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大德昌国州图志 (元)冯福京修 (元)郭荐纂

 

目录

 序

 卷一

  叙州一

   沿革

   境土

   风俗

   公宇

   城郭

   城门

   坊巷

   社稷

   城隍

   仓局

 卷二

  叙州二

   学校

    贡士庄

    翁洲书院

    岱山书院

   医学

   义庄

   社仓

   囚粮

   乡村

 卷三

  叙赋

   户口

   田粮

   食盐

   渔盐

   酒课

   茶课

   历本钱

   沙鱼皮

   狸皮

   鱼鳔

   税课

 卷四

  叙山

   山

  叙水

   水

   桥梁

   津渡

   井

   (石契)堰

  叙物产

   五谷

   布帛

   禽类

   海族

   河塘鱼

   畜类

   兽类

   花类

   果实

   竹类

   药类

   蔬菜

   木类

 卷五

  叙官

   州官

   巡捕司

   僧正司

   盐司

   巡检司

   税使司

   医提领所

 卷六

  叙人

   进士题名

   名贤

    任弈

    徐浩

    俞勉

    郭受

    薛寘

    应傃

    徐愿

    孙枝

    应(彳繇)

    余天锡

    余天任

    赵时恪

    任严

    王文贯

   名宦

    王安石

    柳永

    史浩

    葛洪

 卷七

  叙祠

   寺院

    宝陀寺

    普慈寺

    吉祥寺

    延福寺

    万寿寺

    兴善寺

    回峰寺

    隆教寺

    祖印寺

    保宁寺

    潭石广福寺

    华云寺

    普明寺

    资福寺

    封崇寺

    保安寺

    广福寺

    翠萝寺

    化城寺

    普济寺

    梵慧寺

    超果寺

   宫观

    道隆观

    东岳行宫

    真武宫

    祠山行宫

    蓬莱集仙道院

   庙宇

    惠应庙

    隋炀帝庙

    徐偃王庙

    关王庙

    陈大王庙

    黄公祠

    烈港庙

昌国州图志前序

史所以传信传而不信不如亡史故作史者必擅三者之长曰学曰识曰才而后能传信于天下盖非学无以通古今之世变非识无以明事理之精微非才无以措(褎去禾改矛)贬之笔削三者阙一不敢登此职焉然而有天子之史有诸侯之史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是诸侯之史也后世因之郡各有志所以备天子史官之采录亦岂可易为哉若昔素王刑赏二百四十二年列国之君臣游夏且不能赞一辞司马氏以良史才而作史记议者犹谓十二诸侯年表为殽乱于圣经然则侯邦之志亦以记事纂言也而可易为哉往宋末运人主好谀宰相导谀士大夫习谀内外遂以成风操史笔者多患得患失之夫希合顾望不惟泯其实以诬公朝之是非抑且驾其虚以骋私意之向背故光宁理三朝之史皆权臣党与之芜辞而郡县闲一时之志亦侯牧夸张之诞笔今宋史既与国偕亡惟志书之见于郡县闲者版籍所计或以寡为多风土所宜或以亡为有形势所在或以险为夷贡赋所出或以俭为泰评人物则多过情之誉陈民风则少退抑之辞妆饰富丽竞为美观详核其实百无一二苟上之人按其图数其贡流毒贻害可胜言哉昔萧何入关收秦图籍文书具知虚实险要用以相汉厥功茂焉藉使今世或有踵萧何之智信往宋所存之记载责其实于天下郡国岂不败乃公事余益以悲世变之至宋独图书史籍一事凿空驾伪顾不如秦之犹为务实而且贻祸于来世苍生也昌国中海而处由县升州而州志不作此固仆厮吏不知稽古之务而为士者亦有罪焉余来首访图经徒起文献不足之叹越岁余始于里民购得其籍大率浮夸如前所云议欲刊削且书混一以来之沿革既以授州之文学士属余往吴中此事中辍今瓜戍已踰滞留卧疾岂其机乎乃趣学官捃摭旧载芟其芜黜其不实定为传信之书使州之阙文者于所补以俟掌建邦之六典者采焉故序作史之大略与异时文胜其质之流弊俾二三子知所决择而复有以告之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呜呼史阙则纪纲将板荡而无稽矣是岂斯民之幸圣人犹幸阙文之及见者盖逆知他日诸侯恶其籍之害已而去之也今余于旧志得之既难本复无二二三子不亟图之余幸而受代则是籍之存于有司者几矣呜呼犹欲及于阙文得乎大德戊戌七月朔日潼川冯福京序

昌国州图志卷一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六

元冯福京等撰

 叙州一

  沿革

州在东海西星纪之次牵牛婺女之分野昔夏后氏帝少康所封庶子于越之地至越句践灭吴获夫差欲使居甬东君百家杜预云句章县东海中州也国语以为甬句东注云句章海口外州今州有甬东村是已由秦历汉属鄮县唐开元二十六年以鄮县置明州领县四曰翁山今之昌国也立县始于唐五代时改鄮为鄞则又属鄞往宋端拱二年始置盐场熙宁六年部使者以蓬莱安期富都三乡居大海中期会不时置尉主斗讼之事既而创县名为昌国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八年又益以定海县之金塘乡绍兴十三年户部员外郎沈麟编类民籍户计万余而丁口再倍德佑二年丙子三月圣朝混一令中书左丞行浙东道宣慰使哈巴岱提师压境遂归附焉是为至元十三年县仍旧至元十五年二月朝廷谓海道险要升县为州以重其任时刘思义授宣武将军达噜噶齐以州印来领州事当混一之初人心帖泰实嘉赖之至元十七年复置县隶于州二十七年县仍废止单州焉

  境土

州所辖四乡一十九都与州通陆仅富都乡九都而已金塘四都在州之西南安期三都在州之东南蓬莱三都在州之东北星罗棋布全赖舟楫之利以通旧志皆以潮数约其里之远近然海而际天未可以里计今姑存之

东西五百里南北三百里西南至本路三百五里

东五潮至西庄石马山与高丽国分界

南五潮至龙屿与象山县分界

西一潮至蛟门山与定海县分界

北五潮至大七山与平江路分界

东南三潮至韭山与象山县分界

西南二潮至三山与定海县分界

东北五潮至神前壁下与海州分界

西北三潮至滩山与嘉兴路分界

  风俗

壤地褊小又皆斥卤谷粟丝枲之产虽微渔盐舟楫之利甚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风声气习有于越之俗焉

  公宇

州治【坐镇鳌山下山自北来为龙峰蜿蜒南走突而小峰州治据其麓】

州门

中门

镇鳌堂【厅后中堂】

敬简斋【厅事后西偏】

吏目司

架阁司

吏舍

蓬莱道院【厅东偏】

爱莲堂【州治东偏前有莲池】

拂云亭【州治后山】

海光亭【拂云亭之上】

  城郭

州城周广五里

  城门六所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则封域之有扃键尚矣旧无之升州后所创也

东江门【东隅】   西门【西隅】

南门【南隅】    上荣门【北隅】

舟山门【西南隅】  艮门【东北隅旧名虞家桥】

  坊巷

申义坊【学所从入即州学讲堂扁而名】

平近坊【州治东】

清晏坊【州治西】

诗礼坊【州治东】

首登坊【州之东】

联桂坊【州治北往宋嘉定闲为赵时恪时慥兄弟登第立】

神童坊【上荣往宋嘉熙闲为应翔孙试中童科立】

德政坊【旧名拱星州之北】

德星坊【州西南】

图南坊【南门】

惠应坊【城隍庙从入】

中洲坊【正监门】

教爱坊【巿桥西为民救母病立】

印元坊【巿桥之左】

兴行坊【巿桥东为民救父病立】

登朝坊【巿桥之右】

西上坊【西门外】

德麟坊【旧丞厅南今废】

信麟坊【旧丞厅西】

甬东坊【甬东今废】

东明坊【东江今废】

  社稷

坛在州西门外去州一百步

  城隍

庙在州南世传茹侯维庙之神今州有茹侯村则侯乡人也侯英烈忠毅至今父老能言之往宋建炎闲赐惠应庙额

  仓局

永丰仓旧系往宋县丞厅至元十七年升州遂为县治县既废改为仓专以储本州岛官民田所纳之租海上诸镇守司附州稍近者军士于此支给月粮大德二年春令中书左丞行浙东道宣慰使镇遏海道到州谓仓之四顾人户颇疏乃理中厅五闲为仓屋两廊析为军营后堂以处镇守官于是仓营杂处盖以备不虞

仓使一人【本州岛设】

官盐局至元二十七年以系官房舍一闲为之在中洲坊之北

使副各一人【本州岛设】

昌国州图志卷二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七

元冯福京等撰

 叙州二

  学校

学旧在州东一百步往宋熙宁八年令张懿文所建元佑七年簿尉顾复经又徙而东四十步淳熙十六年令王阮徙于丞厅之南役未竟去官令钱棣继其后始克有成嘉定甲申令赵大忠葺治增益然始创之规逼仄环学皆水终不能有所展拓絜斋袁燮记【阐斯道之奥发是心之良而辅成国家之风教者其惟学乎夫学之于人犹食之有谷粟衣之有桑麻也是岂可一日阙哉四明之有昌国海中一岛也厥地甚狭矣而士生其闲俊敏逸群修洁自将者时时有之其质美矣加以切磋培植之功孰得而御之前乎此非无贤令也而教养一事多阙而不备岂不知当务之为急切哉或者其兴若废与兵刑财用不同非有朝廷之威命大吏之督责姑徐徐焉未见其戾故虽有所兴为不过一二焉而止其势然也若夫发于诚心无所畏避而自为之其度越他人顾不远哉今承议郎赵侯清献公之裔孙也典型犹在喟然兴叹曰事岂有不可为者哉力或不足痛节冗费可也检柅奸吏毋俾渗漏可也义所当为勇于必为可也士有余力资以为助可也如是而后其用乃足左之右之莫不如志而建学之规模亦在其中矣或因其故而葺治之或创改焉而增益之曰殿曰堂屹然中居曰斋曰序翼然旁列门庭由是壮焉像设由是崇焉祭器祭服由是作焉廪廥以储之垣墉以卫之承学之士皆得优游涵泳其中又从而课焉试焉以警厉之鸢飞鱼跃咸受其赐无有终极可不谓善于其职乎且南安一小郡耳而东坡苏公记学之成称其甲于江西礼殿讲堂视夫邦君之居典领得人能使其居有侐理固然也今侯之所为其亦若是也夫虽然侯之设心非独兹事也严祈报之典则冢土是崇恤穷乏之民则委积是丰户籍之核所以窒欺伪也海步之就与夫岭路之夷又所以便往来也凡有益于民者是究是图如恐不及矧为礼义教化之宫其汲汲也宜如之何侯名大忠三衢人擢进士科居官所至可纪无忝厥祖矣余是以深美之】 归附后升县为州学亦随之至元十七年各道设提学司实五品官遂借拟教授董学事至元二十九年省府例以下州不设教授止存正录

学官二员

学正

学录

儒户五十八户

【至元二十七年抄定之数其时强有力之司存者颇多闲有逃而之彼者今虽欲归儒非申请于上不可】

圣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据尚书省奏江淮等处秀才乞免杂泛差役事准奏今后在籍秀才做买卖纳商税种田纳地税其余一切杂泛差役并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加存恤仍禁约使臣人等毋得于庙学内安下非理骚扰准此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日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谕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之道垂宪万世有国家者所当崇奉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邑应设庙学书院照依世祖皇帝圣旨禁约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于内安下或聚集理问词讼亵渎饮宴工役造作收贮官物其赡学地土产业及贡士庄诸人毋得侵夺所出钱粮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及师生廪膳贫寒老病之士为众所尊敬者月支米粮优恤养赡庙宇损坏随即修完作养后进严加训诲讲习道艺务要成材若德行文学超出时辈者有司保举肃政廉访司体覆相同以备选用本路总管府提举儒学肃政廉访司宣明教化勉励学校凡庙学公事诸人毋得阻扰据合行儒人事理照依已降圣旨施行彼或恃此非理妄行国有常宪宁不为惧宜令准此至元三十一年七月朔日

