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每天都须忙碌、却并不一定都肯投入的工

作方式。置身于疯狂地生产、制造、消费和浪费的世界中时,我们很少有人花时

间去想,我们的工作是否在扭曲自己?是否在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能否偶

尔停下来,欣赏一下生活的美?克里希那穆提这位心灵导师,再次在谋生之道这

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让我们分享了他深具哲理的、丰富的、感人的教诲。……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集

1 第一部分:克里希那穆提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

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1895年生于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极富传

奇色彩。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

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因此佛教徒肯

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

是道道地地的“禅”师。

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译成了47国

文字,在欧美、印度及澳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印度文明的奇葩,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作品

2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目录

引言序小引:生活朴素与谋生之道内在的自由是最终目标正确的职业来自心

的改变抗拒让心迟钝热爱消弭牵挂快乐地工作还是在工作中寻找幸福世界是个人

内心的投射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老师真正的作用在哪里?在丑陋的世界上保持清

明冲突使你疲惫生命在于创造关系的转变是新社会的基础谋生之道从反抗虚开始

不要把社会当作扩张自己的手段谋生之道无关贫富艺术就是“我”的缺席“分别

心”加速心的败坏庸俗谋划了我们的卑贱闲暇时的思考完整的行动形象的形成免

除制约明智即和谐野心的危险正确的谋生之道冲突源于内在让不满之火继续燃烧

悠闲时学习的前期活得有创造性完整的责任感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以己身为师健

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正确的生活永远不要问怎样自利心使心腐败

我们每一个人不都需要知道正确的谋生之道吗?如果我们只要贪婪、嫉妒,

又爱追求权力,那么我们的谋生之道,就会反映出这种内在的欲望,因而制造出

竞争、无情、压榨的世界,最终导致战争。

序克里希那穆提一八八五年生于印度,十四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通

神学会”一直宣扬“世师”(world teacher )的再临,并且认为他就是这个

“世师”。他很快就成为坚强无畏、难以归类的导师。他的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

于任何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一九二九年,为了排除

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专门为他设立的组织,宣布真理乃“无路之国”(a

pathless land );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进入这个国。此

后的一生,别人一直要加给他上师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绝。他不断吸引全世界各

地的人士,但是他都宣布他不是权威,不要戒律,而且讲话永远像一个人对着另

一个人讲一样。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

他一直指陈“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像的能量”。

这个广大的空间,或许正是他创造力的泉源,也是他对这么多人产生了如许冲击

的关键所在。他一直对世人讲话,一直到一九八六年过世,享年九十。他的言论、

日记、书简集结成六十册以上的著作。这一套主题丛书就是从他浩瀚的言论中撷

取出来的。这一套丛书,每一本都讨论了一个和日常生活特别有关而又重要的主

题。小引:生活朴素与谋生之道奥嘉义,一九四四年七月九日

拥有的东西不多并非就是生活朴素。生活朴素不但是要谋生之道正确,而且

还要能够不需要消遣、嗜好,也能够不需要拥有东西。没有占有欲使我们的谋生

之道正确,但是,我们的种种谋生之道却显然是错误的。贪婪、守旧、权力欲望

都会使我们谋生的方法错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从事某种工作,但是,即使这样,

我们还是可以有正确的谋生方法。每一个人都必须认清这个问题。谋生方法错误

造成祸害和痛苦,那种千篇一律令人厌倦,而且是和死亡打交道。我们每一个人,

不都需要知道正确的谋生之道吗?如果我们只要贪婪、嫉妒、又爱追求权力,那

么我们的谋生之道,就会反映出这种内在的欲望,制造出竞争、无情、压榨的世

界,最终导致战争。

3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内在的自由是最终目标

奥嘉义,一九四五年六月三日问:对大部分人而言,最重要的在于正当地谋

生。但是我发现,由于目前的经济潮流是互相依赖的,所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

差不多都是在压榨别人,要不就是构成战争的原因。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真的希

望自己的谋生方法正确,我们怎样才能够挣脱压榨与战争之轮,找到正确的谋生

方法?克: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找到正确的谋生之道,那么目前这种结构之下的

经济生活确实是很麻烦。就像你说的,目前的经济潮流是密切地连接在一起,所

以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这个问题,正如其他复杂的问题一样,我们要用“单

纯”来面对。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越严密。为了追求效率,人的思想和行为

都不得不划为一个片段一个片段。感官的价值一旦居于最高位,永恒的价值一旦

弃置于一旁,效率这种东西就非常残酷。我们所拥有的某些活动显然是错误的谋

生之道。有些人的谋生之道是生产武器,是杀戮同胞的工具,这种人当然会想引

发暴力。暴力必然不可能在这个世界创造和平。还有政客,政客不论是为国家的

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为某种意识形态的利益,都想统治别人、压榨别人。他们

的这种谋生方式当然错误,因为他们的谋生方式会引发战争,造成别人的悲伤、

痛苦。还有一些僧侣,他们心里总是怀着一定的成见、教条、信仰,坚持一定的

祭拜、祈祷方法。他们的谋生方法当然也不对,因为他们传播的只是无知与狭隘,

这一切只会使人互相对立。不论是什么职业,只要会使人分裂和冲突,显然都是

错误的谋生方法,那只会造成压榨和斗争。我们的谋生方法其实是由传统、贪婪

和野心决定的,不是吗?我们通常并没有谨慎选择自己的职业。我们一无所得,

有的只是感激,然后一味盲从地让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经济制度。不过,刚刚他问

说,怎样才能够挣脱压榨和战争?他如果要挣脱压榨与战争,必须不为外物所动、

不从事传统的职业、不嫉妒、不野心勃勃。我们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一种职业,都

是因为传统,因为我们是律师家族、军人家族、政治家族。贪求权力、地位,决

定了我们的职业,野心驱使我们和别人竞争,成功的欲望使我们对他人无情。所

以,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压榨别人(这是制造战争的导因),那么他就必须不因循

传统、不贪婪、不野心勃勃,不是只追求自己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能够摒除这一

切,他自然就能够找到正确的谋生之道。谋生之道正确非常重要、有益。不过,

正确的谋生之道本身不是目的。也许你的谋生方法很正确,可是由于你内在的贫

乏、不足,所以你成了自己和别人的痛苦之源也有可能。你会毫不在意、粗暴、

自以为是。没有内在的真正自由,你不会快乐、平安。只要能够找到那种自由,

我们就不但能够稍微满足,而且还会体认到一种超越一切手段的东西。所以,首

先要追求的就是这种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其他的自然就跟着来了。这种内在的

自由不会不请自来。这种自由有待发现和体验。这种自由并不是因得到什么东西

而让你很荣耀。那是一种状态,好像寂静一样,其中没有变迁,有的只是“完整”。

这种创造不一定要表达出来,这种能力不需要外在的表现。你不必是艺术家,也

不必当观众。如果你追求的是这些,你就会失去那内在的实相,这种实相不是平

白得来,也不是什么才能制造的结果。我们的心念一旦免除了情欲、恶意、无知,

免除了庸俗、贪欲,就会发现这种实相,发现这个不坏的宝藏。我们必须以心念

和冥想来体验这种自由。没有这种自由,生存就是痛苦。人口渴就想找水喝,同

理,我们也必须追寻实相。只要知道实相,就能解除那无常的饥渴。

正确的职业来自心的改变奥嘉义,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我们的理智已经发展过度。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不再有深刻而清晰的感受。

一个文明如果专事于理智的追求,必然会麻木无情,一味崇拜成功人物。偏重于

理智或偏重于感情都会失衡,不过理智却永远都在防卫自己。纯然的决定只会使

理智更加顽固,使它僵硬、迟钝。不论变或不变,理智永远都在自我侵蚀。我们

必须不断的觉察,才能够了解理智的种种面貌。理智的再教育必须超越理智的说

理之上。问:我发现我的职业和我的人际关系互相冲突,两者背道而驰。要怎样

才能够使两者并行不悖?克:我们的职业大部分都是因循传统而来,要不就是出

于贪婪或野心。在职业上,我们都很无情,争强斗胜、欺诈、狡猾、极度防卫自

己。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比别人弱,我们就立刻屈居下风。所以我们不得不

努力维持这一部贪婪商业机器的效率。要维持自己的地位,要更敏捷聪明,就是

一次不停的挣扎。野心永远不会餍足,野心永远都在寻找更大的空间,以便施展

身手。不过,人我关系却是另一回事。人我关系里面有的是情感、体贴、调适、

修正自己、退让。我们在人我关系当中是要活得快乐,不是要征服什么人。人我

关系里面必有的是谦卑的温柔、不支配他人、不占有。但是,空虚和恐惧却在人

我关系中制造嫉妒、痛苦。人我关系是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有的是

一种广阔深刻的了解。人我关系就是在发现自我时不断的调适,人我关系需要的

是耐心、无限的变通,还有一颗单纯的心。

4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抗拒让心迟钝

但是,维护自己和爱,职业和人际关系,两者如何能够并行不悖呢?一个麻

木无情、争强好胜、野心勃勃,一个退让、体贴、温柔,两者不可能结为一体。

有的人,一手沾满血腥、金钱,另一手却要慈爱、体贴。为了调和自己职业上的

麻木无情,他们便追求人际关系的舒畅、轻松。但是人际关系绝不轻松,因为,

人际关系是发现自己,是了解的过程。职业中人在人际关系上追求轻松快乐,为

的是要弥补那令人疲惫的工作。他那充满野心、贪婪、无情的工作,每天都在逐

步造成战争,造成现代文明的野蛮。正确的职业不因循传统、贪婪、野心。如果

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的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不但和一个人建立正确的关系,

而且和所有的人建立正确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正确的职业。光是理智

上决心寻找正确的职业没有用。正确的职业来自重生,来自心的改变。我们必须

了解意识的每一层面貌,才有“完整”可言。爱与野心、欺诈与清明、慈悲与战

争,不可能成为和谐的一体。只要职业和人际关系背道而驰,冲突和痛苦就无休

无止。凡是从二元对立的内部进行的改革都是退化,只有超越二元对立,才有创

造性的平安。

抗拒让心迟钝班加罗尔,一九四八年八月八日

问:你一直在说我们必须保持觉醒。但是,我发现我的工作总是让我变得很

迟钝。累了一天,还要说什么保持觉醒,无异于在伤口上洒盐。克:先生,这个

问题非常重要。请让我们一起仔细讨论,看看里面牵涉到什么东西。那些所谓的

工作、职业,那些照本宣科的事务,总是使我们大部分人变得很迟钝。有的人热

爱工作、有的人则是出于需要不得不工作,总觉得工作使他们越来越迟钝。其实

这两种人都迟钝,不论是热爱工作或抗拒工作,其实都迟钝了,不是吗?如果一

个人热爱工作,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热爱工作的?他从早到晚想着工作,心里一直

牵挂着工作。他已经和工作合而为一,不再能够跳出来观察工作——他就是那行

为、那工作。这种人的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人活在笼子里。他和他的工作

一起孤绝地活着。他在这种孤绝状态中也许很聪明、很有创意、很细心,不过他

还是活得很孤绝。因为他抗拒其他的工作、其他的方式,所以才会变得这么迟钝。

他的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逃避妻子、逃避社会责任、逃避无数的需要——的

方法。热爱工作的人是这样。另外一种人(我们大部分都属于这种人)则是纵然

不喜欢、纵然抗拒,还是不得不工作。工厂劳工、银行职员、律师,不论什么职

业,都是如此。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迟钝呢?是工作本身吗?是因为我

们抗拒工作吗?是因为我们逃避工作的种种冲击吗?你们了解这一点吗?我希望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换句话说,热爱工作的人,事实上是囚禁在工作里面,他深

陷其中,已经是一种沉溺。他热爱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另外一种人抗拒工作,

一心想着别的事情,他抗拒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在冲突。因此,我们的问题是

:是工作使我们越来越迟钝吗?换句话说,是行为、工作使我们的心迟钝呢?还

是逃避、冲突、抗拒使我们的心迟钝?显然,使我们的心迟钝的,不是工作本身,

而是我们自己抗拒工作。但是,如果你不抗拒工作,你接受工作,结果会怎样?

结果是工作不再使你迟钝,因为你的心只有一部分在做你不得不做的工作。你生

命的其他部分、你的潜意识、你那些潜匿的部分,想的是你真正有兴趣的事情。

这样就没有冲突。这样说听起来很复杂,但是,如果你们仔细想一下,就会了解

我们的心之所以变得迟钝,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抗拒工作、抗拒生活。譬

如说,你不得不做某项工作,这项工作需时五到六小时。然后你说:“真无聊,

真可怕,我希望我能够做点别的事情。”这时你显然在抗拒这项工作。你的心有

一部分希望你能够做别的事情。因为抗拒,所以造成分裂,分裂又造成迟钝。因

为你希望自己做别的事情,所以把力气浪费掉了。但是,如果你不抗拒,需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这样你就会说:“我必须谋生,而我要用正当的方法谋生。”如

果你为了谋生不得不从事某种事情,而你心里又一直抗拒,那么你的心当然会越

来越迟钝,因为这种抗拒就好比一边开着引擎,一边踩刹车一样。这部可怜的引

擎结果如何?结果是性能越来越迟钝,不是吗?你开车时,如果一直踩刹车,结

果如何?结果是你不但弄坏刹车零件,还弄坏引擎。你抗拒工作时就是这么一回

事。反过来说,如果你接受了你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是很聪明地做、尽能力所

及地做,那么结果又是如何?结果就是,因为你不再抗拒,所以你意识里的其他

部分就不理会你的工作,照样活泼有力。你放在工作上的,只是意识的心,其他

的潜意识、心的隐匿部分就全都放在更有生命力,更有深度的事情上面。你虽然

正面迎向工作,潜意识却会接管过来操作。

5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热爱消弭牵挂

这样,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假设你很认真

在追寻上帝,追求和平,你真的关心这件事。你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在做这件事—

—追求幸福、追寻实相、希望自己活得正当、活得清楚、活得美。但是你不能不

谋生,因为,自己一个人活着这一回事是没有的——换句话说,人都要活在关系

里面。你关心和平,但是你平常的工作却一直干扰你这种心情,所以你就抗拒工

作。你说“我希望有比较多的时间思考、打坐、练小提琴”等等。你一这样想,

你只要这样抗拒,就是浪费力气,浪费力气就会使心迟钝。但是,如果你了解有

很多事情都不能不做——写信、谈话、清理牛粪,什么事都有——因而并不抗拒,

你只说:“我必须做这件事。”这样的话,你就做得心甘情愿、不烦闷。只要不

抗拒,事情一做完,你会觉得自己心里很平静。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心灵深

处关切的是安宁,所以我们就开始安宁。这样,行为和你追寻的实相之间就没有

分裂。行为也许是照本宣科、也许是例行公事、也许了无趣味,但是,心一旦不

再抗拒,一旦不再因抗拒而迟钝,那么,两者就相容了。在宁静和行为间制造分

裂的就是抗拒。抗拒从心念出发,抗拒无法使我们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解放我们,

抗拒工作则不可能。所以,要紧的是要了解:凡是抗拒、怪罪、责备、逃避都会

使心迟钝。不抗拒、不责备、不怪罪,心就不迟钝,就活生生,就活泼有力。抗

拒只不过是一种孤绝。一个人如果意识或潜意识里一直在使自己孤绝,那么,他

的抗拒就会使他的心迟钝。热爱消弭牵挂奥嘉义,一九五五年八月十四日问:你

说如果心有牵挂,就接收不到真理或上帝。但是,如果我不牵挂工作,如何谋生?

你以演讲为谋生之道,难道你不牵挂你的演讲吗?克:上帝禁止我牵挂我的演讲!

我不牵挂我的演讲,演讲也不是我的谋生之道。如果我有所牵挂,那么心念和心

念之间就不会中断,就不会有那样的寂静,让我看见新的东西。否则如果是这样,

我的演讲就会非常无聊。我不想让自己的演讲无聊,所以我不靠回忆演讲。这是

另外一回事。没有关系,我们下一次再谈这一点。刚刚你问说,如果你不牵挂工

作,又如何谋生。你真的牵挂工作吗?请你听好。如果你真的牵挂工作,那么,

事实上你并不爱你的工作。你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吗?如果我爱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就不会牵挂它,因为我的工作和我是不分的。但是,在这个国家,我们所受的

训练却是从我们不爱的工作上学习技术。不幸的是,如今不但是这个国家如此,

全世界也都染上这种习惯。或许有一些科学家、专家、工程师,真的爱自己的工

作。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并不爱自己做的事情。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牵挂谋生

这一回事。我想这其中是有差别的。假设你真心地探讨一下,那么,如果我一直

接受野心的驱使,一直想在工作中达成某种目标,成为什么人物,有所成就,那

么,我又怎么会热爱我做的事情?艺术家如果只关心名声是否伟大、总爱和人比

较、野心是否顺遂,就不再是艺术家。他和别人没有两样,只是技师而已。这就

表示说——真的热爱一件事情,就必须完全没有野心,完全没有博得社会承认的

欲望。我们所受的训练,所受的教育都没有教我们这样,但我们必须符合社会或

家庭教我们的俗套。因为我的家族以前有人是医生、律师、工程师,所以我也应

该是医生、律师、工程师。因为社会这样子要求。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对事物本

身失去了爱,甚至我们是否真的热爱过事物,我都怀疑。你如果热爱一件事情,

就不会牵挂它,我们的心就不会纵容我们去追求什么事情,去争取比别人强了。

这时一切的比较、竞争、成功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就全部止息。勃勃的野心才会

牵挂事情。同理,牵挂上帝、牵挂真理,都找不到上帝、找不到真理。因为我们

的心牵挂的,事实上是它早就知道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那无可测度

者,你知道的其实是过去事物的结果,所以就不是那无可测度者。实相无可测度,

所以也无可牵挂。实相有的只是寂静,只是不动的空。只有这样,那无可知者才

会显现。

6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快乐地工作

《论生活》,第八十八章他冷漠而愤世嫉俗,大约是政府里部长之类的人物。

他是朋友带来的,说得准确点,是朋友拖来的。他发现自己到了那样的地方,觉

得很惊愕。他的朋友想要讨论事情,而且显然认为他也会跟进,听听他的问题是

怎么一回事。但是,这个部长很奇怪,而且很有优越感。他个子很高,眼光锐利,

可是语言浅薄。他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开始衰退。行走是一回事,到达是一回

事,行走是不断的到达,到达而不再行走就是死亡。我们多么容易满足,我们的

不满多么容易就得到填补!我们都需要某种逃避的地方,需要完全没有冲突的天

堂。我们往往都可以找到。聪明人和愚昧的人一样,都会找到他们的天堂。不过

聪明人在其中却很警觉。部长:几年来,我一直想要了解我的问题,但是我一直

弄不清楚。我的工作老是造成自己和他人对立。我想帮助人,可总是造成不快。

我帮了一些人,却在另外一些人身上造成对立。我一手给,一手伤害别人。我已

经不记得这种情形有多久了。现在的情况是我必须行动果断。我真的不想伤害任

何人。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克:哪一样比较重要:不伤害别人、不制造敌

意比较重要,还是工作比较重要?部长:我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伤害了别人。有

些人对工作非常投入,我就是这种人。我做一件事,就要看到它完成,我一直都

是这样,我认为我做事非常有效率。我很讨厌看到别人没有效率,因为,不论如

何,我们只要做什么工作,都必须把它做完。这样,没有效率或懒散的人,自然

就会受到伤害,然后心怀怨恨。有益于他人的工作很重要,但是,帮助别人的时

候,如果有人碍事,我们就会伤害他。但是我真的不想伤害别人。如今我已经知

道,我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克:哪一件事对你而言很重要:工作?抑或不

伤害别人?部长:我们在改革的工作当中,看到这么多的痛苦和危险。虽然顶不

愿意,可是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却伤害了某些人。克:拯救了一群人,就毁灭

另外一群人。一个国家生存了,可是却是另外一个国家付出代价。所谓有灵性的

人世,那么热衷于改革,但是却救了一些人,毁了一些人。他们创造了幸福,也

带来了诅咒。往往,我们是对某些人仁慈,却对某些人残酷。为什么?哪一样对

你而言很重要:工作?还是不伤害别人?部长:不论如何,我们总是会伤害别人。

我们会伤害随便的人、没有效率的人、自私的人。这种事好像不可免。你难道没

有讲话伤过人吗?我就知道因为你说到有钱人,结果伤害了一个有钱人。克:我

不想伤害任何人。如果某种工作的过程会伤害别人,那么对我而言,那种工作必

须丢一边去。我没有工作,也没有什么改革或革命方案。在我而言,工作不是第

一,不伤害人才是第一。如果我的话伤害了那个有钱人,那并不是我伤他,而是

实情伤他。那实情是他不喜欢的。他不喜欢曝光。我的意图并不是让谁曝光。如

果有人因为实情而一时曝光了,他会为自己看到的事情大发雷霆,他会责怪别人。

不过那只是在逃避事实,借愤怒逃避事实是最常见、也最无知的反应。但是你并

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哪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工作?还是不伤害别人?部长:你

不认为工作不能不做吗?克:为什么要做工作?如果做工作有益一些人,可是却

伤害某些人,那么工作的价值何在?你也许拯救了自己的国家,可是却压榨或破

坏另外一个国家。你为什么这么关心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党、自己的意识形态?

你为什么这么认同你的工作?工作为什么这么重要?部长:我们必须工作、必须

活动,否则形同死亡。如果这个房子起火了,我们不可能还要关心那些根本的问

题。克:对于纯然活动的人而言,“根本问题”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他们只关

心活动。活动为他们带来了肤浅的利益,可是也造成了很深的伤害。但是,如果

可以的话,我要问,为什么某一样工作对你而言那么重要?你为什么这么执著于

这样工作?部长:喔,我不知道。但是,工作让我觉得非常幸福。

7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在工作中寻找幸福

克:所以你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从工作上面得到的东西。你也

许没有从工作上赚到钱,但是,你却从工作上得到快乐。有的人因为拯救党或国

家而获得权力、地位、声望,你从工作得到快乐;有的人服侍救主、上师、“尊

师”而得到极大的满足,他称这种满足为“至福”,你则满足于自己所谓利他的

工作。事实上,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你的幸福,而你的工作给了你想要的幸福。

其实你并不关心那些你应该帮忙的人,他们只是你追求幸福的手段。这一来,凡

是没有效率的人,碍事的人都要受到伤害,因为,工作要紧,工作就是你的幸福。

这个事实很残酷,可是我们都用服务、国家、和平、上帝等堂皇的字眼掩盖住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指出,给你幸福的是工作,如果有人妨碍了

这个工作的效率,那么伤害这个人你并不在意。你在某种工作中追求幸福,那种

工作——不论是什么工作——就等于是你。你关心的是得到幸福。工作给了你得

到幸福的手段,所以工作就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那给你幸福的东西,你当然就

很有效率、很无情、霸道。所以你不在意伤害别人,不在意他人怨恨。部长:我

从来不曾这样看事情。事情确实是这样。但是,这样一来,我该怎么办?克:但

是,让我们弄清楚你为什么这么久才看清这个简单的事实。这件事不也很重要吗?

部长:我想,就像你说的,我并不在意伤害别人,或者,只要我工作顺利,我就

不在乎。通常我工作都很顺利,因为我一向很有效率、很直接,也就是你说的无

情。你完全正确。但是,这一来,我该怎么办呢?克:这么多年来,你一直看不

清这个简单的事实。现在你总算看清了。你之所以不愿意看清这个事实,是因为,

看清这个事实等于是破坏你生存的根基。你追求幸福,也找到了幸福,但是这幸

福老是制造冲突和怨恨。现在,你终于看清自己这个事实,或许是这辈子第一次

看清楚。你现在要怎么办?工作能不能另辟蹊径?我们难道不可能只是快乐的工

作,而不要在工作中追求幸福吗?我们只要把工作和人当作手段,那么我们显然

和工作、和他人都不会有关系,都没有交流。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爱人。爱不

是手段,爱是爱本身的永恒。你利用我,我利用你,通常我们说这就是关系。我

们彼此对对方很重要,是因为我们彼此互为手段。所以,说到底,其实我们彼此

对对方一点都不重要。因为互相利用,所以无可避免要产生冲突、对立。所以,

我们要怎么办?这一点让我们一起来解答,不要光想从对方身上得到答案。如果

你自己找出答案,那么,那就是你自己的经验,所以就是真实的,因此就不是他

人的结论或证实、不是口头的解答。部长:那么,我的问题何在?克:我们能不

能这样说,很直觉的来说,你对下面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先有

工作?如果不是,那么先有什么?部长:我已经开始知道你要说什么。我的第一

个反应就是惊讶。看清楚这么多年来,在工作上我到底在干些什么事,真是令我

惊讶。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你所谓的实相。我向你保证这并不愉快。如果我可以克

服这种不愉快,那么,也许我会看清楚真正重要的事情,然后很自然地依循这些

重要的事情来工作。不过,我现在还是不清楚到底是先有工作,还是先有别的事

情。克:为什么不清楚?要看清楚事情,是时间问题?还是意愿问题?“不想看”

的想法会随着时间消失吗?你之所以看不清楚,不就是因为你不想看清楚?你不

想看清楚,不就是因为看清楚了,就会推翻你固定的生活模式?如果你能够觉察

到自己故意在拖,是不是马上就清楚了?造成混沌一片的,就是逃避。部长:我

现在很清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是物质以外的事情。也许我该做的就是我一向在

做的事情,只是精神不一样就是了。

8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世界是个人内在的投射

《最初与最后的自由》,第三章要想了解问题,我们的心不但要完全的、完

整的了解整个问题,而且要能够敏锐地追踪问题,因为问题从来就不是静态的。

不论是饥饿问题、心理问题或者任何一种问题,永远都是新问题。任何一次危机

都是新的危机,所以,要了解问题,心必须永远新鲜、清晰、敏于追踪。我想我

们大部分人都了解内在革命的迫切性,有了内在的革命,我们才能够使外在、使

社会产生彻底的转变。不论是谁,只要有严肃认真的意图,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怎样才能根本的、彻底的改变社会,这是我们的问题。没有内在的革命,外在的

转变则更不可能。由于社会一直都是静态的,所以,任何的行动,任何的改革,

如果没有内在的革命,都将随之变为静态。所以,如果没有内在不断的革命,就

毫无希望可言。因为,没有内在的革命,外在的行动都是老套,都是习惯。从你

和别人,你和我的关系产生的行为就是社会。这样的社会会变为静态。只要缺乏

内在不断的革命,缺乏创造性的,心理的转变,这样的社会就没有生生不息的性

格。因为缺乏内在不断的革命,所以社会总是越来越静态,越来越僵化,所以也

一直很容易破裂。你和你外在一切痛苦混乱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这些痛苦混乱的

事情当然不是自己发生的,那是你和我制造的,不是什么资本家,也不是什么法

西斯灼造的,而是你和我在我们的关系中制造的。你内在有什么,都会投射到外

在,投射到世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日常生活的所作

所为,都会投射到外在。这一切就构成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内在的悲惨、混乱,

经过投射,这一切就成了世界,成了社会。因为你我的关系、人我的关系就是社

会,社会就是我们关系的产物。所以,如果我们的关系混乱、自我中心、狭隘、

小格局、局限于民族,那么,我们就会投射这一切,因而造成世界的混乱。你怎

样,世界就怎样,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这个事实既简单又基本,不是

吗?但是,不论是我们和某人的关系或某些人的关系,我们好像都忽略了这一点。

我们一直想借着制度,借着观念或价值观的革命,来改变事情,却忘了创造社会

的就是你和我。你和我依我们的生活方式,制造了混乱或秩序。所以我们必须从

自己身边开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注意平常的自己,注意我们平常的念头、感

情、行为,这一切都会显现在我们谋生的态度,显现在我们和观念或信仰的关系

上面。这一切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内容,不是吗?我们都很关心谋生、找工作、

赚钱。我们都很关心自己和家人、和邻居的关系。我们都很关心自己和观念、信

仰的关系。这样,如果你仔细检查你的职业,你就会发现你的职业根本是从嫉妒

出发,你的职业不只是谋生的手段。社会的构成就是一个不断冲突、不断变迁的

过程。社会是从贪婪、从嫉妒出发的,例如嫉妒上级,职员都想当经理,这表示

他关心的不只是谋生问题,不只是生存的手段,而是地位和声望。这种态度当然

会破坏社会、伤害关系。但是,如果你我关心的只是谋生,那么我们就会找出正

确的谋生方式,找出不是由嫉妒出发的谋生手段。在人我关系里面,嫉妒的破坏

性最强,因为嫉妒意味权力欲,意味追求地位的欲望。嫉妒最后就是走向政治。

嫉妒和政治两者关系密切。普通职员想当经理,就会成为制造权力政治的因素,

权力政治则制造战争。所以他必须间接为战争负责。

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孟买,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问:我是学生。还没听过你讲话以前,我书读得很好,也很用心要追求前途。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没有用了。现在我已经对功课完全失去兴趣,也不想追求什

么前途。你的话好像很吸引我,可是却做不到。这让我很迷惘。我要怎么办?克

:先生,是我使你迷惘的吗?是我让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没有用吗?如果我

是你迷惘的原因,那么你实际上一点都不迷惘,因为,只要我一走,你就马上回

复以前的迷惘或清明。但是,如果这位先生是认真的,那么,真正的情况是,他

听了我的话以后,开始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他现在已经看出自己所做的事情,也

就是努力读书创造前途这一回事,是很空虚的,没有什么意义。他很迷惘,不是

我使他迷惘,而是听了我的话以后,他开始觉察到人间的状况,觉察到自己的状

况、自己和人间的关系。他已经觉察到追求前途这一回事的徒然、无用。他觉察

到这一切。这不是我让他觉察的。我想,最先要明白的是,因为听、因为看、因

为观察自己的行为,所以你才发现自己。所以这发现是你自己的发现,不是我的

发现。如果是我的发现,那么我一走,这些我也就带走了。但是,这种事情是别

人带不走的,因为,那是你自己弄明白的。你观察自己的行为,观察自己的生活,

然后你发现追求前途实在是徒然。这样,因为迷惘,所以你说:“我要怎么办?”

你到底要怎么办?你还是得继续读书,不是吗?这一点很清楚,因为你总得从事

一种职业,一种正确的谋生之道。你了解吗?请务必听清楚。你必须用正确的方

法谋生。社会建立在谋取、贪婪、嫉妒、权威、压榨上面,所以内部自然动荡不

安。所以,如果一个人对宗教问题还认真的话,那么,法律这种职业就不适合他。

他也不适合当警察或军人,军人显然是杀人的行业,这里面不管是攻击还是自卫,

都无不同。军人就是随时准备杀人,统帅的作用就是随时备战。

9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老师真正的作用在哪里

这样说来,如果这三种职业都不正确,你要怎么办?这一点你必须自己思考,

不是吗?你必须弄清楚到底自己想干什么。不要依靠父亲、奶奶、教授或什么人

告诉你做什么。然而,“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弄

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不是吗?只要你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你就没有野

心勃勃、没有贪婪。你不是在追求名声,因为,光是“喜欢”自己做的事,这样

的喜欢本身就已经够了。那种爱里面不会有挫折感,因为,你追求的不再是自己

欲望的满足。但是你要知道,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相当深入的思考、相当深入的探

讨、沉思。不幸的是,这个世界的压力太大了,这个“世界”,指的是你的父母、

祖父母,你周遭的社会。他们都希望你成功、他们都希望你符合成规、他们教育

你,希望你和他们一致。但是,整个社会却是建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夺取、嫉妒、

自以为是和侵略上面。你如果非常实际的、不讲理论的,自己好好观察一下,你

就知道,这样的社会必然会从内部开始腐败。看清楚这些,你就会知道如何从自

己喜爱的事情,建立自己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样也许会和目前的社会冲突,但是,

又何妨?社会基本上就是建立在顺从、夺取、追求权力上面,而宗教之人、追求

真理之人,就是要反叛这样的社会。他没有和社会冲突,而是社会和他冲突。社

会绝不会接受他,社会只会使他成为圣人,然后开始崇拜他,然后毁了他。所以,

这位学生听了我的话以后疑惑了。但是,如果他不逃避这个疑惑,如果他不跑去

看电影、去寺庙里祈祷、看书、去找什么上师——逃避这个疑惑,然后弄清楚他

的疑惑是怎么生起的。又如果他能够面对疑惑,探讨的过程又不落入社会俗套,

那么他就是真正宗教之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宗教之人,因为是他们这种人在创造

新世界。老师真正的作用在哪里?《论生活》,第三十一章

山谷里种满了榕树和柳树。下过雨后,整片山谷绿意盎然,生气勃勃。天空

的阳光又强又辣,可是树阴下却非常凉爽。老树树影深黑,树干直耸云霄。山谷

里鸟多得令人吃惊,它们飞过来栖息在树枝上,就看不见了。此后的几个月也许

不会再下雨,但是,眼前这个乡间翠绿安详,水井丰满,土地充满希望。腐败的

城镇远在这个山区之外,但是附近的村庄却又脏又乱,村民挨饿受冻。政府毫无

作为,村民也不在乎。他们身上其实有一种美,一种愉悦,但是他们看不到这一

点,也看不到自己内心的富足。他们有这么多可爱的地方,可是却呆滞而空虚。

他是老师,薪水不多,却要养个大家庭。他很关心教育,他说他有时候很勉强才

完成一些目标。他总是尽量努力,贫穷倒不是麻烦。粮食虽然不是很充足,但是

够吃。他的学生在学校里自由的受教育,偶尔也吵吵架。他精通本科,但是也教

别的科目,他说这些科目只要学生有智力,谁都可以教。他一再强调他非常关心

教育。老师:老师的作用在哪里?克:老师只是传授知识、资料而已吗?老师:

至少要这样。任何一个社会,小孩子都应该按照个人资质,为日后谋生做准备。

老师的作用,一部分就在于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到时候找得到工作。另外,

老师的作用,也许在于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社会结构,学生必须准备面对生活。

克:没错,先生。不过,我们不是要讨论老师的作用吗?老师的作用只是让学生

职业生涯成功吗?老师不可以有更大更高的意义吗?老师:当然可以。不说别的,

他可以当学生的典范。他的生活之道、行为、态度、仪表都可以影响学生、激励

学生。克:老师的作用就是作学生的典范吗?我们的典范、英雄、领袖不是已经

很多了吗?“典范”是教育之道吗?教育的作用不正是帮助学生自由、创造?不

论内在还是外在,因袭、一致,有自由可言吗?鼓励学生效法典范,不是把恐惧

隐藏得更深、更微妙吗?老师一旦成为典范,这典范不正是会塑造、扭曲学生的

生活吗?这样,你不就是在鼓动他的实然和应然永远冲突吗?老师的作用不是要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然吗?老师:但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美好而高贵的生

活。克:要引导,你就必须有所知。但是你有所知吗?你知道什么?你知道的东

西都是从偏见之幕学到的。那偏见之幕就是把你变成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的种种

制约。这种引导只会造成更惨痛的痛苦、流血。今天全世界所见莫非如此。这样,

老师的作用,不就是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解除这一切制约,让学生能够深刻而完整

的碰触生活,没有恐惧,也不愤世嫉俗吗?愤懑是理智的一部分,不过理智却无

法轻易就抚平愤懑。欲求的不满倒是很快就可以消除,因为它想完成的只是老掉

牙的欲求行为。因此,老师的功用不正是要去除所谓引导、模范、领导这一类虚

荣的假象吗?老师:这样的话,至少老师可以激发学生从事伟大的事情。克:又

来了,先生。你不是指责问题指责错了吗?如果你当老师只是灌输学生思想和感

情,那你不是要他们在心理上依赖你吗?你要当激发他们的人,他们仰望你如同

仰望领导或理想,这当然就是依赖你。依赖不就助长恐惧吗?恐惧不就影响理智

吗?老师:但是,如果老师不当激发学生的人,不作学生的模范或引导,那么老

师的功用到底是什么?克:你不作这些人的时候,你是什么?你和学生的关系是

怎么一回事?之前你和学生有什么关系?你和他的关系是建立于他有益的事物上

面,建立在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上面。你是老师,他是学生。他听你的话做事,

你以自己所受的制约影响他。所以,不论有意或潜意识,你都在按照自己的形象

塑造他。但是,如果你不再影响他,于他而言,重要的就是他自己。这就是说,

你必须了解他,而不是要求他了解你或你的观念。你的观念,不论如何都是虚假

的。你了解他,这样,你要处理的就是实然的一切,而不是应然的一切。老师如

果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不拿学生彼此比来比去,他就不再关心

制度或方法。他只关心怎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内外制约的影响,然后

在理智上毫无所惧的面对生活的复杂,不再在眼前已经乱成一团的生活上再制造

问题。老师:但是你这样不是给了老师能力所不及的任务吗?克:如果他做不到

这一点,为什么还要当老师?你只有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你的问题才有意义。

因为我觉得,对一个真正的教育家而言,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10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在丑陋的世界上保持清明

瓦拉那西,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二日问:经过一天的工作,我们的心就累了。

我们还要做什么?克:这个问题就是:经过一天那么多烦心的事,自己所剩时间

已经不多,还能做什么?你们知道,我们整个的社会结构都错了,我们的教育制

度实在很荒谬。我们所谓的教育其实只是反复灌输、记忆、临时抱佛脚。一个人

成天努力着要成为科学家,成为专家,成为这个家那个家,这样一个人一天有十

三个小时心里面都在挂念一件事,这样的人怎么悠闲得下来谈创造?不可能的。

四十年来,五十年来一直在当科学家、当官、当医生,当你所当的人物,那么另

外一个十年你怎么可能会没有制约?怎么可能会不能干?所以,我们的问题其实

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每天上班,当工程师、当肥料专家、当教育家,可是整天,

每一分钟,我们的心依然敏锐、活泼?这才是问题所在,不是什么一天终了,内

心怎样才会宁静。你从事土木工程,你有某种专长——你不得不。社会很需要。

你不能不上班。那么,你有没有可能一面工作,一面又能够不卷入所谓社会这个

怪物的转轮上面?我无法告诉你答案。我说那是可能的——不是理论上可能,而

是实际上可能。没有中心就可能。正因为有可能,所以我们才要谈。试想如果一

个耳鼻喉科专家已经开业五十年,那么,他的天堂在哪里?他的天堂显然在人的

耳鼻喉里面。但是,他有没有可能一方面当个第一流的医生,一方面却又能够生

活、作用、观察、觉察这整件事情,觉察其中全部的意念?这当然可能,不过却

需要莫大的能量。然而那能量早已经浪费在冲突、用力当中。你虚荣、野心勃勃、

嫉妒的时候,就在浪费那能量。我们认为能量是做事情用的。我们在宗教观念上

认为要接触上帝,必须有莫大的能量。所以你必须单身,你必须这样,必须那样,

你们都知道这些宗教在我们身上玩的把戏,搞到最后把你弄得半饿不饱、空虚、

迟钝。上帝不要迟钝的人,不要没有感觉的人。你只有完全的活着,每一部分都

活着,都振动,才到得了上帝那里。但是你们看,困难的地方在于生活而不落入

老套,生活而不在思想、观念、行为上落入习惯。只要你用心,你就会发现自己

可以在这个丑陋的世界上——我用“丑陋”是指字典上的意义,不持有感情的意

义——工作、做事,但大脑依然清醒,像河流一样,永远在净化自己。

冲突使你疲惫《论生活》,第十七章

他有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一份微薄的薪水。他和太太一起来。他太太想谈他

们的问题。他们两个都很年轻,虽然结婚多年,还是没有小孩。但问题不在这里。

在这种艰苦的时代,他的薪水几乎不足以维持家庭,不过,因为没有小孩,所以

勉强维生。将来怎么样,没有人知道,不过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他不太愿意谈,

倒是他太太告诉他不能不谈。他不愿意来,她几乎是半强迫,才带他来的。他既

然来了,她就很高兴。他说讲话于他并不容易,因为,除了太太,他很少和人谈

自己。他朋友不多,但是,即使是这几个朋友,他也不曾敞开心胸,因为他们不

会了解他。他开始谈,迟疑着。他太太听得很着急。他说问题不在他的工作,他

的工作很有意思,而且不论如何总是给他饭吃。他们俩人都单纯,不做作,两个

都在大学受过教育。她终于开始说明他们的问题。她说这几年来,她先生好像对

生活失去了兴趣一般。他除了上班,什么事都不做。他早上上班,下午下班。他

老板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满。夫:我的工作都是照章行事,不需要太用心。我对这

些事情有兴趣,但是总是有一点无聊。我的问题不在工作,不在我的同事,而是

在我自己。就好像我太太说的,我已经失去生活的兴趣。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

哪里。妻:他以前很热心、聪明、很有感情。但是这几年来,他却对什么事都很

疲惫冷漠。他以前很爱我,但是现在我们两个人的生活都很悲伤。不管我在不在,

他好像都不在乎。这样住在一个屋檐下,实在很难受。他也不是不仁慈,可就是

冷淡、漠不关心。克:是因为你们没有孩子吗?夫:不是。不论如何,我们的肉

体关系没有问题。婚姻没有完美的,我们也是有好有坏。不过我认为我的疲惫,

并不是什么性关系不良造成的结果。虽然因为我的疲惫,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做爱,

但是我认为那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孩子的缘故。克:为什么这么说?夫:在我发

生这种疲惫之前,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会生孩子。我从来不担心这一点,她却常

哭。她想要孩子,可是显然我们间有谁没有办法生育。我曾经建议各种方法,例

如让她领养孩子,可是她连试一下都不肯。她只要我的孩子,其他的都不要。她

很不安,因为,不结果的树只是好看而已。我们曾经彻夜长谈,结果就是这么一

回事。我知道我们不可能样样事都满足。没有孩子并没有使我疲惫,至少我很确

定这一点。克:是因为你太太的悲伤、因为她的挫折感吗?妻:先生,你知道,

我先生和我讨论过很多。没有孩子我不只悲伤而已。我一直向上帝祈祷,希望有

一天会有孩子。我先生当然希望我快乐,可是,他的疲惫并不是因为我的悲伤。

如果我们现在有孩子,我会非常快乐,但是在他只是稍微分心一下而已。我想大

部分男人都是这样。这两年他变得这样疲惫,好像身体生了病一样。他以前什么

话都跟我谈。谈小岛、谈工作、谈抱负、谈他对我的爱。他会对我敞开心胸,但

是现在他的心关起来了,他的心思离得很远。我和他谈过,可是没有用。克:你

们有没有试过分居,看看有没有用?妻:有啊!我回娘家住了六个月,只有互相

通信。可是分居并没有使事情不一样。有的话,只是让事情更糟而已。他自己煮

饭,很少外出,不去找朋友,越来越退缩。他从来不怎么热衷社交生活。分居以

后,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11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冲突使你疲惫

克:你认不认为他的疲惫只是掩饰、只是姿态,为的是要逃避心里未曾满足

的渴望?夫:我恐怕不太了解你的意思。克:也许你内心有某种强烈的渴望需要

满足。只要这种渴望没有消除,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你也许就会变得很疲惫。夫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情。也从来没有过这种事情。我要怎样才会知道我是不

是这样呢?克:为什么你不曾这样?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疲惫?你想

知道吗?夫:很奇怪,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种愚蠢的疲惫是什么原因。我从来

不曾向自己提过这个问题。克:那么现在你问自己这个问题了。你的答案是怎样?

夫: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答案。不过发现自己这么疲惫,倒是令我十分惊讶。我绝

对不喜欢自己这样,我很害怕自己这种状况。克:不论如何,了解自己的实际状

况总是好的。至少是个开始。你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什么疲惫懒散,你只是接受,

然后一直拖着。不是吗?你想不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还是你只是听天由

命?妻:恐怕他是听天由命,根本没有反抗。克:你确实想克服这种情况,对不

对?你想不想一个人和我谈谈?夫:不用。我在她面前无话不谈。我知道我的情

形,并不是因为我们性关系不良或过度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我有别的女人。我没

有办法找别的女人。我们也不是因为没有孩子的关系。克:你画不画图或写作?

夫:我一直想写作,画画倒是从来没有过。我走路的时候常常想到一些观念,可

是现在连这个都没了。克:你为什么不写下来。不管笨不笨都没有关系,又不用

给人看。你为什么不写点东西?回到原来的话题,你想不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

么疲惫,还是你就想这样下去?夫:我想在某个时候自己一个人走掉,丢开一切,

寻找幸福。克:这就是你要的吗?那你为什么不做?是为了你太太所以犹豫吗?

夫:我这个样子对我太太不好。我是个废物。克:你觉得退缩,孤立自己,会找

到幸福吗?你现在还不够孤僻吗?丢掉一切再寻找什么,等于完全没有丢掉。那

只是狡猾的把戏,是交易,是为了得到什么而算计好的行动。你放弃这个,为的

是得到那个。弃绝而眼中另有目标,那只是向未来的占有投降。孤僻、脱离社会

能使你快乐吗?生活不就是关联、接触、交流吗?你也许可以脱离一种关系而获

得另一种快乐,但是,脱离一切的接触绝对不可能快乐。就算你完全孤立好了,

你还是要和自己、和自己的念头接触。自杀就是一种完全的孤立。夫:我当然不

想自杀,我想活下去。但是我不想像现在这个样子。克:你确定你不想像现在这

个样子吗?你看,显然是有一样东西使你疲惫。你想逃避这种疲惫,让自己更加

孤立。逃避实然,就是孤立自己。为了快乐,你想孤立——至少暂时。但是你早

就孤立,彻底地孤立。要想更加孤立——你说这是弃绝,只有使你更加退缩。随

着越来越深重的孤僻,你会快乐吗?“我”的本质会使它孤立自己,我的本质就

是排斥,排斥的本质就是先弃绝再占有。你越脱离各种关联,你的抗拒、冲突就

越厉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独自存在。一层关系不论多么痛苦,都必须耐心彻底

地了解。冲突使我们疲惫。努力成为什么东西,只制造问题——不论自觉或不自

觉。你不可能平白无故就疲惫,因为,就像你说的,你以前也很聪明、清醒。你

不是一直都那么疲惫,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改变的?妻:你好像知道的样子。

是不是请你告诉他?克:我可以,但是这有什么好处?看他心情,随他高兴,他

要不就接受,要不就拒绝。让他自己发现不是比较重要吗?不是必须由他自己掀

开整件事情,看见其中的真相吗?真相不能言传。他必须要能够“接收”,没有

谁能够替他准备。这并不是我不关心,而是他必须开放的、自由的、自然的接触

问题。什么事情使你疲惫?你自己不是应该知道吗?冲突、抗拒,使你疲惫。我

们总认为努力就会了解,竞争就会使人聪明。不过,努力固然使你敏锐,但是敏

锐的东西很快就会钝下来。东西不停用就会坏掉。我们总认为冲突不可免,因此

依据这种冲突建立思想和行为结构。但是冲突真的不可免吗?生活有没有别的方

式?只要我们了解冲突的整个过程和意义,生活就有别的方式。再问一次,你为

什么把自己弄得这么疲惫?若非你自己愿意弄成这么疲惫,有什么事情能让你这

么疲惫呢?这种“愿意”也许是有意的,也许隐藏在心里。你为什么让自己弄得

这么疲惫?是不是你内心深处有冲突呢?夫:如果有的话,我完全不知道。克:

但是你不是想知道吗?你不是想了解吗?妻:我现在开始了解你想要告诉我们的

东西,但是,因为我还不确定,所以,也许我还是没有办法告诉我先生他疲惫的

原因。克:他为什么这么疲惫,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是,即使你口头上

指出来,难道就真的对他有用吗?他难道不需要自己发现吗?请了解这一点的重

要。你了解的话,就不会没有耐心,不会这么着急。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不过发

现之旅得每个人自己走。生活不容易,很复杂,不过我们却要单纯的接触它。我

们自己就是问题。接触最重要,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夫:但是我们怎么办?克:

你们一定已经听到我说的一切了。如果你们真的听了,那么你们就知道,只有真

相才能使我们自由。不要担心,只要让种子生根就好。几个礼拜以后,他们回来

了。眼中洋溢着希望,嘴上挂着微笑。

12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生命在于创造

《文化问题》,第十七章刚刚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河边有

一个狭窄的池塘。那一定是渔夫挖的,没有和河流连通起来。河流又宽又深,水

流很稳定。池塘却满是泥泞,那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串通起来的缘故,又没

有鱼,那是一池死水。然而那深深的河流,却充满了生命和元气,自在地流淌。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像是这样。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

滞在里面,死在里面。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换句话说,

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我们挖一个小

洞,把自己的家人、野心、文化、恐惧、神、种种崇拜塞进去,我们死在里面,

让生命逝去。而那生命原是无常的,变动不居、很快、很深、充满了生命力和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坐在河岸边,就会听到河流歌唱,听到水的潺潺声,

听到水流过去的声音。那里面永远有一种动的感觉——那种更深更宽的动。但是

如果是小池子,就完全不动,小池子的水是停滞的。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我们大部分人要的其实就是:远离生命的、停滞的小池子。我们说我们这种小池

子的生存状态是对的。我们发明一种哲学来为它辩解,我们发明社会的、政治的、

经济的、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我们不想受到打搅,因为——你们看——我们追

求的就是一种永久。追求永久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意思是要快乐的事一直

延长,要不快乐的事情尽快结束。我们希望人人知道我们的名字,通过家族、通

过财产一直传下去。我们希望自己的关系永久、活动永久。这表示我们身处这个

泥滞的小池子,却追求永远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其中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建立

一种社会来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财产、名声、家庭。但是你们知道,生命完全

不是这一回事,生命很短暂,所有的东西都像落叶一般,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

变化,永远都有死亡。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矗立在天空中的树木,那有多美?所有

的枝丫都张开,那种凋零里面有诗、有歌,叶子全部落光,等待着来年的春天。

来年春天一到,它又长满了树叶,又有音乐了。然后到了一定的季节,又全部掉

光、吹光。生命就是这个样子。事实是,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

寻、探索、推进、溢过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

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久、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

建了一道墙:传统、教会、政治或社会伦理的墙。家庭、名声、财产,还有我们

培养的那些小德小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

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是混乱、痛苦。墙内的各种神,

都是假神。他们的教条毫无意义,因为生命超越了他们的教条。心如果追求“永

远”,很快就会停滞下来。这样的心就像河边那个小池子一样,很快就会充满腐

臭的东西。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

在动,无时无刻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日久弥新,因为

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我说的你们都懂吗?你们应该懂,因为,这一切属于真正

的教育。你懂,你的生命就完全转变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邻居的关系,你

和太太或先生的关系已经产生全新的意义。这样你就不会假借什么东西来满足自

己,从而明白冀求满足只会招来悲伤、痛苦。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必须去问

你们的老师,然后互相讨论。你们懂了,你们就开始了解生命的非凡真相。了解

当中有爱和美,有善的花朵。但是,心如果追求安全的小池子,“永远”的小池

子,只会造成黑暗、腐败。我们的心一旦坠入这个小池子,就不敢再爬出来追寻、

探索。然而,真理、上帝、实相是在池子之外。人真正的工作是什么?《文化问

题》,第十七章问:人的工作是什么?克:你认为呢?是不是读书、考试及格、

找工作,然后一辈子这样过? 是不是去寺庙烧香、参加社团活动、推动种种改

革?是不是杀生来当食物? 是不是建造桥梁给火车通过、凿井挖石油、征服地

球和天空、写诗、画画、爱、恨别人?这些就是人的工作吗?创造文明,然后几

百年以后再没落,制造战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上帝,以宗教或国家的名进行屠

杀,嘴巴讲和平、博爱,一方面却滥施权力,对他人残酷无情,这就是人的所作

所为,不是吗?但,这是人真正的工作吗?你也知道这些工作会造成毁灭、痛苦、

动乱、绝望。一边奢侈浪费,另一边却是赤贫。一边是冰箱、喷射机,另一边却

是疾病、饥荒。这就是人的作为。然而,你了解这一切之后,你会不会再问:

“就这样吗?人就没有其他真正的工作了吗?”如果我们找得出来人真正的工作

是什么,那么那些喷射机、洗衣机、桥梁、房屋的意义都将完全不同。可是如果

找不出来,只是沉溺于改革,改造人已经做出来的那些事情,一切都归于徒然。

所以,人真正的工作是什么?当然,人真正的工作是发现真理、发现上帝。是爱

别人,不沉溺于封闭自我的行为。发现了真实,里面就有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将

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创造一个新世界。

13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关系的转变是新社会的基础

孟买,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问:正确的谋生,基础在哪里?我怎么知道我的谋生方式对不对?在根本错

误的社会里,我又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谋生方式?克:根本错误的社会不会有正

确的谋生方式。目前整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管我们的谋生方式怎样,都

给我们带来了战争、带来毁灭,遍地哀鸿。这个事实很明显。不管我们怎么做,

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时会制造冲突、腐败、残酷、痛苦。所以,我们当前有的社会

有一些错误,如果这个社会建立在嫉妒、憎恨、权力欲上面,这种社会注定要制

造错误的谋生方式,所以成为败坏社会的因素。军人、警察、律师越来越多,商

人自然追着他们后面去。若要追寻正确的社会,这一切非改变不可。但是我们却

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但你我非做不可。因为,从我们日常生活的情形

看,有时,不论我们的生活手段如何,若不是制造他人的痛苦,就是造成人类最

终的毁灭。这种情形怎样才能改变?要改变这种情形,只有我们不再追求权力、

 不嫉妒、不心存怨恨才可以。如果你能够在你的关系里面带来这种转变,你就

是在帮助世人创造新的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面,人不会固守传统,不营求私利,

不追求权力,因为,他们内心很富足,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实相。人只有追寻实相

才能够创造新社会。人只有爱他人,才能够创造一种转变。有些人很想知道在当

前的社会结构之下,怎样才是正确的谋生之道。我知道,我上面说的,对这样的

人是不够的。在当前的社会结构下,你只有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当摄影家、商人、

律师、警察等等。但是,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要觉察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聪明、

要了然、要完全认知自己在拖延什么东西,要认识整个社会结构,认识其中的腐

败、怨恨、嫉妒。这样,如果你没有助长这一切,也许你就能够创造新的社会。

只要你问何谓正确的谋生方式,就不可避免的要问这些问题。不是吗?你不满意

自己的生活,你要人家羡慕你,你要权力,你要舒适豪华,你要地位、权威,因

此,你必然制造或维系了一个毁灭他人、毁灭自己的社会。如果你已经看清楚你

的谋生方式里面这个毁灭的过程,如果你已经看清楚这个毁灭的过程,是你的谋

生方式制造出来的结果,那么,显然你就会找到赚钱的正确方法。不过,首先你

必须看清楚社会的景象,如实地看清楚它是崩溃的腐败社会。你只要看得很清楚,

你正确的谋生方式很自然就会出现。只是首先你必须如实地看清楚社会景象,看

清楚世界,看清楚其中的民族划分、残酷、野心、怨恨、控制。这样,只要你看

清楚了,你正确的谋生方式很自然就会出现,根本不必追寻。但是,就大部分人

而言,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有太多的责任。父母总是等着我们赚钱奉养他们,社会

现在这个样子找工作又很难,所以能够找到工作已经很高兴了,遑论还要选择,

于是我们就坠入社会机器里面了。但是,如果有人不是这么急迫,不需要马上找

到工作,因此可以从容地看看社会真实景象,这些人就有责任。但是你们知道,

不需要急着找工作的人,却又陷在另一种东西里面。他们关心的是扩张自己,他

们关心的是舒适、奢侈、娱乐。他们有的是时间,不过却任其闲散过去。但是,

这些有时间的人却有责任改变社会。这些不急切需要谋生的人,应该关心人类整

个生存的问题,不要只是卷入政治活动、卷入肤浅的活动。那些有时间又所谓有

闲的人应该追寻真理,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革命。肚子空空的人

没有办法创造世界革命。不幸的是,这些人有闲,却往往不关心永恒的问题,他

们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够把时间填满,所以他们也是这个世界所以痛若混乱的原因。

所以你们这些听我讲这一切的人,凡是稍有时间的人,都应该好好想一想这个问

题,只有你自己转变了,才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真正的革命。谋生之道从反抗虚

妄开始班加罗尔,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

问:如果我想遵循你的提示,我是不是可以保留公务员的工作?很多行业都

有这个谋生的问题。到底正确的解答在哪里?克:各位,我们所说的“谋生”意

思是什么?谋生的意思就是赚取我们所需——食、衣、住。不是吗?但是因为我

们利用生活所需——食、衣、住——来作为精神侵略的手段,所以谋生才产生问

题。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利用生活所需来作自我扩张的手段,所以谋生才发

生问题。我们的社会根本不是建立在生活必需品的供需上面,而是建立在扩张上

面,利用生活必需品作为自我扩张的手段。你们必须好好想一下这个问题。显然,

我们可以生产很充裕的食、衣、住等生活必需品,我们的科学知识足可供应我们

所需。但是我们却更想要战争。不但是那些好战者需要战争,我们每一个人都需

要战争,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粗暴。我们的科学知识足以供给人类全部所需,

这些科学知识也都很有效用,好好用在生产上面,不会有贫穷。但是为什么没有

这样?因为谁都不满足于只有食、衣、住,每个人都要更多。换一种讲法,这

“更多”就是权力。然而,有了生活所需就满足,与禽兽何异?我们应该满足于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解脱权力欲。我们必须寻找内心那不可毁的宝藏,

你们所说的上帝、真理,或其他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满足于真正有价值

的东西。你要是能够发现自己内心不可毁的财富,你不需要多少东西都会满足,

这些少数的东西轻易就可以供应。

14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谋生之道从反抗虚妄开始

不幸的是,我们早就跟着感官的价值随波逐流。这种价值的重要早就凌越真

正的价值。不论如何,我们的社会结构,我们当前的文明,根本就是建立在感官

价值上面。感官的价值不但包括五官所好的价值,也包括“念头”所好的价值,

因为念头也是五官制造的结果。念头属于理智,念头的机制一旦固定下来,念头

就开始主宰我们的心。这也是感官的价值。所以,我们只要是追求感官的价值,

不论这价值是触摸、是味觉、是气味、是知觉,或是念头的价值,外在的重要都

会凌越内在。单单否定外在绝非对待内心之道。你可以否定外在,隐退到丛林或

山洞里面思考上帝,可是这否定依旧是外在的否定。虽是思考上帝,这思考依旧

是感官的,因为意念就是感官的。不管什么价值,只要是建立在感官上面,都会

制造混乱,当今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感官当道。只要社会结构是建立在感

官上面,谋生就异常艰难。所以,到底何谓正确的谋生之道?要解答这个问题,

必须使当前的社会结构经历一番全盘的革命。这革命不是按照左派或右派这种公

式来革命,而是以非感官的价值观进行的全盘革命。所以,如果那些有时间的人,

譬如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早年曾经追寻上帝,或经历过某些挫折的人,愿意献

出时间和精力来寻找答案,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媒介、成为创造世界革命的人物。

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他们要的是平安。他们工作多年,只想安享晚年。他们有时

间,可是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所谓上帝这种抽象的东西。不过这种关心于实

际无补。然而他们关心的那个抽象的东西,其实也不是上帝,而是一种逃避。凡

是用各种活动填满生活的人,都无法脱身。关于种种生命的问题,他们没有时间

寻找答案。所以,凡是关心这些事情的人,凡是想借了解自己来彻底改变世界的

人,其实只能怀抱希望。职业错误我们当然看得出来。大企业家、资本家则是依

靠压榨他人生活,这种大企业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国家即使接管了大

企业,还是继续压榨你我。社会依靠军队、警察、法律、大企业而成立,换句话

说,就是依据纷争、压榨、暴力等原理成立。所以,在这种社会里,你我希冀正

当正确的职业,又如何生存下去?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军队却越来越庞大,警察

也越来越多,都在从事秘密任务,企业越来越大,到最后就由国家接管。在某些

国家,政府早就成了大公司。在这种压榨的情况下,在这种建立在纷争上的社会

中,你又如何找到正当的谋生方式?几乎不可能,不是吗?你如果不和一些人共

组自给自足的合作社区,就只好向这个社会俯首称臣。但是你们知道,大部分人

并不是真的想找正当的谋生方式。大部分人都是想找到一份工作,长久做下去,

等待薪水慢慢加。因为我们每一个要的都是平安,都是永远保持地位,所以不会

有彻底的革命。发现真实的人,发现新的生活之道的人,并不是那些志得意满的

人,而是那些爱冒险的、喜欢拿生活来实验、拿生存来实验的人。所以,真正找

到正当的谋生方式之前,首先我们要看清楚的就是一些错误的职业。企业不管打

的是国家、资本还是宗教的旗号都一样。你看清其中的虚妄,拨开其中的虚妄,

这才有转变,才有革命,只有这种革命才能够创造新社会。身为个体,追求正当

的谋生方式是好的、优秀的,不过,这样并没有解决整个大问题。要解决整个大

问题,必须你我不再追求安全才可以,所谓安全这种东西是没有的。你追求安全,

结果呢?当前的世界怎么样?整个欧洲都要安全,都在要求安全,结果呢?他们

用民族主义来追求安全。结果一再证明你不能用民族主义来追求安全。因为民族

主义就是孤立,会引发战争、痛苦、毁灭。所以,宏观层面的正当谋生之道,应

该从那些已经看清虚妄的人开始。你一开始反抗虚妄,你就开始创造正当的谋生

之道。你一开始反抗整个纷争压榨的结构,那么,不论这压榨是左派的压榨,还

是右派的压榨,是宗教权威的压榨,还是僧侣的压榨,你的反抗在目前来讲都是

正当的职业。因为,这种反抗将创造新的社会、新的文化。但是要反抗,首先要

把那虚妄的事情看得很清楚,这样才能够去除它。要发现虚妄的事情,你必须先

觉察,观察自己一切所作所为、所想、所感。这样,你不但会发现虚妄的事物,

而且还会产生新的生命力、新的能量。这个新能量就会帮我们决定做什么工作,

或什么工作不要做。

15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不要把社会当作扩张自己的手段

普那,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七日

问:谈到正当的谋生方式,你说军人、律师、公务员都是不正当的职业。你

这样不是在鼓励我们脱离社会吗?这不就是逃避社会的冲突,纵容不公不义和压

榨的事情吗?克:要转变或了解什么事情,首先必须先检查其中的实情。只有这

样才有更新、再生、转变的可能。想转变什么东西却不了解这个东西,只是浪费

时间,只是退化而已。不了解而改革只有退化,因为我们没有面对实情。但是我

们一旦了解实情,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没有最初的观察、讨论、了解,你就无

法行动。我们必须检查社会的实情,检查社会的缺点、弊病。要检查社会,就必

须直接观察我们和社会的关系,但不要强加理智或理论的解释。关于正当或不正

当的谋生方式,目前的社会并不容许我们有选择的余地。只要你够幸运,找到了

工作你就得接受。所以对急着找工作的人来说,他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必

须吃饭,所以他找到了就只有接受。但是对于不是那么急迫的人而言,谋生方式

应该是个问题,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社会建立在夺取、阶级分别、民族主

义、贪婪、暴力上面,那么到底什么是正当的谋生方式?一个社会有这些东西,

还会有正当的谋生方式吗?当然没有。要有的话,也只是错误的职业、错误的谋

生方式。你要给社会什么东西?何谓社会?社会就是你和某人或某些人的关系,

是你和他人的关系。你要给他人什么东西?你要真正“给”别人东西,还是只是

为了得到报酬?只要你还不知道自己要给社会什么东西,那么,不论你从社会得

到什么东西,都注定是错误的谋生方式。这个解答可能不舒服,所以你们得自己

思考一下,探讨一下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也许你们会反问我,“你又给社会什么

东西来换取衣食住行?”我给社会的是我今天谈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随便一个

人讲得出来的。我给社会的东西在我来讲很真实。你也许会反驳说:“胡说,一

点都不真实。”但是,我给了社会对手段来说最真实的东西。我关心这一点,反

而不关心社会给我什么东西。各位,只要你能够不把社会或邻居当作扩张自己的

手段,你就会安于社会给你的衣食住行,所以你不会贪婪。你不贪婪,你和社会

的关系就不一样。因为你不把社会当作扩张自己的手段,你拒绝社会事物,所以

你的关系就产生革命。你再也不必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精神的需要,只有这样,

你才能够找到正当的谋生方式。你也许会说这解答太复杂,其实一点都不。生命

的解答没有简单的。一个人要是想为生命寻找简单的答案,他的心一定痴呆、愚

笨。生命没有结论、没有模式。生命是活的、变的。生命没有肯定的解答,但是

我们却能够了解生命的意义。要了解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是把生

命当作满足自己、扩张自己的手段。因为我们把生命当作满足自己的手段,所以

我们创造的社会就腐败,一开始存在就开始衰败。所以,一个刻意的社会本来就

有腐败的种子。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弄清楚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我们要弄清

楚这一层关系到底是建立在贪婪(意味扩张自己、满足自己追求权力、地位、权

威的欲望)上面,或者只是接受社会的衣食住行?如果你和社会的关系只是需要

而非贪婪的关系,那么,不论你在哪里,就算是社会已经腐败,你都可以找到正

当的谋生方法。由于社会的衰败很迅速,所以我们必须赶快弄清楚。那些只和社

会建立“需要”关系的人将创造新的文化,他们将成为社会的核心,使社会公平

分配生活必需品,不再被当作自我扩张的手段而遭人利用。只要你还是把社会当

作自我扩张的手段,你就会追求权力。权力会在社会制造上下、贫富、有无、识

字与文盲等阶级分别,彼此斗争。权力的基础是夺取,不是需要。“夺取”制造

权力、地位、声望。只要这些东西存在,你和社会的关系必然是错误的谋生方式。

如果你只是仰赖社会来满足需要,你就拥有正当的谋生方式,这样你和社会的关

系就很单纯。单纯既不是“还要”,也不是披布衣、脱离社会。让自己只拥有少

数几样东西也不是单纯,单纯的心不可少,但是如果心是用来自我扩张、自我满

足,那么,不论这满足是追求上帝的满足、追求知识的满足,还是追求金钱、财

富、地位的满足,心都不可能单纯。追求上帝的心并不单纯,因为上帝只是它的

投射。单纯的人就是看清实情,了解实情,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这样的心是满足

的,了解实情的,这并不是说要接受社会现状,接受社会的压榨、阶级划分、战

争等。心如果看清和了解社会实情,从而采取行动,这样的心就不需要很多东西,

就很单纯、宁静。心只有宁静的时候才能够体验永恒。

16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谋生之道无关贫富

孟买,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问:我们越是听你讲话,就越觉得你是在宣扬脱离社会。我在国务院做事,

有四个孩子,一个月只赚一百二十五卢比。请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够用你宣扬

的方法挣扎求生?你认为你的讯息对那些饿肚子的人,那些困苦讨饭吃的人真的

有什么意义吗?你曾经和他们生活过吗?克:让我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是不

是和穷苦的人生活过?这问题的意思是说,要了解生活,就必须经历生活的每一

个阶段、每一种经验,不是吗?必须和穷人或有钱人一起生活,必须饿肚子,经

历生存的各种状况。简单地说,我们要问的就是,是不是一定要酗酒,才知道要

戒酒?没有完全体验,完全了解,就掀不开整个生命的过程吗?你必须经历生命

的每一个阶段,才能够了解生命吗?请你们了解这样问并不是逃避问题。正好相

反,我们认为,要获得智慧,必须经历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从有钱到贫穷、从

乞丐到国王。是这样吗?智慧是经验的累积吗?智慧是完全了解经验的吗?由于

我们没有完全了解经验,所以我们就从一次经验走向另一次经验,希望得到解答、

得到庇护、得到快乐。我们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不断累积经验的过程,所以生命变

成了不断的挣扎,为了夺取,为了获得,不断战斗。这种生活方式当然令人厌烦,

非常愚蠢。不是吗?只要完全了解经验的意义,因而也能完全了解生命的深度和

广度,难道不可能吗?我说那是可能的,而且也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了解生命。

不论什么经验,不论生活有怎样的挑战,都只是浪费时间。但是因为我们做不到

这一点,所以我们就发明一个虚假的想法,说是只要累积经验,我们终会接触到

上帝,但天晓得它在哪里!他刚刚问我是不是在宣扬脱离社会。我们说生命是什

么意思?我“大声”的思考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来。说生命是什么意思?“活

着”只有在关系中才有可能,不是吗?没有关系,就没有生命。只要存在就会和

人建立关系。生命就是关系进行的过程,和别人,和两个人或十个人,都是和社

会交流的过程。生命不是孤立的过程,不是退缩的过程。但是在我们大部分人,

生命就是孤立的过程。不是吗?我们在行为、关系上努力孤立自己。我们所有的

行为都是自我封闭、狭隘、孤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摩擦、悲伤、痛苦。生

活就是关系,凡事都不可能独自存在,所以也不能从生活退缩。我们必须了解我

们的关系——我们和妻子、子女、社会、自然的关系,和一天的美好、水上的阳

光、飞鸟的关系,了解自己和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关系,了解自己和控制自己的理

想之关系。要了解这一切,不需要从这一切退缩。退缩和孤立找不到真理。孤立,

不论有意无意,只会有黑暗和死亡。所以我不是提倡从生命退缩,不是提倡压抑

生命。我们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够了解生命。我们之所以拼命地退缩、孤立,因而

制造了一个以暴力、腐败为基础的社会,全都是因为不了解生命的关系。上帝已

经成为最终的孤立处所。所以他想知道的是,他赚的钱这么少,又怎样才能照我

们所说的活下去。首先,不是只有赚钱不多的人才有谋生问题,那是你我都有的

问题,不是吗?你赚的钱也许比我多一点,也许很不错,工作比我好,地位比我

高,银行存款比我多,但是谋生一样是你我都有的问题,因为这个社会是我们大

家创造的。如果我们三个——你、我、他,不了解“关系”,我们就不可能创造

社会革命。肚子空空的人显然无法发现实相,他先得吃饱饭再说。但是,吃得饱

饭的人,当然就有责任了解社会需要根本的革命,了解事情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比起那些赚钱不多、捉襟见肘、没有时间,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那些有时间,

有闲的人尤其有责任思考这些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是这些人。我们稍

微有一点时间,稍微有闲,我们必须深入这些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成为专

业的提倡者,提出什么制度来代替旧制度。你我有时间,有闲暇可以思考,所以

你我有责任找出新社会之道、新文化之道。但是现在这个月收入一百二十五卢比

的穷人怎么办?他必须养家,必须接受祖母、叔侄的迷信,必须按照惯例结婚,

必须参加种种仪式、接受种种荒谬的迷信。他深陷其中。如果他胆敢反抗,你们

这些可敬的人就唾弃他。所以正确的谋生之道是你我的问题,不是吗?但是大部

分人完全不关心谋生问题。我们只要有工作就高兴、就感谢,所以我们一直在维

护一个不可能正当谋生的社会。各位,我们不可以用理论来看这个问题。一旦你

觉得自己的职业不好了,然后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不就开始看到这会在

你的生命、在你周遭的人身上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吗?但是,如果你没有用心听我

讲话,而且因为有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目前又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你就照老样

子生活,那么,显然你以后还是会在这个世界制造痛苦。这个人钱不多其实没有

什么问题,不过,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只希望赚更多钱。但是,即使他赚到了,

问题照样存在,因为他还会想要更多。

17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艺术就是“我”的缺席

《变革的迫切》摘录

问:我一直在想艺术家是什么东西。有人在恒河河岸的一个小房间内,用丝

线和金线编织最美丽的纱;另外一个人在巴黎的画室画画,希望有朝一日声名鹊

起;另外一个作家努力编织故事,讨论男女问题;科学家和技师在实验室里将几

百万个零件组合在一起,希望把火箭送上月球;印度有个音乐家厉行禁欲,希望

将自己音乐的精髓真实的传达出去;家庭主妇准备三餐;诗人森林漫步,这些人

不都是艺术家吗?我觉得美存在于每个人手上,可是我们却不知道。织美丽的布

的人、做好鞋子的人、在你桌上插花的人,这些人的工作都是美。我总是不懂为

什么这个世界上画家、雕刻家、作曲家、作家,这些所谓艺术家的地位就这么高,

但是鞋匠,厨师却不然。鞋匠、厨师不是也在创作吗?想到人在美上面的种种表

现,真正的艺术家在生活中居于什么地位?谁又是真正的艺术家?有人说美是所

有生命的精髓,那么,那边那一栋建筑,我们觉得很美,那是这种精髓的表现吗?

如果你谈一下艺术家与美这个问题,我会非常感激。克:艺术家当然就是娴于行

动的人,不是吗?这种行动在于生活之内,不在生活之外。因此,如果技术娴熟

才成其为艺术家,那么他可以一天做几个小时,把玩一种工具、写诗、画画,甚

至像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一样,样样都来。不过这几个小时却和他其余的几个小

时互相冲突,因为那几个小时他很混乱。那么,这样的人到底是不是艺术家?琴

艺很好的小提琴家如果很在乎自己的名声,他就是志不在小提琴,他只是处心积

虑想出名,“我”比音乐重要。作家、画家如果在乎名声,也是一样。音乐家认

为那美丽的音乐就是“我”,宗教家认为那崇高象征就是“我”。他在自己的项

目上都很行,可是生活的其他方面却很糟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行动和生活

的方法。不是要弄清楚绘画、写作、技术的行动,而且还要弄清楚怎样才能够整

个生活都有方法和美。方法和美是不是一样的东西?人,不论是不是艺术家,能

不能够生活都有技巧和美?生活就是行动,然而,如果行动带来了悲伤,行动就

不行了。所以,人活着到底能不能够没有悲伤、不摩擦、不嫉妒、不贪婪、不和

人有任何冲突?问题不在谁是艺术家,谁不是艺术家,而在于人——你我——活

着能不能够没有痛苦、没有扭曲。藐视伟大的音乐、雕塑、诗、舞蹈,乃至嗤之

以鼻,当然是亵渎,那就是生活不得法。然而,技艺和美既是行动的技术,自然

应该整天如此,而不是只做几个小时,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弹钢琴弹得美还不是

挑战。你既然已经碰到琴键,不用说当然必须弹得美。不过这实在不够。这好比

一大片田,你却只耕耘一小块地一样。我们往往忽略这大片田地,却一直注意琐

碎之处——自己或别人的琐碎之处。技艺必须完全“清醒”,因此使整个生活都

行动得法,这就是美。问:那工人和办公人员呢?他们是艺术家吗?他们的工作

有没有技艺?如果没有,他们是不是就生活完全没有方法可言?他们会不会受到

工作的制约?克:当然会。但是如果他们觉醒了,他们就会放弃他们的工作,要

不就是将工作转变成技艺。重要的不在于工作,而是对工作觉醒。重要的不在于

工作的制约,在于觉醒。问:你说“觉醒”是什么意思?克:是不是只有环境、

挑战、坏事,或者快乐才会使你觉醒?或者你有一种不需要原因的清醒?如果是

有事情、有原因才会叫清醒,那么你就是在依赖这个事、这个原因。你只要依赖

什么东西,不管这东西是药、是性、是绘画、是音乐,那么你就是在纵容自己沉

睡。任何一种依赖都是方法的终结,都是技艺的终结。问:所谓没有原因的清醒

是什么意思?你说的是一种既无因又无果的状态。有没有一种心灵状态是完全不

从任何原因产生的?我不懂。因为我们想得到的一切,也不论我们是什么,都是

某一原因的结果。因果的循环是不会中断的。克:因果的循环之所以不会中断,

是因为果变成因,因又变成果的缘故。问:这样的话,我们还能够在循环之外有

所行动吗?克:我们所知的行动,都是有原因、有动机的行动,都是一种果。所

有的行动都在关系中发生。关系如果是建立在“因”上面,就会随情况而变化,

因此造成一种愚昧。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没有原因,那就是爱。爱是自由、是美、

是方法、是艺术。没有爱就没有艺术。艺术家把玩美的时候,没有“我”,只有

爱和美。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行动中的技艺。“我”在行动的技艺中缺席,艺术

就是“我”的缺席。如果你忽略生命的大片田地,只注意其中一小部分,那么,

不论其中有多少的我,你还是一样活得不得法,所以你不是生活的艺术家。爱和

美就是“我”在生活中缺席,这时生活自有其法门。在生命的大片田地中生活得

法,这就是最伟大的艺术。问:天啊!这一点我怎么做得到?我心里可以了解、

可以感受,可是怎样才能够保持这种感受呢?克:这种东西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保

存,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滋育,也没有办法练习。你只有“看”。“看”是最伟大

的技艺。

18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分别心”加速心的败坏

孟买,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一日

我想,也许我们值得探讨一下为什么心败坏得这么快?使心愚昧、麻木、反

应迟钝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之所以认为探讨这个问题有价值,是因为如果我们了

解其中的缘由,我们或许就知道真正单纯的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心是我们了解事

物的工具,是我们探索、追究、质问、发现问题的工具。但是我们越长大,就越

发现我们滥用了心。心一直在败坏、崩溃。在我而言,这种败坏的一个原因就是

分别心。我们的生活全部建立在分别心上面。我们分别种种的生活层次。我们分

别白色、蓝色,分别这一朵花、那一朵花,分别喜欢、不喜欢,分别种种观念、

信仰,接受这个,丢弃那个。我们的心理结构就是建立在这种分别的过程上面,

一直在选择、分别、抛弃、接受、拒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用力、挣扎。这里面

从来没有直接的了解,有的只是一直累积“分别”的能力,建立在记忆、知识上

面的能力,并且因为一直在分别,所以一直在用力。因此,分别心不就是野心吗?

我们的生命就是野心。我们想成名,想要别人想到我们,想要有成就。要是我不

聪明,我就想聪明。如果我粗暴,我就希望自己不要粗暴。这“变”,就是野心

进行的过程。不管我是想成为地位最高的政治家,还是最完美的圣人,这种野心,

这种驱策,这种“变”的冲动就是分别,就是野心进行的过程。这些都建立在分

别上面。所以我们的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挣扎。从一种意识形态、公式、欲望转向

另一种意识形态、公式、欲望。我们的心就在这个“变”,这个挣扎的过程中败

坏了。这种败坏,本质就在于分别。我们认为分别是必要,不过分别却激发了野

心。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建立在野心上面,没有分别,

不问结果,只问耕耘?我们所知道的生活净是一连串的挣扎,目的只在追求结果。

而且,如果是为了更大的结果,原有的结果还可以丢弃。我们所知的生活就是这

一回事。有的人就算是在山洞里静坐修道,他要让自己完美,这个过程就有分别。

这分别就是野心。粗暴的人希望自己不要再粗暴,这个变就是野心。我们讨论的

并不是野心是对还是错,不是野心于生活是否不可或缺。我们讨论的是野心是否

阻碍朴素的生活,我说朴素的生活,不是说箪食瓢饮就是朴素的生活。箪食瓢饮

不见得就是生活朴素。一个人衣着薄简并不表示他就生活朴素。有时候,因为扬

弃外在的东西,我们的心反而更加野心勃勃。因为这时它会更抓紧自己的理想,

然而那理想其实只是投射,只是造作。所以,既然我们要观察自己的思考方式,

是否就应该探讨“野心”这个问题?我们说“野心”是什么意思?生活是否有可

能没有野心?我们知道,不论是学校的学童,还是大政治家,野心都会助长竞争。

大家都努力往上爬,想创造纪录。这种野心确实在工业方面产生了一些利益。但

是,接下来显然就是心灵的暗昧、工业技术对人的制约。于是心失去了弹性、失

去了单纯,因此无法再直接体验事物。这样说来,我们(不是团体的我们,而是

个体的你我)不更应该弄清楚所谓野心是什么意思,弄清楚我们是否完全觉察自

己生活的野心吗?为国家服务、做高贵的工作,这些事情有没有野心?有没有分

别心?因为分别心阻碍生命的展现,所以不正是生活中一股腐败的力量?能够展

现生命的人是真正的人,是不变的人。展现的心和变动的心一样不一样?变动的

心一直在长大、变化、扩大、收集知识。我们都很清楚生活里面这种过程,这种

过程有它的结果、它的冲突、它的紧张、痛苦。我们很清楚这一切。但是我们不

清楚生命的展现。然而,这里面难道没有一种差异值得我们去发现吗?不是用区

别、用划分去发现,而是发现生活的过程。我们一发现生活的过程,也许就可以

将野心,将分别心放开,发现一种生命的展现。生命的展现就是生活之道,就是

真正的行动。所以,如果我们光是说不要野心勃勃,但是却没有寻访展现生命之

道,那么,我们不但摧毁野心,也扼杀了心灵。因为,分别的行为就是意志的行

为。所以我们每人不都应该找出生活中野心的真相?社会鼓舞我们野心勃勃,社

会就是建立在野心上面,建立在追求结果的驱策力上面。这种野心里面很多是不

平等的事情,是法律一直想要铲平、改变的。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我们

接触生命总是错误。不过也许有一种展现生命的接触之道,一种不聚敛却能够展

现的生命之道。不论如何,我们都知道,只要我们有意识的追求某种东西,想变

成某种东西,那就是野心,就是追求结果。

19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庸俗谋划了我们的卑贱1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却另外有一种能量、一股力量。这一股力量是一种没

有累积过程、没有“我”这个背景、没有自己的动力,这就是创造之道。不了解

这种创造之道,未曾实际体验这种创造之道,我们就会生活愚昧,就会变成一连

串的冲突,其中毫无创造可言,毫无快乐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开放、领会、

聆听“野心”这个真相,不是舍弃野心,而是了解野心,了解了这个创造之道,

我们或许从此就发现创造力。这创造力之间有的是不断的展现,不是展现自我满

足,而是展现不受“我”束缚的能量。问:请你告诉我们,你所谓“我们的职业”

指的是什么?我认为你另有所指。克:我选择一种职业,你也选择一种职业,这

就在我们之间带来了冲突,不是吗?由于我们从来不曾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这

种冲突不就是当今世界的实情吗?我们只是接受社会的制约,一种文化的制约,

因此接受种种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竞争、憎恨的职业,如此而已。我们都知道,我

们都看到了。这样的话,是不是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容许我们从事真正的职

业呢?人难道没有一种职业可以做吗?各位,请仔细听,人有没有别的工作呢?

