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大乘集菩萨学论

  法称菩萨造 宋 法护等译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

    法称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

  我闻地狱大险怖  无穷猛苦镇烧然

  谓昔曾无寂静心  故乐多闻亲大法

  闻已远离诸罪恶  悔先所造尽无余

  我于善利未尝获  斯少分中几减失

  菩萨妙乐胜无尽  唯佛具证平等理

  希有难思法宝中  愿乐刹那听我说

  三有所来成就主  龙天八部诸眷属

  咸生渴仰起慈心  欢喜谛受安隐语

  如来正法及佛子  善入佛戒所生身

  我今集解大仙言  遍乐投诚恭敬礼

  我于往昔无少解  无教无言非善巧

  亦无利乐及含生  唯自一心为法友

  然我意乐清净法  为令长养诸善根

  如我等比睹斯文  于义未习应为说

  论曰。谓欲成就士夫义者。于刹那顷具足难得。若不思惟是安隐处。此正等行当云何有。如华严经云。善财于胜热婆罗门。而作是念。得人身难。脱诸难难。得无难难。刹那具足清净难。值佛出世难。诸根具足难。听闻佛法难。得遇善人难。逢真实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难。得正命难。

  论曰。此若干种正行知已。若有大士如是观察。我意于他脱诸苦怖。不乐己身斯何殊妙。唯护尸罗尽有情界拔诸苦本。希妙乐行竖菩提因。发坚固意不坏信根。如宝光明陀罗尼所说偈云。信顺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信于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斯初发心信为先导功德母。长养一切胜善法。断除疑网竭爱流。信能显示安忍行。信无浊染令心净。弃除我慢恭敬本。信如净手摄持因。七圣法财无上行。信能一切欢喜舍。由信喜故入佛法。是信出生智功德随佛所说皆通达。信根光净极锋锐如实永断烦恼本。信力坚固无能坏。唯一谛信佛功德。信于相应非相应刹那远离诸染著。信能超出诸魔境显示最上解脱道。信为不坏功德种。谓能增长菩提苗。信为出生胜智门。应现十方诸觉者。若常信重于佛宝。非戒非学皆远离。若能远离非戒学。是人深赞佛功德。若常信重于法宝。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于法信解不思议。若常信重于僧宝。则于净众无懈退若于净众无懈退。则于信力无能动。若于信力无能动。则得诸根净明利。若得诸根净明利。彼人远离诸恶友。若人远离诸恶友。为善法友之摄受。若善法友摄受已。则常修习广大善。若常修习广大善。则得成办大因力。若得成办大因力。彼人信解最殊胜。若得信解最殊胜。即为诸佛常护念。若为诸佛常护念。则能发起菩提心。若能发起菩提心。于佛功德勤修习。若佛功德勤修习。则得生在如来家。若得生在如来家。于著无著俱解脱。于著无著解脱已。则得深心信清净。若得深心信清净。则得最上最殊胜。若得最上殊胜已。常行深妙波罗蜜。若行深妙波罗蜜。则能悟入摩诃衍。若能悟入摩诃衍。则知如法供养佛。若知如法供养佛。则得念佛心无动。若得念佛心无动。则常观佛不思议。若常观佛不思议。于佛无生无所住。若佛无生无所住。则知是法永不灭。

  论曰。是中初发信根功德广大无量。于总聚中少略而说。又诸有情异生生身等。于如是法难生信解。若深心清净植福资粮。是信因力得住十佛刹微尘数众生劫。受诸妙乐胜善福报。于如是法当生信解。如十法经所说偈云。信为最胜乘。运载成正觉。是故信等事。智者应亲近。若人无信根。不生诸白法。譬如焦谷种。亦不生芽茎。又大善诱经云。尔时如来敕阿难言。于信法中如其了知。应当奉行。

  论曰。行是信者于刹那顷得信根坚固。即菩提心坚固而能摄受一切福报。如师子王所问经云。尔时星贺那太子白佛言。世尊。云何令诸众生在所生处常得爱乐摄受诸法。佛言。欲解脱诸众生者。常生谦敬发菩提心。是则名为常得爱乐摄受诸法。又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一切世间所依持故。乃至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守护诸菩萨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如摩尼珠。成就一切诸义利故。菩提心者犹如贤瓶。圆满一切善希求故。如独钴杵。毕竟能摧烦恼冤故。犹如正法。能断深心诸作意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犹如兵仗。防御一切极苦难故。犹如钩竿。于轮回海拔众生故。如大风轮。能疾飘偃一切障碍云雾草故。菩提心者犹如丛林。积集菩萨诸行愿故。如佛塔庙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尊重故。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殊胜功德。

  论曰。云何复知诸异生等发菩提心。是中引圣言量非一经所明。如维摩诘所说经云。虽起身见如须弥山。犹能发起大菩提心生佛法矣。又宝箧经说此异生菩萨义云。佛告文殊师利。譬如迦陵频伽鸟鶵未出卵时。已能作于美妙音声文殊师利。是菩萨亦复如是。虽未断我见不出三界处无明[穀-禾+卵]。已能作于诸佛妙音。所谓空无相无愿解脱等音。又随说诸法经云。尔时胜慧菩萨于地龛中入涅盘时。于大城邑而获受生。彼于空性信解作对治故。又入定不定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云何名羊车行菩萨。譬如有人欲过五佛刹微尘数世界。是人乘彼羊车随路而去。过久远世行百逾缮那遇大风轮。以是缘故却退八万逾缮那。后是人于彼世界乘是羊车。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能越一世界不。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佛言。若大乘者发菩提心已。不应受持读诵声闻乘教。或与诸声闻共住修习于声闻乘。或自深心为他所教于如是乘。乃至悟解得彼智慧以是缘故于无上道即便退失。是菩萨于菩提心所得慧根慧眼彼悉破坏。文殊师利。我说是名羊车行菩萨。

  论曰。若菩萨爱乐大乘信解空性。于信解行而获圆满。此圣言量唯信解行菩萨见如是事。如宝云经说。以无数总持三摩地门神通游戏解脱智明无边法聚。平等超越一切愚夫行报。乃至后际不为利养。于俱胝劫世间所得受用资具。心无贪著亦不分别。如莲华敷具足庄严。又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安住大乘照了胜义。福智资粮希无减失。于其出离先所修习百千相应行门皆悉具足。

  论曰。云何了义。谓初发菩提心者说住此地。不了义者少分标相得无疑惑。此圣言量信解行法所生言义。如中广略了信解行。复次如来秘密经云。尔时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彼菩提心当云何发。佛言。大王。谓深心不退。王言。世尊。云何深心不退。佛言。大王。谓能发起大悲。王言。世尊。云何能发大钴。佛言。大王。谓于诸众生不起厌舍之心。王言。世尊。云何于诸众生得无厌舍。佛言。大王。谓若不著己乐得无厌舍。

  论曰。是中菩提心者。谓劝发大悲。欢喜敬爱义故。若不依如来教中相应。是人无有出离。此菩提心见可呵厌。如是不名发菩提心者。如十法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性发菩提心时。得值如来及声闻众教化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最初喜乐发菩提心相。若闻说菩提及菩提心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二喜乐发菩提心相。若彼众生无归无救见是二种住大悲心。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三喜乐发菩提心相。若见如来众相圆满即生敬爱。乃至是名第四发菩提心相。

  论曰。菩提心者。此有二种。一者愿菩提心。二者住菩提心。如华严经云。善男子。复有众生于众生界愿证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众生住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一者愿证作佛。一者愿住受生。又首楞严经说。因于某甲佛所发菩提心。云何复作少善根耶。如贤劫经云。昔星宿王如来于施音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牧牛人以耽步罗叶施彼佛故。无量名称如来于电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织[疊*毛]师以上妙衣施彼佛故。焰光如来于无量光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住城邑中以草灯炬施彼佛故。难胜如来于坚固步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采樵者以少齿木施彼佛故。功德幢如来于妙吉祥称如来所初发菩提心时。为攻医师以一庵摩罗果施彼佛故。

  论曰。此初发菩提心非满足行。此阿厌事犹能解脱轮转得无量乐如慈氏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有宝名曰金刚。能断一切贫穷苦故。善男子。此一切智心亦复如是。能断一切轮回苦故。

  论曰。唯此发菩提心者得近彼果。应如是知。又善谏经云。佛言。大王。汝若谓多种作中能多种作者未。若我一切行中行一切行。一切处中利一切处。谓学布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学般若波罗蜜多。大王。是故汝于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乐欲发生净信意愿利他。行住坐卧。若梦觉时。若饮食时。而常具足随念作意。观察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异生身等积集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善根。称量已和合已。应随喜者而自现前随喜。乃至遍虚空界遍涅槃界亦自随喜。又复随喜一切诸佛菩萨缘觉及声闻众供养事业。平等回向一切众生。乃至令诸众生得一切智智。普皆圆满诸佛善法。日日三时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汝以如是正行得名王者。不捐宝位求菩提行亦获圆满。说是报者。大王。汝于彼时由发菩提心故。善根业报经无量数常生天上。于诸天中作天帝释。或生人间为人中王。大王。唯一发菩提心善根力故。余无别业。应知圆满或未圆满。以要言之。佛言。大王。唯一发菩提心者救度一切众生故。解脱一切众生故。安隐一切众生故。究竟令诸众生至涅槃故。得生无量无数诸善根故。大王。复何说是多种作中能多种作耶。

  论曰。此菩提心行相者。经说。过现缘起。如是愿菩提心说入何地菩萨得戒。有云。九地。虚空藏经云。名闻利养是诸罪本。十地经云。说初地中于彼利养无有少分亲近希求若诸众生来至我所。一切所须倍多给与。

  论曰。如其所言则极喜地菩萨得善住不动相应。复说生如来家。决定趣向成等正觉。又虚空藏经说。声闻乘而不能得如是。唯除乐大乘者。如最上授所问经云。是悭嫉法正说名缚。具表此学说极喜地。远离我想我执不起。云何复执一切所须。如说施头目等。

  论曰。如是等经。入地已去正表此学。若遍论菩萨彼相应修习中。或复遮止不应顿作。菩萨未能学故。应知此二种遍诸学处。又一种学于成就作用不能学故。虽不修习亦无过失。无尽意经云。行广大布施时。舍净尸罗不为懈怠。以先未说亦不集行。如力亲近故。又十地经说。设犯欲邪行戒惑染轻微。由乐菩提心故。舍利子。说菩萨别解脱戒成就四法。谓是菩萨于修习中得真实语。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志乐精进勤求善法。习诸议论坚持禁戒。于菩萨学具足修习。由亲近于他如是戒学。或时违越轻毁师尊。极惭愧故起大怖惧。彼复受用尊重爱乐。圆成如是平等戒法。是菩萨于诸佛如来现前戒学发生乐欲正行应别授学。彼或无有善知识者。向十方现在佛菩萨前。专念作观随力称量。已坚持是戒。勿复欺诳十方一切佛菩萨众及彼世间诸天人等。正法念处经说。先少思惟已后竞不施堕饿鬼趣。语已不施堕地狱趣。况复无上菩提具足许施。无余世间诸众生故。如法集经云。善男子。菩萨应当尊重实谛。何以故。善男子。以集实谛名为法集。善男子。云何名实谛。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弃舍身命不舍是心。不舍诸众生故。是名菩萨实谛。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于后时弃舍是心。及舍诸众生者。是菩萨为大妄语。实可呵厌。又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云。佛言。海意。譬如世间若王王臣欲饷一切城邑人民。集已弃舍。若饮若食不为办设。于诸人民则为虚诳。而于饮食少不可得。高声呵责忿恚而出。佛言。海意。是菩萨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未度者令度。不应但修捷语利辩。乃至而不勤修多闻积集诸善菩提分法。彼菩萨者则为虚诳诸天世人。如先佛说。是圣所呵厌。于智大智无上胜智俱极难得。是故当知。菩萨不应但以语言虚诳一切天人世间。复次海意。或有人来劝请说法施作义利时。彼菩萨随言为说。乃至弃舍己身修菩萨行不复虚诳一切众生。当如是知。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

    法称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二

  论曰。故知自力所集。随其行相于一善道亦应守护。如地藏十论经云。如是十善业道佛所证果。若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乃至临命终时。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是人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

  论曰。乃至临命终时。能须臾说集诸善品。亦应修作。如药师琉璃光经说。若见大心众生如闻菩萨难行苦行及妙胜智。乃至入解发大勇猛。荷负重担救护众生。尽诸苦本礼拜供养。说罪及随喜福。劝请诸佛住世说法。乃至回向菩提。为善知识劝请说法。或乐自说。当知是名为示道者。如文殊师利庄严佛刹功德经云。世尊。是妙吉祥往昔生时。本行因缘发菩提心。亦如是发如彼所说。乃至最初远离轮回边际。利益众生行如是行。我于尊所发菩提心。现前劝请令诸世间脱贫穷报忿心恨心悭贪嫉妒。我得菩提时。悉不现起。乃至常修梵行脱诸罪欲。于佛随学清净尸罗。爱乐尊重于大菩提。不疾取证我处后际。于诸众生一相无异。时十方界未闻我名无量不思议刹土悉皆严净。由身语意业清净故。于诸所作悉亦清净。又一切时坚持净戒。尽生死际无诸过恶。又阿閦如来本愿授决经云。彼阿閦如来往昔为菩萨时。作如是说。若我生生世世不出家者。是则虚诳一切诸佛如来。舍利子。如是菩萨于阿閦如来亦应随学。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生生出家。或诸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毕竟舍家出家亦如是学。所以者何。舍利子。若谓菩萨舍家出家是为最上。乃至男女眷属不生爱著。如我生时无诸过失。

