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三

小儿疮疡门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丹瘤

  丹瘤之证,因热毒客于腠理,搏于气血,发于皮肤,当以白玉散涂之。

  【注 按前证或命门所禀,或风热相搏,或频浴热汤,或频着烘衣,或伤食发热,或乳母膏梁厚味,七情郁火,皆能致者。其赤晕游走者,乃血随风热也。若禀胎毒,用化毒丹;风热者,败毒散;频浴烘衣者,四物、连翘、山栀;饮食发热者,四君、柴胡、神曲;母食厚味者,加味清胃散;母有郁火者,加味逍遥散。俱加漏芦,母子俱服。白玉散,其性大寒,能解热毒,若毒发于四肢而轻浅者宜用。若延及胸背胁腹者为重,须用活命饮;令人用力于各患虚遍吮毒血,各聚于一处,急砭出之。若肚腹膨胀,二便不通者,毒入内也,用大连翘饮亦有生者。】

    疮疡全书 【金 窦汉卿】

     赤游丹

  小儿患此赤丹,皆从母胎中受蕴,故发皮肤,游走不定。但腹起,于四肢收者轻;四肢起,收于腹者重。急治得生。小儿赤游丹固蕴热所致,即胎毒也。或母怀胎之时,好食辛辣毒物,沐浴热汤,冬天炭火,以致热气入胎,嗜欲无度;或生下火烘衣棠,或火烘床褥,以致热毒内外交攻,半岁上下,无有不发者。初起身体发热,燃火视之,其色红赤,啼哭不止,其光游走不定。发于四肢者生,发于腰腹者死。急用磁锋砭去其紫血,自下而上,则毒血流下。不可逆砭,急用乳香末,鸡子清调匀涂砭处,时用芭蕉根汁涂之;内服朱砂化毒丹,生蜜调下,再服紫金锭水磨汁下。

  或游丹发于头者,何以治之?必须将患儿眠在床上,以床脚根一头加砖一二块,以坠毒气于头,用磁锋砭之,使毒气毒血皆从头顶而出。若乳母抱立在身砭之,则毒气顺下,遂壅咽喉,必难生矣。近观同道之友颠倒砭之,不得其手法,以害诸儿。故不辞琐琐,又明言之,并附十丹毒于后。

     小儿十种丹毒

  一飞灶丹,从头顶肿起,渐发红肿,颈项俱浮,眼睛红色,用生葱一束,捣烂取汁涂之。又方,以(石卜)硝五钱、雄黄末二钱和匀,芭蕉汁调和,用败笔蘸汁润之,须令病者卧之,将此汁自下润至颠顶,其毒从百会穴出。若随下润之,则毒气侵于咽喉,亦难治者。

  二吉灶丹,从头额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敷之。前方亦妙。

  三鬼火丹,从面上起赤肿,用伏龙肝末,鸡子清调敷;再用芭蕉根汁润之,益母草灰为末,醋调敷亦妙。

  四天火丹,从背上起赤点,用桑皮末羊脂调敷之。

  五天灶丹,从背上起,一云从两手起,赤肿黄色,用柳树枝烧灰为末,蜜调敷之。

  六水丹,两胁虚肿,用生铁屑末、或针砂、或锈钉末,猪脂调涂。

  七胡芦丹,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末,米醋调敷之。

  八野火丹,从两脚起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搽。

  九烟火丹,亦从两脚起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搽。

  十胡漏丹,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搽。

    外科精要 【宋 陈自明】

     痈疽

  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

   【注 愚按前证,亦有因禀赋而致者。常治少参史南湖孙阴囊赤肿,余作胎毒治之而瘥。后患发热痰嗽,见证不一,难以名状。遂诊其母有郁火血热之证,乃用解毒清肝等药,子母俱服而愈。】

    儒门事亲 【元 张从政】

     二火类

  凡小儿疮疤瘾疹,麸疮丹熛等疾,如遇火运胜时,荧惑乱行之者,不可便用升麻汤解之。升麻汤味辛性温。《内经》曰积温而成热,是谓重火,止可以辛凉之剂解之。如遇平时,可以辛温,盖平时无事,便同水化。然而更审察病机,甚者亦不可以辛温,但发散之后,便以凉膈散加当归及白虎汤、化斑汤、玉露散煎服之,更甚者解毒汤、调胃散治之。古人云:斑疹疮疱首尾俱不可下,皆误矣,岂不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内经》曰:五寅五申之岁,多发此病者,盖少阳相火之所为也。又曰:少阳客气胜,丹疹外发。又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王太仆又谓百端之起,皆自心生。岂可便用辛温发散乎?如致热势增剧,渐成脏毒下血,咬牙发搐,大热明矣。如白虎加人参,凉膈散加当归、桔梗,勿问秋冬,但见疮疹,用之神良。

  凡小儿疮疱、瘾疹、麸疮、丹熛、斑毒之后,脏毒下血。《内经》曰:少阳客气胜,则丹熛疮疹发外也。盖余热不解,故脏毒下血。治以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膈散,临证选而用之。所谓白虎,旧说秋冬勿用,皆悞也。但有此证便用之,盖其证属相火故也。

  凡小儿丹瘤浮肿毒赤,走引遍身者,乃邪热之毒,可用磁片撤出紫血,其病立愈。如不愈者,后用凉膈散加大黄、芒硝,利三五行为妙;次用拔毒散扫三五度必愈矣。经曰:丹熛赤瘤,火之色也,相火主之。

  凡小儿有赤瘤暴肿,可先用牛黄通膈丸泻之,后用阳起石散敷之,则肿毒自消;如不消,可用(金非)针砭刺,血出而愈矣。

     疮疥风癣

  小儿疮疥风癣,可用雄黄散加芒硝少许,油调傅之。如面上有疮癣,不宜擦药,恐因而入眼则损目矣。

     疮疖瘤肿

  小儿赤瘤肿发之时,疼痛不止,《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主于心火,可用一咒法禁之。法者是心法,呪曰:

  龙鬼流兮诸毒肿,痈疮脓血甚被痛;忘心称念大悲咒,三唾毒肿随手消。

  右,一气念咒三遍,望日月灯火,取气一口,吹在疮肿丹瘤之上,右手在疮上虚收虚撮三次,左手不动。每一气念三遍,虚收虚撮三次,百无禁忌。如用之时,心正为是。此法得于袓母韩氏,相传一百余年,用之救人,百发百中。若不食荤酒之人,其法更灵。病疮肿者,大忌鸡猪鱼兔发热动风之物。此法不得轻侮,无药处可用之。

    平治会萃 【元 朱震亨】

     赤溜

  赤溜宜用生地黄、木通、荆芥苦药带表之类,再用芭蕉油涂患处。

  夫小儿心气郁而多疮疽,由胎食过而受毒,此至论也。小儿识见未萌,欲想未动,心气何郁?先哲谓乳下小儿,常多湿热,与胎食过而受毒;又有成胎之时,父母气血有寒热之偏,多致子之病。况形体未坚完,肓膜尚脆嫩,何为略而未论?向见一人连年痁病,新愈而生一男,生来三月,病热,右腋下阳明少阳之间生一疖,甫平,左腋下相对又生一疖,脓血淋漓,无复生意。医者王寿甫以四物汤、败毒散加参,以香附为佐,犀角为使,大料饮乳母两月而安。逾三月,忽腹胀生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汁调晚蚕沙,敷之随消。半月胀移入胞囊为肿,黄莹可畏;越两日囊裂开,两丸显露,出清水,以紫苏叶承面炭细末托之,旬余而合。夫以父之久病,其母宁无忧郁之火,与痁之余热毒致此,亦不可不知。

    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眉炼

  小儿眉炼,在面曰眉炼,在耳曰辄耳,在足曰靴痒,此三者皆谬名也。《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乃心火热盛之致然也。可用(金非)针刺之而出血;一刺不愈,当再刺之,二刺则必愈矣。《内经》云:血实者宜决之。决者破其血也。眉炼者,不可用药敷之。其疮多痒则必爬,若药入眼则眼必损矣。

    片玉心书 【明 万全】

     丹毒

  小儿赤游丹毒,虽有十种,皆由心火内盛,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其热如火,痛不可言,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自腹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腹者难治。疗此证者,其法必先用表药以解热毒,方可搽敷。若遽用药搽,使气无所泄,而入里伤人者多矣。

  小儿丹毒,一岁以上者易治,未周岁者难治。

  小儿十种丹瘤:一飞灶丹,二走灶丹,三鬼火丹,四天火丹,五天窜丹,六水丹,七葫芦丹,八野火丹,九烟火丹,十胡漏丹。许学士云:此十种丹毒,如三日不治,攻入肠胃,则不救也。宜逐一仔细辨认,依方为之,万不失一。

  小儿十种丹毒,俱先服防风升麻汤以解其毒,次用蜞针法以去其毒血。如无蜞针,用砭针法。然后用救急法。

  小儿丹毒,腹胀气喘,闷乱不乳,及惊搐者,皆不可治。

  小儿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上,两眼泡红晕微起。面青黯色,夜则烦哭,或脸如胭脂,此因伏热在内,发之于外,初则满面状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休息无定次,至颈项赤如丹砂,名为惊丹,三解散治之。

  西江月

  小儿赤游丹毒,虽有十种原根。皆由心火热多深,上下游移不定。其色浑如丹石,故称丹毒之名。治法方册甚分明,全在医家体认。

  小儿流丹最毒,十种发出不同。自上而下莫至胸,自下至肾可恸。半周之内休见,满周病此宜攻。蜞针的的有神功,内解外敷兼用。

  内解归梢赤芍,羌活荆芥防风。升麻甘草地黄通,竹叶元参煎用。外用益元敷贴,更加寒水相同。三朝五日急相攻,惊搐灵丹如梦。

  治丹用功次第,从头一一铺陈。解表下毒药先行,次用蜞针吮进。若是蜞针不便,须臾急用砭针。然后涂药救孩身,此法前人已定。

  捷法先须解毒,或将利药疏通。初起涂敷莫胡攻,毒入于里遏壅。解毒无价散子,防风升麻汤同。利药灵应有神功,只在医人善用。

  经验治丹妙法,而今说与后人。先将灵应涤病身,下后纔施涂润。田螺捣饼敷贴,或用水调灶心。又将南星大黄停,芒硝研匀水浸。

  歌

  烘热衣与儿,火丹遂成之。芒硝寒水石,青黛石膏奇。赤痣因何起?胎中受热多。原来无大害,不必请医和。

     胎毒

  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门相火之毒。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观东垣有红瘤之论,丹溪胎毒之论,治法可见矣。古方有解毒之方,如黄连甘草法,又有育婴解毒延龄丹,皆良法也。余新立一方,用丹溪三补丸方,芩、连、蘗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为末,雪水丸麻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名曰生熟解毒丸。小儿日与服之,佳。

  有胎毒所生者,如虫疥流丹,浸淫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黄胎惊之类。儿之初生,有病多属胎毒,如一腊之脐风、百晬之痰嗽难医,恰半岁而真搐者凶,未一周而流丹者死,是也。况初生之儿,肠胃薄小,血气未充,药石难进,荣卫微弱,筋脉未实,针灸难周,业幼科者,慎勿忽诸!

  或问胎毒之说,余曰:先贤论之详矣。盖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胎之性也。欲者火也。故思虑之妄,火生于心;恚怒之发,火生于肝;悲哀之过,火起于肺;酒肉之餍,火起于脾;淫佚之纵,火起于肾。五欲之火,隐于母血之中,即是毒也。男女交媾,精气凝结,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如谓儿在母腹,饥则食母之血,渴则饮母之血,及其破胎而出,口有余血,拭之不净,咽下腹中,是名胎毒。斯言也,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未有辩之者,此书之不可尽信也。胚胎资始,父精所生;身体资生,母血所养。是水珠露花,男女渐分,毫发筋骨,形象斯具,诞弥厥月,气足形全,乃破胎而生矣。初在母腹之时,如鸟之雏伏于卵壳之中,何所饮食耶?口之血,乃母临产,恶露渍入口中,未必是母腹中所(口衔)血也。既云咽下腹中,则入于大肠界,从大便出矣,安得留在命门待时而发耶?

  丹瘤发搐,视其先后何如,先发丹后发搐者不治,此胎毒自外入里也。先发搐后发丹者,此名惊丹,可治,此胎毒自内而外也,宜用大连翘饮主之。

  小儿诸疮,皆胎毒也。命门者,右肾也。虽云男子以藏精,女以系胞,父母命门之中原有伏火,胚胎之始,儿即受之,既生之后,其火必发为痈疽丹疹疥癣一切恶疮,名曰胎毒者是也。古人立法于儿初生之时,有拭口法,有黄连甘草朱蜜法,无非为解毒而设也。后人因之合上三法,取脐带合药,名曰育婴延龄解毒丹。

  东垣之治红丝瘤,丹溪之治小便淋,皆有解毒之法,见《格致余论》,须博求之。

  小儿初生,有育婴延龄解毒丹,服之能解其胎毒。其有发疮疡者,有溯源解毒汤,乳母服之。

  小儿丹发于睑,眼中红肿,手不可近,必三日死。

  小儿生下一月后,遍身虫疥,浸淫湿烂,其皮如脱,日夜啼叫,忽一日其疮尽隐,必发搐而死。

  小儿丹瘤,此胎毒之最酷者,即红丝瘤也,又名龙缠火带,乃小儿之恶疾。二岁以上儿可治,半岁周岁者难冶,百无一二也。发处肿硬一块,其色甚赤,手不可近,如火炙流铜,往下迸走,自头上起至心即死,自足下起至肾即死。古方治法无可取者,惟家传蜞针法、砭法出其恶气,以泄其火毒,十治六七,诚良法也。经云:血实者决之是也。切不可用寒凉之药敷之,使火毒郁而不得泄,入腹为腹胀、为腹痛,为喘为惊狂,为搐搦者,必死。宜用通圣散全料銼细,入酒中浸透晒干,炒研为极细末,蜜水调服;外以通圣散加金银花藤叶煎汤浴之,此水渍法,亦火郁则发之也。先发惊后发丹者,可治;通圣散主之,或用导赤散加连翘、元参、防风、荆芥穗丸。先发丹后发惊者,不治。

  小儿生下遍身虫疥干痒,喜人摩拍,余制一方,用乌蛇酒浸焙干,取肉一钱,苦参酒浸焙干二钱,炒胡麻仁、炒去刺白蒺藜各一钱五分,共为末,用浸蛇与苦参酒糊为丸,甘草汤下愈。

  小儿初生,遍身生虫疮,及流水疮、风疮,皆胎毒也。切勿搽药;恐逼毒入腹。宜服胡麻丸。

  凡有误用搽药,逼毒入腹,以致腹胀者;解毒丸主之。

  凡有头面遍身生疮,非关搽药,忽然自平,加痰喘者,切不可解利,当以连翘汤治之。以上数证,俱是胎毒,不可用灸法。

  西江月

  小儿遍身疮疥,虫窠脓血浸淫。此由胎毒内藏深,故有许多形证。凉血杀虫解毒,胡麻丸子通神。切防搽洗毒归心,腹痛神昏命尽。

  若是要用搽药,瘙痒无过蛇床。(上匿下虫)虫作楚用硫黄,痛肿寒水为当。不痒须加狗脊,喜盐汤火硫黄,斑【(阙五字)】 良,手擦鼻闻擦上。

    育婴家秘 【明 万全】

     丹毒

  一丹毒发搐者病在少阳,少阳者胆相火也。先搐后发丹瘤者,此毒火自内出外也,可治;先发丹后发搐者,毒自外入内也,必死。自内出者,火之余,宜发散解毒及砭法,防风通圣散主之,或用加减升麻葛根汤。

  一疮痈发搐,此胎毒也。小儿身生虫疥,浸淫痒痛,不知用药,内服解毒之剂,外用砒硫毒药搽之,疮忽自平,或不搽自平者。其候腹胀便闭,肤无血色,目闭不开而发搐者,乃恶候也,急进解毒之剂,疮出方生,疮不出加喘者死。雄黄解毒丸主之。

  凡小儿未周岁者,不问痈毒疮疥丹瘤,但发搐者皆难治,脾胃嫩脆,谷气未实,难以药攻也。

    幼科发挥 【明 万全】

     疥癣

  疥癣干者可治,胡麻丸主之。若浸淫溃烂,身无完肤,日夜啼哭者,不可治。切不可用砒硫粉汞为药搽之,使毒气乘虚入腹,发搐发喘者皆死。凡小儿疮疥,宜调乳母溯源解毒汤主之。

    婴童百问 【明 鲁伯嗣】

     丹毒赤游肿

  仲阳云:热毒之气,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皮上赤如丹,热毒与血相击,而风气乘之,所以赤肿游走而遍体也。此由乳母食酒面煎炙过度,与夫烘衣与儿,不候冷而即穿着,多成此证。或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如火之热,痛不可言。有入腹入肾之证,便不可救。又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血气,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萌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软弱,故今婴孩称为芽儿也。一周之内,切不可频频洗浴,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遍身生赤游丹毒,倘谓之瘤,片片如胭脂涂染,皆肿而壮热。若毒入腹者,则腹胀硬气以致杀儿,此因洗浴而得也。若肌肉宽缓,腠理开泄,包裹失宜,复为风邪所乘,而身生白瘤,皆肿而壮热也,或增寒壮热,鼻塞脑闷,或上气痰喘,咳嗽吐逆,种种之疾,皆因洗浴脱着而得也。治赤瘤丹毒,可用小刀子疏去瘤头赤晕恶血毒汁,次以冰黄散、葛根白朮散、惺芎散主之;败毒散及升麻汤、防己散皆可选而用之。又丹热、实热、龙带热,并用大连翘汤加大黄及灯心煎服,殊验。

     瘭疮

  巢氏云:夫小儿瘭疮者,为风热毒气所乘,搏于皮肤,乃生瘭浆,溃而成疮,故名曰瘭疮也。汤氏牛黄散、淋洗方治之。又有瘭疽之发有数种,先作点而后露骨,小者如粟如豆,剧者如梅如李,赤黑青白,色变不常,或生口齿、或肚脐、或臂臀,发无定处,大概多见于手指之间,根深入肌,走臂游肿,毒血流注,贯串筋脉,烂肉见骨,出血极多,令人狂言,烦躁嗳闷,皆毒气攻心之候也。南星、半夏、白芷末敷之。用药先洗而后敷之,甚佳。其诸疗理,推广痈疽法度行之。皂角,血余等药尤佳。

     痈毒肿疖

  汤氏曰:此四者,皆由血气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故结聚成痈疖肿毒也。备急神验方:未结之初,微见有头红(疒畾)起隐痛者,急用不语唾,夜半频频涂之,即消散;若已结成,用天乌散贴方。若内显躁热不宁等证,即须内服漏芦散,真良方也。热甚者青黛解毒丸,四顺清凉饮加防风、连翘、黑参剂亦可服,五福化毒丹尤良,连翘汤可服。青露散掩之,留小孔,后用惊毒掩子收疮口取效。热甚者凉膈散亦可服。

     恶核瘰疬

  巢氏云:小儿恶核者,乃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结成顽核,生于项颈,遇风寒所折,不消结成瘰疬,久而溃脓成疮者也。凡有此证,宜服清凉饮子及升麻汤等药。汤氏贴恶核瘰疬,各有妙方。千金连翘丸、龙胆汤皆可服。

     发斑

  发斑有两证,有温毒发斑,有胃烂发斑也。温毒发斑者,为冬月温暖,人感乖戾之气,未即病发,至春或被积寒所折,毒气不得泄,至天气暄热,温毒始发,则肌肉斑烂,瘾疹如锦纹,其治用葛根橘皮汤、黄连橘皮汤主之。若胃烂发斑者,伤寒未下即发斑,下早亦发斑。盖不当下而下之,热气乘虚入胃;当下失下则胃热不得泄,所以皆发斑,不可用表药。盖表虚里实,若发其汗,重令开泄,更增斑烂,表虚故也,黑参升麻汤、化斑汤主之。伤寒发斑,只是热气在脏腑,先攻肠胃,里蕴成疮,方发出外。赤者易治,黑者难治,盖毒气入胃之深故也。羌活散加蝉蜕,治斑亦可。

     疮癣

  汤氏云:小儿伤湿,血气壅滞则生疮,多由父母并奶子不好洁凈,衣褥不与频换清濯,或尿屎秽污连日不洗,亦能浸渍而成疮。天气温和,频与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须服药。小儿不得已而服药,此乃下策。将养合宜,何病可侵?更令乳哺有节,勿令过饱,其身乃如莳树,此调养之理也。浴方,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冬用苦参,频浴身安,外宣无病。金华散,又敷疮癣等方,皆可用也。摩风膏敷疮癣极妙,兼服羌活散加防风、荆芥,及大连翘饮、升麻汤等剂。

    外科正宗 【明 陈实功】

     小儿遗毒烂斑

  遗毒,乃未生前在于胞胎禀受,因父母杨梅疮后,余毒未尽,精血孕成。故既生之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外热触动,内毒必发于肌肤之表。先出红点,次成烂斑,甚者口角、谷道、眼匡、鼻面皮肉俱坏,多妨乳哺,啼叫不安。初治宜早,内与土茯苓汤调人中黄末,每日数次,共饮四五分;外用解毒紫金丹磨涂患上。效者可保十中三四;迟延毒甚,烂斑遍身不乳者,百中难活一二。此由根蒂受毒之深故也。

     小儿赤游丹

  赤游丹受毒于未生前,发病于有生后。盖身在胞胎,皆赖父精母血,借以生养,父母不能节其欲,多致淫火猖炽,胎必侵受;又不能戒诸厚味,以及炭火烘熏,重衾迭褥,往往受热,子无弗有;及至生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触动内毒而发。欲发之时,先必身热,啼叫惊搐,次生红肿,光亮发热,瞬息游走,发无定处。先从头额起者,名天罩丹,以升麻葛根汤母子同服。余皆起于腹背,流入四肢者轻;起于四肢,流入胸腹者重。医此总皆先砭恶血为要;砭血之后,先用精猪肉切片贴之,一时许,换如意金黄散,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甚者日换二次;内以大连翘饮、消毒犀角饮、五福化毒丹。毒气入里,腹胀坚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后身渐彻凉,砭血之处,肉便软活,声清腹软,乳哺如常者,顺;反此为逆。

     小儿胎瘤

  胎瘤者,初生小儿头上胸乳间肿起,大者如馒,小似梅李,此皆胎中瘀血凝滞而成,须候儿满月外,方可用针刺破,内如赤豆汁则安,内服五福化毒丹。

     小儿黄水疮

  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因内餐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宜蛤粉散,搽之必愈。

    保婴撮要 【明 薛铠】

     疮疡大便不止

  疮疡泄泻不止,或因脓血出多,脾气有伤;或命门火衰,不能生土;或脾气虚寒,不能司摄;或禀肾虚,不能禁固;或乳母脾胃亏损,元气下陷,致儿为患。若泻而烦热不寐,脾气虚也,用东垣圣愈汤。泻而口干饮汤,胃气虚也,用钱氏白朮散。泻而烦渴饮水,胃经有热也,用东垣泻黄散。泻而色黄,饮食不化,或腹中作痛,脾气虚弱也,用六君加木香。泻而色黄,小腹重坠,或大便去而不了,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泻而色青,饮食少思,腹中作痛,肝木侮土也,用六君、木香、升麻、柴胡。东垣先生云:诊右关脉弦,风邪伤脾也,用芍药甘草汤之类;右关脉洪,热邪伤脾也,用三黄丸之类;右关脉缓,本经湿邪伤脾也,用平胃散之类;右关脉濇,燥邪伤脾也,用异功散加当归,或四君子汤加熟地黄之类;右关脉沉细,寒邪伤脾也,用益黄散、理中丸之类,寒甚加附子。大凡饮沸汤而不知热者,阳气虚,寒之证也,急用四君、桂、附;饮冰水而不知寒者,阳气亢热之证也,急用清凉饮之类。又法:以手足并冷者为虚寒,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不应,急加附子。手足不热者为虚热,用五味异功散、七味白朮散;手足并热者为实热,用泻黄散,多有更生者。

     腮痈

  腮属足阳明胃经,其生痈者,多因儿食甘甜厚味,脾胃积热所致,亦有乳母郁怒而受其患者。若因热积于内,二便不通者,用凉膈散;风邪相搏,二便如常者,用漏芦汤;胃经风热或兼咽喉肿痛,用升麻防风汤。

     耳疮

  若禀赋阴虚,火动颏间,或两耳内生疮,或出脓不止者,宜用地黄丸。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热,用加味归脾汤;膏梁积热,用东垣清胃散;脾胃风热,用清咽利膈汤。仍参口疮治之。

     斑疹丹毒脉治

  脉浮者,消风为主。脉浮数者,袪风清热。脉沉数者,泻火为主。脉数按之沉实者,解表攻里。

    外科经验方 【明 薛己】 [明 薛己 原缺,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补。]

     丹毒

  小儿丹毒,多生头面四肢,色赤游走不定,用磁芒令毒血遇刺皆出,更以神功散敷之,内服荆防败毒散,或五福化毒丹。入腹者不治。

    外科心法 【明 薛已】 [明 薛己 原缺,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补。]

     痈疽论

  李氏云:小儿纯阳多热,心气郁而多疮疡,胎食过而受热毒,犀角散为最,余如常法,大下恐伤其胃。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疮疡

  痈疽证治已详《疡医准绳》。其在小儿,虽肌体柔脆,而天真未凿,鲜五发之毒,亦无五善七恶之诊。初生周晬前后,遍体生疮,俗忌疗治。其他小小痈疖,自可敷贴而消。若增寒壮热,沉困躁扰,为心腹之害,又当求其本而治之。乳下婴儿,母子俱服,是在医师神而明之,无按图索骥之理。薛氏乃掇大科痈疽证治,赘附保婴,近于骈拇枝指矣。若夫溯流穷源,明经络,分表里,审顺逆,则无大小之异,有专科书在,又何赘焉!今第以小儿所专者,集为是编。以至危且急,杀人顷刻,莫如丹毒,故首列之,且独加详焉。

  夫疮疡皆因脏腑不调,经络壅滞而得,或由胎毒,或是风化为虫,或则热气有盛,或是惊入皮肤。其大者是滞于血脉而横出于皮肤之间,若节其气血则易破;若或风缠,则生瘾轸;或是外邪所入,即多瘙痒而不定。其食毒则滞死其血气,久则化为脓也。或作惊疮者,惊本无物,亦蹉其血气在脏而为积在腑,故出皮肤为疮,发遍身而四肢难较。风疮亦发遍身,其形甚小,世呼为疥热毒疮,发处不定,节滞其血,故作疮。虫窠疮常发于胫后作其窠,窠内虫如虮子;盖因腹内蛲虫随气而化,其疮即较而再发,或片子如癣相似,甚有死血痒。若以药敷较,只是归腹中,须是取却虫方瘥,及与杀虫药。

  《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郁内发,致有斯疾。盖心主乎血,血热生风,热郁内甚,递相传袭,故火能生土,血注阳明,主肌内风热与血热相搏,发见皮肤,其名不一。黄脓而白者,土生金,母归子也。始生微痒而热轻;肿痛溃烂,为热极血凝化水,气滞成脓,甚至寒热作而饮食减,尤为可虑。宜宣泄风毒,凉心经,解胃热,用当归散加黄连、升麻、干葛,生姜,葱、灯心煎服,及三解散、牛蒡汤、木通散、外涂以四黄散、一抹金。

