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侯官县乡土志 郑祖庚

  《侯官县乡土志》序例

  侯官县建置沿革考

  政绩录一(兴利)

  政绩录二(去害)

  政绩录三(听讼)

  兵事录一(本境兵事)

  兵事录二(涉及兵事)

  耆旧录内编一(德行)

  耆旧录内编二(学业)

  耆旧录外 编(事功)

  耆旧录附 编(祠祭)

  版籍略一(人类)

  版籍略二(户口)

  版籍略三(氏族)

  版籍略四(宗教)

  版籍略五(实业)

  地形略上之一(区域甲)

  地形略上之二(区域乙)

  地形略上之三(区域丙)

  地形略下之一(山域)

  地形略下之二(流域)

  地形略(道路)

  物产琐记(天然品)

  物产琐记下(制造品)

  商务杂述

新撰《侯官县乡土志》

  

    审定者

  督修福州府知府补用道永嘉吕渭英文起

    赞成者

  筹办侯官县知县补用知府安徽胡之桢稚芗续办同知衔侯官县知县平胡陈文纬,子元总办五品衔候选知县戊子科举人闽县李骏斌允卿

    编辑者

  总纂戊子科举人闽县郑祖庚新樊总校汀州教授己丑科举人侯官陈永鑫荔裳详校优行生员闽县张绍九鑑秋分纂优行生员闽县林焕宇啸山

    访事者

  调查委员福建候补巡检番禺马衍奇箫云调查委员福建候补县丞番禺沈福田砚晨采访普通学堂舆地学教习生员侯官陈受恩肖棨采访留学日本毕业优行生员闽县吴鼎挺生总采访生员侯官吴鼎祺江菘分采访监生侯官陈文炳蔚其分采访生员闽县叶世滋惠臣襄助采访凤冈学堂教习生员侯官薛家凤范斋参预采访凤冈学堂教习监生侯官游毓奇韩斋

    在事者

  参订廪生连江魏镕可陶誊录育菁学堂教习监生闽县李鼎金叔慈誊录监生闽县刘商念汤誊录监生闽县韩其栋瑞堃誊录监生闽县陈秉规庄坡誊录监生闽县沈瑞麟彦臣收掌监生长乐郑承渠少缠

《侯官县乡土志》序例

  

  侯官故冶,控闽与瓯。今倚省郭,邑於福州。网罗文献剧费搜求。志历史第一。

  东城居股,继瓯迁淮。竹马迎郎,八姓爰偕。宋明鼎盛,进化克阶。志人类第二。

  嫏环之域,螺女之居。何者关市,何者田庐。若指上纹,形势以胪。志幅员第三。

  农兼树畜,工先陶冶。惟精惟新,以商彝夏。利用阜财,畴称健者。志货殖第四。

 

侯官县建置沿革考

  

   未置本境

    唐虞属扬州

  按,闽,古扬州地。鸿荒之世,东南外徼,沦于水国,未通大陆。唐虞以降,与中国交通否尚无所考。其划归扬州区域者,一以《禹贡》为断。《旧志》,星野其度数固多妄测,万不及今日经纬之审,然古人推步,亦有可考者。地望,附在扬境东南,《省志》、《续志》、《重纂志》、《府志》,无不详载。故隶扬州。

    夏商属扬州

  按《山海经》,《海内南经》。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意者既为禹迹所经,当时相土定名,必有依据,当别为闽,不应牵混扬州。然《山海经》疑晋人撰,伪托伯益,未足昭实。故从《禹贡》,不取山经。

    周属七闽地

  按,《周礼·职方氏》掌八蛮七闽。闽字始见于经。徐注《说文》云:闽、东越,蛇种。故字从虫门,蛮字亦从虫。陆云士《峒溪纤志》则以蛇种属之蜑人,所以没水多日,不患鲛龙。贾公彦疏,“楚叔熊自濮如蛮,子孙分七种,故谓七闽。”郑司农注:“闽,蛮之别也,七者周所服国数。”其义较贾为长。考《史记·楚世家》,韦昭《国语解》,叔熊为鬻熊十四世孙,系周宣王时人。若七闽是其子孙,不应先掌于周官。故《旧志》注多黜贾而申郑,今从之。大抵闽当周时,风化未开,与上国隔绝。闽蛮杂处,种族竞争,各推雄黠为长,必分无数小国,如泰西古代希腊市府之制。周所征服仅七国,《周官·司寇》有闽隶之掌,当是陪臣侍子,出执隶役于王朝,约如后世俘虏例。七闽之置,实昉于此。

    春秋属越国

  按,《史记·越世家》:夏少康封庶子无馀于会稽。时未置郡,特浙中一山而已。山有禹冢,故封之以守墓。自无余二十余传而及勾践,灭吴,称霸扬州全境。据《禹贡》注,扬州西北距淮,东南至海。几尽为所占领。闽土属越虽无确证。要之繇后溯前,可以臆断。详见下。

    战国属楚国,或曰自立君长,不肯降楚。

  按勾践六传至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越人散处东南海上,诸族子争立,或为君侯,世及者。或为豪长,推举者。蓋分百越。多服朝楚。大致楚对越,如唐羁縻州,越对楚,如今半主国。然又有谓岭表之南越臣楚为芋姓赐姓。之越,闽中之东越自立为姒姓之越者。亦非无据。

    秦属闽中郡

  按,秦并天下,分三十六郡,迁书未尝悉数其名。《汉志》有会稽无闽中。惟唐修《晋书》,其志谓始皇置郡后,兴师逾江,平取百越,增四郡一闽中。闽中置郡之说,实昉于此。虽钱氏大昕以为无据,辨之甚悉。然各《旧志》于建置沿革表,皆因《晋志》而列闽中,今姑从之。

    汉属闽越国,元封后为冶县地,属会稽郡。

  按,《史记·越世家》及《东越列传》,无疆灭于楚,七世至驺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并天下,废为君长。汉兴,无诸从诸侯灭秦,佐高帝击楚有功,复王闽中,都冶。冶即侯官。《方舆纪要》侯官汉冶县。《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冶。师古注本闽越地。武帝元封初,以闽越数叛,徙民江淮,墟其地。后逃亡者稍出,多居留瓯闽者,不皆越之土人。立为冶县。《旧唐书·地理志》,马氏《文献通考》皆作自立为冶县,竟似逃亡山谷之民,出而窃据,私立名号,非汉所置,恐“自”字衍文,今删之。隶会稽郡。此西汉以前未置侯官,本境之历史也。

    既置本境

    东 汉

  侯官县属会稽南部都尉 按,《晋书·地理志》,后汉省冶县,非省也,改县名也,见下。改为侯官都尉,侯官之名始此。地兼瓯闽。范书《郡国志》但云:章安故冶,闽越地,章安下有东部侯国,先儒多疑为东侯官之讹。东部解:见下,侯国“国”字当是“官”字讹文。又按《三山志》,后汉置南部都尉治冶,与《晋志》所述不同。其实东侯官,即南部也。因南部都尉治侯官县,亦曰侯官都尉耳。如今日福建之兴、泉、永道治厦门,亦称厦门道。江苏之苏松太道治上海,亦称上海道是也。称东侯官,以别上郡张掖之侯官。《后汉书·郡国志》,上郡、张掖两属国都尉所辖之邑,皆有侯官之名。称南部都尉则又对会稽东南全境而生分别也。冶在会稽南,其地得闽之全,浙之半。《宋书·地理志》后汉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都尉,东部临海,南部建安。侯官特建安之属县。汉末,建安领县五:建安、南平、汉兴、一未详、一即侯官。时侯官虽名为县,其地统今福、兴、漳、泉四府与后世侯官但囿一邑者迥异。

    三 国

  吴

  侯官县属建安郡 按,《三国志》吴永安三年,吴主休年号。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非新郡,沿汉旧。领县十,建安、建平、吴兴、东平、将乐、昭武、绥安、南平、侯官、东安。侯官属焉。先是东汉改冶为东侯官,见上。建安元年,省“东”字。《吴志·贺齐传》王朗奔东冶,侯官长商升为之起兵,策遣齐讨平之,是建安初已省东字矣。厥后入吴领土,其名遂屡见于书。《贺齐传》一见,又永安三年吴主休黜兄亮为侯官侯,又《吕岱传》东冶五县乱,岱与蒋钦等讨之,五县平。《府志》五县作建安、侯官等县。

    晋

  侯官县属扬州沿旧。江州元康元年改隶。之晋安郡。太康三年析置 按,《晋志》太康武帝年号。三年,析建安郡地置晋安,属建安者县七、曰建安、吴兴、东平、建阳、将乐、邵武、延平。领县八,原丰、新罗、宛平、同安、侯官、罗江、晋安、温麻。隶扬州刺史。元康元年惠帝年号。置江州,以晋安等郡改隶焉。《晋志》,元康元年,有司奏荆、扬二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等十郡,因江水为名置江州。

    南 朝

  宋

  侯官县属江州之晋安郡、昌国郡、元嘉间改,未几复故。晋平郡。泰始四年改。 按,《宋书地理志》晋安未叙昌国。改复。仍属江州,领县五,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省新罗、同安、宛平三县入焉。泰始时,明帝年号。改晋安为晋平。《宋书·明帝纪》,泰始四年改晋安郡为晋平,山阳王休裕改封晋平王。寻复旧。

  齐

  侯官县属江州之晋安郡

  梁

  侯官县属东扬州之晋安郡 按,《梁书·武帝本纪》,普通五年,分扬州、江州,置东扬州。先是天监中,析晋安地为南安郡,按各志均云:天监中析置南安,而《梁书本纪》不载,《通典》、《通考》皆无之。惟《隋志》南安下注云:旧曰⑴晋安,置南安郡,亦不详其年代,旧志断为天监,未知何据。今姑从之。南安约今兴化、漳、泉三府地。合建安共三郡,既置东扬,因并隶之。

  陈

  侯官县属闽州、丰州之晋安郡 按,《府志》陈永定初高祖年号。置闽州,以侯官世豪陈宝应为刺史,封侯官县侯,《隋·地理志》述梁、陈事,注云:旧曰原丰,改东侯官,然宝应籍贯及所封邑,史无“东”字,未足据。领晋安三郡。天嘉三年文帝年号。宝应诛,州罢,晋安仍隶东扬州。《旧志》均作六年,误。光大二年废帝年号。分东扬州晋安诸郡为丰州,至是又升州治矣。

    隋

  县境并入原丰,原丰又改名闽县,属泉州、闽州、建安郡隋后,州不辖郡,忽而州,忽而郡。 按,隋平陈,废郡为县。见《地理志·注》晋安郡废入原丰,盖即省侯官各县,合于首邑。改闽州为泉州。诸志每作开皇九年,惟平陈虽九年事,改置泉州,隋志不详何年,纪又未载,今阙之。大业初炀帝年号。复旧,寻改州为郡,曰建安。领县四,闽、按《隋志》原丰注,十二年改曰闽,当指开皇时。建安、陈郡所改。南安、郡改。龙溪以险远未裁并,至是侯官附入闽县矣。

    唐

  复设侯官县,属福州长乐郡 按,《新唐书地理志》福州长乐郡,本泉州建安郡治。武德六年高祖年号。别置。武德初改建州,至是复为泉州。景云二年,睿宗年号。曰闽州。开元十三年,玄宗年号。更州名。天宝元年,玄宗年号。更郡名,领县十,闽、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梅溪、永泰、尤溪。侯官其一也。侯官当隋时已并于闽。武德六年又置。八年省。长安二年武后年号。析闽复置。元和三年,仍省德宗年号。五年遂置至今。见《新唐书·地理志》注。举废殆如置棋,此隋、唐侯官沿革之特别史耳。  五 代

  梁

  侯官县属闽国之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

  唐

  侯官县或名闽兴县,属闽国都城长乐府

  晋

  侯官县属闽国南都福州 按,《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据闽,六传,审知传延翰,翰传鏻,鏻传昶,昶传曦,曦传延政。历梁、唐、晋三朝。梁太祖贞明六年,审知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唐长兴四年,明宗年号。鏻更称长乐府,改县曰闽兴。清泰二年,废帝年号。复为侯官。此条参考《方舆纪要》。晋开运元年,少帝年号。延政建殷国,都建州。二年仍改号闽,以福州为南都。三年南唐兵破建州,虏延政,王氏亡,福州亦归南唐。逾年为吴越钱氏所取,钱入腹之谶⑶至是始验。

    汉

  侯官县属吴越国之福州威武军军无支州,州亦称军。

  周

  侯官县属吴越国之福州彰武军 按,《方舆纪要》,晋开运四年是年,契丹挟少帝北迁,汉遂代晋。吴越钱镠据两浙传元瓘及佐,至是已历三世。取福州按《吴越世家》,是年佐遣统军张筠等率兵赴闽,大败李景兵,获其将杨业、蔡遇等,取福州而还。仍以为福州威武军。方审知之袭封也,当唐乾宁昭宗年号。四年,初王潮据闽,唐即以为福建观察使,潮卒,审知代立唐升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节度使,后屡改称。详见上。至是复旧。周广顺初,太祖年号。又改为彰武军。及宋太平兴国三年,太宗年号。钱氏纳土归朝,地遂入宋。

    宋

  侯官县属福建路之福州 初仍为威武军。雍熙二年太宗年号。改置福建路,统州六福、建、泉、南剑、漳、汀。军二,邵武、兴化。而福州为首府,后端宗景炎元年即位,福州复升为福安府。领县十二闽、侯官、福清、古田、永福、长溪、长乐、罗源、闽清、宁德、怀安、连江。侯官实称望县焉。

    元

  侯官县属福建行中书省省之称起此。之福州路 按,《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五年,世祖年号。置福州路,按《省志·续志》改府为路,福州路即宋末之福安府也。隶福建行中书省。按《续省志》至元十五年,置福建行中书省以统各路。领县九,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较前代实省其三。及考《续省志》,称至元二十三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元贞元年,升福清县为福清州,惟宁德不详,疑改隶福宁州。而侯官又降为中县矣。

    明

    侯官县、怀安县地,并属福建布政使司之福州府 按,《明史地理志》,太祖吴元年是年十二月平陈友定。改福州路为府,为福建首郡。按《地理志》洪武二年仍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七年改置福州都卫,八年复改为福建都指挥使司,九年又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厥后此制遂定。领县十。闽、侯官、怀安、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古田、闽清、永福、元时福清升为州、至是仍复为县。侯官居其一。本境历宋、元、明皆无更革,及万历八年,废怀安县,以其地并入侯官而侯官,所辖之境益大焉。国朝因之。

  此东汉以来既置侯官县境之历史也。

      校 注

  ⑴原文作日,“日字”误,当为“曰”字。

  ⑵原文作日,“日”字误,当为“曰”字。

  ⑶原文作纤,“纤”字误,当为“谶”字。

政绩录一(兴利)

  

  

  兴 利按闽,侯两邑,共治一城,而闽为首县。凡大僚政续⑴与本境无关系,先详闽县志者,本志不再赘,以下去害听讼仿此。

  

    晋

  严 高 太康三年领晋安守,宽惠得民。时初置郡,治闽越故城。四年,高以城狭,议改筑。询于郭璞,璞曰:“冶山之南,越王山麓有小阜,是宜城。后八百年当大兴。”遂城其处,谓之子城。又浚东、西两湖,溉田数万亩,凿迎仙馆,在今府署东,起大航桥,后名到任桥。连澳桥以通舟楫,民到于今称之。

    宋

  陈 铸 字师回,兴化人。康定初,知南雄。秩满,求通判福州,以便养亲。蔡襄表铸之孝,为人子劝。福州自景祐建学,弦诵尚稀,铸赞其守,延师增廪以教之。学者靡然向风,一时人文称极盛。

  蔡 襄 字君谟,仙游人。天圣进士。庆历间知福州。始复古五塘以溉田,民受其益。王氏据闽时,丁口赋甚重,襄奏减其半。寻丁外艰去。嘉祐初,再知福州。疏附城湖浦。周希孟、陈烈、陈襄、郑穆诸先生,皆延礼之,专以经学课士。闽俗治亲丧,往往奉释道,召宾客。富者倾中人之产,贫者称贷,至不能偿。襄禁之。又谂知巫觋主病毒蛊杀人之害,皆严加禁绝,俗为之变。自虞士恭兴学以来,李、常继之,陈师回又继之,至襄勉以实学,而闽士逐成有用之才矣。后拜端明殿学士,卒年五十有六。

  樊 纪 嘉祐三年知怀安县。时郡守蔡襄欲复东湖不可得,乃从乐游桥在府冶东北隅。开沿城外,抵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出浦尾船场,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纪作桥十三,曰湿堘、曰堘北、曰小浦、曰中浦、曰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龙腰、曰后溪、曰桑畲、曰岭下、曰范溪、曰濑溪。东湖既湮,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又北岭达于宦溪。其山磴路,北通连江沿岸以济,高一千八百步。纪募治,奠高为夷,正曲为直,凹者凸,陷者续,迄今七百年赖之。

  吴 评 字正词,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治平间来知怀安。自云顶山,开羊肠溪十余里入城,民利之。官至中大夫,致仕,累赠开国侯。

  程师孟 字公辟,吴中人。中进士甲科。熙宁元年知福州。初,郡守章岷奏请修筑子城,会岷迁海州,议者以费多役广,不果。师孟至,谓转运使,曰:“第得钱二千万缗,半岁可成。”乃以二年四月始事,拓旧城西南隅广之,周九百五十丈。又浚河隍,治桥梁,建学舍,治行弁东南。为政简而严,发奸摘伏如神。以光禄大大致仕。卒年七十六。

  柯 述 字仲常,泉州南安人。嘉祐四年进士。元祐、元符中两知福州。旧无贡院,每大比,即庙学为试院。先圣释奠反移他所。述择州治东南公廨及废地为院,构地百二十区,士林称便。福州之有贡院自述始。去后,人怀其德,祀之学宫。

  程 迈 徽州黟县人。建炎四年,以朝散大夫出知福州。时建寇猖獗,福州戒严,上表乞师。诏参政孟庾、少师韩世忠与迈讨平之。郡人各立生祠,更名武备堂曰止戈,以旌其功。虎节门内旧有大井七,岁久多湮,迈浚之,七井即七星井,其六在宣政街内,其一在还珠门外,今湮其二,名五福井。民获其利。后绍兴中,再知州事。

  赵汝愚 字子直,宋宗室。乾道间擢进士第一。淳熙九年,出知福州。仁厚恺悌,廉洁自持。城西旧有湖,溉田数万亩,豪猾堙以为田,无所潴,遇潦则低田沦为巨浸。汝愚复行开浚,至今今⑵民食其利。绍熙初,以敷文阁学士,再知州事。寻擢知枢密院事。少负大志,每曰:“丈夫得汗青一幅,始不愧此生。”其历相光、宁两朝,扶危定倾,大节鼎鼎,殆无愧斯言。卒赠太师,谥忠定。

    元

  程钜夫 本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人。至正中,为福建廉访使,兴学明教,尤留心于恤民察吏,吏民畏而爱之。

    明

  胡 节 龙游人。成化七年知怀安,以德化民。邑有不孝子,节召至,恳恳劝谕。卒感泣改行。睱召属吏,讲律令,百废具举。整理学校,奖进士类。为政公谨廉勤,民爱之。逾年以忧去。

  姜 宝 字维善,丹阳人。嘉靖末督学闽中。待士严而有恩,建崇正书院。拔郡邑高等生,课业其中。文化大起。缁流万灵妖言瞽众,愚民纵妻妾入听经室,捕之,杖几死,遁去。时以崇正学、辟异教、挽颓风为已任。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徐中行 字子兴,长兴人。嘉靖进士。授刑部郎。万历初,为福建兵备副使。寻转督粮参政。猾胥蠹仓者,廉得,置诸理。进按察使,民称不冤。城西湖滨隙地为豪右所占,水利湮塞。下令复之,损⑶俸创阁筑堤,闽人祀之西湖傍。

  董子行 字明卿,嵊县人。万历间授侯官令。出辄问民桑麻稼穑,长幼疾苦,煦煦如家人父子。尝奉诏丈田,汰浮米无算。县西有石门峡,江水为患,建议填塞。寻征为御史,事寝。后令周兆圣竟其役,岁获有秋。

    国 朝

  吴兴祚 字伯成,籍辽东,其先浙江人。康熙十五年,随大师平闽,后授礼⑷建按察使。十七年,擢巡抚。时海氛尚炽,总督姚启圣锐意削平,兴祚力为赞画,遂蒇厥功。洪山桥当万安江口,水门四十余,冲急流者七。屡修屡坏,兴祚召工重修,行旅称便。

  汪 薇 字思白,号棣园,歙县人。康熙乙丑进士。三十六年,任福建督学道。以崇实学,端士习为首务。考校公明,断绝请托,题文场楹帖,曰:“尔无文字当安命,我有儿孙要读书。”称为名言。构棘院近地,以辟号舍。毁坊刻淫词以正人心。凡有关风俗教化者,无不毅然为之。秩满去,肖像祀于道山。

  李斯义 字质君,长山人。康熙戊辰进士,四十四年,巡抚福建。闽地人文日盛,每科应试,多至万人。乃拓贡院,增号舍千余楹,葺共学书院以课士。檄行州县,各立义学,教贫士之无师者。复严溺女之禁,创育婴堂,收养遗孩。檄行八郡,全活甚众。

  潘思榘 字洁方,阳湖人。雍正甲辰进士。选庶吉士。乾隆十三年,任福建巡抚。为政以筹民食、亟赈恤、兴水利、缮城垣为先务。省会食繁米少,仰藉延建转输。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价辄翔涌。思榘力筹常平积贮,民赖以济。福州西湖,晋严高所凿,广二十余里,建闸储水,溉田数万顷。宋、明以来湖日缩,存十之三。思榘因旱集工开湮塞,筑堤千三百余丈,缮闸二道。葺湖心开化寺,遍植桃柳于堤。鳌峰书院者,前抚张伯行所建。思榘时入讲堂督课,口讲指画,娓娓不倦。成《鳌峰讲义》若干卷,多先儒所未发,赎黄道周《经解》板庋院中。闽之文学界灿然日章,思榘盖有力焉。著《周易浅释》、《天玉初笺》、《青囊佩觿》、《地学要旨》诸书,饬修《福州府志》,亲裁定,以劳卒于官。谥敏惠。入祀京师贤良祠,并闽、浙两省。

  王凯泰 字补帆,宝应人。同治末来抚闽。闽俗崇祀瘟神,祠庙遍地,香火不绝。每届夏令,各里社均敛钱,舁神出迎。举国若狂,而市井恶少复假名生事,鱼肉良懦。凯泰至,首禁革之。又念士不通经,无之致用。乃创致用书院,专课经学。由是士皆治经。他善政甚多,啧啧人口。后卒,官谥文勤。建专祠乌石山致用堂旁祀之。尝于讲堂树梅十三本,公暇莅堂督课。剪薯叶充蔬,院长林欧斋名以“中丞菜”,传为韵事。

      校 注

  ⑴原文作“政续”,“续”字误,应为“绩”。

  ⑵原文作“今今”。“今”疑“衍”一字。

  ⑶原文作“损俸”,“损”字误,应为“捐”。

  ⑷原文作“后授礼建按察使”,“礼”字误,当为“福”字。

 

政绩录二(去害)

  

   去 害

    梁

  臧 厥 东莞人。为晋安太守。郡濒山海,逋逃者尝结聚寇掠。前二千石讨捕,不能止。厥下车,宣布德化,凶党负襁而出。自是居民安堵如常。

    宋

  张致远 字猷,沙县人。宣和三年进士。绍兴间官给事中。以母老丐外,出知台州。海寇郑广扰闽中,改知福州。次年,广等降,选四百人列营城外,令广帅之。复讨他郡盗,数月悉平。致远不费寸粮,不折寸兵,能平积年巨寇。论者以比汉张纲云。

  项 悦 字无欲,永嘉人。绍兴中,知侯官县。治加恢拓,庭无朴声。会岁旱,祷雨端潭。潭在万山顶,披棘徒步烈日中数十里,下山,雨注两昼夜。岁大有秋,而悦以病日曷死。按《礼》,能捍大灾则祀之。悦为民捍灾,致以身殉,祀事不载,盖阙典云。

  陈俊卿 字应求,兴化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乾道八年帅福州,政宽厚,严治盗。平水寇倪郎乱,海道肃清。迁银青光禄大夫,转运判官陈岘建议行钞盐法。俊卿移书宰执,极言福州盐法与淮、浙异,遂不果行。明年乞祠归。淳熙二年,再知福州。有旨尽发本路海船及拣禁军,俊卿奏罢之。俊卿以兴化人开阃福州,去家不及三百里,民情风俗知之较详,故能不劳而理,民亦习其政而不忍欺。卒年七十四,朱子为铭其墓。

  赵希怿 字伯和,宋宗室。淳熙中进士。赵汝愚帅福州,希怿干办公事,尝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兄弟,汝愚嘉之,荐于宪帅辛弃疾。弃疾严重,僚吏进谒,不敢置可否,希怿遇事,独尽言无忌。属邑侯官苦税重,额每不登。希怿稽核公帑,出羡余以足之。弃疾累荐其能,历官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卒赠少师。

  包 恢 字宏父,建昌人。嘉定十三年举进士。知台州,改湖北提點刑狱,未行,移福建。闽俗,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何尊畏之若是!众惑悟,风为之衰。闽人好鬼,又开通晚,当南宋时,犹未脱神话时代,恢一言而破其迷信之心,殆其学之有以化人也。恢父扬,世父约,从父逊,从朱子、陆九渊学。恢少受学诸父,讲《大学》,父辈心喜其高明云。

  余克济 庆元五年进士。嘉泰间尉侯官。有贵官治第,求尉廨地及较场益其宅,大府诺之。克济袖启力争,为世传诵。夫尉廨较场,公地也,以公地益私宅,奚翅武安之请考工地。克济小官,乃能据理与争,时称强项。克济字叔济,籍隶安溪云。

    明

  严 毅 洪武中,侯官主簿,有廉声。邑多盗,所在剽掠。毅捕之急,有盗魁与其党欲害毅,乃诈为武官之任,置酒延毅欵之,毅觉,就席擒之。

  周 禧 洪武中知怀安。性刚介。时邑有恶少年九十余人,倚诸监司势,鱼肉良善,滋为民害,号野牢子。禧至,悉禽治之,闾里以安。

  蒋 稳 宜山人。洪武末知怀安。廉介有守,政尚宽简。征⑴蠹吏之为弊,尝置三等册循环簿。凡科差,以里之广狭,产之轻重为衡,毫厘不爽,人服其平。尤留意兴学,好崇奖士类,盖亦虞愿一流人云。

  周孟初 字仁长,象山人。宣德间,同知福州府事。在任八年,公廉方介,锄抑豪强,人称周铁面。盖包龙图,海操江流亚也。后升知泉州,未至卒。

  陈 祚 字永锡,吴县人。永乐九年进士。宣德间擢御史。正统初,巡按福建。性公直,不畏强御。虽方岳大吏有不职者,辄列白简。荐授福建按察佥事。闽人稔威名,戒勿犯法。祚至,征诸军卫之厉民者,严禁淫祀,俗为之革。后沙、尤诸邑寇发,祚力疾平之,遂致仕。

  邓 安 定远人,都指挥签事。正统乙巳,邓茂七攻劫郡邑,民多避地入城。城中群不逞将乘机窃发。安捕杀首恶,严机察,阴为之备,一方粗安。安深沈有智略,外御剧寇,内靖伏莽,若行所无事。州城得完,安之力也。

  汪宗元 崇阳人。嘉靖己丑进士,以忤严嵩,由副都御史谪福建参政,迁右布政。外御倭寇,内察民瘼,复三运八运法,岁省民金万余,厘其赋为正办、杂办。檄汀、建诸盐商,使画彊⑵而鬻。又檄南台洪塘,去其互税盐利以兴商,不告病。转江西左布政,致仕。

  宗 臣 字子相,兴化人。嘉靖中任福建参议,值倭寇至,臣守西门。乡甿襁负求入者几万人。臣戒门者纳之,会贼大至,选百人,发火具,贼死无算,溃去。后迁督学副使,卒于官。闽人祠之乌石山。

  商为正 字尚德,浙江会稽人。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初,以御史按闽。行部所至,延问风俗,劳来农桑,小民诉事无阻。因尽知闾阎疾苦、吏贤奸状。为抚臣庞尚鹏会议,行一条鞭法,罢商税禁铺,行学校桥梁,百废具举。时有“庞父商母”之谣。

  赵参鲁 字宗传,浙之鄞县人。隆庆五年进士。督学福建。时学使多阿执政意,操士为束湿。参鲁务以宽行之,第甲乙,多奇中。万历十七年巡抚福建。时境内多盗,参鲁行乡约保甲法。盗风以戢。治盗之法无过于保甲。古之保甲,虽不及今日巡警之完密。然亦维持地方治安之一大机关也。后终南京刑部尚书,卒谥端简。

  叶有声 字震隐,华亭人。万历进士,知侯官。性恺悌爱人,科征得法。尝戒吏勿扰民。故邑犬不夜吠,催税之使不到门,时称循吏焉。

    国 朝

  郭世隆 字昌伯,满州籍,孝义人。康熙三十四年总督闽浙,端已率属,以爱民恤兵为事。毁淫祠数十区,五显岭旧有五显神祠,同日自燔。人以为正气所感云。

  迟维城 正白旗汉军人。康熙三十六年知福州。闽俗尚鬼,多淫祠。寒暑感疾,辄谓瘟神降灾,巫觋藉以煽诱愚顽,科敛演祝。有疾之家不事医药,建醮祈祷,维城痛惩其弊,力请大吏,毁淫祠百十余所。有造伪银者,力置之法。请分派八府,公捐省狱囚米,并给医药,狱无瘦⑶毙。维城所行诸法,与今之新政,改良监狱,禁造伪币,破人迷信鬼神诸端,实相吻合,其理想可谓开通矣。后卒於官,士民祀于西湖书院。

  高其倬 字章之,奉天人。《续志》作甲戌,《府志》作庚辰。进士。雍正四年,由云南巡抚,进福建总督。甫抵浙,闻闽岁祲,即疏请截江浙漕米二十万,由海运平粜以赈。后发帑银,四出采买广储。时禁囤积,民不病饥。盐法自官办以来,商人失业,价渐昂。其倬仍尽归之商。科条备具,课羡而直减,既不病民,盐商亦大受其益。七年改两江制府。后征拜户部尚书,卒谥文良。

  李殿图 字石渠,高阳人。乾隆丙戌翰林。嘉庆元年,按察福建,严办花会赌棍林孔超等,并夤夜掩取各匪类,曰担匪,曰丐匪,曰助械斗之公亲,曰会匪,曰闯棍,曰野仙,曰水鸭者,凡十余案。必亲讯决,分别积案,流徒有差,其风为之一戢。寻擢布政,巡抚,尤多德政。特准畲民,一律应试。张谕通衢,详辨槃瓠之诬,以晓士林,亦盛举也。其孙文正公鸿藻为师相时,特旨追谥殿图文肃,天下无异论。

  丁日昌 字雨生,丰顺诸生也。以军功累官福建巡抚,有惠政。去官后,民恒思之。光绪七年,乌石山交涉案起,闽官办理弗善,民心不服。廷命日昌来闽查办。先是通商条约,内地无洋人杂居之例。有某国人于城内乌石山,建造洋楼房,尽室居焉。寻竟环山画界,禁人不得游眺,民间侧目久矣。会重九登高,游人丛集,误侵其界。阍者戟手诟詈,众怒,群殴之,遂一哄而入,毁其物,并赭其庐。洋人狼狈逃去。嗣由领事照会当道,威迫严办,几酿国际交涉,而侯官孝廉林应霖,复挺身为民伸辨,官不能屈,固无如之何也。及日昌至,柬邀领事,据约与争,侃侃数十言,领事屈伏无词。民卒得直,案遂销,舆论翕然归之。

      校 注

  ⑴原文作“征……之弊”,“征”字误,应为“惩”。

  ⑵原文作“画彊而鬻”,“彊”字误,应为“疆”。

  ⑶原文作“狱无瘦毙”,“瘦”字误,应为“瘐”。

政绩录三(听讼)

  

   听 讼

    宋

  方叔完 莆田人。元丰中知侯官。民有与怀安民讼水利者,叔完往按直之,二邑称公。时曾巩帅郡,少与可,独重叔完,荐于朝。

  吴 及 字几道,靖海人。年十七登进士第。元符中,来尉侯官。闽俗喜讼轻生,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及悉为谳正,前后雪冤狱五十三人。帅司美之,移其法于一路。

  张 浚 字德远,绵竹人。绍兴间,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福州,兼本路安抚大使。闽俗健讼,浚剀切谕以义理。饬守令尽心民事,令长老知书者勤率后进,民俗丕变。每出,观者升屋登木如堵墙。细大之务必躬亲。人人感悦,讼事清简。去之日,送者咨嗟号泣,相属于道。

  陈傅良 字君举,温州瑞安人。淳熙中,以太学录出判福州。时丞相梁克家领帅事,委成于傅良。傅良平一府曲直,以义断决,强御不得售其私。

  方伯骞 莆田人也。为侯官尉。有盗数人,横尸田中,追捕无验。伯骞聚里民,各询姓名,至曾忍者,熟视之,曰:“田中杀人者,汝也。”战慄不能答,一讯而服。伯骞父峤,兄叔完,皆长于折狱,不用刑讯,而民无遁情。论者谓吏才萃出于一门云。

  魏必昌 字世复,晋江人。尝尉怀安,年尚少。有豪家讼田久之,案悬不决。必昌折以礼法,两豪皆服。

  项棣孙 字子华,丽水人。天历中进士。授福州推官。时有海舶,列旗帜金鼓以备不虞。或诬其为乱,狱已成。棣孙为平反之,活者数百人。妖民周某惑民,传治之,焚其书。

    明

  轩 輗 字惟行,鹿邑人。永乐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改御史,巡按福建。风采甚峻,以剔蠹锄奸为已任,摘发如神,豪猾屏息。

  何乔新 字廷秀,广昌人。景泰五年进士。成化间,累官福建按察司副使。奉法严谨,人不敢欺。一时刑狱,号无冤滥。

  吴 昂 字德翼,海盐人。弘治十六年进士。正德中历福建佥事。有讼妻杀夫者,词证不符,辄坐妻死。昂疑之,祷于神,梦一小儿据人腹。续侦得乡邻有杜福子者,其夫死,福子家骤饶富。昂曰:小儿据人腹,非杜福子耶?遣卒传至,一讯而服,人呼为吴青天。后擢福建参政,进右布政。闽人踊跃,曰吴青天又至矣。

  刘日升 字扶生,庐陵人。万历庚辰进士。选福州司理,摘发如神。有大户杀人而贿人代之。约妇其女,而婿其子。日升廉得之,置大户于法。恶少调人妇,遇其夫,扼吭毙之,沈诸井,令妇诬其叔。日升诱妇以好语,妇吐实,得尸井中,遂伏法。又有妇杀夫,焚其舍,以火为解,日升谓火死者口有灰。取二彘,一死一活,焚之果验,妇语塞。有僧利其师财,潜杀之,诬他僧。日升视其刀有匠名,呼问之,则某徒刀也。论如法。某绅子为中表所毒,假手其婢,而反诬其妇。日升梦三毒虫在案傍,若有人呼杨六者,诘之则药果市之杨禄,遂穷鞠抵罪。尝观篆古田,道逢负傀儡者。遽命传之,曰:“而,盗魁也。”讯之果然。人问其故,曰:“吾貌得之耳。”藩库失藏金,日升视藏中有题壁,以问藏吏,曰:“此老胥手迹”。索其家,金累在也。日升善抉摘幽隐,随事裁判,案无遁情。其神明多类此。

  陈如纶 字德宣,常熟人。嘉靖间,知侯官。通敏有才,时称为陈龙图。听讼,有关伦理,使谨愿乡老谕之,动其良心,皆涕泣去。

  王凝命 云南人。崇祯辛未进士。福州理刑。有清操。闽俗善讼,多服毒草陷仇者。凝命严法痛惩,风遂息。与当事不合。解绶去。

    国 朝

  汪 楫 字舟次,仪真人。康熙间,举博学鸿词科。三十四年,迁福建按察使。莅任甫三日,逢热审。楫剖析钦部大狱五十余案,省释坐诬,逮击者八十余案,囹圄几空。会大比榜揭,宴鹿鸣,一举子伏地哭曰:某即某案罪人也,赖公昭雪,得至于此。有奸民以假命诬某绅,问官周内之,楫立白其冤。骄卒发某弁阴事,楫一讯帖服。勋贵争沙田,上官不敢挠,楫坚持不可。负势者胆落,楫寻擢布政使。后旋内召。

  赵国麟 字仁圃,号拙庵,泰安人。康熙已丑进士。雍正六年,任福建布政使。日坐堂皇,凡所属州县,疑狱不能决者,皆来诉,立断遣之。闽俗女尚贞烈,缚采层台,登就缢。其父兄以是为荣,国麟疏论禁戢之,亦正人心,维风化之一端也。调河南布政使,寻擢福建巡抚,民欢迎于道。

 

兵事录一(本境兵事)

  

  

   本境兵事驺氏、王氏以及久据闽地者,《闽志》、《侯官志》均载之,其余既见《闽志》,则本志从略。

  

    战国及汉

    无诸王闽

  汉高帝五年,无诸复立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冶。无诸姓驺氏,越王句践后也。自句践六传至无疆,越灭于楚。其子孙散处滨海各地,或率其种族入闽,屡与土人战。又七传至无诸,战胜土人土人遁居深山穷谷,今为畲族。遂自立为闽越王。秦并天下,取其地置闽中郡,国废。及诸侯叛秦,无诸与族人摇摇始称越东海王,亦句践后,秦并天下,并废为君长,详《史记东越列传》及《汉书·闽越王传》。帅越人归番阳令吴芮,从诸侯灭秦。项王主命,弗王,故怨楚佐汉,击项氏。高帝论佐命功,再封之。无诸灭秦击楚,纵横金戈铁马中,以取战胜荣誉,其尚武精神,国民化之,故闽南之人,以坚劲不屈闻。如福州之南乡尚干各处,及下游漳、泉两府,人性质尤为特别。后无诸卒,子郢立。

    汉平闽越

  孝武建元初,闽兵围瓯,瓯者,摇之封国也。摇与无诸同种,姓见上。先是,惠帝追叙越功,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史记》徐广注,今永宁地。景帝三年,吴王濞反,东瓯从,后受汉购,杀吴王,得不诛。吴王子驹《史记》作吴王子子驹。怨瓯杀其父,走闽,劝郢击之。瓯使告急,天子遣庄助发会稽兵救瓯,未至,闽兵引去。汉乃悉徙瓯众,处之江淮间。六年,闽击南越,南越以闻。汉遣王恢、韩安国等出师,郢距险,弟余善杀郢。诏罢两将兵,立无诸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史记·索隐》注:繇邑号。时余善威行于国,丑不能制。汉即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元鼎五年,南越反,余善发兵请从击吕嘉,次揭阳,以海风波为解,实持两端。及汉破番禺,杨仆请移击闽,以士卒劳倦,不之许。次年,余善自立。汉遣横海、楼船诸将军及中尉王温舒等水陆并进。元封元年,咸入,东越距险。汉使故越衍侯吴阳归谕余善,弗听,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闽军。建成侯敖徐广注,敖,东越臣。与繇王居股,杀余善,以众降。汉以闽越反覆,徙其民江淮,地遂虚。闽自无诸开国,至是灭于汉。繇不顾同种,自相攻击,故联团体卫种族,而后可以排外力,为古今有国者之通例。后世其三致意于斯!