  论曰。如上所说且止斯事。若说施戒罪相同等。及于罪相相应等事。应自弃舍若别别行相亦非无罪。于别行相然不摄故。而菩萨于诸众生所有未来一切苦恼令得解脱。一切妙乐令其增长。若身语意不勤精进方便纯熟。于缘合集不乐劝化。或散灭处亦不寻求。多分烦恼少分烦恼不起对治。于大义利及少义利或非义利不生损益。刹那俱舍。此说是罪。略说无罪谓自力能于境界事都无果报。或执如是于学表相体性是罪。若自力能境界相应罪处无有。同说罪等于相解脱。是菩萨学于平等身广太无量劫后际说。复次略说菩萨此二种罪。如其成办相应非相应可作不可作都无拣择舍故是罪。谓言毕竟超出寻伺。如旃陀罗奴等谬解义故是罪。彼复云何深心教诫经说。如慈氏因中四种辩才即诸佛语。何等为四。一者择有义利拣非义利。二者择此正法拣彼非法。三者破遣烦恼非增长烦恼。四者乐见涅盘功德不乐见轮回功德。是名四种。以要言之。若尔云何慈氏因中说是四种辩才。谓信善男子善女人生诸佛想。作议论想。闻善法故。所以者何。谓若慈氏有诸善说即诸佛语故。若于此慈氏辩才而生诽谤。非诸佛语起不尊重。是恶人辈即是诽谤诸佛所说辩才由。毁减善法招罪业报堕诸恶趣。

  论曰。复次修习善巧发起爱乐。此行门中集学最胜作用。应当修学。希大果故如寂静决定神变经云。复次文殊师利。若菩萨于殑伽沙数等诸佛。是诸佛所有殑伽沙数佛刹。复于如是殑伽沙数劫。以自在王摩尼宝满中持用布施。若诸菩萨于如是法相闻已。一心思惟。我当修学。文殊师利。比前无学所有福报未若施此乐欲学地菩萨其福甚多。

  论曰。是菩萨虽见此功德。未言如其修习等复如彼说。文殊师利。假使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众生。一一众生得阎浮王。若以诸音声赞叹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大乘经者。于一日夜断割身肉指爪乃至命终。一心奉行。文殊师利。缘是菩萨布施心无怯弱。不惊不怖不畏。毕竟一心发亲近想。无悔无疑亦无分别。于此最上正法摄受相应。意乐读诵如说修行。文殊师利。是菩萨心勇猛故。则布施勇猛。持戒勇猛。精进勇猛。禅定勇猛。智慧勇猛。一切三摩地勇猛。文殊师利。是菩萨设使于恶人辈。亦复不生嗔心厌心及余过失。文殊师利。是菩萨如释梵王等无所动。

  论曰。今正是时。当一心学希大果报。月灯三昧经所说偈云。若于河沙多亿劫供养百亿那由佛。清净信心施肴膳亦施灯鬘及幡盖。若于正法衰末世如是佛法欲灭时。于一日夜学是行。比前福报胜于彼。

  论曰。是故一心勤修如佛经中所说菩萨学义。如宝云经说善男子。菩萨于菩萨学坚持净戒如是寻伺。若不于菩萨别解脱戒中。我云何能得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又何不于如来大乘诸经法中所诠菩萨行所集菩萨学。我当如是广大修习。

  论曰。我等无知。于此广说菩萨制止容起恶觉。何非此理。于修习处了无过失。云何修习处谓若于身所有三世受用。行清净舍护诸众生令净增长。受是菩萨戒已。若此菩萨住修习处说是罪相。如菩萨别解脱经云。于菩萨道摄受一切众生令尽苦趣。彼菩萨道摄受安住过俱胝劫。唯一发起安隐之心及亲近心。菩萨发是心者。应知于诸众生一向摄受多种住处。如文殊清净律云。时文殊师利语寂音天子言。菩萨具足此五无间。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何等为五。菩萨深固作意求无上道。发心不堕声闻缘觉之地。是初无间发心。自舍一切所有。于悭吝心而不共住。是二无间。我应救度一切众生。于中不起懈退之心。是三无间。了一切法非空非有无生无灭。于中不堕诸见。是四无间。于诸法智和合一相。如是发心中无所住。由无所住于一切智悉无所得。是五无间。

  论曰。谓身所受用福报不断者。于舍护事令净增长。如瑜伽观想中说。彼所舍义摄受过失。观想门中起离贪想。观舍功德故。如月灯三昧经所说偈云。如是不坚身。愚者心所乐。何常寿命中。刹那如幻梦。造诸恶业故。罪报常随逐。由是无明因。死多堕恶道。又如无量门陀罗尼经说。云何众生得斗诤因。谓计执财利而为根本。应当弃舍。若离贪爱即得是陀罗尼。又菩萨别解脱经云。复次舍利子。菩萨于一切法极微细分不生他想。所以者何。怖取著故。最上授所问经云。谓若布施者无诸悭吝。执著者而常守护。又布施者为尽贪爱执著者增长贪爱。布施者无诸遍计。执著者有诸遍计。布施者无有恐怖。执著者彼多恐怖布施者住菩提道。执著者住魔境界。布施者作无尽想。执著者作有尽想。又布施者得诸妙乐。执著者而常逼迫。布施者舍离烦恼。执著者增长烦恼。又布施者得大富饶。执著者得大贫乏。布施者善人事业。执著者恶人情计。布施者诸佛称赞。执著者愚夫称赞。乃至布施者自所生子不起乐著。非如于余众生起怜愍故。应知自心说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菩萨于菩提道正等相应。非邪谬相应。二者菩萨于菩提道起平等心。非高下心。三者菩萨于菩提道无种种行。非有种种行。是名三种自心所说。

  论曰。谓于自所生子起非善友想。既非善友故非我友。若为利益随佛教敕学负重担故。于自所生子不生乐著。非如于余众生起怜愍故。应知发是心已。如于我子发生慈爱。则我于一切众生亦复随顺发生慈爱。如是深心观察悟解。我子既无异于一切众生。则一切众生皆是我子。所有众生若自若他乃至居士。在家菩萨于其财利或非摄受众生勿应耽著。非出离法又复不应爱乐随顺染欲。复次在家菩萨或有行来乞丐。随何所须发勇悍心而为给与。又作是念。我此财利若舍不舍毕竟散灭。云何于舍受时而得无欲。谓我我所得毕竟忍。于所舍物离胎藏苦。心住正念欢喜爱乐不生随转。复次如是能舍谓于所舍物及乞丐者。应知有四种想。何等为四。谓怯弱故不能纯熟善根先所造业。于大乘中心不自在。见取舍故。又若我及我所住安忍力。自与善人不起悔恼。如是修作。如是踊跃。如是精进。圆满一切众生所希求故。如是在家菩萨于彼乞丐者应作是想。或乞丐者返增过失。是菩萨应当善言慰谕。又乞丐者而不知恩。是菩萨亦复不起悭嫉。是为无罪。此世尊为下种诸菩萨。如菩萨别解脱中说。舍利子。菩萨无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无不信心。二者菩萨无有悭贪。三者菩萨无有两舌嫉妒。四者菩萨无懈怠心。谓言我不能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舍利子。若我有是四法。彼有智者于此了知。便谓邪命谄求非法染法重世财利。是为第一偷食信施。复次舍利子。菩萨如是心勇猛故。乃至头目手足身体支分男女眷属心所爱乐极妙乐事。舍宅国邑一切所有。悉能弃舍。又如那罗延所问经云。若于财宝发是舍心。应知财利不生取著。然舍未起智故。若于摄受不起舍心。则于非摄受亦常执著。若随乞丐者意于摄受发生智故。则于眷属亦无取著。最上崇贵亦无取著。受用珍宝亦无取著。而菩萨若于财利不起舍心乃至极微细分。应知取著。复次善男子。而菩萨摩诃萨应当发如是心。谓我此身分于诸众生尚能弃舍。何况所有外财资具。又若于众生所如其所须悉能施与。谓有来乞丐须手以手须足以足须眼以眼。乃至脂髓血肉及余身分。随各施与。云何复名外财资具。谓若库藏孳生之物。金银珍宝胜妙庄严。象马车乘国土宫殿。城邑聚落吏民僮仆。作业士夫男女眷属。若诸众生于所有事。彼彼众生如其所有。我当给与不生悔恼亦无退屈。不希果报及余谄诈。复次我此施者随顺一切众生故。悲愍一切众生故。饶益一切众生故。摄受一切众生故。如我摄受众生知如是法得菩提故。以要言之。善男子。譬如药树根茎枝叶花果皮核。若全若分。随其取者不生分别。又复脱诸众生病苦难时。亦不分别上中下性。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应知于四大种身生药树想。于彼众生可作饶益。须手以手须足以足。随其取者如前药树不生分别。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三

  如圣所说无尽意经云。菩萨当观自身于诸众生应何所作。谓四大种地水火风有种种门种种所作种种系属种种器具种种受用。随众生行或全或分。然我此身四大所集亦复如是。有种种门种种所作种种系属种种器具种种受用。于诸众生作大依住如其观察为利众生。设身有苦不生疲厌。

  论曰。舍受用福。如金刚幢经云。菩萨以种种布施十方无量贫穷困苦。受施之者。信菩萨行闻菩萨声缘菩萨语。悉以来集。然菩萨布施先发誓愿。由闻菩萨心所愿言。一切舍施意喜无厌。令乞丐者遂心满足。随其来者发心忏谢。如彼偈云。我应诣彼施。汝知不可得。诸从远方来。得无疲劳耶。如是于乞丐者头顶礼敬忏谢慰喻。澡浴身秽为设敷具。如其所须一切给与。所谓或末尼车。阎浮提中柔善女宝众具圆满。或施金车侍卫仆从清净女宝众具圆满。吠琉璃车。最上可爱歌咏音乐如前圆满。玻胝迦车。于四方面现四宝女。执妙庄严色相无比。亦复圆满。如前所说。末尼车者。垂诸宝网弥覆其上。驾以白象及御象者无量严饰。其宝轮相与车相称。又于其上置诸妙宝师子之座乃至设众宝盖遍覆其上。庄严宝帐周匝围绕。于四方面植妙幢幡烧种种香。诸妙坚香以为涂拭。散诸妙花遍覆庄严。又于其上百千妓女宝绳交络。彼善御者正等和合。行无错乱。乃至以诸粖香变异和合。虽闻此香意乐第一。令彼男女性行调适。复如彼说。为诸众生当舍己身。承事诸佛之所摄受。或舍转轮王位国城宫殿一切胜庄严具。如其乞者舍诸眷属男女妻妾舍宅人民乃至或全或分一切舍施。如是饮食滋味。而菩萨具舍种种净妙饮膳苦辣醎淡种种上味。遍滋大种柔滑光泽。调适身心安住色力。乃至诸所至处愈诸疾病。悉令安乐。如是灯明粖香涂香华鬘衣服床敷几案房舍卧具病缘医药。而菩萨随其给与。乃至种种广大器具。谓无量无数金银铜钵满中珍宝。供佛世尊起不思议尊重信解等心。或施菩萨善知识等发希有心。或施住佛教者一切圣众声闻缘觉补特伽罗发清净心。或施父母诸阿阇梨及余师尊。发起尊重亲近承事求学等心。或施歉乏困苦之者。于诸众生作无碍眼发慈愍心。以要言之。若菩萨乐施象乘。七支安住高六十尺。六牙具足面目清净如莲华色。金绳交络庄严身相。种种杂宝巧妙间饰。其鼻举掷金色殊妙。行千逾缮那观者无厌。若施马乘。随行四方其步平正。身得安隐控御仆从饮食具足如天庄严。施百千等。或施尊重诸善知识父母师长乃至歉乏困苦一切世间可受施者。心无吝惜亦无执著。大悲大舍是菩萨深心清净。发生如是无量功德。乃至菩萨或施床座。谓贤王座及吠琉璃承足宝几安师子床。金绳宝网处处垂下。柔软茵褥无量严饰。熏诸妙香。大摩尼宝建妙高幢。无量百千俱胝。那逾多宝而用庄严。垂诸宝网。一一网孔悬众宝铃。香风摇击。出和悦声。或施大座仰目高视。无数行列盖诸大地。一切国王大自在主。坐已灌顶。及于是座得无碍轮。教令诸小王等随教奉行。如是乃至菩萨施大宝盖。亦以大宝而庄校之。宝茎宝铃宝绳宝网垂过耳颈。又于周遍吠琉璃宝末尼珠等结妙璎珞。又诸网中如难祢天出妙音响。清净和雅庄严宝炬。其数百千如集宝藏。又于周遍烧无价香。旃檀沉水百千俱胝那由他坚妙诸香。复有清净宝盖。如阎浮檀金光聚。亦以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庄校严饰。以如是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盖。以心布施诸来乞者。住于人前随其给与。或施真实。诸佛灭后庄严塔庙。或施求法菩萨诸善知识及现生菩萨法师。若父母僧宝奉诸佛教乃至一切可受施者。皆以如是善根回向。如其最初诸有善时皆当亲近。发如是愿说此善根。于诸世间得常依住。于清净法得正自在。若诸众生以此善根。地狱罪报皆得除灭。畜生琰摩罗界息诸苦聚。彼以如是善根回向。我于善根亦复如是。居房舍时。愿诸众生灭诸苦聚。遇拯救时。愿诸众生脱诸烦恼。遇依怙时。愿诸众生离诸怖畏。若行去时。愿诸众生至一切地。若对向时。愿诸众生得毕竟忍。见光明时。愿诸众生得无暗慧。睹电光时。愿诸众生破无明暗。得灯炬时。愿诸众生毕竟净住。遇勇健时。愿诸众生于不思议法深入正理。遇勇将时。愿诸众生而得无碍智蕴。乃至言无虚饰。深固意回向一境心回向。欢喜心回向。极喜心回向。柔软心回向。大慈心回向。爱乐心回向。摄受心回向。守护心回向。安隐心回向。以如是回向。又我此善根。愿诸众生得净所趣成就。得净所生成就。得净福相严身成就。得无损坏成就。得广大施成就。得久远心成就。得无失念成就。得通达惠解成就。得无量觉悟成就。得身业意业一切功德庄严圆满成就。又以无量善根与诸众生供养诸佛。由供养已得无损减。于佛世尊忏诸罪恶。亲近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闻所说法闻已离诸疑惑。如闻受持而得相续具足正行。由供养如来故得成事业。心勤修习无诸罪恶。又我植此善本毕竟离诸贫穷于七圣财而得圆满。随诸佛学得胜善根普能成就广大信解入一切智智。于诸世间作无碍眼。具相严身清净摄受一切功德。庄严语故成就诸根。十力系心分别之所积集。于游止行无不圆满。又诸如来成妙乐处。愿诸众生亦复皆得。如六十回向仪轨中说。愿诸众生获得智食。不应食者心遍了知。决定不拣择食乐不肉食。乃至不生爱欲。愿诸众生如云降雨得法一味。愿诸众生得诸上味。于最上法乐止息充满。一切佛法极善思惟。不生执相。谓不坏乘。最上乘。最胜乘。速疾乘。大力乘等。愿诸众生乐睹诸佛得无厌足。愿诸众生见善知识得无间断。愿诸众生见无毒药。愿诸众生息除烦恼。愿诸众生睹净日轮愿诸众生。破黑暗已随乐为说。如是身相照了自性愿诸众生。睹胜光明不见恼害唯见适悦。贤善爱乐希望极喜诣诸佛所。愿诸众生具足戒香。于菩萨波罗蜜多戒而不毁禁。愿诸众生熏修布施。遍舍一切。愿诸众生熏修忍辱。得心不动。愿诸众生。熏修精进被大精进铠。愿诸众生熏修静虑。依现在佛前得三摩地。愿诸众生熏修菩萨回向。愿诸众生熏修一切白法。解脱诸不善法。愿诸众生获天资具。愿诸众生起大智行获圣资具。愿诸众生以菩提心熏诸异生得妙乐具。愿诸众生离诸轮回行苦获安隐资具。愿诸众生得住净佛国土证诸法触。谓功德住。相应住。广大不动最上诸佛住。愿诸众生得近佛游止愿诸众生得无量光照诸佛法。愿诸众生得无碍光能以一光照诸法界。愿诸众生得安乐身获如来身。愿诸众生犹如药王毕竟能别方论。愿诸众生犹如药树得无损害。愿诸众生如世良医灭除疾病。得一切智至安乐处。愿诸众生为世良药。如其深心捣筛和合。愿诸众生除诸病恼。愿诸众生得大势力身。愿诸众生得碎诸轮围山力。愿诸众生得无限量器尽虚空界广大念根。世出世间一切所说普摄。印持得无忘念。愿诸众生得善净器。了悟三世诸佛分别清净无坚执著。愿诸众生所欲至向得一切处行佛地上。愿诸众生于余一切众生得心无损害。愿诸众生一刹那心缘诸法界。及诣一切世界无疲无倦。由无厌倦得身通轮。愿诸众生得妙乐行。同诸菩萨行诣道场。愿诸众生于善知识及无量善根得心无舍离。知恩报恩随所守护。愿诸众生与善知识同一利乐。愿诸众生深心欢喜惟善摄受。与善知识安乐共住随修福行。愿诸众生于善知识所有善根清净业报。同一大愿。愿诸众生住大乘行永离忧暗。于一切智得无穷尽。愿诸众生深覆善根。为诸如来之所守护。愿诸众生覆护智德。解脱世间一切惑染。愿诸众生具足白法不起散乱。于佛法中得不坏行。愿诸众生张十力盖覆荫一切。愿诸众生得大深心毕竟觉了。愿诸众生踞师子座得佛神通。于诸世间如是观察。又虚空藏经云。我所积集善根法智善巧。无不与诸众生而为依住。

