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六里志 李永选 撰辑
●序
自序
吾少孤未学,及龄稍稍具智识,即喜闻长者谭里中掌故,爱诵忠孝节烈文章。迨更事,怀登涉之志,所至大江南北,流连光景,考文献,莫不期于自达其性情而止。今忽忽年五十矣,念于时无补,愧厕身士林耳。
(岁)丙戍,匿迹罗峰,不与世相闻知,以养吾清淑之气。明年秋,李忠锬县长奉令组织县文献委员会,不为吾学殖不深,以修志事见委。既不获辞,乃欣然应命。发凡起例,采集整理,编纂甫一年又半,一邑之志已脱稿者十之八九。惜因李县长调任建垣,而军事又飙起,逐告中辍。于是退居藏楼之日,集断简残篇,贾吾有余之勇,志其绝续之交,辑关于六里之山川、名胜、文物、典章,厘成一书。颜曰《六里志》,都十二卷。考六里原闽邑所属之外七里也,湘乡王伯秋专员督察行政于此,兼摄县篆,上言外七里与长乐历史地理有关,丐依前模范村所属之范围,仍去其归义,以光俗、江左、高详、至德、钦仁、绍惠六里划入管辖。归并以后,邑之幅圆较大。当王兼长时,即有重修县志之举,适以抗战军兴,其议遂寝。至辛已、甲申,沿海两度沦陷,文献荡然。克复时,刘县长润世复倡之于前,宋县长庆烈又继议于后,均不果行。未尝不慨乎志事之难,而遭际之不善也。
夫志重其事,纪其实,犹史也,然其例亦有殊者。史之贤奸并载,以示褒贬之意,志则集其贤而去其奸,有褒无贬。盖其所以去之者,是亦贬之之道也。然志乘之修,似无省无县无之,独闽首邑自汉置县二千年来,未闻有志,至陈衍先生始编之《闽侯县志》,其取材悉出自省、府志,于六里一隔弹丸之地,文献又欠征求,所阙滋多。兹编之成,搜集匪懈,历寒暑,冒风雨,六里川泽陵谷之幽险无不至,废址荒墟之陈迹无不问,氏族谱牒之记载无不采,虽仅此六里区区之志,亦颇竭搜集之力。志在表章文献,非饰词摛藻,徒供文雅之士所赏识而已。凡所掇拾,实者详之,疑者阙之,备后之续修邑志者采焉。敢敷陈杜撰,以溷人耳目乎?惟竭一己之思,备一方之典。吾知苟简之病,不文之诮,容或有之。期一方之长,一方之士,读斯志者,知此一方之掌故,山川形势之要害,风土人情之厚薄,兴忠爱之忱,为治道之始,自迩及远,推而至于邦国,则斯志之作靡虚,且有禆大矣。
●凡例
《长乐六里志》例言
一、本志以重修邑志之例为例。此次重修邑志,以六里归并为主要,惜未成果。惟取材得依类相从者则紧缩编次,厘为一十二卷。备后续修邑志者采之。
一、内容有纲有目,间多附以诗文并全县性各种表者,供征考也。
一、大事所纪以六里原为闽县所属,故就其历史方面约略言之。概括祥祯、灾异、兵燹。
一、山川统以水利,附岛屿、井泉、池沼。
一、区域,备载六里名称、沿革、形势、位置,及有可考之户口、田赋。
一、名胜以城寨、坛庙亦属古迹之类,合并叙其兴废,逐一标明之,为远方入境游览者考焉。
一、职官志,六里以内之驻防官吏以文职、武职别之
一、选举,分类记载,文武并列,新旧合参,悉依邑志前例。
一、人物,取法章氏学诚以人物为纲,参照旧志,以名臣、循绩、儒林、文苑、武功,新增补忠义、节概、孝悌,乡行(旧称义行)、艺术(旧称方技)、隐逸、流寓、方外、节孝、贞烈、贤淑、旧称贤媛)、才慧(旧称闺秀)为目,并采耆寿附之。
一、教育、交通二门撮要志之,以为官方施政参考。
一、艺文,旧志艺文只存其目。仿《汉书》例,目以下加以提要,次第叙作者名字、爵里与书之源流旨要。
一、金石,旧邑志并无专载,以搜求所得,编年为序记载,逐一加以考证。
一、物产,以主要生产品表之,采模范村调查概况及县生产普查报告,稍变其例。
●目录
卷 一
大 事
卷 二
山川 上 山经
山川 下 水道
卷 三
区 域
卷 四
名 胜
卷 五
职官 上 文职
职宫 下 武职
卷 六
选举 上一 进士
选举 上二 武进士
选举 上三 举人
选举 上四 武举人
选举 上五 贡生
选举 上六 荐辟
选举 上七 封赠
选举 上八 叙荫
选举 下一 毕业
选举 下二 议员
选举 下三 国民代表
卷 七
人物 上一 名臣
人物 上二 循绩
人物 上三 儒林
人物 上四 文苑
人物 上五 武功
人物 上六 忠义
人物 上七 节概
人物 上八 孝悌
人物 上九 义行
人物 上十 艺术
人物 上十一 隐逸
人物 上十二 流寓
人物 上十三 方外
人物 下一 节孝
人物 下二 贞烈
人物 下三 贤淑
人物 下四 才慧
人物 下五 耆寿
人物 下六 寿妇
卷 八
教 育
卷 九
交 通
卷 十
艺文一 经部
艺文二 史部
艺文三 子部
艺文四 集部
卷十一
金石 上 金部
金石 下 石部
卷十二
物产 上
物产 下
●卷一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大 事
隋开皇十二年,改原丰县曰闽。
唐开元十三年,因州西有福山,即长乐董奉山,改闽州为福州。福州之名,昉此。
乾符六年,黄巢陷闽,围福州。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贼入,焚室庐,杀人如麻。
后唐长兴四年,改福州为长乐府,改闽县为长乐县,又改侯官曰闽。
宋靖康元年,福州军杀知州柳庭俊。四境大乱。
建炎二年,建州军士叶侬作乱,入福州,所至纵火毁民居。
景炎元年,益王称号福州,升州为福安府。未几,又复为福州。
元至元十七年,置中书省于福州。至正二十七年,陈友定环福州城外筑垒备战,民多受害。
明洪武元年,拜方谷真福建行省平章事。(以上见《福建通纪》、《闽侯县志》。)
永乐十年,郑和奉使西洋,统领舟师驻泊江左、光俗、沿江。和登云门山,重建云门寺。(《琴江志》。)
嘉靖二十九年,海寇入营前。(《海滨大事记》。)
三十二年,营前陈谨状元及第。是年早稻变秫。(营前《陈氏族谱》。)
三十四年十二月,倭寇焚掠江左里,浮岐、猴屿民皆播迁。
三十五年正月,倭寇由石尤岭犯钦仁里。(长乐旧志。)
三十六年三月,倭数千犯江左登陆,居民奔窜。八月扰马江,舣舟营前。劫夺至德、光俗各墩。
三十七年四月,倭千有余人犯闽安,焚劫至营前及唐屿、白田各处,入福清。
三十八年,倭犯营前各地。居民受害惨酷。
三十九年三月,倭舟入营前,民逃避者弥月。四月,巡抚刘焘平之。
四十一年四月,倭由营前进扰福清,沿江村落告警。总兵戚继光率部追踪之,尝屯兵营前。(以上见《海滨大事记》、《闽侯县志》)。
万历十一年,唐屿牛山鸣,林材登第。
二十二年,岁饥,各乡饥民夺食。抚院金学曾施赈,教民种薯救荒。
崇祯三年八月,海寇都海佬入口,沿江居民死伤甚众。又草寇大疤掌窃踞大象山、大田源、象鼻仑为寨,骚扰附近,鸡犬不宁。
六年,海寇刘香驾船入内港劫掠猴屿,村民御之,庐舍为墟。(见各姓族谱)。是年大疤掌乌合之众出没大象山。
清顺治四年,义师起八郡,光俗里林成科率义民与清兵战于岭口,死者七八十人,伏尸暴露,累日始掩。(见林氏族谱。)
五年,明永历二年正月,鲁王微服至至德里广明寺,一宿转闽安,称监国。是年大旱。
十年,大疤掌败。按大疤掌姓王名景熊,用二铁椎重数十斤。同王珽、陈韬(珽,五都东园人,诸生,毁家集众应鲁王。韬,字汤铭,鹤上人)集义兵拒清复明,不成。传珽死于虎,韬投于海,景熊到后不明。又草寇陈杏杏、萧成元、包齿山踞大象山为乡里患。(黄李族谱)
十二年,满洲兵披甲及汉军三万分驻福州附近人家,索酒食金帛,使主人喂马,违即捶楚交加。
十三年九月,郑成功由闽安镇至营前罗星塔,攻福州,三战三捷。
十四年七月,郑成功兵仍守闽安罗星塔营前。十月败,退守琅崎。
十五年,筑江左里南岸炮台。
十六年十一月,满洲兵居住民房,大屋留一进,小屋留一房,主人供给油柴酒肉。至次年始往漳州。(以上见《闽侯县志》)
十七年七月,靖南王耿继茂兵由广至,取草,索供应柴炭鸡鹅鸭等。闽侯二邑计配草夫一千三百名,菜园王人批贌,商店王人收税,关隘王人总管,渡船王人撑载。凡闽县界屋皆王兵驻之。(《闽侯县志》)
十八年春,闽邑主周殷时委典史蔡法到地,住唐屿,以采买为名,索民供应,几酿民变。(《黄氏族谱》)
康熙元年正月,匡福州城内外民房与妓女并打花鼓人居住。
十三年,耿继茂子精忠据福州叛,遣差官到各地派民为夫。至十六年始稍定。
十四年,兵取砖石为垒,诸山坟墓俱毁。
五十八年,县丞移驻营前。(以上见《闽侯县志》)
雍正六年十月,洋屿设水师旗营防海。(见《福州府志》并《琴江志》)
十二年,建营前县丞厅。
十三年,拆光俗里一、二、三图,至德里一、二、三图,江左里二图,隶营前县丞管辖。(以上见《闽侯县志》)
乾隆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子丑寅三时,洋屿贾民一产三男。
嘉庆十四年五月,海啸为灾,洋屿城东门至南门围墙坍塌。
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洋屿水师营火药失慎,毙十五人,伤者不计其数。(以上见《琴江志》)
道光十四年七月,大水,营前一带平地水高三四尺,田庐尽没。
二十年二月,钦差大臣祁寯藻抵福州,查办海口烟贩,并严拿汉奸,筹划水陆巡防事宜。
同治五年,左宗棠奏请就福州试造轮船,设船政局于马尾,沈葆祯为大臣。马尾与营前对峙,仅隔一水。民多投效。
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法舰马江开炮,营前居民震恐四散,蜑船沉没者夥。初七,攻南北岸,台、寨、村落惨无人烟。(以上见《闽侯县志》)
二十三年,瘟疫流行。是年改七月初一为次年正月元旦。(《黄氏族谱》)
宣统三年九月,福州民军起义,推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都督。省城疏散,村庄人口激增。
民国元年,营前改设县佐。
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大风,沿江受灾惨重。
八年闰七月初一,风雨为灾,农村歉收。
十一年八月,沿江居民以粤军过境拉夫,皆纷纷逃避。
十二年,大旱,饥民夺食,土匪猖獗。
十四年秋,因林其昌、林云龙、陈伟相继盘踞大象山,海军陆战队到地清乡。
十五年冬,瓜山大战影响,营前人心惶恐,市多闭门。
十六年十二月,福建农工厅长黄展云向省政府提议,划营前分县区域为模范农村。
十七年三月五日,模范村正式成立。同时开始编查户口,清丈田亩,辟新街,建码头,设农工银行。五月,营前港龙舟竞渡,以刹时天变,大风骤至,躲避不及,覆舟死者数十人。
二十二年三月,改模范农村为闽侯第十三区。就地置区公所。
二十三年九月,六里划归长乐管辖,为长乐县第七区。省政府派委员陈煌琳到县勘界,立碑太岁坑(在高详里黄石)。十月,林参议志棠到地清乡。
二十四年,改第七区为第四区,区署仍设营前。是年十月,营前街空前大火,延烧计百余户。
二十五年,省令移民崇安垦荒。
二十七年三月,营前又遭火灾。时抗战军兴,封锁海口,征石,挨户献石填海阅几个月。
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营前新街以抗战被敌机轰炸。
二十九年八月,敌炸毁南岸炮台。
三十年四月十九日,县长张灿闻警不抵抗,携印向赤屿潜逃。敌由仙岐登陆,猛扑县城。下午三时,相继陷洋屿、营前。八月四晚,游击队于琅尾湾毙敌酋长乐守备中岛少佐等四十有二人。九月三日,地方克复。
三十一年元夕,营前火灾,焚房屋数十家。四月,美孚煤油厂被炸,波及民居,民遭死伤。
三十三年十月五日,沿海再度失守。八日,县战地服务队反攻,激战金鸡山、湖里岭,歼敌二十余人。嗣敌戒备,强迫民工遍掘战壕。
三十四年五月十八日,重光。敌退时民多被拉为夫。在沦陷期中,敌稗田部队抢掠物资,地方损失甚大。
三十五年秋九月,海荡,晚稻歉收。政府以劫后受灾,办理救济,减赋,抚辑流亡。
●卷二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山川 上 山经
浮峰山 在光俗里。俗传潮盈则山上浮,故名。其西曰筹歧,有乌石岩。东为玉壶山,上有三台石。山之别支,曰文笔,大江绕其下。地曰瀛前。瀛今作营,前又作田。(见《闽侯县志》)明王恭《浮峰歌》曰:“海门迢递江水东,江心绝巘青芙蓉,横江积霭几千尺,绿萝袅袅花蒙蒙。深沉玉镜浮仙岛,岱色苍苍不堪扫,芳草矶头望欲迷,夕阳渡口看还好。翠碧红泉高际天,闲云古木相连延,岚烟瀑雨猿声里,僧舍人家鸟道边。仙舟江上何潇洒,此地那能驻君马?思尔青云深意时,莫忘幽期绿萝下。”(见《闽都记》)
筹岐山 在浮峰西。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见《闽都记》)。前为江,江中有鼠屿、猫屿。
葫芦山 在筹岐沿江西出之处。其地曰伯牙潭,与罗星塔对峙。江中水深,海轮多下碇于此。有龙窟、鲤鱼石、木鱼潭、观音岩、蝙蝠洞诸胜。
玉壶山 即营前山。有三台石,相传自武夷飞来。(《闽都记》)八仙岩,在三台石下。
文笔峰 在营前。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焉。
龟 山 在五里洋。其形如龟,故名。后为丘山。郑鸣岗有《丘山记》,别见。有冈曰牛冈,有峰曰鳌峰,邹性居之,风景殊胜。郑云章有《丘山十二景诗》,别见。元陈弦《鳌峰诗》云:“为爱溪山趣,朋簪访旧游。久拼黄菊酒,况复白云留。木落千山曙,潭空万壑秋。坐来飞鸟尽,归思共悠悠。”
高 峰 与浮峰并峙。出为金鸡山。山岭险峻,通湖里,俗呼湖里岭。闽海二度沦陷时,歼敌处也。敌于此地遍掘战壕,其迹尚在。以上光俗里。
云门山 在江左里洋屿。山多松竹泉石之胜,风景清幽,有云门十五奇。长江绕于前,琴屿、双鱼屿俱在江中。(《三山志》),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有龙脚石,可七八丈,峙于江南。出为猴屿。(《闽书》)地产水晶。有石刻,详《金石》。《琴江志》云:“云门山即鹤山,又称马鞍山。西控马江,北带琴州,鲤冈在其南,离省水程七十里。明副使宗臣《登云门山诗》云:“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谁其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见《明诗别裁》)
磐石山 在高安。深溪曲折下流,注于闽江。磬峰石高数十丈,上镌“磬石”二大字。(见《藏楼金石志》)螺井在其下,有浮石可指动。
石龙山 连苦耐、黄壳、芭蕉、虎头诸山。有寨及烟墩。山中景物幽闲,恍若世外桃源。
芹 山 又名蟛蜞山。高五百一十六公尺九分。有天池、天台二峰。上日金狮岩,有石刻,明高僧真潮居之。下曰芦■〈艹際〉潭,传有龙潜,又名龙潭,祷雨辄应。有石刻,详《金石》。沿海沦陷时,敌于此驻重兵。
秀安山 在猴屿。有洞天岩,里人郑积馨有记,擅一方之胜。此地拟标“洞天听水”,为六里四景之一。宋尚书郑丙建有屏山寺。见石刻。下为鸡笼屿,滨江,以形如鸡笼,故名。旧有寨。(见《闽侯县志》)
院里山 后为筹岩,有瀑布会诸溪之水,入院里洋。左曰莲花,右曰蟹螯。莲花潭上为狮子山,传在昔建造万寿桥皆取石于此。
象 山 又称象屿山。长福寨在焉,昔之屯兵处也。南岸炮台在其下,抗战时毁于寇。金刚腿石或曰龙脚石在其右,乃闽江有名古迹。清郑积馨有《象屿图记》,别见。
蒲 峰 在浮岐。通院里、西庵,有保福禅院,今则废矣。前临大江,江西冲积洲田甚广。上接猴屿,下连泽里,昔之闽、长交界处也。浮岐村民计口授田,每五年调整一次,为地方创举。以上江左里。
大象山 在高详里峡江之南。高五百一十四公尺。高峰插天,为省城南面巨障。有峰曰银峰,山岭石色如银,故名。(见《闽书》)下为山田溪,通洞头岭。
西峡山 山脉由大象而分。下濒西峡江。(《八闽志》)近水之民多以烧硋为业。
文殊山 支分大象,高百余丈,有寺曰文殊,为有名古刹。明谢方伯肇淛之墓在焉。
珠 山 在黄石。脉发大象。周遭溪水环绕,九山朝顾,俗呼“九龙戏珠”。(见《八闽志》)
云顶山 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过为枕峰,原为外七里归义所属,今因其旧。乃长乐、林森接壤之区。以上高详里。
马头山 有白鹭坑。水帘高挂,望之如白鹭,风动其状若飞,以此得名。广明古寺在其后。
灵洞山 在洞头,又称洞山。有九松古迹。《名胜志》云:“其下有潭,有狮子石,流通马江。”陈中允谨墓在其处。出为岐头山。在昔有道通永南,嗣废。
罗汉山 在岭头,亦曰雁山。下为罗溪,有瀑布。(见《闽侯山川志》)。有寺曰圆觉,乃明林之蕃栖隐之处。
九龙山 在唐屿。背为大象,临洞江。有狂牛岭,俗呼牛山,高入云表。南曰昆济潭,有石刻。详《金石》。
鲤鱼山 支分九龙,雷拍潭在其下。有明林给谏故居。见《唐峰纪略》。
丹 山 在赤屿。有鼓石,鸣则为瑞。脉接九龙。前为赤水浦。
象鼻仑 脉接大象山。在澧渎里、大田源两山之间,以地僻,常沦为盗薮。明清之交,大疤掌、包齿三曾踞此为患。(见《福建通纪》)以上至德里。
双奶山 在钦仁里。支分七岩。高五百二十二公尺八分。西出为大象、枕峰。(见《区域志》)。拟标“双奶浮青”,为六里四景之一。
白田山 在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郑善述居此,因以蕉溪为号。
鳌峰山 在八社。山中有仙人厝,有古刹遗址。峰峦层迭,人迹罕到,沦陷期中,我方游击潜伏之所也。
观音山 左为远征岭,右为石尤岭,通福清。乾巫寺在其处。《福州府志》称石尤义泉岭,门钩岭,崎岭,通福清遵义里。
古岚山 上为分水岭,乃长、福分界之地区。蕉岭过为石尤义岭,简称为石尤岭,又呼石湖岭,为长乐福清往来必经之路。旧有闽、长、福三县保甲局在其处,今则废矣。
螺 岭 在福清县北六十里。岭势峻岌如悬梯状。北望方山如咫尺。其半属闽县钦仁里。(见《福州府志》)以上钦仁里。
琅崎山 在绍惠里。东有龙井,久旱不涸。《名胜志》云:“下为莲花屿,上为莲花峰,可以观日出。”按嘉登里亦有琅崎山,与此同名,此山又称南琅崎山。
琅 峰 为琅崎山最高峰。前临大江。(见《福州府志》)琅尾居其下。琅尾湾为歼敌中岛之处。
玉水山 有岭通林森青铺。地连玉枕,山名为归义里区。以上绍惠里。
(附录)编者按:晋严高欲徙郡治于白田(即玉田)者,以琅崎前临大江,水道通也。在昔马头河阳(即吴航头)俱称马江,盖两地而江统,故光俗里浮峰山(即泮野山)有“潮涨则山上浮”之说,明郑和下西洋所以得泊与修造巨舰于此。稽邑乘,马江亭旧址即今临馆所在。所谓琅峰前临大江,江即今之老子洋也。在昔为沧海,而今皆变为桑田矣。明万历间,唐屿人林材修郡志,董应举驳云,琅崎山临大江,在嘉登里,岂绍惠里亦有琅崎山乎?实则山有东南之别,在绍惠里者曰南琅崎山也。
○山川 下 水道
闽 江 江上游受汀、建、延、邵四郡水,下游贯长乐、林森两县,至五虎门入海。下游沿江古称合沙南北岸,今属长乐者,曰江左,属林森者曰江右,出为闽江口。明叶向高《过江》诗:“冶城东望海天遥,谁遣中流一柱标?地拟瞿唐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空山积雨无人到,画舫清樽有客招,宝塔销沉何处问?漫将遗迹说前朝。”邑人谢肇淛《过江》诗:“秋水净于拭,扁舟镜里行。月当山罅出,云近海门生。龙睡空江冷,潮归野渡横。棹歌中夜远,渔火不分明。”(见《福州府志》)
西峡江 俗谓乌龙江。《福州府志》云:“乌龙江西曰西峡江,东曰东峡江,在高详、归仁二里间。”在峡南高详里。与马江、仁南相对。两山夹峡,水由南洲灌入。江阔可以尺量,其深不可以数计。中流有石如砥柱,名曰浮礁。(见《福建河渠志》)峡门风涛险恶。元至元间,元帅唆都募民户置渡船一十有三。两岸各有亭,以为行人憩息之所,岁久而圮。明成化间,太监陈道重修。“峡北观澜”拟标六里四景之一。宋林亦之《过江》诗云:“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锦囊破裂元无用,席帽嵚崎还更来。我自未能逃世俗,人谁便解脱尘埃?扁舟且趁牛羊渡、莫问如今第几回。”明郑善夫《渡峡江》诗云:“凛秋行日夜,短别去故里,眷此有所思,陟山复临水。重峡亘天堑,下足顿逸轨,回飙激伏澜,绝流渡蒙汜。雨昏积瞑色,翳翳歛夕霏,所忧风波集,击楫志未己。至人乘虚无,君子虑终始,蹈险乃真见,履顺有灭趾。矢言涉大川,勿负横江耻。”张时彻《峡江道中》诗云:“玉峡江深鹓鹳哗,青楼夹岸转流霞。帆樯返照穿红叶,山郭浮云拥白沙。久客盘飧谁是伴?满城砧杵正思家。自怜朱瑟那能御?独坐长庚望斗槎。”顾大典《渡峡江》诗云:“岸回潮痕出,江面峡路长。云帆不可辨,海气更微茫。”陈翰臣《渡峡江》诗云:“云来峡气长,朝旭动海树,地穷天堑见,下马问古渡。轻舟凌寒潮,征帆带孤鹜,苍茫南北面,烟岸渺何处?中流破急浪,恍若轻滟滪,风波销客魂,惨淡起百虑。岂不戒垂堂?勉强趁归路,登岸慰脱险,回首尚如怖。”杨德政《渡峡》诗云:“岂忘垂堂戒,何因涉险行?青山吹欲动,白浪涌如崩。鸥鹭惊飞尽,蛟螭结阵行。谁云舟楫好?未若羽毛轻。”陈价夫诗云:“西峡风涛天地回,海门无日不喧豗。雪晴罟网春犹集,江冷鱼龙秋自哀。芳草远连螺女庙,暮云深傍越王台。长年三老愁看汝,舟揖于今莫浪开。”(以上见《闽都记》)林亦岐诗云:“乌龙江上风涛壮,大象山头日影西,各有归心怜晚照、远天画出雁行齐。”李永选《过渡》诗云:“西峡回旋水,东皋荡漾云。浮生感懵懵,过客笑纷纷。风激潮弥壮,船行派欲分。浪花江上满,十万羽林军。”
马头江 亦称马江,濒江左、光俗二里间。中有巨石,形如马首,随潮隐现为行舟患。《闽侯县志》云:“东下为罗星塔,其南为营前,又东为洋屿。旧有水师,旗营。出为闽安镇,中流为琅崎江,入于海。”宋朱熹《渡马江》诗云:“春日江中住,我行涉其波,扬帆出西澨,两岸青山多。”李永选《马江怀古》诗云:“罗星塔下水微茫,砥柱中流孰克当?峡北烟波连断霭,山中红树对斜阳。寒潮落日声如咽,铁锁沉江事可伤。惆怅风前依右岸,黯然天色入苍凉。”
上洞江 马江之左次港也。长十八公里半。舟人候潮咸集于斯,亦称为营前港。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两岸农田赖以灌溉。溯汐而出大江,至省大桥一百二十五里。出营前称为横江,舟人过此,恒具戒心。明林鸿《秋日渡江》诗云:“横江渡头云水东,波回石马撼秋风。连山喷雪何如此?好似钱塘八月中。”“晋安形势控东南,碧水遥将碧海涵。马江江上风涛壮,不数湘流汉水潭。”“一水横流沧海东,千峰倒映玉芙蓉。猿声两岸秋风起,无数江花带雨浓。”“日落风清江水便,片帆遥下月明边,君听满棹歌声起,何似江心竞采莲”。“山色西来若画屏,长江一带抱沙汀。扁舟日暮东流下,疑是秋风过洞庭。”昔宋陈季慈先生有《第一江山》诗。拟此处标为“瀛洲环碧”,为六里四景之一。
下洞江 马江之左一港也。长十四公里。中有狮子石,与方山对峙,巨浸不没,俗谓“水浸方山鼻,不到狮子耳”。(见《闽都记》)长乐旧志则称下港,又呼太平港,河阳港,青阳港。迎潮而出大江,至省大桥,水洋一百二十里。《闽中记》云:“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作战船。故有吴航头之称。”《福州府志》云:“吴航头在水次,吴王濞及东瓯王从之,故有吴航之名。”《闽中记》云:“吴王夫差乘船略地,至此作战舰,故名。”明永乐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
琴 江 在江左里洋屿前。唐以梁《琴江夜月》诗云:“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黄曾成《琴江》诗云:“无弦琴韵听模糊,皓月清流入画图。波静蟾圆秋夜迥,水晶盘里拥明珠。”(见《琴江志》)
环 江 在光俗里。左右接上下洞江,故俗称“泮野水,两头涨”云。明陈中允谨居其处,以环江为号。
老子洋 又作老鼠洋。上接溪流,下通营前江。《福州府志》云:“在南琅崎山下。”营前浦,在营前。赤水浦,在至德里赤屿丹山前。戈隆浦,在光俗里。新田浦,在光俗里。横流浦,在光俗里。金山浦,在光俗里。长约四里许。琅尾浦在绍惠里琅尾。其地多产桔。
龙潭溪,在高详里下洋 山田溪,在高详里下洋山田间。磐石溪,在江左里高安 五竹溪,在江左里天台山下 芹溪,在江左里院里溪,在江左里。朱子过此勒“濯足”二字 罗溪,在至德里九龙山下。有瀑布下流入洞江。 大溪,在绍惠里。源始分水岭,经八社入老子洋。 蕉溪,在钦仁里蕉岭下。 瀍溪在钦仁里。又称瀍川。
厦珠闸,在光俗里。下朱民国三十六年造,溉田可二百有余亩。湖里闸,在光俗里湖里洋。清同治间造。 溪里闸,在江左里后安。洋屿闸,在江左里洋屿。有新、旧二闸。
前后洋堤,在江左里猴屿。民国二十五年九月,海荡堤溃,三十七年,县政府指拨救济米各一万斤,乃重加修筑。
象屿坝,在江左里。
芹山坝,在江左里天池山下。坝长二里许,上接芦■〈艹際〉潭水引以灌溉,入五竹洋。 大溪堰,在绍惠、钦仁二里间。长数里,溉田数百亩,流入老子洋。
象村,即象屿官塘,在江左里旧称合浦。南长七百余丈,二等开,二分二丈一尺,一分二丈五尺,食溪水溉田五十二顷。(见《闽侯水利志》) 猴屿官塘,在江左里。《水利志》云:“上屿,四十丈阔八尺;中屿,三十丈阔七尺;下屿同食溪水,溉田二顷余。”
蒜村石泉庄在江左里。(见《水利志》)未详其地,待考。
附岛屿、井泉、池沼
鸡笼屿,在江左里。形如鸡笼,故名。旧有寨。 猴屿,在江左里南岸。 象屿,在江左里南岸。清郑积馨有《象屿图记》,言甚悉。象屿又称象村。 羊屿,在江左里。即洋屿。有乌屿在其前。 琴屿,在江左里洋屿前。以屿如琴,故名,其江即为琴江,有志。 双鱼屿,在江左里洋屿前。 剑屿,在江左里洋屿前。 猫屿,在光俗里筹岐前。 鼠屿,在光俗里筹岐前,与猫屿对峙。 獞屿,在至德里。即唐屿。 赤屿,在至德里,有赤水浦。 莲花屿,在绍惠里,上有莲花峰,可以观日出。
林公井,在光俗里泮野。传为唐时林浦所凿,又称义泉。(林传《义行》) 黄井,在钦仁里白田。平田之上有石井,栏作六角形,上镌有“黄来宝舍禾五斗”七字。井泉大旱不竭,人多取以为酿。传为唐时黄氏古井,故以呼之。
中元并,在光俗里霞洲,俗呼厚奕井。久旱不涸,味甘可以酿酒。有石刻,详《金石》。按“中元”二字,其义未详。 嘉井,在江左里猴屿,又呼为尚书井。传为尚书郑丙所凿。(见《郑氏族谱》)乾道井在高详里黄石。石勒“宋乾道己亥岁造”。
福寿井,在江左里猴屿。明万历间张良所造。 通判井、在江左里猴屿。明通判张仲源造;因以名井。 大井,在江左里厚安。明万历乙酉造。 鱼尾井,在至德里唐屿鲤鱼山下,传为古井,清初乡人惑于风水之说。后以巨石掩盖其上。 龙井,在绍惠里琅峰。亢旱不竭。(见《闽侯县志》) 太平井,在江左里详屿。栏镌“太平”二字。 状元井,在江左里洋屿围墙内。一在营前街。下隈井在江左里厚安。 螺井,在江左里高安磬石窟。井为天然,其井深叵测,传久旱不涸。上有浮石,可指动。 下井,在光俗里祥洲。石井栏。有记,详《金石》。 东井,在光俗里营前。有石刻,详《金石》。居玉井,在至德里洞头。陈居玉造。 高井,在至德里赤屿。 金鳌井,在钦仁里上元。清康熙甲辰造。
五色泉,在江左里洋屿。为云门山十五奇之一。 效泉,在光俗里营前分县衙里。有石刻。 仙泉,在至德里马头。石镌“仙泉”二字。传闽县令王绍兰过饮其泉所书。
七星池,在光俗里祥洲。其池有七。
●卷三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区 域
六里区域,汉属东冶,郡为会稽,又曰东部侯官。东汉置侯官是吴属建安郡,置典船校尉。(故长乐别称曰吴航)。晋改为晋安郡,移建安郡于建安县治。太康三年,省典船校尉,立原丰县以为郡治。宋、齐因之。梁复改为东侯官,省侯官入焉。隋开皇九年,改名原丰。十二年,更名闽县,唐因之。后唐长兴四年改为长乐。清泰元年仍旧。后晋天福六年又为长乐,宋属福州治。元属福州路。明清为福州府治。民国二年废府改道,并闽县、侯官二县,称为闽侯。晚近又改为林森。原为七里,曰外者,别内七里也。去归义,故以六里称之。
宋分闽县为十二乡,统里三十有七,曰合浦南里,属晋安东乡;曰光俗里,曰至德里,属开化东乡;曰高详里,属开化西乡;曰绍惠里,曰钦仁里,曰归义里,属赞善乡。外七里也。元因其制。明改合浦南北闽江口岸之里,称江左、江右,同时又并其他一里,定闽县为三十六里,一百二十六图。清无变制,惟雍正十三年间以光俗、至德、江左、三里奉文设置营前县丞,隶属管辖。嗣又并入高详、钦仁、绍惠、统六里。高详里统图一,墩十;江左里统图二,墩四;光俗统图三,墩十,至德里统图四,墩八;钦仁里统图二,墩六;绍惠里统图一,墩三。(以上俱见《闽侯县志》)
民国成立,闽侯新定区划一十有一:东南一区曰外七里。区西至高详里,枕峰过山与内七里区接。西北至峡南,与仁南区之峡北两山对峙如门亦曰峡门者接。南至白田即玉田及蕉岭与罗田接。北至营前濒江东至浮岐与泽里接。由营前江干至赤屿十里,由赤屿至白田十五里,南北相距纵约二十五里。又由峡南至营前十五里,由营前至洋屿二十里,由洋屿至南岸二十里,由南岸至浮岐十五里。东西相距横约七十里。全区计三段,以黄石下洋为西段,营前里邑称界里为中段,洋屿以下至浮岐为东段。(见《闽县乡土志》)
十六年十二月三日,福建省农工厅厅长黄展云向省政府委员会提议划出营前分县区域为模范农村,归农工厅直接管辖,以试验推广国民党对于农工各政策。经省政府委员会于第五十一次会议通过,划营前分县区域为模范农村。经费以营前县佐公署经费拨充。境内一切粮税如丁粮、烟酒、屠宰、印花等概归整理征收,照原定之额缴交财政厅及各直接征收机关。模范农村不抵触法令,得制定各种实施条例试行之。其试办期间,定为三年,认为有继续必要得延长之。(见《模范村概况》)
营前模范村位置在闽江下游,罗星塔南岸,距省城水程三十余里,距长门海口亦约三四十里。北面沿闽江,西端起自峡兜,东端至浮岐,约四十里。东南以河阳港及营前港与长乐县为界,西南通福清县,西以高二千余尺之大象山与内七里为界。(《模范村概况》)
地形为不等边之三角形,恰似干鱼翅。北面沿江有山为蔽,山后平原,东部地势较狭,幅广约四五里,西部幅广十余里。有田二万余顷。中通小港上下洞江两道,一为营前港通坑田,一为太平港通县城,潮水涨时可通航八九十吨之火轮。(《模范村概况》)
村庄大小计七十有七。大者居民七八百户,人口二三千;小者四五户,人口十余。全面统计户九千四百五十,口三万八千四百二十五,学龄儿童八千余人。(《模范村概况》)
经济状况。平原山谷地无不辟,现已开垦成田者计有四万余亩,每人平均有田地一亩。夏秋二熟,平均可收谷八百斤,田主、佃户各半。佃农耕田一亩,收入约四百斤,中等以上佃农,每户男女幼稚四五人合作耕地十亩,每年收入谷四十担,除谷种、肥料、耕牛临时帮工须耗二十担,净入不过二十担。每担按照民国十九年粮价以五元计算,终年正项收入不过一百元,副产番薯及冬季菜类,至多亦不过三四十元,衣食、疾病、人事往来均取给于是。其次,自耕农或半耕农稍足自给,然亦大都以番薯米混饭为食,粗衣蔽体。(《模范村概况》)
人民聚族而居。各族之组织有族长、房长、宗祠理事等,族长、房长依序数、年岁而承继,为当然产生人员。惟以年岁太高,精神不及,或以本支衰微,力量单薄,乃于族、房长之外,添置理事,以乡中之有力者充之。族、房长之外,又有股长,以每房中各派年长者充之。遇有重大事件,则由房长招集股长、理事公议办法,其组织亦颇可观。然以是之故,姓自为界,股自为派,不免大姓鱼肉小姓,强房欺凌弱房之弊。(《模范村概况》)
营前县丞时代地丁之额数,年3658.31两,每两征价2030文。粮米额征数42,474,800,限征米数2,734,000,000。应解省仓米数2,954,000,000,折价完缴。折征钱数,每石7300文,合银四两九钱九分。(《闽侯县志》)
模范村时代,田地经清丈一次,田赋制度用一条鞭办法,改丁米为银元。正杂各款应征27,048元。但未能足额。(见《县土地陈报册》)
二十三年,闽侯县辖之第十三区,向称营前区,全区面积450方里,包括光俗、江左、高详、至德、钦仁、绍惠、六里,即营前模范村范围,划归长乐管辖,增设一区曰第七区。二十四年秋,奉令改区设署,又并为第四区。(《县土地陈报册》)
光俗里 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伯牙潭、湖里、山下、后塘、白石桥、唐县(又呼长限)、长安(又呼唐官)、泮野、下朱、五里洋、祥洲(又称上邹),霞洲(又称下邹)、龟山、东坑、筹岐马踏顶(按《闽侯县志》有称筹歧东坑,属江左里)。
江左里 靠山面岸。南岸与闽安北岸相对,为省会门户,形势险要,设防久矣。上接光俗里,以下洞江天然为界。有村曰洋屿、厚安、高安、象屿、猴屿(又称侯封),浮歧、芹山、岭利(又称岭地)、西庵、燕里(又作院里)、五竹,岭头(即外岭头)、岭里(即内岭头)、石龙、后洋、后山、燕洋、金狮岩、乾湖潭、瓦楼、龟宿(又作龟七或龟息,闽长交界处,亦属长乐)鹿路尾、麻竹坑、赤湾、坑口、蟛蜞、湾里(闽县原以地属闽县,故以闽县称之)、金刚腿、盐馆、菜浦潭,宫仑、白马王。邑旧志云:“县治西门由岐后、里仁、厚德、长洋至五竹桥八里,乃长、闽交界之地。沿山北至浮岐岭五十里,有长、闽分界碑。出北门三里至大帝崎,五里至石门里,三里至考溪,与闽县燕洋中隔一坑为界,四里至龟宿止焉。峰峦重迭,道路崎岖,正北下山,右为筹岩。入北乡,历过洋山、岭利村,至猴屿江八里,皆属闽县江左里界。施平过龟宿山村有诗云:“筹峰之阴有小村,或呼龟七或龟宿,看来称谓非无因、七阜如龟起还伏。星罗棋布显精神,造物钟灵信不独,一山走窜一山回,溪曲坡平堪聚族。沿途躞蹀杂牛羊,绕屋扶疏间松竹。十顷马江迎面平,百仞筹峰负背肃。风急天高四大空,扫尽红尘十万斛,夕阳西下鸟倦飞,仍恋溪山独往复”。(见《劫余诗草》)
高洋里 位县之西偏,居乌龙江南岸。有村曰黄石、下洋(又作华阳)、东屿、横岭、塔山、大洋里、山田、后歧。案闽县今改称林森,与长乐分界之处在高详里,曰太岁坑,坑立界牌。牌之向背一书“闽侯县界”,一书“长乐县界”,两面俱附署:“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民政厅委员陈煌琳、闽侯县长陈世鸿、兼长乐县长王伯秋勘定。”碑高五尺。
至德里 背负大象山,面临上洞江。有村曰歧头、洞头(又称洞江)、马头、新马、青岚、岭头、塘屿(又称唐峰)、黄李、山腰、赤屿、小安里、大田源(又呼大前门)、澧渎里(又称逐鹿里)
绍惠里 西与林森界。有村曰琅尾、宅园、前汀(又作前厅)、琅岐(又称南琅岐)、阡中(又称村中)、大溪、老子洋(又呼为老鼠洋)。
钦仁里 以分水岭与福清林森分界。有村曰曹洋、南门、仙坡、陈店、莲角福圣、东边过桥(以上八社)、玉田(即白田)、桃源(又称桃坑头)、上元。
按以上六里村庄,当民国二十六年时编查保甲,列为第七区,全面划分一十七乡镇,曰:营前(称镇)、四林、霞洲、筹岐、马头、塘屿、五黄、琅尾、大溪、玉田、八社、下洋、黄石、洋屿、猴屿、浮岐、江左,以上称乡一十六,保六十有九。保名从略。至三十六年整编保甲,设乡镇公所二,曰营前镇公所,曰罗钦乡公所。罗钦乡并五都罗北、罗南、环山三保在内,于六里范围编保二十有六:曰瀛里、瀛江、安限、泮野、祥朱、霞洲、筹东、洋屿、高山、象山、猴屿、浮歧、下洋、里井、忠义、水上、湖里、三峰、唐山、赤龙、琅峰、琅阡、大溪、八社、桃源、玉田。
户口于民国二十四年普查,在六里,旧称第七区方面,户统计一万六百一十四;口统计四万六千三百八十二,内男丁二万七千零一十二,女丁一万九千三百七十。据《生产农业普查报告书》。
附全县户口总数备考
民国二十四年旧历正月初一普查情况
区别 户 数 口 数 男 丁 女 丁 有家属者口数 无家属者口数
全 县 49568 227525 128415 99110 226577 948
一 区 4427 19322 10609 8913 19111 211
二 区 4414 19405 11320 8085 19352 53
三 区 7592 40047 22743 17304 39869 178
四 区 7430 33780 18830 14950 33650 120
五 区 12038 55073 30502 24541 54793 250
六 区 3053 13546 7399 6147 13500 42
七 压 10614 49382 27012 19370 46302 80
六里以内,自然家庭与经济家庭统计者,自然家庭每户平均人数4.39,经济家庭每户平均人数4.37。(《生产普查报告》)
附全县自然家庭与经济家庭每户平均人数统计表
民国二十四年普查
按自然家庭计 按经济家庭计
全 县 4.54 4.57
一 区 4.32 4.36
二 区 4.38 4.40
三 区 5.25 5.27
四 区 4.53 4.55
五 区 4.55 4.57
六 区 4.42 4.44
七 区 4.36 4.37
六里每一方公里熟地之人口数一千九百零二点六,每人平均分得之熟地面积零点八市亩。(《生产普查报告书》)
六里境内熟地总面积三万六千六百五十七亩九分:水田三万零零五十五市亩,旱地五千二百零四市亩,山林地一千三百八十二市亩七分,池塘一十六市亩二分。(《生产普查报告书》)
附全县统计表备考
民国二十四年普查
每人平均分得之熟地面积 每一方公里熟地之人口数
全 县 0.9市亩 1750.8
一 区 0.6市亩 2569.4
二 区 1.1市亩 1378.5
三 区 0.8市亩 1773.2
四 区 1.1市亩 1354.5
五 区 0.8市亩 1770.9
六 区 0.6市亩 2515.5
七 区 0.8市亩 1902.6
附全县熟地面积表备考
二十四年生产普查附注表内单位以市亩计
区 别 熟地总面积 水 田 旱 地 山林地 池塘地
全 县 195168.8 152684.8 38540.0 3870.2 163.8
一 区 11294.2 8569.2 2033.2 689.4 2.4
二 区 21155.0 18415.8 1867t8 862.9 8.5
三 区 33892.7 27185.0 6449.2 258.5 ?
四 区 37418.3 31249.2 5626.2 514.6 28.3
五 区 46647.5 30272.1 16118.6 148.4 108.4
六 区 8103.2 6938.5 1151.0 13.7 ?
七 区 36657.9 30055.0 5204.0 382.7 16.2
附全县农户百分比统计表备考
二十四年普查报告
区 别 户 数 农户数 百分比
全 县 49568 29158 58.8
一 区 4427 1574 35.6
二 区 4414 2699 61.1
三 区 7592 5408 71.2
四 区 7430 4906 66.0
五 区 12038 7989 66.4
六 区 3053 1348 44.2
七 区 10614 5234 49.3
附全县每农户及每人平均分得之熟地面积统计表
二十四年普查报告、表内面积皆以市亩为单位计
区别 熟地总面积 农户数 人口总数 每一农户平均
分得之面积 每人平均得之面积
全县 195168.8 29158 227801 6.7 0.9
一区 11294.4 1574 19346 7.2 0.6
二区 21155.0 2699 19441 7.8 1.1
三区 33892.7 5408 40066 6.3 0.8
四区 37418.3 4906 33789 7.6 1.1
五区 46647.5 7989 55072 5.8 0.8
六区 8103.2 1345 13589 6.0 0.6
七区 36657.9 5234 46498 7.0 0.8
附县各乡镇户口表
据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统计年报资料十四乡镇编定
乡镇别 户 数 人 数 男 丁 女 丁
全 县 47125 207485 110484 96999
吴航镇 2967 12680 6719 5961
鹤云镇 2989 12750 6750 6000
沙壶乡 3415 13682 7461 6221
旒漳乡 3476 13252 7053 6199
古槐镇 4502 18757 10293 8464
松江乡 4437 19011 9498 9513
金峰镇 4259 15966 8399 7567
潭头镇 3844 15521 8301 7220
梅花镇 3066 12047 6333 5814
东湖乡 2818 10850 5575 5275
营前镇 4010 26119 13684 12515
康隆乡 2648 12114 6894 5222
罗钦乡 5416 23212 12782 10431
东沙乡 305 1442 845 597
附全县乡镇区域表(一)
据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整编保甲资料编定
乡镇名 等级 辖 保 甲数 户数 面积方里 乡镇公所
保数 保 名 所在地 距离里数
吴航镇 甲 11 梅龙、司马、汾华、中正、中山、西关、河阳、胜德、井上、里仁、石屏 145 3341 160 县城 ?