    后汉及三国

  孙吴战争

  献帝建安元年,会稽守王朗兵败,走东冶。先是,孙策破刘繇,遂略地浙江。朗与战,败绩,浮海出走。功曹虞翻营护到东冶,侯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讨之,以贺齐为援。升畏齐威名,乞降。其将张雅、詹疆等杀升共守、齐复平之。详《吴志·贺齐传》。十五年,东冶五县建安、侯官、汉兴、南平、建平。吕合、秦狼等复弄兵。时策已先卒,弟权继立,以余姚长吕岱与蒋钦等讨禽合,狼,五县平。吴嘉禾四年,东冶人随春合庐陵贼李桓、南海贼罗厉等,一时并起。权复遣岱督刘纂、唐咨等分部讨击,春降,桓、厉等皆见斩获。此孙氏称霸,闽中前后被兵之历史也。

    南 朝梁陈。

  陈宝应之叛

  梁敬帝绍泰二年,封晋安守陈宝应侯官县侯,食邑五百户。宝应,侯官人,反覆多诈。父羽,为郡雄豪,数煽惑晋安使反,因导官军破之,由是一郡兵权皆属焉。侯景之乱,郡守萧云以郡让羽,羽治郡事,令宝应典兵。陈高祖受禅,使宝应领闽州刺史。世祖嗣位,命宗正录其本系,编入宗室。先是缙州刺史留异觇朝廷虚弱,有异志。天嘉三年反,武帝诏司空侯安都讨之。宝应妻,异女也,发兵助异。异败,奔晋安。异始与临川周迪相结,及陈师讨异,迪遂叛。世祖遣军讨之,迪亦走依宝应。宝应以兵资迪,进寇临川。世祖遣章昭达讨迪,破其众。迪窜山谷,寻伏诛。昭达进讨宝应,诏绝宝应属籍。昭达由建安度岭为南道,余孝顷浮海为东道,并袭晋安。宝应据水为栅,以拒官军。昭达为木筏,缀大索,夹岸列营,大雨江涨,水栅破。宝应被执,并禽留异,送建康斩之。

  黄巢之乱

  僖宗乾符二年,黄巢倡乱。六年春二月,陷福州,观察韦岫弃城走。《通鉴纪事本末》作前年十二月。《重纂通志》则作是年二月,今从之。贼入,焚室庐,杀人如麻。先是巢军中谣曰:“逢儒则辱,师必覆”。校书郎黄璞居新美里,今名黄巷,以璞得名,贼诫曰:儒者宅,即灭炬焉。巢获诗人周朴,欲降之,不屈被杀。刘行全兄弟有拒巢功,闽人祀于螺洲之浒,巢兵寻退。按福州自严高迁城后,罕经兵燹,而是役则赤舌烧城,疮痍满地,亦福州人之一大纪念矣。

    五 代

  王氏据闽

  唐末,寿州王绪陷光州固始时,王潮及弟审知潮,固始人。在军中。绪寻自南康入陷漳浦,多诛部将,众谋囚之,自杀。推潮为主,观察陈岩表为泉州刺史。岩卒,潮遣审知取福州,杀其婿范晖。朝廷以潮观察福建,审知为副。审知貌雄伟,军中号白马三郎。潮卒,代之。昭宗拜审知威武节度使,封琅琊王,梁封闽王。按《五代史》,审知虽起草泽,而为人俭约,好礼下士。唐相王溥子淡、杨涉弟沂、名士徐夤等皆依之。建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招徕海夷舶估。商旅苦黄崎风涛,一夕风雷成港。人以为德政所致,号甘棠港。后唐同光三年庄宗年号。卒。年六十四,谥忠懿。方其为副使,有过,潮犹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捨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潮薨,让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见《旧五代史》。长子延翰嗣。是年为庄宗同光四年,即明宗天成六年闻庄宗弑,建国称王。泉州刺史王延钧与建州刺史王延禀合兵袭福州,杀延翰,按延禀,审知养子,本姓周氏,素与延翰不睦,延翰立,出其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钧怒,二人因谋作乱。十二月,延禀兵先入,执延翰,待延钧至,杀之。延禀立钧,更名鏻。延禀还州,谓鏻曰:“毋烦老兄复来。”鏻怒,长兴二年,明宗年号。延禀击鏻,被执,杀之。巫陈守元以左道宠,建宝皇宫。信神言,命子继鹏权主府事。既而复位,受宝皇册,称帝,改元龙启。三年,改元永和。继鹏弑鏻自立,更名昶,改元通文,时晋高祖天福三年。控鹤都将连重遇率卫士,火南宫,昶扶爱妃、子弟、黄门卫士,斩北关,出宿于梧桐岭。重遇迎延羲审知少子。立之,延羲命子继业袭昶杀之。更名曦,改元永隆。日为淫虐,曦弟富沙王建州节度使延政数谏,曦怒攻延政,为所败。延政乃以建州建国称殷,改元天德。是岁晋天福八年,闽永隆五年。曦与延政积年相攻,暴骨如莽。《重纂通志》云:延政攻福州,前后四十二战,曾入其郛,不克而归。重遇既弑昶,惧为国人所诛,曦亦疑之。晋开运元年,闽永隆六年,殷天德二年。侦曦出游,遣壮士拉杀之,推立朱文进,杀王氏殆尽。以黄绍颇守泉,程赟守漳,许文缜守汀,称晋年号。泉州军将留从效绐州人曰:“富沙兵取福州矣”。杀绍颇,迎王继勋为刺史。漳州亦杀赟,迎王继成为刺史。继勋、继成皆王氏诸子。文缜以汀州降延政,重遇亦杀文进,传首建州,裨将林仁翰又杀重遇。按《重纂通志》开运元年三月,连重遇朱文进,弑曦。重遇推文进为闽王。十二月,殷主延政遣统军使吴成义攻福州,闽南廊承旨林仁翰讨诛重遇。文进迎吴成义兵入福州,则文进亦系仁翰所杀,未知孰是,录以备考。迎延政。殷主延政仍称闽,以福州为南都。南唐来攻。延政出子继昌为长乐尹,留守福州。唐兵攻建州益急,福州将李仁达曰:“富沙不自保,能有闽耶?”杀继昌,迎立雪峰僧卓俨明,已又杀之而自立。送欵南唐,以为威武军节度使,更名宏义。旋更宏达。八月,唐拔建州,延政降。迁其族金陵。留从效执继勋送金陵。唐置泉州为清源军,以从效为节度,召宏达入朝,不从,攻之,外郭破,垂克矣。宏达改名达,乞师吴越。从效亦逐南唐戍兵,据泉漳。吴越遣张筠、赵承泰等救福州,大破唐兵,取福州。七月,吴越王钱宗更宏达名曰孺赟,以为威武军节度使。孺赟谋以福州归唐,吴越戍将鲍修让杀之,夷其族。福州遂为吴越所有。初,杨行密有吞东南之志,审知忧之,问于僧上蓝,报云:“不怕羊入屋,只怕钱入腹。”审知叹曰:“福州之患,殆在钱氏乎!”果验。

    宋

  元兵入闽

  恭帝德祐二年,陈宜中等立益王昰于福州。会元阿察罕兵至建宁,帝走入海,寻移潮州。二年,至井澳,飓风坏舟,几溺,诸兵稍集,死者什四五。元将刘深追帝至七洲洋。三年四月,帝崩于碙州。其时,福州有故督府监丞刘同祖与故知县林同,福清遗民黄必大等谋起兵收复,先克永福,已而尽复福州、兴化、南剑三郡。未几,积翁以元大兵至,三郡又叛降于元,三人皆走死。

    元

  辰山之役

  顺帝至正十三年,江西徐寿辉将王善、江二蛮,及福安人康寿四等,由罗源来攻福州。前年九月,善连陷福安,宁德等县。十二月,陷罗源,遂进围福州。连江巡检刘濬拒之辰山,三战三捷。俄而讹传福州陷,众溃。贼大至,濬与子健俱被获,濬骂贼死,贼义之,释健不杀,使敛濬尸归。健请帅府复仇,不听,乃诈为工商流丐,入贼中。夜半发火,贼自相屠戮,健擒善并手斩害父者。事闻,赠濬中书检校,授健古田尹,于濬死处立祠,岁时致祭。按《重纂通志》,王善等围福州,帅宪两府以礼至漳州,致新翼万户罗良。良遂募兵千人,沿海而进,直抵城下,与贼死战。既入城,夜复引敢死士,出贼不意,攻其营,良每击贼,以药弩挫敌,远近畏之。是时贼见弩惊曰:此漳州罗万户军也。各骇散,善退屯连江县,发病死,江二蛮敛而焚之。事实与此不同,录备参考。

  陈友定守闽

  至正十七年,清流贼曹福山等作乱,陈友定讨平之。先是,汀州判蔡公安募士,友定以驿卒谈军事,公安奇之,授巡检。从讨延平邵武山寇有功,擢清流令。二十年,败陈友谅将邓克明。按《纪事本末》,至正十九年邓克明寇汀州,友定御之,战于黄土,尽获其部众,克明遁去。迁行省参政。而《重纂通志》,则于是役,仍书清流尹陈友定,未知孰是?今姑从《通志》。二十一年,克明复寇汀州,友定又败之。时友定守汀,兵势日盛,行省平章燕只不花拥虚位而已。以上从《纪事本末》采入。《重纂通志》则作二十二年,汀州路总管陈友定克复汀州而不详汀州失陷于何时,今不取。二十五年,明纳参军胡深三路取闽之策,遣指挥朱亮祖等会深击闽。深克浦城,亮祖克崇安、建阳,进攻建宁,督战益急,深为友定所杀。二十六年,廷命友定为福建行省平章兼守八闽,会与漳州路总管罗良有隙。良,长汀人,故亦散资募士,为元捕杀漳山寇,提兵解福州围,为闽将第一。良又数从海道漕元,元爵良晋国公。至是贻书责友定,其略云:燕只平章,足下僚长也,足下迫之。郡邑之长,出自朝命,足下窜之。百司朝廷之役,足下臣妾之,足下所收复郡邑,得其仓库,入为家资。口言为国,心实为身耳。跬步之间,真伪甚明。不审足下将为郭子仪,抑为曹孟德。发兵攻漳,良迎战败死,遂入据漳。《纪事本末》作至正二十六年《重纂通志》则作二十七年。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明命胡美一作廷美。等帅师入杉关,略上游诸郡。复命汤和等由海道取福州。时友定自率精锐守延平,遣赖正孙等分兵二万守省垣。和至,驻师南台,参政袁仁纳欵,平章曲出等挈眷遁,参政尹克仁赴水死,宣政使朵耳麻不花、行省郎中柏帖穆尔皆死。按明兵攻城急,柏帖穆尔闻报曰:战守非吾得为,无以报国。乃积薪楼下,杀其妻妾及两女,纵火焚之,遂自刎。或云、合门坐于楼上,妻妾缢死者六人,女十岁压以米囊而死,遂举火自焚焉。和入抚军民,命指挥孙虎守福州,自与廖永忠、吴桢等分取延平。次年正月,克之,执友定,送京师。按汤和招谕友定,友定杀使者,盟诸将,誓死报元。和兵至延平,友定战不利,日夜勒吏士,击刁斗,被甲偶立,不得更番休息,守者怨甚。刘守仁降,士卒多走,明兵急攻破之。友定坐省堂,仰药饮尽。赖正孙等开门降,和兵入城舁友定出,复苏,乃并其子海送京师。明祖诘之曰:“元已亡,若为谁守?杀我胡将军,又不纳使者,今何惫也。”友定恚曰:“毋多谈,安得加我死乎?”遂并其子弃市。

    明

  正德军变

  武宗正德十二年五月,福州府三卫军士乱,城中大震。时都御史林廷玉致仕家居,偕副使高文达角巾造垒,谕之,众乃散。八月复乱,大索城中金帛,屯开化寺。在西湖。廷玉、文达谕不听,与兵备副使李志刚议讨之。其党以分金不平,有请为内应者。志刚与镇将率军攻之,其党尽歼。后嘉靖、隆庆间,卫军两次作乱,官不能治。乡宦马森素得人心,辄往谕之,众皆听命。以事涉公共,故本志不载,详见《闽县志》。

  狱囚之叛

  世宗嘉靖九年正月侯官县狱囚反,杀知县黎文会及布政司诸官。时布政司查约、参议杨瑀、都指挥王翱、按察司经历周焕等皆被杀。先是,文会酗酒,不治事。守狱得囚金,解其械。囚有林汝美,故县吏,以杀妻论死,与剧盗车小二率众破狱出,杀文会。又破府狱,纵其囚。时诸司衙参皆被杀。贼由井楼门斩关,出趋连江,航海遁去,官军捕之,终不获。十九年,又有狱囚李光头之叛。光头,闽人。以罪系狱,旋逸入海,勾引倭众,而海上遂多事、闽中屡受其扰,迄隆庆初元,始平。按有明一代,闽受倭患最久,起于洪永间,嘉靖中叶,其患益剧。至隆庆元年始平,闽之受害未有如是之烈且久者也。以事属公共,故全详《闽县志》,本志不赘。

  唐王入闽《通鉴辑览》,福、唐、桂三王事,皆附明末。今遵其例,而每岁必大书我朝年号。

  国朝顺治二年福王弘光元年,是岁夏五月,大兵平南都,福王降。闰六月,故明唐王聿键称帝闽中,纪元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以布政司署为行宫,大赦。聿键,太租八世孙,端王硕熿孙,世子器盛子也。初囚凤阳,国变,淮抚路振飞请之福王,乃赦出。是年五月,南都陷,福王降。聿键行至杭,为郑鸿逵等挟之入闽。郑芝龙、张肯堂、黄道周等遂奉王监国,至是称帝。授道周等官有差,以道周为武英殿大学士,张肯堂为吏部尚书,封郑鸿逵为定虏侯,郑芝龙为平虏侯,并赐其子成功国姓。拜鸿逵大将军,授钺。方登坛,大风,钺柄析为二。时政归郑氏,聿键不能有为。七月,大兵定江西,御史黄熙允入闽招抚。旧与芝龙同里。芝龙通欵,辄以饷绌缓师期。道周知芝龙无意出关,自请募兵江西,以七月二十二日启行。时仅赍一月粮,以虚声鼓动,得卒九千余人。从广信出衢州,所至抚安遗黎,远近响应。十二月,道周兵趋婺源,为大兵所败,见执,不屈死。时聿键已由福州移驻建宁。时大学士杨廷麟请聿键幸江右,湖广总督何腾蛟请幸湖南,浙中诸将请幸衢州,苏观生以事权悉为郑氏所握,请聿键出赣州。聿键遣观生先赴赣募兵,以曾撄、郑芝龙留守转饷。十二月,聿键发福川,驻建宁。次年正月,遣将分道出兵,不果行。时芝龙屯仙霞关,闻浙警,撤兵,守关将士皆随之,二百里间空无一人。二月,聿键移驻延平。八月,我兵入建宁,鸿逵闻兵至,徒跣走。大兵从容过岭,长驱克延平,聿键奔汀州。总兵李成栋兵奄至,从官奔散,聿键及妃曾氏皆就执,死。九月,贝勒博洛等进克福州,遂驻师会城,遣兵分徇兴化、漳、泉诸郡县,皆下之。时下游官史虐民,民日夜企大兵至,为之谣曰:“清行如蟹,曷迟其来。”

    国 朝

  耿精忠之乱

  康熙十三年正月,靖南王耿精忠反,囚闽督范承谟。精忠,继茂子,嗣立,仍王福建。先是,吴三桂王滇,尚可喜王粤,耿继茂王闽,天下称三藩。继茂卒,精忠乃袭封,其所属有十五佐领,绿旗兵六七千口,丁二万计。初,平南撤藩议起,尚可喜封平南王,前年有归老辽东,留子镇粤之请,盖受制于其子之信,不得已用其客金光计,冀见上得自陈,而部议遂令其尽撤藩兵回藉。平西王吴三桂不自安,遂反于云南。前年十一月事。精忠素蓄异志,巡抚刘秉政阴附之,与三桂相结。承谟知其谋,将图之,未发。秉政阳与承谟合,承谟有所议,輙告精忠,承谟不疑。月望,各官例谒王府,承谟称疾不出,精忠诡请议事。时郑氏据台,连年扰漳、泉,精忠托言郑兵至,请集议。秉政促同行,入府,门闭,卒皆擐甲露刃。承谟知变作,挺身数精忠罪,贼怒,缚之。福州府知府王之仪,建宁府同知喻三畏皆骂贼死,侯官县知县刘嘉谟死乱军中。守备廖有功拔刀奋击,杀伤十余人,亦被杀。众不知所为,贼党大呼“剪辫”,秉政先剪。余遂纷纷俱剪。是日天地皆暗,日色无光。次夜雷复击精忠第鸱吻,识者知其不祥。于是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檄各府州县镇官赉印降。时各府镇皆从逆,独福宁镇总兵吴万福据城不受伪命,为其下所杀。漳州巡海道陈启泰密谋据守,不克,遂自经死。邵武府知府张瑞五,同知高举合谋讨贼,不成亦死。殉节者只此三数人已。分三路出寇,以藩属旧部曾养性出东路,寇浙之温、台、处,白显忠出西路,寇江西之广、建、饶,广信、建昌、饶州。马九玉出中路,由仙霞岭出关。寇浙之金、衢,沿海为之震动。浙督李之芳闻变,疾驰扼衢州,分兵守常山要路。会朝廷亦命平南将军贝子赖塔援浙江,定南将军布尔根援江西,并勅杭州、镇江水师,分防海口云。上遣官赉勅赴闽招抚,精忠留不遣。寻复命其弟聚忠赍勅往至衢州,拒不纳。于是勅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赴浙讨。是秋李之芳败曾养性于衢州,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又破贼于金华、绍兴,分饬各路严守御。十一月,贼数万营衢城西沟,之芳乘夜突捣,斩贼万计,贼弃寨遁。十四年,康亲王誓师金华,连破曾养性等,养性走温州。傅喇塔转战至城下,复大破之。养性逃入城固守,攻之久不下,而马九玉亦据常山等县,与之芳相持。十五年,耿继祚再犯建昌,忽弃营宵遁。上知必有郑经内患。诏康亲王、傅贝子撤围温兵,直取福建。先是,精忠与经相犄角,及经夺其泉、漳、汀、邵诸府,复交恶,遂为我乘。七月,亲王、贝子合军赴衢。九玉迎降。此据《重纂通志》。按《圣武记》,九玉以数万屯九龙山,而分万人营大溪滩护輓运。王贝子及之芳议先夺饷道,乃破大溪滩,复江山县,即以中秋夕遣兵捣九玉营,适遇来袭之贼于江岸,遽炮却之。贼营踞马垒,旗帜密布,鱼贯而出,不能骤返,薄诸山下歼焉。翌日火其寨,九玉仅以三十骑遁,遂复常山,长驱入仙霞关,与此不同。今从《通志》,姑录之以备考。先是,精忠媵臣徐文耀为中尉,会城重兵皆归掌握,见精忠势蹙,密遣九玉请大兵入关,而已缚精忠以降,康亲王许之。八月,大军遂入仙霞关。时浙江温处道姚启圣在康亲王军中,率数百骑先入,关上已空无一人矣。九月,大军收复建宁、延平二府及诸属县。康亲王兵自浦城南下,贝子从庆元间道入松溪,会于建宁,遂下延平,收复诸县。精忠杀伪工曹邱中,张瑞午等十一人,时瑞午及伪福州通判李华栋、伪建宁同知高天爵,伪散骑常侍姜之藩及生员易谦等十一人,闻大兵且至,用萧震策,欲杀精忠以为功,谋泄,为所捕斩。并杀范承谟。承谟被囚七百余日,至是精忠饰辞以降,虑承谟白其实,夜遣人缢杀之。会大军至,次水口。精忠将浮海奔舟山,为文耀所扼,不果行。精忠下令,水师官家眷计口出城,文耀典城门,谕曰:“敢出此城者斩!”十八日,精忠谒父词⑴痛哭,将率水师官大掠而出,文耀衷甲盛兵胁之,曰:“七门皆露刃矣,往定不可知”。精忠怒欲出,左右皆惮不敢行。是月二十七日,大军至洪塘,精忠率诸伪官肉袒出迎,自陈为承谟以致陷逆,康亲王承制,以便宜赦之。大军至,精忠退称本藩,以原靖南玉玺书,下令剃发。先是甲寅年已蓄发,包网头上,庶民戴一把髽,绅士则方巾,而身犹小袖员领如故。民谣云:“头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过了七八月,依旧是康熙,”至是精忠既降,康亲王许题授原职,从逆党与一切不问云。十月,康亲王同傅喇塔《重纂通志》。作喇哈达,今从《圣武记》。等率师入福州。平南将军赉塔,总督郎廷相,巡抚杨熙,提督段应举皆同时入城。精忠后,复持两端,召至京师,伏诛精忠快快不得志,复谋不轨。二十一年为诸子弟及部曲所告于是俘至京,磔之。福州乃无兵事。

      校 注

  ⑴原文作“精忠谒父词”,“词”字误,应为“祠”。

兵事录二(涉及兵事)

   涉及兵事  御浙寇

  仁宗康定元年,浙寇窥福州,侯官人林爱及其子衎倾赀守隘。贼至,大破之。按《重纂通志》,康定元年十一月,浙东叛卒鄂邻等剽创福建诸州县,寻逃入海,当即是役。

    平张员

  高宗建炎元年九月,建州军校张员,杀转运副使毛奎等。先是,调建卒往守滑州,为金人攻退。旧例,当得卸甲钱,转运司不即与,员等因作乱,提举常平公事王浚明婴城固守,提点刑狱陈桷檄统制王淮讨之。淮屯兵城下,有军校魏胜者不从乱,朝廷下诏招安。胜力劝员等听命。会淮持丧,乃起复故官,知建州,补胜承信郎,权本州兵马监押。次年正月,淮到州,指挥不行,而以朝散大夫陈瑊代之。瑊与知福州江常同请招安。员等受招,而桀骜如故。寻职方员外郎谢如意出领漕事,至建阳,阴遣勇士离其党,与本路兵马都监黄涛,本州兵马监押魏胜密谋,绐员等受札,擒戮之,乱平。

    平俞彻明

  绍兴间,山寇窃发,闽帅委安抚司干办王晞亮从军,俾授诸将方略,平积年逋寇俞彻明等,福州大定。

    明

  邓茂七及山贼之乱

  英宗正统十三年,邓茂七作乱于沙县。茂七,建昌人,因杀人为官所捕,徙居沙县,毒害沙民尤甚。先是,福建多矿盗,巡按柳华令村聚各置望楼,编民为甲,择豪者总之。茂七既为甲长,益役属邻里。其俗佃人输田主租,当送其家,并有物馈,茂七令其党无馈,而令田主自往受粟。田主诉县,逮茂七不至,下巡检追摄,茂七拒杀弓兵,并害巡检及知县。连寇汀、邵各府县,福州震动。十四年,茂七复寇延平,指挥刘福击斩之。逾年,余党悉平。方茂七之乱也,福州山贼攻城,死者不可胜计。处州贼叶宗留乘乱入连江,福州亦戒严焉。

  郭之奇平山寇

  怀宗崇祯间,闽清诸邑,山寇窃发。福州城西一带大受其扰。督学郭之奇进剿之,直捣贼巢,歼监无算,厥乱乃平焉。会城将帅林列,破贼之功转出文弱一书生。之奇之督闽学,与我朝黎文肃公培敬视学黔南,出奇讨贼,不先后如一辙哉?

 

耆旧录内编一(德行)

  

   德 行

    唐

  陈执中 字允之,富于文学,累试不利。观察使徐晦辟置幕下。丁艰,负土营墓。郡守黎植、杨发咸荐之,官终汀州司马。

  陈 谠 字昌言。乾符二年,登博通三史科,历春、韶二州刺史。性仁孝,以便养,丐官本郡,禄余悉分给宗族亲友,谦恭仁孝,乡党称美云。

    宋

  林 僾 怀安人。轻财乐施。康定间,浙西寇鄂邻倡乱,从海门窥福州。僾与其子衎倾资募民船,分队守隘。从旁出战,遂大捷,而官军掩为已功,僾曰:“吾计保乡井耳,岂与卒伍争哉?”衎曰:“吾父子出万死击贼,功虽见掩,死当庙食矣。”仰天而逝,僾亦寻卒,乡人哀而祀之。夫僾以一布衣毁家纾难,有古任侠风。功成不争,敛手退让,殆所谓热诚爱国者欤!

  李 宏 奇士也。熙宁间,木兰陂屡筑辄壤⑴,宏应诏,挟七万缗入莆,求地脉,定基于木兰山下。溪广,水漫两山夹峙之中,叠石成陂,列石柱三十二处。疏渠导水,溉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废塘为田,令民耕种,得谷二千六百五十余石。工成,封惠济侯。卒,莆人立庙以祀。

  陆 祐 字亦颜,宣和中举进士。性至孝,丁内艰,终丧不去坟墓。生平不慕荣进,或劝以治生,笑而不答。尝主莆田簿,历官福建茶监司干办公事。既老,里居,士大夫状其学行,乞添差教授本州。帅臣叶梦得以闻,从之,命下而卒。

  陈 顗 怀安人。乐施予,恒推所余以赡其宗。人有求辄济,数数不倦。尝创家塾,列十二斋,以义方诲子孙。子七人,孙二十八人,曾孙六十五人,玄孙一百三十人多显仕者。时里下谣云:“萤尾星,江南陈。”谓子孙入城夜归,灯炬如萤也。人以为积善之庆云。

    元

  郑 潜 字彦昭,歙县人。宦闽,寓居怀安之瓜山,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以给操舟者之费,人至今利之。

    明

  陈士贡 父子敬,永乐间为福州司库。库失火,烧进御棕毛屑,罪当死。士贡甫弱冠,自髡诣郡,请代父刑,许之。遂就逮,故人宾客,皆白衣送之江上。既发,涕泣相吊,士贡笑曰:“士患不得其死,士贡今者得死矣,受贺不受吊也。”至京,备极楚毒,临刑,颜色不变。其苍头焚尸裹骨以归。按士:贡之舍身救父,与缇萦之请代太仓令,略同,一不死,而一死,虽士贡之不幸,明廷亦寡恩哉!

  廖 诚 字伯钝。怀安人。笃于孝义,治家甚严。中天顺壬午举人。授浙江温州府学训导,迁永嘉教谕。时教授李庆、训导杨仪卒于官,亲为殡殓,且厚赙之。永嘉尉贷金未偿,卒焚券不计。改任禹城,旋致仕。子云腾、云翔,以云腾恩,累赐奉直大夫,刑部员外郎。夫一生一死,乃见交情。末俗喜负人,虽戚族急难,且秦越相视,奚论同寅?如诚之推恩亡友,不吝解囊,可谓仅见哉!

  马 骢 字良夫。怀安人。少年读书别馆,有邻妇奔之,不纳。旧与罗源令游,令得罪瘐死,寄橐千金,期岁还其家。年四十,举一子,仆抱持,坠地而殒。骢徐曰:“命也!若急遁,否则家人将甘心矣。”后举三子;森,礼部尚书,楷、士行皆有文名。楷之生也,有斑在面,如前子坠伤之状云。

  林 清 字自源。怀安人。每岁除,必袖金潜行里巷间,有愁叹悲泣者,即掷金门内,不使其知。年九十四,无疾而终。

  张 懋 成化庚子举人。官河南藩寮,年老还乡。正德间,江淮盗匪纵横,懋以俸市药物数十箧,载归。其子在途货之,赢数十金。懋惊曰:“药物有贵贱,此人必误矣。”时舟行已二百余里,饬子持往还之。居家周恤宗党尤厚。孙廷器、世衡俱登科。

  高 均 字惟一。父旭,江西提学佥事,卒于官。均闻讣恸绝,既葬,欲庐墓侧,母不可。朔望之墓,哭甚哀。及丧母合葬,遂庐焉。三年乃归,有驯鹤巢鹊之异。弘治中,以孝义称。

  黄文会 性至孝。父病,嗜鲤鱼,严寒无垂钓者。乃躬操罟于江浒累日。夜忽五鲤跃罟中。父卒,庐墓九梁山中。哭声震林谷,有双鹤巢庐旁,共饮食。又赤狐每乘夜伴宿。正德中诏旌其门。有《孝感集》传世。

  吴时昭 字以德。嘉靖癸卯举人,知琼山县。性孝友,兄弟五人,食指数十,悉令同堂会食。宦囊薄,婚、嫁、殡、葬,咸取给焉。晚年与仲兄时钦,怡然相对。家庭雍睦,称为德门。后时钦子万全令盱眙,厚视同堂,不异时昭云。

  叶廷萃 字允升。嘉靖癸卯举人,积官南京工部郎中。和易坦直,笃于伦行。兄弟五人,友爱甚挚。尝自言曰:“兄所不欲我者,不敢施诸弟;弟所不欲我者,不敢施诸兄。”所入俸悉以分给兄弟,犹不能满其望。时非意相加,廷萃仍假贷副之,晚岁贫约,处之泰然。

  赵 璧 字希和。嘉靖戊午举人。性孝友,抚弱弟奋,督教之。奋后官提学,以病归。璧亲调汤药。奋卒,抚二孤,过于所生。不上春官者十年。后道中闻奋长子殇,悲痛而卒,士林哀之。奋,字庸卿,嘉靖乙丑进士。

  孙 炳 少孤。遇父讳日,辄悲号。事母孝谨,母疾不离侧,及卒,三年不入内舍。日再蔬粥而已,刻木为像,庐墓终丧。时五虎绕庐,两蛇护枕,神龟自至,盆松有花。里闾称为孝感所致。嘉靖中,诏旌其门。

  张天极 字于北。父领课铁输京师死。郡人藁葬丛冢中。天极闻讣,昼夜号泣,徒步走京师,谋函父骨,窘不能归。会王应时为江西按察佥事,乃代携归,捐金葬之。天极终身茹蔬以报,未几竟卒。

  陈继思 字一忠。嘉靖末,倭寇突至,乡人皆走匿,继思以二亲老,独侍不去。寇怜而舍之。家滨江,舟遇风覆溺者百余人,悉为收瘗。甲午岁大祲,悉散所储赈给之。尝路拾遗金,候三日无索者,乃捐施贫乏,卒年近百岁。

  曾士迪 字惠斋。七岁而孤,事母至孝。为诸生时窭甚,授徒城中,母病目,苦蜰虱,士迪率五日一归,为母涤溺器。蜰多不胜捕,乃手七虱,祝天吞之,自是虱绝。母病随愈,后以子熙丙贵受封。其敕词云:“堂垂寡珥,承欢罔间。于浣牏孝,竭百方急病,几同於尝毒。”盖实录云。

  陈有祐 字君吉。颖异博洽,为武进毛协恭所知,性至孝,妻偶以语侵母,即遣出之。母疾,刲肝。卒,哀毁逾节。后与孙学稼、闽县人。陈希友,长乐人。隐武夷山中,卒。著有《读骚》若干卷。

  王应期 字懋启。家贫舌耕,以供二亲。二亲死,无葬费。殡于先垅旁。岁时焚香,伏柩作孺子泣,达曙乃还。蔬食昼夜,哭二十余年,亲葬乃已。居常志学,自号未醒子。

  黄 恭 郡诸生。怀安人。性至孝,父得风疾,每夕吁天祈代。及父卒,哀毁灭性,水浆不入口者旬日。终丧不御酒肉,母丧亦如之。提学副使周孟中闻而加礼焉。

    国 朝

  张时聪 字尔修。顺治初,伯兄尔良为贼执,聪请代,俱获免。康熙三年,聪复为山寇洪某所幽。时有张七者,良家子,陷贼中,授以刃,使夜逸,曰:“吾亦从此逝矣!”并属沿溪行,勿岐出。聪如其言,见溪路如线,旁皆深涧,追者接踵,屹立溪中,手刃三人,始得还家。日下舂。张七亦至,聪留与居,为之昏娶而归之。聪事父母孝,亲殁,丧葬毕,隐居鹤岭以终。

  蒋 宣 字子陆。一作子禄。顺治乙未进士,知乐平县。以母老,乞归养。十三年,郑氏攻城,宣分守西门。事平,擢知高邮州,辞不赴。先是宣父为武平教谕,卒于官。宣与兄间关扶丧归。俄兄卒,宣授徒,以束修养嫂、母,及嫂、母卒、依茔哀慕终身。

  林必达 字河子。邑诸生,弃就武,登顺治丁酉武举。任毕节守备,捐俸建义学,以教邑之子弟。历官秦、晋,尝从征吴三桂有功,迁孟寿游击。致仕归。康熙丙子,北库火,延及越山六贤祠。必达损赀重建,乡人即祀于越山祠。

  郑 江 字若庵。有至性,母叶病革,江割股和羹以进。母霍然起。亲殁后,语及辄流涕。遇讳日,展墓哀恸,若初丧。塾师刘庆开妻殁,为抚其孤。里人周九困官役,父子三人将仰药,江排户赠金,力救其死。有贩豕者驱塞道,恶少掩逐,豕尽亡。贩者窘甚,将投河。江资以金,得不死。先是,顺治戊子,岁大饥,数斛粟可易顷田。江语其妻曰:“美田宅易得,乘人之急而利之,不义。拥余粟而坐视无告,不仁;且远计子孙,何如近怜兄弟?”乃出谷以分赡宗族焉。

  卢朝鼎 《旧志》作古田人,今从《重纂通志》。稚年值岁饥,与弟天德负米山中,为寇所夺。朝鼎以双亲待哺,情词惨恻。寇感动,乃舍之。父献瑞以满椽谒选,为耿藩逼胁受职,不屈。朝鼎请代父囚,备极栲掠,以全父节。母吴氏耄年笃疾,朝鼎尝粪吁祷,以冀病痊。雍正三年,旌表,祀忠孝祠。

  林 和子长瀚附 字玉伯。少倜傥,喜读书,精骑射。康熙丙子,武乡试第一。会父殁,绝意仕进。建宗祠,修谱系。族属中婚嫁丧葬无力者,悉加资助。岁饥,运米平粜,以赈乡人。暇则督课家庭,读书砥行。子长源、长瀚、监生。长滢,乾隆壬申举人。孙光锋乾隆己未进士。相继成名。长瀚,字其澄,亦好施予。故人子负官逋,将鬻妻女。解橐以偿。有以重赀寄贮者,其人暴卒,召其子付之。其好义不苟,多类此。

  陈于侯 字西侯,康熙乙酉举人。性好施予,每岁除,函金分给贫乏,时人义之。子涛国学生,授州倅。亦能继父志云。

  郭 基 字仙根。父焕,以孝友闻。耿藩之乱,基遁迹马岚山,事平,归授徒资养。康熙戊子领乡荐。母殁,基已老,犹作孺子泣。捐资理族人某丧,且为育孤嫁女焉。任龙溪教谕,士颇负气,不就绳尺。基至,风气为之一变。独力修崇圣祠,所入俸钱,均诸弟侄,旋引疾归。

  王 淇 字咸允。康熙癸巳副贡生。早孤,母赵丧明,淇舐七昼夜,目复明。少受业于兄,事之如父。淇通《周礼》、《左氏》性理诸书,于濂、洛、关、闽之学,多所研究。岁饥,斗米千钱。邑令馈米数石,不受。家居教授,学者远近多从之。

  葛 焕 字子章。监生,授州同。以父老辞归,色养备至,丧母未葬,竭力营坟。抚群从如己子,延名师课读,先后成名,又乐奖后进之单寒者。甃黄泥岭石路。将乐有人负官逋,将投水者,焕代偿之。掩骼埋胔,人多称之。

  郑 钟 字含章。天性孝友。每父母忌辰及展墓,辄孺子泣,与二仲,白首无间言。课子孙严而有法。素交谢圣友困甚,以幼女托,钟待之如己出。比长,为择婚,饰装遣之。

  刘尊殷 字思质。事祖母、嫡母、嗣母,悉得欢心。敬女兄如母,弱冠拮据,以立室家。丧、葬、婚、娶,辄以自任。尝曰:“吾少失怙,逮事日少。诸兄弟分形吾父,绝甘分少,以慰九原,是吾志也。无产可让,良独内愧,忍遗之艰乎?”乡闾称其笃行云。尊殷垂老手不释卷。凡古人雅量远识,与善处家人父子间者,裒其嘉言懿行为一编,以教子孙。

  刘士楷 字翼皇。父崇登笃疾,便结,呼号达旦。士楷以竹管贮香油吹入,后吸而出之。父疾寻愈,人以为难,年八十卒。

  陈声远 字又深。亲殁,哀毁逾节。素节俭。有告急者,辄倾囊予之。以贡任同安训导。每课士,以先行后文相勖。与修《同安邑志》,寻乞休。父所善友路姓,自沈阳来,殁,葬于闽。无子,声远体父志,岁为祭扫。临终嘱其子踵行之。盖其好义之性,出于自然,非藉是以弋名誉也。子发其,字师颜,拔贡生师颜通经术,文名籍甚,尝分纂《省志》,多所考校。著有《心斋诗集》。

  林 湛 性笃学,以明经教授闾里,勉人崇实学,勿骛虚名。康熙甲寅,耿藩开幕,延八闽才杰士,或失身陷逆,湛独以疾辞。杜门谢客,时于吟咏间寓指斥意。性朴毅,人不敢干以非礼。以孙枝春贵,赠中议大夫枝春,《闽县·儒林》有传。

  李思哲 字则达。雍正癸卯贡生。少丧父,孝事母及祖母,每早起,必具衣冠问安否。母卒,哀毁骨立。祖母年七十余,染沈疴。思哲夜爇香祷天,疾寻愈。其为尤溪教谕也,尝捐赀修学宫明伦堂。整躬率士,谆谆以古人相勉,屏绝馈遗,有受鱼悬庭风。一时负笈者称极盛。

  陈三升 字元轩。雍正间贡生。抚侄如子。闽俗迷信风水,多停柩不葬。三升病之,自言通青鸟术,族戚中营葬地者悉力赞成,贫无力者则解囊相助。选安溪学训导,辞不赴。

  张待问 字子强。以孝闻,祖母刘目失明,待问先意承志,三十年起居饮食,无不躬亲。母耄年怡然自得,忘其废疾之苦焉。

  高凤喈 字文声。贡生。兄弟相继夭。诸侄幼,姝⑵适张,亦寡。凤喈悉抚慰之。寒衣饥食,竭力支拄。凡给棺施槥,靡所不举。里之人称为善士焉。

  陈鸣琼 榜姓许。字敬瞻。乾隆丙辰举人。兄毓王隽被诬系狱,鸣琼乡居,离城四十里,往返问讯,十二年乃得释,时以为难。后迁将乐教谕,年七十四,卒于官。

  谢人骥 字大生。乾隆甲子举人。少笃学,常偕诸兄温凊定省,父戒之曰:“勿以我故,分尔心。”答曰:“读书正以讲明忠孝,有亲勿事,奚读书为?”少多疾,恐不逮事二亲,日祝天,得奉亲终天年,死不恨。父卒,服阕,授清流教谕。迎母至署,寻母亦卒,人骥哀毁。脾疾屡发,急为亲营葬,躬自相地负土,葬毕归而疾作,亦卒。

  翁一桂 字允树,一字漱泉。侯官县人,原籍福清。乾隆甲午副贡生。蚤孤,家贫授徒以养母。母病,侍汤药,昕夕不离侧。母殁,哀毁尽礼。从兄弟贫无依者,抚育之。无子者,以己子嗣之。妹婿陈某游幕广东,久断音耗。一桂迎妹于家,贷甥赀,令往寻父。后授徒瑟江宗祠,族戚子侄贫不能读者,招之来学,不计束脯。多所造就。

  姜天荣 八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事母三十载,尽心色养。居丧不茄荤,待戚属有恩谊。又设家塾,延师儒以课子侄,录格言以训之。乾隆三十八年,奏准旌表。

  官 崇 字述言。父业盐策,负官帑。狱急,崇出代系累月,家贫守洁,尝学古文于建宁朱仕琇。乾隆己亥举于乡,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

  薛朝标 字信龙,乾隆辛丑进士,授员外郎。五十三年,大学士福康安督闽,开通河渠,命朝标董其役,数月而竣。后巡抚伍⑶志伊修城垣,亦以朝标董之。时南台港流淤塞,居民多占地造屋,碍行舟。父老议开凿,朝标先令清地界。适已有廛数楹侵旧址,召工匠毁之,而后令居民折毁。又兴修万安、万寿二桥,兼董两役,不形竭蹶。生平重气谊,喜周急。戚属某贫而寡,遗孤甫二龄,姑将夺其志。朝标周恤十余年,克全其节。某氏墓在先坟旁,欲迁柩而鬻其地,赠之金,使封其墓。族戚中婚、嫁、丧、葬不能举者,悉解囊以资之焉。

  魏洪德附葛世臣、林高汉 母病,吁天请减年以延亲寿。兄弟四人,友爱备至。季弟卒,抚侄如子。有以急难告者,辄典衣以应。道光十三年,旌表其门。时同里有葛世臣者,母病躬涤厕牏,且请以身代。兄卒,视嫂如母,视侄如子。遇贫乏者至,减食以济之。监生林高汉,父病瘵,视奉二十五年不懈。乾隆间大水,煮粥以食饿者。又常施药以疗疫病者,告贷者焚其券,俱道光十三年旌。

  薛学韩子之稢附 薛学韩原籍福清,迁居本境。字泉斗,号潮阳。性谨厚,明末隐凤冈玉兰谷,从事耕作。和乡邻,睦姻娅。治家悉秉古礼,为世所称,襏襫余间,常假著述以自娱。有《潮阳集》稿数十卷。临殁悉焚之,曰:“此不足以传世也。”康熙初,赠宣德郎。次子之稢,字茂生,号萃兰。性孝友,力农圃,睱则涉躐诗书,素好施予。中年颇有铢累。立仓积粟以备荒。值岁屡歉,称贷者踵其门,皆如量予之,不责偿。善养生,饮食起居,均有常度。故虽老而精神弗衰。子文灿、文炀,皆以孝称。

  梁宏海附侄功 以字行。弟茂,字宏美。宏海幼有至性,事继母极得欢心。母亦爱之逾已出。继产子六,茂其长也。茂精筐箧,以从平台匪林爽文功,议叙州吏目,未仕。父殁,哀毁逾礼。家素贫,与茂并力经营。竭诚奉母,抚群季成立,待亲戚有恩。积财置产,与诸弟均。母卒,时茂已先逝,宏海年几七旬,晨夕作孺子泣。甫终丧,卒。以孝友义行称。功,字有敏,茂次子也。父殁,哀毁逾恒,丧葬尽礼。兄卒,抚其孤,督使成立。弟梦花,嘉庆癸酉举人。功前后资其学及应试计偕之费。亦笃戚谊,待举火者常数十家。后梦花得暴病,功在海坛,觉心摇,急买舟旋。梦花易箦时,功当舟次,灯下恍惚见梦花来,呼之不应。起持之,遽没。随失声仆,顷之始苏。竟以悲痛,逾年卒。

  官 庄 字则敬,岁贡生。幼出为伯父后,事嗣母惟谨。本生父,继母就养于兄。兄卒,因迎养焉。母殁,戒二子丧葬尽礼,勿以分产异视。历官建宁训导,泰宁教谕,皆得士心。庄以岁贡授建宁训导,尝修葺文庙为庠。贫士吴某,完浮量又置义田资之。及署泰宁教谕,复捐俸置学田云。寻转宁化教谕。时训导蔡某贫甚,为代完社谷百石。其子妇相继沦亡,悉为措置归葬。未几蔡卒,复经纪其丧。按石曼卿三丧不葬,范忠宣尝举麦舟以赠之。庄一苜蓿冷官,乃能仗义若此,古今人何必不相及耶!

  谢清苓 字谨修。长乐籍,侯官人。性孝友,让财推产,无所吝。叔某乏嗣,清苓事之如父。贫乏者资给,横逆者礼化,于人终无忤也。尝修学宫,创嵩山书院,又尝浚长乐文洽浦。皆躬为之倡,以子希迁赠奉直大夫。

  叶宗岳 字应五。侍母疾两载,衣不解带。昆季九人同居,友爱无闲言。群季筮仕,而宗岳独否,曰:“不以三公易吾亲一日之养也。”好赈恤贫乏,闾里称其高义云。

  周秉礼 字立岩。诸生,与魏瑛、乾隆甲午举人,尝知浙江安吉县。郑超、乾隆己亥举人。刘永树、长乐人、乾隆乙酉拔贡、乙卯举人。陈天文,闽县人,尝举孝廉方正,不应。及卒,私谥孝洁先生。为梅社五友,尝谓人不能为孝弟,当去其不孝不弟,不能为忠信,当去其不忠不信。笃于兄弟,善规友过,必改而后已。以严正称于时。

  郑登道 字从理。幼孤,事母孝。母疾,偕兄昕夕侍医药,不离侧百余日,始瘳。未几,母亡。痛不欲生,诸兄均殁,为从子筹学业,择婚配,扶植备至。姐长适许,少适李,皆寡,资以衣食。抚诸甥,视从子,数十年如一日。岁祲、米涌贵。邻里嗷嗷。登道存谷三十余石,,悉出以济。劝殷户出谷,全活甚众。里党称其高谊不衰。

  徐尚聪 字家生。父振伦,有至性,亲目瞽,动履需人,能一一曲体,俾忘其苦。殁后,岁时号泣思慕。尚聪恪承父志,事继母,能得欢心。弟尚宾卒,视诸侄如子,抚使成立。亲属告贷,无弗应。乾隆乙卯岁祲,出粟平粜,乡里赖之。

  何 修 字思永。诸生。祖遗田宅,悉让兄弟。所交告以缓急,无不应,不能偿者焚其券。

  陈枫陛 年十一,母病,割肱以应,母遂愈。越数日,枫陛创发,痛不止。恐贻母忧,乃诣医求治,医大惊,曰:“是自以刀割者也。”枫陛曰:“我母病,闻割肱和羹可救。故祷于灶神,割肱肉以活母,愿为我治之,勿言。”医敷以药,遂愈。自是虽盛暑不释衣,其母终不知也。

  陈兰泰 字功弼,号芷亭。祖芳植雍正乙卯举人,南平县教谕。在堂,父圣炅岁贡生。授徒远乡,以父老系念。泰时年十二,力任侍奉,积十余年不懈。后泰亦就馆乡村,数日必归省父母,视疴痒。躬自洗涤,器用必洁。母年九十,患目疾。泰每晨以舌舐之,得不盲。亲殁,哀毁不胜。生平见义勇为,尝质衣助戚属殡具。遇生徒贫者,不计修脯。道光甲午,水患岁歉。建议请饬盐、当二商,分厂赈米,视若切身。秋闱屡荐未售。后举孝廉方正,年八十四卒,入祀乡贤祠。

  林宾日 字孟养,号旸谷。邑贡生,家贫授徒,养父母,事诸兄谨,抚侄如己子。三党之疾病死亡者,靡不赒恤。主讲将乐书院。诸生贫不能赴省试者,恒加佽助。舟行见溺死,倾赀瘗之。拯沈舟者与同载,不自知其贫乏也。年七十九卒,子则徐别有传。

  连位三 字郁初。府学生。父客江西不归,年十六,质所居室,得金六十。辞母往寻,中途贼掠赀去,位三泣告其故,贼义之,还其半。历饶州、南康,至都昌渡口,遇之,遂侍父归。父目失明,位三以舌舐之两载,复明。及父卒,复丧妇。位三授徒城南以养母,颜其斋曰:“且耐居。”以子供妇职,亲涤厕牏。妹既嫁而卒,迭遭四丧,皆为殡葬。

  陈永奎 父殁,丧葬尽礼。事母得欢心,扫远宗失祭之坟,为同堂无后者立嗣。丧葬无资,量力佽助。在里社,每勖人以为善息争,乡闾钦服。道光二十九年旌奖。

  陈桂芳 字若理。嘉庆庚申武举人。父道彩值岁祲,尝发粟平粜,不足,又转鬻以赈之。桂芳元配郑氏早卒,子幼,继聘严氏,初不知其已字张姓也。会廉得其实,乃谓其父母曰:“若女已字张某,复改字余,以张某贫,不能具礼也。今即以余所具之礼,为张某具,何如?”因遣媒召张某至,曰:“若勿苦,以吾所卜吉期,为若娶。鼓乐、彩舆,吾已备矣。”并赠以赀。既成婚,张某偕妇踵门谢,复聘李氏,连举七子焉。

  李春林 字光文。父病,侍汤药,衣不解带者数月。父殁,哀慕终身。母老,昕夕侍侧。夜偕妇黄氏省母寝室。母未安寝,不敢自就寝也。素友爱弟兄,兄病,春林吁天祈代。值乡试不赴。及卒,抚孤儿如己出。及析产,推多取少。后弟殁无子,以次子继之。春林悲郁成疾,亦继逝。道光十四年题旌。

  陈世祥 有至性。父病风瘫,三年左右奉侍不离。迨殁,哀毁逾恒。事母谨。母年登大耄,世祥亦及艾,承颜娱志,宛若婴儿。母疾,吁天请代,卒不起。毁瘠如丧父时。后每逢讳日、诞辰,岁时伏腊,辄悲痛不自胜云。

  王元钧 职员。四岁时父殁,母谢欲缢以殉。元钧哀号,家人奔救而止。自是晨夕不离左右,与弟孟程友爱。身任家计,而督弟力学。族有构难,讦于官。元钧脱弟而躬受拘囚者百日。及析产,祖遗手置,均分无私。弟亡,抚两侄如子。有姐适郑,卒后,婿家中落。元钧遗命犹嘱子传烈善待之。

  陈 成 服役诸生陈国勋家。国勋缘事系狱,家贫丁单,母老无所依。成卖薪以给资养活者七年。寻国勋流山东,妻常氏聘而未婚,登堂奉姑,一门茕茕,待成以举火者又七年。国勋既归,感其恩义,待之若伯仲。殁后设主祀之。按臧获之于主家,每视其盛衰以为去就。至患难足以相倚,则故旧尚乏其人,奚论此辈?如诚之临难不去,力任其难,可谓天生侠骨,足令衣冠中人愧死矣。

  张 椿 字维玉。父殁,家贫,弃举业经商。抚育弟妹,婚嫁毕具。母患脾痛,椿研究医理,亲加调治,疾瘳。年六十余,母卒。泣慕如婴儿。性喜施予,乐解纷,为人诊病,不索值。亲串称贷者无不应。赴诉者必劝使平,乡闾咸推重焉。

  郑敷榕 幼知孝养。父目眚,侍奉不离。越数载,父失明,服劳尤谨。父母殁,治丧尽礼。甥早失怙恃,抚之俾成立。族戚有急,量力周给。勖弟侄以孝敬,闺门亦化之。好排难解纷,乡闾称其长者。道光二十七年旌奖。

  林则亮 父患腿痈,脓肿痛极。亮以口吮脓,痛稍止。屡痛屡吮,数月不懈。疽愈后,转成瘵。亮服侍两年,衣不解带。吁天减算,以益父寿。父殁气绝,尚接唇呵气半辰许,知不起,一恸而绝。顷之始苏。居丧哀毁备至,年二十二卒,临终犹谆谆以孝勖兄弟云。亮甫龀,遇食物必先献父母。年舞勺,即知分劳解忧。先意承志。居临河,父尝夜饮醉归,失足落水,亮闻知,即奔该处跃入,背负而登。生平事先必诚,赡族睦邻。道光三十年题旌。

  刘 照子家镇、叔国柱附 刘照,字雉葊。祖鸣雷好施,有司屡旌其门。父国楫,郡诸生。以明经授教官,权邵武训导、漳浦教谕,归募修郡学礼殿,治明伦堂及诸横舍祠宇,庀道山朱子祠,拓鳌峰书院学舍,建东街文昌宫,葺洪山万寿六柱洋诸桥。总督桐城某公,创圣功书院即前之凤池。愿输钱五千缗为诸生膏伙。桐城去,事遂寝。病革,谓家人曰:“书院复兴,其举吾所储钱之官。”后献如数,岁得息六百缗,以增膏伙。长子家镇,字奂为,嘉庆戊寅举人,补南安训导,不赴。善继先志,举遗产万金分为二,为同高、同祖支下义产。具牒于官,请给官帖,令子孙世守。又别出赀建家庙,立本范参方堂,设经文、算学两斋,以教族之子弟。盖深得古人收族睦宗之义焉。性镇静,为文能独抒所见,于训诂音韵之学,所造尤深。纂有《五朝切韵萃编》、《皇朝华韵合声谱》、《切韵指南》、《阐说五经》、《字韵汇编》、《羽皮均居小学书经眼录》。国柱,字素堂,照族叔也。乾隆庚子举人,性孝友,教子弟慈而有法。尝聚书数千卷墨庄书屋,令子弟弦诵其中,朔望则取朱子《小学》,为之讲论。茂才陈虞英,少时业师也。殁无嗣,国柱询得其夫妇生讳年月,立主祀之。忌日必祭,又躬往省拜其墓。

