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一 卷
孟 春 纪
孟春
一曰: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孟,长。春,时。夏之正月也。营室,北方宿,卫之分野。是月,
日躔此宿。昏参中,旦尾中。参,西方宿,晋之分野。尾,东方宿,燕之分野。是月昏旦时,
皆中于南方。其日甲乙,其帝太皞,甲乙,木日也。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
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其神句芒。句芒,少暤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其虫
鳞,其音角,东方少阳,物去太阴,甲散为鳞。鳞,鱼属也,龙为之长。角,木也,位在东方。
律中太蔟,其数八。太蔟,阳律也。竹管音与太蔟声和,太阴气衰,少阳气发,万物动生,蔟
地而出,故曰“律中太蔟”。五行数五,木第三,故数八。其味酸,其臭膻,春,东方木王,
木味酸。酸者,钻也。万物应阳,钻地而出。膻,木香膻也。其祀户,祭先脾。蛰伏之类始动
生,出由户,故祀户也。脾属土。陈俎豆,脾在前,故曰“祭先脾”。春,木胜土,先食所胜也。一
说,脾属木,自用其藏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蛰,读如 《诗·文王之什》。东方木,木,
火母也。火气温,故东风解冻,冰泮释地。蛰伏之虫乘阳,始振动苏生也。鱼上冰,獭祭鱼。鱼,
鲤鲋之属也。应阳而动,上负冰。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鱼为时候者。
候雁北。候时之雁,从彭蠡来,北过至北极之沙漠也。○案:《礼记·月令》作“鸿雁来”,郑注
云:“今《月令》‘鸿’皆为‘候’。”《正义》云:“《月令》出有先后,入《礼记》者为古,不
入《礼记》者为今。”则《吕氏春秋》是也。卢案:“仲秋,雁自北徼外而入中国,可以言‘来’,
若自南往北,非由南徼外也,似不可以言 ‘来’。《吕氏》作‘候雁北’,当矣。”天子居青阳
左个,青阳者,明堂也。中方外圜,通达四出,各有左右房谓之个。个,犹隔也。东出谓之青阳,
南出谓之明堂,西出谓之总章,北出谓之玄堂。是月,天子朝日告朔,行令于左个之房,东向堂,北
头室也。○案:明堂之制,中外皆方,不得如注所云。“个犹隔也”,旧本缺一“个”字,今补。乘
鸾辂,驾苍龙,辂,车也。鸾鸟在衡,和在轼,鸣 (原为“鸟”,蒋维乔曰:浙刊本注“鸣”误
“鸟”)相应和。后世不能复致,铸铜为之,饰以金,谓之鸾辂也。《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七
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也。○案:“鸾”字与《月令》同,唯刘本作“銮”,注“鸾鸟在衡”
作“銮在镳”,案《诗·蓼萧》毛传“在镳曰鸾”,郑于《驷驖笺》云:“置鸾于镳,异于常车。”
若据郑说,则刘本非是。但《说文》“銮”字从“金”,云“人君乘车,四马,镳八銮。铃,象鸾鸟
声”,高氏之解,或异于郑,未可知也,亦不得竟以刘本为非。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旂,旗名,交龙为旂。载者若今之鸡翘车是也。服,佩也。所衣服佩玉皆青者,顺木色也。○案:蔡
邕《独断》云:“鸾旗车,编羽毛列系橦旁,俗人名之鸡翘车,非也。”《续汉·舆服志》同。刘昭
引胡广曰“以铜作鸾鸟车衡上”,则与高诱注合。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麦属金,羊属土。
是月也,金土以老,食所胜也。宗庙所用之器,皆疏镂通达,以象阳气之射出。
是月也,以立春。冬至后四十六日而立春,立春之节多在是月也。先立春三日,太
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谒,告也。《周礼》“太史掌国之六典,正
岁时以序事”,故告天子以立春日也。盛德在木,王东方也。天子乃斋。《论语》曰:“斋必变
食,居必迁坐。”自禋洁也。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
于东郊。率,使也。迎春木气于东方八里之郊。还,乃赏卿、诸侯、大夫于朝。赏,爵
禄之赏也。三公至尊,坐而论道,不嫌不赏,故但言卿、诸侯、大夫者也。○旧本“卿”上衍“公”
字,乃后人据《月令》增入,而不知其与注不合也。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相,三公也。出为二伯,一相处于内也。布阳德和柔之令,行其庆善,施其泽惠,下至于兆民,无不
----------------------- 页面 2-----------------------
被之也。庆赐遂行,无有不当。各得其所也。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
之行,典,六典。法,八法。日月五星,行度迟速,太史之职也,故命使司知之也。宿离不忒,
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忒,差也。星辰宿度,司知其度,以起牵牛之初为常。○案:冬至十一
月中起牵牛一度。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日,从甲至癸也。元,善也。祈,求也。上帝,
天帝也。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元,善也。辰,十二辰,
从子至亥也。耒耜,耕器也。措,置也。保介,副也。御,致也。择善辰之日,载耒耜之具于籍田,
致于保介之间施用之也。○《月令》“参于”作“于参”。注“元善也”三字衍,所解于文义不甚顺。
郑以保介为车右,此云“副也”,当谓副车。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
躬,亲也。天子籍田千亩,以供上帝之粢盛,故曰“帝籍”。○《月令》“帝籍”下无“田”字,此
书《上农》篇亦有之。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礼以三为文,故
天子三推,谓一发也。《国语》曰:“王耕一发,班三之。”班,次也。谓公、卿、大夫各三,其上
公三发,卿九发,大夫二十七发也。○正文“大夫”,《月令》无。案:《周语》作“王耕一墢”,
墢有钵、跋二音, 《说文》作“坺”,云“一臿土也”。反,执爵于太寝,爵,饮爵。太寝,
祖庙也。示归功于先祖,故于庙饮酒也。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御致天子之命,劳群臣于太庙,饮之以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是月也,泰卦用事,
乾下坤上,天地和同。繁,众。动,挺而生也。○“繁动”,《月令》作“萌动”。王布农事,
命田舍东郊,命,令也。东郊,农郊也。命农大夫舍止东郊,监视田事。皆修封疆,审端径
术,修,治也。封,界也。起其疆畔,纠督惰窳于疆下也。 《诗》云:“中田有庐,疆场有瓜。”
无休废也。端正其径路,不得邪行败稼穑也。○ 《汉书·五行志》载谣曰“邪径败良田”,“灭明不
由径”,亦当是不随众人穿田取捷耳。善相丘陵阪险原隰,相,视也。阪险,倾危也。广平曰
原。下湿曰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殖,长。以教道民,必躬亲之。《诗》云:“弗
躬弗亲,庶民弗信。”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饬,读作敕。敕督田事,准定其
功,农夫正直不疑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乐正,乐官之长也。入学官,教国子讲习羽籥之舞。《周
礼》:“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也。”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
牝。典,掌也。功施于民则祀之。山林川泽,百物所生,又能兴云雨以殖嘉苗,故祀之。无用牝,
尚蠲洁也。禁止伐木,春,木王,尚长养也。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
蕃庶物也。麋子曰夭,鹿子曰麛也。○案:《月令正义》云:“胎谓在腹中者,夭谓生而已出者。”
此及《淮南注》皆云“麋子曰夭”,本《尔雅·释兽》文。彼“夭”字作“麌”。无聚大众,无
置城郭,置,立也。掩骼霾髊。髊,读水渍物之渍。白骨曰骼,有肉曰髊。掩霾者,覆藏之也。
顺木德而尚仁恩也。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称,举也。殃,咎也。兵戎不起,不可
以从我始。春当行仁,非兴兵征伐时也,故曰 “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变犹戾也。
无绝地之理,绝犹断也。无乱人之纪。人反德为乱。纪,道也。孟春行夏令,则风雨
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春,木也。夏,火也。木德用事,法当宽仁,而行火令,火性
炎上,故使草木槁落,不待秋冬,故曰天气不和,国人惶恐也。○“风雨”,《月令》作“雨水”。
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木,仁;金,杀;而行其令,
气不和,故民疫病也。金生水,与水相干,故风雨数至,荒秽滋生,是以藜莠蓬蒿并兴。○ 《月令》
“疾风”作“猋风”,“数至”作“总至”。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
入。春,阳;冬,阴也;而行其令,阴乘阳,故水潦为败,雪霜大挚,伤害五谷。春为岁始,稼穑
应之不成熟也,故曰“首种不入”。○案:《月令注》云:“旧说首种谓稷。”
----------------------- 页面 3-----------------------
本生
二曰: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始,初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
谓之天子。撄犹戾也。○旧本作“谓天子”,无“之”字,孙据《太平御览》七十七增。天子之
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全犹顺也。天,性也。故,事也。此官之所自立也。官,正也。
自,从也。立官者以全生也。生,性也。今世之惑主,主,谓王也。多官而反以害生,
则失所为立之矣。多立官,致任不肖人,乱象干度,故以害生也,失其所为立官之法也。譬之
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若秦筑长城以备
患,不知长城之所以自亡也,亦失其所为修兵之法也。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抇,读曰骨。骨,浊也。○注似衍一“骨”字,
《说文》“淈,浊也”,与汩、滑义同,并音骨。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抇,
乱也。乱之使夭折也。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物者,货贿,所以养人也。世
人贪欲过制者,多所以取祸,故曰“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夫无为
者,不以身役物,有为者,则以物役身,故曰“惑者多以性养物”也。则不知轻重也。轻,喻物。
重,喻身。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
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假令有
幸,且犹危危病者也。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慊,快也。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以聋,故
不当听也。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以盲,故不当视也。
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以瘖,故不当食也。《老子》
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味实口,使口爽伤”也。○案:《老子道经》云
“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此约略其文耳。“实口”,后注亦同,非误。是
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
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惑,眩。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流
逸不能自禁也。遁焉,性恶得不伤?恶,安也。伤,病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
招无不中;招,埻的也。众人所见,会弓射之,故曰“无不中”也。○“共射一招”中间“其”
字衍。注“埻”与“准”音义同。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章章,明美貌。故生
陨也。以便一生,生无不长。便,利也。利其生性,故生长久也。故圣人之制万物也,
以全其天也,天,身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
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法天不言,四时行焉,是其信也。不谋
而当,不虑而得,《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故曰不谋虑而当,合得事实。精通乎
天地,神覆乎宇宙,宇宙,区宇之内。言其德大,皆覆被也。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
也,受犹承也。裹犹囊也。若天地然;其德如天无不覆,如地无不载,故曰“若天地然”也。
上为天子而不骄,常战栗也,故《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下为匹夫而不惛,
惛,读忧闷之闷,义亦然也。此之谓全德之人。其德行升降,无所亏阙,故曰“全”。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知持盈止足之道,以至破亡,故曰“适足以为患”也。
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贫贱无势,不能致情欲之物,故曰“难”
也。于礼无为,于身无阙,故曰“虽欲过之奚由”也。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
人引车曰辇。出门乘车,入门用辇,此骄佚之务也。命之曰招蹶之机;招,至也。蹶机,门内
之位也。乘辇于宫中游翔,至于蹶机,故曰“务以自佚”也。《诗》云:“不远伊尔,薄送我畿。”
此不过蹶之谓。○案:此注全不谙文义而妄说。盖招,致也。蹶者,痿蹶。过佚则血脉不周通,骨干
不坚利,故为致蹶之机括。高误以蹶为门橛,又误以机即《诗》之畿,故有斯讹。黄东发亦言其误。
又案:李善注《文选》枚乘《七发》引此“招”作“佁”,嗣理切,孤文无证,亦不可从。肥肉厚
----------------------- 页面 4-----------------------
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论语》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又曰“不为酒困”,
《老子》曰“五味实口,使口爽伤”,故谓之“烂肠之食”也。○“务以自强”,旧作“相强”,孙
据 《御览》八百四十五改,与前后句法正同。卢云:“案《贾谊书·傅职》云‘饮酒而醉,食肉而饱,
饱而强食’,正自强之谓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靡曼,细理弱肌,美色也。皓齿,《诗》所谓“齿如瓠犀”者也。郑国淫辟,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
有“询訏”之乐,“勺药”之和。昔者殷纣使乐师作《朝歌》、《北鄙》靡靡之乐,以为淫乱。武王
伐纣,乐师抱其乐器自投濮水之中。暨卫灵公北朝于晋,宿于濮上,夜闻水中有琴瑟之音,乃使师涓
以琴写其音。灵公至晋国,晋平公作乐,公曰:“寡人得新声,请以乐君。”遂使涓作之,平公大说。
师旷止之曰:“此亡国之音也。纣之太师以此音自投于濮水,得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地在卫,因曰
“郑、卫之音”。以其淫辟灭亡,故曰“伐性之斧”者也。○梁仲子案:“《意林》所载作‘伐命之
斧’。”注“细理弱肌”,本多无“理弱”二字,今从朱本,与洪兴祖补注《楚辞·招魂》所引合。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古人,谓尧
时许由、方回、善绻,舜时雄陶,周时伯夷,汉时四皓,皆不肯富贵者。高位实疾颠,故曰“重生故
也”。○注“方回”,旧本皆误作“方因”。“善绻”或“善卷”之驳文。“雄陶”误作“皋陶”。
案:《国策》齐颜斶曰“舜有七友”,陶潜《四八目》具载其名,以雄陶为首,盖本《尸子》,今从
之。 《汉书·古今人表》作“雒陶”。“高位实疾颠”,《周语》文,今本依宋庠之说改作“偾”字。
案注“颠,陨也”,正是陨坠之义。宋误为“殒”,故云“宜从偾”。若是“偾”,注当言“踣”乃
合。诱注《知分》篇亦是“颠”字。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夸,虚也。非以为轻富贵求虚
名也,以为其可以全生保性之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论此上句贵贱祸福,不可不察也。
重己
三曰:
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倕,尧之巧工也。
虽巧无益于己,故不爱之也。己指虽不如倕指巧,犹自为用,故言“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
之玉、江汉之珠,昆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玉之美者也。江汉有夜光之明
珠,珠之美者也。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苍璧,石多玉少也,珠之不圜者曰
玑,皆喻不好也。而爱之者,有之为己用,得其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吾生我有,有我身也,天下之利有我,如我之爱苍璧与小玑,有之利故也,故曰“利我亦大矣”。论
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所贵所贱,人虽尊为天子,不足以比己之所贱。论其轻重,
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所轻所重,人虽富有天下之财,不肯以己易之。论其安危,
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贫贱所以安也,富贵所以危也。曙,明日也。言一日失其所以安,
终身不能复得之也。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道尚无为,不尚此三者,故曰“有道者之所
慎”。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守慎无为,轻贵重身,当时行则行,时
止则止,而反有害之者,故曰“不达乎性命之情”者也。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虽慎
之犹见害,故曰“何益”。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
方雷而窥之于堂,有殊弗知慎者。师,瞽师,目无见者也,故枕子以糠,糠易眯子目,非
利之者也。聋者不闻雷之声,不顿颡自拍解谢咎过,而反徐步窥儿于堂,故曰“有殊弗知慎者”也。
殊犹甚也。○注“易眯”,旧作“其盲眯”,讹。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
有别也。言不能别知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
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己之所是,众人之所非也,故曰“未尝是”。己之所
非,众人之所是也,故曰“未尝非”。是己之所是,非己之所非,而以此求同于己者也,故谓之“大
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祸,咎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
以其天之所祸也,不死不亡者,未之有也,故曰“必”。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
----------------------- 页面 5-----------------------
也。召,致也。以惑致之也。寿长至常亦然。亦以仁义召之也。故有道者,不察所召,
而察其召之者,所召,仁与义也。推行仁义,寿长自至,故曰“不察所召”也。召之者,不行仁
义,残亡应行而至,故曰“察其召之”也。则其至不可禁矣。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
纣罪人,其亡也忽焉。皆己自召之,何可禁御?此论不可不熟。熟犹知也。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乌获,秦武王力士也,能举
千钧。勯,读曰单。单,尽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恣,从也。
之,至也。世之人主、贵人,人主,谓王者、诸侯也。贵人,谓公卿大夫也。无贤不肖,莫
不欲长生久视,视,活也。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王者、贵人所行,淫侈纵欲暴虐,
反戾天常,不顺生道,日所施行,无不到逆其生,虽欲长生,若乌获多力,到引牛尾,尾绝不能行,
故曰“欲之何益”也。○注“到”字从李本,古“倒”字。凡生之长也,○“之”字旧本缺,孙
据 《御览》七百二十增。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欲,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适犹节也。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蹶,逆寒疾也。多阳则痿,痿,躄不
能行也。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患,害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为蹶疾也。不为高台,
为痿疾也。味不众珍,为伤胃也。衣不■热。■,读曰亶。亶,厚也。■热则理塞,理塞,
脉理闭结也。○“塞”字旧本作“寒”,孙据《御览》作“塞”,下同。理塞则气不达;达,通
也。味众珍则胃充,充,满也。胃充则中大鞔;鞔,读曰懑。不胜食气为懑病也。肥肉厚
酒,烂肠之食,此之谓也。中大鞔而气不达,不达,壅闭也。以此长生可得乎?言不得也。
○《御览》作“以此求长生,其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
已矣;畜禽兽所,大曰苑,小曰囿,《诗》云“王在灵囿”。树果曰园,《诗》曰“园有树桃”。
有水曰池。可以游观娱志,故曰足以劳形而已。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宫,
庙也。室,寝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土方而高曰台。有屋曰榭。燥谓阳炎,湿
谓雨露,故曰足以备之而已。○旧校云:“‘辟’一作‘备’。”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
身暖骸而已矣;逸,安也。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酏,读如
《诗》“蛇蛇硕言”之蛇。《周礼》“浆人掌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也。又《酒正》“二曰醴齐”。
醴者,以蘖与黍相体,不以曲也,浊而甜耳。○注“相体”,旧作“相醴”,误,今改正。其为声
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声,五音宫商角徵羽也。色,青黄赤白黑也。五者,
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节犹和也。和适其情性而已,不过
制也。
贵公
四曰: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正也。公则天下平矣。平,和也。平得于
公。得犹出也。尝试观于上志,上志,古记也。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
孙云:“《御览》七十七作‘有天下’,无‘得’字,‘得之’下有‘必’字。”其失之必以偏。
偏,私,不正也。凡主之立也,生于公。生,性也。故《鸿范》曰:“无偏无党,
王道荡荡;荡荡,平易也。《诗》云“鲁道有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义,法也。○
案:义,古音俄,正与颇协。而唐《孝明诏》改从《易》泰卦九三之“无平不陂”,非是。观此与《宋
世家》犹作“颇”字,乃古书之未经窜改者。梁伯子云:“王逸注《离骚》‘循绳墨而不颇’,引《易》
作 ‘不颇’,知《易》本不作‘陂’也。‘义’,古作‘谊’。案:宜有何音,亦与颇协。”无或
作好,遵王之道;或,有也。好,私好,鬻公平于曲惠也。无或作恶,遵王之路。”恶,
擅作威也。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曰“天
----------------------- 页面 6-----------------------
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私犹异也。万民之主,
不阿一人。阿亦私也。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伯禽,周公子也,成王封之于鲁, 《诗》
云:“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务在利民,勿自利也。荆人有遗
弓者而不肯索,遗,失也。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
曰:“去其荆而可矣。”言人得之而已,何必荆人也。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
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公,正也。言天下得之而已,何必人,故曰“至公”,无所私为
也。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天大地大,生育民人,不以为己子,成遂万物,不
以为己有也。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由,从也。万物皆蒙天地之泽
而得其利,若尧时父老无徭役之劳,击壤于里陌,自以为当然,故曰莫知其所从始也。此三皇、五
帝之德也。三皇、五帝德大,能法天地,民人被其泽而得其利,亦不知其所从始也。《老子》云: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之谓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病,困也。○孙云:“本书《知接》
篇作‘仲父之疾病矣’,《列子·力命》篇倒作‘病疾’,又《庄子·徐无鬼》篇作‘仲父之病病矣’。”
渍甚,国人弗讳,渍,亦病也。按 《公羊传》曰:“大眚者何?大渍也。”国人弗讳,言死生
不可讳也。○《御览》六百三十二作“如渍甚”。注“大眚”,《公羊》本作“大灾”,见《庄二十
年传》,此“眚”字当是后人因后有“肆大眚”之文而误改之。寡人将谁属国?”属,托也。
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未足以知人也。今病在于朝夕
之中,臣奚能言?”奚,何也。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教
犹告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言欲用谁为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夷吾,管仲名。善犹和也。鲍叔牙之为人也,
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比,方也。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念人之
过,必亡人之功,不可为霸者之相也。○注“亡”,似当作“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志上世贤人而模之也。求犹问也。 《论语》曰:“孔文子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自丑其德不如黄帝。《诗》云“高
山仰止,景行行止”,乡昔人也。哀不如己者,欲教育训厉,使与己齐也。○丑,耻也。“黄帝”,
刘本作“皇帝”,“皇”、“黄”古通用。其于国也,有不闻也;不求闻其善也,志在利国而
已矣。其于物也,有不知也;物,事也。非其职事,不求知之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务在济民,不求见之。《孝经》曰:“非家至而见之也。”此总说隰朋所行。勿已乎,则隰朋可
也。”言可用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察,苛也。不欲小智。小
智则好知小事以自矜伐也。故曰:大匠不斫,但视模范而已,不复自斫削也。大庖不豆,但
调和五味,使神人享之而已,不复自列簠簋籩豆也。大勇不斗,大勇之人,折冲千里,而能服远,
不复自斗也。大兵不寇。寇,害也。若武王之伐纣,扫除无道,释箕子之囚,朝成汤之庙,抚殷
之民,不寇害之也。桓公行公去私恶,于人之过,无所念、无所私也,故曰“去私”也。用管
子而为五伯长;长,上也。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于户。阿竖刀、易牙之谀,不
正適长。其死也,国乱民扰,五子争立,无主丧,六十日乃殡,至使虫流出户也。○刀本有貂音,后
人始作“刁”字,今从古。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用私以败,用公则济。
日醉而饰服,饰,读曰敕。 《礼》“丧不饮酒食肉”,而日醉于酒,欲整丧纪,犹无目欲视青黄,
无耳欲听宫商也。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舜犹不能为,况凡人乎。
去私
五曰: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旧校云:“‘行’
----------------------- 页面 7-----------------------
一作 ‘为’。”孙案:“《御览》四百二十九正作‘为’”。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遂,
成也。黄帝言曰:“声禁重,不欲虚名过其实也。○《黄氏日抄》云:“此禁声色大过耳。”
注非。色禁重,不欲好色至淫纵也。衣禁重,不欲衣服逾僭,若子臧好聚鹬冠也。香禁重,
不欲奢侈芬香闻四远也。味禁重,不欲厚味胜食气伤性也。室禁重。”不欲宫室崇侈,使土木
胜也。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孟子》曰:“尧使九男二女事舜。”此曰“十子”,
殆丹朱为胤子,不在数中。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国语》曰:“舜有
商均。”此曰“九子”,不知出于何书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南阳,晋山阳河北之
邑,今河内温阳、樊州之属皆是也。令,君也。而,能。为,治。○注“州”,旧本讹作“川”。案:
州为汉河内郡之县。今改正。祁黄羊对曰:“解狐可。”黄羊,晋大夫祁奚之字。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平公,晋悼公之子彪。○平公、黄羊,不于始见下注,何也?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
间,间,顷也。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
可。”《传》曰:“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对曰‘午也可’。”
○案:《左传》在鲁襄三年,晋悼公之四年也,此云“平公”,误。注引《传》文虽略,亦足以正吕
氏所记之谬。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
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钜,姓。子,通称。腹■,字也。■,读曰车之。○钜子,
犹钜儒、钜公之称,腹乃其姓耳。 《庄子·天下》篇“以巨子为圣人”,向、崔本作“钜”。向云:
“墨家号其道理成者为钜子,若儒家之硕儒。”“■”与《檀弓下》“孺子■”实同一字,彼《释文》
“音吐孙反”,此音车 《淮南子·精神训》“守其篅”,盖竹箪席所为《玉篇》“音徒本切”,
与今人所呼合。旧本作“■”,盖书家“屯”字往往作“■”,而此又误从“乇”也。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惠王,秦孝公子
驷。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受赐也。○
案:赐犹惠也,注似误。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欲必行之,杀其子也。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私,爱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忍,读曰
仁,行之忍也。○注“曰仁”,李本作“仁行”,俱未详。钜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
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
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传》曰:“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
故曰“诛暴而弗私”也。假令有所私枉,则不可以为王伯君矣。
----------------------- 页面 8-----------------------
第 二 卷
仲 春 纪
仲春
一曰:
仲春之月,日在奎,仲春,夏之二月。奎,西方宿,鲁之分野也。是月,日躔此宿。昏
弧中,旦建星中。弧星在舆鬼南,建星在斗上。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其日甲乙,其
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夹钟,阴律也。是月,万物去阴,
夹阳而生,故竹管音中夹钟也。○卢云:“案:注旧本作‘去阳夹阴’,讹。《淮南注》作‘去阴夹
阳,聚地而生’。”今据改正。又《初学记》引高注云“是月万物去阴而生,故候管者中夹钟”,可
以互证。其不并引“竹管”之语者,以正月已用郑注“管以铜为之”,故不欲互异也。“钟”、“钟”
得两通。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李华,自冬冰
雪至此土发而耕,故曰:“始雨水”也。桃李之属皆舒华也。○案:《礼记·月令》作“桃始华”。
苍庚鸣,鹰化为鸠。苍庚,《尔雅》曰“商庚、黎黄,楚雀”也。齐人谓之抟黍,秦人谓之黄
离,幽、冀谓之黄鸟,《诗》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是也。至是月而鸣。鹰化为鸠,喙正直,不
鸷击也。鸠,盖布谷鸟。○案:《尔雅》“黎黄”作“鵹黄”,郭璞注“皇黄鸟”下云“俗呼黄离留”,
《淮南注》作“秦人谓之黄流离”,此作“黄离”,三者皆可通,无烦补字。天子居青阳太庙,青阳,
东向堂。太庙,中央室。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说在《孟春》。
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顺春阳,长养幼少,存恤孤寡。萌牙诸当生者
不扰动,故曰“安”。择元日,命人社。元,善也。日,从甲至癸也。社祭后土,所以为民祈
谷也。嫌日有从否,重农事,故卜择之。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无肆掠,止狱讼。
有司,理官,主狱者也。囹圄,法室。省之者,赦轻微也。在足曰桎,在手曰梏。肆,极。掠,笞也。
言“无”者,须立秋也。止,禁。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
《传》曰:“玄鸟氏,司启者也。”《周礼》“媒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于时也。奔则不禁。”因祭
其神于郊,谓之“郊禖”。郊音与高相近,故或言“高禖”。王者后妃以玄鸟至日祈继嗣于高禖。三
牲具曰太牢。○案· 《周礼》本作“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王
者,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但后、夫人率九嫔祀高禖耳。御,见天子于高禖中也。乃礼
天子所御,带以弓■,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礼,后妃之侍见于天子者,于高禖祠
之前。■,弓韬也。授以弓矢,示服猛,得男象也。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分,等,昼夜钧也。冬阴闭固,阳伏于下,是
月阳升,雷始发声。震气为雷,激气为电。蛰虫咸动,开户始出。蛰伏之虫始动苏,开蛰之户
始出生。先雷三日,奋铎以令于兆民曰:“雷且发声,铎,木铃也,金口木舌为木铎,
金舌为金铎。所以振告兆民,使知将雷也。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有不戒慎容止者,以雷电合房室者,生子必有瘖躄通精狂痴之疾,故曰“不备,必有凶灾”。○通精,
未详。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度,尺丈也。量,鬴钟也。钧,
铨。衡石,称也。石,百二十斤。角,平。斗桶,量器也。称锤曰权。概,平斗斛者。令钧等也。○
案:《月令》“角斗甬”,“桶”与“甬”通用,《史记·商君传》“平斗桶”,郑康成音勇,小司
马音统;《淮南》作“称”,亦“桶”之讹。李善注《文选》陆佐公《新刻漏铭》引作“角升桶”,
“升”字误。
是月也,耕者少舍,少舍,皆耕在野,少有在都邑者也。《尚书》曰“厥民析”,散布
----------------------- 页面 9-----------------------
在野。 《传》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地不备垦,辟在司寇”之谓也。乃修阖扇,寝庙必
备。阖扇,门扇也。民所由出,故治之也。寝以安身,庙以事祖,故曰必无堕顿也。○“必”,《月
令》作“毕”,古通用,注自从“必”字作解。无作大事,以妨农功。大事,兵戈征伐也。
是月也,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皆为尽类夭物。天子乃献羔开冰,
先荐寝庙。开冰室取冰,以治鉴,以祭庙。春荐韭卵。《诗》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
于凌阴,四之日其早,献羔祭韭。”此之谓也。○注“治鉴”二字,旧作“凿”,讹,今据《周礼》
改正。上丁,命乐正,入舞舍采,是月上旬丁日,命乐官正,率卿大夫之子入学官习舞也。
舍犹置也。初入学官,必礼先师,置采帛于前以贽神也。《周礼》“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
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此之谓也。○“入舞舍采”,《月令》作“习舞释菜”。郑注《学记》“菜
谓芹藻之类”,与此注异。注“入学官”,各本多作“学宫”,唯李本作“官”。案《贾子·保傅》
云:“学者所学之官也。”此官盖谓官寺,《正月纪注》中正作“学官”。天子乃率三公、九
卿、诸侯亲往视之。常事曰视。○《月令》“诸侯”下有“大夫”。中丁,又命乐正,
入学习乐。中旬丁日又入学官习乐。乐所以移风易俗,协和民人也。谓六代之乐《云门》、《咸
池》、 《大韶》、《大頀》、《大夏》、《大武》也。《周礼》曰“以乐教和,则民不乖”,此之谓
也。○注“大頀”,注本作“大护”,与“濩”并通用。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是月尚生育,故不用牺牲。更,代也,
以圭璧代牺牲也。皮币,鹿皮玄纁束帛也。《记》曰“币帛皮圭,告于祖祢”,此之谓也。仲春行
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仲春,阳中也。阳气长养而行秋金杀戮之令,
故寒气猥至,寇害之兵来伐其国也。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冬
阴肃杀,而行其令,阴气乘阳,阳气不胜,故麦不成熟,民饥穷,故相劫掠也。行夏令,则国乃
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夏气炎阳,而行其令,故大旱。火气热,故旱暖也。极阳生阴,
故虫螟作害也。虫食稼心谓之螟。
贵生
二曰: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役,事也。○案:有君之
者,故曰“役”,观下文自明。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
于生则止。在四官者,止,禁也。四官,耳目鼻口也。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则不
治此四官之欲。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擅,专也。制,制于心也。
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为,作。必有所制。制于君也。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古贤人也。○旧作“子州友父”,讹。《太平御览》
八十引作“子州支父”,与《庄子·让王》篇、《汉书·古今人表》皆合。子州支父对曰:“以
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幽,
隐也。《诗》云“如有隐忧”。我心不悦,未暇在于治天下。○案:《尔雅》云:“在,察也。”天
下,重物也,重,大。物,事。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它犹异也。惟不以
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托,付。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王子搜,《淮南子》云“越王翳也”。○案《竹书纪
年》,翳之前唯有不寿见杀,次朱句立,即翳之父也。翳为子所弑,越人杀其子,立无余,又见弑,
立无颛。是无颛之前方可云“三世杀其君”,王子搜似非翳也。逃乎丹穴。《淮南》云“山穴”
也。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
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
舍,置也。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患,害。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
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欲得王子搜为君也。
----------------------- 0-----------------------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
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
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缪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恐
缪误致币得罪,故劝令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颜阖逾坯而逃之,
故不得。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
之人,其不相知,骄,泰也。 《淮南记》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言各得其志,
故不相知之也。岂不悲哉?悲于富贵而骄人也。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以持身之余绪,以治国家。其土苴以
治天下。土,瓦砾也。苴,草蒯也。土鼓、蒯桴,伊耆氏之乐也。《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
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可以治天下。苴,音同鮓。○《庄子释文》:“土,敕雅反,又如
字。苴,侧雅反。”观此注意,土自作如字读。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圣
人治之,优有余裕,故曰“余事”。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尧、舜、禹、汤之治天下,黎
黑瘦瘠,过家门而不入,故曰“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趋济民而已。○案:“趋”与“取”同,如
杨子取为我、 《史记·酷吏传》“取为小治”之意相似。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
徇犹随也。彼且奚以此之也?此,此物也。之,至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彼,谓今世俗人
云“君子优之也”,何以物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之,至也。与其所以
为。为,作也。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所用重,所要轻也。重,谓随侯珠也。要,得也。轻,谓雀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
哉?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子华子,古体道人。无欲,故全其生。长生是行之上也。亏
生次之,少亏其生,和光同尘,可以次全生者。死次之,守死不移其志,可以次亏生者。迫生
为下。”迫,促也。促欲得生,尸素宠禄,志不高洁,人之下也。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
谓。于身无所亏,于义无所损,故曰“全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六欲:生、
死、耳、目、口、鼻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分,半也。亏生则于其尊之
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弥,益。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
生也。死君亲之难,义重于生,视死如归,故曰“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
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服,行也。行不义,是故辱。
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不能蹈义而死,迫于苟生。《语》曰:“水火,吾见蹈
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迫,促。急于苟
生,不仁义,不如蹈仁义死为贵。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
不若无见。故雷则掩耳,电则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
而必不得免,不着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
情欲
三曰: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节,适也。圣人修节以止欲,○旧
校云:“‘止’,一作‘制’。”故不过行其情也。不过其适。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
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三,谓耳目口也。
一犹等也。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有天下同也。○案:此足上文“欲之若一”耳。
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圣人得其不过节之情。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
生动则失其情矣。失其不过节之情。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圣人得其情,乱人失其情。
得情生存,失情死亡,故曰生死存亡之本。
----------------------- 1-----------------------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俗主,凡君也。败,灭亡也。耳不可赡,目不可厌,
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府,腹疾
也。种,首疾也。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曲,过其适,以害其性也。○孙云:
“案《玉篇》‘疛,除又切,心腹疾’也,引此作‘身尽疛种’,然则‘府’字误也。后《尽数》篇
亦同此误。”卢云:“案《尽数》篇‘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腹则为张为府’,‘府’当为‘疛’,
《玉篇》之说可从。”此处注虽以腹疾首疾分解,而“种”之为首疾亦当作“肿”。此云“身尽府种”,
则举全体言之,又何必分腹与首邪?案《西山经》云“竹山有草,名曰黄雚,可以已疥,又可以已胕”,
郭氏注云“治胕肿也,音符”,此“府种”即“胕肿”字假借耳。钱学源云:“《素问·五常政大论》
‘少阳司天有寒热胕肿,太阳司天亦有筋脉不利,甚则胕肿’之语。”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
彭祖,殷之贤臣,治性清静,不欲于物,盖寿七百岁。《论语》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
我老彭”是也。言虽彭祖之无欲,不能化治俗主,使之无欲,故曰“虽有彭祖,犹不能为”。其于
物也,不可得之为欲,贵不可得之物,宝难得之货,此之谓欲,故曰“为欲”。不可足之
为求,规求无足,不知纪极,不可盈厌,此之为求,故曰“为求”。大失生本。《老子》曰“出
生入死”,故曰“大失生本”。民人怨谤,又树大雠;俗主求欲,民人皆怨而谤讪,如仇雠也。
意气易动,蹻然不固;蹻谓乘蹻之蹻,谓其流行速疾不坚固之貌,故其志气易动也。○注疑是
“读乘蹻之蹻”。禹山行乘桥,亦作“蹻”。《类篇》云:“以铁如锥,施之履下。音脚,亦音乔。”
矜势好智,胸中欺诈;矜大其宠势 (原为“契”,据许维遹本改),好向其所行,自谓为智,
胸臆之中,欺诈不诚,所行暴虐,犹语民言恩惠也。德义之缓,邪利之急。缓犹后急犹先。
身以困穷,虽后悔之,尚将奚及?困犹危。奚,何也。巧佞之近,端直之远,巧佞
者亲近之,正直者疏远之。国家大危,悔前之过,犹不可反。反,见。○注疑是“反,复”。
闻言而惊,不得所由。所行残暴,闻将危败灭亡之言而乃始惊怖,行不仁不义之所致也,故曰
“不得所由”。由,用也。百病怒起,乱难时至,以此君人,为身大忧。此非恤民之
道,故身大忧。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声色美味,死者所不得
说,人不能乐甘之,故曰“与死无择”。择,别也。
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体道无欲象天,天予之福,故必寿长,终其性命。声色滋味,
能久乐之。奚故?论早定也。体道者生而能行之,故曰“论早定”。论早定则知早啬,
啬,爱。知早啬则精不竭。爱精神,故不竭。秋早寒则冬必暖矣,春多雨则夏必旱
矣,天地不能两,而况于人类乎?人之与天地也同,同于不能两也。万物之形虽
异,其情一体也。体,性也。情皆好生,故曰“一体”。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
天地也。法,象也。尊酌者众则速尽,尊,酒也。酌揖之者多,故酒速尽也。○“揖”与“挹”
同。万物之酌大贵之生者众矣,万物酌揖阴阳以生。阴阳谕君。大贵君者,爱君之德以生者
众也。○注“爱”疑是“受”。梁仲子云:“朱本作‘万物酌君之德以生者众也’。”故大贵之生
常速尽,非徒万物酌之也,酌,取之也。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资犹给。而终不
自知。知犹觉也。功虽成乎外,而生亏乎内。《幽通记》曰“张修襮而内逼”,故曰亏生
乎内。○案班固《幽通赋》有此语,此与《必己》篇注皆作“幽通记”,当仍之。张谓张毅,事见《庄
子》、《淮南》。“修襮”旧作“循襮”,今依后注,与班赋合。耳不可以听,目不可以视,
口不可以食,○此下旧提行。今案中间文亦无缺,岂注有脱邪?胸中大扰,妄言想见,临
死之上,颠倒惊惧,不知所为,用心如此,岂不悲哉!悲情欲而不知所为用心之人。
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孙叔敖,楚令尹,薳贾之子也。○
近时毛检讨大可辨叔敖非楚公族,并非■氏,乃期思之鄙人。卢云:“窃案《左氏宣十二年传》‘随
武子云:■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云云,下 ‘令尹甫辕反旆’,又云‘王告令尹,改乘
辕而北之’,是■敖即令尹孙叔敖,军事皆主之。前一年令尹■艾猎城沂,比年之间,楚令尹不闻置
两人,《知分》篇虽有‘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之语,乃是子文之事误记耳。况
在军中必无轻易废置之理,其为一人无可疑者。与其信诸子,不如信《传》。”自有道论之则不
----------------------- 2-----------------------
然,此荆国之幸。言孙叔敖贤,能事君以道,致之于霸,荆国得之,幸也。荆庄王好周游
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遗,废。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于孙叔敖。
事功曰劳。尽俾付孙叔敖,使忧之也。○“傅”与“付”通,旧作“传”,误,钱校改。孙叔敖日
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休息也,不得以便利生性,故不休息也。故使庄王功迹著乎
竹帛,传乎后世。庄王之霸,功传于后世,乃孙叔敖之日夜不息以广其君,君德之所以成也。
当染
四曰: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墨子名翟,鲁人,作书七十二篇。曰:“染于苍则苍,染于
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一入一色。故染不可
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然”,旧误作“纱”,今据《墨子·所染》篇改正。国亦有染。
舜染于许由、伯阳,舜,颛顼五世之孙,瞽瞍之子也,名重华。许由,阳城人,尧聘之不至。
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禹染于皋陶、伯益,禹,颛顼六世孙,鲧之子也,名文命。
伯益,皋陶之子也。○案:皋陶子乃伯翳,非益也,益乃高阳之第三子名隤■者, 《路史》有辨,甚
明。汤染于伊尹、仲虺,汤,契后十二世孙王癸之子也,名天乙。伊尹,汤相,《诗》云:“实
惟阿衡,实左右商王。”仲虺居薛,为汤之左相,皆贤德也。 《孟子》曰:“王者师臣也。”○当出
《外书》,或约与景、丑语。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太公望,
河内汲人也,佐武王伐纣,成王封之于齐。周公旦,武王之弟也,辅成王,封之于鲁。○梁伯子云:
“齐、鲁皆武王所封,此与《长见》篇注同误。”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所从染得其
人,故曰“当”。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蔽犹极也。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
四王者。称美其德以为喻也。夏桀染于干辛、歧踵戎,桀,夏后皋之孙,癸之子也。干辛、
歧踵戎,桀之邪臣。○“干辛”,旧本作“羊辛”《知度》篇亦同。案《墨子》及《古今人表》、《抱
朴子·良规》篇与此书《慎大》篇皆作“干辛”,《说苑·尊贤》篇作“干莘”,今据改正。又“歧
踵戎”,《墨子》及诸书多作“推哆”,亦作“推侈”。殷纣染于崇侯、恶来,纣,帝乙之子,名辛。
崇,国,侯,爵,名虎;恶来,嬴姓,飞廉之子;纣之谀臣。○案:《书》称“商王受”,或云“字
受德”,亦见《书》及《逸周书》。此云“名辛”,与《史》同。周厉王染于虢公长父、荣
夷终,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虢、荣,二卿士也。《传》曰:“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幽王染于虢公鼓、祭公敦,幽王,周厉王之孙,宣王之子,名官皇。虢公、祭公,二卿士也。
《传》曰:“虢石父谗谄巧佞之人也,以此教王,其能久乎?”○《墨子》作“染于傅公夷、蔡公穀”。
注“官皇”,诸书多作“宫涅”。梁伯子云:“当从刘恕《外纪》、子由《古史》作‘宫涅’,《史
记集解》‘徐广曰一作生’,惟名涅,故又作‘生’也。”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
为天下僇。不当者,不得其人。僇,辱也。举天下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称其
恶以为戒也。齐桓公染于管仲、鲍叔,桓公,齐僖公之子,名小白。管、鲍,其二卿也。晋
文公染于咎犯、郄偃,文公,晋献公之子,名重耳。咎犯、郄偃者,其二大夫。○“郄”乃“卻”
之俗字。 《墨子》作“高偃”,《御览》六百二十作“郭偃”。荆庄王染于孙叔敖、沈尹蒸,
庄王,楚穆王之子,名旅。孙、沈,其二大夫。吴王阖庐染于伍员、文之仪,阖庐,吴王夷
昧之子,名光。伍、文,其二大夫。○“文”,旧本讹作“父”,今据《尊师》篇改正。《墨子》作
“文义”。越王句践染于范蠡、大夫种,句践,允常之子。范蠡,楚三户人也,字少伯。大
夫种,姓文氏,字禽,楚之邹人。○案:《越绝》云:“范蠡始居楚,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伍
户”疑即“三户”,它书引《吴越春秋》有云:“文种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见蠡。”案邹是时尚未属
楚,《尊师》篇注又作“楚鄞人”,皆误,当作“楚之郢人”。钱詹事晓徵云:“《太平寰宇记·江
陵府·人物》云 ‘文种,楚南郢人’,此必本于高氏注,北宋本犹未讹也。种本楚郢人,故得为宛令,
----------------------- 3-----------------------
若邹若鄞,皆非楚地矣。王伯厚引《吕览注》以种为鄞人,则南宋本已误。然虞仲翔、朱育历数会稽
先贤,初不及种,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叙人物亦无及种者,当依《寰宇记》改正。”
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张柳朔、王生,吉
射,晋范献子鞅之子昭子也。张柳朔、王生二人者,吉射家臣也。○ 《墨子》作“长柳朔、王胜”。
中行寅染于黄藉秦、高强,寅,晋大夫中行穆子之子荀子也。黄藉秦、高强、其家臣、高强,
齐子尾之子,奔晋为中行氏之臣。○ 《墨子》无“黄”字。吴王夫差染于王孙雄、太宰嚭,
夫差,吴王阖庐子也。雄与嚭二人,其大夫也。嚭,晋伯宗之孙,楚州犁之子。○“王孙雄’,《墨
子》作“王孙雒”,《越绝》、《吴越春秋》皆作“王孙骆”,《说苑》作“公孙雒”,《国语》旧
本亦作“雒”,宋庠《补音》从《史记》定作“雄”,且为之说曰:“汉改‘洛’为‘雒’,疑‘洛’
字非吴人所名。”今案宋说误也。“有■有雒”,见于《鲁颂》;《春秋·文八年经》书“公子遂会
雒戎”, 《传》作“伊雒之戎”;《宣三年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汉书》弘农郡上
雒;非后汉时始改也。今不若各从本书为得。智伯瑶染于智国、张武,智瑶,宣子甲之子襄
子也。国、武二人,其家臣。中山尚染于魏义、椻长,尚,魏公子牟之后,魏得中山以邑之
也。义、长,其二臣也。○“椻”,《墨子》作“偃”。宋康王染于唐鞅、田不禋。唐、田,
宋康王之二臣。○《荀子·解蔽》篇杨倞注亦作“田不禋”。《古今人表》作“田不礼”,《御览》
亦同。 《墨子》作“禋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皆残亡,身或死辱,宗庙不
血食,绝其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可羞人,必称此六君
者。凡为君非为君而因荣也,非为君而因安也,以为行理也。行理生于当染。
故古之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论犹择也。而佚于官事,得其经也。经,道。不能
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国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愈,益也。
益危辱者,不知所行之要约也,不知要故则所染不当,所从染不得其人也。所染不当,理
奚由至?至犹得也。六君者是已。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所染不当也。
存亡故不独是也,帝王亦然。为帝王者,亦当知所从染也。
非独国有染也。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三人皆体道者,亦染孔子。鲁
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惠公,鲁孝公之子,隐公之父。桓王使史角往,惠公
止之。止,留。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其后,史角之后也,亦染墨翟。此二士者,无
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二士,谓孔子、墨翟。举天下之显荣者必称此二士也。
称,说也。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弥,益;丰,盛也。言二士
之徒,显荣者益盛,散布,故曰“充满天下”。王公大人从而显之,有爱子弟者,随而
学焉,无时乏绝。子贡、子夏、曾子学于孔子。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
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繄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繄,○梁仲子云:“疑
当作 ‘禽滑釐’,《列子·汤问》篇、《庄子·天下》篇、《说苑·反质》篇皆作‘釐’字,此书《尊
师》篇作 ‘禽滑黎’,《列子·杨朱》篇作‘禽骨釐’《人表》作‘禽屈釐’,《列子》殷敬顺本亦
同。”田系学于许犯。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皆所染者得
当也。
功名○一作“由道”。
五曰:
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淮南记》曰“人甘,非正为蹠也,蹠而焉往”,故曰“不
可得逃”。○案:《缪称训》曰“人之甘甘,非正为蹠也,而蹠焉往”,彼注云“臣之死君,子之死
父,非以求蹠也,而蹠焉往,言蹠乃往至也”,彼后又注云“蹠,愿也”。犹表之与影,若呼
之与响。影,晷也。行则晷随之,呼则响应之。推此言之,故功名何可得逃也。善钓者,出鱼
乎十仞之下,饵香也;七尺曰仞。下犹底也。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弓良也;
----------------------- 4-----------------------
弋,缴射之也。《诗》云“弋凫与雁”。下犹陨也。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
德厚也。东方曰夷,南方曰蛮,其在四表皆为夷也。戎狄言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一说南
方有反舌国,舌本在前,末倒向喉,故曰“反舌”。○注“舌本”,旧脱“舌”字,孙据李善注《文
选》陆佐公 《石阙铭》补。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本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
归之,人主贤则豪桀归之。才过百人曰豪,千人曰桀。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
所以归。务人使归之,末也;而务其所行可归,本也;故曰“务其所以归”也。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无其中心,故不乐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
成小,而不可以成大。虚称可以伪制,显实难以诈成,虚小实大也,故曰“不可以成大”也。
缶醯黄,蜹聚之,有酸,黄,美也。黄故能致酸,酸故能致蜹。徒水则必不可。水无酸,
故不可以致蜹也。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不能致也。以茹鱼去蝇,蝇
愈至,茹,读茹船漏之茹字。茹臭也。愈,益也。○案:《易·既济》六四“繻有衣袽”,子夏《易》
作“茹”,又通作“帤”,《韵会》引《黄庭经》云:“人间纷纷臭如帤。”不可禁,禁,止也。
○孙云:“李善注《文选》左太冲《魏都赋》引‘以茹鱼驱蝇,蝇愈至而不可禁’。”以致之之道
去之也。致之者茹也,去之不可也。桀、纣以去之之道致之也,去之,残暴也。以致暴之道致治不
治也。罚虽重,刑虽严,何益?《淮南记》曰:“急辔利錣非千里之御也;严刑峻法,非百
王之治也。”故曰“何益”。大寒既至,民暖是利;大热在上,民清是走。故民无
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处,居也。去,移也。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察犹知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钧也。钧,等也。等于
乱暴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也。若殷纣暴乱,武王以仁义伐之,故曰“不可
不异”。行不异乱虽信今,民犹无走。《传》曰:“以化平化谓之治。”以乱止乱,何治之
有?故行不异乱,虽欲信利民,无肯归走也。民无走,则王者废矣,夫民以王者为命,王者以
民为本,本无所走,命无所制,而不废者,未之有也。暴君幸矣,民绝望矣。无明天子,故暴
乱诸侯以为幸也。民无所于救命,故绝望。
故当今之世,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务其仁义。有贤主,不可而不
此事。享其仁义。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分犹异也。○旧本“异”作“与”,讹,今以
上文正之。若命之不可易,命短不可为使长也。若美恶之不可移。尧、舜为美,桀、纣为
恶,故曰“不可移”也。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尽害天下之民,而不能得
贤名之。残义损善曰桀,贱仁多累曰纣。贤主于行,何可虚得。○案: 《独断》“残人多垒曰桀,
残义损善曰纣”,《史记集解》作“贼人多杀曰桀”,李石《续博物志》又作“残民多舋曰桀”。关
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关龙逢,桀忠臣也。王子比干,纣诸父
也。争,谏也。桀、纣皆杀之,故曰“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也。○“关龙逢”,如字。李本
作“逢”,非。而不能与之贤名。不能致桀、纣使享贤名。若后稷好稼,不能使禾自生。名固
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为善得善名,为恶得恶名,故曰“必由其理”。
----------------------- 5-----------------------
第 三 卷
季 春 纪
季春
一曰:
季春之月,日在胃,季春,夏之三月。胃,西方宿,赵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案:
《淮南·天文训》:“胃,魏之分野。”昏七星中,旦牵牛中。七星,南方宿,周之分野。牵
牛,北方宿,越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也。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姑洗,阳律也。姑,故。洗,新。是月阳气发生,去故就新,
竹管音中姑洗也。○注“发”,旧本作“养”,讹。《初学记》引作“是月阳气发,故去故就新”,
今定作“发”字。其“生”字似不误,仍之。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
脾。桐始华,田鼠化为■,桐,梧桐也,是月生叶,故曰“始华”。田鼠,鼸鼠也。■,■,
青州谓之鴾母,周、雒谓之■,幽州谓之■也。○案:此注多讹脱, 《夏小正传》云“田鼠者,嗛鼠
也”,《尔雅》作“鼸”,盖颊里藏食之鼠也。注脱“鼸”字,今补。又“■”,旧讹作“鹊”,“鴾
母”讹作“■■”。案《小正传》云:“■,鹌也。”《尔雅》“■,鴾母”,郭注云“■也,青州
呼鴾母”;《列子释文》引《夏小正》“田鼠化为■”,作“■”;“■”与“鹌”、“■”并同,
“鹊”以形近而讹,故定为“■”字。“鴾”亦以形近讹“■”,今据郭注改正。鴾母读为牟无,《说
文》云“■,牟母也”。虹始见,萍始生。虹,■■也,兖州谓之虹,《诗》曰“■■在东,
莫之敢指”是也。萍,水藻,是月始生。○注“虹”,旧讹“订”,谢校改。“萍”,《月令》作“蓱”,
郑注:“蓱,萍也。”今《月令》亦作“萍”,误。天子居青阳右个,右个,南头室也。乘鸾
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说在《孟春》。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周礼·司服》章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祀五帝亦如之。”又 《内司服》章王后之六服有菊衣,衣黄如菊花,故渭之菊衣。春王东方,色皆尚
青,此云荐菊衣,诱未达也。○案:《内司服》郑注云:“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麴尘,象桑叶始生。”
盖后妃服以躬桑者。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舟牧,主舟官也。
是月天子将乘舟始渔,恐有穿漏,反覆视之,五覆五反,慎之至也。天子焉始乘舟。荐鲔于寝
庙,乃为麦祈实。焉犹于此。自冬至此,于是始乘舟。荐,进也。鲔鱼似鲤而小,《诗》曰“鱣
鲔泼泼”,进此鱼于寝庙,祷祈宗祖,求麦实也。前曰庙,后曰寝, 《诗》云“寝庙奕奕”,言相连
也。○注“泼泼”,《诗》作“发发”。《鲁颂》“路寝孔硕,新庙奕奕”,此引作“寝庙奕奕”,
蔡邕《独断》所引亦同。“相连”,旧作“后连”,据《独断》改。《周礼·隶仆》注“奕奕”作“绎
绎”,云“相连貌”也。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旧校云“‘生’一作‘牙’。”案
“牙”字是,《月令》作“句”。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发泄犹布散也。象阳达物,亦当散出
货贿,不可赋敛以内之。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穷,振乏绝。方者
曰仓,穿地曰窌。无财曰贫,鳏寡孤独曰穷。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食曰绝。振,救也。○《月令》
“窌”作“廪”。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府库,币帛之藏也。周,赐。勉,
进。聘名士,礼贤者。聘,问之也,有明德之士、大贤之人,聘而礼之,将与兴化致理者也。
○注首“聘问之也”四字旧本缺,孙据李善注《文选》枣道彦《杂诗》增入。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司
空,主土官也。是月下水上腾,恐有浸渍,害伤五稼,故使循行遍视之。广平曰原,郊外曰野。修利
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障,壅。塞,绝也。田猎■弋,罝罘罗
网,喂兽之药,无出九门。”■,掩网也。弋,缴射飞也,《诗》云“弋凫与雁”。罝,兔
----------------------- 6-----------------------
网也,《诗》云“肃肃兔罝”。罗,鸟网也,《诗》云“鸳鸯于飞,■之罗之”。罘,射鹿罟也。网,
其总名也。天子城门十二,东方三门,王气所在处,尚生育,明喂兽之药所不得出也,嫌余三方九门
得出,故特戒之如言“无”也。○“■弋”,《月令》作“毕翳”,注云“翳或作弋”。“九门”,
旧本作“国门”,云“一作‘九’”,今案注作“九”为是。注“如言无也”,李本“如”作“加”,
谢云:“如,而也。李本不可从。”
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野虞,主材官。桑与柘皆可以养蚕,故命其官使禁民不得
斫伐。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鸣鸠,班鸠也。是月拂击其羽,直刺上飞数十丈乃复者是
也。戴任,戴胜,鸱也。《尔雅》曰“鶠鸠”,部生于桑。是月其子强飞,从桑空中来下,故曰“戴
任降于桑”也。○“戴任”,《月令》作“戴胜”,《淮南》作“戴■”,注不当训鸱。但旧本《月
令正义》引《尔雅》亦作“鸱鸠”,此作“鶠鸠”,究属“■■”二字之误。“部生于桑”云云,不
知所出。具栚曲■筐。栚,读曰朕。栚,■也。三辅谓之栚,关东谓之■。曲,薄也。青、徐谓
之曲。圆底曰■,方底曰筐,皆受桑器也。是月立夏,蚕生,故敕具也。○《月令》作“具曲植籧筐”,
《淮南》作“具朴曲莒筐”,此书旧本作“具挟曲蒙筐”。“挟”与“朴”皆“栚”之讹文也。《说
文》云:“栚,槌之横者也。”槌即植也。《方言》:“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
自关而西谓之槌,齐谓之样。其横,关西曰■,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齐部谓之■。”
今据此并注皆改正。“栚”从“朕”省,《方言》不省作“■”。注“栚,■也”,旧本脱,今从《淮
南注》补,则下文方有所承。■,丁革反。旧本作“关东谓之得”,讹。“曲”,《说文》作“筁”,
云“蚕薄也”,《广雅》又从“竹”作“筁”。段云:“‘蒙’乃‘■’字之误,即《记》之‘笾’
也,亦即 ‘筥’也。”今依改正。案郭璞注《方言》云:“‘■’,古‘筥’字。”后妃斋戒,
亲东乡躬桑。王者一后三夫人。妃即夫人,与后参职,配王兼众事。王者亲耕,故后妃亲桑也,
以为天下先,劝众民也。禁妇女无观,观,游。省妇使,劝蚕事。省其他使,劝其趋蚕事。
蚕事既登,登,成也。分茧称丝效功,效,致也。丝多为上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
敢堕。郊祭天,庙祭祖。 《周礼·内宰(原为“子”,据《周礼》改正)》章“仲春,诏后率内外
命妇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此之谓也。○“堕”,《月令》作“惰”,同。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句。皮革筋、句。角齿、句。
羽箭干、句。脂胶丹漆,句。无或不良。良,善。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
时,监工,工官之长。悖,逆也。时可用作器,无逆之也。不作为逆也。无或作为淫巧,以荡
上心。淫巧,非常诡怪。若宋人以玉为楮叶,三年而成,乱之楮叶之中不可别知之类也,故曰“以
荡上心”。荡,动也。○注旧本“诡”上衍“说”字,今删。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乐
以和民,故择于是月下旬吉日,大合六乐,八音克谐,《萧韶》九成。《周礼·大司(“司”上原衍
“胥”字,今删)乐》章“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
护》、《大武》,大合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悦远人”,此之谓也。天子乃率三
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视其乐也。
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纍,读如《诗》“葛纍”之纍。纍牛,父牛也。
腾马,父马也。皆将群游从牝于牧之野,风合之。○“纍”,《月令》作“累”,《淮南》作“■”,
《淮南》注“读葛藟之藟”。牺牲驹犊,举书其数。举其犊驹在牺牲者,皆簿领书其头数也。国人
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傩,读《论语》“乡人傩”同。命国人傩,索宫中区隅幽暗之处,
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
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国人傩”,《月令》作“命国傩”,《淮南》作“令国难”。此疑
倒误。“傩”疑本作“难”,故注读从《论语》之傩。“同”字疑后人所增。“区隅”亦作“沤隅”,
又一作“欧隅”。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十日曰旬。○《月令》
无此句, 《淮南》有,下同。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冬
寒杀气之令,故寒气早发,草本肃棘,木不曲直也。气不和,故国大惶恐也。○注“行冬”下旧本有
“令”字,衍,今删。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夏炎阳之令,
----------------------- 7-----------------------
火干木,故民疾疫,雨泽不降,故山陵所殖不收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早降,兵
革并起。秋阴气用事,水之母也,而行其令,故多沉阴为淫雨也。阴为兵器,故并起。
尽数
二曰: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顺者利
时,逆者害时。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
长焉。精神内守,无所贪欲,故形性安。形性安则寿命长也。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
其数也。毕,尽也。平其无欲之情,不夭陨,故尽其长久之数。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
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
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
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诸言大者,皆过制也。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
本则疾无由至矣。《传》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孟子》曰:“人性无不善。”
本其善性,闭塞利欲,疾无由至矣。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旧校云:“一作‘翔’。”
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
人,与为敻明。集,皆成也。敻,大也,远也。敻,读如《诗》云“于嗟敻兮”。○此《韩诗》。
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旧校云:
“‘养’一作‘善’。”案此段用韵,“善”字非也。因智而明之。因,依也。明,智也。
流水不腐,腐,臭败也。户枢不蝼,○《意林》作“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
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肿与风,皆首疾。处耳则
为挶、为聋,皆耳疾也。处目则为■、为盲,■,眵也;盲,无见。皆目疾也。○孙云:
“李善注《文选》宋玉《风赋》引‘■’作‘蔑’,‘高诱曰:蔑,眵’。”此注旧本皆作“■肝■”,
误,今从彼注改正。“善又云:‘蔑与■古字通,亡结切;眵,亡支切。’”处鼻则为鼽、为窒,
鼽,齆鼻。窒,不通。处腹则为张、为疛,疛,跳动。皆腹疾。○“疛”旧本作“府”误也。
《说文》:“疛,小腹疾。”此云“跳动”者,《诗·小雅·小弁》云“惄焉如■”,《释文》云“本
或作 ‘■’《韩诗》作‘疛’,除又反,义同”,此所训正合。处足则为痿、为蹶。痿,不能
行。蹶,逆疾也。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秃,无发。瘿,咽疾。○所,即处。下放此。重水所,多■
与躄人;肿足曰■。躄,不能行也。甘水所,多好与美人;美,亦好也。辛水所,多疽
与痤人;疽、痤,皆恶疮也。苦水所,多疽与伛人。痤,突胸仰向疾也。伛,伛脊疾也。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烈犹酷也。重酒,重,酒厚也。是以谓之疾首。疾
首,头痛疾也。○疾首,犹言致疾之端,注非是。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时,节也。不过差,
故身无灾疾也。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葆,安也。口必甘味,和
精端容,将之以神气。端,正。将,养。百节虞欢,咸进受气。饮必小咽,端直
无戾。
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
益于中?于招,埻艺也。患射不能中,不知循彀精艺,而反修其标的,故曰“何益于中”也。○旧
校云:“‘修’一作‘循’‘招’一作‘的’。”注“埻”,旧误作“■”。梁仲子云:“《本生》
篇注云 ‘招,埻的也’,《外传越语》韦注云‘艺,射的也’;‘于招’盖连文。”夫以汤止沸,
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
末也。古之人治正性,保天命者也。不然,则邪气乘之以疾病,使巫医毒药除逐治之,故谓贱之也。
若止沸以汤,不去其火,故曰“为其末也”。
----------------------- 8-----------------------
先己
三曰: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汤为诸侯时也。伊尹对曰:“欲取天
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言不可取天下,身将先为天下所取也。凡事之
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啬,爱也。大宝,身也。○旧校云:“‘治’一作‘取’。”用
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用药物之新,弃去其陈以疗疾,则腠理肌脉遂通利不闭也。○赵
云:“注非也,此即《庄子》所云‘吐故纳新’也。”梁仲子云:“《淮南·泰族训》 ‘呼而出故,
吸而入新’,亦相似。”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孙云:“《御览》七百二十
‘及’作‘反’。”此之谓真人。真德之人。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王道成也。治其身而天下治。詹何曰“未闻身治
而国乱,身乱而国治者”,此之谓也。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声善则响善也。善影者不于
影于形,形正则影正。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身正则天下治。 《诗》曰:“淑人
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忒,差也。言正诸身也。故反其道
而身善矣,体道无欲,故身善。行义则人善矣,行仁义于所宜,则人善之矣。乐备君道而
百官已治矣,乐服行君人无为之道,则百官承使化职事也。○注当云“则百官承化,职事已治也”,
旧本有脱误。万民已利矣。君无为则万民安利。三者之成也,在于无为。无为之道曰
胜天,天无为而化,君能无为而治民,以为胜于天。义曰利身,能行仁义,则可以利其身。君
曰勿身。为君之道,务在利民;勿自利身,故曰“勿身”。勿身督听,督,正也。正听,不倾
听也。○旧本作“倾不听也”,讹,今乙正。利身平静,行仁义,故能平静也。胜天顺性。无
为而不欲,故能顺性也。顺性则聪明寿长,顺法天性,则聪明也。 《虞书》云“天聪明,自我
民聪明”,此之谓也。法天无为,故寿长久也。平静则业进乐乡,行仁义则民业进而乐乡其化。
督听则奸塞不皇。正听万法,赏罚分明,故奸轨塞断于不皇。皇,暇也。故上失其道,则
边侵于敌;君无道则敌国侵削其边,俘其民也。 《论语》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此之谓也。
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内失抚民之行则邻国贱之,故曰“名声堕于外”也。若晋惠公背外
内之赂,杀李克之党,内无忠臣之辅,外无诸侯之助,与秦穆公战而败亡。○赵云:“内失其行,不
能反道以善身,故名声堕于外也。 ‘李克’,《内》《外传》作‘里克’,古‘李’、‘里’通用。”
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本,根也。君亦国之本。商、周之国,谋
失于胸,商、周二王之季也。胸犹内。令困于彼。彼亦外也。故心得而听得,得犹知也。听
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事事必得之则功成名立,故功名得也。五帝先道而后德,五
帝:黄帝、高阳、高辛、尧、舜。先犹尚也。故德莫盛焉;德之大者,无出于五帝。三王先教
而后杀,三王:夏、商、周也。故事莫功焉;成王事之功,无过于三王。○孙云:“《御览》
七十七作 ‘三王先德而后事,故功莫大焉’。”五伯先事而后兵,五伯:昆吾、大彭、豕韦、
齐桓、晋文。故兵莫强焉。兵之强者,无强于五伯者也。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
用,递,代。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愈,益。众,多。所事者末也。事,治。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有扈,夏同姓诸侯。《传》曰“启伐有扈”,《书》
曰“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
命,今予惟龚行天之罚。’”此之谓也。○“夏后伯启”,旧本作“夏后相”。孙云:“如果为相,
注不应但据启事为证,考 《御览》八十二帝启事中引此作‘夏后伯启’,乃知今本误也。然《困学纪
闻》亦引作 ‘夏后相’,则南宋时本已误矣。”卢云:“案‘伯’,古多作‘柏’,后人疑为‘相’,
因并误删 ‘启’字。”六卿请复之。请复战也。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浅,
褊。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
味,琴瑟不张,张,施。钟鼓不修,修,设。子女不饬,不文饬也。○“饬”与“饰”
----------------------- 9-----------------------
通,《御览》二百七十九作“饰”。亲亲长长,长长,敬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服,从。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传》曰“惟无瑕者可以戮
人”,亦由无阙者可以论人,身有阙而论人,是为自论也。○赵云:“必先自论,与上自胜、下自知
一例,注并非。”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故当先自知而后求知人也。
《诗》曰:“执辔如组。”组,读组织之组。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
马足,以致万里也。○注“足以”,旧本作“口以”,讹。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
下。”审,实也。为,治也。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
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
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穴而处之。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沉而居之。
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成,茂。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定公宋之子蒋也。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
为之堂上而已矣。’夫人皆治堂以行礼,治国亦当以礼,故曰“为之堂上而已矣”。○《说苑·政
理》篇、《家语·贤君》篇俱作“卫灵公问”。寡人以为迂言也。”迂,远。孔子曰:“此
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论语》曰“君子
求诸己”,故曰得之身者得诸人,失之身则失之人也。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
于己身者乎!”反者大也。
论人
四曰:
主道约,君守近。近者,守之于身也。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
远者,其推之弥疏;索,求。弥,益也。○注“求”下旧衍“之”字。其求之弥强者,失
之弥远。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释亦去也。巧故,伪诈也。
而游意乎无穷之次,次,舍。事心乎自然之涂,事,治也。自然,无为。涂,道也。若
此则无以害其天矣。天,身。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精,明微。知精则知神,知神
之谓得一。一,道也。凡彼万形,得一后成。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故知一,
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测,尽极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
也;息,灭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塞,遏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
不可收也。收,守。○“收”,疑当作“牧”,与韵叶,牧亦训守。故知知一,则复归于
朴。朴,本也。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不可得使多欲,厚自养也。一曰:若
此人者不可得。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离世,不群。量,行也。○“量”字亦
疑误。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不可无威得威力服。○注“不可”二字疑衍,盖
言无威而使威力皆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极,穷。
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惑,眩。言无遗者,集肌肤,不可革也;遗,
失也。《孝经》曰“言满天下无口过”,此之谓也。革,更也。○正文有脱字。谗人困穷,贤者
遂兴,不可匿也。匿犹伏也。○注“伏”,旧讹“任”,今改正。故知知一,则若天地
然,则何事之不胜,胜犹任也。何物之不应?应,当也。譬之若御者,反诸己,则
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倦,罢。○复食二字未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
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亡主,若桀、纣者也。以罪为在他人,故多杀
僇,是灭亡之道也,而不自觉知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
于王。三代,禹、汤、文王也。日行其人民之功不衰倦,以至于王有天下也。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殊,异。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
防御仇也。○注疑有误。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乱,惑。○“主”旧作“王”,案下有“贤主”,
----------------------- 页面 20-----------------------
则此当作“不肖主”明矣,今改正。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通,达也。 《孟子》曰“达则
兼善天下”,故观其所宾礼。贵则观其所进,进,荐也。尧荐舜,舜荐禹。《传》曰:“善进善,
不善蔑由至矣;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故曰“观其所进”也。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
其所行,养则养贤也,行则行仁也,故观之也。○听,谓听言也。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
其所言,好则好义,言则言道。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不受非其类也。
不为谄谀。○不受非分之财,不为非义之事。喜之以验其守,守,清守也。乐之以验其僻,
僻,邪。怒之以验其节,节,性。惧之以验其特,特,独也。虽独不恐。哀之以验其人,
人人可哀,不忍之也。苦之以验其志。钻坚攻难,不成不止,故曰“以验其志”也。八观六验,
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犹论量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六戚,六亲也。四隐,
相隐而扬长蔽短也。○注“短”字旧阙,今案文义补,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
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
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言尽知之。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皆
是雨也。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圜道
五曰:
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上,君。下,臣。何以说天道之
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杂犹匝。无所稽留,
运不止也。○《御览》二及十五俱作“圜通周复无杂”,此出后人所附益,不可信也。何以说地道
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不能相为,不能相
兼。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日夜一周,圜道也。圜,天道也。
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躔,舍也。轸,南方鹑尾。角,东方苍龙。行度所经
也。○赵云:“二十八宿,始角终轸,轸角相接,注不分晓。”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
遇,圜道也。精,日月之光明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
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藏,潜也。云气西行,云云然,云,运也。周
旋运布,肤寸而合,西行则雨也。○注云“运也”,旧本作“游也”,误,今改正。冬夏不辍;辍,
止也。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休,息也。上不竭,下不满;水从上流而东,不竭尽也。
下至海,受而不满溢也。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小者泉之源也,流不止也,集于海,是
为大也。水湿而重,升作为云,是为轻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无常处,言无为而化,
乃有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以言不刑蹇,
圜道也。刑,法也。言无刑法,故蹇难也。天道正刑不法,故曰“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
所居则八虚,居,读曰居处之居,居犹壅闭也。八虚甚久则身毙。虚,病。毙,死。故唯
而听,唯止;听则唯止矣。听而视,听止。视则听止矣。以言说一。一,道本。一不
欲留,留运为败,留,滞。圜道也。一也齐至贵,道无匹敌,故曰“至贵”也。○孙云:
“李善注《文选》江文通《拟孙廷尉诗》引作‘一也者,至贵者’也。”莫知其原,莫知其端,
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道无形,其原始终极莫能知之。道生万物,以为
宗本。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旧校云:“‘令’一作‘全’,‘正’一作‘生’。”
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官职,职官之长。○注似当作“官职,百官之
职”。日夜不休,宣通下究,宣,遍布也。瀸于民心,遂于四方,瀸,洽。遂,达。
○注旧本作“遂远”,讹,今改正。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
善不善,无所壅矣。不可者能令之可,不善者能令之善,化使然也。皆通之,故曰“无所壅”。
无所壅者,主道通也。言纳忠受谏,臣情上达,无所壅蔽,是为君之道通也。故令者,人
主之所以为命也,贤不肖安危之所定也。君者法天,天无私,故所以为命也。赋命各得
----------------------- 页面 21-----------------------
其中,安与危无怨憾,故曰“定”也。○正文“安”下旧本衍“之”字,今删。
人之有形体四枝,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感者,痛恙也。手足必知其
处所,故使之也。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不能相使,则形体疾也。人臣亦然。
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不可得而使则国乱。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不若无臣。
主也者,使非有者也,汤使桀臣,武王使纣臣,皆非其有也。舜、禹、汤、武皆然。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正。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隐,私也。
君臣上下无私邪相壅蔽之。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
立官必使之方。以贤者为后,谓禅位也。尧传舜,舜传禹,故曰“不肯与其子孙”也。方,正,
不私邪之谓也。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父死子继曰世。而与其子孙,立官不能
使之方,以私欲乱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远,而所知者之近也。自传子孙,
冀世世不失,是其所欲者之远也。子孙不肖,骄淫暴虐,必见改置,不得长久,是所知者之近也。今
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各守其声,集以成和,故曰“其分审”。宫、徵、商、羽、
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可以相违,此所以无不受也。受亦应也。○旧本脱
“无”字,则义相反,今依上文补之。注“也”字旧作“之,”亦改正。贤主之立官,有似于
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
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患”字,本亦有不叠者,今从许本、汪本。
----------------------- 页面 22-----------------------
第 四卷
孟 夏 纪
孟夏
一曰:
孟夏之月,日在毕,孟夏,夏之四月也。毕,西方宿,秦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也。
○案:《淮南·天文训》“毕,魏之分野”,与此注不同。昏翼中,旦婺女中。翼,南方宿,
楚之分野。婺女,北方宿,越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案:注“婺女北方宿”,旧作“南
方”,讹。《淮南》作“须女吴”,此与《季冬纪》注皆云越,不同。其日丙丁,其帝炎帝,
丙丁,火日也。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
火德之帝。其神祝融。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其虫羽,
其音徵,盛阳用事,鳞散而羽,故曰“其虫羽”。羽虫,凤为之长。徵,火也,位在南方。律中
仲吕,其数七。仲吕,阴律也。阳散在外,阴实在中,所以旅阳成功也,故曰“仲吕”。五行数
五,火第二,故曰“七”。○旧本“在中”作“其中”,“旅阳”作“类阳”,“成功”二字脱在下,
作“其数成功五”,梁仲子据《初学记》所引改正。“五行数五”,亦据前后文改。其性礼,其
事视,○《月令》无此二句,此书前后亦无此例,当为衍文。其味苦,其臭焦,火味苦。火
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吴囘,囘禄之神,托于灶。是月火王,故祀之也。肺,金也。祭礼之
先进肺,用其胜也。一曰:肺,火,自用其藏。○注“吴囘”,旧作“吴国”,讹,今改正。蝼蝈
鸣,丘蚓出,蝼蝈,虾蟆也。是月阴气动于下,故阴类鸣,丘蚓从土中出。○注“丘蚓”下旧本
有“虾蟆”二字,乃衍文,今删。王菩生,苦菜秀。“菩”或作“瓜”,■■也,是月乃生。
《尔雅》云:“不荣而实曰秀,荣而不实曰英。”苦菜当言英者也。○“王菩”,旧本并注皆讹作“王
善”。案《月令》“王瓜生”,注云“今《月令》云‘王萯生’”,此书必本作“菩”,古“菩”、
“萯”通用,郭璞注《穆天子传》“茅萯”云:“‘萯’,今‘菩’字,音倍。”《集韵》“音蓓,
与 ‘萯’通”。此书刘本疑“王善”误,径依《月令》作“王瓜生”,并改注云“王瓜即今栝楼也”,
大违阙疑主义。天子居明堂左个,明堂,南乡堂。左个,东头室。乘朱辂,驾赤■,顺火
德也。骍马黑尾曰■。载赤旂,衣赤衣,服赤玉,皆赤,顺火也。食菽与鸡,其器高
以觕。菽,豆也。觕,大也。器高大以象火性。
是月也,以立夏。春分后四十六日立夏。立夏多在是月。先立夏三日,太史谒之
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太史,说在 《孟春》。以盛德在火,火王南方也。
天子乃斋。说在《孟春》。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南郊,七里之郊。还,乃行赏,封侯庆赐,无不欣说。还,从南郊还也。封侯,命以茅土。
《传》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此之谓也。无不欣说,咸赖其所赐。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故命乐师使习合之。
命太尉,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命,使。赞,白也。千人为俊,万人为杰。遂,达也。
有贤良长大之人,皆当白达举用之,故齐桓公命于子之乡,有孝于父母,聪慧质仁秀出于众者,则以
告,有不以告,谓之蔽贤而罪之,此之谓也。○注“白达”,旧讹作“自达”,又“于子之乡”作“于
天子之乡”,“聪慧质仁”作“聪慧质直仁”,《齐语》无“天”字、“直”字,今皆删正。行爵
出禄,必当其位。当,直也。
是月也,继长增高,无有坏隳。象阳长养物也。○“隳”,《月令》作“堕”,《释
文》云:“又作‘隳’。”无起土功,无发大众,无伐大树。所以顺阳气。
是月也,天子始絺。絺,细葛也。 《论语》曰“当暑袗絺綌”,此之谓也。命野虞出
行田原,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劳,勉。劝,教。使民不失其时。○《月令》“劳农”上
----------------------- 页面 23-----------------------
有“为天子”三字。命司徒循行县鄙,县,畿内之县。县,二千五百家也。鄙,五百家也。司
徒主民,故使循行。命农勉作,无伏于都。伏,藏。都,国。○ 《月令》“伏”作“休”。
是月也,驱兽无害五谷,无大田猎,为夭物也。农乃升麦。升,献。○《月令》
作“农乃登麦”。升犹登也。旧本作“收”,今据注定作“升”。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
庙。麦始熟,故言尝。彘,水畜,夏所宜食也。先寝庙,孝之至。
是月也,聚蓄百药,糜草死。是月阳气极,药草成,故聚积之也。糜草,荠、亭历之
类。○“糜”,《月令》作“靡”。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是月阳气盛于上,
及五月阴气伏于下,故断薄刑、决小罪,顺杀气也。轻系,不及于刑者解出之。蚕事既毕,后妃
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均,平也。桑多税多,桑少税少。贵贱少长如一,以给
郊庙之祭服。
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酎,春酝也。是月天子乃与群臣饮酒作乐。《诗》云: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行之是令,行此之令也。旬,十日也。
十日一雨,三旬三雨也。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孟夏盛阳
而行金气杀戮之令,水生于金,故苦雨杀谷不滋茂也。四境之民,畏寇贼来,入城郭以自保守也。行
冬令,则草木早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行冬寒固闭之令,故草木早枯,大水坏其城
郭,奸时逆行之徵也。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是月当继长增高,
助阳长养,而行春启蛰之令,故有虫蝗之败。春木气,多风,故暴疾之风应气而至,使当秀之草不长
茂。
劝学○一作“观师”。
二曰: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
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
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不忠不孝,故君父不得其所
欲也。不仁不慈,故臣子不得其所愿也。不知义理,生于不学。生犹出。○“义理”,亦当同
上文作“理义”。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学者师道通达其义,而有材秀,言圣人之言,
行圣人之行,是则圣人矣,故曰“吾未知其不为圣人”也。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
治。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重,尊也。德大行可顺移也。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
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言道重人轻。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论语》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曰“不争轻重
尊卑”。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易·系辞》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故曰“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
学。疾,趋也。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魁大之士,名德之人。疾学
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从也。言从则其道见讲论矣。故往教者不化,
召师者不化;《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来求我”,故往教之师不见化从也。童蒙当求师而反
召师,亦不宜化,师之道也。○梁仲子云:“案《周易释文》‘童蒙求我,一本作来求我’,此注所
引,从或本也。”又“而反召师”,旧本“师”讹“也”,今改正。自卑者不听,言往教之师不
见听也。卑师者不听。谓召师而学,亦不听师言也。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
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言愈远于尊也。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
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腐烂必臭,怀而欲其
香;入水必濡,而恶之;皆不可得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旧校云:“一作‘本’。”今世之说者,多弗
----------------------- 页面 24-----------------------
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硾,沉也。能没杀人,
何拯之有?○旧校云:“‘拯’一作‘承’。”案“拯”、“承”通。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救,治也。堇,毒药也。能毒杀人,何治之有?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行尊道贵德之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者不
臣师,是位尊也。○孙云:“以上下文参校,‘义立’当作‘义行’。”王公大人弗敢骄也,
不敢骄侮轻慢师道。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天子朝师,尊有德,故不惭。凡遇,合也,
合不可必;师道与天子,遭时见尊,不可必常也。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求也。
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为师如是,不见尊之道也,故曰“不亦难乎”。故师必胜
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
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
曾点,曾参父也。《诗》云“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此之谓也。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
邪?”畏,犹死也。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
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
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句。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
教。尊师犹尊父,则师不为之爱道也,故曰“尽智竭道以教”也。
尊师
三曰: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悉,姓;诸,名也。大挠作甲子。○《汉书·古今人表》
亦作“悉诸”,《新序·杂事》五引《吕子》作“悉老”,“大挠”作“大真”,《人表》作“大填”。