鹤云乡 乙 10 蓝洞、云坛、歧阳、新览、仙街、后石、岱岭、青桥、桃坑、北山 151 2989 160 鹤上 10
旒漳乡 乙 12 陈桥、大厝、白眉、峰顶、演边、龙峰、屏洋、漳屿、漳后、百户、仙岐、路顶 174 3476 180 漳港 30
沙壶乡 乙 11 岐湖、上林、湖尾、路北、下屿、岐山、东衕、万沙、屿南、屿中、屿北 152 2429 220 之林 10
古槐镇 乙 11 青湖、龙田、中街、高楼、洋下、塘昆、七星、竹田、感恩、溪北、溪山 187 4502 220 古槐 20
松江乡 甲 15 东山、仙西、漳流、石门、双桂、双兴、林柄、周东、明江、朱江、长龙、前祉、首祉、连山、松下 227 4437 260 江田 40
金峰镇 甲 15 建国、复兴、玉田、峰陈、六林、前林、华阳、三星、仙塘、凤阳、凤沙、首台、岱灵、岭南、岭北 220 4259 260 金峰 30
附全县乡镇区域表(二)
据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整编保甲资料编定
乡镇名 等级 辖 保 甲数 户数 面积方里 乡镇公所
保数 保 名 所在地 距离里数
东湖乡 乙 10 鹏东、鹏陈、华晓、仙高、厚团、新宅、陈芝、湖南、仙富、大鹤 156 2846 210 东卓 35
梅花镇 丙 8 梅城、梅市、梅东、东吴、文岭、石董、阜山、阜峰 109 3052 170 梅花 40
潭头镇 甲 14 菊潭、筹峰、文溪、泽文、二刘、宏湖、相林、鳌峰、汶上、厚亭、厚东、克明、凤井、水上 204 3838 220 潭头 40
东沙乡 丙 3 青蕃、炽坪、■〈石扈〉屿 25 1230 14048 青蕃 150
营前镇 甲 17 瀛江、瀛里、安限、泮野、祥朱、霞洲、筹东、洋屿、高山、象山、猴屿、浮岐、下洋、里井、忠义、水上、湖里 257 4278 240 营前 10
康隆乡 丙 10 东渡、凤田、珠琼、岱边、龙门、龙池、首峰、首占、富阳、鹏上 129 2668 120 首占 10
罗钦乡 乙 12 王峰、唐山、赤龙、琅峰、琅阡、大溪、八社、桃源、玉田、罗北、罗南、环山 209 5416 2616 玉田 25
合计 159 2342 47786 282848
●卷四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名 胜
洞天岩 在猴屿屏山。石洞幽邃,擅一方之胜。清嘉庆间举人郑积馨《洞天岩记》:“岩之有洞,皆天造也。若桃源、榴花,借非天造,岂人力可及哉?然造自天者亦不可不参以人。侯封有岩,名曰洞天,余少游时辄览其胜。今复假馆名区,训课之暇,扶杖逍遥,游目骋怀,此乐何极。岩之路,自乡而往,始至秀安山,苍松偃盖,周天一碧。缘阶而升,有石门焉,双峰对峙,劈若天开。门之旁隐有一洞,潭石秀丽,虽未参以人工,已足引人入胜。迨入斯门,则有竹,有梅、有松,有柏,间以奇花异卉,疏疏密密,芳芳拂拂。又有蝙蝠洞、合掌岩诸胜。节节奇观,不一而足。已而行曲径,步入深林。群石对垒,环区四周,中藏古寺,颜曰‘屏山’,盖以寺前得石横列如屏,壁立数仞,寺因以名。于是寺转而西,其地稍下。谷口仰开,中含巨石,石畔有泉,联珠错落,镗鎝有声,名曰滴滴泉。缓步而窥,俯首可入。褰裳升阶,石径侧行,径尽景开,居然仙府,列石铺筵,绰有余地,所谓洞天其在是矣。今复因天之造而参以人,于洞之后辟而进之,愈空愈奇,愈幽愈邃,兼以片瓦高悬,涌泉不竭,帽石居左,中潭峙西,坐卧其间,俗缘尽脱。快哉斯景,飘飘欲仙。至若远望长江堤岸一带,俯躬近眺村落烟连,鸡洲、凤岭拱于前,石鼓、金鸡绕其后,盘及绝顶,顾盼靡涯,禽鸟飞鸣,风云百变,则又洞外之胜概也。抑斯洞也,较之桃源、榴花有胜焉者。桃源、榴花,乍有乍无,渔郎仙客而外无踪迹,孰若斯洞长在人间,兴起而游,兴尽而返,无分雅俗,有心共赏,其为乐更何如也。岂必幻情化景始足称宇宙之奇哉!今诸阮辈嘱记于余,第笔墨迂疏,未足尽斯岩之胜也。”剑峰林凌霄氏勒石诗云:“瑞气钟凝小洞天,屏山环绕碧岩前。龙门片石遵凭眺,更听泉声滴滴泉。”郑振瑞勒石诗云:“半世沦尘宇,炎凉变态多,何如超物外,习静听张罗。”李永选《洞天岩歌》云:“际海侯封真福地,丹崖翠壁开仙掌,泉声滴滴卧听来,恍若空阶环玦响。石上留痕传鬼斧,洞中别有乾坤两,鸟弄猿呼不闭门,与客空山待月上。神游心赏在幽谷,何必蓬莱去来想?”林亦岐诗云:“闻道洞天胜,扶筇采药临。波光环海峡,春色满山林;万象岩前幻,一诗石上吟。未应游兴罢,晚照奈西沉。”案猴屿又称侯封。石刻详《金石》。滴滴岩擅一方之胜,标为“洞天听水”,以之为六里四景之一。
金狮岩 在江左里天池山。又称蟛蜞洋山。明万历间高僧真潮居此。有斋堂,有陈震勒“金狮岩”三字。沦陷时敌驻重兵。
弥陀岩 在洋屿。元护军参谋陈弦诗云:“城南野寺草萋萋,老去登临兴不迷。黄菊有情留客醉,青猿何事向人啼?长江落水孤帆远,古道寒芜匹马嘶。愿得相从休物累,频来此地共幽栖。”
狮子岩 在洋屿云门山。宋丞相郑昭先有狮子诗勒石云:“生出群毛长,英雄夸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冈。”传为郑八岁时所作诗。
泗洲岩 在洋屿。
乌石岩 在筹岐。《闽都记》云:“筹岐俗呼铁岐,乌石岩在其上。宋江东提刑王益祥由义乌卜居于此。”
八仙岩 在营前。石有八仙,形迹甚肖。
观音岩 在营前伯牙潭。有天然观音像。
蝙蝠洞 一在营前伯牙潭,一在屏山洞天岩。
闽山洞 在筹岐。
龙 窟 在光俗里伯牙潭。
牛 冈 在光俗里霞洲。
仙人厝 在钦仁里鳌峰山。
仙人迹 在大象山中。鬼人坑亦在其处。地险人迹罕到,明末清初,草寇尝啸聚于此。民初土匪猖獗,多巢其间。
松 序 在至德里马头。元郑周可居之。(见明宋景濂《茂承斋铭》)白鹭坑在其后,水帘高挂,望之若白鹭,风动有欲飞状。
三台石 在营前。《闽侯县志》云:“相传石自武夷飞来。明状元陈谨读书处在其下。有峰曰文笔。”
鼓 石 在赤屿。鸣则为瑞。
状元帽石 在营前。前为旧分县衙门。
指动石 在高安螺井。有石浮于上,可以指动。
鲤鱼石 在伯牙潭,以形名。
狮子石 在至德里灵洞山。
龙脚石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石可七八丈。宋熙宁二年,进士武陵翁华有诗云:“香开岩桂露凄清,翠锁晴岚泼眼明。风度南枝鸟鹊啭,月斜西坞玉蝉横。来游十里水云窟,偿我一生邱壑情。诗句乞君高挂壁,且容鼻息撼雷鸣。”(见《福州府志》)
金刚腿石 在江左里南岸。为闽江口有名之古迹。有萨镇冰、李厚基石刻,旁镌“古物保存,禁止砍伐”等字。据说此处本来有一右腿,当造万寿桥时凿去,架为桥梁,尺度不够,将石沉于大桥底下。
伯牙潭 在光俗里,与罗星塔隔江相对。有高山流水之音,故以伯牙名之。横江渡在其处,通马尾、福州,往来者不绝如缕。海关建筑宏敞,风景殊佳。江心停泊海船,入夜电灯照耀若满天星焉。有龙窟、观音岩、鲤鱼石、木鱼潭诸胜。岱峰李永选《伯牙潭》诗云:“如此江山似画图,潮来潮去与云俱。潭倾岸侧涛声壮,欲问中流砥柱无?”“流水高山独赏音,松间小憩豁胸襟,烟含龙窟如将雨,何日飞腾化作霖?”“浪花雪白满江风,遥望青洲一塔嵩,山近海门秋欲早,相逢途次客匆匆。”“摇摇潭影水泠泠,浦溆轻舟向晚停。小坞芦漪尘不受,渔家倨傲欲忘形。”此地标为“瀛洲环碧”,为六里四景之一。
毗济潭 在至德里九龙山狂牛岭南。俗曰水停湟。有瀑布,潭深莫测,传神龙窟宅也。祷雨辄应。明成化间亢旱,里人车水,内现石刻“毗济潭”三大字,为朱子所书。(并见《闽都记》、《闽侯县志》、《唐峰形胜图志》。)林涵春撰《林之蕃传》云:“之蕃甲申变后,隐居唐屿,有潭曰毗济,朱子游迹处也。日汲潭洗耳,牢骚感愤,咸于诗之发之。尝作悲秋诗以自况。之蕃示友有句云:“若问故人生计在,石田茅屋隐山邱。”(并见《福建艺文志》)
芦■〈艹際〉潭 在江左里芹山溪。有瀑布,岁旱祷雨有验。诸石刻详《金石》。邑志《杂录》云:“长、闽交界之区为五竹浦,山行四五里,有芦■〈艹際〉潭焉。巉岩削壁,水深无底。父老曰:‘此前明夏允彝祷雨处也,’上香时,潭中忽现龙爪。归半路,浓云四起,山雨欲来。允彝祝曰:‘神果有灵,暂停云此山,俟回县时与吾民共赏之。’果然,因勒停云于石。迄今二百余年,鲜有能继之者。同治八年七月间,合境大旱,民以为忧。邑令彭光藻偕守戎芒鞋素服步祷,时秋阳亢烈,汗挥如雨,令独往返无倦色,观者咸叹息泣下。数日之内,果沛甘霖,令大喜过望。大书‘霖雨苍生’四字于潭之石壁,并叙其缘起云云。”案石刻曰芦■〈艹際〉潭,邑志误■〈艹際〉为芒也。
九松古迹 在洞头。清咸丰四年重修。有碑记。
上元古迹 在浮岐。有庙祀周姓兄弟三人。
圆山寨城 《福州府志》云:“在江左里,与江右闽安崇新寨城相对。”
洋屿城 在洋屿。清初防海原仅一面筑墙,嗣于乾隆间协领李学文承修时,又增三面围墙,为驻兵防守凭借。墙高一丈零,内有八路十二街道,王伯秋专员改名其地曰齐礼村。
南岸炮台 在象屿,与闽安对峙。创于顺治十三年,道光戍申,闽浙总督刘重筑。抗战时毁于寇。
里岸炮台 在象屿。与南岸同时所建。今则亦毁于日寇。
长福寨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昔之屯兵处也。
鸡笼寨 在猴屿鸡笼山。
后塘寨 在光俗里湖里山之下。
鲤冈书院 在洋屿。
唐峰精舍 在唐屿鲤鱼山。元至治间,黄勉斋先生七世孙黄少川讲学之处。
灵洞精舍 在洞头。
朱子祠 在洋屿云门山。有记。祀朱晦翁。
黄文肃公祠 在黄李。祀宋理学勉斋先生。
卢玉溪先生祠 在浮岐。祀宋玉溪先生。民国乙酉,乡人重修。
郑文靖公祠 在洋屿。祀宋丞相郑昭先。真文忠匾曰“亩忠堂”,并为之记。重建于明。陈艮有记。清大司寇陈望波先生题曰“克昌厥后”。今为洋屿国民校。
麻公祠 在玉田。祀宋麻家兄弟三忠。
文昌祠 一在洋屿云门山,一在猴屿,一在下洋,一在霞洲,一在长安,明崇祯间林成章筹建。一在唐屿,今废。一在赤屿,一在大溪,今圮。一在玉田,曾一度改为县中学宿舍。
厉 坛 在高安。祀唐大将军张巡。一在湖里金鸡山下。
值符坛 在霞洲后山。
武圣庙 一在洞头,一在象屿,一在高安,一在洋屿,清雍正间水师立营时,阿尔赛将军捐廉一千两建筑。
文武圣庙。在营前,嗣圮。
五圣庙 在洋屿。清雍正间建。
城隍庙 在光俗里坛后山。案林通《图经》云:“汉御史周奇守荥阳不屈,为项羽所烹,后高祖思其忠烈,令天下立庙祀之。”又按旧时城隍皆有封号,府曰公,州曰侯,县曰伯,里则未闻有封焉。
水部尚书庙 在洞头。祀宋陈忠肃文龙。
盘古庙 在下洋。为清季时猎人所建。
威烈王庙 在光俗里祥洲。案《闽侯县志》云:“威烈王祖庙在光俗里。祀神姓陈,捍灾御患,无不应。宋时累封威烈昭济侯。”
金吾庙 一在江左里后洋,一在唐屿鲤鱼山,祀唐邑人林通伭。传宋初有寇至自梅江,神树旗率兵御之,遂退。是日降灵于人,述生平及父母妻甚悉。事闻,敕赐十字“金吾镇国万姓无敌尊王”。
伯康庙 在马头。祀宋勤王千夫长郑伯康。塑有遗像,状甚威严。是乡每逢上元日必张灯结彩,庙会一次。李永选瞻拜遗像,有诗云:“南宋十朝百五年,果因数尽负生贤。力能扛鼎千夫长,身为勤王百战先。乐道山中烧汞火,象形里下爇炉香。春秋庙祀皆孙子,姓字合当著简编。”案此次修志采事迹立传《忠义》。
柏姬庙 一在江左里芹山,一在洞头灵洞山,称洞主庙。民国三十一年游福海重修。按神为元行省柏帖穆尔女。明兵下福州,柏帖穆尔引妻妾登楼,谕以大义,合家同时殉难者七人,女甫十岁,亦与焉。后人怜而祀之。俗称白鸡小姐,乃土音相沿之误。
真武庙 一在唐屿,一在马头,一在高安,一在厚安。按真武庙之祀,近水之地多奉之。
泰山庙 一在湖里,一在厦珠,一在筹岐,一在象屿。
五显庙 在洋屿。宋丞相郑昭先建。屡经郑氏裔孙重葺,庙貌尚新。
太乙天尊庙 在东屿。
通济王庙 在泮野,曰祖庙。宋嘉定元年建,祀唐林浦。浦生前居其处,里人立庙祀之。《义行》有传。《福建坛庙志》云:“在光俗里。有司上其状,赐封号焉。”一在筹岐,一在厦朱,一在东坑,一在马头,宋千夫长郑伯康建。遗迹尚存。
伽蓝庙 在泮野。
白马王庙 一在伯牙潭,乾隆五年建,为水警驻札处,嗣圮。一在筹岐,一在猴屿,一在蟛蜞洋,俱祀闽越王第三子白马三郎,以桑溪大鳝为民畜害,射杀之,上封号曰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见《福建坛庙志》、《闽侯县志》)
英烈庙 在唐屿。祀唐天宝间乐部雷海青。按雷遭安禄山乱,抗节不屈死。俗称元帅。
显圣庙 在霞洲。
五公庙 在岭头圆觉寺。祀神未详其名。
王狮公庙 在东屿。
孙真人庙 在高安。祀唐医王孙思邈。
武圣行宫 在筹岐。祀汉关壮缪。
文昌宫 在泮野。进士林柽藩读书处。
天后宫 在洋屿。崇祯间建。清雍正七年,因设立水师旗营重修,内奉协领彝灵阿长生禄位。初名行台,嗣改为学校。旧额一匾书“燕海生还”四大字。跋云:“余历丁家难,意忽忽不自得,己丑北上,祷于神,誓以功名不遂不复生还。今幸捷南宫,入词垣,乞假南旋,言念畴昔,书此以志神贶。”末署“里人黄曾源”。按黄《节概》有传。一在洋屿云门山中,有楼,祀朱文公。一在猴屿,又称天妃庙。一在厦朱。一在浮歧。一在长洋,称天后庙。一在高安。按后姓林名默,莆田湄洲岛人也。
圣王宫 在琅尾莲花峰下。
洪恩灵济宫 在绍惠里。《福建坛庙志》云:“神南唐徐温之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谔。”
观音殿 在洋屿鲤冈。清雍正间,里人移建北门今所。
三宫殿 在洋屿。里人持斋供佛处。
五佛殿 在泮野。
宋王提刑益祥宅 在筹岐。《闽都记》云:“祥由义乌卜居于此。《闽侯县志》云:“祥宅在衣锦坊,旧居闽县筹岐,致仕后,迁今所,子孙世居之。筹岐王姓亦其后也。”
郑丞相昭先宅 在洋屿。昭先居政府,卒之夕,有星坠故宅。(见《闽侯县志》)
明陈修撰谨宅 在营前。按陈省居曰南园,在洗马桥东。园迤逶里许,户外有冈阜如笋。
黄中书应恩宅 在赤屿。
林布政春池宅 在湖里。
林运使国相宅 在光俗里。立传《名臣》。
林给谏材宅 在唐屿。
林御史之蕃宅 在唐屿。
清林知县崑琼宅 在黄石。
郑知县善述宅 在玉田蕉溪。
周知县元宅 在厚安
陈知县宪周宅 在洋屿。
林侍郎文辉宅 在泮野。
林起崧父子科甲宅 在泮野。
林进士柽藩宅 在泮野。
民国林总长建章宅 在泮野。
观察第 在洋屿。清黄观察曾源宅。
孝廉第 在下洋。清孝廉李秉彝宅。
妙喜庵 在洋屿云门山。今圮。《三山志》云:“宋孝宗书额。”
报本庵 在江左里院里山。址存。
瑞云庵 在玉田。
亩忠堂 在江左里洋屿。宋丞相郑昭先祠堂。真文忠西山先生《亩忠堂记》云:“上更化之八年,以右谏议大夫长乐郑公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公拜疏恳辞。诏曰:‘朕方求当世之彦,相与建当世之功,有文臣之才,不如卿有大臣之度。盖心平乃可揆物,非度博不能受人。’于是缙绅大夫翕然知上所以用公之意。公遂拜命不敢辞。越明年,升同知院事,又明年,擢参知政事。既又晋长枢院,与东西府谋事,议论宽厚宏博,其心休休焉无偏无党,夙宵自竭,不蕲人知,庶几所谓辅赞弥缝而厝诸用。又五年,公以疾求释位,流涕上前,曰:‘臣犬马病,力不能任陛下事。愿赐骸骨以归。’上留数四,召拜资政殿大学士。是年六月,荆门寇发,公总督平贼大功,除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越六年正月,诰至授金紫光禄大夫,兼摄中书右丞相。公力辞,奏曰:‘臣驽且惫,不能任相事,敢固力辞。’乃诏升一秩,领祠于洞霄宫。时德秀卧西山,公过焉,因上谒,请问所以求去之果者,公曰:‘吾老且疾,不宜久典政机,妨贤能路,是以有请。请而获,吾之幸也。然忍忘吾君哉?吾以一书生骤致此位,虽即死,无以报上恩。今虽退伏田里,葵藿之心,终在帝所。吾将归营一堂,朝夕其间,致子牟存阙之思,非子谁知吾意者。’明年,以书来,曰:‘堂成矣,其为名而志之。’德秀既不获辞,请以‘亩忠’匾之。又惟自昔大臣遭时得位,进退出处之道有难焉:方其进用也,以有补为难;用以有补矣,以能退为难;能退矣,以不忘君为难;今公之居庙堂也,于国论有调胹之功;其退也,于权位无固吝之意,迨既优游林泉,宜若无与国事,而惓惓于君犹有不容释者。《书》曰:‘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君之谓矣。虽然,君之所谓不忘君者,岂徒有是心哉。先朝元臣,身处燕闲,国有大政令议论,未尝不密效忠款,以禆聪明。今天子从善如流,公之被遇殊特,又非群臣匹,继自今安危理乱之机,有伏于众人所未察,而先事而言者,必公也。是则古之大臣之事,德秀方属望于公。若夫堂之面势,挹鱼山而吞马渎,其于登览最胜,然非属笔本旨,故不书。”明兵部侍郎陈省《亩忠堂跋》云:“余自谢仕归田,凡名山胜概,靡不周历,至于琅琦天竹、海上云门,二禅风致,窃欣慕之。时九月,岁辛卯,偕二三朋戚,徜徉于云门天竹之墟。偶谒世亲郑文靖公祠,见其诗,与真西山之记,令人忠爱之忱油然不能自己者。因吟一律以志斗山之仰。”诗曰:“丞相仙游久不归,芳祠深锁几斜晖。高风白社名犹在,劲节青编事己非。老我归田忘世虑,怜公身隐念宸扆。于今进拜瞻仪范,千载令人仰德辉。”明按察司副使陈复升《题亩忠堂》诗云:“祠宇巍峨枕云屏,千年名宦妥神灵。亩忠趋拜思何极,孝友流传教正经。相貌端严钦俨若,言行纯谨凛观聆。稽知显迹皆千古,想必当年旧典型。”明刑部员外郎李廷美《题亩忠堂跋》云:“宋郑文靖公以天挺豪杰之资,师于朱紫阳,友于真西山,仕宁宗茂著功绩,盖闽中望族也。廷美与公之后为世亲,叨登仕版,越二十年,始获拜公遗像于祠堂。景仰之余,谨赋小诗二首,以志岁月云。”诗云:“宋室南来国势偏,先生当国共称贤。权归首相功尤大,学绍真儒道有传。潜邸龙兴多病日,青宫鹤返赐闲年。如公明哲谁能似?合与张褒一传编。”“丞相仙游三百年,堂堂遗像至今传。文章事业昭前代,礼乐衣冠启后贤。江水似襟环第宅,云山如画隐林泉。亩忠堂构知何意?都在先儒记一篇。”明监察御史郑锡文《题亩忠堂跋》云:“魏国郑文靖公事宋,当南渡之余,师晦庵朱子,又逢伪学之禁,以参知政事进右丞相,辞不拜,岂非深识乎时势耶?日湖有诗,亩忠有堂,所以启佑后人者不鲜。锡文生公后三百年,去公故里不半舍许,感怀名德久矣。弘治乙丑,以病告归,始得拜公于祠下。见公族孙衣冠文物不啻旧家风致,翘英振锐于词场仕途者,尚未艾也。遗容严雅,乔木兴怀,敬题近体一章,以致斗山之仰云。”诗云:“丞相祠堂隐碧崖,森森乔木倚云栽。江流夜月长遗像,草长春风自映阶。勋业可夸南渡后,渊源谁识紫阳来?亩忠有训千年在,载仰余风激壮怀。”明户部员外郎李叔玉《题亩忠堂跋》云:“大明天顺辛己冬十月望日,叔玉过洋屿访旧,谒文靖公祠,诵公亩忠堂诗,以见仁人君子爱君之心。范希文所谓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者公皆有之。宜乎千禄百福,子孙千亿。因赋诗系于公诗之末。其事实备载真西山记,此不复赘。”诗云:“六秩还家鬓未丝,爱君曾作《亩忠》诗。故家礼乐存文献,盛代衣冠仰令仪。碧水丹山环食邑,苍松翠柏绕行祠。云礽世绍诗书泽,苹藻千秋表孝思。”明进士高文达《题亩忠堂跋》云:“愚尝稽诸《宋史》贤相列传,皆当代名儒也,故居位所行事业,诚足以安社稷,保国家,泽生民,而足以措斯世于治平。及乎南渡以后,紫阳朱子厄于伪学之禁,不得已讲学于考亭,时郑文靖公始筮仕于浦城,地之相去不百里许,公知紫阳之学乃吾道之真传,不以之既贵而废学,竟往从师而执弟子礼,迨秩满而不辍。晚来归都,大官出将入相,勋业昭然,无非从学道中来也。奈逢史弥远柄用,专权自恣,乃乞归休,惜哉不得尽其所施也。今日晋拜祠下,遗像俨然,令人起敬;况复诵真西山《文靖公亩忠堂记》,则公惓惓爱君之诚,虽老死于牖下,而不忘也己。呜呼,道学之士,始终一致,信夫。因占数句以致景仰之私云。”诗云:“正气攸钟此丈夫,故知朱子是真儒。拳拳宦后犹从学,蹇蹇朝中肯合污?富贵无心宜易退,羹墙在念剧中孚。幸趋祠下瞻遗像,况读西山一记乎?”李永选后七百年登亩忠堂,瞻拜郑文靖公遗像,有诗云:“马渎鱼山位一堂,几经风雨几沧桑。仪观斯世谁为象,冠冕当年孰可方?止水先传能节义,日湖后死有文章。忠犹畎亩千秋重,道在云门引领望。”郑文靖公自题亩忠堂诗云:“我闻魏公子,恋阙心惓惓,又闻杜少陵,忧国形诗章,二贤用者小,一息不忘君。矧我起寒素,嘉我际风云,台省东西府,经历十三春。多病丐闲退,得请归邱园。归来理三径,依山营数椽。平生畎亩忠,知我者其天,堂成揭高扁,触目常心存。阳和二三月,草木荣且欣,愿君推至仁,广布宽大恩,盛夏居爽垲,扑面来南薰。愿君阜民财,庶物蕃以殷,正秋富万室,禾稼盈仓囤。愿君薄赋敛,实惠加黎元,穷冬天气肃,落叶归寒根。愿君省刑罚,当使民无冤,身在千里外,常如冕旒前。雨旸与丰歉,忧乐为国分。每语子若侄,饮水当穷源,一衣与一食,无非国厚恩。为臣倘不忠,禽犊而乘轩。安得玉堂手,为我摛雄文,模勒写此志,仍以诏后昆。”(见《江左里亩忠堂郑氏世谱》)
许闲堂 在江左里洋屿。为宋郑昭先退居之处。许应龙大学士赠郑有句云:“邱壑方将窈窕寻,肯贪斗印耀黄金?几颁中扆留行诏,莫返元枢勇退心。红旆分藩虽足乐,丹诚恋阙自难禁。浮云出岫知无意,只恐苍生望更深。”(诗见《南涧集》)
广兴堂 在洋屿鹤山。清光绪已酉年建。
修身堂 在洋屿鹤山。
福善堂 在江左里浮歧。清康熙已卯建。
修世堂 在象屿后山。云路江涵钦创为栖隐之处。
混元堂 在光俗里。《闽都记》云:“元大德间建。”今不知其处,惟祥洲有凤凰堂,音同。
一善堂 在唐县。林继好募建,为里人持斋之所。
普照堂 在赤屿。
开化堂 在钦仁里古岚山。清同治纪元,螺江陈景亮匾“皆大欢喜”四字。
养母堂 在高祥里。银峰寺僧兴性筑。
致一堂 在厦朱。前有古井。
三教堂 在黄李。今废。
金狮岩斋堂 在江左里天池山。明高僧真潮尝居此。清张通兴重修。近人陈震又重修一次,勒“金狮岩”三字,下系“吴航陈震”。
藏山堂 在至德唐屿。明林之蕃居之。著有遗编。见《艺文》。
养花草堂 在玉田,又作玉缠。清郑澍若与弟灏若读书处。按澍若、灏若皆方坤孙。
绍香堂 在祥洲。案郑鸣冈《丘山记》云:“绍香堂即旧之凤凰堂也”。
云门寺 在洋屿云门山。旁有朱子祠,文昌阁。宋绍兴初,大慧宗杲禅师居山乐道处。嘉定间,始建寺。明永乐中,太监郑和重建。有塑像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石、石门箑、五色泉、望拜石、仙掌石、琴屿、双鱼屿、楞迦室、吸江亭、妙喜庵十五奇,宋孝宗赐额。宋云门高僧永安《石箑》诗云:“路绕悬崖万仞头,担泉带月几时休?个中拨转通天窍,人自安闲水自流。”宋状元黄裳诗云:“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谁知此户缘犹在,却笑南柯梦未阑。忽见云归应是信,满襟赢得洞天寒。”明林鸿诗云:“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阔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便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清乾隆时,将军魁伦《登云门寺》诗并序云:“乾隆辛亥重九日,阅水师操毕,便道之云门山寺。陟文昌阁眺览,以应登高故事。即景成诗一首。适寺僧雪云请题阁匾,地之人士拟呈‘云程捷步’四字,即以其请书之。并录所作于后。”诗云:“洋屿水操逢九日,云门古寺喜登临。天空海阔开生面,波碧山青惬赏心。大地晴秋明晓旭,满川清飒畅霜林。凭栏留恋怡情处,口号拈来马上吟。”钱唐陈钧诗云:“选胜叨陪共曳裙,恰宜风日小晴初。云门自有红霞护,何用纱笼壁上书?”泾川查廷华诗云:“凌空高阁映奎壁,此日追随一眺初。万里波涛新远目,云程捷步读公书。”又魁伦将军嘉庆元年四月五日,阅操事毕,偕衡叔陈钧、九峰查廷华游云门寺,口占诗云:“昔年登眺逢重九,今日重来适夏初;弹指韶华经六载,留题因见旧时书。”近人李存信题石壁诗云:“此地曾游数十年,更番煮茗汲清泉,题诗岂为纱笼碧?愿结山林石上缘。”蓝开第诗云:“昔年佛阁静穷经,闲与僧谈倚石屏。释悟头头皆是道,于今顿觉梦初醒。”黄增成诗云:“休读非树与非台,镇定心猿慧自开,我学南无留偈语,高镌石壁费人猜。”蓝声初《秋日云门晚眺》诗云:“云门缓步晚凉新,景物经秋最可人。无限光犹当佛照,多情俗不向僧陈。天开玉宇鸦飞迥,地隔红尘梵语亲。极目萧条诗意好,咏归月亦更精神。”“我生恨煞不逢辰,古刹登临似出尘。群峭霞蒸霜叶醉,长江风正水波匀。纤云四卷天低树,皓魄初升月近人。作我慈航秋色好,不须佛偈忏前因。”林亦岐《云门寺》诗云:“公余乘兴选佛场,结伴来游好景光。几缕树烟林际绕,一支鞭影路歧扬。鹤山岚气堆禅榻,琴屿涛声入法堂。自觉吟眸无限豁,但愁鸦背已斜阳。”郑则刚诗云:“金容宝殿佛低眉,苦海滔滔怎忍遗?火里莲花存爱护,无为免得众生悲。”施平诗云:“寺外江山一道斜,城头古树晚翻鸦。汉军营垒沦荒草,此日颓垣昔故家。”李永选诗云:“云门山耸控三江,醒世洪钟叶底撞,云敛烟销萝径外,琴音水际播琤琮。”
按《琴江志》有《云门寺宴集诗录》。录附如次:施梦周诗云:“山绕禅房列翠屏,开樽促坐忆曾经。功名潦倒头先白,棋酒盘桓眼尽青。群从谢家多玉树,风流晋代有兰亭。就中自笑过人处,齿序居前老渐形。”张国俊次韵云:“小集云门面翠屏,放怀诗酒胜穷径。秋高倍觉群峰净,霜冷谁教万木青?列坐尽分前后辈,寻幽闲憩短长亭。宾朋投契筵丰美,量广何曾有醉形?”张朝熙次韵云:“愧无佳句可题屏,强效推敲意昔经。满座衣冠皆月旦,一帘山水傲丹青。浮云作祟藏秋日,好鸟呼群过野亭。浊酒三杯增壮气,共君休话老情形。”黄曾源次韵云:“记得当年醉翠屏,座中曾共几人经。即今樽酒知谁健?依旧溪山照眼青。往事那堪供剧论,秋风况复到荒亭。同来此会能多少?身世应嗟枉役形。”唐以梁次韵云:“群贤高会赋诗屏,屈指也曾几度经。琴剑浮沉秋水白,峰峦回合暮烟青。山中岁月千杯酒,镜里乾坤一草亭。薄宦空羁情已澹,芒鞋何日可忘形?”黄运亨倒次韵云:“雅爱云门抉胜形,群酣诗酒坐空亭。烟浮岸草晴还绿,雨洗秋山瘦更青。树绕钟楼鸦接饭,茶烹禅院鹤听经。一声风笛江城晚,归路模糊指翠屏。”张朝弼倒次韵云:“惨淡秋山露瘦形,兴怀不见吸江亭。江声向晚流犹急,涧草入秋色尚青。三径黄花留客饮,满林红叶认霜经。悲哀一曲一杯酒,半醉半醒倚石屏”。黄曾源又倒次韵云:“茫茫尘世总劳形,载酒何人到野亭?有客皆为东道主,开樽还对远山青。交酬杯岂辞千遍,唱和篇多许再经。异日倘缘修禊事,就中早为设诗屏。”
石泉寺 在江左里院里山。《闽都记》云:“明洪武二年建寺。”今寺废,仅存其址。
屏山寺 在猴屿洞天岩。宋大学士郑丙建。筑有碧玉轩,有诗纪之。清嘉庆间,丙裔孙振瑞重修。有摩崖石刻,详《金石》。
文峰寺 在下洋。今圮。
西禅寺 在山田。民国十七年,华阳李姓重修茸。
黑云寺 在下洋。址存。
文殊寺 在高详里大象山前。有海会塔,伏虎禅师坛,清福建布政使司李学兰重建。民国戊辰重修,陈宝琛阁学书大雄宝殿。有碑记,详《金石》。案《三山志》云:“兴福文殊院,在闽县高详里。唐大中元年,僧洪集卜居此地,始创。闽王审知立额。”明谢肇淛《文殊寺》有诗云:“千年灵塔委金沙,憔悴前朝古柏斜。石出尚留青藓篆,基门空锁白杨花。佛销宝相埋秋草,僧散斋堂馁暮鸦。白马玉鱼覆落尽,行人犹说梵王家。”李永选《文殊寺诗》云:“久耳文殊古刹名,山灵如识笑相迎。寺多乔木无凡鸟,地绝微尘隔远城。说法台前花雨净,谭经苑外竹风清。政和遗物今犹在,想见西来佛有情。”林石顽诗云:“攀藤援葛度松关,古刹文殊早镇山。正仰传灯兰若地,一声清磬出云湾。”“领略深山好景幽,看来世事等俳优。忧患锋镝余生我,且伴闲云故故留。”“参来玉版佐衔杯,浴佛精蓝杖履陪。霁顷更衣亭上眺,数峰青处足徘徊。”“远上盘云杖拨先,萧萧暮雨下长天。右头路滑何从去?寄慨僧寮一擘笺。”林亦岐《文殊寺》诗云:“文殊唐刹见苍颜,如晦深藏大象山。好是荒烟蔓草护,禅堂下对水云湾。”“山门绿绕景清幽,林鸟山猿亦解修,自有钟鱼破寥寂,经声佛号远貔貅。”“林端斜日淡欲回,山径无人一杖陪。领此风光诗思好,忘来归去几徘徊。”“煮茗山僧款客虔,谭经席上又谭禅;乃知方外皆圆满,笑尽人间醉欲颠”。
云顶寺 在黄石。有碑记,称为宋代遗物。民国十一年重建。
银峰寺 在下洋。传为五代遗址。清康熙间重建。鼓山僧道霈匾曰:“敷座而坐。”寺后有石刻《开山记》,详《金石》。
吴道寺 在大洋里。民国十四年,里人李人壁倡修。
瀛洲寺 在营前,临江。今废。
高峰寺 在厦珠。
清凉寺 在光俗里鳌峰山。清嘉庆癸亥重修。寺右于民国三十五年邹以建等募盖农具存放所一座。
太华禅寺 在湖里金鸡山下。里人林思普倡建。
国德寺 在筹岐。宋江东提刑里人王益祥有诗云:“丈室无余地,生涯小有天。推窗成广阔,俯槛绕清涟。载酒日边客,闻歌柳外船。隔墙人易与,剩得买山钱。”寺废,今仅存其址。
太平兴国寺 在泮野。《闽侯县志》云:“太平兴国寺在光俗里。宋太平兴国二年赐额,绍圣元年重建。”寺今尚存。
灵泉寺 在唐县。
永瑞寺 在白石桥。
方山寺 在光俗里。陈天嘉元年建。有贾岛《章敬寺碑》。(见《闽都记》、《福州府志》)
青云寺 在长安。寺前有古井,传饮之可以愈疾。
广明寺 在至德里新马山。唐之古刹,是继龙泉而兴。传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鲁王曾过此。嘉庆二十四年,里人重葺。光绪间,有僧名超月,刻苦参究道行于此。
碧泉寺 在高安。今圮。
圆觉寺 在至德里罗汉山。俗呼岭头庵。民国二十四年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大雄宝殿”四字绰楔佛座。有石刻,详《金石》。明御史林之蕃尝隐此游戏丹青。毗济潭亦在其处。
灵洞寺 在洞头。
龙首禅寺 在至德里洞头、岐头间。
青龙寺 在赤屿。
崇福寺 在玉田。
龙首寺 在上元。
福星寺 在八社。地僻景幽,寺宇尚见堂皇。
乾巫寺 在玉田。原为观音寺,在观音山,乃唐之古刹,后移今所,改名乾巫。明太常寺卿刘沂春寓此,匾曰“天表云林”。民国丙戍,住持金福募缘重修,僧今了撰记,嵌之壁间。李永选《宿乾巫寺》有诗云:“古澹平生慕,乐游方外区。与僧清夜话,禅榻坐跏跌。微风间凉雨,烟景夕模糊。翠合流云散,寒生落日初。虚堂响人语,庭树走饥鼯。万壑千山瞑,乾坤正气无。心持半偈在,明与佛灯俱。欲待鲸音起,高枕寄须臾。”林亦岐《乾巫寺》诗云:“远上乾巫寺,凉飚落叶秋。扶筇穿古径,摄履入荒邱。色相高僧悟,林泉骚客游。禅关原净土,涧水自清流。”张善贵《游乾巫寺诗》云:“城南卅里乾巫寺,门掩青苔静不哗。山上云封方丈室,岭头尘隔梵王家。蕉溪人去犹遗迹,郑圃诗传不见花。一自春松成佛后,更教过客斗尖叉。”按寺原有披金禅蜕一具,失落于二次沦陷期中。
隆庆寺 在钦仁里。寺废已久矣,今辟为森林场。
宝林寺 在大溪山。
景福寺 在大溪。清乾隆辛己重修建。
禅顶寺 在至德里醴渎里。民国初被火,经赤屿、醴渎里、唐屿、黄李、屿后、山腰各村合建。
茶山观 在赤屿。
清凉院 在至德里。唐咸通五年置。(见《福建名胜志》、《闽都记》、《福州府志》)今不知其处。
保福院 在浮岐。元至正二十年重修建。今废,仅存遗址。
坐禅处 在云门山。宋绍兴间,大慧宗杲禅师坐禅之处。有石刻,详《金石》。
陈谨读书处 在营前文笔峰下。团管区司令萧桂荣过其处,有诗云:“芸窗苦读悟前因,弱冠驰名数不屯。献策筹谋才几稔,邀恩知遇释兼旬。纵横豪迈如天马,劲练温纯胜采苹。一代文魁终抱恨,长才未竟惜斯人。”仙游郑咏舫诗云:“才华未竟果何因?独立鳌头运蹇屯。死后已逾三百载,生前仅享四余旬。不磨气节光青史,无定官阶泛绿苹。莫怪庸人多厚福,天数奇劫显奇人。”
戚继光屯兵处 在营前。
林逢经庐墓处 在桃源。除夕有诗,详墓志铭。
歼倭守备中岛处 在琅尾湾。民国三十年四月十九日,地方沦陷,八月四晚,抗敌游击队于此毙敌酋长乐守备中岛少佐之处。
马江亭 在邑西。面临下洞江,江是从前闽、长分界之水,几百年前汪洋江水,今则一衣带耳。宋陈傅有诗云:“山霭峨峨江岸深,望赊亭影落江心。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思远解邀无可句,流清宜泻不齐琴。仙槎一棹惊秋晚,此去银河尚几寻。”嗣废。
吸江亭 在洋屿。见《三山志》。
五里亭 在光俗里五里洋。今圮。
过江亭 在营前。一清乾隆三十五年林家建,一乾隆五十六年陈家建,休憩所也。
渡 亭 一在赤屿,一在马头。
泗洲佛亭 在湖里。
翼然亭 在霞洲。民国十八年建。
玄帝亭 一在霞洲。民国十七年,邹行根、邹正华重修。一在马头,俗呼为渡亭。
楞迦室 在江左里云门山、嗣废。见《三山志》。
听泉书室 在唐县。
晴峰书室 在祥洲。清宣统元年重建。
绿痕书屋 玉田郑方城先生别业。其女翰蒪,宁秋羹,有诗云:“绿痕缘书屋,墨沈剩残香。”并注云:“绿痕书屋为先君宴息处,手书扁额犹存。”而《南亭四话》载先生自撰楹联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小院春来,莺唤起一帘风月,看溪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见于张善贵《海滨闻见录》。
二可轩 在光俗里。明运使林国相所居。
闻石轩 在祥洲。邹坦然读书处。
碧玉轩 在江左里屏山。宋尚书郑丙筑。丙有诗云:“长安回首远如天,解榻祗园百病痊。身世本来如寄尔,佛僧同往更悠然。筼筜千个不受暑,岩桂一枝或自妍。长与高人伴幽独,粥鱼斋鼓度流年。”
双桧轩 在玉田。郑姓建。今为乡公所。
茂承斋 在马头。明郑子尚扁其故居。翰林学士宋濂铭云:“闽人郑子尚世敦诗书,为良士,其父周可君尤能以道自娱,厥庄曰至德里,并舍南北环植以苍松,鼓髯奋爪,若苍龙然。尝喟然叹曰:‘始者拱把尔,今则大将十围。人之种德亦有类如是乎?’御史郑公过而嘉焉,名之曰松庄云。周可君既承风御气,游神于冲汉之墟,而松固无恙,寒光凉翠,益翘然发舒。子尚日徘徊其下,仰而慕,俯而凝,怅然其若思,己而曰:‘先子不可见矣。倘能承继之,庶箴其不死矣乎?’乃取诸《诗》,《诗》所谓‘如松之茂,无不或成’之语,匾其斋曰‘茂承’,盖万扬荣于春,悴于秋,各繄其逢,惟松旧叶落时而新叶已生,所以四时而恒青。子尚欲承父志,无须臾间断,其将常茂而并荣者哉。子尚亦喜于取譬者已。子尚以明经试天官,归教长乐乡校,其将行也,介国子录赵伯庸来征余铭,曰:有松丸丸兮于彼郊垌,来者既续兮往者始零,众悴黄霣兮其色独青,嘉名斯建兮象类之精。父经能传兮祇覃厥心。太史造铭兮勒斯轩楹。”(见《郑氏谱》)
菊 圃 在光俗里。明隐士邹寒谷辟。明刑部侍郎郑世威诗云:“三十年前晚节香,祥征瑞菊间红黄。而今载锡丝纶美,视昔频看雨露芳。芝圃栽培新奕叶,竹林吟啸旧笙簧。老甥矍铄吟秋兴,一榻香风一羽觞。”
涵 斋 在至德里闽屿。明林之蕃居之,著有《涵斋集》。
郑 圃 在玉田。为清蕉溪郑善述先生之圃。永福黄任诗云:“道德榜在门,夹漈书在室。复此十亩居,微尚亦足毕。珪组三十年,为圃忧废失。敷荣非所钦,结念在秋实。绘此灌园图,蔬果列一一。红绉与黄团,爪壶杂柚桔。稚子胜雍端,何止识六七?已解摘瑟僴,不肯觅梨栗。阶下阿对泉,轧轧汤而谲。修绠何澜翻?一汲千畦溢。咄哉汉阴翁,息机殊不必。齐民有要术,资生之用遍。种树如字人,不言美利见。烹葵及薁菽,退食亦充荐。是即《豳风》图,可使鲁一变。散衙巡町畦,十亩绣芳甸。厥色何累累?杂花尚抽艳。棚下凉风吹,解带冷然善。”
排云楼 在洋屿。宋嘉熙间承务郎郑鼎材筑。有名人巨卿题咏,皆散佚。(见洋屿《郑氏谱》)。郑丞相昭先为书扁。
起云楼 在赤屿。清孝廉陈介吾先生讲学处,《游磁九梦》亦写在其处。见《藏楼随笔》。
亦爱庐 在下洋。清李仰高读书处。
怡 阁 在象屿。宋郑次山先生读书处。黄勉斋先生有记云:“怡阁者,象山郑君次山之家塾也。以怡名者,取夫子答子路问士之意也。绍熙二年冬,阁成,以书藏之,帅其子若弟之子群居而肆业焉。明年夏,命其子谲成叔来告曰:‘愿有记。’榦于郑君未尝有一日之雅,而己窃闻其有长者之风矣。及观成叔之为人,襟度夷旷,智识闿爽,则又知君之施于家者,信可书也。遂不辞而言曰:‘自窜窃摹拟之学可苟富贵,而孔氏诗书遂为无用之具。其间博闻强记者,亦不过骋谭辨,夸文章,而于古人之学修身齐家者,漫不复讲。今君教其诸子而首欲其笃于兄弟之爱,可谓审所轻重而不惑于流俗者矣。盖五典者,天叙之常理,人道之大端也。析而言之,则君臣、夫妇、朋友者,人之属,而天属之亲,惟父子兄弟为然,其四肢八体皆一气之所生,其入考出弟为万善之根本,则兄弟之义可不为重乎?古之称其从父者曰世父,叔父,从父称之则曰兄弟之子,后之称其从父者曰伯叔,而父之义始不明矣。谓吾姑者,吾谓之侄,而世率以侄称其兄弟之子,则是不以子待之也。父之兄弟,与夫兄弟之子,犹有父子之称者,以其同出于一气也。则从父兄弟岂不犹吾之兄弟乎?所贵乎士者,以能深明其同气之义,而不识其天性之至爱耳。若夫利欲胶固,横目自营,一室之内,乖离斗狠,则虽通今博古、高谈天人,而亦何足为士哉!此亦君子所以为教,而独有味乎夫子之言也。君之诸子,居是阁也,仰而观焉,俯而思焉,知君之待兄弟之子如己子焉,则吾之处乎兄弟者,其则不远矣。利欲之私,岂足易吾天性之乐哉!而又广而充之,至于天典民彝,各尽其道,则于君子所以为教者,可无负也。此邦之人,闻君之教其诸子者若此,则过君之居,履君之阁,孰不自叹夫流俗之薄,而阴革其乖争之习乎?榦尝东浮大江,蹑云门,跨石龙,以望所谓象山者,其岩谷崪崷,风清汹涌,甚可爱也。异日尚当从君怡阁上观君之施于其家以及乡人者焉,君亦坐予而薰沐之哉。乃为之记。不惟以见君之志,亦以自警云。五月壬辰朔,北山黄榦记。”(见于《黄勉斋全集》)
