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一定有方法》 易发久 著
目 录
第一章 成功 你也认为成功说不清楚吗 5
一、你是成功者吗 5
二、成功的定义 5
三、成功软件 6
四、成功的规律 7
第二章 思维方式 按成功者的方式思考问题 7
一、改变的轨迹 7
二、ABC情绪理论 8
三、理性思考与非理性思考 9
第三章 信念 是你的看法在左右你的结果 11
一、信念的力量 11
二、信念就是牢固的观念 12
三、复制成功者的信念系统 13
四、决定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 13
第四章 态度 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成功 20
一、成功是因为态度 20
二、失败也是因为态度 22
三、脑啡 23
四、心态树 23
五、决定成功的十种积极心态 24
六、塑造心态四大要诀 27
第五章 目标 目标就是你未来的现实 27
一、目标的威力 28
二、成功成本与期望强度 29
三、“为何”比“如何”更重要 30
四、你的终极目标 31
五、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31
六,你的十大目标 32
七、怎样避免订立目标时陷入误区 34
八、怎样寻找成功的路径 35
九、怎样分解目标 36
十、怎样制订计划 38
十一、怎样作目标评估 40
十二、怎样判断目标能否达成 40
十三、怎样系统规划自己的成功生涯 41
十四、怎样修正目标 42
十五、怎样快速达成目标 42
第六章 潜意识 轻松释放无限潜能 43
一、潜意识与无限潜能 43
二、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44
三、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45
四、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45
五、如何开发潜意识 46
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 47
第七章 习惯 计划习惯,等于计划成功 48
一、习惯的力量 48
二、21天改变命运 48
三、影响力黄金表 49
第八章 练习成功 每天进步一点点 50
一、练习成功 50
二、成功练习卡 51
第一章 成功 你也认为成功说不清楚吗
一、你是成功者吗
自1995年开始,我换了一个崭新的职业——成功潜能训练师。这一名词在当时的国内还比较陌生,因此我也许就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专职从事“成功训练”的训练师之一了。
当时,我刚经历过一次破产,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几乎一贫如洗。就这样,在艰难中我开始了推广本书即将向你展示的这套成功策略。
我可以自如地回答听众或学员们各式各样的提问,然而,最令我感到尴尬的问题就是人群中突然有人站起来,大声地问:易老师,你一直在教别人如何成功,请问,你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吗?
第一次被这样问时,我被噎了半天。场面之尴尬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对当时的我来讲,其实是一个“陷阱”:如果我回答“是”,场下可能哄堂大笑,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我除了精神状态颇佳外,其他方面的生活境遇,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怎么的;如果我回答“还不是”,场下仍然可能哄堂大笑,因为他们立即心里会说:既然你不是成功者,你有什么资格教别人如何成功?你还是先把自己教成功再说吧!
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谈论成功,关于“成功”的论述难以胜数,然而把“成功”当作一项专门学问来系统地加以研究,并研究出成功的规律,提炼出成功的方法,进而推广成功的策略者,则少之又少。
人们常常凭经验行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听成功者来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然而,因为每个成功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等各项因素皆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成功经验都富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让人难以模仿。长此以往,以致于人们越来越弄不明白什么叫成功,如何才能成功?
如何让—个普通人发掘自身的潜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在这成功的过程中,是否有普遍适用的规律以及具体化、可操作性的方法?
我相信这一命题意义非凡,价值无限。
我坚信成功的规律客观存在,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
我选择这—职业的初衷并非是因为我已经很成功,而是因为我—定要成功,并且还要帮助普通人有计划地在成功这一职业中取得成功;我并不认为我是在“教”别人如何成功,我只不过是把我所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尽我所能地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也照自己所说的去做,并且立志成为—个成功的实践者。
二、成功的定义
到底什么是成功?
对于“成功”的解释有无数。生活中,人们常常认为成功是 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之所以有如此观点,也许原因只有一个——忘掉了查词典。成功的定义 其实十分简单而明确;
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
成功的定义是简单的,但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至少有五层基本含义。
首先,必定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没有目标,成功当然就无从谈起了。人们常说的“成功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换言之,其实绝大部分的情况仅仅只是目标说不清楚而已。
不同的人所预期的目标不同。同一人不同时期的目标也不同,因此,成功的内容或其现实的含义亦随之改变。
其次,预期的目标必须是达成了,才算是成功。
没有达成,就叫不成功。(当然不—定非得将这定义成失败,因为“失败”这个字眼太消极,令人沮丧,会误导自己的情绪。)
比如,你的目标是年底存钱1万元,可是到期只有了9999元,对你而言这仍然是不成功。可能别人觉得你已很成功了,能存这么多钱。此时你可别点头称是,因为他所说的成功是针对他自己的目标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你的目标。如果你觉得存了9999元也比较满意的话,那最好的解释是你内心真正的目标不是1万元,可能是8000元以上。存1万元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更美好的愿望罢了。
第三,成功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标准因人而异。
简单地划分,成功应有三种标准:1。自己的标准;2。他人的标准;3。群体的标准。
人们常常为“什么才算成功”争得面红耳赤,原因无他,各自的标准互不“兼容”而已。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标准或自己的目标来衡量别人的成功。比如,我认为成功的,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你认为成功的,他却不以为然。一个组织与另一个组织之间的标准也会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现在社会上公认的成功是有钱、有名、有地位。也许,你就不认同这一“群体标准”,你追求的是平平淡淡,你可能说:“要那么多钱干嘛?有钱有什么了不起。”
无法断定哪一种标准是绝对正确的,原因还是因为各自判别正确与否的标准本身就各不 相同。关键之一是,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标准,否则你只会盲从于他人,只会在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流。关键之二是,我们还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与我们不一样的他人的标准,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他人,理解社会。
第四,成功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因为判别成功的达成与否,标准是人们自己预期的目标,因此,好人有成功的,坏人也有“成功”的;正义之师有打胜仗的时候,不义之师也有打胜仗的时候。比如,小偷的目标是偷到你家的电视机,一旦得手,他会兴奋地对自己说:“我成功啦!”至于小偷“成功”之后,最终又被警察逮住,关进监狱,那不是因为小偷不“成功”,而是另一条规律在起作用,因为小偷的成功标准不被社会的成功标准所认可。社会群体标准大于小偷的个人标准。
第五,成功是有数学概念的,所有的目标都应该是指能够被量化的目标。
许多人常常将目标定义成“更上一层楼”、“跃上新台阶”,“挣更多的钱”、“钱越多越好”、“过上幸福生活”等等。这些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量化,模糊不清,无法衡量。所以这类所谓的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想法,或一种愿望,而不是真正的目标。许多人常说的“成功说不清楚”,也可能就是因为他只有一个模糊的没有量化的“目标”。
三、成功软件
一台电脑的功能取决于它的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就拿硬件水平相同的电脑而言,装进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软件,其功能就完全由软件的水平所决定。
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个人,科学技术、资本投资、市场环境、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智力等这些都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硬件。但当所有的这些客观的硬件因素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不同人的成就常常有天壤之别?因为不同的人给自己“装进”的软件系统各不相同。
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她的内在因素,即思维方式、信念,态度、自我期望、习惯等“软件”,正确的思维方式、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高强度的自我期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成功软件。这些概念以及将这些概念化作成功助力的方法, 本书在后面将着重进行系统剖析。并以此作为逻辑依据,划分本书的有关章节。
也许具备了这些软件不一定立即让你成功,但是没有这些软件,我们铁定会多失败很多次。
四、成功的规律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分析无数成功案例,会发现成功有许多规律可循。在你继续阅读本书之前,我先简单归纳其中的几条:第一,成功是可以学习的;第二,成功的本质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与方法;第三,成功人士身上所有的素质都可以移植到普通人的身上;第四,人人都可以成功。
这四个基本观点,你能认同吗?如果能认同,那么本书对你将十分有用;如果现在还不能认同,那本书对你将会更加有用。
第二章 思维方式 按成功者的方式思考问题
一、改变的轨迹
我步入训练界之初,是专业从事销售技巧训练的。销售技巧其实很简单,几天可能就教完了。可是学完所有技巧后,我发现大部分销售员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持续的增长。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销售员持续的业绩80%不来源于“技巧”的本身,而来源于他对待销售的“心理状态”。于是,我立即决定缩小训练领域,专门从事(销售心理的专业训练。事实证明效果立即大不一样。后来几年的训练实践,使我的思路更加广阔,有一天我再次发现所有能帮助销售员心理突破的方法,同样可以移植到任何领域去帮助人们达成他的目标。正所谓成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有突破的方法,最后几乎都殊途同归,那就是成功根源于人的思维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仅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生活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期望就是追求一生平平淡淡。
下面,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们可能的人生轨迹。首先让我们试想。什么样的观念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差不多就行啦:随遇而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枪打出头鸟:退一步海阔天空……假使这些观念,日积月累下来变成他们的信念,这种对事物习惯性的看法,会最终决定他们面对事情时的态度选择,积极、进取、努力等十有八九不会是他们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他对待工作的行为也许就是:差不多就行;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到点就下班;“边际工作”或“份外事”不会主动去做,更不会多做。稍有挫折,立即自我安慰:成功是少数人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平平淡淡!
仔细分析一下,似乎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的结果,正是他们当初的内心期望。
生活中,也会有相当多的另外一部分人,他们的期望是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
下面,也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们可能的人生轨迹。首先,什么样的观念比较容易被他们坚持永争第一;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付出皆有回报;不成功,便成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假使他们的期望强度足够牢固,假使这些观念日积月累变成他们的信念,这信念也最终会决定他们面对事情时自我态度的选择: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接下来,他们对待工作的行为,我想一定不会是“差不多就行”,如果工作没有做完“边际工作”与“份外事”。即使遭受挫折,接下来的行为一定是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直至成功。这就是他们的结果;一生终究成就一番事业。
再仔细分析一下,似乎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的结果,也正是他们当初的内心期望。或者说,他们最初的内心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最终演变成他们的结果。
成功的规律表明:改变,会遵循一定的轨迹,即:结果决定于行为,行为决定于态度,态度决定于信念,信念决定于自我期望。有什么样的内心期望,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接着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事态度以及什么样的行为,因此,也就有了什么样的结果。
在你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你的结果就真的是平平淡淡。如果你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你的结果常常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积极思维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得到消极的结果。人,有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二、ABC情绪理论
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C1),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又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B1)的棺材(A)。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C2),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B2)的棺材(A)。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因为失败而跳楼,也有人会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抱怨公司,抱怨顾客,也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创新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与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每每跳槽走人,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最后不断晋升到高位。
所有的一切皆验证了艾利斯的理论,也正如叔本华所言: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对某一客观事物,你是如何思考的,你就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
典型的消极思维如美国法学家墨菲著名的“墨菲定律”: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看上去那么容易;办任何事情所要花的时间比你想像的都长;问题往往出在你认为最不会出问题的地方。墨菲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往那个方向发展。这就像考试,你没有复习到、最怕出问题的章节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消极思维者的特征
*总是在关键时刻怀疑自己,散布疑云。
*会尽量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他人。
*永远悲观失望,抱怨他人与环境。
*因为自己行为消极,最终会让仅有的希望彻底泯灭。
*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
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使人不能享受人生固有的乐趣。
其实,并非事事如墨菲所言,秀才的故事以及艾利斯理论告诉我们:真正决定事物结果的根源并非该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对该事物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即:一切的根源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做出不同评价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积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最终得到积极的结果。接下来,积极的结果又会正向强化他积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
积极思维者的特征
*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能鼓励自己。
*并且会尽量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周围的同伴。
*永远积极乐观、从不抱怨。
*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他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从不自我设限,因而能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
*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绪当中,时刻都在享受人生的乐趣。
三、理性思考与非理性思考
如果我们的思考是理性的,我们就能得到更接近客观的评价。总能快速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反之,如果我们的思考是非理性的,我们对问题的看法立即就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并且在错误的判断中难以自拔。
下面几则“非理性思考”案例,让我们对照自己,作一番自我剖析,看看自己是否也曾陷入过非理性思考的泥潭。
非理性思考1。如果事情不照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发展,那可就糟糕了。
例如,原来计划今天可以交报告,结果却交不出来而一直都在担心上司责难。这种想法是不合理性的,因为受挫折是正常的事情。理想与现实常会有差距,因此而沮丧不仅不能改变情况,还会使情况更糟。若无法改变情况,最理性的办法是去接受它。挫折可以不造成困扰,只要你不认为每件事都必定会获得满意即可。
有理性的人避免夸张不愉快的情况,而是尽力继续面对它,并积极地去改变它。
非理性思考2。每一个人绝对需要别人的喜爱与称赞。
例如,“被别人批评时,心里就难过得不得了”,这很自然,但是“被所有人喜欢”是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若一个人致力于此,他将变得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变得更不安全及更多自我失败的行为。
一个人也不一定需要被喜爱,因为有理性的人不会把自己所有的兴趣与需求都牺牲在为获得别人的称赞上,而更多体现在让自己去表达爱,或成为可爱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不过分依赖于别人的人。
非理性思考3。人人都会依赖他人,并应该找一个更强的人去依赖。
例如,“我妈妈什么都不会,害得我没办法完成家庭作业”。依赖会造成独立、个性化与自我表现的失败。它使人不能学习,没有安全感。
有理性的人是独立、负责的。他们只在需要时才寻求帮助。
非理性思考4。过去的经验是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例如,“小时候被强暴,使我没有办法再谈恋爱”,“离婚后再也没有人会娶我”。事情恰恰相反,过去一些必要的行为在现在并不成为必要,过去的解决方法也不一定适合现在的问题。过去的影响常会成为一个人逃避和改变自己的借口。其实,要克服过去的影响并非不可能,有理性的人认为过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分析过去的事情以改变自己现在的状况。
非理性思考5。逃避困难比面对困难要容易。
例如,“我何必这么辛苦,反正也没有人要求我”。逃避只会给日后带来更多问题及自信的失落。况且容易的生活并非快乐的生活。有理性的人会认识到,具有挑战性、责任感的人生,才是令人愉快的人生。
非理性思考6。对于不一定会发生的糟糕的事,也应该给予密切的注意。
例如,“外面交通太乱了,会不会发生车祸”,“先生太英俊,会不会有外遇”。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过分的忧虑或担心,①会阻扰人们对危险事件作客观的评价;②会造成干扰:③夸张事情:④不但不能阻止不可避免的事件,反而会促成事件的发生;⑤制造更多更糟的事。
有理性的人会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并不足惧,焦虑不仅不会阻止事情发生,而且还会对人造成伤害;他所采取的行动是面对它,战胜它,并证明它不那么可怕。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困惑其实都直接根源于我们非理性的看法。
错误的用词,会带来错误的看法。
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错误公式一:将“喜欢”误解为“应该”。
非理性看法:我应该得到别人的赞美。
非理性缺陷:万一得不到,你立即会出现困扰。你会觉得是别人
欠自己的,他不给你,你会抱怨他。
理性看法: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
理性好处: 万一得不到,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少了一份额外的奖赏而己。
错误公式二:将“暂时还没找到方法”误解为“不可能”。
非理性看法:我不可能富甲天下。
非理性陷阱:因为自我设限,你将不会找方法。结果你一定真的不可能做到。
理性看法: 我暂时还没有找到富甲天下的方法。
理性好处: 你注意的焦点将会自然而然集中在找方法上。只要你是一定要,而且坚持到底,你总可以做得更好。
错误公式三:将“很难”误解为“没有办法”。
非理性看法:我没有办法每天准时上班。
理性看法: 我很难做到每天准时上班。
错误公式四:将“暂时还没有成功”误解为“失败”。
非理性看法:我又失败了。
理性看法: 看来我这次暂时还成功不了,我怎样才能成功?