大成殿三闲自迁学后殿宇颓圯往宋淳佑丁未令沈叡重建郡人尚书王应麟记【淳佑纪元之六年圣上首善崇化以风四方绿字穗书敷贲廱頖庠声序音丕冒日出昌国大夫沈叡始至谒校宫时礼殿之建适六十祀矣朽蠹弗葺诸生进而言曰学肇基于县治之东淳熙闲王令阮迁于芙蓉洲西挹秀涵清气势闳伟俊人魁士含章挺生道原文脉实系兹殿盍鼎新之对(昜□)云汉作人之休德君曰承流宣化职也敢不祗若啬用鸠工士欢趍之参预应公嘉其意谂帅守颜公佐以郡少府钱经始于明年暮春越季夏殿成般尔献巧枚枚弈弈貌像惟肖如临沂泗侑坐腏食端章俨(艼去丁改赤)陟降庭止式礼莫愆冠进衣逢瞻仪兴敬观摩丽习文风蔼如明年君入监左帑相与祠于学既十年诸生思之请着石章应麟鄞末学也辞弗获尝读临之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夫泽上有地犹君子之近民也近民则教弥数故周官族闾读法视州党尤密今之学郡修而邑弛为吏者政急而化缓期会讼狱日鳃鳃畏百适虑不越几案而夫子宫墙漫不加省健者舞知怠者视荫弁髦武城蒲密之言而诿曰难治教化不明醇浇朴散治不愈难欤然非独今日也汉东京儒雅最盛令长垂意学校者惟宋均杨仁着于传何其寂寥哉沈君能急所缓喟然兴学可谓知本矣昔夫子(口既)道不行托兴于浮海是邦近天子之光家诗书人孝弟吾道其行矣乎县大夫虽不得宿其业以俟道化之成后之君子弗替引之率时髦士规圣矩贤毋以小成自画学必正大志必高明言必仁义行必笃敬进而经纶天下之大经退而居贤德善俗俾耆老搢绅顾瞻楹桷肃然改容曰此贤令教思之泽也将见立于朝者为皋益入其里者比邹鲁尚当墨笔以颂君化民成俗之功云】 归附后元贞乙未州判官冯福京始至首勉学之士协力修理由内及外为之一新时学正冯庚苟世英也州判记【天下定于一一者何道是已是故三代之得天下以仁得此道也恭惟皇帝嗣登大宝嘉与天下洗濯维新他未遑及首发明诏惠顾学校使秀于民而为士者有鸢飞鱼跃之乐无风震雨霖之恐所以尊崇斯道者恩至渥也下土一介臣福京授阙铨曹来佐昌国凛凛乎惧学舍之将就颓圮以不称圣朝新美之造日与诸生是究是图永肩一心遂集群力殿堂斋庑修理既完训蒙有育德之堂棂星敞阖辟之户惟是始创之规地势逼仄环学皆水虽欲充拓无下手处矣诸生来言曰吾党于此既幸而获全性命于国家混一之余圣恩隆厚又幸而弦诵之安其业游息之有其所其可自同于蚩蚩之氓而不知帝力之有哉乃者护持庙学之诏旨未克写诸琬(王火)以寓诸生观省迪厉之忱兹不为大阙典乎于是鸠工(石龙)石刊诸礼殿之前晨熏夕灯丕照对越虽邈在海洲不啻天威之咫尺也因谓诸生曰学既修矣诸生亦知所以自修者乎修道之教所以率性保命也修辞立诚所以居业进德也修其天爵所以置人爵于无足言也苟惟厦屋渠渠之是修而不能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顷其如修学何古人自入大学已习为治国平天下之道故胸中所存皆尊主庇民之事业用之则其道行不用则其学传决不虚生虚老于一世诸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无亦以任重道远之事施诸身以一日必葺之规施诸学则芃芃棫朴薪之槱之庶不负圣天子向用斯道之意先圣先师羹墙如见洋洋乎是所望于诸子也乃摭儒籍之预有力于修学者刊其姓名于下方以为来者之劝云元贞丙申中秋日潼川冯福京】

讲堂往宋嘉泰三年令葛洪建扁曰申义参政楼公钥书申义堂三大字并为之记【东阳葛容父洪为昌国令建县庠之讲堂名曰申义求书其扁余喜葛君知政之先务又乐其名之美既为之大书矣遂并为之记余分教永嘉时作序齿文以示诸生其略曰孔子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闲龂龂如也说者谓龂龂为相逊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夫洙泗之闲行者相逊何以为鲁道之衰谨庠序之教何与于道路之负戴者及究其说汉地理志云鲁濒洙泗之水其民涉渡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俗既益薄长者不自安与幼者相逊也徐广又曰盖幼者患苦长者长者忿媿自守故龂龂争辞所以谓之衰也想其盛时老者晏然如父兄之役子弟无复相逊子所谓老者安之殆为此也孟子亦谓孝悌既申则颁白负戴少者自当代之噫后世教养士子以科举得人之多寡为庠校之盛衰者与古意岂不甚远昌国古甬东也民以渔盐为业近世儒风日兴而犹未盛葛君崇教化以善其俗一闻余言则曰此名堂之本意也始余从弟镛尉东阳而归余启得人之问以容父为称首兹为乡邑治声固已卓然又将兴学化民以几古人之意诚非文法吏所能为者齐变至鲁鲁变至道顾不在兹乎钥既为之记而命弟镛题其上】 越明年慈湖先生杨简复记于其后【嘉泰四年春昌国葛令君访简于慈溪石鱼对语从容及邑学忽作而言曰名学之堂以申义愿简申之简欣然奉命令曰此人心所自有惟申而明之尔简于是益喜令言至当厥明叙而书之孔子曰人者天地之心又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亦每每道性善又曰仁人心也大哉斯言盖万世人心所自有之灵人孰不爱敬其亲有不爱敬其亲者非人也人孰不徐行后长有不后于长者非人也此心人所自有也不学而能也不虑而知也心之精神是谓圣果如吾圣人之言也其有不然者非其心之罪也惟民生厚因乎物而迁感于物而昏也心之精神无方无体至静而虚明有变化而无营禹曰安汝止明其本静止也舜曰道心明此即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事亲事长乃天地之心列圣之道可不自知自敬乎】

斋旧有四造道进德存心成性至元壬午本学申请于提举司添置两斋曰明善曰立礼其实析四斋之屋而为之

小学在学东庑之南旧名亲仁斋岁久不治至元贞乙未州判官冯福京重行修盖扁曰育德堂专以为训蒙之所请乡之耆宿郭荐应季挺任教导焉且为之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则孩提之童其德固已浑然及其长也是宜天下无不善之民矣然而世有污隆之异人有君子小人之分岂天之降才尔殊也无乃教道之不兴而习俗之污染也康节邵子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斯言岂欺我哉自非生知安行之上智其有不待品节裁成之教而能德胜其气哉是故古之君子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上自王宫国都下至比闾族党修道之教靡敢一日而废然而教之必有其序未可躐等而施故童蒙之养圣人慎焉自冑子之教昉兴于帝朝而家有塾党有庠小学之教遂盛于州里今散见于传记者甚悉能食教右能言教唯以至视听坐立洒扫应对莫不有教迨十岁而出就外傅则其朝夕之熏陶气质之所变化已克验其希圣希贤之质又五年而始入大学教以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事知类通达有如时雨化之者则其德业之成就讵可量哉此隆古盛时道行俗美臣焉而忠子焉而孝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者盖自幼至壮日日时时生生不息之岁月无适而不用其涵养渐摩之教也州庠旧有小学颓圮弗治草蔓湮塞余始至而惧焉谂于众曰圣人之教有始有卒小子之学焉可废也遂辟地而一新之厥既讫工乃取蒙养之义书育德堂三字扁焉专以为发蒙之所而记夫教之不可缓者如此庶不负菁莪乐育之造云】

台门旧有五闲圮毁已久至元甲申重建摄教应季挺实董其事改扁州学二字

棂星门旧植六柱启六扉归附后门遂不存元贞元年州判冯福京重建存礼制也

祭器旧所存者岁久刓弊简陋弗完往宋进士赵若諘考订礼经参以紫阳朱子释奠图更造视他学稍整今多损阙未有能新之者

笾六十   豆九十

簠三十二  簋三十二

篚五    爵三十八

尊五    杓七

坫二十六  奠盆十五

罍三    洗二

羃巾七   几十二

黄绢帐额子 烛台二十

木楪百二十

礼服

礼冠十 礼服十

中单十 佩十

钱粮

旧管

水田五百九十三亩四十五步二分

园地山地柴山一千一百三十二亩三角四十七步

砂岸三所

屋二座

坊基四所

旧收

米二百二十一石一斗六升六合

谷四石

钱九百一十二贯六百八十七文十八界

续添

田地园山旧志无亩步系郎孝祥没官业

见征【数内岩租十定旧无之始于元贞二年冯州判经理】

米折省斛一百五十九石七斗六升三合七勺五抄

谷二十七石四斗二升二合

小麦折省斛三十九石八斗五升八合六勺五抄

豆折省斛一十六石八斗二升五合

长短(石览)岩租中统钞一十锭

   贡士庄

旧于往宋咸淳年闲令姚濂任内以邑民张氏争诉立嗣县以其家产业五分之一申于府于台于部照应隶学置庄专为贡选士人计偕之费归附后至元十七年升州存县以本庄田粮归学后县革而学亦废有司收系入官逮至元甲午钦奉圣旨节该赡学地土产业及贡士庄诸人毋得侵夺钦奉如此虽屡告于有司迄今未归诸学

旧管

田七十六亩三角一十步

地八十二亩三角四十五步

山二百丹二亩三角一十七步

内除亭户占种及拨付文昌宫

实管数见后系官项下

旧收

米一十二石七斗

谷八十八石一斗

小麦三十石一斗五升

乌豆一十二石六升

租钱四十六贯十八界

除见征数见官租项下余无所稽

旧规式

鹿鸣宴主宾每位支三十贯文

绿罗每匹折送八十贯文

乡举一百二十贯漕冑宗室举八十贯宗室取应举四十贯乡举过省二百贯漕冑宗室过省一百五十贯宗室取应过省一百贯乡举廷对三百贯漕冑宗室廷对二百贯宗室取应廷对一百贯乡举四十贯漕冑宗室补三十贯升上庠释褐照过省例一百五十贯升宗庠释褐照过省例一百贯以上旧志所载今存之者钦睹诏书有议行贡举之法以待来者有考焉