  初生芽儿一块血,也无形证也无脉。有惊即系是胎惊,有热即系是胎热。婴儿实与乳母一体,凡患疮疾,但审乳母肝经有热,用加味小柴胡汤之类;肝经虚热用加味逍遥散之类;肾水不能生肝,用地黄丸;心经积热,用柴胡栀子散;心经虚热,用茯苓补心汤;膏粱积热,用东垣清胃散;脾经郁热,用钱氏泻黄散;脾经虚热,用钱氏异功散。若服犀角丸、化毒丹,外敷寒凉之药,复伤生气,乃促其危也。

     热毒疮疡

  小儿因食膏粱厚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若肿臖作痛,气血凝滞也,用仙方活命饮;口渴便秘,热毒内蕴也,用四顺清凉饮,佐以如圣饼;肿硬色赤,热毒凝聚也,用活命饮,佐以隔蒜灸;肿焮不消,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不成脓,或成脓不溃,气血麻也,用八珍汤;溃而肉赤不敛,脾血虚也,用四物、参、朮;肉白而不敛,脾气弱也,用四君、芎、归;食少体倦而不敛,脾气虚也,用六君、当归、升麻。凡药对证,无有不愈。设或妄行攻毒,元气亏损,则变恶证而难治矣。大抵疮疡属腑者易治,元气无亏者不治自愈;属脏者难治,元气亏损者则变为恶证。误行克伐,元气亏损,尤难疗理,故切不可用峻厉之剂。观东垣、丹溪云:但见肿痛,参之脉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用驱逐败毒,不免有虚虚之祸矣。

     丹毒

  《婴童宝鉴》小儿诸丹毒歌云:丹火初成似火烧,天火浑身赤转饶。伊火髈边青黑色,厉从额上起根苗。臀并谷道熛丹毒,如带黳红暴火调。留火发时一日盛,改变无常五色标。家火颊连双腋乳,天灶内踝及阴尻。背并膝赤飞丹病,股内脐阴尿灶招。

  巢氏云:火丹候,往来如伤寒,赤着身而日渐大者是也。

  又云:火丹候状,发赤如火烧,须臾熛浆起是也。

  《婴孺方》云:火丹者,来往如伤寒,赤着身体,不从伤火而得名,如日出时以从其处,又名日丹。宜同用千金漏芦散。

  经云:赤紫丹瘤,皆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心主血而火性热,血热相搏,阴滞于阳,即发丹毒。心虚寒则痒,心实热则痛。先用百解散表之,次以当归散加连翘、荆芥水煎服,及牛蒡汤加炒麻仁研碎同煎,与宣热拔毒;其次赤葛散,或初用化丹汤亦好。

  有身上发时,亦如前证,不甚燥痒,但见出浮于遍体,神昏不悦,名阴毒证。先以冲和饮加南木香,水、姜煎服;次用当归散、雄黄散。然此二证不问赤白,若入腹入肾,多致为害,不可轻视如常,自取困耳。

  大抵丹毒虽有多种,病源则一。有赤丹毒遍身痒者,或女子十五六而脉未通者,多发丹疹,皆由血有风毒乘之,宜服防己散。

  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疹,并用防风通圣散治之。

     胎毒发丹

  胎毒发丹者,因胎毒内伏,或频浴热汤,或着烘衣,或乳母饮食七情,内热助邪为患。发于头面四肢,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古人云:从四肢起入腹囊者,皆不治。当急令人随患处遍吮毒血,各聚一处砭出之,急服活命饮。惟百日内忌砭,以其肌肉难任也。若发散过剂,表虚热而赤不退者,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寒凉过剂,胃气受伤而热赤不退者,用异功散加柴胡、升麻;或兼发搐等证,用四君、升麻、当归、钓藤钩。若复用攻毒,必致不起。头额间患者,当卧鐮砭之。

     伤食发丹

  伤食发丹者,因脾胃之气方充,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而达于肌表也。若因乳食停滞者,先用保和丸消之,大便秘结,量加大黄通之;乳食既消而丹尚作者,用清中解郁汤治之;丹邪既去而乳食不思者,用五味异功散补之;发热作渴,或饮食少思者,用七味白朮散补之。大凡饮食厚味所致者,赤晕或行而缓慢;若饮烧酒,或误吞信石所致者,遍示赤晕,其行甚速。又有疮疡发焮,周围有赤晕,其热消散,或脓出自退。凡此俱忌砭法,皆宜安里为主,不可攻伐。若自吐泻,亦不可止之。吐泻中有发散之意。因饮烧酒者,饮冷米醋一二杯解之,此神妙之法也。因母多食炙煿膏粱,或饮烧酒,或服辛热燥药,或郁怒伤肝脾,致儿为患者,当参胎热毒疮疡治之。

     惊丹

  婴孩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上,忽两眼泡红晕微起,面带青黯色,向夜烦啼,或脸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脸不红者。始因居胎之时,母受重惊,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形发于外,初发时散生满面,状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休息无定,收到颈项,赤如朱砂,名为惊丹。用四圣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汤同煎,与解惊热丹毒。牛蒡汤、当归散、三解散、黄芩四物汤皆可为治。

  如惊丹发至胸乳间,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热拔毒,免致内攻,为害不浅。五和汤加升麻、生干地黄,水姜灯心煎服,则自消除;仍用前数药调治,不生他证。或投万安饮。

     五色丹

  夫小儿五色丹者,由丹发而改变无常,或青、黄、白、黑、赤。此是风毒之热,有盛有衰,或冷或热,故发为五色丹也。孔氏家传用小柴胡汤,如法煎服,以滓傅丹上,良。

     白丹

  夫白丹者,由挟风冷之气,故使色白也。初发痒痛,微虚肿,如吹奶起,不痛不赤而白色也。

     赤丹

  夫赤丹者,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初发起大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色如鸡冠,故亦谓之茱萸丹也。

     黑丹

  夫黑丹者,由风毒伤于肌肉,故令黑色也。初发痒痛,或熛肿起,微黑也。

     天火丹

  夫小儿丹发肉中,有如丹赤色者,大者如手,剧者遍身赤痒,故号天火丹也。

     赤流

  夫小儿身上或一片赤色如胭脂,及渐引,此名丹毒,俗谓之流。若因热而得者色赤,或因风而得者色白,皆肿而壮热也。可用一铍刀以砭去其恶血。毒未入腹者,可疗也。

     身有赤处

  小儿因汗,为风邪热毒所伤,与血气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赤而壮热也。

    王氏禁土鬼丹及蛇缠丹

     颅顖经二十二种丹证治

  霹雳(雨庚)(雨水)(雨摄)。

  一气念二十一遍,吹在病处,自立东南方上,令病人在西北方,以大指陷中指头节纹,以第二指掐大指中节,两手皆然,吹时即放手。持咒四十九日,于五更初向北受持。

  灶额丹:先从头上起,渐满身,其丹赤色,用猪槽下土并桃柳根皮捣末,生油调敷。

  灶尾丹:从腰起,黑色遍身疼痛者,用堂屋四角草烧灰,入白矾末,鸡子白和涂。

  龙火丹:先从腹起至心,微黄赤色,用屋脊上草烧灰,松花白、鸡子黄、猪槽内水调涂。

  君灶丹:从右手上起,引似蛇行,赤色,用灶下土油调涂。

  母灶丹:从左脚上起者,用燖猪汤,灶额上灰敷。

  女灶丹:从阴上起紫赤色,用女儿小便,生煤灶右边砖缝上土,和调涂。

  朱黄升:从右脚起,彻至遍身,用屋四角草,铁匠家磨刀水调傅。

  星子丹:从头起,彻遍身如钱大,赤色,用桃树向北枝烧灰,油调敷。

  蜂子丹:从头面四向彻,用灶头上土,入腻粉,以鸡子白调敷。

  乱神丹:天下恶证,从肚内起,出口内,紫黑色者,用善火草、白矾末并蜜,入洗银水调服之。

  住火丹:从背上起黄赤色,用壁上土猪槽下土,白矾末、生姜汁、生油调涂。

  母子丹:从眼眶上起,用白矾、蛤粉、樟柳根杵汁和涂之。

  火焰丹:从前心起,头痛如火烧,用善火草、猪槽下土、鸡子黄调涂。

  蜘蛛丹:满身痛,用白矾、皂荚烧灰,猪槽下泥和涂。

  佛家丹:从耳起,用乳香、善火草、瓦溜内土,油调敷。

  神气丹:从头背上起,用牯牛骨烧灰,羊脂调涂。

  熛火丹:从背胛起,用生麻油合猪槽下泥涂之。又巢氏云:丹发于背臂及谷道者,名熛火丹。《婴孺方》治熛火丹,用景天草十两,真珠一分,杵为膏,封丹上。

  胡漏灶丹:从脐中起,用屋滴水调灶中土涂。

  胡吹灶丹:从阴上起,用水茄窠下泥,和苦酒涂之。

  土灶丹:从踝起,用屋四角茅草、灶横麻烧灰,鸡子白调涂。

  野灶丹:从背起,用柔香茸、蒴藿、赤小豆末涂。

  神灶丹:从肚起,用土蜂窠、杏仁、腻粉,生油调涂。

     本事方十种丹瘤毒所起证治

  一、飞灶丹:从头顶起,先肿,用葱白研,取自然汁涂。

  二、古灶丹:从头上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谭氏方不拘何处皆治。

  三、鬼火丹:从面起,赤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涂。又此方不拘何处皆治,妙妙。

  四、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

  五、天灶丹:从两肾赤肿黄色,柳叶烧灰,水调涂。肾一作臂。

  六、水丹:从两胁虚肿,用生铁屑研末,猪粪调涂。

  七、葫芦丹: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为末,米醋调涂。

  八、野火丹:从两脚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涂。

  九、烟火丹:从两脚有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

  十、胡漏丹: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涂。

  右此十种丹毒,变易非轻,治之或缓,则致不救。故予不惜是方,能逐一仔细辨认,依此方法治之,万不失一。如经三日不治,攻入脏腑则终不救,不可缓也。

     赤白游肿

  夫小儿有肌肉虚者,为风毒热气所乘,热毒搏于血气,则皮肤赤而肿起,其风随气行游不定,故名也。

  又有游肿之状者,为青黄赤白,无复定色,游走于皮肤之间,肉上微光是也。

  治游肿,以生布一片蘸油,以火燃之,持照病上,咒曰:日游日游,不知着脂,火燎你头!呪七遍,即瘥也。

  又云:凡天下极冷,无过藻菜。但有患热肿毒丹等,取渠中藻菜细切熟捣,敷丹上,厚三分,干即易之。予谓不可以此涂,若毒在表,犹可措手;若抑之则外不得泄,势必入里。必先服托里药,方可施此。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初生小儿,蓄伏胎热,欲发丹者,必先见于外,但人不之察耳。小儿在襁褓中无故眼生厚眵者,此丹毒欲发之候也;更微喘急者,毒气已甚而上乘于肺也。才觉有此证,急以水调龙脑饮子,或蓝根、犀角等药,潜消其毒。如浑身已有赤处,即更以芸薹等外挫其锋,消息而次第治之。予家凡两儿,初生眼有厚眵,后俱发丹,何宰宜人外孙女生七日眼多眵,已而小腹下有赤丹一点如钱,渐渐引开,上至腹心而死。不可不知也。

  初虞世谓百日内发必死不治,然亦有可治者,不可不治也。

     禁忌

  大凡小儿病诸丹肿,其势虽盛,切不可遽用大黄、芒硝辈快药大下之,恐毒气乘虚入里,以客为主,则难施功也。但用性平解毒托里药,当调停脏腑,微微通利而已。此则护元气而排外邪,庶保十全也。比舍陶氏子半岁病丹,医以青金丹下之太过,蓄毒入里,发喘生惊而死。盖婴孺肌肤柔弱,易虚易实,而服药复不能多,治之固不可怠慢,然亦不可躁急,全在精专调护,以保无虞。世俗多不知此,故广记而备言之。

  小儿丹发,若预度其势必展引至咽颈腹心,阴尻诸虚处,可先用涂药以护之,仍砭其引头所向,微出恶血以泄其毒。或谓当以篦子刮去恶血令尽,直至清黄水出即止,此必势危气壮而血热者始宜之。大抵此疾,人受之有轻重,年长气实,乃能禁当;若未满月儿而感之又重,恐不可概用此法。无为主簿张康道子二岁,火焰丹,鲁医为砭之,出恶血盏余,两日而殂。不可不知也。

  《本草》云:大人小儿丹毒,宜食鲫鱼鲙及(虫宅)。(虫宅)即水母,名海蜇者是也。然不可以宜食而恣食之,反能为害。鲫鱼亦鱼类,得无不宜。

     禁法

  无为南汰寺僧宋澄师传酎文法禁火焰丹:用松明五条,细如箸,以火点着一头,右手执之,大指掐定第二指中节纹,左手亦如此掐定;面北立,静想北方壬癸水,渺漫无际,一口吸尽,吹在火上,再想再吹,如是三次;将火向自己口中试,如不烧人,即以松明火于小儿升上周回焠一遭,兼于丹上十字焠过,即已。如试得烧人疼,更想吸水。正旦及端午日受持。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四

小儿疮疡门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疔疮

  诸疮惟疔疮为甚。杀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二种,种各不同,内三十六疔,满其数即不可救;亦有不满其数而死者,乃毒气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发于头面或遍身者,又非此类。在小儿,多因乳母食有毒之物,或儿卒中饮食之毒,或感四时不正之气,皆能致之。其疮多生头面四肢,形色不一,或如小疮,或如水泡,或痛或痒,或麻木不仁。外证寒热,呕吐恶心,肢体拘急。大要当分邪之在表在里,急用隔蒜灸法,并解毒之剂。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急以夺命丹为末,热酒调灌。如食生冷之物,或用凉水淋洗,则轻者难愈,重者不治。生于两足者,多有红丝至脐;生于两手者,多有红丝至心;生于唇口之内者,多有红丝入喉。急用针挑出恶血,以泄其毒,可保无虞。其在偏僻之处,药难导达者,惟灸法有回生之功;若投峻厉之剂,是促其危矣。小儿肌肉柔脆,且不能言痛否,灸法须将蒜切薄片,着肉一面,略剜少空,灼艾燃蒜,先置大人臂上,试其冷热得宜,然后移着疮上;又别灼艾如前法试之,以待相易,勿令间歇。

     时毒

  小儿时毒,因四时不正之气,致鼻面耳项或咽喉赤肿,寒热头疼;甚者恍惚不宁,咽喉闭塞,状如伤寒,五七日间亦能杀人。脉浮数者,邪在表;脉沉濇者,邪在里。在表用葛根牛蒡子汤;在里栀子仁汤;表里俱病者犀角升麻汤。甚则宜砭,及用通气散宣泄其毒,旬日自消。若不消而欲作脓者,用托里消毒散;欲收敛者,用托里散。若咽肿不能言,头肿不能食者,必死。

     流注

  小儿流注,乃气流而滞,血注而凝,元气不足之证也。或因闪跌堕伤,或因肝火气逆,或因六淫内侵,或因脾虚食积,或因禀赋所致,结于四肢节髀,患于胸腹腰臀,或结块,或漫肿,或作痛,悉用葱熨之法,须固元气为主。闪跌者,和血定痛丸;肝火者,九味芦荟丸;食积者,四味肥儿丸。药能对证,未成自消,已成自溃。若脓成不溃者,元气虚也,先补而针之,庶使毒气不致内攻,气血不致脱陷。若脓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用八珍汤。作呕少食者,胃气虚也,用四君子汤。欲呕不食,或腹作胀者,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口噤搐搦者,气血虚极而变证也,十全大补汤。内热晡热,阴血虚也,四物、参、芪、白朮。表热恶寒,阳气虚也,十全大补汤。热来复去,或昼见夜伏,昼伏夜发者,虚热也,当大补元气。若色赤肿起而脓稠者,尚可治;不赤硬而脓清,或脉洪大,寒热发渴,及不受补者,皆不可治。

     天蛇毒

  手指头生疮,俗名天蛇毒。然五指各有经络,拇指属手太阴肺经,食指属手阳明大肠经,中指属手厥阴心包络经,无名指属手少阳三焦经,小指属手少阴心经。亦有患于足者,足跌属肝胆胃三经,大指属肝脾二经,次指属胆经,小指属膀胱经。各当随经而治其致患之由。或因胃中积热所致,或因乳母膏粱厚味所致,或因湿热下流,或因风毒外中,大率多由所禀足三阴之经虚,故邪得以入之也。其初患肿痛者,先用仙方活命饮,次用托里消毒散。元气下陷,重坠作痛,久而不溃者,用补中益气汤。若服败毒散及敷寒凉之剂,则疮口变黑,或努肉突出,或指皆黑。大抵手足为气血难到之处,手属于胃,足属于脾,不可损其真气。丹溪以臀居僻位,尚言气血罕到,况肢末乎?故寒凉克伐之药所宜深戒者也。

     天泡疮

  天泡疮状如水泡,属肺胃二经风热。若发热焮痛,邪在表也,用人参败毒散;发热咳嗽,邪在肺也,用加味泻白散;热渴便秘,邪在内也,用加味清凉饮。此肌肤之证,当去毒水,以金黄散或黄蘗、蚯蚓敷之,当归膏亦善。既安,不必服药。若因攻伐过度,元气虚而变生别证者,当参各门治之。

     杨梅疮

  杨梅疮乃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者,受证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目,腐败肾茎,拳变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先用大连翘饮,后用换肌消毒散。若蚀伤眼目,兼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证也。

  【按 杨梅疮起于近代,多淫夫御不洁之妇,传染而致者。其在小儿,得之乳抱传染者,轻;得之父母遗体者,重。治法与大人同,更当求之专科。】

     王烂疮

  夫小儿腑脏有热,热熏皮肤,外为湿气所乘,则变生疮。其热偏盛者,其疮发势亦盛,初生如麻子,须臾出大汁,溃烂如汤火所伤灼,故名王烂疮也。

     红丝疮

  有一种红丝疮,虽非丹胗,其毒实同。多生于两手中指节上,男左女右,则尤甚也。其状但一水泡,清澄光莹,如小鸡头大,其底下濈濈然数十如小针孔,不痒不痛,都无妨碍。泡边则有一丝脉如红丝,隐隐在皮里,其行甚速,循臂而上,过肘则危,至心即死。有此证者,急以针迎头挑断,或嚼白梅封之,丝即不行。

     恶核瘰疬

  瘰疬一证,先贤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热,稽考形状非一,不过随象命名。大概初发于颈项肌肉之间,未成脓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针之、灸之、敷之,从其所因而施疗。然小儿幼弱,岂堪针灸?但以服饵涂贴之剂为治。此疾多生于耳后及颈项两旁,初发止是一枚,次必连生大小十数,缠绕项下,累累如贯珠,逐个先肿,作脓穿破。轻者可愈,重者难治。先穴漏脓,长岁不干,谓之漏项。原其得病之初,自是三阳感受风热,与血气相搏而成。治以百解散加当归散,水、姜、葱、灯心煎服;次用元参饮及牛蒡汤、木通散、内消丸与之,宣热化毒;洗以槲皮散、涂用白芨散、二香散,使血气行,脓干汁尽,则自愈矣。仍忌臊毒野味,其证不致再作。

  热毒瘰疬,乃手足少阳、足厥阴二经风热之证,或肝疳食积所致。其证发于项腋,或耳前后,或如贯珠,当分表里虚实。若焮赤肿者,肝经热毒也,用人参败毒散;作痛寒热者,肝火内作也,用加味小柴胡汤;不痛而小便黄,肝血虚也,用六味地黄丸;隐于肉里而色不变者,肝疳内作也,用九味芦荟丸;脓成而不溃,或溃而不敛者,脾气虚弱也,用益气养荣汤。凡此肿焮疼痛,寒热作渴者,属病气有余,形气不足,宜清肝火生肝血;肿硬不溃,溃而不敛者,属病气形气俱虚,治宜补肾水,实脾上;若因乳母恚怒,肝火遗患者,又当随所因而治之。

  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风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盛,火盛则肝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然颈项两侧,正属肝胆经部分,治宜滋肾水,清肝火,养阴血,壮脾土。盖肾水旺则肝火自清,肝火清则阴血自生,阴血生则相火自宁,火既宁则无热伤元气火乘土位之疾矣。

  胎毒瘰疬者,乃禀肝胆二经郁火气滞所致。盖肝胆经行人身之侧,若因肝火动而受患,故发于肝胆二经部分,当审其因而药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虚内热者,当审其所因而调其母,不可用峻厉之药,恐伤元气也。

     疮疥

  小儿经络蕴热,头面及身体生疮,四君子加瓜蒌根、桔梗各半钱,煎服。

  小儿恶疮,天气温和,频与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宜服药。小儿不得已而服药,此乃下法。若将养合宜,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节,勿令过饱,此养生之理也。胎毒疮疥,因禀胎热,或娠母饮食之毒,七情之火。初如干癣,后则脓水淋漓,或结靥成片。或发于两眉,或耳前后发际之间,属手少阳经;若发于四肢,属脾胃经;发于两胁,属肝经;发于额属心经;发于脑属膀胱经;发于颏颊属肾经。当随各经所主,五脏胜负,及乳母食啖厚味郁怒所传致而调治之,不可骤用化毒、犀角等丸。设元气复伤,转变他证,尤为难疗。

  热毒疮疥,因乳哺过早,或嗜甘肥,脏腑积热,或母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火所致,当分脏腑所属之因,病之虚实,调其血气,平其所胜。如肝经实热用柴胡清肝散,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心经实热用导赤散;虚热用补心汤。脾经实热用泻黄散;虚热用补中汤。肺经实热用泻白散;虚热用五味异功散。肾经热用六味地黄丸。大凡手足冷者属虚寒,手足热者属实热。脉沉数有力,作渴饮冷,大便干实,此邪在里,宜内疏;若脉浮数有力,作渴饮冷,此邪在表,宜发散。若脉浮大按举无力,或作渴饮汤,乳食少思,此其气虚而发热也,调理脾胃,其病自愈,切不可用寒凉之剂,复损真气。婴儿宜调治乳母为主。

  诸疳疮疥,因脾胃亏损,内亡津液,虚火妄动,或乳母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失宜,致儿为患,当分其因,审其经而平之。如面青寒热,或白翳遮睛,肝经之证也;面赤身热,或作渴惊悸,心经之证也;面黄体瘦,或作渴泄泻,脾经之证也;面白咳嗽,或鼻间生疮,肺经之证也;面黧体瘦,或喜卧湿地,肾经之证也。婴儿宜调治乳母。若不审五脏胜负,形病虚实,妄行败毒,多致不救。

  癣疮治法:浸淫疮宜用苦瓠散涂之;干癣宜用羊蹄根绞自然汁,调腻粉涂之;湿癣宜用青金散贴之。

     斑疹

  洁古云:斑疹之病,焮肿于外者,属少阳相火也,谓之斑;小红靥隐于皮肤中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斑疹并出,则小儿难禁。然首尾俱不可下。大抵安里药多,发表药少。小便秘则微疏之。身温者顺,身凉者逆。大忌外敷寒凉,内用疏导,无此二者,可保无虞。

     黄水粘疮

  小儿黄水粘疮,属肝脾二经风热积热所致。邪在表而痛痒者,轻则犀角消毒散,重则连翘防风汤。邪在内而大便秘者,轻则九味解毒散,重则大连翘饮。若头目不清,憎寒壮热,作渴便秘者,表里俱有邪也,加味清凉饮。若悞服克伐之药而致发热恶寒者,肺气伤也,用四君、桔梗、柴胡。发热呕吐,胃气伤也,用异功散。发热作泻,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并加柴胡、升麻。余当随证裁之。

     头面疮

  人身诸阳之气,会于首而聚于面,其有患疮痍者,因脏腑不和,血气凝滞于诸阳之经,或禀赋肾阴虚肝火,或受母胎毒,或乳母六淫七情,或食膏粱醇酒,或儿食甘肥厚味所致。其因不同,当各辨其经络,审其所因而治之。若发于目锐眦、耳前,上颊抵鼻,至目内眦者,皆属小肠经,发于巅及头角下颊,耳后脑左右者,皆属胆经;发于颊前鼻孔,及人中左右者,皆属大肠经;发于鼻之挟孔下唇口,及承浆、耳后、颊车、耳前、发际额颅者,皆属胃经;发于目内眦,上额尖,至后脑项者,皆属膀胱经。既察其经,即当分治。若禀肾火者,用六味地黄丸;胎毒者,犀角消毒丸;食积疳者,四味肥儿丸;乳母膏粱者,东垣清胃散。至于诸腑受病,必兼诸脏,故患于额间属心经,发热饮冷者为实热,用导赤散;发热饮汤者属虚热,用养心汤。左腮属肝经,或颈项劲强者为实热,用柴胡清肝散;或咬牙烦闷者,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右腮属肺经,咳嗽饮冷者为实热,泻白散;发热咳嗽者为火刑金,用人参平肺散。鼻间属胃经,发热饮冷,大便黄硬者为实热,用泻黄散;发热饮汤,大便清白者为虚热,用异功散。患于颏及耳轮者属膀胱经,肾无实证,用地黄丸。若疮已溃,久而不愈,则当审其脏气之相胜,病邪之传变,而以调补脾胃为主。若因乳母遗热为患者,当先治其母,则儿病自愈也。

     头疮

  小儿头疮,是六阳受毒热而攻头成疮也。若头上散成片,常常燥痒,毛发稀少,有类白屑,此因积热上攻,名曰秃疮。疮虽生于头,世人只知以药外傅得愈,不逾旬月,其疮又发,何为而然?盖头者,诸阳所会之处,《洪范》五行火曰炎上,热毒上攻,两阳相灼,故疮生于头。法当解陈莝之积热,导心经之烦躁,斯可矣。

  又用防风通圣散酒制,除大黄另研为末,再用酒拌晒干为末,每一钱水煎,日四五服,至三十贴见效。

     面疮

  治小儿面疮,通面烂无全肤,脓水淋漓不效者,陈年腊、猪油不入盐者敷之,神效。

     眉炼

  眉炼者,小儿两眉闲生疮如疥癣,当求其因而药之。盖眉属胆经,若原禀肝胆经热,或乳母肝胆经有热者,用柴胡栀子散;或乳母食厚味醇酒者,用加味清胃散;或乳母有郁怒者,用加味逍遥散。俱与乳母服,子亦饮少许,仍参前证主之。

  眉炼治法,用青金散傅之;如不愈,烧小麦存性,细研,好酒调涂。

     耳脓

  汤氏云:耳有五般,常出黄脓者为聤耳,出红脓者为脓耳,出白脓者为缠耳,疳臭者为伍耳,其内虚鸣出青脓者为震耳。证虽五般,病源一也。皆由风水入耳,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宜胭脂膏治之,仍服化痰退热等剂即愈也。

     口疮

  口疮一证,形与名不同,故治法亦异。有发于未病之前,有生于已病之后。大抵此疾不拘肥瘦,有血气盛者,又如将养过温,或心脾二经有热,或客热在胃,熏逼上焦而成其疮,此为实证,宜宣热拔毒,使无炎炽,自然作效。可用当归散加升麻、干葛、黄芩、水姜、葱、灯心煎服,及投牛蒡汤、拔毒饮、木通散,点以硝黄散。

  若口内白烂于舌上,口外糜溃于唇弦,疮少而大,不甚为痛,常流清水,此因脾胃虚热上蒸,内已先发而后形于外,宜百解散疏表;当归散,水、姜、枣煎服,和胃气,理虚热;次投牛蒡汤、三解散,涂以绿袍散,立效。饮黄金散,或投天竺黄散、地黄膏。

  若疮生于口角,是脾有积热,才开口则燥痛,饮食多难。甚至再有外风吹着,便觉拆裂,微有清血,谓之燕吻疮。治法同前药饵;轻者,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亦验。