  论曰。舍过未受用。如无尽意经云。若善心心所法念念回向菩提。是为善巧。若未来善根决定菩提。现前于诸事业所起善心。皆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如是心心所法修习。信解圆满一切舍施。又心所行及身方便舍诸摄受。此言摄受者。即是解脱三有苦本。是中于无量阿僧祇劫种种所造。应招世出世间无量富乐。于身自然如意受用。我应以财利钩拔诸众生置彼岸处。菩萨于菩提道布施。余如宝云经说。

  护持正法戒品第二之一

  论曰。是人于身虽舍。复何名护。谓若以自受用施诸众生。云何受用。何等名施。若无受用亦无守护。是故护自身者。应以受用利益众生。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应知护他者即是护身。舍利子。如是行相。若菩萨成就护他。设遇丧命因缘。我于是业悉不应作。又无畏授所问经云。复如大车负极重等。唯诸智者于法觉了。无尽意经亦作是说。为护诸众生者。设身有苦不生疲厌。况舍善知识耶。故华严经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具足超越菩萨学处。由善知识教导而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而得亲近菩萨无忘失行。由善知识而得摄受菩萨一切希有行故。由善知识依正觉道除业惑障出生死城至清净处。善男子。是故亲近承事善知识者。应如是作意。谓心如地荷负一切。无疲倦故。心如金刚。志愿不可坏故。心如轮围山。设遇诸苦无倾动故。心如仆使。随诸作务不厌贱故。心如佣人。洗涤尘秽离憍慢故。心如大车。运重致远不倾坏故。心如良马。不暴恶故。心如舡筏。往来不倦故。心如孝子。于诸亲友承顺颜色故。又善男子。应于自身起病苦想。于善知识起医王想。随所教令作良药想。所修正行作除病想。又善男子。应于自身作怖畏想。于善知识作勇健想。随所教令作器仗想。所修正行作破怨想。复次解脱观优婆夷言。善男子。菩萨于善知识随所教令应思供养诸佛世尊。菩萨于善知识言无违逆。得近一切智故于善知识言无疑惑。得近诸善知识不离作意。得诸现在利益。又如善财诣坚固幢比丘所。头面礼足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时坚固幢比丘观察礼敬。更复谛观亦复礼敬。如是思惟遍观察已。谓言从何所来作是相者。于现前功德利益求念坚固无量行愿。不舍是意希望见相及音声取。乃至作礼而去。如其诣善知识见一切智涕泪悲泣。至海云比丘所作礼而去。又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菩萨乐善法欲世间珍宝无不弃舍。以身承事无不恭敬。供给走使及余语业无不勇捍。于和尚阿阇梨极生尊重。乃至所以者何。为断系缚求如是法。为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求如是法。发心如宝。除诸众生贫穷困苦。求如是法。发心如药。安乐一切众生。求如是法。最上授所问经云。复次长者。或于菩萨所闻一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及积集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惠相应之行。彼于阿阇梨法应生尊重。乃至以名句文说偈赞叹。若一劫中于阿阇梨亲近承事。常行正直。一切财利受用供养长者。于阿阇梨尊重尚未圆满。

  论曰。云何于法尊重。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善男子。汝于善知识应起尊重爱乐。尔时常惨菩萨摩诃萨如是行相尊重作意。次诣一城。入是中已。我为供养法上菩萨摩诃萨故。当自卖身随取其直。然我于长夜中为欲因缘受生死身。流转诸趣无量无边。未尝为法及利众生。时常惨菩萨高声唱言。从其听闻。谁买此人谁买此人。以要言之。时魔波旬即从座起。令诸婆罗门长者等不闻其声。欲自卖身了不可得。彼一诣已皆无闻者。即自悲泣。唱言。怪哉。于其财利斯何难得如是。我自卖身尚不可得。时有天主。名烁迦罗。作梵志身。乃至白常惨菩萨言。善男子。汝何住此悲泣忧恼。常惨菩萨白言。梵志。我今乐善法欲为供养法。当自卖身竟无买者。尔时梵志语常惨菩萨言。我不须人无所施作。要当人身心血骨髓。乃至于此卖否。时常惨菩萨自念。获大善利我今圆满。定知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我身尚卖何得吝惜心血骨髓。发踊跃心。善分别心。极欢喜心。白梵志言。是身随意。乃至常惨菩萨右执利刃。刺臂出血去臂肉已破骨而往。是时有长者女。处高楼阁遥见是事。乃至诣彼谓常惨菩萨言。汝何如是于身苦楚。乃至童女闻供养已复语。善男子。彼有何等功德善利。白言。童女。彼菩男者为我善说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得如是学。如是学者为诸众生作所归趣。以要言之。复次童女语常惨菩萨言。善男子。于阿阇梨为求如是广大法者。如是于二法义。于殑伽沙数劫当舍是身。为求如是广大法故。善男子。我今具有金银末尼珠宝吠琉璃等。乃至汝于法上菩萨广作善利。时童女与五百眷属俱诣法上菩萨所。尔时法上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诣已住舍。于七岁中如是入妙三摩地。常惨菩萨亦七岁中不起欲寻。不起谤寻。不起害寻。不著滋味。但念法上菩萨当于何时出三摩地。如是诣法座前。于此说法尽地方所。散种种花诸妙珍宝。时长者女与现前五百眷属。于常惨菩萨威仪进止亦如是学。时虚空天响报常惨菩萨言。是法上菩萨后当七日出三摩地诣彼城中随宜说法。尔时常惨菩萨闻是声已。生极喜乐及适悦意。扫地严净。时长者女与五百眷属。于法座前以智善巧七宝间饰。复次常惨菩萨于地方所严持扫洒。周遍求水了不可得。而于是处有魔波旬。名曰饮浆。隐蔽诸水为令菩萨心生苦恼退失道意增不善本。时常惨菩萨知魔蔽已。我应刺身出血洒地。所以者何。是地方所多尘土界。于法上菩萨身或坌污我今为法设破己身斯何吝惜。又我往昔为欲因缘。往复无际轮回生死。不曾为法舍自身命。作是念已。即执利刀刺身出血遍洒其地。诸女眷属亦如是学。时魔波旬皆不得便。故大乘四法经云。佛告诸比丘。菩萨尽其形寿乃至或遇丧命因缘。毕竟不得舍善知识。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三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护持正法戒品第二之二

  论曰。于是经典不舍诸善知识如护己身。于是经典一刹那顷乐菩萨学。于是经典集菩萨行。于菩萨学应择彼言。是故伺察不堕是罪。于无智处亦不爱乐。见是经典常乐尊重。见是经者不舍诸善知识。为说护持一切正法。如海意经云。然善男子不可说者。谓以文字语言于无生法中而不可说。若以文字语言诠总持门。乃有其说。此即名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有说法师于如是等甚深经海如说修行者。若人于此法师亲近恭敬尊重承事。密为护持。饮食衣服坐卧之具病缘医药种种供施。护诸善品及护语言。设有诽谤亦为覆藏。此即名为护持正法。乃至善男子。于他无诤可胜无法可说。是人与法俱无有执。此即名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于诸众生解脱慧中不生损减。不以财利之心为他法施。此即名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或因听法或因说法。乃至行于一步一出入息间而专住者。此即名为护持正法。以要言之。又善男子。若于色心境界之中无诸攀缘。唯一境性调伏止息。此即名为护持正法。又乃至善男子。若谓是法于法可转。是法无所取著。此即名为护持正法。

  论曰。彼说法师虽说亲近善知识。及不舍善知识相。若不护持正法。是不守护。是不清净。是不增长。即非菩萨决定于如是事护持正法师子吼胜鬘经云。佛言。菩萨所有殑伽沙数无量行愿。皆应涉入一大愿中。所谓护持正法。护持正法者是大境界。彼经复说。譬如有大力士少触身分为彼损害。佛言。胜鬘。少护正法亦复如是。令魔波旬得大忧恼。我不见余一善法能令恶魔生此忧恼。如是唯少护持正法之者。又云。譬如须弥山王端正殊特。于诸黑山最为高大。佛告胜鬘。如是大乘舍身命财以摄取心护持正法。胜余住大乘者不舍身命财所护一切善法故。如海意经偈云。护持如来正法者。即为胜尊所摄受。诸天龙王紧那罗福德智惠皆能摄。乃至护持如来正法者。所生刹土不空过一切生中见胜尊。见已即得心清净。护持如来正法者。而得宿命大我法出家善利数。能成所修真实清净行。又云。护持如来正法者。得大总持及善利。正使百劫非听闻。由具辩才悉无碍。护持如来正法者。乃至释梵护世等人中复得转轮王。悉悟菩提安隐乐。护持如来正法者。具三十二殊妙相大智庄严喜乐身。随所见者无厌足。护持如来正法者。而不舍离菩提心。波罗蜜行不弃捐。普能摄受多种善。

  护法师品第三

  论曰。守护方便说有三种。谓护身语得离诸难。护持正法行者思惟守护。不令他人之所损害。离此难事。如虚空藏经护持正法诸菩萨等同说偈言。最上两足尊。于此灭度后。咸生勇猛心。不自惜身命。护持佛正法。弃舍于利养。及离诸眷属。为证佛智故。不舍是正法。若毁恨骂辱。乃至加恶言。护持正法故。我等皆当忍。或戏调轻蔑。诽谤不称赞。护持正法故。一切皆当忍。又总略云。为末法众生。我当持正法。如世恶比丘。有大增上力。于诸妙经典。不听亦不读。唯自师己见。执异互相非。又于甚深教。皆顺解脱果。如是正法中。心不乐分别。乃至以慈念众生。或不住是法。为起悲愍心。得持是经故。若见毁戒人。贪著于利养。我当怜愍心。方便令弃舍。若见恶心者。毁谤于正法。我以慈忍心。正见令欢喜。如力护彼人。善成于语业。或复不与言。彼当自安住。后以四摄事。成熟如是人。于罪恶行中。教导令开悟。或能舍愦闹。寂住善境界。如自在鹿王。少欲及知足。乃至偈云。若入于聚落。调柔心正直。诸有求法者。为说深妙法。令远住空闲。乐寂静法欲。由斯善利中。而常获法乐若诸迷谬者。数数现其前安住法乐中。应当自观察。我为导世师。不染世间法。而于毁赞中。若须弥不动。破戒诸比丘。设来增毁谤应自忍是事。慎勿加于彼。又此诸法中。我说。无所有。于斯正法行。不生冤报想。假我沙门相。实无沙门德。闻此嗢陀南。于经亦毁谤。或截于耳鼻。及不喜乐见。闻此嗢陀南。正法悉诽谤。未来诸比丘。护持正法者。为其作留难。不令闻是法。或为王所执。谪罚于大众。我愿承佛威。普皆闻是法。当来恶世时。宁丧于身命。护持正法故。作众生利益妙法莲华经亦作是说。应入行处。及亲近处。常离国王。及国王子。大臣官长。凶险戏者。及旃陀罗。外道梵志。亦不亲近。增上慢人。贪著小乘。三藏学者。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及比丘尼。好戏笑者。诸优婆夷。皆勿亲近。若是人等。以好心来。到菩萨所。为闻佛道。菩萨则以无所畏心。不怀希望而为说法。寡女处女。及诸不男。皆勿亲近。以为亲厚。及至贩肉自活炫卖女色。如是之人皆勿亲近。凶险相扑。种种嬉戏诸淫女等。尽勿亲近。莫独屏处。为女说法。若说法时。无得戏笑。

