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宁古塔副都统为将采访志书事蹟造册咨送事。

钦命宁古塔副都统军功花翎富为造册咨送事.右司案呈于四月十三日,准钦命头品顶戴督办吉林边务事宜,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兼理打牲乌拉拣选官员等事,兼署吉林副都统恩特赫恩巴图鲁长咨开:案据署吉林分巡道同勋详,据志书局纂修候补同知郭锡铭称,案蒙本署道扎委纂修志书,并颁发志书局章程,饬令遵办。卑职当将开局日期,报明在案。伏查章程内开,丰前道详明咨扎各旗署,并札发各属采访目录,按照内载事蹟,详加采访送省汇办,等因卑局现值开办之际,就有各城各属采访之件,如己送齐,拟请飭发到局,以便汇核办理。其间如有来尽事宜,再请飭令续行采访,以昭核实。除将开局日期由卑局行知各府、厅,州县外,其各城副都统并各旗署应请转请军宪咨札行知,以便嗣后续行采访。所有卑职请发各处送省事宜,查照汇纂缘由,理合呈请查核,转请咨札等情到道。据此,职署道覆查无异,除将各民署送到志书事宜清册,札发汇纂,并将尚来造送各属分别札催外,理合详请查核。俯赐分别咨札各旗属。将前项采访志书事宜,迅速采访,详造细册呈送,飭发下道,以便发局汇纂等情。据此,除分咨外,相应咨会。为此,合咨副都统衙门请烦查照,将前项采访志书事蹟,饬造清册二本,迅速送省施行。等因前来详查。前奉省咨,业将宁古塔地方采访志书事宜两次造册,咨送在案。今准来咨,复行造具采访志书清册二本,一并鈐印,呈请备文附封咨送。为此咨报钦命将军衙门查核可也。须至咨者,

右咨,钦命头品顶戴督办吉林边务事宜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兼理打牲乌拉拣选官员等事兼署吉林副都统恩特赫恩巴图鲁长。

光绪十七年五月初一日

宁古塔副都统衙门为咨送宁古塔地方遵文采访掌故事蹟,造具清册事,计开:

本朝建置沿革

天聪八年设官兵通远堡,崇德三年移此镇守宁古塔,顺治十年设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改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移镇吉林乌拉,宁古塔留副都统守之。

宁古塔城池

在吉林省城东相距八百里,现筑土墙,高一丈二尺,周围五百八十五丈,东西南各一门。相距城南有虎儿哈河,今俗称牡丹江,康熙五年由旧城迁此,将军巴海监造。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设副都统镇守宁古塔旧城。城西北相距五十里海兰河。南有石城,高一丈,周围一里,东西各一门,城外边墙五里余,四面四门。昂邦京章吴把哈巴。

旧东京城

在城西南七十里胡尔哈河之南,周围三十里,四面七门。内城周围五里,东西南各一门,内有宫殿旧基,则金时遗址也。城外南隅有石佛一座。

驿站

宁古台站西至塔拉站,八十里至沙兰站,七十里至必尔罕河站,六十里至塔拉站。宁古塔南至珲春站:七十里至新官地站,五十里至玛勒瑚哩站,六十里至老松岭站,八十里至萨奇库站,七十里至虎珠岭站。

仕宦

宁古塔副都统一员,协领二员,原设佐领八员。康熙三十八年添设佐领一员,五十二年添设佐领一员,乾隆二十五年添设佐领二员。原设防御五员,康熙五十二年添设防御三员,乾隆三十年添设防御四员,道光六年裁汰四员。原设骁骑校六员,康熙五十二年添设骁骑校四员。乾隆五十五年添设二员。康熙三十五年添设仓官一员,衙门笔帖式四员,左、右司各二员,仓笔帖式二员,驿站笔帖式三员。雍正五年添设无品级委教习二员,同治九年由笔帖式内添设满教习一员。光绪六年添设承办处笔帖式一员。光绪八年添设玛勤瑚哩、萨奇,库塔拉等三站笔帖式三员。光绪十五年添设印务处笔贴式二员。乾隆二十七年由兵内拣放印务处左右司官参局委笔帖式各一员。乾隆二十七年由前锋内拣放委前锋校四员。乾隆二十七年由领催内拣放委官二十二员。原设甲兵五百三十一名,康熙三十八年添设十一名,五十二年添设四百五十八名。乾隆二十五年添设三百五十名,二十六年添设五十名。道光六年裁汰八十名,现有领催七十二名,前锋四十名,兵一千二百零八名。其世袭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荫监生等官,随增随减,并无定额。