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旧本无“支”字,校云“一作‘友’”,
则于文无所丽。孙据《御览》四百四所引补“支”字,与《庄子》、《汉书人表》、皇甫谧《高士传》
皆合。《贵生》篇作“子州友父”,嵇康《高士传》亦同,见《御览》五百九,此即旧校者所据本也。
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新序》作“执”。汤师小臣,小臣,谓伊尹。文王、
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新序》有“隰朋”。晋文公师咎犯、
随会,咎犯,狐偃也。随会,范武子。○案:随会在文公后,此与《说苑·尊贤》篇“晋文侯行地
登隧,随会不扶”,皆记者之误也。梁伯子云:“《列子·说符》又以随会与赵文子并时,亦非。”
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百里奚,故虞臣也。公孙枝,大夫子桑也。楚庄王师孙叔敖、
沈尹巫,沈县大夫。○旧本“尹”作“申”,讹。其名多不同,《当染》篇作“沈尹蒸”,《察传》
篇作“沈尹筮”,《赞能》篇作“沈尹茎”,此又作“巫”,《新序》作“竺”,《渚宫旧事》作“华”,
文皆相近。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文,氏;之仪,名。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
种。范蠡,字少伯,楚人也。大夫种,姓文,字禽,楚郢人。○注“郢”,旧本讹作“鄞”,今改
正,说见《当染》篇。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
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至于道。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言五帝、三代之后,不复重道尊师,故所以绝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聋,无所闻也。使其目
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盲,无所见也。○梁仲子云:“《意林》作‘耳有所闻,不学
而不如聋;目有所见,不学而不如盲’,马氏盖以意节之耳。”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
不若爽;爽,病;无所别也。○《新序》“爽”作“喑”。孙云“《御览》三百六十六作 ‘其言曲
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闇行妄发之谓狂。○孙云:“《御览》作
‘其知暗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御览》“能益”上有“为”字,《新序》“能益”
下有“之”字。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败,毁也。子张,
----------------------- 页面 25-----------------------
鲁之鄙家也;鄙,小。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
驵也,驵,■人也。○注“■”,疑与“侩”通。学于子夏。子夏,孔子弟子卜商之字。高何、
县子石,○《墨子》书,弟子有高石子,不见此二人。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其暴虐
为乡曲人所斥也。学于子墨子。墨翟。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巨,大。狡,猾。学于
禽滑黎。禽滑黎,墨子弟子。○此注末有“一作籥滑”四字,当出旧校者之辞,但“滑”字各书或
作“骨”,或作“屈”,“黎”字或作“氂”,或作“釐”,至“禽”字各书俱同,未见有作“籥”
者。《墨子·耕柱》篇有骆滑氂好勇,闻乡有勇士必杀之,墨子谓非好勇是恶勇,则非墨子弟子也。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
以终其寿,寿,年也。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学以致之,无鬼神也,故
曰得之。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营,惑。疾讽诵,疾,力。谨司闻;司,候。○
“司”,古“伺”字。观欢愉,问书意;视师欢悦以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不自干逆
力学之志。退思虑,求所谓;求所思虑,是而行之。时辨说,以论道;辨别道之义理。
不苟辨,必中法;不苟口辨,反是为非,言中法制。得之无矜,失之无惭,矜,自伐。
无惭恡也。必反其本。本,谓本性也。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贵,尚也。
○所谓养志是也。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四时之节。○旧校云:“‘时’一作
‘崇’。”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唐,堤,以壅水。圃,农圃也。
树,稼也。织葩屦,○案:“葩”疑“萉”字之误。《说文》“萉,枲实也”,或作“■”。盖萉
屦即后人所谓麻鞵耳。案《晏子·问下》篇有“治唐园,考菲履”之语,萉音与菲亦相近,益明为“萉”
字无疑。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事,治也。如山林,入川
泽,如,往也。川泽有水,故言入也。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
驾御;○旧校云:“‘慎’一作‘顺’。”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絜;蠲,读
曰圭也。○旧校云:“‘絜’字一作‘祭’。”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
辞令;疾趋翔,○“翔”与“跄”同。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论,明。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师所行。
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戾也。叛,换也。言学者听从
不尽其力,犹民背国;说义不称其师,犹臣叛君。○注以换训叛。换,易也。《诗·卷阿》“伴奂”,
徐邈音“畔换”,笺云“自纵弛之意”。学者以己臆见易师之说,即是自放纵叛其师也。背叛之人,
贤主弗内之于朝,贤,明。君子不与交友。不与背叛之人为交友。故教也者,义之
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以
仁义利之,教然后知,故曰“莫大于教”也。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成身遂为君子,以致之,故曰“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
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天下正者,正天下也。故子
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
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原为“庙”,据许维遹本
改)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太学,明堂也。
诬徒○一作“诋役”。
四曰:
达师之教也,达,通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塞,断也。理义之术胜矣。术,道也。胜犹行也。
此六者不得于学,则君不能令于臣,父不能令于子,师不能令于徒。○旧云:
“此篇一名‘诋役’,凡篇中“徒”字皆作‘役’,徒与役谓弟子也。”案此段疑非高氏之文。人之
----------------------- 页面 26-----------------------
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
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久,长也。反诸人
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王,子华子,古之体道人。乐其
所以王,故得王,汤、武是也。亡者亦乐其所以亡,乐其所以亡,故得亡,桀、纣是也。故烹
兽不足以尽兽,嗜其脯则几矣。”几,近也。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嗜犹乐。
乐行理义。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嗜理义则获福,嗜
暴慢则获祸,故曰“祸福亦不同”。
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晏阴,喻
残害也。处,常也。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谓若桀、纣罪人。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愎,戾。证,谏。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
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见权势及富厚者,故不论其材行,阿意谄之,
恐不见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伦,匹。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
者,则从而抑之,几,近也。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弟子欲去,则
冀终其业,且由豫也。居则不安,居,近也。苦其恶不安也。归则愧于父母兄弟,愧,惭。
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悲,悼。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
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造,作。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
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废,失。
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徒,谓弟子也。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情,
理。○朱本“也”作“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所施于人者,人乐也,故曰“必可行
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体,行也。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
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
不能学者,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苦,读如盬会之盬。苦,不精至也。功,名也。
欲得为名。○注“盬”,旧作“监”,讹。此以盬恶训苦,但会字未详,亦恐有讹。精至,即精致。
其云“功,名也”误。功与苦相反,与下文浅、深一例。《齐语》云“工辨其功苦”,注云:“坚曰
功,脆曰苦。”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欲人谓之学深也。草木、鸡狗、牛马不可谯诟
遇之,谯诟遇之,则亦谯诟报人,谯诟犹祸恶也。○谯诟疑即贾谊疏之“谯诟”,谓遇之
不如其分也。彼颜注云“无志分”,此注云“祸恶”,亦各以意解耳。旧校云“‘谯’一作‘护’”,
更难通。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达,通也。故不能学者,遇师则不中,用心
则不专,不中,不正也。不专,不壹也,好之则不深,就业则不疾,不心好之,故不能深。
就业不疾速也。辩论则不审,不能明是非。教人则不精;教,效也。效人别是非,不能精核。
于师愠,愠,怒也。不能别是非,故怨于师。怀于俗,怀,安也。羁神于世;羁,牵也。神,
御也。世,时也。○盖谓其精神萦扰于世务而不能脱然也。注训神为御,未详。矜势好尤,故湛
于巧智,矜大其权势,好为尤过之事,湛没于巧诈之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昏,迷;
惑,悖也。问事则前后相悖,悖,乱。以章则有异心,心犹义也。○旧校云:“‘章’一
作 ‘军’。”以简则有相反;反,易。○旧校云:“‘简’一作‘文’。”离则不能合,合
则弗能离,离,别。事至则不能受;受犹成也。此不能学者之患也。患,害也。
用众○一作“善学”。
五曰: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跖,鸡足踵。喻学者取道众多
然后优也。跖,读如捃摭之摭。○《淮南·说山训》“数千”作“数十”。注“取道”,旧本作“之
道”,亦从彼注改。虽不足,犹若有跖。食鸡跖众而后足也。若有博学多艺,如食鸡跖,道乃
深也。○正文难晓。注重释上文,于此句殊不比附。窃疑正文“不”字乃衍文。谓虽足而犹若有跖未
----------------------- 页面 27-----------------------
尽食者,此则学如不及,唯恐有闻,为足以形容好学者贪多务得之意耳。物固莫不有长,莫不
有短,人亦然。亦有长短。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故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是不丑不能,不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
病矣。病,困。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尚,上也。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
者,而况于贤者乎?桀作瓦,纣作胡粉,今人业之,尚可取之一隅。故学士曰:“辩议
不可不为。”不可为者,不可施也。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
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被褐在外,衣锦盛内,故不可。
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
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
矣。《孟子》曰:“有楚大夫,欲其子之齐言也,使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此之谓也。由是观之,吾
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欲以楚人戎言、戎人楚言化移之。其所生长者不可耳。
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粹,纯。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
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帝尧、
帝舜也。○注“女娲”当在“神农”前。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
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不闻得末失本能有安定之居也。
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孟贲,古大勇士。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乌获,有力人,能
举千钧。○注“千钧”,旧本误作“千金”,今据前《重己》篇注改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
离娄,黄帝时明目人,能见针末于百步之外。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尧、舜,圣帝也。
言百发之中,必有羿、逢蒙之功,众知之中,必有与圣人同,故曰无畏于尧、舜也。○注“功”,疑
当作“巧”。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淮南记》曰:“万人之众无废功,千人之众无
绝良。”故人君以众为大宝也。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齐之
边境,不以孟贲为患者,众也。楚、魏之王辞言不说,不以言辞为说。而境内已修备
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 页面 28-----------------------
第 五 卷
仲 夏 纪
仲夏
一曰: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仲夏,夏之五月。东井,南方宿,秦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昏
亢中,旦危中。亢,东方宿,卫之分野;危,北方宿,齐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也。
○案:《淮南·天文训》亢为郑之分野。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
音徵,律中蕤宾,蕤宾,阳律也。是月阴气萎蕤在下,象主人;阳气在上,象宾客。竹管音
中蕤宾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小暑,
夏至后六月节也,螳螂于是生。螳螂一曰天马,一曰龁疣,兖州谓之拒斧也。○注“龁疣”,《月令
正义》郑答王瓒问作“食肬”;俗本作“食■”,误。《淮南》注作“齿肬”,当是脱其半耳。《初
学记》引此注正作“龁疣”,又云“兖、豫谓之巨斧”。䴗始鸣,反舌无声。䴗,伯劳也。是
月阴作于下,阳发于上,伯劳夏至后应阴而杀蛇,磔之于棘而鸣于上。《传》曰:“伯赵氏,司至者
也。”反舌,伯舌也,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效百鸟之鸣,故谓之百舌。承上微阴,伯赵起于下,
后应阴,故无声。○注“阳发于上”,《初学记》作“阳散于上”;又“磔之”句作“乃磔之棘上而
始鸣也”。案辨反即遍反,古“辨”、“遍”通。天子居明堂太庙,明堂,南向堂也。太庙,
中央室也。乘朱辂,驾赤■,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
觕,养壮狡。壮狡,多力之士,养之慎阳施也,盖所谓旱则资舟,夏则资皮,备之也。○“壮狡”,
《月令》作“壮佼”。此书《听言》篇作“壮狡”,《禁塞》篇作“壮佼”,二字通。郑《诗·狡童》
传云“昭公有壮狡之志”,亦作“狡”字。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师,乐官之长也。鞀鞞,所以节乐也,
故修之。琴瑟管箫,所以宣音也,故均平之。管,六孔,似篪。箫,今之歌竹箫也。○注“管六孔似
篪”,旧本作“一孔似蘧”,讹,今据《广雅》改正。执干戚戈羽,干,楯。戚,斧。戈,戟,
长六尺六寸。羽以为■,舞者执之以指麾也。春夏干戚,秋冬羽龠。调竽笙埙篪,竽,笙之大者,
古皆以瓠为之。竽,三十六簧,笙,十七簧。埙,以土为之,大如雁子,其上为六孔。篪,以竹,大
二寸,长尺二寸,七孔,一孔上伏,横吹之。声音上和,故言调。《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此之谓也。○“埙篪”,《月令》作“竾簧”。注“竽笙之大者”,旧脱“者”字,今补。郭璞注《尔
雅》大笙云“十九簧”,小笙“十三簧”,《广雅》但云“笙十三管”,今此云“十七簧”,恐字误。
饬钟磬柷敔。钟,金。磬,石。柷,如漆桶,中有木椎,左右击以节乐。敔,木虎,脊上有锄铻,
以杖栎之以止乐。乐以和成,故饬整之也。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
乐。名山大川,泉源所出。非一,故言百。能兴雨者,皆祈祀之。雩,旱祭也。帝,五帝也。为民
祈雨,重之,故用盛乐。六代之乐也。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
谷实。百县,畿内之百县大夫也。祀前世百君卿士功施于民者。雩祭之,求福助成谷实。○“祭”
字衍, 《月令》无。注首“百县”,旧作“百辟”,讹,今改正。农乃登黍。登,进。稹黍熟,
先进之。
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雏,春鹨也。不言尝雏而言尝黍,重谷也。羞以含桃,先
荐寝庙。羞,进。含桃,■桃。■鸟所含食,故言含桃。是月而熟,故进之。先致寝庙,孝而且敬。
令民无刈蓝以染,为蓝青未成也。无烧炭,为草木未成,不欲夭物。○《月令》作“毋烧灰”。
无暴布。是月炎气盛猛,暴布则脆伤之。门闾无闭,关市无索。门,城门。闾,里门也。
民顺阳气,布散在外,人当出入,故不闭也。关,要塞也,市,人聚也。无索,不征税。挺重囚,
益其食。挺,缓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是月牝马怀妊已定,故放之则别
----------------------- 页面 29-----------------------
其群,不欲驹蹄逾驹其胎育,故絷之也。班,告也。马正,掌马之官。 《周礼》“五尺曰驹”。“马
正”,《月令》作“马政”。注“逾”,疑当作“踊”。
是月也,日长至,夏至之日,昼漏水上刻六十五,夜漏水上刻三十五,故曰“长至”。○
旧本作“长日至”,《黄氏日抄》已言其误,今依《月令》移正。阴阳争,死生分。是月阴气
始起于下,盛阳盖覆其上,故曰“争”也。品物滋生,荠、麦、亭历、棘刺之属死,故曰“死生分”。
分,别也。○注“覆”字旧本脱在“起于”下,今移正。君子斋戒,处必掩,句。身欲静无
躁,止声色,无或进,掩,深也。声,五音。色,五色。止节之,无有进御也。○《月令》无
“欲静”二字,郑注云“今《月令》‘毋躁’为‘欲静’”,然则此又出“无躁”二字,非本文也。
“掩”亦与“奄”同,注皆训为深。盖夏避暑气,冬避寒气,皆以居处言也。今人多读“处必掩身”
为句。考《月令正义》引正文已如此,但其所释亦是以居处言,并不谓身之不当亵露,故疑《正义》
“处必掩”下之“身”字亦后人所加也。薄滋味,无致和,薄犹损也。和,齐和也。退嗜欲,
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退,止也。事无刑,当精详而后行也。
晏安阴,微阴。○《月令》“退”作“止”。鹿角解,蝉始鸣,夏至,鹿角解堕,蝉鼓翼始鸣。
半夏生,木堇荣。半夏,药草。木堇,朝荣暮落,是月荣华,可用作蒸,杂家谓之朝生,一名
蕣,《诗》云“颜如蕣华”是也。
是月也,无用火南方,火王南方,为扬火气。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
登山陵,可以处台榭。明,显也。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台加木为榭,皆所以顺阳宣明之。○观
此,则郑注”处必掩”为 “隐翳”,高注为“深”,皆与此相反,故仲夏言掩身,理可通也。仲夏
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冬寒,冰冻,故雹霰伤害五谷也。冬阴,
闭藏,多雹霰,道路陷坏,不通利也。暴害之兵横来至。○《月令》“霰”作“冻”。行春令,则
五谷晚熟,百螣时起,其国乃饥;行春木王生育之令,故五谷晚熟也。百螣。动股之属也,
时起为害,故五谷不时,国饥也。螣,读近殆,兖州人谓蝗为螣。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
实早成,民殃于疫。有核曰果,无核曰蓏。仲夏行秋成熟之令,故草木零落,果实早成熟。非
其时气,故民疾疫。
大乐
二曰: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远,久。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
出阴阳。两仪,天地也。出,生也。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章犹形也。浑
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浑,读如衮冕之衮。沌,读近屯。离,散。合,会。是谓
天常。天之常道。天地车轮,轮,转。○李善注 《文选》木玄虚《海赋》引作“天地如车轮”,
《御览》一、又五百六十六皆无“如”字。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极,穷。咸,
皆。当,合。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不同,度有长短也。以尽
其行度也。起牵牛至周于牵牛,故曰“以尽其行”。○《御览》五百六十六作“宿日不同”。四时
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冬寒,夏暑。冬至短,夏至长。春柔而秋刚。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造,始也。太一,道也。阴阳,化成万物者也。○旧校
云:“‘造’一作‘本’。案《御览》“造”、“本”二字皆有。萌芽始震,凝■以形。震,
动也。谓动足以成形也。○《御览》作“萌芽始厥,凝寒以刑”,注“厥,动也”。案字书本无“■”
字,此误。“刑”与“形”通。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适,
先王定乐,由此而生。由和生也。○正文“和适”二字疑衍。注“由和”下似当有“适”字。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物”,《御览》作“民”。皆化其上,化犹随也。乐乃
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节,止。嗜欲不辟,辟,开。乐乃可务。务,成。务
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正。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
----------------------- 页面 30-----------------------
乐乎!言,说。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不和于雅,故不乐也。○旧本作“不
乐其乐”孙云“《御览》五百六十九作‘其乐不乐’。”案下篇及《明理》篇俱作“其乐不乐”,今
移正。溺者非不笑也,《传》曰:“溺人必笑。”虽笑不欢。罪人非不歌也,当死强歌,
虽歌不乐。○注“强歌”二字,旧本作“者”,今从《御览》补正。狂者非不武也,狂悖之人,
虽武不足畏。乱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
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以民人呻吟叹戚,不可为乐也,故曰“若之何哉”。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
欲,人弗得不求;欲,贪也。人情欲,故弗得不有求也。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恶,
憎;辟,远也。故曰“弗得不辟”,人情有所憎恶,辟远之也。欲与恶所受于天也,受之于天。
人不得兴焉,不得为天之为也。○注“不得为”下旧衍一“焉”字,今删。不可变,不可易。
天所为,故不可变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非犹讥。出犹生。○案:《墨
子》书有《非乐》篇。
大乐,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欢欣生于平,平,和。平生于
道。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言道无形,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
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几,近也。有人能是,近于知道也。道
也者,至精也,精,微。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强为之”
下疑脱一“名”字。故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从听,听从。先圣择两法一,择,
弃也。法,用也。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
秦谓民为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灾,害。终其寿,全其天;天,
身。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
风雨时,适,和也。时,不差忒。为圣人。故知一则明,明两则狂。○疑当叠“知一”
二字。
侈乐
三曰: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以,用。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
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
咎。宝,重也。咎,殃也。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剑为宝,愈多而民愈怨,国人愈
危,身愈危累,《老子》曰“多藏厚亡”,故曰“愈危累”。则失宝之情矣。情,实也。
乱世之乐与此同。同于危累。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
歌舞之声则若噪。噪,叫。以此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生,性。以此
为乐则不乐。不乐,不和。故乐愈侈,而民愈郁,侈,淫。郁,怨。国愈乱,主愈卑,
则亦失乐之情矣。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
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巨,大。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
目所未尝见,俶,始也。始作诡异瑰奇之乐,故耳未尝闻,目未尝见。○案:“俶诡”亦作“諔
诡”。《庄子·德充符》释文云:“諔,尺叔反。李云:‘諔诡,奇异也。’”又见《天下》篇。此
注训俶为始,非也。务以相过,不用度量。不用乐之法则,故曰务相过。宋之衰也,作为
千钟;钟律之名。○“千钟”,《御览》五百六十六作“十秩”。齐之衰也,作为大吕;大
吕,阴律,十二月也。○此注非也。《贵直论》“无使齐之大吕陈之廷”,注云:“齐之钟律也。”
案《史记索隐》云:“大吕,齐钟名。”王厚斋云:“此即乐毅书所云‘太吕陈于元英’者。”楚之
衰也,作为巫音。男曰觋,女曰巫。○旧本注无“男曰觋”三字,今从《初学记》十五所引补。
梁仲子云:“《尚书》‘是谓巫风’,不特属之女也。《周礼·春官·神仕》疏云:‘男子阳,有两
称,名巫名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所谓散文则通也。”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
----------------------- 页面 31-----------------------
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非正乐,故曰“不乐”也。乐不乐者,其
民必怨,其生必伤。怨,悲。伤,痛。其生之与乐也,若冰之于炎日,反以自兵。
兵,灾也。○“生”,旧本讹作“王”,从《御览》改正。“炎日”,《御览》作“炭”。注“兵灾
也”,或作“兵灾兵也”,非。此生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
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适,中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
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长,久。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
遂而不返,返,还。制乎嗜欲,为嗜欲所制。制乎嗜欲无穷,则必失其天矣。天,
身。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矣。○“悖乱”,旧作“浮
乱”,讹,今改正。此与《乐记》文相似。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慠
幼,从此生矣。从欲生也。
适音○一作“和乐”。
四曰:
耳之情欲声,欲闻音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心不乐,声音虽在前,耳不听之。
目之情欲色,欲视五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心不欲视之也。鼻之情欲芬香,
欲芬香之韬藉也。○注“韬藉”疑是“酝藉”。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不嗅味也。口之情
欲滋味,欲美味也。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
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
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适,中适也。夫乐有适,心亦有适。○旧本“夫乐”下衍
“之”字,又“亦”字作“非”,孙并从《御览》五百六十九删正。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
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
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
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
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孙云:“‘太巨’,《御览》作‘大巨’,以下凡‘太’
字并作 ‘大’。”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振,动。○旧本作“横
塞则振动”,无注,今从《御览》改正。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嫌听譬自嫌之嫌。○注有误字,
似本为嫌字作音,而后人妄改之。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詹,足也。詹,读如澹然无为之
澹。○ 《御览》作“詹音澹也”,疑是。盖“澹”,“赡”字。注既训詹为足,则自读从澹足之澹。
《汉书·食货志》“犹未足以澹其欲也”,师古曰:“‘澹’,古‘赡’字。赡,给也。”当读时艳
切。若依此注则如字,读徒滥切矣。恐亦是后人妄改也。不詹则窕。窕,不满密也。太清则志
危,以危听清则耳谿极,谿,虚;极,病也。不闻和声之故也。谿极则不鉴,不鉴则
竭。鉴,察也。太清无和,耳不能察,则竭病也。○“鉴”,《御览》并作“监”。注末“也”字,
旧本讹作“之”。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越散。不收则不抟,不抟
则怒。不抟,入不专一也。故惑怒也。○“抟”,旧本皆误作“特”,孙从《御览》改正。案“抟”
与“专”同。注“入”字亦从《御览》补。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不
巨、不小、不清、不浊,得四者之中乃为适。此四者,皆言其太,故曰“非适”。○旧本“太小”在
“太清”下,从《御览》乙正。
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
也。三十斤为钧,百二十斤为石。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本始于黄钟,十一月律。清浊之
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故治世之音
安以乐,其政平也;民闻其乐,安之日喜。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
悲以哀,其政险也。险犹危。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风犹化。俗定而
----------------------- 页面 32-----------------------
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
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论,明。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
进乎音者矣。文王之庙,肃然清静,贵其乐和,故曰“有进乎音”。○案:《礼记·乐记》作“有
遗音者矣”,下亦作“遗味”,郑注:“遗,余也。”今此俱作“进”,文不同。大飨之礼,上
玄尊而俎生鱼,大飨,飨上帝于明堂也。玄尊,明水也;俎生鱼,皆上质贵本。○注“明水”,
旧本作“酒水”,讹,今改正。大羹不和,有进乎味者也。大羹,肉湆而未之和,贵本古得
礼也,故曰“有进乎味”。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特,
但也。○旧本于“将”字下注“特也”二字,误。案“将”字当属下文,据《乐记》当作“将以”,
今并补正。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平,正也。行犹通也。
古乐
五曰:
乐所由来者尚也,尚,曩。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节,适也。
侈,大也。正,雅也。淫,乱也。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昌,盛也。亡,灭也。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
散解,果实不成,解,落也。有核曰果。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士达,朱襄氏之臣。○“来”,旧本作“采”,讹,今从《御览》五百七十六改正。《日抄》同。昔
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古帝名。投足犹蹀足。阕,终。○
张揖曰:“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见《文选·上林赋》注。“操”旧作“掺”,俗字,今从《初
学记》九、《御览》五百六十六、陈祥道《礼书》改正。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 《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
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上皆乐之八篇名也。○旧本“建帝功”作“达帝
功”。案:《文选·上林赋》注张揖引作“彻帝功”。李善谓以“建”为“彻”,误,则当作“建”
也。又旧本作“总万物之极”,校云:“一作‘禽兽之极’。”今案《初学记》十五、《史记·司马
相如传》索隐及《选注》皆作“总禽兽之极”,今据改正。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
陶唐氏,尧之号。○孙云:“‘陶唐’乃‘阴康’之误。颜师古注《汉书·司马相如传》云:‘《古
今人表》有葛天氏、阴康氏,诱不观 《古今人表》,妄改《吕氏》本文。’案李善注《文选》竟沿其
误,唯章怀注 《后汉书·马融传》引作‘阴康’。”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故有洪水之灾。○
旧校云:“一作‘阳道壅塞,不行其次’。”孙云:“李善注《文选》傅武仲《舞赋》、张景阳《七
命》俱引作 ‘阳道壅塞’。”民气郁阏而滞著,阏,读曰遏止之遏。筋骨瑟缩不达,○《七
命注》作“筋骨挛缩”。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宣,通。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黄帝臣。○《说苑·修文》篇作“泠伦”,《古今人表》
作“泠沦”。伶伦自大夏之西,大夏,西方之山。乃之阮隃之阴,阮隃,山名。山北曰阴。
○“阮隃”,《汉书·律志》作“昆仑”,《说苑·修文》篇、《风俗通·音声》篇、《左氏成九年
正义》皆作“昆仑”,《世说·言语(原为“德行”,误,据《世说新语》改正)》篇引《吕》亦同。
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竹生溪谷者,取其厚钧,断两节间,
以为律管。○《汉志》作“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说苑》、《风俗通》亦同。《世说注》
“厚”上增“薄”字,赘。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断竹长三寸九分,吹
之,音中黄钟之宫。○“其长三寸九分”,《汉志》无,《说苑》及《御览》五百六十五作“其长九
寸”。钱詹事云:“三寸九分,不必改作九寸。安溪李文贞谓‘黄钟长八寸一分,应钟长四寸二分,
此三寸九分,即二律相较之数’,是也。案此三寸九分,备有十二律,非谓黄钟止长三寸九分。下云
‘以为黄钟之长’者,即长于应钟之数。盖应钟十月律,秦岁首所中也。增长三寸九分而得黄钟,方
是十一月律。《吕纪》本用秦法,追考上古,知安溪之说不谬。”吹曰“舍少”。次制十二
----------------------- 页面 33-----------------------
筒,六律六吕各有管,故曰十二筒。舍,成舍矣。○ 《说苑》无“吹”字。旧本“曰”作“日”,
《说苑》作“曰”,又“舍”作“含”,今“曰”字已据改正,其“舍”字亦讹,注“舍成舍矣”四
字亦不可晓,因有此注“舍”字姑仍之。考《晋志》及《御览》五百六十五并作“含少”。明弘治中
莆人李文利主“含少”之说,谓黄钟实止三寸九分,其说与古背,不可用。《御览》竟改作其“长九
寸”,又近人谓当作“四寸五分”,皆非是。“筒”,《说苑》、《风俗通》、《御览》俱作“管”,
李善注《文选》丘希范《侍宴》诗作“筩”,与“筒”实一字。善又别引作“箫”,误也。以之阮
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
适合。合,和谐。○“比”,旧本误作“此”,李善注马季长《长笛赋》引作“比”,《汉书》、
《说苑》皆同。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法凤上雌雄,故律
有阴阳,上下相生,故曰“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旧校云:“一作
‘援’。”今案《御览》作“营援”;《路史》作“荣猨”,注引《隋志》及《国朝会要》皆作“荣
猨”。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
始奏之,命之曰《咸池》。奏十二钟乐,名之为 《咸池》。
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处,居。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
行,惟天之合,德与天合。风,化也。○赵云:“言八方之风,各得其正也。”其音若熙熙凄
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八风,八卦之风。命之曰 《承
云》,以祭上帝。上帝,昊天上帝。乃令■先为乐倡,倡,始也。○“乃令”,《初学记》
作“乃命”。乐倡,乐人也,似不当训为始。■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鼓,击。○“寝”,
旧本讹“浸”。其音英英。英英,和盛之貌。○旧本“英英”不重,误,与上文皆依《初学记》、
《御览》改正。
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旧校云:“‘声’一作‘唐’。”案《御览》、《路史》
俱作“唐”。《九招》、《六列》、《六英》。○此六字衍,说见下。有倕作为鼙、
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鞀、椎、锺。○“有倕”,《御览》倒作“倕有”。
有,当读为又。帝喾乃令人抃,两手相击曰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
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康,安。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质”当为“夔”。○《路
史》以质与夔非一人。“质”亦作“■”。乃以麋■置缶而鼓之,鼓,击。乃拊石击石,
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拌,分。作以为十五弦
之瑟。命之曰 《大章》,以祭上帝。
舜立,命延○“命”,旧本“仰”,误,据《路史》改正。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
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
以明帝德。《招》、《列》、《英》,皆乐名也。帝,谓舜。○《招》、《列》、《英》至此始
见,故诱于此下注,则上乃衍文明矣。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勤,忧。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
水以导河,决壅塞,故凿龙门也。降,大。漻,流。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于是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以昭其功。九成,九变。昭,明。
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
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旧校云:“‘讨’一作‘诛’。”案《御览》作“以诛桀之罪。功
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
《六列》,以见其善。《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善,美。
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文王,古公亶父之孙,王季历之子也。古公
避獯鬻之难,邑于岐,谓岐山之阳有周地,及受命,因为天下号也。淫,过。翼,佐。三淫,谓剖比
干之心,断材士之股,刳孕妇之胎者,故诸侯去之而佐文王也。○古文《秦誓》有“斮朝涉上胫”语,
究不知何出?《春秋繁露·王道》篇云:“斮朝涉之足,视其挴。”《水经注》九淇水下云:“老人
----------------------- 页面 34-----------------------
晨将渡水,而沈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 ‘老者髓不实,故晨寒也’,纣乃于此斮胫而视髓。”是
相传有此事也。今此云“断材士之股”,《先识览》注亦同,《淮南·俶真训》亦有此语。散宜生
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散宜生,文王四臣之一也。《论语》曰:“文王为西伯,三分
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绳,誉也。见《左氏庄十四年传正义》云:“字书
‘绳’作‘■’。”
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未至殷都,而胜纣
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大武》,周乐。○“为
作”,《御览》倒。
成王立,殷民反,反,叛。王命周公践伐之。践,往。○《尚书大传》云:“周公
摄政三年,践奄。践之者,籍之也。籍之,谓杀其身,执其家,猪其宫。”商人服象,为虐于
东夷。象,兽名也。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三象》,周公所作乐名。嘉,美
也。尚,久也。自黄帝以来,功成作乐,故曰“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 页面 35-----------------------
第 六 卷
季 夏 纪
季夏
一曰:
季夏之月,日在柳,季夏,夏之六月也。柳,南方宿,周之分野。是月,日躔北宿。昏心中,
旦奎中。心,东方宿,宋之分野。奎,西方宿,鲁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林,众;钟,聚;阴律也。阳
气衰,阴气起,万物众聚而成,竹管之音应林钟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
祭先肺。凉风始至,蟋蟀居宇,夏至后四十六日立秋节,故曰“凉风始至”。蟋蟀,蜻■,
《尔雅》谓之■。阴气应,故居宇,鸣以促织。○《月令》“凉风”作“温风”,“居宇”作“居壁”。
鹰乃学习,腐草化为蚈。秋节将至,故鹰顺杀气自习肄,为将搏鸷也。蚈,马蚈也。蚈,读
如蹊径之蹊。幽州谓之秦渠,一曰萤火也。○《月令》作“腐草为萤”。此书旧本作“腐草化为萤蚈”,
衍“萤”字。《淮南》无,观注当与《淮南》同。盖昔人读此书,偶旁记异同之文,而因以误入也。
《说文》引《明堂月令》曰“腐草为蠲”,蠲,即蚈也。“化”亦衍字。天子居明堂右个,明
堂,向南堂。右个,西头室。乘朱辂,驾赤■,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
鸡,其器高以觕。
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鼍,升龟取鼋。渔师,掌鱼官也。渔,读若相语之语。
蛟、鼍、鼋皆鱼属。鼍皮可作鼓。 《诗》曰“鼍鼓鼍”;鼋可为羹,《传》曰“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灵公不与公子宋鼋羹,公子怒,柒指于鼎,尝之而出”是也;皆不害人,易得,故言“取”也。蛟有
鳞甲,能害人,难得,故言“伐”也。龟,神,可以决吉凶,入宗庙,尊之也,故曰“升”也。○渔,
高读牛倨切,《季冬》云“音《论语》之语”亦同。《月令》“登龟”,此作“升”,义同。乃命
虞人入材苇。虞人,掌山泽之官。材苇供国用也。○“虞人”,《月令》作“泽人”。
是月也,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周制,天子畿内方千里,分为
百县,县有四郡,郡有鄙,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周时县大郡小,至秦始
皇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耳。此云“百县”,说周制畿内之县也。四监,监四郡大夫也。秩,
常也。常所当刍,故聚之以养牺牲。○ 《月令》作“大合”,无“夫”字。令民无不咸出其力,
咸,皆也。出其力以聚刍而用之。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庙社
稷之灵,为民祈福。祈,求也。○ 《月令》“为民”上有“以”字。
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忒,黑黄苍赤,莫
不质良,妇人善别五色,故命其官使染采也。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青与赤谓之文。赤与
白谓之章。修其法章,不有差忒,故黑黄苍赤之色皆美善。○《月令》“忒”作“贷”。旧校云:“‘差’
一作 ‘迁’。”注“修其法章”,疑是“法制”。勿敢伪诈,勿,无也。○ 《月令》作“毋敢诈
伪”。以给郊庙祭祀之服,郊祀天,庙祀祖。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熊虎
为旗。章,服也。贵有长尊,贱有等威,故曰“度”。○“等威”,旧误作“等卑”,今依《左氏宣
十二年传》文改正。
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或斩伐。虞人,掌山林之官。行,
察也。视山木,禁民不得斩伐。○“无或”,《月令》作“无有”,或亦训有也。不可以兴土功,不
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无举大事,以摇荡于气。土功,筑台穿池。合诸侯,
造盟会也。举动兵众,思启封疆也。大事,征伐也。于时不时,故曰“摇荡于气”。○《月令》作“以
摇养气”。注“思启封疆”,用《左氏成八年传》文,旧本作“息封疆”,误,今改正。无发令而
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无发干时之令,畜聚人功,以妨害神农耘耨之事。○“干时”,《月令》
作“待”,无“干”字。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昔炎帝神农,
----------------------- 页面 36-----------------------
能殖嘉谷,神而化之,号为神农。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巡行堰亩修治之功。于此时或举大事,妨害
农事,禁戒之,云有天殃之罚。○《月令》“神农”上无“命”字,“巡”作“持”。
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
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夏至后三十日大暑节,火王也。润溽而漯重,又有时雨。烧薙,行水灌
之,如以热汤,可以成粪田畴,美土疆。疆,界畔。行之是令,是月甘雨三至,三旬二日。
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十日为旬。二日者,阴晦朔日也。月十日一雨,又二十日一雨,一月中得二
日耳,故曰“三旬二日”。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国多风咳,人乃迁徙。春,木
王。木性堕落,阳发多雨,而行其令,故谷实散落,民病风咳上气也。民迁徙移家,春阳布散也。○
“解落”,《月令》作“鲜落”。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丘,
高;隰,下也。言高下有水潦,象金气也。故杀禾稼,使不成熟也。金干火,故多女灾,生子不育也。
行冬令,则寒气不时,鹰隼早蛰,四鄙入保。冬阴闭固,而行其令,故寒风不节也。
鹰隼早骛,象冬气杀戮。四界之民畏寇贼之来,故入城郭自保守也。○“寒气”,《月令》作“风寒”。
中央土,其日戊己,戊己,土日,土王中央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黄帝,
少典之子,以土德王天下,号轩辕氏,死,托祀为中央之帝。后土,官。共工氏子句龙,能平九土,
死,托祀为后土之神。其虫倮,其音宫,阳发散越,而属倮虫。倮虫,麒麟为之长。宫,土也,
位在中央,为之音主。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黄钟,阳律也。竹管音中黄钟之宫也。其数
五,五行之数,土第五也。其味甘,其臭香,土味甘。土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土王中央,
故祀中霤。霤,室中之祭,祭后土也。祭祀之肉先进心,心,火也,用所胜也。一曰:心,土,自用
其藏也。天子居太庙太室,南向中央室曰太庙。又处其中央,故曰“太室”。乘大辂,驾黄
■,载黄旂,衣黄衣,服黄玉,土色黄,故尚黄色。食稷与牛,稷、牛皆属土。其气
圜以掩。掩,象土含养万物。○ 《月令》作“圜以闳”。旧校云:“一作‘掩以闳’。”
音律
二曰:
黄钟生林钟,黄钟,十一月律。林钟,六月律。林钟生太蔟,太蔟,正月律。太蔟生
南吕,南吕,八月律。南吕生姑洗,姑洗,三月律。姑洗生应钟,应钟,十月律。应钟生
蕤宾,蕤宾,五月律。蕤宾生大吕,大吕,十二月律。大吕生夷则,夷则,七月律。夷则
生夹钟,夹钟,二月律。夹钟生无射,无射,九月律。无射生仲吕。仲吕,四月律。○案:
《说苑·修文》篇云“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夹
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无“蕤宾生大吕”句。《御览》五百六
十五引《吕氏》亦与《说苑》同,皆非隔入相生之义。《晋书·律志》引《吕氏》则皆与今本合,知
不可信《御览》以改此文。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
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
无射、应钟为下。律吕相生,上者上生,下者下生。○案:蕤宾不当为上,当在林钟之首。考
《周礼》《大司乐》、《大师》两章注,蕤宾皆重上生。即朱子《钟律》篇亦并不误。而近人反据误
本谓蕤宾亦下生,谬之甚者。《晋志》俗本亦误作蕤宾下生,《宋志》则不误,可以正之。此注当作
“上者下生,下者上生”,如此方所谓律吕相生。今本疑亦传写之误。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
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御览》“月钟”作“日行”,盖
亦依《说苑》之文以改《吕氏》。仲冬日短至,冬至日,日极短,故曰“日短至”。则生黄钟。
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日
长至,夏至日,日极长,故曰“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
秋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
黄钟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黄钟,十一月也。
----------------------- 页面 37-----------------------
且,将也。○《月令》作“以固而闭”。又“且泄”作“沮泄”。
大吕之月,数将几终,大吕,十二月。几,近。终,尽。岁且更起,而农民无有
所使。使,役。○《礼记·月令》“而农民”上有“专”字。
太蔟之月,阳气始生,太蔟,正月。冬至后四十六日立春,故曰“阳气始生”。草木繁
动,动,生。令农发土,无或失时。发土而耕。○此月去芒种尚远,而必亟于发土者,盖所谓
勿震勿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故数劳之地,苗乃易于滋长也。
夹钟之月,宽裕和平,行德去刑,夹钟,二月也。行仁德,去刑戮也。无或作事,
以害群生。事,兵戎事也。故曰“以害群生”。
姑洗之月,达道通路,沟渎修利,姑洗,三月也。时雨将降,故修利沟渎。申之此
令,嘉气趣至。顺其阳德,故嘉喜之气至。
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仲吕,四月。大众,谓军旅工役也。顺阳长养,
无役大众,妨废农功,故戒之曰“无”也。必循行农事劝率之。草木方长,无携民心。民当务
农,长养谷木,徭役聚则心携离,逆上命也,故戒之曰“无”也。
蕤宾之月,阳气在上,安壮养侠,蕤宾,五月。壮,盛;侠,少也。皆安养之,助
阳也。○“在上”,旧本作“在土”。案是月阴始生于下,则当云“阳气在上”,今改正。《月令》
是月“养壮佼”,此“养侠”亦当是“养佼”之误。本朝不静,草木早槁。静,安。朝政不宁,
故草木变动堕落早枯槁也。
林钟之月,草木盛满,阴将始刑,林钟,六月。刑,杀也。夏至后四十六日立秋。
秋则行刑戮,故曰阴气将始杀也。○“盛满”疑本是“盛盈”,与下文皆两句为韵。无发大事,
以将阳气。发,起。将犹养。
夷则之月,修法饬刑,选士厉兵,夷则,七月也。饬,读如敕。饬正刑法,所以行
法也。简选武士,厉利其兵。诘诛不义,以怀远方。怀,柔也。《诗》云“柔远能迩,以定我
王”也。
南吕之月,蛰虫入穴,南吕,八月也。蛰,读如《诗·文王之什》。○旧本“文王”下
有一“什”字,非,《孟春纪》注可证。趣农收聚,仲秋大雨,故收聚。无敢懈怠,以多为
务。务犹事也。
无射之月,疾断有罪,当法勿赦,无射,九月。有罪当断,故勿赦。无留狱讼,
以亟以故。亟,疾。故,事。
应钟之月,阴阳不通,闭而为冬,应钟,十月。阳伏在下,阴闭于上,故不通。修
别丧纪,○旧校云:“‘别’一作‘辨’。”审民所终。审,慎。终,卒。修别丧服亲疏轻重
之纪,故曰“审民所终”也。
音初
三曰: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孔甲,禹后十四世皋之父,发之祖,桀之宗。田,猎也。
○注“宗”,曾也,谓曾祖。天大风,晦盲,盲,瞑也。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
乳,乳,产。或曰:“后来,是良日也,○“是”,旧本作“见”。孙云:“《御览》三
百六十一及七百六十三 ‘见’俱作‘是’。”今据改。之子是必大吉。”之,其。或曰:“不
胜也,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余子,谁敢殃之?”
子长成人,幕动坼橑,斧斫斩其足,○“斫斩”疑衍“斩”,《御览》作“破”。遂为
守门者。以其无足,遂为守门之官,向谓之子有殃也。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
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为东阳之音。
禹行功○孙云:“李善注《文选》张平子《南都赋》、左太冲《吴都赋》并引作‘禹行水’,
----------------------- 页面 38-----------------------
《御览》一百三十五同。”见涂山之女,○梁仲子云:“《水经注》《淮水》及《江水》引此并
作 ‘涂山’。”案宋柳佥本元作“涂山”。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遇,礼也。禹未之礼而巡狩
南行也,省南方之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涂山在九江,近当涂也。
山南曰阳也。○“候”,旧本作“待”,今从《初学记》十改。善注《吴都赋》引作“往候”。注“九
江”,旧作“九回”,误,今据《汉书·地理志》改正。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选》注无“兮”字。实始作为南音。南方国风之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
南》、《召南》。取涂山氏女南音以为乐歌也。
周昭王亲将征荆,周昭王,康王之子,穆王之父。荆,楚也。秦庄王讳楚,避之曰“荆”。
○《左氏僖四年传正义》引“荆”下有“蛮”字。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右,兵车之右
也。还反涉汉,梁败,○案:《左传正义》云:“旧说皆言汉滨之人,以胶胶船,故得水而坏,
昭王溺焉。”不知本出何书?此言“梁败”,又互异也。王及蔡公抎于汉中。抎,坠,音曰颠
陨之陨。○注“曰”字衍。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振,救也。 《传》曰:“齐桓
公伐楚,让之曰: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没而不复,寡人是
问。’对曰: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敢不共乎?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由此言之,昭王
为没于汉,辛余靡焉得振王北济哉?○孙云:“振者,振其尸也。注非。”周公乃侯之于西翟,
实为长公。西翟,西方也。以辛余靡有振王之功,故赏之为长公。○注“功”,旧本作“力”,
非是,今改正。殷整甲徙宅西河,○案:《竹书纪年》“河亶甲名整,元年自嚣迁于相”,即
其事也。旧校云:“‘河’一作‘阿’。”犹思故处,处,居也。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
是音以处西山,西音,周之音。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取西音以为秦国之乐
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成犹重。○孙云:“王逸注《离骚》引‘有娀氏
有美女,为之高台而饮食之’。李善注《文选》《鲁灵光殿赋》、《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两引此文,
‘为’下皆无‘之’字。”饮食必以鼓。鼓,乐。帝令燕往视之,○旧校云:“‘视’一作‘劾’。”
鸣若谥隘。○孙云:“《安陆昭王碑文》注引作‘隘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
少选,发而视之,少选,须臾。○梁仲子云:“《一切经音义》十三引《吕氏》作‘小选’,
古 ‘少’、‘小’通用。”案:今《吕氏》本皆作“少选”,此与《荡兵》、《执一》诸篇皆然,无
作“小”者,当亦由后人改之矣。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帝,天也。天令燕降卵于有娀氏
女,吞之生契。《诗》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又曰:“有娀方将,立子生商。”此之谓也。
○案:《列女传》一引《诗》“有娀方将,立子生商”,亦无“帝”字。旧本作“有娀氏女方将”,
因上文误衍二字,今删去。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北国之
音。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荡,动。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内化生内心。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风,俗。察其风而知其志,○旧校云:“一作‘意’,
下同。”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
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土弊则草木不长,弊,恶,水烦则鱼鳖不大,扰,浑。○据此注则正文本作“水扰”,
后人以《乐记》之文改之。世浊则礼烦而乐淫。烦,乱。淫,邪。郑、卫之声,桑间之
音,说见《孟春纪》。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说,乐。流辟、誂越、慆滥之
音出,出,生也。○“誂”与“佻”同。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
从此产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修,治也。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以和为
成顺。乐和而民乡方矣。乡,仰。方,道。
制乐
----------------------- 页面 39-----------------------
四曰:
欲观至乐,必于至治。至乐,至和之乐。至治,至德之治。其治厚者,其乐治厚;
其治薄者,其乐治薄;○孙云:“李善注《文选》潘安仁《笙赋》引此‘其乐厚’、‘其乐薄’,
无两 ‘治’字。”乱世则慢以乐矣。今窒闭户牖,动天地,一室也。故成汤之时,
有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大拱。《书叙》云:“伊陟相太戊,亳有桑谷祥,共生于朝。”
太戊,太甲之孙,太康之子也,号为中宗。满两手曰拱。汤生仲丁,仲丁生太甲,太甲生太康,太康
生太戊,凡五君矣。此云汤之时,不亦谬乎?由此观之,曝咸阳市门,无敢增损一字者,明畏不韦之
势耳。故扬子云恨不及其时,车载其金而归也。○“而大拱”,旧本讹作“其大拱”,梁仲子据《御
览》八十三改,与《韩诗外传》正同。梁伯子云:“昏生旦拱,与《史记》言‘一暮大拱’,并理所
难信。 《书大传》、《汉书·五行志》、《说苑·敬慎》篇、《论衡·异虚》篇并作‘七日大拱’,
《韩诗外传》三作‘三日’,当以‘七日’为是。伪孔传及《家语·五仪》篇亦作‘七日’。”其吏
请卜其故。灼龟曰卜。○ 《御览》“吏”作“史”。汤退卜者曰:“吾闻祥者,福之先
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为善则
福应之,故祸无从至也。○ 《外传》三以此为伊尹之言。于是早朝晏退,问疾吊丧,务镇
抚百姓。三日而谷亡。亡,灭。○旧本“亡”讹“止”,今据《御览》改。《外传》亦作“亡”。
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极犹终。
周文王立国八年,○《外传》三“立”作“莅”。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
东西南北不出国郊。邑外曰郊。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今王
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曰请移之。”○孙疑“曰”字衍,
《外传》无。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
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见妖也,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
天以此罚我也。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重犹益也。移咎
徵于他人,是重吾罪,故曰“不可”。文王曰:○语毕而更起也。《外传》作“以之”,连上“不
可”为文。 “昌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乎!”于是谨其礼秩、皮革,
以交诸侯;饬其辞令、饬,读如敕。饬正其辞令也。币帛,以礼豪士;币,圭璧。帛,
玄纁也。材倍百人曰豪也。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群臣。○旧校云:“‘赏’一作
‘宾’。”无几何,疾乃止。止,除也。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已动之后四十三年,
凡文王立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翦,除。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景公,元公佐之子栾。荧惑,五星之一,火之精也。心,东方
宿,宋之分野。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宋之太史,
能占宿度者,故问之。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
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
祥,吉。○注“吉”,疑本是“善”字。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
将谁为君乎?宁独死。”《传》曰:“后非众无以守邑。”故曰“将谁为君乎”?○案:“众
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此晚出《古文尚书·大禹谟》文也。汉时未有此,故诱皆以为《传》。
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谷不熟为饥也。民饥必死。
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传》曰:“众非元后何戴。”故曰“其
谁以我为君”。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
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
舍,○“今昔”本多作“今夕”,今依李本作“今昔”。昔训夜。君延年二十一岁。”公曰:
“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必三徙舍。○“必三徙
舍”,旧作“有三徙舍”,讹,今据《淮南·道应训》及《新序》四改正。舍行七星,星,宿也。
星一徙当一(原为“七”,误,据许维遹本改)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
一岁矣。以德复星也。徙三舍固其理也。死生有命,不可益矣。而延二十一岁,诱无闻也。臣请
----------------------- 页面 40-----------------------
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
舍。
明理
五曰: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尽,极。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是常主也。非
贤主也。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未尝得为贤主之实。此之谓大悲。此之
为大悲哀之人。是正坐于夕室也,夕室,以喻悲人也。言其室邪夕不正,徒正其坐也。○梁仲
子云:“《晏子春秋》六曰:‘景公新成柏寝之室,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云云。
公曰:先君太公以营丘之封立城,曷为夕?晏子对曰: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
夕哉?然而以今之夕者,周之建国,国之西方,以尊周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悲人所
为,如坐夕室,自以为正,乃不正之谓也。
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
之所积,其福无不及也;及,至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也。其风雨则不
适,适,时也。其甘雨则不降,其霜雪则不时,不当霜雪而霜雪,故曰“不时”。寒暑
则不当,不当寒而寒,不当暑而暑。阴阳失次,○旧校云:“一作‘易次’。”四时易节,
谓不得其所。○旧校云:“‘节’一作‘位’。”人民淫烁不固,淫邪销烁不一也。不固,不执
正道。禽兽胎消不殖,销烁不成,不得长殖也。草木庳小不滋,滋亦长。○“庳”与“卑
“同。旧木作“痺”,讹,今改正。五谷萎败不成。成,熟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言不可以为乐,故曰“若之何哉”。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君不君,臣不臣,故相贼。长
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倒,逆。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
人之纪,冒,嫉。危,疑。相嫉则相猜疑,故失人道之纲纪。○案:“日以相危,失人之纪”,乃
统承上文,不专以夫妻言。注非。心若禽兽,长邪苟利,○旧校云:“一作‘苟且’。”不知
义理。乱政之化也,心如禽兽,焉知义理。
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云气形状如物之形也。有其状若人,
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天衡;衡物之气。○《御览》八百七十七作“天冲”。有其状
若悬旌而赤,其名曰云旌;云气之象旌旗者。○“悬旌”,旧本作“悬釜”,讹。案:《御
览》作“悬旌”,“旌”与“旌”同,今定为“旌”字。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
《五行传》为马妖也。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旧校云:“‘华’一作‘藿’。”黄上白下,
其名蚩尤之旗。○旧本作“蚩尤之旌”,又作“蚩尤之旌旗”,皆讹。今据《史记·天官书》、
《汉书·天文志》改正。《集解》及师古注并引晋灼曰:“《吕氏春秋》云其色黄上白下。”其日
有斗蚀,有倍僪,有晕珥,斗蚀,两日共斗而相食。倍僪、晕珥,皆日旁之危气也;在两旁
反出为倍,在上反出为僪,在上内向为冠,两旁内向为珥。晕,读为君国子民之君。气围绕日周匝,
有似军营相围守,故曰“晕”也。○“倍僪”亦作“背谲”,又作“背谲”,《汉志》作“背穴”。
有不光,有不及景,○旧校云:“‘及’一作‘反’。”有众日并出,有昼盲,盲,冥
也。有霄见。霄,夜。见,明。○“霄”,当是“宵”之借。其月有薄蚀,薄,迫也。日月激会相
掩,名为薄蚀。○“其月”,旧本作“其日”,误,今改正。有晖珥,有偏盲,有四月并出,
有二月并见,并犹俱也。有小月承大月,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蚀星,有出而无
光。其星有荧惑,荧惑,火精。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
天干,干,楯也。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其气有上不属天,下不属地,属犹
至。有丰上杀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楫,林木也。春则黄,夏则黑,秋
则苍,冬则赤。其妖孽有生如带,有鬼投其陴,陴,脚也,音“杨子爱骭一毛”之骭。
○案:陴字音义皆可疑,或是骨幹之幹,则是脊胁也,与骭音正同,但不当训为脚耳。有菟生雉,
----------------------- 页面 41-----------------------
雉亦生雉,雉,一名冠爵,于《五行传》羽虫之孽。有螟集其国,其音匈匈,食心为螟。
音声飞匈匈,惊动众人,集其国都也。国有游蛇西东,于《五行传》为蛇妖也。西东,示民流迁,
国不安宁也。马牛乃言,言,语。皆妖也。犬彘乃连,连,合。皆妖也。○汉孝景二年有此。
有狼入于国,国,都也。《河图》曰:“野鸟入,主人亡也。”有人自天降,降,下。人,
妖也。市有舞鸱,国有行飞,○旧校云:“一作‘彘’。”马有生角,于《五行传》为马
祸。雄鸡五足,羽虫之孽。有豕生而弥,弥,蹄不甲也。于《五行传》为青黑之祥也。○注
旧本“青黑”上有“墨”字衍。鸡卵多毈,○案:《说文》“毈,卵不孚也,徒玩切”。旧本作
“假”,讹,今改正。《淮南·原道训》、《法言·先知》篇俱有“毈”字。有社迁处,迁,移。
○案:《史记·六国表》:“秦惠文君二年宋太丘社亡。”有豕生狗。于《五行传》为豕祸。国
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乱惑之主,见妖孽之怪,不知
惊惶疾自革更,共御厥罚,故上帝降之祸,凶灾必至。○“共御”,旧本作“共卫”,讹,今从《书
大传》改正。其残亡死丧,殄绝无类,流散循饥无日矣。循,大也。谷不熟曰饥。无复
有期日也。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楚、越,
竹所出也,尚不能胜书者,妖多也。故子华子曰:“夫乱世之民,长短颉■,百疾,
疾,病也。长短者,无节度也。颉犹大。■,逆也。百疾,变诈也。既无节度,大逆为变诈之疾也。
○案:《庄子·徐无鬼》篇“颉滑有实”,向秀注:“颉滑,错乱也。”此“颉■”疑与“颉滑”义
同。注“颉犹大”,旧本作“■犹大”,讹。又“逆”作“迎”,亦讹。今并改正。民多疾疠,
道多褓襁,盲秃伛尪,万怪皆生。”褓,小儿被也。襁,褛格绳也。言民襁负其子走道,
跛而散去。盲,无见。秃,无发。伛,偻俯者也。尪,短仰者也。怪物妄生非一类,故言万怪者也。
○注“襁,褛格绳也”,旧本“格”作“袷”,又作“拾”,下又衍一“上”字,皆讹。案:褛格即
缕络,《方言》“络谓之格”,义得通也,后《直谏》篇注作“缕格”。段若膺云:“织缕为络,其
绳谓之襁。”梁仲子云:“《论语》‘襁负’,疏引《博物志》云‘织缕为之’。又《汉书·宣帝纪》
注: ‘李奇曰:襁,络也。’”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乌,安也。○旧校云:“‘乌’一
作 ‘焉’。”不闻至乐,其乐不乐。乱国之乐怨以悲,不闻至德之乐,故曰“其乐不乐”也。
----------------------- 页面 42-----------------------
第 七 卷
孟 秋 纪
孟秋
一曰:
孟秋之月,○旧此下有“长日至四旬六日”七字,又注云“夏至后,日尚长,至四十六日立
秋,昼夜等,故曰长日至四旬六日”二十五字,于文不类。且后文自有注,不应预出。立秋时亦不得
云昼夜等。谢以辞义俱浅陋,定为俗师所加。今从《月令》删去。日在翼,孟秋,夏之七月。翼,
南方宿,楚上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昏斗中,旦毕中。斗,北方宿,吴之分野。毕,西方宿,
赵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正文旧又衍“则立秋”三字,《月令》无,今并删去。又注
“毕,赵之分野”,旧“赵”讹作“越”。案《淮南·天文训》则属魏。其日庚辛,其帝少皞,
庚辛,金日也。少皞,帝喾之子挚兄也。以金德王天下,号为金天氏,死配金,为西方金德之帝。其
神蓐收。少皞氏裔子曰该,皆有金德,死托祀为金神。○注“皆”字疑当作“实”。其虫毛,
其音商,金气寒,裸者衣毛。毛,虫之属,而虎为之长。商,金也,其位在西方。○注“裸者衣毛”,
旧本脱“毛”字,今从《淮南》注补。律中夷则,其数九。夷则,阳律也,竹管音与夷则和,
太阳气衰,太阴气发,万物肃然,应法成性,故曰“律中夷则”。其数九,五行数五,金第四,故曰
“九”。○梁仲子云:“《初学记》引注‘气衰’作‘力衰’,‘肃然’作‘雕伤’。”其味辛,
其臭腥,五行,金味辛,金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孟秋始内,由门入,故祀门也。肝,木
也。祭祀之肉用其胜,故先进肝。又曰:肝,金也,自用其藏也。凉风至,白露降,凉风,坤
卦之风,为损。降,下。寒蝉鸣,鹰乃祭鸟,始用行戮。寒蝉得寒气,鼓翼而鸣,时候应
也。是月鹰挚杀鸟于大泽之中,四面陈之,世谓之祭鸟。于是时乃始行戮,刑罚顺秋气。○“始用”,
《月令》、《淮南》皆作“用始”。此误倒也。高注《淮南》云“用是时乃始行戮”,语尤明。天子
居总章左个,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左个,南头室也。乘
戎路,驾白骆,戎路,白路也。白马黑鬣曰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白,顺金也。
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犬,金畜也。廉,利也,象金断割。深,象阴闭藏。
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夏至后四十六日立秋,多在是
月。谒,告也。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斋。盛德在金,金主西方也。斋,
自禋洁。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九里之郊。
还,乃赏军率武人于朝。金气用事,治兵讨暴,非率不整,非武不齐,故赏军将与武人于朝,
与众共之。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材过万人曰桀,千人曰俊。○旧本“选”
误“还”,又脱“士”字,今从汪本据《月令》补正。《淮南》作“选卒”。专任有功,以征不
义,征,正也。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巡彼远方。巡,行也。远方,天下也。○“巡”,
《月令》、《淮南》作“顺”。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禁令。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囹圄,法室。
桎梏谓械,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所以禁止人之奸邪。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
视折审断,慎,戒。有奸罪者搏执之也。理,狱官也。使视伤创毁折者可断之,故曰“审断”。
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决之者必得其正平,不直者戮
而刑之。○“正平”,《月令》作“端平”,此反不为始皇讳。天地始肃,不可以赢。肃,杀。
素气始行,不可以骄赢。犯令必诛,故曰“不可以赢”。○注“犯令必诛”以下乃后人所妄加。高氏
本以“赢”与“盈”同。夏日长赢,今当秋收敛之候,不可以骄盈也。《淮南》注“赢,盛也”,义
亦相似。 《月令》郑注云“解也”,以肃为严急,故不可以舒缓,与骄盈意亦未尝不相近也。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升,进也。先致寝庙,《孝经》曰:
----------------------- 页面 43-----------------------
“四时祭祀,不忘亲也。”命百官,始收敛。收敛,孟秋始内。完堤防,谨壅塞,以备
水潦。是月,月丽于毕,俾雨滂沱,故预完堤防,备水僚。修宫室,附墙垣,补城郭。附,
读如符。附犹培也。○ 《月令》“附”作“坏”。
是月也,无以封侯、立大官,封侯,裂土封之邑也。大官,谓上公九命之官。无割
土地,行重币,出大使。无割土地,以地赐人。重币,金帛之币。大使,使命也。方金气之
收藏,皆所不宜行也。
行之是令,而凉风至三旬。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
乃来。冬,水王,而行其令,故阴气大胜也。介虫,龟属。冬,玄武,故介甲之虫败其谷也。金水
相并,则戎兵来侵为害。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春阳亢燥,而
行其令,故枯旱也。是月凉风用事,而行春暖之令,而谷更生,故害而不成实也。○“复还”本或作
“后还”,误,今从汪本,与《月令》、《淮南》皆合。行夏令,则多火灾,寒热不节,
民多疟疾。夏,火王,而行其令,故多火灾。金气,火气。寒热相干不节,使民病疟疾。寒热所
生。○《月令》作“则国多火灾”。《淮南》作“冬多火灾”。
荡兵○一作“用兵”。
二曰: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偃,止。兵之所自来者上矣,自,从。上,古。○
旧校云:“‘上’一作‘久’。”与始有民俱。俱,皆。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
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
革,更。而工者不能移。移,易。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黄,黄帝;
炎,炎帝也。炎帝为火灾,黄帝灭之也。○《御览》二百七十一“故”作“固”,下文皆作“固”。
案“故”、“固”古亦通用。共工氏固次作难矣,共工之治九州,有异高辛氏,争为帝而亡,
故曰“次作难也”。○《御览》“次”作“欲”。五帝固相与争矣,递兴废,胜者用事。
人曰○旧本作“又曰”,今从《御览》改。“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
蚩尤,少皞氏之末,九黎之君名也。始作乱,伐无罪,杀无辜,善用兵,为之无道,非始造之也,故
曰“非作兵也”。○《御览》“矣”作“也”。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
者为长。长,率。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立,置也。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
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战胜而为长,故
曰“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
可,谁能去兵?兵之来久矣,圣人以治,乱人以亡,废兴、存亡、昏明之术也,故曰“不可禁,不可
止”。○注本子罕语,见襄廿七年 《左传》。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家无严亲怒笞之威,则小子好争上下,过立
著见也。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无刑罚可畏,臣下故有相侵凌夺掠之罪。○
“悟”与“忤”、“牾”并通用。《史记·韩非传》“大忠无所拂悟”,《索隐》云:“不拂‘牾’
于君。”《正义》云:“‘拂悟’,当为‘咈忤’,古字假借耳。”今本《史记》作“拂辞”,误也。
朱本于此书又删去“悟”字,轻改古书,最不可训。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
无诛伐可畏,故相暴,大兼小也。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
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巧者以治,拙者以乱。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悖,惑。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
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
火然,水以疗汤,火以熟食,兵以除乱,夫何偃也?故曰“若水火然”。○注“熟食”,旧本“熟”
多作“热”,讹,唯朱本作“熟”,此可从。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传》曰
“能者养之以求福,不能者败之以取祸”,此之谓。○案:《左氏成十三年传》刘子言“能者养以之
----------------------- 页面 44-----------------------
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汉书》《律志》、《五行志》,汉《酸枣令刘熊碑》,皆作“养以之福”,
孔疏、颜注莫不同。今本则作“养之以福”,此注颇与今本同。凡注家引书,诚不必尽符本文,然此
颇有后人妄改痕迹。缘高氏本作“养以之福”,读者不解,因改为“求福”,而以“之”字移于上,
又于次句亦增一“之”字,以成对文。末句“此之谓也”,删去“也”字,则必刻成之后,就板增两
字,而末句只有一字之空,故并“也”字去之,始整齐耳。元和陈芳林云:“改‘之福’为‘求福’,
则非定命矣。”斯言允哉。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
天下良药也亦大矣。义兵除天下之凶残,解百姓之倒悬而生育之,故方之于良药。且兵之所
自来者远矣,未尝少选不用。贵贱长少、贤者不肖相与同,有巨有微而已矣。
少选,须臾也。贤不肖者用兵,皆欲得胜,是其同也。巨,觕略。微,要妙,睹未萌之萌也。察兵
之微,在心而未发,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
○案:援推,义当与推挽同,或援之使来,或推之使去,有分别,见即兵象矣。旧校云“一作‘挂刺’”,
所未能详也。兵也;连反,○“连反”当出《易·蹇》爻辞。连,与人也;反,自守也;有同有
异而兵兴矣。旧校云“‘连’一作‘速’”,疑误。兵也;侈斗,○犹斗侈也,谓以豪侈相争胜
也。兵也;三军攻战,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争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
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说虽强,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虽以辨
文博学,力说偃兵,不自知博者,不听从也。○注“博者”字讹,或“博”是“悖”字,下亦当有一
“人”字。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旧校云:“一作‘弱民’。”民之说也,若孝子
之见慈亲也,若饥者之见美食也;民之号呼而走之,走,归。若强弩之射于深
溪也,若积大水而失其壅堤也。中主犹若不能有其民,而况于暴君乎?中主,
非贤君。
振乱
三曰:
当今之世浊甚矣,浊,乱也。君肆害,不可禁卫,故乱甚。○注“禁卫”疑亦是“禁御”。
黔首之苦不可以加矣。民人之苦毒,不可复增加。天子既绝,贤者废伏,绝,若三代
之末,祚数尽也。贤者不见用,故废伏。○赵云:“天子既绝,谓周已亡而秦未称帝之时也。”世主
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世主,乱主也。乱政亟行,与民相违,黔首怀怨,无所
控告。世有贤主、秀士,宜察此论也,则其兵为义矣。贤主,治主也。秀士,治士也。
宜察恣行之主与民相离怨而舍之也,必举兵诛之。诛其君,吊其民,故曰“其兵为之义”也。○注“为
之义”,疑“之”字衍,或“为”字当作“谓”。天下之民,且死者也而生,且,将也。治
主之兵救其民,故曰将生也。○且,将也。旧本作“行也”,讹,今改正。且辱者也而荣,荣,
光明也。且苦者也而逸。民见吊恤安逸。世主恣行,则中人将逃其君,去其亲,又
况于不肖者乎?遭恣行之君,中凡之人将逃而去之,不能顾其亲戚也,又况下愚不肖之人,能保
守其君而不逃去其亲者也?故义兵至,则世主不能有其民矣,人亲不能禁其子矣。
世主暴乱,若桀、纣者也,民去之而归汤、武,故不能得其有也,其亲不能禁止其子。
凡为天下之民长也,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今之世
学者多非乎攻伐。非攻伐而取救守,取救守则乡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赏
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天下之长民,其利害在○旧校云:“一本下有‘此’字。”
朱本从之。今案:“在察此论也”连下读为是,观下文可见。察此论也。攻伐之与救守一实
也,攻伐欲陷入,救守欲完人,其实一也。而取舍人异。攻伐欲破人,救守欲全人,故曰“取
舍人异”。以辨说去之,终无所定论。固不知,悖也;知而欺心,诬也。论说事
情,固不知之,是为悖;实知之而自欺其心,是为诬。诬悖之士,虽辨无用矣。辨无所能施,
----------------------- 页面 45-----------------------
故谓之“无用”。○赵云:“言说虽若可听,而断不可用也。下文申言其故。”是非其所取而取
其所非也,是利之而反害之也,安之而反危之也。民以为安,而安之以礼义也;危之,
乃危亡之道也;故曰安之反危也。○言非攻伐欲以安利之,而不知其适相反。为天下之长患,致
黔首之大害者,若说为深。说若是者,为天下之患,为黔首之害深而大也。夫以利天下
之民为心者,不可以不熟察此论也。论犹别也。○“别”即“辩”,古通用。
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
黔首利莫厚焉。厚,重也。禁之者,禁,止也。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穷汤、武
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遂犹长也。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不义者,为其罚也;
恶犹畏。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蕲,读曰祈。或作“勤”。今无道不义存,
存者,赏之也;虽存,幸耳,赏之非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虽穷,不幸
耳,罚之非也。○注皆不得本意,此所云赏罚,岂真赏之罚之也哉?使无道者安全,即不啻赏之;使
有道者不得伸天讨,即不啻罚之矣。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也,不亦难乎?治,整也。
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论若是者,赏所当罚者,罚所当赏者,是以乱天下而害黔
首最为大也。○案:此篇之论,其谓天下攻伐人者之皆义兵乎?苟非义兵,则能救守者,正《春秋》
之所深嘉而乐予也,而此非之,是与圣贤之意相违矣。下篇虽稍持平,然亦偏主攻伐意多。
禁塞
四曰:
夫救守之心,未有不守无道而救不义也。守无道而救不义,则祸莫大焉,
莫,无也。无有大之者。为天下之民害莫深焉。深,重也。无有重之者。凡救守者,太上
以说,说,说言也。○注当是“说以言也”,次“说”字讹。其次以兵。以兵威之。以说则
承从多○旧校云:“‘从’一作‘徒’。”群,日夜思之,事心任精,起则诵之,卧
则梦之。自今单唇乾肺,费神伤魂,单,尽。乾,晞。费,损。神,人之神也。魂,人之
阳精也。阳精为魂,阴精为魄。○“自今”疑本是“自令”。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
愉,悦。下称五伯名士之谋以信其事,信,明也。其说救守之事。早朝晏罢,以告制
兵者,制者,主也。谓敌之主兵者。行说语众,以明其道。道毕说单而不行,毕、单
皆尽。不行,不见从。则必反之兵矣。说不见从,故反之以兵威之。反之于兵,则必斗争
之情,必且杀人,○“斗争”二字当叠。是杀无罪之民,以兴无道与不义者也。无
道与不义者存,是长天下之害,为天下之害者得滋长。而止天下之利,晋献公曰:“物
不两施。”害长故利止者也。虽欲幸而胜,祸且始长。晋献公伐丽戎,史苏曰:“胜而不吉。”
故曰祸乃始长也。先王之法曰:“为善者赏,为不善者罚。”古之道也,不可易。
易犹违。今不别其义与不义,而疾取救守,不义莫大焉,害天下之民者莫甚焉。
故取攻伐者不可,非于义可攻可伐,故不可非也。攻伐不可,取于义不可攻不可伐,故不
可取,惟义所在。救守不可,非于义当救当守,故不可非。救守不可。取于义当守当救,不
可取而有之也。○此“救守不可取”五字乃衍文。注亦无异前说,皆当删去。惟义兵为可。(按:
陈昌齐曰,据文义当以四“不可”截句,高氏误读误注。)兵苟义,攻伐亦可,以有道攻伐无
道,故 《司马法》曰“以战去战,虽战可也”,此之谓也。救守亦可;谓诸侯思启封疆,以无道
攻有道,虽救之可也,极困设守亦可也。兵不义,攻伐不可,若以桀、纣之兵攻伐汤、武,曷
当可乎?救守不可。桀、纣坚守而往救之,亦不可也。
使夏桀、殷纣无道至于此者,幸也;使吴夫差、智伯瑶侵夺至于此者,
幸也;夫差,吴王阖闾之子。智伯,智宣子之子襄子也。使晋厉、陈灵、宋康不善至于此
者,幸也。晋厉公,景公之子州蒲也。陈灵公,共公之子平国也。宋康王,在春秋后,当战国时,
僭称王。○案:厉公实名州满, 《史记》作“寿曼”,声同耳。梁伯子云:“《左传成十年正义》引
----------------------- 页面 46-----------------------
应劭 《讳议》云:‘周穆王名满,而有晋侯州满。’”若令桀、纣知必国亡身死,殄无后
类,吾未知其厉为无道之至于此也。吴王夫差、智伯瑶知必国为丘墟,身为
刑戮,吾未知其为不善无道侵夺之至于此也。夫差、智伯为无道,侵夺无厌。夫差为
越王勾践所灭,智伯为襄子所杀于晋阳之下也。晋厉知必死于匠丽氏,匠丽氏,晋大夫家也。
厉公无道,栾书、中行偃杀之于匠丽氏也。陈灵知必死于夏徵舒,夏徵舒,陈大夫御叔之子,
夏姬所生也。灵公通于夏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徵舒过之,公谓行父曰:“徵舒似汝。”
对曰:“亦似君。”徵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故曰“死于夏徵舒”。宋康知必死于温,
吾未知其为不善之至于此也。温,魏邑也。宋康王,名偃,宋元公佐六世之孙,辟兵之子也。
立十一年,自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三百里;西败魏军于温;与齐、楚、魏为敌国。以
韦嚢盛血,悬而射之,号曰射天。诸侯患之,咸曰宋复为纣,不可不诛。即位四十七年,齐湣王与楚、
魏伐宋,遂灭之,而三分其地,故曰“死于温”。○“宋康”,《荀子·王霸》篇作“宋献”,杨倞
云:“国灭之后,其臣子各私为谥,故不同。”案:此注依《宋世家》为说。“四十七年”,《年表》
偃立止四十三年。梁伯子云“宋实无取齐、楚地及败魏军之事”,详所著《史记刊误》中。此七君
者,大为无道不义,所残杀无罪之民者,不可为万数;万人一数之,言多不可胜数。
○“大为无道”,旧本“为”误作“而”,今改正。壮佼、老幼、胎■之死者,○“■”与
“■”同。大实平原,广堙深溪、大谷,赴巨水,积灰,填沟洫险阻,犯流矢,
蹈白刃,加之以冻饿饥寒之患,以至于今之世,为之愈甚。故暴骸骨无量数,
言多。为京丘若山陵。战斗杀人,合土筑之,以为京观,故谓之京丘,若山林高大也。世有兴
主仁士,深意念此,亦可以痛心矣,亦可以悲哀矣。哀亦痛也。
察此其所自生,生于有道者之废,而无道者之恣行。恣,放也。夫无道者
之恣行,幸矣。无道者恣其情欲而见信用,不得诛灭,是乃幸也。故世之患,不在救守,
而在于不肖者之幸也。○正文似讹,当云“故世之患,在于救守,而为不肖者之幸也”,如此
方与上下文顺。救守之说出,则不肖者益幸也,贤者益疑矣。疑怪其何以益幸也。故
大乱天下者,在于不论其义而疾取救守。疾犹争。
怀宠
五曰:
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辨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必中理然后说,理,义。
必当义然后议。议,言。故说义而王公大人益好理矣,士民黔首益行义矣。一
命为士民。士民之说为士者也。义理之道彰,则暴虐奸诈侵夺之术息也。彰,明。息,
灭。暴虐奸诈之与义理反也,其势不俱胜,不两立。故兵入于敌之境,境,壤。
则民知所庇矣,庇,依荫也。黔首知不死矣。知义兵救民之命,不杀害。至于国邑之郊,
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
奉而题归之,奉,送也。以彰好恶;好其颛民,恶其恶君也。 《传》曰:“其君是恶,其民
何罪?”此之谓也。信与民期,以夺敌资。以信与民期,不违之也。资,用也。敌以暴虐用其
民,故以信义夺其民也。若此而犹有忧恨冒疾遂过不听者,虽行武焉亦可矣。
先发声出号号,令。曰:兵之来也,以救民之死。死,命。子之在上无道,
据傲子,谓所伐国之君。○“据”当与“倨”通,朱本即作“倨”。荒怠,贪戾虐众,恣睢
自用也,辟远圣制,謷丑先王,排訾旧典,上不顺天,顺,承。下不惠民,惠,
爱。征敛无期,求索无厌,期,度。厌,足。○注旧作“其度厌之”,讹,今改正。罪杀不
辜,庆赏不当。若此者,天之所诛也,人之所仇也,不当为君。今兵之来也,
将以诛不当为君者也,以除民之仇而顺天之道也。○旧校云:“‘天’一作‘民’。”
民有逆天之道,卫人之仇者,身死家戮不赦。卫犹护助也。救无道之君,则身死家戮
不赦贷也。○孙云:“‘不赦’,旧本误作‘不救’。注‘赦贷’,旧本误作‘救贰’。”今并从孙
说改正。有能以家听者,禄之以家;以一家禄之。以里听者,禄之以里;里,闾也。
----------------------- 页面 47-----------------------
《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二十五家。以乡听者,禄之以乡;《周礼》“二千五
百家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家。以邑听者,禄之以邑;《周礼》“八家为井,四
井为邑”,三十二家也。此上乡邑皆不从《周礼》。以国听者,禄之以国。国,都也。《周礼》
“二千五百家为县,四县为都”,然则国都万家也。故克其国,不及其民,克,胜。及,罪。
独诛所诛而已矣。所诛,君也。举其秀士○旧校云:“一作‘俊’。”案:非是。而封侯
之,秀士,俊士。选其贤良而尊显之,授以上位。求其孤寡而振恤之,无子曰孤,无
夫曰寡。振,赡。矜,恤。见其长老而敬礼之。尊高年。皆益其禄,加其级。禄,食。
级,等。论其罪人而救出之。论犹理。○“救”,亦当作“赦”。分府库之金,散仓廪
之粟,金,铁也,可以为田器,皆布散以与人民。以镇抚其众,不私其财。问其丛社大
祠,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复兴之,兴之,举其祀。曲加其祀礼。是以贤者荣其名,
而长老说其礼,民怀其德。怀,安也。
今有人于此,能生死一人,生,活也。则天下必争事之矣。事此一人。义兵之
生一人亦多矣,○案“一”字衍。人孰不说?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
民归之若流水,不可壅御也。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所诛国之
民,睎望义兵之至,若望其父母。滋,益;众,多也。《孟子》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奚为
后予?”此之谓也。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接,交。若被其化也。○“若化”,本多作“其化”,
今从宋邦又本。
----------------------- 页面 48-----------------------
第 八 卷
仲 秋 纪
仲秋
一曰:
仲秋之月,日在角,仲秋,夏之八月。角,东方宿,韩、郑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
昏牵牛中,旦觜巂中。牵牛,北方宿,越之分野。觜巂,西方宿,魏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
中于南方。○案:《淮南·天文训》觜巂属赵。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
毛,其音商,说在《孟秋》。律中南吕,南吕,阴律。是月,阳气内藏,阴旅于阳,任其成
功,竹管音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生,说在《孟
秋》。○《月令》作“盲风至”,郑注:“盲风,疾风也。”孙云:“《孟秋》已云凉风至,此何以
又云凉风生?应从《记》。”候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月候时之雁从北漠中来,南过
周、雒之彭蠡。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归蛰所也。《传》曰:“玄鸟氏,司分者也。”
寒气将至,群鸟养进其毛羽御寒也,故曰“群鸟养羞”。○注“北漠”,各本作“北汉”,讹,今从
汪本,与《淮南》注合。郑注《月令》云“羞谓所食也”,此注又别。天子居总章太庙,总章,
西向堂。太庙,中央室也。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
其器廉以深。说在《孟秋》。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阴气发,老年衰,故共养之。授其几杖,
赋行饮食麋粥之礼。今之八月,比户赐高年鸠杖粉粢是也。《周礼》大罗氏掌献鸠杖以养老,又伊耆
氏掌共老人之杖。○“麋”与“糜”同,本亦作“糜”。《周礼》罗氏掌献鸠以养国老,《礼记·郊
特牲》有大罗氏,此参用彼文,衍“杖”字,缺“国”字。《周礼》伊耆氏共王之齿杖,郑注:“王
之所以赐老者之杖。”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
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司服,主衣服之官。将饬正衣服,故命之也。上曰衣,下
曰裳。青与赤五色备谓之绣。《周礼》:“司服掌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衮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
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皮者鹿皮冠,服者素积也,故曰小大短长,冠带有常也。○旧注多脱误,
今考 《礼》注补正。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有司,理官。刑非一,故言百。军刑
斩,狱刑杀,皆重其事,故曰“必当”。无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凌弱为枉,违
强为桡。反,还。殃,咎。
是月也,乃命宰祝,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宰,于《周礼》为充人,掌
养祭祀之牺牲。系于牢,刍之三月也。祝,太祝。以骍牷事神,祈福祥也。巡行牺牲,视其全具者,
恐其毁伤。案其刍豢之薄厚。牛羊曰刍,犬豕曰豢。瞻肥瘠,察物色,物,毛也。必比类,
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者备当,上帝其享。天子乃傩,御佐疾,以
通秋气。傩,逐疫除不祥也。 《语》曰:“乡人傩,朝服立于阼阶。”御,止也。佐疾谓疗也,傩
以止之也。以通达秋气,使不壅闭。○《月令》无“御佐疾”三字。以犬尝麻,先祭寝庙。犬,
金畜也。麻始熟,故尝之。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国有先君宗庙曰都,无曰邑。穿窦窌,修囷仓。
穿水通窦,不欲地泥湿也。穿窌所以盛谷也。修治囷仓,仲秋大内,谷当入也。圆曰囷,方曰仓。乃
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有司,于 《周礼》为场人。场,协入也。蓄菜,
乾苴之属也。《诗》云“亦有旨蓄,以御冬”也。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罪,
罚也。○“无或“当从《淮南》作“若或”,如从《月令》作“无或失时”,则下“其有失时”句亦
不可去。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是月秋分。分,等也。昼漏五十刻,
----------------------- 页面 49-----------------------
夜漏五十刻,故曰“日夜分”也。雷乃始收,藏其声不震也。将蛰之虫,俯近其所蛰之户。○《月令》
作“雷始收声”,此“乃”、“始”二字,当衍其一。“俯户”,《月令》作“坏户”。杀气浸盛,
阳气日衰,水始涸。杀气,阴气。涸,竭。日夜分,则一度量,一,同也。度,尺丈。
量,釜钟也。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权,秤衡也。三十斤为钧。百二十斤为石。斗、甬,
皆量器也。○“斗甬”,旧本作“升角”,讹,今从《月令》改正。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易关市,不征税也,故商旅来。
市贱鬻贵曰商。旅者,行商也。货贿,财赂也。以所有易所无,民得其求,故曰“以便民事”。四方
来杂,远乡皆至,杂,会也。关市不征,故远乡皆至。○“杂”,《月令》作“集”。则财物
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上无乏用,所求得也。事非一,故言 “百事”。遂,成也。
凡举事无逆天数,天数,天道。○“举事”,《月令》作“举大事”,“天数”作“大数”。
必顺其时,其时,天时。乃因其类。因顺其事类不干逆。○“乃因”,《月令》作“慎因”。
行之是令,白露降三旬。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故白露降三旬,成万物也。仲秋行
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大恐。天阳亢燥,而行温仁之令,故雨不降。
尚生育,故草木荣华,李、梅之属冬实也。金木相干,有兵象,故曰民有大惶恐也。行夏令,则
其国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夏气盛阳,故炎旱,使蛰伏之虫不潜藏,五谷复萌生也,
于《洪范》五行为“恒燠”之徵。○“其国旱”,必本是“其国乃旱”,上节必本是“国有大恐”。
后人以《月令》参校,遂记一“乃”字于“有大恐”之上,写时因误入,后来校者本欲去上“乃”字,
而反误去此节之“乃”字,一剩一脱,其所以致误之由,尚可推求而得也。行冬令,则风灾数
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冬寒严猛,故风灾数发。收藏之雷先动,行未当行,故曰“先”
也。
论威○“论”疑本是“谕”字。
二曰: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上,长。下,幼。治乱
安危,过胜之所在也。得纪则治而安,失纪则乱而危也。过犹取也。胜,有所胜也。过胜之,
勿求于他,必反于己。人情欲生而恶死,欲,贪也。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
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一于纪。凡军,欲其众也;众,多也。以多击寡,虽
拙者犹以克胜,故欲其众。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令能无敌
者,其兵之于天下也亦无敌矣。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至兵,至德君之兵也。令
无不化,故谓之至重也。○注“至重”,似不当有“至”字。重乎天下,贵乎天子。其藏于
民心,捷于肌肤也,深痛执固,捷,养也。○注疑未是。“捷”,或当为“浃”。不可摇
荡,荡,动也。物莫之能动。动,移也。若此则敌胡足胜矣。如此者胜敌不足以为武,
故言“胡足胜矣”,小之也。故曰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令强者,不可犯
也;令信者,赏不僭,刑不滥也;故能使其敌弱而屈服也。先胜之于此,则必胜之于彼矣。
此,近,谓庙堂。彼,远,谓原野。
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兵者战斗有负败,勇者凌傲有死亡,
故皆谓之凶。举凶器,行凶德,犹不得已也。已,止也。举凶器必杀,杀,所以生
之也;杀无道所以生有道也。《司马法》曰:“有故杀人,虽杀人可也。”行凶德必威,威,
所以慑之也。威,畏也。慑,惧也。以威畏敌人,使之畏惧己也。敌慑民生,此义兵之所
以隆也。隆,盛也。故古之至兵,才民未合,合,交。○孙云:“‘才民’,《御览》二
百七十一、又三百三十九俱作 ‘士民’。”而威已谕矣,谕犹行。敌已服矣,服,降。岂必
用枹鼓干戈哉?鼓以进士。干,楯也。戈,戟也。故善谕威者,于其未发也,于其未
通也,窅窅乎冥冥,莫知其情,窅,音窈。○“窅窅乎冥冥”,疑“窅”字不当叠。此之
----------------------- 页面 50-----------------------
谓至威之诚。诚,实也。
凡兵,欲急疾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而急疾捷先之分
也。○孙云:“‘而’字,《御览》作‘缓徐迟后’四字。”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
胜也,而不可久处。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起,走;举,
飞也。兔走凫趋,喻急疾也。■音闷,谓绝气之闷。○注“谓”字非衍即误。虽有江河之险则凌
之,凌,越也。虽有大山之塞则陷之,陷,坏也。并气专精,○卢云:“案《御览》二
百七十一作 ‘抟精’。”“抟”与“专”同,前卷五《适音》篇“不收则不抟,不抟则怒”,注云:
“不抟,不专一也。”则知《吕氏》书多用“抟”字。《御览》所见,尚仍是古本。后人不知,乃径
改为“专”字。余尝考《易》、《左传》、《管子》、《史记》,而知“抟”之即“专”,文繁不录。
心无有虑,无有由豫之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冉叔誓必死于
田侯,而齐国皆惧;冉叔,仪工。田侯,齐君也。○事无考,注亦不明。豫让必死于襄子,
而赵氏皆恐;豫让,晋毕阳之孙,因族以为氏。让欲报仇杀赵襄子,故赵氏恐也。成荆致死于
韩主,而周人皆畏;畏其义。又况乎万乘之国,而有所诚必乎,则何敌之有矣?