我们都知道有。你做店员、我擦鞋;你是工程师、我是政治家。我们可以举出无

数的职业,也知道这些职业全部互相冲突。所以人经由他的职业互相冲突,彼此

憎恨。我们都知道这一点,这种事情我们太熟悉了。现在,我们讨论一下,人是

否真的没有事情可做?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事情给人做,那么我们种种能力的展现,

就不会再在人与人之间制造冲突。我说人能够做的事情只有一种。人没有很多种

职业,只有一种,那就是寻找实相。各位,不要失望,这个答案一点都不玄。如

果你我寻找的是实相,是我们真正的职业,那么,追寻实相就不会造成竞争。我

不会和你竞争,虽然你也许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那个实相,可是我却不会和你吵

架。也许你是什么部长,不过因为我们追寻的一样都是实相,所以我不会野心勃

勃,想要侵占你的位置。因此,只要我们还找不到人真正的职业,我们必然彼此

竞争、彼此憎恨。不管你通过什么法律,只会造成更多的动乱。通过正确的教育,

通过适任的老师,从小就帮助孩子、帮助学生自由自在的寻求一切事物的真相,

不但是寻求抽象事物的真相,而且也寻求种种“关系”的真相——孩子和机器的

关系、和大自然的关系、和金钱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和政府的关系,这一切

不可能吗?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种老师。不是吗?这种老师关心的是给学

生自由,让学生思考智慧的培养是怎么一回事。智慧,绝不受永远败坏的社会制

约。所以,人没有事情可做吗?人不能独自存在,人只能存在于关系当中。然而,

人在关系里面却找不到实相,找不到关系的实相,这样,就有了冲突。你我只有

一种职业,要寻找这种职业,我们必须寻找一种不会使我们产生冲突,不会使我

们彼此破坏的展现方式。但是,首先这必须从正确的教育、适任的老师开始。老

师也需要教育,根本上,老师不但是提供讯息,而且也是在学生身上创造自由、

创造反叛、让学生发现实相。庸俗谋划了我们的卑贱与拉吉特学校学童对话

我们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弄清楚什么东西使人庸俗。你们知道庸俗是什么

意思吗?庸俗的心就是受伤的心,不自由的心,陷于恐惧、困难当中的心,绕着

自己的利益打转的心,为了急速解决问题绕着成败打转的心,绕着悲伤打转的心。

这样的心,到最后都会变成破碎的心。一颗庸俗的心要打破自己习惯、惯性、自

由自在的生活、走动、行动,这是最难的一件事,不是吗?你们以后就会知道大

部分人的心都很渺小、卑贱。仔细看看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其中占满的都是一些

小事情——考试及格、不及格、别人怎么想我们、害怕某一个人、怎样才会成功。

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这样。你搜寻自己的心,就会

发现里面都是这种渺小的、琐碎的、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因为占满了这种事情,

所以就制造出很多问题,不是吗?我们的心想用卑贱解决问题,但是,因为解决

不了,就更加卑贱。依我所见,教育的作用就是打破这种思考习惯。庸俗的心,

陷在瓦拉那西窄巷,并且住在那里。它也许识字、也许考试都及格、也许社交生

活很活跃,不过,还是活在画地自限的窄巷里。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不分老少,都要看清楚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心不论怎样挣扎,怎样用力,怀抱

怎样的希望、恐惧、渴望,永远都是渺小的、都是卑贱的。那些上师、师父,还

有卑贱的心建立的社团、宗教,一样卑贱,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要打破这种

思考的惯性很难。

20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庸俗谋划了我们的卑贱2

我们年轻时有一些不庸俗的老师不是很重要吗?因为,如果老师自己就很愚

昧、疲惫,脑子里想的都是琐碎的事情,深陷在自己的卑贱里面,那么,他就没

有办法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自由自在,让学生打破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惯性。

我想,要有了解人是否庸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承认自己

庸俗,我们都觉得自己有一些优秀的东西深藏不露。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我们

其实都很庸俗。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庸俗造成了我们的卑贱、琐碎。你们了解

这一切吗?真不巧,我只会讲英文,但是我希望你们的老师能够帮助你们了解这

一切。他们向你们解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就打破了自己的琐碎。光是解说,就

足以让他们觉察自己的卑贱、渺小。渺小的心没有能力爱人,没有能力雍容大度,

只会吵一些小事情。印度,还有其他地方,需要的不是聪明人,不是有地位、有

学位的人,而是你我这种已经打破琐碎心的人。琐碎根本就是一种“我”的意念。

“我”使心卑贱,永远想着自己的成功、理想、想要完美的欲望。这一切使心卑

贱,因为,“我”不论如何扩展,一样渺小。所以,盘踞着小事的心是卑贱的心。

一直想着事情,担心考试,担心工作,担心父母、老师、上师、邻居、社会怎么

想我们的心,是卑贱的心。这一切念头都是想赢取他人的尊敬。然而,受人尊敬

的心、庸俗的心,并不快乐。这一点你们要听好。你们知道,大家都希望别人尊

敬自己,不是吗?希望别人——父母、邻居、社会,重视自己,希望自己行为正

当,于是这一切造成了恐惧。这样的心绝不可能创新。然而,这一个败坏的世界

需要的却是创造的心,不是发明的心,不是徒有能力的心。但是,这种创造却只

有在没有恐惧时才会有,只有在心没有受到问题盘踞时才会有。这一切需要一种

让学生真正自由的气氛,这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自由发问、追究、寻

找、解说,然后又超越解说的自由。学生需要一种自由,去发现自己一生真正喜

爱的事物,以免被迫从事自己厌恶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你们知道,庸俗的心

永远不会叛变。庸俗的心顺从政府,顺从父母,什么事都容忍。我很担心,像这

个国家,人这么多,生活这么困难,这种压力使我们听话,使我们顺从,于是渐

渐的,反叛的精神毁了,不满的精神毁了。我们这种学校应该教育学生一辈子不

满、不轻易满足。这种不满,如果没有落入满意、感激的管道,就会开始追寻,

就会变成真正的智慧。问:人真的是死后才有名望吗?克:一个乡下人死了,你

认为他会有名望吗?问:伟大的人死了就会有名望。克:什么叫伟大的人?我们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真义。追求名声的人是伟大吗?赋予自己极度重要性的人是

伟人吗?认同国家、成为领袖的人是伟人吗?他追求这一切,有生之年有了名声,

这种事情我们都喜欢,我们都喜欢这种事情,我们都想作伟人。你想在行列中领

先、你想当省长、你想成为他人伟大的理想、你想当改革印度的伟人。你要这种

东西,谁都要这种东西,所以你会领先。但是,何谓伟大?伟大不是用宣传制造

的吗?不是让你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用权威压制百姓,用意志、人格、欺骗,

使人民顺从而来的吗?然而,伟大当然不是这一回事。伟大是不求闻达。不求闻

达是最伟大的事情。伟大的教堂、伟大的生活事物、伟大的雕刻一定都作者不详。

这些东西都不属于什么人。譬如真理。真理不属于你还是我。你只要说你得到了

真理,你一说你得到了真理,你就不再无名,你已经比真理重要。不求闻达的人

也许绝不伟大,他或许永远不可能伟大,因为他不想伟大,不想世俗意义的伟大,

乃至于内在也不想伟大。又因为他默默无闻,他没有信徒、没有圣殿、他不膨胀

自己。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喜欢膨胀自己,都想伟大、都想出名、都想成功。

成功带来名声,不过那种东西很空洞,不是吗?那种东西好像烟尘。每个政治家

都很有名,他的工作就是出名。所以他不伟大。伟大是不求闻达,内在外在都默

默无闻,这得有相当的识见、相当的理解、相当的感情。

21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闲暇时的思考

阿姆斯特丹,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问:一个整天上班的人日夜忙碌,可是潜意识里面却有一些实际的问题留待

解决。你的观点只有在自我觉察时,那种安静的状态才能够了解。但是我们几乎

没有时间安静,眼前种种总是很迫切。你能不能作一些比较实际的建议呢?克:

先生,你说“实际的建议”是什么意思?是你应该马上做的事情吗?是你应该练

习一下,以便产生安静的心的什么方法吗?然而,不论如何,练习一种方法,就

会产生结果,不过却是那个方法的结果。这结果不是你的发现,也不是你在生活

的种种接触中,因觉察自己而发现的。方法显然有它自己的果,不论你怎样练习,

不论你练习多久,这结果早就由方法本身决定。这不是发现,这是因为我们想在

这个混乱、悲伤的世界寻找出路,因而强加在心上面的东西。所以,如果一个人

很忙,和大部分人一样,日夜都忙,忙着谋生,他要怎么办?不过,人真的是整

天都忙着谋生吗?一天里面,我们难道没有暂时歇息的时候吗?我认为,暂时歇

息的时候比你忙的时候重要多了。弄清楚我们的心在忙些什么不是很重要吗?如

果我们的心真的很忙,有意识的忙,整天忙,那么,我们显然就没有空间,没有

一种安静让我们发现新事物。幸好大部分人都不是整天忙,有时候也有时间想想

自己,有时间做觉察。我认为,这种时刻比忙碌的时刻有意义多了。只要我们愿

意,这种时刻就会开始塑造、控制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有意识、忙碌的心,

不论如何都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但是有意识的心并不是心的全部,我们的心还有

潜意识部分。有意识的心有办法挖掘潜意识吗?换句话说,有意识的心,想要探

索、想要分析,有办法探索潜意识吗?如若不然,是不是意识心要先安静,潜意

识才能够提供线索、暗示?潜意识是不是和意识很不一样?心的全部是否既是意

识又是潜意识?以我们所知的心的全部——意识加潜意识来说,心是受过教育、

受过制约的,有它的文化、传统、记忆赋予的一切。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答案

完全不在心里面,而在外面。我们的生存、我们的挣扎,要解答其中一切复杂的

问题,我们的心——意识和潜意识当然必须完全安静,不是吗?他想知道的是,

他这么忙,该怎么办?事实上,他当然没有这么忙,有时候他当然还是要消遣。

一开始,如果他每天花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思考这些事情,接下来这种思

考就会创造更多这种时刻,让他思考、挖掘。我觉得,心表面上占据的那些事情

没有多大意义。有一件事情更重要,那就是弄清楚心的运作、我们的思考方式、

动机、驱策、记忆、传统。我们的心陷在这一切里面。我们赚钱谋生的时候一样

可以做这种思考。这样,我们就会充分觉察自己,觉察自己的特质。这样,我认

为,我们的心就真的能够安静,因此也能够发现它自己投射以外的东西。完整的

行动在撒宁与青年对话

克:年轻人对现代文明的挑战有什么反应?现代文明的挑战不只是社会改革、

不只是种种政治革命,还包括诚实、多多少少不腐败等等。现代文明在技术和精

神方面的改变非常大。宗教的式微也是巨大的挑战。年轻人对这种事情有什么反

应?这样问公平吗?你们应该都很年轻,你们对这种事有什么反应?我说的反应

是对整个挑战的反应,不只是组织小公社、吃药,或者说:“反正大人不了解我

们年轻人。”上下两代间有代沟。我们的挑战这么大。你们年轻人有什么反应?

克:谋生是个问题,不过并不是精神问题。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活下去,我们逃

避不了。问:我想问的是,行动完整而不琐碎有没有可能?还有,进入学校,进

入大机器一般、程式一般的公立学校以后,是否还有可能做一些事情?克:你的

问题是:我是个老师,我任教的学校很机械化,学生太多,在那种学校里面,我

如何能够行动完整,不被整个巨大的结构压碎?如果我必须教一班五、六十个学

生,而学生又很顽皮,我要怎么办?这种环境下,我要怎样才能够行动完整?我

该怎么做?拜托,我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在学校,在体系下教书谋生,这个

学校工作太重,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样才能够教得完整?你能吗?问:老实说,

到目前为止,我并不成功。事实上我已经给校方革职。克:好,先生。事实上你

做不到,这种事情不可能做得到。你看,你要教一班五十个学生,你要教他们数

学,但是,你不只关心他们的数学,你还关心他们的心、他们的智慧,你要他们

行为正当,你要这些全部。不过,要教五十个学生,这些根本不可能,所以你被

学校开除了。你该怎么办?再找工作?或说“上帝,教书最重要。教书事关年轻

人,事关新心灵的创造。”等等。我要和大家一起弄清楚,要和了解的人一起弄

清楚,然后办一所学校。这表示你要耗费很多精力,这表示你不是玩票,你要把

全部生命投入其中。

22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完整的行动

克:我现在要回答这个人的问题。他说:“我住在城里,我必须在城里谋生。

我没有时间。所以,我要搬走,弄一个小公社。”如果可以,我要和几个朋友出

走。我们住在一起种菜。这样我就有时间思考怎样才能行动完整。我和几个人住

在一起,寻找一种行动完整的生活之道,这是我的意图、我真正的意图吗?我舍

弃目前的社会结构,过一种很完整的生活。所有的僧侣都想过这种生活。各种公

社都想营造这种生活方式。他们或许是接受某人的权威,某种信仰的权威,要不

就是认为人必须一起工作。如若不然,或者你要舍弃这一切,然后为自己寻找一

种生存之道,一种完整的生活,一种简单的、精神的、最重要的是,完整的行动。

这一切都要看你。看你真正的意图在哪里,看你是否内外在都想活得不一样?问

:先生,你是不是说营建公社和上班没有两样?营建公社完全不算是行动。但是

如果了解这一点,就是行动。克:没错。你做了,实际层面上你做了。不过,这

实际层面的行动还得看你真正的意图怎样,看你的内心深处是否诚实。问:一切

意图的背后不是都有理想吗?克:就是这一点。你对这种事有什么反应?逃避到

教堂里面,参加政治活动,变成这个、变成那个。或者因为你父亲或朋友会给你

钱,所以你过着一种完全不需要负责任的生活,因此你毫不在乎?问:你总是说

必须活得很实际。你也许睡在谷仓、也许睡在旅馆,你也许想做什么事。不过,

如果没有钱……克:我曾经在印度遇到一个年轻人。他走路横越美洲大陆,从加

州走到纽约。然后当水手,坐船到印度,在印度工作,我在海边遇到他。对他而

言,重要的在于发现实相。你也许会说这很愚蠢,不过他就是想发现。所以他把

生命奉献在这上面。他不谈实际的生活,他只是工作。但是,如果你有钱,或者

你的父母有钱,或者你的朋友给你钱,你就会有“依赖”的问题。然后你才“玩

玩”这一些观念。因此我们又回到我们的原点:你是否觉察到任何琐碎的行动都

是愚昧的、有害的?传统一向就是做这种事。他们用一种方式维持事物的进行:

礼拜天给宗教,礼拜四给政治等等,那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你的所作所为

和他们没有两样,只是你用的名称不一样而已。我说你,你这么年轻,应该很有

活力、很热诚、行动力很强、了解上一代的所作所为。可是我说你和别人一样糊

涂。所以并没有什么代沟。你们知道自己有多虚假吗?你们否定上一代的所作所

为,但是你们的所作所为却和他们没有两样,只是讲话不一样而已。你们这么年

轻,应该创造新的世界,你必须为新的世界负责。如果说你只关心钱,或者只关

心精神事物,这种话,就毫无意义。

23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形象的形成 1

《论教育》,第八章

小时候,我们都活得很快乐。我们常常聆听早晨的鸟鸣、看雨后的山峦、太

阳下闪烁的岩石、闪光的树叶、看云飘浮,全心全意、心志清明的迎接晴朗的早

晨。长大以后,我们失去了这一切感觉,我们有的只是烦恼、焦急、争吵、怨恨、

恐惧,为谋生挣扎不停。我们把日子用在争吵,用在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偶尔

有一些小小的快乐。我们不再听鸟鸣,不再和以前一样看树木、看草上的露珠、

看鸟飞、看山峰在晨曦中闪耀。我们长大以后就不看这些东西了。为什么?我不

知道你们是否问过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问这个问题,如果你们不问,不

久就要沦落。你们要上大学、结婚、生子、负担责任、谋生、然后老去、死去。

人就是这一回事。我们要问的是,我们看花看鸟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已经失去超

凡的美感?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失去美感,主要是因为我们只关心自己,我们有

的仅是自己的形象。你们知道那形象是怎么一回事吗?有一种东西是用手从石头、

大理石刻出来的。这种东西刻出来以后,就放在寺庙里供人参拜。不过,虽然如

此,终究还是手刻,还是人造的雕像。你自己也有这样的雕像,这雕像不是手刻

出来的,而是意念、经验、知识刻出来的,是你的挣扎、冲突、痛苦刻出来的。

这就是你的形象。你年纪越大,这个形象就越固定、越大、越严苛、越固执。你

听得越多,做得越多,越把自己的生存寄托在你的形象上面,你就越看不到美。

除了那形象的小小激励,你就感觉不到快乐。你之所以丧失这种完满的特质,原

因在于你只关心自己。你们知道“只关心自己”是什么意思吗?“只关心自己”

的意思就是说,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能力行不行、邻居怎么想自己、工作

好不好、会不会成为大人物、会不会遭社会遗弃。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做什么,

不论在办公室、在家里、还是在田里,你永远在挣扎,永远在冲突,挣脱不了冲

突。因为挣脱不了冲突,所以你又另外制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天国,或者上帝。

这些一样是你的心制造的。你内心深处还有很多形象,彼此互相冲突。你越冲突,

挣扎就越厉害。但是只要你内心对自己还存有那么多形象、意见、概念、观念,

就永远有冲突。因此,我们的问题是:活在这个世上,可不可能对自己不存形象?

你是医生、科学家、老师、物理学家,你利用职能创造了自己的形象。所以,你

利用职能在职能中制造了冲突,在做事当中制造了冲突。我不知道你们懂不懂?

你们知道,假设你跳舞跳得很好、你弹乐器、拉小提琴、弹维纳琴弹得很好;这

样,你就经由舞蹈或乐器制造了自己的形象,使你觉得自己很棒,乐器演奏得很

好,舞跳得很好。你利用演奏或舞蹈来充实自己的形象,你就是这样活着、这样

创造、这样强化自己的形象。于是冲突更多了。你的心就更疲惫、更挂念自己。

于是丧失美感、丧失快乐、丧失清明。我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教我们做事,而不

是制造形象。这样你做事就没有冲突,内心没有挣扎。教育没有止境。教育不是

读书、考试及格就完了。从生的那一刻到死的那一刻,整个生命就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没有止境。学习的无时间性,就是没有止境,但是,如果你陷身冲突当中,

如果你和自己、邻居、社会一直在冲突,你就不可能学习。你只要对自己存有形

象,你就永远和社会、和邻居冲突。但是,你一旦了解构成这种形象的力学,你

就开始又能够观看天空、观看河流、观看树叶上的雨滴、感觉清晨新鲜的空气、

枝叶间沁凉的微风。这样,生命又开始有了超凡的意义。是生命本身,不是你对

自己的形象,有了超凡的意义。学生:看花的时候,你和花有什么关系?克:你

看花,你和花有什么关系?是你看花还是你认为自己在看花?这不一样,你懂吗?

你是真的在看花,还是你认为自己应该看花,还是带着你对花存有的形象,认为

那是一朵“玫瑰”——这样地看花?“玫瑰”这两个文字是形象。文字是知识,

所以你是用文字、用记号、用知识在看花。所以,你实际上并没有在看花,要不

也许你看着它,但是心里却在想别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看花的时候不带文字,

不带形象,专心一致地看,那么你和花的关系怎样?你们有没有这样做过?你们

是不是曾经看花的时候,心里面不说“这是玫瑰”?你是不是曾经完整地看花,

不想文字、不想记号、不想名称,只是专注地看?你要是做不到这一点,你和花

就不会有什么关系。要和别人、和石头、和树叶建立关系,你必须完全专注的观

看。这样,你和自己观看的事物就会有崭新的关系。这样就完全没有观看者,有

的只是全部这一回事。如果你是这样观看的,你就没有意见、没有判断。花就是

花。你们懂吗?你愿意这样看花吗?各位,要做,不要说。要做。学生:如果你

有很多时间,你要怎么用?克:就是做事。你看,如果你喜爱自己的所作所为,

你需要的休闲就全都有了。你了解我的话吗?你问我,如果我有时间,我要做什

么。我说就是做事。这做事就是出游、谈话、看人等等。因为我喜欢做,所以我

做,我做并不是因为我和很多人谈话,会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你觉得自己

很重要,你就不会爱自己做的事情。你爱你自己,所以你关心的应该是你有时间

的时候要做什么,而不是我有时间的时候在做什么,对不对?我已经告诉你,我

会做事。现在请你告诉我,如果你有很多时间,你会干什么?

24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形象的形成 2

学生:先生,我会觉得很无聊。克:你会觉得很无聊。没错。大多数人都是

这样。学生:怎样才能够清除这种无聊?克:等一下,听我说。大部分人都很无

聊。你问怎样才能解除无聊。现在让我们弄清楚。你只要自己一个人独处半个小

时,就会觉得很无聊。所以你就看书、下棋、看杂志、看电影、聊天、做一点什

么事。你用事情占据你的心,这是逃避自己。你问了一个问题,现在请注意听我

说什么。你之所以无聊,是因为你发现你只有自己,也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发现自

己,所以你觉得无聊。你说:“我就是这样吗?我这么渺小,这么烦恼。我要挣

脱这一切。”你很无聊,所以你想逃避。但是你现在说:“我不想这么无聊,我

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你就像在

镜子里看自己,你很清楚地看到自己。你看清楚自己的脸,然后说你不喜欢自己

的脸,你应该漂亮,应该像电影明星。但是,如果认真地看自己,然后说:“这

就是我。鼻子有一点歪、眼睛有点小、头发直条条。”你这样说,你接受了你的

脸,这时,你看你自己就不会觉得无聊。只因为你排斥自己的眼前所见,心里想

着别的事情,才会无聊。同理,你看自己的内在,看清楚自己,这“看”就不会

无聊。这很有意思,因为这时你越看,就越有东西好看。你可以一直深入、一直

扩展,永无止境,这当然不会无聊。如果你做得到这一点,你的所作所为就是自

己喜欢的。你喜欢做一件事,时间就消失了。你如果喜欢种树,你就会为它们浇

水、照顾、保护。你一旦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你就觉得日子苦短。所以,从现

在开始,你必须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真正想做什么,不要只关心谋生。

学生:先生,你怎样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克:你怎样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你

必须了解,你喜欢做什么和你想做什么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父亲是律师,或者你

知道当了律师可以赚很多钱,所以你想当律师。这样,你就没有爱你做的事情,

因为你的动机是要做事情来谋利、来出名。可是如果你爱一件事情,你是不会有

动机的。你不会利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博取自己的地位。要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

么事情最难,那是教育的一部分,要弄清楚,你必须非常深入的探讨自己。这很

不容易。你说你想当律师,你很努力的当上了律师。但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

自己并不喜欢当律师,你想画画。可是来不及了,你已经结婚,你有妻有子,你

没有办法放弃你的工作、你的责任。你觉得很不快乐,挫折感很深。又如也许你

说:“我真想画画。”然后你全心全意投入绘画,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

画得不好,你真正想当的其实是水手。正确的教育并不是要帮助你追寻职业。看

在上帝的分上,把那种东西丢到窗外吧!教育不只是从老师那边获取讯息、从书

本学习数学或历史事件的日期,教育是帮助你了解问题。这需要一颗良好的心,

有理性、敏锐,没有既定信仰,因为信仰不是事实。一个人信上帝和不信上帝一

样迷信。要弄清楚,你必须能够理解。如果你已经有既定意见、已经有成见、已

经有结论,你就无法理解。所以你要有良好的心——敏锐、清明、明白、精确、

健康。你不需要有信仰的心、服从权威的心。正确的教育就是帮助你寻找自己真

正——全心全意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并不重要,是厨师、是园丁,都没有

关系,可是一定是你把心放在上面的事情。这样,你做起事情就会很有效率,一

点都不粗鲁。这所学校应该通过讨论、聆听、沉默,也就是通过你的生活,来帮

助你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学校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学生:先生,我们

怎么可能了解自己呢?克:这个问题很好。仔细听我讲。你怎么了解自己?你们

懂我的问题吗?有一天你开始对镜子看自己,几天或几个礼拜以后再看,然后说

:“这也是我。”对不对?所以,你每天看镜子,你就开始熟悉自己的脸。你说

:“这就是我。”那么,你能不能够同样用观察自己来了解自己呢?你能不能观

察自己的姿势、观察自己讲话的样子、自己的行为、观察自己是强硬、残酷、粗

俗,或者很有耐性,来借此了解自己呢?能这样,你就开始了解自己。你从“自

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这面镜子观察自己,因此了解自己。所感、所做、

所思,就是你的镜子,你从这面镜子开始看自己。然后镜子说:“这是事实。”

但是你并不喜欢事实,所以你想改变事实,你扭曲事实,你没有照原样看它。专

注沉默才能够学习。学习就是要安静,要全神贯注。你在这种状态中开始学习。

现在开始安静地坐下来,不是我叫你们静下来,而是这是学习之道。安静地坐下

来,不但生理安静、身体安静、心也安静。非常安静。在这种安静中专注。专心

听屋外的声音,鸡鸣、鸟叫、咳嗽、有人走了。先听身外的声音,再听心里的声

音。这样,如果你非常非常专心的听,你就会在这种安静中,听到身外的声音和

心里的声音其实完全一样。

25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免除制约

《论生活》,第二章

他一直在做一些事情,希望有益于人世。他在一些社会福利机构非常活跃。

自从毕业以来,他就一直工作,完全没有放过长假。他做这些事情当然没有拿钱,

这些事情对他非常重要,他很执著于这些事情。他已经成为第一流的社会工作者,

而且很喜爱这个工作。不过他最近听到有人在谈制约人心的种种逃避方式。他很

想也谈一些。问:你认为当社会工作人员会制约人吗?会制造冲突吗?克:我们

先弄清楚“制约”是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制约?我们觉

察得到这一点吗?你是觉察到自己受制约呢,或者只是觉察到自己各个生存面的

冲突、挣扎?当然,我们觉察的,不是我们所受的制约。我们只觉察到冲突、痛

苦、快乐。问:你说冲突是什么意思?克:我指的是所有各种冲突——国与国之

间、各种社会团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有人和自己的冲突。只要人

和行为没有成为整体,挑战和反应没有成为整体,是不是冲突就不可避免?我们

的问题在于冲突,不是吗?这指的不是哪一次冲突,而是一切的冲突——各种观

念、信仰、意识形态的冲突、对立双方的冲突。没有冲突,什么问题都没有。问

:你是不是说我们都应该追求孤独的生活、思维的生活?克:思维很难。思维是

最不容易了解的事情。至于孤独,虽然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有意无意的追求孤独,

不过却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其实孤独反而会制造问题。我们想了解的是制造冲

突的“制约”因素。但是,我们只觉察到冲突、痛苦、快乐,我们觉察不到制约。

那么,制约是怎么形成的?问:社会或环境的影响。我们出生的社会、成长的文

化,还有经济、政治的压力等等。克:是这样没错。不过,就这些吗?这一切影

响我们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的产物,不是吗?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产物。这一

点很清楚。这种关系是彼此利用、需要、舒适、满足的关系,这种关系会制造一

些事情,价值观,影响我们、束缚我们。这种束缚就是我们所受的制约,我们受

自己意念、行为的束缚,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受到束缚。我们只感受到痛苦与快

乐的冲突。我们永远无法超越这一切,如果有,也只是制造更多的冲突。我们感

觉不到自己受制约。如果有,我们只是制造更多的冲突、混乱。问:我们怎样才

能够觉察自己的制约?克:这必须了解另外一回事,那就是“执著”。如果我们

了解自己为什么执著,也许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制约。问:要能够直接质疑,不是

一条漫长的路吗?克:是不是呢?不妨尝试一下觉察你的制约。你只能间接的,

在它和其他东西的关系上知道制约。你不可能抽象的觉察制约,否则那只是空口

说白话而已,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能够觉察的只是冲突。挑战和反应没有成为整

体,就会有冲突。冲突是制约的结果,制约就是执著,执著工作,执著传统、财

产、人、想法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了无执著,还会不会有制约?当然没有。所

以,我们为什么会执著?我执著国家,是因为认同国家,我就有一些分量。我认

同工作,所以工作变得很重要。我就是我的家庭,我的财产,我执著这一切。执

著的对象给了我逃避空虚的方法。执著就是逃避。逃避又增强了制约。假设我执

著你。我执著你,是因为你是我逃避自己的工具。所以你对我而言很重要,所以

我必须占有你、掌握你。你变成了制约他人的因素,逃避也成了制约。如果我们

能够觉察自己的逃避,我们就能够认知种种制约的因素,认知种种造成制约的力

量。问:我是不是用社会工作来逃避自己?克:有没有执著社会工作,受它的束

缚?如果你不做社会工作,会不会觉得失落、空虚,无聊?问:我相信我会。克

:执著工作是你逃避的方法。我们的存在,每一个层面都有逃避的途径。你用工

作逃避、他用喝酒逃避、另外一个人用朝拜逃避,还有人用知识、上帝、逸乐等

逃避。所有的逃避方式都一样,没有优劣之分。只要是用来逃避实情,上帝和酒

都一样。我们只有等到觉察了自己的逃避,才会知道自己受到了制约。问:如果

我不再用社会工作来逃避,我应该怎么办?不逃避,我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吗?

我们一切行为不都是在逃避实情吗?克:这个问题只是说说,还是反应了实情、

反应了你体验的事实?如果你不曾逃避,会怎样?你有没有试过?问:如果可以

这么说的话,你说的都太消极了。你并没有提出什么东西来代替工作。克:一切

代替的东西不也是逃避吗?一种活动我们觉得不满足,或是造成冲突,我们就换

一种。用一种活动换一种活动,却不了解其中的逃避,只有徒然,不是吗?因为

逃避,因为执著于逃避,所以造成了制约。制约造成问题、冲突。阻碍我们了解

挑战的,就是制约。因为受了制约,所以我们对挑战的反应必然造成冲突。问:

怎样才能够免除制约?克:只有了解,只有觉察自己的逃避。执著某人、执著工

作、执著意识形态,这些都是制约我们的因素。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事情,而非寻

求知识的逃避,所以逃避的方式都是知识的,最后都会制造冲突。追求解脱也是

逃避,也是孤立自己。那是执著于一种抽象的东西,执著于所谓“解脱”这种理

想。理想是捏造的,是自我造作之物。追求理想是逃避实情。只有心不再有什么

逃避,我们才会了解实情,才会针对实情作充分的行动。思考实情是逃避实情,

因为思考就是问题,就是唯一的问题。心,不肯接受实情、害怕实情,作种种逃

避。逃避之道就是思考。只要有思考,一定有逃避,一定有执著。执著只会增强

制约。要免除制约,只有免除思考。心若非常安静,我们就能让实情显现。

26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明智即和谐

撒宁,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问:是否请你讨论一下谋生的问题。因为谋生需要的就是能力、思考、知识,

你愿意讨论吗?克:以我们处身其中的文化和文明而言,我们长大以后,就要为

生活工作。工作、工作、整天工作,对不对?好可怕!接受指示、居人之下、 

接受命令、接受侮辱、接受打击。我们在这种文化中成长,受这种文化塑造。为

了符合塑造的模式,我们受教育。我们受教育主要是为了得到知识,培养记忆,

以便谋生。目前,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功能。这种教育有的是一致、竞争、模

仿、野心、成功。成功表示有钱、有地位、住宅漂亮。我们在这种结构中受教、

长大。要在这个领域之内活动,知识和记忆特别重要。生命中其他的东西我们都

丢掉了。这是事实。现在你说:“我怎么谋生?我需要知识,但是我却看到了知

识的局限。”我需要赚面包回来,我必须有食衣住,不论是国家供给,还是我自

己赚,都一样。知识有相当的局限。知识很呆板。我们借宗教、性、癖好、神经

官能症来逃避,从满足自己什么东西来逃避。但是我该怎么办?我要怎样才能活

得很和谐,一方面有知识、运用知识,一方面又使心免于学习的呆板,使两者合

而为一?这样,心活着,一方面去工厂上班,一方面却没有竞争心,因为心并不

关心怎样追求地位。这时,心只关心生活。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这里面的差异。

这时心也很清楚地看到免于“已知”的自由。“已知”就是知识,就是“过去”。

这两条河流能不能够永远和谐?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不是要赚更多钱。

这是社会要的东西,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就是种种要你买这个、买那个的诡计。

我不会这样,我知道里面的虚假。但是我也知道一种自由,一种免于“已知”—

—所谓知识——的自由。两者能不能永远一起运用、没有摩擦?好,什么是和谐?

你们也了解,这是个问题。我知道我们必须谋生。我不吵架、我不竞争,我必须

把脑力、能力投入其中,所以这是工作。又因为我对工作没有心理问题,所以我

工作很有效率。我不和别人竞争,所以我的能力、精力,我的写作方式、生产方

式,一切一切,都很完整。所以我没有冲突,不浪费精力。我希望你们了解这一

点。所以我问:什么是和谐?我说两者之间一定要和谐。那么,何谓和谐?和谐

是平衡感、健全、整体感。而工作、知识和免于知识,就是整体。思想、研究、

阅读、追寻、询问,能不能创造这种和谐?思想能不能带来这种和谐?显然不能。

因为知道思想无法制造和谐,因为知道我没有心理问题,工作只为了自给自足,

所以我可以运用全部精力,工作很有效率。因此,我知道必须让整体一起做事。

只有明智了,整体才会一起做事。明智就是和谐。明智说:只为谋生工作,不为

野心、竞争、成功等等工作,这才是生命。这是明智告诉我的。明智也告诉我说,

自由是必要的。明智告诉我一定会有和谐,明智创造了和谐。创造和谐的不是什

么外在的机关或思想。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思想永远都是外在的,思想永

远起自外在。前几天有人告诉我说,爱斯基摩语里面,“思想”的意思是“外面”。

所以思想无法创造和谐、平衡、整体感。创造整体感、健全感、完整的是什么东

西?明智不是理智上接受一个观念,不是理性、逻辑的产物。理性、逻辑确有必

要,不过明智却不是理性、逻辑的产物。明智是认知真理,认知真理所以生智慧。

智慧是真理之子,明智是智慧之子。

野心的危险撒宁,一九七三年八月三日

克:活在这个世界必须谋生,必须赚取衣食住行娱乐。那我该怎么做?我该

怎么做,才能了解这种孤独,也就是野心、竞争心的原因?我活着怎样才能够没

有野心、没有竞争心?别这样,这是你的生命。问:“认真”有什么性质?克:

我问这个,你回答那个。我问的是,活在这个世上既然要谋生,怎样才能够没有

野心、没有竞争心,不人云亦云?我要怎样生活,因为我觉得非常孤独。我知道

这种孤独是野心、竞争心造成的。我生存的社会结构就是这样。我生存的文化就

是这样。我该怎么办?问:我必须弄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克:不要“必须”,

否则你就是在谈观念而已。把需要减半,能不能消除野心?我需要四件长裤,六

件衬衫,六双鞋子——我只需要这么多。不过我还是野心勃勃。算了吧!问:我

如何改变行动?克:我会告诉你。保持耐心,一步一步跟我来,你自己就会知道。

听好,我要再重复一次问题。我很孤独,这孤独是自以为是的行为造成的。自以

为是的行为,形式之一就是野心、贪婪、嫉妒、竞争、人云亦云。活在这个社会,

我必须谋生。这个社会使我人云亦云、野心勃勃、虚伪。然而野心是一种孤立,

那么,我要怎样才能够谋生而不野心勃勃呢?我很孤独,懂吗?所以,在这个世

界,我怎样才能够活着而没有野心?每一个人都野心勃勃。问:用全部的心和力

量了解野心。克:算了!你不专心,你不说:“看,我野心勃勃。精神、心理、

生理等,我有十方面的野心勃勃。我充满野心,我用野心创造这个社会。野心造

成孤立感,这孤立感就是孤独,但是,我必须活在这个世界,我不想孤独。孤独

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问,活在这个世界,活在野心勃勃的人当中,我怎样才能

没有野心。我不要野心,那么我要怎样和你生活在一起?

27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野心的危险 1

你不知道野心的危险吗?我要让你明白的是你野心勃勃。你没有面对问题,

你在回避。问:什么叫野心?克:现状之外别有所图就是野心。听着,我说野心

就是想将你的现状改变成另外一种情况,这就是野心。你想要什么东西,想要权

力、地位、声望,这就是野心。野心就是写了一本书,希望卖上一百万本。如此

这般,我不得不活在这个社会。我知道这造成我的孤独,我知道孤独对我伤害多

大,因为它阻碍了我和他人的关系。我已经了解其中破坏性的本质。那我该怎么

办?问:寻找没有野心的人。克:你没有野心吗?我该走出去找别人吗?你在说

什么?你不认真。我问自己:我很孤独,野心、贪婪、竞争造成了孤独。我也知

道孤独的破坏性,孤独真的阻碍了感情、关怀、爱。这对我来说,实在很严重。

孤独很可怕,破坏性很强,有毒。这样的话,既然我必须和你生活在一起,而你

又那么野心勃勃,那么和你生活在一起,我要怎样才能够没有野心?既然我必须

谋生,那么我该怎么办?你们不了解。我整个人都沸腾了。我迫切要了解这个问

题。这个问题把我烧起来了,因为这事关我整个生命。可是你们却觉得好玩。我

很孤独、绝望。我知道其中的破坏性。我想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必须和你们生

活在一起,必须和这个野心、贪婪、残暴的世界生活在一起。我该怎么办?我会

告诉你。不过告诉你和你去做是两回事。我会告诉你们。活在这个充满野心的世

界,因而变得欺骗、不诚实——行吗?我不想野心勃勃,那么我该怎么活在这个

世界?我知道野心的后果是孤独、绝望、丑陋、残暴。现在我问我自己:我怎样

和野心勃勃的你在一起生活?我自己野心勃勃吗?我问的不是别人,不是这个世

界,而是我自己。因为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对我来说这不是一句话,而是

十万火急的事实。我野心勃勃吗?我现在要弄清楚。我要观察,不只观察一个方

向,而是观察整个生命,看看我是不是充满野心。我说的野心不是要大房子、想

成功、想有成就、有钱的野心。我说的野心是想将现状改变为完美的意愿。我长

得丑,可是我想把自己弄得最漂亮。这个,还有其他,就是野心。我观察这种野

心。我的生活就是这一回事。我们懂吗?我不光坐着讨论,我用热情观察它。我

夜以继日地观察,因为我已经知道,孤独对人与人的关系破坏力最强,所以最可

怕。人不能自己一个人活着。生活就是关系,生活就是关系里进行的活动,如果

关系里面有的只是孤立,那就毫无作为可言。我知道这一点,不是嘴巴上讲讲,

而是十万火急的事实。现在我要看。我是不是充满野心,想把实然改变成应然,

改变成理想?你们懂吗?想把我的实然改变成应然,就是野心。我有没有想做这

种事,这是说,你们有没有想做这种事?我说“我”,我指的是你们。不要逃避。

我谈我自己时,就是谈你们大家,因为你们就是我。因为你们就是这个世界,而

我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就看了。然后我说,是啊!我是想将实然改变成

应然,我知道这很荒谬,这是我的教育、文化、传统赋予我的野心。在学校里,

“甲”比“乙”好,就弄个“甲”来,你们知道都是这种事情。各种宗教也说要

从实然改变到应然。他们这样说,我就知道他们是假的,所以我就舍弃,我碰都

不碰他们,我接受“实然”。等一下。我看清了“实然”,我也知道“实然”不

够好,所以,我到底怎样才能够转变它,但是却不把它改变成另外一种东西?现

在我已经知道“实然”。我很贪婪,但是我不想把贪婪改变成不贪婪。我很残暴,

但是我不想把残暴改变成仁慈。然而这残暴却必须予以根本的变革。这样,我该

怎么办?我的心已经受过这么多的训练、教育、规条,要它残暴,野心勃勃,那

现在要根本的变革,我该怎么办?我知道将残暴改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依旧是残暴。

所以我不走这个路线。于是我有的就是“实然”,就是残暴。于是怎么样呢?我

要怎么观察它,心要怎么观察它,但不改变它呢?心要怎样彻底改变这世故的、

受过教育的野心,使它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野心呢?我整天都在观察我的野心多

么旺盛,我很认真,因为人活着不能没有关系。但是孤独对人与人的关系却是很

可怕的。他可以假装,他可以说他也爱别人,可是他依然和别人打架。所以,心

要怎样才能够完全转变所谓野心这种东西?不论你怎么训练,只要还是意志的训

练,就必然产生野心。一切都在观察之中。我清楚,训练意志想改变“实然”,

依旧是野心。我已经发现这一点。这发现给了我能量,所以我可以舍弃意志。我

的心说这种东西已经结束,不论如何,我都不会再训练意志,因为那也是野、心。

28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野心的危险 2

“雷同”也是我置身其中的文化教育出来的一种现象。长发、短发、短裤、

短裙,大家都一样,外在内在都一个样子。我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和别人一样。

我受强迫,我受教育,我受强制,要和别人一样。然而,我一想和别人一样,结

果怎样?我一想和别人一样,我就有了挣扎,不是吗?我是这样,你偏偏要我那

样,这就有了冲突。有了冲突,就浪费能量,我就担心自己不符合你的期望。所

以,和别人一样、意志、改变“实然”的欲望,都是野心。我观察这一切,我观

察,然后说:“我不要和别人一样。”我知道雷同是怎么一回事。我穿裤子,我

走路靠左边或右边,我学语言,我和人握手,这一切都和别人一样。我有些方面

和别人一样,有些方面因为孤立的关系,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呢?心观察到野心

的活动——和别人一样、意志、将“实然”改变为“应然”的欲望。结果呢?这

些都是野心的活动,都会造成极度的孤独感,因此各种神经质的行为都可能发生。

我观察,我注视这一切,但不做什么。这样,野心的活动将因这种观察而终止,

因为,这时的心已经开始对野心异常聪明。这时的心会说:“我异常敏感、聪明,

因此没有野心。我该怎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该怎么和充满野心的你生活在一

起?我们彼此有没有什么关系?你野心勃勃,我没有。或者我野心勃勃,你没有,

都可以。这时我们有什么关系?问:毫无关系。克:那我该怎么办?我知道活着

就是关系。也许你野心勃勃,也许我没有。我知道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固定

不动,你日渐远离。所以我们毫无关系。但是我不能一个人活着,所以我们的关

系到底如何?盯住这个问题,沉浸于这个问题,闻它、尝它,你就会找到答案。

这个世界用野心、贪婪、虚伪、残暴造成,老是想要改变这个、改变那个。世界

就是这一回事。我知道这会造成孤独,毁掉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活在这样的世界,

我该怎么办?我们的心面对的一群人,面对的这个文明,这个世界,野心之害已

经极为严重。我们的心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的心不论精神或生理都不再容忍

野心。然而心还是得活在这个世界。那它该怎么办?我问你们。我说我充满野心,

你们没有野心。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关系?问:毫无关系。克:毫无关系?那会有

什么?问:绝对孤独。克:先生,你偏离了重点。我们的重点是,心观察了野心

的活动,观察了野心的一切,了解野心的虚假,了解野心的真相以后,就变得非

常敏感,知道野心流变的情形,所以心变得很明智。这种明智是因为观察野心的

流变与微妙之处,因而了解野心就是毒药。对野心极度敏感,因而变得很聪明的

心,必须和你共存才可以。这样的心不可能让自己孤立。因为它知道孤立已经造

成这一团乱七八糟。但是,你要走某一条路,没有野心的人不走这一条路,乃至

于也许哪里都不去。那它要怎样和你共存?这样的心并不孤立,不是吗?一切活

动皆为野心时,才会产生孤立。孤立就是孤独。如果没有了野心的活动,就没有

孤独。关于孤独的原因,我前面曾经举例说明。孤独的原因,只要我们了解其一,

就了解全部。因为,包含在这原因里面的就是“和别人一样”,就是意志——将

这个改变成那个,因而成为另一种东西,成为伟大、高贵、聪明、富有的意志。

我发现所有这一切里面只有一种活动,那就是野心。在我来说,野心勃勃真是骇

人。我了解野心,我知道其中的丑陋、虚伪。不是嘴巴上讲讲,而是实际上了解。

结果如何?结果好比遇到悬崖。这可不抽象。如果我心智健全的话,遇到悬崖我

就后退。这样的话,我是不是孤独了呢?当然没有。我自给自足。你们了解吗?

这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变成我自给自足,可是你没有。于是,你就开始压榨我,

开始利用我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我就会说:“不可以这样。这样只会浪费时间。”

所以,建立在孤独上面的关系是一个样子,建立在非孤独、在自给自足上面的关

系又是一个样子。我们已经讨论到很奇妙的一点。出于孤独的关系会造成极大的

痛苦。你们听清楚。不要说:“我活着只好这样。”这好比闻花香。你只要闻就

好了,其他什么事都别做。你不可能创造花,你只可能毁掉花。所以只要闻就好

了,只要看就好了。看它的美,看它的花瓣、它的细致、它非凡的柔软质地。你

们知道花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就用同样的态度看关系、听关系。出于孤独的关系

会造成冲突、痛苦、离异、争吵、两性关系贫乏。因为孤独,所以关系里面会出

现种种痛苦。然而,如果没有孤独,有的只是自给自足,有的是不依赖,结果如

何?你们懂吗?没有依赖会怎样?我爱你,但你也许不爱我。不过我爱你,这就

够了。你们懂吗?我不要你们回应说你们也爱我,我不在乎。好比一朵花,这朵

花在那里等你看,等你闻,等你看它的美。它没有说:“爱我吧!”它就是在那

里。所以它和万物产生了关系。你们懂吗?看在老天的面子上,了解这一点吧!

自给自足就没有孤独、没有野心。在它的深度和美当中,有的是真正的爱,而真

正的爱和自然有关系。你要这种爱,这种爱就在那里。你不要,也没有关系。它

的美依然是在这里。

29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正确的谋生之道

《真理与实际》,第十章

问:做生意一定要有动机吗?什么是谋生正确的动机?克:你认为什么是正

确的谋生之道——不是什么最方便、最有利可图、最享受、最有收获的谋生之道,

什么是正确的谋生之道?正确不正确,你怎么知道?你做一件事如果是为了利益

或快乐才做,就不正确。这个问题很复杂。凡是意念凑合之物都是实际之物。我

们在这顶帐篷里面讨论事情,这顶帐篷是实际的东西。这棵树不是意念凑合而成,

不过也是实际的东西。幻想也是实际的东西,我们所有的幻想、想像都是实际的

东西。从幻想出发的行为很神经质,不过也是实际的东西。所以,你问“何谓正

确的谋生之道”时,你必须先了解何谓实际。实际并非真理。什么才是实际里面

正确的行为?你在这种实际中,如何发现正确的行为(自己发现,不要别人告诉

你)?所以我们必须在实际的世界里发现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谋生之道。但实际

包括幻想在内。不要逃避,不要走开。信仰是一种幻觉,信仰的行为都是神经质。

民族主义这种东西是实际的东西,可是却是幻想。这一切都是实际,那么什么是

实际里面正确的行为?谁会告诉你答案?显然谁都无能为力。但是,如果你不带

幻想地看实际,认知这种实际的是你的智慧,不是吗?这种智慧里面没有实际和

幻想的混淆。观察实际,观察实际的树、实际的帐篷,观察意念凑合的实际之物,

包括憧憬、幻想。观察这一切时,这种认知就是你的智慧,不是吗?你的智慧会

告诉你该怎么做。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了解这一点?智慧就是明辨实然之所有和

所无。认知“实然”,了解实然的一切实际状况,表示你不可以在心理上牵涉进

去,不可以心理上有要求。心理的涉入和要求都是幻觉。看清楚这一切,就是智

慧。有了这种智慧,不论身在何方,都会产生作用,智慧会告诉你该怎么做。那

么,真理又是什么?实际和真理间有什么关联?刚讲的智慧就是它们的关联。智

慧看清了实际的全部,不会将实际引申为真理。然后真理就通过智慧在实际之物

上面发生作用。冲突源于内在奥嘉义,一九七七年四月三日

内在没有冲突,外在就没有冲突,因为,此时内外已经没有区别。这好比涨

潮落潮,海水进来又出去,进来又出去……既然非得谋生不可,我要怎么做才能

在心理上没有冲突?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因为没有冲突就没有野心,没有

别有所图的欲望。内在有一种东西不可亵渎、不可碰触、不可伤害。这样我精神

上就不依赖他人,也就不附和他人。能够有这一切,我就在这个人世尽我所能,

当园丁、当厨师、当什么都可以。但是你们却深受成败观念的制约。在这个世界

上,在金钱、地位、声望上面成功。你们都知道这种事情,这是我们虔敬以求的。

人的意识深受“成功”的制约,很害怕失败。要有成就,不但外在,内在也要有

成就。所以你哪一个上师都接受,因为你希望他们带你悟道,这是虚妄的事情。

也不是没有绝对真实的东西,只是没有人可以带你找到这种东西。所以我们意识

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都深受制约,要过一种不断挣扎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想有

成就,都别有所图,都想扮演什么角色,都想满足自己。这一切表示否定“实然”,

接受“应然”。试看一下暴力。“暴力”一词早就受到污染,因为有的人苟同,

有的人反对。这个字眼早就扭曲了。非暴力哲学也已经政治化、宗教化。我们有

的是暴力及其相对的非暴力。非暴力根源于“实然”。但是我们认为,如果能够

建立相反的力量,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我们就可以改变“实然”。换

句话说,我们因此有了“实然”和“应然”。要完成“应然”,你需要时间。所

以你看看我们经历了什么:痛苦、冲突、一切荒谬的事情。暴力是“实然”,非

暴力是“应然”。所以我们说我们需要时间来完成非暴力,我们必须努力、必须

挣扎、追求非暴力。这就是非暴力的哲学,这是制约、是传统。现在,你们能不

能把相对的一方摆在一边,什么都不看,只看暴力本身?暴力是事实,非暴力并

非事实。非暴力只是观念、概念、结论。事实是暴力,是你很愤怒、憎恨某人、

想害人、生气、嫉妒。暴力包含这一切在里面。现在,你能够观察这个事实,不

产生相对的一方吗?你们懂吗?如果能够,你们就有一种能量来观察“实然”。

这观察里面就不会再有冲突。这种异常复杂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暴力、冲突、挣

扎。那么,一个人如果了解这种异常复杂的生存状态,实际上——非理论上——

已经自由,也即不再有冲突时,他要怎么做?他该怎么做?会问这个问题吗?你

们心理上是否已经完全免除冲突?你们会问这个问题吗?社会建立在冲突上面,

但是社会是你建造的,你该负责。你贪婪、嫉妒、残暴,你这样,所以社会就这

样,所以你和社会并无分别。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把自己和社会作了区别,然

后说:“我和社会不一样。”真是胡扯。社会残暴、败德,这样的社会结构如果

在你内心完全转变,你就会影响社会的意识。如果你内心自由了,你是否问过自

己:“外在的世界我该怎么做?”要自己找答案、自己解答,因为你内在已经改

变了一种制约出来的东西——一种一直斗争、斗争、斗争的东西。

30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让不满之火继续燃烧1

《论生活》,第四十八章

清凉的风吹着。这风不是四周沙漠的干空气,而是从远方的山峦吹来的。这

一带的山是全世界最高的,从西北向东南横亘。这些山巨大崇高,清晨太阳还没

有照到沉睡的大地以前,看到这种景象简直难以置信。这些高耸的山峰,在浅蓝

的苍穹之下,闪耀着细致的玫瑰色,异常清晰。太阳出来以后,平原上覆盖了长

长的阴影。这些山峰很快消失在云雾当中,但是,退隐之前,它们会将祝福留给

山谷、河流、城镇。你再也看不到它们,可是你却感觉到它们在那里,无言、无

边、亘古。一个乞丐唱着歌,一路走来。他是位盲人,由一个小孩子带着。他和

行人交错而过,偶尔有些人丢一两个铜板到他手上的罐子里。但是他只管走着,

毫不在意那丁冬的铜板声。从一所大宅院里出来了一个仆人,往他罐子里丢下一

个铜板,一边嘴巴嘀嘀咕咕,关上了门。鹦鹉开始白天的吵闹、打架,它们白天

飞到田里、树林里,晚上回到路边的树上过夜。虽然枝叶间有路灯照着,那里还

是比较安全。别的鸟好像整天都待在镇上,在大草地上吃睡觉的虫。一个男孩子

吹着笛走过,很瘦,赤着脚,不过却昂首阔步,好像脚踩到哪里都不在乎。他自

己就是那笛子,那笛子也在他眼睛里,跟在他后面,你会觉得他是全世界第一个

有笛子的孩子。就某一点来说,他真的是。他毫不在意身边横冲直撞的汽车,不

在意街角累得想睡觉的警察,也不在意手上提着大包东西的妇人。他已经失落在

这个世界,然而笛声不断。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房间不大,来了几个人就客满了,

老老少少都有。有个老人带着年幼的女儿、有一对夫妻、一个大学生。他们显然

彼此并不认识,每个都急着要谈自己的问题,不管旁人。那个小女孩坐在她父亲

身边,很害羞、很安静。她应该只有十岁左右,穿着新衣,头发上别着一朵花。

我们坐了许久没讲一句话。大学生等着老人先讲,老人想让别人先讲,最后还是

年轻人开讲了。青年(很紧张):今年是我大学的最后一年。我在大学里学工程,

可是我总觉得对哪一种行业都没有兴趣,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父亲是律师。

只要我做的事理所当然,他就不介意。因为我学工程,所以他希望我当工程师。

但是我实在没有兴趣。我跟他讲过,可是他说,只要我拿它来赚钱谋生,就会有

兴趣。我有一些朋友学的东西不一样,各有各的谋生方式,但是大部分都很疲惫。

再过几年会怎样,只有天晓得。我不想和他们一样,但是如果我当工程师,我相

信我一定会疲惫。我不怕考试,我考试很容易过,我不是吹牛。我就是不想当工

程师。别的事情我也没有兴趣。我也曾经写作,画画,但是那种事情都不能做得

太过分。我父亲只关心我的工作,他也可以帮我找好工作。可是,我知道如果我

接受了,我会怎么样。我真想丢下一切,离开学校,连毕业考试都算了。克:这

太愚蠢了。不是吗?你已经快毕业了,为什么不念完?也没有坏处,不是吗?青

年:我想没有。不过这一来我该怎么办?克:除了一般的职业,你到底想做什么?

也许有一点不清楚,不过你总该有什么兴趣,某些方面、内心深处,你知道自己

有什么兴趣,对吗?青年:你看,我不想有钱,我没有兴趣养家,我不想变成按

部就班的奴隶。我的朋友大部分都有工作,都从事某种职业,从早到晚绑在办公

室里。他们到底得到了什么?房子、妻子、孩子,还有无聊。在我来说,这种远

景真是吓人。我不想陷进去,但是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克:你既然已经想了这么

多,你有没有想看看到底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你母亲怎么说?青年:只要我平安,

她不在乎我做什么。她所说的平安,指的是好好结婚,安定下来。所以她支持我

父亲。走路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和朋友谈过,但是这些朋友大

部分都有工作,所以和他们谈这些其实并不好。只要从事一种职业,不管是什么

职业,他们认为在义务、责任上都是应该做的。我就是不想陷进这种磨盘里面。

但是我到底想干什么,我真希望自己知道。克:你喜欢人吗?青年:某一方面。

不是很清楚,你为什么这么问?克:也许你想做的是社会工作。青年:你这样说

真奇怪。我想过社会工作,我也跟过一些一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一般而言,他

们都很乏味,挫折感很深,很关心穷人,一直想改善社会状况,不过内心却很不

快乐。我认识一个小姐,她其实大可以结婚生子,过家庭生活,可是她的理想毁

了她。她职业性地行善,还要对自己的无聊甘之如饴。那种理想毫无眼光,没有

一点内心的快乐。克:我想,以一般的意义而言,宗教对你根本不是什么东西?

青年:小时候我常常和我母亲去庙里。庙里有和尚、有香客、有法会。可是我已

经好几年没去了。克:这种事情一样成了例行公事,成了重复发生的事件,建立

在文字和说明上的生活。宗教还有别的东西。你喜欢冒险吗?青年:一般的冒险

——登山、极地探险、深海潜水这些没有。我不是多么优秀,不过对我来说,这

种事情有点幼稚。要登山不如猎鲸。克:政治呢?青年:一般的政治游戏我没有

兴趣。克:我们已经排除了很多东西,不是吗?如果这些东西你都不喜欢,你还

会喜欢什么东西吗?青年:我不知道。我太年轻了,还不知道。克:这不关年龄,

不是吗?不满是生存的一部分,通常我们都有方法驯服不满。这方法也许是工作、

也许是婚姻、也许是信仰、也许是理想主义、也许是好工作。不管是什么方法,

我们都会想办法扑灭这不满之火,不是吗?一旦扑灭了,我们就觉得自己终于快

乐了。也许我们真的是快乐了——至少暂时。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用一种满足扑

灭不满之火,是不是会使它一直燃烧?这时它还是不满吗?

31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让不满之火继续燃烧2

青年:你的意思是我应该维持现状,不满自己的一切,但是还是不要找一份

称心的职业让这把火熄灭?你是这个意思吗?克:我们之所以不满,是因为我们

认为自己应该满足。“我们应该自处而安”的想法让我们的不安变得很痛苦。你

认为自己应该有责任感,应该做有用的公民等等,不是吗?如果你了解这种不满,

你也许就变成这种人。但是,你却想另外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满意,另外做一些事

情占据自己的心,从而结束内心的骚动,不是吗?青年:就一方面而言是这样。

不过我现在已经知道这种事情会造成什么后果。克:心填满以后,就会很疲惫,

只懂得照方抓药。本质上,这样的心就是庸俗。由于这种心是建立在习惯、信仰、

人人遵行而有利可图的成规上面,所以不论内外在,心都觉得很安全,它不再受

打扰。就是这样,不是吗?青年:大致上是这样。但是我该怎么办?克:如果你

深入探讨自己这种不满的感觉,也许你会发现答案。不要用“想要满足”的方式

来思考。只要想为什么会有不满,是不是应该让不满之火继续燃烧。因为反正你

也不怎么关心谋生,不是吗?青年:坦白讲,我是不关心。不管怎么样,人都活

得下去。克:所以这对你完全不是问题。你只是不肯陷在例行公事里面,不肯陷

在庸俗之轮里面。你不是就关心这个吗?青年:先生,好像是。克:不陷进去,

表示要很努力,要一直很当心,不要先有结论,再从结论思考。因为先有结论再

思考等于完全不思考。因为心是从结论、从信仰、从经验、从知识出发,所以就

陷入墨守成规,陷入习惯之网,于是就无法扑灭不满之火。青年:我觉得你说得

很对。我现在已经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了。我不想像那些人一样,生活千篇一

律、无聊。我这样说并没有什么优越感。投入各种冒险活动一样没有意义。我也

不想光是满足就好。也许有一点模糊,不过我已经看到一个新方向。我以前从来

不知道有这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不是你前几天所说的那种永恒,而且永远创造的

状态或运动?克:或许是吧!宗教事不关教会、寺庙、法会、信仰。宗教是每一

刻都发现那种运动。这运动叫什么名字都可以,完全没有名字也可以。青年:我

占用的时间恐怕已经超过很多。(他转头向听众说)希望你们不要介意。老人:

哪里,像我就听得很专心,而且获益良多。我也看到了我问题之外的新东西。有

时候,听别人讲他的问题会使我们的负担减轻。(他停了一两分钟没说话,好像

在考虑接下去要做什么。)老人:以我个人来说,我活到这把年纪,已经不再问

自己要做什么,我是回顾自己这一辈子做了什么。我也读过大学,可是,没有这

位年轻朋友想得那么多。大学毕业了,我就找工作做。然后,为了赚钱养家,我

一做就四十几年。这四十几年,我就是陷在你们所说的办公室事务当中,也很习

惯家庭生活。我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奋斗和疲劳使我衰老,这几年老得更快。

回头看这一切,我问我自己:“你这一辈子做了什么事情?除了家庭、工作,你

到底有什么成就?”(老人停了一会,才开始回答自己的问题。)几年来我参加

了各种社团来改善这个,改善那个。我属于一些宗教团体。我常常退出一个,再

加入一个。我现在已经退休,所以看得很清楚,我这辈子一直活得很表面。我一

直在随波逐流。一开始我还稍微抗拒一下社会潮流,到最后还是让它拉着我走。

不过不要误会,我不是忏悔过去,我不惋惜以前的事情,我关心的是我的余年。

现在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之间,我应该怎么过所谓的生活?这才是我的问题。克:

今日种种皆由过去而生。今日种种也会形成未来的种种。“现在”就是“过去”

移向“未来”的运动。老人:我的过去怎么样?实际上是空白一片。没有重罪、

没有滔天的野心、没有沉重的哀伤、没有败坏的暴力。我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

活,不冷不热。平静的流水,完全庸俗的生活。我的过去既无可自豪,也无可藏

羞。我的生存既疲惫又空虚,没有什么意义。不论我以前住宫殿、住茅屋,大概

都一样。坠入庸俗之流多么容易!我的问题是,我能从内在遏止这庸俗之流吗?

挣脱那潜移扩张的过去,可能吗?克:何谓过去?你说“过去”这个字眼时,你

指的是什么?老人:在我来说,过去主要就是联想和记忆。克:你是说全部的记

忆,还是只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没有什么心理意义,我们会记住,可是却不会

在心灵土壤上生根。意外来了又去,不盘踞心灵,不构成心灵的负担。有心理意

义的是这些事件以外的东西,所以你所谓的过去是什么意思?我们会有固定不动

的过去,让你清楚的、截然分明的挣脱吗?老人:我的过去由很多小事情构成,

根扎得很浅,稍微一点强风,就会把它吹跑。克:你就是在等待强风。这就是你

的问题吗?

32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让不满之火继续燃烧3

老人:我什么都不等。可是,难道我的余年都要这样过吗?我难道无法挣脱

过去吗?克:又来了。你想挣脱的“过去”是什么东西?这过去是静态的呢?还

是活的?如果是活的,它的生命哪里来?它用什么手段复活?如果是活的,你能

够挣脱吗?再说,你想要挣脱,这个“你”又是谁呢?老人:我都弄糊涂了。我

问的问题很简单,你却反问了我好几个复杂的问题。能不能请你说明一下你的意

思?克:先生,你说你想挣脱过去。这“过去”是什么东西?老人:经验,以及

我们对经验的记忆。克:你说这些记忆都很浮面,不深入。不过其中有一些不是

深入潜意识吗?老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深埋的记忆。传统和信仰在很多人心里

都很深入。但是我只是为了社会上的方便才遵守传统和信仰,它们在我生活中扮

演的角色并不重要。克:如果过去可以这么轻易排除,那就毫无问题。如果过去

只是留着外壳,随时都可以甩掉,那么你早就挣脱了。不过事实上问题还很多,

不是吗?怎样挣脱庸俗的生活?怎样打破鄙陋的心灵?先生,你也有这些问题,

不是吗?当然,这里的“怎样”是要促使我们探索,不是要寻找什么方法。使我

们鄙陋的,最先就是因为想要成功而练习方法,再加上其中的恐惧和权威。老人

:我的过去没有什么意义。我来这里为的是舍弃过去,可是现在却面对另外一个

问题。克:你为什么说你的过去没有什么意义?老人:我一直在生活的浮面随波

逐流。随波逐流,根就不深。即使在家里也是一样。我知道对我来说,生活不算

什么,我一事无成。我现在还有几年好活,我不想再随波逐流,我想利用余年做

一点事情。这一点究竟有没有可能呢?克:你想从生活中做什么事情?你想做的

事情,其中的模式不是从以前发展出来的吗?你的模式当然是从过去种种反映出

来的。那是过去种种的结果。老人:这样的话我还能做什么呢?克:你说的生活

是指什么东西?生活可以做什么事情吗?如若不然,那么生活是无可计算的,所

以无法局限在心灵里面吗?一切事物都是生活,不是吗?嫉妒、虚荣、灵感、绝

望,还有社会道德,后天“正直”以外的德性,历代累积的知识,衔接过去和现

在的品行,所谓宗教的信仰,信仰之外的真理,恨与感情,心灵之外的爱与慈悲

——这一切,还有别的,就是生活,不是吗?你想在生活中做一点事情,你想给

生活造型、方向、意义。那么,想做这一切的“你”又是什么人呢?你和你想改

变的事情难道有分别吗?老人:你的意思是人只要随波逐流就够了。克:你只要

想引导生活,塑造生活,你能依据的就只能是过去。如若不然,因为无法塑造生

活,所以只好随波逐流。然而,如果能够了解生活的全部,这“了解”自己就会

有反应,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落入什么模式。这了解是从生活的每一刻来了解。

过去种种已经逝去。老人(着急了):但是我有能力了解生活整体吗?克:如果

你不了解,别人也没有办法替你了解。你不能跟别人学。老人:我该怎么进行?

克:了解自己。因为生活的整体、生活的宝藏都在你的心里面。老人:你说了解

自己是什么意思?克:认识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渴求、欲望——外在的和隐藏

于内心的都要了解。有知识的累积,就没有学习。能够了解自己,心就不会死寂。

只有这样,才会产生那心灵无可计算的东西。那一对夫妇从头听到尾,都没有插

话。他们等着轮到自己讲话,那位先生一直到现在才开口说话:“我们的问题是

嫉妒。不过现在听你们讲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们已经解决问题了。安静地听或许

比问问题了解更多事情。”

33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悠闲是学习的前提

《致各校书简》,第一卷要悠闲,才能够学习生活的艺术。我们对“悠闲”

这个字眼常常有很大的误解。悠闲通常意思是不为谋生、上班、上工等这一类事

情缠住。这种事情结束了,才有悠闲。所谓悠闲的时候,你要的是消遣、放松。

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做必须将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事情。谋生的时候,不管

你做的是什么,都和所谓的悠闲相反。所以我们有的往往就是紧张,紧张的逃避,

悠闲就是没有紧张的时刻。悠闲的时候你看报纸、看小说、聊天、娱乐等等。这

是事实,这种事到处都是。谋生就是否定生活。这样我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何

谓悠闲?以我们的了解,悠闲是缓和谋生的压力。每当我们身上有谋生的压力,

或者不管什么压力,通常我们都认为这时就毫无悠闲可言。不过,不论意识或潜

意识,我们其实还有更大的压力。这压力就是欲望。学校这种地方必须悠闲。因

为你必须悠闲才能够学习。换句话说,你必须完全没有压力才能够学习。遇到蛇

或遇到什么危险,这种危险产生的压力让你有一种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只是培养

你的记忆,帮助你以后知道危险所在,所以,这种学习事实上就变成机械式的反

应。悠闲表示心不受纠缠,心只有这时才有学习状态。学校并非只是累积知识的

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了解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说过,知识在生活中占有一

定的地位,知识有其必要。不幸的是,知识的地位虽有一定,却把我们的生活全

部吞噬了下去。我们再也没有学习的空间。我们殚精竭虑谋生,一天终了,我们

已经累得需要刺激才有精神。我们用宗教之类的娱乐来消除这种疲劳。人类的生

活就是这么一回事,人类创造的社会需要他们耗尽时间、耗尽精力、耗尽生命。

因为不得悠闲,因而不得学习,所以生活就机械化,几乎毫无意义可言。所以,

我们必须把“悠闲”这个字眼弄得很清楚,心不受任何事物纠缠的时候,就是悠

闲。这是观察事物的时刻,不受纠缠的心才有办法观察事物,自由观察就是一种

学习的运动,这使人免于机械化。所以,老师能不能够让学生了解“谋生”这整

件事情,和其中的压力?能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只是帮他们找工作,连带也帮他

们找来恐惧、焦虑,使他们瞻望明天感到害怕?如果老师自己已经了解“悠闲”

和“纯粹观察”的本质,那么谋生就不再是一辈子折磨、一辈子劳苦。老师能不

能够帮助学生拥有一颗不机械化的心?使悠闲的好处开花结果,绝对是老师的责

任。学校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才存在。创造新的一代来改变社会结构,使社会结构

不再汲汲营营于谋生,是老师的责任。这时,教育才成为神圣的行为。活得有创

造性《文化问题》,第七章我们已经讨论过爱是多么重要。我们了解爱是不可求、

也买不来。没有爱,所有想要追求完美社会秩序,使社会没有压榨,没有党同伐

异的计划,都没有意义。我觉得趁着年轻时了解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世界

闯荡,不管到哪里,我们都会发现社会一直在冲突。冲突的一边是有权力、有钱、

富裕的人,一边是劳动者。彼此都在嫉妒、竞争。每一边都想得到地位、报酬、

权力、名望。这就是当前世界的状况。所以人心内外战争不断。因此,如果我们

要对社会秩序进行彻底的革命,首先必须了解人这种攫取权力的本能。大部分人

都喜欢权力。我们认为,有了权力和财富,就可以四处旅行、结交权贵、名闻遐

迩,或者创造完美的社会。觉得我们可以运用权力来做好事。然而,追求权力—

—不论追求的是自己的权力、国家的权力,还是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很邪恶,都

有破坏性,因为,追求权力一定会制造对立的权力,于是两者永远冲突。内外皆

无冲突的世界多么重要。教育不是应该帮助你们了解这一点吗?内外皆无冲突的

世界是你不会因为野心的驱使,而和邻居或什么团体冲突的世界,因为欲求权力

和地位的野心已经消失。我们有没有可能创造一个内在外在都没有冲突的世界呢?

社会就是你和我的关系。如果我们的关系是建立在野心上面,那么你我都想比对

方有权力,这样我们就一直冲突。我们有办法消除这冲突的原因吗?我们能够教

育自己不要竞争,不要攀比,不要觊觎地位,换句话说,就是不要野心勃勃吗?

34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完整的责任感

你们和父母到学校外面,看报纸或者和人谈话,大概都曾经发现,几乎人人

都想改变世界。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这些人都和别人有冲突,为了观念、

财产、种族、阶级、宗教和别人冲突。你们的父母、邻居、部长、官僚,哪一个

不是野心勃勃,追求地位,所以一直和别人冲突?当然只有去除这一切竞争心以

后,我们的社会才会平安,我们每个人才能够活得快乐,活得有创造性。怎样才

能做到这一点呢?规则、法律、训练自己不要有野心,这一切,能够除去野心吗?

你也许外在已经受过训练不要野心勃勃,你也许在社会上已经不再和别人竞争,

但是不论如何你内在还是野心勃勃,不是吗?这野心造成人类多少的痛苦,那么

完全扫除这野心有可能吗?你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因为从来没有人和你

们谈过这一点。现在既然有人谈起,你们难道不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丰富的、

完整的、快乐的、有创造性地活在这个世界,没有野心、没有竞争吗?你们难道

不想知道自己要怎样活着,才不会伤害别人,不会在别人路上笼罩阴影吗?你们

瞧,我们都认为这是乌托邦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但是,我讲的不是乌托邦。乌

托邦是子虚乌有。你们和我都是单纯的人、普通的人,我们这样的人能不能很有

创造性地活在这个世上,不受野心的驱使?野心可以表现在权力欲、地位欲各方

面。如果你爱自己的所作所为,你自己就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如果你只为了谋生,

只因为你父亲或社会期望你成为工程师,你就去当工程师,这就是一种强迫。强

迫就会造成矛盾、冲突。然而,如果你真的喜欢当工程师、当科学家、或者你种

树、画图、写诗,都是因为自己喜欢,不是为博得他人承认,那么你就会发现自

己绝不会和别人竞争。爱你的所作所为,我认为这是关键所在。但是,这一点年

轻时却不容易,因为年轻人总是什么事都想做,所以不容易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

做什么。你想当工程师、想当火车司机、想当飞行员纵横天空;你想当出名的演

说家、政治家;你想当艺术家、化学家、诗人、木匠;你喜欢劳心,你喜欢劳力。

你是真心喜欢这些事情呢,还是畏于社会压力,才对这些事情产生兴趣呢?怎样

才能弄清楚?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就是帮助你弄清楚这一点,让你长大以后可以

将全部身心投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吗?要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需要相当的智

慧。因为你会担心无法谋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因为这样,所以你弄

不清楚。但是,如果你不怕,如果你不肯让父母、老师、社会肤浅的要求推入传

统,你就可能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要发现,就不能害怕无法生存。不过,

大部分人都怕无法生存。我们说:“如果我不听父母言,如果我不适应社会,不

知道有什么后果?”因为害怕,所以我们听别人的话。这里面没有爱,有的只是

矛盾,这种内在的矛盾就是制造破坏性野心的因素。所以,教育基本的功能,就

是帮助你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让你全心全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可

以创造人的尊严,消弭庸俗,扫除可鄙的中产阶级心理。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适

任的老师才很重要,适当的气氛才很重要。在适当的气氛里面,你可以在自己所

作所为的爱里面成长。没有这种爱,你的考试成绩、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

地位、财产,不过是垃圾而已,毫无意义可言。没有这种爱,你的行为只会制造

更多的战争、憎恨,制造破坏,制造毁灭。我们讲的这些对你们也许毫无意义,

因为你们还年轻。不过,我希望这些话对你们的老师有一点意义,希望对你们内

心的某个地方也有意义。完整的责任感《致各校书简》,第一卷教育不只是教导

各种学科而已,教育是培养学生内心完整的责任感。我们不知道,身为教育者,

我们是在创造新的一代。大部分学校关心的只是琐碎的知识,不关心怎样才能转

变人,转变人平常的生活。你们身为这些学校的教育者,应该有这种深切的关怀,

关怀学生完整的责任感。那么,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这种爱,和这种爱的

非凡呢?如果你们自己都无法感受,那么谈什么责任感都没有意义。你们身为教

育者能够感受这个真理吗?看清这个真理,自然就会带来这种爱,带来完整的责

任感。你们必须沉思这个真理,在每天的生活中观察这个真理,在你和妻子、朋

友、学生的关系中观察这个真理。在你和学生的关系中,你会从心底衷心的讨论

这个真理,而非只求措辞的漂亮。感受这个真理,就是人所有天赋中最宝贵的。

它一旦在你心里开始燃烧,你很自然就会找到正确的字眼、正确的行动、正确的

行为。一想到学生,你就会发现他来接近你,却完全不知道自己要接触这个真理。

他接近你是怕怕的、紧张的、急着要讨好你,要不就是防备着,因为他活着的这

几年,已经饱受父母和社会的制约。你必须看清楚这种背景,你必须关心他的实

际情况,不要把自己的意见、结论、判断强加在他身上。从他的实然来考虑,你

会发现自己的实然。这时你会发现你才是学生。那么,你在传授数学、物理——

这是谋生所需——之余,能不能让学生知道,他必须为全人类负责?这样,即使

他追求的只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也不会心胸狭窄。他会了解知识

分科的危险,连带了解知识分科的局限,以及一种奇特的残酷。你必须帮助他看

清这一切。“良善”的开花结果并不在于知道数学、生物学、考试及格、事业成

功。“良善”的开花结果在于这一切之外。“良善”一旦开花结果,事业等一切

必要的活动,都会因它的美而受到修正。但是我们却一直偏于一方,完全无视于

良善的果实。如今在这些学校当中,我们将努力使两者合而为一。不刻意、不当

作你必须遵循的原理或模式,而是因为你已经看清一个绝对的真理,那就是,这

两者必须合而为一,人类才有重生的可能。你们做得到这一点吗?能不能做到,

并不是因为你们大家讨论过了,得到结论,一致同意,所以要做。而是因为你们

内心的眼,已经看到其中非凡的重力——你们本身已经看到。这样,你们说的话

才有意义,这样,你们就变成光的中心,这光不是别人点燃的。由于你们是全然

的人性——这是事实,不是漂亮的措辞,所以你们对人类的前途负有很大的责任。

请不要把这个责任当作负担,否则这种负担就变成一大堆空口白话,毫无实际可

言,只是幻觉而已。这种责任有它的快乐、它的幽默、它的运动,却没有意念的

沉重。

35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1

撒宁,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克:我想建议一件事情。我们一直在谈静思、

爱、意念什么的。但是,在我来说,我们好像都不谈日常生活,不谈我们和别人、

和这个世界、和全体人类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生活方式中,是否觉察自己平常

的混乱、焦虑、不安、忧郁、生活所需,这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可是我们好像

一直偏离这个主题。我们难道不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吗?我说的是难道我们不能像

朋友一样,一起谈谈日常生活,做什么、吃什么、和别人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无

聊、我们的心为什么这么机械化等等?我们能不能谈一下,而且就是谈这些?问

:可以。克:何谓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不是躲在幻想里面的种种逃避方式。日常

生活是起床、练习嗜好、吃饭、上班、做这个、做那个、野心、满足、和别人的

关系。不论亲密或不亲密、同性或异性,一切皆然。日常生活的中心课题在哪里?

是钱吗?日常生活的中心课题不在周边的问题、肤浅的问题,而是一些深切的需

求。那么我们要问,我们需求什么?是钱吗?我们的确需要钱。那钱就是中心课

题吗?是地位?是经济、精神上的无忧?是对事情完全有把握,不混淆?我们的

生活里面,主要的驱策、需求、欲望,到底是哪些东西?问:工作的乐趣。克:

工作的乐趣。你说的是每天在运输带上转螺丝的人吗?是每天上班、遵照指示做

事的人吗?请面对事实。我问的是:是钱吗?是安全吗?是失业吗?有了工作,

就有例行公事、无聊、还有娱乐、夜总会等逃避无聊的东西。你懂吗?一切一切

逃避生存主体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情况就是这么可怕,你必须了解这一切。所

以,身为这么聪明、认真的人类,我们和这一切事物有什么关系?道德败坏、理

智的欺瞒、阶级偏见等等。政客搞出这一团乱七八糟。永远在备战。我们和这一

切有什么关系?问: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克:我很同意你的话。我们知道自己

是其中的一部分吗?知道自己日常的生活造成这一切吗?如果知道的话,我们该

怎么办?嗑药?酗酒?参加社团?隐居寺庙?黥面刺青?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吗?

我们该怎么做?社会由我们的日常生活构成,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么一回事?

政客利用我们夺取权力,夺取地位。我们既然觉察这一切,我们和这一切的关系

又当如何?我们的生活造成这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又是怎么一回事?问:我们会

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克: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我们不知道怎样改变,所以

我们接受。我们为什么无法改变?问:或许我们在等别人告诉我们。克:你在等

奇迹发生吗?我们在等什么权威,等什么教士、上师什么的,告诉我们怎么做吗?

我们为什么无法改变自己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再回来看:何谓日常生活?我问

的是:我们是不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越来越恐怖,越来越无法忍受、丑恶、毁

坏、败德。身为人类,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越来越败德?问:我想我们并没有看清

这一点。克:为什么?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吗?问:我们的生活都很自以

为是。克:我们内心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都很自以为是。如果是这样,如果是因

此造成我们今日生活其中的怪胎社会,为什么我们无法改变自己自以为是的生活?

为什么?问: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所不觉。直到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感觉时,

已无法改变。克:我了解。我问的就是这个。我们对自己日常的活动能不能有感

觉,能不能觉察?问:身为人母,养孩子很不容易。克:好。身为人母,养孩子

很不容易。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吗?我身为人母,我有孩子,但是他们后来是不是

和其他人一样,长成了怪物、丑恶、粗暴、自以为是、贪多务得?我希望我的孩

子这个样子吗?问:至少我们是不是试试看,看我们是否能够尽快否决以往的制

约。我们现在应该完整的了解这种制约,不能片段地看。而且要想想每一个人在

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够以博爱为人服务,不带动机。问:我要说的是,我们的

问题不在我们必须在大城市工作。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在我来说,我是在

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周遭的一切上面,才警觉到我以往所受的制约。我们的

问题好像是这样,不是外在的情况。克:那我们大家该怎么办?问:我们是否可

以讨论一下恐惧?克:可以。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不会送他们到学校去接受

恐惧的制约。不过,这显然对你不是问题。你虽然谈这个问题,不过在你却不是

切身的、急切的问题。问:大部分人每天上班,工作和娱乐分得清清楚楚。不过

我们却随时都能够学习。下班铃声一响,你是可以走了,不过你还是可以学习。

你也许是让工作配合娱乐,也许是让娱乐配合工作,但是不论如何,其中都有学

习的过程。不过我们好像从来不曾这样。有多少人回家还在想工作的?有多少人

回家还在学习生活的?克:说了那么多,我在哪里?你在哪里?我们是否还在处

理“可能”,处理“应该”,或者我们已经开始面对事实?你们懂吗?面对事实。

36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2

问:我们已经开始面对“我们把上班和空闲分得清清楚楚”的事实。克:但

是,我们有没有面对“我们是社会一部分”的事实?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社会,

我们的父母、祖父母造成了这样的社会。这是事实吗?我是否了解这一点呢?问

:这一点显然没错。克:我们就拿这一点慢慢谈。我们了解痛苦,了解牙痛。那

我们能不能像了解牙痛般的了解我们造成了这样的社会?对吗?我们可以吗?问

:可以。问:是的。如果我们还牵扯在以前所受的制约当中,我们的确就是用我

们所受的制约造成了这个社会。克:你说的是“如果”、“也许”。我们能不能

面对事实?我们说“我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一起思考一件

事,那就是,这个社会不是神、不是天使造成的,是人造成的。不是谁,而是我

们人造成这个可怕、残暴、毁灭的社会。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说自己是其

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什么意思?问:你的说法是不是已经在我和社会之

间画出了一道鸿沟?换句话说,真有“社会”这种东西吗?你指出这个怪异的、

可怕的社会,这种抽象的东西和现在这里的人并不一样。克:不,我说的社会哪

里都不是,就是这里。问:就是这里吗?克:对,就是这里。问:这样的话,我

们能不能舍弃你所说的字眼多少年来对我们的制约,一起努力,开始采取一种积

极的新行动?克:我们没有办法一起努力。这是事实。我们没有办法一起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一起做什么事情,除非我们被迫,除非有很大的危机,譬如战争。

这样我们就会一起努力。如果现在发生地震,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但是一除

去地震、除去战争,我们就回到那渺小的我身上,继续斗争。这太明显了。我们

能不能专门讨论一下,我们说,我们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是观念还是实际?所谓

观念,我指的是概念、想像、结论。是不是事实,牙痛一般的事实?问:我就是

社会。克:我就是社会。这样的话,我造成的社会又是怎么一回事?我是不是只

追求自己的安全、自己的经验,只管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野心?人人都为自己。

历史的过程也许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人人为己,所以人人树敌。你们了解这一点

吗?问:我们不知道要怎样……克:要怎样我们会弄清楚。不过让我们从近处开

始,然后再继续下去。我们在谈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是社会的

一部分,事实上,我们也在用我们的行为鼓动这个社会。那么,我,既是人类,

又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怎么办?我有什么样的责任?吸毒?蓄须?跑路?我的

责任在哪里?问:为它做一点事情。克:我必须自己清楚,才能为它做一点事情。

问:如果我们清楚合理,我们就会被社会排除。这不吓人吗?克:好,我们来讨

论怎样才能够清楚,怎样才能够对事情有把握。我们来讨论我们是否可能安然无

恙——心理和生理的安然无恙。大部分人的心都困惑。怎样才能够扫除困惑,获

得清明的心智?有清明的心智,我就能够行动。对吗?问:对。克:我怎样才能

够对政治、工作、夫妻关系,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清明?我这么困惑,怎样才能

够清明?上师说这样可以,僧侣说那样可以,经济学家、哲学家又说怎样就可以。

你们懂吗?分析家讨论陈年的痛苦什么的。他们都在叫喊、写作、解释。我陷在

这一切里面,越来越困惑。我不知道怎样才弄得清楚,不知道谁对谁错。这就是

我们的处境,不是吗?问:是的。克:所以我对自己说:我很困惑。这种困惑是

这些人造成的。他们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所以我困惑。所以我说我不听你们讲,

我要知道我为什么困惑。

37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以己身为师

《致各校书简》,第二卷“看”可以学到的东西也许比读书还多。不论是数

学、地理、历史、物理、化学,要学某一学科,书本是必要的。书本上印的是科

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等累积的知识。如果我们幸运,能够上大学的话,那么,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知识,就是从古至今,历代人累积出来的。古埃及、美索不达

米亚、希腊、罗马,当然还有波斯,都累积了相当多的知识。不论在西方还是东

方,这种知识在职业、工作上都很必要,不论是理论的工作、机械的工作、实际

的工作,还是发明,都一样必要。这种知识创造了丰富的科技,本世纪尤其是这

样。有一些知识是所谓“圣书”的知识,譬如吠陀经、奥义书、圣经、可兰经、

希伯来经典等。所以我们既有一些宗教书,又有一些实际的书,不管你是工程师、

生物学家,还是木匠,都能帮助你有知识,行动纯熟。大部分人,不管在什么学

校,尤其是我们这些学校,都是在收集知识、资讯。到目前为止,学校也是为了

这些目的存在——大量收集外在世界、天堂的知识。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树木为

什么会长大?还有人类——人类的解剖、人脑的结构等等。另外还有你周遭的世

界、大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太多了。这种知识绝对必要,但是,知识永远都

有局限。学习就是获取各科知识,好让你找到工作。这工作也许是你自己高兴的,

也许是你自己不怎么喜欢,可是环境、社会却强迫你接受。“看”也可以学到很

多东西。看自己、看鸟、看树木、看天空、看星星、看猎户星座、北斗星座。不

但看身边的事物可以学习,看人也可以学习——看人走路、动作、谈吐、穿衣等

都可以。不但看外在的东西,而且也看你自己——自己为什么这么想那么想、自

己的行为、自己平常的动作、父母为什么要你做这个做那个。你要看,不要抗拒。

你抗拒,就学不到东西。如果你已经自己有结论,有看法,自认无误,所以很坚

持,这样你当然无法学习。要学习,就需要自由,需要好奇心,要想知道自己或

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别人为什么生气?你为什么受到困扰?学习无止境,这非常

重要。譬如学习人为什么彼此杀戮好了。书本上当然都有解释,都提出种种心理

的理由,来说明人为什么有这种行为,人为什么残暴。有名的作家、心理学家,

已经在种种著作中说明了这一切。但是这是你读到的东西,不是你自己。你自己,

行为怎样,为什么生气、嫉妒、忧郁,如果你观察自己,你学到的东西要比书本

上的多。但是你知道,看书比观察自己容易。我们的脑习惯从完全外部的行为和

反应收集资讯。你们不是觉得接受别人的引导上让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比较舒

服吗?你们的父母——尤其是东方的——告诉你们应该和谁结婚,安排婚事,告

诉你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大脑永远接受简单的方式,但是简单的方式不见得都是

正确的方式。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发现,除了少数的科学家、艺术家、考古学家之

外,再也没有人喜爱自己的工作。一般人很少喜欢自己做的事情。他们做那些事

情,不过是出于社会的强迫、父母的强迫,还有想多赚一点钱。所以,如果要学

习,我们就必须很仔细、很仔细的观察外在的世界,你之外的世界、还有内在的

世界,也就是你自己的世界。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追求大量的知识,一是实践。

前者首先是研读,然后利用研读来的知识做事,后者是从做里面学习,然后累积

知识。两者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一个是从书本得到知识,一个是从做得到知识。

两者都建立在知识、经验上面。然后我们说过,知识和经验永远都有局限。因此,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弄清楚真正的学习是怎么一回事。譬如你可以跟一个上师学习,

只要他是适当的上师、健全的上师、不是专门搞钱的、用偏颇的理论四处云游骗

钱的上师就可以。弄清楚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学习已经越来越变成荒唐。

西方的某些学校,学生读过了低年级,高年级,居然还不会读、不会写。但是,

即使你会读会写,即使你学了很多学科,你还是一样庸俗。你们知道庸俗是什么

意思吗?这个字原本的意思就是爬山不爬到山顶,只爬到一半。从不要求优秀,

从不要求自己的最高表现,这就是庸俗。学习是无限的,学习无止境,所以,你

要跟谁学习呢?从书本?还是从老师身上?或者如果你聪明,就从“观察”学习?