  论曰。复说是难。所谓魔事般若经云。谓魔波旬于未久住菩萨乘者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时。起大势力。又云。复次阿难陀。若菩萨摩诃萨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时。有恶魔来于菩萨所。生娆乱意现怖畏事。化雷电火烧十方界。欲令菩萨惊怯毛竖。于一念中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次教人书写乃至读诵。是人不乐弃舍利养。从座而去。如是狂乱作大戏笑。复次书写乃至读诵起诸魔事。谓寻求城邑聚落和尚阿阇梨父母知识营从亲党如是作意。又复思念贼难衣服财物。复次有说法师乐欲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书写乃至读诵。彼闻法者或生厌怠。于法师所如是颠倒。乐往他处听余经法。又说法师乐欲大器。彼闻法者希望少分。或说法师唯乐略说。彼闻法者更希荷负。如是一切说为魔事。又虚空藏经云。乃至乐行十不善业舍于善法。如是一切悉为魔事。海意经云。世尊。复次菩萨住阿兰若乐处闲寂以为止足。虽离俗出家少欲知足。然妙乐行不求多闻。亦不化度众生。于讲法处不乐听闻。是中随宜所说诸决定义。应当亲近不生咨问。于少善行亦不希求。然住空闲多乐愦闹集烦恼行如弹指顷。即从座起不自知觉不修违害坏道观门。不行自利利他。世尊。是名菩萨住阿兰若第七魔事。以要言之。世尊复次菩萨有恶知识亲近承事。与善知识体相无异乃至断四摄事断修福业断护持正法。唯修狭惠少欲知足。教招为说声闻缘觉。若时菩萨离大乘行于此菩萨营务定可作者。故乐称量。唯修狭惠。如有处说。菩萨于菩提道勇猛精进暂无懈息。或八九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不能得是菩提果。世尊。是菩萨勇猛精进。于此住著决定无有。唯处闲静得此果故。世尊。是名菩萨于善知识体相第十魔事。若人于此菩萨乘为魔钩所制。缘他法行共乐修习。如其随转亲近下劣之所修作趣下劣行。所谓惛迷。所向无知犹如哑羊。乃至是名第十一魔事。

  论曰。不学如是勇猛精进菩萨。于一切时处修习如不习等。彼宝云经说。谓诸菩萨于诸威仪进止发精进行。若身若心尝无懈倦。是名菩萨毕竟精进。云何于此精进得生懈倦。或非时分修极重事。遽生怯弱尚未成熟信解难行苦行。便谓施自身肉何得非时持此受用施诸众生。由是菩萨于诸众生而生懈倦。即时损弃积集大果菩提心种子。又虚空藏经云。非时固求是为魔事。谓非时于身忽起如是舍心。如先不修习亦勿少施。住是念者以痴自害。违纯熟菩提心等。是故舍自身肉等事。应善守护如善现药树受用根种于非时施。应善守护此正觉药树亦复如是。

  论曰。于魔事平等是难。如宝云经说。佛告善男子。云何离诸魔事得不坏善。谓此菩萨一切时处。应先远离诸恶知识亦不对类。诣彼方所论世俗语亲近利养供养恭敬。如是多种一切时处悉皆远离。又若微细烦恼能障菩提道者。一切时处亦皆远离。善知如是所对治故。彼经复说恶知识相。谓毁正戒者。此恶知识。应当远离。如是毁正见正行正命之者。悉皆远离。乐愦闹者。多懈怠者。著生死者。背菩提门者。乐居家眷属者。应当远离如是诸恶知识。善男子。虽乐远离此恶知识。然不于彼发起恶心及损害意。应如是住心。又世尊言。处众生界破遣合集。是故我应远离此故。

  论曰。失菩提心是难。故宝积经云。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失菩提心。何等为四。一者谓于阿阇梨及余师长。而不尊重返生欺诳。二者无疑悔处令他疑悔。三者住大乘者而不称赞段生骂辱。四者与人从事心行谄诈而无正直。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诸所生处得不舍离菩提之心。乃至坐菩提场相续现前。何等为四。一者设遇丧命因缘。不以忘语亲近戏笑。二者与人从事心行正直离诸谄诈。三者于诸菩萨起议论想。随所四方称赞其名。四者化度众生志不求余。一切具足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迦叶。是名四种。师子王所问经偈云。若人行法施。亦不为凌灭。是入速疾得。诸佛集会中。如星贺太子。生生念法施。又生生世世。乃至梦寐中。不舍菩提心。况复今觉时。彼经又云。若于是行处。或聚落城邑亦不舍是心。教化令他悟。文殊庄严佛刹功德经云。菩萨成就四法不失本愿。乃至得离憍慢悭贪嫉妒。或见他人安隐富乐代之悦豫。

  论曰。如是于菩提心开发无妄失故。如宝积经说。一切威仪进止。皆菩提心事业。是心由过去菩提心故。又月灯三昧经偈云。若人多疑惑。应受我教敕。由得此深心彼疑当出离。

  论曰。不澄厚是难。远离此者。见宝云经说。菩萨发如是心。以我精进怯弱下劣及懈怠故。修习菩提自谓难得。如是于无量多百千劫之所积集。如救头然方证菩提。我今弃舍如是重担。云何菩萨发如是谓言。所有三世如来正等正觉。精进修行方现等觉。乃至如是非不长时现成正觉。我今亦应于多劫中护持攀缘。为诸众生积集精进。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复说是难。宝积经云。于未成熟众生而同善巧。是菩萨错谬。于非法器众生示以诸佛深广妙法。是菩萨错谬。于广大信解众生示下劣乘。是菩萨错谬。

  论曰。不信解是难。如护国经云。谓于佛法僧宝不生信解。亦不信解学杜多行。亦不信解罪福等事。住是过失门者。由此死已设生人中受痴冥报。后受地狱饿鬼畜生之苦。

  论曰。为离此者。见宝积经说。若人于甚深法无所入解。不生诽谤如来如是证知。又云。然我不能知解。但于无量诸佛菩提。种种信解故。如来为此众生说正法行。

  论曰。应知舍善营事行是难。故菩萨别解脱经云。于行法比丘所为供养佛。听闻妙法亲近营事。

  论曰。彼营事行。如宝积经说。佛言营事比丘于诸比丘众应护持是心。若阿兰若比丘乐空寂处坐。彼营事比丘于一切时处不应役使。时阿兰若比丘设入众学处而得役使。是营事比丘应代彼作。或别请比丘代彼阿兰若比丘作故。若有行乞食比丘。彼营事比丘应与美膳而供给之。复次迦叶。若有比丘得离扼者。彼营事比丘随其所须一切给与。所谓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若离扼比丘所住之处。不应高声。彼营事比丘于离扼比丘所。近住坐卧为作防护。随其所乐上妙饮膳而供给之。又云。若有多闻比丘。应当勇悍乃至守护。若有说法比丘。应当为法乃至就座听法。住法会处或论议场清净之处。乃至应当三唱善哉。以要言之。不应于所有物起自在想。设少有办事众许方作。勿自许用。乃至现前僧物。四方僧物。不相掍聚。及佛塔物更互积聚。应善遮防如是颠倒。若四方僧物与现前僧物互有疑滥。彼营事比丘应白众言。此现前僧及四方僧利养事。应同意施作如是佛塔朽坏。应求施者而为兴作。是佛教敕。复次迦叶。若佛塔物多。彼营事比丘不应分与现前僧及四方僧。所以者何。以佛塔物下至十分之一。皆是净信。何得多取。诸天世人生佛塔想。况复珠宝皆即宝故。若取佛塔衣于如来制底。宁使风雨曝烂散灭。不应以宝贸易此衣。如来塔衣无有人能善作价者。又佛无所须故。佛言。迦叶。若营事比丘以恶心故。于持戒者为手供给自在役使。以不善业堕大地狱。设得为人作世奴仆希求财利。为他役使毁骂打扑。以要言之。或于比丘更作新制。恐畏谪罚非时役使。是营事比丘以不善根堕大地狱。名曰多钉乃至千钉钉身。炽然猛焰成大火聚。又总略云。其舌广长百由旬量于舌根上每百千钉炽然猛火。难堪难忍。佛言。迦叶。又营事比丘若来若去。得僧利养悭惜拘藏。或应时不时与或困苦与。乃至不与。是营事比丘以不善根故。死堕饿鬼。名食粪丸。有大力鬼持以示之。初不得近。然于粪丸仰目谛视。受饥渴苦经百千岁。于其饮食了不可得。设有少得。由险恶行悉成粪秽。又僧护缘起亦说是难。佛告僧护比丘言。如汝所见。实非是壁。是地狱人。迦叶佛时。是出家人以非理洟唾污僧坊壁。由斯业报受肉壁苦。猛火烧然至今不息。又汝所见。实非是柱。是地狱人。如前非理以洟唾污僧坊柱。受肉柱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见。实非树叶华果。是地狱人。如前非理于僧坊树叶华果。独先受用或与白衣。受肉树等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见。实非紧索。是地狱人。如前非理于僧坊索。独先受用或与白衣。受肉索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见。实非是杓。是地狱人。迦叶佛时。而为沙弥。以悭诳心执杓摩拭。客比丘来时。彼沙弥见已背立。客比丘言。此众有浆饮否。彼悭吝心答如是言。汝何不见执杓摩拭。求欲饮水尚未可得。时客比丘到已默然。空无所得惭赧而去。由斯业报受肉杓苦。如前不息。又汝所见。实非杵臼。是地狱人。迦叶佛时。比丘聚物主事缘处。有一沙弥持印记者。即阿罗汉。有比丘来语沙弥言。当须杵臼。彼言。尚座且住须臾。我有少务。后当与捣。彼发愤恚语沙弥言。我若得是杵臼。掷汝臼中如是摏捣。何况杵臼。是时沙弥知彼碜毒恶言骂辱。我若报言转增愤恚。默然而住。乃于后时嗔骂少息。诣彼说悔。大德上座如是烦恼。彼言。汝知此迦叶佛法律中出家沙弥我为上座。比丘沙弥说言。若如是者。我等出家。云何断除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结使。出是恶言。应善对说悔罪之法。是名随所至向使业消薄。时上座比丘不为对说。嗔犹不悔。以斯业报作肉杵臼。受苦不息。又汝所见。实非是铛。有比丘来铛不用否。沙弥答言。且坐须臾承事病比丘故。为彼煎药。是比丘不乐此说。以恶心故。坏铛而去。受肉铛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见。中间若断唯少连持者。是地狱人。由昔主持比丘利养以悭惜故。回换众物。冬时雨时交互而与。由斯业报受苦不息。

  空品第四

  论曰。复次经说大义。如虚空藏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言。灌顶刹帝利王。有五根本罪。若犯此者。焚灭一切宿种善根。趣向恶道堕他胜处。远离一切天人等乐。何等为五。善男子。谓灌顶刹帝利王。故取佛塔物四方僧物。自作教他。是名第一根本罪。若谤声闻乘法缘觉乘法谤大乘法隐蔽留难。是名第二根本罪。若依我法而出家者。剃除须发被袈裟服。于学无学持戒毁戒。脱其袈裟逼令还俗。或加捶打狱囚系闭。或断命根。是名第三根本罪。杀害父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以恶心故出佛身血。随作一事是五无间业。是名第四根本罪。若谤无因果不畏他世。自行十不善业道。或转教多人。身自坚住。教他坚住十不善业道。是名第五根本罪。乃至总略。若乐破坏国邑聚落舍宅人民。是名根本等罪。以要言之。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初行住大乘者。有八根本罪。此初行住大乘者。于根本罪而有错谬。焚灭一切宿种善根。趣向恶道堕他胜处。远离天人大乘等乐。久处轮回离善知识。何等为八。此诸众生因昔恶行。而生险难五浊恶世。以少善根近善知识。得闻甚深大乘经典。其人浅智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初行菩萨闻说甚深法空经典。如其所闻受持读诵。为前浅智如实开示巧妙文义广大境界。彼愚夫异生闻如是说。心生怖畏。心怖畏故。即便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声闻乘心。是名初行菩萨第一根本罪。善男子。以犯罪故。焚灭一切宿种善根。趣向恶道堕他胜处。远离天人大乘等乐。毁菩提心。是故菩萨于他有情补特伽罗深心志愿。应先知已如心所行。随其渐次而为说法。譬如渐入大海。以要言之。复次初行菩萨。发如是言。汝不能修习六波罗蜜行。亦复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应速发声闻辟支佛心。汝可速得出离生死。乃至如前所说。是名初行菩萨第二根本罪。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四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五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二