言无有敢敌者。刃未接而欲已得矣。已得欲杀也。敌人之悼惧惮恐,单荡精神尽矣,
咸若狂魄,咸,皆。魄飞荡若狂人。形性相离,离,违也。行不知所之,走不知所往,
虽有险阻要塞,銛兵利械,心无敢据,意无敢处,此夏桀之所以死于南巢也。
今以木击木则拌,拌,析也。以水投水则散,以冰投冰则沉,以涂投涂则陷,
此疾徐先后之势也。
夫兵有大要,知谋物之不谋之不禁也,○句疑。则得之矣。专诸是也,专
诸,吴之勇人,为阖庐刺吴王僚也。独手举剑至而已矣,吴王壹成。专诸一举而成阖庐为
王,故曰“吴王一成”。成,谓专诸能成吴王也。又况乎义兵,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密
其躅路,开敌之涂,则士岂特与专诸议哉!
简选
三曰:
世有言曰:“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厚禄,大将也。教卒,习
战也。老弱罢民,可以胜人之精士练材;练材,拳勇有力之材。离散係系,○疑“系”
为“絫”字之误。可以胜人之行陈整齐;行陈,五列也。整齐,周旋进退也。○注“五列”即
“伍列”。锄■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椎;梃,杖也。长铫,长矛也。铫,
读曰苇苕之苕。此不通乎兵者之论。通,达也。今有利剑于此,以刺则不中,以击
则不及,与恶剑无择,择,别。为是斗因用恶剑则不可。言不可用也。简选精良,
兵械铦利,发之则不时,纵之则不当,与恶卒无择,恶卒,怯卒。为是战因用恶
卒则不可。王子庆忌、陈年犹欲剑之利也。庆忌,吴王僚之子也;陈年,齐人;皆勇捷
有力也。○梁仲子云:“陈年即《吴越春秋》之陈音,善射者,楚人也。古年、音声相近。”简选
精良,兵械铦利,令能将将之,能将,上将。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矣,汤、
武、齐桓、晋文、吴阖庐是矣。汤,殷主癸之子天乙也。武,周文王之子发也。齐桓,僖
公之子小白也。晋文,献公之子重耳也。吴阖庐,夷昧之子光也。
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孙云:“《御览》三百二十五‘必死’下有 ‘士’
字。”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桀多力,能推移大牺,因以为号,而禽克之。○
“移”上旧本缺“推”字,据《御览》补。注“推”下缺“移”字,亦补之。梁仲子云:“《淮南·主
术训》 ‘桀之力能推移大牺’,此注所本也。据《墨子·明鬼下》篇‘禽推哆、大戏’,则皆人名。
此推移即推哆也。《所染》篇云‘夏桀乐于干辛、推哆’,此下又云‘推哆、大戏,主别兕虎,指画
杀人’,此大牺即大戏也。诱不参考,而以大牺为桀号,误甚。”卢云:“案下文云‘桀奔走’,则
----------------------- 页面 51-----------------------
何尝成禽哉?汤之待桀有礼,见于他书者多矣,从未有言禽桀者。”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
有夏。殷汤遂有夏之天下。桀既奔走,于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桀为
残贼,汤为仁惠,故曰“反桀之事”。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殷
之王,古之帝也。○“故王”之王,于况反。注读如字,误。
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纣为禽。要,成
也。甲子之日,获纣于牧野。显贤者之位,进殷之遗老,而问民之所欲,行赏及禽
兽,行罚不辟天子,谓杀纣也。亲殷如周,视人如己,天下美其德,万民说其
义,故立为天子。武王为天所子。○语极明白,而注故迂曲。
齐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首,始也。横行海内,天下莫
之能禁,禁,止也。南至石梁,石梁,在彭城也。西至酆郭,酆郭,在长安西南。北至令
支。令支,在辽西。中山亡邢,狄人灭卫,中山,狄国也,一名鲜虞,在今卢奴西。中山伐
邢而亡之。邢国今在赵襄国也。狄杀卫懿公于荧泽,故曰“灭”也。○梁仲子云:“齐桓因狄伐邢,
遂迁之。狄未尝亡邢也。邢为卫灭,见 《左传》僖廿五年。中山为白狄别种,伐邢者为赤狄。诱不之
驳,何也?”桓公更立邢于夷仪,更立卫于楚丘。
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两,技也。五技之人,兵车五乘,七十五人也。○以技训两,
未知何出。“五乘”下当叠一“乘”字。锐卒千人,先以接敌,在车曰士,步曰卒。诸侯莫
之能难。反郑之埤,东卫之亩,反,覆。覆郑城埤而取之,使卫耕者皆东亩,以遂晋兵也。尊
天子于衡雍。文公率诸侯朝天子于衡雍。衡雍践土,今之河阳。
吴阖庐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陈,趾,足也。陈,列也。
与荆战,五战五胜,遂有郢。郢,楚都。东征至于庳庐,国名也。西伐至于巴、
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中国,诸华。
故凡兵势险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选练角材,欲其精也;
角犹量也。精犹锐利。统率士民,欲其教也。教,习也。此四者,义兵之助也。时变
之应也,不可为而不足专恃,专,独也。此胜之一策也。策,谋术。
决胜
四曰:
夫兵有本干:必义,必智,必勇。义则敌孤独,孤独,无助。敌孤独则上下
虚,○旧校云:“一作‘乘’。”民解落;解,散。孤独则父兄怨,贤者诽,乱内作。
诽,谤也。智则知时化,知时化则知虚实盛衰之变,知先后远近纵舍之数。数,
术也。勇则能决断,能决断则能若雷电飘风暴雨,能若崩山破溃、别辨霣坠,
若鸷鸟之击也,谓如鹰隼感秋霜之节奋击也。搏攫则殪,殪,死也。中木则碎。此以智
得也。
夫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
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当知之也。勇则战,怯则北。北,走也。战而胜者,
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方,道也。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故商、周以兴,商,汤也。周,武也。桀、纣以
亡。巧拙之所以相过,过,绝也。以益民气与夺民气,以能斗众与不能斗众。
军虽大,卒虽多,无益于胜。多而不能以克,故曰“无益于胜”。军大卒多而不能斗,
众不若其寡也。夫众之为福也大,其为祸也亦大。譬之若渔深渊,其得鱼也
大,其为害也亦大。为霣溺则死,故害大。善用兵者,诸边之内莫不与斗,虽厮舆
白徒,方数百里皆来会战,势使之然也。厮,役。舆,众。白衣之徒。幸也者,审
于战期而有以羁诱之也。羁,牵。诱,导。
----------------------- 页面 52-----------------------
凡兵,贵其因也。因也者,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能
审因而加,胜则不可穷矣。穷,极。胜不可穷之谓神,神则能不可胜也。能胜不
能所以胜,故曰“不可胜”。夫兵,贵不可胜。○孙云:“《御览》二百二十五作‘夫兵不贵
胜,而贵不可胜’,此脱四字。”不可胜在己,可胜在彼。圣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
者,故执不可胜之术以遇不胜之敌,若此,则兵无失矣。凡兵之胜,敌之失
也。胜失之兵,必隐必微,必积必抟。隐则胜阐矣,阐,布也。微则胜显矣,
积则胜散矣,抟则胜离矣。○上“必抟”与此“抟”字,旧本皆作“搏”,盖因下文“搏”
字而误。案抟之义为专壹,正与分离相反,故今定作“抟”字。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
爪牙也,必托于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说之,雉见而信之,
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军戎亦皆如此,故曰“所以成胜”。○注“军戎”,旧本作“军贼”,讹,
今改作“戎”。亦或是“战”字误。
爱士○一作“慎穷”。
五曰: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大仁义
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
显矣,国士得矣。得国士也。
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四马车,两马在中为服,《诗》
曰“两服上襄”是也;两马在边为骖,《诗》曰“两骖如舞”是也。缪公自往求之,○旧本脱此
句,孙据李善注《文选》曹子建《求自试表》所引补。梁仲子云:“《韩诗外传》十作‘求三日而得
之’, 《淮南·汜论训》作‘追而及之’,《说苑·复恩》篇亦有‘自往求之’句,皆于语义为合,
此文脱无疑。”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外传》作“茎山”。缪公叹曰:○《选
注》、 《御览》四百七十九、又八百九十六俱作“笑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
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处一年,饮食肉人酒之明年也。
伐晋惠公,战于晋地之韩原。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环,
围。扣,持。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甲,铠也。陷
之六札。○孙云:“《御览》作‘其甲之抎者已六札矣’,注‘抎者,配隤也,文有所失也’。《说
文系传》手部 ‘抎’字亦引之。此文疑已为后人窜改,并注亦删去。”卢云:“案‘抎者,配隤也’,
语不可晓,疑或是 ‘抎音颠陨也’,下 ‘有所失也’是《说文》语。高未必引《说文》,殆后人所益,
又脱去 ‘说’字耳。”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
于车下,毕,尽。疾,急。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克,胜也。胜晋,执惠公归于秦。
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为君子作君,正法以行德,无德不报。
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此逸诗也。为贱人作君,宽饶之以尽其力,故缪公战以胜
晋。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胡,何也。○旧本“行德”下有“人”字,今从《御
览》删。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行德”二字旧脱,从《御览》补。民亲其上,则
皆乐为其君死矣。食马肉人为缪公死战,不爱其死,以获惠公是也。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阳城,姓。胥渠,名。处犹病也。○注以处
训病,未见所出。《贾谊书·耳痹》篇有“渠如处车裂回泉”语,彼是人名,则此亦正相类。《汉书·人
表》载“胥渠”,无“处”字。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广
门,邑名也。官,小臣也。款,扣也。赵简子,晋大夫也,大夫称主者也。医教之曰: ‘得白
骡之肝,病则止;止,愈也。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
“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安于,简子家臣。愠,怒。即,就也。谓就胥
渠而刑之也。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 页面 53-----------------------
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御览》四十九无“处”字。
梁仲子云:“‘处’字属下,与上文‘处一年’文义相似。”赵兴兵而攻翟。广门之官左七
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获衣甲者之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今来而得死,是不得利而进。且以走为利。敌皆
以走为利,且,将也。《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武之善经也。”故以走为利。则刃无
与接。接,交战也。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克,故得生也。己负,故为死也。
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敌负,故我得杀敌也。能杀敌,故己得生也。○此段正文及注,
宋邦乂本脱去,别本皆有。夫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得胜则生,负则
败,故不可不察而知。此兵之精者也。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言能用兵,胜负死生
之本,所由克败,故曰此兵之精妙矣。
----------------------- 页面 54-----------------------
第 九 卷
季 秋 纪
季秋
一曰:
季秋之月,日在房,季秋,夏之九月。房,东方宿,宋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昏虚
中,旦柳中。虚,北方宿,齐之分野。柳,南方宿,周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其日
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无射,阳律也。竹管
音与无射和也。阴气上升,阳气下降,故万物随而藏,无射出见也。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
其祀门,祭先肝。说在《孟秋》。候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候时之雁从北方
来,南之彭蠡,盖以为八月来者其父母也。其子羽翼稚弱,未能及之,故于是月来过周雒也。宾爵者,
老爵也,栖宿于人堂宇之间,有似宾客,故谓之宾爵。大水,海也。《传》曰“爵入于海为蛤”,此
之谓也。○ 《月令》郑注以“鸿雁来宾”为句,与此异。菊有黄华,豺则祭兽戮禽。豺,兽
也,似狗而长毛,其色黄,于是月杀兽,四围陈之,世所谓祭兽。戮者,杀也。天子居总章右个,
右个,北头室也。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农,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
廉以深,说在《孟秋》。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季秋毕内,故务入也。以会天地之
藏,会,合也。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冢宰,于《周礼》为天
官。冢,大;宰,治也。主治万事,故命之也。举书五种之要,具文簿也。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祗敬必饬。天子籍田千亩,其所收谷也,故谓之帝籍之收。于仓受■,以供上帝神祗之祀,故谓
之神仓。饬,正也。祗敬必正,不倾邪也。○案:“■”为“糓”之异文,《尚书大传》、《山海经》、
《论衡》、《齐民要术》皆有此字。或从“木”,误,今从《篇海》从“禾”。
是月也,霜始降,秋分后十五日寒露,寒露后十五日霜降,故曰“始”也。则百工休。
霜降天寒,朱漆不坚,故百工休,不复作器。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
皆入室。”有司,于《周礼》为司徒。司徒主众,故命之使民入室也。 《诗》云:“穹窒熏鼠,
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此之谓也。上丁,入学习吹。是月上旬丁日,
入学吹笙习礼乐。《周礼》“龠师掌教国子舞羽吹龠”,《诗》云“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此之谓
也。○《月令》作“命乐正入学习吹”,此脱三字。注“吹龠”,旧作“吹笙竽龠”,今据《周礼》
删正。
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大飨上帝,尝牺牲一日,先杀毛以告全,
故告备于天子也。○此注似有讹脱。案:《周礼·大宰职》论祭天礼云:“及纳亨,赞王牲事。”郑
注“纳牲将告杀,谓乡祭之晨”,则非先一日杀也。《诗·信南山》篇云:“执其鸾刀,以启其毛,
取其血■。”笺云:“毛以告纯,血以告杀。”此注“告全”即“告纯”也。旧本误作“告令”,今
改正。合诸侯,制百县,合,会。诸侯之制度,车服之级,各如其命数。百县,畿内之县也。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攒,五攒为鄙,五鄙为县,然则谓县者二千五百家也。○案:《周礼·遂
人》“攒”作“酂”。旧本“五鄙“讹作“四鄙”今改正。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
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来岁,明年也。秦以十月为正,故于是
月受明年历日也。由此言之,《月令》为秦制也。诸侯所税轻重,职贡多少之数,远者贡轻,近者贡
重,各有所宜。○卢云:“案若以十月为来岁,而于九月始受朔日,则仅就百县言为可。若远方诸侯,
则有不能逮者矣。注据此即为秦制,吾未之信。”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郊祀天,庙祀
祖,取共事而已。无有所私,多少不如法制也。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獀马。五戎,五兵,谓刀、剑、矛、戟、矢
也。獀,择也。为将田,故习肄五兵。选择田马,取堪乘也。○“獀马”,《月令》作“班马政”。
----------------------- 页面 55-----------------------
旧本“獀”下有“一作搜”三字,乃校者之辞。此无“政”字,避始皇讳,而《月令》不讳,则《月
令》之非秦制益明矣。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旍旐,仆,于《周礼》为田仆,掌御田辂。七驺,
于《周礼》当为趣马,掌良马驾税之任,无七驺之官也。田仆掌佐马之政,令获者植旍,故载旍也。
○“旍”与“旌”同。“令获者植旍”,旧本作“令猎者扬旍”,误,今改正。舆受车以级,整
设于屏外,舆,众也。众当受田车者,各以等级陈于屏外也。天子外屏。屏,树垣也。 《尔雅》
云“屏谓之树”,《论语》曰“树塞门”者也。○《月令》无“舆”字,又“受”作“授”。司徒
搢扑,北向以誓之。搢,插也。扑,所以教也。插置带间,誓告其众。天子乃厉服厉饬,
执弓操矢以射,是月天子尚武,乃服猛,厉其所佩之饬以射禽也。《周礼·司服》章:“凡田,
冠弁服。”戎服,垂衣也。○案:《月令》作“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古“饰”、“饬”亦
或通用。注“戎服垂衣也”亦似有讹,《月令正义》引熊氏云:“春夏田,冠弁服,秋冬韦弁服,韦
弁服即所谓戎服也。”郑云:“以■韦为弁,又以为衣裳。”然则“垂衣”乃“韦衣”之误也。命主
祠,祭禽于四方。主祠,掌祀之官也。祭始设禽兽者于四方,报其功也。不知其神所在,故博
求于四方。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草本节解,斧入山林,故伐木作炭。○注“伐木”,
旧作“伐林”,讹。蛰虫咸俯在穴,皆墐其户。咸,皆。俯,伏。藏于穴,墐塞其户也。墐,
读如斤斧之斤也。○“穴”,《月令》作“内”,古书往往互用。乃趣狱刑,无留有罪,阴气
杀僇,故刑狱当者决之,故曰“无留有罪”也。收禄秩之不当者,共养之不宜者。不当者,
谓无功德而受禄秩也。不宜者,谓若屈到嗜芰,曾晰嗜羊枣,非礼之养,故收去之也。一说:言所养
无勋于国,其先人无贤,所不宜养,故收敛之也。○注末旧作“所宜养故收敛者也”,脱“不”字,
“者”当作“之”,今补正。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稻始升,故尝之。先进于庙,孝敬亲也。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窒;秋,金气,水之母也。夏阳
布施,多淋雨。二气相并,故大水也。火气热,故冬藏殃败也。火金相干,故民鼽窒,鼻不通也。鼽,
读曰仇怨之仇。○“鼽窒”,《月令》作“鼽嚏”。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
地分裂;冬令纯阴,奸谋所生之象,故多盗贼,使边境之人不宁也,则土地见侵削,为邻国所分裂。
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堕,师旅必兴。春阳仁,故暖风至,民解堕也。木干金,
故师旅并兴。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师旅必兴”,《月令》作“师兴不居”。
顺民
二曰: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治天下之动,圣人之名也。○注“名”字,旧本作“功”,
讹,今改正。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神农、黄帝、尧、舜、禹、
汤、文、武皆是也,故上世多有之。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蚩尤、夷昕、桀、
纣下至周厉、幽王、晋厉、宋康、卫懿、楚灵之属,皆有灭亡,故曰“未之曾有”也。○注“夷昕”
盖夷羿也,未知高氏有所本,抑字误?得民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
说。说其仁与义也。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要,
约置也。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正,治也。天大旱,五年不收,谷不熟,无所收。○梁仲
子云:“《论衡·感虚》篇‘书传言汤遭七年旱,或言五年’,知此言五年亦非误。李善注《文选》
应休琏 《与广川长书》亦作‘五年’。”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祷,求也。桑林,桑山之林,能
兴云作雨也。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
不敏,不敏,不材。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上帝,天也。天神曰神,人神曰鬼。谷者,
民命也,旱不收,故曰“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其手,○李善注引此亦作“■”,音郦。
----------------------- 页面 56-----------------------
后《精通》篇“刃若新■研”,注“■,砥也”,窃意■若作历音,则似当从磨得声。善又注刘孝标
《辩命论》引此竟作“磨”字,恐是“磿”字之误,从邑本无义。《战国·燕策》“故鼎反乎磿室”,
磿室犹 《楚辞·招魂》之所谓“砥室”,王逸注“砥,石名也”,引《诗》“其平如砥”,诱之注非
取此义乎?而音又同,故余以“磿”字为是。孙侍御主《辩命论》注作“磨”,与“刃若新磨”较合,
但不读郦耳。 《蜀志·郤正传》注引作“■其手”,《论衡》又作“丽其手”。以身为牺牲,○
《蜀志》注引作“自以为牺牲”,《文选》注及《御览》二百七十三皆同。用祈福于上帝。民
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达,通。化,变。传,至。
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雅,正;逊,顺也。纣虽冤枉文王而侮慢之,
文王正顺诸侯之礼,不失其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贡,职贡也。纣喜,命文王称西
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纣常熨烂
人手,因作铜烙,布火其下,令人走其上,人堕火而死,观之以为娱乐,故名为“炮烙之刑”。○案:
“炮烙”当作”炮格”。江邻几《杂志》引陈和叔云“《汉书》作‘炮格’”,乃今本亦尽改作“炮
烙”矣。此注云“作铜烙”,乃显是“铜格”之误。格是庋格,亦作“庋阁”,小司马《索隐》于《史
记·殷本纪》引邹诞生云“一音阁”,又杨倞注《荀子·议兵》篇音古责反,此二音皆是格,非烙。
烙乃烧灼,安得言“铜烙”,且使罪人行其上乎?郑康成注《周礼·牛人》云:“互,若今屠家悬肉
格。”据 《列女传》云“膏铜柱”,则与康成所言,要亦不大相远耳。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
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贤犹多也,故曰文
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耻,辱也。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必死战以报吴,欲
以灭会稽耻也。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旧本“甘厚”二字倒,今据李善注《文选》东
方曼倩《非有先生论》乙正。目不视靡曼,靡曼,好色。耳不听钟鼓,不欲闻音乐。三年
苦身劳力,焦唇乾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欲得其欢心。有甘脆不
足分,弗敢食;不敢独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投醪同味。身亲耕而食,妻亲
织而衣。味禁珍,珍,异。衣禁袭,袭,重。色禁二。二,青、黄也。时出行路,从
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渍亦病也。《公羊传》曰:“大渍者,大病也。”○案:《公
羊庄二十年经》“齐大灾”,《传》曰:“大灾者何?大瘠也。大渍者何?■也。”“瘠”亦作”渍”。
郑注《曲礼》引之,此似所见本异。高注《贵公》篇亦引《公羊》“大眚者何?大渍也”,又不同。
或“眚”字后人所妄改。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赡犹足也。于是属诸大
夫而告之属,会。曰:“愿一与吴徼天下之衷。徼,求。衷,善。○“下”字疑衍。今
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
偾,僵也。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伤,败。外
事之诸侯不能害之,不能以之害吴。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
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服,带。臂,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争,决。旦,朝。
孤虽知要领不属,属,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将出,必死以伐吴也。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
不守,禽夫差,戮吴相,夫差,吴王阖庐之子。相,吴臣也。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
民心也。越王先顺说民心,二年故能灭吴立霸功也。
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
猛虎也。’”齐庄子,齐臣也。和子,齐田常之孙田和也,后为齐侯,因曰和子也。猛虎,言越
王武勇多力,不可伐也。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言越王衰老,不能复致
力战也,故曰“而今已死矣”。和子曰(陶鸿庆曰:“和子”下不当有“曰”字,盖“因”字之误。)
以告鸮子。鸮子,齐相。鸮子曰:“已死矣,以为生。”以为生,为民所说。故凡举
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审,定也。定民心所系,而举大事以攻伐也。
----------------------- 页面 57-----------------------
知士
三曰: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相马工也。良工之与马也,
相得则然后成,成良马。譬之若枹之与鼓。枹待鼓,鼓待枹,乃发声也。良马亦然。夫士
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犹贤者能之也。
○《御览》八百九十六“待”作“行”,“也”作“乎”。
静郭君善剂貌辨。静郭君,田婴也,孟尝君田文之父也,为薛君,号曰静郭君。○案:《国
策》作“靖郭君”。“齐貌辩”,《古今人表》作“昆辨”。“昆”或是“兒”之讹,然据《元和姓
纂》有“昆姓,夏诸侯昆吾之后,齐有昆弁,见《战国策》”。今当各依本文可也。剂貌辨之为
人也多訾,○《国策》作“疵”,高诱注“疵,阙病也”;鲍彪注“疵,病也,谓过失”。门人
弗说。静郭君门人不说也。士尉以证静郭君,证,谏。○“证”,旧作“證”,注同。案《说
文》证训谏,證训告,不同。此当作“证”,今改正。静郭君弗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
窃以谏静郭君,窃,私。私谏静郭君,使听士尉之言,而止其去。静郭君大怒曰:“铲而
类!铲,灭;而,汝也。揆吾家,苟可以傔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傔,足也。揆
度吾家,诚可以足剂貌辨者,吾不辞也。○“揆”,《国策》作“破”,又“傔”作“慊”。于是
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上舍,甲第也。御,侍也。以馆貌辨也。旦暮也。数年,
威王薨,宣王立。威王之子。静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交,接也。大不为王所善
也。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俱,偕。留无几何,留于薛。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
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甚犹深。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
“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止,禁止也。
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藏,怀。剂貌辨见,句。宣王
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徒见爱
耳,言则不见从也。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涿视,
若是者倍反。■涿,不仁之人也。过犹甚也。太子不仁,甚于■涿,视如此者倍反,不循道理也。
○字书无“■”字。注训■涿为不仁之人,不知何据。《国策》作“过颐豕视”,刘辰翁曰:“过颐,
即俗所谓耳后见腮;豕视,即相法所谓下邪偷视。”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
婴儿,幼少之称,卫姬所生,校师其名也,威王之庶子也。劝静郭君令废太子,更立校师为太子也。
○“校师”,《国策》作“郊师”。静郭君泫而曰:○旧校云:“‘泫’一作‘泣’。”案:《国
策》作“泣”。‘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
也。此为一也。言静郭君听辨之言,则无今日见逐之患也。此一不见听也。至于薛,昭阳请
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 ‘必听之。’昭阳,楚相也。求以倍地易薛之少,辨劝之可
也。静郭君曰: ‘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先王,威王也。
见恶于后王,先王其谓我何?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
肯听辨。此为二也。”二不见听。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
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动,变也。一犹乃也。少,小,故不知此也。客肯
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言犹可也。剂貌辨答曰:“敬诺。”诺,顺。静郭君来,
衣威王之服,冠其冠,带其剑。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
因请相之。请以为相也。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受为相。十日,谢病强辞,三日
而听。听,许。
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知人,知剂貌辨也。能自知人,故非之
弗为阻。阻,止。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外弃其生命,乐解人之患,
往见宣王,不辟难之故也。○ 《国策》作“外生乐患趣难者也”。孙云:“观注,似此亦本与《国策》
同。”
----------------------- 页面 58-----------------------
审己
四曰: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故,事。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
当,合;同,等也。困于不知其故也。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
水出于山而走于海,走,归。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
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以,用也。故子路掩雉而复释之。所得者小,
不欲天物,故释之也。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子列子,贤人,体道者,请问其射所以中于关尹
喜。关尹喜师老子也。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
子曰:“未可。”弗知射所以中者未可语。退而习之三年,又请。习,学也。又复请问
于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知射心
平体正然后能中,自求诸己,不求诸人,故曰“知之”。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守求诸己,不求诸人,勿失也。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
肖也,亦皆有以。求诸己则存,求诸人则亡。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
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反,还也。
以为非岑鼎,故还也。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齐侯使人告鲁
君,言柳下季以为是岑鼎,请因受之也。疑鲁君欺之,而信柳下季。鲁君请于柳下季。欲令柳
下季证之为岑鼎。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犹言赂以其所欲之岑鼎。《新序·节
士》篇作“君之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亦有国于此,言己有此信以为
国也。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
《韩非·说林下》“岑鼎”作“谗鼎”,又属之乐正子春。若是两事,则各是一鼎,名各不同,否则
传者互异,岑与谗声通转耳。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新序》作“可谓守信矣”。非独
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论语》云:“非信不立。”柳下季有信,故能存鲁君之
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亡,出奔。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
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不自知为何故而亡。果亦竟也。竟为何
等故亡哉?○案:《史记·孝武本纪》索隐云:“《风俗通》齐湣王臣有公玉冉,音语录反。”又引
《三辅决录》云:“杜陵有玉氏,音肃。”“今读公玉与《决录》音同”。卢云:“案‘丹’与‘冉’
字形相近,实一人。” 《贾谊书》所载虢君事略与此同。注“亦竟也”,李本作“一竟也”。公玉
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
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
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湣王不自知其所为亡之故,愚惑之甚也,
故曰“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过,谓不忠也。湣王愚惑,阿顺而说之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越王授,勾践五世
之孙。其弟欲杀王之四子,而以己代为之后也。○案:勾践五世孙则王翳也,为太子诸咎所弑,见《纪
年》,与此略相合。前 《贵生》篇有王子搜,疑一人。注“其弟”二字旧缺,案文义增。恶其三人
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非犹咎也。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
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
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愚既愚也,其惑固亦甚也,故曰“亦不知所以亡”。○正
文“亦不知”下,李本有“其”字。注首疑有脱误。
----------------------- 页面 59-----------------------
精通
五曰:
人或谓兔丝无根。兔丝非无根也,其根不属也,伏苓是。属,连也。《淮南
记》曰:“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一名女罗,《诗》曰:“葛与女罗,施于松上。”○案:注所引
与今《诗》异。慈石召铁,或引之也。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右之不慈者,
亦不能引也。树相近而靡,或軵之也。○案:《淮南·汜论训》“相戏以刃者,太祖軵其肘”,
音读茸,注“挤”也。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心在利民。号令未出,而天下
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天下皆延颈企踵,立而望之,不遑坐也,其精诚能通洞于
民使之然也。夫贼害于人,人亦然。为贼害人,故人亦延颈举踵,襁负而去之,不遑安坐也,
故曰“人亦然”。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非或闻之也,神者先告也。非闻将见攻也,神先告之,令其志意愁戚不乐。身在乎秦,
所亲爱在于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淮南记》曰:“慈母在于燕,适子念
于荆。”言精相往来者也。
德也者,万民之宰也。宰,主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
群阴盈;月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也。蚌蛤,阴物,随月而盛,其中皆实满也。月晦则蚌
蛤虚,群阴亏。虚,蚌蛤肉随月亏而不盈满也。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形,见
也。群阴,蚌蛤也。随月盛衰虚实也。圣人行德乎己,而四荒咸饬乎仁。四表荒裔之民,
法圣人之德,皆饬正其仁义,化使之然。
养由基射■,中石,矢乃饮羽,诚乎■也。饮羽,饮矢至羽。诚以为真■也。○
“■”乃“兕”之或体。旧误作“先”,校者欲改为“虎”,非也。日本山井鼎《毛诗考文》云:“‘兕
觥’古本作 ‘■’。”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伯乐善相马,秦穆公之
臣也。所见无非马者,亲之也。宋之庖丁好解牛,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
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研,■,砥也。顺其理,诚乎牛也。钟子期夜闻击磬者
而悲,钟,姓也。子,通称。期,名也。楚人钟仪之族。使人召而问之曰:“子何击磬之
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家为酒;
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
所以赎之则无有,量,度。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新序》四载此微
不同,云“昨日为舍市而睹之,意欲赎之无财,身又公家之有也。”孙云:“《新序》义较长。”钟
子期叹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
之。”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
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之,动于颜色。谓门者内乞
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御览》五百七十一“自觉”作“自见”。曰:“何故而乞?”
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李善注
《文选》曹子建《求自试表》、谢希逸《宣贵妃诔》皆作“一体而分形”。同气而异息。若草
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
忧思相感,感,动。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神,性。
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
----------------------- 页面 60-----------------------
第 十 卷
孟 冬 纪
孟冬
一曰:
孟冬之月,日在尾,孟冬,夏之十月。尾,东方宿,燕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昏危
中,旦七星中。危,北方宿,齐之分野。七星,南方宿,周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
其日壬癸,壬癸,水日。其帝颛顼,其神玄冥。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以水德王天
下,号高阳氏,死祀为北方水德之帝。玄冥,官也。少皞氏之子曰循,为玄冥师,死祀为水神。○注
“高阳氏”,旧本作“汤氏”讹,今改正。又“循”,《左传》作“脩”。其虫介,其音羽,介,
甲也,象冬闭固,皮漫胡也。羽,水也,位在北方。○注“漫”与“曼”、“■”音义同。皮漫胡,
谓皮长而下垂,亦似闭固之象。律中应钟,其数六。应钟,阴律也。竹管音与应钟和也。阴应
于阳,转成其功,万物聚藏,故曰“律中应钟”。其数六,五行数五,水第一,故曰“六”也。其味
咸,其臭朽,水之臭味也,凡咸朽者皆属焉。气之若有若无者为朽也。其祀行,祭先肾。行,
门内地也,冬守在内,故祀之。“行”或作“井”,水给人,冬水王,故祀之也。祭祀之内先进肾,
属水,自用其藏也。○案《淮南·时则训》作“祀井”。水始冰,地始冻,秋分后三十日霜降,
后十五日立冬,水冰地冻也,故曰“始”也。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蜃,蛤也。大水,
淮也。《传》曰:“雉入于淮为蜃。”虹,阴阳交气也,是月阴壮,故藏不见。天子居玄堂左个,
玄堂,北向堂也。左个,西头室也。乘玄辂,驾铁骊,玄辂,黑辂;铁骊亦黑。象北方也。载
玄旂,衣黑衣,服玄玉,玄,黑,顺水色。食黍与彘,彘,水属也。其器宏以弇。宏,
大。弇,深。象冬闭藏也。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秋分四十六日而立冬,故多在是月
也。谒,告也。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盛德在水,王北方也。立
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六里之郊。还,乃赏死事,
恤孤寡。先人有死王事以安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是月也,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吉凶。《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
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又“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龟曰兆,筮曰卦,故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以知吉凶。○《月令》作“命太史衅龟■”。于是
察阿上乱法者则罪之,无有掩蔽。阿意曲从,取容于上,以乱法度,必察知之,则行其罪
罚,无敢强匿者。○《月令》作“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古本《月令》“是”下有“月也”二
字,宋本 《正义》标题亦有“是月”
是月也,天子始裘。始犹先也。裘,温服。优尊者,故先服之。命有司曰:“天气
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而成冬。”天地闭,冰霜凛烈成冬也。○《月令》“闭”
下有“塞”字。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附城郭,附,
益也,令高固也。○“附”,《月令》作“坏”。戒门闾,修楗闭,慎关龠,固封玺,玺,
读曰移徙之徙。门闾,里门。关,龠。固,坚。玺,印封也。○ 《月令》“楗”作“键”,“关”作
“管”,“玺”作“疆”。郑注云:“今《月令》‘疆’或作‘玺’。”备边境,完要塞,谨
关梁,塞蹊径;要塞,所以固国也。关梁,所以通涂也。塞绝蹊径,为其败田。饬丧纪,辨
衣裳,审棺椁之厚薄,纪,数也。正二十五月之服数,遣送衣裳棺椁,尊者厚,卑者薄,各有
等差,故别之。审,慎也。○注“正二十五月之服数”,举重者则其余皆正可知也。“之服数”,旧
作“服之数”,今案文义乙正。营丘垄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营,
度也。丘,坟;垄,冢也。度其制度,贵者高大,贱者卑小,故曰“等级”也。
----------------------- 页面 61-----------------------
是月也,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程,法也。○ 《月令》“工师”上有“命”
字。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荡,动也。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物,器也。勒铭工姓名著于器,使不得诈巧,故曰“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
穷其情。不当,不功致也,故行其罪,以穷断其诈巧之情。○《月令》“工”作“功”。
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是月农功毕矣,天子诸侯与其群臣大饮
酒,班齿列也。蒸,俎实体解节折谓肴蒸也。祈,求也。求明年于天宗之神。宗,尊也。凡天地四时,
皆为天宗。万物非天不生,非地不载,非春不动,非夏不长,非秋不成,非冬不藏,《书》曰“禋于
六宗”,此之谓也。○注“班齿列”即《周礼》之“正齿位”也,旧本倒作“列齿”,误;又“体解”
亦缺“体”字,又“求明年于天宗之神”倒作“之神于天宗”,今皆改正。大割,祠于公社及
门闾,飨先祖五祀,劳农夫以休息之。大割,杀牲也。祠于公社、国社、后土也。生为
上公,死祀为贵神也。先祠公社,乃及门闾先祖,先公后私之义也。五祀:木正句芒其祀户,火正祝
融其祀灶,土正后土其祀中霤,后土为社,金正蓐收其祀门,水正玄冥其祀井,故曰“五祀”。社为
土官,稷为木官,俱在五祀中,以其功大,故别言社稷耳。是月农夫空闲,故劳犒休息之,不役使也。
○旧本“大割”下有“牲”字,《月令》无,案注亦与《月令》同,今删。“飨”,《月令》作“腊”。
旧本“先祖”作“祷祖”,亦据《月令》及本注改正。天子乃命将率讲武,肄射御、角力。
肄,习也。角犹试。
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虞,官也。师,长也。赋,税也。无
或敢侵削众庶兆民,削,刻也。天子曰兆民。兆,大数也。以为天子取怨于下,税敛重
则民怨,故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此为天子取怨于下者,故行其罪罚无赦贷也。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发泄,民多流亡。春阳散越,故冻不密,地气
发泄,使民流亡,象阳布散。○“发泄”,《月令》作“上泄”。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
冬不寒,蛰虫复出。冬法当闭藏,反行夏盛阳之令,故乡暴疾之风。阳气炎温,故盛冬不寒,
蛰伏之虫复出也,于《洪范》五行“豫,恒燠若”之征也。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
土地侵削。秋,金气,干水,不当霜而霜,不当雪而雪,故曰“不时”。小兵数起,邻国来伐,
侵削土地,于 《洪范》五行“急,恒寒若”之征也。
节丧
二曰:
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
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谓也。○《续汉书·礼仪志下》注引此“不
以物害生”、“不以物害死”两句,皆有“物”字。此二者,圣人之所独决也。决,知。凡
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庄子》曰:“生,寄也;死,归也。”故曰“所
不免”。孝子之重其亲也,重,尊。慈亲之爱其子也,爱,心不能忘也。○《续志》注“慈”
作“若”,以下文观之,“慈”字是。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
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言情不忍弃之沟壑,故有葬送之义。葬也者,藏也,
慈亲孝子之所慎也。慎,重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虑,计也。以生人之心为
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则此之谓重闭。
无有可利,若杨王孙倮葬,人不发掘,不见动摇,谓之重闭也。
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
葬浅则狐狸抇之,抇,读曰掘。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
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哉?厚葬,
人利之,必有此难。故谓之惑也。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也。狐狸、水
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杙之大者也。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 页面 62-----------------------
得薄葬之情也。○旧校云:“‘避’一作‘备’。”下同。善棺椁,所以避蝼蚁蛇虫也。今
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虑,计也。
以厚葬奢侈相高大,不为葬者避发掘之计也,故曰“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为荣,荣,誉
也。俭节者以为陋,不以便死为故,故,事。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
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重,尊。怠,懈。子虽死,慈亲之爱之
不懈。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甚欲,欲
厚葬也。厚葬必见发掘,故曰“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言不安也。
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肝以求之。“盩”,古“抽”字。野人
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交以求利。无闻礼义。今无此之危,无此之丑,丑,
耻。其为利甚厚,乘车食肉,泽及子孙。虽圣人犹不能禁,而况于乱?○卢云:
“疑此下当有‘世’字。盖言圣人在上,治平之世,犹有贪利而冒禁者,况于四海鼎沸之日,其又谁
为禁之哉?”国弥大,弥犹益也。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含珠,口实也。鳞施,
施玉于死者之体如鱼鳞也。夫玩好货宝,钟鼎壶滥,以冰置水浆于其中为滥,取其冷也。○
梁仲子云:“‘壶滥’,刘本作‘壶鉴’,注同。案《集韵》‘鉴,胡暂切’。《周礼》‘春始治鉴’,
或从 ‘水’,亦作‘■’、‘■’,故《左传襄九年正义》引《周礼》作‘■’。”卢云:“案《墨
子·节葬》篇云: ‘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梃,壶滥戈剑,羽毛齿革,寝而埋之。’凡两见,盖亦器
名,注似臆说。《慎势》篇作‘壶鉴’,云‘功名著乎盘盂,铭篆著乎壶鉴’。”舆马衣被戈剑,
不可胜其数,○“其”字衍。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诸养生之具无不从。从,送也。
以送死人。题凑之室,室,椁藏也。题凑,复絫。○案:《汉书·霍光传》“便房黄肠题凑”,
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絫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棺椁数袭,
袭,重。积石积炭,以环其外。石以其坚,炭以御湿。环,绕也。○案:积炭非但御湿,亦使
树木之根不穿入也。奸人闻之,传以相告。告,语也。○“传”,《续志》注作“转”。上
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不能止其发掘。且死者弥久,生者弥疏;生者弥
疏,则守者弥怠;守者弥怠,而葬器如故,言宝赂不渝变。其势固不安矣。世俗
之行丧,载之以大輴,大輴,车也。羽旄旌旗如云,偻翣以督之,珠玉以备之,
黼黻文章以饬之,丧车有羽旄旌旗之饬,有云气之画。偻,盖也。翣,棺饬也。画黼黻之状如
扇翣于偻边,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也。○案: 《礼记·檀弓下》云:“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
勿恶也。”注云:“蒌翣,棺之墙饰也。”此作“偻”,或音同可借用。此“饬”字义皆是“饰”。
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绋,引棺索也。礼,送葬皆执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制,
法。以此观世,观世犹示人也。则美矣,侈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于死人不可也。
苟便于死,则虽贫国劳民,○旧校云:“一作‘身’。”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
也。
安死
三曰:
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木藂生曰林也。○《续志》注“山”
下有“陵”字,“林”下有“薮”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宾阶,阼
阶也。若为都邑之制。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夫死,其视万岁
犹一瞚也。瞚者,颍川人相视曰瞚也。一曰瞚者,谓人卧始觉也。○“瞚”与“瞬”同。李善注
《文选》陆士衡《文赋》引作“万世犹一瞬”。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久之”,《续志》
注作“久者”。中寿不过六十。以百与六十为无穷者之虑,虑,谋也。其情必不相
当矣。以无穷为死者之虑,则得之矣。
今有人于此,为石铭置之垄上,曰:“此其中之物,具珠玉、玩好、财
----------------------- 页面 63-----------------------
物、宝器甚多,不可不抇,抇,发也。抇之必大富,世世乘车食肉。”谓抇墓富
而得爵禄,故乘车食肉,世世相传也。人必相与笑之,以为大惑。惑,悖也。世之厚葬也,
有似于此。○《续志》注作“而为之阙庭以自表,此何异彼哉”。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
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之墓也。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
宋、中山已亡矣,赵、魏、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续志》注作“赵、韩、魏
皆失其故国矣”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上犹前也。不可胜数,亡国多也。○“者”字
《续志》无。是故大墓无不抇也。而世皆争为之,岂不悲哉?○《续志》注“世”作
“犹”。
君之不令民,令,善。○《续志》注句上有“今夫“二字。父之不孝子,兄之不悌
弟,皆乡里之所釜■者而逐之。以釜■食之人,皆欲讨逐之。○“■”,旧“鬲”旁作“几”,
字书无考。顾亭林引作“■”注云“鬲同”,今从之。《史记·蔡泽传》“遇夺釜鬲于涂”。惮耕
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既惮耕稼,又不肯居官循治人事也。○注“循治”疑当作“修治”。
而祈美衣侈食之乐,祈,求。智巧穷屈,无以为之。穷,极。屈,尽。于是乎聚群
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薮,扑击遏夺,又视名丘大墓葬之厚者,求舍便居,
以微抇之,○有人自关中来者,为言奸人掘墓,率于古贵人冢旁相距数百步外为屋以居,人即于
屋中穿地道以达于葬所,故从其外观之,未见有发掘之形也,而藏已空矣。噫!孰知今人之巧,古已
先有为之者。小人之求利,无所不至,初无古今之异也。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与分之。
夫有所爱所重,而令奸邪、盗贼、寇乱之人卒必辱之,此孝子、忠臣、亲父、
交友之大事。《传》曰:“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重器备,椁有四阿,
棺有翰桧,君子谓华元、乐吕于是不臣。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今二子者,君生则纵其惑,
死也又益其侈,是弃君于恶也,何臣之为?”此之谓也。
尧葬于穀林,通树之;通林以为树也, 《传》曰“尧葬成阳”,此云穀林,成阳山下有
穀林。○尧葬成阳, 《水经注》言之甚晰。又案:刘向云“葬济阴丘陇山”,《续征记》“在小成阳
南九里”,《通典》“曹州界有尧冢,尧所居”,其说皆非。罗苹《路史注》以《墨子》云“尧葬蛩
山之阴”,王充云“葬冀州”,《山海经》云“葬狄山,或云葬崇山”,皆妄之甚。舜葬于纪市,
不变其肆;市肆如故,言不烦民也。《传》曰“舜葬苍梧九疑之山”,此云于纪市,九疑山下亦
有纪邑。○《墨子》云“舜葬南己之市”,《御览》五百五十五作“南纪”,引《尸子》作“南己”。
案:《路史注》云:“纪即冀,故纪后为冀后。今河东皮氏东北有冀亭。冀,子国也。鸣条在安邑西
北,其地相近。《记》谓舜葬苍梧,《皇览》谓在零陵营浦县,尤失之。”梁伯子云:“《困学纪闻》
五引薛氏言苍梧在海州界,近莒之纪城,亦非。阎伯诗云: ‘海州苍梧山,即《山海经》之郁州,无
舜葬于此之说。’”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变,动也。言无所兴造,不扰民也。会稽山在
会稽山阴县南。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爱其费也,费,财也。非恶其劳也,恶
犹患也。以为死者虑也。先王之所恶,惟死者之辱也。发则必辱,俭则不发。
故先王之葬,必俭,必合,必同。何谓合?何谓同?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
葬于阪隰○旧校云:“一作‘阪阬’。”则同乎阪隰。此之谓爱人。夫爱人者众,知
爱人者寡。谓凡爱死人者之众,多厚葬之。知所以爱之者寡,言能俭葬者少也。故宋未亡而东
冢抇,东冢,文公冢也。文公厚葬,故冢被发也。冢在城东,因谓之东冢。齐未亡而庄公冢抇。
庄公名购,僖公之父。以葬厚,冢见发。国安宁而犹若此,又况百世之后而国已亡乎?
故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不可不察于此也。夫爱之而反危之,其此之谓乎!
使见发掘之谓。○《续志》注作“欲爱而反害之,欲安而反危之,忠臣孝子亦不可以厚葬矣“。《诗》
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言不知邻类也。《诗·小
雅·小■》之卒章也。无兵搏虎曰暴。无舟渡河曰冯。喻小人而为政,不可以不敬,不敬之则危,犹
暴虎冯河之必死也。人知其一,莫知其他。一,非也,人皆知小人之为非,不知不敬小人之危殆,故
曰“不知邻类也”。故反以相非,反以相是。其所非方其所是也,其所是方其所
----------------------- 页面 64-----------------------
非也。方,比。是非未定,而喜怒斗争反为用矣。吾不非斗,不非争,非犹罪也。
而非所以斗,非所以争。故凡斗争者,是非已定之用也。今多不先定其是非,
而先疾斗争,此惑之大者也。○“故反以相非”以下,似《不二》篇之文误脱于此。
鲁季孙有丧,孔子往吊之。入门而左,从客也。主人以玙收,丧,季平子
意如之丧也。桓子斯在丧位,孔子吊之,入门而左行,故曰从客位也。主人以玙璠收,收,敛者也。
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上堂。曰:“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玙
璠,君佩玉也。昭公在外,平子行君事,入宗庙佩玙璠,故用之。孔子以平子逐昭公出之,其行恶,
不当以敛,而反用之,肆行非度,人又利之,必见发掘,故犹暴骸中原也。径庭历级,非礼也;
虽然,以救过也。孔子“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言不欲违礼,亦不欲人
之失礼,故历级也。
异宝
四曰: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
封我矣,吾不受也。孙叔敖,楚大夫■贾之子,庄王之令尹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
无受利地。人所贪利之地。○“为”字衍,《后汉书·郭丹传》注引此无。楚、越之间有寝
之丘者,此其地不利,人不利之。○《列子·说符》篇、《淮南·人间训》皆作“寝邱”,无
“之”字, 《史记·滑稽传》正义引此同。而名甚恶。恶,谓丘名也。○《史记正义》引作“而
前有垢谷,后有戾邱,其名恶,可长有也”。此见《淮南》注。此注自谓寝邱名恶,非有缺文。荆人
畏鬼,而越人信■。言荆人畏鬼神,越人信吉凶之■祥,此地名丘畏恶之名,终不利也。可长
有者,其唯此也。”唯,独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后
汉书》作“其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
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众人利利,孙叔敖病利,故曰
“所以异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登,
升也。太行,山名,处则未闻。多知,将问所以自窜也。○案:高氏注《淮南·地形训》云:“太行,
在今上党太行关,直河内野王县是也。”此何以云“处则未闻”?此山今在河南辉县西北,与山西泽
州相邻也。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举犹谋也。俗主,不肖凡君。去郑而之许,见许
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欲令之吴也。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
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涉,渡。见一丈人,丈人,长老称也。刺
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绝,过。问其名族,族,姓。则不
肯告。丈人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旧校云:“‘予’一作‘献’。”曰:“此千金
之剑也,愿献之丈人。”献,上也。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
爵执圭,禄万檐,○“檐”与“儋”古通用,今作“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
不取,执圭, 《周礼》“侯执信圭”,言爵之为侯也。万檐,万石也。金千镒,二十两为一镒。不
取子胥以受赏也,故曰“我何以欲子之于金剑为”。○旧校云:“‘犹’一作‘尚’。”今我何以
子之千金剑为乎?”○旧校云:“‘何’一作‘曷’。”梁伯子云:“此江上丈人伪言也。因
揣知必五员,故作此言以拒之耳。”五员过于吴,过犹至也。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
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
也?而无以为。为矣何不有为,言无不为也。江上丈人无以为矣,无以为,乃大有于五员也,
故曰“而无以为”也。○案:注当云“乃大有为于五员也,故曰而无以为为也”,脱两“为”字。而
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闻,知也。身不可得而见,求之江上,不能得也。其惟江
上之丈人乎!”
----------------------- 页面 65-----------------------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司城,官名。野人请曰:“此
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
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小儿。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
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
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觕,其所取弥觕。精,微妙也。觕,
粗疏也。
异用
五曰:
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原,木。故国广
巨,兵强富,○旧校云:“一作‘充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于
用之。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置,设。其祝曰:“从天坠者,坠,陨也。从地出者,
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孰,
谁也。汤收其三面,○旧校云:“‘收’一作‘放’。”孙云:“李善注《文选》张平子《东京
赋》、扬子云《羽猎赋》引此‘收’并作‘拔’,旧校当是‘一作拔’。”置其一面,更教祝
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纾,缓。○《贾谊书·谕诚》篇“蛛蝥作网,今之人
循绪”。旧本“蝥”作“螯”,误。“纾”疑与“杼”通,注训为缓,非是。欲左者左,欲右者
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
禽兽矣!”汉南,汉水之南。四十国归之。○梁仲子云:“李善注《东京赋》作‘三十国’。”
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徒犹但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
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
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也”与“邪”古通用。《御览》八十四作“邪”。遂令吏
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骨有肉曰髊,无曰枯。又况
于人乎?”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喻,说。说民意也。故圣人
于物也无不材。材,用也。
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
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
乎?”杙步而倍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孙云:“《御览》七百十‘公’作‘父’,
下无 ‘父’字,‘搏杖’作‘持杖’,‘杙步而倍之’作‘杖步而倚之’。《广韵》‘杖’字下引云
‘孔子见弟子,抱杖而问其父母,柱杖而问其兄弟,曳杖而问其妻子,尊卑之差也’,盖约此文。”
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于以尊位厚禄乎?
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礼,射中饮不中,故所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
贵能射也,以攻战侵夺也。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
饴,饴,饧。以养疾侍老也。侍亦养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跖,盗跖;
企足,庄■也;皆大盗人名也。以饴取人楗牡,开人府藏,窃人财物者也。○案:《淮南·说林训》:
“柳下惠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饴曰‘可以粘牡’,见物同而用之异。”注:“牡,门户龠牡。”
此云楗即牡也。粘牡使之无声,又开之滑易也。
----------------------- 页面 66-----------------------
第 十 一 卷
仲 冬 纪
仲冬
一曰:
仲冬之月,日在斗,仲冬,夏之十一月。斗,北方宿,吴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
案:《淮南·天文训》斗属越。昏东壁中,旦轸中。东壁,北方宿,卫之分野。轸,南方宿,
楚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
音羽,说在《孟冬》。律中黄钟,黄钟,阳律也。竹管音与黄钟和也。阳气聚于下,阴气盛于
上,万物萌聚于黄泉之下,故曰“黄钟”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
肾。冰益壮,地始坼,立冬后三十日大雪节,故冰益壮。地始坼,冻裂也。鹖
■不鸣,虎始交。鹖■,山鸟,阳物也。是月阴盛,故不鸣也。虎乃阳中之阴也,阴气盛,以
类发也。○“鹖■”,《月令》古本作“曷旦”,今本作“鹖旦”,《淮南》作“■■”。天子居
玄堂太庙,太庙,中央室也。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
与彘,其器宏以弇。说在《孟冬》。命有司曰:“土事无作,无发盖藏,无起大
众,以固而闭。”有司,于 《周礼》为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主地图与民人之教,故命之也。
发盖藏,起大众,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房,所以闭藏也。○“且泄”,古本
《月令》同,今本作“沮泄”,《释文》不为“沮”作音,注、疏亦无解,然则“沮”字非也。《音
律》篇亦作“阳气且泄”。诸蛰则死,民多疾疫,又随以丧,发泄阴气,故蛰伏者死,民
疾以丧亡也。命之曰畅月。阴气在上,民人空闲,无所事作,故命之曰畅月也。
是月也,命阉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阉,宫官。尹,正也。
于《周礼》为宫人,掌王之六寝,故命之。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皆所以助阴气也。○
“门闾”,蔡邕《月令说》作“门闱”,云:“阉尹者,内官也,主宫室出入宫门。宫中之门曰闱,
阉尹之职也。闾,里门,非阉尹所主,知当作 ‘闱’。”见《月令问答》。省妇事,毋得淫,
虽有贵戚近习,无有不禁。淫则禁之,尊卑一者也。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糵必
时,大酋,主酒官也。酋酝米曲,使之化熟,故谓之酋。于《周礼》为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
法度授酒材,辨五齐之名”。秫与稻必得其齐,曲与糵必得其时,则酒善也。○注“酋酝米曲”及“故
谓之酋”,两“酋”字旧本皆作“酒”,讹。又“曲与糵必得其时”,旧无“与”字。案上云“秫与
稻”,则此亦当相配,且与下注数六物相合也。又旧本叠“得其时”三字,案亦衍文,今去之。湛■
必洁,水泉必香,湛,渍也。■,炊也。香,美也。炊必清洁,水泉善则酒美也。湛,读瀋釜
之瀋。■,读炽火之炽也。○瀋釜未详,陆德明音子廉反,异于高读。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陶器,瓦器也。六物:秫、稻、曲、糵、水、火也。大
酋监之,皆得其齐,故无有差忒也。天子乃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
泉。皆有功于人,故祈祀之也。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牛马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诘,诛也。
山林薮泽,无水曰薮,有水曰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草实曰疏食。
野虞,掌山泽之官也,故教导之也。其有侵夺者,罪之不赦。必罚之也。
是月也,日短至,冬至之日,昼漏水上刻四十五,夜水上刻五十五,故曰“日短至”。在
牵牛一度也。阴阳争,诸生荡。阴气在上,微阳动升,故曰“争”也。诸蛰伏当生者皆动摇也。
○案:郑注《月令》云:“荡谓物动将萌牙也。”君子斋戒,处必弇,句。身欲宁,去声
色,禁嗜欲,安形性,弇,深邃也。宁,静也。声,五声也。色,五色也。屏去之,崇寂静也。
阴阳方争,嗜欲咸禁绝之,所以安形性也。○处必弇,以其所居言之。今《月令》作“处必掩身”,
----------------------- 页面 67-----------------------
盖与仲夏文相涉而更误矣。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定犹成也。芸始生,荔挺出,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芸,蒿菜名也。荔,马荔。挺,生出也。蚯蚓,虫也。结,纡也。
麋角解堕,水泉涌动,皆应微阳气也。○郑注《月令》云“荔挺,马■也”,与此异。日短至,则
伐林木,取竹箭。是月也,竹木调牣,又斧斤入山林之时也,故伐取之也。○案:《周礼·地
官》“山虞,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郑注云“坚濡调”,此注“调”,意正同。又“牣”与“韧”、
“刃”、“忍”古皆通用,有取柔韧者,此则取其坚韧也。汪本乃改作“调均”,非是。
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涂阙庭门闾,阙,门阙也,于
《周礼》为象魏。门闾皆涂塞,使坚牢也。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气雾冥冥,雷乃发声。夏火炎上,故其国旱也。清
浊相干,气雾冥冥也。夏气发泄,故雷动声也。○“气雾”,《月令》作“氛雾”,此疑讹。行秋
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秋,金,水之母也。冬节白露,故雨汁也。金
用事以干水,故瓜瓠不成,有大兵来伐之也。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
疠。春,木气。木生虫,故虫螟为败。食谷心曰螟。阳气炕燥,故水泉减竭也。水木相干,气不和,
故民多疾疠也。○《月令》“减”作“咸”,古通用。《左传》“咸黜不端”,《正义》云“诸本或
作 ‘减’”。又“不为末减”,王肃注《家语》云“《左传》作‘咸’”。梁仲子云:“《群经音辨》
咸有胡斩切,一音消也。 《史记索隐》《司马相如传》‘上减五,下登三’,韦昭说作‘咸’。”又
“疾疠”,《月令》作“疥疠”。
至忠
二曰: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倒亦逆也。非贤主其孰能听之?听,受也。故贤主之所
说,不肖主之所诛也。贤主说忠言也,不肖主反之。《春秋传》曰:“忠为令德,非其人则不
可,况不令之尤者乎?”故被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
益?日致为暴劫之政也。《孟子》曰“恶湿而居下”,故曰“恶之何益”也。今有树于此,而
欲其美也,美,成也。人时灌之,则恶之,恶其灌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
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精犹甚。甚于自伐其根者也。
荆庄哀王猎于云梦,荆庄哀王,考烈王之子,在春秋后。云梦,楚泽也,在南郡华容也。
○此楚庄王也,不当有“哀”字。《说苑·立节》篇、《渚宫旧事》、《御览》八百九十皆作“楚庄
王”,是穆王子也。或有作“庄襄王”者,亦误。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随兕,恶兽名也。子培,申邑宰也。楚僭称王,邑宰称公也。以杀随兕者之凶,故劫夺王,代王受殃
也。○“随兕”,《说苑》作“科雉”。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下陵
其上谓之暴。诛之,诛子培也。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
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子培之贤,百倍于人,必有所为故也,故曰愿王察之也。不
出三月,子培疾而死。为代王杀随兕,故死也。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两棠,
地名也。荆克晋负,故曰“大胜”。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
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于王车下,夺王随兕,所以代王死之,兄有
是功。○旧本“请赏于”下脱“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八字,又“军旅”下衍“曰”字,今据《御览》
删补。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
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忠犹爱也。持犹得也。忠爱君上,
犯夺随兕,是代君王受死亡之殃,使君王得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 ‘杀随兕
者,不出三月。’故记,古书也。比三月必死,故曰“不出”也。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
之,惊惧王寿之不长,故与王争随兕而夺王也。故伏其罪而死。”罪,殃也。王令人发平
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平府,府名也。赏之,赏子培之弟也。申公子培,
----------------------- 页面 68-----------------------
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美也。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劝,
进。沮,止也。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痏,齐王,湣王也,宣王之子。痏,病痏也。○梁仲子云:“《论衡·道虚》篇作‘齐
王病痟’。痟盖即《周礼·天官·疾医》之所谓‘痟首’也。”卢云:“案痟首常有之疾,未必难治,
此或与消渴之消同。李善注《文选》张景阳《七命》又引作‘病瘠’。”使人之宋迎文挚。文
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已犹愈也。虽然,王之疾已,
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怒,读如强弩之弩。○《日
抄》引作“弩激之弩”。则疾不可治,○孙云:“《御览》六百四十五‘治’作‘活’,与下‘文
挚非不知活王之疾’合。”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
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幸,哀也。愿先生之勿患也。”
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为,治也。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三不如期
也。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
故不解屡以履王衣,欲令王怒也。王果甚怒,不与文挚言也。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
起,疾乃遂已。已,除愈也。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
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痟■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变,毁也。文挚曰:“诚
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
易,忠于浊世难。贤君赏忠臣,故曰“易”也。乱主杀之,故曰“难”也。文挚非不知活
王之疾而身获死也,获,得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为太子故,行其所难也。死
之以成太子孝敬之义也。○此事姑妄听之而已。
忠廉
三曰: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议,平也。平之不可得污辱者,士之大者也。大之则尊于
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虞犹回也。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
心矣。挺犹动也。诚辱则无为乐生。言诚可欲得辱,则无用生为,故曰“无为乐生”也。○
注“欲”字疑衍。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
不挠北矣。北,走也。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
徇之。出犹去。去生必死也。徇犹卫也。○注“卫也”疑“从也”之讹,见下注。国有士若此,
则可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言得之难。其患虽得之有不智。其患者,当其难
也,虽得践其难,践其难必死,故曰“有不智”也。○若此士者,得之固难,幸而得之矣,又患在于
人主不能知之,所谓以众人遇之也。注殊失本意。“有”与“又”同,智读曰知,《墨子》书皆如是。
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吴王,阖庐光,篡庶父僚而即其位。庆忌者,僚之子
也,故欲杀之。庆忌有力捷疾,而人皆畏之,无能杀之者。吴王患之。要离曰:“臣能之。”
吴王曰:“汝恶能乎?恶,安也。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
左右满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轼,汝恶能?”
