阳易亢阴易乏之论,可以见矣。诸经有云∶阳道实,

阴道虚。阳道常饶,阴道常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人之生也,年至十四而经行,至四十九而经断,可见

阴血之难成易亏。知此阴气一亏伤所变之证∶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外则虚劳;妄返于下,则便红;稍血热

则膀胱癃闭;溺血渗透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脓血。火极

似水。血色紫黑;热盛于阴,发于疮疡;湿滞于血,则为痛痒瘾疹,皮肤则为冷痹。蓄之在上,则人喜忘;蓄

之在下,则为喜狂。堕恐跌仆,则瘀恶内凝。若分部位∶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此特举

其所显之证者。治血必血属之药,欲求血药,其四物之谓乎。河间谓随证辅佐谓之六合汤者,详言之矣。余故

陈其气味专司之要,不可不察。夫川芎血中之气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

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也。当归分三,治血中主药。通肾经,性味辛温,全用能活血各归其经也。

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和血气腹痛也。若求阴药之属,必于此而取则焉。《脾胃论》有云∶若

善治者,随经损益,损其一二味之所宜为主治可也。此特论血病而求血药之属者也。若气虚血弱,又当从长沙。

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生阴血也,若四物者,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

不虚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苏子、血竭、牡丹皮者,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榈灰者,

血崩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苁蓉、锁阳、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败龟

板者,血虚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干姜桂者,血寒所宜;生地黄、苦参,血热所宜;此特取其正治

之大略耳。以其触类而长,可谓无穷之应变矣。

<目录>附录

<篇名>四、滞下辩论

属性:滞下之病,尝见世方以赤白而分寒热,妄用兜涩燥剂止之。或言积滞,而用巴KT 丸药攻之;或指湿热,

而与淡渗之剂利之;一偏之误,可不明辩乎。谨按原病式所论,赤白同于一理,反复陈喻,但不熟察耳。果肠

胃积滞不行,法当辛苦寒凉药,推陈致新,荡涤而去,不宜巴KT 毒热下之。否则郁结转甚,而病变危者有之

矣。若泻痢不分两证,混言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夫泄者,水谷湿之象。滞下者,垢瘀之物同于湿热而

成。治分两岐,而药亦异。若淡渗之剂,功能散利水道,浊流得快,使泄自止。此有无之形,岂可与滞下混同

论治而用导滞行积可乎。其下痢出于大肠,传送之道,了不干于肾气。所下有形之物,或如鱼脑、或下如豆汁、

或便白脓、或下纯血、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若此者,岂可与泻混同论治而用淡渗利之可乎。尝原其本,皆

由肠胃日受饮食之积,余不尽行,留滞于内,湿蒸热瘀,郁结日深,伏而不作;时逢炎暑,不行相火司令,又

调摄失宜,复感酷热之毒;至秋阳(气)始收,火气下降,蒸发蓄积,而滞下之证作矣以其积滞之滞行,故名

之曰滞下。其湿热瘀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赤白兼下,气血俱受邪矣。久而不

愈,气血不运,脾积不磨,陈积脱滑下凝,犹若鱼脑矣。甚则肠胃空虚,关司失守,浊液并流,色非一类,错

杂混下注出,状如豆汁矣。若脾气下陷,虚坐努责,便出色如白脓矣。其热伤血深,湿毒相瘀,粘结紫色,则

紫黑矣。其污浊积而欲出,气滞而不与之出,所以下迫窘痛,后重里急,至圊而不能便,总行频并亦少,乍起

乍止而不安,此皆大肠经有所壅遏窒碍,气液不得宣通故也。众言难处,何法则可求之?长沙论云∶利之可下

者,悉用大黄之剂。可温者,悉用姜附之类。何尝以巴KT 热毒下之,紧涩重药兜之。又观河间立言∶后重则

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宜温、脉弦则去风、脓血粘稠以重药竭之,身冷自汗以重药温之,风邪内束宜汗之,

溏为痢当温之,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

用药轻重之别,又加详载。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治实治虚之要论。而丹溪又谓大虚大寒者,其

治验备载《局方发挥》。观此治法,岂可胶柱而调瑟。又有胃弱而闭不食,此名禁口痢,病七方未有详论者。

以《内经》大法推之,内格呕逆火起炎上之象。究乎此,则胃虚木火乘之,是土败木贼也,见此多成危候。

<目录>附录

<篇名>五、三消之疾燥热胜阴

属性:尝读刘河间先生三消之论,始言天地六气五味,以配养人身六味五脏,而究乎万物之源;终引《内经》论

渴诸证,以辩乎世方热药之误。此比物立象,反复详明,非深达阴阳造化之机者,孰能如是邪。请陈其略∶夫

经中有言心肺气厥而渴者,有肾热而渴者,有言胃与大肠结热而渴者,有言脾痹而渴者,有因小肠痹热而渴者,

有因伤饱肥甘而食渴者,

有因醉饱入房而渴者,有因远行劳倦遇天热而渴者,有因伤害胃干而渴者,有因肾热而渴者,有因痛风而渴

者。虽五脏之部分不同,而病之所遇各异,其为燥热之疾一也。三消之热,本湿寒之阴气衰,燥热之阳气大甚,

皆因乎饮食之饵失节,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

阳气悍而燥热郁甚;或因久嗜咸物,恣食炙爆,饮食过度;亦有年少服金石丸散,积久实热结于下焦,虚热血

气不能制,实热燥甚于肾,故渴而不饮。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渴,小便数而消瘦

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此三消者,其燥热同也。故治疾者,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