  有口唇下成小片赤烂,此因饮食腻汁,淋漓不洁。盖以婴儿皮肉脆嫩,浸渍成疮,及有风热乘之,名曰承浆疮,又谓之疳蚀疮,其所因者一也。治法同前证内药剂。

  有无故口臭糜溃而不成疮,或服凉剂,或涂末药,不能疗者,此名元焦。故叔和《脉诀》曰:阴数脾热并口臭,是脾家有虚热上攻于口,宜服回阳散。儿大者用黑锡丹,早食前,新汲水入盐少许调匀送下,与正元气,及参苓白朮散、调元散服之,以立效饮、黄金散、干点溃烂处,或用蜜同熟水调点舌上,令其自化,咽下无妨。仍忌毒物。

  诸疳口疮,因乳哺失节,或母食膏粱积热,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其证口舌齿龈,如生疮状,若发热作渴饮冷,额间色赤,左寸脉洪数者,此属心经,先用导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黄丸滋肾水。若寒热作渴,左颊青赤,左关脉弦洪者,属肝经,先用柴胡栀子散清肝火,次用六味地黄丸生肝血。若两腮黄赤,牙龈腐烂,大便酸臭,右关脉洪数,按之则缓者,属脾经,用四味肥儿丸治脾火,以五味异功散补脾气。若发热咳嗽,右腮色赤,右寸脉洪数,按之濇者,属肺经,先用清肺饮治肺火,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胃。若发热作渴,两颏黧色,左尺脉数者,属肾经不足,先用六味地黄丸以生肾水,次用补中益气汤以生肺气。又有走马疳者,因病后脾胃气血伤损,虚火上炎,或痘疹余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铜绿散、大芜荑汤。轻则牙龈腐烂,唇吻腮肿;重则牙龈蚀露,颊腮透烂。若饮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虚而肺气败也;腮颊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气虚甚而肉死也,并不治。

  经云:手少阴之经通于舌,足太阳之经通于口,因心脾二经有热,则口舌生疮也。当察面图部位,分经络虚实而药之。若元气无亏,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乱发缠指蘸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敷之。上腭肿胀或有泡者,并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后又生,又刺。若唇吻坼裂者,用当归调柳花散敷之。若元气亏损,或兼服寒凉之药,作呕少食者,此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泻作渴者,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恶寒者,脾胃虚寒也,用六君、姜、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煿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饮食劳役者,用补中益气汤;肝脾血虚者,用加味逍遥散;郁怒内热者,用加味归脾汤,母子并服。若泥用降火,必变慢脾风矣,仍参吐舌弄舌治之。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汤。

     腮痈

  腮属足阳明胃经,其生痈者,多因儿食甘甜厚味,脾胃积热所致;亦有乳母郁怒,儿受其患者。若因积热于内,二便不通者,用凉膈散。风邪相搏,二便如常者,用漏芦汤。胃经风热,或兼咽喉肿痛,用升麻防风汤。若禀赋阴虚火动,颏间或两耳内生疮,或脓出不止者,宜用地黄丸。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热,用加味归脾汤;膏粱积热,用东垣清胃散。脾胃风热,用清咽利膈汤。仍参口疮治之。

     臂痈

  臂痈之证,当分经络,所属受证之因而治之。上廉属手阳明经,下廉属手太阳经,外廉属手少阳经,内廉属手厥阴经,内之上廉属手太阴经,内之下廉属手少阴经。或经络热郁,风邪外干,气血有乖,即生痈毒。若因心经有热者,导赤散加黄连。心包络有热者,柴胡栀子散。肺经有热者,泻白散。大肠经有热者,大连翘饮。焮肿作痛者,血气凝结也,用仙方活命饮。肿痛不散者,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脓熟不出者,气血虚也,用托里消毒散。脓出反痛者,气血虚甚也,肌肉不生者,脾胃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不可外敷生肌散,恐反助其邪而肌肉难长也。

     腋痈

  腋痈属足少阳、手少阴、手厥阴三经,小儿患之,多禀赋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饮,次用柴胡栀子散。五七日间,作脓,焮肿作痛者,亦用活命饮,杀其大势,虽溃亦轻而易敛。若脓已成,用托里消毒散。已出,用托里散。如有变证,当随证治之。

     胁痈

  胁痈者,足厥阴少阳之经,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胆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为脓,而痈肿之所由生也。亦有禀赋母气肝胆之热,恚怒之火而致。然初患焮肿作痛者,宜用柴胡栀子散;未消者,用仙方活命饮。其热既杀而肿不消者,则必成脓也,乃用托里消毒散。其脓已成,以代针膏决之,仍用托里散自愈。若脓出而痛止肿消,则不必用药也。

     腹痈

  腹痈者,患于脐下,或傍二寸许,属脾经;近胁属胆经。盖因脾经阴虚,气滞血凝,或因脾虚,饮食积热所患。若焮肿作痛者泻黄散,坚硬肿痛者清胃散,肿痛便秘者清凉饮。如此而仍痛者,瘀血凝滞也,活命饮。既用此药而不消,则内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若脓出而痛不减者,毒未解也,亦用前药。若脓出而反加痛,及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用参芪托里散。若食少体倦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柴胡、升麻。晡热内热者,脾血虚也,用四君、当归、丹皮。如有他证,当随证治之。

     臀痈

  臀痈属膀胱经湿热,或禀赋阴虚。若肿硬作痛,用内托羌活汤;微肿微痛,用托里消毒散。若初起大痛,或五日之间似消不消,似溃不溃者,先用仙方活命饮,饮后用托里消毒散。若已溃,食少体倦,疮不生肌,脾胃虚弱者,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禀赋阴虚,小便数而不敛者,加减八味丸。气虚,久不生肌收口,用豆豉饼及补中益气汤,培养元气。若用解热攻毒,及敷围寒凉之剂,则气血受伤,必成败证矣。

     腿痈

  腿痈之证,所主之经不同,而所治之法亦异。发于内侧者,属肝脾二经;发于外侧者,属胆胃二经。漫肿坚硬者,元气虚弱也,用内补黄芪汤。肿势高焮者,元气未虚也,用内托柴胡黄芪汤,外并用隔蒜熨法。若瘀血凝滞而不消,或不作脓者,用活命饮。血气虚弱而不能溃,及不生肌肉者,用托里散。此其梗概云尔。

     肺痈

  肺痈肺痿,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母食辛辣厚味,遗热于儿;或儿有病,过于汗下,内亡津液,虚火烁肺;或服克伐之药,亏损脾胃,不能生肺金。其证恶风咳嗽,鼻塞项强,呼吸不利,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若吐臭秽,胸中隐痛,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咳嗽涎沫脉数而虚者,为肺痿。恶寒喘嗽者,寒邪内蕴也,小青龙汤。咳唾脓秽者,此肺痈内溃也,桔梗汤。窃谓前证若喘咳短气者,脾肺气虚也,五味异功散。咳唾脓痰,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气虚也,六味地黄丸。咳唾脓痰,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脾气虚也,七味白朮散。若发热喘嗽,唾脓不食者,脾肺虚甚也,难治。大要补脾肺,滋肾水为善,仍审五脏相胜,乳母七情。后证仿此。

     肠痈

  张仲景云:肠痈之证,因饮食积热,或母食辛热之物所致。小腹按之则痛,小便数似淋,腹急恶寒,身皮甲错,或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未有脓者,用仙方活命饮,以解其毒;脉洪数已有脓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脓;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窃谓经云: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之间,须令徐缓,时少饮薄粥,及用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也。

     便毒

  便毒,因肝火肝疳,或禀肝经热毒。若初起肿硬作痛者,先用龙胆泻肝汤一二剂;肿痛不减,用仙方活命饮二剂;五七日不减肿尚硬,亦用前二药各一剂;如不消或更痛,欲成脓也,用活命饮一剂,却用托里消毒散加柴胡、山栀一二剂。若脓已成而不溃者,血气虚也,用托里消毒散一二剂。脓已溃而痛不止者,毒气不解也,用活命饮一剂;若脓已出而反痛者,血气虚也,用内补黄芪汤;脓已溃而发热烦躁者,气虚血脱也,用当归补血汤;脓已溃而恶寒发热者,血气俱虚也,用十全大补汤;脓已溃而恶寒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脓已溃而不生肌者,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若禀赋怯弱,或因饮食劳倦而为患者,但用补中益气汤加射干自消。设使不分经络,不别虚实,概行攻伐,亏损气血,则轻者难治,重者必变瘵证,甚至不起。

     囊痈

  囊痈属肝经湿热,或禀胎肝热所致。初起肿痛小便赤濇者,湿热壅滞也,先用龙胆泻肝汤;如不消,用仙方活命饮。若肿痛数日不止,欲成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若肿未溃而小便不利者,毒气壅滞也,当分利之。脓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毒气未解也,当针泄之;脓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当补益之。若元气无亏,虽阴囊悉溃,睪丸悬露,亦不为害。若乳母恚怒,令儿患此者,加味逍遥散;肝经气血虚者,八珍散、加味柴胡、山栀,俱加漏芦,子母并服。

     脚冻疮

  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不愈,则溃烂成疮。治法须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则毒涎脚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血不能运行。若用汤荡火烘,其内即死而不仁,至春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内服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证。凡初冻时,以热手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若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寒能裂肤堕指,信然!

     汤火疮

  汤火之证,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濇者,内热也,用四物加山栀、连翘、甘草。若肉未死而作痛者,热毒也,用四君加芎归、山栀、连翘。若肉已死而不溃者,气血虚也,用四君加当归、黄芪,外敷当归膏,或柏叶末蜡油调搽,至白色,其肉自生。若因烟熏将死者,以生萝卜汁灌之,即苏。若饮食后被汤火所伤,发热腹胀,恶食发搐变证者,当参食积惊搐门治之。

     翻花疮

  翻花疮之证,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风,必致疮口努肉,突出如菌,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承袭者,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逍遥散加天麻、羌活。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外用熨葱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突肉不消,更以黎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加参、芪。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若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脾疳证也,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多骨疽

  多骨疽,由疮疡久溃,脾胃损亏,血气不能荣于患处,邪气陷袭,久则筋烂骨腐,故骨脱出,非禀胎所有也。当补脾胃,壮元气,内用大补汤地黄丸,外以附子饼、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元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用克伐之剂,复伤真气,鲜有不危。婴儿患此,当调补乳母,外用葱熨,以岁月除之,尤不可用追蚀之药。

     漏疮

  漏疮之证,因禀气血不足,或久病血气虚弱,或儿肝脾食积内热,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气不能收敛,当审其所因,调补元气,佐以如圣饼、葱熨之类为善。若用流气破血追蚀等药,反为败证矣。余当参各门主之。

    方

  漏芦汤 【《千金要方》,下同】  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

  漏芦 连翘一用白薇 白敛 芒硝一用芍药 甘草各六铢 大黄一两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九铢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五香连翘汤 治小儿风热,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疬,附骨痈疸,节解不举,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

  青丁香 熏陆香 鸡舌香 沉香 麻黄 黄芩各六铢 大黄二两 麝香三铢 连翘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实各半两 竹沥三合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药减半,内竹沥,煮取一升二合,儿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岁,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黄。

  连翘圆 治小儿无故寒热,强健如故,而身体颈项,结核瘰疬,及心腹胁背里有坚核不痛,名为结风气肿。

  连翘 桑白皮 白头翁 丹皮 防风 黄蘗 桂心 香豉 独活 秦艽各一两 海藻半两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小豆,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五岁已上者,以意加之。

  五香枳实汤 治小儿暑风热,(疒咅)(疒畾)坚如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

  青木香九铢 麝香六铢 鸡舌香 熏陆香 沉香 防风 秦艽 漏芦各半两 升麻 黄芩 白敛 麻黄各一两 枳实一两半 大黄一两十八铢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儿五六岁者,一服四五合;七八岁者,一服六合;十岁至十四五者,加大黄半两,足水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苦参汤 治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

  苦参八两 地榆 黄连 王不留行 独活 艾叶各五两 竹叶二升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枳实圆 【《千金方》】  治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疒咅)(疒畾)如麻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则少时热盛,赤体当风,风热相薄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风疾。

  枳实 菊花 蛇床子 防风 蒺藜子 白薇 浮萍各一两 天雄 麻黄 漏芦各半两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大豆许,五岁儿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岁已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麻黄汤 治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

  麻黄一两半 独活 射干 甘草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黄芩各一两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

  又方 治小儿恶毒,丹毒,及风疹。

  麻黄 升麻 葛根各一雨 射干 鸡舌香 甘草各半两 石膏半合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塌汤 治小儿数十种丹。

  大黄 甘草 当归 芎藭 白芷 独活 黄芩 白芍药 川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兰皮各一两 芒硝三两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及四升,去滓内芒硝,以绵浸汤中,通寒温塌之,干则易之,取瘥止。

  泽兰汤 主丹及瘾疹,入腹杀人。

  泽兰 芎藭 附子 茵芋 槁本 莽草 细辛各十二铢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与此场,然后作余治。

  神功散 【《小儿直诀》,下同】  治疮疡,肿臖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溃者敷之即愈,丹瘤用之尤妙,但砭缝作痛。

  黄蘗炒 草乌炒 血竭各等分

  右为末,津调敷患处。

  柳华散 治热毒口疮。

  黄蘗炒 蒲黄 青黛真正者 人中白煅,各等分

  右为末,敷之。

  仙方活命饮 治一切疮毒,未成内消,已成即溃,此消毒排脓止痛之圣药也。若脓出而肿痛不止者,元气虚也,当补之。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没药 甘草 赤芍药 归尾 乳香 花粉 贝母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皂角刺二钱

  右每服二三钱,酒水各半盏煎。

  越鞠丸 治乳母六郁,传儿为患,或胸满吐酸,齿痛疮疥等证。

  苍朮 神曲炒 香附子 山楂 山栀炒 抚芎 麦芽炒,各等分

  右为末,水调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汤下,子母并服。

  神效当归膏 治跌扑汤火等疮,不问已溃未溃。

  当归 黄蜡 生地黄各一两 麻油六两

  右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去滓,入蜡熔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

  神芎丸 【《儒门事亲》,下同】

  大黄 黄芩各二两 滑石 黑牵牛各四两 黄连 薄荷 川芎各半两

  右,水丸梧子大,水下。

  三黄丸

  大黄 黄芩 黄蘗各等分

  右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水下。一方,去黄芩,用黄连。

  理中丸

  人参 白朮 干姜 炙草 附子炮,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空心服之。

  拔毒散

  寒水石不以多少烧令赤

  右研为末,以新水调,鸡翎扫痛处。

  三圣散 治臁疮,疔疮,搭手,背疽等疮。

  葱白 马苋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清凉饮子 【《儒门事亲》】  治小儿月里生赤,肌肤如赤丹涂者。

  大黄蒸 赤芍药 当归 甘草炒,已上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以意加减。

  小儿丹瘤方 【《东垣十书》】

  木鳖子新者去壳

  右研如泥,淡酢调敷之,一日三五次,便效。

  胡麻丸 【《片玉心书》】  治小儿风疮疥癣。

  苦参五钱 何首乌 胡麻仁炒 蔓荆子炒 威灵仙 荆穗 白蒺藜去剌 牛蒡炒,各三钱 石菖蒲 干菊花各二钱共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竹叶灯心汤下。

  连翘汤

  连翘 人参 川芎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白芍 木通 水煎,入竹沥服。

  解毒汤

  元参 连翘 升麻 黄芩 赤芍 当归 羌活 防风 生地 甘草 荆芥穗 水煎服。秘结者,加大黄、木通。

  大补汤

  人参 黄芪 川芎 连翘 白芷 白茯苓 当归 生地 白朮 甘草 赤芍 姜、枣引,水煎服。

  紫金锭

  山慈姑三两 五倍子三两 大戟一两半 续随子一两 麝三钱 雄黄 朱砂各一两 为末,糯米糊作锭子,磨水搽。

  防风升麻汤

  防风 升麻 山栀仁 甘草 麦冬去心 荆芥穗 木通 葛根 薄荷叶 元参 连翘 牛蒡子 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黄。

  急救法

  取灶心对锅底焦土研末

  右以新汲水调搽,干即易之。

  三解散

  人参 防风 天麻 郁金 茯神 白附子 大黄 黄芩 僵蚕 全蝎 薄荷叶 枳壳 粉草 赤芍 灯心引,水煎服。

  当归百解散

  当归 赤芍 大黄 川芎 升麻 薄荷叶 干葛 麻黄 黄芩 甘草 枳壳 臭角刺 葱、姜引,煎服。

  拂毒散

  半夏一钱 贝母 大黄 (石卜)硝 五倍各二钱半 共为末,淡酢调敷患处,干则易之。

  疏风活血散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荆芥 防风 甘草 红花 苏木 水煎服,入酒少许。

  大连翘饮 【《幼科发挥》,下同】  治小儿丹瘤及疮疹壮热,小便不通,诸般疮疖,丹毒脐风。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大力子炒 赤芍各一钱 木通 山栀子仁 川当归 防风 黄芩各钱半 柴胡 炙草各二钱 荆芥穗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

  右銼细,灯心水煎服。一方加石膏。《婴童百问》加紫草,煎温服。热甚,加大黄。更详证加减。

  胡麻丸

  胡麻仁炒 苦参 甘菊 大力子炒 石菖蒲 何首乌 威灵仙 蔓荆子 乌蛇肉各等分 蒺藜炒 黄连炒各量加减

  右为末,酒糊为丸麻子大,竹叶汤下之。此袓传十三方也。

  溯源解毒汤 小儿疮疥,以此方调乳母。

  人参 归身 赤芍药 川芎 黄连酒炒 连翘 木通 生地黄 陈皮 甘草 水煎服,以少许喂儿佳。一本有竹沥。

  雄黄解毒丸 治儿疮入腹,腹胀大,小便不通,或喘或作搐者。

  鸡冠雄黄飞,二钱 真郁金 大黄各二钱 巴豆霜一钱

  右共碾匀,曲糊丸小豆大,每服一二丸,茶清下。一本无大黄。

  败毒散 【《奇效良方》】  治小儿痹毒,初发游走遍体,燥闷腹胀啼哭。

  桔梗 花粉 干葛 川升麻 川芎 赤芍 独活 柴胡 甘草各等分

  右銼碎,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至六分,不拘时服。

  天乌散 【《婴童百问》,下同】

  天南星 赤小豆 草乌 黄蘗

  右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贴患处;用米酢调尤佳。

  青黛解毒丸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两 青黛四两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细嚼,生姜汤下亦得。如中诸毒,并宜服。及小儿惊风潮热,痰涎壅塞,心胸烦躁,颊赤多渴,坐卧不稳,每三岁儿可服半粒,量大小加减。

  黑参剂 解诸般热,消疮疖。

  生地黄 黑参各一两 大黄煨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煎灯心竹叶汤化下,入沙糖少许,亦可加羌活、川芎、赤芍药、连翘、防风。

  又 治疹痘后余毒不散,遍身生疮不已,大能解毒。

  黑参 赤芍药 生地黄 赤茯苓 荆芥 防风 木通 桔梗 黄芩 朱砂 青黛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蕴积毒热,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言烦躁,头面身体多坐疮疖。

  黑参 桔梗各三两 茯苓二两半 人参 牙硝 青黛各二两 甘草七钱半 麝香一字 金箔 银箔各十片为衣

  右为末,炼蜜和剂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不拘时。及治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汁化下一丸,及用鸡翎刷在口内。

  青露饮 治背疽一切恶疮,围药不开。

  白芨 白敛 白薇 白芷 白藓皮 (石卜)硝 青黛 黄蘗 大黄 花粉 青露叶即芙蓉叶 老龙皮即老松木皮,各等分

  右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涂,留小孔,如干再用生姜汁润。

  惊毒掩子 治疮疖初发,掩上即退,已成速破。

  葱白带根七个 木鳖子七个 香白芷三个 巴豆十四个 黄丹二两 油四两

  右先用油入前四味,武火熬,用柳木篦搅,以白芷焦黑为度,用绵滤去滓,再入铫,用文火熬,却入黄丹熬,令紫黑色成膏为度。治诸般疮疖,去脓,收疮口。

  惊毒诸般肿痛掩子

  蒲黄 大黄 黄蘗 真粉 连翘 白芷 白芨 白敛 牡蛎 丹参

  右为末,水调涂肿处。

  凉膈散 治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结,便溺赤濇,一切风肿,并宜服之。

  川大黄 (石卜)硝 甘草炙,各一两 连翘二两 栀子仁 黄芩 薄荷叶去土,各半两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四分,食后温服,大小加减。

  清凉饮子

  大黄 连翘 芍药 羌活 当归 防风 甘草 山栀仁各等分

  右为饮子,每服一大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不拘时候。

  龙胆汤

  龙胆草 钓藤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各六铢 蜣螂二枚,去翅足 甘草六铢 大黄二两,煨,《直指》二钱半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者,有虚实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以渐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直指方》为末,每服一钱,北枣煎服。或加防风、麦门冬以导心热,黄芩减半,去蜣螂亦可。

  大圣散 治瘰疬,消风毒肿,上壅内热,多生瘾疹风丹风证,食煎煿多致此疾。

  羌活 荆芥 升麻 薄荷 防风 甘草 大黄 黄芩 黑参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又方

  牡蛎二两,火煅为末 黑参一两 甘草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清茶调下。

  槲皮散 治小儿瘰疬作痛。

  槲皮去粗皮,此树处处有之,即包盐槲皮叶也

  右不拘多少,切碎,用水煎温汤频洗。

  白芨散 治瘰疬脓汁不干。

  白芨 贝母去心,各五钱 轻粉一钱

  右为细末,先用槲皮散洗过后,用清油调敷。

  葛根桔皮汤 治冬温未即病,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泄,至天气暄热,其温毒始发,肌中斑烂瘾疹如绵纹,咳嗽心闷,但呕吐清汁,服此药即静。兼治小儿麻痘疮。

  葛根 陈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节 知母 黄芩 甘草各半两

  右剉散,白水煎。有热不吐,去陈皮。冷证去黄芩、知母。

  黄连桔皮汤 治温毒发斑,兼治麻证泄泻,并去血。

  黄连一两 陈皮 杏仁去皮尖 枳实炒 麻黄炒去根节 干葛根各半两 厚朴制 炙草各一钱半

  右銼散,每服二钱,白水煎服。亦治烦渴。或不用厚朴、甘草。

  元参升麻汤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绵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元参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服。又煎升麻汤,内加黑参亦可。

  化斑汤

  人参 石膏 萎蕤 知母 甘草各二钱半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糯米半合,煎六分,米熟为度,温服。

  葛根白朮散 治赤白丹肿毒。

  白朮二钱半 茯苓二钱 木香 甘草各二钱 芍药 葛根各三钱 枳壳去穰麸炒,二钱五分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

  辛芎散 治赤游肿,不可服冷药。

  茯苓 白朮 人参 甘草 枳壳 细辛 川芎各等分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

  败毒散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炒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炒 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口父)咀,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

  防己散 治丹毒候,乃热毒之气,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故赤肿及游走遍体者,又名赤游风。入腹入肾则杀人。

  汉防己半两 (石卜)硝 犀角 黄芩 黄芪 川升麻各二钱半

  右銼散,加竹叶煎,大小随病加减。一方,去(石卜)硝,有泽泻。

  白玉散 治赤游丹毒。

  滑石 寒水石各一两

  右为末,米酢调敷患处;或肿至外肾,有破处,只用水调。

  消毒饮 治丹毒痘疮已出,毒气壅遏,壮热狂躁,睡卧不安,大便秘濇,咽喉肿痛,胸膈不利,痘疹消破,却可服之。

  牛蒡子炒,二两 荆芥穗 甘草炙,各半两

  右銼散水煎,自利及疮痘未破,不可轻服。或加防风、连翘、升麻、蝉蜕、赤芍药。有热,加黄芩、防风、犀角消毒饮。

  金华散 治干湿疮癣。

  黄丹煅一两 轻粉一钱 黄蘗 黄连各半两 麝香少许

  右为末,先洗次干掺之。如干癣疮,用腊月猪脂和傅;如无,用麻油。亦可加黄芩、大黄。

  摩风膏 治小儿遍身疥癣瘙痒。

  苦参 沥青 芜荑 黄蜡各一钱 巴豆三粒 轻粉五分 全蝎二枚 真麻油半两

  右用麻油煎至巴豆焦,滤去所煎物,入轻扮和匀,傅疮疥,效。一方,治恶癣,以紫贝草根、生白矾少许,同擂烂涂患处,两次可断根。一方,用砒少许,滴酢同熬为膏,涂之。一方,以斑猫去头足,糯米炒黄去米,以淮枣煮熟,去皮取肉为丸,唾津调搽之,尤妙。

  羌活散

  川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桔梗 枳壳 人参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 甘草减半

  右(口父)咀,生姜、薄荷煎。加蝉退,治惊热。

  升麻汤

  升麻 葛根 白芍药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服药身凉即止。加紫苏、陈皮、香附子,名升苏散。有热,加黄芩。咽痛,加桔梗。发斑丹毒,加黑参乃效。

  牛黄散

  牛黄 龙脑 丹砂飞,各一分 铅霜半两 太阴元精石一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先于肿处针破出血,临汤拭口了,掺药口内。

  三黄真珠散 治疳积壮热,生浸淫疮,俗呼为溜,脓水流处,更湿烂成疮。此证当内服消食退疳之药,后用此。

  松香 五味子 黄连 黄丹 海螵蛸各三钱 轻粉 雄黄各少许

  右七味,并为细末,疮干则以香油调敷,湿以干掺。先以莹肌散煎洗,然后用此药。

  莹肌散 洗疮用之。

  赤芍 防风 薄荷 苦参 甘草 刘寄奴 黄蘗

  右等分,煎汤洗去患处宿脓后,以前三黄散末,掺疮上三二度,即成痂而愈。或只服化毒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五

小儿疮疡门

    方

  如意金黄散 【《外科正宗》,下同】  如意金黄散大黄,姜黄黄蘗芷陈苍,南星厚朴天花粉,敷之百肿自然康。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良便方也。

  天花粉上白,十斤 黄蘗色重者 川大黄 姜黄各五斤 白芷三斤 紫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朮 天南星各二斤 以上共为咀片,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三次,方用密绢罗厨筛出,磁坛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证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避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证,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

  生肌玉红膏 生肌玉红膏更奇,其中淡味少人知,芷草归身轻粉竭,白占紫草切甚宜。此膏专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棒毒等疮。用在已溃流脓,先用甘草汤洗;再用猪蹄汤淋洗患上,软绢挹净,用抿脚挑膏于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乙膏盖之。大疮早晚洗换二次,内兼服大补脾胃暖药,其腐肉易脱,新肉即生,疮口自敛。此乃外科收敛药中之神药也。

  白芷五钱 甘草一两二钱 当归身二两 血竭 轻粉各四钱 白占二两 紫草二钱 麻油一斤 先用当归、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杓内慢火熬药微枯色,细绢滤清,将油复入杓内煎滚,下整血竭化尽,次下白占,微火亦化。先用茶锺四枚,预顿水中,将膏分作四处,倾入锺内,候片时方下研极细轻粉,每锺内投和一钱搅匀,候至一复时取起。不得加减,致取不效。

  八珍汤 八珍汤善理阴阳,芎芍当归熟地黄,还要相兼四君子,何愁虚弱不荣昌。治溃疡诸证,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气血,进美食饮,和表里,退虚热,为气血俱虚之大药也。

  川芎 白芍 当归 熟地黄 人参 白朮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茶锺,姜三片,枣三枚,煎八分,食前服。

  蟾酥丸 蟾酥丸效独称雄,乳没砂矾轻粉同,铜绿蟾酥寒水麝,蜗牛又有用蜈蚣。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臀腿等疽,一切恶证歹疮,不痛或麻木,或呕吐,病重者必多昏愦,此药服之,不起发者即发,不痛者即涌,痛甚者即止,昏愦者即苏,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真有回生之功,乃恶证中至宝丹也。