  吴桂森 字启芳。性至孝,父玉麟官凤山教谕,以伉直忤上宪谪湖南。桂森年甫十一,闻之坚欲随侍,母怜其幼,弗许。越五载,母卒,哀毁逾恒。百日后忽失所在,久乃知为行乞往寻父,既至,相持而泣,因侍左右不离者五年。父令归试,则跪谢曰:“儿知有天伦之乐,不慕功名也。”令归娶,则曰:“儿齿尚稚,此非所急也。”嘉庆庚午,父遘病,日夜侍汤药,吁天求代,竟成疾卒,年二十一。旧聘里中魏氏女名水音,同庚,性亦孝。善事父母,及笄,犹矢不字,父母违其意,竟择字桂森。闻耗惨然,曰:“儿不能全孝矣。”遂坚卧不起,绝粒旬有二日,遗言槥必归吴,愿父母自爱,勿以女为念,言已遂卒。

  林光天 字忠辉,号水如。少知孝友,比壮,有文名。孟吏部超然掌教鳌峰,引为弟子。朱太傅珪督闽学,以得士闻。科试,光天出其门下。前后受业、受知,皆老师宿儒,以是声名日起。中年家渐落,授徒为业。时复以束修之赢,分给穷士。累困场屋。嘉庆丁卯,举乡副。常语人曰:“读书分内事,科名迟速,何足芥蒂!”岁丙子,李方伯庚芸被属吏禀讦,冤抑自经。上震怒,命大臣覆治前牍。时人情汹汹,以事关大吏,未敢出首。光天独毅然遮使节签词,颂使君清廉慈惠,请建遗爱祠以报。士民数千人咸攀舆涕泣。天使据情入告,奉旨允行。祠成,光天求记于陈御史寿祺,始终任其事,里党义之。

  王传琛 姓孝友,亲疾,侍奉汤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者累月。亲殁,哀痛不欲生,居丧悉遵古礼。经营窀穸,亲自负土,朝往夕归,风雨无间,里人咸称孝焉。兄某朴钝不能营生业,传琛事之犹严父。一切家计独力撑拄,不以累兄。尤好周人之急,戚党中有婚、嫁、丧、葬,力不克举者,必竭力筹倡以助之。遇同里有争竞,必出为之排解,虽哓音瘏口,不惜也。以是,人又称其长者。治家严而有方,常戒子侄曰:“愿汝曹为善人,不愿汝曹为富人。”后卒,光绪间邑令俞秉焜议详请旌奖。

  林 熙 字绍眉,以孝友称。素好义,中表有独子而僧者,熙为之觞客。酒半,长跽请曰:“某为僧,嗣将斩矣。”客皆涕下,群随熙向方丈,促令还俗。闭深室,使蓄发,为谋生业而起家焉。戚党有丧,不叩自至,为之治棺衾,卒事乃返。光绪丁丑卒,年六十一。

  张 熊 字亦轩。咸丰己未举人。幼有异禀,读书过目不忘。性和而介,尚气节。居家克尽孝友。一上春官不第,即投效浙提饶廷选幕府,思立功名以自见。会父病,立驰归,则父已弃养矣。熊恸不欲生,哀毁致疾,累月杖而后能起。父在日,爱季妾所生子女,熊体父志,指大屋首进暨多金以分之。复连为同产弟妹三人完嫁娶。世业闽海关书,岁入颇丰。胞叔举以授其戚某,月仅给熊十千,不之较。旋因家贫,客游山左,被举为客长。如今日议董会长之类。众极钦服,尤慷慨好义,同乡有自称副戎,以被掠求助者,倾囊与之,或曰:“此伪也。”曰:“吾行吾心所安而已。”有年家子求助,赠三十金,复托寄家数十金,被没久之。途遇,反避之,恐其见而生愧也。其忠厚多类此。自鲁归里,复营葬诸亡弟及弟妇数棺,戚友贫乏者,周之不吝。乡邻有急,立为排解。其好义之性盖出于自然也。长子少年登第,筮仕,敦敦勉以忠爱立身。妻杨氏有鹿车共挽之风。后卒五十九,入祀忠义孝悌祠。

  石开哲 性谨厚不争。同里有刘姓者与之争地,开哲辄让之。后父老具道其事于郡守,旌以“义让可风”四大字云。

  叶章同 幼失学,以佣耕为业。父早丧,事母至孝。母嗜鱼,日必市鱼以奉母。光绪丙丁间,城乡大水,艰得鱼。章同给筏,冒险出买鱼归。尝乏米,售所畜鸡以购米。母闻不怿,乃携钱寻主家,再拜索鸡还。陈进士景韶闻而异之。时陈董育婴,属查禁溺女,厚其值,俾资仰事。母卒,夜庐墓三年,昼则归理事。年五十未娶,举人梁某有养女数人,择一妻之。众嫌其老丑,一女独愿往,相继生三男。光绪乙未,乡间疫盛行。时章同家已小康,众乞绿⑷豆煎汤,以解疫。饮者均获全,人称为孝子豆。

  郑存理侄信尧附 郑存理,世居北关外之富村。性好善,在乡力持公益。自小北岭达飞坑桥,上下数十里,路悉倾圯。存理倡募,砌石平铺,成坦途焉。侄信尧,又修大北岭以上及汤岭数十里,遂辟险阻为康庄。北壕石路久失修砌,募款增修,兼及各路,历久孳孳。所居尝三经火患,卒岿然独存。同里则尽成焦土。存理子举于乡。信尧子一中副车,一成进士,人以为天眷善人云。

  胡云韶 字虞石。性友爱。举于乡,官归,置行箧中堂。会诸昆弟发箧,平分之。及门有登第者,稔师贫,奉数十金为寿,辄款以盛馔。其人请留余以待后需。笑曰:“尔不见赠,吾遂为沟中瘠乎?”流连诗酒,不问有无。著《胡虞石遗稿》若干卷。

  陈永盛 居汤关外之崎山乡。性公正,闾里讧争,多就质曲直。有母告子不孝者来质,永盛劝勿诉诸官,命子弟捽其子入社公庙,曰:“此土神也,一乡崇祀,不啻官长。今吾旁坐,代神宣言行罚可乎?”顾谓母曰:“杖责邪,抑但劝谕之邪?”母曰:“当重杖。”永盛令子弟行杖,杖毕,子号泣,向母乞求宽。言归当改行,永盛复谓母曰:“今欲如何?”母自怜之,请贳其罪。自是号鸟音遂革。永孙能化其德,皆敦睦无间,且甚蕃衍云。

      校 注

  ⑴原文作“壤”,“壤”字误,当为“坏”。

  ⑵原文作“姝”,“姝”字误,当为“妹”。

  ⑶原文作“伍志伊”,“伍”字误,当为“汪”。

  ⑷原文作“録豆煎汤”,“録”字误,当为“绿”。

  

耆旧录内编二(学业)

  

 学 业

    汉

  董 奉 字公异。精医学,与南阳张机、字仲景,官长沙太守。谯华陀字元化,举沛国孝廉。称建安三神医。流寓庐山,为人治疾不受谢,人强之,则重者令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每年货杏易谷,得二万余斛,即以之拯贫困,恤行旅。交州牧杜⑴燮一作土⑵燮。病危,聘奉往医。奉至,燮垂绝,以药活之。燮惧疾或复发,苦留奉,奉不为留。方欲厚赆奉,忽报奉暴卒,盖燮有异志,虑奉泄其谋。遂绐其家,谓奉未死。奉妻子仍卖杏,颇足自给。人感奉德,争资送,归之故里,时侯官长某,亦尝为奉所活者,立祠祀奉。吴人好奇,附会以为仙去云。

    唐

  陈 镛 字希声。大中元年及第。精史传学,尤雄于文,有西汉遗风。后复应史科,仕终鄂州剌史。

  黄 璞从弟滔附 黄璞,字德温。其先河南固始,晋马南浮,随徙侯官,因家焉。登大顺二年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乾宁间,以天下多故,乃移病归,杜门谢客。璞少与欧阳詹齐名,文章冠绝流辈,尤长于诗歌。一时撰著,流播海内,藩镇多传诵之。黄巢兵入闽,大肆焚掠,以璞儒者,戒勿燬其居。先是巢军中谣曰:“逢儒则辱,师必覆。”及入闽,过璞家,曰:“此儒者不可辱。”因灭炬弗焚。子仁藻,著作郎。仁渥,太子正字。仁渭,著作佐郎。从弟滔,御史里行,与璞同时馆职,号一门五学士。滔,字文江,举乾宁二年进士。以监察御史,出充威武军节度推官。时中原鼎沸,名士避地入闽者多主滔。滔皆授馆馆之,为设储偫,于是韩偓、罗隐、崔道融、赵观文辈皆与滔交,称文章,为闽初祖云。滔后与兄璞复徙莆田之东里,称东黄。今侯官旧里,居人称黄巷。莆中山亦称为黄巷山。璞所著有《雾居子》一卷,《闽川名士传》,及《文集》二十八卷。滔有集十五卷。

    宋

  张 宜 字太和。治《五经》皆通训诂,解证剖析,穷极精微,必蕲融会贯通而后已。弟子著籍数百人,多中甲科。每为学者诵明三代制度,不屑屑以格律诗赋相语。年四十余,刘敞劝其著书,宜曰:“苟与圣人合,斯可矣,著述吾不敢当也。”尝与敞读诏令数事,时方立皇后王氏,宣⑶惊曰:“是于古不合,安可行?”敞曰:“公所言,周公法也。国家承历代之弊,杂用汉唐礼,不纯出于周,所谓损益可知者。”宜叹而退,其笃信好道多类此。卒后,门人裒其诗书杂义为一卷。

  陈 襄 字述古。少务性理之学,与同邑陈烈、周希孟、郑穆相友善。倡道海滨,人谓之四先生。举庆历二年进士,摄浦城令,治疑狱有声。时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莫能得主名。襄曰:“某庙钟能辩贼,犯者扪之,辄有声。”乃阴涂钟以墨,而以帷蔽之,命群盗往扪,独一人畏有声,不敢触,手无所污。扣之,乃为盗者,遂服罪。历知河阳、常、明、陈、杭等州县,最后迁判尚书都省,卒年六十四。初,襄之居郡县也,敦敦以兴学教民为先务,后求其利弊而拊循之。立朝则谠言直谏,尝论青苗之失,无所畏避。以故为权奸所忌,不能安其身于朝。有《文集》行于世。

  陈 烈 字季慈。性介,特笃于孝友。居亲丧,水浆不入口五日。平居端严,动遵古法。御童仆如对宾客,里中人敬之,冠、昏、丧、祭,请而后行。每训子弟,必举烈言行以为式,从学恒数百人。庆历初,以乡荐试礼部,被黜,遂不复践场屋。安贫力学,积四十年。著书数万言,公卿及本部监司交章论荐,仁宗屡诏征之,不起。嘉祐中,除授本州教授,卒年七十有六。初,烈读书苦不能记忆,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乃恍然曰:“心未收,何以读为?”闭门静坐百余日,以求放心,遂一览无遗。详见《宋史·隐逸传》。

  周希孟 字公辟。通《五经》,尤邃于《易》。连举进士不第,部使者相继荐其贤,授将仕郎,试国子监,四门助教,寻充本州学教谕授⑷。知州刘夔、曹颖叔、蔡襄,先后皆就学舍质经义。及卒,门人曾伉等七百余人,相与塑像祠于五福寺,所著有《诗义》、《春秋义》、《文集》。

  王 回 字深甫。敦行孝友,造次必稽古人,不尚小廉曲谨以钓誉。少好读书,精于文。举嘉祐二年进士,授卫真簿,不合,称病免。尝作告友文,蕲闻已过,世多传诵其言。退居颖川,日以文章自娱。有劝之仕,辄不应。治平中,诏除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县,命下而卒,年四十二。著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林之奇 字少颖。甫冠,从吕本中游,本中器之。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累官秘书省正字。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之奇极言不可。以晋人以王何之罪,浮于桀纣。本朝靖康之祸,其端倪实在安石,所谓异端邪说之不可训者。会相传金人欲南侵,廷议主和,之奇上书当路以诋之。略云:“久和畏战,人之常情。金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以欲战之意。非果欲战也,所以坚吾和也。吾欲为之和,宜无惮于战,则其权在我矣。”又言战之所须不一,而人才为先,欲求可任大事,非如庞士元所谓俊杰之人者不可。寻以脾疾,乞外。由秘书郎改宗正丞,提举闽舶,参帅议。遂乞祠家居,留心著述,其学融贯经史,辨析异同,卓然成一家言。东莱吕祖谦尝受业焉。淳熙三年卒,年六十五。学者称拙斋先生。著有《尚书集解》、《论语注》、《春秋周礼讲议》、《孟子讲议》、《杨子解义》、《道山祀问》、《拙斋集》、《观澜集》诸书。

  陈孔硕 字肤仲。刻志力学,少以圣贤自期。初游南轩、东莱两先生门,复偕其兄孔夙受学于朱子。淳熙二年举进士,调婺州户曹,晦即诣东莱讲学。东莱殁,心丧三年。改处州教授,以所闻于三先生者训后学,多所成就。历知邵武、瑞金、赣州等县,提举淮东、广西常平。会召至行在奏事,以忤宰相史弥远,引疾辞职,遂丐祠。寻进秘阁修撰,致仕。孔硕学有渊源,志在用世,雅不欲徒事空言。及归,不得志,乃谢绝宾客,键户著书。有《中庸大学解》、《北山集》行世,卒年七十八,学者称北山先生。

  潘 柄 字谦之。怀安人。父滋,黄幹尝师之。柄有志于道,年十六,即偕其兄植入德行传。往事朱子于武夷。朱子悉以所学授之,尝云:“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则沦于亡而不自觉。天下之事,不是则非,而无不是不非之处。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可谓见道之言,非金谿之徒所能貌袭者。柄又尝取圣贤格言而隙括吕氏《乡约》继其后。凡存心养性之道,律已治人之方,条目具列,终身所行,不出于此云。所著有《易解》、《尚书解》,学者尊为瓜山先生。

  陈则之叶子仪附 陈则之,有文行,乐道不仕。从事丹铅,以著述为业。乡人薰其德者,莫不励操行焉。按则之之德足以式化乡愚,不亚汉之王彦方,著述犹其余事哉。同邑又有叶子仪者,文章亦极博洽,有《绛毫集》及《易玄神契》行于世。

    明

  郑居贞 父潜,新安人,宦闽,遂家瓜山。别有传见上。洪武中,居贞举明经,官河南左参政,与方孝孺友善。孝孺教授汉中,居贞作《凤雏行》赠之。后坐孝孺党,死于金陵。著有《闽》、《关陇归来》、《桧庭》诸稿。

  傅汝舟 字木虚,号丁戊山人,丁戊山在南营。一号磊老。少游郑继之门,与高濲齐名。闽人谚曰:“高垂腹,傅脱粟。”言断断中欧曲。年十四,遍诵黄帝姒书,博学有异才。弱冠谢举子业,通天官、涅槃、老、庄诸书。涅槃,本佛家大乘法典,近日维新中人颇有倡此学者,以为佛之无畏勇猛,足以助社会国家之进步,故取之。为文作秦汉语,古色苍黝,至不可句读。尝游桂林、象郡间二十余年,御史李元阳欲见之。汝舟角巾道服至戟门。元阳踞坐堂上,汝舟却立不进。元阳不得已,迎之入,与谈经、史、性命、象纬、术数、诸子百家,其应如响,大惊,礼之。

  高 濲 字宗吕,清远训导鉴之子也。鉴工水墨山水,自号种兰道人。不乐举子业,结霞上之居,自号霞居子。善八分草书,诗与傅汝舟齐名。时称高,傅。其画兼工山水花卉人物翎毛,运笔古雅,出入宋、元诸大家,各造其妙。自取适意,不受促迫,遇其酣饮,以绢素投之,虽野夫稚子可掩而得也。邑子宋生者病疟,濲过之,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复写奇石修竹,寒香飘拂,凉风飒然。宋跃起视之,病霍然良已。尝游郑善⑸之门,善之⑹卒,以遗文妻子托焉。

  王应山 字懋宣,好读书,六籍百氏,靡所不探,以《春秋》教授福州武彝建宁间,从者如云。监司守令时式其庐。食贫笃行,无所干谒。晚益苦心编摩,富于春⑺作,林宗伯濓纂修《郡志》,多所裁定。著有《闽都纪》三十三卷《帚言录》五十五卷、《孝善广编》二十四卷。

  韩廷锡 字晋之。九岁背诵《六经》,为诸生,益研究经史,为钟惺所知。筑别业于道山之榕庵,工大小篆。尝以字学坏于钟。王,终身不作行、草,即真书亦不得已为之。此外,虽往来短札,皆用篆。所读《汉书》二十六册,手注与《史记》异同详略之处,细为评骘,字如蝇头,皆朱书篆籀也。按治书当先通小学,小学精,而后能读古书,如廷锡者,斯不愧为读书人矣。按廷锡居亲丧,哀痛迫切,三年未尝见齿。或亲戚情话,则亲携草褥据地坐,人比之王裒、徐绩云。

  郑守道 字用行。怀安人。嘉靖戊子举人,务为穷理之学,于书靡所不窥。尤笃躬行,尝主白鹿洞教事,著《太极图说意》、并《易乾坤上下系辞解》、《大学讲章》,覃思精诣,能阐周、程之秘。其令夏津时,曾建书院,与诸生讲晰,文章之士咸师事焉。

  翁兴贤 字懋卿。万历初,以贡司训建阳,历延平教授,与诸生谈经讲业,一禀宋儒传注,迁两浙运判,乞归,著有《易经理解》十二卷。

  赵世显 字仁甫。万历癸未进士,除池州推官,左迁梁山知县,转通判。以母老不赴。世显有淳行清誉,《六经》、子、史,靡不淹贯。诗宗盛唐,与徐等结社芝山,著有《芝园稿》、《山居》、《阙下》、《入蜀》诸集。

  曹学佺 字能始。万历乙未进士,历官四川按察使,所至名山胜迹,畸人韵士,靡不探陟寻访。熹宗即位,逆珰煽虐,或以顾秉谦等《三朝史藁》示学佺,学佺恶其不直,著《野史》驳之。刘廷元闻其事于朝,黜学佺为民。既归,雅志著述有《石仓》诸集,及《天下名胜志》、《十二代诗选》、《西峰字说》、皆盛于世。明亡后,学佺自经死,遗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之句。

  王侯聘 字席卿。崇桢癸酉举人。博通群书,抱才尚气,尤好溪山,所著有《握粟》集。

  陈 轼 字静机。崇桢庚辰进士。淹贯博洽,诸体擅长。官至广西苍梧道参议。按《重纂通志》注云,《广西通志·职官表》,苍梧道明至国朝,均无轼姓名,则轼入国朝后,未尝登仕籍,明甚。其官苍梧道意在明桂王时。解组归,葺道山故居,以著述终。

  徐 英 字振烈。少豪健,负米为业。折节读书,喜击剑。日晡步桥上,与里少年谈画边制胜之策,皆本于《司马法》。曹学佺尝访之,鐍户不见,还遇诸途,携手归,拂草榻,略坐,土锉无烟。残竹支几,几上顽剑、粗砚各一,败笔两枝,《春秋三传》、史、汉、管、荀、董子、《越绝》、《括地志》等书,残缺零乱。每册空白处,则其所作古文诗歌也。遂与同至石仓园,邀入社,刻其诗于《十二代诗选》。后明亡,学佺殉节,英伏尸哀恸,自噍其舌,喷血数升而绝。著有《鸣剑集》。

  许 友 原名宰,字有介,号瓯香。廪生。为诗清新俊逸,如高秋远籁。朱彝尊称其篇章字句,不蹈袭前人,正如俊鹘生驹,未可施以鞲靮。工草书,善画竹,酷慕米襄阳,构米友堂,瓣香祀之。

    国 朝

  吴道来 字子绂。举顺治庚子科第一。丁未成进士,任中书,文学德行兼优,著有《邺城百咏》,卒于官。

  方奇植 博学洽闻,与同郡林垐、严通、陈圣泰、陈立敏辈,树帜文坛。聚徒讲学,以德行经术为根本。顺治初,以贡为高州教授,擢肇庆府同知。

  杨维熊 字乃武。学志古人,不慕荣利,讲学于鳌江,幕浦三十年,足迹不至城市。所著有《周礼》、《管子详讲》、《尚书要言》,学者称幕浦先生。

  张 炜 字彤伯。康熙戊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改刑部郎中,致仕归,家无儋石。聚徒讲学以自给云。性孝友,好诱掖后进。雅善诗赋古文辞,对客挥毫,千言立就,著作甚富。

  林 仪 字羽倩。康熙甲子副榜。夙慧好学,精书法,工诗文,为一时推重。梓有《同园韩苏文选》行世。

  金 潮 字海门。康熙辛未进士,庶吉士,改知昆山县。少遭家难,尽室播迁。以出继得免,刻苦力学,虽通仕籍,多悲痛愁苦之音。父卒,得赎其母,与弟归,中岁流落吴下四十年,授徒自给。年八十余归里卒。著有《海翁集》、《玉山草堂诗钞》。

  林 侗子在华附 林侗,字同人。《通志》作闽县人,《续志》及《府志》皆作侯官县人。博涉经史,弱冠补博士弟子,食饩于痒。随宦三秦,纵观三辅名胜。历游边徼,走庄浪凉州间,金石碑版,搜考无遗。康熙丙辰,檄署尤溪教谕,以二亲垂老,绝意功名,卜居城西荔水庄,以著述自娱。所著有《来斋选》、《古井野识涂》、《昭陵石迹考略》、《金石考略》、《李忠定公年谱》,年八十八卒。子在华,字渭云,工诗律,分修《省志》,多所订,著有《隋农遗稿》。

  林 佶子正青、在峨附 林佶子⑻吉人,号鹿源。侗弟。受业于长州汪琬,拔贡入成均,受诗于新城王尚书士正。时华亭王司农鸿绪,总裁《明史》,延佶与鄞县万斯同商订编辑。己卯举于乡,丙戌特旨入直武英殿,抄写御集。壬辰,钦赐进士第一,官内阁中书,分纂《诗经》传说,汇纂子史菁华,陈相国廷敬、泽州。徐司寇乾学、昆山。宋冢宰荦,商邱。咸先后推毂。家多藏书,尤好借抄,徐尚书乾学刻《通志堂经解》,朱检讨彝尊选《明诗综》皆就传抄。供其博览。为文得力于韩、曾,著有《朴学斋集》吴江潘耒为之序。又《焦山古鼎》、《甘泉宫瓦诗》各一卷,刻于《昭代丛书》。性喜金石,工篆、隶、行、楷,上自王公,下至琉球、高丽,无不购求。子正青,字洙云。少为诸生,张中丞伯行选入鳌峰书院,名籍甚。尝预修《福州府志》,著有《瓣香堂诗文集》、《榕海旧闻》、《榕海诗话》、《小海场志》。在峨,字涪云,博雅好古,工文词书翰,与修《古今图书集成》,例叙知县。乾隆初元,游京师,大学士赵国麟将特荐之,会罢不果。著有《陶舫集》、《砚史》各若干卷。

  吴履泰 字文岸,号茹原。雍正庚戌翰林。洊升侍读学士,以疾假旋。时子宪青令桐庐,养疴官舍。邑有桐江书院,每朔望,与诸生辨论义理,考究文艺,士喜得师。既归,主道山书院讲席,仿鹅湖、白鹿规条,训饬诸生,一时士风,蒸蒸日上。

  陈 绳 字骝季,一字礼园。雍正十一年,应博学宏词科,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学训导,调诸罗,修《台湾郡志》、并《台海番社二采风图考》,寻以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尤工于诗,根底盘深,由元、白上溯杜、韩云。

  邓 浩 宇星澜,号畸人。乾隆辛酉举人,以足疾不仕,教授永福,遂家焉。著有《孙吴统笺》十六卷、《车载博议》四卷、《炮战源流》三卷,《圭旨撮要》四卷、《道藏诗文选注》六卷、《汉魏诗评注》十卷,《马班古文通义》十卷、《词苑丹头》二十卷、《瀚海拔尤》十卷、《文坛举逸》二十卷、《黄庭经注》二卷、《道德经补注》四卷,《青鸟经注》一卷、《文集》四卷、《诗集》二卷,藏郑玉瓒家。毁于火,士林惜之。浩老死丹铅,而不获用世。著作终身,亦士之不得志者之所为,身后遗书,又扼于火,天之忌才,何其至哉!

  陈祈广 字汉如。邑禀生。为人温文尔雅,刻意古学,耻作时文。其诗规模唐贤,著有《望云楼集》。

  王九征 字明侯。博极群书,工诗古文词,游历名山,必题咏以见志。晚谢举子业,杜门课子,以书史自娱。子孙皆以文学起家,克继其志,著有《北征日记》、《墨禅》、《水云》、诸草、《竹村诗集》。

  张 远附许珌、蓝涟 张远,字超然。生两月而孤,母陈氏授之读,长遇耿乱,避地常熟,赘于何氏家焉。游江右,题诗滕王阁,为侍郎曹溶嗟赏,诗名震一时。膺康熙三十八年乡举第一人。晚宰禄丰,卒官,著有《无闷堂诗文集》共四十余卷。世称闽人诗,远第一,许珌。字天玉,友从兄。《铁堂集》次之,蓝涟字公漪。《采饮集》又次之。

  黄 任 字于莘,号莘田。籍永福,居本境。以举人宰四会,判决如流,民无冤者。鹿澳塘贼蠢动,即往平之。大水溃堤,捐俸修之。作《筑基歌》以劝工,与《赈粥行》、《劝农诗》,皆真挚语,不亚唐人《舂陵》、《秦中》诸什,终以咏尘,触上官怒,劾归,唯携砚十枚,诗数束而已。因自署十砚老人,卜筑光禄坊许氏紫藤庵,曰:“香草斋”。诗清新有逸韵,绝句尤绮靡。善言情,有《秋江集》六卷,重宴鹿鸣,乃卒。从子惠,成进士,官终瑞州同知,亦擅文誉,与任同纂《福州府志》。惠孙庆安,榜名拱,以进士官工部,出视河工,终陈州守。工诗,搜求莘田故砚,仅得其二枚,遂以二砚轩名其集。族人图南,字沧秋,以庶子视学黔中,诗亦超妙。钟,字养九,举人,教谕,著《鳝鲭集》六十卷,《蓬心草》四卷。钟孙嘉尔,进士,彭泽令,与刘绍纲同辑《船司空雅集录》。任又有族子经,字笛楼,官县丞。经子育韩,榜名燊,字忻园。以举人选融县,卒官。经从弟彝、敬熙,俱能诗,世以词章名其家。敬熙两次授四川之安县,曾守城退贼。育韩在叔幕、与有力焉。

  刘士棻 字心香。嘉庆辛酉进士。知广东归善县。清廉自矢。归田后,宦橐肃⑼然,主讲玉屏书院,以诗酒自娱,所著有《绿满斋诗钞》。

  魏本唐附子秀仁、起 魏本唐,字又瓶。举嘉庆己卯乡试第一。谒选得县令,不就,归为学官,以师道自持。好读书,九经三史,点注殆遍。著有《爱卓斋文集》。子秀仁,字子安,道光丙午举人,困于春官、历游秦、晋、齐、蜀,复不遇。尝主讲成都芙蓉书院,值寇起,军事日坏,乃出其闻见,为《咄咄录》,复从邸报,博考名臣章奏及通人诗文集,作《诗话》若干卷。生平著述甚多,此二书尤关风教,足为治鉴,惜皆不甚传于世。起,字子寿,诸生。博通经史,授徒讲学,以著述自娱。所著有《古文尚书讲授遗迹》、《汉书地理志补注》、《水经注校本》等书。

  杨维屏 字翠岩。籍连城。道光乙未举人,尝知甘肃中卫县。少有异才,尤工诗。诗学李义山、黄山谷,几乱楮叶,著有《云悦山房偶存稿》。

  黄绍芳 字小石。幼颖悟绝人,钟情吟咏。道光丙申进士,官刑部主事。素无宦情,未几即乞养归,家居杜门,益肆力于诗,所著有《兰陔山馆诗钞》。

  林昌彝 字惠常,号芗溪。道光己亥举人。博极群书,诸子百家,靡不穿贯,尤通达时务。性豪迈,不可一世。当庚申变起。昌彝谈海氛事,辄慷慨激昂,拔剑起舞,有陆剑南“请以十万师,月明度桑乾碛”之概。尝著《平夷十六策》及《破逆志四卷》,林文忠称为有用之书,以谓在粤屡破英兵,率与此法暗合,其伟略可见一斑矣。既累上公车不第,乃历游南北,遍交海内贤士大夫,以是两戒以内⑽进贤冠中人物无不知有昌彝。文宗御极,公卿交章论荐,昌彝遂挟《三礼通释》四百万言,诣阙上之,得旨赏教授。归益困,因授徒自给,著书满家以终。所著有《遂初楼诗钞》,论者谓合汪尧峰、吴梅村、朱竹土宅,宋荔裳为一手,犹风雅之余事者也。

  张 翼 原名人和。字箎仙。贡生。襟怀冲淡,极好作诗,风格逼真杨诚斋,所著有《牡砺瓶斋诗钞》。

  林 瀍 字洛西,少慕裴迪,自号非衣子。读书不再诵,图绘音乐之属,一语而悟。工诗文,师友促使应试,辄不应。以时事多艰,恣情山水,颜其安民里所居曲巷为“蠖宦”,以示不屈之意。所著《有秋来堂文》二卷,《诗》二卷、《蠖宦谈艺录》三卷、《草堂语剩》四卷,不以示人。惟对客抱瓮,则出以佐酒,咸丰七年卒,年三十四。

  杨仲愈 榜名仲愉。字子恂,又字去疾。父鹤鸣,以名孝廉官同知,早世。从其季父和鸣官庶常,改工部。受父书,弱冠补弟子员,与从兄叔怿由举人,历官浙江绍兴府。齐名。咸丰初,举于乡,官内阁中书兼侍读。同治初,成进士,以癸亥朝考第一人入词林,充国史馆协修,散馆改主事。上书合肥相国李文忠公,条便宜十二事。时华洋互市之局成,海禁大开,仲愈目营八表,预知后此必有夷祸,故书中尝论及之。文忠得书,大赞赏之,出赀为之加捐直隶补用道,拟大用。仲愈归,挈眷出山,甫抵沪上,与诸名士流连诗酒,卒。仲愈幼颖异,称神童。比长,风流文采,照映一时。有李青莲、杜樊川之目。自士大夫及褦襶子无不知名。上则名公巨卿,交相推重,惜乎未竟其才,遽赴玉楼之召也。所著有《剑秋阁诗文集》,未刊。

  赵 新 字又铭。咸丰初进士,选庶常,授检讨。累典江西、广西乡试,转左春坊赞善。同治五年,充册封琉球国王正使。既至其国,历览其山川道路,考其制度礼俗而笔之书,盖有合于古大夫九能之义焉。丁卯,出为陕西督粮道,总理漕务,岁有赢额。后告归,光绪三年卒,年六十九。生平于书无所不读,贯穿诸子百家,尤熟于《六经》、《三史》,能文,工诗,文步两汉,而诗则出入汉魏六朝。在词垣十余年,以英才硕学为一时推重。每朝廷有大制作,同列争以属新。新辄一挥而就,其张燕公之流亚欤!所著有《周易述》四卷、《易汉学拟旨》一卷、《续琉球国志略》二卷、《杂著》四卷、《诗文集》若干卷。

  杨 浚 字雪沧。咸丰初举人,内闽⑾中书,充国史馆、方略馆分校,未几告归,为左文襄所器,历办正谊书局、桑棉局及南台团练局务。文襄之督师平回也,驰檄召浚,浚橐笔度陇,佐戎幕。文移函札,多出其手。文襄以浚能,累命会办营务处,兼筦陕西军需局。久之旋闽,掌教漳州丹霞、霞文,厦门紫阳,金门浯江各书院。甲申马江之役,闽中大局岌岌。会垣戒严久。度支不继,林公寿图筹团防,浚劝其族晋江人杨启善者,出巨费为团练,于是人心大定。寻病卒于省第。浚通子史百家言,于古今篆籀之学,靡不研究。工书法,能作擘窠大字。生平著述宏富,有《冠悔堂骈散文集》、《诗集》、《赋集》、《金筴飏言》、《金石考证》、《小演雅纂辑》、《易义鍼度补》、《先文靖公续通纪通纪补遗》、《岛居随录》、《续录》、《三录》、《四录》、《闽南唐赋》、《淡水厅志》各书。

  刘绍纲 字云图。幼敏慧,弱龄补弟子员。工诗歌古文词。与都转郑元璧、茂才何卓然诸先生结飞社,有声于时。时林学士天龄、谢侍读章铤方倡聚红词社,征集十九人,皆一时豪俊,绍纲亦与焉。觞咏风流,略无虚晷,洵盛事也。旋因家贫,枚策游粤不遇,复游楚不遇。侘傺无聊,几有仲宣登楼之感矣。会沈文肃公督办马江船政,纲时倦游家居,公雅闻其名,因檄委监督各厂。文肃素耽诗,暇则召宾佐,刻烛联吟,而独赏绍纲豪宕,遂有《船司空雅集录》之刻。寻以船工告竣,奏保授广东知县。甫得差,即丁艰归。晚益嗜学,日事编辑,所著有《屏绿山房诗词集》若干卷。

  陈与冏陈璓莹附 陈与冏,字缄斋。兵部宝廉子,而河间守崇砥犹子也。十岁卒业,《十三经》背诵如流。光绪庚辰成进士,以编修历充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典试山左,与其兄宜兴令与同友爱。其读书识大体,于古今治乱之迹,无不了了。工古文辞,尤长于诗,在史馆修《食货志》,未脱稿,卒官。著有《读经说约》、《读鉴随笔》、《缄斋杂辑》、《疏纳草》凡若干卷。时同邑陈琇莹,字芸敏,亦以编修、御史,累掌文衡,有才子之目。

  林 晸 榜名如玉。字希村。父云南巡抚鸿年,自有传。详《事功录》。晸幼即颖异,喜读书,兼精词章考据之学,甚有文誉。少年时,颇负盛气,使酒骂座,人皆畏避之。晚游四方,痛自折节,学益粹。尝主台湾学海堂讲席,刘壮肃铭传抚海东,呼为畏友焉。视抚垦大臣林太仆维源以下,无一当意。以优贡连膺乡举,官终浙江知县。

  丁 菁附弟芸 丁菁,字莪池。曾祖桐,以进士仕至刑部郎。菁幼孤露,性至孝,长于制举文字,尤工词翰,兼以书法擅名。林方伯寿图爱其才,以女妻之,仅得一第而卒。弟芸字耕邻,继膺乡举,静默喜读书,不慕仕进。其品节亦为士林器重,著有《尔雅释疑》、《钟鼎录》、《闽诗存》诸书若干种。侯官丁氏多才人,菁从祖,曰椿年,曰錞、曰钰,曰斌,曰毓琛,曰绶,俱以文学贵。斌宰芜湖,毓琛官刑部,均能不负其学。钰所著者,有《潜确山寮日记》、《吾师录》、《见见闻闻录》,独鸿标则以忠义著称。鸿标,字鸣韶,邑诸生,以赀为丞。发逆窜江苏,鸿标运粮,遇贼大骂不屈而死。

  郭柏苍子溶附 郭柏苍,字蒹秋。以举人训导、中书主事、晋员外郎衔。一门贵显,独不慕仕进,日以著述自娱。所著有《闽会水利故》,《海错百一录》、《闽产录异》、《葭木付草堂集》、《竹间十日话》等书行世。子溶,由拔贡登顺天乡榜,以道员指分河南。时两河大荒,大吏檄往赈,溶躬亲履勘。日行胔骼中,不避疠疫。按户施赈,民困以苏。寻署彰卫怀兵备道。值沁河决,议堵筑,溶督治工役,距成仅五阅月,工速而费省。以母疾告归,后卒于里第。

  何嵩祺 字伯希。道光己酉优贡,尝任惠安训导。咸丰壬子领乡荐,庚申成进士,改兵部主事。在都供职二年归。时沈文肃公督办马江船政,聘嵩祺襄理。文肃旋奉讳,嵩祺与当事者不合,遂拂衣去。嗣主越山及龙光书院讲席二十余年,士林帖服。晚岁失明,侍者读课卷,暝坐涂乙之,第其高下,不差累黍。性孤介,不妄干人。能文,工诗,著有《莲因室诗集》十六卷,卒年六十六,入祀鳌峰名师祠。

    校 注

  ⑴原文作“杜燮”,“杜”字误,应为“士”。

  ⑵原文作“土燮”,“土”字误,应为“士”。

  ⑶原文作“宣”,“宣”字误,应为“宜”。

  ⑷原文作“本州学教谕授”,“谕”字当衍。

  ⑸原文作“郑善之门”,“善”下漏一“夫”字。

  ⑹原文作“善之卒”,“之”字误,当为“夫”。

  ⑺原文作“富于春作”,“春”字误,应为“著”。

  ⑻原文作“子吉人”,“子”字误,应为“字”。

  ⑼原文作“肃然”,“肃”字误,应为“萧”。

  ⑽原文作“两戒以内”,按文义,当衍。

  ⑾原文作“内闽中书”,“闽”字误,当为“阁”。

  

  

 

耆旧录外 编(事功)

  

   事 功

    宋

  王 平 字保衡。天禧三年进士,调许州司理。有女子乘驴行,盗杀诸田,褫其衣去。驴逸,田旁家收系之,吏捕,得驴,指为杀女子者。平疑其枉,州守赵令具狱,平持益坚,守不能夺。数日河南移逃卒至,核之,乃实杀女子者。事遂白。累迁秘书丞,出知封宁县。县多强宗大姓,有负法,虽细弗贷,众慑伏。庆历间,入为侍御史。尝充契丹国信使。时契丹方搜兵,声言伐夏。遣其相郭忠孝以情告,平曰:“南北欢好,何谗之能间?治兵国之常事。脱吾边鄙讨贰,庸可间乎?”及见,契丹主面谕伐夏,平对如初。契丹主大悦,成礼而归。后卒年六十三。

  陆 广 字彦博。天圣二年进士,历知永康州导江县。岁凶谷贵,广不待报,发公田粟赈之。盗屠民家,尉以囚来,囚自言实盗,广释之,尉力争不听。众皆莫测,已而果获真盗。江边有浦,曰离堆,豪右擅焉。广诎其专修浚堰渠,灌田万七千余项⑴,自是岁无忧旱。

  郑 穆 字宏中。皇祐五年进士。熙宁初,为歧王府侍讲,寻改诸王府侍讲。在王邸凡一纪。每讲说可为劝戒者,必反覆极陈,歧、嘉二王深敬礼之。神宗尝曰:“德行必如郑穆,乃可左右王也。”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值连年水溢,民逋官租至万缗,穆悉奏免之。元祐六年,以给事中致仕,提举洞霄宫。穆自为布衣时,即为时所宗,及入官后,事绩虽不多见,然其启沃诸王,留心民事,学术政治,卓卓可称,亦二程之亚匹也。后年七十五卒。

  方 寘 皇祐间官钤辖。以征蛮寇侬智高功,升都护。条奏安边七事,一、选将帅以镇蛮疆,二、清虚冒以招精壮,三、收民心以固本根,四、行屯田以减馈运,五、募土兵以代守戌,六、设烽塘以防蛮变,七、明赏罚以肃军威。仁宗嘉纳之,累进少保,金紫光禄大夫。所居坊,赐名光禄。元祐间卒,赐祭葬。

  陆 恺 字疆仲。元符三年进士,尝知均州。俗素惰,农不知灌溉之利。恺出郊劝相,民始尽力,遂大稔。值岁旱,祷龙祠,三日不雨。恺对神自咎,未旋车,大雨。邻郡飞蝗蔽地千里,过均境辄弗下。襄郡大饥。仰粟于均。郡人请闭籴,恺曰:“今天下一家,非秦、晋比,奚此疆彼界之分?转输不绝。三舍罢,士不知所归。恺聚生徒,择吏之有学行者为之师,讲肄课试,视成均。郡人献田以资其费。恺于暇日往临,谕以纲常大义。士民编其治绩,为《均阳乐》十章。宣和六年,除知泉州,未行,卒,年六十五。

  张 觷 字柔直。怀安人。政和五年进士。性方介,不与世诡随。尝馆于蔡京家,严毅异他师。其子弟已不能堪,一日忽谓之曰:“尔曹曾学走乎?”诸生骇问,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至而家,惟善走,庶可免耳。”诸子大惊,走告京。京闻之,矍然,即见觷,深语,觷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公宜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庶几可救。”京叩所知,以杨时对,遂擢用之。建炎间,范汝为陷建州,觷时守南剑,贼遣叶彻《通志》作张彻,今从《府志》。攻之,统制任士安拥兵不救,觷独率州兵与战,破贼斩彻,函其首送士安。时州兵大哗,以谓不当让功于士安,觷谕之曰:“贼众我寡,今虽幸胜,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士安大喜。未几贼复至,士安乃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按觷之让功于士安,犹张巡之让功于贺兰进明也。忠臣谋国,但求有济,区区以是邀朝廷之爵赏,此豪猪健狗之所为,岂其志哉!觷后以直龙图阁知处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邵武人立庙祀之。

  江文叔 字清卿。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南雄州教授,迁靖江府教授。大新学舍,增市田五百亩,以赡生徒。安抚使张孝祥雅重之。淳熙间,提点广南东路市舶。旧例,船没风涛者,抑子孙续其业,人以为苦。文叔首列于朝,诏刊其籍。后以疾丐祠,主管武夷山冲祐观。卒年六十七。

  黄 洽 字德润。隆兴元年登第,历官太常寺丞,请补外。孝宗曰:“洽厚德,方任以事。”不许,累迁右正言。孝宗许其尽言无隐,前后多所献赞,皆见嘉纳。会孝宗锐意肄武,洽适兼侍讲,因讲《易》,言颐之大象以戒之。略云:“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犹谨节,况其他乎。凡筋力喘息之间,一有过差,皆非所以养其身也”云云。孝宗曰:“卿言无非仁义忠孝,为万世臣子法。”十年,除参知政事。十五年,除知枢密院事。是冬,孝宗将内禅,宰执交赞。洽独无言,孝宗问曰:“卿以为何如?”洽曰:“皇太子诚克负荷,第李氏不足母天下。”孝宗色变,洽徐奏曰:“臣既出此言,自今不复得觐清光,陛下异日当思臣言。”退即求去,拜资政殿大学士,出知隆兴府。后孝宗在重华宫,每抚几叹曰:“悔不用黄洽之言。”庆元二年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九。

  杨宏中 字充甫。弱冠补国子监生。庆元初,韩侂胄挤右丞相赵汝愚,祭酒李祥、博士杨简疏救被斥。宏中曰;“师儒能辩大臣之冤,而诸生不能留大臣之去,于谊安乎!”遂与徐范等五人林仲麟、张道、蒋传、周端朝。伏阙上书,乞召汝愚、祥简还朝,辞极切挚,不报。侂胄大怒,论六人扇摇国是,罪当编置。将窜宏中岭南,右丞相余端礼力救,得旨五百里外编管。乃谪居大平州。明年,移福州。嘉泰三年,放还。开禧元年,登进士第。教授南剑州,累迁武学博士,改宣教郎。寻罢职,通判潭州。以亲老乞祠,差知武冈军。未受,卒。宏中等之贬也,天下号为庆元六君子,而徐范及林仲麟又与宏中同郡,乡论荣之。

  叶 莫 字实之。庆元二年进士。历知处州遂昌县。修复经界,民蒙其利。迁宣教郎,签书武冈军判官。时凶卒蒋宗等倡乱,剽掠居民。守臣司马遵庸懦,安抚使真德秀檄莫权郡事,使图之。莫以措置火政为名,选兵卒可任者,团结什伍,更番守宿。出德秀所下赏榜,及借补文帖密示军士李成四人,陈喜、李收、于志。使为之倡。于是群卒争奋,遂枭宗首,余党亦就缚。德秀上其功于朝,寻差通判武冈军,后终中奉大夫。

  赵性夫 字仁老。广陵王德雍八世孙。嘉泰三年,补南海县尉,获盗应格,当内转。性夫叹曰:“以人命易京秩乎?”弃不就,后调韶州乐昌令,累迁浙东安抚使,知绍兴府。值水旱频仍,蠲赋劝赈,汲汲不懈者凡四年,全活数百万计。淳祐间,权吏部尚书,以年老乞归。除宝章阁直学士,知建宁府。时性夫已病,闻建宁罹水祸,力疾就道。至则拊遗黎,掩漂骼,缮井灶,日不暇给,条郡政上于朝,累二千言。以劳卒。

  陈  字子华。开禧元年进士。授江州湖口县尉。未赴,逾两载始至官。岁饥救荒有术,百姓德之。调南剑州录事。嘉定十四年,贾涉为淮东制置使,辟充节制司幹办公事,为之画策,言:“山东河北遗民,宜给农具,使之归耕其土,配以内郡之贷死者。三分齐地,以其地处张林、李全,余则留以待有功。河北首领以三两州来附者,请与节度,一州者,令守其土。然后括淮甸间田,仿韩魏公河北义更法,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其征,复择土豪统率,通泰盐贩别为一军者,为第二重之籓篱也。”涉不能用。明年,淮西告警,语涉曰:“金人必专向安丰,而分兵缀诸郡,使我备多力弱。当遣兵屯庐州,持久困之,彼锐气尽必遁,设伏邀击,可大胜也。”其后金人来犯安丰,涉竟行策,遂有堂门之捷。十七年,赴行在奏事,迁太府寺丞。力劝朝廷宜乘时恢复,因献三策。大意以储人才、广屯田、练南兵为要务。绍定初,李全为逆。时兼仓部郎,请声全之罪致讨。值父丧奔归,寻起复知南剑州,连破汀、剑、邵群盗。四年,知建宁府,复破衢寇汪徐等。六年,知隆兴府兼知赣州。时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作乱,蹂残郡县,凡七载。□直捣巢,不四月讨平之。会以沿江制置使统军马驻扎和州。议者以金亡,欲进取,奏宜息兵务农,阜财积谷为固圉计,勿循虚名而受实祸。嘉熙元年,蒙古兵围光州,诏赴援,为所败,光州陷。自劾,乞罢,遂贬秩归。淳祐元年,起为湖南安抚使,累迁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致仕,卒年八十三。以一书生,出司专阃,入管枢机。嘉谋懿猷,不可胜纪。南渡后,国史有数之人物也。昔人称李忠定云:“白面书生多误国,如公万卷可无惭。”吾于亦云。然光州之败譬诸街亭,不足为玷。

