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篇名>临症验舌法

书名:临症验舌法

作者:杨云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17年

<目录>上卷

<篇名>临症以验舌为准统论

属性: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

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

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何从前以医名家者俱略焉,而仅

于伤寒见诸金镜耶?余自弱冠,敬承家学,殚心医理,间尝从金镜三十六舌,逐一体验,其法殊多未合,疑而

质诸先君子。先君子曰∶东庄不有云乎,金镜三十六舌,当参其意而勿泥其法,更有三十六舌之所未及者,须

以意通之。予领先君子训,退而绎其所以其意当参,其法勿泥者,乃见东庄所云,真实获我心也。于是临症

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

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瘥、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

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是以阴阳虚实,见之悉得其真;补

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人以见之无不真、投之无不应也,未有不称以为奇者。不知余于四诊之中,于舌更有

独得之秘也。然独得之秘,究何秘哉,不过同得之理耳。临症者诚潜心而有会焉,则分之而脏腑各一阴阳也,

阴阳各一虚实也,理周而法到,可以补金镜之所未及,而正不止三十六舌也;合之而脏腑同此阴阳也,阴阳同

此虚实也,理圆而法活,可以裁金镜之所未合,而并不必三十六舌也。分而分之,其法不出乎五行;合而合之,

其理总原于太极。准此以临症,则诸病之变现,纵使万叶千枝,而一望之神明,自可搜根拔本,尚何无者生之、

有者甚之,以干致邪失正,绝人长命之咎哉?兹将验舌诸法,备述之下,惟识者参之。

<目录>上卷

<篇名>验舌分虚实法

属性: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之

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如虚实稍有疑心,

则补泻无从下手。其参症切脉以审虚实,固临症第一要着也,乃有症似实而脉则虚,脉似实而症则虚者。如舍

脉从症,既难信以为真,而舍从脉,又惟恐其是假,则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实则其形坚敛、其色苍老;

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而病之现于舌也,其形与色亦然。(故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

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如此分别,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一目先了然矣。)

<目录>上卷

<篇名>验舌分阴阳法

属性:虚实既分,补泻固有定见。然虚实各有阴阳,而阴阳迭为虚实,则于虚实分阴阳,临症者又不可混也。

而分之不得其法,则有以阴盛为阳盛、阳虚为阴虚,而不能无误者。且有症本阳虚,而经训曰阴虚,令人错解,

贻害不浅者。如云∶“阴虚出盗汗”。阴言手太阴也,虚言肺气虚也。又云∶“阴虚发夜热”。阴言足太阴也,

虚言脾气虚也。同曰阴虚,而其中有手

足太阴之分。名曰阴虚,而其实是脾肺气虚之症。无如历代医师,从未注明其义,误以脾肺气虚认为肾水不足,

而用滋阴降火之剂,朝夕重阴下逼,逼至土困金败,便溏声嘶,置之死地而不悟者,只此两个阴字,拘义牵文,

以讹传讹。自古迄今,普天之大,不知日杀凡几,良可痛也。况如此类者,经中未易枚举,总缘阴阳混杂,虚

实模糊,但凭脉症,分晰难清耳。(讵知阴虚阳盛者,其舌必干;阳虚阴盛者,其舌必滑;阴虚阳盛而火旺者,

其舌必干而燥;阳虚阴盛而火衰者,其舌必滑而湿。)如此分别,则为阴为阳,谁实谁虚,显然可见,更何似阴

似阳之疑,以致重阴重阳之误,贻人夭殃耶?