   翁洲书院

书院在州治之北往宋帅机应公傃读书之所登进士第侄应公(彳繇)接踵魁多士官至参政于淳佑年闲理宗书赐翁洲二字因以为名宗族姻党之子弟肄业于中圣朝混一各道建立提学司首以应翔孙任山长而江浙行省例以为阙本院素无田产翔孙于元贞乙未帅其子侄拨己分产隶书院公其出纳以为教养之资州判官冯福京记【翁洲书院往宋参政应公葺芷先生读书之所也先生由此奋身以词赋魁天下士立取要官荐登政府急流勇退归荣故乡翁洲为昌国之别名理宗书以宠光其居第先生遂以扁书院延师其闲率其子弟及族之人与夫乡之俊秀皆造焉讲肄程序一遵晦庵朱文公白鹿洞规衿佩兟兟礼乐秩秩实乃为一方精舍之望先生遗世越三十年大元混一行省例取以充山长之选厥有既受激谓之以为养皆望洋而不至则以其族之儒而耆者董行教事旦望舍菜而已岁在乙未曰天定者以省亲辞去白之州州俾学正摄闻诸府遂次第以达行省之听继准命下诘问资粮之有无存没之当否州谓院既无于寸产士又隶于州庠教养咸阙不可徒冒其名具以实告行省几去其阙先生之犹子全轩翔孙义形于色曰不可使家世诗书之业自我而坠乃辍已分田隶书院公其出纳以赡师生告诸提举司转闻省人议韪之遂得不废首选严陵何君烨之来任山长事实大德改元之蜡月也乃沥龟朋之吉载刊鹿洞之规爰采新田重恢旧观于是何君来言曰书院几废而复兴子实与闻其事愿为之记以示后人呜呼士无志古道之行久矣三代盛时五家为比家有塾焉五百家为党党有庠焉为庠者三十而后合于乡乡即遂也遂有序焉由遂而达于为方百里之国若庠若序何可胜计则是无尺地而不兴学无一民而不受教虽兔罝赳赳之夫皆麟趾振振之士三载大比王拜贤书实井田中德行道艺人也其孝友睦姻任恤之风至今犹可想见岂若后世之郡邑或百里或千里而后有一学又必俟有司之建立县官之经费哉往宋初造有四书院亦乡自为之非出于在上者之驱迫其意甚古自是邈乎无闻今书院再创于翁洲不惟继志述事以有得于穷神知化之妙且将推一家礼义之泽以渐沐其乡里又使党庠遂序之遗风见诸当世可谓一举而三得甚盛甚伟非志于古道而笃于力行者能之乎因发余之绪言告夫二三子者以为切磨之益参政公书院之创为宗晦庵之学像而祠之所以使来游来歌者之目击而道存也二三子知之乎晦庵于经术讲说殆遍平生精力萃在论孟学庸之四书盖谓学者必学于此而能得夫穷理正心之方以为修己治人之本故为之章句为之辑略又设为或问惟恐辨之不明发之不尽所以嘉惠后学之盛心可谓勤且忠矣今其书具存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齐民之子莫不家传而人诵固宜君子得闻大道之要小人得蒙至治之泽若大学序文之言矣数十年来庠序曰广而道学愈不明士籍日增而心术愈不正其故何哉无乃学者误于耳目之见闻不能真体实认而知行之未至耳大抵晦庵之书论辨反复训释详明析事理之精微无毫厘之渗漏故读之者一开卷闲口未绝吟而其理已粲然毕陈于前不待思索皆自以为有得迨夫卷方释手一回顾之顷则向者粲然毕陈之理已若空中之华罔然复无所见然则暂晓了于手披口吟之闲不浃洽于躬行心得之妙信奚益哉此道学所以不明心术所以不正遂使先儒之传注几为圣经之赘疣盖不善读书者之罪也谢显道尝以记问自矜明道程纯公以玩物丧志语之是知诵言而忘味者则言乃道之障碍伊川程正公以易传授尹彦明曰只说得七分学者须自体究是知由辞而得意者则辞乃道之筌蹄此伊洛诸老之成就后学悉皆引而不发优而柔之使自得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盖欲其深造自得实有以见夫道体之大全非徒从事言辞而已也昔王文公注易或曰加详焉使学者易知何为而不可曰不可也易知则学者将不思不思则其知也非自得之知旨哉斯言此其为后学虑者夫岂训诂诸儒之所及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二三子其思之乎犹待警发鞭策乎所学所得果何物乎道是已六经皆载道之文然道非心外之物顾思与不思耳思之思之而又思之若有神物以通之超然而觉顿然而悟洞洞属属之辉光全心皆道胶胶扰扰之酬酢大道即心出处语默之闲造次颠沛之顷以至起居饮食之微将无须臾而非道心之形着矣思至于是复何思哉达则道行于世非己之达穷则道藏诸身非己之穷行藏系道已奚与焉矧今圣明御极诏天下郡国养士且议行贡举制猗欤盛哉二三子何患乎道之不行也余他日于山泽樵渔之闲闻有自海滨而应聘者必将以为翁洲之士也二三子其试思之则无负全轩作新书院之意亦何君远来开堂之所乐也堂舍若干椽田土若干亩此有司之事故不书大德戊戌正月望日记】

学官一员

山长

屋宇

门楼五闲

燕居一闲

斋二【曰诗曰礼】

讲堂三闲【扁曰德善堂】

祠堂二闲【本晦庵朱文公应公○[按曰]有阙文】

田土

水田四十亩

涂田一百五十亩

岁收

水田租谷六十二石九斗

涂田租谷每岁与佃户两平抽分丰歉不等

   岱山书院

书院在岱山因以为名往宋咸淳癸酉里人魏矩等请于郡以岱山废酒坊空官地建立未就绪而归附焉恒产皆无迄于至元三十年本处盐场官徐应举朱许芳买民屋二闲迁于巿以存其名江浙行省未知其详例以为阙

学官一员

山长

屋宇

屋三闲一厦

田无

  医学

学在州前贞武宫之南至元二十九年医提领许若璧陈锡寿李继之买民屋以建前以祠三皇圣像后以为医生讲肄之所至元甲午胡逢辰以儒者流精仓扁之术来为学正医生赖其启迪

  义庄

旧有田一百二十一亩地一十八亩岁收米九十一石麦五石专以济鳏寡孤独之民今归有司

  社仓

旧有田六十七亩淳佑十二年县令费诩建屋二十楹于龙峰山门之左且率乡人士祖朱文公遗意醵金于浙右米艘之至顿籴以蓄其中青黄不接艰食之时则平价以粜岁以为常亦救荒之善术也归附后仓毁于火遂废云

  囚粮

往宋嘉定己卯县令于县治之西取在官之田岁可入粟十斛又取富都中庄洋官田十七亩岁可入粟二十三斛吏为掌之以济在囚无亲族之供赡者亦良法也今归之有司

  乡村

富都乡占东北总九都

里二

德行里      鼓吹里

村二

甬东村在东    茹侯村在南

墺八十三

晓峰     门鹿

螺头     小(上竹下甫)

中庄     小(叉页)河

盘屿     大茅

小茅     东江

杨墺     谢浦

翁浦     洞墺

严家墺    泽浦

郑墺     刘岭东

寺墺     姚家墺

祝家墺    大(上竹下甫)墺

马墺     小(上竹下甫)墺

芦花     苔浦

孟家墺    沈家门

田公墺    大翦

下塘头    王大(上竹下扈)墺

邱家(石览) 南墺

东村     施家墺

小芦     钓屿

沈家墺    松子

麻屿     泄墺

螺门     小枝

郎家墺    东湖

北墠     虞家墺

大(叉页)河 小砂墺

小翦东茅洋  蚕娘墺

大舟     大芦

干(石览)  三松江

五百墺    小舟

中庄     溪口

李家墺    纸甓

侯家墺    东山

浦东     南墠

溪弹     苏仲

西山头    宜坑

水泉     白泉

东湖     西湖

虞家墺    柯梅

蚶墺     郎家墺

茅岭     大(上竹下甫)

长屿     军亭

大青  

安期乡占东南总三都

里一

三山里

村三

桃花村在东南 马秦村在东

扶桑村在南

墺四十七

梅岑    外党

桑木湾   里党

长股    短股

木邱    黄砂

大马秦   沙角

螺墺    小马秦

蛎墺    富溪

册子    陈家墺

石述    枝墺

南田    吴农

北田    北砂

桃花    登部

千步砂   黄墺

石滨    昆斗

东弄    嘉芹

下砂    大田

虾崎    黄砂

外墺    吴家跳

杜庄    车敖

郎家东西墺 朱墺

中心    浡涂

厉墺    东茆岘

竹头    庙墺

西茆岘  

金塘乡占西南总四都

里一

湖上里

村二

大墺村在西    烈港村在南

墺四十三

五百墺 凿崎

上周  上林

黄将墺 三家村

里墺  大墺

塔头  夏家墺

上干  泗洲墺

东堠  西堠

小里  蛤蜊墺

烈港  岑江

宣家墺 涨史

扶桑  盘墺

大沙  小沙外墺

青墺  长白

马墓  宜山

孤史  册子【岑江背】

秀山  秀枝

双鸦  章门

石屋  厉墺

长涂  跋墺

深水  灌门

许家墺 稠江

册子【海西】  

蓬莱乡占东北总五都【今并为三】

里一

岱岸里

村三

岱山村在东北 胊山村在西北

北界村在北

墺六十九

高亭   南亭

西墺   莆洋

白峰   青横

谷墺   松屿头

郑家墺  千步砂

戽斗   秦头

岱支   里墺

砂塘下  东墺

岳子   峮头

戚家砂  下茆

石述   余浦

胊东   地砂

桑子   岩子

杨公衕  后墺

化坑   杨公额

三姑   洋山

马迹   黄家墺

嘉湖   (强去弓改鱼)门

关墺   (上竹下甫)巉

菱湖   礁墺

北砂   大小田墺

大墺头  外石

泗头墺  苔汫

长表头  里行

叫儿   墓墺

上黄砂  鸡鸣

深水   大小马公

福立   下黄砂

神前   莆墺

千斜   墺吟

大盘   西庄

东枯   洛华

大小壁下 泽下

王家墺  石衕

大发  

昌国州图志卷三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八

元冯福京等撰

 叙赋

大学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然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聚于民则聚于官故赋敛烦重则民无以为生此圣人所以言财用必先之以有德理财正辞必归诸义而禹贡亦曰庶土交正底慎财赋详味慎之一辞其取于民有制矣其仁天下之心可见矣

  户口

往宋绍熙旧志

主户七千六百六十五口二万三千一十四客户五千八百七十六口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绍熙至德佑丙子又八十余年生聚日繁盖亦倍蓰矣

归附后至元二十年通抄数

概管户二万二千六百四十

民户二万一千六百丹六【内僧人户四十三】

儒户五十八

灶户七百丹二

医户四十三

匠户五十四

军户一百七十一

打捕户六

口一十二万六千丹五

僧道四十三处计口一千三百五十八【僧道往来不常未可指为定数】

  田粮

【旧志输纳苗米之田不载以秋税之数考之征米三千二百四十四石六斗二升八合二勺除各寺院田不起租米四百一十二石九斗四升六合外该征二千八百三十一石六斗八升二合二勺此文思院斛以今省降斛折之止该一千九百三十九石七斗一合今考在官之籍详具于后】

诸色田土共计二千九百二十二顷三十七亩九分三厘【官民寺观总数】

民苗田一千三百八十二顷六十四亩八分【内有逃避房屋一十二闲纳秋税中统钞一十四两四钱】

秋粮二千六百九十九石九斗八升九合

夏税中统钞一百六十一定四十九两九钱六分七厘

【 旧志夏税虽有紬绢绵子之数实皆折钱混一以来朝廷以浙东福建为近边之地特加优恤未行起征至大德元年始以民苗为数每石征中统钞三两以为夏税焉是年十月准奉上司文字钦奉圣旨节该被灾人户合纳税粮损及五分之上者全行倚免有灾例不该免以十分为率量减三分其余去处普免二分江南新科夏税今年尽行倚免已纳到官者准算来岁夏税钦此海邦百姓鼓舞庆快何以补报圣恩哉】