错误公式五:将“可能”误解成“一定”。
非理性看法:我一定没有音乐细胞。
理性看法我:可能没有音乐细胞。
错误公式六:将“我生气”误解为“他使我生气”。
非理性看法:都是弟弟使我生气。
理性看法: 我在生弟弟的气。
错误公式七:将“到目前为止”误解为“永远如此”。
非理性看法:我的英文永远都学不好了。
理性看法: 我的英文到目前为止还没学好。
错误公式八:将“有些”误解为“所有”。
非理性看法:所有的客户都不买我的产品。
理性看法: 有些客户还没有买我的产品。
换一个字眼,换一种看法;
换一种思维,换一片天空。
让我们扪心自问:
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自己成功吗?
第三章 信念 是你的看法在左右你的结果
一、信念的力量
美藉华人科学家林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个人已拥有24项国际专利。有一次林先生回国,飞机途经地中海上空,突然飞机发生故障,出现剧烈的颠簸。机上的人群开始由紧张而骚动,空中小姐尽力想控制局面,然而极度恐慌的人们仍然是慌作一团。
林先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发抖,紧咬的牙关都渗出了血丝,脑袋完全一片空白。什么金钱、地位、荣誉,什么父母家庭、妻子儿女,此刻早已被吓得烟消云散,所剩的就只有对死亡本能的恐惧。然而,无意间他瞥见了邻座有一位客人,非常奇怪,他居然一脸安详,在那里祈祷,可能是个教徒,在那里祈求上帝保佑。
后来飞机最终还是奇迹般地迫降成功。
飞机着陆后,可能是受惊过度,林先生发现自己好几分钟居然站都站不起来。但是,他看到那位邻座的客人却从容地拎着行李走下飞机。一下飞机,只见他把皮箱往旁边一放,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感谢上帝。完毕,他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若无其事地拎着行李离开了机场。
林博士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本应该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可他想为什么当时自己就是无法控制那本能的恐惧感,而那位教徒却可轻易做到?这次事件对他刺激很大,这倒不是因为飞机事故本身,而是因为后来他终于“悟”透了其中的奥秘。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在飞机出事故的整个过程中,那位教徒满脑子都是“上帝保佑,快来搭救我”。试想,一旦飞机安全着陆,他会怎么想?哇,上帝果然无所不能,感谢上帝;如果飞机真的失事了,他又会怎么想?奥,上帝,我很快就能在天堂见到你了,感谢上帝。也就是说,不管飞机失事与否,面对死亡,这位教徒此刻都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因为她有一个信念:上帝与我同在!
这位教徒,因为坚信“上帝与我同在”,因此即使面对死亡,也处事不惊;林先生因为对“死亡”没有足够牢固的信念,因此当死亡突然来临时,几近崩溃。当然事后,林先生并没因此而信教,但后来他经常对他的学生、职员,以及在许多场合都提起这个故事,他说自己最大的感悟是:信念是有力量的。
生活中,也许我们不曾经历过死亡的恐惧,但是类似的故事影片都经常能看到。比如,小时候看电影,常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情景:一个正面人物被坏蛋打得奄奄一息,但他肯定不会死,因为坏人还没死。一旦坏人被除掉,他便立即头一低,含笑于九泉了。
这些会不会是真实的?完全可能。因为支撑他生命到最后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把坏人彻底消灭掉的信念。只是电影中演多了,反倒觉得有点像假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听说过,一位父亲病危,但一息尚存,因为他在等待远方正赶回来的儿子。当儿子赶到床前,痛楚地呼唤,父亲会缓缓地挣开眼睛看儿子一眼,然后又缓缓地闭上双眼,幽幽地飘然仙去……是什么在支撑这位父亲的生命?这是信念的力量——“一定要看儿子最后一眼”——在支撑着他。
类似能证明信念力量的例子多如牛毛。当你坚信某一件事情时,就无疑给自己潜意识下了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有什么样的信念,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力量。一切的决定、思考、感受、行动都受控于某种力量,它就是我们的信念。
二、信念就是牢固的观念
观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信念,也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然而,观念与信念的差别是什么?
差别仅在于看法的牢固程度。即信念是指牢固的观念,或对事物习惯性的看法。观念之所以较弱,是因为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因时因地而改变。按照行为科学的结论,人的行为95%以上都是按照习惯而行事,因此信念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为95%以上的时间(尤其是关键时刻)人的行为按照自己大脑潜意识中的习惯看法,即信念的指挥而行事。
所以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那么他的行为95%以上的概率会跟着出问题。行为如此,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对事物的看法由一般性观念最终转化成牢固的信念,一般经过两大基本途径:
一是,不断地被重复灌输。
比如,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你,你是个苦命的人。如果你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你将一直生活在阴影当中。你会不由自主地不断自我灌输:我很苦命,我很苦命。久而久之,“我是个苦命的人”居然就成了他的信念。当然这个信念会害她一辈子。
自小时候起,我的父母、教师以及身边很多人,都一直对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听多了,我也坚信自己一定会有出息,一定不会碌碌无为一辈子。没想到这个信念对我今后的人生轨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我从每次重大挫折中都能重新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信念:我一定不会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试想:如果我的信念是“我是一个苦命的人”,后果将会怎样?
二是,不断地被验证。
假使小时候父母就常对你说:人心险恶,凡事提防着点别人。也许开始你并不理解,也并不在意,但是后来真的有好几个人背叛了你,让你伤心,你可能会想起父母说的那句话:人心险恶。啊,果然如此。你开始四处提防别人,越来越不敢表露自己,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不敢去交朋友。等到有一天你遇到困境需要别人帮助时,因为平时就没有积累什么人缘,结果无人援手,于是你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人心,真的是太险恶了!
按照前面“改变的轨迹”所述,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是信念并非与生俱来,是“软件”,由后天获得。既然信念是后天所得,我们就有选择和“安装”的自由,让我们慎选自己的信念。
三、复制成功者的信念系统
如何选择正确的信念?
第一,你必须确信信念的力量。
第二,系统地模仿成功者的信念。不要向平庸者寻求答案,不要简单地去认同多数人的想法。超凡成功者常常居少数,世界上最顶尖的信息就在那些顶尖人物的脑袋里。只有成功者的信念系统才能快速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第三,把这些信念写下来,把它们贴在墙上,放在最显眼处,写在笔记本的首页,让自己每天可以重复看到,运用潜意识中视觉化的力量不断强化,直至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四、决定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
1.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她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2.我是一切的根源
“ABC情绪理论”: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让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3.我是我认为的我
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自然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
有什么样的信念,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
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
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
要想信念变得更好,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
因为,正如《自我意向心理学》的核心结论:
我是我认为的我,我们是我们认为的我们!
4.成功是因为态度
“影响力训练”机构曾经作过上万人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最关键要素中,80%属于个人自我价值取向的“态度”类因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恒心、雄心、爱心、意志力等;13%属于后天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能力;7%属于运气、机遇、环境、时间、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
能否具备技巧,是因为你的态度,因为技巧根源于态度。
能否驾驭客观的因素,还是因为你的态度,因为它根源于我们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以及把握客观因素的技巧。
成功100%都是因为态度!
让我们记住这—令人吮指回味的结论,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成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过去,把握今天,准备未来。
5.过去不等于未来
正如决定今天“技巧”高低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待技巧的态度决定明天“技巧”好坏的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待技巧的态度。我们的今天是由过去所决定的。而我们的明天不由过去决定,由今天所决定的。
过去不等于未来。
过去的成败,只代表过去,未来要靠现在。过去成功了,不等于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等于未来就要失败。成败都不是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不论过去怎么不幸,如何平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现在就作一个决定;明天,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6.人,因梦想而伟大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梦想;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实践一个伟大的梦想;
伟人之所以伟大,根源于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有哲人云:人,因梦想而伟大。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梦想黑人与白人一样平等、自由;孙中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毕生都在实践推翻禁锢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梦想;邓小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亲手设计的强国梦真的让十几亿中国人强大起来。
人,因梦想而伟大!
几千年的封建文明,曾经为中华民族创造过辉煌,但同时传统文化中许许多多消极的思想与行为,也不幸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消极,也是一种愚昧;愚昧,就会贫穷;贫穷就会落后,落后就得挨打。
近代史上的屈辱,使我们不得不接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烙印。我们由盲目的自大一下子又跌入盲目自卑的泥潭。时至今日,悲观情绪、消极观念仍然在禁锢着无以数计的中国人民。
我就有一个梦,梦想12亿中国人都能积极地生活着,不再消极,不再悲观,不再抱怨。为自己设计一个伟大的梦想,我们的人生便开始变得不平凡起来。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实践那个伟大而光荣的使命,我们一样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7.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
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
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口头禅”,他们已习惯对自己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这样的氛围,也许就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注意焦点,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私人词典”或“企业词典”中永远删去,因为即使真的遇到难堪,我们至少还可以说: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8.成功一定有方法
在“创造力”训练中,有一个著名的训练案例,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
第一反应你也许只能说出:夹文件。
打开思路,你也许就能有更多的用途:做绳子、钉子、导线、钮扣、手饰、发夹、鱼钩、牙签……
日本有一个科学家,宣布已列出回形针2400种用途。
南京有一位学者宣称,他能列出3万多种!
回形针到底有多少种用途?
只要你愿意去找,你是否同意答案是:无数种!
一根小小的回形针既然能有无数种用途,那解决一个难题,怎么就不会有“无数种”方法呢?