<目录>上卷

<篇名>验舌分脏腑配主方法

属性:虚实不爽,而后补泻无不应;阴阳不谬,而后寒暄无不投。然必脏腑不瘥,而后补泻寒喧悉对其病,以拔

其根而主方无不谛,则就虚实阴阳,以分夫脏腑而定以主方,临症者尤不可混也。而脏腑之分,不越青黄黑白,

主方之配,须合酸苦辛甘。爰按内经分脏别腑,并检成方,酌定主治,条例如下。

一、舌见青色,肝胆病也。(紫色同)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青而舌坚敛苍老,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

肝饮;青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青而干燥者,非胆腑阴虚火郁,即肝脏血虚火旺也,

(但干而不燥者,专责阴虚,如干而且燥,则阴虚而火旺矣。各脏腑仿此)胆腑阴虚者逍遥散,火郁加生地、

薄荷;肝脏血虚者逍遥散,火旺,加丹皮、山栀。

郁是气抑,抑则气不透,不透则热而为火也。第从来俱以郁火属之肝,而余独责之胆者,盖胆属少阳,其

气尚稚,胆为甲木,其质尚嫩,所以最易被抑,一抑则其气闷而不舒矣。若肝则为厥阴,于木

属乙,其气已盛,其质已坚,而其火易动而易旺,一有所触,则即发而不可遏,其发而不可遏者,怒也非郁也。

郁主凝滞于中,而怒则发扬于外者也。本方统治肝胆阴虚,而于胆腑火郁,则加薄荷、生地者,以木喜风摇,

而郁火非生地不能凉也。于肝脏火旺,则加丹皮、山栀者,盖肝血既虚,则肝火易旺,则肝血益虚,自非泻其

火,难以滋其阴,非借屈曲下行以通之,无以泻其火也。惟是血为火迫,变成燥症,则当重加熟地,以润其燥,

丹山两味,固可不必,而亦非宜矣。

青而滑润者,非胆腑气怯,即肝脏气虚也。胆腑气怯者,十味温胆汤,去枳实,加酒煎服,其应更捷。盖

以酒入胆经,而最壮胆气也。

肝脏气弱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

建中之所以异于桂枝者,在加胶饴一味耳。今恐甘先入脾,而去胶饴,则仍与桂枝无别。故用当归建中,

则与肝脏气虚乃合。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阴阳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滑润而形色不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

养荣汤加枸杞。

凡左关脉细紧如刀口者,其舌不拘何色,必胖而滑;其病不拘何症,心虚而寒。予每投以养荣,无不立应。

临症者切勿畏之,重生者切勿疑之。

一、舌见黄色,脾胃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黄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

如有浓苔,或焦黄、或焦黑,而糙刺燥裂,其症痞满燥实坚敛悉具者,实症也。须急下之,以存津液,

大承气汤主之。但此是真正阳明里症,北方伤寒,间或有此。然舌若胖大,即在北方,亦非承气的症,切不可

妄用硝黄,杀人于顷刻也。

黄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黄而干燥

者,非胃腑阴亏火旺,即脾脏血虚火盛也。胃腑阴亏者,左归饮去茯苓;火旺加花粉、归、地;脾脏血虚者,

归脾汤去木香;火盛加白芍、丹、山。

如干燥而有浓苔者,宿食滞于肠胃,而燥结不出也。其脉必牢实,神思必昏沉,面必拥热通红,鼻必气粗,

胸前按之必微痛,须逍遥散倍加熟地,润而下之。

黄而滑润者,非胃气虚弱,即脾气亏损也。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

加白芍。

如其舌后半截滑腻而有微苔者,乃脾胃虚气下陷也,须补中益气汤。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 八珍汤。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

桂养荣汤。

一、舌见赤色,心与小肠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赤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

按四明心法∶凡舌见灰色,指甲刮下无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连之对症也。味其语意,可见阳邪燔灼,