  郑性之 以字行,号毅斋。初从朱子学。嘉定元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六年,除秘书省正字。八年,迁秘书郎,转对。首言“今日之忧,不在于金,而在于蒙古与中原崛起之群盗。当精选大帅,付以边事”等语。十三年,除将作监。时东宫虚位,性之乞早定大计,且以立长为言。宁宗嘉纳。端平元年,拜吏部侍郎。会荆襄图上八陵,性之奏朝陵之使不可已,中原之机不可失,然自开禧用兵误国,嘉定仅仅自守,既不能制垂亡之金,何以遏方张之寇?急宜守卫三边,为绸缪牖户之计,绥怀遗黎,亦中原经略之渐。擢左谏议大夫兼侍读,上殿言:“赵范、赵葵及全子才轻敌生事。欲经理中原,当先宽民命,以培根本,”语极痛切。除端明殿学士,进同知枢密院事,寻复拜参知政事。嘉熙元年致仕,卒年八十四。

  陈 锷 字元昌。以荫补潭州攸县尉,改知绍兴府余姚县。讼牒千数,决遣无停。浙东仍岁凶俭,锷抚恤有方,独余姚民无菜色,迁知潮州潮阳县,悉去苟简之政,捐俸修黉宇,士气为一奋。寻通判兴化军,卒于官。

    明

  林 瑛 字玉成。举洪武庚戌乡榜,授保宁府通判,摄府事。颁吕氏乡约条规于郡县学,为劝惩格。每巡历属邑,必询察父老乡约举废,谓民曰:“盗贼之起,由教化之不行也。教化行,而俗美,盗何从起?”后卒,士民祀之于学宫。

  蔡 海 怀安人。洪武丙子举人。永乐中,任象山教谕。一作宜兴教谕。倭寇犯境,民奔散一空。海独危坐,贼至,厉声骂曰:“丑贼自当称贡,乃敢犯境扰兵耶!”贼剌之,海骂不绝口,死。

  叶 福 字叔畴。建文庚寅进士。授刑科给事中。靖难兵起,福守金川门,见事危,遣人归报母曰:“儿为王臣,谊不能为孝子矣!”又语人曰:“孟氏云,所欲有甚于生,吾不当尔耶?”为内叛者杀于门。后与陈继之、陈彦回同祀南京清凉山,号闽三忠祠。福王时谥节愍。

  王 善 字师舜。永乐辛卯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明习法令,善折狱。宣德中,擢云南左参议。麓川叛,善进兵金齿。值岁歉,众议和籴,善曰:“和籴亦病民。”乃蠲僧寺徭役,命出粟数万石,饥民赖之。永宁土官南八与四川盐井卫土官剌马非争地,累年仇杀。都督沐昂檄善理之,皆帖服。秩满,留参威宁伯王越军,久之致仕。

  姚 铣 字孟方。永乐甲辰进士。宣德十年,授刑科给事中,改工部给事中。正统四年,引疾归,寻起兵科给事中,进都给事中。秋七月,从帝亲征,旋师至土木,铣前驱已免,闻车驾陷,叹曰:“吾何之乎?”遂死之。子洪走塞上,求尸不得,乃取衣冠葬之。铣将死,贻家人诗,有“许国丹心今日尽,输忠白骨几时还?”之句。

  洪 顺 字遵道。永乐甲申进士。初选庶吉士,迁刑部主事。有李将军者,诈取囚金,诬吏张缘同列,欲坐缘。顺力持不可,竟置李于法。寻以事左迁,复擢山东签事。东省遭唐赛儿乱后,户口凋瘵。顺至,抚循得法,民赖以安。青州训导赵某婢被杀,无主。婢家讼赵,狱已具。顺疑之,询诸生中,有远出者乎?佥曰:“惟张刚三月不至斋舍。”摄讯之,刚自伏,曰:“公神人也。训导无仆妾,吾辈买此婢事之。今闻其旦夕酗酒诟詈。师老,恐命悬此人,故杀之。”顺义其所为,请于朝,释赵并宥刚死,寻升按察,卒。

  林文秩 字礼亨。永乐乙未进士。选  庶吉士,拜监察御史。宣德末,擢山西按察使。有告平阳王文简妖言惑众者,连及三百余家。文秩力为办释,活几二千人。后致仕卒。

  郑 珞 字希玉。永乐乙未进士。选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宣德初,出守宁波。黜赃吏,抑豪强,发奸摘伏,老吏摄服。禁绝军民逻捕之扰,盗亦屏息。条减织染、弓张二局及诸色岁办。修学校,广生徒。每临政毕,辄至明伦堂,与诸生讲论。布衣之士识治理者,亦延访之。刑清讼简,几于草满公庭矣。

  郑 建 字宏中。宣德庚戌进士,选庶吉士,以言忤当道,出为南雄通判。招逃亡,蠲捕⑵负,民甚德之。寻丁母忧去,民遮道攀留,曰:“公去,谁活我?”建觅间道,始得行。服阕谒选,值闽浙之交,民盗银矿,有与军拒者。帝命处州专设通判莅之,以授建。既至,谕民祸福,首平力役,民遂安,而银课亦办。闽寇邓茂七掠浙境,建亲率兵民与贼拒战,前后斩首五百余级,直抵贼巢,期斩余孽。察其情多被胁者,乃遣归农,累迁浙江佥事,以老病致仕。

  黄 镐子澍附 黄镐,字叔高。正统乙丑进士。以明习法律,授御史。十四年,巡按贵州。时靖远伯王骥征麓川蛮无功,贵州道檄镐,转战而前,斩一酋,又败之镇远。会骥等仓卒退师,贼袭其后,大败官军。进逼平越,镐军适至,与贼遇。夜跳入城,贼以长围逼之。议者欲弃城走,镐激厉诸将固守。密置疏竹筒中,募人间行,乞援于朝。景帝命保定伯梁珤等合川湖军往援,围始解。时平越被围已九月,掘草根煮弩铠为食,死者相枕籍。人无叛心,城卒完,镐功为多。镐时年甫三十,制胜策守,若夙娴军旅者。宋刘锜曰:“朝廷养兵三十年,功乃出一儒生!”镐其虞允文之流亚乎。后复屡建战功,累迁南京户部尚书致仕,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敏。澍,字天泽,镐子,举弘治壬子顺天乡榜,授顺天府通判。抑强扶弱,勋戚貂珰多冒禁,澍能以法裁之。庆云侯侵夺民田数千亩,澍履勘还之,擢治中。正德初,出守姚安府。寇逼郡城,澍召土兵,设策擒馘数百人,其地遂靖。澍又尝建栋川书院以课士,士乐归之。寻致仕归。

  陈 汉 正统辛酉举人。授新兴学训导,勤于课士。时寇攻城,汉分兵御却之。有司以其能,檄往招抚巨寇罗寅等凡二万余,闻风向服,邑赖以安。

  林 壤 字叔载。正统戊午举人。除顺天府霸州知州。治盗有方,商旅称便。北地多荒芜,壤教民垦辟。量户给地,察其勤惰而劝惩之,田野大治。按:交通之世重商务,闭关之世重农业。农业不兴则元气瘦削,而国浸流于贫弱矣。壤之招民垦荒,深得富国之要,宰天下亦当如是,岂特行之一州一邑而已哉!

  林 玭弟瑭附 林玭,字廷琛。天顺甲申进士。除南京刑部主事,历迁浙江佥事,前后有平贼功,擢云南副使。云南民夷杂处,旧政因仍,玭曰:“地既入华,当以华治。”为别名分,重礼教,创设分司以便官,督造永安桥以便民。劾都司之冒功升赏者数人,皆谪戌。于是抚、按交章论荐,以年老乞归。卒之日,自有位及乡士庶民,皆痛惜之。弟二,玠、瑭。瑭,字廷玉。成化辛丑进士,后巡按云南。尝剿灭巨寇铁索箦,劾镇守太监之滥进玩具,论治黔国公吏张聪之通贿,亦有名于时。

  林廷玉 字粹夫。成化甲辰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弘治改元,虚已求谏,廷玉上筹边、翊治十事,一、明赏罚、二、禁暴掠、三、革宿弊、四、预处置、五、表忠良、六、慎师儒、七、肃礼仪、八、普惠泽、九、举遗才、十、究元恶。转左给事中。又陈保治十箴曰,务学、勤政、畏天、爱民、亲贤、远佞、容言、纳谏、公赏罚、抑奢侈、重名器、斥异端。十二年,会试,以论考官程敏政通贿事。谪海州判官。海州地贫瘠,多盐枭。廷玉策禽强徒数千,置肩负私贩者不问。寻升江西佥事。迁广东提学副使。入为右通政,以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劾太仆丞张鉴贪黩。下鉴狱,而调廷玉掌南京察院事,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遂乞归,家居二十余年,屡荐不起。以著述自娱。

  陈 崇 字德崇。成化戊戌进士。知乐平,县俗,生女多不举,婚多违礼。崇严为禁革,著《厚伦》、《正俗》二文示之,俗稍变。擢御史,巡按应天。发奸摘伏如神,号称无枉。

  阮时懋 字勉夫。成化丙午举人。尝知庆远府宜山县,锄强发奸,人称铁阮。转府通判庆远。苦洞夷出掠,郡人闻时懋至曰:“是铁宜山也,无患贼矣。”时懋为设方略守御,又筑四关土垣以资捍蔽。庆远以安。

  王 介 字节父。弘治壬子举人。授婺源训导,转令咸宁。以丁产定赋额,出赎锾,易谷万石。正德四年,岁饥,赖以全活。俗多以幼子娶壮妇,介痛革之。移知江夏,升判广州。百姓歌之曰:“金玉满万,难得府判。”寻迁全州知州,以忤权贵,被构,改武定军民府同知。未几罢归。介刚正有为,尹二县,民号为铁尹。归田后,无儋石储。

  李景元 初名孟,以字行。又字一之。正德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宸濠反,逮系数千人,真伪莫辨。尚书荐景元才,擢郎中,讯囚多所平反。武学生朱大周讦奏大臣不法,遂之,久而论定。欲治大周以朋党律,且及缙绅十余人。景元曰:“党事不可兴也。”止拟谪戌,余不问,识者韪之。景元可谓能识大体矣!朋党之狱兴,则攻讦之风炽,小人得乘间以操纵君子之矩长而罗织之,历代国事之坏,无不由此。后之三案交议,以至于亡,职是故也。景元在刑部八年,出知南宁府,以母忧归,遂不出。

  张 经 字廷彝。正德丁丑进士。除嘉兴知县,升吏科给事中。历户科都给事中。嘉靖间,疏请罢遣厂卫官,极言此属假势作威,淫刑黩货。譬则虎、狼、蛇、虺,遇者无不被其毒噬。帝嘉纳之。旋进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断籐峡贼侯公丁据弩滩作乱,经定计诱执之。因遣诸将分道抵贼巢夹击,贼奔林峒而东,指挥王良辅等邀之,斩首千三百余级。安南莫登庸篡位,廷臣佥言讨之便。经上章陈说利害。寻与毛伯温定计抚定之,进右都御史。再进兵部尚书,以忧归。服阕,起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明年五月,朝议以倭寇猖獗,设总督大臣,命经总督江南北、山东、湖广、浙、闽诸军。经征两广狼土兵听用。十一月,改经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专办讨贼。倭二万余据柘林川沙洼,其党方踵至,经以江浙山东兵屡败,欲俟狼土兵至用之。明年正月,贼犯乍浦海宁。陷崇德,转掠杭西。南人苦倭久,口说籍籍,罪经玩寇。帝怒,切责克期剿贼。会侍郎赵文华来督师,屡趣经进兵,经曰:“寇狡且众,待永保兵至夹攻,庶万全。”文华再三言,不听,遂密疏经糜饷养寇。帝怒,即下诏逮经。方文华拜疏,永保兵已至,其日即有石塘湾之捷。五月朔,倭突嘉兴,经遣卢镗、俞大猷分督永保兵,由泖湖趋平望,阳克宽引舟师由中路击之,合战于五江,经斩贼首一千九百余级,焚溺死者无算。自军兴,称战功第一。捷闻,给事中李用敬等言,倭已气夺,不宜易⑶师。帝大怒曰:“经欺诞不忠,闻文华劾,始一战。”用敬等党奸,杖五十,斥为民。已而帝疑以问严嵩,嵩言:“江浙人云经养寇不战。文华与胡宗宪浙江巡抚,与文华比以倾经。合谋进剿,经冒以为功。”帝深入其言,经既至,遂与巡抚李天龙俱斩都市,天下冤之。按经以老成持重为权奸所倾,以至于死。自古权臣在内,大将未有能立功于外者。功不录,而身膏斧锧。吾恐埋血三年,而碧不可灭矣。隆庆初,经孙懋爵诣阙讼冤,乃复故官,予谥襄愍。

  魏体明 字用晦。嘉靖乙丑进士。除知吴县,擢给事中。条上谨天戒,镇刑狱,与戎政防守所宜急者。又陈时政十二事,皆见嘉纳。旋出为江西副使,备兵九江。鄱阳、彭蠡间多盗,体明增戈船游徼,勒兵守要害,盗渠率就缚。转山东参政,进云南按察使。测莽打喇必叛,请勿受贡,以绝其奸,人服其先见。累迁四川左布政,凡所供采木、文锦、宫扇诸物,费以数万计,区画得宜,民不知疲云。

  马 森 字孔养。嘉靖乙未进士。授户部主事,出知太平府,累擢江西巡抚。多惠政。时创三殿,疏请南粮改折,省民财数万金。江西旧行淮盐三十九万引,既而私贩盛行,仅行十六万引,数年国用大绌。森疏请于峡江县设关扼要堵截,尽复淮盐额。入为刑部右侍郎,迁南都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时举边才,森言宜勿论南北资格,斟酌推用,务当其才,诏如所请。二年四月,帝命中官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引旧制,力持不可,事乃寝。既又命购珠宝,森复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养,驰驿归。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林懋举 字直卿。嘉靖甲辰进士。授凤阳府推官,入为南京工科给事中。二十九年八月,俺答大举入寇,京师戒严。懋举条上五事:曰振京营以固根本,壮弱镇以卫门庭,曰推广圣意以备缓急,招降用间以收人心,传报声息以安人心。所言皆切中。寻再条上定卒伍、重任使、精简拔、详节省、重边臣五事。兵部尚书某欲从俺答请,以牛羊易米豆,懋举奏效,力持不可。三十一年,又疏请于南京浦子口设战船,习水战,以备不虞。会考察官吏,又陈四事,曰优异等、严汰黜、信禁令、杜倖门。所上章疏,帝咸嘉纳。迁苏州知府。值倭来犯,势张甚。懋举连战却之,擢广东副使。平抉溪大罗山诸峒湾。倭自漳、泉入,惠、潮骚然。懋举调集狼土兵,设奇计破之于黄冈镇。累升广西左布政,以疾归,旋卒。

  陈 奎 字汝星。嘉靖癸丑进士。知丹阳县,创造城堞。倭寇至,民赖以全,擢部郎,出知真定府。分别白莲教首从,纵释数万人。旋升广东按察使。时山寇巢垒棋布,奎谕以大义,皆感泣谢罪。总督某将大戮潮民以树威,奎力争,被毁,遂归。家居三十八年,卒年七十八。

  陈元珂 字仲声。嘉靖乙未进士。以户部郎谪判德庆州,迁南雄同知,视郡篆。禽妖贼陈永当、杨天庆等,累升宁绍兵备。建狼牙营余姚城,佐督府胡宗宪讨倭贼于海上。余党攻舟山,督府檄元珂监军,大破之。晋湖广参政,寻罢归。

  龚用卿 字明治。嘉靖丙戌,廷对第一,授翰林修撰,兼侍读。直经筵,预修《明伦大典》、《大明会典》,丙申奉诏使朝鲜,力却远人馈赆。复命日,疏陈三事,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增修学舍,申饬监规,寻以病告归。

  林应训 字子启。隆庆辛未进士。知南昌县,擢南京御史。先是苏、松、常、镇四郡多水患。又河冲泗州,几陷陵寝。至是廷臣推可使治水者,命应训。应训躬亲胼胝,浚大川六,支流四十七,港滨九十一,积五载而功成。江南水患以息,水利以兴。按今之治水者,不道源而塞流,一役辄糜金钱数百万,未转瞬而巨浸仍滔天矣。究其作用,皆承鲧之衣钵,安得如应训者出,河决之患庶其可息,而百姓终免其鱼乎?

  翁正春 字兆震。举万历壬辰进士第一。累迁少詹事,拜礼部左侍郎。三十九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日清君心,遵祖训,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能用。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勿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方诗教劾正春徇私。遂乞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疏论魏忠贤,有旨切责。明年,御史袁鲸复论正春呈身门户,为东林巨魁。再疏乞休,未几卒。崇祯初,谥文简。

  曾熙丙 字用晦。万历丁酉举人。强干有智虑,尝知新会县。有群盗聚党,方谋行劫。熙丙洞知,遣役禽之,盗贼屏迹,擢南京御史。天启初,疏陈十事。其于肃纪纲,养廉耻,清铨政,定人品,储边材数条,尤垦挚。时奄人擅权,毒流远迩。熙丙守正不阿,奸人侧目,然莫能加害。前后所上疏,皆留中,叹曰:“时事不可为矣。”遂以母老告归,屡征不起。崇祯甲申,流贼陷京师。熙丙闻报,哭不食者累日,新会士民立祠祀之。

  邵捷春 字肇复。万历己未进士。累官四川副使。时天下荒乱,盗贼四起。捷春抵成都,值秦贼入蜀。巡抚王维章等悉众北拒,城中留军无多,人情恇惧。捷春启门,纳避贼者。中尉章钻勾贼,抵城下。捷春禽击章钻,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新抚傅宗龙命总兵罗尚文击贼,以捷春监其军。会尚文大破贼过天星等,进捷春右参政。次年宗龙内转,以捷春继其位,时崇祯十二年五月也。张献忠、罗汝才叛入秦,犯兴山及蜀太平,遂窥大宁。捷春遣将破之,贼去蜀,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制。以楚地广衍难制贼,欲驱之入蜀,蜀险阻,蹙之可全胜。嗣昌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兵自是弱不支矣。捷春愤曰:“楚、蜀均王土,奈何以蜀委贼。”争之不能得,于是献忠等皆猝至。捷春计禽其渠三十六人,斩获无算。次年二月,献忠复为左良玉所破,乃走依汝才,遂与汝才合,扰蜀中无宁日。久之,群贼且尽萃于蜀,而捷春仅持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秦良玉、张令二军又偾事。贼势益炽。嗣昌因疏劾捷春,旋有诏逮捷春,下狱论死。捷春仰药自尽。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左侍郎。

  陈 璧 字道良。万历丁丑进士。授归德府推官,入为给事中。劾都御史李材,触执政忌,出知太平府。时水、旱、疾、疫交作,璧捐俸,赈钱米,给医药,活民数十万,死者予之槥。民穿土得黄白二金以献,璧悉以修城垣,新学宫,加意诸生、每月再课,捐金购书籍,治礼器,百度俱修。累迁山东按察使,转右布政,备兵淮杨,以忤珰乞归。未几卒。

  张利民 字能因。崇祯庚辰进士。知桐城县,值张献忠来攻,势危甚,利民以忠义檄⑷厉将士,执所佩刀杀鸡,盟曰:“诸公有二心者,视此。”又折矢誓曰:“利民今日藉诸公力坚守,有功而不以上闻者,亦视此!”众咸感泣,献忠百计攻之,经年不克。会黄得功援兵至,献忠败走,城遂获完。官三年,治行推天下第一。唐王入闽,授礼科给事中,累太常少卿。及唐王败于汀州,利民披缁入雪峰,自称田中和尚,绝口不言时事,数年卒。

  王应巡 字献甫。以贡生授惠安训导,历迁雅州知州。雅杂夷俗,天全酋高、杨二氏构兵。州人阎存义、张自成被诬,系狱瘦⑸死。应巡察其冤,出之。单车按行夷峒中,宣威德,谕以祸福。峒夷咸解散,迁吉府长史,以母老乞归。

  林 垐附齐巽、江不空、欧琪等 林垐,字耻斋。崇祯癸未进士。知浙江海宁县。甲申国变。杖绋麻绳恸踊,耳聋目翳,狂走不省人事,请自效勤王,不达。南都立,上书言事,不报。数月金陵破,垐与绅民议固守,适鲁藩入浙,唐藩入闽,相持水火。审去就,归闽。黄道周疏请授农部,寻擢文选司郎中。唐藩败,垐潜隐福清山中。未几,鲁藩自海道至,乃哭告其父曰:“儿夙不死海宁,不死扈从,偷生久矣。狼瞫死所,今其时也。愿父自安!”得报教忠之勤,举头上咏曰:“种种数茎休见德,此头尚在亦吾仇。”又题七律一首以见志。题罢,遂荷戈杂徒旅迎敌,死之。数日获其尸,香气犹袭袭云。齐巽,字又五,邑诸生。江不空能医,削发为僧,均殉明季之难。又有欧琪者,少英伟,读书过目成诵。自署“天下奇童”,应童试。以面试七艺,援笔立就,冠童军,补弟子员。丙戌、偕巽、不空共事,后变姓名入粤,隐于缁流以终。

  马如渊 崇桢间岁贡。先世富,有巨赀,田园万顷,悉以济众。历官知州,多善政。归后,为乡人所钦式。朝廷赐以粟帛,匾悬“钦赐粟帛”四字于堂,至今尚在。

  孙士遴 字羽。明崇祯间,岁贡。授福安训导,丁忧,服阕,入京考选。时吏部尚书郑三俊,前为福建提学道,拔士遴第一,谓之曰:“予闽中所取士,惟子与黄道周最属意。及黄在仕籍,望隆海内子,尚艰于一第,顾子犹未老,盍改官以便再试。”改补保定府高苑训导。莅任逾月,大清兵入山东围城,或以教职无民社责,劝令微服遁。士遴笑曰:“昔子舆评曾子居武城以师道,不苛其先去以为民望。吾职虽士子师,已筮仕食禄,事固不同,安得藉口?”城破,士遴投缳圣庙之东庑。邑人鸠金殡殓成礼,祀学宫。

  蓝 铢 少任侠。北游江湖,往来燕赵间。甲申变后,隐都市。福王立南都,遣兵部侍郎左懋第偕陈宏范通好我朝,懋第被留,不屈死,尸无敢收者。铢奔汉前将军关某祠,筶乞庭宇,敛忠义魂,许之。乃佯狂伏市上,夜半取其头纳怀中。负尸入庙,脱衣敛之,复负土瘗庙侧。晨自缚诣官请死。诸司谓宜论斩。睿亲王曰:“嘻!若辈故明臣子,不念同官之谊,或挤之死。蓝铢,万里孤生,奋而为此,义士也。可深罪乎?且吾所以停尸五日者,视中原之有人否耳。”给千金,令主丧易葬。铢纳金庙中,逸去,卒慷慨悲歌以死。

  吴礼章 字宗枢,诸生。唐王既败。一夕,慷慨别亲友,之螺江,正襟跃入。死三日,家人觅尸不得,忽潮退,见尸旁岸,端立不仆,颜色如生。

    国 朝

  薛 沄 字子大。顺治戊子举人,壬辰进士。授检讨,旋为右江兵备道。右江,獞猺杂处,民佩刀剑,或戕官吏,不可制。郡邑城多倾圯,沄至,开城劝谕,令民解刀就业。割俸钱,修城郭,建学宫,立市肆,集民贸易。所属土司三十六,日相仇杀,沄申明约束,皆帖服。迁登莱海防兵备道。会于七反,禁旅云集。沄运筹飞挽,饷皆立办。日巡牧地,禁客兵之扰民者。盗平,师旋。民有被俘者,沄驰截道上,解五百余人以归。其有滥坐寇事未定谳,自登州逮至省者约千人。沄谕之,曰:“尔无罪,自诣即得白矣。”皆行,无一人逸者。及按覆,多能释,叙功加一级。值裁冗员,沄在裁中,遂归,卒年四十三。

  庄振徽 字世慎。顺治甲午举人。知武缘县。民多峒处,以劫掠为事。告冤者月百数。振徽姑置不问。阅半载,总其词,得渠魁二十三人。窝藏者,邑诸生某也。佯托考课,擒之。督兵校五十人,分十队。令生前导,星夜擒贼十九人。次日皆毙杖下,邑境以安。武缘地无斥卤,人艰食盐,课不及办。乃招商贾,运于广东,民立碑图像以祀之焉。

  曾大升 字维佐。顺治甲午举人。初任庐州司理。州判张某,罗织大狱,株累千人。大升力雪其冤,又谳决徐梦骐、吴世忠等诸大案,平反数十人。历迁抚州同知,督漕江右。漕运每艘给屯田八百亩。抚州运独用城军,无田可屯,而所费与他府等。大升揭帖数十,上请于大吏,初议协济,再议洒带,三议捐资买田,四议劝输积谷,五议请豁复,言运丁困乏,若不急为之地,将来逃亡,不独无出,而且无军云云。皆格部议不行。累擢宁夏副使。开浚汉、唐两渠,躬自监督,措置积贮,边储充实。以劳,卒于官。

  许 遇 字不弃。顺治间贡生。以资授陈留知县,有善政。旋摄陈州。陈俗尚气轻生,遇悉心研鞫,狱无枉滥。迁知长洲县。有童丰郎为异母兄所摈,遇令其族长择配,公庭合卺,还其遗产。贞女卢氏,未嫁而夫亡,守贞三十年,夫党不能存恤。遇择其族子为妇嗣,即讼庭拜母,于祭产中分田宅为饔飧计。且以名门苦节旌其庐。毁淫祠,令小沙弥还俗,而以其资财助育婴、普济两堂。吴俗尚鬼,述⑹信宗教之心牢不可破。遇以寺产移办善举,岂特化无用之财为有用,抑亦转移风气之一端也。

  陈 晖 字升东。顺治辛卯举人。知南康县。县经兵燹,田土荒残,征解苦不及额。晖招集流民开垦,立三限宽征法,催科弗困。乡多啸聚,设法缉除。复修葺学宫,以兴文教。部民立碑颂德。以艰归,值耿藩变作,杜门绝粒,折臂戕身以免。事平,起知松滋县,擢知麻哈州,寻卒。

  萧 震 字长源。顺治壬辰进士。累官御史,丁父艰归,服阕,而耿藩变作。初,反萌未露,每公燕,震侃侃与抗,耿素惮之。至是,震乃阳受耿命,而阴与张瑞午、高天爵等密图讨贼。谋泄,缢震于南关下。妻林氏与妾张氏、子妇郑氏,俱以身殉焉。

  李 灿 字君发。登康熙丁未武进士。十三年,吴三桂反,总督董卫国荐灿于安亲王,隶将军右进麾下,数立战功。十五年,江西贼韩大任据吉安,列舟师城外为犄角。灿夜半以兵百,小舟五袭其水寨,夺巨舰九以归,丧贼胆。檄水栅兵,会大任弃城遁,遂复吉安,灿功居多。十七年,以游击随将军林兴珠用兵长沙,大小数十战皆捷,进复宝庆,次紫阳河,鏖战三昼夜,大胜之。十九年五月,云南平。吴氏封王云南,其位号,仅去天子一阶,子复尚主,富贵已极。乃犹不知止足。首萌叛逆,诞敢纪朔,帝号自娱。卒之身死未久,斫墓剖棺。厥孙世璠,头行万里,其愚甚矣。灿以功,累迁至贵州铜仁协副将,擢福建金门总兵,卒于铜仁。

  郑任钥 字惟启,号鱼门。康熙间进士。由庶常洊历侍讲。雍正元年,擢湖南布政使,调湖北。设木匦示阖属军民,直言得失,条陈利弊。就升巡抚,以前所访利弊,次第施行。修江汉书院,割俸钱以旌文行优者。嘉鱼等二十七州县水灾,任钥立请蠲赈,以养廉倡之,全活无算。权湖广总督,平湖南贼谢录正等,召入掌副都御史。后被议回籍,卒于杭州。

  何 勉 字尚敏。少贫,去文就武,隶督标,骁勇有智谋。康熙间,侯官土寇薛彦文啸聚作乱,勉从副将侯潆讨平之。其计画出勉为多,议功授把总,因佐总督满保幕府。浦城密报,木城关有阴兵从天空岭下,夜行晓散,勉曰:“此奸徒托鬼惑人,应速擒捕。”满保即遣带兵往,勉曰:“无庸,但得檄文足矣!”遂驰赴浦城,知贼在梅溪隘内,洞得贼中情状,及路径曲折。因驰檄崇安营某游击带兵五百,扼其后路。自纠集乡壮七十人,直捣贼巢。禽贼首江一清,缚致省城斩之。明年,台匪朱一贵乱,提督施世骠征台湾,禽一贵,而其党王忠、刘富生等犹漏网。勉奉命往捕,以次就禽。擢守备,迁台湾参将,时雍正元年也。嗣后平诸社番之乱,再迁湖广洞庭协副将,旋奉檄赴黔,助平九股逆苗,擢云南鹤丽总兵,累升福建水师提督,卒年七十二。

  林文英 字碧山。康熙戊辰进士。选庶常,累迁礼部郎中,出知保定,调知琼州。除一切例金,禁锢婢,犯者必惩。海南士子艰于应试,岁当宾兴,辄捐金买舟以济。俗信鬼,惑祥。亲柩久不葬。文英痛惩之,后卒于琼,琼人祀之名宦祠。

  陈学孔 字集斯。康熙庚午举人。授遂安知县,剖狱如神。飞蝗入境,为文禳之,即去。岁饥请赈,按户载册,计口给粮,吏胥无丝毫中饱。擢户部主事,厘清漕务,复擢河南道御史。凡国家建置,民生利弊,知无不言,时称为真御史。

  郑 晃 字子伟。原籍浦城。康熙甲戌进士。授郧县知县,建武阳堰,设集场,立纳采、问名之礼,以绝讼源,劝速葬,禁丧殡演剧,妇女庙哭诸陋习。郧处万山中,民死于虎无虚日,作《告虎文》,数日虎徙去。摄郧西县,寻入为刑部主事,历迁礼部郎中,出为广东提学副使。寸长必录,事竣归里,卒年七十二。

  林兆惠 榜姓王。字子方。或作闽县人。康熙己卯举人。初知广西贵县,县数经水旱,兆惠至,赈粥,全活数万人。始教种麦,人号林公麦。时峒獞多出劫掠,设望楼,募乡勇,民赖以安。擢泗城同知,厅管苗黎,土番杂处。兆惠临之以诚,番民皆悦,摄理镇安通判。泗城、镇安、时皆土府。请建学,准额八名。雍正四年,以荐举贡能,召对,擢广东分巡兵备道,历权藩臬。正已率属,总督孔毓珣深器之。顺德石埂村民抗官拒捕,总督议剿除,檄兆惠察视。父老执香跪迎,自缚巨魁以献,遂出榜安民。民肖像以祀。尝代贵县民垫欠盐课银四千余两,及莅监司,揭示豁免。邑人勒碑志其德,后告病归,卒年七十。崇祀镇安府名宦祠。

  蒋 垣 字用崇。康熙壬子举人。十三年,耿藩变作,垣逃匿橘园洲。耿党宿学交荐,檄迫再三,乃以巴豆渍面,松烟薰目,托废疾拒之。嗣约李天然等谋内应以迎大兵。事泄,天然等俱被害,垣逃得免。大兵入闽,经橘园洲,土民举垣忠节,大将军康亲王疏闻,授归化教谕,寻擢四川盐亭知县,以疾乞休卒。

  林 焕 字章仁。康熙壬子举人。甲寅之变,耿以伪职召焕,固辞以疾,有惎之者曰:“盍以医往,示礼遇,果疾,将焉用之?否则情穷,将自至。”耿然之,医来顾视,羸疾殆不延诊,脉奄奄一息,遂罢不召。盖焕至是绝粒已数日,欲以一死拒伪命。故医信以为惫。自分必死,而竟不死,终得保全名节,岂非天哉?事平,授永安教谕,累迁九江彭泽知县,未莅任卒。

  林文煌 台湾水师千总。朱一贵之乱,文煌从副将许云战于春牛埔。所向披靡。自晨至午,矢尽炮穷,云被戕。文煌与其弟文甲皆死焉。

  陈梦熊 字章如。世为武弁,年二十入营充伍,累功荐擢守备。大吏闻其善造船,因令督造哨船。时朱濆、蔡牵各匪,往来络绎,梦熊即以所乘舟,奉提督追剿蔡牵,大战于三盘洋,败其众,禽张简等斩之。嗣后累战皆捷,生禽朱濆、帮匪陈阿匾、方台等,叙功授台湾水师游击。时粤东艇匪啸聚南澳外洋,梦熊连战,败之,擒贼目叶两、林柱等,奉旨赏戴花翎,以参将用。会在韭山洋遇朱濆帮匪王长,士卒闻其能召阴兵从空飞下,惧甚。梦熊曰:“此大言欺人耳。”命并力攻之,获长,诛之。又获蔡牵党张易高于五堡洋,补福建铜山营参将。寻权金门镇总兵。梭巡外洋,获盗目无数。又获浙洋盗李卢、柑橘洋盗林阿廷等,擢澎湖水师副将,再迁浙江定海镇总兵。时浙洋多盗,梦熊督水师分缉,浙氛亦熄。道光元年擢广东水师提督,绘图改造兵船,比旧式较为轻捷。七年以原品休致,归逾岁卒,年六十九。

  陈春波 字滋田。乾隆庚子进士。授湖北利川知县。嘉庆元年,来凤县匪结乱,春波奉檄协同禽捕。事竣归利川、利川处万山中,无城池,春波谕所辖八十三保士民,分段环筑土城,自捐子金,造城楼。又于四乡隘口叠石为垒,募乡壮防守。二年奉节县邪匪结县民陈大朋等。乘夜纵火,春波率绅士,领义兵擒逆首杨二璜,置之法。又剿贼于石庄坪,歼数百人。寻贼溃,窜入崖硐,爇火焚之,因尽歼焉。擢知府衔,八年调京山,未几解组归,年八十一。

  谢金銮 字巨庭。乾隆戊申举人。嘉庆间大桃二等,授南靖教谕,调安溪。时安溪峣洋乡以赛神致械斗,士被罗织者众,匿不敢出。知府提之急,金銮谕诸生自投首,即令诸生为有司设计,擒奸猾。有司怯,语泄,奸猾皆遁去。知府归咎诸生,将请学使尽褫其衣衿。金銮遣急足先白于学使,力陈漳、泉积弊,且曰:“漳泉无狱不及于士,设按牒而罪之,不出二年,庠序空矣。”学使入其言,力主之,事乃已。寻调台湾嘉义教谕。值蔡牵倡乱,陷凤山。知县某问计于金銮,金銮为之画城守策。会总兵武隆阿援师至,贼乃退。秩满,补南平教谕。移彰化,复调安溪。遘疾归,卒年六十四。道光五年入祀乡贤祠。

  石国任 字东莘。乾隆庚午举人。授安溪教谕,调诸罗。适黄教滋事,国任募乡勇守城,民赖以安。迁湖北兴山知县,尽心民事,善折狱。邻县有疑狱,辄令讯鞫。府治旱,知府求雨未应,檄往祷,甘霖立沛。以忧归,服阕,补陕西酉乡知县,迁知四川崇庆州。旧例,借民耔种,春发秋收,皆派富户,岁可得万余金。国任立除其弊。性仁慈,治啯噌不用严刑,而强暴自戢。民号“活菩萨”。按吾国之旧政界,法律既不完全裁判,又无专司。地方官兼理听讼,可以意为法律。其不肖者至以毛鸷鹰击为能。乳虎苍鹰,一望皆是。国任能留心民事,不尚严刑,此活菩萨之称所由来也。寻以疾归,卒年七十一。

  林芳春 字崇兰。乾隆丙子举人。授海丰知县。有武生四人颇刁悍,举人韩某为之谋主,时号四虎一豹。芳春莅任,皆敛戢。县役杜姓,以娼妓诱故家子弟。芳春尽法惩治,尝创希贤书院,集生徒肄业,以时考课,砺以醇行之学,士习以振。后引疾归,卒年八十四。

  叶声远 字皋南,闽县重宴鹿鸣矫然子也。籍侯庠,乾隆壬午举于乡,知江西彭泽县。善折狱,遇大辟,尝三宵不寐,曲求其生,终得不死。邻邑治盗多峻绳以法,声远曰:“是治流也,非清源也。”乃躬行都野,劝民力农桑,充衣食,游手者使量力营生。令有无相通,盗遂绝。复创书院以课士。士争濯磨,寻解组归。

  冯鼎高 字彝仲。长乐籍。乾隆丙戌进士。知湖南辰溪县,嗣权临湘。先是,湖北民来争沙洲,讦讼至五六十载,不能决。鼎高履勘,究其源委,分划疆界,俾各遵守,远迩咸颂焉。三十六年,调知永定,摄湘阴,设法缉捕洞庭湖寇,遂告肃清。累迁河南郑州知州,寻移知陕州。值大兵征剿甘肃逆回,刍茭糗糒,耑行无滞。州有广济渠久废,鼎高疏导之,并葺治旧堤,利赖甚溥,擢知江南松江府,权按察使,移知苏州府,复权苏松粮道。在任修治城垣,改建沙湖石塘,百废俱举。性好崇奖文学,在永定则修龙州书院,在长沙则修岳麓书院,在郑州则修管城书院,在陕州则葺召南书院。故其所至,文风蒸蒸日上。中国旧世界,各州邑人才之盛衰,风俗之文野,皆视书院之兴废,其关系亦由⑺今日之学堂也。鼎高注意兴学,可谓握教育行政之体要矣,以疾卒于苏,年五十八。

  林龙章 字彝雅。乾隆乙酉举人。知湖南龙山县。嘉庆元年,湖北来凤县白莲教扰乱。来凤距龙山十五里,龙章预设备御,未几贼来攻城,龙章计击却之。时县兵俱调赴征苗,存城仅七人。龙章募义勇六千人,申军法以统之,尽一日于城上架窝篷七千间,昼竖旗,夜明灯以为疑兵,命造梨根木炮,坏屋烧炭,以制火药。贼来攻城,先一人飏衣襟,以接枪子。我军惧有妖术少怯,龙章令旁持枪者从头面击之,毙数人,贼乃退。复率众直掩来凤城,贼众方对灯拜佛,乡勇痛加剿杀,不能支,遁归旗鼓寨,来凤城遂空。寻调兵四集,进破旗鼓寨。贼平,龙章以功题升永顺府同知。久之,以病归,卒。

  曾奋春子元海附 曾奋春,字为雷。乾隆丙午举人。初权浙江临安县,值大旱,步行上天目山祷雨。自县署至山岭五十里,民无老幼悉来扶掖,下山未半,而大雨至,颂声如雷。听讼如神,奸慝慑服。调补孝丰,未上,卒。丧归日,临安民数百人为舁榇。越数十里,有涕泣不能去者。以弟晖春第三子元海嗣。元海,字叶苏。道光壬午进士。以编修提督广西学政,年犹未壮。校阅试卷,昕夕无间,去取必反覆数四而后定,曰:“吾不忍违秀才时初志也。”以丁祖母承重忧归,遽卒,年仅三十七。晖春父子详《闽县耆旧录》。

  齐 鲲 字澄潇。嘉庆辛酉进士。选庶常,授编修。十三年充册封琉球正使。使舟例有弁兵护行,或携中土杂物往贸,又有因缘随行,往索逋者,鲲一切禁绝。国王沿旧例,设七宴,鲲受宴而却其金。故事:使者返棹,俟仲冬北风劲,始放行。鲲不欲留宿烦供张。察十月风信可行,遂偕副使费锡章先一月登舟。时有旨嘉奖。明年抵京,充日讲起居注官。记名御史,出为河南府。悉革属县供亿之弊。值旱饥,鲲捐俸以赈之。滑县邪教滋事,鲲护固原兵,抵军营,民无惊扰。时民间讹传某姓将以某日起事,鲲曰:“此妄耳,世岂有尅朝谋叛,而举国皆知者。”已而寂然。会调赴睢州河工。工竣,议叙道员,丁外艰归,卒于家。

  李鸿瑞子彦彬、彦章附 李鸿瑞,字道升。原籍福清。嘉庆戊午举人。试江苏知县。值淮阳水灾,办赈得法。历知高淳、新阳二县,权川沙抚民同知,敏于听断,案无留牍。时有叔讼其侄,姐诉其弟者。鸿瑞以情谕之,无不感泣。新阳有邵廷铨者,持短长诱民为奸。按治之,数十家讼立解。昆山民闻之,越境求判,以非所治辞。民曰:“固知之,然非使君无所取直也。”苏松民争垦太湖中淤沙,瑞奉檄往治,民曰:“李使君来,可无斗也。”数言而田界定。卒之日,民绘图为位而哭,祀名宦祠。子二,彦彬以庶常改刑部。彦章未冠,登嘉庆辛未科进士,授主中书,迁侍读薇垣,归娶,出知广西思恩府,捐俸修阳明书院。分十斋、十六轩,以课士、官子弟及郡邑各学生。又辟西邕书院为合郡童生肄业分处六斋、二十四轩,所属山多水少,为辟塘坝,教以桔槹水车之制,岁获丰收。又编定保甲制度,法简而民不扰。大府颁于通省,著为式。调署庆远府,复权浔州,以丁内艰归。服阕,授江西吉安府,擢江苏常镇通海道,兼管杨由二关。扫除积弊,岁有盈余,升受山东盐运使,寻卒。奉旨入祀广西名宦祠。

  林靖光孙葵 林靖光,字和人。嘉庆辛酉举人。大挑分发直隶知县,在保定府,谳狱多所平反,补井陉。革差局之病民者,累升涿州知州,调开州。有盗魁梁广成拒捕逸,以计禽之。置于法。前后捕大盗二十余。以卓异升易州直隶州。修昌陵太平峪守兵营房,以劳卒于官。靖光所至重力田,省徭役,水潦蝻蝗,不惮冒暑雨周视。在井陉,重建书院,在涿州创义学,在易州增学舍,于各邑亦亲课士,给餐钱,优奖赏。每乡试必行宾兴之礼,士类无不倾心焉。孙葵,字怡庵,以诸生从军朝鲜,工诗,有《高骊宫词》,其他诗草甚伙。

  吴玉麟 字协书,号素村。乾隆丁酉举人。历任龙溪、惠安、尤溪、福鼎、仙游、同安、凤山诸学教谕。所至教养兼施,以兴利除弊为己任。任凤山,值岁旱,重凿莲花潭,溉田数千顷,民甚赖之。邑令吴某奸贪不法,君扬其罪状四十条上之。大吏恶其伉直,值长官莅任,君据《学政全书》,不郊迎,愈触忌。遂坐诬罔,谪居湖南之桃源。去之日,士民送者属于道。君工诗,尤邃于《易》,精天文诸学,既至贬所,执贽门下者日踵接。居楚十六年,放归。生平著述甚多,沦没湘中十之八九。藏于闽者尚十余种。光绪丙子,会城大水,所撰《五经注解》,《管窥汇编》、《研几秘录》等数百卷,漂没殆尽,今其传者,仅《素村小草》十二卷,《恒星歌》一卷,《千姓编》一卷,重修《湖南省志》若干卷而已。卒年七十,常德桃源府县志寓贤,皆有传。子四:际会、滋和、灿然、桂森。桂森另有传,入德行门。

  梁上国侄运昌、章钜附 梁上国、原籍长乐,世居本境。字斯仪、一字九山。乾隆戊子举人,乙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转御史给事中。历奉天府丞兼督学政。嘉庆间,累擢太常寺卿。通经知时务,居官多建白,其陈奏本省事尤详切。闽南匪党号天地会者,肆行抄掠,有司匿不报。上国访得其实,疏请饬大吏密捕,获其渠,余党解散,一方以安。台湾噶玛兰地,蔡牵、朱氵贲二洋匪屡次觊觎。有司议开垦,为大吏所格。上国上疏千余言,指陈开垦之利,遂下督抚议,卒定议,丈田置官焉。寻出为广西学政,剔除弊窦,崇实黜浮,以劳卒于官。从子运昌原名雷,字曼云。官翰林院编修。章钜字芷邻。由庶常改礼部主事,入军机处行走,出知荆州府,累升广西巡抚,调抚江苏,署两江总督。以疾归,著有《归田琐记》等书。

  廖鸿荃 字钰夫,号斯和。嘉庆甲子举人,己巳擢进士第二及第,授编修,累典贵州、陕、甘乡试,及江浙学差。又叠充会试总裁。前后十一掌文衡,得士甚多。其尤著者,则湘乡曾文正公也。道光间,洊升工部尚书,遇事辄持大体,而济之以慎密远猷,辰告温树不言,盖深得古大臣之道焉。二十二年,南河杨工漫口,廷命履勘,兼署漕督。鸿荃力主诸渠漫口,挽河复归故道。时旧黄河自桃北萧庄至云梯关外,海口淤塞。有议改河由灌口入海者,公虑筑堤费巨,且诸路河水为黄河占据,势将阻遏旁趋□□益烈,力主堵筑漫口,挽黄归故之法。民甚称便。逾年河决中牟,诏命礼部尚书麟魁会同鸿荃办理。麟驻东坝,鸿荃驻西坝。每进埽西坝必多成数占。次年二月,两坝门占俱成,将蒇功矣。会夜暴风起,河水陡涨,蛰失东坝五占,而西坝固未蛰也,疏上,得旨免归。鸿荃略不申辩,襆被即行。三十年,宣庙上宾,鸿荃麻鞋趋阙,叩送梓宫。诏以四品京堂候补,充实录馆总裁,成《实录》四百七十六卷。咸丰二年,累升太常寺卿。时鸿荃年老乞骸,得旨,赏尚书衔归。会粤匪由江浙窜闽境,省城戒严。鸿荃先已奉旨,会办团练。与诸官绅力筹防守,民赖以安。同治甲子,重宴鹿鸣。蒙恩加太子少保衔。是岁卒,易名文恪。方金陵之克复也,鸿荃已卧病在家,闻报喜极,强起酌酒称庆,其忠爱之忱盖不亚韩忠献、司马文正公矣。