打破思维框框,绝不自我设限。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有一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90秒钟记忆100个随机的0到9的数字。包括顺背、倒背、任意定位背。如果你看到现场表演,你一定会为表演者“非凡的”技艺所折服。
经过系统的研究,我发现其中的方法极其简单,几乎人人皆可同样做到。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经常在训练课程中给学员做表演,并且让我的助教,乃至学员都能做到。
目前,我正准备申请一项新的吉尼斯记录,5~10分钟内记忆300位随机数字。其中的方法同样简单,而且我相信同样人人皆可做到。
具体方法是右脑记忆,即图形记忆。比如说将“1”记成“一棵大树”,“2”是“一只鹅”,“15”是“一轮月亮”,“79”是“一串气球”等等。这些被称为“数字标签”,然后针对某一串具体的100位数或200位数,将其中每两位数当成一个对应的固定的“数字标签”,再将这些标签按顺序“放在”你熟悉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中”比如你的房间里、办公室里、或人体上的某些特定位置。此时,你只需要记住这些图,你就相当于记住这串数字。
3 4 2 4 1 6 4 1 3 5 4 6 5 1 1 3 5 1 3 0
4 6 8 4 6 1 7 9 8 7 5 4 3 2 1 4 8 6 4 0
1 3 4 7 3 3 2 3 1 3 2 4 6 4 3 1 3 1 1 3
4 6 6 9 4 3 2 3 1 6 4 1 3 1 3 4 7 1 0 0
3 5 7 2 5 8 7 9 1 2 0 0 0 3 1 1 3 5 4 5
5 4 6 5 4 3 2 1 8 7 5 6 4 2 4 3 1 4 6 9
5 3 4 8 7 8 9 7 4 1 3 2 1 3 2 2 1 5 4 1
1 2 3 1 5 6 7 4 9 6 9 6 9 8 8 8 7 0 5 4
5 4 5 6 9 7 8 7 3 2 3 5 5 6 4 3 4 6 4 5
1 6 9 4 5 0 1 3 7 0 3 8 2 1 7 0 7 8 4 5
按照上述方法。熟练后,你就可以轻易做到我能做到的同样结果。
所有看似复杂的事情,或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皆可以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
成功一定有方法,正如记忆一定有方法。
9.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要成功,绝没有借口;有借口,绝不会成功。
只有失败者才会为粉饰自己失败的行为而四处寻找借口。
成功者,永远只会专注于找方法。
10.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我有过一次十分有趣,同时也是影响我一生的经历。
一次,我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
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
他说当然有啊。
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手相,我算算命。他给我讲了一通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突然,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抓起拳头。
他问,抓紧了没有?
我有些迷惑,答道:抓紧啦。
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
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他很平静地继续说道: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
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还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抓住,它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命运大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还有一部分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换取在“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
我静静的坐着,半晌,只见心扉如清泉流过……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后来,有一位学员跟我谈到她的恋爱问题,向我求助。她已年届30了,还没有男朋友。不过不是没有交过男朋友,而是在她23岁那年,有一位传闻很灵的算命先生曾对她说过,她要等到33岁才会有婚姻缘。之后,有几次谈朋友机会,但每到谈婚论嫁的关键时刻,她就想起算命先生的这句话,于是,她就会对自己说:我要到33岁才能结婚,现在结婚也不会长久。与其长痛,不如短痛。罢罢罢,忍痛割爱,还是早点分手吧!就这样,长此以往,直到今天,搞得自己精神痛苦不堪。
我想起了这则故事,于是就讲给了她听,当然是照着“原版”边讲边做了一遍。过程中,我发现她的感觉与我当初惊人的相似。完毕,只见她站起来大叫一声:哎呀,原来我被那该死的算命先生给害了!
说完,我们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个信念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1995年我就开始讲成功学,做成功训练,那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给我泼过冷水,甚至直接嘲讽说你自己都不成功,凭什么教别人如何成功?我的人生中确实有过不少低潮:曾破产过两次,大学以后,大概做过十几种不同的工作,当过大学教师,做过公务员,做过歌厅串场歌手,当过小画匠,管理过菜场,下过农村,开过餐馆,做过流水线工人,搞过装修,搞过房地产,当过推销员……因为珠海创业失利,而来到上海,刚来上海的头两年,五次尝试白手创业均告失败……
每当低潮来临,每当再遭挫折,我几乎都会暗暗抓紧自己的左手,暗暗对自己说: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别人的嘴里。真的,很奇怪,每当我把手抓起来的那一刹那,我几乎立即能感觉到内心无限的信心与动力。
这一信念一直帮助我走到今天。对我如此重要的东西,对你也应该同样有用,不妨试试?
现在就抓住自己的手,对自己的潜意识大声说一句: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别人的嘴里!
11.天助自助者
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求机遇,然而我们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即使知道,当机遇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一次机遇,然而又因抓不住下一次运气而以失败告终。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力将其不断放大,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真正的机遇,绝不是机遇的本身,而来源于我们对机遇的定义,对机遇的认识、准备与把握。
每个人都会有好运气,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能否抓住机遇,也许并不是平等的。
因为,要想天助,必先自助。
这一切都在印证中国的一条古训:天助自助者!
12.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会越好
机遇是可以被预见的,运气是可以被计划的。
人人都会有好运气,条件是你必须不懈地努力去创造运气,努力准备自己。因为运气永远照顾有准备的人。
记住: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会越好。
13.我要,我就能
成功来源于“我要”。我要,我就能;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不是能力在决定你的成功,而是“你一定要成功”决定“你一定会去准备相应的能力” ;不是现有的方法在决定你的成功,而是“你一定要成功”决定“你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14.决心决定成功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一位求学者说过一句名言: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追求成功亦是如此。要成功,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我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成功来源于我要。我要,我就能;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是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我们的成功。
只有决心,才最终决定我们的成功。
15.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会碰到瓶颈,也一定有“头撞南墙”的时候。
回教的《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他先当众表演移山,然而故事的结局足可让你我回味三日不止——
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无法改变的。
“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
如果无法说服他人,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
如果顾客不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生产出足以令顾客愿章购买的产品;
如果我们还无法成功,是因为自己暂时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
16.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曾经有近两年的时间,每天都做俯卧撑。也许你不敢想象,到最后,我一次要做600多下,而且是每天早晚各一次!
做这项运动的起因,是因为我只身一人来上海“谋生”时举目无亲,而且各方面生活条件又很差,我自知身体不能垮掉,不能生病,于是开始了这项最简便的体育运动。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除了身体不能垮以外,最要紧的就是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我的意志更不能垮。每天坚持做俯卧撑,尤其是每一次要做好几百个,它真的非常能磨练我的耐力与意志。果然,我一举两得。
能将俯卧撑练到一次能做600个的方法,其实再简单不过,那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一天,我做到10个就开始喘气。从10个开始,以后每两天增加1个,后来每天增加1个,再后来每天增加2个、5个,最后,我能以每天增加10个的速度递增。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功来潭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正如数学乘式中每个乘项每次只增加了0.1,而乘积将很快会成倍增长。
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创新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比昨天高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个人,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的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时,试想,还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
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了一点点。
17.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一部片酬高达3000万美金的好莱坞巨星席维斯·史泰龙,年轻的时候在好莱坞跑龙套,一天只挣1美金。为了生活后来又到拳击馆去当陪练,每次都被打得鼻青脸肿。后来,他立志要当影星,于是四处自我推销,居然被人拒绝了1850次还没放弃。最后,他终于在电影《洛基》中担任主角。《洛基》的剧本是史泰龙自己编写的,剧中男主角的生活原型就是他自己。从此,他一炮而红。并成为“自我超越、顽强拼搏、个人奋斗”的美国精神的象征。
在史泰龙的眼里。这个世界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肯德基快餐店的老板是山德士上校,65岁开始创业。起初他是向人推销他的炸鸡秘方,目的是为了拿点现金作创业资本或占点股份赚份收入,没想到,推销了1029次都没卖出去!最后,被逼无奈,只好干脆自己创业。因此,就有了今天的肯德基神话。
在山德士上校的脑海里,这个世界也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成功者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二字,只有“暂时还没有成功”。
18.只要不服输,失败就不会是定局
西部“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同样充满坎坷,充满传奇。他的致胜“法宝”是:每当受到挫折,遭受打击时,绝不抱怨,并且非常兴奋地对自己说:太棒了!这样的事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成功者都是“精神胜利”大师,古往今来,愈是成大业者,其精神的力量愈是强大。
成功旅途,失意难免,挫折难免。成功者不是没有低潮,而是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在低潮中“呆”得太久。
在追求成功的旅程中,如果我们真的遇到挫折、失意,乃至失败时,让我们像永远积极思维的“牛仔大王”李维斯一样,立即大声地对自己的潜意识说一句: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伟大和平庸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他们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只不过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而平庸者跌倒的次数只不过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最后一次爬起来的人,人们就把他们叫做“成功者”。最后一次爬不起来,或不愿爬起来,不敢爬起来的人,人们就把他们定义成“失败者”。
面对失败时,请永远记住一个信念:失败的本质就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只要不服输,失败永远不会是定局!
信念乃人生巨大的能量供应站。在这里我要再重复一次,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本身就是一连串的选择,因此,为了成功,为了快乐,为了你的健康,为了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公司、团队的成功,请认真选择你的信念。
19.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二战的三巨头之一,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演说家。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也许是邱吉尔太过年迈,演讲的全过程大约持续了20分钟,但全程他只讲了两句话,而且都是相同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这场演讲成为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并非邱吉尔故弄玄虚,台下的学生们早已被这位世纪伟人的生命之音所深深震撼。邱吉尔用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20.人人都能成功
许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秉持一个信念: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情。
你也在其中之列,也这么认为吗?
如果你认为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情,你的潜意识中,十有八九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划归到“多数人”当中。
如果你认为,成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可能就会表面上也会去努力争取一番,但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恐惧会使你不敢全力以赴,不敢奢望,最后可能干脆就不去做了。
如果本书你能浏览至此,是否不用我再解释,你都已坚信这一信念:
人人都能成功!
果真如此,表明你已正在加入那些“少数的,成功者之列了。
21.立即行动
人生最昂贵的代价之一就是:凡事等待明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天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
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惟一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惟一的一天。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现在。
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会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立即行动!只有大量的行动,才会让我们不断超越对手,超越自己。
立即行动!立即行动!!立即行动!!!
第四章 态度 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成功
一、成功是因为态度
成功是因为什么?前面已经提到过,还有印象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更详细地研究一下:
哪些人足你心口中的成功者?
也许他们是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某些著名的企业家、发明家、劳模、球星、影星,或者是你身边的上司,同事、朋友,当然也可能是你自己。
仔细分析一下,你认为决定他们成功的前三位要素会是什么?
很快,你就能列出一大堆,因为决定不同人成功的关键要素,不尽相同。
1.关于态度
针对同样的问题,我们曾作过上万人次的调查。经分析与归纳,我们发现其中似乎有一些规律:其中有一大类因素与我们的自我取向有直接关系,我们将它定义为“态度”,如积极、主动、努力、果断、毅力、奉献、乐观、信心、雄心、恒心、决心、爱心、责任心……这类因素大概占80%左右;另一类要素,属于后天修炼所得,叫“技巧”,如善处理人际关系、口才好、有远见、创造力强、技术好、工作能力强……这类要素大概占13%左右;还有一些看起来我们无法决定的客观因素,我们将它们归为“其他”类,如运气、机遇、环境、背景、长相、天赋等,这类要素约占7%左右。
既然决定成功的要素中80%都来源于态度,似乎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功是因为态度。然而,你也许会认为这一结论似乎有些牵强。因为还有20%非态度因素,或许它们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要素。
2.关于技巧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技巧”因素。
例如,某人有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为什么他的人际关系会很好?不外乎,其一,他愿意与人接触;其二,愿意真诚与人相处,而此两点已是态度问题。相反。假使他真的只是“用脑”做人或曰用“技巧”做人,而非“用心”做人,则定然日久见人心。用技巧与人相处的结果是,得到朋友、得到信任的速度与失去朋友、失去信任的速度一样快。
同样,“口才好”的根源也一定是因为他准备口才的态度:勤学——腹有诗书语自华,多练——梅花香自苦寒来。
为什么“创造力”强?是否也是来源于他不断进取、创新的态度,再加上不断努力、尝试、练习、总结、提升自己的态度,而最后造就了他非凡的创造能力。
“技术好”,相信一开始也是因为其愿意练习技术的态度与常人不同……
研究分析所有的“技巧”因素,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态度与技巧其实是因果关系。所有今天的拄巧都根源于昨天的练习技巧的态度。换句话说,今天的技巧有问题,是因为昨天的态度不够好,而明天的技巧如果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今天的态度出了问题。
这13%的“技巧”,若剔除时间因素,就属于“态度”。如此,态度己占成功要素的93%, “成功是因为态度”这一结论似乎具备了更大的说服力。
3.关于客观因素
再者,让我们继续来探讨“其他”因素。
运气与机遇
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是人们为失败最容易找到的借口。偶尔一次运气,当然归功于运气。然而,成功仅靠一次运气远远不够,因为只靠这一次运气而成功,但十有八九会因为没有下一次运气而失败。
香港一家著名的杂志曾经作过一次著名的调查。
调查的是历届中六合彩头彩的人,十年跟踪下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生活还不如从前。如果不是调查统计,我们定难相信这一结论。然而经它一番分析,就不难理解个中原由了。
让我来做一些假想与推演,如果你突然中奖中了1000万,一阵惊喜之后,你会做些什么?