榕树楼 在洋屿。清张朝法读书处。朝法字应谟,同治九年,举人。宁化知县。
双峰阁 在马头。清同治间名儒郑锡珪讲学处。
塔影山房 在霞洲。明贡士邹孟明讲学处。
爱山居 在下洋。
木石居 在玉田。清初郑善述筑。善述子方城、方坤后以海氛炽甚,避地建安,在方坤著述版本中,见有称一栗斋、瓶花斋、杞菊轩、诗话轩者,此轩斋数者,或从心上造也。姑录附志于此。
环青居 在泮野。林庆增别业。
宋先儒陈宋霖墓 在至德里灵洞寺后。
陈先儒合墓 在光俗里唐官山后。按芹山《陈氏族谱》云:“在太平兴国寺后。”
赠太师秦国公郑公履墓 在江左里石龙后山。曾孙昭先立碑。
赠太傅益国公郑公焕墓 在石龙报本庵。孙昭先立。
赠太师兖国公郑云珪墓 在云门山云门寺后。传葬之日,风云雷雨掩其棺。子昭先营造。
郑丞相昭先墓 在连江广化寺。真西山先生撰圹志,详《金石》。黄直卿榦挽以诗云:“结友云门日,曾闻谷口翁。松肥三径雨,鲈熟一丝风。行业乡闾敬,诗书子姓同。论心独余恨,秋草对碑丰。”(见《闽诗录》)
王提刑益祥墓 在县北白鹿山。
明许黄门天锡墓 在至德里洞江,又称东山。陈庾焕撰《东山许黄门墓碣辨》云:“闽县界山狮子峰下,有土一垄,不盈数尺,前立片石,广逾咫,题曰:‘钦赐一品服洞江许公墓。’相传为宋许文定公将父坟,环而葬者数家,地皆售自里中。邓氏洞江墓碣且仆,无过问者。薛进士朝标营窀穸于其旁,村民许某自称文定后,指以要挟,进士予数金,责令扶植其碣。垄左稍上有高敞地,深广各数丈,予妇兄何秀园购得之,邀余往观。予审许公碣,疑宋制三品以上皆服紫,阶未及三品而得服者,则曰赐紫,无所谓赐一品服者,况文定位宰执,父当赠封一品,不当云赐服,且钦赐之文,始自有明,宋、元而上未之前闻也。及归检郡志,乃知固明谏臣许黄门天锡赐葬处。黄门使安南,假一品服以行,故墓碣云尔。后询父老,始知黄门子孙家洞江,又得黄门《木假山》诗,亦自称洞江先生,益信向所疑之不谬。然郡中《许氏谱》则固载文定父葬狮子峰下,近岁许瓯香先生元孙画山明府率族往祭,延乡耆示以家谱,则真以为文定父墓矣。初秀园既得地,虑内有古冢,凿土验之,得砌成石台,类寺院须弥座,且念其地势开豁轩爽,必前人故垄,遂不敢营造,置为闲原。又尝步黄门墓下,于林中见钦锡祭葬华表尚仆草间,度其墓制必崇宏,乃今余土庳小。绝无邱垄形,而当所掘须弥座之下,旧皆方石平砌如广庭。前十余年,秀园弟惕若犹及见之,今则石皆乌有。窃疑其地或本文定父茔,黄门或其支裔,得附祖茔。墓石既毁于攘窃,而仅存撮土欤,抑岂广庭之上或即黄门茔山,既归他姓,或徙碣于右,冀掩有其故穴为利欤?台省三天册封安南,尽却餽赆,仅橐一木假山以归。归即奉命校左藏,疏发逆阉刘瑾侵盗奸欺状,为所害。事详《明史》本传。其风度节概,殆与同郡郑少谷后先辉映,其遗垄岂容终听湮没?窃见少谷群鹿山茔,前植巨碑,大书‘少谷山人墓’,旁署‘康熙某年知府吴六一重修’,盖吴公捐俸葺墓而立此。遂为闽中佳话。黄门之墓,事同少谷,每欲讽秀园捐所买地于官,当事不乏吴公其人,亦当琢二石,一植旧碣前,题曰‘明忠臣许黄门赐葬处’,一树所谓须弥座处,题曰‘许氏先茔’,旁署悉如吴公碑式。一以存信,一以存疑,则黄门之垄得不终于湮没,许氏之族得以共保,而吴公之佳话不得专美于前。若夫忠贤之墓,例应官为防护修葺,则有恩诏会典在,非草野所敢轻议也。”(见于《陈庾焕惕园初稿》)
李知府宗达墓 在高详里亢虎山。林尚书瀚撰墓志铭。碑文详《金石》编。
陈中允谨墓 在至德里洞头岭下。徐阶撰墓表,镌于碣石,文已半剥落矣。施平《过陈中允墓诗》云:“算是前生具夙因,今生致有耳亨屯。少年甲榜魁多士,中允皇恩拜几旬。守制身随罹祸患,妥灵祭孰荐繁苹?一坏黄土千秋恨,凭吊心灰后起人。”林亦岐前韵诗云:“憎达文章悟夙因,先声胪唱意艰屯。玉楼赴召刚三月,金榜连登计廿旬。盖代科名成草芥,故乡祀典存繁苹。洞头山畔瞻遗碣,凭吊当年第一人。”
谢太守延瑞墓 在绍惠里。
陈布政时范墓 在钦仁里桃源飞凤山。
郑吏部功甫墓 在青蓝山。
石知县梁墓 在白田山。有明进士浙江龙游长乐石公观海墓道,在蕉岭。
林布政硕墓 《闽侯县志》云:“在光俗里长湾山。”(并见《闽都记》)
林郎中世章墓 在钦仁里杜松湾。董应举撰墓志铭。按《福建名胜志》作“明工部郎中郑世威撰墓志铭”。路旁碑勒“孝感阡”三字。
谢尚书杰墓 在光俗里长安山。有司营葬。《福州府志》作“营前山”。墓道丰碑书云:“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前刑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诏、郴、桂、等处地方、行人司行人、奉使册封琉球绎梅谢公墓道。”其碑高大,字亦工整。墓前树裴应章撰墓表碑尚岿然。碑之全文详《金石》。
郑给事敉墓 在赤屿山。敉官陕西佥事。
谢方伯肇淛墓 在大象山。江田人,官广西右布政。墓牌书云:“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
林知县堪墓 在闽县崎下山。堪,宣化知县。(见《福州府志》)
林御史材墓 在崎下山。堪子,唐屿人。(见《福建名胜志》)
林御史之蕃墓 在崎下山。材孙。(见《西湖志》)
林忠烈逢经墓 在钦仁里蕉溪山。明监察御史李世熊撰墓志铭。
清陈御史书墓 在光俗里朱厝壑。
林侍郎文辉墓 在光俗里浮峰山下。
陈方伯景亮墓 在钦仁里古岚山。亮,闽县螺洲人。子承裘祔葬。附录谢章铤撰墓志铭云:“闽省会巨室以百数,而螺洲陈氏为之最。陈氏之发名成业,亦以百数,而子良封君为之最。公承裘,子良字也。春秋六十有九。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丙子日加丑,考终于螺洲里第。上自荐绅,下逮氓庶,莫不同声太息曰:‘福人逝矣’。其家世则刑部尚书望波司寇之孙,云南布政使弼夫方伯之子,行居长。配林夫人,知书、善相其夫。子七:宝琛,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宝瑨,户部郎中;宝璐,庶吉士改刑部主事,皆以进士起家;宝琦、宝瑄、宝璜相继为举人;宝瑀殇。余六子无不登科者。女三,适同县举人刘濂,淡水候选知府林尔康,侯官举人高向瀛。孙十三,孙女十二:长孙懋鼎,中书,庚寅从其父宝瑨、叔父宝璐同捷春闱,同任京职;懋乾、懋豫,俱县学附生;而孙女婿林炳章亦于前科入翰林,公皆及身亲见之。呜呼!盛哉!其任履,则出应童子试即受知于长洲彭文敬相国,由廪生领辛亥乡荐,壬子成进士,以主事分刑部浙江司行走。公慨然曰:‘吾今可以行吾志矣。’遂不出。闽抚通州徐清惠侍郎以畿辅饥征输,公倡议采洋米蠲其税,事集而民弗病。以海运功加四品衔,又以前后捐饷移奖加员外郎衔,赏戴花翎,候选郎中。又以粤匪陷漳州,省城戒严,督南都团练功加二级,诰授中宪大夫,又以宝琛官二级诰封光禄大夫。公复慨然曰:‘吾虽阶显秩,固温温无所试也。”其问学则岐嶷擩染,既谙朝章国故,而又从宦四方,尽交贤豪长者,若何子贞、吴子苾、江龙门诸名宿,莫不上下议论,相与倾倒。天性爱才好善,虽氓隶一行可风,赞叹不绝口。骚人、侠客、琴工、画师、缁黄、方技,无不容接,独不喜工于心计者。在关中好集古金石书画,晚亦不留意。所为诗词任其散失。守冲履约,翼翼乎恭铭抑戒之思乎?予尝随公醵饮,辄举乡先正遗事以资欣赏,公尤能道其曲折,闻者瞠目挢舌,公一笑置之,而亦不自明其所涉猎也。且夫公之以专心致志而求其必赴者,多在根本性情之地。公生时,尚书按狱楚北,风雪中成皇帝解所御元狐马褂以赐,家书亦至,遂以咳名小字曰楚恩。然则公之初生即与家国相关。其祖命之矣。少长,母郑夫人寝疾,公不解衣者再;期药弗效,乃割臂肉杂药中,亦弗效;亦割右股投之,仍弗效;哀毁柴立,遂并事母之诚一意以事父,朝夕在左右。及方伯自滇藩引疾归,谓公曰:‘吾年甫艾,无需于汝。汝通籍已十稔,当出供职。’公志在终养,又未忍明言,乃迁延行期,委蛇于膝下者前后垂四十年。于时诸母熙熙,诸弟怡怡,公与林夫人推和助顺于其间,方伯顾而乐之,而公之视无形、听无声之心稍慰矣。尚书、方伯虽再世胜仕,而皆以清白遗子孙。公为家督,性又好施济,食指千计,交际往来杂还,既不能当,又不敢贫,支拄之苦,有甚于寒素,急则称贷以应。而窭人子望公如岁,出载途,入候门,雁行迭进,不罄其囊不止,而公无所芥蒂于其中,其高情旷识又如此。迨长君督学江西,视师南洋,禄入稍丰,债负始减,而公之约已泽人如故也。予中年后,知公渐深,公亦不以同流合污视我。窃综公之生平,少无子弟之过,长无乡曲之谤,老无得失之患,百为归于厚,生安殁宁,容容多福而赫赫不为名也。明年二月,葬古岚山。偕林夫人合祔舅姑之兆,礼也。铭曰:惟古阴隲,五福难觏。祎而陈公,承先启后。忠孝堂构,礼义辐辏。诗书乎驰骤,科名乎授受。任恤勿恤若乳鷇,象贤之贤譬弓彀。修人达人得天厚,佳气郁郁弥岗阜。”文见《赌棋山庄文集》。录之亦足以瞻其概。
卢工部聿炳墓 在浮岐。聿炳,浮岐人。光绪九年进士,官工部。邑刘承昆仲珊有浮岐谒先母舅工部卢公墓诗云:“灌莽荒烟处,丰碑尚可寻。头衔余进士,著述佚儒林。门第凋零感,松楸樵采侵。展陵渐酷似,挹泪下山岑。”(见《蛰庐诗集》)
林烈士述庆墓 在光俗里筹岐山。碣镌“陆军上将林都督颂亭之墓”。烈士,闽侯闽安镇人,颂亭其号也。清光绪间,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投效江宁陆军第九镇,历队官、管带各职。辛亥武昌起义,被推为镇江都督,率所部克复江宁。嗣复被推为总司令、南京都督,规划北伐事宜。既而清廷乞降,南北统一,解职归里。民国元年,袁总统聘为顾问。二年,袁叛民国,因不赞同,反对之,遂被害于北京。年仅三十有三。著有《江左用兵记》十余万言。林森为烈士撰传,并印《江左用兵记》以行世。当时子范陈模哭之有诗云:“哭罢桃源更哭公,海枯石烂痛无穷。在天倘念中原事,看领雄师唱大风。”林纾题墓云:“十年曾饮京江水,北顾萧条羞故垒,题诗铁瓮吊寒潮,恨欠英雄江上起。英雄千古一蕲王,试剑孙刘好战场,一掷形势控焦山,九月江城凯队还。西望兵氛怜古冶,秣陵何处汉时关?楼船铁骑翻千古,水陆双方驰契箭。车骑盘龙今已矣,蛮烟愁杀小南强。寄奴奇气军中吐,半壁健儿夸北府,义声从此震盘龙,变色谁知谈卧虎?金山飞登龙膊冈,淡月疏星观夜战。君不见,天保岿然第一城,再兴血战犹纵横,又不见建康城中北极阁,岔路炮痕犹焦灼,吁嗟乎,太平有兆太平门,浦口横戈大敌奔,破魏由来能救赵,解围遥壮武昌援。武昌回首上流固,石头无恙台城路。吁嗟乎!噫嘻!东南两大功,楼中黄鹤洲中鹭。”
莲姐冢 在洋屿云门山。清水师协领嬖妾、将军持依逊生母冢。《琴江志》云:“将军少育于五竹村徐氏家。”
孝感阡 在桃源。碑立道左。《名胜志》云:“郎中林世章之墓在其处。”
太平兴国塔 在光俗里兴国寺。传为宋之遗物。
龙首塔 在至德里龙首寺前。
明陈编修景著墓 在螺峰。(见《闽侯县志》补)
德化坊 在洋屿城内。
人瑞坊 在下洋。清李家传寿一百零八岁。钦加五品,赐粟帛,奉旨建坊。
百岁坊 在厚安。施世发寿一百零八岁。奉旨建坊。
孝友坊 在下洋。清道光三十年李家成奉旨建坊。一在洋屿。同治元年,福州驻防汉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奉旨建坊。
节孝坊 一锁开安妻冯氏立。一刘茂妻陈氏立。一刘文妻赖氏立。一蓝飞骏妻李氏立。一陈宜木妻高氏立。一卢能勤妻刘氏立。一卢清波妻曹氏立。一卢寿天妻刘氏立。一卢能琼妻翁氏立。一卢季春妻刘氏立。一卢于启妻郑氏立。一郑元衡妻林氏立。一林豪直妻陈氏立。一薛泽民妻王氏立。一郑心淇妻李氏立。一郑传驺妻杨氏立。一林国杰妻陈氏立。一林建瑶妻许氏立。一许正冠妻栾氏立。一许汝成继室郑氏立。一赖通勋妻张氏立。一赖骞之妻王氏立。(以上俱在江左里)一刘子栋妻邹氏立。一林继长妻王氏立。一林继汤妻郑氏立。一林继涌妻郑氏立。一林则芳妻王氏立。(以上俱在光俗里)一陈登心妻林氏立。一林克杰妻陈氏立。(以上俱在高详里)一黄立珠妻郑氏立。一郑则圣妻陈氏立。(以上俱在钦仁里)一林仁杰妻杨氏立。一林立统妻□氏立。一陈书继室朱氏立。(以上俱在至德里)
附风景区:
六里四景 县有吴航十二景,拟增六里四景,为十六景。一洞天听水,在猴屿;一峡北观澜,在高详里乌龙江;一瀛洲环碧,在营前;一双奶浮青,在玉田。
瀛洲八景 营前即瀛洲,以宋直讲陈烈诗有“绿绕瀛洲碧似苔”之句。故明状元陈谨题为青洲塔影、白马钟声、虎丘夜月、龙窟秋涛、五峰耸翠、三石垂青、四山樵唱、环浦渔歌八景。
祥洲十二景 在光俗里。曰晴峰奎阁、石壁圣门、雁塔浮岚、牛山返照、凤窝竹籁、骆岭榕盘、双井涌泉、方池印月、安潭活水、古洞碧芦、马江泛艇、虎岫归樵。
唐峰十景 在至德里。元隐士李昭远题咏,标祈山献瑞、鼓石呈祥、江头夜钓、山腰冬樵、烟村农事、池馆书声、二鲤腾空、九龙漾月、高冈秀柏、古井清泉为十景。
云门十五奇 在洋屿。(见上《名胜志》)
●卷五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职官 上 文职
县 丞
王廷锦 顺天大兴人。康熙五十八年任,始移驻营前。
赵轼临 浙江萧山人。乾隆八年任。
张勤修 正蓝旗汉军人。乾隆十年任。
左行遂 江南桐城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沈廷正 乾隆三十一年任。
茅 楷 江南丹徒人。乾隆三十二年任。
储一恒 江南荆溪。监生。乾隆四十一年任。
周 庆 浙江钱唐人。监生。乾隆四十五年任。
田嘉谷 山西汾阳。监生。乾隆五十年任闽县丞,驻营前。有法度,调去。
诸廷湖 江南长洲。监生。乾隆五十四年任。
孙 震 江南金匮。监生。乾隆五十六年任。
王梦杏 江苏甘泉。监生。嘉庆元年任。
陈 仪 江苏江宁。监生。嘉庆八年任。
苏 瀚 顺天大兴。吏员。嘉庆十三年任。
周朝经 浙江山阴。监生。嘉庆二十四年任。
程誉庆 江苏铜山。廪生。道光二年任。
田嘉谷 道光八年再莅。翌年修造五竹桥,为闽长交界,以溪流急冲易折,建造工程浩大,嘉谷躬督有成。两县来往称便,民立碑颂之。
陈凤昌 广东镇广人。监生。署任。
张云璈 甘肃皋兰人。道光十三年任。
来锡蕃 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七年任。
丁嘉玮 顺天大兴。荫生。道光二十四年任。
李仕超 江西弋阳人附生。同治四年(1865年)任。
赵从豫 江西开丰人。附贡生。同治十三年任,光绪四年十七年再任。民爱戴之,口碑尚在。
汪宝堂 江西贵溪。监生。光绪一十八年任。
庄永绶 江苏武进人。监生。光绪二十三年任。
刘永祺 广东人。光绪三十一年任。设义学,置义场,著有劳绩。
县 佐
彭寿蓉 湖南人。民国元年任。
郝金哲 河北人,民国三年任。
戴文枢 广东人,民国五年任。
马绍眉 安徽人,民国六年任。
梁金鳌 广东人,民国八年任。
黄 辂 闽侯人,字怀商。福建师范学堂毕业。民国十五年任。
蕉岭、闽、长福三县保甲委员,请光绪二十三年设置。案卷不存,委员姓名无考。邑志《陈韵珂传》云:韵珂,字玉溪,东渡人。光绪已丑举人,广东东仓盐大使。为人品方行洁,见义勇为,以蕉岭为闽侯、长乐、福清三邑交界地,无赖者恒于此肆劫,韵珂请于大府,于蕉岭设保甲局,自是前弊尽绝。民国元年,改为蕉岭一闽、长、福三县警察分所。历任局长,所长可考者,详之于下。
李韶夔 本县人。法政毕业。民国元年任。
朱禧寿 湖南人。民国二年任。
郑伯榕 闽侯人。民国二年任。
赵汝琛 浙江人。民国三年任。
郑受康 本县首占人。光绪已卯,乡科中式。广东吴州、三水、丰顺,花县知县。为官所至不病民,退归日萧然一室,为当道所识,委办蕉岭保甲,受康受职,编伍巡逻辑获,行劫者日就远扬,终其职不敢为患。远近德之。
谭连光 浙江人。民国四年任。
赵 铎 浙江人。法政毕业。民国四年任。
江昌华 福州人。民国五年任。
厉汝宁 湖南人。
吴毓骏 福州人。
刘燕翼 福州人。(以上称局长)
陈承熙 闽侯人。
陈绍光 本县人。法政毕业。
郑端杰 莆田人。
黄心田 崇安人。号培耕。
葛滋钧 福州人。
李德铨 本县琅尾人。福建省警察学堂第二期毕业。民国二十一年任。(以上称所长)
是年地方事变,废蕉岭机构后,改设县警察分驻所于坑田。案《福州府志》载:“宋时白田后山设有巡辖马铺厅。”不知是否亦在其处。
村 长
黄展云 永泰人,字鲁贻。民国十七年任。展云致力于经世之学,每取《资治通鉴》九通及二顾之书,以研究郡国利病、州域形势。尝追随孙总理从事革命,功在党国,事迹昭然。民国十六年八月,福建省政府改组,黄展云任农工厅长,议划营前分县为模范村,自兼村长。次第创办学校,倡设银行,建筑新街,测量田亩,严禁烟赌,肃清停柩,兴利除弊,民咸颂之。迨去职后,卒于汉口,村民缅怀功绩,勒石纪念,以彰德政。闽浙监察使题曰“遗爱在民”。
黄良标 罗源人。代村长。在职一秉萧规。去之日,有告别父老诗云:“服政农村甫一年,喜随父老话连篇。不才凡事辜怀抱,乏善终教愧俸钱;觞咏情深犹有恋,耕桑趣好奈无缘。他时邻里如相问,多谢朋侪为盖愆。”又云:“不酌贪泉过此生,万千端要自家明。人前恩怨知无定,客里须眉愧已更。分手未应生恶绪,寄书切莫负诗盟。神交是处皆肝胆,何用骊歌诉别情?”
黄 端
区 长
严以澧 闽侯人。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区政班毕业。民国二十二年任。称闽侯第十三区区长。
张光荫 闽侯人。民国二十四年任。称长乐第七区区长。
刘金登 河北沧县人。福建省县政训练所毕业。民国二十五年任。称长乐第四区区长。
严以澧 民国二十七年,再任区长。
林伯鉴 闽侯人。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年一月区署撤废时止。
林宝荣 闽侯人。民国三十三年沦陷期中任。是时称第四区区区长。
○职宫 下 武职
协 领
顾红玉 清雍正六年十月,洋屿设水师旗营协领,由老四旗协领调署水师旗营。
何君玉 老四营参领补。
安致中 乾隆八年任。
李学文 本营左领升补。 克兴额 以灵阿 阿尔逊布 色楞 海兴阿 窝仁布 花尚阿 乌尔滚 文哲 得音布 伊星阿成祥 霍隆武 裕康 富尔逊 噶浑布 荣贵 恒安 成存思连 德尔精额 恩均 《福州府志》云:“协领署军械库、火药库,在三江口洋屿小鲤鱼山。”又云:“教场在洋屿鹤山。”
左佐领
颇景耀 周良梓 朱元灿 贾遂 任珖 李华 王兴俊 黄中极 蓝廷栋 刘永溥 李国富 刘淳 李芬 黄震鳞 李国通 刘青黎 祁源麟 赖以权 宋荫禄 李九泽 杨新铭 祁德周 张大选 《福州府志》云:“佐领署在洋屿公衙门。”
右佐领
马元章 杨廷龙 李学文 崔联英 崔联捷 宋纲 杨向中 黄怀仁 李宗琅 张廷松 许正魁 孙乔年 陈朝澜 杨安 黄恩深 李九标 李维枢 右佐领署并防御署同在洋屿公衙门。
按《闽侯县志》载:“驻防汉军水师旗营,雍正六年议设,驻扎闽县洋屿地方,负山面海,距省城七十里,每岁春、秋于三江口演习,地距洋屿二十五里。将军、都统亲往阅操。”又按《琴江志》载:“清雍正六年,阿大将军入觐,上谕:‘旗人宜知水务。’于是择去海不远密迩省城洋屿地方,设水师旗营防海。七年,移咨藩司札委福建同知沈限期修创洋屿围墙,建筑兵房一千三百二十一间。以省旗派充,或由京由浙绿营陆续调充。规定粮饷每兵每月大料八两四钱,小料七两三钱。”
官 兵
营设协领一员,左右佐领二员,防御二员,左右头、二、三骁骑六员,都十一员。领催兵六百名,内领催三十名,汉军兵四百七十名,教习兵一百名。
粮 饷
官十一员,马三十一匹,支谷价银大建四十一两八钱五分,小建四十两四钱五分五厘,糙米三十五石八斗三升三合,骁骑校共支银三十四两。领催三十名,每名支饷银三两,大小建同,糙米大建五斗。小建四斗八升。
战 船
为字赶缯四号,快字官座二号,大小八桨七号,捷字大小八桨五号。乾隆三十三年,闽浙总督崔奏裁大小战船四号,教习兵十二名。同治间,左文襄宗棠又奏裁战船二号。”
巡 洋
春秋两季,配驾赶缯船出洋巡逻定海等处洋面。年必两次。
按《闽侯县志》:“洋屿临江要汛,设烟墩,界三江口。对江有员山水寨并金刚腿,旧属督标水师,沿边老岸属长福营。雍正六年,移设旗营水师驻防,又定石龙台寨,四面环山,与闽安对峙。山下大江,船舶出入,为省会咽喉,设烟墩,水汛属闽安,陆汛属长福营。”
炮 台
南岸炮台,与隔江北岸炮台相对。光绪六年,闽督何璟奏修崖石(又称文石)炮台。光绪十年,闽督杨昌浚奏设防海。抗战期中,俱为敌人所破坏,今则鞠为茂草矣。按崖石‘崖’字,即旧之“厂”也,“厂”又音俨。
●卷六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选举 上一 进士
唐中和五年乙己许祐孙榜进士倪 曙 字孟曦,旧作下江人,即今之光俗里后塘。立传《文苑》。
宋嘉祐四年己亥进士林 动 唐屿人。
元符三年庚辰进士郑 修 字季常。司门员外,兼定王、嘉王府记室。家象屿。邑《选举志》言长乐人,府志误入侯官。
绍兴十五年乙丑进士郑 丙 字少融,猴屿人。《名臣》有传。
乾道八年壬辰进士郑 遹 字声之,又字成叔,修孙,次山子。邑《选举志》作“长乐人,家象屿,后徙居侯官”。
淳熙十一年甲辰进士王益祥 字谦叔、筹岐人。《名臣》有传。
淳熙十四年丁未进士郑昭先 字景绍,洋屿人。《名臣》有传。
庆元二年丙辰进士王益祺 字顺叔,筹岐人,提刑益祥兄。
宝庆二年丙戌进士郑梦先 字景嵩,洋屿人。官至宣徽使。
端平二年丁未进士郑发先 字景仁,洋屿人,鼎材次子。永兴尉,饶州、乐平知县。
特奏名郑开先 字景初,洋屿人。
明永乐十年壬辰进士林春 池湖里人。官山西布政使。
永乐十三年乙未探花陈景著 原名湜,绍惠里七星墩人。是科鼎甲三名俱授修撰。《儒林》有传。
天顺八年申甲进士李宗达 字时望,下洋人。《循绩》有传。
成化二年丙戌进士林■〈土〈玄上月下〉〉 营前人。
弘治六年癸丑进士许天锡 字启衷,洞头人。《名臣》有传。
嘉靖五年丙戌进士倪 辑 字维熙。历吏部郎中,擢为湖广按察司副使,以忧归。后塘人。
倪 组 字维才,监察御史巡按湖广,擢燮州知府。后塘人。按后塘《倪氏谱》载:“辑、组兄弟同科进士。”现后塘倪姓仅存,其后迁省北门。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状元陈 谨 字环江,营前人。《名臣》有传。
万历十一年癸未进士林 材 字谨任、唐屿人。《名臣》有传。
林国相 字廷瓒,光俗里人。《循绩》有传。
崇祯十六年癸未进士林之蕃 字孔硕,唐屿人。《节概》有传。
清顺治十五年戊戍进士林文辉 字则暗,泮野人。龙溪教谕、江宁府溧阳知县。
康熙六年丁未进士陈宪周 字时夏,洋屿人。《文苑》有传。
雍正元年癸卯进士郑方坤 字荔乡,玉田人。《循绩》有传。后徒居建安。
雍正十一年癸丑进士郑方城 字则望,玉田人。《循绩》有传。
乾隆十七年壬申进士郑天锦 字有章,玉田人,方城子。《循绩》有传。
乾隆四十年乙未进士卢 遂 字霁渔,浮岐人,《文苑》有传。
光绪九年癸未进士卢聿炳 浮岐人。官工部。立传《文苑》。
光绪十六年庚寅进士黄曾源 字石孙、洋屿人。《节概》有传。
光绪二十年甲午进士林柽藩 泮野人。河南孟县知县。
李九烈 字又承,洋屿人。大同知县。
○选举 上二 武进士
清康熙六年丁未武进士周 琦 字朝勋,厚安人。历官保安卫、满家硐滦州、云南抚标,建宁协游击。有传。
同治十三年甲戍武进士黄庆荣 赤屿人。案清会试武举定辰戍丑未年行之,《黄氏族谱》未详年号,只载癸酉乡试举人,甲戍会试进士,推之当属同治十三年。
光绪二年丙子武进士林遇春 字清臣,营前人。御前侍卫。
○选举 上三 举人
元至正二十三年乡试中式林弥高 长安人。
明洪武五年壬子举人郑 隐 洋屿人。
永乐十二年甲午举人陈景著 乙未探花。见前。
永乐十八年庚子举人林 礼 字随缘,泮野人。
宣德元年丙午举人林则辅 唐屿人。永福县主簿。
宣德四年己酉举人冯 瑶 绍惠里人。翰林院检讨。
正统三年戊午举人林 爚 字汝大,黄石人。金吾,忠州同知。
陈秀 字实夫洞头人。立传《孝悌》。
景泰四年癸酉举人林 冈 字叔玉、唐屿人。青田、磁阳、剡城训导、教谕。
景泰七年丙子举人李宗达 甲申进士。见前。
嘉靖十三年甲午举人邹文光 字师善,祥洲人。湘潭知县,广平通判。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举人林 堪 字尚乾,唐屿人。《孝悌》有传。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举人黄河滨 赤屿人。广东清远知县。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举人陈 谨 癸丑状元。见前。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举人郑日新 字台石,玉田人。《循绩》有传。
万历四年丙子举人林 材 癸未进士。见前。
万历七年己卯举人林国相 癸未进士。见前。
万历十三年乙酉举人林廷圭 光俗里人。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举人陈一愚。字守明,营前人,谨子。应廷试中式,授漳州学训导。
崇祯六年癸酉举人林之蕃 十六年成进士。见前。
清顺治十七年庚子举人黄德骏 赤屿人。
康熙十九年庚申举人邹德建 光俗里人。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举人郑善述 字蕉溪,玉田人。《循绩》有传。子方城、方坤俱进士。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举人林士楷 黄石人。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举人陈宪周 丁未进士。见前。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举人郑方坤 癸卯进士。见前。
雍正元年癸卯举人郑方城 癸丑进士。见前。
乾隆元年丙辰举人林廷对 字亦泰,黄石人。
乾隆六年辛酉举人郑天锦 壬申进士。见前。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举人林紫凤 字商云,黄石人。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举人林开琼 黄石人。《文苑》有传。
乾隆三十年乙酉举人林昆琼 字长实,黄石人。《循绩》有传。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举人薛东瀛 洋屿人。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举人邹居霆 光俗里人。
乾隆四十年乙未举人卢 遂 浮岐人。乙未进士。有传。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举人林春琼 黄石人,字长冠,号慧痴,开琼弟。工诗。邵武府学教授。有《镛州小草》、《金华、玉华二洞记》。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举人郑积馨 字书闻,号九畹,洋屿人。知县。
乾隆六十年乙卯举人郑椅仁 字希楚,玉田人。台湾凤山知县。
嘉庆三年戍午举人郑依仁 字伊人,号秋水,玉田人。龙岩、漳浦训导。
嘉庆十二年丁卯举人黄春芳 赤屿人。
嘉庆十五年庚午举人郑澂若 字练江,玉田人。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举人许汝成 洋屿人。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举人李 芸 洋屿人。
黄汝霖 赤屿人。
邹 亮 光俗里人。
赖 安 字阔江,洋屿人。
道光元年辛已举人潘江 字有大,东屿人。崇安县教谕。
张 浩 字文祥。洋屿人。
游腾芳 字矩崇,洞头人。寿宁教谕。
道光八年戊子举人许汝培 洋屿人。
道光十四年甲午举人林藩 字说樵,昆琼子。大挑一等,分发湖北。能诗。
李犹龙 字紫光洋屿人。怀远知县。
邹应飏 光俗里人。泉州教谕。
道光十七年丁酉举人黄恩贵 洋屿人。遂溪知县。
张长春 洋屿人。
道光二十年庚子举人贾 志 洋屿人。
陈尧云 字祝三,营前人。连城教谕。
黄剑光 赤屿人。
邹仁镛 光俗里人。
黄恩浩 字玉波,洋屿人。抚州知府。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举人黄恩荣 字锡尊,洋屿人。
杨锦芬 洋屿人。
林起嵩 泮野人。
道光二十九年已酉举人黄庆湖 赤屿人。
咸丰二年壬子举人李应弼 下洋人。
咸丰五年乙卯举人祁培麟 洋屿人。翻译举人。
咸丰九年已未举人黄承源 字锁塘,洋屿。翻译举人。
蓝瑚玉 字子达,洋屿人。翻译举人。
贾钜字 允杰,洋屿人。德安县知县。
张朝栋 字丕云,洋屿人。
郑培原 字少秋,玉田人。
同治元年壬戍举人张登高 字维嵩,洋屿人。
蓝成玉 字子修,洋屿人。
锁开阳 字子和,洋屿人。
王九铭 字又新,洋屿。翻译中书。
郭建勋 字策臣,洋屿人。有传。
同治四年乙丑举人张鸣春 洋屿人。
李锡寿 洋屿人。
黄金波 赤屿人。
同治六年丁卯举人王佳鸿 字履达,洋屿人。管陶县知县。
李为铎 字觉之,洋屿人。
贾延禧 字凤仪,洋屿人。荣城知县。
林 寅 光俗里泮野人。
同治九年庚午举人张朝法 字丕谟,洋屿人。宁化知县。
黄运恒 字愫开,洋屿人。
张朝锡 字丕功,洋屿人。永安知县。
林星杉 字敦藻,泮野人。翰木侍读。
贾元禧 字凤灵,洋屿人。
林寿熙 泮野人。
林梦图 泮野人。
同治十二年癸酉举人林柽藩 甲午进士。见前。
李九烈 甲午进士。见前。
李九盛 洋屿人。建宁知县。
张登云 字维青,洋屿人。
黄运昭 字子融,洋屿人。永春州知州。
陈荫棠 字循南,岐头人。
光绪元年乙亥举人张朝魁 字丕绩,洋屿人。
祁德树 字品芳,洋屿人。
陈显亮 字哲臣,洋屿人。
赖丰昭 洋屿人。
光绪二年丙子举人贾隆禧 字凤冈,洋屿人。
唐以梁 洋屿人。
黄运乾 字子宜,洋屿人。
刘之升 字观廷,洋屿人。新竹知县。
林 定 泮野人。
光绪五年乙卯举人黄运亨 字子美,洋屿人。
张朝杰 字丕萃,洋屿人。
宋天锡 字玉成,洋屿人。
卢聿炳 癸未进士。见前。
光绪八年壬午举人许赞勋 字又铭,洋屿人。
光绪十一年乙酉举人游 琛 洞头人。
黄曾冕 字冠臣,洋屿人。寿宁知县。
黄曾益 字佑苍,洋屿人。杭州理事分府。
林乔新 字维篁,营前人。连城儒学教谕。
林嵩祁 泮野人。
光绪十四年戊子举人黄曾源 庚寅进士。见前。
张朝弼 字丕钦,洋屿人。《艺术》有传。
李钟膺 字礼臣,洋屿人。
光绪十五年乙丑举人马正翰 桃坑头人。曾任邵武训导。
王化璋 字赞卿,洋屿人。信丰知县。
宋天策 字玉沙,洋屿人。
蓝灿然 字霁云,洋屿人。宁阳知县。
林葆芬 唐屿人省居。
光绪十七年辛卯举人李九颖 字仲达,洋屿人。西平知县。
赖丰杰 字展臣,洋屿人。汜水知县。
光绪十九年癸已举人李仰高 下洋人。
刘成安 字敦甫,洋屿人。
宋天达 洋屿人。
光绪二十年甲午举人黄运韶 字子美,洋屿人。
李 谟 字云臣,洋屿人。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举人游景星 洞头人。
曹士元 字伯抡,洋屿人。惠安县知县。
张勤益 字填之,洋屿人。随县知县。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举人贾凝禧 洋屿人。有传。
李存谷 字秀实,洋屿人。福清、云霄、漳浦、龙岩知县。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举人林星赓 字秋飏,唐屿人,省居。漳浦知县,海军部秘书。
○选举 上四 武举人
清顺治十四年丁酉武举人郑承乾 字禹泗,马头人。
康熙五年丙午武举人周 琦 丁未进士。见前。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武举人林从时 黄石人。《武功》有传。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武举人黄春年 赤屿人。
嘉庆十三年戊辰武举人宋桂森 洋屿人。
嘉庆十五年庚午武举人于开基 洋屿人。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武举人李纯森 洋屿人。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武举人张耀仁 洋屿人。
李祥福 洋屿人。宁德千总。
道光元年辛已武举人张有福 洋屿人。把总。
道光十一年辛卯武举人杨 安 洋屿人。
道光十五年乙未武举人王佳照 洋屿人。千总。
道光十七年丁酉武举人董受冠 洋屿人。千总。
道光十九年己亥武举人淡元勋 洋屿人。
道光二十年庚子武举人张 录 洋屿人。把总。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武举人王佳琳 洋屿人。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武举人张良恭 洋屿人。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武举人游金声 字振玉,洞头人。泉州陆路把总。咸丰间,粤匪据江西,随提督陈上国攻剿,以孤军堵截,相持数月,力竭死焉。有传。
杨 恩 洋屿人。把总。
道光二十九年已酉武举人游金榜 字守邦,洞头人。亚魁。
黄恩隆 洋屿人。延平守备。
咸丰元年辛亥武举人王兆鹏 洋屿人。
咸丰二年壬子武举人贾 铨 洋屿人。
咸丰五年乙卯武举人黄森琳 赤屿人。
张国寿 洋屿人。
咸丰九年已未武举人林际春 泮野人。
张介麟 洋屿人。
杨锦苞 洋屿人。把总。
同治元年壬戍武举人李则龙 洋屿人。
孙联森 洋屿人。
林杰波 泮野人。
同治四年乙丑武举人林则忠 泮野人。三沙千总。
杨新铭 洋屿人。
林鲸波 唐屿人。
同治九年庚午武举人林良杰 唐县人。
同治十二年癸酉武举人黄庆荣 甲戍进士。见前。
李春龙 洋屿人。
光绪元年乙亥武举人林遇春 解元。丙子进士。见前。
张维麟 洋屿人。闽安把总。
光绪三年丁丑武举人李九鼎 洋屿人。兵部差官。
林庆禧 湖里人。
光绪五年已卯武举人刘占礼 洋屿人。把总。
光绪八年壬午武举人张人骥 洋屿人。
光绪十一年乙酉武举人李应祥 下洋人。
杨望发 洋屿人。
光绪十四年戊子武举人梁芯然 洋屿人。
光绪十五年己丑武举人锁寿春 洋屿人。
光绪十七年辛卯武举人李九骏 洋屿人。把总。
光绪十九年癸已武举人蓝萱然 洋屿人。
光绪二十年甲午武举人黄树基 赤屿人。
李 霈 洋屿人。
林云安 唐屿人。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武举人张大澄 洋屿人。
林 寅 唐屿人。
刘鹏翔 曹洋人。
○选举 上五 贡生
明洪武间副贡林 第 字熙展,原名汝铿,唐屿人。中书。
正统间贡生郑 荣 字汝春,洋屿人。训导。
郑 驹 字孟和洋屿人。训导。
嘉靖间副贡黄懋和 赤屿人。
黄懋忠 赤屿人。
天启间拔贡黄应恩 赤屿人。《文苑》有传。
副贡生郑邦祥 玉田人。《文苑》有传。
副贡郑 梓 字立文玉田人,德化县儒学训导。
岁贡邹 棂 字孟明,祥洲人。
清顺治间拔贡黄亮 赤屿人。广西隆安知县。
黄若庸 字岸园,赤屿人。江苏盱眙知县。
康熙间副贡郑祯 玉田人。
岁贡郑 焲 字世晰,玉田人。
郑邦朋 字永达,马头人。直隶州分州。
雍正间副贡黄绳龙 赤屿人
拔贡周 元 字茂升,厚安人。松溪、凤山教谕,沔县知县。
乾隆间拔贡郑天箓 方坤子,玉田人。直隶州判。
优贡郑天鋂 玉田人。
岁贡林朝邦 泮野人。
恩贡薛金声 洋屿人。
附贡林光春 洋屿人。
林正铉 洋屿人。
林腾芳 字世达,厚安人。
嘉庆间拔贡郑灏若 玉田人。
副贡黄春沂 赤屿人。
恩贡郑金波 洋屿人。
岁贡郑天锋 马头人。
例贡林 琮 厚安人。
优贡林凌霄 字德灿,腾芳子。厚安人。
道光间副贡游腾芳 壬午举人。洞头人。
岁贡郑 谋 字孔典,马头人。
贡生郑振梁 字孟修,马头人。汀州归化儒学教谕。