宁古塔将军

巴海:满洲镶兰旗人。顺治十六年昂邦章京驻防,康熙元年升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移驻吉林乌拉。

音图:满洲人、正红旗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佟保,满洲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沙那海;满洲人。康熙三十五年任。

杨福:正兰旗人,宗室。康熙三十九年任。

蒙古洛:镶兰旗人,觉罗。康熙四十八年任。

穆森:满洲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巴赛:镶兰旗人,宗室辅国公。康熙五十六年任。

哈达:满洲人。雍正五年任。

常德:满洲人,镶黄旗人。雍正八年任。

都赍:满洲人。雍正十年由副都统署任。

副都统

海塔:满洲人。顺治十五年任。

尼喀哩:满洲人。顺治十五年任。

满贵:满洲人。顺治十八年任。

满丕:满洲人。康熙六年任。

湖巴克泰:满洲人。康熙六年任。

安珠瑚:满洲人。康熙六年任,

蒯齐:满洲人,正白旗人。康熙十年任。

席三:正兰旗人。康熙十五年任。

萨普苏:满洲人,镶黄旗人。康熙十七年任.

雅泰:正红旗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根头:满洲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保定:满洲人。康熙三十八年任。

嘎尔图:满洲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马奇:满洲人。康熙四十六年任。

阿岱:吉林满洲正红旗人。雍正元年任,

常德:满洲人。雍正五年任。

巴尔代:满洲人,正白旗人。雍正十一年任。

图那:满洲人。乾隆十年任。

阿尔嘎泰:满洲人。乾隆十八年任。

阿尔德恩:觉罗乾隆十八年任。

赊图肯:满洲人。乾隆二十一年任。

神通阿:满洲人。乾隆二十一年任。

和绷阿:满洲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富僧阿:满洲人。乾隆二十五年任。

增海:满洲人。乾隆二十八年任。

常升,满洲人。乾隆三十年任。

明亮:额附。乾隆三十三年任。

富珠哩:多呼额附。乾隆四十二年任。

达色:满洲人。乾隆四十三年任。

安林:满洲人。乾隆四十九年任.

那奇泰,满洲人。乾隆五十五年任。

庆林:满洲人。乾隆六十年任。

富尼山:满洲人.嘉庆四年任。

郭尔明阿:满洲人。嘉庆七年任。

富登阿:满州人。嘉庆十年任。

德宁阿:满洲人。嘉庆十五年任。

达斯胡尔代:满洲人。嘉庆二十年任。

和福:满洲人。道光四年任。

说德:满洲人。道光十年任。

依尔栋阿:吉林满洲镶兰旗人。道光十二年任。

乌勒德山:满洲人。道光二十年任。

班迪:满洲人。道光二十八年任。

巴栋阿:满洲人。咸丰元年任。

喀通阿:满州人。咸丰九年任。

乌勃兴阿:黑龙江满州人。同治五年任。

双福:伯都讷满州人。光绪元年任。

德平阿:吉林蒙古人。光绪六年任,

容山:都京满洲正黄旗人。光绪九年任。

富:吉林满洲正红旗人。光绪十三年任。

官署

宁古塔副都统公署大堂五间,后堂七间,左司八间,内有承办处二间,右司六间、相连公仓办事官房三间。康熙五年建仪门一座,大堂三间。康熙五年建大堂之东银库三间、印楼一间,看库巡更房二间。大堂之西果木楼二间,修理箭杆匠役等住房三间。雍正四年建仪门前左傍前锋营三间,右门傍虎枪营三间,相连番役厅事房二间。康熙三十八年改修大门之左右西翼办事房各三间,衙署周围板墙八十五丈。乾隆五十六年改为官修看守城垣三门巡更房各二间,原系兵力捐修。乾隆三十一年改为官修。城内南门里副都统居住正房五间,左右厢户各三间,二门一座,二堂五间,左右配房各二间,仪门一座,大门三间,东有郭什哈住房四间,西有听事房三间,院墙九十丈,于乾隆四十七年改为官修。又马棚三间,南更门一座,大门外东西板辕门各一间,棚栏四十丈,于乾隆四十八年改为官修。城内东门里北原设公仓八座,每座五间,计四十间。