则其阴液未有不干枯者。然以予验之,又必其形坚敛、其色苍老,方是真正芩连对症。若一见胖嫩,即使苔浓

而焦干燥裂,非寒水侮土,即肾气凌心。寒水凌土,当用附子理中;肾气凌心,当用人参八味。倘误用芩连,

则舌上现出人字纹必死。予诊莘墅沈彝仲症,辞以不治者,因其得此舌也,有论验在医案中可参。又按火色本

红,火症而舌见灰色者,如炭火通红于内,而浮灰翳蔽于外也。顾据理论之,则舌见灰色,其症当更甚于舌黑

如炭何也,盖火燃薪尽,则是木成炭,是草成灰,故曰炭曰灰,皆火极之变象也。而木本质坚,甫着火燃,未

成炭也。必火极似水,乃变黑而为炭,然其性犹甚烈也。至于久经火 ,则热极必寒,乃返白而成灰,然其心

犹未灰也。若草本则其体弱,着火一过,即灰矣。一灰即不可复燃矣。然则就物理以察病机,彼见舌灰

色者,无论一火即灰,与由炭而灰,不皆更甚于舌黑如炭者乎?

赤而浮胖矫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赤而干燥者,非小肠阴亏火旺,即心脏血虚火盛也。小肠

阴亏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

欲润其下,不欲其就燥也。

火旺加生地、木通。

合导赤散以泻其火气。

心脏血虚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

恐其血燥,反动肝火而燥血液。火盛加丹皮、山栀。

凡本经之阴血既亏,则本经之阳火必旺,一负则一胜也。加丹皮、山栀者,欲其引心火下行,以直达于膀胱耳。

赤而滑润者,非小肠阳虚气坠,即心脏阳虚气弱也。小肠阳虚气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

气虚则滞,气滞则坠,方中参、 、术、草,补其虚也;川乌、陈皮,破其滞也;升麻、柴胡,举其坠也。

加山栀,借其屈曲下行,以引至小肠耳。

心脏阳虚气弱者,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本方加肉桂复加丹皮,欲其引入心经以补心气也。

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营汤。滑润而形色又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

亏也,附子养营汤。

一、舌见白色,肺与大肠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白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白

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白而干燥者,非大肠血虚火盛,

即肺脏阴虚火盛也。大肠血虚者,润肠滋水饮,火盛加生地、当归。

凡大便燥结,努力责不出者,本方神应。

如兼气虚而推送无力者,间以补中,或竟用八珍汤加桃仁、杏仁,养气补阴,亦无不应。

肺脏阴虚者,生金滋水饮,火燥加百合、沙参。白而滑润者,非大肠阳虚气陷,即肺脏阳虚气弱也。大

肠阳虚气陷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

大肠小肠俱属下焦之腑,何以亦配中脏之方?则以肠胃相连,其气本一贯也。

肺脏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汤合参附汤。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

肉桂,加炮姜。滑润而形色又见兼胖嫩者,肺与大肠金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

一、舌见黑色,肾与膀胱病也。(命门水火附,左右两肾同治)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黑而坚敛苍老者,肾

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黑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神虚也,补元煎。黑而干燥者,非膀胱阴虚火盛,即

左肾阴虚火旺也。膀胱阴虚者,六味饮,火盛合滋肾丸。左肾阴虚者,六味饮,火旺合生脉散。黑而滑润者,

非膀胱阴盛火衰,即右肾阳虚火亏也,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

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而其所以能出者,由气化也。阴虚火旺,则热逼膀胱,而气不能化矣;阴盛

火衰,则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矣。膀胱不利为癃,除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外,大率不出此两者也。然同

一三阳癃闭,而一由火旺,一系火亏。病判天渊,治分冰炭。相反若此,可类推之。

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

十全大补汤作丸。

更有由白而黄,由黄而焦,而枯黑燥裂,其舌边胖大,舌底滑润者,甚有舌底亦燥而绝无津液,其糙刺

如沙皮,敛束如荔子者。皆因劳伤脾肺,气虚发热,误用发散,益虚益热,复用寒凉,重阴内逼,以致虚火上

炎。所以白上加黄,黄上加焦,而枯黑燥裂也。不论其脉,不论其症,大剂参附养荣汤,不时灌服,多有得生

者。余救乌程潘中建之弟、归安张学海、桐乡诸圣济等症,皆此舌也,有治验在医案可参。

滑润而形色又兼气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更有其舌同一黑色,而一属寒水侮土者,宜用附子理中汤;一系肾气凌心者,宜用人参八味。其治有不相

