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尚书
前 言
凡 例
虞夏书 尧典
皋陶谟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附录 伪古文尚书 大禹谟
五子之歌
胤征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冏命
后记
前 言
《尚书》是一部古代的重要文献。它非常难懂。现在把它翻译出来,旨在帮
助初学比较容易地理解它,从而了解一些我国古代的文化。这对批判继承我国古
代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很有益处的。
为什么叫《尚书》呢?《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许慎
《说文解字·序》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这说明书是写在竹帛上的政事记载。
这种政事记载原来只叫《书》,汉代又叫它做《尚书》,见于《史记》的《五帝
本纪》、《三代世表》和《儒林传》。王充《论衡·正说篇》解释说:“《尚书》
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伪《孔
传》说:“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他们都把尚解释为上,把《尚书》
解释为上古的史书。
这部书在古代很受重视,曾经尊称为经,所以又称《书经》。这同《诗》三
百篇叫《诗经》、《周易》叫《易经》是一个道理。
学习《尚书》,需要了解同它有关的几个问题。现在分为四项粗略说明于下。
先说《尚书》的源流:
《尚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在先秦篇数很多。相传有几千篇,孔子删为百
篇。《汉书·艺文志》说:“《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
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序,是指排列,孔子删为百篇而按时代次序加以排列。
这百篇本是《尚书》的第一个选本。
孔子为什么删《书》呢?章太炎先生说:“盖《尚书》过多,以之教士,恐
人未能毕读,不得不加以删节,亦如后之作史者,不能将前人实录字字录之也。
删节之故,不过如此。”章先生把删《书》的原因说得非常清楚。
秦国有位博士,名叫伏生,专讲《尚书》。秦汉之际,天下大乱,伏生把《尚
书》藏在屋壁。汉代初年,伏生只找到二十八篇。大概由于篇数的分合不同,又
称二十九篇。《史记·儒林传》说:“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
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可见
汉代初年,百篇之书多数散失了,只剩下二十多篇。
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是用汉代的文字写的,因此叫做《今文尚书》。这是
《尚书》的第二个本子。
伏生口授《尚书》,经过数代传到了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在汉武
帝时立于国学,一直传到东汉末年,都得到国家的承认。
晋代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匈奴族刘聪攻入洛阳,虏去晋怀帝,社会大
乱,晋朝所藏图书遭到严重损失。欧阳高、大小夏侯三家的《今文尚书》全部丧
失,民间也没有人学习它,伏生流传下来的《今文尚书》就这样终于失传了。
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除孔子住宅,又发现一部《尚书》,它是用古代文字
写的,所以叫做《古文尚书》。这部《古文尚书》被孔子后裔孔安国得到了。他
把这部《古文尚书》依照古文字的形状写成隶书,所以又称隶古定本。据《汉书·艺
文志》记载,这部《古文尚书》与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的经文相比,不同的地方
有四:一、多十六篇,二、脱字数十,三、异文七百多,四、都是古文字写的。
这是《尚书》的第三个本子。
这部《古文尚书》多出的十六篇,孔安国没有说解。东汉时贾逵替它作训,
马融作传,郑玄作注,也只解释二十九篇,其余各篇没有师说,所以也没有流传
下来。
《古文尚书》只传习于民间,势力较小。汉平帝时,刘歆爱好古文学,建议
朝廷把各种古文经书都立于国学,于是《古文尚书》才得到国家的承认。可是历
时不久,到东汉初年又被取消了。《古文尚书》虽然没有立于国学,但学习的人
很多,在学术界逐渐取得优势。在杜林、贾逵、马融、郑玄等人的提倡下,《古
文尚书》终于盛行起来。永嘉之乱,今文尚书失传,剩下来的就只有古文尚书了。
在南北朝,它仍然盛行。到了唐代,它又被伪《古文尚书》所压倒,竟至失传了。
东晋元帝时候(公元 317—322),豫章内史梅赜(一作梅颐)向元帝献了一
部《孔传古文尚书》。据梅赜说,这部书是魏末晋初的学者郑冲传下来的。郑冲
怎样得到它,梅赜没有说明。
这部书的经文共有五十八篇,其中三十四篇的名称同当时流行的郑注本相
同。除《舜典》无注外,其余都有注。书前有孔安国写的序,说明他得书和作传
的情况。又把《书序》分别列在各篇经文的前面。这是《尚书》的第四个本子。
这个本子从梁朝开始流行以来,由于刘炫、刘焯替它作《疏》,陆德明《经
典释文》替它作《音义》,在学术界逐渐占了优势,终于压倒了郑玄的注本。
唐朝初年制定《五经》的标准读本,采用了它,后来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
也采用了它。由于国家的承认,它一直流传下来,清代的《十三经注疏》本也就
采用了它。
据前人考证,这部书不但二十五篇经文是伪造的,而且它的全部注解和序文
也是伪造的。
再说《尚书》的真伪:
先秦的《尚书》百篇本亡于秦朝,伏生的《今文尚书》亡于晋朝,孔安国的
《古文尚书》亡于唐朝,只有梅赜所献的《孔传古文尚书》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部书按时代分为四大类。计有虞书五篇: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
益稷。夏书四篇: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十七篇:汤誓、仲虺之诰、
汤诰、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盘庚(三篇)、说命(三篇)、高宗肜
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三十二篇:泰誓(三篇)、牧誓、武成、洪范、旅獒、
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
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
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这部书经前人研究,发现它真伪杂糅。其中《孔安国序》是伪造的,《孔传》
是伪造的,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三篇)、
咸有一德、说命(三篇)、泰誓(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
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等二十五篇也是伪造的。不但如此,真之中又杂
有伪造的文句。《舜典》前面“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
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凡二十八字,就是姚方兴等人加上的。
上述这些真伪杂糅的情况,我们要特别注意,切不可以伪乱真。
再说《尚书》的价值:
经过前人的细心考证,《尚书》的真面目出现了,那就是我们这本书上前面
所录的二十八篇。今天看来,它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方面。这部书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实。例如尧舜的
禅让,夏禹治水和统一中国,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和统治
东方各国的事迹,都保存在这里面。这一历史时期里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
治国大法、教育、刑法、典章制度等也都有许多真实反映。它是我国最早的历史
文献。早在汉代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很重视它,引用不少,甚至整篇地
引用着。它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这些珍贵史料,
学习它,研究它,来为宏扬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服务。
二、语言方面。这部书保存了许多古义。例如殷表示正,讹表示化,怀表示
包,襄表示上,畴表示谁,若表示顺,采表示事,在表示察,任表示佞,允表示
信,北表示别,等等,这些实词的意义现在很少用了。又如厥表示其,佥表示皆,
都表示赞美,肆表示遂,暨表示与,惟表示与,等等,这些虚词的用法现在也很
少使用了。它确实是上古训诂的宝库。这部书又反映了许多古代语法的特点。特
点之一,它有许多句首语气词。例如惟、诞、率、迪、洪、爽、亦、越等。特点
之二,它很少使用句末语气词。例如《甘誓》和《汤誓》都没有使用它,《盘庚》
三篇只出现一次“哉”字。《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句是一个反问句,
《史记·殷本纪》作“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史记》加上一个“乎”字,它却
不用。这些情况反映了上古汉语不大使用句末语气词。特点之三,被动句与主动
句往往没有区别。例如《尧典》“舜生三十征庸”句,晚出《孔传》解释说:“言
其始见试用”,这说明后代用“见”字表示被动,在上古语法里还没有产生。又
如《禹贡》“禹锡玄圭”句,《史记》作“于是帝锡禹玄圭”,原来是个被动句,
它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什么区别。象这样的差别还有一些,它反映了上古汉语
的某些特点,为我们深入研究上古汉语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材料。
再说说学习《尚书》的途径:
学习《尚书》要认识途径,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途径。
对初学者说,首先要通读。通读的时候,可以利用建国后出的附有译文的读
本。这类读本目前有三个:一是王世舜译注的《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
版。一是江灏和钱宗武合著的《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是
我译的这本《白话尚书》。这三本书都有译有注。第一种只译了今文二十八篇,
第二种和第三种则今文和古文全部译注了,内容大同小异。如果只为了通读,上
述三部书任择一部就可以了。
对进一步研究者说,要求自然不同,还应该参考些旧时注本。旧时注本很多,
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要求选读下面这些。
一、《尚书注疏》这部书采用伪《孔传》而加以解释,阐说详明,是一部很
重要的注解。《孔传》虽然不是汉代孔安国写的,但是它是魏晋人写的,有很重
要的学术价值。焦循说得好:“《孔传》之善有七,若置其伪托之孔安国,而以
魏晋人之传注视之,则当与何晏、社预、郭璞、范宁之书并存。”读《左传》必
须读《杜注》,读《尚书》就必须重视伪《孔传》。孔颖达的《疏》,根据刘炫、
刘焯等人的旧《疏》整理而成,保存了唐以前人的一些重要见解。它是魏晋以后
唐以前人说解《尚书》的总汇。如果要了解这一时期解释《尚书》的情况,应当
参考它。
二、《书集传》宋人蔡沈著。这部书分别标明今文古文的有无,辨明大小《序》
的讹误,改正伪《孔传》的训诂,删除《孔疏》的繁复,简明精当,比伪《孔传》
有所前进。如果要了解宋人《尚书》的注解,可以参考它。
三、《尚书今古文注疏》清人孙星衍著。经文方面,孙氏只取伏生所传的经
文,加上古书中所引《大誓》残文,共二十九篇。注疏方面,孙氏取两汉今古文
之说,以它为注,然后自己替它作疏。他所录的经文全是真的,他所录的古注也
很完备,是一部很好的书。皮锡瑞《经学通论》称赞它搜罗完备,分析亦明,是
研究《尚书》者应当先看的书。我们要了解汉人对《尚书》的解释,可以参考它。
四、《尚书孔传参证》王先谦著。这部书依据晚出《孔传》本,参以他书,
加上考证,对《尚书》的古今和真伪,分别很清晰。如果要了解《尚书》的今古
文情况,可以参考它。
此外,在解释《尚书》的疑难训诂上,清代以来的学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王念孙、王引之著的《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创获最多。
俞樾的《群经平议》、孙诒让的《尚书骈枝》、章太炎的《古文尚书拾遗》,王
国维的《观堂集林》和《观堂学书记》,也有许多贡献。杨筠如的《尚书覈诂》、
曾运乾的《尚书正读》、杨树达的《尚书说》、于省吾的《尚书新证》,也提出
了许多宝贵意见。要了解清代以来关于《尚书》的训诂方面的进展,可以参考它
们。
至于想要了解《尚书》的一些有关问题,近人蒋善国著的《尚书综述》,写
得很详尽,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可以参考。
近年岳麓书社重视古籍的普及工作,出版了几种白话古书,很受欢迎。梅季
坤同志鼓励我发挥余热,依照《尚书易解》(岳麓书社 1984 年版)的解释写一
部白话尚书,我欣然应允了。
这部《白话尚书》,译文方面,大体依据我的《尚书易解》的意见,只有少
数地方作了些改变。译法方面,采用直译法,力求扣紧原文,以便初学同原文对
照学习。
尝以为翻译古籍要注重准、允、顺。准,指文意准确;允,指文情允洽;顺,
指文字顺畅。这次翻译,虽然也用这一标准要求自己,反复斟酌,可惜力有不及,
仍然未能满意。进一步润色提高,只有等待能者了。
周秉钧
一九八九年九月写于岳麓山
凡 例
一、汉代流传的《尚书》二十八篇,是公认的先秦古文,史料价值甚高,本
书以它作为首要的译注对象。又考虑到伪古文二十五篇,千多年来,对我国的文
化有很大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又对它作了译注,列为附录。
二、《尚书》旧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类。《书疏》说:“马融、郑
玄别录题皆曰虞夏书,以虞夏同科。”今从马郑本,只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
大类。
三、本书每篇都分说明、译文、原文、注释四个组成部分。
四、说明部分用来解释题目,说明大意,分析段落和其他问题,帮助读者对
每篇的理解。
五、译文基本上采用直译法,注重扣紧原文,顺从语序,力求不外加词句。
六、原文是依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间有不同之处,都作了说明。原
文改用简化字,为了避免误解,也保留了几个繁体。
七、注释主要依据晚出的《孔传》、蔡沈的《集传》和清人以及近人的注解,
择善而从。解释力求简明,避免繁征博引。
八、译文和原文都采用整篇排列的方式,给读者一个整体感觉,以便于阅读。
九、每篇的译文、原文及长篇的注释都标明了段落号码,以便读者对照查看。
十、有些地方注明了公元前的年代,推算年代的依据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
简编》所列的《西周东周年表》。
白话尚书
虞夏书 尧典
【说明】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首领。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
称唐尧。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称虞舜。典是书名,《说文》解为五帝之书。本篇是记
叙尧舜事迹的书,名叫《帝典》,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本篇开始有“日若稽古”
四字,这就表明它是后代史官所追记,成书的年代不可考了。
本篇晚出《孔传》分“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经前人考证,西汉伏生本原是
一篇。按“慎徽五典”与上文“帝曰钦哉”文意紧密相承,不当割裂,应当依据伏生本。
本篇可分七大段。第一段颂扬尧的品德和功绩;第二段说明尧制定历法节令的情况;
第三段说明尧选拔官吏的情况;第四段叙述尧提拔虞舜代替自己的经过,第五段叙述舜在
摄政期间的功绩;第六段记叙舜任用百官的情况;第七段赞美舜毕生为国鞠躬尽瘁而死。
本篇记录了尧舜二帝的重要政绩,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后期政治和思想的重要文
献。
【译文】
1.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
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
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
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
起来。
2.(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
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
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
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这时,人们分
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
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
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
处,鸟兽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
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
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
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
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
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
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
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
3.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
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
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
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
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
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
洪水得到治理的吗?”
人们都说:“啊!鲧吧。”
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
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
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
4.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
任我的帝位吧!”
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
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
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么样呢?”
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
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
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
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
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舜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
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
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
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你提的建
议一定可以成功,已经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
继承。
5.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他观察了北斗七
星,列出了七项政事。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时,
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敛了诸侯的五种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
君长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各位君长。
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达泰山,举行了柴祭。对于其他山川,都
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协调春夏
秋冬四时的月份,确定天数,统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
聘的礼节、五种瑞玉、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绸、活羊羔、活雁、死野鸡,分别
作为诸侯、卿大夫和士朝见时的贡物。而五种瑞玉,朝见完毕后,仍然还给
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达南岳,所行的礼节同在泰山时一样。八月,
舜到西方巡视,到达西岳,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
所行的礼节同在西岳一样。回来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牛作祭品。
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在四岳朝见。普遍地使他们报告政务,然
后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马衣物作为酬劳。
舜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又疏通了
河道。
舜又在器物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罪
人,用鞭打作为官的刑罚,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
因过失犯罪,就赦免他;有所依仗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罚。谨慎啊,谨慎
啊,刑罚要慎重啊!
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
流放到羽山。这四个人处罚了,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6.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们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悲痛,
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乐音。明年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到了尧的太庙,与
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
彻。
“啊,十二州的君长!”舜帝说:“生产民食,必须依时!安抚远方的
臣民,爱护近处的臣民,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绝邪佞的人,
这样,边远的外族都会服从。”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
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
都说:“伯禹现在作司空。”
舜帝说:“好啊!禹,你曾经平定水土,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
禹跪拜叩头,让给稷、契和皋陶。
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
舜帝说:“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舜帝说:“契,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顺。你作司徒吧,谨慎
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宽厚。”
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外患内乱。你作
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
五种流放各有处所,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
舜帝说:“谁能当好掌管我们百工的官?”
都说:“垂啊!”
舜帝说:“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让给殳斨和
伯与。
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
舜帝说:“谁掌管我们的山丘草泽的草木鸟兽呢?”
都说:“益啊!”
舜帝说:“好啊!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让给朱虎和
熊罴。
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神、地祗、人
鬼的三礼呢?”
都说:“伯夷!”
舜帝说:“好啊!伯,你作掌管祭祀的礼官吧。要早晚恭敬行事,又要
正直、清明。”伯夷跪拜叩头,让给夔和龙。
舜帝说:“好啦,去吧!要谨慎啊!”
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
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
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八类乐器的声音
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
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着石磬,使扮演各种兽类的依着音乐舞蹈起来。”
舜帝说:“龙!我厌恶谗毁的言论和贪残的行为,会使我的民众震惊。
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早晚传达我的命令,转告下面的意见,应当真实!”
舜帝说:“啊!你们二十二人,要谨慎啊!要好好领导天下大事啊!”
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
员,于是,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又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置。
7.舜三十岁时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时才逝
世。
【原文】
1.曰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
(4) ,格于上下(5)。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9)。
2.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分命羲仲,
宅嵎夷(5),曰旸谷(6)。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日中(9),星鸟(10),以殷
仲春(11)。厥民析(12),鸟兽孳尾(13)。申命羲叔,宅南交(14)。平秩南讹(15),
敬致(16)。日永(17),星火(18),以正仲夏。厥民因(19),鸟兽希革(20)。分命和
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21),平秩西成(22)。宵中(23),星虚(24),以殷
仲秋。厥民夷(25),鸟兽毛毨(26)。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27)。平在朔易
(28) 。日短,星昴(29),以正仲冬。厥民隩(30),鸟兽氄毛(31)。帝曰:“咨!
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2),以闰月定四时(33),成岁。允厘百工(34),
庶绩咸熙(35)。”
3.帝曰:“畴咨若时登庸(1)?”
放齐曰(2):“胤子朱启明(3)。”
帝曰:“吁!嚚讼可乎(4)?”
帝曰:“畴咨若予采(5)?”
驩兜曰(6):“都(7)!共工方鸠僝功(8)。”
帝曰:“吁!静言庸违(9),象恭滔天(10)。”
帝曰:“咨!四岳(11),汤汤洪水方割(12),荡荡怀山襄陵(13),浩浩滔天
(14)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15)?”
佥曰:“於!鲧哉(16)。”
帝曰:“吁!咈哉(17),方命圮族(18)。”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19)。”
帝曰:“往,钦哉(20)!”九载,绩用弗成。
4.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1),巽朕位(2)!”
岳曰:“否德忝帝位(3)。”
曰:“明明扬侧陋(4)。”
师锡帝曰(5):“有鳏在下(6),曰虞舜。
帝曰:“俞(7)!予闻,如何?”
岳曰:“瞽子(8),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9),乂不格奸(10)。”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11),观厥刑于二女(12)。”厘降二女于妫汭
(13) ,嫔于虞(14)。
帝曰:“钦哉!”
慎徽五典(15),五典克从(16)。纳于百揆(17),百揆时叙(18)。宾于四门(19),
四门穆穆(20)。纳于大麓(21),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22)!汝舜。询事考言(23),乃言厎可绩(24),三载。汝陟帝位
(25) 。”舜让于德,弗嗣。
5.正月上日(1),受终于文祖(2)。在璇玑玉衡(3),以齐七政(4)。肆类于上
帝(5),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瑞(8)。既月乃日(9),觐
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18)。
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
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21),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22),
用特(23)。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4),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5)。
肇十有二州(26),封十有二山,浚川(27)。
象以典刑(28)。流宥五刑(29),鞭作官刑,扑作教刑(30),金作赎刑。眚灾
肆赦(31),怙终贼刑(32)。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33)!
流共工于幽州(34),放驩兜于崇山(35),窜三苗于三危(36),殛鲧于羽山
(37) ,四罪而天下咸服。
6.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1)。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2)。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3),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咨,十有二牧(4)!”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5),惇德允元(6),而
难任人(7),蛮夷卒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8),使宅百揆亮采,惠畴(9)?”
佥曰:“伯禹作司空(10)。”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11)!”禹拜稽首,让于稷、
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12),汝后稷(13),播时百谷(14)。”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15)。汝作司徒(16),敬敷五教(17),在
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18),寇贼奸宄(19)。汝作士(20),五刑有服(21),
五服三就(22)。五流有宅(23),五宅三居(24)。惟明克允(25)!”
帝曰:“畴若予工(26)?”
佥曰:“垂哉(27)!”
帝曰:“俞,咨!垂,汝共工(28)。”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29)。
帝曰:“俞,往哉!汝谐(30)。”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31)?”
佥曰:“益哉(32)!”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33)。”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34)。
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35)?”
佥曰:“伯夷(36)!”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37)。夙夜惟寅(38),直哉惟清(39)。”伯
拜稽首,让于夔、龙(40)。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41),教胄子(42),直而温,宽而栗(43),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44),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45),
神人以和。”
夔曰:“於(46)!予击石拊石(47),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谗说殄行(48),震惊朕师(49)。命汝作纳言(50),夙夜出
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51),钦哉!惟时亮天功(52)。”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幽明(53),庶绩咸熙(54)。分北三苗(55)。
7.舜生三十征(1),庸三十(2),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3)。
【注释】
1
(1)[曰若]发语辞,也写作“越若”、“粤若”。[稽]考察。
(2)[钦]恭敬节俭。郑玄说:“敬事节用谓之钦。”[明]明察四方。郑玄说:“照临
四方谓之明。”[文]善治天下。郑玄说:“经纬天地谓之文。”[思]道德纯备。马融说:
“道德纯备谓之思。”[安安]温和,宽容。
(3)[允]诚信。[恭]郑玄说:“不懈于位曰恭。”[克]能够。[让]让贤。
(4)[被]及。[四表]四海之外。
(5)[格]量度。[上下]指天地。
(6)[俊]大。
(7)[九族]君主的至亲。郑玄谓自高祖至玄孙,凡九。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二。
(8)[平]通辨,分别。《后汉书·刘恺传》引作辨。[章]彰明。
[百姓]《孔疏》:“百姓谓百官族姓。”
(9)[黎]众。[於]代,递。[时]善。[雍]和睦。
2
(1)[羲和]羲氏、和氏,都是重黎的后代,世世掌管天地和四时。马融说:“羲氏掌
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
(2)[若]顺从。[昊]音 hào,广大。
(3)[历]推算。《尔雅·释诂》:“历,数也。”[象]法,取法。《楚辞》王逸注:
“象,法也。”
(4)[人时]民时。
(5)[宅]居祝[嵎夷]地名,在东海之滨。嵎,音 yú。
(6)[旸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旸,音 yáng。《说文》:“旸,日山也。”
(7)[寅]敬。[宾]导。
(8)[平秩]辨别测定。[作]始。《广雅·释诂》:“作,始也。”
(9)[日中]昼夜长短相等,指春分。
(10)[星鸟]星名,南方朱雀七宿。
(11)[殷]正,定。[仲]每季中间的那一月。
(12)[厥]其。[析]分散。
(13)[孽尾]生育。《孔传》说:“乳化曰孽,文接曰尾。”
(14)[交]地名,指交趾。《墨子·节用》、《韩非子·十过》都说:“尧治天下,
南抚交趾。”
(15)[讹]运行。《诗·无羊》传:“讹,动也。”
(16)[致]归,回归。
(17)[永]长。夏至白天最长。
(18)[星火]火星。东方青龙七宿之一,夏至黄昏出现在南方。
(19)[因]就,指就高地居住。《月令》:“仲夏可以居高明。”
(20)[希革]稀毛。希,通稀。革,。《玉篇》:“■,羽也。”郑玄说:“夏时鸟
兽毛疏皮见。”
(21)[饯]送行。[纳日]入日,落日。
(22)[西成]太阳西落的时刻。《皋陶谟》郑注:“成,终也。”
(23)[宵中]昼夜相等,指秋分。
(24)[星虚]星名。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25)[夷]平,指住到平地。
(26)[毨]音 xián,羽毛更生。
(27)[幽都]幽州,都与州古音相近。
(28)[在]察。《尔雅·释诂》:“在,察也。”[朔]北方。[易]改易。指运行。
(29)[星昴]星名,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30)[隩]音 yù,通奥,室。民避寒而入室内。
(31)[氄]音 róng,细毛。
(32)[期]音 jī,一周年。[有]通又。
(33)[以闰月定四时]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需时二十九天多。一年十二月,大月三
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共计三百五十四天,比一年的实际天数少十一天多。因此必须安排
闰月,否则四时就会错乱。
(34)[允]用。[厘]治。[百工]百官。
(35)[庶]众。[熙]兴。
3
(1)[畴咨若时登庸]畴,谁。咨,语气词。若,善,治理好。时,四时。登庸,升用。
马融说:“羲和为卿官,尧之末年皆以老死,庶绩多阙,故求贤顺四时之职,欲用以代羲
和。”
(2)[放齐]人名,尧的臣子。
(3)[胤]音 yì
n,后嗣。[朱]丹朱,尧的儿子。[启]开。
(4)[吁]惊异之词。[囂]音 yí
n,不说忠信的话。[讼]争,好争辨。
(5)[若]善,治理好。[采]事。
(6)[驩兜]尧的大臣,四凶之一。
(7)[都]语气词,表赞美。
(8)[共工]尧的大臣,四凶之一。[方]通防。[鸠]通救。《说文》引作救。[僝]音
zhuàn。马融说:“具也。”这句是说共工防救水灾,已具功绩。
(9)[静言]巧言。[庸]常。[违]邪僻。
(10)[象恭]貌似恭敬。[滔天]滔,漫。滔天,弥漫接天,形容气性高傲。
(11)[咨]嗟。[四岳]官名,主持四岳的祭祀,为诸侯之长。
(12)[汤汤]音 shāng,水大的样子。[割]通害。
(13)[荡荡]广大的样子。[怀]包围。[襄]上。
(14)[浩浩]水势远大的样子。[滔天]弥漫接天,形容波浪高大。
(15)[俾]使。[乂]治理。
(16)[鲧]音 gǔn。尧的大臣,夏禹的父亲。
(17)[咈]音 fù,违背。
(18)[方命]郑玄说:“方,放。谓放弃教命。”[圮]音 pǐ,毁坏。[族]族类。
(19)[异]举。[试可乃已]《尚书集注音疏》:“试、已,皆用也。言用之可乃用尔。”
(20)[钦]敬。
4
(1)[庸]用。
(2)[巽]通践,一作践。《礼记·中庸》“践其位”注:“践,犹升也。”
(3)[否]音 pǐ,鄙陋。[忝]辱。
(4)[明明]动宾结构,明察贤明的人。[扬]推举。[侧陋]疏远隐匿,指地位卑微的人。
(5)[师]众人。[锡]赐,这里指献言。
(6)[鳏]音 guān,疾苦的人。
(7)[俞]对。《史记·五帝本纪》作“然”。
(8)[瞽]瞎子。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瞍。
(9)[烝烝]厚美。
(10)[格]至。[奸]邪恶。
(11)[女]嫁女。[时]是,这人。
(12)[厥]其。[刑]法。[二女]尧的女儿娥皇、女英。
(13)[厘]命令。[妫]水名。[汭]音 ruì
,水湾。
(14)[嫔]妇,这里指为妇。
(15)[徽]美,善。[五典]五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
(16)[克]能够。[从]顺从。
(17)[纳]入。[百揆]揆度庶事之官。《蔡传》说:“犹周之冢宰。”
(18)[时叙]《经义述闻》:“时叙,犹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
(19)[宾]迎接宾客。
(20)[穆穆]容仪敬谨。
(21)[大麓]官名,主管山林。
(22)[格]来。
(23)[询]谋。
(24)[厎]定。
(25)[陟]升,登。
5
(1)[上日]善日,吉日。
(2)[终]《孔传》说:“终,谓尧终帝位之事。”[文祖]尧太祖的宗庙,古时政事在
宗庙举行。
(3)[在]察。[璇玑玉衡]北斗七星。《史记》:“北斗为玉衡。”玉衡是杓,璇玑是
魁。
(4)[齐]排列。[七政]七项政事,即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
祖。旧注解为日月五星,脱离经文,不可信。见《尚书易解》。
(5)[肆]遂,于是。[类]祭名。祭告继承帝位的事。
(6)[禋]音 yTn,祭名。《说文》:“禋,洁祀也。”[六宗]马融说:“天地四时也。”
(7)[望]祭山川之名。
(8)[辑]敛,收集。[五瑞]诸侯作为符信的五种玉。
(9)[既月乃日]月和日都用作动词,即择月择日。
(10)[觐]音 lì
n,朝见。[牧]官长。
(11)[班]通颁,分发。[后]君长。
(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祭天名。马融说:“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燔之。”
(14)[秩]次序。
(15)[东后]东方诸侯的君长。
(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定。
(17)[同]统一。[律]十二律,阴律六,阳律六。[度]丈尺。
[量]斗斛。[衡]斤两。
(18)[五礼]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之礼。[五玉]即上文所说的五瑞。拿着称瑞,陈列
称玉。[三帛]三种不同色的丝织品,用来垫玉。[二生]活羊羔和雁,卿大夫所执。[一死]
一只死野鸡,士所执。
(19)[如]而,连词。[五器]即上文所说的五瑞。
(20)[卒乃复]完毕后就归还。
(21)[朔]北。
(22)[格]到。[艺祖]即文祖。
(23)[特]公牛。
(24)[敷]普遍。
(25)[庸]功劳。
(26)[肇]正,指划定州界。
(27)[浚川]疏通河流。
(28)[象以典刑]刻画常用的刑罚。《尚书正读》说:“盖刻画墨、劓、剕、宫、大
辟之刑于器物,使民知所惩戒,如九鼎象物之比。”
(29)[流]流放。[宥]宽宥。
(30)[扑]槚楚,古代教官使用的打人工具。
(31)[眚]音 shěng,过错。[肆]遂,于是。
(32)[怙]依仗。[贼]借为“则”。
(33)[恤]谨慎。
(34)[幽州]地名,在北方边远地区。马融说:“幽州,北裔也。”
(35)[崇山]地名。马融说:“祟山,南裔也。”
(36)[三苗]古国名。[三危]地名。马融说:“三危,西裔也。”
(37)[殛]流放。[羽山]地名。马融说:“羽山,东裔也。”
6
(1)[殂落]死亡。
(2)[遏]停止。[密]静,静止。[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音乐,
泛指音乐。
(3)[格]至,到。
(4)[牧]州的行政长官。
(5)[柔]安。[能]善。[迩]近。
(6)[惇]厚。[允]信。[元]善。
(7)[难]拒绝。[任人]佞人,指奸邪的人。
(8)[奋]奋发。[庸]功,用功,努力。[熙]广,光大,[载]事。
(9)[宅]居。[百揆]官名。[亮]辅导。[采]事。[惠]助词。
[畴]谁。
(10)[司空]三公之一,掌管土地。
(11)[时]是,指百揆之职。[懋]勉力。
(12)[黎]众。[阻饥]困厄于饥。
(13)[后]主,主持。[稷]农官,主管播种百谷的事。
(14)[时]通莳,耕种。
(15)[五品]父、母、兄、弟、子。[逊]和顺。
(16)[司徒]三公之一,主管民政。
(17)[敷]布,施行。[五教]五品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8)[猾]扰乱。[夏]指中国。
(19)[寇]抢劫。[贼]杀人。[奸宄]犯法作乱,外部的叫做奸,内部的叫做宄。宄,
也作轨。
(20)[士]狱官之长。
(21)[服]用。
(22)[就]处所。
(23)[五流]五种流放。[宅]处所。
(24)[三居]三种处所。
(25)[明]明察。[允]信服。
(26)[若]善。[工]官名,马融说:“主百工之官。”
(27)[垂]人名。
(28)[共工]官名,治理百工之事。
(29)[殳斨、伯与]二人名。
(30)[谐]偕,一同。
(31)[上下]上指山,下指泽。
(32)[益]人名,即伯益。
(33)[虞]掌管山林之官。
(34)[朱虎、熊罴]二人名。
(35)[典]主持。[三礼]天事、地事、人事之礼。
(36)[伯夷]人名。
(37)[秩宗]官名,掌管次序尊卑之礼。
(38)[夙夜]早夜。[寅]敬。
(39)[直]正直。[清]清明。
(40)[夔、龙]二人名。
(41)[乐]乐官。
(42)[胄子]未成年的人。
(43)[栗]坚。
(44)[永]通咏。
(45)[夺]失去。
(46)[於]音 Wū,叹词。
(47)[拊]轻轻叩击。[石]石磬。
(48)[■]厌恶。[殄]贪残。
(49)[师]民众。
(50)[纳言]官名。
(51)[有]又,用于整数零数之间。
(52)[时]善。[亮]领导。[天功]大事。
(53)[黜]罢免。[陟]提升。[幽]昏庸。[明]贤明。
(54)[熙]兴。
(55)[北]别。
7
(1)[征]被征召。
(2)[庸]用。[三十]今文作二十,当从之。
(3)[陟方]巡狩。
皋陶谟
【说明】皋陶(gāoyáo),也写作咎繇,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谟,就是
谋。一次,帝舜朝见大臣,同他们讨论政事。皋陶和禹、禹和舜详细讨论了国家大计,史
官记录这次讨论的欢乐情况,写成本篇。举出部分来代替全体,所以名叫《皋陶谟》。
本篇分四大段。第一段记录了皋陶和禹的讨论,皋陶提出了慎身、知人、安民的重
要主张。第二段记录了舜和禹、皋陶的讨论,禹先提出注重民生的意见,又同禹讨论了做
君做臣的道理,又讨论了治理苗民的办法。第三段记录了讨论后奏乐和舞蹈的盛况。第四
段记录了舜和皋陶吟诗唱和的欢情。
本篇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政务会议记录,内容重要,很有文彩,十分可贵。晚出《孔
传》本分出“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篇,破坏了这篇记录的完整性,不可信从。
【译文】
1.查考往事。皋陶说:“诚实地履行那些德行,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同
心协力。”
禹曰:“是啊!怎样履行呢?”
皋陶说:“啊!要谨慎其身,自身的修养要坚持不懈。要使近亲宽厚顺
从,使贤人勉力辅佐,由近及远,完全在于从这里做起。”
禹听了这番精当的言论,拜谢说:“对呀!”
皋陶说:“啊!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还在于理解臣下,安定民心。”
禹说:“唉!都象这样,连尧帝都会认为困难了。理解臣下就显得明智,
能任人唯贤。安定民心就受人爱戴,百姓都会怀念他。能做到明智和受人爱
戴,怎么会担心驩兜?怎么会流放三苗?怎么会畏惧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
色的共工呢?”
皋陶说:“啊!检验人的行为大约有九种美德。检验了言论,如果那个
人有德,就告诉他说,可做点工作。”
禹问:“什么叫九德呢?”
皋陶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
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
又合宜,要明显地任用具有九德的好人啊!
“天天表现出三德,早晚认真努力于家的人,天天庄严地重视六德,辅
助政事于国的人,一同接受,普遍任用,使具有九德的人都担任官职,那么
在职的官员就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各位官员互相效法,他们都想处理好政
务,而且顺从君王,这样,各种工作都会办成。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
万端。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上天规定了人与
人之间的常法,要告诫人们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办法,把这
五者敦厚起来啊!上天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推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和庶人这五种礼制,要经常啊!君臣之间要同敬、同恭,和善相处啊!上天
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礼服表彰这五者啊!上
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处治五者啊!政务要
努力啊!要努力啊!
“上天的视听依从臣民的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臣民的赏罚。无意和民
意是相通的,要谨慎啊,有国土的君王!”
皋陶问:“我的话可以得到实行吗?”
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得到实行并且获得成功。”
皋陶说:“我并不懂得什么,我想赞扬佐助帝德啊!”
2.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吧。”禹拜谢说:“啊!君王,
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啊!究竟怎么样呢?”
禹说:“大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顶,漫没了丘陵,老百姓沉没
陷落在洪水里。我乘坐四种运载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同伯益
一起把新杀的鸟鲁肉送给百姓们。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
挖深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大河。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
鸟兽肉送给老百姓,让他们互通有无,调剂馀缺。于是,百姓们就安定下来
了,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了治理。”
皋陶说:“好啊!你的这番话真好啊。”
禹说:“啊!舜帝。你要诚实地对待你的在位的大臣。”
舜帝说:“是啊!”
禹说:“要安静你的心意,考虑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辅佐,只要
你行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依靠有德的人指导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会
再三用休美赐予你。”
舜帝说:“唉!靠大臣啊四邻啊!靠四邻啊大臣啊!”
禹说:“对呀!”
舜帝说:“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帮助百姓,你辅佐我。我想用力
治理好四方,你帮助我。我想显示古人衣服上的图象,用日、月、星辰、山、
龙、雉六种田形绘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
黑青相间的“己”字花纹绣在下裳上。用五种颜料明显地做成五种色彩不同
的衣服,你要做好。我要听六种乐律、五种声音、八类乐器的演奏,从声音
的哀乐考察治乱,取舍各方的意见,你要听清,我有过失,你就辅助我。你
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去议论。要敬重左右辅弼的近臣!至于一些愚蠢而又
喜欢谗毁、谄媚的人,如果不能明察做臣的道理,要用射侯之礼明确地教训
他们,用鞭打警戒他们,用刑书记录他们的罪过,要让他们共同上进!任用
官吏要根据他所进纳的言论,好的就称颂宣扬,正确的就进献上去以便采用,
否则就要惩罚他们。”
禹说:“好啊!舜帝,普天之下,至于海内的众民,各国的众贤,都是
您的臣子,您要善于举用他们。依据言论广泛地接纳他们,依据工作明确地
考察他们,用车马衣服酬劳他们。这样,谁敢不让贤,谁敢不恭敬地接受您
的命令?帝不善加分别,好的坏的混同不分,虽然天天进用人,也会劳而无
功。
“没有象丹朱那样傲慢的,只喜欢懒惰逸乐,只作戏谑,不论白天晚上
都不停止。洪水已经退了,他还要乘船游玩,又成群地在家里淫乱,因此不
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
四天就治水去了。后来,启生下来呱呱地啼哭,我顾不上慈爱他,只忙于考
虑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划定了五种服役地带,一直到五千里远的地方。每
一个州征集三万人,从九州到四海边境,每五个诸侯国设立一个长,各诸侯
长领导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顽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舜帝您要为这事忧虑
啊!”
舜帝说:“宣扬我们的德教,依时布置工役,三苗应该会顺从。皋陶正
敬重那些顺从的,对违抗的,正示以刑杀的图象警戒他们,三苗的事应当会
办好。”
3.夔说:“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先祖、先
父的灵魂降临了,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侯国君登上了庙堂互相揖
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
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演奏了九次以后,扮演凤凰
的舞队出来表演了。
夔说:“唉!我轻敲重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都跳起舞来,各位官
长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4.舜帝因此作歌。说:“勤劳天命,这样子就差不多了。”于是唱道:
“大臣欢悦啊,君王奋发啊,百事发达啊!”
皋陶跪拜叩头继续说:“要念念不忘啊!统率起兴办的事业,慎守你的
法度,要认真啊!经常考察你的成就,要认真啊!”于是继续作歌说:“君
王英明啊!大臣贤良啊!诸事安康啊!”又继续作歌说:“君王琐碎啊!大
臣懈怠啊!诸事荒废啊!”
舜帝拜谢说:“对啊!我们去认真干吧!”
【原文】
1.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1),谟明弼谐(2)。”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3),庶明励翼(4),迩可远,
在兹。”
禹拜昌言曰(5):“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6),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7),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8),能官人(9)。安民则
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10) ?”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11)。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12)。”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13),柔而立(14),愿而恭(15),乱而敬(16),扰而毅(17),
直而温(18),简而廉(19),刚而塞(20),强而义(21)。彰厥有常吉哉(22)!
“日宣三德(23),夙夜浚明有家(24);日严祗敬六德(25),亮采有邦(26)。
翕受敷施(27),九德咸事(28),俊乂在官(29)。百僚师师(30),百工惟时(31),抚
于五辰(32),庶绩其凝(33)。
“无教逸欲(34),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35)。无旷庶官(36),天工
(37) ,人其代之。天叙有典(38),敕我五典五惇哉(39)!天秩有礼(40),自我五
礼有庸哉(41)!同寅协恭和衷哉(42)!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43)!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哉(44)!政事懋哉懋哉(45)!
“天聪明(46),自我民聪明。天明畏(47),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48),敬
哉有土(49)!”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50)?”
禹曰:“俞!乃言厎可绩(51)。”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52)!”
2.帝曰:“来,禹!汝亦昌言(1)。”禹拜曰:“都(2)!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3)。”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4) ,下民昏垫(5)。予乘四载(6),随山刊木(7),暨益奏庶鲜食(8)。予决九川
距四海(9),浚畎浍距川(10)。暨稷播(11),奏庶艰食鲜食(12)。懋迁有无(13),
化居(14)。烝民乃粒(15),万邦作乂(16)。”皋陶曰:“俞!师汝昌言(17)。”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18)。”帝曰:“俞!”禹曰:“安汝止(19)
惟几惟康(20)。其弼直(21),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22),天其申命用休
(23) 。”
帝曰:“吁!臣哉邻哉(24)!邻哉臣哉!”
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25)。予欲左右有民(26),汝翼(27)。予欲宣力四
方(28),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29),日、月、星辰、山、龙、华虫(30),作会
(31) ;宗彝(32)、藻(33)、火、粉米(34)、黼(35)、黻(36)、絺绣(37),以五采彰施
于五色(38),作服(39),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40),在治忽(41),以出纳
五言(42),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43),退有后言(44)。钦四邻(45)!庶
顽谗说(46),若不在时(47),侯以明之(48),挞以记之(49),书用识哉(50),欲并
生哉(51)!工以纳言(52),时而扬之(53),格则承之庸之(54),否则威之(55)。”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56),至于海隅苍生(57),万邦黎献(58),共
惟帝臣,惟帝时举(59)。敷纳以言(60),明庶以功(61),车服以庸(62)。谁敢不
让,敢不敬应(63)?帝不时敷(64),同,日奏,罔功。
“无若丹朱傲(65),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66)。罔昼夜頟頟(67),罔水行
舟(68)。朋淫于家(69),用殄厥世(70)。予创若时(71),娶于涂山(72),辛壬癸甲
(73) 。启呱呱而泣(74),予弗子(75),惟荒度土功(76)。弼成五服(77),至于五千。
州十有二师(78),外薄四海(79),咸建五长(80),各迪有功(81)。苗顽弗即功(82),
帝其念哉!”
帝曰:“迪朕德(83),时乃功(84),惟叙(85)。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
惟明(86)。”
3.夔曰(1):“戛击鸣球(2)、搏拊(3)、琴、瑟,以咏(4)。”祖考来格(5),
虞宾在位(6),群后德让(7)。下管鼗鼓(8),合止柷敔(9),笙镛以间(10)。鸟兽
跄跄(11),《箫韶》九成(12),凤皇来仪(13)。
夔曰:“於(14)!予击石拊石(15),百兽率舞,庶尹允谐(16)。”
4.帝庸作歌(1)。曰:“敕天之命(2),惟时惟几(3)。”乃歌曰:“股肱喜
哉!元首起哉(4)!百工熙哉(5)!”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6):“念哉!率作兴
事(7),慎乃宪(8),钦哉!屡省乃成(9),钦哉!”乃赓载歌曰(10):“元首明
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11)!”又歌曰:“元首丛脞哉(12)!股肱惰哉!万
事堕哉(13)!”帝拜曰:“俞,往钦哉!”