城外东南隅相距二里许,原设义仓六座,每座五间,计三十间。

又城东三里许教埸演武厅三间,迤东有原设火药局二间,城内西北隅有囚犯狱一座,狱墙周围二十八丈,狱内囚犯正房三间,巡更西厢房二间,监外官房三间,又巡更房三间。又城外西南原设官参局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二门一间,东大门三间。学校:城内东南隅文昌庙北有汉义学三间,又添修汉义学五间,于光绪八年建。又北有满义学五间。

田赋

宁古塔额征民地四万五千五百十六亩,上则地每亩徵银三分,中则地每亩征银二分,下则地每亩征银一分。上则地每亩征米六升六合,中则地每亩征米四升四合,下则地每亩征米二升二合。每米一石折银一两。新增乾隆四十六、七年丈出流民垦地一千三百二十一亩,不分等则,每亩征银八分,征米四合年勺二抄五撮,共征银一千六百九十八两四分六厘。按年收库造册报省,以备抵充兵饷。

宁古塔额征税银一千五百八十六两二钱一分二厘八毫,内除给差役饭食银一百五十八两六钱二分一厘二毫八丝外,实剩银一千四百二十七两五钱九分一厘五毫二丝,按年造册报省。以备抵充兵饷。原有当铺十一家,每家按年征银二两五钱,于光绪十三年报请开除荒闭当鋪六家,现有当鋪五家,计征银十二两五钱,按年归入稅册内报销,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间奉文另造征信册报省。

征收烧锅票课钱一万吊,按年分为春、秋二季收齐,备抵兵饷。

征收各商七厘,捐钱四千一百吊,又于光绪十三年六月间奉文加添四厘,捐钱二千三百四十二吊八百五十文,二共钱六千四百四十二吊八百五十文,按年春、秋二季解省。征收斗税钱七百吊,内除拨抵税银及津贴衙役等饷银需用外,实剩解省银钱三百七十三吊六百文。

征收盐税钱二百四十五吊六百七十文,于光绪十一年正月奉文。

征收油税钱五百六十八吊四百八十八文,于光绪十年十二月奉文。

征收各商土药行票捐银并无定额,尽收尽解,按三个月造册一次报省。

官莊额纳粮地一千五百六十垧.扎额丁一百三十名,每名应纳谷三十石,共谷三千九百石,按年收入公仓存贮,

坛亩

天坛:在城西南相距四里许,胡尔哈河南岸。

先农坛:在城东南相距三里许,在风云雷雨庙内,于道光六年建。

风云雷雨电雪神庙:在先农坛内,道光六年建。

孔圣庙:在城内东南隅,康熙三十二年建。

文昌庙、魁星楼:在城内东南隅孔圣庙之东傍,嘉庆二十三年建。

关帝庙:在城外迤东相距三里许,康熙四年建。其庙院内左傍有文昌庙,右傍有马神庙,大殿后有关圣帝君。

三代神祠:于雍正六年敕修。又东北隅有昭忠祠,嘉庆九年建。后于同冶八年奉文移建城东三里许。又关帝庙三处:一在西关路北,其庙院内左有酒仙庙,右有牛王庙,中有木牌楼,对面戏楼,于乾隆四十年建。一在城西十里许倚栏岗。一在兴额哩温车和恩屯,距城北二十里许,在胡尔哈河北岸,依山停水,于乾隆五十年建。