  蟾酥二钱,酒化 轻粉五分 枯矾 寒水石煅 铜绿 没药 乳香 胆矾 麝香各一钱 雄黄二钱 蜗牛二十一个 朱砂二钱 以上各为末称准,于端午日午时在净室中,先将蜗牛研烂,再同蟾酥和研稠粘,方入各药,共捣极匀,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烂,吐于男左女右手心,包药在内,用无灰热酒一茶锺送下,被盖如人行五六里,出汗为效,甚者再进一服。修合时妇人鸡犬等忌见。

  太乙紫金丹 太乙紫金丹大戟,茨菇文蛤共千金,雄麝朱砂凡七品,诸疮百证总通神。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通治百病。此药真能起死回生,制之济人奇效,不可尽述。凡居家出入,兴大工,动大兵,及闽广云贵仕宦者,不可无之。

  山茨菇洗去皮毛,净焙,二两 五倍子净,二两 麝香净研,三钱 续随子仁白者去油,净,一两 红芽大戟杭州紫者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色白者性烈,反伤正气,弱人服之有致吐血,不宜用,惟取上者去芦根洗净焙干为末,一两五钱朱砂有神气者 雄黄鲜红大块者,俱细研,各三钱 以上之药,各择精品,于净室中制毕,候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天医、黄道上吉之辰,凡入室合药之人,三日前俱宜斋戒沐浴,更换新洁衣帽,临日方入室中净手熏香,预立药王牌位,主人率众焚香拜祷事毕,各将前药七味等复称准,入于大乳钵内,再研数百转,方入细石臼中,渐加糯米浓饮调和,软硬得中,方用杵捣千余下,极至光润为度。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病势重者连服二锭,以取通利,后用温粥补之。修合时,除合药洁净之人,余俱忌见。此药惟在精诚洁净为效。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恶菌、河豚中毒,自死牛马猪羊六畜等类之肉,人悞食之,必昏乱卒倒,或生异形之证,并用水磨灌服,或吐或泻,其人必苏。南方山岚瘴气,烟雾疠疫,最能伤人,感之才觉意思不快,恶寒恶热,欲呕不呕,即磨一锭服之,得吐利便愈。痈疽、发背、对口疔疮、大蛇无名肿毒,蛀节红丝等疔,及杨梅疮、诸风瘾疹,新久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外用水磨涂搽疮上,日夜数次,觉痒而消。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塞滞、邪毒未出,瘟疫烦乱发狂、喉闭、喉风,俱用薄荷汤,待冷磨服。赤白痢疾,肚腹泄泻、急痛霍乱、绞肠沙及诸痰喘,并用姜汤磨服。男子妇人急中颠邪,喝叫奔走,鬼交鬼胎,鬼气鬼魇,失心狂乱,羊儿猪颠等风,俱用石菖蒲煎汤磨服。中风中气、口眼歪斜、牙关紧急、言语蹇濇、筋脉挛缩、骨节风肿、遍身疼痛、行步艰辛、诸风诸癎,并用酒磨顿热服下。自缢、溺死、惊死、魇死、鬼魅迷死,但心头微温未冷者,俱用生姜续断酒煎磨服。一切恶蛇、风犬、毒蝎、溪涧诸恶等虫伤人,随即发肿,攻注遍身,甚者毒气入里,昏闷响叫,命在须臾,俱用酒磨灌下,再吃葱白,被盖出汗立苏。新久疟疾,临发时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服。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瘤,牙关紧闭,并用薄荷浸水磨浓,加蜜服之,仍搽肿上。年岁幼者,每锭分作数服。牙痛者磨涂痛上,仍含少许,良久咽下。小儿父母遗毒,生下百日内皮塌烂斑,谷道眼眶损烂者,俱用清水磨涂。打扑伤损,松节无灰酒研服。年深月近头胀头疼,太阳痛,作偏头风,及时疮愈后,毒气攻注,脑门作胀者,俱用葱酒研服一锭,仍磨涂太阳穴上。妇女经水不通,红花汤下。凡遇天行疫证,延街及巷,相传遍染者,用桃根汤磨浓,擦入鼻孔,次服少许,任入病家,再不传染。又治传尸劳瘵,诸药不能禁忌,一方士指教服此,每早磨服一锭,至三次后,逐下恶物尸虫异形怪类,后得脱利,以此相传,活人不计其数。一女子久患劳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锭,片时吐下小虫十余条,后服苏合香丸,其病顿失,调理月余而愈。真济世卫身之宝药也!

  凉膈散 凉膈散中荆芥防,薄荷粉桔连大黄,元参石膏牛蒡子,贝母山栀总在藏。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甚,膈间有火,大便秘濇。

  防风 荆芥 桔梗 山栀仁 石膏 元参 薄荷 黄连 花粉 牛蒡 贝母 大黄各等分 水二杯,煎八分,不拘时服。

  金锁匙 金锁匙中用焰硝,僵蚕片脑雄黄饶,加上硼砂茹更好,咽喉肿痛即时消。治喉闭、缠喉风,痰涎壅塞,口禁不开,汤水难下。

  焰硝一两五钱 硼砂五钱 真片脑一分 白僵蚕一钱 雄黄二钱 各另研为末和匀,以竹筒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虽出,肿痛仍不消,急针患处,去恶血服煎药。

  人中黄 治小儿诸胎毒,痘疹黑陷内收,唇焦口干,风热斑疹,赤游,无有不效。

  毛竹一段,两头留节,一头钻一小孔,用粉草磨为细末,从孔灌满,以木条塞紧孔眼,用砖札之,沉入大粪池内,半年取起,长流水浸一日,带竹风干,磁罐收贮,每服三四分,凉水调服 胎毒烂斑,土茯苓汤调服。寻常热病,入应病药中,调服即效。

  麦饯散 麦饯散治痘风疮,硫黄人信要相当,川椒生熟枯矾等,麻油调搽自然光。治小儿痘风作痒,迭迭成片,甚则顽麻不知痛。

  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 硫黄四两 白砒一两

  右先将硫、砒为细末,乘麦热时,同入钵内搅匀,待冷取起,加烟胶半斤,川椒三两,生枯矾各二两,共碾细末。临用葱汤洗净,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札,三日一换,三次愈。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芍药,柴胡栀子共连翘[连翘 据处方当为「黄芩」。],木通甘草同煎服,丹毒游行效最高。治小儿丹毒身体发热,面红气急,啼叫惊搐等证,服之效。

  川升麻 干葛根 白芍药 柴胡 黄芩 山栀各一钱 甘草 木通各五分 水二锺,煎八分,不拘时,母子同服。

  消毒犀角饮 消毒犀角饮防风,加上黄连甘草同,还用灯心为引使,赤游丹毒效神功。治小儿丹毒,身热气粗,啼叫惊搐不宁等证。

  犀角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连三分

  右,水二锺,灯心二十根,煎四分,徐徐服之。

  紫雪 紫雪羚羊犀角同,升麻寒水石膏逢,元参沉木香甘草,硝片朱砂金箔从。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至毒气入里,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即宜此药救之。又治伤寒热躁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躁口干,恍惚不宁等证。

  升麻 寒水石 石膏 犀角 羚羊角各一两 元参二两 沉香 木香各五钱 甘草八钱 水五碗,同药煎至一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石卜)硝三两大钱,微火慢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一百张,各预研细和匀,碗顿水内候冷,凝成雪也。大人每用一钱,小儿二分,十岁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效。病重者加一钱亦可。或用淡竹叶灯心汤化服。

  芦荟消疳饮 芦荟消疳饮薄荷,元参甘草共柴胡,升麻牛蒡羚羊角,栀子黄连竹叶需。治小儿走马牙疳,身热气粗,牙龈腐烂,气味作臭,以及穿腮破唇者,并服之。

  芦荟 银柴胡 胡连 川连 牛蒡 元参 桔梗 山栀 石膏 薄荷 羚羊角各五分 甘草 升麻各三分 水二锺,淡竹叶十片,煎六分,食后服。

  人中白散 人中白散力奇绝,黄蘗儿茶青黛列,薄荷冰片要相研,口疳掺上汤沃雪。治小儿口疳、走马疳,及牙龈腐烂黑臭者极效[治小儿……极效 原缺,据《外科正宗》卷四加。]。

  人中白溺壶者佳,煅红一两 孩儿茶二两 薄荷 黄蘗 青黛末各六钱 冰片五分 共再研极细末,用温汤嗽净,吹药疳上,日用六七次。吹药涎从外流为吉,内收涎毒入里为凶。

  黄连泻心汤 解毒泻心汤芩连,荆芥山栀牛子攒,薄荷甘草连翘等,木通加上效如仙。治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者,并宜服之。

  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蒡子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锺,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后服。

  五福化毒丹 五福化毒丹连桔,青黛人参赤茯苓,元参胆草牙硝片,甘草朱砂金箔呈。治小儿蕴积胎毒,以及诸疮瘾疹,伤风斑证,口舌生疮,痰涎壅盛,谵言烦躁,夜睡不宁。

  元参 桔梗 赤茯各二两 人参三钱 黄连 龙胆草 青黛 牙硝各一两 甘草五钱 冰片五分 金箔二十张,为衣 朱砂三钱

  右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灯心汤化服。

  保元汤 保元汤力效无穷,救困扶危立大功,甘草参芪兼白朮,枣姜加上起疲癃。治小儿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服之。

  人参 黄芪 白朮各一钱 甘草三分 姜一片 枣三枚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加减鼠粘子汤 加减鼠粘子汤,花粉知母共藏,荆芥山栀甘草,灯心竹叶难忘。

  鼠粘子 天花粉 知母 荆芥 山栀各六分 甘草二分 水二锺,淡竹叶、灯心各二十件,煎服。身热加柴胡、黄芩,有痰加麦冬、贝母,咽哑加元参、桔梗。咬牙加薄荷、石膏,便秘加蜂蜜、元明粉,昏愦加黄连、朱砂,痂枯加当归、生地,恋疤加蝉蜕、川芎。

  蛤粉散 蛤粉散治黄水疮,脓水沿开痒难当,石膏黄药惟轻粉,水调敷上即时光。

  蛤粉 石膏煅,各一两 轻粉 黄蘗生碾,各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调搽,冬月麻油调亦好。

  真君妙贴散 真君妙贴散奇功,荞面硫黄白面同,诸般异证皆堪效,常活生民掌握中。治小儿胎毒,皮肉腐烂,疼痛不安,用此敷之即效。

  明净硫黄十两,为末 荞面 白面各五斤

  右共一处,用清水微拌,干湿得宜,木箱内躧成鞠片,单纸包裹,风中阴干收用。临时再研极细,用新汲水调敷。如皮破血流,湿烂痛苦等证,麻油调搽。天泡火丹肺风酒刺,染布青汁调搽并效。

  消毒饮子 治斑或瘾疹,瘙痒或作痛,及风热疮毒。

  牛蒡子二钱 荆芥 防风各一钱半 甘草三分

  右作一剂,水一锺,煎五分,徐徐服。

  解毒防风汤 治斑或瘾疹,或作痛。

  防风一钱 地骨皮 黄芪 芍药 荆芥 枳壳炒,各二钱 作一剂,水一锺,煎五分,徐徐服。

  清热解毒丸 治五脏积热,毒气上攻,胸臆烦闷,咽喉肿痛,赤眼壅肿,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生疮,精神惚恍,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及伤暑毒,面赤身热,心烦躁而渴,饮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各八两 青黛四两

  右研末,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细嚼生姜汤下。如中诸毒,并宜服之。及惊风潮热,痰涎壅塞,心胸烦躁,颊赤多渴,坐卧不稳,每服半粒,量大小加减。

  橘皮汤

  橘皮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人参二钱五分 竹茹半两

  右,每服半钱,姜水煎,食前服。

  圣愈汤 治诸疮出血多,而烦躁不眠。

  熟地黄 生地黄 川芎 人参各五分 归身 黄芪各一钱

  右,水煎服。

  泻心汤 治心经实热,口舌生疮,烦躁发渴。

  宣黄连 犀角各等分

  右,水煎服。

  腊茶散 治小儿阴囊生疮疼痛,水出久不瘥。

  腊茶 五倍子各五钱 腻粉少许

  右为末,先用葱椒汤洗,后用香油调敷。

  又方 治阴囊生疮疼痛。

  川椒 荆芥 槐枝 柳枝 蛇床子

  右,煎汤洗,后用(石卜)硝为末,鸡子清调敷。

  又方 治阴生疮,脓水不干。

  乌鱡鱼骨

  右为末,干掺患处。

  又方

  紫苏叶

  右煎汤淋洗,及作细末掺之妙。

  又方 治小儿阴生疮,不干。

  轻粉 蜜陀僧

  右为末贴之。如痒,加山栀子、诃子烧存性研,同前药为末;先将米泔水洗挣,然后敷贴此药。

  升药五灵散 【《幼幼近编》,下同】  治小儿浑身破烂疮。凡父母生过广疮,育儿鲜有免者,自顶至踵,两目外几无完肤。

  真胆矾治筋而滋肝,其色青,应东方甲乙木 大辰砂养血而益心,其色赤,应南方丙丁火 明雄黄长肉而补脾,其色黄,应中央戊己土 明矾理脂膏而助肺,其色白,应西方庚辛金 磁石荣骨液而壮肾,其色黑,应北方壬癸水 此方见《焦氏笔乘》,惜其不用水银制而用之,功效迟缓。因加水银一两,与前五味等分,共入阳城礶内,打火三香取出,加敷药内用之,效如神。

  神效敷药方

  珍珠五钱 冰片一钱 夜合花白者阴干 象皮同黄沙炒,候软切片,再炒,候脆方研 血竭 降香炒研 乳香 没药各去油 花蕊石 孩儿茶煨 五倍子色红者,半生半煅,各一两

  右各巷极细末,方入白占八钱研匀,最后入冰片。如欲去腐,每两加五灵散二钱。欲生肌,每两加前散三分或五分;如痘后脓水淋漓、下疳等疮,只加二三分。治汤火伤,每两加丝绵灰二钱,剔牙松皮煅存性、韶粉煅黄各五六钱,或干掺,或香油调。

  四黄散 【《证治准绳》,下同】  治小儿身上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

  净黄连 黄蘗 黄芩 大黄 滑石各半两 五倍子去虫屑,二钱半

  右銼晒为末,用清油和调二钱至三钱,涂搽患处,仍服四顺散消毒饮。

  一抹金 治小儿遍身生疮,溃烂如糜,燥痛,脓汁不干。

  藜芦洗焙 蛇床子 红丹水飞过,各五钱 硫黄 赤石脂 明矾火飞过 五倍子去虫屑 黄蘗去粗皮,各二钱半 轻粉五十帖

  右前八味,或晒或焙为末,仍同轻粉在乳钵再拌匀,用生肥猪膏碎切,以瓦钵和药末,杵烂涂患处,或清油调搽亦可。

  解表消毒饮 治小儿疮疡,肿高焮痛,便利调和,脉浮而洪,有表证者,用之。

  黄芪上部酒炒,中部泔炒,下部盐水炒,一钱半 葛根 升麻 赤芍药 元参 牛蒡子炒 麻黄去根节 甘草各五分 连翘一钱更看是何经分野,加引经药;手少阴加细幸三分,足少阴加独活七分,手太阴加桔梗、白芷各五分,足太阴加苍朮七分,手厥阴加柴胡七分,足厥阴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阳加槁本五分,足太阳加羌活七分,手阳明加白芷五分,足阳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阳加柴胡七分。

  水一锺,生姜三片,葱白一根,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攻里消毒饮 治小儿疮疡肿硬痛甚,大便秘濇,脉沉而实,有里证者用之。

  瓜蒌连皮子细切,三钱 连翘 牛蒡子炒研 当归 白芍各一钱 大黄一钱半 芒硝五分 甘草七分

  右,用水一锺,煎至七分,大温服,未利再服。

  连翘散 治痈疖等。

  连翘一钱 沉香 黄芪各半两 白敛 (石卜)硝 川大黄炮 甘草各一分

  右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盏,抄入麝香一钱,煎五分,去滓放温,食后服。

  寄生散 治毒肿甚者。

  桑寄生 独活 大黄各一两 犀角屑 (石卜)硝 甘草各半两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放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右解表攻里之药,皆为肿疡挟有内证者设也,溃疡勿拘此例。

  托里荣卫汤 治疮疡外无焮肿,内亦便利调和,乃邪客经络,宜用此药调理。

  黄芪炒 红花各一钱 苍朮米泔浸炒 柴胡 连翘 羌活 防风 当归身酒拌 甘草 黄芩 人参各一钱 桂枝七分

  右,用水一锺,酒半锺,煎八分,食远服。

  托里散 治一应疮毒,始终常服,不致内攻。

  瓜蒌大者,一枚,杵 当归酒拌 黄芪如前法制 白芍药各一两半 皂角刺炒 金银花 花粉 熟地黄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以三岁儿为率,用药一两,以酒一锺,入磁器内,厚纸封口,再用油纸重封,重汤煮之,仍覆以盖,煮至药香,取出分服,直至疮愈。

  神效解毒散 治一切疮毒初起,肿者即消,已溃仍肿者即散,已溃毒不解者即愈。

  金银花一两 甘草节五钱 黄芪 皂角刺炒 当归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

  右为散,每服二钱酒煎,温酒调服亦可。婴儿病,乳母亦服。如疮已溃,肿痛已止者,去没、乳、银花,倍黄芪,甘草。

  发背痈疖方 治阴疮头平向内者,服之即突出,其功效不可尽述。若小儿痘疮黑陷者,止一服而起,万不失一。

  羌活一两 穿山甲炒焦,半两 麝香少许 生人骨煅存性,半两

  右末,煎麻黄薄荷酒调。

  犀角消毒丸 治积热及痘疹后,余毒生疮。

  生地 防风 当归 犀角屑 荆芥穗各一两 牛蒡杵炒 赤芍 连翘 桔梗各七钱 薄荷 黄岑 甘草各五钱

  右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按前方善损中气,伤阴血,若大人形病俱实,脾胃健旺者,庶可用之,恐芽儿脏腑脆嫩,不能胜此。经云:气主嘘之,血主濡之。气者胃中冲和之元气,若胃气一伤,不能嘘濡消散,脓已成者不能腐溃,脓已溃者不能生肌收敛,因而难治,甚致不起,不可不慎也!

  托里消毒散 治胃经虚弱,或因克伐,致疮不能溃散,疮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自去,新肉自生。

  人参 黄芪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白朮炒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香白芷 甘草炙 连翘各五分

  右作二剂,水煎,徐徐服。

  托里散 治疮疡因气血虚,不能起发,腐溃收敛,及恶寒发热,宜用此补托之。

  人参气虚倍用 黄芪炒 当归血虚倍用 白朮 茯苓 芍药酒炒,各五分 熟地黄二钱

  右作两三剂,水煎服。

  八味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血气不和而患疮证。

  茯苓 枣仁炒,各二钱 五味炒 当归各一钱 人参一钱五分 白朮炒,一钱 菖蒲五分 远志去心,六分 甘草炒,五分

  右作二三服,水煎。

  敷药铁箍散 治一切疮疖痈疽。

  芙蓉叶 黄蘗 大黄 五倍子 白芨

  右为末,用水调搽四围。按前方乃寒凉解热收敛之剂,或有用白敛、商陆根者,有用寒水石、天花粉者,有用苍耳、金银花者,有用芭蕉、赤小豆者,有用草乌、白芷之类者,皆不分寒热温凉之杂饵。《内经》云: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又云: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俯不和,留结为痈。《外科精义》云:凡疮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脉;肉色不变,发于骨髓。盖必有诸中而形诸外,故受证之经,与所患之位,各有不同,竟宜一概外敷凉药?惟脾胃无亏,血气不和者,庶几有效。若服化毒之类,脾胃复伤,血气凝滞,亦不能消矣。至如疔疮之类,正欲宣拔其毒,若复用前药,肌肉受寒,血气凝滞,必致毒气入内而不救,治法必察其肿之高漫、色之赤白、痛之微甚、作脓之难易、出脓之稠薄、生肌之迟速,以别其属阴属阳,或半阴半阳,或纯阴纯阳,而用相宜之药以凉之、热之、和之;又当审受证之传变,五脏之相胜,而以调补脾胃为主,庶不致变恶证也。

  葛根白朮散 治小儿赤白丹毒。

  白朮 枳壳各一钱 茯苓二钱 木香一钱半 葛根三钱 甘草二钱半

  右銼散,用水一盏煎,不拘时服。

  犀角解毒饮 治小儿赤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闷满,咽喉肿痛,遍身丹毒。

  牛蒡子炒,一两五钱 防风 甘草各二钱半 荆介穗五钱 犀角一钱半

  右銼散,用水煎,不拘时服。

  防风升麻汤 治小儿丹瘤,赤肿。

  防风 升麻 山栀去壳 麦门冬去心 木通 甘草节各一节

  右(口父)咀,用淡竹叶三片煎,食远服。

  荆芥散

  防风 花粉 羌活 生地 当归 蝉蜕各等分

  右,水煎服。

  化丹汤 解利丹毒,遍身燥痒,发热烦啼。

  川独活 射干 麻黄去根节 青木香 甘草 石膏末 黄芩 薄桂各五钱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蓝叶散 治小儿月内发一切丹。

  蓝叶一两 黄芩 犀角屑 川大黄銼微炒 柴胡 栀子各一分 升麻 石膏各一分半 甘草半分,微炒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下竹沥半合,更煎三两沸,放温无时,量儿大小加减服。后同。气怯弱者可去大黄。

  升麻散 治小儿一切丹,遍身壮热烦渴。

  升麻一分 黄芩一分 麦冬三分 葛根三分 川大黄微炒,一分 川(石卜)硝一分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大黄散 治小儿一切丹毒,通身赤痛。

  川大黄半两,銼微炒 防风半两 川升麻 黄芩 麻黄去根节 秦艽各一分 (石卜)硝二分

  右同(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 治小儿丹疮,脏腑壅热太过,心神烦闷,二便不通。

  川大黄微炒 川升麻 川(石卜)硝 葵子各半两 栀子仁一分

  右为粗末,每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量儿加减温服,以利为度。

  升麻膏 治小儿一切丹,发无常处,身热如火烧,宜用此膏。

  川升麻 川大黄 护火草 蛇(口衔)草 栀子仁 寒水石 川芒硝 蓝叶 生地黄 芭蕉根 羚羊角屑 梧桐皮各半两

  右细銼,以竹沥浸一宿,明日滤出,却入铛中,以腊月猪脂一斤,慢火熬一食久,乘热以绵滤去滓,候冷成膏。磁盒盛,旋取磨涂之;兼以膏如枣大,竹沥化服之。

  又方 治小儿丹毒,大肿身热,百治不折。

  寒水石十六分 干蓝青 竹沥各一升 犀角 柴胡 杏仁去皮尖研,各八分 生葛汁四合 知母十分 甘草五分 羚羊角六分 蜜二升 白芍药七分 栀子仁十一分 川黄芩七分 石膏十三分

  右水五升,并竹沥煮三升三合,去滓内杏仁脂、葛汁,蜜微火煎一升,三岁儿服二合,大者量加之。药分太大,婴儿服未得。

  又方 治小儿丹数非一,皆主之。

  大黄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芷 黄芩 独活 白芍药 川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兰皮各一两 芒硝三两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内硝汤中,通寒温拓之,干再用,瘥乃止。

  生料四物汤 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黄等冷药,尤宜服之。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防风各半两 黄芩一钱半

  右(口父)咀,水煎,量大小加减。忌酒、面、猪羊肉、豆腐。

  蓝青散 治小儿一切丹毒,大赤肿,身体壮热如火,已服诸药未减。

  干蓝青切 知母 栀子仁炒 甘草微炙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 寒水石 石膏 犀角屑 柴胡 黄芩各一两 赤芍 羚羊角屑各三分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蜜、生葛等汁,共一合,更煎三两沸,放温无时服,量儿大小加减。

  解毒散

  寒水石 滑石 石膏各等分

  右为末,入辰砂少许,量儿大小,灯心汤下。

  赤葛散 治因血热与风热相搏,遍身丹毒燥痒,日久不消。

  赤葛二两 甘草三钱

  右碎,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不饮酒者,止用水一盏,入酒一大匙,同煎服。

  必效方 此泉州大智禅师文宥经进必效方。治小儿头面皮肤,忽生疮疡、火燎丹,发起赤肿晕有碎小疮,及赤晕上疮,初发如钱,渐晕开一二尺,良久遍身,入口耳到脏腑即不救。此证可畏,速治之,此乃自积热得。

  甘草一两或半两

  右拍破,入水一盏或半盏,煎汤温温,令乳母全口呷,含嗽,徐徐吐,淋洗病处,以手掌与揩,不得犯指甲;仍与儿甘草汤吃。一周即不晕开,良久再淋,三用立瘥。

  红散子 治丹毒并土虺咬。

  茜根半斤

  右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立效。

  又方 治小儿一切丹毒通用。

  护火草半两 紫葛 硝石各半两

  右为末,冷水调涂,干即再涂,以瘥为度。

  硝石散 治小儿一切丹毒,遍身发热。

  硝石一两 乳香一分

  右为末,以鸡子清调涂之。

  又方

  太阴元精石一两 白矾一分 为末,水调涂。

  又方 治小儿诸丹,遍身如火,缠腰即杀人。

  芸薹子不拘多少

  右研细,酒调饮,兼涂丹上。一方,以酒研细,温服无时。

  又方 治小儿一切热毒丹,及赤肿疼痛。

  大黄 马牙硝研,各一两

  右先将大黄为末,入牙硝同研,水调涂患处,干再易之。

  柳叶汤 治小儿一切丹烦。

  柳叶一斤

  右用水一斗,煮汤八升,日洗七八次。

  绿袍散

  菉豆五钱 大黄二钱

  右为极细末,用生姜薄荷汁,入蜜涂。

  碧雪

  芒硝 青黛 寒水石 石膏 (石卜)硝 马牙硝 甘草各一钱

  右为极细末敷。

  冰黄散 治小儿赤瘤丹毒丹,铍刀子疏去瘤头赤晕,恶血,毒汁。

  土硝五钱 大黄一钱

  右为极细末,用新井水调匀涂。

  又方 敷丹毒,只一夜消尽。

  花蕊石

  右以生姜薄荷自然汁调,鹅毛刷上患处为妙。

  黄芩四物汤 治诸疮丹毒,赤瘤燥痒。

  黄苓一两 当归酒洗 生干地黄 赤芍药 川芎各半两 何首乌去粗皮 草乌炮去皮 元参各二钱五分 甘草六钱 薄荷二钱

  右(口父)咀,每服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张涣香豉散 治白丹疰痛,虚肿如吹。

  香豉二两,炒焦 伏龙肝一两

  右为末,生香油调涂之。

  枳实汤《圣惠》云:夫白奶者,由风气折于肌中,与风相搏遂为奶也,得天阴而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晴暖则灭,身暖亦差,宜用此方。