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岂不以滋润之剂,养阴以制燥,滋水而充液哉。何故?泄漏消渴,多者不知其书,

谓因下部肾水虚,不能制其上焦心火,使上实热而多烦渴,下虚冷而多小便。若更服寒药,则元气转虚,而下

部肾水转衰,则上焦心火尤难治也。但以暖药补养元气,若下部肾水得实,而胜退上焦心火,则自然渴止,小

便如常,而病愈也。吁!若此未明阴阳虚实之道也。夫肾水属阴而本寒,虚则为热。心火属阳而本热,虚则为

寒。若肾水阴虚,则心火阳实,是谓阳实阴虚,而上下俱热矣。以彼人言,但见消渴数溲,妄言为下部寒尔,

岂知肠胃燥热怫郁使之然也。且夫寒物属阴,能养水而泻心;热物属阳,能养火而耗水。今肾水既不能胜心

火,则上下俱热,奈何以热养肾水欲令胜心火,岂不暗哉。彼不谓水气实者必能制火,虚则不能制火。故阳实

阴虚,而热燥其液,小便淋而常少。阴实阳虚,不能制水,小便利而常多。此又不

知消渴小便多者,盖燥热太甚,而三焦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渗泄浸润于外,以养乎百

骸。故肠胃之外燥热太甚,虽多饮水入于肠胃之内,终不能浸润于外,故渴不止而小便多。水液既不能渗泄浸

润于外,则阴燥竭而无以自养,故久而多变为聋盲疮疡痤痱之类而危殆。其为燥热伤阴也,明矣。

<目录>附录

<篇名>六、泄泻从湿治有多法

属性:泄泻者,水泻所为也。由湿本土,土乃脾胃之气也。得此证者,或因于内伤,或感于外邪,皆能动乎脾湿。

脾病则升举之气下陷,湿变注并出大肠之道,以胃与大肠同乎阳明一经也。云湿可成泄,垂教治湿大意而言。

后世方论泥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凡泄泻之药,多用淡渗之剂利之。下久不止,不分所得之因,遽

以为寒,而用紧涩热药兜之。夫泄有五飧。泄者,水谷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溏泄者,所下汁积粘垢,湿兼

热也; 泄者,所下澄澈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濡泄者,体重软弱,泄下多水,湿自甚也;滑泄者,久

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若此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举治不可执一而言。谨书数法于后∶夫泄有宜汗解者。经

言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云∶久风为飧泄,若保命集云,用苍术、麻黄、防风之属是也。有宜下而保安者。

若长沙言,下痢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下利已瘥至其时复发者,此为下未尽更下之安,悉用大承气

汤加减之剂。有宜化而得安者。格致余论,夏月患泄,百方不效,视之,久病而神亦瘁,小便少而赤,脉滑而

颇弦,格闷食减。因悟此久积所为,积湿成痰留于肺中,宜大肠之不固也。清其源则流自清。以茱萸等作汤,

温服一碗许,探喉中,一吐痰半升,

如利减半,次早晨饮,吐半升而利止。有以补养而愈者,若脾胃论,言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大便泄

泻,从黄 建中汤。有宜调和脾湿而得止者,若洁古言曰∶四肢懒倦,小便不利,大便走泄,沉困,饮食减少,

以白术、芍药、茯苓,加减治之。有宜升举而安者,若试效方言∶胃中湿脾弱,不能营运,食下则为泄,助甲

胆风胜以克之。以升阳之药羌活、独活、升麻、防风、炙甘草之属。有宜燥湿而后除者,若脾胃论言∶上湿有

余,脉缓,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从平胃散。有宜寒凉而愈者,若长沙言∶协热自利者,黄芩汤主

之。举其湿热之相宜者,若长沙言,下利脉迟紧痛未欲止当温之;下利心痛急当救里;下利清白水液澄澈,可

与理中四逆汤辈。究其利小便之相宜者,河间言湿胜则濡泄。小便不利者,可与五苓散、益元散分导之。以其

收敛之相宜者,东垣言∶寒滑气泄不固,制诃子散涩之。以上诸法,各有所主,宜独利小便而湿动也。岂独病

因寒,必待龙骨、石脂紧重燥毒之属涩之。治者又当审择其说,一途取利,约而不博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