弥勒院:在城南门外路西,乾隆四年建。

三官庙:在城外东北角,康熙二十一年建。

娘娘庙:在三官庙东傍,康熙三十七年建。

依兰岗:在城西相距十里有大山一座,柞树成林,荆棘遮经,山前修有关帝庙一座,庙前宽坦,数里至河。

大牡丹屯石桥:在城西相距三十里有右桥,毗连两座,各阔一丈五尺,系民籍金姓油匠乐善自修。屯内有古庙一座,名曰关帝神祠,前有河川。

沙兰站石桥:在城西相距八十里有木桥一座,阔一丈五尺,长二丈五尺。桥下有河一道,水浅而宽,两岸平坡,河底大石堆垒,迤东有关帝庙一座。

黑石甸子木桥:在城西相距一百余里,在黑石甸子石空处,任和尚募建。

觉罗洼子桥:在城北相距四里有桥,毗连两座,一石一木,各阔一丈,长二丈。

小桥子屯:在城东北十三里有桥,毗连两座,一石一木,各阔一丈,长一丈五尺。

胡什哈桥:在城东北相距二十五里有石桥一座,阔一丈,长二丈。

以上各桥通乜河官路,随时修茸。

渡口

头道渡口,在城西南相距三里,于康熙年间捐置渡船一只。

二道渡口:在城西南相距一里,于康熙年间捐置渡船一只。

三道渡口:在城南街口,于早年间捐置渡船一只。

四道渡口:在城东南十五号原设,捐置渡船一只。

花莲沟渡口:在城东相距五里,于早年间捐置渡船一只。

观音阁,在城西三里许,胡尔哈河北岸。康熙三年建。其院内右傍有地藏庙相接河伯神祠,于道光二十六年建。山门左右有钟,鼓楼各一座。

火神、龙王庙:在城外西北角,康熙四十九年建。

城皇庙:在城东,康熙三十二年建。左傍有瘟神庙,东南隅有土地祠,康熙六十一年建.

山神庙:在城东,乾隆十二年建。

财神庙:在城东牌楼外路北,康熙四十五年建。

天齐庙:在城东,康熙五年建。

老君庙:在城东天齐庙之东傍,康熙五年建。

苗,药、虫王庙:在城东,康熙五十四年建。

三皇庙:在药王庙内。

七圣庙:在药王庙迤东,康熙五十四年建。

地藏庙,在城北三里许,雍正七年建。

古佛寺:在城东南,乾隆四十五年重建。一在城东北乾隆二十年建。

祈雨坛:在观音阁西泼水泉迤西之石上,坛高二尺,周围二丈余,外围墙六丈。

观音庙:在城东北相距五里,雍正八年建。

关帝庙:在城北乜河,乾隆四十八年建。又一在城西八十里许沙兰站,康熙十年建修。

石佛寺:在城西南七十里旧东京城内东南隅,相传金时慈圣太后所建。内有石佛一尊,高两丈余,后石首坠地,有石匠见之欲凿为碾,甫举锤,头忽痛,遂置之。是夕吴汉槎,钱德维等同感异梦,于是举石首凑法像,冶铁固之,故址建刹,至今重修,香火甚盛。石佛座前有石香享一鼎,高二丈余,周围二丈,向东南歪斜,其形欲倒,历经工匠置之不动。后于同治四年重修庙时又欲正此亭,经工匠百余人仍置不动。后工竣时,工匠俱食午饭,有红云一朵,降雨数点,闻有沥沥之声,众皆出视,其亭自正。

七圣庙:在东京城东南隅有碑,院内右傍有古树一株,周十余围,至今香火甚盛。

疆域

宁古塔:界址南至嘎哈里河,距城三百余里珲春界,北至阿穆阿兰河,距城三百余里三姓界,西至都林河,距城二百一十里吉林界,东至瑚布图卡伦,距城五百余里,东北至乌札库卡伦,距城八百余里;其迤东皆系俄界。

桥梁

七空桥:在金上京迤北呼尔哈河之间、横河有置石桥七空,现已颓倒,旧述尤存。又东十五里有横河石桥五空,出水面丈余,业已颓塌,仍存石迹。

大青石桥:在城西相距三里许,阔二丈,长六丈,距上面两傍修砌石柱栏杆,桥下修砌石旋门,中流泉眼一道,名曰泼雪泉,由北向南流水汇入胡尔哈河,至冬不冰。

兴额哩温车恨渡口:在城东北相距二十里,于早年捐置渡船二只。

七河屯渡口:在城东北相距六十里,于早年指置渡船一只。

牛厂屯渡口:在城西南相距六十里,原设捐置大小渡船二只。

三灵屯渡口:在城西相距七十里,原设捐置大小渡船二只。

古迹

德林石:在城西相距九十里,自额穆赫索罗湖东迤沙兰站之南,至虎尔哈河有大石,广二十余里,长一百余里,石面平如镜,洞穴大小不可数,或圆、或方、或六隅八隅,如井、如盆、如池、如口、如盂,其中如洞,深或丈许、或数尺,中有水泉澄然凝碧,夏无蚊虻,马鹿群嬉,名曰德林石,其名义不可解,俗呼为黑石甸子。石缝中鱼或跃或出入每得之。石甸缝有土,生草木皆白,黄松树即生其处.平甸车马行其上如闻空洞之声,石块或损,便有水从罅隙出,探之深不可测。