就目前来看,你是从外在学习:学习、累积知识,利用知识获得工作,如此这般。

但如果你是跟自己学习,说正确一点,从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成见、定论、信

仰来学习,从观察自己意念、粗俗、敏锐的微妙之处来学习,这样你就成为自己

的老师兼学生。这样你的内心就不依赖别人、不依赖书本、不依赖专家。当然,

有时候你生病了,你必须去找专家,这很自然,也必要。但是,依赖别人,不论

这个人多么优秀,都会使你不了解自己。学习自己是怎么一回事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社会遍布暴力,争强好胜,人人为己。要学习自己,绝不是跟别人学,而是

要观察自己,不怨天尤人,不说:“没有关系,我就是这样,我改不了。”然后

因循苟且。不带任何反应,任何抗拒的观察自己,这观察的本身就会产生作用。

它会像一把火一样,烧掉以往的愚昧、幻想。所以学习非常重要。脑不再学习,

就机械化了。这时的脑就像绑在柱子上的狗,只能够在绳子长度的范围内移动。

大部分人都绑在某种柱子上面,绑在看不见的柱子和绳子上面。你一直在绳子的

范围内移动,活动空间很有限。整天想着自己的人,整天想着自己的问题、欲望、

快乐、想做什么的人就是这样。你们都知道这种只想到自己的心理。这种心理的

束缚很大,很大。这种束缚制造了各种冲突、不快乐。

38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健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1

伟大的诗人、画家、作曲家绝不满足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永远在学习。并

不是一通过考试,开始工作,你就不再学习。学习,尤其是学习自己,里面有很

大的力量和生命。学习,观察,直到你身上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掀开,没有注意。

这样就会免除自己以往受到的种种制约。这个世界因制约而分裂。你是印度人,

我是英国人、美国人、俄国人、中国人等等。因为这种制约,所以有战争,所以

千百万人被屠杀,所以不快乐,所以残酷。所以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比平常更深入

地学习。两者都学习,就没有所谓老师和学生。有的只是学习。学习解放了头脑,

去除了声望、地位等意念。学习使众生平等。 健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学习

之初》,第十三章

克:前几天我们谈到“健全”、“庸俗”,谈到这些词的意思。我们问住在

这样的社区是否庸俗,我们问我们是否很健全,这是说身体、心理、感情是否很

健全。我们是否平衡、健康?这一切都包含在“健全”、“整体”这些字眼里面。

我们互相教育,但是否反而使彼此庸俗、不健全、失衡呢?这个世界很不健全、

不健康、腐败。我们有没有把同样的失衡、不健康、腐败带到这里的教育呢?这

个问题很严重。我们有办法弄清楚其中的真相吗?不是弄清楚我们认为应该怎样

才健全,而是弄清楚我们这样彼此教育,是否真的使彼此健全,不是使彼此庸俗。

问:我们有很多人都必须每天上班,很多人都会结婚、生子——很多人都会这样。

克:身为人类,你应该受教育、你必须谋生、你也许会结婚、也许不会、要负责

养孩子、要有房子住,还有抵押贷款。你可能一辈子都陷在这里面。那么,这样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占有什么样的地位?问:我们也许希望有人来照顾我们。克:

这表示你要有能力做事。你不能光是嘴上说:“请照顾我。”这样没有谁会照顾

你。不过别沮丧,仔细地看,看到熟稔,了解人类彼此玩弄的诡计。战争也许不

是真的战争,真正发生的是经济战争。但是你要观察这一切,不要沮丧,不要说

:“我要怎么办?我要怎么面对这件事?我又没有什么能力。”你会有能力的。

只要你知道怎样观察,你就会有很大的能力。所以,这一切情况当中,你占有什

么地位?这个问题,如果你已经看见整体,你自然可以问。不过,如果你并没有

观察到整体,只是对自己说:“我该怎么办?”那么你只是陷在里面而已。这样

你就不会有答案。问:首先当然是让我们公开讨论这些事情。不过我觉得人都有

点害怕自由讨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在乎的事情会受到危害。克:你害怕吗?问

:如果我说我想要一部跑车,有的人就会质问我。克:一定有人质问。我常常接

到别人写信质问我,从小我就一直接受挑战。问:先生,我们讨论这些事情时,

有一个问题一直很让我困惑。我们说,我们生活在高度机械化的工业社会。但是,

如果真的有人能够退隐,那是因为其他人上班、工作、机械化的关系。克:当然。

问:如果不是有些人过着机械化、可悲的生活,我们就没办法退隐。克:不,我

们的问题是:怎样活在这个世界,却不隶属于这个世界?怎样才能够活在不健全

当中,却又保持健全?问:你是说那些上班过着机械化生活的人,可以这样生活,

但却做另外一种人?换句话说,体制不尽然会……克:体制,不管什么样的体制,

都会使人心机械化。问:但是一定会使人心机械化吗?克:有这种事情。问:每

一个年轻人都面对成长。他们知道一找工作,就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们有别的路

好走吗?克:我的问题是:怎样健全地活在这个不健全的世界?也许我必须上班

赚钱,不过我的心可以不一样,思想可以不一样。这里有没有这种不一样的心,

不一样的思想?或者我们只是踩着机器,陷进这个怪物般的世界?问一:因为自

动化,所以朝九晚五,一星期六天的工作已经没有必要。这个时代已经开始给我

们时间顾及另外一面,不知道结果会怎样?问二:但是我们刚刚却说我们需要悠

闲,我们不知道怎样利用悠闲?问三:谋生真的有什么错吗?克:我没有说谋生

不对。我们都必须谋生。我在各地和人谈话,这是我的谋生方式。五十年来,我

一直在做这种事,也很喜欢做这种事。我做的是我觉得对、觉得真实的事。这是

我的生活方式,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这是我谋生的方式。问:我只是想说,你

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有人开飞机。克:当然。我知道,没有这些人,我没办

法出游。但是,如果没有飞机,我会待在一个地方,待在我出生的村子,还是做

这种事。问:是的。但是这个机械化的社会,利益就是动机,事情都是这样进行

的。克:不是。别人做的事情龌龊,我做的事情干净。问:所以我们做事应该干

净?克:理当如此。问:但是,除了谋生之外,我们现在要开始知道怎样在这个

世界谋生,但又活得健全,这必须有内在的革命。

39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健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2

克:同样的问题我换另一种问法。怎样健全地活在这个不健全的世界?这不

表示我不谋生、不结婚、不负责任。要健全地活在这个不健全的世界,我必须抵

抗这个世界,从自己内在革命使自己健全、行事健全,这就是我的观点。问:因

为我在不健全中长大,所以我质疑一切。克: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一回事。这个不

健全的世界制约你,你家历代的人——包括你的父母——塑造你。然后你来这里,

你要解除制约。你必须经历重大的变革。问:喜欢做的和不能不做的,好像总是

有冲突。克:你想做什么?因为我知道当工程师可以赚很多钱,所以我想当工程

师。我能够依赖我的欲望吗?我的本能早已受到扭曲,我还能依赖吗?我可以依

赖我的意念吗?我必须依赖什么吗?教育所创造出来的心智,不能只是本能,或

欲望,或鄙陋的需求。教育创造的心智要能够在这个世界发生作用。我们布洛伍

德的教育有没有使你们明智呢?说“明智”,我指的是很敏锐。不是对自己的欲

望、自己的需求敏锐,而是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敏锐。教育当然

不是只给你知识而已,教育是要让你有能力客观地看世界,客观地看世界上发生

的事情,看那些战争、毁灭、暴力、残酷。教育的作用就是弄清楚怎样在考试及

格、通过学位、资格之外,另外过一种生活。教育帮助你用一种完全不一样的、

明智的眼光面对世界,知道自己必须谋生,知道自己所有的责任,知道其中所有

的辛酸。我的问题:这里有没有做到这一点?老师有没有和学生一样受到教育?

问: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我也要问这里有没有这种教育。克:你要问布洛伍

德这里有没有这种教育,使你明智,使你觉察我们的不健全?如果没有,那是谁

的错?问:这种教育如果有可能,基础在哪里?克:注意,你为什么要受教育?

问:我真的不知道。克:这样的话,首先你必须先弄清楚“教育”的意义,不是

吗?何谓教育?给你各学科的资讯、知识、很好的学术训练?一定是这样,不是

吗?大学每一年都吐出几百万人。问:大学给你谋生的工具。克:不过是什么样

的“手”在利用这些人?利用他们的手,就是制造这个世界、制造战争的手。问

:这表示工具还是工具,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精神的革命,你还是以老套利用

这些工具,因此这个世界腐败依旧。这就是我的问题。克:如果我们这里没有发

生这种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如果有发生,那这发生是实际影响了人心呢?或

者依然只是观念,没有一日三餐那么真实?一天三餐很真实,要有人煮饭,这可

不是观念。所以我要问你,我们这里到底有没有我们所说的这种教育?如果有的

话,让我们想想怎样给它生命。如果没有,让我们想想为什么?问:整个学校好

像都没有。克:为什么?也许有一两个人有,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问:我

觉得这好像是一颗种子,一直想冒出芽来,可是表土太硬了。克:你看过水泥地

上长草吗?问一:这颗种子太弱小了。(众笑)问二:但是我们知道自己庸俗吗?

我们想挣脱庸俗吗?这才是重点。克:我要问你们的是,你们庸俗吗?我用这个

字眼不是恶意,我用这个字是字典的意义。如果你们只知道追求自己渺小的行为,

而不观察整体,那么你们此生注定就是中产阶级。你们必须观察整体世界,也观

察自己在整体世界中居于怎样渺小的地位,不要反其道而行。大家都不看整体,

只知追求自己渺小的欲望、快乐、虚荣、残酷。如果他们能够看整体,而且了解

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他们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就会完全不一样。你们大家住在布

洛伍德这个小社区当学生,和老师、同学有关系。你们知道整个世界怎么一回事

吗?这是第一件事。要客观地看世界,不带感情、不带成见、不偏颇,只是“看”。

政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政客对这个问题没有兴趣。政客多多少少都想保持现状,

顶多只是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下。问:但是你不会说那不可能吧?克:他们没

有在做。问:我们呢?克:我们在观察,我们首先在看世界。你一看整体,你在

自己和整体的关系上面有什么欲望?如果你不看整体,只追求自己的欲望、本能,

这就是庸俗的本源。目前这个世界就是这一回事。你们知道,以前,真正认真的

人会说:“我们和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要当僧侣、教士,我们不会有财

产、婚姻、社会地位。我们是导师,我们要下乡,他们会给我们饭吃。我们要教

他们道德,教他们怎样才能良善,教他们不要恨别人。”以前是这样,但是现在

我们没办法这样做了。印度还有可能。你可以由北到南、由西向东乞讨。穿上袍

子,人家就给你饭吃,给你衣穿。因为这是印度的传统。但是,现在连这个传统

也式微了,因为骗吃骗喝的人太多了。

40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健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3

所以,我们必须谋生,我们又必须一辈子在这个世界活得明智、健全,不要

活得像机器。这才是重点所在。教育就是要帮助我们健全、明智、不机械化。我

再三强调这一点。那么,我们——你们和我,怎样才能够讨论这件事。首先弄清

楚我们自己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彻底改变自己,首先看看自己,不要逃避自己,

不要说“好可怕,好丑陋”。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造成这个世界种种不健全的倾

向。如果发现自己有什么古怪的癖性,就弄清楚怎样才能够改变这种癖性。我们

就讨论这些,讨论这些关系、友谊、感情、爱。我们讨论这些,然后说:“看,

我多么贪心、多么。”能不能根本改变这一切,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问:我

一傻,我就没有安全感。克:当然。不过你确定是这样吗?不要谈理论。你真的

在某人身上、在职业上、在某种性质上、在某一个观念上追求安全感吗?问:我

们都需要安全感。克:你知道自己怎样依赖安全感吗?首先请先弄清楚,自己是

不是在追求安全感。不要说我们需要安全感。不说,你才会知道自己需要不需要。

首先先看自己是不是在追求安全感。你当然在追求安全感!你们了解“依赖”这

个字眼的意义吗?依赖钱、依赖人、依赖观念。这一切都来自外在。依赖一种信

仰、依赖自己赋予自己的形象,说自己是伟人,拥有什么和什么。你们都知道有

这种荒唐事。所以,你们必须了解“依赖”的意义,看看自己有没有陷在这一切

里面。如果你发现自己必须依赖别人才有安全感,这时你已经开始怀疑、开始学

习。你已经开始学习依赖、执著什么。安全感里面夹杂着快乐与恐惧。没有安全

感,你觉得失落、孤独。你觉得孤独,你就逃避,用酒、色,用你的一切所作所

为来逃避。这时,事实上你只有神经过敏的行为,因为你并没有解决你的问题。

所以要弄清楚,要学习那个字眼现实的意义,不要理论的意义。学习,就是教育。

我依赖某些人,我要依赖他们才有安全感、才有钱、才快乐。所以,如果他们做

了什么事情让我不安,我就害怕,就生气、嫉妒,产生挫折感,于是我就跑掉,

把我的爪子伸向另外一个人。同样的问题一直在拖延,所以我就对自己说,首先

让我先了解这一切的意义,我必须有钱,我必须有食、衣、住。这一切都很正常,

但是一涉及金钱,整个循环就开始了。所以我必须学习整件事情,了解整件事情,

如果等我已经陷进去,就来不及了。我陷进去,譬如说我干脆结婚,这样我就陷

进去,就开始依赖。于是战争开始,一方面想要自由,一方面却陷在责任、陷在

“抵押”上面。这里有个问题:这个孩子说:“我必须安全才可以。”我的回答

是:“先别说‘必须’,先弄清楚‘必须’是什么意思,先学习‘必须’的意思。”

问:我必须有食、衣、住。克:没错。说下去。问:要有食、衣、住,我必须要

有钱。克:于是你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怎样?问:要赚钱,我就必须依赖

人……克:依赖社会、依赖监护人、依赖老板。他追着你不放,他很无情。因为

你依赖他,所以你忍受这一切。这个世界就是这一回事。请你们像看地图一般,

先看这一点。你们要说:“我必须谋生。我知道要谋生就必须依赖社会。要谋生,

一个礼拜要花五六天,一天要好几个小时。不谋生,我就一无所有。这是其一。

另外我内心还依赖我的妻子,或什么教士、什么顾问。”你们了解吗?问:知道

这些事情,我就不结婚。我了解这种依赖,了解这种依赖会造成很多问题。克:

你没有在学习。不要说你不结婚。先看清楚问题再说。我需要衣食住行,这是生

活必需品,要获得这些生活必需品,我必须依赖社会,不管这社会是共产主义的

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我都要依赖。我了解这一点。再从另外一个方向看,

感情上我也需要安全感,这表示我必须依赖某人,依赖妻子、朋友、邻居,依赖

谁都一样。我只要依赖别人,我就一直有恐惧。我要学习这一点,我还不说我要

怎么办。你是我的兄弟、妻子、丈夫,我依赖你,有朝一日你走了,我就失落了。

我很害怕这一点,我就做很神经质的事。我知道依赖别人会造成这种后果。另外

我也要问:“我是否依赖什么观念?这个宇宙有上帝,或没有上帝,我们必须博

爱。不管是什么观念,都是依赖。”然后你说:“这些都是垃圾,你活在幻觉的

世界。”我就很害怕,我就说:“那我要怎么办?”但你却不去学习这一回事,

反而去参加什么教派。你们清楚这一切吗?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因为不足,所以

依赖别人?因为不足,所以你就追求自给自足:你说:“我很好。我已经找到上

帝,我的信仰很真实,我的经验很实际。”你问:“什么东西是绝对安全、绝不

受困扰?”问:你说的依赖,有两种我不懂……克:我们问的是,“需要安全感”

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是在看“安全”的地图,这份地图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衣食

住行,所以我依赖这个社会。我知道依赖别人会怎样,我没说这应该或不应该。

这幅地图告诉我们:“你看,这条路通向恐惧,通向快乐、愤怒、满足、挫折、

神经质。”地图还说:“请看观念的世界。依赖观念得到的安全感最脆弱。”观

念不过是空口白话。观念只是借着想像,仿如真实。你们是依赖形象而活。地图

又说:“要自给自足。所以我靠我自己。我必须对自己有信心。但是你自己是什

么东西?你不过是这一切的结果。”地图告诉你这一切,于是你问说:“绝对的

安全,包括工作等等在哪里?”绝对的安全去哪里找?

41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健全地活在不健全的世界4

问:没有恐惧就找得到。克:你没有了解我的话。请你在自己面前摆一幅这

样的地图,看着里面的一切:身体的安全、心理的安全、理智的安全、意念的安

全、感情的安全、自信心的安全。你说,这一切都那么脆弱。看这一切,看见其

中的脆弱、徒然、毫无现实感,于是,哪里有安全可言?学会这一点,你才会明

智。明智才是安全。你们了解吗?问:没有安全感活得下去吗?克:你还没有学

会要先看。你先学会的是透过假象看世界。这假象给你安全感。所以,首先要把

你觉得安全的假象摆一边,不要先认定自己一定得有安全感,然后看我们的地图。

“需要安全感”的意义在哪里?你会发现你追求的什么事都没有安全感。死不安

全、生也不安全。你一发现这些,一看见这些,一看清楚“我们追求的事情都没

有什么安全感可言”的事实,就是明智。明智才能够给你绝对的安全。所以学习

是安全之源,学习的行为就是明智,学习里面有很强的安全感。你们在这里有没

有学习呢?问:在家庭里面,他们都说人必须努力谋生,必须有一点知识。他们

有这一种安全观,这种基本的需要。克:的确是这样。你的家庭、传统都说你必

须要有身体的安全,必须有工作、有知识、有技术、有专长。你必须有这个、有

那个,这样才会有安全可言。问:这些都是观念。克:我需要钱,这可不是观念,

其他事情都是观念。身体长保平安很实际,其他事都是假的,了解这一点就是明

智,这种明智里面才有绝对的安全。这样,不论在哪里,在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资

本主义社会,我都活得下去。你们是否记得,前几天我们说过静思就是观察?观

察是静思之始。你的心只要稍有扭曲,稍微因为成见、恐惧而扭曲,就没有办法

观察这幅地图,要没有成见才能够看这幅地图,所以要在静思中学习怎样免除偏

见。这才是静思,盘腿打坐不是。这样的学习使你有责任感,不但对自己,对自

己的关系有责任感,对一切事物,花园、树木、身边的人都有责任感。万物都重

要起来。要好玩才认真得起来,不好玩就认真不起来。前几天我们讨论过瑜伽,

是不是?我为你们示范了吐息法。你们要好玩地练习这些方法,要享受懂吗?问

:“学习”这种事情我认为不可能用好玩的心情来讨论。克:可以!可以!你看,

学习就是玩。看到新事物真是好玩,这样重大的发现,可以给自己很大的能量。

别人发现了再告诉你没有用,因为那是二手货。学习的时候,发现崭新的东西,

发现新的本能、新的种类,都很好玩。发现自己的心怎样运作,发现所有微妙之

处都很好玩。

42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正确的生活1

《问与答》,一九八〇年七月二十四日问:我是老师,但我一直和学校制

度、社会形态起冲突。我是不是应该放弃工作?怎样才是正确的谋生之道?有没

有什么谋生之道不会造成冲突的?克: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必须一步步的讨论。

什么叫做老师?老师如果不是传授历史、物理、生物等知识,就是和学生一起学

习“自己”。学习“自己”就是了解整个生活的过程。如果我是老师,不是生物

学老师或物理学老师,而是心理学老师,那么是学生了解我呢,还是我指出的东

西会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我们必须非常小心,非常清楚我们说“老师”是什么意

思。我们到底会不会有心理的老师呢?我们是否只会有事实的老师呢?有没有老

师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呢?刚刚他问说:我是老师,但是我不但一直和学校制度、

教育制度冲突,也一直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冲突。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这一切?如果

要放弃,又该怎么办?他不但问了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而且也问了什么才是正

确的生活。何谓正确的生活?以社会现状而言,我们并没有所谓正确的生活方式。

你必须谋生,你结婚生子,你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所以你只好接受工程师、教

授等工作。以社会现状而言,我们可不可能有正确的生活之道?追寻正确的生活

之道,到头来会不会只是追寻乌托邦?只是期待另一样东西而已?这个社会这么

腐败,充满矛盾,不公不义,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该怎么办?我问自己,不只是

当老师的自己,我该怎么办?活在这样的社会,可不可能不但生活方式正确,甚

至连冲突都没有?有没有可能不但正确的谋生,连和自己都不再冲突?正确的谋

生与不和自己有冲突,是截然无关的两回事吗?这两件事是各自独立的,截然分

隔的事情吗?两者会不会合而为一?要生活得没有一点冲突,必须非常了解自己,

所以就需要相当的明智,不是聪明的智力,而是观察力。客观的观察眼前的事情,

内在、外在都观察,并且由此了解内在、外在其实并无分别。内在、外在就好比

潮水,时而向内流,时而向外流。这个社会是造作出来的。活在这样的社会,有

没有可能谋生方式正确,又没有一点冲突?我必须再三强调这一点,强调正确的

谋生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才能够没有冲突?正确的生活和正确的谋生,

哪一样优先?不要光是我讲你们听,光是同意或不同意,光是说:“这不实际,

不是这样,不是那样。”不要这样,因为这是你们的问题。我们要互相问一问: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一方面自然的创造正确的谋生方式,一方面又让我

们的生活不带一丝冲突的阴影?”有人说,除非到修道院当修士,否则不可能有

这种生活,因为此时你才能够丢开世俗,丢开世俗的痛苦,专门服侍上帝。不过,

现在相信修道院的人已经不多,相信“我愿匍匐”的人已经不多。如果他们匍匐,

他们匍匐在前的,其实只是他们心中造作或投射的他人形象。生活就是关系和行

为,只有了解生活的全盘意义,生活才不会有一丝冲突的阴影。但是,一切环境

里面,何谓正确的行为?有所谓“正确的行为”这种东西吗?行为有没有绝对正

确,而非相对正确的?生活就是行为、运动、谈话、获取知识,也是关系,不论

深浅。何谓你和某人的关系?也许你们很亲密、有性关系、互相依赖、占有,所

以也激起嫉妒、怨恨。多数人都是上班,上班劳动。那时他野心勃勃、贪婪、争

强好胜、一心想要成功。但是他回到家变成先生或妻子,却又驯良、友善,甚至

慈爱。我们平日的生活就是如此,谁都否认不了。但是我们要问:这种关系正确

吗?我们说不正确,当然不正确,要说这种关系正确实在荒谬。不过我们说归说,

说完以后还是老样子。我们虽然说那是错误的,不过却不了解何谓正确的关系,

除非依循自己或社会设定的模式。我们或许也想,或许也希望、渴望。不过希望、

渴望并不是做,我们必须认真地做下去才找得到。关系一般都很色欲——从色欲

开始,然后从色欲成为伴侣,互相依赖,然后组成家庭,更增加彼此的依赖。等

到有一天这种依赖不保了,茶壶就翻了。要寻找正确的关系,首先必须先探讨我

们为什么这么互相依赖?为什么我们在心理上这么依赖对方?是因为我们非常孤

独吗?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别人,连妻子、先生都不信任吗?另一方面,依赖使我

们产生安全感,使我们免于这个广大世界的恐怖。我们说:“我爱你。”那种爱

里面永远都有占有和被占有。这种情况一旦受到危害,就产生种种的冲突。我们

目前和他人的关系,不论亲疏,都是这样。我们制造对方的形象,然后执著于这

种形象。

43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正确的生活2

你一执著于某人,执著于观念或概念,就开始腐败。我们必须明白这一件事,

可是我们不想明白这一件事。所以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生活在一起,但是不互相

拘束,心理上不依赖对方?若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将永远生活在冲突当中。因为,

生活就是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不带动机的、客观的观察执著的后果,因而立

即放开执著?执著和挣脱并非相对。我执著,然后我努力挣脱。这样,我就制造

了对立。我一制造对立,立刻产生冲突。但是,事实并没有所谓对立这种东西,

有的只是我之所有,也就是执著。有的只是执著的事实。我在这个事实里面看见

执著的后果,看见里面毫无爱可言。我们不可能看到“挣脱”这一回事。以我们

的头脑所受的制约、教育、训练,一观察事情就制造对立。“我很残暴,但是我

不可以残暴”,就这样产生了冲突。但是,如果我只是观察暴力,只是观察暴力

的本质,只观察而不分析,那么,对立的冲突就完全消失。我们如果想要生活没

有冲突,只要处理“实然”就够了,其他的都不必去管。我们一旦这样生活,也

能够这样生活,那么,我们就开始和“实然”同在。这样,“实然”也就跟着消

退。试试看。关系只有在没有执著时,才真正存在,只有在彼此不存假象时,才

真正存在。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关系的本质,双方才会有真正的交流。适当的行为

指的是准确的、正确的行为。适当的行为不从动机出发。适当的行为不受引导,

也不是承担出来的。了解正确的行为,了解正确的关系,会使我们明智。不是知

识的明智,而是你我所没有的深刻智慧。这种智慧会告诉你该如何谋生。有了这

种智慧,你也许是园丁、也许是厨师,都没有关系。没有这种智慧,你的谋生只

有随波逐流。我们可以有一种没有冲突的生活方式。没有冲突就有智慧,智慧就

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永远不要问“怎样”《克氏自论》,一九八三年五

月三十日

一个多月以来,这里一直下雨。在加州,雨水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停了,绿

色的田野开始干燥、转褐。太阳很烈(温度在华氏九十度以上,而且还会更热;

不过他们说时序已经进入仲夏),从加州这样的天气来到这里,看到苍翠的草地、

绿色的大树、铜色山毛榉,真是令人惊讶意外。山毛榉日渐成长,从淡棕色逐渐

转深褐。在一片绿林中看到这些树,真是令人高兴。随着整个夏季的进行,这些

树木的颜色会变得很深。这个地球太美了。地球,不论是沙漠,还是种满果树、

美丽的绿色田野,一直都很美丽。在田野里和牛、小羊一起散步,在林里听着鸟

鸣散步,心里不带一丝意念,只是看着地球、树木、绵羊,听着杜鹃和林鸠的啼

声。不带感情、不带情绪的走着,看树、看地球,你这样看,你就学习到自己的

思想,觉察到自己的反应。不了解意念为何而生之前,不容一丝意念消失无踪。

你只要用心,不容意念白白走过,你的脑就会很宁静。这样你就会很安静地观察

事物,这种安静有极深的深度,又有一种永不退转的美。那个男孩子很会玩,真

的很会玩。但是他功课也很好,他很认真。有一天,他来找老师,说:“老师,

我可以和你谈一下吗?”老师说:“可以,我们可以谈一下,我们去散个步。”

于是他们做了一次对话,这是一次师生的对话,一次彼此都保有高度敬意的对话。

由于老师也很认真,所以他们的对话很愉快、友善。他们已经遗忘阶级、自己的

所知、权威,以及好奇的对方。男孩:老师,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这一切到底是

怎么一回事,我为什么受教育,我长大以后,我受的教育要扮演什么角色?我在

这个世界扮演什么角色?我为什么要读书?我为什么要结婚?我的未来怎么样?

我当然知道自己必须读书,通过某些考试。而且我也希望自己通过。我会活个几

年,也许五十年,也许六十午,也许更久。我不知道这几十午里面,我的生活会

怎样?我身边的人不知道生活会怎样?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这样认真听讲、

埋头苦读,为的是什么?以后也许会发生战争,我们也许都死光光。如果未来我

们都要死,目前这一切的教育有什么用?求求你,我问这些问题是很认真的。我

听很多老师谈过这些问题,现在又听你谈起这些问题。克:我想一次谈一个问题。

你问了很多问题,你在我面前摆了很多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也许是最重要的一

个:人类的前进怎么样?你的前进怎么样?你也知道,你父母非常富有,他们也

愿意尽可能帮助你。如果你结婚,他们也许会买一栋房子给你,外加其中所有必

要的设施。你也许会有很好的老婆——也许。所以,你以后到底会怎样?变成平

常的、庸俗的人吗?找个工作,和身边一切问题相安无事吗?你的将来就是这个

样子吗?当然也有可能发生战争,不过也许不会。且让我们期待不要发生战争,

且让我们期待,人类了解任何战争,都无法解决人类的任何问题。人类会改善生

活,会发明更好的飞机等等。不过,战争从来没有解决人类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人类的问题。所以,且让我们暂时忘记,强权的疯狂会毁掉我们,恐怖分子的疯

狂会毁掉我们,某些煽动家想毁掉他发明出来的敌人。让我们暂时忘记这一切。

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且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将来如何?你的将来会怎样?我

也问过了,是变成庸俗的人吗?庸俗指的是爬山爬到一半,是做事情只做一半,

从来没有爬到山顶,从来不要求自己发挥全部的能量、全部的能力,从来不要求

卓越。

44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永远不要问“怎样”1

当然,你必须了解外界也一直有压力,种种宗教派系狭隘的压力和宣传。宣

传从来说不出真理,真理向来无法宣传。所以我希望你了解自己身上承受的压力

——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传统要你当科学家、当哲学家、当物理学家、当

商人,了解这一切,在你自己的年纪上了解这一切,了解自己要往哪里去?我们

已经从各种状况讨论过这些事情。并且,我们可以指出,或许你们也一直把心用

在这些事情上面。因为我们还有时间去爬山,所以,不用老师的身份,而是带着

感情,以真正朋友的关怀,我要问你们:你们将来会怎样?就算你们已经下决心

要通过什么考试,要追求什么职业、什么好工作,你们还是要问:这样就够了吗?

就算真的工作不错,生活很快乐,你们还是一样会有很多麻烦、很多问题。如果

你有家庭,你的孩子将来会怎样?这个问题必须你自己解答,我们或许也可以讨

论一下。你必须考虑孩子的将来,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将来。你必须忘记自己是德

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印度人,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将来,还要考虑人类的将来。

让我们讨论这些。不过请务必明白,我并不是在告诉你们该怎么做。只有傻瓜才

会劝告别人,我不当这种人。我是用朋友的态度问这个问题。我希望你们了解这

种态度。我没有压迫你们、引导你们、说服你们。你的将来怎么样?你会很快成

熟,还是很慢成熟?你会成长得很聪明、很优雅吗?你虽然在工作上是第一流,

但是你会不会很庸俗呢?不论做什么,你也许会很优秀、很不错,但是我说的是

心智的庸俗、心肠的庸俗、你整个存在的庸俗。男孩: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怎样

回答这种问题。我不曾这样想过这个问题。你问这个问题,你问我会不会和大家

一样、会不会庸俗。我当然不想庸俗,我当然知道世俗的吸引力。我身上也有一

部分很想要世俗的东西,我当然也想快乐、想好玩。不过,我的另一面也知道这

种事情的危险,知道这种事情的艰难、力量、诱惑。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最

后会怎么样?而且,就像你说的,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一点很确定,我

绝不愿意成为心胸卑微、庸俗的人,虽说我可能脑筋异常聪明,可是还是一样。

我也许读很多书,得到很多知识,但是还是很无知、狭隘。老师,庸俗这个字眼

真好。你一直在用这个字,我却一看这个字就害怕,不是害怕这个字本身,而是

害怕你彰显的其中意义。我真的不知道;不过和你谈一谈或许可以把事情厘清。

我没有办法和父母谈,他们也许和我一样,都有这种问题。他们或许生理比我成

熟,可是处境却和我一样。所以,老师,如果我要问,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另

外找时间和你谈一谈。我真的很害怕、很紧张,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应付

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承受这个问题,然后不要变成庸俗的人。

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早晨:近在身边的草地、平静的山毛榉、深入树林的小

径,一切这么安静无声。四周的马匹静静的站着,鸟也不叫。这样新鲜、柔和的

早晨真是少见。大地的这一部分有一种和平,一切都非常沉静。那样的感觉,那

样绝对安静的感觉。这不是浪漫的善感,也不是诗的想像,这是实情,以前是,

现在也是。这一切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今天早晨,铜色的山毛榉,在蜿蜒伸向

远方的绿野衬托之下,生气盎然。覆满晨光的云懒散的飘过。太阳刚刚出来,非

常和平,有一种令人仰慕的感觉,这种仰慕不是仰慕什么神、什么想像中的神灵,

而是由伟美而生的敬意。今天早晨,大家大可以放弃平日聚敛的一切,和这片树

林、这片草地、这些树木安静相守。淡蓝色的天空下,田野远端有一只杜鹃在叫。

林鸠咕噜咕噜,黑鸟开始晨歌。你可以听到远方一部汽车驶过。这个充满了爱的

宁静天堂,也许等一下就要下雨。这里只要早晨这么晴朗,通常都会下雨。可是

今天早晨真是特别,有一种东西以前从来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克:我很

高兴你不请自来。如果你有所准备,我们可以继续谈“庸俗”和你的将来。你在

自己的工作上大可非常优秀,我们也不是说凡是职业都很庸俗。譬如,木匠在工

作上就可以不庸俗,然而他平日的生活,内在的生活,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却可

能非常庸俗。我们都了解庸俗这个字眼的意义。现在,我们应该更深入探讨这个

字眼内在的意义。我们探讨的是内心的庸俗、精神的冲突、问题、劳苦。有的科

学家虽然伟大,却有可能内心过着庸俗的生活,所以,你以后到底会过什么样的

生活?在某些方面,你很聪明,但是,你会把脑筋用在什么地方呢?你以后自会

有你的职业,所以我们暂且不谈。我们要关心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当然,你不会

成为罪犯。如果你聪明,你也不会变成恶霸。你也许会得到很好的工作,不论做

什么都做得很好。因此,这一点我们就暂时摆开。可是讲到内在,你的生活是怎

么一回事?内在,你的将来会怎样?你会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永远在追求快乐、

永远有一大堆烦恼吗?

45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永远不要问“怎样”2

男孩:老师,我目前除了考试,除了准备考试很疲倦之外,没有什么问题。

我有一种自由。我觉得很快乐,年轻。每次看到老人,我就问我自己:我会变成

那个样子吗?他们好像也有过很好的职业,好像也如己所愿过。不过,尽管如此,

他们还是凄凉了、迟钝了。在脑筋的深度性质上,他们好像从来不曾优秀过。我

当然不想这个样子,这不是虚荣,我只是不要像他们一样而已。这不是野心。我

也想要不错的生涯,但是,不论如何,我都不要像那些老人一样,失去自己所有

喜欢的东西。克:你也许不喜欢,不过生命是很残酷的。生命不让你一个人过。

你活在这里,活在美国,活在任何地方,都会遭受社会极大的压力。社会会不断

催促你和别人一样,催促你变成伪君子、口是心非。如果你结婚,你又另外制造

一大堆问题。你必须了解生命是很复杂的,不是只追求自己心之所欲,认定自己

心之所欲而已。这些年轻人想要有所成就——当律师、工程师、政治家等等。他

们内心有追求权力、金钱的野心,在驱策他们。你刚刚说的那些老人都有过这种

经历,他们因为不断的冲突、欲望而憔悴。你看看这种情形,看看你身边的人,

他们坐的是同一艘船,有的人下船四处流浪而死;有的人寻找这个世界平静的角

落,然后退休。绝大多数人生活都很卑微,地平线很短。他们也有悲伤、快乐。

他们好像从来不曾逃脱悲伤、快乐,也不了解悲伤、快乐,从而超越悲伤、快乐。

所以我们还是要问问对方,我们将来会怎样?我们尤其要问你的将来会怎样?当

然,你太年轻了,还无法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年轻无关乎这个问题的了解。你也

许是无神论者。年轻什么都不信,等到年纪大了,就开始接受某些宗教的迷信、

教条、信仰。宗教不是鸦片,但是人却用自己的形象、盲目的自在,在以此所得

的安全感中制造宗教。人使宗教变成完全不智、完全不实际的东西。宗教不再是

你能够共同生活的东西。你几岁了?男孩:快要十九岁,老师。我祖母留给我一

些东西,所以也许我二十一岁上大学以前,可以出去旅行。不过,不管我到哪里,

不论我的将来如何,我一定都会有这个问题。我也许会结婚,也许会有孩子。这

样,我一样会有这个大问题,我的将来如何?我有点了解一般的政客在这世界上

干什么好事,就我而言,这事情真丑陋,所以我认为我不会从政,我很肯定这一

点。但是我也想要有好工作,我愿意用手、用脑工作,不过,我的问题是怎样才

能不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样,那么庸俗。所以,先生,我该怎么办?喔,对,

我很了解所有的教育、寺庙,我不受吸引,我很反对这种东西,反对僧侣,反对

权威阶级。但是我要怎样才能够防止自己变成普通的、一般的、庸俗的人呢?克

:如果我可以建议的话,不论什么情况,都不要问“怎样”。一问“怎样”,你

就需要有人告诉你怎么做,需要引导、需要制度、需要有人牵你的手,带领你。

这样你就失去自由、失去观察的能力、失去你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

生活方式。一问“怎样”,你就变成二手人。你失去完整,也失去内在的诚实,

因此无法诚实地看自己,无法回归实然,又超越实然。所以,绝对、绝对不要问

“怎样”。我们谈的当然是精神层面的事情,要不如果是组装马达、组装电脑,

当然要问“怎样”装。这一方面的事情你必须跟人学。但,若要精神上得到自由,

精神上回归本来面目,就必须觉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观察自己的想法、观察自己

意念的本质和起源,绝不遗漏。观察、注意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比从书本、心理

学家、聪明缜密的学者或教授学习到的更多。很难的,我的朋友,它会把你拉来

拉去。所谓的大诱惑,生物的、社会的诱惑很多,残酷的社会又会把你撕裂。当

然,你必须一个人自己面对这种状况。不过,这不是用蛮力、决心、欲望来做,

而是看清楚自己的感情、希望,和自己身边虚假的事物。看穿虚假,就是觉察之

始、明智之始。你必须作自己的明灯,不过这是一辈子最难的事情。男孩:老师,

照你说来,这一切那么难,那么复杂,那么可怕、吓人。克:我只是为你指出这

一切而已。指出这一切,并不表示事实一定使你害怕。事实是让你观察的,你只

要观察事实,事实就不吓人。事实并不可怕,如果你逃避,转身逃跑,那么事实

就很吓人。要站得很稳定,要了解自己所作所为不见得正确,要和事实共同生活,

不用自己的快乐或反应干涉事实,事实就不吓人。生命并不简单。生活尽可单纯,

不过生命本身却很广大、复杂。生命遍及两端地平线之间。你可以衣食简单朴素,

不过这不见得就是单纯。所以,要单纯,生活方式要不复杂、不矛盾,只要内心

单纯就可以……我看到你今天早上打网球,好像打得不错。也许我们会再见面。

就看你的决定了。男孩:老师,谢谢你。

46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自利心使心腐败1

《论生活》,第三十章小径蜿蜒,从山谷的一边通过一座小桥,走向山谷的

另一边。因为近日的雨水,桥下溪水潺潺,小径向北转,沿着缓缓的斜坡进入一

个遗世独立的村落。那个村落非常贫穷,村里的狗都很脏,老远就叫,可是却不

敢靠近人,垂着尾巴,头抬得高高的,随时准备跑开。山坡上有许多山羊,咩咩

叫着、吃着四周的野草。这个乡村真美,四处翠绿,又有蓝色的山巅。山巅上花

岗石闪烁,已经受过几百年雨水的冲刷。这一带的山并不高,可是年代久远,衬

在蓝天之下有一种神奇的美,那是无数世以来,一种奇异的爱,这些山很像人建

造的寺庙,因为人就是模仿着这些山建造寺庙,为的是渴望接近天国。可是那天

晚上,夕阳叠在山巅之上,使山巅变得好像很近。远远的南方正在酝酿一场暴风。

闪电从乌云间打下来,使人对地面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暴风将在夜晚展开,可

是这些山巅矗立在暴风之中已经不知有多久。超越人的困苦、悲伤,这些山将永

远矗立。村民在田里辛苦的工作了一天,已经开始回家。不久你就会看到炊烟四

起,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晚饭。晚饭量不多。小孩子等着吃饭,你如果从他们身边

走过,他们就露出微笑,他们眼睛很大,看到陌生人很害羞,不过却很友善。两

个小女孩帮她们妈妈背小孩,好让妈妈煮饭,背上的小孩快要滑下来了,就再爬

上去。两个小女孩虽然好像只有十一二岁,可是好像已经习惯背小孩。两人都在

笑。晚风在树间吹拂,牛只已经回栏准备过夜。山径上已经没有人,连个孤独的

村民都没有。大地好像一下子空了,安静得很奇怪。新月刚升上黑暗的山头,风

已经停了,树叶动都不动一下。一切都静止了,心也孤单了。这孤单并不是孤独、

孤立、封闭在自己的意念当中,而是孤单、不动、不染。不是孤单,远离人间事

物,是孤单,然而却与万物同在。因为心虽然孤单,却就是万物。与人有所别者

知道自己与人有所别,然而这种孤单却无分别。树木、溪流、远方喊叫的村民,

都在这孤单当中。这种孤独不是与人、与大地合而为一,因为这种“合而为一”

已经消失。这种孤独中,已经不再是时间消失的感觉。他们总共三个人。一对父

子,还有一个他们的朋友。那个父亲必定有五十几岁,儿子大约三十岁,那个朋

友年纪看不出来。两个老的头都秃了,年轻的头发还很多。他的头形很好看,鼻

子很短,两只眼睛离得很开。他安静地坐着,嘴唇却动个不停。父亲坐在儿子和

朋友后面。父亲说,如果必要,他可以谈,否则他就看、听就好了。一只麻雀飞

到窗口,看到那么多人在屋里,又吓跑了。那麻雀其实很了解这屋子,常常停在

窗口,柔声地叫着,一点都不害怕。儿子:虽然我父亲不一起谈,可是他会注意

听。因为我们要谈的问题,是我们大家的问题。我母亲如果不是身体不舒服,本

来也会来的,她也等着我们向她报告谈话的结果。我们读过你的一些书,我父亲

从一开始就特别信你说的话。我自己是去年才开始对你的话,真正产生兴趣。最

近,政治吸引了我大部分的兴趣,可是我却开始了解政治的幼稚。宗教生活是让

成熟的心灵过的,不是让政客或律师过的。我当律师一直很成功,可是现在不作

了。因为我想用余年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我这些话也是代表我朋友说的。

他一听说我们要来,就跟着来了。先生,你看,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都渐渐老了。

就算我,虽然比较年轻,但时光也已飞逝许多了。日子好像都很短,死亡好像越

来越近。死亡,好像暂时不是问题,不过老却是问题。克:你说老是什么意思?

是生理有机体的老化,还是心的老化?儿子:身体的老化当然不可免,用了、生

病了,就会坏。可是心一定也要老,也要败坏吗?克:用心思考只是徒然,只是

浪费时间。心的败坏只是假想,还是事实?儿子:先生,是事实。我觉察到我的

心在老、在疲倦,我的心在慢慢地败坏。克:年轻人虽然没有觉察,不过不是也

有这个问题吗?他们的心现在更是模子塑造出来的,他们的思想早就封闭在狭隘

的惯性里面。但是,你说你的心已经开始变老是什么意思呢?儿子:我的心不再

像以前一样敏感、警觉。它的觉察力在缩小,它越来越用过去的经验来回应生活

的挑战。它开始败坏,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格局里面运作。克:这样说的话,心是

怎么败坏的呢?心之所以败坏,是因为保护自己、抗拒改变,不是吗?每个人都

有一种利益是他有意或无意在保护、看守的,不容许任何人骚扰。儿子:你说的

是财产吗?克:不只是财产,还包括种种“关系”。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独自存在,

生活就是关系。心,在它和人、观念、事物的关系上有它的利益。这种自利,加

上不肯对自己作根本的革命,就是心败坏的开始。大部分人的心都很保守,不肯

改变。即使是所谓革命分子,他们的心其实也很保守。因为,他们一旦成功,就

开始抗拒改变,革命本身对他们来说便成了一种利益。不过,不论是保守或革命,

心或许容许边缘的修正,却绝不容许核心的变革。环境或许会迫使它对另一种模

式让步、调适,它也许痛苦,也许轻松。不过,它的核心依然坚硬。使心败坏的,

就是这坚硬的核心。儿子:你所谓的核心指的是什么?克:你难道不知道吗?要

我形容吗?儿子:如果你能形容一下,也许我可以碰触到它、感觉到它。父亲

(插进来说):理智上,或许我们已经觉察到这个核心,不过大部分人,实际上

从来不曾和它面对面接触过。我自己曾经见过这种核心,也在书上形容过这种核

心的微妙,不过实际上我从来不曾面对它。如果你问我知不知道核心,我自己要

说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它的形容。

47 */第二部分:谋生之道自利心使心腐败2

朋友(也插进来说):这也是我们的利益,我们需要安全。那种根深蒂固的

欲望,使我们无法了解那个核心。我虽然从小就和我儿子生活在一起,我却不了

解我儿子。而且,离我近的东西,我反而没有我儿子了解。要了解这个核心,必

须注视它、观察它、聆听它,可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我一直都匆匆忙忙,偶尔

注视了,又和它对抗。克:我们说的是老,是心的败坏。心永远要在自己有把握、

利益无恙之下建立模式。言词、形式、表达也许随着时间、文化不同而不同。不

过,自利的核心永远一样。使心败坏的,就是这个核心。不论我们外在多么提防,

不论这个核心的活动有多么旺盛,都一样。这个核心没有固定的点,它是心里的

很多点。所以这个核心就是心。改善、从一个核心到另一个核心,都无法驱赶这

些核心。戒律、压制、独尊其一,只会另造一个核心。那么,我们说我们“活着”

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儿子:一般而言,只要我们讲话、笑、感觉、思想、活动、

冲突、快乐,我们就认为自己活着。克:所以,我们所谓的生活,不是接受,就

是反叛社会模式。这种运动仍然局限在心的牢笼之内。我们的生命是一连串的痛

苦、快乐、恐惧、挫折、欲望、攫取。这样,当我们思考心的败坏,当我们问怎

样才能使心不败坏,这样的探索,依然局限在心的牢笼之内。这样还是活着吗?

父亲:我想我们并不知道可以有另一种生命。我们年纪越大,就越不快乐,就越

悲伤。如果我们还用心,我们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心在败坏、身体老化不可免,一

定会败坏。但是,怎样才能够阻止心老化呢?克:我们漫不经心的生活,等到生

命快结束,才来怀疑心为什么败坏,才来想怎样掌握这个过程。当然,要紧的是

我们每天怎么生活。这不只是年轻时要紧,中年、老年都要紧。正确的生活,比

任何一种职业都更要求我们明智。要生活正确,就必须思考正确。朋友:思考正

确是什么意思?克:思考正确和意念正确差别当然很大。正确的思考是时时都觉

察。正确的意念只是符合社会模式,或对社会模式反动。正确的意念是静态的,

是摸索着将某些所谓“理想”的概念拼凑起来,然后依循这些概念做事。正确的

意念一定会制造权威、阶级,然后需要人尊敬。然而,正确的思考就是觉察一致、

模仿、接受、反叛的全部过程。正确的思考和正确的意念不一样,可遇不可求。

正确的思考从随着自我的了解自然流露。了解自我,就是认知自己的种种状况。

正确的思考,从书本或从别人学不来。正确的思考来自心在关系的活动当中觉察

自己。只要心还要为关系的活动辩解或谴责,要了解这种活动就不可能。冲突、

自我矛盾是心败坏的主因。只有正确的思考,才能够消除冲突,消除自我矛盾。

儿子:冲突不是生活不可免的东西吗?如果我们不挣扎,我们就饱食终日。克:

我们陷在野心的冲突当中,受到嫉妒心的驱使,欲望强迫我们行动,但是我们却

以为这就是生命。不过这一切其实只会造成更大的痛苦、混乱,冲突会使自以为

是的活动更加强化。但是如果能更正确的思考,就会了解这种冲突。父亲:不幸

的是,我们却以为生命就是这样挣扎、痛苦,有时候带一点快乐。虽然也假造了

另一种生命,不过也只是偶尔为之。超越这种混乱,寻找另一种生命,永远都是

我们的目标。克:追求实然之外的东西,其实是陷于幻觉。我们必须了解日常生

活,连带了解日常生活的野心、嫉妒等等。不过要了解这些,需要的是觉察、是

正确的思考。如果带着假设、带着偏颇产生意念,思考就不会正确。一开始就带

着结论,寻找预设的答案,就不会有正确的思考。事实上,这时是完全无思考可

言。所以,正确的思考是“正当”的基础。儿子:对我而言,心的败坏这个问题,

至少其中一个因素是职业正当与否的问题。克:你说正当的职业是什么意思?儿

子:先生,我发现,完全沉浸在一种活动或职业,很快就遗忘自己。这时候人太

忙了,想不到自己。这是好事。克:不过这种沉浸不就是逃避自己吗?逃避自己

正是错误的事情。这会使人腐败、助长敌意、分裂。正确的职业来自正确的教育,

来自了解自己。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吗?不论是什么活动,什么职业,自我都会有

意或无意的,把它当作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野心,追求权力。儿子:很不幸,正是

这样。我们好像不管碰到什么,都会拿来利用。克:我们的心之所以卑鄙,就是

因为这种自利心。心的活动范围好像很广,有政治、科学、艺术、研究等等,可

是思考却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浅薄。然后这种狭隘、浅薄就造成心的败坏。我们

必须在意识和潜意识上都了解心的整体。心才有可能重生。父亲:世俗是这一代

的魔咒,这一代给世俗带坏了,一点都不用心思考严肃的事物。克:这一代和以

前的人没有两样。世俗事物指的并不全是电冰箱、丝衬衫、飞机、电视等等。世

俗事物也包括理想、个人或集体权力、今生或他世的安全感。这一切都会使心腐

败,使心败坏。但是,“心的败坏”这个问题要从一开始就了解,从年轻时就了

解,不要等到身体衰老了才了解。父亲:这是不是说我们毫无希望呢?克:完全

不是。只是到了这把年纪才来阻止心的败坏太难了。要彻底地变革我们的生活方

式,首先要加强觉察,使我们的感受深刻。这种感受就是爱。有爱,凡事都有可

能。

48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译 序

这是译者第一次译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关于这个人的身世方面,读者可参阅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从已知中解脱》、《般若之旅》、《人类的当务之

急》及《克里希那穆提传》。而我自己,本来不必多言,因为克的言论实在再清

楚不过了。不过既是翻译,译者若不发一言,不免有点奇怪,仿佛译者不在场似

的。所以,写这一篇短文,亦不过免去这一层缺失罢了。译者小时候是天主教徒。

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叛逆,也不再上教堂望弥撒。略长,稍稍知

道一点佛教时,稍加比较,便发觉佛教比较亲切了许多。这一两年,有机会接触

克里希那穆提,这种亲切感更深了。盖因在他的言论中,佛教那些相对而言浓得

化不开的戒律、经论等几乎完全退去。这是我在禅宗的纯粹之外,看到的另一种

“直指人心”的言论——但我觉得其实比禅宗更“直指人心”。以我浅薄的无知,

我猜想这样的纯粹可能最接近原始的佛陀!当然,任何一种进化总不免“正、反、

合”的过程。我看他的言论时,也曾有过“反”的这一段。刚开始看他批判理想

主义不虽难以接受,看他说所有的宗教都是nonsence,不免咋舌。但是,后来知

道,如他所说,这些都可能妨碍我们认清事实真相。其实,饱受知识训练的人最

容易反弹他的言论。这一点我是用心想过的。我想,原因有几个。一个是,知识

之为用大矣。我想每个具备相当知识的人——西方所谓the well-educated ——

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一再发现知识处理生活问题的大用。知识对于日常生活问题

差不多可以做到“庖丁解牛”。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就是因为知识太有用了,

所以每次的“有用”都在向我们验证知识的有用。于是我们遂对知识深信不疑。

不过,我们的心毕竟还是太粗糙了。我们感受到知识的“有用”,但却不知分辨

“有用”和“能够传达真相”并不一样。知识确实能够传达相对的、阶段性的真

相,不过,终极的、完整的真相,知识确实无能为力。知识——扩而言之,所有

的哲学、宗教、制度,凡是成立为一个体系的——在它一定的知识穿透力之外,

都有共同的盲点,差别只在于或大或小。这一点可以用一个生活的实例更清楚说

明。在音乐演奏活动和场所并不发达的地区,譬如台湾,如果想听音乐,特别是

听古典乐时,一套不错的音响是必要的。问题是,有时候通过音响听到的音乐和

原先的演奏却不一样——有时候是传达得没有那么好,有时候却是听起来比较华

丽、漂亮。前者可能是因为音响比较差,后者则是出于音响器材的“染色”。请

看,技术(亦即知识)确实能够利用精良的零件制造出声音很漂亮的播放机器,

有时候甚至比现场还好听。但是,我们知道,不论它多么好听,它绝非原先的演

奏。碰到演奏风格矜持冷静的演奏者,这种音响尤其违离原奏甚远。但是,通常

这种音响十分能够蛊惑人心。它声音越漂亮,我们就越蛊惑,也就越不会警觉到

这种“染色”。或许心智成熟的人才能警觉、抵挡。通常,一件事情如果做得漂

亮,我们往往以为那也是善的。当知识,乃至于科学,乃至于宗教有那么大的用

处时,我们往往以为那也是真的。圣贤、智慧都好,不过绝圣弃智最难。

49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自由 1

思想、快乐、痛苦。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自由只是概念,而非真实的东西。讲到自由,我们要

的是外在的自由。我们要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自由地走

动,以种种方式表现自己。自由的外在表现好像非常重要——暴君在位,独裁当

道的国家尤其如此。有些国家人民有外在的自由,他们有的一直在追求快乐与财

富。自由的外在表现对他们似乎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如果深入的探索自由的意

义——内在的、完全的、全体的自由,并从而表现在外在的社会和种种关系之上,

那么对我而言,我不禁要问,人的心既然受到这样重重的制约,还可能自由吗?

人的心是否只能在它所受的种种制约之内存在、运作,因此绝不可能自由?其实

我们已经看到,人的心,说起来是认为这个人世不论内在或外在都无自由可言,

所以已经开始发明另一个世界的自由,发明未来的解脱、天堂等等。但是,且让

我们把一切理论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上的自由摆在一边。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探

索自己的心——你的心、我的心——是否能够真正地自由?是否在意识和潜意识

深层之上都能够不依赖、不恐惧、不焦虑,也没有那些数不清的问题?人的心是

否可能有一种完全的心理的自由,由此而获致一种非关时间的东西,不是思想拼

凑出来的,而又不逃避日常生活的现实?人的心如果不在内在上、心理上完全地

自由,就看不到真实;看不到有一种现实—它并非由恐惧发明,并非由我们生存

的社会或文化塑造;并不是逃避单调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沉闷、孤独、绝望、

焦虑。我们如果想要知道是否真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先明白我们所受的种种制约、

种种问题,日常生活千篇一律的肤浅、空洞、贫乏。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

先明白自己的恐惧。我们不是要从内省上、分析上明白自己,而是要明白自己是

怎样就怎样;要明白是否能够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来妨碍我们的心。我们即将开始

我们的探索。但是,开始探索之前,我们必须先要自由。要一开始就自由,而非

最后才自由。因为,我们必须先自由,才能够探索、研究、检视。要看得深,不

但先要自由,而且还要有规律。自由和规律是在一起的(不是先要有规律才能够

自由)。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律”不是一般的、传统的规律。一般的、传统的规

律是求证、模仿、克制、符合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律是指“规律”最根本的

意义。“规律”最根本的意义是“学习”。学习和自由是在一起的。自由有它自

己的规律。这种规律不是由心加之于我们,好让我们完成某种结果。自由和学习

的行动——这两者是根本的东西。人除非自由了,自由到不落入任何形态、公式、

概念地观察自己,否则无从学习自己。这种观察,这种认知,这种看有它自己的

规律和学习活动,其中没有雷同、模仿、压制或任何控制。其中还有非凡的美。

我们的心是受制约的,这是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心总是受某种文化或社会的制约,

受各种感受、种种关系的紧张与压力、经济、气候、教育等因素、宗教的强制性

等等的影响。我们的心所受的训练一直是要它接受恐惧,然后,如果可能,再试

行逃避。我们从来无法完整而全盘了解恐惧的本质与结构。所以,这里我们的第

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心既然有这么沉重的负担,那么它是否能够解除它的制约

;不但如此,是否还能解除它的恐惧?我们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使我们接受

种种制约的,就是恐惧。不要只是听很多话、很多概念,这些东西事实上毫无价

值。我们要借由听的行动,不但口头上,而且在言谈之外,观察自己心的状态;

探索我们的心是否能够自由——不接受恐惧,不逃避,不说“我必须鼓起勇气来

抵抗”,而是真正明白我们深陷其中的恐惧。我们如果不能免去这种恐惧,就看

不清楚,看不深。显然,有恐惧,就无法有爱。所以,到底心是否能够免于恐惧?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认真的人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问,

必须解决。恐惧有生理的恐惧和心理的恐惧。生理上有可怕的疼痛;心理上则有

以往痛苦的记忆,并且害怕这痛苦以后还会发生。除此之外,还有老、死的恐惧

;身体不健康的恐惧;害怕明天不知道会怎样;担心无法成大功、立大业;害怕

没有成就——无法在这个丑恶的世界出头;害怕毁灭,害怕孤独,不能爱或没有

人爱,等等。这一切恐惧有意识层面的,也有潜意识层面的。那么,我们的心是

否能够免除这一切恐惧?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心说它“不能”,它从此就

扭曲自己,使自己无能;无能于认知、了解;无能于完全沉默、安静。这种情形

就好比心在黑暗中找光,因为找不到,所以就自己发明“光”这一个字、概念、

理论。一颗深深背负着恐惧,连带其所受的种种制约的心,到底如何才能免除恐

惧?我们是否不得不接受恐惧,当它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物?我们大部分人真的

都在接受恐惧、忍受恐。我们要怎么办?我这个人、你这个人要如何驱逐恐惧?

不但驱逐一种恐惧,而且驱逐所有的恐惧,驱逐恐惧全部的本质与结构?

50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自由 2

恐惧是什么东西?(如果我有说恐惧是什么东西,请不必接受。我没有任何

一种权威。我不是老师,不是上师。如果我是老师,你就是学生。如果你是学生,

你就毁了自己,不再是老师。)这个恐惧的问题,我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真相。由

于我们的努力这么彻底,所以我们的心就绝不害怕,从而心理和内在都不再依赖

别人。自由的美,在于不留痕迹。老鹰飞行的时候不留痕迹,可是科学家会。想

探索自由的问题,不但需要科学的观察,而且还要像老鹰飞行,完全不留痕迹。

两者都需要。口头的说明和言谈之外的认知都需要——因为事物的描述绝不是事

物本身。事物的说明,显然不是事物本身。文字,绝非事物。以上这些如果已经

清楚,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了。我们可以——不经过我,不经过我的话,不经过

我的概念或思想——自己解答心是否能够完全免除恐惧的问题。以上这些如果你

没有听清楚,不了解,那么你就无法走下一步。探索问题,必须自由地看。必须

没有成见、没有预设结论,没有概念、理想、偏见。要这样,你才能够真正自己

观察恐惧是什么东西。如果你观察得很仔细,是否还会有恐惧?这意思是说,只

有观察者非常的“观察”,他才能够看得很仔细。我们将深入其中。那么,恐惧

是什么东西?恐惧如何产生?生理的恐惧很明显,容易了解。我们对生理的危害

能够马上有反应。因为轻易可以了解,所以不必深入。但是,说到心理的恐惧,

心理的恐惧是如何起来的?起头何在?——这才是问题所在。有时候我们恐惧的

是昨天发生的事,有时候是恐惧今天或明天要发生的事。有时候我们害怕已知的

事,有时候害怕未知的事——明天。我们自己看得很清楚,恐惧是由思想结构产

生——是因为想到昨天发生的事害怕,想到明天而害怕产生的,对不对?思想滋

长恐惧,不是吗?让我们非常肯定。不要光是接受我的话,思想是不是恐惧的源

头,这个问题你要自己绝对肯定。想到痛苦,想到不久前有过的精神痛苦,我们

不要它再发生,不愿再想起。这一切,想起来就滋生恐惧。若还想走下去,我们

就必须看清楚。想到意外事故、经验,想到一种困扰、危险、悲伤、痛苦的情况,

都会带来恐惧。思想,由于已经从心理上建立了某种安全感,所以就不想再受打

扰。任何一种打扰都是危险,这一想就有了恐惧。思想背负了恐惧。同理,思想

也背负了快乐。我们如果有过快乐的经验,一想到它,我们就要它永远存在。一

旦不可能,我们就开始抗拒、生气、绝望、恐惧。所以,思想不但背负恐惧,也

背负快乐,不是吗?这个结论可不是说说而已。这也不是逃避恐惧的公式。事情

是,有快乐,思想就衍生出痛苦与恐惧。快乐与痛苦同在,两者不可分。思想背

负了两者,如果没有明天、没有下一刻让我们想到恐惧或快乐,那么两者都不会

存在。讲到这里,我们是否还要继续?你是否已经发现一件事?这件事不是概念,

而是真实的事物。因为是真的,所以你从此可以说,“我发现思想滋长了快乐与

恐惧”?你有性的欢愉和快乐。你后来在想像中想到这种快乐。一想到它,你就

给这种想像中的快乐增加了力道。所以,这种快乐一旦受阻,你就痛苦、焦虑、

恐惧、嫉妒、苦恼、生气、残暴。但是,我们并不是说你绝对不能有快乐。福佑

不是快乐,喜悦也不是思想带来的。这完全不一样。只有了解思想——既滋长快

乐,也滋长痛苦——的本质,才能够有福佑和喜悦。所以,问题来了:我们能够

不思想吗?如果思想既滋长恐惧,也滋长快乐——因为有快乐就有痛苦,很明显

——我们就会问,思想能够停止吗?这停止不是指不再感受美、享受美。看见一

朵云、一棵树的美而充分地、完整地享受这种美;但是,由于思想想要明天再体

验相同的美,体验看见那云、那树、那花、那美丽的容颜的快乐,于是便招来失

望、痛苦、恐惧、快乐。所以,思想到底能不能够停止?也许这个问题是一个全

然错误的问题?喜悦与福佑不是快乐;而由于我们想体验喜悦和福佑,所以这问

题其实是错误的问题。我们如果停止思想,为的就是希望遇见一种广大的事物,

一种非恐惧与快乐之产物的东西。不是思想如何停止,而是思想在生活中有什么

地位?思想与行动和不行动的关系如何?如果行动是必要的,那么思想与行动的

关系如何?我们既然能够享受完整的美,为什么还会有思想存在的余地?因为,

毕竟,如果思想不存在,也就带不到明天去。我很想知道,既然山的美、容颜的

美、水的美,我们都能完整地享受,那么为什么思想还要来扭曲这种美,说什么

“我明天一定还要这么快乐”?我很想知道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何。我很想知道,

如果我们完全不需要思想,思想是否还须要来干涉?我看见一棵树,一片树叶都

没有,在天空中衬托得很美丽。这就够了。但是,为什么思想还要来说,“我明

天一定还要这么快乐”?

51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自由 3

除此之外,我知道思想还必须在行动中才能运作。行动方法即思想方法。所

以,思想和行动真正的关系到底如何?事情是这样的——行动依据概念,依据观

察。我有一个概念或观念,认为应该做什么事;认为事情怎么做才接近这个概念、

观念、理想。所以,行动和概念、理想、“应该”之间是有区别的。有了区别,

就有冲突。我问我自己说,“思想对行动的关系如何?”如果行动和观念有别,

那么行动就不完整。那么,是不是有一种行动是思想看见了事物而行动瞬间随之,

所以就没有另外有观念、意识形态成为行动的依据?是不是有一种行动是“看见”

即是行动——想就是行动?我看见思想滋长恐惧和快乐;我看见快乐在痛苦就在,

所以就会抗拒痛苦。这些我看得很清楚。看见这一点是当下的行动。看见这一点

显然涉及思想、逻辑、思考。然而,看见这一点却是瞬息,行动就是瞬息——所

以也就得以免除恐惧。我们讲这些,我们彼此之间是否有沟通?这很难,慢慢来。

请不要轻易地说“有”。因为,如果你说“有”,那么,等一下你走出讲堂,你

必定免除了恐惧。但是,你说的“有”,其实只是表示你的了解是口头上、理智

上的——根本不算什么。你我今天上午在这里讨论恐惧的问题,那么,你一离开

这里,就应该完全免除恐惧才对。所谓“完全免除恐惧”,意思是说,你已经成

为自由的人,换了一个人,完全转变——不是明天转变,而是现在转变。你清楚

地看见思想滋长恐惧与快乐。你看见我们所有一切的价值观——道德、伦理、社

会、宗教、精神——全部都是依恐惧与快乐而定。你如果认知了这个真相——看

见这个真相,你一定非常清楚,很逻辑、很健康地观察了思想的每一个动作——

那么这个认知便是完整的行动,所以,等一下你走的时候,你必然完全没有恐惧

——如若不然,你就会说:“明天,我要如何才能够免于恐惧?”思想必须在行

动中才能运作。你要回家,你就会想,是坐公车呢?还是火车?上班,你就会想,

工作要有效率、客观、对事不对人、不论情面。这种思想很重要。但是,如果思

想是要推戴你的经验,是要借着记忆将经验带向未来,那么,这个行动就是不完

整的,所以就有抗拒。讲到这里,我们可以谈下一个问题了。这么说吧,“思想

的起源是什么?想的人是什么人?”我们知道思想是由知识、经验作为一种记忆

的累积而产生的反应。思想对于任何刺激即是以此为背景而生反应。如果有人问

你住在哪里,你立刻就会有反应。记忆、经验、知识即是一种背景,思想由这个

背景而生。所以,思想从来就不是新的,思想永远都是旧的。由于思想系于过去,

并因此而看不见任何新事物,所以思想永远不得自由。我只要明白这一点,很清

楚地明白这一点,我的心就安静了。生活是一种运动,在关系中不断地运动;而

思想总是将这运动掌握为“过去”——譬如记忆——所以永远喜欢生活。明白这

一切:明白若要检视,须有自由(而且若要仔细地检视,需要的不是克制和模仿,

而是学习);明白我们的心是如何地受社会、过去的制约;明白一切由脑源生的

思想都是旧的,无法了解新事物——明白了这一切,我的心将完全安静下来,这

安静不是控制下来、塑造出来的安静。要让心安静下来,没有什么方法或系统—

—不管是日本的禅学、印度的某一系统都是这样。用戒律使心安静下来——让心

做这种事最笨不过了。明白这一切——真正的看见,不光是理论上知道——就会

产生一种行动。这种明白是解除恐惧的行动。所以,只要有恐惧产生,就立刻会

有这种认知,也就立刻结束恐惧。爱是什么东西?对大部分人而言,爱是快乐,

所以就是恐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爱。我们一旦明白恐惧和快乐,那么,爱是什

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某个僧侣、这本书?是不是要有一个外在的机关

来告诉我们说我们做得很好,继续下去?或者,那是完整的检视、观察,看见快

乐、恐惧、痛苦整个的结构与本质以后,我们才发现这个“观察的人”、“想的

人”即是思想的一部分。不然,就没有“想的人”,两者不可分;想的人就是思

想本身。明白这一点,此中有美和巧妙。这样说来,探索恐惧的这个心又在哪里?

你们知道吗?心既然已经通过这一切,那么现在心的状态如何?现在的心跟以前

的心状态一样吗?心已经密切地看见这所谓思想、恐惧、快乐的东西,已经看见

这东西的本质,已经看见了这一切,那么它目前是什么状态?显然的,这个问题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是,你只要深入其中,你就知道它已经完全转

变。

52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自由 4

问:(沉默)克:问问题最简单不过了。我讲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一直在

想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关心的是问题而不是“听”。我们必须问自己的问题,

不只是现在,什么时候都一样。问“对”问题比得到答案重要多了。解答问题,

在于了解问题。答案不在问题之外,在于问题之内。如果我们关心的是答案,是

解答,我们就无法仔细地检视问题。我们大部分人都急切解决问题,所以看不到

问题里面。要看到问题里面,必须要有力、勇猛、热情,而非怠惰、懒散——但

我们大部分人是如此。我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论是政治、

宗教、心理,我们的问题不是由谁来解答。我们必须先拥有极大的热情和生命力,

精进地看待问题,观察问题,然后你会发现答案其实清楚地显现在那里。但我的

意思并不是说你们绝对不要问问题。你们要问问题。你们必须怀疑每一个人说的

每一件事——其中包括我在内。问:检讨个人的问题会不会有太过内省的危险?

克:为什么不要有危险?十字路口就有危险。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因为“看”有

危险,所以就不要“看”?记得有一次——容我叙述一件事——有一个有钱人跑

来找我们。他说:“我对你们谈的事情很认真,很关心。我要解决我所有的‘这

个和那个’。”——你们知道,就是一般人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说:“好,

先生,让我们来解决吧!”于是我们开始谈。他总共来了几次。第二个星期,他

对我说:“我一直在做噩梦,很吓人的梦。我看身边的事物好像都在消失;所有

的东西都走了。”然后他说,“这可能是我探索自己的结果。我看这很危险。”

从此再也没有来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安全,都希望自己的小世界是“秩序井然”

的世界,其中平安无事。但这个世界就是没有秩序。我们的世界是某种关系的世

界,我们都不希望这种关系受干扰——先生和妻子的关系使他们紧密结合;但这

一层关系里有悲伤、疑虑、恐惧、危险、嫉妒、愤怒、支配。但是,的确有一种

方法可以看待我们自己而无恐惧,无危险。这种方法就是不要有任何怨恨,任何

道理。你就是看,不要解释,不要判断,不要评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心必

须渴望看到“实然”。那么,观察这些实然,根除这种恐惧会有什么危险——是

因为我们带来另一种社会、另一种价值观吗?观察实然,心理上、内在地看见事

物的实然,有一种高度的美。这并不是说事情是怎样我们就怎样接受,这也不是

说我们对实然应该怎样或不该怎样。因为,光是认知实然,就会产生突变。但是

我们必须先懂得“看”的艺术,而“看”的艺术绝非内省的艺术、分析的艺术,

而是不作选择地观察。问:难道没有一种自发性的恐惧吗?克:你说这是恐惧?

你看见火烧起来,你看见悬崖,你就跳开,那是恐惧吗?你看见野兽,看见蛇,

你就逃走,那是恐惧吗?——那是不是知识?这种知识是制约的结果,因为你一

直受制约要避开危险的悬崖;因为如果你不避开,你就会掉下去,那么一切都完

了。你的知识告诉你要小心,这种知识是恐惧吗?但是,我们大家分别彼此的国

籍、宗教的时候,那是知识在运作吗?我们在分别我和你、我们和他们的时候,

那是知识吗?这种分别,这种造成危险、区分人的分别,这种造成战争的分别,

其中运作的是知识还是恐惧?那是恐惧,不是知识。换句话说,我们分裂了自己。

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必要的时候会依照知识行动——譬如避开悬崖、汽车等。但

是,我们却没有明智到懂得民族主义的危险,人与人之间有所分别的危险。所以,

我们身上有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很明智,其余的则不然。分裂的所在,

即有冲突,即有悲惨之事。分裂、我们心中的矛盾,即是冲突的本质。这种矛盾

无法整合。我们要整合的是自己心中的某种“毛病”。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怎么说。

将两种分裂的,对立的质素整合起来的,会是谁?这个整合者难道不是分裂的一

部分?我们只要看见全体、认知全体,不做任何选择——就没有分裂了。

53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自由 5

问: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之间有什么差别?克:你只要在思想和行为之

间用到“正确”这个字眼,“正确”的行为就成了“不正确”的行为——不是吗?

你用“正确”这个字眼时,你心中已经有了何谓正确的概念。你有了所谓“正确”

的概念,这个概念就“不正确”了。因为,这个“正确”是依据你的成见、制约、

恐惧、文化、社会、癖好、宗教等成立的。你有标准,有模式。这个模式本身就

是不正确、不道德的。社会的道德观并不道德。你同意吗?如果你同意,那么你

就排除了社会道德——这社会道德指的是贪婪、嫉妒、野心、国籍分别、阶级崇

拜等一切。但是,你说你同意时,你真的已经排除了社会道德吗?社会道德是不

道德的——你真的同意吗?或者你只是说说而已?先生,真正的道德、真正的德

性是生命最不凡的一件事。这样的德性与社会的、环境的行为完全无关。真正的

德性必须完全的自由。但是,只要你遵循的还是社会的道德——贪婪、嫉妒、竞

争、崇拜成功——你就不自由。你所知道的这一切道德都是教会和社会推崇的、

认为是道德的。问:但是,我们只能等待这种“明白”自然发生吗?或者我们可

以利用什么规律使它发生?克:我们须要利用什么规律才会知道“明白”是一种

行动吗?我们须要吗?问:请你谈一谈安静的心——心静是规律的结果,或者不

是?克:先生,你看:士兵在训练场上,他很安静,腰背挺直,枪抓得笔直。他

每天操练,每天操练。他身上的自由毁了。他很安静,可是他是安静的本身吗?

你看小孩子,全神贯注玩玩具,这就是静吗?——一拿走他的玩具,他就原形毕

露了。所以,规律(先生,请你务必了解规律,永远的了解,这不难),规律会

带来安静吗?规律会造成呆滞,造成停顿,但是会带来安静——非常积极,而又

安静的安静吗?问:先生,你希望我们这些人在世界上做什么事情?克:很简单,

先生。我什么都不希望,这是第一点。第二,生活,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美

得神奇。这个世界是我们的,这是我们依恃而活的世界。可是,我们不会生活,

我们很狭隘,我们相互隔离。我们焦虑。我们是惊吓的人。所以我们不生活,我

们与他人没有关系,我们是孤立、绝望的人,我们不知道所谓活在喜悦、福佑中

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只有免除生活中的种种愚昧,才能够这样活。要明白我

们的种种关系——不只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观念、与自然界、与一件事物

的关系——唯一的可能就是免除生活中的一切愚昧。我们在这种关系中发现自己

的实然,自己的恐惧、焦虑、绝望、孤独,发现自己极度缺乏爱。我们脑子里都

是理论、语言、知识。那都是别人说的。我们对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我们不知道

如何生活。问:你如何用人脑解释意识的各个层次?人脑似乎是自然之物,心似

乎不是自然之物。除此之外,心好像还有意识的部分,有潜意识的部分。我们如

何才能够多少看清楚这些?克:心和脑之间有什么差别,先生,你是问这个吗?

实际的、自然的脑是过去的结果,是几千亿个昨天,连带记忆、知识、经验的产

物。这个自然的脑,不是整个心——有意识层,又有潜意识层的心——的脑的部

分吗?自然与非自然——心理——不是一个整体的全部吗?将心分为意识和潜意

识,分为脑和非脑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我们难道就不能看整体是整体,不分

裂吗?潜意识和意识差别很大吗?或者潜意识并非整体的一部分,而是我们的分

别?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意识的心如何知道潜意识的心?偶然的运作——那些

日常生活的事物——能够观察潜意识吗?我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时间讨论这些。

你们累不累?各位,请不要将这看成消遣——坐在温暖的室内,听人讲话。我们

讨论的是严肃的事情,如果你们今天有工作——应该的——那么你们一定累了。

人脑超过一个量就无法再接受事物。然而讨论意识和潜意识却需要一颗敏锐、清

楚的心。我很怀疑经过了一个半小时后,你们还能够这样。所以,如果你们同意

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一九六九年三月十六日 伦敦

54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支离破碎1

分裂。意识与潜意识。不知“所知”。今天晚上我们要谈的是意识和潜意识,

表面的心和深层的意识。我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把生活分解得支离破碎——上

班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宗教生活等等?为什么不但我们自己,连社会生

活上都有这种分别——我们和他们、你和我、爱和恨、死和活?我认为我们应该

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完全没有生与死、意识与潜意

识、上班生活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分别。国家、宗教的分别,个

人之内一切矛盾的分别,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种生活带来了动乱、冲突、

战争,带来了真正的不安,外在内在皆然。种种的分别——上帝与魔鬼、恶与善、

“实然”与“应然”——太多了。我想,将今天晚上用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是值

得的。这一种生活方式,不是理论,不是知识,而是实际上没有任何分别。这一

种生活方式,行为不支离破碎,所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流。这一个流中每一个行

为都和其他每一个行为有关。要寻找这种不支离破碎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深入

爱与死的问题;明白我们可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是持续不坠的动,不破碎。这是

一种高度聪明的生活方式。支离破碎的心缺乏的就是聪明。过着“半吊子”生活

的人,大家认为高度道德的人,显然缺乏的就是这种聪明。对我而言,“完整”

——拼合所有片段而成一个整体——这个观念并不聪明,因为这个观念另外蕴含

一个“整合者”的意思。这个整合者整合、拼凑所有的片段。然而,要做这种事,

这个实体的本身就是一个片段。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一种聪明与热情,从而创造

一种个人生活的一种根本革命,从而使行为不再矛盾,而是完整的,持续的动。

要创造这种生活的变化,必须要有热情。我们只要想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都必

须先有高度的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快乐。要了解一种不支离破碎,没有矛盾的

行为,也要有这种热情。知识的概念和方式改变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改变生

活方式,只有先了解“实然”;要了解实然,就先要勇猛,要热情。我们必须先

了解快乐的本质,才能够找到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修道生活,而是日常的生活

方式——拥有这种热情与聪明。前几天我们讨论过快乐的问题。我们讨论过思想

如何延续为经验,经验使我们拥有一刻的快乐。我们讨论过因为想到快乐而使快

乐延续。快乐之所在,亦必受限于痛苦与恐惧。爱是一种快乐吗?我们大部分人

都是依据快乐建立道德观。牺牲自己、克制自己以与别人相同,皆为追求快乐—

—想要伟大、高贵。爱是快乐吗?我们现在看到的,又是一个负担过重的字眼。

我们每一个人,从政治家到夫妻,都在用“爱”这个字。在我而言,就爱最深刻

的意义来说,只有爱才能带来一种毫不支离破碎的生活方式。恐惧是快乐的一部

分。显然,关系中只要存有恐惧,不论这种恐惧为何,这关系所在必然支离破碎,

必然分裂。这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的心为什么总是分裂而与他人对立,并且

由此而造成暴力,企图由暴力达到某种东西?人类的生活方式导致战争,可是却

又向望和平,向望自由。可是这和平却只是一个概念,一种意识形态。我们所做

的一切统统都在制约我们自己。人心有种种“分裂”。譬如在心理上分裂时间。

时间在我们心里分裂成过去(昨天)、今天、明天。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

种没有分裂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必须努力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思考,时间—

—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的心理时间——是否即是这种分裂的原因。分裂是不是

已知事物——成为过去的记忆,成为脑的内容——造成的?或者,之所以分裂,

是因为“观察者”、“经验者”、“想的人”总是与他观察、经验的事物互相隔

离所致?或者,之所以分裂,是因为种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所谓的“你”或

“我”,制造了自己的孤立行为、抗拒——造成的?“观察者”与被观察的事物

有所隔离、经验者与经验有别、快乐,这一切是否与爱有关——凡此种种,若欲

探讨分裂,必须先弄清楚。是不是真有心理上的明天——真正的心理的明天,不

是由思想发明的?年鉴时间确实有明天,但是心理上,内心里,是否真的有明天?

观念上有明天,那么行为就是不完整的,这个不完整的行为就造成分裂、矛盾。

“明天”、“未来”这个观念,能不能使我们看清楚事物当下的状况——能不能?

“我希望明天再看清楚一点。”我们很懒。我们没有热情,缺乏高度的关切去弄

清楚问题。思想发明了“终将到来”、“终将了解”的概念。这一来,时间就成

为必要,太多的日子就成为必要。时间会使我们了解事物,看事物很清楚吗?