系官田土五百一十三顷八亩七分三厘

秋粮一千六百八十五石八升【内有粳米一百八石七斗八升一合】

涂田

【涂田者乃海滨涂汛之地有力之家累土石为堤以捍潮水月日滋久涂泥遂干始得为田或遇风潮暴作土石有一罅之决咸水冲入则田复涂矣】

往宋元管二百七十六顷八十三亩二角六十九步归附后至元十八年方计亩起租每亩科征米二升为俭于产米以钞折焉每升准中统钞六分半则是每亩止科一钱三分此朝廷宽大之恩至元贞二年例行括勘应干隐瞒田土郡委州判提调自是出首丛然是岁秋省委官到府增涂田租税州县率皆承意郡檄州判赴府讲究州判谓吾州周遭皆海每岁秋潮捍海之堤必有决者不惟无米可收抑且无田可种实非其它州县止一方一隅滨海之比若照例增租在官之入至微斯民之害无穷甚非朝廷爱养基本之意具状请于省委官请于郡时路达噜噶齐月列亦有志于民力主是议遂得不增象山亦援此例额亦仍旧自余州县增数多矣今有案可考至大德元年遂管田四百六十一顷九十九亩三分视往宋已倍其数续奉上司指挥科征正米而田又略增大德二年至管田四百九十八顷四十六亩八分实征米九百九十六石九斗三升三合四勺四抄由是无寸田尺土之遗矣【州判讲究涂田租米状 昌国州判官冯福京照验八月十一日承奉总府指挥为涂田租额句请当职赴府以定拟事奉此于今月十七日到府与各州县官讲究得海涂田亩各各州县地势高低不等元科租额不同切照昌国在环海中概管四乡一十九都除富都一乡与本州岛连陆外其余三乡都分俱各散在海洋不比其它州县止是一边靠海所有涂田周围皆咸卤浸灌民自备本筑(土柰)堤岸使涂为田苟失时不修堤岸崩漏田复为涂其近堤岸田亩与咸水为邻止可种稗其去堤岸稍远与山脚相接方可种稻若遇久旱则咸气蒸郁禾尽枯槁设或久雨则山水泛溢禾尽淤没惟雨水调匀方可得熟然后及其它州县下等所收之数又兼本州岛别无淡水河港其山水注下去处皆与潮通咸水易以冲入以此并无肥田近据民户毕信等告亡宋时每亩纳蛮会十八界五百文归附后起征省米八合七抄有零折中统钞一钱二分以中熟年分秋成价数言之亦可买折省米二升今拟涂田每亩科征折省米二升似为相应矣观此申述则州民之贫困亦可想见岂忍重赋之哉】

广惠院田土一顷四十四亩一分

院在庆元路往宋县以是田所入之租悉送上府以助供给孤老之用亦良法也

贡士庄田土一顷六亩五分【详见前学校后】

社仓田三十九亩二分【始末见前】

义庄田土一顷三十六亩六分【始末见前】

义役田土一顷七十七亩

往宋时众役户捐己田岁一人掌之专以助有司科调之用曰义役

河堰田一十亩五分【坐落富九都林唐墺十二处】 又四亩【坐落安一都张家墺】 往宋未尝起租

户绝田一亩四分

断没田十四亩六分

逃避户田八亩九分三厘

岱山教场十亩

旧以为演习教阅弓兵之地

职田田土四十一亩四厘

以荒闲田土分拨州官充圭租之余

系官地山荡共计二十顷六十七亩四分

租钱中统钞九定六两三钱五分五厘

户绝逃避断没地一顷七十九亩九分五厘八毫六丝该租钱中统钞四定一十四两二钱三分五厘

荡二亩五分该租钱中统钞三钱二分五厘

户绝逃避断没山一十八顷八十七亩四分该租钱中统钞四定二十二两六分

寺观田土一千丹五顷九十七亩【不曾起租】

僧寺一千五顷一十一亩

道观八十六亩

【以上俱系省局报过数日】

  食盐

始于至元二十七年抄数之后一应诸色人户计口请买岁该二千五引一百四十三斤二两四钱每引中统钞五十贯民户闲有逃移物故乡都凋瘵实艰于钱大德元年冯州判治郡檄至行省适上司增添盐价每引通该六十五贯州判谓州民贫乏而盐价顿增甚非海乡之利具以闻诸省蒙岁减十分之二实买一千六百四引一百一十四斤海乡之民既宽一年之内至大德二年运司以盐课壅滞遂于定额外增二千五百六十引本州岛遂分得盐课四千三引二百八十五斤是每岁实增二千四十八引使昨岁无一分收成之岁有如此之增吏与民岂不殆哉若将来盐法通流则横增之数必在削去仍办八分之数矣【省札减盐指挥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该据昌国州判官冯福京呈本州岛坐落海心所辖四乡一十九都除富都乡九都与本州岛连陆外其余三乡一十二都并各散在海洋止是小小山岛并无膏腴田土其闲百姓止靠捕鱼为活别无买卖生理钞两实为艰得每年计口请买食盐句追笞责重费经营自二十七年抄数诸色户计有二万二千四百余户计一十万三千五百余口岁买食盐二千零五引一百余斤无问大小每口月该食盐一十余两因此递年以来逃亡事故民户比元数已亏而盐额如故多是里正主首及见在户口代为闭买年复一年已皆靠损兼海岛别无蔬菜惟食咸水鱼鲜贫户无盐亦可度日况今盐价每引增上二十五贯则二千零五引比旧该增六百余定必致愈见生受盖海山之民多无常产若不从宜均定不惟失误官课将恐民不聊生流为盗贼深系利害乞照详事得此行据两浙都转运司申照得昌国州周岁该盐二千五引一百四十三斤二两四钱今拟十分中量减二分该盐四百一引二十八斤一十两八分外实该办盐一千六百四引一百一十四斤八两三钱二分委为官民两便省府除已行下两浙运司准申外合下仰照验行下合属验本州岛官下乡都元派食盐数目以十分为率从实普例均减二分毋得因而作弊桩配仍严切禁治不致买食私盐侵视官课违错须至札付者】

  渔盐

岁办不等旧实无之盖附海之民岁造鱼鲞多买有引客盐为用官未尝置局也自至元三十年昉于燕参政【南康人】 之奏于海边捕鱼时分令船户各验船料大小赴局买盐淹浥鱼鲞然船户亦有不为渔者非官司驱迫鲜有乐于请买自是岁严一岁买数愈增大德元年至买及八百余引

  酒课

周岁散办一百一定四十九两八钱八分以民苗之多寡为起课之赢缩其无田而沽卖者亦在其数

  茶课

周岁起催三定丹五两六钱四分旧实无之始于至元三十年茶提举司到州取勘为无茶园及磨茶户姑令各都认办此数

  历本钱

每年止奉上司发下历本数目解钱大历每册中统钞五百文小历每张中统钞五十文此官定价数也

  沙鱼皮

岁纳九十四张本州岛实无所产至元十八年海都船户以其力之高下请于官愿输其数以免差发乃在他处买纳遂以为例厥后差发仍存而皮犹纳焉

富五都五张

富七都六张

安一都二张

安二都四张

蓬一二都二张

蓬三四都四十一张

蓬五都三十四张

  狸皮

该二十张系捕户每年送纳至元二十八年起征

  鱼鳔

岁纳八十斤于出产都分科征始于至元三十年

金一都一十斤

金二都一十斤

金三都二十斤

金四都二十斤

蓬三四都二十斤

  税课

往宋以海乡散漫止产鱼盐商贾之所不至故无征禁至元二十五年始置每月柜办中统钞一定一十八两六钱今增至三定半有奇矣

昌国州图志卷四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九

元冯福京等撰

 叙山

  山

余闻山有南北条列如人之脉然有近而不相连有远而实相续者其远而相续者隔江河而不绝故大江以南之山皆来自梁绵延过九江接扬州分为二支其一由彭蠡接闽其一过湖口接吴然则南条阳列之山至定海而绝矣昌国之山何自而来哉信知其为瀛洲方丈之属也

镇鳌山在海中屹然有六鳌背负之势州治据其趾而坐镇焉因以名其堂

黄杨山在州东北通陆之处极巉岩崄峻一峰杰出人目曰黄杨尖

翁山一名翁洲去州东一舍抱朴子论古仙者之药以登名山为上而以海中大岛屿若会稽之东翁洲之类者次之

梅岑山在海之东世传梅福炼丹之所因以姓此山【一名补陀落迦山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详见宝陀寺记】

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大椎山即州治照山俨若屏障在前四望其形如一州民卜居者面此山为风水

岝峉山在海之东山之巅产白艾重午人竞采之详见本草

石门山在州之东通陆迥绝处名极乐屿下瞰沧海渺无涯际旁有两山对峙如门出此入彼则有两都之隔惰农老人陈明可过此有诗题其石云两山对立石为门疑隔桃源旧日村抬手欲敲终不启烟封雾锁过黄昏

双髻山州山之最高者距州治仅十里层峦耸结宛如双髻

乌龟岩在州之西山有一石状如龟

竹屿山与舟山对境两山夹峙上有丛竹附潮而上者由此谓之竹屿门

云屿山与竹屿对峙山势稍崇云气常滃郁附潮而下者由此谓之云屿门

盘屿山与竹屿山相左右中有一小聚落田可耕海可煮编亭置灶于内以其山势环拥故曰盘

丁家礁繇舟山解缆一饷可到左大茆港右螺头洋乱石崭然起乎中闲潮溢则礁没而不露舟人弗戒或与石遇则维楫俱亡令王与善为之攻坚植表以示来者屹然中流之砥柱

螺头山去州半潮有岛突起海心其状拳然如螺

东藿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宛如一枰修竹森立风枝拂扫常无纤尘

桃花山在海之东北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尝以醉墨洒石成桃花纹因以为名

马迹山在海之东北安期生之洞在焉

石衕山在海之东北有石玲珑故名

岱山在海之北传所谓岱舆蓬莱或者名始于此

马秦山在海之东南昔有碧云庵马耆禅师修道于此与黄给事龟年等联句刻诸石有曰团团深锁碧烟笼【马】 安隐禅居瑞气中【黄】 万顷沧浪终夜月【张居士光】 更于何处觅天宫【黄承事岳年】

莲花峰与马秦山碧云庵对峙三石层出如莲花上有佛脚迹拄杖印马迹痕山之四隅各有小浮图地产草一种名长生不死云

顺母山在海之东山侧有石形如牛方外人谓石牛之口

箭岩在马秦后砂上有箭孔故名

黄公山在海之南峰极峭峻绝顶有石碣字漫灭不可读或云晋时隐者黄公善神术制白虎毙此山故名塔岭山在黄公山之南土人登山尝见老僧趺坐石上因垒石为塔以拜之去岭数十步有石如妇人状春月多杜鹃花

