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曹操一样活着》作者:李师江
内容简介:
一部曹操的正史传记,讲述曹操的一生。本书讲述曹操如何由一个人所不齿的浪荡公子,“阉宦余孽”而凭借自己的权谋、机智和才学,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沉浮,一步步地上升,并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凌驾帝王之上。读者将看到一个善权术,性狡诈,而富...
第一章 人小鬼大
1 长得不帅怪爹娘
曹操这小子并非历史上正点的英雄,所以他出生时分,他娘并没有梦见一条龙横空出世,或者看见霞光万丈等等征兆。这些征兆是给历史上偶像派的英雄准备的。
这小子长得貌不惊人,不但貌不惊人,而且长得相当坷碜,身材短小是不说了,相貌还相当委琐。凭这幅尊容,估计长大后当个流氓地痞的二把手比较合适。曹操自己也为这副尊容犯愁过,比如后来当了魏王,要接见匈奴的使者,想想自己是国家的真正一把手,样子与知名度太不匹配,恐怕镇不住外宾,而且还要被当成笑话呢。于是叫了一流的帅哥崔琰,冒充自己,自己捉把刀冒充侍卫,站在一边。接见完毕,又故意去派人去问匈奴使者,咱们魏王怎么样,长得不错吧?使者说,魏王很帅,可是旁边那个捉刀人,更酷,肯定是个大英雄。曹操一想,娘的,要是传到外边去,说曹操只不过是个帅哥,连他旁边的捉刀侍卫都比他更有英雄气质,那岂不是更砸坏了牌子吗?更何况这人眼睛这么毒,让自己原形毕露,留着是个祸害。
最好的办法就把匈奴使节给杀了。于是曹操就这么干了。
可怜这个眼睛贼亮的使者白白送命,都是曹操相貌自卑惹的祸呀!
哪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跟贾宝玉一样可爱,当成超级宠物来宝贝。可是曹操长得太不可爱了,没这种命,在家里并没有得到母亲的精心呵护。而且他老爹呢,也不怎么关心教诲他。为什么呢,他这个老爹曹嵩虽然也是做官的,可是没什么文化,爱财如命,他一辈子的精力放在聚敛财产,以及用钱买官这种粗活上。一个没文化的政治爬虫,怎么可能懂得教育、懂得言传身教熏陶下一代呢?
小曹操在家里精神是相当无依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孤苦,所以他特喜欢在外边混。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呢,有主见,有心机,这是成长的一般规律。小曹操经常和死党袁绍一起,打扮成很酷很新潮的游侠样子,到处晃荡,挖空心思搞恶作剧,反正是除了好人好事,什么都干得出来。
有一次这两哥儿们看见一村里有人在举行婚礼,来宾正吃得高兴着呢。看见别人干好事,他们就条件反射地动歪心思。两人趁着宾客散席的混乱场面,溜进庭院大喊,有小偷呀,快抓小偷呀!不出小鬼所料,大家都乱成一团去找小偷,连新郎也慌里慌张地出来凑热闹。两人一声奸笑,一使眼色,像很职业的淫贼一样溜进洞房,把刀架在新娘子的脖子上,叫道,小娘子,还是乖乖跟我们吃香喝辣去吧。就这样把新娘劫走了。
这桩溴事的发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袁绍背着新娘先逃走,曹操则从另一个方向走,而且一边逃走一边喊,小偷在这边,大家快来追呀!大家都跟着他屁股后边跑。虽然大家没抓到贼,但还是很感激这个小游侠的拔刀相助侠义精神。这个结局里曹操不仅用了脱裤子放屁——兵分两路的兵法,而且还诱敌误入歧途,最后还伪善了一把。可以窥见日后军事政治手段一把抓的潜质。
还有一种结局说,两人劫着新娘逃跑,袁绍这个笨蛋居然陷进灌木从里,怎么整也挣扎不出来。曹操急中生智,喊了一声,小偷在这里!袁绍一急,居然蹦出来了。这种结局体现小曹操的机智多谋。这个心术跟他后面的用的“望梅止渴”之计如出一辙,都是激发人的潜能,来应急目前的困境。
这事情的最终结局呢,新娘子最后还给人家呢,原封不动地还给人家。两人还小,吊毛都没长齐呢,还不懂得有比抢新娘更爽的事呢,只不过是为了体会恶作剧的快乐而已。不过俗话说,小时偷金,长大偷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规律,曹操日后落下了喜欢抢别人老婆的恶习,这个习惯可不太好,后果比较严重。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公元197年,曹操43岁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著名的老色鬼了。宛城军阀张绣来投降他,结果他把张绣的婶婶即张济的妻子强行拿来做情人,这让张绣很屈辱,怀恨在心。结果曹操发觉到张绣的心思,心想,老子要你一个女人,你就敢怀恨,看老子灭了你。于是就商量把张绣搞死,但是不知怎么搞的就走漏了风声,张绣先下手为强,率先反叛,让曹操猝不及防。要不是贴身猛将典韦拼死相救,曹操的老命就丢了。这一仗让曹操发出著名的哀号:“非典,吾命休矣!”可以说,这次抢人老婆代价重大,不仅丢了战斗力一级的典韦,还丢了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的性命。
在视女人如衣服的年代,这绝对不是爱的代价,是好色的代价。他老爹给他取名叫曹操,绝望不是希望他在操女人在很有业绩,而是要有操守。况且他的字还叫孟德,就是道德要大大的好,实际上恰恰相反,曹操视日常小道德准则跟垃圾一样。
色鬼们要吸取教训,人世间最爽的事是搞别人的老婆。这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工作,但历史证明,通奸是个好办法;明目张胆抢人老婆,要逼死人的。
2 搞倒叔叔
回过头来,说说这个死党袁绍,日后是曹操官渡之战的死对头,两人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现在呢,是太子党,感情不错,狼狈为奸,一起干坏不到哪里去的坏事。但有时候也会闹翻,肆无忌惮的少年,心头热,一闹翻就也恨不得除掉对方而后快。当然,这也许是官宦政治家族遗传的斗争手段,大人怎么干小孩也怎么干。总之有一次少年袁绍跟曹操闹僵了,居然派刺客来行刺曹操。毕竟是小孩子雇佣的刺客,技术含金量不高,趁曹操睡觉的时候用短刀投掷,喀地一声刀掷中床沿。结果把曹操惊醒,这个头脑清晰的小子一下子就意识到刺客在杀自己,判断下次此刻一定会把飞刀投掷得高一些,一骨碌掷下了床。结果第二刀掷中了床上,还是被曹操躲过。
想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日后在戎马生涯中怎能不疑神疑鬼,使曹操成为史上多疑第一人!
曹操的另一特点是个子小胆子大。很小的时候跟伙伴们一起在河里游泳,突然窜来一条鳄鱼(另一说法是水蛇),伙伴们纷纷躲闪到岸上,曹操却很酷,不但不躲,反而在水里与鳄鱼大战,直到鳄鱼力竭逃跑。这说明小子不但大胆,而且喜欢在人群里脱颖而出,当出头鸟。
胆子大,又学了点武艺,把自己想象成古代游侠一样仗剑走天下,所以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有一天又到了很无聊的时候,寻思找点什么新鲜刺激的事情玩玩!该耍的恶作剧都耍了,还有什么没玩过?他聪明的脑袋瓜转动了片刻,所以灵机一动,有了,玩什么?偷窥!
偷窥是人类潜藏的癖好,现代人是有了先进的遥控设备后才掀起偷窥风潮的。曹操的设备就是两个乌溜溜的眼珠子,难度很大,所以辅助设备是一颗贼大的胆和一副敏捷的身手。
偷窥谁呢?大宦官张让的家。听说他的私生活非常丰富,去搞些猛料出来让伙伴们分享,也是一大快事呀!
于是他潜入张让的私宅,贼手贼脚在窗子外窜来窜去。一个大宦官之家,仆人保安一应俱全,哪容得你如入无人之境。不一会儿就被发现了,数十个人蜂拥而至。胆子贼大心理素质巨好的曹操马上用计,扔一块石头到花草处,响声把众人吸引过去,然后自己顺着房梁爬上屋顶,溜之大吉。此为声东击西之计。
到了十二、三岁,特喜欢走狗放鹰去打猎。他老爹并不想把培养成专业猎人,所以打猎算是不务正业。上文说过,但是他这个没文化的老爹整天忙于赚钱,没什么精力也没什么学识管教他,所以他沉溺其中,和三五个狐朋狗友驰骋山林之间,爽歪歪。不过皇帝不急太监急,他有个叔叔,不知道是不是吃他们家的嘴软,倒是比他老爹更喜欢管教他。当然叔叔没有什么权力直接管教,经常给他老爹打小报告。他老爹呢,自然地,就会把曹操叫过来教训一番:打猎是没什么前途的,做官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没学问,没口碑,只好拼命捞钱去买官,买了一级又一级;你呢,多读点书直接靠学问去做官,就不要学我这一套,赚钱了买官买官了又赚钱,我这样子很累的,多长点学问被专家推荐去当官,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多次教训让曹操很不爽,心想老子不管我你小子倒插一手,看来不得不教训一下叔叔了。有一天在路上遇见叔叔,曹操诡计一出,突然脸部抽搐,嘴巴歪斜。叔叔过来问道,曹操你干吗了?曹操答,我、我中风啦!
这个爱打小报告的叔叔大惊,立马告诉他老爹曹嵩。曹嵩知道消息,赶紧把曹操叫来,却看不出一点中风的迹象。曹嵩问,儿子呀,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难道这么快就好了吗?
曹操心里窃笑,装作可怜兮兮道,没有啦,根本就没那回事,可能是我叔叔一向不喜欢我,喜欢在你面前造谣吧!
这个老爹头脑比较简单,轻易就相信了曹操的话,以后就不太相信他叔叔的小报告了。于是曹操过上了没有人打小报告的幸福生活啦。
3 不求甚解
对一般的读书子弟来说,可以肯定,小曹操是个桀骜不训的问题少年。在家里缺少情感教育,在外头胡作非为。但幸运的是,他生在一个有钱的官僚家庭,不愁吃不愁穿,而且肯定是有书读的。看起来他不像个好学的学生,可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书还是读了不少的,只是可以断定他不是头悬梁椎刺骨的书呆子。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喜欢出去鬼混的小孩子到底读了什么书,能使他日后在打天下之余还搞不忘当文学青年,在文学史上也占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大的坑。
当时正统的学习内容还是儒学。孔老二的理论,在西汉被董仲舒掀起一个“罢黜百家独自儒术”的运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就失去了多元PK的习惯,儒学搞了垄断,其他的思想只能补充,不能单挑,因此儒学在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还是紧俏货,熟练掌握这门学问的人当起官来是很吃香的。虽然当时的国家的政权被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握,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但是在社会中声望最高的是勤修儒学的士大夫阶层。他们管宦官阶层叫“浊流”,把自己叫“清流”,“清流”的代表是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中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等几大天王,家喻户晓。虽然宦官们可以把他们整进监狱,甚至可以把他们整死,但他们守住儒学原则,永垂不朽也决不妥协。
这是儒家士大夫高官的楷模。但是曹操学习的好象跟这些当时流行的儒学理论毫不相干,跟这些儒学英雄的所作所为也相去甚远。因为这些清流英雄第一次被宦官们大规模逮捕的时候,曹操已经有12岁了,如果是孔学弟子,应该有所影响。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很著名的,就是天下楷模李元礼等200多人被弄进监狱过了半年的铁窗生活,在被判定剥夺政治权利终生,也就是这辈子不能出仕当官后,放回去种田。逮捕的理由是煽动学生交结徒党诽谤朝廷。不过这次事件使得李膺也就是李元礼等人知名度更高了,搞得被逮捕是件很光荣的事。不过曹操14岁的时候,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次可不得了,有200多号人流血牺牲了。
从少年曹操所作所为来看,没有陷入儒学的条条框框,而是到处搞欺骗,趋利避害,一个小谎言就治了叔叔,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仁义,什么叫舍身取义。总是,他的小脑袋瓜活络得很,还是他自己的脑袋,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果考一门《论语》课的话,及格恐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可以认为,小曹操在四书五经方面是读过但不求甚解,因为这些对他获得少年的快乐生活没有益处。
但是儒家理论在他后来处理朝廷政务、笼络人才方面是很有用处的,脸上贴着“以德服人”四个到处招聘能人,除了刘备就是他了。他的儿子曹丕后来回忆老爹,说曹操在征战途中特喜欢读书,呆在家里就更喜欢读了,而且读的多是诗书和古典文学。为什么呢,这时候读书很有用,必须用大道理来服人,可以说他是带着问题来读书的。他自己也说,做学问呀,应该要在小的时候,年长后记忆力衰退,读书效果很差呀,经常事倍功半。不过即便这样,我还是要多读点书呀!这话可以推出年长的曹操是个爱学习的人,但也说明年幼的时候呢,还是落下一些功课。不过这个功课落得好,要是幼年就把仁义学透了,学成谦谦君子之风,又怎可在乱世中纵横迂回变通、驰骋天下呢!
小曹操少年学得最多的,应该是兵法,特别是《孙子兵法》。对他这样的小孩来说,这书实在,也能转化成小诡计来玩转生活,成年后更是起了大用处。如果考这门功课,估计他能得高分,因为他自己做了很多兵法的注解,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13篇,那是有相当的研究。可以认为,他不学怎么做人,喜欢学怎么打人!
综上,可以这么认为,曹操的读书是一种实用型的读法,原则是书为我用,而不是一头掉进书海淹得半死不活的呆子。涉猎应该颇多但完全凭自己兴趣来选择精读部分。从表面上来看,他跟他老爹一样,不是做学问的料子,祖上积德的话当个混世魔王就不错了。
那么后来曹操的诗和文章写得还真不赖,拉了一帮子开创了文学流派“建安文学”。曹操的诗呀,写得很清新很自然很口语,很有新气象,就是因为他没扎进诗书里去学文绉绉的很学院派的东西。以后自己有生活阅历了,有感而发,举重若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只有心怀天下不拘一格的人,才能把对宇宙和人生的感觉这么拉家常地信手拈来。所以曹操对诗歌的感觉,完全是个人生活经历和气度中来的,绝不是学院派里磨出来的。
4 以貌取人
读书是为了摸到政治这根竿子,当个有特权的国家公务员,然后顺着竿子往上爬,最后混得有头有脸,一呼百应,好光宗耀祖。这是几千年来中国读书的一个最大门路和最高理想。曹嵩买了那么多自己根本看不懂的书让曹操读,目的也就是这个,当个货真价实的官。曹操也懂得这门心思,所以当他在嘴上长了几根毛觉得自己也像个男人的时候,也就捉摸着怎么当官了。
怎么当官呢?去考试?可没地方考。因为通过考试看你是不是料子的科举制度是唐朝才有的。即便当时有地方考,他也未必考得上,他擅长的兵法应该靠考军事院校,可是古代主要考的是之乎者也仁义礼信,看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透彻不透彻。最后一道重点题一般是这样:比如有个孩子,被父亲教训一通,结果一生气就把父亲暴打一顿,把父亲关到屋子里,每天拿点狗屎进去维持给养。那么请问,这个儿子这么做对吗?如果不对的话不对在哪里?答案必须紧扣《论语》中的原话!如果是小曹操来回答,他可能会答: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恭喜你,得零分。
没有考试制度,又怎么能进入官场。原来当时流行的是品评推荐制度,不用考试,就人给你好的评语推荐就能当官。并非人人都有推荐的权威,如果这样的话,哪个父母不会把儿子夸成一朵花,白痴也能当大官了。推荐人很有讲究,必须是名士,社会公认他有眼力的,如果他推荐了一傻子,牌子肯定也就砸了。因此当时社会上也很流行品评人物,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品人专家,一旦他品人出名,方圆几百里的人就会慕名而来,争当门生呀!为什么要过来当门生呢,假如这个师傅给你一句好的评语,那就相当于一张文凭呀,饭辙有了就。那么那些个著名的品评专家呢,是社会上的大偶像,一举一动都有人学呀。有个叫郭泰的专家,是一流的专家,天王级偶像,走到哪里粉丝们见他潇洒的举止,都会尖叫,有一天他在路上遇上骤雨,躲避不及,大雨淋湿了他头上挺拔的头巾,头巾一角瘪了下来。刚好被他的粉丝们看见,粉丝激动得不行:偶像,你好有型呀,帅得掉渣啦!很快,社会上就流行戴头巾故意折一角,时尚的名字叫“林宗巾”(林宗是郭泰的字)。当时谁要是懂得去注册商标的话,发大财了。天王的魅力可见一斑!
如果说曹操考试不行的话,那么按照品评来得分的话,结果如何?很不好意思,这个成绩恐怕更低。上文已经说过,曹操的长相不但对不起观众,而且对不起自己,否则不会找替身。品评之风盛行的当时,认为杰出的人物应该是有不同凡响的外貌,至少都会露出端倪。比如说比曹操小6岁的刘备,长得就很不一般,五官长得正点外,两只手长得能垂到膝盖,跟长臂猿进化来似的;还有一对招风耳,自己都能看见,跟猪八戒有得一拼,这都是贵人之相。还有比曹操小27岁的孙权,也是相貌奇伟,很早就引人注目。为什么要强调相貌呢,这是品评人物价值的重要条件。即使没有和奇特的,也应该是相貌堂堂,有男子汉气概的,比如说曹操的死党袁绍就是威风凛然的样子,早年他一直没怎么把曹操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还有一个相貌堂堂的刘表,后来给刘备骗去荆州的那哥们,也是一狂帅之人。他对建安文人王粲的才华非常欣赏,欣赏到什么地步呢?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呢,王粲这个长相跟曹操有得一拼,那是相当的平庸。毕竟女儿是嫁给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不是跟那个人的才华睡觉呀,刘表考虑老半天只好作罢。从中可见刘表这个人磨叽的性格,也可见相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5 宦官爷爷
除了相貌姿容这个绝对条件外,品评人物还有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世人的门第风范!这又是曹操的一个弱项。因为他出生于宦官之家,是太监的孙子,这不仅让曹操现在被人看不起,而且是日后走上仕途后心头永远的痛!