55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支离破碎2

我们的心可以没有过去,因而不受时间的拘束吗?明天在心理上属于已知,

那么,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免除已知?行为有没有可能不属于已知?最难的事情

是沟通。口头的沟通显然必要,但是我想还有一种深层的沟通。这种深层的沟通

不但是口头上沟通,而且还相投——沟通双方属于相同的层次,同样的密度,同

样的热情。这种相投比纯然口头的沟通重要多了。我们如果讲的是一种很复杂的

东西,一种深深触及日常生活的东西,那么这其中必然不只是口头的沟通,而且

还相投。我们关切心理上根本的革命,不是多久以后的革命,而是今天,现在的

革命。我们关心的是,人类的心饱受制约之后,是否可能立即改变;因而使它的

行为恢复为连续的整体,不支离破碎;因而消弭它的悔恨、绝望、痛苦、恐惧、

焦虑、罪恶感。心如何抛除这一切,而一变成为全新、年轻、纯真?这才是真正

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根本的革命,只要我们的心还分裂成“观察者”与被观察

者,分裂成经验与经验者,就不可能。这种分裂造成了冲突。所有的分裂都必然

造成冲突。冲突、斗争、战斗虽然可能造成一些粗浅的改变,可是在深层的心理

上则绝无可能造成任何改变。所以,心(心肠和大脑)这整体的状态,如何处理

分裂问题?我们说我们要讨论意识和深层的潜意识。我们问为什么有这种分裂:

一方面是意识心(其中充满了日常行为、烦恼、问题、浅薄的快乐、谋生),另

一方面是深层的潜意识心(其中隐藏着种种动机、欲望、要求、恐惧)。为什么

会有这种分裂?这种分裂的存在,是不是因为我们一直浅薄地喋喋不休,一直在

宗教和其他方面欲求浅薄的惊喜、消遣?我们这浅薄的心,在有这种分裂的时候,

根本无法深入发掘自己。深层的心有什么内容?——我们不要照弗洛伊德等心理

学家的看法——如果你未曾听别人怎么说,你又要如何去发现?你如何寻找你的

潜意识是什么东西?你会注意你的潜意识,会不会?你是否期望你的梦能够解释

你的潜意识?专家呢?他们照样受到他们自己“专门化”的制约。也有人说,可

不可能完全没有梦——当然,除了吃错东西,吃太多肉所以做噩梦之外?潜意识

——我们暂时用这个字眼——是有的。潜意识是什么做成的?——显然是过去的

种种,一切种族意识、种族残余、家族传统、宗教社会制约——隐藏的,晦暗的,

未发现的。如果没有梦——或者不去找精神分析医生——这一切是否可能暴露、

发现?没有梦,心确实睡着了,就很安静,不再一直活动。那么,如果心安静了,

一种完全不同的质素,一种与日常的焦虑、恐惧、烦恼、问题、欲求完全无关的

质素是否就不再能够进入心里?要解答这一点,发现这一点——也就是,因为完

全没有梦,所以心早上醒来时完全新鲜——是否可能,我们必须在白天就很留心,

留心种种线索、踪迹。这一切只能在种种关系中发现。你观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没有怨恨、判断、评价;你观看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反应,光是看着而没有任何

选择。这样,所有隐藏的,潜意识的,在白天亦将暴露。我们为什么赋予潜意识

这么深刻的意义?潜意识和意识毕竟一样无足轻重。如果意识心异常活跃,一直

在观、听、看,那么,意识心就比潜意识重要得多。在这种情形下,潜意识的一

切内容将完全暴露,各层次间的分裂亦将终止。坐公车的时候,跟自己的太太、

先生谈话的时候,办公的时候,写字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如果你曾经孤独,看

看自己的反应)。那么,这整个观察的过程,这个看的行动(这其中没有“观察

者”和“被观察者”的分别)将使矛盾停止。如果这一点多多少少是清楚了,那

么我们就要问:爱是什么?爱是快乐吗?是嫉妒吗?占有吗?爱是丈夫支配妻子、

妻子支配先生吗?当然,这一切无一是爱。可是我们身上却背负了这一切,然后

告诉我们的先生或太太或什么人说:“我爱你。”再来,我们大部分人,不论是

这样的嫉妒或那样的嫉妒,总是嫉妒别人。嫉妒来自于比较、衡量,来自于希望

不同于现状。那么,我们是否可能实然地看见嫉妒,因而永远不再嫉妒,因而完

全免于嫉妒?如果不能,爱就永远不存在。爱,非关时间;爱,不能耕耘;爱,

非关快乐。再来,死是什么?爱与死之间的关系如何?我想,只要我们了解死的

意义,我们就会发现两者的关系。要了解死,显然必须了解生。我们的生到底是

什么东西?这个生是日常生活的生,不是意识形态的,知识的“生”。我们以为

这种生应该就是生,但其实是假的生。我们的生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生就是日常

冲突、绝望、寂寞、孤独的生。我们的生活,不论睡或醒,都是一个战场。我们

利用各种方式,借着音乐、艺术、博物馆、宗教或哲学的排遣、构筑理论、沉浸

于知识等,企图结束这种冲突,封闭这个一直给我们悲伤,我们谓之为生活的战

场。

56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支离破碎3

生活的悲伤可能结束吗?我们的心若不根本改变,生活就没有什么意义——

每天上班,谋生,看几本书,也能够聪明地引用别人的话,资讯充分——可是这

生活是空虚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后,如果有人发现这种情形,他就开始发明

一种生活意义,找一点意义来给生活,他会去找聪明的人来给他生活的意义和目

的。这又是另一种逃避。这种生活必须做根本的转变。为什么我们都怕死?我们

大部分人都怕死。我们怕什么?请你看看你称之为死亡的那种恐惧——你害怕抵

达那个你称之为生活的战场的终点。我们害怕未知,害怕可能发生什么事。我们

害怕离开已知的事物:家庭、书、住宅、家具、身边的人。已知的事物我们害怕

放手。可是,这已知的事物是悲伤、痛苦、绝望,偶尔有一些快乐的生活。这不

断的挣扎永无休止——这我们称之为生活,可是我却害怕放手。害怕这一切会结

束的,不就是这一切累积出来的“我”?所以这个“我”需要未来的希望,所以

须要来生。来生的意思就是说你下一辈子会爬得比这一辈子高。这一辈子你是洗

碗工,下一辈子就是王子等等。至于洗碗,另外有人会替你洗。相信来生的人,

这一辈子对他很重要。因为,你的下一辈子都要看这一辈子你的所作所为、你的

思想、你的行动而定。你不是得好报,也不是得恶报。但是,事实上他们并不在

乎自己的行为如何。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种信仰,一如相信天堂、上帝,随便

你喜欢。事实上,真正要紧的是你现在、今天怎样,是现在、今天的所作所为;

不但外在,而且包括内在。至于西方,西方人也有他们安慰死亡的方法。西方人

将死亡合理化。他们有他们宗教的制约。所以,到底死是什么,是结束吗?有机

体会结束,因为有机体会老,会生病,或发生意外。我们很少有人老了还很漂亮

的,因为我们都是受苦的事体。我们一老,脸就显示出来。另外,老了还有回忆

的悲伤。我们可能心理上每天都免于一切“已知”吗?除非我们有免于“已知”

事物的自由,否则永远掌握不到那“可能的”事物。本来,我们的“可能性”一

直都局限在已知事物领域之内,可是一旦有了这种自由,我们的可能性就广大无

垠。所以,我们可不可能在心理上免除我们的过去,免除一切执著、恐惧、焦虑、

虚荣、骄傲?完全免除这一切,所以隔天醒来成为新鲜的人?你会说:“这怎么

做?有什么方法?”这没有什么方法,因为“方法”意味着明天,意味着你要不

断地修炼,最后,明天,很多个明天之后,终于练成某种东西。但是,你是否现

在就能够看清楚一个真相——实际的看,不是理论的看?这个真相就是,除非心

理上终止过往的一切,否则我们的心不可能新鲜、纯真、年轻、有活力、热情。

但是我们却不愿意放弃过去的一切,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过去的一切。我们所有的

思想以过去为基础。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过去,所以我们的心放不掉。不论它做

过什么努力想要放弃,这努力仍然是过去(希望成就另一种状况的过去)的一部

分。心必须非常安静。而且,只要心里清楚整个问题,就会非常安静,没有抗拒,

没有任何体系。人一直在追求不朽。他画画,签个名字,那就是追求不朽的方法。

人总是想留下自己的什么东西,所以留下他的名字。他必须给的,除了技术性知

识之外,他有什么能给?心理上他是什么?你和我,我们是什么?你银行的存款

可能比我多,你可能比我聪明,你可能比我这样或那样;可是,心理上,我们是

什么?一大堆话、记忆、经验,以及我们想传诸子孙,写成书,画成画的一切,

以及“我”。这个“我”极为重要。这个“我”与社群对立;这个“我”,要认

同自己;要实现自己;要成为某种伟大的人、事,你们知道,想要成为所有的一

切。你观察这个“我”,你看见的一大捆记忆和空洞的话,我们执著的就是这些

;这就是你和我之间,他们和我们之间那种隔离的本质。如果你了解这一切,不

经由别人,经由自己,不判断,不评价,不压抑,只是观察,仔细地看,你就会

知道,只有有死,才可能有爱。爱不是记忆,不是快乐。据说爱和性有关,这又

回到欲爱和圣爱;取其一,则另一就分裂了。当然,这些都不是爱。除非告别过

去的一切,告别一切劳苦、冲突、悲伤,我们不可能完全地、整体地触及爱。告

别过去的一切,然后才有爱,然后才能从心所欲。前几天我们说过,问问题很容

易;但是问得有目标,时时谨记在心,一直到自己完全解答问题则不然。这样的

问有一种重要性,随意的问就没有什么意义。

问:如果你没有“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分别,你应该满足了。你就不用

再担忧那些烦人的事情发生。

57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支离破碎4

克:“应然”的实相如何?“应该”到底有没有实相?人很暴戾,可是他的

“应然”却很和平。“应然”的实相如何?我们为什么又会有“应然”?如果要

这种分别消失,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满足、接受一切?是不是因为我已经有非暴力

的理想,所以我就应该接受暴力?非暴力从最古老时期就有人宣扬:慈悲,勿杀

生等等。可是事实是,人还是很暴戾。这就是“实然”。如果人认为这种事难免,

所以接受,他就会满足。他现在就是这样。他接受战争,认为那是一种生活,而

且,纵使宗教、社会等有一千种制裁一直在说,不论是人或动物,都“不要杀生”,

他还是杀动物来吃。他参加战争。所以,如果完全没有了理想,你就只剩下“实

然”。那么,你满意这“实然”吗?或者你要有精力、兴趣、生命才能解决这

“实然”?非暴力的理想是不是在逃避诸般暴力的事实?如果心不逃避,而对暴

力的事实,知道它是暴力,但不怨恨,不判断,那么,一定的,这样的心将会有

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质素,然后不再有暴力。这样的心并不接受暴力。暴力不只伤

人,杀人;暴力还是同意、模仿、顺从社会道德或某人的道德观时的一种扭曲。

任何一种控制、压制都是扭曲,所以都是暴力。当然,想了解“实然”,想了解

到底真相如何,必然就有一种紧张,一种戒慎。我们的真相,就是人用民族主义

制造出来的分别,这就是战争的主因。我们接受这种分别,我们崇拜国旗。此外

还有宗教制造的分别:我们是基督徒、佛教徒,这个徒,那个徒。我们难道不能

观察事实,借此而免于“实然”的限制吗?要想不受“实然”的限制,心就必须

不扭曲它观察的事物。问:概念的看和真正的看有何差别?克:你看一棵树是概

念的看还是真正的看?你看一朵花,是直接看,还是通过某种知识——植物学、

非植物学——的荧幕,或者它给你的愉快看?你怎么看?如果你是概念的看,也

就是说,如果你是通过思想看,那么你看见了吗?你看见你的先生、你的太太吗?

你是否在看他或她在你心中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你概念的看时的概念。可是,

如果完全没有形象,你就是真正的看;那么你们就真正有关系了。这样说来,制

造这种形象,使我们无法真正看树,看妻子、先生、朋友及一切的事物,是怎样

的机制?我希望我说的不对,可是,显然你对我有个形象,没有吗?如果你有我

的形象,你就不是真正在听我讲话。譬如你看你的先生、太太或什么人,如果你

是通过形象看他,你就不是真正在看这个人。你是通过形象看这个人,所以你们

之间没有真正的关系。你可以说“我爱你”,可是这一点意义都没有。心能够不

制造形象?要心不制造形象,只有它完全专注于当下一刻,专注于挑战或感受的

一刻才有可能。举一个小例子:人家恭维你,你很喜欢。这“喜欢”就会制造形

象。但是,如果你专注地听他的恭维,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完全地,整体

地听,就不会制造形象。这时你就不会说他是朋友。反之,如果有人侮辱你,你

也不会说他是敌人。形象的产生来自于不专注。专注之处,不产生任何概念。做

吧!你会找到的,很简单。你专注地看一棵树、花、云,就不会投射你的植物学

知识,你的喜欢或不喜欢。你只是看。这不是说你将自己与树混为一体,你毕竟

不可能变成树。你看你的妻子、先生、朋友而不带任何形象,那么你们的关系将

完全不同。然后思想就完全不来碰触你们的关系。这时,爱就有可能了。问:爱

和自由是一回事吗?克:我们能够没有自由而爱吗?如果我们不自由,能爱吗?

嫉妒,能爱吗?害怕,能爱吗?我们在办公室野心勃勃,回家来却说“亲爱的,

我爱你”,这是爱吗?我们在办公室无情、狡猾,回家来却要体贴、慈爱,这可

能吗?一手杀,一手爱吗?野心勃勃的人几曾爱过?争强斗胜的人几曾知道爱意

味什么?我们接受这一切,接受社会道德;可是,我们只有用全部的生命否定这

些社会道德,我们才能知道真正的道德。可是我们不干。我们因为在社会上、道

德上受尊敬,所以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没有爱,我们永远不知道何谓真理,也

不知道上帝这种东西有没有。我们只有懂得告别过去的一切,告别一切性或其他

快乐的形象,才会知道何谓爱。然后,有了爱(那本身就是德性,就是道德)其

中便具有一切伦理。然后,那个实相,那个不可测度的,才存在。问:个体在骚

乱中创造了社会。若想改变社会,你是否赞成个体离弃自己,免得依赖社会?克

:个体不是社会吗?你和我创造了这个社会,用的是我们的贪婪、野心、民族主

义、竞争心、粗俗、暴力。我们外在做了这些,因为我们内在就是这些。你说我

们离弃自己吗?不然,你自己如何离弃自己?你就是这一团糟的一部分。要免除

这种丑恶,这种暴戾,这实际存在的一切,不是要离弃,而是要学习、观察、了

解你自己里面的整个事物,由此而免除一切暴戾。你无法从自己身上离弃自己。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那么是“谁”来离弃?“谁”使我离弃社会,或离弃我自己?

想离弃自己这个实体的他,是不是马戏团的一部分呢?要明白这一点,明白“观

察者”无异于他观察的事物,必须沉思。这需要的并非分析,而是,高度透视自

己。观察自己与事物、财产、人、观念、自然界的关系,我们就会得到这种内在

的完全的自由。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日 伦敦

58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沉思 1

“追寻”的意义。修炼与克制。安静。

我想到一件我觉得很重要的事。我们必须明白这件事,然后或许我们才能够

对生命有完整的认知而不支离破碎。然后我才能够完整、自由、快乐地行动。我

们总是在追求神秘经验,因为我们一直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行为的浅薄。

由于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一直想给它意义。可是这却是一

种知识的活动,所以照样还是浅薄、欺罔,所以到底还是没有意义。明白了这一

点以后,明白我们的快乐总是很快就成为过去,我们每天的行为都是例行公事;

明白我们的问题,这么多的问题,可能永远解决不了;什么事都不能相信,传统

价值观、老师、师父、教会或社会的认可或制裁都不能相信。明白这些以后,我

们大部分人都会开始寻找,寻找一种真正值得的东西,一种不是由思想触动,而

是真正有非凡美感与喜悦的东西。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追寻一种永恒的东西,

一种不容易毁坏的东西。我们把明显可见的事物摆在一边,然后有一种——非感

情或情绪的——渴望,一种深深的探索。这种探索可能为我们打开一道门,使我

看到一种非思想能够测度的东西,一种无法归入任何信仰范畴的东西。可是,真

有一种意义可以追寻吗?我们要讨论的是沉思。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

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这种追寻,这种经验的追寻,这种实相的追寻。

我们必须了解追寻、追寻真相的意义。这是在知识上摸索一种新的东西,一种非

关时间,不是由需求、冲动、绝望产生的东西。但是,追寻就能够发现真相吗?

发现了就认得出来吗?如果有人发现了,他能够说“这就是真相”、“这是真的”

吗?追寻真的有意义吗?大部分宗教中人都在说追寻真相,而我们现在问的就是

真相是不是可以追寻出来的。“追寻”、“寻找”的观念里是不是带有另一个

“认识”的观念?也就是说,如果我发现了一种东西,我必定认识它?这“认识”

是不是又意味着我以前已经知道它?“认识”的意思就是已经经验过,所以才能

够说“这个就是”。那么,就这个意思而言,真相是“可以认识”的吗?这样的

话,追寻还有什么价值?如果追寻没有价值,那么,有价值的是不是在于一直用

心观察,用心听?观察和听不同于追寻。用心观察,就不会有过去一切的活动。

“观察”意味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清楚就必然自由——自由而免于不悦,免于敌

对,免于成见或怨恨,免于一切累积或知识,因而也免去干涉“看”的记忆。有

了这种质素、这种用心观察——不只观察外在,也观察内在——事情的自由,那

么还需要“寻找”做什么?都在那里了,心观察的事实、“实然”都在那里了。

否则,就在我们想要改变这“实然”的时候,扭曲的过程就开始了。自由的观察,

没有任何扭曲、评价,也不想要快乐,只是观察,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实然”自

己就在经历大变化。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塞满了知识、娱乐、精神的抱负、信

仰。这些,就我们的观察,都没有什么价值。我们想经验某种超越的事物,我们

想经验高于一切世俗的事物,我们想经验广大无垠的事物。可是,想“经验”不

可测度的事物,必须先了解“经验”的意义。到底,我们为什么会想要“经验”

事物?我现在说的话你们不要接受,也不要否定,只要好好检视就可以。我这个

说者没有什么价值,让我们再肯定这一点(说者好比电话,你听的不是电话说的

话。电话没有权威,你只是用它来听别人讲话)。如果你用心听,在那份“情”

里面,有的不是同意或不同意,而是一个心在说:“让我们看看你在说什么,让

我们看看你说的话有没有价值,让我们看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不要接受或否

定,只要观察和听就好;而你不但是对别人说的话这样,对自己的改变、扭曲也

要这样。看看自己的成见、意见、形象、经验,看看这一切如何妨碍你听别人说

话。我们要问,经验的意义何在?经验有什么意义吗?对于饱受信仰把持和制约、

自己已经有了结论的心,经验能够唤醒这种昏睡的心吗?经验能够唤醒它,粉碎

其中的所有结构吗?饱受制约,背负了自己无数问题、绝望、悲伤的心,这样的

心能够对什么挑战有反应吗?能不能呢?就算有反应,那么这反应是不是一定不

充分,因此造成更大的冲突?总是在追求广大、深刻、超越的经验,这本身就是

一种逃避,逃避“实然”的实相——我们自己,我们那饱受制约的心。如果心非

常清醒、明智、自由,这样的心为什么要有需要?为什么要有什么“经验”?光

就是光,光不会要求要有更多的光。想要有比较多的经验就是逃避真实,逃避

“实相”。如果我们已经免除这种永久的追寻,免除这种经验某种非凡事物的需

求与向望,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沉思是什么东西了。“沉思”这个字眼和“爱”、

“死”、“美”、“幸福”一样,总是有太多的负担。教你沉思的学校太多。但

是,若想明白沉思为何物,必须先以正确的行为建立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沉思

不过只是自我催眠。如果不先去除愤怒的嫉妒、羡慕、贪婪、欲求、憎恨、竞争、

成功的欲望等一切大家视之为道德的、可敬的正当行为;若不先奠定正确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不先根除恐惧、焦虑、贪婪等扭曲现象,那么沉思就没有什么意义。

奠定这个基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就问了:德性是什么?道德是什么?请不

要说这个问题是中产阶级的问题,请不要说这个问题在一个乐观、容许一切的社

会毫无意义。我们关心的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关心的是完全免除恐惧的生活,能

够爱得深、爱得久的生活。如若不然,沉思就是出轨,好比吃药一般。很多人都

是这样,有过非凡的经验,可是却过着虚张声势,卑贱的生活。那些吃药的人确

实有过一些奇特的经验。他们或者看到其他各种颜色,或者比较敏感;在这种化

学状态中,因为比较敏感,他们的确看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其实毫无间隔。

可是等到药力一退,他们便回到原地,照样充满恐惧、无聊。他们坠回平常的沉

闷、单调,然后又开始吃药。

59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沉思 2

除非先建立德性的基础,否则沉思只不过是诡计,为的是要控制心,要它安

静,要强迫它符合一个说“做这些事你就有好处”的体系。这样的一个心,即使

你使尽一切方法和体系,一样还是狭隘的、小格局的、受制约的,所以没有价值。

我们必须先探讨何谓德性,何谓行为。行为是不是养育我们的社会、文化的环境

制约的结果?你的行为与此相符。但这是德性吗?德性是不是在于根除贪婪、嫉

妒等社会道德的自由之上?德性可以培养吗?如果德性能够培养,那不就变成一

种机械的东西,再也没有德性可言?德性是活的,流畅的东西,不断的自我更新。

德性是无法聚集的。说德性可以聚集就像说谦卑可以培养一般。谦卑是可以培养

的吗?只有骄傲的人才“培养”谦卑,不论他怎么培养,他照样骄傲。可是,如

果看清虚荣和骄傲的本质,这种看清之中就有免除虚荣与骄傲的自由,也会有谦

卑。现在,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我们可以开始寻找何谓沉思了。如果你只是做

一两天就放弃,不是最真实、最认真,做不深入,那么请不要谈沉思。如果你了

解沉思,那么沉思真是最不凡的事情。可是,只要你还一直在追寻、摸索、向望,

贪婪地抓住某种你认为是真相的事物,其实是你自己的投射,你就不可能了解沉

思。除非你完全不再要求什么“经验”,并且了解你生活中的混乱、失序,否则

你不可能拥有它。你观察那种失序时,次序就来了!来的可不只是蓝图。你做到

了这一点,这一点本身就是沉思,你就不但能够问沉思是什么,而且还能够问沉

思不是什么。否定了虚假,真实就确立了。不论是什么体系,什么方法,只要是

教你如何沉思的,显然都是假的。我们可以在知识上、逻辑上知道这一点。因为,

如果你依照某种方法修炼,那么不论这方法是多么高贵、古老、现代、风行,你

都是在使自己变成机器。你是在重复做一件事,好让自己得到某种东西。沉思的

时候,目的就是手段。可是方法是承诺你某种东西,那是追求目的的手段。那么,

手段如果机械化,那么目的必然也是由机器产生。机械的心会说:“我要得到一

种东西。”我们必须完全根除方法、体系,这就是沉思的开始。这时你已经开始

否定一种极为虚假,了无意义的东西。另外,很多人都在修炼“知觉”。知觉是

可以修炼的吗?如果你修炼知觉,你就一直都不专注。所以,若想知觉这种不专

注,请不要修炼专注。你只要知觉自己的不专注,这种知觉中就有专注。这是不

用修炼的。请务必了解这一点。这一点这么清楚、简单。你不必到缅甸、中国、

印度才能明白这一点。这些地方很浪漫,可是不实际。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印度旅

行。我坐汽车,车上有很多人。我坐在前排司机的旁边。司机后面有三个人在讨

论知觉。他们想和我讨论何谓知觉。汽车开得很快。路上有一头山羊,司机没有

注意,压死了这只可怜的畜生。这时后面那三位先生还在讨论知觉,完全不知道

车子压死了一只羊。你们笑,可是我们自己就是这样。我们知识上关心“知觉”,

口头上、辩证上研究各种意见,可是实际上并不明白真正的一回事。修炼这种事

情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生命。这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何控制思想?思想四处

游走。你想思索一件事,它就跑到另一件事上面去。他们说修炼,说控制。他们

想一幅图画、一个句子,或任何东西,他们专心。可是思想跑到另一边去,你把

它拉回来。于是你来我往,拉锯战开始。所以我们就问了:控制思想有何须要?

控制思想的事体又是谁?请注意听。除非我们了解了这个真正的问题,否则我们

不会知道沉思所指的是什么。我们说“我必须控制思想”的时候,这个控制者,

这个检察官是谁?这个检察官和他想控制、塑造、改变的事物有什么差异?两者

难道不一样吗?然后,如果这个“想者”明白自己就是那个思想本身,明白“经

验者”就是经验本身,结果会怎样?他要怎么办?你们了解这个问题吗?人就是

思想,而思想会四处游走;然后人就觉得自己与思想有所隔离,于是他就说:

“我必须控制思想。”这个人与所谓的思想有别吗?如果没有思想,还有没有人?

如果人明白自己就是思想本身,会怎样?如果人就是思想,一如“观察者”就是

被观察者,那么会怎样?情况会怎样?如果不再有隔离、分裂,所以不再有冲突,

因此思想也不再受控制、塑造;会怎样?这时候还会不会有思想的游走?以前是

控制思想、集中思想,是想控制思想的“人”和散漫的思想之间的冲突。这些事

情无时无刻不跟着我们。可是突然我们明白人就是思想,不是口头上明白,而是

真正的明白。结果怎样?还有思想散漫这一回事吗?这种事只有在人和他所检查

的思想有别的时候才有。这个时候他才会说,“这个思想对”或“这个思想错”,

或者“思想散漫,我必须控制”。可是人一旦明白自己就是思想,还有什么散漫

吗?各位,想一想。不要光是接受。你们自己会懂的。有抗拒的时候才有冲突。

这种抗拒是以为自己与思想有别的人制造的。可是人一旦明白自己就是思想,就

不再有这种抗拒。这并不是说思想最终可以四处散漫,为所欲为。正好相反。

60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沉思 3

这时整个“控制”和“集中”的观念开始大幅度地变化。整个观念变为专注,

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了解专注的本质,了解专注是可以凝聚而出的,

我们就知道专注与集中完全不一样。集中是排斥他物的。这时你就问了:“不集

中我还能做事吗?”“如果要做事,我能不集中吗?”但是,专注就不能做事吗?

专注不是集中。专注意味着留心,留心看、听;用你全部的生命,用你的身体、

神经、眼睛、耳朵、心灵、心肠完全地看、听。完全的专注里,其中无任何分裂,

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这种专注里没有任何抗拒。这样,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

的脑是受制约的,是几千几万年进化的结果,是记忆的储仓;而包含这样的脑的

心能够安静下来吗?心必须整个安静下来,才能够不混乱而有认知,而看得清楚。

心如何能够安静?我不知道你们自己是否发现,要看美丽的树、充满光彩的云,

你自己看起来就要完整、安静,否则你就不是直接地看它们。你看它们是带有某

种快乐的形象、昨日的记忆。你不是真的看它们。你不是看事实,而是看形象。

所以我们就问了,心的全体,包括脑在内,可以完全平静吗?大家一直在问这个

问题。大家都是顶认真的人。他们没办法解答。他们已经厌倦技巧。他们说,重

复念一些句子就可以使心平静。你试过吗?一直念“圣母玛丽亚”,或者有些人

从印度取回来的梵言、曼陀罗,你曾经反复念这种句子,想使心平静吗?其实,

不管是什么句子,譬如“可口可乐”,只要反复地,有节奏地念,都会使心平静。

不过这个心却是迟钝的心,不易敏锐的心,不警觉、活跃、活泼、热情、勇猛。

迟钝的心也有可能说“我有高度超越的经验”,可是这是欺骗自己。所以,心的

平静既不在于念诵,也强迫不得。要让心安静下来,我们已经玩过太多技巧。可

是我们自己心里深知,只要我们的心平静,这就是全部了。这就是真正的认知。

心,包括脑,怎样才能完全平静?有的人说要练呼吸:呼吸要深,使更多的氧进

入血液。但是,一个卑鄙的心也可以每天深呼吸,然后非常安静。不过它还是卑

鄙的心。你也可以练瑜珈,对啊,瑜珈也有很多东西。瑜珈是“动”的方法,而

不只是做某些练习使身体健康、强壮、敏感,其中包括吃东西要吃得对、不能吃

太多肉(这一点我们不说太多,你们可能每一个都是肉食者)。这种“动”的方

法讲求的是身体的敏感、轻盈、注意饮食种类、不吃口舌喜欢或你自己习惯的食

物。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办?谁在问这个问题?我们看得很清楚,我们不论内在

或外在都很混乱。可是秩序却是必要的,一如数学秩序的那种秩序。然而要有秩

序,并不是去符合别人或自己认为的秩序蓝图,而是只要观察混乱就可以。看清

混乱,清楚混乱,这其中就会产生秩序。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心必须非常安静、

敏锐、警觉,不陷于任何心理或生理的习惯。那么,这种事情怎么来?问这个问

题的又是谁?喋喋不休的心,有很多知识的心会问这个问题吗?这样的心学得到

新的事情吗?这件新事就是—“我只有在平静的时候才能看清楚事物。所以,我

必须很平静。”接下来它就会问:“我要如何才能平静?”显然,这个问题本身

就错了。它问它“如何”寻找一个体系的那一刻,它就毁掉了它钻研的那个东西,

也就是如何使心完全平静;如何不强迫地,非机械性地使心完全平静。一个不是

强迫而来的安静的心非常的积极,敏锐,警觉。可是你一问“如何”,观察者和

被观察者之间就分裂了。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方法、系统、曼陀罗、老师或其他任

何东西能够帮助你平静。真相是,平静的心能看清事物,于是心就非常平静。这

就好比看见危险就躲开一样。看见心必须完全平静,于是心就平静了。所以现在,

重要的是“安静”这种质素。卑小的心也可以很平静。它有它的小空间让它平静。

这个小空间加上它那小小的平静是死的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可是一

个无限空间、无限安静的心不会有“我”,有“观察者”这个中心,所以很不一

样。这种安静里面完全没有“观察者”。这种安静空间极为广大,极为活跃,毫

无边界。这种安静的活动完全不同于自我中心的活动。到了这种境地(其实它没

有“到”这种境地,只要你懂得如何看,它本来就一直在这种境地),那么人类

追寻了几百年的上帝、真理、不可测度者、无以名之者、超越时间者自然就在那

里,不请自来。这样的心是受福佑的。真理和喜悦是他的。我们应该谈这些、问

这些问题吗?你会说,这一切于生活有何价值?我必须生活、上班,我要养家,

我上有老板,我有同事的竞争。这一切与我们谈的有何相干?你有没有在问这个

问题。如果没有,你就完全不懂今天上午我们谈的这一切。沉思不是与日常生活

偏离的事物。不要每天进房间沉思十分钟,出来又去杀猪宰羊——不论是实际的,

或类似的。沉思是最认真的事。你整天都在沉思。上班时,与家人在一起时,你

对人说“我爱你”时,照顾小孩时,教育他们成为成年人,去杀人,变成民族主

义者尊敬国旗时,教育他们掉入现代世界的陷阱时,你都在沉思。仔细看着这一

切,明白你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沉思的一部分。你非常深入地沉思时,

你会在其中发现一种非凡的美。你每一刻的行动都会正确。但是,如果你有某一

次行动不正确,也没有关系。你可以从头再来,你不会因浪费时间而后悔。沉思

不是与生活有别的东西。沉思是生活的一部分。

61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沉思 4

问:能不能请你谈一谈“懒惰”?克:懒惰?首先,懒惰有什么不对?我们

不要把懒惰和休闲混为一谈。我们大部分人,不幸的,都很懒惰,而且容易堕落

;所以我们便敦促自己积极——所以我们更懒惰了。我越抗拒懒惰,我就越懒惰。

可是请你仔细看看懒惰这一回事。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懒惰,不想做太

多事情。身体为什么会懒惰?可能我前一天吃得太饱、纵欲过度。前一天、前一

天晚上我做了一切事情,使身体迟钝、沉重,于是身体就说,看在老天的面子上,

让我自己待一会儿吧!可是我们却要催促它,要它积极。可是我们却不改变自己

的生活方式。我们用吃药的。可是如果我们用心观察,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身体

有它的聪明。我们要很聪明才看得出身体的聪明。我们强迫,我们催促。我们爱

吃肉,我们抽烟、喝酒。这一切你都会,所以你的身体失去它本有的有机聪明。

要使身体做事聪明,必须先使心聪明,然后不干涉身体。你试试看,就会发现懒

惰有了很大的改变。休闲也有问题。现在的人,尤其是富裕的社会,休闲越来越

多。我们怎么处理休闲呢?现在这已经成了问题。娱乐、电视、电影、书籍、聊

天、划船、板球……你们知道的,这些越来越多;里里外外,各种活动塞满了我

们休闲的时间。教会说用上帝来填充吧!上教堂来祈祷。他们以前就玩过这种技

巧。不过这只是一种娱乐。或者我们一直谈这个、谈那个。你很悠闲,你要用在

外在还是内心?生活不只是内心生活。生活是一种运动,好像潮汐一样,有进有

出。你怎么利用休闲?读更多的书,更能引经据典?你会去演讲(不幸我就在演

讲),或者向内心深刻思索?深入内心,必须同时了解外在。你要解外在,不只

是这里到月球的距离、技术性的知识,还包括社会、国家、战争等其中的根源;

你越了解外在,就越能够深入内心。那个内在的深度是无限的。你可不要说:

“我已经到了最后,这就是悟。”悟不是别人给你的。悟来自于了解不明。要了

解不明就要检视不明。问:你说人和思想是不分的,如果人和思想有分,然后想

去控制思想,只有造成心的挣扎和复杂,这样心就不会平静。可是我不懂,如果

人就是思想,最初的分别是怎么生起的?思想如何会和自己对抗?克:人和思想

本来是一体,为何生起分别?这是你的问题吗?“人就是思想”是一个事实,或

者只是你认为是这样,你实际不是如此?你要知道这一点,必须有很大的能量。

这就是说,你看一棵树时,你必须要有很大的能量,才不会分裂成“我”和树。

你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很大的能量,这样就不会分裂,也就不会有冲突;也就

没有控制。可是,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这个观念上受到制约,以为人和思想有

别,所以冲突就产生了。问:我们发现的自己为什么这么麻烦?克:因为我们有

非常复杂的心。没有吗?我们不是单纯的人,看事情也不单纯。我们的心复杂。

社会的发展也和我们的心一样,越来越复杂。要了解很复杂的事,必须很单纯。

要了解复杂的事,复杂的问题,你必须看问题的本身,不要去追究那些结论、答

案、假设、理论。你看问题,并且知道答案就在问题当中,你的心就变得很单纯。

这种单纯存在于观察当中,而不在复杂的问题当中。问:怎样才够整体地看整体、

看一切事物?克:我们总是支离破碎地看事情。我们看树木与我们有别,妻子与

我们有别。办公室、老板等,一切都是片段。我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如何完

整地、整体地看这个世界而没有分裂?先生,你听我说,听就好:这个问题要由

谁来回答?谁来告诉你怎么看?我吗?你问这个问题,你在等答案,等谁的答案?

如果这个问题真的很认真,对不起,我不是说你的问题错误,如果这个问题真的

很认真,那么这个问题变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变成:“我无法完整地看事情,

因为我的每件事情都是片段!”心什么时候片段地看事情?又为什么爱自己的妻

子,恨老板?你懂吗?如果爱自己的妻子,就要爱每一个人。不是吗?不要说是,

因为你不是。你不爱你的妻子和孩子,你不爱;虽然你会说你爱。如果你爱你的

妻子、孩子,你会给他们不一样的教育,你会用另一种方式照顾他们,不是用金

钱照顾他们。有爱的地方才不会有分裂。先生,你懂吗?你恨的时候就会有分裂,

然后你就焦虑、贪婪、嫉妒、粗俗、暴戾。可是如果你爱(不是用心爱,爱不是

一句话,不是快乐),如果你真的爱,快乐、性等等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质素。

这样的爱就没有分裂。分裂在恐惧之时生起。你爱的时候没有“我”和“你”,

没有“我们”和“他们”。可是你现在会问,“我怎样去爱?”“我怎样才能这

么芳香?”答案只有一个:看看自己,观察自己。不用打自己,观察就好。然后

从这种观察看到事情的本然。这样,你或许就会有爱。可是观察的时候必须非常

努力,不能懒惰,不能不专注。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伦敦

62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人可能改变吗 1

能量,浪费在冲突中的能量。我们看看当今全世界的情形,观察世界上发生

的这些事情——学生暴动、战争、政治乱象、民族与宗教的分裂。此外,我们也

很清楚种种冲突、斗争、焦虑、孤独、绝望、冷漠、恐惧。我们要接受这一切?

我们明知道我们的道德、社会环境极度不道德,为什么还要接受?我们知道这一

切,为什么还要这样生活?我们的教育制度为什么没有教出真正的人类,反而训

练出一些机器人,要他们接受这种或那种工作,然后死去?教育、科学、宗教完

全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看看这一切乱象,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还接受并且附和,

而不在自己身上摧毁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问这个问题。不是

在知识之间,也不是借口寻找真神、某些事物的实现、某种幸福(这种幸福最后

终不免导致种种逃避)。我们要平静地看,眼光稳定,不做任何判断、评价。我

们应该像个大人一样,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活:生活、斗争、死。我们认真地问这

个问题时,全心全意想了解这个问题时,哲学、理论、思维概念是毫无地位的。

应该怎样、可能怎样、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应该有什么理想、应该皈依什么宗教、

师父,这些都不重要。当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乱象,其中有种种悲惨和冲突,而

我们却在其中生活的时候,这些显然都没有意义。我们使生活变成了战场。每一

个家庭、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国家都互相对立。看看这一切,不要概念地看;真

正地观察,真正地面对;然后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为什么变成这样?

不活不爱,充满害怕与恐惧,直到老死?你问了这个问题以后,你要怎么办?安

适地住在舒服的家、有一些老生常谈的怀想、有一点钱、而且是受人尊敬的中产

阶级不能问这个问题。他们如果问这个问题,会按照个人的需要改变问题而心满

意足。可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的“人”,非常的普通。不论我们是富裕或贫穷、

老或少,这个问题都碰触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过这种单调、无意

义的生活?四十年来每一天到工厂或实验室上班,养几个孩子,用荒谬的方式教

育他们,然后死去?我想我们应该用全部的生命问这个问题,好让我们得到答案。

这样,你就可以再问这个问题:人类可能根本改变,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心肠、

全新地看这个世界吗?他可能内心不再充满怨恨、敌意、种族偏见,而有一个清

晰的、具有巨大能量的心吗?看看这一切——战争、宗教造成荒谬的分裂,个体

与群体的隔离,家庭与外界的对立,每个人都执著于一种理想,分别“你”和

“我”、“我们”和“他们”——看看这一切,既客观又在心理上看看这一切。

问题只剩下一个,这才是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心既已饱受制约,是否

还有可能转变?这个转变不是生命结束时的转变,也不是未来的转世,而是现在

就根本的转变,由此我们的心变成新鲜、年轻、纯真,没有负担,因此我们了解

爱人及在和平中爱人是什么意思。我想我们只有这一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的问题(经济的、社会的问题、造成战争的问题)都将立刻消失,然后是一

个不一样的社会结构。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心——心肠和大脑——是

否能像开天辟地时一样不受污染、新鲜、纯真,知道用深刻的爱、快乐而喜悦地

活着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听理论性的问题有一种危险,因为,问题实在没有

理论性的——都是生活。我们不关心文字或观念。我们大部分人都纠缠在文字里

面,不曾明白文字不是事物。事物的描述不是它所描述的事物。如果我们在这几

次谈话中,能够了解这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人心——包括心肠和心智——

几百年来是如何地饱受种种宣传、恐惧的制约。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个问题,接

下来我们就能质问:这样的人心是否可能从根本上转变,然后和平地,以大爱、

大喜悦,并且悟到那不可测度者地活在全世界?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那背负

了以往的记忆和传统的心,是否能够不斗争、不冲突,直接从自己内部引发改变

的火焰,烧掉过去一切渣滓?既然问了这个问题,每个有思想、认真的人我想都

会问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要从哪里开始?我们是否应该从外在的官僚体系、社会

结构开始?或者应该从内在的心理上开始?我们应该考虑外在世界——连带它的

一切技术性知识、科学领域创造的一切奇迹——从这里创造革命?这一点人类已

经试过。他说,如果你从根本上改变外在事物,一如历史上所有的流血革命所作

所为,那么人就会改变,从此就是快乐的人类?有人曾经说:创造外在秩序,内

在就会有秩序。他们说,内在没有秩序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外在世界要有秩序—

—观念的秩序,乌托邦。可是乌托邦的名下却有几百万人丢掉了性命。所以,让

我们从心理上、从内在开始。这并不是说你们要任由现在的社会秩序,包括其中

的混乱、失序,保持现状。但是,内在与外在可有分别?内在与外在不是同时存

在于一个运动当中,从不曾分别为两件东西,但只是运动着吗?如果我们想建立

的不只口头上的沟通,讲共通的语言、用我们都了解的文字,而且也想建立另一

种沟通,那么这一点就很重要。因为,我们将认真地深入事物,所以必须有一种

内在的,口头以外的沟通。我们必须互相结合。这表示我们都深深地关心,注视

这个问题:内心充满感情,渴望了解这个问题。这需要的不但是口头的沟通,而

且还要有深层的结合,这样就不会有互相同意或不同意的问题。绝对不要发生同

意或不同意的问题,因为,我们处理的不是观念、意见、理想。我们关心的是人

的改变。再说,其实你的意见、我的意见也没有任何价值。如果你说,人类几千

年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不可能改变,那你已经封锁了自己;你不可能前进,你

不可能开始探索。可是如果你光说可能,那么你不是活在现实,而是活在可能的

世界。

63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人可能改变吗 2

所以我们要来面对这个问题,而不说它可能或不可能改变。我们要用新鲜的

心来面对这个问题:这个心渴望实现,并且又很年轻,能够检视和探索。我们不

但要建立口头上清晰的沟通,而且要互相结合。我们都极度关切一件事时,我们

就会有这种友谊和感情。夫妻都很关心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看法、好恶

放在一边。这种关心里面有一种很深的感情。是这种感情主导行动,而不是意见。

所以,同理,你们和我之间也要有这种深层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同时以同样勇

猛的精神面对同样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了解问题。所以,我们有的是这

样的问题,那就是,饱受制约的心如何能够根本改变。我希望你是自己在问这个

问题。因为,除非有一种非社会道德的道德,除非有不同于僧侣刻苦生活的朴素,

除非有内心深层的秩序,否则这样子追寻真理、追寻实相、追寻上帝就毫无意义。

也许你们有些人来这里原来是为了实现上帝,或者得到某种神秘经验。可是你们

会失望。因为,除非你们有一个新的心、新鲜的心、新鲜的眼光看见真实事物,

否则你们不可能了解那无可测度的、无以名之的“如如”。如果你只是想要有更

广大、更深刻的体验,可是照样过着卑鄙、无意义的生活,那么你所有的经验将

一文不值。我们必须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其中实

在牵涉到太多东西。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兼具自由与能量。我们必须兼具这两种

东西:大能量和大自由,才得以观察事物。如果你拘泥于一种信仰,如果你局限

于一种观念的乌托邦,那么你终生无法自由地看事物。我们有的是这样一个复杂

的心,追求安全,却受制于野心和传统。对于这样一颗鄙陋的心——除了技术领

域之外——登上月球是一个神奇的成就。可是建造太空船的人却照样过着卑薄的

生活,心胸狭小、嫉妒、焦虑、野心勃勃,而且饱受制约。我们现在要问的是,

这样的心能不能根除一切制约,因此而开始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要找出这个答

案,我们就不能是基督徒、印度人、荷兰人、德国人、俄国人。我们必须自由地

观察。要清楚地观察事物,就必须自由。这里的自由意味着这种观察就是行动。

这种观察创造了根本的革命。要能够做这种观察,你必须要有大能量。所以,我

们现在要看看人类有没有改变的能量、动力、热情。人类或多或少有能量吵架、

杀人、分裂世界、上月球,他们有能量做这些事情。可是,他们显然没有能量根

本改变自己。所以我们要问: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量?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

不知道你的反应如何?我说,人有能量恨别人,有仗就打;想逃避真相,他就有

能量逃避,利用观念、娱乐、神、酒。他想要性或者其他方面的快乐,他也有很

大的能量去追求。他有克服环境的聪明才智,他有住在海底、住在天上的能量—

—他有那些不可缺的能量。可是即使是最小的习惯,他显然也没有能量改变。为

什么?因为我们在自己内心的冲突中消耗了能量。我们不是想说服你什么,不是

宣传什么。我们不是想用新观念代替旧观念。我们想去发现、了解。你们看,我

们都知道我们必须改变。让我们举个例子,说暴力好了,这些都是事实。人类暴

戾而残酷。他们建立的社会,虽然所有的宗教都在说爱你的邻人、爱上帝,可是

人却很暴戾。所谓爱邻人、爱上帝都是观念,一点价值都没有。因为,人照样残

酷、暴戾、自私。由于暴戾,他们制造了另一相对物,那就是非暴力。请和我一

起探讨下去。人一直在努力使自己非暴力。所以“实然和暴力”与“应然和非暴

力”之间就产生了冲突。我们有的是两者的冲突。能量的浪费,本质就在这里。

只要还有实然和应然的二元性,只要人还一直想变成另一种人,一直想成就应然,

这样的冲突就会消耗能量。只要还有对立的冲突,人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改变。我

为什么要有另一面,譬如非暴力,来作为理想?理想并不真实。理想没有意义。

理想只会造成种种伪善,明明是暴力,却假装成非暴力。如果你说你是理想主义

者,最后一定会和平,这又是一个巨大的伪装,一个借口:因为你要很多年以后

才没有暴力——事实上你从来没有做到。这时你仍然暴力,而且又伪善。所以,

如果可能,我们应该把所有的理想(实际上的,不是抽象的)摆在一边,只处理

事实——暴力的事实。这样就不会浪费能量。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不是

我特有的理论。人只要还活在对立的狭路,必然浪费能量,因此永远不可能改变。

只要一口气,你就可以扫除所有的意识形态,所有的对立。请你好好想,好好了

解这一点。这样就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一个人如果生气却伪装或努力不生气,

就会产生冲突。可是如果你说“我要好好观察生气是什么东西,不逃避,也不给

它借口。”这样你就有了了解的能量,并因而不再生气。如果我们只是发展一个

观念,说心必须免除一切制约,那么事实和“应然”之间就会一直有二元性。所

以这是浪费能量。可是如果你说,“我要看看心被制约成什么样子”,那么这就

像患了癌症而去做手术一样。这个手术所关系者是除去这个疾病。可是,如果病

人想的是手术完成后多么好,或者他一直害怕这次手术,那么这也是浪费能量。

64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人可能改变吗 3

我关心的只是我们的心饱受制约这个事实,而不是“心应该自由”。心如果

不受制约,就自由。所以,我们要寻找、要仔细检视的是,使心受制约的是什么

东西,造成这种制约的是什么样的力量,我们又为什么接受这种制约。首先,传

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脑依循传统发展,这样才能获得人身的安全。

我们不能活着而不安全,这是最初的、原始的动物需求。我们必须要有住处、粮

食、衣物。可是,我们心理上利用这些安全必需品的方式却造成内外的不安。心

灵是思想的结构,这个心灵在它的种种关系中同样也需要内在的安全。于是,问

题就开始了。需要人身安全的不是几个人,而是每一个人。可是当我们借着国家、

宗教、家庭追求心理安全时,却会否定人身的安全。我希望你们了解这一点,希

望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沟通。所以人身的安全必须要有制约,可是,我们一

旦开始追寻,要求心理的安全,这种制约也就极为强大。这就是说,我们在心理

上,在我们与种种观念、人、事物的关系中,需要安全;可是在这种种关系中,

究竟有无安全可言?显然没有。心理安全的需求会否定外在的安全。譬如印度人,

如果我背负那里的一切传统、迷信、观念而想在心理上觉得安全,我就会认同让

我自在的大单位。所以我会尊崇国旗、国家、部落,而与世界上其他地方隔离。

这种分裂显然就造成人身的不安全。我崇拜国家、风俗习惯、宗教教条、迷信时,

我就将自己隔离在这种种范畴之内,于是我显然将因此而否定其他每一个人的人

身安全。我们的心需要我们人身上的安全,可是我们追求心理的安全时,我们就

否定人身的安全。这不是看法。这是事实。我在自己的家庭、妻子、儿女、住屋

之内追求安全时,我必定反对这个世界。我必然要与别人的家庭隔离,反对世界。

制约如何开始?基督教世界两千年的宣传如何使基督教世界尊崇自己的文化?这

种东西到了东方又是如何?这一切我们看得很清楚。经过宣传、经过传统、经过

安全的欲望,我们的心开始制约自己。可是,我们心理上真的安全吗?我们在自

己与观念、人、事物的种种关系上真的安全吗?如果种种关系意味着与事物直接

接触,那么,如果你不和事物接触,你就与人无关。如果我对我的妻子只是共有

一个概念,一个形象,那么我就没有和她建立关系,因为我拥有的形象妨碍了我

与她接触。而她,以她拥有的形象,也无法与我建立直接的关系。我们的心一直

在追求的那种心理的安全或肯定到底有没有?你只要仔细观察任何一种关系,你

就会发现,“肯定”这种东西显然是没有的。就夫妻关系,或者想建立固定关系

的一对少年男女而言,他们会怎样?这个妻子或丈夫只要看到别人,都会有恐惧、

嫉妒、焦虑、生气、怨恨等情绪,所以他们的关系不是恒定的。可是我们的心永

远都需要归属感。制约——经由宣传、报纸、杂志、传教——是一个因素。我们

现在很清楚不要让自己受到外界影响多么重要。所谓受外界影响是什么意思你懂,

请听我说。你看报纸的时候你就会受影响,不论意识或潜意识皆然。你看小说,

你就会受影响。你有一种压力或紧张,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归入一个范畴。宣传

整个的目的就是在此。宣传最先是从学校开始,此后的一辈子你就一直在照别人

的话做事。所以你是二手人。二手人怎么可能找到初始的真实的东西?所以,重

要的是了解何谓制约,深入其中。你只要注视着它,你就有能量打破一切束缚心

的制约。或许你们现在想问问题,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但是请你们记住,问问

题很容易,但是问对问题却是最难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要你们不要问问题。问题

是必要的。任何人说的任何事情、书、宗教、权威、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怀疑。

我们必须质问、怀疑,必须保持怀疑态度!可是我也懂得什么时候将怀疑放开,

问对问题。问题问对了,答案自然就在其中。所以,如果你们想问问题,请问吧!

问:先生,你疯了吗?克:你问我是不是疯了吗?好!我不知道你所谓“疯”

是什么意思。是指不平衡、精神上有病、有不一样的观念、神经质?“疯”这些

意思都有。但是,由谁来判断?你或我或者谁?认真地说,谁是判官?疯子能判

断谁是疯子,谁不是疯子吗?如果你来判断我平衡或不平衡,这岂不就是这个世

界的疯狂吗?要判断一个人,但却除了他的名声、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之外,其

他一无所知。如果你根据他的名声,根据你吞下去的宣传来判断他,那你有判断

的能力吗?判断含有虚荣的意思。不论你判断出来的是健康或不健康都一样,都

有虚荣。虚荣能够认知真实吗?要看、要了解、要爱,难道不需要大谦卑吗?先

生,在这个不正常、不健全的世界,想要健全是最难的事。健全,意思就是对自

己、对他人没有幻觉,没有假象。你说“我就是这样,我就是那样;我大,我小

;我好,我高贵”,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对自己的假象。一个人对自己有假象,他

当然不健全。他是活在幻觉的世界。我很担心我们大部分人现在的方式。你说你

是荷兰人——请原谅我这么说——你就不是很平衡。别人也说他是印度人,所以

你们都在隔离自己,孤立自己。这一切民族主义的、宗教的分别,连带它们的军

队、僧侣,无非表示一种精神疯狂的状态。

65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人可能改变吗 4

问:如果没有暴力的反面,你能够了解暴力吗?克:我们如果想与暴力同在,

就会引发非暴力的理想。这很简单。你看,我想维持暴力,这就是我,就是人类,

残酷的人类。可是我却有一个一万年的传统在告诉我说“培养非暴力”。所以这

里就有了一个我是暴力的事实。然后思想就说,“听着,你必须非暴力”。这就

是我的制约。我要怎样才能够免除制约,使我能够注视,能够与暴力同在,了解

它、通过它、结束它——不只是肤浅的,而且是深刻的,在所谓的潜意识上结束

它?我们的心要怎样才能不陷于理想?这是不是问题?请听我说。我不谈马丁。

路德。金,不谈甘地,或者张三、李四。我完全不关心这些人,他们有他们的理

想,他们的制约,他们的政治企图心。这一切我都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我们,我

和你的实然,人类的实然。当人类是暴力的,传统就经由宣传、文化创造暴力的

反面。这个反面如果适用我们,我们就用它;不适用我们,我们就不用它。我们

在政治上、精神上以种种方式利用它。可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当我们的心想与暴

力同在,想完全了解暴力,传统和习惯就会进来干涉。传统和习惯会说,“你们

必须有非暴力的理想”。事实在那儿,传统也在那儿,我们的心如何破除传统,

将全部的注意力专注于暴力?这才是问题。你们了解吗?我很暴力是事实,说我

必须非暴力也是传统。所以我现在要看——不是看暴力,而是看传统。如果我要

专心注视暴力,而传统会干涉,那么传统为什么干涉?传统为什么插手?我关心

的不是了解暴力,而是了解传统的干涉暴力。你们懂吗?我要专心注视传统,然

后传统才会不再干涉。由此我才会知道传统为什么在我生活中扮演了这么重大的

角色——传统就是习惯。不管是抽烟、喝酒、性爱、讲话的习惯——我们为什么

生活在习惯当中?我们了然这些习惯吗?我们了然我们的传统?如果你不完全了

然,如果你不了解传统、习惯、例行公事,那么这一切就要撞击、干涉你想注视

的事物。生活在习惯当中最容易,可是破除习惯能意味着很多事情——也许是失

去工作。我想破除时我就害怕,因为生活在习惯中给我安全感,使我肯定。任何

人莫不如此。有人生在荷兰却突然说“我不是荷兰人”会使人震惊。这里有的是

恐惧。如果你说“我反对整个现有的秩序,因为它其实是混乱”,你就给丢出去

了。所以你害怕,所以你只好接受原有的秩序。传统在生命中扮演了异常重要的

角色。你有没有吃过自己不习惯吃的肉?你试试看,就知道你的肠胃会怎样反抗。

如果你有烟瘾,光是戒烟就要耗掉你很多年。所以,我们的心会在习惯中寻找安

全感。我们的心会说“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房子、我的家具”这一类的话。

你说“我的家具”时,你就是家具本身。你们笑,可是如果有人拿走你心爱的家

具,你就生气了。你就是那个家具,那个房子,那些钱,那面国旗。这样子生活

不但是活得愚昧、浅薄,而且是活在例行公事和烦闷当中。活在例行公事和烦闷

当中,你当然会有暴力。一九六九年五月三日 阿姆斯特丹

66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我们生活为什么不平静 1

恐惧,如何生起。时间与思想。专注:保持“清醒”。我们找不到一种不但

没有冲突、悲惨事物、混乱,而且还充满爱和体贴的生活方式。这似乎很奇怪。

我们读一些学者的书,这些书告诉我们社会在经济、社会、道德上应该如何组织。

我们又读一些宗教人士和神学家的书,这些书有的是思维观念。我们大部分人显

然都很难找到一种和平的、活的、充满能量、明朗、不依赖他人的生活方式。我

们都以为自己应该是成熟、缜密的人。我们有很多人曾经历两次大战,经历革命、

动乱以及种种不幸。可是今天,在这个美丽的早晨,我们聚在这里,谈这一切,

等待的却是别人来告诉我们怎么办,来给我们看一种实际的生活方式。我们来听

从某人的话,希望他能给我们一把钥匙,以开启生活之美,开启日常生活之外某

种伟大的事物。我不知道——你们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听别人的。我们为

什么无法在自己心里毫无扭曲地找到明朗?我们为什么要背负那些书本的重量?

我们为什么无法活着而没有困扰,活得完整,心里有大欢喜、真正的和平?这种

状态似乎自古有之,可是却是真的。你是否曾经想过你可以过一种完全不需要挣

扎、努力的生活?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个,改变那个,压制这个,接受那个,

模仿、遵循某一公式或观念。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曾经问自己是否可能过一种毫无

冲突的生活?不是知识的孤立,或者感情、情绪上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完全没

有任何努力。努力,不论是愉快或不愉快,令人满足或有利可图,都会扭曲、妨

碍我们的心。这时的心好比一部机器,从来无法顺利运转,只是一直在轧压,所

以很快就磨损。于是我们就会问——我相信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能

不可能过一种生活,没有任何努力,但也不懒惰、孤立、冷漠、迟钝?我们的生

命,从生到死,一直在适应、改变,在变成某一种东西。这种挣扎和冲突造成了

混乱,使我们的心磨损,于是我们的心变得毫无感觉。所以,我们有没有可能找

到一种没有冲突的生活方式,不是在观念上,在没有希望的某种东西上,在某种

我们手段之外的东西上;不只表面上,而且是深达我们所谓的潜意识、我们的深

处?今天早晨也许就让我们深入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为什么会发明冲突——快

乐与不快乐?这种冲突可能停止吗?我们能够停止这一切,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生

活,拥有大能量、明朗、知识能力、理性,又充满名副其实的爱吗?我想我们应

该用我们的心智和心肠去寻找答案,完整地涉入这个问题。我们显然有的是由于

内在的矛盾而产生的冲突。这矛盾会表现在外在的社会,表现在“我”和“非我”

的活动中。这就是说,这个我有它所有的企图心、动力、追求、快乐、焦虑、憎

恨、竞争、恐惧以及“他”——那个“非我”。除此之外还有“活着不要冲突或

相反之欲望、追求、动力”的观念。我们如果了然这种紧张,我们就会在自己内

心看见这一切,看见这一切互相矛盾的要求,互相对立的信仰、观念、追求。正

是由于这种二元性,这种互相对立的欲望,挟带着恐惧和矛盾,才造成冲突。这

一点,我们只要看看我们的内心,就很清楚。这其中有一个基本形态一直在重复。

不但是日常生活在重复,就是所谓的宗教生活也在重复——天堂与地狱、善与恶、

高贵与卑贱、爱与恨等等就是。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那么我请你们不要只是

听这些话,你们还要不加分析地看自己。把我当一面镜子,实际地看看自己。看

到镜子里面的景象时,你们就会知道自己的心智和心肠如何运作。这时我们就会

知道,种种分裂、隔离、矛盾,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一定会造成暴力与暴力的

冲突。明白了这一点,是不是就能够停止一切冲突?不但在粗浅的意识层面上停

止,在日常生活中停止,而且在深如生命根源之处停止;由此而不再有矛盾,不

再有互相对立的要求与欲望,不再有分裂成二元的心的活动?如何做到这一点?

我们在“我”和“非我”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这个“我”有它一切的野心、动

力、矛盾;这个“非我”则是一个理想,一个公式,一个概念。我们总是想在

“实然”与“应然”之间建立桥梁。于是这其中就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所有的

能量就这样消耗掉了。我们的心能不能不分裂而完全守住“实然”呢?了解了实

然,是否还有冲突?

67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我们生活为什么不平静 2

问:(沉默)克:问问题最简单不过了。我讲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一直在

想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关心的是问题而不是“听”。我们必须问自己的问题,

不只是现在,什么时候都一样。问“对”问题比得到答案重要多了。解答问题,

在于了解问题。答案不在问题之外,在于问题之内。如果我们关心的是答案,是

解答,我们就无法仔细地检视问题。我们大部分人都急切解决问题,所以看不到

问题里面。要看到问题里面,必须要有力、勇猛、热情,而非怠惰、懒散——但

我们大部分人是如此。我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论是政治、

宗教、心理,我们的问题不是由谁来解答。我们必须先拥有极大的热情和生命力,

精进地看待问题,观察问题,然后你会发现答案其实清楚地显现在那里。但我的

意思并不是说你们绝对不要问问题。你们要问问题。你们必须怀疑每一个人说的

每一件事——其中包括我在内。问:检讨个人的问题会不会有太过内省的危险?

克:为什么不要有危险?十字路口就有危险。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因为“看”有

危险,所以就不要“看”?记得有一次——容我叙述一件事——有一个有钱人跑

来找我们。他说:“我对你们谈的事情很认真,很关心。我要解决我所有的‘这

个和那个’。”——你们知道,就是一般人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说:“好,

先生,让我们来解决吧!”于是我们开始谈。他总共来了几次。第二个星期,他

对我说:“我一直在做噩梦,很吓人的梦。我看身边的事物好像都在消失;所有

的东西都走了。”然后他说,“这可能是我探索自己的结果。我看这很危险。”

从此再也没有来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安全,都希望自己的小世界是“秩序井然”

的世界,其中平安无事。但这个世界就是没有秩序。我们的世界是某种关系的世

界,我们都不希望这种关系受干扰——先生和妻子的关系使他们紧密结合;但这

一层关系里有悲伤、疑虑、恐惧、危险、嫉妒、愤怒、支配。但是,的确有一种

方法可以看待我们自己而无恐惧,无危险。这种方法就是不要有任何怨恨,任何

道理。你就是看,不要解释,不要判断,不要评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心必

须渴望看到“实然”。那么,观察这些实然,根除这种恐惧会有什么危险——是

因为我们带来另一种社会、另一种价值观吗?观察实然,心理上、内在地看见事

物的实然,有一种高度的美。这并不是说事情是怎样我们就怎样接受,这也不是

说我们对实然应该怎样或不该怎样。因为,光是认知实然,就会产生突变。但是

我们必须先懂得“看”的艺术,而“看”的艺术绝非内省的艺术、分析的艺术,

而是不作选择地观察。问:难道没有一种自发性的恐惧吗?克:你说这是恐惧?

你看见火烧起来,你看见悬崖,你就跳开,那是恐惧吗?你看见野兽,看见蛇,

你就逃走,那是恐惧吗?——那是不是知识?这种知识是制约的结果,因为你一

直受制约要避开危险的悬崖;因为如果你不避开,你就会掉下去,那么一切都完

了。你的知识告诉你要小心,这种知识是恐惧吗?但是,我们大家分别彼此的国

籍、宗教的时候,那是知识在运作吗?我们在分别我和你、我们和他们的时候,

那是知识吗?这种分别,这种造成危险、区分人的分别,这种造成战争的分别,

其中运作的是知识还是恐惧?那是恐惧,不是知识。换句话说,我们分裂了自己。

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必要的时候会依照知识行动——譬如避开悬崖、汽车等。但

是,我们却没有明智到懂得民族主义的危险,人与人之间有所分别的危险。所以,

我们身上有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很明智,其余的则不然。分裂的所在,

即有冲突,即有悲惨之事。分裂、我们心中的矛盾,即是冲突的本质。这种矛盾

无法整合。我们要整合的是自己心中的某种“毛病”。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怎么说。

将两种分裂的,对立的质素整合起来的,会是谁?这个整合者难道不是分裂的一

部分?我们只要看见全体、认知全体,不做任何选择——就没有分裂了。

68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我们生活为什么不平静 3

如果这一点清楚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下一步了。看者和被看者果真有分

别吗?看者认为自己与被看者不同。被看者是恐惧的本身。他和他看的事物之间

真的不同吗?或者两者根本一样?显然,两者根本一样。看者就是被看者。譬如

现在如果有一个全新的东西出现,就根本没有所谓看者可言。但是,由于看者会

认出自己恐惧的反应,他以前就知道这种反应,所以就产生了分裂。你们非常非

常深入这个问题时,你们就会发现,我希望你们现在就发现,看者和被看者本质

上其实是一样。这样,如果看者和被看者一样,两者的矛盾,“我”和“非我”

的矛盾就消失了。这样,你们也就不必再做任何一种努力。但是,这并不是说你

们要接受恐惧,或认同恐惧。恐惧、被看的事物、恐惧之一部分的看者都是有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办?(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用心?如果你们光是听,那么我担心

你们恐怕无法解决恐惧的问题。)有的只是恐惧;有的不是观看恐惧的看者,因

为看者就是恐惧本身。现在有好几件事发生了。首先,恐惧是什么东西?如何产

生的?我们说的不是恐惧的原因、恐惧的结果、恐惧如何以它的悲惨和丑恶使生

活蒙上黑暗。我们是在问恐惧是什么东西,恐惧如何产生。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分

析恐惧,发现无尽的原因吗?你一开始分析,你这个分析者就必须高度地免于偏

见与制约才行。你必须看,必须观察。否则,你的判断如果有任何扭曲,这种扭

曲就会随着你的分析一直加深。所以,想用分析来结束恐惧其实停止下了恐惧。

我希望这里有一些分析家!因为,发现恐惧的原因,并据之采取行动以后,那么

因就变成果,果就变成因。这个果,以及依据这个果以发现因,以及发现因并且

依据因而采取行动就成了我们的下一个阶段。这时的因和果已经变成了无尽的锁

链。现在,如果将这个恐惧之因的理解以及恐惧的分析放在一边,那么我们在这

里还能够做什么?你们知道这不是娱乐,但是,发现之中有很大的快乐,了解这

一切很好玩。所以,什么东西制造了恐惧?时间和思想制造了恐惧。时间是昨天、

今天、明天。我们害怕明天会有事情发生——失业、死亡、先生或太太离家出走、

多年前曾经有过的疾病和痛苦明天可能复发。明天是时间的入口。时间涉及邻居

明天可能说我什么。时间到目前为止也替我掩盖了我多年前做的一件事。我害怕

自己内心深处一个秘密的欲望不能获得满足。所以恐惧牵涉到时间,恐惧死亡到

来,生命结束;生命的结束一直在某一个角落等待,我很害怕。所以恐惧和思想

牵涉到时间。没有思想,就没有时间。想到昨天发生的事,又害怕明天会再发生

——就这样,思想不但造成时间,也造成恐惧。请注意这一点,请为你自己看看

这一点。不要接受也不要排斥什么东西,仔细地听,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在这里

自己找出真相。要找出真相,你必须有感情、热情、大能量。然后你就会发现思

想滋育了恐惧。想到过去或未来,不论这未来是下一分钟、明天还是十年以后,

想到它使它成了一件事。想到昨天快乐的事,不论这快乐是性的、感官的、知识

的还是心理的,都想使这种快乐延续。想到这件事,像大部分人一样建立这件事

的形象,使这件事通过思想延续,因而滋育了更多的快乐。思想不但滋育快乐,

也滋育恐惧。两者皆是时间之事。所以思想铸造了铜板的两面——快乐和痛苦,

其中的痛苦就是恐惧。然后我们怎么办?思想变得这么重要,我们很崇拜;我们

就想,思想越灵活越好。有知识的人在企业界、宗教、家庭利用思想,他们沉溺

地利用这个铜板,利用这个文字花圈。我们多么尊敬知识上或讲起话来思想很聪

明的人!可是,恐惧和我们所谓快乐的东西却必须由思想负责。我们并不是说我

们不应该快乐。我们不是清教徒。我们想了解快乐。了解快乐的整个过程之后,

恐惧才会终止。这样你才能用全新的眼光看快乐。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我们将

来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思想必须为痛苦负责。这种痛苦,一边是痛苦,一边是

快乐以及快乐的持续,快乐的要求与追求(包括宗教等各种快乐)。这样说来,

思想在这里要做的是什么?思想能够停止吗?这问题问得对不对?谁来停止思想?

“我”不是思想本身吗?可是这个“我”却是思想的结果。所以我们的问题还是

老问题。还是一个“我”和一个变成了看者的“非我”。这个看者会说“只要能

停止思想,我的生活就会不一样”。但是其实有的只是思想。会说“我要停止思

想”的看者是没有的,因为看者是思想的产物。那么,思想是如何存在的?我们

倒可以轻易就看清楚,思想就是由记忆、经验、知识所生的反应。知识就是脑,

就是记忆的席位。任何事情对它有要求,它就报以记忆和辨认的行动。脑是几千

年演化和制约的结果。思想从来都是过去的,思想绝不自由,思想是一切制约所

生的反应。

69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我们生活为什么不平静 4

这样要怎么办?思想明白是它自己制造了恐惧,所以它对恐惧无能为力之后,

它只好安静。安静之后,它就完全否定所有滋育恐惧的动作。然后,心——包括

脑——观察这一切习惯、矛盾、“我”和“非我”之间的斗争。这时心就明白看

者就是被看者。然后,心就知道恐惧不能只是分析之后再摆在一边,恐惧永远都

在那里;知道了这一点,也就知道分析不是办法。于是我们就问了:恐惧的源头

是什么?恐惧如何生起?我们说,恐惧生起于时间和思想。思想是由记忆生出的

反应,所以思想制造了恐惧。光是控制或压制思想、制止思想、在自己身上玩各

种技巧,都无法结束恐惧。我们自己客观地,不分别地明白了这整个模式之后,

思想自己就会说,“我要很安静,不控制也不压制”,“我要静止”。这样,恐

惧就会停止。这就意味悲伤停止和了解自己——也就是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

悲伤和恐惧就不会停止。只有免除了恐惧的心才能面对实相。也许你们现在很想

问问题了。我们必须问问题——这种问,这样向自己暴露自己在这里是必要的。

不只在这里,以后不论是在房间里、花园里,坐公车还是走路,你们都要问,这

样才能寻求答案。但是问问题要问对。问对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问: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痛苦、悲伤。做这件事对不对?克:我们如何能

够接受自己的实然?你是说你接受自己的丑恶、残酷、暴力、虚假、伪善?你能

够接受这些吗?你不想改变吗?我们没有必要改变这一切吗?我们如何能够接受

一个明明不道德的社会的现有秩序?生活难道不是不断地变革运动?我们只要是

生活着,就没有所谓接受。我们有的只是活着。我们和生活的运动共同生活,而

生活的运动要求的是变革、心理革命、突变。问:我不懂。克:我很抱歉。或许

你用“接受”这个字眼时,你并不知道在一般的英文里,“接受”指的是接受事

物原来的样子。也许你应该说荷兰文。问:事情怎么来就怎么接受。克:譬如,

如果我的妻子离开我,我要事情怎么来就怎么接受吗?我掉了钱,我失业,我受

到轻视、侮辱,我要事情怎么来怎么接受吗?我要接受战争吗?要实际的,而非

理论的事情怎么来就怎么接受,首先必须先没有“我”。我们今天上午谈的就是

这个,将“我”和“你”、“我们”和“他们”这个心出空。然后你就可以每一

刹那、每一刻生活,毫无挣扎,毫无冲突。这才是真正的沉思,真正的行动,没

有冲突、残暴、暴力。问:我们都必须想事情,这是不可免的。克:是的,先生,

我了解。你是说我们应该完全不想事情吗?做事情要想,回家要想,口头的沟通

也是思想的结构。所以,思想在生活到底有什么地位?做事情的时候必定要有思

想运行。请了解这一点。做任何技术性的工作,像电脑一般的工作时,都需要思

想。要清晰地,客观地,不带感情地,没有偏见地,没有成见地思考。要清楚地

行动,思想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思想会滋育恐惧,而恐惧会妨碍我们,

使我们行动没有效率。所以,我们能不能够一方面需要思想,但又不带恐惧的行

动?思想不安静吗?我们是否可能安静?你们懂吗?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心智和心

肠来了解这整个恐惧、快乐、思想的过程以及心的安静?我们能不能够在需要思

想的时候深思熟虑,在不需要思想时又不用到思想?当然,这很简单,不是吗?

这就是说,心能不能够非常的专注,因而在清醒的时候,可以在必要时思考和行

动,并且在行动中一直保持清醒,不昏庸,也不机械般运作?所以,问题不在于

该不该想,而是在于怎样保持清醒。要保持清醒,我们就必须深刻地了解思想、

恐惧、爱、恨、孤独。我们必须完全涉入自己当下的生活,完全地了解生活。但

我们只有在心完全的清醒,没有任何扭曲的情况下,才能深刻地了解生活。问:

你的意思是说,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只要依据经验反应就可以了?克:你不是

这样吗?你看到一头危险的野兽时,你不是由记忆,由经验做反应吗?这经验或

许不是你自己的经验,而是种族的记忆。这种族的记忆告诉你“小心”。这就是

经验和记忆。问:那是我心里有的东西。克:可是为什么我们看见民族主义、战

争、政府带着主权和军队而分裂的危险时,行动却无法同样有效率?这才是最危

险的一件事。为什么我们没有反应?为什么我们不说“让我们改变这一切”?

“改变这一切”就是改变你自己——已知的生命。你不属于任何国家、国旗、宗

教,所以你是自由的人类。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对身体的危险有反应,对心理的

危险没有反应;可是心理的危险却更具毁灭性。我们接受事物的实然,或者起来

反抗而形成另一个幻想的乌托邦,这都一样,到最后都回到原先的状态。内心看

见危险或外面看见危险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保持清醒。这就是说,聪明而敏锐。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日 阿姆斯特丹

70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生命的完整 1

没有动机的,了解事物的热情。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普遍缺乏热情。人类

贪求权势、地位、性、宗教各方面的享受,另外还有其他种种贪欲。可是显然很

少有人以深刻的热情致力于了解生的过程,大部分的人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支离破

碎的活动。银行家对金融很有兴趣,艺术家、神学家也有他们自己的兴趣。但是,

要使人有一种长久而深厚的热情去了解整个生活的过程是最难的。生、爱、死的

了解由什么东西构成?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但要具备知识能力和强烈的感情,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大能量。而这个大能量只有热情才能赋予。由于这个问

题这么重大、复杂、微妙、深刻,所以我们必须全神贯注(这是由全部的热情而

来的),看看是否有一种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要知道这一

点,我们必须探讨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意识的过程,检视我们的心的表面和

深层,探讨“秩序”的本质,不只是外在的社会的秩序,也包括我们内在的秩序。

我们必须探讨“活”的意义,不但是给它一种知识,而且也要看看活着有什么意

义。此外我们还要探讨爱是什么东西,死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不但要在意识上,

而且要在心里深刻、隐匿、幽微之处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要问秩序是什么东西,

活着真正意味着什么,而我们是否可能过一种完全慈悲、温柔、爱的生活。我们

还要寻找“死亡”这个不寻常事物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不是片段,而是完整的运

动,生命的整体。如果我们将这个整体切割成生、爱、死,我们就无法了解这一

切。这一切全是一个运动。要了解它完整的过程,必须要有能量;不只是知识的

能量,而且还包括强烈感情所生的能量。这强烈的感情涉及一种无动机的热情。

因为无动机,所以不断在我们内心燃烧。当我们的心支离破碎时,我们就必须在

意识和潜意识上问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分裂,诸如“我”和“非我”、“你”

和“我”、“我们”和“他们”等,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只要国家、家庭、宗教

有这种隔离存在,生命的分裂就无可避免。我们日常生活会有烦闷、单调,也会

有爱,日日都受嫉妒、独占、依赖、支配的妨碍。我们会有恐惧、不可避免的死

亡。我们能不能认真地问这个问题,不只是理论上、口头上问,而且是认真地探

究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分裂?这种分裂滋育了多少悲惨、混乱、冲突?

我们可以在自己内心很清楚地观察到我们那粗浅的心的活动,连带它所关切的生

活,技术的、科学的、贪得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办公室的竞争心,看到

自己的心肤浅的运作。可是我们的心还有一部分隐藏着未经探索,因为,我们不

知道如何探索。通常如果我们想让这个隐藏的部分暴露在清晰与了解的光照之下,

我们或许是找书来看,或许是去找精神分析医生或哲学家。我们实在不懂如何检

视事物。我们或许能够观察我们的心外在的、粗浅的活动,但我们实在无法看透

这深陷的、隐匿的洞穴,这里面收藏着我们过去的所有事物。我们的意识心以它

积极的要求和主张能够看透我们的生命深刻的层面吗?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

如果你们试过,而且一直很坚持,很认真,你们可能已经发现了“过去”的内容,

种族的传承,宗教的按手礼,种种的分裂。所有这一切都隐藏在那里。意见的偶

然生起,都是来自过去的累积。这种累积,基本上是依据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连

带其中的种种结论和看法。我们的心是否能够看穿这一切,了解这一切,超越这

一切,以至于完全不再有分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已经饱受制约,因此

只能支离破碎地看生活。只要这种支离破碎的状态一直存在,我们就会一直要求

完整——“我”会一直要求完成、成就、完整,会变得很有野心。这种支离破碎

使我们又个人又集体,自我中心但又想与某种较大的东西认同,可是还是一直互

相隔离。这种意识上,整个存有的结构与本质上深深的分裂,造成我们的行为、

思想、感情的分裂。于是我们将生活分割,将我们称之为爱和死的事物分割。如

果我们使用“潜意识”这个字眼而能够不给它一个心理分析学的意义的话,那么,

我们能不能够观察到作为潜意识的过去的运动?深层的潜意识即是过去的一切。

我们的运作就是由那里来的。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之间便产生了分裂。这一

切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自己,观察自己的看法、

思想、结论如何运作,这一切就很简单。你批判地看自己,就会看到你的行为依

据的是过去的结论——一种公式或模式。这种公式或模式又投射到未来,变成理

想,然后你的行为就依据这理想进行。所以,这个过去总是依据它的动机、结论、

公式而运作,心智和心肠背负了沉重的记忆。记忆塑造我们的生活,造成支离破

碎的情状。

71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生命的完整 2

意识心是否能够完整地看穿潜意识,因而使我们了解作为过去一切的潜意识

全部的内容?我们必须问这个问题。这需要一种批判的能力,可是却不是自以为

是的批判。这需要我们去注视。如果我们真正的清醒,那么意识就不再分裂。但

是,我们只有在拥有这种批判性的自我知觉但又不做评断时,才能够有这种清醒

状态。观察即是批判。不是评价、意见的批判,而是批判性的注视。但是,这种

批判如果是个人的,受到恐惧或任何成见的妨碍,就不再有真正的批判性。这时

只是四分五裂而已。讲到这里,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了解这整个过程,生的整体,

而非某一片段。我们不问某一个问题怎么办。社会活动虽然与生活的整个过程相

起相生,但是我们不问社会活动该怎么办。我们问的是,了解了实相之后,这实

相里面包括什么?这个实相,这个广大、永恒是真有的吗?我们关心的就是这个

整体的,完整的认知,而非片段的认知。但是,要了解整个生命的运动是一个单

一的活动,必须我们的整个意识中不再有自己的概念、原则、观念、“我”和

“非我”等分裂才可以。现在,如果这一点已经清楚的话,那么我们继续来探讨

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认为生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做事情、想事情,不断地叫

嚣、冲突、恐惧、悲伤、罪疚、野心、竞争、贪求快乐(连带其痛苦)、欲求成

功。所有这一切即是我们所谓的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偶尔快乐,偶尔有完全

无动机的慈悲,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慷慨。偶尔——很少——有一种喜悦,一种无

过去无未来的幸福感。可是一到办公室,我们就生气、憎恨、轻蔑、敌视。这就

是我们平日的生活,但我们说它非常积极。唯有否定积极才是真正的积极。这所

谓的生——丑恶、孤独、恐惧、残酷、暴戾。否定这样的生而不知有其他的生,

才是最积极的行动。这一点我们彼此能沟通吗?你们知道,完全否定传统的道德

才是高度的道德,因为,我们所谓的社会道德,讲究地位的道德,其实非常的不

道德。我们贪婪、争强好胜、嫉妒、自求出路。我们都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这

是我们听说的社会道德。宗教中人说的是另一种道德,可是他们的生活、整个的

态度、组织上的阶级结构,却不道德。要否定这些并不是要你反动,因为反动是

由反抗而来的另一种分裂。但是如果你是因为了解而否定,这才是最高的道德。

同理,要否定社会道德,否定我们现行的生活方式——我们这卑下的生活、浅薄

的思想和生存、累积一大堆肤浅的东西却自鸣得意——要否定这一切;不是反动,

而是看清这种生活方式极度的愚昧和毁灭性的本质;要否定这一切,就要去生活。

假的就看出它是假的,这种看就是真实。然后,爱是什么东西?快乐是爱吗?欲

望是爱吗?执著、依赖、占有你爱的人而支配他是爱吗?说“这是我的,不是你

的。这是我的财产,我的性权益”而其中又带有嫉妒、怨恨、喷怒、暴力,这是

爱吗?然后,爱在这里照样也给分成圣、凡之爱而成为宗教制约,这是爱吗?你

能够野心勃勃又同时爱人吗?你能够爱你的先生,他充满野心的时候能够说他爱

你吗?人争强好胜的时候,追求成功的时候,会有爱吗?否定这一切,不但在知

识上、口头上否定这一切,而且是从一个人的生命中完全扫除这一切,永远不再

嫉妒、羡慕、竞争、野心勃勃。否定这一切,这当然就是爱。这两种生活方式永

远无法放在一起。一个嫉妒的男人,一个霸道的女人,他们不知道爱意味什么。

他们可能也谈论爱,他们睡在一起,占有对方,为了舒适、安全或害怕孤独而互

相依赖。这一切当然不是爱。有的人说他爱自己的孩子。果真如此,还会有战争

吗?会有国籍之分?会有这一切分裂吗?我们口中的爱其实是折磨、绝望、罪恶

感。这种爱一般是相当于性爱的快乐。我们不是清教徒,也不是拘谨之人。我们

不是说快乐一定不可以有。你看云、看天空、或看一张美丽的脸时,会很愉快。

你看花,花很美。我们不否定美。美不是思想的乐趣,而是思想把快乐给了美。

同理,当我们有爱有性的时候,思想就会给它快乐。那是以前经验过的印象,而

且明天还会重复。这种重复是快乐但不是美。美、温柔和爱的全部意义并不排斥

性。可是当今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世人仿佛才突然发现性一样。性竟然变得

这么重要。或许这是因为性已经成了人唯一的逃避之道,唯一的自由。他在其他

方面都有人追赶、欺侮,知识上、感情上都受人忤逆。他在每一方面都是奴隶。

他是破碎的。他只有在性经验当中才得以自由。他在这种自由当中拥有一种快乐,

所以他想一直享受这种快乐。你们看看,这里面哪里有爱?只有充满爱的心智和

心肠才能看到生命的整体运动。一个人拥有这样的爱,那么不论他做什么,都是

道德、善良的,他做的事情是美的。

72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生命的完整 3

那么,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非常混乱、失调,秩序又从何而来?我们都喜欢

秩序。我们不但希望家里秩序井然,事物各安其位;即使外面的社会有那么多的

不公不义,我们还是希望它有秩序。除了外在,我们也希望内心有秩序——深层

的、数学般的秩序。然后这个秩序是不是要由我们努力去符合我们心目中的基本

形态而产生?然后我们再拿这个基本形态与事实比较——于是有了冲突。这个冲

突不就是失调?所以也就不是德性。我们的心努力要有德性,有道德,有伦理的

时候,它就要抗拒些什么,这种冲突中就产生了失调。所以,德性才是秩序的精

要所在。但是我们当今的世界却不喜欢这个字眼。德性不是由思想的冲突产生。

你只有批判地看待失调,用清醒的智力了解自己,才可能有德性。这样才会有最

高的完整秩序。这最高的秩序就是德性。德性,只有在有爱的时候才有可能到来。

然后我们有死亡的问题。我们一向把这个问题推得远远的,视之为未来才会发生

的事。而这个未来可能是五十年后,可能是明天。我们害怕走到终点,生理上走

到终点而和我们曾经拥有、追求、体验的事物——妻子、先生、房子、家具、花

园、写过或想写的书等等——分离。我们之所以害怕让这一切离去,是因为我们

就是那家具本身。我们是自己拥有的图画本身。我们会拉小提琴时,我们就是那

小提琴。因为我们已经认同这一切——我们不是别的,我们就是这些东西。你曾

经看过自己的这个样子吗?你就是你的房子,有百叶窗,有卧室,有家具。几年

来你曾经小心翼翼地油漆这一切。你拥有这一切。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实然。除开

这些,你一无所有。你害怕的就是一无所有。你花了四十年每天上班,后来不上

班了,你却心脏病发而死。这岂不奇怪?你就是那办公室、公文、你担任的职位。

你就是这一切,其他你一无所有。另外你还有一大堆观念:上帝、善、真理、社

会应当如何。就是这些。这其中有了遗憾。知道自己就是这一切真是悲伤。但是

最大的悲伤是你不知道自己就是这一切。死才能叫我们看见这一点,明白这一点

意味着什么。死无可免。所有的有机体都要死。但是我们害怕放弃过去的一切。

我们就是过去的一切,我们就是时间、悲伤、绝望;偶尔认知到美,偶尔表现善

或温柔,但绝不长久。因为怕死,所以我们会问“我会不会复活”?这复活就是

再继续战争、冲突、悲惨、占有、累积。整个东方都相信转世。你是什么你就希

望自己再转世成什么。可是你是这一切,你是这一团糟,这一场混乱,这一阵脱

序。而且,转世意指重生到另一次生命当中。所以,要紧的是你现在、今天的所

作所为。要紧的不在于你降生到来世——如果有的话——如何生活。要紧的是你

今天如何生活,因为今天即将播下美的种子或悲伤的种子。可是那些相信转世的

人却都不知道在行为上如何立身处世。如果他们真的关心自己的行为,他们就不

会关心明天。因为,善,在于专注今天。死是活的一部分。没有死你就无法爱。

死离一切不属于爱的事物,死离一切由自己的需求投射的理想,死离过去的一切,

死离经验;这样你才会知道爱的意义,因而才知道生的意义。所以,生、爱、死

是一回事,由完整的活在现在构成。这样才会有和谐的、不造成痛苦与悲伤的行

动;才会有生、爱、死——行动寓于其间。这个行动就是秩序。如果我们能够这

样活——我们必须这样活,不是偶尔,而是每一分钟、每一天——我们就会有社

会秩序,然后才会有“人”的统一。这时政府就会用电脑来管理,而非带有个人

野心,饱受制约。所以,生就是爱,就是死。

问:自由而毫无冲突能够即刻达到吗?还是需要时间?克:我们能够立即没

有过去地活着,还是根除过去需要时间?根除过去需要时间?或者这使我们无法

活在当下?这是问题。过去像隐匿的洞穴,像藏酒的地窖——如果你有酒的话。

根除这些需要时间吗?“花时间”牵涉到什么东西?我们是很习惯花时间的。我

对自己说:“我要用时间,德性需要培养,需要每天修炼。我要逐渐的,慢慢的

根除憎恨、暴力。”我们习惯这样,这是我们的制约。于是我们问自己是否可能

逐渐丢弃过去,这就涉及时间。这就是说,一方面暴戾着,一方面我们却说“我

要逐渐根除暴戾”。“逐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这段时间之内我一直

都暴戾着。谈逐渐根除暴力是一种伪善。显然,如果我暴戾,我就无法逐渐根除

暴戾。我只能立刻不再暴戾。我能不能立即停止心理上的东西?如果我接受“逐

渐根除过去”的观念,我就无法根除过去。可是要紧的是看清楚现下这个事实,

没有任何扭曲。我嫉妒,我就必须完整地观察到这一点。我观察我的嫉妒,我为

什么嫉妒?因为我孤独,我依赖的那个人离我而去,我就面对空虚、孤立。我很

害怕,所以我依赖你。所以你走开,我就生气、嫉妒。事实在于我孤独,我需要

有人做伴。我需要另外一个人,不只是煮饭给我吃,给我舒适、性的快乐,而且

是因为基本上我孤独。是因为这样,我才嫉妒。

73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生命的完整 4

我可以当下了解这种孤独吗?可以,如果我观察这孤独,批判地观察,用清

醒的智力,不找借口,不找人填补空虚,我就可以。观察,需要自由。有了观察

的自由,我就能够根除嫉妒。所以,认知嫉妒,完整地观察嫉妒,根除嫉妒不是

时间的问题,而是专注而清醒地批判,不分别的观察事物当下生起的情状。由此

而根除——当下而非未来根除——我们所说的嫉妒。这些道理也可以应用在暴力、

愤怒或抽烟、啤酒、性爱的习惯上面。非常专注地、用心智和心肠完整地观察,

然后我们就会非常了解这些东西的内涵。在了解这些东西上得到自由,我们就得

以自由。这种自由一旦开始产生作用,那么,不论有什么东西生起,任它是愤怒、

嫉妒、暴力、残酷、暧昧、敌意,所有这一切都会当下受到我们完整的观察。这

其中就有自由,然后其中的事物就不再存在。所以,过去的事物并不就是时间剔

除的。时间不是自由之道。“逐渐”这个观念不是一种懒惰、一种无法立即处理

过去事物的无能吗?事物生起之时,你立刻能够清晰地观察,全心全意地完整观

察,过去就会停止。所以,时间和思想无法停止过去,因为时间和思想就是过去。

问:思想是心的运动吗?知觉是不动的心的作用吗?克:我前几天说过,思想是

记忆所生的反应。思想好比电脑,你在其中输入各种资讯,你要求答案,电脑储

存的资讯就会有反应。同理,我们的心、我们的脑就是过去事物的储仓。这就是

记忆。心一受到刺激,它就依据知识、经验、制约等在思想中起反应。所以思想

就是运动,或者说正确点,是心和脑运动的一部分。你想知道知觉是不是心的静

止。如果心不动,你是不是还能够观察东西——树木、妻子、邻居、政治家、僧

侣、美丽的脸?你对你妻子、你先生、你的邻居的印象,你对云、对快乐的知识,

这些全部都会牵涉在内,对不对?只要有任何印象的干涉——不论是微妙或明显

的印象——就不是观察,不是真正完整的知识。有的只是部分的知觉。要清晰地

观察,必须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没有任何印象介于其间才可以。你看一棵树,

你能够看它而不带任何植物学知识,或者你关于它的快乐或欲望吗?你能完整地

看它,因而使你(观察者)和你观察的事物之间的空间消失吗?这并不是说你要

变成这棵树!可是那空间消失以后,观察者就跟着消失,剩下来的就是被观察的

事物。这样的观察,里面就有认知——用异常的生命力看它,看它的色彩、形状、

树干或树叶的美。没有了那个观察的“我”形成的中心,你就与你观察的事物紧

密接触了。我们有的是思想的运动。思想是心和脑的一部分。有了刺激,思想就

必须提出答案。但是,要发现新事物,发现未曾看见的事物,你就必须全神贯注,

毫无运动。这种东西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物,必须经年累月的修炼。神秘事物都是

胡说。这种胡说八道就是思想分为两边观察才产生的。你们知道喷射引擎怎么发

明的吗?人有燃烧式引擎一切的知识,而他又在寻找另一种推进方法。这时候,

你的观察就必须很安静。如果你带着你所有燃烧式引擎的知识不放,你只会看到

你已经知道的事物。你已经知道的事物必须安静无声,你才会发现新的事物。同

理,如果想看清楚你的妻子、先生、树木、邻居、整个失序的社会结构,你就必

须安静地找到一种看的新方式,由此而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行动。问:如何

才能找到生活而不需理论和理想的力量?克:生活而有理论有理想如何会有力量?