廪贡郑颖慎 字亦幽,原名少图,马头人。有传。
郑 鳌 字孟占,马头人。候选直隶州左堂。
咸丰间贡生林作栋 泮野人。
林金苇 泮野人。
岁贡林纯渠 泮野人。
林鹏举 泮野人。
同治间岁贡李滋春 下洋人。南安训导。
陈荫棠 癸酉举人,营前人。有传。
林厚堂 泮野人。
光绪间副贡游 泳 洞头人。
附贡黄慎徽 赤屿人。
岁贡林庆增 字赐侯,泮野人。有传。
林仰成 字仁瞻,泮野人。
恩贡林韵琯 字霄霖,营前人。
附贡林鸿钦 字仁仰,唐县人。
岁贡林鹏霄 泮野人。
优贡黄辑五 洋屿人。
宣统间优贡赖丰夔 洋屿人
拔贡宋天成 洋屿人。
○选举 上六 荐辟
元至正间郑 至 字止庵,洋屿人,昭先孙。官提管。
郑宗杰 字周可,马头人。以人才荐为刑吏。
郑 衍 洋屿人。
明洪武间郑子尚 马头人。居县东。以明经荐为长乐教谕。祀乡贤。《儒林》有传。邑志误为宋人。
宣德间黄仲美 黄李人。以儒士荐任本县教谕。御史张铎奏承袭黄文肃贤裔孙。
成化间黄 整 黄李人。提学周孟忠、知府唐文举为勉斋先生贤裔孙。
正德间黄 祚 字肇祖、号聿修。博学。黄李人。御史沈灼、提学胡铎、知县曹镃以贤裔孙荐拔。
嘉靖间黄 诚 字世警,黄李人。提学潘璜、知府朱豹、知县曾铣以贤良举荐。
隆武间李继基 字日广,黄李人。辟为刑部云南司主事。
清顺治间黄匡羽 字儒辅,又字日赞。知县吕鸣纯举为勉斋先生贤裔孙。
咸丰间林 棋 黄石人。举为孝廉方正。
宣统间李秉彝 下洋人。举为孝廉方正。
○选举 上七 封赠
宋淳熙间郑 履 洋屿人。以曾孙昭先贵,赠太师秦国公。
郑 焕 以孙昭先贵,赠太傅益国公。
郑 圭 以子昭先贵,赠太师兖国公。
明成化间李伯大 下洋人。以子宗达贵,封承德郎。
清乾隆间林玉友 黄石人,以子昆琼贵赠。
道光间游其谋 洞头人。以子腾芳赠修职郎,寿宁县教谕。
○选举 上八 叙荫
宋淳熙间郑逢辰 字伯昌,洋屿人。以父昭先荫。官至江西参政。有传。
郑颐孙 以父丙荫奉议郎,通判辰州。
郑龄孙 以父丙荫承奉郎,监潭州岳庙。
明天启间林宏衍 唐屿人。以父材荫户部主事,浙江副使。子之蕃。
案王阮亭《分甘余话》云:“满洲旗下人准乡会试,自顺治壬辰科始,康熙中停止,数科后复旧,遂行至今。然其例先后不同。顺治中,满人、汉人分为二榜,壬辰,满状元麻勒吉,汉状元邹忠倚,乙未,满状元图尔宸,汉状元史大成。康熙庚戍科后,则满、汉人同榜。”江左洋屿多旗人,道、咸以降,科名甚盛,惟多为翻译举人,盖旗人乡试中选者有定额也。
○选举 下一 毕业
一、国外大学毕业
赖丰炜 字彤卿,洋屿人。日本商科毕业。
林诺辅 泮野人。马尾海军毕业,留学法国。
许建廷 洋屿人。英国海军毕业。曾任舰长司令,吴淞商船校长,闽海关监督。
高光远 字伯谦,阡中人,焕新子。日本高等师范毕业。中学校图书馆长。
李存恩 洋屿人。日本警察毕业。
高光佑 字孚民、阡中人,焕新子。英国海军大学毕业。中权舰长。
林继柏 洋屿人。英国格林威尔大学毕业。任行政院物资供应局专员等职。
林浚之 字天源、泮野人。日本士官毕业。中央军校战术教官。
高光世 阡中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博士学位。旅德华侨学校校长。
高元暄 阡中人。英国海军大学毕业。
贾凝禧 洋屿人。英国海军毕业。任舰长等职。
游精见 洞头人。印度加尔各答、美国空军机械专门毕业。航空公司机械长。
林道纡 光俗里人。美国航空无线电科毕业。
二、国内大学毕业
林开天 营前人。全闽高等学堂毕业。
林学榘 营前人。协和大学毕业。供职闽海关。
林学垒 字建勋,营前人。协和大学毕业。各中学教员。
游通儒 洞头人。协和大学毕业。各中学教员。
郑学稼 桃源人。中央大学毕业。
林涵之 字天任,泮野人,增荣子。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林民懿 泮野人,省居。北平大学毕业。福州市参议员。
陈茂铨 洋屿人。厦门大学毕业。
高锡九 洋屿人,北京大学毕业。
郑寿祺 玉田人。中山大学毕业。省农政处技士。
邹哲钰 霞洲人。北京朝阳大学毕业。
陈葆贞 洋屿人。京师大学毕业。
许建隆 洋屿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
林道明 泮野人。金陵大学毕业。
曹佩实 洋屿人。大学毕业。
黄忠璋 黄李人。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留学英国。
杨增波 南阳人。厦门大学毕业。供职省银行。
陈 耀 岐头人。协大毕业。
三、专科学校毕业
郑其钦 猴屿人。林鸿瑞 唐屿人。
马云飞 桃源人。
林鸿卿 唐屿人。
林秉枢 唐屿人。
黄景琦 赤屿人。
李洪先 琅尾人。
郑应霖 玉田人。
郑明远 玉田人。
李廷迎 字鹤山,又名点,号默斋,洋屿人。
林庆垒 字秀成,湖里人。县议长,国民代表。
林正榆 营前人。监狱所长。
以上俱法政毕业。
郑万鹏 洋屿人。
黄光垣 阡中人。
黄庆祺 赤屿人。
以上俱师专毕业。
林继光 洋屿人。
郑禄祺 玉田人。
高光凯 阡中人。
游正豪 洞头人。
以上俱医学院毕业。
林亦歧 字济尘,泮野人。中医公会理事长。
林立勋 字祖模,泮野人。
以上俱三山国医专科毕业。
邹宗康 字步演,营前人。现职工程师。
高光启 字迪民,阡中人。闽浙监察使署主任秘书,福清县长。
以上俱工业专科毕业。
陈公勉 洋屿人。新闻专校毕业。
林 英 唐县人。中正大学专科毕业。
李育中 洋屿人。上海美专毕业。
卢程隆 浮歧人。农学院毕业。
四、海军毕业
林建章 泮野人。南京水师毕业。海军总长。有传。
林芳荣 泮野人。海军毕业。历任保定京汉铁路各要职。
游于艺 洞头人。海军前学毕业。炮台长,造船所监造官。
邹景虞 霞洲人。马尾海军毕业。后学教官。
陈恒潮 营前人。南京水雷学校毕业。海军学校教官。
林韵珂 字雁稚,营前人。船政水师毕业。有传。
林韵环 珂弟。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一届毕业。早卒。
游福海 洞头人。前学毕业。苏浙闽海岸巡防处处长。
游寿山 洞头人。马尾艺术毕业。充马尾海军模厂厂长。
陈穆经 字麟甫,营前人。海军枪炮学校毕业。练营教官。
张天辉 猴屿人。海校毕业。普安舰长。
郑永珂 桃源人。马尾海军毕业。
李志祥 下洋人。海军学校毕业。吴淞商船学校教官。
游超雄 洞头人。海军飞潜毕业。台湾澎湖造船所所长。
张曾存 洋屿人。马尾海军毕业。舰长。
贾 勤 洋屿人。海军毕业。舰长。
高承锡 洋屿人。海军毕业。军舰大副。
许建镳 洋屿人。海军毕业。大副。
许赞虞 洋屿人。海军毕业。
许建藩 洋屿人。海军毕业。
杨茂贞 洋屿人。海军毕业。
贾 珂 洋屿人。海军毕业。
贾 勣 洋屿人。海军毕业。
陈冠雄 字胄英,光俗里人。长门炮科毕业。电光山炮台官。
高光衢 阡中人。海军学校毕业。有传。
林开文 字郁侯。营前人。海军艺术毕业。海军书记官。
林元勋 黄石人。海军艺术毕业。海军部测量技佐。
林元杰 黄石人。海军艺术毕业。供职北平制图厂。
黄曾溶 洋屿人。海军毕业。
王大熹 洋屿人。海军毕业。
王大成 洋屿人。海军毕业。
张曾益 洋屿人。海军毕业。
邹秀岩 营前人。海军艺术毕业。
许建忠 洋屿人。海军毕业。
黄廷枢 洋屿人。福州海军学校毕业,英国留学生。
五、陆军毕业
李庚垣 洋屿人。
黄建辉 洋屿人。
黄廷相 洋屿人。
李钟膺 洋屿人。
贾 琚 洋屿人。
邓鸿禧 洋屿人。
林学瑞 营前人。海军连长。
以上俱保定军官毕业。
赖 延 洋屿人。
蓝浩然 洋屿人。
李绳武 洋屿人。
王大坤 洋屿人。
张承栋 洋屿人。
杨长卿 洋屿人。
董孔达 洋屿人。
以上俱福建武备学堂毕业。
李存书 洋屿人。河南陆军毕业。
郑乃之 玉田人。
郑 良 玉田人。
郑明通 玉田人。
林景芳 东屿人。
邹钖章 祥洲人。
邹钦文 霞洲人。
刘志坦 曹洋人。供职上海航空司令部。
以上俱中央军校毕业。
六、警察毕业
林继荣 洋屿人。警官毕业。
淤 鲲 字超尘,洞头人。警察学校毕业。
黄中美 赤屿人。警官毕业。
林学占 营前人。警官毕业。福州第五分局长。
邹家辉 营前人。警官毕业。
七、师范毕业
高焕新 字复斋,阡中人。《文苑》有传。
林有灿 字鉴民,泮野人。海军部秘书。
黄心砥 赤屿人。
郑玉榆 字懋祺,玉田人。
张葆贞 洋屿人。
张葆辰 洋屿人。
王络珍 洋屿人。
以上俱全闽师范学堂毕业。
陈秉璋 营前人。
杨文清 南阳人。
马云随 桃坑头人。
林元钰 唐屿人。历任区长、秘书、科长等职。
陈英弼 营前人。省居。
邹 建 字鲁予。霞洲小学校长。
以上俱福建师范本科毕业。
陈茂彬 洋屿人。协和师范毕业。
林 达 唐屿人。福州师范毕业。
黄文忱 赤屿人。女子师范毕业。县参议员。
林际春 字加柄,泮野人。乡村师范毕业。
郑茂绎 字绎雪,玉田人。福州师范毕业。历充邑各中心小学校长。
林志华 泮野人。闽侯师范毕业。
邹宗英 霞洲人。师范毕业。长乐县督学。
邹潇湘 霞洲人。林森师范毕业。
林 辉 字茂鉴,营前人。体育师范毕业。
郑明琮 玉田人。林森师范毕业。
郑振康 玉田人。林森师范毕业。
八、职业高中毕业
林继芳 洋屿人。
施广棣 厚安人。供职联勤总部。
林庆华 唐县人。
黄钦荣 赤屿人。
林务华 泮野人。
以上俱高工毕业。
林 威 字茂在,营前人。供职海军造船所。
王廷奇 筹岐人。
黄孟钿 赤屿人。
刘志盛 曹洋人。
李继槐 下洋人。
黄春庄 赤屿人。
以上俱勤工毕业。
林道然 营前人。
吴友明 洋屿人。
郑公敬 马头人。
林学铿 唐屿人。
黄敬村 赤屿人。
黄兆琛 赤屿人。
郑朝阳 玉田人。
郑则鼎 马头人。
以上俱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校毕业。
高 旭 字旭生,阡中人。高商毕业。供职海关。
林道通 泮野人。福州职业高中毕业。曾任林森县督学。
林世美 唐县人。上海商船毕业。
黄义勇 屿后人。
黄肇拱 赤屿人。
林道材 泮野人。县会计员。
杨鸿祺 南门人。
黄光济 赤屿人。
林文远 泮野人。
郑征华 马头人。
邹长秋 营前人。供职盐务局。
邹长奇 营前人。海军无线电官。
以上俱青年会高级商职毕业。
游通鑇 洞头人。省立高农毕业。农改处技士。
九、普通高中毕业
郑懋端 字伯安,玉田人。福建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小学校长。
郑朝贤 玉田人。
林道濂 营前人。
林茂通 营前人。
高先昕 阡中人。县督学。
高 洁 字荷生。阡中人。
林光照 黄石人。
黄瑞钦 赤屿人。
以上俱省福高毕业。
郑懋彬 玉田人。
林云瑞 营前人。
林茂勋 营前人。
林增悦 唐县人。
林万传 黄石人。
黄肇钲 赤屿人。
邹长忠 营前人。
以上俱格致高中毕业。
黄笋班 赤屿人。福清海口区长,长乐参议会副议长。
黄钟钦 赤屿人。
黄棠基 赤屿人。
李继元 下洋人。
郑启勋 玉田人。县参议员,中学教员。
李廷求 字商霖,洋屿人。供职南京最高法院。
曹士文 洋屿人。
曹士钦 洋屿人。
邹长元 营前人。邮政局长。
以上俱英华高中毕业。
林福藩 营前人。
林永成 泮野人。
刘 云 洞头人。
黄春云 赤屿人。
黄子光 赤屿人。
以上俱三民高中毕业。
郑金清 玉田人。
林学占 营前人。
林继述 洋屿人。中心小学校长。
陈茂焜 洋屿人。田管处股长。
邹仲杰 霞洲人。
以上俱三山高中毕业。
郑厚光 马头人。高中毕业。
邹哲焰 霞洲人。上海民光高中毕业
林茂乾 营前人。上海灵惠中学校毕业。
黄仲钦 赤屿人。北平高中毕业。
林和君 营前人。福女子中学毕业。
郑善祺 玉田人。学院附中毕业。
郑原质 马头人。学院附中毕业。
郑石岩 马头人。上海同济附中毕业。
郑济锜 洋屿人。上海同济附中毕业。
郑畏生 洋屿人。安徽旅鄂中学毕业。
施广植 字子芳,厚安人。南京三民中学毕业,军官训练。陕西八七师副官处长。
郑长吉 玉田人。天津新华高中毕业。
邹念萱 营前人。高中毕业。
邹允衡 营前人。高中毕业。
邹长钦 营前人。高中毕业。
○选举 下二 议员
一、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黄笋班 赤屿人。副议长。
郑启勋 玉田人。
林庆垒 字秀成,湖里人。
李舫孙 下屿人。
黄公量 洋屿人。
黄文忱 赤屿人。
以上俱三十三年四月选任。
二、县参议会参议员
林庆垒 议长。营前区域参议员。
黄笋班 副议长。罗钦区域参议员。
以上俱三十四年十二月选任。
按县临时参议会于民国三十三年七月十日成立,以乡镇单位较多,其区域与职业参议员共四十四人。
陈调农 议长。吴航镇人。
黄笋班 副议长。罗钦乡赤与人。
张善勋 吴航镇人。
林其光 金峰镇人。
李永选 康隆乡岱边人。
陈祖■〈土〈玄上月下〉〉 鹤上人。
刘德暖 潭头镇人。
林泰模 厚福人。
陈伯范 金峰镇岭南人。
吴金光 梅花镇人。
韩干苍 古槐镇人。
陈 舸 罗钦乡下丁人。
王美存 旒峰人。
王任翔 旒峰人。
陈日广 松下人。
郑启勋 罗钦乡玉田人。
林庆垒 营前镇湖里人。
陈祥英 江田人。
李舫孙 下洋人。
陈思永 石门人。
林华璇 金峰镇人。
董子良 古槐人。
蒋贞福 屿头人。
林治渭 壶井人。
黄公量 洋屿人。
林品石 沙京人。
李克良 东湖人。
蒋铁生 屿头人。
李贵铎 沙京人。
刘义之 潭头人。
林泰灿 厚福人。
郑义煋 吴航镇人。
潘 伟 三溪人。
吴佑民 吴航镇人。
郑成章 吴航镇人。
林善荫 金峰镇人。
黄文忱 赤屿人。
欧阳超 桃坑人。
刘德根 文石人。
刘德文 潭头人。
吴 毅 梅花人。
陈 忠 岭南人。
郑学烜 吴航镇人。
迨三十五年一月一日,参议会正式成立时,乡镇已缩为十三单位,每一单位产生一参议员,合农会、工会、教育会、商会、渔会五参议员共十八人。
林庆垒 议长。营前区域。
黄笋班 副议长。罗钦区域。
陈调农 吴航区域。
韩干苍 古槐区域。
林英杰 东湖区域。
李贵铎 沙壶区域。
李永选 康隆区域。
邱登钱 工会。
李银华 农会。
林其光 商会。
王任翔 旒峰区域。
陈光金 鹤云区域。
刘德暖 潭头区域。
董世源 梅花区域。
陈祥英 松江区域。
林华璇 金华区域。
郑成章 教育会。
吴 毅 渔会。
间因董世源、陈祥英、李贵铎、郑成章、陈调农、韩干苍、吴毅、李银华、刘德暖先后辞职,继任者董世茂梅花区域、陈育光松江区域、刘义之潭头区域、陈肇礼吴航区域、张善勋商会、林治渭沙壶区域、潘伟古槐区域、王心湖农会、刘德根渔会。又林治渭、陈育光辞职,选出继任者,李尊书沙壶区域,未选者一人,正副议长俱由议员中选之。
○选举 下三 国民代表
县国民代表,林庆垒,湖里人。按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选举结果,林庆垒得二万零三百伍十二票,李世甲(中央提名)得一万九千一百九十票,郑在莪(社会贤达)得一万二千四百十六票,陈万堪(青年党提名)得一万二千零三十三票,潘其武得一百九十票,林鼎华(民社党提名,指定国民代表)得一百三十九票,陈玠得一百零四票。
长乐六里志卷六终。
●卷七
岱峰李永选撰辑 西山张善贵校刊
○人物 上一 名臣
郑丙 字少融,江左里人。宋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充建州教授,累转国子监主簿。孝宗即位,诏求直言,丙上从谏、远佞、勤政、用人、裕民练兵六事。隆兴元年,迁监察御史。明年,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改提举湖南常平茶盐。乾道元年,宜章峒贼李金陷郴州,焚桂阳军。郴州与衡州密迩,提刑及常平俱置司在衡州,而提刑托行部以避贼锋,丙独督州将治城训兵,召世忠峒首领李昂霄率丁壮御贼,请发鄂诸军协讨,逐平之。寻引疾丐祠,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年,起为成都府总运判官。宣抚使虞允文集四路僚属议事,器丙特甚,既还朝,力荐丙可用。六年五月,召除礼部员外郎,时陈俊卿与允文为左右相,高选诸王邸讲读官,丙直讲庆王府,与芮煜、李彦颖、刘焞并命,士论荣之。未几,复提点广东刑狱,移广西路。归正官沙世坚,素武勇,坐赃决配静江,部有剧贼未获,丙谕世坚立功赎过,世坚馘渠魁以献,丙奏复其官。其后,世坚遂平李接,破蒙光渐,世以丙为知人善任也。徙福建转运副使。谆熙中,擢秘书少监,驾幸秘书省,面赐紫金服。明日,进秘书监,未逾旬兼擢中书舍人。六年轮对,奏请置四川襄汉、江淮三大帅,择曾任二府有文武威望者各当一面。复列上五弊:一曰取士之弊,代笔传义公行,富人以贿得科第;二曰养兵之弊;冒名寄籍,阙额不补,懦弱不汰,一有草窃,辄动御前之军;三曰理财之弊,以横敛、豫借、重折,苛政为能;四曰刑狱之弊,故纵大辟,淹留奏案;五曰荐举之弊,非权要请托,则谬举亲旧。孝宗览奏嘉纳,榜选德殿御屏之上,拜中书舍人。七年,除吏部侍郎,仍兼外制。八年,转中大夫,兼给事中。丙感知遇,益亹亹论事。巨室裴良显诉其兄弟珣死有冤状,事下临安府。良珣,东宫春坊林龟年婿也,语连龟年,临安尹不敢治,诏送大理。朝士有为龟年地者,令运使先审,责良显不实,反坐,乃施行。丙驳奏,语曰:“愿少存国法,为子孙万世计。”竟送大理。前户部韩彦古以曾觌援,有起废意,丙极口诋之,曰:“是人仰累圣德。”大臣憾丙激切,摭二事指为卖直,欲出之。孝宗不听。他日丙入谢。孝宗谕曰:“联自喜给舍得人。”数月,进权吏部尚书,同修国史,寻兼侍读。丙取陆贽奏议切时者,反复开陈。进司马光《五规》、范祖禹《帝学》,以资乙览。转大中大夫,正除吏部尚书。丙谓所亲曰:“范镇六十三致仕,吾己迟一年矣。”上章请去。十年二月,除龙图阁学士,建宁府,移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以臧否郡守后时,降中大夫。孝宗锐意更治,手批访丙,欲通差官民户。丙奏:“通差害多,旧时着令里正专掌盗贼,烟火,比来邑官责以应办,至于破产,若以免役钱募耆长供他役,则善矣。”从之。臣僚言两浙东西四路和买不均之弊,送户部给舍等官译议。丙与转运副使邱密议立亩头均科法。诏下两浙施行,民以为便。未几请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皇城逻卒诬丙载官米万斛而去,转运使遣其属核实,无之。孝宗语宰执曰:“使郑丙有是,则今日无人可信矣。”秩满,再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转通奉大夫,起知泉州。丙治泉如治越,或劝从宽,丙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吾固非用猛者;然嫉恶有素,岂以晚节丧所守哉?”光宗登极,进端明殿学士。丙应诏上封事数千言,以谨始为戒。绍熙四年致仕,明年卒,年七十有四。赠金紫光禄大夫,后赠特进,谥简肃。丙和易近人,及立朝论事,气节凛然。在铨部,抑侥倖,惩奸欺,无敢干以私者。生平留意人才,所荐萧燧、胡晋臣、罗点后俱至二府。余如季焘之博洽,刘国瑞之清正,唐仲友之学问,林栗、林雅、郑湜之刚方,丙皆援引不少置。惟与朱熹不合,尝奏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意实指熹而言。盖丙雅厚仲友,而仲友知台州,为熹所劾故也。子颐孙,奉议郎通判辰州;龄孙,承奉郎监潭州南岳庙。《宋史》丙本传云:“监察御史陈贾,奏道学之徒假名以济其伪,乞摈斥勿用。道学之目,丙倡贾和。其后为庆元学禁,善类被厄,丙罪为多。”案丙立朝事迹,伟然可传。熹作《石塾墓志》云:‘诏举才堪刺举者,吏部尚书郑丙以君对。’又作《张右司墓志》云:“刑狱使者郑君丙,阅其决事故牍,叹曰:‘此判不可移,答如南山矣。’其为名流所推服如此。”据此,熹固推丙为名流,而《石塾墓志》作于淳祐九年十二月,在丙劾熹之后,尤为不没人善之公。《宋史》仍以门户之见,尽没其实,非公论也。邑志丙立传《名臣》,作仙山人,今据猴屿屏山寺石刻及猴屿《郑氏族谱》,作江左里猴屿人也。
郑昭先 字景绍,江左里洋屿人。宋淳熙十四年进士,授浦城县主簿,叹曰:“侥悻一茅,问学未悉。”乃往受业于朱熹。及至官,因获贼不受赏,为丞相葛邲所知,擢知归安县,欲行太湖保伍法,为豪强挠而止。嘉定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疏恳辞。宁宗谕曰:“联方求当世之彦,相与建当世之功。有大臣之才,不如有大臣之度,心平量博,无如卿者。”昭先遂拜命。明年,除参知政事。十二年,除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久之,以资求释位,拜资政殿学士,江南西路安抚使。又辞,升秩一等,提举杭州洞霄宫。卒谥文靖。昭先立朝切直,居政府,全护人才,振拨淹滞。常言:“人臣能以文王事纣之心为心,则未有不可事之君;人子能以七子事母之心为心,则未有不可事之亲。”景献太子薨,建储未定,昭先请以仁宗为法,庙谟始决。所著有《日湖遣稿》五十卷。子逢辰。见《福建通志》、《闽候县志》、洋屿《郑氏族谱》。
郑逢辰 子伯昌。以父荫补官。端平初,除将作监主簿,历司农寺丞、大宗正司丞、金部郎中。一日、国子监祭酒蒋岘与同官会食,谓孔子诛少正卯非是。逢辰退而议笑之。既而岘除殿侍御史,会逢辰登对,言稍讦,遂劾逢辰去。谆祐初,起知衢州,修学校,宽征敛。时史嵩之当国,其皂隶包输楮皮为五邑害,逢辰数其罪,面鲸之,一郡称快。嵩之去位,范钟、杜范并相,除逢辰提举江西常平,首劾戚里吉州守王克谦罪。盱眙寇发,郡守王侑告急,逢辰以便宜从事,调发抚军剿捕,提刑宋慈又调将王舜截寇入南路,与逢辰前后夹击。寇密约宁都隅总谢元为内应,元不敢隐,逢辰令阳许之,约舜设伏以待,大破之。寻为台臣所论,改任湖南,遂以逢辰代慈。其后郴州寇迫江西界,朝旨复委逢辰讨剿,尽瘁区划,声威不减为提举时。入为吏部郎官,改浙东提刑,寻致仕归。见《福建通志》附其父《昭先传》。
许天锡 字启衷,洞江人。明弘治癸丑进士,改庶吉士。为李东阳所推许。以思亲成疾乞假,孝宗赐传以行。还朝,授吏部给事中,謇谔有气节,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都人有“台省三天”之目。十三年,建安书林火,天锡云:“去岁阙里孔宙灾,今兹建安书林又火,阙里道所从,书林文章所萃聚也。《春秋》书宣榭火,说者曰:‘榭所以藏乐器也。天意若曰不能行政令,何以礼乐为?礼乐不行,天故火其藏以戒也。’今书林之火,得毋类是?顷师儒失职,正教不修,上之所尚者浮华,下之所习者枝叶。今兹灾变,似欲为儒士一扫积垢,宜因此遣官临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其余悉行禁刻,于培养人才,实非浅鲜。”所司议从其言,令提学官勘校大同失事,天锡往核,具得其状。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咸获罪。十七年五月,天变求言。天锡上言:“天视听在民,民殃祸在政,而政之盅弊在人。自古灾变未有若今者,天鸣,地震,水火之患,昆虫草木之妖,风霾星雹之异,甚至昼晦八日,赤地千里,而盗贼纵横。陛下敕中外寻求弊政,考察官吏,至振刷矣。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知;惟两京四品以上,例不考核,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率限九载,或年劳转迁,或除服改补,不能及期。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其大僚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古者灾异,策免三公,阴霖辄避位,今大臣不任咎,陛下又不行策免,宜革公孤衔,俟天心既回,徐还厥职。祖宗御内官,恩不泛施,法不轻贷。内府二十四监局,及在外管事者,并有常员。近年诸监局掌印签事多至三四人,他管事无算,留都亦然,凭凌奢暴,蠹蚀民膏。乞饬司礼监会内阁严行考察,以定去留。此后或三年、五年一行,永为定制。”帝善之。于是会两京四品以上官并自陈听命,五品以下,六年考察,著为令。惟大臣削公孤及内官考察事,格不行。寻与御史何深核牛马房条,上便利十四事,岁省刍豆费五十余万。天锡倜傥不羁,存心忠孝,以古贤哲自期,立朝前后三十余年,疏多见采纳。武宗即位之七月,因灾异上疏,请痛加修省,广求直言。帝报闻,迁工科左给事中。正德改元,奉使封安南,在道进给事中。至安南,正朝礼,却餽赆,交人为建却金亭。三年春,还朝,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六月朔,清核内库,得瑾侵匿数十事,乃夜具状将以尸冻,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或曰,天锡朝罢,见御史张彧荷伽长安门左,天锡伏枷哭,归不胜愤,遂自缢。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瑾诛,复官赐祭,且恤其家。嘉靖中,天锡子春讼冤,复赐祭葬。史称正德三年六月丁卯,许天锡清核内库,得刘瑾侵匿数十事,知奏上必罹祸,乃夜具登闻鼓状,将以尸谏,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又言,刑部员外郎宿进疏陈六事,言忤逆瑾死者,内臣如王岳,范亨,言官如许天锡、周钥,并且恤赠云云。执进至午门,杖五十,削籍归。案天锡出使时,安南王以金为赆、辞以诗曰:“菁茅又喜重苞贡,薏苡何顷满载归?”天锡死,郑善夫哭之以诗,曰:“风流不见许黄门,文字丹青阁上存。最怜佳句车盘驿,黄犊青山何处村?”《惕园初稿》云:“黄门家洞江,《木假山诗》亦自称洞江先生,葬洞江狮子峰下,许其为洞江人也。今洞江尚有许姓者。其《车盘驿诗》句云:‘青山当面似无路,黄犊出林还有村。’传为佳句,人争诵之。传见《名臣》。”
陈谨 字德言,号环江,光俗里营田人。嘉靖壬子中式,癸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授修撰。为文温润醇雅。指言时事,不激不阿。徐阶为考官,深器之。察其所为,自朝谒外,闭户读书,不轻交接,妄取与,益重之。被命册封藩府,以拜命后期,出为惠州推官,改南京太仆丞,寻改尚宝丞,转南京国子司业,迁中允。丁父艰归,家人与营卒相殴,出解之,衰绖在身,无威仪,为乱梃所伤,卧病月余卒。给事中岑用宾劾闽抚汪道昆威令不行于士卒,白昼大都,贼害近臣,宜罢道昆,治骄卒,以正法纪。疏入,有旨罢道昆,令巡抚陈万言捕首恶把总曹一麟等。一麟乘间亡去,事遂寝。子一愚,字守明,应万历三十一年贡,廷试中式,授漳州府学训导。谨著有《内制集》、《国子讲章》及诗文稿。徐阶为墓志铭。《福州府志》、《闽侯县志》参《陈氏族谱》。
林材 字谨任,号楚石,唐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舒城知县,擢工科给事中。时光宗甫九龄,材率六垣疏请皇太子出阁,不省。寻乞归。起户部给事中,争三王并封之谬,转吏科。吏部推郑洛戎政尚书,起张九一贵州巡抚,材极言两人不当用,九一遂罢。王锡爵赴召,材疏论,并及赵志皋、张位。再请建储豫教,劾罢南京尚书郝杰、徐元泰。经略宋应昌惑沈惟敬,力请封贡,材乞斩应昌、惟敬,不报。志皋、位拟旨失当,材抗疏驳之。二十二年夏六月,西华门灾,材偕同官上言,切指时政缺失。帝愠甚,以方省修,不罪。吏部推顾养谨总理河道,材论止之。兵部将大叙平壤功,材力诋石星罔上,星乃不敢滥叙。其冬复率同官上言,成宪不当为祭酒,冯梦祯不当为詹事,刘元震不当为吏部侍郎。帝积前怒,言材屡借言事诬谤大臣,今复暗伤善类,乃贬三官,余停俸一岁。会御史崔景荣等论救,再贬程乡典史。材遂归里不出。光宗即位,始起尚宝丞,再迁太仆少卿,还朝。未几,即乞归。天启中,起南京通政使,卒。崇祯初,赠右御吏。子宏衍以荫官浙江副使,备兵温台,政称平恕。孙之蕃。见《福建通志》、《闽侯县志》、《林氏族谱》。
○人物 上二 循绩
王益祥 字谦叔,筹岐人。宋淳熙十一年进士,历桂阳、建康教授。兴学校,增生徒,士风丕变。后以陈傅良、张杓荐,历监、簿、编修、说书,出知宁国,改处州。时严伪学之禁,丐祠去。迁江东提刑,以里人陈自强为相,弃官归。案邑志有传,言:“王益祥后徙居闽县。”《闽都记》云:“王益祥卜居筹岐。”《福建名胜志》云:“王益祥宅在闽县光俗里筹歧。”又云:“在城西南衣锦坊。”《八闽志》云:“旧居闽县江左里之筹岐,后致仕居此,改坊名衣锦。明洪武二十一年,宅为镇守帅臣所夺,创中卫营,寻毁于火。天顺元年,八世孙参政佐疏于朝复之。”
李宗达 字时望,高洋里下洋人。景泰丙子举于乡,天顺甲申登进士,拜户部主事,督军储于通州,著绩。复奉命赍内帑金帛赴三广,还朝,值畿内岁凶民瘠,朝廷发廪,又命宗达理赈务。宗达殚心施济,缓急适宜,全活者众。未几漕河干旱,宗达设方略趱运,而舟无后期。朝廷嘉奖,进秩员外郎,旋被命温州知府。奉檄,适丁母艰,竟以哀毁服阕而卒。尚书林瀚为撰墓志铭。见《华阳李氏族谱》家传。
郑日新 子台石,钦仁里玉田人。嘉靖乙卯举人。金华教谕,授严州寿昌知县,松江府通判,象州、宾州知府。历官所至,皆以廉直勤慎称。居乡日,仅与兄弟同营一室,为起居之所。宦泽所遗,可想见之矣。本传有作柳州、宾州知府,按《玉田郑氏族谱》云:“《八闽通志》有传,《闽贤书》作署宾州知府,实署象、宾二州。”案象、宾二州俱隶广西,从家传。又案玉田郑氏祠堂厅事有句云:“伟绩遍象、宾,三十载经纶,西粤仰清勤大尹;雄才冠曹、谢,数百篇著作,南闽推风雅名宗。”此出句指郑日新,对句指郑邦祥而言也。
林国相 字廷赞,号燮轩,光俗里人。万历癸未登进士第,逾年,授户部主事。榷税崇文门,一钱不入私囊。督储江南,属大沴,请改折,民赖以苏。故事,列邑敛金钱为使者费,多者至百余缗,国相悉裁罢之。在曹五年,甚有声。出守惠州,属典郡久阙,狱滞奸滋,国相下车,次第次遣,旬日间逋牍悉清。惠俗婚姻无媒妁,以槟榔为信,轻相背负,无日不讼。国相取六礼条布之,不率者刑。又严禁妇女之为市者,俗乃大更。郡故多盗,国相捕其渠魁,论如法,广设方略,控制之,境内遂安。道纪聂日升亡其印,诉于国相。国相笑曰:“尔无恐也,其归索之神座下。”己果得印如言,人惊以为神。居恒好奖进诸生,贫不能婚丧者,皆有助。学宫弊坏,蠲资饰之。下及桥梁、道路、陂塘、渠堰皆加葺治。惠人戴之,呼以青天。当入计藏,吏请以赎锾百三十缗为道里费,却不受,留供郡志、湖堤二大役。计毕,迁河东运使。河东盐产池中,与煮海异,每苦旱潦捐课。国相在事,有天幸,课倍往时。中使垂诞侵利权,疏请得报,为御史所持,纷拿不解,乃为之画分课盐、余盐,以余者辅内帑,争乃息。其年池盐不生,上闻之,召中使归。十月,盐复生,往盐生必于春麦,十月非其时也,民因号曰“瑞盐”,而以为国相所感致。谢不居。盐政之暇,葺学宫,立育才馆,兴社学,孜孜教士。又创士仓,以赡其乏。修圮桥,建丽谯。凡所兴作,多割已资,至日用供亿,亦分毫不为民扰。居河东六年,中丞台使者交章荐卓异,仍请徙晋藩,从晋人望。章三上,乃报可。以左参政分守河东,晋人大喜。河南凶,国相檄所部宽催科,问疾苦,发仓煮粥,所全活甚多。尝兼摄分巡事,裁决沛然,案无停牍。未几,以入贺行,主吏请括赎锾,郡县循故事有所献遗,皆谢罢之。既竣事,则疾驱归省。行至桐庐,病亟,乃作书慰父母,且云:“必得一见。”抵家之日,口不能言,以目视父母而瞑。年五十四。国相居官常不以家从,与二弟联床共被,自相师友将二十年。既宦游各方,问讯无虚月。常慕司马温公之为人,取其“可对天知,可对人言”二语,颜其轩曰“二可”。所著诗文,如《游吴草》、《燕粤吟》、《河汾草》等若干卷,叶向高为之立传。叶文忠公《苍霞草》。
郑善述 字孚世,钦仁里玉田人。居蕉溪,因以为号。后徙建安。清康熙庚午举于乡。下第归,授徒讲学。时居溪上,对岸放生池有高僧晓霖,闻讲必来听,数月,语善述曰:“居士自谈性理,老衲已透禅宗矣。”丁亥授直隶固安令,在京南百二十里,滨河,旗丁、河兵杂处,凌其居民,善述一切绳以法。岁修永定河,椿苇工科,取给宛平、良乡、永清、东安、霸州及固安六处,而五邑稍远,河员平日既不储材,一遇急工,辄责之固。秫稽麻柳岁供至数十万,固民不堪,多逃散,而责者如故。善述陈其状于上官,未即罢除,而追呼稍缓矣。既以失出,镌级归。筑木石居,广不过一亩,药草盈栏,图书满架。初以家敝,与伯兄分散,糊口四方,官固安,迎养聚首,性命以之。姐适陈,早寡,妹适叶,贫不聊生,皆置之安全。子方城、方坤,俱登第。善述著有《木石居集》。妻黄昙生,著有《萧然居集》。《福建通志》、《闽侯县志》参《玉田郑氏族谱》。
郑方城 字则望,号石幢,善述长子。善述令固安,方城久随侍左右,不得归试,援例贡国学,授泰宁训导。雍正癸卯,举于乡。时季弟方坤先登第,令邯郸,迁景州知州,方城皆在署佐理,暇则拈韵赋诗,今所传《却扫斋唱和集》是也。癸丑始成进士,知四川新繁县。县近省会,秦、陇、楚、粤、滇、黔之民屯聚纷扰,方城以慈惠忠信治之,民多因以化。罗村李长荣无嗣,养子景鲜,无何俱死,遗二幼孙,长荣妇郑氏,年八十余,佣者李云利其田,轻氏老耄,冒族侄,以异姓乱宗控逐二孙。方城细鞫得情,重惩云,为郑氏别置后。云诉郡守,勾通守幕,约得田酬以半,流言四布。郡守王素廉明,不能无动,媲谕方城,勿执成见,方城持益坚。既而事败,幕逃,郡守谢曰:“微君守正,几坠术中。”邑故有牌头,执薪水、粪除之役,展转雇募以为苦,方城毅然除之。时巡抚下垦田令,四川地衍沃,生聚繁,耕居无隙,奸民乘机夷古墓,塞堰沟,谬称新垦。方城力陈其弊,阡陌得无恙。乾隆六年秋,大水,以灾闻,藩司使某令助实,某令匿灾,虑邻邑相形,讽以非上官意。方城曰:“吾不能隐灾希旨。”卒除其赋。九年夏,再水,锦水河直突城西门,大雨挟流,势孔急,方城立水中,亲荷锤,民皆感动,争负土堵门,城赖以不没。乡人避水来,渡以舟楫,缒而入,安置寺观,蠲资设赈。顾水不减,乃历四村,相地形疏凿,随时而涸。是秋大熟,文庙、二忠墓、城楼、申明亭、坛壝、仓狱、舟梁、道路之属,靡不修举。暇则行所部,读法,劳农,请保甲,采风谣、利兴弊革。久之,信浃于民,令行禁止。集诸生订期课文,授以笔札,留餐,点定甲乙,指陈经义,士蒸蒸蔚起。乾隆十一年计吏,举治行尤异,部议以甲子蜀闱磨勘事镌二秩。上官深为不平,延主锦江书院,蜀士闻名景附,院内填溢。逾年病卒。著有《燥吻集》、《绿痕书屋诗稿》。子天锦。城茅荔乡《清朝诗抄小传》云:“伯兄石幢先生,讳方城,字则望,先大夫蕉溪公冢子。幼不好弄,端重如成人。稍长,从蕉溪公学,入则禀母训,不从他师。蕉溪公教子严,以长子属望尤切,日授经书尺许,背诵偶讹,则笞詈不少贷。年二十,为诸生。先是,病疟半载,尝自言:‘幼读书困于程限,若有物横梗胸中,格格不快,至是忽开豁,心地空明。’病起,复按前所习书,皆有新解,殆禅家所谓顿悟者机耶?顾久困场屋,年四十六始举雍正癸卯科乡试,又十年成进士,筮仕,得蜀之新繁。邑固弹丸,然密迩省会,号称殷繁,而关,陇、楚、粤、滇、黔之民,蜂屯蚁聚,纷扰无己。先生以慈惠忠信临之,调剂得宜,民胥悦服。乾隆十年计吏,举治行尤异。旋以蜀闱磨勘事镌一秩。先生怡然,而上官深扼腕,不令俶装,延主锦江书院。蜀士闻名景附,负笈者踵相接、书舍至滇溢不可容。逾年竞以疾卒。”(下略)见《全闽诗话》。
郑方坤 字则厚,一字荔乡,善述季子。少讲求河漕利弊、边防要领。雍正癸卯,成进士,授邯郸知县。邯郸为入京孔道,前官衰病,吏因缘为奸,侵帑金千余。方坤按抵吏罪,宿逋以清。望诸君①祠在其境,捐俸修之。以卓异迁景州知州。景州豪右多凭官长以齮龁小民,方坤屏弗与通,决狱一断以法。会河决,奉旨赈恤,方坤按户查勘,马不可行,乘栲栳以渡,不假手胥吏,民被实惠。复以卓异迁河间同知,擢登州知府。登州与辽东对峙,仅隔海,而土瘠,民无恒业,多航海种地为生。时严禁出海,其己渡而未入籍者,俱令回籍。方坤言于大府曰:“登州民贫土瘠,辽阳土广人稀,山东之民倚辽阳觅食者,邑以千计。若一概禁止,弱者束手待毙,强者铤而走险,转滋事端。”大府然之,遂奏请弛禁。调沂州,复调武定。武定以岁饥发粟赈济,仓廪皆空,饥民数百万,无所仰食。方坤欲以登、莱之有余,济武定之不足,请移登莱谷八万石,以四万石进利津之牡蛎口,接济迤南州县,四万石进海丰之沽河,接济迤北州县。又虑民饥难待,请截留济南、武定等县漕米五万石备赈。大吏据以入告,从之。又请缓征未被灾地亩以舒民,力修城工以补赈恤所不及,一郡赖焉。未几,兖州又饥,檄方坤往赈。至兖,率属设粥厂以分赈,释贫民夺富室谷而诬为盗者数十人。乾隆十六年,车驾南巡,留拜塘阿,马驼万计,就牧兖州,刍豆所需,责办旦夕。方坤计每日所支于附近邮驿及各营经年积储,筹划供应,先后以远近为差,大役不误而民不扰。修少陵书院,以兴文教。权兖沂曹济道,河决徐州,协办扫工石料。以病乞休。初,方坤师其兄方城,弱冠有文名,在都门与一时名流往来赓唱,每一篇出,远近传抄。服官三十年,著述不辍,成《全闽诗话》、《清朝诗钞》、《蔗尾集》、《却扫斋唱和集》等各若干卷。子天箓,工诗。见省、县志。