宦官怎么又会有后呢?这个得从曹操的祖父曹腾说起。曹腾很小时候就被送到宫里了,原因肯定是家里穷,没什么好出路,舍掉命根子换个出路吧。这肯定是曹腾的父亲曹节的想法。
历史上把曹节写成一个很酷的穷人,说邻居有只猪逃跑了,便到曹节的猪圈里看看,这一看有了惊人的发现,说,靠,你这只猪跟我家的猪太像,都长得猪头猪脑的,肯定是我们家的猪。就动手把猪抱回去了。曹节呢不跟他争论,过了几天,邻居家的猪自动跑回家了。邻居对比了一下发现两只猪长得还是有所差别,自己家的猪更帅一点嘛,于是就把曹节的猪送回来了,顺便道了个歉。曹节呢,还是一副很酷的样子,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抱回自己的猪啦!
史书把曹节写得这么超人,一副悟透禅机的样子,因为是从曹操那边倒推过来的,既然曹操这么牛逼,那么他曾祖父肯定也有过人之处。不过依我之见,曹节的淡定只是史家主观笔法而已。如果他有这么超然的人生境界,是不会送儿子去当宦官,即便忍饥挨饿过个寻常人的穷日子,也比当个阉人要强。这个事件只能说明,曹节是个老实巴结的人,人见人欺负,莫名其妙猪都被人抱走了也不敢吭声。这辈子被人欺负怕了,担心儿子也这么被人欺负,养只猪都不安生。按照穷人的想法,世界上大概只有皇帝身边是最安全的,不会有人欺负了!就这么把儿子送进去了。
曹腾年纪小小就做了小宦官,因继承了曹节那种猪被人抱走了还不言声的温顺性格,在宫中居然很吃香,被提拔为皇太子的学友。后来这个皇太子被立为皇帝,也就是顺帝,曹腾也被封为列侯,稳步登上宦官发迹的征程。
宫廷的权力更迭很厉害,跟抽风似的,说不行就不行了。曹腾在宫里呆了三十几年,经历过四代皇帝,经历过失势和得势,练就了老奸巨滑炉火纯青处世才能,保全了自己和家族,这个本事不是一般的牛逼,是非常牛逼。不信你到后宫里呆几天试试。
牛逼在何处?举个例子,益州刺史种嵩,搜索到曹腾接受贿赂的证据,马上向皇帝告发。不过经皇帝调查之后,断定曹腾无罪。这件事之后呢,曹腾非但没有记恨种嵩,还屡次在皇帝面前赞扬和推举种嵩。曹腾死后,种嵩后来官升至司徒,也是辅皇帝掌管教化的最高长官,地位很高,他常感慨说,自己能有今日,全托曹腾之福呀!
这个事件说明,曹腾能容人,务实的角度来说,就是在局势莫测的时刻,把一个敌人变成一个朋友,也许就是给自己多几条活路。这个事件还说明了曹腾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举荐的人物,都是海内名人。前面已经是说过,宦官集团是属于“浊流”,而这些儒学出生的士大夫属于“清流”,两者是对抗的关系,但曹腾这么做,有人说是为了怀柔士大夫。不管如何,曹腾这个品质还是被人称暂,至少能使自己的路子变得很宽。那么这难得两点品质,也就是能容人和举荐士大夫人才,都被日后的曹操继承过去。这个爷爷和孙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孙子很像爷爷,就如现在很多小孩的某些方面不像爸爸倒是像爷爷一样!
曹腾不能生子,那么儿子曹嵩肯定是收养的了。历史上没怎么记载曹嵩的出身,只不过建安才子陈琳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里,有提到曹嵩是个叫花子,被人携养。因此可以认为曹嵩的出身很低的,低到史无考证的,只知道原来姓夏侯,被曹腾收为养子后才牛逼起来的。曹嵩当过的官有司隶校尉,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这些官当得并不过瘾,最后居然花了一亿钱买了太尉,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当然是名义上的。
同在官僚子弟里,曹操的宦官后代的背景是一顶沉重的帽子。这个帽子有多不好戴?比如说曹嵩买太尉花了一亿钱,这个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十倍,为什么他要花高于十倍呢,钱多了花不完吗,非也,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宦官的儿子,所以要多花钱。就像外地户口要进本地学校一样,赞助费先,当然比这还严重。后来刘备出来混,为什么都要戴上“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顶帽子呢,这是一顶正点的红帽子,戴上了很好混,如虎添翼;曹操戴的是绿帽子,很羞人的,他恨不得早点摘掉。可见根正苗红在当时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这顶绿帽子也成为他日后想建立赫赫功绩、拥有现在忘记过去的一个动力!
相貌不好,身世不好,还一副小流氓样子,走在路上没有一点回头率,更不可能得到路人的赞扬。在通往举荐的仕途上,这条咸鱼是不是没法翻身了?
6 炒作
当然,就是一堆狗屎,也有派上大用场,只要碰上一个掏粪的。更何况曹操是个积极进取的人,有机会就会凑到名士面前问道,嘿,哥们,你看我这个鸟样子是不是很有前途呀!希望有狗屎运捞到一两句好评。
在一般人很不看好他的时候,终于有两个眼光很毒的人出现了。第一个是桥玄,这个人品质很好,谦虚、正直有清廉,因为平定羌人有功,做官也做到太尉,就是后来曹操老爹花了大价钱买的这个职位。这一年曹操15岁,桥玄对他说,天下快要大乱了,没有杰出的才能是不能拯救这个国家的,我见过的人才多了去了,不过将来能够平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你了!
曹操一听这话,兴奋指数绝对是达到屁滚尿流、热泪盈眶的地步。为什么,桥玄这个人声望很高,影响很大,有不少弟子在朝廷中身居高位。他做出这个评价,相当于天上掉下一块馅饼,砸在曹操的嘴巴上。更重要的是,曹操是在大多数人不看好、根本无人喝彩情况下,桥玄给他指出理想之路,给一个茫然的青少年指出金光大道,并且坚决认为他会成功的。从哪里看出来?因为桥玄还跟他说,自己年迈,半个身子都进棺材了,希望自己死后,曹操能够关照他的妻子儿女!
把妻儿托付出一个嘴上刚长点绒毛的小孩,这是多大的信任,比曹操看一百本励志书都管用。
这个桥玄呢,还真是相信曹操铁定能成事,为了让曹操将来能记住自己的预言,他还跟这个忘年交调侃道,我死后,你如果有机会经过我的墓地,一定要敬上一只鸡一杯酒;不然的话你走出三步外,肚子痛可不要怪我呀!
30年后的一个春天,45岁的曹操驻军谯县(安徽毫县),离桥玄的故里雎阳(河南商丘)不远,想起桥玄当年的话呀,一说一个准,知遇感恩的情感油然而生,亲自上墓祭拜。可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用啥来表达感情呢,写文章呀,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感情之真挚,完全可以给学生拿来当范文,让学生戒掉虚情假意炮制文章的坏风气。文章说,现在我来祭拜你,不是怕肚子痛呀,而是我当年那么顽劣,你却对我做那样的评价,绝对比我老爹对我更了解,比我老爹对我更亲呀!
可以说,桥玄是曹操精神的一个励志之父。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名士何(禺页),当时也对曹操做出同样高的评价。他看到曹操后,便对朋友感叹说,汉王室要快完蛋了,将来平定天下的人里,曹操很有戏。他是清流派中非常受尊敬的人物,官也做到司空,是辅佐皇帝的大官,三公之一。所以他的评价也很有影响力。
据说还有一个名士看出曹操打天下挺靠谱的,叫李瓒,他老爹就是太学生的偶像“天下楷模李元礼”。李瓒临终前跟自己的儿子们说,将来要是天下大乱,你们要看准,跟着曹操混,绝对没错!
从一个无人看好的丑小鸭,到得到这么重量级的评价,曹操成为品藻界的一匹黑马。因为他的起点很低,低于及格线,所以显得很黑。这使得15岁以后的曹操名气逐渐被社会所知。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轮舆论炒作。
这第一轮炒作对曹操混入官场有没有用?有用的话到底是多大的作用呢?曹操不知道,至少心里没底。不但曹操没底,连桥玄心里也没底,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评价有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桥玄有跟他说,我的评价未必有一锤定音的作用,要有谱,你得去结交许劭,他的评价更管用!
许劭,何许牛人也?就这么说吧,他是品藻界的专家,泰斗级,全国稀有的国宝级的人物。品论人物方面,可能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天王级偶像、“林宗巾”发明人郭泰能跟他并驾齐驱了。
桥玄的评价影响力也很大,为什么还会觉得不如许劭呢。这里有个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品评和给朝廷推荐人才,很多人都可以做,比如曹操的爷爷曹腾,他一个宦官呢,就给朝廷推荐了不少海内名士当官呢。但这种人的推荐属于业余的,处于好心和爱惜人才,但准不准没谱;而许劭呢,不仅是专业的人才鉴定专家,而且还是职业的。他和他的堂兄弟许靖,在每个月的第一天,专门替四面八方来的人做价值鉴定,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月旦评”。假如说桥玄的评价是一张大学毕业证书,证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准,可以到社会上混了,但是你干什么工作、能不能胜任还不知道;那么许劭的评价呢,则是专业资格鉴定证书,有个这个证书,你绝对有能力干这个工作。
那么有了桥玄的评价曹操还不放心,这个心态可以这么分析,假如你家里有一件宝贝,不知道是不是膺品,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那么你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来评估,肯定还不放心;如果请一个文物鉴定专家来看看,他不但能看出真假,还能报出实际价格,这你就放心了,因为他的评价是市场和国家认可的。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功效差别。
曹操提着礼物屁颠屁颠找许劭来了。送礼走后门巴结人家这是曹操他老爹的长项,曹操也差不到哪里去。那个礼物呢不是一般的厚重,明摆着是砸钱来了,以为能从许劭嘴里砸出一两个块宝贝出来。许劭呢,冷眼看他,就是不开口。为什么呢,鄙薄曹操的为人和品行,据说在当时,都有人不愿意跟曹操交往,怕沾了狗屎惹一身臭。
曹操见许劭不吃软的这一套,马上施展无赖流氓的一套,你给那么多人做鉴定,就不给我做,那是门第歧视,违反天理;不给我好果子吃,我也不让你过好日子!你不给我说两句好话,我今天就不走了,爱咋咋地!
大概他施展无赖的手段比送礼贿赂更高一筹,许劭居然被逼得没辙,心想还是说两句让他滚蛋得了。但是自己又是一代泰斗专家,说两句也不能瞎说,否则没有职业道德不说,牌子恐怕还是砸烂,于是无奈地说出了两句著名的对曹操盖棺定论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专家就是专家,比桥玄他们的评价更专业,更有概括力,这个评价从此像一顶合适得不得了的帽子,牢牢戴在曹操的头上。
这个评语还有一些版本,比如“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字面意思有点出入,也成为史学家甄别的一个要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劭对曹操的态度不是很感冒,所以没有桥玄那样的溢美之词,但是又不能失水准,因此这个评价是不褒不贬,也可以说有褒有贬,比较客观。
曹操大笑,吃了一颗定心丸的开心!这个评价成为他打开仕途的开山利刃。
7 清浊合一
可以看出,这几个人对曹操的评价有个共同点,都认为天下大乱后,更能发挥曹操的能力。说明他们都看出曹操有变通能力,思路不受传统常规的限制,能不按套路,以异常的手段来对付乱局。曹操在通常人不好看的情况,能够一次次请求这些士人给予自己评价,非常顽强,有打不跨的草根精神。这个能力非常了不起,以后他打了很多败仗,差点被人打死的都有,但从来没被人打垮过,意志非常顽强,所以笑到最后。
这就说明当时在品人这项技术上,这些人确实高人一等,能够从一个败子家形象的少年身上,看到背后应变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结合时局的特点,看到今后发展的轨迹,技术含量确实高,比一般的从家庭背景和相貌上来品评的境界要高级许多。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曹操属于宦官“浊流集团”的,却成天靠拢这些“清流集团”的名士,这点做法很像他爷爷曹腾。一方面说明他很想摆脱宦官门第,挤到社会名誉很好的清流名士中,另一方面呢,他脑袋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或者敌我的概念不强,甚至很少,只要有自己有利的,他可以不在乎很多社会成见、条条框框,一律吸纳。这种思想对日后不拘一格拉拢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做法。相反,像他的死敌袁绍,出生正统的公侯之家,很拿架子,有时候看不起出身不好的人,导致用人上的局限性,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比之下,便知道曹操的宦官门第,虽然很羞耻,不过对他的性格和处世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可现实是,英雄不问出处是不可能的。你一旦成为英雄,人家你找你的出处,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添油加醋变成你走上英雄之路的必然条件。可是,那些拿得出手或者拿不出手的出处,对你的人生是裨益,还是起消极的作用,恐怕需要细细咂摸,才能品尝出来!
第二章 初生牛犊
8 警察局长
话说曹操在他15岁之后,经过桥玄、许劭的两轮舆论炒作,有了口碑,20岁的时候,终于被举为孝廉,开始当官啦。
举孝廉、举贤良,都是当时选拔官吏的科目,举孝廉意思是推举孝子、廉洁的人士出来做官。这个推荐制度是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提出来了,但后来变味了,这个推荐权被大官僚和大家族把持,互相吹捧,推举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出现了好多不识字的笨蛋都能当秀才,把老爹赶出家门的人都能举孝廉。所以说曹操举孝廉,除了他自己努力有些口碑,更重要的是他家里的关系。跟刘备比一比就知道了,他也号称皇族之后,可28岁了还是无业青年,人家混得有头有脸了,他在街边卖点草鞋过日子,整天唉声叹气。为什么呢,家里穷,没落了,口碑虽然还不错,但是朋友老师没势力,忙不上忙,你孝顺得一塌糊涂,可没人给你举孝廉。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是硬道理!比任何光冕堂皇的道理都要硬!
20岁被举孝廉,算是少年得志,升得很快的,当时一起举孝廉的都有50岁的人。曹操被具体任命的官职则是当洛阳的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北区的警察局长,负责治安工作。曹操呢,心气还挺高,自己的意愿是想当洛阳县令的。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只给他推举了这个职位,主管执行这事的选部尚书梁鹄也不给曹操面子。这件事曹操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自己62岁被封为魏王时,很得意地把司马防叫过来开玩笑道,我现在还能当洛阳北区的警察局长吗?司马防很幽默地说,我推荐你的时候,你最适合当警察局长!曹操大笑!
第一次当官,跟第一次娶老婆一样,亢奋得很,巴不得每天都能干一两件过瘾的爽事。所以他一上任,干劲十足,立即修缮县城四个大门,在门边各挂上十几根五色棒,谁要违反禁令,一律闷棍打死。
说时迟,那时快,考验曹操的机会来了,蹇硕的叔父违反了夜行的禁令,被逮住了。这个蹇硕呢,很有来头,是当今皇帝最宠幸的宦官,权倾一时,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曹操说,先杀了再说吧,要不然我准备的五色棒拿来干吗用!当场闷棍打死。靠,这个警察局长不一般呀,一时间洛阳城一派肃杀,人人都记住治安条例,不敢违抗,同时扼杀住洛阳混乱的治安!
可看出曹操刚出道下手就比较狠,没有瞻前顾后,杀个豪强都不犹豫一下。这是为什么,还是想当出头鸟的个性,特想一鸣惊人,跟宦官作对,让自己成为社会士人楷模,让人忽略宦官身世的背景。记住,好大喜功是曹操一生中的很大特点,也是他的动力。另一方面,他的言出必行不计后果的军人素质,在当警察局长时就毕露了,为他以后激情燃烧的戎马岁月打下基础。
这事后果很严重,蹇硕和灵帝非常生气,但曹操的所作所为,都是按照率令办事的,拿曹操一点没辙。没辙也得想办法呀,让这个愣头青警察局长一直呆在首都,不定还有多少皇亲国戚被乱棒打死呢。于是他们采取软的招数,宦官们集体推荐,说这个曹操很有政绩嘛,应该升官,把他调到顿丘(河南清丰县)当县令。
这是明升暗降。你想首都警察局长有多大权力,地方县令能干出什么有影响的事呀?只不过是宦官们想把曹操赶出洛阳的计谋而已。曹操心里明白,但也无怨无悔,依然把这个县令当成自己官场的练把手,做得很认真。此时曹操是23岁。
没过多久,曹操又有机会回洛阳了,不过这个时候不是当警察局长,而是当了一个文绉绉的官,叫议郎,这个官职就是给皇帝和朝廷提出政治意见,为国家决策补缺补漏,相当与智囊团成员。这个官职没什么执行权力,曹操不能耍牛逼。
曹操去当县令和回来当议郎,都是发生在23岁这一年。
9 连坐
官场如梦。
这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前面说过,东汉末年是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经常火并,谁单挑不过谁下台。外戚就是皇后极其裙带关系。那么曹操24岁这年,掌权的皇后宋氏跟宦官冲突,这些宦官的宫廷技战术水平很高,用谗言把宋皇后废黜,让她在监狱里郁闷而死。一人下台,权势如山倒呀,宋氏一族全部下野,彻底完蛋。
那么跟曹操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关系说小很小,说大又大得不象话。完蛋的宋氏家族里有一人叫宋奇,他的老婆呢,跟曹操是堂兄妹的关系。就这个八秆子能打到一点点的关系,居然打到曹操头上,曹操也丢官下台啦。
这个打法叫什么,叫连坐。你七大姨八大姑家里的一小子犯事了,嘿,别以为跟你住得远装作不知道就没事,第二天你有可能就在监狱里跟他会师了。这个连坐看起来蛮不讲理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假如你三姑爷四姑父家里一小妞嫁给一大官,野鸡变凤凰,你小子肯定能沾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发了。这是中国以血缘为基础以宗亲为单位的社会的独特现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跑不掉的,所以投胎的时候请张大眼睛做出正确选择,选对选错,愿赌服输。曹操,也就因为跟宋氏一族关系不是很密切,只不过是一堂妹妹嫁错了对象而已,所以是从坐,丢了官但还不至于被弄死。
丢了官怎么样呢,没办法呀,回家呆着,看书呗,反正又不是不识字。
经历了年少轻狂人生冷暖,这时候读书也读得进去,加上又有哗众取宠喜好名声的本性,有一点见识就想让人知道,此时的曹操居然在文化上很有知名度,算一知名的青年学者了。
除了读书,当然还要女人。曹操同志比较好色,所以不会把这事给忘了。他本来有老婆丁氏,现在趁着有闲工夫又纳了个小妾卞氏。老婆不嫌多,越多越光荣呀,这只是万里长征的一二步,古代好色的男人有福呀。
他26岁这一年,朝廷让大家推荐一人当议郎,条件是这个人能够精通《尚书》《毛诗》《左传春秋》以及《谷梁传》,又能够把理论活用于时政。经过多方的研究调查,最后居然一致推选曹操,可见还真长了学问,也没有白推销自己。曹操呢,也不管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很高兴地第二次当议郎了。
10 曹青天
这次上任呢,还是干劲十足,坚持正直的与宦官集团对立的路线。第一件牛逼的事,就是要求平反被诛杀的窦武、陈蕃的冤假错案。
宦官集团以叛乱罪名诛杀窦武、陈蕃,这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曹操14岁的时候,属于第二次“党锢之祸”,也就是杀害清议派党人的恐怖运动。说来有点话长,没兴趣的朋友可忽略这一段。窦武的女儿是贵人,被清议派领袖陈蕃力推为皇后,这样窦武就成为皇后的父亲,后来出任大将军。因此第一次“党锢之祸”时,窦武也肯请桓帝解除党锢,支持陈蕃。这样,外戚窦武和清议派陈蕃由于共同反对宦官而结成同盟,在清议派中,这两人也是列为地位最高的“三君”。两人借着士大夫的支持,想彻底端掉宦官势力,但由于窦太后的犹豫不决,却被宦官先下手为强,两个人被杀死。把这两人搞定后,宦官开始大规模肃杀清议党人,由于第一次党锢没有流血事件,宦官们吸取了教训,第二次党锢下手非常狠,天下名士和优秀的儒者被杀了一百多人,而且这个杀人令呢,持续了15年,到了公元184年爆发黄巾军的时候,才解除党锢,大赦党人。
曹操为窦武、陈蕃平反,就是否定党锢屠杀,否定宦官的行为,肯定清议派,这个做法相当有正义感。但是曹操的上书当时并没有马上被采纳执行,到了189年西北军阀董卓入宫掌握政权,也就是曹操35岁的时候,窦武、陈蕃案才被重审并且恢复名誉。
干这种正义的事情会有很拽的感觉,虽然有被宦官嫉恨的危险,但也很爽,所以曹操干上瘾了。当时有许多地方的军政长官祸害胡作非为,祸害百姓,老百姓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做些民谣来讽刺他们,过过嘴瘾。公元182年,皇帝下令彻察这些被老百姓用歌谣传唱的贪官坏蛋。而这些坏蛋呢,基本上都是宦官子弟。执行命令的太尉、司空等大官,仰宦官们的鼻息,收取贿赂,都不敢真正处置他们,相反,把边远小郡的一些清廉小官倒揪出来当替罪羊。
曹操呢,看在眼里怒在心上,所以趁着一个机会上书指出三公们回避权贵,揭露真相事实。这个意见被皇帝采纳,不久那些当替罪羊的清官呢,都当上议郎,因为这些人才真正是人大代表!
