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知识百科目录3

 

世界史上最成功的12大王朝

中国最美的十大瀑布

菊花的十大养生功用

26个英文字母的爱情含义

世界十大偶然发现

中国古代通用词解

历代名臣--历朝治世的文臣

中国古代娼妓源流考略

三国史上十大单骑救主

我国的“四大”你知道多少?

揭秘世界五大著名沉船

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

最牛口头禅(中英文对照)

10种美容水果

中国历史上最会做秀的十个国君

中国历代王朝帝王的30个之最

我国国家机关英文名称的正确写法大全

生活中能抗癌的水果

损害健康的六大时尚行为

洗衣的历史

毒品史话

比萨饼史话

海洛因发迹史

罐头起子漫谈

蒸汽机史话

电玩四十年(到2006年止)

迷宫之谜

骷髅旗下海盗史

人的性别有五种

独特的灌溉系统--法拉吉

人丁兴旺的糖家族

英语历史渊源简述

中国特色小吃英文词汇大全

伊斯兰教全面介绍

四大死亡谷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春药”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故宫房屋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女性名器赏析及对应体貌特征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

回族的俗信禁忌

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

女子妆饰与妓女之关系

印章历史及种类

《姓氏起源》

十二种消除痛经的简单方法

重新认识土豆

左撇子,右撇子

珍珠与时尚

世界上最“贵”的死人们

 

 

 

 世界史上最成功的12大王朝

以下来自世界各国的12个王朝,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王朝,排列以时间为顺序;成功指数和影响指数以10分为满分。

      

1、古埃及 第十八王朝(公元公元前1570—1304年)   

延续时间267年,杰出帝王:雅赫摩斯、图特摩斯三世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8   

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它使埃及从喜克索斯人入侵中的四分五裂中崛起,不但恢复了统一,而且开始了大规模的向外扩展运动,它的势力范围,南达埃塞俄比亚,北到巴勒斯坦、叙利亚,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第一次将西亚北非诸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王朝,还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宗教改革,还诞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帝王。

      

2、波斯帝国 阿黑门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   

延续时间221年,杰出帝王:居鲁士、大流士、薛西斯  

成功指数:9,影响指数:9   一个伊朗高原上的部落联盟奇迹般崛起,以迅雷不济掩耳之势席卷了文明地带的近一半人口,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作为世界性大帝国中的“第一个”,它的政治制度都是在没有借鉴的情况下创设的,却又如此成功。从行省制度,到军区制度,到发达的全国交通网络,到统一的度量衡,还有“大一统、小自治”的统治精神,都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大帝国。

      

3、印度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7年)   

延续时间138年,杰出帝王:月护王、阿育王  

成功指数:7,影响指数:9   

这个在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军撤退之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印度本土王朝,它的版图一直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之前都未被超越。这个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体上的疆域,而且很好地弘扬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没有阿育王,佛教也许只是流传于印度民间的一个宗教团体。

      

4、中国 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延续时间422年,杰出帝王: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9   

第一个长期统治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中国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它的国号“汉”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称号,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拓展了中国版图,打败了凶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开辟了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东段。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至尊地位,制定了“三纲五常”等儒家规范。在这个王朝,还出现了大大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造纸术。

      

5、罗马帝国 安敦尼王朝(公元96—192年)   

延续时间97年,杰出帝王:图拉真、哈德良、马可·奥勒留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7   

在罗马帝国铺天盖地的暴君中,这个王朝的众多贤君仁君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既有将帝国的领土扩张到那个时代极限的图拉真,又有建立起了秩序井然的内治的哈德良,还有将文化事业提升到新的高度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尽管历时不长,但留下的遗产很多,它还向世人展示了,“养子继承制度”是比世袭制更好的制度。      

6、中国 唐王朝(公元618—907年)   

延续时间290年,杰出帝王:唐太宗、唐玄宗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8   

其前期被誉为中国封建史上的全盛时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永远的丰碑,以开放包容的气度而闻名,万国衣冠集于长安,而唐诗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7、阿拉伯帝国 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6年)   

延续时间507年,杰出帝王:曼苏尔、哈伦·拉西德、马蒙  

成功指数:9,影响指数:10   

全盛时势力范围达到东欧、北非、中亚甚至更远,将两河流域、波斯、埃及、叙利亚、印度等各个迥然有异的发达文明揉合成全新的阿拉伯文明,霸住世界商路的中枢,商人和学者的脚步达于亚非欧三大洲各地。以马蒙为代表的前期诸哈里发,对学术文化的追求达到狂热的地步,派遣使者到世界各地搜求知识和典籍,湮没已久的古希腊经典因而得以复活。蜚声世界的“智慧馆”实际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8、拜占庭帝国 马其顿王朝(公元867—1059年)   

延续时间193年,杰出帝王:巴西尔一世、君士坦丁七世、巴西尔二世  

成功指数:7,影响指数:8   

这个王朝屹立在千年不倒翁拜占廷帝国的中央,由一个来自马其顿山区的农民神话般地建立起来,并将拜占廷帝国务实、尚武、狡诈的特性发挥到极致,重组了中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使基督教文明的火种在诸蛮族的围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在它的影响下,东欧各蛮族逐渐走上了文明化并建国的道路。既有巴西尔二世又有君士坦丁七世的马其顿王朝,不但是军事政治上的黄金时代,更是学术文化上的盛世。

      

9、英国 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年)   

延续时间246年,杰出帝王:亨利二世、狮心王理查一世、长腿爱德华一世  

成功指数:7,影响指数:9   

这个王朝不但有狮心王、长腿爱德华等一系列战神国王,还有“法律之父”亨利二世。更重要的是,从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到1258年的《牛津条例》,到1295年的“模范议会”,还有12—13世纪的一系列具有近代精神的立法,英国已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千年民主宪政之路。

    

10、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王朝(1299—1922年)   

延续时间624年,杰出帝王:奥斯曼、穆罕默德二世、苏莱曼大帝  

成功指数:9,影响指数:8   

从一个边陲小领地起步,经过十代人的不断开拓,到16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扼住世界咽喉的大帝国。国力持续200多年的上升为史所罕见,刺刀数次插向基督教欧洲的心脏,西方冒险家也要为它绕道而行。虽然最后二百年饱受欺凌,但仍以600多年的国柞成为世界心脏地带历时最长的王朝。

      

11、德国 霍亨索伦王朝(1415—1918年,1871年起统治全德国)   

延续时间504年,杰出帝王:腓特烈大帝、(德皇)威廉一世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8   

霍亨索伦家族,这个欧洲历史上最幸运的世系,带着普鲁士从一块贫瘠的沙丘平原上悄悄地崛起,沿着腓特烈·威廉大选侯、腓特烈大帝、威廉一世一代又一代的辛勤足迹,实现了从大选侯到普鲁士国王到德意志皇帝的三级跳。普鲁士精神成为一个令欧洲人畏惧而钦佩的名词,尽管它使整个国家变成枯燥的军营,但毕竟在它的感召下,德国统一的千年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12、俄罗斯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年)   

延续时间306年,杰出帝王: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9   

这个王朝将沙俄“贪婪的北极熊”的野性发挥到了极致,几乎从所有邻国身上吞下肥肉,攒下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大步流星追赶世界文明的潮流。直到它覆灭时为止,留下的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强国。 

 

 中国最美的十大瀑布 1 壶口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条河被赋予这么多的荣誉和责任,黄河在被尊为“母亲”时,也被寄托了太多的历史使命。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米宽收缩为50余米,《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   

走过宽阔的河滩,人可以与壶口瀑布非常近距离地接触。非汛期时节,稍有胆量的人可以沿着凹进石崖的一道被水冲刷的石槽绕到瀑布内,领略铺天盖地的洪流从头顶越过,那种惊涛骇浪的视觉体验,与《黄河大合唱》给人的精神洗礼一样荡气回肠。      

2 庐山瀑布:最诗意的瀑布   

庐山瀑布群是有历史的,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庐山瀑布》,已成千古绝唱。庐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   

站在三叠泉瀑布前的观景石台上举目望去,但见全长近百米的白练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盘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盘石上。白练悬挂于空中,三叠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而在水流飞溅中,远隔十几米仍觉湿意扑面。   

除三叠泉瀑布外,庐山瀑布群还有开生瀑、石门涧、玉帘泉、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等。庐山瀑布群便是以不同的风貌向世人展示她的万般风情。      

3 镜泊湖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   

长久以来,牡丹江一直是一条很温顺的河流,一万年前的火山爆发,改写了牡丹江的生命流程。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水位而形成了90多平方公里的镜泊湖。   

镜泊湖瀑布是让人震撼的,每当夏季洪水到来之时,镜泊湖水从四面八方漫来聚集在潭口,然后蓦然跌下,像无数白马奔腾,十分壮观。呼啸奔腾的湖水漫过平滑的熔岩床面,从断层峭壁上飞泻而下,在丰水期时形成宽达二三百米、落差二十多米的大瀑布,浮云堆雪的奇景让人看了就激动。拥抱洁白瀑布的是黑石潭,赭红色的熔岩将一条河流的急切烘托得无比惊心,那是水与火的妥协,那是冰冷与炽热的生命融合。      

4 流沙瀑布:最细腻的瀑布   

位于湘西的流沙瀑布落差达216米,据说居全国之冠。从德夯镇出来,村寨小路步行前往流沙瀑布,一路且行且停,在一个拐弯处,便能远远看到瀑布了。大部分时候,瀑布从绝壁之上腾空而下,极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状。游人可以沿着两边山路,从瀑布下走过,淡淡的水若雾似纱般纷纷扬扬飘下来,感觉如进入水帘洞一般,有丝丝细雨,浸入心脾。如细沙般的水珠随着风,吹在脸上,手上,草丛间,石头上,奔到底,便汇成了瀑布下那湛蓝的湖。   

没有如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没有如万兽怒吼的狂嚣之声,但凭一点似有似无的轻柔,流沙瀑布以缥缈的气质萦绕于观者之心。      

5 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白水河上最雄浑瑰丽的乐章,它将河水的缓游漫吟和欢跃奔腾奇妙地糅合在一起。从68米高的悬崖之巅跌落的是整整一条河的热忱,它既有水量丰沛、气韵万千的恢宏,又有柔细飘逸、楚楚依人的漫柔,81米宽的瀑面上水汽飘然,若逢适当的阳光照射还可形成迷人的彩虹。   

从岩壁小径走去,水帘洞便赫然出现在眼前,它使横穿瀑布的探险成为可能。虽然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空阔奇妙,但在岩缝的空隙中穿行,让鲜丽的水珠溅一身清爽,让崎岖曲折的登临育一腔豪迈,足以令人心花怒放了。瀑底是深不可测的犀牛潭,从瀑底往下游走去,水流清澈得呈现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倘若此时不掬一掌的清水洗洗旅尘,那么留下的遗憾将可能是终生的。      

6 九寨沟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   

九寨沟里,沿着水流步行是一种无比美妙的享受。从箭竹海、熊猫海、五花海、孔雀河到珍珠滩,从皑皑的积雪到淙淙的溪水,从纷乱的瀑布到静守的湖泊,无论多么清纯的溪流走的也是如大江大河一样坎坷的生命之路,水的幸运和悲壮都裸露在大地上。   

九寨沟最宽阔的瀑布叫诺日朗,高约30米,宽达百米,水从静海穿林过滩慢悠悠地流来,凌空而下,银花四溅,那种纯净的色彩真是令人心醉。   

进入树正沟,沿途有犀牛海、树正瀑布、火花海、芦苇海和盆景滩。流水被密匝丛生的灌木乔木分割成无数的小溪流,雀跃而下,火花海如同宽阔绵长的浅水堤坝,坝上树木参差,水或清漪地漫过,或如冰雪似的淌过,所有的根茎都习惯了流水恣意的抚摸。所有来过九寨沟的人都已经在碧水清流濯洗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回到自己的家乡后会更加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7 银练坠瀑布:最柔美的瀑布   

银练坠瀑布在天星桥景区内,离黄果树瀑布只有7公里。天星桥是一个岩溶地貌公园,这里有很多小山,路是绕湖而过的,攀上一座石峰,才发现到对面的山峰去必然过一座形状独特的桥,它是天然形成的石桥,中间插着一块石头如流星坠落时碰巧构成,天星桥正是得名于此。过了桥,就到了天星洞,洞里特别令人叫绝的是一片石笋群,酷似传说中的八仙,边上又有一泓浅水,故称“八仙过海”。出洞之后,眼前是冒水潭,乱石丛由于高低不平,流水便有了瀑布的形态,众多小瀑布又构成壮丽的气势。   

紧接着出现的就是银练坠瀑布了,几块巨岩犹如自然垂下的肩膀,让流水轻盈地漫过,缓缓地汇聚在深潭里。岩石表面就像粗糙的皮肤,流水在上面形成了美丽的银色颗粒,因此整个景观就仿佛银练纷垂,其柔美风韵让人的心一下子软了几分。      

8 德天瀑布:亚洲最大跨国瀑布   

归春河水在千岩万壑中划开了中越两国的界限,不论春夏秋冬,她都碧绿清澈,纯朴得像崇山峻岭中的女孩。德天是广西大新县边陲乡村的名字,归春河选择了这里展示她倔犟与柔美的万千风情。她从石崖绿树掩映中倾泻而出,飞流曲折,形成宽100多米、落差40多米、三层跌宕而下的瀑布。德天瀑布从被造就的那一天起,就成了归春河最激情的表达。   

德天瀑布没有任何的摩崖题刻,没有观瀑诗文,没有吟瀑对联,没有观瀑亭,那是一种最原生态的美丽。      

9 雁荡山瀑布:最飘渺的瀑布   

整座雁荡山能叫得出名称的瀑布有二十余处,最为著名的是190米高的大龙湫,据说它是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小龙湫西去20多公里才能与大龙湫谋面,路途虽遥,却有一路风光相随,倒也不显得寂寞。大龙湫的特色在于,一股悬空脱缰而下的急流,因落差太大,因山风吹拂,分成各具特色的两段,上半段白练飞舞,下半段如烟如雾。看大龙湫,你很容易联想到人生的过程,青少年时热情冲动,中老年时舒缓宽容?   

然而,最雄奇的未必是最美丽的,雁荡山最美丽的瀑布不是大龙湫,而是中折瀑。黄昏时分,出朝阳山庄沿弯弯山道漫步,偶见三折瀑的路标,才知此去也有美景可寻。所谓三折瀑,即一条水流经三处悬崖倾泻而成。先见下折瀑倒觉得十分平常,可是再走一段崎岖山道,从一半圆形、高约二十米的洞穴顶端整齐地垂下富有生命的水的珠帘,见者怎能不为之心潮荡漾?更妙的是人可绕到瀑布背后,享受“垂帘听政”般的感觉,抬头仰望互相追逐的珠玑凭空飘下,其柔美的神韵从此难忘。      

10 马岭河瀑布:中国最大瀑布群   

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脉,流入黔、桂交界的南盘江,长达100多公里。它的地貌结构与一般峡谷不同,实际上是一条地缝。有人说:这是地球最美丽的伤疤。   

沿着石阶下坡,奇险幽深的峡谷就逶迤展现在眼前。走在这条深200-400米的地缝底部,只见尖峭的峰峦赫然屏列,瀑布异彩纷呈且气势磅礴,有一种幽深的神秘气氛弥漫在山谷间。   

马岭河的瀑布飞泉有60余处,而壁挂崖一带仅2公里长的峡谷中,就分布着13条瀑布,形成一片壮观的瀑布群。最具特色的是珍珠瀑布,4条洁白而轻软的瀑布从200多米高的崖顶跌落下来,在层层叠叠的岩页上时隐时现,撞击出万千水珠,水珠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似有人居高临下筛落满崖的浪花。

 

 

 菊花的十大养生功用 健康是金,健康是真,健康是快乐,健康是幸福。今起空闲之余陆续向大家推荐一些健康方面的文章,从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加注意,可以预防疾病发生,祝大家健康长寿,快乐吉祥!

金秋,千姿百态的菊花傲霜怒放,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价值。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用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26个英文字母的爱情含义

A--accept(接受)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记着,你爱他,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甚至他的缺点。

B--belief(信任)

不信任对方,经常以怀疑的口吻盘问对方,这种互相猜度的爱情就只有分手下场。

C--care(关心)

关心的程度正好表现你对她的重视程度。

D--digest(理解)

我们不是圣人, 总有情绪起伏的时候,若对方是“凸”的时候, 你何不做“凹”去忍耐一下她,安慰一下她。

E--enjoy(欣赏)

你应欣赏对方的一切,欣赏这段爱情带给你的开心、幸福。

F--*******(自由)

纵然已婚,也应给予对方应有自由及保持秘密的权利。

G--give(付出)

爱情这样东西不一定是你付出“一”,便会收回“一”。 但不付出,便一定没有收获。 对你的爱人,应有如对自己一样,毫无保留地付出,这才算得上真爱。

H--heart(心)

爱情最重要的道具是心, 你必须真心对待,用心去爱。 没有心,又怎称得上真心相爱?

I--independence(独立)

甜言蜜语的人会说:“我是为了你而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意义, 不应过分依赖对方,成为对方的沉重负担,甚至累赘。

J--jealousy(妒忌)

适当的妒忌、呷醋能表示你对对方的重视, 但切记是合情合理的呷醋; 反之,毫不讲理,大发雷霆地呷醋,必惹反感。

K--kiss(吻)

一吻胜过千言万语, 轻轻的一吻已能代表你惜她、爱护她。

L--love(爱)

都说是爱情,没有爱又怎会有情呢?

M--mature(成熟)

为什么一般人的初恋总会无声无色地惨败, 因为年轻人多恋爱得较幼稚。 人成熟一点,你的爱情便会早熟一点,直到开花结果。

N--nutural(自然)

很多人初拍拖时都会把一切的缺点隐藏起来,变成另一个人。 日子久了,缺点才一箩箩地出现,令对方吃不消。 其实,不做作,流于自然的爱情才是细水长流的。

O--observe(观察)

经常细心观察爱侣的喜好,不但能更了解对方,更能给他惊喜。 那份心意必定比礼物来得珍贵。

P--protect(保护)

做男朋友的当然要保护女朋友, 但做女朋友的亦要保护对方的尊严, 不应容许别人中伤、侮辱你的另一半 。

Q--quarter(宽大)

宽大是基本的要诀, 对爱侣的错误, 以宽大的态度原谅他, 因为你是最爱他的人。

R--receive(接收)

对于爱侣为你所做的,请不要表现得无动于衷,令他气馁。 她付出,你便应以欣赏的态度去接受,这才能令感情更进一步。

S--share(分享)

若你爱他,就必能与他分享他的喜与哀,这是作为一个伴侣最简单的责任。

T--tender(温柔)

歌都有得唱《love me tender》啦!爱人当然要温柔地爱,因为男人女人缺乏温柔都不可爱 。

U--understand(明白)

不明白对方的想法,对方跟你说话,你永远只独自发呆,那就是一段缺乏沟通的爱情。多站在对方立场,将心比心地想,必定能更了解你的另一半 。

V--veracity(诚实)

对爱情,必须一百倍的诚实, 你也不想你的另一半是个“大话精”吧! 时常互相欺骗的感情又怎能天长地久呢?

W--wait(等待)

等是维系一段感情的基本元素。 最重要的是你要与他同步成长,同步走完这段人生路, 千万不可一个走先,遗下另一半在后。

X--“X”(乘法符号)

把你对他的爱每天以倍数地乘上去, 爱情自然变成无限大, 爱情走也走不掉。

Y--yearn(想念)

工作或不在一起时, 不妨多想念对方, 间或致电或传呼他说句“我很挂念你”必能令对方甜在心头, 更起劲地工作

Z--zest(热情) 像小龙女般虽然貌若天仙,却冷若冰霜的情人,除了杨过,相信都没有人愿意跟她一生一世。 所以,伴侣的,适当的热情能加添不少乐趣,但切忌过分热情。 

 

 世界十大偶然发现

  

人类科学发展史充分证明,许多震惊世界的科学发明发现纯粹都产生于偶然。如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在梦中排定元素周期表等。美国著名的《连线》(Wired)杂志(到2006年3月)又列出以下十项轰动全球的偶然发明。

一、伟哥   

“伟哥”英文名是“Viagra”。众所周知,伟哥最初是用来治疗咽峡炎的药物。1992年,厂家在对药物进行临床观察时却偶然发现,伟哥还能通过改善腹股沟附近的血液循环而治疗阳萎病症。从那以后,伟哥的这一药物副作用便风靡全球。  

二、LSD迷幻药   

LSD全称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1943年由瑞士科学家阿尔伯特-霍夫曼发明。研究该药物的本来目的是治疗一种早期流传于欧洲的怪病,但在无意间试用后,阿尔伯特-霍夫曼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迷幻之旅”。LSD是当前已知的药力最强的迷幻剂。  

三、伦琴射线(X射线)   

19世纪,许多科学家都对电子撞击金属物体后产生的射线非常着迷。然而,真正发现伦琴射线的是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时间是1895年。他当时曾使用多种物体来研究这种射线,当他在更换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时却偶然发现自己手骨在墙壁上留下了投影。最终,他确信这是一种具有很强穿透性的射线。  

四、青霉素   

苏格兰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原来从事流感研究工作。1928年 9月的下午,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他的实验室里培养了一些葡萄球菌--一种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和脓肿的常见细菌。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由于疏忽而忘记为一个盛有葡萄球菌的培植盘子盖上盖子,结果他发现盘子中生长出的青色霉菌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后来,弗莱明还曾风趣地说,这一发现要归功于他的粗心大意。   

五、人造糖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三种最受欢迎的糖的替代品都应归功于那些忘记洗手的科学家。环磺酸盐(cyclamate,一种作为人工增甜剂的环己基磺酸盐)和阿斯巴特糖(aspartame,由天门冬胺酸提取的比糖甜100多倍的增甜剂)都是医学研究中的副产品,而糖精(saccharin,比蔗糖甜500倍的增甜剂)则是科学家们在研究煤碳焦油的衍生物时偶然发现的。   

六、微波炉   

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盟军用于雷达设施。它加热食品的这一新功能是1946年才被人们发现的。当时,美国Raytheon公司一位名叫皮尔斯-斯朋塞尔的工程师因口袋中的巧克力被磁控管熔化而引发了微波炉生产热潮。   

七、白兰地酒   

中世纪时代的商人们为了让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少占地方和延长保持期而将酒中的水分蒸馏掉。但后来有些擅长投机的商人在酒运输到目的地后并没有将酒恢复到原来的模样,这样就产生了白兰地。   

八、硫化橡胶   

未被硫化的橡胶不仅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遇到高温就变得又软又粘且易拉断,而且气味又非常难闻。为了克服未硫化橡胶的这些缺点,查尔斯-古德尔偶然发现在橡胶中加入硫能大大增强了橡胶的强度,加硫后的橡胶制品遇热不软,逢冷不脆,性能非常好。以查尔斯-古德尔名字命名的美国GOODYEAR公司生产的产品也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性能享誉世界。   

九、油炸土豆片   

一位名叫乔治-克拉姆的厨师早在1853年就发明了这一至今倍受人们钟爱的食品。当时,他的一位顾客曾抱怨说他把土豆切得太厚,后来他便将土豆切成薄片再进行煎炸,结果油炸土豆片就迅速成为世人最为欢迎的休闲食品了。   

十、夹有葡萄干的面包   

说起这种食品,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吉里扬诺夫斯基在其作品中描述称,夹有葡萄干的面包是一位名叫伊凡-菲利浦的面包师的伟大创举。当时,有位名叫阿尔谢尼-扎克莱夫斯基的总督曾在他那里购买了一块新鲜的面包,结果这位总督却在面包里发现了一只蟑螂。害怕问罪的面包师急中生智立即吃掉了这只蟑螂,并说这不是蟑螂而是葡萄干,随后他立即让助手们烘烤夹杂有葡萄干的面包以便在这位总督大人面前为自己洗脱罪名。夹有葡萄干的面包就这样问世了。  

 

 中国古代通用词解

●中国古代艺术词解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

【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已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运用了琵琶特有的表现技巧,表现古代战争中干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十分生动。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射】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汉字经历了篆、隶、楷等发展阶段,技法日精,在文字书写的点画篇章之间,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养、气质等精神因素,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用笔、结构、章法为书法之大要。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到唐宋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序》《自叙帖》等珍贵书法遗产。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形声是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形声字占汉字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中国古代文史词解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太平广记】著名类书,由北宋李防等奉敕编辑。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古小说资料。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

(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

(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目录学】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太平御览】类书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子目。引书浩博,达一千六百九十余种。引书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

【永乐大典】类书名。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该书广泛搜集当时能见到的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录六十卷,共装订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名。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雍正初年蒋廷锡等人奉命再编,四年完成,共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六千—百零九部,一亿六千万字。每部先列汇考,次列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取材繁富,脉络清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

【丛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干四百六十一种,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旧刻和旧钞本。丛书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见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二是给人们治学以很大方便。

【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干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有—定的作用。

【四部丛刊】丛书名。近人张元济主编,分初编、续编、三编,共收书五百零四种。我国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大都辑入。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四部备要】丛书名。中华书局自一九二四年起辑印,前后共出五集,收书三百三十六种,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选书以研究古籍常备、常见和带注的为主,有的采用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该书较《四部丛刊》实用,两书可互为补充。

【尔雅】我国最早的释问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研究者认为,此书是西汉初年的学者们编辑周秦至汉诸书的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全书计十九篇。累计各篇条目共二干零九十一条,释词语四千三百多个。书中采用的通用语词与专科语词既结合义分科的编注体系与方式,开创了我国百科词典的先例。它的丰富的词汇训释,是研究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资料;它的释词方法、编辑体例,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字归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义,再按六书说解形体构造,并注明读音。

【康熙字典】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全书四十二卷,共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一般少见的字,大都可以从中查到,是迄清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辞源】我国第一部有现代意义的综合词典。陆尔奎、傅运森、蔡文森等主编,一九一五年出版正编,—九三一年出续编,一九三九年出合订本。此书突破我国旧辞书的传统,吸收现代辞书的优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共收单字一万一千二百零四个,复词八万七千七百九十个,合计词目九万八千九百九十条。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者的参考书。

【辞海】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舒新城等人主编,一九三六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单字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五个,语词二万一千七百二十四条,百科词目五万零一百二十四条。按部首排列,以字带词,而词又以字数、笔画为序,在引证、释义、体例、收词等方面都较严密。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倡议重新修汀《辞海》,先后有九百多人参加工作,一九七九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缩印本。以后,《辞海》不断增补修订,——九八三年出版了《辞海·增补本》,一九八九年出版了修订后的《辞海》(一九八九年版)。

【中华大字典】是《汉语大字典》出版前我国大陆上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字典。欧阳溥存等主编,一九一四年成书,——九——五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书收字四万八千多,按部首分二百十四部排列。此书继承《康熙字典》的字汇,又采录近代的方言和翻译中的新字,体例比《康熙字典》先进。

【经传释词】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清代王引之著,共十卷。以经传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两汉占籍中文言虚词一百六十个,详加解释。

【文言虚字】文言虚词研究著作,吕叔湘著。书中选取最常见的二十九个文言虚词,广举例句,详加分析,并附有练习。一九四四年开明书店出版。

●中国古代饮食词解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词解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中国古代地理词典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中国古代职官词典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历代名臣--历朝治世的文臣

1. 仓颉 仓颉 又作“苍颉”。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因为怕人打扰而延误了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用的所有汉字,并将它们传授给了后人。

2. 后稷 周后稷,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是个大农业家。

3. 殷契 殷契,母曰简狄,娀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玄鸟遗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

4. 关龙逢 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5. 益 伯益 禹之大臣,名益,嬴姓。伯为爵称。舜时任虞,禹治水时益辅佐有功。禹按传统的禅让制度,曾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禹又举荐益为他的继承人。禹在东巡途中死于会稽「以天下授益」。益继位后,禹之子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益被启所杀。一说益推让,到箕山之阳隐居,于是启继帝位。

6.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少聪慧好学。大将军何进举为高第,为侍御史,官至虎贲中郎将,以忤董卓,转议郎,为北海相。在郡置城邑,立学校。献帝迁许,徵将作大匠,迁少府,反对恢复肉刑。时曹操秉政,因年饥禁制酒,融上书争之,语多侮慢,遂被免官。岁余,复拜中大夫。建安十三年(208年)他当着孙权使的面,讪谤曹操,终于被杀,妻子皆被诛。所作文字,简洁犀利,多讥嘲之辞,后人将其列入「建安七子」。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7. 郭泰 郭泰 (128—169)东汉名士。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字林宗。东汉末为太学生首领,与朝士李膺、陈蕃等相结交,言行为时所重。第一次党锢事起,被太学生标榜为“八顾”之一,意为能以德行接引人物。不受官府征召,后自洛阳归乡里,士大夫纷纷至黄河岸送行,有车数千辆。他虽好褒贬人物,然也不危言骇论,故不在禁锢之列。党锢之祸起,遂闭门教授生徒。

8. 李固 李固 (94-147)东汉大臣。汉中南郑(今属陕西)人。字子坚。少好学,与江夏黄琼等并知名于时。后因对策指斥时政,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为议郎。历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政称天下第一。旋改将作大匠、大司农。冲帝即位后,任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冲帝死,以建策立清河王不附梁冀,为冀所忌,因被免职。桓帝即位,为冀所诬,逮捕治罪,遂死于狱中。

9. 山涛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锺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10. 王导 王导(276─339),字茂弘,东晋大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人。出身世家大族,初袭祖爵即丘子,任东阁祭酒,后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与琅邪王司马睿素亲密。永嘉元年(307年)睿任导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并采纳导之建议,移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再任导为安东司马,以为谋主,另任导之从兄王敦为扬州刺史。睿素无重望,恐南方大族不附。导乃设谋于三月上巳,睿出游时坐大轿,仪仗威武,导与敦等北方大族皆骑马从行,江南大族纪瞻、顾荣等见之,始来归附。太兴元年(318年)睿称帝,建立东晋,王导联合当时南迁的北方士族与南方本地士族,共同拥护司马睿为帝,王导任丞相,敦任荆州刺史,统重兵镇长江中上游,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后睿感到威胁,王导渐被疏远。元帝死后,导继辅明帝、成帝二朝,致力于稳定东晋在南方的政权。

11. 谢安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政治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早年高卧东床,年四十余始出仕。简文帝卒,桓温专权,求朝廷加九锡以准备禅让,谢安等故意拖延至温病死。桓温死后,孝武帝年幼,谢安累官至侍中,独揽朝政,政由安出。谢安为相,施政宽和,不以小察为事。为了拱卫京师,培植朝廷军事实力与北方抗衡,故将北来侨民征募为北府兵,由侄谢玄统率,改变了荆、扬两重镇的均势。及后前秦攻下梁、益,占领襄阳,又南进徐、淮,东晋政局不安。太元八年(383年),苻坚以号称百万之众伐晋,京师震恐。谢安任征讨大都督,坐镇建康,运筹帷幄,指挥谢玄等取得淝水大捷。翌年九月,谢安请求北伐,令谢玄为前锋,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今山东、河南、陕西南部地区),但由于谢安父子、叔侄遭会稽王司马道子(孝武帝同母弟)倾陷排斥,未竟其功。自淝水之战后,谢安进位太保、太傅,声望极高。荆、江二州刺史桓冲卒,朝议以谢玄继任。谢安为消除疑虑并调和荆、扬关系,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桓石虔为豫州刺史、桓伊为江州刺史。但谢安始终不为司马道子所容,太元十年四月,谢安被迫以抵御前秦为名北赴广陵,筑新城留住,返回建康后病卒。

12. 魏徵 魏徵 (580-643)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初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失败后降 唐。曾为窦建德所获,后复归唐。太宗即位,任谏议大夫。常犯颤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后任侍中,主持编 撰梁、陈、齐、周、隋诸史,封郑国公。曾告诫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并劝其以隋亡为鉴,认真总结历 史教训。认为君与民好比舟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巩固封建统治。曾主编《群书治要》等书。其言论见《贞观政要》。在法律上,认为:1、法是"国之权衡""时之准绳";治国之本在于广施仁义,提倡德礼,并非严刑峻法;2、法贵宽平,"赏宜从重,罚宜从轻";主张秉公执法,不能因个人好恶喜怒"任心弃法";3、"人有所犯,一一于法",不分亲疏贵贱;4、审案"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严防狱吏离开事实严讯旁求。其法律思想直接影响了唐初的法制建设。

13. 房玄龄 房玄龄 (579-648)唐初大臣。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隋末举进士,任隰 城尉。唐兵入关,归李世民,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后改秦王府记室,以运筹帷握,为李世民网罗人物,策划统一,经营帝位,与长孙无忌等五人叙功评为第一。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 长期执政,与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曾受诏重撰晋书。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死,陪葬昭(唐太宗)陵。

14. 泰伯、仲雍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断发纹身,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为他把家业传给幼弟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由开始的一千多家,逐渐发展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

15. 比干 比干 商末贵族。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以纣王淫乱,曾屡次强谏,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相传武王克商后,曾封祭其墓。

16. 微子 微子 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又作开),殷商帝乙之子,纣的庶兄。以纣王淫乱,商代将亡,屡次劝谏。王不听,遂出走。武王克商,他持祭器肉袒面缚膝行于武王前乞降。武王释微子,复其位。后纣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旦攻灭,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传说他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

17. 伯夷 伯夷 商末孤竹君长子。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他不接受,后兄弟二人俱不肯为君而逃亡至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武王灭商后,他们又以食周粟为耻,又逃亡首阳山饿死。

18. 叔齐 叔齐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9. 鲁仲连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谋策,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曾一利害进说赵平原君,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后十余年,齐国欲收复被燕占据的聊城,屡功不下,他写信劝说燕将撤守。《汉书 艺文志》里有《鲁仲连子》十四篇,已遗失。

20. 萧何 萧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21. 汲黯 汲黯 西汉濮阳人,字长孺。武帝时,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好黄老之术,常直言切谏,曾指责汉武帝为“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因建议与匈奴和亲,为武帝疏远。后出为淮阳太守,在任十年死。

22. 苏武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奉命持节与副使张胜、假使常惠,募士百余人出使匈奴。侯单于骄狂,并不优礼汉使。时有一个投降匈奴、被匈奴封为缑王的汉人,和其他一些降人,打算劫单于母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阴谋。事泄,单于欲尽杀汉使,其大臣以为不可,主张拘降汉使,遂传讯武等。武以为这是侮辱,拔刀自尽未遂,单于敬其忠烈,遣医调治,诱逼其降。武不屈,单于怒,幽禁于地窖中,绝其饮食。武以旃毛和雪而咽,得不死。单于又将他远徙至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上牧养公羊,告以公羊生乳,方许放归。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饥,牧羊时手持汉节,节旄尽脱仍不释手。昭帝时复与匈奴和亲,请遣返汉使,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时武在匈奴已十九年。始元六年(前81年)返抵长安,拜典属国。武与上官桀父子、桑弘羊有旧交。后霍光以谋反罪杀桀等,武以此罢官。昭帝死后,武预迎立宣帝事,赐爵关内侯,复为右曹典属国。

23. 霍光 霍光 (?—前68)西汉大臣。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霍去病异母弟。武帝临危拜大司马大将军,受命与金日磾等共辅昭帝,封博陆侯。后与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争权不合。桀等与鄂邑长公主共谋立燕王旦,事觉被霍光诛,自此光专朝政。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不久废,复立宣帝,仍专朝政。与妻毒杀原皇后许氏,以已女代之,亲党戚属并据朝为宫,前后秉政20年。在任期间,变更武帝时政策。注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西汉国力有所恢复。死后妻及子霍禹等并以谋反罪被诛。

24. 金日磾

金日磾 (前134-前86)西汉大臣。字翁叔。本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昭帝即位,与霍光、上官桀、桑弘羊等同受遗诏辅政,以其有揭发莽何罗谋反之攻,遗诏封为秺侯。岁余病卒。

25. 黄霸 黄霸(?-前51)西汉大臣。字次公,淮阳阳夏人。少习律令。宣帝时,任扬州刺使、颖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为当时第一。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为建成侯。后世将他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

26. 丙吉 丙吉(?-前55)西汉大臣。字少卿,鲁国人。本为鲁史,累迁廷尉监,治巫蛊狱,曾救护皇曾孙。后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建议迎立宣帝。封博阳侯,任丞相,为政宽大。

27. 袁安 袁安(?-92)东汉汝阳汝南人,字邵公。少传家学,习《孟子易》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为政严明。后历任太仆、寺空、司徒。和帝即位,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曾多次弹劾窦氏的专横。其子孙世代任公卿,“汝南袁氏”成为东汉著名的世族大家。

28. 杨震 杨震(?-124)东汉弘农华阴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贪侈骄横,他多次上书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愤而自杀。其子孙世代任公卿,“弘农杨氏”成为东汉著名的世家大族。

29. 杜如晦 杜如晦 (585-630)唐初大臣。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父祖世代为官。隋末曾任滏阳 尉。唐兵入关,初任秦王府兵曹参军、陕州总管府长史,后迁陕东道行台司勋郎中。曾随李世民征薛仁杲、刘 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并助其取得帝位。是参与谋划的重要人物之一。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 蔡国公(死后徙封莱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时人号称"房、杜"。

30.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太宗时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齐国公,又徙赵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后佐唐高宗任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于永徽 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三十卷。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诬谋反,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

31. 狄仁杰 狄仁杰 (607-700)唐大臣。官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武则天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因被酷吏来俊臣诬谋反下狱,旋放出贬为彭泽令。契丹犯河北,转迁为魏州刺史、幽州都督、河北道安抚大使等,筹划防务。后居相位,以敢于诤谏、执法不阿著称,则天呼为"国老"。

32. 宋璟 宋璟(663--737)唐大臣。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调露进士。少好学,工文辞。累官御史中丞,为武则天所重。睿宗时为宰相,革除前弊,选拔人才。后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被贬职。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冬,继姚崇居相位。主张宽赋役,省刑罚,禁销恶钱;选择人才,使百官称职。八年,罢相,封广平郡公,世称"宋广平"。有集,今佚。

33. 张九龄 张九龄 (678-740)唐朝大臣。文土。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为张说所重,说死,以秘书少监代领集贤院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任相期间,有直谏之风。曾建议不循资格用人。复置十道采访使,于河南屯田种稻等。又曾主张治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

34. 姚崇 姚崇 (650-721)唐大臣。本名元崇,后改元之,因避玄宗开元年号,再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武则天时策对契丹有方,超拔为夏官侍郎,后为宰相,又参与谋诛张柬之兄弟,因功封梁县候。睿宗时又为相,与宋璟密奏令太平公主迁东都,被贬职。玄宗开元初重为相,封梁国公。明于吏道,敢于进谏,反对滥造佛寺道观,不少僧侣因此还俗,又提倡焚埋法来灭蝗等。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35. 裴度 裴度 (765-839)唐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宪宗时为相,力主削除藩镇。元和 十二年(817年)官淮西宣慰处置使,奏请取消监军宦官,督师平定淮西之乱,威慑藩镇。后因不满宦官专权,辞官闲居洛阳。

36. 窦仪 窦仪(914--966)宋初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字可象。后晋进士,历任后汉、后周朝官职。宋太祖时,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

37. 吕蒙正 吕蒙正(944-1011)北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圣功。太平兴国进士。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以敢言著称。太宗夸称京城繁盛,他即指出城外饥寒而死者甚多。对辽则主张妥协,景德二年(1005年)辞官回乡时还以"弭兵少财,古今上策"为言。奖掖后进、知人善任,识富弼于髫龄,荐吕夷简于真宗,后俱为名相。

38. 王旦 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任参知政事,澶渊之役时,留守京师。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曾拒绝契丹、西夏钱杰之请。不凭私臆 ,荐人多厚重之士。天禧元年(1017年)以病罢相。轻声真宗所行封禅、"天书"等活动,则从不反对。

39. 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进士,太宗朝曾在大理、巴东、成安、郓州任地方官,后入朝任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敢犯颜直谏,曾一度被排挤出朝。宋真宗即位,入朝任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景德元年(1004年),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年冬,辽承天太后和辽圣宗亲统大军攻宋,他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遂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次年,遭参知政事王钦若谗言所害,被罢相知陕州。天禧三年(1019年)再相,不久又罢相,封莱国公。后因副相丁谓陷害,被贬为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死于雷州贬所。著有《寇莱公集》。

40. 韩琦 韩琦(1008-1075),北宋大臣,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时进士。曾任右司谏。宝元三年(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边防有所加强,时人称为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他被任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等同时进用。两年后以仲淹等罢政,琦自请外放,知定州、并州等。在并州时收回被契丹所冒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年间重入政府,任枢密使、宰相等职,由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神宗即位后,出知相州(今安阳)、大名等地。王安石变法,他多次上疏,与司马光、富弼等共同反对新政。后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41. 包拯 包拯(999-1062) ,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出任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端(今广州高安)等地。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经手许多棘手案件,政绩颇著。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六十四岁病逝,谥孝肃。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电视、电影等,令其「清官」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42.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由地方官升至殿中侍御使。宋夏战争期间,他出任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知秦州等职,对加强西北防务出力颇多。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再升参知政事。次年,镇压贝州王则兵变有功,升任宰相,力主裁减冗兵,节约军费。皇三年(1051年)罢相,出任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三年后,又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任枢密使。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河南等地。宋哲宗时,司马光任相,他被授以军国重事,参与废除新法。著有《潞公集》。