  林则徐 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立矣材老人。岁贡生宾日次子。嘉庆十六年成进士。选庶常,授编修,转御史。道光二年,出为淮海道,累迁江苏巡抚。江省乡试恒万七八千人,入销院时,拥挤越次,竭一昼夜之力,不能毕。则徐创设信炮。立灯牌,阴以兵法部勒之,日晡而毕。十七年,擢湖广总督。时鸿胪卿黄爵滋疏请禁鸦片,旨下中外大臣议,则徐条上利害,语尤剀切,上韪之。明年冬,命以钦差大臣莅粤查办海口事务。则徐至,勒令英领事义律,缴烟土二万余箱,会督抚于虎门海口监视销毁。次年,补两广总督。九月,义律纠兵船犯尖沙嘴,遣参将赖恩爵击走之。寻六犯海口,皆受惩创。义律潜赴澳门,别央夷目递说帖求转圜。则徐以其言未可信,奏请相机剿抚,并请敕闽、浙、江苏诸督抚,严防各海口。复奏停其贸易,英人屡撼之不动,则大惧。既以粤之无隙可乘也,乃改犯浙,陷定海,掠宁波,沿海骚动。在事莫能御,争归咎则徐,因中伤之。诏则徐赴镇海军营效力,寻谪戌伊犁。在塞外,复奉旨,勘办开垦事宜,亲历库车、阿克苏、乌什、和阗、喀什嗟尔、叶尔羌、伊拉里克、塔尔纳沁等城,纵横三万余里,水利大具。二十五年秋赐环,寻命署陕甘总督。二十七年,援⑻云贵总督。滇中汉、回构衅久,焚杀无虚日。则徐至,止分良莠,不分汉回,搜剿名匪,悉置诸法。得旨加太子太保,引疾归。滇人绘像祀之。时关心时局者,方以西洋为忧,后进咸就请方略,则徐曰:“此易与耳,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三十七年春,文宗嗣服,值粤匪乱起,特命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西督剿。十一月,行次潮州,薨,遣疏入,上震悼,优诏议恤,予谥文忠。祀云南名宦祠,而陕西亦请旨特建专祠以祀之焉。

  姚怀祥 字斯征,号履堂。嘉庆戊寅举人。道光间,大挑授浙令,历署象山、龙游、新昌、嵊县事。二十年,任定海。值英夷犯境。怀祥以升平久,军民不事兵甲,且势危无援。遂孤骑登夷艘,告谕之。夷不敢虐,送归,尾其后窥城。怀祥亟率士民登陴,旋报西门陷,怀祥声色不变。掷衣冠,付屠者阿狗,令家人曰:“我不克保守兹土,死且有罪。汝辈寇来勿贻我戚。”阿狗至,则幕客某已挟眷属,从间道避。怀祥赴万公潭死,城遂破。事平,恩予世袭,绅民建祠,祀之于西湖。

  林寿英 号介眉。嘉庆己卯举人。道光丙戌,大挑二等,家居候选。时制府孙文靖公尔准建贡院,浚欧冶池,被举监工。寿英任事勤,始终无倦,为大宪所取。委摄南靖、大田学篆,以母老,辞不赴。终养。服阕补建宁训导。日以文行勉诸生,值弟履吉讣至,寿英乃具状请假,太守某感其孝友,许之。寻补漳浦训导,莅任甫数月,适英夷陷厦门。县治去洋面仅四十里,邑侯来问计。寿英乃集郡士戴鳌、陈汝舟等商防守策,徐徐若无事者。居民几不知其有寇警也。道光乙巳,以疾卒官,年六十九。

  杨庆琛 字雪椒。喜庆庚辰进士。改刑部主事,擢郎中,出为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累升山东布政使,护理巡抚。时地方旱饥,庆琛劝谕富室,醵赀舁城隍神出迎以祈雨,大陈仪仗,令贫者执役。而阴以代赈。雨应时沛,旱不为灾。素留心吏治,尤有知人鉴。南通州徐公宗干,时以即用知县到省,庆琛深器之。特疏荐擢。归田后,适徐公来抚闽,每事必谘,事以师礼。庆琛未尝有所请托,杜门却扫,日以吟咏自娱。不问外事,若无位者,后卒于家。

  郑元璧兄元模、从兄廷珪、从孙篯、筹,再从孙叔忱附 郑元璧籍长乐,居本境。字用苍,号锡侯。兄元模,举人。尝掌吴航书院。从兄廷珪,以进士作宰有声。元璧道光甲午举人,庚子进士。改庶吉士,丁生母艰归。值夷氛炽,全闽震动,偕当轴密筹,方略,民赖以安。服阕,授编修,补御史。历充武英殿总纂国史馆纂修,以母忧旋。主凤池书院,训士有方。戊午,粤匪窜上游,总督庆端奏请偕赴延平防剿,叙功保道员。逾年,授湖南盐法道。时方事东征,军行以粮为先。湖省屡经蹂躏,物力艰难。计臣仰室大吏,委以筹款局务。元璧设法招商,厘税日旺,飞挽裕如。并能协济他省。厥后士饱马腾,殄灭大憝,与有力焉。辛酉,署粮储道,改办漕折,严禁浮勒。升署臬司,用法持平,匪党就俘,悉心谳鞠,全活甚众。擢山东盐运使,未赴任,卒。入祀凤池名师祠、长乐邑乘入名臣传。元模孙篯,光绪己卯进士,以刑部改官无锡令。筹进士,官内阁中书,均博通经史。精古文词,名重一时。廷珪孙叔忱,庚寅翰林。亦工文,官终奉天学政。

  林士傅 字可舟。道光辛巳举人,癸未进士。选庶常,分习国书,散馆授检讨。累充国史馆纂修。繙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等官。二十年,以御史出知广西庆远府,调补桂林,寻护理盐道,兼权臬篆。二十七年,办理西延军需出力,奉旨以道员用。三十年,擢桂平梧郁道办理军务。会容津失利,褫职,仍留营防堵,赏五品顶戴。回籍后会办团练,有功。得旨奖盐运使衔。士傅生平清介绝尘,为乡先正所钦服。品优学粹,前后历掌凤池、鳌峰两书院,所成就士甚多,卒年七十。

  林鸿年 字勿村。道光戊子举人,丙申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充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等官。十八年,充册封琉球正使,屏绝馈遗,归舟载石。以故,受宣庙特知。二十六年,出守琼州兼权雷琼道。时海寇张、杨二酋长屡出没,攻剽为患。鸿年檄将弁与战,指授方略,四日五捷,卒降其魁。儋耳内外城人争水利,土匪从中诱煽。勾黎戕官,鸿年遣兵剿定之。寻丁内艰归。服阕久之,始晋引,授云南临安知府,累擢臬藩,升巡抚。时回匪杜文秀据大理作乱,贼氛遍全省。署藩岑毓英带兵征剿,鸿年奏奉驻蜀筹饷,道梗不得通,而蜀与滇邻,蜀帅殊无意相援。鸿年既叠奉恩命,感激驰驱,甫入疆而名登白简矣。廷议以鸿年畏寇逗遛,褫职归。会湘乡左文襄公督闽,创设正谊书院,聘鸿年主讲。鸿年严持师道。训士必以器识为先,而尤勉以根禾氏之学。故十数年间,士之沐化雨、捷春官者以百数。大吏上章请奖,诏给三品卿衔,佥曰:“此桓荣稽古之力也。”后卒,年八十一,门弟子数百人咸来素服趋帷哭奠焉。

  王有龄附饶廷选 王有龄,字雪轩。父燮,历官巧家同知、平凉守,有循声。有龄由盐大使积劳,官至浙江巡抚。时粤匪窜湘,围省城。有龄督文武各员弁坚守不下。以粮竭援绝,城卒陷贼。有龄朝服坐公堂,仰药死。贼酋叹异之,敛其尸而归其丧。事闻,予谥壮愍。敕建专祠。饶廷选,字枚臣。由行伍出身,累升浙江提督。沈文肃公之受围广信也,廷选尝率军赴援,力战破贼,解其围。至是同守杭城,州陷亦没于贼。

  郭柏荫子式昌附 郭柏荫,字远堂。道光壬辰进士。改庶常,授编修,转御史,出为甘肃甘凉道。以失察库亏革职。寻恩赏主事在职办团练,有功晋员外郎、郎中。同治元年诏起柏荫,命往曾文正营效力。旋授苏松常镇太道,累升藩司,护理江苏巡抚。时初经兵燹,户口凋残,田废不治。柏荫招集流亡,疏请裁减赋额,擢广西巡抚,调抚湖北,署湖广总督。楚故盗薮。柏荫至,擒杀萧朝翥,剿平京山诸教匪。各省散勇窜鄂者,设局以赍送之,乱遂少讫。又奏请复淮南引盐,禁淮北票私,课不绌而商食其利。会武汉各属大水,工赈并施,民不受困。湘省会匪蠢动,陷益阳、龙阳,公檄兵水陆分剿,擒斩首逆,地方以安。十三年,引疾去。家居凡十稔,卒年七十八。子八,长式昌,字谷斋。咸丰己未举人,以军功得知府,官于浙。奉檄赴粤,佐蒋果敏公戎幕。时滨海奸民猾乱,式昌单车莅贼垒,陈说利害,贼争去就抚。遂权肇庆府事,寻归浙,历权温、湖、台诸府。台州黄金满者,大盗也。常以官吏贪酷状,扇其徒类,从之者众,官不能捕。式昌至,严惩蠹吏,蠲斥苛敛,金满计屈,遂归诚。旋以忧去,服阕,补台州,复进道员。庚子,义和团起,衢州民亦暴动,戕官杀教士,外人责言,几酿交涉。大府移式昌为金衢严道以镇之。公开诚谕士民。令安业,悬赏购盗魁,不旬日斯得,衅遂泯。旋升署按察司,逾年卒于官,年七十六。

  周瑞图 字同序。父鼎新,嘉庆辛酉拔贡生。初知甘肃靖远县,县滨黄河,二水涨发,冲坍地亩甚多。民穷失业,而纳赋如故,至称贷以出之,又不足,则受敲比,弗胜其困。鼎新履勘灾区,详请大吏,据情入奏,奉旨豁免。调署成县,擢白马关州判。以善治盗称。瑞图登道光癸巳会榜,以即用,签发山东,历知日照、历城、郯城等县。治狱多平反,活疑狱当死者。擢知德州,修学宫,葺繁露书院,买田以养士,教养兼施,文风日起。又浚渠,兴水利,灌溉民田数百顷,民食其利。至今时以文翁治蜀比之。以卓异擢知府。子圭书,字雨生,咸丰己未举人。天性孝友,孳孳为善,始终不倦云。

  沈葆桢 字翰宇,一字幼丹。道光丁未进士。选庶常,授编修,改御史,咸丰五年,出知九江府。六年,署广信。时诸郡皆陷,贼氛将逮广信,葆桢以公务外出,闻警驰归,血书乞援于浙饶廷选。时公归至郡,则城门大开,官吏军民走且尽。夫人林氏为文忠公则徐女,先遣子女仆婢去,与公计曰:“此去玉山九十里,有浙将饶廷选,驻军二千人。饶公吾父旧部,或可乞援。”公从之。贼至,则饶军已入城。廷选督所部力战,凡七捷,贼解围遁。擢广饶九南兵备道,乞养归。十年,诏起葆桢,仍治广信防务,补赣南兵备道。以亲老辞。同治元年擢抚江西。时杭州已失守,贼毕力犯江西。葆桢驰赴广信督防,坚壁清野,捐俸筑寨堡。贼分途窜扰,葆桢激励主客各军,指示方略。时江诚恪之精捷营,刘果敏之克勇营,道员席宝田之精毅营,督粮道段起之衡营,道员王文瑞之老营,王德榜之长左营,屈蟠张岳龄之三江营,知府王沐之健果营,参将韩进忠之韩字营,刘胜祥之祥字营,臬司刘于浔之水师,并循方略,遵调遣云。所向克捷。五年,官军拔江宁,伪幼主洪福窜至广丰铅山,获之。捷闻,诏赏头品顶戴,一等轻车都尉,固辞不许。以亲病求去,亦不许。久之乃给假回籍,抵里,则己丁母忧矣。六年,诏充船政大臣,辞不获。释服后,遂出任事,设船坞于马尾之中岐。马尾距会城四十里。以洋将日意格为监督,坚明约束,限期告成。八年五月,第一号轮船成,试验如法。未几,而二、三号亦成,乃奏派统领,以资训练。九年,丁父忧。服阕,复出任事,前后造兵轮二十艘。万年清、镇海、湄云、海镜、扬武、飞云、安澜、靖远、镇威、伏波、福星、济安、永保、琛航、大雅等,皆当时所造。分布各海口。创设学堂二所,选幼童习驾驶、制造诸艺。旋奉命巡视台湾。先是日本船避风来泊,为生番所杀,藉端调集兵船,觊觎台北番社地。及葆桢至,则倭兵已登岸结营矣。葆桢招谕诸社番,俾遵约束。复严为之备、据理诘责,倭人气为之夺。会提督唐定奎军渡台,倭遂遵约撤兵。因通筹善后事,宜开南北路山地,南路自昆仑坳至大石宕,直抵卑南。北路自新城至太清水溪、大浊水溪,直抵岐莱,统计二百里有奇。建碉堡,筑炮台,屯兵镇之。复以琅王乔置恒春县于安平,海口设炮台,修葺郡城,驰台民私入番社之禁。台事粗定,遂移节内渡,会狮头社番戕官滋事。葆桢复抵台檄兵攻破之。赭其巢。于是协从各社,皆悔罪就抚。又开路三百余里,自苏澳起开路至新城,计二百余里,至秀姑峦又百余里,统计凡三百余里。奏设台北府,隶县三,曰淡水,新竹,宜兰,疏上,报可。寻总督两江,政尚猛,僚属咸惴之,贤者踊跃从公,不肖者洗心革面,风气为之一变。以积劳成疾卒官,年六十六⑼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予谥文肃,并建专祠。

  孙翼谋 字谷廷。咸丰壬子进士。选庶常,充讲官,以忧归。补御史,遇事敢言,上《筹国家大局》一疏,穆宗为之动容,名籍甚。寻出守宁国。宁国经初兵燹,满目疮痍。翼谋招流亡,使复其业,稍有起色。调安庆知府,旋升两淮盐运司,转浙江按察。逾年擢湖南布政使,兼权臬篆。卒于官。丧还之日,民赴送者塞于路。翼谋为官,所至有声。在皖几二十年,善政甚多,尤神于折狱。每虑囚,必虚心体察,不假刑讯,而狱无遁情。有龙图团五鼎和油坊枪杀六命案,已诬服矣。翼谋平反之,人惊其神。以是为左文襄公所器重云。

  林 启 字迪臣。少攻苦,为名诸生。光绪丙子,入词林,视学陕西,士论翕服。寻由谏垣,简杭州府。励精求治,礼聘英俊之士,商榷今古。兴利除弊,汲汲如不及。杭州以蚕为大宗,然饲育尚未尽合法,为设蚕学馆,以东洋新法传授民间,而蚕利益溥。病俗学之无用,每月辄集高才生,研求经史,兼通时务。士遂争为有用之学。莅杭数年,俸给尽以结宾僚,一时佐理得人独盛。其没也,囊无余财,杭父老士庶,咸念德政,请留葬西湖,以继处士、典史之后。循吏风流。益为孤山生色矣。

    校 注

  ⑴原文作“灌田万七千余项”,“项”字误,应为“顷”。

  ⑵原文作“捕负”,“捕”字误,应为“逋”。

  ⑶原文作“不宜易师”,“师”字误,应为“帅”。

  ⑷原文作“檄厉”,“檄”字误,应为“激”。

  ⑸原文作“瘦死”,“瘦”字误,应为“瘐”。

  ⑹原文作“述信”,“述”字误,应为“迷”。

  ⑺原文作“亦由”,“由”字误,应为“犹”。

  ⑻原文作“援”,“援”字误,应为“授”。

  ⑼原文作“卒官六十六”,查沈死情,年六十。合一个“六”字当衍。

 

耆旧录附 编(祠祭)

  

 祠 祭

    名宦祠旧在本邑学宫久圯祀

  宋

  方叔完

  吴 评

  樊 纪

  吴 及

  方 骞

  项 悦

  余克济

  魏必昌

  明

  薛 武

  严 毅

  刘子敏

  周 禧

  蒋 稳

  胡 节

  陈如纶

  董子行

  叶有声

  来方炜

  毛协恭

  陈 建

  冯光浙

  国 朝

  刘嘉猷

  王裕瑸

    乡贤祠道光十一年新建在本邑学宫门左祀

  宋

  郑 洙

  陈 襄

  陈 烈

  周希孟

  郑 穆

  王 回

  张 觷

  陆 祐

  林之奇

  潘 柄

  陈孔硕

  陈 

  杨宏中

  郑性之

  徐 范

  明

  叶 福

  李 兴

  洪 英

  姚 铣

  周 杰

  陈 钝

  黄 镐

  谢 琚

  王 佐

  林 玭

  姚 珏

  翁 晏

  宋 宣

  林 瑭

  林廷玉

  谢 源

  林春泽

  张 经

  廖无昭

  王 昺

  周 亮

  王应钟

  马 森

  舒 汀

  赵 奋

  齐启和

  翁兴贤

  国 朝

  陈凡赤

  曾大升

  谢金銮

  陈兰泰

  林则徐

    忠义孝弟祠在本邑学宫内祀

  宋

  杨宏中忠臣

  明

  曹学佺忠臣

  国 朝

  陈学夔

  蒋 垣

  吴士宏

  吴日来以上忠臣。

  何履旭

  姜天荣

  郭 蔚

  周丕远以上孝子。

  欧德滨

  翁一桂

  林高汉

  林天海

  吴祥瑞

  郑登道

  林辉冶以上孝友义。

  林章溪

  陈鸣凤

  高 浑

  林炳尚

  廖松年以上孝友。

  许显昭

  许显时

  许显暾

  许显暄以上孝义。

    褒忠祠在本境西湖谢坪屿传经书院故址,乾隆六年特旨建祀

  范承谟

  黄芳度

  陈启泰

  陈丹赤

  吴万福

  黄 翼

  高天爵

  王之仪

  张瑞午

  王 进

  喻三畏

  高 举

  刘嘉猷

  王万鉴

  李 埙

  蒋 鈖

  廖有功

  稽永仁

  王龙光

  沈天成

  范承谱

  萧 震

  张松龄

  施大晃

  叶有挺

  刘渭龙

  朱天贵

  瓯阳凯

  许 云

  罗万仓

  孙文元

  游崇功

  马定国

  胡忠义

  蒋子龙

  陈 元

  赵奇奉

  林文煌

  李岁吉

  林 彦

  林 富

  石 琳

    节孝祠在本境西城门右祀五百六十八人

 

版籍略一(人类)

   人 类

  本境他种人绝少,惟有畲族及疍族两种。

    畲 族

  畲之种,“畲”亦作。不知其何所祖?或为槃瓠后也。闵学瞿《粤述》、陆次云《峒溪纤志》皆载之。结庐深山,聚族而处,有槃、雷、蓝三姓。按《罗源志》,隋时畲民有大功,封王,生三子一女,长赐姓槃,名自能;次赐姓蓝,名光辉;次赐姓雷,名巨祐,皆封侯。女赘钟姓,名志深,官三品。槃姓今无闻,只蓝、雷、钟三姓,蔓延各处。自相配偶,不与平民通婚姻。其男子则短衫徒跣,其妇人则高髻垂缨,俗呼犬头公主。执业甚微,多缚麻藁为扫帚,挑往城郭各处贩卖。耐劳杂作,弗事商贾。礼俗不通,言语不同,久已化外视之矣。近数十年来,渐与土人同化。雷、蓝二氏,间或侨居省城,且有捷乡、会试、登科第者。然其种界划然,族类迥异。大抵与两粤之傜,滇、黔之苗同一血统,乌得不区而别之?

    疍 族

  疍之种为蛇,见陆次云《肖溪纤志》。有谓为色目人者,盖附会之词也。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⑴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各分港澳,不相凌躐。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闽人皆呼之为曲蹄,肖其形也。以其脚多弯曲故也,俗亦谓之为乞黎云云。视之如奴隶,贱其品也。甚而女闾三百,竟多假托其名,花烟间,俗呼白面厝,亦谓之曲蹄婆厝。则其人之终溺下流,不能自拔,概可知矣。大抵闽之疍族,与粤之疍户种类相同,与浙之堕民,品流差等。徐文长《说文》云:“闽,蛇种”。按诸陆次云《峒溪纤志》,实专指疍而言。按疍为蛇种,盖即无诸国之遗民也。与全闽衣冠族姓由中州南来者,固风马牛不相涉也。

      校 注

  ⑴原文作“遂潮”,“遂”字误,应为“逐”。

 

版籍略二(户口)

  

   户 口

    乾隆旧额

  民数原额,人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二名口。原额食盐课者,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一口。大湖县丞分辖原额,人丁共三千五百八十二名口,内食盐课一千四百四十四口。

    道光旧额

  道光九年,查照保甲门牌核实土著、流寓、民户、屯户,共六万三千四百八十户,男妇大小丁口总共三十四万一千三百五十六名口。内土著民户成丁男妇共一十七万七千四百八十九名,幼丁男女共一十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一名口;流寓、民户成丁男妇共一万二千七十三名口,幼丁男女共九千百三十九名口;土著屯户成丁男妇共九千五百二十二名口,幼丁男女共六千八十二名口。

    现在实额

  城 内

  烟户统共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八户,成丁男妇及未成丁男女统共六万一千零八十七名口。

  男丁共三万三千三百二十三名口,

  妇女共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名口。

  乡 墩

  烟户统共五万二千三百九十九户,成丁男妇及未成丁男女统共三十九万五千一百九十二名口。

  男丁共二十二万二千二百九十五名口,

  妇女共一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六名口。

  辖属城乡烟户,总共六万四千一百四十七户,男女丁总共四十五万六千二百七十九名口。

  

 

版籍略三(氏族)

  

   氏 族

    大 姓

  林

  按郑樵《通志·氏族略》,林以字为氏,晋永嘉间,林禄领晋安郡守,遂家焉。东晋黄门侍郎林颖,由西河迁闽。唐谏议大夫林希旦由济南迁闽。光启初,林穆又由固始随王氏来闽。宋林文茂官惠州别驾,迁闽。钤辖林诚以河南人提刑福建,家于闽,传二十余代。明赣州林聪隐于闽。国初,福清林存素亦由县迁省,传八九世。

  陈

  按《氏族略》,陈以国为氏。晋陈熙守晋安,家于闽。陈羽父子即其裔也。唐陈政以将军开漳,居之。孙詠,官光州,留居固始,后人又随王氏入闽。陈迈令莆田,居闽。陈岩观察福州,居闽。岩,建州人,为福州观察使,子延诲留居焉。陈黯避黄巢乱,奔同安。国初,其后人复由泉州迁省,传十余世。又宋末,陈古灵后人由古城迁凤冈之玉兰谷,传二十余世。

  黄

  按《氏族略》,黄以国为氏,晋马南浮,固始人黄允随徙,辗转入闽,居侯官。唐黄璞及弟⑴滔,徙莆田。及元至正末,黄避乱,仍迁回福州间有分居长乐、永福者,多贵显。

  郑

  按《氏族略》,郑以国为氏,三国郑胄仕吴,守建安,留居闽。元、明,歙县人郑潜宦闽,卜居本境之瓜山。国初,福清郑普澄迁省,传八九世。连江郑尊玉至迁省,传四五世。

  詹

  按《氏族略》,詹以邑为氏,汉詹疆与吴将贺齐战,死,族姓留闽居焉。唐光启间,婺源詹必胜从王审知攻福州,阵殁,子孙家于闽。同时有詹敦仁者,亦随王氏来闽,后隐仙游。留从效节度清源,辟清溪令,因居安溪。元末徙福州。传二十余世。

  邱

  按《氏族略》,邱以地为氏,六朝邱祚随宋昌国守阮弥之入闽,后领郡,遂留居。明时,邱夙永由河南迁长乐,及国朝邱天镌又由长乐移福州。

  胡

  按《氏族略》,胡以国为氏,三国固始人胡综仕吴,其子孙迁闽东。晋胡方生守晋安,其族人胡昶亦官于闽。值义熙之乱,皆留居焉。

  何

  按《氏族略》,何以国为氏,汉建安中何雄拒孙策战死,子孙留居闽。宋隆兴初,进士何万迁闽,传三十余世。

  刘

  按《氏族略》,刘以邑为氏,晋刘琨,魏昌人,按此别一刘琨,与越石同姓名者。继严高守晋安,遂家焉。唐末有固始人刘存随王氏入闽,居凤冈,刘宅八贤皆裔也。又朱梁时,刘翱与弟翔、豳,矢志不仕,自京兆避居闽。

  张

  按《氏族略》,张以字为氏。汉末有张雅者,拒吴贺齐战败死,子孙留闽。唐季张睦自固始随王氏入闽。宋汴人张若水以军职入闽,因家福清龙田。其后人多徙居省会。

  王

  按《氏族略》,王以爵为氏。按王姓多王者后,有妫姓之王,有姬姓之王,有子姓之王,并有外国之王云云。东晋王导从弟彬领建安守。遂由琅琊迁闽。齐王增由中原渡江,入闽居焉。唐季王潮率其族姓入闽,今之开闽王,即王潮之嫡派也。审邽后人别居长乐。按审知之裔,亦有居长乐者。宋时王官升历官提举干办,从长乐徙省后屿,即审知后也。明初,有王朝元者,由长乐迁会城,传二十余世。又国朝康熙间,有王子韬者,由福清迁本境之凤冈,传八世。

  赵

  按《氏族略》,赵以国为氏。东汉赵昞从东阳来习为越巫疗病,居霍童,其后人迁省。宋代宗胄侨闽者多,有艺祖后,有太宗后,又有为秦王后者。艺祖一支,明时多聚居凤冈之天前墩,最为繁盛,今则凌夷衰微矣。居省垣者已传三十余世。

  李

  按《氏族略》,李以官为氏。按唐后亦有赐姓为李者。晋兴宁间,李崇守晋安,家于闽。唐宗子有尚芬者居闽,天宝乱作,募宗室讨贼,芬子弟多以战功显。宋少师李纲后人,由邵武迁长乐。至明初,李鉴复由长乐迁凤冈葛屿,传十六七世。又嘉靖末,福清李启周避倭乱迁省,传入九世。

  吴

  按《氏族略》,吴以国为氏。梁吴惠竟守建安,留居建宁,后人迁省。明末,吴应福迁闽。其后廷栋,国初以军功授诏安丞,传八九世。唐末有吴文卿者,自固始随王氏入闽,卜居井关外西园乡,传二十五世。

  郭

  按《氏族略》,郭以国为氏。唐汾阳王子曜封代公,其裔于咸通中,从王氏入闽,卜居长乐之郭坑。后郭询再迁福清。明万历末,郭志麟又从福清迁会城,传八九世。

  杨

  按《氏族略》,杨以邑为氏。晋永安中,杨岱为晋安太守,留居闽。元季杨一显,龟山先生后也,由东渡村迁省。国朝,杨文宋由晋江曾坑乡徙居福州。按参寥子《阙史》,有濮阳改姓为杨者,唐濮阳愿,闽人,吴相濮阳兴后也,至京应举,有文名。江西观察使杨敬之为之游杨于公卿间。会暴卒,杨归其骨,愿子德之,因改姓杨。

  蔡

  按《氏族略》,以国为氏。五代建阳令蔡炉,见《九儒集》子孙多居会城。又宋蔡襄后人汝芳由同安迁连江,又由连江迁省城。世次未详。

  周

  按《氏族略》,周以国为氏。东晋周闵岂页从弟。守建安,子姓有留闽者。唐末,周朴,吴兴人,避地居福州,其后裔亦蕃衍。

  范

  按《氏族略》,范以邑为氏。唐季,范元超节度使希朝子,咸通进士,官御史中丞。避乱,来居福州。元范俊乐文正裔孙。以孝廉授州路推官,家于沙县水南曾坑,传十二世。国初康熙间,范存素有五子,昆玉、宣玉、宋玉三人则迁居省城,传七八世。

  蒋

  按《氏族略》,蒋以国为氏。唐大中间,蒋佋为泉州刺史,留居泉,子姓有分居福州者。元季,明太祖指挥使蒋贵贵封定西侯领兵入闽,居焉,传十余世。

  游

  按《氏族略》,游以字为氏。郑穆公子子游之后。明游崇海自长乐迁入本境冯宅,聚族而居,传十五世。国朝乾嘉间,九世孙邦光复柝⑵居后曹洲,传六世。

  高

  按《氏族略》,高以名为氏。唐元和间,苏州高良器任长乐县尉,遂家焉。国朝道光间,其裔高彬复从长乐迁省,传三四世。又本境高宅族姓蕃衍,亦由长乐龙门迁来,传十余世。

  马

  按《氏族略》,马以邑为氏。明时马铎后人,由长乐迁入本境,传十余世。

  方

  按《氏族略》,方以字为氏。唐大中大夫方文振始迁闽。及明末,其后人方尚蓁徙居本境,传十余世。

  沈

  按《氏族略》,沈以国为氏。明时有由漳州迁来者,聚居本境之九仙、观洲,其世次未详。国朝乾隆间,沈文肃公祖某,由浙迁本境,传六七世,极贵显。

  薛

  按《氏族略》,薛以国为氏。国朝康熙时,有薛学韩者由福清迁本境之玉兰谷,传九世。

  曾

  按《氏族略》,曾以国为氏。宋靖康间,闽县曾升戍楚州,战死,子以荫,官江右,留居新凎。明永乐中,其后人孟宁又迁回闽,居洪塘。六世孙熙丙官御史,又迁入省垣,传十余世。

  孟

  按《氏族略》,孟以次为氏。明初有曾德者,德官浙东,俗呼金牌元帅。自山东金乡闽迁中⑶,传二十余世。

  柯

  按《氏族略》,柯以邑为氏。宋熙宁间,柯述判漳州,卜居于泉。国朝嘉庆间,其后人柯和斗始迁省,传三世。

  萨

  按闽中萨氏,蒙古萨喇布哈即思兰不花。后也。元至正间,其后人萨仲礼官福建行省检校,留居闽,传二十余世。

      校 注

  ⑴原文作“及第滔”,“第”字误,应为“弟”。

  ⑵原文作“拆居”,“拆”字误,应为“析”。

  ⑶原文作“自山东金乡闽迁中”,有误,当作“自山东金乡迁闽中”。

  

版籍略四(宗教)

  

 宗 教

    回 教

  堂 所

  城 内 安泰桥下清真寺。查该教泉州最多,邵武次之,厦门又次之。本境只一所,入教者亦寥若晨星。

  入教人数

  共二十余人。

    耶稣教

  堂 所

  城 内 南后街、度鸡里。

  乡 间 南屿、都巡、新宅、上假、洋里、瓜山、沙石当、长岸、辖属城乡共十所。

  入教人数

  共七百五十余人。

    天主教

  堂 所

  城 内 旧米仓

  乡间、占阪、梅岭 辖属城乡共三所。

  入教人数

  秘不示人,无从查考。

 

版籍略五(实业)

  

   实 业

  闻之管子曰:“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夫管子之限制四民,而务求其实,非以富强之道胚胎于此邪?自文明进化,宙合更新,学校如林,祛儢持世,而拘拘汉学者,不得为信士矣。若农、若商、若工,墨守陈法,故步自封,均退立于失败之地,亦势之所必然也。故士徒谈空理,谓之无士,农徒知力作,谓之无农,工不谙巧制,谓之无工,商不能阔步五洲,谓之无商。无士、无农,无工,无商,欲立国于椭球,以与列强竞争,岂有幸哉?吾见其日贫日弱,日危日削而已矣。故欲国富强,必先振兴实业,欲兴实业,必先制造四民,欲制造四民,必仿管子崇实之法。一转移间,而盐、嫫可化为嫱、施,非仅略改头面,强傅以零脂剩粉已也。则甚矣实业之关系人国贫富强弱,固如是其大也。是乌可忽诸?

    士 类

  宦、绅、举、贡、监、廪、增、附及大小各学堂学生,约居人丁七十分之一。

    农 类

  田、园、场、圃、森林、畜牧,约居人丁十分之四有奇。

    工 类

  各色工匠,船政,艺徒诸厂,官工机器公司、手工局所劝工习艺人等,以逮官私小工,出境雇匠,出洋佣工,约居人丁十分之一有奇。

    商 类

  居贾行商,店伙肩贩,约居人丁三十分之一有奇。

地形略上之一(区域甲)

  

   区 域甲

  本境为福建省会附郭首县,与闽县同城,均受治于福州府。本境治城右偏,城外之西北悉隶焉。

  经线 京师偏东一度。无零分。

  纬线 北极出地二十五度有奇。

  福州府统治十邑,无自治区。四至八到已详《闽县志》。

    本境四正四隅

  东接壤闽县境 西界永福县境,曰后尾,曰尖兜,八十余里。南交闽县境一里而近。北界古田县境一百九十六里。东南接壤闽县境,一里有奇。西南界永福县境,曰大樟,七十余里。东北界连江县境梅洋,七十余里。西北界闽清县境一百里有奇。东西广一百六十余里。南北袤三百里。

    新定区划

  本境分二十二区,县治居会城之西,辖西北二城,定为城内区。城外东北曰西园区。北曰富村区、大北岭区、小北岭区。西北曰西湖区、柑蔗区、竹崎区、白沙区、官源区、大穆区、穆源区。西曰文山区、洪塘区、都巡区、溪源区。西南曰浦东西区、凤冈区、南屿区、仙阪区。南曰上渡区。其分县之在西北与古田、罗源、闽清接者曰大湖区。

    城内区

  县治曰城内区,分五段。

  中 段

  总督口有到任桥、有总督衙。督辕箭道内设督练公所。

  小龙湫

  总督后

  东 段

  宦贵巷本属闽辖,以万寿巷互易焉。

  南 段

  南大街有安泰桥,东属闽县。

  杨桥巷即登俊里,有警务总局。

  郎官巷

  塔 巷即文兴里。

  黄 巷即新美里,唐黄璞尝居此、故名。

  安民巷

  宫 巷即古仙宫里、有武圣庙、有宫巷学堂。

  吉庇巷即魁辅里。

  牛育巷河沿即桂枝里。

  南后街上有杨桥、下有清远桥、俗呼澳门桥,又有敬业学堂。

  澳门桥下有林文忠公祠、内设铁道局,又有警务分局。

  侯官巷

  怀德坊

  侯官县前有本县衙、本县学、及教官衙、典史衙。

  花封别径

  天皇岭有朱子祠、内设求是学堂。

  来里巷即来魁里。有先贤石室,祀朱子。祠内设公立第二高等小学堂。

  城边街有三皇庙、再上即乌石山麓。有先贤卢氏祠、闽县学堂、有沈文肃祠、王文勤祠、致用书院、今改设师范简易科,有范忠贞祠,内设全闽师范学堂,并附立小学堂一区。

  衣锦坊

  文儒坊有文儒学堂。

  光禄坊有光禄吟台故址。

  丰井营

  水流湾

  小水流湾

  小花巷

  雅道巷有阅书报社。

  闽山巷

  南三官堂有府立南城学堂。

  后 巷

  金斗桥

  春育亭有春育学堂。

  横头街

  大 营有逊志学堂。

  二营巷

  三营巷

  白水井有女师范学堂。

  李园里

  官园里

  穿山境

  三穿井

  仓前河沿有仓前桥、江都桥、又有二桥亭。

  仓王庙

  仓角头有坊表,有观我学堂。

  水玉巷

  察院庄

  营房里

  玉山涧河沿有老佛桥。

  隆普营有道山学堂。

  永祚社

  西 段

  府西铺即府前街。

  西门大街有定远桥,有万寿宫。又有西城高等小学堂。

  旧米仓

  后曹河沿有卧湖桥。

  后 曹有共学书院旧址。

  长池头

  城边曹

  小锦巷

  西峰里有竟成学堂。

  余府巷

  谢婆巷

  官厅后

  马房巷

  西牙巷

  达明河沿

  虎婆宫河沿

  元帅庙河沿

  孙老营

  小排营

  麻竹巷

  善化坊有府立西城学堂。

  太平桥

  文藻山河沿有双抛、彩虹、益山、潮通玉沙、观音诸桥。

  富 巷

  富横巷

  保定巷有警务分局。

  枣园里

  大钟寺

  海道里

  上光顶

  西园亭

  王厝园里

  大营里

  驿前桥

  小园巷

  打线营

  金斗桥

  车弩境

  驿 里

  洋尾园

  潘安巷

  五福巷

  北 段

  府直街有府衙、府经历司狱衙、东属闽县。

  北大街

  下土埕

  北珠妈庙

  夹道坊

  正一行营

  涂街里

  渡鸡口

  三山馆

  北后街有北冶学堂。

  择日街

  府 巷

  府东廊

  府西廊

  粮捕里有皇华使馆,有理事同知旧衙。

  营 尾

  元翰巷

  桅杆后

    汤井门外

  西园区

  西园区位本境之北偏东百八十杪,跨汤、井二门,南距井楼门,约九里。东南距汤门约八里半。大北岭障其北,东岭鹅鼻岭、大坑岭峙其东。三峰耸翠如列屏然。近乡之山,南有凤山,北有玄坛岭,玄坛古庙在焉,为诸乡会议之所。庙后有文昌阁,傍列精舍十余楹,为诸乡讲读之所。乡之前有白莲浦,潮汐往来,田园资以灌溉。浦边有一古塔,明陈培所所建。叠石嵯岈,如戴鍪屹立而听号令者。土著多陈、吴二姓,户口不多。其上有坑头乡,下有中亭乡,皆本乡之附庸,合计共二百余户。多习农业,间有习工商者。乾嘉时,文风最盛,才人辈出。今此风稍衰,而章甫缝掖,号称通儒者,尚不乏人焉。故其俗仍朴茂,为各乡所称。乡之四隅。东,曰:厚山、居民百三四十户,有陈、吴、郑三姓,其山麓向南有明陈培所墓。崎山。居民百四五十户,有陈、王、朱、翁等姓。逾山峡而下,与闽县之苔井交界。西,曰:磐石、岑亭。亦名琴亭,傍山而居,前后约百四五十户。另有墓亭一所,小乡亦属焉。相传明陈培所有七墓,一见上,一在此地,余未详。过此,则为富村区之领乡矣。南下申明亭亦曰思儿亭。父老传言,明戚南塘元旦出军讨倭,路经此地,令兵士毋回顾,违者斩。其子回顾,斩之,凯旅至此,哭之恸,后人因建亭以志之,名曰思儿。桥之号“惨恻”,亦以是得名,未知确否?越潭鲗桥,亦曰惨恻桥。有□兜、程姓,约三四十户,业农。红墙、杂姓三十余户,多业农圃。山头角、约八九十户,多张姓,业农圃。营迹、四十余户,多林、万二姓,业农圃。营房里、杂姓,二十八户,业蔬圃,背城而居。左折入井楼门。绕城而过,则为河尾。河尾、背城而居、杂姓五六十户,地出温泉,兼擅林木鱼池蔬圃之胜,销夏者多游宴于此。汤边、分东、西二乡,多林姓,约百三四十户,附居有渔户数十家。湖胜、杂姓,四五十户。斗门、分上下二乡,约七八十户,多涂姓。洋下、分上、下二乡,杂姓,约四五十户,地颇污下,岁有水患。凤山、旧名湖屿,约三四十户,有吴、倪、李三姓。水头、杂姓,百二三十户。前岐头等乡。杂姓,百余户。越境则为闽县。曰坑头、涧田、二百余户,有林、黄、蔡、高各姓。埔党、黄姓,四五十户。泉头、分上、下二乡,约百余户,多张、高姓,业农、樵。杨阪、约百余户、有杨、李、朱、徐等姓。廷坑、杂姓,三十余户。龙坑尾、林姓,约五六十户。其西有崇福寺,旧名象福,香火颇盛。钱家谷、三十余户,有钱、林、莫三姓。郭前、朱,钱二姓,约四五十户。下井、林、潘、陈约三百余户。下楼、三四十户,多林、卢姓。东埔顶、沈姓,约四五十户。下店、杂姓,四五十户,有衢市,盐仓在焉。桥头、与下店相属。岭下、杂姓,百余户。秀山、有张、朱、赵三姓,约百户余。溪里、赵姓、约一百户。满洋、林姓、十余户。汤畲、多黄姓,约三百余户。居民业农、樵,多产茉梨。篁墩。赵姓,二十余户。至此又与富村区迤北之战坂乡交界。

    北门外

  富村区

  富村区一名浮村。位本境之正北,距城十里,乡分为三。居其前者,曰前面。杂姓约六七十户;居其后者,曰后面。张姓约三四十户。右,曰:墙头。有郑、钱、胡三姓,聚族而居,约四五十户。人习四民之业。郑姓最盛,科甲蝉联,有绾铜章墨绶,而拜百里侯者矣。有执经登高座,而称讲师者矣。远倚有莲花峰,有唐王忠懿王之墓。顶锐身圆,若菡萏然,为本区之屏障。乡之东界西园区之磐石、岑亭,南界西园区之□兜、红墙、山头角。西,曰:文斗店。杂姓,十余户。曰:湖前亭。高、陈两姓,百三十余户。曰:魁炉头。郑、江等姓,约百余户,由此分两途,左折五里入井楼门,右折三里入北门。曰:义井。背五凤山而居,有张、蔡、胡等姓,约百三十户。曰:王墓。郑姓,四五十户,山场多,田地少。曰:梅柳。张、齐二姓,约百余户。曰:龙腰。杂姓,八九十户,田少,惟灌园种蔬以自给。曰:崎下、曰:崎上。两乡共百余户,杂姓居民,多为墓佃,或兼灌园,耕作甚少,上有北坛。曰:桥头亭。杂姓,三十余户,业蔬、圃、肩贩。至此与西湖区之窑角交界。北,曰:厦坊、前、后、左、右,散处百余户,方姓业农,农暇,多以捆屦为业。下张、方、赵两姓,约二三十户。秀山后、马嘶桥、约五六十户,多李姓。后塘、土头里。李、吴等姓,约五六十户。又有战坂。按《榕郡名胜辑要》,石晋开运三年,南唐兵与福州将军李仁达大战于此,故名。八墩位莲花峰之前,曰:桥下柳,有耶稣教堂兼立师范学堂在焉。以格致书院学生为代表,近乡人多游学其中。曰:石厝里、曰:坂墩。与石厝里相属,约八九十户,有石、林两姓。曰:许厝里。许姓,四五十户。曰:塞兜。黄、张两姓,三四十户。曰:斗顶。黄、郭、 陈三姓约八九十。曰:洪厝里。洪姓,三四十户。曰:西边垅。林、李、黄三姓,约六七十户。此皆战坂之联乡也。又有新店、杂姓,百余户,有市镇盐仓、典铺,颇繁盛。官路、李、连、林三姓,约三十户。古城、杂姓五六十户。后坂、刘、陈等姓,六七十户。溪墩、王姓,五六十户。山头墩、与溪墩相连,有蓝、杨、湖等姓三四十户。猫头山、志名升山,又名飞来山,下有居民六七十户,曾、李等姓。山场多,田地少,耕、樵为业。赤桥、多张姓,约四五十户,人习耕、樵。龙潭里等乡。龙潭里少人居,有水磨二十一枝,水碓两枝,近山之水皆入焉。由此折西北而上,则入桃枝岭矣。即小北岭。

    井北门外

  大北岭区

  大北岭区在县治之北,距井楼门三十里,距北门三十里有奇。以梅岭为中心,而以东岭、鹅鼻岭之领乡属焉。梅岭土著,不满三十户,市镇殷繁,为各乡凑合之区。戍其地者有汛弁一员,掌诘盗止奸,为土人之保障。区之东,曰:恩顶、杂姓,五十户。竹园、吴姓、二十户、二乡多虎暴。岭头乡、牛角垅、杂姓,十余户。后坪、多颜姓,约三十户、内有大帽山绝高、鹅峰寺在焉。邻近均无虎患。雷厝坪、黄姓百余户,里许至中元境内,有茶局,设机器以制花饼。十余年前颇盛,后经折阅歇业。洲洋尾、黄姓百六十户。水鸡口、民居不过二、三户。隔下、杂姓,六十余户。此鹅鼻岭之领乡也。再出为岭头墩、多陈,黄姓,约百三四十户。陈洋、多连姓,约百八十户。捷坂、杂姓,约百户。后房、黄、吴两姓,约百六十户。关田、杂姓,三十余户。分溪桥、杂姓,十余户。牛汶、百余户,有张圣君庙。岁旱土人每祷雨其处,内有莺哥、独屏二山,为名胜地。以上各乡无他产,惟茶、柴、薯、粟而已。此东岭之领乡也。由牛汶东北,折至梅洋,是为连江县界。西,曰:湖墩、有廖、郑、汤、陈四姓,约二百余户。大洋、池姓,七八十户。垅头、张姓,约二百户。山洋坑、林姓,约百户。溪湾、欧阳一姓,七八十户,其地有土寨旧址。院前。曾姓,二十余户,产茶及柴竹。由院前上芙蓉峰,与小北岭区分界。南曰:观音仑、有二十余户,由西园迁来,皆陈、吴二姓。贡彦岭、陈、林、吴三姓,约七八十户。猫椆、茶山、两乡户口均不多。宦溪、约百余户,钱姓者别居一处,乡有市镇,有官设税馆。陈坑园、少人居,仅两三户。黄田、郑、林、张、伍等姓,约二百余户。连白、洋山宅、畲民所居。井仔、山寮十余户,杂姓。七星坪、杂姓,数户,采茶为生。牛汶、别一牛汶,与东岭不同。居民三四十户,洪、张二姓。红庙、杂姓,十余户。火烧阑、张、陈二姓,十余户。白土、张、陈二姓,十余户。溪尾、张、陈二姓,十余户,与白土、火烧阑二乡分立,成鼎峙势。由此左越虎爬岭,抵汤畲,是为西园区界。北曰:黄土冈山宅、畲民所居。后垅、郑姓,三四十户。罗汉、邱、汤两姓。月洋、三四十户,袁姓,地产图章石。峨眉、陈、林等姓,百余户,地产纸、竹及茶。中楼、南边、半岭、以上三乡皆山宅,为畲族所居之地,户口不详。板桥、孔、周二姓,四五十户。降虎、有戚恭将古寨在焉,亦有市镇客寓,再过为洪水桥,有界牌,路通汤岭。碍窑、有碗窑古迹,民居约百余户,分何、郑、池等姓。大山、何姓,四五户。增楼、连姓八十户,本鹅鼻岭领乡,以地望属北,割隶于此。弥高、张、李、萧、黄等姓,约百户。世有科名,乡颇不陋。弓竹山。张姓,二三十户,地产茶、柴、粳、秣。由此走汤岭,与连江之岩角交界。