【注释】
1
(1)[迪]行,履行。
(2)[弼]辅助,这里指辅佐大臣。[谐]和谐。
(3)[惇叙]惇,敦厚。叙,顺从。惇叙,使敦厚顺从。
(4)[励]勉励。[翼]辅助。
(5)[昌言]美言。
(6)[人]指官吏。
(7)[咸]都。[时]是,这样。
(8)[哲]明智。
(9)[官]任用。
(10)[孔]很。[壬]佞,巧言善媚。
(11)[亦]检验。详见《尚书易解》。[九德]九种德行,详见下文。
(12)[载]句首语气助词。[采采]采,事。采采,动宾结构,从事其事。就是说将要
试用他。
(13)[栗]坚栗。
(14)[柔]柔顺。[立]卓立,独立不流。
(15)[愿]谨厚。[恭]严恭,严肃恭敬。
(16)[乱]治。这里指治理的才能。[敬]敬谨,不傲慢。
(17)[扰]和顺。《孔传》:“扰,顺也。”[毅]刚毅。
(18)[直]正直,径直。[温]温和。
(19)[简]《孔疏》:“简者,宽大率略之名。”[廉]廉隅,方正。
(20)[刚]刚正。[塞]充实,性刚正而内充实。
(21)[强]坚强。[义]宜,合宜。
(22)[彰]明显。[常]祥。[常吉]祥善,指九德。
(23)[宣]显示,表现。
(24)[浚]恭敬。[明]勉力,努力。
(25)[严]通俨,矜持、庄重的样子。[祗]恭敬。
(26)[亮]辅助。[采]事务。[邦]国。
(27)[翕]合。[敷]普遍。[施]用。
(28)[咸]都。[事]从事,任职。
(29)[俊乂]马融说:“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
(30)[师师]互相效法。
(31)[百工]百官。[惟]思。[时]善。
(32)[五辰]北辰。北辰有五个星,因称五辰。北辰居天之中,所以借喻国君。详见
《尚书易解》。
(33)[凝]成功。
(34)[教]《释名》:“效也。”[逸欲]安逸贪欲。
(35)[一日二日]马融说:“犹日日也。”[万几]变化万端。
(36)[旷]空,空设。[庶官]众官。
(37)[天工]《汉书·律历志》作“天功”。谓天命的事。
(38)[叙]秩序,引申为规定。[典]常法。
(39)[敕]告诫。[五典]五种常法,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惇]敦厚。
(40)[秩]秩序,引申为规定。
(41)[自]用,遵循。[五礼]郑玄说:“五礼:天子也,诸侯也,卿大夫也,士也,
庶民也。”[庸]经常。
(42)[寅]恭敬。[协]和谐,协同一致。[衷]善。
(43)[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礼服。[章]显扬。
(44)[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用]施行。
(45)[懋]勤勉,努力。
(46)[聪]听,指听取意见。[明]视,指观察问题。
(47)[明畏]明,表彰。畏,惩治。《蔡传》说:“明者显其善,畏者威其恶。”
(48)[达]通。[上下]上天和下民。
(49)[有土]有土地的君王。
(50)[惠]句中助词。[厎]致,达到。
(51)[绩]成功。
(52)[曰]语中助词。[赞赞]连言赞赞,模仿其语气。[襄]辅佐。
2
(1)[昌言]美言。
(2)[都]叹词,表赞美。
(3)[孜孜]勤敏,努力不懈。
(4)[怀]包围。[襄]上。
(5)[昏垫]沉没陷落。郑玄说:“昏,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民有没陷之
害。”
(6)[四载]四种运载工具,车船之类。
(7)[随]顺着。[刊]砍斫,用刀斧砍伐树木作为路标。
(8)[暨]和、同。[奏]进。[庶]众。[鲜]新杀的鸟兽。
(9)[决]疏通。[九川]九州之川。[距]至,到。
(10)[浚]深深疏通。[畎浍]音 quǎnkuài,田间的水沟。
(11)[播]播种。
(12)[艰食]马融说:“根生之食,谓百谷。”
(13)[懋]通贸,贸迁,即贸易。贸迁有无,是说调有余补不足。
(14)[化居]《史记·夏本纪》作“徙居”,迁移居积的货物。
(15)[粒]王引之读为立,定的意思。《史记·夏本纪》作定。
(16)[作]开始。王引之说:“作之言乍,乍者始也。作与乃相对成文。”
[乂]治理。
(17)[师]当作斯,代词。《史记·夏本纪》作此。江声说。
(18)[在位]在位大臣。
(19)[安汝止]《正义》说:“止,谓心之所止。”安汝止,是说安你的心。
(20)[惟]思。[幾]危险。[康]安康。
(21)[弼]辅佐。[直]正直。
(22)[徯]音 xí
,等待。[志]德,指有德的人。[昭]通诏,指导。
(23)[其]将。[申]重复。[休]休美。
(24)[邻]四邻。最亲近的大臣。
(25)[股肱]指足和手。
(26)[有]助词。
(27)[翼]辅佐。
(28)[宣]用。
(29)[观]示,显示。[象]衣服上的图象。
(30)[华虫]郑玄说为五色之虫,孔颖达说为雉。
(31)[会]马郑本作“绘”。绘,画。
(32)[宗彝]宗庙彝器。它的上面刻有虎形,因此用它来指虎。
(33)[藻]水草。
(34)[粉米]白米。
(35)[黼]音 fǔ,黑白相间象斧形的花纹。
(36)[黻]音 fú,黑青相间象两个“己”字相背的花纹。
(37)[絺]音 chí
。郑玄说:“絺读为黹。黹,紩也。”紩,缝的意思。絺绣,缝以为绣。
(38)[五采]五种颜料。[彰]明显。[于]《经传释词》说:“于,犹为也。”
(39)[作服]做成五个等级的礼服。
(40)[六律]古代有十二乐律,阴六为吕,阳六为律。[五声]宫、商、角、徵、羽。[八
音]八种乐器。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41)[在]察。[治忽]治乱。
(42)[出纳]进退。[五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言论。
(43)[无]不要。[面从]当面听从。
(44)[后言]背后议论。
(45)[四邻]郑玄说:“左辅、右弼、前疑、后丞。”都是天子身边的亲近大臣。
(46)[庶]众。[顽]愚。[谗]喜说人之恶。
(47)[在]察。[时]是。代词,指股肱耳目之义。
(48)[侯以明之]侯,箭靶,这里指用箭射靶。明,勉。古代不贤的人不能参加射侯,
所以射侯之礼可以勉励人。
(49)[挞]扑打。[记]孙诒让读为“誋”,《说文》:“誋,诫也。”
(50)[识]音 Zhì
,记。
(51)[生]上进。《说文》:“生,进也。”
(52)[工]官。[纳]采纳。
(53)[时]善。[扬]宣扬。
(54)[格]正。[承]进。[庸]用。
(55)[威]惩罚。
(56)[光]广。
(57)[隅]边隅。[苍生]百姓。
(58)[黎]众。[献]贤。
(59)[时]善。
(60)[敷]遍。
(61)[庶]章太炎读为度,考察。
(62)[庸]劳,功劳。
(63)[应]应承。
(64)[时]善。[敷]分别。
(65)[若]如。[丹朱]尧的儿子。
(66)[虐]通谑,戏谑。
(67)[罔]无论。[頟頟]音 è。《孔传》:“頟頟,肆恶无休息。”
(68)[罔水行舟]洪水已平,犹乘舟遨游。
(69)[明]群。
(70)[用]因此。[殄]灭绝。[世]父子相继。
(71)[创]伤。[时]是,代词。
(72)[涂山]国名。
(73)[辛壬癸甲]从辛日到甲日,共四天。
(74)[启]禹的儿子。《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
(75)[子]爱。见《礼记·中庸》郑注。
(76)[荒]通忙。孙星衍说。[度]考虑。[土功]治理水土的事。
(77)[弼]《尔雅·释诂》:“重也。”[成]定。见《吴语》韦昭注。[五服]指甸服、
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78)[师]二千五百人。
(79)[簿]靠近。
(80)[咸]都。[五长]五国之长。《礼记·王制》:“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81)[迪]领导。[功]工作。
(82)[苗]三苗,我国古代的部族。[顽]顽凶。[即功]接受工作。
(83)[迪]开导、教导。
(84)[时]依时。
(85)[惟]宜。[叙]顺从。
(86)[象刑]在器物上刻画刑罚的图象,以示警戒。[惟]宜。[明]成。
3
(1)[夔]音 kuí
。人名,舜的乐官。
(2)[戛]音 jiá。敲击。[鸣球]玉磬。
(3)[搏拊]一种打击乐器。
(4)[咏]演唱诗歌。
(5)[祖考]祖考之神。[格]至,降临。
(6)[虞宾]虞舜的宾客,指前代帝王的后裔来作舜的宾客。
(7)[群后]众诸侯之君。[德]《说文》:“升也。”升堂。[让]揖让。宾主相见时的
一种礼仪。
(8)[下]堂下。郑玄说:“已上皆宗庙堂上之乐所感也。下管以下言舜庙堂下之乐,
故言下也。”[管]管乐。[鼗]音 táo。一种小鼓。
(9)[合止]合乐和止乐。[柷]音 Zhù。一种打击乐器,乐曲开始时,先击它。[敔]音
yǔ。一种打击乐器,乐曲结束时击它。
(10)[笙]一种管乐器。[镛]大钟。
(11)[跄跄]跳动。指扮演飞禽走兽的跄跄而舞。
(12)[箫韶]舜时的乐曲名。[九成]郑玄说:“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
若乐九变,人鬼可得而礼。”意思是演奏乐曲,每曲一终,要变更九次才结束。
(13)[凤皇来仪]扮演凤皇的舞队出来跳舞。
(14)[於]音 Wū,叹词。
(15)[石]石磬。[拊]轻轻地击。
(16)[庶]众。[尹]正,官长。[允]进,见《尚书易解》。[谐]通偕,偕同。
4
(1)[庸]因,因此。
(2)[敕]劳,勤劳。
(3)[时]是,代词。[几]将近,接近。见《尚书易解》。
(4)[起]兴起,奋发。
(5)[工]功,事。[熙]兴盛。
(6)[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拱合齐心,俯首到手。[稽首]古代的
最敬跪拜礼。双膝下跪,叩头到地。[飏]《史记·夏本纪》作扬,继续。
(7)[率]统率。
(8)[乃]你的。[宪]法度。
(9)[省]音 xǐng,省察。
(10)[赓]继续。
(11)[康]安。
(12)[丛脞]细碎,烦琐。
(13)[堕]坏。
禹贡
【说明】禹,又称大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贡,功也。见《周礼·大
宰》注和《广雅·释言》。《说文》说:“贡,献功也。”禹贡,就是禹的功绩。《史记·五
帝本纪》说:“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
其宜。”《史记·匈奴传》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可见尧舜的时
候,禹的功劳最大。洪水平定以后,万民安居乐业,深深怀念尧舜的德泽和大禹的功绩,
史官写了这篇文章,表扬大禹的功勋,名叫《禹贡》。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记录大禹治理九州的功绩。第二段记录大禹治理山水的功绩。
第三段记录大禹统一中国的功绩。组织得很严密,很有条理,是古代记叙文的典范作品。
本篇是我国最早最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历来受到重视。后来的《汉书·地理志》和
《水经注》等,都受了它的影响。研究它的著作很多,胡渭的《禹贡锥指》最完善,最闳
博。
【译文】
1.1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
界域。
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太原治理好了以
后,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
的漳水。这州的土是白壤,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这里的田地是
第五等。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也已治理了。岛夷的人用皮
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
1.2 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经
成了湖泽,澭水和沮水会合流进了雷夏泽。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
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这里的土质又黑又肥,这里的草是茂盛
的,这里的树是修长的。这里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
年才与其它八个州相同。这里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用竹筐装着的彩绸。进
贡的物品从济水、漯水乘船到黄河。
1.3 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
了。这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这里的田是第三等,赋
税是第四等。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
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这里进贡的物品是
用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从汶水通到济水。
1.4 黄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后,蒙山、羽
山一带已经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经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这
里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这里的田是第二等,赋
税是第五等。进贡的物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
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用筐子装着的
黑色的细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从淮河、泗水,到达与济水相通的荷泽。
1.5 淮河与黄海之间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集了深水,南方各岛可以安
居。三条江水已经流入大海,震泽也获得了安定小竹和大竹已经遍布各地,
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田是第九等,赋
是第七等,杂出第六等。进贡的物品是金、银、铜、美玉、美石、小竹、大
竹、象牙、犀皮、鸟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东南沿海各岛的人穿着草编的
衣服。这一带把贝锦放在筐子里,把橘柚包起来作为贡品。这些贡品沿着长
江、黄海到达淮河、泗水。
1.6 荆山与衡山的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象诸侯朝见天子一样奔向海
洋,洞庭湖的水系大定了,沱水、潜水疏通以后,云梦泽一带可以耕作了。
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这里的田是第八等,赋是第三等。这里的贡物是羽毛、
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银、铜,椿树、柘树、桧树、柏树,粗磨石、细
磨石、造箭镞的石头、丹砂和细长的竹子、楛木。三个诸侯国进贡他们的名
产,包裹好了的杨梅、菁茅,装在筐子里的彩色丝绸和一串串的珍珠。九江
进贡大龟。这些贡品从长江、沱水、潜水、汉水到达汉水上游,改走陆路到
洛水,再到南河。
1.7 荆山、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瀍水和涧水都已流入洛水,又流入
黄河,荥波泽已经停聚了大量的积水。疏通了菏泽,并在孟猪泽筑起了堤防。
这里的土是柔软的壤土,低地的土是肥沃的黑色硬土。这里的田是第四等,
赋税是第二等,杂出第一等。这里的贡物是漆、麻、细葛、纻麻,用篚装的
绸和细绵,又进贡治玉磬的石头。进贡的船只从洛水到达黄河。
1.8 华山南部到怒江之间是梁州:岷山、嶓冢山治理以后,沱水、潜水
也已经疏通了。峨嵋山、蒙山治理后,和夷一带也取得了治理的功效。这里
的土是疏松的黑土,这里的田是第七等,赋税是第八等,还杂出第七等和第
九等。这里的贡物是美玉、铁、银、刚铁、作箭镞的石头、磬、熊、马熊、
狐狸、野猫。织皮和西倾山的贡物沿着桓水而来。进贡的船只行于潜水,然
后离船上岸陆行,再进入沔水,进到渭水,最后横渡渭水到达黄河。
1.9 黑水到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泾河流入渭河之湾,
漆沮水已经会合洛水流入黄河,沣水也向北流同渭河会合。荆山、岐山治理
以后,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都得到了治理。原隰的治理取得了成绩,
至于猪野泽也得到了治理。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就安定了。这里的土
是黄色的,这里的田是第一等,赋税是第六等。这里的贡物是美玉、美石和
珠宝。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到达龙门、西河,与从渭河逆流而
上的船只会合在渭河以北。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座山下,
西戎各族就安定顺从了。
2.1 开通了岍山和岐山的道路,到达荆山,越过黄河。又开通壶口山、
雷首山,到达太岳山。又开通厎柱山、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又开通太行山、
恒山,到达碣石山,从这里进入渤海。
开通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又开通熊耳山、外方山、
桐柏山,到达陪尾山。
开通嶓冢山到达荆山。开通内方山到达大别山。开通岷山的南面到达衡
山,过洞庭湖到达庐山。
2.2 疏通弱水到合黎山,下游流到沙漠。
疏通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
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的北面;再向
东到达厎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过洛水与黄河会合的地方,到达
大分伾山;然后向北经过降水,到达大陆泽;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会
合成一条逆河,流进大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又向东流,成为沧浪水;经
过三澨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进长江。向东,来汇的水叫彭蠡泽;向东,
称为北江,流进大海。
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又向东到达澧
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向东斜行向北,与淮河会合;向东称为中江,
流进大海。
疏导沇水,向东流就称为济水,流入黄河,河水溢出成为荥泽;又从定
陶的北面向东流,再向东到达菏泽县;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转
向东,流进大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向东流进大海。
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又
向东经过漆沮水,流入黄河。
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沣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
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
3.九州由此统一了:四方的土地都已经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伐木修
路可以通行了,九条河流都疏通了水源,九个湖泽都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
进贡的道路都畅通无阻了。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
要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慎重征取财物赋税,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
定它。中央之国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侯,敬重以德行为先,又不违抗我的措
施的贤人。
国都以外五百里叫做甸服。离国都最近的一百里缴纳连秆的禾;二百里
的,缴纳禾穗;三百里的,缴纳带稃的谷;四百里的,缴纳粗米;五百里的
缴纳精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是侯服。离甸服最近的一百里替天子服差役;二百里的,
担任国家的差役;三百里的,担任侦察工作。
侯服以外五百里是绥服。三百里的,考虑推行天子的政教;二百里的,
奋扬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三百里的,要和平相处;二百里的,要遵守王
法。
要服以外五百里是荒服。三百里的,维持隶属关系;二百里的,进贡与
否流动不定。
东方进至大海,西方到达沙漠,北方、南方连同声教都到达外族居住的
地方。
于是禹被赐给玄色的美玉,表示大功告成了。
【原文】
1.1 禹敷土(1),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2)。
冀州(3);既载壶口(4),治梁及岐(5)。既修太原(6),至于岳阳(7)。覃怀
厎绩(8),至于衡漳(9)。厥土惟白壤(10),厥赋惟上上(11),错(12),厥田惟中
中。恒、卫既从(13),大陆既作(14)。岛夷皮服(15),夹右碣石入于河(16)。
1.2 济、河惟兗州(1):九河既道(2),雷夏既泽(3),澭、沮会同(4)。桑土
既蚕(5),是降丘宅土(6)。厥土黑坟(7),厥草惟繇(8),厥木惟条(9)。厥土惟
中下,厥赋贞(10),作十有三载乃同(11)。厥贡漆丝(12),厥篚织文(13)。浮于
济、漯,达于河(14)。
1.3 海、岱惟青州(1):嵎夷既略(2),潍、淄其道(3)。厥土白坟,海滨广
斥(4)。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5),海物惟错(6)。岱畎丝、枲、
铅、松、怪石(7)。莱夷作牧(8)。厥篚檿丝(9)。浮于汶(10),达于济。
1.4 海、岱及淮惟徐州(1):淮、沂其乂(2),蒙、羽其艺(3),大野既猪(4),
东原厎平(5)。厥土赤埴坟(6),草木渐包(7)。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
土五色(8),羽畎夏翟(9),峄阳孤桐(10),泗滨浮磬(11),淮夷 珠暨鱼(12)。
厥篚玄纤缟(13)。浮于淮、泗,达于河(14)。
1.5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1),阳鸟攸居(2)。三江既入(3),震泽厎定
(4) 。筿簜既敷(5),厥草惟夭(6),厥木惟乔(7)。厥土惟涂泥(8)。厥田惟下下,
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9),瑶、琨、筿、簜、齿、革、羽、毛惟木
(10) 。岛夷卉服(11)。厥篚织贝(12),厥包橘柚(13),锡贡(14)。沿于江、海,达
于淮、泗。
1.6 荆及衡阳惟荆州(1):江、汉朝宗于海(2),九江孔殷(3),沱、潜既道
(4) ,云土、梦作乂(5)。厥土惟涂泥(6),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
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7),砺、砥、砮、丹惟箘、楛(8)。三邦厎
贡厥名(9),包匦菁茅(10),厥篚玄纁玑组(11),九江纳锡大龟(12)。浮于江、
沱、潜、汉,逾于洛(13),至于南河(14)。
1.7 荆、河惟豫州(1):伊、洛、瀍、涧既入于河(2),荥波既猪(3)。导菏
泽(4),被孟猪(5)。厥土惟壤,下土坟垆(6)。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
漆、枲、絺、纻(7),厥篚纤、纩(8),锡贡磬错(9)。浮于洛,达于河。
1.8 华阳、黑水惟梁州(1):岷、嶓既艺(2),沱、潜既道。蔡、蒙旅平(3),
和夷厎绩(4)。厥土青黎(5),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6)。厥贡璆、铁、
银、镂、砮、磬、熊、罴、狐、狸(7)。织皮、西倾因桓是来(8)。浮于潜,逾
于沔(9),入于渭,乱于河(10)。
1.9 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2),泾属渭汭(3),漆沮既从(4),沣
水攸同(5)。荆、岐既旅(6),终南、沣物,至于鸟鼠(7)。原隰厎绩(8),至于猪
野(9)。三危既宅(10),三苗丕叙(11)。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厥贡惟球、琳、琅玕(12)。浮于积石(13),至于龙门、西河(14),会于渭汭。织
皮昆仑、析支、渠搜(15),西戎即叙(16)。
2.1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1),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2)。厎柱、
析城至于王屋(3)。太行、恒山至于碣石(4),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5)。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6)。
导嶓冢至于荆山(7)。内方至于大别(8)。岷山之阳至于衡山(9),过九江至
于敷浅原(10)。
2.2 导弱水至于合黎(1),馀波入于流沙(2)。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3);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4);
东过洛汭,至于大伾(5);北过降水(6),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7),同为
逆河(8),入于海。
嶓冢导漾(9),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10);过三澨(11),至于大别,
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12),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13);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14);东迆北
(15) ,会于汇(16);东为中江(17),入于海。
导沇水(18),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19);东出于陶丘北(20),又东至
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21),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22),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3·九州攸同:四隩既宅(1),九山刊旅(2),九川涤源(3),九泽既陂(4),
四海会同(5)。六府孔修(6),庶土交正(7),厎慎财赋(8),咸则三壤成赋(9)。
中邦锡土、姓(10),祗台德先(11),不距朕行(12)。
五百里甸服(13)。百里赋纳总(14),二百里纳銍(15),三百里纳秸服(16),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17)。百里采(18),二百里男邦(19),三百里诸侯(20)。
五百里绥服(21)。三百里揆文教(22),二百里奋武卫(23)。
五百里要服(24)。三百里夷(25),二百里蔡(26)。
五百里荒服(27)。三百里蛮(28),二百里流(29)。
东渐于海(30),西被于流沙(31),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32)。
禹锡玄圭(33),告厥成功。
【注释】
1.1
(1)[敷]分,马融说。[敷土]分别九州的土地。
(2)[随]行走。[刊]砍伐。[奠]定。以山川定界域。
(3)[冀州]郑玄说:“两河间曰冀州。”在今山西与河北西部。尧时的政治中心。
(4)[载]事,施工。[壶口]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南。
(5)[梁]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西。[岐]通歧,山的支脉。日本人所写《史记》残卷
作歧。
(6)[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汾水上游。
(7)[岳阳]《水经·汾水注》:“《禹贡》所谓岳阳,即霍太山。”霍太山即太岳山,
在今山西霍县东,汾水所经之地。阳,山的南面。
(8)[覃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厎]致,获得。[绩]功绩。
(9)[衡]通横。《孔传》说:“漳水横流入河。”所以说横漳。漳水在覃怀之北。
(10)[厥]其,指冀州。[惟]为。[壤]柔土。
(11)[赋]赋税。[上上]《禹贡》将赋税和土质分为九等,上上是第一等。
(12)[错]杂。杂出第二。
(13)[恒]滱水。[卫]滹沱河。[从]顺着河道。
(14)[大陆]泽名,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北。[作]治理。
(15)[岛夷]住在海上的东方民族。
(16)[夹]近,接近。[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抚宁、昌黎二县。
1.2
(1)[济]水名。源出河南济源县,汉代在今河南武陟县流入黄河,又向南溢出,流向
山东,与黄河平行入海。[兖州]今河北、山东境。
(2)[九河]黄河流到兖州,分为九条河。郑玄说:“九河之名:徒骇、太史、马颊、
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道]疏导。
(3)[雷夏]泽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4)[澭]黄河的支流,已湮灭。[沮]澭河的支流,也湮灭了。[会同]会合流入雷夏泽。
(5)[桑土]郑玄说:“其地尤宜蚕桑,因以名之。”[蚕]养蚕。
(6)[是降丘宅土]是,于是。降,下。宅,居。
(7)[坟]马融说:“有膏肥也。”
(8)[繇]音 yáo,茂盛。
(9)[条]长。
(10)[贞]《孔疏》说:“贞即下下,为第九也。”
(11)[乃同]才与其它八州相同。
(12)[漆丝]《孔传》:“地宜漆林,又宜养蚕。”
(13)[厥篚织文]篚,竹器。《孔传》说:“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14)[漯]音 tà,水名,黄河的支流。
1.3
(1)[海]今渤海。[岱]泰山。[青州]今山东半岛。
(2)[嵎夷]地名。[略]治。
(3)[潍、淄]二水名,在今山东。[道]疏通。
(4)[斥]郑玄说:“斥谓地碱卤。”《说文》:“卤,碱地。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
卤。”
(5)[絺]细葛布。
(6)[错]《孔传》说:“杂,非一种。”
(7)[畎]山谷。[枲]音 xǐ,不结子的大麻。[铅]锡。
(8)[莱夷作牧]《孔传》:“莱夷,地名,可以放牧。”胡渭说:“今莱州、登州二
府皆禹贡莱夷之地。”
(9)[檿]山桑,柞树。
(10)[汶]水名。在今山东。
1.4
(1)[海]指黄海。[淮]淮河。[徐州]今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
(2)[沂]沂水,在山东。[乂]治。
(3)[蒙]山名,在山东蒙阴县西南。[羽]羽山,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南。[艺]种植。
(4)[大野]巨野泽,在山东巨野县。[猪]潴,水停聚的地方。
(5)[东原]今山东东平县地,在汶水济水之间。[厎]致,得到。[平]治理。
(6)[埴]《孔传》说:“土粘曰埴。”
(7)[渐包]滋长而丛生。又写作浙苞。
(8)[土五色]五色土,《孔传》说:“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
之。”
(9)[羽]羽山。[畎]山谷。[夏]大。[翟]音 dí
,山雉,羽毛可作装饰品。
(10)[峄]峄山,在江苏邳县境。[阳]山的南面。[孤桐]特生的桐木。
(11)[泗]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下流入淮河。[浮磬]一种可以作磬的石头。
(12)[ 珠] 蚌所产之珠。
(13)[玄]黑色。[纤]细缯,绸。[缟]白缯,绢。
(14)[达于河]金履祥说:“达于河,《古文尚书》作达于菏。《说文》引《书》亦
作菏。今俗本误作河耳。菏泽水与济水相通。”
1.5
(1)[彭蠡]今鄱阳湖。[猪]潴,水停聚。
(2)[阳鸟]曾运乾说:“鸟当读为岛,《说文》所谓‘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
是也。本经皆假鸟为之。岛夷皮服、岛夷卉服,古今文本皆作鸟。……阳岛,即扬州附近
海岸各岛。大者则台湾、海南是也。云阳岛者,南方阳位也。”
(3)[三江]岷江、汉水与彭蠡。郑玄说:“三江,左合汉为北江,会彭蠡为南江,岷
江居其中则为中江。”[入]入海。
(4)[震泽]江苏太湖。[厎定]获得安定。
(5)[筿]音 xiào,小竹。[簜]音 dàng,大竹。
(6)[夭]茂盛。
(7)[乔]高大。
(8)[涂泥]潮湿的泥土。
(9)[金三品]王肃说:“金、银、铜也。”
(10)[瑶]美玉。[琨]美石。[齿]象牙。[革]犀皮。[羽]鸟羽。[毛]旄牛尾。[惟]与,
和。《经传释词》:“惟,犹与也,及也。”
(11)[岛夷]沿海各岛的人。[卉服]草服,蓑衣草笠之属。
(12)[织贝]贝锦。
(13)[包]包裹。
(14)[锡贡]黄式三曰:“锡亦贡也。”
1.6
(1)[荆]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衡]山名,在今湖南衡山县。
(2)[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夏天朝见叫宗。这里比喻长江汉水归向大
海。
(3)[九江]《蔡传》说:“九江,即今之洞庭也。”[孔]大。[殷]定。
(4)[沱、潜]沱水,长江的支流,在今湖北枝江县。潜水,汉水的支流,在今湖北潜
江县。
(5)[云土、梦]即云梦,二泽名。杜预注《左传》说:“江南为云,江北为梦。”[作]
指耕作。[乂]治理。
(6)[毛]通旄,旄牛尾。[惟]与。
(7)[杶]音 chūn,椿树。[榦]柘木,可做弓。[栝]音 guǒ,桧树。
(8)[砺]粗磨刀石。[砥]细磨刀石。[砮]石制的箭镞。[丹]丹砂。[箘簵]《孔传》说:
“美竹。”[楛]木名,可作箭杆。
(9)[三邦]《孔传》说近泽三国。[名]名产。
(10)[包]包裹。[匦]音 guǐ,杨梅。[菁茅]《管子·轻重篇》:“江淮之间,一茅
三脊,名曰菁茅。”
(11)[玄]赤黑色。[纁]黄赤色。玄纁,指采色丝绸。[玑组]玑,不圆的珠。组,丝
带。玑组,珍珠串。
(12)[纳]入。[锡]赐,贡献。
(13)[逾]越。舍舟陆行叫逾。
(14)[南河]颜师古说:“在冀州南。”指洛阳巩县一带的河。
1.7
(1)[荆]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
(2)[伊]水名,源出今河南卢氏县。[洛]水名,源出今陕西洛南县。[瀍]水名,源出
今河南孟津县。[涧]水名,源山今河南渑池县。
(3)[荥波]即荥播,泽名,在今河南荥阳县境。[猪]潴,聚水。
(4)[导]通道,疏通。[菏泽]在今山东定陶县。
(5)[被]读为陂,修筑堤坊。见《尚书易解》。[孟猪]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6)[垆]黑刚土。
(7)[纻]苎麻。
(8)[纩]细绵。
(9)[磬错]治玉磬的石头。
1.8
(1)[华]华山。[黑水]众说不一,陈澧认为是怒江。
(2)[岷]岷山,在四川北部。[嶓]嶓冢山,在陕西宁强县西北。[艺]治。
(3)[蔡]峨嵋山,见《禹贡锥指》。[蒙]山名,在今四川雅安北。[旅]治。
(4)[和]水名,胡渭认为是涐水,即今大渡河。
(5)[青]黑。[黎]疏散。
(6)[三错]《孔传》说:“杂出第七第九三等。”
(7)[璆]音 qiú,同球,美玉。[镂]刚铁。
(8)[织皮]西戎之国。[西倾]山名,在甘肃青海交界处。[桓]桓水,即白水,今名白
龙江。
(9)[沔]汉水的上游。
(10)[乱]横渡。
1.9
(1)[西河]冀州西边的黄河。
(2)[弱水]又叫张掖河。西流入居延海。
(3)[泾、渭]都是陕西的大河。泾水流入渭水处叫渭汭。[属]注入。
(4)[漆沮]即洛水,漆沮流入洛水,所以洛水又叫漆沮。
(5)[沣水]流入渭河。[同]会合。
(6)[荆]荆山,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南,与湖北的荆山不同。[岐]岐山,在今陕西岐山
县东北。[旅]治理。
(7)[终南]今称秦岭。[惇物]太白山。[鸟鼠]山名,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
(8)[原隰]指邠地,今之邠县和旬邑县。
(9)[猪野]泽名,在今甘肃民勤县。
(10)[三危]山名。郑玄说:“三危山在鸟鼠西,南当岷山。”
(11)[三苗]《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迁三苗于三危。”[叙]顺。
(12)[球]美玉。[琳]美石。[琅玕]似珠之玉。
(13)[积石]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
(14)[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东北。
(15)[析支]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渠搜]山名。
(16)[西戎]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总称。[即]就。
2.1
(1)[导]通道,开通道路。[岍]山名,在今陕西陇县。[岐]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
[荆]荆山,在今陕西富平。
(2)[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雷首]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太岳]霍太山。
(3)[厎柱]即三门山,在今山西平陆县。[析城]山名,在今山西阳城县。[王屋]山名,
在今山西垣曲县。
(4)[太行]山名,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古称
北岳。[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抚宁二县交界处。
(5)[朱圉]山名,在今甘肃甘谷县。[太华]即华山,古称西岳。
(6)[熊耳]山名,在今河南卢氏县。[外方]即嵩山,古称中岳。[桐柏]山名,在今河
南桐柏县。[陪尾]山名,在今湖北安陆县。
(7)[嶓冢]山名,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
(8)[内方]山名,在今湖北钟祥县西南。[大别]即大别山。
(9)[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古称南岳。
(10)[九江]洞庭湖。[敷浅原]庐山,曾运乾说。
2.2
(1)[导]疏导。[合黎]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张掖、高台、酒泉之北。
(2)[馀波]下游。[流沙]郑玄引《地理志》说:“流沙在居延西北,名居延泽。”流
沙指居延泽一带的沙漠。
(3)[华阴]华山的北面。
(4)[孟津]今河南孟津县。
(5)[大伾]山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
(6)[降水]指漳、洚合流的漳水,在今河北曲周肥乡间进入黄河。
(7)[播]分布。[九河]指兖州之九河。
(8)[同为逆河]同,合。下游又合而名为逆河。
(9)[漾]汉水上游。
(10)[沧浪]即汉水。
(11)[三澨]澨音 shì
。郑玄说:“水名,在江夏竟陵界。”竟陵,今之钟祥。
(12)[北江]即汉水。
(13)[沱]长江的支流。
(14)[东陵]旧注认为是汉代卢江郡金兰县西北的东陵乡。
(15)[迆]音 yi,水斜流着。
(16)[汇]曾运乾说:“汇为淮之假借字……江淮本通。”
(17)[中江]指岷江。
(18)[沇]水名。济水的上游。
(19)[溢]水动荡奔突而出。[荥]荥泽,汉代已成平地。
(20)[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
(21)[东会于泗沂]沂水流入泗水,泗水流入淮河。淮河在今江苏阜宁县东入海。
(22)[鸟鼠同穴]山名,即鸟鼠山。
3
(1)[隩]音 ào。可以定居的地方。[宅]居住。
(2)[九山]上文所举的九条山脉。[刊]削除。[旅]道。
(3)[九川]上文所举的九条河流。[涤源]疏通水源。
(4)[九泽]上文所举的九个湖泽。[陂]修筑堤坊。
(5)[四海]《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会同]会同京师,
指进贡的道路畅通了。
(6)[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孔]很。[修]治理。
(7)[交]《孔传》:“俱也。”[正]征。
(8)[厎]定,规定。
(9)[则]准则。[三壤]上中下三等土壤。[成]定。
(10)[中邦]中央之国,指天子之邦。[锡]赐。
(11)[祗]敬。[台]音 yí
,以。于省吾说。
(12)[不距朕行]郑玄说:“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
(13)[甸服]古代在天子领地外围,每五百里为一服役地带,按远近分为甸服、侯服、
绥服、要服、荒服。胡渭说:“五千里内皆供王事,故通谓之服,而甸服则主为天子治田
出谷者也。”
(14)[纳]交纳。[总]指禾的总体。
(15)[銍]《孔疏》说:“铚谓禾穗也。”
(16)[秸服]带稃的谷。
(17)[侯服]江声说:“侯之言候,候顺逆,兼司候王命。”
(18)[采]事,指替天子服差役。
(19)[男邦]男,任。男邦,担任国家的差事。
(20)[诸侯]《孔传》说:“同为王者斥候。”《孔疏》说:“斥候,谓检行险阻,
伺候盗贼。”
(21)[绥服]《孔传》说:“安服王者之政教。”指替天子做安抚的事。
(22)[揆文教]《孔传》说:“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23)[奋武卫]奋扬武威保卫王者。
(24)[要服]要,约。接受王者约束而服事之,叫要服。
(25)[夷]平,谓相约和平相处。
(26)[蔡]法,谓相约遵守王法。
(27)[荒服]荒,远。替天子守边远之区叫荒服。
(28)[蛮]郑玄说:蛮者,听从其俗,羁縻其人耳,故云蛮。蛮之言缗也。”意思是
维持隶属关系。
(29)[流]郑玄说:“流谓夷狄流移,或贡或不。”意思是贡否不定。
(30)[渐]入。
(31)[被]及,到。
(32)[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九字一句,谓北方南方和声教皆止于夷狄之区。见《尚
书易解》。
(33)[锡]赐,被赐。[玄圭]玄色的瑞玉。
甘誓
【说明】甘,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据《史记·夏
本纪》记载,大禹十年,东巡狩,死在会稽,政权交给了益。三年以后,益又把政权让给
禹的儿子启。启很贤明,受到诸侯的拥护,于是继承了帝位,称夏后帝启。夏的同姓诸侯
有扈氏不服。夏启举兵讨伐它,在甘地大战。战前,夏启誓师告诫六军将士。史官记录了
启的告辞,写成《甘誓》。
《淮南子·齐俗训》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说:“有扈氏,夏启之庶
兄也,以尧舜传贤,禹独传子,故伐启。启亡之。”高诱揭示了新旧制度之争是这次战争
的真正原因。
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讨伐的缘由。第二段宣布赏罚的办法。
【译文】
1.将在甘这个地方进行大战,夏王启就召见了六军的将领。王说:“啊!
六军的将士们,我告诫你们:有扈氏轻慢洪范这一大法,废弃正德、利用、
厚生三大政事,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的惩
罚。
2.“车左的兵士不善于射箭,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车右的兵士不
善于用戈矛刺杀,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驾车的兵士违反驭马的规则,
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我会在先祖的神位面前赏赐你们;
不服从命令的,我会在社神的神位面前惩罚你们,我就会把你们降为奴隶,
或者杀掉你们。”
【原文】
1.大战于甘(1),乃召六卿(2)。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有
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5),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
2.“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9),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
正(10),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11);弗用命,戮于社(12),予则孥戮汝(13)。”
【注释】
(1)[甘]有扈氏南郊地名。
(2)[六卿]六军的主将。
(3)[六事]六军的将士。
(4)[威侮五行]《经义述闻》说:“威乃烕之讹,烕者蔑之借。蔑,轻也。蔑侮五行,
言轻慢五行也。”所谓轻慢五行,夏曾佑说:“即言有扈氏不遵洪范之道。”
(5)[怠]懈怠。[三正]指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见《尚书易解》。
(6)[用]因此。[剿]绝。剿绝同义。
(7)[恭行]恭,《墨子·明鬼》和《史记·夏本纪》都作共。共行,就是奉行。
(8)[左]车左。《孔传》说:“左方主射。”[攻]善。
(9)[右]车右。《孔传》说:“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
(10)[御]驾车的人。[非]违背。
(11)[赏于祖]天子亲征,载着祖庙的神主。有功的,就赏于神主之前,表示不敢自
己专行。
(12)[戮于社]天子亲征,又载着社主。不听命的,就在社主前处罚,也是表示不敢
自己专行。
(13)[孥戮]孥,通奴。指降为奴隶。戮,刑戮。颜师古说:“案孥戮者,或以为奴,
或加刑戮,无有所赦耳。”
商书 汤誓
【说明】汤名履,又称天乙,舜的大臣契的十四代孙,商朝的开国君主。当时夏王
桀荒淫暴虐,民怨很大;侵削诸候,诸侯怨恨。诸侯昆吾氏举兵叛乱,汤率领诸侯讨伐昆
吾。消灭昆吾以后,汤又乘胜讨伐夏桀。伐桀以前,汤的军民不愿战争。汤在都城亳(bó
勃)告喻众人吊民伐罪的道理。史官记录这篇誓词,名叫《汤誓》。
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第二段申明赏罚的办法。篇中“时日曷
丧?予及汝皆亡”,真实反映了夏国人民痛恨暴君暴政的心情,十分可贵。
【译文】
1.王说:“来吧!你们众位,都听我说。不是我小子敢行作乱!因为夏
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讨伐它。现在你们众人会说:‘我们的君王
不怜悯我们众人,荒废我们的农事,为什么要征伐夏国呢?’我虽然理解你
们的话,但是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帝,不敢不去征伐啊!现在你们会问:‘夏
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呢?’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的人民。民众怠慢不恭,
同他很不和协,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愿意同你一起灭
亡。’夏的品德这样坏,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2.“你们要辅佐我这个人,实行天帝对夏的惩罚,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
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假话。如果你们不遵守誓言,我就会把你们降成
奴隶,或者杀死你们,不会有所赦免。”
【原文】
1.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2)!有夏多罪(3),
天命殛之(4)。今尔有众(5),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6)?’
予惟闻汝众言(7),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
台(8)?’夏王率遏众力(9),率割夏邑(10)。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
(11) ?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12),今朕必往。
2.“尔尚辅予一人(13),致天之罚(14),予其大赉汝(15)!尔无不信,朕不
食言(16)。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17),罔有攸赦。”
【注释】
(1)[格]来。
(2)[台]音 yí
。我。
(3)[有夏]夏国。有,助词。
(4)[殛]诛杀。
(5)[有众]众人。有,助词。
(6)[穑事]农事。[割]通曷,为什么。[正]通征,征伐。(7)[惟]同虽。杨树达说。
(8)[如台]如何。台音 yí 。
(9)[率]语气助词。[遏]通竭,尽。率遏众力,竭尽民力。
(10)[割]剥削。
(11)[时]是,这个。[曷]何,什么时候。
(12)[兹]此,这样。
(13)[尚]庶几,表祈使语气。
(14)[致]用。见《淮南·修务》注。
(15)[其]将。[赉]音 lài,赏赐。
(16)[食言]伪言,说假话。《尔雅·释诂》:“食,伪也。”
(17)[孥]通奴。降为奴隶。[戮]刑戮。
盘庚
【说明】盘庚,成汤的第十世孙,祖丁的儿子,继承他哥哥阳甲的帝位,是商朝的
第二十位君王。他为了避免水患,抑制奢侈的恶习,想从山东曲阜(奄)迁往河南安阳(殷),
遭到了臣民的反对。盘庚先后三次告喻臣民,终于迁徙了。《史记·殷本记》说:“帝盘
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
司马迁认为《盘庚》是小辛时的史官所追记,应当可信。
《史记》和晚出《孔传》本把《盘庚》分为上、中、下三篇,伏生本和《汉石经》
则是一篇。这是分合的不同,其实并无区别。
上篇,旧说以为未迁时事,而有的注家则据其首句“盘庚迁于殷”,说是迁后的事。
今按这同《甘誓》首句“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句例相同。说将来的事却不用“将”字,
古人原有这种写法。明白这一点,时间上的疑惑,可以冰释了。
上篇记盘庚迁殷之前告诫群臣的话,可分三段。第一段记叙殷民反对迁都的理由。
第二段记盘庚责备群臣不遵守旧制。第三段记盘庚对群臣申明赏罚。
中篇记未迁时盘庚告诫殷民的话,可分四段。第一段说明迁都是继承先王保民的志
愿。第二段说明迁都是为了拯救臣民,安定国家。第三段说明离心失德,将招到先祖的惩
罚。第四段发布禁令。
下篇记盘庚迁殷之后告诫臣民的话,可分二段。第一段解除群臣的疑惧心理。第二
段申明自己的好恶。
《盘庚》篇难懂,号称“诘诎聱牙”,是无可怀疑的殷商遗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
值。
盘庚上
【译文】
1.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
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
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
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
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
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
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
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
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
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
2.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
们的私心,不要傲上求安。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
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令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他们
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好意,自以为是,
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
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
了。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
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
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
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
“你们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这是你们自生祸害,即将发生灾祸邪
恶,而自己害自己。假若已经引导人们做了坏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你们
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小人吧,他们尚且顾及规劝的话,顾及发
出错误言论,何况我掌握着你们或短或长的生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
我,却用些无稽之谈互相鼓动,恐吓煽动民众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
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做了不好的
事,不是我有过错。”
3.“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过去我
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
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
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赐福降灾,我也不敢
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
“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
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
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
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
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
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
后悔也可不能啊!”
【原文】
1.盘庚迁于殷(1)。民不适有居(2),率吁众慼出,矢言(3)。曰:“我王来
(4) ,既爱宅于兹(5),重我民(6),无尽刘(7)。不能胥匡以生(8),卜稽(9),曰
其如台(10)?先王有服(11),恪谨天命(12),兹犹不常宁(13)?不常厥邑,于今
五邦(14)!今不承于古(15),罔知天之断命(16),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17)?若
颠木之有由蘖(18),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19),绍复先王之大业(20),厎绥四方
(21) 。”
盘庚敩于民(22),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23)。曰:“无或敢伏小人
之攸箴(24)!”王命众(25),悉至于廷。
2.王若曰:“格汝众(26),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27),无傲从康(28)。古
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29)。王播告之修(30),不匿厥指(31),王用丕钦(32)。
罔有逸言(33),民用丕变。今汝聒聒(34),起信险肤(35),予弗知乃所讼(36)。
“非予自荒兹德(37),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38)。予若观火,予亦拙谋
作(39),乃逸(40)。若网在纲(41),有条而不紊(42);若农服田(43),力穑乃亦有
秋(44)。汝克黜乃心(45),施实德于民(46),至于婚友(47),丕乃敢大言汝有积
德(48)。乃不畏戎毒于远迩(49),惰农自安,不昏作劳(50),不服田亩,越其罔
有黍稷(51)。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52),惟汝自生毒(53),乃败祸奸宄(54),以自灾于厥
身。乃既先恶于民(55),乃奉其恫(56),汝悔身何及?相时■民(57),犹胥顾于
箴言,其发有逸口(58),矧予制乃短长之命(59)?汝曷弗告朕(60),而胥动以浮
言,恐沉于众(61)?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
靖(62),非予有咎。”
3.“迟任有言曰(63)‘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
父胥及逸勤(64),予敢动用非罚(65)?世选尔劳(66),予不掩尔善(67)。兹予大
享于先王(68),尔祖其从与享之(69)。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70)。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71)。汝无侮老成人(72),无弱孤有幼(73)。各
长于厥居(74),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75)。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76),
用德彰厥善(77)。邦之臧(78),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79)。
“凡尔众,其惟致告(80):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81),齐乃位(82),度
乃口(83)。罚及尔身,弗可悔。”
【注释】
(1)[迁于殷]殷,今河南安阳。迁于殷,将迁于殷。句例与《甘誓》“大战于甘”相
同。杨树达说:“此定计决迁之辞,实为未迁也。”
(2)[适]往。[有居]住地。有,助词。
(3)[率吁众感出]率,人民相率。从姚鼐、段玉裁说,见《尚书易解》。慼,当从《说
文》作戚,贵戚大臣。[矢]陈,陈述。
(4)[我王]指南庚。王船山说:“盘庚所谓我王来者,谓南庚来奄,非谓祖乙来耿也。”
见《书经稗疏》卷三。
(5)[爰]易,改。[宅]居住。[兹]这里,指奄。
(6)[重]重视。江声说:“重,厚,厚待之也”。
(7)[刘]伤害。《尔雅·释诂》:“刘,杀也。”
(8)[胥]相。[匡]救助。
(9)[卜稽]稽,考。卜稽,卜而考之。《周礼·大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10)[曰]语首助词。[其]将。[如台]如何,怎样。台,音 yí
。
(11)[服]事。
(12)[恪]音 kè,恭敬。[谨]慎。
(13)[犹]尚且。[常]久。
(14)[五邦]杨遇夫说:“五邦,中丁迁嚣,一也;河亶甲迁相,二也;祖乙迁耿,
三也;耿圮迁庇,四也;南庚迁奄,五也。中丁迁嚣,河亶甲迁相,祖乙居庇,南庚迁奄,
并见古本《竹书纪年》,祖乙圮于耿,见《书序》。”
(15)[承]继承。[古]指先王恪谨天命。
(16)[断命]断定的命运。
(17)[矧]音 shěn,况且。[烈]事业。
(18)[颠]倒仆。[由]倒木新生的枝条。[蘖]音 niè,被砍的树长出的新芽。
(19)[新邑]指奄。杨遇夫说:“合计南庚、阳甲、盘庚三王居奄之时月,不过二十
一二年,故殷民仍称奄为新邑也。”见《尚书说》。
(20)[绍]继续。[复]兴复。
(21)[厎]定。[绥]安。
(22)[敩]音 xiào。教,开导。
(23)[由]《方言》:“正也。”[乃]《经传释词》:“乃,犹其也。”[常]遵守。
《诗·閟宫》“鲁邦是常”,郑玄说:“常,守也。”[旧服]旧制。[正法度]以法度为正,
正视法度。
(24)[或]有人。[伏]凭借。见《西京赋》薛综注。[攸]所。[箴]规劝。小人所箴,
即指上文所引不欲迁徙者之言。
(25)[众]群臣。王先谦说:“《经》言众,皆谓群臣。”
(26)[格]来。
(27)[猷]可。黄以周说:“猷,犹可也。”见《尚书启蒙》。[黜]降。[乃]你们的。
黜心,望群臣降心相从。
(28)[无]不要。[傲]傲上。[从康]从,追求。康,安乐。
(29)[旧人]长期在位的人。[共政]共同管理政事。
(30)[王]先王。[播告之修]播告,指教令。播告之修,黄式三说:“谓修明王之教
令也。”
(31)[慝]隐瞒。[指]通旨,意旨。
(32)[丕]大。[钦]敬重。
(33)[逸]过。见《尔雅·释言》。
(34)[聒聒]音 guō。马融说:“拒善自用之意。”是说拒绝好意而自以为是。
(35)[起]兴起。[信]通伸。伸说。[险]险恶。[肤]虚浮。
(36)[讼]争辩。
(37)[荒]废弃。[兹德]这种美德,指任用旧人的美德。
(38)[含]怀,藏。[惕]通施。《白虎通》引作施。俞樾说。[予一人]盘庚自称。
(39)[谋作]谋划和劳作。
(40)[乃]则。[逸]过错。
(41)[纲]网的总绳。
(42)[紊]乱。
(43)[服]治,作。
(44)[穑]收获,泛指耕种。[秋]收成。
(45)[黜]降,降低。[乃心]你们的傲慢之心。
(46)[实德]曾运乾说:“不迁为顺民之虚名,迁则为惠民之实德也。”
(47)[婚]姻亲,指亲戚。
(48)[丕乃]《词诠》:“丕乃,犹言于是。”
(49)[乃]若,如果。[戎毒]戎,大。毒,害。指大水的灾害。[迩]近。
(50)[昏]加强。《尔雅·释诂》:“昏,强也。”
(51)[越其]于是就。《经传释词》:“起其,犹爰乃也。”
(52)[和]宣,宣布。俞樾说。
(53)[毒]祸害。
(54)[败]危败。[祸]灾祸。[奸]在外作恶。[宄]在内作恶。
(55)[先]倡导。《礼记·郊特牲》注:“先谓倡导之也。”
(56)[奉]承受。[恫]痛苦。《广雅·释诂》:“恫,痛也。”
(57)[相]看。[时]是,这些。[■民]《蔡传》说:“小民也。”
(58)[逸口]错误言论。《蔡传》说:“过言也。”黄式三说:“小人犹顾畏箴言之
来于人,逸口之发于己。”
(59)[制]掌握。[短长之命]或短或长的生命。
(60)[曷]何,为什么。
(61)[恐]恐吓。[沉]通抌,告言不正以惑之也。此黄式三说。
(62)[靖]善。
(63)[迟任]郑玄说:“迟任,古之贤史。”
(64)[暨]与,和。[胥]相。[逸勤]安乐、勤劳。
(65)[非罚]不当的惩罚。
(66)[选]《孔传》说:“数也。”谓数说。[劳]劳绩。
(67)[掩]掩蔽。
(68)[享]祭祀。
(69)[尔祖其从与享之]古代天子祭祀祖先,也让功臣的祖先同时享受祭祀。
(70)[非德]不当的恩惠。
(71)[志]射箭的标志,即箭靶。
(72)[侮老]轻视。《唐石经》作“老侮”。
(73)[弱孤]王引之说:“弱孤连言,以为孤弱而轻忽之也。”[有]助词。
(74)[长]为长,为领导。[厥居]居住的地方,指各自的封邑。
(75)[作猷]所作所谋。江声说:“作,为。猷,谋也。”
(76)[罪]刑罚。[死]恶。说见《尚书易解》。
(77)[德]罪罚之反,奖赏。[彰]表彰。
(78)[臧]善。
(79)[佚罚]罪过。佚,《周语》作逸,过也。罚,《周语》注:“罚犹罪也。”
(80)[惟]思。[致告]致,表达。告,告戒。
(81)[恭尔事]戒毋傲上。
(82)[齐乃位]齐,疾速。位,布置。加速布置迁徙的事。
(83)[度]通 ,闭也,闭住你们的口。
盘庚中
【译文】
1.盘庚作了君主以后,计划渡过黄河带领臣民迁移。于是,集合了那些
不服从的臣民,用至诚普告他们。那些民众都来了,旗帜在王庭飘扬。盘庚
于是登上高处,招呼他们靠前一些。
盘庚说:“你们要听清楚我的话,不要忽视我的命令!啊!从前我们的
先王,没有谁不想顺承和安定人民。君王清楚大臣也明白,因此没有被天灾
所惩罚。从前上天盛降大灾,先王不安于自己所作的都邑,考察臣民的利益
而迁徙。你们为什么不想想我们先王的这些传闻呢?我顺从你们喜欢安乐和
稳定的心愿,反对你们有灾难而陷入刑罚。我若呼吁你们安居在这个新都,
也是关心你们的祸灾,并且远遵先王的意愿吗?
2.“现在我打算率领你们迁移,使国家安定。你们不体谅我内心的困苦,
你们的心竟然都很不和顺,很想用些不正确的话来动摇我。你们自己搞得走
投无路,自寻烦恼,譬如坐在船上,你们不渡过去,这将会把事情搞坏。你
们诚心不合作,那就只有一起沉下去。不能协同一致,只是自己怨怒,又有
什么好处呢?你们不作长久打算,不想想灾害,你们普遍安于忧患。这样下
去,将会有今天而没有明天了,你们怎么能生活在这个地面上呢?
“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恐怕有人会使
你们的身子不正,使你们心地歪邪。我向上天劝说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
是要虐待你们啊,我是要帮助你们、养育你们众人。
3.“我想到我们神圣的先王曾经烦劳你们祖先,我才把使你们安定的意
见贡献给你们;然而如果耽误了事,长久居住在这里,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
罪责,问道:‘为什么虐待我的臣民?’你们万民如果不去谋生,不和我同
心同德,先王也会对你们降下罪责,问道:‘为什么不同我的幼孙亲近友好?’
因此,有了过错,上天就将惩罚你们,你们不能长久。
“从前我们的先王已经烦劳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都作为我养育的臣
民,你们内心却又怀着恶念!我们的先王将会告诉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你们
的祖先和父辈就会断然抛弃你们,不会挽救你们的死亡。现在我有乱事的大
臣,聚集财物。你们的祖先和父辈于是就会告诉我们的先王说:‘对我们的
子孙用大刑吧!’于是,先王就会重重地降下刑罚。
4.“啊!现在我告诉你们:不要轻举妄动!要永远警惕大的忧患,不要
互相疏远!你们应当考虑顺从我,各人心里都要和和善善。假如有人不善良,
不走正道,违法不恭,欺诈奸邪,胡作非为,我就要断绝消灭他们,不留他
们的后代,不让他们这些坏人在这个新国都里延续种族。
“去吧,去谋生吧!现在我将率领你们迁徙,永久建立你们的家园。”
【原文】
1.盘庚作(1),惟涉河以民迁(2)。乃话民之弗率(3),诞告用亶(4)。其有众
咸造(5),勿亵在王庭(6)。盘庚乃登,进厥民(7)。
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8)!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9)。
后胥慼鲜(10),以不浮于天时(11)。殷降大虐(12),先王不怀厥攸作(13),视民
利用迁(14)。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15),非汝有咎比于罚
(16) 。予若吁怀兹新邑(17),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18)?
2.“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
(19) ,钦念以忱动予一人(20)。尔惟自鞠自苦(21),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22)。
尔忱不属(23),惟胥以沉(24)。不其或稽(25),自怒曷瘳(26)?汝不谋长以思乃
灾,汝诞劝忧(27)。今其有今罔后(28),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29),无起秽以自臭(30),恐人倚乃身,迂乃心(31)。予迓续
乃命于天(32),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33)。
3.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34),予丕克羞尔用怀尔(35);然失于攻,陈于
兹(36),高后丕乃崇降罪疾(37),曰:‘曷虐朕民(38)?’汝万民乃不生生(39),
暨予一人猷同心(40),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41)?”
故有爽德(42),自上其罚汝(43),汝罔能迪(44)。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45),汝有戕则在乃心(46)!我
先后绥乃祖乃父(47),乃祖乃父乃断弃汝(48),不救乃死。兹予有乱政同位(49),
具乃贝玉(50)。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
降弗祥(51)。
4.“呜呼!今予告汝:不易(52)!永敬大恤(53),无胥绝远(54)!汝分猷念
以相从(55),各设中于乃心(56)。乃有不吉不迪(57),颠越不恭(58),暂遇奸宄
(59) ,我乃劓殄灭之(60),无遗育(61),无俾易种于兹新邑(62)。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注释】
(1)[作]立为君。与《易》神农氏作、黄帝尧舜氏作同。黄式三说。
(2)[惟]谋。[涉]渡。奄在河之南,殷在河之北,所以要渡河。
(3)[话]会合。《说文》:“话,会合善言也。”[率]循。
(4)[诞]大。[亶]诚。
(5)[有]助词。[咸]都。[造]到。
(6)[勿亵]旌旗飘扬。勿,州里所建旗,见《说文》。亵,读为槸,《说文》:“木
相摩也。”引申为摇动相摩。
(7)[进]使人进前。
(8)[荒]废。[失]通佚,《说文》:“佚,忽也。”轻忽的意思。
(9)[罔不惟民之承保]江声说:“当读至保字绝句。保,安也。言前后无不承安其民
也。”
(10)[胥]古谞字。章太炎《文始》五说:“凡古言谞者,今言清楚,或言清爽。”[慼]
通戚。贵戚大臣。[鲜]明。
(11)[浮]《小尔雅·广言》:“浮,罚也。”
(12)[殷降]殷,盛。降,下。谓天盛降。[虐]灾。指洪水的灾害。
(13)[怀]安。[攸作]所作,指所作之居邑。
(14)[用]以。
(15)[承]顺。[俾]从。[康]安康。[共]通拱,《广雅》:“拱,固也。”俞樾说。
(16)[非]反对。[咎]过错。[比]入,陷入。
(17)[吁]呼吁。[怀]安。[新邑]指奄。
(18)[惟]思念。[故]灾祸,见《周礼·宫正》注。[丕]大。[从]遵从。[厥志]先王
保民之志。按:亦惟九字,是反问句,省略了“乎”字。意思是,也是思念你们的灾祸而
大大遵从先王保民之志吗?
(19)[宜]孙星衍读为和,和协。
(20)[钦]甚。见《尚书易解》。[忱]读为抌,不正的话。庄葆琛说。
(21)[鞠]穷困。
(22)[臭]朽。《广雅》:朽,败也。[载]事。
(23)[忱]诚。[属]合。《礼记·经解》注:“属,犹合也。”
(24)[胥以]相与。
(25)[不其或稽]其,助词。或,克。稽,同,协同。见《尚书易解》。
(26)[曷]何,怎么。[瘳]音 chōu,病好了。
(27)[劝]乐,安于。《吕览·适威》注:“劝,乐也。”
(28)[其]将。[有今罔后]罔,无。无后,言将死亡。
(29)[一]同心一志。
(30)[起秽]扬起污秽,比喻传播谣言。
(31)[倚乃身]使你们身子不正。倚,偏斜。[迂乃心]使你们思想歪斜。迂,邪,歪
斜。
(32)[迓]《匡谬正俗》引作御。《曲礼》注:“劝侑曰御。”这里是劝请的意思。
(33)[奉]助。[畜]养。
(34)[神后]神圣的君主。
(35)[丕]乃,才。[羞尔]曾运乾曰:“羞,进也,献也。羞尔,犹今言贡献意见于
你也。”
(36)[陈]居处。
(37)[丕乃]于是就。[崇]重。
(38)[曷]何,为什么。[虐]虐待。
(39)[乃]若。[生生]营生。《庄子·大宗师》“生生者不生”崔注:“常营其生为
生生。”
(40)[猷]谋求。
(41)[幼孙]盘庚自指。[有比]亲近。
(42)[爽]差错。
(43)[上]上天。
(44)[迪]读为攸,长也。孙星衍说。
(45)[作]为。[畜]养。
(46)[有]又。[戕]残害。[则]通贼,害。
(47)[绥]曾运乾说:“绥,安也。引伸之安人以言亦曰绥。下文绥爰有众,即告于
有众也。”
(48)[断]断然。
(49)[乱政]乱政之臣。[同位]同事。
(50)[乃]其。[贝玉]贝和玉,指财物。
(51)[迪]语首助词。[崇]重。
(52)[易]轻易。
(53)[敬]谨慎。[恤]犹患。
(54)[胥]相。[绝远]隔绝疏远。
(55)[分]当。见《文选·神女赋》注。[猷]谋。
(56)[中]和。见《说文》。
(57)[乃]若。[吉]善。[迪]道,正路。
(58)[颠]陨,坠落。[越]越轨,违法。
(59)[暂]王引之读为渐,欺诈。[遇]王引之读为隅,奸邪。
(60)[劓]同■。《广雅·释诂》:“■,断也。”[殄]灭绝。
(61)[育]王引之读为胄,后代。
(62)[俾]使。[易]延续。王引之说:“易,延也。”[种]种族。
盘庚下
【译文】
1.盘庚迁都以后,定好住的地方,才决定宗庙朝廷的位置,然后告诫众
人。
盘庚说:“不要戏乐、懒惰,努力传达我的教命吧!现在我诚心把我的
意思告诉你们各位官员。我不会惩罚你们众人,你们也不要共同发怒,联合
起来,毁谤我一个人。
“从前我们的先王想光大前人的功业,迁往山地。因此减少了洪水给我
们的灾祸,在我国获得了好效果。现在我们的臣民由于洪水动荡奔腾而流离
失所,没有固定的住处,你们反而问我为什么要惊动众人而迁徙!现在上帝
要兴复我们高祖的美德,光大我们的国家。我急切、笃实、恭谨地遵从上帝
的意志,奉命延续你们的生命,率领你们长远居住在新都。所以我这个年轻
人,不是敢于废弃你们的谋划,是要善于遵行上帝的谋度;不是敢于违背卜
兆,是要发扬光大上帝这一美好的指示。
2.“啊!各位诸侯、各位官长以及全体官员,你们都要考虑考虑啊!我
将要尽力考察你们惦念尊重我们民众的情况。我不会任用贪财的人,只任用
经营民生的人。对于那些能养育民众并能谋求他们安居的人,我将依次敬重
他们。现在我已经把我心里的好恶告诉你们了,不要有不顺从的!不要聚敛
财宝,要经营民生以自立功勋!要把恩惠施给民众,永远能够与民众同心!”
【原文】
1.盘庚既迁,奠厥攸居(1),乃正厥位,绥爰有众(2)。曰:“无戏怠(3),
懋建大命(4)!今予其敷心腹肾肠(5),历告尔百姓于朕志(6)。罔罪尔众,尔无
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7)。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8),适于山(9)。用降我凶(10),德嘉绩于朕邦(11)。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12),罔有定极(13),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14)!肆上帝将
复我高租之德(15),乱越我家(16)。朕及笃敬(17),恭承民命(18),用永地于新
邑(19)。肆予冲人(20),非废厥谋(21),吊由灵各(22);非敢违卜,用宏兹贲(23)。
2.“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24),尚皆隐哉(25)!予其懋简相尔念敬
我众(26)。朕不肩好货(27),敢恭生生(28)。鞠人谋人之保居(29),叙钦(30)。今
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31),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32),生生自庸(33)!式敷
民德(34),永肩一心(35)!”
【注释】
(1)[奠]定。[攸]所。
(2)[绥]告诉。[爰]于。[有]助词。
(3)[戏]游戏。[怠]懒惰。
(4)[懋]勉力。[建]布告。《周礼·天官冢宰·小宰》“掌建邦之宫刑”郑注:“建,
明布告之。”
(5)[敷]布。开诚布公的意思。
(6)[历]数说。[百姓]百官。[于]以。
(7)[协比]协同一致。
(8)[将]欲。见《广雅·释诂》。[前功]前人的功劳。
(9)[适]往,迁往。
(10)[用]因此。[降]减少。[凶]灾祸。
(11)[德]升。见《说文》。
(12)[荡析]荡泆。段玉裁说:“荡泆音,动荡奔突而出。”
(13)[极]止。
(14)[曷]何,为什么。[震动]惊动。
(15)[肆]今。[将]欲。
(16)[乱]治。[越]于。
(17)[及]汲汲。《公羊·隐元年》传云:“及,犹汲汲也。”
(18)[承]续,延续。
(19)[永地]永久居住。[用]率领,见《词诠》。
(20)[肆]故。[冲人]年幼的人,盘庚自指。
(21)[厥谋]你们的谋划。
(22)[吊]善。[灵各]灵,神,指上帝。各,读为格,《仓颉篇》:“格,量度也。”
吊由灵各,谓善用上帝的谋度。见《尚书易解》。
(23)[宏]宏扬。[贲]美。
(24)[邦伯]邦国之长,指诸侯。[师长]众位官长。[百执事]执行政事的众位官员。
(25)[尚]庶几,表祈使。[隐]度,考虑。
(26)[懋]勉力。[简相]简,阅。相,视。简相,视察。
(27)[肩]任用。[好货]喜好财货的官吏。
(28)[恭]举用。[生生]营生的人。
(29)[鞠]养,抚养。[保]安。
(30)[叙]次序。[钦]敬。
(31)[羞]进。[若否]顺与否。
(32)[总]聚敛。
(33)[庸]功,谓建功。
(34)[式]句首语气词。[敷]施。[德]恩惠。
(35)[克]能够。
高宗肜日
【说明】高宗,指殷王武丁。他是盘庚的侄子,殷商的二十三代君主。他在商王朝
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肜,音融,又祭叫肜。肜日,又祭之日。祭谁呢?旧说以为高
宗又祭成汤。金履祥说:“似是祖庚绎于高宗之庙。”近人研究甲骨卜辞的记载,发现肜
日上的人名是受祭的祖先,因此认为高宗肜日确是祖庚又祭高宗,证实了金履祥的预见。
后说依据卜辞,大约接近真实。高宗的儿子祖庚在又祭高宗的时候,忽有一只野鸡飞到鼎
耳上鸣叫,祖庚为此恐惧,他的大臣祖己趁此机会开导祖庚。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名叫《高
宗肜日》。
祖己谏王的主要意见是“典祀无丰于昵”。晚出《孔传》说:“昵,近也。祭祀有
常,不当特丰于近庙。”杨遇夫先生解释说:“这近字是说近的亲属。换句话说,就是直
系亲属或直系的祖先。《伪孔传》说的近庙,也是指这个。拿龟甲文看,很明显地看出殷
人对于直系的先祖与非直系的先祖祭祀礼节上的不相同。”(《积微居甲文说·尚书典祀
无丰于昵甲文证》)根据杨先生的研究,可知祖己谏王的主要意图是想改革当时的祭祀制
度。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祖己训王的缘由。第二段记祖己劝王行义,不必忧虑。第
三段记祖己劝王改革祭祀。
【译文】
1.又祭高宗的那一天,有一只野鸡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说:“要先宽解
君王的心,然后纠正他祭祀的事。”于是开导祖庚。
2.祖己说:“上天监视下民,赞美他们合宜行事。上天赐给人的年寿有
长有短,并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断绝自己的性命。有些人有
不好的品德,有不顺从天意的罪过。上天已经发出命令纠正他们不好的品德,
您说:‘要怎么样呢?’”
3.“啊!先王继承帝位被百姓敬重,无非都是老天的后代,在祭祀的时
候,近亲中的祭品不要过于丰厚啦!
【原文】
1.高宗肜日(1),越有雊雉(2)。祖己曰(3):“惟先格王(4),正厥事(5)。”
乃训于王。
2.曰:“惟天监下民(6),典厥义(7)。降年有永有不永(8),非天夭民(9),
民中绝命(10)。民有不若德(11),不听罪(12)。天既孚命正厥德(13),乃曰:‘其
如台(14)?’”
3.“呜呼!王司敬民(15),罔非天胤(16),典祀无丰于昵(17)!”
【注释】
(1)[高宗肜日]祖庚又祭高宗之日。
(2)[雊]音 gòu,野鸡叫。[雉]野鸡。[越]语首助词。
(3)[祖己]祖庚的贤臣。
(4)[格]通假,宽解。
(5)[正]纠正。[事]政事,指祭祀之事。
(6)[监]监视。
(7)[典]通腆,善,以为善。[义]宜,指行事合宜。《淮南·齐俗训》说:“义者,
循理而行宜也。”
(8)[永]长。指寿命长久。
(9)[夭]夭折。
(10)[中]身,自己。《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注:“中,身也。”
(11)[若]《尔雅·释诂》:“善也。”
(12)[听]顺从。
(13)[孚]通付,交付,给予。《汉石经》《汉书·孔光传》都作付。
(14)[乃]汝。见《词诠》。[如台]如何。台,音 yí
。
(15)[王]泛指先王。[司]嗣,嗣位。
(16)[胤]后代。
(17)[典]常。[昵]近亲。《孔传》说:“昵,近也。”
西伯戡黎
【说明】西伯,指周文王。戡,胜。黎,殷的属国,又写作“耆”或“饥”,在今
山西省长治县东南。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伯在讨伐犬戎、密须之后,第二年,又
打败了黎国。纣的大臣祖伊听说这事,很恐惧,于是往谏纣王。纣王说:“不有天命吗?”
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写成《西伯戡黎》。《竹书纪年》说:“帝辛二十四年,周师取耆及
邗。”则以为是周武王时事,西伯也指武王。这是传闻的不同。
纣王说我有命在天。祖伊反对说:您的失误很多,而又懒惰在上,能向上天祈求福
命吗?这里明显地表现了祖伊的非命思想。祖伊接着说:殷商行将灭亡,要指示您的政事,
不可不为您的国家而努力啊!他勉励纣王振作,挽救殷国的危亡,这里又显示了他光辉的
爱国思想。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写祖伊进谏的原因。第二段写祖伊指出纣王嬉游无度,不依法
典,招致天怒人怨。第三段写祖伊正告纣王应当振作精神,勤劳国事。
【译文】
1.周文王打败了黎国以后,祖伊恐慌,跑来告诉纣王。
2.祖伊说:“天子,无意恐怕要终止我们殷商的国运了!贤人和神龟都
不能觉察出吉兆。不是先王不扶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淫荡嬉戏自绝于天。
所以上天将抛弃我们,不让我们得到糟糠之食。大王不揣度天性,不遵循法
律。如今百姓没有谁不希望大王灭亡,他们说:‘老天为什么不降威罚呢?’
天命不再归向我们了,现在大王将要怎么办呢?”
3.纣王说:“啊哈!我的一生不有福命在天吗?”
祖伊反驳说:“唉!您的过失很多,又懒惰懈怠,高高在上,难道还能
向上天祈求福命吗?殷商行将灭亡,要指示您的政事,不可不为您的国家努
力啊!”
【原文】
1.西伯既戡黎(1),祖伊恐(2),奔告于王。
2.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3)。格人元龟(4),罔敢知吉(5)。非先王不
相我后人(6),惟王淫戏用自绝(7)。故天弃我,不有康食(8)。不虞天性(9),不
迪率典(10)。今我民罔弗欲丧(11),曰:‘天曷不降威(12)?’大命不挚(13),
今王其如台(14)?”
3.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15):“呜呼!乃罪多(16),参在上(17),乃能责命于天(18)?殷
之即丧,指乃功(19),不无戮于尔邦(20)!”
【注释】
(1)[西伯]周文王。《史记·周本纪》说:“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
王。”文王居岐山,封为雍州伯,雍州在西,因称西伯。[戡]战胜。[黎]殷的诸侯国,在
今山西黎城县,一说在长治县西南。
(2)[祖伊]祖己的后代,商纣王的贤臣。
(3)[既]通其,恐怕。俞樾说:“古书既与其每通用……天既讫我殷命,当作天其讫
我殷命。盖以格人元龟罔敢知吉,故推度天意如此也。”[讫]终止。[殷命]殷商的国运。
(4)[格人]能知天地吉凶的至人、贤人。《孔疏》:“格训为至。至人谓至道之人,
有所识解者也。”[元龟]大龟。
(5)[罔敢]不能。[知]觉察。
(6)[相]辅佐。
(7)[淫戏]淫荡嬉戏。李斯说:“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用]以。
[自绝]《孔疏》说:“纣既自绝于先王,亦自绝于天。”
(8)[康食]糟糠之食,指低劣生活。章太炎说。
(9)[虞]度。[天性]上天安民之性。《左襄十四年传》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
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10)[迪]由,遵行。[率典]法典。
(11)[罔弗欲丧]没有人不希望纣灭亡。
(12)[曷]何,为什么。[降威]降下威罚。
(13)[挚]至,到来。
(14)[如台]如何。台,音 yí 。
(15)[反]反对。
(16)[罪]过错,失误。
(17)[参]当作絫,《汉简·古文四声韵》作絫。絫,读作■。懒惰懈怠。《说文解
字注》:“■,垂貌。从人,絫声。一曰懒懈。”见《尚书易解》。
(18)[乃]宁,难道。[责命于天]向上天祈求好运。
(19)[指乃功]指示您的政事。乃,你的。功,事,政事。
(20)[戮]通勠。并力,努力。
微子
【说明】微子名启,因封在微,爵位属于这一级,所以叫做微子。他是帝乙的长子,
纣王的同母庶兄。
据《史记·殷本纪》和《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武王向东方进军,到了孟津之后,
又回去了。纣王更加淫乱。微子屡次进谏,纣王不听。微子认为纣王不可谏阻了,想死或
者出走,拿不定主意,于是同太师和少师商量。太师劝微子离开。事在公元前 1068 年。
史官记录了微子和太师、少师的问答,写成《微子》。
文中揭露纣王沉醉,大小臣民无不抢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违反法度,百姓与
政府结成仇敌。这些都是了解纣王暴政的第一手材料。
本篇分两段。第一段微子列举当时的淫乱情况,向父师少师询问自己的去留问题。
第二段父师劝微子去国以挽救殷的灭亡。
【译文】
1.微子这样说:“父师、少师!殷商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我们的先
祖成汤制定了常法在先,而纣王沉醉在酒中,因淫乱而败坏成汤的美德在后。
殷商的大小臣民无不抢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违反法度。凡是有罪的
人,竟没有常法,小百姓一齐起来,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恐怕要灭亡
了,就好象要渡过大河,几乎找不到渡口和河岸。殷商法度丧亡,竟到了这
个地步!”