生活而有公式、理想、理论如何会有大能量?你生活而有些公式,你如何会有能

量?你的能量都消耗在冲突中了。理想在那边,你在这边,你努力要符合那边的

生活。这就造成了分裂,造成了冲突,也就浪费能量。当你看这种能量的浪费,

看见理想、公式、概念不断造成荒谬的冲突;你看到这一切,你就能够没有这一

切而生活得有力量。然后你就有丰富的能量,因为你的能量完全不再浪费在冲突

中。可是你们看,因为我们的制约,我们却害怕这样生活。我们接受这个公式和

理想的结构。人人都一样。我们拿这个结构生活。我们接受冲突,以冲突为生活

方式。但是,如果我们看清楚这一点;不是口头上、理论上、知识上看清楚,而

是用整个的生命感觉到这种生活的荒谬,这时我们才会有充裕的能量。这充裕的

能量是要没有任何冲突才会有的。这样,唯一的,就是事实,此外无他。唯一的,

就是你贪婪的事实;没有“你不应贪婪”的理想——这是浪费能量。你贪婪、占

有、支配,这是唯一的事实。你全神贯注于这唯一的事实,你就有能量来解消这

个事实,然后你才能够自由地生活,没有什么理想、原则、信仰。这就是爱,就

是死——死离过去的一切。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一日 阿姆斯特丹

74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恐惧 1

抗拒。能量与转注。

我们大部分人都陷在习惯当中,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习惯。有的人警觉到这

一点,有的人不然。一个人如果警觉到自己的习惯,那么他能不能立刻停止这个

习惯,而不经年累月陷于其中?知道自己有某一种习惯以后,是不是就能够毫无

挣扎地停止这个习惯?不论是抽烟、头不经意的摇摆、习惯性的笑,是不是都可

能立刻停止?意识到自己喋喋不休却言不及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骚动不安——

我们能不能毫无抗拒、毫无控制地意识到这些,从而毫不费力地、轻易地、立即

地终止这些?这里面蕴含了很多事情。首先是要了解,为一件事挣扎,譬如某一

种习惯,就会有对此一事物的抗拒。然后我们知道,任何抗拒都会滋长冲突。我

们抗拒一个习惯,想压制它,与之斗争,那么原本用心了解这习惯所需的能量就

会在这种斗争、控制中消耗掉,接下来牵涉到的第二件事是,我们都把“需要时

间”视为当然。不管什么习惯,都要慢慢地改变、克制、消除。我们一方面已经

习惯于“只有抗拒,发展相反的习惯,才能戒除习惯”的观念,另外一方面我们

又习惯“我们需要一段时间逐渐做到这一点”的观念。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检

视,我们就知道,任何抗拒都会造成进一步的冲突;而时间,尽管可以是很多天、

很多礼拜、很多年,还是制止不了习惯。所以,我们就要问,我们有没有可能不

用抗拒,不用时间,立刻停止一个习惯?要免除恐惧,需要的并不是一个长时期

的抗拒,而是能够应付这个习惯,立即将之消解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专注。专

注是一切能量的精髓所在。专注,意味着将一个人的心智、心肠、心理的能量专

注于一个习惯;用这种能量面对那个习惯,知觉那个习惯。然后你就会看到那个

习惯不再存在,那个习惯马上消失了。我们可能认为人有一些习惯没什么要紧。

或者我们会为习惯找借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内心建立一种专注的质素,我

们的心就会掌握到事实、真相。这种专注就是能量。要有这种专注才能消除习惯,

然后知觉这习惯或传统。这时我们就会看到它完全消失。

我们讲话有一种习惯,或者喋喋不休。言不及义。此时如果我们有一种极为

专注的知觉,我们就会有异常的能量。这能量不是由抗拒产生。其他的能量大部

分都是,这个不是。这种专注的能量在于自由。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一点——

不是当理论了解,而是当已经实验过的事实,已经看到而且充分知觉的事实来了

解,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探索恐惧的全部本质和结构。可是,我们必须记住,讨

论这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之间口头的沟通会变得极为困难。如果我们

听话的时候不够在意,不够专心,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沟通。如果我说的是一回事,

你们想的又是另一回事,那么我们之间的沟通显然就停了。如果你们关心的是自

己的恐惧,你们完全专注在那个恐惧之上,那么你我之间口头的沟通也会停止。

口头上要能彼此沟通,就必须有一种专注——这专注中有一种在意、勇猛,迫切

要了解恐惧。但是,比沟通更重要的是结合。沟通是言词的沟通,结合则是非言

词的沟通。两个人互相很了解,他们可以不说一个字,立刻完全了解对方,因为

他们已经建立了一种沟通方式。可是如果他们要处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譬如

恐惧,那么他们不但需要口头的沟通,而且需要互相结合。他们两人必须随时同

行,否则就无法共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恐惧这个问题。你们不要想免除恐惧。

你越想免除恐惧,你就越制造抗拒。抗拒,不论是怎样的抗拒,都无法终止恐惧。

恐惧将一直存在,你虽然努力逃避、抗拒、压制,恐惧永远都在那里。逃避、控

制、压制,都是抗拒。你再使出多大的力量抗拒,恐惧就是不停止。所以,我们

不谈免除恐惧。免除恐惧不是自由。请你们务必了解这一点。因为,要探讨这个

问题,如果你们对我今天说的话很专注,你们等一下离开这个大厅时就不会再有

恐惧。要紧的就是这件事,而不是我说什么,或没说什么,你们同意或不同意。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在心理上完全终止恐惧。所以,我们不要

想免除或抗拒恐惧,而是要了解恐惧的整个本质和结构。了解恐惧,意指学懂恐

惧,注视恐惧,直接与恐惧接触。我们学习了解恐惧,不是学如何逃避,如何鼓

起勇气抗拒。我们要学习。“学习”是什么意思?当然,“学习”不是要我们累

积恐惧方面的知识。这一点你必须完全了解,否则探讨这个问题就毫无用处。我

们平常都认为学习是知识的累积。我们如果想学意大利文,我们就必须累积单字、

文法,以及组织文句的规则。有了这一切知识,我们才能说意大利话。这就是说,

有了这种知识的累积之后,才有行动。这就涉及时间了。现在,我们说,这种累

积不是学习。学习永远都是主动态。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于累积知识、资讯、经

验,然后据此采取行动。我们说的学习跟这个完全不一样。知识属于过去。所以,

当你依据知识而行动时,那是过去在决定那个行动。但是,我们说的学习却是在

于行动本身,所以不会有知识的累积。学习恐惧之为恐惧,是现在之事,新鲜之

事。如果我用过去的知识、记忆、联想来面对恐惧,我们就无法直接接触恐惧,

所以也就无法学习恐惧。如果我要学习,只有我的心是新鲜的、新颖的,才有可

能。这就是我们的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用联想、记忆、意外、经验来面对

恐惧。所有这一切都在妨碍我们用新鲜的眼光看恐惧,全新地学习恐惧。

75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恐惧 2

恐惧太多了,恐惧死亡,恐惧黑暗,恐惧失业,恐惧先生或太太,恐惧危险,

恐惧匮乏,恐惧没人爱,恐惧孤独,恐惧不成功。这一切恐惧不都是一种恐惧的

表现?所以我们要问:我们是要处理单单一种恐惧呢?还是处理恐惧的事实本身?

我们想了解的,是恐惧的本质,而非恐惧在某一方面上有怎样的表现。如果我们

能够处理恐惧的本体事实,我们就能够解决某一种恐惧,或者处理某一种恐惧。

所以,请不要拿着一种恐惧来说“我一定要解决这个恐惧”。你们要了解恐惧的

本质和结构,然后才能处理个别的恐惧。心处于没有任何恐惧的状态是何等重要。

因为,有恐惧就有黑暗,有黑暗心就迟钝,然后心就会通过种种消遣寻求逃避,

不论这种消遣是宗教、足球赛、收音机皆然。这样的心是害怕的,清楚不起来的,

所以不知道爱的意味何在。这样的心可能知道快乐,可是当然不知道爱的意味何

在。恐惧摧毁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丑恶。恐惧有心理的恐惧,也有生理的恐惧。

生理的恐惧譬如碰到蛇、走到悬崖边。这种恐惧,这种遇见危险的生理恐惧不就

是智力吗?悬崖在那里,我看见了,立即反应,我不接近这个悬崖。对我说“小

心,有危险”的恐惧不就是智力吗?这个智力是经过学问而累积的。曾经有人掉

下去,所以我的母亲或朋友告诉我说“小心那个悬崖”。所以,这种恐惧由生理

表现出来是记忆和智力同时在运作。然后,也有从生理恐惧而生的心理恐惧。害

怕再罹患曾经很痛苦的病。曾经有过纯粹生理的疾病,我们不希望这病痛再发生,

于是,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这种生理疾病,我们却产生了心理的恐惧。那么,这种

心理的恐惧能不能因为完全的了解而不再存在?我有痛苦,我们大部分人都有。

那是一个礼拜或一年以前。这个痛苦极难忍受。我不要它再发生,我害怕它再发

生。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请注意听。这里面有的是这个痛苦的记忆,而思想在

说“小心,别让它再发生”。想到过去的痛苦就产生这痛苦可能再来的恐惧。思

想为自己带来了恐惧。这是恐惧的一种。恐惧疾病复发,又带来痛苦。思想可以

衍生各种心理的恐惧:害怕邻居不知道会说我们什么,害怕自己不是可敬的中产

阶级,害怕自己不符合社会道德(这社会道德其实一点都不道德),害怕孤独,

害怕焦虑(焦虑本身就是恐惧)。凡此种种,都是以思想为依据的生活的产物。

我们有的,不但是这种意识上的恐惧,而且也有隐藏于心灵深处的恐惧。我们或

许能够处理意识上的恐惧,但是处理心灵深处的恐惧就难多了。我们如何揭露这

种隐藏于心理深处的恐惧?意识心能吗?意识心以它活跃的思想能够揭露潜意识,

揭露那隐匿之物吗(我们这里所说的“潜意识”不是指专门技术上的潜意识。这

里所说的潜意识指的是没有意识到或知道的那些隐匿的层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意思)?意识心,饱受训练以求生存,饱受训练以与事物之实然同行不背的心—

—你们都知道这个心有多狡猾——这个意识心有办法揭露潜意识的全部内容吗?

我认为没有办法。它或许能够揭露其中某一层面,而依照自己所受的制约将它改

变。但是,这种改变不过进一步使意识心蒙上偏见,于是无法完整地检视潜意识

的下一个层次。我们知道,光是在意识上努力,很难检视内心深层的内涵。我们

这肤浅的心除非完全免除制约、成见,免除所有的恐惧,否则就无法看。我们知

道这个无法是极端无法,乃至于完全无法。于是我们就问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完全不一样的办法?我们的心能不能经由分析、自我分析或专家的分析而掏空恐

惧?这里面牵涉到一样东西。我一层一层地分析自己,看我自己;我检视、判断、

评价;我说,“这一点对”,“这一点错”,“我依据这一点”,“我去除这一

点”。我这样分析的时候,我和我分析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事物?我必须为自己回

答这个问题,看看真相如何。分析者与他分析的事物,譬如嫉妒,有所别吗?没

有。他就是那嫉妒本身。可是他想将自己与那嫉妒分开,以自己为一事体而说,

“我将注视这个嫉妒,根除它,或碰触它”。可是这个嫉妒和分析者其实彼此是

对方的一部分。

76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恐惧 3

分析的过程牵涉到时间。这就是说,我用了很多天,很多年来分析自己。可

是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害怕。所以,分析不是办法,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可是,

如果你家失火了,你不会坐下来分析,或者跑去找专家,要他“请告诉我我是怎

么一回事”。这个时候你必须行动。分析是一种逃避、懒惰、无效。(精神官能

症患者去找心理分析医师或许没错。可是他这样仍然无法完全治好精神官能症,

这是另一个问题。)“意识到潜意识而分析自己”不是办法。心明白了这一点,

就对自己说,“我不再分析,我知道分析毫无价值”,“我不再抗拒恐惧”。你

们知道这样以后心会怎样吗?心弃绝传统的方式,弃绝分析、抗拒、时间以后会

怎样?心会变得异常敏锐。心,经由必要的观察,变得异常集中、敏锐、活生生

的。它会问,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发掘它全部的内容:它的过去、种族传承、

家庭、文化与宗教传统——两千年乃至于一万年的产物,心能不能够根除这一切?

能不能将这一切摆在一边,因而摆脱一切恐惧?所以,我现在有这个问题。这个

问题,我这个敏锐的心——已经将必然耗费时间的分析摆在一边,因此已经没有

明天的心——必须完全解决,现在就解决。所以,现在没有了理想,没有“未来”

在说“我必须根除问题”。所以,现在,心的状态是“全神贯注”的状态。它不

再逃避,不再发明时间来解决问题,不再分析、抗拒。所以,这个心有了一种全

新的素质。心理学家说,我们必须做梦,否则就会发疯。我且自问:“为什么我

非得做梦不可?”有没有一种可以让我们完全不做梦的方式?因为如果完全不做

梦,心才是真正的休息。心活动了一整天,看、听、问;看云的美、美人的脸容、

水、生命的运动,心一直在看;所以,等到它去睡的时候,它就必须完全休息,

否则明天早上醒来,它还是一样累,一样老。所以我们会问,有没有一种生活方

式是可以完全不做梦,因此使心睡觉时得到完全的休息,从而得到一种醒着的时

候得不到的质素?要得到这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是事实,不是假设、理论、

发明、希望——你在白天完全清醒才有可能。只有你完全清醒地看到自己思想的

每一次运动、每一次感受;清醒地看到你讲话、走路、听人讲话时深层的动机和

线索,看到自己的野心、嫉妒,看到自己对“法国的光荣”的反应,看到自己读

到一本书说“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胡说八道”时的反应,看到信仰所蕴含的意义

——只有清醒地看到这一切,才有可能。坐公车时,和妻子、儿女、朋友谈话时,

抽烟时,你为什么抽烟,读侦探小说时,你为什么读侦控小说,看电影时,为什

么看电影?为了刺激,为了性?醒着的时候完全地清醒。看见一棵美丽的树,看

到一朵云飞过天空,这时就要完全知觉内在和外在发生的一切,然后你就会看到

自己睡觉时完全没有梦。然后隔天早上,你的心就是新鲜、勇猛、活生生的。一

九六九年四月十三日 巴黎

77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超越 1

参见实相。沉思的传统。实相与安静的心。

我们一直在谈这个世界的混沌、暴力、混乱。我们谈这些不只指外在,也指

人心。暴力是恐惧造成的。所以,我们也讨论过恐惧这个问题。可是,我认为我

们现在应该来讨论超越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这个问题有点“外来”。

可是我们不能排斥这个问题,说它是假象,是幻觉。我们必须认真考虑。自有历

史以来,人由于知道生命短暂,充满了意外、悲伤,而且一定会死,所以就一直

在构筑一个观念,谓之“上帝”。他知道生命转眼即逝,所以他想体验一种异常

伟大、崇高的事物,体验一种不是由感情或心聚合的事物。他想体验,或者摸索

着走入一个完全不一样,超越这个人世,超越一切悲惨与折磨的世界。他想寻找,

他想向外寻求这个超越的世界。所以,我们应该探讨一下这样一个实相——怎么

称呼都没有关系——这样一个全然不同的向度到底有没有。当然,要参透其中的

深度,我们必须知道,光是在言谈层次上了解是不够的;因为,事物的描述永远

不是事物本身,文字永远不是事物。这个奥秘,人一直想进入、掌握、邀来、崇

拜,成为它的祭拜者。那么,我们能够参透这些奥秘吗?生命既然是如此的粗浅、

空虚、折磨,没什么意义,我们就想发明一个意义,给它一个意义。如果我们有

某种聪明,这种发明的意义和目的就变得异常复杂。由于找不到美、爱、广大感,

我们或许就变得犬儒,不再相信什么事情。我们知道,当生命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的生命真的就是这样,我们的生命毫无意义——的时候,光是发明一个意识

形态、一个公式来证明有上帝或没有上帝实在荒谬。所以,让我们不要只是发明

意义。我们是否能够一起寻找看看有没有一种实相不是知识或感情的发明,不是

逃避。整个历史上,人一直在说有这样的一个实相,而我们必须为这个实相做准

备;你必须做某些事情,训练自己,抗拒某些诱惑,克制自己,克制性欲,符合

宗教权威、圣人等制定的模式;你必须否定这个世界,进入僧院、洞穴沉思,保

持孤独,不受诱惑。我们知道这种努力很荒谬,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逃避这个世

界,逃脱“实然”,逃脱苦难,逃脱分歧,逃脱科学所带来的一切事物。而神学,

我们显然必须弃绝一切神学、一切信仰。我们将种种信仰完全放在一边,才能够

没有任何恐惧。我们知道社会道德其实并不道德。我们知道自己必须非常道德,

因为,道德毕竟是人内在与外在秩序唯一的导因。但是这道德必须是行动的道德,

不是观念或概念的道德,而是实际的道德行为。人可能不可能不用压抑、克制、

逃避而规范自己?“规范”的根本意义是“学习”,不是符合或成为某人的门生,

不是模仿、压制,而是学习。学习行为,最先要求的是规律,不是施加于某一意

识形态的规律,不是僧侣的禁欲苦行。可是如果没有一种深刻的刻苦,我们的日

常生活必定失序。我们知道自己内部有完整的秩序是多么必要。这秩序必须是数

学般的秩序,而非相对的、比较的秩序,不是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秩序。我们必须

建立正确的行为,我们的心才会有完整的秩序。一个受环境折磨、挫折、塑造的

心,一个符合社会道德的心必定混淆不清。混淆的心就无法发现真实。我们的心

如果想遇见那个奥秘——如果有这个奥秘的话——就必须先奠定一种行为基础,

一种道德。这种道德不是社会道德,这种道德没有任何恐惧,所以是自由的。这

个时候,奠定了这个深入的基础之后,我们的心才能够开始寻找“沉思”——这

种安静,这种观察——之为物,是什么东西。这个沉思不是“观察者”。一个人

的生活,如果不先在行动上建立这种“行为正确”的基础,沉思就没有什么意义。

包括禅和瑜珈,沉思在东方有种种教派、体系、法门。然后这些法门又给介绍到

西方来。我们必须很清楚,这个现象意思是说我们的心只要运用一种方法、体系,

符合某一传统模式,就可以发现那个实相。我们都知道,这种事不管是从东方带

过来还是这里发明的,都很荒唐。方法意味着一致、重复。方法意味着一个有某

种悟的人在说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而我们这些渴望看见那个实相的人就日复一日,

好像机器一样,顺从、符合、练习他们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一个呆钝的心,一

个不是非常明智的心才能不断地修炼一种方法,然后越来越呆钝,越来越愚笨。

它在它那些制约的领域会有它的“体验”。你们有些人可能去过东方学沉思。那

背后有一个很完整的传统。在印度,乃至于整个亚洲,这个传统在古时候一直扩

展。这个传统如今仍盘踞人心,无数的著作仍然在讨论这个传统。可是,利用传

统——过去和传承——来寻求是否有实相,这种努力显然是一种浪费。我们的心

必须免除一切精神传统和裁示,否则就极度缺乏一种最高智慧。这样,何谓沉思?

沉思没有传统吗?是的,沉思不可以是传统。没有谁能够教你沉思。你不能遵循

某一途径,然后说,我顺着这个途径学习何谓沉思。沉思内部的意义在于心里完

全安静,不只意识层安静,而且深刻的、秘密的、潜匿的潜意识层也要安静。因

为彻底而完全安静,所以思想也就安静,不再四处游荡。我们刚刚所说的沉思传

统有一派说我们必须控制思想。可是思想并不是要控制,而是要摆到一边。要把

思想摆在一边,我们就必须密切地、客观地、不带感情地注视思想。

78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超越 2

传统说你必须有师父来帮助你沉思。他会告诉你怎么做,而且有他自己的传

统:祈祷、沉思、告解。可是,这里面整个原理是有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知道的

人会来教你,使你悟道。这个原理就蕴含着权威、师父、拯救者、上帝之子等等。

他们说他们知道而你不知道,照这个方法、这个传统做,每天练习,如果你运气

好,到最后你就会到达“那里”。其实这一切表示你整天都在和自己打架,想让

自己符合某一模式、系统。你压抑自己的欲望、胃口、嫉妒、野心。这表示你的

实然与相应于那个系统的应然之间有冲突。有冲突表示你在用力。一个用力的心

当然不可能平静。因为用力,所以心不可能完全安静。传统还说要集中控制思想。

集中其实大多是抗拒,只是在自己四周建立一道墙,只是你聚集在一个观念、原

理、景象或心愿之上,而你想保护它。传统说你必须经过这一切才能找到你想找

的东西。传统说你必须和每一个圣人——这些圣人多多少少都神经质——所说的

一样,没有性生活,不看这个世界。可是,当你看清——不只言谈上、知识上,

而且是实际上——这里面牵涉到什么东西时(要能看清,你必须不是投入其中,

而是能够客观地看它),你才能完全弃绝这一切。我们必须完全弃绝这一切,因

为,我们的心将在这弃绝中得到自由,因而聪明、了然,因此不陷于假象。以最

深刻的意义而言,沉思必须先有德性,有道德。这道德不是某一模式、某一实际,

或某一社会秩序的道德。这道德必须自然的、不可免的、甜蜜的起自于了解自己,

清楚自己的思想、感情、活动、胃口、野心的时候——毫无分别的、纯粹是“观

察”的清楚。这个观察里面会出现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无关乎理想。然后,

当这种清楚以它的美和一点都不艰苦的淡泊——只有用力时才会艰苦——深深地

存在于我们内心,当你观察一切系统、方法、承诺,客观地,不分好恶地看这一

切的时候,你才能完全弃绝这一切,这样你的心才能免除过去的一切。到了这一

地步,你才能开始寻找何谓沉思。如果你没有真正奠定这个基础,你还是可以

“玩”沉思。可是这却毫无意义。这好比有些人到东方寻找师父。师父告诉他们

如何打坐、如何呼吸,做这个做那个。然后他们回来,写了一本书——仍然是胡

说八道。人必须是自己的师父,自己的徒弟。除此之外别无权威。有的只是“了

解”。要了解,只有在观察而没有观察者这个中心时才有可能。你借观察、注视

寻求何谓了解吗?了解不是知识的过程。了解不是直觉或感觉。一个人说“我很

了解这件事”时,是因为他有一种出于完全安静的观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了

解。你说“我了解一件事”时,你的意思是说你的心很安静的在听,既非同意也

非不同意。那个状态很完整的在听,只有这个时候才有了解,而了解就是行动。

但这不是先有了解,然后才有行动,而是两者同时,两者是一个运动。所以沉思

——传统给这个字眼加上了重大的负担——将要这样不用力的,毫无冲突的将心

和脑带到最高能力。这就是智力,高度敏感。这时的脑——过去一切的储仓,经

过一百万年的演化,一直都很活跃——是很安静的。脑一直在反应事情,即使是

最小的刺激也会依照过去的制约起反应。这样的脑可能静止吗?传统论者说,修

炼知觉、调节呼吸就能够使脑平静。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个控制、修炼、

塑造脑的事体是什么人”?会说“我是观察者,我要控制脑,使思想停止”的,

不就是思想本身吗?思想滋育了思想者。脑有没有可能完全安静?沉思的部分责

任就是去寻找——而非由人来告诉我们——如何做。谁都无法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你的脑饱受文化、经验的制约,本身就是长久演化的结果。这样的脑可能安静吗?

如果脑不安静,它见到或体验到什么东西都会扭曲,都会依照过去所受的制约而

改变。睡眠在沉思和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曾经探

讨过这个问题,你将会发现很多东西。我们上次说过,梦不是必要的。我们说,

心、脑白天的时候必须完全知觉——专注于内在和外在的事情,知觉内在对外界

的反应,因为紧张而激起这反应,专注于潜意识的线索——然后一天结束时脑再

将这一切做个总结。如果你一天结束的时候没有将这一切做个总结,到了晚上,

到了你睡觉的时候,脑就还要继续工作,将秩序带到脑里面——这一点很明显。

可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你睡觉的时候就会学到一种全新的东西,学到一

个全然不同的向度。这就是沉思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奠定行为基础。这里面

的行动就是爱。我们要做的是弃绝一切传统,然后心才能够完全自由,然后脑才

能够完全安静。如果你曾经深入这个问题,你就知道脑可以不用任何技巧,不吃

药,光是通过白天主动而又被动的专注而安静下来。如果一天终了的时候你曾经

清点一天的事情,因而厘清其中的秩序,那么你睡觉时,脑就会很安静,以另一

种运动学习事物。所以这个整体,这个脑、一切都会很安静,没有任何扭曲。只

有这个时候,如果真有什么实相的话,心才能够领受。实相,那种广大——如果

有这种广大、无名、超越,如果有这种东西的话——不是邀请就会来的。只有安

静的心才能看清这个实相的真或假。

79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超越 3

你可能会说:“这一切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我每天都要过活、上班、洗碗、

坐公车、忍受一切噪音,沉思与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可是,毕竟沉思就是了解

生活。日常生活有它的一切复杂、悲惨、哀伤、孤独、绝望、名声与成功的追求、

恐惧、嫉妒,了解这一切就是沉思。不了解生活而只想寻求那奥秘实在很空洞,

毫无价值。这好比一个失序的生命,失序的心却想发现数学的秩序一样。沉思与

生活的一切有关。沉思不会变成一种感情的、喜悦的状态。有一种喜悦不是快乐。

这种喜悦只有在自己内心有一种数学般的秩序时才会产生,这种喜悦是绝对的。

沉思是生活之道,每一天的生活之道;只有这个时候,那不可毁坏的,超越时间

的才会存在。

问:那个知道自己的反应的观察者是什么人?这里面用掉了什么能量?克:

你曾经毫无反应地看过什么东西吗?你曾经看树,看女人的脸、山、云、水面倒

影而不带好恶,只是观察,不用快乐或痛苦去演绎吗?在这种观察里面,如果你

是完全专注的,还会有观察者吗?试试看,先生,不要问我。你自己做就知道。

不带判断、评价、扭曲地观察反应,全神贯注于每一个反应,在这种专注中你就

会知道什么观察者、思考者、体验者都是没有的。第二个问题是:要改变自己的

什么东西,造成转变,造成心灵的革命,这里面用到了什么能量?如何拥有这种

能量?我们现在就有能量,可是这能量却在紧张、矛盾、冲突当中消耗了。两种

欲望之间,我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的斗争也需要能量。这些事情都消耗了

大量的能量。所以,如果没有任何矛盾,你就会拥有很大的能量。看看你的生活,

实际地看一看。你的生命是一种矛盾。你希望平静,可是你恨某一个人。你希望

爱人,可是你充满野心。这种矛盾助长了冲突、挣扎。这挣扎就会浪费能量。如

果没有任何矛盾,你就会有无上的能量来转变自己。我们会问,“观察者”和

“被观察者”之间,“经验者”和“经验”之间,爱和恨之间如何可能没有矛盾?

这种种二元性,人如何没有这些而生活?人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除了这些事

实之外,别无他物——除了你恨、你暴力的事实之外,观念上别无与之相对之物。

你害怕的时候就会发展相对之物,发展勇气;而这相对的勇气就是抗拒、矛盾、

用力、紧张。但是,如果你完全了解恐惧之为物是什么东西,你不逃到对面;如

果你全神贯注于恐惧,那么不但心理上恐惧会止息,而且你会拥有能量来面对恐

惧。传统论者说,“你必须有这种能量,所以你必须禁欲、出世、凝神、心念上

帝、不受诱惑”,只是为了要拥有这种能量。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有我们的胃

口,内在燃烧着性的、生物的欲望,一直想做什么事、控制、强迫,所以一直在

消耗能量。但是,如果你与这些事实同在,除此而外不做其他事情——如果你生

气,你了解它,但你没有要自己“如何才能不生气”,你与它一起生活,全神贯

注于它——你就会看到自己有很丰富的能量。使我们心智清明,心灵开放,因而

拥有充沛的爱的,就是这种能量——不是观念,不是情绪。问:你所说的喜悦是

什么东西?你能形容吗?你说喜悦不是快乐、爱不是快乐吗?克:喜悦是什么?

你看云,看云中透出的光时,那里面有美。美是一种激情。看见云的美、光的美、

树的美,必然就有激情,必然就有激动。这种激动,这种激情里面没有任何情结,

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喜悦非关个人。喜悦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有沉思的心,

就有它的喜悦,那是无法形容,无法纳入语言的。问:你是不是说没有所谓善恶,

所有的反应都是好的。你是这个意思吗?克:不,先生,我没有这么说。我是说,

观察你对事物的反应时,不要说它善或恶。你说它善或恶时,你就造成矛盾。你

是否曾经看着你的妻子—很抱歉我举这个例子——心里不存有一个她的形象,一

个你拼凑了三十几年的形象?你心里有她的形象,她心里有你的形象。你和她没

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这些形象。你不专注于你们的关系时,你就会有这种形象—

—漫不经心滋育了形象。你能不能看着你的妻子而不憎恨、评价,不说她这里对,

那里错?看着她不带成见?如果你能,你就会看到这种观察里面有了一种全新的

行动。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巴黎

80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暴力 1

何谓暴力?苛责的精神暴力。观察之必要。漫不经心。

克:我们这些讨论的目的在于一种创造性地专注,在我们讲话的时候创造性

的注视自己。随便讨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可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奉献,而且要有

一种坦诚。不是无情或粗鲁地暴露别人的愚蠢或聪明,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讨

论一个问题所有的内容。不论我们说我们感受到什么,探索什么,我们都要有认

识新东西的感觉。这不是在重复老东西。这是一种创造,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时表

达了我们发现自己时所发现的新东西。我觉得,我们的讨论要这样才有价值。

问(一):能不能深入讨论“能量”以及能量为什么会浪费?问(二):你

一直在说暴力,战争的暴力、对待别人的暴力、想别人看别人的暴力,可是保护

自己的暴力怎么说呢?假设我受到野狼的攻击,我一定会全力反抗。我们能够一

部分是暴力,另一部分不是吗?克:你说的是有一种暴力会扭曲我们,使我们符

合社会模式或道德,但另一方面则有保护自己这个问题。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需要暴力或类似暴力的东西。你想讨论的是这一点吗?听众:对。克:首先

我建议我们先讨论各种心理暴力好吗?然后我们再看看遭受攻击时,保护自己的

意义何在?我不知道你们心目中的暴力是怎样。对你而言,何谓暴力?问(一)

:一种防卫。问(二):打扰我的平安。克:暴力,以及暴力这个字眼、这种感

觉,暴力的本质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问(一):一种侵犯。

问(二):受到挫折就会很凶恶。

问(三):一个人如果无法完成一件事,就会凶恶。问(四):就失败而言,

是一种恨。克:暴力于你而言代表什么?问(一):“我”之下的一种危险的表

达。问(二):恐惧。问(三):你当然会在暴力当中,或者生理上或者心理上

会伤害别人或什么事情。克:你是不是因为非暴力所以才懂得暴力的?如果没有

暴力的相对,你会懂得暴力吗?是不是因为你懂得非暴力,所以你才懂得暴力?

你如何了解暴力?我们因为有侵略性,好竞争:我们这一切的影响就是暴力,所

以我们才构筑出非暴力状态。但是如果这两种相对,你知道何谓暴力吗?问:我

不会说暴力是什么,可是我可以感觉到一种东西。克:这种感觉之所以存在,是

因为你知道暴力吗?问:我想这是因为暴力使我们痛苦。这种感觉不健康,所以

我们想去除。这就是我们想要非暴力的原因。克:我不懂暴力,也不懂非暴力。

我一开始没有任何概念或公式。我真的不知道暴力的意味,我想找出来。问:受

伤和受攻击的感觉使我们想保护自己。克:是,我了解。这一点我们以前就说过。

我还是想知道何谓暴力。我想研究、探索暴力。我想连根拔除暴力,改变暴力,

你明白吗?问:暴力就是没有爱。克:你懂得何谓爱吗?问:我知道这一切都来

自我们自己。克:是的,就是这样。问:暴力来自我们自己。克:对。我想知道

暴力是来自外在还是内在。问:那是一种保护。克:我们慢慢来。这个问题很严

肃,全世界都牵涉其中。问:暴力浪费了我们一部分能量。克:每个人都谈暴力

和非暴力。大家都说,“你要很凶”。或者,如果知道暴力的后果,就说,“你

要和平地生活”。我们从书本、传教士、老人那边听到太多这种话。但是我想知

道我们是否可能找出暴力的本质以及暴力在生活中的地位;什么东西使人凶恶、

有侵略性、好竞争?暴力的发展是否有一定的模式——虽然这个模式可能满高贵

的?暴力是不是人自己或社会施加的一种规律?暴力是否就是内在与外在的冲突?

我想知道暴力的起源何在。不如此,我只不过在玩文字游戏。就心理学意义而言,

人凶恶是不是很自然?至于身心状态,我们以后再讨论。就内在而言,暴力是否

就是侵略、愤怒、怨恨、冲突、压制、顺从?顺从的基础是否就是这种不断在寻

找、完成、到达、自我完成等的挣扎之上?如果我们无法深入讨论这一点,我们

就不知道如何创造一种不一样的日常生活状态。日常生活原来要求的是一种高度

地保护自己。对不对?让我们从这里开始。你们实际上,在内心,不是在言词上,

认为暴力是什么?问(一):违犯某种东西。暴力加之于一物上面。问(二):

“排斥”呢?克:让我先说第一项。违犯“实然”。我很嫉妒。我在这个实然上

面加了一个不要嫉妒的观念:“我不可以嫉妒”。这种苛责,这种“实然”的违

逆,就是暴力。我们必须一点一点地讲。长句子会掩盖整个事情。“实然”不是

静态的,永远在变动。我在某一事物上加上一件我心目中的“应然”,于是违逆

了这一事物。问:你的意思是说,我生气的时候我想生气不应该,然后我克制自

己不生气。这就是暴力?或者我表现出生气才是暴力?克:请你看看这种情形,

我很生气,为了发泄,我打你一下。这就形成了一连串的反应,于是你也打我一

下。所以,生气的表达就是暴力。所以,如果我在我生气这个事实上苛责另外一

件事,要自己“别生气”,这不就是暴力吗?问:我同意这个非常一般性的定义。

但是这种苛责的发生必然是非常残暴,所以才变成暴力。如果你用温和渐进的方

式来苛责,就不会是暴力。

81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暴力 2

克:先生,我了解。如果你温和、渐进的来苛责,就不是暴力。我温和而渐

进地压制我的恨,由此而违逆“我恨”这个事实。这,这位先生说,就不是暴力。

可是,不论你是温和还是凶恶,事实在于你在“实然”上苛责了另一件事。这一

点你我是否多多少少互相同意?问:不。克:让我们来看看。譬如说我野心很大,

想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或其他什么)。可是因为我没有办法,所以我受到

挫折。这种挫折,这种影响,就是相应于我不是最伟大诗人这一事实的暴力。你

比我好,所以我感觉挫折。这个挫折不就会滋长暴力吗?问:所有反对一个人、

一件事的行为都是暴力。克:请务必注意这其间的难题所在。我们现在有的是事

实以及违逆事实的另一次行动。譬如说,我不喜欢俄国人,或德国人,或美国人,

我有我的看法或政治判断。这就是一种暴力。我苛责你某种东西,这就是暴力。

我拿自己和你比较(你比较伟大,比较聪明),我就违逆我自己,是不是?这时

我就是暴力。学校里老师拿甲和乙比较。甲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老师对乙说

:“你应该和甲一样。”老师在比较甲和乙的时候,这其间就有暴力产生。老师

就此毁了乙。所以,请你看看这个事实意味着什么。我在“实然”上苛责“应然”

(理想、完美、形象),这个事实里面就有暴力。问(一):我内心深觉如果你

抗拒任何有破坏性的东西,就会有暴力。可是,如果你不抗拒,你又可能违背自

己。问(二):这是不是和我,和一切暴力之源的“我”有关?问(三):假设

我采用你们的理论。假设你恨某人,可是想消除这种恨。这时候有两种途径。一

个是用全部的力气消除憎恨,这时你就对自己形成了暴力。另一个是你花时间,

苦心地了解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憎恨的对象,这时你会逐渐克服憎恨。于是你就用

非暴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克:先生,这一点很清楚。对不对?我们现在努力的不

是如何用暴力或非暴力的方式消除暴力,而是暴力在我心里制造了什么东西。就

心理上而言,我们心里的暴力究竟是什么东西?问:“苛责”里面不是有一种东

西破坏了吗?于是我们觉得不舒服。这不舒服就会造成暴力。克:这破坏的东西

就是我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等等。这使我们不舒服。这不舒服就会造成暴力。问

(一):暴力可以来自外在,也可以来自内在。一般而言我谴责的是外在的暴力。

问(二):支离破碎的生活是不是暴力的根源?克:等一下,表示暴力为何

物的方式有很多种,表示其原因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能不能先看简单的事实,

再从这个事实慢慢开始?我们能不能看出任何一种苛责——父母对孩子、孩子对

父母,老师对学生的苛责,社会的苛责,僧侣的苛责——都是一种暴力?我们是

不是都同意这一点?问:这都是来自外在。克:不只外在,也来自内在。我很生

气,我对自己说我不应该生气。我们说这就是暴力。外在,独裁者压制人民时,

就是暴力。因为我害怕我的感觉,因为我的感觉不高贵、不纯洁,我就压制我的

感觉,这也是暴力。所以,不接受“实然”就会造成这种苛责。如果我接受“我

很嫉妒”的事实,不抗拒,就不会有这种苛责。这时我就会知道怎么办。这里面

就没有暴力。问:你是说教育就是暴力。克:对。有哪一种教育方法没有暴力的?

问:就传统而言,没有。克:问题是,本质上,我们在思想上,在生活方式上都

是暴力的人类。我们有侵略性,好竞争、残暴。这一切就是我。但是,因为暴力

造成了世界极度的对立和破坏,于是我就对自己说:“我如何才能活得不一样?”

我想了解暴力,去除暴力,我想活得不一样。于是我问自己:“我内在的暴力是

什么东西?因为我想出名,可是无法出名,于是我有挫折,于是我恨那些名人。

这种挫折就是暴力吗?”我很嫉妒别人,但我希望自己别嫉妒别人,我讨厌这种

嫉妒的状态,因为这种嫉妒的状态带来了焦虑、恐惧、不安。于是我就压制嫉妒。

我做了这样的努力,但我知道这是一种暴力。现在我想知道这样的暴力是否不可

免,是否有方法了解暴力,检视暴力,掌握暴力,因而使我们活得不一样。因此

我想知道何谓暴力。问:暴力是一种反应。克:你太快了。这样能够帮助我了解

我的暴力的本质吗?我想深入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我知道,只要还有二元性

——暴力与非暴力——存在,就必然有冲突,因此就更为暴力。只要我对“我很

愚笨”这个事实还苛责“我要聪明”的观念,就会有暴力的起源。我拿自己和你

比较,你比我多很多,这比较也是暴力。比较、压抑、控制,所有这一切都表示

一种暴力。我给塑造成那个样子。我比较,我压抑,我野心勃勃。知道了这些之

后,我要如何才能够活得没有暴力?我想找一种完全没有这一切挣扎的生活方式。

问:违逆事实的,不就是那个“我”,那个自我吗?克:我们会讨论这一点。先

看事实,看眼前正在进行的事。我的生命,从我开始受教育到现在,一直就是一

种暴力。社会告诉我要服从、接受,要这么做、那么做,我都听。这是一种暴力。

后来我反叛社会(不接受社会订立的价值观),这反叛也是一种暴力。我反叛社

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这变成一种模式。我用这模式来苛责自己或别人。这

又变成一种暴力。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很暴力,现在我要怎么办?

82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暴力 3

问:首先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你不想再暴力。克:因为我知道暴力使世界变成

现在这个样子。外在有战争,内在有冲突——种种关系上的冲突。我客观而内在

地看到这一场战争在进行,于是我说,“当然,一定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问:

你为什么不喜欢那种状况?克:因为破坏性很大。问:这表示你已经赋予爱最高

价值。克:我没有赋予任何事物任何价值。我只是在观察。问:只要你不喜欢,

你就定了价值。克:我不定价值,我只是观察。我观察到战争具有毁灭性。问:

有毁灭性有什么不对?克:我没有说它对或不对。问:那么你为什么想改变战争?

克:我想改变战争,是因为我的儿子在战争中阵亡,然后我问自己说,“难道没

有一种生活方式是不杀人的吗”?问:所以你想做的其实只是实验一种不同的生

活方式,然后将这种生活方式与现行的生活方式比较。克:不,先生。我不做什

么比较。我已经表达过这一点。我看到我的儿子在战争中阵亡,我说,“难道没

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吗”?我想知道有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存在暴力的。问:可是假

设……克:先生,不要假设。我的儿子在战争中阵亡,我想知道一种生活方式是

别人的儿子不用阵亡。问:所以你想知道的是一个可能性或两个可能性里另外一

个可能性。克:有十几个可能性。问:你急切地想找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不

论这生活方式是怎样的生活方式,你都会接受。你想实验这种生活方式,比较这

种生活方式。克:不,先生。我想你之所以坚持一样东西,是因为我没有讲清楚。

一个是我接受生活现状,这种生活方式里面有暴力等一切。一个是我说我们必须

有另一种人类智力范围之内发现得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里面没有暴力。

就这样,另外我还说,只要我们还比较、压抑、服从,要求自己符合一种模式,

就会有暴力。这里面有冲突,所以有暴力。问:为什么会有混乱?混乱不是都因

为“我”而产生吗?克:先生,我们会讨论这一点。问:暴力之下的那个东西,

那个根,暴力的本体,是实际在产生影响力的事实。由于“我们存在”这个事实,

我们影响到生命的其他部分。我在这里,我呼吸空气,我影响到空气中的生命。

所以我说暴力的本体是实际在影响事物的事实。这些事实是生命中固有的。我们

在不和谐、在失调中影响别人时,我们称之为暴力。可是如果我们与之和谐,那

就是暴力的另一面——可是仍然还是一种影响。一个是和谐的影响,一个是“反

对的影响”——这就是“违背”。克:先生,我可以问一件事吗?你关心暴力吗?

你涉入暴力吗?你关心你内在的、世界的暴力,因此你觉得“我不能这样生活”

吗?问:我们反对暴力就会制造问题。因为反对就是暴力。克:先生,我懂。但

是我们怎样处理这件事?问:我不同意社会、反对金钱、效率等观念就是我的暴

力。克:是的,我懂。所以反叛现有的文化、教育等就是暴力。问:我是这样看

我的暴力的。克:是的,所以你要怎么办?我们要讨论的是这个。问:我想知道

的是这个。克:我也想知道。所以让我们讨论这一点。问:如果我是和一个人有

问题,我会很清楚。如果我恨—个人,我也会知道。但是如果是社会,就不可能。

克:请让我们讨论这一点,我反对现在的社会道德结构。我知道光是反对这种道

德,而不知道真正的道德何在,就是暴力。何谓真正的道德。除非我知道,并且

生活上也符合,否则光是反对社会道德结构就没有什么意义。问:先生,除非你

生活中实际体验到暴力,否则你不可能了解暴力。克:喔!你是说我必须凶恶,

才能了解非暴力?问:你说要了解真正的道德,必须实践。你必须凶恶才知道何

谓爱。克:你说我必须实践时,你已经拿你“爱”的观念在苛责我。问:你自己

也是这么说。克:先生,有一种社会道德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我知道这社会道

德多么荒谬。何谓没有暴力的真正道德?问:真正的道德不就是控制暴力吗?每

一个人身上当然都有暴力。人,所谓高等生命,会控制暴力。自然界永远有暴力。

也许是暴风,也许是野兽残杀另一只野兽,也许是树木死亡。暴力到处都是。克

:可能还有一种更高形式的暴力。这种暴力更微妙,更腻细。另外还有一种残暴

的暴力。生命整个或大或小都是暴力。我们如果想知道有没有可能跨出这整个暴

力结构,我们就必须深入探讨。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问:先生,你的“深入

探讨”是指什么?克:我说“深入探讨”,首先指的是检查、探索“实然”。要

探索,首先就必须免于任何成见、结论。有了这样的自由,我才拿这个自由来看

暴力。这就是我所谓的“深入探讨”。问:然后会怎样?克:不会怎样。问:我

发现自己对战争的反应是“我不想打仗”,但是,我实际做的却是避开,住在国

外,我避开我不喜欢的人。我避开美国社会。克:她说“我不是示威者、抗议者,

但我不喜欢住在有这一切的国家。我避开我不喜欢的人”,这些都是暴力。让我

们稍微注意一下这一点。让我们的心了解这一点。一个人明白了整个行为的模式

——政治、宗教、经济,暴力在这个模式以或大或小的程度发展。他看见了这些,

感觉到自己掉进自设的陷阱时,他要怎么办?

83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暴力 4

问:我能不能说事实上没有什么暴力?有的只是思想使然?克:喔!我杀了

一个人,但因为我想到这件事,所以才是暴力?不,先生,我们在玩文字游戏吗?

我们再深入一些好吗?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我在心理上强加给自己一个观念或结

论,就会滋生暴力。我很残忍,言谈上和感受上我都是,我要求自己说“我不应

该残忍”;我知道这就是一种暴力。我怎样才能够处理我的残忍而不另加给自己

另外一件东西?我能不能不压抑它而了解它,不逃避,不找替代品而了解它?我

很残忍,这是一个事实。这对我是一个问题,再多的解释,说什么应该或不应该

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影响我,我要解决;因为我知道可能有不一样的生活方

式。我想根除残忍的时候造成了冲突,因此而造成暴力,于是我就对自己说,

“我怎样才能够没有冲突地免除残忍”?所以,首先我必须很清楚冲突的含意。

如果一种残忍,因为我想去除而造成冲突;这冲突滋生了暴力,我怎样才能够没

有冲突地去除残忍?问:接受残忍。克:我不知道接受残忍是什么意思。本来就

是!我不是接受残忍,也不是否定残忍,说“我接受残忍”有什么好处?我的肤

色是棕色的,这是事实。确实是事实,我为什么要支持或拒绝。我很残忍,这是

我的事实。问:如果我知道自己很残忍,我接受这个事实,了解这个事实。但是

同时我也害怕自己残忍,担心自己一直残忍下去。克:是的。我说“我很残忍”。

我既不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拒绝这个事实。但是另外一个事实是,去除残忍而引

起冲突时,就会产生暴力。所以,我必须处理两件事,一个是暴力、残忍;一个

是不用力的去除残忍,我要怎么办?我的整个生命都在挣扎、斗争。问:问题不

在暴力,在于形象的制造。克:那个形象在要求我们,或者我们将形象加之于

“实然”——对不对?

问:形象来自对自己真正的生命无知。克:我不怎么了解你说的“真正的生

命”是什么意思。问:我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和世界没有隔离。他就是世界,所以

他为外界进行的暴力负责。克:是的。他说真正的生命就是认识自己就是世界,

世界就是自己。所以残忍和暴力不是另一件东西,而是自己的一部分。先生,你

是这个意思吗?问:不是。不是自己的一部分,是无知的一部分。克:你是说有

一个真正的自己,又另外有无知?有两种状态,一个是真正的生命,一个是真正

的生命为无知蒙蔽。为什么呢?这是印度的旧理论。你怎么知道有一个真正的生

命为假象和无知蒙蔽?问: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问题和“两种互相对立之物”有

关,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克:我们要做的,不是用“两种互相对立之物”来思

考。我们是在做这种事吗?还是这只是一个观念?问:先生,二元性不是思想固

有的吗?克:我原先讨论到一点,却又偏离了。我知道,由于种种心理上的原因,

我很残忍。这是事实。那么,我要如何不用力而免除残忍?问:你说“不用力”

是什么意思?克:这一点我以前解释过。我压制,就会用力,这用力会造成矛盾。

这矛盾是残忍而又不想残忍造成的矛盾。“实然”和“应然”之间有了冲突。问

:如果我认真注视,我就不会残忍。克:我想真正发现,而不是接受种种讲法。

我想知道究竟有没有可能免除残忍。有没有可能不压抑、不逃避、不强行用力而

免除残忍?我们要怎么做?问:只要将残忍暴露出来就可以。克:暴露残忍先要

使它出来,使它显现——不是说要更残忍。我为什么不敢让它显现出来?首先我

很害怕它。我不知道如果我让它出来,我会不会变得更残忍。而且,如果我暴露

它,我有没有办法了解它?我能不能仔细地——意思是说专注地——注视它?我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我的能量、关心和迫切性都在暴露的这一刻聚集才可以。

这一刻,我必须要有想了解它的迫切性,我的心必须没有任何扭曲。我必须要有

巨大的能量去看。三者必须在暴露的一刻立即发生。这就表示说,我必须敏感、

自由,才能有这巨大的能量、强烈、专注。我要怎样才能有这种紧密的专注?我

要怎么做?问:如果我们真的急切地想了解它,我们就会有这种专注。克:我了

解。我刚刚说,“我们有没有可能专注”?请等一下。请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

看看其中牵涉到什么东西。我在这里,我不知道专注是什么意思。我也许一辈子

没有专注过什么事物,因为我大部分的生活都漫不经心。然后,你就出来说,

“要专注地看残忍”;而我说,“我会”——可是这是什么意思?我如何创造这

种专注状态?有没有方法?如果有方法,我可以修炼这个方法而达到专注,这又

需要时间。但如果是这样,在修到专注之前,我依然不专注,因此我就会有挫折。

因此,一切都必须同时到达才行!我很残忍。我不压抑,我不逃避。这不是说我

决心不逃避。这也不是说我决心不压抑。这意思是说,我了解压抑、克制、逃避

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把这一切摆在一边。我现在有这种聪明。我之所以有这

种聪明,是因为我了解压抑、逃避、克服的徒然。我用这样的聪明来检查、注视

残忍。我知道要注视残忍,我必须专注;要专注,我必须很小心自己的不专注。

所以,我关心的是提防不专注。这怎么说?如果我想修炼专注,我就变成机械化

的、愚蠢的。这就没有意义。但是,如果我专注了,或者知道自己不专注,我就

开始知道专注如何到来。我为什么对别人的感受,对自己的谈吐,对自己的吃相,

对别人的言行不经心?了解反面,我会知道正面——这就是专注。所以我才会检

查,努力想了解为什么会不专注。这个问题很严肃。完全了然“不专注”为何能

变成专注?我为何能够以巨大的能量,完全地、立即地了然我内在的残忍,因此

了无矛盾、摩擦,因此完全而整体?我为何能够创造这些?我们说,这必须在完

全专注时才能可能。但是由于我们的生活都在漫不经心中在浪费能量,所以这种

完全的专注才不存在。一九六九年八月三日 瑞士撒宁

84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根本的改变 1

看的工具是什么?

人不曾有很大的改变。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人身上根本的革命,而不是对旧生

活模式苛责另一种生活模式。我们关心的是我们内在进行的那些事情根本的改变。

我们说过,我们和世界并不是两回事。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我们就是这个世界。

我们所有的讨论所涉及的,就是在我们生命的根源之处创造一种大改变、一种革

命、一种突变、一种转变。昨天我们在问,我们能不能没有任何扭曲——因为想

评价、判断、想有所成、想去除“实然”所形成的扭曲——而看清楚自己?评价、

判断、想有所成、想去除“实然”,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无法清楚地认知,无法

准确而紧密地看“实然”。所以我想今天上午我们应该花一点时间来讨论,或一

起谈谈“观察”、听、闻之道的本质。我们应该努力寻找究竟有没有可能“看”?

完整地看,而不是只用视觉、知识、感情看。究竟有没有可能毫无扭曲地、密切

地“观察”?探讨这个问题或许是值得的。究竟何谓“看”?我们能不能毫无扭

曲地,纯粹只是“看”的看自己,看自己的基本事实:贪婪、嫉妒、焦虑、恐惧、

伪善、欺骗、野心?我们今天上午能不能用一点时间来学习“看”这一回事?学

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不断的更新。学习不是用那些已经学会的来看。我们

听别人怎么说,又稍微看看自己,我们就学到一点东西,体验到一点东西。我们

就是从这样的学和体验看事物。我们用我们学习到的东西的记忆,用我们的体验

来看事物。我们用心中的记忆看事物。所以这不是看,不是学习。学习意味着有

一个心随时都在崭新地学习。所以学习永远都是新鲜的。请记住,我们心里关心

的不是记忆的培养,而是观察真正发生的事情。我们要很警惕,很专注,这样我

们所见所学就不会在看的那一刻就变成记忆,就已经扭曲。每次看的时候都要像

第一次看一样!用记忆来看,来观察“实然”,表示这记忆在主宰、塑造、引导

你的观察,所以这观察已经扭曲。那么,我们还能从那里起步吗?我们想知道观

察是什么意思。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事物,看得很仔细。他有一个外在对象。他

虽然必须用一些知识来看,但他却没有成见。至于我们,我们这里看的却是整个

结构,生的整个运动,那个“我自己”的全部存在。我们必须不用知识,不用感

情,不用任何对或错的结论,不用任何“必须”或“应该”来看。我们必须先警

惕这个评价、判断、下结论的过程,才能观察得紧密。这个过程会妨碍我们观察。

我们关心的不是看的本身,而是什么在看。那个看的工具是不是污染、扭曲、受

折磨、负担沉重?重要的不是看的本身,而是身为看的工具的你。譬如说民族主

义好了。如果我已经有了结论,用这种已经很深的制约来看事情,所谓民族主义

的“部落排外性”,显然我就有很深的成见,所以我就看不清楚事情。又如果我

原本就怕看,那么这看显然就已经扭曲。又如果我很有企图心,想要悟,想追求

更高的地位,这也使我无法清晰地认知。我们必须知觉这一切,知觉看的工具,

知觉这工具清晰不清晰。

问:如果我们看这工具,发现这工具不清晰,我们要怎么办?克:请注意听。

我们说观察“实然”——基本的自我中心,那些抗拒与受挫折的,那些生气的—

—观察这一切。然后我们又说注视那观察的工具,看那工具是否清晰。这样,我

们已经从诸般事实转移到看的工具。我们检查的是这个工具干净不干净。结果我

们发现这个工具不干净。我们怎么办?我们有的是智力的磨炼。以前我只关心观

察事实,观察“实然”。我注视事实。但是我现在转移。我说,“我必须注视看

的工具,看它干净不干净”。这种质疑里面就有智力。你们听懂了吗?所以这里

有一种智力的磨炼,心的磨炼,脑的磨炼。问:这不就表示一个没有分裂,没有

制约的意识层次是没有的吗?克:我不知道这有表示什么,我只是逐渐地移转。

这个运动不是支离破碎的运动。这个运动不分裂。以前我没有智慧,所以我会说

“我必须改变这件事”,“我一定不可以改变这件事”,“一定不可以这样”,

“这好,这不好”,“应该这样”——就是这些。我用这一切“结论”来看事物,

结果毫无结果。现在我知道看的工具必须非常干净才行。所以这是智力的一贯运

动,而非片段的状态。我要进行的是这一点。问:这个智力本身就是能量吗?这

个智力如果要依靠另一件东西才成立,它就会熄灭。

克:你不必稍有片刻的烦恼。丢开能量的问题。问:你已经得到能量,可是

我们却还在一步一步改良。永远都是那个东西在驱使。克:是的。我们进行的不

就是改良吗?还是我们的心、脑、整个的存在由于以压力和活动为种种手段而变

迟钝了?我们说的是整个生命必须完全清醒。问:这可有点麻烦。克:等一下,

我会讨论这一点,你会明白这一点。智力没有所谓进化。智力不是时间的产物。

智力是一种敏锐知觉“实然”的质素。我们的心很迟钝,而我说“我必须注视自

己”,这时就是这迟钝的心在努力注视自己。当然,它显然看不到什么东西。它

不是抗拒或排斥,就是顺从。这时这个看的心是受人尊敬的心,中产阶级小格局

的心。问:一开始你说的是道德的意识形态体制,现在你则建议我们观察自己,

其他的体系都没有用。这不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85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根本的改变 2

克:不,先生。刚好相反。如果你用意识形态——包括我的——来看事情,

你就迷失了。这样你就完全没有在看。你有很多意识形态,受尊敬的,不受尊敬

的。你用你脑里你心里的这些意识形态来看事物。这些意识形态使你的心、你的

脑、你的整个生命迟钝。现在你用这个迟钝的心在看事物。显然,这个迟钝的心,

不论它看什么,不论是否沉思,不论是否到了月球,还是迟钝的心。所以,这个

迟钝的心在观察事物,然后有一个人走过来说,“我的朋友,你很迟钝,你看的

事物一样迟钝。因为你的心迟钝,你所看的终不免也迟钝”。这是一个大发现。

一个迟钝的心看非常有活力的事物照样会使这个事物变得迟钝。问:但是这种事

物却会一直来找我们。克:等一下,慢慢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请你跟着我一

步一步来。问:迟钝的心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迟钝,它就不是那么迟钝。克:我不

承认!迟钝的心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迟钝,这将是了不起的事。可是它并不认识。

心要不就是因为有学问、有科学素养,因此而逐渐磨亮;要不就是因为知道自己

迟钝,因而说,“迟钝的心看不清楚事物”。如果是这样,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这个迟钝、污染的心如何才能够变聪明,然后这个我们借以看事物的工具才变

清晰?”问:你的意思是说,心能够这样问问题,就不再迟钝?我们能用错误的

理由做对的事情吗?克:不。我希望你能放掉你原本的结论,看看我在说什么。

问:不,先生。你来跟我。克:你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努力掌握一件事,这件事

可以让迟钝的心变敏锐、清晰。可是我不说这个。我的意思是说,请注视心的迟

钝。问:没有一贯的运动?克:注视迟钝的心而没有“扭曲”一贯的运动——如

何产生这种事?因为是我迟钝的心在注视,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好看。如果我问自

己:“心如何才能够聪明一点?”所以会有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我将这迟钝的心

与另一个聪明的心做了比较,所以才会说:“我必须像那样?”你懂吗?这个比

较就是在延续那迟钝的心。问:迟钝的心会拿自己和聪明的心比较吗?克:心不

是一直在和聪明的心比较吗?这我们叫做进化。不是吗?问:迟钝的心不会比较。

迟钝的心会说:“我为什么要比较?”换上稍微不同的说法,你也可以说:“我

们认为,如果我们聪明一点,我们会得到更多东西。”克:是的,这一样。我发

现一件事。迟钝的心会说:“我是因为比较而迟钝。因为那个人聪明,所以我迟

钝。”这迟钝的心不知道自己迟钝是因为自己迟钝。这两种状态不一样。我因为

你聪明而知道自己笨,这是一回事。我没有比较就知道自己迟钝,这又是另外一

回事。你是怎样?你是因为比较,所以说“我很迟钝”,还是不经比较就知道自

己迟钝,这可能吗?请你稍微想一下。问:先生,这有可能吗?克:请你给这个

问题两分钟时间。我之所以知道自己肚子饿,是因为你告诉我,还是我自己觉得?

如果你告诉我我肚子饿,我可能会有一点饿,可是我不是真的饿。但是,如果我

自己觉得饿,我就真的是饿了。所以我必须很清楚我的迟钝是不是比较的结果。

这样我才能从这里开始努力。问:你为什么能够不比较,只关心自己是不是迟钝?

克:因为我看到比较使心迟钝这个真理。在学校里,你拿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

比较时,你就毁了这个孩子。如果你告诉弟弟他应该像他哥哥一样聪明,你就毁

了这个弟弟。不是吗?你关心的不是弟弟。你关心的是哥哥的聪明。问:迟钝的

心会知道自己是不是迟钝吗?克:我们会弄清楚的。我们下次再讨论吧!今天上

午我们能不能再讨论别的事?问:但是我还有这种冲动。我是自己迟钝还是比较

而来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克:我们会弄清楚。请求你听我讲几分钟,不要接受也

不要排斥,只要注意你自己就好了。今天上午一开始时我们就说革命必须在生命

根源之处,而且,我们只有能够观察自己的实然时,才有可能产生革命。这种观

察依靠的是那个看的心的聪明、清晰、开放。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很迟钝。我们

会说我们看的时候看不到什么东西。我们看见愤怒、嫉妒,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结

果。所以我们关心的是这个迟钝的心,而不是它看的东西。这个迟钝的心说:

“我应该聪明一点,才能看见一点东西。”所以它已经存有一个“聪明”的模式,

然后再努力让自己符合那个模式。可是有一个人过来说:“比较会造成迟钝。”

于是心就说:“这一点我会很小心。我不比较。我只是用比较了解迟钝。如果我

不比较,我如何能够知道我迟钝?”于是我就对自己说:“我不叫它迟钝”。我

完全不用“迟钝”这个字眼。我只是观察“实然”,而不叫它迟钝,因为,我一

叫它迟钝,我就给了它名字,也就使它迟钝了。可是如果我不叫它迟钝,我只是

观察,我就除去了比较。我就除去了“迟钝”这个字眼,因此剩下“实然”。这

不难,不是吗?请你自己看看。现在请你看看怎么样了!看看现在我的心在什么

样的地方。问:我想我的心太慢了。克:你听我讲就好。我会一步一步,慢慢讲。

86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论根本的改变 3

我怎么知道我的心迟钝?是因为你告诉我的吗?因为我看了一些异常智慧、

复杂、微妙的书吗?因为我见过一些优秀的人,和他们比较过,所以我说自己迟

钝吗?我必须弄清楚。所以,我不比较,我拒绝拿自己和别人互相比较。这样的

话,我会知道自己迟钝吗?这个字眼会妨碍我观察吗?这个字眼会取代“实然”

的地位吗?你了解这一点吗?所以我不用字眼。我不叫它迟钝,我不说它太慢,

我不叫它什么。我只找出“实然”。所以我去除了比较。比较最微妙。我的心因

为不比较,所以变得很聪明。它不用字眼去看“实然”,因为它知道事物的描述

不是事物本身。所以,到底“实然”的事实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吗?我

注视着我的心,我的心注视它自己的运动。现在我要谴责它、判断它、给它评价,

然后说“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吗?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公式、理想、答案、

结论——最后一定扭曲“实然”的?我必须探讨这一点。如果我有什么结论,我

就没办法看事物。如果我是道德家,如果我是德高望重的人,如果我是基督徒、

吠檀多教徒、“悟者”,我是这个徒或那个徒——这一切都会妨碍我看事物。所

以我必须去除这一切。我在注视自己有没有什么结论。所以我的心变得很清晰,

然后会问:“有没有恐惧?”我注视它,然后说,“有恐惧,有追求安全的欲望、

有追求快乐的欲望”等等。我知道只要我事先有什么结论,有什么追求快乐的运

动,我就无法看事物。所以我注视自己,发现自己很传统。而我知道传统的心无

法看事物。我深深关切的是看事物,这深深的关切告诉我任何事先的结论都是危

险的。所以,知觉这危险就是除去这危险,这时我的心才不混淆,才没有事先的

结论;不用字眼,不用描述思考,也不比较。这样的心就能够观察事物,而它观

察的其实就是它自己。这时必然就要发生革命。这时你就消失了,完全消失!问

:我觉得这个革命并没有发生,今天我努力用你说的方法看我的心,我的心敏锐

了。可是明天我照样忘记怎样看我的心。克:你忘不了,先生。你会忘记蛇吗?

你会忘记悬崖吗?你会忘记标明“毒药”的瓶子吗?你忘不了。这位先生问说:

“我怎样清洁这个工具?”我们说清洁这工具就是了解这工具为何迟钝、阴暗、

不干净。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工具为什么不干净。我们也讨论过事物的描述不是

事物本身,所以不要陷在文字里面。要与事物同行,事物就是给弄迟钝的工具。

问:你用你所说的方法看自己,你当然有所期待。克:我不期待转变,不期待悟,

不期待突变,我无所期待,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只是很清楚一件

事:这个看的工具不清晰,这个看的工具涂污了,有裂缝。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其他一无所知。我只关心这个工具如何才能够完整、健康。问:你为什么要看事

物?克:这个世界水深火热。但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我。我非常苦恼,非常混乱。

这一切总得有一个秩序。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要看事物。当然,你可能会说:

“这个世界又没怎样,干吗为它苦恼?你身体健康,有一点钱,有老婆有孩子,

有房子,别管它。”这样,当然,世界是不水深火热。可是这个世界不论你喜欢

还是不喜欢,都一样水深火热。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要看。不是看某些知识的概

念,不是某些令感情冲动之事,而是世界水深火热这个事实——是战争、憎恨、

欺骗、假象、伪神这一切。认知外在发生的这一切,使我内心清楚。而我说,内

在状态就是外在状态,两者为一,不可分。问:我们又回到起点了。事实是,迟

钝的心不知道自己因为比较而认为自己应该不一样。克:不,完全错误。我不想

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我只知道工具钝了。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才寻找,

这并不表示我想改变工具。我不想。问:用什么文字都妨碍看吗?克:文字不是

事物。所以,你在看事物时,如果不把文字摆到一边,它就变成非常重要。问:

我觉得我不同意。我们看事物时,这看的工具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知觉,一个是

表达。这两部分无法切断。这是语言问题,不是迟钝不迟钝的问题。问题在于语

言,在于表达的随机性。克:你的意思是说,“观察”之中有知觉和表达。而这

两者不可分?所以有知觉必然有清晰的表达,有语言的了解,所以知觉和表达绝

不可分,永远在一起。所以你的意思就是引用正确的文字非常重要。问:我说的

是“表达”,不是“意图”。克:我懂——表达。由表达又出现另一个因素——

知觉、表达、行动。如果行动不是知觉和表达——用文字表达知觉——就会支离

破碎。所以,知觉不就是行动吗?知觉就是行动。我知觉悬崖时,我立刻产生行

动。这行动就是这知觉的表达。所以知觉和行动绝不可分。所以理想和行动是不

可能在一起的。如果我明白理想的愚蠢,这知觉就是聪明的行动。所以,注视迟

钝,知觉迟钝,就是清洁迟钝的心,这就是行动。一九六九年八月六日 瑞士撒

87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的艺术 1

永不间断的知觉。虎追虎。

我想,了解“观察”,了解“看”的本质和美很重要。心只要还受到扭曲—

—爱到神经作用、感情、恐惧、悲伤、健康状况、野心、做作、追求权力等的扭

曲——就无法听、看、注视。听、看的艺术不是培养得来的,不是进化或逐渐成

长的问题。我们感受到危险时会立即产生行动。这是身体的记忆本能的、当下的

反应。我们从小就一直受这种制约来应付危险。我们的心若不立即做这种反应,

人身就会毁灭。所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只是“看”就采取

行动而不是由于什么制约。我们的心能不能够对任何扭曲都自由而立即反应,从

而采取行动?知觉、行动、表达是一体的,三者不可分。看就是行动,行动就是

看的表达。知觉到恐惧时,因为很紧密地观察这个恐惧,所以就免除了恐惧——

这就是行动。今天上午我们能不能讨论这些?我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可能

因此而看清一些未知之事。但是,不论如何都深受恐惧、野心、贪婪、绝望等心

情扭曲的心,是不可能看清任何事情的。要能够看清事情,生命必须健康、平衡、

和谐才可以。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心(意指整个生命)能不能够认知某种

“倒错”、某种挣扎、某种暴力?看见这些,才能结束这些——立即地而非逐渐

地结束。这表示不让时间在知觉和行动之间发生。如果你不中断地注视危险,行

动就立即产生。我们已经习惯一个观念,那就是,我们借着一天天的注意,一天

天的修炼,我们将逐渐智慧起来,逐渐地悟。我们习惯这个观念,这是我们的文

化的模式,也是我们的制约。但是我们现在要说,这个心免除恐惧与暴力的逐步

过程适足以加深恐惧,增强暴力。终止暴力(不只终止外在的暴力,也终止生命

深处的暴力),终止侵略心,终止权力的追求可能吗?完全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

我们能不能不让行动发生而终止这一切?今天上午我们是否讨论这一点?通常的

情形我们会让时间进入看和行动之间的空隙,这就是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耽搁。这

里面有一种欲望,想去除实然,而达成或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我们必须了解这种

时间的间隔。我们一向用这种方式来思考事物,因为从小别人就灌输我们,教育

我们,说我们渐渐的,到最后,终将成为某种东西。就外在而言,我知道在技术

上时间是必要的。若非经年累月的练习,我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木匠、物理学家、

数学家。我们有可能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清楚”——我不喜欢“直觉”这个

字眼——能够看清一个数学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技术或语言所需的记忆,

绝对需要时间的培养。我不可能明天就会说德语,我需要好几个月。电子我一点

都不懂,要学电子我需要好几年。所以,请不要把学习技术所需的时间和干涉知

觉行动的时间混为一谈。

问:我们要不要谈一谈小孩子,谈一谈成长?克:小孩子必须成长。他必须

学很多东西。我们说“你必须成长”时,这是一句贬损的话。问:先生,我们内

在心理确实有一种部分的改变。克:当然!我一直很生气,或者我们现在就很生

气。可是我们说“我不应该生气”。我们逐步地努力,造成一种部分的状态是我

们有一点不生气,有一点不恼怒,有一点克制。问:我不是这个意思。克:那你

是什么意思,夫人?问:我的意思是,原先你有一种东西,但是后来把它丢了。

这其中可能有一点东西互相混淆,你已经不一样了。克:是的。可是这混淆难道

不是一直都一样,顶多只有一点修正而已吗?这里面有一种不断的修正。你可能

历经依赖的痛苦,孤独的辛酸,而后不再依赖某人,你说“我不再依赖”。这时

你可能真的能扬弃这个依赖。所以你说确实已经有了某种改变,下一次的依赖是

不一样的。但是你又开始努力改变,然后又扬弃一次。我们现在要问,我们有没

有可能看清依赖的本质,因而立即——而非逐渐——像遭遇危险而采取行动一样

地去除依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非但要在口头上讨论,而且要深入

地、内在地讨论。请注意其中的含意。整个亚洲都相信转生。转生的意思就是说

我们会依据这一生过得怎么样重生到来生。如果你这一生残暴、有侵略性、破坏

性,你就要在来生为此付出代价。你也不一定会变为禽兽,你仍然可能生而为人,

可是却活得很痛苦、很败坏。因为你前世没有过美好的生命。但是,那些相信转

生的人,都只相信字义,而不曾了解字面下深刻的意义。你“现在”所作所为无

限地关乎明天,因为,明天——就是来世——你将为今天付出代价。所以,“逐

渐获致不同状态”的观念东西方皆然。同样都有时间这个因素,都有“实然”与

“应然”。获致应然需要时间,时间就是用力、集中、注意。我们由于不注意或

不集中,才会一直用力练习注意——这就需要时间。

88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的艺术 2

必然有一种方法可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认知——看与行动。两者

不是互相隔离,两者不可分。我们必须平等地探讨行动、探讨“做”这个问题。

何谓行动?何谓做?问:没有知觉的瞎子如何行动?克:你有没有尝试过戴着眼

罩活一个星期?我们试过,为了好玩。你知道,你会发展出别的感觉。你的感觉

会变得很敏锐。你还没有走到墙壁、椅子、桌子之前,你就知道它在那里。但是,

我们谈的却是我们对自己的盲目,内在的盲目。我们很清楚外在的事物,可是内

在的事物我们却很盲目。何谓行动?行动是否永远根据观念、原理、信仰、结论、

希望、绝望而行?我们如果有观念,有理想,我们就会努力符合那个理想。这时

理想和行动之间就有了间隔。这间隔就是时间。“我应该成为这个理想”——将

自己等同于这个理想,这个理想最后终会采取行动,让理想和行动之间没有间隔。

有这个理想,又有这个趋近理想的行动时,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东西?这个时间间

隔当中发生了什么事?问:不断的比较。克:是的,比较着一切这一类的事情。

如果你用心观察。这里面会有什么行为?问:忽略现在。克:还有呢?问:矛盾。

克:是矛盾。矛盾造成伪善。我很生气,可是我的理想说“不要生气”。于是我

压抑、克制自己去符合、接近这个理想。于是我便一直在冲突、伪装。理想主义

者就是伪装的人。这种分裂里有冲突。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其他因素。问:为什么

我们无法记住前生。如果能够,我们的进化就容易多了。克:会吗?问:我们能

够避免错误。克:你所谓前生是指什么?指昨天的生命?二十四小时前的生命?

问:最新的一次转生。克:那是一百年前吗?为什么会让生命比较容易?问:我

们会比较了解事情。克:请你一步一步听着。你所为或所不为,你一百年前的苦

恼,你都会有记忆。那就和昨天一样。昨天你做了很多事情你喜欢或后悔。这使

你痛苦、绝望、悲伤。这一切你都有记忆。你有一千年前的记忆。基本上那也和

昨天一样。那将在今天降生的,我们为什么叫做轮回,而不叫做昨天的转生?想

想,我们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我们自认是超凡的生命,我们有的是时间成长、

爱、转生。那你从未注意的轮回到底是什么东西——那是你的记忆。这轮回无所

谓神圣。你昨天的记忆在今天的所作所为中出生。昨天控制着你今天的所作所为。

一千年的记忆通过昨天和今天也在发生作用。所以我们有的是过去——不断在重

生。但请不要以为这是脱出重生的方法,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解释。我们如果明白

记忆的重要和它的极端徒然,我们就不会再谈什么轮回。我们问的是何谓行动。

行动能够自由、自发、立即吗?或者行动永远都受时间的拘束呢?问:我曾经看

猫捉老鼠。猫不会想说“那是老鼠”。它会本能的立即去捉老鼠。对我而言我们

似乎也应该如此。克:不要“我们应该”。先生,拜托。我想只要我们从根本上

了解时间,我们就绝不会再说“我们应该”、“我们必须”。我们自问——不是

口头上、知识上,而是深深的从内心问——何谓行动?行动永远都受时间拘束吗?

行动由于出之于记忆,出之于恐惧,出之于绝望,所以永远受时间拘束。那么,

到底有没有一种行动是完全自由,所以免于时间的拘束?问:你说我们看见蛇就

会马上行动。可是蛇却随着行动而成长。生命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有的不只是

一条蛇,而是两条蛇。这就变成数学问题。这时时间就进来了。克:你是说我们

活在老虎的世界,我们碰到的老虎不只一头,而是披着人皮的很多老虎。这些老

虎只顾追求自己的快乐,很残暴、贪婪。活在这样的世界你需要时间去杀掉一头

又一头的老虎。这老虎就是你自己——在“我”之内。我里面有十几头老虎。于

是你说,要驱逐这些老虎,一头一头地驱逐,你需要时间。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

询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杀掉我内在一条又一条的蛇需要时间。这个“我”就是

你——你和你的老虎,你的蛇。这一切也是“我”。然后我们说,为什么要杀掉

我们内在一只又一只的禽兽?我里面有几千个我,有几千条蛇。我杀掉这些蛇时,

我也就死了。

89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的艺术 3

所以,到底——请注意听,不要回答,只要寻思——有没有方法可以立即驱

逐这些蛇?不是逐渐的驱逐?我有没有办法看清楚这一些禽兽的危险,看清楚我

内在这一切矛盾的危险而一举免除之?如果我没有办法,我就没有希望。我什么

事情都可以假装,可是如果我没有办法立即扫除我内在的一切,那么,不论我来

生是否转生,是否转生一万次,我永远都是奴隶。所以我必须找到一种行动,一

种看的方式,使我在知觉的那一刹那,立即了结那条龙,立即了结我内在那一只

猴子。问:做啊!克:不,夫人,拜托。这个问题真的不寻常,光是说“做”或

“不做”是不够的。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地探索,不要告诉我你已经找到答案或你

应该这样做、那样做。这我没有兴趣,我只想寻思。问:但愿我看得到!克:不

要“但愿”。问:如果我感觉到某种东西,我应该形诸文字或者放在心里就好?