要离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诚能助,臣请必能。”吴王曰:“诺。”
明旦,加要离罪焉,挚执妻子,焚之而扬其灰。吴王伪加要离罪,烧其妻子,扬其灰。
○孙云:“李善注《文选·邹阳狱中上书》作‘执其妻子,燔而扬其灰’。”要离走,往见王子
庆忌于卫。○《左氏哀廿年传》云“庆忌适楚”,此与《吴越春秋》皆云在卫。王子庆忌喜曰:
“吴王之无道也,子之所见也,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
要离与王子庆忌居有间,谓王子庆忌曰:“吴之无道也愈甚,请与王子往夺
之国。”王子庆忌曰:“善。”乃与要离俱涉于江。涉,渡也。中江,拔剑以
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则又取而投之。○孙云:“李善注《文
----------------------- 页面 69-----------------------
选》郭景纯 《江赋》‘捽之’作‘捽而’。‘浮则’作‘浮出’。”如此者三,其卒曰:“汝,
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幸,活。而,汝。要离得不死,归于吴。吴王
大说,请与分国。要离曰:“不可。臣请必死!”吴王止之。要离曰:“夫
杀妻子焚之而扬其灰,以便事也,臣以为不仁。便犹成也。夫为故主杀新主,
臣以为不义。○此文讹,案《吴越春秋》“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夫捽而浮乎江,
三入三出,特王子庆忌为之赐而不杀耳,特犹直也。臣已为辱矣。夫不仁不义,
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果,终也。要离可谓不为
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不忘其
妻子烧死之辱,以取吴国之贵富也。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懿公,卫惠公之子赤也。演,读如胤子之胤。翟人
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
鹤战,余焉能战?”《鲁闵二年传》曰:“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
受甲者皆曰: ‘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此之谓也。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
荣泽,○《左传》、《韩诗外传》七并作“荧泽”,当从之。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
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襮,表也。纳公之肝于其腹中,故曰“臣请为襮”者也。桓公
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
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出,去也。去生就死,以徇从其君非徒
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当务
四曰:
辨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惑而乘骥也,狂
而操吴干将也,大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四者,辨、信、勇、法也。惑而乘骥,必失
其道。吴干将,利剑也,狂而操之,必杀害人。故曰“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贵辨者,为
其由所论也;所贵信者,为其遵所理也;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所贵法者,
为其当务也。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大盗之人。徒,其弟子。跖曰:“奚啻
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关,闭也。中藏,圣也;以外知内,此几于圣也。○案:“妄意关
内”,于文已足,不当复有“中藏”字,《淮南·道应训》作“意而中藏者圣也”,疑后人以《淮南》
之文旁注“关内”下,后遂误入正文。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
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无有成大盗者。备说非六王、五
伯,备,具也。说,道也。非者,讥呵其阙也。六王,谓尧、舜、禹、汤、文、武也。五伯,齐桓、
晋文、宋襄、楚庄、秦缪也。以为尧有不慈之名,不以天下与胤子丹朱,而反禅舜,故曰有“不
慈之名”也。舜有不孝之行,《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尧妻舜,舜遂不告而娶,
故曰“有不孝之行”也。禹有淫湎之意,禹甘旨酒而饮之,故曰“有淫湎之意”。汤、武有
放杀之事,成汤放桀于南巢,周武杀殷纣于宣室,故曰“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
五伯争国,骨肉相杀,以大兼小,故曰“有暴乱之谋”。世皆誉之,人皆讳之,惑也。世称
六王之圣,五伯之贤,而人讳其放杀暴乱之谋。《论语》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惑也。”此之谓也。○注引 《论语》殊不切。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
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辨若此,不如无辨。敲音■,击也。辨说六王、五伯之
阙,而欲见敲其头。辨如此,不若无辨也。○“敲”,旧本作“穀”,注“音■”作“音■”,又一
本作“音■”,并讹。段云:“《说文》‘敲,击头也’,口卓切。”钱詹事云:“‘■’不成字,
----------------------- 页面 70-----------------------
当为 ‘■’之讹,《说文》‘■,从上击下也’。”孙氏说同。卢案:“《广韵》■、敲并苦角切,
是其音正同也。”今俱改正。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谒,告也。上,君也。 《语》曰:“叶公告孔子
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此之谓也。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
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
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言淫刑以逞,谁能免之,故曰“国将有不诛者乎”。荆
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
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信而证父,故曰“不若无信”
也。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
相饮乎?”觞数行,觞,爵也。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
也,尚胡革求肉而为?革,更也。于是具染而已。”染,豉酱也。因抽刀而相啖,
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传》曰:“酒以成礼,弗继以淫。”勇而相噬,无礼之
甚,故曰“不若无勇”。○注迂甚。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
甚少矣。少,小也。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
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
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置,立也。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太子所以继世树德化下
也,法当以法,纣为淫虐以乱天下,故曰“不若无法”也。○注“法当以法”句有脱误,其意盖谓立
长建善,不当徒法也。
长见
五曰: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长,远也。短,近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
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
后,古,昔也。后,来也。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嘻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文王,武王之子也。犯我,使从义也。
违我,使入礼也。○“苋嘻”,《说苑·君道》篇作“筦饶”,《新序》一作“筦苏”。与处则不
安,旷之而不穀得焉。与之居,不安之也。旷察之,使我从义入礼,则不穀得不危亡焉。○案:
旷犹久也。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穀。”非犹罪也。于是爵之五大
夫。爵苋嘻为五大夫也。“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意,志也。先意
承志,《传》所谓“从而不违”也。与处则安,旷之而不穀丧焉。与处则安者,臧武仲曰“季
孙之爱我,疾疹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疹不如恶石也”,故曰“而不穀丧焉”也。○注“疾疹”,
《左传》作“疾疢”。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穀。”于是送而行之。
《鲁僖七年传》曰:“初,申侯之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惟我知汝,
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汝玼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我死,汝速行,毋适小国,
将不汝容焉。’”此之谓也。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阿,从也。三年
而知郑国之政也,知犹为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
世也。上犹前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平公,悼公之子。调,和也。师旷
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
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
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 页面 71-----------------------
吕太公望封于齐,太公望,炎帝之后。四岳佐禹治水有功,锡姓为姜,氏曰有吕,故曰吕
望。遭纣之乱,闻西伯善养老者,遂奔于周,钓于渭滨。文王出田而见之,曰:“吾望公之久矣。”
乃载与俱归,号为太公望,使为太师。文王薨,佐武王伐纣。成王封之于齐,故《传》曰“齐,大岳
之胤”。○注“吾望公之久矣”,《史记·齐世家》作“吾太公望子久矣”。《宋书·符瑞志》“太
公望本名吕尚。文王至磻溪之水,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 ‘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
名,答曰 ‘望钓得玉璜’”云云,盖本《尚书纬·帝命验》之文。梁仲子云:“注盖引《左氏庄廿二
年传》 ‘姜,太岳之后也’,而偶涉隐十一年之文。”周公旦封于鲁。周公旦,文王之子,武王
之弟也。武王崩,成王幼少,代摄政七年,致太平,成王封之于鲁也。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
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
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亲亲上恩,恩多则威武不行,威武不行,故削弱也。周公旦
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
世而田成子有齐国。尊贤敬德,故能霸也。上功则臣权重,故能夺君国也。田成子恒杀简公,
适二十四世也。鲁公以削,至于觐存,觐,裁也。三十四世而亡。自鲁公伯禽至顷公雠
为楚考烈王所灭,适三十四世也。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吴起,卫人,为魏将,善用兵,故能治西河
之外,谓北边也。武侯,文侯之子。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岸门,邑名。○案:
《史记·魏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北十八里。”止车而望西河,○
后《观表》篇“止车而”下有“休”字。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
视释天下若释■。释,弃。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
不识。识,知也。○“抿”与“抆”同。《观表》篇作“雪”,注“拭也”。君知我而使我毕
能,西河可以王。能,力也。尽力为之,可以致君于王也。今君听谗人之议谗人,王错也。
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秦将取之,不复久也。魏失西河,
故从此削弱也。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两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毕由尽也。此吴
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座疾,惠王往问之,惠王,武侯之子。○“座”,旧作“痤”,与《魏策》同。
据《御览》四百四十四、又六百三十二两引皆作“座”,与《史记·商君传》合,今从之。曰:“公
叔之病甚矣!○旧本作“公叔之疾嗟疾甚矣”,案《御览》两引皆作“公叔之病甚矣”,今据改
正。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御庶子,爵
也。鞅,卫之公孙也,故曰公孙鞅,或曰卫鞅。言其智计足以相社稷,能使用而从也。为不能听,○
“为”,《御览》作“若”。勿使出境。”言不能用鞅者必杀之,无令他国得用之也,故曰“勿
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出,王视公叔疾而出也。以公叔之
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
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座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
以不悖为悖。悖者不自知为悖,故谓不悖者为悖。
----------------------- 页面 72-----------------------
第 十 二 卷
季 冬 纪
季冬
一曰: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季冬,夏之十二月。婺女,北方宿,越之分野。是月,日躔此宿
也。○此书“婺”,旧并从“務”,案《说文》从“敄”,今并改正。昏娄中,旦氐中。娄,
西方宿,鲁之分野。氐,东方宿,韩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案:《淮南·天文训》氐
属宋。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大吕,阴
律也。竹管音与大吕和也。万物萌生动于黄泉,未能达见。吕,旅也。所以旅阴即阳,助其成功,故
曰“大吕”也。○注“所以旅阴即阳”,旧本“旅”下有“去”字,衍,今删去。其数六。其味
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雁在彭蠡之泽,是月皆北乡,将来
至北漠也。鹊,阳鸟,顺阳而动,是月始为巢也。雉雊鸡乳。《诗》云:“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乳,卵也。○旧本作“乳雉雊”,误,今案注当与《月令》文同,今改正。天子居玄堂右个,玄
堂,北向堂。右个,东头室也。乘玄骆,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
彘,其器宏以弇。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大傩,逐尽阴气为阳
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周礼》“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
裳,执戈扬楯,率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鬼”,此之谓也。旁磔犬羊于四方以攘,其毕冬之气也。
出土牛,令之乡县,得立春节,出劝耕土牛于东门外是也。○注“其毕冬之气也”,“其”字衍。又
“令之乡县”,疑是“今之郡县”。案《续汉·礼仪志》亦于季冬出土牛,此云立春节,说又异也。
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征犹飞也。厉,高也。言
是月群鸟飞行高且疾也。帝之大臣,功施于民,若禹、稷之属也。天曰神,地曰祇。是月岁终报功,
载祀典诸神毕祀之也。○ 《月令》无“行”字、“地”字。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渔,读如《论语》之语。是月也将捕鱼,故命其
长也。天子自行观之。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复,复亦盛也。“复”或作“複”,
冻重絫也。○《月令》作“水泽腹坚”。旧本于此下又有一“坚”字,乃后人以《月令》之文益之,
今删去。命取冰,冰已入。入凌室也。《诗》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此
之谓也。令告民,出五种。出之于窌,简择之也。命司农,计耦耕事,计,会也。耦,
合也。○《月令》作“命农”,无“司”字。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周
礼·龠章》:“仲春,昼击土鼓,吹《邠诗》以逆暑;仲秋,夜逆寒,亦如之。”举春、秋,省文也,
则冬、夏可知。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四监者,周制,天子畿
方千里之内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郡有一大夫监之,故命四监使收掌薪柴也。燎者,积聚柴薪,置璧
与牲于上而燎之,升其烟气,故曰“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也。○“寝庙”,《月令》作“郊庙”。
案注所云燔柴之礼,是郊也。下文“寝庙”始注云“祖庙”,则此处正文亦必本与《月令》同。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次,宿也。是月,日周于牵牛,故曰
“日穷于次”也。月遇日相合为纪。月终纪,光尽而复生曰朔,故曰“月穷于纪”。日有常行,行于
中道,五星随之,故曰“星回于天”也。一说:十二次穷于牵牛,故曰“穷于次”也。纪,道也。月
穷于故宿,故曰“穷于纪”。星回于天,谓二十八宿更见于南方,是月回于牵牛,故曰“星回于天”
也。数将几终,岁将更始。夏以十三月为正。夏数得天,言天时者皆从夏正也,故于是月十二
月之数近终,岁将更始于正月也。专于农民,无有所使。农事将起,独于农民无所役使也。
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饬,读曰敕。敕正国法,论时令所
宜者而行之。○《月令》“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多“公”字、“共”字。乃命太史,次诸侯
----------------------- 页面 73-----------------------
之列,赋之牺牲,次,列也。诸侯异姓者,太史乃次其列位、国之大小,赋敛其牺牲也。以供
皇天上帝社稷之享。皇天上帝,五帝也。社,后土之神,谓句龙也。稷,田官之神,谓列山氏
子柱与周弃也。享,祀也。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豢。寝庙,祖庙也。亲同姓,故使
供之也。牛羊曰刍,犬豕曰豢。令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之牺牲,以供
山林名川之祀。宰历,于《周礼》为太宰,掌建邦之六典八法,以御其众,故命之也。○“令”,
《月令》作“命”。《正义》云:“宰,小宰。”郑注云:“历犹次也。”此注以“宰历”连文,似
误,或“历”字衍。“掌”字旧本脱,今补。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咸,
皆也。献,致也。以供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行之是令,此谓一终,三旬二日。行之是令,行是之令也。终,一岁十二月终也。
三旬二日者,十日一旬也,二十日为二旬,后一旬在新月,故曰“三旬二日”。季冬行秋令,则
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邻入保。金气白,故白露早降,介甲之虫为妖灾也。金为兵革,
故四境之民入城郭以自保守也。○“四邻”,《月令》作“四鄙”。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
多固疾,命之曰逆。季冬大寒,而行春温仁之令,气不和调,故胎养夭伤。国多逆气之由,故
命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火气炎阳,又多淋雨,故水潦
败国也。时雪当降而不降,冰冻不当消释而消释,火气温,干时之征也。
士节
二曰: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理,义也。杀身成义,何难之避也?临患忘利,道而用
之。遗生行义,惟义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遗生”也。视死如归。易也。有如此者,国
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以其义高任大,一国之君不能得友,天子不能得臣也。尧不能
屈许由,周不能移伯夷,汉高不能致四皓,此之类也。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
此人者也。定天下,舜、禹、周弃是也。定一国,蘧伯玉、段干木是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
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务,勉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得贤而仕之,
故佚于治事也。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网,捆蒲苇,织萉屦,○旧本作“屦履”,校云:“一作‘葩
履’。”今据《尊师》篇定作“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犹,尚也。踵门见晏子曰:
“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
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于不义之利,不苟且而取也。当义能死,
故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
府金而遗之,○次“分”字衍,《说苑·复恩》篇无。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
齐君,有间,无几间也。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辞者,别也。北郭骚沐浴而出见
晏子曰:“夫子将焉适?”适,之也。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奔,
走也。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
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行,去也。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
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尝”,旧本作“当”,讹,今从《说苑》改正;“焉”,彼
作“者”。吾闻之曰: ‘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伉,当。今晏子见疑,吾将以
身死白之。”白,明也。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
“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
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
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
又退而自刎。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驲,传车也。郊,
境也。○“驲”,各本多作“驿”,李本作“驲”。案文十六年《左氏传》“楚子乘驲”,杜注“驲”,
----------------------- 页面 74-----------------------
传车也”,与此合,今从之。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自己也,
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晏子自谓施北郭骚不得其人为不知士也,
又不知北郭骚能为其杀身以明己,故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自责深也。○旧本正
文“婴之亡”上有“晏”字,衍,今据注删去。
介立○一作“立意”。
三曰:
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今晋文公出亡,文公名重耳,晋献公之太子申
生异母弟也。遭丽姬之乱,太子申生见杀,重耳避难奔翟十二年,自翟经于诸国也。周流天下,
穷矣,贱矣,○旧校云:“‘穷’一作‘贫’。”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
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其难,能以贫贱有人也。不能其易,不
能以富贵有人也。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力能霸,德不能王也。晋文公反国,○旧校云:
“一作‘反入’。”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
蛇从之,为之丞辅。丞,佐也。辅,相也。龙,君也,以喻文公。五蛇,以喻赵衰、狐偃、贾
他、魏犨、介子推也。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露雨,膏泽。一
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案:《传》载介子推之言曰“身
将隐,焉用文”,安有自为诗而悬于公门之事? 《说苑·复恩》篇以为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说尚
可通。歌辞与此及《史记·晋世家》、《新序·节士》篇所载各不同。梁仲子云:“桥死疑是槁死。
《御览》九百二十九无‘桥’字。”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
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百万亩也。或遇之
山中,负釜盖簦,○旧本“簦”误从“■”,又注“音登”二字,亦与高注不似。问焉曰:
“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
遂背而行,终身不见。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
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梁仲子云:“《列子·说符》篇亦作‘爰旌目’。《后汉书·张
衡传》作 ‘旌瞀’,注云‘一作爰精目’,并引《列子》亦作‘精目’。又《新序·节士》篇作‘旌
目’,讹。”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之。爰旌目
三■之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
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
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昔者齐饥,黔敖为食于路。有人戢其履,瞢瞢而来。黔敖呼之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应之曰:“吾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黔敖随而谢之。遂去,不食而
死。君子以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一介相似,旌目其类也。○“瞢瞢而来”,《礼记·檀弓下》
作“贸贸然来”。郑人之下■也,■,邑名也,义则未闻。○吴志伊《字汇补》云:“■音未闻,
一本作 ‘■’。”梁仲子云:“《说文》‘婚’,籀文作‘■’,略相似。《古音附录》以革旁作者,
云 ‘古昏字’,未详。”卢云:“韩哀侯灭郑而徙都之,改号曰郑。此昏疑即《汉志》陈留郡之东昏
县,正郑地。郑人下昏,或即说韩灭郑一事。观下云 ‘韩、荆、赵’,更可见郑人之即韩矣。”庄蹻
之暴郢也,庄蹻,楚成王之大盗。郢,楚都。○梁伯子云:“《商子·弱民》篇、《荀子·议兵》
篇、《韩诗外传》四、《补史记礼书》并有‘庄蹻起而楚分’之语,皆不言在楚何时。《韩非·喻老》
篇载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说曰 ‘庄蹻为盗于境内’,以为在庄王时。而高氏以为楚成王时,则又在前,
未知何据。若《史》、《汉》则以蹻为庄王苗裔,在楚威王之世,而杜氏《通典·边防三》、马氏《通
考·南蛮二》辨其误,以范史谓在顷襄王时为定。独 《困学纪闻·考史》据《韩非》、《汉书》以将
军庄蹻与盗名氏相同,是二人,此未敢信。”卢云:“案《后汉书·西南夷传》‘楚顷襄王时,遣将
军庄豪伐夜郎,因留王滇池’,杜氏言即庄蹻。《华阳国志·南中志》云‘楚威王遣将军庄蹻伐夜郎,
----------------------- 页面 75-----------------------
克之,会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反,遂留王滇池’,此本非楚之境内地。今此言 ‘暴郢’,《韩非》
言 ‘为盗于境内’,《荀子》言‘庄蹻起,楚分为三四’,皆与言将军事不合。《荀子》以唐蔑之死
与蹻并言,案秦杀唐眛, ‘眛’即‘蔑’,在楚怀王二十八年,则蹻当威、怀时。亦可见此注或本作
‘威’,因形近而误‘成’,未可知也。”秦人之围长平也,秦使白起围赵括军于长平,坑其
四十万众。韩、荆、赵此三国者之将帅贵人皆多骄矣,其士卒众庶皆多壮矣,○
卢云:“壮,伤也。”因相暴以相杀,脆弱者拜请以避死,避犹免也。其卒递而相食,
不辨其义,冀幸以得活。如爰旌目已食而不死矣,恶其义而不肯不死。今此
相为谋,岂不远哉?
诚廉
四曰: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性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旧校云:“‘磨’
一作 ‘靡’,注亦同。”今案:不见所为注,岂脱漏欤?坚与赤,性之有也。○各本多脱“也”
字,唯朱本有。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
漫以污也,亦犹此也。倍百人为豪。○旧校云:“‘豪士’一作‘人豪’。”
昔周之将兴也,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孤竹国在辽西,殷诸
侯国也。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今吾奚为处乎此哉?”
二子西行如周,至于岐阳,则文王已殁矣。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叔旦
就胶鬲于次四内,四内,地名。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
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四内,皆以一归。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
共头,水名。○案:共头即共首,山名,在汉之河内共县。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
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相犹使也。使奉桑林之乐。孟诸,泽名也,为私邑也。为
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共头之下,皆以一归。伯夷、叔齐闻之,相视
而笑曰:“嘻,异乎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氏之有天下也,时祀尽
敬而不祈福也。时,四时。祈,求也。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无所求于民也。
乐正与为正,乐治与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坏”,宋邦乂本作“壤”。壤亦
伤也。不以人之庳自高也。今周见殷之僻乱也,而遽为之正与治,遽,疾也。上
谋而行货,阻丘而保威也。行货,谓与胶鬲盟加富三等也。阻,依。保,持。○“阻丘”疑
是“阻兵”。杜注《左传》:“阻,恃也。”保亦当训恃。割牲而盟以为信,因四内与共头
以明行,扬梦以说众,宣扬武王灭殷之梦,以喜众民。○案:事见《周书·程寤》篇,今已亡。
《御览》五百三十三载其略云:“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
之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文王。文王曰: ‘召发于明堂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
天上帝。’”此其事也。杀伐以要利,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绍,续。吾闻古之
士,遭乎治世,不避其任;任,职也。力所能。遭乎乱世,不为苟在。今天下暗,
周德衰矣。与其并乎周以漫吾身也,漫,污。不若避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行,
至首阳之下而饿焉。
人之情,莫不有重,莫不有轻。莫不有重,于天下也。莫不有轻,义重身也。有所
重则欲全之,有所轻则以养所重。养所重,不污于武王,为以全其忠也。○注“忠”疑当
作“重”。伯夷、叔齐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轻重先定也。伯夷、叔
齐让国而去,轻身重名,故曰“轻重先定”。
不侵
----------------------- 页面 76-----------------------
五曰: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轻于身,重于义也。以身为人者,为人杀身。以身为
人者,如此其重也,《淮南记》曰:“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也。”今以义
为人杀身,故曰“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奚,何也。不知以何道得人,乃令之
为已死也。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士为知己者死,
故尽力竭智,何患之辞也?豫让、公孙宏○避改。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
之矣。智伯知豫让,故为之报仇,言士为知己者死也。孟尝君知公孙宏,故为之不受折于秦也。世
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举国皆贺,国中喜可知也。得士则不喜,不知
相贺,不通乎轻重也。不但不知相贺也,乃不知贤也,故曰“不通乎轻重也”。汤、武,
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汤,殷受命之王,名天乙,商主癸之子也。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桀,夏失天下之王,帝皋之孙,帝发之子。纣,殷失天下
之王,文丁之孙,帝乙之子也。○注“文丁”,旧本作“太丁”,讹,今据《竹书纪年》改正。孔、
墨,布衣之士也,孔子、墨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万乘,天子
也。千乘,诸侯也。士不归之而归孔、墨,故曰“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
足以来士矣,来犹致也。必自知之然后可。可者,可致也。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
灭之,而子不为报,至于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
子其故。告,语也。故,事也。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
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于
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于吾所,
句。是国士畜我也。○“是”,旧本多作“谓”,则当以“所谓”连读。今从李本作“是”,义
长。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
于犹厚也。又况于中人乎?
孟尝君为从,关东曰从。公孙宏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意
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言不能成从以难秦也。意者秦
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晚,后。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
往,行。公孙宏敬诺,以车十乘之秦。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
宏。昭王,秦惠王之子,武王之弟也。“丑”或作“耻”。耻,辱也。观公孙宏云何也。公孙宏
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宏对曰:“百里。”昭王笑曰:
“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
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宏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昭王曰:“孟
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宏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
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屑为人臣,○旧本“惭”上脱“不”字,又“屑”讹作“肖”。案
《战国·齐策》云:“得志不惭为人主,不得志不肯为人臣。”今据补正。如此者三人。有此者
三人也。能治可为管、商之师,管仲、商鞅。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策》作
“能致其主霸王”,句顺。如此者五人。有此者五人也。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
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臣,公孙宏自谓也,故言“有如臣者七人”
也。○“七人”,《策》作“十人”。注殊赘。昭王笑而谢焉,曰:“客胡为若此?寡
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谕,明。公孙宏敬诺。公孙宏可谓
不侵矣。昭王,大王也;○《策》作“大国也”。孟尝君,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
不可凌,凌,侮。可谓士矣。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此之谓也。○《策》
作“可谓足使矣”。
----------------------- 页面 77-----------------------
序 意
○旧云:“一作‘廉孝’。”案“廉孝”二字与此无涉,必尚有脱文。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岁在申名涒滩。涒,大也。滩,循也。
万物皆大循其情■也。涒滩,夸人短舌不能言为涒滩也。○案:今谓始皇即位之年岁在乙卯,钱氏塘
以超辰之法推之。知在癸丑,再加七年是庚申,是年又当超辰,则为辛酉。而此犹云涒滩者,失数超
辰之岁耳。超辰亦谓之跳辰,《周礼》《冯相》、《保章》注、疏中详言上。自东汉以后,不明此理,
故武帝太初元年,班固谓之丙子者,后人却谓之丁丑矣。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
十二纪。良人,君子也。文信侯曰:吕不韦封洛阳,号文信侯。“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
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圜,天也。矩,方,地也。汝能法之,为民父
母。盖闻古之清世,清,平。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
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
所遁矣。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
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行数,循其理,平其私。夫私视使目盲,私
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公,正也。智不公,则福
日衰,灾日隆,隆,盛。以日倪而西望知之。”日中而盛,跌而衰,人之盛衰于此。西
望,日暮也,故曰倪而西望之也。○“倪”与“睨”同,李本作“儿”。注“跌”与“昳”同,《周
礼·大司徒》“日东则景夕多风”,郑司农云:“景夕,谓日跌景乃中。”《史记·天官书》“日昳”,
《汉书·天文志》作“日跌”。谢云:“此句文与上不属,又下一段亦不当在此篇。”
赵襄子游于囿中,至于梁,马却不肯进。青荓为参乘,○旧校云:“一作‘青
蓱’。”案李善注《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引作“青蓱”。梁仲子云:“《汉书人表》作‘青荓
子’,《水经·汾水注》作‘清洴’,今新刻亦改作‘青荓’矣。”襄子曰:“进视梁下,类
有人。”类,象也。青荓进视梁下。豫让却寝,佯为死人,叱青荓曰:“去!
长者吾且有事。”言将杀襄子。○《选》注无“吾”字,是。长者,让自谓也。青荓曰:“少
而与子友,子且为大事,○《选》注作“子今日为大事”。而我言之,是失相与友之
道;子将贼吾君,而我不言之,是失为人臣之道。如我者惟死为可。”适可得
死也。乃退而自杀。青荓非乐死也,重失人臣之节,恶废交友之道也。青荓、
豫让可谓之友也。
----------------------- 页面 78-----------------------
第 十 三 卷
有 始 览
有始
一曰:
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始,初也。天,阳也。虚而能施,故微以生万物。
地,阴也,实而能受,故塞以成形兆也。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经犹道也。以寒暑日月
昼夜知之,知犹别也。○旧本“以寒”下衍“以”字,今去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形
能各有所施,故说译之也。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
矣。合,和也。平,成也。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旧校云:“一作‘平也者,
皆反其情,变其形也’。”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上(他本均作“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
险阻曰塞。有水曰泽。无水曰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淮南·地形训》作“水有六品”,
后“六川”作“六水”。
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
角、亢、氐,东方宿,韩、郑分野。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方二月建卯,木之
中也。木色青,故曰“苍天”。房、心、尾,东方宿。房、心,宋分野。尾、箕,燕分野。东北曰
变天,其星箕、斗、牵牛。东北,水之季,阴气所尽,阳气所始,万物向生,故曰“变天”。
斗、牛,北方宿。尾、箕,一名析木之津,燕主分野。斗、牛,吴、越分野。北方曰玄天,其星
婺女、虚、危、营室。北方十一月建子,水之中也。水色黑,故曰“玄天”也。婺女,亦越之
分野。虚、危,齐分野。营室,卫分野。西北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北,金之季
也,将即太阴,故曰“幽天”。东壁,北方宿,一名豕韦,卫之分野。奎、娄,西方宿,一名降、娄,
鲁之分野。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
天”。昴、毕,西方宿,一名大梁,赵之分野。○注“昴毕”上当有“胃,鲁之分野”五字。西南
曰朱天,其星觜巂、参、东井。西南,火之季也,为少阳,故曰“朱天”。巂、参,西方
宿,一名实沈,晋之分野。东井,南方宿,一名鹑首,秦之分野。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
柳、七星。南方五月建午,火之中也。火曰炎上,故曰“炎天”。舆鬼,南方宿,秦之分野。柳、
七星,南方宿,一名鹑火,周之分野。东南曰阳天,其星张、翼、轸。东南,木之季也,
将即太阳,纯乾用事,故曰“阳天”。张、翼、轸,南方宿。张,周之分野。翼、轸,一名鹑尾,楚
之分野。○注“张、翼、轸,南方宿”,旧脱“轸”字,又“南”讹作“北”,今改正。
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河在北,汉在南,故曰“之间”。两河之
间为冀州,晋也。东至清河西至西河。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河出其北,济经其
南。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泗,水名也。东南为扬州,越也。
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何谓九山?会稽,太山,会稽山在今会稽郡。太山在今太山郡,是为东岳也。王屋,
首山,太华,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济水所出也。首山在蒲阪之南,河曲之中,伯夷所隐。太华
在弘农华阴县,是为西岳也。岐山,太行,羊肠,孟门。岐山在右扶风美阳县西北,周家所
邑。太行在河内野王县北。羊肠,其山盘纡譬如羊肠,在太原晋阳县北。○注末七字旧本缺,据李善
注 《文选》魏武帝《苦寒行》所引补。又诱注《淮南·地形训》云:“孟门,太行之限也。”此不注,
疑文脱。
何谓九塞?大汾,冥阨,荆阮,方城,大汾,处未闻。冥阨、荆阮、方城皆在楚。
鲁定四年,吴伐楚,楚左司马请塞直辕、冥阨以击吴人者也。○“大汾”,《淮南》作“太汾”,注
----------------------- 页面 79-----------------------
云“在晋”,此何以云未闻?“冥阨”,《淮南》作“渑阨”,彼注云:“今宏农渑池是也。”皆与
此不同。岂彼乃许慎注欤?又“塞”字旧本脱,今案《传》文增。殽,井陉,令疵,句注,
居庸。殽在弘农渑池县西。井陉在常山井陉县,通太原关。令疵,处则未闻。句注在雁门。居庸在
上谷沮阳之东,通军都关也。○《淮南》“殽”下有“阪”字。“令疵”,旧本讹作“疵处”,据注
是“令疵”。《淮南注》云“令疵在辽西”,则即是令支,乃齐桓所刜者。又“军都关”,旧讹作“居
都关”,《淮南注》作“运都关”。钱云:“运乃军之讹,军都亦上谷县,在居庸之东。”今皆改正。
何谓九薮?薮,泽也。有水曰泽,无水曰薮。吴之具区,具区在吴、越之间。○《淮南》
“吴”作“越”。楚之云梦,云梦在南郡华容。秦之阳华,阳华在凤翔,或曰在华阴西。○《尔
雅》作“阳陓”,《淮南》作“阳纡”,注云:“阳纡在冯翊池阳,一名具圃。”晋之大陆,魏
献子所畋,犹楚之华容也。○注“畋”,旧讹作“居”,据《左氏定元年传》改正。梁之圃田,圃
田在今河南中牟。○“梁”,《淮南》作“郑”。宋之孟诸,孟诸在梁国睢阳之东南。○ 《淮南
注》作“东北”,郭注《尔雅》亦同。此讹。齐之海隅,隅犹崖也。赵之巨鹿,广阿泽也。○
郭璞注《尔雅》“晋有大陆”云:“今巨鹿北广阿泽是也。”《尔雅》本无“赵之巨鹿”,而有“鲁
之大野,周之焦护”为十薮。燕之大昭。大昭,今太原郡是也。○“大昭”,《淮南》作“昭余”,
《尔雅》作“昭余祁”。
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气。东方曰滔风,震气所生。一
曰明庶风。○《淮南》作“条风”。东南曰熏风,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旧校云:“‘熏风’
或作 ‘景风’。”案《淮南》作“景风”。南方曰巨风,离气所生。一曰凯风。《诗》曰“凯风
自南”。○孙云:“李善注《文选》木玄虚《海赋》、王子渊《洞箫赋》、潘安仁《河阳县作诗》引
俱作 ‘凯风’。”西南曰凄风,坤气所生。一曰凉风。○《淮南》作“凉风”。西方曰■风,
兑气所生。一曰阊阖风。西北曰厉风,干气所生。一曰不周风。○ 《淮南》作“丽风”。北方
曰寒风。坎气所生。一曰广莫风。
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河出昆仑东北陬。赤水出
其东南陬。辽水出砥石山,自塞北东流,直至辽东之西南入海。黑水出昆仑西北陬。江水出岷山,在
蜀西徼外。淮水出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也。○注“自塞北东流”,《水经注》“北”作“外”,又
下作“直辽东”,无“至”字。
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四海
之内,纬长经短。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
○《淮南》“注”作“径”。小水万数。陆无水,水盛内乃注之也。
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海东西
长,南北短。极内等。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极星,辰星也。《语》曰“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故曰“不移”。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远道,外
道也,故曰“周行四极”。玄明,大明也。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
近道,内道也。乃参倍于上下曰高也。当极之下分明不置曜统一也,故曰“无昼夜”。○注“下曰”
疑是“夏日”,“不置”疑是“不冥”。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
盖天地之中也。白民之国,在海外极内。建木在广都南方,众帝所从上下也,复在白民之南。建
木状如牛,引之有皮,黄叶若罗也。日正中将下,日直人下,皆无影;大相叫呼,又无音响人声;故
谓盖天地中也。○注“引”,旧作“豕”字,讹。案《海内南经》云:“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
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天地万物,一人之身
也,此之谓大同。以一人身喻天地万物。《易》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故曰“大同”也。
众耳目鼻口也,众五谷寒暑也,此之谓众异,则万物备也。天斟万物,○旧校
云:“‘斟’一作‘堪’。”注亦同。案“堪”或是“斟”字,会集也,盛也。圣人览焉,以观
其类。天斟输万物,圣人总览以知人也。解在乎天地之所以形,天地之初始成形也。雷电之
所以生,震气为雷,激气为电,始生时也。阴阳材物之精,阴阳皆由天地。阴阳例万物也。人
----------------------- 页面 80-----------------------
民禽兽之所安平。人民禽兽,动作万物,皆由天地阴阳以生,各得其所乐,故曰“之所安平”
也。应同○旧作“名类”,乃“召类”之讹,然与卷二十篇目复。旧校云“一名‘应同’”,今即以
“应同”题篇。
二曰: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祥,征应也。黄帝之时,天先见大
螾大蝼。蝼,蝼蛄。螾,蚯蚓。皆土物。○注“蝼,蝼蛄”,旧本作“蛄蝼”,今补正。黄帝曰
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则,法也。法土色尚黄。及禹之时,天
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法木色青。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
金。法金色白。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
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法火色赤。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
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法水色黑。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旧校云:“‘徙’一作‘见’。”天为者时,而不助农于下。助犹成也。类固相召,
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应,和。鼓宫而宫动,鼓角而角动。鼓,击也。击大宫而小宫
应,击大角而小角和,言类相感也。平地注水,水流湿;均薪施火,火就燥。水流湿者
先濡,火就燥者先然。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旧本误作“角■”,吴志伊《字汇补》载之,
徐仲山谓“鱼鳞”之讹。今案唐、宋人类部所引皆作“鱼鳞”,《淮南·览冥训》亦同,今改正。旱
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御览》八“皆”作“比”。故以龙
致雨,以形逐影。师之所处,必生棘楚。军师训罚,以杀伐为首,棘楚以戮人,喜生战
地,故生其处也。○案: 《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此偏不为孝文王讳,何也?注亦不
明。“训罚”疑“讨罚”。“戮人”旧作“战人”,讹,今改正。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
命,安知其所。自,从也。凡人以为天命,不知其所由也。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案:“覆巢”旧误倒,今乙正。刳兽食胎,则麒麟
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疑当作“不住”,此有韵。物之从同,不可为记。
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遮,后遏也。君同则来,异则去。故君虽尊,以白为
黑,臣不能听;听,从。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黄帝曰:“芒芒昧昧,
○旧本皆不重。案《文子》《符言》、《上仁》篇、《淮南》《缪称》、《泰族训》及《御览》七十
七引皆重,此注亦然,今据改正。因天之威,○旧校云:“一作‘道’。”与元同气。”芒
芒昧昧,广大之貌。天立威无不敬也,非同气不协。故曰同气贤于同义,同义贤于同力,
同力贤于同居,同居贤于同名。帝者同气,同元气也。王者同义,同仁义也。霸者同
力,同武力也。○《文子》、《淮南》并作“同功”。勤者同居则薄矣,同居于世。亡者同
名则粗矣。同名,不仁不义,粗,恶也,其智弥粗者,其所同弥粗;其智弥精者,
其所同弥精。精,微妙也。故凡用意不可不精。夫精,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成
齐类同皆有合,故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旧校云:“一本作‘桀为
恶而众恶来’。” 《商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以言祸福人或召之
也。职,主也。召,致也。故国乱非独乱也,又必召寇。独乱未必亡也,召寇则无
以存矣。存,在也。
凡兵之用也,用于利,用于义。攻乱则脆,脆则攻者利;攻乱则义,义
则攻者荣。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况于贤主乎?故割地宝器,卑辞屈服,
不足以止攻,惟治为足。足止人攻。治则为利者不攻矣,为名者不伐矣。凡人
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因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大者,曷为攻矣?解在乎
史墨来而辍不袭卫,赵简子可谓知动静矣!○事见《召类》篇,“史墨”作“史默”。
----------------------- 页面 81-----------------------
去尤
三曰: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句。其要
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
在也。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
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抇其谷而得其鈇,○“抇”,旧讹作“相”,
今从 《列子·说符》篇改正。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
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以帛缀甲。公息忌○旧校云:“一作‘忘’。”谓邾君曰:
“不若以组。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
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为然,曰:“将何所以得组也?”公
息忌对曰:“上用之则民为之矣。”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
组。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之所以
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邾君不说,于是复下令,令官为甲无以组。以,
用。此邾君之有所尤也。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以组不便,
公息忌虽无组,○孙云:“《御览》三百五十六作‘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
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
鲁有恶者,恶,丑。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
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
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庄子》曰:“以瓦■者翔,以钩■者战,以
黄金■者殆。○《庄子·达生》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鈇殙。”《列子·黄
帝》篇“注”并作“抠”,“殙”作“涽”,文义各小异。此“■”字无考。《淮南·说林训》又作
“鉒”。其祥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
○《淮南》作“是故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注云:“掘,律气不安详。”《列子》作“凡重外
者拙内”,语更简而明。鲁人可谓外有重矣。解在乎齐人之欲得金也,及秦墨者之
相妒也,皆有所乎尤也。○两事皆见《去宥篇》。老聃则得之矣,若植木而立乎独,
必不合于俗,则何可扩矣。
听言
四曰: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
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旧校云:“‘圣王’一作‘圣人’。”
世主多盛其欢乐,○旧校云:“‘欢’一作‘观’。”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
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膌壮狡,汔尽穷屈,○狡与佼同,
说见《仲夏纪》。加以死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
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
死,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
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与《墨子·非攻》篇意同。《周书》曰:
“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谓之天子。”故当今之世,有能分
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
善不善本于义,不于爱。爱利之为道大矣。夫流于海者,行之旬月,见
----------------------- 页面 82-----------------------
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于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
而思人滋深欤?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
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不可不务也。务,勉也。
功先名,事先功,言先事。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安
能使其言当合于事乎?其与人谷言也,其有辩乎,其无辩乎?谷言,善言。辩,别也。
造父始习于大豆,蜂门始习于甘蝇,习,学也。大豆、甘蝇,盖御射人姓名。○梁仲子云:
“《列子·汤问》篇‘造父之师曰泰豆氏’,此大豆当读泰。”案:蜂门即逢蒙,《荀子·王霸》篇、
《史记·龟策传》皆同。《汉书人表》作“逢门子”,《庄子》作“蓬蒙”,《法言·学行》篇作“逢
蒙”,音薄红切,《盐铁论·能言》篇作“逢须”,唯今本《孟子》乃作“逄蒙”,御大豆,射
甘蝇,而不徙人以为性者也。专学不徙,以得深术。不徙之,所以致远追急也,所以除害禁
暴也。专学大豆、甘蝇之法而不徙之,故御射得。御可以致远追急,射而发中可以除害禁暴也。凡人
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于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
古今无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白圭,周人也。惠子,惠施,仕魏。○见《不屈》
篇。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兵及应空洛之遇也,○说偃兵见《应言》篇。梁仲子云:“空
洛之遇事,见后《淫辞》篇,作‘空雄’,地名,岂亦‘空雒’之误欤?”孔穿之议公孙龙,
翟翦之难惠子之法。此四士者之议,皆多故矣,不可不独论。公孙龙、孔穿、翟
翦皆辩人。○二事亦见 《淫辞》篇。
谨听
五曰: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梁仲子云:“《淮南·汜论训》作‘一馈而
十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欲以问知所不知也,故曰“通乎己之不足”。
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情欲之物不争。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
○旧校云:“‘得’一作‘以’。”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旧校云:“‘言’一作‘宁’。”
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极,至。听者自多而
不得,自多,自贤也。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
宁。以冥为明,以乱为定,以毁为成,以危为宁也。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
足以举。殷、周以乱而亡,比干以忠而死。不当乱而乱,不可为忠而忠,故悖不可胜举。故人主
之性,○旧校云:“一作‘任’。”莫过乎所疑,而过于其所不疑;所疑者,不敢行,
故不过也。其所不疑者,不可而行之,故以为过。不过乎所不知,而过于其所以知。所不
知者,不敢施,故不为。所以知者,不可施而必为,故曰“过于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
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其所不疑,其所已知,俗主所专用。而贤主能以法制
行之,以度量揆之,以数术验之。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其慎所不疑,
审所已知,故不失过也。
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恶,安;试,用也。何以得贤
于天下能用舜、禹?断之于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反,本。今夫
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惑,眩惑也。其次非知观于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成,成
其治。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奚,何也。逮,及也。太上
知之,其次知其不知。生自知其上也,其次知其不知也。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
箴》曰:“夫自念斯,学德未暮。”暮,晚。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学贤知,
昌盛。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宗,本也。《论语》曰:“不知为不知。”夫不知
者而自以为知,则反于道,百祸归之,故曰“百祸之宗也”。
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惟贤者然后立名成功而存其国也。
----------------------- 页面 83-----------------------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此之谓也。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牟犹
大也。贤者之道,磥落不凡,惟义所在,非不肖所及,故难知也。其仁爱物,本于中心,精妙幽微,
亦非不肖所及,故难见也。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于心。不惕于心,则知之不深。
不深知贤者师法之也。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祥,善也。主贤世治,则贤
者在上;位在上。○自“主贤世治”已下,又见后《观世》篇。主不肖世乱(原为“辞”,据乾隆
本改),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周厉王无道,流于彘而灭,无天子十
一年,故曰“已绝”。○秦昭王五十二年西周亡,十年而始皇帝继为王,又二十六年始为皇帝。所云
“天子已绝”者,在始皇未为皇帝之时。注非是。乱莫大于无天子,○“乱”字旧本脱在上注
内,今据《观世》篇改正。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旧校云:“‘休’一作‘暂’。”今之世当之矣。当其时也。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
士,则于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所,处也。若此则幸于得之矣。
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得贤则欲而得,为而成也。太公钓于滋
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梁仲子云:“《水经·渭水上注》引作‘太公钓兹
泉’。”孙云:“《御览》七十、又八百三十四并作‘兹泉’。”旧本句末“王”字脱,亦从《御览》
补。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文
王知太公贤,是以得之;纣不知贤,是以失之;故曰知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
不待礼而令。齐民,凡民。非一,故言诸众。○旧校云:“‘令’一作‘合’。”案《观世》篇
亦作“令”,注“令犹使也”。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可尽得
而用也。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
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能礼士,故曰得士。商纣不能礼士,故失太公以灭亡也。○案:
胜书说周公见 《精谕》篇,齐桓、魏文二事皆见《下贤》篇。此田子方乃段干木之讹。
务本
六曰: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上
古记,上世古书也。名者,爵位名也。实者,功实也。《诗》云:“有晻凄凄,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小雅·大田》之三章也。晻,阴雨也。阴阳和,时雨祁祁然
不暴疾也。古者井田,十一而税,公田在中,私田在外。民有礼让之心,故愿先公田而及私也。○案:
《颜氏家训·书证》篇辨“兴云”当作“兴雨”,以班孟坚《灵台》诗“祁祁甘雨”为证。钱詹事晓
征作《汉书考异》据《韩奕》篇“祁祁如云”,谓经师传授有异,非转写有讹。又段明府若膺云:“古
人言雨,止言 ‘降雨’‘下雨’,无有言‘兴雨’者。‘兴云祁祁,雨我公田’,犹《白华》诗之‘英
英白云,露彼菅茅’,语意正相似。”案钱、段二说极是,然观注意亦似本作“兴雨”。三王之佐,
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
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无公”,后《务大》篇作“无功”,公亦功也,古通
用。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
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旧校云:“‘益’一作
‘愈’。”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之治
乱在于有司。有司,于《周礼》为太宰,掌建国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
此之谓也。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吉。”乾下巽上,小畜,“初九,复自道,
何其咎,吉”。乾为天,天道转运,为乾初得其位。既天行周匝复始,故曰“复自道”也。复自进退,
又何咎乎?动而无咎,故吉也。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乾动,反其本,终复始,无有异,
故“卒有喜”也。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欲多。○“临财”,各本作“临射”,今从
刘本。列近则持谏,列,位也。持谏,不公正。将众则罢怯,罢,劳也。怯,无勇。以此
----------------------- 页面 84-----------------------
厚望于主,岂不难哉!厚,多。
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旧校云:“‘可’一作‘不’。”临财物资尽
则为己,尽犹略也。无不充仞以为己有。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诗》云:“不
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故曰“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
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以薄获厚为诬也。无功伐而求荣
富,诈也。以虚取之为诈。诈诬之道,君子不由。由,用也。人之议多曰:“上用
我,则国必无患。”用己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贤。有人于此,言用我者则国
无患,而使用之,未必然也。使无患,莫若自修其身之贤也。而己犹有患,用己于国,恶得
无患乎?犹,尚。恶,安。己,所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言身者己
所自制也,释己而不修,故曰夺乎所不制,乃悖谬之道也。未得治国,治官可也。官,小政也。
推此言之,若此人者,未任为大臣,但可小政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必可得也。苟事
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得,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得,而用其
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以其孝得于亲,则知必忠于君也;以其所行能高仁义,知必轻
身;故可以知其未得也。
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服其能堪任也。必反情,然后受。反情,常
内省也。受,受禄也。主虽过与,臣不徒取。过,多。《大雅》曰:“上帝临汝,无
贰尔心。”以言忠臣之行也。《大雅·大明》之七章也。言天临命武王,伐纣必克之,不敢
有疑心。喻君命臣齐一专心输力,不敢惑忠臣之行也。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义也,见《务大
论》。被瞻知齐国衰乱,桓公之薨,虫流出户,盖不听管仲临终之言,因讽郑君。○案:《务大论》
郑君问被瞻义不死君、不亡君,殊不如注所言。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税。此二士者,皆
近知本矣。嗣君,平侯之子也,秦贬称君。薄疑劝嗣君以王者富民,故曰“无重税”也。○薄疑
事见《审应览》。
谕大
七曰: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旗,覆也。○“旗”当与“綦”同,乃极尽之义。旧校云:“‘旗’
一作 ‘■’,一作‘揭’。”梁伯子云:“观注训覆,则作‘■’为是。‘■’即‘冒’也。”既足
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正殊俗矣;殊俗,异方之俗也。汤欲继禹而不
成,既足以服四荒矣;四表之荒服也。武王欲及汤而不成,既足以王道矣;五伯
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丘、墨翟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
足以成显名矣。名,圣贤之名。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矣已。○二字当衍其一。《夏
书》曰:“天子之德广运,乃神,乃武乃文。”逸《书》也。故务在事,事在大。
事,为。地大则有常祥、不庭、歧母、群抵、天翟、常祥、不庭、群抵、歧母、天翟,
皆兽名也。不周,○此虽山名,然不应独举,当亦与上文为一类。山大则有虎豹熊螇蛆,皆
兽名。不周山在翟。○螇蛆未详所出,或是猿狙,亦可作“虫”旁。水大则有蛟龙鼋鼍鳣鲔。
鱼二千斤为蛟。鼋可作羹, 《传》曰:“楚人献鼋于郑灵公,不与公子宋鼋羹。公子怒,染指于鼎,
尝之而出。”鼍鱼皮可作鼓,《诗》云“鼍鼓■■”。鳣鲔皆大鱼,长丈余,《诗》云“鳣鲔发发”。
《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逸 《书》。喻山大水大生大物。庙者鬼神之所在,
五世久远,故于其所观魅物之怪异也。万夫之长,可以生谋。”长,大也。大故可以成奇谋
也。空中之无泽陂也,井中之无大鱼也,《淮南记》曰“蜂房不能容鹤卵”,此之谓也。
新林之无长木也。言未久也。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信也。
季子曰:○后《务大》篇作“孔子曰”。梁仲子云:“案《孔丛子·论势》篇子顺引‘先人
有言’云云,则作 ‘孔子’为是。”“燕雀争善处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
----------------------- 页面 85-----------------------
相乐也,○“姁姁”后作“区区”,《孔丛》作“喣喣”。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
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为人臣免于燕雀之智
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姁姁焉
相乐也,以危其社稷,○后句上有“而”字,此脱。其为灶突近也,而终不知也,
其与燕雀之智不异矣。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
小大贵贱,交相为恃,○后作“赞”。然后皆得其乐。”定贱小在于贵大,《淮
南记》曰“牛马之气烝生虮虱,虮虱气烝不能生牛马”,小不能生大,故曰“定贱小在于贵大”。解
在乎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见《务大论》。杜赫说周昭文君以安天下,杜赫,周人,
杜伯之后。昭文君,周末世分东西之后君号也。说见 《务大论》。及匡章之难惠子以王齐王
也。匡章乃孟轲所谓通国称不孝者,能王齐王亦大也。○此见《爱类》篇。
----------------------- 页面 86-----------------------
第 十 四卷
孝 行 览
孝行
一曰: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詹何曰:“身治而国不治者,未之有也。”故
曰“必务本”。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殖之谓,务其人也。务犹求也。务其人,非贫
而富之,寡而众之,众,多也。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孝为行之本也。行于孝者,
做圣人贵之。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誉,乐也。孔子曰:“昔者明王之
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人臣孝,则事君忠,
处官廉,临难死;孝于亲,故能忠于君, 《孝经》曰“以孝事君则忠”,此之谓也。处官廉,
《孝经》曰“修身慎行,恐辱先也”,此之谓也。临难死,君父之难,视死如归,义重身轻也。士民
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耕芸疾,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衣食足,知荣辱,故守
则坚,战必克,无退走者。○孙云:“《御览》七十七‘罢’作‘败’。”夫孝,三皇五帝之
本务,而万事之纪也。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五帝:轩辕、帝颛顼、帝喾高辛、帝尧陶
唐、帝舜有虞也。纪犹贯因也。○案:《初学记》十七引“纪”上有“纲”字。注“女娲”当在“神
农”前。所纪五帝,文有讹脱,当云“黄帝轩辕、帝颛顼高阳”,方与下相配。“贯因”,刘本无“因”
字。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一术,孝术。故论人必
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先本后末,先近后远。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所重,
谓其亲。所轻,谓他人。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轻疏,则是笃谨孝道,
有人行孝敬于其亲,以及人之亲,故不敢简慢于轻疏者,是厚慎孝道之谓也。先王之所以治天下
也。先王以孝治天下。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
光耀加于百姓,加,施也。究于四海,究,极也。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敬,畏慎。
居处不庄,非孝也;庄,敬。事君不忠,非孝也;忠,正也。莅官不敬,非孝也;
莅,临也。朋友不笃,非孝也;笃,信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扬子曰:“孟轲勇于义。”
勇而立义,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遂,成。
《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商汤所制法也。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定,安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案:《礼
记·祭义》“圣”作“道”。所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所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置,立。父母全
之,子弗敢阙。阙犹毁。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
孝矣。”济水载舟不游涉,行道不从邪径,为免没溺畏险之害,故曰“能全支体,以守宗庙”。○
注“免”字,旧本作“逸”,讹,今改正。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第,节饮食,养体之道也;节饮食,肉虽多,不使胜
食气;修宫室,不上漏下湿;故曰“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
也;列,别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以极目观,故曰“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六律:
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和五声,五声:宫、商、角、徵、羽。杂八音,养耳
之道也;八音,八卦之音。杂会之以听耳,故曰“养耳之道”。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
----------------------- 页面 87-----------------------
养口之道也;熟五谷,烹刍豢,和快口腹,故曰“养口之道”。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
养志之道也。和颜色,以说父母之志意,故曰“养志之道”。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
可谓善养矣。代,更。更次用之,以便亲性,可谓为善养亲也。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旧校云:“一作‘三月’,下同。”案:《祭义》
亦作“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
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故,事也。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而,汝也。
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
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
非其私有也,私犹独。严亲之遗躬也。躬,体。
民之本教曰孝,本,始。其行孝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行敬之难。敬可
能也,安为难;安宁其亲难。安可能也,卒为难。卒,终。父母既没,敬行其身,
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此皆《祭义》之文,旧本独少此一
句,脱耳,今补之。礼者,履此者也;履,行。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
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也,○旧校云:“‘顺’一作‘慎’。”刑自逆此作也。
能顺行,无遗父母恶名,故乐生也。逆之则刑辟作也。
本味
二曰: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虽久无所得。功名之立,由事
之本也,得贤之化也。得贤人与之共治,以立其功名,故曰“得贤之化也”。非贤,其孰
知乎事化?○“事化”承上文之言。旧校云“‘化’一作‘民’”,本又作“名”,皆讹。故曰
其本在得贤。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侁,读曰莘。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
养之。烰犹庖也。察其所以然,察,省。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任身为孕。梦有
神告之曰: ‘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
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伊尹母化作空桑。故命之曰伊尹,○以其生于伊
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讹也。而黄氏东发所见本作“故命之曰空桑”,以为地名,且为之辨曰:“此
书第五纪云 ‘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则前乎伊尹之未生已有空桑之地矣。”卢云:“案黄氏所
据本非也。同一因地命名,不若伊尹之确。张湛注 《列子·天瑞(原作“黄帝”,误,今改正)》篇
‘伊尹生于空桑’引传记与今本同,尤为明证。”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旧校云:“‘生’
一作 ‘出’。”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
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旧本作“以伊尹为媵送女”。段
云:“《说文》‘■’字下引吕不韦曰‘有侁氏以伊尹■女’。■,送也。则‘为’、 ‘送’二字明
是后人所增入。”媵已是送,无烦重絫言之,今删正。故贤主之求有道之士,无不以也;
以,用也。○“以也”旧作“在以”。孙云:“《御览》四百二作‘无不以也’。”又此下旧本有一
“为”字,衍。并依《御览》删正。有道之士求贤主,无不行也;为媵言必行。相得然后
乐。贤主得贤臣,贤臣得贤主,故曰“相得然后乐”也。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殚智
竭力,犯危行苦,殚、竭,皆尽也。危,难也。苦,勤也。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
也。固不独,固,必也。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则名号必废熄,熄,
灭也。社稷必危殆。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黄帝使人四面
出求贤人,得之立以为佐,故曰“立四面”也。伯阳、续耳皆贤人,尧用之以成功也。○“续耳”,
《尸子》、《韩非子》作“续牙”,《汉书人表》作“续身”,皆隶转失之。凡贤人之德,有以
知之也。知其贤乃得而用之。○旧校云:“‘之德’一作‘道德’。”
----------------------- 页面 88-----------------------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须臾之间也。志在流水,进而不解也。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
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少善听音,故曰为世无足为鼓琴也。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世无贤者,亦无所从受礼义法则与共治国也。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
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言不肖者无礼以接贤者,贤者何用尽其忠乎?若不知御者御骥,
骥亦不为之从千里也。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风俗通·祀典》引此句下有“薰以萑苇”四字,《续汉书·礼
仪志》中注亦同,今本脱去耳。爝以爟火,衅以牺猳。《周礼》“司爟掌行火之政令”。火者
所以祓除其不祥,置火于桔皋,烛以照之。衅,以牲血涂之曰衅。爟,读曰权衡之权。明日,设朝
而见之,说汤以至味。为汤说美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字讹,当作“得”。
《御览》八百四十九作“可得为之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
可具。夫三群之虫,三群,谓水居、肉玃、草食者也。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
膻。水居者,川禽鱼鳖之属,故其臭腥也。肉玃者,玃拿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
食者,食草木,谓獐鹿之属,故其臭膻也。臭恶犹美,皆有所以。臭恶犹美,若蜀人之作羊腊,
以臭为美,各有所用也。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五行之数,水第一,故曰水最
为始。五味:咸、苦、酸、辛、甘。三才:水、木、火。九沸九变,火为之纪。纪犹节也。品
味待火然后成,故曰火为之节。○旧本正文作“火之为纪”,今从《御览》乙正,与注合。时疾时
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用火熟食,或炽或微,治除臊腥,胜去其臭,
故曰“必以其胜”也。齐和之节,得其中适,故曰“无失其理”也。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
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齐,和分也。自,从也。鼎中之变,精妙微
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鼎中品味,分齐纤微,故曰不能言也。志意揆度,不能谕说。若
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射者望毫毛之近,而中艺于远也;御者执辔于手,调马口之
和,而致万里;故曰“若射御之微”也。阴阳之化而成万物也。四时之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物
有异功也。○注“马口”似当作“马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弊,败也。烂,失饪也。
《论语》云:“失饪不食。”甘而不哝,○“哝”乃“噮”字之讹,后《审时》篇“得时之黍,
食之不噮而香”, 《玉篇》“于县切”,又《酉阳杂俎》亦云“酒食甘而不噮”。酸而不酷,○
案:《玉篇》引伊尹曰“酸而不嚛”,《酉阳杂俎》亦是“嚛”字。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澹
而不薄,肥而不■。言皆得其中适。○“■”,字书无考。案今人言味过厚而难入口者,有虚
侯、虚交二音,岂本此欤?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猩猩,兽名也,人面狗躯而
长尾。獾獾,鸟名,其形未闻。○旧校云:“‘獾’一作‘获’。”今案:《南山经》云“青邱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注“或作‘濩濩’”,则此“獾”当作“灌”,“获”
亦当作“濩”。若“貛”从“豸”,则是兽名。今注云“鸟名”,则当如《山海经》所说也。隽觾
之翠。鸟名也。翠,厥也,形则未闻也。○“觾”乃“燕”字之讹,《初学记》与《文选·七命》
注皆作“燕”。《选》注“隽”作“巂”,则子规也。《礼记·内则》有“舒雁翠”、“舒凫翠”,
注“尾肉也”,皆不可食者,今闽、广人以此为美,“翠”亦作“臎”。《广雅》“臎,髁■也”,
《说文》作“■,臀骨也”,训皆相合。《玉篇》“臎,鸟尾上肉也”。述荡之■。兽名。■,
读如棬碗之碗。■者,踏也,形则未闻。○ 《初学记》引作“迷荡”。旄象之约。旄,旄牛也,
在西方。象,象兽也,在南方。约,饰也。以旄牛之尾,象兽之齿,以饰物也。一曰:约,美也。旄
象之肉美,贵异味也。○案:此论味之美者,何忽及于饰乎?《楚辞·招魂》“土伯九约”,王逸注:
“约,屈也。”九屈难解,“屈”必是“■”之讹,《玉篇》云“短尾也”。今时牛尾、鹿尾皆为珍
品,但象尾不可知耳。《说文》无“屈”,有“■”,云“无尾也”,疑“无”字亦误衍。流沙之
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丸”,古“卵”字也。流沙,沙自流行,故曰流沙,在燉煌西
----------------------- 页面 89-----------------------
八百里。丹山在南方,丹泽之山也。二处之表,有凤皇之卵。沃民所食。食凤卵也。沃之国在西
方。○见《大荒西经》。鱼之美者:洞庭之■。东海之鮞。洞庭,江水所经之泽名也。■、
鲕,鱼名也。一云鱼子也。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醴水在苍梧,环九
疑之山,其鱼六足,有珠如蛟皮也。○《东山经》注引“澧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梁仲
子云:“此注不解‘百碧’,疑当从下文作‘若碧’,盖青色珠也。”雚水之鱼,名曰鳐,其
状若鲤而有翼,雚水在西极。若,如也。翼,羽翼也。○《西山经》“泰品之山,观水出焉,是
多文鳐鱼”,形状与此同。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鳐从西海至东海,乘云气而飞。菜之
美者:昆仑之蘋。昆仑,山名,在西北,其高九万八千里。蘋,大蘋,水藻也。○郭璞以蘋即
《西山经》之■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可以已劳。寿木之华。寿木,昆仑山上木也。华,
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指姑之东,○旧校云:“‘指’一作‘枯’。”案《齐民
要术》十引作“括姑”,则“枯”亦“括”之讹。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指姑
乃姑余,山名也,在东南方,《淮南记》曰“轶■鸡于姑余”是也。赤木、玄木,其叶皆可食,食之
而仙也。○注“■鸡”,旧讹作“题难”,今据《淮南·览冥训》改正。余瞀之南,○旧校云:
“‘瞀’一作‘督’。”南极之崖,○旧校云:“一作‘旁’。”有菜,其名曰嘉树,其
色若碧。余瞀,南方山名也。有嘉美之菜,故曰嘉树,食之而灵。若碧,青色。○注“灵”字,旧
作“虚”,今据《齐民要术》十改正。阳华之芸。阳华乃华阳,山名也。芸,芳菜也。在吴、越
之间。云梦之芹。云梦,楚泽。芹生水涯。○孙云:“《说文》■部‘■’字云‘菜之美者,云
梦之■’,徐锴云: ‘此《吕氏春秋》伊尹对汤之辞,其为状未闻。’”卢云:“案《说文》有‘菦’
字,云 ‘菜类蒿,《周礼》有菦菹’;又有‘芹’字,云‘楚葵也’;俱巨巾切。又出‘■’字,驱
喜切。今案:“■”亦是“芹”。凡真、文韵中字俱与支、微、齐相通,不胜枚举。但以从‘斤’者
言之,如沂、圻、旂、祈、颀、蕲等字皆可见。《祭法》‘相近于坎坛’读为‘禳祈’;《左氏传》
‘公子欣时’,《公羊传》作‘喜时’;《谥法》‘治典不杀曰祈’,‘祈’亦作‘震’;则可知‘■’
之即为 ‘芹’无疑矣。”具区之菁。具区,泽名,吴、越之间。菁,菜名。浸渊之草,名曰
土英。浸渊,深渊也,处则未闻。英,言其美善。土英,华也。和之美者:阳檏之姜。招
摇之桂。阳檏,地名,在蜀郡。招摇,山名,在桂阳。《礼记》曰:“草木之滋,姜桂之谓也。”
故曰“和之美”。越骆之菌。鳣鲔之醢。越骆,国名。菌,竹笋也。鳣鲔,大鱼也,以为醢酱。
无骨曰醢,有骨曰臡。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大夏,泽名,或曰山名,在西北。
盐,形盐。宰揭,山名,处则未闻。○梁仲子云:“《初学记》引作‘揭雩之露,其色紫’,《御览》
十二同。”长泽之卵。长泽,大泽,在西方。大鸟之卵,卵大如瓮也。饭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粟。饭,食也。玄山,处则未闻。不周,山名,在西北方,昆仑之西北。阳山之穄。南
海之■。山南曰阳,昆仑之南,故曰“阳山”。南海,南方之海。穄,关西谓上■,冀州谓之緊。
■,黑黍也。○孙云:“案《说文》禾部‘秏’字注‘伊尹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南海之秏’。”
注“■”,旧讹“糜”,又“秏緊”,旧讹“坚”,今皆改正。水之美者:三危之露。三危,
西极山名。昆仑之井。井,泉。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沮渐如江旁之泉水。曰山之水。
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皆西方之山泉也。冀州在中央,水泉东流,经于
冀州,故曰“之原”。原,本也。○“曰山”当是“白山”。“高泉”,《中山经》作“高前”。果
之美者:沙棠之实。沙棠,木名也,昆仑山有之。○见 《西山经》。常山之北,投渊之
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有核曰果,无核曰蓏。群帝,众帝,先升遐者。箕山之东,
青鸟之所,有甘栌焉。箕山,许由所隐也,在颍川阳城之西。青鸟,昆仑山之东。二处皆有甘
栌之果。○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引应劭曰:“《伊尹书》云‘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卢橘,
夏熟’。”此或误记。 《说文》“栌”字下引作“青凫”,师古《汉书注》讹作“青马”,《海外北
经》注引作“‘有甘柤焉’,柤音柤梨之柤”,又不同。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浦,滨也,橘
所生也。生江北则为枳。云梦,楚泽,出柚。汉上石耳。所以致之,汉,水名,出于嶓冢,东
注于江。石耳,菜名也。所以致之,致备味也。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匹、乘,
----------------------- 页面 90-----------------------
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
可强为,必先知道。言当顺天命而受之,不可以强取也。道,谓仁义天下之道。道者止彼在
己,彼谓他人。己成而天子成,己成仁义之道而成为天子。《孟子》曰:“得乎丘民为天子。”
天子成则至味具。天下贡珍,故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
王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要,约也。越越,轻易之貌。业,事也。圣王得仁义约要
之道以化天下,天下化之,岂必越越然轻易多为民之事也。
首时○一作“胥时”。
三曰: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缓,谓无为也。急,谓成功也。似迟而速以待时。谓
若武王会于孟津,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汝未知天命也。”还归二年,似迟也。
甲子之日克纣于牧野,故曰“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王季历,文王之父也。勤
劳国事,以至薨没,故文王哀思苦痛也。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纣为无道,拘文王于
羑里。不忘其丑耻也,所以不伐纣者,天时之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
之辱,武王继位,虽臣事纣,不忘文王为纣所拘于羑里之辱。文王得归,乃筑灵台,作王门,相女
童,击钟鼓,示不与纣异同也。武王以此为耻而不忘也。○“王门”即“玉门”,古以中画近上为“王”
字,“王”三画正均即“玉”字。《淮南·道应训》注云:“以玉饰门也。”注“击”字旧本缺,据
《淮南注》补。又下脱“异”字亦案文义补。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立为天子也。甲子
之日克纣牧野,故曰“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固,常也。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太
公望,河内人也。于周丰、镐为东,故曰“东夷之士”。○《史记》“太公望,东海上人也”,此云
河内,不知何本。欲定一世而无其主。主,谓贤君。闻文王贤,文,谥也。经天纬地曰文。
故钓于渭以观之。渭,水名,近丰、镐,文王所邑也。观视文王之德,能有天下也。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吴王,王僚也,王子光之庶长子。○此注讹舛显然。刘本、汪
本改“子光”二字为“夷昧”,似顺而实非也。梁伯子云:“《史记》以吴王僚为夷昧之子,光为诸
樊立子,《汉书人表》亦以僚为夷昧子,而《公羊襄廿九年传》谓僚者长庶,《左传昭廿七年正义》
据 《世本》以僚为寿梦庶子,夷昧庶兄,而光为夷昧子。先儒皆从《史记》,不从《世本》。乃高氏
于《当染》、《简选》、《察微》三篇注云‘夷昧子光’,于《忠廉》篇云‘光庶父僚’,皆依《世
本》为说。此处若依刘、汪改本,是又依《史记》为说,且误解《公羊》‘长庶’一语,以为夷昧之
庶子,而不自知其矛盾矣。”卢云:“案此注但当改‘庶长子’为‘庶父’,便与前后注合,且下文
王子光即于此注内带见亦是,今去 ‘子光’而改‘夷昧’,尚剩一‘王’字未去,所改未为得也。”
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光恶子胥之颜貌,不受其
言,辞谢之也。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请,问也。恶,
憎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故,事。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
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言于重帷中见衣若手者,为说霸国之说也。许,
诺。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执子胥之手,与之俱坐,听其
说。说毕,王子光大说。子胥说霸术毕,子光大说,其将必用之也。伍子胥以为有吴国
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
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柏举,楚南鄙邑。
九战九胜,追北千里,北,走也。昭王出奔随,遂有郢,郢,楚都。 《传》云“五战
及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平王,恭王之子弃疾也,后改名熊居,听费无忌之谗,
杀伍子胥父兄,故子胥射其宫、鞭其坟也,乡之耕,非忘其父之仇也,待时也。乡,曩者。
始之吴时,耕于吴境,待天时,须楚之罪熟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田鸠,齐人,学墨子术。惠王,孝公之子驷也。留秦三
----------------------- 页面 91-----------------------
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如,之也。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
远之而近者。留秦三年,不得见惠王,近之而远也。从楚来,至而得见,远之而近也。时亦然。
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不成其王。有桀、纣之时,而无汤、
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步行日中,影乃逐上,不可得
远之也。人从得时,如影之随人,亦不可离之也。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分,大。窜,藏。勤,劳。○注“大”
字疑“■”之讹,即“别”字。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舜是也。有从千乘而得天
下者,汤、武是也。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太公望、伊尹、傅说是也。有从匹夫而报万
乘者。豫让是也。赵襄子兼土拓境,有兵车万乘。豫让为智伯报之,襄子高其义而不杀。豫让卒不
止,终得斩襄子衬身之衣然后就死也。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固,坚也。
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五稼非春不生。智者之功,
非时不成。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不知其叶之尽也。秋霜既下,众林皆羸。
羸,叶尽也。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圣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与万物终始也。
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溃,乱也。子阳,郑相,或曰郑君。好行严猛,人家有猘狗者
诛之,人畏诛,国人皆逐猘狗也。齐高国之难,失牛溃之。众因之以杀子阳、高国。
众因之以杀二子。逐失牛之乱,如逐猘狗之乱也,故祸同。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唱,而
况乎以人为唱乎?饥马盈厩,嗼然,嗼然,无声。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御
览》八百九十六作“宫”字。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动犹争也。乱世
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
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齐湣王僭号于东,民不顺之,故困于天下,是以鲁国略取
徐州也。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寿陵,魏邑,赵兼有之,万民不附,是以卫
人取其茧氏之邑也。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细,小也。遇大国之民
皆欲之,则取之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当乱世忧而济之者。天不
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天不再与,一姓不再兴。时不久留,日中则昃
者也。
义赏
四曰:
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使之
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未春无可为生,未秋无可为落。古之人审
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使之者以其时生则生,时落则落,故曰“莫不为用”。赏罚之
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彰,明也。久彰而
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言德教一
成,虽复赏罚之使为不忠不信,人人自为忠信,若性自然,不可禁止也。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
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言民为不忠不信,亦不能禁。奸伪贼
乱贪戾之道兴,兴,作也。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雠,用也。戎、夷、胡、
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禁,止也。郢人之以两版垣也,
吴起变之而见恶,郢,楚都也。楚人以两版筑垣。吴起,卫人也,楚以为将。变其两版,教之
用四,楚俗习久见怨也。 《公羊传》曰:“文公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顺祀,叛者五人。”此之谓久
习也。赏罚易而民安乐。易其邪而施其正,民去邪从正,故安乐也。氐羌之民,其虏也,
氐与羌二种夷民。言氐羌之民为寇贼,为人执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焚,
烧也。皆成乎邪也。不得天之正气。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且成而贼民。赏罚
----------------------- 页面 92-----------------------
正而民正,赏罚不正而民邪,故曰“且成而贼民”,是以君人慎之也。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城濮,楚北境之地名。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
寡,奈何而可?”咎犯,狐偃也,字子犯,文公之舅也,因曰“咎犯”。○古“咎”与“舅”
同。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足犹厌也。
诈者,谓诡变而用奇也。○旧校云:“一本作‘以力战之君,不足于力;以诈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言尽其类。诈伪之道,虽今
偷可,后将无复,不可复行。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言,谋也。而败楚人
于城濮。败,破也。反而为赏,雍季在上。上,首也。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
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
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务犹事。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
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
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移犹归。成乎诈,其
成毁,虽成必毁。其胜败。虽胜后必毁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乃犹裁也。
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居五霸之一。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同,
等也。秦胜于戎,而败乎殽;秦缪公破西戎而霸,使孟明、白乙丙、西乞术将师东袭郑。郑人
知之,还,晋襄公御之殽,大破之,获其三帅。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庄王服郑胜晋于
邲,故曰胜乎诸夏也。及昭王南与吴人战,吴破之柏举。此皆不知胜之所成也,故曰“与无胜同”。
武王得之矣,得犹知。故一胜而王天下。一胜,克纣。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
非独外也。亦从内发之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智伯求地于襄子,襄子不与,智伯率韩、
魏之君围赵襄子于晋阳三月。张孟谈私与韩、魏构谋,韩、魏反智伯军,使赵襄子杀之,故曰“出围”。
○《韩非·难一》,《淮南》《汜论》、《人间训》,《说苑·复恩》篇,《古今人表》,“高赦”
并作“高赫”,《史记·赵世家》作“高共”,徐广曰:“一作‘赫’。”张孟谈曰:“晋阳
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
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惟,独。吾是以先之。”仲
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一人,
谓高赦。○王伯厚云:“赵襄子事在孔子后,孔鲋已辩其妄。”为六军则不可易,易,轻。北
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
觞,觞,酒器也。○孙云:“案此可证饮器之为酒器。”遂定三家,韩、魏、赵也。岂非用赏
罚当邪?当,正也。
长攻
五曰:
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遇犹遭也。
各有一乱,不能相治。《传》曰:“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故不设攻战相攻伐也。故桀、纣虽
不肖,其亡遇汤、武也,遇汤、武,天也,非桀、纣之不肖也。汤、武虽贤,
其王遇桀、纣也,遇桀、纣,天也,非汤、武之贤也。若桀、纣不遇汤、武,
未必亡也;桀、纣不亡,虽不肖,辱未至于此。至于此,灭亡也。若使汤、武不
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未至于此。显,荣。此,天下。故
人主有大功不闻不肖,功名掩也。亡国之主不闻贤。乱以掩也。譬之若良农,辩土
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收由耕耨始也,故曰“必此
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
越国大饥,谷不熟。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说苑·权
----------------------- 页面 93-----------------------
谋》篇四水进谏语与下文略同。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
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其王,吴王夫差也。○正文“其
王”,旧本脱“其”字,今据注增。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王,越王
句践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得其籴,终必得其国,王何忧焉?越王
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吴王将与之,伍子胥进谏曰:“不可与也!
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说苑》无“人”字。仇雠敌战之国也,非
吴丧越,越必丧吴。若燕、秦、齐、晋,山处陆居,岂能逾五湖九江,越十
七阨以有吴哉?逾,度也。越,历也。谓彼险难也。○“九江”,《说苑》作“三江”。故曰
非吴丧越,越必丧吴。今将输之粟,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御览》
八百四十“养”作“豢”。财匮而民恐,○《说苑》作“怨”。悔无及也。不若勿与而攻之,
固其数也,数,术。此昔吾先王之所以霸。且夫饥,代事也,先王,谓阖闾也。代,
更也。犹渊之与阪,谁国无有?”吴王曰:“不然。吴王,夫差。吾闻之,义兵
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
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之食。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
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夫差,吴王也。禽,为越所获。
楚王欲取息与蔡,楚王,文王也。息、蔡,二国名。乃先佯善蔡侯,而与之谋曰:
“吾欲得息,奈何?”蔡侯曰:“息夫人,吾妻之姨也。蔡侯,昭侯也。妻之女弟
为姨,《传》曰“吾姨也”,此之谓也。○案:此乃蔡哀侯也,注误。又“女弟”当作“女兄弟”。
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旧校云:“‘而’一作‘以’。”
楚王曰:“诺。”于是与蔡侯以飨礼入于息,因与俱,遂取息。旋舍于蔡,
又取蔡。不劳师徒而得之曰取,《传》曰“易也”。
赵简子病,召太子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衰而上夏屋之山以望。”
赵简子,晋大夫赵景子成之子鞅也。太子,赵无恤襄子也。服衰,谓期年,勿复三年也。夏屋山,代
之南山也。观望,欲令取代也。太子敬诺。简子死,已葬,服衰,召大臣而告之曰:
“愿登夏屋以望。”大臣皆谏曰:“登夏屋以望,是游也。服衰以游,不可。”
襄子曰:“此先君之命也,寡人弗敢废。”群臣敬诺。襄子上于夏屋,以望
代俗,俗,土也其乐甚美。于是襄子曰:“先君必以此教之也。”及归,○旧校
云:“一作‘反归’。”虑所以取代,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请以其弟姊妻之,○
案:“弟姊”二字不当连文。据《赵世家》,襄子之姊前为代王夫人,是“弟”字衍。代君许诺。
弟姊已往,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善,好也。襄子所好于代者非一事,故言“万故”也。马
郡宜马,代君以善马奉襄子。《传》曰“冀州之北士,马之所生也”,故谓代为马郡也。言
代君以马奉襄子也。○ 《传》无“州”字。襄子谒于代君而请觞之,马郡尽,谒,告也。
觞,飨也。襄子告代君而请饮之酒,醉而杀之,尽取其国也,故曰“马郡尽”也。○“马郡尽”似当
在上节之下,言善马俱尽也。注欠顺。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羽,舞者所执持也。置
兵其中,不欲代君觉之也。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金斗,酒斗也。金重,大,作之可
以杀人。酣,饮酒合乐之时。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一成,一下也。首碎,故脑涂地
也。舞者操兵以斗,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疑
“之“字衍。磨笄以自刺。故赵氏至今有刺笄之证○旧校云:“一作‘山’。”与“反
斗”之号。
此三君者,其有所自而得之,不备遵理,三君,越王句践、楚文王、赵襄子也。
自,从也。遵,循也。理,道也。然而后世称之,有功故也。有功于此,而无其失,
虽王可也。此三君有功名,假令无其阙失,虽为王可也。
慎人○一作“顺人”。
----------------------- 页面 94-----------------------
六曰: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推之于天,不复慎其为人、修
仁义,故曰“不可”也。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陶,
作瓦器。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
者,事利黔首,事,治也。黔首,民也。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禹尽为之,
人也。夫汤遇桀,武遇纣,天也。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人也。
苦,劳也。
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同,辞也。○注“辞”疑“等”之误。其未遇
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地财,五谷。水利,濯灌。○“以”、“与”同。“堀”
当作“掘”。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居,止。然后免于冻■之患。患,
难也。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
不戴说。振振殷殷,众友之盛。○孙云:“‘振振’,王元长《曲水诗序》‘殷殷均乎姚泽’,李
善注先引此作 ‘陈陈殷殷,无不戴说。高诱曰:殷,盛也’,后又引此作‘辄辄敐敐,莫不戴说。高
诱曰:敐敐,动而喜貌也。殷殷或为敐敐,故两引之。辄,知叶切。敐,仕勤切’。案此所引盖《吕
览》别本。又《广韵》一先有‘■’字在田字纽下,引‘天子■■敐敐,莫不载悦’,注‘喜悦之貌’;
又十九臻有 ‘敐’字,引《吕氏春秋注》云‘■■,动而喜貌”。‘辄’、‘■’、‘■’、‘■’
皆与《吕氏》今本不同,而又互异。《说文》欠部‘■’云‘指而笑也’,然则从‘攴’从‘殳’皆
非。”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见
尽有之也。○王伯厚云:“疑与咸邱蒙同一说而托之于舜。”尽有之,贤非加也;加,益
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损,减。时使然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虢”当为“虞”。百里奚,虞臣也。《传》曰:
“伐虞,获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缪姬。”《孟子》曰:“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
伐虢,宫之奇谏之,百里奚知虞公之不可谏也而去之秦。”此云亡虢,误矣。扬子云恨不及其时,车
载其金。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公孙枝,秦大夫子桑。献诸
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献,进也。请以大夫职事属付百里奚也。缪公曰:“买之五羊
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下,避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
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御览》四百
二此下有“号曰五羖大夫”六字。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备”当作“惫”。
惫,极也。《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
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此之谓也,故曰“宰予惫矣”。孔子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
宋,○旧校云:“‘伐’一作‘拔’。”案:《风俗通·穷通》篇作“拔”。穷于陈、蔡。杀
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藉犹辱也。○案:藉,陵藉也。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
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丑犹耻也。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
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
贡曰:○《庄子·让王》篇及《风俗通》俱作“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
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论语》曰:“君子亦有穷
乎?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今丘也拘仁义之道,○“拘”,《庄子》、《风
俗通》并作“抱”。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言不穷于道也。故内省而不
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众
----------------------- 页面 95-----------------------
木遇霜雪皆凋,喻小人遭乱世无以自免。松柏喻君子而能茂盛也。《论语》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此之谓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齐桓公遭无知之乱
出奔莒,晋文公遇丽姬之谗出过曹,越王句践与吴战而败,栖于会稽之山,卒皆享国,克复其耻,为
霸君,故曰“得之”。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返,更也。
更取瑟而弦歌。○“烈然返瑟”,《庄子》作“削然反琴”。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干,楯也。
○“抗然”,《庄子》作“扢然”。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高下喻广大也。言不能知孔子圣德之如天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乐其道也。达亦乐,乐
兼善天下也。所乐非穷达也,言乐道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此,近,喻身也。言
得道之人,不为穷极,不为达显,故一之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寒暑,阴阳也。阴阳和,风
雨序也。圣人法天地,顺阴阳,故能不为穷达变其节也。故许由虞乎颍阳,虞,乐也。颍水之
北曰阳。轻天下而不屈于尧,养志于箕山,山在颍水之北,故曰乐乎颍阳也。而共伯得乎共首。
共,国;伯,爵也。弃其国,隐于共首山而得其志也。不知出何书也。○梁伯子云:“共伯值厉王之
难,摄政十四年,乃率诸侯会二相而立宣王,共伯归共国,得乎共首,所谓 ‘逍遥得志乎共山之首’
云尔,安得有弃国隐山之事?《开春论》注又以共伯为夏时诸侯,大误。”卢云:“案诱时《竹书纪
年》犹未出,故云不知出何书,而所言皆误也。”
遇合
七曰:
凡遇,合也。时○句下当叠一“时”字。不合,必待合而后行。故比翼之鸟死
乎木,比目之鱼死乎海。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如齐至卫,所见八十余
君,委质为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人。七十人者,万乘之主得一人用可为
师,不为无人。以此游仅至于鲁司寇,仅犹裁也。孔子有圣德,不见大用,裁至于司寇
也。此天子之所以时绝也,诸侯之所以大乱也。言不知圣人,不能用之,所以绝、所以
乱也。乱则愚者之多幸也,幸则必不胜其任矣。多幸爱不肖之人而宠用之,故不胜其任。
任久不胜,则幸反为祸。其幸大者,其祸亦大,非祸独及己也。故君子不处
幸,不为苟,处,居也。不为苟易邀于俗、取容说也。必审诸己然后任,任然后动。任
则处德,动则量力。
凡能听说者,必达乎论议者也。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恶得不苟?
恶,安也。凡能听音者,必达于五声。达,通也。人之能知五声者寡,所善恶得不
苟?○旧校云:“‘善’一作‘喜’。”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羽、角、宫、徵、商
不缪,籁,二孔龠也。不缪,五声无失。越王不善;为野音,而反善之。野,鄙也。说
之道亦有如此者也。说贤人而不用,言不肖而归之,故曰“亦有如此者”也。人有为人妻
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不必生,谓终死。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
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藏私财于外也。姑妐知之曰:“为
我妇而有外心,○《释名》:“俗或谓舅曰章,又曰妐。”旧校云:“‘外心’一作‘异心’。”
不可畜。因出之。以为盗窃,犯七出,故出之也。妇之父母以谓为己说者以为忠,终
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不知其女之所以见出由此也。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
由此矣。亦由此不理者,故宗庙灭没,以失其天下也。故曰遇合也无常。说,适然也。
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黄帝说之。
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恶,丑也。奚,何也。”
言敕厉女以妇德而不忘失,付与女以内正而不衰疏,故曰虽丑何伤,明说恶也。○“厉”旧作“属”,
案“属”与下“付与”意复,观注以敕为训,则当作“厉”字,因形近而讹,今并注俱改正。若人
之于滋味,无不说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昌本之菹。孔子
----------------------- 页面 96-----------------------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胜,服。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
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苦,伤也。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
随之而弗能去。去,离也。说亦有若此者。
陈有恶人焉,曰敦洽雠麋,椎颡广颜,色如漆赭,○“糜”旧作“麋”。案李
善注左太冲《魏都赋》、刘孝标《辩命论》并作“麋”,《御览》三百八十二同,《初学记》作“眉”,
与“麋”同,今定作“麋”。“椎”旧本作“雄”,校云“一作‘推’”。案《魏都赋》注作“椎”,
今从之。 《广韵》作“狭颡广额,颜色如漆”,今“漆赭”旧本作“浃赬”,校云“一作‘沬赭’”。
“沬”或“柒”字之误,“柒”即“漆”字,《辩命论》注作“漆赭”,今从之。《初学记》作“色
如漆”,无“赭”字。垂眼临鼻,○旧校云:“‘眼’一作‘发’。”长肘而盭。盭,盭也。
○“盭”即“戾”字,不当训胝。案《选》注引正文作“盭股”,今脱“股”字,误为“胝”入注中,
而又误增二字也。陈侯见而甚说之,○《选》注引高诱曰“丑而有德也”,今本缺。下注“丑
恶无德”,正相反。外使治其国,内使制其身。制陈侯身。楚合诸侯,陈侯病,不能
往,使敦洽雠麋往谢焉。楚王怪其名而先见之,○旧校云:“‘怪’一作‘知’。”
客有进状有恶其名言有恶状。楚王怒,合大夫而告之,合,会。曰:“陈侯不
知其不可使,是不知也;不知,无所知也。知而使之,是侮也。侮,慢。侮且不智,
不可不攻也。”兴师伐陈,三月然后丧。丧,灭之也。恶足以骇人,言足以丧国,
雠麋貌恶足以惊人,其言足以亡国也。而友之足于陈侯而无上也,至于亡而友不衰。友
爱敦洽雠麋无有出上者也。楚怒而伐之,以至于灭,而爱之不衰废也。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
废。若敦洽雠麋,丑恶无德,不宜见遇而反见遇,如此者不必久,故曰“必废”也。宜遇而不遇
者,此国之所以乱,世之所以衰也。贤者至道,宜一遇明世,佐时理物,不遇之,故国不
治,所以乱也。世不知贤不肖,所以衰也。天下之民,其苦愁劳务从此生。从此宜遇而不
遇也。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举,用也。志,德也。三者
弗能,国必残亡,群孽大至,身必死殃,年得至七十、九十犹尚幸。所遇不当,
而无此三者,身必死殃也。得至七十、九十者,乃大幸耳。贤圣之后,反而孽民,是以贼其
身,○旧校云:“‘贼’一作‘残’。”岂能独哉?陈,舜之苗胤也,故曰“贤圣之后”也。孽,
病也。所遇不当,为楚所灭,以残其身也,并病具民,故曰“岂能独哉”。
必己○一作“本知”,一作“不遇”。
八曰:
外物不可必,故龙逄诛,比干戮,尤逄谏桀而桀杀之。比干,纣之诸父也。谏纣,
纣剖其心视之,故曰“戮”。○此处“龙逄”,各本皆不作“逢”,仍之。箕子狂,恶来死,箕
子,纣之庶父也,见纣之乱而佯狂也。恶来,飞廉之子,纣谀臣也,武王杀之。桀、纣亡。杀忠臣,
故灭亡。人生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乎江,伍子胥谏吴王夫差,
不欲与越籴,夫差来信之,不从其言,以鸱夷置子胥而投之江也。苌弘死,藏其血三年而为
碧。苌弘,周敬王大夫,号知天道,欲城成周,支天之所坏,故卫奚知其不得没也。及范吉射、荀
寅叛其君,苌弘与知之。周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人与范氏。晋人让周,周为之
杀苌弘。不当其罪,故血三年而为碧也。○“卫奚”,《左传》作“卫徯”。亲莫不欲其子之孝,
而孝未必爱,故孝己疑,曾子悲。孝己,殷王高宗子也。曾参,以其至孝,见疑于其父,
故为之伤悲也。○注“以”学旧脱,今补。
庄子行于山中,○旧校云:“‘行’一作‘过’。”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也,轻天下,细万物,其术尚虚无,著书五十二篇,名之曰 《庄子》。○五十二
篇本《汉志》,今本十卷三十三篇。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舍,止也。
----------------------- 页面 97-----------------------
故人,知旧也。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竖子请曰:“其一雁能鸣,
一雁不能鸣,请奚杀?”主人之公曰:“杀其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
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旧校云:“一
作 ‘以不能鸣死’。”先生将何以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不材之间。材不
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庄子·山
木》篇作“无誉无疵”。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专,一。一上一下,以
禾为量,禾三变,故以为法也。一曰:禾,中和。○注“禾三变”,谓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也。
见《淮南子·缪称训》高诱注。旧本“三”上有“两”字,衍,今删去。而浮游乎万物之祖,
祖,始。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物物而不物,言制作。喻天地不在万物中,故
曰“不物”。若制礼者不制于礼也,不以物自累之也。此神农、黄帝之所法。法,则也。神农,
少典之子赤帝也,居三皇之中,农殖嘉谷而化之,号曰神农。黄帝,轩辕氏也,得道而仙。言二帝以
此为法则者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传犹转。成则毁,大则衰,廉则
锉,廉,利也。锉,缺伤。尊则亏,直则骩,尊,高也。《传》曰“高位疾颠”,故曰“则亏”。
骩,曲也。直不可久,故曰“直则骩”。《诗》云”草木死无不萎”,此之谓也。○此约《小雅·谷
风》之诗“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二语而失之。合则离,爱则隳,隳,废也。多智则谋,不
肖则欺,多智则人谋料之,不肖则人欺诈之。胡可得而必?”