如果时代稳步发展,那么曹操很有可能往“治世之能臣”的道路上狂奔而去,成为三国时期的包青天类型的人物。可是,此刻的时代,像吃了枪药一样,一阵阵抽搐,开始了死去活来的打滚了。曹操,时代要让你逼你成为功高盖世的英豪,要逼你把潜在的能力淋漓尽致地熬出来,你有办法抗拒吗?
没有!个人,只不过是时代的一颗棋子!
11 骑兵司令
天下大乱,形势逼人,曹兄,你准备好了吗?
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声势大得不得了。灵帝正在宫里玩游戏。这个灵帝呢,搞娱乐很有一手,估计每年皇宫里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他导演,很有创意。这个皇帝导演把后宫布景变成市场,宫女打扮成商人,自己打扮成嫖客,假装在市井里买卖寻欢、喝酒唱歌。有时候出去玩,把宠物狗戴上官帽穿上官服,那么官僚子弟一看,靠,太酷啦,争相仿效,顿时狗价高不可攀,一时洛阳狗贵呀!这么有艺术才华的人,不去娱乐界混,偏偏生下来就是皇帝,要操心全国这么一大烂摊子,命苦呀!
基本上他的生活以娱乐为主以工作为辅,猛然间听说那么多人造反,吓得一颗心摔成两瓣。如果造反成功,对娱乐业是个沉重的打击。于是他放下导演和演员的双重工作,把那群白吃白喝不干事的大臣叫过来,说,怎么办吧!
北地太守皇甫嵩出了个主意,各地关隘加强把守,把国库里本来用来发展娱乐业的钱发给军队,把西园里用来打猎的马发给士兵。解除党锢之禁,号召天下有才能的人,不论是谁,只要有两把刷子,都可以来从军,讨伐黄巾军。
好,就这么着吧。
就是这一条布告,引蛇出动,后来引出不少蛰伏在民间的英雄,最著名的是刘关张三兄弟!
曹操,30岁的曹操,就是在此刻,被正式授命军官,职位叫骑都尉,骑兵司令,二千石的官。这是曹操的第一个武职,很有纪念意义,他应该照张相给读者看看。
曹操的第一战打得讨巧而漂亮。当时黄巾军主力有三处,一个是冀州的张角兄弟,二是颖川的波才,三是南阳的张曼成。波才率军打败了前来镇压的皇甫嵩,并把他包围在孤城长社(河南长葛东)。皇甫嵩翻了翻兵书,嘿,找到了一个答案:火攻。他派少量精兵突出重围,趁夜色里外纵火,大概黄巾军中可燃物颇多,很快就一片混乱。
这时曹操的救援部队来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呀。加上朱儁的部队,几面夹攻,大破黄巾军,据说斩首数万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家西方古代起义之类的,都是几百号就干起来,相当于咱们一个观光旅游团。咱们这边不论是起义呀还是砍人呀都是天文数字,你想想几万人被砍头的场面多可怕多震撼,就是叫好莱坞花巨资来也没法整呀,到哪弄那么多替身而且是无头替身!所以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通常报赏军功的时候数字都会夸张一点,这是允许的惯例。
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是在泄密的情况下提前一个月起义,准备很不充分,在皇甫嵩、卢植等的努力下在当年就被扑灭了。但是黄巾党人的叛乱活动却没有停止,反而此起彼伏,为什么?因为黄巾军是集合了宗教信仰和民间疗法的组织,群众基础很好,很难拔根,比如说在张角之前的太平道代表人物于吉,就在南方的吴会地区,用符水加咒语的疗法,拥有很多信徒。有一次,孙策和许多将领以及宾客集会,正在发言呢,于吉从下面走过,竟然有三分之二的人跑了出来拜见于吉。孙策很没面子,大怒,就以蛊惑人心的罪名,把他杀了。这个看出他的信徒不仅有贫民,也有军人和知识分子。所以消灭黄巾军的工作持续了二十多年,最后才被群雄的部队所消化,起义的余火最终浇灭,这是后话。
曹操在镇压黄巾军有功劳,当年就得到提拔,升为济南相,相当于现在济南及其周边十余个县市的最高统治者。一上任,又开始干疾恶如仇、雷厉风行的事。这个地方不是有十来个县吗,这些县令都是依附于宦官权贵的,在这里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因为后台太硬,以前的国相都不敢动他们。曹操一到呢,他娘地,开除掉的百分之八十的坏蛋。剩下的坏蛋们说,靠,还让不让人活呀,快点调我到别的地方。这就是强龙搞掉地头蛇的经典案例。
还有一件更狠的举动,致使曹操自己也后怕起来。这个地方迷信风气很浓,很早就盛行祭祀西汉皇族刘章的淫祀,据统计达到600多座。以祭祀供奉的名义,官僚和神棍们会向平民百姓敛财,而老百姓根本不能负担。曹操一上任,就把所有的祀屋端掉,杜绝祭祀!
可以看出,曹操把年少没什么事不敢干的劲儿用到正事上,取得了铁面无私的巨大声望。但他做这些事情,都是硬桥硬马,不是没有后果,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要不是他爷爷和老爹都在朝中做官,估计早被人废了。即便没有被废,他聪明的脑袋瓜也能时刻感受到宦官集团的威慑力。他现在干的每件事情,都是单挑宦官及其党羽的利益,所以自己和家庭的危险是潜在的,时刻都有爆发的可能。所以,公元185年,31岁的曹操接到朝廷命令,要升调他为东郡太守。但他感觉到这是宦官要陷害他的阴谋,对宦官报复的后怕、对家门的担忧、对时代的失望让他做出了一个选择:退场!
他已健康不佳为理由,拒绝了这次调动,请长假回家养病。
他在家乡谯县郊外建了个茅屋,凑合着当别墅吧,没有温泉也没有服务员,一个人自得其乐住在那里疗养,秋夏读书,冬春打猎,把小时侯飞鹰走狗的爱好重新捡起来。
这期间也是生孩子的好机会,33岁那年他生下了曹丕。哦,不对,是他老婆生的,他只不过10个月前贡献了一颗质量不错的精子而已。
当然,他并非真的像后来的陶渊明一样想隐居终生,他心里有小九九:在这里住上一二十年,等政局稳定进入清平世道,再出来做官。跟我同年举孝廉的不是还有50岁的老头吗,我歇他二十来年达到他那个年龄了再出来也不错。
这个想法很单纯很可爱,看出曹操理想主义的一面。这么单纯是想法是现实逼出来的:当官难,当清官更难,让我干坏事我没那习惯,干好事都有人报复,哎,碰个适合干好事的世道再出来混吧!
12 不想造反
在当下的时局,以曹操拥有的威望,会让曹操在茅草别墅里呆上二十年吗?
绝对不。
曹操出道十来年,大家都看出是个能干敢干之人,胆识和能力是公认的,所以大家想干点大事,不论好事坏事,不论有没有三缺一,马上就想到他。你想闲着,没辙,就这样一件胆大包天的事就这样砸到隐居的曹操头上来了。
有一伙人想造反啦。这些人是冀州刺史王芬、党锢之祸主角陈蕃的儿子陈逸、名道教法师襄楷、著名策划人谋士许攸、豪侠周旌等等,真是人才济济,什么职业都有。他们想阴谋政变,废掉那个搞娱乐很拿手的灵帝,拥立合肥侯,诛杀宦官,为陈蕃等报仇。他们想把曹操也拉进来,毕竟曹操是支持陈蕃的吧,于是就让策划人许攸来劝说曹操。
此刻躲在草堂里享受摁脚的曹操脑袋清醒得很,他给许攸回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废立天子是天下最危险的事情,很不吉利的,虽然古代有成功的案例,但人家都是权衡利弊条件成熟才搞成的。你们现在只注意过别到成功的例子,没有看到自己的困难状况,只要跟人家对比一下,你们就会知道自己的行动很危险!
曹操没有去告发他们,可见曹操不愚忠,你想造反搞掉朝廷,这个想法并不是不允许,只不过,第一,你们废立,名不正,没法得到道义上的拥护;以冀州之兵力,很难对付中央及其他地方的兵力,成功可能性比芝麻还小,第二,我不参与。
曹操的拒绝并没有让王芬他们退却,政变依然按计划执行。刚好灵帝通知王芬,要到他的领地冀州巡查。王芬一听,奶奶的,这千载难缝的机会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吗!便上书欢迎皇帝到来呀,说目前黑山贼寇正在这里作乱闹事,你来了一定能鼓舞士气呀!一边以打击黑山贼的名义部署兵力,只等灵帝到了一举拿下。
可好事多磨,这个兴奋的阴谋居然让朝廷给发觉了。史书上说,北方出现大片红云,大史官占卜表示:北方有阴谋,不宜行。说得神乎其神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是被察觉了。灵帝通知王芬,我不去你那边了,还是你过来述职一下,跟我汇报下打黑山贼的计划!
王芬接到圣旨后大惊呀,偷鸡不成不是反蚀一把米了,是全家的性命都要搭进去了。大家知道,连坐一下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得,愿赌服输,不劳皇帝动手,全家自杀。
13 禁军统帅
隐居的曹操像一颗冷冻起来的精子,表面上只不过是一丁点蛋白质而已,一旦拿出来,就要派上大用场。
急着用人的朝廷不可能把这颗精子射在墙上的。
公元188年,皇帝下圣旨,把那个年富力强的离退休干部曹操叫出来当官。当什么?典军校尉。一个禁卫集团军的司令。
这回34岁的曹操拒绝不了了,这是每一个男人的热血之梦!
为什么皇帝跟抽筋似的又把他叫出来派这么大用场呢?原来这个时候天下更乱了,没饭吃的人跟着黄巾军到处搞起来,凉州叛乱、益州暴动、幽州乌桓之变、并州匈奴入侵,想杀皇帝搞政变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在这种混乱局面下,灵帝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呀,生怕一觉醒来发觉头已经被人砍了。怎样才有安全感,把枪杆子抓牢。于是朝廷设立西园八校尉,也就是新编五个禁卫军团,由八个将军统帅!名单如下:上军校尉:蹇硕(宦官)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方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在八大统帅里面,曹操率领第四大军团。这个蹇硕呢,就是他叔父犯法被刚出道的曹操乱棍打死的那个宦官,他虽然下根没了,可是很健壮,还有胆略,皇帝特信任他,他不仅是第一集团军的司令,而且是元帅,这几个校尉以及大将军何进都归他管。
必须介绍一下中军校尉袁绍。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仪表堂堂的帅哥出身名们世家,祖上四代有五个人晋升到三公的位置,根据当时品评人物的标准,条件好得不得了,不用看就知道是国家栋梁。他自己也懂得做人,礼贤下士,结交名士,年纪轻轻威望就很高,这个时候做校尉也不奇怪。如果世道稳定,他就这么混下去,仕途会非常好,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问题。但是天下乱起来的时候,一切按照套路来都行不通的情况下,他就有点歇菜了。他那一套礼贤下士只不过是官僚家庭传授的处世手段而已,骨子里的门第骄傲暴露无疑;在真正要用脑子判断时局的时候,由于独立判断能力比较差,那一套家门传授的官场经验也都失效。这是后话,但要注意,从这里开始他跟曹操并驾齐驱,是两个人能力对比的开始!
回过头来说这组建五个禁卫军团,目的是对外可以平叛,对内可以保护皇帝,应付随时的变局。曹操还想去凉州前线作战,当个“征西将军”呢,但是未遂。这批部队只有半年后才由鲍鸿率领下军去征讨葛阪附近的黄巾党人,其结果是黄巾党人没消灭,倒是鲍鸿私吞了几千万钱的军饷,后来被人检举,下军校尉就住到监狱里去了。
所以这八个校尉,还没去出征干成什么事,突然一根导火索一拉,在宫廷内部火并起来了。
这个导火索就是玩主灵帝死了。这事发生在曹操、袁绍当校尉的第二年。灵帝的继承人,有两个,何太后生的刘辩,和王美人(美人是次于皇后和贵人)生的刘协。灵帝觉得刘辩比较弱智,想让刘协继承。蹇硕明白,要让刘协继承,就必须除掉何氏,结果未遂。灵帝突然一死,皇子刘辩自然即位,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这一场外戚和宦官的第一回合较量中,外戚占上风。袁绍原来当过何进的属官,关系铁得很,自然站在何进这边,而曹操,一直是反对宦官专政的,也站在袁绍的阵营中,与禁卫军最高首领蹇硕对立。
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不可避免了。蹇硕与中常侍赵忠商量把何进搞死,结果走漏消息,哪知道何进杀人的效率更高,先下手杀了蹇硕。第二回合还是何进笑到最后。
这是袁绍建议,索性把宦官全杀了,免得政权抢来抢去,跟丢沙包似的。这个主意不错,何进也同意,但是何太后心软,不同意。真是女人一插手,事情就变复杂了。
那么怎么办呢,那么多宦官跟定时炸弹一样放在后宫里,总得想办法解决呀!这时袁绍出了个相当臭的主意:召集地方猛将来京城要挟太后,逼她同意清楚宦官。
曹操一听,就知道是个馊主意。为什么呢,宦官是古今后宫都有,只要不让他得宠掌权,他就坏不到哪里去。现在要清算宦官之罪,应该把宦官头目清除掉即可,这只要一个刀斧手就可以了,何必叫外将来呢,天下混乱之际,把外方的兵马招到京城,这是危险得不得了的事。更何况你要全部清除宦官,这个事情肯定会败露,结果肯定弄糟!
此刻曹操的逻辑非常之精准,见识与袁绍一比,马上就分出高低。可是这个时候袁绍有威望得多,他的意见不能起决定作用。主薄陈琳、尚书卢植等也劝何进不要这么干,这个何进不愧是屠夫出身的,杀猪很麻利,搞政治没脑袋,根本听不进去,召集并州刺史董卓等人进京。
14 董卓来了
袁绍的主意臭在哪里?看结果就知道了,第一臭,点燃定时炸弹。狗急了也会跳墙,张让、段珪等宦官头目,一听要彻底清楚宦官,看来只能鱼死网破,先杀何进吧。在后宫抬头不见低头见,打个埋伏杀个把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伪造太后命令让何进来宫里,小菜一碟就把冒失鬼何进杀了。这算第三回合,还是死在宦官手里。
袁绍和何进的部下这时候只能当马后炮了,赶进宫里杀了宦官两千多了,为什么这么多?反正不长胡子的,都被当宦官杀了!偷懒呀,要是脱下裤子看看再杀,肯定不至于这么多。
张让等挟持着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后来被尚书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赶上,张让被迫跳河自杀了。
第二臭,引狼入室,把董卓这条西北大肥狼引进来了。
董卓是西北临洮人,一孔武有力的糙汉,但有心机,也有野心。以前朝廷几次想调动他,他都找借口拒绝,贼得很。他一直在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何进召他进京,他一想,时机来了,走吧。他还没到呢,何进早被宦官杀死了,不过正赶上少帝他们在洛阳北面北邙山刚从宦官手里就出来呢,赶紧跑过去拜见,把他们接回宫里。这个少帝刘辩见了董卓呢,只是哭啼,抽抽噎噎半天也没说清楚究竟;倒是他弟弟陈留王刘协思维清晰,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这个为董卓的废立埋下伏笔。
这个董卓又贼又坏。贼在哪里?他进京的时候,兵马只不过三千,他觉得太少,镇不住。到了深夜,就把这三千人开出去,早上的时候又开进城,一连几天,造成了自己的军队源源不断进入京城的假象!有这么多军队,这下子都所有人都镇住了,他把控了朝廷的政权!东汉结束了外戚和宦官轮盘赌的现状,但权力落在一匹豺狼手里,结果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那么坏在哪里呢?到了京城之后,他壮大自己的势力,把何进弟弟何苗的队伍收编了,让武功指数第一高的吕布把干爹丁原杀了,认自己为干爹,兵力全部兼并。有了这些基础,就把少帝刘辩废了,把何皇后杀了;让刘协当皇帝,就是汉献帝。自己封自己为相国。
这个换皇帝的事呢,很多人不同意,袁绍公开反对。董卓很生气地说,靠,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天下的事我说了算吗?你敢反对我,是怀疑我的剑不够锋利吗?袁绍知道这时候玩不过他,硬碰硬有可能被弄死,三十六计走为上,离开京城跑冀州去想辙吧!