  复次初行菩萨。作如是言。汝何坚持守护波罗提木叉及律仪戒。应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读诵大乘经典。若身语意所集烦恼。不善业报悉得清净。乃至如前所说。是名初行菩萨第三根本罪。复次初行菩萨。作如是言。善男子。如能远离听受读诵声闻乘法。亦不为他人说此声闻乘法。不能得大果报。不能永断烦恼。应信大乘经典。听受读诵为他人说此大乘经法。能令忏除一切恶道罪报。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如彼所言。取是见者二俱得罪。是名初行菩萨第四根本罪。复次初行菩萨。作二种语。如其所见大乘经典。为利养故广大称赞受持读诵。听其义理为他人说。便作是言。我是修大乘者。见他得利而怀嫉妒。又陀所得或全或分。便生讥谤轻毁凌蔑。以嫉妒故。自高其身。便谓我得过人之法。于大乘中有斯妙乐。是人由财利故。得大重罪。趣向恶道堕陀胜处。譬若有人欲入大海修治船舫。将至宝渚自坏其船丧失身命。此初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入大乘海中。以嫉妒故而作妄语因缘。毁坏信船断智慧命。此初行愚童诸小菩萨。以嫉妒故得大重罪。是名第五根本罪。复次善男子。未来世中当有在家出家初行菩萨。于甚深空义所属经典三昧总持诸忍诸地大庄严事。善人沙门及菩萨行于此大乘经典。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然于是法我自所证。由悲愍故我为汝说。应当修习。汝亦得证是甚深法如我知见。彼不实言但能读诵此甚深法及为他说。于此深法而实未证。求利养故。妄说我得三世诸佛所证之法。菩萨圣人无有过上。得大重罪。即是欺诳诸天世人。于声闻乘尚未能得。何况入解大乘胜行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譬若有人居大旷野。大果树下饥渴所逼求索饮食。此大果实色香美味皆悉具足。弃已自趣毒药树下。食毒药果即时命终。我说此人亦复如是。于难得中得获人身。依善知识遇大乘法。贪利养故。虚炫己德卑贱他人。如是行相得大重罪。由重罪故。决趣恶道。是人一切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及诸智者之所摈弃。皆勿亲近。善男子。是名菩萨第六根本罪。复次善男子。未来世中刹帝利王有旃陀罗国师等。而实愚懵。自谓明智起诸憍慢。具大财宝及大受用。种种布施营修福业。恃布施故增益我慢。向刹利王分别沙门无量过失。依王势力非理治罚责其课调。时诸比丘为彼所逼。或取佛塔物四方僧物现前僧物。而转与之。诸旃陀罗持以上王。如是二种俱获重罪。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萨第七根本罪。复次有刹帝利王与旃陀罗沙门共立制限。非法谓法法说非法。舍诸契经毗奈耶学。不依时说及广大说。舍大悲眼般若波罗蜜多学处方便善巧学处及余契经所说学处。舍如是行相。彼行法比丘先所修习极生娆乱。以娆乱故损智惠命。即便弃舍奢摩他毗钵舍那。劝行他事多有所得。时彼比丘无以制伏诸结烦恼。又诸比丘或于彼时毁弃深心。戒见行等多起过失。实非沙门自谓沙门。实非梵行自谓梵行。说法问难如螺贝音。令王大臣恭敬供养。向白衣舍说是行法比丘无量过失。令王大臣为立制限。取彼行法比丘所乐受用资生之具。如是二种俱获重罪。所以者何。禅定比丘是良福田。营福业者之所依止。是求三昧总持诸忍诸地之器。执持应器作世光明。开示正道于业烦恼地。令诸众生住涅盘道。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萨第八根本罪。

  论曰。如彼复引余契经云。若诸菩萨闻虚空藏菩萨名已。无有疑惑。欲睹见者。畏堕恶道忏彼重罪。于虚空藏菩萨。称念其名恭敬礼拜。善男子。如其福力住其人前。或见本身或现梵王身。乃至或现童男童女等身。令初行菩萨如从座起于所犯罪悉皆忏悔。及为演说甚深方便善巧大乘之行。乃至住不退地。又总略云。设不现前彼初行菩萨面。于东方阿噜拏天子住立其前。烧香劝请作如是言。汝阿噜拏天。有大慈悲具大威德。照阎浮提悲愍覆护。速自劝请虚空藏菩萨起大悲愍言觉悟我。而于梦中方便显示所犯罪报。授我忏悔得圣大乘智惠方便。彼阿噜拏天出现阎浮提时。与虚空藏菩萨俱来。以本色相即于梦中住其人前。忏彼重罪于如是相谓大智方便。知见方便。善巧智方便。彼初行菩萨获三摩地。名不失菩提心。依此大乘得坚固住。

  论曰。或有是经先说。真言劝请仪轨等事。作如是说空寂深林辽夐之。处烧沉水香多伽罗香坚黑诸香。遍十方界五轮礼敬。合掌诵此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他(引)苏没哩(二合)舍苏没哩(二合)舍歌(引)噜尼葛左啰左啰尾左啰散左啰歌(引)噜尼葛牟噜噜牟啰尾誐驮(引)哩摩(引)左弭勃噜(二合)惹摩多歌(引)噜尼葛进多(引)摩尼布(引)啰葛歌(引)噜尼葛萨哩嚩(二合引)娑(引)弥萨他(二合引)波野阿(引)倪也(切身引)驮(引)哩(引)萨普(二合)颙(五工切)萨普(二合)颙(上同)噜底尾微葛颙(上同)涅哩(二合)瑟致(二合)尾微葛颙(上同)布(引)啰野歌(引)噜尼葛布(引)啰啰演睹摩摩(引)舍(引)萨哩嚩(二合)钵探左阿输(引)葛誐底萨嚩(二合引)贺(引)

  说前仪轨。一切病苦。一切怖畏。一切恼害。悉皆殄灭。诸希求事亦悉成就。

  论曰。若刹帝利若菩萨等。云何罪咎及胜方便。或持戒者。云何说罪。云何过失。谓于持戒者无过失者。多起打扑名执自见。由是展转生怖灭诸罪咎。若于此大性罪拔去苦本毕竟不造。于菩提心戒是所堪任。如实观察相续思惟。故方便善巧经说是根本罪云。善男子。菩萨于别解脱戒学式叉摩那百千劫中唯食根果。解脱一切众生忍受恶言。若于声闻辟支佛行相应作意。是名菩萨根本重罪。善男子。得是根本罪者。譬如声闻于有余依涅盘而不堪任。善男子。此所说罪于声闻缘觉作意无有出离亦复如是。于佛地涅盘而不堪任。

  论曰。此诸重罪由执我故。持为妙乐是义云何。摄论释云。破坏三宝物。或如芥子量。谤正法二罪。是牟尼所说。设破戒比丘。由被袈裟服。或不听出家。捶考系牢狱。造作五无间。又或执邪见。及破坏聚落。此名根本罪。是胜尊所说。但乐谈空性。实自无知觉。设住佛智中。不修正觉道。舍斯别解脱。希入大乘果。又令诸学人。不断于贪执乐向他人前称扬自己德。由光于他人。广获其利养。或复邪妄说。我得甚深忍。或责罚沙门。故取三宝物。由如是取已。复舍奢摩他。或行法比丘。与所爱受用。是名根本罪。因堕大地狱。又虚空藏菩萨住立佛前宣悔梦中舍菩提心偈云。有诸来乞者。悭贪而不施。碜然生忿怒。打扑诸众生。清净一心者。亦不为恭敬。随他染欲心。诽谤于正法。地藏经云。佛告大梵。若依我教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坏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谓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常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尚为一切天龙人等开示福德行。故此善知识然非法器而。剃除须发被袈裟衣于无量众生种种善根为开导。因近生善趣显示正道。是故若依我教而出家者。持戒毁戒。我尚不听转轮圣王依俗正法鞭挞其身牢狱系闭节节支解断其命根。况余非法。如是比丘。然依我法毗奈耶中。说名死尸。复说彼人如牛有黄。如麝有香。又云。若依我教而出家者。是器非器不应恼害。即是毁犯三世诸佛。得大过咎焚灭善根堕无间狱。彼经又云。被袈裟衣解脱幢相。是诸如来之所建立。尔时复有无量百千声闻及菩萨众。闻佛所说。皆忏往昔造业障罪。或言。世尊。我于往昔如来圣言量中。及佛弟子是器非器。多行忿恨呵骂毁辱种种诽谤。造业障罪堕三恶道。受种种苦难堪难忍。以要言之。世尊。我于如是业障今悉忏悔。或言。世尊。我念往昔于声闻教及佛弟子是器非器。恐畏恶骂加诸杖捶。复有说言。于佛弟子侵夺衣钵断其受用。复有说言。于出家者逼令还俗非理役使。复有说言。于佛弟子是器非器。有罪无罪。枷锁牢狱。是业障罪于多劫中堕诸恶趣。受种种苦难堪难忍。乃至白言。世尊。是业障罪今悉忏悔。更不敢造。唯愿世尊。摄受怜愍。济拔我等广大罪报。障碍出家经亦作是说。若人成就四大舍法。在所生处获如是难。谓生盲愚哑。或旃陀罗乐多毁谤无诸妙乐。常为奴仆。或作女人扇茶半择迦等。驼驴猪狗及毒蛇报。何等为四。此大舍者。为过去诸佛作增上力。令诸众生发出离心。出家心。圣道心。为作障碍。是名第一。复次乐贪财贿及贪子息。不信业报。谓言于众富乐自在。男女妻妾有出家者。为作留难。是名第二。余二种者诽谤正法。及害沙门婆罗门等。

  论曰。十不善业道是难。有极苦报。见正法念处经说。彼中杀生罪报。今当略说云。地狱中。复次有鸟。名火顶行。火中不烧。见地狱人极生欢喜。先破其头。次饮其血。复次有鸟名髑髅行。嘴火焰然食脑脂髓。复次有鸟。名曰食舌。食罪人舌食已复生。过前柔软如莲华叶。如是义者随想所生。复有诸鸟。或名拔齿。名执咽喉。名曰食毛。名曰食肺。名食生藏。名食背骨。名食隐密。诸骨节间破已饮髓。次复有鸟。名曰针孔。嘴利如针。唯饮其血。复有诸鸟。名骨中住。名曰拔爪。名食筋脉。名曰拔发。唯食发根。如是阿鼻大地狱中三千由旬名恶夜叉飞鸟住处。于百千岁食已复生。受大苦恼。彼经复说。一切苦网周遍围绕。复有地狱。名堕险岸。疾趣彼处希望归救周匝行时。十一火聚独无伴侣。唯有冤报业绳所缚遍常随逐。谓令趣入诸大地狱。复次趣入堕险岸处。彼下足时炽然销烂。举足复生。过前柔软以柔软故受极痛苦。如是惶怖。头目手足一切肢分。悉皆销烂。而说是处世所希有。名堕险岸。复说堕处。业风所飘高三千逾缮那量。后堕地已。雕鹫鸱枭竞分食之乃至业风举已还堕。经百千岁受如是苦。彼经复说。次有堕处。名曰旋轮。有千辐轮世所希有。炽然猛利。正使金刚不能沮坏。是轮于身速疾旋转。乃至缘诸身分悉皆烧然。举足行处为钉所刺。如是趣入蠰酤吒山。有蠰酤吒虫食彼罪人。食已复生过前柔软。以柔软故受极痛苦。生已复食。食已复生。于是身肉过前希有。由彼快意。造杀生者得如是果。

  论曰。不与取报。我今当说如是恶作业行。于地狱中有大资具。如旋火轮。乾闼婆城鹿爱相似。由痴恶业。见有珠宝衣服财物种类若干。以痴业故。于炽焰中奔捉彼物。自业所造琰魔罗卒。执利刀釰诣铁网中劈割烧然一切肢分。唯有骨在。由无始来不舍财利。受斯苦报。

  论曰。造欲邪行。我今当说。造斯罪者。于前苦处暂得脱已。恶业旋增过大火聚。复堕他处。名恶邪见。由业所造见有女人。如先所睹。彼既见已。无始时来贪火发生。即便奔趣彼女人者。自业所造皆铁所成。为彼执已啮其唇吻食其身分。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食已复生。生已复食。彼人如是贪火所烧。受极痛苦难堪难忍。如是欲火所烧。于彼女人不念苦恼。彼女人者皆铁所成。坚若金刚。身火洞然。执彼罪人如摧沙茧。一切身分炽然散灭。散已复生过于前说。略彼偈云。女为罪根本。能坏诸财利。若人乐女色。云何获妙乐。乃至。此世及他世。女失第一失。远离女色者。身获安隐乐。

  论曰。妄语业今当说。有大力琰魔罗卒。执彼罪人以刀劈口钤出其舌。此妄语报。恶业力故。舌广五百逾缮那量。舌相出时。琰魔罗卒即共敷置热铁地上。自业所造百千铁犁。犁头焰然世所希有。极大力牛周遍往来。而耕其舌涎血流溢。耕已复入。以要言之。复出其舌。过前柔软。如天舌相。吐声号哭。受大苦恼。经无量百千岁难堪难忍。彼地狱人。舌暂入口极生惶怖。是恶相状处处驰走。堕猛火聚而或焦烂。于是苦恼希望归救。复有琰魔罗卒。手执刀棒世所希有。麾斫罪人。从头至足如微尘许。

  论曰。两舌报如妄语说。舌出三百逾缮那彼琰魔罗卒。持炽焰刀断取其舌。狐狼野干随处食之。受极痛苦吐声号哭。断已复生过于前说。

  论曰。恶口报今当说。琰魔罗卒执彼罪人。以刀劈口断取其舌。由彼饥渴求索饮食。令自食舌及饮自血。恶业力故。断已复生。踠转于地吐声号哭。目精旋动受极痛苦。琰魔罗卒诃责教诫。由自所作谁复代汝。说伽他曰。舌放类坚弓。利言毒火箭。若人恶口说。来斯见大报。

  论曰。绮语报今当说。琰魔罗卒以刀劈口。灌赤洋铜涌沸炽然。先烧其舌。次烧咽喉。次烧其心。次烧其肠。次烧熟藏。烧熟藏已。从下而出。琰魔罗卒说伽陀曰。前后非联属。无义不相应。汝非联属说。彼果来此受。常不诵佛经。不乐真实语。彼既非是舌。何异于肉脔。

  论曰。悭贪报今当说。彼地狱人自业所造。望见地邑满中珍宝他人守护。彼地狱人由无始来痴恶业故。谓言已有贪不善业乐行多作。于地狱果起颠倒见。如是见已。为多贪取。手执利刀世所希有。疾趣彼物。余地狱人亦执利刀迭相战掠。乃至食啖。身肉俱尽无有如芥子许唯有骨在吐声号哭。略彼偈云。见他人富足。思惟悕我得。是贪生毒果。而今来此处。