鼓吹山在州东三十里山之阴曰战洋曰马墺偃王祠在前其岭平如掌可容数百人风雨晦冥之时隐隐有鼓吹声

葛仙峰在州之金塘乡一潮可至葛仙翁陈禅师金信郎同憩此山山之巅产桃一株花而不实旧有三仙堂遗趾犹存仙翁炼丹井亢旱亦不枯

刑马(石览)在岱山之东北名秦头父老相传谓昔隋骠骑陈将军奉命伐流求国领兵至此刑马祭神今之英感庙灵济侯是也

洋山在蓬莱乡之大海中因祠隋炀帝于此凡草不生白石磷磷殿前有池产绿毛龟如钱大若有神司之好事者□□不可得

玉峰在岱山鹞子尖岭下冈峦秀拔林樾苍润时有白雾蒙其巅人以为福地往宋干德四年徙超果寺于其麓见之楼参政记

寺钟山在秀山去州隔一潮山之顶有古佛殿基阶砌俨然旁有井甃以砖存而不毁凡遇阴晦隐隐闻钟声因以为名

书字岩在寺钟山之侧一名桂竹屿危岩悬覆若坠若浮俗传罗隐尝留题故名书字字迹犹髣佛可见

佛屿山在秀山上有一峰表表特立望之俨如丈六金身相旁睨如背负一小佛状甚怪

响岩在马秦去州隔一潮岩石玲珑遇阴晦则空洞有声

歇轿岸在马秦上有石平阔五丈许昔黄给事结庵山侧往来停车于此

乌石塘在马秦绵亘百余丈高可二丈许枕海之滨表里皆青圆石子如龙之鳞甲然下注民田皆成沃壤天色晦冥则光怪闲错父老相传谓旧无此塘一夕暴风雨挟而至

黑棋子湾在乌石塘之左其形圆巧绀滑欲得之者必祷于神撒黑豆易之

白棋子湾与黑棋子湾相望螺蚌之甲随潮上下淘洗成质莹洁光润欲得之者撒白米易之

香火礁在马秦大海中每岁三月闲大鱼扬鬐鼓鬣从大洋来会于礁之下

十二峰在胊山去州三潮山有十二尖若巫山然

铜礁在胊山礁之右如铜水绀碧色

碓砧山属岱山北海至险处以山之形名之中有磁石

西兰山 大箬山

柽岸山 (石毚)石山

滕墺山 小竿山【以上在南】

大竿山 兰山

昆斗山 小竿山

蛟山  登部山

黄砂山 徐公山

双屿山 石珠山

石马山 东句曲山

石牛山 墺山【以上在东】

浪港山 深水山

莆墺山 蛇山

竹山  洋山

东兰山 西枯山

东晓山 东枯山

石蜀山 桑子山【旧名桑石】

东胊山 川石山

北壁山 西须山

须皓山 落华山

青□山【以上并在东北】  

大碛山 东乳山

东岱山 西胊山

大洋山 钓屿山【以上在北】

回峰山 西良山

长涂山 三姑山

滩山  长白山

西岱山 正策山

吴农山 如岸山

横子山 册子山

西桑山【以上并在西北】  

大茆山 小茆山【以上在西南】

 叙水

  水

天地至大海次焉州中海而立有崇山峻岭居其中者但见青天四垂忽波涛怒起万怪毕陈而风月光霁一平如掌不观于此岂知有江淮河汉之众细面归诸大哉

蜃池在州治前周数十丈方广如一亢阳不枯旧传蜃潜其中一名笔砚池

东龙潭在州之东介万寿衍庆两寺闲据山之顶清彻无底上有龙王祠遇旱则祷之

泄潭瀑布在州东北三十六里据山之腰往宋宣和中岁旱簿尉刘佖投以诗曰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埋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神踪许为苍生起愿击香车上九霄诗沈而雨至【又薛主簿寘有诗云秋高水壮雪飞涛岩木招风怒窍号不是玉虹低涧饮白龙拖雨下山腰】

小墺潭在州西三十里余遇旱则祷之有蜥蜴出焉

漩潭在州北五里仅一堂坳水汲之不竭遇旱则祭之青龙潭在普慈寺之后山一泓镜如祷雨则出青蛇以显其异

九节鳗潭在州东五里畦塍闲一古井耳有人于其中得一鳗归而脔之析为九将投诸釜怪风倏起视其鳗无有也他日复汲于井则鳗洋洋而出九节显然乡人神之以为龙遇旱必祷焉

菖蒲潭在州西岑江之别屿其潭深不可涯涘有菖蒲生其中岁旱则祷之

郑山龙潭在州东大翦村有山危峭不可跻攀山之巅旧有石罅一村民因采樵浣垢衣其闲视之则绀碧色及其归若有所凭依谵言触龙之怒故然后遇旱祷之有金丝蜥蜴者出

高(上敖下山)山潭在州之岱山东南藏经云东海有山名曰高(上敖下山)乃娑竭龙王所居之地上有亭宇遇旱乡人祷之

岱山龙潭依山之麓其潭有三相去数步阔不寻丈深不盈尺祷旱投以尺书则有物若蟹捧而入闲有状如鳗者跃而出或诚不能感则既沈之书复浮于水

惠泉井在州北一里深可二丈许往宋端拱二年所凿也大旱不枯闲有白蛇出现井之灵欤

圣母池在道隆观圣母殿之前方广仅寻丈旧创岳祠邑有急足洪姓者诣兖州东岳山取杯水归凿斯池以潴之人有祷者携纸钱一束投其中神或顾歆则倏然而坠若有掣之者不然则泛泛于上或者视此以为祸福之验

高大山龙潭去州东三十里父老相传有白龙乘云而下双睛注地遂成龙渊卷石勺水旱暵不竭有青蜥蜴常现潭上遇旱则祷焉

白泉湖在州东北旧周广三十里潴水灌田源泉沕涌值旱则桔槔辐辏

黄马溪在州西北十五里南墠水从茶岭发源流注于海民田赖以灌溉

下塘在州东芦花村与补陀山相望隔一海旧有此塘父老相传天气晦冥凡三日划然开霁自青山头至横山突起一塘一百余丈其中皆小黑白石子岂非天作地设者邪

灌门去州两潮屹乎中流有一砥柱望之如人拱手而立水汇于此旋涌若沸舟行者必浮以物杀其势而后过焉风雨将作有声如雷震惊百里岁旱有所祷则持铁篆以投之水辄腾起雨随应或者以为蛟龙之窟宅云

嘉芹去州两潮在黄公墺之北其水多芹取古人食芹之义因以名

圣池在黄公墺之南旧传此地聚落未成时有二尼筑庵于古木下修浮屠业不知何许人因后徙居者众二尼遁迹而去遗趾尚存中有池潴水清冽可食至今以圣池名云

岑江港去州西北三十里旧谓之六国港口南北舟舶辐辏于此亦海州之一镇云

  桥梁

巿桥旧名状元桥往宋绍熙元年令王阮刱建

第二桥

第三桥皆在州巿之南往宋明道初陈氏居士文谅自开封徙居于此捐资建此二桥人不病涉目为陈太翁桥

晓峰桥去州西五里往宋淳熙十五年西监监盐鲍谓建

东江桥去州东五里旧亦陈太翁所建圯于风潮厥后

太翁诸孙行觉城居士重为建造

东新桥东江桥之第二桥

虞家桥去州北三里

虹桥去州北十里枕大溪形如卧虹

南墠桥去州北二十里

毛家桥去州北三十里岑江巿心

葛家桥去州三十里翁浦

甬东桥去州十五里

  津渡

舟山渡  竿缆渡

泗洲塘渡 册子渡

金塘渡  沈家门渡

  井

舟山井州南枕山之趾去海不半武泓泉甘美可爱山海相接而咸淡之味敻异岂泉脉有自来哉

四眼井州治之北一井而四穴汲者竞趋焉

东井

周庄井

滕坑井

  (石契)堰

庆丰(石契) 岑江(石契)

和尚(石契) 翁浦(石契)

芦花(石契) 甬东(石契)

金鱼堰

 叙物产

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不可以不书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尔雅之注不可诮也

  五谷

【 田之近山者多旱干近海者多斥卤粳与糯咸不宜焉则平土能有几何故岁得上熟仅可供州民数月之食全藉浙右客艘之米济焉】

 粳 糯

 大麦 小麦

 荞麦 黍

 麻 粟

 黑豆 菉豆

 赤豆  

  布帛

【 斥卤之地桑麻皆非所宜民户闲有高阜之地始能种植可以株计故丝枲之利绝少】

 绢 苎麻

 麻布  

  禽类

 频伽【佛书著名补陀有之】 鹊

 鸽 鸠

 山鹊 雀

 鹰 鹳

 鸥 鹭

 莺 燕

 鸬鹚 姑恶

 婆饼焦 野鸭

 画眉 鸲鹆

 白头翁 绣眼

 黄头 山鹧

 百舌 雪姑

 红鹤 蜡嘴

  海族【 海物惟错此固禹贡之所赋州虽在海中错物视台温及闽中最少未可概以海错责之是州今书其实有者】

 魟鱼 鲈鱼

 鮵鱼 鲳鱼

 梅鱼 春鱼【似石首而小者】

 (鱼庸)鱼 石首鱼【一名(傻去人改鱼)又名洋山鱼】

 鳇鱼【可为鲊】 带鱼

 鳇鱼 (鱼力)鱼

 箬鱼 比目鱼

 泥鱼 短鱼

 华脐【一名寿鱼一作绶一名老婆鱼一名琵琶鱼以其形似之】

 乌鱼 鲻鱼

 鲥鱼 邵洋鱼

 乌(虫则) (鱼规)鱼【一名河豚一名乌郎】

 书篦鱼 黄鱼

 鲎 海鲫

 马蛟鱼 黄鲫

 鳗 水母

 竹夹鱼 章巨

 (鱼孱) 望潮

 香螺 赤虾

 苔虾 蛤蜊

 淡菜 蝤蛑

 赤蟹 (上族下虫)

 桀步 彭越

 蛏子 白蟹【有子者曰子蟹】

 白虾 瓦垄

 辣螺 丁螺

 拳螺 生(虫进)

 地青 龟脚

 弹涂  

  河塘鱼

 鲤 鲫

 鳝 鳅

  畜类

 牛 羊

 犬 豕

 鸡 鸭

  兽类

 獭 野豕

 麂 猴

 陵鲤甲  

  花类

 牡丹 芍药

 海棠 山茶

 丁香 兰

 瑞香 锦带

 紫笑 望春

 八仙 棠棣

 紫荆 山丹

 酴(酉縻) 月计

 绯桃 郑花

 石竹 千叶桃

 蔷薇 荷花

 蜀葵 紫薇

 薝卜【即栀子花】 鸡冠

 丽春 凤仙【又名满堂红】

 莺粟 萱【又名忘忧草】

 玉屑 木屑

 丹桂 芙蓉

 菊 荪【即秋兰也】

 梅花 红梅

 水仙 苔梅

 玉簪  

  果实

 樱桃 杨梅

 梅 李

 瓜 梨

 莲 蒲萄

 枣 枇杷

 柿 椑

 银杏 林檎

 桃 栗

 橘 橙

 杏 香栾

 石榴  

  竹类

 班竹 苦竹

 紫竹 淡竹

 箸竹 南竹

 筀竹 桃枝竹

 四季竹 公孙竹

  药类

 艾 黄精

 磁石 白蒺藜

 半夏 苦参

 天南星 香附子

  蔬菜

 冬瓜 梢瓜

 黄瓜 笋

 瓠 茼蒿

 苋 苦藚

 荠 菘

 莱服 芥

 葱 薤

 韭 芹

 茄子 蒜

 莙荙 菠薐

 紫菜 香菜

 蕨 道士裙

 鹿角菜 白菜

 油菜 芸薹

  木类

 樟 槠

 檡 楝

 松 杉

 柏 桧

 梧 枫

 梼 柳

 朴 橡

 (木革)桃 楮

 欓椒 乌臼

 皁角 黄杨

 槿 柘

 木兰 (木□)

 桑 槐

 女贞【一名冬青】

昌国州图志卷五

宋元四明六志弟五十

元冯福京等撰

 叙官

体国经野设官分职虽有内外崇卑之殊然皆为民计也一命以上可不慎哉

  州官

达噜噶齐一员【俸钱月三十贯中职田四顷】

知州一员【同上】

同知州事一员【俸钱月十五贯职田二顷】

判官一员【俸钱月十三贯职田一顷半】

  巡捕司

判官兼大德二年五月始创【弓兵三十名】

镇守五所

【归附后始置每岁一更戍皆有请正军也】

本州岛

岱山

三姑

北界

浡涂

  僧正司

正副各一员

  盐司

唐有十监富都居其一今正监是也

宋熙宁六年析监为三曰正监曰东江曰芦花又有三子场晓峰则隶正监甬东则隶东江桃花则隶芦花此与州连陆场分也距州南□潮有岱山场距岱山十五里有高亭场归附后置管句每场各三员至元三十一年朝廷议汰冗官遂以东江属正监高亭属岱山隶浙东盐使司元贞元年废各道盐使改场为司置司令司丞管句各一员铸从七品印以重其事

正监盐司【往宋东西监额止六千七百八十三袋每袋三百斤为一引】

岁办盐

六千二百六十一引三百六十九斤每一引四百斤

工本钱

每引中统钞一十贯

本监旧皆铁盘取土于六月两汛之闲八月始起煎亭户虽有上半年之逸若两汛时分阴雨稍作则岁计遂误大德元年管句黄天佑始以上命巧出方略改铁盘之制用篾盘随时起土一如他所春即起煎亭民遂得时用其力预期补办无岁终积欠敲扑之峻实多便之人皆称黄天佑之有才亦典史刘子敬颜园潘厚处置规画之力云