43. 富弼 富弼 (1004-1083)北宋大臣。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庆历二年(1042年)奉命使契丹,拒绝割 地要求,但允许增加岁币。参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但不久即退出。至和年间为相,唯守成,无兴革。他力 主对辽妥协,曾劝神宗"二十年口不言兵",后因抵制王安石变法贬职。封郑国公。有《富郑公诗集》。

44.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受元朝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劝降,都被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一说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年四十七。文天祥的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与张世杰、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45.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字仲晦,原名侃。博学多才,通天文、地理、律历等。以吏职不得志,出家为僧,法名子陪,号藏春散人。乃马真后元年(1242年),经海云法师举荐入忽必烈(元世祖)藩邸,参与机要。曾上书建议劝农桑,兴学校,祭孔子,定法度,养儒士等,对忽必烈在北方推行汉法颇有贡献。元宪宗六年(1256年),负责筹建开平城(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历时三年竣工,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定为都城,后称上都。并参与制定朝仪、官俸、章服等制度。至元元年(1264年)还俗,授任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八年,建议定国号为大元。以后又主持大都(今北京)的营建。著有《藏春集》十卷,仅传诗作六卷。

46. 伯颜 伯颜(1237-1295) ,巴邻氏,元大将。生长于西亚的伊儿汗国,因入朝奏事,被世祖留用。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中书左丞相,率兵攻宋。从襄阳沿汉水入长江东下,十三年陷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谢太后、恭帝等北返。后长期在北方边地与叛王海都作战。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世祖死,他奉成宗即位,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死。

47. 李善长 李善长(1314-1390),明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字百室。元末投朱元璋于滁阳,掌书记。力主取金陵,图帝业。历官参谋、元帅府都事、江南行中书省参议、参知政事。军政要务,其参与议决十之八九。元璋征战于外,命留守应天,转调兵饷无乏,将吏贴服,居民安业。元璋称吴王,擢右相国,立盐、茶、铁诸法,多革除积弊。吴元年(1367年)封宣国公。改左相国,受命与刘基裁定律令,颁《大明律》。元璋称帝,与诸儒臣制定礼制、官制,监修国史。洪武三年(1370年)封韩国公,居六公之首。五年,督建临濠宫殿,经理徙民屯田。他贵极而骄,二十三年以与胡惟庸通谋罪赐死,并其家族诛之。太祖亲列其罪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全国。

48. 宋濂 宋濂(1301-1381),先人为浙江金华潜溪人,至宋濂始迁浦江。受业于著名理学家吴莱、柳贯。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与刘基等被朱元璋聘入应天(今江苏南京)礼贤馆,并向朱元璋建言,「得天下以人心为本」,得人心则天下可定。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修《元史》,濂充总裁官。书成,授翰林学士。明初之礼乐典章,宋濂所裁定者居多,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博通经史百氏,文章雄丽温雅,享负盛名。濂久为太子师,对其言行皆以礼法讽劝。后朱元璋欲杀之,得皇后及太子力保得免,但仍遭贬官。洪武十四年死于夔州,正德年间,追谥文宪。著有《宋学士全集》四十二卷传世。

49.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方克勤之子。幼聪颖,及长从学宋濂,有「小韩子」之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荐授汉中府教授。建文初,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后,改文学博士,总裁《太祖实录》等书。力主复古改制,创行井田,对建文朝政影响较大。靖难之役中,朝廷诏檄多出其手。曾致书燕世子朱高炽,谋离间燕王父子,以缓燕师,均未成。燕王夺位后,命起草登基诏,坚执不从,被灭十族。著作甚富,有《孝经诫欲》,《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等。永乐中禁藏其书,犯者至死。后人辑其所遗成《逊志斋集》。

50. 杨荣 杨荣(1371-1440),明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初名子荣,字勉仁。建文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与解缙等七人同入内阁,有才智,见事敏捷,最受帝知。多次随成祖北征,规划边务,参决军事,升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中加少傅。力主罢交兵,并劝宣宗亲征汉王。正统五年(1440年)辞官归里,卒于途。谥文敏。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51. 杨溥 杨溥(1372-1446),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字弘济,建文进士,授编修。永乐中侍太子,为洗马。因太子遣使迎帝迟,他为汉王所谗,系狱十年,读书不辍。仁宗即位,获释。建弘文阁,掌阁事。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升礼部尚书。英宗初年,进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定,著有《水云录》、《文定集》等。

52. 杨士奇 杨士奇(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名寓,号东里,字以行。少曾在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给。建文初以王叔英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与修《太祖实录》。永乐初与解缙等七人同入内阁。成祖北巡,与蹇义等留辅太子。仁宗即位,以东宫旧臣升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兵部尚书。仁宣朝及英宗初年,长期主持内阁。力主停止交军事,屡请益蠲租税。知人善任,引荐于谦、周忱、况钟等人。居官清廉,为天下最。以子稷下狱,忧死。卒谥文贞。著有《东里文集》、《文渊阁书目》,辑有《历代名臣奏议》、《三朝圣谕录》等。

53.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明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幼名云,五岁时更名守仁,又因曾讲学阳明洞,人称阳明先生。弘治进士,历任刑、兵部主事。正德初,疏救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忤刘瑾,谪为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瑾诛,移卢陵知县。累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因镇压民变有功,晋右副都御史,世袭锦衣卫副千户。十四年(1519年),平宁王朱宸濠之叛。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六年总督两广军务,镇压大藤峡瑶、僮等族叛乱。创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又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标帜,世称「王学」,学者云从,风靡南北。卒谥文成。著有《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即《阳明全书》)等。

54. 于谦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55. 海瑞 海瑞(1514-1587),明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字汝贤,号刚峰,回族。嘉靖举人,初任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他拿办胡宗宪子,拘以法;又以直言抗严嵩党习,以刚直著名。四十一年(1562年)擢嘉兴通判,被劾,谪为兴国知县。四十五年晋户部主事,疏谏罢斋醮忤帝,下狱。穆宗立,获释复官。历兵部主事、右通政。隆庆三年(1569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以工代赈,疏浚吴淞江、白茆河。不久遭豪强反对被解职。万历十三年(1585年)再起,历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卒于官,谥忠介。著有《海刚峰集》。

56. 夏言 夏言(1482-1548),明嘉靖时大臣,字公谨,号桂州,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嘉靖二年(1523年)出按皇庄,力主归还侵民之产,禁止勋戚受献庄田,颇得皇帝赞许。九年进吏科都给事中,以赞郊礼有功,兼所撰清词最合世宗意,授四品服,许凡事直陈;累官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十五年又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师,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十七年为内阁首辅。十八年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二十一年七月革职闲住。他为人颇自负,遭忌于严嵩等。严入阁后,尽去夏言亲党。二十年,世宗复以夏言入阁,居嵩之上,遭嵩忌恨。二十五年陕西总督曾锐上疏请复河套,言大力支持,世宗初亦默许,后中途变计,责言强君胁众,并以其不穿所赐道服为不逊。二十七年正月夺官俸,以尚书致仕。嵩乘势攻讦,十月夏言被杀。言以经邦济世之才自许,虽以骄蹇见忤,然所为多持正。隆庆初,复故官,谥文敏。

57. 史可法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城破,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人称史阁部,谥忠靖。清乾隆追谥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中国古代娼妓源流考略 娼妓源起何时?不好明确定论,大约总在城市经济的出现之后吧。在此之前,交换均采用实物,以货易货,于娼妓营生的操作不能不是一个阻碍。况且民众以渔耕为业,少有闲人,从卖淫为生一面来说,是无迫切需要;而从寻欢作乐者方面而言,想必也不能构成一个群体。至于那些沦为奴隶的女性,可以任由主人凌辱,与本文所要阐说的娼妓,又在另外一类情形——我们此处是并不把她们列入娼妓来讨论的。

  那么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金属钱币的出现,城市人口大量增多,想必也就诞生了娼妓衍生的土壤。《战国策》上说,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甚富而实”,道路上“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箫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甚至夸张形容那城市居民的人数,可以“联袂成风,挥汗成雨。如此鼎盛繁华的都市生活,大约是少不了娼妓这道风景线的。

  但这只能说是分析后得出的推测,而真正见诸文字的娼妓活动,是来自《史记·货殖传》中的两段记载:

  “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可见卖淫求财,原是十分古老的行业。你看那位郑姬,完全是近代职业娼妓的模样。为富贵而四出奔走,地域远近,容貌年龄,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人付钱,均可提供特殊服务。考虑到吸引嫖客的眼球,还美容艳妆,眉目传情,弹奏音乐,也是费尽心机。

  不过这种流动性的娼妓,抑或说在城市里独立谋生的娼妓,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似乎并不发达昌盛。这一时期的娼妓,大多由官方组织,或作营妓,或为官妓。前者如《万物原始说》:“至汉武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但仔细考证起来,这种类似后代的“随军妓女”,远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吴越春秋》上说:“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志。”

  汉武帝莫过是仍旧袭用勾践故事而已。<

BR>  后者是政府蓄养的官奴婢,也即官方娼妓。这些官奴婢的来源,大约总是所谓罪人的妻女,经训练后专门从事伺候官员的服务。但凡政府要员在禁中值班,便选容貌端正的女子,“执香炉熏从,入台護衣”。说是护衣,想必性服务也是其内容之一。清人俞正燮说得更为明白,汉代官奴婢的职务,实际是“事同妓妾而无常夫”。(《癸巳类稿·除乐户考》)

  另有一类妓女,属达官贵人私人包养,称为“家妓”,很有点类似今天的包养“二奶”,却又区别于今人的偷偷摸摸而公开进行。最著名者如那位坠楼的绿珠,便是石崇蓄养的家妓。据称这位石崇有妓妾美人千余,绿珠“美而工舞”,号为魁首。像这样大张旗鼓的包养二奶,是两晋时期的一大特色。

  娼妓后来之走向繁盛,是在唐宋两朝,至明代中晚期更达到它的巅峰状态。

  唐宋娼妓是官府经营的事业,娼妓在唐代或隶属教坊,或隶属军营;宋代则分属“州郡”和“军营”。其身份列入另册,统称官妓。如欲脱离娼妓名籍,可由本人提出申请。据《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在钱塘做地方官时,“有妓号九尾狐者,一日上状解籍。东坡判云:‘五日京兆,判断自由;九尾野狐,从良任便。’又一名妓亦据例乞求落籍,东坡判云:‘敦召南之化,此意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不允。’”

  一判从良,脱离娼籍;一判不允,仍操旧业。可见地方官员有随意处置娼妓的权力。

  至少在唐宋时,妓女便已分化为不同档次。我们估计,在更为早期的汉代营妓中,其实便已有上下等级的区分。伺候将军们的营妓固然要比普通士兵的美艳婀娜,就是中下级军官的营妓,也必然比较普通士兵的漂亮。

  当营妓由军队扩大而为社会,嫖娼阶级便由单纯的武夫,更融入文化层面的官员乃至士大夫之流,则妓女中的一部分,就必然迎合他们的需求而向文化方面流动。我国古代的名妓大都是文化妓,其中最著名者当数薛涛、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人。这些名妓一般不会与嫖客肉身相搏,大体是在品茶饮酒、吟诗作画、抚琴弈棋中,把原本纯粹的淫荡变化出几分高雅来。较之底层野妓与嫖客的兽行肉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付费也高下悬殊。

  原因是文化妓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余怀《板桥杂记》记述说:董小宛“天资巧慧,容貌娟艳。七八岁时,阿母教以书翰了了。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慕吴门山水,徙居半塘,小筑河滨,竹篱茅舍。经其户者,则时闻咏诗声或鼓琴声”。依照按质论价的市场原则,自然索费便高,亦属情理之中。

  而普通妓女培养成本较低,收费也就相对低廉。至于最底层的野妓,根本无须培养成本,则收费又等而下之了。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于官妓之外,已大量出现私妓。其营业场所,可谓名目繁多。有“茶饭店”、“包子店”、“散酒店”、“菴酒店”……云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而于酒阁内暗藏卧床。其他大酒店只伴坐而已,要买欢则多往其居。(《都城纪胜》)

  私妓中之著名人物,是北宋的李师师,在她的嫖客名单中,竟然有皇帝宋徽宗的大名,是私妓中价格顶尖的妓女。

  娼妓的来源范围似乎也有所扩大,除罪人的家属(妻女)沦为娼妓外,人贩子的买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宋已有专门从事买卖娼妓的“娼侩”。一般人家的女子,或因动乱,或因贫苦无告,为生计所迫,常经娼侩之手流入娼门。三是误堕风尘。《北里志》上说:某女“为人所聘,一客云入京赴调选,及挈至京,置之于此,客绐而去。初,是家以亲情,优待甚厚,累月后乃逼令学歌,渐遣见宾客”。这便是被骗后无以脱身,强逼卖淫的证据。

  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娼妓事业在明朝中叶步入鼎盛时期,且政府公然介入,对娼妓施以课税制度。谢肇淛的《五杂俎》说:“今时娼妓满布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他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终日倚门卖笑卖淫为活。生计至此,亦可怜矣!而京师教坊官收其税钱,谓之脂粉钱(如后世之“花捐”)。隶郡县者,则为乐户……另有家居而卖淫者,俗谓之私窼子。”由谢氏所言证实,明代京师有教坊,郡县有乐户,官妓之外尚有私娼。国家对妓院征收娼妓税号为“脂粉钱”。

  谢肇淛系万历进士,他的记叙应该是可信的。

  另据《梅圃余谈》上说:“近世风俗淫靡,男女无耻。皇城外娼肆林立,笙歌杂遝,外城小民度日艰难者,往往勾引丐女数人,私设娼窝,谓之窑子。室中天窗洞开,择向路边屋壁作小洞二三,丐女修容貌,裸体居其中,口吟小词,并作种种淫秽之态。屋外浮梁子弟,过其处,就小洞窥视,情不自禁,则叩门而入,丐女队裸而前,择其可者投钱七文,便携手登床,历一时而出。”

  可知明代社会风气之糜烂,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研究古代娼妓发展的走向,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娼妓事业越是兴旺。早期北方经济超过南方,娼妓便以北方为盛;其后经济中心南移,南方即取代北方地位,成为烟柳繁华之乡,像南宋时期的苏杭扬州一带,更是高档妓女麇集的都会。明清两代商品经济,远较前代繁荣,但繁荣背后的贫富悬殊,也加速了妓女队伍的扩大。而妓女队伍的扩大,也从另一层面说明嫖客人数的众多。达官贵人豪门巨商富家子弟固可以在娼门一掷千金,即便如一般市民,也不妨“投钱七文,便携手登床”满足其性欲。

  如此再往深入一层分析,我们说妓女的出现,其实具有商品经济的特点。既然存在卖方市场,必然有买方市场与之呼应,否则所卖为何?而买方市场的雄壮,必然刺激卖方市场的快速增长。证之近日的珠海,一群日本人跨海嫖娼,某某振臂一呼,居然啸聚拢来数百烟花女子。推知古代秦淮河上张灯结彩的繁盛,实在是嫖客后继有人的缘故。 

 

 三国史上十大单骑救主 三国演义之中,有很多人物在最最危险的时候,会有部下挺身而出,拼死相救,保护主公脱险。看着这一例例可歌可泣的故事,心中不免感慨万分,特选十例,以表敬仰之情。      

10——赵云飞骑救公孙     

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此战是子龙的亮相之战,以对概念中的河北名将文丑的不分胜负,使大家对赵云的武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至于救公孙瓒嘛,好像只是顺便而已哦^_^        

9——典韦飞戟退追兵     

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此战典韦施展了自己超凡的投掷能力,以精准的飞戟,杀死、逼退十步、五步而来的追兵,使曹操避免了腹背受敌。        

8——周泰宣城救孙权     

时值更深,不及抵敌,泰抱权上马。数十贼众,用刀来砍。泰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余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     

呵呵,此时的孙权,还是个需要人抱上马的少年吧。周泰的奋勇退敌,一定在他的心里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后来的那次里,看见了周泰,就仿佛安全了一般。        

7——许褚护曹夺船避箭     

许褚独奋神威,将两腿夹舵摇撼,一手使篙撑船,一手举鞍遮护曹操。     

曹操初遇马超军。连番惨败。此处许褚也真是够奋神威了,摇舵、撑篙、举鞍,一个人干了三个人都未必干得好的活。        

6——曹洪护曹步随渡水     

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曹操这回都被抓住了,幸亏曹洪及时赶到,先是步行护主,又负曹操渡水,不过最感动我的,还是曹洪说的那句话——“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5——周泰救权惨战重围     

泰曰:“主公可随泰杀出。”于是泰在前,权在后,奋力冲突。泰到江边,回头又不见孙权,乃复翻身杀入围中,又寻见孙权。权曰:“弓弩齐发,不能得出,如何?”泰曰:“主公在前,某在后,可以出围。”     

周泰为了护主冲出重围,想尽了办法,孙权脱险后,也感动的不行,于是有了“一处伤令吃一觥酒”的君臣佳话。       

4——曹洪挡超竭力死战     

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过一将,大叫:“勿伤吾主!曹洪在此!”值蹲萋恚棺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又是曹洪,及时出现,挥刀救主。面对武艺上远远强于自己的马超,他舍命死战,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也没有撤退的打算,也许他心里想的就只有尽量多缠住对手一会儿,好让曹操走脱吧。        

3——曹昂让父奉马身死     

操长子曹昂,即以己所乘之马奉操。操上马急奔。曹昂却被乱箭射死。操乃走脱。曹昂将自己的马让给了父亲,用句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父亲。简简单单的一段话,描述了一个伟大的孝子。        

2——长坂赵云 决荡救幼主     

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赵云这一战,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一战了,为了救出小主人,生死置之度外,七进七出,令曹军曹将皆胆寒。想象者赵云一边突围,一边高喊着“挡我者死”的样子,一个真正的传奇啊。        

1——宛城典韦 生死当塞门     

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抵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     

当然,要说舍身救主,排第一的还得是典韦的死拒塞门。曹操一个轻率的行为,遭遇了他个人最惨痛的失利,失去了他的长子、侄子和王牌护卫。典韦为了让曹操尽可能的撤离,爆发了巨大的能量,挡住了敌兵马军、步军的连番进攻,死后还令敌兵不敢近身,诠释了一出最可歌可泣的舍身救主!

 

 

 我国的“四大”你知道多少?

我国古代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我国古代秀才四艺: 琴、棋、书、画

我国古代贵族四术: 诗、书、礼、乐

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

我国古代四美: 音乐、珍味、文章、言谈

我国汉字书法四体: 真、草、隶、篆

我国四大古典戏剧: 《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我国古代四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我国古代儒家评人物分类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我国国画四君子: 梅、兰、竹、菊

我国四大石窟寺: 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我国四大美人图: 西施浣沙、昭君出寨、貂婵拜月、贵妃醉酒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龙山

我国古代四大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档案》

我国花草四雅: 兰花、菊花、水仙花、唐菖浦

我国盆树四大家: 黄杨木、金雀梅、迎春花、绒针柏

我国四大名绣: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我国现代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我国四大名扇: 杭州的檀香扇、苏州的绢扇、肇庆的牛骨扇、新会的葵扇 

 

 揭秘世界五大著名沉船玛丽.罗斯号 于1509-1511年建造而成的玛丽.罗斯号是第一批可做到舷炮齐射的船只,并得到亨利八世国王的偏爱,被形容为“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这艘船舶的诞生标志着英国海军已由中世纪时“漂浮的城堡”转变为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的海军舰队。

1545年7月19日,亨利八世国王在南海城 (Southsea) 检阅他令人骄傲的舰队出海迎击法国入侵者。然而,他却目睹了一场灾难:满载的玛丽.罗斯号在一阵风浪里颠簸并迅速倾覆,海水灌进了下面的炮门。当时她的甲板上有90多门炮,大约有700名船员,据说只有不到40人得以幸存。

在这艘伟大的战舰沉没的当年,人们就开始了打捞工作,有些枪炮、帆桁和船帆被打捞了上来,但是打捞工作于1550年中止了。玛丽.罗斯号已经有一部分陷入了淤泥,并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得到了这些淤泥的天然保护。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亚历山大.麦祺 (Alexander McKee) 带领的一支队伍发起了对沉船的调查工作。经过他的努力,这艘都铎王朝的战舰在沉入海底四个多世纪之后,被海水浸透的船骨终于浮出了索伦特海峡 (Solent) 的表面。1982年,大约有6000万人观看了玛丽.罗斯号打捞仪式的现场直播。

直到今天,这艘船仍然在用聚乙二醇防腐剂不断喷射,以防止船骨腐烂。这一工作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之后她还将经历一个缓慢的干燥过程。到了那时,前往朴次茅斯 (Portsmouth) 历史造船厂参观的人们就可以透过玻璃屏风和雾状防腐剂瞻仰她的倩影了。

泰坦尼克号 白星航运公司 ( White Star)的邮轮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15日被冰川撞沉。她是由哈兰德.沃尔夫船厂 (Harland and Wolff) 造船厂建造,注册的总重量为46,328吨。泰坦尼克号上装备了引以为豪的健身房、游泳池、壁球馆和土耳其浴室。

1912年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的瞭望员摇了三次警铃,并通报说“右前方有冰川。”不幸的是,接下来所有躲避撞击的努力都为时已晚,一块像岩石般坚硬的冰块刺进了船体,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罐头起子,将船身的外壳刺穿了250英尺。由于船上的救生艇数量远远不够,恐慌开始蔓延。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最终沉入了北大西洋海底,共有1503人丧生。

泰坦尼克号也许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沉船,这个深达2.5英里的海底坟墓就位于距纽芬兰岛 (Newfoundland) 东南部323英里的海域。这艘船是在1985年9月1日由让.路易斯.迈克尔船长 (Captain Jean-Louis Michel) 和罗伯特.巴拉德博士 (Dr. Robert Ballard) 带领的一支科考队发现的,当时船只已经首尾分离,裂成了两半。船头仍然保持相对完整,而船尾则位于2000英尺之外,已经严重受损变形。如今,你可以在从加拿大圣约翰市 (St John’s) 启程的M.I.R.型潜艇上参观这艘全世界最有名的沉船,还可以看到那举世闻名的船头和舰桥—— E.H.史密斯船长发出最后指令的地方。

路西塔尼亚号 1915年5月7日(星期五),由纽约 (New York) 驶往利物浦 (Liverpool),冠达海运公司 (Cunard) 引以为豪的路西塔尼亚号(被昵称为海上灰狗)于爱尔兰南部的老金塞尔角 (Old Head of Kinsale) 附近被一枚德国鱼雷击沉。

1914年8月战争爆发时,路西塔尼亚号被移交给英国海军 (Admiralty),并被送往利物浦的加拿大码头 (Canada Dock),在那里配备上12门6英寸口径的炮。她是作为武装的后备巡洋舰注册为英国海军舰队成员的,而她所装备的武器重量超过了在英吉利海峡 (English Channel) 巡逻的皇家海军 (Royal Navy) 舰队。作为首任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曾参观利物浦并视察了路西塔尼亚号。他发表了一番将令他终身难忘的言论:“对我来说她只不过是又一个45,000吨重的活鱼饵而已。”

1915年5月7日(星期五)下午两点十分过后,负重30,396吨的路西塔尼亚号毫无预警地被一枚鱼雷击中。她只用了20分钟左右就沉没了,1,201个男人、妇女和小孩失去了生命。在死亡的人数中,有128人是美国公民。发射鱼雷的德国潜艇 U20 绕着下沉的船只转了几圈,然后就逃离了现场,于5月13日回到了其位于威廉港 (Wilhelmshaven) 的基地。

沉船遗址首次被发现是在1935年。1982年路西塔尼亚号的一个四叶螺旋桨被打捞了上来,现在正在利物浦阿尔伯特港 (Albert Dock) 的默西赛德海洋博物馆 (Merseyside Maritime Museum) 的码头区展出。

俾斯麦号 满载货物时排水量可达五万公吨,最高时速为30哩/小时,装载了数台大炮的俾斯麦号被看作是德国海军的骄傲。她被邱吉尔形容为“一艘了不起的船只,海军舰队的杰出之作”,从船顶到船底共有17层楼高,长度相当于三个足球场。

然而,这艘德国战舰的首次出航就成了短命之旅。1941年5月,在大西洋上持续了八天的追逐之后,俾斯麦号在最为激烈的一场海战中受到了英国海军的攻击。俾斯麦号被敌人强大的炮火击中,倾覆并搁靠在一座陡峭的海底山脉上。俾斯麦号上的2,20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中只有115人幸存 。

1989年,罗伯特博士和他的科考队在仔细搜索了大约200平方英里的区域之后,终于发现了俾斯麦号的残骸。沉船遗址位于爱尔兰的科克 (Cork) 以南大约380英里,大西洋底15,000英尺左右的地方。尽管在海战中英国军队强烈的炮火和鱼雷对船体造成了很大的损毁,船只的沉没也对其造成了明显的破坏,令人吃惊的是,沉船的残骸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自从得到沉船公墓的法定拥有者——德国政府的允许之后,人们先后对俾斯麦号进行了一些探险。这些人中包括俾斯麦号的幸存者海因里希.库特 (Heinrich Kunht) 和海茵茨.斯蒂 (Heinz Steeg),以及美国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贝尔格拉诺号 贝尔格拉诺号战舰的沉没是福克兰战争中最惨烈和最引起争议的事件之一。1982年5月2日,英国的核潜艇——英国皇家海军舰船“征服者号”( HMS Conqueror) 向阿根廷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 (ARA General Belgrano) 发射了两枚鱼雷。大约有300人在此次袭击中送命。

当这艘令人生畏的战舰开始沉没时,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次海上营救活动也在进行中。鱼雷使得贝尔格拉诺号上的1093位船员中的323人送命,几乎相当于阿根廷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总人数的一半。

2003年2月国家地理学会和阿根廷海军共同组成一支探险队,搜索南大西洋海域,以寻找沉船残骸。在海上停留了两周之后,探险队受到南大西洋恶劣天气的影响,未能找到这艘船只。尽管人们认为沉船位于水下4000米深,距阿根廷海岸180公里波涛汹涌的海底,探险队仍希望他们的仪器(曾用于搜索泰坦尼克号)能够很快找到沉船。 

 

 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文字是咱中国人的骄傲,还是尽量把她写对写好一点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最牛口头禅(中英文对照)

1. Absolutely! —— 毫无疑问!

  2. Adorable! —— 可爱极了!

  3. Amazing! —— 太神奇了!

  4. Anytime! —— 随时吩咐!

  5. Almost! —— 差不多了!

  6. Awful! —— 好可怕啊!

  7. Allow me! —— 让我来!

  8. Baloney! —— 胡扯!荒谬!

  9. Bingo! —— 中了!

  10. Boring! —— 真无聊!

  11. Bravo! —— 太棒了!

  12. Bullshit! —— 胡说!

  13. Correct! —— 对的!

  14. Crazy! —— 疯了!

  15. Damn! —— 该死的!

  16. Deal! —— 一言为定!

  17. Definitely! —— 当然!

  18. Disgusting! —— 好恶心啊!

  19. Drat! —— 讨厌!

  20. Exactly! —— 完全正确!

  21. Faint! —— 我倒!

  22. Fantastic! —— 妙极了!

  23. Fifty-fifty! —— 一半对一半!

  24. Fresh! —— 好有型!帅极了!

  25. Gorgeous! —— 美极了!

  26. Great! —— 太好了!

  27. Hopefully! —— 希望如此!

  28. Horrible! —— 好可怕!

  29. Hot! —— 好辣!

  30. Hurray! / Hurrah! —— 万岁!

  31. Imagine! —— 想想看!

  32. Impossible! —— 不可能吧!

  33. Impressive! —— 很感人,永生难忘!

  34. Incredible! —— 不可思议!

  35. Indeed? —— 真的?

  36. Listen! —— 听着!

  37. Lousy! —— 差劲!

  38. Now! —— 现在就做!

  39. Objection! —— 我抗议!

  40. Outrageous! —— 不得了!

  41. Perfect! —— 很完美!

  42. Please! —— 拜托了!

  43. Probably! —— 很可能!

  44. Rats! —— 差劲!

  45. Relax! —— 放轻松!

  46. Right! —— 对的!

  47. Satisfied? —— 满意了吗?

  48. So so! —— 马马虎虎!

  49. Still? —— 仍是这样?

  50. Stingy! —— 小气鬼!

  51. Superb! —— 棒极了!

  52. Surprise! —— 给你一个惊喜!

  53. Terrible! —— 好可怕!

  54. Terrific! —— 了不起的!

  55. Try! —— 去试一下!

  56. Unbelievable! —— 难以置信!

  57. Understand? —— 明不明白?

  58. Well? —— 怎么样?

  59. Willingly! —— 很乐意!

 

 

 中国历史上最会做秀的十个国君 “做秀”是眼下流行的词汇,但具体是什么意思,恐怕还不大好解释。它的意思接近于“演戏”,但又不全一样,和作假、伪装也不完全相同。个人觉得历史上的所谓兵不厌诈、政治谋略不能一概叫做“做秀”。做秀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爱好或者生活态度。这里选择10个历史上最回做秀的国君,因为他们做秀没有约束,而且最有本钱。    

第十名:宋真宗(赵恒)   

主要表现:这是一个老实、温和而又有点可爱的皇帝。宋真宗即位的第三年,辽国军队大举南侵,北宋军队节节败退,辽军直逼北宋都城开封。真宗无能,欲弃城逃跑,因宰相寇准力主抗战,迫使真宗至澶渊(今河南濮阳)督阵,大败辽军。初战告捷以后,真宗无心再战,苟且言和,与辽草草签订了每年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和约。为此,朝野上下一片唏嘘。又有人给他说:寇准是个大赌棍,他是把皇上您当作一个大筹码,赌在澶渊了。为了平息朝野人士的愤怒情绪,达到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的目的,同时也为了抹去被玩弄的羞愧,真宗采纳了治国无方却捣鬼有术的副宰相王钦若的建议,决定伪造“天书”以封禅泰山。  

宋真宗对人造祥瑞是否以瞒得过朝野上下而内心十分不安。宰相王旦一向对封禅也不积极他那一关是否瞒得过呢?过了几天,真宗请王旦喝酒,王旦与皇上相对而饮。王旦喝着皇家美酒,想到真宗对自己的器重,心里特别高兴。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真宗问道:“爱卿以为此酒如何?”“谢皇帝弘恩,此酒如同琼浆玉液,甘美无比。”“那么,王爱卿,我送给你一坛,带回去与妻子儿女共享吧。”王旦感到受宠若惊,连忙叩谢万岁。  

王旦回到家里,打开坛子一看,里面哪里是什么美酒,而是一坛价值连城的珍珠首饰。富有政治经验的王旦,马上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从此以后,凡是真宗议封禅、搞天书祥瑞,他都积极参与,从而上演了一出人造“天书”而封禅泰山的闹剧。 

第九名: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主要表现:乾隆皇帝在政治上基本算一个明君,但由于天下承平日久,不免表现出轻浮和自衿的习惯。一是一生写了大概10万首的“诗”,可称世界第一。但一首经典传世的也没有,我也有幸拜读过一些,规规矩矩十分平常,特别差也不至于。如果他把糟蹋纸的精力浓缩一下,估计还有提高的余地;二是喜欢拍马屁,比如大臣抄书,他的龙目总要御览,喜欢条错别字以炫耀水平,一些文臣也就故意写错点满足皇上的表现欲;三是喜欢“完美”,给自己“十全老人”等无聊称呼。但乾隆也有失败的时候,在即位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仁孝,预先宣称自己做皇帝不会超过祖父的60年,但没想到自己真的就活到80多,只有退位,虽然还是当家作主,但快感无疑要小很多吧?不然他有可以创造记录了。

第八名:唐玄宗(李隆基)

  

主要表现:说的是天宝时期的他。主要成就,一是唱戏,梨园的建设他成就不小;二是自夸,封泰山是太宗没做而他做了的;三是淫乱,典型的“扒灰”,要说皇帝风流也是正常的,但脏唐乱宋,唐朝显得格外过分。还让杨贵妃做安禄山的干妈,为他洗澡,引起后者的冲动,结果盛唐就在安史之乱中终结了。

第七名:隋炀帝(杨广)

  

主要表现:如果说乾隆的做秀主要表现为浮华,那么隋炀帝的做秀则集中表现为“奢靡”,劳民伤财,代价也最大。但仅仅是奢靡也不足以叫做秀高手。要说文才,他可是乾隆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他对大臣说,您们不要不服气,如果现在出题大家考皇帝,做皇帝的还是俺!这个话倒不过分。但他的奢靡从文治到武功都太疯狂,以至于自身不免。为了炫耀中国的富庶,召集各国蛮夷来狂欢,排场惊人,而且下馆子不要钱,够大方的。

第六名:魏文帝(曹丕)

  

主要表现:禅让在儒家的字典里代表着上古圣贤政治,在仲尼门徒一厢情愿的梦想中,禅让是儒家道统战胜政统的标志。最早对尧舜禅让提出质疑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接受汉献帝“禅让”后脱口而出了一句话:“舜禹受禅,我今方知。”但是,对于汉献帝的禅让仪式,曹丕又是做的最认真投入的,堪称后世篡位的典范。有文劝、有武逼,有推让。华歆等做小人,自己做君子。不愧是才子,比后来晋篡魏演得好多了。

更绝的是,本来想杀弟弟曹植,但被曹植的《七步诗》弄的很被动,于是不杀了。甚至把老婆甄的香枕头还赠给弟弟。但老婆喜欢小叔子,毕竟气不过,后来把老婆给杀了。

第五名:梁武帝(萧衍)

  

主要表现:他是当时著名的才子,书法、文采、棋艺都出众,政治手段也好。通过写字下棋,把文化界笼络住了;通过舍身佛寺,政府交纳赎金,把佛教笼络住了;通过每天加班,把官员引导好了;通过生活简朴,把家庭教育好了。其实这里面虚伪的成分很多,比如怀疑弟弟谋反,去搜查,看见弟弟家无数财宝,弟弟吓坏了,但他看见弟弟没有谋反的迹象,高兴的说:阿六很会理财嘛!他不舍得惩罚犯法亲属,经常哭诉感化,但是他的子孙相互杀戮是最厉害的。老头子在位四十七年,本来做秀十全十美,但最后画蛇添足,招纳侯景,把老命也做进去了。

第四名:新帝(王莽)

  

主要表现:在尧舜禹之后,“禅让”的始作俑者应推西汉末年托古改制的王莽。王莽出任掌管军政大权的大司马时,王氏一门已先后有十人封侯,其中五侯更是权焰熏天,轮番出任可比拟摄政王的大司马。“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的就是王家的炙手可热。作为王家侄辈的王莽所以能从“一门俊彦”中冒出来,靠的就是他非凡的做秀功夫。王莽的谦恭使他成为外戚中一朵亮丽的奇葩,以至获得了大学者桓谭和宗室刘歆的推崇和拥戴。王莽在经营权力多年以后,就不再满足权臣的名分,开始步步紧逼,欲问汉鼎之轻重。他先毒杀了自己的女婿,那个还是孩子的平帝,立两岁的宗室子弟为帝,并把他的名字改为孺子。立新帝使自己十六岁的女儿一跃而为太后,改新帝名字是在向天下表白,自己只是在效法周公。周公当年辅政时,管、蔡二人就曾散布流言,诬周公企图篡夺成王的的江山:“其将不利于孺子乎!”王莽此举意在昭告天下,自己会像周公那样尽心辅佐孺子,最后功成身退,还政于天子。当翟义拥戴宗室刘信用武力向他提出抗议后,史载王莽闻之“惶惧不能食”,竟然“日抱孺子祷郊庙”,会群臣时还满腹委屈:“昔成王年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并效法周公当年作《大诰》讨伐管、蔡,也作《大诰》表明自己的正义和无私。  

但他最后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权力的持续浸染使他不再满足于大司马,不再满足于摄政王和“九锡”的同天子仪礼,甚至连假皇帝和摄皇帝名号也不足以餍其心。公元25年,他终于背弃了自己对天下的庄重承诺,一日之间否定了自己半辈子的事业,废汉建立了自己的新朝。“策命孺子为定安公,封以万户,地方百里;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可笑的是,此时他仍然做秀成癖,走下金銮殿,紧握孺子的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并“哀叹良久”。意思是说,我本想以周公为楷模,辅佐你到亲政为止,无奈天命不可违,上天一定要我代汉而治天下,其奈何!其奈何!