  论曰。嗔恚果今当说以嗔业故。师子蛇虎住其人前。生大怖畏处处驰走。不善业故何能得脱。为彼执已先食其头。乃至两腋。蛇吐牙毒竞螫啖之。虎食其背火烧两足琰魔罗卒远刺射之。如是广大。

  论曰。邪见有无量果。少略而说。谓地狱中雨锋利剑。及金刚雹雨诸石等。斩截破坏。复有十一火聚。谓饥渴火从口中出。周匝焚烧。

  论曰。此诸欲本是难。应如是悔。又如经说。有大地狱。名曰大瓮。何业众生堕于彼处。谓若实非沙门自称沙门。或闻女人歌舞庄严具声。深心作意略无省解。由闻歌舞戏笑故。漏失不净。以要言之。堕彼地狱雨热铁丸。一切肢分碎为微尘。复雨火汤如是烧煮。复次忆念往昔欲邪行者。说有地狱。名钵讷摩。谓由忆念梦中欲事。堕是地狱火镬煎煮。琰魔罗卒持大铁叉而撞刺之。如彼广说。复次然修梵行回向愿生天女众中。说堕地狱。名大钵讷摩。是处有岸。名曰醎河。泛涌烧然。如镕金汁。令身销烂。发毛如草。肉滓为泥。聚骨如石。肠为鱼等。于此地狱经无量时。复次邪欲。谓二男子毁坏正行有无量相。如彼经说。如是毁正行者。于彼醎河见妙童稚出没其中。由昔恶业生极爱乐。入彼河已。即为忧苦之所缠逼。复次邪欲说极恶报。谓于傍生起大性罪。彼地狱中有牛鹿等。热铁所成极不善相。于畜生道欲心附近。满腹炽焰为彼烧煮。经百千岁。乃至广说。复次邪欲。强逼净戒比丘尼等。毁坏正行堕大地狱。广如彼说。复次邪行非道行欲。自欲炽盛侵暴他属。或由近住。或称师教。毁坏正行堕大地狱。无量极苦过于前说。七种合集经说。如是婆罗门于一类同梵行者云。我知彼与是里舍二根和合。或彼里舍观瞩境界。去来住立而起爱著。此说婆罗门梵行合集非离和合法。然修梵行而不清净。如是里舍。或共戏笑。若意乐著。说此梵行而不清净。如是里舍。爱乐承事。有庄严具歌舞等声。来两壁间而起乐著。是名和合。如是五欲乐中于他观察而生爱著。回向梵行愿生天处。是名合集非离和合法。

  论曰。若思念如是趣欲境界是难。诃欲经云。佛言。比丘。应怖此道断彼欲心。起极怖惧如彼榛棘。此二种道是极险恶。彼不善人之所亲近于如是道。为诸正士之所远离。汝勿如是思惟少分著欲。世尊说此多苦多难及多罪垢。讥毁凌蔑。佛言。比丘。又此欲者如病痈疽中含毒秽。如财利钩。为诸罪本。欲如梦寐。是虚妄法。是死。是空。是无常。是过失。云何愚夫于此乐著。乃至如鹿缚围。如鱼缚网。如蛾缚焰。如猴缚粪。如婆罗门缚诸戒线。其欲如是。又总略云。寻求欲者。譬若群兽行长夜中赴师子口。不知限量。牛死虎口不知限量。乃至虾蟆赴百蛇口。不知限量。又长夜中窥近欲事如行贼道执缚断首。不知限量。强侵他属攻伐聚落杀害人民。乃至笼系执缚断首。不知限量。受极艰苦涌血漫流。如四大海其水尚少。以要言之。况此身者而多讥毁。筋骨缠聚皮肉裹络。毛孔诸虫众多咂食。如大痈疽秽恶充满。又此身者种种病恼。谓眼病耳病乃至痔漏疮癣。彼经复说。又此身者是苦是恼。为老所逼癵躄背伛。无强无力发白面皱。诸根过熟行苦倾败。如是衰旧速朽之法。乃至于如是身臭恶毁厌。不可亲附。以要言之。佛言。比丘。云何于欲有是贪爱。缠绵闷绝耽著追求。若我灭后正法欲没。汝等于欲慎勿亲近。当堕彼趣何待老死授我教诲佛言。止止。比丘。当断欲心。谓若非时求欲。未若依时求法。又最上授所问经云。应知远离彼欲邪行。于自妻属而生喜足。于他眷爱不乐观视。止息是意唯一苦恼。忍伏此欲相应作意。若起欲寻随观不净。亲近欲者应知于染意中得自在故。常离系缚。勿起贪著。于无常身作不净想。如是念住如我所作。起正分别勿嗜于欲。何况恶露不堪表示。彼经复说。菩萨于已眷属当起三想。何等为三。谓暂同戏乐不共他世。唯同饮食然于业报不共领纳。唯同快乐不共苦恼。乃至此复三种。谓破戒想。破定想。破慧想。复有三种。谓贼想。冤想。地狱卒想。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五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六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三

  亦如月上童女所问经云。尔时月上童女见诸人等欲来亲近。即时住虚空中高一多罗树。为诸人等说伽陀曰。汝当观我身。晃耀真金色。非因染欲心。感斯清净质。欲生于境界。如火坑焰然。忍欲调六根。净修诸梵行。设见他妇女。皆生母妹想。后获端正身。他人常喜见。我诸毛孔中。妙香遍城郭。不从贪染心。薰修斯善果。贪心本不生。无欲何生欲。牟尼现证明。如实不虚诳。汝昔或我父。我或为汝母。迭为父母身。情何生染欲。我或尝害汝。他复害我来。怨朋互杀仇。情何生染欲。端正非贪得。贪非生善趣。贪非出离因。是故皆弃舍。又此贪欲因。速堕三恶道。夜叉毗舍阇。及阿修罗众。鸠盘茶鬼等。皆由贪欲故。或聋盲喑哑。跰挛丑陋身。世间诸过患。皆由贪欲行。或得转轮王。及帝释天主。梵王大自在。广因修梵行。若象马牛虎。驼驴猪狗等。性本瞢亲疏。而常希染欲。刹利及王臣。或信士长者。丰饶富乐门。广因修梵行。若枷锁系闭。水火诸苦难。或挑目截耳。及断于手足。乃至为奴仆。此由贪欲故。又曰子王所问经诃欲义偈云。说是著欲者。如蝇见疮血。亦如猪犬等。奔臭肉不净。无知乐女人。奔驰亦如是。愚童不明了。舌舐于秽恶。如痴乐女人。具足诸黑闇。现住魔境界。死当堕恶道。又若厕中虫。著味生乐想。犹如画屎瓶庄严观外相。亦如风橐中。满盛诸秽恶。谓眵洟涎唾。及便利不净。身如臭漏囊。愚夫谓为美。举身唯有骨。皮肉之所覆。唯生一面门。譬若大痈疽。亦如疮孔中。种种诸虫满。及余不净器。此身相亦尔。腹如犬疱等。内生藏熟藏。及头骨肋脉。涂污诸血髓。有八万种虫。潜处于身内。堕痴网笼中。故愚夫不见。又于九窍中。流臭恶不净。或若见若言。愚夫生取相。一切秽恶处。由乐不觉知。涎涕以为食。斯愚夫境界。或两腋汗流。秽恶实可厌。乐斯诃厌事。如蝇见疮等。于下劣法中。嗜欲斯最下。造斯恶业者。死当堕恶道。堕无间狱已。受诸大苦报。佛说诸女人。臭中极臭恶。是故于合集。破斯下劣想。又若起执著。唯愚者奔竞。造斯恶业故。当获如是果。彼经又云。如是行相苦求所须。以自活命封著不舍。乃至衣弊贫穷乞丐饮食。为诸女人之所降伏所持所魅。譬若僮仆自在役使。由于女人贪乐养育。必不能修布施持戒及余善品。又复为诸女人恶骂要勒系缚。由心取著悉能忍伏。或诣女人里舍。起贪很[仁-二+戾]审观姿貌。由欲因缘自在而转。佛言。大王。嗜欲爱者是不清净。是极臭恶于。世间行尚为过失。乃至偈云。于女人合集。见作共随喜。闻已意乐观。彼人无出离。亲近诸苦欲。说此实厌贱。由闻是法故。善说及痴说。是心奔女人。无异鼠逐猫。或闻佛所说。暂时得省解。后复于是贪。如喝罗罗毒。又如猪见粪。发生于爱乐。暂得须臾间。转复生厌怖。著乐诸愚夫。远离于佛教。亲近下劣欲。死当堕恶道。乐耽湎醉欲。毁戒破净命。造作诸罪业。死当堕恶道。若于是正法。了知诸欲境。不生放逸心。常生净天趣。于无上菩提。此不为难得。若闻是法已。刹那获正慧。悟出家法门。远离诸欲事。

  论曰。复说是难。寂静决定神变经云。佛告文殊师利。设若有人于阎浮提一切有情。劫诸财宝悉坏命根。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于菩萨所断一善心即近堕傍生趣。于所取时如同彼堕。断善根故是罪过前阿僧祇数。所以者何。断善根者。即是断灭佛出世故。佛告文殊师利。又他种类于菩萨所起悭嫉时。以是因缘应知即是求三种怖。何等为三。谓堕地狱怖。及生盲怖。边地难怖。彼经又云。若得为人语不诚实而乐诽谤。恶口愤恚娆恼于人。后复于此身坏命终堕大地狱。生无足身受诸苦恼。宛转五百逾缮那量。为诸小虫咂食其肉。是蛇可畏具五千头。由诽谤故。彼一一头有五百舌。彼一一舌口出五百炽焰铁犁。是语业罪。为猛火聚炽然烧煮。又若起不调柔逼恼菩萨者。是人于畜生道尚为难得。堕大地狱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于彼死已为大毒蛇惨恶可畏。饥渴所逼造众恶业。设得饮食而无饱足。于此死已。设生人中亦复生盲。无有智慧恶心不息。恶言诃毁不敬圣贤。人中死已复堕恶道。经千俱胝劫生不见佛。彼经又云。文殊师利菩萨于菩萨所乃至发明净心时。而心或轻易。乃至多劫住大地狱如被铠甲。文殊师利。是菩萨业必不能堕。唯除诽谤。是菩萨者。文殊师利。譬若金刚摩尼宝。无有木石能破坏者。文殊师利。是菩萨业亦复如是。必不能堕。唯除诽谤是菩萨者信力财入印经中亦作是说。佛告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诸众生等起嗔恚缚。堕黑暗处。文殊师利。若于菩萨所远住其前。屈伸臂顷起嗔恚心。是罪过前阿僧祇数。文殊师利。又若有人于诸阎浮提一切财物剽掠皆尽。若于菩萨所辄生骂辱。是罪过前阿僧祇数。彼经又云。佛告文殊师利。设若有人以殑伽沙等诸佛塔庙。悉皆焚毁。若于信解大乘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加诸骂辱或增诽谤。是罪过前阿僧祇数。所以者何。从诸菩萨。出生诸佛世尊故。从彼诸佛有塔庙故。生诸利乐及诸天等。若轻毁诸菩萨者。即是轻毁诸如来故。若有恭敬诸菩萨者。即是恭敬诸如来故。欲求最上供养者。应当供养诸菩萨等。即是供养诸如来等。

  论曰。此供养福报。如寂静决定神变经云。若人护法及说法者。即是远离一切恶道。获天帝释及梵世主夜摩兜率自在天等。后生人中为转轮圣王长者居士。具大财宝念慧相应。安隐无畏。

  论曰。何等菩萨于菩萨所于善作中起恶心故。谓异生等。又如信力财入印经云。文殊师利。设若有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众生。日日以天百味饮食及天衣服。于殑伽沙劫海如是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成就十善供养如是。说声闻者。说辟支佛者。说大乘者。住大乘人戒德相应乐说辩才与彼无智戏论之者。而为咨禀听受皆应供养。乃至得几罪灭。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初日分满阎浮提诸大珍宝施佛弟子。以中日分及后日分亦复如是。满百千岁如是布施。是人彼所得福宁为多不。白言。甚多世尊。是人福聚无量无数。于是福聚无有能称量者。唯除如来乃能知之。佛言。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如前所说。彼所得福宁为多不。如是广略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佛言。于后五百岁护正法眼。善护自他及护他世。于我教中作弟子者。是器非器剃除须发被袈裟衣皆应善护勿生恼害。乃至自他国土皆得丰乐灭除罪垢。诸天诸仙增益守护寿命长远。自他烦恼亦皆殄灭。住正觉道六波罗蜜离诸罪恶。于轮回海不久沉溺。常离恶友近善知识。共事诸佛大菩萨众。乐诸佛刹。非久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尔时众中一切业道一优婆塞。于一日中能施饮食。于佛弟子如是布施。过前福报阿僧祇数。文殊师利又若于一切世界微尘数成就十善业道诸优婆塞。日日以天百味饮食及天衣服。于殑伽沙劫海如是布施。若复有人于一比丘。若一日中能施饮食。过前福报阿僧祇数。入定不定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假使十方一切世界诸有情类。皆被挑目至满一劫。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诸有情起慈愍心。令眼平复还满一劫。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以清净心而往瞻觐。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文殊师利。假使有人能令十方一切牢狱系闭众生皆得脱已。复受转轮圣王妙乐或梵天乐。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以清净心瞻觐赞叹。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又地藏经云。世尊。若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真善宰官。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等。自护护他及护他世。于佛弟子是器非器乃至剃除须发被少分袈裟衣者。皆应守护天主及天眷属乃至毕舍遮主。与其眷属皆从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乃至后五百岁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真善宰官。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等。如是守护正法绍三宝种皆令炽盛。以要言之。所有我诸眷属。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宰官等。于十种事守护增长。何等为十。一者增益寿命。二者广持正法。三者常无病恼。四者眷属广多。五者仓库盈溢。六者寿命无乏。七者富贵自在。八者名称普闻。九者得为善友。十者智慧具足。是名十种广如彼说。