买一座大房子,换掉烂车,买辆靓车,辞去早就厌倦了的朝九晚五式的苦差事,带上全家到国外去好好逛一逛,疯狂购物……转眼之间,就花掉了300万。你也许己意识到不能坐吃山空,得做点投资才行。首选项目是投资股票,然而没想到自己对股市太缺乏驾驭能力,几年来,不但没赚钱,一路下来,已经亏了200万。
你会不甘心失败,一定还会另谋他路。此时正遇朋友邀请你开一家酒楼,一切条件都不错。于是,说干就干。红火了一阵子之后,你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因为管理不善,酒店每天都在亏损。眼见大势不好,你转手出售,结果,又亏了200万。 只剩下300万元了,怎么办呢?此时,又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了,内地正改革开放。你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对会大赚钱的项目——到内地投资房地产。
因为项目眼看着赚钱,手头有300万。你会不会甘心只做300万的生意?不会!于是七拼八凑,左借右贷,终于凑足1000万。这次时来运转,旗开得胜,没多久,项目一转手,还本去息,哈哈,赚足了1000万!外面形势依然一片大好,周围的朋友也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嗯,乘胜追击,加大投资,继续以小博大,几番下来,项目越做越大,投资近亿……
然而,你万万没有想到是,房地产过热,内地经济必须盘整。一夜之间,“宏观调控”之风吹遍大江南北,房地产泡沫也一夜之间随之幻灭。近亿元的投资被套牢,房子大量积压,项目无法脱手,此时,合作伙伴纷纷撤资,银行见势不妙,也开始大力追还贷款。
接下来,惨不忍睹的景象会是什么?拍卖资产,变卖家产还贷。但这些早已资不抵债了,等待你的命运将是什么——破产。
钱,没有了;豪华的房子、车子、舒适的生活也没有了;倒背上了一大堆债。重新去打工?无济于事,也适应不了……十年后,生活真的不如从前!
上述这一切,只不过是众多香港故事的一个缩影。然而它并非神话,不幸的是,这则故事,几乎就像是在讲述我自己在珠海创业的经历一样。所不同的是故事的开头略有差异,我的原始资金来源不是中彩。1994年,我公司的房地产合作项目投资已达几千万。同样的命运,一夜之间,我也像刚才那位中彩者一样,轰然“倒下”。接下来的几年,我开始走上大部分“破产者”都会经历的艰难里程……
如果说我的上一次成功是因为机遇很好、运气不错的话,那么,这几年的洗炼所孕育出的今天的成绩,我的真实感受是:其中没有任何运气可言,一切都是决心、计划、付出、拼搏、坚持,然后就是不懈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无论是香港的“中彩者”,还是我自己的人生经历,都说明成功靠运气是不够的。成功需要持续的好运气,而持续的运气肯定不是“运气”的本身在起作用,恰恰是因为积极主动去准备、创造“运气”的态度以及锻炼把握“运气”能力的态度。
运气是因为态度。
环境与背景
环境、背景对成功有不小的作用力。
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说明环境的力量。但让我们稍稍转换角度,扪心自问:生长在“英雄”同一环境下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什么“时势”只造就他,而没造就其他人?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既然“背景”如此富有,为何后代不能继续拥有财富?反过来,更如何解释“白手创业”?既是白手创业,表明没什么“背景”;没什么“背景”,又靠什么致胜?
按照同理的逻辑推断,“环境、背景”等要素的根源,依然是人们一开始对待它们的态度。
长相与天赋
长相、天赋等所渭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亦是如此。
多少人长相一般,依然成就非凡:多少人长相不错,因为不愿再发掘自身更加无穷的潜质。而一生平庸,甚至失败得更快。
爱因斯坦有一个成功公式:成功=1%天赋+99%汗水。成功当然需要一定的天赋,然而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定是那占99%的“汗水”。靠小聪明,成不了大器;要成大器,绝对不能只靠小聪明。“汗水”就是态度……
客观因素肯定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真正决定今天的“客观因素”如何在个人身上起作用的,一定不是“客观”的本身,而是他昨天练就的把握“客观因素”的能力、技巧,是前天他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
即使是“客观因素”,在成功者的字典里同样属于“态度”。
成功,100%都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这是一个“可怕”的结论,也许令你感到震惊。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仅在于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成功,思考明天,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准备成功,准备未来。
成功是因为态度。
让我们一起细细地、静静地感悟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结论。
二、失败也是因为态度
一般的人,如果你问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或为什么失败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因为没有机会,学历太低,年纪太大,或太年轻,家里没有背景,产品有问题,公司制度不行,领导不重视我,同事不合作。选错了职业,国家政策不好,大环境就是这个样子。等等。
你可以看看以上这些“原因”,有哪些是属于自己的态度范畴?好像一个都没有。
试想,他们能不能找到战胜失败的答案?当然找不到了。
好比一个人站在上海人民广场的位置,他想到位于东面东方明珠去玩,结果却一直往位于西面的虹桥机场方向走,请问他能不能走到?肯定有问题。但也许可以走到,那就是绕地球一圈。不过,当他到目的地的时候,可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了。
他们谈的这些因素,可能真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绝对不是根本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一般的人总是要到老了的时候才会醒悟,可是已经晚了。最可惜的是,有人一辈子都没有悟到,就在迷茫和抱怨中离开人世,这真是人生中的大不幸。
客观环境很重要,它可以决定一个人暂时的成败,但决不能 决定一个人三年,三十年,乃至一辈子的成败。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被客观因素束缚住,没有办法突破,那一定不是客观上的东西在束缚他,而是因为他愿意呆在那里,受制于环境。
人对环境有四种基本反应。第一是离开环境;第二是改变环境;第三是适应环境;第四是抱怨环境。前三种反映,我们都有可能从中找到新的生机,只是千万千万不要选择第四种反应,因为抱怨的结果只能使人精神颓废。这种人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究于他人与环境,为失败找借口,而不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去为成功找方法。
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
成功是因为态度,失败也是因为态度。
三、脑啡
精神药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会分泌一种激素,叫脑啡(Endorphins)(也称为“内啡肽”)。脑啡是一种体内天然镇静剂。主要在脑部及脊髓等特定的部位起作用,能减轻痛感,过滤令人不快的刺激物,使人内心祥和安乐。
临床研究还发现,忧郁症患者都严重缺乏脑啡。这项发现为人们了解沮丧与喜乐的根源,带来了重大突破。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很可能体内都充满了这种天然镇静剂。
更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志和乐观的想法,可以刺激人体制造脑啡。脑啡又转而激发乐观和幸福的感觉,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增强了积极的心态。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相反,消极的心态和颓废的情绪在消耗大量的脑啡同时,也抑制脑啡的分泌,导致人们心情沮丧。由于脑啡的分泌量减少,于是消极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恶性循环”。
另外,科学家们还做过另一个相关实验。在演员身上贴附特种电极,然后要求他们表演各种戏剧情节。当他们演出愤怒、沮丧和绝望的情节时,实验监侧仪器显示脑啡的含量随之降低,但当剧情要求他们表演喜乐、信心和爱情时,脑啡的含量骤升。
积极的心态能激发高昂的情绪,积极的情绪激发脑啡分泌,脑啡又帮助大脑过滤痛苦,克服抑郁,战胜恐惧,消除紧张,凝聚顽强的意志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成功者都是积极者,因为积极心态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助于成功。
四、心态树
态度的划分有两种: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任何事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关键看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比如说推销员,天下大雨,可能会有一个推销员讲,现在下这么大的雨,刮这么大的风,即使我去了,客人那里可能也没有人在。这样他就失去了一个拜访机会;但另一个推销员可能想:今天下大雨,刮大风,可能别人都不会去,这样,那个老板肯定有空,如果我过去,他很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接待我,听我的解释。试想第二个推销员成功的机会是不是会更多一点?
日本有个水泥大王叫浅野一郎。年轻的时候,只身一个人来到东京谋生。他身无分文,但当他看到东京的街头有人在卖水时,非常的高兴:东京真是个好地方,连水都能卖钱,看来我浅野要活下去不会成问题,可是,会不会也有人想:东京真是个鬼地方,连水都要钱,看来我活下去很困难。
“连水都能卖钱”和“连水都还要钱”是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态度不同,结果就会两样。孰胜孰负,是否一目了然?
有一个小男孩,一次长跑比赛回到家里。父亲看他很高兴,就问;你是不是得了第一名?他说:没有啊,我得了第二名。父亲很奇怪:得了第二名为什么还这么高兴。你知道小男孩怎么说?他说:爸爸,你知道吗,那个第一名不知道被我追得有多惨!这就是那个小孩的心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心态追求成功的话,有对手已经跑在我们的前面又有什么关系?