同何也?盖寒水侮土者,系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外假热而内真寒,格阳症也,其黑色止聚于舌中。肾气凌心

者,系阴盛于下,逼阳于上,上假热而下真寒,戴阳症也,其黑色直底于舌尖。然未有不胖且嫩者,干燥滑润,

又在所不拘也。惟是实火两症,则其形必坚敛、色必苍老,而万无胖嫩者耳。

<目录>上卷

<篇名>验舌决生死法

属性:生死之决于脉症者,内经垂训,甚明备矣。而佐以验舌,则尤显而易见也。故并撮素所经验者,附载于

此,以为临症一助。

一、舌如去膜猪腰子者,危。

一、舌如镜面者,危。

一、舌糙刺如沙皮,而干枯燥裂者,危。

一、舌敛束如荔子肉,而绝无津液者,危。

一、舌如火柿者,危。

一、舌如烘糕者,危。

一、舌光无苔,胃气绝也,不治。

一、舌卷而囊缩者,不治。

一、舌本强直,转动不活,而语言蹇涩者,危。

一、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闭也,不治。

一、舌因误服芩连,而现出人字纹者,不治。

以上所列,皆垂死危候也。然有不必如此而死者;有即至如此而灼见脏腑阴阳虚实,竭力挽回,则亦得生

者。吾辈果操活人神技,须存寿世婆心,即有百不一活之症,当作万有一生之想。纵使修短有数,彭殇难齐,

破格出奇,终于莫救,致招从旁浮议,同道中伤,病家归咎,然而反之吾心,固无愧也。倘畏避嫌疑,而于此

种危症,再付之庸劣之手,则必无生理矣,讵不痛哉。

<目录>上卷

<篇名>临症以验舌为准结语

属性:上论临症以验舌为准。而验舌以浮胖坚敛分虚实,干燥滑润分阴阳,黑白青黄分脏腑。盖本至中至正之理,

以立至简至易之法。轩岐复起,当不易吾言也。至于阴阳虚实四柱,所配补泻寒热诸方,虽是为临症者举其大

略,然而无一症不从亲身经历;无一方不从亲手试验者。诚以医寄死生,只字不容率笔;理原性命,短语无可

粗心也。惟是加减出入,因病制宜,神明于规矩绳墨之中;得心应手,变化于规矩绳墨之外。运斤成风,则存

乎其人耳。而究之神明变化,仍不离夫规矩绳墨也。临症者,若知赤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则余此一编

也,虽只望诊中之一节乎,亦未始非切脉审症之证据,回生起死之范围也。倘出厥范围,而不凭此为证据,则

恐其所操以活人者,反以杀人也已。

<目录>下卷

<篇名>方略

属性: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

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

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

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泻火清肝饮方

属性:柴胡(酒炒) 黄芩(酒炒) 山栀(酒炒各一钱) 生地(酒浸三钱) 当归(酒

洗二钱) 生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两经实邪,以致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滋水生肝饮方

属性: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

泻(钱半) 五味(一钱) 归身(钱半)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半)

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妇女月经不调,两胁胀闷,少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

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也。用六味双对减半分两,加柴胡、白术、甘草、当归、五味,合

逍遥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气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术、甘草,以补脾。补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胆腑阴虚火郁者,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属性:柴胡(酒炒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归身(酒洗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茯苓

(一钱) 甘草(五分) 生地(二钱) 薄

荷(五分)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肝脏血虚火旺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属性:柴胡(一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

钱半) 甘草(一钱) 丹皮(一钱半) 山栀(一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两目赤痛,连及太

阳。(以上各症,皆肝火上冲也)及六经感症,凡见阳脉者,悉宜此方治之。妇女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