牛缺居上地,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牛,姓也。缺,其名。秦
人也。秦在西方,故称“下之邯郸”。淤沙为耦,盖地名也。盗求其橐中之载则与之,求其
车马则与之,求其衣被则与之。牛缺出而去,○《列子·说符》作“步而去”。盗相
谓曰:“此天下之显人也,今辱之如此,此必愬我于万乘之主,劫夺其财。不以
礼为辱。愬,告也。万乘之主必以国诛我,我必不生,不若相与追而杀之,以灭
其迹。”迹,踪也。于是相与趋之,趋,逐。行三十里,及而杀之。此以知故也。
盗知牛缺为贤人故。○卢云:“知与不知,注皆不得本意。当云‘牛缺使盗知其为贤人故也’,下注
当云‘孟贲不使船人知其为勇士故也’,此则与上文一意相承,所谓如此如彼,皆不可必也。”孟贲
过于河,先其五。○章怀注《后汉书·郑太传》引“孟贲过河,先于其伍”,古“伍”字作“五”。
船人怒,而以楫虓其头,先其伍,超越次弟也。虓,暴辱。顾不知其孟贲也。中河,
孟贲瞋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植,竖。指,直。○《御览》三百六十六“鬓”
作“须”。舟中之人尽扬播入于河。扬,动也。播,散也。入犹投也。使船人知其孟贲,
弗敢直视,直,正。涉无先者,无敢先孟贲也。又况于辱之乎?此以不知故也。船
人不知孟贲为勇士故也。知与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调近之。犹未可必,近之,近
无愁难,犹未可必也。盖有不辨和调者,则和调有不免也。○卢云:“此二句颇似注中语
误入正文,若直接上注 ‘犹未可必’之下,正相吻合。注末一‘也’字,当为衍文。”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桓司马,桓魋。抵,当也。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
《春秋鲁哀十四年传》曰:“宋桓魋之有宠,欲害公。公知之,攻桓魋。魋出奔卫。”公则宋景公也。
春秋时宋未僭称王也,此云“王使人问珠”,复妄言者也。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
此言祸福之相及也。纣为不善于商,而祸充天地,充犹大。和调何益?和调,善
之者也。纣不能行之,故曰“何益”也。○卢云:“此注又错说。本意谓当纣之时,善人亦不得免焉,
如鱼之安处于池,而适遭求珠之害,故曰 ‘和调何益’。终篇皆言处世之难必耳。高氏意常歆羡秦市
之金,岂亦知己之亦多误平?”
张毅好恭,门闾帷薄○旧校云:“‘帷’一作‘帐’。”聚居众无不趋,过之必趋。
舆隶姻媾小童无不敬,以定其身;定,安也。不终其寿,内热而死。《幽通记》曰:
“张毅修襮而内逼。”此之谓也。单豹好术,离俗弃尘,○旧校云:“一作‘弃世谓不群也’。”
不食谷实,不衣芮温,不食谷实,行气道引也。芮,絮也。身处山林岩堀,以全其生;
不尽其年,而虎食之。《幽通记》曰:“单豹治里而外凋。”此之谓也。○旧本作“治衷不外
----------------------- 页面 98-----------------------
调”,讹,今据班孟坚赋改正。孔子行道而息,○李善注《文选》陆士衡《演连珠》“东野有不
释之辩”引此作“孔子行于东野”。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
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选》注引作“子耕东海至于西海”,与《淮南·人间训》同。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
向之人?”独犹孰也。向之人,谓子贡也。解马而与之。说如此其无方也而犹行,方,
术。外物岂可必哉?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
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无不遇矣。
----------------------- 页面 99-----------------------
第 十 五 卷
慎 大 览
慎大
一曰: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愈,益。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
夫大者,侵削邻国使小也;强者,强以克弱,故能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
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恶,安也。故贤主于安思危,安不
忘危。于达思穷,显不忘约。于得思丧。丧,亡也。有得有失,故思之。《周书》曰:“若
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周书》,周文公所作也。若临深渊,恐陨坠也;如
履薄冰,恐陷没也;故曰“以言慎事”。
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求无厌足为贪。天下颤恐而患之,颤,
惊也。患,忧也。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纷纷,淆乱也。分分,恐恨也。其情
难得知也。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干辛,桀之谀臣也,专桀无道之威以致灭亡。
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众庶泯泯,皆有远志,龙逢忠而桀杀之,故众庶
泯泯然乱。有远志,离散也。莫敢直言,其生若惊。惊,乱貌。民不敢保其生也。○旧校云:
“‘惊’或作‘梦’。”大臣同患,弗周而畔。患,忧也。心惧尽见诛,故同忧也。不周于义,
而将背畔也。桀愈自贤,矜过善非,其所行者非,而反善也。○旧校云:“‘矜’一作‘给’。”
主道重塞,国人大崩。崩,坏散。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
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恐夏不信伊尹,故由扬言而亲自射伊尹,示伊尹有罪而
亡,令夏信之也。○梁伯子云:“旷,空也。或云是‘犷’之讹,言其猛不可附也,古猛切。”卢云:”
旷夏似言间夏。汤令伊尹为间于夏,而恐其不信,故亲射之。诸子书有言尹与末喜比而亡夏者,此出
战国荒唐之言。观此下云 ‘若告我旷夏尽如诗’,又云‘往视旷夏,听于末嬉’云云,亦即此意,是
明明以伊尹为间谍也。”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毫,毫,汤都。曰:“桀迷惑于末
嬉,好彼琬、琰,“琬”当作“婉”。婉顺阿意之人。或作“琬琰”,美玉也。○观注意,则
高所见本或有脱“琰”字者。案《竹书纪年》注云:“后桀十四年,命扁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
曰琬曰琰。后爱之,无子,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以与伊尹
交,遂以亡夏。”今本《纪年》末有讹字,此参用马骕所引文。据此则琬、琰不但为二玉名也。不恤
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 ‘上天弗恤,夏命其卒。’”
卒,卒尽也。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诗,志也。汤与伊尹盟,以示
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
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
涸,枯也。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
而桀走,遂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奈
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畴,亩也。商
不变肆,安其所也。亲郼如夏。郼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言桀民亲殷如夏氏也。○
《书·武成》“殪戎殷”,《礼记·中庸》作“壹戎衣”,二字声本相近。此之谓至公,此之
谓至安,此之谓至信。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祖用伊尹
之贤。世世享商,享之尽商世也。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铸,国名。○ 《乐记》云“封
帝尧之后于祝”,铸与祝声相近,此云封黄帝之后,殆误也。梁仲子云:“《淮南·俶真训》‘冶工
之铸器’,注云 ‘铸读如唾祝之祝’;祝不读如字,《周礼·疡医》注云‘祝读如注病之注’;则知
----------------------- 00-----------------------
铸、祝同一音也。”封帝尧之后于黎,○《御览》二百一作“犁”。案《乐记》云“封黄帝之
后于蓟”,黎与蓟声亦相近,此皆互易。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
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桑山之林,汤所祷也,故使奉之。武王乃恐惧,太息流
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殷之
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盘庚,太甲后十七世祖丁之子,殷之中兴王也,故欲复行
其政也。○注“十七世”当作“十五世”。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不违民欲。发巨桥之粟,
巨桥,纣仓名。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鹿台,纣钱府。赋,布也。私,爱也。出拘救
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分财,分有与无也。弃责,责己不责彼也。振,救也。矜寡孤独
曰穷,无衣食曰困。○“救罪”疑是“赦罪”。谢云:“弃责即《左传》所云‘已责’,‘责’古‘债’
字,注非也。”封比干之墓,以其忠谏而见杀,故封崇其墓,以章贤也。靖箕子之宫,以箕
子避乱,佯狂而奔,故清净其宫,以异之也。○“靖”似当作“清”,七性切。表商容之闾,商容,
殷之贤人,老子师也,故表异其闾里。士过者趋,车过者下。过商容之里者趋,车载者下也。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与谋委质于武王之士,封以为诸侯也。诸大夫赏以书
社,大夫与谋为国,以书社赏之。二十五家为社也。庶士施政去赋。施之于政事,去其徭赋也。
然后济于河,○旧本“济于”倒,从《绎史》乙转。究疑“于”字乃衍文。西归报于庙。还
济孟津河,西归于丰、镐,报功于文王庙。《传》曰“振旅凯入,饮至策勋”,此之谓也。乃税马
于华山,税牛于桃林,税,释也。华山在华阴南,西岳也。桃林,秦、晋之塞也,盖在华阴西
长城是也。马弗复乘,牛弗复服,○旧本作“牛弗服”,今亦从《绎史》增“复”字。衅鼓
旗甲兵,杀牲祭以血涂之曰衅。鼓以进众。旗,军械也。熊虎为旗。甲,铠。兵,戈戟箭矢也。
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
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至德之藏。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国有妖
乎?”若,汝。妖,怪。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
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
《新序·杂事二》“甚”作“其”。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
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故 《易》曰:“愬愬履虎尾,终
吉。”愬愬,惧也。居之以礼,行之以恭,恐惧戒慎,如履虎尾,终必吉也。喻二虏见于武王,有
履虎尾之危,以言所知,武王拜之,是终吉也。○旧校云:“‘愬’一作‘遡’字,读如虩。”谢云:
“引《易》以戒人君,岂为二虏哉?注非是。”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赵简子之子无恤也。使辛穆
子伐翟,胜之,下老人、中人城,使使者来谒襄子。谒,告也。今卢奴西山中有老人、中人城也。○
案:《晋语》九、《列子·说符》及《御览》三百二十一皆作“左人中人”,《淮南·道应训》作“尤
人终人”。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
也,○《列子》无“以”字。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大,长。不
过三日。三日则消也。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易》曰“日中则仄”,故曰“日中不须
臾”。○旧校云:“‘飘风’一作‘焱风’。”案:日中不须臾,谓一日之中不过顷刻即过耳,即指
风雨言,注非是。然如《列子·说符》篇“飘风暴雨”下有“不终朝”三字,则“日中”句当如注所
云耳。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言无积德积行。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传》
曰:“知惧如此,斯不亡矣。”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昌,盛也。○案:孔子卒
时,简子尚在,此与 《义赏》篇同误。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
者也,持之其难者也。持犹守。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
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卒,终也。○旧校云:“‘取’一作‘败’。”不达乎持胜
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劲,强也。
孔子以一手捉城门关显而举之,不肯以有力闻于天下。○此殆即孔子之父事也。《左氏襄十年传》“偪
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非孔子也。注“显”疑本是“翘”字。
----------------------- 01-----------------------
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公输般在楚,楚王使设云梯为攻宋之具,墨子
闻而往说之。楚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寡人使攻宋之城,何为不得?”墨子曰:“使公输
般攻宋之城,臣请为宋守之备。”公输般九攻之,墨子九却之。又令公输般守备,墨子九下之。不肯
以善用兵见知于天下也。墨子,名翟,鲁人也,著书七十篇,以墨道闻也。○案:《墨子》书本七十
一篇,今缺者十六篇。注末“闻也”,旧作“闻之”,误。善持胜者,以术强弱。言能以术强
其弱也。○旧校云:“一本作‘善持胜者,不以强弱’。”案:《列子》作“以强为弱”。
权勋
二曰: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兼,并也。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
大忠不至。至犹成也。故小利,大利之残也;残,害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
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龚王伤。晋大夫吕锜射龚王,中其目,
故曰“伤”。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穀操黍酒而进之。酒器受三升曰黍。○
梁伯子云:“《内》、《外传》,《韩子》《十过》、《饰邪》二篇,《汉书人表》,并是 ‘穀阳’,
而《史记·晋楚世家》、《淮南·人间训》、《说苑·敬慎》篇与此并倒作‘阳穀’。”案:黍酒是
酿黍所成者, 《说文》“酏,黍酒也”。注非。《十过》篇作“觞酒”,《饰邪》篇作“卮酒”。子
反叱曰:“訾!○《韩非》作“嘻”。退!酒也。”竖阳穀对曰:“非酒也。”子
反曰:“亟退却也!”○《说苑》作“酒也”,是。竖阳穀又曰:“非酒也。”子
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绝,止也。战既罢,
龚王欲复战而谋,○ 《饰邪》篇作“而谋事”。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龚
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幄,帐也。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穀亲伤,
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穀无与
复战矣。”于是罢师去之,斩司马子反以为戮。故竖阳穀之进酒也,非以醉
子反也,○《十过》篇作“不以仇子反也”,《饰邪》篇作“非以端恶子反也”,《说苑》作“非
以妒子反也”,皆较“醉”字胜。其心以忠也,忠,爱也。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
忠,大忠之贼也。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
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垂棘,美璧所出之地,因以为名也。屈产之
乘,屈邑所生,四马曰乘。今河东北屈骏马者是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
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
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旧校云:“一作‘必不敢受也’。”若受我而假
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皂,枥也。君
奚患焉?”患犹难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为虞庭中之实。而
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滥,贪。宫之
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
虢之势是也。车,牙也。辅,颊也。车、辅相依凭得以近喻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
寒。’竭,亡也。○梁伯子云:“案《左传》‘唇亡齿寒’之语,《战国》《齐》、《赵策》俱引
之,而 《韩策》作‘唇揭齿寒’,注:‘揭犹反也。’‘揭’字似胜‘亡’字。《庄子·胠箧》篇作
‘唇竭’,此与《淮南·说林训》亦并作‘竭’,疑皆因‘揭’而误也。”夫虢之不亡也恃虞,
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
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代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
璧牵马而报。报,白也。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
----------------------- 02-----------------------
小利,大利之残也。残,害也。
中山之国有■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繇,国之近晋者也,或作“仇酋”。
智伯,晋大夫智襄子瑶也。○“■”,旧本作“夙”。何屺瞻云:“当作‘■’。”梁仲子云:“《韩
非·说林下》作 ‘仇由’,《战国·西周策》作‘厹由’,《史记·樗里子传》作‘仇犹’,《索隐》
云 ‘高诱注《国策》以仇犹为厹由’,《说文系传》口部‘叴’云‘《吕氏春秋》有叴犹国,智伯欲
伐者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赤章蔓
枝谏曰:“诗云‘唯则定国’,○ 《左氏僖四年传》公孙支对秦穆公曰“臣闻之,唯则定
国”,下两引《诗》,则知此语是逸诗也。我胡以得是于智伯?赤章蔓枝,■繇之臣也。○“我
胡”下旧有“则”字,因上文而衍,今删去。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
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
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释,置。
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断毂而行,
山中道狭,故断车毂而行去。至卫七日而■繇亡。智伯灭之。○《韩非》作“至于齐七月而仇
由亡矣”。欲钟之心胜也,欲钟之心胜则安■繇之说塞矣。塞,不行也。凡听说,
所胜不可不审也,故太上先胜。先犹上也。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昌国君,乐毅也,为燕昭王将伐齐。五国,谓燕、秦、韩、
魏、赵也。○梁伯子云:“时攻齐者尚有楚,高氏因本文五国,故不数楚,然非也。”齐使触子将,
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济,水也。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
战,必刬若类,掘若垄!”刬,灭也。若,汝也。垄,冢也。言不堪敌而战克破燕军,必刬
灭汝种类,平掘汝先人之冢也。触子苦之,苦,病。欲齐军之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
合,击金而却之,○旧校云:“‘却’一作‘退’。”卒北。北,走也。天下兵乘之,乘
犹胜也。○案:乘犹陵也。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旧校云:“一作
‘问’。”达子又帅其余卒,达子,齐人也。帅,将也。以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
请金于齐王。军,屯也。秦周,齐城门名也。请金,将以赏有功也。齐王怒曰:“若残竖
子之类,残,余也。竖子,谓达子也。恶能给若金?”恶,安也。给,与也。与燕人战,
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走,奔也。莒,邑也。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
甚多。美唐,金藏所在。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小利,金也。大利,国也。言湣王贪
金不给达子以失国,乃大惑者也。
下贤
三曰: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
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
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句。帝也者,天下之适也;适,主也。王也者,
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倨,傲 也。富有天下而不骋夸,
夸,诧而自大也。卑为布衣而不瘁摄,瘁,病也。摄犹屈也。贫无衣食而不忧慑,慑,
惧也。■乎其诚自有也,自有,有道。○“■”即“恳”字,旧本作“狠”,讹,今改正。觉
乎其不疑有以也,《诗》云:“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桀,特也。
渝,变也。移,易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悤悤乎其心之坚固也,悤悤,明貌。空空
乎其不为巧故也,空空,悫也。巧故,伪诈。迷乎其志气之远也,志在江海之上。昏乎
其深而不测也,测,尽也。言深不可尽。○正文“也”字旧脱,案当有。孙云:“李善注《文选》
曹子建《杂诗》引‘风乎其高无极也’,疑此处脱文。”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就就,
读如由与之与。○注“由与”即“犹豫”。案《尔雅·释兽》释文“犹,羊周、羊救二反”,《字林》
----------------------- 03-----------------------
“弋又反”,此就字读从之也。其不肯自是,鹄乎其羞用智虑也,鹄,读如浩浩昊天之浩,
大也。假乎其轻俗诽誉也,皆谓体道之人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宗,
本也。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穷,极也。精充天地而不竭,充,实。竭,尽。神覆宇
宙而无望,四方上下曰宇,以屋喻天地也。往古来今曰宙,言其神而包覆之。无望,无界畔也。
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道不可得知也。其大无
外,其小无内,此之谓至贵。道在大能大,故无复有外;在小能小,故无复有内。道所贵之
地。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师,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
矣。去犹除也。除其尊宠盈满之色,则近得师友矣。○旧校云:“‘可’一作‘于’。”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善绻,有道之士也。尧不敢以自尊,北面而问焉。○
“善绻”,《庄子》作“善卷”。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
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人轻道重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
若,如也。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孰,谁也。
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
瓮牖之下者七十人。瓮牖,以破瓮蔽牖,言贫陋也。文王造之而未遂,造,始也。遂,
成也。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抱,奉。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
士邪?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稷不见之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
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止,休也。桓公曰:“不然。士
骜禄爵者,固轻其主;骜亦轻也。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
吾庸敢骜霸王乎?”庸,用也。遂见之,不可止。○《新序·杂事五》作“五往而后得
见”,《韩非·难》一作“于是五往乃得见之”。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
可矣。霸功大,亦可以灭内行之阙也。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犹,尚也。
子产相郑,郑大夫子国之子公孙乔也。○《左传》作“侨”。往见壶丘子林,与其弟
子坐必以年,是倚其相于门也。年,齿也。子产,壶丘子弟子。坐以齿长少相亚,不以尊
位而上之,倚置其相之宠于壶丘之门外,不以加于坐也,故曰“倚其相于门”也。夫相万乘之国
而能遗之,遗犹舍也。郑国北迫晋,南近楚,爵则伯也,赋千乘耳,而云万乘,复妄言也。○注
“遗犹舍也”,旧作“全也”,讹,今改正。谋志论行,而以心与人相索,索,尽也。孔子
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推其志行,以
忠心与人相极尽,知其情实。一曰:索,法。与人为法则。其唯子产乎?唯,独也。故相郑十
八年,刑三人,杀二人,桃李之垂于行者莫之援也,援,攀也。锥刀之遗于道
者莫之举也。举犹取也。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倦,罢也。反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
反,从干木所还也。翟黄不说。以文侯敬干木而慢己也。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
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实犹爵禄也。又责吾礼,
无乃难乎?”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礼,敬也。礼士莫高于节
欲,欲节则令行矣,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
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文侯,毕公高之后,与周同胜,魏
桓子之孙,始立为侯。文,谥也。○梁伯子云:“《国策》、《史记》皆不见文侯胜荆、齐之事。”
“上闻”,旧本作“上卿”,讹。案《史》、《汉》《樊哙传》“上闻爵”,如淳注引此语作“上闻”,
张晏曰“得径上闻也”,晋灼曰“名通于天子也”。今《史记》多讹为“上间”,唯《索隐》本是“上
闻”,又引此作“上间”云“间音中间”,恐讹也。报更
四曰: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
----------------------- 04-----------------------
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徒,党也。此文王之所以王也。《诗》云“济济
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立王功大,保安
其国差小,故曰“不亦易”。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宣孟,晋卿赵盾也,履行仁义,束脯以食
翳桑之饿人,以免灵公伏甲之难。周昭文君之所以显也,昭文君,周后所分立东周君也,宾礼
张仪,欲与分国。张仪重之于秦,秦尊奉之,故曰“所以显也”。○注“重之”,旧作“胜之”,讹,
今案下文改正。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孟尝君,齐公子田婴之子田文也,下士礼贤,养客
三千人,行仁义而强,故荆兵却偃,不敢攻之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
其必此之由也。古立功名安国免身无咎殃者,皆以此仁义之道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堪,乐
也。乐士当以礼卑谦,若魏公子之虚己,故不可以骄恣屈而有之也。○孙云:“‘堪士’疑是‘湛士’。”
旧校云:“‘屈’一作‘有’。”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骩桑之下,○《后汉书·赵壹传》注云:“‘骩’,古‘委’
字。” 《淮南·人间训》作“委桑”,《左传》作“翳桑”。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
为之下食,蠲而■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
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羞于行乞,自憎
至此也。○注谬。憎自取,言憎恶径自取之,亦不肯也。宣孟与脯二朐,○旧本作“一朐”,案
《北堂书钞》百四十五、《初学记》二十六及《赵壹传》注俱是“二朐”,今据改正。拜受而弗敢
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御览》八百三十六“将”作“请
持”二字,《初学记》、《后汉书》注“将”亦作“持”。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斯犹尽也。○《诗·大雅·皇矣》篇“王赫斯怒”,郑笺云:“斯,尽也。”《释文》:“郑读斯为
赐。”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
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发犹致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
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舆,车也。教宣
孟使就车也。吾请为君反死。”反,还也。宣孟曰:“而名为谁?”而,汝也。反走
对曰:“何以名为?臣骩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梁伯子云:“桑下饿人是
灵辄,斗死者是提弥明,此误合二人为一。《史记·晋世家》亦同此误,《索隐》言之矣。《水经注》
四亦误。”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案:《墨子·明鬼》篇“禽艾
之道之曰: ‘得玑无小,灭宗无大。’”翟氏灏谓《逸周书·世俘解》有禽艾侯之语,当即此禽艾,
但二语尚未见所出。此德几无小,犹所谓惠不期多寡,期于当阨云耳。未知禽艾之言,意相同否?‘得’
与 ‘德’古字通用。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此《周南》之风《兔罝》之首章也,言其贤可为公侯扞难其城藩也,以喻骩桑下之
人扞赵盾之难也。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大雅·文王》之三章也。文王以多士而造
周,赵盾以桑下之人去患也。○注首九字旧本多缺,依朱本补。又“造周”二字亦脱,今案文义补。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哀,爱也。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广也。博则无所遁
矣。遁,失也。
张仪,魏氏余子也。大夫庶子为余,受氏为张。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
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孙云:“《文选》袁阳源诗‘荆魏多壮士’,
李善注引此作 ‘壮士’,《御览》四百七十五同。”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
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
哉?客或不遇,○旧校云:“‘或’一作‘訾’。”訾犹叹也。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
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拜昭文君之言也。张仪行,行,去也。昭文
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惠王,孝公之子,始称王也。说张仪
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德犹恩也。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
张仪重之。令秦惠王师之。师昭文君。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秦会诸
侯于逢泽,魏王为昭文君御,韩王为之右也。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 05-----------------------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
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齐策》“礼貌”作“体貌”。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
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文,孟尝名也。侍,侍见也。○“侍”,旧作“待”,讹,
今从 《齐策》改,注同。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反命毕也。王曰:
“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固,护,以侵兼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
“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
必危,○衍下“薛”字。《齐策》作“荆固而攻之,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
甚固。”齐王知颜色,齐王,宣王也,威王之子。知犹发也。○ 《齐策》作“和其颜色”。
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蹶之请,坐拜之
谒,○“坐拜”,《策》作“望拜”。虽得则薄矣。薄,轻少也。○“得”,旧讹作“薄”,今从
《策》改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危
厄”,《策》作“隘窘”。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
亦在说者。
顺说
五曰:
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与
犹助也。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归,终也。
力虽多,材虽劲,劲,强也。以制其命。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加,益也。际高
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咳,○旧本讹作“惠盎见宋康成公而谓足声速”,今据《列
子·黄帝》篇、《淮南·道应训》及李善注《文选》谢惠连《咏牛女》诗所引改正。疾言曰:“寡
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惠盎者,宋人,惠施族也。康王,宋昭公曾孙
辟公之子,名侵,立十一年,僭号称王,四十五年,大为不道,故曰宋子不足仁义者也。齐湣王伐灭
之。○正文“也不说”三字,旧本作“而无”,今从《列子》、《淮南》改。梁伯子云:“注‘名侵’
当是 ‘偃’字之讹,‘四十五年’与《禁塞篇》注‘四十七年’又异,其实六十一年也。”客将何
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有道于此,勇有力者也。使人虽勇,刺之
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不可入,不可中,如此者,大王独无意
欲之邪。王曰:“善!此寡人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
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大王独无意邪?”
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
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本无有击刺之志也。大王独无意邪?”王
曰:“善!此寡人之所愿也。”惠盎曰:“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
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言
以仁义之德,使民皆欲爱利之也,做贤于勇有力。居四累之上。大王独无意邪?”四累,
谓卿、大夫、士及民四等也。君处四分之上,故曰“四累之上”,喻尊高也。临下以德,则下爱利之
矣。大王意独无欲之邪?○四累,即指上所言层累而上凡四等,注非是,而张湛注《列子》亦与之同。
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欲得人爱利也。○正文句末, 《列子》、《淮南》皆有“也”
字。惠盎对曰:“孔、墨是也。言当为孔丘、墨翟之德,则得所欲也,故曰“是也”,当法
则之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以德见尊。无官为长。以道见敬。天下丈夫女子莫
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延颈,引领也。举踵,企望之也。愿其尊高安而利也。今大王,
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有孔、墨之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其贤于孔、墨也
远矣。”得贤名过于孔、墨。远犹多也。宋王无以应。应,答也。惠盎趋而出,宋王谓
----------------------- 06-----------------------
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犹可服,因矣。
因犹便也。因则贫贱可以胜富贵矣,小弱可以制强大矣。惠盎是也。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田赞,齐人也。补衣,弊衣也。荆王曰:“先生之衣,何
其恶也?”田赞对曰:“衣又有恶于此者也。”荆王曰:“可得而闻乎?”
对曰:“甲恶于此。”甲,铠也。此,恶衣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
则寒,夏日则暑,衣无恶乎甲者。赞也贫,故衣恶也。○《御览》三百五十六引叠
一“贫”字。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贵无敌,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得犹
取也。意者为其义邪?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
刑人之父子也。隳,坏也。刑,杀也。其名又甚不荣。兵杀人,以逆名,不得为荣。意者
为其实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不得财宝也。为财利广出,苟谋害人,人亦必谋
害之。《传》曰“晋侯诬人,人亦诬之”,其此之谓也。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
人则甚不安。之其为事如此,甚不得安也。○旧校云:“‘人则’一作‘久则’。”二者,臣
为大王无取焉。”二者,害与危。臣为大王计,无取此二者也。荆王无以应。说虽未大
行,田赞可谓能立其方矣。方,道也。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段干木偃息以
安魏,田赞辩说以服荆,比之偃息,故曰未知谁贤之也。
管子得于鲁,鲁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其讴歌而引。役人皆讴
歌而挽其车以送之也。○《意林》作“皆讴歌而引车”,《御览》五百七十一同。管子恐鲁之止
而杀己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
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子可谓能因矣。因役人用势欲走,而为唱歌欢之令走
也。○注“欢之”疑当作“劝之”。役人得其所欲,己亦得其所欲,以此术也。以,用。
此术,道也。是用万乘之国,其霸犹少,桓公则难与往也。往,王也。言其难与致于
王也。
不广
六曰: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必成犹必得也。其人事则不广,广,博也。
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舟不能陆,车不能浮,然
更相载,故曰“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也。北方有兽,名曰蹶,○《说苑·复恩》篇作“蟨”,
《尔雅注》同。《淮南·道应训》作“蹷”。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
距虚取甘草以与之。○《尔雅》作“岠虚”,《说苑》作“巨虚”,《淮南》作“駏驉”。蹶
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此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托,寄也。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
“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
小白,齐桓公名。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仲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
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
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二公子,齐僖公之子,襄公之弟也。故令鲍叔
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公子纠外物则固难必。物,事也。纠在外,
不可谓必得主,故曰“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虑,谋也。若是而犹不全也,
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齐攻廪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
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古者军伐克败,于其所获尸,合土葬之,以为京观,故孔青欲
以齐尸为二京也。甯越谓孔青曰:“惜矣!不如归尸以内攻之。甯越,赵之中牟人也。
言不如归尸于齐,齐人必怨,其将使葬送以尽其财,是所以内攻之也。○梁仲子云:“《孔丛·论势》
----------------------- 07-----------------------
篇以归尸为子顺语,余亦小同大异。”越闻之,古善战者,莎随贲服。莎随犹相守,不进
不却。贲,置也。服,退也。却舍延尸,军行三十里为一舍。却舍以缓其尸,使齐人得收之。彼
得尸而财费乏,○七字旧本讹在上句中,又“乏“作“之”,今依孙校改正。车甲尽于战,
府库尽于葬,此之谓内攻之。”齐人战败,尽其车甲。府库,财所藏也,葬死者以尽之,
令其贫穷且相怨,此所谓内攻之术也。孔青曰:“敌齐不尸则如何?”言与齐为敌,不收
其尸为京则如何?○注谬甚。敌齐,指齐人为敌人也。我缓之使得收,而彼不收,将如之何?下文甚
明,何以妄说?甯越曰:“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
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旧校云:“‘怨’一作‘罪’。”上无以
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甯越可谓知用文武矣。用武则以力胜,
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能尽服之。
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
若?”咎犯曰:“天子避叔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
以树誉。”树,立也。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
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
难,勤,忧也。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成仁义之教,勤天子之名,以示诸侯,于此在矣。
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旧校云:“‘与’一作‘兴’。”骊土之
翟,定天子于成周。天子,周襄王也。避母弟叔带之难,出奔在郑,晋文纳之于成周,故曰“定”
也。成周,今洛阳也。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襄王赐之南阳之地,在河之北,晋之山南,
故言南阳,今河内阳樊、温之属是也。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
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鲍叔佐齐桓公举事,举犹用也。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
竖刀、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知
大礼,知大礼虽不知国可也。礼,国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故曰“不知国可也”。
贵因
七曰:
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
海,因水之力也。回,通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周礼》“四井
为邑”,邑方二里也;“四县为都”,都方二十二里也。邑有封,都有成,然则邑小都大。《传》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成国,成千乘之国也。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授之禅位,
与之天下也。人皆喜之,故曰“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传》
曰“众曹所好,鲜其不济”,汤、武是也;“众曹所恶,鲜其不败”,桀、纣是也;故曰“因民之欲”
也。○案:《周语》下泠州鸠对周景王曰:“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如
秦者立而至,有车也;立犹行也。车行陆而至也。○古者车皆立乘,故云“立”,与下“坐”
字对文。注非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适,之也。秦、越,远涂也,竫立安坐
而至者,因其械也。竫,正也。械,器也。
武王使人候殷,侯,视也。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
焉至?”对曰:“谗慝胜良。”谗,邪也,慝,恶也,而皆进用之,忠良黜远之,故曰“胜
良”也。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
至?”对曰:“贤者出走矣。”谓箕子奔朝鲜。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
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言
百姓畏纣无道刑戮之诛,皆闭口无诽怨之言。武王曰:“嘻!”遽告太公。遽,疾。太公
对曰:“谗慝胜良,命曰戮;戮,暴也。贤者出走,命曰崩;崩,坏也。百姓不敢
----------------------- 08-----------------------
诽怨,命曰刑胜。《传》曰“厉王虐,国人谤王,王使卫巫监谤者,得而杀之,乃不敢言而道
路以目”,刑辟胜也。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驾,加也。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
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朝,早朝也。与诸侯要期甲子之日也。则武王固知其无与
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
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
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朅至?”朅,何也。
言以何日来至殷也。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报,白也。胶鬲行。
天雨,日夜不休,行犹还也。不休止降雨,天地和同也,武王所以克纣也。武王疾行不辍。
辍,止也。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休,息也。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
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
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
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
人,谓武王也。人之所欲,天必从之,顺天诛也。己,谓纣也。人之所恶,天必坏之,所坏不可支,
故曰“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不耕而获,不战而克也。故《孙子》曰:“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之谓也。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
“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
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恶告王,
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旧校云:“一本此句下有 ‘动作因日光而治
万事,因也’十一字。”案此浅陋,必非本文。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
裸国,裸入衣出,○旧校云:“一本作‘入衣出否’。”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
笙,因也;墨子好俭非乐,锦与笙非其所服也,而为之,因荆王之所欲也。孔子道弥子瑕见
釐夫人,因也;弥子瑕,卫灵公之幸臣也,孔子因之欲见灵公夫人南子,《论语》云“子见南子,
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 ‘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是也。此釐夫人,未之闻;或云为谥。《谥
法》“小心畏忌曰釐”。若南子淫佚,与宋朝通;太子蒯聩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
我艾■”。推此言之,不得谥为釐明矣。○梁仲子云:“《淮南·泰族训》云‘孔子欲行王道,东西
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语义政合,此似有脱误,然此皆战国时人
所为也。”注“过宋野”,旧作“于野”,讹,今依《左传》改正。汤、武遭乱世,临苦民,
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则成,故曰“功”。专则败,故曰“拙”。
因者无敌,因民之欲,道以义,故无与之敌者,汤、武是也。○注“道”旧作“遵”,上文“道
弥子瑕”,旧校云“‘道’一作‘遵’”,案皆讹,今改作“道”。国虽大,民虽众,何益?
民虽众多,不能使之不亡,故曰“何益”,桀、纣是也。
察今
八曰: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胡,何也。先王之法,
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
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东夏,东方也。命,令也。○旧校
云:“‘言’一作‘世’。”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
者。○旧校云:“‘合’一作‘同’。”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
异。○旧本“异”上亦有“欲”字,系误衍,李本无,今从之。口惽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
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求
----------------------- 09-----------------------
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故,事也。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
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
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旧校云:“‘择’一作‘释’。”先王
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
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
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案《意林》无“益”字。故审堂下之阴,阴,日夕昃
也。○注“夕昃”疑“晷”之误。孙云:“李善注陆士衡《演连珠》引高诱曰‘阴,晷影之候也’。”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调,和也。○“一脟”,旧本作“一脬”,讹。卢云:
“‘脟’与‘脔’同。旧本讹其下,而《日抄》引作‘肘’,又脱其上。”今案:《史记·司马相如
传》载《子虚赋》有“脟割轮焠”之语,《集解》引郭璞曰“脟音脔”,李善注《文选》亦同;又《汉
书·相如传》师古曰“‘脟’与‘脔’同”。今定为“脟”字。《意林》及《北堂书钞》百四十五、
《御览》八百六十三皆作“一脔”,他书亦皆作“一脔”,知“一脟”之即为“一脔”者少矣。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旧校云:“‘澭’一作‘灌’。”澭水暴益,暴,
卒。益,长。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
表之时可导也,导,涉也。向其施表时水可涉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
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似此表澭水而不
知其长益也。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亏,毁也。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
之以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
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向,曩也。未成人夭折曰殇子也。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动,
作也。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务犹事也。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
以死守者,有司也;○“守”下亦当有“法”字。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
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
乎镆铘;镆铘,良剑也。取其能断,无取于名也,故曰“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
期乎骥骜。骜,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骜,因曰骥骜也。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
也。
楚人有涉江者,涉,渡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遽,疾也。疾刻舟识之于此下坠剑者也。○旧校云:“‘契’一作‘刻’。”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
法为其国与此同。为,治也。与此契舟求剑者同也。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
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任,
用也。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似此悖也。
----------------------- 10-----------------------
第 十 六 卷
先 识 览
先识
一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传》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故必先去也。孔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人,其次避言”,故曰“古今一也”。○案:《子
华子·神气》篇“吾闻之,太上违世,其次违地,其次违人”,与此避人正相合。地从于城,城
不下,地不迁。城从于民,民不溃,城不坏。民从于贤。亶父处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邑
乎岐周,邠人襁负而随之,故曰民从贤也。○所谓“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是也。下文终古、向
挚、屠黍诸人,亦是说在下之贤人。注尚未切。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
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孝经》曰“非
家至而日见之也”,以德化耳,故曰“得其要而已矣”。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
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
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知桀之必亡也。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
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箕子忠臣而疏远之,
姑息之臣而与近之。○案: 《尸子》曰“弃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语”,注云:“姑,妇也。息,小儿
也。”与此意同。妲己为政,赏罚无方,方,道。不用法式,杀三不辜,剖比干之心,
折材士之股,刳孕妇而观其胞。○注“股”,旧本作“肝”,误,今据《古乐篇》注改正。民大不
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周国在丰、镐也。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屠黍,
晋出公之太史也。出公,顷公之孙,定公之子也。《史记》曰:“智伯攻出公,出公奔齐而道死焉。”
○“屠黍”,《说苑·权谋》篇作“屠余”。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
周敬王后五世,考烈王封其弟于河南为桓公。威公,桓公之孙也。○谢云:“敬王五传为考王,《人
表》作 ‘考哲’,此误‘考烈’。西周威公为桓公之子,非孙也。”对曰:“晋先亡。”威公
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
以不当,曰:‘是何能为?’不敢直言其乱也,但语以日月星辰之行多不当其宿度也,而云
是无能为也。○《说苑》作“多不当,曰:是何能然”。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
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
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屠黍居周三年也。威公
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
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
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切,磨;
倚,近也。无休息,夜淫不足,续以昼日。○“切倚”,《淮南·齐俗训》作“切踦”,注:“踦,
足也。” 《说苑》同。康乐,歌谣好悲,康,乐也。安淫酒之乐,乐极则继之以悲也。○“康乐”上
《说苑》有“淫昏”二字。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风,化也。臣故曰中山次
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
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
邑而礼之,二人贤者也。○“义莳”,《说苑》作“锜畴”。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二
人直人。○《说苑》作“史理、赵巽”。去苛令三十九物,物,事。以告屠黍。对曰:“其
----------------------- 11-----------------------
尚终君之身乎!”其尚,尚也。○旧本“君”下衍“子”字,今从《黄氏日抄》所引去之,《说
苑》亦无。曰:○《说苑》无。“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极,
尽。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谀,诌也。○次“遗”字,旧校云“一作‘予’”。
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下棺置地中谓之肂。故有道者之言也,不
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广雅·释
言》云:“更,偿也。”为不善亦然。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
乘舆而去。又之齐,白圭,周人。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
“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说
苑》作“莫之必忠,则言尽矣”,下“誉”字、“爱”字上皆有“必”字。莫之誉,则名尽矣;
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
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当此五尽。○“无
幸”,旧本作“无辜”,误,今从《本生》篇改正。《说苑》亦作“毋幸”。若使中山之王与齐
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更犹革也。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
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中山五割地与赵,赵卒亡之;齐悉起军以距燕人于济上,燕卒破之;不能自存,故曰“未有益也”。
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保地养民,所以存也,弃而不修。割地与赵,弃民于燕,
不能自卫,而众破亡,故曰“造其所以亡也”。
观世
二曰:
天下虽有有道之士,国犹少。千里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圣人,
继踵也。士与圣人之所自来,若此其难也,而治必待之,治奚由至?《淮南记》
曰:“欲治之君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万一待不世出,何由遇哉?”故曰“治奚由至”。
虽幸而有,未必知也,未必知其为贤也。不知则与无贤同。不知其贤而不用之,故不治,
则与无贤同。此治世之所以短,而乱世之所以长也。短,少;长,多也。故王者不四,
霸者不六,亡国相望,囚主相及。言不绝也。得士则无此之患。无亡囚之患也。此
周之所封四百余,封,建。○“此”疑“比”。服国八百余,今无存者矣。虽存,
皆尝亡矣。贤主知其若此也,故日慎一日,以终其世。没世为世。○疑是“没身为
世”。贤主时以其亡其亡为忧也。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
焉山在其上。贤者之所与处,有似于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
尽贤于己。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不如吾者”,
旧本作“吾不如者”,误,今从《意林》改正。《大戴·曾子制言》中卢注亦作“不如我者”。与我
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齐,等也。等则不能胜己,故曰“无益我者也”。惟贤
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上,上位也。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
灭,天子既废,○“天子”,旧本作“天下”,讹。此段与前《谨听》篇同,彼云“而天子已绝”。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刬,灭。不得休
息,而佞进,佞谄者进而升用也。今之世当之矣。今,谓衰周无天子之世,故曰“当之”。
故欲求有道之士,则于江海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于得
之矣。太公钓于滋泉,○说见《谨听》篇。卢云:“《说文》‘兹,黑也’,引《春秋传》曰
‘何故使吾水滋’,今《左传》作‘兹’,则‘兹’乃本字,后人加以水旁,实则一字耳。”遭纣
之世也,故文王得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
----------------------- 12-----------------------
知之与不知也。纣不知太公贤,故失之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
令亦使也。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也。可尽得而用也。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晏子,齐大夫晏平仲也。使人
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累之,累然
有罪。○“累”,《新序·节士》篇作“纍”,即《史记》所云“在缧绁中”也。晏子曰:“嘻!”
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
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旧校云:“‘交’一作‘友’。”今免子于患,吾于子
犹未邪?”○旧本下复有一“也”字。古“也”字亦与“邪”通,后人注“邪”字于旁以代音,
而传写遂误入正文。今去“也”留“邪”,盖以便读者使不致惑耳。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
乎不已知者,而伸乎已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案:《史记·晏子传》载石父之言
云:“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已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如此则所以绝之意方明。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
○《晏子·杂上》篇作“意”,《新序》同。婴闻察实者不留声,实,功实也。言欲察人之功
实,不复留意考其名声也。观行者不讥辞,欲观人之至行,不讥刺之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辞,谢也。谢不敏而可以弗弃也。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
客。客,敬。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晏子功免人于厄矣,而反屈下之,其
去俗亦远矣。此令功之道也。○《晏子》、《新序》“令功”俱作“全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子列子,御寇,体道人也,著书八篇,在庄子前,庄子称之
也。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
○旧本“列御寇”上衍一“子”字。案《列子·说符》、《庄子·让王》俱无“子”字,《新序》作
“子列子圄寇”。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
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
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
也。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旧校云:“‘笑’一作‘欢’。”“君非
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有”下
“罪”字衍。“有”与“又”同。《庄子》作“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列子》同。此吾
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子阳严猛,刑无所赦。家人有折弓者,畏诛,
因国人逐猘狗之乱而杀子阳也。受人之养而不死其难则不义,死其难则死无道也,死
无道,逆也。子列子除不义去逆也岂不远哉?且方有饥寒之患矣,而犹不苟
取,先见其化也。先见其化而已动,远乎性命之情也。孔子曰“贫观其所取”,此
之谓也。○“远”疑“达”字之误。
知接
三曰:
人之目以照见之也,以瞑则与不见同,同一目也。○谓目本非有异。其所以为
照、所以为瞑异。谓见与不见,故曰“异”。瞑士未尝照,故未尝见,瞑者目无由
接也。接,见。无由接而言见,■。■,读诬妄之诬,亿不详审也。○旧本“■”作“旈”。
段云:“当作‘■’。《说文》‘■,梦言也,从言亡声’,正如‘亡’‘无’、‘荒’‘■’通用,
故可读诬。”又惠氏于《左氏襄廿九年传》“只见疏也”,亦谓当为“■”。智亦然,其所以接
智、所以接不智同,一同智也。○亦当作“同一智也”。其所能接、所不能接异。异,
谓能与不能。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智者达于明,见未萌之前,故曰“接远”。愚者其所能
接近也。愚者蔽于明,祸至而不知,故曰“接近”。所能接近而告之以远化,奚由相得?
无由相得,说者虽工,不能喻矣。虽子贡辩敏,无由何如,故曰弗能喻。戎人见暴布
----------------------- 13-----------------------
者而问之曰:“何以为之莽莽也?”为,作也。莽莽,长大貌也。指麻而示之。怒
曰:“孰之壤壤也,可以为之莽莽也?”壤壤犹养治之。莽莽,均长貌。○注不明。壤
壤,纷错之貌。 《史记·货殖传》“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此指麻之未治者。戎人见其纷乱难理,
言孰有如此而可以成长大之幅乎?疑人之欺己也。故亡国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谓虽
有贤智之士,不能为昏主谋以在将亡之国也。其主无由接故也。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
○旧校云:“‘为智’一作‘长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悖,惑。
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李本作“由接”。而自知弗智,
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言人君自知不智,则求贤而任之,故不闻亡国危君也。桀、纣所以
国亡身灭,不自知不智故也。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病,困也。将何以教寡人?”
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谓臣居职有谋计,皆当宣之
于君,无有载藏之于心也。行谓即世也,亦当输写所知,使君行之,无有怀藏埋之地中。今臣将有
远行,胡可以问?”言不足问。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
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远犹疏也。无令相近。○“竖刀”,旧
本作“竖刁”,字俗。刀亦有貂音。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慊,快。犹尚可疑
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
子,所爱也,而忍杀之,何能有爱于君?公又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宫,割阴为奄人。
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
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苛,鬼病,魂下人病也。犹尚可
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精神失其守,魍魉鬼物乘以下人,故曰
“失”。○孙云:“《御览》四百四十六作‘苛病本也’。观下文‘守其本’之言,似‘本’字是。”
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为妖惑也。公又曰:
“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
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
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
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谁谓仲父言尽可用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
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
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令矫公命为不通人之命。○注“矫公”二字
当在“令,命”之下,盖先以命释令也。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
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言
无从得饮食与公。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
○此十三字疑衍文。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
故无所得。无使得饮食也。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下,降也。社,二十五家也。
四十社凡千家,以降归于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
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蒙,冒也。袂,衣
袖也。以衣覆面而绝。寿宫,寝堂也。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杨门,门名。扇,
屏也。邪臣争权,莫能举丧事,六十日而殡,虫流出户,不欲人见,故掩以杨门之扇也。三月不葬。
○《史记·齐世家》正义引作“二月不殡”。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旧校云:“‘言’一作
‘败’。”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轻,易。无由接见也。○疑“见”字衍。无由接,
固却其忠信,接,知也。却,不用。○案:“固”与“故”通用。刘本作“见”字,属上句,非。
而爱其所尊贵也。爱其所尊所贵,谓竖刀、易牙、常之巫、卫公子启方之属也。
悔过
----------------------- 14-----------------------
四曰:
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八尺曰寻。○“极”,《意林》作“及”。是何也?
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精,微
妙也。故箕子穷于商,为纣所困。范蠡流乎江。佐越王句践灭吴,雪会稽之耻,功成而还,
轻舟浮于江而去也。○孙云:“《离谓》篇云:‘范蠡、子胥以此流。’意少伯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
不知所终,传闻异辞遂有流江之说欤?”卢云:“案《贾谊书·耳痹》篇,建宁本作‘范蠡负室而归
五湖’,潭本作 ‘负石而蹈五湖’。潭本与流江之说颇相似,疑当时相传有此言也。”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不鸣钟鼓,密声曰袭。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
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军行三十里一舍。皆以其气之■与力之
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壮也。故进能灭敌,去之能疾也。今行数千里,
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绝,过也。过诸侯之土地,远行袭国,必不能以
克,故曰“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重,深。○戒其勿轻易也。缪公不听也。蹇叔
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
申,白乙丙也。视,孟明视也。皆蹇叔子也。○案:《左氏》“蹇叔之子与师”,则必非三帅明矣。
《史记·秦本纪》云“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白乙丙”,孙云“均属传讹”。与师偕行。
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殽,渑池县西崤塞是也。女死不于南方之岸,
必于北方之岸,为吾尸女之易。”识之易也。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
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
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
彼,谓其子。师行过周,周,今河南城,所谓王城也。《公羊传》曰:“王城者,西周。”襄王
时也。王孙满要门而窥之,王孙满,周大夫。要,徼也。曰:“呜呼!是师必有疵。
疵,病。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夫秦非他,周室之建国也。周家所封立也。过天
子之城,宜橐甲束兵,○梁仲子云:“《左传僖卅三年正义》引作‘櫜甲束兵’。”左右皆
下,以为天子礼。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
服”。回建者,兵车四乘也。左,君位也。君不载而车右之不轼。○袀服即 《左传》之“均服”,旧
本作“初服”,讹。回建,注所释殊不明,此似言车上所建者。《考工记》有六建,谓五兵与人也。
“君不载”以下字亦多讹,窃疑“右之超乘者五百乘”本连下为句,高氏误分之。时秦伯不自行,亦
不当言“左,君位也”。盖将在左,御居中,御主车可不下,今左并不轼,右既下,复超乘以上,与
《左氏传》微异。超乘者五百乘,○《左传》作“三百乘”。力则多矣,然而寡礼,安
得无疵?”超乘,巨踊车上也。不下车为天子礼,故曰力多而寡礼。○注“巨踊”之“巨”,当
从《左传》“距跃曲踊”之“距”。车中如何跳踊?《左传》所载“左右免胄而下”为是。盖既下而
即跃以上车,示其有勇。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淮南·人间训》作“蹇他”。
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
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擅称君命曰矫。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
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
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对曰:“寡君之无使也,
使其三臣丙也、术也、视也于东边候■之道,候,视也。■,晋国也。○案:李善注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引此作“使臣”,无“人”字。旧本“■”讹作“晋”,注亦讹。今从
善注改正,而删去旧校“一作■,注亦同”六字。过是,以迷惑陷入大国之地。”○旧校
云:“‘陷入’一作‘以及’。”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三帅乃惧而谋曰:“我
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
盛,强。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襄公,文公之子
驩。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
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
----------------------- 15-----------------------
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强,霸也。○旧本注又有“一作若是而弗击,
不可大强”十一字,乃校者之辞。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
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哭也。以说于众曰:
“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
智不至也。言但虑袭郑之利,不知将有殽之败也,故曰“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蹇叔
哭其子云“晋人遏师必于殽”,缪公不信。○正文旧本作“智至”。案:语当承上文,今增正。言之
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蹇叔言信,不可不信也。师之不反,败殽也。 《穀梁传》曰“匹
马只轮无反者”,从蹇叔言信生也。○首句旧多作“而言不可不信”,今从朱本改。注末句讹,当云
“从不信蹇叔言生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师败帅执,故害大也。
乐成
五曰:
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
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
始,首也。而可以乐成功。
孔子始用于鲁,鲁人鹥诵之曰:“麛裘而■,投之无戾。■而麛裘,投
之无邮。”孔子衣麛裘。投,弃也。“邮”字与“尤”同。言投弃孔子无罪尤也。○鹥盖鲁人名,
《孔丛子》作“谤”,《御览》同。“■”字旧讹“鞞”,案当作“■”,与“芾”、“■”、“绂”
字同, 《孔丛子·陈士义》篇正作“芾”。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
物之遗者,民莫之举。举,取也。大智之用,固难逾也。逾,迈也。○卢云:“‘逾’
当本是 ‘喻’字。言大智之用,固不能使人易晓也。注就讹文为释,非是。”子产始治郑,使田
有封洫,都鄙有服。封,界;洫,沟也。服,法服也。君子小人各有制。民相与诵之曰:
“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左氏襄卅年传》“贮”作
“褚”,同。卢云:“案《周礼·廛人》注‘廛,藏’,《释文》云‘本或作贮,或作褚’。”梁仲
子云:“《一切经音义·四分律第四十一》引《传》亦作‘贮’。”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与犹助也。《左传》曰“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此之谓也。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
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殖,长也。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诲,教也。子产若死,
其使谁嗣之?”嗣,续也。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讹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
功矣,言二国人民诽訿仲尼、子产之时,二君因不复用,则二国亦无用贤圣之功。子产、孔子
必无能矣。若二人不见用,则必无所能为也。非徒不能也,虽罪施,于民可也。言非
但不能有为也,虽施二人罪罚,于民意亦可。○注“施”,旧作“此”,讹。案王肃注《家语·正论
解》:“施生,施犹行也,行生者之罪也。”杜预注昭十四年《左氏传》亦云:“施,行罪也。”今
改正。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
任,用也。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安,习也。夫开善岂易哉?开,通也。故
听无事治,事治之立也,人主贤也。听无事,谓民谤子产、孔子,无用之为事也,乃贤主
所以为事也,谤之无治也,又贤主能听之,故曰“听无事治,事治之立也”。
魏攻中山,乐羊将,乐羊为将以伐中山。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报,白也。
有贵功之色。○旧校云:“‘贵’一作‘责’。”卢云:“疑是‘负功’。”文侯知之,命
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秦策》作:
“谤书一箧”。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难,说。将军还走,北面再拜
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论
士,议士也。殆,危。几,近。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中山之不取,
谓乐羊不敢取以为己功,一方寸之书则亡矣,何乃二箧也?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
----------------------- 16-----------------------
于中主邪?中主之患,不能勿为,而不可与莫为。夫唯贤主能无为耳。中庸之主不能
无为,故不可与为无为也。凡举无易之事,○旧校云:“‘易’一作‘为’。”气志视听动
作无非是者,人臣且孰敢以非是邪疑为哉?皆壹于为,则无败事矣。此汤、
武之所以大立功于夏、商,成汤得夏,武王得商,故曰“立功”也。而句践之所以能报
其仇也。越王句践破吴于五湖,故曰“能报其仇也”。以小弱皆壹于为而犹若此,又况
于以强大乎?汤、武以百里,越王臣事吴王夫差 为之前马,故称“小弱”。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魏襄王,孟子所见梁
惠王之子也。祝,愿也。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
者得志则不可。”贤者得志则忠,故曰“可”也。不肖得志则骄,骄则乱,故曰“不可”。公
孙丑曰:“伊尹放太甲于桐宫,太甲贤,又反之。贤者之为人臣,其君不贤则可放欤?”孟子曰:“有
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
“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
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梁伯子云:
“《史记·河渠书》‘西门豹引漳水溉邺’,《后汉书·安帝纪》‘初元二年修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
渠以溉田’,《水经·浊漳水》注亦云‘豹引漳以溉邺’,《吕氏》所言不足据,《汉书·沟洫志》
乃误仍之。左太冲《魏都赋》云‘西门溉其前,史起灌其后’,斯得其实。”魏王无以应之。明
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
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
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听,从也。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
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成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
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
“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案:《汉
书·沟洫志》“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千古舄卤兮生稻粱’”,数字不同。
使民知可与不可,则无所用矣。○案:“无所用”下似脱一“贤”字。贤主忠臣,不
能导愚教陋,则名不冠后,实不及世矣。史起非不知化也,以忠于主也。魏
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功之难立也,其必由
哅哅邪。国之残亡,亦犹此也。○“犹”与“由”同。故哅哅之中,不可不味也。
中主以之哅哅也止善,贤主以之哅哅也立功。按《魏王世家》,文侯生武侯,武侯生
惠王,惠王生襄王。西门豹,文侯用为邺令,史起亚之,不得为四世之君臣也。又孟子见梁襄王,出,
语人曰:“望之而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何能决善哉?此言复谬也。○注“魏世家”,“王”
字衍。以一见定其终身不能从善,此言亦过。梁仲子云:“《左氏传襄廿五年正义》引此书云‘魏文
侯时,史起为邺令,引漳水以灌田’,与今本异。”
察微
六曰: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有水曰涧,无水曰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
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
不见。○孙疑两“可不”文倒,据李善注《文选》东方曼倩《非有先生论》作“不可”为是。故智
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积累其仁心,思虑其善政,以求致治也。犹尚有管叔、蔡
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勤心国家,以致太平。管叔,周公弟也;
蔡叔,周公兄也;流言作乱。东夷八国,附从二叔,不听王命。周公居摄三年,伐奄,八国之中最大,
著在《尚书》,余七国小,又先服,故不载于经也。○梁伯子以诸书皆言管、蔡是周公弟,唯《孟》、
----------------------- 17-----------------------
《荀》及《史记》以管叔为周公兄,此又言蔡叔为周公兄,益不可信。全谢山以皋鼬之会,将长蔡于
卫,不闻长蔡于鲁,安得如此注所言乎?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喻微细也。察其秋毫,
则大物不过矣。过,失也。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
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言无所损于德行也。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淮南记》曰“子
贡让而止善”,此之谓也。○“止善”,旧本误作“亡义”,今据《淮南·齐俗训》本文改正。子路
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淮南记》
曰“子路受而劝德”,此之谓也。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见其始,知其终,故曰“观化
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梁伯子云:“卑梁是吴边邑,《史记·十二侯表》及《楚世家》、《伍
子胥传》皆同。楚边邑乃钟离也。此与《吴世家》所载皆误。”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
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
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公,卑梁大夫也。楚僭称王,守邑大夫
皆称公,若周之单襄公、成肃公、刘文公也。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
反,更也。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
去之。夷,平。吴、楚以此大隆。“隆”当作“格”。格,斗也。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
人战于鸡父,公子光,夷昧之子也。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齧,
潘子臣、小帷子,楚二大夫也。鸡父之战,胡、沈、陈、蔡皆佐楚战,故吴获之。夏,姓;齧,名;
陈大夫。○案:鸡父之战,获陈夏齧,在鲁昭廿三年;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帷子,在
定六年;此误合为一。《释文》云:“‘惟’,本又作‘帷’。”《群经音辨》云:“小惟子,楚人
也,音帷。”又反伐郢,又,复也。郢,楚国都也。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卢云:“案
《左氏昭廿三年传》云:‘楚太子建之母在郹,召吴人而启之。冬十月甲申,吴太子诸樊入郹,取楚
夫人与其宝器以归。’与鸡父之战同一年事。”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
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言楚不知始与终,又不知中,故国
危身穷也。 《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
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黄东发云:
“观此所引,然则《孝经》固古书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鲁宣二年传》曰“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言受命于楚与
晋争盟也。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应,击也。大棘,宋邑,今陈留襄邑南大棘是也。羊斟御。
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与,及也。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
日之事,子为制;昨日之事,杀羊事也。今日之事,我为制。”今日之事,御事也。○
陈氏树华《春秋内传考正》云“《左传》 ‘子为政’、‘我为政’,此或因始皇名改”,但他卷不尽
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为郑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
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传》曰:“羊斟非人也,
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刑孰大焉。”此之谓也。故凡战必悉熟偏备,知彼知己,然后可
也。古之良将,人遗之单醪,输之于川,与士卒从下流饮之,示不自独享其味也。华元羊肉不及羊
斟而身见虏,故曰“凡战必悉熟偏备,知彼知己”。○注“单醪”亦作“箪醪”,李善注《文选》张
景阳《七命》引《黄石公记》曰“昔良将之用兵也,人有馈一箪之醪,投河,令众迎流而饮之。夫一
箪之醪,不味一河,而三军思为致死者,以滋味及之也”,或以为楚庄王事。“独享”,宋邦乂本作
“独周”,形近而讹,今改正。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介,甲也。作小铠著鸡头也。○案: 《淮南·人
间训》注云“介,以芥菜涂其鸡翅也”,与此互异。季氏为之金距。以利铁作锻距,沓其距上。季氏
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平子,名意如,悼子纥之子也。侵郈
----------------------- 18-----------------------
氏宫以益己宅。○《淮南》“归”作“侵”,又下句作“而筑之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
郈氏,鲁孝公子惠伯华之后也,以字为氏,因曰郈氏。昭,谥也。伤犹谮也。○梁仲子云:“惠伯华,
《礼记·檀弓上》注作‘惠伯巩’,《正义》引《世本》作‘革’,字形并相近。‘以字为氏’当作
‘以邑为氏’,孝公八世孙成叔为郈大夫,因以为氏。”曰:“褅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
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褅,大祭也。襄公,昭公之父也。礼,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六
佾者,四十八人。于襄公庙二人,余在季氏,季氏僭也。○“二人”,《左传》、《淮南》并同。吴
斗南《两汉刊误补遗》曰:“‘人’当作‘八’。舞必以八人成列,故郑人赂晋以女乐二八。若四人
尚不成乐,况二人乎?”卢云:“案秦遗戎王女乐亦是二八,齐遗鲁女乐八十人,《御览》引《家语》
作 ‘二八’,知此‘二人’断然字误。鲁自隐公初用六羽,当有六八。季氏大夫,本有四八,今又取
公之四佾以往,故公止有二八。观高氏注亦本不误,乃转写之失也。”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
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审,详也。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
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
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
齐,卒于乾侯。乾侯,晋邑。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辨,别。义,宜。惧以鲁国不胜
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
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同恶昭公。固相
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
为敌也,其得至乾侯而卒犹远。不薨国内,乃至乾侯,故以为远也。
去宥
七曰: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谢子,关东人也,学墨子之道。惠王,秦孝公之
子驷也。○《说苑·杂言》篇作“祁射子”,古“谢”、“射”通。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
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说苑》“唐姑”无“果”字。旧校云:“‘亲’一作
‘视’。”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
也。”奋,强也。少主,惠王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
不说,遂辞而行。行,去也。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
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
悖,悫,诚也。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
所谓也。此史定所以得行其邪也,史定,秦史。此史定所以得饰鬼以人,罪杀不
辜,群臣扰乱,国几大危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衰,肌肤消也。而智益盛。老
者见事多,所闻广,故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皆,俱也。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威王,楚怀王之父也。制,术数也。
有中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中谢,
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梁仲子云:“楚官有中射士,见《韩非·十过》篇,此作‘中谢’,亦通
用。”卢云:“《史记·张仪传》后陈轸举中谢对楚王云云,《索隐》云‘中谢,盖谓侍御之官’,
则知楚之官实有中谢,与此正同。”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细,小人也。
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厘得行其私,故细人之
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
除犹开通也,故曰“而恶壅却,岂不难”也。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案:《淮南·兵略
训》、《鹖冠子·世兵》篇俱作“水激则悍,矢激则远”,《史记·贾谊传》索隐引此正作“旱”,
以言水激则去疾,不能浸润也,与两家作“悍”不同。但近所行陆佃注《鹖冠子》本亦作“旱”,小
司马又云“《说文》‘旱’与‘悍’同音”,则亦可通用也。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
----------------------- 19-----------------------
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度,法也。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
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
有所宥也。宥,利也,又云为也。○注颇难通。疑“宥”与“囿”同,谓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
以下文观之,犹言蔽耳。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
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
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天,身也。○“则能”旧本作“别能”,今案文义改。
正名
八曰: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
不是而非不非。不可者而可之也,不然者而然之也,不是者而是之也,不非者而非之也,故曰“淫
说”也。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充亦实也。足
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喻,明。悖,惑。○卢云:“《左氏庄十一年传》云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杜注云‘悖,盛貌’,《释文》云 ‘悖一作勃’。此当以‘治之所悖’
为句,不当训惑,疑是 ‘盛’字之讹。”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
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从,使人从不肖自谓贤。所为善而从邪辟,使人从邪辟自
谓善,故曰“其患”也。所谓可从悖逆也,可者,乃从悖逆之道也。是刑名异充而声实异
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不肖者贤之,邪辟者善之,悖逆者可之也。国不乱、
身不危奚待也?言乱亡立至,无所复待也。齐湣王是以知说士而不知所谓士也,湣
王,齐田常之孙田和立为宣王,湣王,宣王之子也。言知当敬义士,不能知其所行,徒谓之士也。○
梁仲子云:“前《乐成》篇‘义士’作‘议士’。”故尹文问其故,问所以为士之故也。而王
无以应。此公玉丹之所以见信而卓齿之所以见任也,任卓齿而信公玉丹,岂
非以自仇邪?公玉丹,齐臣。卓齿,楚人,亦为湣王臣。其毙由在此二人,非欲以自毙也,然二
人卒毙之。湣王无道,齿杀之而擢其筋,悬之于东庙终日,以自毙者也。○梁仲子云:“‘卓齿’,
《齐策》作‘淖齿’,颜师古注《人表》‘淖,音女教反,字或作卓’。”梁伯子云:“《潜夫论》
作 ‘悼齿’,《史记·田单传》徐广作‘悼齿’。注‘东庙’,后《行论篇》注亦同,《国策》作‘庙
梁’。”
尹文见齐王,尹文,齐人,作《名书》一篇,在公孙龙前,公孙龙称之。齐王谓尹文曰:
“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
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
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旧校云:“一作‘矣’。”尹文曰:“王得
若人,肯以为臣乎?”○旧校云:“‘肯’一作‘用’。”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
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旧校云“‘庙’一作‘广’。”深见侮而不斗,王将
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大夫”疑衍“大”字。
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
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以为臣,失其所
以为士一,而王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尹文曰:
----------------------- 20-----------------------
“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
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
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
弗怨也。虽不可治,言不怨也。意者未至然乎?”王言,意以为未至如是。○此注各本脱,
李本有。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
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李本无“之”字。
而王曰: ‘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
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
危,走而之穀穀,齐邑也。如卫。如,之也。齐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孟,长也。太
公之所以老也。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桓公以继绝存亡,率义以霸,
管子辅而成之,不以土地之大也。今此湣王继篡国之胄僭号,不义之人,无管子之辅,假有之,又不
能用,喻以桓公。山头井底,不得方之者也。
----------------------- 21-----------------------
第 十 七 卷
审 分 览
审分
一曰:
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主,谓君也。分,谓仁义礼律杀生与夺之分也。至者,
至于治也。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息,灭也。恶气苛疾无自至。自,从也。君德合则祥
瑞应,故苛疾无从来至也。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作,为也。迟,徐也。迟用其力而不勤也。分
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分地,独也。速,疾也。获稼穑则入己分而有之,各自欲得疾成,无藏
匿,无舒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邪,私也。不欲君知,故蔽
之也。主无所避其累矣。累犹负也。谓主不以正临之,令臣自欲容私,故君无所避其负也。
凡为善难,任善易。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于车上
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则是与骥俱走也,言君好为人臣之
官事,是谓与骥俱走,无以胜之也。○旧校云:“‘人官’一作‘人臣’。”必多所不及矣。言
力不赡也。好自治人臣之所官事亦如之。夫人主亦有车,居无去车,去犹释也。去,读去就
之去。○案:“居”字旧在“车”字上,系误倒,“居”字当属下句,今乙正。则众善皆尽力竭
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窜犹容也。坚穷廉直坚,刚也。忠敦之
士毕竞劝骋骛矣。毕,尽。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
察,明也。有之易也。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诏
亦教。以,用也。若此则百官恫扰,恫,动。扰,乱。○“恫”,《玉篇》作“挏”。少长相
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政在家门。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风,
化。
王良之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王良,晋大夫邮
无正邮良也,以善御之功,死托精于星。天文“王良策驷”是也。○邮无正,见《国语》,即《左传》
之邮无恤。旧本“邮”作“孙”,意即孙阳。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其辔
何如?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
其类,无使放悖。放,纵也。悖,乱也。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
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名,虚实爵号之名也。分,
杀生与夺之分也。《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慎也。”故曰不可不审。愈,益也。
不审之而欲治,犹恶湿而居下也,故曰“恶壅而愈塞也”。壅塞之任,不在臣下,在于人主。
君明则臣忠,臣忠则政无壅塞,故曰“在于人主”。尧、舜之臣不独义,汤、禹之臣不独
忠,得其数也;御之得其术。桀、纣之臣不独鄙,幽、厉之臣不独辟,失其理也。
厉王,周宣王之父。幽王,周宣王之子。言先幽、厉,偶文耳。杀戮不辜曰厉,壅过不达曰幽,皆恶
谥也。○“壅过”,《逸周书》、《独断》、苏明允并作“壅遏”。
今有人于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失其名,故不得也。
而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牛马必扰乱矣。百官,众有司也;万物,○旧校
云:“一作‘邦’。”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
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以,用。○旧校云:“‘过’一作‘遇’。”又本“悗”作“悦”。
今案:“遇”、“悦”皆非也。悗音瞒,又音懑, 《玉篇》“惑也”,《庄子·大宗师》释文“废忘
也”。誉以高贤,而充以卑下;充,实。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以污秽之德,随洁
白之踪,里谚所谓“牛头而卖马脯”,此理之谓也。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与上“卖马脯”
----------------------- 22-----------------------
义同。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将行罢怯,以充勇敢之用,故芎穷之似藁本,蛇床之类薇芜,
碧卢之乱美玉,非猗顿不能别也。暗主之于名实,亦不能知也,是以赵高壅蔽二世,以鹿为马,此之
类也。○“薇芜”,《博物志》作“蘼芜”。此五者,皆以牛为马,以马为牛,名不正
也。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勤苦,而官职烦乱悖逆矣。国之亡也,名之伤也,
从此生矣。白之顾益黑,顾,反。求之愈不得者,其此义邪!此牛名马之类也。
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之
主。主犹性也。○案注,似“主”本是“生”字。问而不诏,诏,教也。好问而行之,不自专独
为教诏。知而不为,虽知之,不与为名其功也。和而不矜,和则成矣,不自矜伐。成而不处,
处,居也。《老子》曰“功成而弗居”,此之谓也。止者不行,行者不止,因刑而任之,
不制于物,无肯为使,止者不行,谓土也。行者不止,谓水也。因形而任之,不令土行,不令
水止也。不制于物者,不为物所制,物不能制之也。若此人者,王公不能屈,何肯为人之使令者乎?