第三名:汉光武帝(刘秀)

  

主要表现:本来怀抱大志,但却装做喜欢种地经商;哥哥被人家杀了,还得笑着去拜见;下属私通敌人,他下令把信笺烧毁;敌人投降,他一个人到敌营房去慰问,感动的人家热泪盈眶。

第二名:汉昭烈帝(刘备)

  

主要表现: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仁慈的名声流传天下,摔孩子,“不忍”夺同宗的荆州和西川,“劝”诸葛亮自己立为皇帝。从生到死,做的极其投入,自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了,后人也不知道。

第一名:帝舜(重华)

  

主要表现:舜的独得之秘就是他的做秀功夫一流。舜所以被帝尧征辟用事,就在于他在德行和才能上都获得了非比一般的社会声誉。他在隐逸、孝行和才能上都下了一番功夫。他首先在孝上着力,不过这也得力于他全家的配合,他们甘当负面的配角,为了舜的政治崛起,落下千古骂名。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舜的“军功章”上怎么着也有他父母和弟弟的一半。史载舜“父顽母嚣弟傲”,他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为了杀害他,费尽了手段。这里有些让人不明不白,舜家并没有多少财产,舜在家庭里面的对手为什么屡屡要对他赶尽杀绝?甚至更不可思议、不合情理的是,在舜已经做了帝尧的女婿之后,他的家人还在继续进行对他的种种谋杀活动,在舜修谷仓时火烧谷仓,在舜穿井时落井下石,种种都志在杀之而后快。虽说有后妈就有后爸,但舜的父亲也未免太冷酷无情了吧。要说杀舜是他弟弟象为了独得家产,但在舜贵为驸马后,对于自私的象来说,攀附哥哥比杀害哥哥更能获得利益。儒家的史书对此有一个解释:象在这时候之所以还企图谋杀舜,是为了兄终弟及,继承舜的琴和两个如花似玉的公主嫂子,自己做帝尧的驸马。这种说法很牵强,因为杀害驸马的政治风险太大了。试想,舜的非正常死亡,最大的犯罪嫌疑人只能是象母子,因为之前他们就有种种对舜不善的恶名传于外。象难道不明白,骄傲的两位公主会跟杀夫仇人结婚吗?她们会放过杀夫之人吗?以人心度人心,无论君子还是小人,规避危险是一样的。因此,正史关于舜与其家人的恩怨,不是执掌政权的舜的创作,就是他们合演的双簧。  

但创作也好,双簧也好,反正舜通过它获得了孝子的美名,这才是最终目的。有了孝子美名后,舜就在历山地面上轰轰烈烈地演绎起他的德与能。

  

 

 

 中国历代王朝帝王的30个之最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历代王朝中,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

历代帝王中,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享位61年。

  历代帝王中,在位最短促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

历代王朝中,帝王结局最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历代王朝中,帝王结局最幸运的要算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全部病死,无一横死。

  历代帝王中,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他幼时在临安(今杭州市)为南宋的帝王,青年被元军俘往大都(今北京),降为元朝的臣子,又被迁居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中老年被遣入西藏为僧,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最后因文字狱被冤杀。

  历代帝王中,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为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历代帝王中,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历代帝王中,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历代帝王中,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朝之作多写宫廷靡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衰痛,留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历代帝王中,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微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历代帝王中,最善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乾清宫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历代帝王中,最爱旅游的是西周穆王,据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他最远西游到大旷原(今中亚细亚的吉尔吉斯草原)。

  历代帝王中,最荒唐的是西汉昌邑王刘贺,此君在位27天,却干了1127荒唐事,被大臣们所废。

  历代帝王中,最热衷于科学的皇帝是新朝王莽,他曾命医生进行过最早的人体解剖,也间支持过最早的飞行实验,他还是最早的人工食品的研究者,进行过人造乳酷的实验。

  历代帝王中,最好色的当数后梁朱温,他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不放过。

  历代帝王中,最无耻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能当皇帝,竟称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国家屏障燕云十六州于契丹。

  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是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此君在位48年间,竟有28年不上朝听政。

  历代帝王中,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于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为帝16年。

  

 

 

 我国国家机关英文名称的正确写法大全怎么写国家机关名称 China State Organs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National People' s Congress (NPC)]

  主席团 Presidium

  常务委员会 Standing Committee

  办公厅General Office

  秘书处Secretariat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Credentials Committee

  提案审查委员会Motions Examination Committee

  民族委员会Ethnic Affairs Committee

  法律委员会Law Committee

  财政经济委员会Finance and Economy Committee

  外事委员会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委员会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内务司法委员会Committee for Internal and Judicial Affairs

  华侨委员会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ttee

  法制工作委员会Commission of Legislative Affairs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Commission of Inquiry into Specific Questions

  宪法修改委员会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Presid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3. 中央军事委员会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4. 最高人民法院 [Supreme People' s Court]

  5. 最高人民检察院 [Supreme People' s Procuratorate]

国务院部委

  6. 国务院 [State Council]

  (1)国务院部委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国防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State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科学技术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Commiss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ce

  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公安部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国家安全部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

  监察部Ministry of Supervision

  民政部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司法部Ministry of Justice

  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

  人事部Ministry of Personnel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国土资源部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建设部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铁道部Ministry of Railways

  交通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信息产业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水利部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农业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

  卫生部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State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中国人民银行People' s Bank of China

  国家审计署State Auditing Administration

国务院办事机构

  (2)国务院办事机构 Offices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国务院办公厅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侨务办公室Office of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港澳台办公室Hong Kong and Macao Affairs Office

  台湾事物办公室Taiwan Affairs Office

  法制办公室Office of Legislative Affairs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Office for Economic Restructuring

  国务院研究室Research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新闻办公室Information Office

国务院直属机构

  (3)国务院直属机构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海关总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国家税务总局State Taxation Administration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CAAC)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国家体育总局State Sport General Administration

  国家统计局State Statistics Bureau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新闻出版署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国家版权局State Copyright Bureau

  国家林业局State Forestry Bureau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State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 (SDA)

  国家知识产权局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SIPO)

  国家旅游局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国家宗教事物局State Bureau of Religious Affairs

  国务院参事办Counsello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Government Offic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国务院直属机构事业单位

  (4)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Institutions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新华通讯社Xinhua News Agency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国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the State Council

  国家行政学院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中国地震局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Bureau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5)部委管理的国家局State Bureaux Administrated by Ministries or Commissions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State Bureau of Grain Reserve (under the State Development Planning Commission)

  国家国内贸易局State Bureau of Internal Trade

  国家煤炭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Coal Industry

  国家机械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Machine-Building Industry

  国家冶金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国家轻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Light Industry

  国家纺织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Textile Industry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国家烟草专卖局State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State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以上由国家经贸委管理][all under the State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国家外国专家局(人事部)State Bureau of Foreign Experts Affairs (under the Ministry of Personnel)

  国家海洋局 (国土资源部)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国家测绘局(国土资源部)State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under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国家邮政局(信息产业部)State Post Bureau (under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国家文物局(文化部)State Cultural Relics Bureau (under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under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under the People' s Bank of China)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under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生活中能抗癌的水果 春天是各种水果纷纷上市的季节。美国癌症研究院曾整理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农业部以及国际上对的癌症研究,指出每天至少摄取5份蔬菜、水果,就可以降低20%的患癌症风险。美国环境毒物学博士罗伯特·哈瑟瑞进一步指出,有十几种水果可以起到有效地降低患癌症几率的作用。   

这些水果包括草莓、橙子、橘子、苹果、哈密瓜、奇异果、西瓜、柠檬、葡萄、葡萄柚、菠萝、猕猴桃等。它们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在预防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方面,具有其他食品难以替代的益处。   

在抗癌水果中,草莓的作用位居首位。新鲜草莓中含有一种奇妙的鞣酸物质,可在体内产生抗毒作用,阻止癌细胞的形成。此外,草莓中还有一种胺类物质,对预防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橙子、橘子、柠檬、葡萄柚等柑橘类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类黄酮,能增强人体皮肤、肺、胃肠道和肝脏中某些酶的活力,帮助将脂溶性的致癌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的,使其不易被吸收而排出体外。同时,它们可增强人体对重要抗癌物质———维生素C的吸收能力。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阻止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对防治消化道癌有一定作用。瑞典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天吃一个柑橘的人,得胰腺癌的危险比每周吃少于一个者低1/3。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专家称,他们发现:常吃橘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可使口腔、咽喉、肠胃等部位的癌症发病率降低50%,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19%,同时对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猕猴桃的营养丰富,既是一种极好的强身滋补品,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是最高的。   

葡萄,尤其是葡萄皮中含有的花青素和白藜芦醇都是天然抗氧化剂,也有抑癌功效,可抑制癌细胞恶变、破坏白血病细胞的复制能力。   

苹果中有一种非常有用的成分———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苹果多酚能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此外,哈密瓜、菠萝中含有较多的叶黄素与玉米黄素,西瓜中的番茄红素丰富,这些物质都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剂,能起到抗癌作用。   

虽然水果的抗癌作用明显,但在食用时,仍然要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选择和适当搭配。经常有人因为生吃草莓过量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另外,患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不宜多吃草莓,因为它含草酸钙较多,过食会加重病情。而且,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饭前1小时。水果属生食,饭前吃水果等于吃生食后再进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损害健康的六大时尚行为 以健康换取时尚,你愿意吗?面对这样直白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健康。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的选择往往相反,他们在追逐时尚的过程,享受着时尚生活的风光,却常常早把健康抛在了脑后。

健康专家、医务人员总是对很多时髦东西皱眉头,当人们因为追求时尚而造成伤病找到他们时,他们觉得如此盲目而轻易地失去健康是一件多么无知和无谓的事情。

最近,一项针对都市人群的上千个20至50岁样本的调查,公布了现代都市人的十大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不规律的生活、沉迷于网络、贪恋空调等等榜上有名。这些都与都市人的时尚生活息息相关。

从紧身牛仔裤到高跟鞋,从刺青绘身到穿孔挖洞,时髦总是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自虐倾向。时尚,可以让人生更有滋有味,但也可以“杀人”于无形,那就要看你能否掌握好“度”数了!

损害健康的六大时尚行为

时尚健康悖论之一:夜生活

泡吧、卡拉OK,城市生活的潮流表现。对于现代都市而言,夜晚才是其灵魂所在,是城市活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对于上班一族而言,泡吧、卡拉OK既能缓解工作压力,还能扩大交往圈子,当然会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健康代价:人的肌体一如庄稼,也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藏指的就是人要养精蓄锐。酒吧和卡拉OK厅里污浊的空气和噪音并不是养精蓄锐的好地方。如果经常夜半还在外面奔波,久而久之,与其说是到这些地方去“疗伤”寻找好心情,还不如说是去找病。

时尚健康悖论之二:网络生活

网虫,站在现代化的最前沿。要不是眼睛疼得厉害,许多人才不愿意从网上下来。网络生活,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健康代价:上网时间长,不光是对眼睛造成伤害。电脑射线经年累月地在身体里蓄积,对血液系统也造成伤害,目前,医学界已经发现了电视性癫痫,尤其是打游戏机的人群占到癫痫病发病人数的千分之五,看电视(黑白电视稍好)引起的头痛和癫痫占到千分之二。网上过多的信息不光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也容易引起类似的神经系统疾患。喜欢上网的朋友一定要控制每天在电脑前停留的时间。应该多安排户外活动,缓解神经系统压力。

时尚健康悖论之三:空调生活

酷暑严冬,面对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市人都有幸躲在屋子里,享有一片舒舒服服的小环境。舒服惯了,人们就贪图这空调暖气带来的人工环境,而忘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开阔天地。

健康代价: 空调病也是现代都市病之一,面部神经麻痹、脑血管疾病很多都是夏季的人造凉风惹的祸。即便是冬日的暖风,危害也不小,造成风湿性关节炎的恰恰是暖风而不是人们想像中的冷风。另外,忽冷忽热、封闭的环境,也为感冒伤风、各种呼吸道疾病提供了“沃土”。

时尚健康悖论之四:塑身生活

塑身内衣的宣传口号是不费力就能拥有好身材。希望自己有好身材但是没时间去健身房,害怕体重增加但难拒绝眼前的美食。听听塑身内衣的导购小姐怎么说?身体的脂肪是可以移 动的……再看看最早流行塑身内衣的日本,第一批拥趸者如今已是六十岁的人了,身材还保持在三十多年前穿衣时的样子。你说谁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健康代价: 专家们对瘦身内衣基本都是持强烈否定的态度。这种瘦身方式容易引起一些疾病,如外阴炎。由于瘦身衣将腹部紧紧包裹,腹腔内的肾、脾、肝、胃、肠等器官受到压迫,使内脏及其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胃肠功能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从而造成便秘。此外,瘦身内衣会使人产生缺氧反应,引起乳房肿胀、疼痛等。医生建议,瘦身内衣不宜长时间穿着,特别不要夜里睡觉都穿着。塑身内衣的危害比塑身裤还要大一些,因为人体的脏器主要是在上身,热量也主要从那里散发。乳房被过度束缚,不仅形状发生改变,严重的还可能发生病变。中医讲究的是在不影响形体美的前提下,尽可能穿宽松一些的内衣。

时尚健康悖论之五:排毒生活

许多明星都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不让身体产生不良气味,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皮肤也会变得透明有光泽,比单纯外用化妆品效果好。不习惯这种方法的人,可以选择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同样可以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健康代价: 医生也讲排毒,除了正常的粪、便、汗三种排毒通路,古代人甚至还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说法,但洗肠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反复刺激还会使肠管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疾病。断食排毒法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脾胃虚寒,吃水果等凉的东西胃里会发生胀气。如果你是超负荷工作者,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身体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会有影响。  

时尚健康悖论之六:防晒生活

如今,人们的防晒意识越来越强,不把自己从头到脚用帽子、遮阳伞、防晒霜……“裹”得严严实实,不踏出家门。过多晒太阳,的确会引起皮肤老化现象,或者可能患皮肤癌。

健康代价: 阳光对人体来说是最好的补品。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暴露在阳光下或每星期有规律地晒太阳,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因为适当地晒太阳,会促使人体内产生维生素D,进而预防各种疾病。当然,晒太阳应根据肤色、季节、时间因人而异,不是要每个人都在阳光下暴晒,而是要能接受充分太阳光线,一天要有一个小时的阳光照射。女性害怕皮肤变黑,可以在清早或者傍晚光线不是太强的时候接受日照。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而骨头长期没有受到刺激的人群也容易患此症

  

 

 

 洗衣的历史

  而今在世界各地,洗衣依旧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件事至少被做了4000年——人们挎着篮子去最近的河边,在石头上捶打、搓洗衣服,然后把衣服晾在太阳下晒干。已知的有关洗衣日的最古老记录出现在埃及古墓的壁画上,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其中有一幅画刻画了一群男人弯腰洗衣的情景:两个人在用力搓洗,两个人在折叠,而另两个人在使劲拧干。

  根据普林尼长老的说法,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肥皂、腓尼基人发现了表面活性剂的优越性能、表面活性剂能削弱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更好地渗入织物,分解污垢并让它漂浮到表面,直到最终被洗刷掉。

  人类具备三样东西可以将衣服洗干净:水、搅动和表面活性剂。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灰尘紧粘在你棉衫的纤维上,就像山路边带芒刺的草粘在你的短裤上一样。你可以打开水龙头,朝着T恤衫狂冲,很容易就冲洗干净了,因为急流能消解众多灰尘的集结点,从而把它们冲掉。

  然而,体内所分泌的大部分油液与水分子相斥。为了清理掉衣领上的一圈圈黄渍,你需要用表面活性剂去对付它。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合物,构成它的分子有点像极微的磁粒。这种“磁粒”分子的一极吸引灰尘,另一极被水吸引(这些化合物可通过在动物脂肪中掺入草木灰中的浓碱溶液制成。这也是高卢人制造他们的“saipo”所采用的方法,肥皂soap一词即来源于此)。喜吸尘的一极吸住身体的油液,喜欢水的一极使油从棉织物上松开,并使它悬浮起来,然后使劲一搓,灰尘、油液就被洗掉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身边随时都有汹涌的水流,洗衣就不是什么大事了。以前的水手们洗衣就极其随便:他们把脏衣物塞进一个包中,用绳子一端系在船上,包则扔进水中,航行途中让海水搅动、拍打衣服即可。约翰·霍斯金斯爵士在1677年就借鉴了这个原理。他把亚麻布衣服系成一包,用一个由轮子和圆筒组成的装置去挤压水流,穿透衣服。这就是第一台有记录的洗衣机械。更普通的方法则是用几桶水(通常是冷水),再使把狠劲。用热水效果当然好一些——热量能够帮助溶解油和油脂。

  随着人们的衣橱渐渐增大,洗衣的规模也在扩展。17、18世纪的英国各郡把洗衣升华成一门艺术。有钱的人家提供足够的空间作为漂白室、蒸汽橱、熨衣室、叠衣室,十分舒适。成群的仆人在滚烫的铜桶边干着又热又危险的洗衣活儿,用木制的“搓衣棒”搅动衣服,然后把一件件都放在轧衣机的滚筒间轧光。稍不留神,轧衣机就会把手指甚至整个手掌都碾伤。

  在殖民时代的美国,处理脏衣物是如此的困难,以致一些家庭一年只洗四次衣。那一代人的省力工具是一根“杵棒”,顶端拴着一块钻了许多小孔的木头,用它在一个洗衣木桶中上下运动。这种装置能从衣服中吸水,它是现代洗衣机械的先声。它们的下一代则广泛使用了木制的洗衣板。

  湿衣服常被摊在地上或者挂在灌木上晾干,直到19世纪晒衣绳才广为使用。随之而来的衣夹也算是科技的一个小小奇迹。早期的那些扣件被削成五花八门的型号,从把柄盖的各种变体到简单的至今仍使用的各种夹子,应有尽有。从1852年~1887年,大约就有150种衣夹获得了专利。其中的41种现在还保留在一家有名的博物馆内。该馆的一名专家说:“这些夹子大部分在‘适当的摩擦和适当的反弹’方面有所不同。它们来自新英格兰和中西部地区,因为在那些地方有一种男人们团团围坐着削制的传统。”

  然而,最好的“省力设备”就是洗衣女工。“找一位妇女,一位好的洗衣妇……你将永不会后悔,永不会失望。”我小时候就会唱这首《爱尔兰洗衣妇》的民谣。洗衣业是妇女们的天地,尤其是那些合同制女工和移民妇女们的天地。对于一个单身妇女来说,能通过洗衣来自食其力,无疑是一件很体面的事。

  1837年,第一家商业性质的洗衣店在纽约开张,而它真正流行却是十年后的事。那是1849年加利福尼亚淘金浪潮期间,由于洗衣女工的缺乏,迫使一些矿工把他们的脏衣物送到夏威夷华人开的洗衣店去清洗。不久,华人亲自来此地做洗衣生意。1851年,第一家有气的华人洗衣店在旧金山开张。19世纪80年代,美籍华人占有北加利福尼亚洗衣业市场份额的75%以上。

  不管谁从事洗衣业,这份苦差事都是由社会下层的人来干。杰克·伦敦在《马丁·伊登》中使洗衣业成了劳动者苦难的最鲜明标志。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但有抱负的作家的故事,这也是杰克·伦敦本人生活经历的反映。

  杰克·伦敦在故事中选择洗衣作为马丁的职业是毫不奇怪的。洗衣是一件几乎无法摆脱的劳累活,尽管家政学浪潮——其鼎盛期从维多利亚时代一直贯穿到本世纪20年代——设法想摆平它。一本具有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历书,列举了好几打“处方”来消除熨斗上的油渍、葡萄酒污点和铁锈。每一个有见识的家庭主妇都期待在洗洗涮涮中用上漂白粉、芒硝、氢氰酸和其他多种化学制品。

  极为典型的是,一星期的家务事常是以洗衣开始的。一首古老的韵诗咏唱道:“星期一洗衣裳,可用一周来晾干;星期二洗衣裳,会出差错不完满;……星期五洗衣裳,纯为应急手脚忙;星期六洗衣裳,噢!实在是些懒婆娘!”19世纪90年代的家庭经济学家常依照洗衣的时间来设计用餐。一本1894年出版的女士杂志上有一份菜单。推荐丰富的猪排大餐,为疲累的家庭主妇补充营养。此外,《烹调大全》的作者玛丽·林肯建议在星期二(熨衣的日子)的晚餐要准备腌猪肉汤、吐司面包和炖煮的葡萄干,以便使洗干净的衣服不致沾上洋葱或油炸食物的怪味道。

  对于我们当中那些从来没有参考过玛丽·林肯之书的人来说,很难想象首次发明的洗衣机械所带来的自由。铜制的蒸汽锅被一种新奇的设备所代替。这种设备“包下了主要的脏活,还干得不错,主妇们只需做点别的就行了。”本世纪20年代的一本洗衣手册就是这么说的。各种洗衣机的变化也令人吃惊。洗衣机用旋转搅拌器、振动盒、吸水杯和穿孔滚筒清洗衣服。1939年,商家曾以“主人”和“司令”为洗衣机的商标,以表明它们无所不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个世纪以来各种千奇百怪的习惯逐渐消失了。洗涤这类家务事在室内就可处理,而拍拍打打的洗衣成了那些没钱买一台甩干机的人们的标志。一个具有敏感的环保意识的“洗衣匠”哀叹道:“我多希望我能把洗好的衣服晾在后院中,但是,邻居们却认为这太丢人了。”

  当我逐渐长大时,难怪后院晾晒的衣服成了邻居的“旗语”,泄露出许多私人信息。朝晒衣绳上瞟一眼,你就知道街边的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是一个穿着皱巴巴的裙子的姑娘,还是一个套着一条破短裤的小伙子。住在隔壁的有些怪癖的女士晾出来的灯笼内裤,则成为一个可消遣很久的话题。我们自己的后院中也有一根长长的晒衣绳,接在滑轮上,它很方便地穿过我们的木屋子。所以,如果你站在后门门廊上,你可以在晒衣绳上弄上一排衣夹,与在木屋中的小伙伴一起玩。有时我想这太糟了,我的孩子们将不能享受到这些古老的情趣,不能去穿过晾在6月的微风中的一排排被单,领略到那特有的芳香。

  

 

 

 毒品史话

  当我们谈及“毒品”,人们立刻会想到罂栗、鸦片、吗啡、海洛因,想到猖獗罪恶的毒品走私,想到中国历史上那一段屈辱的年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史前,人们不仅种植、吸食鸦片,而且从仙人掌、天仙子、柳木、大麻、蘑菇中提取汁液,不过它们不是作为毒品,而是作为麻醉剂或宗教祭祀用品被奉为“快乐植物”。几千年来,这些普普通通的植物对世界的文化和经济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已经无法把记忆从万恶的毒枭身上引向具有纯朴民风的古人,揭开历史沉重的面纱,我们可否感到为生命、幸福而焦渴的那一份孤独?

  1560年,方济各会(由意大利传教士方济各创建,与多明我会一起主持宗教裁判所事务——译者注)的一名修士贝尔朗迪诺·德·萨哈通,以传教士的身份游历新大陆归来,写下巨著《新西班牙通史》一书。在此书的第九卷,贝尔朗迪诺详细叙述了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风俗习惯。文中提到印第安人在作战前总要服用一些神秘的药草和药水,这样他们就能进入一种狂热的战斗状态,并且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对饥渴和伤痛也更具有忍耐力。这种神秘的药草就是仙人掌。从仙人掌中提取的汁液能够改变人脑的神经机能,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甚或达到癫狂的状态。

  在印第安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早在远古时期,每年印第安部落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成百上千的奴隶被屠杀。许多人被迫逃亡到沙漠地带。太阳炙烤着大地,晒裂了行者的嘴唇和皮肤。他们跪倒在地上,伸出双手向上帝祈求甘霖,但太阳依旧毒辣辣地俯视着地上的人们。正当他们奄奄待毙之时,他们发现不远处有几丛绿色的植物。他们兴奋地扑上前去,拔去植物表皮的利刺,大嚼肥厚的茎块。在墨西哥的沙漠地带随处可以见到这种绿色植物,这些行者也因此顺利地逃脱了死亡的魔爪。看见“死而复活”的奴隶归来,部落的首领十分惊异,因为沙漠在当时就是“死亡”的代名词。幸运活下来的奴隶对他们的王说:“我们蒙上帝的恩赐,饮食了这些植物;我们还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上帝嘱咐我们人类要停止杀戮,而改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朵来祭祀他。”起初,部落首领不信,他切下几块根茎,食后果然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于是,部落首领下令,每年都要采集大量的根茎和花朵来侍奉上帝。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像人的手掌,便美其名曰“仙人掌”。2000多年过去了,印第安人的这一风俗保持至今。今天,在马德雷山深处居住的印第安人,每年都要长途跋涉,步行400多公里,到沙漠里采集仙人掌。时间大约定在一月份闲淡的季节。往返的行程需要20天,一路上他们只吃仙人掌。为了和上帝对话,他们不停地忏悔祷告,祈求上帝宽恕他们卑微的灵魂,让他们获得“真知”。品尝完神秘的仙人掌后,精力充沛的人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整整三天通宵达旦地狂欢。仙人掌所具有的神奇效力使它在印第安人的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来,它伴随着印第安人几度艰难,被视为“神圣的上帝之手”。

  15~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率先来到美洲。这些殖民强盗不仅掠夺印第安人的金银财宝,屠戮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还利用残酷的宗教裁判刑法,禁止印第安人食用仙人掌,违者一律被处以极刑。但是,400多年以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仙人掌不仅没有在残忍的杀戮下灭绝,反而随着印第安人迁移的足迹传遍了整个北美。

  除仙人掌之外,鸦片、大麻、古柯树、曼陀罗、柳木、天仙子等都具有类似的神奇功效。古书上曾记载过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萨满如何利用魔幻蘑菇为人招魂;古埃及人和古西徐亚人(公元前7世纪居住在黑海北岸的部落)如何用大麻作镇静剂来消除恐惧、痛苦和不愉快的记忆;印加人如何利用古柯树来治疗头痛和中风;非洲的巫师们又是如何用曼陀罗、天仙子(莨菪)和一种名叫伊博哈的植物来占卜人的命运。连同现在的烟草和葡萄酒也都有它们各自神秘的宗教来历。在俄语中,ВИНО一词象征着基督耶稣的血,而在教堂领取的圣餐中必然包括面包和酒(ВИНО),这意味着对耶稣的感怀。

  现代的医学技术证明,像仙人掌、古柯树、大麻、天仙子这类植物的内部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毒素。这些毒素一旦进入人的体内,就会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它甚至能让一个身处沙漠中心的旅行者听见清泉流动,看见绿树掩映、鲜花盛开。俄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认为,古人饮食这些植物并不是由于无知,而是在为他们自己的灵魂寻找归宿,就像忏悔、祈祷、斋戒、沉思、静默、打坐、隐居、禁欲一样;他们遥望睡在黑夜羽翼上的星辰,凝视朝起夕落的太阳,他们想寻找一种新的热情,托着他们上升;他们想寻找灵魂的超越,这些神奇的植物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让他们颤栗在绚丽的欢乐之前。古人因受了魔力的支配,他们便能从容地面对死亡,让生命的轻颤融入静谧的夜晚和寂静的天空。这样,在月下的天庭,他们会感到万千流星就像空中的灯盏,在他们的脚边欢笑,伴他们离开人间。在临死前,这些虔诚的人们依然会唱起天堂的颂歌,他们感到死亡像一片海,在温暖的大地弥漫,渐渐把他们揽入黑夜的怀抱。

  就像晚风很快就会把夜雾聚敛,岁月也会像残秋树木上的枯叶迅速飘飞,没有人能挽留住春日的花朵和露珠,以及那妩媚一笑的光彩。

  古代的希腊人是健康、优美、坚强、乐生的民族。他们崇尚酒神精神,懂得单纯朴素的伟大;他们在酒神力量的冲动之下,通过音乐、悲剧等艺术,把人生的痛苦化作了快乐;他们讴歌梦与醉,但决不是酒肉之徒;他们有着人类童年的天真,与自然融为一体,参悟着天地间万物的奥秘。而今,在现代社会,酒早已失去了它原初的含义。法国社会学家让·玛丽·佩尔特在她的一篇关于“毒品”的学术专著中这样写道:“酒也是一种毒品,与其他毒品相比,只是格调不同而已。”世界卫生组织曾给毒品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凡是有别于日常的生活必需品,而且能改变人的身体机能和结构的可食性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毒品。如今,酒不再和艺术,而是和腐败、堕落、暴力、疾病、性、吸毒联系在一起。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扯破嗓子狂吼,瞪红了双眼,喝得烂醉。这样的人被称为酒鬼,他们形容枯槁,面呈死灰,终日昏昏沉沉,完全没有一点生命的活力。

  尽管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酒并入麻醉剂之列,但酗酒的人数仍像吸烟的人数一样在逐年增加。目前,因酒精中毒而亡的人数远是因吸毒(海洛因等)而死的20倍之多,但是大众的心理却认为酒是生活当中最好的“解忧”饮料。在俄罗斯大概拥有2000多万酒徒(约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5%),这一庞大的群体在生活、文化、经济、治安等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筹资在各地修建了几十家戒酒所,帮助这些“慢性中毒者”重返他们的精神家园,但他们是否真的能重新获得酒神精神,跳着舞越过人生旅途上的泥沼和凝重的悲愁,让“无数酣笑的波流”淘尽人类的苦难和沉疴?

  事实上,饮酒和吸烟有些相似,每个吸烟者都会在每一次吞吐中体验到烟草中尼古丁的毒性,而每一个酗酒者也会在每一次沉醉中直觉地体验到酒精中毒后的难受劲,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戒烟、戒酒,这大概是由于其中充满着苦涩的消极的快乐。香烟被称为能够召唤未来、能够揭示遥远而虚幻的明天的神奇魔杖。当尼古丁进入人的口腔,它便会迅速地溶进人的肺部、血液和心脏,使人骤然间感到紧张不适。但与此同时,人的身体又在奋力地排除毒素,竭尽全力消除中毒的症状,随后血管扩张、心跳减缓,从而产生一种放松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香烟能有效地调节人的焦虑情绪。每一个吸烟者都有过凝视着缕缕烟雾上升的体验。许多人并不认为吸烟会让人生病,他们甚至认为香烟像爱情和生命一样给人带去痛苦的同时,也带去了欢乐。看着飘忽不定的波浪般的烟雾在你的身边围绕,此时的你往往更能感知到生命的灵魂和肉体的存在。这大概就是香烟上尽管印着“吸烟有害于健康”的字样,而每天依然有十几亿人忘情吸烟的缘故吧?

  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在诗集《恶之花》中赋予鸦片以神奇的魔力,他把香烟比做事物缓缓消逝时的忧伤的美丽,把鸦片喻为梦想和幻觉的源泉,他认为鸦片能唤醒那一份遥远的、深藏的、已经忘却的记忆,并能激发人的幻想和诗情。事实上,波德莱尔不仅是香烟的瘾君子,而且是大麻和鸦片的嗜食者。除了波德莱尔,托马斯·德·昆西、乔治·克雷布、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威廉·华兹华斯、约翰·济慈、沃尔特·司各特、阿瑟·兰波、埃德加·艾伦·坡都曾受到鸦片的侵蚀和折磨。他们利用鸦片来提高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度,激发自由的想象力,勾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解脱肉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苦闷,并创造出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品来。

  1821年,托马斯·德·昆西在英国出版了自传体小说《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从消遣、美妙、神秘到焦虑、沮丧、忧郁;从神奇、快乐、欣喜到恐惧、痛苦、负罪,美梦最终变成了梦魇。波德莱尔式的诗人想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一个芳香、色彩、音响交感的世界,而鸦片正好能改变人的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各种感觉,尤其能使颜色呈现出一种几乎可以触摸的质感,这大概是这些浪漫主义作家吸食鸦片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他们的诗作?穴小说?雪里,读者能够获得一种近乎音乐的绘画式的印象,以及充满了和声和旋律的绚烂的色彩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几乎填补了读者想象力的所有空白。

  鸦片在激发这些作家想象力的同时,也在摧残着他们的生命;鸦片为他们打开了神奇的世界之窗,也为他们叩响了恐怖的地狱之门。难怪波德莱尔被赋予颓废诗人、恶魔诗人、尸体诗人、坟墓诗人的桂冠。即使他在歌咏爱情时,也赋予它悲伤凄凉的色彩,他渴求爱时仿佛一位濒临死境的人在渴求“像夕阳、或是像秋光艳丽的片刻温存”。大部分作家由于自身性格坚强,他们虽备受鸦片折磨,但尚不致于被鸦片瘾所引发的消沉和失望所摧毁,但仍有少数作家因不堪忍受鸦片瘾所引发的恐惧和焦虑而发疯至死。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艾伦·坡一生穷困潦倒。他3岁时就失去了双亲,沦为孤儿。不幸的童年生活让他变得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他不仅酗酒成性,而且吸毒成瘾,最后于1849年7月10日在一场酗酒斗殴中了却了痛苦的生命。

  鸦片是从罂粟中提取出来的。罂粟在拉丁文里意为“催眠”。罂粟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世界上共有200多种罂粟,它们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这200多种罂粟当中,只有鸦片罂粟和苞鳞罂粟能够提取一定数量的鸦片。鸦片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至今鸦片中已发现有50多种生物碱,其中最重要的是吗啡(可以从中提炼出海洛因)、罂粟碱、可待因、诺斯卡品和蒂巴因。一般说来,一公顷罂粟可生产8~15公斤生鸦片。每公斤生鸦片仅值0.1美元,而由此提纯制得的纯海洛因1克就值500美元。难怪毒品走私会如此猖獗,这样一本万利的买卖怎能不让人趋之若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把鸦片比做黄金,他们甚至采用衡量含金量的单位“开”(carat)来表示鸦片的质量。起初,人们种植鸦片只是为了欣赏美丽的罂粟花,后来才开始把它当成蔬菜来吃,再到后来,人们渐渐发现罂粟的汁液加水稀释后可以制成提神的饮料,并由此最终发现了鸦片的秘密——各种鸦片制剂通过吞食、抽吸、注射、闻嗅等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后,便会迅速而强烈地改变人脑及其他部位器官的机能,具有镇痛、催眠的功效,严重者还会造成各种感官方面的幻觉。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吸毒主要指吸食海洛因,它是鸦片的衍生物。

  事实上,鸦片早在史前就已被人类使用。住在两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的苏美尔人就曾用楔形文字的表意符号记载过罂粟,后来考古学家将其翻译为“快乐植物”。而鸦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地点在埃及的底比斯,在古希腊的文明和宗教中,鸦片也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被赋予神奇的魔力,拥有“神药”的美称。在荷马史诗当中,罂粟被称为“忘忧草”;罗马人则把罂粟作为睡眠和死亡的象征,维吉尔在《埃涅阿德纪》中称鸦片为催眠药。到了公元8世纪,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鸦片传到了印度和中国。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航海到达美洲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去了罪恶的种子——罂粟。起初,普通人吸食鸦片只是为了消遣、治病、安神、镇痛,士兵们服用它则是为了在战场上表现得更加勇猛。直到16世纪,人们才开始渐渐意识到鸦片的潜在危害,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到了19世纪,鸦片开始在英国、西欧和美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随着鸦片贸易的兴旺,利物浦、多佛尔、伦敦、马赛、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城市迅速发展成为毒品的集散中心。当时,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服用过鸦片,英国各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药店、杂货店、商店、书店、流动的摊铺……到处都在出售鸦片。直到19世纪60年代,鸦片瘾才被当做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860年,英国有1/3的致命性中毒是由鸦片引起的,而且鸦片在自杀和谋杀中也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186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毒品药店法案》,但鸦片并未因此杜绝。

  鸦片的神奇属性究竟何在?早在18世纪,医生和药剂师们就想揭开其中的奥秘。1803年,德国药剂师弗里德希·泽尔蒂尔纳从生鸦片溶液中提炼出一种带有碱的属性的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它的药效是生鸦片的10倍。后来,他便以希腊睡梦之神摩耳甫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紧接着,鸦片中的其他生物碱,像可待因、那碎因、蒂巴因、罂粟碱等都被陆续发现。一时间,社会上开始流行注射吗啡,吗啡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供人们消遣娱乐,没有人知道更糟的灾难正在等待着他们。1898年,阿司匹林(由可待因转化生产而成)的发现者、德国化学家海林荷·德累塞从吗啡中提炼出一种比吗啡功效又强十倍的药品,并将其命名为海洛因。海洛因源于德文(Heroisch),意为“英雄”。海洛因一经研制出来,便立即受到大众的欢迎,它被当做特效药,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甚至有些人把海洛因当做治疗吗啡瘾的药物。海洛因更容易提纯,呈白色粉末状,易于携带、拆分、掺假。海洛因迅速在全球流行起来,并作为首要的贸易毒品,祸害着现代社会。吸毒的人起初会感到异常兴奋,体验到类似于性高潮那样的快感,但这种兴奋的感觉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烦躁不安、焦虑、恐怖的绝望情绪所替代。随着毒瘾的增加,吸毒者会食欲减退,面容槁枯,血管肿胀破裂,肝肺坏死,浑身糜烂,神经痉挛,最后因身心憔悴、发疯而死。毒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手段来治疗鸦片剂的毒瘾,但收效甚微。

  1909年2月,首次国际鸦片会议在上海召开,但与会国并未达成一定的共识。几十年来,又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签署了多个国际公约,但一切实施起来仍不过是纸上谈兵。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在国际禁毒运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罪恶的毒品贸易。1973年,美国设立了“禁毒委员会”,简称DEA。该组织每年有近10亿美元的国家预算,加上国内外其他方面的相关费用,美国政府每年需耗资近140亿美元。DEA组织不仅集中了美国国内外的力量,还联合国际力量,来对付全球的毒品走私。

  

 

 

 比萨饼史话

  92年前,杰纳罗·隆巴蒂迪在纽约小意大利的斯普林街开设了美国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比萨饼店。时至今日,美国已有6?郾1万个比萨饼餐馆,数量之多超过了汉堡包店。在美国的大多数地方,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轻轻松松地吃上比萨饼,有些连锁店甚至在国际互联网上接受订餐。

  如今,食品杂货店里塞满了做比萨饼用的面饼和馅料,配好料的冷冻比萨饼更是琳琅满目。据美国冷冻比萨饼协会统计,在过去六年中,冷冻比萨饼的销量增加了40%,成为食品杂货店最热销的商品之一。多亏了年轻一代也爱吃比萨饼,使得这种趋势有增无减。现在,连学校的餐厅也供应比萨饼了。

  那么比萨饼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芽世界上最大的比萨饼连锁店必胜客的副总裁罗布·道蒂说,他们公司曾经请人类学家来研究这种美食的诱惑力。道蒂说:“他们的结论是,比萨饼有一种力量,因为它是一种简单的食品,人们经常不用餐具来吃它,而且通常一起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传统中分食面包的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调查人员发现,一般的家庭经常每周拿出一个晚上来吃比萨饼,这时,大家放慢生活的节奏,重新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也许的确如此。但是,还是让我们看看基本的事实吧:比萨饼好吃,比萨饼饱人,比萨饼便宜,比萨饼快捷。因此,比萨饼很符合美国人的饮食文化观念。

  美国人发明了比萨饼的神话仍然在流传。当然,比萨饼起源于意大利,然而,确实是美国文化对它的钟爱才使它得以风靡全球。虽然用它果腹的人远不如吃大米的人多,但它几乎可以适应任何口味和文化。必胜客就在全球的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店。

  道蒂说:“显然,比萨饼这种食物极具灵活性,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在有些地方,人们的正常食谱中没有乳酪,口味也和美国人截然不同,比如在日本,我们大量使用鱿鱼和章鱼作为比萨饼的馅料;澳大利亚人则大吃特吃烤肉馅的比萨饼,在俄罗斯,我们给顾客上的比萨饼,馅料包括沙丁鱼、金枪鱼、鲭鱼、鲑鱼和洋葱。”而美国人最爱吃的比萨饼馅料一直是意大利香肠。可见,比萨饼简直是一块能与你想象得到的所有东西搭配的面饼。有些很好的比萨饼,既没有一丝乳酪,也没有一滴番茄酱。

  比萨饼的前身在古代就出现了,包括中东的一种皮塔饼,以及从印度到摩洛哥都有的扁平状加酵粉和作料的面包。意大利—美国历史协会认为,驻扎在巴勒斯坦的罗马外籍军团士兵最先使用香草和橄榄油为当地不加酵粉的面饼调味。所以有人说,比萨饼之母就是这种被称为matzoh的无酵饼,至今犹太人过逾越节时仍食用它。

  大约一个世纪以后,罗马的公民也开始吃这种上面抹油、加调料的圆面饼。人们把它称做focaccia,作为点心或开胃小吃。大约一千年前,这种覆盖香草和调料、经烘烤的圆面饼在那不勒斯格外流行,picea这个词也在那不勒斯的方言中出现了。关于这个词的起源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语义学家们认为它是由意大利语中一个古老的词衍化而来的,意思是“拉”或“捏”,这可能是指从烤炉里取出热面包的方法。

  尽管如此,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比萨饼直到17世纪晚期才真正出现,这时旧世界里的欧洲人已经克服了他们对刚发现的新大陆的恐惧。一种原产于秘鲁和厄瓜多尔、拉丁文学名为Lycopersicon escu-lentum(番茄)的植物结出一种肉质肥厚的黄色或红色果实,当时种植它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装饰。在分类学上,它与有毒的颠茄同属一科,因此人们自然对它充满了怀疑。

  16世纪早期,新大陆的征服者们把番茄带回了西班牙的老家。直到两个世纪以后,欧洲人才鼓起勇气,发现了番茄最终的用途。那不勒斯的农民主要以面包为生,很少吃其他食物,是他们首先把这种新作料加到了圆面包上。

  尽管旅行者们经常到那不勒斯的贫困地区去品尝比萨饼,它却仍是一种农家食品。但是到了1830年,随着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比萨饼店的开张,它的地位提高了。这家饼店名叫Port'Alba,这里的比萨饼是在烤炉里烘制的,炉膛用维苏威火山的熔岩砌成,这家餐馆很快就被文人雅士们所接纳。

  现代比萨饼出现于1889年,当时意大利国王昂伯托一世的妻子玛格丽塔王后到那不勒斯来视察,要求Pietro il Pizzaiolo餐馆的老板拉斐尔·埃斯波西托为她准备一种特别的食品。还有什么比包含意大利国旗颜色的比萨饼更合适呢?芽埃斯波西托用番茄作红色,用紫苏作绿色,并用一种以前从没用过的作料作白色——这就是用水牛奶制成的莫扎里拉乳酪。事实证明,这种比萨饼深得王后的欢心,也受到了埃斯波西托餐馆的常客们的欢迎。

  20世纪到来时,在美国东海岸定居的那不勒斯移民可能就开始在家里制作比萨饼了。他们使用的是容易找到的作料,因为水牛很稀少,他们就用家牛奶制成的乳酪,并用当地oregano香菜代替老家的marjoram香菜,烹制了车轮一样大的比萨饼。

  二战结束前,在意大利人聚居区以外还很少见到比萨饼。一些美国大兵曾在那不勒斯及其附近服役,回国后他们渴望吃上比萨饼。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亲朋好友,产生了对比萨饼的需求。比萨饼热潮开始席卷美国。

  在纽约,人们挤在比萨饼店的外面,争相观看厨师把面饼高高地抛到空中。在电视的黄金时代,田纳西·欧尼·福特把一位名叫奥尔多·福米卡的厨师搬上荧屏,表演制作比萨饼的高超技艺。

  非意大利人也开始拥入比萨饼店,这其中包括弗兰克·皮普的那不勒斯比萨饼店。它于1925年开张,地处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成了耶鲁大学学生以及其他人流连的著名餐馆。

  弗兰克·皮普的比萨饼店没有什么装饰,连菜单也没有,可供选择的比萨饼名称写在一块公告牌上。这里仍然用巨大的砖烤炉烘制比萨饼,炉子下面的小门有时还往外掉煤。用煤火加热比用木头或煤气更均匀,使面饼脆而不焦,恰到好处。

  每到星期五和星期六,弗兰克·皮普的饼店外面就排起长蛇般的队伍,人们流着口水盼望买到当地人最爱吃的比萨饼:超薄面饼,配以白蛤肉和咸肉,再撒上意大利的巴马干酪。有时候,当饼店挂出“今晚蛤肉售完”的牌子时,人群中就发出一片叹息,排队的人们也走掉一半。

  在五六十年代,比萨饼店还不多,如果谁家的附近有个饼店,那就算很幸运了,那时候,大家还觉得比萨饼是一种“外国食品”。

  与此同时,比萨饼的变种也在产生。传统的那不勒斯比萨饼面饼很薄,很少使用番茄酱。40年代,芝加哥乌诺比萨饼店的艾克·苏维尔和里克·里卡多创造了“芝加哥风味”比萨饼,它的面饼厚达一英寸,是用平底锅制作的。所谓“西西里风味”比萨饼,也属松厚型面饼,也是用平底锅制作,但一般不切成扇形,而是切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根据美国全国餐馆联合会的统计,薄脆型面饼占比萨饼总数的61%,松厚型面饼占28%,其余11%则是超薄型面饼。

  每一种风味的比萨饼都有其追随者,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选择,而且坚持认为自己吃的那种是最好的。今天,比萨饼在美国每年的销售额已达320亿美元,算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了,因此,有足够的选择来满足每一种口味。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创造性。两年前,一个代表团从比萨饼的故乡那不勒斯来到美国,鉴定哪些是真正的比萨饼,哪些不是。根据那不勒斯比萨饼协会的标准,面必须用手揉,烤炉必须用砖或类似材料砌成,用木头作燃料,面饼必须熟透,但表面不能有硬皮,面饼的边缘要高而柔软。在那不勒斯,比萨饼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面饼。

  但是,就是在那不勒斯,对这个标准也有争议。应该市的要求,营养学教授卡洛·曼戈尼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后,写出了长达42页的论文,为真正的那不勒斯比萨饼下定义。例如,只能使用意大利两个地区出产的用水牛奶制成的莫扎里拉乳酪,而且制作过程中不能让乳酪接触到面饼,否则会发生不良反应。那不勒斯的最终目标是确定一个标准,这样,出售合格比萨饼的店门口就可以挂上一个标志。如果哪个店敢于藐视传统,给比萨饼加上诸如菠萝之类的馅料,那么就取消它使用合格标志的资格。在美国销售的比萨饼,几乎全都明显地不符合那不勒斯的标准。

  传统的馅料仍然在美国的比萨饼中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可以由莫扎里拉乳酪的销售量来证实。其中必胜客是全球最大的莫扎里拉乳酪买主,其购买力足以为25万头母牛提供“就业机会”。

  必胜客是弗兰克·卡尼和丹·卡尼两兄弟1958年在堪萨斯州创立的。两兄弟当时是设在维契托的州立大学学生,他们向母亲借了600美元,买了一些二手设备,在维契托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租了一座小楼,就开张了。他们在一块牌子上写了Pizza(比萨饼)之后,只剩下写三个字母的地方,于是他们又写上Hut?穴小屋?雪,这就是今天著名的“必胜客”了。

  两兄弟干得有声有色,很快,他们的比萨饼就在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欧洲和亚洲找到了销路。必胜客最终被百事可乐公司兼并,现在共有8000多个连锁店,从科威特到危地马拉,从香港到荷属安德列斯群岛,必胜客的饼店遍布全球,每年的销售总额超过50亿美元。

  这样的数字自然吸引了竞争者。80年代,达美乐异军突起,靠着保证半小时内把比萨饼送到顾客的家门口创出了名声。这个战略很成功,但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半小时承诺,因为送货的司机老是想着抢在时间前头,这倒成了一个负担了。

  有一本书,专门收录关于比萨饼的奇闻轶事。其中的第74个故事是这样的:60年代,在威斯康星州的麦德福特,罗恩·西麦克和绰号“精气神”的乔·西科克兄弟俩合开了一间名叫“墓碑踢跶舞”的小酒馆,酒馆的街对面当然就是一块墓地。一天晚上,“精气神”跳摇摆舞时滑了一跤,摔断了一条腿。不知怎么,他想在酒馆卖比萨饼,就挂着拐杖进了厨房,开始试着配制调味汁和面团。不久,当地的保龄球场和其他酒馆就开始订购他创造的比萨饼。于是,兄弟俩有了新买卖——坐在1959年生产的卡迪拉克轿车后座上出售用干冰包裹的比萨饼。到了70年代,他们又在麦德福特开设了一家比萨饼厂。尽管竞争激烈,名字很奇怪的“墓碑比萨饼”还是在美国中西部赢得了不少追随者。

  1986年,卡夫食品公司收购了墓碑比萨饼厂。凭借公司雄厚的实力,这个品牌加入了美国最畅销的冷冻比萨饼的行列,年销售额超过33亿美元。

  

 

 

 海洛因发迹史

  下面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它说的是德国的一家药品生产公司合成了一种可疑的药剂,在一些不知情的人身上做试验。在实施了很少几次试验之后,公司就草率地将这种东西当成药品四处贩卖,还把它吹嘘为包医百病的万能药剂。这种药成为全球畅销药品。这家德国公司大发横财,其原因之一也在于这种药能让人上瘾。

  几年之后,公司没有人愿意再谈起这一药物。现在这种物质不再是公司的产品了,它是魔鬼的杰作。曾经是用途广泛的药品现在在世界各国被宣布为非法;制造它的人被认定是犯罪分子;贩卖它的人在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是要掉脑袋的;消费它的人则作为等死的人被排斥于社会的边缘。

  上面所说的公司的名字叫拜尔。拜尔公司发明的这种药物就是海洛因。

  1897年8月21日,拜尔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对此他的老板们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替代能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吗啡。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

  现在,这种药被称为“海洛因”。拜尔公司的老板们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取了这个名字(“海洛因”在德文中意为“英雄”)。故事接下来就是药品历史中最荒谬的一页。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拜尔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名牌海洛因。世界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很久以后,它才逐渐被看做是恶魔般的毒品。

  柏林53岁的药剂师米歇尔·德·里德尔在他最近的著述中讲了海洛因问世、上市和作为药品最终没落的故事。里德尔是第一个接触到拜尔公司档案的人。在他之前,拜尔公司拒绝了众多的访问者,因为它不愿让人再提起自己是毒品炮制者这段往事。

  里德尔描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时代,那时候,世界似乎是颠倒的,大家都很狂热。在这段“美好的旧时光”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生产商。拜尔公司的总裁们自豪地说:“海洛因真是个好生意。”大部分医生称赞它是高品质、安全的药物,具有神奇的药效,能止咳、止痛和治疗其他所有疾患。

  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服用,妇女还使用含有海洛因的卫生棉条。海洛因无处不在——为得到它不必铤而走险去犯罪,而且拜尔公司的海洛因在药店里库存充足,不是用锡箔纸遮遮掩掩包成小包,而是装在考究的药瓶里,一瓶就有25克,这种剂量在今天足以造成数十人吸毒过量,在火车站的厕所里孤独地死去。

  拜尔公司和它的医生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当时真的是所有人都觉得海洛因如此完美,以致他们毫无顾忌地把它作为止咳药给婴儿服用?拜尔公司的老板们是不是明知道这种东西有害而仍然肆无忌惮地推销?