微子说:“父师、少师,我将被废弃而出亡在外呢?还是住在家中安然
避居荒野呢?现在你们不指点我,殷商就会灭亡,怎么办啊?”
2.父师这样说:“王子!老天重降大灾要灭亡我们殷商,而君臣上下沉
醉在酒中,却不惧怕老天的威力,违背年高德劭的旧时大臣。现在,臣民竟
然偷盗祭祀天地神灵的牺牲和祭器,把它们藏起来,或是饲养,或是吃掉,
都没有罪。再向下看看殷民,他们用杀戮和重刑横征暴敛,招致民怨也不放
宽。罪人聚合在一起,众多的受害者无处申诉。
“殷商现在或许会有灾祸呢,我们起来承受灾难;殷商或许会灭亡呢,
我不做敌人的奴隶。我劝告王子出去,我早就说过,箕子和王子不出去,我
们殷商就会灭亡。自己拿定主意吧!人人各自去对先王作出贡献,我不再顾
虑了,将要出走。”
【原文】
1.微子若曰(1):“父师、少师(2)!殷其弗或乱正四方(3)。我祖厎遂陈于
上(4),我用沉酗于酒(5),用乱败厥德于下(6)。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7),卿
士师师非度(8)。凡有罪辜(9),乃罔恒获(10),小民方兴(11),相为敌雠(12)。
今殷其沦丧(13),若涉大水(14),其无津涯(15)。殷遂丧,越至于今(16)!”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17)?吾家耄逊于荒(18)?今尔无指告(19),
予颠■(20),若之何其(21)?”
2.父师若曰:“王子(22)!天毒降灾荒殷邦(23),方兴沉酗于酒(24),乃罔
畏畏(25),咈其耈长旧有位人(26)。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27),将
食无灾(28),降监殷民(29),用又雠敛(30),召敌雠不怠(31)。罪合于一(32),多
瘠罔诏(33)。
“商今其有灾(34),我兴受其败(35);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36)。诏王子
出迪(37)。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38),我乃颠■(39)。自靖(40)!人自献于先
王,我不顾,行遁(41)。”
【注释】
(1)[若]这样。
(2)[父师、少师]官名。
(3)[其]大概,表测度。[或]克,能。[乱]治。
(4)[我祖]指成汤。[厎遂]厎,定。遂,法,与术通。黄式三说。[陈]陈列。
(5)[我]指纣。[用]由于。[沉酗]沉醉。酗,醉酒发怒。
(6)[用]因。[乱]淫乱。[厥德]成汤之德。[下]后世。
(7)[小]指小民。[大]指群臣。[草]读为抄,掠取。[奸宄]犯法作乱。
(8)[师师]众长。[度]法度。
(9)[辜]罪。
(10)[乃]却。[恒]常。[获]通矱,法。恒矱,常法。
(11)[方]并。[兴]兴起。
(12)[雠]仇敌。
(13)[其]或许,表测度。[沦丧]灭亡。
(14)[若]好象。[涉]徒步渡水。
(15)[其]殆,几乎。[津]渡口。[涯]水岸。
(16)[越]语首助词。[今]此。
(17)[我其发出狂]狂,《史记·宋世家》作往,当从之。发,孙诒让读为废,言我
其废弃而出亡。
(18)[家]住在家。[耄]通保,安。[逊]遁,回避。[荒]荒野。
(19)[指告]指点告诉。
(20)[颠]颠覆。[■]音 jī,坠落。
(21)[若之何]如之何,怎么办。[其]语气助词。
(22)[王子]微子。他是帝乙的长子,所以称他为王子。
(23)[毒]厚,重。[荒]虚。
(24)[方]并。[兴]起。
(25)[乃]却。[畏畏]读为畏威。畏和威古通用。
(26)[咈]违背。[耉]老。
(27)[攘]顺手拿取。[窃]偷盗。[牺]毛色纯一的牲畜。[牷]纯色的全牲。[牲]牛羊
猪。[容]隐。
(28)[将]养。《诗·小雅·四牡》传:“将,养也。”
(29)[降]下。[监]监视。
(30)[乂]杀。[雠]通稠,多。马融本作稠。[敛]赋敛。
(31)[召]招致。[怠]宽缓。
(32)[罪]罪人。
(33)[瘠]玻指受害的人。[诏]告。
(34)[其]或许。
(35)[败]灾祸。
(36)[臣仆]奴隶。
(37)[迪]行。
(38)[旧]久。[刻子]焦循说:“刻子即箕子也。”
(39)[我]指殷商。
(40)[靖]谋划。
(41)[顾]顾虑。[遁]逃去。
周书 牧誓
【说明】牧,指牧野,商都郊区地名,在商都朝歌南七十里,今河南淇县南。
公元前 1066 年 2 月,周武王带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甲士四万多,还有诸侯
的兵车四千辆,同纣王的军队进行决战。纣王也发兵七十万抵抗武王,战前,武王勉励诸
侯和军士勇往直前,史官记录武王这次誓师的话,写成《牧誓》。
这次大战,由于纣王失去了民心,纣王的军队背叛,倒戈迎接周王的军队,武王大
胜,一举消灭了殷王朝。新兴力量战胜了腐朽力量。这是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大革命。
本篇分二段。第一段记叙誓师前的部署。第二段宣布纣王的罪行和战时的纪律。
【译文】
1.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于
是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白色旄牛尾指挥,说:“远劳了,
西方的人们!”武王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
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
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2.武王说:“古人有话说:‘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
叫,这个人家就会衰落。’现在商王纣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视对祖宗的祭
祀不问,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竟然只对四方重罪逃亡的人,这
样推崇,这样尊敬,这样信任,这样使用,用他们做大夫、卿士的官。使他
们残暴对待老百姓,在商国作乱。现在,我姬发奉行老天的惩罚。今天的战
事,行军时,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将士们,要努力啊!
刺击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努力吧,
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象虎、貔、熊、罴一样,前往商都的郊外。不
要禁止能够跑来投降的人,以便帮助我们周国。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
不努力,就会对你们自身有所惩罚!”
【原文】
1.时甲子昧爽(1),王朝至于商郊牧野(2),乃誓。王左杖黄钺(3),右秉白
旄以麾(4),曰:“逖矣(5),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6),
司徒、司马、司空(7),亚旅、师氏(8),千夫长、百夫长(9),及庸、蜀、羌、
髳、微、卢、彭、濮人(10)。称尔戈(11),比尔干(12),立尔矛(13),予其誓(14)。”
2.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15);牝鸡之晨,惟家之索(16)。’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17),昏弃厥肆祀弗答(18),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19),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20),是崇是长(21),是信是使(22),是以为大夫卿士(23)。
俾暴虐于百姓(24),以奸宄于商邑(25)。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26)。今日之事,
不愆于六步、七步(27),乃止齐焉(28)。夫子勖哉(29)!不愆于四伐、五伐、六
伐、七伐(30),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31),如虎如貔(32),如熊如罴(33),
于商郊(34)。弗迓克奔以役西土(35),勖哉夫子!尔所弗勖(36),其于尔躬有戮
(37) !”
【注释】
(1)[甲子]甲子日。[昧爽]日未出时。
(2)[商郊]商都朝歌的远郊。
(3)[杖]拿着。《说文》:“杖,持也。”[钺]大斧。
(4)[秉]执持。[旄]旄牛尾。[麾]指挥。
(5)[逖]音 tì
,远。
(6)[冢君]大君,邦国的君主。[御事]邦国的治事大臣。
(7)[司徒、司马、司空]官名。《孔传》说:“治事三卿,司徒主民,司马主兵,司
空主土。”
(8)[亚旅、师氏]官名。亚旅,上大夫。师氏,中大夫。
(9)[千夫长、百夫长]官名。郑玄说:”千夫长,师帅。百夫长,旅帅。”
(10)[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当时西南方的八个诸侯国。庸,在今湖北
房县境内。蜀,在今四川省西部地区。羌,在今甘肃省东南地区。髳,在今甘肃四川交界
地区。微,在今陕西郿县境。卢,在今湖北南漳县境。彭,在今甘肃镇原县东。濮,在今
湖北省,具体地区不详。
(11)[称]举。[尔]你们。[戈]兵器。
(12)[比]排比。[干]盾牌。
(13)[矛]兵器。
(14)[誓]誓告。
(15)[晨]晨鸣。
(16)[索]空,衰落。惟家之索,惟空其家。
(17)[妇]指妲己。《史记·殷本纪》:“纣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18)[昏]轻蔑,轻视。见《经义述闻》。[肆]祭名。[答]问。
(19)[厥遗]据《史记》当作遗厥。[王父母弟]同祖父母的从弟。[迪]用。
(20)[逋]逃亡。
(21)[是]这样。[崇]尊重。[长]恭敬。
(22)[信]信任。[使]使用。
(23)[大夫卿士]均是官名。
(24)[俾]使。
(25)[奸宄]犯法作乱。
(26)[发]武王名。[恭行]奉行。
(27)[愆]过,指超过。
(28)[止齐]止而齐,整顿队伍。郑玄说:“好整好暇,用兵之术。”
(29)[夫子]敬称将士。[勖]勉力。
(30)[伐]郑玄说:“伐谓击刺也。一击一刺曰一伐。始前就敌,六步七步当止齐,
正行列。及兵相接,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当止齐。正行列也。”
(31)[尚]副词,表命令语气。[桓桓]威武的样子。
(32)[貔]音 pí
,豹类猛兽。
(33)[罴]熊的一种。
(34)[于]往。
(35)[迓]通御,禁止。《史记》和马融本作御。[役]帮助。[西土]指周。
(36)[所]若。见《经传释词》。
(37)[躬]身。[戮]罪。见《广雅》。
洪范
【说明】洪,大;范,法。洪范,就是大法。这篇大法是箕子传下来的。箕子是殷
纣王的亲属和大臣。纣王荒淫,不理国事。箕子进谏,不被接受,于是佯狂为奴。周克商
的前一年,纣王杀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公元前 1066 年,武王克商,封纣王的儿子禄父
于殷,又命召公释放箕子。后二年,武王访问箕子,问殷为什么灭亡,箕子不忍说殷的恶
政。于是武王改问上天安定下民的常道,箕子便告以洪范九畴,也就是大法九类。史官记
录箕子的这篇话,写成《洪范》。这篇文章很重要,历代受到重视。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政
治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二大段。第一段概述人君治理国家的大法。第二段分述人君治国的九种大法。
【译文】
1.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武王就说道:“啊!箕子,上帝庇荫
安定下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我不知道那治国常理的规定方法。”
箕子就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洪水,胡乱处理了水、火、木、
金、土五种用物。上帝震怒,不赐给鲧九种大法,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
后来,鲧被流放死了,禹于是继承兴起。上帝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国
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认真做好五事。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种政务。第四
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极。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种品德的人。
第七是尊用以卜考疑的方法。第八是经常注意使用各种征兆。第九是凭五福
鼓励臣民,凭六极警戒臣民。
2.1“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润
湿,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状,土壤可
以种植百谷。向下润湿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
木产生酸味,顺从人意而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种植的百谷产生甜味。
2.2“二、五事:一是容貌,二是言论,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
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广远,思考要通达。容貌恭
敬就能严肃,言论正当就能治理,观察明白就能昭晰,听闻广远就能善谋,
思考通达就能圣明。
2.3“三、八种政务:一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财货,三是管理祭祀,四
是管理居民,五是管理教育,六是治理盗贼,七是管理朝觐,八是管理军事。
2.4“四、五种记时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的出现情
况,五是日月运行所经历的周天度数。
2.5“五、君王的法则,君王建立政事要有法则:掌握五福,用来普遍地
赏赐给臣民,这样,臣民就会尊重您的法则。贡献您保持法则的方法:凡是
臣下不要有邪党,百官不要有私相比附的行为,只有把君王作榜样。凡是臣
下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您就惦念他们。行为不合法则,但没有陷入罪恶
的人,你就成就他们;假若他们和悦温顺地说:“我遵行美德。”您就赐给
他们好处,于是,臣民就会思念君王的法则。不虐待无依无靠的人,而又不
畏显贵,臣下这样有才能有作为,就要让他献出他的才能,国家就会繁荣昌
盛。凡那些百官之长,既然富有经常的俸禄,您不能使他们对国家有好处,
于是臣民就要责怪您了。对于那些没有好德行的人,您即使赐给他们好处,
将会使您受到危害。不要不平,不要不正,要遵守王令;不要作私好,要遵
守王道;不要作威恶,要遵行正路。不要行偏,不要结党,王道坦荡;不要
结党,不要行偏,王道平平;不要违反,不要倾侧,王道正直。团结那些守
法之臣,归附那些执法之君。君王,对于皇极的广泛陈述,要宣扬教导,天
帝就顺心了。凡是百官,对于皇极的敷言,要遵守实行,用来接近天子的光
辉。天子作臣民的父母,因此才做天下的君王。
2.6“六、三种品德:一是正直,二是过于刚强,三是过于柔弱。中正和
平,就是正直;强不可亲就是刚克;和顺可亲就是柔克。应当抑制刚强不可
亲近的人,推崇和顺可亲的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只有君王才能作威,只
有君王才能享用美物。臣子不许有作福、作威、美食的情况。假若臣子有作
福、作威、美食的情况,就会害及您的家,乱及您的国。百官将因此倾侧不
正,百姓也将因此发生差错和疑惑。
2.7“七、用卜决疑:选择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员,教导他们卜筮的方法。
龟兆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霁,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驿,有的叫做克;卦
象有的叫做贞,有的叫做悔,共计有七种。龟兆用前五种,占筮用后两种,
根据这些推演变化,决定吉凶。设立这种官员进行卜筮。三个人占卜,就听
从两个人的说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难,你自己要考虑,再与卿士商量,再与
庶民商量,再与卜筮官员商量。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卿士赞同,
庶民赞同,这叫大同。这样,自身会康强,子孙会昌盛,很吉利。你赞同,
龟卜赞同,蓍筮赞同,而卿士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卿士赞同,龟卜赞
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庶民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
同,你反对,卿士反对,也吉利。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反对,卿士反对,
庶民反对,在国内行事就吉利,在国外行事就不吉利。龟卜、蓍筮都与人意
相违,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险。
2.8“八、一些征兆:一叫雨,一叫晴,一叫暖,一叫寒,一叫风。一年
中这五种天气齐备,各根据时序发生,百草就茂盛,一种天气过多就不好;
一种天气过少,也不好。君王行为美好的征兆:一叫肃敬,就象及时降雨的
喜人;一叫修治,就象及时晴朗的喜人;一叫明智,就象及时温暖的喜人;
一叫善谋,就象及时寒冷的喜人;一叫通圣,就象及时刮风的喜人。君王行
为坏的征兆:一叫狂妄,就象久雨的愁人;一叫不信,就象久晴的愁人;一
叫逸豫,就象久暖的愁人;一叫严急,就象久寒的愁人;一叫昏昧,就象久
风的愁人。君王之所视察,就象一年包括四时;卿士就象月,统属于岁;众
尹就象日,统属于月。假若岁、月、日、时的关系没有改变,百谷就因此成
熟,政治就因此清明,杰出的人才因此显扬,国家因此太平安宁。假若日、
月、岁、时的关系全都改变,百谷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
杰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国家因此不得安宁。百姓好比星星,有的星喜欢
风,有的星喜欢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顺从星星,
就要用风和雨润泽他们。
2.9“九、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
五是高寿善终。六种不幸的事:一是早死,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
五是邪恶,六是不壮毅。”
【原文】
1.惟十有三祀(1),王访于箕子(2)。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
下民(3),相协厥居(4),我不知其彝伦攸叙(5)。”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6),汩陈其五行(7)。帝乃震怒,不
畀洪范九畴(8),彝伦攸斁(9)。鲧则殛死(10),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11) ,彝伦攸叙(12)。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13),次三曰农用八政(14),次四曰协用
五纪(15),次五曰建用皇极(16),次六曰乂用三德(17),次七曰明用稽疑(18),
次八曰念用庶征(19),次九曰向用五福(20),威用六极(21)。
2.1“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1)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2),金曰从革(3),土爰稼穑(4)。润下作咸(5),炎
上作苦(6),曲直作酸(7),从革作辛(8),稼穑作甘(9)。
2.2“二、五事:一曰貌(1),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
恭,言曰从(2),视曰明,听曰聪(3),思曰睿(4)。恭作肃(5),从作乂(6),明
作晢(7),聪作谋(8),睿作圣(9)。
2.3“三、八政(1):一曰食(2),二曰货(3),三曰祀(4),四曰司空(5),五
曰司徒(6),六曰司寇(7),七曰宾(8),八曰师(9)。
2.4“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1),五曰历数(2)。
2.5“五、皇极,皇建其有极(1)。敛时五福(2),用敷锡厥庶民(3),惟时
厥庶民于汝极(4)。锡汝保极(5):凡厥庶民,无有淫朋(6),人无有比德(7),惟
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8),汝则念之(9)。不协于极,不罹于咎(10),
皇则受之(11)。而康而色(12),曰:‘予攸好德(13)。’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
惟皇之极(14)。无虐茕独而畏高明(15),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16),而邦其
昌。凡厥正人(17),既富方谷(18),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19),时人斯其辜(20)。
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21)。无偏无陂(22),遵王之义(23);无
有作好(24),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25);无
党无偏,王道平平(26);无反无侧(27),王道正直。会其有极(28),归其有极。
曰(29):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30),于帝其训(31)。凡厥庶民,极之敷言,
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2.6“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1),三曰柔克(2)。平康正直(3),
强弗友刚克(4),燮友柔克(5)。沉潜刚克(6),高明柔克(7)。惟辟作福,惟辟作
威,惟辟玉食(8)。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
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9)。
2.7“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1),乃命卜筮(2)。曰雨,曰霁,曰蒙,
曰驿,曰克,曰贞,曰悔(4),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5)。立时人作卜筮
(6) 。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7),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
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
康强,子孙其逢(8)。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
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
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9),作外凶(10)。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2.8“八、庶征:曰雨,曰旸(1),曰燠(2),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
各以其叙(3),庶草蕃庑(4)。一极备(5),凶;一极无(6),凶。曰休征:曰肃,
时雨若(7);曰乂,时旸若;曰皙,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曰咎征:曰狂(8),恒雨若;曰僭(9),恒燠若;曰豫(10),恒燠若;曰急(11),
恒寒若;曰蒙(12),恒风若。曰王省惟岁(13),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
无易(14),百谷用成(15),乂用明,俊民用章(16),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
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17),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18),
星有好雨(19)。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20)。月之从星,则以风雨(21)。
2.9“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1),五曰考
终命(2)。六极:一曰凶、短、折(3),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4),
六曰弱(5)。”
【注释】
1
(1)[有]又。[祀]年。
(2)[王]周武王。[访]问。
(3)[阴骘]马融说:“阴,覆也。”骘,音 zhì ,《孔传》说:“定也。”阴骘,就是
庇荫安定,保护。
(4)[相]使。见《吕览·诚廉》注。[协]和。[厥]其。
(5)[彝伦]常理。[攸]所以。见《释词》。[叙]次序,引申为制定、规定。
(6)[鲧]音 gǔn,夏禹的父亲。[陻]音 yīn,堵塞。
(7)[汩]音 gǔ,乱。[陈]列。[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常用物质。《尚书大传》说: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
用。”
(8)[畀]给予。[洪]大。[范]法。[九畴]九类,就是下文初一至次九的九种治国大法。
(9)[攸]由此。[ ]音 dù,败坏。
(10)[殛]诛。
(11)[锡]通赐,给予。
(12)[叙]次序,制定。
(13)[五事]指貌、言、视、听、思五件事。
(14)[农]努力。《广雅·释诂》:“农,勉也。”[八政]八种政事。
(15)[协]合。[五纪]五种记时的方法。
(16)[建]建立。[皇]君王。[极]中,指中道。法则。
(17)[乂]治,指治民。《孔传》说:“治民必用刚、柔、正直之三德。”
(18)[稽]通叺,《说文》:“叺,卜以问疑也。读与稽同。”
(19)[念]经常思虑。《说文》:“念,常思也。”[庶]众。[征]征兆。
(20)[向]读为飨,劝勉,《汉书·谷永传》引作飨。
(21)[威]畏惧,警戒。段玉裁说:“古威畏同音通用,畏之曰畏,可畏亦曰畏。”
2.1
(1)[润]润湿。[曰]语中助词。
(2)[曲直]可曲可直。
(3)[从]顺从。[革]变革。
(4)[爰]《史记》作“曰”,也是语中助词。[稼穑]播种和收获。
(5)[润下]指水。[作]产生。《诗·周颂·天作》传:“作,生也”。
(6)[炎上]指火。
(7)[曲直]指木。
(8)[从革]指金。
(9)[稼穑]指稼穑的作物。
2.2
(1)[貌]容貌。
(2)[从]正当合宜。《汉书·五行志》注:“言正曰从。”
(3)[聪]听得广远。《楚辞·涉江》注:“远听曰聪。”
(4)[睿]音 ruì
,通达。
(5)[作]则,就。[肃]敬。《孔疏》说:“貌能恭则心肃敬。”
(6)[乂]治。《孔疏》说:“言可从则政必治。”
(7)[晢]昭晢。《孔疏》说:“视能明则所见昭晢。”
(8)[谋]谋划。所能广远则能善谋。
(9)[圣]圣明。思虑通达则圣明。
2.3
(1)[八政]八种政务官员。下面列八种官员,代表八种政务。
(2)[食]管民食的官。
(3)[货]管货财的官。
(4)[祀]管祭祀的官。
(5)[司空]管理居民的官。
(6)[司徒]管教育的官。
(7)[司寇]治理盗贼的官。
(8)[宾]管理朝觐的官。
(9)[师]管理军事的官。
2.4
(1)[星辰]星,指二十八宿。辰,指十二辰。《孔传》说:“二十八宿迭见,以叙节
气。十二辰以纪日月所会。”
(2)[历数]日月运行经历周天的度数。计算它们的历数,可以确定闰月,调和季节。
2.5
(1)[建]立。指建立政事。[极]中道,法则。
(2)[敛]采取。[时]这。[五福]五种幸福。
(3)[敷]普遍。[锡]施予。
(4)[于]重视。《方言》说:“于,大也。”见《尚书易解》。
(5)[锡]赐,贡献。[保]保持。
(6)[淫朋]邪党。
(7)[人]指百官。[比德]私相比附的行为。
(8)[猷]计谋。[为]作为。[守]操守。
(9)[念]常思,惦念。
(10)[罹]陷入。[咎]罪恶。
(11)[受]成。见《吕览·诬徒》注。黄式三说:“受,就也。”谓成就。
(12)[康]安和。[色]温润,见《诗·泮水》传。
(13)[攸]遵行。《说文》:“攸,行水也。”引申为行。
(14)[斯]《经传释词》:“犹乃也。”[惟]思。
(15)[茕独]孤独。泛指鳏寡孤独的人。茕,音 qióng,孤。
(16)[羞]贡献。[行]善行。
(17)[正人]官员。
(18)[方谷]常禄。江声说:“方,犹常也。谷,禄也。”
(19)[好]善。[家]家国。
(20)[辜]罪,责备。
(21)[作]使。[用]施行。[咎]恶。
(22)[无]不要。[陂]音 pō,不正。
(23)[义]法。
(24)[好]马融说:“私好也。”
(25)[荡荡]宽广。
(26)[平平]平坦。
(27)[反、侧]马融说:“反,反道也。侧,倾侧也。”
(28)[会]聚合。
(29)[曰]《尚书正读》说:“更端之词。”
(30)[敷]陈述。极之敷言,极所陈述之言。[彝]《史记》作夷,陈列。[训]教导。
(31)[于]句首语气词。《尔雅》:“于,曰也。”[训]顺从。
2.6
(1)[刚克]克,胜。刚克,过于刚强。
(2)[柔克]过于柔顺。
(3)[平康]中正和平。
(4)[友]亲。强弗友,刚强不可亲。
(5)[燮]和。燮友,和而可亲。
(6)[沉潜]用作动词,抑制。
(7)[高明]使动用法,推崇。
(8)[玉食]美食。
(9)[僭]越轨。[忒]作恶。
2.7
(1)[卜筮]卜,用龟甲占吉凶;筮,用蓍草占吉凶。
(2)[命]教。命卜筮,教以卜筮之法。
(3)[雨、霁、蒙、驿、克]雨,兆之体气如雨。霁,如雨止而云气在上。蒙,气郁郁
冥冥。驿,古文作■,色泽而光明。克,如祲气之色相犯。本郑玄说。
(4)[贞]内卦。[悔]外卦。
(5)[衍]推演。[忒]变化。
(6)[时人]这种人,指卜筮官员。
(7)[则]假若。见《经传释词》。
(8)[逢]昌盛。马融说:“逢,大也。”
(9)[作内]作于境内。
(10)[作外]作于境外。
2.8
(1)[旸]音 yáng,晴天。
(2)[燠]音 yù,暖和。
(3)[叙]次序,指时序。
(4)[蕃]滋多。[庑]茂盛。
(5)[一]五者之一。[极备]极多。
(6)[极无]极缺。
(7)[若]象。时雨若,象时雨。《尚书正读》说:“若,譬况之词,位在句末。如《易·离
卦》出涕沱若,戚嗟若,言出涕若沱,戚若嗟也。《诗·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言其
叶若沃也。本文曰肃时雨若,犹《孟子》言若时雨降也。下均仿此。”
(8)[狂]狂妄。
(9)[僭]不信。
(10)[豫]逸豫。
(11)[急]严急。
(12)[蒙]昏昧。
(13)[省]音 xǐng,视察,此指视察的职责。
(14)[岁月日时无易]岁月日时的统属关系不变,比喻君臣各顺其常。易,改变。
(15)[用]因。
(16)[俊民]有才能的人。[章]显扬。
(17)[微]章之反,谓不显扬。
(18)[星有好风]马融说:“箕星好风。”
(19)[星有好雨]马融说:“毕星好雨。”
(20)[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郭嵩焘《史记札记》:“冬夏者,天之所以成岁功也,
而日月之行循乎黄道以佐成岁功,以喻臣奉君命而布之民。”按比喻群臣须成王功。
(21)[以]用。郭嵩焘说:“月入箕则风,入毕则雨。风雨者天之所以发生万物也,
而月从星之好以施行之,喻宣导百姓之欲以达之君。”按比喻群臣之从民欲,须润泽斯民。
2.9
(1)[攸好德]攸,《说文》“行水也”,引申为行。攸好德,遵行美德。
(2)[考]老。考终命,老而善终。
(3)[凶、短、折]早死。未到换牙就死了叫凶,未到成年就死了叫短,未到结婚就死
了叫折。此郑玄的分析。
(4)[恶]邪恶。攸好德之反,谓为奸为宄,不行好德。
(5)[弱]郑玄说:“愚懦不壮毅曰弱。”
金縢
【说明】武王胜商后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
身关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亲自请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
的册书收藏在金属束着的匮中。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
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因此成王也怀疑周公,骨肉之间发生了隔阂。周公东征,取得辉
煌的胜利,又写了《鸱鸮》诗,想感动成王,成王仍然没有醒悟,可见隔阂之深。后来因
一次偶然的天灾,成王打开金縢之匮,发现了周公请求代替武王死的册书,深深受到感动,
隔阂终于消除了。史官看到金縢匮中的册书作用这样重大,于是记录了这件事来表彰周公
的忠诚。为了突出金縢中册书的作用,于是名叫《金縢》。
本篇分为三大段。第一段记周公祈求先王让他去代替武王死,以安定周邦。第二段
记成王怀疑周公,隔阂很深。第三段记成王得金縢之书而彻底悔改,迎接周公。三段之间
首尾呼应,联系非常紧密。
西汉尚书家认为这次天灾是周公死后的事,《史记·鲁世家》也采此说。孙星衍则
谓“秋大熟”以上有脱简。这些都是忽略了作者的用心所致,似不可信。
【译文】
1.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体不安。太公、召公说:“我
们为王恭敬地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可以向我们先王祷告吗?”周公
就把自身作为抵押,清除一块土地,在上面筑起三座祭坛。又在三坛的南方
筑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着玉,拿着圭,就向太王、王季、
文王祷告。
史官就写了策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遇到险恶的病。假若你
们三位先王这时在天上有助祭的职责,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我柔顺
巧能,多材多艺,能奉事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材多艺,不能奉事鬼神。
而且他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够在人间安定你们
的子孙,天下的老百姓也无不敬畏他。唉!不要丧失上帝降给的宝贵使命,
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你们允许我,我就
拿着璧和圭归向你们,等待你们的命令;你们不允许我,我就收藏璧和圭,
不敢再请了。”
于是卜问三龟,都重复出现吉兆。打开藏书的锁钥查书,竟然都是吉利。
周公说:“根据兆形,王会没有危险。我新向三位先王祷告,只图国运长远;
现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够俯念我的诚心。”周公回去,把册书放进金属束着
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2.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
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石公说:“我不摄政,我将无辞告我先王。”
周公留在东方两年,罪人就捕获了。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叫它
为《鸱鸮》。结果,成王只是不敢责备周公。
3.秋天,百谷成熟,还没有收获,天空出现雷电与大风。庄稼都倒伏了,
大树都被拔起,国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大夫们都戴上礼帽,打开金属束着
的匣子,于是得到了周公以自身为质、请代武王的祝辞。太公、召公和成王
就询问众史官以及许多办事官员。他们回答说:“确实的。唉!周公告诫我
们不能说出来。”
成王拿着册书哭泣,说:“不要敬卜了!过去,周公勤劳王室,我这年
轻人来不及了解。现在上天动怒来表彰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亲自去迎接,
我们国家的礼制也应该这样。”成王走出郊外,天就下着雨,风向也反转了,
倒伏的庄稼又全部伸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大树所压的庄稼,要全
部扶起来,又培好根,这一年的年成却是个大丰收。
【原文】
1.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曰(2):“我其为王穆卜(3)。”周
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4)?”公乃自以为功(5),为三坛同 (6) 。为坛于南
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7),乃告太王、王季、文王(8)。
史乃册(9),祝曰:“惟尔元孙某(10),遘厉虐疾(11)。若尔三王是有丕子
之责于天(12),以旦代某之身。予仁奢考能(13),多材多艺(14)。能事鬼神。乃
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15),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16),敷佑四方(17),用能
定尔子孙于下地(18)。四方之民罔不祗畏(19)。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20),我
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21),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
(22)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23)。”
乃卜三龟,一习吉(24)。启籥见书(25),乃并是吉。公曰:“体(26)!王其
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27),惟永终是图;兹攸俟(28),能念予一人(29)。”
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30)。
2.武王既丧(31),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32),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33) 。”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34),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
年(35),则罪人斯得(36)。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37)。王亦
未敢诮公(38)。
3.秋(39),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40),禾尽偃(41),大木斯拔(42),
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43),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44) 。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45)。对曰:“信(46)。噫(47)!公命我勿敢
言。”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48)。今
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49),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
乃雨,反风,禾则尽起(50)。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51)。岁则
大熟。
【注释】
(1)[豫]安。黄式三说:“疾曰弗豫,犹言身不快也。”(2)[二公]指太公和召公。
(3)[穆]恭敬。
(4)[戚]读为祷,告事求福。见《尚书易解》。
(5)[功]质,今言抵押。自以为功,即以身作抵押。
(6)[三坛]太王、王季、文王各为一坛。[ ]音 shàn,祭祀的场地。
(7)[植]郑玄说:“古置字。”[璧]圆形的玉。[圭]上圆下方的玉。古代祈祷要用圭、
璧等。
(8)[太王]武王的曾祖。[王季]武王的祖父。[文王]武王的父亲。
(9)[史]史官。[册]写册书。
(10)[惟]语气助词。[元]长。[某]指周武王姬发。
(11)[遘]遇到。[厉]危。[虐]恶。
(12)[是]这时。[丕子]读为布兹。兹是席名,布兹就是布席,举行祭祀,先须布席,
所以布席就是助祭。说见《尚书正读》。
(13)[仁若]柔顺。[考]巧。《史记》作巧。
(14)[材、艺]都指技术。
(15)[乃元孙]你们的长孙。
(16)[乃]始,初。见《词诠》。[命]见命,被命。
(17)[敷]普遍。[佑]读为有。王国维说。
(18)[下地]人间。
(19)[祗]敬。
(20)[坠]丧失。[宝命]指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的使命。
(21)[即命]就而听命。
(22)[归]归于三王之所。
(23)[屏]音 bì
ng,收藏。
(24)[一]都。[习]重复。
(25)[启]开。[籥]藏兆书的锁钥。[书]占卜的书。
(26)[体]兆形。
(27)[命]告。《释诂》:“命,告也。”
(28)[攸]所。[俟]期待。
(29)[予一人]周公自称。
(30)[翼日]明日。[瘳]病好了。
(31)[丧]死。《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
(32)[管叔]名鲜。郑玄说:“周公兄,武王弟,封于管。”[群弟]指蔡叔、霍叔。
《逸周书·作雒解》说:“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
叔于殷,俾监殷臣。”
(33)[孺子]年幼的人,指成王。
(34)[辟]音 bì
。摄政为君。
(35)[居东]居在东土,指东征。
(36)[罪人]指武庚和三叔等。[斯]乃。见《经传释词》。
(37)[鸱鸮]今存《诗·豳风》中。《诗序》说:“《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
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38)[诮]责备。[亦]只,只是。
(39)[秋]指“周公居东二年,罪人斯得”以后的秋天。
(40)[以]与,和。
(41)[偃]倒伏。
(42)[斯]荆见《吕览》注。
(43)[弁]礼帽,这里是戴上礼帽的意思。
(44)[说]祷告的祝词。
(45)[百执事]许多办事官员。
(46)[信]确实。
(47)[噫]唉。叹词。
(48)[冲人]年幼的人。
(49)[新]当作亲。马融本作亲。[逆]迎接。
(50)[起]立起,伸起。
(51)[筑]用土培根。
大诰
【说明】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元年(公元前 1063 年),管叔、蔡
叔、武庚联合淮夷反叛周王朝。周公忠诚为国,决计出兵平定叛乱。讨伐叛乱的军队还没
有出发,诸侯国的国君和众位大臣认为困难很大,劝周公违背龟卜的指示,停止出征。周
公于是大诰各诸侯国的国君和众位大臣,驳斥他们关于困难很大和违背龟卜的说法,劝导
他们同心协力去平定叛乱。史官记录周公这篇诰辞,名叫《大诰》。
周公这次东征,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天下复归统一。周公东征是周
代初年的重大事件,因此,这篇诰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宣布得了吉卜,劝导众国服从天命参加东征。第二段说明文
王的大业必须完成,驳斥众国东征“艰大”的说法。第三段说明天命不可懈怠,驳斥众国
“违卜”的要求。
【译文】
1.王这样说:“哟!遍告你们众国君主和你们的办事大臣。不幸啊!上
帝给我们国家降下灾祸,不稍间断。我这个幼稚的人继承了远大悠久的王业。
没有遇到明哲的人,指导老百姓安定下来,何况说会有能度知天命的人呢?
唉!我小子象渡过深渊,我应当前往寻求我渡过去的办法。大宝龟帮助前人
接受天命,至今不能忘记它的大功。在上天降下灾难的时刻我不敢把它闭藏
着,用文王留给我们的大宝龟,卜问天命。我向大龟祷告说:‘在西方有大
灾难,西方人也不安静,现在也蠢动了。殷商的小主竟敢组织他的残余力量。
天帝降下灾祸,他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困难,民不安静。他们说:我们要复国!
反而图谋我们周国,现在他们动起来飞起来了。这些天有十位贤者来帮助我,
我要和他们前往完成文王、武王所谋求的功业。我们将有战事,会吉利吗?’
我的卜兆全都吉利。
“所以我告诉我的友邦国君和各位大臣说:‘我现在得到了吉卜,打算
和你们众国去讨伐殷商那些叛乱的罪人。’你们各位国君和各位大臣没有不
反对说:‘困难很大,老百姓不安宁,也有在王室和邦君室的人。我们这些
小子考虑,或许不可征讨吧,大王为什么不违背龟卜呢?’
“现在我深深地考虑着艰难,我说:‘唉!确实惊扰了苦难的人民,真
痛心啊!我受天命的役使,天帝把艰难的事重托给我,我不暇只为自身忧虑。
你们众位邦君与各位大臣应该安慰我说:‘不要被忧患吓倒,不可不完成您
文王所谋求的功业!’
“唉!我小子不敢废弃天命。天帝嘉惠文王,振兴我们小小的周国,当
年文王只使用龟卜,能够承受这天命。现在天帝帮助老百姓,何况也是使用
龟卜呢?啊!天命可畏,你们辅助我们伟大的事业吧!”
2.王说:“你们是老臣,你们多能远知往事,你们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劳
的啊!天帝慎重地告诉我们成功的办法,我不敢不快速完成文王图谋的事业。
现在我劝导我们友邦的君主:天帝用诚信的话帮助我们,要成全我们的百姓,
我们为什么不对前文王图谋的功业谋求完成呢?天帝也想施加勤苦给我们老
百姓,好象有疾病,我们怎敢不对前文王所受的疾病好好攘除呢?”
王说:“象往日讨伐纣王一样,我将要前往,我想说些艰难日子里的想
法。好象父亲建屋,已经确定了办法,他的儿子却不愿意打地基,况且愿意
盖屋吗?他的父亲新开垦了田地,他的儿子却不愿意播种,况且愿意收获吗?
这样,他的父亲或许会愿意说,我有后人不会废弃我的基业吗?所以我怎敢
不在我自己身上完成文王伟大的使命呢?又好比兄长死了,却有人群起攻击
他的儿子,为民长上的难道能够相劝不救吗?”
3.王说:“啊!努力吧,你们诸位邦君和各位官员。使国家清明要用明
智的人,现在也有十个人引导我们知道天命和天帝辅助诚信的道理,你们不
能轻视这些!何况现在天帝已经给周国降下了定命呢?那些发动叛乱的大罪
人,勾结邻国,同室操戈。你们也不知天命不可改变吗?
“我长时间考虑着:天帝要灭亡殷国,好象农夫一样,我怎敢不完成我
的田亩工作呢?天帝也想嘉惠我们先辈文王,我们怎能放弃吉卜呢?怎敢不
前去重新巡视文王美好的疆土呢?更何况今天的占卜都是吉兆呢?所以我要
大规模地率领你们东征,天命不可不信,卜兆的指示应当遵从呀!”
【原文】
1.王若曰(1):“猷(2)!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3)。弗吊(4)!天降割于我家
(5) ,不少延(6)。洪惟我幼冲人(7),嗣无疆大历服(8)。弗造哲(9),迪民康(10),
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11)?
“已(12)!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13)。敷贲敷前人受命
(14) ,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15),用宁王遗我大宝龟(16),绍天明(17)。
即命曰(18):‘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19)。殷小腆诞敢纪其
叙(20)。天降威(21),知我国有疵(22),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23),
今蠢今翼(24)。日民献有十夫予翼(25),以于敉宁、武图功(26)。我有大事,休
(27) ?’朕卜并吉。“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28),曰:‘予得
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29)。’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
‘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30)。越予小子考(31),翼不可征(32),王
害不违卜(33)?’
“肆予冲人永思艰(34),曰:呜呼!允蠢鳏寡(35),哀哉!予造天役(36),
遗大投艰于朕身(37)。越予冲人不卬自恤(38)。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
事绥予曰(39):‘无毖于恤(40),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41)!’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42)。天休于宁王(43),兴我小邦周,宁
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44)。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
丕丕基(45)!”
2.王曰:“尔惟旧人(46),尔丕克远省(47),尔知宁王若勤哉(48)!天閟毖
我成功所(49),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50)。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51):天棐忱
辞(52),其考我民(53),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54)?天亦惟用勤毖我民
(55) ,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56)?”
王曰:“若昔朕其逝(57),朕言艰日思(58)。若考作室,既厎法(59),厥子
乃弗肯堂,矧肯构(60)?厥父菑(61),厥子乃弗肯播(62),矧肯获?厥考翼其肯
曰(63):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64)?若兄考(65),乃有友
伐厥子(66),民养其劝弗救(67)?”
3.王曰:“呜呼!肆哉(68),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69),亦惟十
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70),尔时罔敢易法(71)!矧今天降戾于周邦(72)?惟大
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73),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74),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
人(75),予曷其极卜(76)?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77)?矧今卜并吉?肆朕诞
以尔东征(78)。天命不僭(79),卜陈惟若兹(80)!”
【注释】
(1)[王]指摄政王周公。[若]如此,这样。
(2)[猷]哟。叹词。
(3)[多邦]众诸侯国。[越]与,和。《广雅》:“越,与也。”[御事]治事大臣。
(4)[吊]善。
(5)[割]害。《经典释文》:“割,马本作害。”
(6)[延]间断。《尔雅·释诂》:“延,间也。”
(7)[洪惟]句首语气助词。王引之说。[幼冲人]年轻人。冲,稚。
(8)[大历服]历,久。服,事。大历服,伟大久远的事业。指王业。
(9)[造]遭遇。[哲]明智的人。
(10)[迪]引导。[康]安。(11)[矧]况且。[格]度量。江声说。
(12)[已]唉,叹词。
(13)[攸济]攸,所以。济,渡。攸济,所以济渡。见《释词》。
(14)[敷贲]大龟。[敷前人]辅佐前人。敷,通辅。详见《尚书易解》。
(15)[闭]藏着。[威]可畏的事,指灾难。
(16)[宁王]文王。古字宁和文形近,因而致误。
(17)[绍]读为■,卜问。[天明]即天命。杨树达说:明是命之假借字。
(18)[即命]即,就。命,告。就龟而告。
(19)[越]在。[兹]这时。[蠢]动。
(20)[腆]主。小主,谓武庚。黄式三说。[纪其叙]纪,组织。叙,馀。组织他们的
残馀。
(21)[天降威]威,通畏,可畏的事。天降可畏的事,指武王死了。
(22)[疵]病,困难。指成王年幼,周公被疑。
(23)[鄙]鄙视。图谋。王先谦说:“古文■为鄙,与图形近,其义当为图。”
(24)[今蠢今翼]蠢,动。翼,通翌,翌即翊字,《说文》:“翊,飞貌。”今蠢今
翼,现在动起来、飞起来了,形容形势危急。此俞樾说。
(25)[日]近日。[献]贤,指贤人。[翼]助。予翼,即翼予。
(26)[敉]通弥,终。黄式三说。[图功]图谋的事业。
(27)[大事]兵事,战事。[休]好吗?曾运乾说:“犹言休否,问辞也。”
(28)[肆]所以。[越]与。[尹氏]史官。[庶士]众士。
(29)[惟]谋。[以]与。[于]往。[逋播臣]逋,逃亡。播,散。逋播臣,指禄父。
(30)[惟]有。[王宫邦君室]指管叔蔡叔等。
(31)[越]句首语气词。[予小子]庶邦君自称。[考]考虑。
(32)[翼]或,或许。
(33)[害]通曷。何,为什么。
(34)[肆]今。
(35)[允]信,真的。[蠢]动,惊动。[鳏寡]指苦难的人。
(36)[役]役使。
(37)[遗]读为惟,《诗》其鱼唯唯,《韩诗》作遗遗,可证惟与遗相通。[投]掷。
付予。[艰]难事。
(38)[越]句首语气词。[卬]我。[恤]忧虑。
(39)[义]宜,应当。[绥]安慰。
(40)[无]不要。[毖]畏慎,恐惧。
(41)[宁考]文考。
(42)[替]废弃。[不敢替上帝命]《孔传》说:“不敢废天命,言卜吉当必征之。”
(43)[休]嘉惠。
(44)[绥]安。
(45)[丕]大。[基]事业。
(46)[惟]是。[旧人]老臣。
(47)[省]省识。
(48)[若]《尚书正读》:“若,如何也。”
(49)[閟]慎重。[毖]告诉。[所]道,办法。《礼记·哀公问》注:“所,犹道也。”
(50)[极]通亟。快速。王引之说。
(51)[化诱]教导。
(52)[棐]辅助。[忱辞]诚信的话。指宝龟所示的吉兆。
(53)[考]成就。
(54)[攸终]攸,通猷,谋求。终,完成。攸终,谋求完成。
(55)[毖]劳心。
(56)[休毕]休,善。毕,消除疾病。孙诒让说。
(57)[若昔]黄式三说:“如前也。”[其]将要。[逝]往。
(58)[艰日思]艰难日子里的想法。
(59)[厎]定。
(60)[堂]基,打基矗[构]盖,盖屋。
(61)[菑]新垦土地。
(62)[播]播种。
(63)[翼]或,或许。
(64)[越卬]越,在。越卬,在我自己。[敉]终,完成。
(65)[考]终,死。
(66)[友]群,成群。
(67)[养]长,长官。[民养]人民之长,指诸侯和官员。
(68)[肆]尽力。《尔雅·释诂》:“肆,力也。”
(69)[爽]明,清明。[哲]哲人。
(70)[惟]有。[十人]《孔传》说:“谓民献十夫来佐周。”[迪]引导。[越]与。[棐
忱]辅助诚信的人。
(71)[时]是,代词。[易法]即易废,怠弃的意思。金文废多作法。尔时罔敢易法,
即尔罔敢怠慢是,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前置了。
(72)[矧]况且。[戾]定。指定命。
(73)[大艰人]大发难的人,指三监和武庚。[诞]通延。[邻]邻国。[胥]相。
(74)[穑夫]农夫。
(75)[休]嘉惠。
(76)[极]放弃。《仪礼·大射仪》注:“极,犹放也。”
(77)[于]往。[从]重,再。[率]循行,行视。[指]旨,美。有指即美好。
(78)[以]率领。
(79)[僭]不信。
(80)[陈]示。[若]顺从。[兹]哉,语未助问。见《词诠》。
康诰
【说明】本篇是周公告诫康叔治理殷民的诰词。《史记·卫世家》记载:康叔名封,
是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周公带领军队东征,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杀了参加叛乱的管叔,
放逐了蔡叔。把先前由武庚统治的殷民封给康叔。立康叔为卫君,居住在黄河和淇水之间
的故殷地。周公忧虑康叔年轻,于是反复告诫他,要他寻求殷的贤人君子和长者,向他们
请教关于先前殷王朝兴盛和灭亡的原因,要他努力爱护殷民。史官记录周公告诫康叔的这
次讲话,写成《康诰》。《尚书大传》说:“四年,建侯卫而封康叔。”四年,是指成王
四年,也就是公元前 1059 年。
这篇诰词阐明了尚德慎刑、敬天爱民的道理,具体规定了施刑的准则和刑律的条目,
强调用德政教化殷民,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它反映了周公的统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
重要文献。
本篇分六段。第一段即篇首四十八字,记作诰的时地和有关人物。第二段阐明文王
武王使用明德慎罚的政策而得了天下。第三段告诫康叔要尽心讲求治道,爱护殷民。第四
段告诫康叔用刑的准则和刑律,要他谨慎用刑。第五段告诫康叔要用德政感化殷民。第六
段告诫康叔要听从教命。
【译文】
1.三月间月光初生,周公开始计划在东方的洛水旁边建造一个新的大城
市,四方的臣民都同心来会。侯、甸、男的邦君,采、卫的百官,殷商的遗
民都来会见,为周王室服务。周公普遍慰劳他们,于是代替成王大诰治殷的
方法。
2.王这样说:“诸侯之长,我的弟弟,年轻的封啊!你的伟大光明的父
亲文王,能够崇尚德教,慎用刑罚;不敢欺侮无依无靠的人,任用当用的人,
尊敬当敬的人,威慑应当威慑的人,这些都显示于人民,因而开始造就了我
们小夏,和我们的几个友邦共同治理我们西方。文王这种重大努力,被上帝
知道了,上帝很高兴,就降大命给文王。灭亡大国殷,接受上帝的大命和殷
国殷民,继承文王的基业,是长兄武王努力所致,所以你这年轻人才封在这
东土。
3.王说:“啊!封,你要考虑啊!现在殷民将观察你恭敬地追随文王,
努力听取殷人的好意见。你去殷地,要遍求殷代圣明先王用来保养百姓的方
法,你还要深长思考殷商长者揣度民心的明智教导。另外,你还要探求古时
圣明帝王安保百姓的遗训。要比天还宏大,用和顺的美德指导自己,不停地
去完成王命!”
王说:“啊!年轻的封,治理国家应当苦身劳形,要谨慎啊!上天辅助
诚信的人,民情大致可以看出,百姓难于安定。你去殷地要尽你的心意,不
要苟安贪图逸乐,才会治理好百姓。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
要使不顺从的顺从,不努力的努力。’啊!你这个年轻人,你的职责就是宽
大对待王家所接受保护的殷民,也是辅佐王家确定天命,革新殷民。”
4.王说:“啊!封,要认真通晓那些刑罚。人有小罪,不是过失,而是
经常自作不法;这样,即使他的罪行小,却不可不杀。人有大罪,不是经常
自作不法而是过失;假如这样,他已经说尽了他的罪过,这个人就不可杀。”
王说:“啊!封,能够顺从这样去做,就都会明白上意心悦诚服;人民
就会互相告诫,和顺相处。好象自己有病一样,看待臣民犯罪,臣民就会完
全抛弃咎恶;好象保护小孩一样,保护臣民,臣民就会康乐安定。
“不是你姬封刑人杀人,没有人敢刑人杀人;不是你姬封有令要割鼻断
耳,没有人敢施行割鼻断耳的刑罚。”
王说:“判断案件,你要宣布这些法则管理狱官,这样,殷人的刑罚就
会有条理。”王又说:“囚禁的犯人,必须考虑五、六天,至于十天,才判
决他们。”
王说:“你宣布这些法律进行惩罚。判断案件,要依据殷人的常法,采
用适宜的刑杀条律,不要顺从你的心意。假如完全顺从你的意志断案才叫顺
当,应当说不会有顺当的事。唉!你是年轻人,不可顺从你姬封的心意。我
的心意,你要理解。
“老百姓凡因这些行为犯罪:偷窃、抢夺、内外作乱、杀远人取财货,
强横不怕死。这些罪行没有人不怨恨。”
王说:“封啊,首恶招人大怨,也有些是不孝顺不友爱的。儿子不认真
治理他父亲的事,大伤他父亲的心;父亲不能爱怜他的儿子,反而厌恶儿子;
弟弟不顾天伦,不尊敬他的哥哥;哥哥也不顾念小弟弟的痛苦,对小弟弟极
不友爱。父子兄弟之间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不由行政人员去惩罚他们,上帝
赋予老百姓的常法就会大混乱。我说,就要赶快使用文王制定的刑罚,惩罚
这些人,不要赦免。
“不遵守国家大法的,也有诸侯国的庶子、训人和正人、小臣、诸节等
官员。竟然另外发布政令,告谕百姓,大大称誉不考虑不执行国家法令的人,
危害国君;这就助长了恶人,我怨恨他们。唉!你就要迅速根据这些条例捕
杀他们。
“也有这种情况,诸侯不能教育好他们的家人和内外官员,作威肆虐,
完全放弃王命;这些人就不可用德去治理。
“你也不要不能崇重法令。前往教导老百姓,要思念文王的赏善罚恶;
前往教导老百姓说:‘我们只求继承文王。’那么,我就高兴了。”
5.王说:“封啊,老百姓受到教化才会善良安定,我们时时要思念着殷
代圣明先王的德政,用来安治殷民,作为法则。并且现在的殷民不加教导,
就不会善良;不加教导,就没有善政保存殷国。”
王说:“封啊,我们不可不看清这些,我要告诉你施行德政的意见和招
致责罚的道理。现在老百姓不安静,没有安定他们的心,教导屡屡,仍然不
曾和同,上天将要责罚我们,我们不可怨恨。本来罪过不在于大,也不在于
多,何况这些罪过还被上天明显地听到呢?”
王说:“唉!封,要谨慎啊!不要制造怨恨,不要使用不好的计谋,不
要采取不合法的措施,以蔽塞你的诚心。于是努力施行德政,以安定殷民的
心,挂记他们的善德,宽缓他们的徭役,丰足他们的衣食;人民安宁了,上
天就不会责备和抛弃你了。
6.王说:“啊,努力吧!你这年轻的姬封。天命不只帮助一家,你要记
住啊!不要抛弃我的忠告,要明确你的职责和使命,重视你的听闻,用来安
治老百姓。”
王这样说:“去吧!姬封啊,不要放弃警惕,经常听取我的忠告,你就
可以和殷民世世代代享有殷国。”
【原文】
1.惟三月哉生魄(1),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2),四方民大和会。侯
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3),士于周(4)。周公咸勤(5),乃洪大诰治(6)。
2.王若曰(1):“孟侯(2),朕其弟(3),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4),克明
德慎罚(5);不敢侮鳏寡,庸庸(6),祗祗(7),威威(8),显民(9),用肇造我区
夏(10),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11)。惟时怙冒(12),闻于上帝,帝休(13),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14),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15),惟时叙(16),乃寡兄勖
(17) 。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18)。”
3.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1),绍闻衣德言(2)。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3),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4)。别求闻由古
先哲王用康保民(5)。宏于天(6),若德裕乃身(7),不废在王命(8)!”