郑天锦 字有章,一字芥舟,方城子。学使周学健以博学鸿词荐,辞不就,遂于乾隆壬甲成进士。知广东连山县,摄理瑶同知,民夷爰之,连山有银穴,曰海筒(一作梅筒),与广西贺县焦水厂接,广西布政某惑厂人言,欲逾界采银于穴。或劝天锦招商取利,天锦曰:“聚众起事,此异日大患也。”上言制府,极陈穴不可开状。大府悟,遂檄两省巡道会定地界,禁采穴者。巡道某叹曰:“真廉吏也。”举卓异,迁琼州同知。未抵任卒。子沂若,字子咏,少肄业于建溪书院,寒夜辄为父温足,数日必假归省母。工诗,见赏于永福黄任。见省、县志。
林昆琼 字长实,号醇叔,又号心醰,黄石人。幼岐嶷,读书过目成诵。工文,诗亦雅健。精篆隶,善别书画。逾冠,补博学。与叶毅庵、孟瓶庵、梁九山、龚海峰辈二十八人结为读书社。与从兄开琼同游京师,先后主大兴朱文正、河间纪文达二公家,名噪都下,时称为大、小林。乾隆乙酉经魁。历湖南宜昌知县,茶陵州、道州知州,以军功加直隶州衔。橐笔从戎,驰名幕府。居官遗爱在民,著有政声。所著有《学圃诗存》二卷、《石林画系》二十四卷、初编一卷、续编一卷。见《林氏族谱》、《闽侯县志》。
郭建勋 字策臣,洋屿人。同治壬戍举人。法夷之乱,司记室,以军功授石埭县知县。服官十余年,清修自励。丁丙艰后不再出。居乡力行古道,为闾里所推崇。《琴江志》。
○人物 上三 儒林
卢孝孙 字玉溪,宋江左里人。奉亲孝养,笃志好学,研究伊洛之书,深契其旨,著书立说多所发明。有《性理大全发蒙》十卷。学者宗之,称玉溪先生。浮歧有祠。卒葬藤山。《闽侯县志》。
郑文遹 邑《选举志》有作“遹”。字成叔,江左里象屿人。宋嘉泰甲子贡士。闻勉斋得朱子之学,往师之,既与俱登朱子之门,命编次《丧礼》。尝观周子《太极图》,悟性善之旨,著有《易学启蒙或问》、《春秋集解》、《丧礼长编》、《庸斋集》等书。《郑氏族谱》参旧邑志。
郑子尚 至德里马头人,迁邑东隅翰林坊。明洪武十六年,以明经荐授长乐教谕。入祀乡贤祠。按邑志误为宋人,兹据《马头郑氏族谱》更正之。
陈景著 名湜,以字行。明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三人及第。预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以母老乞便禄养,改福州教授。卒葬螺峰山。祀乡贤祠。案陈景著,绍惠里七星墩人,墩己墟矣。
○人物 上四 文苑
倪曙 字孟曦,光俗里后塘人,又作下江人。塘乾符四年,举进士,试于京兆,以“火中寒暑退,残月如新月”诗,曙名列第五。为五年县尉。至中和时,乃再举及第,除太学博士,文学雅为唐僖宗所知,当时制词,有“萤雪服勤,属词清妙”之语。黄巢之乱,避归故乡,会闽王从子延彬刺泉州,雅好宾客,曙与徐寅、陈郯等赋诗饮酒为乐。未几出游岭表,南平王刘隐招礼之,辟置幕中。隐弟䶮即位,擢为工部侍郎,进尚书左丞。乾亨五年,诏同平章事,无何以疾卒。所著赋一卷行世。《南汉书》、《十国春秋》、《福建文苑传》参光俗里《后塘倪氏世谱》。又案,曙作下江人,即今闽江下游。
陈弦 字元甫,光俗里人。元至正中居方山,以学行荐补勉斋书院山长,改浔溪场司丞,辟行中书省职官掾。西域那兀纳等据泉州行省,辟为护军参谋军事。那兀纳就缚,槛送行省,调晋江县尹,兼分督盐课。升广东盐课提举,兼参潮,惠、循、梅诸州军事。既而归田,道泉州,父老固挽之,遂家焉。著有《方山堂诗文稿》行世。《闽诗传》。
郑邦祥 字太巫,钦仁里玉田人。博极群书,旁通方外,参入玄粤。时作书画篆刻,有逸致。谢在杭早达,才名洋溢海内,树坛晋安风雅,与济南、竞陵旗鼓张帜,偕曹石仓执牛耳主盟,太巫以年少诸生,与谢为雁行内兄弟,每出登坛,辄屈一座。惜万历、天启间三中副车。足迹满天下。著有《玉蝉庵诗集》,诗入《御纂群芳谱》、《十二代诗选》。卒于明天启四年甲子,年仅三十八。前一年癸亥,客粤韶溪,除夕有诗云:“七千归路才过半,四十行年尚待三。”当时以为诗谶云。病革,忽于易箦刻呼取纸笔,留偈三四语而逝。语云:“来既无踪,去住何宅?性地圆明一彻。”娶江田谢氏,布政肇淛胞妹。子祯,孙善述。《闽侯县志》参《玉田郑氏族谱》。案邦祥一名缓,字孟麟,荔乡曾祖父也。荔乡《全闽诗话》录《剑虹(榜眼吴文焕,字剑虹)续稿》云:“郑邦祥,一名缓,字孟麟。著述甚富。今其家所藏《玉蝉庵散编》不过千百中之什一也。先生遇不酬才,年不符志,早岁即以诗名见推。闽俗,最重及马婿。娶妇后,择吉日双返外家,治具甚设,卜所以延宾其人者,余兄弟子姓,环而观新婿所为。先生娶于谢,谢本著姓,妻兄在杭先生,早贵显矣,是日主其事,预使传言曰:‘吾辈文人,不可学世俗新亲窠臼,请联名句,以光嘉礼。’先生时年甫十八,概应曰:‘诺。’于是豆登既行,觞酌既设,一人呼韵,则一人操笔墨,就主宾前伸纸请书,书讫既去。循环迭进,不逾晷刻。是日所成至八十韵,执事者奔走颇以为烦,而主宾之意常若有余。满堂观者,传为盛事。于是先生遂与在杭谢公、能始曹公、惟和兴公二徐公主持斯文,为骚坛弁冕,口诛笔击,与世之号为眉目者,不能无龃龉。谢、曹既早达,二徐又早谢诸生,独先生尚淹沉黉序。竟陵督学闽南,昌言于众,曰:‘吾往南中,他无可喜者,惟必将郑孟麟抑置劣等,且痛扶之,亦足以豪矣。’语流闻至闽,先生念弟子员自不宜与学使者抗,在杭先生时方伯粤西,遂往依之。凡所游历,无不于诗焉发之。天启癸亥除日,韶阳溪上忽得句云:“七千归路才逾半,四十行身尚待三。”语亦无大沉痛,而不知其为谶也。先生早年著述,为曹能始先生采入《十二代诗选》,兵燹后,此书罕觏。即所哗为盛事若八十韵事,亦久已声希响绝。传其轶事如左。一声一欬,正可于冠裳剑佩外求之耳。”
黄应恩 字九龙,又字伯宠,赤屿人。明天启五年,选举贡元,崇祯间,补中书舍人。因皇太后病笃,取象胆疗病,廷臣不知,应恩博览群书,独知象胆四季寄于四蹄,召见时,面试对答如流。赐翰林院东宫侍讲,兼内阁诰敕撰文中书,授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见《明史》并参《黄氏族谙》。
陈宪周 字时夏,号鹤溪,洋屿人。清康熙乙未进士。选满城(有作海城)县知县,不枉一民,不名一钱。卒于官,邑人赙之,乃得归葬。宪周喜为诗,词清句丽,闽中诗派自曹能始、谢在杭后,宪周为得其宗。《福州府志》、《闽侯县志》、《陈氏族谱》。
周琦 字朝勋,文石人,居江左厚安。康熙丙午武举人,联捷进士。历官北直、山东、江西、福建。性好吟咏,著有《清远堂诗集》传世。见《福建艺文志》,参《周氏族谱》。
周元 字春台,厚安人。雍正元年癸卯拨贡,甲辰入国子监肄业。初见重于吏部许雪村,延为西宾。十三年,选授松溪县教谕,旋调台湾凤山县教谕,补陕西汉中府沔县知县。所至慕其才名,钦其懿行。著有诗文集。见《周氏族谱》。
卢遂 字易良,号霁渔,浮岐人。乾隆乙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幼聪颖异常童,年十三,即能诗。甫冠,登馆选,兴登高烈,年成一集。未三十,有诗三万余首。惜不永年。行世者有《四留堂集》、《全闽诗传》。
林开琼 字达孙、又字长川;晓楼,西痴,亦其号也。高洋里黄石人。乾隆庚寅举人,授大田训导。明末,有严氏女殉亲赴水死,乡为造桥立碑,久毁,重修之。值岁饥,劝富户诚价平粜。迁永安,与知县协力采买仓谷,士民乐输。以长年榜谒选,当得县尹,吏持文状责纳赀,遂拂衣归。有《晓田诗钞》十卷。案开琼与从弟昆琼同游京师,主大兴朱文正、河间纪文达家,名盛都下,时称为闽中大、小林云。见《福建通志》、《闽侯县志》。
郑颖慎 字亦幽,原名少图,马头人,廪贡生。生平好学,为文有卓识,奇气勃然不可遏抑。浑浩流转,不以摹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士大夫重之,谓为韩、苏之流亚。卒于光绪戊午②。见《郑氏族谱》。
李礼臣 洋屿人。聪敏绝人,词赋婉丽,为前辈宿学所称赏。年未弱冠,即举于乡,惜不永年。有遗著俱散佚。《琴江志》。
卢聿炳 字耀西,浮岐人。于书无所不读,为文波澜壮阔,人皆称之。光绪九年,登进士第,官工部。于时不偶,归而闭门著述,不与世周旋,竟卒于家。见《蛰庐诗集》。
高焕新 字复斋,绍惠里阡中人。赅宗经史。由附生入全闽师范学堂,品学为监督陈宝琛所赏识。初级师范第一班毕业后,即留校充当学监兼教习,又以熟习日语,并为东方教习翻译。在校一贯任职,历数十年,言行一轨于礼,听夕惟以规正诸生为务。自监督校长以降,无不尊敬之者。生平缄默,终身不妄言笑,为文蕴蓄如其人。雅善诗赋,挥毫立就,著作甚富,虽居城市,不为物役所溷。晚年远荤茹素,恬然以老、庄、释氏之学为学。焕新九男一女,皆教育成材,识者重其庭训之美。闽海两度沦陷,焕新告老退居故里,息心禅定,不一问户外,惟以蔬食自甘。迫抗战胜利,赋《回忆往事》诗云:“春光去不留,转瞬又新辰。回忆往年春,倭兵方税驾。我身无所长,遇险幸夷化。倭侵入门内,以善言遣去。仗此忠信存,蛮貊亦何怕?臣壮不如人,而今况衰谢。竭诚相告语,幸复得宽假。(倭以我粗通日语,劝出任事,以衰病力辞却)。杜门何所事?旧书且枕藉,偶尔发微吟,消消长日暇。欃枪今已扫,曙光照残夜,干戈化玉帛,和平遍欧亚。喜见九州同,此乐真无价。”行世有《历史讲义》、诗文集。子光远、光佑、光启、光昕、光世、光暄、光垣、光衢、光凯。《藏楼诗文稿》。
○人物 上五 武功
邹思鲁 光俗里人。宋嘉定间北京燕山前卫经历司经历。《邹氏宗谱》。
李德实 高祥里下洋人。元至正间官提领,累有功绩。《华阳李氏族谱》。
黄九虎 字德成,明至德里人。以武功授南京大兴卫丞,校尉。娶李长孙女,殿撰骐姐为室。《黄李族谱》。
黄参 字求我,至德里黄李人。明永乐七年,太监郑和驻长乐,造舰下西洋,参从征有功,授忠武尉,累迁游击定远将军及和总管府中军。见《黄李族谱》。
林其琮 字尚阶,号从乾,营前人。明隆武称国,授总兵之职,迨事不可为,遂弃职游江西,后不知其所终。见《营前林氏族谱》。
郑建 洋屿人。左卫指挥使经历。《郑氏族谱》。
林从时 高洋里黄石人。清康熙己卯武举人,授把总。于五县寨响鼓山擒山冠薛彦文有功。又随军帅平台湾南路,缉获余孽杜君英,招抚力力等社生番,议叙军功,擢守备,累迁至襄阳镇总兵。《闽侯县志》参《林氏族谱》。
黄思隆 洋屿人。授延平右翼守备,题升都司。《琴江志》。
星世昭、李祥福、陈大喜、郑开玺、倪时泰 洋屿人,均为千总。《琴江志》。
张维麟、杨锦苞、杨生、刘占礼、李九骏、张禄、董受诚、李光勋、马国栋、邱克、黄启泰、林惠 洋屿人,先后俱为把总。《琴江志》。
李熙龄 高详里下洋人。督标中营,军功五品。《李氏族谱》。
林鹏程 字飞章,营前人。以平冠累有功绩,升台湾副将。《林氏族谱》。
郑方旦 玉田人。河南巡抚中军守备。《郑氏族谱》。
郑履善 玉田人。清广东标营千总。《郑氏族谱》。
李春林 下洋人。督标左营外委,驻防古田镇。《李氏族谱》。
黄紫垣 洋屿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乱,紫垣防卫五虎要隘。冬,将军鄂题保总带满汉旗兵赴台湾作战。初,紫垣以声援隔绝,濒死者数,卒以奋勇歼灭大憝。至五十六年始还。子和珍,以随父出征有功,升二佐领。嘉庆六年,亦统带旗兵营与蔡牵战黑水洋,奏捷。《琴江志》。
黄彝卿 洋屿人。有将略。甲申马江战役,彝卿为统带,驻营前后塘寨。时张佩纶、何璟奉旨不准先行开炮,彝卿不受命,且令部下有见敌舰尽力攻击,设非张之掣肘,何之畏葸,孤拨早已葬骨马江矣。《琴江志》。
张有福、董受冠、董铨、杨恩 洋屿人。俱以武举投效绿营。洪杨之乱,各立战功,为主帅赏赐。《琴江志》。
林 寅 字谓滨,唐屿人,御史之蕃后裔也。嘉道间,以武举人历官都阃。见《藏山堂遗篇》后序。
黄锡康 江左里洋屿人。咸丰三年,由总督标下把总随巡抚驰赴泉郡平粤匪。在枫亭与匪血战三昼夜,以战功授千总。又奉带绿营赴上游鸡公岭等处迎战。嗣守备延平,率所部赴敌,身落险滩,附木漂流数里,抵岸,复继续应战。旋升都司。《琴江志》。
林建章 字增荣、又字述瑞,光俗里泮野人。少怀大志,当清季世,投考入海军南京水师学堂,习驾驶。学成,充宿字鱼雷艇管带。鼎革后,历长南琛、海容军舰。民国七年,第一次欧战,中国参战,授代将衔,奉命率海容军舰驻海参威,兼指挥陆军部队。功绩卓越、蜚声中外。九年,升海军第一舰队少将司令。十三年,任海军总长,授海军上将。建章在位,应变有方,所以驰望南北,为海军名宿。晚年退居海上,学道自娱。抗战军兴,在沪屡受敌伪威胁,终以忠贞不屈,忧愤而卒。子浚之,涵之。(采访册)。
许赞虞、贾凝禧、张曾存、贾勤、高承锡、许建镳、许建廷、贾勷、许赞同、许建藩、杨茂贞、贾珂、贾绩 洋屿人。先后供职海军,或充大副,或任舰长、司令,著有劳绩。(采访册)。
○人物 上六 忠义
郑多福 字伯康,号双峰,至德里马头人。生于宋咸淳间,少好学,重气节,状貌魁梧,膂力过人。一日颒面临盆,偶因喷嚏,气冲盆水,噀出过半,江滨群鹭闻咳嗽声者,惊振而飞。尝舟驶半江遇劫,觅一斧,俟盗登舟,毙之,其党慑,遁去。以村近水,劫掠时闻,多福用三十斤铁锤御之,乡里得安其居,遐迩称庆。景炎间,值世乱,募义民。勤王兵起,多福奋曰:“此吾报国誓扫胡元之日也。”隶兴化军,为千夫长。身经百战,遍体疮痍。及次年十月,陈瓒殉节,号哭不已。元兵尝掩捕之,乃弃家入山修道。死之日,乡里立像祀之。《郑氏族谱》。
林成科 字兴苐,光俗里人。当清兵入关之三年,各地义师蜂起,尤其海角之民,集合为多。兴苐亦志图兴复明社,操矛挺身为前导。初攻省城,不克。嗣袭吴航,不幸冲锋陷阵而死,尸暴露于岭口,数日始掩。《林氏族谱》。
邹宝善 营前人。清成丰间漳州千总,调赴江西建昌剿匪阵亡。赐祭葬,入祀忠烈词。《邹氏宗谱》。
李全寿 洋屿人。清捷字营哨官。中法之役,全寿身先燃炮,力攻法舰、不幸被敌回击,弹中头部以身殉。入祀昭忠祠。《琴江志》。
蔡宗纯 江左里洋屿人。在孙军门静山麾下。民军举义时,宗纯不忍负清,先期用枪宣告自裁。同侪嘉其节义,厚殓之。按蔡死之后,旗人相继以身殉者,凡三十余人,惜均未著其名。见于《琴江志》。
游 鲲 字超尘,洞江人。性慷慨,有卓识。警察学堂毕业。二次革命被执,殉难于福州。(采访册)。
林韵珂 字雁稚,营前人。习船政水师。甲午中日之役,大东沟参战有功。入民国,升永丰舰长。民国十一年,广东战事起,舰队官兵多半弃舰遁逃,而韵珂独奋勇抵抗,力不支,遂以身殉焉。时年六十有三。陈将军铿臣为匾“成仁取义”。子开文,海军艺术毕业。《林氏家传》。
高光暄 绍惠里阡中人。焕新子。英国海军大学毕业。返国后,任贵阳防空学校中校教官。同怀弟光衢,马尾海军学校毕业,见习平海军舰。民国二十九年,抗日战争,暄殉难于陪都重庆,衢殉难于江阴防次。事闻,俱受中央国民政府恤典褒扬。《采访册》、《忠烈将士一览》。
林福懋 光俗里营前人。役于海军第二舰队,在抚宁炮艇殉职闽江口。祀忠烈祠。见《抗战殉难忠烈将士一览》。
王祥兆 五里洋人。陈永孝,象屿人。俱海战第一舰队中山军舰枪炮手。抗战出力,同时于湖北金口上游殉难。祀邑忠烈祠。《忠烈将士一览》。
林政惠 洋屿人。海军马当区炮队队兵。奋勇抗敌,不幸死于马当。海军部令祀忠烈祠。《忠烈传士一览》。
王品显 江左里人。在陆军二十八军六十二师充当一等兵。浙江孝丰抗日战争,殁于阵。祀忠烈祠。《忠烈将士一览》。按六里以内,各乡丁壮,应征戎行,出力者不乏人,在抗战期中,不幸而捐躯者,亦大有人,今只就后勤总部编列《陆海空军抗战殉难忠烈将士名册》中录其有可考,属于六里者,立传《忠义》。
黄开霖 赤屿人。与黄石、林金官等于三十年四月十九日地方沦陷时,激于爱国义愤,为抗敌参加游击。八月四晚,琅尾湾之役,毙敌酋守备司令中岛少佐,与有力。斯役,歼敌三十余人,造成江右(时闽海战区,有江左、江右区分,长乐属江右。)抗战轰烈奇绩,终使敌人受制于我,崩溃而遁。三十三年十月五日,沿海再度沦陷,开霖仍与金官等入县战地服务队,谋克服县城。八日,在湖里岭金鸡山与敌鏖战历数小时,不幸开霖弹中头部,壮烈牺牲。同时相继阵亡者六人。有刘振芳者,县城人,英勇与敌肉搏,身负重伤,几濒于险。(采访册)。
陈麻肚 营前人。林振业,洋屿人。林务世,湖里人。林唐妹,白石桥人。林鸿铨,湖里人。与赤屿黄开宁、县城郑资营同时参加战时服务队。反攻时,与敌战于湖里岭金鸡山,各奋不顾身。初搏斗,合力手刃敌兵数十猛,惜以援绝力竭,七人俱为寇害。林务世、林鸿铨被俘腰斩。克服后,地方曾为斯役死难者勒碑刻铭,立于河阳江畔。(采访册)。上述辉煌战果死难者,但就六里方面而言,未详全县。
○人物 上七 节概
林之蕃 字孔硕,又字涵斋,别署曰积翠头陀,材孙,弘衍子。材清介,于物无所好,独宝一箕子鼎,殁以贻之蕃。巨室期得鼎不可,探知衍有官逋挟之,之蕃偿所遗屋与田,俱不可。之蕃曰:“鼎,受之光人,当告庙乃予。”期日,召巨室予鼎。之蕃抱鼎告曰:“孙之蕃,不能守传器,愿与索鼎者同殉。”向巨室一击,巨室踉跄窜去。崇祯癸未,第进士,同侯官林垐为倪元璐所器重。及谒选,垐得海宁知县,之蕃得嘉兴,又同省密迩。邑有盐商,恃巡按御史李挺力,夺故宦墓,溽暑走百里,验山界,具图,竟坐商罪。挺怒,以计典罢之。唐王称号,黄道周以之蕃与垐荐,同日拜御史,继授之蕃考功郎中,垐文选郎中。唐王败,之蕃隐于故里唐屿,以画自给。后梦陈子龙以冠服招之,疽发背卒。著有《涵斋集》,前半诗,后半文。案唐王时,御史郭贞一亦疏荐之蕃云:“原任嘉兴知县林之蕃者,种种善政,难以枚举,为盐臣李挺所倾。及去任,缙绅士民罢市闭关,叩阍请留,而奸党疾之,遂从降调。夫之蕃所能者,无得罪于百姓;所不能者,弥缝于上官,此贤令也。使天下之令皆若之蕃,实心清节,则海宁有不升平,祸患有不消弭耶?所宜特加超擢,以风有位也。”明姜绍书为撰传云:“林之蕃,字孔硕,号涵斋,闽县人。崇祯癸未进士,授嘉兴令。自幼喜画山水,落笔苍润,韵致更自潇洒。其为吏,清廉有声,惟知奉公洁已,不喜逢迎上官,遂为鹾使者所劾,竞拂衣归。一瓢一衲,寂隐山中。因写山水一幅,寄余同邑荆毅庵,盖其同门友也。烟云泼墨,点染精工,题绝句曰:‘与君隔别几经秋,云水无缘接旧游。若问故人生计在,石田茅屋隐山邱。’亦足想见其诗中有画矣。其父弘衍,号得山,由恩荫擢民部郎,亦深解画理。孔硕殊有凤毛,故足述云。”见《无声诗史》、《国朝画识录》。又案之蕃传原附祖材传后,见《福建通志》。
黄曾源 字石孙,洋屿人。清光绪庚寅进士,由御史台出守徽、青、济南等郡。服官十余年,宦囊羞涩,衣服饮食,有寒士所不堪者,曾源处之晏如也。林畏庐纾送其出守徽州,有句云:“石孙不因人之曲而曲之,因人之直而直之。且其事人也,不以生死盛衰易其操,阿谀党顺变其言。诚君子也。”辛亥后,居青郡,杜门不出,望门投刺者,皆拒而不纳。辞袁项城征聘书云:“西山薇蕨,古之人有行之者。”其始终亦自完一节焉。有《石孙诗稿》一卷。见《琴江志》参《畏庐文集》。
○人物 上八 孝悌
郑鼎材 字新甫,洋屿人。弱冠失怙,事母黄氏尽孝。母殁,五日必哭于墓,虽阅岁犹一日也。邻有恶少,好生事立威,乡里不平,争欲击之。鼎材知直在已,愈巽抑,嬉笑曰:“吾欲唾面自干耳,何必怒焉?”侮者惭服。生平于物无竞,洵为乡之善士。及子发先登端平二年进士,恩封京秩。卒之日,子婿郎官王伯大为撰墓志铭。洋屿《郑氏族谱》。
陈 秀 子希实,洞江人。事亲以孝闻。少颖悟,崇尚儒术。明宣德戊申例贡,正统戊午南京乡试中式,授桂林府学教谕。乞赐归,依亲终养。上嘉其志。归逾年卒。同里许天赐为撰行状传之。洞江《陈氏族谱》。案许天锡《赠别陈希实归省诗》云:“太学英髦多俊才,喜承恩命暂荣回。谁云骥足淹千里?终见鹏飞到九垓。壁水久闻歌棫朴,芹宫重许咏台莱。还家努力须勤学,伫听纶音天上来。”录于《陈氏谱谍》。
林 堪 子尚乾,唐屿人。明嘉靖癸卯举人。授澄迈教谕。辑邑志,训诸生,以勤能著。分校南畿,过太平,有两监生持数千金怀刺求通,堪署刺曰:“借资而负所学,受货而负吾君,皆天戮民也。”两人愧而遁。迁宣化知县。同安洪朝选为广西参议,与堪善,朝选与巡按御史抗,御史劾朝选并及堪,遂罢。后朝议以御史言不当,调朝选而出御史,然不及堪矣。堪性至孝,大母许,治家严,幼侍竟日,未尝移寸趾。奉父母,承颜顺志。有一弟,父母爱之。弟一子,而堪子三,以己产均弟焉。《闽侯县志乡土志》。
林 祥 字叔擎。父开琼,官永安教谕,归卒。家贫,有二寡嫂,穷困无措,祥誓不娶,谒力供奉,以恤其孤,两嫠安之。其叔兄茂才祺病亟,祥斋素吁祷,割左肱和粥以进,兄病寻愈,祥遂不复荤食。生平锐意文章,不求闻达。尝病瞽,后复明。力学有悟,自号忏凡居士。《闽侯县志》。
郑玉成 字孟聘,马头人。邑庠生。父卒,事后母以孝,友诸弟以爱,讲学洞江灵洞精舍,赡其家。生平进退必以仁义为则,人咸钦之。惜其学问文章,未为世用,著述亦尽散佚不传。《郑氏族谱》。
贾 勃 贾瑾兄弟也,洋屿人。母黄氏,家贫守节,勃、瑾刈樵苏以供母。宣统三年,闽省革命,勃、瑾由省回里,途遇无赖数人搜劫行李,无所得,怒欲杀之。瑾呼曰:“我弟也,请释彼而杀我。”勃亦呼曰:“我兄也,请杀我而释彼。”并遇害。勃年二十,瑾年十八,母闻知绝吭而死。《福建孝义传》。
许赞周 字翊臣,洋屿人。事兄如事父,坐卧必偕,颜色必和。兄所言无不奉行,所言非是,辄几谏,不敢显摘其非。间或外出谋食,所获薪金皆供兄,亲属亦无不沾其惠。《福建孝义传》。
林庆增 字昭宴,号赐侯,泮野人。以岁贡生授广文之职。幼力学不倦,长以名节自持。事亲孝,笃于兄弟。晚年设绛授徒于乡。出其门领乡荐捷南宫者,实繁有徒。《林氏家传》。
林善柽 字通诚,泮野人。聪明有至性,事母以孝闻。日出而作,夜依母旁读书习字。与乡里居无间言。以勤与俭立其家。且通六艺,于篆隶正字摹拟尤工,凡乡之楹联以及器具文字,皆出其手笔。《林氏家传》。
李 松 洋屿人。人以纯孝称之。父维藩,视女福宁,卒于客中,松匍匐负父遗骸归,抵家,朝夕痛哭,累月泪尽,继之以血,遂丧明。《琴江志》。
贾凝禧 字紫庭,洋屿人。与兄友爱綦笃,兄食指浩繁,皆仗凝禧赡养。戚族贫乏者,无不周恤。故历充海军要差,殁后家无余资。见《闽侯县志》、《琴江志》。案贾凝禧,洋屿人,英国海军毕业。回国后,于光绪壬寅中式举人,署山东荣城知县。辛亥革命,任海军部司长,卒于京。子勷,马尾海军毕业。案《琴江志》误为子勷,署荥阳知县。
李守瓜 字廷绵,高洋里华阳人。为人诚悫,有至性,事父母綦孝,为乡闾所钦式。友爱伯兄,一如事父。兄亡,视侄如子,以教以养,循循善诱,不速而达。出则恂恂,于人无忤。在商界数十年,虽逐什一之利,然而宅心不诡,未尝不以实告人也。故虽失败屡空,必弃产以偿之。因是一生驰誉,殁后十数年,阛阓中有识者,犹称道不衰。采《李氏家传》。
○人物 上九 义行
林 浦 唐末避地海滨。凡山巅水际,可维舟处,皆凿义井以给行人,呼为林公井。及卒,里人祀之。见《闽侯县志》、《闽县乡土志》。案林浦,光俗里人,祀泮野通济王庙,遗址尚存。《福建省志》、《闽侯县志》俱有传。
陈伯亮 营前人,中允谨之父也。生平不食言。家积粟,有籴者误遗金而去,伯亮急追之,呼曰:“而更欲籴耶?何为多与吾金?”其人感而谢之。明嘉靖间,倭掠郊野,伯亮自乡移入城,市屋者多售数百金,其故屋主讼之,巡抚阮某欲罪其人,而令减值,以归中允,伯亮不可,敕谨曰:“汝慎无为此。向者,吾避寇急于问舍,既成价矣,虽多得吾千金,不悔也。”中允乃辞。见《福建通志》、《闽侯县志》、《陈氏家传》。案《福建名胜志》云:“南园在洗马桥东。状元陈谨别业。园逶迤里许,户外有冈阜,三石森立如笋。”
朱仲素 光俗里下朱人。嘉靖中,置田立义渡,行旅便之。见《长乐旧邑志》。
郑 祯 字立姬,其先福清人,后迁闽侯玉田。父邦祥,《文苑》自有传。顺治四年,海盗谢朋勒民饷,郑族被掠者十人,需万金,力不能赎。盗语人曰:“得郑秀才一见,当为若解。。”族人以告祯,祯欲行,所亲止之。翌日,迎者至,祯遂与偕行。既见朋,执礼甚恭,下拜曰:“久闻乡间长者,何幸一见!自愧卤莽,请以此辈万金为赠。”款留一宿,各令释械而归。兄梓。《全闽诗话》云:“邦祥有子二,曰二铭,二室。训导德化。时山海交讪,德化城陷,从子被掠,间道驰书告祯。祯假贷百金,急足驰去。中途复掠于他盗,祯又贷如数赎以归。祯以副贡生终。子善述。”《福清县志》、《闽侯县志》。
陈存惰 营前人。康熙间,置义田,立渡济人。寿八十有八。《陈氏族谱》。
林须堂 字慧明,营前人。以航商致富,疏材好施。乾隆间,倡捐田亩立义渡。子孝爽,字朗西,有父风,亦捐修渡亭诸喜举。《林氏族谱》。
林世达 厚安人。众善力行,捐资修郡学圣庙。卒后,子德苞,能承先志,修洋屿路,躬自督工辇石,植其基,平其址,以利行人。见《修路碑记》。
贾 巨 字元杰,洋屿人。道光戊午③正科举人,授德安知县。一行作吏,每届岁暮,必以养廉分给戚族及里中贫乏者。在官十年,讼庭草长。能折节下人,不遗故旧。有某,生涯奇窘,百结鹑衣,一登门求助。巨闻报起,整衣冠接见,礼貌无少衰。嗣卒于官。扶■〈扌親〉归日,民泣者数千人。《琴江志》。
郑善谋 字孔典,马头人。贡生。生平慷慨,赒恤亲戚邻里,无少吝。见《郑氏族谱》。
许维干 字天德,洋屿人。有善行,生平未尝疾言■〈辶〈雨上豕下〉〉色,待人和蔼谦冲,三尺童子无欺。经商累积,布施不遗余力。商业收歇时,被人积欠数千金,慨然将簿据焚却,以清轇轕。迫享遐龄,孝钦皇太后七旬大典,赏以绢锦米肉,赐“厚德宜年”四字。子赞勋,举孝廉。眼见子孙发达,人以其修德获报云。《琴江志》。
陈利达 洋屿人。生平忠厚悫恭,闾里称善。教子以义,各成其基业,有燕山之风。家传。
杨长卿 字文彝,洋屿人。附生,光绪间福建武备学堂毕业,派充广东将弁学堂教习。约束严密,为诸生所信服。调广西忠字后营哨官,以克复柳州军功,赏戴蓝翎。民国时,任广东征募新军督队官。北伐时,当第二师参谋长。生平慷慨任侠,退役里居,遇有纠纷事者,必据理调解之。凡地方公益义举,力任之无后人,以故为乡里所共仰。《琴江志》。
王心诚 字立敬。平生不读书,而言行所守,不出圣贤范围。家奇贫,所以博亲欢者无缺。后充马江船政差官,所得月薪,尽赡亲党,卒后家无余资。案心诚,洋屿人,曾为守备。《闽侯县志》立传《孝义》。
施桂发 厚安人。慈善为怀,舍资督造高安厚安石路,乡里德之。见《施氏家传》。
王景荃 绍惠里大溪人,以经营商业省居。创瓷业于南台,揭橥曰万成,扩铺曰通成、协成、宜成、天成、同成。又尝设肆于日本,榜曰福隆。景荃年逾耆艾,精爽就衰,呼诸子而诏之曰:“吾半生辛苦,迄可小康,仅图自活,汝曹已免饥寒,尚不决计休业者。谁无戚族?谁无知交?吾之多商店,用夥一人,则饥寒少一人,抑已浸有余益,以济人不足。汝曹从我阅历有素,勉继吾志。”宣统元年间,以筹措不及,负债莫偿,调停者已议减其算有成矣,景荃乃暴卒。子春榜,于衣上夹袋检得遗命,略云:“吾生平于他人财物,丝毫不苟取。今以规画太广,鞭长莫及,累人亏损。若腼然视息,安见非出于心?吾惟舍生,聊明心迹。汝曹当戮力再造,获利市,既补偿未足之数,吾目乃瞑。”诸子号恸,誓弗敢忘,里党妇孺,素蒙恤孤、敬节、度岁、产粮、施槥、施衣、施药诸惠,皆登堂哭尽哀。诸债东闻之,皆相率来唁。春榜自幼随父学商,兼理家政,遭父暴卒之变,痛不欲生,乃日夜苦心焦思,教督诸子增祥、增祺、增禧、增祯等,努力恢复先业。卒能前沉后扬,终于筹足前此减价之数,列单请福州总商会代按分分还,并丐当代名流为作家传,以表扬其父不忍负人之苦衷云。见《石遗室文集》、《福建通志孝义传》。
游于艺 字建松,号德村,洞头人。马尾海军出身,学与萨镇冰、刘冠雄观摩而善。曾同萨出国考察日本、英国以及南洋群岛海军。尝任闽江口长门炮台管带。以其科学有专长,遂调为江南造船所监造官。大东沟战役,在邓世昌部参加作战,因受伤退休于家。每慨清廷腐败,不可振作,于是不作出山计。在乡立义塾,延名师,教人子弟。每朔望日,必亲命题考试,有殿最者,必奖之。不久,造士升学成名者,为数不少。而且感化里闾无讼,向之颓风,为之一变。子姓繁兴,一一皆聪明特达,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称为义门者,良有以也。采家传并见《谵轩诗文稿》。
○人物 上十 艺术
林 莹 字月湖,至德里唐屿人。弃举业,学习堪舆于江西赣州,历一十八寒暑乃归。于是天文之学,日家之理,靡不精通。月湖生于宋元符戊寅,卒于淳熙丁酉,寿八十。《林氏族谱》。
陈 鼐 元至正间洋屿人。天性纯雅,工诗赋,尤长堪舆。居乡里,诱人以善,人咸化之。《陈氏家传》。
林思普④ 光俗里人。精阴阳学,与陈礼以堪舆齐名于时。生于至元已亥,卒于宣德乙卯。《林氏族谱》。
林弘衍 号得山。以父材荫擢民部郎。深解画理,自成一家。子之蕃,得家传,脱尽作家习气,山水笔力奇恣,方之王大痴、梅花道人。醉后泼墨,幽致淋漓,为石田、云林所不及。《闽中书画录》。
郑 焲 字世晰,玉田人。聪慧强记,读书过目成诵。应童子试,列冠军。康熙戊寅岁贡。精治《春秋》,下笔敏捷,日可成艺数篇。兼通相字,推测多奇中,迥非术数家可及。《郑氏族谱》。
陈廷成 高详里东屿人。雍正间,以好义称。擅长针灸术,推为济世良医,名重于里闬。《东屿陈氏族谱》。
林钦先 字菊西,泮野人。道光间邑庠生。工画兰,书诗并妙。(采家传)。
陈义銮 字哲甫,号容侯,营前人。精围棋,算法无抗手。《陈氏族谱》。
陈阶荣 字桐列,洋屿人。咸丰间庠生。学问淹博,以岐黄术重于时。《陈氏族谱》。
郑 鳌 字孟占,又号榕峰,马头人。候选直隶州左堂。精堪舆术,道光时人。《郑氏族谱》。
王叔丰 筹岐人。精治小儿麻疹、天花、急性传染病,每当是疫流行,门庭若市。行医数十年,活人无算。王于光绪十年甲申之役,正法兰西海军舰队入马江熸我军舰时出生,因以为号,人遂以法兰西先生呼之。《医林简介》。
郑葆仁 字同亮,号仲纯,马头人。笃学,有志未酬,乃改习岐黄之术,以济世活人为务。学识经验俱富,著有《灵素精采》等书。光绪庚子卒。《郑氏族谱》。
林学粹 字缠罡,营前人。耽吟咏,擅绘人物,笔法仿佛瘿瓢子,兼工书,有三绝之称。(采访册)。
黄良安 字晦斋,黄李人。精医术,尝修《黄氏世谱》,致力阅三十年,抄录盈箧。著《医学实验录》四卷。(采访册)。
张朝弼 字丕钦,洋屿人。光绪戊子举于乡。性豪爽,擅围旗,尤工拳书、指书,间写兰花,亦萧疏有致,艺林重之。参《琴江志》。
李廷迎 存谷子,初名蓥,又名嘿,有时署点字,默字,家于洋屿鹤山,遂以鹤山为号。福州法政毕业。工山水,笔墨归宗神韵,不事摹拟,自成一家,书卷之气盎然。尝云:“六法法于六经。”诗亦佳。子遁,字育中,年弱冠作画有乃父风。(采访册)。
○人物 上十一 隐逸
李 彰 字昭远,号三峰,原剑浦人。元至正间,避乱隐居唐屿,以吟诗讲学为事,称为三峰先生。玉融陈赐诏出其门。叶文忠《赞三峰先生像》曰:“前贤已往,后贤未来。公既能继,公复能开。斯文硕望,旷世三才。道德指归,学者赖哉。”《黄李族谱》。
邹 煦 字维和,号寒谷,郑善夫书“寒谷”二字匾邹氏祠。光俗里人。有古隐君子风。居邱山,不忘耕稼。尝训子弟曰:“惟读可以滋大尔后,惟耕可以保膺先德。”明司寇郑恭介为之立传。见《邹氏族谱》郑恭介撰传。
邹 定 字世贞,光俗里人。初业儒,豁达有大节。后就贩江苏,建栈竖碑刻石为记。恰遇福城主试官寓于馆,吐谈间,惊曰:“有此宿学,足以酬世,惜屈于商。”劝定归而应试。定实不知其考官也,然聆言心动,遂束装回梓,重温旧业。赴应府试,皆列前茅,补郡弟子员第一名。身材奇伟,在稠人中有鹤立鸡群之概。时隆武在闽,招纳贤士,被招在内,任以都督重职,累辞不得。未几,清兵骤至,隆武航海,定亦归隐。自此杜门,足不出户外,以终其身。见《邹氏族谱》。
林 潭 字二耻,高详里黄石人。崇祯末诸生。明亡,弃举子业,携家隐大象山。草寇大疤掌作乱,尽室被虏。妻陈氏,有殊色,不受辱,骂贼寸磔死。潭誓不再娶,寄居文殊寺僧房,以终其身。自号二耻者,耻不忠不孝也。著《二耻斋集》。见《福建艺文志》、《唐峰纪略》。
施家庭 字木易,江左里厚安人。智勇过人,光绪间供差澄庆兵轮,为管驾所器。甲午大东沟战役后,慨时局无可挽回,乃束装归隐于市。卒年七十九。(采访册)。
林子建 光俗里长安人。幼入学,聪颖异常童。授以五经,背诵不遗一字,师遂以子建名之,字曰步奇。科举罢,负笈全闽师范学堂。尝游武汉,纵览长江名胜。归,既丧其妻子,又慨乎举世板荡,乃散家资,耽溺诗酒。晚岁无以为生,日惟课徒以修脯自给,矢口不谈时事。不冠不履,眼中眇若无人。亲故知其所逃,每以诗酒招之,饮辄醉,醉犹出口成章,词不穷竭。或佯狂道路,似滑稽生之流。卒之日,邑之文士于城北梦楼设位悼之。(采访册)。
○人物 上十二 流寓
熊 禾 初名铄,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阳人。宋咸淳十年进士,授宁武州司户参军。有《勿轩先生全集》八卷。禾,宋亡不仕,筑室江左里云门山,学者云集。谢枋得来访,抱而哭,曰:“今天下皆贼也!不为贼,足下与我耳。”《闽词征》小调。
郑 和 云南人。原姓马,从成祖起兵有功,累擢太监,赐姓郑。史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事不尽然;盖成祖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成祖实追孝武、太宗汉唐之治,宣威异域,于是有命和造巨舶六十有二,同副使王景弘率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通使海外。凡七涉沧溟,历四十国。每次舟师往还,留居长乐,望风解缆放洋,阅时多至七个月之久。永乐十年,奏建南山塔寺,为官兵祈报之所。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殿,立《天妃灵应碑记》,记神之灵与功之伟。且数至江左里云门山,修建云门寺,塑观音像,赏玩云门十五奇景。《名胜志》、《藏楼金石志》。
宋 琯 嘉靖间兵部郎中。侨居光俗里。与长安广文林子达交挚,文酒唱和无虚日。《林氏族谱》。
刘沂春 字泗誓,号鲁庵,潭头人。崇祯甲戍进士,令乌程。福王时,官工部主事。唐王时,官太常寺卿。鲁王时,官副御史。及败,栖隐乾巫寺,为时最久,后匾其寺曰“天表云林”。见乾巫寺记载。
林逢经 字守一,号铁崖,坑田人。祖世章,父俗阳,邑志俱有传。隆武称国福州,逢经以黄道周荐,拜翰林院检讨。事败,被缁入桃源山(在钦仁里),庐于临安公墓下。除夕赋诗,一字一泪。详墓志。卒赴松下海死。清乾隆四十一年,予谥节愍,葬焦溪。《名胜志》。
○人物 上十三 方外
大慧宗杲禅师 宋绍兴初,洋屿云门寺开山初祖。后人于坐禅处勒字纪之。《琴江志》。
永 安 江左里云门寺高僧。能诗。
大慈禅师 宋政和间,住持大象山文殊寺,有语录示法。僧徒甚众。见《文殊寺碑记》。
真 潮 歙县吴贤之子,名克恕。贤官夔州,既失职,浪游不归,是时,真潮方四岁。十五娶妇,十六闻父在蜀,遂迹之于蜀,不遇。因遍迹于楚、越,往回齐、鲁、卫间。十九礼观音大士于南海。尝入五台、太华、鸡足、瓦雾、峨嵋、衡山、黄梅、青原、黄檗、东林、百丈。又之吴,栖于孝丰,募于全建白云寺。诣南海,遂游闽,先栖连江县普照庵,明年至长乐坪岐洋蟛蜞洋山。万山之中,豺虎纵横,日惟饮水一盂。居数月,邑人司马陈省使人馈以粱粝,始得粒食。住六年,闻邑有龙泉寺颓圮,重新缮治,已而又弃去,游方广岩,始定居焉。真潮持律谨严,履穿衲破,执作勤苦,累化千金,不以锱铢自奉。少尝立禅,自入台以来,但趺坐念佛,未尝就寝云。《高僧传》、《龙泉寺志》。案坪歧洋在江左里芹山,俗呼蟛蜞洋山,其地有金狮岩古迹。
祖 元 云门寺僧。风骨清癯,危坐终日,妙喜目为元枯木。后居连江福严庵。《高僧传》云:“元乃云门寺发明十三人之一也,余略。”
懒 残 俗姓黄,名应,至德里黄李人。明正统间官刑部清吏司主事。愤于忠肃之冤,落发邑之福安寺(在董奉山下)。圆寂董奉岩,尊为懒残大师。见《黄氏世谱》。
昭 纯 文殊寺僧。以清初劫后,剩废址荒墟,继往兴复堂宇,宝像辉煌。尝谓:“修梵行,信用果,明罪福,是拜道之资。”见《文殊寺碑记》。
兴 性 康熙初人,讳其姓名。奉母结茅隐于高洋里银峰。锄月耕云,有功梵刹。见银峰寺石刻。
王狮公 高洋里黄石人,佚其名。有道力,以符咒治人病辄愈,人立庙祀之。见乡土志。
晓 霖 玉田乾巫寺僧。康熙间,闻蕉溪郑居士讲学有悟,曰:“老衲已参透禅机矣。”见于《郑善述传》。
阮斋公 佚其名,江左里洋屿人。以素不茹荤,故人呼之曰斋公。尝遇异人,授戟指禹步之法。年逾九十,尚童颜乳齿。一日登云门山,不知所终。《琴江志》。
超 月 至德里广明寺僧。清修苦行,因诵《法华经》有悟。(采访册)。
夏 荷 玉田观音山乾巫寺僧。以农工为禅,每炊事后,不食,辄升座入定数日或十余日,如山屹然跏跌晏坐。山野田夫,偶步云堂,屡见鼎中饭已生菌久矣。咸以为异。(采访册)。
春 松 号昌开,平潭张氏子。年十九为玉田乾巫寺僧。能技击,善内功,以此为众所敬畏。一日,忽闭关镇坐于禅龛中,参禅入定。初则数日忘餐,继而数月绝粒,终至十二年断烟火不出。嗣弟子启龛视之,面西跏趺,神光奕奕,俨然生也。熟视之,已尸解矣。不知其何时圆寂,证成金刚不坏之体。蜕原留寺内,四方顶礼者不绝如缕。日寇陷境,山寺几绝人烟,其蜕遂亡。或谓托化而去,示色身终归坏灭空亡;或谓为人盗去。春松乃夏荷徒孙也。僧今了有诗云:“祖道高深禅更妙,师诚菩萨再来人。”见《碑记》。