  枳实銼

  右用水煮取汁,洗拭丹上。

  又方 《外台》备急治白丹。

  苎根三斤 小豆四升

  右,以水二斗煮,日浴三四次,兼治一切丹妙。

  升麻膏 治小儿赤丹肿毒。

  川升麻 白敛 漏芦 川芒硝各一两 黄芩 枳壳 连翘 蛇(口衔)草各一两半 栀子仁 蒴藋各二两

  右銼细,以猪胆一斤半,慢火煎诸药令赤色,去滓,放冷,磁盒收,旋取涂之。

  又方 治小儿面身卒得赤丹,或痒或肿,不速疗之即杀人,宜用此方。

  羖羊角屑,八两

  右以水五升,煎一升,绢滤入炼猪脂五两和涂。

  张涣升麻膏 治赤丹初发,肉如火色,如鸡冠,又名茱萸丹。

  川升麻 白敛 漏芦 芒硝各一分 连翘 栀子仁各半两

  右细銼,以猪胆半斤,慢火同煎诸药令赤色,去滓,放冷涂。

  张涣袪毒丹 治丹黑色,痒痛肿起。

  升麻 漏芦 芒硝各二两 黄芩 栀子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以水三盏,煎两匙头末,微热以帛拓丹上,以消为度。

  张氏戎盐散

  戎盐一两 附子一枚 雄黄水飞,半两

  右同研为末,每用少许,以雄鸡血调涂。

  升麻汤 治小儿心热,身上赤流,色如胭脂,皮肤壮热。

  升麻 川大黄銼微炒 川(石卜)硝 元参各半两 犀屑 黄芩 栀仁 木通 炙草各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温服无时,量儿加减。

  乳香散 定疼。

  天仙藤一两,焙为末 乳香一钱,研

  右,每服一钱,温酒下。

  牛黄散 治小儿初生至二三岁,一切风发赤白,流走遍四肢。

  牛黄 朱砂 蜗牛肉 全蝎 白僵蚕 天麻 白附子 乳香 麝香各一分 生龙脑一钱 螳螂翅五对,五月中采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水调下。初生小儿洗了后,用乳调少许,涂口中,胎疾永除。

  大黄散 治小儿赤流热如火。

  生大黄 郁金 黄药 腻粉 牙皂各半两

  右为末,生油调涂。

  又方

  护火草汁三合 赤地利末三钱 腻粉一钱

  右相和,量儿大小加减服之,良久,泻下血片为效。其滓敷在赤处亦佳。

  又方 治小儿赤流半身,色红,渐渐展引不止。

  牛膝去苗,一两 生甘草半两

  右銼,以水一大盏,煎五分,去滓,调伏龙肝末涂效。

  又方

  生大黄一两 赤小豆半合,炒紫色 (石卜)硝三分

  右为末,鸡蛋白调敷,勿令干。

  又方

  李子油三两 朱砂末一分

  右二味,调如膏涂之。

  元胡散 治小儿赤流。

  元胡索一两 天南星二两 川(石卜)硝半两 巴豆二十七个,去油

  右为末,芸薹汁调,翎毛扫之。

  又方 治赤流白流,火焰诸丹。

  生胆矾一钱 乌鱡鱼骨一钱 蜈蚣一条,全焙 麝香三十文 轻粉二十文

  右一处,乳钵内研极细,看丹多少,用药醋调令稀,毛翎扫丹上,立止。

  又方 治赤白流。

  雄黄半两 白矾一分 白芥子一分

  右为末,水调扫。

  又方 治小儿表里受热之甚,忽发遍身赤肿,状似丹疹,若于腹中周匝则不可救,名曰赤油肿,此药如神。

  胡荽不拘冬少

  右研取自然汁,调水银粉,又曰轻粉,鹅毛扫上病处,须臾赤色便变为白,或上有白(疒畾)子不妨,或自破亦无害,乃是病去也。调时不须太稠。

  消肿散 《幼幼书》谭氏殊圣方歌云:五游忽发遍身形,恐悚令人怕怖惊,乍睡剎罗生满体,莫冤神鬼错看承。甘泉硝石苍龙骨,感摄消磨去痛疼,更取铁槽连底水,调和频扫便身轻。

  清泉硝石 白龙骨各一两

  右研匀,净器收,以铁槽水调一钱,扫涂立瘥。

  丹参散 治小儿身上有赤,引于颊上,或口旁眼下,赤如胭脂,向上皮即皴剥,渐渐引多,此是心热血凝所为。其治法宜以小刀子锋头砭破,令血出后,宜服此。

  丹参 黄芩 枳壳麸炒 葛根 犀屑各一分 麻黄去根节,半两

  右为末,每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十片,竹茹半钱,煎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加减,无时服。

  麦门冬散 治小儿身上有赤,烦热。

  麦门冬 芦根銼 葛根銼 犀角屑 漏芦 甘草炙微赤,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竹叶十片,去滓,放温,量儿加减,无时服。

  铅霜散 治小儿身上有赤,或瘀肿,或如火丹,烦渴,浑身赤,壮热。

  铅霜研 菉豆粉各半两

  右用芸薹菜自然汁调涂。

  又方

  伏龙肝一两,为末 乱头发二两,煅灰研

  右,水调涂赤处。

  又方 治土鬼丹及马汗入疮,大效。

  乌梅焙 糯米 杏仁去皮尖研 淀花各一两 盐豉一两半 巴豆二十粒,去心皮油研

  右为末,糊丸,先挑破疮,即以醋磨药涂,更以醋面盖之,服一二丸亦佳。

  灵苑方 治土鬼丹。此病初发如汤泡,顷刻则大,连发不已,或至数处,便能致困,宜速治之。

  赤足蜈蚣一条 鸡肠草 金荞麦各一分 铜绿一钱 麝香少许

  右为末,如患者用针穿破,却用针眼上度药在丹内,上面用醋面膏子掩之。如人有患不觉,数日后吃食不得,即先服下项药:

  大黄 甘草各等分

  右为末,新汲水下半钱或一钱,立瘥。

  犀角散 治小儿赤游,皮肤作片片赤肿,此风热所致,宜此。

  犀角屑 黄芩 黄芪 川升麻 栀子仁 汉防己 川(石卜)硝各一分 牛黄半分研

  右为末,煎竹叶汤调半钱,无时,量儿加减。

  升麻膏 治小儿头面身体,赤毒肿起作片者,宜用此方。

  升麻一两 犀角屑 射干 赤芍 元参 黄芩 栀子仁 川大黄 净大青 蓝子 羚羊角屑各半两 生地黄二两

  右銼,以猪脂一斤半,于铛中慢火熬,不住手搅,药色变,膏成去滓,磁盒内盛,频摩肿处。

  又方

  黄蘗末 川大黄末 川(石卜)硝各半两 马勃 水银各一分。水银于手心内用津研令星尽 鸡子三个,去壳

  右同研成膏,先以铍针针破,然后以膏涂之。

  又方

  鸡冠花 商陆 紫草 川大黄各半两

  右为末,以鸡蛋清入生油等分,调涂,干再涂。

  又方

  附子去皮脐,半两 川椒半两,去目 石盐三分

  右为末,以炼了猪脂四两相和,慢火熬成膏,磁盒盛,候冷,频频涂,以瘥为度。

  郁金散 治游肿攻头面,焮肿赤热疼痛,宜用此。

  川郁金半两 赤小豆一合 甜葶苈半两 伏龙肝二两 川芒硝半两 生川大黄半两

  右为末,以生鸡子白并蜜少许,令稀稠得所,涂之,干再涂。

  又方 治游肿赤者。

  川大黄末二两 护火草五两

  右相合杵,涂之,干易。

  又方 治赤白游肿。

  芸薹子半合 盐一钱 米醋一鸡子壳

  右杵如泥,看大小涂纸上贴之,如走即随处贴之,不三两上效。

  又方 治青白赤游肿,手近微痛。

  生川大黄 蒲黄 伏龙肝各二两

  右为细末,水和如薄泥,涂之,干再用。

  又方

  川大黄一两 豉一合 紫檀一两

  右为末,醋和涂,干再用。

  又方 治游肿流,遍身赤色,入腹即死,以生猪肉敷上,数数换之,其肉虫鸟不食,盖臭恶甚也。

  紫檀香二两

  右为末,水调涂。

  婴孺方 主丹入腹及下至卵者,不治。

  麻黄炒 升麻各三分 硝石四分

  右为末,以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方,加大黄半分服之。

  刘氏家传方 治走马胎赤肿,走入心腹则不救。

  槐叶取鲜者,一握 生瓜蒌去皮同槐叶擂 赤小豆末,各三分

  右和涂患处,其效如神。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六

小儿疮疡门

    方

  飞龙夺命丹 【《证治准绳》,下同】  治疮毒、发背、脑疽等证。

  真蟾酥干者酒化 轻粉 枯白矾 寒水石 铜绿 乳香 没药 麝香 朱砂各六钱 蜗牛四十个,另研,如无亦可

  右各为末,入蟾酥、蜗牛,或加酒少许,和丸菉豆大,每服一二丸,温酒或葱汤下。重者外用隔蒜灸法。

  通气散 治时毒焮痛,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元胡索 猪牙皂荚 川芎各一钱 藜芦五分 羊踯躅花三分

  右为细末,用纸捻蘸少许,纴鼻内取嚏为效。

  犀角升麻汤 治风热,口唇颊车连牙肿痛。

  犀角镑二钱 升麻 防风 羌活 川芎 白芷各五分 黄芩 甘草各一钱 白附四分

  右,每服三五钱,水煎。

  栀子仁汤 治时毒肿痛,大便秘结。

  郁金 枳壳麸炒 升麻 山栀仁 牛蒡研炒 大黄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三钱,蜜水煎服。

  葛根牛蒡子汤 治时毒肿痛,消毒解热。

  葛根 管仲 江西豆豉 牛蒡子半生半炒研 甘草各等分

  右,每服三五钱,水煎。

  健脾渗湿饮 治疮疡初起,焮肿作痛,或湿毒下注,或环跳穴痛。

  人参 白朮 苍朮 防己酒拌 黄蘗炒 川芎 陈皮 当归 茯苓各五分 木瓜忌铁 柴胡梢 甘草各三分

  右,姜水煎服。如三五剂不退,加桂少许。酒煎亦可。小便濇,加牛膝;身痛,加羌活。

  和血定痛丸 一名黑丸子。治流注膝风,或闪跌瘀血,肢节肿痛,服之自消。若溃而发热,与补药兼服自效。

  百草霜五两 赤小豆半斤 川乌炮,一两五钱 白敛八两 白芨 南星炮,各二两 芍药 当归 牛膝各五两 骨碎补四两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如圣饼 治流注及一切疮疡,不能消散,或溃而不敛。

  乳香 木香 没药 血竭 当归各等分 麝香减半

  右为末,用酒糊和饼两个,乘热熨之。毒疮加蟾酥。

  芍药参苓散 治肝胆经分患天泡等疮,或热毒瘰疬之类。

  柴胡 芍药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五分 牡丹皮 山栀炒 甘草各三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服。

  加味解毒饮 治天泡疮,发热作痛。

  元参 连翘 升麻 芍药 当归 羌活 生地 牛蒡炒,各三钱 茯苓 甘草各二钱 金银花 漏芦各五钱

  右,每服一二钱,水煎服,或为末,蜜丸亦可。

  金黄散 治天泡疮,消毒止痛。

  滑石 甘草

  右各另为末,和匀敷患处。如泡,挑去水敷之。加黄蘗尤妙。

  换肌消毒散 一名萆薢散。治杨梅疮,不拘初患日久并效。

  士茯苓即萆薢 当归 白芷 甘草 皂角刺 薏苡仁 白苏皮 木瓜不犯铁器,各等分

  右,水煎,食前并空心服。

  又方 治大人之剂,如用前方未应,或儿大,宜用此方。

  土茯苓五钱 川当归 白芷 皂角刺炒 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 木瓜忌铁 木通 金银花各七分 甘草 连翘 防风各五分 茯苓 芍药各一钱 黄芪炒,二钱 川芎 生地黄各八分

  右作二三剂,水煎,儿大者作一剂煎,分两三次服。

  白敛散 治小儿王烂疮,一身尽如麻子,有脓汁,乍痛乍痒,或时壮热。

  赤芍药 甘草 白敛各三分 黄芩 黄连 黄蘗微炙,各半两

  右为末,蜜水调涂,日两次即瘥。

  又方 治小儿王烂疮及恶疮。

  秫米 竹筱

  右,烧灰细研,以田中禾下水调涂之,效。

  黄连散 治小儿王烂疮,初患一日肉色变,二日泡浆出,或四畔时赤渐长,若泡浆匝身即不可治,其状如汤火烧,宜速用此。

  黄连末 胡粉各一两

  右研匀,以生油调涂之。

  浸淫疮方 治小儿身体发疮,初出甚小,后有脓汁,浸淫不已,渐大名浸淫疮。若先从四肢起,渐向头面者,难治也。

  鲫鱼一尾,长三寸者 豆豉一合

  右杵如膏涂之。又疗马鞍疮。

  又方

  苦瓠一两 蛇蜕半两,烧 露蜂房半两,微炙 梁上尘

  右为末,油调涂。

  又方

  伏龙肝三分 乱发三分,烧

  右为末,猪脂和涂。

  元参饮 治瘰疬,及头上生恶核肿痛。

  元参 川升麻各五钱 川乌炮裂去皮脐 草乌炮裂去皮 当归酒洗 川芎 赤葛 生干地黄 赤芍药各二钱半 甘草三钱 大黄半生半炮,四钱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升麻汤

  升麻 射干 连翘 犀角屑 大黄微炮 (石卜)硝各半两

  右(口父)咀,水煎,大小加减。忌酒面炙煿物。

  柴芍参苓散 治肝火血热,遍身搔痒,或起赤晕,或筋挛结核。

  柴胡 芍药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五分 牡丹皮 山栀炒 甘草各三分

  右,姜枣水煎服。

  清肝益荣汤 治肝胆经风热血燥,筋挛结核,或作瘊子。

  柴胡 龙胆草酒拌炒,各五分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一钱 熟地黄自制 白朮炒 木瓜 山栀炒 茯苓 薏苡仁各五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 治肝胆经风热,耳前后肿痛,或结核焮痛,或寒热晡热,口苦耳聋等证。

  柴胡二钱 黄芩炒,一钱 人参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各五分 山栀 牡丹皮各一钱

  右,姜水煎,徐徐服。

  益气养荣汤 治气血虚弱,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肿溃,日久不敛,俱宜服之。

  人参 茯苓 陈皮 贝母 香附炒 当归 川芎 黄芪炒 熟地黄自制 芍药炒,各一钱 甘草炙 桔梗各五分 白朮炒 柴胡六分

  右,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必效散 治瘰疬元气无亏者、宜用此方。若元气怯弱者,宜先补而后服之。瘰疬毒已下,便与滋补,庶无他患。若孕妇及虚劳气郁所致者,尤不可服。世以此方为良剂,故并注之。

  南硼砂二钱五分 轻粉一分 麝香五分 大巴豆五粒,去皮心膜油净 白槟榔一个 盘蝥四十个,去头足翅,同白糯米炒去米

  右为末,取鸡子二个,去黄,用清调药,入壳内,以湿纸数重糊口,甑蒸熟,取出曝干,研细,每服五分,用炒生姜酒五更调服。如毒出,小便濇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出而不痛。

  贴恶核方

  赤小豆 牙臭 硝石 黄药 木鳖子各半两

  右末,鸡子清调涂患处。

  贴散瘰疬神效方

  白胶香 真降香用心无土气者 海螵蛸

  右等分为末,掺患处,外以水纸掩之,一夜而退。

  神效良方 兴化李八哥敷贴瘰疬膏药,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出恶物收敛。

  轻粉 麝香 珍珠 血竭 没药 乳香 黄蜡 铜青各六分 松香八钱 杏仁二十枚 蓖麻子二十枚,去壳 以上十一味,各研极细末,搅和,用磁杵钵捣成泥膏,不犯铁器,不见火,将膏捏傅绢上,以手扑薄贴。

  又方 治瘰疬破溃不敛。

  烧人场上红黄土研细 洗净患处,掺之神效。

  皂角子丸 治肝胆经风热,项胁两侧结核。

  皂角子用仁炒,二两 连翘八钱 当归 柴胡 芍药炒 山栀炒 川芎各一两 桔梗炒 龙胆草酒拌炒黑 甘草炒,各四钱

  右为末,米糊丸菉豆大,量儿大小加减,滚汤下。

  九味柴胡汤 治肝经热毒下注,患便毒肿痛,或小腹胁间结核,凡肝胆经部分一切疮疡,或风毒恶核瘰疬。

  柴胡炒 黄芩炒,各五分 人参 山栀炒 半夏 龙胆草炒 当归 芍药炒,各三分 甘草二分

  右,水煎服。若肿痛赤色,元气无亏者,宜用。溃后肿消痛止者,不宜用。大凡肿硬不溃,溃后不愈者,因元气虚也,午前宜用四君、归、芪、升麻,午后宜用四君、芎、归、柴胡为主,佐以九味芦荟丸。若饮食少思者,宜用五味异功散,专补胃气。若脓水清稀而见一切诸证,皆因血气内亏,但温补脾胃,饮食加进,血气化生,诸证自退。设治疮邪,是虚其虚也,祸不旋踵矣。

  琥珀膏 治瘰疬不溃,或溃而不愈,变成漏证。

  琥珀 木通 桂心 当归 白芷 防风 松香 朱砂 丁香 木香 木鳖子肉各二两

  右先用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为末,其余(口父)咀,以麻油二斤六两慢火熬煎,至白芷焦黑,滤去滓,徐下黄丹一斤,以柳枝不住手搅,至黑色,滴水捏软硬得中,却入琥珀等末搅匀,于磁器盛之,用时取少许摊贴。

  补阴八珍汤 治元气虚弱,不能溃敛,或内热晡热,肌体消瘦。

  即八珍汤,加酒炒黑黄蘗、知母。

  恶疮方 频浴身安,外宣无病。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冬用苦参。

  右俱煎汤洗浴。

  加味羌活散 治小儿四气外搏肌肤,发为瘾疹,增寒发热,身痒。

  羌活 前胡各一两 人参 桔梗 茯苓 甘草炙 川芎 枳壳麸炒 天麻各半两 蝉蜕去须 薄荷各二钱

  右銼碎,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时服。

  当归饮子 治小儿心血凝滞,内蕴风热,发见皮肤,遍身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生地黄 蒺藜炒去刺 荆穗 防风各一两 首乌 黄芪 炙草各半两

  右銼碎,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服无时。

  牛黄解毒丸 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

  牛黄三钱 甘草 金银花一两 草紫河车五钱

  右为末,炼蜜丸,量儿大小加减服。

  立效散 治鬓疮耳瘠,及一切疮疥。

  定粉 松香 黄蘗 黄连 枯矾末,各一两

  右各另为末,用清油烛油调搽。

  敷药解毒散 治一切毒疮风疹痛痒。

  大黄 黄蘗 山栀 寒水石各等分

  右为末,水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用当归膏或清烛油调尤善。

  敷疮药方

  剪刀草 黄连 苦参

  右等分为末,先洗挣,次用麻油、轻粉调傅。

  苦瓠散 治小儿浸淫疮,渐展不止。

  苦瓠二两 蛇蜕烧灰 蜂房微炒,各半两 梁上尘一合

  右为细末,生油调,涂摊帛上贴。

  青金散 治小儿湿癣浸淫疮。

  白胶香研,一两 轻粉半两 青黛二钱半

  右研为细末,干掺疮上。

  人参败毒散 治疮疡邪气在表应发者,若增寒壮热,项强脊疼,或恶心咳嗽,亦宜用之。

  人参 茯苓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麸皮炒 桔梗 甘草炒,各等分

  右,每服二三钱,水煎。

  东垣人参安胃散 治斑疹,因服峻厉之剂,脾胃虚热,泄泻呕吐,饮食少思等证。

  人参一钱 黄芪炒,二钱 甘草生炙,各五分 白芍酒炒,七分 白茯苓四分 陈皮三分 黄连炒,二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犀角消毒散 治斑疹丹毒,发热痛痒,及疮疹等证。

  牛蒡 甘草 荆芥 防风各五分 犀屑二分 金银花三分

  右水煎熟,入犀角倾出,服。

  地龙散 治小儿风热瘾疹,状如伤寒,耳尖及手足冷。

  地龙洗去土焙 穿山甲以皂角灰炒黄,各半两 朱砂二钱,研细

  右前二味为细末,后入朱砂,一处再研和匀。每服一钱,用紫草煎汤调下,不拘时服,量儿大小加减。

  瘾疹方 治大人小儿瘾疹,入腹即杀人。

  芜菁子末

  右酒调服,三钱,小儿加减。

  九味解毒散 治热毒胎毒,而发疮疡之类,未溃作痛者。

  黄连炒 芍药 防风 甘草各三分 金银花 连翘各一分 当归八分 山栀四分 白芷六分

  右作一剂,水煎,母子并服。

  加味清凉饮 治热毒积毒在内,患疮疡,大便不通,而疼痛作渴者。

  当归 赤芍药 甘草炙 大黄炒,各三分 山栀炒,三分 牛蒡子炒杵,四分

  右,水煎服。

  人参消风散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颤动,耳若蝉鸣,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目濇昏困。

  人参 白僵蚕 茯苓 防风 芎藭 藿香 蝉蜕 厚朴姜制 羌活各三钱 荆芥穗 炙甘草 陈皮各五钱

  右,每服一二钱,水煎。

  连翘防风汤 治小儿肝脾,风热时毒,头面生疮。

  连翘研碎 防风 黄连 陈皮 芍药 当归 独活 白蒺藜炒去刺 荆芥 茯苓 甘草 黄芩 牛蒡子炒研,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服。

  和肝补脾汤 治风热疮疹,脾土不及,肝木太过。

  人参 陈皮 川芎各五分 山栀炒,四分 白朮 茯苓 芍药各七分 柴胡 炙草各三分

  右分二剂,水煎服。

  益脾清肝汤 治肝脾风热疮,寒热体痛,脾胃虚弱。

  人参 白朮 甘草 茯苓 川芎 当归 黄芪各三分 柴胡 牡丹皮各二分

  右,水煎服。

  三黄散 治风热疳热生疮,水浸淫脓流处便湿烂。

  松香 五倍子 黄连 黄丹 海螵蛸各一钱 轻粉 雄黄各少许

  右为末,用莹肌散煎洗,掺之,干者油敷。

  养心汤 治心气不足,虚热上攻,而患疮疡者。

  黄芪炒 白茯苓 半夏曲 当归 川芎 辣桂 柏仁 枣仁炒 五味杵 人参各三钱 甘草炒,四钱

  右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为末服亦可。

  牛黄解毒散 治胎毒头面生癞,或延及遍身,痒痛不安,浸淫不愈,及眉炼疮。

  生甘草一两 牛黄五钱,膏粱之人必用之 金银花一两

  右各为末,每服二三分,乳汁调服;或用甘草煎膏为丸,芡实大,每一丸白汤化服。外敷青金散亦可。

  拔毒散 治证同前,及疥癞疮癣。

  黄芩 黄连 白矾三味俱生用 松香 雄黄各五钱 铜绿二钱,痒甚加之

  右各另为末,干掺患处,或用油调搽。疥疮宜加枯矾三钱。

  又方

  川芎 酒芩 酒芍药 陈皮各半两 酒白朮 酒当归各一两 酒天麻七钱半 苍耳七钱半 酒黄蘗 防风 酒粉草各三钱

  右(口父)咀,煎服,四五次服之,服过睡片时。

  头疮方

  猪油一钱,半生半熟 雄黄 水银各二钱半

  右研和匀,敷疮上。

  治癞头方

  松香一两,干铫熔开,安在石上,候冷取起,轻轻研细 黑笼尾即屋上尘垂挂者 黄丹炒,各三钱 白芷半两 松树皮烧灰存性 水银 雄黄 白矾各二钱

  右为末,以血余入香油煎烂,调敷患处。

  青金散 治小儿疥癣眉炼,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漓,经年不愈。

  松香二两 真蛤粉五钱 青黛二钱五分

  右为末,用烛油调搽,或干掺之。或加轻粉、枯矾各三钱,以治前证及胎毒疥癞尤效。

  水银膏 治月蚀疮,在两耳上及窍傍,随月虚盈。

  水银二钱半 胡粉 松脂 黄连为末,各半两 猪脂四两

  右先熬猪脂令沸,下松脂诸药末,及水银搅令匀,磁盒盛,先以盐汤洗净疮,涂敷三五度。

  胡粉散 治月蚀疮。

  胡粉炒微黄 白矾煅 虢丹 川黄连净 轻粉各二钱 胭脂一钱 麝香少许

  右末,先以温浆水入盐洗拭,后掺药;如疮干,麻油调敷。

  蔓荆子汤 治内热,耳出脓汁。

  升麻 木通 麦门冬 赤芍药 生地黄 前胡 甘菊花 甘草 桑白皮 赤茯苓 蔓荆子各等分

  右用姜枣水煎,食后服。

  上清散 治上焦风热,耳出脓汁,头面疮疖;亦治胎热眼睛肿赤,粪色稀黄,肚热啼哭,及身上红肿。

  川郁金 甘草 北桔梗 天花粉 干葛 薄荷叶各等分

  右为末,入蜜拌匀,白汤下三五七分或一钱;仍用艾叶煎浓汤温浸足底,以引其热下行。

  当归龙荟丸 治肝胆风热,耳中鸣,出青脓,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黄。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

  当归 龙胆草 柴胡各一两 青黛 胆星 大黄 芦荟各五钱 麝香五分 栀子仁 酒芩 酒连 黄蘗各一两 木香二钱五分

  右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清黄散 治耳出黄脓,名日聤耳。内有风热,外为水湿所侵,酝久而成。

  防风 滑石飞五钱 炙草一钱 酒栀子三钱 藿香 酒黄连各二钱

  右为末,白汤调二钱,食后服。

  清心丹 治耳出红脓,名曰脓耳,及舌上生疮,如杨梅状者。

  酒黄连三钱 滑石六钱 甘草 辰砂各一钱 薄荷六分 犀角镑屑,二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五分,蜜拌,薄荷汤下,夜再服。

  清白散 治肺热痰火上壅,耳出白脓,名曰缠耳,兼治咳嗽。

  桑白皮蜜炒 地骨皮各三钱 甘草一钱 贝母二钱 寒水石煅,三钱 天花粉 酒芩 天门冬各一钱半

  右为末,以蜜水调,食后服,或通草煎汤下尤妙。

  交感丹 治耳中疳臭,名曰抵耳。或怒气上逆,上下不得宣通,遂成聋聩。

  香附子童便浸透炒,三钱 茯神 黄连各二钱 桂心 甘菊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灯心汤下。

  禹余粮丸 治聤耳出脓水。

  禹余粮煅酢焠七次 海螵蛸去背上硬骨 百草霜 伏龙肝各二钱半 生附去皮脐,一枚

  右末,以绵裹如圆眼核大,安其内,日再易之。如不瘥,乃有虫也。

  龙骨散 治诸脓耳。

  枯矾 龙骨 胭脂胚各一钱 麝香少许

  右为细末,以绵裹杖子,拭去耳中脓,再吹一字入耳中,日再。加海螵蛸一钱尤妙。

  羊角散 治耳内脓汁不干。

  山羊角烧存性

  右为末,每吹二三分入内,一日二次,三日全瘳。

  滋阴地黄丸 治耳虚鸣,脓汁不干,肾阴不足。

  熟地黄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茯苓 甘菊花 牡丹皮 何首乌黑豆蒸三次 黄蘗各四钱

  右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白敛散 治小儿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黄蘗 白敛各半两

  右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生油调涂。

  花粉饮 解风热毒气上攻,头项浮肿,作痛发惊,又治发斑。

  天花粉去粗皮,一两 生地黄净洗 白芷 归尾酒洗 桔梗銼片蜜水炒过 甘草各半两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立效饮 主口内牙根舌上,发疮作痛,致语言饮食不便。