克:我们刚刚说的话很简单,你为什么要把它改变成你自己的话?你为什么不明

白我们刚刚说的话?我们内心有很多禽兽,很多危险。我能不能用一次的知觉—

—看——当下一举免除那一切?夫人,你可能已经做到了。我不问你是否做到了,

这在我有一点唐突。可是我要问:这有没有可能?问:行动有两个部分。内在的、

判断的部分是立即发生的。行动对外则需要时间。判断意味内在的行动。衔接这

两个部分需要时间。这是语言问题、传导问题。克:先生,我了解。有一个外在

的行动需要时间,另外有一个内在的行动是知觉兼行动。这内在的行动,连带它

的知觉,决定行动并立即行动;和另外一个需要时间的行动如何衔接?我这么说

清楚不清楚?如果我可以指明的话,我认为这衔接不需要时间。两者之间没有所

谓的衔接。我会让你明白我的意思。我很清楚从这里走到那里需要时间,学习语

言需要时间,做任何身体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可是,内在需要时间吗?如果我了

解时间的本质,我可以正确地处理外在世界的时间,但又不让它干扰我内在的状

态。所以我不从外在开始,因为我知道外在需要时间。可是我在问我自己:内在

的知觉、决定、行动到底需要不需要时间?所以我就问我自己:“‘决定’到底

有没有必要?”决定是时间的一瞬间,一个点,一秒钟。“我决定”意味着有一

个时间因素。决定依据意志和欲望而行;这一切都含有时间。所以我要问:为什

么“决定”总是要进来?这决定是不是我的制约的一部分,而这个制约在说,

“你要有时间才行”。所以,有没有一种没有决定的知觉与行动?这就是说,我

认知了我的恐惧,这个恐惧是由思想、过去的记忆、经验,由昨天的恐惧转移到

今天造成的。我了解恐惧的整个本质、结构、内在性。看清恐惧而不带任何决定

就是免除恐惧。这有没有可能?不要说有,说我做到了,有人做到了——这不是

要点。这个恐惧能不能在生起的刹那立即消除?我们有种种肤浅的恐惧,这就是

恐惧的世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老虎。这些老虎——我的一部分——会破坏事情。

所以,我——老虎的一部分——和其他老虎之间有战争。思想也会造成内在的恐

惧:心理上没有安全感、不确定。思想滋长快乐,思想滋长恐惧,这些我都看见

了。我看见恐惧的危险一如我看见蛇的危险、悬崖的危险、深水的危险。我完全

看清这些危险。这个看,就是结束恐惧,没有稍稍一秒钟决定什么的耽搁。问:

有时候我们了解恐惧,可是恐惧还是在。克:这一点我们要很小心。首先,我并

不想去除恐惧。我想的是表达恐惧,了解恐惧;让恐惧流动,让它来,让它在我

心里爆发。我对恐惧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我恐惧。我现在想知道的是,我的恐惧

到达什么层次,有多深。是在意识上,或者我生命深深的根源之处?还是在洞穴

里,在我的心未经探索的领域?我想知道。我想要它出来,要它暴露。所以,我

要怎么做?我不要逐渐地做,你了解吗?它必须全部从我生命中出来。问:假设

有一千头老虎,如果我坐在地上我就看不见;但是如果我坐在高一点的地方,我

就能够处理。克:不要“如果”。“如果我会飞,我就能够看到地球的美丽。”

可是我不会飞,我在这里。我想这些理论性的问题恐怕没有什么价值,而我们显

然也不了解这一点。我肚子饿,可是你们却用理论来喂我。这是一个问题,请务

必注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都恐惧这个或恐惧那个。我们有很多

深刻的、隐藏的恐惧。我也很清楚一些粗浅的恐惧,恐惧的世界;害怕失去工作,

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失去妻子,失去儿子。我怎样才能够,这个心怎样才

能够立时暴露这一切?你觉得呢?问:你是说我们一劳永逸永远赶走这头野兽,

还是说我们必须每一次都出猎?克:你说,你认为我们能够一劳永逸永远赶走野

兽,不让它隔天又跑回来,而我们要每天追赶。这是我们要说的。我不想一直追

赶野兽。所有的学校、圣人、宗教、心理学家都在说:慢慢把它赶走。这对我毫

无意义。我想知道怎样赶它才会让它永远不要回来。它回来时我知道怎么办,我

不让它进屋子。你了解吗?

90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的艺术 4

问:现在我要给这野兽真正的名字:思想。思想如果回来,我们知道怎么办。

克:我不知道,我们看着办。你们都这么的渴望!问:生命就是这样,我们必须

渴望!克:渴望解答。我们当然必须渴望。这个题目很难。你不能随便几句话就

讲完。这个题目要很小心。问:我们为什么不现在就来做知觉?克:我正要提议。

问:如果我看着你,会怎样?首先会有一个你的呈现。请你看着我。最先发生的

就是视觉上呈现了我,对不对?然后会怎样?会有一些关于这些呈现的思想存在。

克:这就是刚刚这位女士说的。这是同样一件事。思想就是这只野兽。请你们紧

追这只野兽,现在,不要说这只野兽是思想、自己、我、恐惧、贪婪、嫉妒,然

后再回到这野兽的另一种形容词;我们说这野兽就是这一切。我们知道这野兽不

能够逐渐赶出去,因为它永远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回来。不论如何请了解,这样

一直追赶野兽,它一直回来,然后我们一直再追赶,这一切多么愚蠢。我想知道

我们有没有可能永远赶掉它,使它不再回来。问:我有自己不一样的作用,不一

样的加速度。如果情况是一个作用追逐另一个作用,就完全不会有什么事情。譬

如说,如果感情追逐观念。所以,我们必须同时观照这一切作用。克:你讲的是

同一件事,只是讲法不同而已。问:你自己刚刚要解释。你自己说你完全不想驱

除恐惧。克:首先,我刚刚说我不想驱赶这只野兽,我不想赶它走。我拿起皮鞭,

戴上手套之前,我想先知道赶它的是谁。因为,赶它的也许是一头更大的老虎也

不一定。所以我才对自己说,我不想赶它。请了解这一点的重要!问:赶它可能

就是你最终的死刑。克:不,我不知道。先生,慢慢来,让我说明。我以前说我

赶这只野兽;我想知道赶它的事体是什么人。现在我说,那可能是一只更大的老

虎。如果我想赶走所有的老虎,那么,让一只大老虎来赶小老虎就没有好处。所

以我才说,等一下,我不想赶走什么东西。请你看看我心里有什么事情发生。我

不想赶走什么东西,可是我却想注意、我想观察,我想知道是否有一只大老虎在

追一只小老虎。所以我现在很清楚,我不要赶任何东西。我必须排除这个驱赶、

克服、支配某种东西的原理。因为,“我必须赶走那只小老虎”的决定可能会变

成大老虎。所以我们必须全然停止所有的决定,停止所有驱赶什么东西的欲望。

这样我才能够注视。这样我才能对自己说,“我什么东西都不赶”。这样我就免

除了时间的负担,而时间正是一只老虎追另一只老虎,其中会有时间的间隔。所

以我才说“我什么事都不做,我不追赶,我不行动,我不决定。我应该先看”。

我在看——不是我的自我,而是我的心在看,我的脑在注意。我看到许多只老虎,

看到母老虎和公老虎和小老虎,我看到了这一切。可是我的内在一定还有更深刻

的东西,我要这个东西全部暴露出来,我要借行动将这个东西暴露吗?我越来越

生气,然后平静下来。一个星期之后,我又开始生气,然后又平静下来?或者说,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整地看所有的老虎——小老虎、大老虎、刚出生的老虎?

我有没有办法一次完整地看所有的老虎,因而了解整件事情?如果我办不到,我

的生活将回到老路,回到以往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们

已经知道怎么“听”,今天上午的讨论就结束了。你们还记得那个师父每天上午

对徒弟讲话的故事吗?有一天他登上讲台时,飞来了一只小鸟。这只小鸟趴在窗

台上唱歌,师父就让它唱歌。鸟唱完之后就飞走了,于是师父就对徒弟说:“今

天的讲话结束了。”一九六九年八月七日 瑞士撒宁

91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穿未知 1

压抑。由安静而出的行动。航进自己。虚假的旅程与受保护的“未知”。

我们讨论过如何将我们内在的兽栏摆到一边。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些,是因

为我们知道——至少我知道——我们必须看穿未知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好的数

学家、物理学家,乃至于艺术家,如果不想任由自己随感情和想像随波逐流,就

必须深究未知。至于我们这些寻常人,我们有我们日常的问题。我们同样也需要

用深刻的理解力。我们同样也需要看穿未知事物。一个永远在追赶自己发明的野

兽、恐龙、蛇、猴子的人会有种种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就是这种人,所以我们无

法看穿未知事物。我们是寻常人,没有非凡的智力或伟大的“眼力”。我们过着

单调、丑恶的生活。所以我们关心的是如何立即改变这一切。这是我们要考察的。

人会随着新发明、压力、新理论、新的政治状况而改变。所有这一切都会造成某

种改变。可是我们要谈的是生命根本的、基本的革命,以及这种革命是逐渐发生

还是顿时发生。昨天我们讨论的是这种革命逐渐地发生,这种革命的距离感、时

间感,以及跨越这个距离所需的力气。我们说,人努力了几千年,可是无论如何,

除了少数人之外,总无法有根本的改变。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看看我们,我们每

一个人,所以也就是整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世界,两者

不可分——到底能不能够一举扫除所有的劳苦、愤怒、憎恨、敌意。我们制造这

一切,心里怀着痛苦。痛苦显然是我们最常有的东西。那么,知道了痛苦的原因,

明白了整个痛苦的结构之后,我们能不能一举扫除痛苦?我们说过,这必须要有

观察才有可能。心如果能够很紧密地观察,那么这观察本身就是一种结束痛苦的

行动。此外我们也讨论过何谓行动。行动有没有一种自由的、自发的、非意志的

行动?行动根据的是不是我们的记忆、理想、矛盾、疼痛、痛苦等等?行动是不

是一直努力使自己符合理想、原理、模式?我们说过,这种行动完全不是行动;

因为,这种行动制造了“实然”和“应然”间的矛盾。你只要有理想,你的“实

然”和“应然”之间就有距离要跨越。这个“实然”可能经年累月存在,甚至如

很多人认为的,一次一次转生,直到你达到那完美的乌托邦为止。我们也说过,

昨天会转生到今天,不论这个“昨天”是好几千年,或者只是二十四小时皆然。

这个转生,只要我们的行动还依据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实然”——的

分裂,就一直在进行。我们说,所有这一切都会造成矛盾、冲突、悲伤。这不是

行动。知觉才是行动。你面临危险,知觉危险就是行动,然后你会立时行动。我

想我们昨天讨论到这里。有时候我们会遭遇很大的危机、挑战、痛苦。这时我们

的心由于受到震惊,反而异常平静。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傍晚或清晨看

见远山,山顶有异常的光照在上面,那阴影、庞大、神奇,有着深深的孤独感。

你看见这一切,可是你的心却无法照单全收。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心很平静。可是

要不了多久心就会恢复,然后又开始依照它的制约,依照它自己的问题来反应。

所以,我们心确实会有完全安静的一刻,可是这绝对安静的一刻总无法持久。震

惊会产生平静。我们大部分人都可以由巨大的震惊当中知道这种绝对的安静。可

能是由于意外而在外在产生,也可以由人为力量在内在产生。这人为力量包括禅

宗的喝问,某种冥想,某些静心的方法——显然幼稚的方法。我们说过,就我们

讨论过的那种“知觉”而言,一个能够知觉的心,这知觉本身就是行动。心要知

觉,就必须完全安静,否则就看不到什么东西。我如果想听你说什么,我必须安

静才可以。任何飘浮不定的思想,对你的话的任何解释,任何抗拒,都会妨碍真

正的听。所以,心如果想真正地听、观察、看,就必须非常安静。任何一种震惊,

或者吸收什么观念,都无法产生这种安静。小孩子沉浸在玩具中很安静。他在玩。

可是这是玩具吸引了他的心,是玩具使他安静的。吃药,做任何人为的事情,都

会有这种沉浸在某种事物——图画、意象、乌托邦——之中的感觉。但是真正的

安静只有在了解所有的矛盾、错乱、制约、恐惧、扭曲之后,才会到来。我们要

问的是,我们有没有办法一举扫除这些恐惧、悲伤、混乱,因此让我们的心安静

地观察、参透?我们到底有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你到底有没有办法完全安静地

注视自己?心活动时,会扭曲自己所见。这时心会翻译、解释,它会说“我喜欢

这个”,“我不喜欢这个”。心会非常激动,很有感情。这样的心看不到事情。

所以我们要问,我们这样的平常人有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不论我是怎样的人,

我能不能看着自己,知道“恐惧”、“痛苦”这种字眼的危险,而且会妨碍我们

真正看见“实然”?知道语言的陷阱之后,我还能不能观察事情?能不能不让时

间感——“达成”什么事的感觉、“去除”什么的感觉——干涉它,而只是安静

地、专注地观察?我们将在那种专注状态中发现原先隐藏的道路,原先未发现的

通路。这其中有的只是知觉,而没有任何分析。分析意味着时间,而分析者就是

被分析者。分析者和被分析者有别吗?如果没有,分析就没有意义。我们必须清

楚这一切。扬弃这一切——时间、分析、抗拒、企图跨越、克服等——因为通过

这一道门是永无休止的烦恼。

92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穿未知 2

我们听过这一席话之后是否就做得到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没有所谓“如

何做”的问题。没有谁会告诉你该怎么办,没有谁会来把必要的能量给你。要观

察需要大能量。安静的心就是毫无浪费的全部能量,否则就不安静。我们能不能

用全部的能量完整地看着自己,因而使这个看就是行动,因此也就是结束(矛盾、

痛苦等)?

问:先生,你的问题是不是也一样没有道理呢?克:我的问题没有道理吗?

如果我的问题没有道理,为什么你们都坐在这里?只是为了听一个人讲话的声音,

听溪水流过,在群山和草地之间中度假?你们为什么不去?这么难吗?这是脑筋

聪明不聪明的问题吗?还是你们一辈子未曾真正观察过自己,所以你们认为这个

问题没有道理?房子失火我们都必须想办法灭火。你不能说,“这没有道理,我

不相信,我没有办法”,然后坐在那边看着它烧!你要做的事和你以为的“应然”

无关,而是和事实有关。事实是房子在烧。你在消防车到达之前也许无法把火扑

灭,可是同时——其实完全没有所谓“同时”这一回事——你必须针对火灾而行

动。所以,你说这个问题没有道理,好像要把鸭子装进瓶子里一样困难,没有道

理,这表示你不知道房子起火了。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房子起火了?房子指这个世

界。这个世界就是你,有你的一切不满,一切你心里发生的事,一切外在世界发

生的事。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你是为什么不知道?是因为不聪明,没有读很多

书?是因为不敏锐,所以不知自己内在的事情?不知道真正发生的什么事?如果

你说“抱歉!我不知道”,那么你为什么不知道?你肚子饿你知道,有人侮辱你

你知道。别人恭维你,或者你想满足性欲时,你很清楚。可是你却在这里说“我

不知道”。所以我们怎么办?依赖别人的刺激和鼓励吗?问:你说我们必须突变,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且必须一举完成一切。我曾经做到

过一次,可是我却没有任何改变。如果我们照你的话做,那是一种永久状态,还

是必须有规律地做,每天做?克:这个知觉即知即行,是做了就一劳永逸?还是

必须每天做?你觉得怎么样?

问:我想听音乐可以做到这一点。克:所以音乐变得和药一样必要,不过音

乐比较令人尊敬就是了。问题是,我们是要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注意呢?还是有一

天完完整整地注意了,于是整个事情结束?是不是只要我完全看见整件事,我就

可以安心地睡觉了?你不了解这个问题吗?我想,我们恐怕是必须每天注意,不

眠不休。你要很清楚,不但清楚别人的恭维、侮辱、自己的愤怒、绝望,而且要

清楚你身边、你心里任何时候的一切事情。你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悟了,任何

事情都碰不得我”。问:你在这个知觉,或了解事情的这一刻,这一分钟里,难

道你没有在克制因侮辱而来的愤怒吗?这个知觉其实是不是就是在克制愤怒?你

不是反应而是知觉,只是这知觉就是在压抑这反应。克:我彻底讨论过这个问题,

不是吗?我有一个“不喜欢”的反应。我不喜欢你,于是我注意这个反应。你只

要很专注,这个反应就会揭露我所受的制约以及教养我的文化。只要我一直注意,

不眠不休,只要我的心一直注意那些暴露出来的事物,就会揭开很多很多事情,

这样就完全不再有压抑这个问题。我很想看看到底有什么事情。我不想知道如何

超越我的反应。我想知道我的心是否能看,是否能知觉“我”、“自我”、“自

己”的结构。在这种关注之中,可有任何压抑存在的余地?问:有时候我会感觉

到一种安静的状态。这种安静能够产生行动吗?克:你是说这种安静能不能一直

保持、延续下去是不是?问:我能够照常过生活吗?克:安静状态中能不能有日

常活动?你们都在等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有一种成为口谕的惶恐,因为我所在的

位置正好使我没有这种权威。问题是,安静的心能不能每天照常活动?如果将日

常生活与平静、乌托邦、理想——亦即安静——分开,两者就永不相接。那么我

能不能一直把这两者分开?我能不能说这是我的日常生活,这是世界,而另外这

个是我所体验的安静,我摸索到的安静?我能不能将这个安静转化到日常生活?

你不能。但是,如果这两者并不相互分离——右手就是左手——两者之间,安静

与日常生活之间很和谐,有一种统一,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问,“我能够在安静

中活动吗”?问:你说的是密切地警觉、密切地注意、密切地看。我们能不能说,

主要就是这密切,这个警觉才有可能?克:我们基本上都是很密切的,这种密切

是深刻的、基本的,不是吗?

93 */第三部分:心灵自由之路看穿未知 3

问:走上这种密切并非由于这密切本身的缘故,而是由于一种热情。不过这

密切好像是一种很大的必要。克:我们都已经有了。对不对?问:也对,也不对。

克:先生,我们为什么假定这么多事情?我们难道不能去检查一趟,而不必“知

道”什么事吗?走这一趟,走进自己里面,而不知善恶,不知对错,不知应然;

只是走一趟,不带有任何负担。难道不行吗?走一趟内心而没有任何有负担的感

觉,这是最难的事。一开始走,你就开始发现事情,你不必一开始就说“应该这

样”,“必须这样”。这种事显然最难,我不知道为什么。各位先生,请注意,

这种事谁都帮不了忙。包括我在内。这种事我们不能对谁有信仰,我也希望你们

谁都不要相信。没有谁是权威,可以告诉你们事情是怎样,应该怎么样,走这边

不走那边,小心陷阱等等——这些全部都不会标示出来给你——你完全是自己一

个人在走。你做得到吗?你说,“我做不到,因为我害怕”。如果是这样,那就

带着恐惧,深入恐惧、完全了解恐惧。忘掉你的路程,忘掉权威,检查这个叫做

恐惧的东西。你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你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

是因为你可能犯错。不过,犯了错误,你就观察这个错误,你就立刻跳出来。在

你独自一个人走的时候发现事物。这里面的创造比画画、写书、表演、沐猴而冠

更伟大。这里面有更强——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的兴奋、更大的……问:

提升?克:喔,不要提出这个字眼。问:只要过着日常生活而不引进观察者,其

中的安静就不会有谁来打扰。克:这是唯一的问题。可是这观察者总是在玩诡计,

总是投下黑影,造成另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问能不能做一次内在之旅,不事

先“知道”什么事,随走随发现事物。发现自己的性欲、渴望、意图。这是伟大

的历险,比登上月球还伟大。问:可是这就是问题。他们上月球时知道自己要干

什么,知道方向。可是我们内在没有方向。克:这位先生说,登陆月球是客观的,

我们知道向哪里走。可是,内在之旅,我们却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我们内心不

安、恐惧。可是,如果你事先已经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你永远都无法看穿未知,

你将永远不可能发现真正永恒的事物。问:有没有可能不借师父之助,而完整地、

当下地知觉?克:我们一直在谈这一点。问:刚刚那个问题还没有讲完。这确实

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我们想要快乐,不要未知事物。克:

是的,我们都想掌握快乐的裙带。我都想掌握已知事物。我们想带着这一切展开

行程。可是,你爬过山没有?你背得越重,就越难爬。即使是爬小山也很难。如

果要爬山,你必须自由一点才行。我并不知道困难在哪里。我们想带着自己所知

的一切——耻辱、抗拒、愚昧、快乐、提升——上路。你说“我要这一切上路”

时,本来你是要到某一个地方,而不是要去你所携带的这一切里面。你的行程是

在想像中,是在非实在界中。但是你现在却是要走进这一切已知事物里面。你要

进入你已知的快乐、绝望、悲伤。走进这个行程,这个行程即是你所有的一切。

你说“我想带着这一切走进未知,将未知加于其上,加入更多的快乐”。或许是

因为太危险了,所以你其实是在说“我不想去”。一九六九年八月八日 瑞士撒

94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序言

克里希那穆提一八九五年生于印度,十三岁时由“通神学会”领养。“通神

学会”一直宣扬“世界导师”(world teacher )的再度降临,并且认为他就是

这个“世界导师”。他很快就成为坚强无畏、难以归类的导师。他的言论和著作

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一九二九年,为

了排除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专门为他设立的组织,宣布真理乃“无路之国”

(a pathless land ),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进入这个国

度。此后的一生,别人一直要加给他上师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绝。他不断吸引全

世界各地的人士,但是他都宣布他不是权威,不要戒律,而且讲话永远像一个人

对着另一个人讲一样。他的教诲,主旨在于:要从根本改变社会,必须先改变个

人的意识才可以。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以及了解自我的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

的必要。他一直指陈“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

像的能量”。这个广大的空间,或许正是他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他对这么多人产

生了如许冲击的关键所在。他一直对世人讲话,一直到一九八六年过世,享年九

十。他的言论、日记、书简集结成六十册以上的著作。这一套主题丛书就是从他

浩瀚的言论中撷取出来的。这一套丛书,每一本都讨论了一个和日常生活特别有

关而又重要的题目。

95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人际关系中是否有秩序 1

当人际关系里没有秩序时,就像目前的生活,不仅会引起矛盾,也会引起悲

伤、忧虑、混乱和冲突。

要一起讨论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想必须记住我们是一起探索的。我们

一同进入生命中较复杂的问题,而一同探索需要热情、需要一颗不被任何特定信

念或结论所羁绊的心灵,而且愿意走得很远:不是指时间的长短,而是指深度而

言。

我们在一起探索是否能在人际关系中带来秩序,因为关系就是社会。关系存

在于你和我、我和他人之间,是社会的结构。也就是,人际关系是社会的结构和

本质。我现在简单地来说,当人际关系里没有秩序时,就像目前的生活,不仅会

引起矛盾,也会引起悲伤、忧虑、混乱和冲突。请不要只让我一个人讲话,而让

我们一同分享,因为我们正一起踏上旅程,或许手牵手,带着情感,带着体恤。

如果你们只是坐着听讲,我担心我们恐怕无法手牵手一同走上旅程。所以,请观

察你们的心灵、你们的人际关系——不管和谁,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邻居,

或是你的政府——看看这关系中是否有秩序,因为秩序是必要的,准确也是必要

的。秩序是美德,秩序是非常精确、非常纯粹、完全的,而我们正在探寻是否有

这样的秩序存在。

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人际关系的状态下活着。你可以隐退山林,去当和尚、托

钵僧,独自在沙漠中游荡,但你仍然与别人有关联。你不能从既存的事实中逃脱,

你也不能离群索居。你的心灵可以与人隔绝,或处在孤独的状态中,而即使如此,

你仍是与别人有关联的。生命是一种关系,生活也是一种关系。如果我们在四周

筑起围墙,只是偶尔窥伺彼此,我们便无法生存下去。在围墙之下,我们彼此无

意识地、深刻地互相关联着。我不认为我们已经很注重人际关系这个问题。你们

出版的书不讨论人际关系,而是讨论上帝、修炼、方法、如何呼吸、不能做这些

或那些,从不提及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含责任,就如同自由一般。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关联就是生活。那

就是生命,就是存在。而如果人际关系脱序,我们的社会、文化便会瓦解,就如

同现在所发生的事一样。

所以,秩序是什么,自由是什么,人际关系又是什么呢?秩序是什么?因为

当心灵真正地了解是什么引起脱序的,然后出自于那些顿悟、觉察及观察,秩序

自然会出现。这不是为秩序描绘好蓝图,蓝图是我们被抚养长大的一种宗教、文

化所设定的模式,乃至秩序应该为何,或秩序是什么。心灵已经尝试着服从秩序,

不论是文化的秩序、社会的秩序、法律的秩序,或宗教性的秩序。它试着服从一

些由社会活动、不容置疑的领导者及教师所建立的模式。对我而言,这不是秩序,

因为那暗示着服从。有服从的地方,就有脱序。接受权威,就是脱序。有比较存

在的地方——也就是衡量你自己与他人,把你自己与他人相比——就是脱序。我

会向你说明原因。

你的心灵为什么会服从?你问过这一点吗?你是否知道自己正依循着某种模

式呢?无论是何种模式,不管是你为自己建立的,或是别人为你设立的。我们为

什么总是服从?显然地,只要服从,就不可能有自由。然而,心灵总是追求自由

的——愈有智慧,愈警觉,愈觉察,就要求得愈多。心灵之所以服从、模仿,是

因为服从、依循模式是比较安全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情形。你很世俗地为人处事,

是因为服从比较妥当。你可能在国外接受教育,是伟大的科学家、政客,但是暗

地里你总是有一种恐惧:如果你不上寺庙或不去做那些别人告诉你的俗事,可能

就会有麻烦了。所以,你只好服从。服从之后会是什么情形呢?请探索下去。当

你服从的时候,你的心灵会发生什么事?首先,你会全然拒绝了自由,全然拒绝

了认知,全然拒绝了独立的欲望。当你服从时也会有恐惧的,对吗?从孩童时起,

我们的心灵便被训练得要模仿、服从社会上的模式——通过考试,得到学位,如

果幸运的话,谋得工作,然后结婚,就此结束了。你接受了这种模式,而且你因

为害怕而去遵循它。

所以,打从心底里你就否定自由,你就害怕,你有种感觉——不想要自由地

去追求、探索、寻找及发问。所以导致了人际关系的脱序。你我正试着深入地去

探索,去拥有真实的洞见,去看看真理。而就是这种对真理的认知,解放了心灵。

这不是练习,或探索之类的活动,而是真实的认知“实然”(What is )。

因着恐惧、服从、衡量、比较,我们的内在和外在都导致人际关系的脱序。

我们的人际关系是脱序的,不仅在多亲密的人与人之间,也在人与外界之间。如

果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脱序的现象,不在外面,就在这里,深植在我们之中,也看

清了所有的含意。然后,有了认知,秩序就来到了。而后我们不需依照那外加上

的秩序而活。秩序是没有范本的,也不是蓝图,它来自于对脱序的了解。你愈了

解人际关系里的脱序,就愈有秩序。所以,我们必须找出彼此间的关系是什么。

96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人际关系中是否有秩序 2

你和他人的关系是什么?你有无任何人际关系,或是属于过去的人际关系呢?

你的过去,伴随着印象、经验、知识,产生所谓的人际关系。但是人际关系里的

知识导致了脱序。我与你有关系。我是你的儿子、你的父亲、你的妻子、你的丈

夫。我们住在一起,你伤害我,我伤害你,你挑剔我、威胁我、打我,背地里和

当着我的面说些难听的话。而我已经和你共同生活了十年或两天,而且这些记忆

保存着那些伤害、刺痛、性的乐趣、烦恼和残酷的话语等等。那些东西收录在脑

细胞里,就是记忆。所以我和你的关系是基于过去的种种。过去是我的生命。如

果你观察过,你会看到你的心灵、生命、活动是根植于过去。而人际关系根植于

过去必定会造成脱序。也就是,人际关系里的知识带来脱序。如果你伤害我,我

会记得。你昨天或一个星期以前伤害我,都保存在我的心灵中,这就是我对你的

知识。那些知识阻断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里的知识导致了脱序。所以问题是:

当你在伤害我、夸赞我、羞辱我时,心灵能擦掉它而不记住吗?你试过吗?

月光是多么美,不是吗?它从树叶中渗出来。还有乌鸦的叫声,伴着夜光!

出尘的月亮伴着那些树叶,是多么令人惊喜。看着它,享受一下。

昨天有人对我说了些不好的话,那不是真的。他所说的话被记录下来,而心

灵根据记录来确认这种人与他的行为。当心灵在人际关系中根据侮辱、刺耳的话

语、不真实的事来行动,则人际关系里的知识便导致了脱序。对吗?现在,不妨

让心灵不要记录这种侮辱或谄媚的感觉,如何?因为对我而言,生活里最重要的

事情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不存在,一定会产生脱序。心灵活在秩序中,全

然的秩序,像数学秩序中最高的模式般,绝不允许任何分秒中有脱序的阴影存在。

而当心灵依据过去关系中的知识行事时,脱序就出现了。所以心灵如何不去记住

了受侮辱的经验,而知道这种感觉和谄媚已经发生过?它可不可以让事情发生,

而不记录下来,好让心灵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干净、健康和完整的?

你对这个有兴趣吗?你知道的,如果你对它真的感兴趣,它就是生活里最大

的课题:如何处理你的人际关系,而不让心灵受到伤害、受到扭曲。目前,有可

能吗?我们已经提出一个不可能的问题,而我们也必须找到那个不可能的答案。

因为“可能”意味着平凡无奇、已经被做过的、完成的;但是如果你提出这个不

可能的问题,就必须寻找答案。你的心灵能做到吗?这就是爱。懂得不去记住侮

辱、谄媚的心灵,了解什么是爱。

心灵能否不去记住,绝对不去记住那些侮辱或谄媚的事?可能吗?如果能找

到答案,就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我们活在伤际关系中。这不是抽象的,而

是生活,每天存在的事实。不管你上班、回家和太太睡觉或吵架,你总是在人际

关系里。而如果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秩序,终究会发生脱序的现象,就如同

一直以来的情形。所以,秩序是绝对必要的。为了要发现解决的方法,虽然心灵

已塑到侮辱、伤害和打击,但你能否不去记住它?在你记住它时,它已经在脑细

胞里留下记号。看看这个问题的困难处。心灵能否做到这点来完全地保持纯真呢?

纯真的心灵将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它不受到伤害,就不会去伤害别人。目前,这

可能吗?各种影响、意外、伤害、不信任,都加诸在心灵上。心灵能否不去记住,

以保持纯真清明吗?我们将要一起去寻找答案。

我们会借着问“爱是什么”而找到答案。爱是一种思想的产物吗?爱在时间

的领域里吗?爱是愉悦的吗?爱是可以经由思想来陶冶、练习、形成的吗?在进

入这问题之前,我要先问:爱是愉悦的吗——是性或其他方面的快乐?我们的心

灵总是在追求快乐:我昨天享用了一顿美食,用餐的愉悦已被记住了,而我还想

要更多的经验,明天我要更好或同样的一餐。我已经感受到夕阳的愉悦,或看到

树影里的月亮,或远在外海的波涛。美带来了快乐,也就是愉悦。心灵记住了,

希望它重现。而想到言之后,反复咀嚼,也希望它重现,这就是你称为的爱。对

吗?当我们讨论到性,不要害羞,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丑化了它,因为

你拒绝了各种自由,除了这项自由。

所以,爱是快乐的吗?爱是由思想组成的吗?就像快乐是由思想组成的一样?

爱会嫉妒吗?有人能去爱一个嫉妒、贪欲、野心、暴力、服从、全然脱序的人吗?

所以爱是什么呢?显然它不是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它不是愉悦。请了解愉悦的重

要性。思想支持愉悦,因此思想并不是爱。思想不能培养爱。它可以培养对快乐

的追求,就像它对恐惧一样,但它仍不能创造出爱,或将它整合起来。看看这个

事实。看到了之后,你就会放弃你的野心、贪欲。所以,经由否定,你会找到最

不平凡的东西,就是爱。这是最正面积极的事。

人际关系里的脱序显示出没有爱的存在,只剩下服从的时候,便会有脱序的

现象发生。所以,当心灵臣服于一种快乐的模式,或自以为是爱时,就无法知道

爱是什么。心灵了解到脱序产生的整个过程,便会达到一种秩序,那就是美德,

因此这便是爱。它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如果你不照这种方式生活,你就会很

不快乐,你会陷于社会的混乱中,而且永远沉溺于其中。只有知道爱是什么,秩

序是什么的人,才跨得出这股洪流。

马德拉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编者按:马德拉斯的公开演讲是在晚上的户外举行,因为那时比较凉爽。

97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

在看到夕阳的时刻,你并没有快乐,你只是看见绝妙的事物,满是光芒、色

彩和深度。当你离开回到你的生活中,你的思想说:“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我希望能再有这种经验。”所以,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

为了要从人的角度发现任何事情,难道我们不需要从自由的某种品质出发吗?

如果我们探究像爱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摆脱我们特有的偏见、个人的特质、

性向以及我们对爱的期望——不管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或现代的。如果可以,我们

应该把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以便于探究,否则我们会分心,我们会因为我们特别

的情况,浪费能量去肯定或争辩。在讨论过“爱是什么”的问题后,我们能看到

找出这个字所传达或没有传达的重要性、意义和深度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先看看

我们是否能让心灵从各种关于这个字的不同结论中解放出来吗?可能从那些根深

蒂固的偏见、歧视和结论中,解放心灵吗?因为在一起讨论爱是什么的问题时,

我觉得我们必须有非常敏锐的心灵。而当你有意见、评断,或认为爱该是如何或

不该如何时,你不会有美好清晰的心灵。为了要检视心灵,我们所有的探索会有

美好清晰的心灵。为了检视心灵,我们所有的探索必须从自由的感觉开始——不

是从某件事情解脱的自由,而是自由的品质,可以去看、观察、看到真相是什么

的能力。稍后,你可以回到你的偏见、你特有的虚荣心和结论,但是我们能够在

此刻把这一切暂放一边,保持这种探索的自由吗?有几件事情互相关联着:性、

嫉妒、寂寞、归属感、交谊、极大的快乐与害怕。这不都和那个字有关吗?我们

可以从快乐这个问题开始吗?因为它在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多数的宗教贬

抑性,因为他们认为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不可能了解真理是什么,上帝是什么,

爱是什么,至高无上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基督教、印度教、佛教里至要的教规。

当我们要问爱是什么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压抑的传统制约—

—维多利亚时期的和现代的——或许是容许性的享乐。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

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和任何所谓有教养、智慧、虔诚信仰的人们谈话——

我不会称它们为虔诚信仰的,但是别人称他们为虔诚信仰的——你知道,禁欲是

他们的大问题之一。你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完全不相关的,禁欲在现代的世界里无

立足之地,该把它搁置。我会觉得遗憾,因为知道禁欲是什么,是其中一个问题。

要知道爱是什么,必须要以宽广深沉的心灵去探索,不只是言语上的见解而已。

为什么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不是说它对或错,我们是在

探索,该不该有性的快乐并没有定论。为什么快乐在我们生活里,扮演如此重要

的角色?它是我们主要的欲望之一,但是它为什么占据了如此奇妙的重要性?不

仅在西方世界,它是如此喧嚷、粗俗,在东方世界也是一样的。它是我们主要的

问题之一。为什么?宗教——所谓的宗教——那些神职人员贬抑它。如果你在寻

求上帝,他们说,你必须发誓禁欲。我认识一个印度僧侣,是个非常严肃的人,

有学问、有智慧。在十五或十六岁时,他放弃了世界而且发了禁欲的誓。当他年

长的时候——在他大约四十岁时,我遇见他——他放弃那些誓约,结婚了。因为

印度的文化认为放弃誓约的人是可怕的,所以他有一阵子过得像在地狱一样。他

被排斥,过了一段真正痛苦的日子。但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为什么性有如

此奇妙的重要性呢?这是所有色情书籍的问题。允许你完全的自由去阅读、发行、

表现你所喜欢的、从压抑中解放出来。你知道世人都是这么做。这和爱有什么关

系?爱、性、快乐和禁欲是什么意思?请不忘记这个人们非常重视的字和它的意

义——引导至禁欲的生活。让我们找出为什么人们终其一生,在生活里给予性如

此重要的地位,和为什么如此反对它。我不知道我们要如何回答。在性的活动中

不是有一个因素是完全的自由吗?在知识上我们模仿,我们不会创造,是二手或

三手的经验;我们重复——重复别人所说的,我们只有一点点思考。所以,我们

没有主动、创造力、活力和自由,而且在情感上,我们没有激情,也没有深刻的

兴趣。我们可能有热情,但是很快就褪色;没有持续的热情,而生活多少有些机

械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既然生活是机械的、知识的、技术性,和多少带点

感情的重复,这个特别的活动,自然变得非常的重要。如果在知性上有自由,人

有热情,那么性便会有它自己的地位,而不会那么重要了。我们不会赋予它那么

重大的意义,试着借由性去发现涅NB231 ,或者想借由性可以和人类有完全

的结合。你知道,那些我们希望借着性发现的事!所以,我们的心灵能找到自由

吗?我们的心灵能非常活跃、清明和有知觉吗?——不是从别人、哲学家、心理

学家和所谓的精神导师那里撷取而来的,他们根本缺少灵性。当有自由、深刻、

热情的特质时,性也会有它自己的地位。而禁欲又是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里,

禁欲可有任何地位吗?“禁欲”的定义是什么?不只是字典里的意义,而是它深

刻的意义。拥有全然禁欲的心灵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我们应该加以探索。也许这

就是更重要的。

98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2

如果有人意识到心灵的所有活动——当观察者观照心灵的时候起分别心,而

引起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冲突——他难道没有看到持续形成的印象,和各种

快乐、不幸、意外、侮辱的记忆,以及各种不同的印象、影响和压力?这些东西

充满在我们的心灵中。思考一下性行为,描绘一下它,想像一下,维持住那种被

唤起的情绪,就得到刺激了。这样的心灵不是禁欲的心灵。禁欲的心灵是一种完

全没有影像的心灵,没有印象,才是禁欲的心灵。而心灵才会永远纯真。“纯真”

意味着没有受到伤害的心灵——或伤害别人,它无法去伤害别人,所以也无法被

别人伤害,但仍然是非常容易受伤害的。这样的心灵是纯洁的心灵。但是那些立

过禁欲誓约的人是一点都不纯洁的;他们无止境地和自己争战着。我知道在东、

西方各种的修道士为了寻找上帝而饱受折磨,他们的心灵被扭曲、受着煎熬。这

些都和快乐相关。爱和快乐的关系在哪里?追求快乐和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

面上看来,是一体的。我们的德性基于快乐,我们的道德也基于快乐。我们认为

你可以借着牺牲得到它——这会给你快乐!——或抵抗,这可能会给你成就事情

的快乐。如果在快乐和爱之间有这样的事,那么界线在哪里?两者可以合为一体、

交织在一起吗?还是它们一直是分开的?有人说:“爱上帝,那个爱和亵渎的爱

无关。”你知道这些不只是几世纪以来的问题,而是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有了。而

两者分别的界线在哪里,或是没有任何分别的界线?这个不是那一个,而如果我

们在追寻快乐,就像大部分的人——以上帝之名,以和平之名,以社会改革之名

——而爱在这些追求中的地位又何在?所以必须深入那些问题:快乐、享乐和喜

悦是什么?祝福与快乐有关吗?别说有或没有,让我们找出答案。看看那美丽的

树、云、水、夕阳、无垠的天空、男人、女人和小孩的脸。沉醉在真正美的事物

中,是一大享乐,是一种对不凡、高贵、清明和可爱的事物的欣赏。当你拒绝快

乐,你就拒绝了所有对美的知觉。宗教就是拒绝了它。最近我听说,在西方世界,

风景画进入了宗教画的领域,然而在中国和东方,风景画和树却一向是被认为是

高贵和具有宗教性的。为什么心灵会追寻快乐?这不是对或错的问题,但这个快

乐原则的机制是什么?如果你说你同意或不同意,那我们就迷失了,但是如果我

们一起找出原则是什么,快乐的机制是什么,那么也许我们将知道真正的享乐是

什么。而喜悦和祝福是什么,哪一项包含了狂喜?狂喜和快乐有关吗?喜悦可以

变成快乐吗?快乐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心灵一直追寻它?你不会没有知觉——

看到美丽的房子,或阳光洒在可爱的绿地上,或在无垠的沙漠中,没有一点绿草,

还有广阔的天空。你不能避不看它,而看到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愉悦,不是吗?

当你看到一张可爱的脸庞——不只是结构对称的脸,而是有深度、美感、特质、

智慧和活力的脸——看到这样的脸真是令人惊喜,而一旦你知觉到就有了愉悦。

愉悦何时变成快乐?你看到米开朗琪罗完美的雕像,你看着它,它是最杰出的作

品,不是指主题,而是它的品质。看到它就会产生极大的快乐和愉悦。你走开了,

心灵在回想它,开始思考。你认为那是多完美的作品。看到的时候,有很美的感

觉,看到绝妙事物的品质。然后思想会唤起它、回忆它,而且会记住你看见雕像

时的快乐。然后思想创造了快乐,它带来活力和延续,所以当你看见雕像时,感

觉就出现了。所以,思想要为寻求快乐负责。这不是我发明的说法,你可以看到

的。你看过美丽的夕阳,然后你会说:“但愿我能回去再看一次。”在看到夕阳

的时刻,你并没有快乐,你只是看见绝妙的事物,满是光芒、色彩和深度。当你

离开回到你的生活中,你的思想说:“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希望能再有这

种经验。”所以,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这就是机制吗?然后会发生什么呢?

你从此再也看不到那夕阳——再也看不到!因为最初看到夕阳的记忆仍然留存着,

而你总是和它比较。因此,你再也看不见任何新的事物了。所以,有人问:你可

以看到夕阳、美丽的脸、你的性经验或任何事物,看到它而且结束它,不再存留

在心中——不管事情是极为美的或有很深的悲伤,或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你能

看到它的美,而把它全部结束,完全地结束,不保留到第二天、下个月和未来吗?

如果你保留起来,思想就会玩味。思想就是把那件事、那个痛苦,或能给你愉悦

的事储存起来。所以一个人如何不去避免,而要意识到这全部的过程,而不让思

想去操控?

99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3

我“想要”看夕阳,我“想要”看那些树,它们充满了大地的美。它不是我

的地球、你的地球,它是我们的地球。它不是英国的地球、俄国人或印第安人的,

而是我们的地球;没有界限,没有丑陋、野蛮的战争和人的恶念。我想要看到所

有的一切。你看过山丘上的棕榈树吗?多么美啊!你看过原野上的一棵树吗?我

“想要”看,我“想要”享受它,但是我不想把它缩减成丑陋的小小快乐。而思

想会缩减它。心灵如何能在需要的时候就运作,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运作呢?只有

在真正觉察到思想的整个机制,思想的结构和本质的时候。它必须这样运作——

绝对合乎逻辑、健康地、不会神经质或个人地——而它没有任何地位。所以,什

么是美和思想?理智可以感觉到美吗?它可以描述、可以模仿、可以复制、可以

做许多的事,但是所描述的是那不被描述的本身。我们可以再继续深入地谈论了。

所以,当一个人了解快乐的本质和原则时,爱是什么?爱是嫉妒吗?爱是占有吗?

爱是支配、依附吗?你知道生活中所有的情形——女人主宰男人,或男人主宰女

人。男人想追求所以去做了什么,他是有野心的、贪婪的和嫉妒的。他渴望地位、

声望。他的妻子说:“天哪,不要做那些无聊的事,过过不一样的生活。”所以

两人中就有了隔阂——即使他们是睡在一起。有野心时,在个人追寻他们私自的

快乐时,会有爱吗?而爱是什么?显然地,只有在野心、竞争、想出名这些事都

不再出现时,才有可能出现。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出名,有所成就,成为

作家、艺术家,或什么伟大的事。这些都是我们要的。这样的男人或女人知道爱

是什么吗?那表示,对一个为自己工作的人来说,不只在小地方,而是与国家、

上帝、社会活动、一连串的信念认同,他会有爱吗?当然不会。而这就是我们跳

入的陷阱。我们能注意那陷阱,真正地注意——不是因为某人的描述——注意那

陷阱并将它破坏吗?那就是真正的革命,不是愚蠢的去用炸弹和社会改革来进行。

虽然社会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炸弹却不是。所以,有人不知不觉地发现或碰上,

没有刻意,这个东西就称为爱,而其他的则不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快乐的性质和

思想如何破坏能令人极为喜悦的事时,它就会发生了。喜悦不能够转化成快乐。

喜悦是自然产生的,但是当你说:“哦!我很快乐”的时候,你就不再快乐了。

在人类的关系里,爱是什么?在人类的关系里,爱的地位是什么?有任何地位吗?

然而我们必须一同生活,我们必须合作,我们必须一起抚育孩子。有爱的人会送

儿子上战场吗?这是你的问题。你有孩子,而你的教育正让孩子去战争、杀戮。

请找出答案!什么是爱,而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又有什么关系?我认为问题只能从

这方面得到解答——真正地,不是口头上或知识上——当快乐、思想、所有的原

则,和这种变化被了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全然不同的关系。

布洛伍德公园。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

100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占有拥有就是爱吗 1

如果我占有你、拥有你,这就是爱吗?我占有你,就像我占有汽车、大衣、

布匹一样。因为在占有中,我觉得非常富有,所以我依赖这种感觉,它对我的内

心非常重要。这种占有、拥有和依赖,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爱。

我们讨论到爱这个复杂的问题。我认为除非我们了解另一个同样复杂的问题,

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才会了解爱。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小的时候,我

们是多么的好问?我们渴望知道,我们看到比大人更多的事。如果我们十分清醒,

就会观察到大人没有注意到的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心灵更加灵敏、更好奇和

更渴望求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习数学、

地理。当我们年纪渐长,心灵变得愈来愈具体化、愈来愈沉重、愈来愈庞大。你

有没有注意到,年长的人是多么的有偏见?他们的心灵顽固、不开放,他们以固

定的观点来看事情。你现在很年轻,但是如果不警觉,你也会变成那样。了解心

灵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吗?而且看看你是否灵活,能否立即调适,在生活的每个阶

段是否有着不凡的能力,有着深厚的研究和了解,来代替日渐迟钝的心灵?难道

你不想知道心灵的方式,好来了解爱的方式吗?因为正是心灵破坏了爱。那些狡

猾的人,无法了解爱是什么,因为他们的心灵太犀利、太聪明,因为他们太肤浅

——这意味着太表面——而爱是不存在于表面的。心灵是什么?我不是在谈头脑,

那是任何生理学家都可以告诉你的身体上的构造。头脑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神经系

统做出反应。而你正在探索心灵是什么。心灵说:“我认为,它是我的,它是你

的,我被人伤害,我是嫉妒的,我会爱,我会憎恨,我是印度人,我是回教徒,

我相信这个,我不相信那个,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尊敬,我轻视,我要,我不

要。”这些是什么?直到你了解它——直到你熟悉了全部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心

灵。直到你有知觉,否则当你更老的时候,你会逐渐老化,变得顽固、具体化、

迟钝和固执。你所谓的心灵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你想事

情的方法。我在谈论的是你的心灵,不是别人的心灵和想事情的方法,而你感觉

的方式、你看树、看鱼、看渔夫的方式,和你看村民的方式。心灵逐渐地被扭曲

或设定在某一既定的模式里。当你要某些东西,当你需要,当你渴望,当你想达

成某事,然后你就会设定一套模式,也就是你的心灵会创造模式,并且自陷其中。

你的欲望使你的心灵具体化。比方说,我想成为非常有钱的人。想要致富的欲望

创造出一个模式,并陷在里面,而我只能从那些角度思考,而不能超越它。所以

心灵深陷其中,变得具体、顽固、迟钝。如果我有信仰——信仰神,相信某些特

定的政治体系——这个信仰就开始设定了模式,因为信念是欲望的结果,而欲望

强化了模式。我的心灵逐渐变得迟钝,无法适应,无法灵活,无法敏锐,也无法

清明,因为我已深陷于欲望的迷宫里。所以,直到我真正地探究自己心灵的过程、

思考的方式、对爱的看法,直到我熟悉自己思考的方法,否则我不可能了解爱是

什么。当我的心灵渴望爱的事实、爱的行动,以及想像爱应该是什么样时,就不

会有爱,因为我给了爱某种动机。所以,我渐渐地在创造爱的行为模式。但这不

是爱,它只是我认为爱应该是什么的欲望。比如说,我拥有你做我的妻子或丈夫。

你了解“拥有”吗?你拥有你的布匹或大衣,如果有人拿走它们,你会很生气,

你会忧虑,你会被激怒。为什么?因为你把布匹或大衣看作你的财产;你拥有它

们,因为借着拥有,你觉得自己富足。通过拥有许多布匹和大衣,你觉得富有,

不只在身体上,也在心理上感到富有。所以,有人拿走你的大衣,你就被激怒了,

因为在你心中的富足感、占有感被剥夺了。拥有造成了爱的一种藩篱障碍,不是

吗?如果我占有你、拥有你,这就是爱吗?我占有你,就像我占有汽车、大衣、

布匹一样。因为在占有中,我觉得非常富有,所以我依赖这种感觉,它对我的内

心非常重要。这种占有、拥有和依赖,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爱。但是如果你检验

一下,你会发现,心灵因拥有而满足。总之,当你拥有布匹、汽车或房子时,它

会在心中带来满足感,让你觉得它们是你的。所以心灵渴望制造模式,陷于模式,

因而变得无力、迟钝、愚蠢和不会思考。这种心灵是以“我的”为中心,我占有

某些东西的感觉,我是伟人,我是个小人物,我被侮辱,我受到谄媚,我很聪明,

我很美丽,或我要有野心,或我是某人的女儿,或某人的儿子。这种“我”的感

情,是心灵的核心,也是心灵的本身。所以愈觉得“这是我的”,就愈强化“我

是了不起的人”、“我一定很伟大”、“我是个聪明人”或“我是个非常愚蠢无

趣的人”的感觉;愈设定模式,就愈显得这个人封闭而无趣。然后就会有痛苦产

生,而在其中受苦。之后你就会说:“我要做什么呢?”然后再挣扎地找寻别的

东西,来替代除却围绕自己的墙壁——借着思想小心的觉察进入其中了解它。它

希望从外界取得什么,然后再封闭自己。逐渐地,心灵变成爱的阻隔。所以不了

解生活、不了解心灵,以及不了解行动所依据的思考方式,我们不可能了解爱是

什么。

101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占有拥有就是爱吗 2

心灵不也是比较的一种工具吗?你说这比那个好,你比较自己与别人,谁比

较美丽,谁比较智慧。当你说:“我记得一年以前看过那条河,那个时或比较美。”

这就是一种比较。你将自己与别人相比,与一个例子相比,与理想相比。比较性

的判断让心灵变得愚钝,它不能使心灵敏锐,它不能让心灵更具包容力,因为,

当你老是在比较的时候,情况如何呢?你看到夕阳的时候,你立刻与以前的夕阳

相比。你看到一座山是这么的美丽,而你却说:“我在两年前看过一座更美丽的

山。”当你在比较的时候,你不是真的在看着那里的夕阳,你看着它,只是要拿

它去与别的东西比较。所以,比较使你无法看见全部。我看着你,你很好。但是

我说:“我知道一个更好的人、更高贵的人、更愚蠢的人。”当我这么做时,我

不是在看着你。因为我的心灵正在别的事情上,我一点都没有在看你。同样地,

我也不是在看夕阳。要真正地看夕阳,就没有比较;要真正地看你,就不能拿你

与别人比较。只有当我没有比较地看着你的时候,我才能真正了解你。但是,当

我把你与别人相比时,我会:“哦!他是一个很笨的人。”所以,在比较的时候,

愚蠢就出现了。我把你与别人作比较,而在比较时,使得人丧失了尊严。当我没

有比较地看着你时,我只关心你,不是关心别人。这种真正对你的关心——没有

比较,才会带给人尊严。所以,只要心灵在比较,就没有爱,而心灵总是在批判、

比较、衡量、找出弱点的所在。所以,只要有比较,就不会有爱。当父母亲爱他

们的孩子时,他们不会拿他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他是他们的孩子,而他们也爱

他们的孩子。但是,你想要将自己与更好、更高贵、更富有的事相比,而你就会

让自己更缺乏爱。你总是在乎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当心灵变得愈来愈爱比较、愈

来愈爱占有、愈来愈爱依赖时,就创造出一个模式而深陷其中。所以,就无法从

新鲜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所以,就会毁掉那件事,毁掉生活中的芬芳,而那就

是毁掉爱。

学生:爱是没有止境的吗?爱是基于吸引力才有的吗?克:假如你被一条美

丽的河所吸引,被一个美丽的女人或男人所吸引,那有什么不对?我们试着把它

找出来。你看,当我被一个女人、一个男子、一个孩子或真理所吸引时,我想和

它在一起,我想拥有它,我想认定它是自己的,我说它是我的而不是你的。我被

一个人吸引,我一定会靠近他,我的身体一定也会靠近他的身体。而我做了什么

呢?发生了什么事呢?事实就是:我被一个人吸引了,而我想要亲近那个人,这

是一个事实,而不是理想。而我被吸引了,也想拥有,它也是个事实,这就不会

有爱。我关心的是事实,而不是我应该怎么做。当我拥有某人,我不要他也看着

别人。当我认为他是“我的”的时候,这是爱吗?显然不是。当我在别人身旁筑

起藩篱的时候,就像“我的”,这就没有爱了。事实是,我的心灵一直这么做。

这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想看看心灵是如何运作:也许,留意它,心灵就会平静

些。

学生:为什么人会有爱的需求?克:你是指我们为什么要有爱?为什么应该

有爱?我们可以没有它吗?如果你没有这所谓的爱,会发生什么结果?如果你的

父母想出他们爱你的原因,你可能就不会在这里了。他们可能把你丢出去。他们

认为他们爱你,因此想要保护你,想要看你受教育,他们觉得必须给你机会。这

种保护你的感觉,这种要你受教育、你属于他们的感觉,是他们通称的爱。没有

它,会发生什么结果?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会发生什么结果呢?你会被疏忽,

你会是累赘,你会被排斥,他们会恨你。所以,还好有爱的感觉,也许乌云密布,

也许污秽丑陋,但是仍然有感情,很幸运的是为你和我。否则,你我就无法接受

教育,也将不会存在于世上。

在雷哈特学校与学生谈话。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102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 1

我们在宗教上、政治上或知识上追随名人,我们只是反复记录的留声机,而

且我们称这种重复为“知识”。我们学习,我们重复,然而我们的生活依然廉价、

庸俗、无聊、丑陋。为什么?

问:我们的生活中缺乏仁慈的真正动力,而我们寻求以组织化的慈悲和强制

的正义来填满空虚。我们的生活只有性。你能在这令人厌倦的主题上指点些迷津

吗?克:对这个问题加以解释的是: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生活是空虚的,而我

们也不懂爱——我们知道感觉,我们知道宣传,我们知道性的需求,但是没有爱。

而如何转化这种空虚,没有烟如何找到火焰?当然,这就是问题所在,不是吗?

所以,让我们一起找出事情的真相。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虽然我们非常活跃,

虽然我们写书、看电影,虽然我们玩乐、做爱、上班,然而我们的生活是空虚、

无聊的,只是些例行公事而已。为什么我们的关系廉价、庸俗、空虚,而且不重

要?我们非常了解自己的生活,知道我们的存在只有很微小的意义;我们引用学

过的语句和思想——某某说了什么,什么大圣者、近代的圣人,或那些古圣先贤

说了什么。我们在宗教上、政治上或知识上追随名人,我们只是反复记录的留声

机,而且我们称这种重复为“知识”。我们学习,我们重复,然而我们的生活依

然廉价、庸俗、无聊、丑陋。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认为心灵这么

重要?为什么心灵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么重要?——心灵就是观念、思想、合理化、

评量、平衡和计算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认为心灵如此重要?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

须变得有感情、多愁善感和滥情的。我们了解这种空虚,我们了解这种沉重的挫

折感。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这种肤浅、负面的感觉?的确,只有当我们在人

际关系中清醒地探讨它的时候,我们才能了解它。在我们的关系中到底发生了什

么状况?我们的关系不是一种自我孤立吗?每一种心灵活动不是一种保护、寻求

安全或孤立的过程吗?这种思考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集体的、隔离的过程吗?

我们生活的每个活动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过程吗?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它的

存在。家庭已经变成一种自我孤立的过程,它已被孤立了,它必须在反对中存在。

所以,我们所有的活动导致自我孤立,这样就产生了空虚感;而因为空虚,我们

用收音机、喧哗、谈天、闲扯、阅读、知识的获得、尊荣、金钱和社会地位等等

来填补。但是这些都是孤立的过程,因此它们只会增强孤立。所以,对大部分的

人而言,生活是一种孤立、否认、抗拒、顺从模式的过程;很自然地,在这样的

过程中没有生活,也因此有了孤寂感和挫折感。的确,爱一个人就是要与他沟通,

不只在某一特定的程度,而是全面地,但是我们并不了解这样的爱。我们只知道

爱是种感觉——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财产、我的知识、我的成就,而这又

是再一次的孤立过程。我们在各方面的生活带来孤立,它是思想和感情上自我封

闭的动力,我们偶尔才会和别人沟通。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重大的问题。现

在,我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就是——高尚、拥有、空虚——而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去

超越它。我们如何超越寂寞、空虚和内在的贫乏?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超越。

大部分的人都满意于自己,要寻找新的事物是很麻烦的,所以我们宁愿保持现状

——这是真正的困难所在。我们有太多安全保障;我们的满意来自筑城墙,偶尔

在墙外耳语;有时候来个地震、来个革命和干扰,但很快地就加以扑灭。所以,

大部分的人并不真想要超越自我封闭的过程;我们只在找寻一个替代品,在不同

模式中相同的事物。我们的不满是非常肤浅的,我们要新的事物以满足自己,新

的安全、新的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是再一次的孤立。我们正寻求的,不是在超

越孤立,而是强化孤立,让它得以永存,不被干扰。只有很少的人想要超越和探

究我们所谓的空虚寂寞。那些为旧的寻求替代品的人会因发现新的安全而满意,

但是很明显地有些人会想要超越那一点,就让我们与他们一同前进吧!

103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 2

现在,要想超越寂寞和空虚,就必须了解心灵的全部过程。我们所称的寂寞

空虚是什么?我们如何知道空虚,如何知道寂寞?你是由什么标准判定的?当你

说寂寞空虚时,是用什么标准?你只能用旧有的标准。你说“空虚”,你给它个

名字,而且你认为你已经了解它。对事物的命名不正是妨碍了解吗?大部分的人

知道我们正在逃避的寂寞是指什么。大部分的人也注意到这种内在的贫乏和不足。

它不是失败的反应,这是事实,借着为它命名,我们不能排除它——它就在那里。

现在,我们如何知道它的内容,我们如何知道它的本质?命名之后你就了解它了

吗?喊了我的名字就了解我吗?你只有观察我、和我沟通,才能了解我,但是只

是叫着我的名字,说我这个或那个,显然会结束我们之间的交流。同样地,知道

寂寞的本质,一定会和它有交流,而你为它命名则不可能了。要了解事物,首先

必须停止为它命名。如果你想要全然了解你的孩子——我怀疑——你会怎么做?

你看着他、注意他玩耍、观察他、向他学习。换句话说,你爱你想要了解的人。

当你爱某些事物,自然会有交流,但爱不是一个字、名字和想法。你不能够爱寂

寞,因为你不完全了解它,你怀着恐惧接近它——不是怕它,而是别的东西。你

没有想过寂寞是什么,因为你并不真正地了解它。别笑,这不是狡辩。去经历一

下我们正在讨论的事,你就会发现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所谓的“空虚”是一

种孤立的过程,是每天与人关系的产品,因为在关系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寻求孤

立。你想成为你的财产、妻子、孩子的唯一拥有者,你想将那些东西命名为“我

的”,这明白显示了独占。这种排除的过程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孤立感,而由于无

人能活在孤立中,就有了冲突;而在冲突中,我们就想逃脱。所有我们可以想出

来的逃脱模式——不管是社会的活动、喝酒、追随上帝、圣者、举行仪式、跳舞,

或者是其他的娱乐——是同一回事;而且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逃避冲突

的整个过程,而想要超越它,我们就必须了解关系。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

逃避,直接与寂寞孤独交流时,就会有感情,就会有爱。换句话说,你必须爱它

才能去了解它。爱是唯一的改造方法,而爱不是理论,不是信念,它并不遵循任

何书籍或社会的规范。所以,我们无法在理论中找到解答,这只会造成进一步的

孤立。只有当心灵、思想不再逃避寂寞时,才会找到答案。逃避是孤立的过程,

而事情的真相是:只有在有爱的时候,才有交流,寂寞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孟买。一九五〇年二月十二日

104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的可能

只有在心灵真正地安静时,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请求、要求、追寻、占有、

嫉妒、恐惧和焦虑时,只有当心灵真正地沉静下来时,才会有爱的可能。只有当

心灵不再投射自我、不再追寻它独特的感觉、要求、冲动、隐藏的恐惧,也不再

寻求自我实现或被信念束缚时,才会有爱的可能。

问:观念会把人分离,但是也会把人聚在一起。这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它可

能产生交流吗?克:我怀疑,当你问这样的问题时,你是否明了观念、信仰、意

见只会隔绝人,意识形态会瓦解人的关系,观念无可避免的也会打断它?观念并

不会把人结合在一起——虽然你可能试着去把属于不同或相反意识形态的人聚在

一起。观念无法把人聚在一起,因为观念总会在冲突中彼此反对和互相破坏。总

之,观念是印象、感觉、文字。而文字、感觉和想法会把人们聚在一起吗?或者

有人想要用相当不同的事把人聚在一起?我们看到恨、恐惧和民族主义聚集了民

众。恐惧聚集人群。一种共同的憎恨,有的时候也聚集了原本互相反对的民众,

就像民族主义也会聚集原本对立的民众。的确这些是观念。而爱是观念吗?你能

想一想爱吗?你能想一想你爱的人,或你爱的群众。但那是爱吗?当你想到爱的

时候,是爱吗?思想是爱吗?当然只有爱能将人们聚在一起,而不是思想——不

是一个团体对抗另一个团体。有爱的地方,就没有族群、阶级、国籍之分。所以,

必须了解我们所谓爱的意义。我们知道观念、意见和信仰的意思。那么,爱是什

么意思呢?它是心灵的事吗?当心灵中的事存在心里,这就是心灵的事。对大部

分的人来说,就是如此。我们心中存入很多属于心灵的事:有意见、观念、感觉、

信仰,而在其中,我们得以生存和爱。但这是爱吗?我们可以思考爱吗?当你在

爱的时候,思考在运作吗?爱和思想不是相反的两件事,不要让我们把它们分开。

当一个人有爱的时候,孤独感是把人们聚在一起呢,还是解散他们、将他们推离

彼此呢?的确,只有在思考下运作时才可经验到这种爱——那并不表示人会发疯

或变得不平衡。相反的,它要求思想以最高的形式去超越。所以,爱不是心灵的

事。只有在心灵真正地安静时,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请求、要求、追寻、占有、

嫉妒、恐惧和焦虑时,只有当心灵真正地沉静下来时,才会有爱的可能。只有当

心灵不再投射自我、不再追寻它独特的感觉、要求、冲动、隐藏的恐惧,也不再

寻求自我实现或被信念束缚时,才会有爱的可能。但是我们大多认为爱伴随着嫉

妒、野心和追求个人的欲望。的确,当这些事存在的时候,那就不是爱。所以,

我们必须不在乎爱,让它自然地来,不刻意寻求,但是我们必须在意是什么阻挠

了爱,是什么让心灵自我膨胀而形成障碍。在我们知道爱是什么之前,去了解心

灵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因而,为什么要去深入研究认识自己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不只是说“我必须去爱”,或“爱使人们结合在一起”,或“信念把人的关

系打断”,这只是一味地重复你所听过的,因此完全没有用。文字是纠结的。但

是如果能了解一个人思考模式的重要性,我们的欲望、追寻和野心的方式,那么

就有可能了解爱是什么。但是,这需要对自己极为了解。当有自制、忘我的时候

——不是刻意地,而是自然地,忘我和自制不是训练的结果——就有爱的可能。

当了解自我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在清醒和睡梦中时,就产生

了自制。然后心灵的整个过程就被了解了,无论是在人的关系里,在每个事件中,

在每次对挑战的反应中了解了这些,再把心灵从自我纠正、自我设限里解放出来,

如此一来,就有爱的可能。爱不是情绪、不是浪漫主义、不是依赖;而且很难了

解那些状况——因为我们的心灵总是阻碍、限制和侵害了它的运作。因此,首先

要了解心灵及其方式是很重要的,否则,我们将陷在毫不重要的幻想、语言和感

觉当中。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念只是一种避风港和逃避;观念变成了信仰,自

然避免了完整的生活、完整的行动和正确的想法。要正确地思考、自由、智慧地

生活,只有在自我认识变得更深沉、更宽广的时候才有可能。

奥嘉义。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105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 1

你的心灵为什么充满了性?因为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因为它是全

然忘我的。暂时的,最起码在那个时刻,你可以忘记“自我”——而你没有其他

的方法可以忘记自己。

问:我们知道性是生理和心理上不可缺少的一种需求,而它似乎是这个时代

导致我们个人生活混乱的根源。年轻的女人成为男人欲望下的牺牲品是很可怕的。

压抑和沉溺都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克:无论我们接触什么,

为什么总会产生问题?我们已把上帝变成问题,把爱变成问题,我们也把关系、

生活变成问题,也把性变成问题。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问题、

都是恐怖的呢?我们为什么在受苦?为什么性也变成问题?我们为什么甘愿与问

题一同生活呢?我们为什么不结束这一切呢?我们为什么不让它们了结,而要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背负着它们呢?的确,性是个问题,但主要的问题是:我们

为什么把生活弄成问题?工作、性、赚钱、思考、感觉、经验——你知道的,生

活这回事——为什么它是问题?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总是从特定和固执的观点来思

考事情吗?我们总是从中心往外围思考,但这个外围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中心,所

以我们接触的任何事物都是肤浅的;但是生活不是肤浅的,它要求的是完整的。

因为我们只是肤浅地活着,我们只知道肤浅的反应,所以不管我们在外围做了什

么,必定无可避免地制造了问题,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肤浅里,

而我们满足地、肤浅地与所有问题活在一起。所以,只要我们肤浅地在外围上活

着就会产生问题——外围就是“我”和它的种种感觉,可以是客观或是主观的,

可以和宇宙、国家或心灵的事物认同的。所以,只要我们生活在外表的领域里面,

就一定会复杂,一定有问题,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心灵是一种感觉,是累积感

觉和反应的结果,而任何它接触到的事情,就必定会有悲惨、混乱、无止境的问

题。这种心灵是造成我们问题的真正原因,它日以继夜地工作,有意识和无意识

地工作。心灵是最肤浅的东西,而我们花了世世代代的时间——我们的生命——

培育心灵,让它愈来愈聪明、愈来愈微妙、愈来愈狡猾,也愈来愈扭曲和不诚实

——在我们生活中,这每一项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心灵中的本质会变得不诚实、

扭曲、不能面对事实,心灵会制造问题,心灵就是问题的本身。现在,性的问题

意味着什么?它是行为吗?或是有关行为的想法?当然,它不是行为。性行为对

你不是问题,就像“吃”对你不是问题一样:但是,如果因为你没有别的事可想,

整天考虑“吃”的话,它就是问题了。所以,性行为是问题吗?还是想法是问题

呢?你为什么要想呢?你为什么制造这个问题呢?那些电影、杂志、故事、别人

的穿着打扮,一切都造就了你对性的想法。为什么心灵会造就它?为什么思想会

一直想到性?为什么性会成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当有这么多事需要你的

注意时,你却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性上。你的心灵为什么充满了性?因为性是一

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因为它是全然忘我的。暂时的,最起码在那个时刻,你

可以忘记“自我”——而你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忘记自己。你在生活里做的每一

件事,都强调着“我”,强调自己。你的事业、你的宗教、你的神、你的领袖、

你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你的逃避、你的社交、你加入某个政党、拒绝另一个政党

——所有的一切都强调和强化了“我”。也就是,只有一种活动没有强调“我”,

所以就成了问题。当在你生活中只有一件事是可以逃避时,哪怕只有几秒钟可以

全然忘我,你也会接近它,因为这是你唯一可以快乐的时刻。其他的事物会变成

梦魇,是痛苦的来源,所以你依赖着这个可以使你全然忘我的事,你称之为快乐。

但是当你依赖它,它也会变成梦魇,因为你会想要从中脱逃,不想成为它的奴隶。

所以,你再一次从心灵中发展出纯洁、禁欲的信念,而你想要禁欲、守贞,借着

压抑、否认、打坐,或借着各种的宗教上的练习,让心灵和现实断绝关系。这种

作法再次特别强调了“我”,这个不甘寂寞的“我”;所以,你再次陷在痛苦、

麻烦和挣扎中。只要你不了解思考这个问题的心灵时,性就变成一个非常困难和

复杂的问题。性行为的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对性行为的想法产生了问题。你保护

这种行为,在婚姻里,你纵容自己。当然,只有在当你了解“我”和“我的”的

全部过程和结构时,问题才能解决: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财产、

我的汽车、我的成就、我的成功;而且直到你了解并解决所有的问题时,性仍然

会是问题。只要你是有野心的——政治上、宗教上或任何方面——只要你是强调

自我、思想者、经验者,用野心来喂养它,不管是以你个人之名,或以国家之名,

或以政党、宗教的信念为名,只要有任何自我膨胀的活动,你就会有性方面的问

题。

106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 2

的确,一方面你正在创造、培育和壮大自我;而另一方面,你正想忘记自己,

即使只是一瞬间的忘我。这两者如何并存?所以,你的生活是矛盾的:强调“我”,

又要忘记“我”。性不是问题,问题在你生活里的这些矛盾,而这些矛盾不能借

心灵来化解,因为心灵本身也是矛盾的。只有当你完全了解你每天存在的过程时,

才能了解矛盾。看电影、读书刺激思考、看那些有半裸图片的杂志、你看别人的

方式、捉住你的那些狡猾的眼睛——所有的这些事正借着迂回的方法鼓励心灵来

强调自己;而同时,你试着和善、充满爱意和温柔。这两者是无法并存的。有野

心的人,不管在灵性上或其他方面,都不可能没有问题,只有当忘记自己,当

“我”不存在时,问题才会消失。而这种自我不存在的状态,不是意志的反应,

它不只是反应而已。性变成一种反应,而当心灵试着解决问题时,只有让问题更

令人迷惑、更麻烦、更痛苦。所以这种行为不是问题,而是心灵有问题——心灵

认为人必须纯洁。纯洁也不是属于心灵。心灵只会压抑自己的活动,而压抑并不

是纯洁。纯洁也不是美德,纯洁是不能培养出来的。会培养谦逊的人,一定不是

谦逊的人;他可能称他的自傲为谦逊,但他仍是个骄傲的人,而这也就是他为什

么寻求谦逊的原因。骄傲无法变得谦卑,而且纯洁也不是属于心灵的事——你不

能“变得”纯洁。只有在爱的时候,你才会了解纯洁。而爱是不属心灵的,也不

是心灵的产物。所以,性的问题折磨着全世界无数的人,只有了解心灵之后,这

个问题才能解决。我们不能停止思考,但是当思想者停止时,思考才会结束,而

只有了解全部过程的时候,思想者才会停止。当思想者和他的思想之间有分歧的

时候,恐惧就会产生;只有在没有思想者的时候,才没有思想上的冲突。这其中

的含意不需要任何努力去了解。思想者经由思想进入人,然后思想者努力去成形,

去控制自己的思想,或停止思考。思想者是个假想的实体、心灵的幻影。当了解

思想是事实,就不需要去思考事实了。如果有单纯的、没有选择的觉察,而那些

事实的含义就会自动显示出来。因此事实终结了思想。然后你会发现那些腐蚀我

们的心灵和思想的问题、社会结构的问题都能解决。然后,性不再是问题,它有

它适当的定位,它既不是不纯洁,也不是纯洁。性有它的定位,但是当心灵赋予

它显著的地位,它就成为问题。心灵赋予性显著的地位,是因为它不能没有一些

快乐而活着,所以性就变成了问题;但是当心灵了解它全部的过程,就会结束了。

也就是当思考停止时,便会有创造,而正是这种创造,使我们快乐。处在创造的

状态是一种至福,因为这是一种忘我,也就是没有自我的反应。这不是日常生活

中性问题的抽象答案——这是唯一的答案。心灵拒绝去爱,而没有爱就没有纯洁。

就是因为没有了爱,你把性变成了问题。问:爱,如我们知道和经验到的,是两

个人或团体之间的融合;它是独占的,包含了痛苦和喜悦。当你说爱是生活问题

唯一的解决之道时,你对这个字认定的含义,是我们很难去经验的。在你的感觉

里,像我这种普通的人能了解爱吗?克:每个人都能了解爱,但只有在你能非常

清楚地看清事实,没有抗拒、没有辩护、没有解释——只是仔细地看着,详细清

楚地观察时。那么我们称为爱的东西是什么呢?发问的人说它是独占的,而在爱

里面,我们知道有痛苦和喜悦。爱是独特的吗?当我们检视时,必须找出普通人

所谓的爱是什么。没有普通的人,只有人,就是你和我,所谓普通人是政客所发

明的假想实体。只有人——在悲伤、痛苦、焦虑和恐惧中的你和我。而我们的生

活是什么呢?为了要找出爱是什么,让我们从我们所知的着手。我们的爱是什么?

介于痛苦和快乐之间,我们知道它是独占的、个人的: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

的国家、我的上帝。我们知道它像是烟雾中的火焰,我们经由嫉妒知道它,我们

经由支配知道它,我们经由占有而知道它,当别人离开的时候,我们经由失去而

知道它。

107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性是一种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 3

所以,我们知道爱是种感觉,不是吗?当我们爱的时候,我们知道嫉妒,我

们知道恐惧,我们也知道焦虑。当你说你爱某人的时候,其中的含意是:羡慕、

占有欲、拥有主宰和失去的恐惧等等。所有的这些,我们称为爱,而且没有恐惧、

没有羡慕、没有占有,我们就不知道爱:我们一直把没有恐惧的爱用语言来表达,

我们称之为客观、纯粹、神圣的,或天知道别的什么的,但事实是我们是嫉妒、

专横、占有的。我们知道只有在嫉妒、羡慕、占有和支配结束的时候,才会有爱。

而只要我们占有了,就不会去爱。羡慕、占有、憎恨、支配别人或事情的欲望,

我们称为“我的”,这种占有和被占有的欲望——都是思想的过程,不是吗?爱

是一种思想的过程吗?爱是心灵的产物吗?实际上,对我们大部分的人来说,是

的。别说它不是——这是无意义的。别否认你的爱是一种心灵的产物。的确是的,

否则,你不会去占有,你不会去主宰,你不会说:“它是我的。”即使你确实说

过。所以爱对你而言,是一种心灵的产物,是思想的过程。你可以想一想你爱的

人,但是你在“想你爱的人”是爱吗?你何时想到你爱的人?当她走了、离开以

后,你想她。但是当她不再打扰你,当你能说“她是我的”时候,你就不必再想

她了。你不必去想你的家具,它是你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认同的过程,所以不

被打扰、避免麻烦、焦虑和悲伤。所以,只有当你被打扰、受苦的时候,你会思

念你爱的人;而只要你占有一个人,你就不必想到他,因为占有就没有打扰。但

是当占有被打扰的时候,你开始想,然后你说:“我爱那个人。”所以,你的爱

只是思想的反应,不是吗?——这表示你的爱只是一种感觉,而感觉的确不是爱。

你会想一想和你接近的人吗?当你拥有、把持、主宰、控制的时候,当你可以说

“她是我的”或“他是我的”的时候,就没有问题。只要你能确定你的占有,就

没有问题。而社会,你在周围所建立的一切,帮助你去占有而不被打扰,而不用

想到它。当你被打扰时,会思考——而当你想到所谓的“爱”时,你就被打扰了。

的确,爱不是心灵的产物。这是因为心灵的产物已经充满我们没有爱的心灵。心

灵的产物包括嫉妒、羡慕、野心、成名的欲望和追求成功。这些思想充满你的心,

然后你说你爱;但是当你有这些令人困惑的因素时,如何能爱?当有烟雾时,如

何能有纯粹的火焰?爱不是心灵的产物,爱是解决我们的问题的唯一方法。爱是

不属于心灵的。一个积聚钱财和知识的人,永远不知道爱,因为他和心灵的产物

共存、他的活动是属于心灵的,而他接触的任何事物,都会导致问题、混乱和悲

惨。所以,我们称为爱的是心灵的产物。看看你自己,而你会发现我说的显然是

事实。否则,我们的生活、婚姻和关系,会全然不同,我们会有一个新的社会。

我们不是借着融合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而是经由合约,也就是所谓的爱和婚姻。

爱不是融合、调整——它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客观的,它是生命的状态。这种

想要与更伟大的事物融合、与他人结合为一体的人,正在避免悲惨、混乱;但是

这种心灵仍是分歧、瓦解的。爱所知的既非融合又非扩散,它既不是个人的也不

是客观的,它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心灵无法发现的——心灵能描述它,给它一

个名称、名字,但是文字、描述都不是爱。只有当心灵安静下来,才会了解爱,

而这种沉静的状态是不需要培养的。培养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训练则是一种心灵

的产物,而一种训练、控制、征服、抵抗和解释的思想,不能了解爱。你可以阅

读,你可以听别人说什么是爱,但是那不是爱。只有当你放弃心灵的产物,当你

的心中没有心灵的产物时,才会有爱。然后你会知道没有分离、没有距离、没有

时间、没有恐惧的爱是什么——而那不是为少数人而保留的。爱是没有阶级的,

是唯一的爱,只有当你不爱的时候则是例外。当你爱的时候,没有“你”也没有

“我”。只有火焰,而没有烟雾。

孟买。一九五〇年三月十二日

108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恐惧 1

我们是害怕事物本来的样子,还是害怕我们认为的样子?比如说死亡,我们

是害怕死亡的事实,还是害怕死亡的观念?事实是一回事,而事实的观念又是另

一回事。

问:我要如何摆脱那些影响我所有活动的恐惧?克: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需要高度的注意力。而且如果我们没有充分地探索,去体验我们探索的每个步骤,

到最后,我们仍然无法免于恐惧。恐惧是什么意思?恐惧什么?有各种不同类型

的恐惧,而我们不需要去分析每种类型。但是我们能看见,当我们不完全了解关

系时,恐惧便会存在。关系并不是只存在人与人之间,而存在于我们和自然、我

们和财产、我们和观念之间。而只要不完全了解关系,就一定有恐惧。生活是种

种的关系。活着就要有关联,而没有关系就没有生活。没有任何事物能孤立存在,

而只要心灵寻求孤立,就一定会有恐惧。所以,恐惧不是抽象的事物,它只有在

和某事有关联时才存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摆脱恐惧。首先,要克服任何事物,

必须一再地战胜它。但没有问题最终能被克服、战胜的,它只能被了解,而不是

克服。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过程,而克服的过程,只会导致了进一步的混乱和恐

惧。与一个问题抵抗、主宰、争斗或筑墙防卫,只会制造更进一步的冲突。然而,

如果我们能了解恐惧,逐步地进入,探究它所有的内容,那么恐惧便无法以任何

的形式回来——而这也就是我所希望我们现在能做的。我说过,恐惧不是抽象事

物,它只存在于关系中。那么,我们所谓的恐惧是什么意思呢?终究,我们害怕

不存在,没有改变。现在,当有害怕不存在、不进步的恐惧,或对未知、死亡的

恐惧时,可以借着决心、结论或选择来克服吗?当然不行。只有压抑、升华或替

代造成了进一步的抗拒,不是吗?所以,恐惧不能借着任何规条或抗拒的形式来

克服的。寻找答案,或经由知识、口头的解释,都无法从恐惧中获得自由的。现

在,我们在害怕什么呢?我们是害怕事实或关于事实的观念吗?请注意这点。我

们是害怕事物本来的样子,还是害怕我们认为的样子?比如说死亡,我们是害怕

死亡的事实,还是害怕死亡的观念?事实是一回事,而事实的观念又是另一回事。

我是害怕“死”这个字,还是事实本身?因为我害怕这个字、这个观念,我就从

来不了解事实,没有看到事实,没有和事实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当我和事实有完

全的交流时,才没有恐惧。但是如果我没有与事实交流,就会有恐惧,而只要我

对事实有观念、意见、理论,和事实就不会有交流。所以我必须非常清楚:我害

怕的到底是字、观念还是事实?如果我与事实面对面,没有什么好了解的,事实

就在那里,而我可以处理它。但是如果我害怕这个字,那么我就必须了解这个字,

深入探究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有人害怕寂寞,怕痛、怕寂寞的痛苦。

的确,恐惧的存在是因为人从不真正地正视寂寞,人们从不愿和它完全地交流。

当人们对寂寞的事实完全开放自己,就能了解它是什么。但是人们的观念、意见,

是基于以前的知识,而就是这个观念、意见和以前的知识,创造了恐惧。所以,

恐惧显然是命名、称呼、投射符号以表现事实的结果,也就是恐惧和用字是分不

开的。我对寂寞有个反应,就是:我说我害怕当小人物。我是害怕这个事实,还

是因为我先前对这事实的文字、象征和印象的知识,唤起了恐惧?如何能对事实

产生恐惧?当我面对一个事实的时候,直接与它交流,我可以看着它,观察它,

因此就没有恐惧。导致恐惧的是我对事实的理解,事实可能是什么,或事实会发

生什么。所以,我对事实的意见、观念、经验和知识,都会造成恐惧。只要把事

实言语化——给予事实一个名称,然后认同它或谴责它——只要思想如旁观者一

样判定事实,就一定会产生恐惧。思想是过去的产物,它只能经由口语、符号、

印象存在。只要思想干扰事实,就一定会有恐惧。所以,是心灵创造出恐惧,而

心灵是思考的过程。思考使用言语来表现。你不能没有文字、符号、印象地思考

;这些印象是偏见、是先前的知识、是对心灵的理解,投射在事实之上,而从其

中就诞生了恐惧。只有在心灵能够看清事实,没有诠释,没有命名、没有贴标签,

才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那些我们有的感情、反应和焦虑,

迅速地被心灵认同,并予以命名。嫉妒的感觉就与“嫉妒”一词认同。现在,有

没有可能不去认同一种感情、并在没有为它命名的状况下去看待一种感情吗?为

感情命名可让它持续下去,增加力量。当你为恐惧命名的时候,你就强化了它,

但如果你没有命名,只是看着那种感觉,你会发现它离开了。因此,如果人希望

完全免于恐惧,必须了解命名、投射符号、印象以及给事实命名的全部过程。也

就是,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时候,才能有免于恐惧之自由。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端,

是恐惧的终点。

109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恐惧 2

问:我要如何才能永久摆脱性的欲望?克:为什么我们想要永久摆脱欲望?