王曰:“鸣呼!小子封,恫衆乃身(9),敬哉!无畏棐忱(10);民情大可
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11),乃其乂民。我闻曰:‘怨不在大,
亦不在小;惠不惠(12),懋不懋(13)。’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宏王应保殷民
(14) ,亦惟助王宅天命(15),作新民(16)。”
4.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1)。人有小罪,非眚(2),乃惟终自作不
典(3);式尔(4),有厥罪小(5),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6);
适尔,既道极厥辜(7),时乃不可杀。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8),乃大明服(9),惟民其敕懋和(10)。若有
疾,惟民其毕弃咎(11);若保赤子(12),惟民其康乂。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13),无或劓刵
人。”
王曰:“外事(14),汝陈时臬司师(15),兹殷罚有伦(16)。”又曰:“要囚
(17) ,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18),丕蔽要囚(19)。”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20)。蔽殷彝(21),用其义刑义杀(22),勿庸以次汝
封(23)。乃汝尽逊曰时叙(24),惟曰未有逊事(25)。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
封之心(26)。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罪(27):寇攘奸宄(28),杀越人于
货(29),睯不畏死(30),罔弗憝(31)。”
王曰:“封,元恶大憝(32),矧惟不孝不友(33)。子弗祗服厥父事(34),大
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35),乃疾厥子(36);于弟弗念天显(37),乃弗克恭
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38),大不友于弟。惟吊兹(39),不于我政人得罪(40),
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41)。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42),刑兹无赦。
“不率大戛(43),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44)。乃别播
敷造民(45),大誉弗念弗庸,衆厥君(46);时乃引恶(47),惟朕憝。已!汝乃其
速由兹义率杀(48)。
“亦惟君惟长(49),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50);
乃非德用乂。
“汝亦罔不克敬典(51),乃由裕民(52),惟文王之敬忌(53);乃裕民曰:‘我
惟有及(54)。’则予一人以怿(55)。”
5.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1),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2),用康乂民作
求(3)。矧今民罔迪,不适(4);不迪,则罔政在厥邦(5)。”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6),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7)。今惟民不静,
未戾厥心(8),迪屡未同(9),爽惟天其罚殛我(10),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
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11)?”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12),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13)。丕则
敏德(14),用康乃心(15),顾乃德,远乃猷(16),裕乃以(17);民宁,不汝瑕殄
(18) 。”
6.王曰:“鸣呼!肆!汝小子封(1)。惟命不于常(2),汝念哉!无我殄享
(3) ,明乃服命(4),高乃听(5),用康乂民。”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6),汝乃以殷民世享(7)。”
【注释】
1
(1)[三月]周公摄政第四年的三月。[哉生魄]哉,始。魄,通霸。月初生之明。哉生
魄,月亮初出现光明。指阴历每月二、三日。
(2)[基]谋划。[新大邑]指王城。
(3)[侯甸男邦]侯服甸服男服的邦君。[采卫百工]采服卫服的百官。工,官。[播民]
播迁之民,指殷民。[和见]会见。《周书·谥法》:和,会也。
(4)[士]事,服务。
(5)[咸]都。[勤]慰劳。
(6)[洪]代替。郑玄说:“洪,代也。言周公代成王诰。”[治]治道。治理殷国的法
则。
2
(1)[王]指周公。[若]如此,这样。
(2)[孟侯]指康叔。孟,长。为诸侯之长。
(3)[其]之。《经传释词》:“其,犹之也。”[封]康叔名。
(4)[乃]你的。[丕显考]伟大光明的父亲。
(5)[克]能够。[明德]尊尚德教。[慎罚]慎用刑罚。
(6)[庸]用。庸庸。任用可用的人。
(7)[祗]敬。祗祗,尊敬可敬的人。
(8)[威]威摄。威威,威摄可威摄的人。
(9)[显]显著。显民,显著于民。
(10)[用]因此。[肇]开始。[造]造就,建立。[区夏]小夏。周邦自称夏,《君奭》: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可证。区,《广雅·释诂》:“小也”。周邦原居陕西西部,
地域不广,所以称为小夏。
(11)[越]与,和。[修]治理。
(12)[时]这样。[怙]大,王引之说。[冒]通勖,勉力。
(13)[休]高兴。《广雅·释诂》:“休,喜也。”
(14)[殪]死,这里指灭亡。[戎殷]大殷。
(15)[越]与,和。
(16)[时叙]时,承。叙,绪。承绪,承文王之绪。
(17)[寡兄]大兄。指周武王。详《尚书正读》。
(18)[东土]卫国在东方河、淇之间,所以说东土。
3
(1)[在]观察。《尔雅·释诂》:“在,察也。”[遹]音 yù,遵循,义见《尔雅》。
(2)[绍]通劭,尽力。[闻]听取。[衣]即殷。《中庸》注:“齐人言殷声如衣。”
(3)[敷]普遍。[乂]养。
(4)[惟]思。[耇]老。老成人,德高望重的长者。[宅]度,揣度。[知训]明智教训。
(5)[别]另外。[由]于。[康]安。
(6)[宏]大。
(7)[若德]顺从之德。[裕]指导。《广雅·释诂》:“裕,道也。”
(8)[废]止,停止。[在]完成。《尔雅·释诂》:“在,终也。”
(9)[恫]痛。[衆]病。
(10)[畏]通威。《广雅·释言》:“威,德也。”
(11)[豫]乐。
(12)[惠]顺从。
(13)[懋]勉。
(14)[服]职责。[宏]大,宽大。[应保]《经义述闻》:“应保,犹受保也。”
(15)[宅]黄式三说:“宅,定也。”
(16)[作]振作,[新]革新。
4
(1)[明]明晓。
(2)[眚]音 shěng,过失。
(3)[终]常。[典]法。
(4)[式]语首助词。[尔]如此。
(5)[有]虽然。《尔雅·释训》:“有,虽也。”
(6)[眚灾]因过失而造成的灾害。
(7)[道]说。[极]尽。
(8)[叙]顺从。[时]是,这。指代上述“杀终赦眚”的方法。
(9)[服]诚服。
(10)[敕]告诫。[和]顺。
(11)[咎]罪恶。
(12)[赤子]小孩。
(13)[又]有。[劓]音 yì
,割鼻的刑。[刵]音ěr,断耳的刑。
(14)[外事]判断狱讼的事,江声说:“外事,听狱之事也。听狱在外朝,故云外事。”
(15)[陈]列。列举。[臬]法。[司]管理。[师]士师,狱官。
(16)[兹]此,这样。[有伦]有条理。
(17)[要囚]幽囚,囚禁犯人。
(18)[服念]思考。《诗·关睢》传:“服,思之也。”
(19)[丕]乃。训见《经传释词》。[蔽]判断。
(20)[事罚]施行刑罚。
(21)[彝]法。[蔽殷彝]蔽以殷法,用殷法判断案件。
(22)[义]宜,合理。
(23)[庸]用。[次]通恣。顺从,见《吕览》注。次汝封,顺从汝姬封的心意。
(24)[乃]若,假若。[逊]顺。[汝尽逊]尽顺汝。[时叙]承顺。
(25)[惟]宜,应当。《吕览·知分》注:“惟,宜也。”
(26)[未]无。[其]句中语气助词。[若]顺从。
(27)[自]由。[自得罪]由此得罪。
(28)[奸]在内作乱。[宄]在外作乱。
(29)[越]远。[于]江声说:“于,犹取也。”
(30)[暋]强横。
(31)[憝]音 duì
,怨恨。罔弗憝,没有人不怨恨。江声说:“凡人无不怨之,此言不
待教而诛者也。”
(32)[元]大,[大憝]被人大恨。
(33)[矧]也。见《释词》。[孝]善事父母。[友]善事兄弟。
(34)[祗]恭敬。[服]治理。
(35)[于]为。见《仪礼·士冠礼》注。[字]爱。
(36)[疾]恶。
(37)[天显]指天伦。
(38)[鞠子]幼子。[哀]痛苦。
(39)[吊]至。[兹]这。指上述情况。
(40)[于]《孔疏》说:“于,犹由也。”[政人]行政人员。
(41)[泯]音 mǐn,混乱。
(42)[由]用。
(43)[率]遵循。[戛]音 jiá,法。《蔡传》:“戛,法也。”
(44)[庶子]官名。[训人]官名,[越]与。[小臣]江声说:“掌君之小命者。”[诸节]
官名,掌符节。
(45)[播敷]播布,传播。[造]告。
(46)[瘝]病,伤害。
(47)[引]增长。
(48)[率]捕捉。《说文》:“率,捕鸟毕也。”
(49)[君、长]指诸侯。
(50)[放]放弃。
(51)[典]法。
(52)[乃]往。见《广雅·释诂》。[由]通猷。[由裕]教导。《方言》:“裕、猷,
道也。”道与导通。
(53)[敬忌]敬和忌,谓赏善罚恶。
(54)[及]继承,谓继承文王。
(55)[怿]高兴。
5
(1)[爽惟]句首语气词。说见《经传释词》。[迪]教导。[吉]善。
(2)[时]时时。[惟]思念。
(3)[求]通捄,法则。《广雅·释诂》:“捄,法也。”
(4)[适]善。
(5)[罔政]无善政。[在]存在。
(6)[监]视。
(7)[于]与。[行]道。
(8)[戾]定,安定。
(9)[屡]屡次。[同]和。
(10)[殛]诛责。
(11)[曰]通聿,句中语气助词。
(12)[作]造作。
(13)[蔽]蔽塞。[忱]诚。
(14)[丕则]于是。[敏]勉力,努力。《中庸》郑注:“敏,犹勉也。”
(15)[乃]其,指殷民。
(16)[猷]通徭,徭役。《诗·巧言》“秩秩大猷”,《汉书·叙传》注作“秩秩大
徭。”
(17)[以]用。裕乃用,即丰足其衣食。
(18)[瑕]病,指责。[殄]绝,弃绝。
6
(1)[肆]肆哉,努力呀。
(2)[命]天命。郑玄说:“命,天命也。天命不于常,言不专佑一家也。”
(3)[享]通向,劝告。
(4)[明]明确。[乃]你的。[服命]职责和使命。
(5)[高]敬。见《广雅·释诂》。
(6)[典]常。
(7)[以]与。[世享]世世享有殷国。
酒诰
【说明】本篇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禁酒的诰词。周公平定武庚的叛乱以后,
把幼弟康叔封为卫君,统治殷民。卫国处在黄河和淇水之间,是殷商的故居。殷人酗酒乱
德,周公害怕这种恶劣习俗会酿成大乱,所以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令,不许酗酒。又
把戒酒的重要性和禁止官员饮酒的条例详细告诉康叔。史官记录周公的这篇诰词,写成《酒
诰》。本篇反映了周公改造恶俗的伟大思想,值得高度重视。本篇分三段。第一段教导卫
国臣民戒酒。第二段告诉康叔关于饮酒的历史教训。第三段教导康叔要强制官员戒酒。
【译文】
1.王这样说:“要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教命。当初,穆考文王在西方创
立国家。他早晚告戒各国诸侯、各位卿士和各级官员说:‘祭祀时,才饮酒。’
上帝降下教令,劝勉我们臣民,只在大祭时才饮酒。上帝降下惩罚,我们臣
民平常大乱失德,也没有不是以酗酒为罪的。
“文王还告诫在王朝担任大小官职的子孙,不要经常饮酒。告诫在诸侯
国任职的子孙,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饮酒,并要用德扶持,不要喝醉了。文
王还告诫我们的臣民要教导子孙珍惜粮食,使我们的思想善良。我们要听清
前辈的常训,发扬大大小小的美德!
“殷民们,你们要专心住在卫国,用你们的手足力量,专心种植黍稷,
勤勉地奉事你们的父兄。农事完毕以后,勉力牵牛赶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
孝顺赡养父母;父母高兴,你们办了美好丰盛的膳食,可以饮酒。
“各级官员们,你们要经常听从我的教导!你们都能进献酒食给老人和
君主,你们就能喝醉吃饱。我想,你们能够长久地观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
符合中正的美德,你们还能够参加国君举行的祭祀。你们如果自己限制行乐
饮酒,这样就能长期成为王家的治事官员。这些是上帝所赞赏的大德,将永
远不会被王家忘记。”
2.王说:“封啊,我们西土辅导帮助诸侯和官员,常常能够遵从文王的
教导,不多饮酒,所以我们到今天,能够接受重大的使命。”
王说:“封啊,我听到有人说:‘过去,殷的先人明王畏惧天命和百姓,
施行德政,保持恭敬。从成汤延续到帝乙,明君贤相都考虑着治理国事,他
们颁布政令很认真,不敢自己安闲逸乐,何况敢聚众饮酒呢?在外地的侯、
甸、男、卫的诸侯,在朝中的各级官员、宗室贵族以及退住在家的官员,没
有人敢酣乐在酒中。不但不敢,他们也没有闲暇,他们只想助成王德使它显
扬,助成长官重视法令。’
“我听到也有人说:‘在近世的商纣王,好酒,以为有命在天,不明白
臣民的痛苦,安于怨恨而不改。他大作淫乱,游乐在违反常法的活动之中,
因宴乐而丧失了威仪,臣民没有不悲痛伤心的。商纣王只想放纵于酒,不想
自己制止其淫乐。他心地狠恶,不能以死来畏惧他。他作恶在商都,对于殷
国的灭亡,没有忧虑过。没有明德芳香的祭祀升闻于上天;只有老百姓的怨
气、只有群臣私自饮酒的腥气升闻于上。所以,上帝对殷邦降下了灾祸,不
喜欢殷国,就是淫乐的缘故。上帝并不暴虐,是殷民自己招来了罪罚。”
3.王说:“封啊,我不想如此多告了。古人有话说:‘人不要只从水中
察看,应当从民情上察看。’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他的福命,我们难道可以不
大大地省察这个事实!我想告诉你,你要慎重告诫殷国的贤臣,侯、甸、男、
卫的诸侯,又朝中记事记言的史官,贤良的大臣和许多尊贵的官员,还有你
的治事官员,管理游宴休息和祭祀的近臣,还有你的三卿,讨伐叛乱的圻父,
顺保百姓的农父,制定法度的宏父:‘你们要强行断绝饮酒!’
“假若有人报告说:‘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全部逮捕
起来送到周京,我将杀掉他们。又殷商的辅臣百官酣乐在酒中,不用杀他们,
暂且先教育他们。有这样明显的劝戒,若还有人不遵从我的教令,我不会怜
惜,不会赦免,处治这类人,同群聚饮酒者一样,要杀。”
王说:“封啊,你要经常听从我的告诫,不要使你的官员酣乐在酒中。”
【原文】
1.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1)。乃穆考文王(2),肇国在西土(3)。厥诰毖
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4):‘祀兹酒(5)。’惟天降命(6),肇我民(7),惟
元祀(8)。天降威(9),我民用大乱丧德(10),亦罔非酒惟行(11);越小大邦用丧,
亦罔非酒惟辜(12)。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13),无彝酒(14);越庶国(15),饮惟祀,德将无
醉(16)。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17),厥心臧(18)。聪听祖考之彝训(19),越
小大德(20)!
“小子惟一妹土(21),嗣尔股肱(22),纯其艺黍稷(23),奔走事厥考厥长
(24) 。肇牵车牛(25),远服贾用(26),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27),自洗腆(28),
致用酒(29)。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30),其尔典听朕教(31)!尔大克羞耉惟君(32),尔
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33),作稽中德(34),尔尚克羞馈祀(35)。尔乃
自介用逸(36),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37)。兹亦惟天若元德(38),永不忘在王家
(39) 。”
2.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1),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
(2) ,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王曰:“封,我闻惟曰(3):‘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4),经德秉哲
(5) 。自成汤咸至于帝乙(6),成王畏相惟御事(7),厥棐有恭(8),不敢自暇自逸,
矧曰其敢崇饮(9)?越在外服(10),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
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11),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
越(12),尹人祗辟(13)。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14),酣(15),身厥命(16),罔显于民祗(17),
保越怨不易(18)。诞惟厥纵(19),淫泆于非彝(20),用燕丧威仪(21),民罔不衋
伤心(22)。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23)。厥心疾很(24),不克畏死(25)。辜
在商邑(26),越殷国灭,无罹(27)。弗惟德馨香祀(28),登闻于天(29);诞惟民
怨(30),庶群自酒(31),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32),罔爱于殷,惟逸。天非
虐,惟民自速辜(33)。’”
3.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1)。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2),当
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3)!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4),
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5)、越献臣百宗工(6),矧惟尔事(7)、服休服采
(8) ,矧惟若畴(9),圻父薄违(10)、农父若保(11)、宏父定辟(12):‘矧汝刚制
于酒(13)!’
“厥或诰曰(14):‘群饮。’汝勿佚(15),尽执拘以归于周(16),予其杀(17)。
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18),乃湎于酒,勿庸杀之(19),姑惟教之(20)。有斯明享
(21) ,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22),乃事时同于杀(23)。”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24),勿辩乃司民湎于酒(25)
【注释】
1
(1)[王]指周公。[明]昭告。[妹邦]指卫国。
(2)[乃]当初。[穆考]指文王。文王世次当穆,所以称穆考。
(3)[肇]通肇,创建。《说文》:“肁,始开也。”[西土]西方。文王作邑于丰,丰
在陕西咸宁县。
(4)[厥]其,指文王。[诰毖]告戒。毖,通必。《广雅》:“必,敕也。”[庶邦]
各国诸侯。[庶士]众卿士。[少正]副长官。[御事]办事官员。
(5)[兹]则。曾运乾说;“兹,则也,声之转。祀兹酒,犹云祀则酒即下文诰教小子
饮惟祀也。”
(6)[惟]语首助词。[命]福命,与下文“威”相对。
(7)[肇]敏,劝勉。《尔雅·释言》:“肇,敏也。”
(8)[惟]只是。[元祀]大祀。
(9)[威]罚。
(10)[用]通庸,平常。
(11)[惟]为。[行]言说。《尔雅·释诂》:“行,言也。”
(12)[辜]罪过。
(13)[小子]指文王的子孙。[有正有事]大臣和小臣,指任职于王朝的。
(14)[无]不要。[彝酒]经常喝酒。
(15)[越]于。[庶国]指在诸侯国任职的。
(16)[德将]以德自助。将,扶助。
(17)[曰]谓。[迪]指导。[小子]指臣民的子孙。[土物]农作物,指粮食。[爱]爱惜。
(18)[臧]善。
(19)[聪听]明听。
(20)[越]发扬。《尔雅·释诂》:“越,扬也。”
(21)[小子]卫国的老百姓,与下文“庶士有正”相对。
(22)[嗣]用。[股肱]脚手。
(23)[纯]专一。[其]助词。[艺]种植。
(24)[事]服务。
(25)[肇]敏,勉力。
(26)[服]从事。[贾用]贸易。
(27)[庆]高兴。
(28)[洗腆]洁治膳食。洗,洁;腆,丰盛的膳食。
(29)[致]得。
(30)[伯]邦伯。[君子]在位官员。
(31)[其]希望。表祈使语气。
(32)[羞]进献。[耉]老人。[惟]与。
(33)[丕]语气助词。[惟]思。[省]省察。
(34)[作]行动。[稽]符合。《周礼·小宰》郑众注:“稽,合也。”[中德]中正之
德。
(35)[羞]进,进入。[馈祀]郑玄说:“助祭于君。”
(36)[乃]若。[介]通界,限制。《后汉书·马融传》注:“界,犹限也。”[用逸]
行逸,指饮酒。
(37)[允]长。见杨氏《尚书说》。[惟]是。[正事]政事。
(38)[若]善,赞美。[元德]善德。
(39)[忘]被忘记。
2
(1)[辈徂]辅助。黄式三说:“棐,辅也。徂,通助。”
(2)[腆]厚,丰厚。
(3)[惟]有。
(4)[迪]句中助词。[天显]天明,即天命。
(5)[经德]行德。[秉哲]持敬。哲与哲通,《说文》:“悊,敬也。”
(6)[成汤]殷商开国之君。[咸]通覃,延续。[帝乙]商纣王的父亲。
(7)[成王]有成就的王。[畏相]可敬畏的辅臣。
(8)[有恭]恭敬。
(9)[崇]聚会。
(10)[外服]外官,指诸侯。
(11)[百僚]百官。[庶尹]众长。[亚]次,副官。[服]任事的官。[宗工]宗室官员。[百
姓里居]住在家里的退休官员。王国维谓里居即里君,可备参考。
(12)[显越]显扬。《尔雅·释言》:“越,扬也。”
(13)[祗辟]敬法。
(14)[后嗣王]指纣王。
(15)[酣]乐酒。
(16)[身]通■。《说文》:“■,神也。”神厥命,以其命为神。谓我有命在天。
(17)[显]明。[民祗]臣民的痛苦。祗,通疷,病,痛苦。
(18)[保]安。[越]于。
(19)[诞]大。[惟]为。[纵]乱。
(20)[泆]通佚,乐。
(21)[燕]通宴,宴饮。江声说:“纣为酒池肉林,使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故言大放
纵淫泆于非法,以燕饮丧其威仪。”
(22)[衋]音 xì
。伤痛。
(23)[乃]他的。[逸]过失。
(24)[很]狠。
(25)[不克畏死]不能畏之以死。
(26)[辜]罪过,这里是“作恶”的意思。
(27)[罹]忧虑。无罹,不忧。
(28)[弗惟]不有。[馨香]远闻的芳香。
(29)[登]升。
(30)[诞]语首助词。
(31)[自酒]私自饮酒。
(32)[丧]丧亡之祸。
(33)[速]招致。
3
(1)[惟]思。[若兹]如此。
(2)[无]不要。[监]察看。
(3)[其]难道。[监抚]察看。抚,览。见《文选·神女赋》注。
(4)[曰]谓。[劼]谨慎。[毖]告。[献]贤。[殷献臣至宏父定辟]这四十四字都是劼毖
的宾语。
(5)[矧]又。下文二矧字,同。[太史、内史]都是史官。太史记事,内史记言。[友]
同僚。
(6)[越]与。[百宗工]许多尊贵的官员。
(7)[尔事]你的治事官员。
(8)[服休]管理游宴的官员。[服采]管理朝祭的官员。
(9)[若畴]你的三卿。曾运乾说:“若畴,汝之三卿,司马、司徒、司空也。畴,读
如寿。《诗·鲁颂·閟宫》“三寿作朋”郑笺:“三寿,三卿也。”
(10)[圻父]司马,管理军事。[薄]讨伐。[违]违抗不顺。
(11)[农父]司徒,管理农业。[若]顺。[保]养。
(12)[宏父]司空,管理土地。[辟]法度。
(13)[矧]句首语气助词。[刚]强。[制]断绝,制止。
(14)[或]有。[诰]同告。
(15)[佚]放纵。
(16)[执拘]逮捕。
(17)[其]将要。[杀]周初严禁群饮,违者杀。《周礼·地官》:“司暴掌宪市之禁
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
(18)[迪]通由,辅佐。《方言》:“由,辅也。”[惟]与。
(19)[勿庸]不用。
(20)[姑]暂且。
(21)[明享]明显劝奖。孙诒让说。
(22)[恤]怜惜。[蠲]免除罪过。
(23)[事时]治理这些人。事,治。时,是,这些。
(24)[典]常。[毖]告。
(25)[辩]使。[司民]治民的官员。
梓材
【说明】本篇也是周公告诫康叔治理殷民的诰词。文中周公制定了治理卫国的一些
具体政策,并且阐明了制定这些政策的理由,勉励康叔施行明德,和睦殷民,努力去完成
先王未竟的大业。篇中周公用“若作梓材”来比喻治国要继续努力的道理,比喻鲜明,所
以史官便用“梓材”二字作为篇名。
本篇记录的周初治理殷民的宽大政策,对安定殷民起了重要作用,是研究周初统治
殷民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二段,第一段周公告诉康叔治理殷民的四项宽大政策。第二段周公申述制定
这些政策的理由。全文首尾连贯,条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诰词。
【译文】
1.王说:“封啊,从殷的老百姓和他们的官员到卿大夫,从他们的官员
到诸侯和国君,你要顺从常典。
“告诉我们的各位官长、司徒、司马、司空、大夫和众士说:‘我们不
滥杀无罪的人。’各位邦君也当以敬重慰劳为先,努力去施行那些敬重慰劳
人民的事吧!
“往日,内外作乱的罪犯、杀人的罪犯、虏人的罪犯,要宽恕;往日,
洩露国君大事的罪犯、残坏人体的罪犯,也要宽恕。
“王者建立诸侯,大率在于教化人民。他说:‘不要互相残害,不要互
相暴虐,至于鳏夫寡妇,至于孕妇,要同样教导和宽容。’王者教导诸侯和
诸侯国的官员,他的诰命是用什么呢?就是‘长养百姓,长安百姓’。自古
君王都象这样监督,没有什么偏差!
2.“我想:好象作田,既已勤劳地开垦、播种,就应当考虑整治土地,
修筑田界,开挖水沟。好比造房屋,既已勤劳地筑起了墙壁,就应当考虑完
成涂泥和盖屋的工作。好比制作梓木器具,既已勤劳地剥皮砍削,就应当考
虑完成彩饰的工作。
“现在我们王家考虑:先王既已努力施行明德,来作洛邑,各国都来进
贡任役,兄弟邦国也都来了。又是已经施行了明德,诸侯就依据常例来朝见,
众国才来进贡。
“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来
和悦、教导殷商那些迷惑的人民,用来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唉!象这样治
理殷民,我想你将传到万年,同王的子子孙孙永远保有殷民。”
【原文】
1.王曰(1):“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2),以厥臣达王惟邦君(3),汝
若恒(4)。
“越曰我有师师(5)、司徒、司马、司空(6)、尹旅(7)。曰:‘予罔厉杀人
(8) 。’亦厥君先敬劳(9),肆徂厥敬劳(10)!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11),宥(12);肆亦见厥君事(13)、戕败人(14),
宥。“王启监(15),厥乱为民(16)。曰(17):‘无胥戕(18),无胥虐,至于敬寡
(19) ,至于属妇(20),合由以容(21)。’王其效邦君越御事(22),厥命曷以(23)?
‘引养引恬(24)。’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25)!
2.“惟曰:若稽田(26),既勤敷菑(27),惟其陈修(28),为厥疆畎(29)。若
作室家,既勤垣墉(30),惟其涂墍茨(31)。若作梓材(32),既勤朴■(33),惟其
涂丹飕(34)。
“今王惟曰(35):先王既勤用明德(36),怀为夹(37),庶邦享作(38)”兄弟
方来(39)。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40),庶邦丕享(41)。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42),和怿先后迷民(43),
用怿先王受命(44)。已!若兹监(45),惟曰欲至于万年(46),惟王子子孙孙永保
民(47)。”
【注释】
(1)[王]指周公。
(2)[以]由。[达]至。《潜夫论·遏利篇》:“上以天子,下至庶人。”“以……至……”
当与“以……达……”句式相同。[大家]指卿大夫。
(3)[王]侯王。王国维说:“古时天泽之分未严,诸侯在其国自有称王之法。”[邦
君]国君。
(4)[若恒]顺从常典,就是不要变动。
(5)[越]语首助词。[曰]谓。[师师]众位官长。
(6)[司徒、司马、司空]都是官名。
(7)[尹]正,指大夫。[旅]众,指众士。
(8)[厉]杀戮无罪的人叫厉。见《周书·谥法解》。
(9)[敬劳]尊敬慰劳。
(10)[肆]努力。《尔雅·释诂》:“肆,力也。”[徂]行,谓施行。
(11)[肆往]往日,以往的事。《释诂》:“肆,故也。”[奸宄]犯法作乱。[历]俘
虏。《周书·世俘篇》作磿。
(12)[宥]宽恕,赦免。
(13)[见]泄露。《广韵》:“见,露也。”
(14)[戕]残害。
(15)[王]泛指君王。[启]建立。[监]诸侯。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所以诸侯称为监。
(16)[乱]读为率,《论衡·效力篇》引作率。率,大都。厥乱为民,大都为民。
(17)[曰]以下是王者建监的诰词。
(18)[胥]相。
(19)[敬寡]就是鳏寡。无依无靠的人。敬,通鳏。
(20)[属妇]《说文》引作“婙妇”,即孕妇。《说文》:“婙,妇人妊身也。”
(21)[合由以容]同样教导和宽容。合,同。由,教导。《方言》:“由,道也。”
以,和。容,宽容。《荀子·非十二子》:“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
(22)[效]教。见《尚书正读》。
(23)[厥]其。[易]何,什么。
(24)[引]长。[恬]安。
(25)[攸]所。[辟]通僻,偏也。
(26)[惟]思考。[稽]治理。
(27)[敷]布,指播种。[菑]新开垦的土地。
(28)[陈修]治理。《经义述闻》:“陈修,皆治也。”
(29)[疆]田界。[畎]田间水沟。
(30)[垣]低墙。[墉]高墙。
(31)[涂]当依《尚书正义》和《群经音辨》作 。 ,终,完成。[塈]音 xì ,仰涂,
涂上泥土。[茨]用茅盖屋。
(32)[梓材]美材。
(33)[朴]去掉木皮。[■]音 zhuó,砍削。
(34)[涂]当作 ,完成。[丹雘]朱色涂料,这里指用朱色涂料涂饰。
(35)[王]王家。[惟]思考。
(36)[用]施行。《方言》:“用,行也。”
(37)[怀]来。[夹]通郏,洛邑。见《尚书易解》。
(38)[享作]享献和劳作。《尚书骈枝》:“作谓兴作,任劳役之事。”
(39)[方]国,与《周易》“不宁方”、《诗经》“不庭方”的“方”同义。
(40)[后]指诸侯。[式]用,依。[典]常例。[集]朝会。
(41)[丕]乃。见《词诠》。
(42)[肆]今。见《释诂》。
(43)[和怿]和悦。[先后]指导。《诗·大雅·绵》“予曰有先后”,《毛传》:“相
道前后曰先后。”[迷民]不服从的殷民。
(44)[怿]通 。终,完成。《释文》:“怿,字又作 。”
(45)[监]治理。
(46)[惟]思考。[欲]将。见《词诠》。
(47)[惟]与,和。
召诰
【说明】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代理政事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把政权
交给成王,自己归到群臣的行列。成王派遣召公重新营洛邑,随后周公也去了,经过视察
和龟卜,周公认为洛邑是周王朝统治天下的适中地域。后来成王也到了,同意周公、召公
的决定。于是召公率领各国诸侯拜见成王,并向成王分析了当前情况,赞美成王居住洛邑
治理天下的决定,又勉励成王施行德政,爱护百姓,发扬光大文王、武王开创的业绩。史
官记录营建洛邑的过程和召公的诰词,名叫《召诰》。
王国维说:“此篇乃召公之言,而史佚书之以诰天下,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
精义大法,胥在于此。”(《殷周制度论》)这是研究周初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五段。第一段记述决定营建洛邑的经过。第二段说明天命不常,勉励成王敬
重贤能。第三段赞美成王营洛治事的决定。第四段勉励成王敬德以求天之永命。第五段召
公和诸侯人等表明拥护成王的心意。
【译文】
1.二月十六日以后,到第六天乙未,成王早晨从镐京步行,到了丰邑。
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到洛地视察营建的地址。到了下三月丙午,新月
初现光辉。到了第三天戊申,太保早晨到达了洛地,卜问所选的地址。太保
已经得了吉兆,就规划起来。到第三天庚戌,太保便率领众多殷民,在洛水
与黄河汇合的地方测定新邑的位置。到第五天甲寅,位置确定了。
到了明日乙卯,周公早晨到达洛地,就全面视察新邑的区域。到第三天
丁巳,在南郊用牲祭祀上帝,用了两头牛。到明日戊午,又在新邑举行祭地
的典礼,用了一头牛、一头羊和一头猪。到第七天甲子,周公就在早晨用诰
书命令殷民以及侯、甸、男各国诸侯营建洛邑。已经命令了殷民之后,殷民
就大举动工。
太保于是同众国君长出来取了币帛,再入内进献给周公。太保说:“跪
拜叩头报告我王,请顺从周公的意见告诫殷民和任用殷商的旧臣。
2.“啊!皇天上帝改变了天下的元首,结束了大国殷的福命。大王接受
了任命,美好无穷无尽,忧患也无穷无尽。啊!怎么能够不谨慎啊?“上帝
早就要结束大国殷的福命,这个殷国许多圣明的先王都在天上,因此殷商后
来的君王和臣民,才能够享受着天命。到了纣王的末年,明智的人隐藏了,
害民的人在位。人们只知护着、抱着、牵着、扶着他们的妻子儿女,悲哀地
呼告上天,诅咒纣王灭亡,企图脱离困境。啊!上帝也哀怜四方的老百姓,
它眷顾百姓的命运因此更改殷命。大王要赶快认真施行德政呀!
“观察古时候的先民夏代,上帝教导顺从慈保,努力考求天意,现在已
经丧失了王命。现在观察殷代,上帝教导顺从嘉保,努力考求天意,现在也
已经丧失了王命。当今你这年轻人继承了王位,没有多馀的老成人,考求我
们古代先王的德政,何况说有能考求无意的人呢?
3.“啊!王虽然年轻,却是元首啊!要特别能够和悦老百姓。现在可喜
的是:王不敢迟缓营建洛邑,对殷民的艰难险阻常常顾念和畏惧;王来卜问
上帝,打算亲自在洛邑治理他们。“姬旦对我说:‘要营建洛邑,要从这里
以始祖后稷配天,谨慎祭祀天地,要从这个中心地方统治天下;王已经有定
命治理人民了。’现在可喜的是:王重视使用殷商旧臣,并使他们亲近我们
周王朝的治事官员,使他们和睦的感情一天天地增长。
4.“王重视造作新邑,不可以不重视行德。
“我们不可不鉴戒夏代,也不可不鉴戒殷代。我不敢知晓说,夏接受天
命有长久时间;我也不敢知晓说,夏的国运不会延长。我只知道他们不重视
行德,才过早失去了他们的福命。
“我不敢知晓说,殷接受天命有长久时间;我也不敢知晓说,殷的国运
不会延长。我只知道他们不重视行德,才过早失去了他们的福命。现今大王
继承了治理天下的大命,我们也该思考这两个国家的命运,继承他们的功业。
“王是初理政事。啊!好象教养小孩一样,没有不在开初教养时,就亲自传
给他明哲的教导的。现今上帝该给予明哲,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
知道我王初理国事时,就住到新邑来了。现在王该加快认真推行德政!王该
用德政,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
“愿王不要让老百姓肆行非法的事,也不要用杀戮来治理老百姓,才会
有功绩。愿王立于德臣之首,让老百姓效法施行于天下,发扬王的美德。君
臣上下勤劳忧虑,也许可以说,我们接受的大命会象夏代那样久远,不止殷
代那样久远,愿君王和臣民共同接受好上帝的永久大命。”
5.召公跪拜叩头说:“我这小臣和殷的臣民以及友好的臣民,会安然接
受王的威严命令,宣扬王的大德。王终于决定营建洛邑,王也会光显了。我
不敢慰劳王,只想恭敬奉上币帛,以供王去好好祈求上帝的永久福命。”
【原文】
1.惟二月既望(1),越六日乙未(2),王朝步自周(3),则至于丰(4)。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5)。越若来三月(6),惟丙午胐(7)。越三日戊申,太保
朝至于洛,卜宅(8)。厥既得卜(9),则经营(10)。越三日庚戌(11),太保乃以庶
殷攻位于洛汭(12)。越五日甲寅(13),位成(14)。
若翼日乙卯(15),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16)。越三日丁巳(17),
用牲于郊(18),牛二。越翼日戊午(19),乃社于新邑(20),牛一,羊一,豕一。
越七日甲子(21),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22)。厥既命殷庶,庶殷丕
作(23)。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24),乃复入锡周公(25)。曰(26):“拜手稽首旅
王(27),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28)。
2.“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1),兹大国殷之命(2)。惟王受命(3),无疆
惟休(4),亦无疆惟恤(5)。呜呼!易其奈何弗敬(6)?
“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7),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8),兹服
厥命(9)。厥终(10),智藏瘝在(11)。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12),以哀吁天(13),
徂厥亡(14),出执(15)。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16)。王其疾敬德
(17) !
“相古先民有夏(18),天迪从子保(19);面稽天若(20),今时既坠厥命(21)。
今相有殷,天迪格保(22);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嗣(23),则无遗
寿耉(24),曰其稽我古人之德(25),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26)!
3.“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1)。今休(2):王不敢后
(3) ,用顾畏于民碞(4);王来绍上帝(5),自服于土中(6)。
“旦曰(7):‘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8),毖祀于上下(9),其自时中乂
(10) ;王厥有成命治民(11)。’今休:王先服殷御事(12),比介于我有周御事(13),
节性惟日其迈(14)。
4.“王敬作所(1),不可不敬德。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2),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3):有夏服天
命,惟有历年(4);我不敢知曰:不其延(5)。惟不敬厥德(6),乃早坠厥命。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
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7),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8)。
“王乃初服(9)。呜呼!若生子(10),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11)。今天
其命哲(12),命吉凶,命历年(13);知今我初服(14),宅新邑(15)。肆惟王其疾
敬德(16)!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17),亦敢殄戮用乂民(18),若有功(19)。其惟
王位在德元(20),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21),越王显(22)。上下勤恤(23),其曰
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24),式勿替有殷历年(25),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26) 。”
5.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1),保受王威命
明德(2)。王末有成命(3),王亦显(4)。我非敢勤(5),惟恭奉币(6),用供王能
祈天永命(7)。”
【注释】
1
(1)[二月]成王七年的二月。[既望]阴历十六日。
(2)[越]及,到。
(3)[王]成王。[周]指镐京,在今西安市西南。
(4)[丰]文王庙在丰,到丰祭告文王。
(5)[太保]官名,当时召公奭为太保。[先周公]先于周公,在周公的前面。
(6)[越若]句首语助词。[来三月]二月后的三月。
(7)[胐]音 fěi,新月初现光明。用作阴历每月初三的代称。
(8)[卜宅]卜问住址。
(9)[得卜]得到吉卜。
(10)[经营]规划。
(11)[庚戌]三月七日。
(12)[以]率领。[庶殷]众殷民。[攻位]划定宗庙、宫室、朝市的位置。攻,治理。[洛
汭]洛水流入黄河的地方。汭,音 ruì ,河流的会合处。
(13)[甲寅]三月十一日。
(14)[位成]位置确定了。
(15)[若]到。《经传释词》:“若,及也。”[翼日]明日。[乙卯]三月十二日。
(16)[达观]通看。达,通。[营]所经营的区域。
(17)[丁巳]三月十四日。
(18)[郊]南郊。祭天在都城的南郊。
(19)[戊午]三月十五日。
(20)[社]祭土神。
(21)[甲子]三月二十一日。
(22)[书]分配任务的文书。
(23)[丕作]大举动工。
(24)[以]和。[冢君]大君。[币]玉和帛之类的礼物,用来表示敬意。
(25)[锡]进献。
(26)[曰]召公说。
(27)[拜手稽首]古代的一种恭敬跪拜礼。[旅王]向王陈述。旅,陈述。当时成王在
丰祭告文王以后,又来到洛邑。
(28)[若]顺从。[自]用。[乃]其。按“若公”十一字为一句,谓顺从周公诰告庶殷
与使用其御事之臣。
2
(1)[元子]首子,指天子。郑玄说:“言首子者,凡人皆天之子,天子为之首耳。”
(2)[兹]通已,终止。见《尚书易解》。
(3)[命]治理天下的使命。
(4)[休]吉祥。
(5)[恤]忧患。
(6)[曷其、奈何]都是怎么的意思。同义复用,意在加强语气。
(7)[遐]远,久。
(8)[越]语首助词。[厥]其。
(9)[服]受。
(10)[厥终]后王之终,即纣之末年。
(11)[智藏瘝在]瘝,病,指害人的人。纣王末年,明智的人都退隐了。害人的人掌
权。
(12)[夫]人们。[保]护。一说通褓,小儿衣。
(13)[吁]呼告。
(14)[徂]通诅,诅咒。孙诒让说。
(15)[执]通垫。《说文》:“垫,下也。”《书·皋陶谟》“下民昏垫”郑注:“垫,
陷也。”曾运乾说。这里指困境。
(16)[眷]眷顾,关注。[懋]通贸,移易。
(17)[疾]加速。
(18)[相]观察。
(19)[迪]教导,引导。[从]顺从。[子保]慈保。《经义述闻》:“子当读为慈,古
字子与慈通。”
(20)[面]通勔,勉力,努力。
(21)[坠]丧失。
(22)[格保]嘉保。于省吾说:“格假古通,《中庸》释文:假,嘉也。”
(23)[冲子]冲,稚。稚子,指成王。
(24)[遗]多馀。《广雅·释诂》:“遗,馀也。”[寿耉]年高德好的人。
(25)[曰]语首助词。[其]庶几。
(26)[矧]何况。
3
(1)[丕]大。[諴]和。
(2)[休]美事,喜事。
(3)[后]迟缓。
(4)[碞]通岩,险。
(5)[绍]通■,卜问。
(6)[服]治理。[士中]指洛邑,洛邑在九州的中心。
(7)[旦]周公名。
(8)[自时]从此。[配皇天]祭天时用周的祖先配天受祭。《孝经》说:“昔在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9)[毖]谨慎。[上下]指天神和地神。
(10)[时中]这个中心,指洛邑。[乂]治。
(11)[厥]句中助词。[成命]定命。
(12)[先]尚,重视。《吕览·先己》注:“先,犹尚也。”[服]用,见《说文》。
(13)[比介]亲近。介,一本作尔,即迩字。迩,近。
(14)[节]和,见《吕览·重己》注。[惟]乃。[迈]进。
4
(1)[所]居所,邑居。此指新邑。
(2)[监]鉴戒。
(3)[敢]表敬副词。
(4)[历年]永年。历,久。
(5)[其]助词。[延]延长。
(6)[惟]以,因。
(7)[嗣]继。
(8)[若]其,他们。王念孙说:“若,犹其也。”
(9)[服]任事。初服,初理政务。
(10)[生]养,教养。
(11)[贻]传。[哲]明。
(12)[命]给予。《小尔雅·广言》:“命,予也。”
(13)[吉凶]偏指吉祥。
(14)[知]闻知。
(15)[宅]居住。
(16)[肆]今。[疾]加速。
(17)[其]庶几。[以]使。[淫]过度。[彝]法。
(18)[亦敢]亦不敢。曾运乾说:“犹言亦勿敢,蒙上文勿字而省也。[殄]灭。[用]
以。[乂]治。
(19)[若]乃。见《经义述闻》。
(20)[位]立。位、立古通用。[元]首。
(21)[刑]法,效法。[用]行。
(22)[越]发扬。[显]光显。
(23)[上下]指君臣。
(24)[丕]语首助词。
(25)[式]语首助词。[替]止。
(26)[以]与,和。
5
(1)[予小臣]召公谦称。[仇民]指殷遗民,即《梓材》篇之迷民。[百君子]指殷的众
位官员。[越]与。[友民]顺从周的臣民。
(2)[保]安。
(3)[末]终。[成命]定命,指建都洛邑的决定。
(4)[亦显]指成王也与文王、武王、周公一样功德显赫。
(5)[勤]慰劳。
(6)[币]就是上文的玉帛之类。
(7)[供]进献。《广雅·释诂》:“供,进也。”[能祈]善祈,谓用德祈求。
洛诰
【说明】洛邑建成了,由谁来居洛治理是周王朝面临的重大问题。周公和召公都希
望成王居洛主持政事统治天下。成王则根据当时民心不服的情况,认为需要周公继续居
洛,才能威服东方。成王和周公对此反复商讨,终于决定周公继续居洛,治理东方。在成
王七年洛邑的冬祭大会上,成王宣布了这一重大决策。史逸将周公和成王先后讨论的对话
以及洛邑冬祭时的情况辑录成篇,册告天下,名叫《洛诰》。
本篇主要是记录周公和成王的对话。从对话中显示了周公谋国的忠心和成王倚重周
公的诚意,也显示了君臣团结无间亲爱协调的情形。某些诸侯听了诰命,反叛的心理暗暗
地消除了。这是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重要诰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本篇分五段。第一段记录周公和成王在洛邑讨论定都的对话。第二段记录周公和成
王在镐京讨论治洛的对话。第三段记录成王在洛邑恳切请求周公继续治洛的对话。第四段
记录周公在洛邑接受王命和感谢成王慰问的书面答词。第五段记录成王在洛邑举行冬祭,
宣布周公继续居洛。
【译文】
1.周公跪拜叩头说:“我告诉您治理洛邑的重大政策。王谦逊似乎不敢
参预上帝打算告诉的安定天下的指示,我就继太保之后,全面视察了洛邑,
就商定了鼓舞老百姓的重大政策。
“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先占卜了黄河北方的黎水地区,我
又占卜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地区,仅有洛地吉利。我又占卜了瀍水以东地
区,也仅有洛地吉利。于是请您来商量,且献上卜兆。”
成王跪拜叩头,回答说:“公不敢不敬重上帝赐给的福庆,亲自勘察地
址,将营建与镐京相配的新邑,很好啊!公既已选定地址,使我来,我来了,
又让我看了卜兆,我为卜兆并吉而高兴。让我们二人共同承当这一吉祥。愿
公领着我永远敬重上帝赐给的福庆!跪拜叩头接受我公的教诲。”
2.周公说:“王啊,开始举行殷礼接见诸侯,在新邑举行祭祀,都已安
排得有条不紊了。我率领百官,使他们在镐京听取王的意见,我想道:‘您
或许可以去举行祭祀。’现在王命令道:‘记下功绩,宗人率领功臣举行大
祭祀。’王又有命令道:‘你接受先王遗命,督导辅助,你全面查阅记功的
书,然后你要悉心亲自指导这件事。’
“王啊!您要振奋,您要振奋,要到洛邑去!不要象火刚开始燃烧时那
样气势很弱;那燃烧的馀火,决不可让它熄灭。您要象我一样顺从常法,汲
汲主持政事,率领在镐京的官员到洛邑去。使他们各就其职,勉力建立功勋,
重视大事,完成大业。您就会永远获得美誉。”
周公说:“唉!您虽然是个年轻人,该考虑完成先王未竟的功业。您应
该认真考察诸侯的享礼,也要考察其中也有不享的。享礼注重礼节,假如礼
节赶不上礼物,应该叫做不享。因为诸侯对享礼不诚心,老百姓就会认为可
以不享。这样,政事将会错乱怠慢。我急想您来分担政务,我没有闲暇管理
这么多啊!
“我教给您辅导百姓的法则,您假如不努力办这些事,您的善政就不会
推广啊!全象我一样监督诠叙您的官长,他们就不敢废弃您的命令了。您到
新邑去,要认真啊!现在我们要奋发努力啊!去教导好我们的百姓。远方的
人因此也就归附了。”
王这样说:“公啊!请努力保护我这年轻人。公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
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居在洛邑;
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
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
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早夜慎重进行祭祀好了。”
王说:“公善于辅导,我真的无不顺从。”
3.王说:“公啊!我这年轻人就要回去,在镐京就位了,请公继续治洛。
四方经过教导治理,还没有安定,宗礼也没有完成,公善于教导扶持,要继
续监督我们的各级官员,安定文王、武王所接受的殷民,做我的辅佐大臣。”
王说:“公留下吧!我要往镐京去了。公要好好地迅速地进行敬重和睦
殷民的工作,公不要让我危困呀!我当不懈地学习政事,公要不停地示范,
四方诸侯将会世世代代来到周国朝享了。”
4.周公跪拜叩头说:“王命令我到洛邑来,继续保护您的先祖文王所受
的殷民,宣扬您光明有功的父亲武王的伟大,我奉行命令。王来视察洛邑的
时候,要使殷商贤良的臣民都惇厚守法,制定了治理四方的新法,作了周法
的先导。我曾经说过:‘要是从这九州的中心进行治理,万国都会喜欢,王
也会有功绩。我姬旦率领众位卿大夫和治事官员,经营先王的成业,集合众
人,作修建洛邑的先导。’实现我告诉您的这一法则,就能发扬光大先祖文
王的美德。
“您派遣使者来洛邑慰劳殷人,又送来两卣黍香酒问候我。使者传达王
命说:‘明洁地举行祭祀,要跪拜叩头庆幸地献给文王和武王。’我祈祷说:
‘愿我很顺遂,不要遇到罪疾,万年饱受您的德泽,殷事能够长久成功。’
‘愿王使殷民能够顺从万年,将长久看到您的安民的德惠。’”
5.戊辰这天,成王在洛邑举行冬祭,向先王报告岁事,用一头红色的牛
祭文王,也用一头红色的牛祭武王。成王命令作册官名字叫逸的宣读册文,
报告文王、武王,周公将继续住在洛邑。助祭诸侯在杀牲祭祀先王的时候都
来到了,成王命令周公继续治理洛邑,作册官名字叫逸的将这件大事告喻天
下,在十二月。周公留居洛邑担任文王、武王所受的大命,在成王七年。
【原文】
1.周公拜手稽首曰(1),“朕复子明辟(2)。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3),予
乃胤保大相东土(4),其基作民明辟(5)。
“予惟乙卯(6),朝至于洛师(7)。我卜河朔黎水(8),我乃卜涧水东、瀍水
西(9),惟洛食(10);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11)。”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12),来相宅,其作周匹(13),休!
公既定宅,伻来(14),来,视予卜(15),休恒吉(16)。我二人共贞(17)。公其以
予万亿年敬天之休(18)!拜手稽首诲言(19)。”
2.周公曰:“王,肇称殷礼(1),祀于新邑,咸秩无文(2)。予齐百工(3),
伻从王于周(4),予惟曰(5):‘庶有事(6)。’今王即命曰(7):‘记功,宗以功
作元祀(8)。’惟命曰(9):‘汝受命笃弼(10),丕视功载(11),乃汝其悉自教工
(12) 。’
“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13)!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14),弗其
绝。厥若彝及抚事如予(15),惟以在周工往新邑(16)。伻向即有僚(17),明作有
功(18),惇大成裕(19),汝永有辞(20)。”
公曰:“已(21)!汝惟冲子,惟终(22)。汝其敬识百辟享(23),亦识其有不
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24)。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
其爽侮(25)。乃惟孺子颁(26),朕不暇听。
“朕教汝于棐民彝(27),汝乃是不蘉(28),乃时惟不永哉(29)!笃叙乃正父
罔不若予(30),不敢废乃命(31)。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32)!彼裕我民(33),
无远用戾(34)。”
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35)。公称丕显德(36),以予小子扬文武烈(37),
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38),居师(39);惇宗将礼(40),称秩元祀(41),咸秩无
文(42)。惟公德明光于上下(43),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44),迓衡不迷(45)。
文武勤教(46),予冲子夙夜毖祀(47)。”
王曰:“公功棐迪(48),笃罔不若时(49)。”
3.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1),命公后(2)。四方迪乱未定(3),
于宗礼亦未克敉(4),公功迪将(5),其后监我士师工(6),诞保文武受民(7),乱
为四辅(8)。”
王曰:“公定(9),予往已(10)。公功肃将祗欢(11),公无困哉!我惟无
其康事(12),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13)。”
4.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
弘(1),朕恭(2)。孺子来相宅(3),其大伾典殷献民(4),乱为四方新辟(5),作
周恭先(6)。曰(7):‘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8),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
御事,笃前人成烈(9),答其师(10),作周孚先(11)。’考朕昭子刑(12),乃单
文祖德(13)。
“伻来毖殷(14),乃命宁予以秬■二卣(15)。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16) 。’予不敢宿(17),则禋于文王、武王。‘惠笃叙(18),无有遘自疾(19),
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20)。’‘王伻殷乃承叙万年(21),其永观朕子怀德
(22) 。’”
5.戊辰(1),王在新邑烝(2),祭岁(3),文王骍牛一(4),武王骍牛一。王命
作册逸祝册(5),惟告周公其后(6)。王宾杀禋咸格(7),王入太室(8),祼(9)。
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10),在十有二月(11)。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12),惟七
年(13)。
【注释】
1
(1)[拜手稽首]古代最敬的礼节。
(2)[朕]我。[复]告诉。[子]您,指成王。[明辟]明法,指治洛的光辉措施。
(3)[王如不敢]言成王谦逊。[及]参预,[基命定命]打算告诉我的安定之命。基,谋。
命,告。定命,指作洛。
(4)[胤]继。[保]太保,即召公。[东土]指洛邑。
(5)[其]乃。见《经传释词》。[基]商量,[作]振作,鼓舞。
(6)[乙卯]成王七年三月十二日。
(7)[洛师]洛邑。
(8)[河朔]黄河的北方。[黎水]卫河和淇水合流到黎阳故城叫黎水。黎阳故城在今河
南浚县东北。
(9)[涧水]发源于河南渑池县,到洛阳西南流入洛水。[瀍水]源于洛阳西北,至洛阳
东流入洛水。
(10)[惟]仅。[食]指吉兆。
(11)[伻]使。伻来,使成王来洛。[图]谋。
(12)[休]美好,指好的指示。
(13)[周匹]镐京的匹配。
(14)[伻来]使我来。
(15)[视予卜]视,示。示我以卜。
(16)[休]喜,见《广雅·释诂》。[恒吉]并吉。恒,遍。
(17)[贞]当,承当。
(18)[其]庶几。[以]与。
(19)[诲]教诲。
2
(1)[肇]始。[称]举行。[殷礼]会见众诸侯之大礼。
(2)[咸]都。[秩]次序,引申为安排。[文]通紊,乱。
(3)[齐]率领。《尔雅·释诂》:“齐,将也。”[百工]百官。
(4)[周]指镐京。
(5)[惟]思。
(6)[庶]大概,也许。[事]指祭祀。
(7)[即]就。
(8)[宗]宗人,管礼乐的官。[以]率领。[元祀]大祀。
(9)[惟]有。见《东京赋》薛注。
(10)[受命]接受武王的顾命。[笃]通督,督导。[弼]辅助。
(11)[功载]记功的书。
(12)[乃]于是。[悉]尽心。[教工]指导工作。
(13)[孺子]指成王。[朋]古凤字,引申有奋起、振奋义。章太炎说:“正当言孺子
其朋往,以告诫丁宁,故分为三逗,正如口吃语矣。”
(14)[焰焰]微小的样子。[攸]所。[灼]烧。[叙]绪,残余。
(15)[及]汲汲,努力。[抚事]主持国事。
(16)[在周工]在镐京的官员。
(17)[向即]趋就。《荀子·仲尼篇》注:“向,趋也。”[有僚]官职。
(18)[明]勉力。
(19)[惇大]惇,厚,重视。重视大的。[成裕]裕,大,指大事。成裕,完成大事。
这里指举行祭祀和殷礼。
(20)[辞]赞美之辞。
(21)[已]唉。
(22)[惟]为。[冲]幼。[惟终]思终,思完成前人之功。
(23)[百辟]众诸侯。[享]享礼,朝见的礼节。
(24)[多仪]重视礼仪。[仪不及物]物有余而礼不足。[曰]谓。
(25)[役志]用心。[爽]差错。[侮]轻慢。
(26)[颁]分,分担。
(27)[于]以。[棐]辅助。[彝]法。
(28)[乃]若。[蘉]音 máng,勉力。
(29)[时]善,指善政。[永]远,推广。
(30)[笃]通督,督察。[叙]铨叙,升降。[正]长官。[父]同姓长官。
(31)[废]废弃。[乃]你的。
(32)[明农]都是勉的意思,见《广雅》。
(33)[彼]往。《说文》:“彼,往有所加也。”[裕]教导。
(34)[无]语首助词[用]因此。[戾]至。见《释诂》。
(35)[明]勉力。
(36)[称]发扬。
(37)[以]使。见《秦策》注。[扬]继续。[烈]事业。
(38)[和恒]双声连语,和悦的意思。
(39)[师]洛师,洛邑。
(40)[惇]厚。[宗]尊。[将]大。惇宗将礼,即尊重大礼。
(41)[称]举行。[秩]安排。[元祀]大祀。
(42)[文]紊乱。
(43)[上下]指天地。
(44)[旁]普遍。[穆穆]美,指美政。
(45)[迓]一作御,逆。章太炎说:“御从午声,午者逆也。”[衡]通横。[迷]乱。
御衡不迷,言遭横逆而心不乱。
(46)[文武]文武百官。
(47)[毖]谨慎。
(48)[功]善。[棐迪]辅导。
(49)[笃]信。[若]顺。[时]承。
3
(1)[退]退回镐京。[即辟]就君位。[周]镐京。
(2)[后]后续,继续。指继续治洛。
(3)[迪]教导。[乱]治理。
(4)[宗礼]宗人礼典。[敉]通弭,完成。
(5)[迪将]教导和扶持。[功]善。
(6)[士、师、工]各级官员。
(7)[诞]语首助词。[受民]所受之民。
(8)[乱]率,语助词。[四辅]帮助天子的四位大臣,在前面的叫“疑”,后面的叫“丞”,
左面的叫“辅”,右面的叫“弼”。统称四辅。
(9)[定]止,留下来。
(10)[往]往镐京。[已]矣。
(11)[功]善。[肃]快速。[将]行。[祗欢]敬和,指敬和殷民的事。
(12)[ ]厌倦,懈怠。[康事]学习政事。章太炎说:“康,读为庚。《说文》:庚,
更事也。更事即更习吏事。不言莅政,言更事者,谦也。”
(13)[替]止,停止。[刑]通型,示范。[享]朝享。
4
(1)[越]发扬。[烈]业,有功。[考]先父。[弘]大,宏大。
(2)[恭]奉行,指奉行继续治洛的命令。
(3)[相宅]视察洛邑。
(4)[其]通基,谋。[惇典]惇厚和守法。[献]贤。
(5)[乱]语助词。[辟]法。
(6)[周恭]周家的法。恭,通共,法。[先]先导。
(7)[曰]这里是周公追述在相宅时申告成王的话。
(8)[休]庆幸,喜欢。
(9)[多子]指众卿大夫。[笃]理。[前人成烈]烈,业。武王倡议宅洛,所以说治洛是
前人事业。
(10)[答]合,集合。[师]众人。
(11)[周孚]孚,通郛。周郛,周家之城郭,指洛邑。章太炎说。
(12)[考]成。[昭]通诏,告。[刑]法,指上文“其自时中乂……作周孚先”三十四
字。见《尚书易解》。
(13)[单]大,光大。《说文》:“单,大也。”
(14)[伻]使者。[毖]慰劳。
(15)[安]问安,问候。[秬鬯]黑黍香酒。[卣]音 yǒu,酒器。
(16)[禋]祭祀。[休]庆幸。[享]献。
(17)[宿]经过一宿。
(18)[惠]惟。见《尚书正读》。[笃]厚,大。[叙]顺。
(19)[有]或。[遘]遇。[自]即辠之烂余,“辠(罪)疾”连文。章太炎说。
(20)[厌]饱。[乃]能够。[引]长。[考]成功。
(21)[承叙]承顺。
(22)[朕子]吾子,指成王。[怀]安,指安定人民。
5
(1)[戊辰]戊辰日。
(2)[烝]冬祭。
(3)[祭岁]报告岁事。《广雅·释言》:“祭,荐也。”《仪礼·少牢馈食礼》:“用
荐岁事于皇祖伯某。”
(4)[骍]赤色。
(5)[作册]官名。[逸]人名。
(6)[其]将。[后]后续治洛。
(7)[王宾]助祭的诸侯。[杀]杀牲。[禋]祭祀。[格]至。
(8)[太室]王肃说:“清庙中央之室。”
(9)[裸]灌祭。《孔疏》说:“王以圭瓒酌郁鬯之酒以献尸,尸受祭而灌之地,因奠
不饮,谓之灌。”
(10)[诰]告天下。
(11)[十有二月]记周公治洛之月。
(12)[保]担任。
(13)[惟七年]皮锡瑞说:“经云戊辰,有日无月;在十有二月,有月无年;于末结
之曰惟七年,则当为七年十二月戊辰日无疑,古人文法多倒装,故先日次月又次年。”王
国维说:“书法先日次月次年者,乃殷周间记事之体。”
多士
【说明】多士,就是众士,指殷王的旧臣。周消灭殷后,殷王的旧臣大族心怀不满,
顽固不化,周人叫他们做仇民或顽民。洛邑东边有个城市叫成周,是居住殷民的地方。周
成王实行移民政策,把殷商顽民迁来成周,以便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监督。洛邑建成后,周
公代替成王发布诰命,说明必须迁徙的原因,宣布政策,指明前途。史官记录周公的诰词,
写成《多士》。《竹书纪年》成王纪说:“七年三月甲子,周公诰多士于成周。”说明这
件事发生在成王七年,就是公元前 1057 年。
本篇记录了成王对待殷商旧巨大族的政策,把他们聚居起来,加强教育,指明前途。
从此殷商旧臣便不能叛乱了,可见本篇对统治殷民起了重要作用。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周王灭殷是顺从天命。第二段说明迁移殷民,不用殷士,
也是顺从天命。第三段宣布对待多士的政策,指明前途,勉励顺从周王朝的统治。
【译文】
1.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初往新都洛邑,用成王的命令告诫殷商的旧臣。
王这样说:“你们这些殷商的旧臣们!纣王不敬重上天,他把灾祸大降
给殷国。我们周国佑助天命,奉行上天的明威,执行王者的诛罚,宣告殷的
国命被上天终绝了。现在,你们众位官员啊!不是我们小小的周国敢于取代
殷命,是上天不把大命给予那信诬怙恶的人,而辅助我们,我们岂敢擅求王
位呢?正因为上天不把大命给予信诬怙恶的人,我们下民的所作所为,应当
敬畏天命。
“我听说:‘上帝制止游乐。’夏桀不节制游乐,上帝就降下教令,劝
导复桀。他不能听取上帝的教导,大肆游乐,并且怠慢。因此,上帝也不念
不问,而考虑废止夏的大命,降下大罚;上帝于是命令你们的先祖成汤代替
夏桀,命令杰出的人才治理四方。
“从成汤到帝乙,没有人不力行德政,慎行祭祀。也因为上天树立了安
治殷国的贤人,殷的先王也没有人敢于违背天意,也没有人不配合上天的恩
泽。当今后继的纣王,很不明白上天的意旨,何况说他又能听从、考虑先王
勤劳家国的训导呢?他大肆淫游泆乐,不顾天意和民困,因此,上帝不保佑
了,降下这样的大丧乱。
“上帝不把大命给予不勉行德政的人,凡是四方小国大国的灭亡,无人
不是怠慢上帝而被惩罚。”
2.王这样说:“你们殷国的众臣,现在只有我们周王善于奉行上帝的使
命,上帝有命令说:‘夺取殷国,并报告上天。’我们讨伐殷商,不把别人
作为敌人,只把你们的王家作为敌人。我怎么会料想到你们众官员太不守法,
我并没有动你们,动乱是从你们的封邑开始的。我也考虑到天意仅仅在于夺
取殷国,于是在殷乱大定之后,便不治你们的罪了。”
王说:“啊!告诉你们众官员,我因此将把你们迁居西方,并不是我执
行教导不安静,这是天命。不可违背天命,我不敢迟缓执行天命,你们不要
怨恨我。
“你们知道,殷人的祖先有书册有典籍,记载着殷国革了夏国的命。现
在你们又说:‘当年夏的官员被选在殷的王庭,在百官之中都有职事。’我
只接受、使用有德的人。现在我从大邑商招来你们,我是宽大你们和爱惜你
们。这不是我的差错,这是天命。”
3.王说:“殷的众臣,从前我从奄地来,对你们管、蔡、商、奄四国臣
民广泛地下达过命令。我然后明行上天的惩罚,把你们从远方迁徙到这里,
近来你们服务和臣属我们周族很恭顺。”
王说:“告诉你们殷商的众臣,现在我不杀害你们,我想重申这个命令。
现在我在这洛地建成了一座大城市,我是由于四方诸侯没有地方朝贡,也是
由于你们服务奔走臣属我们很恭顺的缘故。
“你们还可以保有你们的土地,你们还会安宁下来。你们能够敬慎,上
天将会对你们赐给怜爱;你们假如不能敬慎,你们不但不能保有你们的土地,
我也将会把老天的惩罚加到你们身上。
“现在你们应当好好地住在你们的城里,继续做你们的事业。你们在洛
邑会有安乐会有丰年的。从你们迁来洛邑开始,你们的子孙也将兴旺发达。”
王说:“顺从我!顺从我!才能够谈到你们长久安居下来。”
【原文】
1.惟三月(1),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2)。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3),大降丧于殷(4)。我有周佑命(5),
将天明威(6),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7)。肆尔多士(8)!非我小国敢弋殷命(9)。
惟天不畀允罔固乱(10),弼我(11),我其敢求位(12)?惟帝不畀(13),惟我下民
秉为,惟天明畏(14)。”
“我闻曰:‘上帝引逸(15)。’有夏不适逸(16),则惟帝降格(17),向于时
夏(18)。弗克庸帝(19),大淫泆有辞(20)。惟时天罔念闻(21),厥惟废元命(22),
降致罚(23);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24)。”
“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25)。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26),殷王
亦罔敢失帝(27),罔不配天其泽(28)。在今后嗣王(29),诞罔显于天(30),矧曰
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31)?诞淫厥泆(32),罔顾于天显民祗(33),惟时上帝不
保,降若兹大丧(34)。”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35)。”
2.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36),有命曰:‘割殷(37),
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贰適(38),惟尔王家我適。予其曰惟尔洪无度(39),我
不尔动,自乃邑(40)。予亦念天(41),即于殷大戾(42),肆不正(43)。”
王曰:“猷(44)!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45),非我一人奉德不康
宁(46),时惟天命(47)。无违,朕不敢有后(48),无我怨。
“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49),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
庭(50),有服在百僚(51)。’予一人惟听用德(52);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53),
予惟率肆矜尔(54)。非予罪,时惟天命。”
3.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55),予大降尔四国民命(56)。我乃明致天
罚,移尔遐逖(57),比事臣我宗多逊(58)。”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59),予惟时命有申(60)。今朕作大
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61),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62)。”
“尔乃尚有尔土(63),尔乃尚宁干止(64)。尔克敬,天惟畀矜尔(65);尔不
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66),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
“今尔惟时宅尔邑(67),继尔居(68);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69)。尔小子乃
兴,从尔迁(70)。”
王曰:“又曰时予(71),乃或言尔攸居(72)。”
【注释】
(1)[惟]语首助词。[三月]据《竹书纪年》为成王七年三月。
(2)[商王士]殷商的王士。
(3)[弗吊]不善。[旻天]旻音 mí
n,秋天。这里指上天。不吊旻天,不善上天的人,
指纣王。
(4)[降丧]降下灾祸。
(5)[佑命]佑助天命。
(6)[将]奉行。《仪礼·聘礼》注:“将,犹奉也。”
(7)[致]通至,行。《乐记》注:“至,行也。”[终于帝]被上帝终绝了。
(8)[肆]今。
(9)[弋]代。见曾运乾《喻母古读考》。马融本、郑玄本、王肃本弋作翼。马融说:
“翼,取也。”郑玄说:“翼,犹驱也。”[小国]《孔疏》说:“周本殷之诸侯,故周公
自称小国。”
(10)[畀]给予。[允罔固乱]相信诬罔凭借祸乱的人。允,信。罔,诬。固,通怙,
凭借。
(11)[弼]辅助。
(12)[其]岂。[位]王位。
(13)[不畀]谓不畀允罔固乱。
(14)[秉]执守。[为]作为。[惟天明畏]当畏天明。
(15)[引]制引,制止。[逸]淫逸。
(16)[适]节制。见《吕览》高注。
(17)[格]通詻,教令。《玉篇》:“詻,教令严也。”
(18)[向]劝。[时]这。
(19)[庸]用,采用。指采用上帝的教令。
(20)[淫]游。见《广雅·释言》。[泆]乐。[有]又。[辞]通怠,疑惑。见《经义述
闻·通说》。
(21)[惟时]因此。[念]怀念。[闻]通问,恤问。
(22)[厥]语首助词。[元命]大命,指国运。
(23)[致]通至,大。
(24)[俊民]杰出人才。[甸]治。
(25)[恤]慎。
(26)[保乂]安治。保乂有殷即安治殷国的人,是“建”的宾语。
(27)[罔敢失帝]不敢违失天意。
(28)[其]之。[泽]恩泽。
(29)[后嗣王]指纣王。
(30)[诞罔显于天]大不明于天。
(31)[矧]何况。[勤家]为家国勤劳。
(32)[厥]语中助词。
(33)[天显]天明,指天命。[民祗]人民的痛苦。祗,通疷,病。
(34)[大丧]指亡国之祸。
(35)[辞]怠,疑惑。
(36)[灵]善。
(37)[割]取。见《战国策·齐策》注。
(38)[事]指征伐的事。[適]通敌,敌人。《论语·里仁》释文:“適,郑本作敌。”
(39)[予其曰]我岂意谓。金履祥说。[洪]大。[度]法度。
(40)[乃邑]你们众卿士的封邑。
(41)[念天]念天只割取殷。
(42)[即]则。[戾]定。
(43)[肆]所以。[正]治罪,指治多士的罪。《周礼·大司马》注:“正之者,执而
治其罪。”
(44)[猷]叹词。
(45)[其]乃。[迁居西尔]即迁尔居西。西,指成周,成周在商之西,所以称西。
(46)[奉德]秉德。孙星衍说:“奉,犹秉也。”[康宁]安静。
(47)[惟]为。《玉篇》:“惟,为也。”
(48)[有]或。[后]迟。见《说文》。
(49)[册典]典籍。
(50)[迪]通由,辅。指辅臣。《方言》:“由,辅也。”[简]选择。
(51)[服]事,指职务,职位。[百僚]百官。
(52)[听]受,接受。[德]有德的人。
(53)[肆]今。[求]招来。《礼记·学记》注:“求,谓招来也。”[天邑]大邑。
(54)[率]用。[肆]缓,宽大。[矜]怜惜。
(55)[奄]国名。《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三年,践奄。”
(56)[降]下达。[四国]指管蔡商奄四国。
(57)[遐逖]远方,指四国。多士来自四国,所以称远方。
(58)[比]近日。[事]服务。[我宗]我们周族。[逊]恭顺。
(59)[不尔杀]不杀你们。
(60)[时命有申]又申是命。时,是,这个。有,又。申,重复。
(61)[惟]以,由于。[四方]四方诸侯。[宾]朝贡。金履祥说:“镐京远在西偏,四
方道里不均,无所于宾贡。”
(62)[服]服务。[逊]顺。
(63)[尚]犹,还。
(64)[宁]安。[干]安。《广雅·释诂》:“干,安也。”[止]语末助词。
(65)[畀]赐给。[畀矜尔]赐给你们怜爱。
(66)[不啻]不但。
(67)[惟]当。[时]善,见《广雅》。[宅]祝
(68)[居]事业。江声说。
(69)[有干]有安乐。[有年]有丰年。
(70)[小子]指子孙。[兴]兴盛。
(71)[又曰时予]时予时予。《尚书正读》说:“本文又曰,重言时予也。言终丁宁
之意。”[时]承顺,顺从。
(72)[或]通克,能够。见《尚书易解》。[攸]通悠,长久。
无逸
【说明】无,通毋,禁止之词。逸,逸乐,这里指纵酒、淫乐、嬉游、田猎等娱乐
活动。成王年纪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害怕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于是告诫他不要
贪图逸乐。史官记录周公的诰词,名叫《无逸》。周公指出人君不可沉迷于逸乐,必须先
知稼穑的艰难,先知小民的痛苦。把逸乐同人民的痛苦联系起来,说得非常深刻。这些思
想具有进步意义。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指明君主要做到无逸,必须了解稼穑的艰难。第二段引用历史
事实,说明无逸的重要性。第三段指明君主要勤于教诲,严于责己。
【译文】
1.周公说:“啊!君子在位,切不可安逸享乐。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
然后处在逸乐的境地,就会知道老百姓的痛苦。看那些老百姓,他们的父母
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便安逸,便不恭。
时间已经久了,于是就轻视侮慢他们的父母说:‘老人们没有知识。’”
2.周公说:“啊!我听说:过去殷王中宗,庆正敬畏,以天命作为自己
的准则,治理百姓,敬慎恐惧,不敢荒废、安逸。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在高宗,这个人长期在外服役,惠爱老百姓。等到他即位,便又听信
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轻易说话。因为他不轻易说话,有时说出来就能使人
和悦。他不敢荒废、安逸,善于安定殷国。从老百姓到群臣,没有怨恨他的。
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在祖甲,他以为代兄称王不合情理,逃亡民间,做过很久的平民百姓。
等到他即位后,就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能够安定和爱护众民,对于鳏寡无依
的人也不敢轻慢。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
“从这以后,在位的殷王生来就安闲逸乐,生来就安闲逸乐,不知耕种
收获的艰难,不知老百姓的劳苦,只是追求过度的逸乐。从这以后,在位的
殷王也没有能够长寿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
四年。”
周公说:“啊!只有我们周家的太王、王季能够谦让敬畏。文王安于卑
下的工作,从事过开通道路、耕种田地的劳役。他和蔼、仁慈、善良、恭敬,
使百姓和睦、安定,爱护亲善孤苦无依的人。从早晨到中午,到下午,他没
有闲暇吃饭,要使万民生活和谐。文王不敢乐于嬉游、田猎,不敢使众国只
是进献赋税,供他享乐。文王中年受命为君,在位五十年。”
3.周公说:“啊!从今以后的继位君王,不可沉迷在观赏、安逸、嬉游
和田猎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进献赋税供他享乐。不要自我宽解说:‘只
是今天快乐快乐。’这样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赞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爱的,
这样的人就有罪过了。不要象商纣王那样迷惑昏乱,把酗酒作为酒德啊!”
