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篇名>增订医方歌诀

书名:增订医方歌诀

作者:王泰林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补益之剂

属性:(此中间有错字,因无副本可勘,暂仍其旧。)

麋茸丸(麋茸一两,鹿茸亦可。)着许学士,(《普济本事方》)羊肾(二对,用酒浸,煮

烂去

(少

所谓正治之良图。)小便失禁菟丝(子)丸,(严用和《济生方》)苁蓉麋茸并五味(子),鸡

(内

)金附子桑螵蛸,升举督脉护阳气。失禁诸方多用涩,惟此独得寻源计。然必佐以芳香品,

入阴升阳乃克济。入阴芳香是何类?杜仲茴香破故辈。(古方惟用固涩,或兼通太阳,究非

源探本之法。盖小便癃秘,则用附子等独折太阳之气化;若夫不约,则三焦俱澈矣,独折太

阳亦无益也,当举督脉之阳,以保护诸阳之气,故麋茸为必需之药,然必佐以芳香入阴之品

,乃能抵下焦而升阳,如茴香、杜仲、破故纸之类。)柴胡四物(汤 地、芎、归、芍各一

半。)参(人参) (黄 )草(甘草),(各三钱。疏通少阳。一方有半夏三钱。)和卫调营

达少

一,加

<目录>

<篇名>发汗之剂

属性:越脾汤越脾中气,发汗生津凉散委,(越脾者,发脾之津气而为汗,乃渐发汗于不发之

中,

肿脉洪

篇》

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脾汤主之。”按∶此条原文

,颇有舛错,从来注者,多胡芦提过。风水者,风中肌肤,津气不行,一身暴肿,有似于水

,故曰“风水”,其实非因于水也。故又云∶“风水脉浮,里水脉沉”,便可见矣。盖风为

阳邪,肺、脾、胃三经受风热之阳邪,闭郁其汗液而为病,必兼烦渴无汗易喘见象,与此汤

清火而发汗之旨合符。《金匮》风水一门,证多错杂,读者自会之可耳。)又有越脾加术汤

,里水亡津渴者饵。(《金匮要略·水气篇》云∶“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

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脾加术汤主之。”按∶风水脉浮当

发汗,里水脉沉当分利,此正法也。而里水亦用发汗者,盖小便自利,亡津口渴,里已无水

,而水在皮中,既不能下利,惟有发汗一法,使从外解,故用此汤。但加白术实脾胜水止渴

,此权变之法也。)温邪挟饮填肺中,为胀为喘加半(夏)治。(名越脾加半夏汤,《金匮》

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即越脾汤原方加半夏也。)浮而且大大为

阳,散邪蠲饮辛寒利。(越脾散邪之力多,蠲饮之力少,故用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

汤者,以脉且大,病属阳邪,利辛寒不利辛热也。)若夫桂枝(二)越脾(一汤)法,脉弱

无阳

勿轻试。(《伤寒论太阳篇》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

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脾一汤。”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仲景言不可发汗,则必不用

麻黄;言无阳,是无胃脘之阳,亦不用石膏。古方多有名同而药不同者,安可循名而不审

其实也。此等脉证最多,宜用柴胡桂枝汤为恰当。”)无阳是亡阳分津,喻王二子说亦是。(

“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后人置为阙疑,嘉言谓即亡津之通称。王晋三曰∶“无阳乃

阳分亡津之谓,故用桂枝汤二分行阳,一分行阴。”其说亦是。)然必烦渴脉不微,热多寒

少乃克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此汤可以治太阳阳明合病,热多寒少而无汗者”

,“然必兼见烦渴之证,脉虽不长大浮缓,而不微弱者宜之。”)甘草麻黄(汤)治里水,水

从汗解斯方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病发其汗即已。”)麻(黄)得甘草入中焦

,散水和脾厥有旨。(麻黄得甘草,引经入中焦,能散水和脾,取水谷之津为汗,深得厥旨

。)脉沉小者属少阴,温固必须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

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宜此汤。”)不使麻黄入肾经,汗不伤阴水自已。(熟附温肾固液