芦花盐司【往宋额止四千袋每袋三百斤为一引】

岁办盐

四千一百三十引

岱山盐司【往宋额止七千二百袋每袋三百斤为一引】

岁办盐

七千七百六十九引【每引四百斤】

  巡检司五处【巡检月俸一十贯田一顷】

螺头【在州之西隅七里弓兵三十名】

岑江【在州之金三都弓兵二十名】

三姑【在金塘乡之烈港弓兵二十名】

岱山【在蓬莱乡之一二都弓兵三十名】

北界【在蓬莱乡之第五都弓兵三十名】

  税使司

都监一员【省差】

副使一员【本路总管府差】

  医提领所

提领二员

昌国州图志卷六

宋元四明六志弟五十一

元冯福京等撰

 叙人

黄金丹砂明珠白璧珊瑚紫贝玳瑁翡翠纹犀象齿之物皆山海之藏所产也昌国据鳌背压鲸波挟潮汐之肤腴旁日月之光景而地负海涵之所发泄薧鲜咸卤之外无一物之可贡何哉盖精气所生在于人而不在于物也故往宋南渡后人才辈出两有跻政地者不亦贵于物欤

  进士题名

旧有名石所以荣稽古而劝方来也往宋绍熙癸丑应傃始登进士第破天荒自是举不乏人至元甲午钦睹圣旨内一款节该中书省议行贡举之法钦此故特存之以备他日题名故事云

应傃【绍熙四年陈亮榜】

徐愿【太学开禧元年毛自知榜】

余开【同上】

赵时慥【嘉定四年赵建大榜】

赵时恪【嘉定七年袁甫榜弟时慥】

孙枝【同上】

孙起予【同上父枝】

应(彳繇)【嘉定十六年蒋重珍榜伯傃】

余天锡【同上】

王文贯【太学宝庆二年王会龙榜】

赵崇侜【同上】

赵崇佾【同上弟崇侜】

任严【绍定五年徐元杰榜】

孙愿质【同上父枝】

赵时悟【同上】

林虙【同上】

王安道【宝佑元年姚勉榜兄文贯】

刘应老【宝佑四年文天祥榜】

应埜【太学内舍同上】

王一桂【景定三年方山景榜】

应翼孙【太学同上祖傃】

赵若诚【宗学同上】

赵时吉【咸淳元年阮登炳榜】

赵若諘【宗学同上父时恪】

赵必(日更)【同上】

赵必暰【同上兄必(日更)】

范应发【咸淳四年陈文龙榜】

陈廙【同上】

陶回孙【同上】

  名贤

   任弈

会稽典录云立言粲盛则有御史中丞句章任弈梁宏会稽典录称为处士

   徐浩

唐干元二年进孝经十卷授校书郎

   俞勉

字勉道宋政和闲入太学年才十有八时学在东京夏(日丙)为博士乡之游上庠者昉于此

   郭受

贯河南府官至奉议郎终于长沙判官宋建炎闲其子维徙居于此以北学教授诸生从者如云葬于西湖之原榜曰郭先生墓其先以易学四世登科两尚主有官历尚书及国子博士

   薛寘

字持志自号耘斋少以文鸣及长以圣人执权赋预乡荐登庆元五年第调衡阳簿时史公弥坚帅湖南黑风洞寇相挺而起公被檄往抚谕将至洞有及其姓名者其酋忽言曰非四明作圣人执权赋薛寘耶乃投戈而退

   应傃

字自得自号兰坡幼颖悟才四岁默诵语孟六岁赋江路野梅香有横斜淡月黄昏漏泄早春消息之句乡老咸异之登绍熙癸丑进士第调乌程尉议毁淫祠独存徐孺子庙德清有沈氏兄弟讼财郡俾公按实公委曲开晓沈有子适魁乡荐因赋诗警之曰嘉木灌丛春意好可怜不种紫荆花兄弟感动其争遂息官至文林郎湖南抚机子后字宏道从安晚郑先生游见义必为乡论推许壮游江淮信庵赵公一见奇之俾与筹幕裨赞维多制府上功将命以文学不果就右阶官至修武郎孙名翼孙字子燕以词赋入太学登景定三年进士第仕至修职郎曾孙实元贞元年诣阙上书授海南安抚副使奉使苏龙国乡人艳之

   徐愿

字恭先居岱山以诗文入太学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居官以廉平称分牧平江继而除福建提举适黄勇变起漕帅皆束手退避独公晏然无惧色身撄其锋温辞抚谕乱卒列拜于前曰提举活佛也乃密指授虎翼都统周喜者歼其渠一方遂平入为司农卿兼都曹人谓公政事文学出于絜斋先生讲贯之素云

   孙枝

字吉甫邃于文尝撰普慈寺罗汉阁记笃素张公大参见之称赏曰海角有此奇士以兄之子妻之尝登考亭夫子门有答孙吉甫书二子长起予字商友与父同登甲戌进士第郡太守程公覃为立重桂坊初筮昭武户曹会有卒伍啸呼于巿公出抚谕众乃曰孙司户清廉好官员不得相犯一州遂平立朝为监察御史终太常少卿官至朝散大夫次愿质字去华未弱冠入太学作赋有声繇舍选登绍定壬辰进士第初任分教池阳历清要除谏官入中书官至朝散大夫

   应(彳繇)

字之道自号葺芷兰坡先生之犹子也少颖悟长刻志于学凡经子史集与百家传记靡不研览从迂斋楼公先生游自是文声日振咸爱敬之两请漕荐嘉定癸未以词赋魁南省初调清江校官次授京教列属上庠横经朱邸入秘丘直鳌署既而丞玉牒兼南宫舍人淳佑四年冬四被除宠史馆经筵翰林从橐官至中大夫参知政事封临海郡侯有子法孙请乡漕官至承议郎

   余天锡

字纯父自号畏斋世居甬东村其先少傅涤领袖邑庠公擢癸未进士第立登要津荣典乡郡官至参知政事待宗族有义廪薨赠太师谥忠惠

   余天任

字子大自号退斋忠惠公之弟尝请漕举以覃恩授初秩暨治郡有声官至兵部尚书赠正议大夫

   赵时恪

字恭仲自号茞坡嘉定辛未擢右科越甲戌再登进士第调池州青阳丞三仕于京荐甫及格竟以疾终伯氏时栗弱冠魁漕荐以覃恩授官隐德不仕其子若诫于景定元年宗学推恩季氏时慥登嘉定四年进士第调广德建平簿次维扬法掾既而司键左帑令高邮兴化改倅抚州乡人以联桂荣之

   任严

字汝翼父正之早膺乡荐隐德弗耀公忍贫力学预乡荐一举擢进士第初调德安民曹试令建阳分刺台城迁匠簿知广德军

   王文贯

字贯道以诗学鸣弱冠荐于乡登上庠占公闱首选擢宝庆丙戌进士第调仪真校官秩满司钥左帑寻除架阁掌教麟庠添倅东越弟安道先以文名与公同领乡书甲午再荐擢宝佑癸丑进士第终于婺水学官

  名宦

   王安石

往宋皇佑元年知明州鄞县事尝捧郡檄至此题回峰寺诗云山势欲压海禅扃向此开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树色秋擎出钟声浪荅回何期乘吏役暂此拂尘埃后熙宁四年入相封荆国公

   柳永

字耆卿尝为晓峰盐场官其鬻海歌云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原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暴盐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皇歇投入巨灶炎炎爇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官至屯田员外郎

   史浩

本郡人往宋绍兴戊辰年为正监盐官淳熙五年入相官至太师赠越王谥忠定绍定二年祠于道隆观东偏榜曰真隐旧游参政余公天锡记【心之精神是谓圣佛与人同此精神也佛虚明圆觉即人之英灵慧智佛庄严福德即人之富贵利达故俊哲挺生谓之一佛出世而观音大士能现宰言身者人与佛一而二二而一也彼霞锦蜚空云花绚目异香芬郁于无色幻象呈露于有眹岂佛之精神自尔发见哉向非德诣乎充符心寥乎太一透三乘之正觉缔五梵之殊因未易精契神交于儵忽俄顷也四明宝陀环海一绝岛乃观音大士示现威神之地四方来谒敬者祈一睹瑞相而莫得岂大士灵感固靳于人特人之精神不足以感大士耳惟我太师丞相忠定越王摄事昌国一日航苇而至冥心作礼顾瞻徘徊寂无所见归与澜师论文殊圆通童子入法界事再至洞下有比丘指之曰岩有窦可以下瞰王攀援而上万象洞豁瑞相倏现金身玉齿毫彩灿然大圆镜中恍如悟对既而邂逅胡僧揖而前曰公有结裹寇莱公也言讫而退竟失所往意者大士百亿化身妙耶世皆以公台之贵现兆于此不知精契神交吻合无二故王以超世证佛已径入文殊圆通之场而佛以应世委王不得辞莱公结裹之嘱事之颠末固已留题于绍兴戊辰之寺壁矣绍定改元春邑令詹仁泽发扬秘奇即道隆观东偏建宇而祠之鸠工虽力翚飞未就冬赵汝浥实来弦歌静闲刃硎游裕公余蒇敬伏谒祠下睨其基诚拓矣而庳而弗崇也阅其图诚工矣而龊而弗敞也耿光辅尉也林燀知监也左之右之经之营之巍刱一室邃硕且颙丹雘辉辉用妥王灵堂列三楹实辟实闳可瞻可仪廊翼两庑实衍实修可群可趋西附羽宫而通车备洒扫也东临积水而建阁憩游观也大门峙前新堤信道规模壮丽百倍于前向时岩窦下瞰之瑞相久传为实录栏杆独倚之胜赏尽萃于目前顾不韪哉尝闻之佛之为教烁群(上民下日)而独耀度般若而先涉潜通而广被密赞而显现百千万亿河沙世界无不普济功亦楙矣及其离性离相空相空识欲敛万有于一无前诠后译非不夸诩曾不足以扶植世教王以慈悲为心虚静为性一游兰若精契神交视货利如蚁培等名爵如鸿毛一佛再见于佛国者历三朝至再相三十六年闲相业精神焜耀赫弈珍从诏侑巍然为淳熙独相庆泽流衍与宋无极三台符采再光弈世自嘉定更化以来大政令大纪纲雷霆众听日星群目太平咸观登闳乎帝王之域亦既增光前闻人矣及手扶日毂再奠神器殊勋伟绩又有以申国家无疆之休了此一大事因缘真有佛力所不能到一念流通今在在精神矣是佛国固有待于王而王岂有待于佛哉】