海眼:在石头甸子西十里余高山中,方圆八十余里,每日三潮与海相彷。每至仲夏,日初出时,风平浪静,有巨鱼湧出波心,高约三丈,长十余丈,飞鸟不敢过其上,已午时始没,其出时,众鱼随之,皆浮水面,渔者因其出而网焉,必大获。

三灵坟:在东京城北八里胡尔哈河北岸,有古墓三塚,已璇,旧址尚存。内空阔如许,四围皆石条砌就,迄未悉何人之墓,俗呼古坟。

松音河:在城西南一百里与阿布河并源,出玛尔胡哩窝集,北流入镜泊湖。

镜泊湖:在城西南一百十里许有一大湖,土人呼为必尔滕。源出长白山,群流凑集至此,遂成巨浸,广五六里,长七十余里,湖中有三山,曰峨莫贺帛阿山、阿克善山、牛录山,阿克善、牛录两山之间有岩。曰白岩。湖北岸山巅上建有大庙一所,四面湖水围绕,夏可行舟,非冬令,车马不可奔入。其山尚产佳果而鲜可食,湖西北出枝水,入吊水楼。吊水楼:在城西南一百里许,镜泊湖西北隅出水处有一崖,高数十丈,名曰胡克图崖.湖水东注,水势汹湧,飞瀑蹑空,沸腾奔浪如雷吼,声闻数里,谓之响水。三、四月间日初出时,水光日色,红绿相映,霞彩缤纷可羡,崖傍奇异草木自发,旁崖四迤,石板零隆,无路可入,非乡人导引弗可自造.而水源无分冬夏如是川流,不能监涸成冰,出由湖源,入归牡丹江之上驶,今称吊水楼。

三道石亮:在城西南相距六十里,下马莲河屯迤东,虎尔哈之河水东流,有南北横河石亮三道,蝣蜒石墙数层,相距不过三里之遥,傍岸陡崖,下游石矶向产褚鱼,两岸临近之家,依亮取鱼为生。

山川

二龙山:在城南四十里许,卧龙屯迤南,二山环抱,山间有河一道,香磨二盘,依河水自可成磨,毋庸人工。中间建立观音庵一所向北古刹。此山形似二龙斗珠之貌。向产樵材。

大王山:在城东相距五里,高二里。山上有古城,周围三里,正东西北三面,山陡不可上,南面一门。

博罗哈达山:在城东北十五里许,山形如凉帽。

兴额哩温车恨山:在城北二十里许,山上有关帝庙。

老黑山:在城北三十里许,高三里。山上平坦,周围二十余里,其形如龟头,向东北长五里许入于胡尔哈河,与海浪河会处今称龙头山,高三十丈余,奉官挖壕三道,各深一丈余。

旧卡伦山:在城北,俗称为凤凰山。距城六十余里,高十余丈。据土人言:上有野花池,具鲜羡佳丽无比,或隐或现,现亦不容采取。其山西头,近出五色玉石,近水者愈佳,时经佐傍采取,琢磨成器,而优劣不等焉。