这时的董卓呢,好象野生动物跑进超市里,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宫女呀,公主呀,乱睡呀;扒开灵帝的幕呀,挖掘珍宝;纵容自己的士兵,到处抢钱抢女人。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也在那一人之上,经常戴着佩剑去见皇帝,把小皇帝吓得屁滚尿流。
这个董卓,当然没忘记曹操,早知道是个人才,必须拉拢,要把曹操表荐为骁骑校尉。曹操多聪明,知道跟这畜生在一起,不仅遗臭万年,现世就没什么好果子吃。可是敬酒不吃就要吃罚酒,你不接受他的推荐,他就要整死你呀。怎么办呢,打也打不过他,只剩下两条腿有用了,逃吧!
连夜逃跑!
这一逃跑,董卓知道这哥们对自己有意见,留着是个祸害,下通缉令呀,逮捕!
这一逼呀,把曹操逼入绝境,还逼出个盖世英雄!
第三章 陈留亮剑
15 通缉犯
说到曹操逃跑这事,不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简单,而是想破了脑袋。
董卓入朝废少帝、杀丁原、逼走袁绍的时候,曹操身处乌烟瘴气的政治气息,就知道祸事迟早要降临自己头上。所以他要求父亲曹嵩,尽快逃离京城避祸。但是这个老财奴呢,在京城聚敛了大量的家产,舍不得丢掉,非得要变卖了才能走。有这么个要钱不要命的老爹,曹操没辙,只好一边催促老爹,一边派曹洪回故乡谯县安排家人住在别处。
果不其然,董卓很快邀他出任骁骑校尉。时间不等人了,老财奴还在不亦乐乎地收拾财产呢。曹操只好用缓兵之际,派曹仁跟董卓请假,说自己前阵子参与宫廷事变,偏头疼就发作了,没法子工作,必须休息几天,才能来报到。董卓真相信了他。
于是赶紧叫曹仁护送老财奴曹嵩走人,而且不是返回老家,那里不安全,最好往东边徐州方向避难。为了不让董卓觉察,并没有带大队人马,只带领一些家丁,这些都是曹操的细心之处。不过这个曹嵩爱财如命并非什么缺点,后来他的这些财产拿来给曹操招兵买马,算是曹操起事的原始积累。所以有个守财奴的老爸,绝对不是坏事。
要去报到的前一天夜里,曹操换上普通衣服,内藏兵器,翻越官邸后墙,一个人溜出城外,贼头贼脑朝陈留方向狂奔而去。这事只能蒙得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董卓看到曹操不但不来上班报到,而且还逃跑了。直娘贼,敢装病欺骗老子,老董勃然大怒,第一,发出全国一级通缉令,各地设卡昼夜巡查,有像这个曹矮子的都要捉来看看;第二,派全国水平最高的杀手,去把曹操谯县的老家端了。
通缉令跟长了翅膀似的,曹操跑得没它快呀。跑到河南中牟县的时候,被很一个亭长,相当村长的巡逻队逮住了。政治觉悟很高的村长一看他逃亡的样子,衣服里还藏把刀,就觉得像个逃犯,拿下。虎落平阳是英雄的家常便饭呀,人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的!
村长马上送到县里,县令早接到通缉令了,一看,嘿,没错,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搁监狱里存放一个晚上,明天送洛阳去领赏,村长同志你不错,抓人很有一手,前途无量,先回家去,再过十年我这县长的职位就是你的了。
英雄命不该绝。负责此事的一个曹吏另有想法,他的觉悟比村长高了一万倍,他对县长说,现在董卓专权,把天下搞得乱七八糟,这种世道需要英雄来清理,我们绝对不能够害了曹操这种天下知名的英雄人物!
县长一听,靠,太有道理了,怎么不早说呀!把曹操放出来搁在一匹马上,继续逃吧!第二天放风说,TMD,抓了个假曹操,差点让老子白费功夫!
这就是著名的“捉放曹”,后来成为京剧名段!京剧和《三国演义》里都说这个县令是陈宫,陈宫还放弃了县令职务跟曹操一起逃跑。而根据史料推论,这哥们不可能是陈宫。不管如何,可见曹操的英雄知名度很高,而且深入人心,他靠知名度救了自己一把。
16 千古公案
离开中牟县,曹操有马骑也不敢走大道,再被抓一次就没这么幸运啦。所以他小心多了,施展绝顶骑术,翻越山中小路,到达成皋,为了躲避虎牢关的士兵,他决定冒险投宿一个父亲的老朋友吕伯奢家中。
这一投宿,投出一桩千古公案。
黄昏前来投宿的曹操让吕伯奢一家喜出望外,家里从来没来过这么有知名度的逃犯客人呀,不盛情款待说不过去。曹操被安排在客房,连日担心受怕又餐风露宿,累得很,倒头一觉就睡了过去。不知睡了多久,惊觉醒来,发觉窗外已是夜色笼罩,林暗鸟惊。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曹操一听,是磨刀声!还听有人说,把他捆了就杀。他第一反应就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穴!他又惊又怒,决定先下手为强,拔出刀来,冲出门外,见人就杀,见头就砍,一口气把活人全变成死人!到了厨房,发现有一口准备要杀的猪,哎呀,才知道自己警惕性过高,误杀好人了。
豆腐?谁给块豆腐让我一头撞死算了!曹操叫道。豆腐没有,那就跑吧!
刚跑出来一阵子呢,就看见吕伯奢老人家哼着小曲儿正往家赶呢。老人家说,贤侄呀,怎么就走了,我正给你打酒回来呢,猪应该杀好了吧,走,回家去。曹操心里叫道,老人家,你要是一回家呀,不但要心肌梗塞,肯定报官要我的命,闲侄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为了老人家的健康着想,手起刀落,把老人家砍了!
然后他说了句臭名昭著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宁可我对别人说SORRY,不能让别人对干SORRY我的事。
在《三国演义》的演绎里,他的这句话是对跟他一起逃跑陈宫说的,而且更狠,打击面是一大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事件还有其他的版本,说是曹操夜里到达吕伯奢家,老人家不在家,他的儿子们对曹操不太客气,还威胁要送官,争执之中,曹操杀了几个人就跑了。
这件事假如是真的,那么可以看到曹操的思想里,并没有浸透儒家取义成仁的精髓,相反,倒是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味道。包括后来曹操的行为,都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没面子也不能没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人,从而倒推到他小时候虽然读儒术,但没有撞到书的枪口上,不是我为书殉身,而处处是书为己用,我为第一的原则。这使得他比其他的儒者多了一份变通和狡诈,多了一份生命力。即便是在他初入官场干了刚正不阿的事,也是意识到以自己的身世足以避险的情况下做的;当一意识到惹祸太大扛不住的时候,就提前躲避,天生具有虎口脱险的嗅觉和能力。
为什么说杀吕伯奢一家是一桩无头公案呢?因为正史里没有记载这个事,很难考证有没有杀吕一家的事。可是,不管有没有,这件事已经成为发生在曹操身上最著名的事件,并且给曹操贴上了永远抹不掉的商标:史上多疑之最、人间奸雄第一!
曹兄,你已经被历史出卖了,奸雄的商标也销售了千年了,所以真相变得无足轻重。
死去的人留些蛛丝马迹里在史书里,就如我们透过毛玻璃,看见他们影影绰绰,谁知道他们去解手还是去杀人?根据自己的喜恶和智商整吧!
有朝一日曹操在九泉之下呆闷了,出来透透气来,无意翻了翻地摊上写自己的书,会惊叫道,妈呀,我还干过这事呢,自己咋不记得!不过以他的英雄之怀,惊诧之后只会哑然一笑而已。因为他清楚得很,历史无法接近真相的时候,就只能去接近世人的趣味了。
而真相又是什么玩意儿?那些写活着的人的传书里,又有多少猜测、拔高、诽谤和炮制?而以文字之功能,又岂能传达出真正的真相?
历史,只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妞;真相,是另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妞。曹兄,你一定会看到,李师江打扮的小妞,远没有罗贯中打扮得那么夸张吧。不过罗兄导的是舞台剧,李某人导的是生活剧呀!
17 集资成功
气喘吁吁,曹操终于逃到了陈留(河南开封市东南),立即和等在那里的曹洪会合。丢了工作,捡了一条命回来,现在总得干点啥吧。
起义,举兵讨伐董卓!
曹兄,英雄本色,勇气可嘉!
办这事不是光凭勇气就行,跟开公司一样,先得有钱,招兵买马,锻造兵器,这回老财奴的钱派上用场,他攒的钱可不是一般的多呀,所以可以公开招募义兵。而曹仁送老财奴到徐州后,也赶过来参加起义了,这时候兄弟多了好办事。
曹操的口碑相当好,所以当地有不少富豪都出钱赞助,而且不用给他们打广告。最重要的是一个叫卫兹的人。曹操虽然把祖辈财产都用上了,还是觉得不够,反正不嫌多吧。于是他把首屈一指的豪爽巨富卫兹请过来喝酒,跟他说,当今董卓当权,欺君害民,天下人无不咬牙切齿,我想匡扶社稷,为民除害,可是资金周转有点困难……
卫兹这人,不是一般的大款,他是清议派人士,年轻的时候,在偶像天王郭泰门下学习。有一天和同学圈文生一起去市场买东西,卫兹按照卖价付款,圈文生却讨价还价,鸡贼得很。郭泰由此判定了二人的性格和前程,最后这两人都发财了,但是卫兹留下烈节之名,圈文生却为财而死呀!
卫兹一听曹操的难处,说,这么着吧,明天我家的财产就全是军饷了。举兵起义就一块弄,我等干这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集资获得圆满效果。后来卫兹在荥阳之战中战死,为曹操鞠躬尽瘁!他的儿子卫臻也辅佐曹操、曹丕等三代。曹操每经过陈留境内,必定谴人祭祀。人生有此知己,当热泪盈怀,一大满足!
来投奔曹操的人都赶集一样来了,英雄更是三五成群呀。列举几个重要的武将:阳平卫国人乐进,字文谦;山阳钜鹿人李典,字曼成;同乡人夏侯淳、兄弟夏侯渊(曹嵩本来姓夏侯,过继给曹腾才改姓),加上曹洪、曹仁,这些人成为日后曹操帐下的武力核心。
公元189年12月,35岁的曹操军队组建完毕,领导5000人马,在陈留宣布起义正式开始,讨伐董卓!
当时虽然已经有各种反董卓的势力,但曹操的军队是以实际行动公开讨董的第一支义军!
18 董卓西逃
公元190年,涵谷关以东的州郡都起来反对董卓了。
看看这些腕儿,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等,各自拥兵数万,加上带领私兵起义的曹操,组成联盟。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也自封为奋武将军。
袁绍不是在朝廷跟董卓闹翻后逃走了吗,怎么成渤海太守了?原来他逃走的时候带了直属军团,直奔渤海郡。董卓觉得要是闹起事了问题很大,索性封他为渤海太守安抚他。这个时候袁绍的威望各路太守都比不了,由于他的身世,他的交际,他与董卓的单挑,腕儿比别人大了一个档次,所以选他当盟手顺理成章,并封他为车骑将军。
既然有盟军了就打吧,大家分工一下,袁绍和王匡屯兵河内,负责作战总指挥、总协调;韩馥负责供应粮食补给;其他人各自带军,听从调度指挥。这样,各路兵马把洛阳的北、东、南三面围住。形势一片大好,就看总指挥的表现了。由于袁绍声望很高,大家还是蛮看好他的,只有济北相鲍信觉得袁绍不靠谱,他私底下对曹操说,乱世的总指挥不是那么好当的,别看现在大家都牛皮哄哄的,很有本事的样子,我看未必都扛得住。我觉得只有你有韧劲儿,才是天将大任的角色,等着瞧吧。
关东盟军表现如何,等下看结果。先看看董卓这边的反应,他听说袁绍他们联合起义了,还把洛阳包围了,心里非常恐慌。他想了个歪主意,把首都往西,迁到长安,长安又是他原来的势力范围,安全多了,把洛阳当前线,打败了还可以撤退。这搬首都跟搬家还不一样,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先是要把皇帝和洛阳几百万人口搬过去。那时候,人口是个很大的资源,长安比洛阳要荒凉许多,不把人口迁过去,就跟城市退守农村差不多。当然,董卓不可能忘了金银财产,他借口洛阳的富豪囤积粮食,破坏国家财政,把他们全部处死,没收家产,这是豪夺活人的财产;死人的财产也不放过,他派遣吕布挖掘皇陵和贵族陵墓,把贵重的陪葬品一一收入囊中。
这是他在迁都之前干的贪婪之事,更可怕的是他的残忍之举,二月中旬,他亲自率领大军进驻阳城的时候,正赶上村民集会大拜,董卓下令军队屠杀,把人头挂在车上,装作是和关东盟军作战之后大胜而回,开回京城,大肆庆功。这是残忍的董卓在被包围的恐慌中做出神经质的自我安慰吧!
二月底,一百万的人口迁往长安,路上人踩人,车马相挤,粮食匮乏,饿死的,踩死的,累死的,相互械斗打死了,尸体留在路上,所过之处,人间变成地狱。董卓为了不让关东军拥有洛阳城,下令放火烧城墙,宫殿、官邸、民宅、庙宇都烧个精光,反正就是不留一点好处给关东军。
此时的惨状,还是让曹操来说吧。他留有一首挽歌《薤露》,写了汉末这段史实。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19 孤军
此刻盟军已经做好了全面的部署,正在大肆进攻的时候。这时盟军兵力有10多万,声势和实力都超过长安政府,而左将军皇甫嵩率领的率领的三万余直属军团,驻守在长安附近的扶风,虽然算是政府军,但并不受董卓的指挥,随时有倒戈的倾向。只要策略运用得当,打进长安的机会很大。
遗憾的是,袁绍等人还是慑服于董卓的兵力,没人敢动,对董卓酿造的人间惨剧,熟视无睹。一方面呢,谁动也就可能意味着谁先牺牲自己的兵力,在诸侯联盟中丧失一席之地。一方面说明,袁绍的这个联盟还是个相对松散的组织,另一方面体现袁绍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来操纵盟军。更深的层面上,这些老油子的“勤王抗暴”,真正目的是想切断和政府的关系,有独立的军事控制权,以后有机会争霸天下,自己当皇帝多爽呀!
洞察局势的曹操对群雄说,我们率领正义之师是去讨伐暴虐的,不是游山玩水,现在大部队已经集结,你们还在迟疑观望什么呀?眼下,董卓焚烧宫室,劫持天子西迁,举国震动,人民茫然无措,这正式消灭他的时候,一战天下可定,几不可失,时不在来!
鸦雀无声,无人反应!
他妈的,自己干。愤怒的曹操,率领5000自己的私人兵马,向西追击到成皋。忠心耿耿的大款卫兹也向张邈借了3千士兵,跟曹操一起干。荥阳太守徐荣是亲董派,坚守在汴水附近,迎战曹操。
需要注意一点,到现在为止,曹操虽然练过武艺,但真正统兵作战,还只有一次,就是跟皇甫嵩一起合攻黄巾军。真正统兵面对面的经验,还是初哥,手段有限。他以攻坚战术轮番攻击,硬碰硬地来,但由于兵力太少,训练不足,损失不计其数。最不幸的是,指挥官卫兹在抢攻中被乱箭射中,当场死亡。他把财产和生命都献给了曹操的事业呀!
几个回合之后,徐荣见曹操不咋的,马上发动反攻。热血沸腾的曹操亲自率领部队,杀入徐荣大本营,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刀刃战,一派混乱。就在此刻,曹操的战马突然被流箭射中,瘫到在地。曹操下马作战,连伤对方数十名军士,武艺煞是了得。但是自己兵力太少了,无法突破敌军的包围圈,情况非常危急!
正在厮杀猛将兄弟曹洪见状,立马冲到曹操面前,要把战马让给曹操。曹操大叫道,兄弟,我要战死在这里,你迅速撤回本营,做好防御!曹哄挥舞大刀大声请求道,曹公你快上马,我步行跟在你后面!曹操说,贼兵很快就会大批赶到,你怎么办!曹操慷慨道,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你曹公!他强迫曹操上马,自己拖刀断后,跑步跟随曹操撤回自己的防线。
三国真是盛产虎胆义士的时代,与义士在一起,豪情万丈,不惧生死,想起来,真是心神往之呀!
率右军的夏侯惇以及后军的夏侯渊坚守阵地,曹仁、乐进、李典等也率军撤回回合,稳住最后防线。此后两军又对峙鏖战数日,徐荣见曹军岁少,但难以消灭,又怕盟军前来增援,就撤退回成皋放手。曹操也带部队回酸枣,重新改编。
曹操孤军奋战,一方面是他对时局的判断,以及敢做敢干热血沸腾的个性导致;另一方面,他是私人军队,没有地盘,如果能攻下城池,他就可以拥有根据地和增强阵容!
通过这次战斗,曹操更加认识到,关东盟军是个不靠谱的组织,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在意于自己的势力实力而并非联盟的理想,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天下变了,皇朝政府名存实亡,群雄并起,只有靠掌握实力,天下间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后才有所谓的理想!