  论曰。应知此广大报如是入圣地者。故观音经云。发正觉心者善利一切众生故。若唯右绕佛塔。我犹说此功德广大。汝诸佛子。若人不爱诸天远离善人。是地狱境界。广如前说。

  论曰。未能于余开示。且止此分别。净诸业障经云。凡说障碍皆名为难。佛告文殊师利言。云何说名障碍。谓贪为障嗔为障痴为障。布施为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为障碍。所以者何。愚夫异生于布施时为悭惜者不起净信。由不净信发损害心。由损害故生悔恼罪堕大地狱。彼护戒者。为破戒人加诸诽谤不为称赞。令诸人等闻过失已。不生净信。由不信故即堕恶道。彼修忍者由忍倨傲。是忍惛醉浑浊于心。由忍惛醉为放逸本即堕苦处。发精进者便起我慢。云余比丘修行懈怠。不共信施之食及饮水具。由发精进起我慢故。轻贱于他如彼愚夫。安禅定者。由于净虑三摩钵底发生爱乐。彼便如是我得三摩地行。余诸比丘心行散乱。由何得佛。广如彼说又随转诸法经云。教招菩萨除业障罪。远得菩提。教招威仪。远得菩提。教招威仪道行。远得菩提。然彼菩萨于菩萨所生下劣想。己身发高大想。谓我少除业障故。此菩萨于彼菩萨或说教令应住佛想。菩萨于菩萨所勿起毁訾之心。彼不舍菩提故。佛言。天子。菩萨如是不断少分善根。如菩萨不二行中。设不发菩提心者。下至聪利菩萨。尚不起於陵蔑。何况发菩提心者。如首楞严三昧经云。佛语坚意菩萨言。云何未发菩提心者而与授记。若人得生五趣轮回或天人傍生地狱琰魔罗界。是人诸根猛利广大信解。如来于彼了知是人乃至若干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如是百千阿僧祇劫得菩提果。以要言之。佛言。坚意。说此菩萨名未发菩提心者而与授记。尔时尊者大迦叶波前白佛言。世尊。从是已后当于一切众生起世尊想。所以者何。我等无有如是智慧。何等众生此有成熟菩提根者。何等是无。世尊。我等不知如是行相。若于众生起下劣想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大迦叶波。快说此语。以是义故。自在正观。我于所说如是法中。不妄称量出家在家男子女人。若妄称量则自伤也。唯有如来应量众生等者。大迦叶波若诸声闻及菩萨。说当于一切众生起世尊想。

  论曰。菩萨于诸补特伽罗。何有少分不作化度不护身者。见有如是。幖相决定得菩提故。于彼佛子不应陵蔑。应当守护。如妙法莲华经云。或有起石庙。旃檀及沉水。木榓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乃至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又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譬如渔师为得鱼故。于大水池中安置钩饵。令鱼吞食。鱼吞食已。所以者何。然知此鱼尚在池中不久当出。复如是知为彼坚钩竿绳所中系岸树上。时捕鱼师既到其所。即验竿绳知得鱼已。便拽钩绳敷置岸上。如其所欲而受用之。佛告阿难。我今亦复如是。令诸众生于佛世尊心生净信植诸善本。乃至以一信心。彼诸众生虽余恶业之所覆障。刹那堕落。若佛世尊于彼众生。以菩提智执摄事绳。于轮回海拔诸众生置涅盘岸。

  论曰。是故皆作佛想礼敬。应知此尚意中作礼。若初发菩提心者以身礼敬。如善财童子于宝云大菩萨所初发道意以身敬礼。一切斯为了义。如深心教诫经云。为诸菩萨于所度生恭敬作礼。而或所说何一处所礼不礼故而无相违。于是礼敬展转系属。不如是礼者而无福报。由何一礼得睹诸佛。无有是处。

  论曰。谓此是菩萨学处此非菩萨学处。俱谤正法说为是难。故集诸法方广经中说言。佛告文殊师利。云何于如来所说少分法中。或起净想及不净想。俱谤正法。谤正法者。即是毁谤轻慢诸佛法僧。又说此是解脱。此非解脱。俱谤正法。我非别说有法属声闻乘属缘觉乘属于大乘。彼愚痴者于我此法中种种施作说言此是声闻。此是缘觉。此是菩萨。由起种种想故便谤正法。云此是菩萨学处。此非菩萨学处。谤正法者。云此说法师有是辩才。无是辩才。亦名谤法。又说此是法说。此非法。俱名谤法。云过去佛出世无有总持可得。亦名谤法。于说法师亦无总持。悉名谤法。于说法师是过失行。亦名谤法。谓说法师无此具足辩才。是名谤法。教示放逸。是名谤法。教示威仪道行。亦名谤法。教不正戒。是名谤法。缺减辩才。是名谤法。于光明法而不了知。亦名谤法。于持明召请不悟所说。是名谤法。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入解。皆名谤法。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六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七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余

  谓此契经违余契经。俱名谤法。谓此伽陀违余伽陀。亦名谤法。何者是起信解。何者不起。皆名谤法。于说法师所说意解别异而转。是名谤法。作此事业离眼所观说戏笑语。是名谤法。此是有行此是无行。俱名谤法。说此佛言三昧有是解脱说。彼佛言三昧有是解脱。亦名谤法。佛告文殊师利。乃至所有一切展转。皆名谤法。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于说法师如是行相如是思惟。一切皆是毁谤正法。彼经又云。佛言。善男子。若如来灭后于我已说法中。随所爱乐如其信解为众生说。于彼会中若一众生身毛喜竖。或堕泪悲泣。当知是为诸佛印可。彼愚痴人谓言。此是菩萨。此非菩萨。当知是菩萨咎。由如是妄说三乘法故。于我所说法中何由悟解。乃至若于菩萨起陵蔑者。我说是人住于地狱。不知限量。所以者何。若菩萨于说法师起诽谤者。即是远离诸佛毁谤正法及比丘僧。又若轻贱诸说法师不起尊重者。即是于佛如来不生尊重。于说法师不欲见者。即是于佛如来不生乐见。于说法师不称赞者。即是于佛如来不起称赞。是则远离佛故。若于初发心菩萨起恼害意。乃至。佛言。慈氏。若于我六波罗蜜诸菩萨正觉行中。彼愚痴人妄作是说。唯般若波罗蜜多应知是菩萨学处。云何学余波罗蜜多。余波罗蜜者。彼为过失佛言。慈氏。于汝意云何。我为烁迦尸王脱虎子命施自身肉为无智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言。慈氏。若修菩提行。六波罗蜜行之所相应。发善心者。颇不成熟善根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言。阿逸多。汝亦于六十劫。集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多。皆共集行。又愚痴者作如是说。唯一正理是菩提道所为空性行。是正理者得本然清净等。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论曰。略说是难。应当远离。如深心教诫经云。如是种难。闻已怖畏。是初行菩萨如其受持。说利益事白言。世尊。我今最初于如来前如是受持。世尊。我若从今于彼菩萨及所化人说彼过罪。若实不实。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者。世尊。又我从今于彼菩萨及所化人讥毁陵蔑。或在家者或出家者。受五欲乐纵逸自在。见已于彼不生净信及惭赧心。起不尊重不生佛想逼恼身心。化知识家受下种施。见已。若不唯一喜美言说。昼夜不以三时归向。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者。世尊。我若从今受持禁戒。或作诸王。于身命财而不舍施。陵蔑声闻缘觉及所化人。谓我最胜。或如旃陀罗心行。自高其身卑下他人。或遇斗诤而不怖走。过一由旬或百由旬。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者。世尊。若我从今身持具戒或不以多闻别知头陀功德及余出生功德之身乐行。覆藏他善显他过恶。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者。乃至。尔时世尊语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净诸业障者。应如此初行菩萨如是受持。又随转诸法经云。谓若于菩萨昼夜三时头顶礼敬。是人于所行行。亦勿少分窥求错谬。设若常见著五欲乐。亦勿少分窥求过失。菩提行者修无量功德殊胜利益时乃取证由是渐次修道渐次成佛。正使修行一嚩啰分。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住大地狱如被铠甲。彼经又云。善男子。如是行相远离罪业。彼菩萨一切行中皆不二行。应当信解一切修作发如是心。然我于他心了知不难。化诸众生行如是行。复次善男子。自在遍观如来如是说法。应无有人称量此者。若人解我所说则为见我。善男子。欲护身者于此行中略无疑惑。如其所作不坏他善。求佛法者当知于昼夜中以法思解。如地藏经云。尔时复有无量百千黠惠众生。从座而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今现前发如是愿。乃至久远流转生死。未得忍间常愿不处诸王宰官城邑聚落辅相将帅等位。乃至不处商主师长居士主沙门断事者一切亲属富贵尊重等位。乃至未得忍间。我等若处如是行相。是愚恶惠。则于佛世尊教无能修习。

  论曰。广说离如是难。如月灯三昧经偈云。愚童不恭敬。应知无有罪。其母尚教言。汝当后时作。欲少分所须。于我起尊重。若因无上道。懈倦于化度。问讯于耆年。及大德尊者。头面接足礼。为此作尊重。勿视彼错谬。唯观菩提场。常乐起慈心。亦勿生损害。又设见错谬。慎说彼过失。若乐斯善业。亦获于道果。卑幼尊宿前。如面清凉月。常爱乐此言。猛除伏我慢。若饮食衣服。为此作怜愍。施汝如是心。一切得调伏。若发菩提心。或不生信重。彼应自防护。怖堕于恶道。见不见喜纳。自净浊乱心。心惟分别性。堪任获事业。又如华严经云。时慈氏菩萨观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功德。以偈赞曰。若见诸众生。老病诸苦逼。及忧生死怖。发大悲利行。由见世苦逼。五趣常流转。为求坚利智。破诸趣苦轮。若见贪乐者。过患多榛棘。为作坚固犁。净治众生地。痴坏世间明。及正道惠眼。为群盲导师。示其安隐处。智剑伏冤贼。解脱三法忍。为世间导师。令得离忧怖。或如法舡主。令涉智海道。为三有导师。达胜忍宝所。智光大愿轮。如佛日出现。光含法界空。普照群生暗。白法圆满轮。如佛月出现。慈定清凉光。平等照诸有。又若胜智海。出生诸法宝。菩提行渐高。住深心坚固。发心若龙主。升法界虚空。雨甘露法云。增诸白果苗。又若然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又此菩提心。譬如羯逻罗。悲疱慈闭尸。钵罗健南位。菩提分渐生。令佛藏增长。福德藏亦然。得智藏清净。又开发惠藏。如愿藏出生。此慈悲法性。解脱众生故。世间天人中。净意难可得。希有智果树。植妙深固本。众行渐增荣。普覆于三有。欲长诸功德。请问一切法。断除一切疑。求诸善知识。欲坏烦恼魔。净除尘染见。解脱诸众生。求斯大智者。欲净除恶趣。显示人天路。开解脱智门安住功德道。欲脱诸趣苦。当断诸有索。施诸趣安隐。近此真佛子。

  论曰。以意观察远离如是难者。不以为难。如深心教诫经说离此难云。佛言。慈氏。于彼菩萨及所化人。当成就四法。后五百岁正法灭时。不为损坏及彼陵蔑。自然解脱。何等为四。一者观察已非。二者于彼菩萨及所化人不谈他短。三者不化知识家往非亲里。四者不出恶言。是名四种。如前所说。复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远离寡闻众生。二者眷属而不取著。三者常乐坐卧林野。四者自习奢摩他行。是所相应。是名四种。彼经又云。佛言。慈氏。此初行菩萨获惠力财。远离非分名闻利养。彼名利者。是为过失。见无益语。见世俗语。世俗睡眠。世俗事业。世俗戏论。应当远离。是为过失。以要言之。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应当观察名闻利养发生贪染破坏正念。于得不得勿作高下。又应观察名闻利养。起愚痴暗作悭种类。发生谄诳资益己身。无惭无愧离四圣种。如诸佛说。名闻利养应善观察。起诸骄慢轻慢师尊。是魔罗分。一向放逸破坏善根。如金刚雹及霹雳火。又名利者。化知识家多种爱乐诣非亲里。而复起恼迷覆知觉。向所爱事倍生忧戚。又名利者。失四念处减劣白法坏四正断。由前后利养破坏神通。远离善人近恶知识。于他眷属常爱合集。又复远离无量禅定。堕大地狱琰魔罗界畜生胎藏。应观察名闻利养如天授水。佛言。慈氏。彼名闻利养有如是等行相。菩萨应当如实观察。以观察故。无有厌怖亦无悔恼。所以者何。于是行相无厌怖者。得无过失。唯乐佛法得无间断。在家出家随所守护。若天若人。住清净心得无惊怖。设堕一切恶道不为逼恼。远离咒诅解脱魔境得无倾动。诸耽湎者之所敬仰。住定学者之所乐见。断除谄诳而获正直。是五欲乐是为过失。安住圣种如说修行。诸梵行者之所喜见。慈氏。如是行相功德。智者了知。菩萨深心住于少欲。乐少欲者。即断一切名闻利养。

  论曰。无益语今当说。远离贪毒愚痴过失。不住无益语者。一心得决定解如寻戏调。诸无益语爱乐修作。是为过失。不修威仪及微细行。若无益语言爱乐不坚牢世。是说随顺愚夫。若闻比丘不如理言。生爱乐已而常寻求。即便增长如是过失。是故弃舍不如理言。常知法乐。临命终时自舍千身求菩提道。闻法无厌。设若疲极。由闻法故。一切时处悉皆远离不如理言不爱乐言。于最上法乐生难得想。经无量劫住山林中。应知于他功德利益勿求其短。若谓我为最上殊胜。勿取是心。是慢为诸放逸之本。此下劣比丘亦勿陵蔑。渐如是教非止一生得证菩提故。