红山:在城西四十里。此山孤立,向来红石如珠,下即牡丹江,产木材。

杏花山:在城西南八十里许,此山宽坦无岖,向产花果。

龙头山:在城西北六十里,旧城之东,入海浪河,奉官挖断。

密占屯:在城西北六十里有大山一座,古岩翠峯,霞光密布,山前隅古茸娘娘庙一寺,土人传言奉旨建修,至今不朽。

旧街:在城西北六十里,原有土城,周围里许,东西两门。距城迤东小山一座,山下水泡一道。

玛尔瑚哩窝集:在城南一百五十里,嘎哈哩河发源于此,岭上有古庙一所曰关帝庙,此涧长十余里,树木稠密。

布葛山:在城西南一百十里,在镜泊湖北岸,高五里,周围一百里。

索尔霍绰河:在城南十里许,源出朔尔贺绰窝集,长白之源,北流入虎尔哈河,夸称牡丹江。

平顶山:在城南七十里许,上有庙一所,山巅平舖,周环五里余,向产樵材。

长山:在城南一百里许,此山周环三十余里直达南界,向通老岭,山率高耸,阴时烟雾重叠,峰峦彰翠,

莲花泡:在城西南八十里,金上京迤西二十里许.相传为金时塞外之曲江。此泡向产莲花,根须透于水底,土人呼根为莲藕,无粉而可食.夏日生花红、粉、白三种,映水鲜羡可趣,

北莲花泡:在城北七十五里,南近也河.其泡形似葫芦,而西大东小焉.开于七月初旬,根须透于水底,面藕无粉,可食,其花皆红,映日,尚无别色杂之,其香鲜羡可趣。

瑚尔哈河:即古呼哩改江,源出永吉州界内色齐窝集中,诸河汇为一大河,东注入镜泊,又从镜泊之发库东注,绕城之南,复东北折入混同江。

海兰河:在城西北五十余里,源出海兰窝集,东入虎尔哈河。此河出东珠,向年由吉林乌拉总管珠轩下派官往此捕打贡珠,并产达发哈鱼。

商音必尔罕河:在城东四里.源出商音必尔罕窝集,北流入瑚尔哈河。

塔克通泥河:在城东南四里,源出塔克通阿窝集,北流入瑚尔哈河。

噶哈哩河:在城西一百五十里,源出玛尔瑚哩窝集,南流入土门江珲春界.

玛尔胡哩河:在城西南五十里,与下阿布河并源出玛尔瑚哩窝集,北流汇胡尔哈河,注于镜泊。

阿兰河:在城西一百七十里,源出必尔罕窝集,南流汇朱尔敦河。

阿布河:在城西南六十里。

三道河: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许,此河下游入索尔霍绰河,源出老岭,向产梁材大木,顺流至城。

桅虎河:在城西一百三十里,源出必尔罕窝集,南汇必尔罕河。

沙兰河:在城西八十里,源出西北一百里无名小山,南流入虎尔哈河,

必尔罕河,在城西一百四十里。

朱克敦河:在城西一百六十里,三河并源出必尔罕窝集,南汇流入镜泊。

塔兰河:在城西一百八十里,源出必尔罕窝集,南流汇阿兰河。

布泥河:在城西九十里,源出西北一百二十里无名小山,南流汇法尔撒河。

佛多活河:在城西三百三十里,源出色齐窝集,南流汇都林河。

都林河:在城西二百十里,源出色齐窝集,南流汇勒福陈河入镜泊。

物产

谷之属

稷:《礼记》谓之明粢,明《一统志》作祭,今呼糜子米,晓种早熟,边地尤宜。

黍:稷之粘者为黍,今呼大黄米,可酿酒。

蜀黍:种始自蜀、今呼高粮,土人率多饭此,沤为米粉。

粟:古以未之有稃谷者称粟,今以谷之最细而圆者为粟,谷曰饭谷,米曰小米。按《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梁无粟,则梁亦粟也.今之小米色黄,即黄梁也,

稗:宜下湿之地,米最甘滑软需。

元菽:有黑.黄二色,形圆而小,其种之田宜湿,畏旱,尚可榨油。则黄色曰元豆,黑曰黑豆。

玉蜀黍:茎叶似蜀黍,子藏包中,俗呼包儿米。

蔬之属

榆蘑:榆树朽根所化,阳晒而生,阴干自乱可食。

榛蘑:生榛科下,高脚红裹。

松:木之属种类不一,土人以结子者为果松,无子者为杉松,脂多者为油松。

赤白松:理细气香,木之贵者,衣冠家作木主多用之。

榆:本地榆类甚多,皆美材,刺榆、花榆尤佳。刺榆大者中为车轴,一名轴榆。《唐风》所谓“山有枢者,此也。”花榆理细,宜为几案。几榆臃肿处花纹尤胜,可饬器用,人多珍之。

木耳:宜柞木而生,其色黑则明,色染绸緞取光而为,剩则仍食。

椴:叶大皮黑,纹细微。赤、白、紫锻。边外人参多生椴树之下。

老鹤眼:名李木,坚致有花纹,子赤黑如鸦眼,皮可染色。

花之属

人参:凡初得者曰芽参,时时得皆曰朵子参,霜后得者曰黄草参。参须、参果、参子、参膏无不珍之。高丽人参赞曰:“三丫五叶,背阳向阴。所来求找,椴树之下相寻。”