崩浊等症。(以上各症,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减。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而润滑,属胆腑气怯,十味温胆汤去枳实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十味温胆汤去枳实方

属性: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制) 茯苓(一钱半) 枣仁(钱半炒研)

远志(五分去心) 人参(五分) 熟地(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三

枚) 酒煎

按∶上方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怖,或自

汗虚烦,口苦呕涎,痰盛不眠,及梦遗惊惕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滑润,属肝脏气虚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当归建中汤去胶饴方

属性: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脏气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补肝

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饮食不进,其外见症,两胁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坠痛,

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汤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

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胶饴。则当归建中,尤与肝脏气虚切合矣。

凡舌见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气血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七味饮倍肉桂方

属性:熟地(八钱) 山药(四钱) 净萸肉(四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

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症。经曰∶

“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养荣汤倍肉桂方

属性: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远志(一钱) 五味(钱半) 肉桂(一钱)

熟地(四钱) 陈皮(一钱半) 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 黄 (三钱蜜炙无参倍用) 人参(多少随

宜) 茯苓(一钱半) 炙草(一钱半) 煨姜(一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症,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

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

方加减者,主治并同。

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泻黄散方

属性: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

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益黄散方

属性: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诃子(五钱泡去皮) 丁香(二钱) 白术(二两) 甘

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症。炒磨

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胃腑阴亏火旺者,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属性:熟地(八钱) 枸杞(六钱) 山药(四钱) 萸肉(四钱) 甘草(二

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虚火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

噎隔,及早服此,无不愈也。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原方加归、芍救

之,燥症更妙。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脾脏血虚,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属性:枣仁(一钱炒研) 茯神(一钱去木) 远志(一钱去心) 归身

(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 (三钱无参倍之) 白术(二

钱半米泔净蒸) 尤圆(七枚去壳) 甘草(一钱炙) 白芍(二钱) 丹皮(钱半) 山栀(钱半炒黑)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郁怒伤肝,以致三经血少而燥。渐至心口有块如拳,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

或右肋下有块如镰刀,且时作痛,及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等症。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在男子则隐曲

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不来,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不治,正此症也。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属性:干葛(二钱) 木香(五分) 藿香(一钱) 人参(钱半) 白术(二钱

半) 茯苓(钱半) 甘草(一钱炙) 半夏(一钱半)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方主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如去干葛、木香、藿香,加陈皮,则治脾胃气虚,饮食不

进,致成痰癖,不能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恶。凡虚及诸病后,皆可以此调之。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

属性: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

白术(一钱酒炒)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去核)

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泄利虚饱。

凡舌见黄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 八珍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参八珍汤方

属性:人参(钱半)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白术(二钱半米泔洗蒸土炒) 川

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四钱)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气血俱虚,以致恶寒发热,嘈杂健忘,怔

忡不寐,懈怠不卧,四肢酸倦等症。

凡舌见黄色滑润,而形质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桂养荣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姜桂养荣汤方

属性:白芍(三钱酒炒) 远志(一钱去心) 当归(二钱酒洗) 五味(钱半) 熟地

(四钱) 肉桂(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钱半) 人参(多少随宜) 黄 (五钱蜜炙) 茯苓(钱

半) 炙草(钱半) 炮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已悉肝胆病本方条下。凡舌见红色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泻心汤方

属性:川连(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三钱) 山栀(钱半) 丹皮(钱半) 木通

(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心火炽炎,口苦舌疮,小肠郁结,不能通利等症。

凡舌见赤色而浮胖娇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养心汤方

属性:茯神(二钱) 远志(五分) 枣仁(五分炒研) 柏子仁(五分去油) 五味(五分)

人参(五分) 黄 (二钱炙)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半夏(二钱) 肉桂(五分) 甘草(五分)

按∶上方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等症。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属小肠阴虚火旺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

属性:熟地(四两)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枣仁(一钱) 白芍(二钱) 山栀(钱半)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木通(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肝火上炎,以致吞酸吐酸,胁痛头眩,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水短赤等