  净黄连一两 北细辛去叶,二钱半 元明粉二钱

  右细銼,或晒或焙,为末,仍同元明粉乳钵内杵匀,每用一字,干点患处,或以一钱,新汲井水调涂疮上。儿小者畏苦不肯点咽,用蜜水调敷患处,令其自化,咽痛茶清调下。

  黄金散 解口内舌上疮毒,及治痘疮后目生翳膜。

  黄蘗去粗皮,用生蜜润,日晒干再涂晒,凡十数次 粉草二味,各一两

  右銼研为细末。治口疮,用药末干点患处,或用麦门冬熟水调点舌上,令其自化。若痘疮后目生翳膜,汤泡澄清,无时频洗;宜投糖煎散、柿煎散二药。

  天竺黄散 主上焦风热,口鼻生疮,两目赤肿,咽膈不利,涎壅滞气不通畅,惊搐烦闷,神思昏迷。

  天竺黄 郁金无,山栀仁代 茯神去皮根 甘草四味,各半两 硼砂 牙硝 香白芷 川芎 僵蚕去丝 枳壳麸炒微黄,各二钱半 朱砂水飞,二钱 蝉壳十五枚,去泥土嘴足 麝香一字

  右除硼砂、牙硝、朱砂、麝香四味乳钵细研,余九味焙干为末,同入乳钵内再研匀,每服半钱或一钱,温薄荷汤无时调服,或麦门冬汤。

  地黄膏 治口内舌上生疮作痛,饮食难进,昼夜烦啼。

  山栀仁 菉豆粉各一两半 粉草六钱

  右或晒或焙为末,用生地黄杵烂,取汁一两半,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中,水煮成膏,稠糊相似,候冷停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内再杵匀,丸芡实大,每以一丸至二丸,麦门冬熟水无时化服。儿大者,每用一丸,纳口内含化,或以新汲水调点舌上。

  东垣清胃散 治胃经有热,齿牙作痛;或饮冷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焮连头面;或重舌马牙吐舌流涎。若因服克伐之剂,脾胃虚热,口舌生疮,或弄舌流涎,或呕吐困睡,大便不实者,用五味异功散。

  升麻五分 生地黄四分 黄连 丹皮各三分 当归梢四分

  右,水煎服,婴儿母亦服。

  清热消毒散 治实热口舌生疮,及一切疮疡肿痛,形病俱实者。

  黄连炒 山栀炒 连翘 当归各五分 川芎 芍药 生地黄各六分 金银花一钱 甘草二分

  右,水煎服,婴儿母同服。

  四君子汤 治脾气虚热,口舌生疮。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各等分

  右加姜枣煎服。

  柳叶散 治热毒口疮。

  黄蘗炒 蒲黄 青黛 人中白煅,各等分

  右为末敷之。

  如圣散 治小儿口疮不能吃乳。

  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烂不去油入 朱砂 黄丹

  右敷纸绢上少许,剃开小儿额门,贴在顖上。如四边起粟米泡,便用温水洗去药。恐成疮,更用菖蒲水洗,其效如神。

  南星膏 治口疮,小儿难用药。

  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龙眼大

  右为末,却用酸醋涂脚心甚妙。

  白矾膏 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

  白矾即鸡子大

  右置醋中,涂儿足底二七次即愈。

  牡蛎散 治小儿口疮。

  牡蛎煅红,候冷研细,纸裹入土中七日,出毒三钱 甘草炙末,一钱

  右和匀,时时挑少许掺口中,或吐,皆无害。

  治口疮验方

  黄蘗蜜炙赤,半两 青黛一分

  右二件为末,频掺口内,愈。

  升麻防风汤 治胃经实热,咽痛口燥,腮痈等证。

  升麻 防风 黄蘗炒 白茯苓 白芍药炒 陈皮各五分 连翘 当归各七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仍量大小用之。

  清咽利膈汤 治心脾蕴热,或咽喉腮舌肿痛。

  元参 升麻 桔梗炒 甘草炒 白茯苓 川黄连炒 黄芩炒 牛蒡子炒杵 防风 芍药炒各等分

  右,每服一二钱,水煎。

  本事方 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两 天南星生用,二钱 糯米一合

  右为细末,姜汁调涂,立效。

  白芷升麻汤 治手阳明经分臂上生疮。

  香白芷 川升麻 桔梗各一钱 黄芪蜜炙 黄芩酒炒,各二钱 土黄芩五分 红花 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酒煎半锺,食后温服。

  加味归脾汤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等证。

  人参 黄芪炒 茯神 炙草 白朮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 酸枣仁 龙眼肉 当归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一钱

  右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内托羌活汤 治尻骨生痈,坚硬肿痛。

  羌活 黄蘗酒炒微黑,各一钱 防风 槁本 归尾各五分 肉桂 连翘 炙草 苍朮 陈皮各三分 黄芪八分

  右作二剂,水一锺,入酒一杯煎,空心服。

  小青龙汤 治伤风冒寒,咳嗽喘急,肺胀胸满,鼻塞流涕,或干呕热咳,或作渴,或作噎,或小便不利,或小腹胀满。此仲景之法,审有是证,用之及时,殊有良验。

  麻黄去节 赤芍药 半夏各七钱 细辛 干姜煨 炙草 桂枝各三钱 五味半两杵 附子二钱,如脉浮不必用

  右,每服二钱,水煎。

  桔梗汤 治咳嗽脓血腥秽,已成痈证。

  桔梗炒 贝母去心 知母炒 桑白皮炒 枳壳各一钱 地骨皮 瓜蒌仁 薏苡仁 杏仁杵,各五分 川当归 黄芪

  炒,各一钱 五味杵炒 百合炒,各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 甜葶苈炒,五分

  右,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升麻汤 治肺痈脓血秽臭,胸乳皆痛。

  升麻 桔梗炒 薏苡仁 地榆 条芩炒 牡丹皮 芍药 甘草各等分

  右,每二三钱,水煎服。

  排脓散 治肺痈。此方排脓补肺。

  黄芪盐水炒 白芷 人参 五味炒,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蜜汤调下。

  射干汤 治胃脘痈,吐脓血。

  射干 栀仁 赤茯 升麻 赤芍各一两三钱 白朮五钱

  右,每服三五钱,水煎,入地黄汁少许,再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金,传为肺痈,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七分 五味炒 青皮 天冬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钱

  右每服二三钱。

  参芪补脾汤 治肺痈脾气亏损,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金,否则不治。

  人参 白朮各二钱 黄芪炒,二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三分 麦门冬七分 桔梗炒,六分 甘草炙,五分 五味子杵,四分

  右作三服,姜枣水煎服。

  人参补肺汤 治肺证咳喘气短,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小便短滞。

  人参 黄芪炒 白朮土炒 白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山茱萸 干山药 五味子杵 麦门冬 炙草 熟地黄自制 牡丹皮各五分

  右,每服五钱,水煎服。

  大黄汤 治肠痈小腹坚肿,按之则痛,肉色如常,或焮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脉紧,脓未成也,急服之。

  大黄炒 (石卜)硝各一钱 牡丹皮 瓜蒌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右,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薏苡仁汤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濇滞。

  薏苡仁 牡丹皮 桃仁各三两 瓜蒌仁四两

  右,每服四钱,水煎服。

  桃仁汤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壅痛,大便闭濇,亦有绕脐生疮者,但用此药无妨。

  桃仁 大黄炒 牡丹皮 芒硝 犀角屑 冬瓜仁研,各二钱

  右水煎,入犀角末服。

  牡丹皮散 治肠痈,腹濡而痛,时下脓汁,或下血。

  牡丹皮 人参 天麻 白茯苓 黄芪炒 薏苡仁 桃仁 白芷炒 当归 川芎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二分

  右每服三五钱,水煎。

  内补黄芪汤 治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

  黄芪炒,二钱 人参 白朮炒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五分 酸枣仁炒,一钱 五味子杵 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徐徐服之。

  托里清肝散

  人参 黄芪炒 当归 川芎 芍药炒 白朮 茯苓 金银花 白芷炒 甘草炒 连翘 柴胡各七分 山栀四分

  右,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神效当归膏 治汤火等疮,不问已溃未溃,肉虽伤而未坏者用之自愈,肉已死者用之自溃,新肉易生。搽至肉色渐白,其毒始尽,生肌最速。盖当归、生地黄、麻油、二蜡,皆主生肌止痛,补血续筋,与新肉相宜。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黄蜡一两,白者止用半两

  右先将当归、地黄,入麻油四两煎枯去滓,将蜡熔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用涂患处,将油纸盖之,发背痈疽,杖疮溃烂,用之尤效。凡死肉溃烂将脱,止有些须相连者,宜用利刀剪去。盖死肉有毒,去迟则伤新肉,死肉去尽,尤宜速贴,盖新肉最畏风寒,不可忽也。

  乳香定痛散 治伤损一切疮疡溃烂疼痛。

  乳香 没药各五分 滑石一两 冰片一钱

  右为细末,搽患处痛即止。

  猪蹄汤 治一切痈疽,杖疮溃烂,消肿毒,去恶肉,润疮口。

  白芷 黄芩 当归 蜂房蜂儿多者为佳 羌活 赤芍药 甘草各五钱

  右用猪蹄一只,水四五碗,煮熟去油滓,取清汤,入前药煎,数沸,去滓温洗,随用膏药贴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七

小儿疮疡门

    单方

  小儿丹毒:多年灶下黄土末和屋漏水敷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 【《肘后方》,下同】

  五色丹毒:蜜和干姜末敷之。

  治小儿赤游肿,若遍身入心腹,即能杀人:捣伏龙肝为末,以鸡子白和敷,干易之。 【《千金方》,下同】

  又:用白豆末水和敷之,勿令干。

  治小儿半身皆红赤,渐渐长引,或疮疡:用牛膝、甘草(口父)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龙肝末敷之。

  治小儿身赤肿起者:熬米粉令黑,以唾和敷之。

  治丹毒大赤肿,身壮热,百治不折:用寒水石十六铢,石膏十二铢,蓝青十一铢用干者,犀角、柴胡、杏仁各八铢,知母十铢,甘草五铢,羚羊角六铢,芍药、黄芩各七铢,栀子十一铢,竹沥一升,生葛汁四合,澄清蜜二两。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五升,并竹沥煎取三升三合,去滓内杏仁泥、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岁儿服二合,大者量加之。

  小儿丹毒,从两股走及身头:用李根烧为末,以田中流水和涂之。

  小儿赤丹:屋尘和腊猪脂敷之。

  小儿火丹:桑根白皮为末,羊膏和涂之。

  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甚良。

  小儿丹毒,从髀起,流下阴头,赤肿出血:用鲫鱼肉切五合,赤小豆末二合捣匀,入水和敷之。

  治小儿溺灶丹,初从两股及脐间起,走入阴头皆赤:桑白皮切一斗,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浴之。

  小儿丹毒:水煮棘根汁洗之。

  小儿丹毒:用生麻油涂。

  小儿丹毒:煅铁屎研末,猪脂和敷之。

  小儿丹毒:唾和胡粉,从外至内敷之。

  小儿丹毒:向阳燕窠土为末,鸡子白和敷。 【《卫生易简方》,下同】

  小儿五色丹毒:甑带烧灰,鸡子白和涂之。

  小儿丹瘤,游走入腹必死:初发急以白芷、寒水石为末,生葱汁调涂。 【《全幼心鉴》,下同】

  小儿丹肿:菉豆五钱、大黄二钱为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调涂。

  小儿赤丹:用土番黄米粉,和鸡子白涂之。 【《兵部手集》,下同】

  孩子赤丹:嚼粟米敷之。

  小儿丹毒作疮出水:豉炒烟尽为末,油调敷之。 【《姚和众方》】

  小儿丹毒:烧铁淬水,饮一合。 【《陈氏本草》】

  小儿热丹:蓝淀敷之。 【《秘录》方】

  小儿丹瘤:木鳖仁研如泥,酢调敷之,一日三五上效。 【《外科精义》】

  小儿丹毒:猪肉切片贴之。 【《本草纲目》】

  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寒水石半两,白土一分为末,米酢调涂之。 【《经验方》】

  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脐即损人:马苋捣涂。 【《广利方》】

  小儿赤丹:柳叶一斤,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温洗赤处,日七八度。

  小儿丹毒:寒水石末一两,和水涂之。 【《集元方》】

  小儿遍身赤丹:用羚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之,神效。 【《外台》方,下同】

  小儿赤游火丹:母猪屎绞汁服,并敷之。

  小儿赤丹:胡荽汁涂之。 【谭氏方。】

  小儿丹瘤:大麻子五个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之,甚效。 【《修真秘方》】

  小儿十种丹毒:用瓦花捣汁,和水取汁,同伏龙肝末涂润之。 【《疮疡全书》,下同】

  小儿烂皮火丹:用莲蓬煅灰,面粉、伏龙肝、柏未各等分,共为末,和匀干掺。

  凡小儿火丹,或头上起或背上起者:俱用慎火草捣汁搽上。慎火草即瓦花。

  又:用芊芊活,随处有之,取汁涂之。

  小儿赤瘤:鸡子白和百草霜搽。 【《嫏嬛记》】

  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菘菜捣敷之,即止。 【张杰《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赤游,上下游行,至心即死:蒴藋煎汁洗之。

  治小儿五色丹:用川大黄、芒硝、栀子仁、黄芩、干蓝叶、商陆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涂。枣树根四两,丹参三两,菊花一两半,銼细,每二两,水五升煮三升,避风适寒温浴儿。【《证治准绳》,下同】

  又:苎根叶一斤细銼,赤小豆三合,以水五升,煮三升,去滓避风处温浴儿。

  又:青栗球有刺者,杵碎,水煮浴儿。

  又:蒲席灰,鸡白和涂。

  又:牛屎敷之,干即易。

  又:猪槽下烂泥敷,干即易。亦涂黑丹。

  治小儿白丹:用酸母草、五叶草各五两,绞汁涂。

  又:川大黄杵为末,以马齿苋自然汁调涂。

  又:烂杵蓼叶涂。

  又:烂杵兰香叶涂。

  又:酢和梁上尘涂。

  又:猪胆和鹿角灰涂。

  又:烧猪粪灰,鸡子白和涂。

  凡小儿丹初从背起,遍身如细襭,一宿成疮,名茱萸丹。赤小豆为粉粉之;如未成疮,以鸡子白调敷之。

  治小儿赤丹:酢和荞麦面涂之。

  又:赤足蜈蚣为末,入硫黄研匀,水调,翎扫头焦即止。

  又:天茄儿叶,俗名老鸦眼睛,取叶和酢擂敷。

  又:以蓼子,盐汤洗了,挼蓼涂之。

  治小儿火丹色如朱,皮中走:酢研豉成膏敷。

  又:鲤鱼血频频涂。

  治小儿黑丹:风化石灰二两,屋四角茅草三两,烧灰为末,鸡清调涂。

  又:茺蔚子、蛇衔草、护火草各二两,杵烂,鸡白调涂。

  又:青羊脂熟摩病上,日三五度,用之;如无青羊,白羊亦可,但不及尔。

  又:以喂猪杓子炙令热熨之。

  治小儿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麻油五合,生鲫鱼半斤,同杵如泥,涂丹上,干即易。

  又:虎脂二两,黄丹一两,研为膏,涂。

  又:桑根白皮二两,甘菊花一两半,丹参、莽草各一两,銼匀,每用二两,水三升,去滓温浴儿,避风。

  又:以小儿埋胞衣瓶中水一二合,时时与儿服,及涂身上有毒处。

  治诸火丹:天火龙火着肉作疮,急以盐汤喷;次以山药涂。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水调涂。

  又:以羊脂调赤石脂末涂之。

  治小儿丹发两臂,赤起如李子,名鬼火丹。用景天草五两,蛇衔草三两,杵如泥,以鸡血调涂。

  又:戎盐一两,附子一枚,烧灰为末,雄鸡血调涂。

  小儿丹发赤斑,斑如梅子,遍背腹,名野火丹。用雄黄、戎盐各半两为末,鸡白调频涂,以瘥为度。

  又:灶中黄土一两,青竹叶二两,烧灰为末,鸡白调涂。

  又:白僵蚕二七个,护火草一两,杵烂涂之。

  又:酒涂油涂亦可。

  小儿丹初发,着两颊两膀上、两腋下,名家火丹。用梓木、白皮、蓼叶各三两烧灰,鸡白调频频涂之,以瘥为度。

  治家火丹攻喉入腹,大便不利:用硝石、凝水石,铜器中熬干,研服方寸匕。

  又:用乌头一分,赤石脂三分,研细,鸡清调涂,神良。

  小儿丹初发,两胁及腋下腿上,谓之殃火丹。用川(石卜)硝为末,每服以竹沥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加减。

  又:浮萍杵汁,时时服之。

  又:川(石卜)硝一两、栀子仁半两为末,酢调涂。

  又:山栀子仁四两,生鲫鱼半斤,同杵如泥,每以酢化少许,涂丹上,兼治神火丹。

  小儿丹发两膀,不过一日,便赤黑,谓之神火丹。用景天草花绞汁,先微揩丹上,后涂之,以瘥为度。

  又:鲫鱼半斤,杵如泥,涂之,频涂为良。

  又:酢调栀子仁末涂。

  小儿丹发如灼,在胁下正赤,初从额起,或从耳起而多痛,名荧火丹。用赤小豆一台,硝石半两,寒水石一分为末,每以冷水调半钱,日三服,量儿加减。张氏用冷水调涂。

  又:景天草杵烂,以酢调涂。

  小儿丹先发于背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名朱田火丹。蓝靛涂,鸡清涂亦可。

  小儿丹发,两膀里尻间正赤,流至阴头,赤肿血出是也。治之用荠叶三两,赤小豆一合,煅垆门上灰一两,青羊脂三两,葱白二茎切,相和杵如膏摩之,燥,再加水摩之。

  又:细辛一两,糯米一合,景天草三两,杵如泥,涂丹上差。

  又:伏龙肝、赤小豆等分为末,鸡子白调涂。

  又:车前子为末,水调涂。

  又:姜沙一升,水煮,去滓洗。

  又:杵生浮萍傅。

  小儿废灶火丹,丹发从足趺起正赤者是也。治之用寒水石、硝石各半两,莽草一两,为末,每以新汲水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加减。张氏用水调涂。

  又:赤小豆一两,牛角二钱,烧灰为末,鸡白调涂。

  又:五加皮叶根五两烧灰,以煅铁槽中水调涂。

  又:枣树根水煮汁,浴三五次。

  小儿尿灶火丹,发膝上,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者是也。治之用李树根半斤,烧灰为末,取田流水调涂。

  又:以屋四角茅草烧灰为末,鸡白调涂。

  又:以桑白皮李根同銼,煎汤洗之。

  治赤流丹肿赤:杵小豆五合,水和取汁,饮之一合,良;滓以敷五心。

  又:服黄龙汤二合,并敷患上。小柴胡汤去半夏,名黄龙汤。

  小儿赤流:取摩罗叶汁涂赤处,随手便瘥。

  治小儿身有赤处:用桃仁去皮研烂,以面脂和涂。

  又:水煮黄蒿穗汁,入盐少许温服。

  又:细研白矾末,生油调涂。

  又:杵芭蕉根汁涂。

  又:杵水中苔,水调涂。

  又:水调芒硝末涂。

  又:生蛇衔草捣涂。

  治蛇缠丹,匝腰则死:捣莴苣烂涂,或研莴苣子汁涂之。

  又:用芦箔上草绳经子烧灰,同生油调涂。

  小儿骨火丹,其疮见骨着足踝者是也。杵大小蒜厚封之。

  又:刺肿上入二分,以牛胆汁调大黄末涂之。

  治白游肿:杵生羊脾涂之。

  又:用栝蒌根二两为末,伏龙肝半两细研,酢调涂,干再用。

  治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纳汤中,取浓汁拭丹上。

  又:杵菘菜敷之。

  治赤游肿,若遍身入心腹即杀人:用灶下黄土为末,油调涂,勿令干。若已入腹及阴者,以护火草取汁一盏服之。干者即末之,水调服。

  治赤白游肿:簇上白臭死蚕治白游,赤死者治赤游,并捣涂之。

  治赤游肿:捣瓜蒌敷之。

  赤游,白(疒轸):酢磨五毒草傅,亦杵茎敷之;恐毒入腹,亦煮服之。五毒草一名五蕺,又名地圜,平地生花,叶如荞麦,根似狗脊。

  小儿丹入腹:杵马齿苋汁饮之,以滓敷之。

  又:浓煎大豆汁涂之。

  小儿丹痛:捣竹根汁及一升,作一服,即一二服效。

  丹痒:捣韭菜,入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

  治一切丹瘤:以土硝为末,姜汁酢调涂,日三四上,土硝即蜣螂土囊蛴螬窠也。

  又:蓖麻子五个,去壳细研,入白面一钱,水调微微涂之,甚妙。

  又:冷水杵茨菇叶茎,鸡翎扫肿便消。

  又:研护火草汁涂。

  又:研五叶草汁涂。

  又:水调大黄末涂。

  又:水研栀子仁涂。

  又:水调黄芩末涂。

  又:油调桦皮末涂。

  又:水研糯米汁涂。

  又:水煮白矾末涂。

  又:酢调红蓝花涂。

  又:煮白芷根叶涂。

  又:杵鲤鱼令烂涂。

  又:水调地龙粪涂。

  又:杵大麻子汁涂。

  又:烧粉家洗瓮水涂。

  又:水调韭畦中土涂。

  又:鸡清调榆根白皮涂。

  又:不犯水羊脂炙涂,以白粉敷之。

  又:酢磨诃子涂。

  又:杵鬼目汁涂。

  又:杵荏子汁涂。

  又:研酱取汁涂。

  又:研地黄汁涂。

  又:研豆叶汁涂。

  又:研海藻汁涂。

  又:水调青黛涂。

  又:水研地龙涂。

  又:酒煮石楠涂。

  又:水调鸡粪涂。

  又:杵梧桐皮涂。

  又:苦菜汁涂,并服。

  治小儿浸淫疮:用灶中黄土、发灰各等分为末,以猪脂和敷之。 【《千金方》】

  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 【《简要济众方》】

  治小儿浸淫疮:取鸡冠血涂。 【《证治准绳》,下同】

  又:鸡冠血和黄连末涂。

  又:煎鲫鱼膏涂。

  又:切鲫鱼片,和盐贴患处。

  又:烧胡燕窠,水和涂之。

  治小儿黄烂疮:取四交道中土、灶下土二味各等分,为末以敷。亦治夜啼。 【《千金方》,下同】

  又:烧艾灰敷之,干用生油涂。

  又方:治小儿火灼疮,一身尽有如麻,或有脓汁,乍痛乍痒。用甘草、芍药、白蔹、黄芩、黄连、黄蘗、苦参各半两,研为细末,以白蜂蜜和敷之,日二夜一;亦可作汤洗之。

  治小儿疮初起,熛浆似火疮,名曰熛疮,亦名烂疮。用桃仁熟捣,以面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肿起。

  又:马骨烧灰敷之。

  小儿烂疮:牛屎烧灰封之,减瘢痕。

  小儿瘭疮:一名火灼疮,一名火烂疮。茱萸煎酒拭之,良。 【《兵部手集》】

  小儿燥疮:一名烂疮。烧铁淬水中二七遍,浴之二三起作浆。 【《子母秘录》】

  治小儿王烂疮,初起泡浆似火烧疮:宜用又酥和赤地末涂。

  小儿头面烂疮:木耳舂细,蜜调敷;又冷水调平胃散敷,俱干则易之。

  治小儿风瘙瘾疹:用蒴藋、防风、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参、茵芋、芫花、蒺藜、蛇床子、枳实、矾石各一两,(口父)咀,以浆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内矾,令小沸浴之。 【《千金方》,下同】

  又: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疮多年不瘥,捣末敷之。亦主骨疽癫疾瘰疬,绝妙。

  小儿风(疒轸)作痒:白矾烧投热酒中,马尾蘸酒涂之。【《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斑疹:用发灰饮服三钱。

  小儿瘾疹瘙痒:白蜜不拘多少,用酒调下,有效。 【《本草纲目》,下同】

  小儿风疹,及疮毒在皮肤不出:取慎火黄苗叶五大两,和盐三大两,同研绞汁,以热手摩涂,日再上之。

  小儿瘾疹:以盐汤洗了,挼蓼子敷。 【《证治准绳》,下同】

  治风肿及瘾疹:巴豆五十粒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绵浸汤中,适寒温,以拭病上,随水瘥。

  治风疹入腹,身体强肿,口干燥硬:蔓青子三两为末,每用温酒调一钱。

  治风疹痒不止:酪五合,盐一两,二味相和,煎过摩病处,立瘥。

  又:蛇蜕皮一条,水一升煎半升,鸡翎扫上,即瘥。

  又:白矾五两为末,以酒三合,小便一升,煎如稀膏,以绵蘸药于病上,轻手揩之,令热彻入皮肤,须臾消尽。此方神奇,能治百计不差。【《圣惠方》】

  小儿破伤风病,拘急口噤:没心草半两,白附子炮二钱半为末,每服一字,薄荷酒灌下。【《圣济总录》】

  鳝攻头疮:用败龟板酥炙为末:以飞面少许,和油调涂顶上,留孔出毒,不可调太柔。【《证治准绳》,下同】

  头疮:大笋壳烧灰,量疮大小,用灰调生油敷;又加腻粉佳。

  小儿头身诸疮:烧鸡卵壳,和猪脂敷之。

  治小儿癞头,并身癞等证:用松皮烧灰、白胶香、枯矾、大黄、黄蘗油调,敷患处。

  又:用腊月马脂油搽患处,极妙。

  小儿癞头:用烧红炭淬长流水令热洗之,仍用芫荽子煎猪脂,去滓用脂敷患处。

  又:用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调敷。

  治久癞头:用黄连细末敷之。

  治年久癞头:内用苦参丸食后服之,外用苦参末油敷之,二月愈。

  小儿头疮,麻子五升研细,水绞汁,和蜜敷之。 【《千金方》】

  小儿头疮:水磨槟榔晒取粉,和生油涂之。 【《圣惠方》,下同】

  小儿头疮:吴茱萸炒焦为末,入汞粉少许,猪脂酢调涂之。

  小儿头疮:树上干桃烧研,入腻粉,麻油调搽。

  又:枳实烧灰,猪脂涂。

  小儿头疮:古松上自落皮,入豆豉少许,瓦上炒存性,研末,入轻粉,香油调涂之。 【《经验方》,下同】

  婴儿胎疮满头:用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涂。

  小儿头疮:因伤汤水成脓,出水不止:用肥皂烧存性,入腻粉,麻油调搽。

  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子白同涂之,虫出不作痕。 【《药性论》方】

  小儿头疮:镜面草日干为末,和轻粉,麻油敷之,立效。 【《杨氏家藏》,下同】

  又:黑豆炒存性研,水调敷之。

  小儿头疮,浸淫成片:梁上尘和油瓶下滓,以皂荚汤洗后涂之。 【《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头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 【《普济方》,下同】