但是没什么兵力了,万事开头难,要军事起家还真不容易。他带了夏侯淳和曹洪等南下招募军队。曹洪与扬州刺史陈温的关系不错,向陈温要些兵马用用。陈温就让丹阳太守周昕给曹操准备四千兵马。不过乱世之中,这些雇佣兵军人素质不高呀,他们认为自己是被周昕和陈温卖出去的,自己没收到钱还要替曹操打仗卖命,简直是赔得一塌糊涂的生意,心里不平呀!所以当行军到龙亢时,这些满脑子生意经的士兵哗变了,攻入曹操大本营想抢夺钱财然后走人。还好曹操对付普通士兵还是绰绰有余的,手持双戟连杀数十人,才把叛军赶走。再清点一下军队,留下的不到500人。
这个事件让他明确这些转手来的士兵太不靠,一定要建立子弟兵!没办法,一点一滴做起吧。他开始做苦行僧,在安徽宿县、建平等地方辗转招募士兵,得到三千余人,然后来到河内附近,寄居在袁绍的势力地盘呀。等着吧,等老天爷开眼个机会吧!
20 孙坚斩华雄
在曹操孤军奋战的时候,驻扎在酸枣的盟军诸侯在干吗呢?
曹操从河内抽空去酸枣看了一趟,见他们在喝酒,喝得可欢了。曹操痛心疾首地对他们说,袁绍袁术弟兄呀,赶紧动手吧,把喝酒的干劲拿去进攻,这是可定天下的大好机会呀!现在这个时候在这里聚会玩乐,我觉得很可耻呀!
你一个没兵马没地盘的曹操发号施令,谁听呀,听了不是很没面子吗?诸侯们权当没听见,继续喝,又不是自个儿家的酒,不喝是傻瓜。
喝着喝着,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山都能吃空的,说时迟那时快,酸枣的粮草居然没了。怎么办,没吃的,只能散伙吧。在曹操驻军河内不久,关东军团像来看戏一样,就相继解散回家。回家还嫌不够热闹,又演出自相残杀的一出: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因为划分地盘有意见,闹起来了,此时已是无政府状态,打起来也没人管,刘岱居然出兵杀了桥瑁。
袁绍手里握的不过是一把散沙!
不久,这把散沙又分裂成南北两派。
北派由袁绍当头,以冀州为根据地,让王匡驻守河内当先锋,与董卓军队发生不痛不痒的摩擦。南派以扬州为根据地,领袖是袁绍的弟弟袁术,这哥俩是一个爹两个妈生的,一样的狡猾一样的有野心,只不过弟弟比哥哥更急功近利点。南派有个不得了先锋,就是长沙太守孙坚。
董卓把皇帝和老百姓赶到长安,自己率兵驻扎在洛阳,要和盟军碰一碰,看看对方到底是鸡蛋还是石头。这时候他碰上了诸侯里最硬朗的实力派孙坚,孙坚这个人了不起在什么地方?首先是他自己了不起,胆子奇大,作风硬朗,比石头还坚固;其次他的鸡吧很了不起,生了两个很牛掰的儿子孙策和孙权。“生字当如孙仲谋”,就是夸孙坚的鸡吧了不起。
孙坚自己了不起在何处?公元190年12月,孙坚和部下中层干部,正在野营里喝酒呢,突然接到报告,董卓军团几万突击队兵马即将攻打鲁阳。大家一听,基本上都紧张起来,孙坚同志呢,连坐的姿势都没有变,只是话题由前面的聊天变成了指挥部队布防。等所有部队都接到指示,进入备战状态,孙坚才离开座位,带领干部们回城。部下见他如此处世布不惊,以为天生异胆,崇拜得不得了。孙坚却说,其实我心里也紧张呀,只要我一离开座位,部队势必慌乱,盲目撤退互相践踏可能会导致全盘崩溃,诸位现在可能都回不到城里呀。
此事传开,虎将孙坚之名传遍全国,也使得南派的反董集团声势大震。
孙坚在公元191年,也就是董卓自任太师,位在各诸侯之上的时候,准备进攻驻守洛阳的董卓,但是徐荣挡着,过不去,只好转头进攻屯阳。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同骑督吕布、都督华雄一起迎战孙坚。但是胡轸和吕布两个人关系不好,有龌龊,一共事马上内哄。这一一内哄,孙坚哪丢去这个机会,很快就破了屯阳,乱军中孙坚部队还杀了董卓的猛将华雄!
插入一个话题,关于“孙坚斩华雄”这个事呢,在《三国演义》里,这个功劳被算在关羽的账上了。说是刘备三兄弟随公孙瓒的部队参加了盟军,结果在孙坚部下将领搞不定华雄的时候,关羽挺身而出,要出战。当时关羽还只是刘备的马弓手,袁绍、袁术很看不起他,不给他机会,说对方要是知道我们派个马弓手当大将,不是很被人瞧不起吗。曹操建议道,给他一个机会吧,这个人长得还挺威风的,对方不可能知道是马弓手。关羽当即立下军令状,说如果我没砍下华雄的头,你们就砍我的头。曹操拿了一杯热酒给他喝,要是出去当了刀下之鬼,也别当饿死鬼。关羽急着杀人,说酒先搁那儿,我去去回来再喝。众诸侯只听得外面鼓声大震,热闹得很,也不知道是谁杀了谁,正想派人去问一问呢,关羽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把那杯还没变凉的酒当饮料喝了。这就是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桥段。罗贯中真是小说高手中的高手,看得年少的我热血沸腾,直想以后有机会杀人,效率一定要更快手段要更牛掰,好青史留名呀!
遗憾的是,公孙瓒的部队根本就没参加盟军,自然刘关张兄弟也没有到盟军中大显身手,“关羽温酒斩华雄”更是子虚乌有,这个段子太有名气了,所以矫正一下。历史上牛掰得一塌糊涂的事,多半有小说家的功劳。
孙坚一牛掰,有人就发憷,这人不是董卓,是自己人袁术。这哥们跟他哥哥一样,就那么点出息,没大局观,事情一闹大就没了主意。他呢,见孙坚这么杰出,风头出大了,第一个反应就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颇为踌躇呀,就故意延迟给前线的军粮。这个后果可严重,你想想,前面打得那么厉害,可是打完了没饭吃,士兵一闹事,这要叫全军崩溃的。孙坚此刻又施展出冷静果断的一招,把前线任务部署给手下,自己偷偷地快马跑回百里的后方,连夜把袁术从床上拖起来,真诚地抗议:我在前线冲锋陷阵,讲得好听点,是为国家讨贼,讲得实际点,是为你袁家复仇(袁术的叔父袁隈在朝廷为董卓所杀),我都这样给你卖命了,你还听小人的话来怀疑我,延误我的军事行动,什么道理嘛!
没头脑的袁术一听,才觉得惭愧呀,马上运军粮到前线,孙坚的军队复活起来,而且军威大振!
董卓跟牛人孙坚玩硬的不行,便来软的,派大将李榷来劝说孙坚,也没门,还是继续攻打洛阳。董卓亲自率兵对抗,还是被孙坚打败,只好退守渑池,部署新防线。孙坚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攻进洛阳,怀着崇敬的心情,把被董卓糟蹋得乱七八糟的宗庙祠堂清理干净,举行国祭。
孙坚在皇宫里找了找,看看还有没有没被董卓搜刮干净的东西。这一找居然撞了狗屎运,找到了一块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这是皇帝的章呀,全国仅有一块。每个得到玉玺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靠,皇帝的位置要轮到我头上了?孙坚也是人,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这么一想,不打紧,这个想法后来继承到他儿子脑袋里,是形成三国鼎立的一个精神动力。
21 袁绍耍花招
董卓的军队在南边被孙坚打得抱头鼠窜,在北边却很风光,在河津把王匡军队打得哭爹喊娘。这让北派盟军的领袖袁绍很没面子,没面子还是小事,那个心里不舒服呀,跟老鼠在里面做窝似的。本来自己是整个盟军的领袖,后来沦为北派盟军的领袖,现在成为老打败仗的北派盟军的领袖,眼睁睁看着南派的声势一浪盖过一浪,自己的威望呀不是王小二过年,而是王小二过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自己走江湖凭借的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子,现在架子要垮了?不行,等想个法子把架子扶起来。
把幽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虞立为皇帝,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承认董卓把持的傀儡政权,这样自己是不是又给自己搭个更大的架子呢?这是袁绍和冀州刺史韩馥合谋的主意。他们的借口是,小献帝呢,年龄幼小,被董卓劫持着远在长安呀,我们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刘虞是皇室里的年长者,可以坐皇帝这个位子。
不过袁绍知道自己考虑事情总是少跟筋,而曹操考虑事情想得比较透,便亲自来咨询曹操的意见,同时也把他拉拢过来狼狈为奸。曹操说,现在皇帝很小,被奸臣控制,并不是干了丧尽天良的事而废除了不可。这个时候换皇帝,没有道理,只能造成天下大乱你们要拥立刘虞,那我还是坚持拥护在长安的皇帝。
其实曹操早就看穿了袁绍的伎俩,早先袁绍曾得到一方玉玺,很得意地给曹操看。曹操怎么能不知道袁绍的暗示,心里已经很讨厌了。而这次拥立刘虞,更加看出袁绍的一颗野心在扑通普通地跳了,所以下定决心坚决不跟他凑份子。
袁绍见曹操态度强硬,也给曹操来硬的,派人威胁他说,现在袁绍兵雄马壮,两个儿子又长大成人了,天下有比他更牛掰的人了吗,不跟他混还跟谁混呢!曹操更不吃这硬果子,而且认为袁绍必然会成为天下混乱的罪魁祸首,于是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干掉他。
公元191年2月,袁绍和韩馥不顾曹操等反对,强行立刘虞为帝。刘虞此人,为人不错,做官也以仁爱为本,对老百姓很亲,属于父母官一类。他猛然接到袁绍尊其为帝的号书,冷汗与愤怒同时出来,厉声叫道,让我造反,你们不如让我一头撞死算了,今儿你们让我当牛当马可以,当皇帝,没门,要逼我的话,我就投降匈奴,宁可当卖国贼!
可见刘虞头脑非常清醒,一,不愿意给袁绍当道具,二,皇帝这个帽子是孙猴子的头箍,你一戴上,天下人民都念紧箍咒,不疼死你也咒死你,是遗臭万年的工作岗位呀!
袁绍计划流产。看到南部孙坚攻破洛阳,心里非常不安,老觉得大哥有坐不稳的感觉,只好再演一出火并戏。
原来袁绍的渤海太守的官名只是个空位,没有实质性的地盘,如果大家都不尊重你,你的部队就没地儿呆了,粮草更是成问题。他心里非常中意冀州这个地方,所以以讨伐董卓为借口,驻扎在冀州河内郡,属于冀州刺史韩馥的地盘。这时候呢,袁绍又捡了个大便宜。
大便宜就是:当年何进为了对付宦官,曾派张扬去并州招募部队。张扬招兵买马完成,何进却被宦官杀了,董卓占领洛阳,张扬便把部队驻扎在上党附近。袁绍部队进驻河内,张扬觉得这人威望很高,跟着混没错,拉兵马过来投靠,并说服南匈奴单于于扶罗驻军漳水,为袁绍军团增加气势。
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越做越大,韩馥心里不是一般的难受,他条件反射地暗中出了一招:减少给袁绍的粮草供应,让袁绍军团缺粮崩溃!
袁绍见韩馥发标了,哈哈,这回是你先动手,可别说哥们我不厚道了。马上施展出连环招!
第一步,鼓动韩馥部将麴义叛变,韩馥派军征讨,袁绍便协助麴义打败征讨军,这一招使韩馥内外受敌。
第二步,这是谋士逢纪给袁绍出的主意,派人联系河北太守公孙瓒来夹攻韩馥,条件是事成之后,平分冀州。公孙瓒果然出兵,把韩馥打得节节败退。
第三步,硬的都有了,玩软的。袁绍收买了韩馥的谋士荀谌和郭图,这俩哥们也知道韩馥胆小怕事无主见,迟早倒台,所以也愿意帮助袁绍,寻找新靠山。他们跟韩馥玩心理战术,先问,公孙瓒从北边进攻,袁绍和麴义从东边进攻,力量都很强大,将军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吗?这一问韩馥头都大了,我这不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吗,你们还来问我,你们是谋士,要脑细胞吃饭呢,该给我出个主意呀。
这两哥们就下套了,说,打肯定打不过,袁绍声望这么高,而且将军你呀,原来是袁氏门生呀,应该跟袁绍结盟,共同对抗公孙瓒。
没头脑也没办法的韩馥进了圈套。袁绍蟒蛇蜕皮,一下子变成冀州牧,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不再有统治州郡的权力。这下才知道上了大当。
第四步,把韩馥的智囊团班底都挖过来,加以重用,其中有韩馥一向不重要的田丰、申配等,冀州名士沮教还被封为奋武将军。三国时期,燕赵这个地方盛产名士呀,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地方平原广阔使人眼光放长。这些人各个脑细胞发达,看得远算得准,对天下大局人物了如指掌,只不过他们毕竟是文人,必须寄居在一个能人麾下才能发挥用途,否则也可能成废物,也就是说,他们的前程命运是寄托在宿主身上的。袁绍骗得冀州,同时也获得一手好牌,就看他会不会打了。
韩馥看到自己势力全被挖空,而且一个个还高升,脑袋都懵了,更不知道下一步袁绍会怎么玩弄他。疑虑和恐惧一点一点地噬咬自己的神经,受不了了,TMD,老子玩不过你们,死还不成吗?自杀了。
乱世群雄,没有道理可讲的!
袁绍完全掌控冀州。
从北边打过来的公孙瓒看到这里,已经完全明白,袁绍是在导演一幕骗取冀州的大戏,自己不过是被骗来当临时演员的。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这个旧恨是什么呢?原来南派盟军和北派盟军为了争夺地盘,袁家两兄弟早已打起来了。公孙瓒曾经帮助袁绍对抗袁术,在战斗中,弟弟公孙越被孙坚军团打败,而且被乱箭射死了。这是袁绍欠公孙瓒的一个情,这个情现在变成了恨!
公孙瓒大怒之下,举兵讨伐袁绍,讨回公道。由于袁绍骗取冀州的举动让很多人不服气,因此很多郡县兵马都来参加,公孙瓒声势大震。大战在即,公孙瓒部队里也引出了三国鼎立的另一主角,曹操的重要对手,刘备出场!
22 刘备打督邮
刘备是冀州涿郡人,很小就没了爹,老娘在家里编织草鞋草席,让他拿街上换钱过日子。你想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得受多少人鄙夷,练就的脾气多好呀。这个好脾气后来派上了大用场,见到有用的人才就跟碰到买鞋的主儿,顾客就是上帝呀,百般拉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三顾茅庐了。
所以刘备非常有宽容心,别人对他指指点点根本不放在心上,虽然穷地一塌糊涂,但是生性豪爽,喜欢交朋友,有武艺也有文化,还懂得用兵,朋友们比较信任他。他有两个铁哥们,一个是河东关羽,一个是涿郡张飞。《三国演义》里是写他们三人是桃园结义那阵子碰到一块义气相投的,有点夸张。但是三个人的关系确实很好,经常混在一起,甚至晚上也睡在一起,但没有断背关系。刘备比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所以当大哥,平时交际的时候两个小弟站在身边,让刘备显得也是个有身份的人。
据推算,刘备身高172CM,张飞身高184CM,关羽不得了,放现在可以打NBA,身高是203CM.跟他们一比,曹操可惨了,身高161CM.刘备手长,垂下来都长过膝盖,穿一身黑服绝对是猩猩。更要命的是,耳朵巨大,斜着眼睛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可能他妈太穷了没给他弄去整容,因此得了个“大耳儿”的绰号。
黄巾党人叛乱的时候,朝廷招募英雄,刘备一看,机会来了,加入了义勇军,终于发挥了自己善于打仗的特长,立了功劳,被任命为安喜县太尉。朝廷派了个视察官督邮来视察,顺便想敲诈一把,刘备最讨厌这种蛀虫,把他痛打一顿,芝麻官也不当了,逃跑。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被安放在张飞身上,大概更适合小说里张飞的暴脾气吧。实际上张飞是世家子弟,文武双全,书法画画很有成就的。而刘备虽然文雅,但见到龌龊坏蛋也有暴脾气的。
刘备成了通缉犯了。这回公孙瓒帮了大忙,公孙瓒为什么要帮忙呢,因为两人都是尚书卢植的门生,算是同学。公孙瓒不仅为刘备平反,而且推荐他为平原相。所以听说公孙瓒要打袁绍,带着人马就相助了。
另一位重要将领也在这时候出场,那就是并州常山赵云赵子龙,他率领郡县人马投奔公孙瓒!
并州人马一般都投靠袁绍,赵云却投靠公孙瓒,公孙瓒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呀!不懂玩政治的赵云坦白说,天下事乱成一团,谁是谁非很难说清楚,只不过老百姓最遭殃。我呢,只想早点安定时局,要老百姓进入少受点苦,并非对将军比袁绍更有感情!
这个答案不及格,赵云没有得到公孙瓒的重用。这是刘备占了个大便宜,他看出赵云是可用之才,主动要求把赵云人马编入自己的部队,赵云随刘备回平原县,给部队训练骑兵。这个草鞋贩子眼光很贼,捡便宜的功夫可谓一流。
23 孙坚死了
由于天气寒冷,公孙瓒和袁绍的大比拼推迟开幕时间,等过了严冬后再开打。
这时候的形势是,袁术和公孙瓒结成联盟,南北夹攻袁绍。这个弟弟袁术早就看不惯哥哥袁绍了,因为在袁家,据说袁绍是私生子,只不过因为家门遮羞的工作做得好,哥哥也善于做人,所以威望一直压着自己,当袁家的正宗传人。在他心里,自己才是正宗人选。他的野心一点都不比哥哥小,而且更大,当初他反对袁绍推刘虞当皇帝,原因就是他自己想当皇帝。所以现在有能力跟哥哥单挑,决不放过这个机会。
袁绍呢,也找了个联合对象,来夹攻弟弟,这个人就是荆州牧刘表。袁术在南阳发展力量,积累捞天下的资本,使得南方重镇荆州受到强烈威胁,刘表也感到危机,所以很快卷入兄弟之争,在西南牵制袁术的发展。
此刻,袁术把孙坚兵团调过来,先不追击董卓了,来攻击刘表。刘表派猛将黄祖迎战,根本不是孙坚对手。强硬派孙坚部队进入荆州境内,直攻刘表镇守的襄阳城。这个人太能战了,得想个办法。刘表和黄祖设下埋伏后,分别从襄阳和樊城出击,夹攻孙坚。军事才能一流的孙坚毫无惧色,让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率领主力部队,迎战刘表,把刘表赶进襄阳。自己率领骑兵突击队攻击黄祖,把黄祖打个落荒而逃,往岘山败退。孙坚饶不过,乘胜追击,不幸在山间中了埋伏,被黄祖部队乱箭射死。时年36岁。
呜呼哀哉。一代猛将竟然为袁术之一己之私而战死,诚为可惜!