症。盖取地黄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黄汤之降火而不犯于下,真从来所未及也。

凡舌见赤色而干燥,属心脏血虚火盛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

属性: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 当归(钱半) 煨姜

(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半) 冬术(钱半) 龙圆(五枚去壳) 丹皮(钱半) 麦冬(一钱)

甘草(一钱) 大枣(五个)

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咳嗽吐痰,寒热往来,盗汗等症,悉以此

方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少思,大便泄泻,总属心气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虚症,补中益气汤所

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又按补中阳药也,归脾阴药也。凡因饥饱劳役,

伤其脾而气虚者,宜用补中,补中者,补中以益其气也;因思虑郁结,伤其脾而血虚者,宜用归脾,归脾者,

嘘血以归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劳,而气血俱伤者,则补中归脾,单服固非对症,合用又不成方,惟有养荣一方,

可合补中归脾两症而统治之,不致拈一放一耳。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小肠阳气虚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方

属性: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 人参(一

钱) 白术(钱半) 炙草(一钱) 黄 (二钱半炙) 山栀(一钱) 川乌(一钱) 煨姜(一钱) 大

枣(三枚)

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经内伤外感。

内伤外感者,言由内伤以致外感也。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

非补虚方也。今感症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调理补虚及通其意而转用者耳。

及暑月劳倦发热,暑则气耗,劳则气伤。发热而在于暑月,且因劳倦,自非甘温不能。彼肆用藿香、

滑石等,为暑月发热必需之剂,只在不明此义耳。

或汗出不止,卫外之阳虚,则腠理不固矣。

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钱(须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义)。

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已,是胃气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随减耳,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 羸,无论六经,皆当加半夏一钱(合六君也)。

即有外感,不过加黄芩一钱(则合小柴胡矣)。

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皆因气虚不能升举故也。

或产后血虚发热。凡血虚发热者,其舌必干;气虚发热者,其舌必滑。然既在产后,则不但血虚,即其

气未有不虚者。盖当其临盆之际,为产妇者,若非全副精神、浑身力气,努力责以推送之,则胞胎如何下地?

迨至胞胎下地,则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伤其气乎?况血虚则气无所附,宁不与之俱虚乎?兹以产后发热,

专责血虚,殊有漏义。而症乃列于本方之下 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阳旺阴生,其意固

自包举也。第不明言其意,则产后之血虚,人习闻之;而产后之气虚,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

俱加酒炒白芍二钱(气味酸寒,恐伐生气,故用酒炒)。

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调摄,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补土,此方主之”。

然内伤脾胃,须有分别。如饥饱劳役,饮食生冷,内伤脾胃而病者,自当主以此方。若由思虑郁怒,七

情内伤,而脾胃先病者,则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归脾为的当也。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心脏阳虚气弱者,济生归脾汤加丹皮、肉桂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方

属性: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去心) 枣仁(一钱炒研) 当归(钱半)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土炒) 木香(五分) 炙草(一钱) 丹皮(一钱) 肉桂(五

分) 龙圆(五枚去壳)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已见本脏血虚条下。

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荣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枣仁养荣汤方

属性:枣仁(一钱炒研) 远志(一钱去心) 白芍(钱半酒炒) 归身(一钱) 五味

(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白术(钱半土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茯神(一钱) 炙草(一钱)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详前本方。

凡舌见赤色滑润,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附子养荣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附子养荣汤方

属性:附子(一钱制) 白芍(钱半)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神

(一钱) 甘草(一钱炙)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而其分两,则独轻于各脏腑,而只与肺同者,盖心肺位近,宜

制小其服,肝肾位远,宜制大其服也。

凡舌见白色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泻白散方

属性:桑白皮(二钱蜜炙) 地骨皮(二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凡属肺热咳嗽,皆当加减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贝母,如面赤咳嗽属心火刑金者,