清静以公,公,正。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六合,四方上下也。海外,四海之外。
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流,行。此之谓定性于大湫,性,命也。大湫犹大窦。命
之曰无有。无有,无形也。道无形。无形,言得道也。故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夫其
非道也。得道,澹然无所思虑,故忘人也。而人慕之,此乃所以大得人也。夫其非道也,亦在其人
也。不能使人人得之也,故曰“夫其非道也”。○旧本作“夫非其道也”,注同。今案下数句皆“其”
字在“非”字上,今亦依例乙转。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夫其非德也。自知有德,忘
人知之,而人仰之,此乃所以大得知也。夫其非德也,亦在其人也。不能使人人知之也,故曰“夫其
非德也”。至知不幾,静乃明幾也,夫其不明也。幾,近也。至有德,虽万里人犹知之,
故曰“不幾”也。静,安也。安处其德,乃所以使人明之也。望远若近,故曰“静乃明幾也”。夫其
不明也,亦在其人也。明不能使人人见之,故曰“夫其不明也”。○卢云:“此所言幾,即今人所谓
机警也。此与圣人言不逆诈、不亿不信、先觉乃贤意相似,注似非也。”大明不小事,假乃理
事也,夫其不假也。大明者,垂拱无为而化流行,不治小事也。假,摄。若周公、鲁隐勤理成
致之也。夫其不假也,亦在其人也。久假不归,恶乃知非,故曰“夫其不假也”。○旧本正文“夫其
不假”下缺“也”字,今依注补。莫人不能,全乃备能也,夫其不全也。假摄者,务济
国事,事济归之,故曰“莫人不能,全乃备能也”。夫其不全也,亦在其人也。周公有流言之谤,鲁
隐有钟巫之难,故曰“夫其不全也”。推其本情,但管、蔡倾邪,不达圣人之旨也,其大乎子翚有欲
太宰之志,于是生之也。○注“其大乎”三字衍,仍当有一“公”字。又“生之”疑是“生心”。是
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去事,于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妙,微也。若此则能
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形性得安乎自然之所矣。全乎万物而不宰,
宰,主。泽被天下而莫知其所自始,自,从。始,首。虽不备五者,其好之者是也。
人于此五者,虽不能备有,但能好慕则几矣。
君守
二曰:
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可以言君道也。故曰中欲不出谓之
扃,外欲不入谓之闭。○二语见《文子·上仁》篇、《淮南·主术训》。既扃而又闭,天
之用密,有准不以平,有绳不以正。准,法。正,直。○“准”,《说文》本作“準”,
从水,隼声,而诸子书多省作“准”,《五经文字》云“《字林》作‘准’”。今姑仍旧本。天之
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宁,安。正,主。
身以盛心,心以盛智,智乎深藏而实莫得窥乎!窥,见。《鸿范》曰:“惟
天阴骘下民。”阴之者,所以发之也。阴阳升陟也,言天覆生下民,王者助天举发,明
之以仁义也。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因人之知以知之。○“故
----------------------- 23-----------------------
曰”者,本《老子·德经》之言,下二语亦是。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不知人而恃己明,
不能察偏远,故弥少也。故博闻之人,强识之士阙矣,阙,短。事耳目、深思虑之
务败矣,败,伤。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外,弃所以为也。不出者,所以出之
也;不为者,所以为之也。不出户庭而知天下,与出无异,故曰“所以出之”。不为而有所
成,与为无异,故曰“所以为之”。此之谓以阳召阳,以阴召阴。召,致也。东海之极,
水至而反;反,还。夏热之下,化而为寒。寒暑更也。故曰天无形,而万物以成;
天无所制,而物自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说与“昊天”同。大圣无事,而千官尽
能。官得其人,人任其职,故尽能也。此乃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故有以知君之狂
也,以其言之当也;君狂言,臣不敢谏之,而自以其言为当也,是以知其言之狂。有以知君
之惑也,以其言之得也。狂言而自得,所以知其惑也。君也者,以无当为当,以无
得为得者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待臣匡正。故善为君者无识,其次
无事。有识则有不备矣,物不可悉识,备识其物则为不备也。○注“则为”朱本作“则反有”。
有事则有不恢矣。恢亦备也。不备不恢,此官之所以疑,而邪之所从来也。今
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轮舆辕轴,各自有材,故曰:“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
哉?特,但。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方,道也。夫一能应
万,无方而出之务者,一者,道也。唯有道者能之。
鲁鄙人遗宋元王闭,鄙人,小人也。闭,结不解者也。元王号令于国,有巧者皆
来解闭。人莫之能解。兒说之弟子请往解之,○《韩非·外储说左上》云:“兒说,
宋人,善辩者也。”《淮南·人间训》注云:“宋大夫。”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
“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可解也。”问之鲁鄙人,鄙人曰:“然,固不
可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是巧于我。”故
如兒说之弟子者,以“不解”解之也。言此不可以解也乃能解。郑大师文终日鼓瑟
而兴,再拜其瑟前曰:“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
者先之,所以中之也。徼射其兽,走与矢会,故中之也。
故思虑自心伤也,思虑劳精神而乱于心,故自伤也。智差自亡也,差,过也。用智过
差,极其情欲,以自消亡也。奋能自殃,奋,强也。夏桀强其能以肆无道,自取破灭之殃。其有
处自狂也。故至神逍遥倏忽,而不见其容;至圣变习移俗,而莫知其所从;
离世别群,而无不同;同,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孤寡,人君之谦称也。能自
卑谦名誉者,不可防障。此则奸邪之情得,得犹知也。而险陂谗慝谄谀巧佞之人无由
入。无从自入而见用也。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因犹顺
也。人主好以己为,己所好、情所欲则为也。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从。
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得其阿主之志也。是
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此国之所以衰,
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
奚仲作车,奚仲,黄帝之后,任姓也,《传》曰:“为夏车正,封于薛。”苍颉作书,
苍颉生而知书,写倣鸟迹以造文章。后稷作稼,后,君;稷,官也。烈山氏子曰柱,能植百谷蔬
菜以为稷。○案:柱在舜臣之稷之前。又下云“非至道者”,故不数弃,而以柱当之。皋陶作刑,
《虞书》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女作士师,五刑有服。”昆吾作陶,昆吾,颛顼之
后,吴回之孙,陆终之子,己姓也,为夏伯制作陶冶埏埴为器。○旧本注“吴回”下衍“黎”字,今
删。夏■作城。■,禹父也。筑作城郭。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当,合也,合其宜。然而非
主道者。○旧校云:“‘主’一作‘至’。”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
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全人,全德之人,无亏阙也。
任数
----------------------- 24-----------------------
三曰:
凡官者,以治为任,以乱为罪。今乱而无责,则乱愈长矣。长,大。人主
以好暴示能,以能暴示众。○旧校云:“‘暴’一作‘为’。”今案:“为”字是也。注“暴示”
乃表暴之意。若作能为威严解,正文与注并窒碍。以好唱自奋,奋,强。人臣以不争持位,
《孝经》云:“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此不争持位,非忠臣也。以听从取容,阿意曲从以自容。
是君代有司为有司也,有司,大臣也。大臣匡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此听从取容,无有正
君者,君当自正耳,是为代有司为有司。是臣得后随以进其业。后随,随后也。其业,不争取
容定业也。君臣不定,君不君,臣不臣,故不定也。耳虽闻不可以听,不可以听五音。目
虽见不可以视,不可以视五色。心虽知不可以举,不可举取。势使之也。言其人不忠
不正,苟取容说,志意倾邪,故曰“势使之也”。凡耳之闻也藉于静,藉,假也。静无声,乃
有所闻,故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昭,明也。非明目无所见,故藉明以见物。心之知也
藉于理。去物断义,非理不决,故藉于理以决物。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三官,
耳、目、心。不得其正,故曰“废”。亡国之主,其耳非不可以闻也,其目非不可以
见也,其心非不可以知也,君臣扰乱(原为“乱扰”,据乾隆本改),上下不分别,
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虽知就利避害,不知仁义与就利避害之本也。去其本而
求之于末,故曰“虽知曷知”。其闻、见之义亦然。驰骋而因耳矣,此愚者之所不至也。
驰骋,田猎也。田猎禽兽,亡国之主所乐及,修其本者弗为也,故曰“愚者之所不至也”。不至则
不知,不知则不信。言不知其君,不信修仁义,无欲为可以致治安国之本。无骨者不可令
知冰。亡国之主,不知去贪暴、施仁惠,若无骨之虫,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有土之君
能察此言也,则灾无由至矣。
且夫耳目知巧固不足恃,惟修其数、行其理为可。理,道。韩昭釐侯视所
以祠庙之牲,其豕小,昭釐,谥也。晋宣子起之后也。起生贞子,居平阳。生康子,与赵襄子
共灭智伯而分其地。生武子,都宜阳。生景侯处,徙阳翟。釐侯,景侯子也。○梁伯子云:“《史记·韩
世家》贞子生简子,简子生庄子,庄子生康子。徐广谓 《史记》多无简子、庄子。《人表》亦同。然
韩简子见《左传》及《史·晋赵世家》,惟庄子无考。今《史记》据《世本》,诱似未见此也。昭釐
侯, 《史》作‘昭侯’,乃懿侯子,非景侯子也。”昭釐侯令官更之。以豕小,使官更易大者。
官以是豕来也,昭釐侯曰:“是非向者之豕邪?”官无以对。命吏罪之。从
者曰:“君王何以知之?”君曰:“吾以其耳也。”言识其耳。申不害闻之,申
不害,郑之京人,昭釐侯之相。曰:“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聪”,旧本“听”,
讹,今案下文改。聪与聋韵协。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
当也。故曰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
任则治,三者任则乱。”任,用也。以此言耳目心智之不足恃也。耳目心智,
其所以知识甚阙,阙,短。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
民,其说固不行。博,旷。固,必。十里之间,而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
能见;三亩之宫,而心不能知。其以东至开梧,东极之国。○“其以”,《意林》作
“而欲”。南抚多■,南极之国。○“■”,《意林》作“鷃”。西服寿靡,西极之国。“靡”
亦作“麻”。○《大荒西经》作“南服寿麻”,“南”字讹,注引亦作“麻”。北怀儋耳,北极
之国。○ 《大荒西经》作“阘耳”。若之何哉?○《意林》作“何以得哉”。故君人者,不
可不察此言也。治乱安危存亡,其道固无二也。故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
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净公素,
而正始卒。焉此治纪,无唱有和,无先有随。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
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
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贤,愈。
----------------------- 25-----------------------
得,知。
有司请事于齐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请,公曰:“告仲
父。”若是三。习者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习,近习,所亲
臣也。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桓公得
管子,事犹大易,又况于得道术乎?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无藜羹可斟,无粒可食,故曰
“不斟”、“不尝”。○“斟”乃“糂”之讹。《说文》“糂,以米和羹也。”前《慎人》篇作“不
糁”。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
间食熟,选间,须臾。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
先君,食洁而后馈。”○孙云:“《御览》八百三十八‘后’作‘欲’,李善注《文选》陆士
衡 《君子行》作‘食洁故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
回攫而饮之。”煤炱,烟尘也。入犹堕也。○“煤炱”,旧本讹作“煤室”。孙云:“《选》注
作 ‘炱煤’。”梁仲子云:“卢玉川诗‘当天一搭如煤炱’,政用此。”“室”与“炱”形近致讹,
今定作“煤炱”。旧本注“烟尘”下多“之煤”二字,乃衍文,又“堕”作“坠”,今皆依《选》注
删正。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目见妄,不可信。心忆妄,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记,识。故知非难也,
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勿躬
四曰:
人之意苟善,虽不知,可以为长。长,上。故李子曰:“非狗不得兔,兔
化而狗,则不为兔。”人君而好为人官,有似于此。作君而好治人官职,似兔化而
为狗也。其臣蔽之,人时禁之;人时有止之者。君自蔽,则莫之敢禁。夫自为人官,
自蔽之精者也。精,甚。祓篲日用而不藏于箧,祓篲,贱物也。日用扫除,故不藏于箧。
喻人君好治人臣之职,与祓篲何异。故用则衰,动则暗,作则倦。君用思臣识则志衰也。举
动作臣安社稷利民之事,未必能独当,是自见蒙暗也。代臣作趋走力役之事则心倦。衰、暗、倦
三者,非君道也。
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旧校云:“‘虏’一作‘虑’。”案:虏与虑皆不可解。
《世本》云“隶首作数”,或是此误。亦疑“虏首”当是“蔀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
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嫦娥之鄙言。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
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
臼,乘雅作驾,○旧校云:“‘雅’一作‘持’。”案:《荀子·解蔽》篇云“乘杜作乘马”,
杨倞注云:“《吕氏春秋》作‘一驾’。”“一”字或衍文。疑旧校“持”字乃“杜”字之误,杜即
相土也。寒哀作御,○寒哀即《世本》之韩哀,古“寒”、“韩”通。“哀”,旧本作“衰”,
误。孙云:“《蜀志·郤正传》注引作‘韩哀’。”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
巫咸作筮。蓍筮。此二十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
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毕其能,圣王在上故也。圣王在上,官使人人任其事也,故尽
毕其巧能也。圣王之所不能也,所以能之也;用其人,得其任,故所以能。所不知也,
所以知之也。《老子》曰“不知乃知之”,此之谓。养其神、修其德而化矣,无所思虑
劳神,是养神也。无状而能化,化育万物谓也。○“谓”疑衍,否或上当有“之”字。岂必劳形愁
弊耳目哉?是故圣王之德,融乎若日之始出,极烛六合极,北极,天太阴也,日
能烛之。○“日”旧讹“月”,注同。赵云:“极烛犹言遍烛,注非。”而无所穷屈;昭乎若
日之光,变化万物而无所不行。神合乎太一,生无所屈而意不可障;大通也。
----------------------- 26-----------------------
神与通合生道,乃无诎厌;志意通达,不可障塞。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今
日南面,百邪自正,而天下皆反其情,南面,当阳而治,谓之天子也。反,本。○朱本
注末有“也”字。黔首毕乐其志、安育其性,而莫为不成。莫,无。故善为君者,
矜服性命之情,而百官已治矣,黔首已亲矣,名号已章矣。章,明也。
管子复于桓公复,白。曰: “垦田大邑,○《新序》“大”作“创”,《韩诗外传》
作“垦田仞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遬,请置以为大田。甯遬,甯
戚。○古戚、速同音,“遬”即“速”。登降辞让,进退闲习,臣不若隰朋,请置以为
大行。大行,官名也。 《周礼》:“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以亲诸侯。”蚤入晏出,犯君颜
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贵富,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大谏臣。楚
有箴尹之官,亦谏臣。○《外传》、《新序》皆无“大”字。《御览》二百七十三无“臣”字。梁仲
子云:“《管子·小匡》篇作‘鲍叔牙为大谏’。”平原广城,○“城”疑“域”,《新序》作
“囿”。车不结轨,士不旋踵,结,交也。车两轮间曰轨。鼓之,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臣不若王子城父,○《新序》作“成甫”,《外传》亦作“成”。请置以为大司马。司马,
主武之官也。《周礼》“大司马之职,掌建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也。决狱折中,不杀不
辜,不诬无罪,臣不若弦章,○《管子》作“宾须无”。王厚斋云:“案《说苑》,弦章在
景公时,当以《管子》为正。”梁仲子云:“《小匡》篇作‘子旗为大理’,子旗盖弦章之字。”孙
云:“《韩非·外储说左下》作‘弦商’,《新序》四作‘弦宁’。”请置以为大理。大理,治
狱官。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足矣;君欲霸王,则夷吾在此。”桓公曰:
“善。”令五子皆任其事,以受令于管子。受管子之令。十年,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皆夷吾与五子之能也。管子,人臣也,不任己之不能,○《黄氏日抄》引
作“不任己之能”。而以尽五子之能,况于人主乎?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
则幽诡愚险之言无不职矣,百官有司之事毕力竭智矣。五帝三王之君民也,
下固不过毕力竭智也。
夫君人而知无恃其能、勇、力、诚、信,则近之矣。凡君也者,处平静,
任德化,以听其要,若此则形性弥羸而耳目愈精,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愉,
解。綖,缓。○旧校云:“‘慎’一作‘顺’。”人事其事,以充其名。上“事”,治也。
名实相保,之谓知道。
知度
五曰: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
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
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饰,虚。而事实见矣。此谓之
至治。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不学正道为淫学。邪说谓之
流说。贤不肖各反其质,反,本。质,正。行其情不雕其素;素,朴也。本性纯朴,不雕
饰之以为华藻也。○“行其情”,旧作“其行情”,孙云“李善注《文选·齐竟陵王行状》引作‘行
其情’”,今依乙正。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
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故有职者安其职,不听其议;有乱众干度之议者不听之。
无职者责其实,以验其辞。验,功。○案:“功”字必误,疑当为“效”,又疑是“劾”。
此二者审,则无用之言不入于朝矣。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爱恶,好憎。
用虚无为本,虚无,无所爱恶也。无所爱恶则公正,治之本也。以听有用之言,谓之朝。
有用之言,谓忠正有益于国者。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召,致。相与植法则也。植,
立。上服性命之情,则理义之士至矣,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挠,
----------------------- 27-----------------------
曲。贪得伪诈之曹远矣。曹,众。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
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知性命则不珍难得之物,不为无益之事,唯
道是从,利民而已。故子华子曰:“厚而不博,敬守一事,子华子,体道人也。一事,
正事。正性是喜。群众不周,而务成一能。一能,专一之能,言公正。尽能既成,四
夷乃平。平,和。唯彼天符,不周而周。忠信为周。此神农之所以长,而尧舜之
所以章也。”长犹盛也。章,著明也。以,用也。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自智谓人愚,自巧谓人拙。《诗》云:“惟彼不顺,
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愚拙者此之谓也。○注“此”字疑衍。若此则愚拙者请矣,
君自谓智而巧,故愚拙者从之请也。巧智者诏矣。诏,教。诏多则请者愈多矣,听益乱。
请者愈多,且无不请也。主虽巧智,未无不知也。未能尽无所不知也。以未无不
知,应无不请,其道固穷。固,必。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
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反,更。多,大。是之谓重塞之主,无存国矣。
故有道之主,因而不为,因循旧法,不改为。责而不诏,责臣成功,不妄以偏见教诏。
去想去意,静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督名审实,官复自司,以不知
为道,以奈何为实。道尚不知,不知乃知也。以不知为贵,因循长养,不戾自然之性,故以不
可奈何为实也。○自“有道之主”以下,亦见《淮南·主术训》,一二文异,不复别出。此为“实”,
旧校云“一作‘宝’”,则正与《淮南》合。观此注意,似亦当作“宝”为是。尧曰:“若何而
为及日月之所烛?”烛,照。舜曰:“若何而服四荒之外?”荒,裔远也。禹曰:
“若何而治青北,化九阳、奇怪之所际?”皆四夷之远国。际,至也。
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韩非·外储说左上》“任登”作“王登”。上
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韩非》作“中章、胥己”,
是二人。下云“一日而见二中大夫”。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以,用也。相国曰:“意者
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易”旧作“见”,讹,今案文义改正。非
晋国之故。”故,法。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
而目之,谓耳任登之名,目任登之实,登之所举,岂复假耳目哉?○旧本“吾又耳而目之”下亦有
“矣”字,今从《韩非》去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
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毕,尽也。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
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
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言
其父兄子弟不肖,不能为霸王之船骥,故释之,非苟远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
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庖人即伊尹,钓者即吕尚,仇人即管夷吾,仆虏
即百里奚之辈。非阿之,取其可以为社稷功名之道。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
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訾,相也。相功力丈尺,而知用人数多少也。○ 《说苑·尊贤》篇
作“比功校而知人数矣”。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殷之尽,周之兴。
○此注误。小臣,汤之师也,谓伊尹,见《尊师》篇。管夷吾、百里奚听,○旧校云:“一作
‘任’。”案:《说苑》作“任”。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岂特骥远哉?○当作“岂
特船骥哉”。 《说苑》作“岂特船乘哉”。
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桀用羊辛,○说见 《当染》篇。纣用恶
来,宋用唐鞅,○从《说苑》作“唐鞅”,亦见《当染》篇,旧本作“駃唐”,误。齐用苏秦,
而天下知其亡。○旧本无“知”字,又“其”字讹作“甚”,今亦从《说苑》改正。非其人而
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若”,《说苑》作“苦”。射鱼指天而
欲发之当也。当,中。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若”,《说苑》作“亦”。
慎势
----------------------- 28-----------------------
六曰:
失之乎数,求之乎信,疑。失诚信之数,欲人信之,故疑。失之乎势,求之乎国,
危。失居上之势,以恃有国,故危也。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蝼蚁食也。权钧则
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治乱齐则不能相正。故小大、轻重、少多、治
乱,不可不察,察,知也。此祸福之门也。
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通,达。不用象译狄鞮,方三千里。《周礼》:
“象胥掌蛮、夷、闽、越、戎、狄之国使,传通其言也。”东方曰羁,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
曰译。《国语》所谓曰羁南三千里内,被服五常,华夏之盛明,胡不用象译狄鞮也。○注“象胥”下
旧本衍“古”字,今删。“闽越”,《周礼》作“闽貊”。《王制》“东方曰寄”,此作“羁”,未
详何出。“《国语》所谓曰羁南”七字疑衍文。“胡”字亦疑衍。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
立国,国,千里之畿。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天下之地,方千里以
为国,所以极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在德不在人,《传》
曰“楚子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其奸回
昏乱,虽大,轻’”是也。故曰“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注旧本作“在德之休明,虽大,轻”,
文有脱漏,今依《传》补十二字。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全威,众,多。所以
博义。义博利则无敌,○孙云:“李善注《文选》陆士衡《五等论》引作 ‘所以博利博义也,
利博义博则无敌也’。”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
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神农,炎帝也。农植嘉谷,化养兆民,天下号之曰“神
农”。
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近国大,远国小,强干弱枝。海上有十
里之诸侯。海上,四海之上,言远也。十里,小国。以大使小,以重使轻,以众使寡,
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家,室也。王者以天下为家,故所以天下为国。故曰,以滕、
费则劳,以邹、鲁则逸,滕、费小,故劳也。邹、鲁大,故逸也。以宋、郑则犹倍日而
驰也,倍日而驰,以行其威易也。以齐、楚则举而加纲旃而已矣。齐、楚最大,举纲纪
加之于小国,无大劳,故曰“而已矣”。所用弥大,所欲弥易。用大使小,欲尽济,故曰“弥
易”。汤其无郼,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郼、岐,汤、武之本国。假令无
之,贤虽十倍,不能以成功业。○郼,说见 《慎大》篇。汤、武之贤,而犹藉知乎势,又
况不及汤、武者乎?故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灭,亡也。以重使轻从,从,
顺。以轻使重凶。凶,逆也。自此观之,夫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功名著乎槃
盂,铭篆著乎壶鉴,其势不厌尊,其实不厌多。多实尊势,贤士制之,以遇
乱世,王犹尚少。以尊势贤士之佐,遇乱世,而王尚为少。
天下之民穷矣苦矣。民之穷苦弥甚,王者之弥易。苦纣之民纣之乱,与武王陈
其牧野,倒矢而射,横戈而战,武王由是弥易。凡王也者,穷苦之救也。水用舟,陆用
车,涂用輴,沙用鸠,山用樏,○案:《文子·自然》篇“水用舟,沙用■,泥用輴,山
用樏”, 《释音》云“■,乃鸟切,推版具”。又《淮南·齐俗训》“譬若舟车輴■穷庐”,叶林宗
本作“■”,俗本作“鸠”,至《修务训》叶本亦作“鸠”矣。因其势也者令行。○案:“因
其势也”下,似当云“因其势者其令行”,补四字语气方完。位尊者其教受,受,因。威立者
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
令乎一人易。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不能以行其化。○“尝识及此”,疑是“尝试
反此”。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势不便,则奚以易臣?奚,何也。权轻重,
审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王也者,势也。王也者,势无敌也。势有
敌则王者废矣。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贤于多者,则知无敌矣。知无敌,则
似类嫌疑之道远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
----------------------- 29-----------------------
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尊卑皆有别。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
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慎子曰:
“今一兔走,百人逐之,慎子名到,作 《法书》四十二篇,在申不害、韩非前,申、韩称之
也。○注旧本作“四十一篇”,今据《汉书·艺文志》改。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
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屈,竭也。积兔满市,行者
不顾,顾,视。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
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分土画界,各守其封,故定分也。○注“定分”似当作“分定”。
庄王围宋九月,庄王,楚穆王子,共王父也。围宋在鲁宣十五年。○ 《春秋》围宋在宣十
四年之秋,逾年而始与平,故高注每云十五年。康王围宋五月,康王,楚共王审之子,庄王之孙
也。宋君病,不以告,故不书于《经》。声王围宋十月。声王,楚惠王熊章之孙,简王之子,在
春秋后。楚三围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奚时止矣?宋无德,
楚亦无德,故曰“以宋攻楚”也。凡功之立也,贤不肖强弱治乱异也。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于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
憎也。简公,悼公阳生之子壬也。陈成常,陈乞之子恒也。宰予字子我。○注“壬”,旧本作“王
子”,讹,今改正。阚止字子我,诸子遂误以为宰予。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则危上矣。
愿君之去一人也。”相憎不可并也,故愿去一人。简公曰:“非而细人所能识也。”
○旧校云:“‘而’一作‘汝’,‘识’一作‘议’。”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
即简公于庙。○《说苑·正谏》篇作“贼简公于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
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与无悔同,悔,恨。是
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周鼎著
象,详见《先识览》。
不二
七曰: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听,从也。听从众人之议,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故国不能安宁也。《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此之谓也。何以知其然也?老
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能
相风角,知将有神人,而老子到,喜说之,请著《上至经》五千言,而从之游也。○“老耽”,《困
学纪闻》十引仍作“老聃”。子列子贵虚,体道人也,壶子弟子。陈骈贵齐,陈骈,齐人也,
作《道书》二十五篇。贵齐,齐死生,等古今也。○注旧本作“一十五篇”,今据《汉书·艺文志》
改。阳生贵己,轻天下而贵己。 《孟子》曰:“阳子拔体一毛以利天下弗为也。”○李善注《文
选》谢灵运 《述祖德》诗引作杨朱。“阳”、“杨”古多通用。孙膑贵势,孙膑,楚人,为齐臣,作
《谋》八十九篇,权之势也。○梁伯子云:“《史》、《汉》皆以孙膑为齐人,此独以为楚人,当别
有据。”王廖贵先,兒良贵后。王廖谋兵事贵先建策也。兒良作兵谋贵后。此十人者,皆
天下之豪士也。○旧本无此十一字,孙云:“李善注《文选》贾谊《过秦论》、陆士衡《豪士赋》
序皆有。”今据补。卢云:“此下疑所脱尚多,引此十人,必不如是而止,应有断制语,前《安死》
篇 ‘故反以相非’一段颇似此处文,又此下段亦必别有发端语,而今无从考补矣。”有金鼓,所
以一耳;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
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
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
穴者,○旧校云:“‘穴’一作‘空’。”案:“空”与“孔”同。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
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执一
----------------------- 30-----------------------
八曰: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万物不同。革,改也。不同,区以别也。目不失其明,而
见白黑之殊。耳不失其听,而闻清浊之声。清,商。浊,宫。王者执一,而为万
物正。一者平。正者主。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将,主。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
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抟”与“专”同。说
见前。旧作“搏”,讹。一则治,两则乱。今御骊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
以出于门闾者,不一也。骊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策,辔策也。御四马者六辔,
乃四人持,故曰“不一”。
楚王问为国于詹子,詹何,隐者。詹子对曰:“何闻为身,不闻为国。”身
治国乱,未之有也,故曰“为身”。○为训治也。《意林》两“为”字即改作“治”。詹子岂以国
可无为哉?以为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
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为,治。此四者,异位同本。
故圣人之事,广之则极宇宙,穷日月,穷亦极也。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慈亲
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近犹知也。
田骈以道术说齐,齐王应之曰:“寡人所有者,齐国也,愿闻齐国之政。”
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材。材
从林生。愿王之自取齐国之政也。”骈犹浅言之也,博言之,岂独齐国之政哉?
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当,合。彭祖以寿,三代以昌,彭
祖,殷贤大夫,治性,寿益七百。 《论语》曰“窃比于我老彭”,此之谓也。三代,夏、殷、周,以
治性而昌盛。五帝以昭,神农以鸿。五帝: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陶唐、帝舜
有虞。神农炎帝,三皇之一也。皆以治世体道。昭,明;鸿,盛也。
吴起谓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吴起,卫人,为楚将,又相魏,为西河太守。
商文,盖魏臣也。○梁仲子云:“商文,《史记·吴起传》作‘田文’,与孟尝君同姓名。”商文
曰:“何谓也?”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
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若,如也。曰:“今日置
质为臣,其主安重;置犹委也。今日释玺辞官,其主安轻。子与我孰贤?”商
文曰:“吾不若子。”子谓吴起。○此可不注,又不应在次见下,得无后人所为乎?曰:
“士马成列,马与人敌,人在马前,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子与
我孰贤?”商文曰:“吾不若子。”吴起曰:“三者子言不吾若也,位则在
吾上,命也夫事君!”言事君由天命。商文曰:“善。子问我,我亦问子。世变
主少,群臣相疑,黔首不定,○孙云:“《御览》四百四十六字此下有‘当此之时’四字。”
属之子乎?属之我乎?”吴起默然不对,少选曰:“与子。”少选,须臾也。与
犹归。商文曰:“是吾所以加于子之上已!”吴起见其所以长,而不见其所以
短;知其所以贤,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胜于西河,而困于王错,王错谮之于
武侯,故曰“困于王错”。倾造大难,身不得死焉。大难,车裂之难。○卢云:“起后在楚,
事悼王。王死,贵人相与射起,起伏王尸而死。见《史记》本传。此书后《贵卒》篇亦同。至《战国·秦
策》,《韩非》《难言》、《问田》两篇,《史记·蔡泽传》,皆言起支解,此亦可信。既攒射矣,
何必不臠割?唯此注言车裂则非是。”夫吴胜于齐,吴王夫差破齐于艾陵。而不胜于越。越
王句践破吴王夫差于五湖。齐胜于宋,齐宣王伐宋而胜。○案 《史表》,灭宋者,齐湣王也。而
不胜于燕。燕昭使乐毅伐齐,下其城七十二也。故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绌
之化邪!
----------------------- 31-----------------------
第 十 八 卷
审 应 览
审应
一曰:
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淮南记》曰:“先唱者穷
之路,后动者达之原也。”故言动欲后。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
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实,德行之实也;名,德行之名也。盖虚名可以伪致,显实难以
诈成,故以其实考责其名也。○注“盖虚名可以伪致”,旧本多作“虚称不可以为致”,今从刘本改
正。则说者不敢妄言,其为名实不相当也。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要,约也。
孔思请行,鲁君曰:“天下主亦犹寡人也,将焉之?”孔思,子思,伯鱼之
子也。行,去。之,他也。孔思对曰:“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鲁君曰:“主
不肖而皆以然也,违不肖,过不肖,而自以为能论天下之主乎?凡鸟之举也,
去骇从不骇。骇,扰也。去骇从不骇,未可知也。去骇从骇,则鸟曷为举矣?”
孔思之对鲁君也,亦过矣。
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曰:“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后也。惠王,
魏武侯子也,孟子所见梁惠王也。韩哀侯灭郑,初兼其国。昭侯,哀侯之孙也,故适使封郑之后。此
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请
往对之。”公子食我至于魏,见魏王曰:“大国命弊邑封郑之后,弊邑不敢
当也。弊邑为大国所患,昔出公之后声氏为晋公,拘于铜鞮,大国弗怜也,
而使弊邑存亡继绝,弊邑不敢当也。”大国,谓魏国也。言韩当为大国所忧。出公、声
氏,韩之先君也。曾为普公所执于铜鞮,魏国不救,故曰大国不怜也。欲使韩封郑之后,故曰“弊邑
不敢当也”。魏王惭曰:“固非寡人之志也,客请勿复言。”言封郑非寡人意也,故
令客勿复言也。是举不义以行不义也。魏王虽无以应,韩之为不义愈益厚也。厚,
多也。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之在东宫之时,昭王,哀王之子也。东宫,世子也。
《诗》云:“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注旧本作“昭王,襄王之子”,讹,据《魏世家》改正。闻
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诸乎?”有是言不?○注末旧衍“可”字,今删。田诎对曰:
“臣之所举也。”言有是言。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于,乎也。○卢云:“古
‘于’、‘乎’通。《列子·黄帝》篇‘今汝之鄙至此乎’,殷敬顺《释文》云‘本又作于’。”田
诎对曰:“未有功而知其圣也,是尧之知舜也;待其功而后知其舜也,是市
人之知圣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 ‘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邪?”昭
王无以应。田诎之对,昭王固非曰“我知圣也”耳,问曰“先生其圣乎”,
己因以知圣对昭王,己,谓田诎。昭王有非其有,田诎不察。察,知也。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惠
王,赵襄子后七世武灵王之子,吴娃所生。事,治。偃,止也。○注“吴娃”,旧本作“吴姬”,讹,
今改正。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
为也,必有其实。虚,空。实,诚。今蔺、离石入秦,二县叛赵自入于秦也,今属西河。
而王缟素布总;缟素布总,丧国之服。○旧本“布”作“出”,校云“一作‘布’”。今案“出”明
是讹字,故竟定作“布”。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得国之乐也。言王不兼爱也。秦
得地而王布总,秦得蔺、离石也。齐亡地而王加膳,置酒而为欢。所非兼爱之心也。
○“所非”疑是“此非”。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
----------------------- 32-----------------------
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困,不
能谐。
卫嗣君欲重税以聚粟,民弗安,以告薄疑曰:“民甚愚矣。嗣君,蒯聩后八
世平侯之子也,秦贬其号为君。薄疑其臣也,故以重税告之,谓民为愚。○注旧本“后”下衍一“也”
字,今删。以蒯聩后为君者谓之则八世,以序次言之实六世也。夫聚粟也,将以为民也。其
自藏之与在于上,奚择?”言民自藏粟于家与藏之于官何择。择,失也。○注“失也”似当
作“异也”,见下注。薄疑曰:“不然。其在于民而君弗知,知犹得也。其不如在上
也;为官言,不如其在上。上谓官。其在于上而民弗知,其不如在民也。”为民言,不
如在于民。凡听必反诸己,审则令无不听矣。听,从。国久则固,固则难亡。今
虞、夏、殷、周无存者,皆不知反诸己也。
公子沓相周,申向说之而战。申向,周人,申不害之族也。为公子沓相,说,见公子
而战。战,惧也。公子沓訾之曰:“申子说我而战,为吾相也夫?”訾,毁也。说我,
我说之也,而战惧。毁之,言不任为吾相也夫。不满之辞。○此两节注皆非是。公子沓为周之相,非
申向相公子沓也。毁其说我而战惧,将以我为相尊严之故而然欤?如是与下文皆吻合。今注乃言公子
沓以申向不任为吾相,大谬。申向曰:“向则不肖,虽然,公子年二十而相,见老
者而使之战,请问孰病哉?”孰,谁也。公子沓无以应。应,答也。战者,不习也;
不惯习见尊者,故惧而战。使人战者,严驵也。严,尊。驵,骄。○案:“驵”与“怚”、“姐”
同。意者恭节而人犹战,任不在贵者矣。故人虽时有自失者,犹无以易恭节。
自失不足以难,以严驵则可。言以严驵者,失则可也。
重言
二曰: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三年不言。高宗,殷王
盘庚之弟小乙之子也,德义高美,殷人尊之,故曰“高宗”。谅闇,三年不言,在小乙之丧也。《论
语》曰:“高宗谅闇,三年不言,何谓也。孔子曰:‘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
此之谓也。卿大夫恐惧,患之。患,忧。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
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类,善。兹,此。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
遗者。遗,失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
削桐叶以为珪,冒以授叔虞。《周礼》“侯执信圭,七寸”,故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
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
戏,不诚也。○《说苑·君道》篇无“人”字,是。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
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叔虞,成王之母弟
也。《传》曰:“当武王邑姜方娠太叔,梦天帝谓己曰:‘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及生,有文
在其手曰 ‘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太叔为晋侯。”此之谓也。周公旦可谓善说矣,
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辅,正。
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庄王,楚缪王商臣之子旅也。■,谬言。○案·■,廋
辞也。《史记·滑稽传》作“喜隐”。成公贾入谏,○孙云:“《史记·楚世家》作‘五举’,
《新序·杂事二》作‘士庆’,《滑稽传》又以为淳于髡说齐威王。”王曰:“不穀禁谏者,
今子谏,何故?”禁,止也。对曰:“臣非敢谏也,愿与君王■也。”王曰:
“胡不设不穀矣?”设,施也。何不施■言于不穀也。对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
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使王射不动不鸣何意也。曰:“有鸟止于
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将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
----------------------- 33-----------------------
将以览民则也。览,观。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冲,至也。
骇,惊也。贾出矣,不穀知之矣。”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
大说,荆国之众相贺也。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何其处也,
必有与也。”其庄王之谓邪!成公贾之■也,贤于太宰嚭之说也。太宰嚭之
说,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嚭,晋柏州犁之子。州犁奔楚,嚭自楚之吴,以为太宰。成
公贾之■,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庄王霸。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发,行。闻,知。桓公怪之曰:“与
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
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蹠■而上视者,蹠,逾。○■字无考。注以逾训蹠,
亦难晓。 《说苑·权谋》篇作“执柘杵”。梁仲子云:“墨子·备穴》篇云‘用■若松为穴户’,■
不知何物,字与■相似。”意者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顷,东郭牙至。
○《说苑》作“东郭垂”。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
延,引。级,阶陛。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子,谓东郭牙。牙
曰“然”也。○“管子”亦当作“管仲”。“子邪言伐莒者”,文似倒而实顺。注“牙”字旧本不重,
今案文义补之。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
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
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显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湫然清静者,衰绖之色
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矜,严也。○“显然喜乐”,《意林》作“欢
然喜乐”,旧本《吕氏》作“善乐”。又“清静”,《意林》作“清净”,本亦多同,唯李本作“静”。
又“艴”作“沸”。《说苑》字句亦间不同,今不悉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
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呿,开。唫,闭。○“唫”,本或作“■”,
《说苑》作“吁而不吟”。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侯
之不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凡耳之闻以声也。今不闻其声,而以其
容与臂,是东郭牙不以耳听而闻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匿,藏。
隐,蔽。故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詹何,体道人也。
田子方学于子贡,尚贤仁而贵礼义,魏文侯友之。老耽学于无为而贵道德,周史伯阳也,三川竭,知
周将亡,孔子师之也。
精谕
三曰:
圣人相谕不待言,有先言言者也。海上之人有好蜻者,○《列子·黄帝》篇
作“有好沤鸟者”,下并同。每居海上,○孙云:“李善注《文选》江文通《拟阮步兵》诗作‘每
朝居海上’, 《御览》九百五十同。”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
也,蜻,蜻蜓,小虫,细腰四翅,一名白宿。终日玩之而不去。玩,弄。其父告之曰:“闻
蜻皆从女居,居,所。○注颇僻,似不若训处。或本作古“処”字,而传写讹“所”。取而来,
吾将玩之。”明日之海上,而蜻无至者矣。○孙云:“《选》注沈休文《咏湖中雁》诗
作 ‘群蜻翔而不下’。”
胜书说周公旦曰:○《韩诗外传》四但作“客”。《说苑·指武》篇作“王满生”。“廷
小人众,徐言则不闻,疾言则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周公旦曰:“徐
言。”胜书曰:“有事于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勿
言乎?”精,微。勿,无。周公旦曰:“勿言。”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周公旦
能以不言听。此之谓不言之听。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疵矣。
疵,病。○ 《外传》、《说苑》皆作诛管、蔡事。口■不言,以精相告,纣虽多心,弗能
----------------------- 34-----------------------
知矣。纣多恶周之心,不能知周必病。○注“必病”下似当有一“己”字。目视于无形,耳听
于无声,商闻虽众,弗能窥矣。窥犹见。同恶同好,志皆有欲,虽为天子,弗
能离矣。
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伯雪子,得道人。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
雪子好矣,○孙云:“《庄子·田子方》篇‘子贡’作‘子路’,‘好矣’作‘久矣’。”今也
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不可以容
声矣。”○旧校云:“‘击’一作‘解’。”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见其人而心与志
皆见,天符同也。符,道也。同,合也。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
之子胜也。白,楚县也。楚僭称王,守县大夫皆称公。太子建为费无极所谮,出奔郑,与普通谋,欲
反郑于晋,郑人杀之。胜与庶父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伐郑,报父之仇,许而未行。晋人伐郑,子西、
子期率师救郑。胜怒曰:“郑人在此,仇不远矣。”欲杀子西、子期,故问微言。微言,阴谋密事也。
孔子知之,故不应之。○注“胜与庶父”,当作“胜请庶父”。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
若?”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人不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没行水中之人能取之。
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
淄、渑,齐之两水名也。易牙,齐桓公识味臣也,能别淄、渑之味也。白公曰:“然则人不可
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知言,言仁言义。
言忠信仁义大行于民,民欣而戴之,则可用也。白公弗得也。弗得,不得知言之言。知谓则不
以言矣。不欲白公以微言言。言者,谓之属也。谓不仁不义之言。求鱼者濡,争兽者
趋,○《列子·说符》篇作“争鱼者濡,逐兽者趋”,《文子·微明》篇亦同。非乐之也。故
至言去言,去不仁不义之言。至为无为。至德之人,为乃无为。无为因天为无,天无为而万物
成,乃有为也,故至德之人能体之也。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白公之所以死于法室。
末,小也。白公不能蹈无为,遂行其志,杀子西、子期而有荆国。叶公子高率方城外众攻白公,九日
而杀之法室。法室,司寇也。一曰浴室,澡浴之室也。○《列子》及《淮南·道应训》俱作“浴室”。
齐桓公合诸侯,合,会也。卫人后至。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
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曰:“吾于卫无故,子曷为请?”
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有动色,伐卫也。”
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
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君曰:
“善。仲父治外,夫人治内,寡人知终不为诸侯笑矣。”桓公之所以匿者不
言也,今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
燎也。
晋襄公使人于周曰:“弊邑寡君寝疾,卜以守龟,曰:‘三涂为祟。’
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而祈福焉。”三涂之山,陆浑之南,故假道于周也。襄公,文公
之子欢也。按 《春秋经》,襄公以鲁僖三十三年即位,至鲁文公六年卒,无卜三涂为祟之言也。鲁昭
十七年《传》曰:“晋侯使屠蒯如周,请事于洛与三涂。苌弘谓刘子:‘客容猛,非祥也,其伐戎乎?
陆浑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儆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
洛,陆浑人不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计襄公卒至此,乃九十六年,历世
亡失。按《传》,晋顷公也。此云襄公,复妄言也。○注引《传》多讹,今悉据《传》文改正。唯“非
祭也”作“非祥也”,误涉昭十五年《传》“非祥也”之文。天子许之。天子,周景王。朝,礼
使者事毕,客出。苌弘谓刘康公曰:“夫祈福于三涂而受礼于天子,此柔嘉
之事也,而客武色,殆有他事,愿公备之也。”晋襄公,周襄王时也。苌弘乃景王、
敬王之大夫,春秋之末也。以世推之,当为晋顷公,其不得为襄公明矣。刘康公乃儆戎车卒士
以待之。晋果使祭事先,因令杨子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于棘津,袭聊、阮、
----------------------- 35-----------------------
梁蛮氏,灭三国焉。此形名不相当,圣人之所察也,苌弘则审矣。故言不足
以断小事,唯知言之谓者可为。
离谓
四曰:
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乱国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顾其实,
务以相毁,务以相誉,毁誉成党,○旧校云:“‘毁誉’一作‘巧辞’。”众口熏天,
熏,感动也。贤不肖不分,以此治国,贤主犹惑之也,分,别。惑,疑。又况乎不肖
者乎?惑者之患,不自以为惑,故惑句。惝惑之中有晓焉,冥冥之中有昭焉。
○“昭”字当重。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然有亡者
国,句。无二道矣。
郑国多相县以书者。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
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是可不可无辨也。辨,别。可不可无辨,
而以赏罚,其罚愈疾,其乱愈疾,此为国之禁也。为,治。禁,法。故辨而不当
理则伪,伪,巧也。知而不当理则诈。诈伪之民,先王之所诛也。理也者,是
非之宗也。宗,本也。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死”与“尸”同。《史记·秦本
纪》“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汉书·酷吏传》“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此书《期贤》篇“扶
伤舆死”亦是。 《意林》作“有人得富者尸”。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
○《意林》作“富人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意林》作“必
无买此者”。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意林》作“必无人更买,义必无不赎”,下五字疑是注。夫伤忠臣者有似于此也。夫无
功不得民,则以其无功不得民伤之;有功得民,则又以其有功得民伤之。此
邓析之谗辩,所以车裂而死。人主之无度者,无以知此,岂不悲哉?比干、苌弘以
此死,以世诡辩,反白为黑,而主不知,故死。箕子、商容以此穷,箕子,纣之庶父也。商
容,纣时贤人,老子所从学者也。以主不知,故穷。周公、召公以此疑,以管、蔡流言,故疑
也。《论语》曰“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此之谓也。○此引《论语》,不解所用意。范蠡、子胥
以此流,流,放。死生存亡(“亡”原作“以”,据乾隆本改)安危,从此生矣。此谗辩
无理若邓析。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
○旧校云:“一作‘祽’,下同。”案《玉篇》:“祽,子愦切,■衣也。”民之献衣襦袴而学
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旧校
云:“‘日’一作‘因’。”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喧哗。子
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今世之人,
多欲治其国,而莫之诛邓析之类,有如邓析者无能诛。○案:《列子·力命》篇亦云“子
产杀邓析”。考 《左氏定九年传》“郑驷■杀邓析而用其竹刑”,驷■乃代子太叔为政者,则邓析、
子产并不同时。张湛注《列子》云:“子产卒后二十年而邓析死也。”此所以欲治而愈乱也。
齐有事人者,所事有难而弗死也。遇故人于涂,故人曰:“固不死乎?”
对曰:“然。凡事人以为利也,死不利,故不死。”故人曰:“子尚可以见
人乎?”对曰:“子以死为顾可以见人乎?”顾,反。是者数传。不死于其君
长,大不义也,其辞犹不可服,辞之不足以断事也明矣。夫辞者,意之表也。
鉴其表而弃其意,悖。悖,惑。故古之人得其意则舍其言矣。听言者以言观意也,
听言而意不可知,其与桥言无择。桥,戾也。择犹异。
----------------------- 36-----------------------
齐人有淳于髡者,以从说魏王。魏王辩之,关东六国为从也。魏王以为辩达。约
车十乘,将使之荆。辞而行,有以横说魏王,魏王乃止其行。关西为横。髡以合
关东从为未足,复说欲连关西之横,王多其言,故辍不使行之也。○有以读为又以。失从之意,
又失横之事,夫其多能不若寡能,寡,少。其有辩不若无辩。周鼎著倕而龁其
指,先王有以见大巧之不可为也。倕,尧之巧工也,以巧闻天下。周家铸鼎,著倕于鼎,
使自齧其指,明不当大巧为也。一说:周铸鼎象百物,技巧绝殊,假令倕见之,则自衔齧其指,不能
复为,故言“大巧之不可为也”。○注前说是也。《淮南》《本经训》、《道应训》皆有此语。
淫辞
五曰:
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乱辞之中又有辞焉,心之谓也。言不欺心,
则近之矣。凡言者以谕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
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空雄之遇,秦、赵相与约,空雄,地名。遇,会也。约,盟也。○“空雄”,前《听
言》篇作“空洛”。此疑本是“空洛”,写者误耳。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
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
说,使人让赵王曰:“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告平原君,赵王,赵惠王也。
平原君,赵公子胜也。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
王曰: ‘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所,深而辩,至于藏三牙,公孙龙言藏之
三牙甚辩,公孙龙、孔穿皆辩士也。论,相易夺也。龙言藏之三牙。辩,说也。若乘白马禁不得
度关,因言马白非白马,此之类也,故曰“甚辩”也。○谢云:“臧三耳,见《孔丛子·公孙龙》篇。
‘耳’字篆文近‘牙’,故传写致误。愚意‘臧’、‘■’古字通用,谓羊也。此作‘藏’,尤误。”
卢云:“作‘三耳’是也。龙意两耳,形也,又有一司听者以君之,故为三耳。但此下又言马齿,则
此书似是作 ‘三牙’。又案《新论》言‘龙乘白马无符传,关吏不听出关,此虚言难以夺实也’,今
此注意又相反,非也。”孔穿不应,少选,辞而出。少选,须臾。明日,孔穿朝,朝,
见也。平原君谓孔穿曰:“昔者公孙龙之言甚辩。”昔,昨日也。甚辩,谓藏三牙之
说也。孔穿曰:“然,几能令藏三牙矣。虽然,难。言藏三牙之说近难成也。愿得有
问于君,谓藏三牙甚难而实非也,谓藏两牙甚易而实是也,难易之说未闻。不知
君将从易而是者乎,○旧“者乎”上有“也”字,衍,今删去。将从难而非者乎?”平
原君不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与孔穿辩。”辩,相易夺也。○ 《孔丛子》
有“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二语,亦当并引。
荆柱国庄伯柱国,官名,若秦之有相国。令其父视日,曰:“在天。”“视其
奚如?”曰:“正圆。”视其时,曰:“当今。令谒者驾,曰:“无马。”
令涓人取冠,“进上。”问马齿,圉人曰:“齿十二与牙三十。”马上下齿十
二,牙上下十八,合为三十。谓若公孙龙灭去其三牙,多而偏,不可均,故难也;藏去其二,少而均,
故易。○正文与注皆难晓。人有任臣不亡者,臣亡,庄伯决之任者无罪。断之便无罪,
析言破律之刑。○注“便”似当作“使”。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涂,道也。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
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缁也。以
■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得犹便也。澄子横认路妇缁衣,计其■与纺以为便,非其理也,
----------------------- 37-----------------------
言宋乱无法也。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
宋王,康王也。言何故不畏我。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
故为不畏。○杨倞注《荀子·解蔽》篇引《论衡》作“善者胡为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
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
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鞅令宋王善与不善皆罪之以立威,王是以杀唐鞅,故曰“唐鞅之对,
不若无对”。
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旧校云:“一作‘良人’。”
民人皆善之。惠子,惠施,宋人也,仕魏,为惠王相也,孟子所见梁惠王也。献之惠王,惠
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曰:“善也。”翟翦,翟黄之后也。惠王曰:“可行邪?”
翟翦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
木者,前乎舆謣,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舆謣”或作“邪謣”。前人
倡,后人和,举重劝力之歌声也。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郑、卫之音皆
新声,非雅乐,凡人所说也,不如呼“舆謣”宜于举大木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言惠子之
法若郑、卫之音,宜于众人之耳,于治国之法,未可用也,故曰“善而不可行”也。
不屈
六曰:
察士以为得道则未也。虽然,其应物也,辞难穷矣。辞难穷,其为祸福
犹未可知。犹,尚也。察而以达理明义,则察为福矣;察而以饰非惑愚,则察
为祸矣。惑,误。古者之贵善御也,以逐暴禁邪也。
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
传国。”传,授。惠子辞。谢不受之。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
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听,从。惠子曰:
“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
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惠王谓惠子曰
“古之有国者,必贤者也”,夫受而贤者,舜也,是欲惠子之为舜也;夫辞
而贤者,许由也,是惠子欲为许由也;传而贤者,尧也,是惠王欲为尧也。
尧、舜、许由之作,非独传舜而由辞也,他行称此。今无其他,而欲为尧、
舜、许由,故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鄄,邑名也。自拘于鄄,将服于齐也。齐威王几弗
受;威王,田和之孙,孟子所见宣王之父。几,危。危不受魏惠王也。惠子易衣变冠,乘舆
而走,几不出乎魏境。言几不免难于魏境内也。凡自行不可以幸,为必诚。言惠王幸
享传国之名 (“名”,原为“子”,据乾隆本改),惠子幸享以不受之名,以为必诚也。
匡章谓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
匡章,孟子弟子也。蝗,螽也。食心曰螟,食叶曰■。今兖州谓蝗为螣。谕王与惠子擅相禅受,害于
义者也。○梁伯子云:“高氏注《淮南·泛论训》以陈仲子为孟子弟子,此以匡章为孟子弟子,均妄
说也。”今公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此无
耕而食者,其害稼亦甚矣。”甚于蝗螟。惠王曰:“惠子施也,难以辞与公相
应。公,谓匡章。虽然,请言其志。”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
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施,惠子名
也。表掇,仪度。使工女化而为丝,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
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施而治农夫者也,而,能也。公何事比施于螣
螟乎?”惠子之治魏为本,其治不治。当惠王之时,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
----------------------- 38-----------------------
者不可胜数,大将、爱子有禽者也。言惠王用惠子之谋,为土地之故,麋烂其民而战之,
大败,又将复之,恐不胜,用乃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此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故曰“大将、爱子
有禽者”矣。大术之愚,为天下笑,得举其讳,天下人笑之,得举书其讳恶。乃请令周
太史更著其名。言惠王比惠子于管夷吾,欲更著其名。名,仲父之名也。围邯郸三年而弗
能取,士民罢潞,潞,羸也。○“潞”与“露”同。国家空虚,府藏竭也。天下之兵四
至,救邯郸之兵从四方来至也。罪庶诽谤,怨望多也。诸侯不誉。皆道其恶也。谢于翟翦,
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翟翦言惠子之法善而不可行,又为惠王说举大木,前呼舆謣,后亦
和之,岂无郑、卫之音,不若此其宜也。尝谢负于翟翦而从其谋,社稷乃存也。○注“尝”疑是“当”。
末“也”字旧作“之”,误,今改正。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矣。名宝散出,
以赂邻国也。土地为四方所侵削,故曰“魏国从此衰”。仲父,大名也;让国,大实也。
说以不听不信。听而若此,不可谓工矣。不工而治,贼天下莫大焉。贼,害。
幸而独听于魏也。言惠子之言独见听用于魏者幸也。以贼天下为实,以治之为名,匡
章之非,不亦可乎?匡章之非惠子,不亦可也?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强,以强力也。白圭无以应。惠子出,
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媚行,徐行。竖子操蕉
火而巨,新妇曰: ‘蕉火大巨。’○蕉,薪樵也。入于门,门中有歛陷,歛,读曰
胁。○歛从“欠”,呼滥切。疑即坎窞。注不可晓。旧校云:“‘陷’一作‘堛’。”梁仲子疑“歛”
为“欿”字之误。新妇曰: ‘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家氏,妇
氏。○此与《卫策》灭灶徙臼之事相似。然而有大甚者。今惠子之遇我尚新,遇,见。
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
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
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诗》岂曰‘恺悌新妇’哉?”诽污
因污,诽辟因辟,是诽者与所非同也。白圭曰“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
大甚者”,惠子闻而诽之,因自以为为之父母,其非有甚于白圭亦有大甚者。
应言
七曰:
白圭谓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市丘,魏邑也。
鼎,大鼎,不宜烹小也。能知五味也。肉汁曰洎。淡者,洎多无味,故不可食之也。○梁仲子云:“市
邱之为魏邑,无考。 ‘市’疑是‘巿’,读若贝,与‘市’字异。沛邱,齐地,见《史记·齐世家》。
《左氏庄八年传》作‘贝邱’。沛、贝同音,省文作‘巿’。”卢云:“昭廿年《传》‘齐侯田于沛’,
《释文》‘沛,音贝’,是则沛邱之即贝邱信矣。”余案:《史记·孟荀列传》索隐引《吕氏春秋》
作“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疑当以“函牛”为是。函牛之鼎,大鼎也,与喻意似更切。又案《蔡
邕集》载《荐边让书》引传曰:“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燋而不熟”,其文与
此正同。市邱、沛邱俱不闻以大鼎著名。今欲言大鼎,何必定取某地所出?然《蔡集》旧本亦注云“一
曰市邱之鼎”,故并载梁说,以俟后来择焉。又注“能知五味也”上疑有脱文。少洎之则焦而不
熟,焦,燥。鸡难臑熟。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蝺,读龋齿之龋。龋,鼎好貌。○“蝺”
字无考,疑是“竬”,与“偊”“踽”皆同。惠子之言,有似于此。”似此鼎,好而不可用。
惠子闻之,曰:“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
白圭闻之,曰:“无所可用者,意者徒加其甑邪?”白圭之论自悖,其少魏
王大甚。以惠子之言蝺焉美无所可用,是魏王以言无所可用者为仲父也,是
以言无所用者为美也。
公孙龙说燕昭王以偃兵,龙,魏人也。昭王,燕王哙之子也。偃,止也。昭王曰:
----------------------- 39-----------------------
“甚善。寡人愿与客计之。”公孙龙曰:“窃意大王之弗为也。”王曰:“何
故?”公孙龙曰:“日者大王欲破齐,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之;
知齐之险阻要塞、君臣之际者,大王尽养之;虽知而弗欲破者,大王犹若弗
养。其卒果破齐以为功。今大王曰: ‘我甚取偃兵。’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
朝者,尽善用兵者也。臣是以知大王之弗为也。”王无以应。
司马喜难墨者师于中山王前以非攻,司马喜,赵之相国也。曰:“先生之所术
非攻夫?”墨者师曰:“然。”然,如是。曰:“今王兴兵而攻燕,先生将非
王乎?”墨者师对曰:“然则相国是攻之乎?”司马喜曰:“然。”墨者师
曰:“今赵兴兵而攻中山,相国将是之乎?”司马喜无以应。
路说谓周颇曰:“公不爱赵,天下必从。”周颇曰:“固欲天下之从也,
天下从则秦利也。”路说应之曰:“然则公欲秦之利夫?”周颇曰:“欲之。”
路说曰:“公欲之,则胡不为从矣?”
魏令孟卬割绛、■、安邑之地以与秦王。○“孟卬”乃“孟卯”之误。《淮南子》
注云:“孟卯,齐人。”《战国策》作“芒卯”。案《魏策》“芒卯谓秦王曰‘王有所欲于魏者,长
羊、王屋、洛林之地也。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则臣能使魏献之’”,今此云“割绛、■、安邑之地”,
“■”疑即“汾”之异文,字书不载。梁仲子云:“安邑,魏都也。奈何割其国都以与人?此殊不可
信。”王喜,令起贾为孟卬求司徒于魏王。○起贾疑即须贾。魏王不说,应起贾曰:
“卬,寡人之臣也。寡人宁以臧为司徒,无用卬。臧亦魏臣。愿大王之更以他
人诏之也。”诏,告。起贾出,遇孟卬于廷,曰:“公之事何如?”起贾曰:
“公甚贱于公之主,公之主甚贱公。公之主曰: ‘宁用臧为司徒,无用公。’”
公谓卬。孟卬入见,谓魏王曰:“秦客何言?”王曰:“求以女为司徒。”孟
卬曰:“王应之谓何?”王曰:“宁以臧,无用卬也。”孟卬太息曰:“宜
矣王之制于秦也!王何疑秦之善臣也?以绛、■、安邑令负牛书与秦,犹乃
善牛也。言王使负牛持绛、■、安邑之书致之于秦,秦犹善牛。○负牛,当亦是魏臣,在孟卬之下
者。旧校云:“‘乃’一作 ‘之’。”卬虽不肖,独不如牛乎?且王令三将军为臣先,
曰 ‘视卬如是身’,王身。是重臣也。令二轻臣也,二,疑也。臣见疑则不重矣。令
臣责,令秦责臣。卬虽贤,固能乎?”言不能也。居三日,魏王乃听起贾。听起贾
言,用卬为司徒。凡人主之与其大官也,为有益也。今割国之锱锤矣,而因得大
官,割,分也。锱锤,铢两也。谓分绛、■、安邑而得大官。大官,司徒也。且何地以给之?
给,足。大官,人臣之所欲也。孟卬令秦得其所欲,所欲田邑。秦亦令孟卬得其
所欲,所欲司徒。责以偿矣,尚有何责?魏虽强,犹不能责无责,又况于弱?
魏王之令乎孟卬为司徒,以弃其责,则拙也。
秦王立帝,宜阳(乾隆本“宜阳”下有“令”)许绾诞魏王,诞,诈也。许绾,秦臣
也。秦实未为帝也,诈魏王,言帝欲令魏王入朝也。魏王将入秦。魏敬谓王曰:○“魏敬”,
《魏策》作“周䜣”。“以河内孰与梁重?”王曰:“梁重。”又曰:“梁孰与身
重?”王曰:“身重。”又曰:“若使秦求河内,则王将与之乎?”王曰:
“弗与也。”魏敬曰:“河内,三论之下也;三论,谓河内与梁及身也。身,三论
之上也。秦索其下而王弗听,索其上而王听之,臣窃不取也。”王曰:“甚
然。”甚善。○旧本注二字在“甚”字之下,误,今移正。乃辍行。辍,止。不入秦。○旧本“辍”
上有“辄”字,系误衍,今删。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秦将白起攻赵三年,坑其
卒四十万众于长平,故曰“大胜”也。士民倦,粮食。○此二字下脱一字。当此时也,两周
全,其北存。魏举陶削卫,地方六百,有之势是,有之势是,有是之势。而入大蚤,
入秦大蚤。奚待于魏敬之说也?言何必待魏敬之说乃不入秦邪。夫未可以入而入,其患
有将可以入而不入,○旧本作“夫未可以入而入,其患有将可以入而入,其患有将可以入而不
----------------------- 40-----------------------
入”,衍正文九字,又于两“将”字下俱注“将大”二字,殊谬。“其患有将可以入而不入”本是一
句,“有”与“又”同。诱岂不谙文义而以两“将”字为句乎?今削去。入与不入之时,不可
不熟论也。论,辩也。
具备
八曰:
今有羿、蠭蒙、繁弱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羿,夏之诸侯,有穷之君
也,善射,百发百中。蠭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繁弱,良弓所出地也,因以为弓名。○孙宣公音
《孟子》“逢蒙”作“逄蒙”,音薄江反,似未考乎此。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
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裎薄
矣,“薄”或作“亳”。武王尝穷于毕裎矣,毕裎,毕丰。○“裎”与“程”同。孙宣公《孟
子音义》“裎音程,亦作‘程’。”注“毕裎,毕丰”,盖以丰即程也。毕、丰皆在咸阳。案《周书·大
匡解》“维周王宅程三年”,孔晁注云:“程,地名,在岐州左右,后以为国,初王季之子文王因焉,
而遭饥馑,乃徙丰焉。”是丰、程不得为一地。《雍录》云:“丰在鄠县,程在咸阳东北。”案《孟
子》云:“文王卒于毕郢。”文王墓在今西安府咸宁县。毕裎,疑当即毕郢。伊尹尝居于庖厨矣,
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
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子贱,孔子弟子宓不
齐。○“谗”,旧本作“说”,讹,今改正。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家语·屈
节解》“吏”作“史”,下文“邑吏皆朝”并同。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
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
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勉犹趣
也。二吏归报于君,报鲁君也。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
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吏,邑吏
也。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
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
所爱,发,遣。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
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要,约最簿书。宓子敬
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袭,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
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
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古者鱼不尺不升于俎。宓子体圣人之化,为尽类也,故
不欲人取小鱼。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
暗行暗,夜。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
曰:‘诚乎此者刑乎彼。’施至诚于近以化之,使刑行于远。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
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
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
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五字疑误衍。木石
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以诚说则信著之,
以诚治则化行之。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
不诚,其动人心不神。动,感。神,化。言不诚不能行其化也。
----------------------- 41-----------------------
第 十 九 卷
离 俗 览
离俗
一曰:
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人能蹈之者少,故曰“不足”。所有余者,妄苟也。妄
作苟为,不尊理义,君子少,小人多,故有余也。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余。所不足
者理与义也,故贵之。所有余者妄与苟也,故贱之。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
穷愈荣;绳,正也。行如此者,益穷困益有荣名。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高,
贵也。所洁白中正,若周时伯夷,卫之弘演。身虽死亡,天下闻之而益贵。然而以理义斫削,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微亦非也。舜有卑父之谤,汤有放弑之事,然以通义
斫削,神农、黄帝之行犹有可苛者,非独舜与汤也。言虽圣不能无阙,况贤者乎?○注“卑父之谤”,
见下《举难》篇及《淮南·泛论训》。飞兔、要■,古之骏马也,材犹有短。飞兔、要
■,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材犹有短,力有所不足。■字读如曲挠之挠也。
故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正材难得,故宫室不成也。
舜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棬棬乎,后之为人也!○“棬棬”,《庄
子·让王》篇作“捲捲”,《释文》云:“音权,郭音眷,用力貌。”葆力之士也。”以舜之
德为未至也,于是乎夫负妻戴,携子○“戴”,旧本作“妻”,讹,今依《庄子》改正。
以入于海,去之终身不反。舜又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
之为人也!居于甽之中,而游入于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已,止也。又欲以其
辱行漫我,我羞之。”漫,污也。而自投于苍领之渊。投犹沈也。“苍领”或作“青令”。
○《庄子》作“清冷”,《淮南·齐俗训》亦同。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辞曰:“非
吾事也。”汤曰:“孰可?”卞随曰:“吾不知也。”汤又因务光而谋,○
《庄子》作“瞀光”,《荀子·成相》篇作“牟光”。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
可?”务光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务光曰:“强力忍訽,
辱也。○《庄子》“訽”作“垢”。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庄子》
无“夏”字。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
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訽我,吾不
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以汤伐桀,故谓之无道之人也。以受汤之让为贪辱也。
不忍闻之,故投水而死。颍出于颍川阳城西山中也。○梁仲子云:“《水经·颍水注》引云‘卞随耻
受汤让,自投此水而死’,张显《逸民传》、嵇叔夜《高士传》并言‘投泂水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案《庄子》作“椆水”,《释文》云:“本又作‘桐水’,司马本作‘泂水’。”汤又让于务光,
曰:“智者谋之,图之也。武者遂之,遂,成也。○旧校云:“‘武’,一作‘贤’。”
仁者居之,居,处也。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之?○《庄子》作“立乎”。请相吾子。”
胡,何。何不位天子之位也。言己请为吾子为相。○注下“为”字疑衍。务光辞曰:“废上,
非义也;上,天子,谓桀。废之,非礼义也。杀民,非仁也;战伐杀民,非仁心。人犯其
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
况于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沈于募水。募,水名也,音千伯之伯。○
募无伯音,疑“■”之讹。《庄子》作“庐水”,司马本作“卢水”。故如石户之农、北人无
择、卞随、务光者,其视天下若六合之外,人之所不能察;察,见也。其视贵
富也,苟可得已,则必不之赖;不之赖,不赖之也。赖,利也,一曰善也。高节厉行,
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不欲于物,故物无能害。不漫于利,不牵于势,漫,污;牵,
----------------------- 42-----------------------
拘也。而羞居浊世;惟此四士者之节。四士,谓石户之农、北人无择、卞随、务光。羞居
乱世,皆远引而去,或自投而死,此四人,介之大者。若夫舜、汤,则苞裹覆容,缘不得
已而动,因时而为,以爱利为本,以万民为义。譬之若钓者,鱼有小大,饵
有宜适,羽有动静。羽,钓浮也。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失戟得矛,心不平。平阿,齐邑也。余子,
官氏也。与晋人战,亡其所执戟,而得晋人之矛也。却而去,不自快,失戟得矛,心不自安。 ○
旧校云:“‘却’一作‘退’。”案《御览》三百五十三作“退而不自快”。谓路之人曰:“亡
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亡兵得兵,何为
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
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高唐,齐邑也。孤,孤特,位尊。叔,姓。无孙,名。守高唐
之大夫也。余子当其马前而问之。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
亢责也哉?”亢,当也。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
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济,入也。疾驱而从
之,亦死而不反。反,还也。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北,走也。令此处人主
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故也。任小者,不知大也。今
焉知天下之无平阿余子与叔无孙也?故人主之欲得廉士者,不可不务求。
齐庄公之时,庄公,名光,顷公之孙,灵公之子,景公之兄。有士曰宾卑聚,梦有
壮子,白缟之冠,丹绩之■,■,缨也。○“绩”疑“缋。”东布之衣,新素履,墨
剑室,从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寤,觉。徒,但。终夜坐,不自
快。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十而无所挫辱。今夜辱,吾
将索其形,期得之则可,不得将死之。”每朝与其友俱立乎衢,三日不得,
却而自殁。○旧校云:“‘却’一作‘退’。”谓此当务则未也,虽然,其心之不辱
也,有可以加乎!加,上也。
高义
二曰:
君子之自行也,○旧校云:“‘自’一作‘为’。”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所行诚
义也。俗虽谓之穷,通也。通,达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
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故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赏不当,虽
与之必辞;辞,不敢受也。罚诚当,虽赦之不外。不敢远也。度之于国,必利长久。
长久之于主,必宜内反于心,○旧本“反”作“及”,孙据李善注《文选》崔子玉《座右铭》
所引改。不惭然后动。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名杵臼,庄公光之弟,灵公环之子。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
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
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行,去也。孔子布衣也,
官在鲁司寇,为鲁定公之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旧校云:“一作‘不苟且也’。”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子墨子弟子也。○《墨子·鲁问》篇作“公尚过”。公
上过语墨子之义,义,道。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苟,诚
也。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社,二十五家也。三百社,七
千五百家。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复,白也。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
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殆,近也。墨子曰:“不唯越王
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
----------------------- 43-----------------------
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宾,客也。萌,民也。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
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无用越为之也。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
国,○旧校云:“‘受’一作‘爱’。”是以义翟也。义翟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墨子》作“是我以义■也,钧之■,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此两“翟”字讹。“■”字无
考,当是“糶”字之误。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
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
亦远矣。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
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 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复,白也。
遁,走也。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
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臣者,
○旧本缺“臣”字,今据《说苑·立节》篇补。《渚宫旧事》作“则后之为将者”,此处“者将”二
字若乙转,可不添“臣”字。将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
挠,弱也。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之”字从《渚宫旧事》补,此
脱在下句,下句可无“之”字。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梁仲子云:“案此即《左
传》襄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之事。检《传》上文言伐吴之役,为吴所败,未能全师而还。《吕览》
大与《传》违。盖子囊之死,适当旋师之时,遂相传异说。夫见可知难,军之善政,子囊何至自讨,
王亦何至忍与子玉、子反同诛?殆不可信。”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
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岐之广也,■,汤所居也。岐,武王所居也。万国
之顺也,从此生矣。顺,从。○旧校云:“‘生’一作‘至’。”荆之为四十二世矣,
尝有乾溪、白公之乱矣,灵王作乾溪之台,百姓愁怨,公子弃疾弑之而立,是为平王;白公
胜,平王太子建之子也,出奔郑,郑人杀之,胜请令尹子西、司马子旗伐郑复仇,许而未行,晋人伐
郑,子西、子旗率师救郑,胜怒,杀令尹子西、司马子旗;故曰“乾溪、白公之乱”也。○注旧本“杀
之”作“杀报”,讹,今改正,并补“胜请”二字。尝有郑襄、州侯之避矣,郑襄、州侯事
晋而伐楚,楚人避之也。而今犹为万乘之大国,其时有臣如子囊与!子囊之节,非
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言子囊之忠,虽百世犹不可忘,故曰“非独厉一世之人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韩诗外传》二、《新序·节士》篇、《史记·循吏
传》皆作“石奢”,《渚宫旧事》与此同。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昭王,楚平王
弃疾之子熊轸。道有杀人者,“道”旧作“廷”,《新序》同,皆误也,今从《外传》、《史记》
作“道”,方与下“追之”及“反立于廷”相合。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
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不忍行刑于父,孝也。阿有罪,废
国法,不可。阿,私也。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免父杀身,忠孝之义。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事,职事也。
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
○旧校云:“‘君令’一作‘令吏’。”案《渚宫旧事》作“令吏舍之”。上之惠也;不敢废
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
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上德
三曰:
为天下及国,为,治也。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劝,
善也。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
不能亢矣;太华之高,西岳也。会稽之险,山名,在吴郡。不能障矣;障,防也。阖
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孙、吴,吴起、孙武也。吴王阖庐之将也,兵法五千言
是也。故古之王者,德回乎天地,回,通。澹乎四海,澹,之也。○注疑未是。刘本作
----------------------- 44-----------------------
“泊也”,亦是妄改,或是“安也”,与“憺”义同。东西南北,极日月之所烛,天覆地
载,爱思不臧,臧,匮也。○“思”旧作“恶”,校云“‘恶’一作‘思’”,今从旧校改。臧
之训匮,未知何出。虚素以公,素,质也。恶其质以奉公,王之实也。○注“恶”疑当作“虚”,
“王”疑当作“正”。小民皆之,皆公己也。○“己”亦疑是“正”之误。其之敌而不知其
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得犹知也。此之谓顺情。
情,性也。顺其天性也。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身没于前,名明于后世。
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利民之化行满天下。而民不识。识,知也。尧时民不知尧德,以
季世视之则睹也。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三苗不服,禹请攻之。三苗,远国,在豫章之彭蠡也。舜曰:“以德可也。”行
德三年而三苗服。○孙云:“李善注《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行德’作‘修德’。”孔
子闻之,曰:“通乎德之情,则孟门、太行不为险矣。孟门,太行之险也。太行塞
在河内野王之北上党关也。○注“之险也”疑是“皆险地”。故曰德之速,疾乎以邮传命。”
周明堂,金在其后,有以见先德后武也。作乐,金镈在后,故曰“先德后武”。舜其
犹此乎!○旧校云:“‘此’一作‘上’。”其臧武通于周矣。
晋献公为丽姬远太子。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
丽姬谓太子曰:“往昔君梦见姜氏。”太子祠而膳于公,姜氏,申生母也。膳,胙
之也。○注“之”字疑衍。丽姬易之。易犹毒也。○梁仲子疑是“易以毒也”。汪本改作“置也”,
义不足。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请使人尝之。”太子自曲沃归膳,故曰“所由
远”。姬施酖于酒,置毒于肉,故先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
太子不肯自释,释,理也。曰:“君非丽姬,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
案《传》云“缢于新城”。公子夷吾自屈奔梁。公子重耳自蒲奔翟,去翟过卫,卫
文公无礼焉;文公名毁,宣公庶子顽烝宣姜而生之。无礼,不礼重耳也。过五鹿如齐,齐桓
公死;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共公名襄,昭公之子。○此与
《淮南·人间训》同。《黄氏日抄》云“恐无此理”。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襄公名兹
父,桓公御说之子。之郑,郑文公不敬,文公名捷,郑厉公之子。被瞻谏曰:“臣闻贤
主不穷穷。今晋公子之从者,皆贤者也。君不礼也,不如杀之。”郑君不听;
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慢,易,不敬也。 《传》曰:“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
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曰: ‘虽然,则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
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还。’子玉请杀之。楚子曰: ‘晋公子廉
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
也。其将由晋公子重耳乎?天将与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推此言之,不得为
慢之也。○注本 《左传》。“虽然”下“则”字衍。“廉而俭”,《传》作“广而俭”,无“重耳”
二字。去荆之秦,秦缪公入之。入,晋纳也。○注当云“纳之晋也”。晋既定,兴师攻
郑,求被瞻。被瞻谓郑君曰:“不若以臣与之。”郑君曰:“此孤之过也。”
被瞻曰:“杀臣以免国,臣愿之。”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
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
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且被瞻忠于其君,而君免于晋患也;行义于郑,
而见说于文公也;故义之为利博矣。博,大也。
墨者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巨子孟胜,二人学墨道者也,为阳城君所善。○《庄
子·天下》释文引向秀云:“墨家号其道理成者为巨子,若儒家之硕儒。”此注非。下云“我将属巨
子于宋之田襄子”,亦以名归之,而使其弟子皆从之受学也。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
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
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
----------------------- 45-----------------------
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
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
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
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义,道;继,续也。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我,谓孟胜也。属,托也。田襄子,贤
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田襄子亦墨者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
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子。二人,孟胜之弟子也。
传,送也。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句上当有“二人”
二字。“以”犹“已”也。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巨子于我
矣。”不听,○旧本作“当听”,非,今改正。遂反死之。反死孟胜于荆。墨者以为不听
巨子不察。严罚厚赏,不足以致此。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
若客也。○义未详。
用民
四曰:
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死,赏罚则不足去就,若
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无有。民无常用也,无常不用也,唯得其道为可。可
用也。
阖庐之用兵也不过三万,阖庐,吴王光也。吴起之用兵也不过五万。吴起,卫
人,为楚将。万乘之国,其为三万、五万尚多,今外之则不可以拒敌,内之则不
可以守国,其民非不可用也,不得所以用之也。不得所以用之,○孙云:“《御
览》二百七十一 ‘守国’作‘守固’,两‘用之’下皆有‘术’字,然案下文似不当有。”国虽大,
势虽便,卒虽众,何益?不知用之,何益于?不能以克敌也。古者多有天下而亡者矣,
其民不为用也。自古以来,有天下者多,而多无遗,民不为之用,故灭亡。用民之论,不可
不熟。剑不徒断,车不自行,或使之也。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
怪也。用民亦有种,不审其种,而祈民之用,惑莫大焉。祈,求。
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今无存者矣,皆不能用其民
也。民之不用,赏罚不充也。当赏不赏,当罚不罚,则民不怀不威,故不为之用也。汤、
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齐、秦之民也,得所以用之
也。管,管仲。商,商鞅。民之用也有故,故,事也。得其故,民无所不用。用民有
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欲
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辱害所以为罚充也,荣利所以为赏
实也。赏罚皆有充实,则民无不用矣。无不可用也。
阖庐试其民于五湖,剑皆加于肩,地流血几不可止。试,用,习肄之也。句
践试其民于寑宫,○旧作“寑官”,刘本作“寑宫”,案刘勰《新论·阅武》篇正作“寑宫”,
今从刘本。民争入水火,○《韩非·内储说上》“越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之,使民赴火
者,赏在火也;临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赏在水也”,即此事。死者千余矣,遽击金而却
之。却犹止也。○旧校云:“‘却’一作‘退’。”案《新论》正作“退”。赏罚有充也。莫
邪不为勇者兴,惧者变,莫邪,良剑也。不为勇者利、怯者钝也。勇者以工,惧者以拙,
能与不能也。
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夙沙,大庭氏之末世也。其君无道,故自攻之。神农,
炎帝。密须之民,自缚其主而与文王。《诗》云“密人不共,敢距大邦”,此之谓也。汤、
武非徒能用其民也,又能用非己之民。能用非己之民,国虽小,卒虽少,功
----------------------- 46-----------------------
名犹可立。立,成也。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终一人之身为世。皆能用非其
有也。用非其有之心,不可察之本。本,始也。○似当云“不可不察之本”,少一“不”
字。三代之道无二,以信为管。管,准法。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倒,杀。投,弃之。○梁仲子云:“《水
经·淮水注》引作 ‘投之鸡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
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无益于不知御之道。人主之不肖者,有似于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
民愈不用。民不为之用。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
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威
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行之也。恶乎托?托于爱利。爱利之心谕,威乃
可行。威太甚则爱利之心息,爱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必咎矣。此殷、
夏之所以绝也。君利势也,次官也。处次官,执利势,不可而不察于此。夫
不禁而禁者其唯深见此论邪。
适威
五曰:
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节,节也。○注疑“节,饰也”,或是“节,
节其力也”。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祈,
求也。若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七尺曰仞。其谁能当之?