  当这种药品上市时,除了大获成功之外,看不出它有任何异常之处。仅一年之后,拜尔公司就将海洛因销往20多个国家,主要销往美国。早在1902年,海洛因的利润就占整个药品行业的5%,销售量急剧增长——1898年为45公斤,10年之后达783公斤。因拜尔公司并未得到海洛因的专利(这种物质在科学文献中已经广为人知),其他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赚钱的生意:桑多兹公司、霍夫曼·拉·罗赫公司、勃林根公司、格阿公司以及克诺尔和梅尔克公司。

  这种药物取得巨大成功,还由于拜尔公司残酷的经营手段。从一开始就有少数坚强不屈的药剂师说,这种药物有毒并且致人上瘾。当时的公司代理人卡尔·杜伊斯伯格要求下属,如果还有人胆敢说海洛因不是安全药物,就要把他们“打得闭口不言”。

  在没有确切依据的情况下,拜尔公司吵吵嚷嚷地为海洛因铺平了道路。公司给全世界的医生们免费发放海洛因试用品和新的、对公司有利的专业刊物,有目的地委托那些惟利是图的医生做一些研究。在《德国医生报》的广告中,拜尔公司要求医生们用“公认的出色的”海洛因医治当时泛滥的吗啡瘾,称海洛因不管怎么说也是吗啡的下一代产品,并且不会让人上瘾。

  付出得到了回报,医生们就像是自己上了瘾一样疯狂地给病人开海洛因,一个医生在专业杂志上写道:这种药的价值因为“绝对没有毒害而变得更高”了;另一个医生欢呼说,海洛因是“所有止咳药中最安全、最棒的一种”。

  但海洛因并不只是能治咳嗽。拜尔公司很快就发现海洛因对所有的病都有效。从1906年起,拜尔公司建议在治疗疼痛、抑郁、支气管炎、哮喘和胃癌时使用海洛因,里德尔说:“在当时人们了解的疾病中,只有很少几种不在海洛因的适用范围之内。”

  健康人也能从海洛因中找到很多乐趣。登山俱乐部建议俱乐部成员在登山前服用此物,因为它能使呼吸更为顺畅,能让他们登得更高。

  拜尔公司的这一药品在疯人院也大行其道。1900年,那不勒斯精神病院的大夫给病人们开出海洛因,记录说有“持久的镇定作用”,“甚至有几个痊愈的病例”;俄国精神病医生用海洛因驱散“灵魂的痛苦”;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一位大夫用它缓解“勃起疼痛”。海洛因成了万灵药,什么时候都有用,对可怜的妇科医生米尔特尔也是这样:1899年她因患有“女子慕男狂”躺在维也纳的玛丽亚·特蕾西娅妇科医院里,只有服用了海洛因之后病情才有所缓解。

  医生们记录的海洛因的副作用是昏沉、晕眩和便秘,别的没有。那些在海洛因问世之时即警告说它有上瘾的危险的医生只是少数。给2000多名病人开出海洛因的格林纳威奇大夫说,不用担心“用药后会产生病态的欲望”。

  这种说法和几十年后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有关海洛因的知识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在威廉二世时代的人不会上瘾,而他们的重孙子们却会上瘾呢?当年皇帝的子民们和今天的吸毒者有什么区别吗?

  上瘾不上瘾的关键在于当时盛行的海洛因的服用方式。当时的病人只是口服几毫克,不及现在吸毒者每次注射量的1/10。口服的海洛因经过很长时间才抵达脑部。当时,服用海洛因的人感受不到极度的快感,他们只是缓解了疼痛,伴有轻微的欣快。这种感觉很舒服。服用了海洛因之后,病人身心状况得到改善。

  那时候的人没有想到要去用鼻子吸或者注射高纯度的海洛因,因此,欧洲在海洛因致瘾方面保持了“干净”的记录:直到1920年,德国药品当局还对“海洛因瘾”这个词汇一无所知。

  而拜尔公司最大的主顾美国很快就上道了。那时候的美国就已经是吸毒者的天堂,有多达1/10的医生染上了鸦片瘾,有几十万人在给自己注射吗啡,还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移民在抽大烟。1910年后,许多吸毒者改吸海洛因。

随着医院逐渐被海洛因上瘾者充斥,国家加大了对海洛因的控制并且限制给病人开海洛因。海洛因贸易开始转入地下进入黑市,价格上涨了,随之而来的是为了获取海洛因而发生的犯罪增多。对生产商来说这可是个福音,因为正是在黑市上,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制药公司才开始赚大钱。20世纪20年代末,全世界的合法海洛因的年需求量仅为2吨,而年产量却高达9吨。著名的生产商做起海洛因生意来就像黑手党一样行动诡秘。霍夫曼·拉·罗赫公司是这些无赖公司之一:里德尔说,这家瑞士公司定期给走私集团提供海洛因。20年代中期,汉堡的警察发现,这家公司在海上运输海洛因、吗啡和可卡因,并且掩盖事实,把它们说成是“无害的化学品”。该公司给海洛因取的化名叫“耶克斯特”,把可卡因叫做“牙米克”。

  1927年,公司由于上述行为受到来自国际鸦片委员会的警告。委员会主席十分厌憎地评判说,霍夫曼·拉·罗赫公司不配拥有麻醉剂贸易的许可证。

  随着有关鸦片国际贸易的协议越来越严格,1931年以后,拜尔以及其他公司的海洛因贸易几乎全部停止了。它们继续生产的那一丁点儿海洛因也受到了严格的监督。海洛因失宠了,被赶出了药店。但是里德尔说,患者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里德尔说,像海洛因之类的鸦片制剂,能“减轻对死亡的恐惧,使死亡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其他药物则无此效用”。最有效的止痛药也属于鸦片制剂。由于所有这些不可或缺的鸦片制剂如今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德国的危重病人常常只能是被迫忍受疼痛。

  今天,只有在一个国家里海洛因的生产是合法的,那就是英国。英国人视海洛因为有效的止痛药,每年消耗量约为300公斤。海洛因比吗啡效力产生更快,但药效消失也快。

  海洛因并不是不健康的。它不改变人的遗传基因,没有长期的毒副作用。里德尔说,很多吸毒者看上去像僵尸,原因不在海洛因本身。黑市上昂贵的海洛因往往内含毒剂并染上了细菌,而那些吸食者常常是无家可归者,使用的针头又不经消毒,从而身染疾患。

  海洛因的发明人没有经历自己的作品没落的这一幕。费利克斯·霍夫曼于1946年孤独地死去,没有留下后代,他在瑞士几乎被人遗忘。拜尔公司连一个讣告也没有发,公司这么做情有可原。

  1897年8月10日,就是在霍夫曼混合20世纪最臭名昭著的毒品的前11天,他还发明了另一种同样有名的物质:乙酰水杨酸。

  他的老板们最初认为这种东西有毒,差点把它扔掉。拜尔公司的这一产品自始至终都属合法产品,它的大名是:阿斯匹林。

  

 

 

 罐头起子漫谈

  19世纪20年代间,英国探险家威廉姆·帕里率领几个极地研究人员越过巴芬海湾,穿过漫长的冻土地带,向北极极点进发。探险人员新采用了一种可以保证他们在严寒的极地环境中生存下去的装备:罐装食品。薄薄的熟铁皮罐可以让他们所带的食物毫不变质。但麻烦的是食用的时候很难打开这些罐头。一听烤小牛肉罐头上会有这样的说明:请用锤子、凿子从顶部打开。

  1812年,英国工程师、造纸商布莱恩·唐金发明了这种用金属罐来保存食物的方法,它也成了极少数离不了辅助工具的制品之一。显然,唐金认为如何造出打开罐头的配套工具,是别人的事情了。

  早期的铁皮罐头单单是铁皮就要比所装食物重许多。19世纪初,士兵们用刺刀来打开罐头,后来到美国内战时期,饥饿难耐的士兵们就开枪把这些罐头打开食用。

  第一个用做开罐头的起子相比之下改进并不大。钻透罐头顶盖需要一个尖锐的工具,人们必须小心地沿着罐头盖的一周锯开铁皮,露出罐内食物,但这件事做起来麻烦,甚至危险。顾客们经常用自家的工具打开这些罐头,或干脆请店主帮忙。

  19世纪50年代末,当制造商能制作更薄的罐头盒时,起子的设计得到了突破性进展。1858年,艾兹拉·沃纳申请了一项专利:一种带刀刃的起子。人们可用力把刀刃压进罐头盖,而不是用力砸进去,还有一小块金属护板用以保证起子不至于进入罐内太深,防止罐内液体喷溅出来。另外,弧形刀刃能卡住罐头盖的边沿,从而把盖子揭掉。沃纳过于乐观地声称,自己的这项技术连小孩子都能轻松安全地操作。

  但第一种在美国真正得到较广泛使用的起子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牛头”起子,因起子固定刀刃的铸铁头的形状而得名。它有两个刀刃,短而尖锐的那个可以插入盖子,而后稍长的那个可以沿着盖子边缘进行切割,这与1858年沃纳的起子相比显得更方便。这种起子在那个年代非常流行,以至今天我们经常能在古董店里见到它们。

  威廉姆·莱曼于1870年曾申请了一种神奇的轮刀起子。不过,他的这项设计仍存在严重缺陷,使用时必须用起子的一端准确无误地刺入盖子的中央部位,然后以其为支点进行切割。此外,这种起子还必须根据罐子形状的不同进行调节。

  1925年,旧金山的星牌起子公司在莱曼的轮刀之外又加了一个锯齿齿轮,可以在盖子的下沿运行。至此,起子的革新进入了新时期。这种起子在工作时,用两个轮子挤压盖子,可以稳固而顺利地把罐头打开。1931年电动起子出现,工作原理和星牌起子相同,人们至今仍在使用。

  打开饮料罐的技术走过的是不同的道路。酒厂和饮料制造商用锡罐替代玻璃瓶盛装饮料,并非是为长久保存之故,而是由于锡罐便宜,且可以用后即扔。人们通常不用再把盖子完全打开,人们熟知的“教堂钥匙”起子可以在瓶盖上打开一个三角形洞口,借此就既可以吸啜又可以牛饮了。

  20世纪50年代末,超薄铝罐的出现使人们得以不借助特殊工具就能打开罐头了。这种罐头盖子上连有一个小圆形拉片,很容易打开,但随之也产生了很多垃圾。十多年间,这种丢弃的拉片随处可见,直到法律规定拉片在开罐后必须和盖子保持一体,这种现象才得到遏止。

  最近70年间,尽管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但起子的设计并未发生太多变化。普通手工操作的起子经常会使盖子落到罐内,留下要取出一个锋利金属圆片的麻烦。有一种不太时兴的设计曾改用轮刀从盖子下沿开罐来解决这个问题。盖子确实去掉了,但罐子口却留下了尖利的边缘。

  用一个刀刃打开罐子的老式起子,现在还没被完全淘汰。今天,野营者们使用的叫“约翰韦恩”的起子,是瑞士军刀和其他便携刀子的特色附件。有些电动起子上设计有磁铁可以吸住盖子,另外一些起子上带有许多附件,可以用来打开瓶子、罐子或塑料袋子,或用来使刀子更锋利,或别的什么用途。

  或许未来的几十年里,随着信息技术、基因工程、逊原子物理的迅速发展,起子会日益完善,但也或许随食品包装的改进,人们再也用不着它了。

  

 

 

 蒸汽机史话

在今天看来,蒸汽牵引机笨重、难看,但就是这种庞然怪物帮助人们把布法罗的草原变成了美国的早餐。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这台胡贝尔蒸汽牵引机是1920年生产的,它结实耐用、巨如恐龙,还没出厂就已经过时了。然而,这台有着巨大的轮子、顶部挂着艳丽的红色饰穗的胡贝尔却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美国扩张的辉煌遗迹。正是蒸汽牵引机拉着铧犁和脱粒机完成了征服大平原的重任。它们轰隆隆地运转着,把布法罗的草原变成了美国的早餐。那片土地曾经被认为是很难、甚至不可能耕种的,而蒸汽牵引机帮助人们在那里扎下了根。

离这件展品不远处,还有一台1924年生产的约翰·迪尔D型内燃拖拉机(“拖拉机”一词正是为这类机器发明的)。本世纪20年代初,像迪尔这样的汽油和煤油内燃机,在赚取农民的美元的竞赛中已几乎获胜。可是,美国与蒸汽的罗曼史可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说到底,是蒸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蒸汽机的笛声也激发了许多年轻人的想象力。很多人从童年时期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脱粒机手,驾驶着大机器为自己买不起机器的农民收割、耕耘。

脱粒机手们季节性的到来带来了突然的兴奋、繁重的劳动,还有家制食品的大会餐。男人们驾驶着机器来到一个又一个农场,春耕秋收。几十年来,他们成了美国农村的一道风景线,而他们的蒸汽牵引机则像喧闹而又友好的怪物,成了人们敬畏和惊叹的对象。

这些牵引机确实堪称巨大,有些重量超过20吨。这台胡贝尔重约10吨,长16英尺,仅仅算是中等大小。最大的几种型号只用来耕耘最坚硬的土地——这些土地由于被杂草覆盖了几个世纪,变得无比坚硬,任何人拉或者马拉的犁都无法将它耕耘。西部各州的土壤和气候适于种粮食,可是只有大规模生产粮食才能赢利,而且收获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那里平坦宽广的旷野跑得开这些巨大而笨重的机器。

19世纪的美国发明家和制造商们常常考虑到大草原地区农民的需要,所以他们发明了数量惊人的农业机械。从1790年通过第一个专利法到1899年,注册的农机具专利达4万个。

但是当19世纪进入下半叶的时候,动力仍然主要依靠马和牛。有时候,近40匹马被编成一队,套在巨大的铧犁或者收割机上,在不断扩张的西部田野中劳作。养一匹马大约需要5公顷土地,马匹还需要精心照管。它们拉犁需要挽具,而挽具是要维修的。在一个工作日中,马队至少要替换一次以便轮流休息,有的时候还要替换两三次。因此发明家们一直努力地改进设计,试图在这片土地上使用蒸汽动力,特别是用蒸汽动力来牵引沉重的收割机。

内战以后,小型蒸汽机确实进入了脱粒的过程,但是它们必须由马匹拉到已经收割完的粮食跟前。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开始成批生产第一种自己开动的蒸汽拖拉机。它们还不能达到耕地的需要,刚开始主要是用于脱粒。但是到了90年代,有了贝塞麦钢和更加坚硬的齿轮,这才使制造每天能耕耘75公顷土地的新型大机器成为可能。把它们从一个农场转移到另一个农场引起了不小的骚动。马看见这种大机器的时候常常会狂奔起来。1897年,俄亥俄州的报纸报道说,一位亚伦·艾米克的马遇到一台蒸汽牵引机后,拖着轻便马车飞奔而去。“艾米克先生被从马车里甩出来,车里的一桶苹果和其他物品撒了一路。那匹马拉着马车奔进城里,撞在了一根电线杆上。”

可怜的马儿确实值得同情。那些机器有时候每小时开两三英里,一路上轰隆作响,还喷烟吐雾。为此有些州要求,当他们在公路上行驶时必须由马拉着,以免把迎面而来的马吓惊了。这样的法律使蒸汽拖拉机手们大为不悦。1900年,《脱粒机手评论》杂志就辛辣地讽刺道:“普通的州议员对驾驶蒸汽牵引机的了解,就像猪对主日学校的了解一样多。”

在脱粒的过程中,蒸汽牵引机的附近几乎总有稻草,机器冒出的火花常常引起火灾。蒸汽牵引机在很大的压力下运行,这就需要懂行的人不断地留意。火箱里必须加上适量的燃料(煤、木头或者稻草);还必须注意锅炉里的水位,否则锅炉就会爆炸。据说,在1911年,平均每天发生两起锅炉爆炸事件。“声音震耳欲聋,后果非常可怕,”在一次爆炸后俄亥俄州的《阿什兰报》报道说,“尘土和蒸汽形成的巨大云雾笼罩了一切……巨大的发动机和锅炉被抛到20英尺高处,碎片散落得到处都是。”操作机器的人被抛到142英尺以外。

尽管有此类事故发生,大型蒸汽牵引机的生产还是稳步增长,到1900年每年平均生产5000台。但是逐步改进的内燃机威胁到了它们的存在。查尔斯·哈特和查尔斯·帕尔通常被看做是汽油拖拉机之父,他们于1902年造出了第一种型号的拖拉机。内燃拖拉机往往更小、更轻,可以靠一箱燃料运行一天。不用点火,操作者也不必时常给饥渴的机器加水。到1920年,已经有166家生产拖拉机的公司,每年生产20多万台拖拉机;而蒸汽牵引机的产量则不断减少,直到几乎停产。

史密森学会收集的这台胡贝尔到1930年才找到买主。从它的情况判断,它只干过一些轻活,很可能是在锯木场牵引传动带。许多20年代生产的蒸汽牵引机都装上了宽大的轮子,用来修路,所以又产生了一个新词“蒸汽滚轧机”。1927年胡贝尔公司制造的最后一台蒸汽牵引机,就是一台蒸汽滚轧机。

然而,蒸汽牵引机的罗曼史还没有完全结束。有收集癖好的人们精心保养着几百台这种庞然大物,并举行全国性的展览会。在展览会上,他们满怀深情地给这些机器点上火,让它们趾高气扬地四处轰鸣。在这些场合,最好还是把您的马留在家里呀! 

 

 电玩四十年(到2006年止)

光标在电视屏幕上移动着,你让它往左,它就往左;你让它往右,它就往右。它绝对听你的话。40多年前的人们谁能相信呢?家里的电视可以和我们玩游戏!每一个初次见到电子游戏的人,恐怕都难以忘记那新鲜奇异的感觉。从那个时候起,一切都变了,我们不再是单纯的观众,我们可以操纵电视上的画面。那么是谁第一个想出这个主意,在电视上用光标来玩游戏呢?一定是个日本人吧?

开路先锋

不,不是日本人,是美国人威廉·海金伯莱姆。如果他还在世的话,今年该有91岁了。即使是在他生前,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电子游戏的发明者。海金伯莱姆不是爱玩的人,他是一个科学家,而且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娱乐最多就是下班以后打打弹球。他曾经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创建了原子弹转换电路,二战以后还为反对核武器斗争过。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他在纽约一家拥有一个核能研究基地的研究中心工作。

1958年秋天,海金伯莱姆打算在纽约举办一个“开放日”,向人们宣讲新技术的功能,但又不想简单地把要宣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他觉得那样只会让参观者感到无聊。于是他决定用示波镜和转换电路做点什么东西。做什么呢?一定得是某种能让参观者通过感性认识就能明白原理的东西。一种游戏吧?一种两个人玩的游戏。网球吧!用一个光点代表网球,一条直线代表球网,参加游戏的双方要让“球”往返跳跃于“网”的两侧。这个“双人网球”游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参观者为了能玩上一下,不惜排好几个小时的队。1958年,整个美国的电脑全部加起来只有2500台。就是在那样一个时代,海金伯莱姆成了电脑游戏的开山鼻祖。

可惜只有很少一些人见识过这种游戏,海金伯莱姆发明的这种“双人网球”游戏并没有普及起来,它仅仅是一种展示新技术的手段。“开放日”结束以后,它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这样,美国人斯蒂芬·罗塞尔就在1962年把电脑游戏又重新发明了一次。那是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有三台电冰箱那么大的计算机上,游戏的名字叫《星球大战》。这是两只宇宙飞船之间的战斗,明亮的三角形飞船在黑漆漆的宇宙中熠熠闪光。同“双人网球”一样,《星球大战》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不是在孩子们的卧室里,毕竟罗塞尔在大学里的计算机价值10万美元——而是在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上,这个小型网络就是后来的国际互联网。大学生们把这个程序下载下来,不断在细节上加以修改完善。一些人制作了最早的游戏操纵杆。就这样,1962这个年份成为正式的电脑游戏元年。但是罗塞尔从来没有用这种游戏赚过一分钱,也没有申请过专利,现在看来这实在有点愚蠢。

游戏产业

几年之后,也就是1966年,美国人拉尔夫·巴尔利用了这个机会,因为他发现电子游戏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巴尔1922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为躲避纳粹迫害逃到美国。二战期间他为自己的新祖国效力,当了一名秘密警察。二战以后他又成为一名电视修理工,到1966年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工程师。长久以来他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播放新闻、电影和广告,美国的几百万台电视机是否还可以有别的用途?1966年8月,他有了一个主意:游戏!对,没错儿,就是游戏!他利用在纽约等公共汽车的时间把构思和设计写了下来,写了满满四页纸——可以在电视机上玩的视频电子游戏就这样问世了。

巴尔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用一个木头盒子和很多按钮试验制造原型机,最后发现:这个木头盒子竟然真的管用!他大受鼓舞,继续试验。很快,他向全世界推出了一个游戏,其原理现在尽人皆知:游戏双方轮番击打一个小球,如果谁没接住球让球漏掉,他就算输了。这种根据乒乓球游戏原理设计的游戏就是后来的《乒乓》(Pong)。

但是《乒乓》这个名字并不是巴尔起的,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名叫诺兰·巴什内尔。巴什内尔原本忙于把已经诞生了将近10年的《星球大战》做成自动游戏机,然后把这些游戏机放在酒馆里,谁要玩就得投硬币进去。为了试验这种机器,巴什内尔把自己的女儿赶出去,在她的房间里用晶体管、一台旧电视机和一个罐子做成了一个名为“电脑空间”的游戏机。随后,他的牙医给他介绍了一个人,那人在一家生产自动机器的公司工作。他把自己的点子卖给这家公司。1972年,也就是拉尔夫·巴尔的家用游戏机首次面世的时候,商用电子游戏机“电脑空间”也开始进入酒馆。

但是由于过于复杂,这种名为“电脑空间”的商用电子游戏机失败了,巴什内尔仅仅赚了500美元。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失败迫使巴什内尔不得不尝试着去发明新的东西,更好的东西。于是他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用这500美元开了一家公司,这就是电子游戏产业的始祖——雅达利公司(Atari)。然后他把拉尔夫·巴尔发明的视频游戏做成了可以在投币机器上玩的《乒乓》。这是他发明的第二个酒馆电子游戏机。《乒乓》的好处在于它非常简单,人人都可以玩,哪怕喝醉了,照样可以玩。

这一次,巴什内尔的账单收入开始扶摇直上。1972年,巴什内尔将他的第一台《乒乓》游戏机安置在硅谷的一家酒吧里。两周以后,酒吧老板打电话给他抱怨说:机器坏了!其实机器并没有坏,是硬币箱满了——装了300美元。《乒乓》成了大热门,巴什内尔一夜暴富。1973年雅达利公司的销售额将近400万美元。10年后,这个数字翻到20亿。《乒乓》带动了整整一个行业,电子游戏业开始兴起。到今天30年过去了,电子和电脑游戏行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票房收入。

辉煌年代

如今,电子和电脑游戏已经成为整整一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游戏者永远都在要求更新的游戏,永不餍足。这是一个从不留恋历史的行业,每种新游戏发明出来之后不久就会过时,稍一过时便不再值钱。然而,如果没有巴尔和海金伯莱姆这些当年的开路先锋,就不会有后来的《吃豆子》(Pacman)和《打野鸡》(Moorhuhn),不会有《神秘岛》(Myst)和《毁灭战士》(Doom),同样也不会有《模拟人生》(Sims)和《模拟城市》(Simcity)。后两种游戏——也就是如今风行全球《模拟人生》和《模拟城市》——它们被一个身材瘦削的美国人发明出来,他叫威尔·莱特。莱特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模型。起初他设想了一种游戏,玩家的目的是摧毁岛屿,后来他突然发现,建立岛屿比摧毁岛屿更加有趣。这个发现一出,《模拟城市》就诞生了。

同样地,如果没有那些先驱,也不会有《古墓丽影》中的劳拉和“超级玛丽”这些人物。“超级玛丽”,这个戴着红色帽子身穿蓝色工人装的小个子意大利管子工,是日本人宫本茂在1977年加入任天堂电子游戏公司以后发明的。宫本茂既不是程序员也不是技术人员,他是工业设计师,甲壳虫乐队的歌迷,业余园艺爱好者。而如今,他是巴尔的孙辈们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超级玛丽”的名字是宫本茂用任天堂公司在西雅图的库房场地出租人的名字命名的。去年宫本茂举办了他加入任天堂公司25周年的纪念庆典。“超级玛丽”成年了,但不知那位和他有着同样名字的西雅图库房出租人是否还健在?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罗塞尔和巴什内尔这些开路先锋,今天的孩子们的童年将会是另一种样子。日本人田尻智发明的“口袋妖怪”(Pokemon)中令成千上万个孩子痴迷热爱的“皮卡丘”将不会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里。田尻智小时候热爱昆虫,经常在林子里搜集金龟子等小虫子。这一爱好直到他长大成人以后也难以割舍,以至于最后发明了“口袋妖怪”游戏。同样,如果没有那些开路先锋,也不会有苏联人阿里克谢·帕契诺夫20世纪80年代在莫斯科科学院发明的《俄罗斯方块》(Tetris)。这种游戏80年代的时候差点成为东西方冷战的牺牲品,西方人固执地认为他们才拥有此游戏的商标注册权,直到戈尔巴乔夫出面宣称其所属权归苏联所有。

电影在诞生了40年之后还是黑白的,而电子和电脑游戏在诞生40年之后不但已经达到三维立体的水平,而且还能说话,甚至开始尝试着像人一样思考了。那么,电脑游戏今后还依然会如此迅猛地发展吗?“是的。”它的发明者拉尔夫·巴尔对此深信不疑。今年巴尔已经80岁了,他申请过100多项专利,至今仍然对他的电子宝贝们兴致不减。“我们才刚刚开始,”他说,“我还要再经历10年,不管这10年里将会有怎样一些变化,我坚信那些变化一定是天翻地覆的。”

  

 

 

 迷宫之谜

人类建造迷宫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世界的不同文化发展时期,这些奇特的建筑物始终吸引人们沿着弯弯曲曲、困难重重的小路吃力地行走,寻找真相。那么,这种神秘之路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至今还引人入胜?

要描述希腊神话里的第一座迷宫,就不能不想起著名的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豪利·博尔赫斯的话:“建造一所让人找不到出口的房子,或许更离奇的是,里面还有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

这则神话讲的是,从前弥诺斯王统治着克里特岛。有一年,他没有给海神波塞冬送去允诺的祭物公牛,海神十分生气,决意报复。他附体在公牛身上,勾引了弥诺斯王的妻子帕西法厄王后。不久,王后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为了把怪物藏起来避免家丑外扬,弥诺斯王命令岛上最优秀的工匠代达罗斯造了一座迷宫:一所稀奇古怪的地下房子,走廊离亮处越来越远,根本找不到出口。发狂的弥诺陶洛斯在一堵堵墙壁之间徘徊游荡,左突右冲,以雅典王进贡的童男童女充饥。终于有一天,雅典王子忒修斯带着宝剑闯入迷宫。他一路退下弥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送给他的线团的线,杀死了牛头怪物弥诺陶洛斯,又沿着这根线找到出口,活着离开迷宫。

科学家一般认为,迷宫是这样一种地方:弯弯曲曲的通道,用一堵堵墙隔开。人们在这里举行仪式、跳舞和表演。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迷宫比神话里的迷宫要晚得多,它建于公元前约1600年的迈锡尼时期,在克里特首都的一座王宫里。它与在希腊的皮洛斯找到的公元前12世纪画在粘土板上的迷宫很相似。

这块粘土板的故事是这样的:特洛伊市的一座王宫的门后坐着一位侍臣。他的任务是在粘土板上登记臣民进贡的山羊数目及进贡者的姓名。进贡者离去后,他无事可做,便把粘土板翻过来,在上面勾画迷宫。就是这么一块粘土板在地下躺了大约3200年,竟奇迹般地完整保存到今天。

人们认为迷宫里的墙壁具有魔力:在迷宫里转一圈,能给田地带来好收成,没有儿女的能生孩子,总之能心想事成、所以过去人们常在迷宫里举行成年仪式。有些民族甚至认为迷宫有助产的魔力,例如在印度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用画有迷宫的青铜盘盛水让产妇喝。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十八九世纪。

考古学家在斯堪的纳维亚发现一座用石头砌成的跟人一样高的迷宫,取名“特洛伊堡垒”。一条独具匠心的小路通往中心广场。那里有一个姑娘在等待着心上人,而心上人穿过错综复杂的小路,跳着舞向姑娘靠近。

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时期,许多民族入侵迈锡尼的希腊,城市和城堡遭到破坏,传统丧失殆尽,迷宫的魔力似乎削弱。

但是,对传统的忽视并没有减少人们对迷宫的兴趣。在公元前的第一个千年里,这种兴趣不断扩大,从地中海蔓延到叙利亚,再到东方各国——今天的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不久又在西方扩散开来:西班牙、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和罗斯。

到罗马时期,迷宫图案成为装饰品的首选。在贵族的豪宅里,前厅和餐厅装饰着迷宫拼花图案。这些几何图案的中心通常是古代神话中的景象:忒修斯和被杀死的弥诺陶洛斯。当时的人们更关心的似乎只是图案形式,有时并不在乎他们的“迷宫”有错——既进不去,也出不来。

到了基督教时期,迷宫的神圣力量又回来了。人的整个生命如同一座迷宫,而这座迷宫的中心是人生的转折点。只有通过艰难曲折的朝圣之路,才能告别罪恶的生活,到达迷宫的中心,在那里找到人生的目的。

中世纪初期用来装潢手稿的小图案中,迷宫的形状有了变化,司祭奥特弗里德·魏谢布尔格斯基让构成迷宫图案的线路形成一个基督教的十字架,由此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哥特式迷宫。这些迷宫的图案往往用来装饰大教堂的入口处。例如,沙特尔大教堂就称得上是一座迷宫。要想进到教堂的中心,要拐28个弯——跟太阴月的天数一样。

中世纪的英国流行草坪迷宫,也就是把草坪栽种成迷宫的样式。不难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案。年轻人喜欢来这里散步;手艺人行会在这里搞节庆活动;逢宗教庆典,市民们也常来这里。直到今天还有几十座这样的迷宫供旅游者参观。南威尔士就有一座很古老的迷宫保存了下来,它的建造可以追溯到1800年。

德国也有3座类似的迷宫:在汉诺威的一座叫“车轮”。还有两座是瑞典的士兵在30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建造的,一座在瑙姆堡以北,叫“瑞典轮”;还有一座在格赖琴,叫“瑞典割草场”。

在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和俄罗斯,有500多座古老的迷宫。这些迷宫是用小圆石和巨砾建成的,叫北方“特洛伊堡垒”。多数迷宫的直径有7~18米不等,许多都是只有一个入口的克里特式迷宫,只有个别的波罗的海型迷宫有两个入口。根据覆盖在石头上的地衣来判断,所有这些迷宫都建于13~17世纪之间。它们的用途至今不为人知,也许用于祭祀,也许不是。因为那时欧洲已经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找到了拯救自己的路。

  

 

 

 骷髅旗下海盗史

他们曾在海上赫赫有名

自打航海业诞生之日起,海上劫掠这一行当就应运而生。波里克拉特·萨莫斯基是第一个著名的海盗,他于公元前6世纪在地中海一带横行,令腓尼基商人闻风丧胆,如避瘟神。300年后,伊利里亚人的首领斯库塔里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海盗王国,切断了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上的商贸往来。罗马人设法抓住斯库塔里,但很快又有基里基人取代伊利里亚人的地位。就连不可一世的罗马大将军恺撒都曾沦为基里基人的俘虏,后来被赎了出来。由于被俘后没受亏待,恺撒下了一道法令,规定海盗被捕后不再被绞死在船桅上,而改为在耶稣受难像前斩首。

自9世纪开始,北欧的诺曼人成为实力雄厚的海盗。他们控制了从北角(挪)到直布罗陀海峡的全部海岸线,攻克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直逼君士坦丁堡。845年5月,巴黎成为诺曼人的囊中之物;911年,法国现今的诺曼底地区又被占领;1066年,“征服者威廉”公爵麾下的海盗们登陆不列颠,公爵称王。

11世纪时,波罗的海出现了斯拉夫人纠集成的海盗团伙。他们胡作非为,称自己为“上帝之友,世俗之敌”。来往于这片海域的商人不得不联合起来,成立“汉萨同盟”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俄罗斯的伊凡雷帝对海盗的肆虐也没有袖手旁观,1567年,他把拥有17艘船的丹麦海盗罗德招了安。

新大陆被发现后的1535~156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掠走的金银财宝数量惊人。法国的海盗也开始在海上出没,袭击西班牙船只。1572年,西班牙殖民者H.科尔特斯的一艘满载奇珍异宝的船从尤卡塔半岛开往塞维利亚,途中被洗劫一空。英国人也不甘落后,也是这一年,弗朗西斯·德莱克登陆巴拿马地峡,攻克了西班牙城市,声震英伦。托马斯·卡文迪什再接再厉,15年后夺取了马尼拉的一艘大帆船。

自著名的“无敌舰队”在加勒比海覆灭,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只剩下古巴和波多黎各了。其他国家巧取豪夺来的领地都成了甘蔗种植园。在这里干活的农民不堪压榨,纷纷出逃,沦为海盗。加上不断有逃亡的黑奴加入,队伍日益庞大,形成了一个海盗王国——“海岸兄弟会”。这支海盗军“战功累累”,最轰动的战绩是1671年绰号“凶神”的约翰·摩根对巴拿马的远征:当这些海盗离开狼烟弥漫的城市废墟时,身后跟着157匹满载黄金的骡马。

经过1701~1713年的战争,英国和法国在新大陆各得其所,站稳了脚跟,不再需要利用海盗来开疆辟土了。于是,“海上冒险家”们风流云散,逃到太平洋或印度洋,继续苟延残喘了近100年。

相传,中国也出过知名的海盗——“秦夫人”。18世纪末,“秦夫人”拉起了一支队伍,有6船,与朝廷的舰队作战。这支“海军”骁勇善战,屡败官兵。当朝皇帝莫可奈何,只好求和,与“秦夫人”签下条约,答应只要他们改邪归正,就发给他们可观的俸禄。但“秦夫人”根本就没想安安分分过日子,到死她都是海盗首领。

18世纪中期,海盗变得更有组织性。他们送钱给政府,要求政府允许他们抢劫敌国的商船。但是按照与政府签下的条约,海盗们抢来的财物有一部分要上缴国库。有了这一纸条约,海盗实际上已变成了合法的水兵,他们再不用担心被捕后被绞死在船桅上了。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海盗是个法国人,叫罗伯·苏尔库夫。他是一名职业水手,打年轻时就在各种贩运黑奴的船上干活儿。最后他在巴黎自己的家中平静地死去,那时他已是一个富可敌国的船王了。苏尔库夫的死,为海盗的辉煌历史划上了句号。此时的海盗处于“鸟尽弓藏”的境地,国王们已不再需要他们。为了保全性命,不致沦为桅杆上高悬的尸首,海盗们只得作鸟兽散。

他们在今天依然活动猖獗

在我们这个时代,海盗似乎成为只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但事实并非如此。国际海洋组织最近公布了一组近年来船只被袭事件的数据:1995年:134起;1996年:228起;1997年:252起;1999年:285起;2000年:309起; 2001年上半年:165起。

国际海洋组织的资料显示,现代海盗每年的收入有近200亿美元。当然,海盗已今非昔比。过去,他们气势汹汹地抢劫满载黄金的大帆船,现在,他们连20米长的缆绳都偷。

2000年11月24日晚,塞浦路斯一艘排水量为8871吨的轮船泊在巴西的桑托斯港。突然,一艘巡逻艇快速驶近该船。然后,所发生的一切与冒险小说里有关海盗的描写如出一辙:船舷被锚钩钩住,转眼工夫,几个手持武器的彪形大汉就出现在船上,大声嚷着:“拿钱来!”结果,船长和船员们被殴打了一顿,几个强盗抢了7700美元和一些私人财物后,消失在夜幕之中。

现代海盗惯用的伎俩是突袭登船,把船员扔进海里,然后驾船逃之夭夭。海盗们会给这些船重新油漆,换个新的船名,伪造证件。在东南亚,为一艘船伪造证件要花五六千美元。但这绝对是划得来的投资,一条“黑船”通常能卖到30万美元。而且在利比里亚、巴拿马和洪都拉斯等国,让这样的船披上合法的外衣是易如反掌的事。

全球很多港口都有海盗买通的耳目,他们常在装有贵重货物的船上干活。只要花上2000~5000美元,海盗就能打听到货物的内容、数量和在船上的方位。

按作案手法的不同,可以把现代海盗分为三类。

第一类海盗通常是驾驶木帆船,以木棒或铁棒为抢劫工具。2000年在柬埔寨的吉大港,俄罗斯的“弗雷斯特-1”号遇上的就是这类海盗。入夜后,有两只小船驶近“弗雷斯特-1”号,船上的人都提着棍子。他们不知道俄国政府已派了警力来保护这艘船。匪徒们气势汹汹地登上船,没承想保安人员竟没把他们当回事,甚至打赌谁会在冲突中获胜。结果可想而知,海盗们落荒而逃。

第二类海盗数量不多,但最为凶残。他们一般都是退役的雇佣兵,拥有精良的现代化武器,乘着登陆艇作案。遇上这类海盗时,反抗是徒劳的。就连世界海洋组织都建议海员们在遭遇他们时采取不抵抗政策。

最后一类是捞外快的警船。今天的海盗行为不能没有来自岸上的配合。不少专家都怀疑,东南亚的某些国家为海盗作案开了方便之门。这些国家的巡逻艇经常在海上拦截船只进行检查,向船长提出“船上装着什么货”、“运往哪儿”之类的问题。第二天,一些身着便装的人就会乘着这些巡逻艇靠近船只抢劫。

马六甲海峡是如今海盗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之一,每年有4万只船从这里经过。另外,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沿海、苏门答腊北部海域、斯里兰卡沿海、波斯湾、索马里和坦桑尼亚沿海?熏都是经常有海盗出没的危险海域。南美洲则有加勒比海和巴西东南海域。地中海国家中,阿尔巴尼亚沿海的恐怖事件最多。西非沿海也是船只遭袭多发地,尤其是几内亚湾。

整治海盗尚无良方

与海盗的斗争自古以来就收效甚微,不少国家担心打击海盗会遭到报复,给在海上航行的本国公民带来威胁。

早在1926年,就有国家开始尝试制订统一的海洋法规,但是这一提案未获国际联盟通过,后来又被一再搁置。二战爆发,法西斯横行于世,海盗问题相形之下显得不值一提。直到1958年,《日内瓦公约》中有了关于公海的法规。1982年,联合国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某条私人船只上的船员或是乘客在公海上为达到私人目的对其他船只非法实施的暴力、阻滞或抢劫,均属海盗行为……”俄罗斯刑法中有关惩罚海盗的条款规定:有海上劫掠行为的人要被判处5~15年的监禁。

但是有法可依并不意味着执法必严。经常是船长们自己不愿诉诸法律保护,因为一旦打官司,就得因停工而遭受经济损失。此外,对海盗的法律适用也是个问题:到底是依据船只被劫地的法律呢,还是依据船只始发地的法律?