    北门外

  小北岭区

  小北岭区在县治之北偏西百八十杪,距北门二十里,以长箕岭为中心。长箕岭一名桃枝,又名长机。下连小北岭,如神龙蜿蜒,脉络相续,掉头于其背上,作回顾势。踞其上者,复有见天岭,如云母屏风障蔽,后面岚影天光,时相映射。土著有汪、倪、张三姓,约百余户,鸡犬相闻,自成一村落。东有鹅洋、二三十户。西洋、黄姓,三四十户。长湾里、二十余户,乡旁有水碓一枝。上岭三里为翠微院,风景颇佳。黄坑、林姓,约八十户。溪下、李、谢两姓,约百余户。左岭、数十户。大横、数十户,由兴化迁来于此。过东坑、岳姓,二十余户。九峰、陈姓,八九十户,内有禅寺一所。南洋、陈姓,二三十户,自九峰迁此。洋坑、赖婆里、山宅、畲族所居。芹石等乡。张、瞿、潘、林四姓,约二百余户。土狭人稠,颇患贫苦,多以挑米佣工为业。土产亦有粳、秫、早谷三种。由芹石越芙蓉与大北岭区之院前交界。西有长长垅、两山夹溪,少人居,其水直通下楼。柯岭、十余户,由罗源迁此。文石、俗呼石石,林、张两姓,约九十余户。社坑、郑、李二姓,六七十户。左拔、俗呼左白。河洋。余姓,百余户,此地禁烟甚严,乡中无一人吃洋烟者。由此南下冈洋,人⑴大湖分县界。北,曰:上万洋、高姓,十八户。下万洋、林姓,十余户。吉山、即铁坑、陈姓,二百余户,离乡七里、为石竹山,与永福石竹山同名。有银矿,从前不谙采炼新法,故既举复废。官园、施姓十余户。坂头、刘、陈两姓,二百余户,以上各乡、多产粳、秫及柴。路口、徐姓、百余户。点洋、施、吴、陈、杨等姓,三百余户,乡俗顽梗,有掠人勒赎,图命讹诈种种恶习。梅坑、山宅、畲民所居。湖里、高、徐二姓,四百余户。飞坑乡、山宅、畲民所居、约四十五户,土瘠人贫,均为外乡佃户。土产粳秫及竹。日溪、刘、何、高、赖等姓百余户,列居两岸。中隔一溪,有渡船北通罗源大路。文洋、周、陈二姓,二百余户。杉洋、蒋、林、纪三姓,约四五十户。匾□坑、陈姓二十余户。党洋、此亦山宅,畲民所居,多雷、蓝二姓。寿山、黄、王、陈三姓,约百余户,产粳、秫并产田石、水晶、图章石等物。南峰、杨、潘两姓,约二三十户。内有七穿井,泉极清洌,相传饮此泉,人物较聪秀。东坪、山宅畲民所居,邻近有黄巢寨古迹。古楼土盾、有客寓,少人居。梓山、萧、黄、郑三姓,约百七八十户。邻近有皇帝殿,洞旁多黄杨木,产冬筍、粳、秫、柴、竹。西楼、崔姓二十余户。张洋亭、有客寓,居民约数十户,皆杂姓。多桥亭。曹姓,十余户,始名侧桥,俗嫌不祥,改今名。过此为分胶山,与罗源交界。东南,曰:上楼、王、梁二姓,约百余户。中楼、人居不多,有水碓一枝。下楼、王姓,百余户、内有五县寨泛地,并有市镇二十余间。光绪三十二年七月间,溪水骤下,将铺户冲没,溺死八人,今只余旧址。蔡岭、郑姓三十四户。土产早谷、粳、秫、茶、筍及柴。青石溪、有石桥,畔有人家,仅数户,有客寓。聚齐亭、何姓,数十户,相传为戚南塘行军聚齐之地。岭头、杂姓百余户,内有市镇。石牌墩。伍、吴两姓,百余户,有石牌寺,在其地。旁有庖牺谷,黄勉斋先生之墓在焉,朱文公昔年尝讲学于此。由此逾岭为龙潭里,入富村区界。西南,曰:叶洋、分内外二乡,詹、陈两姓,约百余户。桃田、六七十户。牛洋、四五十户。贵洋、陈、林两姓,约七八十户,附近有松葊寺。上仑、陈、李两姓。约百余户。大坂洋沙溪。何、陈二姓,六七十户。由此下岭,直达官源里,为官源区界。

    西北门外

  西湖区

  西湖区位本境之西偏北百八十杪,跨西、北二门,距城各里许。内浮褒忠祠、开化寺两片壤,藻饰丹青,与湖光相掩映,间有宛在堂在焉,明侯官人传汝舟所建,一名小孤山。为游人集憩之所。湖中遍种紫菱,杂以蕴菜。湖上多植坊表,面湖而立者,有西湖书院一区,今改为高等小学堂矣。绕湖而居者,有窑角、湖尾、荷亭、与湖西第一亭,相连为一境。马厂亭、井边亭、后县等乡,多杂姓,户口畸零,有百余户者,有数十户者,有不满十户者,居多以种蔬肩贩为业。风俗朴野,即求一带经而锄者,盖不易觏也。本区之东,界北水关闸一带城垣,西为外马坑。杂姓,百余户。上有厉坛峙焉。为白龙、人居甚少,多以墓佃为业。为宝福、杂姓五六十户,多植果木。乡有宝福寺,以是得名。邻近又有地藏寺,僧众均无多,香火不甚盛。为梅亭、杂姓百余户,山场颇宽,多植果木。为凤凰池、杂姓六七十户。为内福屿洋、为外福屿洋。两乡共二十余户,有杨、吴、李、郑等姓。由此越张都墓湖,俗名状元池,大逾百亩,每岁畜鱼,获利甚厚。抵洪山桥东岸,与洪塘区交界。南,曰:祭酒岭、杂姓十余户。曰:捷报里、在将军山下,王姓十余户,山上有将军庙。曰:坊下。以路旁多坊,故名,杂姓十余户。再过为拍铁桥,拍铁桥折而上有西院,皆废疾之人所居。桥畔附居者有十余户,均孙姓。右折为柳桥,杂姓,十八户,多业圃。左折越西禅寺,寺为闽中大丛林,僧众不下百余人,香火极盛。入浦东区界。北,曰:白水塘、有李、马、林等姓,约四十户,多为墓佃,少力田者。台后、铜盘、两乡合为一境、张、吴、郑等姓,约六十户,山多田少,民甚瘠苦。竹柄、杂姓,二十余户。亦多山少田。溪头亭、即粗芦店、杂姓,十余户、皆邻乡迁居于此者。丞相坑、分内外二乡,林、徐两姓约百户。螺峰、属下马鞍。马鞍。与螺峰共一境,约百余户。有谢、苏、张、李等姓,田少山多,林文忠公之墓在焉。逾马鞍山为鹁鸽垄,入文山区界。

      校 注

  ⑴原文作“人大湖分县界”“人”字误,应为“入”。

 

地形略上之二(区域乙)

  

   区 域乙

    西门外

  柑蔗区

  柑蔗区在县治之西偏北百八十杪,距西城六十里,土著三千余户,程、洪为大姓。间有张、邹、林、郑各姓。有业儒者,有力田者,有牵车、服贾者。乡分洲头、洲尾、横屿、数村,绅设初等小学堂一区,而盐仓亦在焉。夹洲多植橄榄、桑蔗,颇称富庶。西曰:昙石、黄姓,四百余户,习四民之业。白石头、多叶姓,约三百余户,习农商操舟。岭头、林姓,七八十户,习农、商、蚕织。店头,林、叶两姓百余户,习四民业,兼习蚕、织,又多出洋经商。联头。程姓,二百余户,习四民业。近蚕业颇盛,土人又多出洋,赴暹罗各处为商。过江为白龙洲,入竹崎区界。西北曰:青岐,杂姓,八九十户,田少,多种橄榄。与竹崎隔江对峙。南曰:港边、杂姓,百余户,力田,兼习操舟。横岐、杨姓,二百余户,力田操舟,并制船户竹笠。檀山,王姓,四十余户,习操舟。鼓山洲、杂姓百余,习耕种。厚屿、又名下屿,林姓,百余户,农商为业。小桥。张姓,又有渔户,附居者多杂姓,约共三十余户,力田,兼习操舟。再下为盐船岸,入文山区界。东南曰:洽浦、洪姓,三百余户,习四民业。西山、詹姓,三十余户,习农业。溪头港、陈、林两姓,六七十户,力田,兼操舟为业。徐厝墩、徐姓,四百余户,习四民业。中房、陈姓,七百余户,多力田,有业儒者。桐口、杂姓,三百余户,多业商。溪下亭。人居不多。与官源区之官口,隔溪相对。按地势,西湖之西文山,其南浦东西,再西,洪塘、凤冈,西北柑蔗,官源、白沙、大穆、大湖。迤南穆源、竹崎,都巡,南屿、溪源、仙阪、上渡,南北方隅,仍不若兹之顺。

  竹崎区

  竹崎区在县治之西偏北百八十杪,距西门五十里。其位置扼闽江之西岸,西岸上下,各有数乡。由西岸右折而入,上下复有两溪,上曰小穆溪。溪之南北岸,乡以十数。下溪之名不传,北岸寥寥三四乡,南岸则一望皆山,绝无人居矣。今以竹崎为中心点,而以沿江西岸上下各乡,及上下溪之南北岸各乡属焉。竹崎背山临江,居民杂姓,有邢、胡、吴、歌⑴阳等姓。二百余户。市肆骈罗,森林发达,多植青果、桔柚。其地有分司,有汛弁,有厘金局。沿江一带,驳船凑泊,亦上游一繁盛之埠头也。闽江西岸迤上之乡四。曰:唐举、杂姓,三四十户,习农、商。金钟阁、十余户,业耕种。上崎、杂姓、二拾余户。程湾。杨、邓等姓,拾余户。再上为源口,入穆源区界。迤下之乡四。曰:榕岸、高河、白龙洲、荷洋。再下为石门峡,入都巡区界。小穆溪北岸之乡八。曰:溪口、亦名下溪口,以其上有大穆溪也。在本区则当称为上溪,以其下复有一小溪也。是处居民皆杂姓,不过十余户。萧厝壑、萧姓,八十余户,耕种兼撑船为业。潘头、杂姓,二十余户。圆厝前、杂姓,四十余户。文山下、四五十户,耕种为业。上塅、三四乡散处,总名上塅,共百余户。杂姓,产柴、炭、棕、竹、筍、板料及米,其上有倪山陈北山先生之墓在焉。南阳、杂姓,二百余户,产与上同。外洋。杂姓,百余户,产同上。由此入三十里,与永福之白云乡交界。南岸之乡四。曰:中楼、杂姓,二十余户。东岛、杂姓,四十余户,其后有五谷岩,山势高竦,风景颇佳。岩前有庙,祀徐、赵、薛、韩、玄、伍、柴七真人,为远近乡人祈梦处。土人迷信甚深,云仙人示梦极灵验,祈者益多,亦风气未开之一证也。庐里、杂姓,七八十户,产与上塅同。峰连。钟姓,二百余户,产与上略同。越境亦属永福界下溪。北岸之乡为山洋顶范、杨等姓,二百余户,习耕种,地产火柴、火炭。中埕、杂姓,二十余户,习耕种。竹桥、杂姓,二三十户,习耕种。汶洲。杂姓,约百户,多种杂谷,乡有小港,春夏可泛小舟。由此南下属洪塘区界,已上所列本区之领乡也。

  白沙区

  白沙区在县治之西偏北百八十杪,距西门六十里。本区地势如匹练双横,可分南北两大段。⑵之东达角洋,与大湖交界,西达叶洋,与青岐属柑蔗区。交界。北段之东抵半领,越境为箬洋,属大湖界。西抵马坑,越境为大小寨,属大穆区界。而白沙则地当冲要,南北段各乡出入之总汇也。白沙土著,约二百户,皆杂姓。人习四民之业,市肆骈阗,货物充斥,有官设驿站在焉。今以白沙为中心点,而以南北各乡隶之。南段所属,凡十五乡。曰:叶洋、杂姓,三十余户,民习耕作。可河、郑姓,二十余户,习耕作。溪头巷、张、刘等姓四十余户,耕种为业。厚义、一作厚惠,张姓,二十余户,习耕作。姑物、邢姓,十余户,耕作。宝镜、叶姓,二十余户,耕作。里楼、源格、两乡相连三十余户,杂姓,习耕作。东溪、杂姓,二十余户,习耕作。秦洋、杂姓,约三十余户。锄头、高姓三十余户。澎湖、杂姓,二十余户。等毛、亦名德毛。碎米石、与等毛相连,共三十余户,杂姓。角洋。何姓,约二十余户。北段所属凡十四乡。曰:云头岭、陈、王、郑三姓,六十余户,业耕作。马坑、约六七十户,多林姓。仙山边、南山,两乡相连,共四十余户。孔洋头、吕、吴等姓,六七十户井下、杂姓,三十余户。溪坪、杂姓,十余户。漈上、青坑、半岭、三乡相连,共四十余户,多习耕作。化云、杂姓,四十余户。下宅江姓,六七百户,人习耕种。土产有龙眼、青果、杉木、筍丝等物。兰柄、五六十户,多李姓。黄溪。杂姓,三十余户。

  官源区

  官源区位本境之西偏北二百四十杪,距西城三十五里。本区以龙岭为中心点。龙岭已上,左右分两大溪,而龙岭则溪水会流之处也。左溪发源于鹞山下,右溪发源于溪源里,二水经流屈曲分支而下,至龙岭,乃合而趋于怀安。两溪之旁,分田画井而居者,犬牙相错,皆本区之领乡也。左溪之北,直达罗坪,与大湖分界,南达葛歧畲,与柑蔗区之溪下亭交界。所属之乡,凡三十。曰:罗坪、四五十户。深垅、四五十户。洲洋、七八户。洲满、严姓,四五十户。南浦楼、多田地,少人居。瀛洲、丘、许、潘、池等姓,四五百户,乡多山田 。山蒲垅、人居甚少。黄大坑、王姓,六十余户,多以耕种为业。龙岩、七八户。白箬坑、李姓,四五十户。云坑、蓝姓,二十余户。下洋、陈姓,十余户,此处分两路,一向北,直上三里达云坑,一向北,右折过桥亭,达山蒲垅。有关防、土著、有游、杨二姓。古土盾、陈、杨二姓,五六十户。大岩下,苏姓,百二十余户。里店、陈姓,六七十户。白石洋、陈、林两姓,百余户。苈里、刘姓,十余户。埔后、苏姓七八户。埔前、董、李等姓。坂尾、与埔前相连,共二百余户,多张、林等姓。上宅、杂姓三十余户。沙溪、何、罗等姓,地产竹。曲马、何、江二姓,五十余户,力田为业。下廷坑、陈姓,二十余户。对面山、一名东面山,李姓,十余户。下垅、畅姓,十余户。牛头、崎亭、少人居。由此北行里许,至陈塘桥,过桥半里即达龙岭。流洋、居民约二三十户,勤于耕作,田土极肥美。葛歧畲。人居甚稀。此循左溪即发源于鹞山下者。以北,迤逦南下之属乡也。右溪之南,达官口与柑蔗区之徐厝墩交界。官口过溪,为溪下亭,亦属柑蔗区。北达乌石,与白沙区分界。所属之乡凡二十有七。曰:官口、邹、陈、林、洪等姓,五六百户。下村、由龙岭过溪里许,有狮公殿在焉。由此再行里许,即至下村。大坪、与下村相连,郑、高两姓,五十余户。西境、李姓,二百余户。东境、畅、陈二姓,七八十户。新境、洪姓,百余户,新境及西境三乡多出溪粉,销数甚旺,俗称官源里粉干。增湾、杂姓,六十余户。仁山、姜、刘二姓。七八十户。安邦、林姓,四五十户。黄坑、林、王二姓,三十余户。牛豆、许姓,百余户。侯官厝、江姓,二十余户。溪垅、六七十户。匾坪下、人居不多。唐田、院里、谢、黄、王等姓,共百五十户。石龟、郑、李二姓,七十余户。廷坑、池、魏两姓,七十余户。溪尾、只两三家。溪坪、杂姓,四五十户。龙骨、十余户。山兜、十余户。白大、阮姓,三十余户,此地系从前驿站,尚有马槽在焉。境厝里、仅四五户。虎仔、蔡姓六七,隔里许,有梁山院,为前朝寺宇古迹,前因劫夺行旅,寺为官毁。溪源里、邹、陈二姓,十余户,由官口迁入。乌石。洪、邹两姓,十余户。此循右溪即发源于溪源里者。以南盘旋北上之属乡也。

  大穆区

  大穆区位本境之西偏北百二十杪,距西城约百里。本区以溪口乡为中心点,而以大穆溪左右岸及闽江东岸之各乡并隶之。溪口土著张姓,约百余户,多业农商。乡之中,绣壤交错,市肆星罗,为各乡货物委输之总汇,颇称繁盛。由溪口沿溪行,直达大坑桥而止。夹大穆溪左右岸而居者共十乡。达大杭桥则入大湖所辖之丁山界。由溪口北折循闽江东岸经行达谢湾而止。沿岸而居者共七乡。过谢则入古田所辖之牛头塘界。大穆溪左右岸之乡,曰小寨,曰大寨,大小寨本处大穆溪之下游,缘为入溪各乡所必由之总路,故聊附丽于此。二乡共八九十户,杂姓,多植果木。曰大穆溪,杂姓,二十余户,业农、商。曰潘安厝,林姓,三四十户。曰铁打桥头,杨姓四五十户。曰院埕,杂姓,五十余户。习耕作,兼榨茶子为油,输出颇旺。曰牛场,曰程头店,两乡相连,张姓七八十户,物产与院埕相同。曰龙峰山山有炊饭石,俗传龙峰寺产米,炊饭石产酒。其石不时自鸣,古迹犹在。山下有民居二三十户,物产与上相同。曰大杭桥。李姓,百余户,土人多以榕油为业,岁出数千石。闽江东岸之乡,曰象鼻山,人居甚稀。曰下洋,杂姓,六七十户,习耕作。曰汤院,陈姓,五六十户,耕种为业。石人浦至此,华离隔绝。中有祥溪口、三官塘、梅埔、大箬、乾鹊口、白芒、雷坑口、水磨、湖柄等乡,则属闽清县辖。再上有小箬、南坑、过洋等乡,则属大湖分县辖。虽非密迩,尚有属县之关切。由大升过溪,曰安仁溪,刘姓,三百余户,是乡无田土,居民多种青果,及撑米船为业。曰罗洋,仅三数户。曰谢湾,刘姓,三数户。此三乡者虽孤悬海外,阻隔殊远,亦本区之领乡也。

  穆源区

  穆源区位本境之西偏北百二十杪,距西门约百里。本区以穆源溪南岸之桥头乡为中心,而以南北岸指本溪两岸。各乡,及闽江西岸由穆源溪折上,即闽江西岸,与大穆区所属之东岸相对。之各乡属焉。桥头乡杂姓八九十户,傍水依山,自成村落。有市镇以转输货物。有保甲以维持治安,有盐馆以主持课税,有学堂以培育青年人习农商,俗颇质朴,实本区数十乡之表帅也。南岸之东达源溪口,与大穆溪纡斜相对。中有源口、或名鼋溪,土著百余户,均吴姓,田地无几,多产橄榄。金沙、吴、石等姓二三十户习耕作。奎石、张、翁、黄等姓,百八九十户,多种乌柏、李树。中有市肆,颇不枯寂。超墘、郑姓,三百余户。格里、郑姓,四十余户。北山、陈姓,四十余户,皆山田。官路、郑姓,七十余户。淡芦、郑姓,三四十户。大谟、黄、林两姓,百余户。汉头、四五十户。过山、杂姓,三四十户,皆山田。院岚、陈姓,四十余户,皆山田。园坂、陈姓二三十户,皆山田。岚口、吴、郑等姓,六七十户。横苈陈姓,二三十户。是乡田野稍平,多习耕作。由此行二里许,即达桥头。等乡。西达黄义坑,与永福之拱桥交界。中有新厝坵、温姓,五六十户,皆山田。溪源、张姓,七十余户,皆山田,有古寨在焉。安章、陈、林等姓,百余户。举口、杂姓,二三十户。箬洋、张姓,七八十户。南源、即里头垅,张姓,三四十户。仑中、张姓,八九十户。黄义坑杂姓,十余户等乡。北岸之东,由洋后起点由洋后折上行达下崎,属闽江西岸西达下寮坪,与闽清交界。中有过溪、郑姓,二三十户。鸿尾叶姓,三百余户。南洋、朱姓,约五十户。古洋、杂姓,约四十户,与南洋两乡,均在下崎山后。石门山、古沙里、两乡均杂姓,人居寥寥以农,樵为业。栢溪、千里洋、湖边、榜上、南坑、石圳以上各乡,前后相连,多者不过三数十户,姓氏与石圳等乡,大略相同。等乡。闽江西岸由下崎杂姓三四十户,业农,商。起点,上达石郑、溪口,与大穆区之谢湾,隔江相对。中有埕头、陈姓,百余户,业农商,附近有观音亭在焉。青坑、黄姓,四五十户,习耕种。西园、黄姓,三四十户,习耕种。马坪黄姓,七八十户,多产青果。等乡。过此为闽清口,再上又有章洋、林姓,二百余户,习耕作。石郑、傅姓,三十余户。北溪、江姓,三十余户。水井堡、刘姓,三十余户。下埔、上埔两乡皆刘姓,不过三数户。诸乡,虽隔绝界外,中阻闽清口与马坪各乡不相联属。然既归本县之统治,则亦本区之领乡也。

  文山区

  文山区在县治之西,距城十里。入城分两路,一沿岸行,绕洪山桥直达西门,约十里。一走梅亭、过宝福,转入荷亭,至城约七八里。本区合文山里、林、郭、原等姓,四五十户,山多田少,土人兼为墓佃。内外浦里、两乡相联,陈、金两姓,约百八九十户,多业耕种。盐船岸有盐仓,小市挑盐泊船之所。居民多陈姓,约七十余户,业农。由此沿江行半里,至小桥。居民多张姓,又有 杂姓渔户附籍,共三十余户业农,兼习操舟。为附属乡,而以黄店为中心点。黄店,背山高安山。傍江,洪山江。土著多郭、原、林等姓。市上零星小肆数间,官以其地设制造局焉。区之东隔贵安山与西湖区之白龙交界。南逾高安山,过张都墓湖,与西湖区之凤凰池交界。西为牛远亭、谢姓,五六十户,以耕作兼墓佃为业。转官、杂姓,二十余户,耕作兼墓佃为业。杜坞、吴姓,二十余户,多力田。湖头、杂姓,二十余户、力田为业。下屿、林姓,二百余户,耕作兼种杂果。程田。杂姓,二十余户,耕种兼为墓佃。由此西北折,走鹁鸽垅,与西湖区之马鞍交界。北曰大夫岭、陈、罗、李等姓,约四十户。上凤池、下凤池、皆林姓、约各二三十户、耕山田为业。后壑、林姓,十余户,由尚干迁来。南宰坪、林姓,十余户,住山寮,种薯与松栢为业。李公山、宋丞相李忠定公墓在焉。鹁鸽垅。两乡人居甚稀、均不过数户。过此入西湖区界。详见上。

  洪塘区

  洪塘区在县治正西,距城十五里,以状元街即洪塘街。为本区之中心。栋宇云连,约计千余户,多杂姓。工者、农者、商者、方巾阔袖而业儒者,靡所不有,亦一繁盛之乡也。土人并能制麻竹篦梳,贫苦者或捞蚬以自给。东之领乡四。曰:洪塘里、杂姓,四五十户,业农圃。上店、陈、林两姓,四五十,多种橄榄,沿山北上五里,有观音亭峙立江上,傍无人居。郭厝里。郭姓,四十余户,以耕种操舟为业。由此过洪山桥入西湖区界。北之领乡三。曰:下店、陈、林二姓,二三十户。田地无多,遍植橄榄。高沙、约百余户。怀安、宋、元、明时县治旧址,有高、张、程等姓,约五六百户。与都巡区之侯官市交界。西北,曰:西边、约二三十户,习农圃。科坞、郭姓,四五十户、业农。横头街、十余户,业农。瓦埕街。杂姓。百余户,业农、商。由金山寺过渡,与都巡区之浦口交界。东南,曰:阵阪,杂姓,七八十户,业耕作、工、商。林厝墩、林姓,二三十户。习工、商,耕作。莫厝墩、莫姓,三十余户,多力田,亦有业孺者。柯厝墩、柯姓三四十户,各习耕贾。东陵州、李厝墩。杂姓三十余户,力田,兼业工,商。至新开垅口,与凤冈区交界。西南,曰:麦埔、施姓,百余户,习耕、商。瀛洲、俗呼岩州,杂姓二百余户,习耕,贾。塘下、刘姓,三百余户,业农圃,兼种时花。梅花楼。杂姓,五十余户业农商。由梅花楼过渡,为潘厝衕,入凤冈区界。

      校 注

  ⑴原文作“有邢、胡、吴、歌阳等姓”,“歌阳”乃“欧阳”之误。

  ⑵从上下文文意看,此处疑漏“南段”两字。

 

 

地形略上之三(区域丙)

  

   区 域丙

    西门外

  都巡区

  都巡区位县治之正西,距城三十五里。土著许姓二百余户,其愿而朴者,皆力本务,服先畴。其颖而秀者,则折节读书,而习为儒,有系籍圣贤者矣。乡之中有西国教堂,并附设医馆一区。民、教相安,尚无争哄。由其俗之不嚣故也。区之四隅,西与溪源区交界。东隔江与洪塘区交界。南抵葛岐屿,与南屿区之蔗洲交界。中之领乡十。曰:桥头、有盐仓,市镇居民约二百余户,多陈姓。左近有十四门桥,过桥五里,可达溪源宫。岐头、袁岐头、两乡皆杂姓、约数十户。陈宅、后山林、陈二姓,约百余户。洋中厝、青仔垱、董屿、陈、吴二姓,约五百余户。郭屿、葛岐屿。约百余户,业糖蔗。北达石门峡,与竹崎区之荷洋交界。中之领乡十有八。曰:浦口、有王、郑、林三姓,林姓最大,皆从尚干迁来,约五百余户。由此过洪塘江,即抵金山寺。,余剩、刘、廖两姓,约百余户。金桥、王姓,约百余户。厚美、张姓六百余户。油线、攀埔、两乡皆杂姓,约各四五十户,多业农。上街、林姓,千余户,业孺⑴及农,商。丘厨、萧、许二姓,百余户,业耕织。过洋、陈姓,七十余户,业耕作。石门街、张、林两姓,约二百户。路腰、杂姓,三四十户,业农。丰埕、俗呼空埕,杂姓,三四十户,业耕织。沙墩、卞、江两姓,四五十户,皆渔户陆居者。沙堤、俗呼沙岫、赵姓千余户,业耕织及商。侯官市、本唐、宋时侯官县旧址,有城隍庙古迹存焉。土著杂姓四百余户,田地甚少,多植橄榄、龙眼。乡中有山名龙台山,山上有塔,又有斗米山者,在乡之迤北江中,由此北行,过山麓,即达塍岸。斗米岐、少人居。蒙稿洲、约二三十户。堘岸。刘、翁二姓,二十余户。乡后有山名十甘园山,乡之东面临江,江边有山,即石门峡。

  溪源区

  溪源区在县治之正西,距城约三十里,本区以溪源宫内祀陈三相公,每天旱,远近乡人祷雨甚验。为中心点,而以西南西北及东向之乡隶焉。溪源宫地当冲要,为西南北数十乡出入之总汇,而东向各乡参列其前,如众星之拱北辰。萦回环护,其中绣壤交错,地旷人稀,与外间颇形隔绝,不啻桃源之别有世界也。东向之乡,曰:庄前、杂姓,百余户,业耕作。蓝柄、杂姓,百余户,业耕作。超山、杂姓,四五十户,业同上。罗汉洋、十余户,杂姓。鲤尾、杂姓,三十余户,业农。尾垱。杂姓,三十余户,皆渔民登岸者,业同上。由此过十四门桥,属都巡区界。西北上抵横楼,与永福交界。下抵陈坑里,与竹崎区之山洋顶交界。由下而上,共十九乡。曰:陈坑里、陈姓,六七户。上南坝、两乡各五六户。深巷、杂姓,十余户。可溪、人居甚稀。洋中、七八户。苦竹、俗呼富竹、人居甚稀。金钩环、李姓,十余户。叶坂、叶姓,八九户。石壁、五六户。石侬、四五户。大水坑、五六户。坑口、八九户。大坵田、六七户,以上各乡皆杂姓。池宅、林姓,十余户。水企、四五户。螺头、八九户。清饭盘、五六户。横楼。四五户,由此再入永福界。西南上抵陶洋,与永福交界,下抵尾寮,与南屿交界。尾寮,地在旗山后,逾山可达南屿乡。自上而下共十一乡。曰:陶洋、陈姓,二三十户。燕秀、许姓,四十余户。炎山、六七户。粗芦坑、李姓,八九户。上峰、七八户。山洋顶、此别一乡,与属竹崎区者同名,土著范姓,约十余户。土溪、六七户。南楼顶、李姓十余户。温洋顶、俗呼远洋居,民四五十户。溪坪里、八九户。尾寮。六七户。

    西南门外

  浦东西区

  浦东西区在县治之西偏南二百四十杪,距西门约七里,距南门约五里。本区合浦东西两乡为中心点。两乡毗连,相距仅半里。浦东土著林姓五六十户,浦西杂姓有陈、林、萧等姓。约八九十户。居民有力田者,有为卖菜佣者,有执技以游食者。其地则平野多田,河流如带,时相灌输,土脉肥沃,未可以黑子弹丸而等诸自郐以下也。区之四隅,东北达吉祥山、太平山、南禅山、三山皆不甚高、东向平列。与闽县隔界。中有船厂后、杂姓,三四十户。河上、杂姓,五六十户,地多园、田、鱼池。南行,有十八洋墩,为各乡往来之通道。墩内掩埋枯骨。土人云,皆系明季之被倭难者。洋柄、杂姓,四五十户,田地甚少,居民多习负贩工艺。山仔里、杂姓,四五十户。以近市故,人多移徙,无恒居。上浦头、杂姓,二三十户。洋中亭在吉祥、太平、南禅、三山之麓。路傍有坊,有前明龚状元墓。有观音亭,折西南行数十武,有南禅寺。内设开智高等小学堂。左右两旁有店肆二十余间,居民甚少,又多迁徙。等乡。东南抵三县洲,过江属上渡区界。中有陈骷髅、明季被倭难者,暴尸纵横于此,故名。是乡杂姓,三四十户,均习耕作。坡尾、杂户百七八十户,土人多耕洲田。并种糖蔗、油麻、青豆、小麦等物。外洲、杂姓,约百户。是处下连白马桥,俗呼江下。上游各府商贩,多集于此。市肆骈阗,木植栉比。港内小舟络绎,极为繁盛。帮洲、亦名傍洲,地颇坟衍,有民居,有市肆、舟人过客,杂处其中。土人或习操舟,或习耕作并植蔗、麻、豆、芋为业。三县亦洲地,土人习操舟造船,或负贩为业,亦多执役于各行栈者。等乡。西北抵西涧,涧内祀瘟神,左折而出,即西门直街。再出与西湖区交界。中有教场坂、约百户,人习执技负贩。西营、杂姓,五六十户,以负贩并工艺为业。西洋、杂姓,三四十户。乡中有田圃,有鱼池。涵头、多林姓,约二三十户。荷泽桥、陈、何、汪、丘等姓三四十户,均习耕作。院后、杂姓,五六十户业农,并习工贩。西河、陈、郑两姓,三四十户、多习耕作。小凰山、多林姓,约五六十户。是乡田地。颇多。大凰山、陈、许等姓四五十户。两山之背西禅寺,香火颇旺,为闽中大丛林之一。兴化园、有吴、董、王、杨、林等姓,约四五十户以田园及鱼池等项为业。斗池、六七十户,吴姓居多,业同上。小柳、分前后两乡,约七八十户,皆杂姓。小凤村、杂姓,约二十户。教场里杂姓二三十户,与西涧密迩。等乡。西南达新道,与凤冈区之和尚洲隔江相对。中有上浦、毛姓,七八十户,皆习耕织。后洋、李、陈等姓,三四十户,业耕作,并习造船。上坂、杨、曾等姓,五六十户,多习耕作。下坂、十余户,业农。长汀、杂姓,八九十户,南下有净土庵,为前后七八乡合力共建者。新道、约三四十户,内皆洲田,多种糖蔗、油麻豆等物。等乡。

  凤冈区

  凤冈区在县治之西偏南二百四十杪,距西城十里有奇,距南城约二十里。本区以凤冈书院为中心点,而以亭桥、朱宅两乡入焉。凤冈书院俗称文昌祠,祀朱子遗像,相传为朱子尝荔处。祠前有联云:本地风光,曾评荔子,当门山色,恰对莲花。乡人于其中设乡约局,有事则集士绅会议,盖亦地方自治局之缩本也。亭桥陈姓二三十户,聚族而居,有祝圣亭遗址在焉。明景泰中建,今圮。朱宅位亭桥之左方,土人亦均姓陈。乾隆间,由台屿迁此。击析相闻,其于凤冈书院,犹邾之于鲁也。区之东达和尚洲,与浦东西区之外洲只一水之隔。中有弥陀里、即坊兜,有市肆,民居约五六十户,杂姓。下迳、陈、郑、吴、王等姓,约百余户。杨宅、杨、刘等姓,约三四十。后巷、林姓,三四十户。浦上、林、陈两姓,七八十户。半道、林姓,三四十户。港头、林、吴两姓,四五十户。太坪尾、陈、王等姓,二十余户。曾厝湾、潘、何、孙等姓,三四十户。亭头秦、曾等姓,四五十户。各乡属焉。由亭头东南下,至和尚洲,不过二三里。西达新洲,以洪塘江之下流为界。中有张宅、郑姓,十余户。镜浦、皆渔户陆居者,仅二三十家。周宅、陈、唐、潘三姓四五十户。冯宅、又名凤泽,游姓百余户,有两等小学堂一区。高宅、高、尤、陈、刘各姓,约百余户。地产蚬,每日捞取,鬻之以自给。庵后、翁姓,仅数户。厝柄、张姓,约十余户。路头、院前、二乡与上元乡本为一境,居民共百余户,今准地望,割上元,隶北隅。院前左近,有韦陀桥一座。葛屿、李姓,百余户。雁滨、俗称南边,林姓二三十户。叶宅、李、郑二姓,六七十户。等乡,而以隔水之竹榄党、柴排楼两乡附之。叶宅与新洲仅隔一水。南达透浦界上渡区之湾边角。即岐角。中有江边宅、林姓,百余户。天前、赵姓,十余户。傍出而居。西浦头刘、于、秦各姓,四五十户。岭后、一名出简兜。高螺头、吴姓,二十余户。凤冠、为凤冈之主山,有高、李、刘等姓,约七八十户。杨桃岭、吴、陈两姓,约百余户。山东岭、侯、王等姓,四五十户。玉兰谷、沈、陈、石等姓百余户,中有初等小学堂一区。透浦沿江岸而居,二百余户,有高、谢、沈、欧等姓。等乡属焉。由透浦东南,下为湾边角。北达潘厝衕与洪塘区之梅花楼隔水相望。中有谢宅、下道、王、曾、陈、蔡各姓,百余户。卢滨洲、卢姓,百余户。后曹洲、王、许、蔡各姓,百七八十户。刘宅、刘、陈、李三姓,约二百余户。上元、与路头院前合为一乡,已见上注。大塍、仅两三户。洋中厝、石边头、由石边头西北折,有税馆,并有元帅庙在焉。再出为官渡,可达潘厝衕。桔园洲、人居甚少,避水患也。潘厝衕、杂姓,百余户,业耕种、糖蔗。申厝浦一姓申,业农圃、糖蔗。等乡属焉。

  南屿区

  南屿区在县治之南偏西百八十杪,距南门约五十里。本区背负旗山,三百皆江,西通八达,占籍皆杂姓,有陈、林、刘、叶、张等姓。不下二十余户,为本境之第一巨乡也。乡之中,市肆约二百余间,百货备陈,略称完备。乡左为山境堂,林姓五百户,由水西徙居于此,亦本区之联乡也。按南屿西南有白屿桥,长八九十丈,广丈余,其上有三港,二为近岭之水,一为永福大樟之水,皆由此桥出,而趋于五通港,其水名水西。前明林春泽卜居于此。其后嗣日潮昌盛,人因谓之为水西林。乡右直有上官塘亭,为行人往来之孔道。风景颇佳,足供游眺。土人分习四民之业,而游手以待职事之转移者,盖寥寥焉。故其乡颇称富庶。区之四面,东有溪坂、谢姓二百余户,多耕山田。黄坵、杂姓约百余户,力田并织蓆,兼畜锚缆为业。锚缆,即海洋之钓船也。浦口、约百余户。柳浪、洲地约三百余户,有黄、卢、陈等姓,土人多植桔树,并种西瓜,亦有撑溪船为业者。由此过五通港,可达仙坂区之芹洲、陈厝。陆续份份呼六十份,亦洲地也。土人多林姓,约百余户。以沙洲迁徙靡常,故耕作者少,多畜锚缆为业。等乡。由陆续份以东,渡江为九仙观洲,属凤冈区界。西有官塘、林姓,约百户,习耕作。由此过白桥,即达耿头。耿头、俗呼犬头,约百余户。土人有学习符咒秘术,能上刀梯,称为狮公,传名远近者。后山、黄姓,三百余户,习耕作。北屿、龙骨、杂姓二十余户,近旗山下,地瘠民贫。五都里、其中民居,零星错落,有三十六墩。每墩或七八户,或十余户,皆傍旗山而居。谷处岩栖,惟以樵采种薯,自给而已。楼前、刘姓,百余户,习耕作。等乡。由楼前逾旗山属永福县界。北有澳岐、杨姓,三百余户,习耕作。红山党、杨姓,二百余户,习耕作。元丰、大小两乡、有强、力、方、张等姓,约二百余户,多耕山田。东头关、刘姓,七八十户,习耕作。缸窑、约二百余户。是处有垓窑,能制粗垓缸钵,故名。马宝、谢姓,百余户,习耕作樵菜。下陈垱、蔗洲李姓,二百余户,以种蔗、制糖为业。等乡。由蔗洲再出为葛岐屿,属都巡区界。南有苏岐、冯姓,约百户,力田为业。尧沙俗称辽沙,有五县分司驻焉。土著唐姓千余户,习四民业。沙洲一带多植桔,出产颇旺。等乡。与尧沙隔江相对者为芹洲,属仙坂区界。本区四正之外,又有西南一隅,共十三乡,今准地望以附丽之,曰溪田、周姓甚多,余皆杂姓,约共四百余户,颇称饶裕。下屿、林、强二姓百余户,习耕作。岭兜、黄姓四百余户,习农、商。玉仕、陈、张二姓八九十户,耕作为业。党上、黄姓,百余户。山兜、陈姓,百余户。力田为业。下浦、李姓,二百余户,男子力耕,不足以供食。其妇人多入城佣工,乡甚贫苦。窝梨、杂姓,四百余户,业农,樵。薛屿、杂姓,七八十户,山居力田。仓下、林姓,五六百户,业农、商,并有习儒者,物产亦以橘为大宗。黄岸、林、黄两姓,四百余户,习耕作。龙湖、俗呼土牛,杂姓,约百余户,土人多往永福经商,专贩炭篾。浦口。与上之浦口有别。是乡多陈姓,约五百余户。土人习耕作,兼种糖蔗为业。多樵采榛莽,鬻之外乡,以备烧制砖瓦之用。,与浦口接壤者为后尾、尖兜,一名千山兜。亦属永福界。

    南外门

  仙阪区

  仙阪亦名苏阪。区位县治之南偏西百二十杪,距南门约七十里。土著陈姓三百户。人习农商之业,文风亦颇盛。登甲乙两科者,常不乏人。时有跻显秩,为当世名卿者,盖本境文明第一之乡也。乡之右过小桥,有东厝,街市肆百余间为附近十余乡交易之所。饮食日用之需,咸于是取给焉。今以仙阪为中心点,而以东西南诸乡,及东北隅之各乡丽之。东北之领乡四,曰方村,方姓,约二百余户,习农、商及造舟为业。上洲、林姓,约二百户,习耕作,土产有梨、桔及李等物。芹洲、即洲头、黄姓,三百余户,力田兼撑溪船为业。土产以橘为最多。陈厝。与芹洲毗连,亦洲地。居民陈姓,约九百余户。习四民业,土产橘亦颇多,近江处,有官设排塘在焉。与陈厝隔江对峙者为垚沙,属南屿区界。东之领乡八。曰:塔兜、依山而居,杂姓约三四十户。下半洋、张、郑两姓,约四十余户。以力田及种橘为业。盛汉、柯姓,二百余户,田地甚狭,土人多习经商。湖刘、傍山而居,刘姓,约四百余户,业耕种。淇源、杂姓,三四十户,土人多习制瓦。本乡与盛汉、湖、刘均居御袍山下。其前有虎、豹、狮、象四小山,形状酷似。由御袍山过峡,又有猪母场山顶,后有白额虎山,作赶猪形。过虎山,属闽县界。大文山、其乡庐于弥勒腹山下,俗呼芒山,约六七百户,皆陈姓。田地无多,均习烧瓦,计有瓦窑十八所。马腾、陈、吴两姓,约百余户。田地无多,士人习贸易为生。仙岐。杂姓,四百余户,多以烧砖为业,窑灶计百余所。是乡傍 山临江,田地极狭,力耕不足于食。故多习贸易。江边有厘金分局在焉。与仙岐隔江对峙者为阳岐、属上渡区界。西之领乡六。曰:古城、地远而僻,土人言语,钩舟格磔,与各处不通。相传内有三十六墩,以人皆鲜至,莫能详焉。其中无他产,惟青梅、杨梅最多,货此以自给。亦有缚制蒙帚,以鬻外乡者。直厅、潘姓,约百户,习田圃,亦多种橘。镜口、居民仅十余户。由此出里许,过小渡,可达访亭。访亭、陈、王等姓,约百余户。是乡多种橄榄。渡湾,约五六十户,有王、张、陈三姓,乡内亦多瓦窑。保丰。李、王、张等姓,约百户,以农樵及种薯自给。由保丰再入为观猎,属永福县界。南之领乡七。曰:黄溪,杂姓,百余户。上半洋,潘姓,约四五百户。小文山,杂姓,三四十户。泽苗,张姓,约千余户,习农商,乡多产橘。帮道,姚张等姓,约八九十户,业农亦多产桔。潘厝边、潘姓,五百余户。乡俗尚武,从前捷武科者颇多。瓜山。杂姓,约三百余户,傍山而居,习农、商,亦有种薯以自给者。由瓜山折西南行,亦与永福之观猎、大樟交界。

  上渡区

  上渡区在县治之南距城十五六里。本区以斗门亭为中心点,而东斗、西斗则区之左右辅也。东斗土著约二百户,多杂姓。西斗占籍者不满三十户。两乡中隔一亭即斗门亭。为天然之界限。室庐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庆吊交通,互为宾主。朋从子姓,笠屐往来,未闻有强凌弱、众暴寡之患。其俗之长厚,盖有以使之然也。就本区之中央起点,东抵对湖,越境为闽县界。中有湖边、蛟边、与湖胶三乡鼎峙,各百余户,多齐、陈姓。上湖、杂姓,百余户。陈坑井、陈姓,四五十户。吴厝顶、吴姓居多,数约三四百户。下湖、约二百余户,多张姓。程埔头、张坑、对湖三乡各四五十户,均杂姓。过对湖则交闽县界。又以上吴厝顶、下湖、张坑、程埔头、对湖各乡,多种蔬菜,兼植茉莉为业。等乡属焉。西抵阳岐,仙阪区之仙岐隔江对峙。中有鱼塘头、台屿、俗呼瓜屿,多陈姓,约五六百户。湾边、为行旅待渡处,旁有市肆,居民约数十户。由此上折至透浦,交凤冈区界。阳歧由本区西斗门折南行,过斗门桥,不及二里,即达阳岐。是乡颇繁盛,居民四百余户,分陈、朱、郭、周等姓,有文庙,及税馆在焉。等乡属焉。南达吴屿,与闽县交界。中有吴厝头、三四十户。齐安、齐姓,二百余户,多植桔蔗。潘宅、王姓,数十户。蟠屿、林姓约九百余户,乡内有一屿,活水蟠蜒,故名。土人农、商各半,亦多植桔蔗。仁山尾、林、李两姓,七八十户。吴山、林、赵、陈三姓,约千余户。吴屿多陈、林两姓。其物产同蟠屿。由此再出,则与闽辖之义屿交界。等乡属焉。北达仓前桥,逾桥又入闽县界,中有湖胶、本与湖边、蛟边两乡相属,割隶于此。由湖胶东北,上有白泉山,内设小学堂一区,再上则为鳌头凤岭,岭后,即程埔头,陈坑井等乡。白鹭岭、洋甲、新亭、三乡毗连,约二百户,杂姓。上渡、市肆毗连,路左有望北台,巍然高耸。仓前山其上多洋人占居,洋楼环列,其前有市肆,直达仓前桥,最为繁盛,有南路之盐馆在焉。等乡属焉。