○人物 下一 节孝
明许氏 唐屿林仕联妻,吏部给事中瑄女,天锡妹。仕联卒,甘贫茹苦,克尽孝道,抚孤长成。嘉靖二十七年以贞节旌。寿九十。
陈 氏 唐屿林镜甫妻,太仆卿文沛女,云南布政时范女弟。孀居,屏珥修斋,诵《般若经》。三十年足不逾阃阈。万历二十七年以贞节旌。与林仕联妻许氏称唐峰双节。见唐屿家传。
金 氏 长安林兴彬妻。媳陈氏,俱以节孝闻。贡士陈守亮为二节妇诗云:“双标节操永流芳,姑媳冰霜矢念良。愁听鹃声频陨泪,坐看月色几回肠;倚闾空切归来望,对镜徒伤别后妆。却羡贞荣齐往代,孙谋继志奕龙光。”又诗云:“一门贞节羡双芳,天植纲常赋性良。帘外采飞新燕嘴,匣中茫泣旧鱼肠;弟昆义魄犹驱母,姑媳贞心早罢妆。旌表圣门元不乏,九重瑞拟锡恩光。”见《林氏族谱》。
清王氏 洋屿薛泽民妻。乾隆五年旌奖节孝。
高 氏 厚安陈宜木妻。嘉庆七年旌奖节孝。
李 氏 同怀姐妹。一嫁洋屿汉军蓝飞骠,一嫁骠胞弟飞骏。骠、骏相继殁,姐妹茹苦守义,各抚遗孤举于乡。
冯 氏 洋屿驻防汉军武骑略尉锁开安妻。光绪元年节孝立坊。
陈 氏 洋屿建威将军刘茂妻。旌节孝。
曹 氏 浮岐卢清波妻。道光七年旌奖节孝。
赖 氏 洋屿建威将军刘文妻。道光二十六年旌奖节孝。
刘 氏 浮岐卢能芹妻。光绪十七年旌奖节孝。
刘 氏 浮岐卢继春妻。道光四年旌奖节孝。
刘 氏 浮岐卢寿天妻。子能琼早逝,与媳翁氏光绪庚戍年同旌奖节孝建坊。
郑 氏 浮岐卢于启妻。光绪间旌奖节孝。
林 氏 猴屿郑文衡妻。光绪丙戍旌奖节孝。
陈 氏 洋屿林豪直妻。旌题曰“节媲坤贞”。
贾 氏 洋屿张有庆妻。同治二年节孝旌,勒字云门山石壁。
李 氏 洋屿郑心淇妻。年二十四孀居。抚孤事上,闻于里闬。与子传娶妻杨氏。道光十年,督宪孙尔准俱以节孝旌。见省志。
陈 氏 洋屿郑心藏妻。年二十一夫亡。操凛冰孀,孝翁姑,和妯娌。节孝旌。
邵 氏 洋屿郑尚泰妻。二十三孀守,抚子积光成就。节孝称于乡党。
陈 氏 洋屿林国杰妻。咸丰间,旌奖节孝。
王 氏 洋屿汉军中议大夫赖骞之妻。于同治元年以节孝受旌奖。
邹 氏 筹岐刘子栋妻。嘉庆丁已节孝建坊。
程 氏 营前林韵环妻。二十四孀守。年逾八十,旌为贞寿。
王 氏 泮野林继长妻。旌奖节孝。
郑 氏 泮野林继汤妻。光绪十七年旌奖节孝。
郑 氏 泮野林继涌妻。光绪十五年旌奖节孝。
黄 氏 长限林则方妻。乾隆已亥节孝,闽县旌匾曰“柏操遐年”。
朱 氏 洞头陈书继妻。乾隆三十七年旌奖节孝。
林 氏 东屿陈登心妻。旌奖节孝。
林 氏 下洋李克杰妻。节孝。
林 氏 马头郑大章妻。乾隆戊甲寿八十七。旌奖节孝。
朱 氏 洞头陈立统妻。乾隆三十一年旌奖“皓首完贞”,立坊。
朱 氏 洋屿黄庆安妻。夫卒,家贫孀守,择嗣刻苦抚之。
邹 氏 马头郑孟锐妻。光绪十二年旌奖节孝。
贾 氏 清正白旗汉军故武信左郎洋屿张有庆妻。节孝。同治二年十二月旌奖建坊。
杨 氏 马头林仁杰妻。同治三年旌奖节孝。
王 氏 洋屿董绍安妻。夫亡,家奇贫,抚孤守节。
张 氏 洋屿赵金荣妻。家贫守节抚孤。
蓝 氏 洋屿曹士德妻。夫亡,家贫苦,亲党有欲夺其志者,氏号痛自挝,以针黹度活,常并日而食。邻里贤之。
董 氏 洋屿栾元权妻。夫客死新嘉坡,子方周岁。家贫,菇苦守节抚孤。
李 氏 洋屿陈庆发妻。少失怙恃,作女工以抚弟。迨适庆发,孀居守节,抚女长成,卒保其志以殁。
林 氏 洋屿郑宪时妻。家贫、守寡,竭力奉姑。内外无间言。
林 氏 洋屿郑禄敬妻。敬充当海军头目,中法之战阵亡。林孀守,事姑至孝,久而不衰。
谢 氏 名品梅,马头郑孟瑞继室。原配吴氏殁,子克岐、克嶷方数岁,瑞念上奉白发慈亲,下顾岐嶷幼子,遂纳吴随嫁婢品梅为继室。瑞病瘵,初行婚礼,合卺未成即殁。品梅忍泪事姑训子,理家务,内外肃然,数十年如一日。遐迩俱以节母称之。克岐读书入泮,娶陈氏、李氏。克嶷娶王氏,未几卒,王氏亦以节孝终。谢氏寿至八十三。光绪十九年旌奖“中帼程婴”。族人郑葆仁、郑景修俱撰传述表扬之。见《郑氏族谱》。
郑 氏 玉田康熙间岁贡生焲女。焲《隐逸》有传。氏唐屿林国奎妻。《福建通志·列女》有传云:“清乾隆间,唐屿诸生林国奎妻郑氏,夫死欲投缳奔井以殉,俱以救免。姑泣曰:‘为我存两孤。’乃不死。已而次孤殇,郑氏意今一雏可以累姑,走投江。渔者举网截浪,得不死,载还。会姑疾,刺心血杂汤药疗之。族有郎叔文芳,亡赖之徒,以言挑之。氏怒,割左耳告于宗老杖之。又为谩言投其子书簏中,氏见之复大怒,氏父焲诉邑令未得白,氏曰:‘诬不白,听恶言何为?’复割右耳。巡抚卞令誉廉知,檄县取状示期,设座亲鞫于辕门,观者数千人。巡抚令隶捧两耳遍示观者。随阅谩书,每一行命批颊十数,杖文芳血臀,荷校示众。氏大悦。时夏旱,是日大雨。越月氏两耳复生,轮廓悉具如初。人谓天显奇节,为古今所未有也。”时武林章藻功(按藻功,字岂绩,庶常也,工四六骈体文,著有《思绮堂集》。)《郑氏传》云:“孝节妇郑氏,福闽县人,诸生林国奎妻也。年二十一于归,孪生二子。国奎病且卒,妇决计殉缢,不得死,就庭除前井,姑觉傍徨,从井援,曰:“为我存两孤。”妇乃强活,支离一室,声不出户外。已而两孤痘殇一,妇意今一雏可以累姑,匆促投江水。前渚渔者举网截浪,得不死,载还。姑寝疾,妇磨刀剖胸剪肝杂糜煮进,姑疾遂瘳。姑妇相依者五年。族有亡赖子夜分钻穴入室,妇惊蹴姑起,次日亟徙宅避之。亡赖子造谩书千言诬妇,妇大恚,举刀割左耳不能断,奋力拉耳,掷榻前。姑与宗老具牒诉邑令,令弗顾。妇益恚曰:‘诬不白,存一耳听龌龊之言何为?’复割其右耳。啮齿奋刀,刀跃背坠席触胁入寸许。宗老复往诉令,令弗顾如初。大中丞卞公廉知,檄邑取郑氏父兄状,胥吏始惊怖罔知所为。公示期设座辕门,纵往观。先捧两耳进,遍示观者,随阅谩书,怒甚,每一行,命批颊十数。已传杖,杖三十,论充边卫戍。徐手巵酒奖妇之父,而笞所生亡赖子者。事白后半年,左耳更生完好,右始长,轮廓悉具,公闻复申奖语。以妇年三十二,格于例未得题请。先是,郡始旱,四郊禾就槁,忽雷电大作,沛然雨竞夕,适中丞下檄来时也。远近传者莫不颂公神明,而太息痛恨于贪鄙昏庸之邑令云。”玉田郑醒愚《跋章藻功为郑节妇撰传》云:“节妇,吾祖姑也。少时家慈为予言祖姑事甚悉。既而思作一传以传吾祖姑,又虑吾文不足以传祖姑者,爰中止。后读《拾异记》,薄其不详,及观此,乃喟然而叹。知凡事之有关于教忠孝节义者,大人君子固已发扬之惟恐后耳,又乌待吾之传吾祖姑也。”<按醒愚名澍若,善述裔也。>莆田郑开,字子明,有《郑节妇割耳复生歌》云:“遗安堂上访我友,(高云客)告我苦节事希有。去年节妇割两耳,今年两耳复其旧。去年旧耳囊尚存,今年新耳血缕痕,天彰苦节真奇绝,述之叹息那尽言?君不见,石头城下忠贞骨,冢中爪发长蓬勃。千载凛凛气犹生,俗眼看耳惊咄咄。”见《天镜楼诗草》。钱唐冯景右诗云:“五事配五行,礼听尤所重。世人亶不聪,于卦为耳痛。古之洗流人,耻受莠言贡。何况冰雪姿,无端集嚣讼。谩书千余言,鹗音豺声哄。白刃飞夜霜,浩气塞天空。一割复再割,双耳弃如葑。鬼神鉴精诚,江河助悲恸。刻肌俄复息,今古谁伯仲?桓嫠王凝妻,亦为奸所中。赖此百炼刚,生气肃群动。奄奄蜍志辈,百骸备无用。”见《谢鹰楼诗话》。
张 氏 光俗里林用兰妻。节孝。
郑 氏 光俗里林良祯妻。节孝。
陈 氏 光俗里林仁启妻。节孝。
陈 氏 光俗里林仁廷妻。节孝。
陈 氏 光俗里林仁攀妻。节孝。
邹 氏 光俗里林仁爵妻。节孝。
邹 氏 光俗里林仁施妻。节孝。
王 氏 光俗里林昭庆妻。节孝。
邹 氏 光俗里林仁顺妻。节孝。
陈 氏 光俗里林昭院妻。节孝。
阮 氏 光俗里林昭清妻。节孝。
郭 氏 光俗里林继□妻。节孝。
郑 氏 光俗里林继瑞妻。节孝。
高 氏 光俗里林继钿妻。节孝。
郑 氏 光俗里林继郁妻。节孝。
王 氏 光俗里林继长妻。节孝。
邹 氏 光俗里林述榕妻。节孝。
王 氏 光俗里林述学妻。节孝。
刘 氏 光俗里林继淑妻。节孝。
郑 氏 光俗里林述琪妻。节孝。
陈 氏 光俗里林继机妻。节孝。
郑 氏 光俗里林述全妻。节孝。
郑 氏 仙坡黄立珠妻。旌奖节孝。
陈 氏 钦仁里郑则圣妻。节孝建坊。
关 氏 洋屿李世元妻。旌奖节孝。
王 氏 洋屿钟文熥妻。节孝。
李 氏 洋屿黄祥骥妻。节孝。
严 氏 洋屿王国祥妻。节孝。
杨 氏 洋屿韩之华妻。节孝。
方 氏 洋屿王天保妻。节孝。
夏 氏 洋屿甘士选妻。节孝。
郭 氏 洋屿徐天树妻。节孝。
张 氏 洋屿李州妻。节孝。
李 氏 洋屿张理妻。节孝。
贾 氏 洋屿李逐福妻。节孝。
赖 氏 洋屿刘启文妻。节孝。
张 氏 洋屿黄增□妻。节孝。
王 氏 洋屿张景妻。节孝。
陈 氏 洋屿刘茂妻。节孝。
王 氏 洋屿赖骞妻。节孝。
栾 氏 洋屿许正冠妻。节孝。
夏 氏 洋屿陈炳庆妻。节孝。
民国 杨 氏 洋屿祁振芬妻,茂才秋岩女。幼字芬未婚而芬死,氏侦知之,欲上门守节,父母以芬家贫难之,氏立志愈坚,父母亦无可如何。入门后,孝侍翁姑,无纤芥之过。夫弟振烈钦其行,以子小钰承继,未几振烈亦故,氏同娣黄氏共矢靡他,同心抚小钰成人完娶,儿女成行。现年八十犹存,人以为氏苦节有以报也。
马 氏 唐屿林克庄妻。克庄早亡,氏守节备尝艰苦,教育子女长成。省长萨镇冰匾曰“荻教垂型”四字。寿至七十有一。
邹 氏 筹岐五品军功王诗球妻。节孝。省长萨镇冰以“操凛冰霜”旌其门,并刻此四字立碑于里中筹岐道。
郑 氏 洋屿黄曾恭妻。守节。现年八十有一尚健。
附孝妇孝女
清 吴 氏 洋屿郑书珍继室。性至孝,姑病割股和药以进,夫病又割股佐药。
民国 张 氏 下洋李守谷妻。割股孝父,戚党咸钦。寿八十五卒。
郑素琴 营前林道祥未婚妻,邑西海军军医官德铭女。字义珍。性孝友,佐母理家,知大体。睦亲周急,息事宁人,惜物力若载福,探梵典有夙根。读书嗜第一才子,忻慕英雄。谓巾帼有须眉,非欤?幼字道祥,以侍母病至废眠餐,又以读书操劳过甚病逝。嗣道祥迎柩归葬,表兄李世甲吊云:“牛肃女,左思妹、梁鸿妻。乃昙花一现鞶丝,而不及加笄。何来何去,魂兮魂兮。”
○人物 下二 贞烈
明 郑四小 江左里渔家女。许字猴屿张子卿,未婚而子卿死,四小缢以殉。尚书董应举为之立传云:“新宁阜山烈女郑者,四小其名。父周,渔者也。穷茅蛙舍,烈女幼即砺操,不出户,人罕见其面。年十六,父母以许闽县猴屿张子卿,子卿亦窭人子。既聘矣,病甚危笃。烈女徬徨请于母,愿往事之。其父曰:‘我先往。’至则子卿不幸死矣。归报女,女方织,陨涕匐于机上。其母呼之饭,曰:‘吾何饭?’呼之入,曰:‘吾何归?’嫂氏强慰之曰:‘姑何自苦,岂无胜于张子者耶?’不应。下机脱里衣一,以麻笼鞋,嘱家人送至张家,即入卧房若旋焉。遂缢而死。子卿父母闻之,痛哭迎其柩归,与子卿合葬于猴屿之崧高里云。董生曰:‘万历间,予见阜山人谈烈女事,云烈女有姐适梅花所,帷簿不修,烈女幼从母避寇梅花,即不入姐家。烈女父之探婿也,烈女夜候潮滩上,徘徊潮落乃归。旦日遂死。呜呼,烈固天性哉!非书史此类所能陶染焉。以所出微,至今未有为之请旌者。昔辽西陷,高副使二奴,一从主于灰烬,一负骸以归。此岂学问素讲、游衣冠以成名者哉!食禄以哆口诗书者,曾不愧死,何也?奴乎,奴乎,其圣贤之欤?乃世之所褒在彼不在此,吾于烈女有感云。’”见《崇相集》。
清 萧 氏 黄李李日进妻,名贤姐,邑二十四都春菜女。日进卒,竭备棺■〈八上衣下〉,丧制尽礼毕,择吉肃妆,从容投环以身殉烈。时康熙三十八年。族人李润赞曰:“吴航之北,天造地结。东峰嵯峨,梅海澄澈。诞毓闺英,秉衷似铁。笄年从夫,如宾礼接。十载奉姑,菽水无缺。孰意良人,一疾永诀。恸哭声哀,山川崩裂。从容取义,旁观哽咽。悠然此心,冻霜此浩。万世纲常,观斯决裂。日月并光,千古颜色。”
贾 氏 洋屿郑传道妻。郑耕读并勤,病瘵卒。氏谓所亲曰:“未亡人既无翁姑,又无子息,不死何俟?”遂于门者高驾彩台,尽贞节之义,从容自缢死。
郑 氏 猴屿张尔喜妻。乾隆三十四年旌“宫闱守义”。
蔡 氏 猴屿张朝柱妻。乾隆三十三年以贞奖赠“冰心朗照”。
贾 氏 洋屿黄运寅妻。未于归而寅亡,贾矢志靡他,登堂拜翁姑,奉侍维谨。
魏官姐 洋屿郑大任未婚妻。未婚殉烈,以“操凛冰霜”旌。
王 氏 浮岐卢尚万妻。乾隆戍子殉夫烈节。
张 氏 浮岐卢梦奇妻。结婚未一月,殉夫自缢。
郑顺官 洋屿黄昌起未婚妻。光绪间殉烈,闽县以“贞烈流芳”旌。
王 氏 洋屿董坤妻。夫亡,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噉恶草具以度话,至数十年。
许 氏 洋屿陈懋庆妻。生子显亮周岁,而懋庆卒。力作女工,以养以教,抚子成人。
沈 氏 洋屿王联捷妻。于归只七日夫亡。家贫甚,沈抚承继子以延王氏血食。
赖 氏 洋屿甘格泉妻。父安,听鼓中州,格泉由闽往汴完婚。时值洪杨之乱,中途冒险,以致染痞,合卺十七日亡。氏守贞终其身。
李 氏 洋屿黄运泰妻。运泰病瘵已久,李入门七日泰亡。矢志守贞节。
王蝉娘 筹岐享齐女。道光间配唐屿林姓,为未婚夫殉烈。
□ 氏 筹岐王贞乐妻。同治壬申殉烈。
□ 氏 筹岐王立武妻。咸丰间殉烈。
王 氏 筹岐王利郡女。道光间许配唐县林氏,夫亡殉烈。
高 氏 筹岐蔡辉煌妻。未婚闻讣殉烈。
陈 氏 泮野林继铨妻。光绪八年殉烈。
李 氏 赤屿黄存长妻。夫亡殉烈。
林 氏 赤屿黄德妻。殉烈。
张 氏 赤屿黄昌勋妻。殉烈。
柯 氏 赤屿黄德彦妻。殉烈。
蔡 氏 岭头林国谨妻。未婚贞烈。立坊。
王 氏 祥洲邹德谮妻。殉烈。
许 氏 详屿林建瑶妻。建瑶客死日本,又以子夭折,结台殉烈。兄信庆请旌奖建坊。
王 氏 林彩元妻。未婚贞烈。
张 氏 霞洲邹则洋妻。殉烈。
陈 氏 祥洲邹则雄未婚妻。殉烈。
陈 氏 祥洲邹则禄妻。贞烈。
陈 氏 祥洲邹居谋妻。殉烈。
陈 氏 祥洲邹居绪妻。殉烈。
陈 氏 祥洲邹以员妻。为夫殉烈。
郑 氏 祥洲郑义悦妻。殉烈。
徐 氏 光俗里林用绛妻。旌奖贞烈。
陈 氏 光俗里林良贤妻。贞烈。
郑 氏 光俗里林继梅妻。烈节。
王 氏 光俗里林尚妻。贞烈。
李 氏 洋屿孙丕贻妻。丕贻卒,氏自经以殉其夫。
民国 黄 氏 下洋李廷魁妻,名玉容。九年间,殉夫尽烈而亡。
黄 氏 马头郑孟动妻。年已七十。福州沦陷,倭兵入境,迫寻青年妇女,氏以躲避不及,乃佯诱之江干,自溺而死。卒保马头一乡妇女不受其辱。
□ 氏 黄石林金官妻。敌陷境时,与姑避地大象山,遇敌,刺敌不死,乃自杀以完其节。
○人物 下三 贤淑
明 □ 氏 光俗里长安林成章妻。崇祯时,以贤淑称里党。卒之日,成章挽以诗云:“尔貌不扬兮,尔心甚长。女工精巧兮,女性温良。洁净斋戒兮,见佛羹墙。服事舅姑兮,虔欲匪常。我出攻书兮,积谷输粮。时际安乐兮,促膝笑言。家遭多难兮,忧郁肺肠。励志勒俭兮,甘苦备尝。我生不辰兮,干戈扰攘。拟尔遐龄兮,助我吉祥。云胡短寿兮?一梦黄泉。中流失揖兮,涕泗汪洋。”见《林妻族谱》记载。
清 黄 氏 钦仁里玉田郑善述妻,一名昙,又作昙生,字护华,明工部主事晋良女。随善述令固安,期年政平,招戚友滞都下者至署,作竟岁欢。拈韵赋诗,觥政俱举,昙生在阃内,亦与群从子婿、通家子唱和。除日剪绢成梅花插瓶奉客。偶作小诗,诸子竞次其韵为寿。著作甚富,秘不示人,惟吴兴丁瑜女士《皆绿轩诗集》、西陵林瑛佩《女士集》父命为之序,流传人口。子方城、方坤,皆有名于时。昙生有《萧然居集》二卷,集尾有《序林大家集序》,大家,林云绍母也。昙晚年失明,犹口授孙曹书。尝有句云:“不辞严督课,家世是儒冠。”女徽柔,季女淑止;方城女翰蒪,方坤女九人,长镜蓉,次云荫,三青蘋,四金銮,五长庚,六詠谢,七玉贺,八风调,九冰纨,俱能诗,实昙生教之也。荔乡《全闽诗话》云:“黄夫人名昙生,字护花,焦溪郑先生妻也。父处安公,闽县诸生,沉酣六籍,有志当世。明末,李自成破郡屠县,当事慵懦无能,感激上书,言平寇方略,授中书舍人,迁工部缮司主事。愤不得施行,弃去,游吴越间,归郁郁无所试,寄情书史。时夫人幼,日侍几案,听说忠孝事,受经学,作诗文,温纯大雅,不为闺阁香艳之句。处安公喜曰:‘是伏生女、曹大家流,苏若兰岂足方哉!’尝曰:‘必择快婿。’既见固安公,遂受聘。年二十于归”云云。
○人物 下四 才慧
郑徽柔 字静轩,善述女。幼承母教,能诗。及长适侯官陈日赞,早寡。后以贞寿旌。著有《芸窗蛩响集》。
郑淑止 字菊生,嶶柔妹。著有《韫玉轩集》。《别诸兄》有诗云:“鹧鸪声住杜鹃啼,迭迭关山曲曲溪。无限离情谁可诉?一弯新月落窗西。”又《闺情》云:“几次秋心泪暗淋,依稀梦访旧芳林。醒来一样幽窗畔,冷雨疏灯隔院砧。”脍灸人口。
郑翰蒪 字秋羹,四川新繁知县方城女。归山阴令林其茂,早寡。自课其二子乔荫、树蕃成名。著有《带草堂诗集》、《画荻编》。其茂不名一钱,去官后,家计萧条,惟剩残书两箧而已,翰蒪处之恬然。如《暮春感怀》云:“心有残书堪课读,家无长物不知贫。”又《送春》绝句云:“残春委地恨无涯。狼藉谁怜旧绮霞?不忍看他零落尽,为伊细细护根芽。”
郑镜蓉 字玉台,荔乡长女。归郑文思,早寡。以节终。著有《论影集》及《垂露斋集》。牧豕斋《长乐闺秀诗话》有其《和渔洋秋柳》诗,其一云:“遣愁何处写诗魂?节序惊心白板门。斜日寒塘留故态,秋风凉露印啼痕;长条有意萦归舫,暮色无端暗别村。为惜当时眉样好,临风惆怅与谁论?”此诗音节谐婉,含毫渺然,在闺阁中可称杰作。
郑云荫 字绿菭,荔乡次女,适严应矩。工诗,时多佳句,牧豕斋《闺秀诗话》有其《四时吟和殿仙妹》,其《咏冬》云:“陇上寻梅雪乍晴,霜侵寒月半楼明。频添兽炭迎冬暖,细听鲸钟入夜清。刺绣自堪消短晷,裹头雅欲寄诗情。飕飕风过窗纱紧,畏听庭前促织声。”
郑青蘋 字花汀,荔乡三女,归翁振纲。有《夏日诗》云:“学飞乳燕绕回廊,出水芙蓉冉冉香。曲院花凝晨露润,小窗人耐晚风凉。蝉声不隔千条柳,蛙吹时生半亩塘。隐几横斜书数卷,了将清课日初长。”
郑金銮 字殿仙,荔乡四女,归林守良。有《西爽斋存稿》、牧豕斋《长乐闺秀诗话》有殿仙《长江夜行》云:“万里秋逾远,云浓鸟自惊。沙汀无限爽,短苇有余清。江色含山色,钟声答橹声,客情偏耿耿,渔火映窗明。”藻丽气清,不愧家学。
郑长庚 荔乡五女。工诗,诗草多散失。
郑泳谢 字菱波,又字林风,荔乡六女。有《簪花轩闺吟》、《研耕诗存》,其从兄天锦为之序,论者比于温、李之流亚。泳谢尝为当道福夫人延入官廨,课其女公子。有《纪事述怀》五古一首,朴实言情。诗云:“人生固有命,遇合亦靡常。忆余初生日,乃在邹鲁乡。阿父时作守,嬉戏趋黄堂。稍长肄女训,纫佩荃芷芳。绣余缀吟咏,优游翰墨场。封胡⑤与遏末,弟妹随肩行。阿父博一粲,盐絮分颉颃。殷勤为择配,言侍君子旁。廿载事中馈,鸿案相与庄。岂知丁薄祜?鸾鹄不两翔。所天既沦没,惨毒摧心肠。下顾黄口儿,呱呱牵衣裳。抚孤圣之教,忍死称未亡。迩来十数年,旧庐日芜荒。拮据劳手口,十指营衣粮。差喜鞠育遂,有妇奉烝尝。其如家益落,凄凄常弗遑。如彼鸟失巢,而复谋稻粱。意外值知己,相招启东厢。夫人实无人,尺五近彼苍。世家信鼎贵,复宇尤温良。鹿车莅海国,六珈耀煌煌。冲怀习静懿,世俗逊莫量。掌上双明珠,窈窕鸣珩璜。居然女博士,执经待论商。愧我非曹姑,古义聊与详。感君拂拭意,期尽袜线长。彤史述贤媛,庶几慰所望。俯仰怀身世,中夜恒徬徨。长言写情绪,永念忠不忘。”按咏谢归儒士林天水,泰顺县令轩开之母也。见《烈女传》。
郑玉贺 字春盎,荔乡七女。工吟咏。归监生陈华堂,堂为邑令琦子也。有《和芥舟伯兄晚兰诗》云:“花信今朝已后期,香称王者尚称奇。红芽漫忆千丛茂,粉蝶犹余两翅差。词客鼓琴称独绝,骚人结佩正相宜。看君谱就金兰契,桃李何尝异昔时。”见牧豕斋《长乐闺秀诗话》。
郑风调 字碧笙,荔乡八女。有诗名。归陈廷俊。有《和伯兄晚兰》云:“剩有古瓶相澹对,最宜短鬓与参差。”
郑冰纨 荔乡九女。许字林天桓,早殇。有《咏桃花》句云:“施粉施朱纷作态,乍晴乍雨为谁开?”其父见之甚为不乐,果不克长成。
郑佩玫 玉田人,天锦女。幼习书知诗,归浦城诸生孙景韩。教子承谟,经书皆口授。
○人物 下五 耆寿
清 林欲侨 号昭泽,营前人。康熙间寿八十五。
邹 定 祥洲人。寿八十三。
郑应基 猴屿人。康熙间寿八十八。
郑 禧 猴屿人。康熙间寿八十一。
郑 梓 玉田人。康熙间寿八十八。
陈元贤 营前人。康熙间敕授乡饮耆宾,以“仁寿可风”旌。
林孝俊 东坑人。道光间寿九十六。
郑书祥 洋屿人。道光间寿八十三。
陈达先 字卓轩,歧头人。道光间寿八十六。
郑尚仁 洋屿人。嘉庆间寿八十四。
郑兆津 猴屿人。嘉庆间寿八十七。
张朝纪 猴屿人。乾隆间寿九十四。
郑邦焕 猴屿人。乾隆间寿八十九。
卢从丙 浮岐人。乾隆间寿八十五。
郑 荣 玉田人。乾隆间寿八十一。
卢从元 浮歧人。雍正间寿八十七。
陈秉峰 歧头人。字仕耸。同治间寿八十三。
郑振瑞 猴屿人,字源麟。重修屏山寺。咸丰间寿八十三。
王孟宜 筹岐人。光绪间寿九十一。
王利麟 筹岐人。光绪间寿九十。
王贞聚 筹岐人。光绪间寿八十三。
林连标 洋屿人。光绪间寿八十三。
陈振弼 歧头人。光绪间寿八十三。
郑 学 玉田人。光绪间寿八十二。
郑 忠 玉田人。光绪间寿八十四。
郑 秀 玉田人。光绪间寿八十四。
林邦杰 泮野人,字良英、监生。同元配朱氏于嘉庆已卯树“鸿案鹤龄”绰楔,夫妇寿均八十三。
林须车 营前人。寿九十七;妻卢氏,寿九十八。道光间以“颐寿双崧”旌。
施世发 字宪臣,厚安人。乡饮耆宾。寿一百零八,请奖建坊。
民国 林学嵩 黄石人。寿八十七。
林正耿 黄石人。寿八十。
林正石 黄石人。寿八十五。
郑用松 马头人。寿九十四。
林德照 泮野人。寿八十四。
林敦修 泮野人。寿八十六。
林继世 泮野人。寿八十一。
林道松 泮野人。寿八十一。
林仁宜 泮野人。寿八十三。
林仁积 泮野人。寿八十五。
林仁从 长安人。寿九十四。
林良耀 长安人。寿九十五。
阮永贞 东坑人。现年八十三。
王孟恩 东坑人。现年八十。
陈果成 营前人。现年八十三。
邹允平 营前人。现年八十三。
林仁连 长限人。寿八十一。
林继清 长限人。现年八十。
林永年 长安人。寿八十一。
张贤谅 猴屿人。寿九十二。
张贤和 猴屿人。现年八十。
林正严 黄石人。现年八十五。
李守清 下洋人。现年八十五。
郑同炽 马头人。现年八十六。
游寿山 洞头人。现年八十一。
林孝奇 唐屿人。现年八十六。
黄思堂 赤屿人。现年八十四。
管球球 筹歧人。现年八十。
林述云 泮野人。现年八十。
林继国 泮野人。寿八十。
李存谷 洋屿人。字秀实。光绪壬寅举人。福湖知县,现年八十三。
邹居傅 祥洲人。寿九十一。
邹仁推 霞洲人。寿八十七。
邹以蔚 霞洲人。寿八十四。
邹以占 霞洲人。现年八十五。
邹以精 霞洲人。现年八十四。
邹以银 霞洲人。现寿八十四。
谢周好 仙坡人。现年八十一。
邹行华 营前人。现年八十二。
邹行谋 营前人。现年八十一。
○人物 下六 寿妇
清 曾 氏 营前林欲侨妻。寿八十三。
林 氏 猴屿郑举沂妻。寿八十六。
林 氏 猴屿郑营暨妻。康熙间寿八十二。
林 氏 猴屿郑营学妻。康熙间寿九十一。
刘 氏 猴屿郑治成妻。康熙间寿八十八。
高 氏 歧头陈达先妻。道光间寿九十一。
刘 氏 猴屿陈邦焕妻。乾隆间寿九十七。
林 氏 筹歧王贞材妻。光绪间寿八十二。
江 氏 洋屿陈家旺妻。光绪间寿八十六。
林 氏 猴屿郑学院妻。光绪间寿八十二。
□ 氏 岐头陈振弼妻。光绪间寿八十二。
陈 氏 营前林子震妻。乾隆间寿八十三。
张 氏 下洋李守谷妻。寿八十五。
杨 氏 洋祁振芬妻。现年八十。详孝节。
李 氏 泮野林仁敷妻。寿一百零八岁。
民国 邹 氏 营前林韵妻。寿至九十。
陈 氏 营前林用贯妻。寿八十七。
许 氏 芹山陈源连妻。寿九十二。
□ 氏 洋屿郑友树妻。寿八十。
王 氏 泮野林继端妻。寿八十八。
程 氏 营前林韵环妻。现年八十一。
石 氏 下朱朱兴章妻。寿八十一。
江 氏 下朱朱金珠妻。现年八十。
连 氏 猴屿张依理妻。现年八十三。
□ 氏 猴屿张希鎏妻。现年八十三。
王 氏 高安卢超楼妻。现年八十一。
□ 氏 浮歧卢善从妻。现年九十二。
郭 氏 厚安李龙象妻。现年八十一。
□ 氏 黄石林正镇妻。现年八十六。
陈 氏 仙坡谢周妻。寿至九十二。
高 氏 马头郑清梅妻。现年八十六。
王 氏 歧头陈朝暠妻。现年八十一。
□ 氏 高安王永兰妻。现年八十一。
□ 氏 高安卢能富母。现年八十三。
黄 氏 霞洲邹以团妻。现年九十五。
长乐六里志卷七终
校注:
①望诸君:战国时,乐毅自齐奔赵,赵封之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②光绪无戊午,当为笔误。
③道光无戊午,当为笔误。
④林思普传:至元无已亥,疑误,大德已亥为1299年。宣德乙卯为1435年。以此推之,普寿136岁。其生年、卒年当有一误,待考。
⑤封胡遏末:晋王凝妻谢道韫,轻视其夫,尝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后世用为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卷八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教 育
据民国二十八年调查
营前镇中心国民学校 在营前。儿童班七,成人班一,妇女班一,教职员十一。于民国十七年村长黄展云所创设。乡人鸠资筑洋式校舍一座,位于营前山上,规模宏敞,惜大毁于抗日战争期中。因限于经费,未能兴复,今则暂时移设瀛洲寺为校址。
洋屿保第一国民学校 在洋屿城内。儿童班三,成人班一,教职员三。民国六年创办,原名闽侯第九区私立第一高小国民学校。校长李九泰。间又改为琴江小学。校舍系将军行台遗址,当设立时,由宋、李二家向官产处买出充用。抗日期中,地方论陷,两度被破坏无遗。按是校始于清宣统元年,日琴江两等小学堂,堂长郭策臣,由将军札委。彼时开办与常年经费概由藩库拨款充之。
洋屿保第二国民学校 在洋屿城外。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九年六月,林大庸,张基立、杨赓轩、林大庄等创办。原名鹤山小学。校舍系郑文靖公祠堂。
筹东保国民学校 在筹岐。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九年,王礼辉、王昭建、王益美等创立,原名筹岐小王氏学,校址祠。
东屿国民学校 在东屿。民国三十年一月,林天建、陈佑龙、林万界等所创立。今因困于经费,已告停办。
忠义保国民学校在黄石。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二十二年,林天瀚、林仰通、林照楷等发起创办,原名黄石小校。二十九年二月,林天福、林仰智、林化友等鸠资二万元,建洋式校舍一所于后山,教室房屋计十一间。
猴屿保国民学校 在猴屿。儿童班二,教员二。
象峰小学校 在象屿。民国二十六年,张长炮等所创立,嗣停。
浮岐保国民学校 在浮岐卢氏宗祠。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九年二月,卢希孟、卢善扬等创办,原名蒲峰小学。
安限保国民学校 在长限。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七年,林鸿钦、林仁居等所创设,原为长限小学,后改称安限第一国民校。
安限第二国民学校 在长安。嗣停办。
湖里保国民学校 在湖里。儿童班二,教员二。创办人林庆垒等。校址太华禅寺。
霞洲保国民学校 在霞洲。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八年,乡人邹建等发起创立,设在邹氏祠,原名闽侯第十三区祥霞小学。
营前镇私立自爱小学校 在下洋。儿童班五,教职员五。民国十七年,李建敏、李齐琼、李国福等创立。二十八年一月,李访孙、李国福、李守可、李修翼等鸠资一万三千元,建筑工字形白砖洋式新校舍两座。
泮野保国民学校 在泮野。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二十三年创立,发起人林继崇、林述杭等。校址林氏支祠。
罗钦第一中心国民学校 在玉田。儿童班六,成人班一,妇女班一,教职员九。民国二年八月创设,校长郑应霖。原名闽侯第八区私立第一国民学校。校址郑氏宗祠。
罗钦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在赤屿。儿童班四,成人班一,妇女班一,教职员六。原名赤屿小学,创于民国十六年,发起人黄大长、黄桂銮、黄笋班。校址黄氏祖堂。
琅峰保国民学校 在琅尾李氏宗祠。儿童班二,教员二。
三峰保第一国民学校 在马头郑氏宗祠。儿童班二,教员二。民国十三年,郑鸿霖、郑昭谷、郑纪友等创办。原名双峰小学。
三峰保第二国民学校 在洞头。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十九年,游福海、游树侯、林孝荣、方镜如等创立。原名洞岐小学。
唐山保第一国民学校 在唐屿。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九年,林元钰等所创办。原名唐屿私立两等小学校。
唐山保第二国民学校 在黄李。儿童班一,教员一。民国三十六年,黄仁孝等创设,假黄李祠堂为学校。
桃源保国民学校 在桃坑头。儿童班二,教员二。
八社保国民学校 在八社。儿童班一,教员一。校址福里寺。
大溪保国民学校 在大溪。儿童班二,教员二。
按二十四年人口普查报告,第七区即六里男女总数四万六千三百八十二,识字者九千二百四十六,学龄儿童总数七千四百零八,男四千六百八十八,女二千七百二十。以上系按住户之男女计算。
附全县男女教育程度统计表
据二十四年人口普查报告,系以有住户之男女计算,无家属者不例入。
区 别 全县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六区 七区
男女人数 227525 19322 19405 40047 33780 55043 13546 46382
识字者 43145 4601 4470 6093 5784 10590 2361 9246
曾入私塾者 36503 3404 3806 4558 5497 8875 2205 2858
曾入学校者 4670 1246 711 248 511 1620 326 1308
有看书能力者 14915 2308 1322 1570 2119 3172 1590 2834
有写信能力者 7064 1443 680 1000 626 1262 606 1446
附全县学龄儿童统计表
据二十四年人口普查报告,系以有住户之男女计算,无家属者不例入。
区 别 全县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六区 七区
学龄儿童总数 47614 3318 2957 6536 5697 9457 2241 7408
男 童 22370 1914 1874 3999 3360 5264 1271 4688
女 童 15244 1404 1083 2537 2337 4193 970 2720
就学学龄人数 4968 747 444 553 654 1118 252 1200
就学男童人数 4235 555 381 483 581 998 210 1027
就学女童人数 733 192 63 70 73 120 42 173
●卷九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交 通
公路
长营路 已成公路。由县城至营前,全线长八公里八二,路基宽七公尺,路面宽三公尺。桥梁五,涵洞六,水管十四。筑于二十三年十二月,成于二十四年十月。经费概由省库补助。同年十二月通车,经过泮野、长安、长限、白石桥。通车时,水陆联运,交通称便,惜因抗战期中拆毁。三十年沦陷,敌迫恢复,民众怠工抵抗,因而被枪杀死者七人,未几又毁。
营峡路 未成公路。由营前至峡兜,全线长八公里八二,始筑于二十五年二月,因省库补助经费短绌停顿,路基已成,桥涵面未筑。
水运
长乐县线 由县城至福州大桥,长五零公里。川走小汽船,日上下行各一次。经过霞洲、筹岐各道。
坑田线 由坑田至福州长六零公里。川走小汽船,航行次数如上。经过赤屿、黄李、唐屿、马头、营前各道。
老鼠洋线 由老鼠洋至福州,长六零公里,川走小汽船,航行次数、经过各道同坑田线。
潭头线 由潭头至福州,长六零公里。川走小汽船,经过洋屿、象屿(即南岸),由亭头盘渡。
按抗战前,琅尾、营前、下洋三道均有小汽船川走福州、马尾间,嗣废。
津渡
横江道 在伯牙潭,与马尾、罗星塔隔江相对。有横江渡。
营前道 有马尾渡、县渡,福州渡。
河下道 旧有过江渡船为闽长交通义渡,由来已久,自架柴桥,公路通后渡废。
岐头道 与营前街相对。有陈林义渡。
马头道 一通三叉港,一通洋尾下。有过江小渡。
唐屿道 有福州渡,有过江小渡。
屿后道 通鹏上。有过江小渡。
黄李道 通丰山。有过江小渡。
赤屿道 有福州渡;通丰山,有小渡。
琅尾道 有福州渡。
老鼠洋 道有福州渡船。
筹岐道 有福州渡,马尾渡。
霞洲道 有福州渡,过江小渡。
洋屿道 有福州渡,县渡,营前渡,马尾渡。
高安道、厚安道 有县渡,马尾渡。
象屿道 又称南岸,与林森属亭头相对,有过江小渡。
浮岐道 有亭头渡,潭头渡,琅歧渡,福州渡。
下洋道 有琯渡,尚干渡,马尾渡,白湖渡,福州渡。
黄石道 有琯头渡,营前渡,马尾渡,福州渡。
按以上各道,原俱有渡船行驶福州,近或有停船者。
桥梁
登瀛桥 在伯牙潭。清康熙间县丞王廷锦建。
石龙桥 在石龙后山。前为龙峰胜境。
磐石桥 在高安磐石坑下。
尚书桥 在猴屿。宋尚郑丙造。
五竹桥 在五竹。凡三门,高一丈九尺三寸,阔一丈零。原为长乐闽县分界处。清道光九年已丑冬重建。题名碑有九,有石亭盖于石碑之上。
浮桥 在泮野浮峰山前,故以名浮。通龙门。
新桥 在洋屿,旧桥亦在其处。
朝狮桥 在下洋。
登龙桥 在下洋龙潭溪上。民国二十年重造,题名勒石。有亭盖之。
高楼桥 在东屿。桥头有碑,岁久风雨剥落不可辨。抗战时拆石桥,改为活动板桥。
山田桥 在高详里山田溪。桥下传有藏金窟古迹。
双龙桥 在黄石。
白石桥 在光俗里通营前。清初倪三娘所修造。
福星桥 在仙坡。宋绍兴二十九年建,明弘治间里人重修,有石刻。
大王桥 在玉田。明天启元年建,清雍正三年重修。
九龙桥 在唐屿。宋嘉祐间建,明万历时里人林材重修。又名唐峰桥。
龙首桥 在上元。有碑刻。
万安桥 在玉田。元至顺元年造,明弘治六年重修。
邮政
在营前者设有□等局,信柜散布各村庄,通信甚便。
海关
在营前伯牙潭,又称大坞。建筑宏敞,前为海船下碇处。
附全县陆路交通线网表
据民国二十六年专员公暑《行政月刊》
路线名称 路 别 起讫地点 全线公里 经过村落市镇
长营路 已成公路 县城至营前 8.82 泮野、长限、白石桥
长漳路 已成公路 县城至漳港 17.65 北山、鹤上、云路、洞湖、渡桥、山边
渡金路 路面未成 渡桥至金峰 6.00 洋里
长松路 未成公路 县城至松下 31.15 北山、岱岭、青桥、青山下、古槐、感恩、三溪江田、大祉、小祉
营峡路 未成公路 营前至峡兜 8.82
梅金路 未成公路 梅花至金峰 5.60 新源里、石井港
潭金路 未成公路 潭头至金峰 6.98 塘下、港口、厚福文石
东湖路 未成公路 金峰至东湖 0.83 上陈
西湖路 未成公路 金峰至西湖 3.001 大洋、沙堤
湖东路 未成公路 东湖至湖东 2.75 新池
前后董路 未成公路 后董至尾塘 0.85
阜山路 未成公路 阜山至花林 3.88 凤山
附全县陆路交通线网表
据民国二十六年专员公暑《行政月刊》
路线名称 路 别 起讫地点 全线公里 经过村落市镇
厚福路 未成公路 厚福至前埠头 1.95
文石路 未成公路 文石至前埠头 1.64
文庄路 未成公路 大士殿至文庄 0.64
翁岩路 未成公路 西湖至枫林 1.64
农场路 已成公路 鹤上至农场 1.40
营前路 石坂旧路 县城至营前 9.50 泮野、长限、白石桥、湖里
漳港路 石板泥土 县城至漳港 16.80 鹤上、云路、旒峰山边、西邱、路顶
金峰路 石板旧路 县城至金峰 16.50 鹤上、沈下、洞湖渡桥、蓝田、六林
长蕉路 石板旧路 县城至蕉岭 17.14 闸兜、后山、岱边珠湖、佑林、坑田、秀凤、东渡
赤屿路 石板旧路 坑田至赤屿 5.0
洋屿路 石板旧路 县城至洋屿 8.9
松下路 石板泥路 县城至松下 33.00 岱岭、青桥、青山下、古槐、感恩、三溪、江田、大祉、小祉
潭头路 沙土旧路 金峰至潭头 7.00 塘下、厚福、大宏
梅花路 沙土旧路 金峰至梅花 6.00 新源里、石井港
附全县现有各线公路里程
据三十六年县府档案。路面宽度概八公尺
路线别 起讫地点 经过地点 距离公里 桥梁 涵洞 水管 护土墙处
长营干线 县城至营前 7.00 5 6 14 3
长梅干线 县城至梅花 鹤云乡金峰镇 22.20 15 26 32
金潭支线 金峰至潭头 7.00 4 5 8 ?
渡漳支线 渡桥至漳港 5.00 1 14 5 ?