周公说:“啊!我听说:‘古时的人还能互相劝导,互相爱护,互相教
诲,所以老百姓没有互相欺骗、互相诈惑的。’不依照这样,官员就会顺从
自己的意愿,就会变动先王的正法,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于是就
内心怨恨,就口头诅咒了。”
周公说:“啊!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
位君王领导得明智。有人告诉他们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他们就
更加敬慎自己的行为;有人举出他们的过错,他们就说:‘我的过错确实象
这样。’不但不敢怀怒。不依照这样,人们就会互相欺骗、互相诈惑。有人
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你就会相信,就会象这样:不多考虑国家的法度,
不放宽自己的心怀,乱罚没有罪过的人,乱杀没有罪过的人。老百姓的怨恨
一旦汇合起来,就会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说:“啊!继王要鉴戒这些啊!”
【原文】
1.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1)。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2),则
知小人之依(3)。相小人(4),厥父母勤劳稼穑(5),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
逸乃谚(6)。既诞(7),否则侮厥父母曰(8):‘昔之人无闻知(9)。’”
2.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1),严恭寅畏(2),天命自度
(3) ,治民祗惧(4),不敢荒宁(5)。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6)。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7),爰暨小人(8)。作其即位(9),乃或亮阴(10),
三年不言(11)。其惟不言,言乃雍(12)。不敢荒宁,嘉靖殷邦(13)。至于小大(14),
无时或怨(15)。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16),不义惟王,旧为小人(17)。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
能保惠于庶民(18),不敢侮鳏寡(19)。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自时厥后(20),立王生则逸,生则逸(21),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
之劳,惟耽乐之从(22)。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23)。或十年,或七、八年,
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24)。文王卑服(25),
即康功田功(26)。徽柔懿恭(27),怀保小民(28),惠鲜鳏寡(29)。自朝至于日中
昃,不遑暇食(30),用咸和万民(31)。文王不敢盘于游田(32),以庶邦惟正之供
(33) 。文王受命惟中身(34),厥享国五十年(35)。”
3.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1),
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2):‘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3),时
人丕则有愆(4)。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5)!”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6),胥保惠(7),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8)。’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9),至于
小大(10)。民否则厥心违怨(11),否则厥口诅祝(12)。”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13)。
厥或告之曰(14):‘小人怨汝詈汝(15)。’则皇自敬德(16)。厥愆(17),曰:‘朕
之愆允若时(18)。’不啻不敢含怒(19)。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
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20),不宽绰厥心(21),乱罚无罪,
杀无辜。怨有同(22),是丛于厥身(23)。”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24)!”
【注释】
1
(1)[君子]指官长。[处]居官。[其]副词,表祈使。[逸]逸乐。郑玄说:“君子,止
谓在官长者。所,犹处也。君子处位为政,其无自逸豫也。”
(2)[乃]而,而后。
(3)[小人]老百姓。[依]痛苦,苦衷。《经义述闻》:“依,隐也,谓知小人之隐也。
《周语》勤恤民隐,韦注曰:隐,痛也。小人之隐,即上文稼穑之艰难,下文所谓小人之
劳也。云隐者,犹今人言苦衷也。”
(4)[相]看。
(5)[厥]其。
(6)[乃]就。[谚]通喭,粗野不恭。
(7)[诞]《汉石经》作延,长久。
(8)[否则]于是。见《经传释词》。[侮]轻侮。
(9)[昔之人无闻知]昔之人,老人。《蔡传》说:“古老之人无闻无知,徒自劳苦而
不知所以自逸也。”
2
(1)[中宗]一说是太戊,殷之第五世贤主。一说是祖乙,殷之第七世贤主。
(2)[严]庄正。[寅]敬。严恭,指外貌庄敬;寅畏,指内心敬畏。
(3)[度]法度。天命自度,以天命为法度。
(4)[祗惧]敬畏。
(5)[荒宁]荒废自安。
(6)[肆]所以。[享国]指在帝位。[有]又。
(7)[高宗]武丁,殷代第十一世贤主。[时旧劳于外]时,寔。旧,久。马融说:“武
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穷苦于外。”
(8)[爰]于是。[暨]通塈,惠爱。见《尚书易解》。
(9)[作]等到。《经传释词》:“作,犹及也。”
(10)[或]又。[亮阴]听信不言。马融说:“亮,信也。阴,默也。为听于冢宰,信
默而不言。”
(11)[不言]不言政事。
(12)[雍]和。
(13)[嘉]善。[靖]和。
(14)[小大]老百姓和群臣。
(15)[时]此人,指高宗。[或]有。[无时或怨]无有怨之。
(16)[祖甲]武丁的儿子帝甲。殷代第十二世贤主。
(17)[不义惟王,旧为小人]惟,为。旧,久。马融说:“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
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
(18)[保]安定。[惠]爱。
(19)[鳏寡]孤苦无依的人。
(20)[时]是,这。[厥]之。《经传释词》说:“厥,犹之也。”
(21)[立王]在位的君王。[生则逸,生则逸]《尚书正读》说:“生则逸,一语已足;
两言之者,周公喜重言也。”按重复地说,意在强调它。
(22)[耽乐]过度逸乐。[从]追求。
(23)[罔]无。[或]有。
(24)[抑]谦下。[畏]敬畏。(25)[卑服]任卑下的事。服,事。
(26)[即]就,从事。[康功田功]章太炎说:“康,《释言》五达谓之康,字亦作庚,
《诗》有由庚,《春秋传》有夷度,以为道路大名。康功者,谓平易道路之事;田功者,
谓服田力穑之事。”
(27)[徽]和。[懿]美。
(28)[怀保]和睦安定。
(29)[鲜]善。见《尔雅·释诂》。
(30)[遑暇]遑也是暇,二字同义。
(31)[咸]通诚,和。
(32)[盘]乐。[游]游乐。[田]打猎。
(33)[以]使,[正]税,见《尚书正读》。[供]进献。《广雅·释诂》:“供,进也。”
(34)[受命]接受天命为君。[中身]中年。
(35)[五十年]《吕览·制乐篇》和《韩诗外传三》都说文王在位五十一年。这里是
举整数。
3
(1)[淫]过度。[观]观赏。
(2)[皇]通徨,暇。这里指宽解。
(3)[攸训]所顺。训,顺。[攸若]所善。若,善。
(4)[丕则]于是。[愆]过错。
(5)[受]纣王名。[酗于酒德]酗,醉酒发怒。于,为。见《经传释词》。大意是说,
以醉怒为酒德。
(6)[胥]互相。[训告]劝导。
(7)[保]安。[惠]爱。
(8)[诪张]诪,音 zhóu。欺诳。[幻]诈惑。
(9)[正刑]政策法令。
(10)[小大]指小法大法。
(11)[否则]于是。[违]恨。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2)[诅祝]诅咒。
(13)[迪]指导。[迪智]领导得明智。
(14)[或]有人。
(15)[詈]音 lì
,骂。
(16)[皇]更加。《汉石经》作兄。《国语》注:“兄,益也。”
(17)[厥愆]是“厥或愆之”的省文。愆,指责过失。
(18)[允]确实。[时]这样。
(19)[不啻]不但。郑玄说:“不但不敢含怒,乃欲屡闻之,以知己政得失之源也。”
(20)[辟]法。
(21)[绰]宽,放宽。
(22)[怨有]即怨尤。有和尤同声通用。[同]会同。
(23)[丛]聚集。
(24)[监]通鉴,鉴戒。
君奭
【说明】这篇是周公对召公的答辞。奭,音释,召公名。名上加一君字,表示对召
公的尊敬。
《史记》说本篇作于周公摄政的时候,而《书序》则以为作在周公还政成王以后。
体会文情,当依《史记》的说法。
周公为什么答复召公呢?《史记》和《书序》都说召公不悦周公。注家纷纷猜测,
都缺乏确凿的证据。今按《墨子·非命中》说:“于召公之非执命亦然,惟予二人而无造
言,不自天降,自我得之。”本篇周公引召公的话说:“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
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联系这两则引文来看,
可以推知召公所不悦的,是周王子孙安于天命不求进展的执命思想,而不是不悦周公。
从本篇首段周公引召公的话看来,大约西周初年,东方各国的叛乱平定以后,天命
说又滋长起来了,周王子孙也受了影响。召公认为这种思想防碍周王朝发扬光大,甚至还
危及国家的命运,因此召公反对执命之说。周公赞同召公的意见,也主张事在人为。又明
确表示倚重召公,希望同心协力完成文王的大业,做到海隅出日的地方,都莫不顺从。史
官记录周公这篇重要诰词,名叫《君奭》。这是一篇研究我国上古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可
惜被注家忽略了。
本篇分四段。第一段周公强调事在人为,赞同召公非命之说。第二段周公广泛征引
史事,说明辅臣的重要作用。第三段希望召公同心同德辅助成王。第四段勉励召公共同完
成文王的功业。
【译文】
1.周公这样说:“君奭!商纣王不敬重上天,给殷国降下了大祸,殷国
已经丧失了福命,我们周国已经接受了。我不敢认为王业开始的时候,会长
期保持休美。顺从上天,任用诚信的人为辅佐,我也不敢认为王业的结局会
出现不吉祥。
“啊!您曾经说过:‘依靠我们自己,我们不敢安然享受上帝赐给的福
命,不去永远顾念上天的威严和我们的人民;没有过错和违失,只在人。考
察我们的后代子孙,很不能够恭敬上天,顺从下民,把前人的光辉限制在我
们国家之内,不知道天命难得,不懂得上帝难信,这就会失去天命,不能长
久。继承前人,奉行明德,就在今天。’“您的看法,我小子姬旦不能有什
么改正,我想把前人的光辉传给我们的后代。您还说过:‘上天不可信赖。’
我只想把文王的美德加以推广,上天将不会废弃文王所接受的福命。”
2.周公说:“君奭!我听说从前成汤既已接受天命,当时就有这个伊尹
得到上天的嘉许。在太甲,当时就有这个保衡。在太戊,当时就有这个伊陟
和臣扈,得到上天的嘉许,又有巫咸治理王国。在祖乙,当时就有这个巫贤。
在武丁,当时就有这个甘盘。
“这些有道的人,安定治理殷国,所以殷人的制度,君王死后,他们的
神灵都配天称帝,经历了许多年代。上天用贤良教导下民,于是,殷商异姓
和同姓的官员们,确实没有人不保持美德,知道谨慎,君王的小臣和诸侯的
官员,也都奔走效劳。这些官员是依据美德而被推举出来,辅助他们的君王,
所以君王对四方施政,如同卜筮一样,没有人不相信。”周公说:“君奭!
上天赐给中正和平的官员,安治殷国,于是殷王世世继承着,上天也不降给
惩罚。现在您深长地考虑这些,就掌握了一定不移之命,将治好我们这个新
建立的国家。”
3.周公说:“君奭!过去上帝为什么一再嘉勉文王的品德,降下大命在
他身上呢?因为文王重视能够治理、和谐我们中国的人,也因为有这个虢叔,
有这个闳夭,有这个散宜生,有这个泰颠,有这个南宫括。
“有人说:没有这些贤臣奔走效劳,努力施行常教,文王也就没有恩德
降给国人了。也因为这些贤臣保持美德,了解上天的威严,因为这些人辅助
文王特别努力,被上帝知道了,因此,文王才承受了殷国的大命啊。
“武王的时候,文王的贤臣只有四人还活着。后来,他们和武王奉行上
天的惩罚,完全消灭了他们的敌人。也因为这四人辅助武王很努力,于是天
下普遍赞美武王的恩德。
“现在我小子姬旦好象游于大河,我和你奭一起前往谋求渡过。我知识
不广,却身居大位,你不督责、纠正我,就没有人勉力指出我的不够了。您
这年高有德的人不指示治国的法则,连凤凰的鸣声都会听不到,何况说将又
能被上天嘉许呢?”
周公说:“啊!您现在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接受的大命,有无限的喜
庆,也有无穷的艰难。现在请求您,急于教导我,不要使后人迷惑呀!”
4.周公说:“武王表明他的心意,详尽地告诉了您,要做老百姓的表率。
武王说:‘您要努力辅助成王,在于诚心承受这个大命,考虑继承文王的功
德,这会有无穷的忧患啊!’”
周公说:“君奭!请求您,我所深信的太保奭。希望您能警惕地和我一
起看到殷国丧亡的大祸,长久使我们不忘上天的惩罚。我不但这样告诉,我
还想道:‘除了我们二人,您有志同道合的人吗?’您会说:‘在于我们这
两个人。’上天赐予的休美越来越多,仅仅是我们两人不能胜任了。希望您
能够敬重贤德,提拔杰出的人才,终归帮助我们后人去承受它。
“啊!真的不是这两个人,我们还能达到今天的休美境地吗?我们共同
来成就文王的功业吧!不懈怠地加倍努力,要使那海边日出的地方,没有人
不顺从我们。”
周公说:“君奭啊!我不这样多多劝告了,我们要忧虑天命和民心。”
周公说:“啊!君奭!您知道老百姓的行为,开始时没有不好好干的,
要看他的末尾。我们要搞好这件大事业,要勤劳恭敬地去治理啊!”
【原文】
1.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1),殷既坠厥命(2),我有周既受。
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3)。若天棐忱(4),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5):‘时我(6),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7),弗永远念天威
越我民(8);罔尤违(9),惟人。在我后嗣子孙(10),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
光在家(11),不知天命不易(12),天难谌(13),乃其坠命(14),弗克经历(15)。嗣
前人,恭明德,在今。’
“予小子旦非克有正(16),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17)。又曰(18):‘天不
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19),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20)。”
2.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1),格于皇天(2)。
在太甲(3),时则有若保衡(4)。在太戊(5),时则有若伊陟、臣扈(6),格于上帝;
巫咸乂王家(7)。在祖乙(8),时则有若巫贤(9)。在武丁(10),时则有若甘盘(11)。
“率惟兹有陈(12),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13),多历年所(14)。天惟纯
佑命(15),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16),小臣屏侯甸(17),矧咸奔走(18)。
惟兹惟德称(19),用乂厥辟(20),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21)。”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22),保乂有殷,有殷嗣(23),天灭威(24)。今汝
永念,则有固命(25),厥乱明我新造邦(26)。”
3.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1),其集大命于厥躬(2)?惟
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3);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天,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
有若南宫括(4)。
“又曰(5):无能往来(6),兹迪彝教(7),文王蔑德降于国人(8)。亦惟纯佑
秉德(9),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10),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11)。后暨武王诞将天威(12),咸刘厥敌(13)。惟
兹四人昭武王惟冒(14),丕单称德(15)。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16)。小子同未在位(17),
诞无我责收(18),罔勖不及(19)。耉造德不降我则(20),鸣鸟不闻(21),矧曰其
有能格(22)?”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23)!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
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24)。”
4.公曰:“前人敷乃心(1),乃悉命汝(2),作汝民极(3)。曰:‘汝明勖偶
王(4),在亶乘兹大命(5),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6)!’”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7)。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8),肆念
我天威(9)。予不允惟若兹诰(10),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11)?’言
曰(12):‘在时二人。’天休兹至(13),惟时二人弗戡(14)。其汝克敬德,明我
俊民(15),在让后人于丕时(16)。
“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17)?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
冒(18),海隅出日,罔不率俾(19)。”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20),予惟用闵于天越民(21)。”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22),惟其终。祗若兹(23),
往敬用治(24)!”
【注释】
(1)[吊]善。不善于天,指纣王。
(2)[坠]丧失。
(3)[基]开始。[孚]通保。《说文》说:“古文孚从古文保,保亦声。”
(4)[若]顺。[棐忱]棐,辅佐。忱,诚信。谓以诚信者为辅助。
(5)[君]指召公。
(6)[时]通恃,依靠。[我]我们。
(7)[宁]安于。
(8)[越]和。
(9)[尤]过失。[违]违误。
(10)[在]考察。《释诂》:“在,察也。”
(11)[遏]止,抑止。[佚]失,消失。[光]光美,光辉。
(12)[不易]不容易。
(13)[谌]音 chén,信。
(14)[其]将要。
(15)[经历]长久。
(16)[旦]周公名。[有正]有所改正。
(17)[迪]语首助词。[施]延。[冲子]童子,指后辈。
(18)[又曰]召公又说。《墨子·非命中》引“天不可信”为召公的话。
(19)[道]《汉石经》作迪,语助词。[宁王]文王。
(20)[庸释]舍弃。
2
(1)[时]当时。[若]此,这个。[伊尹]成汤的大臣。
(2)[格]嘉,嘉许。《史记·燕世家》引作假,《中庸》释文:“假,嘉也。”
(3)[太甲]成汤的孙。
(4)[保衡]伊尹。伊尹名衡,任太保之官,所以叫保衡。
(5)[太戊]太甲的孙。
(6)[伊陟、臣扈]都是太戊的贤臣。
(7)[巫咸]太戊的大臣。[乂]治理。
(8)[祖乙]名滕,殷国的第七世贤王。
(9)[巫贤]祖乙的贤臣。
(10)[武丁]殷高宗。
(11)[甘盘]武丁的贤臣。
(12)[率]语首助词。[有陈]有道,有道之臣。《汉书·哀帝纪》注:“陈,道也。”
(13)[殷礼陟配天]《尚书平议》:“谓殷人之礼死则配天而称帝也。《竹书纪年》
凡帝王之终皆曰陟,此经陟字,义与彼同。”
(14)[所]时。《公羊文十三年》注:“所犹时也。”
(15)[纯佑]良佐,贤臣。[命]教导。
(16)[实]本当置于“罔不”的前面,为了强调,所以提前了。[百姓]指异姓官员。[王
人]相同姓官员。[恤]谨慎。
(17)[屏]并,魏《三体石经》古文作并。[侯甸]侯服、甸服的官员。
(18)[矧]也。[奔走]指教劳。
(19)[惟德称]惟,以。称,举。谓以德被举出来。
(20)[乂]通艾,辅助。《释诂》:“艾,相也。”[辟]君王。
(21)[一人]指国君。[孚]信。
(22)[寿]使……长寿。[平格]平康,中正和平。见《尚书易解》。
(23)[有殷嗣]殷王世世继承下来。
(24)[天灭威]灭,断绝,见《释诂》。威,罚。谓上天断绝了惩罚。
(25)[固命]定命。
(26)[厥]语首助词。[乱]治理。[明]光大。
3
(1)[割]通曷。为什么。[申]重复。[劝]劝勉。
(2)[集]下,降下。见《淮南·说山训》注。
(3)[惟]以。见《经传释词》。[尚]尊重。[修和]治理和协。[有夏]中国。
(4)[若]此。这些。[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都是文王时的贤臣。
(5)[又曰]有曰,有人说。
(6)[往来]奔走出力。
(7)[兹]通孜,勉力。曾运乾说。[彝]常。
(8)[蔑]无。
(9)[惟]以。
(10)[时]是,这些人。[昭]通诏,帮助。[迪见]诞的合音,大。见《尚书易解》。[胃]
马融本作勖,勉力。
(11)[四人]郑玄说:“武王时,虢叔等有死者,馀四人也。”[迪]通犹,还。[有禄]
活着。古代称死为无禄,生为有禄。
(12)[暨]与,和。[诞]大。[将]奉行。
(13)[咸]遍。[刘]杀。
(14)[冒]通勖,勉力。
(15)[丕]大。[单]尽。[称]称赞。
(16)[其济]谋求渡过。其,通基,谋。济,渡水。
(17)[小子]周公谦称。[同未]恫昧,无知。
(18)[诞]语首助词。[收]通纠,纠正。见《尚书易解》。
(19)[不及]不够。
(20)[耉造德]老成有德,指召公。造,成。[则]法则。
(21)[鸣鸟]指凤凰。《白虎通》说:“凤凰者,禽之长也。上有明主太平,乃来居
广都之野。”
(22)[矧]何况。[格]嘉。
(23)[肆]今。[监]看。
(24)[告]请,请求。[猷裕]教导。见《方言》。[以]使。4
(1)[前人]指武王。[敷]布,表明。[乃]其。
(2)[悉]详尽。
(3)[极]标准,表率。192
(4)[明勖]都是努力的意思。[偶]通耦,辅助。《广雅》:“耦,侑也。”
(5)[亶]诚心。[乘]承受。
(6)[惟]思。[恤]忧患。
(7)[允]信任。[保]太保,召公担任太保的官。
(8)[以]与。[否]音 pǐ。困穷,苦难。
(9)[肆]长。[威]罚。
(10)[允]语助词。[惟]只。
(11)[襄]除,见《尔雅·释言》。[合]合志。
(12)[言曰]周公代召公答复。
(13)[兹]通滋,益,更加。
(14)[戡]胜,胜任。
(15)[明]显,显用,选拔。
(16)[在]终。[让]通襄,帮助。[时]承受。
(17)[笃]信。[棐]不是。[式]语助词。
(18)[我]我辈。[咸]共同。[于]乎。《吕览·审应篇》:“然则先生圣于?”高注:
“于,乎也。”见《尚书易解》。[冒]勉力。
(19)[海隅]海边。海边出口,指荒远的地方。[俾]顺从。
(20)[惠]通惟。
(21)[闵]忧虑。[越]与,和。
(22)[德]行为。[能]善。
(23)[若]善。见《尔雅·释诂》。[兹]此。指完成文王功业。
(24)[往]勤劳。《广雅·释诂》:“往,劳也。”[用]以。
多方
【说明】这是周公代表成王告诫众诸侯国君巨的诰辞。方,就是国。多方,就是众
国。
周公归政成王后,淮夷和奄国又发动叛乱。成王亲自出征。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讨伐淮夷,灭了奄国。成王自奄回到镐京,各国诸侯都来朝见,周公代替成王训话,史官
记录这篇诰辞,名叫《多方》。
作诰的时间,晚出《孔传》说在周公归政的明年。皮锡瑞根据文中“臣我监五祀”
推算,以为在归政一二年后。皮氏的推算更近情理些。
西周初年,东方的淮夷和奄国再次叛乱,反映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很尖锐。本篇是
研究周初统治东方各族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分析夏亡汤兴的原因,在于能否顺从天命教民保民。第二段说
明周王统治多方,也由于顺从天命,又谴责多方不安天命,自作不法。第三段勉励多士听
从天命,和睦相处,努力工作。
【译文】
1.五月丁亥这天,成王从奄地回来,到了宗周。周公说:“成王这样说:
啊!告诉你们四国、各国诸侯以及
你们众诸侯国治民的长官,我给你们大下教令,你们不可昏昏不闻。夏
桀夸大天命,不常重视祭祀,上帝就对夏国降下了严正的命令。夏桀大肆逸
乐,不肯恤问人民,竟然大行淫乱,不能用一天时间为上帝的教导而努力,
这些是你们所听说过的。夏桀夸大天命,不能明白老百姓归附的道理,就大
肆杀戮,大乱夏国。复桀因习于让妇人治理政事,不能很好地顺从民众,无
时不贪取财物,深深地毒害了人民。也由于夏民贪婪、忿戾的风气一天天盛
行,残害了夏国。上天于是寻求可以做人民君主的人,就大下光明美好的使
命给成汤,命令成汤消灭夏国。
“上天不赐给众位诸侯,就是因为那时各国首长不能常常劝导人民,夏
国的官员太不懂得保护和劝导人民,竟然都对人民施行暴虐,至于各种工作
都不能开展;就是因为成汤由于那时有各国邦君的选择,代替夏桀作了君主。
“他慎施教令,是劝勉人;他惩罚罪人,也是劝勉人;从成汤到帝乙,
没有人不宣明德教,慎施刑罚,也能够用来劝勉人;他们监禁、杀死重大罪
犯,也能够用来劝勉人;他们释放无罪的人,也能够用来劝勉人。
“现在到了你们的君王,不能够和你们各国邦君享受上天的大命,实在
可悲啊!”
2.王这样说:“告诉你们各位邦君,并不是上天要舍弃夏国,也不是上
天要舍弃殷国。是因为你们夏、殷的君王和你们各国诸侯大肆淫佚,夸大天
命,安逸而又懈怠;是因为夏桀谋划政事,不在于劝勉,于是上天降下了这
亡国大祸,诸侯成汤代替了夏桀;是因为你们殷商的后王安于他们的逸乐生
活,谋划政事不美好,于是上天降下这亡国大祸。
“圣人不思考就会变成狂人,狂人能够思考就能变成圣人。上帝用五年
时间等待、宽暇商的子孙悔改,让他继续做万民之君主,但是,无法可以使
他们思考和听从天意。上帝又寻求你们众诸侯国,大降灾异,启发你们众国
顾念天意,你们众国也没有人能顾念它。只有我们周王善于顺从民众,能用
明德,善待神、天。上帝就改用休祥指示我们,选择我周王,授予伟大的使
命,治理众国诸侯。
“现在我怎么敢重复地说?我有过发布给你们四国臣民的教令,你们为
什么不劝导各国臣民?你们为什么不大大帮助我周王共享天命呢?现在你们
还住在你们的住处,整治你们的田地,你们为什么不顺从周王宣扬上帝的大
命呢?
“你们竟然屡次教导还不安定,你们内心不顺。你们竟然不度量天命,
你们竟然完全抛弃天命,你们竟然自作不法,图谋攻击长官。我因此教导过
你们,我因此讨伐你们,囚禁你们,至于再,至于三。假如还有人不服从我
发布给你们的命令,那么我就要重重惩罚他们!这并不是我们周国执行德教
不安静,只是你们自己招致了罪过!”
3.王说:“啊!告诉你们各国官员和殷国的官员,到现在你们奔走效劳
臣服我周国已经五年了,所有的徭役赋税和大大小小的政事,你们没有不能
遵守法规的。
“你们自己造成了不和睦,你们应该和睦起来!你们的家庭不和睦,你
们也应该和睦起来!要使你们的城邑清明,你们应该能够勤于你们的职事。
你们应当不被坏人教唆,也就可以好好地站在你们的位置上,就能够留在你
们的城邑里谋求美好的生活了。
“你们如果用这个洛邑,长久尽力耕作你们的田地,上天会怜悯你们,
我们周国会大大地赏赐你们。把你们引进选拔到朝廷来;努力做好你们的职
事,又将让你们担任重要官职。”
王说:“啊!官员们,如果你们不能努力信从我的教命,你们也就不能
享有禄位,老百姓也将认为你们不能享有禄位。你们如果放荡邪恶,大大地
违抗王命,那就是你们各国妄图试探上天的惩罚,我就要施行上天的惩罚,
使你们离开你们的故土。”
王说:“我不想重复地说了,我只是认真地把天命告诉你们。”
王又说:“好好地谋划你们的开始吧!若不能恭敬与和睦,那么你们就
不要怨我了。”
【原文】
1.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1)。
周公曰:“王若曰(2):猷(3)!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4)。我惟大降
尔命(5),尔罔不知。洪惟图天之命(6),弗永寅念于祀(7),惟帝降格于夏(8)。
有夏诞厥逸(9),不肯慼言于民(10),乃大淫昏(11),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12),
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13),不克开于民之丽(14),乃大降罚(15),崇乱有夏(16)。
因甲于内乱(17),不克灵承于旅(18)。罔丕惟进之恭(19),洪舒于民(20)。亦惟
有夏之民叨愤日钦(21),劓割夏邑(22)。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23) ,刑殄有夏(24)。
“惟天不畀纯(25),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26);惟夏之恭多
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27),乃肴惟虐于民(28),至于百为,大不克开(29)。乃惟
成汤克以尔多方简(30),代夏作民主。
“慎厥丽,乃劝(31);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32),罔不明德慎罚,
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33),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今至于尔辟(34),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35),呜呼!”
2.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1),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
以尔多方大淫(2),图天之命屑有辞(3)。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4),天降
时丧,有邦间之(5)。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烝(6),天惟降时丧。
“惟圣罔念作狂(7),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8),诞作民主
(9) ,罔可念听。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10),开厥顾天(11)。惟尔多方罔堪
顾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12),克堪用德,惟典神天(13)。天惟式教我用休(14),
简畀殷命(15),尹尔多方。
“今我曷敢多诰(16)?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17),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
(18) ?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19)?今尔尚宅尔宅(20),畋尔田(21),尔
曷不惠王熙天之命(22)?
“尔乃迪屡不静(23),尔心未爱(24)。尔乃不大宅天命(25),尔乃屑播天命
(26) ,尔乃自不典(27),图忱于正(28)。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29),
至于再,至于三(30)。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31)!非我有周秉
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32)!”
3.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1)。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
(2) ,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3),尔罔不克臬(4)。
“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5),尔惟克勤
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6),亦则以穆穆在乃位(7),克阅于乃邑谋介(8)。
“尔乃自时洛邑(9),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10),我有周惟其大介
赉尔(11)。迪简在王庭(12),尚尔事(13),有服在大僚(14)。”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15),尔亦则惟不克享(17),凡民
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18),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19),我则致
天之罚(20),离逖尔土(21)。”
王曰:“我不惟多诰(22),我惟祗告尔命。”
又曰:“时惟尔初(23),不克敬于和(24),则无我怨。”
【注释】
1
(1)[五月]《孔传》说:“周公归政之明年,淮夷、奄又叛。鲁征淮夷,作《费誓》;
王亲征奄,灭其国,五月还至镐京。”
(2)[王若曰]周公代替成王训话。若,这样。
(3)[猷]叹词。
(4)[四国]指管、蔡、商、奄四国。[惟]与,和。[殷侯]众位诸侯。[尹民]治民,指
治民的官员。
(5)[降]下,下达。[命]教令。
(6)[洪惟]语首助词。[图]大,见《经传释词》。大天之命,谓夸大天命。
(7)[寅]敬。不永寅念于祀,谓忽视民生。
(8)[格]通詻,教令。《玉篇》:“詻,教令严也。”
(9)[诞]大。
(10)[感]忧。
(11)[淫昏]淫乐昏乱。
(12)[劝]勉力。[迪]教导。
(13)[图帝之命]图,大。言夸大上帝之命。
(14)[开]明,明白。[丽]附。民之丽,老百姓归附的道理。
(15)[大降罚]大事杀戮。
(16)[崇]充,大。
(17)[甲]通狎,习。[内乱]女治,指夏桀信任妹喜。
(18)[灵]善。[承]顺从。[旅]众人。
(19)[丕]不。[进]通衋,财货。[恭]通供。《广雅·释诂》:“供,进也。”
(20)[舒]古文作荼,苦。这里指毒害。
(21)[叨]贪婪。[■]音 zhì
,忿戾。[钦]通廞,兴。
(22)[劓割]残害。
(23)[显休]光明美好。
(24)[刑殄]诛绝。
(25)[畀纯]畀,与。纯与屯通,众。黄式三说。
(26)[义民]指邦君。[亭]劝导。
(27)[恭]通供,供职。[保享]保护劝导。
(28)[惟虐]为虐。
(29)[开]开展。《说文》:“开,张也。”
(30)[多方]多邦,诸侯。[简]择,选择。
(31)[丽]施行。指施行教令。[劝]勉励。
(32)[帝乙]纣之父。
(33)[要囚]幽囚,囚禁。
(34)[辟]君。尔辟,你们的君主,指纣。
(35)[以]与,和。
2
(1)[庸释]舍弃。
(2)[尔辟]尔的君主。[以]和。[多方]指夏、殷各国诸侯。
(3)[图]大,夸大。[屑]通泆,安逸。[有]又。[辞]通怠,懈怠。
(4)[集]在,在于。
(5)[间]代替。
(6)[蠲]音 juān,清明。[烝]美好。
(7)[圣]明哲的人。[作狂]成为狂妄无知的人。
(8)[五年]孙星衍说:“五年,当从文王七年数至武王十一年代纣也。”[须]等待。
[暇]宽暇。[子孙]指成汤的子孙。
(9)[诞]延,延续。
(10)[大动以威]郑玄注:“言天下灾异之威,动天下之心。”
(11)[开]启示。
(12)[灵]善于。[承]顺从。[旅]众人。
(13)[典]通腆,善。言善待。
(14)[式]读为代,更改,改变。[教我用休]以休祥指示我。
(15)[简]选择。[畀]给予。[殷命]大命。《广雅·释诂》:殷,大也。
(16)[易敢]何敢。
(17)[降尔四国民命]降命于尔四国之民。
(18)[忱裕]告导,劝导。
(19)[夹介]当为■(gài)的合音。■,大。见《说文》。[乂]与艾通,辅助。《释
诂》:“艾,相也。”
(20)[尚]还。[宅尔宅]前一宅字,是动词,居住。
(21)[畋]整治。
(22)[惠]顺从。[熙]光,宣扬。
(23)[乃]竟。[迪]教导。[屡]屡次。
(24)[爱]顺。
(25)[宅]度,考虑。
(26)[屑]通悉,皆,尽。[播]弃。
(27)[不典]不法。
(28)[图]图谋。[忱]通■,攻击。《说文》:“■,下击上也。”[正]长。
(29)[要囚]幽囚。
(30)[至于再,至于三]《孔传》说:“再,谓三监淮夷叛时。三,谓成王即政又叛。”
(31)[殛]诛。
(32)[速]召,招致。[辜]罪。
3
(1)[暨]和。
(2)[监]侯国。此指周。[五祀]五年。从周公摄政三年灭奄起至成王元年,正好五年。
(3)[胥]繇役。[伯]《大传》伯作赋,赋税。[正]通政,政事。
(4)[臬]法,守法。
(5)[明]政治清明。
(6)[忌]通“惎”,《小尔雅》:“惎,教也。”
(7)[穆穆]恭敬。
(8)[阅]容。见《礼记·表记》注。[介]善。
(9)[乃]若。[时]这个。
(10)[畀]赐予。[矜]怜悯。
(11)[大介]大而好。介,善。[赉]音 lài,赐,赏赐。
(12)[迪]进。[简]选择。
(13)[尚尔事]努力做你的工作。尚,努力。《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尚,
犹努力也。”本戴钧衡说。
(14)[服]职务。[僚]官。
(15)[劝]勉力。[忱]相信。
(17)[享]享受禄位。
(18)[逸]放荡。[颇]邪恶。
(19)[探]试。见《尔雅·释言》。[威]罚。
(20)[致]行,施行。
(21)[逖]远。
(22)[惟]思。
(23)[时]善。[惟]谋划。
(24)[于]与,和。
立政
【说明】本篇是周公晚年告戒成王建立官制的诰词。立政是什么意思呢?清代王引
之《经义述闻》卷三说:“政与正同,正,长也。立政,谓建立长官也。篇内所言皆官人
之道,故以立政名篇。”这是立政的正确解释。
《史记·鲁世家》说:“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
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悦。”可见这篇诰词的作用很重大,它促进
了周王朝的安定和发展。本篇是研究周代官制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分析夏商两代设官的得失,在于是否任用贤人。第二段说明文
王武王时的官制和对待官员的常法。第三段告诫成王任用贤人实行中刑,不要误于众狱,
要力图发展文武的功业。
【译文】
1.周公这样说:“跪拜叩头,报告继承天子的王。”周公因而劝诫成王
说:“王要教导常伯、常任、准人、缀衣和虎贲。”
周公说:“啊!美好的时候就知道忧虑的人,很少啊!古代的人只有夏
代的君王,他们的卿大夫很强,夏王还呼吁他们长久地尊重上帝的教导,使
他们知道诚实地相信九德的准则。夏代君王经常教导他们的诸侯道:‘跪拜
叩头了,诸侯们!’夏王说:‘考察你们的常任、常伯、准人,这样,才称
得上君主。以貌取人,不依循德行,假若这样考察人,你们的常任、常伯和
准人就没有贤人了。’
“夏桀即位后,他不用往日任用官员的法则,于是只用些暴虐的人,终
于无后。
“到了成汤登上帝位,大受上帝的明命,他选用事、牧、准三宅的官,
都能就三宅的职位,选用三宅的属官,也能就其属官之位。他敬念上帝选用
官员的大法,能够很好地任用各级官员,他在商都用这些官员和协都城的臣
民,他在天下四方,用这种大法显扬他的圣德。
“啊!在商王纣登上帝位,强行把罪人和暴虐的人聚集在他的国家里;
竟然用众多亲幸和失德的人,共同治理他的政事。上帝于是重重地惩罚他,
就使我们周王代替商纣王接受上天的大命,安抚治理天下的老百姓。
2.“到了文王、武王,他们能够知道三宅的思想,还能清楚地看到三宅
部属的思想,用敬奉上帝的诚心,为老百姓建立官长。设立的官职是:任人、
准夫、牧作为三事;有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以及百司庶府;
有大小邦国的君主、艺人,外臣百官;有太史、尹伯;他们都是善祥的人。
诸侯国的官员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各国没有君主;还设
立了商和夏的旧都管理官员。
“文王因能够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设立这些官员,而且能够是俊彦有
德的。文王不兼管各种教令。各种狱讼案件和各种禁戒,用和不用只顺从主
管官员和牧民的人;对于各种狱讼案件和各种禁戒,文王不敢过问这些。到
了武王,完成了文王的事业,不敢丢弃文王的善德,谋求顺从文王宽容的美
德,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3.“啊!您现在已是君王了。从今以后,我们要这样设立官员。设立事、
准人、牧夫,我们要能明白了解他们的优点,才能让他们治理政事。管理我
们所接受的人民,平治我们各种狱讼和各种禁戒的事务,这些事务不可代替。
虽然一话一言,我们终要谋于贤德的人,来治理我们的老百姓。
“啊!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部告诉君王了。从今以后,继承的贤子贤
孙,千万不要在各种狱讼和各种禁戒上耽误时间,这些事只让主管官员去治
理。
“从古时的商代先王到我们的周文王设立官员,设立事、牧夫、准人,
就是能够考察他们,能够扶持他们,这样才让他们治理,国事就没有失误。
假如设立官员,任用贪利奸佞的人,不依循于德行,于是君王终世都会没有
光彩。从今以后设立官员,千万不可任用贪利奸佞的小人,应当任用善良贤
能的人,用来努力治理我们的国家。
“现在,先王贤明的子孙,您已做君王了!您不要在各种狱讼案件上耽
误,只让主管官员和牧夫去治理,您要能够治理好军队,步着大禹的足迹,
遍行天下,直至海外,没有人不服从。以此显扬文王圣德的光辉,继续武王
伟大的功业。啊!从今以后,继位君王设立官员,必须任用善良的人。”
周公这样说:“太史!司寇苏公规定要认真地处理狱讼案件,使我们的
王国长治久安。现在规定慎之又慎,依据常例,使用中罚。”
【原文】
1.周公若曰:“拜手稽首(1),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2):“王
左右常伯(3)、常任(4)、准人(5)、缀衣(6)、虎贲(7)。”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8)!古之人迪惟有夏(9),乃有室大竞
(10) ,吁俊尊上帝迪(11),知忱恂于九德之行(12)。乃敢告教厥后曰(13):‘拜
手稽首后矣(14)!’曰:‘宅乃事(15),宅乃牧(16),宅乃准(17),兹惟后矣。
谋面(18),用丕训德(19),则乃宅人(20),兹乃三宅无义民(21)。’
“桀德(22),惟乃弗作往任(23),是惟暴德(24)。罔后(25)。
“亦越成汤陟(26),丕釐上帝之耿命(27),乃用三有宅(28),克即宅(29),
曰三有俊(30),克即俊。严惟丕式(31),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32),用协于
厥邑(33),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34)。
“呜呼!其在受德(35),暋为羞刑暴德之人(36),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
德之人(37),同于厥政。帝钦罚之(38),乃伻我有夏(39),式商受命(40),奄甸
万姓(41)。
2.“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1),灼见三有俊心(2),以敬事上帝,
立民长伯(3)。立政(4):任人、准夫、牧作三事(5);虎贲、缀衣、趣马(6)、小
尹(7)、左右携仆(8)、百司庶府(9);大都小伯(10)、艺人(11)、表臣百司(12);
太史(13)、尹伯(14)、庶常吉士(15);司徒、司马、司空(16)、亚旅(17);夷、微、
卢烝(18);三亳阪尹(19)。
“文王惟克厥宅心(20),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21)。以克俊有德(22)。文王
罔攸兼于庶言(23);庶狱庶慎(24),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25);庶狱庶慎,文
王罔敢知于兹(26)。亦越武王,率惟牧功(27),不敢替厥义德(28),率惟谋从容
德(29),以并受此丕丕基(30)。”
3.“呜呼!孺子王矣(1)!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2)、准人、牧夫,我其
克灼知厥若(3),丕乃俾乱(4)。相我受民(5),和我庶狱庶慎(6),时则勿有间之
(7) 。自一话一言(8),我则末惟成德之彦(9),以乂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10)。继自今文子文孙(11),其
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12)。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
之(13),兹乃俾乂(14),国则罔有(15)。立政用■人(16),不训于德(17),是罔显
在厥世(18)。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19)。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20)。其克诘尔
戎兵以陟禹之迹(21),方行天下(22),至于海表(23),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
光(24),以扬武王之大烈(25)。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26)。”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27),以长我王国(28)。兹式有
慎(29),以列用中罚(30)。”
注释
1
(1)[拜手稽首]古代最恭敬的拜跪礼。
(2)[咸]箴,劝告。
(3)[左右]教导。《尔雅·释诂》:“左右,导也。”[常伯]治民的官,就是下文的
牧和牧人。
(4)[常任]治事的官,就是下文的事和任人。
(5)[准人]执法的官,就是下文的准。
(6)[缀衣]掌管国王衣服的官。
(7)[虎贲]贲音 bēn。守卫王宫的武官。
(8)[休]美好。[兹]则,连词。见《词诠》。[恤]忧。王先谦说:“周初文言休恤相
对成义,《召诰》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及此可证也。”[鲜]读上声,少。
(9)[迪惟]语气助词。
(10)[乃]其,他们的。[有室]指卿大夫。[竞]强。
(11)[吁]呼吁。[俊]通骏,长。[迪]教导。
(12)[忱恂]诚信。[九德]九种德行。见《书·皋陶谟》。
(13)[后]指诸侯。《书·尧典》:“群后四朝。”
(14)[拜手稽首]古代君对臣也可以行这种大礼。《逸周书·世俘》“王拜手稽首”
可证。
(15)[宅]度量,考察。[事]就是常任。
(16)[牧]就是常伯。
(17)[准]就是准人。
(18)[谋面]以貌取人。
(19)[丕训]不顺,不依从。
(20)[则]若。[乃]如此,这样。[宅人]考虑人。
(21)[三宅]就是宅事、宅牧、宅准。[义]贤。
(22)[德]升于帝位。《说文》:“德,升也。”
(23)[作]用。[往任]往日任人的法则。
(24)[是]于是。[惟]只。[暴德]凶德。
(25)[罔后]无后,指亡国。
(26)[越]及,到了。[陟]升,升帝位。
(27)[釐]受福,引申为受。[耿]明。
(28)[乃]其。[三有宅]三宅。有,助词。三宅,指上文的事、牧、准。
(29)[克即宅]即,就。《蔡传》说:“言汤所用三宅,实能就是位而不旷其职。”
(30)[曰]读为越,与。[三有俊]孙诒让说:“当即三宅之属官。盖三宅各有正长,
有属吏,三宅之属吏皆用贤俊,故谓之三有俊。”
(31)[严惟]敬念。[丕式]大法。指上帝用人的大法。
(32)[商邑]指商都。
(33)[协]和洽。
(34)[见]同现,显。
(35)[受]纣王名。[德]升,升于帝位。
(36)[暋]音 mí
n。强。见《尔雅·释诂》。[羞刑]为法律所羞辱的人,指触犯法律的
罪人。刑,法。
(37)[庶]众多。[习]指近习,即左右亲幸。《韩非子·五蠹》:“今世近习之请行。”
(38)[钦]孙星衍说:“犹重也。”
(39)[伻]使。[有夏]周人自称为夏。《康诰》:“用肇造我区夏。”
(40)[式]读为代,代替。曾运乾说。
(41)[奄]安抚。[甸]治理。[万姓]万民。
2
(1)[克知三有宅心]能知事、牧、准三宅的心。
(2)[灼]明。
(3)[长伯]官长。
(4)[立政]建立官长。
(5)[作]为。
(6)[趣马]负责养马的官。
(7)[小尹]趣马的属官。
(8)[左右携仆]君王的近侍官员。
(9)[百司庶府]司和府都是官名。《礼记曲礼》有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
司货等名;《周礼》有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等官。
(10)[大都小伯]大都小都的官长。曾运乾说:“伯,长也。大都言都不言伯,小都
言伯不言都,互文见义也。”
(11)[艺人]征收赋税的官。
(12)[表臣百司]外臣百官。
(13)[太史]史官之长。
(14)[尹伯]官长,各官之长。
(15)[常]祥。[吉]善。
(16)[司徒、司马、司空]就是三卿。
(17)[亚旅]大夫。
(18)[夷]东方的国家。[微]南方的国家。[卢]西方的国家。烝,君长。
(19)[三毫]南毫、西毫、北毫,都是殷商的故都,[阪]夏的故都。[尹]官长。王船
山说:“三毫者,殷之故都也。阪者,安邑之阪,夏之故都也。武王初定天下,于二代之
墟立王官以尹之,所以安辑之也。”见《尚书稗疏》卷四。
(20)[惟克厥宅心]就是“惟克知厥宅心”,承上文而省。
(21)[常事司牧人]指上述各官员。
(22)[以]而。[俊]俊彦。
(23)[兼]兼包。[庶言]教令。
(24)[庶狱]各种狱讼案件。[庶慎]各种敕戒的事。《广雅·释诂》:“慎,敕也。”
(25)[之]和。[用违]用与不用,用否。
(26)[敢]表敬副词。
(27)[率惟]语气助词。[敉]终,完成。[功]事业。指文王的事业。
(28)[替]废弃。[义德]善德。
(29)[容德]宽容的美德。
(30)[并]同,共同。指文王武王共同。[丕丕]大而又大。[基]事业。
3
(1)[孺子]指成王。
(2)[事]就是常任。
(3)[若]善。
(4)[丕]语气助词。[俾]使。[乱]治理。
(5)[相]治理。[受民]接受上天和祖先所赐予的民众。
(6)[和]平治。
(7)[时]这些事。[间]代替。
(8)[自]虽。见《词诠》。
(9)[末]终。[惟]谋,谋于。[彦]俊彦,美士。成德之彦,盛德的人。
(10)[旦]周公名。[已受]《汉石经》作“以前”,当从之。已和以古代通用,受和
前形近而误。[徽言]美言。
(11)[文子文孙]善子善孙,贤子贤孙。《礼记·乐记》注:“文,善也。
(12)[正]长官,指治狱的官。
(13)[由绎]疑即诱掖,同音通用。《诗·衡门》序“诱掖其君”,郑笺:“扶持也。”
(14)[俾]使。[乂]治理。
(15)[罔有]罔尤,无过。尤和有同声通用。罔尤,卜辞作亡尤,是殷周时代的常语。
见《尚书易解》。
(16)[■人]贪利奸佞的人。
(17)[训]顺。
(18)[是]于是。[在]终。见《尔雅·释诂》。
(19)[劢]音 mài,勉力,见《说文》。[相]治理。
(20)[惟有司之牧夫]就是“惟有司和牧夫是乂”,因语急而省略。之。和。连词。
(21)[诘]治理。[戎兵]指军队。[陟禹之迹]步禹之迹。禹平水土,足迹遍于天下。
步禹之迹,是指统一天下。
(22)[方行]遍行。
(23)[海表]海外。
(24)[觐]见,指显扬。[耿]明。
(25)[扬]续。[烈]业。
(26)[常人]吉士。常与祥通,祥,善。
(27)[司寇]官名,掌管刑罚。[苏公]苏忿生。《左传》成公十一年说:“苏忿生以
温为司寇。”杜预注:“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式]法。这里用作动词,规定,
法定,[尔]语气助词。[由]用。
(28)[长]延长。
(29)[有]又。
(30)[列]今例字。以例用中罚,依据条例使用中罚。《周礼》“刑平国用中典”,
郑注:“平国,承平守成之国。用中典者,常行之法。”
顾命
【说明】顾,眷顾。嘱咐大臣眷顾嗣主的命令,叫做顾命。这样解释是采用黄生《义
府》的说法。顾命,相当于遗嘱。
本篇记载了成王将死(公元前 1025 年),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
公辅佐太子的情况;记载了成王逝世后,太子钊在先王之庙接收册命的仪式;还记载了康
王即位,朝见诸侯时召公芮公的献词和康王勉励诸侯保卫王家的答辞。内容很丰富,文章
写得绵密细致,富丽堂皇。
王国维《周书顾命考》说:“古礼经既佚,后世得考周室一代之古典者,惟此篇而
已。”它是研究周代礼制的珍贵文献。
西汉伏生和欧阳、大小夏侯本原是一篇。马融、郑玄本分“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
以下为《康王之诰》,晚出《孔传》本分“王出在应门之内”以下为《康王之诰》,见《正
义》和《释文》。这是分合的不同,无甚紧要。从文意看,前后联系紧密,不宜分开,今
依伏生本,不加分别。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记录群臣接受成王的顾命。第二段记录太子钊在先王庙中接
受册命的仪式。第三段记录康王即位,初次接见诸侯的仪式和诰词。
【译文】
1.四月,月亮新现光明,成王生了病。甲子这天,成王洗了头发洗了脸,
太仆给王戴上王冠,披上朝服,王靠着玉几。于是会见朝臣。成王召见太保
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官的首长以及办事官
员。
王说:“啊!我的病很厉害,有危险,痛苦的日子到了。已经是临终时
刻,恐怕不能郑重地讲后嗣的事了,现在,我详细地训告你们。过去,我们
的先君文王、武王,放出日月般的光辉,制定法律,发布教令,臣民都努力
奉行,不敢违背,因而能够讨伐殷商,成就我周国的大命。
“后来,幼稚的我,认真奉行天威,继续遵守文王、武王的伟大教导,
不敢昏乱越轨。如今上天降下重病,几乎不能起床不能说话了。你们要勉力
接受我的话,认真保护我的大儿子姬钊大渡艰难,要柔服远方,亲善近邻,
安定、教导大小各国。我想众人要用礼法自治,你们不可使姬钊冒犯以至陷
于非法啊!”