   葛洪

往宋嘉泰二年为昌国令官至参知政事生祠有记【始予弱冠登东莱先生门四方从游之士以千计人受其教如群饮于河随其分量充然各有所得其后出处虽不同至莅官行法多有足观者人望之知其为吕氏之学子也而葛君容甫与余年齿甲乙相得驩甚后余试尉东阳容甫适满秩归里考德问业尤为详密既而各东西去嘉泰二年余自越归其冬容甫为令于吾州之昌国昌国古甬东也中海而立去余所居鄞虽若甚远然舟遇风而驶朝发而午可至邑邑多余亲故颂容甫之政者不容口容甫之政视民如子惟恐伤之视民之父兄犹其父兄视其害民者不啻如害己者民以讼至庭不忍鄙夷之为之明辨曲直了无毫发枉遇事明敏吏之奸欺莫能逃然而不深穷其窟穴只使不病民而已民既感服每当受赋租第书其所入之数授之与之约不以吏叩门民如期而输无肯负者山涯海濒绝不见吏迹父老叹谓前此令君固多贤若公则自有邑以来未之有也容甫知民安其政思有以善之始新学宫以申义名堂吾兄文昌公为之记全州使君杨公又演其说其所以加意于邑人厚矣会予同年生应君傃自得方里居容甫自山闲以礼聘之致馆于邑西之筠坡帅邑人之子弟从焉公退至其处课其惰勤有小善奖之惟恐不及业有未精亦循循诱之大略薄汉能吏以为不足为又不屑以循吏名者居三年其效使民有余蓄而吏日贫豪强敛手单弱者得职焉相与为善者至耻入官府人务农立本不肯轻犯法非容甫中心诚善学道爱人安能使其效卓然如此哉容甫将终更诸儒父兄咸惜其去因民之欲绘其像于学以系邑民无穷之思使无忘焉属记于予记未成容甫知之以书来言邦人非知我者且吾何以堪之吾将禁使勿为记毋庸作自得亦曰吾无补诸生愿无载吾事余曰容甫知为政而已无媿于心不负其学容甫责也它何庸知之且自居欲辟名而没人之实不可因谓诸儒父兄立祠是也虽非令君意且为后劝谨勿为令君所夺祠竟立记有荣焉容甫耻自衒鬻为人端严简静处已廉甚譬如兰生深林不求人知其馨终不可得而閟两受郡侯荐墨皆未尝有请列台状其政于朝竟莫知所从来此又近世所罕闻是宜特书以告世之驰骛者容甫名洪其学业未易量也开禧元年十一月旦日从政郎新差充广德军军学教授楼镛记】

昌国州图志卷七

宋元四明六志弟五十二

元冯福京等撰

 叙祠

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尚矣故五等诸侯皆得祀境内山川之神此祠祀之所由作也

  寺院

   宝陀寺

在州之东海梅岑山佛书所谓东大洋海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两潮可至繇陆则七十里至沈家门止一渡之隔唐大中闲有西域僧来燔尽十指顶礼洞前亲感菩萨现大人相为说法授以七色宝石神通变化已显于此厥后日本国僧慧谔自五台山得瑞相欲返故国舟抵新螺礁不为动谔祷之曰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建立精蓝有顷舟行竟泊于潮音洞下有居民张氏目睹斯异亟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为不肯去观音院郡闻遣幕客迎其像置城中为民求大吉祥已而有僧即大众中求嘉木刻像扃户弥月工竟而僧不见今之俨然趺坐于殿者是也往宋元丰三年内殿王舜封使三韩至是有大龟负舟不听去望山作礼忽龟没而舟行洎还以其事上之锡今额绍兴元年易律为禅辛亥真歇了禅师解会长芦南游浮海于此结庵榜曰海岸孤绝处由是飞锡此山者皆具曹溪正法眼藏畴非禅林之秀嘉定七年宁宗赐圆通宝殿四字大士桥三字载新梵宇八年德绍以佛照禅师法嗣来主丛林值中殿赐金钱喧动都城缁白从风遂乃裒所施刱龙章阁惟大士以三洲感应身入诸国土现八万四千身手臂目接引群生与五台之文殊峨眉之普贤为天下三大道场归附后至元十四年住持僧如智捐衣砵之余建接待寺一所于沈家门之侧以便往来者之宿顿朝廷岁遣使降香相属于道

潮音洞【东大洋海西西大洋海南有洞在焉嵌嵒下瞰回顾无畔岸去寺三里由寺至洞下地皆黄沙佛书所谓金砂铺地者是已向有大士桥亘乎洞前为潮所啮今未之葺有待于来者】

善财洞【潮音洞右亦神通显见之地嵒有罅峭峻而蹙狭其中窈不可测外有石壁立泉溜如滴珠久而不竭人谓之菩萨泉瞻礼之人必以瓶罂盛而去目病者可洗】

盘陀石【平广可坐百余人下瞰大海正扶桑日出之地烛龙将驾天光焕发五色烂然顷焉一轮从海底涌出其大有不可得而名者瞻洞之余必于此而观矣】

三摩地【寺之西偏登山者由此有亭曰极清净嘉木森秀清泉绀冽乱山错出有耸而立者有踞而伏者诡形怪状不可摹写游憩于此者往往不减灵鹫焉】

真歇庵【寺山之深处旧了禅师修道于此圆寂兹山冢塔犹存】

无畏石【真歇庵之前突如一石其形方而广峻不可陟亦一奇也】

狮子岩【无畏石之侧其形蟠踞如狮子然】

正趣峰

灵鹫峰

观音峰

前越王史公曩官西监时因浮海诣潮音洞下焚香作礼大士具正法眼藏显见奇特声闻空中有结裹寇莱公之语异日所到光辅两朝格天事业果验不诬越王尝记所见于寺壁今模而刊诸石可考也

绍兴戊辰三月望鄱阳程休甫四明史浩由沈家门泛舟遇风挂席俄顷至此翼蚤恭诣潮音洞顶礼观音大士至则寂无所睹炷香煮茶但碗面浮花而已归寺食讫与长老澜公论文殊简圆通童子入法界事晡时再至洞下俯伏苔磴凝睇嵚空惟乱石累累兴尽欲返有比丘指曰岩顶有窦可以下瞰攀缘而上瞻顾之际瑞相忽见金色照耀眉目了然二人所见不异惟浩更睹双齿洁白如玉于是咸怀庆快作礼而退既而治舟还甬东惧此话无传用书于壁庶几来者观此无疲厌心不以一至不见而遂已也

一谓天将暮有一长僧来访云将自某官历清要至为太师又云公是一好结裹底文潞公他时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须力谏后二十年当与公相会于越遂告去送之出门不知所在往宋干道戊子以故相镇越一夕典客报有道人称养素先生旧与丞相接熟不肯通刺疾呼欲入谒亟命延之貌粹神清谈论锋起索纸数幅大书云黑头潞相重添万里之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之清话遽掷笔不揖而行公大骇遍遣兵吏寻觅不复见追忆补陀之故始悟长身僧及此道人皆大士见身也今附于此

涂田

   普慈寺

距州治三里请之广教以统诸剎始东晋时仅一小庵以观音名唐大中十四年号观音院栋宇略具往宋皇佑中知韶来主斯席治平闲遇恩霈锡今额寺毁于庆元闲寸椽无遗黑山明公禅师极力营建越淳佑五年复厄于劫烬山门独存足翁麟师繇庐山飞锡至此又从而鼎刱焉视昔增壮自庆元迄淳佑垂五十年而寺之毁者再前明后麟有功于寺有敬实堂里人参政应(彳繇)为记【嘉熙戊戌夏四月龙峰普慈寺作堂于雷音堂之西像黑山明老师而敬之以已瑄两勤旧配扁曰敬实住山雪窗禅师访邑人应(彳繇)而请曰祖曰幸备扫溉兹山承雕弛之余毕力振饬积蠹宿弊一刮绝去愤作坏者众慨兴刱之难念不可不章明前绩此堂所为作今成矣愿有以记之(彳繇)惟先人旧庐在镇鳌山之东麓距龙峰百余武暇日素往游焉故于山中事多所睹记黑山之来寺且毁三年矣经禅顿尽龙象悲泣黑山披瓦砾薙草莽而营度焉剿形殚智以溃于成规模位置一出意匠栋宇奂荦照映林谷见者无不赞叹黑山作胜事已移锡□之报恩既乃复归示寂塔于山之青龙之口若有夙昔缘人皆曰黑山有功兹山甚大先是寺不足于食干淳闲监寺妙已以转食轮为己任限大海之滨化为美田播厥嘉谷岁限取三千以充香积供梅墺有庄名已公示弗忘也宣献楼公记石虽燔裂墨本故在黑山营缮后佛菩萨天及护法主林御侮力士之像种种庄严皆都寺德瑄祛囊中金为之复以余力甃山路千丈造石桥十三所深得佛氏慈悲济人本旨之二僧者于寺信有劳可以配黑山矣夫学浮屠氏之法者凡能出力办事必有廉以立身勇以立志勤以率众而为之本者曰公公私不两立公则万善集私则百病生兴废成败所由判也黑山名觉明与之稔熟见其天材高有苦洁之行所居瓶拂外萧然无长物于私则铢黍不蓄人信其廉故施之者不倦始至指山而誓曰所不能还复旧观者有如此山人皆笑其孟浪略不退转一念勇猛故其事竟成御众如御兵取材木负瓦石身亲倡役虽犯寒触热不惮故其徒欢趋此非公以存心者能之乎前已后瑄得之闻见有足称录亦本诸此而已呜呼有堂规如有像俨如晨熏夕灯展如肃如登斯堂瞻斯像使一毫媿于心颡且有泚矣此雪窗意也于是乎书五月一日记】

归附后增葺殊胜为本州岛祝圣道场大德元年住持觉明建龙峰亭于山门内

田三十六顷二十亩

地一十顷四十八亩

山六十五顷一十二亩

   吉祥寺

去州三十里富都乡之锦沙九峰环列一名九峰山始寺之未刱山之南有香柏岩极峻峭人迹罕到常隐隐闻钟磬声唐开元闲高僧惠超居其中草衣木食戒行精苦阅十三代往宋咸平有真大悲者继之善诵神咒乡民归敬丁县尉渐为舍基请真公迁其居于山之麓便民祈祷庆历改元文珍嗣其业丁县尉因改为院治平元年赐额吉祥自是层观杰阁金碧辉煌茂林修竹荫荟蒙密为一方名剎咸谓之小天童建炎初给事中黄龟年施辟支佛牙舍利盈缀时见五色绍兴十八年法宁建阁藏之嘉熙三年余参政天锡请以显忠崇孝为额归附后大德元年住持僧净怡重建选佛堂州判冯福京为记【昔明道程纯公尝入僧堂适睹饭次趍进揖逊之盛喟然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盖谓其徒严整威仪虽一食顷未尝少懈而吾儒庠序之闲或有时而乃不如也学泉居士缘起于定来佐昌国每见海上诸丛林中清规净戒执持坚固不同他所与时俱迁固不能不发纯公之叹游山之屐矧敢倍法堂而着邪是邦惟锦沙为甲剎规模气象与天童雪窦相颉颃又不特甲是邦而已住持说翁禅师净怡卓锡且十年无世闲心同世行事修漏补苴撤小成大涂塈丹雘周遍中外视始至日益加庄严而犹未惬也顾从游之荐广而香积之莫供置斋料库给以长生之本而资其息虑干溢之不常而食轮之莫转置藏冰室储其所售之直以为之备作外山门所以指修行之路增高海岸所以护常住之田衣砵是捐成此利益安处徒众大振宗风吉祥之名至达天听岁在丙申护持圣旨来自五云猗欤盛哉自有此山得未曾有故凡天龙鬼神之众以及肖翘动植之微获被光宠既与海岳相为无穷矣惟选佛之场岁久弗治随宜整葺则有西扶东颓之患遂发宏誓更新之庀材聚资日积月累始鸠工于丁酉之仲春龙象蹴踏欢喜赞叹遂迄工于是年之孟冬眼前突兀殆若化城轩豁靖夷倍蓰于旧窗牖帘帷巾单床席率皆新洁无一阙遗乃谒记于居士将寿诸石以起夫作任止灭者之膏肓居士与说翁为方外契不得辞为之言曰我得佛心证诸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奉十方如来旁及法界六道众生此非吾境中补陀落迦紫竹林大士之言乎说翁悟此能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血骨肉与众生共故私财之不蓄而斯堂之有成夫岂黄檗老师谓天台神僧为独知自了者哉前后三三来居此堂如祗陀林一千二百五十沙门纔闻钟声同来食处朝明夕昏作何活计一切惟心万法惟识声闻初学未能顿悟妙明真心与善知识聚散起止念念不断以思惟心生分别识诸佛净土由此心识罗剎鬼国亦此心识反复手闻天地悬隔有心无邪有识不弊是真佛子是名善学菩萨道者试观世闲醪醴膳羞膻芗之味众生啖之如蚋饮酰菩萨见之如蛊毒药笙簧琴瑟靡曼之声众生听之如雌下风菩萨闻之如涂毒鼓珠璧锦绣高明之室众生居之如虱处鬣菩萨避之如荆棘林妻子眷属缠绵之爱众生恋之如蛾赴烛菩萨厌之如猛火聚世闲诸有毕竟非实烦扰尘爱无可贪爱能令乐国成就苦海能令善根增长恶业凡夫见闻发意勇猛如何出家受具足戒翦除须发着坏色衣舍菩萨见作众生见心识颠倒一念差别饮蛊毒药击涂毒鼓行荆棘林堕猛火聚皆其自作非由外来善哉说翁是于曩昔圆通六根谛观三业坐厌离想择劳忍苦成大佛事于剎那顷心华发明海藏天宫楼阁栏楯龙翔凤舞雷动风行诸佛境界一时顿现从腐烂处生光明云从浊恶界作清净土善哉说翁无始宿债应当酬毕然而慈悲广大有进无退此则佛祖之所付嘱说翁勉哉翁木台之仕族舍族受具敌论宗乘领众主席遍涉禅会若金陵之开福及安吉之天圣皆作殊胜如在吉祥虽然师开幻众建立世界我出幻语遂成葛藤若当来世后五百岁有一居士与一比丘游行国土宴坐梵宫摩挲此石相视而笑犹如转轮面面相似了如佛法无变异处过见未来平等不动凡此堂中诸禅衲子如驾车牛随机努力未悟今悟未证今证则建是堂者为十方如来木起因地不然犹蠹米虫而坐鬼窟月化日迁不脱迷倍则居是堂者为负说翁三摩砵根之修甚可畏也居士作是言已顾说翁曰仁者其言也讱余言得无费乎翁画一圆笑谓余曰居士虽言而实未尝言殆重转世尊掌中摩尼珠耳居士谓谁潼川冯福京也时大德元年(月葛)月八日记】