国家和法律对海盗都束手无策,看来海员们还得靠自己。军舰上有武器,海盗不敢去碰。而民用船不比军舰,船上只有消防用具。针对这种情况,便有了专门的规定:“如果驶近海盗活动区域,晚上要紧闭舱门,从里面锁上。船尾的探照灯和两侧的舷灯必须关掉。遇上海盗袭击,可以使用船上就手的工具(如消防钩竿、斧子和消防喷嘴)阻止海盗登船。”如果海盗袭击地点离海军舰队驻地不远,民船可以向军舰求援。但普通民船要想得到军舰护送,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

船主们对雇用保安人员的看法莫衷一是。反对的意见是:航运安全部门安置在船上的人都无所事事,船主还得付给他们工钱。但赞成的人认为,雇保安总比船只遭抢的代价小。

今天的船上都装有卫星定位系统。但是这种装置不但造价高,对付海盗侵袭其实也是捉襟见肘:等巡逻艇赶到事发地点时,海盗早已无影无踪。

  

 

 

 人的性别有五种

我们有关性别的观念需要更新,人的性别不只是男女两种,它起码有五种:男性、偏男性、两性人、偏女性、女性。

  我们通常认为基因决定了性别,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个女性,其外表看上去也酷似女性,且行为举止女性化,具有女性的外部生殖器官,但其体内却没有XX 染色体和卵巢,相反却具有XY 染色体和内部睾丸,那么此人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

1968年以来的30余年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对所有参赛女运动员的染色体进行了检查,查看她们中是否有人含有Y 染色体却参加了女子比赛。据说有Y 染色体的运动员比普通女性在比赛里更具优势。据统计,在每次比赛里,每400名女运动员中就有1人含有Y 染色体。国际奥委会已于1999年停止染色体检查,因为基因学家和医生们多年来一直对此问题争论不休,他们认为具有XY 染色体并不等于男性。

  医学上也将性器官作为区别男女性别的重要方法。如果一个人的染色体、身体结构和社会学习环境都指向同一个性别方向(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那么他(她)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自己的性别意识。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两性模式为:男性具有XY 染色体、雄性激素、输精管和阴茎;女性具有XX 染色体、子宫、雌性激素、输卵管、乳房和阴道。但这实际上并不绝对正确。

  如果一个孩子在出生时的性别较为模糊,医生和家长很快便会决定确定孩子的性别,但是不论做出哪种选择,通常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激素治疗和心理治疗。现在,越来越多的具有两性特征的人批评这类手术是对人的伤害,要求社会对性别重新定义。北美兼有两性特征者协会已经建立了用因特网连结起来的全国性组织,他们要求取消对两性人进行外科手术,增强公众对两性人存在的意识和对他们宽容的社会环境。

通向性发育之路

  人类胚胎的生长发育,就像一辆汽车沿着性发育的道路前进,直至成为一名女性,但是在这条成长道路上有5个性别转换路口,它们会发出性别转换信号,让胚胎转向男性发育道路。

  在胚胎中既有成为男性所需的因素,也有成为女性的因素,染色体会发出信号,决定生殖腺最终变成睾丸或卵巢。新形成的生殖腺会发出激素信号,决定连结性器官的管道(我们称之为输送系统)是发育成输精管还是输卵管。生殖腺激素信号也决定着外部性器官细胞是发育成阴茎、前列腺和阴囊,还是阴蒂、阴道和阴唇。性别特征的混乱可能是由于转变信号发出的时机不当造成的。

  胚胎形成6周后,开始接近第一个性确定关口。根据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Y 染色体是做出性别决定的关键,它能够导致胚胎向男性方向发育。向男性方向发育的胚胎在第8或第9周时到达了第二个性别关口,此时,生殖腺组织生长发育成睾丸。当睾丸开始分泌激素时,第三个性别关口便到来了。胚胎要想继续发育成正常男性,睾丸必须产生足够数量的雄性激素(包括睾丸激素),同时激素受体必须接受这些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是以后性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信号。

  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胚胎以更快的速度向着第四和第五关口发育。雄性激素产生大约一周后,胚胎也就发育到了第四关口。此时,雄性激素刺激输精管的输送系统生长发育成附睾、输精管等。大约10周后,胚胎到达第五个关口,男性外部生殖器官也就开始形成了,雄性激素的出现刺激了阴茎、阴囊和尿道等从未分异细胞里逐渐形成。男性发育过程中的任何差错,如性别基因的缺陷、雄性激素数量不足、雄性激素的接收错误等都会导致胚胎发育转向女性方向,从而导致混合性器官的出现。

  正常的女性发育始自XX染色体的形成出现,那大约是在胚胎发育8周后。胚胎进入女性发育道路,生殖腺组织变成了卵巢,卵巢产生雌性激素,10周后,在没有雄性激素作用的情况下,输卵管便形成了。子宫、上阴道、子宫颈、阴唇、阴蒂、阴道、尿道等内外性器官也随之形成了。

染色体的混乱

  正常男性染色体若多出一个X 染色体,将会导致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XXY)。这类人由于既携带男性染色体,又携带女性染色体,因此拥有男性内部生殖器官和外部生殖器官,但是睾丸和阴茎却没有在青春期发育充分。该病常见的特点是腿部较长,睾丸和阴茎很小,嗓音尖细,没有胡须、阴毛、体毛。具有这种综合症的人通常像正常男人一样生活,但需要接收雄性激素,并且他们向异性变化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那些像女性一样生活的人,也同样得接受雌性激素。

  如果父母只将一个X 染色体遗传给胚胎,就会产生特纳氏综合症(XO)。由于这些人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没有Y 染色体,因此她们具有女性特征,像女性一样生活。她们的身材较矮,没有喉结,月经很少,卵巢发育不全,没有体毛,外部性器官发育不全,有些人甚至没有乳房。如果这种疾病发现得早,并随之用雌性激素进行治疗,那么这些人的外部发育会得到极大改变,可以像正常的女性一样生活。

  其他类型的染色体反常现象不会产生严重问题,例如具有XYY 染色体的人通常会长得很高,并产生粉刺,这个多出的Y 染色体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仍存有争议。一些研究结果发现,具有XYY染色体的人犯罪率较高,这个多出的Y 染色体与人的过激性行为之间究竟有无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具有XXX染色体也大有人在,但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这些妇女甚至根本不知道她们的细胞里还多带了一个X。

雌雄间性

  性别紊乱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性别发育的五大关口上出现一种或多种交叉信号,染色体的主要构成情况如下:XXY、XO、XYY、XXX。

  I型雌雄间性(也称做女性两性化)具有卵巢,但其内外性器官却是两性的混合体。所有该类型的人都具有XX染色体、卵巢和输卵管,医生们通常采用外科手术使其外部性器官变成女性器官。这类人通常被当成女孩子抚养长大,她们绝大多数能够通过外部帮助成为真正的女性。

  一切非标准的内外性器官混生现象,只要有腹部的睾丸系统出现,被称为II型雌雄间性(也称为男性两性化),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是由于男性胚胎的缺陷造成的,而这一缺陷又主要是由于雄性激素合成和雄性激素接收方面存在缺陷造成的,这类患者大多具有XY 染色体构成。

  II型雌雄间性有一种特有的形式,我们称之为雄性激素不灵敏综合症,或称外生殖器女性化。据统计,患有这类疾病的人的比率大约在1/2000人~1/65000人之间。这类患者具有XY 染色体,有产生雄性激素的睾丸,但是由于他们的基因有缺陷,或是基因突变,从而使他们无法对雄性激素产生反应,接收不到雄性激素。因此最终产生了子宫和女性输卵管,并发育出较短小的阴道。

  虽然从外部来看,这类患者完全像个女性,但她们在青春期不会有阴毛生成,也无法产生月经,她们被当做女性抚养长大,医生通常通过手术摘除其内部睾丸,加长阴道,从而使她们能够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III型雌雄间性是最罕见的,被人们称做真正的雌雄同体。患者既可能具有XX 染色体,也可能具有XY 染色体。人们目前对此类性别紊乱的原因知之甚少,只是猜测其成因可能是由于性染色体基因突变造成的。仅有两性就足够了吗?

  医学界很难使用目前狭义的男性或女性的定义来解释上述几种性别紊乱,具有这三种特征的患者,我们究竟应当把他(她)们当男孩还是当女孩来抚养呢?

  1993年,美国布朗大学医学教授、基因学家安妮·福斯托-斯特林提出,具有以上三种双性特点的人不应对自己的性别硬性做出选择。她认为,从男性到女性这两种性别之间至少还应存在五种甚至更多的性别。她提出的五种性别分别是男性、偏男性(II型)、两性人(III型)、偏女性(I型)、女性。安妮博士指出“性别是一个巨大的统一体,它具有无限的延展性”,博士的新作《人体性别的划分》对她的新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从两性性别观发展到五种性别观,还不可能很快为大众接受。新生婴儿刚一出生,父母们想从接生医生口中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他是个男孩”或“她是个女孩”。从法律上讲,每个成年人必须是男性或女性。让我们马上放弃两性的观点似乎太快了,但是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人的性别特征处在我们所定义的两性之外,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经常将生活中性器官模糊或是具有两性性器官的人视为怪人,医生们也总是非常迅速地想通过先进的医学技术将他们彻底转换为两性中的一种。在过去的30多年里,医生们大多按照马尼博士的理论,认为婴儿在出生时如果性别不明确,医生们就应将具有两性特点的孩子通过手术变成男性或是女性。医学对治疗阴茎过小或康复受损阴茎尚无较佳技术,因此大多数具有两性特点的孩子都被变成了女孩。思维定式使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孩子必须具有2.5厘米(一英寸)长的生殖器,只有符合这一前提才被认为是男性。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大家广为接受的两性人治疗标准,这一标准也不可能很快形成。但是医学界有责任帮助那些先天性性结构不同于一般的人不再为自己感到可耻,不再进行他们并不想要的外科手术。

  对性别做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目前人们对两性人的身体结构特点仍然存有诸多疑问:他们生活、成长的社会外部环境对他们究竟有无影响?促使XX染色体向男性转化需要多少雄性激素?外部生殖器官是否比基因更重要?随着人们对性理解的不断深入,或许人们在治疗两性人的方法上也会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不论医学如何进步,人类社会必须扩大目前对两性的定义,从而更好地将那些具有两性染色体和两性结构的人包含在我们的性别定义里。

  

 

 

 独特的灌溉系统--法拉吉

  阿曼人拥有两项最杰出的传统工艺,一是造船,另一便是“法拉吉”。“法拉吉”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灌溉方法,它能够在不使用机器的情况下,将水输送到全国的几乎每个角落。在古代,当阿曼普遍使用法拉吉时,周围的国家还只能靠雨水为生。法拉吉这种先进的水利技术,千百年来在阿曼农田灌溉和为居民提供用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虽然引进了大量农机设备,但法拉吉仍在农村被广泛使用。它不但为阿曼人带来了宝贵的水源,而且使阿曼村庄形成了独特布局,并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关于法拉吉,有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以色列王所罗门的父亲——先知大卫王曾骑着魔毯来到阿曼,指挥一支神怪部队建设了一套复杂的水渠系统,给阿曼带来了生命之源,这水渠系统便是法拉吉。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而已。历史学家考证,法拉吉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公元前700年亚述帝国时期即有了最早的记载。从中国到非洲,在遍及波斯和阿拉伯的广袤土地上,都有类似法拉吉的水利灌溉工程。人们至今仍不清楚法拉吉是外面传进来的,还是阿曼本地的创造发明,但在基督教早期,史书记载移居阿曼的波斯人使用法拉吉。

  到了伊斯兰时期,法拉吉系统已十分庞大和完善。传说巴格达的哈里发把手杖抛进幼发拉底河,这手杖会出现在阿曼的一个蓄水池里。另一个故事称神怪头目被一个富有地主的女儿的美貌所吸引,将她掳到天界。为了补偿自己的罪过,每当村民们到法拉吉汲水时,神怪就让泉水流淌出来。

  据阿曼农业和水资源部统计,阿曼全国有4500多条法拉吉,其中1095条由于老化和地下水位太低已经干涸,仍可有效使用的有3000多条。阿曼的法拉吉密如蛛网,每条平均3~5公里长,总长度达上万公里,每年输送9亿立方米的水,占全国水消费量的70%。此外,55%的农场灌溉用水也来自法拉吉。

  法拉吉实际上是一种自高而低的人工水渠,它利用地势的落差,把水从山区引送到村庄,它有的部分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部分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根据水源和水道种类的不同,法拉吉分为几个形式。第一种叫“达伍迪亚法拉吉”,是修筑在地表下的水渠,长度达数公里,深数十米。它的水源来自山区底土收集的雨水,因此水流依降雨量的大小而变化。如果降雨量小,则水流缓慢;如果山区降大雨,则村子里的法拉吉水流湍急。第二种叫“盖尔法拉吉”,是从地面和半地面的流水中汲取水源的渠道,一般长约500~2000米,深度不超过3~4米,它的水源来自河谷。第三种法拉吉叫“泉水法拉吉”,是水源直接来自泉水的法拉吉,长200~1000米。

  阿曼的法拉吉每年提供了数以百万立方米的饮用和其他目的用水,灌溉了全国2/3的可耕地。

  看上去繁复的法拉吉系统,实际上隐藏着一个简单的科学原理,即地心引力作用。这项水利工程将高处山上积蓄的降水引向低处的农庄。即使在特别干旱的季节,法拉吉也不会水流枯竭。

  修建法拉吉的工匠被称为“艾瓦米尔”,这是伊兹基附近一个部落的名字。艾瓦米尔的身份很高,在当地居民中享有盛誉。开始,艾瓦米尔要挖一口井,这井有时深达60米。然后在基岩中挖一个蓄水的下坡坑道,再用陶土和大块岩石加固以免坍塌。接着,在下游水流的方向挖掘一系列的竖井,每个比上一个的水面低1米,在竖井周围还打几口小井,以吸收更多的水源。这些竖井在将来检查和维修时很有用处。一直到村庄附近,法拉吉方才露出地表。

  修建法拉吉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工程量巨大,一公里长、半公里宽的坑道意味着要挖掉3000~40000吨的土块和石块。在挖掘坑道的过程中,塌方时有发生,地下水道缺乏通风,空气沉闷而炎热,令人几欲窒息。这些都给修建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连接水道时,修筑者还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在波斯,人们称法拉吉为“谋杀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拉吉工程的质量越来越高,引水渠、水库、蓄水池构成的网络穿行于农田之间。早先,露出地面的水渠是用泥和砖砌成,如今已改用水泥加固。鲁斯塔克附近的卡米尔法拉吉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地下迷宫,那里的水道长达32公里。在哈泽姆城堡,还有一个迷惑敌人的假水道网络。

  大雨、洪水和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水道的阻塞,对法拉吉造成损坏。维修主水道是整个村庄的共同责任,私人的法拉吉和水渠则由私人自行维修。为了确保法拉吉一年四季得到良好的保养,阿曼人引进了一种股份制度,每个农田主人都必须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资金。为了使受损的法拉吉及时得到修复,在村民中选出一些了解灌溉系统和维修工作的人,分担管理法拉吉的责任。

  法拉吉水道一般不流过村庄的房屋,但流过清真寺,灌溉清真寺的财产,即“瓦夫”农田。因为“瓦夫”在为穷人提供食品和金钱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部落酋长一般住在法拉吉附近,以显示他的突出地位及解决用水纠纷的能力。

  使用法拉吉也有严格的规矩,最初露出地表部分的法拉吉水打来饮用和做饭,进入这段法拉吉可以不受限制。接下来的一段用墙封起来,分别作为男人和女人洗澡的地方。再下去的一段供人们洗衣服和器皿等,死者埋葬前清洗身体也在这里。最后,法拉吉才流向农田。

  在用水分配上,每份农田都有一定的配额,根据土地的面积大小分给相应的配额,这种配额可以买卖。因此,水会计员在村子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找到平均分配灌溉用水的制度,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阿曼有许多种分配制度,最广泛使用的是“达瓦兰”(阿拉伯语意为“转圈、循环、轮流”),它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水依次灌溉A到Z农田,再循环到A。“达瓦兰”平均为8天,分为16个“巴达赫”(12小时),每个“巴达赫”分为24个“阿瑟尔”(半个小时),为了知道每个“阿瑟尔”的起始时间,人们在公共地点立起一根柱子,依日照的影子和时间段刻上24条线。如果某人轮到在“巴达赫”的第三个小时灌溉农田,他必须等待太阳的影子落到第六条线上。时辰一到,这个农民将一片叶子扔到法拉吉里,当叶子到达固定的地点时,农民用布和泥浆包裹的石头堵塞水渠,将水改道,引向自己的农田。晚上没有日影,农民们则根据某些星星的距离来推测时间。

  除了灌溉椰枣园,法拉吉还使村庄的成员形成了合作和配合的关系。这一系统要求集体的协作,每个成员都要为他人的安全和福利做出贡献。

  

 

 

 人丁兴旺的糖家族

  毋庸讳言,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就嗜糖。单在美国,精制糖的消费(包括加工食品中的糖)每人每年超过65磅(每天约20茶匙)。糖对人的诱惑之大,有时即便是纤维素运用方面的专家也难以抵挡。

  嗜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享受,还要你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且不说可能患牙疾、看牙医、付账单,单就营养的恢复就是个问题。人们称糖尤其是精制糖是“空卡路里”的来源,就是因为糖虽提供热量却全无营养价值:不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任何有益的植物营养素。另外,糖的代谢必须凭借维生素B,从而令我们肌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殆尽。由此,嗜糖之弊可见一斑。那么人们是否会因此而戒糖呢?并非如此简单。

嗜糖之源

  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糖呢?难道只是由于口味的缘故?其实不然。专家们认为,还是用大脑中产生的化学变化来解释更为准确:当糖(尤其是单糖)被分解时,大脑特定区域内的神经传递质浓度增加,从而使人心态平和、心境放松、焦虑减轻。

  嗜糖有时是潜在病症的外在表现,有可能是系统酵母感染所致。通常,结肠中的酵母数量很少,一旦其数目增多——譬如说由于抗菌素疗法——而产生毒素,就会引发一种包括嗜糖在内的综合病症。究其原因,酵母细胞需要糖作为其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

嗜糖之忧

  糖常常被认为是糖尿病、多动症、蛀牙的元凶而备受谴责。然而实际上,只有蛀牙的形成与吃糖有直接的关联。当口腔里的细菌发酵食糖时,会产生腐蚀牙齿釉质的一种酸,而最终危及牙齿结构。适当的口腔卫生和及早补充氟可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目前还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糖可诱发糖尿病。众所周知,注射胰岛素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胰岛素的作用是将食物中的糖及淀粉转化为能量。糖尿病是由病人体内缺乏胰岛素或是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降低所致。糖尿病人体内各种糖分无法正常代谢而堆积于血液中,产生高血糖症,对血管、神经细胞及肾均造成极度破坏。因此,过量及不适当的摄入糖分可能恶化病情。

  有说服力的研究表明,糖不会导致注意力不足及失衡,在儿童当中引发多动症;它也不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过度紧张或癌症。吃糖与当今这些人类最可怖的生命杀手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吃糖会使人发胖吗?我们只能说嗜糖导致过量食用糖类食品,从而扩大了体重增加的可能性。无论如何,糖只是提供了过量热量,却无多大营养益处。

  人们无法戒糖,又不想承担嗜糖的后果,那么研制与开发比糖甜许多倍、又很少或基本上无糖的代用品,就成为摆在科研人员及生产商面前的一大课题。糖的代用品(即甜味剂)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那么评判其性能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呢?其一,是否会产生热量;其二,是否会造成蛀牙;其三,是否会诱发多血糖症。

甜味剂先驱

  用途最为广泛的早期糖的代用品——糖精,甜度相当于糖的300倍。它既无热量又不造成蛀牙,且不产生多血糖反应 。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准许使用糖精。但对其安全性能的争议仍无休无止。单在美国,其命运就可谓一波三折。197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明令禁止使用糖精,依据是糖精可能与实验用鼠的癌变有关。虽然这一禁令最终得以废止,但美国所有含糖精的产品必须标示如下警告:“食用本产品可能对您的健康有害,因本产品含有糖精,而动物实验显示糖精有致癌的危险。”尽管这种怀疑并没有得到确实的证明:习惯食用糖精的人,患膀胱癌的比率不见得较高;而膀胱癌患者食用糖精的量也不一定较多。

  另一种早期甜味剂是阿斯巴甜(Aspartame)——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的化合物,甜度是糖的150~200倍。虽然在100多个国家获准使用,但全球80%的消费量在美国。目前,在大约6000种产品中可找到阿斯巴甜,包括药品及个人保健品。大多数形式的阿斯巴甜具有热稳定性,使其成为烤制食品中的有效添加剂。

  从技术上讲,每克阿斯巴甜可提供4卡热量。但由于其用量极少即可有效达到甜度,因而实际的热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记。口腔细菌不代谢阿斯巴甜,因此它不会导致蛀牙。同时它也不产生多血糖反应。

  虽然研究表明阿斯巴甜是安全可靠的,但仍受到非议 。就阿斯巴甜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的争论——包括从大脑瘤到自动免疫系统疾病,如今充斥网络。有人声称对其有过敏反应 ,有时严重到呼吸困难。但大多数检验研究还没发现有人会对阿斯巴甜有过敏反应。

新一代甜味剂

  阿色磺胺钾(Acesulfame K)比糖甜200倍,已作为桌面甜料广泛应用于诸如饮料、布丁、烤制食品、糖果、酒、酸奶及口香糖中,遍及90个国家,包括4000多种产品。

  阿色磺胺钾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可作为增效剂,同其他人工甜味剂合用,可有效减少甜味剂所需总量达40%,并能消除余味中可能有的苦涩感。阿色磺胺钾不被代谢即被排泄在尿中,因而无热量。它不影响血液中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同时又不会导致蛀牙。

  1976年合成的蔗化糖(Sucralose)是目前为止惟一由蔗糖制成的糖的代用品,其甜度相当于糖的600倍。经过了20多年100多项的研究之后,没有证据表明蔗化糖有致癌性,也不会对生殖和神经系统有副作用,现用于30个国家。

  蔗化糖不需代谢,不提供热量,不会诱发多血糖反应。它不会造成蛀牙,尤其热稳定性高,耐贮藏。它不需要在食品上标注警告。其氯含量似乎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就如同自然存在于许多食物中的氯及氯化物一样。

天然之选

  对那些崇尚天然的人,还有另一种选择:甜菊(Stevia)。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的自然品质、有效的增甜力、兼容性,以及对那些必须对糖有所避讳的人的益处。实际上,甜菊无糖并且不会造成蛀牙是明显的事实。

  虽然人们利用甜菊已达几个世纪之久,但直到1887年南美的一个植物学家安东尼奥· 伯托尼,观察到在巴拉圭和巴西的部落人们食用甜菊树叶,才引发欧洲人对此的关注。甜菊树叶及用树叶制成的粉末比食糖甜10~15倍。与糖及人工甜料不同的是,甜菊树叶具有营养价值:包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A 及 C、矿物质(锌、 钙、磷、锰、铬)和至少100种植物营养素。但树叶本身味苦且食后有欧亚甘草的余味。

  1931年,两个法国化学家从甜菊中提取出一种甜味剂,比糖甜200~300倍。他们称之为甜菊苷(Stevioside)。把含甜菊苷的提取物冲调在茶及其他食品配方里,苦味及余味就没有了。而且由于人不代谢甜菊苷及其相关合成品,其热量即可忽略不记。甜菊对糖尿病患者也不失为安全的选择。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广泛种植甜菊作物,甚至成立了甜菊协会。它适用于口香糖、烤制食品、麦片及健怡可乐、酸奶、冰淇淋及糖果等,用于腌制及干制食品时,它既可以增添又可淡化咸味。

  甜菊在美国却并不走运。虽然日本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所做的大多数调查并未表明甜菊可能致癌,甜菊和它的提取物在美国只是“未获准许的食品添加剂”,仿佛在暗示你“不怕危险,就试试”。但现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业已准许甜菊进口。

  糖的代用品虽然原料各异、品质不一,新型甜味剂的诞生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面对着如此众多的选择——从糖到与日俱增的糖的代用品——似乎每个人都可找到适合自身的甜味剂。人类的嗜糖之癖无法戒除,因而继续寻找仿制糖的可口的代用品的步伐也不会停歇。我们既渴望吃蛋糕,又不想承受其后果;这样,搜寻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发现有效的甜味剂?熏而且还应该是对身体绝对安全的糖的代用品。

  

 

 

 英语历史渊源简述 古代欧洲所经历的各个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和远在东方中国的倒是有点相似,或说巧合,只是迟滞了若干个世纪。在东方,周王朝衰落后各诸侯国群起纷争;在西方,罗马帝国在公元286年分裂为东西两罗马,到公元五世纪,曾经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终于烟消云散。罗马帝国消亡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原在北欧的众多“野蛮”部落侵掠而下,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就已孕育成熟并伴随着帝国的强盛而辉煌绚烂的地中海文明也就注定要遭受劫难了。   

我们已经知道英语也并非是不列颠群岛上土生土长的语言。它是在公元五世纪由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罗(Angles)、萨克逊(Saxons)、裘特人(Jutes)带过来的。在此之前,居住在不列颠的人们说的是凯尔特语。   

属于日耳曼部落的盎格罗、萨克逊、裘特人原居地是今天的丹麦和德国北部。他们穿过北海,来到不列颠,并很快将说着凯尔特语的当地人赶到边远的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其中还有一部分不得不迁徙到欧洲大陆。   

这些从北欧侵略过来的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分别建起了他们自己的王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七个。它们是:Northumbria、 Mercia、Wessex、Essex、Sussex、East Anglia和Kent。   

盎格罗人原来住居的地方叫做“Engle”。他们的语言是“Englisc”,——这就是今天“English”一词的来历了。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of Languages)的日尔曼语支(Germanic Branch)。追本溯源,我还是从印欧语系说起。   

印欧语被认为是新石器时期(公元前7000年前)居住在黑海之北森林(即今日的乌克兰)里的部落所使用的语言。约在公元前3500-2500年之间,他们开始迁徙,来到今天的西欧、地中海、斯堪迭纳维亚,东边甚至到达印度。他们的语言也随即传播开来,分化成现在印欧语系里的各种语言。   

印欧语系共有十二个语支,现在尚有语言正在使用的语支有十个。下面就其中主要的几个语支来逐个作简单介绍。   

凯尔特语支(The Celtic Branch)——这是最小的一个语支,但是由于它主要是在今日的英国境内使用,所以不得不提。凯尔特各语言源于中欧,曾于公元前400年前后在整个西部欧洲占主导地位。凯尔特人于两千多年前迁徙到不列颠群岛。后来,在说着日耳曼语的盎格罗-撒克逊人来到不列颠后,凯尔特人被赶到威尔士、爱尔兰、苏格兰。凯尔特语也就变成了今天的威尔士语(Welsh)、爱尔兰盖尔语(Irish Gaelic)、苏格兰盖尔语(Scottish Gaelic)。其中有一部分凯尔特人返回欧洲大陆的法国,居住在布列塔尼半岛,他们所操的语言就是布列塔尼盖尔语(Breton)。其它的凯尔特语都已经消失了。威尔士语的句型结构是“动词+主语+宾语”;爱尔兰语文学在欧洲可算得上是最古老的了(仅次于希腊语和拉丁语,位于第三位)。   

日耳曼语支(Germanic Branch)——这些语言是从古斯堪地那维亚语和盎格罗-撒克逊语演变过来的。由于受到早期基督教传教士们的影响,日耳曼语和凯尔特语的大多数都是使用拉丁字母的。英语即属于这一语支。有关英语的一些事实有: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第二多的语言,——第一当属我们的汉语;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英语是科技语言;英语有最丰富的词汇;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最多 ……。   

和英语的“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就是德语和荷兰语了。同属日耳曼语支的还有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瑞典语是有语调的,这在印欧语系中实属不寻常,倒是和我们的汉语有点类似了)、冰岛语。已消失了的尚有戈特语(中欧)、法兰克语(法国,不是法语)、伦巴第语(多瑙河地区)、汪达尔语(北非)等。   

印欧语系中大多数语言都是有“格(cases)”和“性(genders)”的变化的。这主要体现在名词/代词上,当然,动词等也会跟着起变化。德语中的名词就有四种“格”和三种“性”的变化,如,das Herz(第一格,做主语),des Herzens(第二格,做定语,相当于Heart's),dem Herzen(第三格,相当与间接宾语),das Herz(第四格,相当于直接宾语);若再加上复数的die Herrzen,der Herrzen,den Herzen,die Herzen就是八种格了。名词则有三种“性”:阳、阴、中,如,der Lehrer(the teacher,阳性)、die Universitat(the university,阴性)、das Buch(the book,中性)。英语中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这样的“格”和“性”的变化,但还是在一些单词中能够看出来,如,代词的格I(第一格)、my(第二格)、me(第三、四格)、we(复数第一格)、our(复数第二格)、us(复数第三、四格);英语中的性的遗留则体现在一些词缀上,而且大多是随事物的自然性别变化的,如,monitor(阳性)、monitress(阴性)、tiger(阳性)、tigress(阴性)、fortress(阴性),——中性是没有了。   

拉丁语支(Latin Branch)或叫意大利语支(Italic Languages)或罗曼语支(Romance Languages)——这些语言都是从拉丁语演变过来的。拉丁语可是欧洲最重要的古典语种,尽管它已经从人们的口头上消失了。在很长的时间里,它曾经是科学上和教堂里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它的字母至今还被大多数语言使用着。   

在拉丁语支里,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可算是拉丁语的最核心的嫡系语种了。西班牙语曾受到阿拉伯语和巴斯克语的影响;罗马里亚语则深深地烙上了它周边的斯拉夫各语种的印迹。另一重要语种法语自拉丁语演变出来后就走得更远,发音已大不相同,却有着更多的日耳曼语和凯尔特语的印记,——只是在拼写上尚留有一定的拉丁语的痕迹。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一千多年前尚是同一语言。西班牙语则是目前拉丁语支里使用人数和范围最多最广的语种,除了在西班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是说西班牙语的,——它也是联合国里五种官方语言之一。   

拉丁语的语法系统对世界很多语言都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它的名词有三种“性(genders)”和六种“格(cases)”。特别是它的句式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也成了很多其它语言的规范。——汉语的第一本语法书籍《马氏文通》就是一本“拉丁文法”,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今天的汉语语法无论如何推陈出新最终还是脱不了“拉丁文法”的窠臼。   

最后一个要介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支是斯拉夫语支(Slavic Branch)——斯拉夫语言的使用范围在东欧。随着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364 DC)的分裂和五世纪的分崩离析,基督教会也分离成西方的天主教(Catholic Church)和东方的东正教(Orthodox Church)。在天主教的范围内人们仍然使用着拉丁字母(Latin alphabet),而在东正教地区人们使用的是从希腊语演变过来的西里尔字母(Cyrillic alphabet),——斯拉夫语言使用的字母。很多斯拉夫语言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书写上略有分别,象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语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斯拉夫语言的重要特点是它们的辅音字母组合和名词众多的格(可多达七个)。斯拉夫语言里最古老的当属保加利亚语;最重要的就是俄语了。其它主要语种还有:波兰语、乌克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等。   

印欧语系里,人们经常所说的三大语支就是上面述及的日耳曼语支、拉丁语支和斯拉夫语支。没有提到的还有:The Baltic Branch(代表语言有立陶宛语Lithuanian和拉托维亚语Latvian),The Hellenic Branch(仅存的语言就是希腊语了),The Illyric Branch(代表语言是阿尔巴尼亚语),The Armenian Branch(目前尚有亚美利亚语),The Iranian Branch(都是从古波斯语——Ancient Persian——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大的语种就是伊朗语——阿富汗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说的是伊朗语,次者为库尔德语Kurdish,只是今天生活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国的库尔德人尚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The Indic Branch(都是从古梵语Sanskrit演变出来的,是语种最为繁多的一个语支,如,印地语Hindi、巴利语Pali——佛教用语、乌尔都语Urdu、尼泊尔语Nipali、孟加拉语Bengali等)。除这些外,还有两个语支The Anatolian Branch和The Tokharian Branch已经没有现存的语言了。   

以上是英语所属的印欧语系的大致情况。这里提到的种种语言既然都是属于一个语系的,基本上可以说应该是从同一种语言——古印欧语演变过来的,那么在它们身上总该能找出些联系。事实也的确如此。——英国人琼斯(Sir William Jones,1748-1794)当年就是发现Sanskrit与欧洲诸语种有着惊人的相似才使得这一古老的语种回到印欧语系这个大家庭中去的。就英语而言,它是日耳曼语支的一员,与德语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在英语的发展成长过程中,它又和拉丁语、法语等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语中有着十分明显的这些语言的痕迹,是我们学习英语时应该要了解的内容。

  

 

 

 中国特色小吃英文词汇大全

中式早点   

烧饼 Clay oven rolls   

油条 Fried bread stick   

韭菜盒 Fried leek dumplings   

水饺 Boiled dumplings   

蒸饺 Steamed dumplings   

馒头 Steamed buns   

割包 Steamed sandwich   

饭团 Rice and vegetable roll   

蛋饼 Egg cakes   

皮蛋 100-year egg   

咸鸭蛋 Salted duck egg   

豆浆 Soybean milk

馄饨面 Wonton & noodles   

刀削面 Sliced noodles   

麻辣面 Spicy hot noodles   

麻酱面 Sesame paste noodles   

鸭肉面 Duck with noodles   

鳝鱼面 Eel noodles   

乌龙面 Seafood noodles   

榨菜肉丝面 Pork , pickled mustard green noodles   

牡蛎细面 Oyster thin noodles   

板条 Flat noodles   

米粉 Rice noodles   

炒米粉 Fried rice noodles   

冬粉 Green bean noodle

鱼丸汤 Fish ball soup   

贡丸汤 Meat ball soup

蛋花汤 Egg & vegetable soup   

蛤蜊汤 Clams soup   

牡蛎汤 Oyster soup   

紫菜汤 Seaweed soup  

酸辣汤 Sweet & sour soup   

馄饨汤 Wonton soup   

猪肠汤 Pork intestine soup   

肉羹汤 Pork thick soup   

鱿鱼汤 Squid soup   

花枝羹 Squid thick soup

爱玉 Vegetarian gelatin   

糖葫芦 Tomatoes on sticks   

长寿桃 Longevity Peaches   

芝麻球 Glutinous rice sesame balls   

麻花 Hemp flowers   

双胞胎 Horse hooves

点 心   

牡蛎煎 Oyster omelet   

臭豆腐 Stinky tofu (Smelly tofu)   

油豆腐 Oily bean curd   

麻辣豆腐 Spicy hot bean curd

虾片 Prawn cracker   

虾球 Shrimp balls   

春卷 Spring rolls   

蛋卷 Chicken rolls   

碗糕 Salty rice pudding   

筒仔米糕 Rice tube pudding   

红豆糕 Red bean cake   

绿豆糕 Bean paste cake   

糯米糕 Glutinous rice cakes   

萝卜糕 Fried white radish patty   

芋头糕 Taro cake   

肉圆 Taiwanese Meatballs   

水晶饺 Pyramid dumplings   

肉丸 Rice-meat dumplings   

豆干 Dried tofu

冰 类   

绵绵冰 Mein mein ice   

麦角冰 Oatmeal ice  

地瓜冰 Sweet potato ice   

红豆牛奶冰 Red bean with milk ice   

八宝冰 Eight treasures ice   

豆花 Tofu pudding

果 汁   

甘蔗汁 Sugar cane juice   

酸梅汁 Plum juice   

杨桃汁 Star fruit juice   

青草茶 Herb juice

其 他   

当归鸭 Angelica duck   

槟榔 Betel nut   

火锅 Hot pot

  

 

 

 伊斯兰教全面介绍谁否认证信.谁的善功确以无效。

He that denies the faith shall gain nothing from his labours.