你称为性的欲望,别人称之为依赖、恐惧的欲望等等。我们为什么想要永久摆脱

任何欲望呢?因为那个特定的欲望在烦扰我们,而我们不想被打扰。这就是我们

所有的想法,不是吗?我们想要自我封闭,不被打扰。也就是,我们想要孤立,

但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孤立存在的。在追寻上帝的过程中,所谓的宗教人士正在

寻求完全的隔绝,从而不再被打扰,但是这种人不是真正虔诚的。真正虔诚的人

是那些全然了解关系而没有问题、没有冲突的人。并不是他们不被打扰,而是因

为他们不寻求确定,他们了解打扰,因此,不会因为安全的欲望而产生自我封闭

的过程。现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的理解,因为我们正在处理感觉,就是思想。

对最大部分的人来说,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变得没有创意、害怕、

封闭、阻绝了各种方向,性是他们发现的唯一能放松的事情,可以暂时地逃避。

在短暂的自我放逐中,“我”与它所有的麻烦、混乱和烦恼都消失了,而产生了

极大的快乐。借着忘却自我,会产生稳定感和放松感,我们在宗教、经济方面没

有创造性,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因此,性变得极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

是像留声机一样地记录,重复我们所学过的语句;在宗教上我们是机器人,机械

化地追随神职人员;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我们被环境的影响约束、绑死了。我们

能有任何放松的机会吗?显然不行;而没有放松,就会有挫折。这就是为什么性

行为,是一种放松,会成为我们如此重要的问题。而社会通过广告、杂志、电影

来鼓励,并且刺激它。只要这种心灵——就是结果,是感觉的焦点——把性看作

解放的方法,性一定会出问题;而只要我们无法广泛地创造,不只在某一特定的

方面,这个问题就会持续下去。创造与感觉无关。性是属于头脑的,而创造力不

是头脑的产物。创造力从来就不是头脑的产物、思想的产物,而性是一种感觉,

也绝不可能是有创造力的。它可能会生出婴孩,但这显然不是创造力。只要我们

依赖感官来解脱,以任何形式来刺激,一定会有挫折,因为头脑已经变得无法明

白创造力是什么了。这个问题不能借着任何的戒律、禁忌、社会的公告或制裁来

解决。只有当我们了解头脑的全部过程时,才能解决,因为头脑是性。它是头脑

的印象、幻想和影像,这些刺激使它成为性,而当头脑是感觉的结果,它只会变

得愈来愈感官了。如此的心灵是无法具有创造力的,因为创造不是感觉。只有当

心灵不再追求任何形式的刺激,不论外在或内心的,它才可能全然地安静、自由,

而只有在那种自由中才有创造。我们已经使性进入了某种丑陋的东西中,因为它

是我们仅有的私密感觉,所有其他的感觉是公开、开放的。但是只要我们以任何

形式的感觉当作解脱的方法,它只会增加问题、混乱和麻烦,因为解脱无法经由

寻求结果而来到。发问者想要永久了结性的欲望,因为他有个思想是:那时他的

所有干扰都会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要寻找、努力的原因。这种努力使他无法

自由地了解心灵的过程。只要心灵寻求永远没有任何干扰的状态,就会封闭起来,

而因此无法有创造力。只有当心灵从希求达成某事,从追求成功的欲望中解脱出

来,从而没有恐惧时,它才可以全然安静。只有在那个时候才可能拥有创造力。

问:没有人爱我,但我想拥有爱,因为没有爱,生活就没有意义。我该如何满足

这种欲望呢?克:我希望你不只在听文字表面的意义,因为它们会是另一种误导,

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你是真的去体验我们所讨论的事,那么它们会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即使你用有意识的心灵去了解文字,如果你体验过,那么无意识的心灵也

参与了。有这样的机会,无意识会显示它的全部内容,从而引发完全的自我了解。

所以我希望你不只在听谈话,而实际地去经验我们谈到的事。

110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恐惧 3

发问者想知道如何去爱与被爱。这不正是我们大部分的人的处境吗?我们都

想要爱与被爱。我们谈论了很多。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传道者,都在讨论它。所

以,让我们找出爱的意义。爱是一种感觉吗?爱是一种心灵的产物吗?你能想一

想爱吗?你能想到爱的对象,但是你不能想到爱,是吗?我能想到我爱的人,我

可以有个画面、人的印象,回忆我们关系中的那些感觉。但爱是感觉、回忆吗?

当我说“我想要爱与被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思想和思想的反应吗?思想是一种

爱吗?我们是这么认为,不是吗?对我们来说,爱是一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

们对所爱的人有一种影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思念他们、依赖他们的原因;

这就是思想的过程,不是吗?目前,思想在各方面受到挫折,因此它说:“我在

爱中发现快乐,所以我必须要有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紧黏着所爱的人、为什

么我们想在身体及心理占有所爱之人的原因。我们创造法律以保障我们所爱的事

物,不管是人、钢琴、财产、观念或信仰,因为在占有中——与它所有的嫉妒、

恐惧、怀疑和焦虑——我们会觉得踏实。所以,我们已使爱变成心灵的产物,而

且装满在心中。因为心是空虚的,心灵就说:“我必须有那种爱。”而且我们借

着妻子、丈夫以充实我们自己。经由爱,我们试着变成某种人物。也就是说,爱

变成有用的东西,我们利用爱,当作手段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已使爱变成一

种心灵的产物。心灵变成爱的工具,而心灵只是感觉。思想是记忆对感觉的反应。

没有了符号、文字和形象,就没有记忆,没有思想。我们知道所谓爱的感觉,我

们也紧靠着它。而当它失败时,我们需要相同感觉的其他感情。所以,我们愈培

养感情,我们就愈培养出所谓的知识——这只是记忆而已——而爱就愈少。只要

我们在寻求爱,一定会有自我封闭的过程。爱意味着容易受到伤害和融合,而只

要有自我封闭的过程,就没有融合、没有弱点。这种思考的过程正是恐惧,而在

恐惧之中,我们利用思想为手段以追求进一步的刺激时,如何能与他人融合呢?

只有当你了解心灵的全部过程时,才能有爱。爱不是属于心灵,而你不能思考爱。

当你说“我想要爱”,你就正在想它,你正在渴望它,这是一种感觉,达到目的

的手段。因此你要的不是爱,而是刺激。你需要一种手段以充实你自己,不管是

人、工作或特别的刺激等等。的确,那不是爱。爱只有在忘却自我,和借着认识

自己以解脱自己时,才会出现。借着认识自己带来了解,以及当心灵的全部过程

完全显示出来并得到了解时,你就会知道爱是什么。然后你会发现爱无关乎感觉,

不是满足的手段。爱是自发的,没有任何结果。爱是存在的一种状态,而在这种

状态中,“我”伴随着对它的认知、焦虑和占有都不见了。爱不能只是“自己”

的活动,不管有没有意识,它持续地存在着。所以说,了解自我、了解认知的中

心是“我”是非常重要的。

纽约。一九五〇年六月十八日

111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克服寂寞

我们的一生就是逃离寂寞的全部过程,不是吗?在关系中,我们用他人来掩

盖寂寞;我们所做的一切,对知识的追求、经验的累积等,都是一种分心,用来

逃避空虚寂寞。

问:我要如何克服寂寞呢?克:你能克服寂寞吗?无论你克服了什么,就必

须一再地克服它,不是吗?你了解的会结束,但是你要克服的不会结 束。这种

战斗过程只会让你对抗的目标更加强大。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人注意到的寂寞是

什么?我们知道它,而我们也逃避它,不是吗?我们以各种形式的活动逃离 它。

我们是空虚、孤独的,而且我们害怕,所以我们试着用一些方法去掩盖它——冥

想、追寻上帝、社会活动、收音 机、饮料或任何你会的方法——我们宁愿做别

的事而不去面对它、和它在一起、了解它。不管我们是借着上帝的观 念,或是

酗酒,都是同样的逃避。人只要从寂寞中逃开,崇拜上帝和沉溺酒精就没有很大

的差异了。从社会的角度来 看,可能有异;但在心理方面,这种人是在逃避他

自己,逃避自己的空虚,他的逃避是在寻求上帝,和酒鬼是相同的。很重要的一

点是,不要克服寂寞,而要去了解它,但如果我们不能面对它、正视它,继续地

逃跑的话,就无法了解它。而我们的一生就是逃离寂寞的全部过程,不是吗?在

关系中,我们用他人来掩盖寂寞;我们所做的一切,对知识的 追求、经验的累

积等,都是一种分心,用来逃避空虚寂寞。所以,这些分心和逃避,显然要停止

了。如果我们要了解 某事,就要集中注意力。而如果我们害怕,想借其他的事

分心以逃避,我们如何能全神贯注在寂寞上面呢?所以,当我 们真正想了解寂

寞,当我们全神贯注时,我们会发现,只要我们不明了内心最基本导致恐惧的原

因,创造力就不会存 在,——当我们达到这点,所有形式的分歧就会结束,不

是吗?许多人嘲笑寂寞,说:“哦,那只是中产阶级的人才 会。天哪,去做做

事,忘掉它吧!”但是空虚无法被遗忘的,也不能被放在一边。所以人们应该真

正地去了解我们所谓的寂寞这个基本的东西,我们必须停止所有的逃避;但是在

烦恼、寻求结果 和任何欲求的行为中,逃避是不会停止的。人们必将发现,如

果不了解寂寞,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只是分心、逃避、自 我孤立的过程,只会造

成更多的冲突、悲哀。看清事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面对寂寞。然

后,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想下去,不管我们认为寂寞是事实或文字,问题都会产生。

寂寞是事实吗?还是只掩盖某 些与我们所想的不同的事情?寂寞不是一种思想

的结果吗?也就是说,思想是由建立在记忆之上的言语表达,我们不也是 借着

言语表达、思想和记忆,来看待我们所谓的“寂寞”吗?所以,为这种状态命名,

可能导致恐惧,从而使我们无法 更仔细地看它;而如果我们不为它命名的话,

这由心灵生出的状态是寂寞吗?的确,寂寞和孤独之间是有差别的。寂寞是自我

孤立的终点。你愈意识到自己,就愈孤立。而自我意识是孤立的 过程。但是孤

独不是孤立。只有当寂寞结束时,才有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当外在的影响和

内在记忆的影响都已经 完全地停止时,或只有当心灵处于这种状态时,它才能

了解不朽。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必须了解寂寞、孤立的 过程,也就是自

我和它的活动。所以,自我了解是停止孤立的起步,对寂寞也是如此。

西雅图。一九五〇年八月六日

112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我”是空虚的始作俑者 1

“我”是无法实现的,它总是空虚的。当你完成某些成果的时候,你可能有

一些成功、充实的感觉,但当这种感觉离开,你又回到空虚的状态。所以你开始

像往常一样,再次追寻相同的过程。

问: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他要如何自我实现?克:虽然我们大部分的人都

在寻求成就,但真有这样的事吗?我们借着家庭、儿子、兄弟、妻子、财产、认

同的国家或团体,借着追求理想、追求“我”的延续,来实现我们自己。在不同

的意识程度,就有不同形式的成就。真有成就这种东西吗?成就是什么呢?我们

在寻找或认同的是什么呢?你何时觉得有成就?你何时寻求成就?如果你认为我

们所说的只是停留在言语的层次,那么请走吧!你只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你

想更深入地去追寻,那么就小心地跟随它,因为我们需要智慧,不是死气沉沉的

反复片语、文字和例子。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智慧整合的创造;这表示要借着你

对心灵过程的了解,直接地找出解决的方法。所以在听我说的同时,直接让它和

你自己产生关联,去体验我所说的话。而借着我的话,你无法体验。只有当你有

能力、渴望的时候,当你观察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时候,你才能经验到。欲望何

时会得到实现呢?你何时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去追求、去实现?请注意你自己。你

何时有意识的?当你受到阻挠的时候,你没有意识到它吗?当你觉得非常寂寞,

看清自己的时候,你没有意识到它吗?只有当你觉得空虚寂寞的时候,你会意识

到这种对成就的渴望。然后你经由无数的形式、性,与财产、与树、与在意识的

不同层次的一切的关系,来追求成就。这种想成为、认同、实现的欲望,只有当

“我”的意识是空虚寂寞时才会存在。这种实现的欲望是逃避的我们所谓的寂寞。

所以,我们的问题不是如何去实现,或什么是成就,因为根本就没有成就这回事。

“我”是无法实现的,它总是空虚的。当你完成某些成果的时候,你可能有一些

成功、充实的感觉,但当这种感觉离开,你又回到空虚的状态。所以你开始像往

常一样,再次追寻相同的过程。所以,“我”是空虚的始作俑者。“我”就是空

虚,“我”是自我封闭的过程,在其中我们意识到极大的寂寞。所以,注意这点,

我们正借着各种形式的认同而逃避。这些认同,我们称为成就。实际上,是没有

成就的,因为心灵、“我”,是无法实现的。“我”会自我封闭是很自然的。所

以,觉察到空虚的心灵要做什么呢?这就是你的问题,不是吗?对我们而言,空

虚的痛苦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为了想逃离它而去做任何事。任何幻相都是充分的,

而这也就是幻相的来源。心灵有能力去创造幻相。只要我们不了解孤独,自我封

闭孤寂的状态——做你想做的,追寻你要的成就——总是有障碍阻隔,无法完成。

所以,我们的困难就是去意识到这种空虚、寂寞。我们从不与它面对面。我们不

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它的特质是什么,因为我们总是逃离、退缩、孤立、认同。

我们从不直接面对它,与它融合。我们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也就是,心灵,

“我”——观察到空虚,而这个“我”,思想者,然后着手从空虚中了解自己或

逃脱。所以,空虚、寂寞和观察者不同吗?观察者本身不也是空虚的吗?因为如

果观察者没有能力认出他所谓的寂寞状态,就没有经验。他是空虚的,他不能够

影响它,他无能为力。因为如果他做了什么事,他就变成观察者去影响他所观察

的事物,这是个错误的关系。所以,当心灵认出、明白、并知道它是空虚的,而

无法影响它,那么我们从外面意识到的空虚就有不同的意义。到目前为止,我们

以观察者来接近它。现在,观察者本身是空虚、孤独、寂寞的。他能做什么吗?

显然地,不能。然后,他的关系是完全不同于观察者的关系。他有着孤独。他正

处于没有以言语来表达“我是空虚的”的状态。在他语言化或具体化时,他就和

它不同了。所以,当言语表达停止的时候,经验者停止体验寂寞的时候,他也停

止了逃避的时候,那时他是完全地寂寞的。他的关系本身是寂寞的,他本身也是,

而当他完全明白的时候,空虚、寂寞就消失了。寂寞和孤独是完全不同的。寂寞

必须被转化成孤独。寂寞是不能和孤独相比的。了解寂寞的人无法了解孤独。你

是孤独的吗?我们的心灵无法整合成孤独。心灵的过程是分离的。而分离了解寂

寞。

113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我”是空虚的始作俑者 2

但是孤独不是分离的。它是某些而不是多数,不受多数影响,不是多数的结

果,不像心灵那样整合起来。心灵是属于多数的。心灵不是单独的实体,几世纪

以来,已经被整合、重塑过了。心灵不能单独存在。心灵无法了解孤独。但是如

果你在经历寂寞的时候,你注意到寂寞,就会进入孤独。而那是无法估量的。不

幸地,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寻求依赖。我们想要有同伴,我们想要朋友;我们想要

分离,想要在引发冲突的状态中。孤独无法存在于冲突的状态中。但是心灵绝对

无法看到这一点,无法了解,它只知道寂寞。问:你说真理只有在人可以孤独并

爱上悲伤的时候,才可能来到。这么说不清楚。请你解释你所谓的孤独和爱上悲

伤。克: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和任何事有交流。我们没有直接与我们的朋友、妻

子、孩子交流。我们没有直接与任何事交流。总是有障碍——精神上、想像中和

事实上的。而分离显然是悲伤的原因。别说:“是的,我们已经读过了,我们口

头上知道了。”如果你能够直接去经验它,你会发现悲伤是无法经由任何心理的

过程来结束的。你可以解释悲伤,这是一种心理的过程,但是悲伤仍然存在,虽

然你可能把它遮住了。所以,要了解悲伤,你就必须爱它。也就是说,你必须直

接与它交流。如果你完全了解某件事——你的邻居、妻 子或任何关系——你必

须要接近它。你必须不带任何异议、偏见、责难或嫌恶来接近它,你必须看着它。

如果我了解 你,我必须对你没有偏见。我必须可以没有偏见、阻碍地来看着你。

我必须和你交流,这表示我必须爱你。同样地, 如果我了解悲伤,我就必须爱

它,必须和它交流。我不能够做到,是因为我借着解释、理论、希望、延迟来逃

避,这 些是言语表达的过程。所以,语言使我无法和悲伤交流。语言——解释、

合理化的说言仍是文字,是心理的过程—— 使我无法直接和悲伤交流。只有当

我和悲伤交流的时候,才能了解它。下一步骤是:我,悲伤的观察者,与悲伤不

同吗?我,思想者,经验者,与悲伤不同吗?而我为了要做某些事,为了 要避

开它,为了要克服它,为了要逃避它,已将它具体化。我和我所谓的悲伤有什么

不同吗?当然没有不同。所以我就 是悲伤——并不是悲伤单独存在,我和悲伤

不同,而是我就是悲伤。然后才有可能结束悲伤。只要我是悲伤的观察者,悲伤

就不会终结。但是当我明了到悲伤就是这个“我”,观察者自己就是悲伤,当心

灵 明白它本身就是悲伤时——不是当它在观察悲伤,也不是当它在感觉悲伤的

时候——它本身正是悲伤的始作俑者和感 觉到悲伤的人,那时悲伤就会终止。

这是非常难以经验的事,注意,因为几世纪以来,我们已经把它分离了。这需 

要,不是传统的思考,而是很警觉、小心、有智慧的意识。这种智慧,整合的状

态就是孤独。当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 时,就是整合的状态。而在孤独,完全孤

独时,当心灵不再寻求任何事、不摸索、既不寻求回报也不逃避处罚,当心 灵

是真正地静止时,只有在那个时候,那心灵无法衡量的才会出现。

马德拉斯。一九五二年二月三日

114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寂寞是自我封闭的行动

寂寞是多么奇怪又吓人的东西呀!我们从不允许自己太靠近它。如果偶然接

近,我们也会很快地逃开它。我们用尽办法去逃避寂寞,或者掩盖它。我们有意

识和无意识的成见似乎要去避开它或克服它。

她的儿子最近过世,她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有这么多时间,她是这么无

聊、疲惫和悲伤,她已准备好去死了。她曾经以关爱和智慧抚养他长大,而他也

进入最好的学校和大学。虽然他有一切所需的东西,但她并没有宠坏他。她将信

心和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并且给了他全部的爱,因为没有别人可分享,她和丈夫

分开很久了。她的儿子因为一些错误的诊断和手术而死亡——虽然,她微笑着说

那些医生说手术是“成功的”。现在,她独自一人,而生命似乎变得空虚和毫无

意义。他死的时候,她曾经哭过,哭到不再有眼泪,而只有麻木和疲倦的空虚。

她曾经有两个人的计划,但是现在,她完全迷失了。微风吹自海洋,清凉而且沁

人心脾,树下是一片寂静。山色鲜活,而且那些蓝色的鸟非常聒噪。有一只母牛

游荡而过,后面跟着小牛。松鼠冲上树干,放肆地喋喋不休,它坐在树枝上开始

唠叨,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的尾巴一面上下摆动着。它的眼睛如此闪亮,脚

爪十分尖锐。一只蜥蜴爬出来取暖,它捉到一只苍蝇。树梢正在轻轻地摇动,一

棵枯死的树衬着天空,显得笔直而壮观。它被太阳晒白了。旁边还有一棵枯死的

树,黑黝而又扭曲,最近才开始腐烂。几片云在远方的山上憩息着。寂寞是多么

奇怪又吓人的东西呀!我们从不允许自己太靠近它。如果偶然接近,我们也会很

快地逃开它。我们用尽办法去逃避寂寞,或者掩盖它。我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成

见似乎要去避开它或克服它。逃避和克服寂寞都是无用的,压抑或忽略这种痛苦,

问题仍然存在。你可能在人群中迷失自己,从而完全孤独;你可能很活跃,但是

寂寞静静地爬上你的心头;放下书,它还在那里。娱乐和饮酒不能够溺死寂寞,

你可以暂时逃避它,但是当笑声和酒精的效果消失时,寂寞的恐惧又回来了。你

可能有野心想成功,你可能能力过人,你可能很有知识,你可能参加礼拜,并在

冗长的仪式中忘却自己;但做了你想做的,寂寞的痛楚仍在。你可能只为你的儿

子、为了大师、为表现你的才能而存在着;但是寂寞就像黑夜一样掩住了你。你

可能去爱或恨人,根据你的气质和心理需求来逃脱;但是寂寞还在那里,伺机等

待,退缩是为了再次接近。寂寞是意识到完全的孤立,难道不是我们自我封闭的

行动吗?虽然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是广大的,他们难道不是独特和分裂的吗?我们

不是在我们的关系、权利和拥有中寻求掌控的优势,而产生抵抗的吗?我们没有

把工作当成“你的”或“我的”吗?我们不是与群体、国家或少数人认同吗?所

有的趋势不是去分离、分化我们自己吗?不管在什么层次,自我的真正活动是孤

立,而寂寞是意识到没有活动的自我。活动,不管是身体或心理上的,变成自我

膨胀的方法;而当没有任何活动的时候,自我就会有空虚的感觉。就是这种空虚

要寻求满足,无论是高贵或下流的层面,我们用生命去填满它。从高贵的层次来

看,满足空虚似乎没有社会方面的伤害;但是幻想生出了无法言喻的悲伤和毁灭,

这也许不是即刻出现的。渴望去满足这种空虚——与逃避它,是相同的事——它

不能被升华或压抑,而谁是压抑或升华的实体呢?这实体难道不是渴望的另外一

个形式吗?渴望的目标可能改变,但所有的渴望不都是相似的吗?你可以改变你

渴望的目标,从饮酒到观念,但是不了解渴望的过程,幻想就避免不了。从渴望

中无法把实体分离出来,只有渴望,没有渴望的人。渴望依照它的兴趣在不同的

时候换上不同的面具。这种多样兴趣的记忆遇到新的事物,会起冲突,于是选择

者出现了,塑造自己是一个与渴望分离和不同的实体。但这实体和它的品质没有

不同。这实体试着想满足或逃避空虚、不完整、寂寞,和他想避开的没有不同,

他就是它。他不能够逃避自己,他所能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他是他的寂寞、他的

空虚,而只要他将它视为从他自己分离出来的东西,他就会沉浸在幻影和无休止

的冲突中。当他直接经验到他就是自己的寂寞时,才会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恐惧

只存在于和观念有牵连的关系中,而且观念是记忆的反应。思想是经验的结果,

虽然它能够思考空虚,去感觉它,它仍然无法直接了解空虚。“寂寞”这个字,

伴随着痛苦和恐惧的记忆,避免人重新去经验它。文字是记忆,而当文字不再重

要时,经验者和被经验者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关系是直接的,不是通

过文字、记忆的。然而经验者就是经验,如此就有免于恐惧之自由。爱和空虚不

能相容,当你感觉寂寞的时候,就没有爱。你可以将空虚藏在“爱”这个字底下,

但是当你爱的对象不在那里或没有反应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空虚是什么,你也会

有受到挫折的感觉。我们用“爱”这个字当作逃离自我、逃离自己的贫乏的方法。

我们依赖所爱的人,我们会嫉妒,当他不在或死去了,我们会思念他;然后我们

找寻其他形式的安慰,某些信仰,某些替代品。这些是爱吗?爱不是观念、不是

联想的结果;爱不是作为逃避不幸的东西,当我们用它的时候,我们造成无法解

决的问题。爱不是抽象的,只有当观念、心灵不再重要时,才可经验到它。

寂寞。“生存至上系列”摘录

115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关于“爱”的交锋 1

所有的宗教以及虔诚的人,总是把爱和奉献依附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信念或

象征,它不是没有任何阻碍的爱。先生,这就是重点。当有自我在其中时,爱能

存在吗?当然不能。

莫:对我而言,思考似乎是有创造力的关系的一部分,但它只是这整件事里

的一部分。 克:是的,但是思考是爱吗?莫:不,它不是,但是我确实有一点

怀疑,思考是否无法进入爱之中?我的意思是,它必定会到一些可能范围之内。

克:不,我怀疑爱是不是思考。莫:不是,当然不是。克:所以,有可能不思考

的去爱别人吗?去爱某人表示没有思考;那是会带来全然不同的关系,不同的举

动。莫:是的,我认为在爱的关系中可以有很多的思考,但是思考不是主要的。

克:不是,当有爱的时候,可以运用思考,但不是反过来。莫:不是反过来,是

的。这基本的问题是它倾向于反过来的状况。我们像电脑一般,由我们的程式驱

动。我试着转换你所说的思考结束了关系,而且奇怪,什么样的关系是不用思考

的。克:只要看看没有思考会发生什么结果。我与我的兄弟、妻子有关系,这关

系不是建立在思考上,而是基本、深刻地建立在爱之上。在爱之中、在那奇妙的

感情中,我为什么要思考呢?爱是包容的,但是当思考进驻时,它就有分别心了,

破坏了爱的品质和它的美。莫:但爱是包罗万象的吗?它难道不是泽被一切而胜

于理解吗?爱不能没有思考而能充足地表达它自己?克:整体来说是包罗万象的。

我的意思是,爱不是恨的反面。莫:对。克:所以它本身没有二元性的情感。莫

:我以为爱更多是关系的特质与存在渗透追去的特质。克:是的。一旦思考出现,

我就会记得她所做的,或我做的:所有的麻烦、焦虑就产生了。我们的困难之一

就是:我们真的还不了解或感受到没有占有、依附、嫉妒和憎恨的爱。莫:爱不

是一体的意识吗?克:你是说爱没有意识,那就是爱。爱没有意识到我们是一体

的。它像香水。你不能解剖香水,或分析香水。它是很棒的香水,你分析它的时

候,它就消散了。莫:是的,如果你说它是香水,那么它就像是某种符质。但特

质与这种一体的感觉是有关的,不是吗?克:但是你在赋予它意义。莫:我在谈

论它!我并不想限死它。但是否可能有没有意识到一体的爱呢?克:爱比那更胜

一筹。莫:好吧,爱比那更胜一筹。但是如果没有一体的感觉,它能存在吗?克

:等一下。我可以是一个天主教徒,而又说我有爱、我有怜悯心吗?当人有根深

蒂固的信仰、信念、偏见时,会有怜悯和爱吗?爱必须和自由同在。不是去做我

喜欢什么的自由——那是胡说八道,选择的自由等等在我们所谈的当中是没价值

的——但在爱中一定有完全的自由。莫:是的,但是天主教徒可能拥有很多爱,

但在某些情况下是有限度的。克:是的,当然。莫:但是那就像是问:你的蛋可

能只有部分坏掉吗!这种一体感是整个爱的一部分,不是吗?克:如果我们有爱,

就是一体的。莫:是的,必然的。我同意你,有一体的感觉,并不一定是有爱。

克:你看,所有的宗教以及虔诚的人,总是把爱和奉献依附于一个特定的对象、

信念或象征,它不是没有任何阻碍的爱。先生,这就是重点。当有自我在其中时,

爱能存在吗?当然不能。莫:但是如果你说自我是受束缚的印象,那么爱无法与

任何受束缚的事物共存,因为它是没有限度的。克:没错,先生。莫:但是对我

来说,似乎在对话的关系中,和两个没有界限感的心灵互动——也就是外在的时

间,因为时间会设限——然后新的东西会出现。克:啊,但是两个心灵会相遇吗?

它们像两条平行从不交会的铁轨吗?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妻子和丈夫等等,

总是平行,个人追寻自己的轨迹,从未真正的交会,因此谈不上对他人有真爱,

或甚至是没有对象的爱?莫:在实际情况下,总有某种程度的分离。克:是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莫:如果关系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那么在空间上就不再有分

离的轨迹。克:当然,但是到达那层次似乎是不可能的。我依赖我的妻子,我告

诉她“我爱她”,而她也依赖我。这是爱吗?我占有她,她占有我,或她喜欢被

占有等等,所有这一切复杂的关系。但是我对她说,或她对我说“我爱你”,而

这似乎就满足了我们。我问这是否就是爱。莫:嗯,它让人们一时觉得舒服一点。

克:而舒服是爱吗?莫:它是受限制的,而且当老伴死的时候,另一个就会很痛

苦。克:是的,他会寂寞、他会流泪、他会受苦。我们真应该讨论这件事。我以

前认识一个男的,他将金钱奉为上帝。他有许多钱,当他快死的时候,他想看看

自己拥有的一切。而那些财产就是他,从外表看来,对那些财产而言他要死了,

但是那些身外之物就是他自己。他吓死了,并不是因为生命快结束了,而是因会

失去那些财产。你懂吗?失去那些东西,而不是失去自己,发现新的事物。

116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关于“爱”的交锋 2

莫:我能够问一个有关死亡的问题吗?例如一个人快死了,在他死之前,他

想看看所有他认识的人,他所有的朋友。这是对关系的依赖吗?克:是的,这就

是依赖。他快死了,而死亡是寂寞的,这是个最特别的聚会、最特别的活动。在

那个时候,我想见我的妻子、孩子、孙子,因为我知道我要失去他们了,我会死

去,结束一切。那是很恐怖的事。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快死的人。先生,我从没

见过这样的恐惧,恐惧而亡。他说:“我害怕与我的家人、我的钱财以及我所做

过的事情分离。这是我的家。我爱他们,我怕失去他们。”莫:但是我想这个人

是想看到他所有的朋友和家人。克:“老兄,再见,我们会在另一边相遇!”这

又是另一回事。莫:可能。克:我认识一个人,他告诉他的家人:“明年一月,

我会在某天死去。”而在那天,他邀请所有的朋友和他的家人。他说:“我会在

今天死去。”并立下遗嘱,然后说:“请离开吧。”他们全部都离开,然后他就

死了!莫:是的,如果和这些人的关系对他很重要,而他就要死了,他会想要最

后一次看看他们,而且现在结束了。“我完了,我要死了。”那不是依赖。克:

不,当然不是。依赖的结果是痛苦、焦虑的,有痛苦和失去的感觉。莫:经常感

到不安全、恐惧。克:不安全等等会随之而来。而我称这为爱。我说我爱我的妻

子,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这个依赖所有的痛苦,但是我放不下。莫:但是

你还是会苦恼,在你死的时候,你的妻子会很伤心。克:哦!是的,这就是游戏

的一部分,整件事的一部分。她很快就可以克服,并且再婚,继续这场游戏。莫

:是的,希望如此,但是有人会担心或害怕别人的悲伤。克:没错,先生。莫:

或许接受自己的死亡会减少他们的悲伤。克:不,悲伤是否依附在恐惧之上?我

害怕死亡,我害怕结束我的事业,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我所累积的都会结束。恐

惧发明了轮回之说和那些等等。我能真正地免于对死亡的恐惧吗?也就是说:我

能与死亡共存吗?不是自杀,我和它共存,和恐惧事情将有终结共存,和我的依

赖结束共存。如果我说:“我已经不再依赖你。”我的妻子是否能接受这种说词?

这会带来很大的痛苦。我质疑这种经由思想所带给意识的所有内容。思想支配了

我们的生活,而我自问是否思想有它自己的地方,而且只是这个地方,不干涉到

别处。我为什么应该思考我和朋友、妻子、女儿的关系?为什么我应该思考呢?

当某人说“我正想到你”,听起来有点愚蠢。莫:那么,当然,人常常需要为了

实际的理由去想到别人。克:那不同。但我是说,在有爱的地方,为什么要有思

想呢?在关系中的思想是有破坏性的。那是依赖,那是占有,彼此依附,寻求慰

藉、安全和保障,而这一切都不是爱。莫:不是的,但是如你所说,爱能运用思

想的时候,就产生了你所说在关系里的思考。克:是的,那不同。如果我依赖我

的妻子,或我的丈夫,或一件家具,我爱上这种依赖,其结果会带来无法估计的

伤害。我能没有依赖地爱我的妻子吗?能够爱人而无所求,是多么棒啊!莫:这

是极大的自由。克:是的,先生。所以爱是自由。莫:但是,你暗示说如果夫妻

之间有爱,而其中一人死去后,另一人将不会觉得悲伤。我想也许那是对的。克

:我是这么认为。是的,先生。莫:你会超越悲伤。克:悲伤是思想,悲伤是情

绪,悲伤是震惊,悲伤是失落感,感觉失去某人,和突然发现自己是全然的寂寞

和孤单。莫:是的。所以,你认为寂寞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克:所以,如果我

能够了解结束的本质——总是在结束某事,结束我的野心、结束悲伤、结束恐惧、

结束欲望的复杂。结束它,就是死亡。我们需要每天去结束在心理上累积的各种

事。莫:而所有人都同意,死亡是自由。克:那是真的自由。莫:要欣赏它并不

困难。你的意思是,你要将那种极度的自由转化进人们的生活里。克:是的,先

生。否则我们就是奴隶,选择的奴隶,每一件事的奴隶。莫:不是时间的主人,

而是时间的奴隶。克:是的,时间的奴隶。

与莫里斯。威金斯教授的讨论编者按:莫里斯。威金斯,伦敦大学教授,诺

贝尔生物学奖得主。

117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与寂寞 1

你能否全然没有野心、不把自己与别人比较地活在这个世界?因为在你比较

的时候,就会有冲突、有羡慕、有成功的欲望,想超越别人。

我们每天必须实际观察我们的人际关系里现在真实的样子,在观察中,我们

会发现如何在真实情况中带来改变。所以,我们只是描述实际的事情。每一个人

都住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在他的野心、贪婪和恐惧、冀求成功的世界里。如果我

结婚,我有责任、有孩子,我会去工作;丈夫和妻子,儿子和女儿,在床上见面。

而那就是我们所谓的爱——导致各自的生活是彼此孤立的、在我们周围筑起一道

抵抗的墙、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每个人都在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每个人都

为了慰藉、快乐、友谊而依赖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寂寞的,都需要爱、需要珍

惜,每个人都想去支配别人。如果你观察自己,就会发现这个现象。其中有任何

的关系吗?他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虽然他们可能有孩子、房子,而实际上,他

们是没有关联的。如果他们有计划,那么是计划维系住他们,让他们在一起,但

那不是关系。明白这些以后,有人会发现,如果在两个人之间没有关系,腐化就

会开始,不是社会外在的结构,也不是外在的污染现象,而是内在的污染、毁坏。

实际上人类彼此是没有关系的——就像你没有一样。你可以握着别人的手,彼此

亲吻,睡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当你们彼此很近地观察时,有关系吗?有关系表

示不必依赖彼此,不必靠别人逃避你的寂寞,不必通过别人去寻求安慰、友谊。

当你通过别人寻求安慰的时候,就是依赖,这可有任何关系吗?你不是在彼此利

用吗?我们不是愤世嫉俗,而是在观察事实,这不是犬儒思想。去找出与别人有

关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必须了解寂寞的问题,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很寂寞。

我们愈年长,就愈寂寞,尤其在这个国家。你注意到人老了是什么样子吗?你注

意他们的逃避,他们的娱乐了吗?他们已经工作了一生,而他们想要逃入某种娱

乐之中。看到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在心理上、情绪上不利用别人,不依

赖别人,不利用别人来逃避我们的苦难、绝望和寂寞的生活方式吗?要了解这点,

就是要了解寂寞的意义。你曾经寂寞吗?你知道它的意义吗?就是你与别人没有

关系,完全孤立的。你可能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在群众中,在办公室里,或无论

在那里,而这种全然寂寞的绝望突然袭来。除非你完全解除它,否则你的关系就

会变成逃避的方法,因此就会导致腐化、痛苦。一个人要如何才能了解这种寂寞、

这种完全孤独的感觉?要了解它,就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你的每个举动是不是

以自我为中心?你可能偶尔发点慈悲、慷慨,没有任何动机的去做一件事——那

种情形很罕见。这种绝望无法经由逃避而化解,只能经由观察。所以,我们回到

这个问题上:如何观察自己而不致有冲突。因为冲突是腐化,是浪费精力,是我

们生活的战争,从出生直到我们死去为止都有。我们有可能片刻没有冲突吗?要

做到这点,为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观察我们所有的作为。当

观察者不存在而只有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的观察。当没有关系的时候,能

有爱吗?我们讨论它,而爱,如我们所知,是与性和快乐有关,不是吗?你们中

间有人说:“不是。”当你们说不的时候,你们一定没有野心,也就没有竞争,

没有分别——如“你”和“我”,“我们”和“他们”。没有国籍的分别,以及

由信仰、知识所带来的划分。然后你才能说你有爱。但对大多数的人来说,爱和

性、快乐和所有的痛苦有关——嫉妒、羡慕、对立——你知道男人和女人之间所

发生的事。当关系不能真诚、真实、深刻和全然和谐的时候,你怎么能在世界上

拥有和平?如何能终结战争?所以,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表示人

必须了解爱是什么。当然,人奇妙地碰上它,不是自己要求来的。当你为自己找

出爱不是什么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爱是什么。不是理论上的,不是口头上的,但

是当你确实明白它不是什么的时候:不要有竞争、不要有野心,也就是斗争、比

较、模仿的思想,如此的心灵,不可能去爱。所以,你能否全然没有野心、不把

自己与别人比较地活在这个世界?因为在你比较的时候,就会有冲突、有羡慕、

有成功的欲望,想超越别人。

118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与寂寞 2

心灵会记住这种伤害、侮辱,让自己变得感觉迟钝——这样的思想和心灵知

道爱是什么吗?爱是快乐吗?而那是我们有意无意在追寻的。我们的神明是我们

快乐的结果。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道德——本质上是不道德的—

—是我们追求快乐的结果。而当你说“我爱某人”,那是爱吗?爱是没有分离、

没有支配、没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为了要了解它是什么,人必须否定一切—

—当你看到它的错误时去否定它。当你看到某些错误时——你曾经当成真理、当

成自然、当成人——然后你再也无法回去;当你看到危险的蛇或危险动物时,你

不会逗弄它,你也不会靠近它。同样地,当你实际看到爱都不是这些东西时,去

感觉它、观察它、咀嚼它,与它共存,完全地交托给它,然后你会知道爱是什么、

怜悯是什么——它是指对每个人的真情。我们没有真情,我们只有肉欲、只有快

乐。真情这个字的原意就是悲伤。我们都有过某种悲伤的,失去某个人,自怜的

悲伤,为人类的悲伤,群体或个人的。我们知道悲伤是什么——当你所爱的人死

去时。当我们完全沉浸在这种悲伤里,没有试着去把它合理化,也没有试着以任

何的形式来逃避——经由文字或行动——当你完全沉浸在其中、没有任何思考时,

然后你会发现从悲伤中产生了真情。真情有爱的本质,而爱是没有悲伤的。

今天,你能找出现在是如何生活吗?在生活中你每一件开始做的事情都有一

个结局。当然不在你的办公室,而是在心中,要终止你累积的所有知识——你的

经验、你的记忆、你的伤害、比较的生活方式——你总是拿自己与别人相比。每

天都了结那些事,而第二天你的心灵就会新鲜和年轻的。这样的心灵不会受到伤

害,而这就是天真。人必须为自己找出死亡的意义,然后就止住恐惧,因此每天

都是新的一天——我是认真的,你可以做到——所以,你的心灵和眼睛看到的生

活是全新的。那就是永恒。这就是心灵的本质,成为没有时间的状态,因为它已

经知道,终结每天所累积的是什么意思了。的确,在其中有爱。爱是每天都是全

新的,但快乐不是,快乐有连续性。爱总是新的,因此它是它自己的永恒。你们

有任何问题要问吗?问:你似乎相信分享,但同时你又说两个相爱的人,或夫妻,

不能也不应该将他们的爱建立在相互慰藉之上。我不觉得相互慰藉有什么不对,

这就是分享。克:你分享什么?我们现在在分享什么?我们在讨论死亡、讨论爱,

讨论完整的心理变化,讨论完全革命的需要,不要根据旧有的形式、挣扎、痛苦、

模仿、顺从而活,以及人们数千年以来所赖以为生,进而产生如此可怕、乱七八

糟的世界的原则!我们讨论到死亡。要如何分享它呢?分享对它的了解,不是口

头上的言词,不是描述、不是解释?分享了解、分享因了解而来的事实是什么意

思?而了解又是什么意思?你告诉我一些事情是严肃的,是重要的,是有关的、

重要的,我完全听进去了,因为它对我是重要的。注意听着,我的心灵必须安静

下来,不是吗?如果我正在喋喋不休,如果我正在东张西望,如果我正在比较你

所说的和我知道的,我的心灵就不安静。只有当我的心灵是安静的,而且完全注

意听的时候,才可以了解事情的真理。我们一起分享那一点,否则我们不能分享。

我们不能分享文字,我们只能分享某些事的真理。当心灵完全在观察的时候,你

和我就能看到某些事情的真相。你看到夕阳的美,可爱的山丘、树影和月光。你

如何与朋友分享?告诉他“看看那美丽的山丘”吗?你可以这么说,但那是分享

吗?当你确实与别人分享某事的时候,表示你们俩必须有相同的强度,同时,在

相同的层次上。否则你们不能分享,不是吗?你们必须有相同的兴趣,在相同的

层次上,有相同的热情,否则你如何能分享?你能分享面包,但那不是我们所讨

论的。一起看到,也就是一起分享,我们两个都必须看到——不是同不同意——

而是一起看到实际上是什么,不是依照我的或你的认知来解释它,而是一起看看

它是什么。而要想一起看到,人们必须自由地来观察、倾听。就是没有偏见,只

有爱的本质,才会有分享。问:先生,当你谈到关系的时候,总是说男人女人或

女孩男孩。在男人和男人,或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通用呢?克:你是

指同性恋吗?问:先生,如果你要这样叫它,它是的。克:你看,当我们谈论爱

的时候,不管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或男人和女人,我们不在谈论特定种

类的关系,我们在谈论所有的行为,关系的所有意义,不是与一两个人的关系。

当你觉得你就是世界的时候,难道你不知道与世界有关是什么意思吗?不是一个

观念——那是很恐怖的——而是实际去感受你是有责任的,你要为这个责任献身。

这就是唯一的献身。不是经由炸弹或特定的活动来献身,而是去感觉你就是世界,

世界就是你。除非你完全改变,根本而完全地改变你自己,不然的话,只在外在

下工夫,人类就不会有和平。如果你有刻骨铭心的感觉,那么你的问题就完全和

当下有关,然后立刻引起改变,而不是陷在一些未来的理想之中。

纽约。《智慧的苏醒》摘录

119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有依赖就没有爱 1

你爱任何人吗?那表示不求回报,不求你爱的人回报,绝不依赖他。因为如

果你依赖,那么恐惧、嫉妒、焦虑、憎恨、愤怒就开始了。如果你依赖某人,这

是爱吗?

克:以你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和你身在其中的文明,你是它的结果,

为什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怜悯呢?去找出你为什么没有的原因,为什么它不

在人的心灵、思想和见解中?你不是也会问:你有爱任何一个人吗?问:我怀疑,

先生,爱究竟是什么。克:先生,我很审慎地请问你是否爱任何人?你可能爱你

的狗,但狗是你的奴隶。除了对动物、建筑物、书、诗、大地的爱之外,你爱任

何人吗?那表示不求回报,不求你爱的人回报,绝不依赖他。因为如果你依赖,

那么恐惧、嫉妒、焦虑、憎恨、愤怒就开始了。如果你依赖某人,这是爱吗?去

找出答案吧!如果那些都不是爱——我只是在问,我不是说它是或不是——你如

何能有怜悯?当我们甚至不能以平常的爱去爱别人时,我们要求的就是比爱更多

的东西。问:你如何找到那样的爱?克:我不想寻找那样的爱。我想要做的就是

剔除不是爱的那一部分,从嫉妒、依赖中解脱出来。问:那表示我们应该没有分

裂成片片断断。克:先生,那只是理论。如果你爱某人,就去找出来。当你关心

你自己、你的问题、你的野心、你成功的欲望、你这么多的欲望,并将自己放在

第一而别人第二时,如何去爱呢?或把别人放在首位而你放在次要的地位,也是

一样。我们已经问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尽管口头上了解,有嫉妒或依赖时,爱

不能同时存在,我们还能坐在一起探讨我是否可摆脱依赖?我会和自己有一些对

话,可以吗?而你在旁边听?听到这些话我明白我不会爱。那是事实。我不想欺

骗我自己。我不想假装我爱我的妻子——或爱女人、女孩、男孩。现在,首先,

我不知道爱是什么,但是我确实知道我嫉妒,我确实知道我很依赖别人,而在依

赖中有恐惧、嫉妒、焦虑感。我不喜欢依赖,但是我依赖是因为我寂寞,而我也

被社会排挤,在办公室、工厂里也一样;回家之后,我希望得到安慰、陪伴,逃

避自我。所以,我依赖别人。现在,我自问在不知道爱是什么的情况下如何摆脱

依赖?我不会假装我有上帝的爱、耶稣的爱、克里希那的爱,我会丢掉那些胡说

八道的东西。我要如何摆脱这些依赖?我只是在举例。我不会逃避它。对吗?我

不知道该如何结束我和我妻子之间的关系,当我真的和她貌合神离的时候,我和

她的关系可能会改变。她可能会依赖我,而我也许不会依赖她或其他的女人。你

了解吗?并不是我想要离开她,去找另外一个女人,那是很愚蠢的。所以,我该

怎么办呢?我将不会逃避完全摆脱依赖的结果。我要研究一下。我不知道爱是什

么,但是我看得非常清楚、明确,没有任何的怀疑——依赖别人意味着恐惧、焦

虑、嫉妒、占有等等。所以,我自问:我该如何摆脱依赖?不是方法。我想要摆

脱它,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做。我正在与我自己对谈。所以我开始提出质疑。

然后我陷入一个体制里。我陷入一些印度教的上师,他们说:“我会帮助你脱离,

做这个和那个,练习这个和那个。”我想要摆脱它,于是我接受那个愚蠢的人所

说的,因为我看到摆脱它的重要,而且他允诺我,如果我做了这些,就会有所回

报。所以我想要摆脱以得回报。你了解吗?我在寻求回报。所以我看到自己是多

么愚蠢:我想要摆脱它,却又缠上回报。我描绘出人性的另一面——我是认真的

——因此如果我与自己对话,我会流泪。那是对我的同情。我不想被纠缠,但是

我发现自己依附在一个信念上。也就是,我必须摆脱,而别的书或信念提到:

“做这个,然后你会有那个。”所以,回报变成我的依赖。然后我说:“看我所

做的。小心,不要掉进圈套。不管是个女人或信念,它仍然是个依赖。”我了解

将它转换成别的东西仍是一种依赖。所以我现在非常小心。然后告诉自己:“有

没有方法,或我做什么来免于依赖呢?我的动机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免于依赖呢?

因为它是痛苦的?因为我想要达到没有依赖、没有恐惧的境界吗?”请跟随我,

因为我正代表了你。在想要自由的当中,我的动机是什么?我突然明白动机会给

方向,而那方向会指引我的自由。我为什么要有动机?什么是动机?动机是一种

动作,希望去完成某事。所以,这个动机就是我的依赖。动机已经变成我的依赖,

不只是女人、目标的信念,而且包括我的动机,我必须要有它。所以我在依赖的

范围内活着。我依赖女人、未来和这个动机。所以我说:“哦,天哪!那真是极

端复杂的事。我不明白要摆脱依赖会带来这一切。”

120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有依赖就没有爱 2

现在,我就像看地图一样清楚地看到:这些村庄、小路、大路。然后我对自

己说:“有可能让我从我依附的动机、依赖的女人和我想得到的回报中解脱出来

吗?我为什么依赖这一切?是因为我自身的不足吗?是因为我太寂寞了,想从这

种孤独感中逃脱出来,因而依附在别的事情上——男人、女人、信念、动机?是

因为我寂寞,而借着对其他事物的依赖而逃避孤独吗?”所以,我不再有兴趣去

依赖。我有兴趣去了解为什么我觉得寂寞,这让我依赖。我会寂寞,而寂寞迫使

我经由依附某事而逃避它。只要我寂寞,接下来的过程就是这样。所以我必须研

究我为什么会寂寞。寂寞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寂寞是直觉的、天生的

和遗传的,还是我每天的活动造成的?我质疑是因为我什么也不接受。我不接受

它是本能的说法,而认为我无能为力。我不接受它是遗传的说法,这种说法让我

不必受到责备。当我不接受任何这类的事情时,我问:“寂寞为什么存在?”我

提出质疑并保留这问题,而不试着去找答案。我问自己:寂寞的根源是什么?我

在注意,并不试着去找个聪明的答案,我也不试着告诉寂寞它该做什么,或者它

是什么。我正看着它,让它来告诉我。对寂寞的警醒会显出它本身。如果我逃走、

害怕、抗拒,它就不会显出它本身。所以我看着它。我看着它,没有思想来干涉,

因为这比思想进来更重要。我所有的能量都在观察寂寞,因此思想根本进不来。

心灵受到挑战,它必须回答。当你受到挑战的时候,那就是危机。在危机中,你

保有一切的能力,而能力不被干扰,就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必须要回应的挑战。

问:我们如何能保留能量?我们要如何使用能量?克:你已经有了。你迷糊了。

你看,我开始与我自己对话。我问:“那个被称作爱的奇怪东西是什么?”每个

人都在讨论它、写它,有浪漫的诗、图画和其他的、性和那些乱七八糟的。而我

问:我有没有这种称为爱的东西,如果真有爱这种东西。我发现当有嫉妒、憎恨、

恐惧的时候,爱就不存在。所以,我不再关心爱了,我关心“实然”,也就是我

的恐惧、依赖,和我为什么依赖的原因。我说也许理由之一是?我是寂寞的,完

全孤立的。我愈年长,我就愈孤独。所以我看着它。找出答案是挑战,而因为它

是挑战,所有的能量在反应。很简单的,不是吗?当家庭里有人死去的时候,就

是一种挑战。如果发生一些大灾难、意外事件,那也是挑战,而你有精神去面对

它。你不会说:“你从哪里得到这些能量的?”当你的房子着火的时候,你有能

量去救火。你有特别的能量。你不会坐着说:“我必须先有能量。”然后等待。

那么这房子就被烧光了。所以,你有不少的能量可以回答“为什么会有寂寞”的

问题。我已经拒绝了遗传或本能的观念、假设或理论的说辞。这一切对我都没有

意义。它是“实然”。所以我为什么寂寞——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寂寞,如果

他有知觉的话——不论是表面或很深沉的寂寞?为什么会有?是心灵带来的吗?

你了解吗?已经拒绝理论、本能、遗传的我在问是不是心灵带来的。是心灵造成

的吗?寂寞表示全然地孤独。是心灵、头脑造成的吗?心灵是思想的一部分。是

思想做的吗?是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制造,引发这种孤独感的吗?我在孤立我自己,

是因为我想要成为办公室的主管——或主教、教宗?它一直在孤立它自己。你注

意到这个了吗?问:我认为它孤立自己和它拥挤的程度有关。克:是的。问:就

像是一种反应。克:对的,先生,对的。我想要探索这一点。我看到思想、心灵,

总是在使自己更出色、更伟大,将它自己引向孤独。问题就是:为什么思想要这

么做?思想的本质是为自己工作、制造孤独吗?是社会制造了孤独吗?是教育制

造了孤独吗?教育确实会是导致孤独;它为我们准备好去从事某种专业。我已经

发现,思想是过去的反应,是知识、经验和记忆,所以我知道思想是有限制的,

思想是被时间所限。所以思想会这样做。所以,我所关心的是,为什么思想会这

么做。那是它的本质在这么做吗?

问:真正在内心深处的,总被隐藏着,因此思想一定是迷惑人心、一定会导

致孤独的,没有人知道别人的感觉,因为人都会掩饰。克:先生,我们都有经验。

当我们不假装的时候,就抓到重点了。我们在对话中说,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

我知道当我们用“爱”这个字的时候,就有伪装,有了虚伪,戴上了假面具。我

们都有经验。我们现在已经接近重点,为什么思想会是片段破碎的,会引起孤独

的——如果它是的话。我在和自己的对谈中发现这点,因为我已经看到思想是受

限制的,有时间的限制,无论它做什么都受限制,而在限制之内,可以找到安全。

它找到安全,就会说:“在我一生中有特别的事业。”它找到安全,就会说:

“我是教授,所以我是很安全的。”而你的下半生都会陷在其中。在那种限制中,

心理和事实上,都有很大的安全。

121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有依赖就没有爱 3

所以思想做的就是这个。然后问题是:思想可以明白自己是受限制的,而因

此无论它做什么都是受限制的、破碎的、与人隔绝的吗?无论它做什么都是这样

子?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思想能明白它自己的限制,或思想对它自己说:“我是

受限制的?”你了解这个差异吗?思想就是我,我说思想是受限制的,或思想它

本身明白我是受限制的吗?这两件事完全不同。说它们是一样的就欺骗,因此会

有冲突;虽然思想本身说:“我受限制。”事实上,它不会离开限制了。这是非

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事情的真正本质。我们在强迫思想它应该是什么。思想已经

创造“我”,而“我”又从思想中分离出来,它又会告诉思想它应该是什么。但

是如果思想本身明白它是受限制的,那么就没有阻碍、没有冲突,它说:“我是

那样。就是了。”在我和自己的对话中,我问思想自身是否明白这点,或我是否

正在告诉它,它是受限制的。如果我告诉它,它是受限制的,那么我便从那些限

制中分离出来。然后我努力克服那些限制,因此就有了冲突,这是暴力,不是爱。

所以,思想明白它本身是受限制的吗?我必须找出答案。我受到挑战的。我现在

有能量,因为我受到了挑战。换个角度说。意识明白它的内容吗?意识明白它的

内容就是它本身吗?我听到有人说:“意识就是它的内容,它的内容造成意识。”

因此我说:“是的,它是如此。”或意识——我的意识,这个意识——明白它的

内容,而因此它的内容是我全部的意识吗?你看到两者的差异吗?一个是被我强

迫的,“我”是由想法创造出来的,而如果“我”在思想上强加上某事,那么就

有冲突。它像是暴虐的政府强迫着人民——但是我创造了这个政府。我们在问:

是否思想明白它的渺小、卑鄙和限制呢?或它假装成为不凡、高贵、神圣的东西

吗?那是胡说八道,因为思想是记忆、经验。在我的对话中,一定很清楚的:没

有外在的影响欺骗受限制的思想。因为,没有欺骗,没有冲突,因此它明白它是

受限制的。它发现无论它做什么,即使对上帝的崇拜,都是受限制、伪造和琐碎

的——虽然它已经在整个欧洲建立了宏伟的大教堂。在我与自己的对话中,我发

现寂寞是被思想创造出来的。而思想现在已明白它本身是受限制的,它不能够解

决寂寞这个问题。当它不能够解决寂寞这个问题时,寂寞存在吗?思想已经造成

寂寞的感觉。思想明白它是受限制的,而因为它是受限制、破碎和分离的,它已

创造了空虚、寂寞。因此当它明白这点,寂寞就不在了。然后,就可解脱依赖。

我不做什么,只注意依赖和它的涵义——贪婪、恐惧、寂寞——经由追踪、观察

它——不是分析、检验它,只是注意看,看,看——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思想

做的。思想,因为是破碎的,所以造成依赖。当它明白这点的时候,依赖就停止。

完全不需要努力,因为有努力时,它又回来了。我们说,如果有爱,就没有依赖

;如果有依赖,就没有爱。所以经由否定它不是什么,就可以去除主要的因素。

你知道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的意义吗?没有任何有关我的妻子、我的女友,或我

的邻居告诉我的记忆,没有任何伤害的记忆,没有对她的印象的依赖。我依赖思

想为她创造的印象——她伤害我、她威胁我、她给我愉悦的性,十种不同的事情

;所有都是思想的行为,它创造了印象,而就是这印象让我依赖。所以,依赖也

就消失了。还有其他的因素:对那个人的害怕、快乐、舒适或观念。现在,我必

须逐步的、一个接一个的讨论这些,或是一起来?我必须研究恐惧和对舒适的渴

望,和同我研究依赖一样?我必须观察我为什么寻求舒适吗?是因为我不足,所

以我需要舒适,我需要舒服的椅子,令人舒服的女人或男人,或令人舒服的信念?

我认为我们大部分人想要有舒服、安全、不会动摇的信念。我很依赖它,而且如

果有人说它是胡说八道,我就会生气,我会嫉妒,我会难过,因为他要动摇我的

房子。所以,我发现我不需要经历各种不同因素的研究。如果我看它一眼,我就

已经抓住它了。所以,经由否定爱不是什么,其余的就是了。我不需要问爱是什

么。我不需要去追寻它。如果我去追寻它,它就不是爱,那是一种回报。在我的

质疑之中,慢慢地、小心地,没有扭曲,没有幻相,我已经否定一切不是的,而

其余的就是了。

布洛伍德公园。一九七七年八月三十日

122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混乱的根源 1

有许多原因造成混乱:比较,把自己与别人比较,把自己与“应然”比较;

模仿别人,例如一些圣人;顺从、配合某些其实是被你高估的事物。在“实然”

和“应然”之间,总是有冲突的。

请注意,我们现在正要讨论某些可能较复杂的事。我不知道它要带我们去哪

里。它可能比较复杂,所以请多注意点。你知道,当你身边有个小孩的时候,你

听到他的哭声,你听到他在说话,他的喃喃自语。你关心你听到的,你可能睡着

了,但是他一哭的时候你就醒过来。因为孩子是你的,所以你总是小心谨慎,你

必须照顾他,你必须爱他,你必须抱他。你是这样的小心谨慎,即使在你熟睡时,

都和醒来时一样。现在,你能够以你给孩子同样的注意、亲爱和照顾注意镜中的

自己?不是我,你不要只听我所说的,你应该以对婴儿的专注,来观察镜中的自

己,以及它所告诉你的,你会这样做吗?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是人类为什么会变得

如此机械化。机械化的习惯会带来脱序,因为人的能量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总

是寻求突破。这就是冲突的本质。你了解镜中说的是什么吗?不是我,这里没有

说话者。你能够带着关切、专注和极深的亲爱来观察吗?你听到的是什么?我们

正在谈的是混乱我们生活在混乱的环境中,习惯、信仰、结论、意见都已脱序。

由于我们所在的环境,处处受到限制,因此一定会引起混乱。当人混乱的时候,

去寻求秩序是错的,因为困惑、不清明的心灵就算寻找到秩序时,仍会困惑,仍

会不确定。那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你审视混乱,如果你了解你生活中的混乱,

和造成混乱行为的原因,在你了解它的时候,秩序自然就会来到——很容易地、

很快乐地、没有任何强迫、没有任何控制。镜子会告诉你,你能立刻发现原因是

什么——不是口头上、智力上或情感上——如果你是以如给予小孩相同的注意自

己的话。也就是对混乱的顿悟。混乱的根源是什么?有许多原因造成混乱:比较,

把自己与别人比较,把自己与“应然”比较;模仿别人,例如一些圣人;顺从、

配合某些其实是被你高估的事物。在“实然”和“应然”之间,总是有冲突的。

比较是一种思想的行为:我是这个,或是我很快乐,和将来有一天我会更快乐些。

在“已然”或“实然”和“应然”之间,这个经常的比较会带来冲突。这就是混

乱的基本理由之一。另外一个混乱的原因是过去的影响。现在,爱是时间、思想

和记忆的结果吗?你了解镜中的你所问你的问题吗?难道我们所称的“爱”,在

人类的关系里不是创造了混乱吗?观察你自己吧!混乱的根源是什么?你能看到

这种原因,而我们也可以再加上去,但那是不相关的。在检验它的根源时,不要

分析。只是看。如果你只是看而不去分析,你就立刻会顿悟。如果你说:“我会

检验,我会推论。”或从外面经由归纳和推论来分析它,它仍是一种思想的行为。

然而如果你能小心地,以深刻的注意力和情感来观察,那么你就会顿悟。去找出

来吧。我们混乱的根源是什么——内心的混乱,以致外在的混乱。你看到这个世

界上的混乱有多么严重,令人苦恼的混乱;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异议分子被关

进监狱、受刑。我们忍受这一切,因为我们的心灵接受这些事,或试着稍微改变。

为了要看到混乱的根源,你必须研究这问题:我们的意识是什么?当你在没有扭

曲的镜中看着你自己时,你的意识是什么?可能是混乱的本质。我们必须一起研

究我们的意识是什么。我们的意识是活的、会动的东西,它是活跃的,而不是静

止、封闭的。它经常改变,但是在小范围和限制之内变动着。它就像一个人在角

落做个小改变,而未遍及全部。我们必须了解意识的本质和结构。如果那是我们

混乱的根源,我们要把它找出来。它也可能不是。我们也要找出来。我们的意识

是什么?它是思想生出的东西:形式、身体、名字、思想认同自己的感觉、信仰、

痛苦、折磨、苦难、不舒服、沮丧和得意、嫉妒、焦虑、恐惧、快乐、我的国家

和你的国家、信仰上帝与否、宣扬耶稣是最重要的、说克里希那是更重要的,等

等、等等、等等。这一切不是你的意识吗?你可以再增加更多:我是黄皮肤,希

望再白一些,我是黑人,黑色是很美丽的,等等这些事。过去、遗传、神话、人

类所有的传统,实际上是建立在此之上。所有这一些就是意识的内容,而只要不

觉察到意识的内容就去行动,这个行动必定受限制,因而创造混乱。思想必定造

成混乱,除非它了解自己适当的地位。知识是受限制的,因此它有适当的地位,

这是很清楚的。思想源自于昨天,或千百万个昨天,它是受限制的,而我们意识

的内容也因此受限制了。思想会以各种方式认为,意识是不受限制的,或有更高

的意识,但仍是一种意识的形式。所以,思想不了解它适当的地位,就是混乱的

根源了。这不是什么浪漫、暧昧、荒谬的事情;你可以看看自己,如果你合乎逻

辑、头脑清楚的,你就可以看到受限制的思想必定会造成混乱。若有人说“我是

个犹太人”,或“我是个阿拉伯人”,这就是受限制的,因此会封闭他自己,产

生抗拒的心理,因此,战争和所有的悲惨就开始了。你确实看到这种情形吗?不

是信念,不是某人告诉你的,而是你自己看到的,就如同你亲耳听到婴儿的哭声

一样?然后你就会采取行动,站起身,走过去。

123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混乱的根源 2

我们机械化的生活方式,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这种受限制的意识。有可能

不要膨胀意识,不要把它扩大,不要再增加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经验上去,或

从这角落搬至另一个角落吗?有些学校借着练习、训练和控制要扩张意识。当你

试着扩张意识的时候,有一个衡量的中心。当你试着扩展任何事时——把小房子

扩建成大房子——从你扩大的地方就有一个中心。同样的,从扩张的地方形成中

心,那就是衡量。看看你自己。你不是正试着扩展你的意识吗?你可能不用这个

字眼。你可能说:“我正试着要更好。”“我正试着要这样或那样,或去完成什

么。”只要从你的行动形成了一个中心,就必定有混乱。然后问题就发生了:有

可能自然、快乐地去采取行动或运作而没有中心、没有意识的内容吗?我们正提

出基本的问题。你可能会不习惯。我们大部分的人很马虎地面对问题,不关心它,

或忽视它。但是我们在问一个你必须回答的问题,必须自己去寻求答案。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有可能行动而没有中心吗?这个中心是混乱的根源。在你和别人

的关系里,无论多么亲密,如果你总是关心自己、你的野心、你的个性、你的美

貌、你的习惯,而另一个人也是这么做,自然会有冲突,那就是混乱。有可能不

要从中心采取行动?中心就是意识和它的内容,是思想所组成的所有东西,包括

它的感觉、欲望、恐惧等等。没有矛盾、懊悔,没有回报或惩罚的行动是怎么样

的呢?因此就是完整的行动吗?我们正要找出答案是什么。不是我来找出答案告

诉你,而是我们一起去找出来。记住:没有说话者,只有你自己在看着镜子。为

了要了解它,我们必须了解爱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我们能发现爱是什么,

就可以完全解除中心的限制,引出完整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去探

讨它——如果你愿意听的话。你有你对爱的看法。你有你对爱的结论。你认为没

有嫉妒,爱不能存在;只有当有性的时候,爱才会存在;只有当你爱你所有的邻

居、爱动物的时候,爱才存在。你对爱是什么,已有自己的观念、信念和结论。

如果你已有这些,那么你就不可能去研究。如果你已经认为“就是如此这般”,

你就完了。它就像一个印度教的上师说:“我知道,我已经顿悟了。”而你,这

个容易受骗的人,却跟随着他,从不质疑。在这里没有权威,没有说话者,但是

我们在讨论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可以解决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冲突、经常

有的战争。为了要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必须非常深入地进入爱是什么这个问题

之内。我们刚刚谈论人们所谓的爱:爱他们的动物、宠物、花园、房子、家具、

女儿、儿子,他们的神、国家——这种事情称为爱,那是多么沉重啊!我们要找

出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婴儿在哭的时候,所以请多注意一点。你知道当婴儿哭

的时候,你正全神贯注地在听。其中有倾听的艺术。“艺术”这个字的意思是指

把每件事放在适当的地方。如果你了解这字的意义,真正的艺术不在油画,而是

把你的生活放在适当的位置,就是要和谐地过活。当你将每件事都放在适当的位

置的时候,你就自由了。把每件事放在适当的位置是一种智慧。你会说我们给予

“智慧”这个字一个新的意义,这是必需的。智慧意味着在那些字里行间、在沉

默之间、在演讲之间,以你的思想全神贯注地倾听。你不只用耳朵去倾听,没有

耳朵你也听得到。我们在问:爱的意义和爱的美是什么——如果有美的话?你曾

经想过美是什么吗?美是什么意思?它和欲望有关联吗?别否认它,观照它,仔

细地倾听而且找出答案。美是欲望的一部分吗?美是感觉的一部分吗?你看到宏

伟的建筑,巴森农神殿,或者一座大教室,伟大的建筑物,你的感觉就被那种美

给唤醒了。所以,美是这个的一部分吗?美蕴藏在颜色、形状、脸形、眼睛的清

澈、皮肤、头发、男人或女人的表情中吗?或有另外的一种美可以超越所有的美,

而当它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时,那么这种形式,这种脸,每一件事都有它适当的位

置?如果没有掌握,没有了解那种美,外在的表现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如果你感

兴趣的话,我们会找出美是什么。你知道当你仰望宏伟的山衬着蔚蓝的天空时,

那生动、明亮、清澈、纯净的白雪,它的庄严把你所有的思想、忧虑和问题都驱

走了。你注意到这一点了吗?你说:“真美啊!”或许只有两秒钟,甚至一分钟,

你完全沉默了。它的宏伟在那一刻驱走了我们的渺小。它的伟大已经震慑住我们。

就像个孩子在专心玩一个很复杂的玩具一样。他不会说话、不会吵闹,他完全沉

浸在里面。那个玩具抓住了他的注意。所以,山的庄严抓住了你的注意,所以在

那一刻,或那一分钟,你完全安静下来了,那就表示你已经忘我了。现在,你没

有分散注意力——被玩具、山脉、脸庞或念头打断——完全地忘我,这才是美的

精义。

124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混乱的根源 3

我们要了解爱是什么。如果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生活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

面貌,我们可以活在没有冲突、没有控制、没有任何形式的挣扎之中。我们要了

解爱是什么。除了积极的行动之外,还有一种行动是不行动。所谓积极的行动,

就是针对一些事去采取行动、控制、压制、努力、驾驭、避开、解释、合理化和

分析它。我们所说的不行动,与积极的行动无关,也不是和积极的行动相反,而

是没有行动地观察。而这种观察引发了被观察者根本的转化,这就是不行动。我

们习惯积极行动:“我必须”、“我一定不能”、“这是对的”、“这是错的”、

“这是正确的”、“这是应该的”、“这一定不能”、“我会压抑它”、“我会

控制”等。这些都是和“我”在挣扎,是脱序的根源,也是冲突的根源。如果你

看到这一点,不是口头上、知识上,或视觉上的看,而是真正看到它的本质,那

么这就是不行动,其中没有任何挣扎和努力。只是观察自身就会带来改变。我们

在问:爱是什么?我们说我们对它有许多意见,专家的意见,导师的意见,牧师

的意见;你的妻子或女友说“这就是爱”,或你说“那就是爱”,或是你说它和

性有关等等。它是吗?它与那些感觉有关吗?从那些感觉产生出欲望。显然地,

出于感觉的行为是欲望。我看到一件美丽的事物,感觉就被唤醒了,所以我就会

想要它。为你自己观察它一下吧!我们说当有感觉——所有的感觉,不是某一种

特定的感觉——在完全运作时,那么欲望就是不存在的。你把它排除在外了。爱

是有欲望的感觉的表现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爱是欲望吗?这种性方面的感觉

总是存在:回忆、图像、印象和感觉。所有的行为被视为爱。爱,一个人所能观

察到的,是欲望的一部分。我们来慢慢深入探讨。爱是依赖吗?我依赖我的女儿

和儿子。我占有。爱是依赖吗?我们的一生都基于依赖,依赖着财产,依赖着别

人,依赖着信仰、教条、基督、佛陀。那是爱吗?在依赖中有痛苦、恐惧、嫉妒、

焦虑。在有依赖的地方,有爱吗?当你观察它,而且你深切地关心,要去找出爱

是什么的时候,依赖就变得不重要,没有价值了,因为那不是爱。它不是欲望。

它不是记忆。它不是依赖。它不是我告诉你、而你就接受。它就是如此。爱是快

乐吗?它并不表示你不能握住别人的手。你看,欲望是感觉的结果。感觉是依附

在思想上,思想也依附在感觉上,然后从感觉中产生欲望,欲望需要被满足,而

我们称之为爱。那是爱吗?依赖是爱吗?在依赖中生出冲突、不确定。不确定愈

多,对寂寞的恐惧也愈多,你变得更依赖、占有、专横、独断、要求更多,而因

此在关系中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你认为是爱的一部分。我们不禁要问:这是

爱吗?快乐是爱吗?快乐是回忆的活动。不用去记这些字句,听听就好了。我记

得你是多么好、多么快乐、多么温柔、多么令人舒服、多么性感,而我说“亲爱

的,我爱你。”这是爱吗?但是,我们要拒绝快乐吗?你必须问这些问题。你必

须问,并且找出答案。看着流动的河水,没有给你快乐吗?这种快乐有什么问题?

看着原野里孤单的树,没有带给你快乐吗?也许就在昨晚,看到月亮落下山头,

没有给你快乐吗?很愉快,没有吗?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当思想说:“这是多

美丽啊!我必须保存它,我必须记住,我必须热爱,我希望拥有更多这样的经验。”

麻烦就开始了。然后,所有快乐的活动就出现了。而我们称那种快乐为爱。母亲

对待她的婴儿,充满了温柔的感情、拥抱的感觉。那是爱吗?或者爱是你遗传的

一部分吗?你看过猴子搂住它们的婴儿,大象细心照顾小象吗?可能是我们遗传

了对婴儿的这个本能反应——然后,“他是我的宝宝。他有我的血脉,他是我的

骨肉,我爱他。”而如果你确实很爱你的婴儿,你会让他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

从来不使用暴力,从不去杀人或被人杀害。你不是只关心他到五六岁,然后就把

他丢去喂狼了。所以,这些都是爱吗?积极的行动说:“不,我不会再有性生活

了。”“我会从依赖中解脱。”“我会一直依赖着。”然而消极的行动是,从它

的总体来看它,因此对它有所理解。然而你会发现,爱不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种,

但是因为有爱,所有的关系都会改变。你知道那些禁欲者、印度的托钵僧,欧洲

的修道士和世上的人都说:“不要有欲望,不要有性,不要看美丽的女人。如果

你看了,把她当作你的姊妹或母亲。或者,如果你看了,把心思专注于神圣的事

情。”然而他们欲火难耐!他们向外界否认,但是欲火中烧。而这就是他们所谓

的虔诚,也就是没有爱的生活。他们有一个关于爱是什么的信念。但是那个信念

不是爱。那个信念,那个文字不是爱。但是只有当你看到欲望、依赖、快乐的所

有行动时,然后从那样的知觉深度,才会开出奇香的花朵。而那就是爱。

撒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八日

125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与美 1

美存在于你的自我不存在的地方。如果你不了解,那真是个悲剧。真相就在

你不在的地方。美与爱都在“你”不存在的地方。我们是无法看到这个被称为真

相的东西的。

我们是什么?除了名字、形体之外,也许如果你很幸运,有银行账户,也许

有一种技术,除此之外,我们是什么?我们不是在受苦吗?或者你的生活中没有

痛苦吗?其中有恐惧吗?有焦虑、贪婪、羡慕吗?我们会崇拜思想创造的形象吗?

由于害怕死亡,我们会依靠某些观念吗?我们难道没有矛盾吗?说是一种而做又

是另外一种?我们全都是这样。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愚蠢,心中永无止境的絮絮

叨叨,那些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意识的内容生出意识,而意识已经由时间、经验、

痛苦、悲伤而进化。一个人可以从那些,从所有的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吗?因为有

恐惧,就没有爱。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就不能存在,没有了敏感,就没

有爱。而没有爱,就没有美。美只存在于美好事物的盛放中。让我们看看美是什

么——不是形式的美,虽然其实这也是很好的。一棵树的美、一片绿地的美、一

座山的美——它的庄严衬着蔚蓝的天空、日落的美、一朵花开在人行道旁的美。

我们不是要浪漫,或滥情。我们是一起在探索美是什么。在你的生活里,有美的

感觉吗?或是它总是平淡、没有什么意义的,从早到晚都在挣扎呢?美是什么?

它不是感官上的问题,也不是性方面的问题。它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因为没有美

在你心里,你就不能在善方面开花结果。你是否看过山或大海,内心里没有絮叨,

没有噪音,而能够真正地看着蔚蓝的海洋、海水的美和水面上光影的美。当你看

到地球上如此的美,还有它的河流、湖泊和山川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当你

看着实际上是很美丽的事物时,比如:一座雕像、一首诗、池塘里的荷花,或维

护良好的草坪时,会发生什么事?在那一刻,山的宏伟,会让你忘“我”。你有

过这种经验吗?如果你有,你看到以后,你就不存在,只有那美景存在。但是几

秒钟或几分钟之后,整个循环就又开始了,混乱、絮叨。所以,美存在于你的自

我不存在的地方。如果你不了解,那真是个悲剧。真相就在你不在的地方。美与

爱都在“你”不存在的地方。我们是无法看到这个被称为真相的东西的。人类能

结束痛苦吗?不是个人的痛苦,而是全人类的痛苦。想想看:在千百次战争中,

男人和女人受到伤害。这世界上有悲哀,全球性的哀伤,而也有你自身的悲哀;

它们不是两种不同的悲伤。请看这个。因为我的儿子死去,所以我可能会痛苦。

我也知道我邻居的妻子死了。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而我们仍

然无法解决。我们可能逃避,我们可能举行仪式、典礼,我们可能发明各种理论,

说它是我们的因果报应,它来自于我们的过去,但是痛苦仍然存在着,不只你有,

全人类都有。苦难会结束,或是人类的苦难必须从远古直到时间的终止吗?如果

你接受这种说法——我希望你没有——你就会永无止境地受苦。你习惯它了,就

像我们大部分的人一样。但是如果你不接受,情形会如何?你会花时间去结束你

的苦难吗?你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你是时间的主人,而你可以缩短时间或延长。

如果你是暴力的,而你说“我是非暴力的”,那就是延长时间。在那段时间内,

你是暴力的,而那种活动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明白你是时间的主人,时间是在

你手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表示你面对了暴力的事实。你不寻求非暴力,

而是面对暴力的事实,在观察中没有时间的存在。因为在观察中,既没有观察者,

也没有过去所有的累积,只有纯粹的观察。那是没有时间的。你有这样做吗?当

说话者正在谈论它的时候,你看到它的真相,因而去实行了吗?假如我有特别的

习惯,身体上或是心理上的,习惯会立刻改变吗?还是我会花点时间去改变它呢?

假如你抽烟,你能立刻改变那个习惯吗?身体对尼古丁的渴望和你对你是时间主

人的认知不一样。你可以缩短时间,但这样的认知并不是不抽烟的决定。你了解,

只有当一个人的哀伤结束时,才会有热情。热情不是肉欲。肉欲是感官的、性的,

它充满了欲望、影像、快乐的追求等等。热情不是。你必须有热情去创造——不

是去创造婴孩——才会带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类,改变你所生活的社会。没

有强烈的热情,人会变得平凡、软弱、不清醒、不完整。我的儿子死了,而我很

痛苦,我流泪。我到世界各地的寺庙去烧香朝拜。我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儿子身上,

而他却走了。我希望他仍活着,我和他来生会再见等等。我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伤痛是非常痛苦的。流泪、其他人的安慰,和我自己为要逃避痛苦所寻求的慰藉,

并不能解决这种痛苦和深沉的寂寞感。所以我可以去观照着它,和它在一起,没

有任何的逃避,而没有任何替我儿子的死做合理的解释吗?不去寻找轮回的说法

或别的东西,我能全然、完整地与痛苦在一起吗?然后又会发生什么结果呢?我

希望你与说话者在一同进行。别只是听。没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这不是益智

游戏,这是我们的生活,每日的生活。你爱的人可能会离开,你就会有嫉妒、焦

虑、憎恨的情感产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而我们承受着痛苦。

126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与美 2

如果我的儿子已经死了,而我不能忍受他已经离去的意念。没有感伤,没有

情绪,我可以与这种痛苦,这种寂寞的痛苦共存吗?我们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寂寞。

这种寂寞就是当你与所有的关系隔绝时产生的。你突然发现你身在群众当中,却

是完全寂寞、孤独的。发现这种状况也是一种悲伤。当我的儿子死了的时候,我

是寂寞的。我能够看着寂寞,观察寂寞,而不带任何过去的记忆,也没有观察者

的观察吗?我们会进一步讨论它。当人在生气的时候,在愤怒的那一刻,这是种

反应,既没有观察者,也没有被观察者。你注意到了吗?只有被称为“愤怒”的

反应。几分钟或几秒钟后,观察者说:“我已经生气了。”所以那观察者从愤怒

中抽离出来,然后说:“我已经生气了。”但是观察者就是被观察的。愤怒和我

一样,我就是愤怒。我就是贪婪。我就是害怕。我就是这些东西。但是思想说:

“我必须控制,我必须从恐惧中逃脱出来。”所以,思想创造了一个观察者,这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不同,而在那情况下,就有了冲突。然而事实是,观察者就是

被观察者。愤怒是你,愤怒和你没有不同。同样地,当我失去我儿子的时候,我

是在那种状况之中,没有思想运作地观察,也就是全神贯注在所谓的“痛苦”

“寂寞”,这些带来绝望、神经质的事。我能在没有任何行动或思想的阴影下和

这些强烈的哀伤、痛苦、震惊共存吗?也就是要完全专注。如果你想逃避,就不

能完全专注,那是浪费精力。然而如果你全神贯注,你所有的能量就会集中在你

受苦的那一点上。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会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深度和美。

然后痛苦才会结束。当痛苦结束的时候,才会有热情。而且痛苦结束时,就有了

爱。爱是什么?你问过吗?你问过你的丈夫或妻子爱是什么吗?你不敢!我有爱

任何人吗?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爱是欲望吗?爱是快乐吗?爱是依赖吗?请思

考一下。爱是嫉妒吗?或是爱现在变成性行为了吗?我们现在正一同来检视会爱

的心灵和头脑的品质。你爱你的孩子,或只是把他们当成你的责任?你曾经想过

你是否爱你的孩子吗?你会说:“当然。”但是我们是很严肃的在问。如果你爱

你的孩子,你会要他们学你的样子吗?或者要他们完全和你不同?你会要他们接

续你的贸易工作、事业吗?因为你是企业家,你要你的儿子也是企业家吗?还是

你关心他们应该在善中成长,在美中开花结果?还是你准备让他上战场,去杀人

并且被人杀害?那是爱吗?我知道你会说:“我们无能为力。我们不能帮助我们

的孩子。我们送他们去学校受教育,那就够了。”你只想要他们结了婚,安定下

来——就像你安定下来一样——平凡,不正直,说一种做一种,去朝拜,做个优

秀的律师。这是矛盾的。你要你的孩子像这样吗?如果你爱他们,你会这么做吗?

爱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吗?爱是嫉妒吗?爱是依赖吗?如果我依赖我的妻子,

那是什么样的悲剧呀,不是吗?依赖的涵义是什么?是爱吗?如果我在身体和心

理上依赖地,我依赖她,她帮助我,我帮助她。我害怕她可能离开我。我担心她

会离开我。她不可以看别的男人,她必须对我忠实。我必须占有她、支配她。而

她希望被占有和被人支配。爱是有恐惧、嫉妒、憎恨、对立的吗?那些都是爱吗?

去否认、否定一切不是爱的,剩下的就是爱。所以我们完全否定嫉妒,完全否定

依赖,否定每种占有的形式。由全然的否定就产生了爱。经由否定,你会变成正

向。而且最正面的事情就是爱。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如果你有爱的时候,

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对的。当有爱的时候,行动总是正确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环

境。而且有这种爱的时候,就会有怜悯。怜悯表示对所有人的热情。如果你属于

任何的教派、团体或有组织的宗教时,怜悯就不会存在,爱也不会存在。只有从

这些解脱出来的时候,才会有怜悯。而怜悯有它自己的独特、无穷的智慧。有爱

的时候,就有美。爱和有智慧的怜悯就是无止境的真理。通往真理的路是无迹可

循的——不是卡玛瑜珈、巴提瑜珈等等。只有当悲伤终止的时候,怜悯出现,那

就是真理。

孟买。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127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的意义 1

让我们谈一下爱,让我们找出在这个字和感情的背后是否有——这对我们来

说太重要了——不安、焦虑,以及大人视为的寂寞的东西。你知道爱是什么吗?