人们常问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一种态度。有人认为有钱很好,可为什么没钱时夫妻感情很好,一有钱时,却要闹离婚?关键是他们如何看待钱,如何对待钱的使用。钱对一个无法自律的人来讲,可能就是一个负担。
有人认为住大房子一定很好,可为什么那么多人住在豪宅里还感觉孤独异常?有人认为身体好就行,可身体健壮却一辈子庸庸碌碌又有什么意义?许多人出身豪门,但是我们又看到多少的豪门恩怨。幸福本来就是一种选择,是一个决定。你决定选择幸福,你就可以找到幸福的理由;快乐同样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你想选择快乐,你一定可以找到让你快乐的地方。因为即使事情再糟糕,你也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庆幸的理由,然后去享受它。对一个消极的人来说,即使事情再好,他也会瞄准事情不好的一面,最后依然是得不到快乐。
所以,有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事物的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只是人不能因为自己消极的态度而错待自己。
积极心态树
种下“积极心态”,收获34种积极的硕果。
爱心,决心,信心,恒心,雄心,虚心,平常心,企图心,宽容心,进取心,老板心,创新,合群,无私,自律,务实,幽默,理解,信任,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拼搏,坚强,真诚,贡献,豁达,乐观,开朗,沉着,热情,勇气,激励,果断。
消极心态树
种下“消极心态”,滋生34种消极的苦果。
混日子,推委,绝望,宿命,被动,空谈,索取,懒惰,脆弱,妒忌,侥幸,自满,贪小,冷漠,犹豫,自私,自闭,急躁,拖沓,虚荣,愤恨,抱怨,犹豫,自卑,无聊,自大,懦弱,狭隘,找借口,易努,虚伪,放纵,气馁,怕苦。
五、决定成功的十种积极心态
1.决心
决心是最最重要的积极心态,是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请随时随地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是想要,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我们一定能够有方法得到。
今天过什么样的日子,全是先前我们的决心所致。明天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于我们今天决心过什么样的日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决心,表示没有任何借口。改变的力量源自于决定,人生就注定于你做决定的那一刻。
2.企图心
(企图心,即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功意愿。)
要想成功,仅仅希望是不够的。一个顶尖的推销员他最优秀的素质是要有强烈的成交欲望一个运动员最优秀的品质是“永争第一”的欲望。一位世界著名的足球教练曾说:一个优秀足球前锋最可贵的素质是强烈的射门意识;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有一篇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它之所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主人公表现出了人类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
人人都想成功,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他们对成功的企图心不是那么强烈。这种人一旦遇到瓶颈,要付出代价时,就会退而求其次,或者干脆放弃。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对成功有强烈的愿望,一般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仅仅有兴趣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如大师苏格拉底所言,要成功。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3.主动
被动就是将命运交给别人安排,是消极等待机遇降临,一旦机遇不来,他就没办法。凡事都应主动,被动不会有任何收获。被动的人有一点点是可取的,那就是他主动将机遇交给别人。
中国有一句古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保护了一大批精明人士免遭枪打,但同时也造就了无数弱者和懦夫。有人曾开玩笑地和我讲过一句话,他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不是枪打出头鸟,而是钱打出头鸟。虽然它有些片面,但是也不无道理。比如说推销就是主动出头;做广告就是主动出头;竞选就是主动出头;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就是竞争,竞争的本质特性就是主动地去获取主动权。
4.热情
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整天都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领导愿意去提升一个毫无热情的下属。一事无成的人,往往表现的是前三分钟很有热情,而成功往往属于最后三分钟还有热情的人。成功是因为你对你所做的事情充满持续的热情。
希尔顿酒店的老板希尔顿先生每到一处他的酒店,所做的演讲主题总是同一个,那就是:今天,你微笑了吗?他对每个员工说:不管你在家里遇到了什么,昨天遇到了什么,只要你一踏进希尔顿酒店的大门,请记住,你的微笑就永远属于顾客。
5.爱心
内心深处的爱是你一切行动力的源泉。
为什么一个家庭会幸福?因为他爱这个家庭;为什么一个公司会兴旺?因为你爱这个公司;为什么你会成为名人?因为你爱这个群体;为什么有人会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因为他爱百姓。
不愿奉献的人,缺乏爱心的人,就不太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失去别人的支持,离失败就不会太远。没有爱心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你有多大的爱心,决定你有多大的成功。
6.学习
不要靠小聪明成功。要成功,就要做到比一般的人好很多。这样才会在众多也像你一样努力进取的竞争者当中,获取成功的机会。
市场经济意味着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残酷的。因为它只有两种基本状态:要么是赢,要么是输,绝没有永久的中间状态。为了赢得竞争,获取良好的成长空间,我们除了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别无选择。
信息社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为学习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五年,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因为对手也在学习,也在进步。惟有知道得比对方更多,学习的速度比对手更快,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7.自信
什么叫信心?信心就是眼睛尚未看见就相信,其最终的回报就是你真正看见了。
什么叫自信?自信不是你已经得到了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态度。
建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不断地取得成功;二是不断地想象成功;第三是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卓越圈”运用神经语言的心理技术,移植到你需要信心的新领域中来。
什么是卓越圈?举例来说,一个主妇,当她进入厨房的时候就感觉很自信;一个老板,当他坐到他的大班台前的时候他就很自信;一个老师,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他就感觉很自信;比如还有一些人,在社会上有很多兼职,当他把名片拿出来,上面有十几项头衔,他就会感到很自信。我也常常有这样的经历,每当我开始演讲前发现自己找不到状态,我就会想象我以前无数次跑上讲台时的那一刹那,所见到的台下面听众兴奋的表情,从而带来了信心。
厨房就是那个主妇的卓越圈;老板椅,就是那个老板的卓越圈;听众的兴奋场景就是我的卓越圈。卓越圈一但牢固建立,每当有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轻松地移植,成为你自信的源泉。
8.自律
人人崇尚自由,然而。自由的代价是自律。
有一位新加坡的朋友,他曾经告诉过我。新加坡是一个自由世界,找工作甚至做工作都比较自由,但是新加坡的白领都以忙为骄傲,因为忙至少表示公司一时半会还少不了你。如果你不忙,很可能这就是你即将被炒鱿鱼的危险信号。他说:极度的自由就是自律的开始。
自律就是要克制人的劣根性。不能自律的人,迟早是要失败的。很多人成功过,但是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自律、忘记了自律。比如一个人暴发了,他就会认为:原来成功这么容易啊。他就很可能放松自己,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试想,他这样是不是会造成家庭不和?家庭不和就会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会无心工作,无心工作就会导致决策失误,决策失误就可能使自己血本无归,从而使自己再变成穷光蛋。
成功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比如,别人在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你能否去工作?别人在娱乐的时候,你能否去学习?别人在睡懒觉的时候,你能不能早点起来?别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你是不是能忍受与家人暂时分开,去外地推销产品?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你能否去流汗?别人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你能否去冒些风险?这一切,就是你必须“强迫”自己付出的成功代价。
自律,是人生的另一种快乐。
9.顽强
在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挫折与失败。你不打败它们,它们就会打败你。
战胜它们最基本的法则就是,你心理上先做好准备。人生有两杯水一定要喝,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只不过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常常是先喝苦水,再喝甜水: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
有人认为成功者很了不起,可以吃得起很多苦,意志力很顽强,可是我们是否更“佩服”那些平庸和失败的人?他们的意志甚至比成功者更顽强,竟然能够忍受一辈子吃苦!不愿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吃苦一辈子。
成功有三步曲:第一,敏锐的目光;第二,果敢的行动;第三,持续的毅力。用你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用你果敢的行动去抓住机遇;用你持续的毅力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持续的毅力就是你顽强的意志力。
10.坚持
一次我在采访一家公司的老板黄先生时,我问他:假使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的话,请问那会是什么?他几乎毫不犹豫地说:那应该是坚持。
然而,如何坚持?
假使每个人一生有100件事都可以去做,但只能做成一件事,这是否意味着要做成那一件事,就可能要放弃另外的99件事?
正是如此。有一句名言:凡事只要你成为专家,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只要你坚持做成一件事,今天你所放弃的,明天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得到。
“坚持”的辩证对立面就是“放弃”,只有懂得如何放弃,坚持才有意义。
两利相权,坚持重的,放弃轻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放弃重的;
你想要的是应该坚持的,不想要的就该放弃。
双赢,是应该坚持的,双输必须是放弃的;
积极是应该坚持的,消极是应该放弃的;
目标是应该坚持的,被证明无法达成目标的“路”是应该放弃的。
最重要的是要到达山顶,至于从哪条路上山,完全可以选择。
比如说,我曾经做过十几种不同的工作,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有放弃的习惯。因为我从没有放弃过追求达到人生的“山顶”——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相信这一点,与许多成功者都有相通之处。因为他们可能也曾失败过很多次,但他们没有放弃的就是追求成功。
成功最简化的步骤就是:
第一,选定你的目标;
第二,放弃所有与你目标无关的东西;
第三,接下来就是按邱吉尔的话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六、塑造心态四大要诀
最后,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到底怎样才能选择好积极的心态。
首先,还是选择好你的目标,即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第二,选择好能帮助目标达成的信念。因为,信念与态度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即信念是因,态度是果;信念是头脑里的一种看法,态度是因这种看法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感觉与状态。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态度。
第三,选择好你的意焦(注意的焦点)。即凡事积极思考,将注意的焦点完全集中在你要的结果上,千万别放在你不想要的地方。
有一场非常有名的足球赛,最后是点球决胜负,但是,球员却把球给射偏了。后来,记者采访他,问他射球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他说;我当时一直在想,千万别把球射偏了,千万别把球射偏了。结果,不知怎么搞的,偏偏把球给射偏了。原因在哪里?不是他的技术有问题,而是他的心理有问题。因为他那一刻的意焦不是“进球”,而是“射偏”。
我在足球甲A冠军队山东鲁能泰山队为队员作心理训练时,就曾针对不同位置上的球员运用“意焦”这一心理技术,调整各自的注意焦点,效果一再被验证。
按照神经语言的“视窗”理论所见即事实。你注意到什么,你就得到什么。注意积极的一面,得到积极信息,形成积极的心态。
第四,模仿成功者的态度。今天,你看什么书,跟什么人在—起,决定五年后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成功者交朋友,系统模仿成功者的态度、信念、习惯、策略,就是快速成功的最佳策略。
第五章 目标 目标就是你未来的现实
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这是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的一句名言。
成功的定义是:达成预期目标。
一切的成功,追根溯源,最终都应归结为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见,研究“目标”在整个研究关于成功的系统中的核心位置。
成功的核心问题也许可以简化为两大问题:如何订立一个好目标?以及如何高效达成该目标?
Why?
1.为什么要订立目标?
2.为什么你要订立该目标?
3.为什么目标会达成?
How?
1.怎样避免订立目标时陷入误区?
2.怎样寻找成功的路径?
3.怎样分解目标?
4.怎样制定计划?
5.怎样评估目标?
6.怎样判断目标能否达成?
7.怎样系统规划自己的成功生涯?
8.怎修正目标?
9.怎样快速达成目标?
What?
1.什么是你的梦想?
2.什么是你的目标?
3.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一、目标的威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现在你可以暂停阅读下面的文字,先花几分钟思考一下,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目标?是否清晰?是多长时间的目标?自己过去属于27%、60%、10%、3%中的哪一类人?现在又属于哪一类?或者现在决定将来要属于哪一类人?
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所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
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码头在哪里,加油又有什么用?
没有目标,我们几乎同时失去机遇、运气、别人的支持。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就没有什么能帮助得了他: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码头在哪里,也就不明确什么风对它来讲是顺风。
所以,目标的威力就是:
①给人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人充分了解自己每一个行为的目的。
②使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
③迫使自己未雨绸缪,把握今天。
④使人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一个行为的效率。
⑤使人能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上来。
⑥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动力。
二、成功成本与期望强度
人人都想成功。然而为什么有的人订立目标后一个一个都能达成?而另外的许多人订立目标后,却常常达不成?
尽管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但是其期望的牢固程度,即“期望强度”是不一样的。
让我们以百分比来表示期望的强度值。下面就是一个期望强度自我检查对照表:
期望强度 定义 表现特怔 结 果
0% 不想要 一种情况是真的不想要;另一种情况是找借口。其真实原因是不敢想,不知为何要,害怕失败、害怕付出、怕做不到让人耻笑。 当然得不到。
20%~30% 瞎想想 空想;白日梦:随便说着玩玩;只说不练:不愿付出;不知从何开始;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变成现实。 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曾经还这样想过。
50% 想要 有最好,没有也罢;努力争取一阵子;三分钟热度;一有困难就退缩;幻想不怎么付出代价,就很便当得到。 十有八九不成功。
70%~80% 很想要 确实是他真正的目标,但似乎决心不够,尤其是改变自己的决心不够;等待机遇,靠运气成功;假使做不到,转而自我安慰:曾经努力过,也算对得起自己;很快就会换一个目标。 有可能成功。因为运气成功,也因为运气失败。
99% 非常想 潜意识中那一丝放弃的念头,决定他关键时刻不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直到成功;对其而言,也许付出100%努力比达不成该目标更痛苦。 第99步放弃与第1步放弃就结果而言没什么差别。99%,100%的差别不是1%,而是100%。
100% 一定要 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死不休;不成功,便成仁;没有任何退路;达不成,后果更加严重;达不成比死还难受。 没什么比死、比达不成更难以接受的,因此他一定有办法得到。
写下一个你的目标,对照此表,自问;我有多想要?看看结果再自问;我能得到吗?
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成功成本”。实现越大的梦想往往需要越大的成本。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能承受多大的成功成本。
一个人成功概率有多高,取决于他的期望强度有多大。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强度不是很大,他承受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同时他成功的概率相应也就比较小。
三、“为何”比“如何”更重要
“为何”常常比“如何”来得更重要。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在研究“如何”达成该目标。比如说:如何挣到大钱。可是,一段时间后,当他遇到瓶颈时,他会自我宽慰何必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要那么多钱干吗?——开始,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何”要挣大钱,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选择放弃。
行为科学研究结论表明,人不会持续不断地做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情。
每定下一个目标,尤其是有挑战性的目标,请务必列出“为何”要实现它的十条以上的理由或好处。而且“好处”越多越好,越清楚越好。对你没有“好处”的目标,你的潜意识会认为没有必要为它作太多的牺牲。这也就意味着它被实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几年前,当我还是一贫如洗的时候,我就曾给自己定下一个“伟大的目标”:三年之内,一定要成为“百万富翁”。为此,我曾写下了18条“理由”,即达成该目标将会给我带来的18项好处。现摘录如下,供你参考;
1.还清欠债。
2.可以买一套房子,使生活安定下来。
3.可以把年届七旬的母亲接到身边来安度晚年。
4.成为一个能给太太有生活安全感的丈夫,并以此报答她多年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坚定不移地给我的支持。
5.有能力帮助家人,以报答他们多年来无怨无悔地给予我支持、鼓励、宽容与信任。
6.可以让孩子一出生就能在安定的环境下成长。我有责任不让他一出世就被迫跟我一起过动荡的生活。
7.可以请得起保姆帮助打理家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务活对我工作的影响。
8.可以买一辆汽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让我闲暇时间出门兜兜风。
9.可以兑现我曾经做出过的另外几个承诺。
10.可以不让曾经支持过我的许多朋友、师长、上司失望。并以此证明他们对我的信心是有远见的。
11.可以使我的工作价值完成战略性转移。即从为生计奔波转移到更加注重工作本身的意义上来。
12.可以证明我言行一致。我会按照自己教给别人的方法去做,而且证明它是对的,因为我能做给他们看。
13.达成该目标的本身,恰恰证明我已经帮助过不少人,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持续地支持我。而且我因此会更有条件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14.能给我公司的同伴们带来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更稳定的福利条件及成长条件。
15.让我更加有信心,更加坚定我的信念与理想。
16.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投资,以加快成功的速度。
17.为我下一个三年成为“千万富翁”打下基础。
18.可以让我的心境更加宁静,更有心情去修炼自己心灵的成长。
我真正如期达成了我的目标,因此,以上所有的乐趣我都在享受。我常对自己说:成功有如此多的好处,成功有如此多的乐趣,为什么不要成功?我做得到,你也一定能做到!