加人参、茯苓、青皮、陈皮、五味、麦冬、知母,为人参平肺散,以泻金中之贼邪。如咳嗽而鼻塞身重者,风

寒伤肺也,参苏饮或金沸草散以散之。

凡舌见白色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补肺汤方

属性:人参(一钱) 黄 (一钱炙) 五味(一钱) 熟地(二钱)

紫菀(一钱) 桑皮(一钱蜜炙) 水煎入蜜少许和服。

按∶上方主治肺金气虚,不能生水,以致水不制火,虚阳上炎而生咳嗽等症。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大肠血虚火盛者,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方

属性:熟地(四钱或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枸杞(四钱)

归身(三钱) 生地(三钱) 苁蓉(三钱酒洗)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大肠无血、大便燥结,其应甚捷。

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

属性: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丹皮(钱半) 麦冬(钱

半糯米拌炒) 人参(一钱半) 白术(二钱半土炒) 甘草(一钱炙)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凡伤寒热退后,有难补之阴,有易动之阳,皆当养之。此以其见症,或汗后烦燥未

除,口干微热,大便艰涩,小水短赤即是。又有一种少阳阳明症,手足肿痛,系火燥生风,风淫末疾,不必俟

其汗后,当即以本方加柴、芩与之,无不效也。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大肠阳虚气汤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主之,补中益气汤见前。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固肠散方

属性:陈米(二两炒熟) 木香(一钱) 肉果(二钱生用) 粟壳(二钱密炙) 干姜(二

钱半炒) 炙草(一钱半)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弱,内寒注泄,水谷不分,下痢脓血,赤少白多,胀满腹痛连心,食少力乏等症。

炒磨为末,每服二三钱,煎补中送下,切忌酒肉鱼腥油面生冷。

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肺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合参附汤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补中益气合参附汤方

属性: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酒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

(二钱半土炒) 归身(钱半)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炙) 附子(钱半制)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肺脾气虚下陷而土冷金寒者,其原治见前本方。

凡舌见白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方

属性:川芎(一钱) 归身(二钱) 白芍(三钱酒炒) 熟地(四钱)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苓(钱半) 炮姜(一钱) 炙草(钱半) 大枣

(三枚)

按∶上方主治,已见前参 八珍汤条下。凡舌见白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寒也,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方

属性:白芍(钱半酒炒)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酒洗) 五味(八

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炙草(一钱) 炮姜(一

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坚敛苍老者,肾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清肝饮方

属性:熟地(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

半) 柴胡(一钱) 枣仁(一钱) 归身(钱半) 白芍(钱半)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见前心与小肠病所列滋水清肝饮方下。

凡舌见黑色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气虚也,补元煎主

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补元煎方

属性:熟地(六钱) 枸杞(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杜仲(二钱) 人参(二

钱) 甘草(二钱)

按∶上方主治,男妇气血俱虚,精神失守,危剧等症。虚甚倍加 、术,寒者重加姜、附。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膀胱阴虚火盛者,六味饮合滋肾丸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六味饮合滋肾丸方

属性: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丹皮(钱半) 黄柏(二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按∶上方主治,凡小便不利,而茎中痛连小腹者,系火逼膀胱所致也。痛止便利,即止勿服。

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肾阴虚火旺者,六味饮合生脉散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六味饮合生脉散方

属性: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五味(钱半)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变为朝热咳嗽,消渴虚劳,及水沸为痰等症。易曰∶“雨以润之”。

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金匮肾气丸方

属性:牛膝(一两) 车前子(一两) 附子(五钱) 肉桂(一两) 熟地(九两酒拌)

山药(一两) 萸肉(一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 炼蜜为丸

按∶本方主治脾肾虚寒,腰重脚肿,湿饮留积,小便不利(此则茎中痛而不连少腹者,乃寒逼膀胱而气不

能化也);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盛;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主之。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八味地黄丸方

属性: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

(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按∶上方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变为泄泻,腹胀阳痿,精寒不育,两膝 疼,腰软无力,两目昏花,