你不要骄傲自满的在大地上行走,你决不能把大地踏穿,决不能与山比高。

Do not walk on earth proudly,for you can never rend the earth,

nor become as tall as the mountains.      ——《古兰经》

伊斯兰教综述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的历史,从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之年算起,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分布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论在什么地方,穆斯林之间都互称兄弟,或叫“朵斯梯”,彼此见面出“色俩目”,或简称道“色兰”,以示问候。色俩目或色兰,阿拉伯语意作“安色俩目尔来库姆”,即“愿安拉赐给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来库姆色俩目”,意思是“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

  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帝国;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却始终没有陨落;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着。

  流派

  逊尼派 全称"逊奈和大众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中国的穆斯林大部分属于此派。

  什叶派 什叶派是与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的四大政治派别别。"什叶"的意思为"党人"、"派别"。该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的首领-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目前全世界约有什叶派穆斯林8000万人。主要分部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圣地和节日

  1、三大圣地:麦加,卖地那,耶路撒冷。

  2、主要节日有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圣纪(穆罕默德诞辰教历3月12日)。伊斯兰教法  伊斯兰教法是在古阿拉伯部落习惯和倭马亚王朝(661-750)行政惯例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以宗教教义为基础集诸法于一体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具有宗教、道德、法律三方面的意义。伊斯兰教法也称“穆斯林法”,在中国也称“回教法”。穆斯林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伊斯兰教法中几乎都有相应的规定,如宗教义务、商事契约、遗产继承、婚姻家庭、刑事伤害、宗教公产(瓦克夫)、圣战、可食之物、宰牲、善待奴隶、证据、证人资格、审判程序等。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至公元1258年阿巴斯王朝灭亡,正是伊斯兰教法形成系统的时期。

  一、教法的形成:教法的形成经过以下四个时期:

  1、穆罕默德时期:穆罕默德在世时的法律是以穆罕默德所受的启示为主,人们有法律上的问题就去问他,穆罕默德的回答就是真主的回答,就是法律。教法是以穆罕默德接受真主的启示为主;

  2、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哈里发,意为“继承人”,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相继由他的四位亲友执掌国家权力,教法的基础是《古兰经》,又有所发展。例如,当时对于通奸者规定处以乱石击毙(《古兰经》里规定是抽100鞭,见24章2节)。在哈里发时期,哈里发们不可能性象穆罕默德那样接受和传达真主的启示,哈里发的司法活动主要是在民事、刑事领域解释、扩展和补充《古兰经》律例,而立法活动只限于颁布国家政令和法规。

  3、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年):在倭马亚王朝时期,由于帝国幅员进一步扩大,法律制度逐渐由国家分权管理(而不是象早期的国家首长就是大法官员),行政上出现了卡迪制度,卡迪意为“教法执行官”,原为军队里一种负责主持礼拜仪式、指导宗教生活、排解士兵纠纷的军官。卡迪是由国家任命,分配到各地执行地方长官的职责。

  4、阿巴斯王朝时期(中国称之为黑衣大食,750-1258年):在阿巴斯王朝时期,国家的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法学思想的不断发展,教法学派也出现了各种分支,各地的教法学家们皆可自由地提出律例、解释法理,呈现出诸派峰起、百家争鸣的气象。最后形成有代表性的四大学派,他们是:马立克学派(也称圣训派)、哈乃斐学派(中国穆斯林大多崇尚这一学派)、沙斐仪学派(对我国新疆有较大影响)、罕百勒学派。

  二、中世纪伊斯兰教法举例

  1、婚姻

  (1)有效婚姻:丈夫在婚前或婚后要赠与妻子一定的聘礼,并赡养妻子和子女;妻子有义务听从和服侍丈夫,有权支配夫妻共有财产和私产;夫妻双方有权互相继承遗产;婚姻家庭生活受法律保护。

  (2)无效婚姻:指违反教法规定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夫妻双方已够成事实婚姻的,必须离婚。如下七种情况被视为无效婚姻:①近亲通婚;②与妻子的亲属通婚;③同一乳母收养的子女通婚;④与婚前有过性生活者通婚;⑤以非法方式复婚(违反“待婚期”的规定);⑥纳妻超过四房;⑦穆斯林女子与非穆斯林男子通婚。

  (3)反常婚姻:指不合常规的,但在完善法律手续、克服婚姻障碍后,仍可视为合法婚姻。如证婚人不在场的婚姻视为反常婚姻,但证婚人补救之后就可成为正常婚姻。

  (4)离婚:①、可挽回的休妻:丈夫在妻子的“洁净期”(非月经期)宣布一次“休妻”,之后如连续了三个月与妻子分居,即为离婚。分居的三个月称为“待婚期”,这期间丈夫回心转意与妻子复归于好,也可以复婚。②、无可挽回的休妻:丈夫在妻子的“洁净期”宣布一次“休妻”,然后又连续在两个月内宣布两次“休妻”,即为离婚。丈夫欲想同妻子复婚,需要待妻子改嫁他人并再合法离婚后,才有可能复婚。③、标新立异离婚:丈夫在一次连说三声“休妻”,妻子便被休了,即算离婚。

  2、遗产继承: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3、瓦克夫法(宗教公产法):瓦克夫:意为“保留”、“扣留”,中国称为“义地”、“义产”。瓦克夫是指明确宣布用于宗教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土地、财产,如把一块土地的收益供清真寺、医院、学校使用,称为公益瓦克夫。另一种是宣布把部分土地、财产首先驱留归自己的子孙后代享用,直到没有受益人时再用以赈济贫民,称为家庭瓦克夫或私人瓦克夫。

  4、刑事法规:

  (1)通奸罪:(告发者必须有四名见证人,否则为诬陷通奸罪。)对于已婚者,判处100鞭刑,并处以石块击毙。对于未婚者,判处100鞭刑,并流放一年。

  (2)诬陷通奸罪:处80鞭刑,永不能再举证。

  (3)酗酒罪:80鞭刑。

  (4)偷盗罪:初犯断右手,重犯削左足,再犯则监禁。

  (5)抢劫罪:断右手,削左足。杀人越货者处斩首或绞刑。

  (6)叛教罪:根据轻重,判决鞭笞、监禁或处死。此外,还有正当防卫的原则、赔偿金钱的原则等都有详细的刑法规定,这里从略。

  5、商事交易法早在中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就以经商于世为有名,伊斯兰教的商事法规是人类文明较早的有详细记载的商业法。它包括:物物交易、商业买卖、借贷、信托、抵押、租赁、雇佣、契约等内容。其强调公平买卖、正当取利、实现约言、信守合同;反对见利忘义、弄虚作假、高利盘剥、欺行霸市、囤积财富。并对所有权、占有权、用益权、分配权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三、近现代伊斯兰教法的改革

  前一部分介绍的是中世纪的伊斯兰教法,它是与当时的封建社会形态相适合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各国统治者的实际利益,伊斯兰教法已得到部分改变。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婚姻家庭法的修改集中体现在保障婚姻自主、实行一夫一妻制,限制丈夫休妻特权,使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在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和突尼斯明确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其它国家也规定了丈夫娶二房妻子必须上报法院批准,并且必须是以下五种情况之一:

  ①妻子不育;②妻子有不治之症;③妻子判刑两年以上;④妻子无故离开丈夫一年以上;⑤丈夫因社交需要再婚者。例如,突尼斯1958年《私人身份法》中规定,亡人之妻可以作为遗偶和主要继承人。索马里1975年的《家庭法》明文规定,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例如,1959年巴基斯坦《土地改革条例》中规定,国内所有农用土地,包括以瓦克夫方式留置的土地,一律由国家统一要配。在土耳其,已实行了政教分离。

伊斯兰教义 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伊斯兰教教义中的五个基本信条。这五个信条是:

第一,信阿拉。相信阿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无形象、无所在又无所不在、不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独一无二的。

第二,信天使,相信天使是阿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眼无法看见。天使只受阿拉的驱使,只接受阿拉的命令。它们各司其职,但並无神性,只可承信它们的存在,不能膜拜。天使数目很多,最著名的为四大天使,其中尤以吉卜利勒地位最高。

第三,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阿拉的语言,是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后一部经典。

第四,信先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来,阿拉曾派遣过許多传布阿拉之道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第五,信后世。相信人都要经历今生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会停止,进行总清算,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届时所有的人都将复活,接受阿拉的裁判,行善者进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除了这五条主要信条外,各个教派又有自己的特殊信条,最主要的是五功。

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是每个教徒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宗教义务,亦称五大天命。

五功具体为以下五者:

一为念功,就是要念诵清真言,这是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表白。阿拉伯语称为舍哈德(意为作证),其內容是用阿拉伯语念诵:「我作证:除阿拉外,再沒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只要接受这一证言,并当众背诵,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穆斯林。

二为礼功,即作礼拜。一般认为这是接近真主的门路和阶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每日五次的时礼,第一次称晨礼,在拂晓举行;第二次称晌礼,在中午1时至3时举行;第三次称晡礼,在下午4时至日落前举行;第四次称昏礼,在日落后或太阳的白光消逝前举行;第五次称宵礼,在入夜至拂晓前进行。聚礼又称主麻日礼拜,是集体的公共祈祷,一般在星期五举行。会礼则在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礼拜的前提条件是身体清洁,礼拜前必须按规定作大净或小净。

三为斋功,即斋戒。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为斋月,在斋月期間,教徒要斋戒一月,每天从日出前到日落要止饮禁食,以清心寡欲,专事真主。

四为课功,又称天谭制度。穆斯林个人财产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应交納一种名为天课的宗教稅。教义认为,穷人是真主的眷属,把资財施舍給穷人,就等于納入真主之库,故名为天课。

五为朝功,就是到麦加朝覲天房—克尔白圣殿。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覲一次。凡去朝覲过的,即被尊称为哈吉。除麦加外,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

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

唐代称阿拉伯为“大食”。永徽二年(651年)正值第二任哈里发奥斯曼当政,他曾派使节到长安见唐高宗,介绍国内习俗和伊斯兰教情况,这是阿拉伯与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首次接触。其后来往的人员主要是商人。随着来华人数的增多,至宋代,来华穆斯林与当地居民通婚,改宗伊斯兰教者有增无减,其子子孙孙久居长安,成为中国穆斯林的先祖。在五代北宋之际,生活在新疆天山南北的一些民族也随着哈拉汗王朝(黑汗王朝,以楚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汗国)的分合,陆续改宗伊斯兰教。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燕京,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这时西亚、中亚各族穆斯林大批来华,使伊斯兰教在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分布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主要分布我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9.3%,人数有1760多万人(1990年统计)。

教派

伊斯兰教传入宁夏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五个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这五个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属逊尼派,其教规律法又都崇信逊尼派的哈乃飞学派。

清代宁夏的穆斯林中形成许多著名的门宦。门宦是清代对苏非教团的意译,现代学术界所谓的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制度,则指发展得比较充分、比较典型的苏非教团的组织管理方式。门宦制就是教主制,每个门宦都有一个被神化了的世袭教主,他既是门宦的精神领袖,又是世俗领袖。在宗教遵行方面,门宦不太重视教乘的五功,而专注于教乘的靜修与参悟,尤其沉湎于念诵齐克尔(祈祷会)。门宦认为,只有修炼道乘,才能接近真主。各门宦的功修方法均较独特,大都秘不外传。

格底木教派 格底木是阿拉伯语,意为古老的和尊古的。该派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古老的一派,源于阿拉伯地区的逊尼派。約有二分之一的宁夏穆斯林皈依此派,尤以泾源、西吉、固原、同心、灵武、平罗各县和吴忠、青铜峡市最为集中。此教派实行互不隶属的单一教坊制,教权结构较为楹散。其教坊通常以一个清真寺为中心,寺中设开学阿訇、治坊阿訇、二阿訇、掌学阿訇等,开学阿訇是教坊的最高首领—伊玛目,主要职责是率众礼拜、开经霁学、传授经典、执掌教规教法、料理宗教事务。在长期的发展中,此派受汉族儒家思想影响,一些宗教仪式中可见有汉族习俗痕迹。

虎非耶教派 虎非耶为阿拉伯语,意为悄悄的、暗暗的、低声的。该派主张低声念诵齐克尔,所以又称低念派。虎非耶教派念记主词时,要停止呼吸,连续不断地低声默诵。其修行人員多是一种巡游的苦修者,通常没有固定的行教区,也没有隶属的教坊和清真寺。该派支系甚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教。清末以来,宁夏地区形成了洪门、鲜门、通贵三个门宦。洪门门宦的创始人是同心县人,传统的中心地在同心县的洪岗子,故称洪门。鲜门门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首领称太爷,其第一代太爷姓鲜,故称鲜门,传教中心在西吉县的前岔。通贵门宦民国初年创始于贺兰县通贵乡,以地点得名,其传教区主要在贺兰、永宁、平罗诸县。

哲合林耶教派 阿拉伯语哲合林耶意为公开的、响亮的、高扬的。该派主张高声念诵記主贊圣詞,此与虎非耶教派正相反,故又有高念派之称,哲合林耶教派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其创始人马明心(1719~81年)字复性,又名真卫,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維朵耶.屯拉海(意为维护真主之道的人)。他在雍正年间曾在也门沙孜林耶道堂留学,回国后在循化、河州等地传授哲合林耶教旨。清代,哲合林耶曾掀起数次大规模的武裝行动,以金积堡为中心的西北回民反清首领马化龙就是其第五任教统。二十世紀初叶,哲合林耶教派的教徒,仅在宁夏就达11万人,曾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教派。这一教派在宁夏的门宦主要有两个,即沙沟门宦和板桥门宦,前者又称北山派,后者又称南川派。沙沟门宦的传教根据地在西吉县沙沟,教众主要分布在西吉、海原、固原、泾源等县和吴忠市。板桥门宦的传教根据地在吴忠的板桥,教徒主要分布在吴忠、灵武、固原等地。该教派因曾多次抗清,均被清廷镇压,遭到血腥屠杀,故此常自称为血脖子教门。

格底林耶教派 阿拉伯语格底林耶意为大能者。该派受佛教、道教影响较重,主张通过靜修参悟、诵念「无字真经歌」达到认主的目的,所以又有清真和尚、清真道士的別名。相传该派源于苏非派卡迪里教团,在中国的创始人相传为穆罕默德的二十九世后裔和卓阿布都.董拉希。宁夏的格底林耶教派主要分为韭菜坪门宦和齐门门宦,前者以韭菜坪(今海原李俊乡)拱北为中心,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区;后者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县七营、梁家堡和同心县的石岑等地。

伊合瓦尼教派 阿拉伯语伊合瓦尼意为同教兄弟。因主张遵经立教,也被称作遵经派。又因这一教派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穆民皆兄弟,故又被称为伊斯兰维新派。该教派民国初年首先出现于同心、吴忠一帶,至1934年才在马鸿达的扶持下发展起來。伊合瓦尼教派是受十八世紀阿拉伯半島兴起的瓦哈比派及该派所进行的伊赫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來的,带有革新色彩。其实该派和格底目派的信仰是大体一致的,只有在具体的宗教仪式上两者才有差別。伊合瓦尼教派提出的遵经革俗,主要是要改革一些陈旧的习俗和非伊斯兰的礼仪。例如,伊合瓦尼认为:念经不应接受报酬,不应以尊贵的《古兰经》作为谋生发財的工具;定期的盖德尔拜、白拉提夜拜、登霄夜拜等副功拜是异端,应予禁止;不应为圣人修拱北、拜拱北,不应作圣纪等等。

清真寺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所以清真寺内没有任何由人形和动物形组成的偶像图案。寺内装饰大多以阿拉伯文、几何图纹和花卉画纹组成抽象图案为主。中国的清真寺有两种类型,一是殿堂式清真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多采用四合院式,一条中轴线贯穿始末,礼拜大殿有起脊的屋顶,大殿平面一般有三种形状,如凸字形、工字形、矩形等。寺门大多与中国寺庙式大门类似,这是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另一类是阿拉伯式清真寺,外观造型为穹顶式建筑,大殿上一大四小半圆形绿色穹顶,顶上一弯银白色新月。但新疆的清真寺大殿一般为平顶结构,门楼高大或有尖塔与拱状大门相连,木、砖、石装饰具有新疆风格。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含意为“受到高度赞扬),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麦加是半原始状的阿拉伯半岛的商业中心,也是宗教中心,宗教以信奉多神为主。麦加的统治者是古来氏人(古来氏部落的后人)。

穆罕默德的父亲出身于哈希姆家族,以前是强盛的古来氏部落的望族,所以穆罕默德是这支贵族旁系的后裔。穆罕默德的父亲在穆罕默德出生前就去世了,穆罕默德的母亲也在他6岁时死去,在穆罕默德6岁至8岁时由他的祖父(克尔白的管理人)抚养,8岁时祖父去逝,后来穆罕默德由伯父收养。

穆罕默德少年时牧过羊,是一个半文盲,年青时他诚实可靠,相貌俊秀,25岁与赫蒂彻(一个富裕的孀妇)结婚,生有六个子女,但子女大多早亡,只有一个女儿死于穆罕默德之后。赫蒂彻619年死后,穆罕默德又娶了八个妻子。

穆罕默德当年曾在麦加效外的一个山洞里沉思冥想,公元610年,他40岁时安拉召唤穆罕默德作了他的使者。但穆罕默德在施教早年并不顺利,头三年只有三十多个人皈依他宣传的宗教,还要受到麦加的统治者古来氏人的迫害。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信徒全部迁往雅兹里布,后改名为“麦地那”。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可以自由地、公开地传道,从此他的信徒越来越多,不久他成为当地的法官、法律制订者、集团领袖和军事统帅。在此,穆罕默德也制定了“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权威而且是世俗权威,管理人们事务的统一力量应是信仰而不是部落”这一流传至今的法则。

公元624年3月,穆罕默德率领一支三百人的军队袭击了一支去麦加的商队,并打败了麦加的一支上千人的军队,这就是有名的白德尔之战。对当时的穆斯林来说,这更加证明了安拉在穆罕默德一边,也加强了穆罕默德自称为真正的先知的说服力和他的统治地位。《古兰经》告诉穆斯林:一旦战斗号召传来,你们必须上战场。白德尔之战的第二年,古来氏人出动三千人的军队来复仇,战争双方各有所失,穆罕默德还受了伤。

公元627年,古来氏族再次来征伐,被穆罕默德所挫败。穆罕默德认为犹太人支持了古来氏人,因此更加打压犹太人,在麦地那的三个犹太部落中有两个被穆罕默德驱逐出城,一个部落的男人(6百至8百人)全被砍了头,妇女和儿童被卖掉当奴隶。穆罕默德在他一生的后十年中,打压了反对他的犹太人,甚至把犹太人说成是渎神者和堕落者,犹太人被视为伊斯兰教的头号敌人(参见《古兰经》第四章160至161节,第五章85节)。

公元628年在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实力已超过麦加的古来氏人,但穆罕默德出于政治考虑与古来氏人鉴属了一个叫侯达比协议的条约,条约规定了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合法地位,并有权来麦加朝觐。据说,这一年加入伊斯兰教的人数超过了历年的总和。

公元630年1月,穆罕默德以一个麦加人害死一个穆斯林为借口,集合了一支一万人的大军开向麦加,穆罕默德没遇到多少抵抗,就占领了宗教中心麦加城。穆罕默德捣毁了麦加的多神教偶像,树立了伊斯兰教,宽恕了他的大多数敌人,收复了各个部落,把非穆斯林赶出圣地,不接受伊斯兰教的人不得参政(但不会遭杀害或放逐)。自此,建立了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

公元632年2月,穆罕默德作了最后一次布道,他提醒信徒们:“你们必须到你们的主面前去,他将要求你们报告你们的全部行为。要知道所有的穆斯林皆是兄弟。你们是一个兄弟会,任何人不得从兄弟那里捞取什么,除非得到他自愿的同意。你们不要干非正义的事。请在场的人把这一点转告不在场的人。也许,后来得知这一点的人可能比现在听到的人记得更牢”。

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去世。

  

 

 

 四大死亡谷是怎么回事?   前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的“死亡谷”,长达两公里,宽100~300米不等。这里的地势凸凹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方有天然硫磺磷峋露出地面。到处可见到狗熊、狼獾以及其它野兽的尸骨,真是满目凄凉。据统计,这个“死亡谷”已吞噬过30条人命。前苏联的科学家曾对这个“死亡谷”进行过多次探险考察,但结论仍是众说纷坛。有人认为,杀害人畜的祸首是积聚在凹陷深坑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有人则认为,致命原因可能是烈性毒剂氢氰酸和它的衍生物。可是,住在距离“死亡谷”仅一箭之地,而且没有山岳和森林阻隔的村舍农民,却不曾受到过这些毒气的影响。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与内华达洲相毗连的群山之中,也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它长达225公里。宽约6~26公里不等,面积达1400多平方公里。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恶。据说在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伍,因迷失方向而涉足其间,几乎全队覆灭。几个侥幸脱险者,不久后也神秘地死去。此后,有些前去探险的人员,也屡屡葬身谷中,至今仍然未能查出死亡的原因。可是科学家却发现,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调查统计,在这个地方大约繁衍着200多种鸟类,19种蛇类,17种蝎晰,还有1500多头野驴居然在这里悠然逍遥,好不自在。时至今日,谁也弄不清这条峡谷为何对人类是如此的凶残,而对动物却是如此的仁慈?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唯尔诺湖附近的“死亡谷”,又另有一番特点。它只危害飞禽走兽,对人的生命却毫无威胁。据调查统计,每年在此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达37600多头。所以意大利人又称它为“动物的墓场”。意大利的一些专家、学者曾多次对“死亡谷”进行过考察研究,但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印尼爪哇岛上有个更为奇异的“死亡谷”。在谷中共分布着6个庞大的山洞,每个洞对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胁。如人或动物靠近洞口6~7米远,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吸入洞内,由此葬身。所以山洞里至今堆满了狮子、老虎、野猪,鹿以及人体的骸骨。这些山洞何以会具有这种吸摄生灵的力量?被吸进去的人和动物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丧生的呢?

  

 

 

 中国古代“春药”发展史 春药是古代用于增强性功能提高性快感的药物或处方。中国古代房中术一直有这部分内容,如现存最早、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房中著作《杂疗方》、《养生方》,就有一类被称为“内加”和“约”的药方。“内加”为壮阳(男),’‘约”为壮阴(女)。这些药方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的有食物和药物,多为滋补强壮之品;外用的有药液外洗阴部,药巾外擦阴部和阴道内用药等,多属含有一定程度刺激性的药物,一般在性兴奋后除去。

辑录有唐代以前房中术内容的《医心方》中也有这样的药方。

如内服的“益多散”“秃鸡散”,外用的“欲令男子阴大方”、“令女玉门小方”等。

兴起于魏晋时的金丹服食之风,如服用“五石散”等,也被称为有壮阳的作用,但由于其对人体的伤害太大,故唐代以后逐渐无人敢用。明代洪基在其编撰的《摄生总要》中收录了大量的春方春药。

总之,古代房中术中的这些春药,与临床治疗男性阳痿和女性阴冷的药物难于区别,其中大多数的功效尚有待验证,即便有些确有效验的药方,自宋代以后,医家也逐渐认识到不能一味套用,而宜辨证论治,即依据求医者的不同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至于古代色情小说中的春药,如(飞燕外传)中的“春恤胶”、(金瓶梅)中的胡僧药丸等,当属小说家言而不可信。

考察历史可以发现,英文“春药”一词是由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特的名字深化而来。中世纪时,春药主要供男人使用,所以男人大多喜吃咸水鱼——据说进食此物能引发性冲动;而女人则要多吃淡水鱼,因为此物最能使人“心平气和”。

在那时候的人们的观念里边,与人的性欲有关的,不仅仅是鱼类,据说成百上千种动物都有这种功能,只是由于文化不同,各民族钟爱的品种不同而已。比如拉美男人喜欢佩戴阴茎型的护身符,还有牛角雕刻而成的饰物,亚洲人喜欢吃黄鳝、鹿角、犀牛角等等,但是春药是否有用呢?

严格说来世间没有哪种东西真正可以激发性能量,相反,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凡是能降低血液浓度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倒是都有这种刺激作用。一般来说,所有春药都有一定毒性,不过,服用起来,充其量也只会造成不大的伤害。———它们的正面效能主要来自迷信此类药物者的心理作用。

有调查表明,如今有50%的男子都或多或少地有些男性疾病。随着年月的增长,相当多的人们的病情还会越来越严重:有些是器官性的,有些是心理性的,还有些是服用降压药或镇静剂的结果。由于患男性病的人日渐增多,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注重春药的使用。上个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嬉皮士们大肆吹嘘说,一旦服用“欣快”药物,如LSD之后,马上就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甚至想要谁就是谁。进入80年代后,迷幻药这一类新花样横空出世了,它被人们公认为“爱情灵药”。实际上,它不过是一种氨基丙苯,并无引爆性能力的神力,它只能加强触摸感觉,进而会产生一种急于接触异性的强烈愿望。至于它的害处,主要是这些:使人干渴无比,伤害肾脏,致人狂躁难眠,通宵叫嚷。到了90年代末期,“伟哥”粉墨登场了。很快的,一股蓝色风暴迅速席卷全球。老实说,它的确有一定的“重振雄风”的魄力,然而,接二连三的人命案却平添了人们心目中的一层阴影。

春药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一时半会之间,还真难说清道明。倘若打个比方,我想春药之于人,犹如味精之于菜,偶尔吃点儿倒也无伤大雅,不过如果食之过度的话,则极有可能伤身反胃。 刘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春药的君王 刘骜之死,从正史来看,死得平淡无奇。然后,他却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春药的君王。刘骜跟其他君王一样,有生之年都沉迷在漂亮女人的酥胸上。

赵合德,名字听起来你一定以为是个男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小姐,美女中的美女啊!赵合德本是赵飞燕的妹妹,同飞燕一起进宫,可世人多知赵飞燕,而不知赵合德,其实赵合德之宠远过赵飞燕。据说她刚进宫时,美艳绝世,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瑕疵,左右侍侯人员都目瞪口呆,禁不住啧啧称赞。

不过男人的悲哀也正在于此,女人性行为过度并不影响她继续性行为,而男人一旦过度,性能力就会衰退。男人之所以为男人,表现在性行为能力上,一个男人如果被女人奚落或被指正性无能,那可是最难堪的羞辱啊。有些人为了维持男人的这分尊严和性的享受,就乞灵于春药。可是春药都伤害身体,看过《金瓶梅》有回声灰色的描写。

刘骜到了最后,连走路都有点迟钝,对娇艳欲滴的赵合德,束手无策,必须握着赵合德的玉足才能勃起。于是,方士呈现仙丹,这种仙丹在烈火中烧炼,需要一百天才可以炼成。先用大缸装满水,把仙丹放到水中,水立刻沸腾,是不是石灰啊?再换新水,经过十天之后方才不沸,然后吞食。每次一粒,功效如神,赵合德芳心大悦,而且不久就认为,如果吃一粒有一倍大悦,吃十粒肯定有十倍大悦了!最后一次就叫刘骜吞下十粒,御床上颠鸾倒凤,“笑声吃吃不止”。然后到了午夜,刘骜限于昏迷,好容易挨到天亮,有点苏醒,勉强下床,就在穿裤子时候,一头栽倒在地,急抬到床上,精液凶猛涌出,不能停止,裤子被子全被玷污。刹那间气绝身亡。

刘骜一死,赵家姐妹势力瓦解,十余年累积下来的怨毒开始爆发。王政君老太后下令宫廷事务总管,宰相加上司法部长组成合议法庭,审讯赵合德,调查她谋杀皇帝的阴谋(刘骜本来身体强壮,突然暴死,当然怀疑了)。

赵合德现在第一次遇到靠绝世美貌不能克服的困难。,哀哭说,“我一向把刘骜看成一个婴儿,玩弄在鼓掌之上,我所受的宠爱和荣耀冠与天下。怎么能在公堂之上跟宫廷事务总管这一类芝麻小官,争辩男女床上的事?”然后用手捶胸,呼唤刘骜,“你望哪里去了”自杀身死。

男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似乎天生是性的奴隶。一个民间幽默故事可帮助我们加强印象。一个老头取个少妻,终于一病不起。医生警告他“你骨髓已经没了,只剩下脑髓了”老头大喜“脑髓还可供我战上几次?”

中国君王们大都短命,在上面可找到答案了吧。我们并不嘲笑或轻视刘骜,每个男人都可能会犯同样的毛病的。而事实上每个君王也无不如此,只不过刘骜之死留下史料而已。可以发现,叔孙通建议的“君尊臣卑”所产生的中国特有的隔离式的宫廷制度,不仅对人民有害,就是对君王本身也是灾难无穷啊!

赵合德临死时说她把刘骜看成是婴儿玩于股掌之上,并非虚言。让我们先看一个《资治通鉴》上面记载的一个事实。

公元前11年,许美人怀孕,11月生下一个男孩。赵合德对刘骜讲,“你每次都骗我,说是从中宫出来,既然每次从中宫出来,那么许美人的儿子又是从哪儿来的?”说完就用手捶自己的酥胸,用头撞墙壁门柱,从床上故意跌下,又是哭啊又是闹的,不肯吃饭。从这话看来,赵合德管的还真宽,封建社会且不说帝王,就连普通百姓有个三妻四妾都很正常,这个赵MM居然管起我们大汉天子的性生活来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刘骜的反映。刘骜说,“我是特地来向你请罪的,你反而又怒又叫,真是不懂事”刘骜也不肯吃饭。赵合德气得不行,说“你如果认为你对,你为什么不吃饭?你自己曾经发过誓,永不辜负我!而今许美人生了孩子,不是背叛盟誓是什么?你还有什么说的?你对不起我!。”从这些话看来,赵合德还真不是刘骜用来满足性欲的工具,而是他真正爱情的所在。想来人真是有共性,想那刘骜虽身为帝王,仍然象我们今天谈恋爱一样,一动起情来,就什么天啊地啊的,胡喷一气。刘骜讲,“盟誓还在嘛,只要赵家在,永不教许家翻身(其姐姐赵飞燕的皇后位子就是从许皇后那儿抢按理的),天下没有人能在赵家之上”

这句话真是给足赵MM面子了,从这也可看出古代频频出现的外戚干政的现象实在是不足为奇很正常的事情。刘骜虽然深爱赵合德,但还到处打野鸡,今天跟曹宫上床,明天又跟许美人上床,似乎说明一件事:男人的爱情永久而不易专业,女人的爱情专业而不易永久。赵MM在那种封建社会居然要求一个大国的皇帝只能跟她一个人上床,想来还真有几分执著,几分可爱!

赵合德在惨烈的夺床斗争中节节胜利,但是她无法克服一个最致命的危机:没有儿子。所以当别人有了儿子后,她选择的是一条极端的方法:自己没有的其他人也别想得到。而且不是背地里偷偷摸摸的干,而是直接逼着皇帝刘骜去摆平。

后来,刘骜下令,让太监靳严将许美人的孩子强行报到赵合德的居处。刘骜与赵合德一切进去了,之后命令所有侍侯人员退出,并自己关闭门户。一会儿工夫,房门打开,刘骜呼叫太监于克子,命他包起襁褓,并交给他一张便条,上面写着“箩筐中有男孩尸体,埋在隐蔽处。”

补充一下,在此之前,刘骜已干掉了一个亲身儿子(与宫中一个女教师曹宫所生),这里还很有可能是自己亲手掐死。熟悉西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汉成帝刘骜没有儿子,最后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儿刘欣,是为哀帝,当然后来被王莽篡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刘骜为了赵合德的美色,连毙了两个亲身骨肉,且是在没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杀的,真是连畜生都不如,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叹美色的力量竟至于斯!另一个角度也看出皇宫中血腥残忍和无法无天。

应该说赵合德是中国历史上将女人美色发挥到极致的一个女人,美丽有余也聪明有余,就是没有智慧支持她的野心,最后全家都付出代价。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三、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

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 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四、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五、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 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句。

  张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

  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

  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岁,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1898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1818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1933年26个和1934年41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故宫房屋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相传,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打算把宫殿的总间数定为一万间,可是就在他传下圣旨后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他召到天宫的凌霄殿。只见那玉皇大帝满脸怒气,永乐皇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要建的这紫禁城的宫殿数一万间压过了他天宫一万间的数。于是他说道:“玉帝老君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这凡间的宫殿数哪能超过您这天宫的呀!”

  玉皇大帝听他这么一说,脸上有了笑脸,说道:“这就对了,我赐你一块‘天石’,以镇宫院,你再请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去保护你这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可记住?”朱棣连忙谢恩,当他抬起头来再看那玉帝时,已无了踪影,原来是个梦。

  永乐皇帝醒后连忙传旨,召刘伯温进宫,把那梦到的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刘伯温听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还是顺从了他吧!他天宫是一万间,咱就建它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既不失他玉帝老儿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壮观气派和天子的尊严!”

  不到四年的时间,紫禁城就建成了,刘伯温请永乐皇帝亲自察看。在宫里转了大半天,心里十分高兴。这紫禁城建得别提有多气派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午门高大雄伟,那奉天殿(清朝时改名为太和殿)宽敞气派,和玉帝的凌霄殿相比,还真差不了多少。忽然朱棣想起了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天石”和要请的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便问刘伯温都放在什么地方。

  “万岁您别忙,臣带您一一看过。”刘伯温说着便把他带到华盖殿(清朝时改名为中和殿)后面的御路上,指着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雕说:“这就是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的‘天石’,名为‘云龙阶石’,上有九条巨龙,腾跃于流云之间,它是这宫中最大的石雕,有上万斤重!”“好!好!”接着永乐皇帝问,“那七十二地煞哪?”“这您就看不见了,臣把它们派到这宫中下面的七十二条地沟里去了,以防地下的小鬼儿闹事,坏了这宫里的风水!”“派得好!”“您再看那宫殿垂脊上的琉璃饰物,它们是蛟龙、凤凰、狮子、天马、狎鱼、斗牛、獬豸、狻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既有祈雨的,又有避邪的。”“不用说,这就是请的百兽了?刘爱卿所办之事,件件应了玉帝老儿的,朕要重赏你呀!”朱棣最后问道:“这宫里的殿堂是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正是!”“那半间在何处?”“在后廷西边儿的一间配房里。”“好!好!朕看那玉帝老儿还有什么话说。”

  那刘伯温说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心里就是一哆嗦,其实这宫里的殿堂数并非真的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原来他到各地采购木料、石料时,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可皇上却大兴土木,要花多少银子呀?于是就有意把设计好的图纸改了,这样一来就少建了几百间,实际建成的是八千多间。他想,这紫禁城大了去了,这殿堂到底有多少,谁数的过来呀,我说是多少就是多少。于是就向朱棣报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永乐皇帝信以为真,还重赏了他许多金银。

  从此“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就传开了,实际那数字并不确切,只是传说而已。目前故宫里殿、宫、堂、楼、斋、轩、阁总的间数是八千七百零七间,那传说中的半间房又在哪里呢?当您参观游览故宫,走到景运门外箭亭南望的时候,会看到院墙围着的一座两层的绿色琉璃瓦建筑,那便是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就在那阁楼上的西边,有一独特之处,它和一般的楼阁不同,两柱之间不是一丈多的间隔,而是两根绿色柱子之间仅有五尺左右的距离,紫禁城的半间就在这里。  

 

 

 女性名器赏析及对应体貌特征 女性的性器官很独特,就如同世上女性的面孔一般,各有不同形状、尺寸、颜色及组织,千人千样,随大同,则有小异。就性感度而言,也是良莠不齐。“天下女人都一样,只在穴上分高低”。有少部分的女性,天生就拥有十分优良的性器管。第一,她的小穴鲜嫩无比,有一种先天性的特殊功能,那就是吸力过大,一般男人受不了。第二,是它的受缩力强,你的小弟弟一旦插入,穴壁像有无数大小不同的圈套,上下一齐蠕动,像嘴嚼香肠一样,使你立即泄精,这样子宫里就发出一种强大的吸力,使你没法拔出小弟。

  通过一个人外在的体征,大约可以判断出她性器官的优劣。如果当你遇到拥有下列的名器女性时,你就要不择手段的把她弄到手,保你销魂

1:收口荷包型

  顾名思义,它的形状就像一种收口型的荷包。以前,人们常用它来装钱币,中国农夫也用它来装汉烟叶末,它是用布或柔软的皮革制作的。在袋口稍向下面的地方穿绳子,将绳子一拉就可以把袋口束紧,这样荷包就会出现很多皱褶如同打了褶一般。 拥有这种性器的女性,她的阴道内部等于荷包的袋子部分,阴道口就是穿绳子的部分。由于阴道口有很多褶,而这些褶的下方就有收口作用,阴茎插入后这个部位便会缩小而与阴茎密接。因此做抽送运动时,就像从钱包里那钱放钱,荷包会开会合性能非常好。大部分男性遇到拥有这种性器的女性时,往往会吓一跳而屏住呼吸,有的甚至会因为害怕而想要拔出来。这种女性如果再经过训练,就可以利用这种收缩和放松的动作,由阴道内部刺激阴茎,如此男性即使不做抽送运动也会射精。

  外在体征:双眉靠的很近窄到连一只手指也放不下去。耳沟细长如同用刀子切割出来的。这种性器适合阴茎又瘦又小者或活力不够的老年人。

   2:海葵型

  海葵是腔肠类动物平时栖息于海底岩礁。也会贴在岩石上从身上的开口部分伸出去的无数触角便会在大海中漂游。当这些触角碰到猎物时所有的触角便会一齐缠住猎物并将它送入口中。被缠住的猎物是逃不掉的最终便成了海葵的食物。我们就将拥有和海葵触角相似作用的性器称之为海葵型。这种性器官阴道口四周的皱纹很细,而且数量很多,所以感觉上就像是有无数的小触手,当阴茎插入后这些小触手便像是碰到猎物般开始缠绕和蠕动,仿佛想要把猎物吞入阴道中。当阴茎进行抽送时,男人会有如同被吸入窄口般的感觉,而且一开始做抽送运动,皱褶便会开始缠绕,使你觉得无法轻易脱身。这种特殊的蠕动会带来很细致而复杂的刺激,但若非亲身体验否则是无法充分理解的。然而这种女性却非常少见,所以,在性器功能优秀的女性当中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倘若你尝过这种海葵式的滋味,你会觉得其它女性一点味道也没有了。

  外在体征:在印堂之间有很多直纹。

   3:印笼型

  所谓“印笼”,现在已经完全不在使用了,它是古时候武士一定要配挂在腰上的东西,在里面放置一些伤药等。这种印笼和茶罐一样,容器和盖子之间还有一层里盖,所以,密封度很好。凡是这种印笼型的女性,阴道口的肉都很厚而且富有弹性,就如同里盖和容器的密封度般。性行为的时候,它会把阴茎包的紧紧地,无论是较细的龟头部分或是较粗的阴茎后半部,都会以相同的压力紧紧包着。不论是较大或较小的阴茎,它都能以适当的紧密度帖着。这种阴道的伸缩性[弹性]很好,所以,这种女性也是很难得的上品。由于相形之下它的伸缩性及弹性都有限,所以,无法撑大到足以包容特大号的阴茎,同时,太小的阴茎它也无法密切贴合,只是在大致范围内有紧贴的感觉而已。

  外在体征:双眉之间有两条深深的直纹越到额际越靠近而被夹起来的眉间有一小团肉隆起。

   4:章鱼壶型

  所谓的章鱼壶就是用来抓章鱼的瓦罐。这种罐子的入口较小,滑滑的很容易进入,而里面则圆圆的十分宽敞。捉鱼的人,会用绳子把几个章鱼壶套起来仍入大海中,让它沉入海底,经过几天后,再把绳子拉起来,这时,壶里就会有很多章鱼。章鱼会把这种章鱼壶认为是适合自己身体的“家”,是最舒适的:“窝”于是便安安稳稳地溜了进去。当瓦罐如同地震般地被拉起来时,它会慌张地想要逃走,可是进入时觉得恰到好处的窄窄入口,要逃出来时却被卡住了,结果它在挣扎中已被拉出了海面。章鱼壶型的女性性器就如同章鱼壶一般,阴道口很窄而里面则相反的稍微松弛,所以,男人会觉得很舒适。这种阴道的入口滑滑的很容易进入,只是到了要抽出来的时候,就会因为入口缩小的刺激而如同被勒紧一般。阴茎在宽松的阴道内很舒适,在里面可以尽情地膨胀,但是,抽出来时的感觉更强烈。这一点,就是它比其它型性器好的地方。要真正发挥其特殊的机能,应以三浅一深的抽送技巧进行运动,抽时,无论男女都会领略到麻痹般的快感,双方都能享受到性爱的愉快。如果只会拼命地将阴茎往前送,这样,是无法领略到章鱼壶女性的滋味。它在性方面受喜爱度极高,因而可以说是功能优异的性器类型,是上品中的上品。这种女性非常罕见,大约百万人当中只能找到一人或许找不到十分稀少。

  外在体征:双眉之间的肉鼓起来如同长了一个小肉瘤者。耳沟口小而内部宽敞。

   5:鲱鱼子型

  拥有这种性器的女性,其阴道内部的前壁有粗粗的粒状物如同鲱鱼子一般,男人的龟头尖端碰到了这个部位会觉得异常的刺激。而男人抽送时,粗粒子同样给予龟头刺激而产生强烈的快感。如果采取后位,插入不只是龟头尖端部分,包括包皮系带的龟头最敏感部位都会被这种粗糙的粒子摩擦,那种快感,除非身历其境否则绝对无法想象。这种性器堪称绝品!