现在就试着写下一个“伟大”的目标
然后,也像我一样为该目标列出你的“18条”,并且尽量使每条都能让自己心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如果我们有缘相会,我希望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祝你成功!
而且,我坚信,你一定会成功!
四、你的终极目标
想象一下你60岁退休时,你会有些什么成就?你的同事、朋友、家人会怎样评价你?
想象一下你离开人世时,你会有什么成就?人们会怎样评价你?
想象一下你离开这个世界10年、50年,乃至100年后,人们是否还记得你?人们还会怎样评价你?
记住,这些问题的答案里面有你人生的意义,有你人生的终极目标,有你真正的梦想!
不用急着往下阅读,静下心来,花一些时间,一定要试着把你“想象”的答案写下来:
退休时,我得到的评价是:
离开这个世界10年后:
离开这个世界50年后:
离开这个世界100年后:
特别提示:以上的内容对你而言,绝对是价值连城。请务必写完后,才继续阅读本书。否则,就算你真的读完本书,书后面的内容再好,也不会真正改变你的一生。
五、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梦想与目标的差别是;
梦想可以非常的概括、形象,而目标则必须具体、可以量化。
目标是有数学概念的。不能量化的目标,其实不能算是一个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想法。目标就是量化后的梦想。
许多管理书籍中,你都能看到关于有效目标的“SMART原则”,即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①Specific——具体的
②Measurable——可以量化的
③Achievable——能够实现的(注:这里“能够实现的”并非是指狭义上的根据现实来订目标,而是指经过量化分析,系统评估后得出的结论。至于如何评估,可参照后面相关章节)
④Result-oriented——注重结果的
⑤Time-limited——有时间期限的
将上述五个条件再作简化,有效目标的核心条件有两个:
第一,量化;第二,时间限制。
量化是指:
①数字具体化。如果某一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则一定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
②型态指标化。如目标不能直接用某一个数字来描述,则必须进一步分解。将其表现型态全部用数字化指标来补充描述。
如目标是想买一辆汽车,则应补充描述为什么牌子、什么型号、价格多少的汽车:
想买一套房的目标,应补充描述:多大面积、几房几厅、价格多少、具体位置、朝向、周边环境要求等等:
想找一份好工作的目标,应描述:什么叫好工作、薪水多少、岗位是什么、前途如何、公司规模、性质、文化、上班路途要求,与自己生涯规划的关系等等:
如想改变自己的气质、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也可以找到相应的量化指标。描述这类目标的关键是先为自己找到榜样,可描述为“像某某一样”。然后从榜样的身上找到促使他成功的量化的指标。如我的目标;是“像王小姐一样有气质”,“像张经理一样有处处受人欢迎的个性”;“像李先生一样懂得生活……”
时间限制是指;
任何目标都必须限定什么时候完成,可具体到某年某月,甚至是某日某时某分。没有时限的目标,即使量化得再好,也可能会使目标实现之日变得遥遥无期。因为你可能轻而易举地为自己找到拖延、懈怠的借口,而且不知道究竟应该用什么行动去追求它。同一目标,达成时限是3年,或是13年,其行动计划是完全不一样的。
任何目标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时都是无效目标,因为它是模糊目标。模糊的目标就像打靶时,若靶子都看不清。你命中的概率会是多少?
命中是偶然的,打不中是必然的。
六,你的十大目标
1.无效目标
首先我要提醒的是,千万别再把以下的无效目标错当成是自己直接的行动目标;
—找一份好工作
—住上大房子
—拥有一辆汽车
—成为有钱人
—30岁之前结婚
—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让孩子有出息
—学好英语
—争取考个好成绩出去旅游一趟
—能胜任工作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件事
—争取明年有较大的改善
—让公司业绩跃上新台阶
—挤身先进行列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成为企业家
—能平平淡淡过一生
—天天快乐
—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以上所谓的目标,是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听到的人们“口头禅”似的目标,在这里,我之所以将其归为无效目标,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模糊、没有量化,让人不知到底该如何操作。
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但不是目标。
若真要把它们变成目标,方法是把每一个想法下方加“? ”的词语加以量化,并设定时限。
2.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能否试着立即按上述要求写下10个你的量化目标?
1. 量化描述
2. 量化描述
3. 量化描述
4. 量化描述
5. 量化描述
6. 量化描述
7. 量化描述
8. 量化描述
9. 量化描述
10. 量化描述
3.生活的重心
人的生活是有重心的。生活重心就是你生活的中心轴,你的一切都将围绕这个轴心而旋转。
生活重心,决定你的思维模式。
生活重心,决定你的价值观取向。
生活重心,决定你人生的发展与未来。
生活重心,是你一切力量的源泉。
生活重心人人都有,尽管你也许不一定意识到,但它依然存在。
下面“快乐生活大转盘”中的12个彩球就是12个人们最常见的追求方向,对其中不同的侧重,就构成了12个常见的生活重心。
自我、金钱、名利、信仰、事业、家庭、朋友、健康、享乐、学习、安全、自由
随着生活重心的不同,目标系统会随之改变。
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4.生活角色
人的一生要扮演许多角色。即使是同一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他也有可能要同时扮演几十个角色。比如,你就可能同时扮演以下角色:父亲、丈夫、儿子、上司、下属、邻居、朋友、学者、企业家、老师、学生、教练、仲裁者、啦啦队长,消费者、服务员、公民、纳税人、人民代表。
现在,请写下你现在所扮演的12个主要角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每一个不同的生活角色,都会有相应不同的目标。
5.平衡而和谐的人生
有些目标可能是我们要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比如说:身体、家庭、心灵:而有些目标在人生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学生时侧重学习,年轻时侧重事业与金钱等。
以生活重心为人生道路的主方向,同时若能照顾到“快乐生活大转盘”中的每一个“彩球”,这样的人生将是平衡而和谐的人生;以人生核心角色的大局,同时承担每一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这样的人生将是平衡而和谐的人生。
给自己的每一个生活角色,赋予生活的目标,给自己生活“转盘”的每一个方向,赋予生活的目标。请准备一些卡片,将它们全部写下来。
你的人生将从此精彩!
七、怎样避免订立目标时陷入误区
人们在订立目标时最常见的有四大误区。
误区之一:将没有量化、没有时限的“想法”当成是目标。其结果是既无法衡量进度,也无法衡量结果,同时,易造成自己有意或无意地压缩梦想以适应残酷的现实。
误区之二:将目标建立在现实可能性上,而不是建立在自己的憧憬上。尽管去任何目的地时,都必须考虑我们现在的出发点:建立任何目标,都必须考虑我们的现实出发点。但确立目标时强调现实可能性,而不是对未来的憧憬,则该目标十有八九不会是什么大的目标。
没有远大目标的牵引,人的潜能就没有发挥的空间。
如高尔基所言:目标愈高远,人的进步愈大。
误区之三:依据现有的信息确立目标:而不是先确立目标,然后再寻找帮助目标达成的信息。
在我们的大脑生理结构中有一个“网状系统”,它是专门用来过滤信息的。这个系统里面有两种信息能自动地通过,一种是你认为重要的,一个是你认为危险的。
一个母亲可能对自己家旁边的火车叫充耳不闻,晚上照睡不误;但是自己婴儿很小的哭声,都会让她立即醒来。不是婴儿的哭声比火车的叫声还要大,而是母亲的大脑中的网状系统在起作用。她的潜意识中认为火车的叫声不重要,而婴儿的哭声很重要。婴儿的哭声即使再小,都可以自动通过她的网状系统而让她立即醒过来。
再比如说我们在坐汽车的时候,汽车在摇摇晃晃,你肯定能够睡着,但是假使你坐的不是汽车而是飞机,飞机在不停地摇晃你还能睡得着吗?即使你睡着了,你也会立即醒来!因为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这是一个危险的信息。“飞机摇晃”这个危险的信号立即自动地通过你的大脑的网状系统促使你马上醒过来。
目标一旦确立,你就无疑给自己的大脑潜意识下了一道指令:与之相关的信息就是重要的信息。随后,你的“网状系统”就会帮助你自动过滤有用信息。
比如球迷会轻而易举知道球讯;收藏家会经常能听别人在谈论古玩;记者随时能发现新闻线索;要买房子的人很快就会成为房产信息专家。但是,如果你不是球迷、收藏家、记者,你也不需要买房子,相关的信息是否能轻易得到?不是这些信息存不存在或你真的没碰到,而是你的“网状系统”认为他们不重要,而将其过滤掉了。
先确立目标,然后与目标相关的信息就会很快或自动向你涌来。没有目标,你得到的常常是一些随机的或乱七八糟的信息。
很多人抱怨没有机遇,其实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成千上万个机遇,只是他连目标都没有,所以什么机遇都“看”不见。
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信息。其实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有专家统计,全世界仅一天正式发表的论文,如果要你一个人全部看完(假使你全都能看懂),大概要花1100年!不是没有信息,是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信息。
依据现有的信息来确定目标,我们很容易坠入信息的陷阱。过不多久,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信息,或者你会轻易地受另一个信息的诱惑而放弃现在的追求。
许多人一辈子无数次跳槽,却仍然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许多人一辈子都在忙碌却没有任何成就;许多人到处都在找挣钱的生意,却总挣不到大钱。
现在看来,你已知道原因了吗?
误区之四:根据自己现有的能力确立目标;而不是先确立目标,然后才去逐一准备达成该目标所必备的能力。
根据现有能力确立目标,这个目标十有八九不会是什么太大的目标,并且他的能力似乎总不见长进。因为没有大目标的牵引,你的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没有太大的提升,当然也就达不成太大的目标。
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决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有计划地准备出来的。先订目标(尤其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后准备能力。我敢断言,你的能力一定在挑战中迅速提升。
八、怎样寻找成功的路径
下面几则个人“成功路径”的案例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故
事的主角都是我的朋友、学员。
一开始,他们都像你我一样普普通通,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是积极思维者,都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都善于将常人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举重若轻,都善于为自己策划一条清晰的成功路径。
案例一:他从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8年后成为年薪百万元的“打工皇帝”。
成功路径:中学老师→辞职到深圳打工→成为一家知名企业的顶尖销售员→跳槽成为另一家大公司销售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部经理→率部门创下10亿元年销售业绩→被猎头公司推荐成为另一家大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年薪百万元以上。
案例二:从推销员,到与小布什同台演讲,合影留念。
成功路径:跨国公司直销员→钻石级以上的直销高手→作为演讲嘉宾被邀到美国参加年会→同时小布什亦被邀演讲→与之握手并合影留念。
案例三:从两个人的小公司,到有政府支持背景的实力机构。
成功路径:两人小公司→经多重朋友介绍成为团市委某活动机构的项目合伙人→进一步利用政府支持背景开发新项目并运作成功,实力日增。
案例四:从普通的戏剧演员,到各大电视台常客。
成功路径:普通戏剧演员→专攻一项绝技→成为国内吉尼斯记录保持者,称“中华一绝” →各大电视台常客,并经常随领导人出访。
案例五:从举目无亲的打工者,到当地各家报刊专栏作家。
成功路径:陌生的外来工→专攻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领域,并成为专家→广泛结交朋友→在一次演讲中结识一报社通讯员→结交报社专刊编辑→开设专栏,一炮而红→各家报刊争相约稿,开设多个专栏,现在著书立说。
案例六;从失业者,到大型外企高级职员。
成功路径:失业→快餐店钟点工→自学考获大专文凭→因外型条件不佳等原因继续失业达—年半→经朋友介绍,进外企工作→努力工作获上司赏识→上司高升,追随其一路晋升→上司被猎头公司高薪猎走,半年后上司将其推荐给另一大型外企担任主管→两年后。成为公司高级主管。
案例七:从囚犯,到监狱嘉宾。
成功路径:80年代因贪污5万元,被判死缓→狱中表现积极,一再减刑→大量阅读、写作,撰写罪犯管理论文,受到重视→十年后出狱,并成罪犯自我改造专家→受司法部有关领导接见,并结识大量高层人士→到各地监狱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教导犯人如何改过自新、追求成功→著书立说,成为畅销书作家。
以上案例是否会对你有所启发?