北江支线 北山至江田 沙壶乡古槐乡 15.45 15 32 28
合 计 57.45 38 83 87 3
附福州至长乐各线轮船航运概况表
据三十六年闽江下游轮船公司资料调查编定
通航路线 距离公里 航行所
费时间 川走船名 轮船总吨 轮船净重 轮船载客 每月行次
上行 下行
县城线 50 三小时二十分 鹭江 45吨 27吨 124 28 28
潭头线 60 三小时三十分 桂江 42吨 18吨 81 30 30
阜山线 70 四小时三十分 汉江 50吨 32吨 124 28 28
东渡线 65 四小时二十分 黔江 42吨 35吨 56 30 30
坑田线 60 三小时三十分 芷江 91吨 67吨 44 15 15
坑田线 60 三小时五十分 鳌江 48吨 20吨 138 30 30
附县内河民船航运概况表
据三十五年民航业同业公会资料编定
码头名称 起讫地点 通航里程
(公里) 航行船只 每月通行次数 备考
上行 下行
河阳道 县城至福州 50 2 15 15
河阳道 县城至琯头 40 1 28 28
长洋道 长洋至福州 45 1 15 15
洋屿道 洋屿至福州 45 1 30 30
老鼠洋道 老鼠洋至福州 65 1 15 15
坑田道 坑田至福州 60 2 15 15
鹏上道 鹏上至福州 50 1 15 15
洋尾下道 洋尾下至福州 45 1 15 15
龙门道 龙门至福州 45 2 30 30
营前道 营前至福州 40 2 26 26
潭头道 潭头至福州 60 2 30 30
●卷十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艺文一 经部
宋
《易学启蒙》三卷、《易学或问》二卷、《春秋集解》十三卷、《礼记集解》、《丧礼长编》三卷 以上宋郑文遹,字成叔,江左里人。《儒林》有传。
明
《仪礼举要》三卷 明陈景著著,原名湜,以字行,七星墩人。永乐乙未探花,授修撰,改福州教授。《儒林》有传。案《风洲杂编》云:“是科一甲三人皆修撰。”
《中庸释义》一卷 明许天锡著,见《千顷堂书目》。案天锡,弘治癸丑进士,官都给事,为逆挡瑾所害。洞头人;称洞江先生。《名臣》有传。
清
《十三经经稗》六卷 清郑方坤著。《四库总目提要》云:“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是编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凡《易》、《书》、《诗》、《春秋》各一卷,三礼共一卷,四书共一卷。以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曰稗言,犹正史之外,别有稗官耳。汉代传经,专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肯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诸别经,即一经之中,此师之训,故亦不通诸别师之训。故专而不杂,故得精通。自郑元淹贯六艺,参互钩稽,旁及纬书,亦多采摭,言考证之学者自是始。宋代诸儒,惟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抵断之以理,不甚观书,故其时博学之徒,多从而探索旧文,网罗遗佚,举古义以补其阙。于是汉儒考证之学,遂散见杂家笔记之中。宋洪迈、王应麟诸人,明杨慎、焦竑诸人,清顾炎武、阎若璩诸人,其尤著者也。夫穷经之要、在于讲明大义,得立教之精意,原不以搜求奇秘为长;然有时名物训诂之不明,事迹时地之不考,遂有凭意空谈,乖圣人之本旨者。诸人于汉学散失之余,捃摭而存一线,亦未始非饩羊之遗也。顾诸家无谈经之专书,篇帙纷繁,颇难寻检,方坤能荟萃众说,部居州分,于考核之功深为有稗,特录存之,亦朱子注《中庸》不废沈括《梦溪笔谭》之意也。”案荔乡,钦仁里玉田人,蕉溪郑善述子,宦后徙居建安。本志《循绩》有传。
《经传异闻》 清郑天鋂著。《赌棋山庄祠话》谓:“天鋂,方坤子,乾隆优贡生,玉田人。”
《四书体注句解》 清游腾芳著。案腾芳,邑星桥人,寄居至德里洞头,字矩崇,又字芝圃。道光壬午举人,寿宁教谕。萃毕生力作句解,本存于家未梓。
○艺文二 史部
明
《澄迈县志》 明林堪著。堪,至德里唐屿人。嘉靖癸卯举人。志为澄迈教谕时所纂。后官宣化知县。《福建艺文志》存目,并见《闽侯县志》。《孝悌》有传。子材。
万历《福州府志》 明林材著。清道光《福建通志》云:“《世善堂书目》有仲山著《福州府志》七十六卷。”《艺文志》云:“材字谨任,号楚石,又号仲山,堪子,唐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尝疏论张位,争三王并封之谬。《名臣》有传。”
《郡乘詹言》一卷、《天垣疏草》 林材著。通志《艺文》存目。
《雪峰寺志》 明唐屿人林弘衍,字得山,与福州徐渤兴公同著。案弘衍,材子。见《林涵斋传》注中。
清
《金华、玉华二洞记》 清林春琼著。案琼,黄石人。乾隆癸卯举人。
《唐峰形胜图志》 清李恒楚著,无卷数。案恒楚,雍正时至德里黄李人。见《黄李族谱》。
《邯郸人士小传》 清郑方坤著。已著录,见经部,无卷数。自序云:“邯郸本赵郡,古称多慷慨悲歌士,有贤不彰,非官斯士者责欤?不佞因文得其人,或因人征其事,为邯郸人士作传赞。”其孙醒愚曰:“任民社者留意人才,此先大夫宰邯郸时所作也。各传赞颊上添毫,无为邯邑生色。”
《邯郸县志》 清郑方坤著。官邯郸时所纂也。
民国
《琴江志四卷》、《琴江续志》三卷 近人黄曾成著。曾成号铁岭逸民,洋屿人,自序略云:“前清朱果①,淹有中夏,三百年治乱兴哀,不能作高文典册,备一朝之纪载,己负丁年求古之心。甚至吾乡僻处海隅,其间徙居原委,及忠孝节义之辈出者,多湮设不闻。丁是于辛亥政体改革后,搜罗陈迹,著成一志。”前编九目,续编十五目,末附黄之所著诗曰《孤愤集》。岁壬戍付梓。
《历史讲义》 近人高焕新著。字复斋。清附生。龙门人,徙居阡中。福建初级师范毕业,为监督陈宝琛所器,留充本校学监,历三十余年。生平恬淡,以老、庄、释氏之学为学,讲义乃在校时所编。
《唐峰纪略》一卷 近人黄良安著。黄李人。以医名于时。
《年谱一卷》 黄良安著。其子仁孝藏抄本,末附《琐记》,记时事者为多。
《抗战事迹与敌伪暴行纪录》 近人郑礼祺著。油印本。礼祺,洋屿人,是录分为二部:一纪沦陷时民众抗敌与游击之活跃,一纪敌伪暴行及奴化之教育。
《陈修园先生年表》 近人泮野林亦岐编。修园先生名念祖,有七十二种医学全书行世,医家宗之。先生生于乾隆十八年,卒于道光三年,寿七十一岁。五都溪湄人。以孝廉官直隶威县知县,邑志立传《循绩》。参订者李永选。已有简行本行世。
○艺文三 子部
宋
《心理大全发蒙》十卷 宋卢孝孙著。《福建艺文志》存目。案孝孙字玉溪,浮岐人。世称为玉溪先生。《儒林》有传。
明
《厚生纂训》、《问字录》 二书无卷数。明林国相著。国相,光俗里人,字廷赞。进士,官河东运使,立传《循绩》。
清
《石林画系》二十六卷、《初编》一卷、《续编》一卷 清林昆琼著。本志《循绩》有传。道光通志云:“是编搜集历代画家,以《百家姓》氏族编之。”林,乾隆乙酉举人,官湖南知县。
《灵素精采》四卷、《伤寒集证汇方》四卷、《十二经脉》二卷、《考定周身穴法全图》一卷、《针灸六法秘诀》三卷、《十二经药性论》一卷 以上郑葆仁著。葆仁,清马头人。隐于医,名闻遐迩。见《郑氏族谱》。《艺术》有传。
民国
《投溷剩草》十二卷、《鹤山题画集》八卷、《画学管见》五种、《默斋杂著》五种 以上李廷迎著。廷迎,江左里洋屿人,存谷子。居鹤山,遂以鹤山为号。《艺术》有传。
《信号须知》一卷、《信号释义》一卷、《新增号令稿本》一册 陈秉贤著。营前人,役于海军时所著。
《医学实验录》四卷 黄良安著。已著录,见《史部》。
《神农本草经读歌括》一卷、《长乐医林简介》 林亦岐著。字济尘,泮野人。三山医学校毕业。余事旁及韵学。
○艺文四 集部
唐
《□□赋》一卷 唐倪曙著。光俗里后塘人。《文苑》有传。
宋
《日湖遗稿》五十卷 宋郑昭先生著。传见《名臣》。是集《福建艺文志》存目,据《郑氏族谱·真西山先生序》云,“《日湖集》者,故观文殿学士郑公所为文也。昔河汾黄氏尝谓文士之行可见,因枚数而评之曰:‘谢灵运、沈休文,其文傲,小人哉,其文靖,君子哉。陈思王其文深以典。至于狷也狂也,夸也诡也,皆以一言蔽其为人。夫文著,技之末尔。而以定君子小人之分何耶?盖尝思之:灵和之器,不生茨棘之林;仪凤之音,不出乌鸢之口。自昔有意于文者,孰不欲媲典谟,俪风雅,以冀后人之传哉!卒之未有得其仿佛者,盖圣人之文,元气也,聚为日星之光耀,发为风霆之奇变,皆自然而然,非用力可至也。自是以降,视其资之厚薄,与所蓄之浅深,不得而近焉。故祥顺之人,其言婉,峭直之人,其言劲,谩肆者,无庄语,轻躁者,无雄辞,此气之所发然也。家刑名者,不能析孟氏之仁义;祖权诈者,不能畅子思之中庸。沉涵六艺,咀其精华,则其形著亦不可掩,此学之所本者然也。是故致饰言语,不若养其气;求工笔札,不若励其学。气充而学粹,则虽崇德广业,亦自此进,况其外之文乎?此人之所可用力而至者也。持偏驳之资,乏真积之力,而区区以一臿拟江河,宁有是哉!公天资宽洪而养以静厚,平居怡然自适,未尝见忿厉之容。于书无所不观,而尤喜闻义理之学,故其文章不事刻划而乶腴丰衍,实似其为人。自少好为诗歌,晚释政途,优游里社。凡岩谷草木之观,题咏殆遍,真率之集,唱酬递发,忘衮服贵,而浃布韦之欢,又非乐易君子不能也。然则观公之文者,其可不推其所本哉。开禧初,德秀将试词科,见遗以诗,所期甚远。盖其厚于知己旧矣。岁在已卯,公以文编见寄于温陵,属使序引。公方与闻大政,不敢遽为也。岁月飚驰,距今十稔,而墓门之木拱矣。公之子逢辰,又征前许,挂剑之谊,其敢有忘?辄论次其说如此。盖非独发公之蕴,且将使学文之士知所本云。”明邑人陈骝跋《日湖集》云:“予读郑日湖文靖公集,拳拳然愿望其君,而又以劝戒其后。嗣文靖六世孙惟显讳隐请予表而出之,爱君忧国之诚,不能白之当时,卒白之天下后世。予敢推君之意,作诗以继公后,使夫登是堂者,诵公之诗,为臣思忠,为子思孝,以引以翼,绍厥美于无穷也。其不休哉!”诗曰:“余何修乎紫朱之纡,余何劳乎舆盖之躯?君储摇摇,内奸弗锄,臣不如良,作刘翼扶。怀有隐忧,播之咏吁。上天孔威,鉴此寸愚。靳兮有骖,衣也有祛。孰为人臣,引以自疏。湖山之隅,有才者卢,或瞻堂颜,以引以思”。
《庸斋集》 宋郑文通著,已著录,见经部。
元
《方山堂诗文稿》 元陈弦著。《文苑》有传。
明
《碎金集》 明陈景著著。已著录,见《经部》。
《李温州诗文集》 明李宗达著。本志《循绩》有传。
《长啸集》 明林爚著。无卷数。见《闽侯县志》。按爚,正统丁卯年举人。金吾忠州同知。高洋里黄石人。
《黄门集》七集 明许天锡著。《名臣》有传。已著录,见《经部》。《静志居诗话》云:“黄门奉使安南,却其赆,赋诗云:‘青茅又喜重苞贡,薏苡何须满载归?’比归,刘瑾疑其金多,不知其不受也。矫诏逮问,潜遣人杀之。郑少谷诗云:‘风流不见许黄门,文字丹青阁上存;却留诗句车盘驿,黄犊青山何处村?’盖黄门车盘驿曾题壁间,有‘青山对面疑无路,黄犊出林知有村’之句。”
《交南诗》一卷 许天锡著。通志存目,乃许使交南时撰也。
《内制集》 无卷数。
《环江遗稿》一卷 明陈谨著。通志存目。谨,营前人。嘉靖癸丑,状元,官中允。《名臣》有传。
《林给谏诗文集》无卷数、《备药笼中》一卷《天垣疏草》一卷 明林材著。已著录,见《史部》。材,至德里唐屿人。《名臣》有传。
《涵斋集》、《藏山堂遗篇》 明林之蕃著。《福建艺文志》、《石遗室书录》云:“林之蕃,登崇祯癸未进士。前半,名《林涵斋诗》;后半,名《林涵斋文》。诗清稳,多与方外往来之作。”苍崖,亦逋子。后序云:“甲申鼎革,怀宗升遐,所以有‘招魂双泪即三闾’之句。隆武称号闽中,奄有闽浙,所谓‘属岩纵险非无地’殆指闽徼;‘落日虽低不离天’,其称隆武也。既而郑芝龙航海,蔡方山、齐逊辈举义无成,所谓‘蔓草讵能成远志?残云无力起奇峰’。厥后吾乡诸当事率多公之同年僚友,屡劝驾,公立志不移,所谓‘冥鸿自欲归高汉,结网家家逐急流’。及吩咐李将军勿复多言说,皆有所为而言也。”林涵春撰传云:“之蕃,别号积翠山陀,又曰涵斋。甲申变后,隐居吴航唐屿。有潭曰毘济,朱子游迹处也,日没潭洗耳,牢骚感愤,咸于诗文发之。尝作《悲秋》诗云:‘吾道固应穷到底,青山不意肯相容。’又曰:“衰杨远近孤臣骨,千载何人表墓门?’返三山故庐,制府诸公以地方人材劝驾,先生咏渔况见志,曰:‘自是老翁生计拙,风波未至把帆收。’又曰:‘别港渔肥招不去,绿簑惟恋旧溪山。’诸公亦遂其高尚,不强致焉。”张善贵牧豕斋藏有光绪重刊《藏山堂遗篇》,有长乐王道征叔兰序云:“(上略)明季乡先达林涵斋侍御,当易代之际,其出处合宜,皭然不滓,以视夫一时苟禄之辈,其相隔不知几由旬矣。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先生有焉。先生工诗文,间亦作画。其全集在当时已不可得。所著《藏山堂遗篇》,为先生侄孙亦逋子所辑,仅得诗三十奇二首,后余又觅一本,末多《越山种竹》十绝句,合成四十又二首。余业采乐府数解入《消寒录》,以存梗概。时复薇露盥手,展诵全稿,见其词旨激昂,音节嘹亮,寄托深远,寻味不穷,殊有绛树双声,黄花二犊之妙。其古体则浸淫汉魏,其近体则胎息于李杜,无句不隽,有篇皆佳。合先行统付剞劂,传之好事,使先生之遗文,与先生之大节,同昭于天壤也。间尝为郭蒹秋、郭柏蔚重刊有序,秀才偶谭及之。蒹秋为同社新甫孝廉难弟,嗜古博学,固已慕先生之为人。且云:‘尝于林垐《海外遗稿》及《鼓山志》中诵先生所撰传记,残膏剩馥,沾丐无多。亮节清风,钦仰愈甚。方以未读遗集为憾,今得睹此,何乐如之?’遽慨然与其友戴芷农、黄肖岩力任其责。仰先哲之遗词,发潜德之幽光,人之好善,谁不如我耶?余因之有感焉。今夫一介之士,爱惜名节,砥砺廉隅,数奇运蹇,不遇于时,穷愁著书,老死牖下,其文采不传,姓名随灭者,何可胜道!如先生者,其著述尚且散佚凋零,几几不可保如此,遑论其他哉。抑余更有说焉。严分宜《钤山堂文集》无难盛行于时,而下流之居,似因其人而可废。范忠贞《画壁遗稿》未必尽合乎古,而浩然之气,终与其人而并传,况乎卓卓有可传,断断不可废,鬼神所呵护,河岳共英灵乎?士君子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亦可知所自命矣。嗟乎!先生之诗,其感人亦未免太甚者。‘同心有老妻’,余鳏夫也,读到此处,其何以堪?盖不禁泪涔涔然下,而回忆牛衣侣夜话时也。”案林之蕃,至德里唐屿人,祖材,都给事,父弘衍,副使,本志皆有传。参《福建艺文志》。
《游吴草》、《燕粤草》、《河汾草》以上三种无卷数 明林国相著。已著录,见《子部》。
《玉蝉庵诗集》六卷 明郑邦祥著。《福建艺文志》云:“卜景超序云:‘其诗不沾沾于李、王、钟、谭之派,独由汉、唐而溯汉、魏,由汉、魏而溯三百篇,盎然流溢,不自知其所以然。曹石仓采入《晋安十二代诗选》中者,特吉光片羽耳。’”案邦祥,玉田人,与曹、谢、二徐主持骚坛风雅,望重一时。惜不永年,仅三十八而卒。《峤游草》一卷,客粤诏溪时所著。本志立传《文苑》。
《二耻斋诗集》 明林潭著。潭字二耻。崇祯未诸生。无室家累,居高洋里文殊寺,以诗自娱。本志立传《隐逸》。
《鹤溪集》四卷 清陈宪周著。宪周,康熙乙末进士。洋屿人,《文苑》有传。
《学圃诗存》二卷 清林昆琼著。通志存目,已著录,见《子部》。《循绩》有传。
《晓田诗抄》十卷 清林开琼著。通志存目。案开琼,黄石人,字长川,又号晓楼。乾隆庚寅举人,官大田训导,迁永安。见《福建通志》并《闽侯县志》。
《长川诗文集》 林开琼著。见《闽侯县志》
《四留堂诗集》 清卢遂著。返字霁渔,浮岐人。乾隆乙未进士,翰林编修。本志《文苑》有传。
《清远堂诗集》 清周琦著。琦字朝勋,高安人。康熙丁未武进士。历官北直、山东、江西各省。
《岸园诗集》 清黄若庸著。若庸字仲舟,号岸园。顺治辛卯拔贡。江南盱眙县知县,以诗名。至德里赤屿人。
《敬修堂诗文集》、《木石居集》、《青毡集》 清郑善述著。善述号蕉溪,钦仁里玉田人。康熙庚午举人。《循绩》有传。子方城、方坤俱进士。
《萧然集》二卷 清郑善述妻黄昙生著。昙生一名昙,《牧豕斋存书目录提要》云:“集尾有《为林大家集序》一篇,附刻于诗集,非林大家为昙生序,系昙生为云绍母序也。”
《绿痕书存稿》 清郑方城著。方城字石幢。《诗抄小传》云:“伯兄石幢先生,先大夫蕉溪公冢子,筮仕蜀之新繁,尝于丛台官舍刻烛赋诗,拈题得《寒柝》,限‘双’字韵,方坤先得句云:‘迟久更宜六,于喁唱或双。’客皆叹为新颖;及先生诗成,则云:‘偶作行歌五,应惊好梦双。’徐静谷先生在座,乃拍案叫绝。”见《闽艺文志》。
《行集》《福建艺文志》作十卷、《燥吻文集》存目、《飧荔亭古文》存目、《石幢先生遗文》 郑方城著。《云寥山人文抄》云:“荔乡先生古文秾丽温雅,尚有六朝金粉气。石幢则恪守唐、宋八家遗轨。中若《太子丹,吕不韦,伍员论》、《药性论》、《文论》、及《答刘九畹书》,《哭亡侄文》,询欧、苏嫡派也。上诸大宪条陈事宜诸书,深明时务、足征儒者经济。骈体虽酬应之作,亦吐属风流。”案石幢先生雍正癸丑进士,有传。见《闽侯县志》
《五代诗话》 清郑方坤著。方坤,城弟。已著录,见《经部》。《福建艺文志》云:“初王士祯欲作《五代诗话》,仅草创而未成。其门人务尊师说,遂以未成之本传抄。阙陋百出,体例尤疏。宋弼尝充其阙遗而刊之,仍多未备。方坤得士祯残稿于历城朱氏,乃采摭诸书,重为补正。原本六百四十二条之中,删其二百一十六条,增入七百八十九条,共成一千二百二十五条。凡所增入,仿宋庠《国语补音》、吴师道《补正战国策》之例,各以一“补”字冠之,使不相混。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官、闺、仙、鬼、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其中有尤而效之者,如原本载罗隐谢表、殷文奎启事,本为四六骈词,无关吟咏;他若李氏藏书、太原草檄、和凝之治痴符、桑维翰之铸铁砚、徐寅之献《过大梁赋》,直成杂事,无预于诗,一概从删,殊有廓清之功。而后主跋怀素书,亦无关诗事,乃录之不遗。原本方于郑谷、唐球诸人,上连唐代,方坤既已刊削;而司图之不受梁官,韩偓之未食闽禄,例以陶潜称晋,仍是唐人,列之五代,亦乖断限。至潘慎修《献宋太宗诗》,刘兼长《春节诗》,宋事宋人,一并阑入,尤泛滥矣。又如苏轼演《陌上花》,晁补之撰《芳仪曲》,李俶题《周恭帝陵》,宋徽宗书白居易句,虽咏五代之事,实非五代之人,一概增入,则咏明妃者当列之汉诗,赋铜雀台者应入之魏集,自古以来,无斯体例。贪多务得,方坤亦自言之矣。至《江南江北旧家乡》一首;《江表志》以为杨溥、马令,《南唐书》以为李煜;嘲《宋齐邱表子》一诗,《楚溪华谭》以为老瞽乐工,《渔隐丛话》以为李家明,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前后并载,既不互注,又不考定,亦属疏舛。然采摭繁富,五代轶闻琐事几于搜括无余,较之士祯原书,则赅备多矣。”案方坤初为玉田人,后迁建安。
《全闽诗话》 《四库总目提要》云:“郑方坤有《经稗》,已著录见前。是编皆荟萃闽人诗话及其他诗集与有关于闽者。闽士著名始于唐初薛令之,盛于欧阳詹,故六朝以上,惟载郭璞、谢眺、到溉、江淹四人。而郭璞《地谶》尚以其全作七言律体,辨其出于依托,颇为谨严。唐以后则彬彬矣。凡六朝、唐、五代一卷,宋、元五卷,明三卷,清一卷,附无名氏及宫闺一卷,神仙、鬼怪,杂缀一卷。所采诸书计四百三十八种,采摭繁富,未免细大不捐。而上下千余年间,一方文献,犁然有征,旧事遗文,多资考证,固亦谈艺文渊薮矣。”《福建艺文志》作十二卷。
《蔗尾诗文集》 清郑方坤著。《福建艺文志》云:“诗集十五卷,文集三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方坤天分既高,记诵尤广,故其诗下笔不休,有凌厉一切之意。尤力攻严羽《沧浪诗话》诗不关学之非。然于涩字险韵,恒数十叠,虽间见层出,波澜不穷,要亦不免于炫博。此又以学富失之,所谓矫枉者必过直。其诗凡分十五集,曰《删余草》,曰《公车草》,曰《木石居草》,曰,《公车后草》,曰《木石居后草》,曰《丁年小草》,曰《丛台稿》,曰《春明草》,曰《广川稿》,曰《酒市稿》,曰《一粟斋稿》,曰《瓶花斋稿》,曰《杞菊轩稿》,曰《诗话轩》稿,皆古今体诗;曰《青衫词》,小令、中、长调并词余七十首,统于十五卷。”《赌棋山庄词话》云:“荔乡《青衫词》,见赏于蒋铅山,其佳处有后村别调风味。”案张善贵牧豕斋藏《蔗尾集》抄本中,有其伯兄方城序云:“周栎园先生久于吾闽,每艳称会城人,虽拥贩甿隶,操笔动辄成文。予谓惟诗亦然。今试入村塾中,五尺童子,悉能谐四声。又随即涂之人而询,率臆探喉,度无不解吟五七言律者。嗟夫!此非诗之盛,乃诗之衰也。天下岂有不假于学之事哉!予弟荔乡,少颖悟,读书一二遍即成诵。束发为诸生,既以制举艺屈其侪耦,乃忽而登坛坫,号诗人,朋辈奇之,谓不学而能若是。予曰否。世之工举子业者,未尝束古书不观,此即作诗之根祗耳。况三百篇为诗之祖,又童而习之者乎?不特此也,《易》、《书》、《礼记》诸经暨诸子史百家俱在,一切有韵之言,皆诗也,则皆学也。人动以举业为学诗累,毋乃不思之甚欤?虽然,诗难言矣,取材不博则陋,构思不深则粗。矜新斗奇,而或失之纤,或失之凿。至于跌岩波澜,沉郁顿挫,自非兴到笔随,具大神力不足以语于此。呜呼!难矣。窃尝论之,汉、魏以后,体制大备,增华变本,迭为盛衰。国朝风雅道兴,虞山、梅村诸老,已扬其波,迨新城王氏登高而呼,立汉赤帜,壁垒更新,得未曾有。他如施宣城、宗绵津、朱竹垞诸前辈,则又同声相应,羽翼后先,号称极盛。十数年来,音徽渐远,而荔乡乃崛起其间,诗学之复振也。夫荔乡于前人著作,靡不沿源讨流,追魂取影,下笔辄有奇香异色,缤纷喷吐于金石响中,非取材之博,构思之精,去其纤与凿者,而能若是乎?至所谓跌宕波澜、沉郁顿挫,不可思议之奇,又寝食于■〈車韋〉、杜、欢、苏,而兼撮其胜。然则荔乡之杰然以诗鸣,夫岂一朝夕之故?自宣城、绵津诸大家外,度亦岂有能先之者哉?昔虞山之赠新城公也,倾倒推服,有过于前贤策后生之意,惜乎其未见荔乡作也。今试以斯集较之渔洋蚕尾诸诗,升堂入室,未敢遽定,然亦知非小巫见大巫者矣。竹垞朱氏有言,‘终明之世,诗凡屡变,独闽诗未变。如曹、谢、二徐辈,犹然十才子调。’不谓荔乡一变,遂开生面若此。予顾吾闽人士,咸如荔乡大变从前积习,使一盛不复衰,毋徒规规晋安之派,而优孟其衣冠可矣。若严沧浪所云诗不关学,则英雄欺人,反为打油、钉铰开一方便法门,予又不敢护桑梓之谊,请与天下共攻之。时雍正癸丑初春望后二日,同怀兄石幢方城书于广川官舍之塔影斋。”
《却扫斋时文》、《宦游纪闻》通志存目。
《本朝诗抄二百卷》、《本朝诗抄小传》四卷 郑方坤著。
《石遗室书录》云:“清以来诗人,自施闰章以下有专传者凡九十八人,而以兄方城、族子三才殿焉。采摭淹雅,笔情娟秀,是小传体,不必律以史传义法也。《复初斋文集书后》有微词,未尽允当云。”
《望古集》 郑方坤著。道光《福建通志》云:“卷一赋,卷二、三诗及骚、词曲、琴操、歌谣,卷四诏制、表、上书、状、笺、令、启,卷五书牍,卷六尺牍、谕、考、述、辩说,卷七序,卷八引记,卷九册传,卷十记檄,判、颂、赞,卷十一铭、箴、志、对谈、论文、记游、碑、墓表、诔、祭文、弗文,卷十二跋、杂著。”
《读书札记》四卷 郑方坤著。《艺文志云》:“郑方坤自序曰:‘昔人读书,每以三余,予不敏,亦自有三余。放衙者,日之余;锁印者,岁之余;行役者,事之余。乃辄就睹记所及,随时笔记。正如王筠郎云聊备遗忘而已,不足传诸好事者。’云云。”
《杜诗宣和谱》 郑方坤著。《福建艺文志》云:“方坤自序曰:‘少日读杜诗皆能上口,忆曾侍先大夫花间杂集,酒以次行,客有举《宣和谱》征令者。随遇牌色,拈唐人诗一句。余时所阄得者为五,巧合谱云“油瓶盖”者,漫应声曰:“一片花飞减却春。”继得断公,则曰:“南海明珠久寂寥。”最后得四大对,则曰:“天下朋友皆胶漆。”于座客皆称善。客冬久滞历亭、适编纂杜笺,竟遇案头有此谱,因仿前例,每一名色各缀五七言诗一句,大抵吏散坐空,灯下酒边之所为作。昔李翱著《五水经》,房千里序《骰子选格》,色飞眉舞,有味乎其言。余今者更邀浣花诗老,于三十二扇二百二十七点中,参伍错综,断章取义,一以寄闲情,一以理旧业。消兹膏晷,代彼萱苏,准古较今、不犹愈乎?’”
《古今词选》 郑方坤著。自序云:“仆涉猎书林,喜谈词隐。时想像夫十香,间临摹于三影。排为清课,遣此闲愁。敢云萧统之选文,窃效张为之摘句。”见《福建艺文志》。
《岭海丛编》、《岭海文编》、《诗话醍醐》、《四六谱柄》、《宦漱纪闻》、《词林谭屑》、《邃庐词话》、《集唐联句集》以上俱清郑方坤著。
《晋安三郑集》 清郑方城、郑方坤等著。《道古堂文集》云:“郑石幢与弟荔乡先后成进士。子有章,又中甲科,将刊其文以问世,求品目于余。余以《晋安三郑集》显其首。”梁章钜《制义丛话》云:“吾乡之三郑合稿,乾隆间盛行于时。”
《却扫斋唱和集》二卷 郑方城、郑方坤著。《石遗室书录》云:“多咏物限韵之作,亦有即事写景者。”
《墨钦编制艺》、《艺苑丛谈》 清郑天锦著。天锦,方城子。乾隆辛酉会魁,连山知县。本志《循绩》有传。
《鹧鸪轩诗抄》、《十二炉斋近稿》、《鸰原草》、《撚髭近草》、《西爽斋稿》、《帆影》 以上俱郑天镳者。通志存目,并见玉田《郑氏族谱》。
《垂露斋诗稿》 郑天箓著。天箓字有桐。乾隆丁酉拔贡。授直隶州判。荔乡先生子也。
《镛州小草》 清林春琼著,乾隆间黄石人。
《楚游剩草》 清林徽琼著。字长容,号庚生。乾隆间国学生。
《虞初续志》十二卷 清郑澍若编。自序云:“山来张先生辑《虞初新志》,几于家有其书矣。诚以所编纂者,事非荒唐不经,文无鄙俚不类,较之汤临川之续合虞初原本;光怪陆离,足以凿方心,开灵牖,弥觉引人入胜。虽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凡可喜可愕可泣可歌之事,千态万状,即可喜可愕可泣可歌之文,亦层出不穷也。予间取国朝各家文集,暨说部等书,手披目览,似于山来先生新志之外,尚多美不胜收。爰特录其尤雅者,名曰《虞初续志》。非敢谓开拓万古心胸,有闻乐观止之叹,然而其文其事,则皆可以咤风云,锵金石,助麈谈,而备輶轩之咨访者也。乃不揣固陋,授之梓人,请以质诸大雅,其获免续貂之诮否。时嘉庆七年壬戍岁仲夏月谷旦、郑澍若醒愚氏书。”案是刊本称玉缠郑澍若编,玉缠,即玉田也,无疑其为玉田郑氏后也。集中有章藻功撰《唐屿林国奎妻郑氏传跋》与《邯郸人士传后记》,而知为天箓之子,方坤之孙也。
《芸窗蛩响集》一卷 清郑徽柔著。徽柔字静轩,固安令善述女也。善吟咏,归庠生陈日赞。陈早卒,托孤守节以终。《牧豕斋书目提要》云:“《闽川闺秀诗话》作《芸窗寒响集》。”
《垂露斋唱和集》二卷 郑镜蓉、云荫、青苹、金銮同著。《石遗室书录》云:“四人,郑方坤女长至四也。方坤序云:“‘余膝下多女,以向平婚嫁为忧,然左思娇女之情,正复不免。当放衙余暇,辄呼使前,问字谈诗,流连竟日。诸女亦时调四声,辨六义,争出所作媚余。间有合者,则把卷欣然,寝食为之有味云云。’”《赌棋山庄词话》云:“荔乡子天鋂博学而不慧,晓出晚归,而不知其家,问邻人曰:‘君识郑某所居乎?’过市,或屑铜敷泥为灯,天鋂以为真也,典衣数百钱买归,其痴厚率如此。然《十三经注疏》背诵不遗一字,并能举某句在某卷某简、某行。初妇翁见其善读,谓当成大器,以女归焉。天鋂亦谓宰相当用读书人,以此愈益自负,而其妇卒郁郁死。天鋂挽之曰:‘不作今生宰相,愿为来世夫妻。’天鋂以县学生终。荔乡一门风雅,妇辈皆娴吟咏。荔乡九女一男。男有作天箓、有作天鋂,待考。”
《韫玉轩集》 清玉田郑淑上著。淑止,善述女,字菊生。见《牧豕斋书目提要》。
《带草居诗集》、《画获编》 清郑翰蒪著。翰专字秋羹,方城女也。
《泡影集》 清郑镜蓉著。镜蓉字玉台,荔乡先生长女。见《牧豕斋书目提要》
《西爽斋存稿》 清郑金銮著。金銮字殿仙,荔乡四女。见《牧豕斋书目提要》。
《簪花轩闺吟》、《研耕诗存》 清郑咏谢著。咏谢字菱波,又字林风,荔乡第六女。是集其兄芥舟邑侯天锦为之序云:“当予居东省时,吾妹方赋于归,留膝下,触目无非乐境,凡所题咏,皆怡悦之音。比归榕城,妹婿端卿好客,恒觞我于环碧轩中,酒中辄出妹诗相示,忽忽若昨日事。今重过其处,园林如故,风景顿殊,遂令和鸣雅奏之音,化为别鹄离鸾之曲矣。”见《牧豕斋书目提要》。
《榕屋诗抄》 清郑灏若著。灏若,玉田人,荔乡孙。嘉庆癸酉拔贡。客广东,诗尝采入《岭南群雅》。见《闽艺文志》。
《巾箱遗草》 清郑沂若著。见《郑氏族谱》。
《蛾术斋诗集》 郑沂若著。沂若,字子咏,天锦子,方城孙。乾隆间诸生。
《促膝轩诗草》 郑澂若著。澂若,嘉庆间举人。玉田人。
《潇湘游草》 清林玉友著。玉友,乾隆间布衣,高洋里黄石人。以其子昆琼赠为宜章知县。是集乃就养时所作,故名。
《忏凡笔》 林祥著。祥字叔擎。请道光间布衣。黄石人。《孝悌》有传。
《石孙诗稿》一卷 黄曾源著。曾源,洋屿人。《节概》有传。
《孤愤集》一卷 黄曾成著。已著录,见《史部》。曾成先有《南游草》,后散佚。复就记忆及掇拾烬余,颜之曰《孤愤集》,附于《琴江志》末帙。有自序一篇,又跋云:“已酉③葭月,往荷属爪哇岛,计三载有奇。所作五七言各体诗近五百首云云。”见《琴江志》。
《南游草》 黄曾成著。无卷数。黄洋屿人。清宣统三年曾举为省谘议局议员。
《丹山随笔》一卷 黄笋班著。赤屿人。摭拾遗闻及抗战史事甚悉。
《聊寄轩诗草》 林亦岐著。字济尘,泮野人。业医,暇则吟咏自娱。有诗一卷,李永选为之序云:“林子少孤贫,习医穷四圣心源旨要,以活人有术,自命其名曰亦岐,字曰济尘,又以左足偏废,号曰蹩仙,并负诗名于时。余始识之于郑君功恺处,论诗颇相得。继而获交于声社,因常相见,遂互相知爱也。一日,出其《聊寄轩诗》示余,曰:‘子知我者也,请弁其首。’余谓惟君子之为学,以立其身,而备当世之用;倘非其际,则独抱其义以观其变,养胸中浩然之气,不可陨越而徇其身,此君子之所为也。自古而来,隐于艺者多矣,其迹固有不相同者,要皆各适其情,得之心而寓之于物者也。得其心,而适其情矣,虽游戏人间,其视荣瘁穷通得失,犹如一梦之幻,夫孰能夺其志哉!诗之为艺,贵乎自然之妙,流露其心情,以见其志,论其品之高下,视其为人而断之。所以不屈其志者,其诗意自豁,其情绪自逸冥与造物者会焉。有其自然之妙,而莫知其自然者也。《聊寄轩诗》是本其自然之妙,充于物而淡于外,无所慕功名富贵,忘其荣瘁穷通得失,则是笃于学而近于道,故其声调不亢不卑、和而中节者,岂偶然也哉!用弁其首,其有当乎?”唐屿林星赓序云:“余乡远祖月湖公,与泮野乡远祖某公,同往赣州学堪舆术、技术相若,性情亦相契,其交谊之笃,非寻常友朋可比。由是两家后裔,继远祖遗志,亦互相往来,迄今已数百年之久矣。林君亦岐,泮野人也。精于医,研究《灵枢》、《素问》之暇,又嗜为诗。近以《聊寄轩诗稿》问序于予。予与亦岐雅有同宗世谊,何能不有所言?亦岐之诗在现今学者中,已为难能可贵。然推亦岐学医之精,而致力于诗,将来必工无疑也。夫诗本言志,何必求工?但能达吾心中所欲言,由枯涩至于纯熟,由朴质至于典丽,则不求工而自工矣。予意亦岐于诗,李、杜、韩、苏可缓学也。先取唐之元微之、白乐天,宋之陆放翁、范石湖诸集读之,定有所得。则不求工而自工矣。且古人之诗,求工转不工,其工者皆左右逢源,天然流露,此中奇境,亦岐不久自能领悟。余于诗为门外汉,不过举生平所经验,为亦岐略言之,以备参考焉。是为序。”
长乐六里志卷十终
校注:①传说清之始先系由天女吞朱果而生。
②甲申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亡。
③已酉为宣统元年(1909年)。
●卷十一
岱峰李永选撰辑,南山张善贵校刊
○金石 上 金部
周箕子鼎 唐屿林材藏。见材孙之蕃传。
大泉五十钱 有大、小两种,周景王时所铸。洞江游通儒藏。
汉一刀钱 上书“一刀”,下字模糊莫辨,考为汉币,洞江游通儒藏。
唐乾封泉宝钱 背有“天”字,考为高宗时所铸。洞江游通儒藏。
开元通宝钱 玄宗时所铸,两面同样者仅见也。洞江游通儒藏。
元至正之宝钱 背上书“吉”字,下左书“权钞”,右书“五钱”二字。洞江游通儒藏。
明兴朝通宝 背有“一分”字,外圜凸起纹较普通为大。考为张献忠时所铸。洞江游通儒藏。
清太平钟 康熙已未铸,重一千斤。高洋里文殊寺藏。
○金石 下 石部
唐
权德兴章敬国师碑铭并序 唐故章敬寺百岩禅师碑铭:“禅宗长老百岩大师之师曰大寂禅师。传佛语心法,始自达摩,至于惠能,化行于南服,流于天下。大抵以五蕴九识十八界皆空,犹镜之明也。虽万象毕呈,而先性无累。心之虚也,虽三际不住而觉观湛然,得于此者,即凡成圣,不然,则一尘瞥起,六人胶固,循环四复于于生死之中,风涛大轮,迷忘不息,授受吻合,大师得之,一言□通,深入无碍。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令为泉州人。孩提秀发,博究书术,一旦慨然日;‘我之祖先今安在耶?四肢八体,视听动使,孰使之然耶?’然雨泣,誓服缁褐,志在楞伽,行在曹溪,得圆明清净之本,去妄想因缘之习。百八句义,照其身心,心离文字,化无方所。于是抵清凉,下幽都,登祖来,入太行。所至之邦,蒙被法味。止于太行百岩寺,门人因以百岩号焉。元和三年,有诏征至京师,宴坐方于章敬寺,每岁召入麟德殿讲论。后以疾固辞。十年十二月,恬然示灭。其年六十。其夏,三十五弟子智朗、志操等,以明年正月起塔于灞陵原。凡一灯所传,一雨所润,入法界者不可胜书。著《法师资传》一编。自鸡足山大迦叶而下至于能秀,论次详实。或问心要者,答曰:‘心本清净而无境者也。非遗境以会心,非去垢以取净,神妙犹立,不与物俱。能悟斯者,不为习气生死幻蕴之所累也。’故荐绅先生知道入理者多游焉。尝试言,元以中庸之自诚而明,以尽万物之性,以大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则方袍褒衣,其极致一也。向使师与孔圣同时,其颜生、闵损之列欤?释尊在代具大惠纲明之伦欤?至若从师受具之次第,宰官大臣之尊信,诞生入灭之感异,今皆不书。某三十年前,常闻道于大寂。聿来京下,时款师言。顷因哀伤,似获悟人,则知烦恼不逮菩提,虽聚散于此生,期会归于彼岸。铭曰:西方之教,南宗之妙,与日并照。百岩得之,为代导师,颍若玻璃。结火燔性,爱流溺正,痴冥奔命。即心是佛,即色是空,师之通兮。无去无来,无缚无解,师之化兮。揭兹灵塔,丹素同示尘劫兮。”
在光俗里。案《福州府志》:“元和十一年,权德兴撰,贾岛书。在闽县光俗里浮峰山。”并见《唐文粹》。
宋
岐头石刻:“大石井陈晔与府城义□、张继、徐缓命匠开凿石路,并结道头。中元甲子元丰二未岁九月记。叹曰:‘世人不见开路时,路见行人几回老。’”共五十四字,在至德里岐头滨江之处,勒于崖壁。按陈晔字日华,宋庆元间为订州郡守。长乐人也。
东井石井栏石刻:“弟子陈新,与室□□,为父母造井一口,元符二年已卯第九月日题。”在光俗里营前。
通济王庙石盂刻字:“恭为通济大王庙大王及夫人舍盂一口。通乡乞保平安。僧□□。熙宁①庚辰年造。”在光俗里泮野。
文殊寺石井栏刻字:“当院守进、守珍共重造。皇祐辛卯记。”在高洋里文殊寺墙外。
文殊寺石槽刻字:“住当山比丘大慈舍。政和四年甲午岁造。”在高洋里文殊寺。
兴国寺石孟刻字:“比丘行逸为师舅□□□舍,宣和壬寅岁造。”又“太平兴国院僧在琛象□造。甲戍岁造。”在光俗里泮野。
下井石井栏记:“绍兴二十九年已卯岁冬月,造井一口,并石孟,追资考妣。井栏刻字为记。”在光俗里祥洲。案祥洲俗呼下井。《邹氏族谱》云:“十世祖彦和,字叔谐,子华赘邱山林俊女英姐,遂居邱山。造井记其时也。”
乾道井石井栏石刻:“宋乾道己亥造。”在高详里黄石。
毗济潭石刻“毗济潭”三字。在至德里九龙山狂牛岭南。《闽都记府县志》云:“潭深莫测,传神龙窟宅也。祷雨辄应。明成化间亢旱,乡人车水,内现石刻‘毗济潭’三大字。”《唐峰形势图志》载:“九龙潭,俗名水渟湟。吞纳瀑布,深不可测。朱子书‘毗济’二字于石。”又云:“朱子尝避地,饮谷于此。”林涵春为之蕃撰传亦云:“之蕃于甲申变后隐居唐屿,有潭曰毗济,朱子游迹处也,日汲潭洗耳。”
院里溪石刻“濯足”二字。在江左里。传朱子过此濯足所书。
故赠太师郑公圭墓志铭:“大中大夫、试礼部尚书、兼侍读、兼修玉牒官、新喻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金紫金鱼袋章颖撰文,正议大夫、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兼修国史、晋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曾从龙篆额。”“世固有仁而荣,有德而尊,无爵而贵者。及夫为善之报,不在其身,而在子孙,则尊贵显荣,亦安得而辞?颖于太师郑公见之矣。公讳圭,字粹中,家三山,郡之望族也。自宁德、连江,世有显人。司业南,大著公鉴,盖其近而可纪者。余未易殚举。公之五世祖恭,自连江徒居闽之洋屿,其后生履,履生焕,焕生公,世以儒学闻。公少肄业泮宫,蔚有俊声,少程能,必居前列,大较艺,则屡屈于人,视一时先鸣者,概出己下,于是委通塞于有命,融伸屈于无心,潜光养晦,是非不入于耳,喜怒不形于色,尝语同志曰:‘高山仰止,吾得四人焉。资禀粹美者,吾爱黄叔度;气节清劲者,吾敬陶渊明;和而不流者,吾师郭林宗;宽而有容者,吾慕娄师德。’虽识趣深远,莫窥其涯涘,而吾于此有以得公之大概矣。公配长乐洞湖林氏,氏静顺柔嘉,婉婌闲雅,其父钟爱,而难于择对,不以适凡子。一见公,器重之,遂定姻好。林氏夫人尚志清素,无丝毫华朊之习,礼法一门,耳濡目染,行之而安,不为世俗所溷。相夫以义,尽妇之道,乐于周人之急,衣冻者,食馁者,药病者,皆随其方。虽臧获莫不得其欢心。男二人,达先业儒而早世,次昭先,今为参政。女二人,适士刘燧,陈■〈木為〉。淳熙四年五月初六日,夫人林氏以疾终,享年五十有一。是月十七日,公卒,春秋五十有三。十一月既望,合葬于云门山之原。是卜也夫岂偶然哉?公所居之旁有园,据登览之胜会,一日,里旅有请,欲得此地以营精舍,公之父而问曰:‘汝之意若何?’对曰:‘众欲毋遏,宜施之。’既成,扁以‘云门’,择名衲以董之。既而传灯续焰者,皆大宗师。今择胜以为兆,真所谓乐哉斯邱也。公载仁抱义,酣粹茹和,与人交,洞见肺腑,无城府气。古之有道有德祀于学,祀于乡,非公其谁可哉!公贤矣,而伉俪亦以贤称,夙娴内则,孝养尊章,岁时祭祀,凡涤濯扫除之事,必躬之,其有后也固宜。今观公有贤子,由乌台而升骑省,而擢枢庭,力行所学,致君泽民,叠华章而旌义方,筑高阙以表隧道,即云门之寺以为崇隆报德之寺,皆其平日种德之应也。嘉定八年,公之子枢密再除恩命,赠太师充国公,妣亦赠充国夫人。公之葬也,纪载岁月及公之行。公之子昭先犹未有恩命,颖讵敢拙于文而掩天下之善哉!于是次序其实而铭之,其以信为善之报,以劝来者。铭曰:‘宁德连江源流长,世有显人蔚相望,至于公而炽且昌,公培其实潜其光。于义屈兮于德彰,身虽隐而名则扬。内助之贤古姬姜,耕之获兮在义方。云山之原卜既臧,云山之揭星光芒,未来旌表未易量,过者下马应徬徨。’男昭先立石。”在江左里云门山。