田四十五顷十四亩

地六顷一十六亩

山七十三顷四十二亩

   延福寺

在富都乡之三都旧名罗汉院唐光化二年僧法融所建往宋祥符元年赐寺额寺有五百罗汉像妥以杰阁宝佑五年赵节使请以继善衍庆为额

田四十三顷七十八亩

地九顷五十五亩

山六十三顷七十七亩

   万寿寺

在富都乡之五都旧名永福往宋建隆元年建治平元年赐今额寺有秋荪绿叶紫茎生于山深林密中名曰万寿香

田四十九顷三十二亩

地九顷五十五亩

山一百二十八顷四十三亩

   兴善寺

在富都乡之溪口名曰凤山以山有凤舞之形刱于后唐天成二年往宋治平元年赐寺额淳佑十年应参政请以教忠兴善为额

田八顷九十九亩

地九顷五十五亩

山一百二十八顷四十三亩

   回峰寺

在金塘乡之岑江往宋建隆元年建赐今额丞相王荆公尝到有诗【见名宦类】

田六顷六十五亩

地七顷八十八亩

山十顷七十九亩

   隆教寺

在富都乡之七都汉干佑二年建后烬于火僧清志度土奠基迁于南屏大元混一后住持行圆重建选佛堂

田十六顷七十八亩

地七十顷六十七亩

山二十四顷四十七亩

   祖印寺

在州治东南寺元在胊山旧名蓬莱晋天福五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嘉熙二年邑令余桂迁至此以接待寺并而为一

田三顷四十六亩

地五顷七十九亩

山十四顷七十六亩

   保宁寺

在安期乡之马秦山旧名保安晋天福元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

田七顷三十二亩

地四顷三十六亩

山十五顷五亩

   潭石广福寺

在安期乡之二都旧名崇寿往宋端拱二年建熙宁元年易名寿圣绍兴三十二年赐今额

田一顷二十五亩

地二顷九十四亩

山四顷五十一亩

   华云寺

在蓬莱乡之胊山旧名香兰周显德七年建往宋高宗南渡改锡今额郡人迂斋楼公有跋语石刻尚存

田三顷一十九亩

地四顷三十一亩

山四顷九十四亩

   普明寺

在蓬莱乡岱山古泗洲堂窣堵波二以铁为之世传阿育王所铸钱氏忠懿王寘之于此往宋大中祥符中赐今额

地三十六亩

山三十三亩

   资福寺

在蓬莱乡之五都晋天福八年建

田一十二亩

山一十三亩

   封崇寺

在安期乡之桃花旧名资福又名资国周广顺元年建往宋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

田四顷三十五亩

地一顷四十四亩

山八顷一十二亩

   保安寺

在州东北金塘乡之兰山汉干佑二年建

田三顷四亩

地一顷二十亩

山七顷九十四亩

   广福寺

在金塘乡之册子山与回峰寺隔一渡刱于往宋治平闲赐额寿圣淳佑中改名广福

田七顷三十九亩

地八十五亩

山十顷五十九亩

   翠萝寺

在金塘乡之海西成于唐开成废于会昌往宋建隆中锡以铜钟吴越国受封奉国又镇以铁塔寺一名金钟

田四顷五十九亩

地二顷二十八亩

山六顷九十三亩

   化城寺

在金塘乡之烈港旧名罗汉汉干佑元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

田一顷五十六亩

地二顷二十九亩

山二顷十二亩

   普济寺

在金塘乡周广顺元年黄檗山僧神静开山名门院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

田一十三顷十七亩

地三顷六十九亩

山八十九亩

   梵慧寺

在金塘乡唐咸通闲建汉干佑二年名寿圣往宋开宝二年改名超果治平二年赐今额有佛殿记临川侯晏敦复撰时建炎辛亥也晏公咏方丈梅诗挜槛欹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开花自许清香入布叶不容炎暑来日射冷光侵几案风摇翠影锁莓苔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从来不染埃

田二十八顷四十亩

地二顷三十七亩

山十六顷四十四亩

   超果寺

在蓬莱乡之岱山旧名资福晋天福二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参政楼公钥有记【明有邑曰定海去郡一百里而近山横海中名蛟门潮汐之所吞也出门则为巨浸便风乘潮而后至昌国昌国远矣岱山在蓬莱乡其去县若县之去定海也则益远矣山有僧庐自石晋天福二年建于高亭岭下号资福困于寇钞不宁厥居岭西有白石峰尤为秀拔林樾苍润时有白雾蒙其巅人以为福地皇朝干德四年徙焉茅茨草刱仅合数楹治平二年明堂恩改赐今额四年惟吉始建大殿法堂丈室绍兴初慧实增葺之遂得苟全岁久腐败相仍一殿之外殆不足蔽风雨淳熙十祀如一来主是剎喟然曰地虽僻乃吾徒所宜居室虽坏若一日必葺磨以岁月尚庶几乎有成当尽吾力以听缘法失今不为后不复可为矣勤为从事不惮寒暑以次修立增广旧规不及十年院以告备外严三门旁翼两庑堂以处僧殿以覆藏下至庖湢举撤而新之轮奂俱美道俗称叹一尝听学于延庆者因深器之举以居此人徒知其有得于教乘不知其才具又足以办此也益以因为知人当天福时有主僧惠诜于高亭西墺请海涂为田崇宁政和闲仲章复田于马乳山大墺谷墺之地遇上熟才足以支半岁近又得寺僧惠兴捐砵盂募众缘一力经营庄成遂卒岁之望乡之士民欢喜和会相与言曰吾乡邈然海山中他处佛屋相望补陀孤绝又去我不远独此山未有为众植福之所今一公作此殊胜恍若化城且又有以饱其徒是皆可书也前既不得如天台章安诸公为之倡苟无以纪之其何以传不朽乃摭邑之图经考院之契券详建立迁徙之由因国仲观之光求记于余仲观乡之善士也其母与吾母俱汪出少同研席实兄事之尝寓是邑又与一厚余亦喜一之能有成兴克佐之故并为书之以告来者绍熙三年清明朝请大夫太府少卿兼玉牒所检讨官楼钥记】

田五顷二十五亩

地二顷四十七亩

山六顷九十六亩

  宫观

   道隆观

在州之南本东岳行祠往宋敕观额建炎闲金人闯境斧斫殿柱为血流金人畏亟遁去一境生灵藉以全活观旧有金阙寥阳宝殿前忠定史越王尝赋临江仙词云试凭栏干春欲暮桃花点点胭脂故山凝望水云迷数堆苍玉髻千顷碧琉璃我本清都闲散客蓬莱未是幽奇明朝归去鹤西飞三山乘缥缈海运到天池庚午岁阁以风雨圯之观之外植门榜曰蓬莱福地

田一百余亩

地一百亩

山五百亩

   东岳行宫

在道隆观三清殿之后文昌宫在州东学之侧往宋咸淳五年邦人士刱建以祠事梓潼帝君为其司桂籍而主斯文也恒产系于贡士庄内拨隶

田一十三亩一十六步

地三亩

   真武宫

在州治之南岱山东岳行宫往宋宣和闲道者徐净超募缘以建有田数亩而已

   祠山行宫

附祖印寺之右

   蓬莱集仙道院

在蓬莱乡之胊山至元十四年是乡之士李心道刱建以为一乡祈祝之地

  庙宇

   惠应庙

见前城隍

   隋炀帝庙

在洋山大海中唐大中四年建黄洽记云海贾有见羽卫森列空中者自称隋炀帝神游此方因宇而祠之或谓神游之说不经陈棱伐流求国庙于岱山因其臣而祀其君如长沙祀定王而并祀高文二帝之意往宋建炎四年车驾幸海道以炀帝不可加封特封其二妃为惠妃顺妃夫人为明德夫人敕藏于庙复刻诸石嘉定十七年七月郡人蒙斋袁甫记

   徐偃王庙

在州东地名翁浦俗呼为城隍头十道四蕃志云徐偃王城翁洲以居其址今存按史载偃王之败北走彭城武原东山下以死疑非此海中而韩文公为衢州庙碑乃记或者之言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砚于会稽之水则十道四蕃志可信矣

   关王庙

在州城之东

   陈大王庙

在蓬莱乡之岱山王讳棱姓陈氏字长威隋大业中航海伐流求国俘斩颇众事见隋史庙记云一夕风雨如晦海潮奔涌有巨石浮潮而上岱山场亭户莫姓者负至数里竖其石于礅上若有神物凭之称曰吾隋朝陈将军也语竟罔然如闻空中隐隐有甲马声踰时不绝乡民聚观撼之莫能动因异其事即其地而庙焉一境之人惟神是赖雨旸以时疵疠不作遂请于朝赐英感庙额时往宋庆元元年也淳佑九年进士周毅夫述侯之阴功率人士诣府以白加进爵其词曰【敕庆元府昌国县岱山镇英感庙神朕闻海上神山烟霞缥缈为灵异所宅昌国相望蓬莱而岱山固非寻常岛屿也尔庙食兹土御菑捍患事迹暴着旧矣迩者雨旱魃于一区风寇帆于半夜哄巿之民赖以宁辑庸非尔力哉部使者以闻宜启崇封特加徽号尚思灵济之义以庥我民特封灵济侯】

   黄公祠

在东海中下沙晋天福三年建旧图经虽有之其实未详按晋贾充问会稽于夏统统曰其人循循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逊严光之抗志黄公之高节而会稽典录亦称人材则有黄公洁己暴秦之世然则四皓之一也至西京杂记乃曰东海人黄公少能幻制蛇虎常佩赤金刀及老饮酒过度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以赤刀厌之术不行为虎所食故张平子西京赋曰东海黄公赤刀墺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按据不同今两存之

   烈港庙

在金塘之烈港乃广德张王行祠也往宋绍兴二十年都巡检使李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