群臣已经接受教命,就退回来,拿出成王的朝服放在王庭。到了明天乙
丑日,成王逝世了。
2·1 太保命令仲桓和南宫毛跟从齐侯吕伋,二人分别拿着干戈,率领一
百名勇士,在南门外迎接太子钊。请太子钊进入侧室,作忧居的主人,丁卯
这天,命令作册制定丧礼。到了第七天癸酉,召公命令官员布置各种器物。
狄人陈设斧纹屏风和先王的礼服。门窗间朝南的位置,铺 设着双层竹席,
饰着黑白相间的丝织花边,陈设彩玉,用无饰的几案。在西墙朝东的位置,
铺设双层细竹篾席,饰着彩色的花边,陈设花贝壳,用无饰的几案。在东墙
朝西的位置,铺设双层莞席,饰着绘有云气的花边,陈设雕刻的玉器,用无
饰的几案。在堂的西边夹室朝南的位置,铺设双层青竹蔑席,饰着黑丝绳连
缀的花边,陈设漆器,用无饰的几案。
越玉五种,宝刀、赤刀、大训,大璧、琬、琰,陈列在西墙向东的席前。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陈列在东墙向西的席前。胤制作的舞衣、大贝壳、
大军鼓,陈列在西房。兑制作的戈、和制作的弓、垂制作的竹矢,陈列在东
房。
王的玉车放置在宾客们所走的台阶前,金车放置在主人走的台阶前,象
车放在门左侧堂屋的前面,木车放在门右侧堂屋的前面。
2·2 二人戴着赤黑色的礼帽,执三角矛,站在祖庙门里边。四人戴着青
黑色的礼帽,执着戈,戈刃向前,夹着台阶,对面站在台阶两旁。一人戴着
礼帽,拿着大斧,站立在东堂的前面。一人戴着礼帽,拿着大斧,站立在西
堂的前面。一人戴着礼帽,拿着三锋矛,站立在东堂外边。一人戴着礼帽,
拿着三锋矛,站立在西堂外边。还有一人戴着礼帽,拿着矛,站立在北堂北
面的台阶上。
2·3 王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绣有斧形花纹的礼服,从西阶上来。卿士
和众诸侯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黑色礼服,进入中庭,各人站在规定的位置
上。太保、太史、太宗都戴着麻制的礼帽,穿着红色礼服。太保捧着大圭,
太宗捧着酒杯和瑁,从东阶上来。太史拿着策书,从西阶走上来,进献策书
给康王。太史说:“大王靠着玉几,宣布他临终的教命,命令您继承文王、
武王的大训,治理领导周国,遵守大法,协和天下,以宣扬文王、武王的光
明教训。”王再拜,然后起来,回答说:“我这个微末的小子,怎么能协和
治理天下以敬畏天威啊?”
王接受了酒杯和瑁。前进三次,祭酒三次,奠酒三次。太宗说:“请喝
酒!”王喝酒后,太保接过酒杯,走下堂,洗手,又登上堂,用另外一种酒
杯自斟自饮作答,然后把酒杯交给宗人,对王下拜,王也回拜。太保又从宗
人那里接过酒杯,祭酒,尝酒,奠酒,然后把酒杯交给宗人,又拜。王又回
拜。太保走下堂,行礼结束,诸侯卿士们都走出祖庙门,恭候康王视朝。
3.王走出祖庙,来到应门内。太保召公率领西方的诸侯进入应门左侧,
毕公率领东方的诸侯进入应门的右侧,他们都穿着绣有花纹的礼服和黄朱色
的韨。赞礼的官员传呼进献命圭和贡物,诸侯走上前,说:“一二个王室的
护卫向王奉献土产。”诸侯都再拜叩头。王依礼辞谢,然后升位答拜。
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互相作揖后,同向王再拜叩头。他们说:“恭
敬地禀告天子,伟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国殷的命运,我们周国的文王、武王大
受福祥,能够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赏罚完全合宜,能够成就文、武的
功业,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给我们后人。现在王要敬慎啊!要加强王朝的六
军,不要败坏我们高祖的大命。”
王这样说:“侯、甸、男、卫的各位诸侯!现在我姬钊答复你们的教导。
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慈爱,不滥施刑罚,致力实行中信,因而他们
的光辉普照天下。还有象熊罴一样勇武的将士,忠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
我们的国家,因此,我们才被上帝加以任命。
“上天顺从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给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诸侯,
树立蕃卫,眷顾我们后代子孙。现在,我们几位伯父希望你们互相爱护顾念
王室,继续如你们的祖先臣服于先王。虽然你们身在朝廷之外,你们的心不
可不在王室,要辅助我得到吉祥,不要把羞辱留给我!”
众位大臣都听完了命令,互相作揖,快步走出。康王脱去吉服,返回居
丧的侧室,穿上丧服。
【原文】
1.惟四月,哉生魄(1),王不怿(2)。甲子,王乃洮頮水(3)。相被冕服(4),
凭玉几(5)。乃同(6),召太保奭(7)、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8)、
虎臣(9)、百尹(10)、御事(11)。
王曰:“呜呼!疾大渐(12),惟几(13),病日臻。既弥留(14),恐不获誓言
嗣(15),兹予审训命汝(16)。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17),奠丽陈教(18),则肄
肄不违(19),用克达殷集大命(20)。
“在后之侗(21),敬迓天威(22),嗣守文、武大训(23),无敢昏逾(24)。今
天降疾,殆弗兴弗悟(25)。尔尚明时朕言(26),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27),
柔远能迩(28),安劝大小庶邦(29)。思夫人自乱于威仪(30),尔无以钊冒贡于非
几兹(31)!”既受命,还(32),出缀衣于庭(33)。越翼日乙丑(34),王崩(35)。
2.1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1),以二干戈(2)、虎贲百人逆子
钊于南门之外(3)。延入翼室(4),恤宅宗(5)。丁卯,命作册度(6)。越七日癸酉,
伯相命士须材(7)。
狄设黼扆、缀衣(8)。牖间南向(9),敷重篾席(10),黼纯(11),华玉(12),
仍几(13)。西序东向(14),敷重厎席(15),缀纯(16),文贝(17),仍几。东序西向
(18) ,敷重丰席(19),画纯(20),雕玉,仍几。西夹南向(21),敷重笋席(22),玄
纷纯(23),漆,仍几。
越玉五重(24),陈室(25),赤刀(26),大训(27),弘璧(28),琬琰(29),在西
序。大玉(30)、夷玉(31)、天球(32)、河图(33),在东序。胤之舞衣(34)、大贝、
薣鼓(35),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36),在东房。大辂在宾阶面
(37) ,缀辂在阼阶面(38),先辂在左塾之前(39),次辂在右塾之前(40)。
2.2 二人雀弁(1),执惠(2),立于毕门之内(3)。四人綦弁(4),执戈上刃(5),
夹两阶戺(6)。一人冕(7),执刘(8),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9),立于西堂。
一人冕,执戣(10),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11),立于西垂(12)。一人冕,执
锐(13),立于侧阶(14)。
2.3 王麻冕黼裳(1),由宾阶■(2)。卿士邦君麻冕蚁裳(3),入即位(4)。太
保、太史、太宗旨麻冕彤裳(5)。太保承介圭(6),上宗奉同瑁(7),由阼阶■(8)。
太史秉书(9),由宾阶■,御王册命(10)。曰:“皇后凭玉几(11),道扬末命(12),
命汝嗣训(13),临君周邦(14),率循大卞(15),燮和天下(16),用答扬文、武之
光训(17)。”王再拜,兴(18),答曰:“眇眇予末小子(19),其能而乱四方以敬
忌天威(20)!”
乃受同瑁(21),王三宿(22),三祭(23),三咤(24)。上宗曰:“飨(25)!”太
保受同(26),降,盥(27),以异同秉璋以酢(28)。授宗人同(29),拜(30)王答拜。
太保受同,祭,哜,宅(31),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32),收(33)。诸
侯出庙门俟(34)。
3.王出(1),在应门之内(2),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3),毕公率东方诸
侯入应门右(4),皆布乘黄朱(5)。宾称奉圭兼币(6),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
(7) 。”皆再拜稽首。王义嗣(8),德答拜(9)。
太保暨芮伯咸进(10),相揖(11)。皆再拜稽首(12)。曰:“敢敬告天子,皇
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13),克恤西土(14)。惟新陟王毕协赏罚
(15) ,戡定厥功(16),用敷遗后人休(17)。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18),无坏我
高祖寡命(19)!”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20)!惟予一人钊报诰(21),昔君文
武丕平(22),富不务咎(23),厎至齐信(24),用昭明于天下。则亦有熊罴之士,
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25),用端命于上帝(26)。
“皇天用训厥道(27),付畀四方(28)。乃命建侯树屏(29),在我后之人(30)。
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31),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32)。虽尔身在外,乃心
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33),无遗鞠子羞(34)!”
群公既皆听命(35),相揖,趋出。王释冕(36),反(37),丧服(38)。
【注释】
1
(1)[哉生魄]月亮开始发光。哉,始。魄,通霸,月光。始生魄,指阴历每月的二日
或三日。(2)[王]指成王。[怿]喜悦。不喜悦,指生病。
(3)[洮]音 táo,洗头发。[怿]音 huì
,洗脸。
(4)[相]侍从官员,郑玄说:“谓太仆。”[冕]王冠。[服]朝服。
(5)[凭]靠着。
(6)[同]会见众诸侯叫同。
(7)[太保奭]就是召公。召公名奭(shì ),官为太保。当时召公和芮伯、彤伯、毕
公、卫侯、毛公为六卿。召公、毕公、毛公以三公兼卿职。
(8)[师氏]官名,管理军队的官员。
(9)[虎臣]守卫王宫的官员。
(10)[百尹]百官的首长。
(11)[御事]办事人员。
(12)[渐]加剧。
(13)[几]危险。
(14)[弥]终。弥留,最终留于人世。
(15)[誓]谨慎。
(16)[审]详审。[汝]你们。
(17)[宣]显扬。[重光]重明。
(18)[奠]定。[丽]法律。[教]教令。
(19)[肄]劳苦。见《诗·邶风·谷风》传。肄肄,努力的意思。
(20)[达]通挞,挞伐,引申为讨伐。[集]成就。成就大命,指建立周王朝。
(21)[侗]未成器的人,见《论语·泰伯》篇孔注。在后之侗,成王谦称。
(22)[迓]通御,奉行。
(23)[嗣]继续。
(24)[昏]昏乱。[逾]变更。于省吾说。
(25)[殆]近乎。[兴]起。[悟]通寤。《苍颉篇》:“觉而有言曰寤。”引申为说话。
(26)[明]勉,努力。[时]承受。
(27)[元子]太子。[钊]康王名。[弘]大。[济]渡过。
(28)[柔]安定。[能]善。
(29)[劝]教导。《广雅》:“劝,教也。”
(30)[夫人]众人。见《淮南·本经》注。[威仪]礼法。
(31)[以]使。[冒]冒犯。[贡]马、郑、王本作赣。马融说:“赣,陷也。”[几]法。
见《小尔雅·广诂》。[兹]通哉。见《尚书正读》。
(32)[还]群臣受命而退。
(33)[缀衣]指冕服。[庭]朝庭。出缀衣于庭,曾运乾说:“王病不能视朝,则出衣
于庭,为群臣瞻拜之资也”。
(34)[越]到。[翼日]明天,就是乙丑日。
(35)[崩]古代天子死叫崩。
2.1
(1)[仲桓、南宫毛]都是人名。[俾]从。[爰]于。[齐侯吕伋]太公吕尚的儿子,就是
丁公。
(2)[二干戈]当是仲桓和南宫毛所执。
(3)[逆]迎接。江声说:“王既崩,世子犹在外,世子盖以王未疾时奉使而出,比反
而王崩。忧危之际,故以兵迎之于南门之外云。”
(4)[延]请。[翼室]路寝旁室,侧室。
(5)[恤宅]忧居。[宗]主。恤宅宗,忧居为丧事之主。
(6)[作册]官名,就是太史。[度]制定丧事的礼仪。
(7)[伯相]指辅相王室的二伯召公、毕公。[须]江声说:“当为颁,字之误也。”颁,
布。[材]指陈列的器物。
(8)[狄]主持迁庙的官员。曾运乾说。[黼扆]饰有斧形花纹的屏风。
(9)[牖间]门窗之间。
(10)[敷]铺设。[重]双层。[篾席]竹席。
(11)[黼纯]黑白相间的花边。黼,黑白相间。纯音 zhǔn,边。郑玄说:“纯,缘也。”
(12)[华玉]五色玉。
(13)[仍几]没有油漆装饰的几。《周礼·司几筵》“仍几”注:“仍,因也,因其
质,谓无饰也。”
(14)[序]堂上的东西墙叫序。在西边的叫西序。
(15)[底席]细竹篾制的席子。郑玄说:“厎,致也。”致,细致。
(16)[缀]饰,谓画饰。缀纯,彩色画着的花边。
(17)[文贝]有花纹的贝。
(18)[东序]堂的东墙。
(19)[丰席]莞草编的席子。
(20)[画纯]画着云气的花边。
(21)[西夹]堂西边的夹室。
(22)[笋席]青竹皮编织的席。
(23)[玄纷纯]黑丝带装饰的花边。
(24)[越玉]越地出产的玉。[五重]五种。
(25)[陈宝]刀。见《广雅·释器》。这里指宝刀。
(26)[赤刀]郑玄说:“武王伐纣时刀,赤为饰,周正色也。”
(27)[大训]记载先王礼法的典籍。
(28)[弘璧]大璧。
(29)[琬]圆顶圭。[琰]尖顶圭。
(30)[大玉]华山出产的美玉。
(31)[夷玉]东北出产的美玉。
(32)[天球]玉磬。
(33)[河图]地图。
(34)[胤]制舞衣者的名字。
(35)[薣]音 fén,大鼓。
(36)[兑、垂]都是作器者的名号。
(37)[辂]国君乘坐的车子。一作路。大辂,就是玉辂。
(38)[缀辂]金辂。马融说。
(39)[先辂]即象辂。[塾]门侧之堂叫做塾。
(40)[次辂]木辂。马融说。
2.2
(1)[弁]帽子。[雀弁]赤黑色的帽子。
(2)[惠]三角矛。
(3)[毕门]祖庙门。
(4)[綦]青黑色。
(5)[上刃]刃向前。
(6)[戺]音 shì
,阶旁的斜石。
(7)[冕]礼帽。凡言冕者都是大夫。
(8)[刘]斧一类兵器。
(9)[钺]大斧。
(10)[戣]音 kuí ,三锋矛。
(11)[瞿]也是三锋矛。
(12)[垂]堂的侧边。
(13)[锐]矛一类的武器。
(14)[侧阶]北堂北下阶。
2.3
(1)[王]周康王。[麻冕]麻制的礼帽。[黼裳]绣着斧形花纹的礼服。
(2)[■]音 jí
,升上。康王当时没有即位,太保代成王居主位,康王居宾位,所以康
王由宾阶升上。
(3)[蚁裳]黑色的礼服。
(4)[即位]就位。卿士在中庭之东,向西站着;诸侯在中庭之南,向北站着。
(5)[太宗]大宗伯。太保主持册命,太宗协助他。[彤裳]红色的礼服。
(6)[承]捧着。[介圭]大圭。
(7)[上宗]就是太宗。[同]酒杯。[瑁]一种信物。《考工记》:“天子执瑁四寸以朝
诸侯。”介圭和瑁都是天子的信物,所以献给康王。
(8)[阼阶]东阶,与宾阶相对,是主阶。太保当时代替成王,太宗是太保的助手,所
以都从主阶升上。
(9)[秉]拿着。[书]所写成王顾命的册书。
(10)[御]进。御王册命,进册命给王。
(11)[皇后]大王。指成王。
(12)[道扬]讲说,扬,道。[末命]临终之命。
(13)[训]指文王武王的大训。
(14)[临]治理。[君]用作动词,领导的意思。
(15)[卞]法。
(16)[燮]和。
(17)[答]对。《广雅·释诂》:“对,扬也。”[光训]明训。
(18)[兴]起来。
(19)[眇眇]微小貌。[末]细。自谦之词。
(20)[其]岂,怎么。[而]通胹,和。见《尚书易解》。[乱]治理。[忌]畏。
(21)[乃受同瑁]太保献于王,康王接受了同和瑁。
(22)[宿]进。
(23)[祭]祭酒,把酒洒在地上。
(24)[咤]奠酒。
(25)[飨]饮。上宗劝王饮酒。
(26)[太保受同]太保接受了酒杯。
(27)[盥]洗手。
(28)[异同]另一种酒杯,就是璋。[璋]大臣所用的酒器。[酢]酌酒回敬。《仓颉篇》
说:“客报主人曰酢。”古代礼节,主人献酒,宾当酌酒回敬主人,主人给尊者献酒,不
敢受尊者的回敬,就酌酒自酢。这时是册命以后,康王已经即位,所以太保采用臣子之礼。
(29)[宗人]大宗伯的助手。[授宗人同]太保把酒杯给宗人。
(30)[拜]太保拜。
(31)[哜]尝。[宅]通咤,奠酒。
(32)[太保降]太保从堂上下来。
(33)[收]收束。
(34)[俟]等待。等待康王出来会见。
3
(1)[出]出庙门。
(2)[应门之内]宗庙在应门之内,朝位也在门内,康王在此准备接见群臣。
(3)[太保]召公。当时为西伯,是西方诸侯之长,所以他率领着西方诸侯。
(4)[毕公]当时为东伯,是东方诸侯之长,所以他率领着东方诸侯。
(5)[布乘]《白虎通》作黼黻,当作黼黻,诸侯的礼服。[黄朱]指芾。诸侯礼服上的
蔽膝叫芾,芾是黄朱色。这里是用颜色代指事物。
(6)[宾]通傧。接待诸侯和赞礼的官员。[称]呼,传呼。[奉]献。[圭]命圭。《考工
记·玉人》注:“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觐执焉。”[币]贡物。
(7)[臣卫]蕃卫的臣仆,诸侯自谦之词。[敢]表敬副词。[壤]土产。[奠]献。
(8)[义嗣]礼辞,依礼辞谢,不坚决拒绝。辞和嗣古通用,见《尚书启蒙》。
(9)[德答拜]王礼辞之后,又升位答拜。德,升。见《说文》。
(10)[咸]同。
(11)[相揖]太保和芮伯互相作揖。
(12)[再拜稽首]二人向王再拜叩头。
(13)[诞]大。[羑若]嘉休。《说文》:“羑(yǒu),进善也。”引申为善。若,也
是善。
(14)[恤]安。见《汉书·韦元成传》注。
(15)[陟]终,逝世。新终王,指成王。[毕]尽,完全。[协]和,适。协赏罚,使赏
罚适宜。
(16)[戡]克,能够。
(17)[敷]普遍。
(18)[张皇]张大,加强。[六师]六军。
(19)[无]通毋,不要。[坏]败坏。[高祖]周文王。[寡命]大命。
(20)[侯甸男卫]指侯甸男卫的诸侯。
(21)[报]江声说:“报,犹复也。”
(22)[昔君文武丕平]《墨子·兼爱下》:“古有文武,为政均分,赏贤伐暴,勿有
亲戚兄弟之所阿。”这是丕平的最好解释。
(23)[富不务咎]富,仁厚。咎,刑罚。对人民仁厚而不务刑罚。
(24)[底]致。[至]行,施行。[齐]中,见《尔雅·释言》。齐信即《孔传》“中信
之道”。
(25)[保乂]安治。
(26)[端]始,寸。[命]被命。
(27)[训]顺。
(28)[付畀]给予,赐予。
(29)[建侯]分封诸侯。[树屏]树立屏蔽,即树立保卫力量。《尔雅·释言》:“屏,
蔽也。”
(30)[在]眷顾。王引之说:“在,谓相顾在也。言先王命建侯树屏,以顾在后之子
孙也。”
(31)[伯父]天子称同姓诸侯叫伯父。[尚]庶几。[胥]互相。[暨]读为■,爱。[顾]
顾念。
(32)[绥]通緌,继承。
(33)[奉]助。[恤]收。[若]善。
(34)[鞠子]稚子,康王自称。
(35)[群公]指三公和诸侯群臣。
(36)[释]解去,脱下。
(37)[反]同返,返回守丧的路寝旁室。
(38)[丧服]穿上丧服。
吕刑
【说明】周穆王名满,在位五十五年。前期喜爱游历(相传曾到过昆仑山西王母国),
诸侯不睦,政治昏乱,任意施刑。后期吕侯为相,劝告穆王制定刑法,采用中刑。穆王听
从他的意见,大告天下,强调要依据刑律定罪和采用中刑,天下终于安定了。本篇就是穆
王的诰词,由于是采纳吕侯的意见,史官便名为《吕刑》。吕侯又做过甫侯,所以本篇又
叫《甫刑》。
本篇诰词中,穆王详尽叙述了刑的源流,说明了当时刑法总共有三千条,而且制定
了赎刑的条例,强调要依法定罪和采用中刑。它在穆王之世,起到了由乱变治的重要作用。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刑法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详述刑的源流,告诫诸侯应当勤政慎刑。第二段说明刑法的
种类、条目,以及审理狱讼的方法。第三段说明惩办贪污和使用中刑的重要意义。
【译文】
1.1 吕侯被命为卿时,穆王在位很久,军纪老了,还是广泛谋求制定刑
法,来禁戒天下。
1.2 王说:“古代有遗训,蚩尤开始作乱,扩大到平民百姓。无不寇掠
贼害,冒没不正,内外作乱,争夺窃盗,诈骗强取。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
刑罚来制服,制定了五种酷刑以为法律。杀害无罪的人,开始放肆使用劓、
刖、椓、黥等刑罚。于是,施行杀戮,抛弃法制,不减免无罪的人。
“苗民互相欺诈,纷纷乱乱,没有中信,以致背叛誓约。受了虐刑和一
些被侮辱的人都向上帝申告自己无罪,上帝考察苗民,没有芬芳的德政,刑
法所发散的只有腥气。颛顼皇帝哀怜众多被害的人没有罪过,就用威罚处置
施行虐刑的人,制止和消灭行虐的苗民,使他们没有后嗣留在世间。又命令
重和黎,禁止地民和天神相互感通,神和民再不能升降来往了。高辛、尧、
舜相继在下,都显用贤德的人,扶持常道,于是孤苦之人的苦情,没有壅蔽
了。
“尧皇帝清楚地听到下民和孤寡对苗民的怨言。于是提拔贤人,贤人所
惩罚的,人都畏服,贤人所尊重的,人都尊重。命令三位大臣慎重地为民服
务。伯夷颁布法典,用刑律制服人民;大禹平治水土,负责名山大川,后稷
教民播种,努力种植庄稼。三后成功了,就富足了老百姓。士师又用公正的
刑罚制御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
“尧皇帝恭敬在上,三位大臣努力治事在下,光照四方,没有人不勤行
德政,所以能勉力于刑罪的公平,治理老百姓以扶持常道。主管刑罚的官,
不是终于作威,而是终于仁厚。又敬、又戒,自身不说坏话。他们肩负上天
仁爱的美德,自己造就了好命,所以配天在下享有禄位。”
1.3 王说:“啊!四方的诸侯们,你们不是做上天的治民官吗?现在,
你们重视什么呢?难道不是这伯夷施行刑罚的道理吗?现在你们要用什么作
为惩戒呢?就是苗民不详察狱事的施行,不选择善良的人,监察五刑的公正,
就是任用虚张威势,掠夺财物的人,裁决五刑,乱罚无罪,上帝不加赦免,
降灾给苗民,苗民对上帝的惩罚无话可说,于是断绝了他们的后嗣。”
1.4 王说:“啊!你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
及年幼的子孙们,都听从我的话,或许会享有好命。如今你们没有人不喜欢
慰劳说勤劳了,你们没有人制止自己不勤劳。上帝治理下民,暂时任用我们,
不成与成,完全在人。你们可要恭敬地接受天命,来辅助我!虽然遇到可怕
的事,不要害怕;虽然可以休息,也不要休息,希望慎用五刑,养成这三种
德行。一人办了好事,万民都受益,国家的安宁就会长久了。
2.王说:“啊!来吧!诸侯国君和各位大臣,我告诉你们要善用刑法。
如今你们安定百姓,要选择什么呢,不是吉人吗?要慎重什么呢,不正是刑
罚吗?要考虑什么呢,不就是判断适宜吗?
“原告和被告都来齐了,法官就审查五刑的讼辞;如果讼辞核实可信,
就用五刑来处理。如果用五刑处理不能核实,就用五罚来处理;如果用五罚
处理也不可从,就用五过来处理。五过的弊端是:法官畏权势,报恩怨,谄
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发现上述弊端,法官的罪就与罪犯相同,你
们必须详细察实啊!
“根据五刑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根据五罚定罪的疑案有赦免的,要详
细察实啊!要从众人中核实验证,审理案件也要有共同办案的人。没有核实
不能治罪,应当共同敬畏上天的威严。
“判处墨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一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
处劓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二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剕刑感
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五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宫刑感到可疑,
可以从轻处治,罚金六百锾,要核实其罪行。判处死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
处治,罚金一千锾,要核实其罪行。墨罚的条目有一千,劓罚的条目有一千,
荆罚的条目有五百,宫罚的条目有三百,死罪的刑罚,其条目有二百。五种
刑罚的条目共有三千。
“要上下比较其罪行,不要错乱供辞,不要采取已经废除的法律,应当
明察,应当依法,要核实啊!上刑宜于减轻,就减一等处治,下刑宜于加重,
就加一等处治。各种刑罚的轻重允许有些灵活性。刑罚时轻时重,相同或不
相同,都有它的条理和纲要。
“刑罚虽不置人死地,但受刑罚的人感到比重病还痛苦。不是巧辩的人
审理案件,而是善良的人审理案件,就没有不公正合理的。从矛盾处考察供
词,不服从的犯人也会服从。应当怀着哀怜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明白地检
查刑书,互相斟酌,都要以公正为标准。当刑当罚,要详细察实啊!要做到
案件判定了,人们信服;改变判决,人们也信服。刑罚贵在慎重,有时也可
以把两种罪行合并考虑,只罚一种。”
3.王说:“啊,谨慎啊!诸侯国君以及同姓官员们,对我的话要多多戒
惧,我重视刑罚,有德于老百姓的也是刑罚。如今上天扶助老百姓,你们是
在下面作天之配。应当明察一面之辞,老百姓的治理,无不在于公正地审理
双方的诉讼词,不要对诉讼双方的诉词贪图私利啊!狱讼接受贿赂不是好事,
那是获罪的事,我将以众人犯罪来论处这些人。永远可畏的是上天的惩罚,
不是天道不公平,只是人们自己终结天命。上天的惩罚不加到他们身上,众
民就不知有美好的政治在天下了。”
王说:“啊!子孙们,从今以后,我监察什么呢?难道不是行德吗?对
于老百姓案情的判决,要明察啊!治理老百姓要运用刑罚,使无穷无尽的讼
辞合于五刑,都能公正适当,就有福庆。你们接受治理我的好百姓,可要明
察这种祥刑啊!”
【原文】
1.1 惟吕命(1),王享国百年(2),耄(3),荒度作刑(4),以诘四方(5)。
1.2 王曰:“若古有训(1),蚩尤惟始作乱(2),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3),
鸱义奸宄(4),夺攘矫虔(5)。苗民弗用灵(6),制以刑(7),惟作五虐之刑曰法(8)。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9)。越兹丽刑并制(10),罔差有辞(11)。
“民兴胥渐(12),泯泯棼棼(13),罔中于信(14),以覆诅盟(15)。虐威庶戮
(16) ,方告无辜于上(17)。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18),刑发闻惟腥(19)。皇帝
哀矜庶戮之不辜(20),报虐以威(21),遏绝苗民(22),无世在下(23),乃命重黎
(24) ,绝地天通(25),罔有降格(26)。群后之逮在下(27),明明棐常(28),鳏寡无
盖(29)。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30)。德威惟畏,德明惟明(31)。乃命三后
(32) ,恤功于民(33)。伯夷降典(34),折民惟刑(35);禹平水土,主名山川(36);
稷降播种(37),农殖嘉谷(38)。三后成功,惟殷于民(39)。士制百姓于刑之中(40),
以教祗德。
“穆穆在上(41),明明在下(42),灼于四方(43),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
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44)。典狱非讫于威(45),惟讫于富(46)。敬忌,罔有择
言在身(47)。惟克天德(48),自作元命(49),配享在下。”
1.3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1),非尔惟作天牧(2)?今尔何监(3)?非
时伯夷播刑之迪(4)?其今尔何惩(5)?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6),罔择吉人,
观于五刑之中(7);惟时庶威夺货(8),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9),降
咎于苗(10),苗民无辞于罚(11),乃绝厥世。”
1.4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
皆听朕言,庶有格命(1)。今尔罔不由慰曰勤(2),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3),
俾我一日(4),非终惟终(5),在人。尔尚敬逆天命(6),以奉我一人(7)!虽畏勿
畏,虽休勿休(8),惟敬五刑,以成三德(9)。一人有庆(10),兆民赖之(11),其
宁惟永(12)。”
2.王曰:“吁!来,有邦有土(1),告尔祥刑(3),在今尔安百姓,何择,
非人?何敬,非刑?何度(3),非及(4)?
“两造具备(5),师听五辞(6);五辞简孚(7),正于五刑(8);五刑不简,正
于五罚(9);五罚不服,正于五过(10)。五过之疵(11):惟官、惟反、惟内、惟
货、惟来(12)。其罪惟均(13),其审克之(14)!
“五刑之疑有赦(15),五罪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16),惟貌有
稽(17)。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墨辟疑赦(18),其罚百锾(19),阅实其罪(20)。劓辟疑赦,其罚惟倍(21),
阅实其罪。剕辟疑赦(22),其罚倍差(23),阅实其罪。宫辟疑赦(24),其罚六百
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25),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26),劓罚
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上下比罪(27),无僭乱辞(28),勿用不行(29),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
轻(30),下服;下刑适重,上服(31)。轻重诸罚有权(32)。刑罚世轻世重(33),
惟齐非齐(34),有伦有要(35)。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36)。非佞折狱(37),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
于差(38),非从惟从。哀敬折狱(39),明启刑书胥占(40),咸庶中正(41)。其刑
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42),其刑上备(43),有并两刑(44)。”
3.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1),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
刑。今天相民(2),作配在下(3)。明清于单辞(4),民之乱(5),罔不中听狱之两
辞(6),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7)!狱货非宝(8),惟府辜功(9),报以庶尤(10)。
永畏惟罚(11),非天不中(12),惟人在命(13)。天罚不极(14),庶民罔有令政在
于天下(15)。”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16),尚明听之哉!哲
人惟刑(17),无疆之辞(18),属于五极(19),咸中有庆(20)。受王嘉师(21),监于
兹祥刑(22)!”
【注释】
1.1
(1)[吕命]吕侯被命为卿。
(2)[享国]指在位。[百年]虚数,是说很久。
(3)[耄]音 mào,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4)[荒]大。[度]谋。
(5)[诘]禁戒。《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诘邦国”,郑注:“诘,禁也。”
1.2
(1)[若]语首助词。
(2)[蚩尤]东方九黎族的首领,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
(3)[寇]抄掠。[贼]残害。
(4)[鸱义]冒没不正。王引之说:“鸱者,冒没轻儳;义者,倾邪反侧。”[奸宄]
内外作乱。
(5)[攘]窃取。[矫虔]诈骗强取。韦昭说:“称诈为矫,强取为虔。”
(6)[灵]通令,政令。《礼记·缁衣》引作“命”,郑注:“命谓政令也。”
(7)[制]制服。
(8)[曰]谓,叫做。
(9)[爰]语首助词。[淫]大。[劓]割鼻子。[刵]当依《说文》作刖(yuè)。断脚胫。
[椓]音 zhuó,割去生殖器。[黥]音 qí ng,即墨刑,用刀刻面而染以黑色。
(10)[越兹]于是。[丽]施行。[并]废弃。[制]制度法令。
(11)[差]差减,减免。[有辞]有辞辩解者,指无罪。
(12)[民]指苗民。[兴]兴起。[胥]互相。[渐]欺诈。王引之说。
(13)[泯泯棼棼]纷乱的样子。
(14)[于]与,和。
(15)[覆]败,背。[诅盟]誓约。《孔疏》:“虽有要约,皆违背之。”
(16)[虐威]受虐刑的人,[庶戳]众被侮辱者。
(17)[方]通旁,普遍。
(18)[馨香]散发很远的香气。
(19)[发]散发。
(20)[皇帝]指颛琐高阳氏。[不辜]无罪。
(21)[报虐以威]用刑罚审判暴虐的人。报,审判。《说文》:“报,当罪人也。”
(22)[遏绝]制止,消灭。
(23)[无世在下]没有后代在人间。世,嗣。见《国语·晋语》注。
(24)[重、黎]都是人名。颛顼时,重主管天神,黎主管臣民。
(25)[绝地天通]断绝地民和天神的感通,当是禁止巫术等。
(26)[格]通假,升。《尔雅·释诂》:“假,升也。”
(27)[群后]指高辛和尧、舜。[逮]及,相继。
(28)[明明]显用明德的人。[棐常]辅助常道。
(29)[盖]壅蔽。
(30)[皇帝]指尧帝。[清问]明白听到。问,闻。[辞]指怨言。
(31)[德威惟畏,德明惟明]《礼记·表记》引这二句,郑玄解释说:“德所成,则
人旨畏之,言服罪也;德所明,则人皆尊之,言得人也。”此二句泛说尧德,下面又具体
说明。
(32)[三后]三位长官。指伯夷、禹、稷。
(33)[恤]慎重。[功]事,这里是“服务”的意思。
(34)[伯夷]尧帝的大巨。[降]下,颁布。[典]法典。
(35)[折民]制民。
(36)[主名山川]主管名山大川。
(37)[稷]后稷。尧舜时的农官。
(38)[农]勉,努力。[殖]种植。
(39)[殷]富,富足。
(40)[士]士师。[制]制御。[百姓]百官,[于]以。[中]平。
(41)[穆穆]恭敬。
(42)[明明]勉力。
(43)[灼]光,照耀。
(44)[率]语首助词。
(45)[典]主管。[讫]终。
(46)[富]仁厚。《说文》:“富,厚也。”
(47)[择]通 ,败。见《经义述闻》。[择言]败言,坏话。
(48)[克]肩任,肩负。[天德]上天仁爱的美德。
(49)[元]善。
1.3
(1)[司政典狱]指诸侯。
(2)[惟]为。[牧]治民,指治民的官。
(3)[监]视。
(4)[播]施行。[迪]道。
(5)[惩]惩戒。
(6)[匪]不。[丽]施行。
(7)[观]察,指监察。
(8)[庶威]庶,侈。张大。庶威夺货,黄式三说:“自侈其威以夺取货也。”
(9)[蠲]通捐,指赦罪。
(10)[咎]灾祸。
(11)[无辞于罚]对于上帝的惩罚,无话可说。_
1.4
(1)[格]通假,嘉。格命,就是嘉命。
(2)[由]通繇,《尔雅·释诂》:“繇,喜也。”
(3)[齐]整顿。
(4)[俾]职,引申为任用。《尔雅·释言》:“俾,职也。”
(5)[终]成。
(6)[逆]迎接,接受。
(7)[奉]助。见《淮南·说林》注。
(8)[休]休息。王先谦说。
(9)[三德]《孔传》解为刚柔正直的三德,孔广森解为三后之德。按:联系上文“敬
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要求敬顺;“虽畏勿畏”,要求公正;“罔或戒不勤”、“虽休勿
休”,要求勤劳。三德当指敬顺、公正和勤劳。
(10)[庆]善。
(11)[赖]利。
(12)[其宁]国家的安宁。[惟]乃,就。
2
(1)[吁]叹词。[有邦]指诸侯。[有士]有采地的大臣。
(2)[祥刑]祥,善。祥刑,善用刑法。
(3)[度]谋划。
(4)[及]当从《史记》作“宜”,得宜。
(5)[两造]一作两遭,就是两曹、两辈,指原告和被告。
(6)[师]士师,就是法官。[听]平治、审理。[五辞]入于五刑的讼辞。
(7)[简]核实,[孚]诚信。
(8)[正]治,处理。[于]以。[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9)[正于五罚]用五等罚金来处治。
(10)[五过]五种过失。
(11)[疵]弊病。
(12)[官]畏官势。[反]报恩怨。[内]谄媚内亲。[货]索取货贿。[来]当从马融本作
“求”。受人请求。
(13)[其罪惟均]与犯人同罪。马融说:“以此五过出入人罪,与犯法者等。”
(14)[克]通核,实。《汉书·刑法志》引作核。
(15)[疑]疑案。
(16)[简孚有众]核验于大众。孙星衍说:“简孚有众者,即《王制》所云疑狱,泛
与众共也。”
(17)[貌]治。见《广雅》。[稽]同。见《尧典》郑注。惟貌有稽,指审理案件要有
共同办案的人。
(18)[墨]就是黥。[辟]罪。[疑赦]可疑就从轻。
(19)[锾]音 huán,古代重量单位。郑玄说:“锾,六两也。”
(20)[阅实]《孔疏》说:“检阅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然后收取其赎。”
(21)[倍]百锾的一倍,即二百锾。
(22)[剕]即踳,去掉膝盖骨。段玉裁说。
(23)[倍差]一倍半,即五百锾。
(24)[宫]宫刑,就是椓刑。
(25)[大辟]死刑。
(26)[属]指刑罚的条目。
(27)[比]比照,比例。《蔡传》:“罪无正律,则以上下刑而比附其罪也。”
(28)[僭]差错。[辞]供辞。
(29)[不行]已废除的法律。
(30)[适]宜。
(31)[服]治,处置。[下服]减一等处理。[上服]加一等处理。
(32)[权]变,就是灵活性。
(33)[刑罚世轻世重]刑罚根据时世决定轻重。《孔传》:“刑罚随世轻重,新国用
轻典,平国用中典,乱国用重典。”
(34)[齐]同。惟齐非齐,同与不同。
(35)[伦]条理,[要]纲要。
(36)[极]痛苦。
(37)[佞]佞人,善于巧言的人。
(38)[差]指供词的矛盾。
(39)[敬]当从《尚书大传》引作“矜”,怜悯。
(40)[启]打开。[胥]相。[占]量度。
(41)[庶]读为度,法度。度中正,以中正为法度。
(42)[输]变更。王引之说:“《广雅》输,更也。狱词或有不实,又察其曲直而变
更之,后世所谓平反也。狱辞定而人信之,其有变更而人亦信之,所谓人自以为不冤也。”
(43)[备]慎,见《说文》。上备,以慎重为上。
(44)[有并两刑]两罪只罚一种,不责其馀。
3
(1)[官伯]司政典狱。[族姓]同姓大臣。
(2)[相]扶助。
(3)[配]天之配匹,就是天牧。
(4)[明清]明察。[单辞]一面之辞。
(5)[乱]治。
(6)[中听]公平审理。[两辞]原告和被告两方面的诉辞。
(7)[私家]私自谋利。曾运乾说。
(8)[狱货]诉讼中得了货财。
(9)[府]取。见《广雅·释诂》。[辜]罪。[功]事。
(10)[报]判决。[尤]《说文》引作訧,罪。
(11)[畏]敬畏。
(12)[中]公平。
(13)[在]终。
(14)[极]至。
(15)[令政]善政。
(16)[中]狱讼之成,即讼案的判决书。
(17)[哲]通折,制。王引之说:“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
(18)[辞]讼辞。
(19)[属]合。[五极]就是五刑。极,诛。见《诗·菀柳》笺。
(20)[中]公平。
(21)[师]众,民众。
(22)[监]明察。
文侯之命
【说明】文侯,指晋文侯,名仇,字义和。本篇是周平王表彰晋文侯功绩的册命。
周幽王荒淫无道,宠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
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诸侯拥立宜臼为王,就是周平王。晋文
侯、郑武公等辅佐周平王平定戎乱,东迁洛邑。平王表彰晋文侯的功绩,赐给车马弓矢,
史官写了《文侯之命》。
《史记》的《周本纪》和《晋世家》、《新序·善谋篇》都认为本篇作于周襄王时,
文侯为晋文公重耳。注家多采这种说法,这是误解。今按,《左传·隐公六年》说“周桓
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国语·郑语》说“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故
平王锡命焉”;《书序》说“平王锡晋文侯■鬯圭瓒,作《文侯之命》”。都说文侯是晋
文侯。现在结合本篇内容考察,采取《书序》的意见。
本篇分二段。第一段表扬晋文侯的功绩。第二段赏赐和嘉勉晋文侯。
【译文】
1.王这样说:“族父义和啊!伟大光明的文王和武王,能够慎重行德,
德辉升到上天,名声传播在下土,于是上帝降下那福命给文王、武王。也因
为先前的公卿大夫能够辅佐、指导、服事他们的君主,对于君主的大小谋略
无不遵从,所以先祖能够安然在位。
“啊!不幸我这年轻人继承王位,遭到了上天的大责罚。没有福利德泽
施给老百姓,侵犯我国家的人很多。现在我的治事大臣,没有老成人长期在
职,我便不能胜任了。我呼吁:‘祖辈和父辈的诸侯国君,要替我担忧啊!’
啊哈!果然有促成我长安在王位的人了。
“族父义和啊!您能够继承您的显祖唐叔,您努力制御文武百官,用会
合诸侯的方式延续了您的君主,追怀效法文王和武王。您很好,在困难的时
候保卫了我,象您这样,我很赞美!”
2.王说:“族父义和啊!要回去治理您的臣民,安定您的国家。现在我
赐给您黑黍香酒一卣;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张,黑
色的箭一百支;四匹马。
“您回去吧!安抚远方,亲善近邻,爱护安定老百姓,不要荒废政事,
贪图安逸。大力安定您的国家,以成就您显著的德行。”
【原文】
1.王若曰(1):“父义和(2)!丕显文、武,克慎明德(3),昭升于上(4),敷
闻在下(5),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6)。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7),越小大
谋猷罔不率从(8),肆先祖怀在位(9)。
“呜呼!闵予小子嗣(10),造天丕愆(11)。殄资泽于下民(12),侵戎我国家
纯(13)。即我御事(14),罔或耆寿俊在厥服(15),予则罔克(16)。曰(17):‘惟祖
惟父,其伊恤朕躬(18)!’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19)。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20),汝肇刑文、武(21),用会绍乃辟(22),追孝
于前文人(23)。汝多修(24),扞我于艰(25),若汝,予嘉。”
2.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26),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27);彤
弓一(28),彤矢百;卢弓一(29),卢矢百;马四匹。
“父往哉!柔远能迩(30),惠康小民(31),无荒宁(32),简恤尔都(33),用
成尔显德。”
【注释】
(1)[王]周平王。[若]这样。
(2)[父]对同姓诸侯中尊长的称呼,周和晋同姓,所以平王称晋文侯为父。[义和]
文侯的字。
(3)[明]勉,努力。
(4)[昭]明,指光辉。[上]上天。
(5)[敷]布。[闻]名声。[下]下土。
(6)[惟时]于是。[集]下,降。[文王]当从《晋世家》作“文武”,上言文、武,这
里不当只言文王。
(7)[先正]郑玄说:“先臣,谓公卿大夫也。”[左右]佐佑,辅佐。[昭]指导。《尔
雅·释诂》:“诏,导也。”[辟]君。
(8)[越]于。[猷]谋。[率从]遵从。
(9)[肆]所以。[怀]安。
(10)[闵]不幸。[嗣]继承。
(11)[造]遭受。[愆]惩罚。指幽王被杀。《史记·周本纪》说:“申侯怒,与缯、
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12)[殄]绝。[资]财,指福利。[泽]德泽。
(13)[侵戎]侵伐。[纯]众多。
(14)[即]今。[御事]治事大臣。
(15)[或]有。[耆寿]老成人。[俊]读为骏,长久。孙诒让说。[服]位。
(16)[克]胜,胜任。
(17)[曰]平王说。以下九字是平王曾经呼告的话。
(18)[惟祖惟父]祖辈父辈诸侯。[伊]语气助词。[恤]忧虑。
(19)[绩]成,促成。[绥]安。
(20)[绍]继承。[显祖]指唐叔,晋国的始封君主。
(21)[肇]勉力。[刑]制御。《荀子·臣道》“刑下如影”注:“刑,制也。”[文武]
文武百官。
(22)[会]会合诸侯。[绍]继续,延续。[辟]君。《竹书纪年》记载:“平王元年,
王东迁洛邑,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就是说的这件事。
(23)[孝]好。见《释名》。[文人]有文德的人。前文人,指文王、武王。
(24)[修]长,引申为休美。
(25)[扞]保卫。扞我于艰,指救周驱逐犬戎。
(26)[视]治理。[师]众。
(27)[赉]赏赐。[秬鬯]秬和郁草合酿的香酒。[卣]音 yǒu,酒器。
(28)[彤]赤色。
(29)[卢]黑色。
(30)[柔]安抚。[能]亲善。[迩]近邻。
(31)[惠]爱。[康]安。
(32)[荒宁]荒废和安逸。
(33)[简]大。[恤]安。[都]国都,指代晋国。
费誓
【说明】费(bì闭),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孙诒让说:“凡策命有诰戒之
辞亦得谓之誓。”(见《周礼春官正义》)誓也是诰戒之辞。
《史记·鲁世家》以为本篇写作于管、蔡叛乱时;晚出《孔传》以为作于周公归政
之明年。近人曾运乾先生说:“考《序》云伯禽宅曲阜,《经》云鲁人三郊三遂。若在管、
蔡时,伯禽方就国,其郊遂区画,恐尚未臻完善也。当以成王初元说为当。”(见《尚书
正读》)按曾先生的意见,合于事理。周公归政之明年为公元前 1056 年。
本篇可分三段。第一段告戒鲁人作好治理兵器和清除道路这些准备工作。第二段宣
布军事纪律。第三段宣布作战日期和军事任务。
【译文】
1.公说:“喂!大家不要喧哗,听取我的命令。现今淮夷、徐戎同时起
来作乱。好好缝缀你们的军服头盔,系连你们的盾牌,不许不好!准备你们
的弓箭,锻炼你们的戈矛,磨利你们的锋刃,不许不好!
“现在要大放圈中的牛马,掩盖你们捕兽的工具,填塞你们捕兽的陷阱,
不要伤害牛马。伤害了牛马,你们就要受到常刑!
2.“牛马走失了,男女奴仆逃跑了,不许离开队伍去追赶!得到了的,
要恭敬送还原主,我会赏赐你们。如果你们擅自离开队伍去追赶,或者不归
还原主,你们就要受到常刑!不许抢夺掠取,跨过围墙,偷窃马牛,骗取别
人的男女奴仆,这样,你们都要受到常刑!
3.“甲戌这天,我们征伐徐戎。准备你们的干粮,不许不到;不到,你
们就要受到死刑!我们鲁国三郊三遂的人,要准备你们的筑墙工具。甲戌这
天,我们要修筑营垒,不许不供给;如果不供给,你们将受到终身不释放的
刑罚,只是不杀头。我们鲁国三郊三遂的人,要准备你们的生草料和干草料,
不许不够;如果不够,你们就要受到死刑!”
【原文】
1.公曰(1):“嗟!人无哗(2),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3)。善敹乃甲
胄(4),■乃干(5),无敢不吊(6)!备乃弓矢,锻乃戈矛(7),砺乃锋刃(8),无
敢不善!
“今惟淫舍牿牛马(9),杜乃擭(10),敜乃阱(11),无敢伤牿(12)。牿之伤,
汝则有常刑(13)!
2.“马牛其风(14),臣妾逋逃(15),勿敢越逐(16),祗复之(17),我商赉汝
(18) 。乃越逐不复(19),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20),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
汝则有常刑!
3.“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21),无敢不逮(22);汝则有大刑(23)!
鲁人三郊三遂(24),峙乃桢干(25)。甲戌,我惟筑(26),无敢不供,汝则有无馀
刑(27),非杀。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28),无敢不多(29);汝则有大刑(30)!”
【注释】
(1)[公]指鲁侯伯禽,周公的儿子。
(2)[人]郑玄说:“人谓军之士众及费地之民。”
(3)[徂]读为且。且,今。[淮夷]淮浦之夷。[徐戎]徐州之戎。[兴]起。
(4)[敊]音 liáo,缝缀。[甲]军衣。[胄]头盔。
(5)[■]音 jiǎo,系连。[干]盾牌。
(6)[吊]善。
(7)[锻]锻炼。
(8)[砺]磨。
(9)[淫]大。[舍]放。[捁]音 gù,《说文》:“捁,牛马牢也。”
(10)[杜]闭。[擭]音 huò,装着机关的捕兽器。
(11)[敜]音 niè,填塞。[阱]陷阱。
(12)[伤捁]指伤牛马。承上文捁牛马而言,这是一种借代方法。
(13)[有]得到。《王篇》:“有,得也。”
(14)[风]走失。郑玄说:“风,走逸也。”
(15)[臣妾]奴仆。古代男仆叫臣,女仆叫妾。[逋]逃跑。
(16)[越逐]离开部队去追逐。越,逾。
(17)[祗]敬。[复]还,指归还原主。
(18)[商]赏。于省吾说:“金文赏每作商。”[赉]赐予。
(19)[乃]如果。
(20)[寇]劫取。[攘]偷取。郑玄说:“因其来而取之曰攘。”
(21)[峙]具备,准备。[糗]音 qiǔ,炒熟的米麦。糗粮,就是干粮。
(22)[逮]及,到。
(23)[大刑]死刑。“汝则有大刑”的上面,省去了“不逮”二字。
(24)[郊]近郊。[遂]远郊。[三郊三遂]成公元年《左传》疏说:“诸侯出兵,先尽
三乡三遂,乡遂不足,然后总征境内之兵。”
(25)[桢干]筑墙的工具。桢用在墙的两端,干用在墙的两旁。
(26)[筑]修筑营垒。
(27)[馀]释放。孙诒让说:“馀舍二字得相通借。舍,释也。”无馀刑,就是终身
监禁而不释放。
(28)[刍]生草。[茭]干草。郑玄说:“干刍”。
(29)[多]当从《史记·鲁世家》作“及”,形近而误。
(30)[大刑]孙星衍说:“刍茭不至,牛马不得食,不可以战,故有大刑。”
秦誓
【说明】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六二七年),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
白乙丙率领军队远道袭击郑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谏说,穆公不听。军行到崤山(今河南
洛宁县西北),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竟至全军覆灭。当秦军将帅回国时,秦穆公对他们说
了这篇自我责备的诰辞,名叫《秦誓》。
《荀子·大略篇》说:“《春秋》贤穆公能变。”杨倞注:“谓不用蹇叔、百里之
言,败于崤、函而自变悔,作《秦誓》,询兹黄发是也。”悔恨而能变改,这是本篇的要
旨。
本篇可分两段。第一段穆公悔恨顺从自己的过失,愿意亲近老臣。第二段穆公悔恨
待士的偏差,希望容人之善。
【译文】
1.穆公说:“啊!我的官员们,听着,不要喧哗!我有重要的话告诉你
们。
“古人有话说:‘人只顺从自己,就会多出差错。’责备别人不是难事,
受到别人责备,听从它如流水一样地顺畅,这就困难啊!我心里的忧虑,在
于时间过去,就不回来了。
“往日的谋臣,却说‘不能顺从我的教导’;现在的谋臣,我愿意以他
们为亲人。虽说这样,还是要请教黄发老人,才没有失误。
2.“白发苍苍的良士,体力已经衰了,我还是亲近他们。强壮勇猛的武
士,射箭和驾车都不错,我还是不大喜爱。只是那些浅薄善辩的人,使君子
容易疑惑,我太多亲近他们!
“我暗暗思量着,如果有一个官员,诚实专一而没有别的技能,他的胸
怀宽广而能容人。别人有能力,好象自己的一样。别人美好明哲,他的心里
喜欢他,又超过了他口头的称道。这样能够容人,用来保护我的子孙众民,
也或许有利啊!
“别人有能力,就妒忌,就厌恶。别人美好明哲,却阻挠使他不能通向
君主。这样不能宽容人,用来也不能保护我的子孙众民,也很危险啊!
“国家的危险不安,由于一人;国家的繁荣安定,也许是由于一人的善
良啊!”
【原文】
1.公曰(1):“嗟!我士(2),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3)。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4),是多盘(5)。’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
流(6),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7),若弗云来(8)。
“惟古之谋人(9),则曰‘未就予忌(10)’;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11)。
虽则云然(12),尚猷询兹黄发(13),则罔所愆(14)。”
2.“番番良士(1),旅力既愆(2),我尚有之(3)。仡仡勇夫(4),射御不违(5),
我尚不欲(6)。惟截截善谝言(7),俾君子易辞(8),我皇多有之(9)!
“昧昧我思之(10),如有一介臣(11),断断猗无他技(12),其心休休焉(13),
其如有容(14)。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15),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
口出(16)。是能容之(17),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18)!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19)。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20)。是不能容,
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21)!