  外在体征:笑的时候鼻翼上会有很多皱纹而且皱纹不是在双眼之间而是在眼睛稍微向下的鼻子跟部。

   6:前垂型

  谓前垂型女性,即指其阴道口的前庭部分肌肉特别发达,如同覆盖着阴道口一般,阴蒂发育情形特别良好,在普通状态下----亦既没有性与兴奋时也会露出来。因为阴蒂愈发达对于性反映也愈敏感,因而就会有强烈的快感,只要稍微刺激,就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性交时,不必花很长的前戏时间,只要插入后,摇摆腰部,女性很快便能达到高潮。对于这种前垂型的女性,如果男人对阴蒂的爱抚弄对了,她会非常地狂乱。因而体会到其它人所无法得绝顶快感。和这种前垂型女性进行性交时,最佳体位是伸展位亦既阴茎插入后让女性双腿伸直并夹着,只要紧贴其下腹扭动,亦既可摩擦到露在外面的阴蒂,如此女性便会很快达到高潮。

  外在体征:人中下端呈很尖很尖的形状。耳沟人口的位置有下垂的突起。

   7:鳖型

  鳖要是咬住了你就绝对不会松口,不管你如何打它或敲它,它都不会松口的,反而愈咬愈深,愈咬愈紧。鳖是天性非常固执的动物。将具有鳖的特性的女性性器称为鳖型。男人们对这种性器评价极高,只要遇上了这种女性,便离不开,这大概是其善于咬住不放的特性所致,固有极品之说。因为这种鳖型女性的阴道口非常小,一般的阴茎都很难插入,而且只要插入了,它就会缩紧,以至男人无法顺利进行运动。换句话说,就是阴道收容阴茎到了极限,男人会觉得自己如同被胶水粘在阴道内一般,可是被勒紧的感觉却非常刺激。因为阴道口太窄了,所以,性交时只能采用正常位而且必须等到她充分湿润。必须慢慢地前戏,然后,慢慢地插入。还有,她的阴道口虽然很小,但是里面却很深,如果男性的阴茎没有达到深处,女性很难得到快感,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女上位。

  外在体征:人中的上面很宽愈下面愈窄而深。耳沟宛如线一般细就象长剑的剑鞘一样。

   8:梯田型

  沿着山坡开辟的一阶一阶的农田,形状像梯子,它一层比一层高,人们把它叫做梯田。普通女性阴道内部有很多褶皱,性行为时这些褶皱就会伸展开来变成光滑的状态。而这种梯田型的阴道,却不会完全伸展开,而是呈现一种梯田的形状。每次抽送时,敏感的阴茎龟头就会碰到这种粗粗的褶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因为,它是一层一层连续延伸至内部,所以,男人会觉得阴茎如同在一圈一圈的肉环中滑动,刺激异常。因此,年轻人很可能来回地抽送一回便忍不住而射精了。如果能保持较久的时间,个中滋味当然更是妙不可言。至于女性方面,男性进行抽送运动时,她会得到体内如同被搅动一般的快感,变得很狂乱。这种女性往往被视为珍品。

  外在体征:人中上有一颗突起的大痣。

   9:章鱼型

  人们都知道,海生章鱼有很多脚,脚上布满了吸盘且拥有会喷墨的嘴。

  而兼备这两种特性的性器便是章鱼型性器。这种女性的阴道口收缩的很小,很像荷包型,但是,它经常都是稍微敞开的,表示它以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接纳男人的性器。可是一旦插入了它会突然缩小,当男人的阴茎顺着阴道内部的褶漫漫进入后,其阴道内部,由于布满了许多吸盘一样的疣,就有吸住不放的效用。男人会有被吸住所产生的密贴快感并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的阴茎很大。如果阴茎欲振乏力,插入后由于吸盘般的刺激膨胀系数立即变大,便可享受相当强烈的快感。

  外在体征:在人中上有一颗明显热鲜艳的小痣。

   10千条蚯蚓型

  蚯蚓,是很奇怪的动物,它总是挤成一团蠕动着,几乎没有一个人看到它会觉得舒服,都会觉得很害怕,特别是女性,尤其怕这一类动物和蛇。如果她们想到自己体内有这样的东西,只怕立即晕了过去。所谓千只蚯蚓型,既指阴道内的褶软软地卷在一起,缠绕着插入的阴茎,然后,如同蚯蚓在爬行般蠕动给予刺激,而且不是从同一方向,是从所有的角度缠绕着阴茎不放。只要插入一次,尝到了这种蠕动的滋味,据说男人就会吓破胆,因为根本不需要进行抽送运动,只要插入不动就会受到蠕动的强烈刺激。这时候,无论是何等擅长抑制的男人都会忍不住而一下子射精。这种千只蚯蚓型的女性特点是多情,只要异性诱惑她,向她强调自己的性技巧有多么高明,即使是她不喜欢的人她也会蠢蠢欲动,这是因为她阴道内的蚯蚓在自动地蠕动,非其意志所能控制的。

  外在体征:人中上有细细的横纹如同乱七八糟的线,有些女性笑的时候才有横纹还不算是千只蚯蚓型,只能算是百十只蚯蚓,惟有闭着嘴时人中仍有明显横纹的女性,其性器内部的横纹才多。

   11:蛞蝓型

  蛞蝓,是一种软件动物,身体圆而长没有壳体,表有很多粘液滑滑的,向血色的蜗牛,也叫鼻涕虫。所谓蛞蝓型性器,既是其阴道内部能让阴茎感到那种粘粘的感觉,以黏液缠住阴茎同时,阴道内的皱纹会如同在蠕动一般,给予阴茎相当的瘙痒的感觉。但其性兴奋来的比较迟钝,为了让她达到性高潮,男人会感到很坚苦,必须要有充分的耐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女性的爱液分泌的特别多,所以,很多男人喜欢舔她的性器,而她也喜欢口交。

  外在体征:上下嘴唇都很厚,整个看来好像松垮的毫无弹性,但是,整个显得凸凹不平,上面还有很多皱纹者。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一 董海川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

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二 王五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三 黄飞鸿

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四 霍元甲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五 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一九一九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魄力。

六 杜心武

  号称南北大侠,其资料及故事比较纷杂,信史难见,他是自然拳创始人,当过孙中山的保镖。

有一次,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共商革命大计,清廷对孙、黄等革命党人恨之入骨,暗中派人盯梢,伺机刺杀。那天,杜心武在门外发现三个中国人行踪诡秘,开口说道:“我知道你们三个人身上都有铁器,能够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吗?”那三个打手说:“对不起,没有值得一看的!”杜心武说:“你们不借,我会自己取出来!”话音刚落,杜心武一个转身,用手在他们三个人身上一摸,动作快如闪电,等到三个打手清醒过来时,身上的手枪,全到了杜心武的手中。那三个打手恼羞成怒,挥拳向杜心武打来。杜心武不慌不忙,只在中间走圆圈,一边走一边用手招架,身子像泥鳅一般滑溜,令那三个人只是看得见,却又摸不着。最后,杜心武使出他的神腿绝招,飞起右腿横扫一周,那三人应声倒地,爬起来后,拔腿就逃。

七 韩慕侠

  这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武林大师张占奎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其孙韩建中现任中国公安大学格斗教授。

八 李三

  燕子李三,从穷人和侠客沦落为窃贼和淫贼,虽然他的武功和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当他被擒并处死,人少怜之者。关于李三的传说也极其纷杂,以其名气之大相信,相信是有真功夫的

九 许世友

  许世友(1905-1985),他的功夫是正宗的少林功夫,老师为云游武僧林子金。贺龙虽然是黑社会的世家,但武功似乎不如他。

十 海灯

  海灯法师本来应该算是一个武林高手吧?但是近年名声不大好,说是欺世盗名,“布带拴脚表演“二指禅”“是最大的丑闻,究竟是得到高僧还是无耻骗子,这里不敢妄自评判。

  

 

 

 回族的俗信禁忌

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其意识已渗透到回族的思想、道德、经济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甚至回族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婚姻丧葬等风俗习惯也无不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正因如此,在回族的一些重要的俗信禁忌中,多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

食物禁戒。回族日常生活中,忌食的东西较多。除忌食猪肉外,教法中明令的许多食物的禁戒规定也为广大回族所遵守。一般说来,对奇形怪状、污秽不洁、爪利锋锐和性情凶恶的飞禽、猛兽及鱼类,回族都禁食。但大凡禽吃谷的、有胃的、似鸡嘴的可以吃,如鸡、鸭、鹅、鹑、鸽等,而似鹰嘴、食肉的则不能吃,如老鹰、枭、骛、秃鹫;凡兽是吃草的、反刍的、有四蹄的、性情驯善的可以吃,如牛、羊、骆驼、鹿、兔等,反之不能食,如虎、豹、狼、狮、鼠、蛇、驴、马、骡、狗及猴、熊、象等;海中之鱼可以吃的必须是腹下有翅膀,身上有鳞,且脊有刺,有头尾的,如鲤鱼、鲢鱼、鲫鱼、黄花鱼、带鱼等,反之不能食的有鲸鱼、鲨鱼和乌龟等,海豹、海狮等也在禁食范围之内。回族还禁食用火器击毙的“可食类”畜禽。按伊斯兰教规定,禁戒动物的羽、革、毛、角等,可以为人所用。此外,回族以为,禁食之物在迫不得已时食之无过。因为《古兰经》讲:“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

禁食烟、酒、毒品。烟、酒、毒品,也是回族生活中的一大禁忌。回族一般称其为“哈拉目”(阿拉伯语,原意为“禁忌”、“被禁止的”)。禁止饮酒,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筵席”章里特别指出,饮酒是一种秽行,是一种恶魔行为,要求穆斯林远离。回族以此认为,酒能易人之志,浊人之身。往往宽言寡语者,一经酒醉,便言语失常,甚至卧地发狂、丑态百出。且酒有败坏纲纪,毁灭伦理,以致使人丧失“伊麻尼”(阿拉伯语,信仰之意)的害处,因此要求严厉禁止。不仅是酒,凡对人的精神、意志、道德以及身体有伤害性与摧残性的饮料,回族也要求不予饮用。而且根据教律规定,凡是所禁之物,既不能食用,也不能卖买。

回族禁吸香烟也源于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曾说:“凡是醉人的,都是禁止的。”在回族看来,吸烟一旦成瘾,便会使人精神、身体麻醉,长此以往,乃令人喜好毒品,而毒品更是伊斯兰教予以严禁的,被称为是恶魔的行为,故香烟也就成为回族日常禁物之一,在西北虔诚的回族家中,即使贵宾来访,主人不仅不以香烟招待,也不允许来客在屋内吸烟。回族中有些年轻人一般平时也吸烟,但在老人面前须回避。在回族的葬礼上,清真寺内及家中念“亥听”(阿拉伯语,意指《古兰经》部分章节的选集,此处指回族在婚丧节庆中所进行的颂读《古兰经》等宗教仪式或活动)时,更严禁吸烟、喝酒、吸毒品等类似“不轨”的行为。

禁食自死物、血液。回族的信仰以为,要保持一种纯洁的心灵和健全的思想,就要有一种热诚的精神和一个干净、健康的身体。为此,凡是任何本身不纯净,并且对人无益,甚至有害的食物都是不可食的。自死物、血液便在此禁食范围之内。回族人讲,凡动物自然死亡,体内必然有毒,而一切生物的贪恶嗜欲则是由血气而生,故饮食血液对人身心无益。宰牛、羊、鸡、鸣.回族讲究一定要将其体内血液放干净,方能食用。宰后收拾牛、羊、鸡、鸭,要求必须先把其心割去,再收拾其它内脏,因为他们认为,动物虽被宰杀,但心仍然活着。除禁食自死物外,回族还禁食被勒死的、跌死的、捶死的、牛氏死的、野兽吃剩的畜禽。

自死物与血液,无疑是回族卫生的、科学的和有益的禁忌,长期以来,它为绝大多数回族所遵守,因而保持了回族人健康的体魄,同时,也得到了其它民族的好评。

禁食猪肉。禁食猪肉,是回族最重要的禁忌,其原因起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讲:“人们啊,你们应食地面上合义的、清洁的食物”,又说:“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割之动物。”至于为何禁食猪肉,伊斯兰教明确指出,猪为“秽物”,是“不洁之物”;故不予食之。在中近东地区,由于气候炎热,水源短缺,使得猪常常带有病毒,所以人们自古就视猪为不洁之物,且猪的形象丑陋不堪,令人厌恶。因此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包括犹太民族,均有禁食猪肉的习俗。伊斯兰教适应了中近东人民这一禁忌,并将它作为宗教戒律之一,要求人们加以遵守。所以忌食猪肉并非是回族独有的习俗,世界上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都有同样的禁忌。

然而,回族对于猪的禁忌尤其严格,不仅忌食猪肉,而且对其它民族盛过、做过猪肉的炊具、碗筷、器皿也不用、不接触。有人甚至连“猪”字也厌恶提起,问起属相、属猪的便以“属黑的”代之,更有甚者,回民中有姓朱的,因朱与猪音同,而改为姓黑的。在一些回族家里,不仅以猪身上东西为成份制成的药物不用,连猪鬃、猪毛的刷子、猪皮衣物、鞋也不用。回族严格忌食猪肉的习俗,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今天,一般回民在宗教功课上虽不能严格履行,但对禁食猪肉这一宗教戒律,都能认真遵守。假如有人犯了此禁,那将会被认为丧失了做“回回”的起码标准。

禁拜多神、偶像。信仰真主是回族信仰的核心和基础,一般要求做到“心里诚信,舌肉召认”,不能有丝毫疑问。真主也即“安拉”,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最高神,内地回族一般称为“真主”,取其“真一清静、主宰一切”之意;西北回民多称为“胡达”(波斯语,意为自在者)。伊斯兰教基本信仰认为:“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钦差”。即宇宙之中只有独一无二的真主,除此,不能有其它神,或类似真主之神的存在。回族穆斯林讲,真主是独一无二、创造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真宰,是全知的、全能的、永恒的、贯通一切的,不可分的实体,是无始无终、无像无声、无方位、无定所,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它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不容有任何怀疑和争辨。因此“认主独一”是回民最基本的信条,除真主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据此,回族除面朝麦加,礼拜真主外,不叩拜其它任何偶像,且坚决反对本民族崇拜偶像,崇拜多神被认为有着不可恕饶的罪过。在回族的清真寺及一切宗教场所,不仅不准出现任何人的影像,甚至连动物画像在清真寺也属严禁之列。因为礼拜时,如果周围挂有人物、动物画像,那将被认为是崇拜偶像,所以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即使在居室中也不贴挂人、物影像,桌柜之上也不摆设人、物塑像。家中平常多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字画和古典诗词、汉文“克塔布”(阿拉伯语,意为经典)中的“五更月”以及阿文书法、克尔白圣寺绣画等装饰。而一般回族家庭,虽然平时也不妨挂一些人、物画像和家人照片,但老人礼拜,或请阿訇来家念“亥听”时,必须将所挂人、物画像罩住,或者把画像、照片翻面。回族以为,这样才算符合对真主的信仰。

禁占卜、算卦。占卜、算卦被回族人看做是有失“伊麻尼”的行为。因为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一的“信前定”,要求人们相信天地之间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现象,都由真主的意志决定。真主创造生,造化死,世间万事都是“安拉”的定然。回族通常讲,“一切围着太克底尔(阿拉伯语,前定之意)转”,任何人不能预知自己或别人的将来。但人们可用自己的理智来选择信仰,判断善恶,且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作为回族穆斯林要求自己顺其自然,不为所求,不为所争。如此,求卜、问卦是有悻于“前定”信仰的,回族称属污秽的“魔鬼”行为,近似于迷信。迷信又与“伊麻尼”是不相容的。所以,回族严禁求卜问卦,否则会被认为丧失了信仰,要受人唾弃的。

禁赌。严禁赌博,是回族的一种良好的传统美德。族内若有人赌博,那将被认为是破了禁,犯了罪,因教义认为,赌博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仇恨”,而且将会“阻止”人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是恶魔才有的行为,所以予以坚决禁止。回族由此以为,赌具有十大罪恶,即坏良心、丧品行、伤性命、用祖宗、失家教、荡家产、生事变、离骨肉及犯国法和遭天遣。回族家长和阿匐,经常以此教育子女与人们,要求他们远离这种邪恶的行为。如果沾染上这一“哈拉目”,将会变得龌龊无耻,为众人所鄙视。

族内婚。回族素来以为,男女间的结合,必须以信仰同一为基础。因此,回族婚姻常常只限于本民族内部,西北的回族此外也只是同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实行通婚。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由于回族散居全国,与汉族等杂居,所以历史上以至现实生活中,回族同汉族和其它民族青年恋爱结婚的现象,也已屡见不鲜。其中,以回族男青年即汉族等其它民族姑娘为妻者居多。

回族在信仰、饮食等生活方面,与非穆斯林民族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回族一般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姻,一旦涉及到族外,无论嫁、娶,都要求外族青年理解、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感情,并且要虔诚地皈依伊斯兰教,否则,婚姻将会受到家人的反对。外族青年皈依伊斯兰教,有一套较为认真、严肃的程序。首先回族家长要请外族青年来家,问其对此婚姻是否诚心,愿不愿意“随教”,若回答是,就由回族家长给其讲授一些信仰常识及饮食禁忌,令其认真遵守。经一段时间考察,认为可以信赖,便带其到清真寺,先教以大、小净的洗法(女青年则由回族妇女在家施以教导),沐浴完毕,带至阿訇室内,由阿訇再讲以宗教知识并教其背诵清真言,直至背熟。而后,方可拟定结婚日期。

回族对“随教”青年的“尼卡哈”(阿拉伯语,意为证婚词、此指由阿訇主持的婚礼仪式)要求严格。成婚之日,父母、媒人、新郎、新娘—一到场,阿訇首先问过回族父母是否有“口唤”(意即是否允许),再问媒人是否交过聘礼,接下问新郎、新娘各自是否真心结合。之后,阿訇考核新郎、新娘有关宗教知识,请其背诵清真言,回答一些信仰问题,并再次对“随教”的新郎(或新娘)嘱以谆谆教导,勉励其牢记“信教为人之本”,而后诵经祈祷,予以证婚,讲明“尼卡哈”是根据《古兰经》,圣训勉励人类结成夫妇的原则进行的。最后,阿訇祝愿新婚夫妻生活愉快,幸福美满。这样,一桩涉及外族的婚姻,方被回族认为是符合教规的,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外族青年从此也就被看做是回族的一员了,日后双方所生孩子的民族成份,自然也就以回族为准了。

丧葬中的禁忌。回族的葬礼简单、朴素,但却有着较多的禁忌。人去世后,回族不称为死,而要称为“昌提”(阿拉伯语,逝世)、“无常”、“口唤”成“归真”(意即回归至真主阙于),死人称为“亡人”,尸体要称为“埋体”,以示与其它民族的区分。回族对于衷哭不禁止,人“无常”之后,家人亲朋与其永别,难兔表现出哀伤之情,不由自主地痛苦是人之常情。但回族忌讳在亡人面前嚎啕大哭或跳脚拍胸,呼喊哀叫。因为教规以为亡人是顺命归真而去家人亲朋应当相信真主的前定,而嚎哭被看做是对亡人逝去的“不满”和“怨恨”。

“埋体”未葬之前,回族有守夜的习惯。守夜的亲朋好友都要洗大、小净,以保持“埋体”房内的洁净。房内不得海阔天空高声喧哗,只可追忆亡者,谈信仰,互相劝勉以走主道,更严禁守夜期间抽烟、喝酒与赌博。守夜时,禁止狗、猫等动物进入“埋体”房内,回族讲,如果猫、狗进入房内,会惊动亡人,是很不吉祥的。此外,回族不允许给亡人送花圈、挽幛,更反对设灵堂。送“埋体”入坟地时,讲究送葬者须洗大净,而且不允许人们在“埋体”前跑动,应走在“埋体”之后或两旁。

念“比思敏俩习”。“比思敏俩习”,为阿拉伯语,意为“以真主的名义”。回族习惯在做、吃食物及进行其它一些日常活动时,都要口念或心念“比思敏俩习。”如平素炒菜、做饭,油、菜入锅,吃饭、喝水之前,以及担水入缸,均念以“比思敏俩习”,以表明回族人时刻不忘真主造化万物之恩。此外,在吃蒸馍、烙饼、馕时,回族禁忌囫囵啃咬,一定要首先口念“比思敏俩习”,掰做两瓣或更多的小块来吃。回族女主人在厨房炸油香、馓子等食品时,也必须先念“比思敏俩习”,且讲究包括家人在内的其它人没有小净不能进厨房。主人认为做这些食物时,须有虔敬的心灵和纯洁的身体,这样炸出的食物,才色泽宜人,酥脆香甜。

宰牲须以真主之名。回族人宰牲时,必须首先诵念真主“安拉”的名字,俗称“道太司迷耶”。即“比思敏俩习,安拉乎艾克白尔”,意为“以安拉之名,安拉至大”。这样所宰之物,才被认为是符合经义的,可以食用。否则,将视为妄杀而禁食。凡宰牲者必须是穆斯林,这是回族宰牲的先决条件,所以,一般回族家中宰牲,都要请清真寺的阿訇或满拉来主刀。宰牲时先诵主名,然后割断禽畜的食管、气管与血管,但不能把头立即割下,并且必须空净其血液。在宰杀牛、羊、驼时,回族还讲究只捆绑这些畜物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而留一条后腿在外,并且要求使用锋锐的利刀,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临死时的痛苦。此外,在围捕打猎时,回族人箭射、兵击动物之前,必须念诵真主之名。这样,即使兔、雉、鹿之类被射击而死,待血流尽也可以吃。而凡为火焚而死之物,虽诵念真主之名,也不能食用。

驱魔石。回民墓区,给人的印象是静穆肃重。不仅坟墓一排排,一行行排列得井然有序,而且你会看到每一坟墓之上,都压有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其中有些坟墓用纯白色或纯青色的鹅卵石堆成,肃穆、庄重。这些鹅卵石,回民称其为“驱魔石”。回族人以为,在墓地上压以驱魔石,一方面可增加墓地庄重肃穆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还可以为亡人驱魔。实际上,因早先回民的墓地多处荒郊,时常受到野兽的侵扰,为了防止野兽(回民称为“伊比利斯”,意为魔鬼)的刨挖,便开始在坟上压以石块,以使坟内亡人得以安息。长此以往,坟上压以鹅卵石,便成了回族丧葬中的一个习俗。

驱魔石是亡人亲属每次上坟时,逐渐携带压上去的。有的依原坟在底部周围和顶部之上压以较大的石头,而周围则用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铺压,坟墓仍呈长圆形状;有的则将坟墓底部以大石头堆为长方形状,而上方却用小石子堆压为椭圆形状。在回族一些先贤哲人的墓地,群众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坟外大都以精美的青、白两色的花岗岩石砌成,底部仍呈长方形,上方大多呈拱形状,工艺精细,倍显庄重。除在坟外铺压驱魔石外,内地一些回族坟内,还须放些小石子或碎石,一般置于“埋体”旁边,它同压在坟外的鹅卵石有同义之用,也是为了驱魔。

“都阿”治病。“都阿”原意为“祈祷”,即向真主祷告。早先一些回民生病之后,久治不愈便有向阿訇讨“都阿”的习俗。这里的“都阿”,则为向阿訇讨要治病之方,实际上就是通过阿匐向真主祷告,以使疾病早日痊愈。用“都阿”治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吹都阿”,由家人请来阿訇为病人念一段“索勒”(《古兰经》选段),然后由阿訇向病人吹几口气;或者在阿匐念“索勒”时,家人在桌子上放上盐、糖、茶之类的饮用品,念毕后,阿訇对这些物品吹几口气,称“糖都阿”、“盐都阿”、“茶都阿”等,然后让病人服下,以此希望能够治愈疾病,使病人早日康复。另一种称为“写都阿”,即由病人家属请阿訇在纸上用毛笔写一段“索勒”,拿回家将纸烧成灰,灰末由病人用水冲服;也有请阿匐用墨笔在茶蛊、饭碗之内写上一段“索勒”,用开水让病人冲服的。

“都阿”治病在乡村或边远地区的回族中至今仍流行。南方一些地区的回民,还有带糖、茶等食品到“筛海”(阿拉伯语,德高望重、有宗教修养的人)坟上诵经祈祷,之后作为“都阿”服用来医治疾病的。回族的“都阿”不仅用以治病,有时也被用来作消灾驱祸。在宁夏南部回民山区,由于每年的旱灾和冰雹严重地危害着这里的农业生产,所以旱象严重时,回族常常又有集会作“都阿”,以挖井掏泉,或荒郊求雨的习俗。到七、八月间,麦子成熟时,又常常有“压山头挡冰雹”的活动。一般由阿訇在纸条或者布条上,写一段“索勒”,把它压在一些最高的山顶上,以求真主能够驱雹防灾。

善待鸽子与蜘蛛。回族视鸽子为和平的象征,在有条件的回族家中,几乎都畜养有鸽子。在所有家禽中,回族最喜爱的也要数鸽子了。来到回族聚居区,常常会看到成群的鸽子,在空中悠然飞行,回旋不离,那悦耳的哨音,为人带来和平与安宁。

根据伊斯兰教传说故事,公元622年9月20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希古莱年),穆罕默德在古莱什部落贵族的迫害下,与其志友艾布·伯克尔逃亡麦地那,半路上遭古莱什贵族的追赶,穆罕默德便与艾布·伯克尔躲进一个山洞。当追兵赶到时,看到洞口密布着许多的蜘蛛网络(原本没有),看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就形成的。稠密的蜘蛛网使得追兵看不到洞内是否有人,而且这时从洞口还飞来几对鸽子,追兵由此认为洞内无人,于是喊叫着由原路退回。

洞口的鸽子、蜘蛛网,使得穆罕默德幸免遇难。所以,穆斯林把鸽子看做是和平、吉祥的动物。回族讲,鸽子救过“圣人”,因而忌杀鸽子。阿訇一般不替人宰鸽子,而当危重病人要补身体,或者作偏方治病用时,乃讲究用“金刀子”宰,“银盘子”盛血。同样原因,回族也忌讳随便乱打蜘蛛,屋内出现蜘蛛,或有了蜘蛛网,只是将其轻轻扫出屋外。

禁踩蚂蚁。在回族居住的村庄、院落,无论大人、小孩,看到蚁群、蚁巢,总是小心翼翼,绕道而行,决不有意踩踏。遇到阴天,蚁群大批出巢时,大家走路更为谨慎,小孩若故意踩踏蚂蚁坝要受到大人的谴责。

传说在穆罕默德传教初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越来越多,激怒了古莱什部落的贵族们,他们干方百计地迫害穆罕默德及其穆斯林,并要求古莱什部落的人不要同穆罕默德及其支持者来往,不和他们进行商业交易,不与他们通婚。贵族们把这些决定写成公约,悬挂在克尔白神殿里,并开始对穆罕默德和其它穆斯林实行封锁,威胁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时间一长,穆斯林的物品用尽了,孩子们饿得面黄饥瘦,整日啼哭。穆斯林就这样度过了艰难的三年。一天,穆罕默德告诉大家,真主已经让蚂蚁将古莱什贵族挂在克尔白内并写有他们誓言的那张公约吃掉了。古莱什贵族听到消息到克尔自一看,那张公约果然被蚂蚁吃掉了。于是他们只好解除了对穆斯林的封锁,穆斯林们重新获得了自由,自此以后,更多的人加入了伊斯兰教。回族群众由此以为,蚂蚁受真主之意吃掉了古莱什贵族的公约,挽救了伊斯兰教和早期的穆斯林。所以,他们忌讳随便、故意踩踏蚂蚁。

禁坐门槛。来到西北乡村回族家中,你会看到家家院中都备有许多木制小凳,以供家人在院中聊天、休息时坐用。虽然乡村回族的门槛既高又大,清洁光亮,可以当板凳使用,但注意观察,回族人从不坐用,且也忌讳他人坐在门槛上面,即使回族儿童也深知不能坐门槛。传说伊斯兰教传播初期,由于遭受异教徒的迫害,先知穆罕默德经常带领穆斯林与异教徒作战,由于当时条件困难,且昼夜作战,人人身体劳累不堪,穆罕默德因此曾将门槛当做枕头睡过觉(早期阿拉伯人以地铺为床),回族因此有忌坐门槛的习俗。他们不仅禁止成人坐门槛,儿童也不准将脚踩在门槛上或双脚站在门槛上。跷足于门槛或双腿长时间叉在门槛之间,是要遭到长辈的训斥的。

回族人民勇敢善良,纯朴敦厚,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礼仪规范,并积衍钟聚出别具一格的民族心理和社会习尚。这一现象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回族社会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至今仍有很强的民族性。

  

 

 

 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

一、丽江:云南的桃花源

位于“彩云之南”──云南西北方的丽江,几年前许多人还误将其当作一条小江,现在可谓盛名在外,联合国就将其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实,早在明清时,丽江就享誉中原,其城关大研镇的黑龙潭,潭水澄清,明洁如玉,游鱼细石,历历在目。在玉泉公园,低头叹水,见一雪山倒影其间,终年不化。仰头看山,山就在城西北,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山顶雪峰皎皎,山腰岗峦碧翠,其间常见云带缥缈,真是风光无限。山那边还不时隐约传来惊涛拍岸之声,那里有闻名遐迩的虎跳峡。

走在丽江的石板小路上,你突然感觉自己犹如东晋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只见楼宇错落,屋舍俨然,纳西民风朴素,鸡犬相闻,古意盎然。这里因为远离战火和现代工业,是明代殿宇保持比较完整的地方,据说是丽江土司木氏在其鼎盛时期仿北京紫禁城之制而建,也有金水桥,也有三大殿,更有“御苑”。殿宇群落中的大宝积宫与玻璃殿中,四面墙壁画有大面积的宗教题材的壁画,色彩富丽,风格粗犷,集汉、藏、纳西、白等族绘画于一体,古风肃然。

二、平遥:拍古装戏的天然布景

在上一个世纪里,平遥商业繁荣,门类齐全,几乎包容了商业的所有行当的票号、钱庄、当铺、中药店、绸缎庄、杂货铺以至扇子、灯笼、戏装铺等等漫布于平遥的大街小巷。平遥也因信誉卓著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如今经过几百年风雨的荡涤,无尽的繁华逝去了,只留下清冷的建筑伫立于平遥城中。

在历经沧桑的古晋大地上,从太原市往西南方向走,顺着酒香浓郁的汾河,走到约90多公里处,见一古城雄立,形貌敦厚,此为平遥。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因此被联合国选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越护城河,穿拱形城门,登城楼,见城楼角楼四立,射孔与了望洞环布;城外四野开阔,南北无阻。当此情境,自己仿佛青衫布衣的古人,有念天地之悠悠之感。下城楼,又见房屋青砖白瓦,飞檐翘角,商号铺面沿途可见,古风古貌,如古装电影场景。事实上,当许多古装戏都于此地拍摄外景时,连布景都不用。

80年代初,平遥曾出台了一套全面改选古城的至今仍让人后怕的规划,好在同济大学几位建筑系的教授在附近考察古建筑,闻讯立即赶往平遥,并八方呼吁。方使平遥的近百条古街巷以及数千座民居保存至今,成为了记录明清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三、延安:永远的圣地

虽然延安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并且名声在外,但直到今天,延安人口还不过20万,说它是小地方实不为过。1935年以后,历史就选择了延安,一个抽旱烟、吃辣子的大个子湖南人在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不久以后就照亮了中国,延安的宝塔山成了当时年轻人朝圣的地方。时隔30年以后,那个大个子又大手一挥,上山下乡成为城里人的时尚,许多北京人又奔赴延安,在那里成了知青。今天,延安还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尽管许多人已经对杨家岭的灯火、枣园的灯光、王家坪的舞会耳熟能详,但历史毕竟在这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亲临其境,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老人家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

四、凤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

读过《边城》的人都对翠翠和翠翠生活的地方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翠翠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恋情,乡民朴实旷达的作风,月光下水边的吊角楼等等。《边城》是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所作,写的就是湘西的凤凰县。

凤凰县位于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夹道,怪石峥嵘。上山顶,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不涸,常有麝獐叹水,百鸟低回。下得山来,性犹未尽,去奇梁洞。沿溪水入洞,洞内有云雾山、天堂、龙宫、阴阳河等景,收桂林、张家界奇景于一洞。出洞入江,可再去看湘西最大的瀑布大龙洞和黄丝桥古城。

五、西昌:卫星从这里上天

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安宁河沿岸、成昆铁路线上的西昌, 作为中国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已经伴随着中国卫星以及其他国家的卫星的多次升空而名闻遐迩。西昌可以说是中国高科技之旅的首站,在那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箭发射架,而且能了解卫星发射的全部过程。走出市区,城南约5公里的泸山上有“光福寺”。该寺特别之处在于其寺内的石碑记载了西昌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发生情况,此确为中国罕见,更印证了西昌是中国的科技城。

感受西昌的科技之余,轻松一下,可去市东南2.5公里的邛海,邛海为湖,湖水晶莹,蒲苇苒苒。邛海四时美景各异,秋冬尤佳,秋有明月推波若白鹅,冬雪皑皑邛海暖,候鸟至;或去螺吉山原始森林,林中小熊猫噙竹,獐麂飞驰,有飞瀑,有海子。

六、吐鲁番:《西游记》中的神奇美景

吐鲁番市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中国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而闻名于世。事实上,当年的玄奘的确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今天位于市东南约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当时的高昌是丝绸路上的一个重镇,今天,游历故城,见断壁残垣,砖石瓦片,可以想见昔日繁华。而火焰山也并非虚构,只不过火焰山的火焰非真火焰而是烈日下的红砂岩灼灼闪光、热气蒸腾似火焰而已。虽然火焰山是我国最炎热的地区,但山里多沟谷,谷中泉水环绕,林木葱茏,庐舍毗接,生产葡萄瓜果,其中的葡萄沟令人流连忘返,而葡萄沟生产的无核白葡萄则令人垂涎欲滴。

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入吐鲁番市,随处可见头戴四楞小花帽、着长袍的男子和着西装上衣裙子的女子,并向你打招呼“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城东南有苏公塔和高昌故城的公共墓地,墓穴干燥,地势干燥,形成了天然的无菌环境,成为干尸极好的天然保管场所。城东北有千佛洞,人文与自然景观两相其美。

七、凭祥:离越南最近的地方

凭祥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的中越边境上,没有另外一个城市比凭祥更能作为中越关系的历史见证,市西南约18公里的友谊关名字的变迁便可作证明。友谊关始建于明末,时称镇夷关,明末为镇南关。清时老将冯子才曾于此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解放后,中越交好,镇南关改名睦南关、友谊关;70年代末,因为越南不自量力入侵,中越交恶,友谊关又成镇南关;80年代后,中越恢复邦交,镇南关又成友谊关。

如今,凭祥成为中越边境贸易第一大站,走在凭祥炎热而狭窄的街道上,随时都可以见到些头戴草帽、身材矮小、面庞黝黑的越南人,他们或者兜售越南土特产和走私品,或者大肆抢购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凭祥多壮族人,口嚼槟榔如嚼口香糖,食五色饭,并以槟榔和五色饭招待客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凭祥,这个昔日的军事重镇,如今商业气氛浓郁,充满异国情调,甚至有点光怪陆离。

八、泽当:藏人起源的传说

相传在西藏的神山“贡布山”上有三个仙洞,分别住着一位菩萨、一只因犯了戒律而由神仙变成的猴子和一位美丽的妖女,后来猴子在菩萨的授意下娶了妖女,生下了六只猴子,猴子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而进化成为今日的藏族。贡布山的猴子洞是藏族的发源地,而它的具体位置就在拉萨东南约200公里的泽当。在泽当,不仅有刻满经符的猴子洞,而且还有藏族的第一块田和第一间屋。第一块田座落于泽当的北面,相传这块田是天神送给猴子种植食粮的,所以每逢播种时,人们都会在神田里抓一把土撒在自己的田上,祈求丰收;第一间屋位于泽当附近的乃东县,相传是藏民为他们的赞普修建的第一座房屋“雍布拉岗”,也是第一代赞普的王宫。雍布拉岗虽然已经破败,但昔日虎踞龙盘,雄伟壮丽之势依然可辨。在泽当,吃着飘香的糍粑和酥油茶、青稞酒,看着目光虔诚的身着氆氇长袍的藏民潜忍而过,想起自己此刻就在藏族的繁衍地雅砻河地区,心中更增添了一份对西藏的神奇感受。

九、玛多:追溯黄河源头

要指出玛多精确的相对位置实在并不容易, 因为它邻近的四周并没有大的城市,我们只能说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面遥远的地方。玛多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县城,人口稀少,气候恶劣,海拔4000多米,然而却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中华文化的摇篮──黄河的源头就位于此县境内,自古以来人们就纷纷来此寻根溯源。在玛多县的西郊有黄河的第一桥,此地黄河水清澈见底,漫步桥上,思忆遥迢,情趣别样。再往西,见鄂陵湖及鄂陵湖西20公里的扎陵湖,这两个湖仿如一双明珠镶嵌在黄河的上游。再源流而上,水清天阔,沿途一派藏乡牧区风光,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有星宿海、约古宗列渠及著名的卡日曲。若是冬春至,可凿冰捕鱼,见候鸟数万。

十、兴城:远离工业的海滨小城

从山海关出了关,沿着辽东湾一直北行,第一个到达的城市就是兴城。兴城是渤海之滨的古城,亦是新开发的旅游疗养胜地。虽然风景无限,但是兴城“城小言微”,养在深闺尚不为人所识。兴城辽时开始建县,未遭战火,远离工业,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这点上它甚至胜过丽江和平遥。市内温泉非常有名,有温泉河和温泉井,东北大帅张作霖就因其温泉质好,曾于市中心建别墅一座。兴城市傍海而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绿荫夹道,房屋整齐。其海滨浴场可容20万人,水洁沙亮,被誉为北戴河第二。市北面有望海亭和望海塔,登高观海,海风乍起,水何澹澹,海鸥白帆尽收眼底。

  

 

 

 女子妆饰与妓女之关系

妇人之爱妆饰,自古而然。   

由常识而论,美容既费钱财,又耗时光,非二者兼备,不能细心刻化。   

我国古代女子妆饰,登峰造极者当首推唐代。而唐代之代表,当首推皇室。当时女子妆饰,必创始于宫廷,而民间效之;流播所及,北里群花之官妓女子又效之。但娼妓对于唇、眉、面、发的化妆术,在继承一般化妆的特点中,比较更为革新。兹分述如下:   

一、发式 古代女子发式的美丑,与容貌的姣好大有关系。前人赞美女子的语言,有“秀发如云”、“长发委地”;发式也呈诸多名目,分曰“高髻”“堕马髻”两大类。前者取向上的形式,高如耸立之层云,我们从影视中看唐代宫女或更看公主们的头饰便知。后者向下低垂,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最时髦的女性大多如此。   

二、眉 有个成语叫“眉目传情”,可知眉与目的同等重要,也是女子面部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汉代张敞画眉是有名的故事,这位担任过京城长官的男子就曾为他的市长夫人描画眉毛。这件事在当时传为美谈,还居然写进了《汉书·张敞传》。   

眉毛的化妆也是两种。一种细而长,一种宽而广。具体画法当然有些讲究,总之要好看才是。据说有所谓“西蜀十眉图”。   

三、唇 唐有乌膏注唇的风尚。白乐天《时事妆》诗:“乌膏注唇唇似泥。”《唐书·五行志》:“元和之末,奇异化妆流行,不施朱粉,唯以乌膏注唇。”   

《清异录》说:“僖、昭时,唐代都中倡家,竟尚妆唇,妇女以此分妍否(美丑)。其点注之工,名字差繁,其略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全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工巧、落儿殷、淡淡心、朱龙格、双唐媚、花奴样子。”可见唐末倡家唇的化妆术,非同一般。   

风气所及,又反过来影响主流社会。至后来,良家妇女渐渐有效仿娼妓妆饰的习惯,为正统人家所鄙夷不屑。   

《叙小志》说:“唐崔枢夫人治家整肃,不许群妾作时世妆。”对流行的娼家时髦妆饰是厌恶禁止的。但除非运用权力严令约束,否则这种干预往往收效甚微。   

明谈迁《枣林杂俎》引安阳人“张氏风范”说:“弘治、正德初,良家妆饰,耻类娼妓。自刘长史更仰心效之,渐渐因袭,士大夫不能止。近时冶容犹胜于妓,不能辨焉。风俗之衰也。”叹息归叹息,流风之不可遏制,却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引文中“近时冶容犹胜于妓,不能辨焉”,则女性之妆饰,在明代中后期已比妓女更胜一筹。具体情形,不妨看今日某些演艺明星及时装模特,便可略知一二。   

其实元、明两朝,对娼妓、乐人的服色,有着特别的规定。   

据《元典章》:“至元五年中书省劄,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元史·舆服志》说:“仁宗延祐元年定服色等第(等级)诏:娼家出入,只服皂褙子,不得乘坐车马。”   

《明史·舆服志》也有类似规定:“教坊司冠服,洪武三年定。……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但从实际操作看,恐怕不免形同虚文吧。   

以妓女的职业特点,当是卖笑为生,想要博取嫖客好感,妆饰是不能不刻意追求的。这刻意追求的结果,便是拿了小脚去迎合心理变态的嫖客。   

娼妓裹足之风,宋、元以后最盛。古代女子施朱敷粉外,又涂额之黄,画眉以黛,大抵注重唇粧、眉粧、额粧、面粧,及鬟髻粧。以“缠足”为一般妇女妆饰品的,则自宋以后,却有可征。《侯鯖录》说:“京师妇女粧饰与脚,皆天下所不及。”《辍耕录》说:“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脚为耻。”   

凡事形成风气,便不可疗救了。   

娼妓裹足,大约亦始于宋代。作俑者良家,而娼妓仿效。《艺林伐山》说:“谚言杭州脚者,行都妓女,皆穿窄袜弓鞋如良人。”这就是明白的证据。   

元代伊世珍《瑯環记》说:“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所居不过闺阁之内,欲出则有帷车之载,是以无事于足也。”   

中国专有一类烂污文人,凭此卑劣心肠立身处世,将原本丑陋之举,附会为经典学说圣人理论。这位伊世珍便是代表。   

且看另一位元代文人的说法。白珽湛《渊静语》说:“伊川六代孙(程)淮咸淳间为安庆倅。明道年五十四卒,二子相继早逝,无后。淮之族尚繁衍,居池阳。妇人不缠足,不贯耳,至今守之。”盖当时缠足已成天经地义,伊川族人中的女性不肯随俗,白珽湛所以特别记录这一桩事实。白氏提及的这位伊川先生许多人未必知道,但影响中国近千年的“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类封建礼教,就是这位伊川先生创立的道统思想,俗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与朱熹齐名。   