无论是从现在开始设计未来,还是按未来更新设计现在,我们都可以为自己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成功的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
无需抱怨,无需等待,成功一定有方法。自己就是一个宝藏。设定目标吧,剩下要做的就是找方法。
九、怎样分解目标
1.剥洋葱法
像剥洋葱一样,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每个小目标分解成若干更小的目标,一直分解下去。直到知道现在该去干些什么!
实现目标的过程是由现在到将来,由低级到高级,由小目标到大目标,一步步前进的:但是设定目标最高效的方法则是与实现目标的过程正好相反,运用“剥洋葱法”,由将来到现在,由大目标到小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
比如,在作个人生涯规划上,可以这样应用“剥洋葱法”。
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将你的梦想明确化,变成你人生的终极目标;再把你的终极目标,演化成你人生的总体目标。人生的总体目标不要太多,量好是一个,不要超过两个。
然后,把总目标分解成几个5至10年的长期的目标,再继续分解,把每一个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2-3年中期目标,然后把每个中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6个月到1年的短期目标。
进而,再将每一个短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变成若干个周目标,周目标变成若干个日目标,最后,依次分解到现在该去干些什么。所有的目标不管他有多大,一定要分解到你现在该去做点什么。因为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跟你的梦想相关连,否则这个梦想现在就可以判定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
2.多杈树法
目标多叉树示意图为:
树干代表大目标,
每一根树枝代表小目标,
叶子代表即时的目标,即现在要去做的每一件事。
在“多杈树”中,大目标与小目标的逻辑关系是:
①小目标是大目标的条件
②大目标是小目标的结果
⑨小目标的实现之“和”,一定是大目标的实现
将一个目标作多杈树分解的技巧是:
写下一个大目标,然后问,要实现该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列出所有的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完成这些条件,其实就是达成该大目标之前必须首先达成的小目标。画出每一个小目标,它们就是大目标的第一层“树杈”。接下来,再问要实现这个小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列出达成每一个小目标的所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变成各处小目标的第二层“树杈”……
如此类推。直到画出所有的“树叶”——即时目标为止,才算完成该目标的多树权分解。每一个目标最后都可以被描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检查多杈树分解是否充分、完全时,只需反过去,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不断问:如果这些小目标均达成,那么大目标一定会达成吗?若“是”,表示分解已完全;若“不一定”,则表明,所列的条件(小目标)还不够充分,继续补充被忽略的树枝(小目标)。
十、怎样制订计划
一棵完整的目标多杈树。其实就是一套完整的达成该目标的行动计划,因此“目标多杈树”同时又是“计划多杈树”。
举例说明一:假使你的目标是两年内在公司升一级。如何才能做到?
举例说明二:假定你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永久的幸福家庭。什么是幸福家庭?具体量化指标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
“多杈树”分解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技巧,是一个极具实用价值的分析问题的工具。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能借由它来分析、分解并衍变成若干越来越简单的问题。多加练习定会熟能生巧,多加应用定能得心应手。
下面请以你今年的核心目标为例,试着练习一下分解多杈树。
再次提示:画“多杈树”的核心技巧——不断自问,达成该目标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能保证该目标一定达成吗?
十一、怎样作目标评估
目标评估可分为目标合理性评估及计划可行性评估。这两项评估的核心是对目标大小的评估。评判目标是大了,还是小了,先决条件是目标多杈树分解已完全。
评判标准一:
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无法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大。
比如,某销售员订立目标:三年内收入过一亿元。多杈树分解的结果显示。他每天的工作量是打2万个电话。拜访500个客户,看50本书等等。显然单位时间他无法完成该工作量,表明他的这一目标太大。
评判标准二:
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可轻易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小。
比如,某君订下目标,十年之内薪水翻一翻。多杈树分解的结果显示,他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准时上下班,不被炒鱿鱼就行了。因为只要单位能容忍他这样“混日子”,他几乎无需任何努力,量后,物价的因素也能使薪水自然而然“翻一翻”。显然,单位时间内他可轻易完成该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小。
“梦想”可以始于一时的灵感,可以始于“拍脑袋”。但是一旦变成必须达成的目标,那么它就是一个严密而科学的理性行为。
为自己每一个目标作系统的评估,以免因太大最终无法实现,使自己遭受挫折,亦以免因太小而浪费自己潜能。
十二、怎样判断目标能否达成
1.充要判断法:
将目标多杈树分解后,若列出的条件仅仅是必要条件,表明即使该小目标全部达成,大目标也不一定达成,只是可能达成。此时,你将靠运气成功。
若列出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即除了必要条件外,还有充分的、辅助条件,表明只要小目标全部达成,该目标就一定能达成。此时,即便你运气不好,也照样成功。因为“运气”已经作为你有计划地准备的条件之一。
如果小目标全部达成,而大目标不一定达成,则表明分解时忽略了其他辅助条件,请立即予以补充,直到条件完全充分为止。
2.直接判断法
针对你的每一个目标,以下四个问题请自问自答:
①为何要达成这个目标?
②意愿有多强烈?
③达不成怎样?
④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十条以上理由:
如果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100%;
如果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第四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惜一切代价,表明该目标一定会达成。
除非四个问题的答案同时都如上所述,如有其他任何回答(包括能列出10个以上为何要达成的理由,但意愿却是99%;或者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但万一达不成也就算了的回答),都表明该目标十有八九达不成。该目标不如现在就放弃,立即更换能有上述明确答案的目标。
十三、怎样系统规划自己的成功生涯
清完整地填完下表,为自己的生涯作一个成功的规划。
注:
①请务必从右往左填写此表。
②注意每个目标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然后为每一个目标再作一个标准的多杈书分解图。
④填完此表大概要花费你2~3小时,你最好预留出完整的时间段。
⑤此表价值连城,不可轻弃,且最好每年作一次积极的修正。
成功生涯规划表
序号 时限目标项 目标 本 月 一 年 三 年 五 年 十 年 梦 想
1 薪水(元)
2 职 位
3 主管人数
4 存 款
5 资 产
6 学 历
7 住 房
8 交 通
9 旅 游
10 作 品
11 奖 项
12 社 交 圈
13 业务范围
14 活动地域
15 社会名声
十四、怎样修正目标
世界日新月异,现实千变万化,惟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当我们遇到种种没有预见到的变化时,如何对既定目标系统作出积极的调整?
目标修正法则:
第一步:第一反应应该是修正计划,而不是修正目标。如果更改目标已成为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很可能会让你一事无成。
目标一旦确定,绝不可轻易更改,尤其是“终端目标”。可以不断修正的是达成目标的计划,包括到达终端目标之前各个“路标”——过程目标。记住英国人的一句谚语目标刻在水泥上,计划写在沙滩上。
第二步:如果修正计划还无法达成目标,可以退而求其次,修正目标达成的时间。
一天不行,用两天;一年不行,花两年。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终将成功。修正计划还无法达成目标根本的原因是,当初制订计划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密。百密一疏,等于没有计划。
第三步:如果修正目标的时限还不行,只好退居“第三防线”。修正目标的量。
其实这已经是在压缩梦想了。作这一决定时,请“三思而行”,并千万告诫自己,不要轻易压缩梦想以适应残酷的现实。应有的思维模式应是:不惜一切努力,找寻新的方法以改变现实,达成目标。
第四步:万不得已时,只好放弃该目标。
放弃本身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不得不宣告失败。此时你一定能准确地品尝出“成功很难,不成功更难”这句话的滋味。
但是, 如果你身上流淌着的是成功者的血液,那么你绝不会悲观,绝不会气馁,也绝用不着自责。因为即使“屡战屡败”,我们仍可以“屡败屡战”。对于成功者而言,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失败,只有暂时还没有成功。只要你不服输,失败就绝不会是定局。
第五步:面对新的目标,切勿重复以上循环,而是永远只重复目标修正法的核心步骤“第一步”:修正计划,修正计划,修正计划……
十五、怎样快速达成目标
人人都想成功,而且人人都想快速成功。快速成功的含义,不是省略过程,而是在同样的时间里,他行动的量比别人大,他走的路比别人长,因此相对而言他成功的速度比别人更快。
成功是有捷径的,捷径的含义是制订更正确的目标,找寻更正确的方法,采取更正确的行动。下面是一套适合快速达成任何目标的“成功配方”,由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伯恩·崔西等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各自从数百位世界顶级成功人士身上提炼出来,得出的惊人相似的结论。现在我推荐给大家,相信一定有助于你。
快速达成任何目标的九大步骤
步骤一:决定要成功。
步骤二:写下已量化的目标,并列出10个以上为何要实现它的理由。
步骤三:用多杈树制定计划,分解目标,倒推至今天,拟定计划,设定时间表。
步骤四:列出所有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注明解决方法。
步骤五:告诉自己: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自己就必须变成什么样的人?