“邦之杌陧(22),曰由一人(23);邦之荣怀(24),亦尚一人之庆(25)。”
【注释】
1
(1)[公]秦穆公。
(2)[士]官员。
(3)[首]首要,紧要处。
(4)[讫]尽。[若]顺。自若,随心所欲。
(5)[盘]通般,邪僻。俞樾说。
(6)[俾]依从。《尔雅·释诂》:“俾,从也。”
(7)[逾]过去。[迈]行。日月逾迈,时间一天天过去。
(8)[若]乃。《小尔雅》:“若,乃也。”[云]隶古定本作员。员,旋。回转的意思。
(9)[古]往日。[谋人]谋臣。
(10)[曰]说。[就]顺从。《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注:“就者形顺。”[忌]
当从《说文》作惎,教导。未就予忌,未顺从我的教导。
(11)[姑]姑且。
(12)[然]这样。
(13)[猷]通犹,还。尚犹,同义复合词。[询]谋。[黄发]老人。老人头发白而复黄,
所以用黄发来指老人。这里是指蹇叔等老臣。
(14)[愆]过失。
2
(1)[番番]就是皤皤,白发苍苍的样子。
(2)[旅]通膂,脊骨。[愆]亏损。
(3)[有之]亲之。古代谓相亲为有。
(4)[仡仡]勇武壮健的样子。
(5)[射]射箭。[御]驾车。[违]失误。
(6)[欲]喜欢。王引之说:“欲,犹好也。”
(7)[截截]即■■,浅薄的样子。见《公羊传》何休注。[谝]巧言。
(8)[易辞]当从《公羊传》作“易怠”。王引之说:“怠,疑惑也。言使君子易为其
所惑也。”见《经义述闻·通说》。
(9)[皇]大。
(10)[昧昧]暗暗。
(11)[介]个。《大学》引作“个”。
(12)[断断]诚实专一。[猗]语气助词。
(13)[休休]宽容。郑玄说:“休休,宽容貌。”
(14)[其]乃。[如]能。《公羊传》引作“能”。
(15)[彦]美士。指贤良。[圣]明。
(16)[不啻]不但。[自]从。[不啻若自其口出]《孔疏》说:“爱彼美圣,口必称扬
而荐达之,其心爱之,又甚于口,言其爱之至也。”
(17)[是]这样。
(18)[职]尚。《大学》引作“尚”。《说文》:“尚,庶几也。”
(19)[冒疾]就是媢嫉,妒忌的意思。
(20)[违]违背壅塞。阻挠。[达]通,通向。
(21)[曰]语中助词。[殆]危险。
(22)[杌陧]音 wùniè,不安。
(23)[曰]通聿,语首助词。
(24)[荣怀]光荣和安宁。
(25)[尚]庶几。[庆]善。
附录 伪古文尚书 大禹谟
【说明】大禹,舜的臣子,治理洪水,建立了大功,后人尊称为大禹。谟,谋。本
篇首段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所以叫《大禹谟》。
这是梅氏伪古文之一。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记叙大禹与伯益在舜帝之前讨论政事。第二段记叙大禹再三推
辞帝位的事。第三段记叙大禹征伐苗民的事。
【译文】
1.稽考古事。大禹名叫文命,他对四海进行治理之后,又敬慎地辅助帝
舜。他说:“君主能够重视做君主的道理,臣下能够重视做臣下的职务,政
事就能治理,众民就能勉力于德行了。”
帝舜说:“对!真象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朝廷之外没有被遗弃的贤人,
万国之民就都安宁了。政事同众人研究,舍弃私见以依从众人,不虐待无告
的人,不放弃困穷的事,只有帝尧能够这样。”
伯益说:“尧德广远,这样圣明,这样神妙,这样英武,这样华美;于
是上天顾念,他尽有四海之内,而做天下的君主。”
禹说:“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象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
伯益说:“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不要优游于逸豫,
不要放恣于安乐。任用贤人不要怀疑,罢去邪人不要犹豫。可疑之谋不要实
行,各种思虑应当广阔。不要违背治道来取得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百姓来
顺从自己的私心。对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
见天子了。”
禹说:“啊!帝要深念呀!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水、
火、金、木、土、谷六种生活资料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利民的
事应当配合,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事理顺了应当歌颂。又用休庆规劝人民,
用威罚监督人民,用九歌勉励人民,人民就可以顺从而政事就不会败坏了。”
帝舜说:“对!水土平治,万物成长,六府和三事真实办好了,是万世
永利的事业,这是您的功勋。”
2.帝舜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耄被勤劳的
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统我的众民。”
禹说:“我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皋陶勤勉树立德政,德惠能
下施于民,众民怀念他。帝当思念他呀!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
宣扬德的在于皋陶,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
帝舜说:“皋陶!这些臣民没有人干犯我的政事,因为您作士官,能明
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我们的治道。施刑期待达到无刑的地步,人民都
能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呀!”
皋陶说:“帝德没有失误。用简约治民,用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
奖赏扩大到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
时就从轻,功可疑时就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
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帝舜说:“使我依从人民的愿望来治理,四方人民象风一样鼓动,是您
的美德。”
帝舜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
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
不自以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
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
升为大君。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
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
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要恭敬
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命
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
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
帝舜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
定了,询问商量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也协合、依从,况且卜筮的
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
禹跪拜叩首,再辞。
帝舜说:“不要这样!只有你适合啊!”
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帝舜的任命,象帝舜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
百官。
3.帝舜说:“嗟,禹!这些苗民不依教命,你前去征讨他们!”
禹于是会合诸侯,告戒众人说:“众位军士,都听从我的命令!蠢动的
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贤人在野,
小人在位。人民抛弃他们不予保护,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士,
奉行帝舜的命令,讨伐苗民之罪。你们应当同心同力,就能有功。”
经过三十天,苗民还是不服。伯益会见了禹,说:“施德可以感动上天,
远人没有不来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帝舜先前到历山去
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
瞽瞍,诚惶诚恐庄敬战慄。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
些苗民呢?”
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
还师回去后,帝舜于是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着干盾和羽翳跳着文
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不讨自来了。
【原文】
1.曰若稽古(1)。大禹曰文命(2),敷于四海(3),祗承于帝。曰:“后克艰
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4),黎民敏德(5)。”帝曰:“俞(6)!允若兹,嘉
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惟帝时克。”
益曰(7):“都(8)!帝德广运(9),乃圣乃神,乃武乃文(10);皇天眷命,
奄有四海(11),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12),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13),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
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14)。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
姓以从己之欲(15)。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於(16)!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
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17),九叙惟歌(18)。戒之用休,
董之用威(19),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20),六府三事允治(21),万世永赖,时乃功。”
2.帝曰:“格汝禹(22)!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23),耄期倦于勤(24)。汝惟
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25),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
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26)。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27),汝作士(28),明于五刑(29),
以弼五教(30),期于予治(31)。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32)。时乃功,懋哉(33)!”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
过无大,刑故无小(34);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
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洚水儆予(35),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
家,不自满假(36),惟汝贤。汝惟不矜(37),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38),
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39),汝终陟元后(40)。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41)。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
庸(42)。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
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43),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44),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45),昆命于元龟(46)。朕志先定,询谋佥
同(47),鬼神其依,龟筮协从(48),卜不习吉(49)。”
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50),率百官若帝之初。
3.帝曰:“咨禹(51)!惟时有苗弗率(52),汝徂征(53)!”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54),咸听众命!蠢兹有苗(55),昏
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56):“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
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57),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58),于父母,负
罪引慝(59);祗载见瞽瞍(60),夔夔斋慄(61)。瞽亦允若(62)。至诚感神,矧兹
有苗(63)?”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64),帝乃诞敷文德(65),舞干羽
于两阶(66)。七旬,有苗格(67)。
【注释】
(1)[曰若]发语辞。《尧典》作粤若,《周书》作越若,意义相同。
(2)[文命]大禹名。《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
(3)[敷]治理。
(4)[乂]治理。
(5)[黎民]众民。[敏]勉,勉力。
(6)[俞]对。
(7)[益]伯益,舜的大臣。
(8)[都]叹词。
(9)[广运]广远。《孔传》:“广谓所复者大,运谓所及者远。”
(10)[乃]如此,见《词诠》。这里四个乃字都是此义。
(11)[奄]同,尽。
(12)[惠迪]惠,顺;迪,道。
(13)[虞]误,失误。
(14)[志]念虑。《孟子·公孙丑》注:“志,心所念虑也。”[熙]广。
(15)[咈]违背。《说文》:“咈,违也。”
(16)[於]叹词。
(17)[九功]九事。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合称九功。
(18)[九叙]《孔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
(19)[董]督。
(20)[地平天成]《孔传》:“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
(21)[六府三事]见注
(17)。
(22)[格]来。
(23)[朕]我。
(24)[耄期]老耄。《孔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25)[皋陶]舜的大臣。[迈]通劢,勤勉。[种]树立。
(26)[念兹在兹四句]兹,此。释,通怿,喜悦。名言,称述。出,推行。每句前一
兹字,指德;后一兹字,指皋陶。
(27)[干予正]干,犯。正,通政。
(28)[士]古代主管刑狱的官。
(29)[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30)[五教]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31)[期]当,合。《孔传》:期,当也。
(32)[中]平,公平。《孔传》:大中之道。
(33)[懋]美好。
(34)[刑故]故,故意犯罪。刑故,处罚故意犯。
(35)[洚水]洪水,大水。
(36)[满假]满,盈满;假,大。
(37)[矜]自以为贤。《孔传》:自贤曰矜。
(38)[伐]自夸有功。《孔传》:自功曰伐。
(39)[历数]指帝王相继的次序。
(40)[陟元后]陟,升。元,大。后,君。大君,指天子。
(41)[人心四句]危,险。微,精微。精,精研。一,专一。《孔传》:“危则难安,
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
(42)[询]问。[庸]用。
(43)[出好兴戎]《孔传》:“好谓赏善,戎谓伐恶。”
(44)[枚卜]历卜,逐个地卜。
(45)[蔽志]蔽,断,断定。蔽志,断定其志。
(46)[昆]后。
(47)[佥]都。
(48)[龟筮]龟,问龟,指卜。筮,问蓍。龟筮,即卜筮。
(49)[习吉]重复出现吉兆。卜筮之法,前卜已吉,不待重复出现吉兆。
(50)[神宗]宗,宗庙。《孔传》:“神宗,文祖之宗庙。言神,尊之也。”
(51)[咨]嗟,叹词。
(52)[有苗弗率]有苗,苗民。率,依从。
(53)[徂征]徂,往。徂征,前往征伐。
(54)[济济]众多的样子。
(55)[蠢]动。
(56)[赞]见。《说文》:“赞,见也。”
(57)[历山]《蔡传》:“历山,在河中府河东县。”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
(58)[旻天]秋天,这里泛指上天。
(59)[慝]咎恶。
(60)[瞽瞍]舜的父亲。
(61)[夔夔斋慄]夔,音 kuí
。夔夔,恐惧的样子。斋,庄敬。慄,战慄。
(62)[允若]信顺,信任顺从他。
(63)[矧]何况。
(64)[班师振旅]班师,还师。《孔传》:“兵入曰振旅,言整众。”
(65)[诞敷]诞,大。敷,布,指施行。
(66)[干羽]干,盾。羽,翳。都是舞蹈的工具。
(67)[格]来。
五子之歌
【说明】五子是夏启的五个儿子,太康的兄弟,具体名字不明。《史记·夏本纪》
说:“帝太康失国,兄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须,待。汭,水曲。须于洛
汭,在洛水之曲等待着太康。五子怨恨,于是追述大禹的教戒,写了一组诗歌,名叫《五
子之歌》。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
《五子之歌》共五首。第一首用韵不明显,其它四首都押了韵。
【译文】
1.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
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有穷国的君主
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太康的弟弟五人,侍
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
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诗。
2.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
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
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
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
怕?”
3.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
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
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4.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
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
5.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
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
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6.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
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
悔又岂可挽回?”
【原文】
1.太康尸位(1),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2),畋于有洛之
表(3),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4),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5),
徯于洛之汭(6)。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2.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
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7)。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8);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3.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9),外作禽荒(10),甘酒嗜音,峻宇雕
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11)。”
4.其三曰:“惟彼陶唐(12),有此冀方(13)。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
灭亡(14)。”
5.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15),贻厥子孙。关石和钧
(16) ,王府则有。荒坠厥绪,复宗绝祀。”
6.其五曰:“呜呼易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17)?郁陶乎予
心(18),颜厚有忸怩(19)。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注释】
(1)[太康尸位]太康,夏王启的儿子,大禹的孙。尸,主。古代祭祀时,鬼神的代表
叫尸。象鬼神的代表一样处在位子上,而不做事,叫尸位。
(2)[盘游]盘,乐。游,遨游。
(3)[畋]田猎。[有洛之表]有洛,洛水。有洛之表,谓洛水的南面。
(4)[有穷后羿]有穷,国名。后,君主。羿,音 yì ,人名,有穷国的君主。
(5)[御]侍奉。
(6)[徯于洛汭]徯,等待。汭,河水的弯曲处。
(7)[一]皆,都。
(8)[懔]危惧,害怕。[六马]六匹马驾车,不容易调和。用朽索驾驭六匹马,形容危
险得很。
(9)[色荒]荒,迷乱。迷乱于女色,叫色荒。
(10)[禽荒]禽,鸟兽。迷乱于打鸟鲁,叫禽荒。
(11)[或]有。
(12)[陶唐]指尧帝,尧帝属陶唐氏。
(13)[冀方]冀州,指今山西和河北西部,是尧帝的政治中心。
(14)[厔]至。
(15)[典]法。
(16)[关石和钧]关,门关的税收。石,斛,指计量单位。和,平。钧,通均。关石
和钧,赋税和计量都平均。《国语·周语》“关石和钧”注:“关,门关之征也。石,今
之斛也。言征赋调钧,则王之府藏常有也。一曰:关,衡也。”
(17)[畴]谁。
(18)[郁陶]郁闷、悲哀。
(19)[忸怩]心里惭愧。
胤征
【说明】胤,国名。胤侯,夏帝仲康的臣子,掌管军事。征,上伐下。《史记·夏
本纪》说:“太康崩,弟仲康立,是为帝仲康。帝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
之,作《胤征》。”据《竹书纪年》记载,这次征伐在仲康五年的秋天。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三。
本篇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史官叙事的话。第二段胤侯指责羲和不遵常法,放弃职守,
扰乱天纪,罪行当诛。第三段胤侯勉励军士协力同心,严守纪律。
【译文】
1.夏帝仲康开始治理四海,胤侯受命掌管夏王的六师。羲和放弃他的职
守,在他的私邑嗜酒荒乱。胤侯接受王命,去征伐羲和。
2.胤侯告戒军众说:“啊!我的众位官长。圣人有谟有训,明白指明了
定国安邦的事。先王能谨慎对待上天的警戒,大臣能遵守常法,百官修治职
事辅佐君主,君主就明而又明。每年孟春之月,宣令官员用木铎在路上宣布
教令,官长互相规劝,百工依据他们从事的技艺进行谏说。他们有不奉行的,
国家将有常刑。
“这个羲和颠倒他的行为,沉醉在酒中,背离职位,开始搞乱了日月星
辰的运行历程,远远放弃他所司的事。前些时候季秋月的朔日,日月不会合
于房,出现日食,乐官进鼓而击,啬夫奔驰取币以礼敬神明,众人跑着供役。
羲和主管其官却不知道这件事,对天象昏迷无知,因此触犯了先王的诛罚。
先王的《政典》说:历法出现先于天时的事,杀掉无赦;出现后于天时的事,
杀掉无赦。
3.“现在我率领你们众长,奉行上天的惩罚。你等众士要与王室同心协
力,辅助我认真奉行天子的庄严命令!火烧昆山,玉和石同样被焚烧;天王
的官吏如有过恶行为,害处将比猛火更甚。应当消灭为恶的大首领,胁从的
人不要惩治;旧时染有污秽习俗的人,都允许更新。
“啊!严明胜过慈爱,就真能成功;慈爱胜过严明,就真会无功。你等
众士要努力戒慎呀!”
【原文】
1.惟仲康肇位四海(1),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2),酒荒于厥邑(3)。
胤后承王命徂征。
2.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4)。先王克谨天戒(5),
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6)。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7),
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8),邦有常刑。
“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9),俶扰天纪(10),遐弃厥
司。乃季秋月朔(11),辰弗集于房(12)。瞽奏鼓(13),啬夫驰(14),庶人走。羲
和尸厥官(15),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16)。《政典》曰(17):先
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3.“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18)。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
(19) !火炎昆冈(20),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21),胁从罔
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22)。
“呜呼!威克厥爱允济(23);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24)!”
【注释】
(1)[位]治理。《广雅》:“位,莅也。”莅,临视,视事。
(2)[羲和]羲氏、和氏,掌管天地四时的官。
(3)[酒荒]迷乱于嗜酒,叫酒荒。
(4)[明征定保]明,明白。征,指明。《广雅·释诂》:“征,明也。”定保,定国
安家。明征定保,明白指明定国安家的事。
(5)[天戒]上天垂象示戒,指日食月食之类。
(6)[明明]明而又明,英明。
(7)[遒人]宣布命令的官。[木铎]铎,铃。木铎,有木舌的铃。古代宣传政教时用它
来号召听众。
(8)[恭]奉行。《尚书·甘誓》孔传:恭,奉也。
(9)[畔官]畔,通叛。畔官,《孔疏》:“违叛其所掌之官。”
(10)[俶扰天纪]俶,始。扰,乱。天纪,指日月星辰的运行历程。
(11)[乃]从前,前些时。《词诠》:“乃,始也,初也。”
(12)[辰弗集于房]日和月在天上运行,每年相会十二次。日月相会叫做辰。相会的
位置叫做房。集,会合。日月相会于某一位置而不见相会,叫辰不集于房。辰不集于房,
是日被月遮掩了,也就是发生了日食。
(13)[瞽]指乐官。[奏]进献。
(14)[啬夫驰]啬夫,主管布币的官。驰,驰走取币以敬天神。
(15)[尸]主管。
(16)[干]触犯。
(17)[政典]指导行政的书。《孔传》:“政典,夏后为政之典籍。”
(18)[奉将]奉行。《孔传》:“将,行也。”
(19)[弼]辅佐。
(20)[昆冈]昆山。《孔传》:“山脊曰冈。昆山出玉。”
(21)[渠魁]《孔传》:“渠,大也。魁,帅也,指谓羲和。”
(22)[与]允许。
(23)[克]胜,胜过。
(24)[懋戒]懋,勉励,勉励听命。戒,戒慎,戒慎避免违反军法。
仲虺之诰
【说明】仲虺(huǐ),臣名,成汤的左相。诰,告。《史记·殷本纪》说:“成
汤居天子位,平定海内,归到泰卷,仲虺作诰。”这里说明了仲虺作诰的时间和地点。
仲虺为什么作诰呢?成汤放桀居于南巢,自惭自己的行为赶不上古帝。仲虺针对汤
的思想加以解释,说了一篇话,名叫《仲虺之诰》。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四。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伐桀是奉行天命救民涂炭,可以无惭;第二段说明汤能得
民,受到人民的爱戴,可以无惭;第三段劝勉成汤继续施行德政,可望无惭。
【译文】
1.成汤放逐夏桀使他住在南巢,心里有些惭愧。他说:“我怕后世拿我
作为话柄。”仲虺于是向汤作了解释。
仲虺说:“啊!上天生养人民,人人都有情欲,没有君主,人民就会乱,
因此上天又生出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行为昏乱,人民陷于泥涂火炭一
样的困境;上天于是赋予勇敢和智慧给大王,使您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
长久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从上天的大命!
2.夏王桀有罪,假托上天的意旨,在下施行他的教命。上天因此认为他
不善,要我商家承受天命,使我们教导他的众庶。简慢贤明依从权势的,这
种人徒众很多。从前我商家立国于夏世,像苗中有莠草,像粟中有秕谷一样。
小百姓和大人物战慄恐惧,无不害怕陷入非罪;何况我商家的德和言都可听
闻呢?
“大王不近声色,不聚货财;德盛的人用官职劝勉他,功大的人用奖赏
劝勉他;用人之言像自己说的一样,改正过错毫不吝惜;能宽能仁,昭信于
万民。从前葛伯跟馈食的人为仇,我们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大王东征则西夷
怨恨,南征则北狄怨恨。他们说:怎么独独把我们百姓摆在后面?我军过往
的人民,室家互相庆贺。他们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君主来临,我们就会复
活了!天下人民爱戴我们商家,已经很久了啊!
3.“佑助贤德的诸侯,显扬忠良的诸侯;兼并懦弱的,讨伐昏暗的,夺
取荒乱的,轻慢走向灭亡的。推求灭亡的道理,以巩固自己的生存,国家就
将昌盛。
“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就会怀念;志气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
离散。大王要努力显扬大德,对人民建立中道,用义裁决事务,用礼制约思
想,把宽裕之道传给后人。我听说能够自己求得老师的人就会为王,以为别
人不及自己的人就会灭亡。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啊!慎终的办法,在于善谋它的开始。扶植有礼之邦,灭亡昏暴之国;
敬重上天这种规律,就可以长久保持天命了。”
【原文】
1.成汤放桀于南巢(1),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2)。”仲
虺乃作诰。
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3)。有夏昏德,
民坠涂炭(4);天乃锡王勇智(5),表正万邦,缵禹旧服(6)。兹率厥典(7),奉若
天命(8)!
2.“夏王有罪,矫诬上天(9),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10),
用爽厥师(11)。简贤附势(12),寔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13),若苗之有莠(14),
若粟之有秕(15)。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16);矧予之德言足听闻(17)?“惟
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18);德懋懋官(19),功懋懋赏;用人惟已(20),改过不
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21),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
狄怨。曰:奚独后予(22)?攸徂之民(23),室家相庆。曰:徯予后(24)。后来其
苏(25)。民之戴商,厥惟旧哉(26)!
3.“佑贤辅德,显忠遂良(27);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28),邦
乃其昌。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29)。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30),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31)。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
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32)。
“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33),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注释】
(1)[南巢]地名。在今安徽巢县东北。
(2)[台]音 yì
,我。[口实]话炳。
(3)[时乂]时,是,这些。乂,治理。时乂,治理这些人民。
(4)[民坠涂炭]坠,陷入。涂,泥。炭,火。言人民象陷入涂泥炭火之中。
(5)[锡]通赐,赐予。
(6)[缵]继承。
(7)[率]遵循。
(8)[奉若]奉顺。
(9)[矫诬]矫,假托。诬,欺骗。(10)[式]用。
(11)[爽]明,使之明。《墨子》引作丧,音近而误。
(12)[简贤]简,慢、怠慢。简贤,怠慢贤人。
(13)[邦于有夏]邦,建邦、建国。邦于有夏,建国于夏世。
(14)[莠]农作物中的杂草。
(15)[秕]中空的谷粒。
(16)[非辜]辜,罪。非辜,不当的罪。
(17)[矧]何况。
(18)[殖]聚集。
(19)[德懋懋官]懋字有盛美、劝勉二义。这里是说: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下文功
懋懋赏,用法相同。
(20)[用人惟己]《孔传》:“用人之言,若自己出。”
(21)[乃葛伯仇饷]乃,从前。《孔疏》:“此言乃者,却说已过之事。《胤征》云:
乃季秋月朔,其义亦然。”葛伯,葛国的君主。饷,馈送食物。有人送食物给耕田的人,
葛伯夺其食物,又杀了这人。葛伯以饷田的人为仇,所以叫葛伯仇饷。
(22)[奚]何,怎么。
(23)[攸徂]攸,所。徂,往。攸徂,所往的处所。
(24)[徯]等待。
(25)[苏]复生。
(26)[旧]久。
(27)[遂良]遂,进用。进用善良的人。
(28)[推亡固存]推求灭亡之道,以巩固自己的生存。《蔡传》:“推亡者,兼攻取
侮也;固存者,佑辅显遂也。推彼之所以亡,固我之所以存,邦国乃其昌矣。”
(29)[九族]指亲属,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称九族。
(30)[建中]《孔传》:“建立大中之道。”
(31)[垂裕后昆]垂,传。裕,宽裕。昆,后裔。言传宽裕之道给后人。
(32)[自用]用自己,凭自己。
(33)[殖]封殖,培植。
汤诰
【说明】成汤战胜夏桀,回到都城亳邑,诸侯都来朝见。成汤告戒诸侯,阐明伐桀
的重大意义,勉励诸侯各守常法,以承天休。史官记录成汤的讲话,名叫《汤诰》。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五。《史记·殷本纪》载有《汤诰》全文,与此篇不同,足
以证明本篇是伪造的。
成汤的诰辞分二段。第一段言桀政暴虐,伐桀是为民请命。第二段言自己责任重大,
愿与诸侯共守常法,以承天休。
【译文】
1.汤王在战胜夏桀后回来,到了亳邑,大告万方诸侯。汤王说:“啊!
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上帝,降善于下界人民。顺从人
民的常性,能使他们安于教导的就是君主。夏王灭弃道德滥用威刑,向你们
万方百姓施行虐政。你们万方百姓遭受他的残害,痛苦不堪,普遍向上下神
祇申诉无罪。天道福佑善人惩罚坏人,降灾于夏国,以显露他的罪过;所以
我小子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宽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
夏桀,就邀请了大圣伊尹与我共同努力,为你们众长请求保全生命。
2.“上天真诚帮助天下人民,罪人夏桀被废黜了。天道不差,灿然像草
木的滋生繁荣,兆民真的乐于生活了。上天使我和睦安定你们的国家,这回
伐桀我不知道得罪了天地没有,惊恐畏惧,像要落到深渊里一样。凡我建立
的诸侯,不要施行非法,不要追求安乐;要各自遵守常法,以接受上天的福
禄。你们有善行,我不敢掩盖;罪过在我自身,我不敢自己宽恕,因为这些
在上帝心里都明明白白。你们万方有过失,原因都在于我;我有过失,不会
连及你们万方诸侯。
“呜呼!但愿能够这样诚信不疑,就会获得成功。”
【原文】
1.王归自克夏,至于亳(1),诞告万方(2)。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3)。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4)。
若有恒性(5),克绥厥猷惟后(6)。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7)。尔
万方百姓罹其凶害(8),弗忍荼毒(9),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10)。天道福善祸
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11),不敢赦。敢用玄牡(12),
敢昭告于上天神后(13),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14),以与尔有众请
命。
2.“上天孚佑下民(15),罪人黜伏(16)。天命弗僭(17),贲若草木(18),兆
民允殖(19)。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20),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21),慄慄危惧
(22) ,若将陨于深渊(23)。凡我造邦(24),无从匪彝(25),无即慆淫(26),各守尔
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27)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呜呼!尚克时
忱(28),乃亦有终。”
【注释】
(1)[亳]地名,成汤的国都,在今河南商邱县。
(2)[诞]大。
(3)[予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为予一人。
(4)[衷]善。
(5)[若有恒性]若,顺;恒,常。《孔传》:“顺人有常之性。”
(6)[克绥厥猷]克,能。绥,安。猷,导、教。言能使人民安于教导。
(7)[敷]布,施行。
(8)[罹]被,遭受。
(9)[荼毒]痛苦。荼,苦菜,味道苦。毒,指毒人的虫,是人之所苦。所以用荼毒比
喻痛苦。
(10)[辜]罪。[神祇]神,天神;祇,地祇。
(11)[肆]故,所以。[台]音 yì
,我。[将]行,奉行。
(12)[玄牡]玄,黑色。牡,公牛。
(13)[神后]后土,指地神。
(14)[聿]遂。《孔传》:“聿,遂也。”[元圣]大圣,指伊尹。[戮力]努力。
(15)[孚]信。《孔传》:“孚,信也。”
(16)[黜伏]退伏。《孔传》:“桀知其罪,退伏远屏。”
(17)[僭]差错。
(18)[贲]音 bì
,文饰。《孔传》:“贲,饰也。天下恶除,焕然咸饰,若草木同华。”
(19)[殖]生活。
(20)[辑宁]辑,和睦。宁,安宁。
(21)[戾]罪。
(22)[慄慄]危惧的样子。
(23)[陨]坠落。
(24)[造邦]建立的国家。
(25)[匪彝]匪,通非。彝,法。《蔡传》:“匪彝,指法度言。”
(26)[慆淫]慆,怠惧。淫,纵乐。《蔡传》:“慆淫,指逸乐言。”
(27)[简]明白。
(28)[时忱]时,此、这。忱,信、诚信。时忱,这样诚信。
伊训
【说明】伊,伊尹。训,教导。《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
立太丁弟外丙;三年崩,立外丙弟仲壬;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子太甲,成汤適长孙也。
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这是史官记录伊尹教导太甲的话,所以叫做《伊训》。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六。
本篇前一段是史官的话。伊尹的训词又分三段。第一段言成汤修德而有天下,今王
嗣位,当讲求爱和敬。第二段言成汤修己求贤和制定官刑之德。第三段勉励嗣王敬身行德。
【译文】
1.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祭祀先王,侍奉嗣王恭敬地拜见他的祖
先。侯服甸服的诸侯都在祭祀行列,百官率领自己的官员,听从太宰伊尹的
命令。伊尹于是明白说明大功之祖成汤的大德,来教导太甲。
2.伊尹说:“啊!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时候,没有发
生天灾,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
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
上天有命:先从夏桀讨伐;我就从亳都执行。我商王宣明德威,用宽和代替
暴虐,所以天下兆民相信我、怀念我。现在我王嗣行成汤的美德,不可不考
虑开头!行爱于亲人,行敬于长上,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
3.啊!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活;
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结交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己好像来
不及一样。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
“又普求贤智,使他们辅助你们后嗣;还制订《官刑》来警戒百官。《官
刑》上说:敢有经常在宫中舞蹈、在房中饮酒酣歌的,这叫做巫风。敢有贪
求财货女色、经常游乐田猎的,这叫做淫风。敢有轻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
谏戒、疏远年老有德、亲近顽愚童稚的,这叫做乱风。这些三风十过,卿士
身上有一种,他的家一定会丧失;国君身上有一种,他的国一定会灭亡。臣
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这些对于下士也要详细教导。
4.啊!嗣王当以这些教导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圣谟美好,嘉训很明
啊!上帝的眷顾不常在一家,作善事的,就赐给百福;作不善的,就赐给他
百殃。你修德不论多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
会丧失国家。”
【原文】
1.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1),伊尹祠于先王(2),奉嗣王祗见厥祖(3)。侯甸
群后咸在(4),百官总已以听冢宰(5)。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6),以训于王。
2.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7),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
宁(8),暨鸟兽鱼鳖咸若(9)。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10)。有命
造攻自鸣条(11);朕哉自亳(12)。惟我商王布昭圣武(13),代虐以宽,兆民允怀。
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14)!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3.“呜呼!先王肇修人纪(15),从谏弗昲(16),先民时若(17);居上克明,
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18),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19),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
于宫、酣歌于室(20),时谓巫风(21)。敢有殉于货色(22)、恒于游畋(23),时谓
淫风。敢有侮圣言(24)、逆忠直、远耆德(25)、比顽童(26),时谓乱风。惟兹三
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27),其
刑墨(28)。具训于蒙士(29)。
4.“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30),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31),万邦惟庆;尔惟不德
罔大(32),坠厥宗(33)。”
【注释】
(1)[祀]年。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叫年。
(2)[祠]告祭于庙。
(3)[祗]恭敬。
(4)[侯甸]侯服、甸服。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叫甸服。
(5)[冢宰]冢,大。宰,治。冢宰,又叫大宰,百官之长。
(6)[烈祖]有功之祖。《孔疏》说:“烈,训业也。汤有定天下之功业,为商家一代
之太祖,故以烈祖称焉。”[成德]盛德。
(7)[懋]勉行。
(8)[山川鬼神]《孔疏》说:“山川鬼神谓山川之鬼神也。”
(9)[暨]及,连同。[咸若]成,都。若,顺、顺遂。
(10)[假手]借手。
(11)[有命]有命令。指下文“造攻自鸣条”这句话。[造攻自鸣条]造,始。攻,讨
伐。自,从。鸣条,夏桀所居,即指夏桀。《孔疏》说:“诛桀始攻从鸣条之地而败之。”
(12)[朕哉自亳]朕,我。哉,通载,行。亳,汤的国都。这是说,我从亳都执行上
天之命。《尧典》“熙帝之载”郑注:“载,行也。”
(13)[布昭]宣明、宣扬。
(14)[罔不在初]罔,不可。在,省察、考虑。初,开初。这句是说,不可不考虑开
头。
(15)[肇]勉力。《尔雅·释言》:“肇,敏也。”敏,即勉的意思。[人纪]纪,纲
纪。人纪,为人的纲纪。《孔传》:“言汤始修为人纲纪。”
(16)[咈]违背。
(17)[先民时若]时,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若,顺从。《孔传》:“先民
之言是顺。”
(18)[与人]与,交与、交接。与人,结交别人。
(19)[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
(20)[酣]乐酒,嗜酒行乐。
(21)[巫]以祈祷鬼神为职业的人。《孔传》:“废德事鬼神曰巫。”
(22)[殉]求,贪求。《孔传》:“殉,求也。”
(23)[畋]田猎。
(24)[侮]轻慢。《孔疏》说,“侮谓轻慢。”
(25)[远耆德]远,疏远。耆,老。《孔疏》说:“疏远耆年有德。”
(26)[比顽童]比,亲近。顽,愚。童,童稚。《孔疏》说:“亲比顽愚幼童。”
(27)[匡]正。
(28)[墨]墨刑,凿额涂墨的刑罚。
(29)[蒙士]下士。《孔疏》说:“蒙谓蒙稚,卑小之称,故蒙士例谓下士也。”
(30)[洋洋]美好。《孔传》说:“洋洋,美善。”
(31)[尔惟德]《孔疏》说:“尔惟修德而为善。”[罔小]不怕小。
(32)[尔惟不德]《孔疏》说:“谓不修德为恶也。”[罔大]即使不大。
(33)[坠厥宗]坠,失。宗,宗庙。《孔传》:“必坠失宗庙。”这里的宗庙,指代
国家。
太甲上
【说明】太甲立为君主,不遵守成汤的法典,伊尹把他放置到桐宫,使他思过。太
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新,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亳都。自太甲初立到放于桐宫,又从桐
宫回来,伊尹多次开导过他。史官记述这些重要训话,写了《太甲》三篇。
太甲上篇是写把太甲放到桐宫的历史事实。共分三段。第一段写太甲不顺从伊尹的
教导,伊尹勉励太甲重视天命,认真当好国君。次段写太甲对伊尹的教导不念不闻,伊尹
又勉励太甲遵守成汤的措施,认真对待为君的职守。三段写太甲仍不改变,伊尹于是把太
甲放到桐宫,使他靠近先王,庶几受到教训。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七。
【译文】
1.嗣王太甲对伊尹不顺从,伊尹作书给王说:“先王成汤顾念天的明命
是正确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庙社稷无不恭敬严肃。上天看到汤的善政,
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抚安天下。我伊尹亲身能辅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
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业。我伊尹亲身先见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
成就,辅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们的后继王不能取得成就,辅相大臣也没有
成就。嗣王要警戒呀!应当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则,做君主而不尽君道,将会
羞辱自己的祖先。”
2.王像往常一样不念不闻。伊尹就说:“先王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刻,就
思考国事,坐着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彦的臣子,开导后人,不要忘记先祖的
教导以自取灭亡。您要慎行俭约的美德,怀着长久的计谋。好象虞人张开了
弓,还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后,才发射一样;您要重视自己所要达到的
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这样我就高兴了,千秋万世您将会得到美好的
声誉。”
3.太甲不能改变。伊尹对群臣说:“嗣王这样就是不义。习惯将同生性
相结合,我不能轻视不顺教导的人。要在桐营造宫室,使他亲近先王的教训,
莫让他终身迷误。”
嗣王去桐宫,处在忧伤的环境,能够成就诚信的美德。
【原文】
1.惟嗣王不惠于阿衡(1),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2),以承上
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3)。天监厥德,用集大命(4),抚绥四方(5)。惟尹
躬克左右厥辟宅师(6),肆嗣王丕承基绪(7)。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
(8) ,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9),辟
不辟(10),忝厥祖(11)。”
2.王惟庸罔念闻(12),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13),坐以待旦。旁
求俊彦(14),启迪后人(15),无越厥命以自覆(16)。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
机张(17),往省括于度,则释(18);钦厥止(19),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20),
万世有辞(21)。”
3.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22)。营于
桐宫(23),密迩先王其训(24),无俾世迷(25)。”
王徂桐宫,居忧(26),克终允德(27)。
【注释】
(1)[惠]顺从。[阿衡]阿,倚。衡,平。阿衡,商代官名,是说它是天下之所倚平。
一说为伊尹之号。
(2)[顾諟]顾,顾念。諟,是、正确。这里用作“认为正确”的意思。
(3)[祗肃]敬肃。
(4)[集]降下。《淮南·说山》注:“集,下也。”
(5)[绥]安抚。
(6)[左右]帮助。[辟]君主。[宅师]宅,安。《礼记·郊特牲》疏:“宅,安也。”
师,众人。宅师,安定众人。
(7)[绪]业。
(8)[自周]自,用。周,忠信。[终]成。终训成,见《国语·周语》注。下文的“终”,
意义相同。
(9)[祗]恭敬。[辟]君主,这里指君道。
(10)[辟不辟]君主不尽君主之道。后一辟字,用为动词。
(11)[忝]羞辱。
(12)[庸]常。
(13)[昧爽]昧,昏暗。爽,明亮。昧爽,指将明未明的时刻。[丕]乃。[显]通宪,
思也。《诗·假乐》显显,《礼记·中庸》引作宪宪。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可见宪有
思义。
(14)[彦]美士曰彦。
(15)[启边]启,开。迪,导、引导,启迪,今说“开导”。
(16)[越]失、忘记。[覆]失败、灭亡。
(17)[虞机]虞人之机。主管山林的人叫虞人。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
(18)[括]矢括,箭末扣弦处。[度]法度。
(19)[止]至、到。《诗·泮水》传:“止,至也。”引申为所到的地方、目的。这
里是用引申义。
(20)[怿]喜悦。
(21)[辞]指好的言辞、美誉。
(22)[狎]轻忽,轻视。
(23)[桐]地名,成汤陵墓的所在地。
(24)[迩]近。[其]相当于“之”。
(25)[世]终生,一世。
(26)[居忧]居于忧患的境遇。一说为执行丧礼。《孔传》“居忧位”,《孔疏》说:
“谓服治丧礼也。”
(27)[终]成。[允]诚信。允德,诚信之德,就是上文“自周有终”之周,《孔传》
说:“周,忠信也。”
太甲中
【说明】本篇是记叙伊尹迎接太甲回到亳都以后对太甲的教导。它是梅氏伪古文尚
书之八。
本篇分三段。首段是伊尹迎接太甲的话。中段是太甲悔过的话。末段是伊尹勉励太
甲效法先王施行德政的教导。
【译文】
1.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
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
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
啊!”
2.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
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
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不会责备自
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3.伊尹跪拜叩头,说:“讲究自身的修养,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
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
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
就没有祸患了。大王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
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
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原文】
1.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1),作书曰:“民非后,
罔克胥匡以生(2);后非民,罔以辟四方(3)。皇天眷佑有商(4),俾嗣王克终厥
德(5),实万世无疆之休!”
2.王拜手稽首(6),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7)。欲败度,纵败
礼,以速戾于厥躬(8)。天作孽(9),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0)。既往背师
保之训,弗克于厥初(11);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3.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12),惟明后。先王子惠困
穷(13),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14),乃曰(15):徯我后(16),后
来无罚。王懋乃德(17),视乃烈祖(18),无时豫怠(19)。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 (20) 。”
【注释】
(1)[冕服]古代王侯、卿大夫的礼帽礼服。冕,王冠、礼帽。
(2)[胥匡]胥,相。匡,正、救助。
(3)[辟四方]辟,君。用作动词,治理的意思。
(4)[眷佑]眷,顾念。佑,帮助。
(5)[克终]克,能。终,成就。
(6)[拜手稽首]古代最敬的跪拜礼。拜手,跪拜而头俯至手。稽首,跪拜而头俯至地。
(7)[厎]至,致,导致。[类]善。
(8)[速戾]速,召。戾,罪。速戾,召来罪咎。
(9)[孽]灾祸。
(10)[逭]音 huàn,逃跑。
(11)[克]责怪。《论语》“克己复礼”,《皇疏》引范甯注:克,责也。
(12)[允德]允,诚信。允德,诚信之德。
(13)[子惠]子,通慈。惠,爱。子惠,即慈爱。
(14)[并其有邦]并,连。《词诠》:“并,连也。”有,通友。有邦,即友邦。
(15)[乃]如此,这样。《词诠》:“乃,如此也。”
(16)[徯]等待。
(17)[懋]美好。这里用力使动,是“使之美好”的意思。
(18)[视乃烈祖]视,效法。《广雅·释诂三》:“视,效也。”烈祖,有功之祖,
指成汤。
(19)[无时豫怠]无,不要。时,顷刻。豫,安乐。《蔡传》:“不可顷刻而逸豫怠
惰也。”
(20)[ ]已,止。
太甲下
【说明】本篇记叙太甲改悔之后,伊尹再三告诫太甲,希望太甲施行德政,做一个
英明的君主。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九。
本篇共分两段。第一段伊尹阐明天位难保,嗣王当勉力行德,慎择贤能。第二段伊
尹阐明行德的具体办法。
【译文】
1.伊尹向王重复告戒说:“呀!上天没有经常的亲人,能敬天的天就亲
近;人民没有经常归附的君主,他们归附仁爱的君主;鬼神没有经常的享食,
享食于能诚信的人。处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呀!
“用有德的人就治,不用有德的人就乱。与治者办法相同,没有不兴盛
的;与乱者办法相同,没有不灭亡的。终和始都慎择自己的同事,就是英明
的君主。
“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现在我王继续享
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
2.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
轻视人民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慎终
要从开头做起啊!
“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来考求;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
一定要从不道义来考求。
“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
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
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原文】
1.伊尹申诰于王曰(1):“呜呼!惟天无亲(2),克敬惟亲;民罔常怀(3),
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4),享于克诚。天位艰哉(5)!
“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
与(6),惟明明后(7)。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8),尚监兹哉!
2.“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9),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
惟危。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10);有言逊于汝志(11),必求诸非道。
“呜呼!弗虑胡获(12)?弗为胡成?一人元良(13),万邦以贞(14)。君罔以
辩言乱旧政(15),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16)。”
【注释】
(1)[申诰]申,重复。诰,告戒。
(2)[无亲]谓无常亲,常字探下文而省。
(3)[怀]归。《孔传》:“民所归无常。”
(4)[享]食,指享受祭祀。《国语》注:“享,食也。”
(5)[天位]大位,指天子之位。
(6)[与]相同事,共享的人。《周礼·大卜》“三曰与”注:“与,谓所与共事也。”
(7)[明明]大明、英明。《孔疏》:“重言明明,言其为人明耳。”
(8)[令绪]令,善。绪,业。《诗·閟宫》传:“绪,业也。”
(9)[陟遐]陟,行。遐,远。
(10)[诸]之于。
(11)[逊]顺。
(12)[胡]何,怎么。
(13)[一人元良]一人,指天子。《孔疏》:“天子自称一人,是为谦辞,言己是人
中之一耳。臣下谓天子为一人,是为尊称,言天下惟一人而已。”元,大。良,善、好。
(14)[贞]正,纯正。《孔传》:“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
(15)[辩言]巧辩之言。
(16)[孚]保。《说文》:“古文孚,从古文保,保亦声。”(段注本)段注:“古
文以孚为保也。”
咸有一德
【说明】太甲放居桐宫,伊尹主持政事。太甲后来回到亳都,又亲自主持政事。伊
尹年老,将回到他的私邑,恐太甲二三其德,就向王进言,以一德勉励他。一德,谓纯一
不杂之德。史官记录这件事,因篇中有“咸有一德”的话,所以便以“咸有一德”名篇。
本篇是梅氏伪古文之十。按《史记·殷本纪》叙述《咸有一德》在成汤之时,而本
篇则以为作于太甲之日。即以时间而论,也可证明本篇是伪作。
本篇前三句是史官叙事的话,以后是伊尹的训词。伊尹的训词分三段:第一段伊尹
用历史事实阐明人君治理天下,当有纯一之德。第二段伊尹勉励嗣王勤于修德,善于用人。
第三段伊尹勉励嗣王要依靠百姓,尊重百姓,才能立功。
【译文】
1.伊尹已经把政权归还给太甲,将要告老回到他的私邑,于是陈述纯一
之德,告戒太甲。
2.伊尹说:“唉!上天难信,天命无常。经常修德,可以保持君位;修
德不能经常,九州因此就会失掉。夏桀不能经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待人民。
皇天不安,观察万方,开导佑助天命的人,眷念寻求纯德的君,使他作为百
神之主。只有伊尹自身和成汤都有纯一之德,能合天心,接受上天的明教,
因此拥有九州的民众,于是革除了夏王的虐政。这不是上天偏爱我们商家,
而是上天佑助纯德的人;不是商家求请于民,而是人民归向纯德的人。德纯
一,行动起来无不吉利;德不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凶险。吉和凶不出差错,
虽然在人;上天降灾降福,却在于德啊!
3.“现在嗣王新受天命,要更新自己的品德;始终如一而不间断,这样
就能日日更新。任命官吏当用贤才,任用左右大臣当用忠良。大臣协助君上
施行德政,协助下属治理人民;对他们要重视,要慎重,当和谐,当专一。
德没有不变的榜样,以善为准则就是榜样;善没有不变的准则,协合于能够
纯一的人就是准则。要使万姓都说:重要呀!君王的话。又说:纯一呀!君
王的心。这样,就能安享先王的福禄,长久安定众民的生活。
4.“啊呀!供奉七世祖先的宗庙,可以看到功德;万夫的首长,可以看
到行政才能。君主没有人民就无人任用,人民没有君主就无处尽力。不可自
大而小视人,小视人就不能尽人的力量。平民百姓如果不得各尽其力,人君
就没有人帮助建立功勋。”
【原文】
1.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2.曰:“呜呼!天难谌(1),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
以亡(2)。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民,启迪有命(3),眷
求一德,俾作神主(4)。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5),克享天心(6)。受天明命,以
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7)。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
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
(8) ;惟天降灾祥,在德(9)!
3.今嗣王新服厥命(10),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才,
左右惟其人(11)。臣为上为德(12),为下为民(13);其难其慎(14),惟和惟一(15)。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16);善无常主,协于克一(17)。俾万姓咸曰:大哉!王
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18),永厎烝民之生(19)。
4.“呜呼!七世之庙(20),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21)。后非民
罔使,民非后罔事(22)。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23),民主罔与成
厥功(24)。”
【注释】
(1)[谌]信。
(2)[九有]九州。
(3)[启迪]启,开。迪,导。[有命]有,通佑,佑助。有命,帮助天命的人。
(4)[神主]百神之主。
(5)[咸]都。
(6)[享]当,合。《孔传》:“享,当也。”
(7)[爰革夏正]爰,于是。正,通政。
(8)[僭]差错。[在人]在于人的所行。
(9)[祥]福,灾之反。[在德]孔疏:“在德,谓为德有一不一。”
(10)[服]受,接受。
(11)[左右惟其人]左右,指大臣。惟其人,指忠良的人。《孔传》:“选左右必忠
良,不忠良,非其人。”
(12)[臣为上为德]大臣辅助君上施行德政。《魏策》注:“为,助也。”《广雅·释
诂》:“为,施也。”
(13)[为下为民]帮助下属治理人民。《左传·昭公元年》注:“为,治也。”
(14)[其难其慎]其,尚、庶几,表祈使。《蔡传》:“难者,难于任用。慎者,慎
于听察。”
(15)[惟和惟一]惟,当。《蔡传》:“和者,可否相济。一者,终始如一。”
(16)[主善]主,正,准则。主善,以善为准则。《国语·周语》注:“主,正也。”
(17)[协于克一]协,合。克,能。一、纯一。《孔传》:“言以合于能一为常德。”
(18)[绥]安。[禄]福禄。
(19)[厎]安定。《尧典》“乃言厎可绩”,马融注:“厎,定也。”[烝]众。厎烝
民之生,安定众民的生活。
(20)[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的宗庙供奉七代祖先,见到七世的宗庙,就可以看到
他们的功德。
(21)[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孔疏》:“万夫之长,能使其整齐,可以观知其善政也。”
(22)[罔事]无处尽力。《小尔雅·广诂》:“事,力也。”
(23)[匹夫匹妇]庶民百姓。[自尽]自己尽其心意。
(24)[与]帮助。《秦策》“不如与魏以劲之”注:“与,犹助也。”
说命上
【说明】《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武丁即位,想复兴殷国,没有得到贤相。他
把政事交给冢宰,三年不言,以考察国家的风俗。一天夜间,武丁梦见一位圣人名叫说,
于是将梦中所见的形象来对照群臣百官,都不像。又派遣官员到城外去寻找,终于在傅险
之中找到了。这个人在傅险中筑土。于是领他进见武丁,武丁说,正是的。武丁同他谈论,
果然是一位圣人。武丁用他做宰相,殷国大治。《说命》共三篇,记录的全是关于傅说的
命辞或讲话,所以叫《说命》。
上篇记叙武丁得到傅说后命他为相之辞和傅说的答辞。共分三段:首段叙述武丁请
傅说为相的经过。二段记武丁命相之辞。三段记傅说答武丁之辞。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一。
【译文】
1.高宗居父丧,信任冢宰默默不言,已经三年。免丧以后,他还是不论
政事。群臣都向王进谏说:“啊!通晓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实可制作
法则。天子统治万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话就是教命,王不说,臣下就无
从接受教命。”
王因作书告喻群臣说:“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惟恐我的德行不好,所以
不敢发言。我恭敬沉默思考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帝赐给我一位贤良的辅佐,
他将代替我发言。”于是详细画出了他的形像,派遣人拿着图像到天下普遍
寻找。傅说在傅岩之野筑土,同图象相似。于是立他为相,王把他设置在左
右。”
2.王命令他说:“请早晚进谏,以帮助我修德吧!比如铁器,要用你作
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桨;比如年岁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开
你的心泉来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药物不猛烈,疾病就不会好;比如赤脚而不
看路,脚因此会受伤。希望你和你的同僚,同心来匡正你的君主,使他依从
先王,踏着成汤的足迹,来安定天下的人民。
“啊!重视我的这个命令,要考虑取得成绩!”
3.傅说答复说:“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
明。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必等待教命就将奉行,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美
好教导呢?”
【原文】
1.王宅忧(1),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3)。群臣咸谏于王曰:“呜
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4)。天子惟君万邦(5),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
不言,臣下罔攸禀令(6)。”
王庸作书以诰曰(7):“以台正于四方(8),台恐德弗类(9),兹故弗言。恭
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10),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11)。
说筑傅岩之野(12),惟肖(13)。爰立作相(14),王置诸其左右(15)。”
2.命之曰:朝夕纳诲(16),以辅台德(17)!若金(18),用汝作砺(19);若济
巨川,用汝作舟楫(20);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21)。启乃心(22),沃朕心(23)!
若药弗瞑眩(24),厥疾弗瘳(25);若跣弗视地(26),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
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27),以康兆民(28)。
“呜呼!钦予时命(29),其惟有终(30)!”
3.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31),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
(32) ,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33)?”
【注释】
(1)[王宅忧]王,指武丁。宅,居,忧,指父丧。武丁居父亲小乙之丧。
(2)[亮阴]信默,信任冢宰默而不言。马融说:“亮,信也。阴,默也。为听于冢宰,
信默而不言。”《孔传》解释相同。郑玄读为梁闇,解为居丧之较庐。今从马说。[祀]
年。
(3)[其惟不言]《孔传》:“犹不言政。”
(4)[则]法则。
(5)[君]用作动词,统治的意思。
(6)[攸]所。[禀]受。
(7)[庸]用。
(8)[台]音怡,我。
(9)[类]善。
(10)[赉]与。[良弼]贤良的辅臣。
(11)[旁]普遍。
(12)[傅岩]地名。《孔传》:“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按虞,今山西平陆县
一带。虢,今河南陕县一带。
(13)[肖]相似。《孔传》:“肖,似。似所梦之形。”
(14)[爰]于是。
(15)[诸]之于。
(16)[朝夕纳诲]纳诲,进赐教诲之言。《蔡传》:“朝夕纳诲者,无时不进善言也。”
(17)[台]我。
(18)[金]金属工具。
(19)[砺]磨石。《孔传》:“铁须砺以成利器。”
(20)[舟楫]楫,划船的桨。《孔传》:“渡大水待舟楫。”
(21)[霖]连续三天的雨。《孔传》:“霖,三日雨,以救旱。”
(22)[启乃心]启,开。乃,你的。敞开你的心。
(23)[沃]灌溉、滋润。
(24)[瞑眩]眼睛昏花。服了药物,使眼睛昏花,形容药物猛烈。《孔疏》:“瞑眩
者,令人愦闷之意也。”
(25)[瘳]病好了。
(26)[跣]赤脚。
(27)[迪]蹈,踏。《孔传》:“蹈成汤之踪。”
(28)[康]安定。
(29)[钦]敬。[时]是,这。
(30)[其]表祈使。[惟]思,考虑。[有]取得。《玉篇》:“有,得也,取也。”[终]
成。
(31)[绳]指木工的绳墨。
(32)[不命其承]承,奉行。不等待命令就会奉行。《孔传》:“君能受谏,则臣不
待命其承意而谏之。”
(33)[畴]谁。[祗]敬。[若]顺。
说命中
【说明】本篇记录了傅说对高宗的建议和他们之间的对话。傅说的建议是根据当时
的政治情况,对症下药。他说:树立君臣上下,不是为了逸豫,而是为了治民。这真是医
治天下君巨的良好药方。在对话中,傅说强调了“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主张,对后人
也富有指导意义。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二。
【译文】
1.傅说接受王命总理百官,于是向王进言说:“啊!古代明王顺从天道,
建立邦国,设置都城,树立侯王君公,又以大夫众长辅佐他们,这不是为了
逸乐,而是用来治理人民。上天聪明公正,圣主善于效法它,臣下敬顺它,
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衣裳放在
箱子里不用来奖励,会损害自己;干戈藏在府库里不用来讨伐,会伤害自身。
王应该警戒这些!这些真能明白,政治就无不美好了。
“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
人,当赐给贤人。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又当适合时机。夸自己美好,就
会失掉美好,夸自己能干,就会失去成功。做事情,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
有后患。不要开宠幸的途径而受侮辱;不要以改过为耻而形成大非。这样思
考所担任的事,政事就不会杂乱。
“轻慢对待祭祀,这叫不敬。礼神烦琐就会乱,这样,事奉鬼神就难了。”
2.王说:“好呀!傅说。你的话应当实行。你如果不善于进言,我就不
能勉力去做了。”
3.傅说跪拜叩头,说道:“不是知道它艰难,而是实行它很难。王诚心
不以实行为难,就真合于先王的盛德;我傅说如果不说,就有罪过了。”
【原文】
1.惟说命总百官(1),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2),建邦设都,
树后王君公(3),承以大夫师长(4),不惟逸豫,惟以乱民(5)。惟天聪明,惟圣
时宪(6),惟臣钦若(7),惟民从乂。惟口起羞(8),惟甲胄起戎(9),惟衣裳在笥
(10) ,惟干戈省厥躬(11)。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
“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12),惟其能;爵罔及恶德(13),惟其贤。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其善;矜其能,丧其功。惟事事(14),乃其
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15),无耻过作非(16)。惟厥攸居(17),政事惟醇
(18) 。
“黩于祭祀(19),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2.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20)。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21)。”
3.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22),允协于先王成
德(23);惟说不言,有厥咎。”
【注释】
(1)[总百官]总理百官之职,指在冢宰之位。
(2)[奉若]奉,承受。若,顺从。
(3)[树]立。[后王]侯王。[君公]诸侯。
(4)[承]佐。《左传·哀公十八年》注:“承,佐也。”
(5)[乱]治理。
(6)[时宪]时,善。宪,法。时宪,善于效法。
(7)[钦若]钦,敬。若,顺。
(8)[惟口起羞]《孔疏》:“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言不可轻出号令。
(9)[惟甲胄起戎]甲,铠甲。胄,首铠。《孔疏》:“惟甲胄伐非其罪以起戎兵。”
此言不可轻易用兵。
(10)[衣裳在笥]笥,箱子。在笥,言不用来奖给功臣。此文未完,当是“衣裳在笥,
省厥躬”,与下文互文见义。
(11)[干戈省厥躬]干戈,当谓干戈在库,与上文互文见义。省,通眚,《释文》:
“一本作眚。”眚,灾祸、伤害。全句是说,干戈在库而不用来止暴禁兵,将伤害自身。
(12)[昵]亲近。
(13)[爵]爵位。《礼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14)[厥事事]厥,语首助词。事事,动宾结构,做事情。
(15)[启宠纳侮]启,开。宠,宠幸。纳,受。侮,侮辱,《孔传》:“开宠非其人,
则纳侮之道。”
(16)[耻过作非]耻过,以过错为耻。《孔传》:“耻过误而文之,遂成大非。”
(17)[攸居]攸,所。居,当、担任。
(18)[醇]不杂。
(19)[黩]轻忽,轻慢。
(20)[惟服]惟,当。服,行。
(21)[罔闻于行]罔,不。“闻于行”与“良于言”相对,闻当训为勉。闻于行,是
说勉力于行。闻字的古文从昏得声,《西京赋》薛综注:“昏,勉也。”《尔雅·释诂》:
“昏,强也。”强也是勉力的意思。
(22)[忱]诚,信。
(23)[成德]盛德。《释名》:“成,盛也。”
说命下
【说明】本篇记叙傅说和高宗讨论学习的问题,史官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傅说
的讲话,谈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建立事业,学习的态度要谦逊,学习的方法要常念于学,时
时努力等,都有指导意义。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三。
【译文】
1.王说:“来呀!你傅说。我旧时候向甘盘学习过,不久就避到荒野,
入居于河洲,又从河洲回到亳都,直到后来在学习上没有显著进展。你当顺
从我想学的志愿,比如作甜酒,你就做曲蘖;比如作羹汤,你就做盐和梅。
你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弃我;我当能够履行你的教导。”
2.傅说说:“王!人们要求增多知识,这是想建立事业。要学习古训,
才会有得;建立事业不效法古训,而能长治久安的,这不是我傅说所知道的。
学习要心志谦逊,务必时刻努力,所学才能增长。相信和记住这些,道德在
自己身上将积累增多。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思念终和始取法于学习,道德的
增长就会不知不觉了。借鉴先王的成法,将永久没有失误;我傅说因此能够
敬承你的意旨,广求贤俊,把他们安排在各种职位上。”
3.王说:“啊!傅说。天下的人都敬仰我的德行,是你的教化所致。手
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从前先贤伊尹使我的先王兴起,他这
样说: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心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
一人不得其所,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他辅助我的烈祖成汤受到皇天赞美。
你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君主得不到贤人就不会治理,
贤人得不到君主就不会被录用。你要能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长久安定人
民。”4.傅说跪拜叩头,说:“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原文】
1.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1),既乃遁于荒野(2),入宅于
河(3),自河徂亳(4),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5),若作酒醴(6),尔惟曲蘖
(7) ;若作和羹(8),尔惟盐梅。尔交修予(9),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10)。”
2.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
克永世,匪说攸闻(11)。惟学逊志(12),务时敏(13),厥修乃来(14)。允怀于兹,
道积于厥躬。惟教学半(15),念终始典于学(16),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
(17) ,其永无愆(18)。惟说式克钦承(19),旁招俊乂(20),列于庶位。”
3.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21),时乃风(22)。股肱惟人(23),
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24),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
若挞于市(25)。一夫不获(26),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27),格于皇天(28)。
尔尚明保予(29),罔俾阿衡专美有商(30)。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31)。
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32)。”
4.说拜稽首(33),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34)!”