不能远视,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 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补丸。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枸杞养荣汤方

属性:枸杞(四钱) 远志(一钱)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 白芍(三钱)

熟地(六钱) 人参(钱半) 白术(三钱) 炙草(钱半) 茯苓(钱半) 肉桂(五分) 陈皮(钱半)

炙(三钱无参倍用)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十补丸方

属性: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

两) 附子(一两制) 肉桂(一两) 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 五味(一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症。

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附子养荣汤方

属性:附子(钱半) 远志(一钱) 白芍(三钱酒炒)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

熟地(六钱) 肉桂(五分) 茯苓(钱半) 人参(钱半或二三钱) 炙 (五钱无参倍用) 白术(三钱)

陈皮(钱半) 炙草(钱半) 煨姜(二钱) 大枣(五枚)

上将熟地枣肉捣烂,其余炒磨为末,加蜜为丸,即予家所制万应一粒丹者是也。凡中风伤寒,痘疹胎产,

及血症喉痹等症,势在危急,刻不可缓者,每用一粒,滚汤研化,不时灌服,其势自定。继予两粒三粒,其病

自退。如调治久病,则作细丸,

每服五钱,早晚两时,空心米饮送下。

按∶上方主治劳役过度,饥饱失时,思虑太甚,郁结尤多,以致脾肺气虚,荣血不足,畏寒发热,食

少无味,四肢无力,懒动怠惰,嗜卧身倦,饥瘦色枯,气短惊悸,怔忡健忘少寐;或中风卒倒,张口直视,手撒

遗尿,或伤寒重剧,谵妄昏沉,撮空见鬼;或身振脉摇;或筋惕肉润;或吐血、衄血、便血不止;或自汗、盗

汗、头汗不收;或呕吐泄泻;或水肿腹胀;或眩晕呃逆;或痰涌喘急;或筋骨疼痛;或手足痿痹;或心腹腰背

肋胁诸痛难当;或九窍不利;或疟痢疾疾,诸药不效;或脱肛痔漏,积久不痊;或夜热咳嗽;或梦遗白浊;或

妇女经闭、血淋崩中带下,胎前产后;或幼稚急惊慢脾,疳积吐泻,麻疹痘疮;或发背痈疽,不能起发收功;

或瘰 流注,不能消散溃敛,种种杂症。不拘新久,但看其面色 白痿黄,病势日轻夜重,而其舌胖嫩滑润者,

勿论其脉症,投以此方,无不立应。更有其舌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甚至焦干燥裂,而其舌头浮大而胖壮者,

属寒凉太过,五脏虚冷也,亦必此方救之。余家救活各科危症,夙号专门,三吴远近,两浙东西,活人无算,

而起死回生之力,此方十居六七。盖其用之广而效之神,诚有不能殚述者,姑陈其略,以为重生者告。

<目录>下卷\方略

<篇名>右归丸方

属性: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枸杞(四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

两) 杜仲(三两) 归身(三两) 菟丝(三两) 鹿胶(三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凡命门空虚等症,八味丸治之,不愈者,此方神效。见症已详八味丸下。

<目录>下卷

<篇名>验舌配方结语

属性:方自仲景到今,凡充栋矣。而予所经验者采而辑之,不过三十有奇,不且嫌其太简乎?不知予于医也,半

世功夫,搜尽群书主脑,一生阅历,参遍各症根苗。就标求本,据本配方,所配止此,则其所辑亦惟此耳。然

经络脏腑,无病不统于其中;通塞正从,无法不备于其内。则是方虽简,而未始不该也。第天下之理,则由一

而分为万,吾辈之学,须穷流以溯其源。临症者,倘因有此而举目则阴阳虚实,了若日星;动手则补泻寒暄,

应如桴鼓。遂相率而趋于简易之途,而不复于赜处着力,繁处营心,则辟后学一直捷之径,适贻后学以疏陋之

讥,亦非是编所以公世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