《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仇也。”《周书》周公所作。畜,好。有
仇而众,不若无有。厉王,天子也,厉王名胡,《谥法》“杀戮不辜曰厉”,周夷王之子,
宣王之父。有仇而众,故流于彘,祸及子孙,流,放也。彘,地名,今河东永安是也。微
召公虎而绝无后嗣。微,无也。虎臣宣王。 《诗》云“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此
之谓也。○赵云:“此注大谬。《周本纪》云‘厉王太子静匿召公家,国人围之,召公以己子代太子,
太子得免,是为宣王’是也。‘虎臣宣王’似当作‘虎’宣王臣’。”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
○似当作“多欲民众”。而不知善,此多其仇也。不善则不有,不得有其位。○注“位”
当作“众”,下同。有必缘其心爱之谓也,缘其仁心,故曰“心爱之谓也”。○似当作“故曰
爱之谓也”。有其形不可谓有之。形,体也。不可谓有天下之位也。舜布衣而有天下。
桀,天子也,而不得息,由此生矣。息,安也。不得安其位,由此多其仇生矣。有无之
论,不可不熟。熟犹知。汤、武通于此论,故功名立。立犹见也。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导犹先也。务除其
灾,思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
圜。若五种之于地也,必应其类,而蕃息于百倍。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
也。无能敌之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从其化有如神也。其人事审也。其所
施行皆可为人法式,故曰“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韩诗外传》十、《新序·杂事五》俱作“魏文侯”。问于李
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武侯,文侯之子也。乐羊伐中山得中山,故武侯居之也。
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骤,数也。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
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王骄。以骄主使罢民,然
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极尽可欲之物。罢则怨,怨则极虑。
极其巧欺不臣之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犹,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为越所破,自刭于干隧。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旧校云:“‘退’一作‘却’。”下同。左右旋
----------------------- 47-----------------------
中规。东野,姓;稷,其名。庄公曰:“善。”以为造父不过也,过犹胜也。使之钩
百而少及焉。不达也。颜阖入见,见,谒也。庄公曰:“子遇东野稷乎?”对曰:
“然,臣遇之。按《鲁世家》,庄公,桓公之子同也。颜阖在春秋后,盖鲁穆公时人也,在庄公
后十二世矣。若实庄公,颜阖为妄矣。若实颜阖,庄公为妄矣。由此观之,咸阳市门之金,固得载而
归也。○梁伯子云:“东野稷事,此本于《庄子·达生》篇,《释文》曰‘李云鲁庄公,或云颜阖不
与鲁庄公同时,当是卫庄公’。余考《庄子·人间世》言‘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让王》言‘鲁
君致币颜阖’,李云 ‘鲁哀公’,亦见本书《贵生》篇,又《庄子·列御寇》篇言‘鲁哀公问颜阖’,
则此为卫庄公是也。而《荀子·哀公》篇、《韩诗外传》二、《新序·杂事五》、《家语·颜回》篇
皆云 ‘鲁定公问颜回,东野之御’,盖传闻异辞耳。高氏未加详考,误以为鲁庄公,訾吕子妄说,思
载咸阳市门之金而归,何其陋也。又 《荀》、《韩》、《新序》、《人表》、《家语》‘稷’字并作
‘毕’。其马必败。”庄公曰:“将何败?”少顷,东野之马败而至。庄公召
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败也?”颜阖对曰:“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
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乡臣遇之,犹求其马,臣是以知其败也。”善当自求
于心,而反求于御马速疾,故知其败也。○此注非是。犹求其马,即下所云“极”是也。
故乱国之使其民,不论人之性,不反人之情,烦为教而过不识,过,责。
识,知。数为令而非不从,令不可从,而非人不从之也。巨为危而罪不敢,不敢登其危者
而罪之也。重为任而罚不胜。不能胜其所任者而罪之也。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
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以为继知,○此二句疑当作“则难以为继矣,难以为继”,
脱两“难”字,下“知”字衍。则上又从而罪之,罪之,罪其为也。是以罪召罪,召,致
也。上下之相仇也,由是起矣。故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旧校云:“一作‘准’。”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设禁而不禁,为不行也。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
因○旧校云:“一作‘用’。”案:当是“困”字。而身为戮,极也,不能用威适。适,
宜也。子阳极也好严,有过而折弓者,恐必死,遂应猘狗而弑子阳,极也。子
阳,郑君也,一曰郑相也。好严猛,于罪刑无所赦。家人有折弓者,恐诛,因国人有逐狡狗之扰而杀
子阳。极于刑之故也。周鼎有窃,○旧校云:“一作‘穷’。”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
见极之败也。未闻。
为欲
六曰:
使民无欲,上虽贤,犹不能用。民无欲,不为物动,虽有贤君,不能得用之也。夫
无欲者,其视为天子也与为舆隶同,舆,众也。其视有天下也与无立锥之地同,
同,等也。其视为彭祖也与为殇子同。彭祖,殷贤大夫也,盖寿七百余岁。九岁以下为下殇,
七岁以下为无服殇。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
足以劝。劝,乐也。舆隶至贱也,无立锥之地至贫也,殇子至夭也,诚无欲则
是三者不足以禁。会有一欲,则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
不敢乱矣;乱犹难也。○钱詹事云:“扶木即蟠木。古音扶如酺,声转为蟠。《汉书·天文志》
‘奢为扶’,郑氏云‘扶当为蟠’。”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旧校云:“‘趣’一作
‘赴’。”不敢却也;却犹止也。晨寤兴,务耕疾庸,■“■”,古“耕”字。○案:上
既云“务耕疾廉”,则“■”必非“耕”字。又似属下句,阙疑可也。为烦辱,不敢休矣。故
人之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人之欲少者,其得用亦少;无欲者,不可得用
也。人之欲虽多,而上无以令之,人虽得其欲,人犹不可用也。令人得欲之
道,不可不审矣。
善为上者,能令人得欲无穷,故人之可得用亦无穷也。蛮夷反舌殊俗异
----------------------- 48-----------------------
习之国,反舌,夷语,与中国相反,故曰“反舌”也。其衣服冠带、宫室居处、舟车器
械、声色滋味皆异,其为欲使一也。一,同也。三王不能革,不能革而功成者,
顺其天也;天,身也。桀、纣不能离,不能离而国亡者,逆其天也。逆而不知
其逆也,湛于俗也。久湛而不去则若性。性异非性,不可不熟。不闻道者,
何以去非性哉?无以去非性,则欲未尝正矣。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
则亡。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功无不立矣。圣王
执一,四夷皆至者,其此之谓也!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圣王托于
无敌,故民命敌焉。
群狗相与居,皆静无争。投以炙鸡,则相与争矣。炙鸡,狗所欲之,故斗争之。
○注两“之”字皆衍。或折其骨,或绝其筋,争术存也。争术存,因争;不争之术
存,因不争。取争之术而相与争,万国无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
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争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
夫争行义乐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言
其大也。
晋文公伐原,原,晋邑。文公复国,原不从,故伐之。今河内轵县北原城是也。与士期
七日。七日而原不下,下,降。○僖廿五年《左氏传》、《淮南·道应训》俱作“三日”,《韩
非·外储说左上》作“十日”,《新序·杂事四》作“五日”。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
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
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左传》、《韩非》不合。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
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
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
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
贵信
七曰: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谁犹何也。故《周书》曰“允哉允哉”,
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周书》,逸书也。满犹成。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
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人之有,他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
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毕,尽也。人主有见此论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
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不信,气节阴阳皆不交,故不成岁
也。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在木曰实,在地曰蓏。
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遂,成也。秋之德雨,
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坚,好;成,熟也。冬之德寒,寒不
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不开,气不通也。天地之大,四时之化,
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乎,于也。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
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
令;易,轻也。交友不信,则离散■怨,不能相亲;亲,比也。百工不信,则器械
苦伪,丹漆染色不贞。贞,正也。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
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
降矣,寒暑四时当矣。当犹应也。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
----------------------- 49-----------------------
○梁仲子云:“关内侯,秦爵也。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引刘劭《爵制》曰:‘秦都山西,以关
内为王畿,故曰关内侯。’然则齐安得有关内侯乎?《管子·大匡》篇载此事云:‘鲁不敢战,去国
五十里而为之关,鲁请比于关内以从于齐。’据此,疑 ‘侯’字衍。卢云:“案曹沫事出于战国主人
所撰造,事既不实,辞亦鄙诞不经,但以耳目所见,施之上世,而不知其有不合也。”桓公许之。
曹刿谓鲁庄公曰:○“曹刿”,《左传》作“曹刿”,《公羊》、《国策》、《史记》并作“曹
刿”。“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
“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
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
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承,佐也。○梁仲子云:“注
非也。《左氏昭廿一年传》‘子皮承宜僚以剑’,哀十六年《传》‘承之以剑’,杜云‘拔剑指其喉’。
盖曹翙以剑自向,故下云 ‘戮于君前’,即以颈血湔衣之意。”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
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钧,等也。戮,亦死也。管仲、
鲍叔进,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
“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
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
君不知,不可谓智;○《御览》四百三十作“人将劫君而不知,不可谓智”,此“不盟君”三
字剩。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
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
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翙,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公
羊传》曰:“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请复汶阳之田。管子曰:‘君许之。’桓公曰:‘诺。’
曹子请盟。桓公下,与之盟。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
自柯之盟始焉。”此之谓也。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
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
举难
八曰: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物,事。事难全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
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汤、武以放弑之谋,五伯以侵夺之事。伤,毁也。由
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梁仲子云:“此即以众人望人之意。”
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
行饰。饰,读曰敕。敕,正也。故任天地而有余。德饶也。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
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责难瞻,难瞻则失亲;难瞻则恐,恐则离叛,故失所亲也。
○梁仲子云:“‘瞻’疑当作‘赡’。”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苟且,不从礼义
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国取亡焉。此桀、纣、幽、厉之行也。尺
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管子·水地》篇云“夫玉瑕适皆见,精也”,注云:
“瑕适,玉病也。”今此加“玉”旁,乃俗作,字书不载。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不可全”,
旧本“全”上衍一“不”字,今删。故择务而贵取一也。一,分。
季孙氏劫公家,孔子欲谕术则见外,季孙氏,武子季文子子也。劫夺公家政事而自
专之也。孔子欲以道而见远外。○旧校云:“‘谕’一作‘论’。”案:注误,当云“桓子,季平子
子也”。末疑有文脱,似当云“孔子欲以道术谕之而虑见远外也”。于是受养而便说,孔子受
其养,而季氏便之。○注非也。受其养则不见远外,于以谕道术则便矣。鲁国以訾。訾,毁也。
毁孔子也。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
乎浊。螭,龙之别也。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夫欲立功者,岂
----------------------- 50-----------------------
得中绳哉?救溺者濡,追逃者趋。趋,走也。
魏文侯弟曰季成,友曰翟璜。○亦作“黄”。文侯欲相之,而未能决,以问
季充。○乃李克也,因形近而讹。季充对曰:“君欲置相,置,立。则问乐腾与王孙
苟端孰贤?”孰,谁。○《新序》四“乐腾”作“乐商”,下同。文侯曰:“善。”以王
孙苟端为不肖,翟璜进之;以乐腾为贤,季成进之。○“为不肖”,旧本作“而不
肖”,“贤”作“贵”,今并从《新序》改正。故相季成。凡听于主,言人不可不慎。
季成,弟也,翟璜,友也,而犹不能知,何由知乐腾与王孙苟端哉?疏贱者
知,亲习者不知,理无自然。自然而断相,过。季充之对文侯也,亦过。过,
长也。《论语》曰“过犹不及”,言俱不得其适。虽皆过,譬之若金之与木,金虽柔,犹
坚于木。
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孟尝君,
齐公子田婴之子田文也。白圭,周人。问文侯功何以不及五伯也。白圭对曰:“文
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桓公也。卜相曰 ‘成与璜孰
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卜,择也。成,季成。璜,翟璜也。相也者,百官之
长也。择者欲其博也。今择而不去二人,与用其仇亦远矣。且师友也者,公
可也;戚爱也者,私安也。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
羽翼之也。”羽翼,佐之。○旧本脱“翼”字,今据李善注《文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补。
《新序》四作“三士翊之也”。注“羽翼”旧倒,《选》注枚叔《七发》引作“羽翼,佐也”。
甯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任亦将也。
○注非是,与下“辟任车”不可通。《淮南·道应训》注云:“任,载也。《诗》曰‘我任我辇’。”
此则是已。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
甚众。甯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歌《硕鼠》也。其诗曰“硕鼠
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得我所。硕鼠硕鼠,无
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得。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逃。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者是也。○孙云:“《后汉书·马
融传》注引《说苑》曰‘甯戚饭牛于康衢,击车辐而歌《硕鼠》’,与此正合。”梁仲子云:“今《说
苑·善说》篇云:‘甯戚饭牛康衢,击车辐而歌《顾见》,桓公得之,霸也。’以上下文义求之,‘顾
见’当是 ‘硕鼠’之讹。”卢云:“案《史记·邹阳传》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甯戚
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
曼何时旦。’此歌出《三齐记》。《艺文类聚》又载一篇云:‘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
■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李善注《文选》成公子安
《啸赋》又载一篇云:‘出东门兮厉石班,上有松柏清且兰。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
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三歌真赝虽不可知,合之亦自成章法。仁和陈嗣倩云:
‘疾商歌,殆非一歌也。’今故具录之,以备参考焉。”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
哉!之歌者非常人也。”○《新序》五“之”作“此”。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
从者以请。请所置。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甯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
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为,治。桓公大说,将任之。任,用也。群臣争之曰:
“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而”与“如”
同。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
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听必有以矣,今听而不复问,
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新序》作“当此举也”。
桓公得之矣。
----------------------- 51-----------------------
第 二 十 卷
恃 君 览
恃君
一曰: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卫,扞也。肌肤不足以扞寒暑,扞,御也。
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从,随也。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禁,止也。然且犹裁万物,
制禽兽,服狡虫,狡虫,虫之狡害者。寒暑燥湿弗能害,古人知为之备。不唯先有其
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众
之所奉戴,故道立。故君道立则利出于群,群,众也。而人备可完矣。昔太古尝无君
矣,太古,上古。两仪之始,未有君臣之制。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
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
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此无君之患。上苟所无者,无以化下,故以无君为患。
故君臣之义,不可不明也。明,知也。自上世以来,天下亡国多矣,而君道不
废者,天下之利也。君施庆赏威刑以正之,故天下之利也。故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
道者。行,奉也。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熊虎为旗章,明识也。
非滨之东,朝鲜乐浪之县,箕子所封,滨于东海也。○“非”疑当作“北”,犹言北海之东
也。夷秽之乡,东方曰夷。秽,夷国名。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
人之居,多无君;东方之夷,无有君长。扬、汉之南,扬州、汉水南。百越之际,越有
百种。敝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皆南越之夷
无君者。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僰,读如匍匐之匐。篇窄之川,
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西方之戎无君者。先言氐、羌,后言突人,自近及远也。
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
多无君。北方狄无君者也。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故曰“多无君”也。此四方
之无君者也。其民麋鹿禽兽,不知礼义,无长幼之别,如麋鹿禽兽也。少者使长,长者
畏壮,有力者贤,贤,豪者也。暴傲者尊,日夜相残,无时休息,以尽其类。类,
种也。圣人深见此患也,故为天下长虑,虑,计也。莫如置天子也;置,立也。为
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阿犹私为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
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幼奉长,卑事尊,强不得陵弱,
众不得暴寡,以此利之。○卢云:“注非是。利天下,言以天下为己利也。古之圣王有天下而不与后
世,则以天下为己利,故有兴有废,而乱难时作。如此方与下文意相承接。”国君利国,官长利
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不得常,施时盗作耳。故忠臣廉士,
内之则谏其君之过也,谏,止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义重于身。
豫让欲杀赵襄子,欲为智伯杀赵襄子也,已说在上篇。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
为乞人而往乞于其妻之所。其妻曰:“状貌无似吾夫者,其音何类吾夫之甚
也?”又吞炭以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所道甚难而无功。○所道犹言所由。
《赵策》无“所“字。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不然。以子之材而索事襄子,索,
求也。襄子必近子。子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笑而应之曰:
“是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失吾所为为之
矣。○《赵策》作“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无“失吾所为为
之”六字。两本皆可通。无此犹言无如此。吴师道疑具有缺字,非也。凡吾所为为此者,所以
明君臣之义也,非从易也。”
----------------------- 52-----------------------
柱厉叔事莒敖公,莒,子国也。敖,公谥。公,君也。○案:此与《列子·说符》篇同。
《说苑·立节》篇作“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自以为不知,而去居于海上。柱厉叔自以不
为敖公之所知,而远去居于海上也。夏日则食菱芡,菱,芰也;芡,鸡头也,一名雁头;生水中。
冬日则食橡栗。橡,皂斗也,其状似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往
死敖公之难也。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故去,今又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异别
也。”言叔为不见知于敖公而舍之去,今复往死其难,是与见知、不见知无别异也。柱厉叔曰:
“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而弗往死,是果知我也。今不死其难,是为使敖公
果知我为不良臣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人主之不知其臣者也,丑,愧也。唯明君能知
忠臣耳,敖公弗及也。死其难,可以使后世不知良臣之君惭于不知人也。所以激君人者之行,
而厉人主之节也。激,发也。所以发起君人之行。厉,高也。人君务在知人,知人则哲,所以
厉人主之志节也。○“人主”,《御览》六百二十一作“人臣”,非是。下云“行激节厉,忠臣幸于
得察”,则“节厉”正指人主言。行激节厉,忠臣幸于得察。察,知也。忠臣察则君道
固矣。”臣见知则尽忠以卫上,故君道安固不危殆也。
长利
二曰: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若也。利虽倍于今,而不
便于后,弗为也;为,施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私,利也。自此
观之,陈无宇之可丑亦重矣,陈无宇,齐大夫,陈须无之子桓子也。丑,谓其贪也。与鲍文
子俱伐栾、高氏,战于稷,栾、高氏败,又败于庄,国人追之,又败于鹿门,栾施、高强出奔,陈、
鲍分其室,是其贪禄也。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形虽同,取舍之殊,岂
不远哉?”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周公旦股肱周室、辅翼成王而致太平。戎夷,齐之仁人也。陈
无宇虽身形与之同,然其行贪欲,相去绝远也。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而问曰:“尧理天下,吾子立为诸侯。今
至于我而辞之,故何也?”○《庄子·天地》篇作“其故何也”。伯成子高曰:“当
尧之时,未赏而民劝,未罚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赤子。今
赏罚甚数,而民争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作,起也。○ 《庄子》作“刑
自此立”,《新序·节士》篇作“刑自此繁”。后世之乱自此始。始,首也。夫子盍行乎?
无虑吾农事。”盍,何不也。行,去也。虑扰乱也。○《庄子》作“无落吾事”。虑、落声相近。
协而耰,遂不顾。协,和悦也。耰,覆种也。顾,视也。夫为诸侯,名显荣,实佚乐,
继嗣皆得其泽,伯成子高不待问而知之,然而辞为诸侯者,以禁后世之乱也。
以止后世争荣之乱也。
辛宽见鲁缪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
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之渚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孙云:“李善注《文选》司
马相如《子虚赋》引‘辛宽曰:太公望封于营邱,渚海阻山’,无‘之’字、‘高’字。‘渚’属下
读,是。营邱恐不得言渚也。”梁仲子云:“赋云‘齐东陼巨海’,注引此,则‘渚’当为‘陼’。”
卢云:“案韦昭注《越语》云‘水边曰陼’,此正言边海耳。‘山高’疑本是一‘嵩’字误分,《尔
雅》‘山大而高嵩中岳’,盖依此名,《尔雅》本非专为中岳作释,故齐亦可言嵩。余当从《选》注。”
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广,大也。隆,盛也。吾先君周公封于鲁,无山林溪谷之
险,诸侯四面以达,达,通也。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削,小也。杀,衰也。辛
宽出,南宫括入见。公曰:“今者宽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南宫括对曰:
“宽少者,弗识也。少,小也。不知也。君独不闻成王之定成周之说乎?其辞曰:
----------------------- 53-----------------------
‘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
言恃德不恃险也。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得之者,若汤、武也;失之
者,若桀、纣。故曰“古之道也”。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
小人哉,宽也!”今使燕爵为鸿鹄凤皇虑,则必不得矣。燕爵谕辛宽也。言宽亦不
能为贤者虑也。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燕爵志小而近也。与一举则有千
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为圣德之君至其郊也。愚庳之民,其为贤者
虑,亦犹此也。固妄诽訾,岂不悲哉?亦如燕爵为鸿鹄凤皇虑,何时能得?既不得,又
妄诽谤訾毁之,故曰“岂不悲哉”,痛伤之也。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违,去。去齐至鲁也。后门,日夕门已闭也。与弟
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
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惜,爱也。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爱亦惜也。
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恶,安也。
不肖人亦自爱其死,安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太息叹曰:“嗟乎!道其不济夫。”死之,
道其不济也。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
识;识,知也。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加,上也。达乎分,仁爱之心识也,
故能以必死见其义。诱以戎夷不义之义耳。欲求弟子之衣以惜其死,是不义也;弟子拒之以不
肖人恶能与国士之衣,计不能两生,穷乃解衣,是不义之义也。《淮南记》曰:“楚有卖其母者,而
谓其买者曰: ‘此母老矣,幸善食之。’”不亦不义也?○注末“也”字当与“邪”同,犹言此岂可
谓之义?所引《淮南记》见《说山训》。
知分
三曰: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君子死义,不求苟生,不义而生弗为也,故曰“达乎死生之分”。
《淮南记》曰:“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弗为,生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则当
视死如归,盖义重于身也,此之谓达于死生之分者也。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
矣。不为利存而遂苟生,不为害亡而辞死,故曰利害存亡弗能惑移也。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
变其义;崔子盟,国人曰:“所不与崔、庆者不祥。”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惟忠于君,利社稷
者是与。”故曰“不变其义”。○旧本注多讹,今从许本参以《左传》改正。“是与”下《左传》有
“有如上帝”四字。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季子,吴寿梦子札也,不肯为王,
去之延陵,不入吴国,故曰“延陵季子”也。○注“子札”旧本作“孙子”,讹,今改正。孙叔敖
三为令尹而不喜,叔敖,薳贾伯盈之子。三去令尹而不忧;令尹,楚卿也。《论语》曰“令
尹子文”,不云叔敖。皆有所达也,达于高位疾颠、厚味腊毒者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惑,动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干遂,吴邑。○“次非”,《汉书·宣帝纪》注如淳引
作“兹非”,《后汉书》马融、蔡邕等传注及《北堂书钞》百三十七并引作“佽飞”,李善注《文选》
郭景纯《江赋》作“佽非”,唯杨倞注《荀子·劝学》篇所引同。“干遂”,如淳作“干将”,杨倞
作“于越”。还反涉江,涉,度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鱼满二千斤为蛟。○
《淮南》注作“二千五百斤”。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
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赴,入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
人皆得活。荆王闻之,仕之执圭。《周礼》“侯执信圭”,楚以次非勇武而侯之。孔子
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
----------------------- 54-----------------------
“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忧,惧
也。龙俯耳低尾而逝。逝,去也。则禹达乎死生之分、利害之经也。经,道。凡人
物者,阴阳之化也。阴阳者,造乎天而成者也。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蚠
息;○“蚠”,梁仲子疑“坌”。案《贾谊书》“坌冒楚棘”,一作“蚠”。人亦有困穷屈匮,
有充实达遂。达,通。遂,成。此皆天之容物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古圣人
不以感私伤神,感念私邪,伤神性也。俞然而以待耳。俞,安。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公孙氏,
齐群公子之子,故曰“公孙氏”。公党之(“之”原为“也”,据许维遹本改)不与崔杼同者也,故
曰“不祥“也。晏子俯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
祥!”反其盟也。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直,矛也。句,戟也。谓晏子曰:
“子变子言,变,更。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已,竟也。
言今竟子。○注“竟”旧本作“竞”,误。杼欲置晏子于死,则是终竟之。今俗间恶詈人语尚有相似
者。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
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诗·大雅·旱麓》之卒章。莫莫,葛藟之貌。延蔓于条枚之
上,得其性也。乐易之君子,求福不以邪道,顺于天性,以正直受大福。○“延于条枚”,此《韩诗》,
见《外传》二,《后汉书·黄琬传》注同。“岂弟”作“凯弟”,《礼记·表记》同。注“旱麓”,
李本作“干麓”。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惟,宜也。○梁仲子云:“当训为
思。”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援绥而乘,○“援”旧
多作“授”,汪本作“受”。案《意林》作“援”,今从之。其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
“抚”,旧本作“无良”,讹,案《晏子·杂上》及《韩诗外传》二俱作“抚”,《新序·义勇》篇
作“拊”,俱无“良”字,今据删正。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鹿生于山,而命悬于厨。今婴之命有所悬矣。”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
去之未失。蹈义就死,未必死也,故曰“就之未得”。苟从不义,以去死求生,未必生,故曰“去
之未失”也。国士知其若此也,故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处,居也。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夏后启,邹公子之名。“践绳之节,四上之志,三
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践绳之节,正直也。四上,谓君也。卿、大夫、士与君为四,四者
之中,君处其上,故曰“四上之志”。晋之三卿韩、魏、赵氏,皆以豪英之才专制晋国,三分之为诸
侯,卒皆称王,故曰“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万人为英,百人为豪。以处于晋,而迭闻
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四上之志。处,居。居于晋,数闻三晋之事。○旧校云:“‘迭’,
一作 ‘亟’。”今案注,作“亟”为是。愿得而闻之。’愿闻践绳之节。四上之志也。夏后启
曰:“鄙人也,焉足以问?”言不足问。白圭曰:“愿公子之毋让也。”夏后
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禁,止也。以为不可为,
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释,舍。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
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便之,则利易足以使之矣?生重利轻。言令必生犹不
可使也,但以所利谕之,何足以使之?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死重害轻
也。言为义者,虽死为之,故曰“不足以禁之”。死且犹弗禁,何况害也,何足以禁之也?白圭无
以应。夏后启辞而出。出,去。凡使贤不肖异,使贤以义,使不肖以利,故曰“异”也。
使不肖以赏罚,言赏必生、罚必死,不肖者喜生恶死,则可使矣。使贤以义。贤者不畏义死,
不好不义生,唯义之所在,死生一也。故贤主之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
尽为用矣。尽可得使为己用也。
召类
----------------------- 55-----------------------
四曰:
类同相召,召,致也。气同则合,合,会也。声比则应。应,和也。故鼓宫而宫
应,鼓大宫,小宫应。鼓角而角动。击大角,小角动。以龙致雨,以形逐影。龙,水物
也,故致雨。影出于形,形行日中则影随之,故曰“以形逐影”。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
命,焉不知其所由。故国乱非独乱,有必召寇。召,致。○有读曰又。独乱未必亡
也,召寇则无以存矣。
凡兵之用也,用于利,用于义。《传》曰:“利,义之和也。”攻乱则服,服则
攻者利;得其利。攻乱则义,义则攻者荣。得荣名也。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
有况于贤主乎?○有读曰又。故割地宝器,戈剑卑辞屈服,不足以止攻,唯治为
足。足以止人攻。治则为利者不攻矣,为利动者不来攻己。为名者不伐矣。为武移者不
来伐己。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大,则无为攻
矣。无名实之国虽强大,则无为往攻之矣。《传》曰“取乱侮亡”,此是也。兵所自来者久矣。
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丹水在南阳。浦,岸也,一曰崖也。○梁仲子云:“《水经·丹
水注》引作 ‘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苗民,有苗也。却犹止。
更,改。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春秋传》曰“启伐有扈”,言屈骜,不知
出何书也。○案:《路史·国名纪》:“夏后攻曹魏、屈骜,《吕览》云‘启’。《潜夫论》‘曹,
姜姓’。詹伯曰 ‘祖自夏,以稷、魏、骀为吾西土’。《盟会图》云‘嬴姓。隰之吉乡北有古屈城,
北屈也’。”旧本“禹攻曹魏”下有小注“攻伐”二字,此殊可省,且其离句亦非也。三王以上,
固皆用兵也。乱则用,治则止。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乱而弗讨,害民莫
长焉。此治乱之化也,化,变也。文武之所由起也。文者爱之徵也,武者恶之
表也。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元,宝。譬之若寒暑之序,时至而
事生之。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事之适得其时,
则无不成,故功大。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觞之。司城,司空,卿官。宋武公名司空,故改为司
城。觞,爵饮尹池酒也。○“士尹池”,《御览》四百十九引作“工尹他”,《新序·刺奢》篇与此
同。南家之墙犨于前而不直,犨犹出。曲出子罕堂前也。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西
家地高,潦东流经子罕之宫而不禁。○“径”,《新序》、《御览》作“经”。旧校云:“一作‘注’。”
孙云:“李善注《文选》张景阳《杂诗》引作‘注于庭下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问不直墙、
不止潦之故。司马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鞔,履也。作履之工也。一曰:
鞔,靷也。作车靷之工也。○“者也”,旧本作“百也”,讹,今改正。《说文》云“鞔,履空也”,
徐曰“履■”。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作鞔以共食。今徒之,
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鞔不售,无以自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
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庳,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
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
贤,主,君。其相仁。相,子罕。贤者能得民,得民欢心。仁者能用人。人为之用也。
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
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冲车所以冲突敌之军,
能陷破之也。有道之国,不可攻伐,使欲攻己者折还其冲车于千里之外,不敢来也。宋在三大万
乘之间,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故曰“三大万乘之间”也。子罕之时,无所相侵,边
境四益,四境不侵削则为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其唯仁且节与!节,
俭也。故仁节之为功大矣。按《春秋》,子罕杀宋昭公,不但相三君以终身。○梁伯子云:“春
秋时,子罕是乐喜,乃宋贤臣,奈何以为杀君乎?战国时,宋亦有昭公,其时亦有子罕,逐君擅政,
如《韩非子》、《韩诗外传》、《淮南》、《说苑》诸书所说耳。”故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
等,以见节俭。等,级也。茅可覆屋,蒿非柱任也,虽云俭节,实所未闻。○案:《大戴·盛德》
----------------------- 56-----------------------
篇云:“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睹,视。○《御览》四百二引作“瞆之”,注“瞆,
视也,音贵”。案:睹,见也,疑非视义。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反,还也。赵简子曰:
“何其久也?”史默曰:“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察,知。今蘧伯玉为相,
史鰌佐焉,伯玉,卫大夫蘧庄子无咎之子瑗,谥曰成子。史鰌亦卫之大夫,字子鱼。 《论语》云
“直哉史鱼“。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君从其言。 《易》曰:‘涣其
群,元吉。’涣者贤也,群者众也,元者吉之始也。 ‘涣其群元吉’者,其
佐多贤也。”谓孔子、子贡之客也。吴公子札适卫,说蘧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翚曰
“卫多君子,未有患也”,故曰“其佐多贤也”。○案:《左传》“蘧瑗”下有“史狗”,陆德明作
“史朝”,此公子翚疑是“■”之讹,即“朝”也。但公子朝通于宣姜,惧而作乱,不得为贤。梁伯
子云“或是公孙朝”。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疑则从义断事,从义断
事则谋不亏,谋不亏则名实从之。既有美名,又有其实,故曰“名实从之”。贤主之举
也,岂必旗偾将毙而乃知胜败哉?察其理而得失荣辱定矣。故三代之所贵,
无若贤也。若,如也。
达郁
五曰:
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肌肤欲其比也,比犹致也。○谓致密。
血脉欲其通也,通,利。筋骨欲其固也,固,坚。心志欲其和也,和,调也。精气
欲其行也,精气以行血脉,荣卫三百六十节,故曰“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
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郁,滞,不通也。故水郁则为污,水浅不
流,污也。树郁则为蠹,蠹,蝎,木中之虫也。草郁则为蒉。蒉,秽。○梁仲子云:“《续
汉书·郡国志三》注引《尔雅》‘木立死曰菑’,又引此‘草郁即为菑’,疑‘蒉’本是‘蕗’字,
即 ‘菑’也,因形近而讹。”国亦有郁。生德不通,○“生德”疑“主德”。民欲不达,
此国之郁也。国郁处久,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丛,聚也。上下之相忍也,
由此出矣。出,生也。故圣王之贵豪士与忠臣也,为其敢直言而决郁塞也。
周厉王虐民,国人皆谤。谤,怨。召公以告曰:“民不堪命矣!”王使卫
巫监谤者,召公,周大夫召公奭也。监,视。○召公奭未必至厉王时尚在。据韦昭注《周语》,
以为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也。得则杀之。国莫敢言,道路以目。以目相视而已,不敢失言。
王喜,以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弭,止也。召公曰:“是障之也,非弭
之也。障,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败人必多。夫民犹是也。是
故治川者决之使导,治民者宣之使言。是故天子听政,使公卿列士正谏,好
学博闻献诗,矇箴师诵,目不见曰矇。师,瞽师。《诗》云“矇叟奏功”。○《周语》云: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注引《诗》与今《毛诗》
异。案《诗释文》云:“‘瞍’,依字作‘叟’。”又案《史记·屈原传》集解亦引作“奏功”。庶
人传语,庶人,无官者,不得见王,故传语,因人以通。近臣尽规,规,谏。亲戚补察,
而后王斟酌焉。斟酌,取其善而行。是以下无遗善,善皆达王所。上无过举。过,失。
今王塞下之口而遂上之过,恐为社稷忧。”王弗听也。三年,国人流王于彘。
流,放也。彘,河东永安是也。此郁之败也。郁者,不阳也。周鼎著鼠,令马履之,
为其不阳也。不阳者,亡国之俗也。
管仲觞桓公。日暮矣,桓公乐之而徵烛。觞,飨也。徵,求也。○“日暮”旧作
“曰暮”,讹,今改正。管仲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君可以出矣。”出,罢。
公不说曰:“仲父年老矣,寡人与仲父为乐将几之?○疑是“几何”。请夜之。”
----------------------- 57-----------------------
以夜继昼。管仲曰:“君过矣。夫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壮而怠
则失时,怠,懈。老而解则无名。无善终之名。○注旧本作“之始”,讹。臣乃今将为君
勉之,勉,励。励君使不沉于夜乐。若何其沉于酒也?”管仲可谓能立行矣。凡行
之墯也于乐,墯,坏。酣乐。今乐而益饬;饬,正也。行之坏也于贵,贵则骄。今主
欲留而不许。伸志行理,贵乐弗为变,以事其主。此桓公之所以霸也。管仲不
与桓公烛,不留桓公夜乐,所以能致桓公于霸也。○梁伯子云:“《管子·中匡》篇所载略同。又《说
苑·反质》篇以为景公、晏子事,恐皆由《左传》而附会耳”。
列精子高听行乎齐湣王,列精子高,六国时贤人也。听行,其德行见敬于齐王也。湣王,
宣王之子。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谓其侍者曰:
“我何若?”颡推之履,弊履也。袪步,举衣而步也。列精子高自谓其从者曰:我好丑如何也?
○郑注《礼记》“深衣曰善衣,朝祭之服也”,然则颡推之履必非弊履可知。列精子高方且自矜其容
以问侍者,恶有著弊履者乎?高不能注,不若阙诸。侍者曰:“公姣且丽。”姣、丽,皆好
貌也。○孙云:“李善注《文选》陆士衡《日出东南隅行》‘高台多妖丽’引此‘姣’作‘妖’。”
列精子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临井自照,见不好,故曰“恶丈夫之状
也”。喟然叹曰:“侍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阿,曲媚也。列精子高言侍
者以我为齐王所听而敬,谓我美丽,不言恶,故曰阿我也。○注“以我”,旧本缺“以”字,今补。
又况于所听行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万乘之主,谓齐王。从者且犹阿我而云
美且丽也,人之阿齐王,齐王实不良而言其良,甚于己侍者之言也。○此又影合“邹忌修”事。而无
所镜其残,亡无日矣。言齐王无所用自见其残暴也,亡无期日矣。孰当可而镜?孰,能。
镜,照。其唯士乎!”独士履礼蹈正,不阿于俗,而能镜之也。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而
恶士之明己也。镜明见人之丑,而人不椎镜破之,而扢以玄锡,摩以白旃,是说镜之明己也。士
有明己者,陈己之短,欲令改之,以除其病,而不德之,反欲杀之,是恶士之明己也。○注“丑”旧
作“首”,又“改”作“长”,皆讹,今案文义改正。镜之明己也功细,细,小。士之明己
也功大。正己之服而以匡君致治,安定社稷,故功之大也。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耳。
类,事。
赵简子曰:“厥也爱我,铎也不爱我。厥,赵厥,赵简子家臣也。铎,尹铎,亦家
臣也。《传》曰:“季孙之爱我,疾疹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疹不如恶石。”此之谓也。○梁
仲子云:“《说苑·臣术》篇作‘尹绰’、‘赦厥’,此注云 ‘赵厥”,未知所本。又‘疹’,《左
传》作 ‘疢’。”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所,处也。铎之谏我也,喜质我于
人中,质,正。必使我丑。”丑,恶。○案:丑当训耻。尹铎对曰:“厥也爱君之丑
也,爱,惜。而不爱君之过也;过,明也。○案:过当训失。铎也爱君之过也,而不
爱君之丑也。臣尝闻相人于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敦,厚也。土色,黄色也。土
为四时五行之主,多所戴受,故能辱忍丑也。谓简子之色也。○注“戴受”疑是“载受”,别本“受”
作“爱”,今从许本作“受”。不质君于人中,恐君之不变也。”变,改。此简子之贤
也,人主贤则人臣之言刻。刻,尽。简子不贤,铎也卒不居赵地,居,处。有况
乎在简子之侧哉?侧,犹在左右也。
行论
六曰:
人主之行与布衣异,布衣,匹夫。势不便,时不利,事仇以求存,仇,周也。
○旧校云:“‘存’一作‘全’。”执民之命。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
故,事也。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指犹志。布衣之人行此志于国,不能自容于乡
曲
----------------------- 58-----------------------
尧以天下让舜。让犹予也。鮌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
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论犹理也。
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以为城池之固。举其尾能
以为旌,以为旌旗之表也。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
之以吴刀。羽山,东极之山也。 《书》云“鮌乃殛死”,先殛后死也。○副,当读如“为天子削
瓜者副之”之副。梁仲子云:“《海内经》郭注引《启筮》‘副’作‘剖’。”禹不敢怨而反事
之,官为司空,禹,鮌子也。不敢怨舜而还事舜,治水土者也。○案:注“者”字衍。以通水
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中犹得。
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于庙。肉酱为醢。
肉熟为脯。梅伯、鬼侯皆纣之诸侯也。梅伯说鬼侯之女美,令纣取之,纣听妲己之谮曰以为不好,故
醢梅伯、脯鬼侯,以其脯燕诸侯于庙中。○注“曰”字疑是“因”。文王流涕而咨之。咨,嗟
叹辞。纣恐其畔,欲杀文王而灭周。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
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纣乃赦之。天下闻之,以文王为
畏上而哀下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诗·大雅·大明》之三章。言文王小心翼翼然敬慎,明于事上,不敢携贰,所以得众福也。
齐攻宋,燕王使张魁将燕兵以从焉,齐王杀之。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
召有司而告之曰:“余兴事而齐杀我使,请令举兵以攻齐也。”○“请令”疑当
作“请今”。使受命矣。凡繇进见,争之曰:“贤王故愿为臣。今王非贤主也,
愿辞不为臣。”辞,去也。昭王曰:“是何也?”对曰:“松下乱,先君以不
安弃群臣也。王苦痛之,而事齐者,力不足也。昭王,燕王子哙之子。先君,谓子哙
也。松下,地名也。齐伐燕,子哙与松下战,为齐所获,故曰“弃群臣也”。王若伤之而奉事齐者,
盖力不足以伐齐。今魁死而王攻齐,是视魁而贤于先君。”王曰:“诺。”从凡繇
谏也。 “请王止兵。”请王出令止兵也。王曰:“然则若何?”凡繇对曰:“请王
缟素辟舍于郊,遣使于齐,客而谢焉,曰:‘此尽寡人之罪也。大王贤主也,
岂尽杀诸侯之使者哉?然而燕之使者独死,此弊邑之择人不谨也。愿得变更
请罪。’”更,改更也。使者行至齐,行,还也。齐王方大饮,左右官实,御者
甚众,因令使者进报。使其使者进报燕使之至也。使者报言燕王之甚恐惧而请罪也,
毕,又复之,以矜左右官实。说燕王谓伏罪,讫,又复使说之,以自矜大于左右官实。官,
长也。使闻知也。因乃发小使以反令燕王复舍。小使,微者也。反燕王使复舍也。此济
上之所以败,此齐所以为燕军所败于济上也。齐国以虚也。七十城,微田单,固几不
反。虚,弱也。燕昭王使乐毅伐齐,得七十余城,事未讫,使骑劫代之,田单率即墨市民击骑劫军,
尽破之,悉反其城,故曰无田单几不反矣。○“不反”,旧作“不及”,注末作“几不及免矣”,两
“及”字皆当作“反”,又“免”字衍,今并删正。湣王以大齐骄而残,田单以即墨城而
立功。湣王骄暴,淖齿杀之,擢其筋,悬之东庙,故曰“而残”也。田单以即墨市民大破燕军,故
曰“而立功”也。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其此
之谓乎!诗,逸诗也。累矣而不毁,举矣而不踣,累之重,乃易毁也。踣,破也。举之高,
乃易破也。以喻湣王骄乱甚,乃易破也。燕军攻高亦易破,使田单序其名也。○据注,踣当读剖,与
举为韵。“序其名”,“序”字必误,疑是“成其名”。其唯有道者乎!有道者,能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故曰“其唯有道者乎”也。
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过于宋,不先假道。庄王,楚穆王商臣之子,恭王之父也。
无畏申周,楚大夫也,使如齐,不假道于宋也。○申周即申舟,古字通。还反,华元言于宋昭
公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昭公,宋成公王臣之子杵臼。往来
不假道,欲以宋为鄙邑。楚之会田也,故鞭君之仆于孟诸。言往日与楚会田于孟诸,无畏
挞宋公之仆。请诛之。”乃杀文无畏于扬梁之堤。○梁仲子云:“案:扬梁,宋地,见《左
----------------------- 59-----------------------
氏襄十二年传》。又《水经注》‘涣水又东径杨亭北,即春秋杨梁也’,近水,故有堤防。‘杨’、
‘扬’,古通用。”“堤”,李本作“腹”。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嘻,怒貌也。
○孔太史广森《经学卮言》曰:“削,裁也。投袂,投其所削之袂也。《左氏宣十四年传》文未备,
杜氏遂以投为振,壹若拂袖之义,误已。”投袂而起,履及诸庭,《传》曰“履及于绖皇”也。
剑及诸门,《传》曰“剑及寝门”。车及之蒲疏之市。○“蒲疏”,《左传》作“蒲胥”,
二字通。遂舍于郊,邑外曰郊。兴师围宋九月。围宋在鲁宣公十四年。宋人易子而食之,
析骨而爨之。宋公肉袒执牺,牺,牲也。委服告病病,困。曰:“大国若宥图之,
唯命是听。”庄王曰:“情矣,宋公之言也!”○旧校云:“‘情’一作‘殆’。”
乃为却四十里,○《左传》作“三十里”。而舍于卢门之阖,卢门,宋城门。阖,扉也。
所以为成而归也。成,平。凡事之本在人主,○旧此下有“之患”二字,乃因下文而衍,
今删。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简人,简人则事穷矣。今人臣死而不当,亲帅士民以
讨其故,讨,伐也。可谓不简人矣。宋公服以病告而还师,还,反也。可谓不穷矣。
夫舍诸侯于汉阳水北曰阳。○“舍”疑“合”字误。而饮至者,其以义进退邪?叛而讨
之,以义进也。服而舍之,以义退也。强不足以成此也。《传》曰“强而不义,其毙必速”,
唯义以济,故曰强不足以成也。○注“毙”旧作“弊”,今据昭元年《左氏传》改正。
骄恣
七曰: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谓有过人之智,故曰“轻物”。自骄则
简士,简,傲也。自智则专独,不咨忠臣。轻物则无备。《传》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
潘也”,此之谓也。○旧本无“办者”二字,今从哀三年《左传》文补。又“潘”,《传》作“瀋”。
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士不尽规,故壅塞无闻知。欲无壅塞必礼士,欲
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经,道也。
晋厉公侈淫,好听谗人,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
先杀三郄。三郄,锜、犨、至也。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不逼迫公室。公曰:“诺。”
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
中行偃劫而幽之,栾书,武子也。中行偃,荀偃,荀伯游献子也。幽,囚也。○偃字伯游。诸
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言厉公之恶。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
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不当,谓害贤近不肖。自及,死于匠丽氏。是何也?智
短也。智短则不知化,不知化者举自危。危,败。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武侯,文
侯之子也。疾言于庭,伐智自大也。立有间,再三言。言自多也。李悝趋进曰:○《荀子·尧
问》篇、《新序·杂事一》“李悝”皆作“吴起”。“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
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
虺有言,不穀说之,仲虺,汤左相也。不穀,自谓也。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
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择,取也。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故曰取无如己者亡。○《困学纪闻》二引此,“取友”上亦有“为”字。今以不穀之
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今以不穀之名不肖,群臣之谋又无如吾,
无能相匡以济道,故曰“我其亡乎”。○注“名”字似衍。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
之,其可乎?”霸王唯此之忧,忧不得友而自存也,而独自务伐,言不可。武侯曰:“善。”
人主之患也,不在于自少,而在于自多。自多则辞受,辞受,当受言而不受。辞受
则原竭。不受谋臣之言而自谋之,则谋虑之言竭尽也。○卢云:“原,水之原也。川仰浦而后大,
君受言而后圣,原其可竭乎?”李悝可谓能谏其君矣,壹称而令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 60-----------------------
齐宣王为大室,○“大”旧作“太”,今从《新序·刺奢》篇校改。大益百亩,○“益”,
《新序》作“盖”,下同。《御览》一百七十四同。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
未能成。宣王,齐威王之子,孟子所见易衅钟之牛者也。成,立也。群臣莫敢谏王。莫,无。
春居问于宣王曰:○“春居”,《新序》作“香居”。“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
《语》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而反自乐,何以为贤也?○注“反自”旧本倒,今乙正。敢问荆国
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为无贤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
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为无贤臣。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
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
乎?”王曰:“为无臣。”○“臣”字旧本缺,从《新序》补。春居曰:“臣请辟矣!”
趋而出。出,去也。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
之。”遽召掌书曰:“书之,○“掌”,《新序》作“尚”。尚,主也。寡人不肖,而
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
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几,
近。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
入之,不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本,原也。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说苑·君道》篇作“栾激”,《水经·河水四注》同。曰:“吾
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
御矣,而鸾徼来之。○《说苑》“来”作“求”。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
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所得者皆过,所不进者乃善,故曰 “长吾过而绌善也”。
○《说苑》作“而黜吾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厚”旧本作
“后”,今从《水经注》四引改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
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
观表
八曰:
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天为高矣,而日月星辰云气
雨露未尝休也;休,止也。○“休也”,旧本作“休矣”,今从《意林》作“也”。地为大矣,
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毛虫,虎狼之属也。羽虫,凤皇鸿鹄鹤鹜之属也。裸虫,
麒麟麋鹿牛羊之属也,蹄角裸见,皆为裸虫。鳞虫,蛇鳞之属。凡居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
者,其务为相安利也,夫为相害危者,不可胜数。人事皆然。事随心,心随
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人之心隐匿难见,
渊深难测。测犹知也。故圣人于事志焉。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徵
表。徵,应。表,异。一曰奇表。无徵表而欲先知,尧、舜与众人同等。圣人以徵表为
异也。徵虽易,表虽难,圣人则不可以飘矣,飘,疾也。必翔而后集,故不可以疾也。
众人则无道至焉。徵无表以道以至先也。无道至则以为神,以为幸。无表之道,能过
绝于人以先知者,则以为有神有幸。非神非幸,其数不得不然。言非有神非有幸者必须表,
故曰“其数不得不然”。郈成子、吴起近之矣。○旧校云:“‘近’一作‘有’。”
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郈成子,鲁大夫也,郈敬子国之子,郈青孙也。适晋,道
经卫。○梁仲子云:“《外传·鲁语上》注‘国’作‘同’。”右宰穀臣止而觞之,陈乐而
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右宰穀臣,卫大夫也。以璧送郈成子。○李善注《文选》刘孝标《广
绝交论》“穀臣”作“毂臣”。顾反,过而弗辞。反,还也。自晋还,过卫,不辞右宰穀臣。
其仆曰:“曏者右宰穀臣之觞吾子,吾子也甚欢。曏,曩也。甚,厚也。今侯渫过
而弗辞?”侯,何也。重过为渫过。何为不辞右宰。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
----------------------- 61-----------------------
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旧本作“送之我以璧”,《孔丛子·陈
士义》篇及《广绝交论注》皆无“之”字,今据删。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倍卫三十里,○《孔丛》、《选注》“倍”皆作“背”。闻甯喜之难作,右宰穀臣死之。
甯喜,卫大夫甯惠子殖之子悼子也。惠子与孙林父共逐献公出之。惠子疾,临终,谓悼子曰:“吾得
罪于君,名载诸侯之策。君入则掩之。若能掩之,则吾子也。”悼子许诺。鲁襄二十六年,杀卫侯剽
而纳献公,故曰“甯喜之难作”也。还车而临,三举而归。临,哭也。右宰息如是者三,故曰
“三举”。○注“右宰息”三字有讹脱,疑当作“右宰一哭一息”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
而异之,○《孔丛》“异”作“居”。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反,还也。孔子
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孔丛》作“仁可与托孤,廉可与寄
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穀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
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吴起治西河之外,吴起,卫人,仕于魏文侯,为治西河。○注旧本作“魏侯”,今补“文”
字。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休,望西河,
泣数行而下。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屣,弊履。○前《长
见》篇已载此事,两“舍”字皆作“释”。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泣而应之雪,
拭也。曰:“子弗识也。君诚知我,而使我毕能,毕,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
以王。可以立王政也。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言西
河畔魏入于秦也。魏国从此削矣。”削,弱也。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
魏日以削,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寒风”,《淮南·齐俗训》作“韩风”,又“是”
字朱本作“氏”。案:“寒”、“韩”,“是”、“氏”,古皆通用。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
卫忌相髭,许鄙相■,■,后窍也。■字读如穷穹之穹。○“■”乃“尻”之俗体,《玉篇》
“苦刀切”,此音读未详。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李善注《文选》张景阳《七命》
作“唇吻”,《御览》八百九十六同。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赞”,《御
览》作“贲”。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
尤尽其妙矣。○以上十七字旧本无,据《七命》注补。孙云:“又见《七发》及《荐祢衡表》、
《与吴季重书》注,无‘九方堙’。”其所以相者不同,以,用。见马之一徵也,徵,验
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
徵,事与国皆有徵。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非意之也,盖有自云也。绿
图幡薄,从此生矣。幡亦薄也,锻作铁物,言薄令薄也。○语未详,当出纬书。注亦欠明。。
“言薄”或是“言幡”。梁仲子云:“《淮南·俶真训》有‘洛出丹书,河出绿图’语。”
----------------------- 62-----------------------
第 二 十 一 卷
开 春 论
开春
一曰:
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动,苏也。时雨降,则草木育矣。育,长也。饮食居
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通利,不壅闭,无疾病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
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雄曰凤,雌曰皇,三代来至门庭,周室至于山泽。《诗》云“凤皇鸣矣,
于彼高冈”,此之谓也。圣人皆来至,谓尧得夔、龙、稷、契,舜得益,汤得伊尹,武丁得傅说之属
是也。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共,国;伯,爵;夏时诸侯也。
以好贤仁而人归之,皆以来附为稽迟也。○案《竹书纪年》,厉王十二年奔彘,十三年共伯和摄行天
子事,至二十六年宣王立,共伯和遂归国。诱时《竹书》未出,故说此多讹。周厉之难,天子旷
绝,难,厉王流于彘也。周无天子十一年,故曰“旷绝”也。而天下皆来谓矣。谓天子也。
以此言物之相应也,故曰行也成也。善说者亦然。言尽理而得失利害定矣,
岂为一人言哉?善说者大言天下之事,得其分理,爱之不助,憎之不枉,故曰“岂为一人言哉”。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孟子所见梁惠王也。秦伐魏,魏徙都大梁。梁在陈留浚仪西大梁
城是也。天大雨雪,至于牛目。群臣多谏于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
民必甚疾之,○《战国·魏策》作“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给,足也,请弛期更日。”
更,改也。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
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犀首,魏人公孙衍也。佩五国相印,
能合从连横,号为“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未犹无也。是其唯惠公乎?请
告惠公。”言唯惠公能谏之也。惠公,惠王相惠施也。惠公曰:“诺。”驾而见
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涡山
之尾,灓水啮其墓,○梁仲子云:“《魏策》作‘楚山之尾’,《论衡·死伪》篇作 ‘滑山之
尾’,《初学记》十四引作‘涡水之尾’。”“灓”从“水”,旧本讹从“木”。吴师道《国策》注:
“姚宏云:‘灓音鸾,《说文》云漏流也,一曰渍也。’”见棺之前和。棺题曰和。○“题”旧
本作“头”,据李善注《文选》谢惠连(原为谢灵运,误,今据《文选》改正)《祭古冢文》所引改。
《说文》云:“题,额也。”文王曰: ‘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天故使灓
水见之。’见犹出也。○“天”,《国策》、《论衡》皆作“夫”。又“灓水”,《初学记》引
作“明水”,《国策》注同。于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
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
无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
雪甚。○《国策》无“雨”字。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
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葬日。”惠子不徒行说也,
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君而因有说文王之义。○“因有”当作“有因”,“有”与“又”
同。《国策》作“又因”。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韩氏城新城,期十五日而成。韩氏本都弘农宜阳,其后都颍川阳翟。新城,今河南新
城是也。故戎蛮子之国也。段乔为司空,有一县后二日,段乔执其吏而囚之。囚者
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子高,贤者也。封人,田大夫,职在
封疆,故谓之封人。 《周礼》亦有封人之官。《传》曰“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也。愿委之先生。”
封人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封人子高左右望曰:“美哉
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
----------------------- 63-----------------------
者,未尝有也。”封人子高出,出,去也。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也而出之。
故曰封人子高为之言也,而匿己之为而为也;段乔听而行之也,匿己之行而
行也。说之行若此其精也,封人子高可谓善说矣。
叔向之弟羊舌虎善栾盈。栾盈,晋大夫栾书之孙、栾黡之子怀子也。栾盈有罪于晋,
晋诛羊舌虎,叔向为之奴而朡。奴,戮也。律坐父兄没入为奴。 《周礼》曰“其奴,男子
入于罪隶”,此之谓也。朡,系也。○案:字书无“朡”字,疑是“朘”,缩肉之意也。祈奚曰:
“吾闻小人得位,不争不祥;当谏君退之,故不争不祥也。君子在忧,不救不祥。”
忧,厄也。当谏君免之,故不救不祥也。乃往见范宣子而说也,祈奚,高梁伯之子祈黄羊也。
为范宣子说叔向也。范宣子,范文子之子丐也。○“丐”乃“匄”之或体。曰:“闻善为国者,
赏不过而刑不慢。赏过则惧及淫人,刑慢则惧及君子。与其不幸而过,宁过
而赏淫人,毋过而刑君子。故尧之刑也,殛鮌于虞而用禹;殛,诛也。于舜
用禹。禹,鮌之子也。周之刑也,戮管、蔡而相周公;管叔,周公弟,蔡叔其兄也。二
人流言,欲乱周室,而戮之。周公相成王而尹天下也。○注以蔡叔为周公兄,误,说已见《察微》篇。
不慢刑也。”宣子乃命吏出叔向。救人之患者,行危苦,不避烦辱,犹不能
免。今祈奚论先王之德,而叔向得免焉。学岂可以已哉?类多若此。
察贤
二曰:
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以术之良,故人多求之也。
故贤者之致功名也,比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人皆知求良医以
治病,人君不知求贤臣以治国,故曰“岂不过哉”。今夫塞者,○“塞”,旧本作“寒”,赵云
“当作‘塞’”,今从之。“塞”亦作“簺”,先代切,《说文》云“行棊相塞也”。勇力、时日、
卜筮、祷祠无事焉,善者必胜。立功名亦然,要在得贤。要,约也。魏文侯师
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礼,式其闾也。国治身逸。逸,不劳也。天下之贤
主,岂必苦形愁虑哉?执其要而已矣。要,谓师贤友明,敬有德而已也。雪霜雨露时,
则万物育矣,育,成也。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妖,怪。厉,恶。去犹除也。故曰
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
宓子贱治单父,子贱,孔子弟子宓不齐也。○孙云:“李善注《文选》潘正叔《赠河阳》
诗 ‘宓’作‘虙’。”今案:“虙”字是。虙羲字作此。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
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说苑·政理》篇两“故”字作“固”,古通用。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
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数,术也。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
精,○《说苑》作“弊性事情”。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期贤
三曰:
今夫爚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
虽振树,蝉飞去,不能得之,故曰“何益”也。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暗冥无所见,火
乃光耳,故曰“在于暗”也。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
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走,趋也。○孙云:“李善注《文选》干令升《普纪总论》引
作 ‘赴明火’,《御览》九百五十二亦同。”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传》
----------------------- 64-----------------------
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故曰“必得贤士”。
赵简子昼居,喟然太息曰:“异哉!吾欲伐卫十年矣,而卫不伐。”不
伐,不果伐也。侍者曰:“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君若不欲则可也,君若欲之,
请令伐之。”○“令”疑“今”。简子曰:“不如而言也。而,汝。卫有士十人于
吾所,于犹在也。吾乃且伐之,十人者其言不义也,而我伐之,是我为不义也。”
故简子之时,卫以十人者按赵之兵,按,止也。殁简子之身。卫可谓知用人矣,
游十士而国家得安。简子可谓好从谏矣,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闾,里也。《周礼》“二十五家为闾”。轼,伏轼也。
礼:国君轼马尾;兵车不轼,尚威武也。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
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
谓以己之德易寡人之处不肯也。吾安敢骄之?骄慢之也。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
○孙云:“李善注左太冲《魏都赋》‘地’作‘势’。”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何不以段干木为辅相也。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
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时往诣其馆也。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
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隆,高也。居无几
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古今人表》有司马庾,与魏文侯相接。《淮
南》正作“庾”,注云·“秦大夫。或作‘唐’。”“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
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选》注“兵乎”二字倒。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
不敢攻之。辍,止也。○“敢”字疑衍。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
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
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死”与“尸”同。履肠涉血,无罪之民,
其死者量于泽矣,量犹满也。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不可知也。其离仁义亦
远矣!
审为
四曰:
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以为,而轻重得矣。身所重,天下所轻
也。得犹知也。今有人于此断首以易冠,杀身以易衣,世必惑之。惑,怪也。是何
也?冠所以饰首也,衣所以饰身也,杀所饰,要所以饰,则不知所为矣。为
谓相为之为。○注“谓”疑“读”。世之走利,有似于此。危身伤生、刈颈断头以徇
利,则亦不知所为也。
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太王亶父,公祖之子,王季之父,文王之祖,号曰古公。
《诗》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避狄难也。狄人,猃狁,今之匈奴也。○
注“公祖”,《史记·本纪》作“公叔祖类”,《索隐》引皇甫谧云:“公祖,一名祖绀诸盩,字叔
类,号曰太公也。”旧本脱“诗曰古公”四字,今补。事以皮帛而不受,事以珠玉而不肯,
○《庄子·让王》篇“皮帛”句下有“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一句,此“肯”字亦作“受”。《淮南·道
应训》云:“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则“犬马”句可不增。《诗·大雅·绵》正义云:“《毛传》
言 ‘不得免焉’,《书传略说》云‘每与之不止’,《吕氏春秋》云‘不受’。”据此,则此“肯”
字定误。狄人之所求者,地也。○《淮南》句上有“曰”字,此亦可不增。太王亶父曰:
“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处而杀其子,吾不忍为也。言忍争土地,与狄
人战斗,杀人之子弟也。皆勉处矣!为吾臣与狄人臣,奚以异?勉,务。处,居也。教
邠人务安居,为臣等耳,故曰“奚以异”。○案:《庄子》云“子皆勉居矣”,则此疑亦当有“子”
字。且吾闻之,不以所以养害所养。”杖策而去。所以养者,土地也。所养者,谓民
----------------------- 65-----------------------
人也。策,棰也。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连,结也。民相与结檐随之众多,
复成为国也。岐山在右扶风美阳之北,其下有周地,周家因之以为天下号也。太王亶父可谓能尊
生矣。尊,重也。能尊生,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受其先
人之爵禄,则必重失之。生之所自来者久矣,而轻失之。岂不惑哉?言今人重
失其先人之爵禄,争土地而失其生命,故曰“岂不惑哉”。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釐侯,昭釐侯有忧色。子华子,体道人也。
昭釐,复谥也。韩武子五世之孙哀侯之子也。○昭釐,已说见《任数》篇。此“五世”当作“六世”,
“哀侯”当作“懿侯”也。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曰:‘左手
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必有天下。’君将攫之乎?亡
其不与?”○音否欤。昭釐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
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之所争者,其
轻于韩又远。远犹多也。君固愁身伤生以忧之戚不得也?”戚,近也。○旧本“戚”
作“臧”,案臧不当训近,《庄子·让王》篇作“戚”,此应不异。昭釐侯曰:“善。教寡人
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知轻重,故论不过。过,
失也。
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子
牟,魏公子也,作书四篇。魏伐得中山,公以邑子牟,因曰“中山公子牟”也。詹子,古得道者也。
身在江海之上,言志放也。魏阙,心下巨阙也。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一说:魏阙,象魏也。悬教
象之法,浃日而收之,魏魏高大,故曰“魏阙”。言身虽在江海之上,心存王室,故在天子门阙之下
也。○案:后一说得本意。詹子曰:“重生,重生则轻利。”言不以利伤生也。中山公
子牟曰:“虽知之,犹不能自胜也。”言人虽知重生当轻利,犹不能自胜其情欲也。詹
子曰:“不能自胜则纵之,神无恶乎。言人不能自胜其情欲则放之,放之神无所憎恶,
言当宁神以保性也。○“纵之”下当再叠“纵之”二字。 《文子·下德》篇、《淮南·道应训》俱叠
作“从之从之”,又下“不纵”作“不从”,又“恶乎”,《淮南》作“怨乎”,《文子》作“则神
无所害也”。不能自胜而强不纵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言人不
能自胜其情欲而不放之,则重伤其神也。神伤则夭殒札瘥,故曰“无寿类”也。重,读复重之重。○
案:此“重”不当读平声,当从《庄子释文》音直用反。
爱类
五曰:
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
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便,利也。
行,为也。神农之教曰:神农,炎帝也。“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当其丁壮之年,故不耕植,则谷不丰,故有受其饥者也。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
其寒矣。”《诗》云:“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衣服不供,有受其寒者。○旧本作,“不绩其
麻布也”,误,案当全引《诗》文,今补正。故身亲耕,妻亲织,身,神农之身也。所以见
致民利也。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要,徼
也。以民为务故也。以利民为务。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
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
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同,等也。
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公输,鲁般之号也。在楚为楚王设攻宋之具也。墨子
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郢,楚都也。见荆王
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鄙,小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
----------------------- 66-----------------------
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犹,尚也。王曰:
“必不得宋,○旧校云:“‘必’一作‘既’。”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墨子曰:
“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臣以为攻宋必不可得也。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
工也,已为攻宋之械矣。”械,器也。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
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公输般九攻之,○旧本此
句无“公输般”三字,今据《御览》三百二十所引补。墨子九却之,不能入。入犹下也。故
荆辍不攻宋。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圣王通士不出于利民者无有。言皆欲利民也。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
龙门,河之阨,在左冯翊夏阳之北。吕梁,在彭城吕县,大石在水中,禹决而通之,号曰吕梁。发,
通也。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昔龙门、吕梁未通,河水稸积,其深乃出于孟门山(原为“清门
山”,误,据乾隆本改正)之上。大溢逆流,无有涯畔也。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
灭之,灭,没也。名曰鸿水。鸿,大也。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彭蠡泽在豫
章。障,防也。○《黄氏日抄》云:“此于地里不合。”卢云:“此‘为彭蠡之障’不必承上为文,
且亦不必连下 ‘干东土’也。”干东土,所活者千八百国,干,燥也。禹致群臣于会稽,执
玉帛者万国,此曰千八百者,但谓被水灾之国耳。言使民得居燥土不溺死,故曰活之也。此禹之功
也。功,治水之功也。勤劳为民,无苦乎禹者矣。事功曰劳。其治水,凿龙门,辟伊阙,
决江疏河,其勤苦无如禹者也。
匡章谓惠子曰:“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去尊,弃尊位也。
今王事齐王,居其尊位,谓惠子言行何其到逆相违背也。○古“倒”字皆作“到”。惠子曰:“今
有人于此,欲必击其爱子之头,石可以代之。爱子,所爱之子也。舍爱子头而击石也,
故曰石可以代子也。匡章曰(以上三字疑衍)公取之代乎?其不与?言公取石以代子头乎?
其不与邪?施取代之。子头所重也,石所轻也,击其所轻以免其所重,岂不可
哉?”言其可也。○施,惠子名。此段乃惠子语。匡章曰:“齐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
攻击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为何等故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
霸也。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爱子头也,何为不
为?”言何为不用兵也。民寒则欲火,暑则欲冰,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
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冬寒欲温,夏暑欲凉,故
曰“当其时而已矣”。
贵卒
六曰:
力贵突,智贵卒。○音仓卒之卒。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为下。湿犹
迟,久之也。○案:《荀子·修身》篇“卑湿重迟”,作“湿”字为是,音他合切。所为贵骥者,
为其一日千里也,贵其疾也。旬日取之,与驽骀同。十日为旬。驽骀十日亦至千里,故
曰“与驽骀同”也。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镞矢轻利也。小曰镞矢,大曰篇矢。
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射三百步,终一日乃至,是为与无所至同也。○旧校云“‘无至’
一作 ‘无矢’。”
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
足益所有余,臣不得而为也。”臣无所得为君计耳。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皆甚苦之。贵人,贵臣也。皆不欲往实广虚之地,苦病之也。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
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
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吴起拔人所射之矢以插王尸,因言曰群臣谓
王为乱而射王尸,欲令群臣被诛,以自为报也。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
----------------------- 67-----------------------
逮三族。吴起之智可谓捷矣。捷,疾也。言发谋以报其仇之速疾也。
齐襄公即位,憎公孙无知,收其禄。齐襄公,庄公购之孙,僖公禄父之子诸儿也。
公孙无知,僖公之弟夷仲年之子,故曰孙,于襄公为从弟。无知不说,杀襄公。公子纠走鲁,
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国杀无知,未有君。公孙无知自立为君,故国人杀之,未有其君也。
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俱至,争先入公家。公家,公之朝也。管仲扞弓射公子
小白,中钩。钩,带钩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御犹使也。僵犹偃也。管子以为小白
死,告公子纠曰:“安之,公子小白已死矣。”鲍叔因疾驱先入,故公子小
白得以为君。鲍叔之智应射而令公子小白僵也,其智若镞矢也。镞矢,言其捷疾
也。
周武君使人刺伶悝于东周。伶悝僵,周武君,西周之君。伶悝,东周之臣也。僵,
毙也。○案:此“僵”与上小白佯死之“僵”一也,上训偃,此不当又训毙,似当删去。令其子速
哭曰:“以谁刺我父也?”刺者闻,以为死也。刺者闻伶悝已死,因报西周武君曰伶
悝已死矣。周以为不信,因厚罪之。罪所使刺伶悝者也。
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吾丘即虞丘,《汉书》“吾丘寿王”,
《说苑》作“虞丘”。“■”当即“■”之或体,《集韵》音戎用切,从“穴”得声,未必然也。孙
云“《御览》三百十三、又三百五十六并作‘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
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也,几至将所而后死。将,赵氏之将也。
近至其将所然后死,言吾丘■力有余也。
----------------------- 68-----------------------
第 二 十 二 卷
慎 行 论
慎行
一曰: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孰犹思也。有水曰涧,无水曰溪。不
可不思行仁如入深溪,不可使满而平也。虽悔行不纯淑,陷入刑辟,无所复及也。君子计行虑义,
虑,度也。度义而后行之也。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传》曰“蕴利生孽”,故曰“乃不利”
也。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理,道也。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宋邦乂本从《左传》作“极”,各本俱作“忌”,与《史记》、
《吴越春秋》同。害太子建,欲去之。平王,楚恭王之子弃疾也。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
美,好也。无忌劝王夺。夺,取也。王已夺之,而疏太子。疏,远也。无忌说王曰:
“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僻,远也。故不能与争。争,霸也。不若大城
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城父,楚北境之邑,今属沛国。北方,宋、郑、鲁、卫也。
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南方,谓吴、越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
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连尹,伍奢,子胥之父也。方城,楚之阨塞也。
反,叛也。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子,太子也。对曰:“以妻事怨,且
自以为犹宋也,犹,如也。○《左传》作“犹宋、郑也”。齐、晋又辅之,辅,助也。将以害
荆,其事已集矣。”集,合也。王信之,使执连尹,执,囚也。太子建出奔。出奔
郑也。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
酒。”子常,名囊瓦,令尹子囊之孙。郄尹,光唐之子也。宛,字也。○注“光唐”无考,高或据
《世本》为说。宛字子恶,注“也”字讹。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郄
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辱,屈辱也。我且何以给待之?”
无忌曰:“令尹好甲兵,甲,铠也。兵,戟也。子出而寘之门,寘,置也。令尹至,
必观之已,因以为酬。”酬,报也。 《诗》云“献酬交错”,此之谓也。○案:古者燕饮,
于酬之时皆有物,以致劝侑之意,故曰“因以为酬”。注“报也”,旧讹作“执也”,今据《诗·彤
弓》传改正。及飨日,惟门左右而寘甲兵焉。○《左氏昭廿七年传》作“帷诸门左”。梁
仲子云:“‘惟’、‘帷’形声俱相近,古多通借。《左氏定六年释文》‘小惟子,本又作帷’,《庄
子·渔父》释文 ‘缁帷,本或作惟’。”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
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信有甲也。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
动作者莫不非令尹。非,咎也。○“动作者“,《左传》作“进胙者”。沈尹戍谓令尹曰:
“夫无忌,荆之谗人也,沈尹戍,庄王之孙,沈诸梁叶公子高之父也。○“戍”,《左传》
作“戌”,庄王之曾孙也。亡夫太子建,○“夫”衍字。案昭廿七年《左氏传》作“丧太子建”。
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屏,蔽也。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
几及令尹。”几,近也。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
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
费无忌之谓乎!以谗邪害人,人以公正害之,故族灭也。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庄公名光,灵公之
子也。景公名杵臼,庄公之弟也。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崔杼之子,令之
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闀。闀,斗也。闀,读近鸿,缓气言之。○“■”与“椓”同。《左
氏哀十七年传》“太子又使椓之”,旧训诉,于此不切,义当与嗾同,今人言挑拨,意颇近之。“闀”
旧本“门”内作“卷”,字书无此字。《广韵》一送“閧”字下云“兵■也,又下降切,俗作闀”。
----------------------- 69-----------------------
《集韵》、《类篇》皆同。《韵会》“閧”依《说文》从“■”,谓《广韵》“今与门户字同”之说
为非,今“闀”字亦从之。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
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卢满嫳”,《左传》作“卢蒲嫳”。“蒲”、
“满”二字形近,古书多互出。“嫳”旧本作“婺”,讹,今改正。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
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绞,经
也。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
无宇,陈须无之子桓子也。公孙灶,惠公之孙,公子栾坚之子子雅也。趸,惠公之孙,公子高祈之子
子尾也。与共诛庆封也。○坚,子栾名。祈,子高名。旧本“子雅”作“子射”,讹,今改正。庆封
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责让鲁,为其受庆封。又去鲁而如吴,王
予之朱方。朱方,吴邑,以封庆封也。○“吴”字当重。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围朱方,拔之,灵王,恭王庶子围也。覆取之曰拔。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
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
杀之。亡其大夫,谓崔杼强而死。○“以亡”,《左氏昭四年传》作“以盟”。黄帝之贵而死,
黄帝得道仙而可贵,然终归于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
封者,可谓重死矣,○死而又死,谓之重死。身为僇,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忮,恶也。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
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程,度也。
无义
二曰:
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极,尽也。故义者,百事之始也,始,首也。万利之本
也。本,原也。《传》曰:“利,义之和也。”故曰“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能及
知之也。不及则不知,不知趋利,○似当作“不知则趋利”,脱一“则”字。趋利固不可
必也,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公孙鞅,商鞅也。郑平,秦臣也。续经,赵
人也。公孙竭,亦秦之臣也。并下自解。以义动则无旷事矣。旷,废也。人臣与人臣谋为
奸,犹或与之,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
皆且与之。
公孙鞅之于秦,非父兄也,非有故也,以能用也,欲堙之责,非攻无以,
堙,塞也。鞅欲报塞相秦之责,非攻伐无以塞责。于是为秦将而攻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当
之。当,应也。公孙鞅之居魏也,固善公子卬,使人谓公子卬曰:“凡所为游
而欲贵者,以公子之故也。今秦令鞅将,魏令公子当之,岂且忍相与战哉?
公子言之公子之主,鞅请亦言之主,而皆罢军。”于是将归矣,使人谓公子
曰:“归未有时相见,言归相见无有时也。愿与公子坐而相去别也。”公子曰:
“诺。”魏吏争之曰:“不可。”公子不听,遂相与坐。公孙鞅因伏卒与车
骑以取公子卬。秦孝公薨,惠王立,以此疑公孙鞅之行,欲加罪焉。公孙鞅
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卬也,吾无道知君。”
故士自行不可不审也。惠王杀鞅,车裂之,何得以其私族与母归魏而不见受乎?公子卬家何以
不取而杀之?鞅执公子卬,有罪于魏,推此言之,复归魏妄矣。《战国策》曰:“鞅欲归魏。秦人曰,
‘商君之法急,不得出也。’惠王得而车裂之。”襄庛,魏人也。○襄庛即穰庛,《竹书纪年》梁惠
成王二十八年“穰庛帅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本或作“疵”者讹。
郑平于秦王,臣也;其于应侯,交也。欺交反主,为利故也。方其为秦
将也,天下所贵之无不以者,重也。重以得之,轻必失之。出秦将,入赵、
----------------------- 70-----------------------
魏,天下所贱之无不以也,所可羞无不以也。行方可贱可羞,而无秦将之重,
不穷奚待?待,恃也。
赵急求李欬,李言、续经与之俱如卫,抵公孙与,公孙与见而与入,抵,
主也。入犹纳也。○案:《史记张耳传》“去抵父客”,《索隐》云:“抵,归也。”此训最惬。《广
雅》则云“至也”。续经因告卫吏使捕之,捕李欬也。续经以仕赵五大夫。五大夫,
爵也。人莫与同朝,贱续经之行也。子孙不可以交友。人不交友之也。
公孙竭与阴君之事,而反告之樗里相国,樗里疾也。以仕秦五大夫。功非
不大也,然而不得入三都,三都,赵、卫、魏也。又况乎无此其功而有行乎?无有
交友受寄托之功,而有其相输告之行也。○正文“其”字疑当在“有”字下。
疑似
三曰: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
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吴干,吴之干将者也。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
通者。通,达也。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
而圣人之所加虑也。虑则知之也。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言乖别也。
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御览》三百三十八“葆”
作“堡”,无下四宇。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
救天子。戎寇当至,○“当至”别本作“尝至”,今从元本。《御览》三百九十一作“戎尝寇
周”。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御览》作“大说而笑”。幽
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
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旧本无“幽王击鼓,
诸侯兵不至”九字,“之身”倒作“身之”,今并从《御览》补正。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贤者有小恶以致大恶。恶积足以灭身,故曰“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
说以致大灭。《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也。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
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平王,幽王之太子宜臼也。东徙于洛邑,今河南县也。
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秦襄公,秦仲之孙,庄公之子也。幽王为犬戎所败,
平王东徙,襄公将兵救周有功,受周故地酆镐,列为诸侯。晋文侯仇,穆侯之子也。 《传》曰“平王
东迁,晋、郑焉依”,此之谓也。○“焉依”旧误倒,今从《左氏隐六年传》乙正。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孙云:“章怀注《后汉书·张衡传》‘部’引作‘乡’。”
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孙云“李善注《文选》张平子《思玄赋》‘喜’引作‘善’。”
案,子侄之称,始见于此。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
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让。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御
览》八百八十三“谓”作“为”。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
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
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
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反,还也。遂逝迎之。逝,往也。丈人望其真子,
○《选注》作“丈人望见之”。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其真子”,旧本作“于真子”,今从《选》注改正。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
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
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
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 71-----------------------
壹行
四曰:
先王所恶,无恶于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
之际败矣。十际皆败,乱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
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不可知,则知无安君、无乐亲矣,无荣
兄、无亲友、无尊夫矣。
强大未必王也,而王必强大。王者之所藉以成也何?藉其威与其利。非
强大则其威不威,其利不利。其威不威则不足以禁也,禁,止也。其利不利则
不足以劝也,劝,进也。故贤主必使其威利无敌,故以禁则必止,以劝则必为。
为,洽也。威利敌而忧苦民、行可知者王,威利无敌而以行不知者亡。无仁义之
行见知,故亡也。小弱而不可知,则强大疑之矣。小而不小,弱而不弱,故强国大国疑之
也。人之情不能爱其所疑,小弱而大不爱,则无以存。小国弱国而为强大者,不为大
国所爱,则无以自存。故不可知之道,王者行之废,废,坏也。强大行之危,危,倾陨
也。小弱行之灭。灭,破亡也。
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县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
安之若此者信也。大树不欺诈人,故信之。陵上巨木,人以为期,易知故也。巨木,
人所同见也。期会其下,荫休之也。故曰“易知故也”。又况于士乎?士义可知故也,则
期为必矣。聚人复期会于其所而咨诹之。又况强大之国?强大之国诚可知,则其王
不难矣。《孟子》曰“以齐王犹反手也”,故曰“不难矣”。人之所乘船者,为其能浮而
不能沉也。世之所以贤君子者,为其能行义而不能行邪辟也。
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贲,色不纯也。 《诗》云:“鹑之贲贲。”○
案:《诗》作“奔奔”。“贲’与“奔”古通用。《左传》僖五年、襄廿七年、《礼记·表记》皆作
“贲贲。”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
而黑,夫贲又何好乎?”故贤者所恶于物,无恶于无处。恶物之无目,恶其无处可
名之也。
夫天下之所以恶,莫恶于不可知也。夫不可知,盗不与期,贼不与谋。
盗贼大奸也,而犹所得匹偶,○“所得”二字疑倒。又况于欲成大功乎?夫欲成大
功,令天下皆轻劝而助之,劝,进也。必之士可知。求人
五曰: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身者国立本也。詹子曰:“未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曰身定国安而治,须贤人也。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
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
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
以,用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
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
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尧传天下于舜,礼之诸侯,妻以二女,臣以十子,身请北面朝之,至卑
也。舜,布衣也,故曰“至卑”。伊尹,庖厨之臣也,傅说,殷之胥靡也,胥靡,刑
罪之名也。皆上相天子,至贱也。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榑
木,大木也。津,崖也。《淮南子》曰“日出阳谷”。青羌,东方之野也。○榑木即扶木,《为欲》
篇“东至扶木”。攒树之所,■天之山,山高至天也。○■音民,抚也。疑亦与“扪”同音义。
----------------------- 72-----------------------
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东方其人齿黑,因曰“黑齿之国”也。南至交阯,孙朴、
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南方积阳,阳数极于九,故曰“九
阳之山”也。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羽人,鸟喙,背上有羽翼。裸民,不衣衣裳也。
乡亦国也。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饮露、吸气,
养形人也。西方刚气所在,故曰“积金之山”也。其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
夏海之穷,衡山之上,今正,北极之国也。夏海,大冥也。北方纯阴,故曰大冥之中处。衡山
者,北极之山也。○其肱,疑即《海外西经》之奇肱,所谓一臂三目者是也。注首“今正”与正文“人
正”不知孰是。又“之中处”疑是“之穷处”,或三字是衍文。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
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犬戎,西戎之别也。夸父,兽名也。禺强,天神也。
之所,处也。积水,谓海也。积石,山名也。经营行之,不懈堕休息也。○郭璞注 《海外北经》云:
“夸父者,盖神人之名也。”经云:“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忧其黔首,
颜色黎黑,窍藏不通,病也。步不相过,罢也。以求贤人,欲尽地利,至劳
也。地利,嘉谷也。至,大也。事功曰劳。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
○王厚斋云:“《荀子·成相》曰‘禹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此陶即皋陶也,化益即伯益
也,真窥即直成也,‘真’与‘直’字相类,横革名同,唯之交未详。”卢云:“案‘窥’或本是‘■’
字,与 ‘成’音近。”故功绩铭乎金石,金,钟鼎也。石,丰碑也。著于盘盂。盘盂之器,
皆铭其功。
昔者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梁仲
子云:“《庄子·逍遥游》‘焦火’作‘爝火’,《释文》云‘本亦作燋,音爵’。此‘焦’下已从
‘火’,则不必更加火旁。”夫子为天子而天下已定矣,夫子,谓许由也。请属天下于
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
不过一枝;自为,为己也。与,即也。啁噍,小鸟也。巢,蔟也。偃,息也。啁音超。○“啁噍”,
《庄子》作“鹪鹩”。注“与即也”,疑误,两“与”字皆语辞。又“偃息也”衍。“啁音超”亦非
高注。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满腹,不求余也。归,终也。恶用天下?”