,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则水去而汗不伤阴。)《水气门》中三十五条,证多错杂

)恶风无汗汗之宜,小便不利利之是。(此要诀也)脉沉虽寒必温经,(水气脉沉,当利小便;

若兼恶风无汗之表证,亦当发汗,然必佐以固里温经之药,如麻黄、附子是也。)脉浮而下

须兼使。(水气脉浮,在表,当发其汗,使水气从毛窍而出;若兼小便不利,法当利小便,

使水气从上而下,然必兼解其表,五苓散之属是也。)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

法拗,杏仁不去皮尖捣,麻黄留节甘草生,(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发;连

皮取其涩。甘草生用,补中有发也。)风寒喘嗽服之好。(治感冒风邪,鼻塞咳嗽痰多,胸满

气短。)仓廪散治噤口痢,(下痢不欲食,名曰“噤口”,此乃胃中湿热蕴蒸清道所致。)人

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人参败毒散发湿热之邪,升清化浊,加陈米充脾胃之气。)或

用人

参与石莲,煎汤灌呷亦能济。(名人参石莲汤)痢后大渴脾气虚,单煎陈米汤(王肯堂《证

准绳》)可已。

<目录>

<篇名>攻下之剂

属性:海蛤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治血结胸,(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痛不可近者。陶节

大便

(每服

中;

鸡子清调服,则不伤肺胃之阴,允为伤寒邪热炽络,血痹着上焦之良治。王海藏治血结胸,

有桂枝红花汤加海蛤、桃仁,原欲表里上下一齐尽解之意,然总不如此方之妙。)结胸灸法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诚良妙,巴豆(十四枚)黄连(大者七寸)和成膏,填入脐心用艾

灸,

腹中鸣响结胸消。(上药为末,水调和,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

拘壮数,病退为度。才灸了,便以温汤浸手帕拭之,恐生疮也。此法稳妙,凡胸中病,俱可

根据此为治。)十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用芫(花)遂(甘遂)戟(大戟),(各等分,为

末,大

枣十枚煮汤煎药。)峻攻水气威灵赫,下利胸胁痞硬痛,汗出短气干呕逆,(诸证皆水气为患

。仲景利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积痰伏饮并蠲除,(痰饮皆水之化,水为火结

则为痰,水为寒凝则为饮,治见《金匮要略·痰饮门》。)羸弱虚人勿轻掷。或益黄柏与大

黄,小胃丹(朱震亨《丹溪心法》)治痰热膈。(治老痰顽痰,壅塞胸膈,喘急气粗,大便秘

结。此方药力甚猛,壮实人痰饮最宜,老弱均忌。)三一承气(汤)节庵订,大小调胃(承

气汤

)三法乘。(治伤寒腹满实痛,谵语下利,内热不便,中风僵仆风痫。此方合三承气汤为一,

而重用甘草,攻补兼施,最得仲景之秘。)再加柴(胡)芩(黄芩)铁锈水,坠热开结(名)

六一

承(气汤)。黄龙汤治热结利,(胃有燥屎,口渴而反下利清水,名热结利,乃口饮汤而下渗

也。)三一承气(汤)人参增,当归桔梗兼姜枣,阳明实证体虚征。(年老气血虚者,去芒硝。

)《活人》(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亦有黄龙汤,柴(胡)芩(黄芩)参(人参)草(甘

草)四般

称。(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治妊娠寒热如疟,产后伤风,病后劳复热不解。)

<目录>

<篇名>和解之剂

属性:桂枝汤(张仲景《伤寒论》)为和方祖,(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也。)芍药(三两 桂

形充胃

眼。)又有服(桂枝

凝结

于太阳之要路,则

不可下,下之为

外而引之入阴,

止方从外解和。

利清谷,则以扶

表解(乃

可)攻痞切莫讹

枝辛热,酒客

桂(枝)二麻(

营止(腹)痛

除烦,烦止

(治伤寒脉

得之便厥。

缓急止痛。

也)又有芍(药)

兆已见。

芍药安内,

浮越之阴。

子一

枚去黄,纳

更作三剂

疮难语

即疳蛾

全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