  小儿头疮:葱汁调轻粉搽之。

  又:鸡子黄炒出油,入麻油,及腻粉末,敷之。 【《集简方》,下同】

  小儿头疮:菟丝苗煮汤,频洗之。

  小儿头疮:杏仁烧研敷之。 【《事林广记》】

  小儿头疮:白梅烧,生油调涂。 【《圣济录》,下同】

  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用红曲嚼罨之,甚效。

  小儿头疮:以黄泥裹豆豉煨熟,取研,以莼菜油调敷之。 【《胜金方》】

  小儿头疮:绿矾、淡豉各一两炒黑,腻粉二钱,研匀,以桑灰汤洗净,掺之良。 【《本草纲目》】

  小儿头疮久不愈:核桃和皮灯上烧存性,出火毒,入轻粉少许,生油调涂一二次愈。 【《保幼大全》】

  小儿头秃:芜青叶烧灰和脂敷之。 【《千金方》,下同】

  小儿秃疮:用松香五钱,猪油一两,熬搽,一日数次,数日即愈。一用芜青二两,黄蜡一两半,铜绿一钱半,麻油一两半,文武火熬收,每摊贴之,神效。

  小儿白秃:桃皮五两煎汁,入白面搽之,效。 【《圣惠方》】

  小儿秃疮:以盐汤洗净,蒲灰敷之。 【《圣济总录》,下同】

  小儿白秃:瓠藤同裹盐荷叶,煎浓汁洗三五次,愈。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

  小儿秃疮:冷泔洗净,以羊鱼葱捣泥,入蜜和涂之,神效。 【杨氏方】

  小儿白秃团团然:切蒜日日揩之。 【《秘录》,下同】

  小儿白秃:马齿苋菜煎膏涂之,或烧灰,猪脂和涂。

  小儿秃疮:楸叶捣汁涂之。

  小儿秃疮:酢和榆白皮末涂之,虫当出。 【《产乳方》】

  小儿甜疮,生于面耳:令母频嚼白米,卧时涂之,不过三五次而愈。 【《本草纲目》】

  小儿甜疮:大枣去核,填入绿矾烧存性研,贴之。 【《拔萃》方】

  小儿甜疮,头面耳边,连引流水极痒,久久不愈者:蛇床一两,轻粉三钱为末,细细调搽之。【《普济方》,下同】

  小儿面疮,焮赤肿痛:地榆八两,水一斗煎五升,温洗之。

  小儿奶疽生面上:用枫香为膏摊贴之。 【《活幼全书》】

  小儿癣疮:蛇床子杵末,和猪脂涂之。 【《千金方》】

  小儿癣疮:蟾蜍烧灰,猪脂和敷。 【《外台》方】

  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 【《直指方》】

  小儿疥痒:白胶香、黄蘗、轻粉等分为末,羊骨髓和敷之。 【《儒门事亲》】

  小儿湿癣:桃树青皮为末,和酢频敷之。 【《子母秘录》】

  小儿疥癣:槁本煎汤浴之,并以浣衣。 【《保幼大全》】

  小儿胎癣:小儿头生疮,手爬处即延生,谓之胎癣。先以葱盐汤洗净,用桑中木蛀屑烧存性,入轻粉等分,油和敷之。【《本草纲目》,下同】

  小儿眉疮:小麦麸炒黑研末,酒调敷之。

  小儿眉疮:猪颈骨髓六七枚,白胶香二钱,同入铜器熬稠,待冷为末,麻油调敷。

  小儿一切疳毒:夜明砂五钱,入瓦瓶内,以精猪肉三两薄切,入瓶内,于前水煮熟,以肉与儿食,饮其汁,取下腹中胎毒;次用生姜四两,和皮切炒,同黄米一两糊丸黍米大,米饮服,日三次。【《全幼心鉴》】

  小儿疳疮:艾叶一两,水一升,煮取四合,服。 【《备急方》】

  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久不瘥者:石绿、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拭净敷之,一日愈。【《集元方》】

  小儿疳疮:嚼麻子敷之,日六七度。 【《子母秘录》】

  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 【《外台》,下同】

  小儿疳疮,羊胆二枚,和酱汁灌下部。

  小儿疳疮:熬胡粉,猪脂和涂。 【张文仲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 【《肘后方》】

  小儿口疮:大青十六铢,黄连十二铢,水三升煮一升服,一日二服,以瘥为度。 【《千金方》】

  小儿吻疮,经耳欲腐:葵根烧研敷之。 【《圣惠方》,下同】

  小儿口疮:红蜀葵茎炙干为末,蜜和含之。

  小儿口疮:用釜底墨时时搽之。 【《普济方》,下同】

  小儿口疮:寒食面五钱,硝石七钱,水调匀,涂足心,男左女右。

  小儿口疮糜烂:黄丹一钱,生蜜一两,相和蒸黑,每以鸡毛蘸搽,甚效。

  小儿口疮,不能吮乳:密陀僧末酢调,涂足心,疮去洗去。 【《简易方》】

  小儿口疮:铁锈末水调敷之。 【《集简方》】

  小儿口疮糜烂:生硫黄水调涂手足心,效即洗去。 【《危氏得效方》】

  小儿口疮,不能食乳:巴豆一枚,连油研入黄丹少许,剃去顶上发贴之,四边起粟泡,便用温水洗去,乃以菖蒲汤再洗即不成疮,神效。【《瑞竹堂方》】

  小儿口疮:用荸荠烧存性,研末搽之。 【《简便方》】

  小儿口疮,白屑如鹅口:不须服药,以生天南星去皮脐研末,酢调涂足心,男左女右。【《集效方》】

  治小儿白屑满口,因名曰鹅口疮,不能吮乳:用发缠指上,蘸井水拭舌;如屑不脱,脓煮栗木汁,以绵缠箸头拭洗,却用飞过黄丹搽上。【《外科经验方》】

  治小儿口下黄肌疮:取羖羊髭烧作灰,和腊猪脂敷之。角亦可用。

  治口傍恶疮:用乱发灰、胡絮灰、黄连、干姜,四味等分为散,以粉疮上,不过三遍。

  治小儿瘘疮:用冢中石灰厚着之良。 【《千金方》,下同】

  又:烧桑根灰傅,并烧乌羊角作灰,相和敷之。

  治小儿疽瘘:用丹砂、大黄各三十铢,雄黄(艹闾)茹漆头者、雌黄各二十四铢,矾石马齿者、莽草各十八铢,黄连三十六铢,(口父)咀,以猪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下诸色末,搅凝敷之。

  治小儿核肿,壮热有实:用青木香、甘草、石膏、甘遂各十八铢,麝香三铢[三铢 原作「三对」,据《千金》卷五改。],大黄、前胡各一两,黄芩半两,共(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夜二。

  小儿瘰疬:槲树皮去粗皮切,煎汤洗之。 【《圣惠方》】

  小儿瘰疬:榆白皮生捣如泥,封之频易。 【《必效方》】

  小儿瘰疬:脂麻、连翘等分为末,频频食之。 【《简便方》】

  小儿结核:用五倍子研为细末,醋调服之。

  小儿诸疮:恶疮、秃疮、蠼螋疮,浸淫疮,并宜楝树皮或枝,烧灰傅之,干者猪脂调。【《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恶疮:熬豉令黄为末,搏疮上,不过三搏愈。

  治小儿疽极:月初即生,常有黄水出,用酢和油煎令如粥,及热傅之,二日易。欲重敷,则以皂荚汤洗疮乃傅之。

  治小儿月蚀疮,随月生死:以胡粉和酥搏之,五日瘥。

  治月蚀九窍皆有疮者:烧蚯蚓屎末,和猪膏搏之。

  又:水和粉傅之。

  治小儿手足及身肿:以小便温暖渍之,良。

  又:用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绵内汤中拭病上,随手消。并治瘾疹。

  治小儿初生,蓐中生热疮:以鸡子五枚,敲破去白,只取黄煮熟,又以乱发如鸡子黄许,二味相和,铫子中煎熬,取汁涂之;更用苦参末敷之,甚奇。刘禹锡云:向在武陵生子,蓐内便有热疮,发于臂腿,蔓延身半,初用他药无益,状候至重,昼夜啼号不乳。因阅《本草》有云:乱发合鸡子黄煎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下痢。注云:去痰热百病;又鸡子,《本草》云:疗热疮。因用之,立效如神。煎法:鸡子黄、乱发初入铫煎时甚干,少顷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磁碗中,以液尽为度。【《保幼大全》】

  小儿蓐疮:葵根烧末敷之。 【《外台秘要》】

  小儿蓐疮:嚼泽兰心封之,良。 【《子母秘录》,下同】

  治小儿蓐疮:五月五日取蟾蜍,炙研末,敷之即瘥。

  小儿脐疮久不瘥者:马齿菜烧研敷之。 【《千金方》】

  小儿脐疮不合者:黄蘗末涂之。 【《子母秘录》】

  小儿脐疮:因浴水入脐,或溺湿衣衫所致。用红绵、黄牛粪各烧灰,干胭脂等分,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搽,或燕窠泥敷,效。【《幼幼近编》】

  小儿脐疮:龙骨煅研傅之。 【《圣惠方》】

  小儿脐疮:取伏龙肝末傅之。 【《圣惠方》】

  小儿软疖:油麻炒焦,乘热嚼烂傅之。 【《谭氏小儿方》】

  小儿软疖:桑螵蛸烧存性,研末,油调傅之。 【《危氏方》,下同】

  小儿软疖:大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痕也。

  小儿热疖:取井底泥傅其四围。 【《谈野翁方》】

  小儿热疖:釜下土生椒末等分,醋和涂之。 【《千金翼》】

  小儿软疖:用鬼眼睛即墙上白螺蛳壳烧灰,入倒挂尘等分,油调涂之。 【《寿域方》】

  小儿虫疮:用旧绢作衣,化桕油涂之,与儿穿着,次日虫皆出油衣上,取下燃之,有声是也。别以油衣与穿,以虫尽为度。【《集简方》】

  小儿虫疮:榆皮末和猪脂涂绵上,覆之,虫出立瘥。 【《千金方》】

  预免疮疖:凡小儿每年六月六日,照年岁吞皂荚子,可免疮疖之患。林静斋所传方也。【吴昊《扶寿方》】

  小儿遍身疮疱:白芽香合桃叶煎汤浴之。 【《本草纲目》】

  小儿脓疮,遍身不干:用黄蘗末入枯矾少许,掺之即愈。 【《杨起简便方》】

  小儿遍身痒甚:以生姜捣烂,布包擦之而止。 【《疮疡全书》】

  小儿醋疮:取产死妇人冢上草,勿回顾,作汤浴之,不过三度瘥。 【《本草纲目》】

  小儿生疮满身,面如火烧:以黄粱米研粉,和蜜水调敷,以瘥为度。 【《外台》方】

  治湿疮:用浓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二度。 【《千金方》】

  小儿鳞体:皮肤如蛇皮鳞甲之状,由气血否濇,亦曰胎垢,又曰蛇体。白僵蚕去嘴为末,煎汤浴之。一加蛇蜕。【《保幼大全》】

  小儿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 【《鲍氏方》】

  小儿恶疮:皂荚水洗拭干,以少麻油捣烂涂之。 【《肘后方》】

  小儿风疮久不愈者:用菇蒋节烧研敷之。 【《子母秘录》】

  治小儿上下遍身生疮:用芍药、黄连、黄芩各三两,苦参八两,大黄二两,蛇床子一升,黄蘗五两,拔葜二斤,(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洗浴儿。 【《本草纲目》下同】

  小儿生燕窝疮:鼠屎研末,香油调搽。

  小儿瘑疮:猪牙车骨年久者槌碎,炙令髓出,热取涂之。 【《小品方》】

  小儿热疮,身面皆有,如火烧者:赤地利末粉之。

  治小儿热疮:用水银、胡粉、松脂各三两,以猪脂四升煎松脂,水气尽,下二物搅令匀,不见水银以敷之。

  治小儿身上生赤疵:取马尿洗,日四五度。 【《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以针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

  又:取狗热屎敷之,皮自卷落。

  小儿乳肿:天罗灯草、葱白等分煎浓汁服,并洗之。 【《普济方》】

  治小儿耳后月蚀疮:用蚯蚓粪烧,以猪油和敷。 【《证治准绳》,下同】

  又:胡粉、鸡清和敷之。

  又:黄连末敷之。

  又:竹叶烧末,猪脂和敷之。

  月蚀耳疮:用角蒿灰掺之,良。 【《集简方》】

  治小儿两拗,及小腹肿痛或痒:用山药研烂,频敷患处,干则易之。 【《证治准绳》,下同】

  治烂脚疮:用生附末,水调敷之愈。

  头面痘痂剥去,脓血出:以真麻油润之,免成瘢痕。酥亦良。

  痘斑疮,心中烦躁,卧眠不安:升麻煎汁,绵蘸拭干。 【《疮疡全书》】

  治小儿疥:烧竹叶为灰,鸡子白和傅之,日三,亦治疥疮。 【《千金方》,下同】

  又:烧乱发灰,和腊月猪脂敷之。

  又:以臭酥和胡粉敷之。

  小儿杨梅疮,起于口内,延及遍身:以土萆薢末,乳汁调服,月余自愈。 【《外科发挥》】

  诸骨入肉不出者:煮白梅肉烂,研象牙末厚敷,骨刺自出。 【《疮疡全书》】

  小儿骨疮:诗云: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出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疼边。【《海上方》】

  冻疮:取金毛狗脊上毛贴之。 【《疮疡全书》】

  小儿五痔,不以年月:根实为末,炼蜜丸梧子大,空心饮下三十丸。 【《集验方》】

  小儿奶痔:用蒲黄空心温酒调服方寸匕,日三服。 【《塞上方》】

  小儿阴疮:用猫头骨烧灰,傅之即愈。 【《本草纲目》】

  小儿阴疮:人屎灰傅之。 【《外台秘要》】

  小儿阴疮:狼牙草浓煮汁洗之。 【《千金方》】

  小儿阴疮;以人屎灰傅之;又狗屎灰傅之;又狗骨灰傅之;又马骨末傅之。 【《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岐股间连阴囊生疮汁出,先痒后痛,十日五日自瘥,或一月,或半月复发,连年不瘥者:将疮搔去痂,帛拭令干,以蜜敷,更用面作烧饼,乘热即以饧涂饼上熨之,冷即止,再度瘥。

  小儿痘痈:用贝母、南星、僵蚕、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乌、大黄、猪牙皂角各等分为末,以酽醋调敷患处,神效。【丹溪方】

    针灸

  万氏《片玉心书》曰:小儿一切肿毒,用蜞针法。取水蛭大者五六条,放肿处吮去恶血,可以消丹瘤,决痈肿。王肯堂《证治准绳》曰:治丹毒赤色,游走不定,令口吮血各聚一处,用细磁器击碎,取锋芒者,以箸头劈开夹之,用线缚定,两指轻撮箸头,少令磁芒对聚血处;再用箸一根频击,刺出毒血。轻者上用口吮出毒,用药敷之。如患在头者,不用砭法,止宜用针卧倒挑患处,以出毒血,迟则毒血入腹而难起矣。若砭后毒甚者,宜用神功散;如毒轻者,砭后不可用,恐砭处皮肤既破,草乌能作痛也。

  治流注及痈疽、鹤膝风等证,每日灸二三十壮,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盖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去皮切三文钱厚,安患处,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即消,已成者亦杀其毒。如疮大,用蒜杵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易;如不痛,或作脓,或不起发,及疮属阴证者,尤当多灸。凡疮不痛、不作脓、不起发者,皆气血虚也,多主不治。惟患在头面者,不宜多灸。

  治流注结核,或骨痈,鹤膝等证,先用隔蒜灸。若余肿尚存,用此熨之,以助气行血,散其壅滞,功效甚速。又治跌扑损伤,止痛散血,消肿之良法也。其法用葱细切捣烂炒熟,频熨患处,冷则易之。如鹤膝风兼服大防风汤而愈。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五十八

小儿疮疡门

    医案

  《格致余论》曰:东阳进士次子二岁,满头有疮,一日疮忽自平,遂患痰喘。予视之,曰:此胎毒也,慎勿与解利药。众皆愕然。予又曰:乃母孕时所喜何物?张曰:辛辣热物,是其所喜。因口授一方,用人参、连翘、芎、连、生甘草、陈皮、芍药、木通,浓煎沸汤,入竹沥与之,数日而安。或曰:何以知之?曰:见其精神昏倦,病受得深,决无外感,非胎毒而何?

  予之次女,形瘦性急,体本有热,怀孕三月,适当夏暑,口渴思水,时发小热,遂教以四物汤加黄芩、陈皮、生甘草、木通,因懒于煎煮,数贴而止。其后此子二岁,疮痍遍身,忽一日其疮顿愈,数日遂成痎疟。予曰:此胎毒也。疮若再作,病可自安。已而果然。若于孕时确守前方,何病之有!

  汤氏曰:张三太尉女年十五岁,病丹,诸医百药,俱试而不能中。召余视之,以生料四物汤加防风、黄芩,一日而愈。

  《儒门事亲》曰:黄氏小儿面赤肿,两目不开,戴人以(金非)针轻刺砭之,除两目尖外,乱刺数十针,出血三次而愈。此法人多不肯从,必欲治病,不可谨护。

  万氏《幼科发挥》曰:一小儿丹发于脸,眼中红肿,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儿头患疖甚多,寒热作痛,时季夏,乃形病俱实。先用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香薷一剂,其痛顿止;次用仙方活命饮,未三服,大者出脓,小者自消。后食厚味复发,用清胃散、活命饮各一服而愈。

  一小儿头面肿痛焮赤,属胃经热毒,先用仙方活命饮,次用清胃散而痊。后口舌生疮,别搽末药,腹痛重坠,作呕不食,手足指冷,余谓脾胃虚寒,用异功散加升麻而痊。

  一小儿生旬余,头患毒高寸许,有赤晕,势危急,卧镰砭出黑血,儿即安。翼日眉间有患,亦有赤晕,余意宜即砭之,众议第二日砭之,果血凝不出,腹胀而殁。

  一小儿头面患热毒,服清胃之药,肿痛益甚,余谓毒气炽盛而瘀血不散也,用仙方活命饮二剂而愈。后因伤食,朝寒暮热,头面仍患之,服降火之剂,口舌赤肿,手足并冷,余谓胃气复伤而虚寒也,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生下遍身虫疥干痒,喜人摩拍。予制一方,用乌蛇酒浸焙干取肉一钱,苦参酒浸焙干二钱,胡麻仁炒、白蒺藜炒去剌各一钱五分,共为末,用浸蛇与苦参酒糊为丸,甘草汤下愈。

  一儿五岁,每至春时则遍身生脓泡疮,此胎毒也。余戒用搽药,恐粉砒硫之毒乘虚入腹,以胡麻丸服之而愈。更灸风池、血池[血池: 疑当作「血海」。]、曲池、三里,自此再不发矣。

  王氏一女四岁,耳后侧有结核,问余,余曰:非疬疮,乃痰核也。不必治,亦不为害。他医所惑,作疬治之,用盘蝥内消之药过多,脾胃受伤,致成疳痨而死,哀哉!马刀多生于耳后前,肿硬赤痛,俗名痄腮,用败毒散敷之,神效。

  一儿患口舌生疮,医用药服之搽之者,皆芩、连、知、蘗类,无效。予曰:心热所为,苦入心而反助其热,宜无效。乃作洗心散与之,一服而安。

  予外甥满口生疮,咽喉唇舌皆是,令人取药。予制一方,用蘗、连一钱,朱砂、白矾五分,鼠妇焙干三分,共为研细,付之立效,乃奇方也。

  万氏《家传痘疹心法》曰:一小儿痘痂落后,其瘢白色。或问予,予曰:此气虚也。肺为气之主,其色白,当用参芪大补之剂,否则有变。其人曰:痘已收完,何变之有?一月后,大喘死。

  邑丞雷省斋次孙出痘,落痂月余,面瘢凸肿,今始发泄也。凡毒自内而外者吉,用当归梢、赤芍药、防风、荆芥、连翘、牛蒡子、黑参、蝉蜕、升麻作散,淡竹叶煎汤调服安。

  一小儿痂落后,瘢内凸起且作痒。请予,予曰;此风热也。用人参败毒散加防风、荆芥,一服安。后有患此者,用荆芥败毒散加人参服之,外浴水杨汤,皆效。

  一小儿落痂后,瘢毒不平。人问予,予曰:痘家戒食姜,恐靥不齐,瘢不平也。问之果然。

  一小儿落痂后,瘢复肿成疮,久不愈。请予治,予曰:此痘毒疮也,由犯手挦掐不得自脱,故皮肉受伤而复作疮。以苦参丸与服,愈。

  蕲水夏佐南长子痘后,手足发痈,请予视之。见其面色黎黑,精神疲困,饮食且少。予曰:令嗣之痘,未得起壮,收靥太急,今发痈毒,乃倒陷归肾证也,必不能成脓而死。果然。

  一小儿痘后发痈,急请予治。予用十全大补汤加连翘、金银花治之愈。盖其痈已溃,故用是方。乃溃痈者以是治之,未有不愈者。

  一小儿痘后发痈,即请予治,予用解毒内托散调理愈。

  一小儿痘后发热,大小便难,疮瘢带赤。他医言虚,欲保元汤。予曰:不可,此实热也!因食辛热之物得之。果食鸡而得,以连翘饮服之愈。

  邑令君唐肖峰子十二岁,戊辰正月出痘,时唐要吾偕入京,乃延予四子帮治、八子帮靖同韩凤岐医治痘靥。后右肩发一红肿,非痈也。韩以针刺之,其手不能举。三月末,肖峰北归,至上蔡,闻之甚忧。予慰之曰:勿忧!及至察之,其手不痛,但软弱无力,不能自举,必用左手持之,乃能举。唐问故,予曰:此肝热气虚也。盖肝主筋,资血以养,寒则缩,热则张,惟补气养血则病自痊。乃制一方,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药、续断、川芎、甘草节、白朮、桔梗、木香、薏苡仁、防风为末,山药作糊为丸,服至半月愈。

  一小儿痘后洗浴,面目一身尽肿,请予治。予曰:此水气也。用四君子汤以补脾去湿,加黄芪以实表,防风以胜肌表之湿,麻黄以逐皮间之水,一服而肿减;后以钱氏异功散加猪苓、泽泻调理而愈。

  《医学纲目》曰:武阳仇天祥之子,病发寒热,诸医作骨蒸劳治之,半年病甚。戴人往视之,诊其手脉尺寸皆朝于关,关脉独大。戴人曰:肺痈也。问其乳媪,曾有痛处?乳媪曰:无。戴令男去衣,举其两手,观其两胁下,右胁稍高。戴人以手侧按之,儿移身避之,按其左胁则不避。戴人曰:此肺部有痈,已吐脓矣。药之而愈。

  李叔和一日问东垣曰:中年来得一子,至一岁后,身生红丝瘤,不救。后三四子至一二岁,皆病瘤而死,敢问何也?曰:予试思之。翊日见叔和曰:吾得之矣。汝肾中伏火,精中多有红丝,以气相传,生子故有此疾,遇触而动,发于肌肉之间,俗名胎瘤是也。汝试视之!果如其言。遂与滋肾丸数服,以泻肾中火邪,补天真之不足,忌酒肉辛热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黄丸养其阴血,受胎五月后,以白朮、黄芩二味作散与服。后生儿至三岁,前证不复作矣。叔和曰:先生乃神医也!遂从受学。其子今已年壮矣。

  《薛氏医案》曰:愚治史少参孙丙申正月阴囊赤肿,余作胎毒治之而瘥。后患发热痰热等证,诊其母有郁火血热,用解郁凉血药,子母俱服而愈。至六月初,患吐泻,小便赤濇,两眼瞤动,投参、朮之类不应。或以为慢惊。余视其寅卯关脉赤,此属风热,用柴胡清肝散加钓藤钩、木贼草一剂即愈。至丁酉正月,颈患热毒溃而脓出,感风发热,头面黯肿如斗,急砭出黑血三盏许,随用清热化毒汤,肿退七八;翊日又砭各处,血不甚黑,仍用前药去牛蒡子加熟地黄而愈。此证若砭缓,则血凝滞,或为破伤风而死。

  一小儿患之,外势虽轻,内苦便闭,此患在脏也,服大连翘饮,敷神功散而瘥。

  一小儿臀患之,赤晕走彻,令人频吮,使其毒各聚一处,乃砭出黑血,涂以加味神功散,时以金银花甘草节为末,人乳汁调服而愈。月余后两足赤肿,仍治以前法而痊。数日后两足复赤,或用犀角解毒之类,乳食不进,肚腹膨胀,此复伤脾胃也,仍敷前药,服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而瘥。神功散苦效。但砭处微痛,用太乙丹亦效。

  一小儿腿患之,神色如故,乳食如常,此毒发于肌表,余谓宜砭泄其毒,不必服药。不信,外敷寒凉,内服峻厉,致腹膨胀,乳食不进而殁。夫寒凉外伤脾气,峻剂内伤生气,不死何俟?