    西门外

  大湖区

  今之望县,古百里诸侯国也。县之下有丞,为一方之行政官,而受成于县令,犹古之附庸也。大湖辖乡以百数,地势辽逖,为令尹控驭之所不及,设丞一员驻其地,盖如指臂之相使,而资以佐治也。今定县丞驻所为区之中心点。本区位县治之西偏北百二十杪,距西门约百里有奇,东北界罗源,连江,中凡二十乡,东南接白沙区之黄溪、兰柄,中凡九乡。其西北西南则分三大段。西北曰:雪峰段。西南曰:绅带段;曰:小箬段。统帅其属乡,以隶于本区。东北之乡,曰:墙坪、土著多陈、王姓。东姚、姚姓,约数十户。岭头、是乡有民居,有市肆。新岭尾、居民约数十户。杨柳、桥东、蒙桥、是处分三路,一可通连江,一可通罗源,一入刘源。刘源、兰里、多山路。后洋头、下壑、清坑、文山、岗南、墘村、上官、上横、上房、池坑、后坊、象桥。是处一派皆山路,居民多耕山田。后溪东南之乡,曰:后塘、陈姓,数十户。郎官、箬洋、此为本区东南下之大路,直接白沙区之仙山、井下、兰柄等乡。马墘、居民多翁、陈等姓。吴山、洋下、坑头、蒲山、徐坑湖。此为本区东南下之支路,直接白沙区之黄溪,兰柄等乡。雪峰段雪峰为本区最名胜地,中有崇圣寺,前遭回禄,致成焦土,仅存二柽并古鼎数口,石塔古迹而已。旁有狮子岩,蓝长者之墓在焉。相传长者昔尝舍宅为寺。之后,面有天洋、天吴、业山、滂山、是乡土著,皆方姓,约数十户。等坑,张、梁、饶等姓,约数十户。下塘里、居民多习耕种。前洋、岭下土著多陈姓。良地、枝柄、墓头、温洋、广坪、坑尾、曹地、下寮、以上各乡,皆业耕种。大陈坪、西坑、黄埔、马厝等乡。由此入罗桥,走白鹭洋头,是为闽清界。前面有郭山、林洋、朱墓、龟山亭、长基、是乡多林姓。刘洋、坵坪、由此西北行十里,达罗桥,亦可入闽清。九透桥、此桥左出岭兜,直抵雪峰,右通小箬段之绅宅,下达绅带。见村、岭上、岭兜、仙洋里、是乡土著罗、江、陈、张四姓,约数十户。由此再入五里,有龙岩峰,中有龙岩寺,古佛亭,更有龙井、龙迹、仙岩、石磬、石鼓、鹰石、喷玉泉、影星潭、苦竹岩、弥勒石、莲花台、笔架石十二景。后坑、张漈、浚上等乡。小箬段再出即闽清县境。之领乡,曰:李园、太平桥、中崇、上寒亭、平坡、是乡多旅馆。火管亭、上格、牛洋、鹅项岭、岭头亭、幼泉、居民一姓李。梧溪、居民一姓余,上有梧峰,秀削插云。有仙洞、石门、石盆、仙脚迹诸景,又有一寨,其中可容八百余人,是处亦与闽清交界。猫啼岭、烂桥庵、安仁乡、多王、谢姓。黑桥、虎齿溪、东宅、绅宅、江姓,数十户。花桥头、是处有市肆。茶苑、平古洋、居民皆林姓。南山、锡地。居民皆连姓。绅带段陈姓,数十户。之领乡。前左,曰:升见、俗呼新店,张姓数十户。上山门、居民皆池姓。背楼、居民皆张姓。五范领、少人居。较场坪、土人云,昔有张逆绮稚演操此地,故名。三十六坡、蓝田、俗呼南亭,居民陈、胡姓,最多。郑氏、秦洋、是乡一姓瞿,多业农。上苑、严姓数十户。西宅、左溪、苑里、三休。由此可直达县丞驻所。右,曰:水槽亭、伏虎亭、鱼吞岭、际兜、林姓数户。九蒲亭、田墩、文园、多詹姓,由此再出,即大穆溪。又有洋头、上元、后洋、岩头、潘漈、化城亭、居名多多姓。丁山、大坪、居民多马姓。双溪,由此北走上南亭,亦可达雪峰。则其北向之附属乡也。

      校 注

  ⑴原文作“业孺”“孺”字误,应为“儒”。

  

地形略下之一(山域)

  

   山 域

    城内区

  乌石山 在县治之南,倚郭,当会垣东南隅。唐天宝八载,敕名“闽山”。宋熙宁中,程师孟又改名为道山。《三山志》云,山有三十六奇。其南麓盘亘于城外者曰豹头山,则有宿猿洞古迹。

  玉尺山 亦名闽山。

  钟 山 明马森钟丘园。均为阛阓所蔽。

    西园区

  东岭、鹅鼻岭、观音仑、贡彦岭。

  大北岭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迤逦骈连,如列屏然。长仅十五里,均不出西园区外。

  东 岭 有大坑之水,南流八九里,为闽县之桑溪。

  鹅鼻岭 有粗芦坑之水,南流十五里,经西园区而入于汤门外之官浦。

  观音仑、贡彦岭 之水南流十五里,经西园区而入于井关外之官浦。

  涧田山 在县治之北十五里。

  崎 山 在县治之东十里。

  玄坛岭 在县治之东北十里。

  凤 山 在县治之东北九里,前有官浦。

    富村区

  莲花峰 在县治之西北十五里,下有涧水,向东南流。

  升 山 旁有飞来山,俗呼猫头山。在县治之西北十六里,旁有涧水东南流。

  浮仓山 即富村。在县北十里。

  品石岩、卧龙山、共一山 在县治西北七里。

  大鹏山、五凤山 相连,在县治西北六里。

  拜郊山 即今北坛。在县治西北三里。

    大北岭区

  莺哥、独屏二山 在县治东北四十余里。其水南流入连江县界。

  大帽峰 连亘八九里,在县治北四十里。其水南流,下分溪桥入连江界。

  芙 蓉 在县治正北六十里地,与桂湖之桃源相近。其水西北流入连江县界。

    小北岭区

  寿 山 在县治北六十余里,南距九峰十里,东南距芙蓉八九里。其水东北流入连江县界。

  九 峰 在县治北五十余里,北距寿山十里,东北距芙蓉十余里。其水山前与山后,均东北流入连江界。

  长箕岭 在县治西北四十余里,距小北岭头二十余里,地与上楼相近,其水东南流入桂湖。

  见天岭 道里方向与上节参看。北为点洋乡,南为长箕岭乡。向北之水经社坑桥西北入罗源县界,向南之水合上楼之水,东南入桂湖。

    文山区

  凤池山 在县治西北八九里,其水西入洪山江。

  铜盘山 在县治西北五六里,其水东入西湖。

  贵安山 在县治西三里,其水东入西湖。

  文 山 在县治西北九里,其水西入洪山江。

    西湖区

  大梦山 在县治西三里许,与保福山,梅亭山、清泉山、五凤山、高安山、祭酒岭断续相间,脉络牵连。直走洪山桥,临江而止。前后左右相去,各五六里。

    浦东西区

  高峰山 在县治西南二里许,又南里许有大凰山,地与西河相近。

  怡 山 即今西禅寺之山阜耳。在县治西南五里。

  吉祥山、太平山 地势骈联,在县治南四里,属闽辖。

    洪塘区

  洪塘山 居县治之西十里,其分支有东岐、云岭、程山俯临江渚者为西山,东为妙峰山。其稍南者为佛楼山,为瓦埕山,皆滨江浒。其峙江中若印浮水面者,为小金山。

    凤冈区

  凤冈山 在县治西南二十里,东瞻台江,西愿金锁江,南对台屿山。其山分五支,甚在区内。惟杨桃岭、白鹭岭二山,地连凤岭,为其支麓,界入上渡区。

    上渡区

  仓前山 即天宁山,在县治南十里。东为闽县界,其西脉络,牵连蜿蜒甚远。有巍然回顾者为鳌头山,风岭属焉。俗称为鳌头凤岭。其下为望北台岭,西为白泉山、登平山、虞塘山,皆此山之支麓也。

  斗门山 即鸡笼山。在县治南十八里地,近虞塘山。

  柯 屿 又名台屿、瓜屿。惟三小阜鼎立田间,西与风冠山相近,距县治西南二十余里。

  阳崎山 距县治三十里,一名龙安山。

  高盖山 东属闽县,西属侯官,距县治十五里。其山之西南,曰齐安山。

    柑蔗区

  葛岐岭 俗称蟛蜞岭。在县治北稍西三十余里。

  钱 岭 俗呼岭头。在县治北稍西四十余里。

    官园区

  龙 岭 距县治北稍西三十余里,地与陈塘桥为近。其水西南流。

  鹞 山 距县治北稍西六十里,南距龙岭二十余里。其水西南流。

    白沙区

  云头岭 距县治西北七十里,其水西南流入白沙溪。

  大穆区 大湖区附

  双髻峰 为小箬溪水源所出,在县治北稍西一百四十里,其水西南流。

  鳌峰岭 居小箬溪之右,相去四五里,在县治北,稍西一百四十余里,其水入小箬溪。

  雪 峰 根蟠四邑。侯官、罗源、古田、闽清。其一隅南向者,今属大湖分县所辖。在县治北稍西一百八十余里,其水西南流。

  梅埔山 东负大湖分县,西向闽清口,在县治北稍西一百十里。其水南入闽江。按梅埔山与闽清县交界,产梨甚佳。

    竹崎区

  五谷岩 居小穆溪之右畔,在县治西稍北五十五里。其水东北流入竹崎江。

  唐举山 居小穆溪之左畔,相去里许,在县治西稍北五十六里。

    都巡区

  石门山 北近都巡乡,南接过墙乡,在县治西二十余里。

  龙溪山 一名西山,溪源之水出焉,在县治西三十余里。

  龙台山 在侯官市山上,有塔,在县治西二十里。

  赤塘山 东近晋山,南接上街乡,在县治西二十里。

  十甘园山 东北近石门峡,东南近塍岸,在县治西二十余里。

    南屿区

  旗 山 有五仑,土人称为五面旗。在县治西稍南五十余里。其南麓有二屿,俗呼为北屿、南屿。

  岘 山 东北去旗山二三里。其水东流下趋白屿桥,名为水西,在县治西稍南五十余里。

  白鹤山 北去旗山三四里,在县治西南六十里。其水东流。

  笔架山 东北距旗山五六里,在县治西南六十余里。其水东北流。

  龙湖山 俗呼乡名为土牛。与古灵隔江对峙,永福县大樟之水经其山下,而东趋大江。

    仙阪区

  阴崎山 位阳崎之西南,大江经其右以出。西峡在县治之西南三十里。

  芒 山 土人名为大文山。北去阴崎二里许,在县治南稍西二十余里。

  御袍山 其下其虎、豹、狮、象四山,骈联相属。前对旗山,右接大文山,在县治南稍西二十五里。

  方 山 在御袍山之左,山峡中南望,略见其边障,地与闽县交界。在县治南四十里。其水东南流入闽县界。

  瓜 山 三峦直下,分派如瓜,在县治西南五十余里。其水东北流。

  古灵山 一名大帽山,一名席帽山。千峰奇峻,前有文笔峰,俗呼奇峰尖。特见峭拔,在县治西南六十里。

 

地形略下之二(流域)

  

   流 域

    城内区河道沟道详《闽县志》。

    西园区

  有二水,一为鹅鼻岭、粗芦涧之水,行三里许,经埔党而入西园,始名为溪,又行四里而入于水头之官浦。其浦可通潮汐者,在井汤门外。

  一为贡彦岭之涧水及近山之水,行四五里,至桥头、下店,有北岭及虎爬岭水行三里许来会。平行三里许,过磐石之原厝尾,二里许至思儿亭,有富村之龙潭里水,由七桥行十二里,出横坝来会。是此水源在富村区之龙潭里,而委在西园区之思儿亭也。至是又分东西两支,东之一支东行半里,入于斗门之小浦,其西之一支南行里许,过□兜即树兜。而入于湖堘之官浦。在井汤门外。即淤废之古东湖旧址。井汤门外之官浦,受西园、盘石两处之山水,其委分为两支,一由汤关闸入城,为闽县界,一由汤门城濠入,为闽县界之东城濠。

    富村区

  一水源自龙潭里而下七桥,行三里许,经溪墩、新店、文斗店二里许,过湖前、堘魁、炉头出横坝,约行五里,而会于西园区之思儿亭。

    大北岭区

    重峦叠嶂,溪涧极多。兹举其大者言之,得有二水。

  一东岭鹅鼻岭以内,有诸涧水,与牛汶诸涧之水群流会合,而出分溪桥。其委过连江辖之梅洋,以入于江南洋。

  一源出柯岭长长垅八里许,经上楼、下楼,东行十余里,而东入于桂湖。而桂湖受诸山溪涧之水,难于一一指名。水势汪洋,不通舟楫。北行十里余。其委由桃源,俗称长洋。经汤岭而出于连江辖之江南洋。

    小北岭区

    区内高峰峻岭、溪、涧难名。其东北行者有二,水东行者有一水。

  一源自柯岭长长垅东行八里许,经上楼、下楼,东行十余里,又合近山之水,由过东溪三里许,而会于桂湖。

  一源出文石社坑,东北行六七里,至湖里,有北来之官洋水来会。又曲折五六里,过飞坑桥,行四五里,有日溪、小沧溪之水来会。遇多桥亭、分胶山,闽谓脚为胶。入于罗源之歧峰里。

    西湖区

  水分东西二向。其西向者,凡诸山涧谷之水,多系细流,不能成溪,注于洪山江。其东向者,近山雨后之水,悉注于西湖。城内北关闸之水,亦灌注于西湖。由西湖南出桥头闸,绕城为濠,而出于南门之浮桥者,则属城外之浦东区。入于西关闸者,则为城内之善化坊。

    文山区

  无大溪浦。其山多雨后涧泉,乍流乍止,未闻以溪名者。今姑从略。浦东西区受西河西湖之委。其一为洪山江之水,从西河分为西支。其三支纡曲东流,乡人悉指为浦,均横出于南门外。一为洗马桥,一为六柱桥,一为福德桥。其一支南行屈曲,约四五里趋白马桥,南行里许,由帮洲、三县以入于台江。其源委均不在本境。其一为西湖之水,东绕城濠约七八里,而出南门外之浮桥,则为闽县界。

    洪塘区

  之水,当上四府冲流,其大江即闽江。分两派,在东者为洪山江,俗称为西港,在西者为洪塘江,俗称为南港。而西南乡人居于南港以下,地近五通港者,则又呼洪塘为北港,大樟溪为南港,亦易地使然也。区内上半段有一二浦道以通潮汐,下半段有三四浦道以通潮汐。居民于浦道侵占甚易,开通亦易。惟所异者,区之上半怀安,横亘中流,下多沙石,有自固之势,少崩坏之虞。区之下半地系沙洲,易于崩裂。光绪丙寅、丁丑年,两经水患,居民迁徙一空,或村庄化为泽国,或户口仅留数家。嗣经新开港道,以减南港洪流,而桔园洲、潘厝衕、申厝浦三乡,遂上弃洪塘,而下附凤冈。虽下向尚有浦道横隔,弗顾也。

    凤冈区

  地与洪塘相接,上隔横泷,藉减南港之水,以达于台江。其水势与水患,亦与洪塘区相似。中有分支浦道,可通潮汐。东之港口曰半道,曰下径,西之港口曰周宅,曰透浦。其水之东西可通者,惟周宅与半道而已。

    柑蔗区

  上承四府之水,东经柑蔗乡村,冲没洲田两三千亩。方今流沙已聚,渐欲成洲矣。

    官源区

  溪之源有二,上分而下合。其一北出鹞山下,南流十五里,有黄大坑之水,自东北十里来会。又南行七八里,又得有关防之水,自东北七八里来会。又南行十五里,有沙溪之水,自东北十余里来会。而下注于龙岭下,一为溪源里想即陈塘溪,俗称稍异耳。之水,南行二十里,经陈厝里,白大乡,有山兜溪坪之水,自西北十余里来会。又南行十七八里,有石龟溪泷,自西北八九里来会。又东南行十六七里,而下注于龙岭下,遂与东北之水合。出陈塘桥,南行十余里,东经流洋、西经官口,直趋于桐口属东。中房属西。之间。地踞怀安之上流,或名为岊江。

    白沙区

  蒙溪之水地近官源里。西南行十余里,由叶洋入行崎江。黄溪之水,西南行经林土人读为兰。柄下宅二十余里,由溪头巷而出于江,其地名白沙。其一为大湖区之远水,西南行三十里,而至林柄合流,以入于闽江。

    大穆区 由大穆上行十五里为祥溪,而溪源无闻,今从略。

  大湖区附

  大穆溪之源为大湖区。雪峰之远水自南亭、双溪,而下经大坪,丁山。属大湖辖,自溪口入者称丁山。大坪自双溪出者先至大坪,后至丁山。西南行约三十里,出大坑桥,而过龙峰、俗称灵峰。程头店、铁打桥头、潘安厝,约行二十里,而至溪口,乃达闽江。侧对西北穆源溪。安仁溪在闽江东岸之最上流,上去谢湾十里。其源自大湖之下洋西南行五十里,而至安仁溪。

    穆源区

  穆源有长溪。其源自闽清县界之拱桥出,南北皆有涧水凑合,春夏可行小舟。秋冬濑浅,则绝无片艇。约行百二十余里,始达闽江。

    竹崎区

  小穆溪在竹崎江西岸。源自峰连出,其地与永福交界,东行十六里,其委始达竹崎江。

  樟溪在闽江西岸,地与小箬相望,距县治百四十里。溪流甚小,故名不著,俗称北溪。

  石郑溪口在闽江西岸,地与谢湾相对。距县治百六十里。其源自水井堡东北,流十七八里,达于闽江。

  闽清口距县治百三十里。其源自闽清县出,莫测其远近,地属闽清界。

    都巡区

  溪源宫之水其源由燕秀岭中出,东行三十里,下趋十四门桥、侯官市。乡复有水,西过沙堤、沙墩、丰埕、路腰,之前约行二十里,至十四门桥,与溪源宫之水合。乃西南下,过鲤尾之前、袁崎头之后,约八九里至澳崎,而会于五通港。

    南屿区

  旗山、五仑之水,下注成溪,自绕山麓,曰锦溪。东南行五六里,而贯南屿、北屿,出白屿桥之间,而下接江水。地多产蚬,居人呼为蚬江。东行四五里,汇为五通港。梅溪之源在旗山后,属永福界。东南行三十里,而会于蚬江。

  浯溪之水,其源来从永福县之大樟,东南行二十里至仓下。其水东北行,名为浯江,而东趋白屿桥,以五通港为归汇。

    仙阪区上渡区附

  其江水之源,由永福之大樟、观猎出东北岸,经龙湖、黄岸、仓下、苏岐、尧沙、江口等乡,约三十里。西南岸经保丰、渡湾、访亭、方村、芹洲、陈厝约三四十里,而会五通港为潮汐。

  瓜山之水行十余里,经潘厝边、苏阪,即仙阪。以入泽苗江。

  黄溪之水,东北行六七里,经上半洋、小文山入于泽苗江。遂分为二,其东北行五六里者,横出于苏岐江,其东南行十里者,经盛汉、马腾、仙岐,而与五通港会。上渡区少水,惟台屿、阳屿、蟠屿、浯山、浯屿有数支浦道,通潮汐、备旱潦而已。不足以言水也,故附此。

    各区水道总说

  闽江之源,远承建、邵、汀、延之水,近受古田、闽清、永福、及大湖、水口两分县之水。自水口下只一大派中,至怀安,分为两支。左为洪山江,至南台江,出万寿桥下,即交闽县界。右为洪塘江,逾凤冈区,为金锁江,旁受永福县大樟之水,为阳崎江,俗呼五通港。东南经仙崎为侯官界,历义屿即交闽县界。

地形略(道路)

  

   道 路

    城内街道

  县治之中,以街为干路,巷为支路。若支路之中,复有支路,四通八达,不能悉见正文者,则用旁注以详之。至地名仍从俗称焉。

  总督口为肃政铺。上接宣政铺,即鼓楼前,属闽县辖。迤西之支路四,东属闽县。曰香巷、总督前、直达总督后、其北畔之支路,二,曰马房巷,曰西牙巷,可达府前街。虎节河。沿小龙湫出狮子楼,直抵南门,为南街西畔之支路十有一,曰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此谓七巷、均在安泰桥上。牛育巷河沿、侯官县前、南畔之支路,一可达来里巷,及乡约所。又侯官县前之北,有万寿巷,割属闽县。来里巷、城边街、南傍城北、有两支路、一曰乡约所、一曰上殿、直上则乌石山麓。西通南后街。后街之东,即七巷。西支路九,曰杨桥头河沿、小花巷、巷尾交杨桥头河沿。水流湾、北支路,一左折即杨桥头河沿,右折即文藻山河沿,过小桥直行即虎婆庵河沿。南支路一曰雅道巷,可通衣锦坊。小水流湾、巷尾转湾,即雅道巷。衣锦坊、北支路二,一即雅道巷,一为潘安巷。河沿中间有柏林坊,无出路。南支路一曰闽山巷,通文儒坊,巷西复有一支路,曰洗银营,通本坊尾。由本坊迳进过驿前桥,折左循河沿,过观音桥北畔。有富横巷、保定巷各支路。折右曰小园巷,曰驿里。驿里转车弩境,可达仓前河沿、小园巷、直出交金斗桥、亦达仓前河沿。文儒坊、北支路二,一即闽山巷,一打线营河沿,亦通衣锦坊、驿前,桥兜。其南支路二,曰三官堂,曰后巷,通光禄坊。本坊直抵金斗桥,过桥即仓前河沿。丰井营、无出路。光禄坊、北支路一,曰早题巷,通三官堂。南支路一,出小弄,通玉山涧。本坊直入抵后巷,一折过河,亦交仓前河沿。已上衣锦,文儒,光禄,谓之三坊。玉山涧河沿。北支路,一过老佛桥,通光禄坊。南支路一,通营房里,直前又分两叉,左交仓前河沿,右接仓角头。再下分三义路,东为侯官巷,侯官县前,西为怀德坊,达山兜尾、大营,其支路亦多,南曰花封别径,左折上乌石山,右折上第一山,直上为天皇岭,由天皇岭东下,即上殿,通于城边街。隆普营、永祚社,白水井,北曰营房里、水玉巷、官园里、二营、三营、横头街。由横头街越灵响境,出仓角头,右折仓前河沿,复有察院庄、仓王庙、春育亭各支路。此南区一带路径之大略也。

  西区之干路自府西铺即府前街,东属闽辖。起,越定远桥,经西门大街而终于西门兜。北支路七,曰旧米仓,中又有两支路,折左可通渡鸡口,折右可通后曹河沿。后曹河沿、东有支路,一通择日街及营尾,西折为后曹。后曹北支路,一通城边曹,南支路二,一通西峰里,一通余府巷。小锦巷、西峰里、余府巷、谢婆巷、官厅后。南支路八,曰马房巷,西牙巷,达明河沿,虎婆庵河沿,孙老营,小排营,麻竹巷,善化坊。北区之干路自北门南下,分两干,一东南折,曰北大街,曰下土埕,曰北珠妈庙,曰夹道坊,曰正一行宫,曰涂街里,曰渡鸡口,一西南折,曰三山馆,曰北后街。其东畔之支路悉属闽辖。西有元翰巷,择日街,营尾,桅杆后等。支路则属本境,至如北泰山巷者实二干相通之小路。又有府东廊、在府署之左。府西廊、在府署之右、由此绕皇华馆而出,即涂街里。及府巷、由府署照墙畔而入,可通渡鸡口。亦皆本区之支路也。

    城外道里

  县治城外有五门,曰汤门,曰井楼门,曰北门,曰西门,曰南门。而五门交界之处,汤门外与闽县接,井楼门外与连江县接,北门外与罗源县接,西门外与大湖分县、水口分县、闽清县接。南门外与永福县接。其大路有五,而五路之中,尤以井楼门、西门、南门为冲要,是官府商贾行旅所必由也。兹就其道路远近交接之处为约计其里数,条列如左。

    汤门外道路

  出汤门外东北二里许,至前歧头,闽县分辖,支路迤西半里许为洋下,闽人读“原”作“洋”,今姑从俗。北行里许为水头合上两乡,倚山结庐。,山属闽县,田属侯官,迤西半里为湖塍。支路。东北行五六里为崎山,逾山峡东下为闽县辖苔井乡。迤西为厚山,地属西园区,距汤门十里。

  由水头北行溪堘,地在西园乡前。六七里为涧田。迤东北一里为埔党,迤正北二里许为泉头。上下两湖在鹅鼻岭下。

  由涧田之照北岭西北三里许为扬坂,迤北为廷坑,在观音山下。西北行里许,为龙坑尾。象福寺在其西,地属西园区,距县治二十里,此为汤门外之一路。

  东岭又名大坑岭,为闽县交界处。其往来多由闽县东门外之上埔乡。距县治二十里,东北行十里为陈洋。与连江交界。东北行五里为捷坂。与连江交界。设有界牌。迤东十里为关田。折北行八里为分溪桥。折西北行十里为牛汶。东向梅洋,为连江辖。由捷坂迤西,有两径。下径西北行七八里为土猫垅,又西北行四五里为洲洋尾,为水鸡口,与鹅鼻后之中元境接。上径西北行三里为后房,为隔下,地属大北岭区,距县治六十余里。此为汤门外东岭内之支路。鹅鼻岭左接东岭,右接观音仑。其往来或由东门外,或由汤门外。其上为岭头乡。迤左里许为竹园,又里许为恩顶。迤右为观音仑,又里许为贡产岭,与大北岭内之猫椆相接。

  由岭头北行二三里为后坪,在后为大帽峰。有山最高,鹅峰寺在其地。北行四里为雷厝坪。又北行里许为中元境。左邻洲洋尾并水鸡江。又北行十里为增楼,逾山即为连江界。距县治六十余里,此为汤门外鹅鼻岭内之正路。

    井楼门外道路

  井楼门外绕城东行半里许为河尾。迤北行里许为汤边东西两乡。绕城西行半里为营房里、为营迹。又半里为红墙,为山头角。折东北行半里为樵兜。北行里许为思儿亭。折东北行里许为茶园。沿山北行半里为西园。中有杭头、中亭二乡。迤东南半里为凤山。迤东南二里为斗门。

  由思儿亭北行半里为岑亭。中附墓亭一乡。又北行半里为磐石。俗呼彭石,中附四井、原厝尾二乡。沿溪堘北行二里,分支路。西北入秀山乡,后有秀山后一乡。北行半里为溪里。迤西北行半里为满洋。又西北行半里为篁墩。折北行半里为阳畲。在虎爬岭下。

  正路又北行里许为桥头,为下店。迤东北行百余武为下井。北行半里为东埔园。又半里为下楼。又半里为东埔顶,与扬坂接。

  由磐石东北沿山行里许为钱厝谷。沿山行半里为郭前,西向与下井接。

  由桥头北行百余武为岭下,再上为岭下塘,在大北岭下,地属西园区,距县治二十里。此为井楼门外之大路。大北岭左接贡彦岭,右接北岭。上有岭头乡,北行二里为官溪。折东行二里为茶山。东连猫头乡,又东北行里许,为牛角垅。地与鹅鼻岭后之后坪接。

  由官溪行半里为梅岭。折东行四里为硋窑。北行逾岭三里为大山。又北行三里为弥高。俗呼弥陀。折西北行四五里为弓竹山。沿岭西北而下十里为汤岭,与连江县交界。

  由梅岭北入三里许为板桥。北行五里许为降虎。又四里许为洪水桥。设有界牌,其路直趋汤岭,距县治六十余里。

  由宦溪折西行二里许为陈坑园。迤西支路行三里许为柴里。逾岭北行三里为黄田。此为桂湖十三墩之大路。过一溪至连白洋。北行三里为黄土冈。俗读冈为去声,山脊也。循岭西趋直下二十里为桂湖。分两路,其一西行二里许为湖墩,其一北行二三里为后垅。北行里许为罗汉。又分两路,其一路西行里许为大洋,西南下四里许为垅头。折西行五里许为山洋坑。又三里许为溪湾。此地有寨,其一由罗汉上岭十里为月洋。北三里为峨嵋。西与南边之山宅相连。里许至半岭,西北行十里为院前、为芙蓉,此为名山之一。折北行二里许为中楼、山宅。凡山宅皆畲民所居。此处与连江交界,距县治七十余里,是为井楼门外大北岭之大路。

  小北岭左接大北岭、右接虎爬岭。西北行三里为井囝。又里许为七星坪。又西北行三里为牛汶,此别是一牛汶,与东岭不同。南折行六七里为红庙。折西行三里许为白土。俗呼土字,作平声。其上为火烧阑,其下为溪尾,三乡如鼎峙之势,均在莲花峰后。东南下可达虎爬岭,距县二十余里,是为井楼门外之支路。

    北门外道路兼由井楼门出入。

  北门外折东绕城行半里为龙腰。东行里许折北为魁炉头。北行百余武为湖前亭。又上行里许为文斗店。其前为大路,上达新店。折东百余武为富村。其乡有三,东向者为前面,北向者为后面,西向者为墙头。北行里许为新店,亦小北岭往来之市集也。

  由新店东折,过马嘶桥,分两路,东行百余武为厦坊,又东连下张,北行百余武为后塘,北连土头里。又北上百余武为战坂。八墩中为坂墩,东为许厝里、为桥下柳、为石厝里。其上为塞兜、为斗顶、为洪厝里、其西为西垅边,皆在莲花峰下,距县治十八九里。

  由新店迤西北上百余武为官路,左为古城,右为后坂。折西北行四五里为七桥。沿山行里许为龙潭里。其山谷颇长,距县治二十里有奇。

  由新店迤西仅半里为溪墩。又西连山头墩,迤西北行三四里为猫头山。其地在升山下,距县治十七八里。

  居北门兜者为桥头亭,迤北行仅半里为崎上,为畸下。又西折北坛,折东北行半里许为梅柳。其山后为王墓。迤北行仅半里为义井。此二乡均在五凤山下,距县治六里。

  小北岭左对莲花峰,右接升山。其上为岭头,约分三路,左右皆支路,中为官路。

  其一东行三里为前洋。又东行二里为石牌墩。朱文公曾经此地,黄勉齐之墓在焉,在莲花峰后。北行里许至溪下,折西北行七八里为左岭。北行三四里为大横。北行逾桥二里许为过东坑。北行三里为九峰。此为名山之一。折西四里许为南洋。其东为洋坑,东北为赖婆里。此处与大北岭之桂湖交界。又北五里许为芹石乡。东向与芙蓉近。距县治六十余里。

  其一由岭头北行三里,至聚齐亭。又四里许为青石溪,过桥登岭六里为蔡岭。由山兜转入西北行十里为下楼。是为罗源、大湖必由之路。设有五县寨汛地。此处又分两路,一由北行二里许,至长弯里登岭,三里为翠微院。有亭,有寺,北行五里为黄坑。地与芹石相邻。折东过石桥十里许至寿山。为名山之一,产图章石。距县治六十余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黄坑西北行五六里为文洋。折东北行五里为楄□坑。折东二里为党洋。山宅。又东五里为南峰。折东南五里东坪,路接磉下,为连江界,距县治约八十里。此大路之支也,一由文洋下岭有石磴一千八百三十五级,至飞坑桥、旁有飞坑乡山宅,迤西二里为杉洋。过桥、折西二里、为湖里乡。北行为日溪乡。有渡船,北通罗源大路。折东十里至小沧溪,与连江交界。由日溪上岭五里为古楼。折东五里为梓山。西北行十里为西楼。折东五里为张洋亭。内有客寓。又东行五里至多桥亭。初名倒桥,俗嫌不美,改名多桥。又东行五里至分胶山,与罗源交界。直入四里为歧峰,则属罗辖。距县治约百里有奇。此又大路之分支也。

  由文洋之西北上岭十里为点洋。与长箕,只隔见天岭。折东五里为梅坑。山宅。自点洋十里过溪为路口。折南行三里为上万洋。又折而东北行二里为下万洋。上岭六里为石竹山。与永福石竹山同名。北行里许为官洋。折西行三里为坂头。其西皆属大湖辖,距县治八十余里。由下楼折西二里为中楼。又西五里为上楼。上岭半里为长箕。一名桃枝,又名长机。折东二里为鹅洋。又东五里为西洋。此又大路之分支。此小北岭内之支路也。

  由上楼西北行十里至长长垅,两川夹溪,内无人居。又西北六里为柯岭。西为冈洋,属大湖分县。过溪六里为文石。俗呼“石”字作“蜀”音,西有左拔属大湖辖。折西五里为社坑。迤西三里为河洋。距县治七十余里。

  其一由岭头折西行十里为叶洋。分为内、外两乡。折西北行七里为桃田。北行六七里为半洋。北行四里折东为贵洋。折西二里过松葊寺,又西二里为沙溪。此水经官源出桐口乡。又折东北行五里为上仑。其山脉北与上下楼相接。其地势南与官源里相连,距县治五十余里。此小北岭内右畔之支路也。

  北门外由桥头亭西北行半里为白水塘。过北岳境里许为台后。其西为铜盘。又西邻竹柄乡,循山迤北半里许,是为丞相坑。迤西里许为粗芦店。又名溪头店。又循山西北,入半里许为内马鞍。迤西仅半里为雷峰。距县治约八九里。

    西门外

  出西门后可分三路,一由西湖边西出文山里,一由中路直趋洪山桥,一由城边过西涧,南行可达南台,兹就其序列之。

  由城边折北百余武为西湖头,迤逦荷亭,西北行里许为马厂亭。折西百余武为后县。过桥入西湖,中有褒忠祠、开化寺,隔湖相望者为窑角乡。

  由马厂亭西北行仅半里为井边亭。折北半里为湖尾乡。迤西里许为外马坑。迤北半里为白龙、有厉坛、地藏寺、宝福寺在焉。西行半里许为梅亭。迤西里许,可达黄店。迤北里许可达文山里,距县治十里。

  出西门外直行,迤逦过果子牙,至榕西第一亭。又至接官亭,相连大园里。其北沿山而居者为坑里,为西院。西行百余武为打铁桥。此处有支路,南行者入西禅寺,西行者经柳桥、福屿洋,会于洪山桥。相连有坊下乡。北峙者为将军山,其下为捷报里。西行半里许为凤凰池,西上祭酒岭。匾曰浴凤亭。又西经张都墓湖。俗呼状元湖。直行里许为洪山桥街。地分两路,赴上游者由船、由陆皆北行,赴洪塘过江者,循桥皆西行,距县治十里。

  由洪山桥沿江东岸北行二里许,经梁厝壑,里许经原厝壑,半里许至黄店。分两路,一由沿江北入二里许为文山里。又北行二里许,过盐船岸之后,折入东北半里许,为外浦里,北连内浦里。折北行复转西三里许为大夫岭。西北上里许为程田。又北连鹁鸽垅,北行逾岭里许为下凤池,北邻上凤池。又逾西北岭半里许为后壑。折西南下半里为南宰坪。俗呼拉屎坪。西行二里许为牛远亭。循山西出半里为转官。又西出为杜坞。又西行平原为湖头。又西南行半里,经桐口而出为下屿。以上十三乡皆山径螺旋,忽左忽右。初从盐船岸江边西北入,后从桐口、下屿西南出盐船岸,不过三里,而山行约二十余里矣。距县治十八九里。

  下屿乡约分两路,一沿闽江东岸沙洲上溯,隔山内数乡,西北亦可达柑蔗。可达柑蔗。一由桐口沿溪西北上,从官源里可达大湖分县。兹先列官源里之路,而柑蔗次之。

  下屿乡北邻桐口、沙溪陈塘溪之水,皆由此出江。过垾塍,二里至中房,北行半里为双庙,北行里许至溪下亭。北行二里,至葛岐畲。西邻刘洋。里许至牛头、崎亭。西与溪尾铁岭,隔溪对峙。西北行里许,过陈塘桥。里许至龙岭头。分两路,一迤东三里为东面山,迤东北二里为下垅。又里许为下廷坑。又折东里许为曲马。又东北行四里为小北岭之沙溪。此数乡在龙岭左。接一迤西过溪里许为师公殿。迤西北里许为下村。又西有大坪乡属焉。此数乡在龙岭右。

  由龙岭而上有东西两溪,而两溪又有支流来会,而居人或远或近,均可就溪以计其里数。越东溪支流里许为上宅。北行平野半里为浦前。其西相连为坂尾。又越支流半里为浦后。北行里许为藶里。北过小溪为白石洋。东北行半里许为里店。又里许为大岩下。又里许为古。又三里许为有关防。

  由白石洋北越小溪为下洋。北行三里为云坑。折东北行里许为白箬坑。又行二里许为龙岩。又北行里许为南浦楼。又四里许为黄大坑。

  由下洋过桥为山蒲垅。分两径,东向者三里为洲满。北行四里为罗坪。北行五六里,上达鹞山下。西向者北行三里为瀛洲。又北行六里为洲洋。又四里为深垅。亦上达鹞山下,此为东溪水之所自出也。距县治三十余里。越西溪而上北行里许为西境。东峙者为东境,西峙者为新境。西北行二里许为增湾。折东北行半里许为仁山。折东行里许为安邦。又北行二里许为黄坑。其地近东溪之下洋。

  由增湾过溪为牛豆,折西过涧为侯官厝。又折回过涧为深垅。

  由牛豆北行里许为扁坪。下折西行里许,经石龟堡古迹,过涧里许为唐田。其西相连为院里,折西过二里为石龟。北行二里为廷坑,直上半里为溪尾。

  由廷坑过东涧八里为溪坪。其上六七里为乌石乡。北行五里为龙骨。又五里为山兜。由唐田北过小涧为白大。是为前朝驿站。又北行十里为金厝里。折东行里许为虎仔。北上三里为梁山院。其东为溪源里,下经白大,是为西溪水之所自出也。距县治三十余里。

  由桐口赴柑蔗,中分两路,自北至南十余里,间有一山隔之。山之内从桐口沿江上行,经垾堘二里中房。折北行半里为桐溪。北行二里为溪头港。又二里许为徐厝墩。又里许为官口。循山行五里为西山。有内、外二乡。循山北行四里为洽浦。始自山出里许为昙石。西北沿江行五里许为达柑蔗。

  由下屿在桐口下,一名厚屿。沿东岸沙洲北行,为鼓山洲。二里为檀山。里许为横崎。半里许为港边。里许为联头。半里许为唐头。半里许为岭头。一名铁岭。又三里许为白石头。再上为洽浦,为昙石。与行内山者路合,即达柑蔗矣。距县治四十余里。

  柑蔗之上为青崎。与竹崎对峙。沿江上行六七里为叶洋。又三里许为小穆港。与西岸之小穆溪相对。又沿东岸行三四里为白沙。自外入内有四径,由下之第一径先入者为可河。东南行二里许为溪头巷。又里许为厚义。折东行里许为始物,又二里为宝镜。其后有山隔之,不能通他境也。第二径由大桥过仙山边,折东而下里许为南山。又南下三里为里楼,东连源格。东行二里为东溪。又四里为秦洋。东北行五里为锄头。又里许为澎湖。二里为德毛,相连为碎米石。东北行里许为角洋。与大湖之冈洋交界。距县治约八十里。

  第三径由南山东行里许为孔洋头。又二里为井下。二里许为溪坪。三里为漈上,又连及青坑半岭,与大湖之箬洋交界。

  第四径由大桥东行三里为化云。六里为下宅。五里为林柄,土人读。林字作“兰”音。又五里为黄溪,与大湖之灵峰交界。一名龙峰。距县治八十里有奇。

  由大桥沿东岸上行里许为云头岭。又五里为马坑。又五里经小寨、大寨,七里为大穆溪。

  大穆溪之外为溪口。东北行三里为潘安厝。又三里为铁打桥头。隔溪南望者为院埕。东北沿溪入三里为牛场、下东连、程头店,再入与大湖之灵峰交界。距县治百一十里。

  由大穆溪沿江东岸北上三里为大穆埕。又三里为象鼻山。三里为下洋。五里为汤院。又五里为石人浦。其地为祥溪,西望马埕属侯官界。又沿江北上经三官塘、梅埔、乾鹊浦、白芒,皆闽清界。出界为雷坑口,为闽清、侯官交界之地。北行五里为水磨。又五里为湖柄。地兴漳洋相望。又十余里经小箬、大箬、安仁溪,均属大湖分县。北行五里为罗汉。又五里为谢湾。过此则为牛头塘、大盈濑,均属水口分县界矣。谢湾距县治百六十五里。

  过洪山桥而入洪塘,分上、中、下三路。上行者由郭厝里迤北百余武为下店。又百余武为上店。逾山可至西边。沿山北上三里许为观音亭。又沿山北行三四里折西为怀安。沿江西下为高沙。三里为西边,其南连科坞。南行里许为横头街,转入洪塘街。从中行者,由郭厝里西行里许为洪塘里。又里许为状元街。即洪塘街。西过瓦埕街,西向江中,有金山寺,又一塔。从下行者,自郭厝里西南行四里许为阵阪。又分为东南、西南两路。向东南行二里为林厝墩。又里许为莫厝墩。又里许为柯厝墩。二里为李厝坡。隔江东与西门外之西河相对。隔横港南与凤冈之亭头相对,距县治陆行十八九里,用渡则水陆仅十二三里。其向西南行者,自阵坂行里许为楼下,三里为麦浦。西渡可至桔园洲,潘厝衕申厝浦。折而南行里许为梅花楼。即洲仔。又折而东北入里许为瀛洲。折而东行里许为塘下。又东连东陵洲与李厝坡接,其里数同上。

  由金山寺渡江里许,西至浦口,分上下两路。其上为北,其下为南。南行沿江而下二里为后山,里许为董屿。其西连郭屿,又里许为葛岐屿。又二里为蔗洲。其后为马宝。南行里许向东者为下陈党。向西者为东头关。又三里许为缸窑。南行三里为元丰。折东行二里许为澳崎,有江山党一乡属焉。与隔港南屿区之溪阪相望。左与陆续、份洲隔港相望。距县治三十余里。

  北行沿江而上半里许为余剩。西行一里为金桥。其后为晋山。沿垾堘北行三里为后美。北过垾堘二里为侯官市。距县治三十里有奇。

  由侯官市沿内港东岸南下三里为都巡。东连赤塘山,南连坵厨。五里为石门街。四里为过洋。五里为桥头街。即十四门桥。又沿内港东岸南下二里为崎头。里许为袁崎头。与西岸之尾党、鲤尾相对,为鼎立之势。又里许为陈宅。三里许为洋中厝。又二里许为青仔党,与江窑马宝相接,距县治三十余里。

  由都巡以下平野南行二里许为上街。三里为攀埔。二里许为油线。四里许为青洲。地与袁崎头相近。距县治二十余里。

  由侯官市内港西岸南下者五里为沙堤。俗呼沙岫。三里为沙墩。三里许为丰埕。俗呼空埕。四里为路腰。其后有庄前、蓝柄二乡。三里许为超山。过十四门桥,沿溪折西南下五里为罗汉洋。沿小溪南行五里为溪埕。又五六里为尾寮。在旗山下之前麓。距县治四十余里。

  自十四门桥西入溪源宫,路分五支。左之一支在溪源宫旁,西北行五里为下南坝。又五里许为上南坝。折西行五六里为陈坑园地,与竹崎区之山洋顶接。距县治六十余里。

  右之二支,自溪源宫旁之溪坪里,西南行十余里为温原顶。西北有南楼顶,相去四里许。沿小溪西行八九里为上溪。五十余里为山洋顶。与竹崎之山洋顶地名相同。又西行八里许为上峰。与永福交界。距县治约八十余里。

  自溪源宫行二里许为可河。折北五里为深巷。又里许为洋中。沿溪盘岭而上五里为苦竹。俗呼富竹。又五六里为金钩环。折西稍南十里许为粗芦坑,属右为第三支。西行十余里为炎山。又八九里为燕秀。又行十里为陶洋,与永福交界。距县治九十里。

  自金钩环,折西北行五里为叶坂。西邻有石壁乡。属左为第四支。西行稍北六里许为石侬。又二三里为大水坑。又十里为坑口。又九里为大坵田,与永福交界。距县治九十里。自金钩环西行六里为地宅。折西稍南三里为水企。属中为第五支。折北而西行四里许为螺头。又十里为清饭盘。又六里为横楼,与永福交界。距县治九十里有奇。

  自侯官市沿江北上,东望江中有斗米崎。北行里许过山麓为塍岸。乡后有十甘园山。山边为蒙稿洲,半里许过石门峡。里许为荷洋。三里许为白龙洲。三里许为高荷。里许为榕岸,半里为汶洲。汶洲有溪自西来,沿北岸里许,竹桥西三里,中埕十五里。山洋顶与溪源宫之陈坑园接,距县治六十余里。自汶洲北行五里为竹崎。沿江西岸行三里为小穆溪。外则为下溪口,内分南北岸。北岸为支路。西岸为正路。沿溪北岸西入里许为萧厝里。里许为潘头。三里为圆厝前。又二里为文山。下距县治六十里。