【注释】
(1)[台]音怡。我。[甘盘]殷之贤臣。《孔传》:“甘盘,殷贤臣,有道德者。”
(2)[遁]回避。
(3)[宅]居。[河]河洲。《孔疏》:“初遁于野,后入河洲,言其徙居无常也。”
(4)[徂亳]徂,往。毫,毫邑,商的国都。
(5)[训]顺。《广雅·释诂一》:“训,顺也。”[朕志]我的志愿,指要继续学习。
(6)[醴]甜酒。
(7)[曲蘖]酿酒的发酵剂,今称酒药子。
(8)[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9)[交修]文,多次,修,治。《孔传》:“交,非一之义。”
(10)[迈]行,履行。
(11)[攸闻]攸,所。闻,知。《广雅·释诂》:“闻,知也。”
(12)[逊志]逊,谦逊。言谦逊其志。
(13)[时敏]时时努力。
(14)[来]通徕。伸展,增长。《广雅·释诂》:“徕,伸也。”
(15)[敩]音 xiào,教。
(16)[典]法,取法。
(17)[监]察,审察。借鉴。
(18)[愆]过失。
(19)[式]用,因。
(20)[旁]广,普遍。[俊乂]材能过人的人。
(21)[咸仰]咸,都。仰,敬仰。
(22)[风]教化。
(23)[股肱]股,指足。肱,指手。《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24)[保衡]指伊尹。[作]兴起。这里用为使动词,使兴起的意思。
(25)[挞]鞭打。[市]指闹市。
(26)[不获]获,得。《蔡传》:“不获,不得其所也。”
(27)[烈祖]烈,功业。有功业之祖,指成汤。
(28)[格]通假。嘉许,赞美。
(29)[明保]明,勉力。保,持,扶持。
(30)[阿衡]伊尹。
(31)[食]用,录用。《易象下传》“井泥下食”虞注:“食,用也。”
(32)[绥]安。
(33)[稽首]拜跪而叩头至地。现在叫做叩头。
(34)[敢]表敬之辞。[对扬]答扬。[休命]美命,美好教导。《孔传》:“对,答也。
答受美命而称扬之。”
泰誓上
【说明】泰,《史记》作太。太是极大。武王伐纣,大会诸侯。武王向广大诸侯誓
师,所以叫做《泰誓》。
先秦百篇尚书中,原有《泰誓》。汉初伏生二十八篇没有《泰誓》。汉武帝时,河
内女子献上《泰誓》,后汉马融等大家疑它是伪作,所以未传下来。这三篇《泰誓》都是
梅氏所献的伪古文。
《泰誓上》是梅氏伪古文之十四。
本篇是记叙周武王十三年诸侯大会于孟津,武王告戒友邦诸侯和治事大臣的话。武
王的誓词分两段:第一段宣布商纣王的罪行,说明伐商的原因。第二段说明伐商是顺天行
罚,告戒诸侯当辅助自己扫除邪恶。
【译文】
1.周武王十三年春天,诸侯大会于河南孟津。
武王说:“啊!我的友邦大君和我的治事大臣、众士们,请清楚地听取
我的誓言。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的灵秀。真聪明的人就作大君,
大君作人民的父母。现在商王纣不尊敬上天,降祸灾给下民。他嗜酒贪色,
敢于施行暴虐,用灭族的严刑惩罚人,凭世袭的方法任用人。宫室呀,台榭
呀,陂池呀,奢侈的衣服呀,他用这些东西来残害你们万姓人民。他烧杀忠
良,解剖孕妇。皇天动了怒,命令我的文考文王严肃进行上天的惩罚,可惜
大功没有完成。从前我小子姬发和你们友邦大君到商邦考察政治,看到了商
纣没有悔改的心,他竟然傲慢不恭,不祭祀上帝神祗,遗弃他的祖先宗庙而
不祭祀。牺牲和粢盛等祭物,也被凶恶盗窃的人吃尽了。他却说:‘我有人
民有天命!’不改变他侮慢的心意。
2.“上天帮助下民,为人民建立君主和师长,应当能够辅助上帝,爱护
和安定天下。对待有罪和无罪的人,我怎么敢违反上天的意志呢?力量相同
就衡量德,德相同就衡量义。商纣有臣亿万,是亿万条心,我有臣子三千,
只是一条心。商纣的罪恶,象穿物的串子已经穿满了,上天命令我讨伐他;
我如果不顺从上天,我的罪恶就会跟商纣相等。
“我小子早夜敬慎忧惧。在文考庙接受了伐商的命令,我又祭告上帝,
祭祀大社,于是率领你们众位,进行上天的惩罚。上天怜闵人民,人民的愿
望,上天一定会依从的。你们辅助我吧!要使四海之内永远清明。时机啊,
不可失去呀!”
【原文】
1.惟十有三年春(1),大会于孟津(2)。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3),越我御事庶士(4),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
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5),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6),
降灾下民。沉湎冒色(7),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8)。惟宫室、台榭、
陂池、侈服(9),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10),刳剔孕妇(11)。皇天震怒,
命我文考肃将天威(12),大勋未集(13),肆予小子发(14),以尔友邦家君观政于
商(15),惟受罔有悛心(16),乃夷居(17),弗事上帝神祗(18),遗厥先宗庙弗祀。
牺牲粢盛(19),既于凶盗(20)。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21)。
2.“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
予易敢有越厥志(22)?同力度德(23),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24),惟亿万心;
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25),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26)。
“予小子夙夜祗惧(27)。受命文考,类于上帝(28),宜于冢土(29),
以尔有众,厎天之罚(30)。天矜于民(31),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
予一人(32),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注释】
(1)[十有三年]有,又。十又三年,当指周武王十三年。详见《蔡传》。
(2)[孟津]地名,一名盟津。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
(3)[冢君]大君。
(4)[越]与。[御事]治理大臣。
(5)[亶]诚。[元后]大君。《孔传》:“诚聪明的人则为大君。”
(6)[商王受]受,纣王名。
(7)[沉湎]沉醉于酒中。[冒色]冒,贪。色,女色。
(8)[世]世袭。
(9)[台榭陂池]都是游乐的地方。台,高台。榭,台上的厅屋。陂,堵住泽水的堤障。
池,停水之处。
(10)[焚炙]焚烧。《孔疏》:“焚炙,俱烧也。”焚炙忠良,指炮烙之刑。
(11)[刳剔]割剥,解剖。《孔疏》:“刳剔,谓割剥也。”
(12)[文考]指周文王。[将]行。
(13)[集]成。
(14)[小子发]武王名发。
(15)[观政]考察政事。《蔡传》:“观政,犹伊尹所谓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八百诸
侯背商归周,则商政可知。”
(16)[悛]改悔。
(17)[夷居]蹲着,形容傲慢不恭。《论语·宪问》马注:“夷,踞也。”《说文》:
“居,蹲也。”
(18)[神祇]天神地神。
(19)[牺牲]指牛羊等祭品,[粢盛]粢,音咨。黍稷叫粢。祭品装在器皿中叫盛,音
成。
(20)[既]尽。
(21)[罔惩其侮]惩,改变。侮,轻慢。
(22)[越]失。[厥志]指天的意志。
(23)[度]量度,衡量。
(24)[亿]十万。
(25)[贯盈]贯,串,穿物之串。盈,满。贯盈,像串之满,形容极多。
(26)[钧]平,等。
(27)[夙夜]早夜。指夜未明的时候。
(28)[类]祭天。以事类祭天,就叫类。
(29)[宜]祭社。《孔传》:“祭社曰宜。”《王制》:“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
乎社。”[冢土]大社。《毛传》:“冢土,大社也。”
(30)[厎]致,行。
(31)[矜]怜闵。
(32)[弼]辅佐。[尚]表祈使语气。
泰誓中
【说明】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五。
本篇记叙一月戊午这天周武王誓告西方诸侯的话。誓辞分三段。第一段指责商纣王
力行无度,恶德为世所周知。第二段从天意和人事两方面说明伐商必定胜利。第三段说明
伐商是顺从天心民意,是辉煌的事业,勉励将士建立功业。
【译文】
1.一月二十八日戊午,周武王驻兵在黄河之北,诸侯率领他们的军队都
会合了。武王于是巡视军队并且告戒他们。武王说:“啊!西方各位诸侯,
请都听我的话。我听说好人做好事,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坏人做坏事,
也是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现在商王纣,力行不合法度的事,放弃年老的
大臣,亲近有罪的人,过度嗜酒,放肆暴虐。臣下也受到他的影响,各结朋
党,互为仇敌;挟持权柄,互相诛杀。无罪的人呼天告冤,秽恶的行为公开
传闻。
2.“上天惠爱人民,君主遵奉上天。夏桀不能顺从天意,流毒于天下。
上天于是佑助和命令成汤,使他降下废黜夏桀的命令。纣的罪恶超过了夏桀,
他伤害善良的大臣,杀戮谏争的辅佐,说自己有天命,说敬天不值得实行,
说祭祀没有益处,说暴虐没有害处。他的鉴戒并不远,就在夏桀身上。上天
该使我治理人民,我的梦符合我的卜兆,吉庆重叠出现,讨伐商国一定会胜
利。商纣有亿兆平民,都离心离德;我有拨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纣
虽有至亲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家的仁人。
3.“上天的看法,出自我们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出自我们人民的
听闻。老百姓有所责难于我,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
“我们的武力要发扬,要攻到商国的疆土上,捉到那些残暴之徒;我们
的付伐要进行,这个事业比成汤的还辉煌呀!
“努力吧!将士们。不可出现不威武的情况,宁愿你们保持没有对手的
思想。百姓危惧不安,他们向我们叩头求助,额角响得就象山崩一样呀!啊!
你们要一心一德建功立业,就能够长久安定人民。”
【原文】
1.惟戊午,王次于河朔(1),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2)。
曰:“呜呼!西土有众(3),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4);凶
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5),播弃犁老(6),呢比罪人(7),
淫酗肆虐(8)。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9)。无辜吁天,秽德彰闻。
2.“惟天惠民,惟辟奉天(10)。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
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11),剥丧元良,贼虐谏辅(12),谓己有天命,
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鉴惟不远(13),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
民,朕梦协朕卜(14),袭于休祥(15),戎商必克(16)。受有亿兆夷人(17),离心
离德;予有乱臣十人(18),同心同德。虽有周亲(19),不如仁人。
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20),今朕必往。
“我武惟扬,侵于之疆(21),取彼凶残;我伐用张(22),于汤有光!
“勖哉夫子!罔或无畏(23),宁执非敌(24)。百姓懔懔,若崩厥角(25)。呜
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26)。”
【注释】
(1)[次]驻扎。[河朔]河北。《孔传》:“止于河之北。”
(2)[徇]巡行。
(3)[西土有众]《蔡传》:“周都丰镐,其地在西。从武王渡河者,皆西方诸侯,故
曰西土有众。”
(4)[惟日不足]《蔡传》:“言将终日为之而犹为不足也。”
(5)[商王受]受,纣王之名。
(6)[犁老]犁,一作黎,通耆。耆,老。犁老,就是耆老。
(7)[昵比]昵,亲近。比,近。
(8)[淫酗]淫,过度。酗,醉酒发怒。
(9)[胁权]胁,挟持。《释名》:“胁,挟也。”胁权,挟持权柄。
(10)[辟]君。[奉]承受。
(11)[浮]超过。
(12)[谏辅]谏议之大臣。
(13)[鉴]鉴戒。
(14)[协]符合。
(15)[袭]重复。[休祥]吉庆。
(16)[戎商]戎,兵,引申为伐。戎商,讨伐殷商。
(17)[夷人]夷,平。《孔传》:“平人,凡人也。”服虔和杜预解为夷狄之人。见
《孔疏》。
(18)[乱臣]治臣,拨乱之臣。
(19)[周亲]周,至。周亲,至亲的人。
(20)[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过,责怪。《广雅·释诂》:“过,责也。”《蔡传》:
“今民皆有责于我,谓我不正商罪。”
(21)[侵于之疆]侵,攻入。之,其,指商国。
(22)[用张]要进行。《广雅·释诂》:“张,施也。”
(23)[罔或无畏]罔,毋。或,有。无,不。畏,通威,威武。言不要有不威武的情
况。《孔传》解为“无敢有无畏之心”,与文情不合。
(24)[宁执非敌]宁,愿。执,持,保持。非,无。言宁愿保持无敌之心。《孔传》
解为“宁执非敌之心”,《孔疏》解释说:“非己能敌之志。”这样解释,也与文情不合。
(25)[若崩厥角]厥,顿下。角,额角、头角。厥角,谓顿首、叩头。若崩厥角,就
是厥角若崩,叩头象山崩一样,形容人民希望的迫切。《汉书·诸侯王表》“厥角稽首”,
应劭注:“厥,顿也。角者,额角也。”
(26)[惟克永世]《孔传》:“汝同心立功,则能长世以安民。”
泰誓下
【说明】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六。
本篇记叙己未日周武王巡视讨伐大军时告戒将士的事。誓辞分两段:第一段指责商
纣王的种种罪行,说明讨伐的原因。第二段号召全军将士分清敌我,勇敢杀敌,并认清文
王的显著德政。
【译文】
1.时在戊午的明天,周武王大规模巡视六军,明告众将士。王说:“啊!
我们西方的将士。上天有明显的常理,它的法则应当显扬。现在商王纣轻慢
五常,荒废怠情无所敬畏,自己弃绝于上天,结怨于人民。斫掉冬天清晨涉
水者的脚胫,剖开贤人的心,作威作恶,杀戮无罪的人,毒害天下。崇信奸
邪的人,逐退师保大臣,废除常刑,囚禁和奴役正士。祭天祭社的大礼不举
行,宗庙也不享祀。造作奇技荒淫新巧的事物来取悦妇人。上帝不依,断然
降下这种丧亡的诛罚。你们要努力帮助我,奉行上天的惩罚!
2.“古人有言说:‘抚爱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敌。’独夫商
纣大行威虐,是你们的大仇。建立美德务求滋长,去掉邪恶务求除根,所以
我小子率领你们众将上去歼灭你们的仇人。你们众将士要用果敢坚毅的精神
来成就你们的君主!功劳多的将有重赏,不用命的将有明显的惩罚。
“啊!我文考文王的明德,象日月的照临一样,光辉普及四方,显著表
现在西土,因此我们周国特别被众方诸侯所亲近。这次如果我战胜了纣,不
是我勇武,是因为我的文考没有过失;如果纣战胜了我,不是我的文考有过
失,是因为我这小子不好。”
【原文】
1.时厥明(1),王乃大巡六师(2),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3)。今商王受狎侮五
常(4),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5),剖贤人之心,作威
杀戮,毒痡四海(6)。崇信奸回(7),放黜师保(8),屏弃典刑(9),囚奴正士。郊
社不修(10),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不顺,祝降时丧(11)。尔
其孜孜奉予一人(12),恭行天罚!
2.“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13),乃汝
世仇(14)。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
尚迪果毅以登乃辟(15)!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16)。“呜呼!惟我文考若
日月之照临(17),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18)。予克受,非
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注释】
(1)[厥明]戊午的明日。
(2)[六师]六军。这里指会合河北的讨伐大军。
(3)[厥类惟彰]类,法则。《方言》:“类,法也。”惟,当。彰,彰明,使彰明。
(4)[狎侮]轻慢。[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
(5)[斮]音 zhuó,斫。《孔传》:“纣王受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斫而视之。”
(6)[痡]音 pū,伤害。《尔雅·释诂》:“痡,病也。”
(7)[回]邪。
(8)[黜]退。[师保]太师、太保。
(9)[屏]音 bǐng,除去。[典刑]常刑。
(10)[郊社]郊,祭天。社,祭地。
(11)[祝]断,这里作“断然”解。《孔传》:“祝,断也。”
(12)[奉]帮助。《淮南·说林》注:“奉,助也。”
(13)[独夫]众叛亲离,孤独一人。[受]纣王名。
(14)[世仇]大仇。《左传·桓公九年》经注“故使其子来朝”疏:“古者世之与大,
字义通也。”
(15)[尚迪果毅]尚,庶几。迪,用。果,果敢。毅,坚决。[登乃辟]登,成就。乃,
你的。辟,君。《孔传》:“登,成也。成汝君之功。”
(16)[迪]用,指用命。
(17)[文考]指文王。
(18)[诞受多方]诞,大。受,亲近。《广雅·释诂》:“受,亲也。”这句是说,
广泛被多方诸侯所亲近。
武成
【说明】武,武功。成,成就。本篇记叙周武王伐殷归来向祖庙、上天、山川以及
诸侯百官报告伐殷武功的成就,因此名叫《武成》。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七。
本篇共分三段。第一段记叙武王伐殷归来谋求偃武修文以及祭祀群神的大事。第二
段记叙武王在周接见四方诸侯及百官时的讲话。第三段记叙武王克殷后的重要政治措施。
宋代蔡沈认为“编简错乱,先后失序”,另加编排,写成《今考定武成》一篇。盖
以不乱为乱,自不足信。
【译文】
1.一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无光。到明天癸巳日,武王早晨从周京出发,
前往征伐殷国。四月间,月亮开始放出光辉,武王从商国归来,到了丰邑。
于是停止武备,施行文教,把战马放归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旷野,
向天下表示不用它们。
四月丁未日,武王在周庙举行祭祀,建国于甸服、侯服、卫服的诸侯都
忙于奔走,陈设木豆、竹笾等祭器。到第三天庚戌日,举行柴祭来祭天,举
行望祭来祭山川,大力宣告伐商武功的成就。
2.月亮已经生出光辉的时候,众国诸侯和百官都到周京来接受王命。
武王这样说:“啊!众位君侯。我的先王建立国家开辟疆土,公刘能修
前人的功业。到了太王,开始经营王事。王季勤劳王家。我文考文王能够成
就其功勋,大受天命,安抚四方和中夏。大国畏惧他的威力,小国怀念他的
恩德,诸侯归附九年而卒,大业没有完成。我小子将继承他的意愿。我把商
纣的罪恶,曾经向皇天后土以及所经过的名山大川禀告说:‘有道的曾孙周
王姬发,对商国将有大事。现在商王纣残暴无道,弃绝天下百物,虐待众民。
他是天下逃亡罪人的主人和他们聚集的渊薮。我小子得到了仁人志士以后,
冒昧地敬承上帝的意旨,以制止乱谋。华夏各族和蛮貊的人民,无不遵从,
我奉了上天的美命,所以我向东征讨,安定那里的士女。那里的士女,用竹
筐装着他们的黑色黄色的丝绸,求见我周王。他们被上天的休美震动了,因
而归附了我大国周啊!你等神明庶几能够帮助我,来救助亿万老百姓,不要
发生神明羞恶的事!’
“到了戊午日,军队渡过孟津。癸亥日,在商郊布好军阵,等待上天的
美命。甲子日清早,商纣率领他如林的军队,来到牧野会战。他的军队对我
军没有抵抗,前面的士卒反戈向后面攻击,因而大败,血流之多简直可以漂
起木杵。一举讨伐殷商,而天下大安了。我于是反掉商王的恶政,政策由旧。
解除箕子的囚禁,修治比干的坟墓,致敬于商容的里门。散发鹿台的财货,
发放鉅桥的粟,向四海施行大赏,天下万民都心悦诚服。”
3.武王设立爵位为五等,区分封地为三等。建立官长依据贤良,安置众
吏依据才能。注重人民的五常之教和民食、丧葬、祭祀,重视诚信,讲明道
义;崇重有德的,报答有功的。于是武王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了。
【原文】
1.惟一月壬辰,旁死魄(1)。越翼日癸已(2),王朝步自周(3),于征伐商(4)。
厥四月哉生明(5),王来自商,至于丰(6)。乃偃武修文(7),归马于华山之阳(8),
放牛于桃林之野(9),示天下弗服(10)。
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11),执豆笾(12)。越三日庚戌,柴望
(13) ,大告武成。
2.既生魄(14),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克笃前烈(15)。至于大王,
肇基王迹(16),王季其勤王家(17)。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18),以
抚方夏(19)。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20),予小子其承
厥志。厎商之罪(21),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
发(22),将有大正于商(23)。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24),害虐烝民(25)。为
天下逋逃主,萃渊薮(26)。予小予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
貊罔不率俾(27)。恭天成命(28),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筐厥玄黄(29),
昭我周王(30)。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
作神羞!’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31),受率
其旅若林(32),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33),血流
漂杵。一戎衣(34),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35),封比干墓
(36) ,式商容闾(37)。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38),而万姓悦服。”
3.列爵惟五(39),分土惟三(40)。建官惟贤,位事惟能(41)。重民五教(42),
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43)。
【注释】
(1)[旁死魄]旁,广大。魄,也作霸,月光。旁死魄,月亮大部分无光。
(2)[越]及,到。[翼]明。
(3)[周]指镐京。
(4)[于]往。
(5)[哉生明]哉,始。哉生明,月亮开始发光。《孔传》:“哉,始也。始生明,月
三日。”
(6)[丰]文王时的都城。
(7)[偃武修文]偃,停止。修,修治。言停止武备,修治文事。
(8)[华山]旧说是西岳华山。阎若璩以为是商州洛南县东之阳华山,与桃林之野南北
相望,壤地相接。[阳]山的南面。
(9)[桃林]地名。阎若璩以为是今河南灵宝县西至潼关广围三百里地。
(10)[服]使用。
(11)[甸、侯、卫]甸服侯服卫服。这里指甸服、侯服、卫服的诸侯。
(12)[豆、笾]古代的两种祭器。
(13)[柴望]柴,烧柴祭天。望,望祭山川之称。
(14)[既生魄]魄,一作霸。已经生出月光。《白虎通·日月》:“月三日成魄,八
日成光。”
(15) [笃]理。《广雅·释诂》:“笃,理也。”《周本纪》:“公刘复修后稷之业,
百姓怀之,多徙而归保焉。”
(16)[大王]古公亶父,王季的父亲,文王的祖父。[肇基]开始。肇
基王迹,指大王迁居周原,深得民心。
(17)[王季]文王的父亲。
(18)[膺]受。
(19)[方夏]《孔传》:“四方中夏。”
(20)[集]成。
(21)[厔]致,传达。
(22)[有道]代纣是为民除害,故自称有道。[曾孙]祭祀时诸侯自称曾孙。
(23)[正]同政。大政,大事,指军事。
(24)[天物]各种天然物资。
(25)[烝民]众民。
(26)[萃渊薮]萃,聚集。渊薮,鱼和兽聚居的地方。深水叫渊。薮,无水的泽。
(27)[华夏]指中原地区各国。[蛮]古代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貊(mò)古代泛指北方
少数民族。[俾]从。《尔雅·释诂》:“俾,从也。”
(28)[恭]奉行。
(29)[篚]竹筐,这里用作动词。[玄黄]玄、黄二色的丝绸。
(30)[昭]见。《尔雅·释诂》:“昭,见也。”
(31)[昧爽]天将明未明的时候。
(32)[旅]军队。
(33)[北]败走。
(34)[戎]兵,引伸为征代。《中庸》注:“戎,兵也。”[衣]通殷,指殷商。戎衣,
讨代殷商。
(35)[箕子]纣王的叔父。曾进谏不听,便披发佯狂,降为奴隶。
(36)[比干]纣王的叔父。力谏纣王,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便剖开他的
心而死。
(37)[式]致敬。《孔疏》:“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
遂以为名。”[商容]商之贤人。
(38)[赉]赏赐。
(39)[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0)[分土惟三]《孔传》:“列地封国,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为
三品。”
(41)[位事]安置官吏。
(42)[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教。
(43)[垂拱]垂衣拱手。《孔传》:“言武王所修皆是,所任得人,故垂拱而天下治。”
旅獒
【说明】旅,西旅,西方远国。獒,大犬,高四尺。周武王克殷后,西旅国来献大
犬。召公认为不可接受,劝武王慎德,重视贤能,安定国家,保护百姓。史官记录召公的
话,名曰《旅獒》。
《孔疏》引郑玄说:“獒读曰豪,西戎无君,名强大有政者为酋豪。国人遣其酋豪
来献,见于周。”可证汉代《旅獒篇》与本篇不同。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八。
本篇除史官的说明外,主要是召公的告辞。召公的话可分三段。一段召公说明明王
慎德不事奢华。二段召公说明修德之要在于不可狎侮,不可纵恣。三段召公劝勉武王早晚
勤德,注重细行。
【译文】
1.武王胜商以后,便向周围众多的民族国家开通了道路。西方旅国来贡
献那里的大犬,太保召公于是写了《旅獒》,用来劝谏武王。
2.召公说:“啊!圣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来归顺。不论
远近,都贡献些各方的物产,但只是些可供衣食器用的东西。明王于是昭示
这些贡品给异姓的国家,使他们不要荒废职事;分赐宝玉给同姓的国家,用
这些东西展示亲爱之情。人们并不轻视那些物品,只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
3.“德盛的人不轻易侮慢。轻易侮慢官员,就不可以使人尽心;轻易侮
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尽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
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来安定;别人的言论,
要依靠道来接受。不做无益的事来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视珍奇物
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养,珍禽奇兽不收养于国。
不宝爱远方的物品,远人就会来;所重的是贤才,近人就安了。
4.“啊!早晚不可有不勤的时候。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
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真能做到这些,则人民就安其居,
而周家就可以世代为王了。”
【原文】
1.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1)。西旅厎贡厥獒(2),太保乃作《旅獒》
(3) ,用训于王。
2.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4)。无有远迩,毕献方物(5),惟服
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6),无替厥服(7);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
庸展亲(8)。人不易物(9),惟德其物(10)。
3.“德盛不狎侮(11)。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2)。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
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13),珍
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14);所宝惟贤,则迩人安。
4.“呜呼!夙夜罔或不勤(15)。不矜细行(16),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
亏一篑。允迪兹(17),生民保厥居(18),惟乃世王。”
【注释】
(1)[九夷八蛮]夷,指古代东方各民族。蛮,指古代南方各民族。九和八,都是形容
它的多。
(2)[西旅]西方的旅国。[厔]音 zhǐ,至,来。
(3)[太保]官名,这里指召公。
(4)[宾]服从,归顺。
(5)[方物]《孔传》:“方土所生之物。”
(6)[德之致]指贡品。《孔传》:“德之所致,谓远夷之贡。”
(7)[替]废弃。[服]职务。
(8)[展亲]展示亲爱之情。
(9)[人不易物]易,轻易。人不轻视那些物品。
(10)[惟德其物]德,动词,看作德。只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蔡传》说:“故诸
侯亦不敢轻易其物,而以德视其物也。”
(11)[狎侮]狎,轻易。侮,侮慢。
(12)[百度]《左传·昭公元年》杜预注:“百度,百事之节也。”[贞]正,适当。
(13)[土性]土生,土产。性,通生。
(14)[格]来。
(15)[夙夜]早晚。[罔]无。[或]有。
(16)[矜]慎。
(17)[允迪兹]允,信。迪,施行。
(18)[保]安。
微子之命
【说明】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长兄,帝乙的长子。命,诰命。周成王杀了纣王
的儿子武庚,于是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之后裔,封他于宋国,以奉行成汤的祭祀。史
官记录成王封微子的诰命,叫做《微子之命》。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十九。
本篇共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册命微子继承他的先王去治理宋国的原因。第二段勉励
微子谨慎对待上公的职位,遵守常法以保卫王室。
【译文】
1.成王这样说:“哟!殷王的长子。稽考古代,有尊崇盛德、效法先贤
的制度,就是说,继承先王的传统,施行他的礼制文物,作王家的贵宾,跟
王家同样美好,世代绵长,无穷无尽。
“啊呀!你的祖先成汤,能够肃敬、圣明、广大、深远,被皇天顾念佑
助,承受了天命。他用宽和的办法安治臣民,除掉邪恶暴虐之徒。功绩施展
于当时,德泽流传于后裔。
“你履行成汤的治道,老早有美名。谨慎能孝,恭敬神和人。我赞美你
的美德,以为纯厚而不可忘。上帝依时享受你的祭祀,下民对你敬爱和睦,
因此立你为上公,治理这块东夏地区。
2.“要敬重呀!前去发布你的政令。谨慎对待你的上公职位与使命,遵
循常法以保卫周王室。宏扬你烈祖的治道,规范你的人民,长久安居上公之
位,辅助我一人。这样,你的世世子孙会享受你的功德,万邦诸侯会以你为
榜样,服从我周王室而不厌倦。“啊!前去吧,要好好地干!不要废弃我的
诰命。”
【原文】
1.王若曰:“猷(1)!殷王元子(2)。惟稽古崇德象贤(3),统承先王,修其
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4),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
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5)。
“尔惟践修厥猷(6),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
不忘(7)。上帝时歆(8),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9)。
2.“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10),率由典常,以蕃王室(11)。弘乃烈
祖(12),律乃有民(13),永绥厥位,毗予一人(14)。世世享德,万邦作式,俾我
有周无 (15) 。
“呜呼!往哉惟休(16)!无替朕命(17)。”
【注释】
(1)[猷]叹词。表赞美,相当“哟”。
(2)[殷王元子]元子,长子。微子是殷王帝乙的长子,纣的庶兄,所以称他为殷王长
子。
(3)[崇德]崇重有德的人。[象贤]效法贤人。《孔传》说:“惟考古典,有尊德象贤
之义。”
(4)[齐圣广渊]齐,肃敬。圣,明通。广,广大。渊,深远。《蔡传》说:“齐,肃
也。齐则无不敬,圣则无不通。广,言其大。渊,言其深也。”
(5)[垂]流传。
(6)[践修]履行。古代履叫践,行叫修。[猷]道。
(7)[曰笃不忘]曰,谓。笃,纯厚。《孔传》说:“谓厚不可忘。”
(8)[歆]享受祭祀的香气。
(9)[东夏]东夏地区,指宋国。《孔传》说:“东方华夏之国,宋在京师东。”
(10)[服命]服,职位。命,使命。这里指上公的职位和使命。
(11)[蕃]通藩,屏障,保卫。
(12)[烈祖]烈,功业。烈祖,有功烈之祖,指成汤。
(13)[律]规律,规范。
(14)[毗]辅助。
(15)[俾]服从。《尔雅·释诂》:“俾,从也。”[ ]厌倦。
(16)[往哉惟休]《蔡传》说:“叹息言汝往之国,当休美其政。”
(17)[替]废弃。
蔡仲之命
【说明】蔡仲,名胡,蔡叔的儿子。命,诰命。周武王逝世,周公旦摄政。周公的
弟弟管叔和蔡叔在国都散布流言,毁谤周公。周公东征,杀了管叔;囚蔡叔于郭邻,至死
不赦。蔡叔卒,成王命蔡叔的儿子蔡仲为蔡国之君,而用策书告戒他。史官记叙这件事,
写成《蔡仲之命》。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
本篇前面是史官叙事的话,后面是成王对蔡仲的诰命。诰命分三段:一段希望蔡仲
继续遵循祖德,迈步前进。二段劝勉蔡仲施行德政,遵守中道。三段告戒蔡仲不要废弃这
一诰命。
【译文】
1.周公位居大宰、统帅百官的时候,几个弟弟对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
到达商地,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车七辆把他送到郭邻;把霍叔降为庶
人,三年不许录用。蔡仲能够经常重视德行,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死后,
周公便告诉成王封蔡仲于蔡国。
2.成王这样说:“年轻的姬胡!你遵循祖德改变你父亲的行为,能够谨
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东土去做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
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迈步前进,能够勤劳不怠,用
以留下模范给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训,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
违背天命!
3.“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
主。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走向
动乱。你要警戒呀!
“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不会困窘;不考
虑它的终局,终将困穷。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邻,以保卫周王室,
以和谐兄弟之邦,而使百姓安居成业。要循用中道,不要自作聪明扰乱旧章。
要审慎你的视听,不要因片面之言改变法度。这样,我就会赞美你。”
4.成王说:“啊!年轻的姬胡。你去吧!不要废弃我的教导!”
【原文】
1.惟周公位冢宰(1),正百工(2),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3);囚蔡叔
于郭邻(4),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
土。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5)。
2.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6),克慎厥猷(7),肆予命尔侯于东
土(8)。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9),克
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10),无若尔考之违王命!
3.“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
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
“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11),睦
乃四邻,以蕃王室(12),以和兄弟,康济小民(13)。率自中(14),无作聪明乱旧
章;详乃视听(15),罔以侧言改厥度(16)。则予一人汝嘉。”
4.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注释】
(1)[冢宰]周代官名,也叫大宰,是百官的首长。马融说:“冢,大也。宰,治也。
大治者,兼万事之名也。”
(2)[正]官长,统帅。这里用作动词。
(3)[致辟]辟,法。致辟,行法,这里指杀戮。《蔡传》说:“致辟云者,诛戮之也。”
(4)[郭邻]地名。《孔传》说:“中国之外地名。”
(5)[诸]之于。[邦]封。
(6)[率德改行]率,遵循。《孔传》说:“言汝循祖之德,改父之行。”
(7)[猷]道。
(8)[肆]故。[侯]诸侯。这里是“做诸侯”的意思。
(9)[乃]其。《释词》说:“乃,犹其也。”[迈迹]迈步前进。
(10)[彝]常。
(11)[懋]勉。[乃]你的。[攸]所。[绩]行。
(12)[蕃]通藩,屏障,保卫。
(13)[康济]康,安。济,成。
(14)[中]中道,不偏不倚的正道。
(15)[详]审察。
(16)[侧言]片面的话。《蔡传》说:“侧言,一偏之言也。”
周官
【说明】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向群臣说明周家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
史官记叙这件事,写成《周官》。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一。
本篇前几句是史官记事的话。王曰以下是成王对周家设官分职用人的说明。成王的
话分三段:一段说明建官的体制;二段说明居官为政的法则;三段告戒群臣敬恭职守,治
理政事,永安兆民。
【译文】
1.周成王安抚万国,巡视侯服、甸服等诸侯,四方征讨不来朝见的诸侯,
以安定天下的老百姓。六服的诸侯,无人不奉承他的德教。成王回到王都丰
邑,又督导整顿治事的官员。
2.成王说:“顺从往日的大法,要在未出现动乱的时候制定治理的办法,
在未出现危机的时候安定国家。尧舜稽考古代制度,建立官职一百。内有百
揆和四岳,外有州牧和侯伯。各种政策适合,天下万国都安宁。夏代和商代,
官数增加一倍,也能用来治理。明王设立官员,不考虑他的官员之多,而考
虑要得到贤人。现在我小子恭敬勤奋施行德政,起早睡晚都象有所不及。仰
思顺从前代,说明建立我们的官制。
“设立太师、太傅、大保,这是三公。他们讲明治道,治理国家,调和
阴阳。三公的官不必齐备,要考虑适当的人。
“设立少师、少傅、少保,叫做三孤。他们协助三公弘扬教化,敬明天
地的事,辅助我一人。
“冢宰主管国家的治理,统帅百官,调剂四海。司徒主管国家的教育,
传布五常的教训,使万民和顺。宗伯主管国家的典礼,治理神和人的感通,
调和上下尊卑的关系。司马主管国家的军政,统率六师,平服邦国。司寇主
管国家的法禁,治理好恶的人,刑杀暴乱之徒。司空主管国家的土地,安置
士农工商,依时发展地利。六卿分管职事,各自统率他的属官,以倡导九州
之牧,大力安定兆民。
“六年,五服诸侯来朝见一次。又隔六年,王便依时巡视,到四岳校正
制度。诸侯各在所属的方岳来朝见,王对诸侯普遍讲明升降赏罚。”
3.成王说:“啊!凡我的各级官长,要认真对待你们所管理的工作,慎
重对待你们发布的命令。命令发出了就要进行,不要违抗。用公正消除私情,
人民将会信任归服。先学古代治法再入仕途,议论政事依据法制,政事就不
会错误。你们要用周家常法作为法则,不要以巧言干扰你的官员。蓄疑不决,
必定败坏计谋,怠情忽略,必定废弃政事。不学习好象向墙站着,临事就会
烦乱。
“告诉你们各位卿士: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能够果敢决断,
就没有后来的艰难。居官不当骄傲,享禄不当奢侈,恭和俭是美德啊!不要
行使诈伪,行德就心逸而日美,作伪就心劳而日拙。处于尊宠要想到危辱,
无事不当敬畏,不知敬畏,就会进入可畏的境地。推举贤明而让能者,众官
就会和谐;众官不和,政事就复杂了。推举能者在其官位,是你们的贤能;
所举不是那种人,是你们不能胜任。”
4.成王说:“啊!任人、准夫、牧三位首长和大夫们:认真对待你们的
官职,治理你们的政事,来辅助你们的君主,使广大百姓长远安宁;天下万
国就不会厌弃我们了。”
【原文】
1.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1),四征弗庭(2),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
德(3)。归于宗周(4),董正治官(5)。
2.王曰:“若昔大猷(6),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
惟百。内有百揆四岳(7),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夏商官倍,
亦克用乂。明王立政(8),不惟其官,惟其人。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
仰惟前代时若(9),训迪厥官(10)。
“立太师、太傅、太保(11),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12)。官不
必备,惟其人。
“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13),寅亮天地(14),弼予一人
(15) 。
“冢宰掌邦治(16),统百官,均四海(17)。司徒掌邦教,敷五典(18),扰万
民(19)。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20)。
司寇掌邦禁,诘奸慝(21),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22)。六卿
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23)。
“六年,五服一朝(24)。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25)。诸侯各
朝于方岳,大明黜陟(26)。”
3.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惟乃出令,令出惟行,弗
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其尔典常作
之师(27),无以利口乱厥官(28)。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29),莅事惟
烦。
“戒尔卿士(30):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位不期骄
(31) ,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
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32)。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厐(33)。举能
其官(34),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
4.王曰:“呜呼!三事暨大夫(35):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永
康兆民;万邦惟无 (36) 。”
【注释】
(1)[侯甸]侯服、甸服的诸侯国,这里泛指各诸侯国。
(2)[弗庭]庭,通廷,朝廷。这里用作动词,朝见的意思。弗庭,不来朝见,指背叛
的诸侯。
(3)[六服]周代把王都周围的土地分为侯、甸、男、采、卫、蛮六种服役地带。
(4)[宗周]指丰邑。
(5)[董正]董,督。此谓督导。正,治理。《吕览·顺民》注:“正,治也。”董正,
督导整顿。
(6)[若昔]若,顺从。昔,往日。[猷]道,法。
(7)[百揆]官名,总理百官之职。《孔疏》说:“揆度百事,为群臣之首。”[四岳]
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
(8)[立政]设立官长。
(9)[时]是。[若]顺从。
(10)[训迪]训,说明。迪,设立。《尔雅·释诂》:“迪,作也。”
(11)[太师、太傅、太保]三种辅助天子的大官。《孔传》说:“师,天子所师法。
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者。”
(12)[燮]和。[阴阳]世间一切正反现象,古代叫阴阳。
(13)[贰]副职,协助。
(14)[寅亮]寅,敬。亮,明。
(15)[弼]辅助。
(16)[冢宰]冢,大。宰,治。冢宰,又叫大宰,百官的首长。
(17)[均]调节。
(18)[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又叫五常、五教。
(19)[扰]安。郑玄说:扰亦安也。
(20)[平]治理,平服。
(21)[诘]治。[奸慝]邪恶不正的人。慝,音 tè。
(22)[时]依时。时地利,依时节以兴地利。
(23)[阜成]阜,大。成,定。阜成,大力安定。
(24)[五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
(25)[四岳]东岳、西岳、南岳、北岳。
(26)[黜陟]黜,降。陟,升。
(27)[其尔句]《孔传》说:“其汝为政,当以旧典常故事为师法。”
(28)[利口]巧言,辩言。
(29)[不学墙面]《孔疏》说:“不学如面向墙,无所睹见。”
(30)[卿士]执政大臣。
(31)[位不期骄]期,当。训见《大禹谟》孔传。此言居官位不当骄傲。
(32)[弗畏入畏]不畏就会进入可畏的困境。
(33)[厐]máng,通尨,杂乱。
(34)[举能其官]《孔传》说:“所举能修其官,惟亦汝之功能。”
(35)[三事]指任人、准夫、牧三位高级官员。
(36)[ ]厌弃。
君陈
【说明】君陈,《孔传》说:“臣名也。”郑玄《礼记·坊记》注说:“盖周公之
子,伯禽弟也。”未知谁是。周公把殷商遗民迁到成周,亲自监督。周公去世,成王命令
他的臣子君陈代替周公治理成周,并用策书教导君陈。史官记录这一策书,名叫《君陈》。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二。
本篇共分三段。第一段说明任用君陈治理成周的理由。第二段告戒君陈认真执行周
公遗法,并且不要专断。第三段勉励君陈敬德慎罚,感化殷民,使他们顺从周王朝。
【译文】
1.成王这样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
爱兄弟,就能够移来从政了。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敬慎呀!从前周
公做万民的师保,人民怀念他的美德。你前往,要慎重对待你的职务呀!遵
循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扬周公的教导,人民就会安定。
2.“我听说: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动神明;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香
气,明德才是远闻的香气。你要履行这一周公的教训,日日孜孜不倦,不要
安逸享乐!凡人未见到圣道,好象不能见到一样;已经见到圣道,又不能遵
行圣人的教导。你要戒惧呀!你是风,百姓是草,草随风而动啊!谋划殷民
的政事,不要认为不难;有废除,有兴办,要反复同众人商讨,大家议论相
同,才能施行。你有好谋好言,就要进入宫内告诉你的君主,你于是在外面
顺从君主,并且说:‘这样的好谋,这样的好言,是我们君主的美德。’啊!
臣下都象这样,就良好啊!”
3.成王说:“君陈!你当宏扬周公的大训!不要倚势造作威恶,不要倚
法侵害人民。要宽大而有法制,从容而又和谐。殷民有陷入刑法的,我说处
罚,你不要处罚;我说赦免,你也不要赦免;要考虑刑法的适中。有人不顺
从你的政事,不接受你的教训,处罚他如果可以制止别人犯法,才处罚。惯
于做奸宄犯法的事,破坏常法,败坏风俗,这三项中的小罪,也不宽宥。你
不要忿恨愚钝无知的人,不要向一人求全责备;人君一定要有所忍耐,事才
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鉴别善良的,也鉴别有不善良的;进用那
些贤良的人,来勉励那些有所不良的人。
“民性敦厚,又依外物而有改移;往往违背上级的教命,顺从上级的喜
好。你能够敬重常法和省察自己的德行,这些人就不会不变。真的升到非常
顺从的境地,我将享受大福,你的美名,终将有人永远赞扬。”
【原文】
1.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1)。命汝
尹兹东郊(2),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3)!率厥常,
懋昭周公之训(4),惟民其乂。
2.“我闻曰:至治馨香(5),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6)。尔尚式
时周公之猷训(7),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
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图厥政,莫或不艰(8);有废有
兴,出入自尔师虞(9),庶言同则绎(10)。尔有嘉谋嘉猷(11),则入告尔后于内,
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
显哉!”
3.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
制,从容以和。殷民在辟(12),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
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13),乃辟。狃于奸宄,败常乱俗,
三细不宥(14)。尔无忿疾于顽(15),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16);有
容,德乃大。简厥修(17),亦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惟民生
厚(18),因物有迁;违上所命,从厥攸好。尔克敬典在德(19),时乃罔不变。
允升于大猷(20),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21)。”
【注释】
(1)[施]移,见《史记》如淳注。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2)[东郊]指王都洛邑的东郊,即成周。
(3)[兹]哉。《词诠》说:“兹,语末助词,与哉同。”
(4)[懋]勉力。
(5)[馨]远闻的香气。《诗·大雅·凫鹥》传:“馨,香之远闻也。”
(6)[至治四句]《蔡传》说:“至治馨香以下四语,所谓周公之训也。”
(7)[式]用,行。
(8)[莫或不艰]莫,不要。或,有。不艰,不以为难。
(9)[出入]反复的意思。[虞]度,商度。[师]众人。
(10)[绎]陈,这里作施行解。
(11)[嘉猷]《尔雅·释言》说:“猷,言也。”
(12)[辟]刑法,处罚。
(13)[辟以止辟]《孔疏》说:“刑罚一人可以止息后犯者。”
(14)[三细]三,指奸宄、败常、乱俗三种罪行。三细,是说三种罪行中的细罪。
(15)[顽]愚钝。《广雅·释诂》:“顽,愚也,钝也。”
(16)[济]成。
(17)[简]鉴别。[修]善良。《文选·思玄赋》旧注:“修,善也。”
(18)[生]通性。
(19)[敬典在德]典,常法。在,省察。《释诂》:“在,察也。”敬典,重视常法。
在德,省察己德。人民顺从君主的喜好,所以君主应当省察自己的德行。
(20)[允]信,真的。[大猷]大顺。《广雅·释诂一》“猷,顺也。”
(21)[辞]言辞,指赞扬。
毕命
【说明】殷民住在成周,周公和君陈相继治理他们。君陈死后,康王又命令毕公继
续治理。史官记叙康王策命毕公这件大事,称为《毕命》。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三。
本篇开头是史官记事的话,“王若曰”以下是康王的策命。策命分三段:一段康王
赞美毕公治理国家的成绩。二段康王指示教化殷民的具体方法。三段康王勉励毕公尽心教
导殷民,治理好先王的事业。
【译文】
1.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
从镐京行到丰邑,把成周的民众,命令给太师毕公安治于东郊。
2.康王这样说:“啊!父师。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够承受殷
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辅助先王安定国家,告戒殷商顽民,迁徙到洛邑,
使他们接近王室,因而他们被周公的教训感化了。自从迁徙以来,已经过了
三纪。人世变化,风俗转移,今四方没有忧患,我因此感到安宁。治道有起
有落,政教也随着风俗改革。若不善用贤能,人民将无所劝勉仰慕。我公盛
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辅助过四代,严正地率领下属,臣下没有人不敬重
师训。你的美好功绩被先王所重视,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罢了。”
3.康王说:“啊!父师。现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给公,我公前往吧!
我公到那里,当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疾恨邪恶,树
立好的风气。有不遵循教训和常法的,就变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够畏惧
和敬慕。又要重新画出郊圻的境界,认真加固那里的封疆守备,以安定四海
之内。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应当体现精要,不宜好异。商地旧俗喜好侈靡,
以巧辩为贤,馀风至今没有断绝,我公要考虑呀!
“我听说:‘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守礼法。’他们以放荡
之心,轻蔑有德的人,实在是悖乱天道。腐败的风俗奢侈华丽,万世相同。
如今殷商众士,处在宠位已经很久,凭仗强大,忽视德义,穿着华美过人。
他们骄恣过度,矜能自夸,将会以恶自终。放恣之心今天虽然收敛了,但防
闲他们还是难事。资财富足而能接受教训,可以长久。行德行义,这是天下
的大训;若不用古训教导,他们何时会顺从呢?”
4.康王说:“啊!父师。我国的安危,就在于这些殷商众士。不刚不柔,
那样的教化就真好。开初,周公能够谨慎对待;中间,君陈能够使他们和谐;
最后,我公当能够成功。三君合心,共同归向于教导,教导普遍了,政事治
理了,就能润泽到生民。四方各族被发左衽的人民,都会受到福利,我小子
也会长受大福。我公当治理好成周,建立无穷的基业,也会有无穷的美名。
后世子孙顺从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说不能,当尽自己的心;
不要说百姓少,当慎行政事。认真治理好先王的大业,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
好吧!”
【原文】
1.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1)。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2),至于丰,
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3)。
2.王若曰:“呜呼!父师(4)。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
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5),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
(6) 。既历三纪(7),世变风移,四方无虞(8),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
革,不臧厥臧(9),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10),正色率
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11),予小子垂拱仰成(12)。”
3.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13),
表厥宅里,彰善瘅恶(14),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15),俾克畏慕(16)。
申画郊圻(17),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18),不惟好异。
商俗靡靡(19),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
“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
(20) ,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21),怙侈灭义(22),服美于人。骄淫矜
侉(23),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能训(24),惟以永年。惟德惟
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
4.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
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厎于道(25),
道洽政治(26),泽润生民。四夷左衽(27),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
惟时成周(28),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乂(29)。呜呼!
罔曰弗克,惟既厥心(30);罔曰民寡,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31),以休于
前政(32)!”
【注释】
(1)[胐]音 fěi,新月初放光明。
(2)[宗周]指镐京。
(3)[保厘]保,安。厘,治理。
(4)[父师]官名,指毕公。当时毕公居太师之官。
(5)[毖]告戒。《广韵》:“毖,告也。”
(6)[化]感化。[训]教训。
(7)[纪]十二年为一纪。
(8)[虞]忧虑。
(9)[臧]善。一为动词,一为名词。
(10)[弼亮]辅佐。弼亮四世,《孔传》说:“毕公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
卿。”
(11)[多于先王]多,重视。多于先王,被先王所重视。
(12)[垂拱]垂衣拱手。
(13)[旌]识别。[淑慝]善恶。
(14)[瘅]音 dàn,憎恨。
(15)[殊其井疆]区别其井田居界。《孔疏》说:“不循道教之常者,其人不可亲近,
与善民杂居,或染善为恶。故殊其井田居界,令民不与往来。”
(16)[畏慕]畏俱为恶之祸,羡慕为善之福。
(17)[郊圻]郊,邑之外。圻,国之中。
(18)[体要]体现精要。
(19)[靡靡]奢侈华丽。
(20)[敝化]腐败的风俗。
(21)[席宠]席,居。宠,尊宠的位置。[旧]久。
(22)[怙侈]怙,凭仗。侈,大,指强大。
(23)[侉]音 kuā,通夸,夸大。
(24)[资]资财。[训]通顺。
(25)[厔]至,归于。[道]通导,教导。
(26)[洽]普遍。
(27)[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有些民族的衣服,前襟向左掩,与中原人民前襟向
右的不同,所以用左衽来指代某些少数民族。
(28)[时]善,治好。《广雅·释诂》:“时,善也。”
(29)[训]顺。[式]法。成式,现成的办法。[乂]安,安定。
(30)[既]尽。
(31)[若]善,治好。《释诂》:“若,善也。”[成烈]盛业。
(32)[以]使。[休]美。以休于前政,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美。
君牙
【说明】君牙,人名。周移王任命他的臣子君牙做大司徒的官,用策书命令他。史
官记录穆王的策书,就用《君牙》作为篇名。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四。
本篇分三段。一段穆王请求君牙协助,解除自己的忧危。二段穆王告戒君牙宣扬五
常之教,重视民艰,追配前贤。三段穆王勉励君牙奉行先正的法式,治理人民。
【译文】
1.穆王这样说:“啊!君牙。你的祖父和你的父亲,世世纯厚忠正;服
劳于王家,很有成绩,记录在画有日月的旗子上。我小子继守文、武、成、
康的遗业,也想先王的臣子能够辅助我治理四方。任大才弱,我心里的忧虑
危惧,就象踩着虎尾和走着春天的冰。
2.“现在我命令你辅助我,作我的心腹重臣。要继续你旧日的行事,不
要累及你的祖考!普遍传布五常的教育,用为和谐人民的准则。你自身能正,
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夏天大热大雨,小民只是
怨恨嗟叹;冬天大寒,小民也只是怨恨嗟叹。治民艰难呀!你要想到他们的
艰难,因而谋求那些治理的办法,人民才会安宁。啊!光明呀!我们文王的
谋略;相承呀!我们武王的功业。它可以启示佑助我们后人,使我们都依从
正道而无邪缺。你当不懈地宣扬你的教训,以此恭顺于先王。你当报答颂扬
文王、武王光明的教导,追求并美于前人。”
3.穆王这样说:“君牙!你当奉行先正的旧典善法,人民治乱的关键,
就在这里。你当遵循你祖父的行为,赞助你君主的治道。”
【原文】
1.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1);服劳王家,厥有
成绩,纪于太常(2)。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3),亦惟先王之臣
克左右乱四方(4)。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5)。
2.“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6)。缵乃旧服(7),无忝祖考!弘敷五典(8),
式和民则(9)。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10),惟尔之中(11)。夏暑雨,
小民惟曰怨咨(12),冬祁寒(13),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
易(14),民乃宁。呜呼!丕显哉!文王谟(15);丕承哉!武王烈(16)。启佑我后
人,咸以正无缺。尔惟敬明乃训(17),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18),
追配于前人(19)。”
3.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20),民之治乱在兹。率乃祖考
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21)。”
【注释】
(1)[笃]纯厚。[贞]正。
(2)[太常]旗名。《孔传》说:“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古代有大功的要写在太
常旗上。
(3)[绪]业。
(4)[亦]也。[惟]思。[左右]辅助。[乱]治理。
(5)[涉]走着。《说文》说:“涉,徒行厉水也。”
(6)[膂]脊骨。
(7)[缵]继承。[服]事。[旧服]旧日的行事,指忠正勤劳等。
(8)[五典]即五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于孝五种常教。
(9)[式]用。[则]法则。
(10)[中]中正之道,标准。
(11)[惟]思念。
(12)[惟曰怨咨]惟,只是。曰,语中助词。怨咨,怨恨嗟叹。
(13)[祁]大。
(14)[易]治理,这里指治理的方法。《诗·甫田》传:“易,治也。”思其艰以图
其易,考虑他们的艰难之处,而谋求治理的方法。
(15)[谟]谋。《孔疏》说:“文王未克殷,始谋造周,故美其谋。”
(16)[烈]业。《孔疏》说:“武王以杀纣功成业就,故美其业。”
(17)[乃训]你的教训,指司徒主管五典的教化。
(18)[对扬]对,答;扬,颂扬。
(19)[配]匹配,相等。这里是并美的意思。
(20)[时式]善法。《广雅·释诂》:“时,善也。”
(21)[昭]赞助。[乃辟]你的君主,穆王自指。[有乂]乂,治。有,助词。有乂,治
功。
冏命
【说明】冏(jiǒng)指伯冏,周穆王的大臣。穆王任命他为太仆长,领导身边的
侍御人员。史官记录穆王任命伯冏的策书,名叫《冏命》。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二十五。
本篇分三段。一段穆王着重说明要依靠忠良,匡救自己的不及,以便能够继承先人
的大业。二段穆王勉励伯冏慎选贤良,增进自己的德行。三段穆王勉励伯冏用常法辅助自
己。
【译文】
1.穆王这样说:“伯冏!我不优于道德。继承先人处在大君的位置,戒
惧会有危险,甚至半夜起来,想法子避免过失。
“从前在文王、武王的时候,他们聪明、通达、圣明,小臣大臣都怀着
忠良之心。他们的侍御近臣,没有人不是正人,用他们早晚侍奉辅佐他们的
君主,所以君主出入起居,没有不敬慎的事;发号施令,也没有不好的。百
姓敬重顺从君主的命令,天下万国也都喜欢。
“我没有好的德行,实在要依赖左右前后的官员,匡正我的不到之处。
纠正过错,端正我不正确的思想,使我能够继承先王的功业。
2.“今天我任命你作太仆长,领导群仆、侍御的臣子。你们要勉励你们
的君主增修德行,共同医治我不够的地方。你要慎重选择你的部属,不要任
用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的人,要都是贤良正士。仆侍近臣都正,他们的君主
才能正;仆待近臣谄媚,他们的君主就会自以为圣明。君主有德,由于臣下,
君主失德,也由于臣下。你不要亲近小人,充当我的视听之官,不要引导君
上违背先王之法。如果不以贤人最善,只以货财最善,象这样,就会败坏我
们的官职,就是你大大地不能敬重你的君主;我将惩罚你。”
3.穆王说:“啊!要认真呀!要长久用常法辅助你的君主。”
【原文】
1.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嗣先人宅丕后(2),怵惕惟厉(3);
中夜以兴,思免厥愆(4)。
“昔在文武,聪明齐圣(5),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
以旦夕承弼厥辟(6),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7)。下民祗若(8),
万邦咸休(9)。
“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10)。绳愆纠谬(11),
格其非心(12),俾克绍先烈(13)。
2.“今予命汝作大正(14),正于群仆侍御之臣(15)。懋乃后德(16),交修不
逮(17)。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18),其惟吉士(19)。仆臣正,厥
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尔无昵于■人(20),充耳
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21)。非人其吉,惟货其吉(22),若时(23),瘝厥官
(24) ,惟尔大弗克祗厥辟;惟予汝辜(25)。”
3.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宪(26)。”
【注释】
(1)[克]胜。这里指优胜。
(2)[丕后]大君。宅丕后,居大君之位。
(3)[怵惕]戒惧。[厉]危险。《孔传》说:“言常悚惧惟危。”
(4)[思免厥愆]愆,过失。《孔传》说:“思所以免其过悔。”
(5)[齐圣]齐,通达。圣,圣明。
(6)[弼]辅佐。[辟]君。
(7)[臧]善。
(8)[祗若]敬顺。
(9)[休]喜。《广雅·释诂》:“休,喜也。”
(10)[匡]正。
(11)[绳愆]绳,正,纠正。愆,过失。
(12)[格]正,端正。[非心]邪僻不正的心。
(13)[绍]继承。
(14)[大正]即太仆正,主管君主车马的长官。
(15)[正]长。引申为领导。
(16)[懋]劝勉。
(17)[交]共同。[修]治理。[逮]及。
(18)[便辟侧媚]阿谀奉承。《蔡传》说:“便者,顺人之所欲;辟者,避人之所恶;
侧者,奸邪;媚者,谀说。小人也。”
(19)[其惟吉士]其,要,表祈使语气。惟,是。
(20)[昵]亲近。[■人]小人。
(21)[迪]引导。[非]违背。
(22)[非人其吉,惟货其吉]其,通綦,极,最。《说文解字叙》“庶业其繁”,段
注:“其,同荀卿书之綦,极也。”这两句大意是:不以贤人最善,只以货财最善。形容
贪官的行为。
(23)[若时]若是,象这样。
(24)[瘝]音 guān,病。引申为败坏。
目录页
后记
我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及与之配套的《古典名著今译读本》,自 1986
年开始编辑出版以来,得到了舆论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许,因而使我们深受鼓
舞。在《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原计划中,《尚书》是优先考虑的一种。但由
于其白文本字数较少,又很难选择其它恰当的经典与之合并出版,故此决定
对《尚书》(含今、古文)进行点校后,加以注解,并译成现代汉语,名之
曰《白话尚书》收入《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予以推出。
湖南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训诂学会原常务理事、湖南师大中文系
老教授周秉钧先生,长期致力于《尚书》的研讨。1946 年秋任教于湖南大学
时,曾“核之以诂训,衡之以语法,求之以史实,味之以文情”,著《尚书
易解》五卷,现代学术大师杨树达先生于 1950 年八月为之作序,嘉曰:“于
是先儒所称诘诎聱牙号为不易读者,得君爬梳而整比之,庶几乎人人可读
矣!”周先生治学严谨,此次撰著《白话尚书》,于 1984 年岳麓书社版《尚
书易解》作了某些订正,注解方面更加精当;又增加了“伪古文尚书”部分;
而其译文,则是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融会贯通,准确畅达。以飨读者,
读者能不一睹为快乎?
梅季坤
一九九○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