此时其子孙策、孙权年龄还小,军权由暂时哥哥掌管,归属于袁术。
南方战事告一段落。北边春暖花开,又到一个适合打仗的季节,袁绍和公孙瓒也该开打了,否则不但士兵不耐烦,连读者也不耐烦了。
袁绍这边先让文丑带领精锐部队,依地势埋伏好,千余名弓弩手藏在山谷;然后派麴义率领八百骑兵,去攻击镇守界桥的严纲军团。严纲这里有3万守兵,根本就没把麴义放在眼里,接触战后,对佯退的麴义乘胜追击。反正有优越感的人脑袋容易发热,没有警惕性,一下子进入圈套。麴义一声令下,文丑的埋伏部队两侧攻出,公孙瓒军团一时陷入混乱,撤退都来不及了,主将严纲战死,损失两千人马。
撤回界桥的公孙瓒部队已经军心散乱,在麴义八百轻骑兵的攻击下,居然阵地失守,3万兵马几乎全线溃散,只能率领残兵退守幽州。
至此,天下被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几大块,袁绍雄据冀州,公孙瓒控制幽州,董卓控制并州极其司隶区,袁术占领豫州及扬州北部,荆州依然由刘表控制。另外陶谦在徐州、刘焉在益州、张鲁在汉中均形成独立的力量。这是三国鼎立之前军阀割据的局面,一个混乱的中国在等待大英雄的到来。
第四章 禽兽与人
24 黑山军
那么,在袁家兄弟火并的时候,躲在袁绍地盘的曹操干什么去了呢?
曹操心里明白得很,袁家兄弟内讧不能搀和,狗抢骨头的战争,卷进去毫无意义。不过自己寄人篱下,这个滋味不好受。人家袁绍成天忙乎,你也不搭把手怎么行,又不是二奶,光吃饭睡觉就成!
这苦日子熬呀熬,终于有活干了,而且是最拿手的活儿,袁绍派他去消灭农民起义的黑山军。
黑山军是脱胎于冀州的黄巾党人,原来黄巾军领袖张角兄弟被消灭以后,他们以另一领导人褚飞燕为首领。这个贼寇首领为什么取一个女里女气的名字呢?原来他本来名字叫燕,因为身手矫捷无比,军队里称他“飞燕”。张角死了以后他也改姓张,所以历史上这个人一般叫张燕。这个飞燕的人气可不一般,周围零星的义军都来投靠,居然发展到将近一百万人。他们不用黄巾了,以道教的黑色旗为标志,在河北、山西山谷间活动,叫“黑山军”。朝廷根本没办法,后来飞燕可能觉得戴个贼寇的名称没盼头,主动要求朝廷招安,朝廷封他为平难中郎将,还管理原来的地盘。董卓控制朝廷后,飞燕就跟地方豪杰相交结。公孙瓒和袁绍打起来后,飞燕站在公孙瓒这边,曾经跟袁绍部队打,被打败了,势力削弱了一些。
公元191年秋天,于毒、白绕、眭固等率领十余万军队攻打魏郡、东郡,把东郡太守王肱打得疲于奔命,赶紧向驻守河内的曹操求救。袁绍一声令下,叫曹操快去帮助。曹操打农民军最拿手,兵力虽然不多,但在濮阳以少胜多,击溃白绕的部队。袁绍挺高兴的,决得曹操比王肱能干多了,便让曹操取而代之,举荐为东郡太守。这个举荐很有意义,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曹操有自己的地盘了,不必在寄人篱下了。郡国兵马变成自己的了,无疑锦上添花,这是曹操真正意义上逐鹿中原的第一桶金。
这下曹操更有干劲了。第二年春天,曹操开动脑筋,学以致用,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击败于毒部队。具体做法是,于毒率黑山军攻打武阳,曹操不去救武阳,而杀往于毒的老巢。于毒果然放弃武阳,回来救大本营,被曹军三面包围攻溃。而在这个战役中,南匈奴首领于夫罗率领骑兵来帮助黑山军,在内黄这个地方被曹军打败。这场战争很有价值,不但使纵横黄河南北黑山骑兵一蹶不振,而且南匈奴的侵扰也几乎停止。
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曹操在跟农民军对抗的时候胜率很高,黄巾军和黑山军都不是对手;跟政府军打就磕不下来。为什么呢,毕竟农民军的技术含量比较低,曹操运用些诡计,还能制造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搞得曹操越打仗期间就越爱看书。带着问题看书,活学活用,这应该是学以致用的最务实的一种。一些人兵读多了变成了军事学家,另一些人读多了变成军事家,这不但是天赋差别,跟你有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更有关系。
历史上公认曹操是消灭起义军起家的。而历史上的起义军呢,一般被认为是正义的,因此曹操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是阶级论的正统看法。可对于个人来说,悠悠乱世,谁又能代表谁的利益呢?农民起义也是为了混条活路,一旦招安有口饭吃他们也不会在刀尖上过日子;诸侯争锋也是获得生存机会,你不壮大自己就会被别人消灭。并没有一个上帝举着标准引导人们,用正义与否的二元论看待这个世界是粗糙的。我们只能看到,乌泱泱的生命,在往活路上狂奔且互相践踏。我们只能把聚焦到一个个体,灵魂附在他的身体上,去身同感受那个时代的卑贱与壮阔。
25 天上掉下一顶帽子
更大的好事等着这个消灭农民军的能手。
且说这几年大乱之中,黄巾军再次掀起风暴,有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又如滚雪球一般,见风就长呀。为什么呢,参加这种部队门槛很低呀,只要呆家活不下去就来入伙吧,当官不容易当土匪还有什么不容易的。所以此起彼伏,声势大得不得了。
这当中有一支叫青州军,顾名思义就是在青州活动的,有三十多万人。青州刺史臧洪全力消灭这伙贼寇,那么青州军就决定去和冀州的黑山党人搞联合,团结就是力量。冀州是公孙瓒的地盘,公孙瓒对付贼寇也不手软,刚好撞上,下令部队全力屠杀,杀起来可狠,怎么狠等会儿交代。青州黄巾军只好掉转方向,杀入兖州的地盘。兖州任城相郑遂正好撞枪口上,不幸遇害,青州军见打开缺口,不由分说,连攻下任城和无盐两个县城。
兖州刺史刘岱非常生气,奶奶的,外来的野和尚来抢本地的庙,无法无天了,下令,给我出动军马,全力围剿。人一生气呀,做出的决定比较冲动,特别是骄傲自负的人。所以我劝各位,在怒发冲冠的时候不要做决策。这个问题让济北相鲍信给看出来了,他劝阻冲动的刘岱:这个事情不是这样子干的,黄巾军有一百多万人,跟蝗虫似的,来势凶猛;咱们部队现在也是人心散乱,自己一屁股屎还没擦干净,硬挡挡不住。咱们只要采用坚守战术,那黄巾军扛几天就没饭吃了,无组织无纪律,肚子一饿肯定要作鸟兽散,到时候出击,就可以彻底消灭啦。
刘岱同志非常顽固,不听,跟青州军正面对抗,结果可想可知呀,寡不敌众呀,主力军团被击溃了。更要命的是,刘岱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这下子兖州可危险了,而且马上危及到曹操驻军的东郡。责任和狗屎运一块儿打包,砸到曹操的头上。
东郡有个人叫陈宫,也是脑袋瓜好使的,他对曹操说,现在刘岱同志已经牺牲,朝廷一时半会儿也没法派新官上任。现在你派我去说服刺史府的幕僚官员,让他们同意你来做代理的兖州刺史。要成了,你就得到这块地盘,玩转群雄逐鹿的游戏就有根据地了。
曹操一听,妈呀,你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吧,咋就跟我想得一模一样呢。去,马上去。
于是陈宫同志开动三寸不烂之舌的马达,把当前形势之危急摆了出来,把曹操的英武神明吹了一番。加上很看好曹操的济北相鲍信在一旁煽风点火,陈宫的舌头很快就为曹操叼回一顶兖州牧的乌纱帽。
这顶乌纱帽非常值钱。汉朝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东汉末期这个州牧(也就是原来的刺史)是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长官。曹操这个州牧虽然是代理性质的,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全州,在军事上有自己的老窝了。
26 青州军
不能光戴官帽不做事呀,这不是曹操的作风。继续打黄巾军,战场选择在寿张城(山东东平县南)。这个地方有个开阔的平原,很适合骑兵作战,曹操的自己骑术高明呀,很喜欢带骑兵作战。
开战前夕呢,曹操和鲍信带着一千兵马去前线勘察地形。他滔滔不觉地跟鲍信讲自己的战略部署,兵法理论结合实际,讲得口沫横飞,也许是刚当上州牧,兴奋得不行,不知不觉远离了主力部队,到了汶水边上。说时迟,那时快,眼前突然出现了数千名敌军。自己身后只有几百名骑兵呀,真是鸡蛋碰到了石头,羊肉撞上了虎口。
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打了。
关键时刻,曹操又碰上不怕死的铁哥们。鲍信要曹操突围逃走,自己率领骑兵死战。曹操不同意,还谦虚了一番,鲍信说,别给我假模假样的了,快逃命,天下大局不能没有你!跟当年曹洪说的话是一个意思。到这份上,没话说了,走吧,曹操骑术一流,逃命功夫神出鬼没,趁隙突围而出,一溜烟跑了,且留得青山在吧。可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力战而死,时年41岁。
曹操后来没能找到鲍信的尸体,只好请人用木头刻下他的样子,祭祀安葬,可见非常悲伤。鲍信在曹操没出头的时候就看准曹操,鼓励曹操,在最危险的时候又以命救命,可以说是十足的知己,命中救星。曹操最后能够活命终老,雄图霸业,实则是非常偶然的。王朔说,偶然是必然和巧她妈,也就是赶巧一起生出来的。曹操的必然在于他个人的能力,赶巧呢,是他碰到很多铁哥们部下以命搏命赶出来的。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话说曹操也是非常偶然,不是说历史上必然会出现这个人,只不过是阎王爷稍一打盹没搂进去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也是扯淡。首先很多受苦磨难的人根本就没出头的日子,没有什么大任要降他身上;其次很多人早被劳其筋骨给老死了,等不什么大任。剩下劳不死的,又能让大任砸在身上的,纯属赶巧。所以千万别把这种励志的话当成人生的必然,看一个人熬呀熬呀熬出头了,以为是人生的一个套路,可是换你身上怎么也熬不出来。人生就是造化的赶巧。
逃命回来的曹操部署战斗,为鲍信报仇呀!曹操自己身穿铠甲,把刘岱和鲍信遗留的战斗力以及新加盟的新兵,拧成一股绳,斗志昂扬对黄巾军进行马拉松式穷追猛打。黄巾军属于相对松散的组织,人心不齐,经不起扛,几场会战下来,意志被打崩溃了。
从为鲍信报仇的愤怒中冷静下来之后,曹操同志改变了一种策略,他的目的不是杀戮敌人,而是策动安抚,这样被曹军围困在济北国的黄巾主力,不久就投降曹操了。曹操把老弱病残的遣返,给个机会回去种菜吧,当土匪没什么前途的。把青壮年重新收编,加强训练,成为自己手下的“青州军”。你猜有多少人马,三十万,这么多人归你管,你想没有打天下的野心都难。
曹操虽然是靠镇压农民起义发家致富的,但对农民军下手还不算狠,甚至可以说有点仁慈的。狠的袁绍、公孙瓒这些真正的地主阶级,袁绍讨伐黑山于毒,斩首万余级,想想这个场面,你不被吓死也被恶心死;公孙瓒呢,讨伐青徐两州黄巾党,斩首达到三万多人,场面就更大了。农民军一叛乱,政府就没把你当农民,而是作对的判党,最想除之而后快的敌人。历代政府军对付农民起义军,都是非常狠的。
可以说,曹操这个兖州牧属于自封的,不太牢靠。这不,自己刚把兖州收拾妥当,长安政府就派了新的兖州牧金敞来上任了。曹操对他不是很客气,他还没到兖州呢,就派轻骑部队去给他迎头痛击。金敞同志抱头鼠窜呀,投奔在袁术那边去了。
这件事情给曹操刺激比较大,说明长安政府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公信力的。自己现在是附属于袁绍盟下,这个兖州牧也是袁绍授权的,但是如果自己武力不行的话,很有可能被长安派来的替代。
这时谋士毛玠跟曹操探讨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两条建议。现在天下是群雄割据,但是呢,力量比较强大的袁绍呀、刘表呀没什么远见,很难为国家做出建设性的大动作。而长安政府呢,没有控制力,也维持不了多久。未来必须两个条件的人才有前途,第一,有实力征战天下,第二,有正规的名义起兵。所以,我们以后的策略,可以奉天下以令不臣,拿皇帝的命令来做事;要军资储备,保存好实力,这样才能成就霸业。
确实,曹操收编了这么多人,有个很要命的问题,这些人怎么吃饭呀。让他们屯田,不打仗的时候各位还是农民,自食其力。这一招非常重要,不但使得部队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恢复了当地的生产。所以此刻的青州兵,属于建设兵团。
这两条建议具体做法可以简称“奉戴天子”和“屯田养民”,是此后十余年曹操行动的总纲领。这两条纲领,使得曹操比别的诸侯在战略和远见上要高一层次。
这是曹操很重要的一年。他获得了这个决定性的战略决策,收编了30万青州军,而且还生了一个风流有才华日后他非常宝贝的儿子曹植。这一年他38岁。
27 狂追袁术
得意的一年过去了。第二年春天,有人要逼曹操出手。
这人是袁术。
袁家兄弟之争在继续。与袁绍联盟的刘表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感到压力,转而引军进入陈留,驻军在封丘(河南今县)。这是曹操的地盘,离曹操的大本营甄城不远,已经不能容忍了。开仗吧!
袁术先派遣部将刘祥率领先锋部队,向甄城进逼。刘祥这哥们知道曹操是块硬骨头,打仗的好手,不敢跟无头苍蝇一样撞过去送死,于是率军到了匡亭就驻扎下来,不敢前进,等待大部队吧。
问题就出现匡亭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从步兵的行程看,确实离曹操大本营还很远,要比离自己的大本营陈留远一天的行程,看上去属于安全地带。实际上呢,曹操军队到达这里,只需要渡过濮水;陈留的袁军却需要连渡雎水、汴水、南济河、北济河才能到达,古代行军渡水很麻烦很浪费时间的,所以实际上曹操的军队到达的话用的时间更短。
这里有个时间差,被敏锐的曹操瞅准了。
曹操说,有个来送死的家伙,咱们先收拾他吧。
他让荀彧在甄城调集各个地方的军队,摆出一副筹备大规模会战的样子,麻痹袁术。自己率领精锐军团迅速渡过濮水,搞闪电突袭。刘祥同志想到曹操厉害,但没有想到这般厉害,还来不及表达对曹操的景仰之情,就被歼灭了。
第一招赢得漂亮,曹操没有自满;布置下更漂亮的第二招。
他清理了战场,索性在匡亭布阵,等待袁术主力军团到来,一副蟒蛇要吞大象的样子。另一方面,叫曹仁率领主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过来增援。
袁术的主力部队渡过了四条河,跟大爷一样慢悠悠过来。之所以敢跟大爷一样,是因为他料定,占领匡亭的突袭骑兵只是曹军小股部队,根本不敢在自己主力部队面前鸡蛋碰石头。正常的做法应该是,等待曹仁的主力部队到来,两军对阵,一五一十地按照套路打起来。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先头部队是曹操自己率领的,曹操此刻的胆子比个头还大,作出的行动当然也是他匪夷所思的了。
曹操等袁术大部分部队渡过北济河,尚未摆好阵势的时候,率领骑兵又发动突袭。这个时机掌握得很好,相当于在敌人还在穿裤子的时候突然捉奸,后果只能是措手不及。虽然曹操的人数很少,小巫打大巫,但很见成效,袁军被打懵了,退到封丘城里。曹操毫不松懈,紧追不舍,逼近封丘城。
袁术同志完全被这种不按套路的打法搞晕了,退回城里后更晕了。只见曹军不怕死地扑过来,不晓得人数多少,更不知道主力部队是不是已经到了。心里没底了,这仗怎么打呀?眼看就要追到跟前了,撤吧。跟订了返程票似的,依次渡过南济河、汴水、雎水,回到襄邑。那就一个窝火呀,就当全军公费旅游吧!
还没完,那曹军跟沾在屁股的屎一样还甩不掉了,这不还没喝杯茶压压惊就听报告说人家又追过来了。我的妈的,肯定是招疯狗了,袁术的胆子下破了。罢了,撤到附近的太寿城,给我听着,这回把免战牌挂起来,挂醒目点呀,别让人看不清!
这一路逃命呀,逃了两百多里,部队在溃散中只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而追击的曹军呢,跟曹仁率领的兖州主力军团会合,人数的优势掉了个儿。
太寿城还是属于曹操的兖州地盘呀,虽然挂了免战牌,还是饶不了呀。此城城墙很坚固,攻打不容易,让袁术有点安全感,但是有个弊端,傍临雎水,地势低洼。而且这个时候是春末,上游冰雪融化,正值汛期呀。曹操派人截断上游河水,一副要决堤灌城的样子,把袁术那颗已经不太好的心脏又吓坏了,赶紧跑到地势较高的宁陵城。曹操还是采用疯狗战术,紧追不舍。袁术已经完全崩溃,再度逃跑,这一次逃跑比较坚决,不再曹操的地盘上绕来绕去了,而跑回自己的地盘吧——彻底跑出兖州,越过亲附自己的豫州,直入扬州老巢。死心塌地了!