伊川先生要别人家的女子中规中矩,即使做了寡妇也不得改嫁,可他家的女性却拒不缠足,其兄程明道的两个儿子相继早逝,儿媳也曾改嫁他人。这答案说来只有两种,要么是我们把圣人的理论理解错了,要么是圣人的理论只合要求别人,自己则可以例外。但凡读懂了这点,你就是圣人,愚民政策对你无用。   

中国的事情就很古怪,照理美容是能增加女人魅力的手段,无可指责。问题在于居然无聊到拿了脚来痛下功夫,实在无法理喻。当初是良家女仿效宫廷,继而娼妓门中也兴起缠足之风,因为嫖客喜欢。   

其间更有政治的压力参与其中,明沈德符《野获篇》说:“明时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是裹足成为贵族妇人专有妆饰品,贱民阶级女子,则政府以法令禁止。如是一来,缠足便成为一种地位,一种身份,一种不可或缺的光荣。导致民间女子,便要竞相追逐,哪怕穷得瘪着肚子,也要品尝贵族阶级的虚荣。嫖客花钱买笑,虽说不能企盼宫女接待,却可以让妓女也学宫女姿态。政治的压力反而促成社会的广泛响应,法律遂成空文而无法贯彻。   

市场需求使妓女缠足比民间女子表现积极,而且越小越受欢迎。历史上有位叫杨铁崖的著名嫖客,《辍耕录》上说他“耽好声色,每于筵间,见歌儿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则脱其鞋袜,盏以行酒,谓之金莲杯”。   

金莲杯这样的丑行并非杨铁崖首创,宋代便已有之,至明代更大行其道。徐纨《本事诗》说:“何元朗至阊门携榼(酒器)夜集,元朗袖中带南院妓女王赛玉鞋一只,醉中出以行酒,盖王足甚小。礼部诸公亦尝以金莲为戏。王凤洲乐甚,次日即以扇书长歌云:‘手持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元朗击节叹赏,一时传为佳话。”两嫖客因金莲而互为知音。又唐子畏《咏纤足排歌》云:“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他。双鳬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照此看来,小脚对于性交亦有特别快感,无怪乎一般坊间妓女,大家都裹三寸金莲,以为献媚嫖客的工具。有足稍长大者,则被讥诮为“大脚”,文人墨客中的嫖妓者,就要形诸笔墨写诗嘲讽。你叫当时娼妓,为博得嫖客欢心,如何不以缠小脚为推销自己的妆饰品。   

中国的文人嫖客,实在要对折磨女人的缠足历史,负相当的责任。

  

 

 

 印章历史及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4.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5.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6.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7.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8.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9.字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见。

10.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11.缪篆印(附鸟虫书)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12.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

返回

13.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14.成语印

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

15.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16.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基本训练与创作

17.钮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将部分钮制列举于右,以见一斑。

18.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

19.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fu 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20.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21.今体字印章

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22.收集印、斋馆印、闲章

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印章,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文征明就说过,他的书屋大都是建筑在印章上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

  

 

 

 《姓氏起源》

【蔡】

1、出自姞姓,乃黄帝之后。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许】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

【陈】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 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 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 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黄】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李】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林】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慕容】

1、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

2、慕容氏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南宫】

1、周文王"八士"之一有南宫氏,其后以南宫为姓,称南宫氏。

2、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叫作仲孙闵,他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其居住地命姓,称南宫氏。

3、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阙的人,因居住在南宫,遂以"南宫"命姓,称南宫阙,他的后人遂以南宫为姓。

【孟】

  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彭】

1、火神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声,飘然而去。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彭为八姓之一。

【潘】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子毕公高后。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据说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命氏。

2.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潘氏,见于家传者始租为潘崇。

3。出自北方鲜卑族,后魏时,代北鲜卑有姓破多罗者,后改潘氏。

【欧】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马】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廖】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蒲】

1 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得到蒲姓。

2 同样源于蒲草。传说古时西羌族的酋长的家中有一个池子,其中生长的蒲草长约五尺,节子象竹节一样,人们于是把酋长一家称为蒲家,后来他们家也以蒲为姓。

3 来源于封邑名。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于是他的子孙就把蒲作为自己的姓氏。

【濮】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4、以国为姓,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

【仇】

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

3、出自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孔】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 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第二、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第三、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姜】

  1、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水经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纪、许、向”等8氏为姓的。而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氏后裔,国七雄之一。

  2、 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

【钱】

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 》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

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孙】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周】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王】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赵】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 】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2、出自他族改姓。

【丁】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伋。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白】

1、出自颛顼帝芈姓后裔。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

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4、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曹】

  根据《元和姓篡》的记载,中国的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综合各种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第一、 起于黄帝姬姓的后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始祖。

  第二、 由邾姓改姓为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曹姓人都来自山东。

  第三、 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北史》、《隋书》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晁】

1 源于姬姓。是一个以祖上名字命名的姓氏。是周景王小儿子朝的后代。周景王的太子早死,景王最崇爱小儿子王子朝,于是打算将他立为太子。但是事情还没有办完的时候景帝就心脏病突发而死去了。景王的另一个儿子丐早就想得到王位,于是他乘这个机会暗中勾结晋国的君臣作为外援,景帝一死,他就要和王子朝争夺王位。这时,执政的卿士单氏和刘氏拥立了另一个王子猛作为国君,称为周悼王。王子朝发动周都部分贵族和失去官位的旧贵族的子弟起兵,赶走了悼王。这时晋国出面干涉,派兵送悼王归国复位。不久以后,悼王暴病而死,王子丐继位,称周敬王。第二年,王子朝在贵族尹氏的支持下再次起兵赶走了敬王,自立为王。三年以后,周敬王在晋军的帮助下复位。王子朝带着周朝的典籍逃到楚国。王子朝的子孙后代后来并以朝为姓,称为朝氏。晁是朝的古字,因而又写做晁氏。晁与朝古代的时候音同意通,都有早晨的意思。

2 出自史氏,也是以祖名为姓。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史晁,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晁作为他们的姓氏。

【邓】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3、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崔】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戴】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 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 。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据《鼠璞》载,殷氏有改戴姓的。武王灭商后,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柴】

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高柴,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程】

1、出自风姓,以国为氏,为重黎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广韵》等所载,相传上古时高阳氏委派其孙重 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 灵;封重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子孙世袭该职。商时封重黎之裔孙于程(今河南洛阳市东,一说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建立程国 ,称程伯。其子孙后以国为氏,称程氏。即河南或陕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献“三异之端”,即“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 穗之禾”,遂被封于广平 的程地,后世子孙以邑为氏,是为河北程氏。

3、以地为氏。据《万姓统谱》、《元和姓纂》等所载,周宣王时有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失其官守,入朝为大 司马,又因克平徐方(即 周之薛城,故址在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之地,立有军功,被封于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一说今河南洛阳市东),其后子孙有以官名为氏,称司马氏;又有以地为氏,称程氏。

4、出自姬姓,为荀氏后裔所改,以邑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11世纪时,周公 旦公封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说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东临猗县),史称郇侯、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并,其子孙以原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氏,春秋时,晋国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县西),其后以邑名“荀”为氏。又据《左传杜预注》所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县

东北),其后以邑为氏,称程氏,是为山西程氏。

【东方】

1、出自上古伏羲氏。伏羲氏裔孙中有个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 方命姓,称东方氏。

2、出自张姓,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的后代。东方朔本姓张,他的父亲张夷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母亲田氏生下他三天后也死了, 他右邻居抚养成人。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东方天亮,所以起名叫东方朔。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为姓,称东方氏。

【狄姓】

1、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2、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3、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4、唐昭宗赐姓。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

【刘】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杜】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巩】

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收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原封邑名"巩"命姓,称巩氏。

2、古代羌族姓氏。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如巩廉玉。

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冯】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房】

房氏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尧有个儿子开始被封于丹水,人们称他为丹朱。因为他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尧就把帝位让给舜了。舜又把丹朱封到房(今河南遂平县),建立房国,为房侯。丹朱的儿子陵,以父封地为姓,称房陵,其后遂为房姓。

房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东)。尧之子丹朱,舜封为房邑侯,其子陵,以父封地为氏,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始居焉,今房姓称清河郡,本此。

【公孙】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广韵》载 :"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范】

出自祁姓,为杜氏后裔。舜时,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在传至尧裔孙刘累,后刘累迁居鲁县,称系韦氏,商末,迁于唐。周成王时,唐被灭。唐贵族迁到杜,为伯爵国,称唐杜氏。周宣王时,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桓因宣王一宠妃诬告被屈杀后,其儿子隰叔投奔晋,为士师,他的儿子士蒍以官名为氏,子孙称为士氏。士蒍的孙子士会任晋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后得到范邑,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范武子。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范氏和随氏。后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之,世代为晋国上卿。晋静公二年,范氏或迁入魏国或迁入秦,或迁至南阳。

范氏又有外族一系。晋时,,南蛮有林邑王范文,初为夷师范椎之奴,后为林邑王范逸辅佐,后因林邑王无子,范文自立为王,使这一支范氏不断繁衍壮大。

【管】

1、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

2、来源于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周穆王的后代,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独孤】

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本姓刘,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囚禁于独山(今辽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独孤氏。

【谷】

1、以国为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夹谷,他的后代于是以国为姓,称为谷氏。

2、出自嬴姓,与赵、秦同一个源流。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在今天的湖北谷城),秦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氏。

3、为其他的姓氏改过来的。北魏的时候,代北复姓有谷合氏,为鲜卑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唐代有“九经书库”之称的谷那律,复姓谷那,本来是东夷人,后来他的后代都改姓单姓谷。

【关】

1、颛顼德后裔董父为帝舜养龙,被封为豢龙氏。上古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后来又写作关龙氏。夏帝桀暴虐荒淫,用酒作池。酒槽堆成小山,他在旁边通晓畅饮,不理政事。有个贤臣叫关龙蓬的前去劝谏,触怒了夏桀,结果被囚禁起来杀死。关龙蓬的后代后来改姓关,称关氏。

2、以官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大夫尹喜在函谷关任关令。相传老子西游出关时,为尹喜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尹喜将此书传播于世以后,也追随老子成仙了。尹喜的后人以他的官名为姓,也称关氏。

【傅】

1、出于殷商名相傅说的后裔,也即商王武丁发现大臣的地方命名的姓氏。相传自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商朝只是兴旺了一个很短的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时,国势衰微,武丁决心振兴朝纲,可是举目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一直为此忧虑。后来武丁有一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说的圣人,那人的背有点驼,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栓着绳索,状如囚徒。神人说:"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武丁醒后,令人按梦中说的模样画成图像,命群臣四处寻访梦中的圣贤,结果在虞、虢之界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叫说(音同越)的奴隶,便将说带到朝中。后来,说果然帮助武丁治理朝政,使武丁在位时期成为商朝后期的极盛时期,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而说因居于傅岩,"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傅说的后代遂以地为氏,称傅氏。史称傅姓正宗。

2、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于傅邑,故其子孙便以地为氏,也称傅氏。

3、出自赖氏改傅姓。赖氏族人有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

4、清代,有部分满洲贵族也改姓傅。如傅恒,满洲镶黄旗人,本姓富察氏;傅开,满洲正白旗人,本姓郎佳氏;傅腊塔,满洲镶黄旗人,本姓伊尔根觉罗氏。

【段】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个部落首领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耿】

1、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2、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原晋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

【蒋】

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胡】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何】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郭】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江】

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出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霍】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简】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狐鞫居,他的祖先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武王为文王之子)的支裔,因曾经居住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狐鞫居的族人狐射姑与太傅阳处父不和,鞫居为他刺杀阳处父,结果被赵盾处死。狐鞫居的封邑在续,死后谥为续简子,世称续简伯,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谥号为姓,称简姓。

2、出自耿姓,为三国时蜀国简雍之后。简雍本姓耿,幽州人读"耿"与"简"同音,遂变为简姓。

3、出自检姓。汉代时有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姓简。

【纪】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到古代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季】

1、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季文子。季孙氏后来简称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三代执掌国政,当时几代鲁君都昏庸无能,以致出现了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季氏后人以季为姓。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代。颛顼帝裔孙有陆终,生六子,有子叫季连,因排行为"季",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单姓"季"作为姓氏,有的以复姓"季连"作为姓氏。

【贺】

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她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2、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字单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

【罗】

1、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2、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将原鲜卑族复姓多罗氏、叱罗氏皆改为汉字单姓罗。二是,唐代,西突厥(游牧于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亚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可汗斛瑟罗归附长安,留居中国,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氏。三是,赖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战国之时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的。四是,清代爱新觉罗氏中有的也改姓罗。

【卢】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

【方】

1、出自姬姓,以字为氏。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于洛(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2、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后裔。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方氏。

3、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名为氏姓"翁"。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焦】

1、出自上古神农氏,以国为姓。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今河南陕县焦城),建立焦国,其后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遂以国名摻箶为姓。

3、古代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少数民族中有焦姓。

【金】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3、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侯】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2、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3、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4、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姓古口引氏、侯奴氏、古引氏等姓氏改姓为侯氏;北魏有侯植,先赐姓侯伏,继而姓贺屯,最后改姓侯;随魏文帝南迁洛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洪】

1、为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共工本姓共氏,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到大禹时,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镇压了他们后,就把他们放逐到了江南蛮荒之地,共工氏的后人在江南定居后,为了让后世子孙记住他们的祖先作过水神,就给共字加上水旁,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形成了洪姓。

2、以国为姓。西周时,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国,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共伯的后代就用国名"共"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因为避仇改为洪姓。

3、为避讳改姓洪。如豫章宏氏,为避唐明皇忌讳,改姓洪。五代时参知政事刘弘昌、刘弘果二人,为避宋太祖之父赵弘殷之讳,遂改"弘"为"洪",并改刘姓为洪姓。

【柯】

1、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吴国有个叫柯虏(卢)的人,是吴王的儿子。他的后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4、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屈】

1、夏代时有屈骜,曾经被夏王启讨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命姓,遂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有势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时,有代北复姓屈男氏、屈突氏改为屈姓。其后子孙亦称屈氏。

【连】

1、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从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吕】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2、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任】

1、由远古妊姓衍传。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2、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相传黄帝有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氏,即为任氏。

3、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以国为氏。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任。

4、出自风姓。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即上古的伏羲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以国为氏。

5、历史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有腥任的,其后代亦姓任氏。

6、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邱/丘】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晋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

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朱】

1、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朱虎是舜帝时的大臣,他的后代有以朱为姓的。

3、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4、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秦】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

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东汉、晋朝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

【汪】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

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

  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上官】

1、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2、亦出自芈姓。战国时,楚国公族子弟靳尚任上官大夫,他的后代子孙以职官命姓,称上官氏。

【唐】

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孙】

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张】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周】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尉迟】

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叶】

1、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姚】

1、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2、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代,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位姚氏。

3、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

【曾】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袁】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

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谢】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苏】

苏氏姓源有两支:

1 出自高阳。《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顾、温、董。”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2 另一支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宋】

  宋氏,是中国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起源于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开国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圣君。他举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无道的殷商纣王,纣王兵败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开启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为仁德圣君,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在他许许多多为后世塑立典范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国之后的念念不忘与汤祚的延续一事,最受后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以仁德为怀,不但没有对前朝的王室"赶尽杀绝",免贻后患,反而为了奉祀商汤,把一大片土地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其爵位还是整个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级——公,地位尊贵而崇高。这就是春秋时代宋国的由来,也是此后中国宋氏的起源。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石】

1、出自姬姓,为石碏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又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又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

【汤】

汤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为成汤。

1、成汤,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他本居于毫,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棗商朝,定都于毫,死后被谥为成汤。其后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是为河南汤氏。

2、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汤姓。

【屠】

1、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后代。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 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2、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姓诸侯,其中一支封于絃国。絃国灭亡后,其族人遂以国名命姓,为絃姓,后来又去邑为屠,称屠氏。

3、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司徒】

1、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土司。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

2、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施】

  1、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

2、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

【徐】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轩辕】

轩辕复姓为黄帝嫡孙,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西门】

1、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居住在郑国都城的西门,他的后代子孙就以"西门"命姓,称西门氏。

2、战国时,有魏国邺(今河北邻漳县西南邺镇)令西门豹,他的后代子孙有个以其名命姓,称西门氏。后来有的改西门复姓为单姓西氏。

【吴】

1、上古已有吴姓。一是舜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翁】

1、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翁”。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2、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3、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史】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魏】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杨】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夏侯】

出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武】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1)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2)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十二种消除痛经的简单方法

经痛(dysmenorrhea)是一种化学问题。女性的子宫内膜,每个月会产生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此化学物质在月经期间,帮助子官肌肉收缩,并促进组织及血液排出。高的前列腺素浓度将造成子宫肌肉紧缩成痉挛。 并非每个女性都会发生经痛。假使你有此问题,下列方法可能提供一些缓和作用。   

◆饮食均衡   

布多夫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经痛,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服用维他命   

布多夫医师指出,他的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经痛。他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   

◆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痛经的饮食调养   

◆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一2杯酒之间。   

特别提示:痛经不治会致不孕  

◆勿使用利尿剂   

许多女性认为利尿剂能减轻月经的肿胀不适,但拉克医师反对这种方法。利尿剂会将重要的矿物质,连同水分排出体外。拉克医师建议,不妨减少摄取盐及酒精等会使水分滞留体内的物质。   

◆保持温暖   

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

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运动   

尤其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   

◆练习瑜伽操   

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举例如下。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服用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缓解经痛。然而,更有效的成药包括Advil、Haltran、Medipren及Nuprin。这些药物含有ibuprofen,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当经痛开始时,和些许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以免伤胃,并持续服用到经痛消失。 指压法   

足部含有一些指压点,被认为与骨盆部位的气路相连。在脚踝双边的凹陷处,皆有指压点。轻轻地用拇指与其它指尖捏后,延着跟腱(Achillestendon)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脚作完,换左脚,各指压数分钟。   

家庭自疗   

1.按摩: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

2.灸法:   

(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3.刮痧: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5次。肝郁加刮太冲经穴部位,气血虚加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轻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3分钟;重刮其它穴位3~5分钟。   

4.拔罐:取肾俞、胸腰部(后背)、骶椎两侧、下脘穴,选用大小适当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每次只拔2~3罐,留罐25~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疗程。   

5、敷贴法:   

(1)取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先将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乙醇)适量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为糊状,外敷脐,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药,月经3天后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治愈为止。   

(2)将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为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加热敷脐,每日1次,经前连用3天,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重新认识土豆

  它曾长期受到贬低,而如今却成了营养学家青睐的蔬菜明星。人们发现它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不会使人发胖。

  土豆扬眉吐气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999年9月14日,在巴黎医疗教学中心体育营养学家帕特里克·萨巴蒂耶博士的主持下,专门为土豆举办了一次关于其特殊营养价值的特别研讨会。在医学专家们的记忆中,以前还从没有哪一种蔬菜获得过如此殊荣。凡是参加过这次会议的医生,在回到自己的诊所后全都向病人大力推荐土豆,甚至也包括向那些想减肥的病人。

  原产于南美洲的土豆是16世纪被西班牙人带入欧洲的,但欧洲人一直不太喜欢它,尤其以法国人为甚。因为它的“果实”生长在地下,而不像高贵的麦穗那样伸向天空。麦穗能制成面包和圣体饼,而土豆却被认为与魔鬼有牵连,是和曼德拉草、颠茄等植物一样的巫草。人们甚至还指责它传播恶疾。16世纪末贝藏松的一项判决规定:“鉴于土豆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应用可传播麻风病,故严禁在萨兰地区种植土豆,违者将课以罚金。”

  我们可以猜想早期的土豆品种吃起来大概口味不佳。总之它长期被视为穷人的蔬菜。达官贵人们虽不屑于吃它,但也承认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廉价食品,可以用来喂饱军队里的士兵,还可以在饥荒到来时填饱老百姓的肚子。到了19世纪,梵·高在他那幅著名油画《吃土豆的人》中描绘的仍是一幅土豆消费者的凄惨景象:在阴暗的矿工宿舍里,面带菜色的一家人忧伤地吃着土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专栏编辑罗贝尔·古尔蒂纳还定期在《世界报》的美食专栏中发表抨击土豆的文章。而另一位减肥专家米歇尔·蒙蒂尼亚克则视土豆为减肥的大敌。

  如今的营养学家却彻底改变了对土豆的看法,几乎认定它浑身是宝。近年来土豆的品种和口味都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法国国立农业研究院的农学家们就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1000多种土豆。因而它已经从一种单纯提供热量的食品变成了一种身价倍增的珍贵蔬菜。它的身影出现在许多互联网网页上,这些网页不是大肆吹嘘它的优点,就是为某些味道独特的土豆大做广告。看来土豆也和所有人一样,正在为风风光光地进入下一个千年大造声势。

  人们发现土豆不光不会使人发胖,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它能防治瘀斑、神经痛、关节炎、冠心病,还能治眼痛,只需在眼皮上贴一片土豆即可。它能制成消炎糊剂,生土豆汁能治溃疡,而且据一位老医生透露说,土豆皮煎汤还可以治胆结石……

  鉴于土豆有如此众多的优点,医生和营养学家们决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土豆确实不愧为蔬菜中的“一宝”。它每100克中含有的热量不足90千卡,比米饭和面食中的热量都少,特别是远远低于面包的热量,而且它含有相当于其自身重量2%的蛋白质,其主要氨基酸的含量几乎与鸡蛋相等。它还富含镁、钾、铁等矿物质,其中钾的含量比香蕉还高。它的维生素含量也很高,不光有维生素B1、B3、B6,还有能抗坏血病的维生素C。对那些不能多吃柑橘的人来说,土豆可以成为他们借以摄取维生素C的主要食品。

  此外土豆如果连皮一起吃的话,你还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食物纤维。专家们认为这种食物纤维有利于消化,对新陈代谢很有好处。总之,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土豆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食品。除了极个别人吃了土豆之后会对肠胃及肾有不良影响外,它基本上适合所有人食用,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是深居简出的人还是喜爱运动的人。专家建议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大约3小时吃一盘土豆,这将大大有助于血糖含量的增高。其实橄榄球运动员一直都有赛前吃土豆的习惯,这已经成为了一项老传统。专家们的研究证明这的确很有益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在吃土豆的同时还总是要吃一大块牛排……

  

 

 

 左撇子,右撇子

这似乎有点奇怪,左撇子越来越多,按社会学家的说法,最近100年来左撇子增加了两倍。左撇子已经占了人口的1/4,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1/3!在美国,三个人里面差不多就有一个是左撇子,美国最近的四任总统有三个是左撇子——罗纳德·里根、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对人类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下面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列维和研究遗传生理构成的遗传学家维根·盖奥达基扬的阐述。

心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列维:左撇子多了不是因为他们出生的多了,而是它们越来越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因此人们觉得他们多了;左撇子聪明不是因为基因中的因素,而是因为世界是右撇子的天下,左撇子必须更加有适应能力和韧性,才能在事业上走得更远。

有统计表明,人口中的左撇子越来越多。这是怎么了,是正在发生突变吗?还是只是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

事实上,尽管左撇子大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左撇子化”进程还没有真正出现,将来也不会出现。只是因为现在左撇子比以往更能自由地展现自己的特性,这样就显得好像左撇子多起来了。世界变得更自由了,从前掩盖起来或没被发现的事物现在都暴露出来了。这不仅体现在左撇子这个问题上,“性的左撇子”——也就是同性恋人数的增加和比例的增大是同样的道理。这一切都源于今天我们比以往拥有更大的自我展现、自我肯定的自由度。

自然法则的力量是伟大的。最主要的是遗传规律,其次是分子排列规律和化学规律。左撇子现象不仅存在于生命体中,而且存在于没有生命的物质中。一个机体中的分子总是有“左撇子”、“右撇子”之分的,而且二者之间所占比重是固定的:任何一种物质中的“右撇子”的分子都占大多数,大概是4/5。而剩下的1/5是“左撇子”。人类的右撇子和左撇子的比例就是4:1。这就是源于自然的左撇子规律的原始基础,这规律很神秘,但又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

这规律不仅对人而言,对所有生物都是如此。猴子、鸟、鱼都有“左撇子”,植物、细菌、病毒也有“左撇子”。

为什么在美国左撇子那么多呢?那里左撇子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很高。是不是左撇子在良好的条件下就繁衍得快些?我认为,美国左撇子人口的比例高和高出生率无关,而和自由展现自我的宽松环境有关。美国左撇子有多少就自然展现出多少。

而纯右撇子到纯左撇子之间的过渡,可区分出许多不同程度的过渡性特征。我就是一个范例。我是半个左撇子,也可以说是两手都能灵巧使用的人,左右手都可书写、画图、弹琴,但拳击时我擅长左短拳,踢足球喜欢用左脚射门。那些像我一样,幼年时两手的主次功能遗传性不很确定、有双向倾向的人,都有某种程度的“选择自由”。而右撇子占主导的社会暗示一个孩子该选择什么方向并强加给他。这种选择被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

有说法认为左撇子是有天赋的。同性恋也被认为是天生聪明的。其实,左撇子不是人类较优秀的那一部分,仅仅是人类具有某种特性的群体,反映人类的一些特点。不过,他们必须紧张、用心地生活,认真地、用全副心思去应对人生,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依他们的意志构筑的,而是正相反,世界是右撇子的天下。左撇子必须更加有适应能力和韧性,所以他们在事业的阶梯上爬到上层的人的比例明显地比右撇子高。

我们再以人类其他的少数群体为例——性取向非大众化的群体或者某些少数民族,他们要生存,也不得不压抑和约束自己的个性。同性恋和矮个子人群在许多领域取得成就的比例也是很高的,比如在艺术领域、教育界、政坛……他们的成就都很突出。

再比如说犹太人的天赋体现在金融、科学、行政管理、国际象棋等方面。您认为这是犹太人的基因使然吗?不,这是充满敌意的环境逼迫的结果。这是历史上反犹太人运动的结果,是许多世纪以来他们迫不得已比别的民族更加努力地思考、探索自己生存、发展之道的结果。所以说,这种民族天赋在反犹主义不存在的以色列自然就会凋萎,以致最终失掉。因为在以色列,犹太人已经不是社会群体中的“左撇子”,而是“右撇子”。

遗传学家维根·盖奥达基扬:任何一个不断进化的体系都分作两个密切相关的亚体系,一个保持已经取得的进化成果,一个使进化朝着更好的方面转化。男性和左撇子承担着后面一种尝试性功能。

我作为一个研究“左撇子”问题的遗传学家,人们常问我:“科学上是否已经搞清楚什么是左撇子了?左撇子有什么意义?”

很遗憾,也很奇怪,科学目前还无法回答清楚这样的问题。而我个人在这个领域倒是有几个理论。我的第一理论是性别理论,其核心——男性是具有尝试特性的性别。

我创建了二元体系理论。这是个什么理论呢?人可分为男女两性,人的基因可分为常染色体和基因体,大脑分为左右脑两部分,社会中的人群可分成左撇子和右撇子两个部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分作紧密相关的两个部分的二元体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多。二元体系的本质,就是任何一个不断进化的体系都分作两个密切相关的亚体系,这两个亚体系分别承担进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保持已经取得的进化成果和朝着更好的方面转化。这样一个体系才能提高自己的稳定性。

五年前,日本著名女学者木村道铃有了一个新发现。有两种疾病,一为失语症,一为失用症(失去运动能力——译注)。如果女性患这两种病,是因为前额部分的大脑神经受损,而男性患这两种病,则和后脑受损有关。由此可见,男性是人类进化的先锋军,领先于女性。男性主控语言和行动功能的脑神经已经成为后脑的一部分,而女性则还没到这一阶段。人类大脑中习惯性行为的控制中心进化的进程是由左至右,由额头到后脑的。有数据表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进化过程中至少落后500年。

那左撇子和这理论有什么相干呢?左撇子也是有尝试特性的一类人,他们类似于男性,只不过是在文化层面上。男性在基因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左撇子在文化、思想发展层面所起的作用毫无二致。左撇子使一个民族更积极求变、更努力适应复杂的困难处境。

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在那些生态上或心理上不适于人生存的环境中,也就是在男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升高的环境下,人群中左撇子的比例就会升高。造成这些不利环境的可能是天灾,也可能是人祸——种族混居、地震、战争、饥荒等等。

左撇子们把轻松掌握的新功能,遗传给自己的后代,使其转到右撇子体内,进入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血液中。

德国科学家在非洲考察那里的食人族的活动时,发现他们完成非利用工具的(本能的)活动时,右手使用率是54%,而完成利用工具的(理智的)活动时,右手使用率是84%,用右手也就是用左脑啊。

接下来我开始研究猴子的行为。猴子抓取果子用左前肢,而开门窗插销和拨电话号码(如果教会它)用的是右前肢。我们知道,右前肢是左脑统领的,反之,左前肢是由右脑统领的。像抓果子吃这样一种形成时间很久的功能,猴子用左前肢,也就是用的右脑。所以说,右脑是主管旧有行为的,是保守的,而左脑是探索性的,尝试一切新的事物。右脑会将旧有行为在后代身上以本能形式保存下来。

那左撇子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来解释。新生儿有抓取的本能。本能是早就固定在右脑中的行为方式,由左手完成。所以婴儿总是用左手抓东西。15年前人们发现,右耳对思想性的、较抽象的声音敏感,而左耳对自然的声音敏感。眼睛呢?我们以闪烁的光(闪电)和有思维意义的画(单词)为例。原来,闪电能被左眼更好地捕捉,而单词、数字、画像更易被右眼识别。再来看看嗅觉。人的嗅觉的灵敏性是一点点地在减弱,但女性的嗅觉还是比男性的嗅觉灵敏一些的。左鼻孔要比右鼻孔灵敏一些。

导致这些功能的不对称的关键,是主控人体行为的大脑左右部分的“脑路图”的不同,左撇子性质的行为和一种性别相吻合,右撇子性质的行为和另一种性别吻合。左撇子们是积极行动的亚体系,和男性类似;右撇子们是行为保守的亚体系,类似女性。这意味着进化中的创新首先发生在左撇子们的右侧器官,然后是右撇子的右侧器官。正如一个物种分作雌雄两性,以保证该物种从自然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将该继承的特征继承下去,人类社会分作左撇子人群和右撇子人群两部分,使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推进。

  

 

 

 珍珠与时尚珍珠的时尚史 珍珠作为时尚领域的固定用料,其历史要比时装界教父——香奈尔的首席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德久远得多,大约有5000万年,而且珍珠几乎被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都视若宝物。对一神教的神学家来说,它们代表着精神的完美。古人认为它们是上帝凝固的泪珠。早期的自然学家认为牡蛎是由雨滴、露水受精怀孕的,或由海上的闪电震击致孕。事实上,珍珠形成于产珠动物的活性粘液中,是一个能分泌霰石的器官为防止外来刺激物而不断奋斗的产物,这刺激物其实不过是些寄生虫,尽管有时也会有小虾甚至小鱼潇洒地闯入壳壁间。珍珠不像彩石甚至钻石,是不屈服于粗俗的最不可思议的样本,即便那些粗人把它披戴得满身都是也不例外。

最早的珠工艺出自新石器时代的中东。美国俄亥俄河谷的霍普韦尔印第安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500年间)采集淡水珠,在葬礼上焚烧。罗马人爱珠若狂,暴君卡里古拉不仅在鞋子上,也在马身上奢侈地镶嵌珍珠。据罗马史官斯维都尼亚讲,有一个叫维特利乌斯的将军仅用他母亲耳环上的一颗珍珠作经费就武装了一次战役。没有什么珍宝能像珍珠那样对诗人、民间故事家或者小说家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这可能是因为没有哪种象征物会像它那样把贵胄的特权和底层的贫困紧密联系起来。一个12岁的小孩读了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珍珠》后在日记中写道:“这部小说真让人压抑,当涉及某样非常昂贵,非常昂贵的东西时,恶总能战胜善。”在诸多珍珠故事中,人们很少能从珍珠身上得到公正的,哪怕是够本的回报。相传在16世纪早期,一群奴隶被迫在远离巴拿马海岸的牡蛎海床上采珠,其中一位在浮出水面时采得一颗重10克的白珠,他用这颗珠为自己买到了自由人的身份。这颗著名的珠子因他得名,叫佩礼格里纳。它曾归英国女王“血腥玛丽”所有,现在则偎依在伊丽莎白·泰勒的胸前。也许珍珠用它的完美书写了人间不平等。

最好品质的珍珠发现于波斯湾水域,但在它们被开采之前,最好的珠宝都来自“新世界”。哥伦布前往印度时,口袋里装着赞助者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贝拉写得满满的采购单,珍珠赫然居于首位。他第三次航海西行时,发现了库瓦瓜和玛格丽塔群岛的牡蛎海床,这引发了一次珍珠热潮,结果使“旧世界”的保险箱塞满了奇珍异宝,甚至有人认为它驱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繁荣。据估计,在30年间,人们在美洲的水域采获了一亿二千万颗珍珠。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大多数珍珠都是英国海盗从西班牙舰队抢来的。她对用珍珠装饰礼服和头饰无比狂热,这在稍后一段时间的平民社会中得到回应,即19世纪末期的珍珠热。据说此波风潮由伦敦考克尼区一个叫亨利·克罗夫特的扫街人引发。此人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三件套和高帽上缝缀了上千颗珍珠纽扣,从此诞生了传承至今的一个时尚尤物——大贝壳扣。作为民间服装设计艺术的一种样式,这种具有幻想风格的服装连结了英国风尚的最重要的两种力量:劳工阶层的面颊和一丝不苟的裁缝工艺。大贝壳扣预示了后代的叛逆者——朋克设计师马尔科姆·麦克拉伦、维维恩·韦斯特伍特及“时装坏男孩”亚历山大·麦克奎恩们,甚至伟大的香奈尔。香奈尔之所以成为定义新世纪风格的设计师,就是由于她欣赏两种精髓要素的力量:一个是冷静而虚伪的生意服,一个就是珍珠的奢侈,她从中提取了法国大革命前社会政治的高度华丽及僧侣性的一面。 天然珠与养殖珠 软体动物门有超过10万个种类的成员生活在热带与温带的咸水和淡水中。理论上讲,软体动物门的所有成员都产珠,它们的壳能预示出珍珠的颜色。比方说,皇后螺产出的珍珠从淡红到深紫,颜色各异,可以长到鸟蛋那么大;南太平洋的黑唇牡蛎能结出一个硕大的彩虹色球体,它有着从炮铜色到缟玛瑙色的各种金属色泽,又杂染了蓝、紫、玫瑰红、绿等颜色;南中国海水勺贝产的“传奇珠”从颜色到大小都酷似著名的法国卡瓦永香瓜球。迄今世上发现的最大一颗珍珠产自一只菲律宾巨蛤,有人头那么大,重达14磅,被称做安拉珠。

实际上,不移栖的双壳类动物,像蛤、蛎、蚌,是最主要的产珠者,但即使像花园蜗牛那样好动的腹足动物,也会产下一些不能算是珍珠的小团点。鲍鱼的珠常呈尖状,有谁知道,文艺复兴后期用来形容那些受古典束缚甚深、精神紧张的艺术和建筑的形容词——巴洛克,本是用来形容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的。珠宝商倾注灵感,妙手回春,把巴洛克珠的富有暗示性甚至畸形的部位转化为小雕像:天鹅啦,蛇啦,海豚啦,臭虫啦,酒神啦,或者躺在金银丝细工睡篮中的肚子圆圆的婴儿。最神奇的莫过于中国人在淡水贝壳上用珍珠雕刻的佛像和毛主席像。

养殖珍珠的出现破坏了珍珠贸易的经济价值和神秘性。现代人工养殖珍珠始自1900年的一个叫御木本幸吉的日本企业家,他手下的科学家完善了商业规模的牡蛎成珠技术。人工珠与天然珠一样属于真品,但它受了人工干预的刺激,并且被标准化了。如果你目睹了这种成核过程,看到技师用一把尖利的解剖刀把一个淡水珠母贝的珠子连同上面带褶边的覆盖组织植入到一个海生牡蛎肉乎乎的、搏动的生殖腺中时,那你恐怕永生难忘,如果你正考虑做隆胸手术,那你恐怕看都不愿看。

现在大多数妇女宁愿买一串10毫米大的Akoyas珍珠,也不愿买同样价钱就能买到的小得多的天然珠。天然珠已真正成了老古董,它代表了一种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成了贵族的犯傻,因为只有x射线才能分辨出天然与养殖的区别。

  

 

  世界上最“贵”的死人们

一些名人不但生前名扬天下,死后更受人怀念,而且还继续有生财的能力。他们每年仍赚取数以亿人民币计的收入。根据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最新已故名人收入排行榜,1977年逝世的“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连续第五年高居榜首,成为赚钱最多的已故名人。   

“猫王”离开世界已经28年,但全球各地仍有很多歌迷对他念念不忘。他生前灌录的歌曲和演出,制成DVD出售或卖给电视台播放,而他生前居住的豪宅也开放给游人参观,收取入场费。这些都是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全年收入总计高达3.59亿元人民币。2000年过世的《花生漫画》作家查尔斯·舒尔茨紧随其后,以2.73亿元人民币屈居第二。歌迷抢购“披头士”唱片留念   

1980年在纽约被杀的“披头士”乐队主音歌手约翰·连侬,由前年的第四位微升一级至第三位,去年赚了1.72亿元人民币。今年12月8是连侬逝世25周年,到时候将有一连串纪念活动,歌迷也会抢购他的唱片,相信他今年的收入将更上一层楼。   

打入头10位的已故名人,还有去年病逝的美国老牌影星马龙·白兰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迷倒不少人的一代尤物玛丽莲·梦露、《魔戒》系列小说作家托尔金、“披头士”乐队另一成员乔治·哈里森等。   

莎士比亚魅力超然   

虽然“猫王”高居榜首,但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相比,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因为莎士比亚死后400年,其遗作至今仍受重视,被搬上舞台。《福布斯》估计,莎剧去年在全球各地共演出超过5000场,并卖出数十万本剧本,若他收取版税,平均每年收入估计多达1.2亿元人民币。   

水平著名美国艳星玛丽莲梦露。一代性感尤物香消玉殒,不知是多少人的遗憾。   

前“披头士”乐队主音歌手约翰连侬。在逝世25周年之际,其唱片必定大卖   

已故名人去年收入排行榜(以人民币计算)   

1."猫王"普雷斯利(ElvisPresley) 3.59亿 六十年代美国摇摆歌王   

2.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Schulz)2.73亿 美国《花生漫画》作者   

3.约翰连侬(JohnLennon) 1.72亿 前“披头士”乐队主音歌手   

4.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 1.29亿 美国“鬼才”艺术家   

5.“苏斯博士”(Dr.Seuss) 8021万 美国儿童文学家兼卡通大师   

6.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 7188万 美国老牌影星   

7.玛丽莲梦露(MarilynMonroe) 6459万 美国艳星   

8.托尔金(JRRTolkien) 6459万 《魔戒》小说作者   

9.乔治·哈里森(GeorgeHarrison) 5625万 前披头士乐队成员   

10.埃尔文·柏林(IrvingBerlin) 5625万 古典音乐家   

11.翰尼·卡什(JohnnyCash) 5625万 美国著名乡村歌手

  

 

 

 10种美容水果一.木瓜

木瓜具有美白、丰胸等美容功效。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但如果你就是冲着木瓜丰胸而来的话,那熟食的效果会远远好于生食哦,可以用鲜木瓜炖汤或者是加蜂蜜的蒸木瓜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奇异果

奇异果含相当丰富的维他命、果胶、果酸等,可以给皮肤补充养分、预防黑斑,使皮肤更加白皙细腻,另外,奇异果还有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等功效。

三.西柚

西柚富含维生素C以及大量抗氧化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西柚所含的热量十分低,每个大约只有60卡,所以也是减肥的好帮手,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面,如果正常三餐都能吃上半个西柚,减肥效果会非常好。当然如果觉得一下子吃半个西柚实在不行的话,那喝西柚汁的效果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四.柠檬

柠檬的美容功效也是颇为丰富的,可以抑制黑斑,美白肌肤,也可以紧致肌肤,使皮肤光洁润滑,当然,减肥的功效也很显著。

五.香蕉

香蕉润肠通便的功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坚持每天吃一两根香蕉,保证正常的排便,这样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焕发由内而外的健康美丽。另外,用香蕉和蜂蜜调制的面膜,拥有美白的功效。

六.苹果

苹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了,它的保健功能非常出色,同时,它的美容功效也让我们欣喜不已,食用苹果可以帮助我们排出肠道中的铅、汞、锰、铍等毒素,另外,如果保有每天吃苹果的饮食习惯的话,可以使肌肤红润有光泽。

七.草莓

草莓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草莓能使皮肤细腻有弹性,此外,草莓所含有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防癌抗癌作用。

八.枇杷

枇杷富含蛋白质、果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枇杷具有明视的作用,使你的眼睛熠熠生辉,此外,枇杷可以保持肌肤健康。用棉签沾取枇杷汁涂在脸部斑点处,可以淡化斑点。

九.火龙果

火龙果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因此深得减肥中人的喜爱,另外,火龙果对防治便秘也很有效果。

十.樱桃

樱桃含铁量丰富,因此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功能,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另外,樱桃还能使皮肤红润嫩白,消除黑斑。但十分要注意的是樱桃不能多吃,这是因为樱桃含铁量比较多,再加上含有一定量的氰甙,所以如果食用过多就会引起铁中毒或氢氧化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