步骤六: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正面自我暗示,永远积极思考。
步骤七:行动第一,立即行动,大量行动,开始忙起来。
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步骤八:每天睡觉前做自我检讨,衡量进度,作积极修正。
步骤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第六章 潜意识 轻松释放无限潜能
一、潜意识与无限潜能
1.无限潜能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可分为有意识(Conscious)接收和无意识(Unconscious)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或曰显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遭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遭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这就是所谓潜意识(subliminal)。
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知识与智慧,迄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潜能”(subliminal energy)——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能量。
2.α状态
人的大脑24小时都会不停止运动。其运动形态表现为β、α、θ、δ四种振动波形。医学界根据单位时间的脑波运动周期来定义这四种脑波:
β波——14~21次
α波——7~14次
θ波——5~7次
δ波——3~5次
在特种示波器的监视下,能测得以下脑波图:
清 醒 时 β
睡 眠第1阶段 α
睡 眠第2阶段 α+θ
睡 眠第3阶段 θ+δ
睡 眠第4阶段 δ
研究发现,脑波处于β状态时,人的意识非常活跃,人们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
脑波处于α状态时,人的意识活动明显受抑制,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处于无意识状。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惯性、图像、想象等接收或传递信息。此时的潜意识处于活跃状态。
脑波处于θ状态时,即睡眠状态,人会做梦,中间穿插出现α、θ状态会使梦时断时续,时而如入真境,时而杂乱无绪、不可思议。
脑波处于δ状态,大脑几乎没有任何思维活动,即睡眠时的无梦状态。
人们通常所指的潜意识状态,实际上就是指脑波处于“α”波形时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简称“α状态”。人的一切潜意识活动都与“α状态”有关。反过来。人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大脑的运动状态来控制人的潜意识,以达到有效激发我们无限的潜能的目的。
二、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特征一:能量巨大。
“冰山理论”形象地描述了意识状态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现实能量,和潜意识状态下我们可能有的巨大潜在能量之间的巨大差距。潜能大师伯恩·崔西研究断言,人们潜能是我们现实能量的3万倍以上。
特征二:β状态时显意识指挥潜意识,α状态时潜意识指挥显意识。
在许多极端的情况下,如恐惧、绝境、重大选择、大喜大悲时,大脑会突然处于暂时的“空白”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就是α状态。那一瞬间常常会迸发出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能量,那就是潜意识指挥显意识的结果:潜能被激发。
β状态时,显意识对潜意识指挥表现为:
* 明明不喜欢某人,但见面时依然表现出喜欢的样子。
* 自己心里也很难过,但还得强忍泪水安慰他人。
* 知道前面困难重重,但还是努力坚持。
* 药很苦,但你还是会吃下去。
α状态时,潜意识对显意识的指挥表现为:
* 身不由己,不知不觉,鬼使神差地……
*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莫名其妙的不安,无缘无故的不舒服。
* 突然不由自主地脸红,心跳。
* 强忍最后一口气,把坏人制服。
* 一回忆起过去的成就,就突然变得自信起来。
特征三:不懂逻辑,直来直去,不知拐弯。
这一特征,给人们利用心理暗示技术来改造潜意识,激发潜能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
特征四:对图像刺激敏感,并分不清是亲自经历的竟像,还是自我想象产生的图像。
自我冥想,卓越圈,榜样力量,目标视觉化等激发潜能的心理技术。即依据这一特征而产生。
特征五:记忆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
其一,强烈刺激会带来刻骨铭心的感受。刻骨铭心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因此而调动巨大的潜能。
比如潜能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手段:极限体能训练与极限心理训练:武侠小说中常见为报杀父之仇苦练数载,终成旷世武功的故事;卧薪尝胆;当头棒喝等等都是强烈刺激潜意识以调动潜能的典型手法。
其二,反复刺激。目的在于形成习惯,而习惯就是潜意识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特征六:放松时,最容易与潜意识沟通。
比如,练功前的静坐;发功前的屏气凝神;催眠前的放松与自我放松过程;潜意识音乐给大脑输入各种令人放松的信号;美国高科技产品“生命潜能开发机”,工作前利用安装在人身上的诸多电极向人的神经系统传输特定的电波,以诱发大脑中的α波出现等等,都是为了先让自己完全放松,以便与潜意识进行沟通。
三、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潜意识形成有四条主要路径:
1.意识反复刺激形成潜意识。
比如,一位母亲每当孩子做错事,表现不如她意时,就当面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笨蛋。这个信息不断被孩子接收,并贮藏在大脑中,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中会形成一个自我形象“我是个笨蛋”。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孩子成人之后表现为没有创造性,有自卑情结。
2.无意识反复刺激形成潜意识。
比如,周围的朋友都很成功,你的潜意识中会有无形的压力和动力;职业的习惯,会使警察凭“直觉”敏感地从人群中发现小偷,会使记者敏感于社会新闻,会使企业家敏感于商机;火车的汽笛声会使一些人晚上无法入睡,而对于常住在铁路边上的人,可能就会无动于衷,因为他的潜意识认为火车叫没什么大不了的。
3.意识瞬间强力刺激形成潜意识。
一次刻骨铭心的失恋经历,可能会造成该人潜意识中终身对感情的恐惧;小时候老师的一次公开表扬,可能会成为某人日后成功的信心源泉。
4.无意识瞬间强力刺激形成潜意识。
有一个病例,患者一下水游泳就抽筋。看过各大医院后均感无效,后经心理医生催眠发现,“病灶”原来是患者自己都不记得的小时候一次落水。心理医生们发现,许多“怪病”都与无意识形成的潜意识有关。
四、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人脑的思维活动由显意识、潜意识以及联通两者的能动潜意识三大部分组成。
大脑在显意识状态下,不断感知外界信息的刺激而产生联想,作出评估,产生逻辑判断,形成决定。不断感知的外界信息逐步贮藏在潜意识当中,慢慢在潜意识中形成自我形象、信念、态度、习惯,并保存自认为的真理事实。
能动潜意识的作用是,在做出行为反应之前,自动比较显意识与潜意识是否协调一致。若一致,能动潜意识会只需调动显能,发出相应指令,指挥全身各组织做出相应反应;若二者产生冲突,能动潜意识自动比较两者的强与弱。显意识信号更强时,立即创造能量,压制潜意识按显意识决定行事:潜意识信号强而显意识信号弱时,它也立即创造能量,否定显意识,按潜意识指令行事;当二者产生巨大冲突时,能动潜意识会瞬间创造巨大的潜能,使人产生通常状态下无以比拟的巨大力量。
以此,我们可以解释许多现实中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自信的人即使失败,他仍然充满力量,而自卑的人即使时机再好,仍然怀疑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是我认为的我”。
信念在关键时刻会起决定性作用,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起决定性作用。
五、如何开发潜意识
利用潜意识的核心方法是改造潜意识。
下面三大改造自我潜意识的方法,均十分有效。请善加利用,作一个真正的自我财富的创造者。
方法一:强力刺激法。
比如推销员在遇到挫折时,大喊一声,可以立即恢复力量;置于死地,常可以“后生”;强烈的梦想,造就伟大的行动。
在我们三天两夜“巅峰销售潜能”,两天一夜的“巅峰团队潜能”(即‘激励、沟通与团队建设·)高级训练课程中,均采用了大量的超强度心理及生理训练手段,以帮助学员强力刺激自我意识,达到激发自我潜能的目的。
方法二:直接输入法。
例一: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写自己的目标50遍,必将目标信息输入潜意识。
例二:在你的家中及工作场所一直播放潜意识录音带。无需刻意留神听,当作背景音乐即可。即使在睡觉时也不用关掉录音机,因为意识听不到,潜意识照样能听到,效果完全不减。
例三:将本书精装工具版中所附的两张CD,反复听上21遍以上,并按其中的方法去做,而且每次遇到困难时,再次重复听。另外,你也可以不断寻找其他对你有效的“直接输入”方法加以运用。
以上方法如果你照做,你将发现奇迹会出现。
方法三;心理暗示
心理学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是心理暗示对人的巨大作用力的有力证明。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小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并告诉他这一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一个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普通的一群老鼠。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穿行迷宫训练。
对于老鼠来说,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会经常碰壁,必须要有一定记忆,一定智力。较聪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实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由于实验员受到教授的暗示,于是他们就分别用“聪明的”和“不聪明的”方法对待老鼠,因而造就一群果然聪明和果然不聪明的老鼠。
随后,罗森·塔尔教授又把同样的实验应用于学校。经过一番“测试与分析”,他告诉老师以及在座的学生们,班级里哪一部分学生特别聪明。
当然,他的所谓“测试与分析”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挑选完全是随机的。受到心理学权威的暗示,接下来老师毫不犹豫地用对待“聪明人”的方法对待那部分“聪明的”学生,那群被教授暗示为“特别聪明的”学生也开始认为自己是应该“聪明的”,而且越来越发现自己似乎确实很聪明。8个月后,考试的结果表明,那群被教授圈定为“聪明的”学生的成绩果然明显优于其他学生,或明显优于自己的过去。
心理暗示的方法一般包括:
* 视觉暗示
* 听觉暗示
* 想象暗示
* 期望暗示
* 权威暗示
* 环境暗示
* 自我谈话暗示
显然,罗森·塔尔实验中综合运用了权威暗示(罗森。塔尔是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心理学权威);环境暗示(老师同学都知道测试的结果);期望暗示(聪明的学生会考出好成绩);自我谈话暗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
诸多暗示的结果,造成了“罗森·塔尔效应”。
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简单。不能用复杂语言进行描述,因为潜意识不懂逻辑。
2.正面。负面的暗示同样会有效,但没有意义。因此永远不要对自己说:我很笨,我不行,我很穷,麻烦了,完蛋了,不可能,失败,我会遭拒绝等消极,负面字眼。
3.肯定。不要用否定、模糊的字眼,如我不会生病,我不会失败,我大概做得到。应该改为:我会成功、我很健康,我一定做得到。
4.重复。刺激潜意识一次是不够的,需不断重复,并形成稳定的习惯。关于视觉暗示,我在此要特别提到。视觉化对潜意识的暗示力量,远胜于其他的暗示方式。
因此,凡是重要的信念,请视觉化。一条一条写下来贴在显眼处:凡是目标,都请视觉化。写下来很好,变成图像或立体的更好,然后将它贴在或放在你每天都能数次看得见的地方。
善用潜意识的力量,成功会比你想象得更快、更轻松。
本书精装工具版中已附有48张行动卡,目的皆在于利用视觉的力量以激发自我潜能。这些工具为你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十分的便利。举手之劳,可创造无穷的价值。请务必照做。
最后,推荐一套“积极的自我谈话”给你。它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显意识及潜意识集中到积极的意焦上。
自我激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
自我期望:我是一个大企业家。
自我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加油干。
自我表扬:我真是好样的。
自我欣赏:我真行。
自我关心:我要注意身体。
自我奖励:祝贺你,这份礼物送给你啦!
自我批评:不该这样。
自我惩罚:这件事是我不对,去做好事,补偿一下。
自我提醒:成功者是不会轻言放弃的。
自我开导:想开点!何必计较这些小节。
自我安慰: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成功而已。
自我总结:做得对,继续干。
自我命令:立即行动!
第七章 习惯 计划习惯,等于计划成功
一、习惯的力量
行为科学研究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
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
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做法,最终都必须归结为一种习惯,这样,才会对人的成功产生持续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游戏。
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重复一次,再重复一次,再重复一次。打住,看一看是你的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即使再重复几次,会不会是同样的结果?肯定是。这表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一: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行事的。
继续游戏,现在请刻意反过来交叉,即刚才左手拇指在上的改成右平在上。反之亦然。有什么感觉?——不舒服。这又表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二: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
再继续游戏,请按照刻意反过来的交叉动作,稍稍用力重复一次,再重复一次……重复21次以上。请问现在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习惯了一点?
实验结论三: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断重复。
二、21天改变命运
还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结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同理,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做一个计划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
当然,因为与之相对应的坏习惯已十分顽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习惯时,你可能需要花更大一点的力气同时克服坏习惯,然而不用担心,方法还是一样的,大不了再来一遍。
有一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此语正确的理解是:一,人的本性非常难以改变,二,人的本性井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罗曼·罗兰名言:性情即命运。假使我们的本性当中有一些必然阻碍成功的因素,如若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
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脚不前,请扪心自问:你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成功,就别无选择,立即改变。
性格,其实就是一堆习惯,是若干习惯的组合体。
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习惯。
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性格。
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命运。
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不怎么想要做好的事情。
改变习惯是简单的,成功也是简单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成功是因为习惯。一旦你养成了成功者身上所有的好习惯,你会发现,不成功都很难。
三、影响力黄金表
影响一生成就的21个“信念”,成功十大“积极心态”,以及诸如:守时,守信,自律,计划性,不说消极的话,开会坐到最前排,走路比别人快30%,每天工作时间比普通人长2个小时等等,都是我们要系统塑造的成功者的好习惯。
下面有两个塑造好习惯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影响力黄金表。此表五年来,经过我自己以及我的朋友、同事以及“影响力训练”机构成千上万的学员无数次的实践应用证明: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影响力黄金表
训练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始日期 年 月 日结束日期 年 月 日 签名
“影响力黄金表”使用说明:
1.“训练项目”是指你特别需要的某种观念、心态、习惯等等。如:不说不可能,准时起床,每天做俯卧撑、不训斥下属、赞美别人、倾听……
2.此表每月一张,每个训练项一张,训练项目一月更换一次。
3.表中每个方格左上角中,请你自己填上当月相应的日期。
4.随时或每天睡觉前,在方格中用“√”或“X”记录一天的执行结果。“√”表示己做到,包括刻意做的与不经意做的。“X”,表示末做到,包括没有做好的与没有做而事后意识到的。
5.每一个“√”或“X”都会有一个故事,你最好另加注明,以便强化。
方法二:十天心理挑战
此方法由当今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所创,在此一并推荐给大家。
游戏规则:
第一,一连十天不可有消极的念头、情绪、自我问话和使用如不可能、失败,挫折、遗憾、难过、可怜、太难了、不行、做不到、完蛋这类的消极字眼。
第二,一有出现(我敢肯定一定会有的)请你立即意识到,而且要转移意焦,即把注意的焦点转为向自己提积极的问题。
第三,每天清晨起床之前和晚上入睡之前,各向自己问六个积极的问题,并明确作回答。
早上你要自问的问题——清晨六问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我的核心大目标是什么?
3.我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4.我今天准备学到哪些新东西?
5.我今天准备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
6.我今天如何更快乐些?
晚上你要自问的问题——静夜六思
1.我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标?
2.我今天是否更接近了大目标?
3.我今天又学到了些什么?
4.我今天在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5.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第四,一连十天把意焦调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非在问提的本身上兜圈子。
第五,若你真的一不小心掉进了消极的念头、情绪、问话、字眼里的话,千万别着急,立即改变它。但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中呆了五分钟以上,那我就不幸地告诉你,你以前的努力暂且一笔勾销。第二天早上游戏将重新开始,即从第一天开始继续再连做十天。
你可以看出这个游戏的重点是,一连十天你不会在消极的负面的状态中。
游戏非常简单,开始你不得不从头开始几次。我第一次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就连着做了六七个“第一天”。不过没有关系,坚持到底,最终你一定会成功。
第八章 练习成功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练习成功
本书附录的“行动卡”是帮助大家吸收、消化本书,“化想法为行动,化行动为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请务必尝试,并将你认为最有用的“行动卡”贴在诸如床头边、梳妆台旁、门上、书房里、办公台前等你每天必定能看到的地方。
你不一定会同意书中所有的观点,但我敢肯定,书中一定会有至少一句话,一个观点、一项技巧是你所能认同的。如果连一句对你有用的话都没有,我相信你早就合上这本书,且一定看不到这里的文字。
使用本书最佳的方法是:完完全全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直到你用行动证明书中的观点是错的为止。其次的方法是:吸收本书你认为有用的部分,不要理会我们之间的分歧。先照你认为对的去做,慢慢你会发现书中有价值的地方越来越多。假以时日,它们都一定会给你的人生带来真正的帮助。
我已经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到了该行动的时候啦!
开始行动吧。一切都会随你而来!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