恶,安也。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箕山在颍川阳城之西。水北曰阳也。终
身无经天下之色。经,横理也。故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不以物故,妨害贤者。
戚爱习故,戚,亲也。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
害,人事不谋,人不以奸邪谋之也。此五常之本事也。
皋子众疑取国,召南宫虔、孔伯产而众口止。皋子,贤者也。其取国,告虔、产,
口乃止。虔、产,其徒之贤者也。其事不与许由相连也。皋子众疑许由欲取国也。○此注上下异说。
“其取国”上当有“众疑”二字。末云“皋子众疑许由欲取国也”,或当有“一云”二字。以众为皋
子之名,然于“众口止”仍难强通。
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视其有无贤人也。子产为之诗
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
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郑近秦与荆也。其诗云“子不我
思,岂无他人”,将事秦、荆,故曰“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辍,止也。孔子
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诗·大雅·抑》之二章也,
“无竞惟人,四方其训之”。无竞,竞也。国之强,惟在得人,故曰郑国免其难也。
察传
六曰: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
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玃,猳玃,兽名也。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 73-----------------------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
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鲍叔牙说管仲于桓公,沈尹筮说叔敖于庄王,
察其贤明审也。吴王闻越王句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
亡身死也。太宰嚭,吴王夫差臣也。张武,智伯臣也。不审句践、襄子之智能,故越攻吴,吴王
夫差死于干遂,智伯围赵襄子于晋阳,襄子与韩、魏通谋,杀智伯于高梁之东,故曰“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验,效也。理,道理也。鲁哀公问于孔子
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
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乐官之正也。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六律,六气之律。阳为律,阴为吕,合十二也。五声,五行之声,
宫商角徵羽也。八风,八卦之风也。通和阴阳,故天下大服也。○“和五声”,《风俗通·正失》篇
引作“和均五声”,李善注《文选》马季长《长笛赋》亦有“均”字。重黎又欲益求人,益求
如夔者也。舜曰: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
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和,调也。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 ‘夔一足’,
非 ‘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
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孙疑是“求闻若此”。不若无闻也。无闻则不妄言
也。子夏之晋,过卫,子夏,孔子弟子卜商也。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意林》作“渡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
与 ‘亥’相似。”○案“己”古文作“■”,“亥”古文作“■”。至于晋而问之,则曰
“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经,理也。分,明也。
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物
之所不得然者,推之以人情,则夔不得一足、穿地作井不得一人明矣,故曰以为所闻得之矣。
----------------------- 74-----------------------
第 二 十 三 卷
贵 直 论
贵直
一曰: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睹玉之白,
别漆之黑也,故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障,
塞也。○孙云:“《御览》四百二十八作‘是障水源而欲其流也’。”水奚自至?奚,何也。自,
从也。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所欲,欲闻己枉也。贵其所恶,恶闻直
言,则己枉何从来至?《淮南子》曰:“塞其耳而欲闻五音,掩其目而欲歼詧青黄,不可得也。”此
之谓也。
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能,姓也。意,名也。
齐士也。宣王,威王之子也。对曰:“意恶能直?意闻好直之士,家不处乱国,身
不见污君。身今得见王,而家宅乎齐,意恶能直?”宅,居也。恶,安也。宣王怒
曰:“野士也!”言鄙野之士也。将罪之。能意曰:“臣少而好事,长而行之。
王胡不能与野士乎,将以彰其所好耶?”与犹用也。彰,明也。上有明君,下乃有直臣,
王胡为不能用意之好直也?王乃舍之。舍,不诛也。能意者,使谨乎论于主之侧,亦必
不阿主。阿,曲也。不阿主之所得岂少哉?此贤主之所求,而不肖主之所恶也。
恶,疾也。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狐援,齐臣也。湣王,齐宣王之子也。
殷纣灭亡,鼎迁于周,故陈其庭也。○“狐援”,《齐策》作“狐咺”,《古今人表》作“狐爰”。
其社盖于周之屏,屏,障也。言周存殷社而屋其上,屏之以为戒也。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
干,楯。戚,斧。舞者所执以舞也。游,乐也。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
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戒惧灭亡。王必勉之!其无使齐之大吕陈
之廷,大吕,齐之钟律也。陈,列也。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太公,田常之孙田和也,始代
吕氏为齐侯,田氏宗之,号为太公。无使齐音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湣王不受狐
援之言。出而哭国三日,狐援哭也。○案:合两注观之,正文本无“狐援”二字。“三日”,《困
学纪闻·考史》引作“五日”,或笔误。其辞曰:“先出也,出,去也。衣絺紵;后出也,
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
若何?”吏曰:“斮。”斮,斩。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
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蹶,颠蹶走往也。过犹见也。吏曰:“哭国之法
斮,先生之老欤?昏欤?”昏,乱也。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
“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鲋,小鱼。鲵,大鱼,鱼之贼也,啖食小鱼。而鲵居人国,
喻为人害。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墟,丘墟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
已不用若言,若言犹直言也。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夫二子者乎!”每犹当也。
斮狐援者,比比干、子胥而三之也,故曰以参夫二子者。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
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
固,必也。嫌犹近也。此触子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乐毅为燕昭王将,伐
齐,齐使触子应之。齐湣王不礼触子,触子欲齐军败,触子乘车而去,故曰“所以去之”。达子代触
子将,又为燕败,故曰“达子之所以死”也。○事见《权勋》篇。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附郭,近郭也。远立,立于矢石所不
及也。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孙云:“《御览》三百五十一作‘屏蔽犀橹’,又三百十三亦
----------------------- 75-----------------------
作 ‘犀橹’。《说文系传》广部‘庰’字引‘赵简子立于庰蔽之下’。盖今本‘犀’与‘屏’互易也。”
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投,弃也。“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速
犹化也。一犹皆也。言士之变化弊恶皆如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
能耳,士何弊之有?”○旧本脱“士”字,今从《御览》补,与下文合。简子艴然作色曰:
“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而“旧讹“汝”,今从《御览》改正。子亲谓寡
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
十九,○《韩非·难二》作“并国十七”。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
好玉女,玉女,美女也。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韩非》作“秦人来侵,去绛十七里”。
用此士也。陨于韩,为秦所获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
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梁仲子云:“《淮南·齐俗训》‘殷人之
礼,其社用石’,详《陈氏礼书》九十二。”定天子之位,天子,周襄王也,避子带之乱,出居
于郑,文公纳之,故曰“定天子之位”也。成尊名于天下,尊名,霸诸侯之名也。用此士也。
亦有君不能取,○《韩非》作“耳”,《御览》三百十三同。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
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矢,箭;石,砮也。及,至也。一鼓而士毕乘之。毕,
尽也。乘,陵也。○“陵”,旧讹“后”,今案文义改。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
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枹鼓方用,
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烛过之谏,简子能行。
直谏
二曰:
言极则怒,极,尽也。人能受逆耳之尽言者少,故怒之。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
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求也。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
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起,兴也。若此
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诗》云:“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此之谓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书》曰“于安思危”,此之谓也。○“于
安思危”,《周书·程典解》文。刘本作“居安思危”,出《左氏襄十一年传》,魏绛亦引《书》以
告晋悼公者。所以不可不论也。论犹知也。
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酣,乐也。桓公谓鲍叔曰:“何
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桓公遭公孙无知杀襄
公之乱也,出奔莒。毋忘之者,欲令其在上不骄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不死公子
纠之难,出奔于鲁,鲁人束缚之以归于齐。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甯戚,卫人
也,为商旅,宿于齐郭门之外。桓公夜出郊迎客,甯戚于其车下饭牛,疾商歌。桓公知其贤,举
以为大夫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
社稷幸于不殆矣!”避席,下席也。殆,危也。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
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文王,荆武王之子。矰,弋射短矢。○《说苑·正谏》
篇“茹黄”作“如黄”,“宛路”作“箘簬”。《御览》二百六亦作“如黄”。以畋于云梦,畋,
猎也。云梦,楚泽,在南郡华容也。三月不反;得丹之姬,○《说苑》“丹”作“舟”。淫,
期年不听朝。淫,惑也。朝,正也。○注似以政训朝,不当作“正”。葆申曰:“先王卜
以臣为葆,吉。葆,太葆,官也。申,名也。○ 《说苑》“葆”俱作“保”。《淮南·说山训》
作“鲍申”,非。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
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穀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襁,缕格绳;褓,
小儿被也。齿,列也。○旧本“缕”讹“楼”,“被”讹“补”。案《明理》篇注云“襁,缕格上绳
----------------------- 76-----------------------
也”,此少一“上”字。“缕”字、“被”字据改正。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
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
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说苑》作“乃席王,王伏”。葆申
束细荆五十,○《说苑》“荆”作“箭”。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
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遂痛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
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说苑》作“趋出”。自流于渊,
请死罪。文王曰:“此不穀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
黄之狗,析宛路之矰,○《说苑》“析”作“折”,当从之。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
三十九。○《说苑》作“兼国三十”。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
功也。
知化
三曰:
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论,诈言已死,不可为人论说。○此注未
明。事人以死,谓扞敌御难而致死,死有益于人国也。未得死所而徒以言死,其言又不用,是不论也。
下“知之”指君言,下文甚明。注皆非。以虽知之与勿知同。《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
身。”《传》曰:“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虽知以死事人,是为乐
可哀也,故与勿知同。勿,无也。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不然,
不知化也。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事有可以过者,有
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
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
王夫差是也。夫差,吴王阖庐光之子也。夫差不知胜越,而为越所灭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
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越王句践报吴,灭其社稷,故为丘墟也。宗庙破灭,
不得血食,故曰“祸及阖庐”也。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
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处,居也。得其民不得使。使,役也。夫吴之与越也,接土
邻境,壤交通属,属,连也。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
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
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
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兽三岁曰猏也。虽胜之,其后患无央。”
虎之患未能央。○央亦训尽。后患不必指虎言。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
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
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上国,中国也。夫差以为然,不
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
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
两手举衣而行。蹶,蹈也。《传》曰“鲁人之皋,使我高蹈”,嗔怒貌,此之谓也。○此与举趾高正
相似,《哀廿一年传》注“高蹈,远行也”,无嗔怒意。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
嗟,叹辞也。子胥谓太宰嚭劝王伐齐,国必破亡,故朝生荆棘也。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艾
陵,齐地也。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与!吾安得一目以视越
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传》曰“子胥自杀,吴王盛之鸱
夷,投之江”,故曰 “流”。抉其目,著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
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夷,平也。夫差身
为擒。为越所擒也。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
----------------------- 77-----------------------
乃为幎以冒而死。冒,覆面也,惭见于子胥也。○“以冒而死”,旧本作“以冒面死”,案注
云“冒,覆面也”,则正文不当有“面”字,今改正。夫患未至,则不可告也;患既至,
虽知之无及矣。故夫差之知惭于子胥也,不若勿知。
过理
四曰:
亡国之主一贯,一,道也。贯,同也。其所以亡之道同,同于不仁,且不知足也。天时
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
肉圃为格,格以铜为之,布火其下,以人置上,人烂堕火而死,笑之以为乐,故谓之乐不适也。
○“炮格”,各书俱讹作“炮烙”,得此可以正之。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雕画高柱,施
桔槔于其端,举诸侯而上下之,故曰“不适”。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听妲己之谮,杀鬼侯之
女以为脯,而取其所服之环也。○“环”,旧本作“瓌”,讹,今改正。截涉者胫而视其髓,
以其涉水能寒也,故视其髓,欲知其与人有异不也。○注“能寒”,能读曰耐。杀梅伯而遗文王
其醢,不适也。梅伯,纣之诸侯也,说鬼侯之女美好。纣受妲己之谮,以为不好,故杀梅伯以为
醢。醢,肉酱也,以遗文王。故曰“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貌受,心不受也,故曰“告
诸侯”也。作为琁室,筑为顷宫,琁室,以琁玉文饰其室也。顷宫,筑作宫墙,满一顷田中,
言博大也。○书传多云桀作璇室,纣作倾宫。今举属之纣,以言其土木之侈,固不必细为分别也。梁
仲子云:“《淮南·本经训》注:‘琁或作旋。言室施机关,可转旋也。’顷宫,此注作如字读。它
书俱作 ‘倾’字。”剖孕妇而观其化,化,育也。视其胞褢。○注旧本作“胞裏”,“裏”当
作“褢”,亦疑是“裹”字,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比干,纣之诸父也,数谏纣之非,
纣不能听,故视其心,欲知其何以不与人同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圣人心达性通。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夏、
商之所以亡也。桀杀关龙逄,纣杀比干,故曰此“夏、商之所以亡也”。
晋灵公无道,从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灵公,襄公之子,文公之孙也。从高台上引
弹,观其走而避丸以为乐也。使宰人臑熊■,不熟,○《左氏宣二年传》作“宰夫胹熊蹯不熟”。
杀之,令妇人载而过朝以示威,不适也。赵盾骤谏而不听,公恶之,乃使沮
麛。盾,赵成子之子宣子也。○ 《左传》“使鉏麑贼之”,今此“贼之”二字亦当有,或下文“见
之”字误,而又误入下文耳。沮麛见之,不忍贼,贼,杀也。曰:“不忘恭敬,民之主
也。贼民之主,不忠;大夫称主,因曰民之主也。弃君之命,不信。违命不信。一于
此,不若死。”不忠不信,若行之必有其一也。○正文“一”上,《左传》有“有”字乃触廷
槐而死。触,畜也。○“畜”疑“撞”字之误。
齐湣王亡居卫,湣王,宣王之子。谓公王丹曰:“我何如主也?”公王丹,湣
王臣也。○公王丹即公玉丹,古“玉”字作“王”,三画匀。王丹对曰:“王,贤主也。臣
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声,名也。于王而见其实。所行之实。
王名称东帝,实辨天下,辨,治也。去国居卫,容貌充满,颜色发扬,光明也。
无重国之意。”言轻之也。王曰:“甚善!丹知寡人。寡人自去国居卫也,带
益三副矣。”“副”或作“倍”。度湣王之亡国宜也。但湎涎无忧耻辱,喜于公王丹巧佞之言,
因云“丹知寡人”也。带益三倍,苟活者肥,令腹大耳。
宋王筑为蘖帝,鸱夷血,高悬之,射著甲胄,从下,血坠流地。宋王,康
王也。“蘖”当作“■”,“帝”当作“臺”。蘖与■其音同,帝与臺字相似,因作“蘖帝”耳。《诗》
云“庶姜■■”,高长■也。言康王筑为台,革囊之大者为鸱夷,盛血于台上,高悬之以象天,著甲
胄,自下射之,血流堕地,与之名,言中天神下其血也。○注“■”,旧本作“类”,讹。“与之名
言”四字,刘本作“谓之”二字。左右皆贺曰:“王之贤过汤、武矣。汤、武胜人,
----------------------- 78-----------------------
今王胜天,贤不可以加矣。”加,上也。宋王大说,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
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不适也。不僭不
滥、动中礼义之谓适。今此畏无道,不敢不应耳,故曰“不适也”。
壅塞
五曰: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不可以直言谏正也,则其
过成。以无道远闻,人皆闻之。○过无道闻,言过无路以闻于主也。注非是。而善无自至矣。无
自至则壅。自,从也。《传》曰“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故曰
“壅”。○注“传曰”下文有脱,今据《论人篇》注增补。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
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寇,兵也。扜,引也。
○“扜”旧讹作“扞”,注同。案《大荒南经》“有人方扜弓射黄蛇,名曰蜮人”,郭璞注:“扜,
挽也,音纡。”今据改正。扜亦音乌。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未擒则不可知,不知将见擒也。已擒则又不知。醉不自知也。○旧校云“一本作‘既擒则
无及矣’”,李本“矣”作“也”。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言说无如之何。
齐攻宋,齐湣王攻宋,灭之也。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候,视也。使者还,曰: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生”旧本作“至”,讹,今改正。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言宋强盛,齐
兵之弱,安能来至此也。宋王因怒而诎杀之。诎,枉也。无罪而杀之曰枉。又使人往视齐
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
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适,之也。其弟曰:
“为王视齐寇,○“为王”,旧本作“为兄”,讹,今改正。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以齐寇至
之情实告宋王,必诛死也。不报其情,又恐死。不以寇至之情报而设备,齐寇至杀人,是又恐
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有,
读与又同。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
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
以富于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
性犹体也。若犹如也。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于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
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戴氏子罕,戴公子孙也,别为乐氏。《传》曰:“宋之
乐,其与宋升降乎?”宋国衰,子罕后子孙亦衰,赏罚失中,故曰“此戴氏之所以绝也”。○旧校云:
“‘戴氏’一本作‘叔世’。”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
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
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
行也,道句。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道谓有道也。“自”字疑衍。今自以贤过
于尧、舜,○旧校云“‘过’一作‘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
君。不纳忠言之说,鲜不危亡,故曰“不闻存君”也。
齐宣王好射,好,喜也。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示有力也。○“用”旧作“则”,
孙据《御览》三百四十七改正。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
而止,关,谓关弓。弦正半而止也。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言九
石之弓,独王用之耳。宣王之情,情,实也。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
----------------------- 79-----------------------
岂不悲哉?伤其自轻,而不知其实。○注“自轻”疑“用轻”之误。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
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数,道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
也。力不足,而自以为有余也。其功德,其治理,皆亦如之也。
原乱
六曰:
乱必有弟,弟,次也。○“弟”,本一作“第”,今从汪本,乃古“第”字。大乱五,
小乱三,■乱三。大乱五,谓晋国废长立少,立而复杀之也。小乱三,谓杀里克之党也。■乱
三,谓于朝栾盈以兵昼入于绛也。○■字或音喧声也,或云与“訆”同,义皆不当,注亦不明了。此
似皆指骊姬之乱,安得忽及栾盈?又“于朝”上似尚有缺文。窃疑“■”或是“讨”字之讹。惠公杀
里克,文公杀吕郤,是讨乱三也。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逸《诗》也。
○案:《左氏昭十九年传》子产引作谚。虑福未及,虑祸之,所以皃之也。○“皃”疑“免”
字之误。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
晋献公立骊姬以为夫人,以奚齐为太子,里克率国人以攻杀之。杀奚齐也。
荀息立其弟公子卓,已葬,里克又率国人攻杀之。复杀公子卓也。于是晋无君。
公子夷吾重赂秦以地而求入,地,河外之城五。求入为晋君也。秦缪公率师以纳之,
晋人立以为君,是为惠公。惠公既定于晋,背秦德而不予地。《传》曰“入而背
秦赂”,此之谓也。秦缪公率师攻晋,晋惠公逆之,与秦人战于韩原。晋师大败,
秦获惠公以归,囚之于灵台。十月,乃与晋成,成,平也。归惠公而质太子圉。
太子圉逃归也。惠公死,圉立为君,是为怀公。秦缪公怒其逃归也,起奉公
子重耳以攻怀公,杀之于高梁,高梁,晋地。而立重耳,是为文公。文公施舍,
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宥,宽也。节器用,用
民以时,败荆人于城濮,荆人,成王。定襄王,周襄王辟子带之难,出居于郑,文公纳之,
故曰“定”也。释宋,出穀戍,楚子围宋,又使申公叔侯守齐之穀邑。晋文伐曹、卫,将平之。
楚爱曹、卫,与晋俱成,解宋之围,召穀戍而去之也。外内皆服,外,诸侯;内,卿大夫也。皆
服文公之德也。而后晋乱止。故献公听骊姬,近梁五、优施,杀太子申生,而大
难随之者五,三君死,一君虏,三君死,申生、奚齐、公子卓也。一君虏,惠公为秦所执,
囚之灵台也。○谢云“三君死,谓奚齐、卓子、怀公。注误。”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离
咎二十年。
自上世以来,乱未尝一。而乱人之患也,皆曰一而已,此事虑不同情也。
事虑不同情者,心异也。故凡作乱之人,祸希不及身。希,鲜也。
----------------------- 80-----------------------
第 二 十 四卷
不 苟 论
不苟
一曰:
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欲尊贵,不苟为也。不如礼曰苟为也。虽听不自阿,
虽言见听,当以忠正,不自阿媚以取容也。必中理然后动,非理不移也。必当义然后举,非
义不行也。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说犹敬也。而不肖主之所不说,○旧作“而
不肖主虽不肖其说”,乃因下文而讹,今改正。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句。其说忠臣
之声与贤主同,同,等也。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贤生能用忠臣之言,不肖主能刑杀之,
故曰“有异”也。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贤主受大福,不肖主获大祸,故曰“亦异”也。
异,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夫差恶子胥也。比干生而恶于商,商纣恶之也。
死而见说乎周。周武王说其忠也。
武王至殷郊,系堕。○ 《韩非·外储说左下》云“文王伐崇,至凤黄虚,韈系解,因自
结”,一事而传者异。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疑是“为之系”,倒二字,脱一字。曰:
“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闻
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
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天下,海内也。千乘,一国也。
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缪公以告蹇叔,蹇叔曰:“君
以告内史廖。”内史廖对曰:“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缪
公以女乐二八人○“人”字疑衍。与良宰遗之。宰,谓膳宰。戎王喜,迷惑大乱,饮
酒,昼夜不休。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
所为也,其义不行也。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故雪殽之耻而西至河雍也。
雪,除也。
秦缪公相百里奚。以百里奚为相也。晋使叔虎、○梁仲子云:“叔虎即下文郤子虎,
晋大夫郤芮子父郤豹也,见韦昭《晋语》注。”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公孙枝,
秦大夫子桑也。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也。”“相国使子乎?”
相国,百里奚也。对曰:“不也。”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事,见客事也。
○上“子”字疑衍。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
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而,汝也。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
请之,公曰:“此所闻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奚,何也。
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定分官,
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今缪公乡之矣,其霸西戎,岂不宜哉?
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
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
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
之于子虎,请赏子虎。’”○《新序》四、《御览》六百三十三皆无两“虎”字,是。子虎
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
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
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
其由此欤?亡久,谓避骊姬之乱,在狄十二年,历行诸侯五年,凡十七年。归晋国,因大乱之后,
能建霸功,皆由用此术也。
----------------------- 81-----------------------
赞能
二曰:
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贤者以人,以人之德也。中人任人,以人之力也。不肖者
以财。不肖者任人,以人之财贿也。《传》曰“政以贿成”,此之谓也。得十良马,不若得
一伯乐;伯乐善得马,得伯乐则得良马,不但十也,故曰“不若得一伯乐”也。得十良剑,不
若得一欧冶;欧冶善为剑工也,义与伯乐同。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义与欧冶同。
○孙云:“《初学记》十七《贤类》引作‘不如得一贤士’,《意林》及《御览》四百二皆作‘贤人’。
《御览》八百九十六作‘圣人’,当由后来传本误也。”舜得皋陶而舜受之,受,用也。○注
“受”字,旧本作“授”。今案:“受之”即《书》所谓“俾予从欲以治”也,不当训用。舜未授皋
陶以天下,亦不当作“授”。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有夏桀之民也,王天下也。文王得吕望
而服殷商。殷纣之众服从文王之德也。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言得其用多不可数也,故
曰“岂有里数哉”。
管子束缚在鲁,为鲁所束缚也。桓公欲相鲍叔。欲以鲍叔为齐相也。鲍叔曰:“吾
君欲霸王,则管夷吾在彼,彼,鲁也。臣弗若也。”桓公曰:“夷吾,寡人之
贼也,射我者也,不可。”《传》曰“乾时之役,申孙之矢射于桓公,中钩”,故曰“不可”。
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人者也。其君,公子纠也。君若得而臣之,则彼亦将为
君射人。”桓公不听,不从鲍叔之言。强相鲍叔。固辞让而相,固,必也。○“鲍叔”
当重,“而相”二字衍文。桓公果听之。于是乎使人告鲁曰:“管夷吾,寡人之仇
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言欲得管仲,亲手自杀之,以为辞也。鲁君许诺,乃使吏
鞹其拳,鞹,革也。以革囊其手也。胶其目,盛之以鸱夷,置之车中。至齐境,境,
界也。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祓以爟火,衅以牺猳焉,火所以祓除不祥也。《周礼》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故以爟火祓之也。杀牲以血涂之为衅。小事不用大牲,故以爟豚也。《传》
曰“郑伯使卒出猳,行出犬鸡”,此之谓也。爟,读如权衡。○“权衡”,旧本误作“权字”,今依
《本味篇》注改正。生与之如国,如,至也。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荐,进也。曰:
“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告,
白也。因顾而命管子曰:“夷吾佐予!”予,我也。管仲还走,再拜稽首,受令
而出。出于庙也。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赏鲍叔,曰:“使齐国得
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行赏矣。凡行赏欲其本也,本则过无由生矣。
过,失也。
孙叔敖、沈尹茎○当作“筮”,下同。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
○旧校云:“‘问’一作‘晦’。”修行不闻。郢,楚都也。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
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
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欲令孙
叔敖隐也。○游谓游扬也。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
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梁仲子云:“《左传》文十年杜注:‘楚期思邑,今弋
阳期思县。’杨倞注《荀子·非相》篇云:‘鄙人,郊野之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
功无大乎进贤。
自知
三曰:
----------------------- 82-----------------------
欲知平直,则必準绳;準,平;绳,直也。○李本“準”皆作“准”。欲知方圆,
则必规矩;规,圆;矩,方也。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唯直士能正言也。故天子立
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举犹正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孙云:
“《御览》七十七作 ‘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独甚’。此‘犹其’二字讹。”存亡安危,勿求于
外,言皆在己也。务在自知。
尧有欲谏之鼓,欲谏者击其鼓也。○ 《淮南,主术训》作“尧置敢谏之鼓”。舜有诽谤
之木,书其过失以表木也。○注“以”字,《淮南》注作“于”。汤有司过之士,司,主也。
主,正也。正其过阙也。武王有戒慎之鞀,欲戒者摇其鞀鼓之。犹恐不能自知。犹尚恐己
不能自知其过失也。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荆
成、齐庄不自知而杀,荆成王为公子商臣所杀,齐庄公为崔杼所杀,皆不自知之咎也。吴王、
智伯不自知而亡,吴王,夫差也。智伯,晋卿智襄子也。夫差为越所破,死于干隧;智伯为赵
襄子所破,死于高梁之东;故曰“而亡”也。宋、中山不自知而灭,宋康王无道,为齐所灭。
中山乱男女之别,为魏所灭也。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惠公为秦所虏。赵括以军降,秦
坑其兵四十万于长平也。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钻荼、庞涓,魏惠王之将。申,
魏惠王之太子也,与庞涓东伐齐,战于马陵,齐人尽杀之。故惠王谓孟子曰:“晋国,天下莫强焉,
叟之所知也。及寡人身,东败于齐,长子死。”此之谓也。败莫大于不自知。莫,无也。
范氏之亡也,范氏,晋卿范武子之后也。谓简子率师逐范吉射也。一曰:智伯伐范氏而灭
之,故曰“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
然有音,○李善注《文选》任彦昇《百辟劝进笺》“况然”作“怳然”,《淮南·说山训》作“枪
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遽,疾也。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
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此,自掩其耳也。○案:“非犹此也”,“也”
与“邪”通用。《选》注作“亦犹此也”,则如字。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李善注《文选》孔文举《荐祢衡表》引作“问诸大
夫,寡人何如主也”。或言君之智也。○孙云:“《御览》六百二十二作‘或言君仁,或言君义,
或言君智’,疑此有脱文。”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
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知犹见
也。任座趋而出。次及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
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欤,邪
也。谓任座可反邪?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其忠,毕,尽也。而不敢远
其死。座殆尚在于门。”殆犹必也。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客,敬也。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
臣矣。微,无也。几,近也。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新序》一前作翟
黄语,后作任座语,与此互异。
当赏
四曰:
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以,用也。四时寒暑日月
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产,生也。○《日抄》作“皆
得其处”,无“为”字。人臣亦无道知主,主,君也。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
加,施也。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宜犹当也。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为用矣。为君用也。
晋文公反国,赏从亡者,而陶狐不与。赏不及之也。○梁仲子云:“‘陶狐’,《史
记·晋世家》作 ‘壶叔’,《外传》三、《说苑·复恩》篇作‘陶叔狐’。”左右曰:“君反国
----------------------- 83-----------------------
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欲知之也。文公曰:“辅我以义、
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
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国之劳徒,则陶
狐将为首矣。”唐国,晋国也。勤劳之徒,则陶狐也,故不与三赏中也。○注“故”字旧作“欲”,
讹,今改正。周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内史兴,周大夫也,奉使来赐文公命闻之。
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矣!”当先德而后力也。
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小主,秦君也,秦厉公曾
孙惠公之子也。夫人用奄变,为惑乱也。○以《史记·秦本纪》考之,小主即出子也。公子连亡在
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公子连一名元,秦厉公曾孙灵公之子也,于
小主为从父昆弟也。○公子连即献公,于小主为从祖昆弟。《索隐》云“名师隰”,殆据《世本》。
右主然守塞,弗入,右主然,秦守塞吏也。弗内公子连也。曰:“臣有义,不两主。
公子勉去矣!”内公子连则两主矣。劝之使疾去。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塞在
安定。将之北翟。○注“将”、“翟”二字疑衍。菌改入之。菌改亦守塞吏也。入之,内公子连
也。夫人闻之,大骇,小主夫人也。骇,惊也。令吏兴卒,奉命曰:“寇在边。”
卒与吏其始发也,发,行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
迎主君也。”主君,谓公子连。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雍,围夫人,夫人自杀。
雍,秦都也。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怨其不入己也。德菌改
而欲厚赏之。德其入己也。监突争之曰:“不可。监突,秦大夫也。秦公子之在外者
众,众,多也。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如此则诸臣争内亡公子。亡
公子得入,则争为君,故于主不便也。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复,反也。反其罪,
不复罪也。而赐菌改官大夫,官大夫,秦爵也。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
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
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传》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
此之谓也。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乱者能治之也,危者能安之也。
博志
五曰: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
立也。立,成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分,别也。使獐疾走,马弗及
至,已而得者,其时顾也。反顾稽其行,故见得也。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
则不能数里,任重也。任,载也。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言有功也。然而名不
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愚不肖人为之任政事,故使其君贤名不立,福利
不及后世子孙也。冬与夏不能两刑,《传》曰“火中而寒暑退”,故曰“不能两刑”。○案:
刑犹成也。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
必庳,有核曰果。物莫能两大,故戴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为之庳小也。○《大戴礼·易本命》
篇“戴角者无上齿”,又《战国·秦策》引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亦是此义。梁仲子云:“齿、
庳为韵。”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遂,成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
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
当而处之。
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孔子、
墨翟也。甯越,中牟人也,知道术之士也。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
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
----------------------- 84-----------------------
旦而问焉。夜则梦见文王、周公而问其道也。《论语》曰:“吾衰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案:“吾衰久矣”,尚是朱子以前读法,宋本句读亦如此。用志如此其精也,精,微密也。何
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
而熟之也。史曰“日精所学,致无鬼神”,故曰有鬼告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
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甯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甯越曰:“请以十五岁。○“五”
字旧本脱,据李善注 《文选》韦宏嗣《博弈论》补,《御览》六百十一同。人将休,吾将不敢
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案:“吾”下两“将”字皆疑衍。十五岁而周威公师
之。威公,西周君也。师之者,以甯越为师也。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
而百舍不止也。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尹儒”一作“尹需”。“文艺”,本或作“六艺”,
今从李本,与下篇合。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
先中中之者矣。《幽通记》曰“养流睇而猿号”,此之谓也。○注“流”字,旧作“由基”二字。
讹,今改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痛,悼也。夜梦受秋驾于其师。明
日往朝其师,○“师”字当重。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
今日将教子以秋驾。”秋驾,御法也。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
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句。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
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二士,甯越、尹儒也。观,示也。
贵当
六曰:
名号大显,不可强求,必繇其道。繇,用也。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
不于事于君,治,饬也。君,侯也。治君者不于君于天子,治天子者不于天子于欲,
欲,贪欲也。不贪欲则天子安乐也。治欲者不于欲于性。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
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窥赤肉而鸟鹊聚,狸处堂而众鼠
散,窥,见也。散,走也。衰绖陈而民知丧,竽瑟陈而民知乐,汤、武修其行而天
下从。修其仁义之行,故天下顺从之也。桀、纣慢其行而天下畔,慢,易也。岂待其言
哉?君子审在己者而已矣。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遗犹失也。闻于国。国人闻之也。庄王见而问焉,
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
如此者,其家必日益,益,富也。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观事君者也,其
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吉,善也。
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证谏,交,俱也。○《外传》
九、《新序》五作“正谏”。案,证亦谏也,见《说文》。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
日服,服其德也。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善之,
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非特具之而
已也,所以就大务也。就,成也。夫事无大小,固相与通。田猎驰骋,弋射走
狗,贤者非不为也,为之而智日得焉,不肖主为之而智日惑焉。志曰:“骄
惑之事,不亡奚待?”志,古记也。
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旧本或作“君”,或作“尹”,皆讹,今从《日抄》改正。
孙云:“《御览》八百三十二,又九百五并作 ‘齐’字。”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
----------------------- 85-----------------------
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
无以。无以买狗。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
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过犹多也。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霸王有不先耕
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此贤者不肖之所以殊也。殊,异也。贤不肖之所欲与
人同,尧、桀、幽、厉皆然,所以为之异。故贤主察之,以为不可,弗为;
以为可,故为之。为之必繇其道,物莫之能害,此功之所以相万也。万倍也。
----------------------- 86-----------------------
第 二 十 五 卷
似 顺 论
似顺
一曰:
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倒,逆也。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
可与言化矣。化,道也。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夏至极长,过至则短,故
曰“至长反短”;终至极短,过至则长,故曰“至短反长”也。天道有盈缩之数,故曰“天之道也”。
荆庄王欲伐陈,庄王,楚穆王之子也。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
可伐也。宁国,楚臣。○《说苑·权谋》篇“蓄积多”下云“其国宁也。王曰:陈可伐也”,后“庄
王听之”作“兴兵伐之”。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
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传》曰“伐而言取,易也。”○注“传曰”旧作“陈曰”讹,今改正。
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成子,田常也。有国,
齐国也。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杀君,杀齐简公而取其国也。
田成子患之。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
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疑焉,不欲其死也。
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
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
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
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故人主之听者与士之学者,不可
不博。听博则达义,学博则达道也。
尹铎为晋阳,下,有请于赵简子。尹铎者,赵简子家臣也。晋阳,简子邑。为,治
也。简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
夷,平也。中行文子与范昭子专晋君权,伐赵简子,围之晋阳,所作垒壁培堙也。简子不欲见之,故
使尹铎平除之也。○《晋语》九“垒”下有“培”字,观此注似亦本有“培”字。又“是”字下旧本
脱“见”字,据《晋语》补。铎往而增之。增益其垒壁令高大也。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
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
臣私之,铎可赏也。孙明,简子巨孙无政邮良也。私,惟也。○《晋语》邮无正字伯乐,《左传》邮
无恤亦名邮良,即王良也。此云孙明,当即孙阳。注云孙无政,亦见前。铎之言固曰: ‘见乐
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
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旧注云:“‘兼’或作‘谦’。”疑校者之辞。“谦”
字无义,或当为“嫌”。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容,说也。况铎为贤
人也。君其图之。”图,议之也。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过,失也。
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太上,上德之君。其次不循理
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更,革也。变革不循危亡之迹,虽未至大贤,
尚足以盖浊世专欲之人也。简子当此。简子之行与此相值也。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
好愎过而恶听谏,鄙耻于不知而矜大于自用,愎过恶谏,固败是求,世主之大病也。○注旧本
缺“求”字,案“固败是求”见《左传》庆郑语,此用其成文,今补。以至于危。耻无大乎危
者。危败则灭亡,耻但惭辱耳,故无大于危者也。
----------------------- 87-----------------------
别类
二曰: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
僇民无已。夫草有莘有莘,○《御览》九百九十四“莘”作“华”,《日抄》作“萃”。独
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合药而服,愈人病,故曰益人寿也。万堇不杀。○堇,
乌头也,毒药,能杀人。万堇则不能杀,未详。漆淖水淖,○“水”下旧无“淖”字,今案文义
补。合两淖则为蹇,蹇,强也。言水漆相得则强而坚也。湿之则为干。干燥也。金柔锡
柔,合两柔则为刚,燔之则为淖。火炽金流,故为淖也。或湿而干,或燔而淖,类
固不必可推知也。漆得湿而干燥,金遇燔而流淖,皆非其类也,故曰“不必可推知也”。小方,
大方之类也;小马,大马之类也;小智,非大智之类也。大智知人所不知,见一隅
则以三隅反,小智闻十裁通其一,故不可以为类也。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淮南记》曰“王孙绰”。○见《淮
南·览冥训》。彼注云:“盖周人,一曰卫人。王孙贾之后也。”人问其故,对曰:“我固
能治偏枯,○旧校云:“‘治’一作‘为’。”为亦治也。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
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
也。半谓偏枯,全谓死人也。○梁仲子云:“小、大、半、全,乃概论物情。注太泥。”
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也,○“牣”与“韧”、“忍”、“刃”、
“纫”古皆通用。李善注《王文宪集序》引作“纫”。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难者
曰:“白所以为不牣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牣也。又柔则
锩,○字书无此字,当与“卷”同。坚则折。剑折且锩,焉得为利剑?”剑之情未革,
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
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无聪明以听说,不能知贤不肖,故尧、桀无有所别也。此忠臣
之所患也,患,忧也。贤者之所以废也。不见别白黑,故废弃也。
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于祸则不然,小有之不若其亡
也。祸虽微小,积小成大,以危身亡国,故曰小有之不若无也。射招者欲其中小也,射兽者
欲其中大也。物固不必,安可推也?招,埻艺也。中小,谓剖微不失毫分,射之工也。射
兽欲其中大者,得肉多,故以中为工也。射则同也,中之小大异,故曰“物固不必,安可推也”。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高
阳,宋邑,因以为氏。应,名也。或作“高魋”。宋大夫也。家匠,家臣也。挠,弱曲也,故曰“未
可也”。○梁仲子云:“《淮南·人间训》作‘高阳魋’,《广韵》‘阳’字下引《吕氏》有辩士‘高
阳魋’,此注内脱一 ‘阳’字。”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家臣所谓,直于辞而
合事实者也。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劲,强也。涂益
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此俛于辞,而后必败,其言不合事实者也。○俛当是勉
强之义。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
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骥骜绿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则日在其前矣。日东行,天西旋。日行迟,天旋疾。
及夕,日入于虞渊之北,骥不能及,故曰在前矣。○注说迂曲。目固有不见也,智固有不知
也,数固有不及也。不知其说所以然而然,圣人因而兴制,不事心焉。
有度
三曰:
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度,法也。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欺,误也。
----------------------- 88-----------------------
不可惶矣,不可恐矣,不可喜矣。以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
所未知,昏,暗也。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
客有问季子曰:“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户季子,尧时诸侯也。季子曰:
“尧固已治天下矣,舜言治天下而合己之符,己,尧也。是以知其能也。”“若
虽知之,奚道知其不为私?”私,邪也。○此二句,客又问也。季子曰:“诸能治天
下者,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当无私矣。夏不衣裘,非爱裘也,暖有余也。
冬不用■,■,扇也。○“■”与“箑”同。非爱■也,清有余也。清,寒。圣人之不
为私也,非爱费也,节乎己也。○“费”,旧本误作“贵”,孙云:“《重己》篇云‘非
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与此正相同。 《御览》四百二十九亦作 ‘费’。”今改正。节己,虽
贪污之心犹若止,又况乎圣人?”
许由非强也,有所乎通也,通于无为也。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外,弃也。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
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所教,谓孔、墨弟子之弟子也。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
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人主,谓俗主,又不能行也。唯通乎
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不能尽知万物也,执守一道而万物治理矣。使人不
能执一者,物感之也。感,惑也。故曰:通意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
道之塞。悖、缪、累、塞四者所以为人病也,唯执一者能解去道之塞,不壅闭也。贵、富、显、
严、名、利六者,悖意者也。此六者人情所欲也。孔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居”,故曰“悖意”。悖,乱也。○案:古读皆以“不以其道”为句,此注亦当尔。《论语》
“不处”,此作“不居”,《论衡》《问孔》、《刺孟》两篇并同。容、动、色、理、气、意
六者,缪心者也。此六者不节,所以惑人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
德者也。此六者不节,所以为德累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六者,塞道者也。
此六者宜适难中,所以窒塞道,使不通者也。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荡,动也。此四六
者皆得其适,不倾邪荡动于胸臆之中则正矣。《诗》云:“静恭尔位,正直是与。”此之谓也。正则
静,静则清明,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虚者道也。道尚空虚,无为而无不
为,人能行之亦无不为也。
分职
四曰:
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孙云:“《御览》六百二十作‘如己之有’。案下文皆作‘如
己有之’,《御览》非也。”通乎君道者也。桀、纣有天下,非汤、武之有也,而汤、武有之,
此之类也,故曰“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
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
君之所执也。君执一以为化之也。○注“之”字疑衍。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
智,以其能强能,以其为强为,此处人臣之职也。处人臣之职而欲无壅塞,
虽舜不能为。若此者,虽舜之圣不能无壅塞,况惑主乎?
武王之佐五人。五人者,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高、苏公忿生也。武王之于五
人者之事无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
通乎君道也。通乎君道,则能令智者谋矣,能令勇者怒矣,能令辩者语矣。
夫马者,伯乐相之,造父御之,伯乐善相马,秦缪公臣也。造父,嬴姓,飞廉之子,善御,
周穆王臣也。贤主乘之,—日千里。无御相之劳而有其功,则知所乘矣。功,千
里之功也,故曰知乘也。
----------------------- 89-----------------------
今召客者,酒酣,召,请也。饮酒合乐为酣。歌舞鼓瑟吹竽,明日不拜乐己者,
拜,谢也。乐己者,谓倡优也。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先王之立功名有似于此,有
似于主人使之者也。使众能与众贤,功名大立于世,不予佐之者,而予其主,其
主使之也。○“其主”二字旧本不重,今据《困学纪闻》十所引补。譬之若为宫室,必任
巧匠,奚故?奚,何也。曰:匠不巧则宫室不善。夫国,重物也,其不善也岂
特宫室哉?特犹直也。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
绳。功已就,就,成也。○李本作“准”,别本作“準”。不知规矩绳墨,而赏匠巧匠
之。宫室已成,○《困学纪闻》“赏匠巧”下有“也”字,又有“巧”字。卢云:“案‘也’字
当有,下 ‘匠之’二字系衍文,当删。”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宫室
也。”此不可不察也。察犹知也。人主之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人则不能,○
“自为人”疑是“自为之”。任贤者则恶之,与不肖者议之。此功名之所以伤,伤,
败也。国家之所以危。危,亡也。
枣,棘之有;裘,狐之有也。食棘之枣,衣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
己有之。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
以其民安,而天下莫敢之危;○“敢之”二字似当乙转。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
说;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竞,进也。无费乎■与岐周,而天下称大仁,称
大义,通乎用非其有。通,达也。
白公胜得荆国,杀令尹子西、司马子期而得荆国也。不能以其府库分人。七日,
石乞曰:“患至矣。石乞,白公臣也。不能分人则焚之,毋令人以害我。”白公
又不能。不能焚之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予众,叶公,楚叶县大夫沈诸梁
子高也。出高库之兵以赋民,赋,予也。因攻之。十有九日而白公死。国非其有
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矣。不能为人,又不能自为,可谓至愚矣。譬白公之
啬,若枭之爱其子也。枭爱养其子,子长而食其母也。白公爱荆国之财而杀其身也。
卫灵公天寒凿池。灵公,襄公之子。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伤,
病也。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新序·刺
奢》篇“陬隅”作“陬隅”。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新序》作“苴”。
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
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新
序》“福”作“德”,《御览》三十四同。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
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举,用也。夫民未有见焉,未见其德。今将令民以此见
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曰”,《新序》作“且”。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
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君者固无任,而以职受任。工拙,下也;赏
罚,法也;君奚事哉?若是则受赏者无德,而抵诛者无怨矣,人自反而已。
此治之至也。抵,当也。
处方
五曰:
凡为治必先定分,君臣父子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逾节
而上不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悍,凶也。辟,邪也。简,惰也。慢,易也。
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六者皆所以为民用,故曰“为民利
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言同异更相成。同异之分,贵贱之别,
长少之义。此先王之所慎,而治乱之纪也。圣人以治,乱人以乱,在所以由之也。
今夫射者仪豪而失墙,仪,望也。睎望毫毛之微,而不视堵墙之大,故能中也。画者
----------------------- 90-----------------------
仪发而易貌,画者睎毫发,写人貌,仪之于象,不失其形,故曰“易貌”也。言审本也。射
必能中,画必象人,故曰“审本”。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本,身;审,正也。身不
正而欲治者,尧、舜且犹不能,况凡人乎?故凡乱也者,必始乎近而后及远,必始乎本
而后及末。近喻小,远喻大也。为乱之君先小后大也。本谓身,末谓国也。詹何曰“未闻身乱而
国治也”,故曰“始乎本而后及末”。治亦然。未闻身治而国乱也,故曰“亦然”。故百里奚
处乎虞而虞亡,处乎秦而秦霸;虞公贪璧马之赂,不从其言,为晋所灭,故亡也。秦缪公
用其谋而兼西戎,故霸也。向挚处乎商而商灭,处乎周而周王。向挚,纣之太史令也。纣
不从其言而奔周,期年而纣灭,周武王用其谋而王天下也。百里奚之处乎虞,智非愚也;向
挚之处乎商,典非恶也;无其本也。本谓虞、商文君。身不治,自取灭亡也。其处于秦
也,智非加益也;其处于周也,典非加善也;有其本也。有其本,言秦、周之君身
正而治也。其本也者,定分之谓也。言其为君治理分定,不悖惑也。
齐令章子将而与韩、魏攻荆,荆令唐蔑将而应之。应,击也。○“唐蔑”,《楚
世家》作“唐昧”。“应之”旧作“拒之”,注“‘拒’一作‘应’”,梁仲子云“《水经·沘水注》
引作 ‘荆使唐蔑应之’”,则“应”字正是本文,今改正。军相当,六月而不战。齐令周最
趣章子急战,其辞甚刻。趣,督也。刻亦急也。章子对周最曰:“杀之免之,残其
家,王能得此于臣。不可以战而战,可以战而不战,王不能得此于臣。”与
荆人夹沘水而军,○“沘”旧作“泚”,梁仲子云:“旧本《水经》‘泚水’,何氏焯改作‘焯
水’,注引此文。新校本从《汉·地理志》改作‘比水’,引此作‘夹比而军’。”章子令人视
水可绝者,荆人射之,水不可得近。近犹迫也。有刍水旁者,告齐候者候,视也。
曰:“水浅深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候
者载刍者与见章子。章子甚喜,因练卒以夜奄荆人之所盛守,果杀唐蔑。章
子可谓知将分矣。
韩昭釐侯出弋,靷偏缓。弋,猎也。《论语》曰“弋不射宿”。昭釐侯居车上,
谓其仆:“靷不偏缓乎?”其仆曰:“然。”至,舍,昭釐侯射鸟,其右摄
其一靷适之。适犹等也。昭釐侯已射,驾而归。上车,选间选间犹选顷也。曰:“乡
者靷偏缓,今适,何也?”其右从后对曰:“今者臣适之。”昭釐侯至,诘
车令,诘,让也。各避舍。○句上似当有“与右”二字。故擅为妄意之道虽当,贤主不
由也。由,用也。
今有人于此,擅矫行则免国家,利轻重则若衡石,为方圜则若规矩,此
则工矣巧矣,而不足法。巧而不足法者,以其不循规矩故也。法也者,众之所同也,
贤不肖之所以其力也。○“其力”疑当作“共力”。谋出乎不可用,○旧校云:“一作
‘行’。”事出乎不可同,此为先王之所舍也。舍而不为也。
慎小
六曰:
上尊下卑。卑则不得以小观上。观,视也。上,君也。尊则恣,恣则轻小物,
小物,凡小事也。轻小物则上无道知下,下无道知上,上下不相知则上非下,下
怨上矣。人臣之情,不能为所怨;不能为之竭力尽节也。人主之情,不能爱所非。
方非罪之,何能爱也?此上下大相失道也。故贤主谨小物以论好恶。好,善也。恶,
恶也。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巨,大;防,堤也。如堤有孔穴容蝼蛄,则溃漏窍决,至于漂没
闾邑,溺杀人民也。突泄一熛而焚宫烧积,灶突烟泄出,则火滥炎上,烧人之宫室积委也。○
“突”亦作“堗”。《广雅》:“灶窗谓之堗。”或谓“突”当作“■”。案《说文》:“■,深也,
一曰灶突。”然则■特灶突之一名,《说文》亦但云“一曰灶突”,不云“灶突”,何得以“突”为
----------------------- 91-----------------------
“■”之误?故今仍作“突”字。又“■”旧本讹作“烟”,今从《日抄》改正。将失一令而军
破身死,教令不当为失。失令不从,士无先登之心,而怀奔北之志,故军破败,将见禽获而身死也。
主过一言而国残名辱,为后世笑。主过一言犹将失一令,故国残亡,恶名著闻,以自污辱,
乃为后世之人所非笑也。
卫献公戒孙林父、甯殖食。林父,孙文子也。甯殖,惠子也。鸿集于囿,虞人以
告,畜禽兽大曰苑,小曰囿。虞人,主囿之官也。以告,以鸿告也。公如囿射鸿。二子待君,
日晏,公不来至。晏,暮也。来,不释皮冠而见二子。二子不说,逐献公,立
公子黚。《传》曰:“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甯殖相之。”此云立公子黚,复误矣。案《卫世家》,
公子黚乃灵公之子,太子蒯聩之弟也,是为悼公,于献公为曾孙也,焉得立之乎?
卫庄公立,欲逐石圃。庄公,灵公之子蒯聩也。石圃,卫卿石恶之子也。蒯聩在外,圃
不欲纳之,故立而逐之也。登台以望,见戎州而问之曰:“是何为者也?”侍者曰:
“戎州也。”戎州,戎之邑也。庄公曰:“我姬姓也,戎人安敢居国?”使夺之
宅,残其州。晋人适攻卫,戎州人因与石圃杀庄公,立公子起。公子起,卫灵公
子,庄公之弟也。此小物不审也。审,慎也。人之情不蹶于山,蹶,踬颠顿也。而蹶于
垤。垤,蚁封也。蚁封卑小,人轻之,故踬颠也。
齐桓公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群臣皆说。去肉食之兽,去食粟
之鸟,去丝罝之网。是三言也。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吴起,卫人也,为魏武侯西河守。谕,明也。夜日置
表于南门之外,置,立也。表,柱也。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能偾南门之外表者,
仕长大夫。”偾,僵也。长大夫,上大夫也。○“能”字旧本缺,孙据《纪闻》十补,《御览》
四百三十同。明日日晏矣,莫有偾表者。莫,无也。民相谓曰:“此必不信。”不
信其有赏也。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言不敢必得其赏也。○
“而已,《纪闻》作“则已”。言纵不得赏,非有害也。注不得解。往偾表,来谒吴起。谒,
告也。吴起自见而出,仕之长大夫。夜日又复立表,又令于邑中如前。邑人守
门争表,表加植,不得所赏。如前,与前令同也。邑人贪赏,争往偾表,表深植而不能偾,
不得其所赏也。自是之后,民信吴起之赏罚。吴起赏罚不欺民,民信之也。赏罚信乎民,
何事而不成,岂独兵乎?言非独信用兵以成功也,大信用赏罚以成事,故使秦人不敢东向犯
盗西河也。○旧校云:“‘岂独兵乎’一作‘非独兵也’。”案:注“大”,刘本作“亦”。
----------------------- 92-----------------------
第 二 十 六 卷
士 容 论
士容
一曰: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而,能也。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一谓
道也。能柔坚虚实之士,其状貌朖然舒大,不儇给巧伪为之,畏失其道也。傲小物而志属于大,
傲,轻也。轻略丛脞翳蔑之事,而志属连于有大成功也。似无勇而未可恐未可恐以非义之事也。
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狼,贪兽也。所搏执坚固。横犹勇敢。之士若此者不可辱,亦不
可害也。○注“犹”疑“犷”。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越,失也。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
南面,君位也。孤寡,谦称也。士之如此者,使即南面之君位,亦处义而已,不以奢侈广大也。○注
“位”字阙,今案文义补。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海外,四海
之外。而欲服之,化广大也。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耳目遗俗而可与定
世,耳目视听,礼义是则,故能遗弃流俗,可与大定于一世也。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轻富
贵,甘贫贱。○朅,去也。宋玉《九辩》云“车既驾兮朅而归”。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尊重
道理而行,羞以巧媚自荣卫也。○注“荣”疑“营”。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不訾,毁败人也。
甚厉,至高远也。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不为物动,唯义所在,不妄屈折也。此国士之容
也。容犹法也。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假犹请也。请善相狗者买取鼠之狗也。○旧
校云:“一本作‘其邻借之买鼠狗’。”借犹请也。今案:《御览》九百五作“其邻藉之买鼠狗”,
则当作“藉”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
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
桎之。”其邻桎其后足,桎,械也。著足曰桎,著手曰梏。狗乃取鼠。○旧校云:“一本
作 ‘狗则取鼠矣’。”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
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不言之言,以道化也。
客有见田骈者,田骈,齐人也,作《道书》二十五篇。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
翔闲雅,辞令逊敏。逊,顺也。敏,材也。田骈听之毕而辞之。辞,遣也。客出,田
骈送之以目。以目送而视之也。弟子谓田骈曰:“客士欤?”田骈曰:“殆乎非
士也。殆,近也。今者客所弇敛,士所术施也;士所弇敛,客所术施也。○旧校
云:“‘术’皆当作‘述’。”今案:古亦通用。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烛一隅,则室偏
无光;烛,照也。偏,半也。骨节早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长,大也。众无谋方,
乞谨视见,多故不良;良,善也。志必不公,公,正也。不能立功;立,成也。好得
恶予,国虽大不为王,好得,厚敛也。恶予,恡啬也。多藏厚亡,故必不为王。祸灾日至。
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纯,美也。钟山之玉,燔以
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陵上之木鸿且大,皆天性也。君子天性纯敏,故以此为喻也。淳淳乎
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化,教也。常畏而奉之,不肯自足。其智思以事,必问详而后行之也。
乾乾乎取舍不悦而心甚素朴。乾乾,进不倦也。取舍不悦,常敬慎也。心甚素朴,精洁专一,
情不散欲也。
唐尚敌年为史,史,国史也。其故人谓唐尚愿之,故人者,唐尚知旧也。以唐尚明
习天文宿度,审咎徵之应,故为愿之也。以谓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为史也,羞而
不为也。”其故人不信也。不信其羞为史。及魏围邯郸,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
以与伯阳,惠王,魏文侯之孙,武侯之子,孟子所见梁惠王也。解邯郸围也。以与伯阳,以伯阳
----------------------- 93-----------------------
邑资之也。其故人乃信其羞为史也。居有间,其故人为其兄请。请于唐尚,欲仕其
兄。唐尚曰:“卫君死,吾将汝兄以代之。”其故人反兴再拜而信之。夫可信
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可信,谓唐尚羞为史。不可信,谓唐尚欲以其兄
代卫君。卫君不可得也,而信为可得,故曰“不可信而信也”。患者,犹病也。知人情不能自遗,
以此为君,虽有天下何益?不能自遗亡其贪欲之情,必危亡也,故曰“虽有天下何益”。故
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则戆陋之人从而贺之。有国若此,不
若无有。古之与贤从此生矣。古人传位于贤,以子不肖,不可予也。非恶其子孙也,
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实也。徼,求也。矜,大也。以国予贤则兴,子孙不肖,予其国必灭
亡,故曰“反其实也”。
务大
二曰:
尝试观于上志,上志,古记也。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荣,显也。其实无
不安者,功大故也。实犹终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同,等也。
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功故也。无大功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
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逾,益也。欲安而逾危也。
孔子曰: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区区,得
志貌也。○“区区”当作“呕呕”,下同。前《谕大》篇作“姁姁”。自以为安矣。灶突决,
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及之”
当作“及己”。为人臣而免于燕爵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
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
终不知也,其与燕爵之智不异。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
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细之安,细,小也。必待大;
大之安,必待小。言相须也。○两“待”字,前《谕大》篇俱作“恃”,下“赞”字亦作“恃”。
细大贱贵,交相为赞,交,更也。赞,助也。然后皆得其所乐。乐,愿也。
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嗣君,卫平侯之子也,秦贬其号曰君。嗣君应之曰:“所
有者千乘也,愿以受教。”卫君国之赋,兵车千乘耳。王者万乘,故愿以受教也。○案:《淮
南·道应训》“所有”上有“予”字。此注非是。愿以受教者,愿以千乘之国受教也。薄疑之对,以
千钧谕王术,一斤喻治国。言王术可为,于治国乎何有?注皆不得本意。薄疑对曰:“乌获奉
千钧,又况一斤?”千钧,三万斤也。喻卫君之贤,为王术,若乌获之力以举一斤,言其易也。
○《淮南》“奉”作“举”。杜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杜赫,周人杜伯之后也。周昭文君,
周分为二,东周之君也。昭文君谓杜赫曰:“愿学所以安周。”以,用也。杜赫对曰:
“臣之所言者不可,则不能安周矣;臣之所言者可,则周自安矣。”所言安行
仁与义也。此所谓以弗安而安者也。当昭文君时,人不安行仁义,而仁义不行也。然仁义,
必安之本也,故曰“以弗安而安者也”。
郑君问于被瞻曰:“闻先生之义,不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郑君,
穆公也。被瞻事郑文公,故穆公即位,问瞻所行之义信不乎?被瞻对曰:“有
之。夫言不听,道不行,则固不事君也。若言听道行,又何死亡哉?”言从贤
臣之言,不死亡也。故被瞻之不死亡也,贤乎其死亡者也。使君无道,臣不能正,乃死
亡耳。被瞻言听道行,不死不亡,故曰“贤乎死亡者也”。
昔有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海内
矣。汤、武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王通达矣。五伯欲继汤、武而不成,既足
以为诸侯长矣。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荣矣。夫大义之不
----------------------- 94-----------------------
成,既有成已,故务事大。上农
三曰: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尊,重也。○次“易用”,旧本脱“用”
字,据 《御览》七十七补,《亢仓子·农道》篇作“易用则边境安,安则主位尊”,又多“安则”二
字。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重”,《亢仓子》作“童”,亦如《大戴》之《王言》篇
与《家语》“童”、“重”互异也。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御
览》“复”作“厚”,《亢仓子》作“複”,下并同。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处,居。
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令,善。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战,攻。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
无有居心。居,安也。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巧,
读如巧智之巧。○ 《亢仓子》有“巧法令则”四字在下句首。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
大夫、士皆有功业。《传》曰“王耕一发,班三之,庶人终于千亩”,故曰“皆有功业”也。
○“皆有功业”,《亢仓子》作“第有功级”。注“一发”,《周语》作“一墢”,此作“发”,讹。
韦昭注:“一墢,一耜之发也。”玩注意,似《亢仓子》本是。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
当启蛰耕农之务,农民不见于国都也。《孟春纪》曰“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故农民不得见于国
也。以教民尊地产也。地产,嘉谷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
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力,任其力、效其功也。○《亢仓子》作“劝人
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贸,易也。○
“以长生”,《亢仓子》作“资相为业”。此圣人之制也。制,法也。故敬时爱日,非老
不休,休,止也。非疾不息,非死不舍。舍,置也。
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损,减也。一人治之,
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
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弁,鹿皮冠。《诗》云“冠弁如星”。○冠弁不见《诗考》,恐是字误。
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礼》“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嫁女之家,三日不绝
烛”,故不以酒醴聚众也。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为害于时也。然后制野禁,
苟非同姓,苟,诚也。农不出御,御妻也。女不外嫁,以安农也。异姓之女不出闾邑
而嫁也。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出犹捐也。齿年未长,不敢为
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渠,沟也。农不敢行守其疆亩也。贾,不敢为异
事。异犹他也。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伐,斫也。泽人
不敢灰僇,烧灰不以时多僇。缳网罝罦不敢出于门,缳罟不敢入于渊,罟,兽罟也。
《诗》云“肃肃兔罝”。罟,鱼罟也。《诗》云“施罛■■,鳣鲔发发”。泽非舟虞,不敢缘
名。为害其时也。舟虞,主舟官。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
国家难治,三疑乃极,○义未详。是谓背本反则,则,法也。失毁其国。凡民
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三官,农、工、贾也。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攻,治
也。时事不共,是谓大凶。夺之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唯,必丧其秕。夺之
以水事,是谓稽,丧以继乐,继,续也。四邻来虚。夺之以兵事,是谓厉,祸厉,
摩也。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
有昏,丧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不敏也。○三字疑亦正文。
任地
----------------------- 95-----------------------
四曰:
后稷曰:子能以窐为突乎?窐,容污,下也。突,理出,丰高也。子能藏其恶而
揖之以阴乎?阴犹润泽也。子能使吾士靖而甽浴士乎?“士”当作“土”。○古“士”、
“土”间亦通用。子能使保湿安地而处乎?子能使雚夷毋淫乎?淫,延生也。子能使
子之野尽为泠风乎?泠风,和风,所以成谷也。子能使■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
大而坚均乎?《诗》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此之谓也。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
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强乎?无之若何?
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
肥者欲棘;棘,羸瘠也。《诗》云“棘人之栾栾”,言羸瘠也。土亦有瘠土。急者欲缓,缓
者欲急;急者,谓强垆刚土也,故欲缓。缓者,谓沙堧弱土也,故欲急。和二者之中,乃能殖谷。
湿者欲燥,燥者欲湿。湿,谓下湿近污泉,故欲燥。燥,谓高明暵干,故欲湿。不燥不湿,取
其中适,乃成黍稷也。上田弃亩,下田弃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
阴土必得,大草不生,草,秽也。又无螟蜮。“蜮”,或作“螣”。食心曰螟,食叶曰蜮。
兖州谓蜮为螣,音相近也。○惠氏栋云:“‘蜮’,当为‘■’。”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兹,
年也。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耜六尺,其刃广八寸。
古者以耜耕,广六尺为亩,三尺为甽,辽西之人谓之“■”也。○《周礼》“广尺深尺曰■”,此云
“三尺”,黄东发谓于正文不合。其言曰:“耜者,今之犁,广六尺,旋转以耕土,其块彼此相向,
亦广六尺,而成一疄,此之谓亩。而百步为亩,总亩之四围总名。 ‘其博八寸,所以成甽’者,犁头
之刃,逐块随刃而起,其长竟亩,其起而空之处与刃同其阔,此之谓甽。”案此所云,则与 《周礼》
相近。“■”,字书无考。耨柄尺,此其度也;度,制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耨,
所以耘苗也。刃广六寸,所以入苗间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地耕熟则肥,
肥即得谷多,不则瘠,瘠则得谷少,故曰“可使”也。人肥则颜色润译。使苗坚而地隙;人耨
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缓,柔也。
草諯大月。大月,孟冬月也。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
后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传》曰“土发而耕”,此之谓
也。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终也。三叶,荠、亭历、菥蓂也,是月之季枯死,大
麦熟而可获。大麦,旋麦也。○《初学记》二十七引《吕氏》“孟夏之山百谷三叶而获大麦”。日至,
苦菜死而资生,菜名也。○“资”疑即“薋”蒺藜也。而树麻与菽,树,种也。菽,豆也。
此告民地宝尽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狶首生而麦无叶,凡草,庶草也。日中,春分
也。众草生而出也。狶首,草名也,至其生时,麦无叶,皆成熟也。而从事于蓄藏,藏之于仓也。
此告民究也。究,毕也。刈麦毕也。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五时,五行生杀
之时也。见生,谓春夏种稼而生也。见死,谓秋冬获刈收死者也。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
谋。天降四时,地出稼穑,自然之道也,故曰“不与民谋”。
有年瘗土,无年瘗土。祭土日瘗。年,谷也。有谷祭土,报其功也。无谷祭土,禳其神
也。○“禳”,旧作“让”,讹,赵改正。无失民时,无使之治下。知贫富利器,皆时
至而作,渴时而止。利用之器,有其时而为之,无其时而止之。是以老弱之力可尽起,
○《亢仓子》作“可使尽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一辟曰倍。○注“一辟”疑是“一
倍”。不知事者,时未至而逆之,时既往而慕之,慕,思也。当时而薄之,薄,轻
也,言不重时也。“薄”或作“怠”。使其民而郄之。郄,逆之也。民既郄,乃以良时慕,
此从事之下也。操事则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种稑禾不为稑,种重禾不
为重,晚种早熟为稑,早种晚熟为重。《诗》云:“黍稷重稑,稙穉菽麦。”此之谓也。是以粟
少而失功。不当其时,故粟少也。食之少气力,故曰“少而矢功”也。
辩土
----------------------- 96-----------------------
五曰:
凡耕之道,必始于垆,垆,埴垆地也。为其寡泽而后枯;言土燥湿也。○注“燥
湿”下疑当有一“均”字。必厚其靹,厚,深也。○靹,音义缺。为其唯厚而及。■者“■”
或作“选”。■之,坚者耕之,泽○梁仲子云:“‘■’,疑即‘■’字。《集韵》‘饱,或
从缶’。”■,音义并缺。其靹而后之;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无与三盗
任地:夫四序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而无
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弗除则芜,芜,秽也。除之则虚,虚,动稼根。则草
窃之也。故去此三盗者,而后粟可多也。
所谓今之耕也,营而无获者。“获”或作“种”。其早者先时,晚者不及时,
寒暑不节,稼乃多菑实。其为亩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见风则■,■,
仆也。高培则拔,培田侧也。寒则雕,雕,不实也。热则修,修,长也。一时而五六死,
故不能为来。来丕成也。不俱生而俱死,虚稼先死,虚,根不实。众盗乃窃。望之
似有余,就之则虚。虚,不颖不栗。 《诗》云“实颖实栗,有邰家室”也。农夫知其田之
易也,易,治也。易,读如易纲之易也。○注“易纲”,梁仲子疑是“易畴”。不知其稼之疏
而不适也;疏,希也,不中适也。知其田之际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虚也。虚,亦希也。
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此事之伤也。伤,败也。故亩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
孙云:“李善注《文选》王元长《策秀才文》‘清甽泠风’引此‘深’作‘清’。”今案:“深”字
是,《亢仓子》作“■欲深以端”。下得阴,阴,湿也。上得阳,阳,日也。然后咸生。咸,
皆也。
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坚者。殖,长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于其
施土,无使不足,土,壤也。亦无使有余。余犹多也。熟有耰也,耰,覆种也。必务
其培。其耰也植,植者其生也必先。先犹速也。其施土也均,均者其生也必坚。
坚,好也。是以亩广以平则不丧本,本,根也。茎生于地者五分之以地。分,别也。
茎生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速,疾也。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正
其行,通其风,行,行列也。夬心中央,帅为泠风。夬,决也。心于苗中央。帅,率也。
啸泠风以摇长之也。“夬”或作“使”。○《选》注引作“夬必中央,师为泠风”,又引注云“必于
苗中央,师师然肃泠风以摇长也”。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得其孤特疏数适
中则茂好也。其长也欲相与居,言相依植,不偃仆。○旧本无“其”字,又注作“相依助不僵
仆”,皆讹脱,今据《齐民要术》所引补正。《亢仓子》亦有“其”字。《要术》“居”作“俱”。
今案 《亢仓》作“居”,与此同。与此同。其熟也欲相扶。扶,相扶持,不可伤折也。○《齐民
要术》作“相扶持,不伤折”,此亦衍二字。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聚也。○ 《亢仓
子》作“稼乃多谷”。
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秕,不成粟也。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养大杀小。树肥无使扶疏,树■不欲专生而族
居。专,独也。肥而扶疏则多秕,根扇迫也。■而专居则多死。专,独。不能自荫润其
根,故多枯死也。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养其弟,杀其大者,养其小者也。不收其
粟而收其秕,上下不安则禾多死,○旧本“秕”作“粗”,下“不”字脱,并依《亢仓子》
补正。厚土则孽不通,壤深不能自达,故多孽死也。薄土则蕃轓而不发。垆埴冥色,
刚土柔种,免耕杀匿,使农事得。
审时
六曰:
----------------------- 97-----------------------
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斩木不时,不折折犹坚也。必穗;稼就而不获,获,
得也。必遇天灾。灾,害也。夫稼为之者人也,为,治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据之容手。谓根苗疏数之间也。○《亢仓子》作“耨之容
耰,耘之容手”。此之谓耕道。
是以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杀”或作“小”。本,根也。茎稍小,
鼠尾桑条谷也。疏穖而穗大,穖,禾穗果羸也。其粟圆而薄糠,圆,丰满也。薄糠,言米大
也。其米多沃而食之强。强,有势力也。如此者不风。风,落也。先时者,茎叶带芒
以短衡,穗巨而芳夺,秮米而不香。“夺”或作“奋”字。后时者,茎叶带芒而末
衡,○旧校云:“‘末’一作‘小’。”案:《亢仓子》作“小茎”。穗阅而青零,青零,未
熟而先落。○“阅”,《亢仓子》作“锐”。多秕而不满。满,成也。
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亢仓》“穗”下有“不”字。抟米而薄
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香,美也。噮,读如■厌之■。如此者不饴。○《御
览》八百四十二作“■”。窃疑上注“读如■厌之■”当在此句下。据《御览》,噮音北县切,决不
当读■也。先时者,大本而华,茎杀而不遂,遂,长。叶■短穗。○“藁”,《御览》
作“高”。后时者,小茎而麻长,短穗而厚糠,小米钳而不香。小米故厚糠也。○
“米钳”,《御览》作“米令”,注云“令,新也”。
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长秱疏穖,穗如马尾,大粒无芒,抟米而薄糠,
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益,息也。○旧校云:“‘益’一作‘蒜’。”案:《御
览》八百三十九作“■”。注“益,息也”,义亦难晓。先时者,本大而茎叶格对,对,等
也。短秱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后时者,纤茎而不滋,厚糠多秕,■辟米,
不得恃辟,小也。“恃”或作“待”。○《御览》无“■”字,字书无考,下作“辟米不大”,注
止“辟小”二字,正文“得恃”及注“恃或作待”皆无。定熟,卬而死。
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小本而茎坚,厚枲均,后熟多荣,
日夜分复生。如此者不蝗。蝗虫不食麻节也。
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竞叶蕃实,二七,
十四实也。○“荚”旧讹作“■”,今从《初学记》、《御览》改,下讹作“英”,亦并改。大菽
则圆,小菽则抟以芳,称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虫。虫不啮其荚芒也。先
时者,必长以蔓,浮叶疏节,小荚不实。后时者,短茎疏节,本虚不实。
得时之麦,秱而颈黑,二七以为行,而服,薄■而赤色,称之重,食之
致香以息,使人肌“肌”或作“肥”。泽且有力。如此者不蚼蛆。先时者,暑雨
未至,“至”或作“上”。胕动,蚼蛆而多疾,胕动,病心。胕,读如疛。○洪氏亮吉 《汉
魏音》引此注云:“胕读如疛。”案:“肘”如“疛”,音同,知“胕”“肘”本一字也。今本“疛”
作“痛”,误,从旧本改正。《亢仓》“胕动”作“胕肿”。其次羊以节。后时者,弱苗而
穗苍狼,○案: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字异而义皆
同。薄色而美芒。
是故得时之稼兴,兴,昌也。失时之稼约。约,青病也。茎相若称之,得时者
重,粟之多。量粟相若而舂之,得时者多米。量米相若而食之,○旧校云:“一
作 ‘以为食’。”得时者忍饥。忍犹能也。能,耐也。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
其气章,气,力也。章,盛也。百日食之,“百日食之”者,食之百日也。耳目聪明,心
意睿智,睿,明也。四卫变强,四卫,四枝也。■气不入,身无苛殃。苛,病。殃,咎。
黄帝曰:“四时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矣。”五谷正时,食之无病,故曰“正五谷而
已”。
----------------------- 98-----------------------
吕氏春秋附考
序 说
《吕氏春秋·序意》:维秦八年,岁在涒滩,高诱注:秦始皇即位八年。秋,
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
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
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
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
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行也者,行其理也。行数,
循其理,平其私。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
疑情。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以日倪而西望知之。”此
《吕氏》十二纪原序,且其言近道,故以为冠冕。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太子政立为王,
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
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
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
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
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
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案:不韦著书之由,惟此最详且确,
太史公曰:“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真能灼见不韦本意。后之言《吕氏春秋》者多失之。
《十二诸侯年表》,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
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 《吕氏春秋》。
《太史公自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正义》曰:即《吕氏春秋》。
《汉书·司马迁传》: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苏林曰:《吕氏春秋》篇名
八览、六论。
郑康成曰:《月令》……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
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三礼目录》。
又曰:吕氏说月令而谓之“春秋”,事类相近焉。《礼运》注。
蔡邕曰:《周书》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秦相吕不韦著书,
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
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云“淮南”,皆非也。《蔡中郎集》。
司马贞曰:八览者,《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
分》、《审应》、《离俗》、《时本书作“恃”。君》也。六论者,《开春》、
《慎行》、《贵直》、《不苟》、《以本书作“似”。顺》、《士容》也。十二
纪者,记十二月也,其书有《孟春》等纪。二十余万言,三十余卷也。《史记
索隐》○案《汉志》及《隋》《唐志》皆“二十六”,此及《子钞》与《书录解题》俱作“三十”,
误也。
唐马总曰:吕不韦,始皇时相国,乃集儒士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暴
于咸阳市,有能增损一字与千金。无敢易者。《意林》。
宋黄震曰:《吕氏春秋》者,秦相吕不韦耻以贵显而不及荀卿子之徒著
书布天下,使其宾客共著八览、六论、十二纪,窃名《春秋》。高诱为之训
解。淳熙五年冬,尚书韩彦直为之序,谓:“士之传于天下后世者,非徒以
其书。夫子之圣则书宜传,孟子之亚圣则书宜传。过是而以书传者,老聃以
----------------------- 99-----------------------
虚无传,庄周以假寓传,屈原以骚传,荀卿以刑名传,此句似有讹脱。或是“荀卿
以性恶传,韩非以刑名传”。司马迁以史传,扬雄以《法言》传,班孟坚以续史迁
传。然概之孔、孟宜无传,而皆得并传者,其人足与也。 《吕氏春秋》言天
地万物之故,其书最为近古,今独无传焉,岂不以吕不韦而因废其书邪?愈
久无传,恐天下无有识此书者,于是序而传之。”括苍蔡伯尹又跋其书之后
曰:“汉兴,高堂生、后仓、二戴之徒取此书之十二纪为《月令》,河间献
王与其客取其《大乐》、《适音》为《乐记》,司马迁多取其说为《世家》、
《律历书》,孝武藏书以预九家之学,刘向集书以系《七略》之数。今其书
不得与诸子争衡者,徒以不韦病也,然不知不韦固无与焉者也。”《黄氏日抄》。
宋高似孙曰:淮南王尚奇谋,募奇士,庐馆一开,天下隽绝驰骋之流无
不雷奋云集,蜂议横起,瑰诡作新,可谓一时杰出之作矣。及观《吕氏春秋》,
则淮南王书殆出于此者乎?不韦相秦,盖始皇之政也。始皇不好士,不韦则
徕英茂,聚畯豪,簪履充庭,至以千计;始皇甚恶书也,不韦乃极简册,攻
笔墨,采精录异,成一家言。吁!不韦何为若此者也?不亦异乎?《春秋》
之言曰:“十里之间,耳不能闻;帷墙之外,目不能见;三亩之间,心不能
知。而欲东至开晤,南抚多鷃,西服寿靡,北怀儋耳,何以得哉?”语见 《任
数》篇,“开晤”作“开梧”,“多鷃”作“多■”。《意林》所载作“开悟”、“多鷃”也。此所
以讥始皇也,始皇顾不察哉!不韦以此书暴之咸阳门曰“有能损益一字者与
千金”,人卒无一敢易者,是亦愚黔之甚矣。秦之士其贱若此,可不哀哉!
虽然,是不特人可愚也,虽始皇亦为之愚矣!异时亡秦者,又皆屠沽负贩不
一知书之人,呜呼!《子略》。
宋马端临曰:《吕氏春秋》暴咸阳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时人无
增损者。高诱以为非不能也,畏其势耳。昔《张侯论》为世所贵,崔浩《五
经注》,学者尚之。二人之势犹能使其书传如此,况不韦权位之盛,学者安
能牾其意而有所更易乎?诱之言是也。然十二纪者,本周公书,后置于《礼
记》,善矣,而目之为吕令者,误也。《文献通考》。
宋王应麟曰:《书目》……是书凡百六十篇,以月纪为首,故以“春秋”
名书。十二纪篇首与《月令》同。《玉海》。
元陈澔曰:吕不韦相秦十余年,此时已有必得天下之势,故大集群儒,
损益先王之礼而作此书,名曰“春秋”,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故其间
亦多有未见与 《礼经》合者。其后徙死。始皇并天下,李斯作相,尽废先王
之制,而 《吕氏春秋》亦无用矣。然其书也,亦当时儒生学士有志者所为,
犹能仿佛古制,故记礼者有取焉。《礼记集说》。
明方孝孺曰:《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凡百六十篇。吕不韦
为秦相时,使其宾客所著者也。太史公以为不韦徙蜀乃作《吕览》。夫不韦
以见疑去国,岁余即饮鸩死,何有宾客,何暇著书哉?史又称不韦书成,悬
之咸阳市,置千金其上,有易一字者辄与之。不韦已徙蜀,安得悬书于咸阳?
由此而言,必为相时所著,太史公之言误也。本传不误。不韦以大贾乘势市奇
货、致富贵而行不谨,其功业无足道者,特以宾客之书显其名于后世,况乎
人君任贤以致治者乎?然其书诚有足取者,其《节丧》、《安死》篇讥厚葬
之弊,其 《勿躬》篇言人君之要在任人,《用民》篇言刑罚不如德礼,《达
郁》、 《分职》篇皆尽君人之道,切中始皇之病。其后秦卒以是数者偾败亡
国,非知幾之士,岂足以为之哉?第其时去圣人稍远,论德皆本黄老,书出
于诸人之所传闻,事多舛谬,如以桑谷共生为成汤,以鲁庄与颜阖论马,与
----------------------- 页面 200-----------------------
齐桓伐鲁,鲁请比关内侯,皆非实事,而其时竟无敢易一字者,岂畏不韦势
而然耶?然予独有感焉,世之谓严酷者,必曰秦法,而为相者,乃广致宾客
以著书,书皆诋訾时君为俗主,至数秦先王之过无所惮,若是者皆后世之所
甚讳,而秦不以罪。呜呼!然则秦法犹宽也。
卢文弨曰:《玉海》云:“《书目》,是书凡百六十篇。”今书篇数与
《书目》同。然《序意》旧不入数,则尚少一篇。此书分篇极为整齐,十二
纪,纪各五篇;六论,论各六篇;八览,览当各八篇,今第一览止七篇,正
少一。考《序意》本明十二纪之义,乃末忽载豫让一事,与《序意》不类,
且旧校云“一作‘廉孝’”,与此篇更无涉,即豫让亦难专有其名。黄氏震云
“十二纪终而缀之以《序意》,主豫让”云,则在宋时本已如此,然以为主豫让者,其说亦误也。因
疑《序意》之后半篇俄空焉,别有所谓“廉孝”者,其前半篇亦简脱,后人
遂强相附合,并《序意》为一篇,以补总数之缺。然《序意》篇首无“六曰”
二字,后人于目中专辄加之,以求合其数,而不知其迹有难掩也。今故略为
分别,正以明不敢妄作之意云耳。
----------------------- 页面 201-----------------------
卷 帙
《汉书·艺文志》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
作。
梁庾仲容 《子钞》:《吕氏春秋》三十六卷。《子略》。
《隋书·经籍志》杂部:《吕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吕不韦撰,高诱
注。
马总《意林》:《吕氏春秋》二十六卷。
《旧唐书·经籍志》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吕不韦撰。
《新唐书·艺文志》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吕不韦撰,高诱注。
《文献通考·经籍》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卷。此脱“六”字。
《通志·艺文略》杂家:《吕氏春秋》二十六卷,秦相吕不韦撰,高诱
注。
《郡斋读书志》杂家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右秦相吕不韦撰,后
汉高诱注。
《直斋书录解题》杂家类:《吕氏春秋》三十六卷,秦相吕不韦撰,后
汉高诱注。此与《子钞》卷数皆误。
《宋史·艺文志》杂家类:吕不韦《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高诱注。
----------------------- 页面 202-----------------------
旧 跋
右《吕氏春秋》,总二十六卷,凡百六十篇,余杭镂本,亡三十篇而脱
句漏字合三万余言。此本传之,亏东牟王氏。今四明使君,元丰初奉诏修书
于资善堂,取大清楼所藏本校定。元祐壬申,余卧疾京师,喜得此书,每药
艾之间手校之。自秋涉冬,朱黄始就,即为一客挟之而去,后三年见归,而
颇有欲得色,余亦心许之。得官江夏,因募笔工录之,竟以手校本寄欲得者
云。镜湖遗老记。
----------------------- 页面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