杏花:春中开放,锦绣。

石榴花:有红、白、黄三种,不结果者名番花石榴。

鸡冠花:形如鸡冠,有黄、红、白数种。

秋海棠:入秋时花色亦娇艳。

菊花:《礼记》“季秋之月,菊有黄花”,时惟菊开应节。向有旗人刘成和善养之,褚色俱备,至冬犹盛。

荷花:《诗》谓之(艹丞)苕,《尔雅》谓之芙渠,今名莲花。有红、白二色。

向日莲:独茎,顶作黄花,大如碗,向日转亦名葵。

果之属

松子:按《本草》,松子出辽东及云南,今乌喇宁古塔山中有之。

香瓜:即甜瓜,《礼记》为天子削瓜,指此。今礼部供祀有瓜圆,向有银皮瓜、芝麻粒、高丽瓜诸名,今密瓜尤佳。蒂入药,名苦葶香。

西瓜:相传种自回纥。今种自云南,哈密来者味尤胜。其味酸而子大者名打瓜,专取子充用。

棠梨:即杜梨。味甘酸不一,有赤、白二种。

葡萄:园产者大而味佳,有紫、碧、圆、常之别。田产者实小味酸,有黑、白二种,其尤小而深黑者即《诗》之奥。

灯茏果:外垂绛囊,中含赤子如米樱,俗呼红姑娘。

王瓜:生于端阳,形长而细,满身俱刺,生而可食,为钜粗者曰获子。

禽之属

雉:《尚书》谓之华虫,《礼经》谓之疏趾,今呼野鸡。

鹊:一名灵鹊,开户必背太岁,如岁多风则巢下枝,俗呼喜鹊。

燕:有越燕、胡燕两种,今土人以善构巢者为巧燕,不善构者为拙燕。凡燕,秋后多蜇山崖之内,至春始苏,来依人檐屋间,来去皆以社时,故曰社燕。

兽之属

山羊:生山中,似羊而大,善登山,皮灰黑色。

虎:诸山皆有之。边外间有白质黑章者尤猛鸷,围中以激打枪手制之。

马鹿:一名八乂鹿,

狍:獐类,色苍赤。又黑龙江地方每冬有白项野狍,从海边来,不可胜数,形比内地微大,但味稍腥。

狼:皮毛青白者贵。国朝品官坐褥冬用皮,有定制:一品用狼,二品用獾,三品用貉,四品用山羊,五品以下用白羊皮,公、侯极品用虎豹皮。

獾:似狗而矮,体肥行钝,皮宜裀褥。

野狸:狐类,口色苍黄有斑,似猫善搏,俗呼野猫。

猞猁狲:类野狸而大,耳有长毫,白花色,小者曰乌伦。

狐:色赤而大,夜击之,火星迸出。毛极温煖,集腋为裘,尤贵重,元狐出下江,大于火狐,色黑毛煖,最贵。

貂鼠:近东北边者色黄,边外色紫黑,皮甚轻煖。打牲人于雪天寻其迹而捕焉.

灰鼠:灰白为上,黑者次者(之)。

水族之属

胖头鱼:鳞口皆巨形,背图黑脊,白色而大。

细鳞鱼;圆身细鳞,多出山流狭处。

岛子鱼:头尖色白,

鲫鱼:头小而身扁,大不过二斤,今时贡之。

哲绿鱼:似鲈鱼,色黑,出宁古塔牡丹江。

水獭:形似狗而小,长尾,色青黑,水居食鱼。将取鱼必先祭,故《月令》云:正月獭祭鱼,獭穴必预度水所不至,故乡人以是为潦水之侯。

大发哈鱼:宁古塔诸处有之。秋八月白海迎水入江,驱之不去、充积甚厚。土人竟有履鱼背而渡者,腹中子大如玉蜀黍,边地人取鱼炙乾积之如粮。

蜂:俗以在地作房者曰土蜂,大黄蜂曰马蜂,酿蜜者曰蜜蜂。

蜾赢,亦名士蜂,纯雄无雌,负桑虫而多子,即螟蛉也.

蟋蟀:似蝗而小,正黑光泽如漆,善跳好斗,秋后则鸣,《尔雅》谓之蜇。一名促织,俗呼趋趋,又灶马、促织。好穴于灶,亦名灶鸡。

蝶:形色黄白,大小不一,皆虫所化。山中蝶大如掌,采色班烂,子即山蚕也。又花树间岩之大者,署时置热石上,辗转久之即可也化蝶。

宁古塔户口

光绪十四年现查八旗户六千七百七十二户,披甲,闲散西丹男、妇等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三口。

民籍户一千七百五十三户,男、妇九千五百二十三名、口,官庄户八百九十五户,男、妇二千八百二十四名、口。

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