  一小儿两足常患肿似丹毒,而不臖发,饮水痰盛,两颏赤色,先兄以为禀肾经虚火,用地黄丸料,令母子俱服而愈。

  一小儿两足生疮疥,赤晕如丹,久而不愈,亦用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腿如霞,游走不定,先以麻油涂患处,砭出恶血,其毒即散;更用九味解毒散,一剂而安。

  一小儿因母酒后饮其乳,困睡不醒,遍身如丹瘤状,余以为酒毒传儿为患,令母子俱服葛根解酲汤而愈。

  一女子赤晕如霞,作痒发热,此肝经血热,用小柴胡加生地、连翘、丹皮而愈。凡女子天癸将至,妇人月经不调,被惊着恼,多有此证,亦治以前药。

  一小儿喉肿作渴,大便干实,右腮赤色,此肺与大肠经实热也,用柴胡饮子一服而愈。后因饮食停滞,服峻厉之药,喉间仍肿,腹中胀痛,此脾气复伤也,用异功散加升麻、当归而痊。

  一小儿因母忿怒患前证,兼咬牙呵欠,余谓肝经虚热之证,子用甘桔汤加柴胡、山栀、牛蒡子,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小儿嗜膏粱之味,喉间肿痛,痰涎壅盛,服巴豆丸,前证益甚,口鼻出血,唇舌生疮,大便不实,余用犀角地黄汤解膏粱之热,用东垣安胃散解巴豆之毒,又用桔梗汤而愈。

  一小儿喉间肿痛,左腮色青赤,此心肝二经之热也,用柴胡清肝散而愈。后因惊服至宝丹,吐痰发搐,手足指冷,此肝木虚而肺金乘之,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六味地黄丸以滋肝肾而痊。

  一小儿额间赤,足心热,喉中常痛,服清胃败毒之药,余谓禀肾水不足,而心火炽甚也,当用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不悟,口舌赤烈,小便如淋而殁。

  一小儿喉间肿痛,口角流涎,手足并热,用泻黄清胃二散,母子服之而愈。后因母大怒,儿憎寒发热,仍复流涎,用柴胡清肝散加漏芦,母子服之而愈。

  一女子六岁,喉间肿痛,鼻中息肉,寒热往来,小便频数,良久变白,此肝疳之证,先用加味逍遥散加炒黑焦龙胆草,热痒渐退;乃去龙胆草,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疮疥于发际之间作痒,诊其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用牛黄解毒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儿患于左耳发际,渐延上头作痒,此禀肝胆二经热毒,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愈。后不戒膏粱复发,脓水淋漓,右颊赤色,此胃经有热,先用清胃散,仍用柴胡清肝散治肝火,母子俱服,又用立效散、牛黄解毒丸而愈。

  一小儿腮肿,肉色不变,大便不实,属胃经虚热,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又乳母饮酒兼怒,两腮赤肿,增寒发热,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加味逍遥散一剂,治其母,儿亦饮数滴而愈。

  一小儿腮颏肿痛,后耳内出脓,久而不愈,视其母两脸青黄,属郁怒所致,朝用加味归脾汤,夕用加味逍遥散,母子皆愈。

  一小儿左眉上结一核如豆许,渐大如栗,腐而作痛,此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月余腐肉自脱;乃用八珍汤及前药而愈。

  一小儿耳中流脓,项中结核,眼目或札,或赤痛,小便或痒或赤濇,皆肝胆经风热之证也,用四味肥儿丸悉愈。

  一小儿遍身生疥,挖鼻出血,因肝脾有热,用四味肥儿丸药而愈。后食炙煿鼻血复出,疮疥复发,先用清胃散二剂,又用四味肥儿丸,月余而痊。

  一女子七岁,鼻生息肉,搽攻毒之药,成疮肿痛,外以黄连、甘草、黄蘗末敷之,以解热毒;更以加味逍遥散清肝火,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女子鼻中及下部常出息肉,屡用毒药蚀之,各挺出一条,三寸许,先与龙胆草汤为主,以加味消遥散为佐而愈。

  一小儿肌体瘦弱,嗜土炭煤灰,后鼻间不利,却服清热之剂,肌体愈瘦,食少热甚,善惊善怒,小便良久变白,鼻中出息肉二寸许,耳下颈间结小核,隐于筋肉之间。余谓肝脾虚羸之变证。不信,乃内清肺火,外用腐蚀,喉间亦腐。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无荑为主,更用四味肥儿丸为佐,脾气渐健;夕用九味芦荟丸为主,以五味异功散为佐而愈。

  一小儿痘疮十二日,患咳嗽,十余日不愈,所服皆发表化痰。余曰:此脾肺气虚,复伤真气而变肺痈也。不信,仍服前药,果吐脓血,用桔梗汤而愈。

  一小儿痘已愈,而痕赤作痛,内热作渴,二便不利,先君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及芹菜汁而痊,后用四物黄芪而安。

  一小儿痘痕白,或时痒,作渴饮汤,大便稀溏,先君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黄芪而瘥。

  一小儿痘痕白,时或痒,先君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补之。不信,自用解毒之剂,后卒变慢脾风而殁。

  一小儿痘毒蚀陷,敷以雄黄散,及服加味解毒散而愈。

  一小儿痘毒,遍身腐溃,脓水淋漓,以经霜茅草研末,铺于寝席,更服九味解毒散顿愈,用神效当归膏敷之而痊。

  一小儿痘毒后,腿膝肿痛,此脾肾虚而毒流注,先用活命饮四剂,肿痛顿减,再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腿膝肿溃,脓水不止,内热晡热,体倦肌瘦,此脾胃复伤,用补阴八珍汤六味丸,三月余而愈。

  一小儿痘出甚密,先四肢患毒脓溃而愈。后口患疳,延蚀牙龈,先用大芜荑汤活命饮各一剂,又用清胃散加犀角及蟾蜍丸而愈。后发热作渴,口中作痛,服蟾蜍丸,搽人中黄而安。

  一小儿患疹作痛,发热烦渴,欲服清凉饮下之,诊其脉不实,举指不数,此邪在经络也,不可下,遂用解毒防风汤二剂而愈。此证小儿多患之,须审在表在里,及邪之微甚而治之。王海藏曰:前人云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者,为斑未见于表,下则邪气不得伸越,此脉证有表而无里,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为斑毒已显于外,内无根蒂,大便不实,无一切里证,下之则斑气逆陷,故禁尾不可也。

  一儿作痒发热,以消毒犀角饮一剂,作吐泻,此邪气上下俱出也,毒自解。少顷吐泻俱止,其疹果消。吐泻后脉见七至,此小儿和平之脉也,邪已尽矣,不须治果愈。洁古云:斑疹之病,其为证各异。发焮肿于外者,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斑。小红点行皮肤之中,不出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凡显斑证,若自吐泻者,慎勿乱治而多吉,谓邪气上下皆出也。斑疹并出,小儿难禁,是以别生他证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秘则微疏之,令邪气不壅,并令其次第出,使儿易禁也。身温暖者顺,身凉者逆。

  一小儿遍身皆赤,砭之,投解毒药而即愈。

  一小儿遍身亦赤,不从砭治,以致毒气入腹,遂不救。此证乃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相火而合起也。如霞片者,须砭去恶血为善。如肿起赤色,游走不定者,宜先以生麻油涂患处,砭之,以泄其毒。凡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虽云丹有数种,治有数法,无如砭之为善。常见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也。

  一女子年十三岁面色青黄,头左生疖,颈项结核,寒热往来,大便不利。余谓此肝木侮脾,元气亏损所致。寒热非客邪,便秘非内热。不信,仍服杂药,后作泄泻,疖内出虱。余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芜荑为主,佐以九味芦荟丸,诸证悉退,颈核顿消。

  一小儿面色青黄,心腹作痛,时欲呕吐,或小便淋漓,或阴茎湿痒。余以为肝经风热侮脾,不信,后遍身生疥出虫虱。余用四味肥儿丸,六君子汤之类,寻愈。

  一小儿臂痈久溃,饮食后即泄泻,小腹重坠,面色或萎黄,或胱白,两寸脉短不及本位,按之若无。此脾气虚寒下陷,不能升化而然。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佐以益气汤以培胃气,月余渐愈;更佐以二神丸,两月余而疮愈。

  一小儿腿痈,溃后泄泻,饮食少思,手足并冷,多在侵晨夜间,此变脾胃虚寒也。用四神丸、六君、姜、桂渐愈,以益气汤间服而愈。

  一小儿便痈久不愈,泄泻面黄,手足时冷,小腹重坠,此脾气虚弱下陷之恶证也。朝用益气汤,内人参五钱,白朮二钱;夕用异功散,内人参三钱,白朮二钱;更以人参一两煎汤代茶,两月余而愈。至十七岁毕婚后,患便痈泄泻,手足并冷,几危。余谓命门火衰,用八味丸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流注溃后作泻,饮食难化,余谓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又停食泄泻,手足并冷,用六君、姜、桂不应,用人参一两,附子五钱,数剂,诸证始退;却用独参汤月余而愈。

  一小儿瘰疬泄泻,面青腹胀,审乳母乳头乳房作痛,盖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乃肝木胜脾土而然耳。儿病正属是经,乃母子同病也。朝用益气汤,夕用六君、升麻、柴胡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母子同服并愈。

  一小儿患瘰疬,服下毒之药,发热烦躁,口渴作呕,此元气复伤,用八珍汤,倍加参、芪、归、朮治之渐安;又用四君、当归、升麻而安。

  一小儿瘰疬泄泻,服分利之剂,小便不利,面黄少食。余谓因脾肺气虚,不能分布诸脏,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诸证悉愈。

  一小儿瘰疬作泻,面青腹胀,此脾虚而肝侮也。用异功散为主,以四味肥儿丸为佐,诸证渐愈;却用肥儿丸为主,异功散为佐而愈。

  一小儿臀痈久不愈,大便泄泻,小便不调,发热作渴。余谓肾开窍于二阴,故二便不调,此禀肾气虚热而然也。用地黄丸益气汤之类,主证渐退,肌肉渐生,疮口自愈。

  一小儿瘰疬兼泻,形气骨立,此肝脾疳证,用异功散三剂,却用蚵蟆丸一服,月余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已近女色,患此,服十宣散久不愈。余谓当大补元气,不信,致恶寒发热,或作渴唾痰,或头目眩运,或手足发热,去后大小便牵痛,形体骨立。余谓此精血未满而亏损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日以人参二两煎汤代茶,三月而愈。

  一小儿九岁,患腿作痛,用葱熨法及大防风汤,肿起色赤,用仙方活命饮、补中益气汤间服,肿渐消;又以独活寄生汤与补中益气汤间服,二三日用葱熨一次,至两月余而消。

  一小儿患此,大溃不敛,体倦食少,口干发热,日晡尤甚,此脾气虚甚也。用补中益气汤五剂以补元气,乃用大防风汤一剂以治其疮,如是月余,诸证悉退;遂用十全大补汤,佐以大防风汤而敛。

  一小儿患此,溃而不敛,不时寒热,小便赤濇,此血气虚也。用十全大补汤加麦门冬、五味,诸证顿退;乃去桂,令常服,佐以和气定痛丸而愈。

  一女子左腿作痛,服流气饮之类,左膝肿硬,头运吐痰,余谓此鹤膝风也。其脉弦数而无力,乃禀赋肝脾肾三经之证,此形气病气俱虚也,当先调补脾胃为主。不信,仍攻邪气,诸证蜂起。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干姜、肉桂,脾气稍健;又用异功散、八珍汤而溃;却间服大防风汤、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两膝渐肿,傅服皆消毒之药,足胫赤肿,此禀父肾气不足,用地黄八珍汤而消。若用流气败毒等药,必致不起。

  一小儿十五岁,腿痈将愈而作泻,余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君子汤而愈。后因功课劳神,饮食失节,或时复泻,余谓胃气未复,仍用前药。不信,另服消导之药,泄泻不止而殁。夫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上归于肺,行于百脉,而成荣卫。若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飧泄,非升阳补气,决不能愈。

  一小儿溃疡烦躁,惊搐撮空,用六味地黄丸料煎服以滋肾肝。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肺,渐愈;又用八珍汤而痊。

  一小儿患斑疹,服发汗之药,烦躁作渴,先用当归补血汤及东垣圣愈汤,诸证渐安;又用八珍汤加麦门冬、五味子而愈。

  一小儿潮热,自申酉时至子丑时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结,小便赤濇,热渴饮冷,此脾胃实热而传肺大肠也,先用清凉饮四剂,给热始退;又用四物加柴胡、黄连数剂,其疮渐愈。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类,诸证益甚,遂请施院长治之,亦同余药,惟加桃仁、赤勺二味,至百剂乃愈。

  《疡瘰机要》曰:一小儿遍身患癣如疠,或痒或痛,肢体消瘦,日夜发热,口干作渴,大便不实,年余矣。此肝脾食积郁火,用芦荟丸,不月而愈。

  小儿因有食积服克滞之剂,肢体生疮如疥服消毒之药,发疙瘩,赤色作痒,脓水浸淫,余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山栀,以补脾胃平肝木,赤痒渐消;又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治之,而食积愈。

  一小儿遍身生疮,小便不调,颈间结核,两目连札服袪风之剂,眉毛脱落。余谓肝经风热之证,先用大芦荟丸,后用四味肥儿丸,渐愈。后因饮食停滞发热,其疮复臖,用大芜荑汤、四味肥儿丸而痊。后每停食,遍身发赤作痒,服四味肥儿丸即愈。

  小儿遍身患疮似疥作痒,肌体消瘦,发热龈烂,口渴饮水,大便不实,此肾肝之证也,先用地黄丸治之,又用大芜荑汤而愈。后因饮食所伤,其疮复焮,先用四味肥儿丸,后用大芜荑汤而痊。

  一小儿遍身生疮似疥,或痒或痛,脓水淋漓,眉毛脱落,大便酸臭,小便澄白。余谓肝脾之证,先用大芦荟丸,后用四味肥儿丸,诸证渐愈;又佐以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先阴蒸作痒,小便不调,后遍身生疮作痒,服消风败毒之剂,臖如大风之证,颈间结核,发热如炙。余先用柴胡、栀子,后用大芦荟丸、四味肥儿丸,诸证少愈;又用虾蟆丸、四物肥儿丸而痊。

  一小儿面部浮肿,遍体如癣,半年后,变疙瘩,色紫作痒。敷巴豆等药,皮破出水,痛痒寒热,大便坚硬,脾肺脉洪数而实。先用防风通圣散以解表里,便利调和;又用四物汤加荆防、黄芩、柴胡、皂角刺、甘草节以凉血袪毒,诸证渐愈;更以八珍汤加白朮、荆、防、皂角刺、五加皮而愈。后但劳,则上体发亦晕,日晡益甚,此氛血虚而有火也。先用四物汤加丹皮、参、朮、柴胡治之稍愈;又用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蘗、知母,月余全愈。后不守禁忌,遍身生疮,诚如疠风,大便酸臭,肚大青筋,头发成穗,先用肥儿丸月余,又用大芜荑汤数剂,又用大芦荟丸、四味肥儿丸而寻愈。

  一女子十二岁善怒,遍身作痒出水,用柴胡、川芎、山栀、芍药以清肝火,用生地、当归、黄芩以凉肝血,用白朮、茯苓、甘草以健脾胃而愈。半载之后,遍身起赤痕,或时眩运寒热。余曰:此亦肝火炽盛,血得热而妄行。其夜果经至。后因肝经血燥,生疮发热作痒,搔破出水,眉毛脱落,用大芦荟丸、四物二连汤而热退,用五味异功散、四味肥儿丸而疮愈。

  一小儿遍身生疮,大便下血,发热作渴,腹大青筋,眉毛渐落。余用大芦荟丸、五味异功散,其疮渐愈;佐以补中益气汤,热渴渐止;又用异功散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所制黄连治之,血止疮愈。

  一小儿十五岁,通身似疥非疥,脓水淋漓,晡热口干,形体骨立,四年矣,此肾疳之证,用六味丸而痊。后阴茎作痒,小便澄白,患疮疥如大风。余用大芦荟丸、四味肥儿丸,诸证渐愈;又用大芜荑汤而寻愈。后停食吐泻不食,发赤(疒畾),先用二陈、山楂、麦芽,次用异功散,饮食如前;又用大芜荑汤而愈。

  一小儿患赤游,余先用羌活白芷散二剂,又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肠风热起疙瘩,搔破出水。或用大麻风药,十指拳挛,脓水浸淫。余先用秦艽地黄汤,手指如常;又用易老袪风丸,而疮亦痊。

  一小儿遍身搔痒,或如虫行,内服胡麻散,外敷解毒散,患处皆溃,诚如麻风之证。视其唇或掣动,或两目连札,此肝木乘脾土,用升麻汤煎送泻青丸而渐愈,又用桦皮散而愈。

  一小儿遍身搔痒,起赤晕,后脓水不止,先用归脾饮二剂,又用胡麻散而愈。后因惊挟食,发热起赤晕,用越鞠丸一钱,枳朮、蓬朮末各五分,葱汤调服,二次;又用消风散一服,赤晕顿消;又用越鞠丸而痊。

  韩氏子年十四,早丧天真,面红肿如风状,不时举作。或误用疠风药,内虚发热,口燥烦渴。甲辰冬邀治,因云:此内伤不足,阴火上炎而类赤游风证也,药宜滋其阴则火自降,补其本则标自退。用四君加参、芪四十剂,又用此作丸服升许,不两月而平复。若从有余治之,则谬误多矣。

  一女子赤晕作痒,寒热发搐,服风药身发疙瘩,搔破出水,此肝血风热之证,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后用四味肥儿丸而愈。后伤风咳嗽,头面搔痒微肿,先用消风散一剂,又用栀子清肝散而痊。

  一小儿遍身生疮,头发成穗,眉毛脱落,肌肉消瘦,大便酸臭,小便不调,颈间结核,肚大青筋。余先用五味异功散,月余后用四味肥儿丸,又用大芜荑汤异功散而痊。

  《外科心法》曰:吴刑部静之子甫周岁,患丹毒,延及遍身,如血染,予用磁锋击刺遍身,出黑血,以神功散涂之,内用大连翘饮而愈。

  王国戚子未弥月,阴囊患此,如前治之而愈。

  金氏子不欲刺,毒入腹而死。河间云:丹从四肢起,入腹者不治。予尝刺毒未入腹者,无不效。

  一周岁小儿,先于头患疮疥,渐至遍身,久而不愈,饮四物汤加防风、黄芩、升麻,外搽解毒散,月余而愈。

  有七岁小儿,项结二核,时发寒热,日久不愈,以连翘丸治之而消。若患在面臂等处,尤当用此药。若溃而不敛,宜服托里之剂。

  一小儿瘾疹瘙痒,发热不安,以消风散治之。又一小儿亦患此,咳嗽时呕,饮以葛根橘皮汤并愈。

  一小儿颈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风邪乘于皮肤而然也,名曰瘭疮。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有瘭疽一证,为患最毒,形如粟许大者,患无常处,多在手指,溃而出血,用南星、半夏、白芷末敷之。重者见骨,或狂言烦闷。

  小儿头患白疮,皮光且急,诸药不应,名曰脑疳疮,乃胎毒挟风热而成也。服以龙胆丸,及吹芦荟末于鼻内,兼搽解毒散而愈。若重者发结如穗,脑热如火,遍身出汗,腮肿胸高,尤当服此药。

  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名曰黄水疮。用菉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

  一小儿鼻外生疮,不时揉擦,延及两耳,诸药不效,以芦荟丸服,及搽松香、叶豆末而愈。

  一小儿头面生疮数枚,作痒,疮痂积累,名曰粘疮。以枯白矾黄丹末等分,麻油调搽,更饮败毒散而愈。

  一小儿痘疮已愈,腿上数枚变疳陷,用雄黄、铜绿为末敷搽,兼金银花散数服而愈。若患遍身,用出蛾绵茧,将白矾为末,填茧内,烧矾候汁干,取出为末,放地上,以碗盖良久,出火毒,敷之效。

  一小儿痘后瘙痒,搔破成疮,脓水淋漓,予用经霜陈茅草为末,敷搽及铺席上,兼饮金银花散而愈。若用菉豆、滑石末敷之,亦可,但不及茅草之功为速耳。

  一小儿咳嗽喘逆,壮热恶寒,皮肤如粟,鼻痒流涕,咽喉不利,颐烂吐红,气胀毛焦,作痢,名曰肺疳,以地黄清肺饮及化(上匿下虫)丸治之而愈。

  一三岁小儿臂患毒焮痛,服解毒丸,搽神功散而消。尝治便秘或烦躁,服五福化毒丹亦效。若脓成者急刺去,用纸捻蘸麻油纴疮内,以膏药贴之。若儿安静不必服药,候有脓取去,仍用纴贴。有小儿疮毒不愈,或愈而复发,皆因母食炙煿辛辣,或有热证,宜先治母热,就于母药中加漏芦煎服,儿疮亦愈。若小儿自患前证,不能饮药者,将药加漏芦,令母服之,其疮亦愈。

  一小儿臂患痘毒不宁,按之复起,此脓胀痛而然也,遂刺之,以托里而愈。有痘后肢节作肿,而色不赤,饮以金银花散;更以生黄豆末,热水调敷,干以水润。若傅六七日不消,脓已成,急刺之,必须服托里药。

  《正体验要》曰:一小儿足伤作痛,肉色不变,伤在骨也,频用炒葱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日间用健脾胃生气血之剂,数日后服地黄丸,三月余而瘥。

  一小儿臂骨出臼,接入肿痛发热,服流气等药益甚,饮食少思。余以葱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子、黄芪、柴胡、桔梗、续断、骨碎补治之,饮食进而肿消;又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治之,气血和而热退愈矣。

  一小儿被闪,腿腕臃肿,形气怯弱,余欲治以补气血为主,佐以行散之剂。不信,乃内服流气饮,外敷寒凉药,加寒热体倦。余曰:恶寒发热,脉息洪大,气血虚极也,治之无功。后内溃沥尽气血而亡。

  《证治准绳》曰:一小儿臂患赤晕,砭出毒血而愈。惑于人言,服护心散,以杜后患。服之吐泻腹胀,患处复赤,手足并冷。余谓此脾胃虚弱,前药复伤,用六君子汤一剂顿愈;又以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痊。

  一小儿患此,二便不利,阴囊肚腹俱胀,急用砭法,以活命饮加漏芦、木通、大黄为末,时用热酒调服,至两许,二便俱通,诸证顿退;却去三味,仍前服而愈。

  一小儿患此,二便不利,腹胀咳嗽,用活命饮加漏芦、木通、麻黄为末,时时热酒调服,二便随通,遍身出汗,诸证顿退,鼻息似绝,无气以动,时或似躁,此邪气去而元气虚也,急用当归补血汤而愈。

  一小儿遍身患之,服牛黄解毒丸皆愈,惟头结痂作痒出水,此禀肾经虚热,用地黄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儿患发际间作痒,诊其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用牛黄解毒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儿患左耳发际,渐延上头作痒,此禀肝胆二经热毒,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愈。后不戒膏粱复发,脓水淋漓,右颊赤色;此胃经有热,先用清胃散仍用柴胡清肝散治肝火,母子俱服;又用立效散、牛黄解毒丸而愈。

  一小儿两眉患之,延及遍身四肢为患,脓水淋漓,寒热往来,属肝脾积热,用清胃散、小柴胡汤、立效散而愈。后眉间复患,两目连札,小便白浊,用四味肥儿丸、九味芦荟丸而愈。

  一小儿因乳母不戒七情厚味,患此久不愈,母用清胃、逍遥二散,子用牛黄解毒丸愈。后儿食甘味,眉间生疮,痒痛目札,用四味肥儿丸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清胃散而愈。

  一小儿遍身患之,两胁为甚,子用四味肥儿丸、立效散,母用柴胡栀子散而愈。

  一小儿胁间患此,寒热如疟,小便频数,此禀肝火所致,先用柴胡清肝散,又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因乳母肝火动而复发,用加味逍遥散及八珍汤加牡丹皮、山栀,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儿腹间患此,发热便血,面黄食少,或作呕,或作泻,手足时冷,右关脉弦数,此脾土虚弱,肝火为患,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山栀益肝气清肝火,后用地黄丸滋肾水生肝血而愈。

  一小儿腿内股患此,色赤不愈,发热,面色或亦或青,此禀肾阴不足而木火炽盛,先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心,后用地黄丸以补肝肾而愈。

  一小儿肘间患此,作渴饮冷,右寸关脉数而无力,此胃经积热传于肺经也,先用泻黄泻白二散渐愈,后用五味异功散、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嗜膏粱甘肥,先患背胛,后沿遍身淋漓,此饮食之热而伤脾血也,先用清胃泻黄二散而愈;但形气怯弱,用五味异功散而元气复。

  一小儿腿内侧前臁患毒,溃后肿硬色黯,脓清不敛,面色青黄,此脾虚肝旺兼寒邪袭于患处也,当壮元气为主,先用异功散加柴胡、升麻及葱熨法,脾气渐复,患处渐愈,佐以八珍汤、豆豉饼而愈。

  一小儿腿外侧痛肿,肉色如故,用托里消毒散二剂而肿始赤,又四剂而肿赤退,又六剂溃而脓稀,食少体倦,用异功散加芎、归,仍用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此气虚不能成脓,用托里散、如圣饼,肿起色赤,用托里消毒散而脓成,针之,用八珍汤加肉桂渐愈。因伤食泄泻,患处色白,饮食少思,先用六君、干姜,次用八珍汤及葱熨法而愈。

  一小儿患此,久不愈,脓水清稀,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此脾气虚为肝所侮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元气稍复;乃佐以四味肥儿丸及葱熨之法,两月余而愈。

  一小儿腿外臁肿一块,服消毒之药,其肿益甚,肢体羸瘦,饮食少思,更加作痛。余曰: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当补接阳气。不信,仍投疏泄之药,后果殁。《机要》云:荣卫之气充满,抑遏不能行,故闭塞气血,腐而为痈者,当泄之以夺盛热之气。若人饮食疏,精神衰,气血弱,肌肉消薄,故荣卫之气短促而濇滞,故寒搏腠理闭郁而为痈者,当补之以怯弱之气。信矣。

  无为宰方梓秩满代归,三日而殂。询其所以,云无疾,但左手中指生一水泡耳,盖不知其为红丝疮也。

  又卫提辖宜人云:比邻有女子忽中指生一水泡,色极清澈,其底尽细细针孔,历历可数,旁有红丝一缕,举家嬉笑。忽有老妪来见,惊曰:此红丝疮也,当害汝命!急就其泡上灼艾数十壮,仍于丝上数处挑断,遂免。

  一小儿落草,颈间有疬五枚,审其母素多怒,时常寒热,或乳间作痛,或胁肋微肿,悉属肝胆经证,先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寒热顿退;又用加味逍遥散,母服二月余,其儿亦愈。

  一小儿因乳母肝经有热,耳前后患之,用加味逍遥散治其母,其儿亦愈。

  一小儿颈间耳下各结核三岁,久服消毒之剂,患处益甚,元气益虚,诊乳母素郁怒致肝脾血虚而有热,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母热渐退;却与儿日各数匙,两月余而愈。

  一小儿自落草时,颈间患有四枚,至五岁,耳前后如贯珠,元气虚甚,寒热往来,饮乳不彻,此禀肝胆经气滞之证,用八珍、逍遥二散,典壮年妇人服之,儿饮其乳。半载之后,儿体渐充,其核渐消。又服地黄丸、逍遥散而全愈。

  一小儿生颈间瘰疬三枚,将期敷药,延及耳前,余谓此禀肝胆二经所致。诊其母,肝胆脉尚洪数。余谓母子一体,治其母,儿自愈。不信,另用必效散一服,吐泻并至,一夕而殁。

  一小儿脓水淋漓,其核未消,发热增寒,此肝经气血虚而有热也,用补阴八珍汤为主,间以清肝益荣汤而愈。后复结核,小便赤濇,晡热作渴,用参朮紫苓汤为主,佐以六味地黄丸料加柴胡、山栀,及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患此,发热作渴,日晡颊赤,脉数无力,属阴虚而有热,用补阴八珍汤五十剂加参、芪,又二十剂而溃。但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此脾气虚弱也,以参、芪、归、朮为主,佐以芍药、熟地黄、麦门冬、五味子,气血乃复;遂进必效散一服,毒下而痊。

  一小儿患此,服克治之药,致寒热腹胀,此肝脾疳证,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佐以九味芦荟丸,渐退;又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而消。

  一小儿九岁患此,面色常青,肿硬不溃,肉色不变,乃伐肝化痰。余曰:但调补肝脾。不信,果虚证蜂起,复请余治。仍欲伐肝。余曰:面带青色,肝虚而本色见也;面色变白,肺虚而本色见也;痰涎上涌,脾虚而不能摄也;两目连札,肝血虚而生风也。经云:胃为五脏之本,当先救胃气。遂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元气稍复;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佐以九味芦荟丸,面色始黄而核渐消;又以四味肥儿丸间服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甫周岁,项间结核,两臂反张,索败毒之药。余意此属肝经血燥,询之果前患惊风,曾服朱砂等药。遂与六味地黄丸滋其肝血,数服而愈。

  一小儿项侧结核,痰盛发搐,服金石香燥之剂,手足筋挛。此肝血复伤,即急惊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汤加钓藤钩、山栀、芎、归,六味丸料加五味麦门而痊。

  一小儿每受惊,项间结核,发热减食,睡间四肢微抽,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钓藤钩随愈。毕姻后,腿臂腕间结核,误服行气破血药,腿臂筋挛,肌体消瘦,如瘵证。余考绩到京,用地黄丸生肝肾之血,佐以补中益气汤补脾肺之气而愈。

  一小儿耳前后结核,遇惊即痰盛,咬牙抽搐,摇头,却服香燥之药,以致慢惊而卒。

  一小儿痘疮,如期而愈,痕赤如赭。余谓此乳母有热也。诊之,果有肝脾郁火。先用加味逍遥散四剂,与母服之,子饮少许而并愈。

  一小儿痘痕色赤作痛,热渴喜冷,大便不利,先用前胡枳壳散,便利渴止;再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而安;又用芹菜汁而靥。

  一小儿十六岁痘痕白,用独参汤数斤,色渐如旧;又用地黄丸、大补汤而安。

  一小儿咽痛壮热,痘痕色赤,手微热,此余毒未解,用柴胡麦门冬散而安。七日之后复热,手指初捏似热,久捏则冷,此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喉间肿痛,惊悸饮水,服惊风降火之药益甚,仍欲攻风痰。余曰:惊悸饮水,心经虚证,盖胃为五脏之本,先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加桔梗、甘草以消毒,诸证顿退;后用牛蒡子汤加柴胡而愈。

  一小儿发热饮冷,大便黄色,手足并热,不能吮乳,视口内无患,扪其喉间则哭。此喉内作痛,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清胃二散各一剂,母子并服而愈。后因乳母饮酒,儿躁不安,仍用前二散而愈。

  一小儿喉间肿痛,发热咳嗽,大便秘结,此肝与大肠有热,先用牛蒡子汤加硝黄一服,大便随通;乃去硝黄,再剂顿愈。审其母,有肝火发热,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