  沿溪南岸西入三里为中楼。四里为东岛。其乡有五谷岩,可以登眺,五里为羊角山。乡中有上段,旷土数千亩。又有三四小乡,散处其地。沿小溪行十里为炉里。西入二十里为峰连。沿溪折转北岸稍西十里为南阳。又十余里为外洋,与永福之白云乡交界。距县治八十余里。由小穆溪沿江西岸北上五里为唐举。里许为金钟阁。又里许为上崎。里许为程湾。半里为源口。即黿溪口,其地为穆源。距县治九十五里。

  自源口入溪,分南北两岸。南为正路,北为支路。沿溪南岸西入四里为金沙。二里为奎石。二里许为超墘。三里为格里。折西南行三里为北山。里许为官路。二里为淡芦。五里为大谟。其后有二乡,南行里许为汉头。西南行半里为过山。七里为院岚。其后一乡,西南行五里为圆坂。二里为横藶。此处略有平原。二里为桥头,此穆源之市镇也。二里为新厝坵。十余里为源溪。以下皆山行,七里为安樟。十余里为举口。六里为箬洋。五里许为里头垅。一名南源。六里为仑中。十余里为黄义坑,与永福之拱桥交界。距县治一百八十余里。

  沿溪北岸西入四里为洋后。五里为格里。七里为鸿尾。其支路折西北四里为南洋。六里为古洋。五里为石门山。七里为古沙里。其后路可达下崎。距县治一百二十余里。

  自鸿尾越小溪三为里柏溪。以下十一乡皆地僻人稀,樵多农少,其里数不可胜举。若千里洋、湖边、榜上、南坑、石圳,琐碎畸零,不成村落。至若俥竹旗、长山、新田、官田、下寮坪等乡,悉同此类。与闽清交界。距县治一百四十余里。

  自源口沿江西岸北行十里为下崎。十七里为观音亭。与东岸汤院相对。五里为埕头。与东岸石人浦相对。五里为青坑。与东岸祥溪对。五里为西园与东岸三官塘对。五里为马坪。与三官塘侧对。五里为闽清口。属闽清界。距县治一百三十余里。

  自闽清沿江西岸北上十里为北溪。五里为水井堡。五里为樟洋,五里为石郑。又五里为石郑溪口,与谢湾对峙。再入为闽清县界。距县治一百七十里。

  自西门往南台,其路多歧,直行斜行,皆可贯通。须自外及内,乃可条举而不紊。兹先就其滨江一带言之,以次渐及其余。由西门外西南行半里许为西涧。下连较场里,南行半里为小柳。小凤村在其西,此处有支路。又半里为兴化园。半里许为大凰山。半里为小凰山。西禅在西乡之西。南行半里为西河。半里为后洋。半里为上浦。半里为新道村。前一带皆沙坡,约二三里,其乡为坡尾,迤逦南下里许为帮洲。洲之相连最后处为三县地。在台江中,距西门外十五里,距南门外十二里。

  由小柳折东行半里为斗池。东南行里许为涵头。此处有支路。南下半里为荷泽桥亭。荷泽桥乡在其东。又半里为院后。里许为上坂,折东行半里为下坂。南行百余武为净土庵。又南半里为陈骷髅。下与坂尾接,距西门外十里。由涵头折东行半里为西洋。向东南斜行十八洋路,二里为埔西,其东为浦东。折南行一里为长汀,下与净土庵接。距西门外九里。

  由涵头东北行半里为西营。又半里为教场坂。东行半里为洋柄。山仔里、上浦头在其东。折而南下半里为河上。直下十八洋路。里许为浦东。西与浦西接。东南行百余武为船厂后。洋中亭在其东,自南出者多由此路,约长二里许。南连南禅寺。折西半里为白马桥,与外洲平列。其界可接长汀,距西门外九里。

  过仓前桥西南行有两路,西连凤冈,南连阳崎,南之支路可达吴屿,惟赴阳歧之路,须经凤冈,别分一支路为南行之路,乃可达也。兹将约举凤冈、阳崎、吴屿,而次第言之。

  过仓前桥折西行,经仓前街、望北台里许为上渡,可入凤冈之下道,此一路也。西行半里为新亭,又半里为洋甲,又半里为白鹭岭,相连山头道,可入凤冈之下迳,又一路也。沿山南折半里许为杨桃岭,可入凤冈之凤冠乡,又一路也。

  由下路入者西行二里为下道,折北行里许为港头。大坪尾在其西。里许为亭头。其半里可入和尚洲、沙坡,行里许过渡,可达台江之帮洲,有曾厝湾在其西南。又北行里许为庐滨洲。半里外有横港,与洪塘区之塘下,东陵洲对望。西折里许为后曹洲。又里许为石边头。北向有税馆,并设官渡。过内港仅半里为潘厝衕,申厝浦两乡,在洪塘区。麦浦、梅花楼新开港道之下陆行。仍须过渡。距西门十五里,距南门二十八里。水行用渡,东达西河,距西门十里有奇。南达帮洲,距南门十五六里。

  由山头道入者,西北行里许为下径。又半里许为杨宅。向西行一里为后巷。又一里为十字亭。浦上乡居亭之东北。西北行二里为亭桥。朱宅在其东,相去半里。迤西一里为张宅。西行半里,有路可通刘宅,相去一里。又行一里为冯宅。迤西北行半里为高宅。厝柄在其东,相去百余武。折北行半里为庵后。北邻路头,有路东通院前、上元、韦陀桥三乡,成鼎立之势。迤北行半里为葛屿上下二乡。东北与洋中厝接,西北与南边接,其相去各半里。又北一里为叶宅。东与税馆接,北与隔港之申厝浦相对。距南门二十七里。

  由杨桃岭入者,度桥过赤竹洋,迤西北行四里许为凤冠。此处有一水,纵三里,横二里余,首东而尾西,左三乡,右三乡皆背山为庐。循山左麓西行里许为高螺头。又一里为岭后。自凤冠循山右麓迤西行,折而北入里许为山东岭。迤西循山麓而出,百余武为玉兰谷。其乡相衔为西浦头。望南行半里为透浦。南行里许,为湾边角。折而北上里许为天前。西望隔江二里为九仙观洲。长仅二里。又北接江边宅,又半里许过桥为周宅。东望隔浦一里为镜浦。北行半里与冯宅接。距南门二十五里。在西有三洲,浮着江中。其上为新洲,长仅二里。东望隔水,叶宅,葛屿相去各一里。其中为竹榄党、柴排楼、马洲三乡,长仅二里余,东望庵后、高宅,相去各半里许,其上衔新洲尾。其下为九仙观洲,长一里有半。上距马洲三里,东与天前,隔水相望。距南门各二十余里。

  由山头道循山南行仅半里为坊兜。又山行半里为塘池。虞塘头在其后,相去半里。南行平野,历斗门之西乡,过台屿之前,约六里而至湾边角。此处为过客问津处。或由斗门亭行五里许,不入湾边,逾山南行三里许,可至阳岐。此为土人问渡处。距县治二十余里有奇。

  欲往吴屿者,南登仓前山,望西南行,经洋头边,循鼇头凤岭,约三里许南至白泉庵。南下半里为上湖。此处有支路,一西一南,西行者半里为湖边。湖胶在乡之西北,相去仅半里。又半里为蛟边,循山行半里为斗门乡。东、西二乡。北与台屿接。距县治十五里。

  南行者由上湖行二里许为齐安。吴厝头在乡之首。过高盖山四里许为潘屿。东南行四里许为吴山。又东行三里为吴屿。南与闽县之义屿交界。距县治三十里。

  由仓前山之正南,其山甚长,东半属闽县,西半属侯官。逾山为岭后,经洋楼民居,曲折行半里为程浦头,为张坑,为对湖。前后相连,东向者皆闽县界。由岭后折西,经鼇头凤岭南麓,行里许为陈坑井。乡在山谷中。循山麓东南一里为吴厝顶。迤逦过下湖,南行平野一里,为小山,历下田半里为北园。其乡在高盖山之北首。距县治十五六里。小山、北园,闽辖。

  湾边角与阳崎两处,远为兴、泉、永之通途,近为福清,永福之水道。故行客舟人多集于此。俗称此处为五通港。以其上承洪江之水,旁受溪源、蚬江之水,中纳永福大樟之水,下集瓜山、黄溪之水。舟楫纵横,行人乘便,处处可通也。兹为就上递下,为次第历数之。

  自湾边角登舟,西行里许,至陆续份。此洲地也,沙土崩积不常,多陆续得之。东西与九仙观侧接,西北与澳崎接,洲地广三四里。再行半里,达柳浪洲。登岸半里许,为浦口,西连黄坵。溪坂在其北,与隔港之澳岐相望。西南行三里为南屿。乡有山境堂胜迹,其后为后山乡。逾山半里许,为犬头乡。前有一溪,沿溪行二里许,为龙骨。过溪为北屿。地近后山。后为五都里三十六小乡,而以楼前为大,均旗山之山麓,与南屿相去仅五六里。自南屿沿山,西行六七里为官塘亭,折西南行四五里为官塘,隔溪为溪田。距县治六十余里。

  自湾边舟行五道港,三里许登陆为江口。西行四里为尧沙。与南屿隔水相望。折西南行里许为苏崎。有水过其前,自永福来者直行,自泽苗来者横行,于此一会,而横跨苏崎之上为浯江,乃下趋,合屿桥为蚬江,仍汇于五通港。自尧沙西行六七里过渡为玉仕。下屿在其北,相去三四里岭兜在其西北,相去六七里。再上为后尾,为千山兜,属永福界。距县治六十余里。

  自苏崎过渡一里为仓下。窝梨、下屿二小乡在其北,相去均四五里。西南一里许为黄岸。迤西一乡为薛屿。又七八里为龙湖。俗称土牛,山兜乡在其旁。又二里为浦口,以外为永福界。距县治七十余里。

  自阳崎用渡与湾边同。之西南,舟行六里许为陈厝。东与隔江之江口,西与隔江之仙崎相望,均近五通港。迤逦蝉联者先芹洲,一名洲头。次方村,前后八九里。由方村过渡为镜江。二里许过小渡为访亭。南行半里为渡湾。四里为保丰。又南行五里为永福之观猎界。距县治八十里。

  自阳崎之南,舟行五里为仙崎。登陆南行半里为马腾。折东南行半里为大文山。俗呼芒山。循山麓南行半里为淇源。南达盛汉,折东南循山麓行半里为湖刘。登山盘行,十里可达方山,但险僻耳。循山麓折西,行里许为塔兜。折西南行里许为黄溪。山在白额虎山下。

  由盛汉西行,仅半里许为下半洋。里许为小文山。上半洋在其南半里。西南行过桥半里为泽苗。俗呼白苗,陈厝乡在其内。又里许为帮道。半里许为东厝街。此为邻近二十余乡之市集。过桥西连仙坂俗呼苏坂。半里许为潘厝边。折南行三里许为瓜山。而以背后之峻岭为界。距县治七十里。

  由潘厝边迤西里许为直厅。西南与洋亭接。循山麓西南入五六里,有一山隔之。其内有溪东、溪西、庵头、旗富湾、墨斗山、曲尺山等乡,土人统称为古城。志称古灵。三十六墩。地远且僻,内有数乡,其音格磔钩辀,与邻近言语不通。谈者莫详其地,故人少至焉。距县治八十余里。

 

物产琐记(天然品)

  

   天然品

    动 物五部

  毛 属

  大 宗

  黄 牛

  水 牛水行可数十里。

  马

  黑 羊其皮能疗杖疮,其肝能愈目疾。

  猪

  犬

  鼠

  田 鼠产田间,农人多张机取之,剥其皮炙食。

  猴

  兔其毫可制笔,值廉而通于用。

  常 产

  山 羊生深山,纤毛短角,肉瘦无脂。

  羱山羊之一种,其革可制靴,其血冲酒服,可愈产后伤风。

  绵 羊北种南来,现福清各处多有。

  野 猪腹大脚长,牙利如镰,常居山穴中。

  狮 犬头尾绝似狮。

  猎 犬性比众犬较灵,亦较猛,舌尖多黑。

  豺 犬形似犬,稍高大,其爪最利,能抵牛腹。见虎则缘树而上避之。虎伺于下,因溲溺其腹部,虎痒不可止,则恕而自爪其肉,多有烂死者。

  狼褐色,形略似豺。北门外赤桥、新店等处均有。

  虎

  金钱豹色黑,满身作黄点。

  狐

  九节狸尾九节、黑白相间。其性最灵,愚民相传,能作祸祟。

  果子狸状类猫,果熟,多夜出窃食。

  玉面狸喙尖、面部毛皆白。

  鹿

  麂

  麞

  玃类猴而色仓⑴。

  猢 鼠尾大色灰、食果实。

  鼠 狼色黄黑类貂,而尾大,其毫亦可制笔。

  竹 产竹丛中,能食竹,亦名育虫。人或竹刺入肉不可出,此物,其毒立消。

  刺 猬似鼠多刺,不可向迩。

  特 产

  驳 马独角,牙长二寸,苍黝色,隐斑文,形类狗熊。

  豪 猪毛黑有刺,尖利如簪,能射人。夜则走山园中,以其毛刺捲薯芋而去。又有土猪一种,豕形熊足,爪甲长寸余,在山穴不鸣,缚至人家輙吼。又有涓猪一种,性好食蜂。

  山 犬色赤黑,喜食果实。又有一种羊犬,其状类羊。

  貉色赤而斑,其状似貍。猎者侦其睡而捕之。

  香 狸过处草木皆香,故得名。

  熊似豕,爪心有白脂,味甚美。福州诸山素少,此物惟万历间,尝见于屏山。

  毫 鼠肥而多脂,可食。

  羽 属

  大 宗

  鸡有一种鸣能应潮者谓之水涨鸡,亦曰伺潮鸡。

  鹅

  雉

  白 鹇状类山鸡,色白而有文采。

  鸭分四种、一全番,一半番,一菜鸭,一野鸭。全番最大,锦毛红鼻,以全番雄者与菜鸭雌者交,生卵煨之,其雏即成半番。野鸭性最喜水,亦名水鸭,能终日浮行水面。福州下江饲此者颇多。闻每年获利亦颇厚云。

  鸬 鹚乡人多畜之,以绳系颈,使之捕鱼。

  雁 

  鸳 鸯

  鵁 鶄水鸟,似鹜。

  鹞似鹰,苍黑色。其羽可用夹箭干。有一种鼻根黄如蜡者,名曰蜡鼻。

  鸢鹰属,似鸱。

  信 鸟似鹊而小,能作百禽声,又名进鸟。

  鹊

  鸦

  乌似鸦,色纯黑。知反哺,又名孝鸟。

  鸠有斑鸠,鹁鸠二种,又青色者日青鸠。

  燕有越燕、胡燕二种。胸紫身小者为越燕,胸斑黑身大者为胡燕。

  雀色黄者为黄雀。

  花 鷝性灵巧,卜者系之笼中,携至人家,饲以米,使啄卦以占休咎。

  鹪 鹩俗呼鲁鷝。

  鸽善认主人之居,携以外出,有故,可使之传书还家。

  鹧 鸪形似家鸡,炙其肉食之,味绝美。酒楼菜馆,多以此为珍品。

  鶬

  鹥水鸟,俗呼水葫芦。

  画 眉白眉、褐质善鸣。其声青圆悦耳。

  蜡 嘴喙黄。

  翡 翠即鹬,善捕鱼,俗呼鱼狗。

  鹭 鸶即白鹭,项有长翰如丝,见鱼则饵而取之。

  啄 木喙利如锥,善啄木食虫。

  鸜 鹆剪其舌,则能言。

  鹑身有斑点,雄者尤善斗。

  常 产

  竹 鸡白蚁闻声尽化为水,或有停柩不葬,柩被蚁蚀者,多取此物置权屋下,以治之。

  绒 鸡多白色,性近暖。病虚者食之,能壮阳气。

  鸥 鹳似鹤,鸣以翼。

  鹰曲喙,善搏鸟,其色灰。

  鶖秃头。

  天 鹅大于雁,又名野鹅。

  练 雀又名长尾三娘。

  白头翁大于雀,头白点。

  信天翁恒集石上,伺鱼过则取之。

  郭 公身赤,头尾黑。

  鶗 鸠俗呼孤鸡,鸣则草衰。

  布 谷鸤鸠也,鸣当耕时,故名。

  百 舌能作百啭音。

  鶪俗呼伯劳。

  鹈 鹕大如苍鹅,好食鱼,俗名淘沙。

  杜 鹃一名谢豹。

  鸮即鸺鹩,小者曰孤猿。

     □ □产溪中,尾五色,小于鸭。

  特 产

  吐 绶即锦鸡,有美毛,自爱其采,终日照水,多溺死者。

      鸡一名文鹭,金顶朱味,春来夏去,舞飞声如雷。

  杉 鸡恒居杉木头,有黄毛,长如垂缕。

  鹄身白,微红似鹤。

  隼一名鸇,鸷鸟也。

  山鹊即山鹧,形似鹊。

  鸨似雁,一名独豹。

  金 晖色如黄金,能作数般声,又名黄楠鸟。

  独足鸟或呼山魈鸟。

  蓝袍鸟青蓝色,来当布谷时。鸣声嘉嘉,然此鸟多则年丰,故又名嘉多鸟。

  红 娘丹喙赤身,颇似鹦鹉。

  雷 舞色苍赤,闻雷则舞。

  山 呼苍色,身大如鳲,声清如莺。

  雪姑儿毛杂黑白,即鹡鸰。

  綵 囊似鸡而小,顶有五色囊,故名。

  呼 潮潮至则鸣。

  鷁色苍,似鹭而大,俗呼卢鷁。

  吉 弔略似百舌。

  鳞 属

  大 宗

  鲤一种鳞赤者,或言有毒不可食。

  鲥多骨,春夏之交,上下江各处皆有,味极肥美。

  青 鲮厚鳞,不甚大,俗呼青鳞仔。

  鱼 舌多肉少骨,味颇浓厚。

  鲢有红白二种,有江鲢、溪鲢、池鲢之别,又一种名黄鲢,较短小,而肥腴亦不及。

  草 鱼有乌鰡草黄鰡草之别。福州城外各乡多穿池畜,鲢、草二种出产颇旺。

  金 鱼畜之盆中,以供游览,故又名盆鱼。

  鳗分池鳗、溪鳗、湖鳗、、浦鳗四种,通称淡水。又有一种名芦鳗,为下江尚干各乡之特别产。膏脂极厚,和酒炖服,能壮筋骨,补元气。

  鳝

  鱱白质黑章,大者不过五六寸。

  玉 鱼色白如银,故又名银鱼,洪塘江多产此物。

  田 瑟俗呼弹瑟,产田塍间,无鳞有刺。

  常 产

  鲈肉白色似鰡,而有黑子。

  鳜口巨鳞细,或称水脉。有一种名狸脚,最美。

  鳊身似板,味极美。

  白 刀其形如刀,江河皆有。

  鲇即鲿,俗称池鱼,能登竹。

  鲫似鲤,一名鲋,色灰。

  江 鰶味美多刺,产洪塘江。

     □似鳗鲡而细,分青、黄二色。

  白 鱼产江中,板身多鲠,大者六七尽。

  特 产

  梅 鱼产洪塘江。

  鲽 沙形扁,性温,又名鞋底鱼。

  国公鱼味美,又名方头鱼,以头方故也。

     鱼戋骨柔无鳞,唐李柔呼为银羹。

  琵 琶身似琵琶,无鳞。

  大姑鱼似鲤无鲠,生湖塘间。

  黄 穑尾淡黄色,身小而薄。

  田 鱼耨形似鳅而大。

  棘 鬣似鲫而大,其鬣如棘。

  黑 颊似棘鬣,而形稍黑。

  黄 彡色黄,赤细鳞。

  过 腊鲫头,身似鳜,又鲢夏来春去,故名。

  斗 鱼身有花,又善斗。又名钱片鱼。

  白 鳔即金钱鳔,其形圆薄似钱,故名。

  松 鱼气味如松。

  竹 鱼状如竹筒。

  雪 鱼似鲤,白唇。

  石 斑虎旺文,长数寸。

  介 属

  大 宗

  鲎青黑色,眼在嘴上,口在腹下。尾尖锐,能刺人。其壳如半瓠,可以为瓢。

  蟚 蜞似蟹而小,闽人多以盐糟和而醢之,曰蟚蜞酱。

  土 鼈似蚌而色黑,俗呼土批,炖食之,极补阴分。

  蚬即蟟、临江插竹霸,购种贮其中以养之。生涯极蕃,谓之蚬埕。

  白 鰕产江浦中。

  池 螺似稣螺而大,色黑产池中。又一种产田中,谓之田螺。

  泥 螺软彀有膏。

  常 产

  黿本境有黿溪,旧产黿。

  龟有陆产、水产二种。

  鳖

  蟹洲港浦皆有之,俗呼毛蟹。西湖所产较大,团脐膏厚,味极美。每届菊花时,闽人多载酒游湖,购食之。

  蓑 螺形似蓑故名。

  对 虾土人腊之,两两对插,便于寄远,故名。

  特 产

  醋 鰕去壳淹之,味极佳,产洪塘江。

  虫 属

  大 宗

  蛙背深绿色,即虾蟆。

  黾即水鸡,土人以此为殊味。

  蟋 蟀女、昭蟟、促织、寒螀通名蟋蟀。以名之应时而分也。

  蜂有一种能酿蜜者为蜜蜂。人家或作木椆,高悬以贮之,其中自推大者为王。萤、俗呼囊尾星。

  蝶

  蚱 蜢生稻间,不害稻,即阜螽,俗呼蚱蜢。

  蚊

  蝇

  蚁

  蚯 蚓俗呼地龙。

  蜗一种无彀者为蛞蝓。

  蚤啮人跳虫。

  虱又有一种,曰壁虱,俗呼木虱,即臭虫。

  蚋

  常 产

  蛇有蝮蛇、青竹蛇、花蛇、乌蛇、蚺蛇诸种,蝮蛇最毒。蚺蛇胆则可以和药。

  蚕

  蜻 蜓俗呼猫蝴。

  蝙 蝠类鼠有翼,昼伏夜飞,俗呼枇杷豆荚。

  蜥 蜴

  蜈 蚣

  蛛

  蛣 蜣即蜣螂。

  螳 螂

  蚊能吮牛马血。

  蝼 蛄头部胸部,受箭镞者擣蝼蛄汁,滴伤处,箭头自出。

  飞 蛾一名慕光。

  蝎 虎即守宫。

     蚑即蛭,又名水蜞,水气所结。

     蟢 子即牡带虫喜,七足者有毒。八足者能医小儿伤风。

  水 螋似促织,隐墙壁中,溺水,人饮,令生疮。

  金刚钻即没子,细如微尘,刺人比蛟蚋为尤甚。

  家 猎即蟑螂。

  伊 蝛或呼委黍,湿虫。

  特 产

  石 鳞似蛙,味美,俗呼各冻。

  龙 虱飞水田中,极似灶虫。

  夜 燕其飞蹻捷如风。龙眼熟时,缘枝接树,瞬息皆为渔猎。

  石 背状如荔核,生荔支叶下。

  七步紧似壁虎,性最毒,能咬人立毙。

  杜 塍似晰蜴。

  龙亲家即蛇医。

  蔗 蛄即蔗虫。

  龙眼鸡红首,五色翅,生龙眼枚中。

  金 龟即金辉,吃桃、李、杨梅。

  刘 蜞洲田稻根上生。五色多足,可食,味颇佳。

  簸箕虫生墙壁下,形如鼈。大径寸,以刀划之,顷刻复合。

      校 注

  ⑴原文作“则恕而自爪其肉”,“恕”字误,应为“怒”。  植 物六部

  谷 属

  大 宗

  稻三种曰秫,即糯米。曰粳,即禾亢米。曰占,即来自占城者。又分赤,白二种,早晚两熟。

  麦有大麦,有小麦,又有豆一种,似麦,而壳稍异者为米麦。

  菽即豆总名。分黄、白、绿、黑、赤诸色。又有藿豆、褐豆、豌豆、豇豆、水豆、菜豆、扁豆、金豆、御豆、葛豆、刀豆、蚕豆、五色豆、皂荚豆、虎爪豆、蛾眉豆各种。另有一种土豆,可榨油者则谓之落花生。

  番 薯本来自外番,故名。有红、白二种,熟食可以充饥。红者甘如蜜,尤适口。土人或以之捣粉,或以之酿酒,或刨丝曝干,长不及寸,号薯米。

  常 产

  粱

  稷即穄米,似黍而粒大者曰膏梁,浙曰芦穄。

  黍有马尾黍、钓勾黍、番黍三种,番黍则呼玉米。

  粟粱之细者,即北人所称小米也。

  胡 麻有黑、白二种,以其可压油,故又呼油麻。

  特 属

  晏 棱畲民所种,俗呼畲稻。

  蔬 属

  大 宗

  菘类芜菁,即白菜。

  芥有青、紫、白三种。

  油 菜子可压油。

  蕹 菜能解百毒。

  芥 蓝色深碧,又一种洋芥蓝,味尤胜。

  菠 薐有竹菠薐、石菠薐二种。

  葱

  韭

  蒜又一种曰独脚蒜。

  芋形长而大,小者如卵,生于魁之旁。俗呼芋蛋,食之尤美。

  芹有赤芹、荻芹两种,生池泽中,亦名水芹。

  苋有白苋、赤苋、花苋、人苋又一种马齿苋,性最凉,血解毒。

  番 苋本外国种、早午食行血,晚食则破血。

  艾 菜

  菌亦名蕈、俗呼为菰。有香蕈、木耳、胭脂菰二种。香蕈味极美。

  瓜有菜瓜、冬瓜、西瓜、木瓜、丝瓜、甜瓜、南瓜各种。

  芋 瓠色浅绿,长而曲,味清甘。

  匏短头大腹,味苦。

  笋

  葁

  常 产

  蓼 荞即薤,用糖醋浸成,味颇适口。

  雪里葓淹食,味佳。

  薯 蓣又名山药。

  落 苏即茄,有紫、黄、白、清水各种。

  蔊 菜梗柔,叶细,味辛辣。

  壶俗称葫芦。

  胡 荽即香荽。

  倭 菜春、冬二种。

  荠可作菹及羹,味甘。

  薇即野豌豆。

  蕨

  蒟子可作酱。

  特 产

  莙 达茎灰,淋汁浣衣,白玉色。

  草 属药附

  青 蒿

  蒉江生者皆淡蒉,可以綑屦织席,兼可为缆。

  菅似茅、可为索。

  灯 心茎圆细直长,兼可织席。

  芦

  通 草制草花多用之。

  龙舌草色青,有脂,妇女用以泽发。

  岩 条亦名岩蒌,其香可避暑邪。

  葛可织荠布。

  菸即烟,可避瘴气。

  萍俗呼为。

  萱即宜男草。

  茅

  苇

  荻龙须草即石龙,刍可以为席。

  薏 苡

  菅 菁

  藤

  香 附即莎根。

  土红花能治劳瘴。

  薄 荷

  黄 柏即黄蘖。

  泽 泻

  福 参

  括 蒌

  黄 岑

  常 产

  鹅 郎即兔草,长不满二尺,管空多液。嗜鸦片者煎服之,其瘾立断。

  芸 草即避烟草。

  瓦 松

  铃儿草

  小 青捣其叶,能治瘤疮。

  莸即臭草,可避瘴气。

  茨

  薯 榔染皂草。

  茭形似蒲带。

  蓼有一种生水泽者为水蓼,味辛,可代粬作酒。

  零陵香即蕙,又名薰草。

  芙 蓉色浅碧,气芳,卉属。

  木 莲即薜荔。

  蒟 蒌治头痛。

  石 益采子焙乾,捣为丸治虫毒。

  益母草叶如艾,花淡红,一名蓷。

  罗勒草 即兰草。

  菠色深绿,清明取其汁作粿。

  马 蓝似苦益菜,能治妇人败血。又一种叶小者曰槐蓝,圆如蓼者曰蓼蓝。

  金灯花即天蒜。

  仙人粮即黄精,根如葁,黄色,焙乾服之,补中益气。

  石 韦一名石皮,煎汤浴之,能去产风。又一种生古瓦上者曰瓦韦。

  骨碎补俗呼猴葁,能坚骨固身。

  牛 膝治血块。

  醉鱼草又名闹鱼花,取鱼用之。

  何首乌雄赤雌白,根大如拳。

  石蚕草出山石上,根类蚕。

  商 陆一名章柳,能疗水肿。

  盐麸子以豆子,酸咸止渴。

  桔 梗

  柴 胡

  半 夏皮黄、肉白,产丁戊山。

  沙 参

  杜 仲

  括 蒌一名天瓜。

  百 合捣粉,服之补土。

  石 斛生石上者佳。

  木鼈子俗呼马钱。

  天生术

  藿 香本海国种,形如都梁。

  菴 闾似蓬艾,能避蛇。

  地 黄

  天门冬一名宜冬。

  细 辛根细,味辛。

  茴 香即蘹香子。

  茱 萸深柴色。

  决 明子似菉豆。

  连 翘

  天南星

  蓖麻子仁白有油,似火麻。

  鼓子花即牵牛子。

  覆盆花茎叶皆有刺。

  紫 苏能行气和血。

  葛 根

  木 瓜花似海棠。

  茵 陈又有一种大叶者名山茵陈。

  苍 耳又名苹负来,即卷耳。

  土三七即金不换,种本出广西,能止血生肌。

  特 产

  使君子略似栀子,产将军山。

  独 帚即马帚,可为帚彗。

  仙人掌形似人掌。

  鸡 肠以中虚似鸡肠,故名。

  虎 杖似红草而大,可染赤。

  赤孙施即菉施。叶如浮萍,治妇人血结。

  广 角产妇炖酒服,不伤风。

  羊 蹄叶长色紫,赤秃菜也。

  龙牙草神于治痢。《本草》云,即马鞭草。误。

  马鞭草穗似马鞭。

  还魂草治狗咬刀伤。

  白地栗即剪刀草,一名慈菰,能治痈肿。

  蒴 藋一名接骨方,主续筋骨。

  紫金牛叶如茶、味幸,治时疾,膈气,风痰。

  苦 参味苦,止泻。

  香 蔴煎汤浴,去风。

  天青地白痘入眼者,捣敷之可去。

  山石榴即金罂。

  虎耳草生水石旁,治聤、聋、痔疮。

  白 麴可酿酒。

  乳 草能通乳。

  七步紧草治蜥蜴毒。

  书带草

  犁头草

  醉西施

  灯笼草治疔疮。

  独脚仙治血块。

  箬下珠治小儿疳疾。

  鸡母刺治火伤。

  鲤鱼橄榄剖之,中有鲤鱼形,产乌石山。

  天芥菜治疥疮。

  越王馀算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呜。

  石萝卜产后圣药。

  琼田草治风疾。

  紫 贝解一切蛇毒。

  鸡项草一名千针草,采根焙干,碾为散,治下血。

  旱莲草即肠草,治下血。

  鼠 粬杂米粉作糗,味最甜美。

  佛 甲略似马齿苋。

  候潮草潮至则开,退则合。

  凤尾草以形似名。

  长 生无根而生。

  吉 祥四时一色,家有喜庆,先自开花。

  麒麟尾如玉簪,可敷疮。

  半边莲夏开花,花偏一边,无圆者。

  知风草以节可占风,故名。

  钩 吻即野葛,俗呼梭葛,误服中毒者,以生羊血、鸭血、绿豆浆、饔菜叶灌之均可解,或鸡抱不成卵,调香油灌之,亦可。

  花 属

  大 宗

  桂月开者为月桂,四时开而色深红者为丹桂。

  木 樨八九月盛开,闽中最多,清香扑鼻。

  梅有红梅、白梅、腊梅。素心者为上品。

  玉 兰色碧白,气味香馥。

  山 茶有红茶、番茶二种,番茶种出日本。

  玫 瑰有白素二色,俗呼蕾苤。

  海 棠列有一种垂丝海棠,色淡红,多叶。

  栀子花花六出,色香殊绝。

  莲分红、白两种,又有风车莲、午时莲,皆碧色。

  兰以素心为第一品。有一种吊兰,裹而悬之,不土而荣。

  朱 橦一名佛桑,即扶桑。

  树 兰分碎米、真珠、鸡爪三种,统名树兰,亦呼木兰。

  蔷 薇有红、紫色、黄色、金色之别。

  罂 粟花有五色,即士鸦片。

  末 丽即茉莉。

  夜来香藤本。

  秋海棠花似海棠,草本。

  鸡 冠

  夜 合一名合欢。

  水 仙

  百子莲

  金 凤一名凤仙。

  菊品最多,独有一种深黄色,花如滴滴金者,夏间开。

  丁 香花小不甚香,有黄、白二种。

  常 产

  桃 花有綘桃、碧桃二种。

  芍 药

  辛 夷即木笔。

  瑞 香状如绣球,深红色。

  山 矾一名七里香。

  紫 薇俗呼不耐痒花,又名百日红。

  含 笑

  夹竹桃叶如竹,花如桃,俗呼俱那异。

  木芙蓉又有一种名醉芙蓉,朝开色白,午后渐红。

  指甲花花白而细似米粒,一名散沫花。

  野悉密即素馨。

  雪 球

  凌 霄花黄、有毒。

  酴 醿又一种茎叶相似,而花差小者曰木香。

  迎 春俗呼金腰带。

  半丈红即海棠。

  汉宫灯春开,花秋结盏。

  雁来红又名老少年,即秋红。

  葵有向日葵,秋葵之别,又一种小花者名锦葵,俗呼胡月燕脂。

  玉 簪又名白鹤。

  凤 尾又一种名七里香,置书帙中,可辟蠹。

  虞美人一名满园春,罂粟别种。

  美人焦

  剪金红花圆无香。

  剪春罗又一种八九月开者,名剪秋纱。

  紫 燕色紫,花似燕子,另一种白者为白燕。

  金 钱色深红,圆如钱。

  绣 球

  杜鹃花有红、紫、黄、白各色。

  金银花 服之能解毒。

  特 产

  麝 茶即阇提,俗呼斜。本南海种,由商舶传入闽中。

  金 沙玖瑰类⑵,香不及。

  密 □花红,干叶。

  雪 瓣

  贝多罗

  奇楠花

  闹羊花一名曼陀罗。

  碧 雪

  锦 竹一名石竹,花如缬锦。

  红豆蔻俗名孽花。

  鳶 尾俗呼紫罗伞,花紫碧色,根可入药。

  鹤 兰

  度年红花自冬涉春不变,故名。

  满堂红香闻百步,开即为瑞。

  聚八仙类琼花。

  水丽春

  昙花蕉

  玉笼松似醉杨妃。

  鹤顶红类百合。

  满天星又作雪柳、可作盆中之玩。

  喜相逢一花两色,红白相间。

  滴滴星

  十样锦

  玉 屑色白,状如碎玉。

  鹰 爪色淡黄,末锐似鹰爪。

  果 属

  大 宗

  荔 枝

  龙 眼一名益智,又名荔枝奴。

  橄 榄一名青果。

  枹即柚,今怀安凤冈最多。

  桔 

  石 榴有青、白、黄三色。

  枣闽中多白者。

  黄檀子即黄弹、俗呼黄皮果,又名王弹子。

  拱 斗即金斗,色红、味甘酸。

  梨本境过山洲所产最佳。

  梅 子

  杨 梅

  桃

  卢 桔即枇杷。

  柿有花柿、卵柿、乌柿、米柿之别,烂熟者为柿。冻焙熟者为柿饼。食之最为润肺。

  猴 柿即椑 ,不可食。

  栗山楂取其汁亦可榨油。

  榅 桲似橙子而大,味酸甘。

  蔗土人多捣取其汁以制糖。

  凫 茨一名荸荠,其味清甘。

  藕

  菱两角,又有一种四角,或三角者曰芰。

  番石榴种本出番地。

  茶有红、白各品,种类不一。

  常 产

  柑有一种芬芳异常,垂指如人手。亦有似拳者,曰佛手柑。

  香 橼

  余 甘其味先苦后甘,又名敢谏子。

  金 桔小于诸,结实如弹子,色黄如金,故名。

  橙有佛头橙、香棉橙、青橙、雏橙、栾橙诸种。

  来 禽一名花红,即密林檎。

  核 桃种本出羌胡,故又名胡桃。

  杨 桃一名羊桃,味似橄榄,酸涩,嚼久微甘。亦有用蜜渍者,曰蜜浸杨桃。

  杏有金杏、银杏、木杏三种。

  椎似栗而小,生山谷间。

  榛小者为茅榛。

  莲 子

  酸 枣味酸,土人以之制糕。名曰酸枣糕,亦名千重糕。

  频 婆似林檎而大。

  葡 萄其根号木通,可入药者。黄白而细,实如马乳。

  鸡 头即芡实。

  特 产

  柰类林檎。

  肥皂果

  菩提果味香甘而脆,以种出西域,故名。

  多南子色紫,味甘,似梅子。

  无花果一名木馒头。

    箇摩子肉如莲,可煮食。

  多罗蜜亦名波罗蜜。

  孩儿果状类樱桃。

  木 属

  大 宗

  松另有一种水松。

  榕此树福州独多,故郡城名榕城。

  杉 

  豫 章即樟,气辛烈,近多设厂,熬脑以备军火之用。

  桑 柘种与桑异,亦可饲蚕。

  乌 桕叶可染色,子可榨油。

  槐

  樗

  御 柳

  栟 榈即棱榈,皮可索綯,干可作扛。叶条可作拂蝇。炖其肉服,可泻心火。

  榆有一种,叶对出者为枌。

  漆

  山 梨有红、白、紫心之别,以紫心者为贵,制器用广。

  桄 榔紫黑色有文理者可制器。

  楝

  竹种类甚多。

  金 荆质坚有文彩,可制器用。又有紫荆、白荆二种。

  梧 桐又有一种,子可榨油者,曰油桐。

  常 产

  桕有一种,叶侧生者为侧桕。

  桧桕叶,松身。

  女 贞似冬青,俗呼长生树。

  冬 青其叶四时常青。

  椿其叶香,可入蔬。

  柽或呼西河柳,叶细枝柔,有黄、白二色,黄者又名黄杉。

  桦皮可作烛,亦可贴弓。

  枫锯之,可为垫板。

  楮其皮可捣为纸,亦可织为布。

  檀其叶类槐。

  枸 枳能解酒毒。

  木 槵其子可为念珠,亦名无患子。

  朴即厚朴。

  柳

  黄 杨木理细腻,质极坚緻。

  特 产

  楠另有石楠一种,生石上。叶彷佛枇杷,有刺。

  梓闽人多伐之为炭。

  沙棠木似梧桐,中空。又一种花梨,质坚可制器用。

  杜 松似杉而小。

  罗汉松

  茶 树有两种,一种叶可制茗,一种子可榨油。

  水 棉类杉,多植滨水处。

  白 牙可为器玩。

  鸡 筹可植盆中,或呼瓜子松。

  鹿 目质坚韧致,如鹿目,故名。

  金 青木直出而坚,重可制为杖。

  槠有石槠、苦槠、甜槠三种。

  椒即胡椒。

  椤可制器,极耐久。

  凤尾蕉即铁树,叶如凤尾,花黄色,治脾疾。

  牳 筍叶似批杷,可煎为南草。

  青 刚叶似石楠,质坚可作鞍鞽。

     木党 子似茱萸,而香味极辛。

  南 柷捣叶渍米,饭熟成泔青色,相传食之可延年。

  白布沙取其叶,炖糖霜服可治咯血。

  檺焚为硬炭。

  柯质坚韧,可为船及斧柄。

     木余质坚,可供鎸刻。

  加 条其叶可摩犀角象牙。

  橡壳可染皂。

    矿 物四部

  金 属

  大 宗

  铁按《三山志》,铁品有三,初炼去矿,用铸锡器物为生铁,再三销拍,作鍱为鑐铁。亦云,熟铁生柔,相杂用作刀剑,锋刃为钢铁。

  常 产

  金

  锡

  铜

  五金各矿苗均未开采。

  特 产

  银铅矿前十余年,有丁君集股开西北郊银铅矿,折阅。

  石 属

  大 宗

  白 石

  常 产

  燧 石以铁片小径寸,敲之以取火。

  石 膏

  石 英

  石钟乳

  特 产

  寿山石珉属,品类甚多,以田石为第一。有黄、白、红、黑各色,隆寒不泐。其雕为图章者,犹多下品之石。

  青 石

  砺 石。

  土 属

  大 宗

  白炼土亦作白墡,乌石山多有之。今被人开挖,有塌陷至数丈者。

  常 产

  天生硝

  天生磺

  天生

  硃 砂

  煤多未开采

  特 产

  碗 土又名碗药。

  釉用饰磁器,较有光彩。

  水 属

  大 宗

  笕 泉水由竹筩中通。

  水力硙磨碓米磨粉,以水运动,洵天然机。

  常 产

  甘 泉乌石山浴鸦壑最佳,大仅如孟,虽久旱不竭。

  特 产

  温 泉带磺质计六处,一在八都及九都,曰天汤泉,一大廿四都小箬,曰圣汤,一在六都汤岭,旧名汤泉,一在井关外汤边,过浦曰三座,又曰双槽,一亦在井关外石壁,为村妇之浴池。

      校 注

  ⑴原文作“色仓”,“仓”字误,应为“苍”。

  ⑵原文作“玖瑰”,“玖”字误,应为“玫”。

 

物产琐记下(制造品)

  

   制造品

    动 物

  在境自制类

  大 宗

  牛皮箱

  牛骨梳

  牛骨簪

  水 胶叩牛皮胶。

  鸡毛帚

  牛筋弦

  狼毫笔

  兔毫笔

  羊毫笔

  虎皮褥

  牛皮靴

  牛皮鞋

  鞋底皮

  蜂 蜜

  特 产

  明骨灯

  明骨盒

  马蹄灯

  豪猪簪

  土 绸

  骨 丹

  常 产

  羽 箭

  羽 扇

  猪鬃针

  鱼 胶

  牛乳膏

  蜂 鼠

  入境加制类

  大 宗

  貂紫毫

  灯 纱

  川蜡烛

  罗底纱

  鲎壳瓢

  壳 灰以蛎壳及蛏、蚬、蛤、螺壳入火炉制之。

  特 产

  蠡壳窗、螺钿五色,其光射人,多用以镶嵌椅棹及床背。

  鹦鹉螺杯

  芙蓉布

  织绒布

  仿制花毯

  常 产

  丝 布

  丝 线

  象牙器

  驼骨器

  珠翠首饰

  出境加制类

  大 宗

  鸡鸭毛

  牛羊皮骨

  常 产

  土 茧

    植 物

  在境自制类

  大 宗

  竹 器

  木 器

  桄榔器

  樟 脑

  靛

  油分生油、茶油、菜油、豆油、麻油、桐油、芝麻油各种。

  糖有赤糖、白糖、板糖、冰糖之别。

  楠 草

  紫 草造烛用。

  粬分红白二种,造酒用。

  红花饼

  竹 纸

  油纸伞

  薯 粉

  篦 梳

  米粉条俗呼粉干。

  草 席

  箬 笠

  梭 蓑

  梭 垫

  草 花

  油 ⺮木匝叩茶粕饼。

  竹 篾

  木 皮

  花香茶

  香 料

  特 产

  炒 烟俗呼朋兄烟,莆人王朋兄所造。

  儿 茶

  草 菰

  油 墨陈幼腾专造。

  蕉 布闽辖蕉岭出蕉,土人制以为布。

  树根骨董

  核雕玩器

  竹 兜

  筤 筅晒衣架也,旧作兵器用。

  纸 箫品在好竹上。

  常 产

  蔓 菁

  乾 笋

  菸 丝

  竹 簟

  夏 布

  蒲 扇

  船 筏

  松脂膠

  麻苧丝

  红 酒

  烧 刀

  豆 腐有干,有腐。

  蕨 粉

  墨

    罐头果品

  入境加制类

  大 宗

  豆 饼

  藤 器

  漆 髹

  洋面粉

  各种扇

  特 产

  骨董古玩

  脱胎漆器

  常 产

  棉 纱

  葛

  薯 茛

  过筛兰州烟

  出境加制类

  大 宗

  木 料

  竹 片

  通 草

  箬

  特 产

  水松子

  樱桃皮可饰弓矢,多运出口。

  常 产

  白 枣

  乌 梅

  鼻烟料

    矿 物

  在境自制类

  大 宗

  料 器

  石 器

  砖 瓦

  锅 炉

  砧

  砺

  燧

  错

  特 产

  料丝灯

  图书石粉

  常 产

  硝故墙藏土熬成,或取粪土煅之。

  磁 器

  银 硃水银制,其渣为丹底。

  石 灰

  白 盐。

  入境加制类

  大 宗

  洋铁器

  铅制茶箱装茶出洋用。

  银 器

  锡 器

  西 漆

  锡 箔上品锡锭由外入口,匠手锤成楮叶,曰锡青,裱纸上成锡箔,多运出口。

  特 产

  铜烛台

  常 产

  金 叶

  铜 锣

  出境加制类

  大 宗

  生 铁

  特 产

  田 石

  假山石

  常 产

  各色晶胚

商务杂述

  

  居今日,非商战剧烈之世哉?白人洞明计学,多财善贾,吾亚东之市利,几尽为其所垄断。国安得不弱?民安得不贫?顷岁以来,睡狮渐醒,百度更始,朝野上下,咸知商务之於富强,有绝大之关系,而锐意振兴。於是团商会以通商情,集公司以厚商力,开工艺局以练习制造,设陈列所以比较拙工,而於京师,则立农工商部,以为之总机关,而商务因稍有起色矣。侯官为福州首县,疆土广袤,其出产物颇称繁殖,语云:“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以之应本境日用饮食之需,当无不足也。然洋货转输,源源不绝。五都之市技巧杂陈,虽有巧历,莫能名数。苟不亟筹抵制,则洋货皆不翼而飞,而土货浸无人过问。有输入而无输出,不几北行入囊中哉!夫欲筹抵制,必须实力振兴,振兴奈何,仍不外伙立公司,广开工艺局,规设陈列所,而商会则实行其联络商情,调查商业,劝导改良之政策。而官於商务一途力加提倡保护,掖而升之於商战之大舞台,道尽于此矣,岂有他哉?

    商 会已详闽县志。

    公 司亦已详闽县志。

    本境自售货同闽县。

    输出输入货亦均同闽县。

  以上诸见《闽县乡土志》,故本志无庸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