曹操这一路追击600里,由冬末打到夏秋,把关东军团南派首领打得如此狼狈,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可以看到,这场战争基本上没有摆开阵势面对面对抗,要真这样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曹操根本不给对方这个机会,从少数兵力开始进逼,逼袁术没有冷静思考的机会,逼对方没有摆开阵势的时间,把心理战运用到极致。不以消灭对方为目的,只是逼他们自己溃散,所以每次包围的时候,都给对方留退路,既可以保存自己实力,又让对方在逃跑中削弱力量,曹操的战争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虽然是紧追对方,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但作战过程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潇洒,想追就追,想歇就歇,而是丝毫不敢松懈给对方喘息的机会。有一次全军追赶一天一夜滴水未进,天气又热,战士几乎要渴死,速度越来越慢。曹操灵机一动,扬起马鞭指着前方说,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记得前面有一个杨梅林,这个季节正是杨梅成熟时节,快到前面去吃吧。口干难耐的士兵们一想象,靠,口水都出来了,赶紧走吧!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把小时候的狡猾无赖的一套鬼把戏,都融入战争艺术中去啦!
28 大屠杀
稍息之后,曹操开始打另一个人,徐州牧陶谦。
为什么要打这个人呢,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两方面的原因。
先说陶谦这方面的原因。陶谦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是个老好人,但在正史里,形象没这么好,有点投机的政治流氓的气息。他出生在小官吏家庭,但是年纪很小父亲就死了,所以小时候也是个游荡不羁的问题少年,有点流氓口碑。但这哥们有桃花运,有一天苍梧太守甘公在路上见他的样子,表示惊异,叫他过来聊了聊。小伙子表现不错,老头子很高兴,说这么着吧,我把女儿给你当老婆吧。甘夫人很愤怒,说你是不是脑子进水啦,他是个流氓呀,地球人全知道呀!甘公说,我看他长得那个样子,很有前途,赌他一把没错!就这样做了人家女婿,顺便当上了小吏,走上仕途。此时他才14岁,鸡吧毛还没长齐呢。
他没有辜负眼光贼亮的甘公,一步步升官,到了黄巾军乱世的时候,当了徐州刺史。现在天下大乱,连刚刚崛起的新贵曹操都能把袁术打得屁滚尿流,他不能没有野心呀,也想扩大自己的地盘。这时刚好个很搞笑的事情,就是在他管辖的境内,有个叫阙宣的人,聚集了几千人,自封为天子,开始打天下了。真是无知者无畏。陶谦比他更无知,居然跟他联合起来,以他为幌子,一起打天下喽。首先打下豫州几个县城,然后往西目标往西,攻入曹操地盘兖州的南端的任城。
历史上对陶谦和阙宣的联合有所争议,承认这么一个哪跟哪都不搭的人为皇帝,这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这事不是有脑子的人能做得出来的。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不过是曹操讨伐陶谦的借口。但一个人利欲熏心把脑子搞昏了,也没有干不出的蠢事。总之陶谦也想扩大地盘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曹操这边呢,想打陶谦的欲望更强烈。第一,也想扩大地盘呀。当我们这里在以曹操为主角来说的时候,千万别把曹操当成什么正义或者有道理的化身。每个军阀大家都不是什么好鸟,都想把自己搞大了,等别人软下去,自己硬起来,把天下搂在怀里强奸一下。当然,也没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来告诉我们,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你想代言正义与真理应该怎么玩,根本没有套路。我们只能看者历史在抽搐中翻转身体,把阵痛扛过去,回到人类都向往的和平时代。
那么,曹操往哪里扩张呢,北边是袁绍,这个老大哥还是非常强壮,不比他弟弟,动不得;西南是刘表坚守荆州,非常牢固,也是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只有东边徐州了,徐州离农民起义呀战争远一点,保养得很好,民丰物饶,一块肥肉,是曹操在战略上特别想吃的。
那么陶谦攻打兖州南部的时候,曹操刚打完袁术回来,正疲劳呢,不太理会,让出兖州南区让陶谦自由出入,老虎打盹了,随便苍蝇飞。等到兖州秋收之后粮草准备好的时候,曹操发飙了。
曹操不跟陶谦在自己地盘上玩,采取挖心脏的战术,直攻徐州,端老窝去。陶谦主力都在外边忙呢,徐州很快被曹军攻下几十个城池。陶谦火速赶回徐州,两军相遇在彭城的原野,展开“彭城会战”。陶谦想靠战争发家完全是梦想照进现实,他这么多年来没怎么打仗过,本钱只不过是把徐州搞得很富裕,以为腰包鼓了就能指挥得了长枪大炮。所以跟曹操打仗,完全是见多了猪跑就去啃猪肉,发觉这白胖畜生没那么好啃,倒把自己牙齿都啃掉了。曹操的骑兵团扑向很少打硬仗的徐州军团,徐州军不擅长骑马,多是农民组成的步兵,被那么一冲,完全溃败,遭到曹操的严重报复,被屠杀一万余人,雪流成河,横尸遍野。陶谦退守15里远的剡(耳旁)城。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曹操痛心到抓狂的事,使得曹操由人变成禽兽,展开又一次惨绝人寰的屠杀。
前面说过,曹操的老爹曹嵩在董卓之乱时,被曹操运送到徐州避难。徐州是当时的安乐园,相当于现在跑加拿大定居一样,治安全世界一流,没有恐怖分子的骚扰。老头子在那里建了别墅,游哉游哉过夕阳红的生活。哪知道曹操和陶谦一开战,这好日子到头了。但陶谦还是遵守武德,没有把老头子砍了,只是叫部将张(门凯),把老头子送还给曹操。老头子是守财奴,财产多得不得了,被遣返出境自然是要把金银财物全打包带着,居然装了一百多辆车。张(门凯)同志护送到徐、青两州的边界华城时,终于忍不住了,突然袭击,杀了曹嵩极其幼子曹德,卷走财物不知去向。守财奴最终死在财上呀!
曹操听到噩耗,悲痛欲绝,不管怎么样,这账是算在陶谦身上了。曹操暂时不能攻克剡(耳旁)城,先回来,对已经占领的取虑(今江苏雎宁西南)、雎陵(今江苏雎宁)、夏丘(今安徽泗水)三县的居民大屠杀。多少人?十万。杀得鸡犬不留,泗水为之堵塞呀!此刻,曹操那种为父报仇而不能亲刃凶手的心理,完全扭曲变态,转移到徐州老百姓身上了。他性格中多疑、没有真正经过儒家仁义观洗礼的残忍、做事不计后果的无赖,全都爆发出来,制造出震惊世界的惨案!
一个人掌权者,如果没有权力限制的话,那是多么可怕。历史上的惨剧基本上是由掌权者在丧心病狂或者脑筋掉链子的时候制造的。一个普通百姓的发疯可以导致家庭惨案,一个至高无上掌权者的发疯可以导致世界性悲剧。在现代社会,甚至一个首脑的决定可以把地球毁掉。因此,对掌权者权力的监督成为民主社会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公元194年2月,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告急,田楷和平原相刘备前来帮助。这个时候曹操的粮草差不多要没了,率兵先回甄城。
到了夏天,曹操发动第二次进攻,决定全力拿下徐州。他让荀彧和程昱守卫甄城,自己率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攻到剡(耳旁)城。陶谦看这个瘟神又来了,这回不敢大意,在剡(耳旁)城西北角建立襄赍城,作为新据点;在东面派遣部将曹豹,连同孔融、刘备的军队驻扎布阵,互为犄角。以为这样可以互相救应,阻挡一时。
曹操这个时候对兵法运用相当娴熟,而且徐州兵战斗力不强他也知道,很快找到应对方法。他派曹仁在襄赍城外布阵,封锁陶谦出城的可能,自己率领主力攻打东面曹豹和刘备的联合部队,打得他们节节败退,然后再跟曹仁部队一起攻打襄赍城,这里的守军尝过曹操的厉害了,士气相当低落,不到三天便被攻破。此刻曹操的兽性又一次发作,下令大屠杀,又一次血流成河,惊心动魄。陶谦在剡(耳旁)城看到此情此景,魂飞魄散,下令放弃守城,逃回自己的老家扬州丹阳郡。
徐州居民安居多年,对陶谦的领导比较认同,曹操即便占领,也不会得人心。曹操是不是想用这种恐怖手段震慑他们,使之很快屈服于自己的淫威?
禽兽的心思没有人能懂!
29 张邈
正在曹操准备彻底击溃陶谦占领徐州之时,战况急转直下。
曹操大屠杀的报应很快就来了。
大本营甄城传来紧急军情,陈留太守张邈造反,并且和东郡陈宫拥护从长安出来的吕布,攻占兖州,要端掉曹操的老巢。
这三个人怎么会勾结在一起反曹操呢,这个事是连曹操都不能相信的。咱们回头去说说。
张邈跟曹操的关系可不一般,是曹操的铁哥们。小时候这哥们家里有钱,跟曹操、袁绍都有在一块儿厮混,仗义疏财,为别人救急不惜倾家荡产,有“海内严恪张孟卓(张邈的字)”的称号,混的名誉只会在曹操之上。当了陈留太守,董卓之乱时和袁绍、曹操联合反董,被董卓击败。后来忭水之战时张邈就率领部队追随曹操。袁绍当上盟主时,有时候表现得非常独断骄横,张邈看不惯他小人得志的样子,因为意见不一曾经当面批评他。袁绍拉下脸不高兴了,小时候敢对我大嚷嚷现在也敢对我大嚷嚷,难道不知道我是盟主吗现在!于是把曹操叫过来,去把张邈给杀了吧。曹操不答应,说,张邈跟我们这么亲,怎么能杀呢,况且现在天下未定,咱们不能自相残杀。张邈知道后非常感激。曹操第一次讨伐徐州是抱着玩命的复仇心态去的,临走前把自己家属委托给张邈,可见两人的关系有多铁!
但身处政治旋涡中,这铁一般的友情下还是能找出裂缝的。张邈原来做陈留太守时,威望和地位都比曹操高;后来曹操凭借灭黄巾军成为兖州牧,反而成为张邈的顶头上司,一向喜欢做大哥的张邈心里不是滋味。陈留人高矛早就看出这潜在的矛盾,他说,曹操野心很大,志在四方;而张邈比曹操先得志,曹操做得越大,张邈会越不好受,只怕将来要出事呀!他希望大家能调和这个矛盾,但是大家看到两个人亲得跟一家人似的,并不在意高矛的警告。
另外呢,张邈还有个心病,他和曹操以及袁绍的三角链中,现在是他跟曹操的蜜月期,捆绑在一起;指不定那天关系发生变化,曹操和袁绍蜜在一块,也许真的会替袁绍来把自己杀了,况且曹操这个兖州牧还是袁绍表荐的呢。这个心病可不小,各位只要设身处地替张邈想想,就知道睡觉能不能睡得踏实。
30 吕布跳槽
第二个说一下吕布。这个哥们不是在长安董卓身边当爪牙干蠢事吗,怎么跑到这边来了?从头交代一下这个武功超群却很没原则的超级帅哥吧。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也就是内蒙古包头人,蒙古汉子当然善于骑射,以骁勇著,号称“飞将”,称被并州刺史丁原收入帐下,当任侍卫长的职务,情同父子。董卓进入洛阳时,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也就是京城警备队司令,是当时唯一可以对抗董卓的力量。但是在于董卓的对抗中,丁原不如董卓灵通狡猾。董卓看准了丁原对部下过于严厉正直,又知道吕布有贪财好色的毛病,派部将李肃用珍宝美女收买了吕布。吕布见了这些东西就昏头了,帮助董卓诱杀了丁原,统帅了丁原的部队投靠到董卓怀里去了,还认他为干爹,恶心死了。因此吕布有“三姓家奴”的绰号。
迁都长安后,董卓非常骄横独断和残忍,为所欲为。家族中的人全当大官,就连小老婆怀里抱的婴儿,也被封为列侯;自己的衣服出现了皇帝专用的金紫色,俨然把自己当皇帝了;在长安郊外修建了行宫级别的别墅楣坞;文武百官稍有不满,即进行杀戮镇压,朝廷笼罩在黑色恐怖之中。
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几个人密谋把董卓干掉,不过干掉董卓最大的障碍却是吕布,吕布这时候是董卓的贴身侍卫,日夜守护,武功超群,加上董卓自己也是武力超群,对这拨文官一说很头疼。
但王允跟吕布关系不错,吕布经常向王允说交心话。原来董卓到长安之后,性格日益暴躁,经常发火,可能也知道自己是坐在天下人民暴怒的火山口上吧。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居然向吕布发脾气,吕布也是一蛮直汉子,毫不忍让,争吵之中董卓拿起手戟掷向吕布,幸亏被吕布躲过,否则不是毙命就是半身不遂至少也落个毁容。虽然事后董卓用金钱安抚吕布,但吕布不能不感受到危险会跟着董卓的暴脾气再一次降临自己身上。
还有一个吕布担心的事随时会发生。由于他日夜守护董卓府邸,一天工作24小时,性生活没时间解决,这对一个好色的人来说很要命。但董卓的府邸里漂亮妞不少,长夜漫漫,吕布管不住老二,就把董卓的侍女给搞了,本来是一夜情,把忍不住就发展成多夜情了。侍女是董卓的私人产品,这个要是被董卓发现了,一生气会把吕步的老二给割了,也是吕布担心的事。
王允知道吕布对董卓有恨,就跟吕布说,董卓喜怒无常,跟他相处很危险,最危险的是你呀,你想保命呀,最好就是把董卓干掉。很快就把这个立场不坚定的家伙拉到自己这一边,一块策划谋杀董卓。
脾气暴躁的董卓经常在别墅楣坞度假,防卫重重,想见一面都难,更别说刺杀了。要接近他,只能把他骗到皇宫的路上找机会。王允秘密和汉献帝商议,先把献帝身体不佳,有意提前退休的消息传出去。然后宣布在一个重要的日子,在未央宫接见文武白官,有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董卓接到这个消息,心里想,皇帝这孙子真乖,终于知道把位子主动让给我了。于是在公元192年四月丁巳日,步骑兵左右防卫,吕布贴身巡逻,盛装入朝,只等皇帝的帽子砸在自己头上。
出发之前呢,王允已经把诛杀董卓的诏书交给吕布,藏怀里了;骑都尉李肃率领敢死队穿着警卫服装,藏身宫门内。董卓乘车一进宫门,等了好久的李肃冲上前,拿长戟准备把董胖子穿肉串。没想到董卓还很细心,官袍下穿有铠甲呢,根本刺不进去。董卓摔下车来,大叫:我儿吕布,快来救我!吕布回道,我来啦,奉皇帝诏,杀你这个狗贼!提枪直刺董卓,董卓大骂吕布反贼忘恩负义。敢死队冲出来,把董卓脑袋割了。
文武百官和老百姓这回可高兴了,张灯结彩庆祝这个坏蛋被消灭。为了让老百姓亲眼目睹这个场面,董卓的尸体被暴露在街头,士兵们把肚脐剖开,插入灯芯,用董卓一肚子肥油点燃起来。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跑出来大煞风景,跪在董卓尸体旁边大哭,这人还不是什么坏蛋,是当时的大家学者蔡邕。此人博学多识,是个艺术全才,通经史文学,喜好数术、天文,对音乐、绘画、书法更是门门精通,其中以文学和书法最为突出,创造的“飞白书”为后世书法家推崇。他是当时洛阳文艺界的领袖,附庸风雅的小曹操都经常出入他家去请教,也算是曹操的老师。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去哭董卓呀,不是找死吗?
士兵们把他抓到王允那儿,说有个找死的,居然为董卓坏蛋悲伤流泪呢!王允说,蔡邕,你是不是昏头了,为这种罪大恶极的人吊孝是要杀头的。蔡邕哭道,我知道董卓不是个好东西,也知道这样做要杀头的,可以,一想起董卓对我的知遇之恩呀,我又不能不祭吊呀!
原来蔡邕当年因弹劫宦官,遭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回家,亡命江湖十几年。董卓专权的时候,笼络名士,把名满天下的蔡邕强行招回来,将他一日连升三级,拜左中郎将。迁都长安后,封高阳乡候,地位很高。按照圈子划分也算是董卓一党!
王允说,你尽你的知遇之恩,那就要阎王爷那边去找董卓吧,处死!百官为他求情呀,马日碑更是说,这是万中无一的艺术天才、学术泰斗,连他都处死天下人恐怕要很失望的。蔡邕自己也要求,学习司马迁,黥首刖足留得性命来完成《汉史》!
王允说,写个屁,杀了。
呜呼,满腹才情血溅去,一腔幽怨后人凭!
31 文姬的命运
朋友们,请允许我将这个枝末细节信马由疆去,讲过瘾了再悬崖勒马回长安。
要讲的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一代超级才女的命运。有这个一个天才老爸,蔡文姬从小就文学、艺术、音乐样样在行,迟早成为一名艺术女泰斗。可现在老爹被处死后,家中顶梁柱一下子垮了,蔡文姬顿时变作乱世浮萍,不知风要将自己吹向哪儿去!此后中原陷入混乱状态,胡人骑兵经常过来烧杀抢劫一翻,马边悬挂男人头,马后载着女人,凯旋而归。蔡文姬就成为被掳掠的妇女中的一员,饱受凌辱和虐待,更别提什么贞操道德了,一提就想死。飘来荡去,流落到南匈奴,这一年她是个23岁的姑娘。
这一去就是12年。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水土不服和刻骨思乡的痛苦,但是很顽强地活着。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从一个文艺之家到番人世界,需要忍受很多很多,她没有忘记音乐,学会了吹奏“胡笳”去回味从前的岁月。
12年后,曹操当上了宰相,志得意满的时候,得知自己的老师蔡邕的女儿流落在匈奴,哎呀,肯定是饱受苦楚生活得很不习惯,况且现在中原很强大了,不接回来没面子,派了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当年流落匈奴是命运无从选择,只求一线苟活的机会;而这十二年适应了了另一种羶肉酪浆的生活,有了一个感情很不错的家,现在却又要生离死别去,真不知道是喜是忧呀!一次次永不回头的离别,是不是要考验她坚强的神经呢。蔡文姬面对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踏上马车,回归故土与夫离子散的两种冰火九重天感觉一起涌上心头,留下了慷慨绝唱《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荒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
这是人生和命运的绝响,一个女人做出男人手笔的开阔激昂的乐章!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文姬回到故乡陈留郡,但除了断壁残垣,故乡只留下回忆。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田校尉董祀。这个婚姻并不和谐,算是曹操强扭的西瓜。你想董祀风华正茂,一表人才,文化程度艺术修养都很高,是个自视甚高的人;蔡文姬三十五岁了,在被掳到匈奴之前已经结过一次婚,本来相当恩爱,后来丈夫咯血而死,还被说成克夫。如此女人,如残花败柳已不指望再有春天,要不是曹操的旨意董祀又怎会娶她?