你爱你的父亲、母亲、兄弟、老师、朋友吗?你知道爱的意义吗?当你说爱你的

父母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你和他们在一起时觉得安心,你和他们在一起时觉

得自在。你的父母保护你,他们给你钱、庇护、食物和衣物,而你和他们一起时

觉得很亲密,不是吗?你也觉得你能信赖他们——或者你不行。或许你不能对他

们像对朋友一样,自在从容快乐地说话;但是你尊敬他们,你接受他们引导,服

从他们的指示,你对他们有某种责任感,觉得他们年老的时候,必须扶持他们。

他们也爱你,他们想要保护你、指引你、帮助你——至少他们是这么说的。他们

想要你结婚,让你过着所谓有道德的生活,不再惹是生非,而你也会有丈夫照顾

你,或太太为你煮饭和照料孩子。这些都叫做爱,不是吗?我们不能马上就说爱

是什么,因为爱是不能用文字来解释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容易的。没有爱,

生活是非常无味的;没有爱,那些树、那些鸟、那些男人和女人的微笑、河上的

桥、船夫以及那些可爱的动物,都变得没有意义;没有爱,生活像是浅滩。在深

水中,有丰富的生态,很多鱼才能生存下去;但是浅的水滩很快会被烈日晒干,

只剩下泥巴和污垢而已。对我们大部分的人来说,爱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为我

们的生活是非常的肤浅。我们想要被爱,也想要去爱,但在那个字背后,有潜在

的恐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去找出这个绝妙的事究竟是什么,难道这不是很重

要的吗?而且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是如何对待其他人,如何对待那些树、那些动

物、陌生人、饥饿的人的时候,才能找到答案。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对待朋友,如

何对待我们的上师,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当你说:“我爱我的父亲和母亲,我

爱我的监护人,我的老师。”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当你尊敬某人的时候,当你觉

得你有责任服从他们的时候,而他们也期待你的服从,这是爱吗?爱是有不安的

吗?当你尊敬某些人,你也在轻视某些人。而这是爱吗?在爱中,有尊敬或轻视

的感觉吗?有强迫自己去服从某人吗?当你说你爱某人的时候,你在心中没有依

赖他吗?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自然地依赖你的父亲、母亲、老师、监护人。你

需要关心,需要食物、衣服和庇护。你需要安全感,觉得有人在照顾你。但是一

般的情形是如何?当我们较年长的时候,这种依赖感持续着。你没有注意到老人、

你的父母、老师身上有这种现象吗?你没有观察到:他们如何在情绪上依靠他们

的妻子、丈夫、孩子、父母吗?当他们长大以后,大部分的人仍然依靠别人,他

们继续依赖。没有人可以依赖,给他们舒适感和安全,他们便觉得寂寞。他们觉

得失落。这种对别人的依赖感称为爱。但是如果你非常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这

种依赖是恐惧,它不是爱。大多数的人害怕孤独,他们害怕独立思考,害怕有深

刻的感觉,害怕去探险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因此他们说他们爱上帝,并依赖他们

所宣称的上帝;但是那不是上帝,不是那不可知的,它是思想创造出来的。理想

或信仰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信仰某件事,或者我拥有一个理想,而那给了我极大

的慰藉;但是一旦离开理想,离开信仰,我就失落了。追随上师也是同样的情况。

我依靠,因为我想要得道,所以有恐惧的痛苦。依赖你的父母或教师也是同样的

情形。在你年轻的时候,这么做是自然和正确的;但是当你已经成熟的时候,如

果你还依赖,就会让你无法思考,无法自由。有依赖,就有恐惧;有恐惧,就有

权威,就没有爱。当你的父母说你必须服从,你必须追随传统,你必须做某种工

作时——就没有爱。而当你依赖社会,你接受社会既有的结构,没有任何怀疑时,

心里就没有爱了。有野心的男人和女人也不知道爱是什么,而我们被有野心的人

统治着。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快乐,和为什么当你长大之后,应该发

现并了解这些,如果有可能发现爱是什么,要为自己找出来对你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能有好的职位,一栋好房子,很棒的花园、衣服,你可能当了总理,但是没

有爱,这些东西都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你现在必须开始去找出——不要等到你

老了,因为到时你永远也找不出来了——在你和你父母、老师、上师的关系中你

真实的感觉。你不能够只接受“爱”这个字或其他的字,而是必须深究字背后的

意义,发现事实是什么——事实是你实际感觉到的,不是你应该感觉到的。如果

你确实感到嫉妒或生气,而说:“我不应该嫉妒,我不应该生气。”那这只是个

希望,而不是事实。这个时候,重要的是要非常真实、非常清楚地发现它是什么,

而不带理想地觉得你应该如何或将来会怎么觉得,然后你就可以想出办法来了。

但是你说:“我必须爱我的父母,我必须爱我的老师。”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

你真实的感情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那些文字掩饰了你真正的情感。

128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的意义 2

所以,去看文字背后的意义不是有智慧的做法吗?例如“义务”、“责任”、

“上帝”、“爱”这些字眼,有其传统上的意义;但是一个智慧的人,真正受过

教育的人,能够超越这些传统的意义。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不相信上

帝,你会惊讶,不是吗?你会说:“天啊!真糟糕!”因为你相信上帝——至少

你认为你是。但是信仰和不信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深入文字的背后去发现,

你是否确实爱你的父母,和你的父母是否确实爱你。的确,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真

正彼此相爱,世界会完全不同的。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阶级差异。没有富

人和穷人。你发现,没有爱,我们试着在经济上改革社会,我们试着做对的事;

但是只要我们心里没有爱,我们就不能使社会结构免于冲突和悲惨。这就是我们

为什么必须小心行事的原因;而也许那时我们会找出爱是什么。问:为什么世界

上有哀伤和悲惨呢?克:我怀疑这个男孩知道那些字的意思。他可能看过一只负

荷过重的驴子,四只脚几乎要折断了,或另一个男孩在哭泣,或一个母亲在打她

的孩子。也许他看到大人彼此争吵;还有死亡,尸体被搬去火葬;还有乞丐、贫

穷、疾病、老化、哀伤,不只在外在,也在我们心里。所以他问:“为什么会有

哀伤?”你不也想知道吗?你难道不怀疑你哀伤的原因吗?哀伤是什么,它为什

么存在?如果我想要得到某些东西而不成,我觉得真悲哀;如果我要更多的金钱,

或者我想变得更美丽,然而得不到,我就会不快乐。如果我想爱某一个人而他不

爱我,那我又是可悲的。我的父亲过世,而我会很悲伤。为什么?当我们不能拥

有我们所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不快乐呢?我们为什么应该拥有我们所要

的?我们认为那是我们的权利,不是吗?但是我们曾经自问过:当数百万人甚至

没有获得所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应该拥有我们所想要的呢?此外,我们为什么

要呢?我们有了食物、衣服和庇护,但是我们仍然不满意。我们要求更多。我们

要成功,我们想要得到尊敬、被人爱、被人看得起,我们想要拥有权力,想成为

有名的诗人、圣徒、演说者,我们想要成为总理、总统。为什么呢?你曾经仔细

检视过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些?不是我们必须满意我们已有的现状。我不是那意

思。那会是丑陋的、愚蠢的。但是为什么欲望会愈来愈多?这个渴望表示我们不

满足、不满意,但是不满足什么?不满足我们自己吗?我是这样,但我不喜欢我

现在这样,而我想成为那个样子。我想我穿件新的外套会较美丽,所以我想要它。

那表示我不满意我的样子,而且我认为我可以经由更多的衣服、权力逃避不满。

但是不满仍在那里,不是吗?我只能用衣服、权力与汽车来掩饰它。所以,我们

必须了解自己。只以财富、权力、地位来掩饰我们自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

们仍不会快乐的。看清这点,这个不快乐的人,哀伤的人,没有逃向上师,他不

再躲在财富、权力中;相反的,他想知道他的哀伤背后存在着什么。如果你深入

自己的哀伤后面,你会发现你是非常渺小、空虚、有限的;你挣扎着想成功、有

所成就,这种为达成功的努力,就是哀伤的原因。但是如果你开始了解你真实的

样子,愈来愈深入,那么你会发现有很不同的事情会发生。问:如果一个人很饿,

而我觉得我可以帮助他,这是野心还是爱呢?克:这全看你帮助他的动机而定。

宣称为了帮助那些穷人,政客来到新德里,住的是大房子,一面炫耀自己。那是

爱吗?你了解吗?那是爱吗?问:如果经由我的帮助,解决了他的饥饿,这是爱

吗?克:他饥饿,而你给了他食物。这是爱吗?你为什么想要帮助他?你没有动

机,除了想要帮助他的欲望,没有其他理由?你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吗?想一想,

不要马上说是或不是。如果你在找好处,政治上或其他的,内心或外在的好处,

那么你就没有爱他。如果你为了要更受欢迎而给他食物,或希望你的朋友会帮你

进入新德里政坛,那么那就不是爱,不是吗?但是如果你爱他,你会没有任何明

确的动机就给他食物,不计任何回报。如果你给他食物,而他忘恩负义,你会觉

得受伤吗?如果是,你就没有爱他。如果他说你是个了不起的人,而且你觉得非

常荣耀,那表示你想到的是你自己,而那也就不是爱。所以人必须非常小心注意

:在他助人之中,是否想得到任何好处,以及他的动机是什么。

和年轻人谈话。《未来的生活》摘录

129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是一种祝福而不是快乐 1

我们都知道经由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而得来的快乐。而当这种强烈的快

乐被思想所掌握的时候,就会有所反应,会产生侵犯、报复、愤怒、憎恨的情绪,

这种感觉来自于得不到你所追求的快乐。

为了要探究快乐——它是生活里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了解爱是什么,

而要了解那一点,我们也必须找出美是什么。所以这里与三件事有关:快乐、我

们常常谈及而感觉的美,还有爱——这个字常被滥用了。我们会逐步深入,努力

而缓慢地进入它,因为这三件事涵盖了人类存在的领域。而要下任何的结论,例

如说:“这是快乐”或“人不能有快乐”,或“这是爱”、“这是美”,对我而

言是需要对美、对爱和对快乐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感觉的。所以我们必须,如果

我们有一点智慧的话,就会避开任何模式,任何结论,任何有关这个主题明确的

解释。为了要探触这三件事的深刻的真相,这不是理智上的问题,不是文字上的

定义,也不是它们的暧昧、神秘,或超自然的感觉。对于我们大部分的人而言,

快乐和它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多数人的道德价值是根基于它,基于终极

或立即的快乐之上,我们的遗传、心理的倾向、我们的身体和神经上的反应也是

基于快乐。如果你不只检视这种外在的价值和社会的判断,也检查你自己,你会

发现快乐和它的价值是我们生活追求的主要目标。我们可能抗拒,我们可能牺牲,

我们可能成功或放弃,但是到头来它总有得到快乐、满足和被取悦的感觉。自我

表现和自我实现是快乐的一种形式;而当快乐受到阻挠、阻绝,就会有恐惧,而

由恐惧,就会产生侵略。请注意。你不只在听一些话或理念,它们是没有意义的。

你可以阅读一本书,其中的心理学的解释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我们一起检视,

逐渐的,那么你自己会发现,会产生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记住,我们不是说我

们不能拥有快乐,快乐是错的,就像这世界上到处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宗教团体所

主张的。我们不是说你必须压抑、否认、控制,转化到更高的层次等等。我们只

是要检视。而且如果我们能相当客观地深入检视,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那

是一种福佑(bliss ),而不是快乐,福佑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知道快

乐是什么:看着美丽的山脉、可爱的树、云端的彩光被风吹过了天际、清澈的河

流之美。看着这些和看着女人、男人或孩子的脸一样,有很大的快乐。我们都知

道经由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而得来的快乐。而当这种强烈的快乐被思想所掌

握的时候,就会有所反应,会产生侵犯、报复、愤怒、憎恨的情绪,这种感觉来

自于得不到你所追求的快乐。因此如果你观察,恐惧会再一次出现。任何经验都

会受到思想的控制,昨天快乐的经验,无论它是什么:感官上的、性方面的和视

觉上的。思想会加以反刍、咀嚼过去的快乐,检视它,创造一个可以维持它的印

象或图像,给它滋润。思想把昨天的快乐留下来,延续到今天和明天。好好注意

它。而当思想支持的快乐受到禁止的时候,因为它被环境、被各种的妨害所限,

然后思想就会起反动,转化成侵犯、憎恨、暴力,而那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

我们大部分的人经由自我表现以寻求快乐。我们想要表现自己,不管在小事或大

事上面都是如此。艺术家想要在画布上表现自己,作家经由书本,音乐家经由乐

器等等来表现自己。自我表现——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是美吗?当艺术

家表达自己的时候,他得到快乐和强烈的满足,那是美吗?还是,因为他不能完

全在画布和文字上表达他的感受,而有不满足,而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快乐吗?

所以美是一种快乐吗?当自我表现以任何一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它传达的是美吗?

爱是快乐吗?现在,爱几乎变成性和所有与它有关联的事物的同义字——忘我等

等的。当思想从某些事物得到强烈的快乐时,那是爱吗?当它受到阻挠,就变成

嫉妒、愤怒、憎恨。伴随快乐而来必然是支配、占有、依赖,因此而有害怕。所

以人会自问,爱是快乐吗?爱是有各种微妙形式的欲望——性、友谊、温柔、忘

我吗?那些都是爱吗?而如果它不是,那么爱是什么呢?如果你观察自己的思想

运作的情形,了解脑部的活动,你会发现从远古、人类之初,人们已经在追寻快

乐。如果你观察动物,你会发现快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追求快乐也是一样,而

当快乐受到阻挠的时候,就会出现侵略的举动。我们的人生根源于此,我们的判

断、价值、我们的社会要求、我们的关系等等,都是源于这个快乐和自我表现的

重要原则之上。而当它受到阻挠的时候,当它受到约束、扭曲、阻挠时,就会产

生愤怒,然后就有侵略,于是侵略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快乐和爱有什么关

系?或是快乐和爱有一点儿关系吗?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吗?爱会不会被社会、

宗教断章取义——被视为亵渎或神圣?你要如何找出答案?你要如何为自己找出

答案,而不是由别人告诉你?如果有人告诉你,而你的回答是:“是的,那是对

的。”那就不是你的,那不是你自己的发现,因此也不会有深刻的感觉。自我表

现的快乐和美、和爱有什么关系?科学家、哲学家、技术人员必须知道事物的真

相。因为人关心的是日常的生活、生计、家庭等等。而真理是静态的吗?或者,

它不是静态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但是总是随着你的发现而改变?真理不是知识

上的一种现象,它也不是情绪或感觉上的。而我们必须了解快乐的真理、美的真

理、爱的真相。人们已经了解爱的折磨,对它的依赖,对它的恐惧,没有人爱的

寂寞以及在各种关系中永无止境追寻爱,却一直都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有人不禁

要问,爱是满足吗?同时,它以嫉妒、羡慕、憎恨、愤怒、依赖的方式在折磨人

吗?

130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是一种祝福而不是快乐 2

当心里没有美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博物馆参观、去听音乐会。我们赞叹古希

腊庙宇列柱的美,它的比例衬着湛蓝的天空。我们不断地谈着美;我们却因为愈

来愈多的时候住在都市里,身为现代人而失去与自然的接触。于是组成赏鸟、观

树与溪流的组织,好像经由赏鸟,你就会接触到自然,而和那动人心魄的美打了

照面!就是因为我们失去与自然的接触,所以绘画、博物馆、音乐才会变得如此

重要。有一种空虚,就是内在的空洞,总是在寻求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快乐,于是

就生出无法完全拥有它们的恐惧,所以才有抗拒、侵略的情形出现。我们一直去

填补内在的空洞,也就是空虚、完全孤立与寂寞的感觉,我想你一定有过这样的

经验,我们用书本、知识、人的关系和各种形式的谬误去填补,但是最终仍有无

法填满的空虚。然后我们转向上帝,它是最终极的诉求。在我们有空虚和这种深

沉的、难测的空虚时,爱和美是可能的吗?如果人了解这种空虚而且不逃避它,

那么他要怎么做?我们试着用上帝、知识、经验、音乐、绘画、日新月异的科技

资讯来填补这种空虚,这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所做的事。当人明白这种空虚不能够

由任何人来填满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这个的重要。如果你用和别人、和印象的

“关系”来填补空虚,那么就会产生依赖和害怕失去的恐惧,然后侵略、占有、

嫉妒,整个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所以人不禁要自问:空虚可以经由社会活动、好

的工作、到修道院静修、训练自己去觉察,从而得到填满吗?——这真是荒谬。

如果人不能满足它,那人要做什么呢?你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吗?人尝试用所

谓的快乐、自我表现、追寻真理、上帝来填满它,于是明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填

满它,既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印象,也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关于世界的印象或意

识形态可以填满它。所以人利用美、利用爱和快乐去掩饰这种空虚。如果人们不

再逃避它而与它共存,那么人要做什么?这种寂寞,这种内心深处的空虚究竟是

什么?它是什么而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想填满它,还是想逃

避它呢?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害怕它吗?它只是一个空虚的意念,因此心灵从未

与它实际的一面接触,从未与它直接发生关系?我发现自己的空虚,而我不再逃

避,因为那显然是不成熟的举动。我注意到它的存在,它是无法填满的。现在,

我问自己:这是如何发生的?它是我的生活,我所有日常的活动等等所产生的?

它是“自己”、“我”、“自我”或任何你可以用的字眼,在所有的活动中分离

了自己吗?“我”、“自己”、“自我”的本质是孤独的,它是分离的。所有的

活动造成这种孤立的情形,也就是自身深沉空虚的情形,所以它是结果,不是天

生就有的东西。我发现只要我的活动是以自我为中心和以自我的表现为主,就一

定会有空虚,而且我也发现,为了填满空虚,我做了各种努力,这又是以自我为

中心,于是空虚就变得更大更深了。有可能超越这种状况吗?不是用逃避,也不

是说:“我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当人们说“我不会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他

已经是以自我为中心了。当人们运用意志力力去阻绝自我的活动时,那种意志正

是孤独的原因。几世纪以来,由于心灵需要安全和保障,于是处处受限;它已经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建立了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而且这个活动散布在每天的

生活中——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财产——而这些产生了空虚和孤独。要如

何结束这种活动呢?可以终止它吗?或者人们必须完全忽视它,然后再替它加入

另外一种特质呢?所以,我了解空虚,我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我注意到要驱除

空虚的始作俑者之意志或任何活动,只是另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我非常清

楚、客观地看到,而且我突然明白我不能做任何事。以前,我会去做些事,我会

逃避,或试着去满足它,试着去了解它、深入它,但是它们全都是孤独的另一种

形式。所以,我突然明白我不能做什么事,我愈想试着做什么,我就愈是筑起了

孤独的墙。心灵本身明白它不能做任何事,思想不能碰它,因为思想一触及,就

会再次产生空虚。所以经由小心、客观地观察,我了解了全部的过程,而这种了

解就足够了。了解所发生的事。以前,我费力地去填满空虚,到处游荡,而现在

我发现它的荒谬——心灵非常清楚地了解它是多么的荒谬。所以,现在我不再浪

费。思想变安静了,心灵变得完全静默了,它已经看清所有的状况,所以就静默

了。在静默中没有寂寞。当心灵完全静默时,只有美和爱,它会也不一定会表现

它自己。我们正一起探索吗?我们正谈论的是其中最困难、最危险的事,因为如

果你神经过敏,像大部分的人一样,那么它就会变成复杂和丑陋的。它是一个非

常复杂的问题,但是当你看着它,它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简单,它的单纯会让

你以为你已经得到它了。所以,只有祝福是超越快乐的。美,不是狡猾心灵的表

现,但是当心灵完全静默下来的时候,就会有了解的美。下雨的时候,你能听到

雨滴急速拍打的声音。你可以用耳朵听到它,你也可以在那样的沉静中听到它。

如果你能用完全沉默的心灵听到它,那么它的美是不能用文字表达或画在画布上

的,因为那种美是超乎自我表现的。显然,爱是一种祝福,而不是快乐。

撒宁。《一九六八年撒宁演讲对话录》摘录

131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和哀伤 1

几个世纪以来,爱和哀伤总是关系密切,有的时候一个占优势,有的时候又

换作另一个。我们所谓的爱很快就过去,然后我们又陷入嫉妒、虚荣、恐惧、悲

惨的情绪之中。在爱和哀伤之间总有争战。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谈谈哀伤的终结,因为恐惧、悲伤,和我们所谓的爱

总是一体的。除非我们了解恐惧,否则就不会了解哀伤,也不会了解没有矛盾、

没有摩擦的爱。要完全消除哀伤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哀伤总是以不同形式

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所以我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我的想法意义不大,

除非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来检视这个问题,既不必同意也不必否认,只是单纯地

观察事实。如果我们能实际上而不只是理论上的这么做,那么也许我们就能够了

解哀伤的重要,而因此了结它。几个世纪以来,爱和哀伤总是关系密切,有的时

候一个占优势,有的时候又换作另一个。我们所谓的爱很快就过去,然后我们又

陷入嫉妒、虚荣、恐惧、悲惨的情绪之中。在爱和哀伤之间总有争战。在我们开

始讨论如何结束哀伤的问题之前,我认为我们必须先了解热情(passion )是什

么。

热情是少数的人才能真正感觉得到的。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是狂热(enthusiasm),

是对某种事物着迷的一种情绪。我们常是“为了”某些事而有热情:为了音乐、

为了绘画、为了国家,为了女人、为了男人,它总是一种原因的结果。当你爱上

某个人,你是处在一种情绪起伏很大的状态,你受到特定原因的影响,而我在这

里所谈到的热情是没有什么原因的。是对所有事情的热情,而不只是某些事,然

而我们大部分的人只对特定的人或事才会付出热情。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清楚这其

中的区别。在没有原因的热情下,可以免除所有的依赖;但是一旦热情有原因的

时候,就有依赖,而依赖是哀伤的开始。我们大部分的人是会依赖的;我们依赖

着某一个人、一个国家、一种信仰、一套信念,而且当我们依赖的对象消失或失

去它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空虚与不足。于是我们经由转化依赖的

对象以满足空虚,他会再一次成为我们付出热情的对象。请检视你自己的心灵和

思想。我只是你照的镜子。如果你不想看,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想看,就清

清楚楚地看着你自己,不带任何感情地看着你自己——不要希求解除你的悲惨、

焦虑和罪恶感,而是要了解这种热情总会带来哀伤的。当热情有了原因,它就变

成贪欲。当你对某事有了热情的时候——对人、对信念,或对某种成就——然后

从这种热情之中,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努力。你努力去完成或维持某种状态,

或企图去挽回已失去的。但是我所说的那种热情不会引起矛盾和冲突。它和原因

完全无关,因此它不是结果。听好,不要试着达到这种状态,这种没有原因的热

情。如果我们能注意听,用一种轻松的感觉,也就是你的注意力不是经由训练,

而只是由单纯的想要了解产生时,那么我想我们就可为自己找到热情是什么。我

们大部分人的热情都很薄弱。我们可能很好色,我们可能渴望得到什么,我们可

能想要逃避什么,所有的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但是除非我们觉醒,并

且以我们自己的方法进入这种没有原因的热情之中,否则我们将无法了解我们所

谓的悲伤。为了要了解一些事,你必须有热情,也就是完全专注的能力。如果热

情是为了某件事才有的时候——它会产生矛盾、冲突——就不会有纯粹热情的火

焰;而要终结哀伤,就必须要有纯粹热情的火焰,完全把它驱除干净。我们知道

哀伤是一种结果,它是原因的结果。我爱上某个人,而他不爱我——这是一种哀

伤。我想要在某种领域有所成就,但是我还没有能力达到;或者如果我有能力达

成,但是疾病或其他因素阻碍了我去完成目标——那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哀伤。有

一种是琐碎思想的哀伤,它总是和自己起冲突,无止境地努力、调整、摸索、服

从。在关系里有冲突的哀伤和因死亡而失去友人的悲伤。你们都知道哀伤的各种

不同的形式,而且它们全部是原因的结果。现在,我们从不面对哀伤,我们总是

试着将它合理化,给它一个解释,或者我们依附教条、使我们满足的信仰,它给

我们短暂的慰藉。有些人嗑药,有人酗酒,或祈祷——任何减少紧张、哀伤痛苦

的事。哀伤和永无止境地试着逃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我们从没有想过要

完全了结哀伤,从而使心思不会随时陷入自怜、绝望的阴影之中。无法终结哀伤

的时候,如果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就会在教会中礼拜基督的苦难。不论我们上教

会,或崇拜苦难的象征,或试着将哀伤合理化,或喝酒以忘忧,结果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逃避痛苦的事实。我不是谈论身体上的痛苦,那可以很容易地经由现代

医药得到治疗。我谈论的是哀伤,这种心理上的痛苦,使我们的心灵无法得到清

明、无法享受美、摧毁了爱和怜悯之心。我们有可能终结所有的哀伤吗?

132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和哀伤 2

我想哀伤的终结与热情的强度有关。只有当完全放弃自我的时候,才可能有

热情。除非我们的思想完全消失,否则无法流露出热情。我们所谓的思想,是对

各种不同的形式与经验的记忆,只要这种受限的反应存在,就没有热情,就没有

强度。只有当“我”完全消失的时候,热情才会有强度。你知道,有一种美感,

无关乎美丑。不是山脉不美,或是没有丑陋的建筑物,而是这种美不是丑陋的反

面,不是憎恨的反面。而我说的放弃自我是一种没有原因的美,因此它是有热情

的。有可能超越有原因的结果吗?请千万要注意里面的意思而不是字面的意思。

你会发现,我们大部分的人总是一直在反应。反应是我们生活所有的模式。我们

对哀伤的回应是一种反应,我们解释哀伤的原因也是一种反应,逃避哀伤又是另

一种反应,但是我们的哀伤仍然不会停止。只有在我们面对哀伤的事实,只有在

我们了解而且超越原因和结果时,哀伤才会了结。想要经由特别的训练或深思熟

虑,或运用各种逃避悲哀的方法,以消解哀伤,并不能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唤醒

它的活力、唤醒包含以及超越哀伤的热情。哀伤是什么?当你听到这个问题要如

何回答?你的思想立刻试着解释哀伤的原因,而这种寻求解释的心态唤醒了你悲

伤的记忆。所以,你总是口头上追述过去或未来的情形,努力解释我们所谓悲伤

的原因。但我认为人必须超越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非常清楚是什么引起哀伤的—

—贫穷、疾病、挫折、缺乏爱等等。而当我们解释各种哀伤的原因时,我们没有

终结哀伤,我们也还没有真正掌握住哀伤的深意和重要性,就像我们不了解我们

所谓的爱。我认为这两者是有关联的——哀伤和爱——而要了解爱是什么,人必

须了解哀伤的范围,它是很广大的。古人谈到哀伤的终结,他们提出了一种生活

方式以了结哀伤。有许多人学习过那种生活方式。东、西方的修道士尝试过,但

是他们只有使自己更麻木不仁,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已经封闭住了。他们住在自己

思想的围墙之内,隐身在砖石的墙壁之内,但是我真的不相信他们已经超越,并

且感受到哀伤的广大。要终结哀伤就要面对寂寞、依赖、对名利的追求、对爱的

渴求等事实,就是从自我关切和自我怜悯的幼稚中解脱出来。而当人已经超越所

有的这一切,也许已经终结个人的哀伤时,还是有极广大的、属于所有人的哀伤

存在,也就是全世界的哀伤。人可以经由面对事实和哀伤的原因而终结哀伤——

而那必须发生在完全自由的心灵之中。但是当人超越所有这一切的时候,仍然有

非常无知的哀伤存在于这个世上——不是缺乏资讯、缺乏书本知识的无知,而是

人对自己的无知。这种缺乏对自我的了解是无知的根本,导致整个世界依然存在

着哀伤。而哀伤实际上究竟是什么呢?你会发现,没有词句可以解释哀伤,也没

有词句可以解释爱是什么。爱不是依赖,爱不是憎恨的反面,爱也不是嫉妒。而

当人摆脱了嫉妒、羡慕、依赖、所有的冲突、痛苦之后——当所有的都了结之后,

却仍然存在着爱是什么、哀伤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当你的思想已拒绝所有的解释,

而且不再想像、不再去找原因、不再沉迷于字句、不再回忆快乐和痛苦的时候,

你就会了解爱是什么,哀伤是什么。你的心灵一定要完全地安静,没有文字,没

有符号,没有观念。然后你才会发现——或者它会自动出现——我们所谓的爱、

所谓的哀伤、所谓的死亡,它们的境界是相同的。在爱、哀伤和死亡之间,不再

有任何区分;而没有区分,就有了美。但是为了要了解和身处那种狂喜的状态之

中,一定要有全然放弃自我的热情。

撒宁。一九六二年八月五日

133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是美德的精髓 1

爱意味着极大的自由,但不是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只有当心灵非常安静、无

私、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爱才会来临……爱是美德的精髓。没有爱的心灵根

本就不虔诚,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摆脱各种问题,而且知道爱和真理的美。

为了要了解快乐,我们必须要去学习它,不要压抑,不要沉溺。学习是一种

纪律,要求你既不沉迷也不否认它。当你了解到如果有任何压抑、拒绝、控制存

在的时候,你停止去学习,就没有学习,这时学习就开始了。因此,要了解快乐

的所有问题,你必须有清晰的思想。对我们来说,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了

快乐而做事。我们逃避任何会带给我们痛苦的事,而且我们依据快乐的原则来看

待事情。所以,快乐在我们的生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如同人的理想,好像

一个人放弃了所谓世俗的生活,而去寻找另一种的生活——它还是快乐的基础。

或当人们说“我必须帮助穷人”而从事社会改革的时候,它还是一种快乐的行为

;他们可能经由所谓的服务、仁慈来掩饰它,但是它还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寻求

快乐或逃避任何引发所谓“痛苦”的干扰。如果你观察自己——这是我们日常生

活中时时刻刻在做的事——你会发现,你喜欢某人,因为她赞美你,而你不喜欢

某人,因为他说了某些真实而你又不喜欢听的事,因而你造成了与别人的对立。

因此你经常活在争斗的情形下。所以,了解所谓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我的

意思是经由了解而去学习。我们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因为我们所有知觉的反

应、所有我们创造的价值和需求——所谓的自我牺牲、拒绝、接受——都是基于

这个了不起的东西——一种精致的或原始的快乐。我们献身于各种不同的活动中,

在这种基础之上,因为我们想经由认同特定的活动、信念、生活形式,这样我们

会有更多的快乐,我们会得到更大的好处;而那价值和好处,是基于我们认同一

种特别的活动形式为快乐之上。请你仔细观察这些。你不仅要听字面的意义,还

要真正地聆听以找出我所说的真假。这是你的生活,这是你每天的生活。我们大

部分的人都在浪费“生命”。我们已经活了四十或六十年,每天去办公室,从事

社会活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逃避,结果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一无所有,所有

的仅是空虚、无聊和愚蠢的生活,浪费的生命。因此如果你想重新开始,了解快

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压抑或否认快乐并不能解决快乐的问题。所谓的宗教人生

压抑各种形式的快乐,至少他们企图这么做,因此他们变成无趣、饥渴的人。而

这样的心灵是干枯的、无聊的、麻木的,不可能了解什么是真实。所以去了解快

乐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看着美丽的树是一件舒服的事,非常快乐——这有什么

不对吗?但是看女人或男人的快乐——你却称之为不道德的,因为对你而言,快

乐总是包括或关联着一件事,也就是女人或男人;或快乐是逃避人际关系之中的

痛苦,因此你到别处去找寻快乐——在理想中、在逃避中、在某种特定的活动中。

现在,快乐已经创造出这种社会生活的形态。我们在野心、竞争、比较、求知、

揽权、追求地位、声望上获得快乐。而追求像野心、竞争、贪欲、羡慕、地位、

支配、掌权的快乐是值得尊敬的。它是经由单一观念的社会所塑造出来的尊敬:

你将会过着一种有道德的生活,那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生活。你可以有野心,你可

以贪婪,你可以粗暴,你可以竞争,你可以是无情的人,但是社会接受你,因为,

你的野心的结果,若不是成为所谓有钱的成功人士,就是失败者,也就是受挫的

人。所以社会的道德是不道德的。请听这个,不必同意也不必不同意,只要看清

事实。而看清事实——也就是了解事实——是不要发展相关的观念,不要对它有

意见。你正在学习,而你必须以求知的态度来学习,也就是热情的、热切的,因

此也是年轻的。道德,是一种习俗,是一种习惯,只要你服从它,就被认为是值

得尊敬的。有些人反抗那些形式——一直有这样事发生。反抗是对这种形式的反

应。这种反应有许多形式——那些嬉皮、披头士、英国反叛的青少年等等——但

是他们仍然在形式之内反抗。真正的道德是很不同的。而那也就是为什么人必须

了解美德和快乐的本质。我们社会的习俗、习惯、传统、关系——所有的这些都

是基于快乐。我不是在用“快乐”这个字的狭义,我是在用它的广义。我们的社

会是基于快乐,而我们所有的关系也是基于快乐。只要我合于你所喜欢的,只要

我帮你得到更好的事业,我就是你的朋友。一旦我批评你时,我就不是你的朋友。

这是多么明显和愚蠢的事。不了解快乐,你就不可能了解爱。爱不是快乐。爱是

完全不同的东西。而要了解快乐,你必须学习。现在,对我们大部分的人,或每

个人来说,性是个问题。为什么呢?小心注意地听着。因为你无法解决它,你只

好逃避。托钵僧以独身的誓约和否定来逃避它。请看看这样的心灵发生了什么变

化。经由否定你身体的一个部分——那些腺体等等——来压抑它,你就已经使自

己干枯,而在你身体里面,就经常有争战。

134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是美德的精髓 2

我们认为,我们只有两种方法去面对任何问题,不是压抑它就是逃避它。压

抑和逃避是相同的事,而且我们有完整的逃避网络——非常复杂的、聪明的、情

绪的——也就是平常每天的一种活动。有各种不同的逃避方式。但是我们有这个

问题。那些托钵僧从某一方面逃避,但是他并没有解决它;他以发誓来压抑它,

而所有的问题煎熬着他。他可能穿上单纯的外袍,但是对他来说这也变成非常重

要的事,就像平常的人一样。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解决它。那是一种快

乐的行为。你必须了解。你要如何解决它?如果你不解决它,那么你只是陷于一

种习惯之中。那表示是一种例行的公事,你的心灵会变得无趣、愚蠢和沉重,而

那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所以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当你要学习的时候,

不要先谴责它。请先学习。这是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学习的原因。你在知识上、情

绪上受到压抑;你只有重复去做的心灵。你复制,你模仿其他人做过的,你不断

地引用《薄伽梵歌》,或《奥义书》,或一些圣书里的话语,但在知识上你是饥

渴的、空虚的、无趣的。在办公室里,你在理智上模仿,日复一日的抄袭,在办

公室、工厂、家里做着同样的事——一直在重复。所以本应是有生命力、清晰、

合理、健康、自由的心智,已经受到压制了。没有出路、没有创造的活动。在情

绪上,或在美学上,你是饥渴的,因为你已否定了情感的敏锐,否定对美的敏锐,

拒绝去享受夜晚的美妙,不愿意去欣赏一棵树或是亲密地与自然交流。所以,你

还剩下什么?在生命中,你只有一件东西,那就是你自己,而它变成了一个很严

重的问题。所以,了解这个问题的心灵必须立刻解决它,因为这个问题日复一日

地钝化你的精神、你的心灵。你有没有注意到有问题而无法解决的心灵会出什么

事?它或是逃入其他问题之内,或是压抑它,因此它就会变得神经质——所谓神

智清醒的神经质,但是它仍然是神经质的。所以每个问题,无论它是什么——情

感上的、知识上的、身体上的——都必须立刻解决而不要留到明天,因为明天你

还要面对其他的问题。因此你必须去学习。但是如果你还没有解决今天的问题,

你就不能去学习,你只是把它们留到明天。所以每个问题,不论有多复杂、有多

困难、有多大的需求,都必须在当天解决,必须在当下解决。请注意这一点有多

么重要。心灵深陷问题之中,因为它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它没有能力,因为它没

有强度,因为它没有学习的动力——你在世界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心灵——所以变

得紧张、恐惧、丑陋、关心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和野蛮。所以所谓的性这个问题

必须得到解决。而要有智慧地解决它——不要逃避、不要压抑、不立一些白痴式

的誓约,或陷溺于其中——一个人必须了解快乐的问题。人还必须了解另外一个

情形,那就是大多数的人是活在二手的世界中。你可以引用《薄伽梵歌》,但是

你仍是活在二手世界中的人。你没有最原始的东西。你没有自然的、真实的东西,

无论是知识上、美学上或道德上都是如此。而只留下一件事了——饥渴,对食物

和性的欲望,有强制性的吃和强制性的性。你可以观察到人们如何吃、如何狼吞

虎咽——性方面也是一样的。所以,要了解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包括

了美、情感、爱——你必须了解快乐,必须突破这个没有创意的心灵,它只是重

复别人几世纪或几十年前说过的话。引用别人说的话是一种不错的逃避方法,而

引用《薄伽梵歌》——好像你已经了解它——也是一种不错的逃避。你必须要活

下去,而要活下去就不能有问题。

135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爱是美德的精髓 3

要了解性这个问题,你必须让心灵、理智自由,这样它才能观察、了解和行

动;而且也要在情感上、美学上,你必须欣赏那些树、那些山脉、那些河流、肮

脏的街道;了解你的孩子,他们是如何长大,他们如何穿着,你如何对待他们,

你如何对他们说话。你必须看见道路、建筑物、山川的美,看到脸庞的美。这些

都是能量的释放——不是经由压抑,不是经由认同某些信念,而是全方位地释放

能量——所以你的心灵是活跃的,在美学上、在知识上,有理性能够看清事情。

一棵树、树枝上的小鸟、水面上的光影,和生活里许多事情的美——当你不知道

的时候,当然你就只有这个问题。社会认为你必须有道德,而道德就是家庭。当

家庭被局限于家庭的时候,家庭就逐渐在瓦解;那就是说,家庭就变成个体,而

个体是与多数、全体、以至社会对立的,然后就开始这一切的毁灭过程。所以美

德与受尊重一点关系也没有。美德是像花开一样的事,那不是你已达到的境界。

你知道仁慈,但是你不能做到仁慈,你为能做到谦逊。只有徒劳的人才会努力变

得谦卑。你要么是善良的,要么不是善良的。这是“是”的问题,而不是“变得”

的问题。你不能变得善良,你不能变得谦卑。美德也是一样。社会道德的结构是

基于模仿、恐惧、个人丑陋的需求和野心、贪婪、嫉妒而成的,而不是基于美德

——所以它是不道德的。美德是爱的自然表现——自然的,不是经过事前计划、

培养称之为“美德”的东西。它必须是自然流露的,否则,它就不是美德。如果

它是之前计划好的,如果它是经由练习而得的,如果它是机械化的事,它怎么会

是美德呢?所以你必须了解快乐,你也必须了解快乐和哀伤的本质和重要性。而

你也必须了解美德和爱。而爱是不能够经由培养而得的。你不能说:“我会去学

习,我会学习去爱。”大部分的理想主义者,大部分的人,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知

识、情绪的活动来逃避自己,这样的人是没有爱的。他们也许是了不起的社会改

革者、优秀的政客——如果有所谓的“优秀的政客”的话——但是他们一点爱都

没有。爱是与快乐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热情的深度之下而得到

爱——不是否认它,不是逃避它,而是了解它。在快乐的美之中有极大的愉悦。

所以爱不是经由培养而得的。爱是不能分成神圣的爱和肉体的爱,它只是爱。而

且不是你爱许多人或只爱一个人,那又是个荒谬的问题——“你爱所有的人吗?”

你知道,有香气的花不在乎谁会来闻它,或谁掉头走开。所以爱也是同样的情形。

爱不是回忆。爱不是心灵、知识的事。当所有存在的问题——如恐惧、贪婪、羡

慕、绝望、希望——都得到了解和解决的时候,它自然会以怜悯的面貌出现。有

野心的人不能去爱;依附家庭的人没有爱;有嫉妒的人也无法去爱。当你说“我

爱我的妻子”,这不是你真正的意思,因为下一刻,你就会嫉妒她了。爱意味着

极大的自由,但不是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只有当心灵非常安静、无私、不以自我

为中心的时候,爱才会来临。这些不是理想。如果你没有爱——你去做任何想做

的事,崇拜所有的神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改革贫穷、从政、著书立说、写诗

——你仍然是个死了的人。没有爱,你的问题会永无止境地增加;而有了爱,去

做你要做的事,就没有危险,没有冲突。爱是美德的精髓。没有爱的心灵根本就

不虔诚,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摆脱各种问题,而且知道爱和真理的美。

孟买。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136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孤独与依赖 1

你正需要一个让你能摆脱特定依赖或所有依赖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解释”,

不是吗?你正要练习运用这个方法及生活使你摆脱依赖,所以这种方法变成了另

外一种依赖。你在试着使自己摆脱特定的依赖时,已经引入另外一种形式的依赖。

问:我觉得非常孤单,而且渴望和别人有一些亲密的关系。我找不到朋友,

我该怎么办?克:我们的困难之一就是,我们想要通过某件事,通过某个人,通

过象征,通过信念,通过美德,通过行动,通过友谊来得到快乐。我们认为快乐,

或事实,或者不论你称它做什么,能够通过某些事而得到。所以我们觉得借着行

动,借着友谊,借着某些理念,我们会找到快乐。因为寂寞,所以我想要通过某

个人或某些信念而得到快乐。但是我还是寂寞,它一直在那里,在表面之下。但

是当它吓到我时,我并不知道这寂寞的内在性质是什么,因此我会想找个东西依

附。如此我认为通过某件事,通过某人,我可以很快乐。所以我们的心里总是关

心着要去找到这些东西。通过家具,通过房子,通过书本,通过人们,通过信念,

通过仪式,通过象征,我们希望从某些事物之中来发现快乐。所以那些事,那些

人,那些信念,就变得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它们来得到快乐。所以我们

开始依赖他们。但是有了它们,我们仍然不了解、也未能解决这件事,焦虑、恐

惧仍然在那儿。而且甚至当我看到它在那里时,我还想要利用它、经历一下,看

看之后有什么。所以我的心灵利用每件事作为超越它的方法,因此使得每件事都

变得很琐碎。如果我利用你来满足我的快乐,那么你就变得非常不重要,因为我

所关心的是我快不快乐。所以当我的心里只关心着能不能通过某人,通过某件事

或通过信念来得到快乐时,我不就把这些方法变成短暂的了吗?因为我关心的是

别的东西,更进一步地说,去掌握住另一种东西。我应该去了解这种寂寞、这种

疼痛、这种极为空虚的痛苦,难道这不是非常重要的吗?因为如果我了解这些,

也许我就不会利用任何事来获得快乐,我将不会利用上帝来获得和平,或利用仪

式来得到更多的感动、兴奋和灵感。正在侵蚀我的心的是恐惧、寂寞与空虚。我

能了解吗?我能解决吗?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寂寞的,不是吗?做我们想要做的,

去广播、写书、参政、礼拜,这些都不能真正消除寂寞,我可能在社会上很活跃,

我可能用某些人生哲理来肯定自己,但是无论我做什么,寂寞仍然在那里,在我

的下意识深处,或是在我的生命深处。我要如何处理这种情形?我如何把它显露

出来,而且完全解决它?我一再所做的只是责备它,不是吗?我不知道在害怕什

么,而这种恐惧是谴责的结果。毕竟,我不知道寂寞的特质到底是什么。但是在

我的心中已经替它作了判断,说它很可怕。心灵对事实有意见,对于寂寞有看法。

就是这些看法、这些意见造成了恐惧,使我不能真正把寂寞看清楚。我希望我把

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我很寂寞,而且我害怕它。是什么引起恐惧?难道不是因

为我不知道寂寞的意义吗?如果我知道寂寞的内涵,那么我就不会害怕它。但是

因为我知道它可能是什么,所以我逃避它。而正是逃避制造了恐惧,让你不敢面

对它。要面对它,就要和它在一起,不能指责它。而且当我能面对它的时候,我

就能爱它,看清楚它。那么,我所害怕的寂寞只是一个字眼吗?它实际上不是一

个必要的存在,也许经过哪一扇门我会找出真相?那扇门可能进一步引导我们,

所以我们的心明白在这状态中一定是孤独的,不受污染的。因为所有其他远离寂

寞的方法都是脱离正轨的、逃避的、分散的。如果我们的心可以与它在一起,而

不指责它,那么也许通过它,我们的心会发现孤独的状态,一颗不只寂寞而且是

完全孤独的心,不依赖、不试图通过某些事来发现真相。我们必须非常孤独,只

有我们的心不再寻找快乐、寻求美德或制造阻力时,才能知道孤独不是由环境造

成的,知道孤独不是孤立,孤独是有创造力的。只有孤独的心——而不是被它自

己的经验所污染堕落的心——才能发现这些。所以也许我们了解了寂寞,如果我

们知道如何面对它,就可能打开通往真相之门。问:我很依赖别人,特别是心理

上。我不想再依赖。请指点我不再依赖的方法。克:在心理上,在我们的内心里

是依赖别人的,依赖仪式、依赖理想、依赖事情、依赖财产,不是吗?我们是依

赖的,而且我们想要摆脱依赖,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痛苦。只要依赖令我满意,只

要我在它里面发现了快乐,我就不会想要摆脱依赖。但是当依赖伤害了我,带给

我痛苦的时候,当我所依赖的事情逃避我,瓦解了,离开了我,转而去看别人的

时候,那时我就想要摆脱依赖了。但是,我真的想要完全摆脱心理上所有的依赖

吗?还是只想摆脱那些带给我们痛苦的依赖?很明显地,是要摆脱那些带来痛苦

的依赖和回忆。我不想完全摆脱所有的依赖,我只想要摆脱特定的依赖。所以我

想找出方法可以让自己摆脱依赖,我向别人请教,如何来帮助我摆脱那个带来痛

苦的依赖。我不想要摆脱所有的依赖。

137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如何摆脱孤独与依赖 2

有人可以帮助我摆脱依赖,摆脱部分的依赖或完全的依赖吗?我能告诉你一

个方法——解释、字眼,或技巧吗?经由我告诉你的方法、技巧,或是给你的一

个解释,你就会摆脱依赖吗?你还是有问题,不是吗?你还是有痛苦。并非经过

我的指点,经过你和我一起讨论,你就能摆脱依赖。那你该怎么做?请你注意这

个问题的重要性。你正需要一个让你能摆脱特定依赖或所有依赖的方法。这个方

法是“解释”,不是吗?你正要练习运用这个方法及生活使你摆脱依赖,所以这

种方法变成了另外一种依赖。你在试着使自己摆脱特定的依赖时,已经引入另外

一种形式的依赖。但是如果你真正地关心如何摆脱所有心理上的依赖,如果你真

的关心,那么你就不会去寻求某一个方法或某一个方式。然后你会问一个很不同

的问题,不是吗?你会问你是否有能力处理它,也就是处理依赖的可能性。所以,

这个问题不是如何摆脱依赖,而是,我有能力处理这整个问题吗?如果我有能力,

那么我不再依靠任何人。只有当我说我不能的时候,我才会这样要求:请帮助我,

告诉我一个方法。但是如果我有能力处理依赖的问题,那么我就不会要求别人帮

助我解决这个问题了。我希望表达得够清楚。我认为不去问如何摆脱依赖是很重

要的,而应该问我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吗?因为如果我知道如何处理,那么我就

能摆脱这个问题,所以我不再要求一种方法、一种方式。但我有能力处理有关依

赖的问题吗?现在,在心理上,当你问你自己那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当你有意识地问,我有能力摆脱依赖了吗?在你心理上会发生什么结果?你不已

经摆脱依赖吗?在心理上,你已经依赖,而且现在你会说:我有能力使自己摆脱

依赖吗?很明显地,在你认真地问你自己那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不再依赖了。

我希望你不只是口头上说了解,而且还要在实际上经验我们正在讨论的内容。那

就是倾听的艺术——不只是听我的话,而是真正地听你内心发生的事。当我知道

我有能力的时候,问题就消失了。但是因为我没有能力,我就想要得到指点。所

以我创造了主,创造了上师,创造了救世主,创造可以拯救、可以帮助我的人。

所以我变得依赖他们。然而如果我有解决问题、了解问题的能力,那么那就是非

常简单的,而我也不再依赖。这并不意味着我充满着自信。来自自己——“我”

的信心,不会通往任何地方,因为那样的信心是自我封闭的。但是正是这个问题

——我有能力发现真相吗——给了一个人特别的顿悟和力量。问题不是我有没有

能力——而是我能有吗?然后我将知道如何打开心门,它一直被自己的怀疑、焦

虑、恐惧、经验和知识封闭了。所以当全部过程被了解的时候,能力就在那里。

但是通过任何特定模式的动作,是无法找到那种能力的,我不能通过个例而来了

解整体。经由针对特定问题的分析,我无法了解全部的情形。所以我有能力看到

整体的状况吗——不是了解一个特定的事件,一件特别的事情——而是看到生活

中的所有过程,它的哀伤,它的痛苦,它的欢喜,它永远追寻安慰的心理?如果

我能认真地问自己那个问题,那么能力就在那里。有了那种能力,我能处理所有

的问题。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问题,总是发生一些事,有各种反应,这就是生活。

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所以我就去找别人帮忙,向他们请教处理问题

的方法。但是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能有这种能力了吗?这时候,就已经是信

心的开始,不是“我”的信心,自己的信心,不是借着累积产生的信心,而是每

天反省自身的信心,不是通过任何的特别经验或任何事情,而是经过了解,通过

自由,所以心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

伦敦。一九五三年四月七日

138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人类能否超越哀伤 1

所以只有了解自己的活动,哀伤才能终结:了解你是如何想逃避它,你是如

何想找到它的答案,当找不到答案,你又是如何求助于信仰、偶像和观念。这就

是这么多年来人类所做的事情;而且总是有牧师、掮客来帮助你逃避。

我觉得必须找出倾听所代表的意义。我们正一起做某件事,这件事需要你的

注意,不是知识上的注意,而是注意听,不但要听我们在说什么,而且要听你心

里实际上有什么。倾听才能观察,实际观察你的心,它正在面对存在这个非常复

杂的问题。不要去解释,一去解释你就不能倾听。倾听是一种专注的行动,在其

中没有解释、没有比较——记得你读过的东西,而且和正在说的事比较,或和你

自己的经验比较。那些都是分心。没有反抗地真正的倾听,不要试着去找出答案,

因为答案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是,能够在没有意识到观察者

的情形下观察,只要观察就可以了,而观察者只是过去的经验、记忆和知识。有

了这种态度,然后我们才能找出哀伤是什么,以及人类是否可以摆脱它。为自己

找出哀伤是否会终结是非常重要的——要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不是知识上,

不是空想的或感伤的。因为如果它消失了,心灵就能摆脱庞大的负担,而且那种

解脱对探究爱是什么而言是必须的。那么什么是哀伤,它有终结的时候吗?这真

的是一个相当深的问题。不知道你是否曾对它产生好奇心,是否你曾认真地着手

找出它是什么以及这种心,你的心——也就是人类的心——是否能超越它。我们

必须找出痛苦、忧伤和哀伤是什么。痛苦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在身体上,

在器官内的受苦和痛苦,以及在心中极为复杂的痛苦、忧伤和哀伤。我们都知道

身体上的痛苦——些微的痛苦或非常大的痛苦——可以用药物或以其他的方式来

处理。你可以用一颗没有偏颇的心来观察痛苦,用一颗可以观察外在身体上的痛

苦的心来观察。一个人可以观察牙痛,而在情绪上、心理上不会陷进去。当你在

情绪上和心理上受到牙痛的影响时,痛苦就会变得更大,于是你就变得非常忧虑、

害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个现象?关键在于察觉到身体上、生理上的痛苦,

而且在觉察时心理不受其影响。意识到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受到影响会使痛苦

加深,而且会引起焦虑和恐惧——而要完全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则需要非常的

觉察,保持某种程度上的疏离,某种程度上中立的观察。然后痛苦就不会扭曲心

灵的活动,身体上的痛苦就不会使得心灵有神经过敏的反应。不知道你是否注意

到,当你很痛苦,有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心灵如何受到它的影响,对生活的看

法如何受到扭曲?了解这整个过程不是一个决心的问题,不是结论的问题,或是

说人必须去,那么你就创造了分裂,因此带来更多的冲突。然而当你明智地观察

痛苦的情形、心理上如何受到痛苦的影响、行动和思想如何受到扭曲的时候,你

才能处理身体上的痛苦,或对它采取行动,相当合理地去解决这个问题。那是相

当容易的事。但是不容易处理、并且相当复杂的是心理上的痛苦、忧伤和哀伤。

那需要更清楚及更多的检验,更贴近的观察和透视。我们人类从童年起,无论人

在那里,都受过伤。我们身上净是伤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伤痕。伤害有许多

方式。我们流过泪,私下里哭或在别人面前哭,而且由于被伤害,所以我们想要

去伤害别人,这是一种暴力的表现。为了抗拒受伤害,我们在自己周围建立起一

道围墙,避免再一次受伤。当你在身旁建立一道墙以避免受伤时,你反而遭受更

多的伤害。从童年起,由于比较、模仿和顺从,我们隐藏了许多的伤害,而且没

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我们所有的活动是基于这些伤害的反应。我们正在一起探

讨吗?如果你不只是在听说话者在说什么,而是运用这些话来观照自己,那么在

说话者和你之间就有了沟通了。造成各种现象、不平衡、神经质、逃避等等的伤

害是否可以被消除,从而让心灵可以有效率、清楚,明智、完全地运作?那是哀

伤造成的问题之一。你曾经受过伤,而且我确信每个人都受过伤,它是我们文化

的一部分,我们教育的一部分。在学校有人告诉你一定要得甲、得到比较高的分

数;有人告诉你,你表现得没有你的叔叔好,或你表现得不像你祖母那样聪明,

那就是开始。由于比较,你受到愈来愈残酷的待遇,不只是在外表上,而是在内

心的深处。如果你不消除那些伤害,终其一生你会想要伤害别人,或变得暴力,

从生活中退缩,远离人群,为了不再受到伤害。既然这是我们痛苦的一部分,受

伤的心可以完全摆脱各种伤害,而且不再受伤吗?一颗没有受伤的心,不会再去

伤害别人,是真正的纯真。也就是字典里这个字的意思——一颗不会受到伤害的

心——因此它也不会去伤害别人。现在,一颗已经被深深伤害的心灵如何摆脱伤

害?你如何回答那个问题?知道你已受到伤害,你如何找出摆脱伤害的方法?如

果你完全地、深深地、彻底地了解一种伤害,那么你已经了解所有的伤害,因为

在一个之中已经包括了全部,你不需在一个伤害之后,再去追逐另一个伤害。

139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人类能否超越哀伤 2

为什么心灵会受伤害?现在的情况下,在学校和家庭之中,在我们对外的所

有关系上,各种形式的教育,通过竞争,通过顺从,都是一种扭曲心灵的过程。

决定不再受伤害是思想的一个结论,但是思想——它是时间,是活动,思想已经

制造了它不该被伤害的形象——还是没有解决被伤害的问题。所以思想并不能解

决受伤害的问题。它只是听说话者所说的,吸入它,喝下去,然后找出答案来。

思想不可能解决这些伤害,但那是我们唯一的工具,也是我们如此小心培养的唯

一工具,而当唯一的工具不能拿来实行,我们就觉得迷失了。对吧?但是当你了

解到思想,思想所有的机制,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智慧就在运

作——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或任何人的智慧。分析无法消除那些伤害。分析

是一种麻痹的方式,而且它不能消除那些伤害。所以你还有什么呢?你看得非常

清楚你已受到伤害,思考或分析都不能解决它。当你看到思想过程的真相,以及

其他相关的东西,你心里会想什么?就是这个思想创造了关于你自己的形象,而

这个形象已经受到伤害。所以当我们的心了解到思想的印象、分析、活动都不能

够解决伤害的时候,然后心才能在没有任何活动下观察伤害。而且当心灵用我们

所说的方式完全地观察它,然后你会看到各种伤害都已消失,因为那伤害就是你

自己的形象,而那个形象是由思想造成的。伤害就是来自形象,而且那个形象没

有实体。它是一种言语的结构。语言学的意象,是由思想提供的,当思想不活跃

的时候,形象也就不在了。那么就没有受伤的可能。了解吗?试试看、做做看—

—不要等到明天,现在就可以去做。那是我们哀伤的原因之一。还有寂寞的哀伤、

没有朋友的哀伤——或如果你有朋友,而失去了那个朋友的哀伤;或是一个你认

为你爱的人,给予你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官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满足,

他的死令你哀伤。当那个人走了的时候,也就是说,当那个人死去或离开你的时

候,所有焦虑、恐惧、嫉妒、寂寞、绝望、愤怒和暴力,在你里面爆发。那是我

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解决的。在亚洲他们会说:“朋友,来生我们会解决的。”

毕竟,寄希望于来生,然后我会知道如何处理它。在西方,这种哀伤则围绕在一

个人或你崇拜的偶像上——人类的痛苦围绕在一个个体上;你逃脱了,但你还是

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你把它暂时搁置一边,你把它放在教会里十字架的形象上。

但是问题仍然在那里。所以只有了解自己的活动,哀伤才能终结:了解你是如何

想逃避它,你是如何想找到它的答案,当找不到答案,你又是如何求助于信仰、

偶像和观念。这就是这么多年来人类所做的事情;而且总是有牧师、掮客来帮助

你逃避。为了要观察你里面所有的思想,你不靠任何现在或过去的心理学,只是

观察自己——那些伤害、逃避,寂寞、绝望、极大的痛苦、无法超越现在的状态

——只是观察而没有思想的活动,这需要很大的专注。那个专注,就是它本身,

有它自己的纪律,有它自己的秩序。你能观察到寂寞——我们哀伤的一个因素,

或是感觉你必须完成某事,但不能做到,可是你没有灰心,只是没有任何思想地

观察着,也不想超越它?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想这个问题。我失去我的兄弟或我的

儿子。他死了,而且我震惊了好几天。然后在那件事之后,我充满了哀伤、痛苦、

寂寞,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所以维持着完全没有任何想法

地,我说:“我必须超越,我必须找到我的兄弟,和他沟通,我觉得孤单,好绝

望。”没有任何的念头,只是观察。然后你会看到在受苦中产生了热情,这热情

与肉欲无关,它是完全摆脱思想所发散出来的能量。

所以通过——不,我不用通过这个字眼——所以在觉察“我”的所有活动—

—思想的产物,时间的活动,觉察到“我”的本质和结构,不论有意识和无意识

的,就能不再哀伤。你可以自己试试看。如果你不试,你就没有权利去听,因为

对你而言那没有任何意义。借着自我了解,哀伤才会终止,也就是智慧的开始。

140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人类能否超越哀伤 3

现在,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想想爱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爱是什么。有人

可以描述它,有人可以把它化为文字,进入最诗意的语言中,运用非常美丽的词

句,但是词句并不是爱。感情不是爱。爱与情绪无关,与爱国思想、理念都无关,

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非常了解。所以我们可以完全把那些语言的描述,那些

我们已经塑造的形象弃置一旁:爱国主义、上帝、替你的国家及皇后工作——你

知道那些废话!我们也知道,如果我们小心观察,会发现那种快乐不是爱。你能

忍受那种苦差事吗?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爱是性方面的乐趣。对于大部分的

人而言,这种性方面,身体上的快乐感觉,在西方世界变得特别重要,现在它更

朝东方文明冲击而来。当它被拒绝的时候,就会出现折磨、暴力、残忍、奇特的

情绪状态。这些都是爱吗?性行为所带来的快乐和对它的回忆——反复地咀嚼而

且想再做一次——这种重复,追求快乐,就是所谓的爱。我们把那个字变得这么

粗俗,毫无意义:去,为了你所爱的国家杀人;参加这个团体,因为他们爱主!

我们已经让那个字变得如此可怕、丑陋、粗俗、残忍!生命是比快乐更广大、更

深沉的,但是我们的文明和软化,已经把快乐当成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事

情。所以什么是爱?在人类男女关系中,爱有何地位?让我们想想在人类的关系

中,爱是什么?当你看着人类的地图时——男人、女人、与邻居的关系、与国家

的关系等等——在这些关系里,爱有何地位?爱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地位?生活就

是彼此之间的关系,生活就是在关系里的行动。在行动中,爱有何地位?我们在

一起分享这一切吗?请不要客气,它是你的生命。别浪费你的生命。你只有几年

的时间,不要浪费它们。你正在浪费时间,看到这种情况真令人忧伤。在关系中,

爱在哪里?关系是什么?有关联吗?那表示彼此充分、完全地反应。关系这个字

的意思是指有关联,关联的意思是指与别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直接的接触。我

们彼此之间真的相关联吗?我可能结了婚,有小孩、有性生活,还有其他的事业

等等,但是我真的和别人有关系吗?我与什么有关系?我与我所建立的你或她的

形象有关系。请注意,要好好的注意。她与我有关系是因为她塑造了我的形象对

吗?所以这两个形象之间有关系;而这种形象的关系叫做爱!看我们如何把这件

事变得如此荒谬可笑。那是一个事实。不是愤世嫉俗的说法。我用几年,或十天,

或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塑造有关她的形象——也许一天的时间就够了,而她也做了

同样的事。你了解彼此形象的残酷、丑陋、残忍与邪恶了吗?而这两个形象的接

触叫做关系。因此男人与女人之间总是有战争,一方试着主宰另一方。一方控制

了另一方,而在它的周围就产生了文化——母权社会或父权社会。你知道那些事,

那是爱吗?如果它是,那么爱只是没有意义的词句。因为爱不是快乐、嫉妒、羡

慕,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分别,不是一方主宰另一方,一方驱使另一方,一方

拥有另一方,或依附在对方身上。那当然不是爱——那只是为了方便和剥削。而

我们已经接受它成为生活的模式。当你观察它,真正地观察它,你完全地了解它

的时候,你会看到你不再塑造形象——无论她做什么或你做什么,都不再有形象

出现。也许由于这件事,开了一朵特别的花,而这件事情的开花就叫做爱。它确

实发生过。爱与“我”或“你”都无关。它是爱。而且当你有爱的时候,你不会

把你的孩子送到军队去接受训练,让他被人杀死。然后会产生一种相当不同的文

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类,不同的男人和女人。

撒宁。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141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谁该对混乱的世界负责 1

我们关心的是找出爱的本质,这种本质只有当我们的心关心的是全体、而不

是某个特别个体时才会出现。当我们关心的是所有的人,就会有爱,然后在全体

中才能有个人的空间。

我们一起讨论了思想的本质与架构,它的空间和它的限制,以及整个与思想

活动有关的过程和功能。如果可能的话,今天早上——在连日的阴雨之后,可以

看到那些山脉、那些投影和溪水,以及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真不错——我想要继

续谈责任,回答有关责任的问题。在客观地观察,没有任何的意见或判断之下,

我们可以看清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战争、可怕的痛苦和混乱。谁该对这一切的事

负责任,或提出答案?为了要真正找到正确的回应,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看看

所有存在的现象。一方面,你在科技上有长足的进步,而这样的进步几乎毁灭了

地球;另一方面,你有希望,有需求,有上帝的恳求、真理或其他什么的。范围

非常广,但是我们似乎只能回答它的一小部分。存在和我们每日生活的范围是非

常广的,而我们似乎不能回应所有的一切。我们必须为自己找出正确的回应是什

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如果我们只对它的一小部分负责——我们自己和生活的

小圈圈,我们小小的欲望,我们琐碎的责任,我们自私、自闭的活动——而疏忽

它的整体,那么我们必定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也给全人类带来痛苦。

有可能为全人类负责吗?因而对自然负责——也就是充分、完全的回答——

对你的孩子、你的邻居,对人们为了要努力正直的生活所做的努力负责。为了要

感觉到那极大的责任感,不只停留在知识上、口头上,而是能深刻地回答人类所

有的挣扎、痛苦、残忍、暴力和绝望,为了能对以上问题有完全的回应,你必须

知道爱是什么意义。你知道爱这个字已经被误用、被滥用、被践踏,但是我们仍

然必须用那个字,而且要给它一个完全不同的意义。为了能针对整体回答,就一

定要有爱。为了要了解它的性质,它的热情、奔放的能力——这些不是由思想所

创造出来的——我们就必须了解痛苦。当我们用了解这个字的时候,并不是这个

字在口头上或知识上的意义,而是这个字背后的意义。现在,我们首先必须了解,

而且要能够超越痛苦,否则我们就不能了解对整体的责任,这真正的爱。我们正

在分享,不只是口头上、知识上,还要远远地超越它,而分享它是我们的责任。

这表示你必须听到这个字,听这个字在语意上的意义,也分享自我的询问,然后

超越它。你必须参与这所有的活动,否则你只会得到口头上、知识上,或情绪上

的了解,然后那什么也不是。为了要了解对整体的责任感,因而了解爱的奇特本

质,你必须超越苦难。苦难是什么呢?为什么人类要受苦?这是百万年来生命中

的一个大问题。而很明显地,非常、非常少的人能超越苦难,他们不是变成英雄

或救世主,就是变成某种精神领袖、宗教领袖,继而永垂不朽。但是像你我或其

他人一样的平常人似乎不曾超越它。现在,我们似乎深陷其中。我们正在问的是

对你而言,是否有可能摆脱这些苦难。很明显地,人类还不能摆脱心理上的痛苦。

他可以逃避,经由各种活动——宗教上的、经济上的、社会上的、政治上的、商

业上的各种不同逃避的方式,就像吸毒一样——从不面对苦难的真实面目。那什

么是苦难?我们的心有可能完全摆脱心理活动所带来的痛苦吗?

看起来,人类还不能解决心理上的痛苦。人只会逃避,借着宗教、经济、社

会、政治、商业等各种活动来逃避,而从不面对痛苦的事实。痛苦是什么?头脑

可以完全摆脱所有带来痛苦的心理活动吗?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孤立感,完全

的寂寞。也就是,你觉得没有什么可依赖,没有人和你有关系,你完全地被孤立。

我很确定你会有这种感觉。你可能和家人在一起,在公共汽车上,或在派对中,

而有时你会感觉特别的孤单,极度缺乏安全的感觉,觉得自己毫无意义。那是痛

苦的原因之一。痛苦是来自于心理上对思想、对理想、对意见、对信仰、对人、

对观念的依赖。请观察你自己。这世界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让你看到心里思想

的运作。所以请观察那里。痛苦另外的原因是失落感,失去声望,失去权力,失

去很多东西,和失去你认为你爱的人——还有死亡,这是最后的痛苦。现在,心

灵能摆脱这一切的痛苦吗?要不然随心所欲地去做,它就不可能知道对全体人类

的爱。如果全人类的生命中都没有爱,不只是你自己,而是全人类都是这样,那

么就没有同情,那么你也将无法了解爱是什么。在对全人类的爱中,有特别的爱。

但是当对某个人有特别的爱的时候,对其他人就少了爱。所以我们了解并且超越

苦难,是绝对必需的。而那可能吗?我们的心灵有可能了解内心深处的寂寞,了

解它与孤独是不同的吗?请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寂寞和孤独之间是有差异的。

当我们了解寂寞时,我们会了解孤独是什么。当你觉得孤单寂寞时,不要将其合

理化,你能在没有任何逃避的动作下观察它吗?

142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谁该对混乱的世界负责 2

不要将其合理化,不要试着找出它的原因,只是观察,而在观察中发现逃避

是借着对信念、对观念、对信仰的依赖,我能了解寂寞吗?我能了解那个信仰和

它是如何逃避的吗?当我安静地观察它的时候,这种逃避及信仰无声无息地消失。

当我努力的时候,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就出现了,然后发生冲突,但是当我了解到

寂寞的所有涵义,那么就没有观察者,只有感觉完全被孤立的事实。这种孤单会

在我们每天的活动中出现——我的野心,我的贪欲,我的羡慕,关心我的愿望能

实现,变成了不起的人,提升自己。我只关心小小的自我,那也就是寂寞的一部

分。在白天、在睡眠时、在我所做的活动中,我是如此的关心我自己:“我”和

“你”,“我们”和“他们”。我对自己承诺,我想要以国家的名义、以上帝的

名义、以家庭的名义、以妻子的名义,为自己做些事。所以这寂寞在每天自私自

利的活动中穿梭,而当我了解到那些寂寞的涵义时,我看到了这一切,我看到它,

不是理论上的。当我注意看某件事的时候,那些细节全都出现。当你很近地看一

棵树、一条河、一座山,或一个人的时候,在对它们的观察中,你就看到了一切。

它会告诉你,你不会告诉它。当你如此观察的时候,或当你很了解寂寞的时候,

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这些事情将全部消失。痛苦的原因之一是情感上的依赖。

依赖,而且发现那样很痛苦,于是我们试着分离,而分离又是另外一种恐怖的事。

为什么心会依赖?依赖是占据心灵的一种方式。如果我深爱你,我会想着你,替

你担心。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来关心你,因为我不想要失去你,我不想让你自由,

我不要你做出任何会扰乱我情感的事。在那种情感中,我觉得有点安心。所以在

情感的依赖中,总是有恐惧、嫉妒、焦虑、痛苦。现在,只是看着它。别问我该

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事。如果你试着对你的依赖做什么事,那么你又试着创造

了另外的一种依赖。我说得没错吧?所以只要观察它。当你依赖某个人或某个信

念的时候,你主宰了那个人,你想要控制他,你不想给他自由。当你依赖的时候,

你全然地拒绝自由。如果我们的心看到寂寞、依赖——这是哀伤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心有可能摆脱它们吗?这并不是表示我们该变得漠不关心,因为我们与所

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只与我的生活相关。因此我必须对全体有回应、答复,

而不是我个人想要依附你的欲望与想要克服痛苦和嫉妒的焦虑。因为我们关心的

是找出爱的本质,这种本质只有当我们的心关心的是全体、而不是某个特别个体

时才会出现。当我们关心的是所有的人,就会有爱,然后在全体中才能有个人的

空间。还有失去的痛苦,失去某个你“爱”的人——你了解,我特别用引号将爱

这个字括起来。你为什么痛苦?我失去我的儿子、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失去

某个人,我为什么痛苦?是因为我突然被留下来,另外一个人的死对我的伤害非

常深吗?因为我认同那个人了吗?他是我的儿子,我想要他,在我儿子身上有我

自己的影子。我认同那个人,而当他不再存在的时候,我觉得受到很大的伤害,

因为我找不到人来继续我的存在。所以我深深觉得受了伤害,在伤害中生起自我

怜悯。请好好地检视这整件事。我并不是这么关心别人,我真正关心的是我自己。

通过别人来关心自己,因此当另一个人不在的时候,我感觉受到伤害。从深深的

伤害中,产生了自我怜悯,以及想找另一个人来让我继续生存下去。除了个人的

痛苦,还有人类所受的创痛,战争带给天真的人,带给已死去的人,杀人的和被

杀的人、母亲、妻子、那些孩子的痛苦。不论在远东、中东或在西方,人类在身

体上和心理上都在受苦。除非我们的心了解这一切的问题,我才能使用爱这个字,

我才能做社会工作,我才能向大家谈上帝的爱、人的爱、一切的爱,但是在我的

心中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我的心、你的心、你的意识能省视这个事实、省视

它和它带来的痛苦、不只带给别人也带给自己吗?当你爱他的时候,看你如何剥

夺别人的自由;而且当你被爱的时候,你也剥夺了你自己的自由。所以战争在你

我之间展开。我们的心灵能观察到这些吗?痛苦了结的时候,才会产生智慧。智

慧不是你在书本里可以买到的东西,也不是从别人身上可以学到的东西。在了解

痛苦的过程及痛苦的涵义中,智慧才能产生,而痛苦不只是个人的,也是全人类

的痛苦。只有当你超越它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143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谁该对混乱的世界负责 3

然后你才会了解,或遇见我们称做爱的这个东西。我认为我们也必须了解美

是什么。我可以讨论这个主题吗?美。你知道它是一个最难用语言来表达的事,

但是我们会试试看。 你知道敏锐所表示的意义吗?不是对你的欲望、你的野心、

你的伤害、你的失败、你的成功的敏锐——那是很容易的事。我们大部分的人对

我们自己的需求都很敏锐,对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恐惧、焦虑和乐趣也很敏锐。

但是我们是在讨论敏锐——不是对某事,而是敏锐本身——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敏

锐。就身体上来说,敏锐是指有一个非常敏锐的身体——健康、清明、不暴饮暴

食、不放纵的——一个敏感的身体。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试试看。我们不是把

精神与身体分开,它们是彼此相关的;但是如果有任何的伤害,你在心理上是不

可能敏锐的。在心理上,我们人类受到严重的伤害。不论在下意识和意识层面都

有创伤,不是自己造成的就是被别人伤害的。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汽车上、

在办公室里、在工厂,我们都会受到伤害。那道深深的伤痕,有意识的或下意识

的,使我们心理上变得没有感觉,变得迟钝。如果可以的话,看着你的伤痕。一

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用来伤人。而且当你被拿来与别人比较的时候,

当你正试着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你顺从规范的时候,你就受到伤害了——不论这

规范是别人定的或是你定的。所以我们人类受到深深地伤害;而那些创伤引起精

神上的活动——所有的信仰是精神层面的,理想是精神层面的。我们有可能了解

这些伤害,摆脱这些伤害,不在任何的环境下再一次地受到伤害吗?我从童年起,

被不同的事或意外事件伤害过,比如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轻视、被忽

略等等。我有的这些创伤,它们能被消除掉而不留下任何伤痕吗?请注意。别看

别人,看你自己。你有这些创伤,你能消除掉这些伤害而不留下任何伤痕吗?如

果你受到伤害,而你变得迟钝,你将无法知道什么是美。你可以走遍世界上所有

的博物馆,比较米开朗基罗和毕加索,成为这些人、他们的画、他们的结构等等

方面的专家,但是只要人类的心受到伤害,而且变得迟钝,它将无法知道什么是

美——在人手所造的东西中,在一栋建筑物的线条上、在山中、在美丽的树上。

如果你内心有任何的伤害,你就无法知道美是什么,而没有了美就没有爱。所以

你的心灵能知道它已经受伤了吗?能了解那些伤害,而且在意识或下意识的层面

上,不对那些伤害有反应吗?了解意识上的伤害很容易。你能知道你下意识的伤

害吗?或是你必须通过所有愚蠢的分析过程吗?我会很快地分析而且摆脱它。分

析意味着有分析者和被分析者。分析者是谁?他不同于被分析者吗?如果他不同,

为什么他是不同的?谁创造了分析者,使它与被分析者不同?如果他是不同的,

他如何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所以分析者就是被分析者。如此明显的一件事。

为了要分析,每项分析一定要很完整。意思是说,如果有任何轻微的误解,在做

下一项分析时,因为前一项误解,所以你就不能够分析得完全。分析意味着时间

的介入。你可以用你的余生不断地继续分析,而且在你快死的时候,你还是在分

析。

144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谁该对混乱的世界负责 4

所以心灵如何发掘下意识深刻的创伤,那些曾受过的创伤?当征服者征服受

害者的时候,他已经伤害他了。那是种族上的伤害。对帝国主义者来说,每个人

都是在他之下,而且在那些他征服的人身上,他留下很深的、下意识的伤害。伤

害就在那里。我们的心灵如何发掘所有这些隐藏的伤害,在内心深处的伤害?我

看到分析的谬见,所以不能用分析。请小心地注意。不能用分析,而我们的传统

是分析,所以我已经将分析的传统放在一旁。你正在这么做吗?当心灵在否认、

搁置,或看到某事的虚伪,看到分析的虚假时,会发生什么事?它不是要摆脱那

个负担吗?因此它变得敏感,它变得更明白,更清楚,更尖锐地观察。所以经由

搁置一个人们已经接受的传统——分析、内省等等——心灵变得自由了。而且经

由否认传统,你已经否定了下意识的内容。这种下意识是传统:宗教的传统,婚

姻的传统,很多事的传统。而且其中之一的传统是去接受伤害,和已经受伤害之

后,再去分析它、摆脱它。现在,当你因为它曾经是错的而否定它的时候,你已

经否定下意识的内容。因此你能摆脱下意识的伤害。你不必分析下意识或分析你

的梦。所以经由观察伤害,而且不用传统的工具来消除伤害,像是分析,一起讨

论它——你知道所有在进行的事,群体治疗、个别的治疗和共同的治疗——心灵

通过了解,了解传统来消除伤害。当你否定传统的时候,你否定接受传统的这种

伤害。然后我们的心灵就变得特别敏锐——心灵就变成身体、心、头脑和神经。

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敏锐。现在,我们问美是什么。我们说它不是在博物馆里,不

是在图画里,不在脸上,不是对你传统背景的一种反应。当心灵将它放在一旁,

因为它很敏锐,而且已经了解痛苦的时候,你就有热情的存在。很明显地,热情

与肉欲是不同的。肉欲是快乐的延续,是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快乐。当没有伤害的

时候,当痛苦得到了解,而且被超越的时候,那么你就有了解美感所必须具有的

热情。当“我”一直在主张的时候,美就不可能存在。你可能是个很棒的画家,

被世人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画家,但是如果你只关心小小的自我,你就不再是艺术

家。你只是利用艺术来延续你自己的自私。

自由的心灵已经超越痛苦的感觉,它摆脱所有的伤害,而且有能力不在任何

环境下,再一次受到伤害。不论它受到赞美或侮辱,没有东西可以碰它。但那不

表示它在反抗了。相反的,它是非常敏感的。然后你就会开始去找出爱是什么。

很明显地爱不是快乐。现在,我们能说它不是快乐,不是过去,因为你现在已经

历过所有的事,而且把它放在一边。你还是能享受那些山脉,那些树林,那些溪

水,那些美好的脸庞和大地之美。但当大地之美变成追求快乐,它就不再是美。

所以爱不是快乐。爱不是追求或避免恐惧。爱不是依赖。爱没有痛苦。很明显地,

爱表示对全体人类的爱,那就是同情。爱有它自己的秩序,里外都有,这种秩序

不是经由立法而得。现在,当你了解,而且每天这样生活着——否则它便毫无价

值,只是没有意义的言语,只是灰烬——然后生命才将会有相当不同的意义。

撒宁。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145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寂寞、孤独与爱 1

当心灵自然地安静的时候,爱就会产生。不是别人要它安静,而是当它看到

错就是错、真就是真的时候,它就会自然安静。当心灵安静的时候,无论发生了

什么,都是爱的行动,不是知识的行动。知识只是经验,而经验不是爱。经验不

能了解爱。当我们了解自我的整个过程,才会产生爱,而自我的了解是智慧的开

端。

问:我们全都有过寂寞的经验,我们知道它带来的哀伤,而且看到它的原因,

它的根源。但是孤独又是什么?它与寂寞不同吗?克:寂寞是痛苦,是孤独的痛

苦,一种孤立的状态。当你无法与任何事相容,无法与团体相容,也无法与国家、

与你的妻子、与你的孩子、与你的丈夫相容的时候,你就切断了与别人的关系。

你知道这种状况。现在,你了解孤独了吗?你对你的孤独视为理所当然。但是你

很孤独吗?孤独不同于寂寞,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寂寞,你就不能够了解它。你要

寂寞吗?你在暗中注意它,看着它,不喜欢它。为了要了解它,你必须和它沟通,

在它和你之间没有障碍的来沟通,不下结论,没有偏见,或推测。你必须以自由

的态度来接近它,不能带有恐惧。为了要了解寂寞,你必须在没有任何的恐惧下

接近它。如果你接近寂寞,然后说你已经知道它的原因,它的根源,那么你就不

能了解它。你知道它的根源吗?你通过外在的推测来了解它们。你知道寂寞的内

容吗?你只是描述了它,而你说的话不是实相、不是真实。为了要了解它,你必

须以不去逃避的态度来接近它。想要逃离寂寞,它本身就是内心不满足的一种表

现。我们大多数的活动不就是一种逃避吗?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打开灯听收音

机、你打坐、追随上师学习、与别人闲聊、去看电影、参加种族活动等等。你每

天的生活就是逃离自己,所以那些逃避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你在逃避之间挣扎,

是去喝酒,还是去崇拜上帝。逃避是重点,虽然你可能有各种不同逃避的方法。

你可能借着你所尊重的逃避方法,对你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而我则借着世俗

的逃避,伤害了我社会的层面;但是为了了解寂寞,所有的逃避必须终结,不是

靠实际去做,或是强迫,而是经由看到逃避的错误,然后你会直接面对“实然”,

那些真正的问题才开始出现。寂寞是什么呢?为了要了解它,你不能给它一个名

字。正因为命名,带来其他相关记忆的思想,加强了寂寞的感觉。你可以试试看,

你就会明白。当你停止逃避的时候,直到你了解寂寞是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

你所做的事,无非是逃避的另外一种形式。只有经由了解寂寞,你才能超越它。

孤独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从不孤独,我们总是与人在一起。“也许”除了

当我们单独散步的时候。我们是经济、社会、气候和其他环境的影响下所产生的

结果,而且只要我们受到影响,我们就不孤独。只要有累积和经验的过程,就不

会有孤独。你能想像,经由把你自己孤立成狭窄的个体,个人的活动之中,你就

是孤独的,但那并不是孤独。只有当没有影响力的时候才有孤独。孤独是一种行

动,这种行动不是反应的结果,不是对挑战或刺激的反应。寂寞是孤立的问题,

而且我们在我们的关系中寻找孤立,那正是自我,“我”的本质——我的工作,

我的个性,我的责任,我的财产,我的关系。正是思想的过程导致了孤立,思想

是人的所有思想和影响力的结果。了解寂寞不是一个中产阶级才有的行为,只要

在你里面有未曾显露出的不满足之痛楚,这种不满足来自于空虚与挫折,你就不

能了解它。孤独不是孤立,它不是寂寞的反面。它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当全部的

经验和知识不在的时候。问:你谈到为了自己的满足而利用别人的关系,和你时

常暗示一种叫做爱的状态。你所谓的爱是什么意思?克:我们知道我们的关系是

什么样子——相互地满足和利用,虽然我们称它为爱。在使用上,要温柔对待和

保护我们所使用的东西。我们保护我们的阵线、我们的书、我们的财产。同样地,

我们很小心地保护我们的妻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团体,因为没有他们,我们

会感到孤单、迷失。没有孩子,父母觉得孤单。你希望你做不到的,孩子会做到,

所以孩子变成你虚荣心的工具。我们知道需要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邮差,

而他也需要我们,然而我们不会说我们爱邮差。但是我们确实说我们爱妻子和孩

子,即使我们为了个人的满足而利用他们,为了被称为爱国的虚荣心而乐意牺牲

他们。我们非常了解这个过程,而且很明显地,它不可能是爱。利用,剥削,然

后觉得很抱歉,这不可能是爱,因为爱不是心灵中的一个东西。

146 第四部分:爱与寂寞寂寞、孤独与爱 2

现在,让我们实验一下,然后找出爱是什么,不只是口头上,而是经由实际

上的经验。当你把我当作上师,我把你当作弟子的时候,我们之间就有相互利用

的关系。同样地,当你利用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为了使自己更进步,你们之间

有相互的剥削利用。而很确定地,那不是爱。当有利用的时候,一定有拥有。拥

有必定引起恐惧,而有了恐惧就会有嫉妒、羡慕、怀疑。当有利用的时候,就不

可能有爱,因为爱不是心灵的某个东西。想一个人,不是爱那个人。只有当那人

不在的时候,你才会想他,当他死的时候,当他跑走的时候,或当他不给你你想

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会想他。你内在的不足设定了心灵运作的过程。当那个人

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不会想他;当他接近你的时候你想他,你就会被打扰,所以

你视他为理所当然——他就在那里。习惯是忘记和保持平静不被打扰的一种方法。

所以利用一定会导致无懈可击,而那不是爱。当人在利用别人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利用是一种思想的过程,用来掩盖内心的不足,不论是正面地或负面地——

不是吗?当不满足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寻求满足是心灵的本质。性是心灵

所创造的、所描绘出来的感觉,然后心灵才会行动或不行动。感觉是思想的过程,

那不是爱。当心灵占优势及思想的过程变得很重要的时候,就没有爱。而利用、

思想、想像、掌握、掩盖、拒绝的过程都是烟幕,当这种烟幕不在了,爱的火焰

才会出现。有时候我们确实有火焰,丰富的、饱满的、完全的;但是这种烟幕会

回来,因为我们不能长久保有火焰,于是就没有亲密感,不论是一个人或许多人,

不论是个人的或非个人的。有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爱的香气,以及它如何容

易受到伤害,但是利用、习惯、嫉妒、拥有、订约和毁约的烟幕——这些对我们

而言变得重要,因此爱的火焰就不存在了。当烟幕存在的时候,火焰就不存在;

但是当我们了解利用的真相的时候,火焰就存在了。我们利用别人,因为我们内

心贫乏、不足、微不足道、微小、孤单,而且我们希望通过利用别人能够逃避。

同样地,我们利用上帝当作逃避的一个方法。对上帝的爱不是对真理的爱。你不

能爱真理,爱真理只是一个你用来得到你知道的东西的方法,因此总是有个人的

恐惧,害怕你会失去你知道的东西。当心灵非常安静,不再寻求满足和逃避的时,

你会了解爱是什么。首先,你的心灵必须完全停止。心灵是思想的结果,而思想

只是一个通道,达到目的的方法。当生活只是成为某事的通道时候,如何能有爱?

当心灵自然地安静的时候,爱就会产生。不是别人要它安静,而是当它看到错就

是错、真就是真的时候,它就会自然安静。当心灵安静的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

都是爱的行动,不是知识的行动。知识只是经验,而经验不是爱。经验不能了解

爱。当我们了解自我的整个过程,才会产生爱,而自我的了解是智慧的开端。

马德拉斯。一九五〇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