故运干承务郑公鼎材墓志铭:“天道福善,古有格言。使善未必福,则天道为茫茫,而不善者无惧矣。伯大为郑氏婿,颇知外家事,而人物之品目尤详焉,求其质实无华,静重有守者,承务公其最也。公之德修于家,其宗族称焉;行孚于里,而乡党赞焉;居于官,而僚友敬焉。治生能乐,教子能贤,天之福之似亦云侈,寿不百年或有之,憾犹有遗也。余归而未及拜也,闻公讣,而未及吊也。二孤忽以葬日来谂曰:‘愿有铭。’呜呼!洋江自云山仙去,仅存此老,天复夺之,典型已矣。予方铭云山之墓,又忍铭公哉?先遣吊使,其反,而与为铭。公姓郑氏,讳鼎材,字新甫,福州闽县人,六飞南渡,盖其世家者,必曰光州固始。考唐世系表,郑氏出荥阳也。入闽自有源流,非从固始来也。派洋屿者,六世祖愿,以义代弟死。子恭,复避害,是为洋屿始祖。其行事卓绝,俱载郑氏光世传。世推厚德之报者必先焉,又五世而生公。弱冠失怙,事母黄氏尽孝。母夫人殁,恩慕不己,每五日必哭于墓,虽阅岁犹一日也。教子严加程督,择硕儒为之师,夜归犹就膏课其勤惰,率夜分乃寐。邻有恶少好生事立威,族里不平,争欲击之。公知直在已,愈巽抑,嬉笑曰:‘吾欲人唾面自乾耳,何怒焉?’侮者惭服。知院大参素加敬,虽公齿居后,每事以叔父礼。尝曰:‘吾宗笃厚君子也。’既参政柄,即以恩奏补,公亦不以为重,丝发不以累知院。有以事转嘱者,正色却之曰:‘吾家世乐施,种德惟恐不丰,岂敢以货财杀子孙耶?’植梅种竹,自营一楼,曳杖扶策,宾送日月于林薮间,号排云主人。知院为书其匾,世之名流题咏其门。郊社礼成,以子第进士,恩封京秩。公喜谓家人曰:‘仕固有荣其先者,吾何德而身亲被之?顾老矣,不能为役,将无以报国而死,奈何?’嘉熙元年丁酉三月初一日,以微恙而逝。曾大父充,大父晞说,父锐,皆隐德弗耀,以侄知院太师恩补登仕郎,差知江西运司干官,继封承务郎,亨年七十二。娶林氏封孺人。子德先,先公七年卒,娶陈氏,前永阳通守元衡之女。发先,登乙未进士第,调兴国永兴尉,娶陈氏,南昌通守有声之女。象先,习进士业,娶承德郎倪忠厚之女。女二人,长适将仕郎陈大昌,次适太尉黄公宜之子应龙,早世。孙男一人逢嘉,孙女三人。其年五月庚申、卜葬于清凉之原。惟公宽和庄凝,自少不事嬉戏,与人交,洞见肺腑,尤笃然诺。敬妻如宾,役僮如倩,于己不失,于物无竞,谓非乡国之善士,可乎?天福我公,报以其子孙,将舞斑衣以养也,而不少须以死。悲夫!铭曰:‘郑氏之先,世积忠厚。五传至公,厥声弥邵。积善之庆,天必所佑。不能百年,曷足为寿?躬之不赢,以昌其后。’在江左里清凉山,王伯大撰文。案王伯大,长溪人。嘉定七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枢密院参知政事,卒谥忠文。
孝友之家碑:“皇考观文少师遗训:‘尊师敬长,尚德闭邪。’长男逢辰恭奉父命书此以诫逢原。‘敬兄睦族,征岔去伪。’长男逢辰恭奉父命书此以诫逢年。“敬长友弟,笃志强学。”长男逢辰恭奉父命书此以诫逢吉。时宝庆初元十月十一日。”在洋屿郑文靖词堂。
郑丞相昭先圹志:“公福州闽县合南江左里人也,讳昭先,字景绍。曾祖考讳履,赠太师秦国公。妣黄氏,赠秦国夫人。祖考讳焕,赠太师益国公。妣徐氏,赠益国夫人。考讳珪,赠太师兖国公。妣林氏,赠兖国夫人。公先世自连江卜居海上云门之麓,躬植德以遗后人,七传至公,始益光大。甫弱冠,失怙恃。刻志励行,策勋上庠,登丁未②进士第。主建宁府浦城簿,挺身代尉平峒寇,功成不受赏。再调文思院,用荐削秩,改知湖州归安县,廉明振声。更化初,入班院辖,分纠宪台,指邪扬佞,人当其罪。五年间,遍仪柏府,进长谏垣,风霜凛如。奏疏多焚其稿。至于密谋上前,书极剀切,期致君无过,未尝出以语人,人简知。既经济两地,凡八年,朝廷奠安,边鄙不耸,小心祗畏,无自功之色。嘉定辛己,荆门寇发,公悉平之。壬午冬,劳憔感恙,乞身归休。上蹙额而谕丞相曰:‘郑知院苦欲求去,卿为朕留之。’还其章六七。公又再抗疏,恳求愈切,上不得己可其奏,犹有南昌卧获之命。固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卜筑湖山之下,自号日湖居士,若将终身。公虽里居,无一饭不切切忧时,未尝不以勇退为高。新天子登极,图任旧人,起名镇长沙,以疾不复起。特转一秩,仍前奉祠。未数日疾革,遗奏上闻,天子为之欷歔辍朝,恤典有特,加封太师。以绍兴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生,以宝庆元年十月十六日辰时薨于正寝。享年六十有九。历官自浦城簿迁至知枢密院兼右丞相事,积阶自迪功郎循资至金紫光禄大夫,职自资政殿大学士升至观文殿学士,爵自闽县开国男升建安郡开国公,食虚邑自四百户至四千九百户,真食一千三百户。娶黄氏,累封蜀郡夫人,先公七月薨,封东平郡夫人。子男三人:逢辰,朝奉郎,前主管西外睦宗院;逢原,宣议郎;逢年,承奉郎,未铨。女一人,适今奉议郎新特添差通判南剑州军州事王伯大。公自少颖悟,举止异凡儿。赋性宽平,即之也温,而端重方质,凛不可犯。尝游李文公先生门墙,磨砻浸灌,得其归趣。暨登仕版,鞅掌贤劳,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资政柄,典枢机,以天下用天下,休休焉如有容。晚居里社,退然与农圃为俦伍,其急义乐善出处盖一辙也。薨之日,知与不知哭皆尽哀。宝庆二年,五月十一日,诸孙奉公与夫人之柩合葬于连江县凤凰山之原。痛惟公平生行事,在在可书,以葬日薄哀次,未就,始尽梗概,纳之圹中。其封碑表碣,则俟他日。”在连江广化寺,真西山先生撰文。
浮岐岭石刻:“保福院僧法超为师叔应监酬还心愿,舍钱铺路。嘉泰辛酉年记。”在江左里。
明
李知府宗达墓志铭:“成化丙申冬十月癸酉,温州太守李公,方奔母丧,未浃旬遽尔卒于家。始余风骇且疑曰:‘德器如公,岂止如此?理不然也。’既而得舍弟书,报其月日甚悉,信矣。呜呼!丧此良人,我心孔悲,方缄香吊驰词奠之,其子婿王器之领乡荐北来,遂奉王户部世英所述事状,属予铭。按公讳宗达,字日望,初名桭,世为闽之高洋里人。先代有德实者,仕元为提领,至于公七世矣。大父彦英,父伯大,俱业儒隐处。母林氏。公自龆年即敏颖不凡,经书通览,过目辄成诵。既长进游郡庠,益肆力于诗之百篇大旨,皆洞彻胸中。援笔为文,顷刻立就,同辈率敛手可风。景泰丙子,举于乡,又加七八载涵养之功,至天顺甲申,遂登进士前列,观政驾部。明年成化己酉,拜户部主事,寻督军储于通州,既而公益著声。越三载,考绩得最,朝廷敕命进阶承德郎,用旌能官。封父如其官,母封安人。己丑秋,奉命赍内帑金帛赴三广军务,竣事还朝,适畿内岁凶民瘠,朝廷大发仓廪赈之,具简名臣分理其事,而公实在行中。公殚心济救,缓急悉宜,所全活者甚众,而宵旰之忧,赖以舒焉。未几,漕河乾旱,复往雎阳,设方略趱运,而舟无后期,壬辰,往督紫荆关及都粮刍,吏畏其威,而又德之。是年冬,予诣皇陵陪礼,遇公昌平,同假榻于僧寺。尹冢宰公时为卿亦胥于此,顾谓余曰:‘李户部文章政事,皆其所长,不辟才也。’其为明公所重如此。癸己春,进秩员外郎,奉训大夫。大司徒杨公时采众论,以诸司奏章命公参阅,重敏博也。其得遇亦异矣。甲午,尹公以公为两浙大郡,遂荐公往知府事。命下,论者以冢宰公为知人,且谓公必不负所举也。将捧檄之时,倏闻母讣,即奔归,丧事如礼。然竟以哀痛蓄疾故,阕服未几,一卧遂至不起。可哀也!夫距其生宣德辛亥年十月十五日,享寿四十有六。初娶福城柳氏,未旬日卒,继娶福州府乐邑萧氏,封安人。子男三,文荣、文荧、文莹,庶出也。女三,长适教谕至德里郑积中之子时雍,次适王器之桐,芦训导廷用子也,余尚幼。成化庚子十月二十四日,合葬于梅岗柳氏之茔。呜呼!公生平事父母严敬笃诚,一拜官即请于朝,分所食之禄归以为养。比因奉使得一二省亲于家,左右奉欢,曲尽子道,人以为孝子。处兄弟亦克笃友恭,虽堂从,待之亦无不厚。至于交友,始终如一,遇穷通贫富罔有或间。廷用方未达时,客于京师,馆谷之分,不异兄弟,且许以女妻其子焉。不肖亦谬见爱于公,使事方殷,乘夜舟即于倚庐。一见即泣下,历问移时方别去。感恩德义,其哭敢忘?公经学最有名于时,而歌诗尤工,所积诸稿甚富。居户部十余载,随所任使,罔愆于职。凡处事,一一皆以理法自持,终非豪右权力所可屈而挠也。既殁,闻者靡不抚膺慨叹,以为天生斯人,何夺之速耶?顾予又何忍铭公之墓哉?虽然,非假此无以泄予悲也。铭曰:“呜呼温州,拔士之流,德业允修。出际圣时,威凤鸣兮,励声四驰。胡不永年,爰竟其贤?猗欤!嗟哉!”在高洋里亢虎山。明尚书林瀚撰文。按林,连浦人。
殿撰陈谨墓表□文阙。在至德里洞头山。明徐阶撰文,碑箝于墓,以年久剥落不可辨。
明大学生洛川任君墓志铭:“赐进士第、湖广提刑按察司签事,致仕进阶朝列大夫长乐谢廷柱撰文。赐进士第、文林郎陕西道巡按湖广监察御史陈豪篆额。赐进士第,南京国子监博士吴镆书丹。”“君讳大夏,字本禹,姓任氏,别号洛川。先世唐天祐四年由光州固始入闽,居永北里之君山。至讳序者,赘光俗里塔头以家,今皆闽县地也。曾祖讳序,祖讳枨,考讳文炽。闽清县庠生,迁居郡城河西之仙桥。母陈氏,训导陈君德邵女。君早承庭训,弱冠补郡庠弟子员。嘉靖十四年,应例纳粟入太学。历事中军都督府,待选还家。为人持重端谨,言笑有度,确然自守,耻为诡随。常蓄皮里阳秋之意,而人莫能测,知已者或知之。君年甫壮失怙,孑立无手足之助襄事,卜葬造茔,乡人众,哄阻窘辱加厉,君不为之动,以理法谕之,各惭服而退,私语曰:‘吾初意其孤弱易制,乃有胆气若此乎?’侵凌之徒,阴蓄奸谋,利其田业,乘机而逞,谓如取携,不复审度可否。君讼于官,遽伏辜无词,故物悉归。家素饶裕,而天性简约,华美之服,不施于身,兢兢焉惟覆坠先业是惧。以之治家,以之教子,皆此道也。君体丰实,偶感疾竟不治。是为嘉靖辛丑七月初九日,上距所生弘治甲寅年六月初八日,享年四十八。配陈氏,长乐布政使陈公崇德子知县用贤女。子男一人,恭,习举子业,陈氏出。女一尚幼,侧室郑氏出。公孤恭卜以癸卯十二月廿六日奉柩祔葬于透头山先茔之侧。先期持庠生君铸所为状来征铭,予以两世姻游之分,不容辞也。君之修身承家,皆可称述,使天假年,占一命,必有所施设,俾泽惠及民以自见,而遽止于此。悲哉!铭曰:‘采芹之英,缉柳之彦。志希鹏搏,文亦豹变。度材惟良,论士其善。寡援不靡,众咻弗眩。薄遗辛勤,长适谙练。睚眦消融,户庭宁晏。赍志理乘,囊锥颖见。’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冬十二月二十六日,不肖孤恭泣血立石。”在祥洲出土。
明汉甫谢先生墓表:“此汉甫谢先生偕陈淑人墓也。先生讳杰,号绎梅,闽长乐之江田人。少颖异,当怀桔之岁,即能续诸父佥宪公廷柱、太守公廷端詠涛诗,结云:‘中有真龙人不识,风云交变诲天清。’诸父喜曰:‘亢吾宗者,此子也。’做秀才时,以身代父冤刑,远近以孝闻。登万历甲戍进士。慷慨负大节,官行人,持节使琉球,见苍龙出没于湖涛怒浪之中,神色不变。惟詠‘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之句。夷王七宴七酬金,先生赋《却金吟》以谢之。王遣使进于朝,终不受。华夷均称重焉。历卿寺、部、院,多有建白。疏谏今上‘十不终’,人虽服先生敢言,然亦无不为先生危者。先生竟借是悟主。岁癸卯,以大司徒总督仓场。粮谷十月尚不至,先生虞河冻有误军食,晨夕拜天,三冬冰竟不合。孝廉高士奇上春移父书语及此,叹曰:‘大哉,一诚之能格天也如是。’生平语律身曰不贰,语事君曰不欺,语为政曰清慎勤,人皆师之。官禄三十余年,名不挂弹章。寿六十八,以手谈无恙忽卒京邸。卒之日,身无完衣,太傅萧公大亨见,立哭曰:“汝何自苦至是!”讣闻,上痛悼,赐赠太子少保。纶音两称其忠贞诚直,遣礼部左侍郎今东阁大学士李廷机奠之于宅,太常博士姚公若冰祔之于途,尚宝司丞吴公默抵其乡,偕藩伯诸有司以所赐赙为之卜扃修笾豆以奠先生。呜乎!此先生生平之概也,是以不朽先生也。而淑人且合德焉,益足以见先生矣。赐进士第、资政大夫、南京吏部尚书友弟裴应章书。”在营前光俗里湖里山。
院里山石刻:“首碕境欧四姐,为四恩三有,舍钱一百余贯,铺路四处,共计二百三十余丈。□□□利,普愿□□□□□智者,隆庆癸未岁,三月□□□□□□题。”在江左里,院里山。
西庵口石刻:“郭祥境陈斑马室叶四十娘,命匠钻路,各□为考妣二媳超生。隆庆丙辰③三月一日题。”在江左里。
福寿井石井栏刻字:“福寿井,万历辛丑年十一月吉日。张良所创造。”在江左里猴屿。
芦■〈艹際〉藤潭石刻:一、“芦碕潭”,二、“灵泓”,三、“霖雨苍生。”“予莅长乐之明年秋大旱,同守戎蒋福胜、广文萧国香、邑绅黄见三、陈赞、陈良骥、郑向奎、郑鹏程等,步祷有应,敬勒四字,以志神灵。同治己已武陵彭光藻谨题。”在江左里,芹山溪。案芦■〈艹際〉潭旁勒“万历岁次辛亥季夏吉旦。武陵潘国政题。”潘钱塘人,万历三十九年任长乐县典史。见邑《职官志》。
唐峰桥记:“是桥旧创于宋嘉祐己亥,岁久而圮,余移之前数十武,式弘壮焉。费不烦众,阅两月而舆梁成。□月□□□皇明万历辛丑季冬吉旦,都谏议里人林材重建。”在至德里唐屿。
故临安知府致仕林公墓志铭:“以临安知府致仕归殁,而郡邑□□诸生请祀学宫,称乡贤者,吾友林公永光也。少聪敏,其父琼田公,专务内行,家庭训督,有蟋蟀忧勤、鸣鸠明发之思,故永光为人温温抑抑,动必准绳,而大笃于天性。既计偕,足迹不入公府。处乡族能克已不较所犯;处朋友能义,有事必为尽力,而不使之知。人皆服其行谊。筮仕浦州学正,持正作人。摄令连山,不厌其陋,昼心教化休养,动为百年利。直指李公大重之。会迁守永宁,永宁亦陋州也,李公欲疏留之,移粤东善地,永光力辞而止。及之永宁,又为杨中丞所重,以卓异荐。是时少宰杨公琼田,公同年也,永光竟不自通,仅迁柳州丞而己。在柳能举其职,兴士辑民,为太守除逆贼,柳人德之。入为南户曹,能避美差而之浦口职屯,便宜收放,以耗米益正支,军民称快。出守临安,土舍盗贼为梗,至歼孝廉,阉劓诸子衿,焚劫无虚日,永光计擒之。而李玉、李凤父子纠流贼入近郊,杀营士,备兵使者不为意。永光请召发,则哂日:‘此其固然,毋庸多事。’屡请不允。永光大愤曰:‘守土为谁?坐视荼毒,且吾不能便宜行事耶?’则退而檄土舍沙源追贼于倘佃,玉凤等俱就戮,余党骇窜。兵使者又檄兵尽剿之,永光曰:‘不可。此困兽之斗也,吾将以剿为抚。’即命骑亲抵贼巢,作简明歌,令老人译谕,劳以牛酒,令悔祸归耕。众皆罗拜。是晚贼治中庐,设褥牛衣上卧永光。永光酣寝。比明进食,食己又之一巢,抚劳如前。贼有残伤者,皆再拜泣下。凡三日,遍诸巢而归。或谓永光:‘使者不肯出兵,君乃用沙源独克贼。贼既伤败,归方恨,我君入其巢,人人为君危,竟抚定之。何也?’曰:‘此易知耳。贼得气久,不一创且益迫。我兵积弱,非土舍不能成功。且沙源往日征南之功,格于佐使,吾能直之,故一檄而即应,为我尽力,故克也。贼骄久,首恶既戮,且丧胆惴惴然恐。’永光于土酋能别善恶,一切馈遗无所受,而情法无所挠徇,故皆畏服。著名声之夺韩楹一妻也,讼之两台,屡提不出,永檄光沙源挟出之,遂归楹一妻。广南酋长侬绍周新袭,恶目逐之,欲立其弟绍汤,行贿军吏,兵使将许之矣,永光力争于两台,竟复绍周,而歼叛目,四邻贴然。予观西南诸夷之祸,大率起于墨吏以夷为市,招侮启畔,既蠢动,不可如何,则内缩养乱自脱,积痈一决,遂不可支。使有一焉,用心如永光,夷难且不发,发且能收,何至决裂不已如今日哉?永光是时且己入觐,乞身归,归三年而奢安难作。其所拔用沙源,累著战功,人皆服永光知人之明,而永光谢世矣。永光生嘉靖壬子八月十二日,卒于天启癸亥十一月十六日,享寿七十有二。元配陈,赠宜人,继室黄、再继室陈,封宜人,先永光卒。男三:逢年、逢经、逢平,皆邑诸生。经则陈宜人出也。年与平庶林出,年娶郴州同知龚懋墀女,经娶永平知府陈所立女,平娶叶太博子尚宝丞成学女,太傅,永光友也。女绚纹,适某某。孙男一,日葵,逢平出,以逢年殁无男子,而以日葵为之嗣。孙女六。墓卜闽县钦仁里蕉溪之原,坐丁向癸。陈宜人已先葬矣,永光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永光之乞身归也,滇檄累至,而竟不往。人曰;‘子何因?’曰:‘吾父以曹郎乞身,吾德不如先人,而位过之,其罪大矣,可更益乎?’归整所有,建华萼堂,置公山,与兄弟共有。隙地数文,屋三楹,颜曰‘学圃’,闭轨自守,时述琼田公遗训督诸子弟,日记所行事自警。岁入不足自给,至毁陈宜人奁田营墓。其病也,即治卧具,题曰‘木袄子。’临卒,赋《归息诗》怡然长逝。呜呼,永光达于生死之际矣。永光名裕阳,号怀琼,先世由下邳徙闽河口,元季祖槐徙长乐坑田。五传至大父仲甫,生琼田公世章,始成嘉靖乙丑进士,以南京工部郎乞身。近世无自罢归者,永光父子独以修洁恬退为士论所推,仍父子祀学官,何其盛也!友人董应举为之铭。铭曰:‘世逐逐,我敛其足,世外耀以为名,我旋其目。临者深,履者薄,温温恭人集于木。呜呼!永光式其谷。’”在钦仁里蕉溪,尚书董应举撰。
翰林院检讨林君墓志铭:“呜呼!吾友林守一,不幸际板荡陆沉之秋,使兰馨桂馥之文,汨溷于芫秽,剑光星芒之气,掩殁于霾雾。殁三十七年,无表其大节,但以为排章俪句之老书生者,可哀也己!世熊居九龙之上流,去三山千里,交守一二十年,或岁一晤,或间岁一晤,晤必累月日,各证所得失。同学十数人,称最知心者,曾佛人异撰、张道羽纶、林守一逢经而已。守一慷爽好谈当世之务,尤好以古事验时变,往复相诘辩,至抵牾不可通,或抵几拍案,惊撼僮仆,欲为解斗,不知为争论古今人是非也。或闻廷柄用得人,理兵戎有绪,辄举觞浩浩,引同坐共倾;不尔,持耳沾灌不为恕。人言某事机势阻格,试设身理之,未即疏通,则阖扉拥被仰思彻旦,日举此为谈柄,如中痞瘕结,消释乃己。己卯④之秋,客有言孙高阳合门殉城,卢象升横尸贼阵者,守一目光阴阴射四壁,曳袖巡檐,如将赴难者。已而歌骚曰:‘已矣哉!国无人。’句未终而两泪汍澜不任声也。呜呼!如斯人者,目睹君师辱戮,惟有覆面九渊,万世不视而已,又肯于天日下偷生苟活哉?今日追忆其盘郁叫愤,歌哭杂出之状,如理昔梦,忆三生事,不觉涕泗之横集也,尚忍志吾守一哉?然熊死,无能志守一者,故遂志之。谨按林自下邳徙三山之河口,又迁长乐坑田,数传至琼田公,讳世章,登嘉靖乙丑科进士,官工部郎中。子怀琼公,讳裕阳,万历丙子举人,历官云南临安府知府。守一,其次子也。母陈恭人,数产不育,及妊守一,临安公梦金甲神持金印印恭人肩上者二,印腹上者一。印既,诞守一。聪敏殊恒,七岁能诗,句多奇秀。临安公奇爱之。十四补弟子员,后每试辄冠军。所同志切劘者,惟董养河、黄文焕、周之燮、曾异撰数子而己。此数子海内所指为雄骏绝伦万人敌者也,然守一竟蹶于棘闱。及两都沦失,唐藩正位闽中,改元隆武,时黄石斋当国,荐辟所知五士,熊亦滥列其中,惟守一辞不获,补诰敕撰文中书舍人,寻兼司经局正守,翰林院五经博士,既又转兵部武选司主事,复转翰林院检讨,纂修国史。有专修《思宗实录》之命。未几,隆武移跸幸处,至汀而陷。守一披缁入山,栖止临安公之墓侧。除夕赋诗曰:‘已拼身与汨罗游,不谓残年托此邱。何处角声吹世换?一龛灯影觉生浮。妻孥杜曲对如梦,日月斜川望更幽。四首玉堂人散后,炉中商陆总添愁。’盖己决意从彭咸之所居矣。至戊子⑤某日,忽戎装促驾松下,松下者,崇相先生所筑以御海冠,即守一所共擘画处也。罢遣从者,竟赴海死。族子日友奔救无及,且捞尸不得。越宿见梦曰:‘吾已归澳中矣。’伺之果然,乃收敛之。悲夫!一死以谢,夫濡染富贵,借口将以有为者,陈尸则明白正命,以塞纤夫浮海行遁之疑,是固然矣。吾以徘徊墓侧,再展庐墓之哀。归魄松下,不忘立雪之志。盖其诚结君亲,义笃师友,至此而心始安,志始遂耳。此故非人所知也。方天兴草创,勋镇跋扈,而官方杂乱,敛饷频烦,守一条陈八事,力为诤辩,先后补牍数十上,皆人所不敢言;虽屡蒙温旨,而施行寂然。于是政府坐困,自请行边,乘钺凿兇而出,熊尚以私书上师相诤之,以副本投守一。守一复书曰‘指画洞透,虽木石犹当震惊。但师相以为箝持于老革,不若尽瘁于封疆,庶须眉肝胆天下共见之耳!夫知不可为而必为之,人固有志,非熊所及也。且又特疏欲罢己职以授熊,以为百鸷一鹗,昔人 所叹。今印绶累若,而国士萧条,譬骋绝城而弃骅骝,构大室而捐楩梓也。复私书相抗曰:‘国之将陨,嫠不恤纬。家之将亡,缇萦跋涉。匹妇犹执此义,乃或晏晏居息,莫我肯顾,君子顾如此乎?其虚怀推举,竭诚图国,不忍言天不可支,为此将伯之呼也。至于居忧泣血,几至毁性,庐墓终丧,尽谢世法。陈恭人所遗书及戒性钱,岁一开视,辄长号不止,盖天性然也。其事崇相先生,时有启助,先生爱之甚,及疾革,委以状志乃瞑。为治丧累月,然后治任,率诸生言于当事,建祠学宫旁祀之。迨石斋先生尽节金陵,守一自请出使觅其齿发。或难之,守一曰:‘若得营厝三尺,使忠魂时望孝陵,吾即殉师,无复遗憾!’而内阁蒋德璟、黄景昉力尼之,且闻南都已有门下士收其遗体者,乃止。遂为开丧于西湖二周祠,朝士赴吊,衰绖临哭三日,改服心丧,其始终于师友如此。若其诗文,绝出一时。督学郭正夫先生序其文曰:‘乍披如川纡谷复,水立壁翻,已而鸾歌凤舞,龙见鸟澜。’评其诗曰:‘高洁则峡生日月,卷浮冰雪。奇激则瘦蛟舞波,秋雨裂石。’今揣此声容,盖非人间所得安置,惟湘灵鼓瑟,冯夷起舞,差足供奉之耳。石斋先生则尤激赏其诗,在漳酬唱数十篇,先生尝曰:‘守一葱茜高秀,每与共研,辄思焚笔。’又曰:‘奇思警句,卓然韵家之表。凡诗至情理尽处,方有著手。情理之至,才调双收,了无唐宋边际,非守一不窥其涯略也。’乃作长歌五言赠之,历叙闽中作著,乃曰:‘于中最喜林守一,玉轸峄桐细金漆。守一为诗多新声,芬芳华耀璆锵鸣。婉娈每出珠翠上,剑气恰与琴书平。’至其末则曰:‘陟彼高邱眺远海,手掬明沙洗块磊。与君上下高驼回,卧然若华照千载。’此则屈子之《远游》抽思也。又曰:‘定心广志澹中央,离立经岳表四方。微言朗咏生清商,蛟龙踞视鸾凤翔。’此即屈子之《怀沙》悲回风也。终之曰:‘风雷钦欹神不伤,夷夔敛迹栖幽房,区区诸子安敢当?’盖了知彭咸遗则,惟守一克当之。其所谓夷夔敛迹者,则皆平塘篙师拥鼻扪胸者也。先生岂无故而发此微言哉!今者铜山委蜕于留都,揭阳遗发于粤峤。上下高驼,表在四方,亦宛在中央。鸾凤不定翔于高邱,蛟螭不定踞于远海。吾呼守一应声未至,将以先生之诗铭守一,以为师弟相知,夙己自成。斯固非世俗所能知,又何怪以排章俪句之老生相目哉?守一配陈孺人,某之女,继韩孺人,某之女;侧室连氏,男子三。铭曰:‘松下竦岛兮澹澹粘空,素涛拍穴兮如摧洪钟。穿鱼龙兮千窍,浸日月兮两瞳。终气埃兮惊雾,传咳啸兮雷风。定心志兮恬谟,吐正气兮从容。不戴天兮寥廓,不履地兮峥嵘。荡器界兮眈雪,返蠕蠢兮元同。’”在钦仁里蕉溪。宁化李世熊撰。见《闽侯县志》。案世熊字元仲,号寒支子,晚号愧庵。
清
银峰寺石刻重开山记:“银峰古刹,志书无传,得断碣残碑考之,始知建自五代。废兴既久,遗址仅存。康熙丁未,余过是地,爱其山水回环,土膏境寂,乃结茅养母于此。锄月耕云,出作入息,不数年荒谷荆蓁,遂成兰若。堂宇南向,轩窗明净,颇堪幽隐。虽不能立宏规,安广众,而□者缘辨道学无求行,其庶几乎?后人之居此者,须念夫废兴无常,假缘聚散,当修□以□□心,以□明,以慧得常住体,庶不失为佛之徒也夫。弟子一信请记,且书而为之记。康熙己卯仲秋上浣,住山比丘兴性书。”在高洋里银峰寺后。
文殊寺碑记:“福城南徇四十里,渡乌龙江,陆行七里许,有山名大象。山之右,有寺颜曰‘文殊’。盖象表行也,文殊称智者,行而有智,其行不虚,此命名意也。有宋皇祐间雪庵禅师与其徒守英、慧先二师实肇造焉。群峰环绕,地僻境幽,云林深邃,尘踪不到,真藏修之所也。元季兵燹,寺废,遗址仅存。康熙元年,静主不远公遍历名刹,独爱其山幽静,志图兴复。但四顾荒凉,初有难色,既而叹曰:‘人患志弗坚耳,天下岂有不可为之事乎?’与二三徒侣,力行古道,披烟沐雨,种月耕云。手足胼胝,身心劳瘁,且依丛林清苑,经声佛号,无间晨夕,感远近善信,裒金领助,故能一旦化丘墟为精蓝,方信有志者事竟成耳。丁已冬,远公既殁,其上首裕木师继之,更能殚竭精神,恢弘先业,种有年所,凡其师未及作者,皆具成之。今则堂宇完固,宝象辉煌。置寺畔田,以充斋缽之资。造请众塔,而为归真之所。可谓自足于中,无求于外也。裕师恐后裔昧其创始之来源,属余为文以志元雪庵禅师之开创,不远公之重兴,裕师之完成,而为之记,勒石以垂永久,后之人应念先人兴建之艰难,种植之勤苦,世守其业。修梵行,信因果,明罪福,足辨道之资粮,成安养之极果,则递代相承,当与大象山共传不替耳。是为记。时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岁,沙门昭纯和南、徒孙光永勒石。”在高洋里大象山文殊寺。按《福建通志》载《三山志》云:“文殊寺创于唐大中元年。”
仙泉题字“仙泉”。在至德里马头。传闽县知县王绍兰过饮其泉,题曰“仙泉”。案王绍兰,浙江萧山人,乾隆癸丑进士,嘉庆二年任闽县知县。
碧泉寺石刻“碧泉寺”。在江左里高安。寺传乾隆间始建。
洞天岩石刻(一)“海阔天高”。(二)“山涛海籁”。(三)“别有天”。(四)“此中有真趣”。(五)“滴滴泉”。(六)诗刻云:“湍气钟凝小洞天,屏山环绕碧岩前。龙门片石遵凭眺,更听泉声滴滴来。”下书“嘉庆丁卯阳月,剑峰林凌霄氏题。”(七)“半世沦尘宇,炎凉变态多,何如超物外,习静听张罗。”落款“嘉庆丙寅江左散人郑振瑞源麟氏勒。”(八)屏山寺碑刻云:“宋大学士讳丙郑公建,嘉庆乙丑年裔孙重辟。”岩有屏山寺,建于宋。案郑振瑞系猴屿人,清嘉庆间重辟洞天岩,重修屏山寺。卒时八十三。见《郑氏族谱》记载。在江左里猴屿洞天岩。
厚安修路记:“余家到洋屿约路三里许,阡陌纵横,仄而逼,每雨水泥泞,行者苦之,且属吾乡之人往来所必由之路也。曩者先居子世达公尝欲修之。余于癸酉冬农事方暇,鸠工辇石,植其基,平其地,两阅月而竣,庶乎其履道坦坦矣。谨志其缘起,匪敢以云继志也。嘉庆十九年五月吉日,林德苍立石。”在江左里。
五竹桥石刻桥栏横书“五竹桥”三字,旁书“道光九年岁次己丑捐题重建,时季冬吉旦”。在五竹桥。案桥为旧闽长分界之处。
五竹桥题名碑文略在县治西。清道光九年,闽县正堂陈铣、长乐县正堂王履谦、营前分县田嘉谷建亭。立碑九个。
五竹桥长、闽分界碑上端横“五竹桥”三字,中双行书“长乐、闽县交界处”,左书“暑长乐县正堂蒋、署闽县正堂程同立。桥东长乐县界,桥西闽县界”。右书“光绪元年正月吉旦重建”。在县治西。
银峰寺石刻“梅岩”。在高洋里,旁书“道光已亥,沙门志祥题”。
云门山石刻(一)狮子石,诗云:“生出群毛长,英雄夸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冈。宋太师里人郑昭先题。”(二)“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谁知北户缘犹在,却笑南柯梦未阑。忽见云归应是信,满襟赢得洞天寒。黄裳勒。”(三)“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阔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便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福清林鸿。”(四)记刻字云:“本山诸胜境,并前贤题咏载府志者,郑宪庆为勒于石。咸丰辛亥。”在江左里洋屿云门山。
节孝摩崖:“大清正白旗汉军、故武信左郎张有庆之妻贾氏节孝,蒙礼部于同治二年十二月请奖建坊。”在江左云门山。
民国
金刚腿石刻(一)“金刚腿”三字,下系“李厚基”。(二)“金刚濯足”,下系“萨镇冰书”。在江左里。案李厚基,民初福建督军兼省长,萨镇冰,闽人,海军上将。
黄村长鲁贻纪念碑。文略。在营前新街。
金狮岩石刻“金狮岩”三字,下系“吴航陈震”。在江左里蟛蜞洋。
附无年代姓字可考碑刻。
盘石峰石刻“盘石”。在江左里高安后山。字大径三尺余,六朝体,颇工整。
云门山石刻:(一)“龙冈。”(二)“头头是道”。隶书。(三)“坐禅处”。(四)“青云梯”。隶书。(五)石门“箑”。篆书。(六)“狮子石”。以上俱在云门山。
闽山洞石刻“阴府”。在光俗里筹岐。
中元井石井栏石刻:“弟子林惠与室陈二十娘,中元辛酉岁七月重修井。”在光俗里霞洲。
龙首碑“龙首”。在钦仁里上元龙首桥旁。
孝感阡碑“孝感阡”。在钦仁里桃源。《福建名胜志》云:“林世章墓在其处。”
圆觉寺石刻:“释子道谦,徒行传,积资鼎建宝座。伏愿入毗卢之性海,普贤之行门,四恩总报,三有均资。”在至德里罗汉山。
长乐六里志卷十一终
校注:
①熙宁无庚辰,疑误。
②登丁未进士第——丁未为淳熙十四年。原文只书干支纪年,漏淳熙二字。
③隆庆无丙辰,疑误。
④己卯为崇祯十二年。
⑤戊子为顺治五年。
●卷十二
岱峰李永选撰辑 南山张善贵校刊
○物产 上
据民国十九年营前模范农村调查表。
农 产
谷 六里全面年产数量二十四万余担。
大蒜 产量以光俗里为最。每年约有一万担。
薯 六里全面皆有种植。产量未计。
草 产营前沿岸,可以织席。年产约有二千担以上。
咸草 产浮岐等地,用以扎物。年产三千担。
灯草 产玉田,用以造烛。年有五百担。因销路日减,种者渐少。
红萍 产玉田
桔 产地以琅尾为最,约计年有二千担。
龙眼 产琅尾、下洋,年有三百担。
水 产
白虾 产营前江,年可获利三千元。有尚干人者,霸占其利,渔户每得虾必归彼售卖,抑价收入,高价卖出,此风相沿已久矣。
流蜞 产营港。形丑味美。
流鳗 产厚安。年可获利一万元,称为滋补之品。因冬季上游水冷,鳗沿江东徙,至厚安遇海水乃钻入沙滩,为渔者所获。
赤仔 即赤鳀,又美其名曰凤尾鱼。产江左伯牙潭附近。
工业品
粗窑 产黄石、下洋、东屿,年可获利五万元,制皆盛器。
石 产象屿、高安村,供建筑。年可获利五万元。
草履 产下洋、浮岐、猴屿各村。制者多属妇女。
箬笠 产光俗里各村。为妇女所手制。
○物产 中
据民国二十六年县生产普查报告。
夏作物栽培面积
早稻 计二万九千零一十五亩二分。
营前二千九百六十四亩四分,四林三千一百七十五亩六分,霞洲二千六七十三亩六分,筹岐一千二百七十七亩八分,马头一千七百五十七亩五分,唐屿一千一百一十亩三分,五黄一千八百三十亩,琅尾一千三百四十九亩,大溪二千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玉田二千零七十八亩二分,八社一千七百八十七亩二分,下洋七百六十九亩五分,黄石一千三百三十九亩八分,洋屿一千三百二十三亩四分,猴屿七百八十四亩三分,浮岐一千零二十九亩四,江左一千三百六十九亩。
晚稻 计二万九千零八十五亩七分。
营前二千九百六十四亩四分,四林三千二百五十三亩六分分,霞洲二千六百六十三亩,筹岐一千二百七十八亩四分,马头一千七百五十七亩五分。唐屿一千一百一十亩三分,五黄一千八百一十二亩九分,琅尾一千三百四十八亩九分,大溪二千三百三十五亩一分,玉田二千一百四十一亩,八社二千零二十七亩九分,下洋七百七十八亩三分,黄石一千三百三十九亩八分,洋屿一千三百四十八亩五分,猴屿八百五十一亩六分,浮歧六百九十八亩四分,江左一千三百七十六亩一分。
甘薯 计四千六百二十亩七分。
营前三百七十五亩三分,四林六百四十八亩八分,霞洲三百一十六亩二分,筹岐二百零三亩七分,马头一百七十三亩,唐屿二百五十一亩二分,五黄二百二十一亩二分,琅尾一百四十二亩三分,大溪一百五十九亩八分,玉田一百八十九亩八分,八社一十九亩四分,下洋二百七十一亩七分,黄石二百二十七亩一分,洋屿二百二十七亩六分,猴屿四百三十七亩八分,浮歧二百八十八亩八分,江左四百六十七亩。
落花生 计二分。玉田二分。
马铃薯 计八十四亩九分。
营前二十亩八分,霞洲一亩,筹岐六亩三分,马头八分,唐屿二亩,五黄二十亩,琅尾七亩七分,玉田四亩五分,八社一分。下洋六亩,黄石十四亩八分。
茉莉花 计六十二亩二分。
营前十九亩,四林七亩四分,筹歧一亩六分,马头六亩八分,下洋二十六亩五分,黄石九分。
大豆 计一十二亩。
霞洲一十二亩。
芋头 计三亩九分。
霞洲五分,唐屿三分,五黄一亩二分,玉田一亩三分,洋屿六分。
甘蔗 计三分。
唐屿三分。
其它 四分。
四林四分。
冬作物栽培面积
小麦 计五亩六分。
霞洲五亩六分。
大麦 计一十八亩七分。
玉田九亩三分,黄石九亩四分。
豌豆 计二十二亩七分。
四林六分,霞洲二亩五分,马头七分,唐屿四亩九分,玉田一亩六分,下洋四亩五分,黄石七亩七分,洋屿二分。
蚕豆 计五亩七分。
琅尾一亩二分,玉田一亩三分。黄石三亩六分。
其他计一百五十四亩三分。
营前五十五亩七分,四林四十六亩七分,霞洲三十二亩五分,筹歧四亩一分,唐屿五分,马头一亩,玉田一十三亩八分。
力畜与肉畜
黄牛 一千四百只。
营前一百三十九,四林一百三十七,霞洲一百,筹岐四十一,马头四十七,唐屿三十三,五黄一百零五,琅尾七十三,大溪九十八,玉田八十八,八社七十二,下洋四十三,黄石五十五,洋屿四十四,猴屿四十三,浮岐三十二,江左三百五十七。
水牛 三十六只。
霞洲三,五黄七,琅尾一,大溪三,玉田四,下洋二,黄石二,洋屿二,猴屿一十二。浮岐三。
猪 一千四百四十四口
营前一百零五,四林二百三十六,霞洲九十二,筹岐五十二,马头四十六,唐屿十九,五黄三十二,琅尾五十二,大溪九十一,玉田一百三十八,八社七十二,下洋一百二十三,黄石九十九,洋屿五十,猴屿六十四,浮岐十六,江左一百六十五。
山羊 计四百三十九尾。
营前二十五,四林一十一,霞洲一十四,筹岐五。马头一,唐屿四,五黄十九,大溪五十五,玉田二十五,八社四十六,下洋三十三,黄石三十七,洋屿五十一,江左一百。
家 禽
鸡 统计六千四百二十三头。
营前四百零一,四林九百八十五,霞洲三百四十二,筹岐三百一十八,马头一百四十四,唐屿三百五十七,五黄一百三十七,琅尾二百一十三,大溪八百二十七,玉田七百三十八,八社三百零九,下洋三百五十六,黄石四百六十三,猴屿二百九十一,浮岐四百十一,江左一百三十九。
鸭 统计四千二百五十二头。
营前一百八十,四林九百八十七,霞洲九百二十二,筹岐七十三,马头六十五,唐屿一百三十九,五黄六十一,琅尾三十七,大溪三百一十四,玉田三百四十二,八社一百三十六,下洋三百一十三,黄石二百零七,猴屿一百一十九,浮岐三百五十九。
鹅 统计九十七头。
四林二,霞洲八十三,马头一,琅尾六,黄石五。
果实树
桔 计六千一百九十四株。
营林四百五十三,四林三十一,霞洲二十二,筹岐五十一,马头三百五十二,唐屿二百六十九,五黄二千零三十五,琅尾三千三百七十七,大溪六百,玉田一,洋屿一,江左二。
杨梅 计六十一株。
营前一十二,大溪一,下洋四十四,江左四。
番石榴 计七百九十八株。
营前九十六,四林三百七十三,霞洲六十,筹岐四十六,马头一十一,唐屿一,大溪三,玉田五,下洋三十七,洋屿一十一,江左一百五十三。
龙眼 计九百零三株。
营前二十五,四林四百二十一,霞洲二十八,筹岐一百零三,马头六十七,唐屿一十,五黄一,大溪七,玉田一,八社四十六,下洋七十九,黄石二十四,洋屿五十七,江左三十四。
桃 计一百六十一株。
营前二十五,霞洲三十三,筹岐五,马头二十四,唐屿二十二,五黄二,琅尾七,玉田二,八社二,下洋二,黄石一,洋屿二,江左三十四。
橄榄 计二百四十九株。
营前五十,四林一,霞洲二,琅尾十五,黄石九,猴屿一。
梨 计四十八株。
营前四,筹岐二十,琅尾二,大溪五,玉田一,下洋十六。
石榴 计三十五。
营前一,四林一,霞洲三十二,筹岐一。
枣 计一百二十九株。
筹歧二十一,大溪一,王田一,下洋一百零二,江左一。
荔枝 计八十一株。
营前七,四林六,霞洲一,筹岐一,马头五,唐屿二,琅尾一,大溪九,八社二十二,下洋四,黄石十一,洋屿五,江左一。
黄皮果 计五十九株。
营前三,四林十一,筹岐四十三,大溪一,江左一。
李 计一十七株。
筹岐二,琅尾三,江左一十二。
柑 计六十八株。
营前一,五黄六十,琅尾六,江左一。
枇杷 计三十四。株
营前一十二,四林三,琅尾一,大溪二,八社二,下洋二,江 左十二。
柚 计一十株。
营前二,霞洲二,大溪二,八社二,洋屿一,江左一。
按六里于民国二十六年列为第七区,区辖一十七乡镇,上之统计,皆以乡镇为单位。兹录夏冬农作物,每市亩平均产量附志于下。早稻二百六十八斤。晚稻三百零七斤。甘薯一千零一十三斤。马铃薯七百四十三斤。芋头九百二十九斤。甘蔗三千条。小麦一百三十九斤。大麦一百五十八。豌豆一百二十五斤。茉莉六十三斤。
○物产 下
据国民二十八年调查
陶 业
昉于清康熙二年,出品以缸、瓮、瓶、缽、砖、瓦为大宗。其窑曰:垒角硋窑,在黄石。水墓硋窑,在黄石。新厝硋窑,在黄石。坑垄硋窑,在黄石。上坞沙硋窑,在东屿。下坞沙坞窑,在东屿。通头硋窑,在下洋。炎山硋窑,在下洋。以上现存。岭下硋窑,在黄石。坂胶硋窑,在黄石。旧东屿硋窑,在东屿。以上均废。道头砖窑,在下洋。炎山砖窑,在下洋。以上现存。
长乐六里志卷十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