即便如此,坎坷的命运还是紧紧咬住她不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丈夫董祀又犯罪当死。当时她顾不得丈夫平时对他她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有头有脸的人物济济一堂,听到门外报告求见,便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伯偕的女儿在外边,我想各位应该听过她的才名,今天我跟大家一块儿接见她。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痛楚地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座宾客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派送去了,有什么办法呀!蔡文姬恳求道,明公你厩马万匹,虎士成林,难道会可惜一匹马,不去救一个垂死的性命吗?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肯定也活不成,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恕他的罪行。
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回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是个文学青年,跟蔡文姬谈文学,谈读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想起原来在蔡邕家里见过的丰富藏书,煞是羡慕呀。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图书泛滥,而是很珍贵的。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不过自己现在还能背出四百篇,曹操失望之余又非常惊喜,说,这样吧,我派几个抄书手到你家里,你背他们抄,怎么样!蔡文姬惶恐回答,男女有别,到我家里不方便,你就给我笔,我自己记下来就是。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心智的超群。
这件事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隐居去吧,溯洛水而上,居住在林木繁茂的山麓。
这个女人的一生,浸透了汉末的乱世人如草不如太平狗的时运,经历了别人需要几辈子经历的事。三国时代是个男人的世界,女人只是男人的物件,漂亮点的可以抢来抢去,轮着用,不漂亮的可以随着男人的失败被处死。《三国志》中除了为几个皇后级别的女人立传之外,几乎没有民间女人的身影。蔡文姬的命运,权当为民间女人之一影吧!
32 吕布又跳槽
回过头来,说说王允和吕布杀掉董卓之后长安的局势。
王允把董卓弟弟董闵干掉,董氏亲属和亲信,一个不留。从杀害蔡邕可看出,凡是跟董沾边的阿猫阿狗也不放过。这种一刀切的强硬态度导致了让王允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因为他对董卓的军队也实行一刀切的消灭态度。
董卓原属的西凉军团,驻扎在长安附近,主帅是牛辅。他先是被李肃率军攻打一番,扛住了,但是怕吕布的军队随后来,就往凉州撤退。不料途中发生军变,牛辅在混乱中被杀死,这一支军队算了自生自灭。
董卓原直属部队由李催与郭汜率领,由于驻扎在凉州和司隶边境,算离长安远点,没有遭到迅速剿灭。不过看到司隶其他军团都在庆祝董卓被杀,很是恐慌,向此时的新政领导人王允表示,要投降!王允还是那个态度,投降个屁,消灭了!
李催与郭汜商量,把部队解散了,自己逃回凉州去隐居得了,这个世道怎么混都别扭!但是,首席谋士贾诩不同意。为什么呢,他认为王允刚愎自用,吕布有勇无谋,两个人扛不了多久。特别是连蔡邕这种人都被杀,文武百官都挺不服气的,不会太支持他们主持的政府。而袁绍的关东盟军此刻虽然力量很大,但都各怀私心扩充自己的力量,一时半会不会管长安的事。首都司隶军团,规模和力量并不大,而且意见分歧群龙无首,没什么战斗力。而我们这边,只要团结董卓原来的亲信力量,打进长安杀败吕步,就可以挟持天子来掌权;即便失败了,到时候再逃跑也不迟呀! 说干就干,李催与郭汜合军攻打长安,并且得到西凉友军张济、樊稠等的帮助,居然集结十几万人马,浩荡杀来。果然司隶其他军团都不满王允滥用权利,又怕跟西凉军团对磕伤了自己,全都坐山观虎斗。长安城内吕布孤军困守,到了第八天晚上,部队有人叛变,引李催军队入城,如洪水猛兽,不可阻挡。吕布率领少数人逃跑;王允自作孽不可活,坚持不肯逃跑,被李催杀了。
贾诩计谋得逞,长安混乱,东汉再次陷入无政府状态。
吕布如丧家之犬,到处再找投靠的主人。先是投奔南派盟军首领袁术,他说,袁术呀,我杀了董卓替你报仇了(董卓杀了袁术的叔叔袁隗),够哥们吧,现在我来跟你混饭吃你不会不答应吧!袁术回道,谢谢啦,不过你这人太危险,跟谁混到头来就杀谁,我还想多活几年呢,你就另谋高就吧。
此时天下只有袁家两兄弟最牛,弟弟这边吃了闭门羹,就去投靠哥哥吧。袁绍比袁术厚道些,收留了他,派他去攻打黑山贼张燕,张燕当时跟公孙瓒联合打袁绍呢。吕布出师告捷,占领了黑山,不过仍然要求袁绍派增援部队来。袁绍起了疑心,这哥们是不是要自立呀?哎呀,是个地雷,还是把他除掉吧,要不然今晚又失眠了。就派人去刺杀。吕布惊觉,赶紧逃往河内,投靠张扬。在逃亡途中,还不忘走亲访友,在陈留拜访了张邈。张邈见吕布一表人才,武功好得不得了,非常欣赏,两人聊了一个晚上,万分投缘,约定以后有机会一快儿做生意。这是他们后来联手反曹操的基础。
袁绍知道这事后,对张邈很不客气,也很想把他干掉;张邈呢,也更加不安,整天担心袁绍说动曹操把自己做掉!
33 陈宫
再说第三个人,也就是叛变的策划人陈宫。
这个人说来也不可思议,他是曹操的铁杆谋士呀,劝说曹操代理兖州牧就是他的主意,这个主意多重要呀,给曹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也非常信任他,自己领兵外出,叫他看家守着,不是一般的信任。
陈宫脑袋好使,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性格特别刚正,看不惯缺德的行为,眼里揉不得沙子。但恰恰呢,曹操不拘小节,往他眼里揉了几把沙子,让他跟着曹操混非常不舒服,因此对前景也产生了怀疑。
什么沙子呢。第一,边让事件。边让是兖州陈留人,也是当地文化界的威望名士,曾任九江太守,和袁术关系不错。那时候的名士基本上都是为过嘴瘾连性命都不要的,因此曹操打败袁术时,在陈留退隐的边让批评了曹操,还说了袁术的好话。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把边让抓起来杀了。陈宫也是兖州名士呀,和不少人一起说情,还是没能救边让。这事是陈宫心里的疙瘩。更让陈宫窝火的事,边让的妻子非常美艳,曹操杀了他老公,却把她收为情妇,这是好色的曹操一贯的伎俩,简直不能容忍呀!
第二把沙子,陈宫和徐州牧陶谦也有交情,他死劝曹操别打陶谦了,但劝不住。而曹操在徐州进行的大屠杀,又让人觉得他是个董卓一样坏的禽兽,感情上无法共鸣,导致人心离散。
你曹操虽然有军事才华,虽然谋略比别人高一筹,但是我跟着你不舒服;你把我陈宫的朋友同乡都得罪光了,那我又有什么拉不下脸呢?陈宫对张邈说,天下群雄并起,有两把刷子就敢独立,你拥有十万兵马,也是一豪杰,却在曹操手下混饭吃,太没面子了。现在曹操东征,这里刚好空虚,你把英勇无敌的吕布联合起来,一起占领兖州,再根据时事变通,将来也是很有机会的!
正中张邈下怀,那就动手吧。陈宫手里有一支部队,是曹操临走前让陈宫防守冀、青两州的,这时候刚好用来迎接吕布过来当兖州牧。张邈的兵马则在陈留响应。刚好兖州各郡县对曹操的大屠杀很不满,疑虑重重,被张邈一煽乎,纷纷起来背叛曹操,一边倒了。只剩下四个地方还属于曹操的,荀彧把守的甄城、夏侯淳驻守的濮阳、靳允把守的范城,枣只把守的东阿。
把这四个地方都搞下来,就可以全力对付杀回的曹操了。这是陈宫的计划。
张邈想把甄城骗过来,在迎接吕布的时候就派人跟荀彧说,吕布是前来帮助曹操攻打徐州的,你给他准备好军粮,马上就出发。
荀彧是曹操手下四大谋士之一,也是料事如神之辈,一下子就看出这是张邈的叛变行为,一面严加防守,一面赶紧叫夏侯淳过来帮忙。夏侯淳率领亲信部队火速赶到,搞掉几个要响应张邈的指挥官,甄城内乱暂时平息。说时迟,那时快,豫州刺史郭贡率领几万人杀往甄城来了,这是在张邈的怂恿下来灭曹的。甄城防守军队不多,形势危急呀!
此刻荀彧当了定海神针。那么在他耍牛逼之前,不妨来介绍一下他的来历。荀彧出生于东汉的清流家庭,祖父荀淑是个了不起的名士,生个8个儿子,号称“八龙”。为什么是“八龙”而不是“八虫”呢,因为这八个儿子各个个学问品德都是一级棒,风靡一时,所以只能叫龙不能叫虫。“八龙”之一的荀琨生了儿子荀彧,也是一青出于蓝的小龙。荀彧年轻的时候,也跟曹操一样得到何(禺页)的赏识,被称为“王佐之才”,注定将来是个谋略大师。而荀彧不但才能无比,而且相貌非凡,另一位很尖刻的才子祢衡这样夸他,说荀彧的相貌可以借来去人家里吊丧用。这夸得跟骂人似的,乃刻薄才子的一贯手段。荀彧先是跟随韩馥到冀州,袁绍占了韩馥的位子以后,就把荀彧接过来,非常尊敬,当做上宾,但荀彧不是很买账。荀彧知道自己是王佐之才,需要找一位靠谱的人当主子,他看出袁绍潜力不足,成大事可能性比较小,就在曹操讨伐黑山贼成功当上东郡太守的时候,离开袁绍就投奔曹操了。门第高贵名望显著的荀彧来帮自己,曹操嘴巴差点笑歪了,称荀彧于自己的张良于刘邦那么重要呀!
回过头来,荀彧果然不负曹操厚望,单枪匹马来阵前会见郭贡,晓之以形势,希望他保持中立,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荀彧为什么敢这么做呢,因为郭贡和张邈没什么来往,交情不深,沟通也不多,完全可以争取说服他回家呆着。果然,荀彧的不烂之舌起了作用,郭贡见荀彧很有信心的样子,以为甄城的力量也很强大,弄不好伤了自己的骨头,于是就领军跟家呆着去了。
甄城稍安。那么对范城呢,陈宫用的招数更狠。首先他让吕布把守军将领靳允的家属,包括母亲妻妾子女全抓住,你要不投降就撕票了。其次让一个叫泛嶷的心理学专家去做说服工作。一手硬,一手软呀,很难对付呀。
这回谁愿意当出头鸟去力挽狂澜呢?是曹操的另一大谋士程昱,这个人比荀彧更了不得一点,是文武双全。他是东阿人,身高有180CM左右,不仅胆大有谋,外交工作非常拿手,而且还能带兵作战,是曹操事业有决定性影响左右手。他自告奋勇跑到范城,也用舌头展开一场激战。他对靳允说道:吕布抓了你老母妻子,现在你一定魂不守舍,这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现在你一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听我来分析局势,陈宫叛变,拥护吕布,各郡县纷纷响应,看上去很美,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有前途。你想想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刚愎自用,不能任用下属,没有政治头脑,一介匹夫,根本不可能有大的成功;在曹操曹将军,英勇谋略摆在那儿,都不用我多说,这才是命中注定成大事的人。将军你请固守范城,我守卫东阿,必能为曹操创造绝世功劳。如果听从泛嶷的主意叛变,将来有一天你会有灭门之祸的,请将军好好考虑呀!
程昱的横飞口沫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靳允马上砍了安排在宾馆里的说客泛嶷,表示坚守城池。
东阿呢,是陈宫亲自帅兵攻打。程昱派骑兵,断绝了度桥,阻碍了来兵的进攻。县令枣只也早动员全城官兵,做好放手的准备。
这样,甄城、东阿、范城三郡得到成功防守,这使得曹操在兖州有了反叛基地,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濮阳,由于夏侯淳带兵去救甄城,被吕布以很快速度逼进,城中粮草和兵力都不足,不敢对抗,因而失陷。夏侯淳驻军在濮阳城外原野,与吕布纠缠着,等待曹操的到来。
34 命悬一线
曹操接到张邈反叛的消息后,目瞪口呆。他当机立断,先回兖州,如果兖州有失,将无家可归,即便打下徐州,也会遭到顽强的抵抗。
恰好这时候刘备来当和事佬,调停曹操与陶谦的争执。曹操借驴下坡,让郭嘉、曹仁进行谈判,自己带兵火速赶回。
曹操最担心的是吕布在仓亭津南下,攻占范城、东阿,封锁亢父险道,这样可以凭借险势挡住曹操回防的军队,还可以孤立甄城,这是上上招。程昱也知道这一招的厉害,所以才拼了老命去保卫二城。曹操回来后非常感谢程昱,向朝廷表荐他为东平郡相。
曹操得知吕布和夏侯淳的军队对峙于濮阳,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毕竟是泛泛之辈呀,不怕,先给他个下马威。通过前面的几次战役,大家知道曹操是好狠争斗之辈,喜欢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敌人的先遣部队,然后趁敌人脑袋“嗡”地一声大了的时候再全力击溃,打袁术就是一范例。这回也是用这套路,瞅瞅,嘿,还真找到一直吕布的小分队,在离濮阳五十里处,与主力成犄角之势。曹操在刚到达濮阳战场的第一天夜里便发动奇袭,把这支分队像磕蚕豆一样,咯崩一声吞进去了。
替吕布出谋划策的是陈宫,他知道曹操喜欢搞突然袭击,但是没想到这么快,简直是老光棍娶媳妇,酒没散场就入洞房了。当他接到曹操突袭的报告时,断定两点,一,由于突袭速度要快,必定带兵不多;第二,效率如此之高,曹操本人必定亲自指挥。他将计就计,让吕布率领主力部队,分三路去截住曹操的突袭军,活捉曹操在机会就在这里啦!
果然,曹操的突袭军在黎明时分正赶回家准备吃早饭呢,半道上被吕布截住了,三面包围,谁活捉曹操相当于中大彩。刚好在险隘的地方,曹操部下阵来防守,吕布一时倒也攻不进来。从清晨打到中午,双方还僵持呢,死伤惨重,不过曹操兵力少,这么弄下去要完蛋,找突破口突围吧。浑身是胆的侍卫队典韦率领敢死队,身披铠甲,只带长枪不带盾牌,全力冲刺。吕布军队放出乱箭,逼迫典韦军匍匐在地,动弹不得,然后逐步逼近。典韦闭上眼睛,对左右卫兵说道,敌军攻到离我十步的时候告诉我。卫兵说,到十步了。典韦依然闭着眼睛,说,五步的时候再告诉我。卫兵说,到五步了。典韦霍地起身,如饿虎出笼,率领敢死队不要命地冲杀过去。吕步军队没想到敌人这么生猛,很快被冲出一个大缺口。曹操跟在敢死队后面,得以脱身,溜之大吉。
曹操对打仗比农民种地还勤恳,回到大本营,马上带兵攻打濮阳。因为濮阳城里有一家姓田的富翁,愿意给曹操做内应,打开东门让曹兵直接进去了。曹操进入东门后,就下令放火烧东门,把自己退路堵死,兄弟们都给我往前冲,除了攻下濮阳别无活路了。
但是这次破釜沉舟有气势没实效。两军在城里展开巷战,陈宫让吕布兵马全力攻击曹军左翼的青州军。为什么呢,青州军是黄巾军收编的,生源条件比较差,在夏侯淳领导下,纪律呀训练呀一直没抓好,作战能力比较差,更何况这种肉搏巷战,以前没玩过,人数也没对方多,被吕布军一冲,马上畏缩后退。你说士兵都这样了曹操一人勇敢也不行,你跟他说破釜沉舟的道理更没用,眼看就要崩溃,只好后撤退回吧!
可是后撤的速度哪有追兵的速度快呀!烟火弥漫中,曹操很快被一吕布的部将逮住,这回曹操要死定了吧?赶巧,这个部将不认识曹操,曹操也没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最高将领的样子,况且他长得那个矮胖样子根本也不像高级将领,而部将一心只想快点抓到曹操去领赏呢,所以只把他当个问路的,喝道,猪头,快告诉我曹操在哪里,饶你一条狗命!曹操当然不可能说,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你他娘的有眼不识泰山!而是眼疾手快指着前方道,看见没,前面骑黄马的那个就是,快追快拿。部将扔下曹操,追赶去了。曹操来不及擦一身冷汗,赶紧掉头从东门火中突围而出,左掌还被烧伤,几乎就要从马上掉下来了。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两次攻击吕布,都让曹操命悬一线,斗志应该被打垮了吧?压根就没有。曹操回到本营,组织败退下来的军队,制造攻城武器,再次来到濮阳城下,准备攻城!这下把吕布和陈宫看傻了,不怕死的见多了,还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看曹操那副架势,好像差点被打死的不是他而是吕布。俗话说,碰到不要命的,就只能保自己的命了。陈宫也没法攻击曹操的军力到底有多少,下令坚守城池,不再正面会战。
两军就这样对峙了100来天,靠,真够有耐心的了。此刻来了个和事佬,就是蝗虫。濮阳地区闹蝗灾了,吕布的军粮也都吃光了,已经扛不住了。退吧,撤出濮阳城,往东退到山阳。这时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濮阳,曹操却放弃了,除了蝗虫还是蝗虫,要吃要喝都没有,你说占领这个干吗呀,也带领军队回到甄城。
这一年,这里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也就是这一年,徐州牧陶谦没被曹操吓死却病死了,不知道这个病跟受到曹操惊吓有没有关系,不过临死前把自己位子让给刘备。曹操打了半死没打下徐州,还丢了兖州,此刻却被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拿走了,真是打得早不如死得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