  论曰。世俗语。我今当说。彼闻惛醉乐起斗诤获不尊重。由所说言失念及不正知。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多竞高名极远内思。若身若心不得轻安。是为过失。由所说言愚夫自心生涩粗矿思入正法。远离毗钵舍那及奢摩他。是为过失。由所说言于功德财常起爱乐。获不尊重住不坚牢。狭劣智惠。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减失所知诸天不敬不生爱乐。是为过失。由所说言于彼智者及眷属等所余身命现无义利。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彼诸愚夫忧命终时。我何所作得如是苦。减失所知不得悟解。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如草动植疑无楷决不生实智。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如伎艺者住戏场中别说功勤自以为得。减失所知。是为过失。由所说言远七圣财互生谄诳轻失彼得。是为过失。由彼说言覃思研几喜务怯弱而不自知动本无体。是为过失。乃至不如实说我乐最上。此一句义于久远时思惟。尚未了知。云我乐得无量句义。譬如甘蔗坚硬皮中少有其味。人食皮已无复能得甘蔗甜味。是故广说者如甘蔗皮。唯乐神变思择义理者。如甘蔗味常无惛醉。

  论曰。言耽著睡眠者。如彼偈云。谓若乐惛睡。造此多种见。彼得见得疑。增长大痴网。若乐惛睡者。智惠皆怯弱。而于悟解中。常时俱减失。若乐惛睡者。怠堕无智惠。设住深林中。非人得其便。若乐惛睡者。即乐非法欲。善心常不增。何由获法乐。若乐惛睡者。愚蔽善法欲。坏白法功德。遍入诸黑暗。若乐惛睡者。封著无辩才。常生放逸心。缠绵身懈倦。若乐惛睡者。我知懈怠故。嫉彼勤力人。毁具足精进。乃至若除诸苦暗。即离于罪本。常亲近胜勤。诸佛之所叹。

  论曰。世俗事业今当说。如彼偈云。师诲谓恶言。执为非教诫。速毁犯尸罗。乐斯过失事。每思俗事业。常时务匆遽。不修诸禅定。乐斯过失事。由贪生广大。萦缠味中味。下劣非止足。乐斯过失事。处众大喜悦。谓除诸苦恼。如驴行隘道。乐斯过失事。乃至。是心昼夜中。不乐诸功德。唯衣食猛利。乐斯过失事。不乐相应语。唯顺不相应。问世俗所作。乐斯过失事。以要言之。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少惠者。由舍最上法已。减失胜惠作下劣事。佛言。慈氏。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菩萨得少惠者。由舍最上法已。作下劣事。佛言。慈氏。又彼菩萨于如来教既出家已。无有禅定正断正勤。无有多闻不怀希望。佛言。慈氏。此复观察禅定正断知如来教知有为相三摩呬多是所相应。勿白衣事业营务。观察是事不应道理。应知彼菩萨发起爱乐轮回生死者。所谓营务世俗造作远离法财。佛言。慈氏彼营事菩萨假使修七宝塔满三千大千世界。我亦于彼不生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满阎浮提一切皆是营事菩萨。不如于一读诵如说修行菩萨起承事行。又若一阎浮提量读诵如说修行菩萨。不如于一各居所安行菩萨作承事行。所以者何。此为难事。所谓惠业。于诸三世为胜为上。最极高胜无有过者。佛言。慈氏。是故菩萨欲勤精进相应义者。当修胜惠。

  论曰。世俗戏论。我今当说。此戏论行。常为过失。获如是难。谓不得远离彼八种难。亦复不得刹那具足殊胜乃至智者正解离诸戏论。此戏论行速获是难。是故皆不共住。宁使畜受妻孥罪恶过百由旬。于他戏论或须臾顷不应亲近。亦不共住于出家功德之利欲。求财贿者。是则恶心起诸斗诤。勿有田作勿营商贾。若求财利是则戏论。勿有男女妻妾朋属。仆从富饶起诸斗诤。既出家已授袈裟衣。信顺寂静至极寂静。复观是寂胜寂近寂。离戏论故起如是忍。不得远离戏论行者。譬若毒蛇覆藏恶心。后堕地狱畜生焰摩罗界。是故精进起如是忍。乃至得是乘者。于诸业障净尽无余破冤魔力。诸有智者起如是忍。

  论曰。略说离如是难。佛言。慈氏。是故此菩萨乘。若善男子善女人。后五百岁正法灭时。使无留难而获吉祥。脱诸业障尽除罪欲。当知勿乐合集住阿兰若。旷野林中而修行之。于余众生而或远离。但省己非无求他咎。默然信乐般若波罗蜜多行。故又宝云经亦作是说。行乞食时乃至获得是事除余恶处。谓恶狗家新乳犊家体性犯戒。于彼畜生尚离损害。何况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起厌贱处。彼一切时处皆应远离。

  论曰。若见如是种诸恶作者。慎勿往观。得离彼罪。复次说离如是等难。云何得果。离无果利成利他义。应知远离无果利故。如月灯经说。身戒义云。谓密护手足使无虚动。又十法经云。手足动乱往来跳踯。此说身业粗重。

  论曰。如菩萨为利于他。如其照了而不分别余业故。法集经云。世尊。诸菩萨等所有身口意业。皆为利诸众生起大悲增上安慰众生。令诸众生身意快然。如是深心如是思惟。随修何行而行平等。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以要言之。谓菩萨了知观十二处如空聚落。于是等处无不乐舍。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七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八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之余

  又虚空藏经云譬如孔隙声入其中。菩萨亦尔。若心有间隙则魔得其便。是故菩萨令心常无间隙。若心无间隙。则诸相圆满。及空性圆满。

  论曰。况复诸相圆满者。即菩提行。亦不舍修习观诸空性。广如宝髻经说。又如无尽意经云。谓欲发起断除恶不善法者。说彼复有余散乱心。三摩地蕴是对治行。说此是名三摩地分。乃至是名恶不善法。

  护身品第六

  论曰。此言远离虚无果利者。说何所成就耶。此常成就正念。则得远离虚无果利。所谓不违如来教敕。守护果报尊重正念。于一切身不动自性。安住正念利益众生。随应所行坚固正念。见诸智者乐他所作。不动正念不怖时分。亲属礼制于身解脱正念。于四威仪道分检察正念。于威仪道安庠平正。守护不乱具力正念。发语笑时慎护高举。手足容貌其量端雅。敦肃正念。若应闻说者乃至知彼声品。无高无下一语正念。学者共行勿于余处。令他惊怖而生过失。自心悚敬令他净信。守护正念心如醉象。以奢摩他常縻制之。是为正念。住于观察当照其心。是为正念。于众富饶舍离余事。如所说念一心守护。是为正念。成就如是念者。说为远离虚无果利。又于此念得极尊重。彼尊重事一切观察现前轻毁是所对治如是尊崇。知已则于此广大平等。何名平等。故无尽意经说。奢摩他者。云何奢摩他无尽。若心不乱谓寂近寂密。护诸根性不高举。不动不摇深善谨密。无生无作唯一境性。独处闲静舍离愦闹。身远乐事心无动乱。意乐空寂亦无恶求。乃至护威仪道。知时知量及知止足。易养易满等。

  论曰。云何于尊重平等而不能生如实智邪。谓过去牟尼所说。若于三摩呬多。则如实知。如法集经云。于等引心得如实见。如实见者。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心转。我得如是三摩地门。于一切法皆如实见。当为成办一切众生。以大悲熏修增上戒定慧学圆满。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于净戒善住不动。得无懈倦。

  论曰。此奢摩他于自他尊贵平等。超越无量罪苦。得彼世出世间无量富乐。我当趣求发勤修习。诣火宅中希求清冷之水。得极尊重。诸学弟子。当住如是正念行相。近正念者。则得远离无果利事。若远离无果利者。则彼难不生。是故欲护身者。当推求念本常。近正念故。最上授所问经说。在家菩萨云彼于米果甘蔗等酒及放逸处不乐著者。则无惛醉亦无沉湎。不嚣不动亦无忘失。狂乱高举及恶骂等。由近住正念正知故。彼经复说。出家菩萨正念正知而不散乱。又宝髻经云。若正念者一切烦恼而不发生。若正念者一切魔事皆不得便。若正念者邪道恶道皆不能堕。若正念者如守御关钥。一切不善心心所法悉不能入。此说是为正念正知者。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座则知座卧则知卧。如其身处。是名正知。乃至得不违越彼正知行。谓可观不可观。著衣持钵。若饮若食若眠若觉。及与懈倦取舍屈伸。去来坐立。或语默等。各居所安修正知行。

  论曰。戒定相成。如月灯三昧经云。谓此戒功能清净无垢。速得等持。由定趣入则相应戒亦复趣入。是故由戒正念正知。得三摩地。由三摩地一心故。得净尸罗。彼经说言。禅定功能中得住无行。亦非无行。行相应故。远离境界。无境界故。不起染习。如是成办密护根门。

  论曰。此由心所成办修习。戒定二种绮互增长。此说菩萨学者利诸众生。谓心成办而为根本。故宝云经说。知一切法皆依于心。心为先导故遍缘诸法。又世间诸决定心。以心所缘而不见。彼则使业清净。若清净已。则心无流转。心无流转即心如烧焰。或如湍流。如是心相遍能观察。得住正念。心不遍缘则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又法集经云。谓若有法。法无处所。亦无方分。即已自心。是所尊法。说名为法。是故我于自心谦敬。建立极妙殊胜。当知发起此善摄受。所以者何。谓若于心有是功德过咎。无是功德过咎。彼菩萨者此二种心。唯求成办功德而不造过咎说如是心是所尊法。所尊法者即菩提故。世尊。我于是法开演成就如是安隐正觉。又华严经云。谓于自心建立一切菩萨行故。自心建立度脱一切众生故。乃至。善男子。我于自心当如是住。应知自心具足一切善根故。应于自心净治法云地故。应于自心坚固无障碍法故。又如善财勤修精进欲见摩耶夫人睹主城神。名曰宝眼。饶益教诫。作如是言。善男子。应守护心城。谓乐排遣一切生死轮回境界。应庄严心城。谓专趣求如来十力。应净治心城。谓毕竟断除悭嫉谄诳。应增长心城。谓增长大精进行求一切智。应防护心城。谓摧碎魔轮御捍一切烦恼魔众及恶知识。应广大心城。谓以大慈普及一切世间。应覆荫心城。谓以广大法盖对治诸不善法。应密护心城。谓遮诸世间内外所有无令侵入。应严肃心城。谓欲排遣诸不善法。乃至。善男子。以菩萨得如是净修心城。则能积集一切善根。所以者何。由菩萨净修心城故。则无诸障碍。谓现前不住。或见佛缘听法缘等。

  论曰。是故住此菩萨学者。于心所行得不动思等心。不动外境不起妄念不正知者。谓于三摩呬多其心动乱。或于他境而有攀缘。若得正念正知则外境不转。彼自在故。无一攀缘。乃至求彼安住如先所说。功用广大。令利益解脱众生故。得修如是净信。云何得一切处。希望润泽不遽不缓。教斯福行不舍众生。所谓不舍众生者。是菩萨修作。如法集经云。喜见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以如是行。众生见者俱生喜乐。何以故。世尊。菩萨余无所作。唯一化度众生。世尊。是名菩萨法集。

  论曰。如是复造何过失耶。谓轻毁诸佛及轻世间。堕地狱中如煻煨覆苗。炽然烧煮慎勿轻毁。如前数说。造此报者。如宝云经说。轻毁禁戒不生净信。一心舍离诸众生等。又如彼言。云何是菩萨学处。乃至为诸菩萨不行非处。无非时语知时知方。若不如是即令诸众生不起净信。何况护诸众生及为己身威仪道行求菩提利益具足圆满喜乐调柔于此现前合集无多执著。又法集经云。若护禁戒则护诸众生应怖彼方。谓于女人里舍勿共住屏处。护世间者勿容故作。又若受用水陆地等大小便利洟唾不净屏处密弃诸利益心。护天人者勿容故作。且正法念处经云。菩萨尚不以残食施人。若故作弃残行者。堕饿鬼趣。又菩萨别解脱经说。所向清净不应现前掷小齿木。亦勿现前遗彼洟唾。如是于尊重者惭耻仪式。一切处见皆非梵行。毕竟经说。修梵行者。见是义已怖彼重罪。又如彼说不应高语。亦非仪轨。如梵天所问经云。应知菩萨者譬若新妇。又菩萨别解脱经云。远离世间人不喜作。谓乃至不满口食啖嚼有声。不伸脚坐不露肘臂。

  论曰。如是自当远离。人见闻已不喜守护。又如是弃舍不喜作语。亦不为难。念随所解于义可见。故海意经云。无衰弱语。无粗犷语。无炽然语。无不实语。无贪顺卑下语。无下劣语。无覆藏语。无嗔害语。无动乱语。无戏[口*劇]语。无对面斗诤语。又如来秘密经云。复次善男子。菩萨无爱著语。猛恶语。痴乱语。染污语。缺漏记别语。自分高强语。他分离散语。自赞功能语。破他功能语。不救拔语。增上慢记别语。十地经亦作是说。谓若发言。喜自眷属破他眷属。断如是语。谓应发言润泽柔软意喜适悦。美妙可爱悦耳快然。心行乐欲分明不谬。所闻通达无不依止。多人爱乐多人欢喜。平等称赞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自他眷属意喜踊跃。灭贪嗔痴一切烦恼。如是行相若发语言。乃至对向。先发喜笑。除损害故。又虚空藏经云。为尊长言。极研虑故。为他人言。离覆藏故。当乐摄受如是等语。法集经云。佛告虚空藏菩萨言。菩萨不作此语令他起嗔。不作此语令他起恼。不作此语令他无智。不作此语令他无益。不作此语令发无明。不作此语令他众生心不欢喜悦耳快然。菩萨不作如是等语。又海意经云。略说于他不生喜护云。复有一法摄受大乘。谓自错谬而常观察。于诸众生随所守护。

  论曰。此护身者不恼于他。如是他人亦无恼害我。于此论广大积习菩萨利益。应知常持是意。谓安静不动尊重爱乐。惭耻怖惧于他寂静。一心亲近及于众生而常自在。净信等事。若变若化持如是意。彼护身者云何无有汤药衣服药共二种。谓常受用药及病缘药。常受用药者。如宝云经说。是故行乞食者。应作四分。一者分与同梵行人。二者施诸贫苦。三者饿鬼畜生。四者自食。然于饮食勿起耽嗜。亦不多求。乃至资养于身安住色力。如其饮食得无懈倦。不令身重。所以者何。彼懈倦者。于此善分乐后时得。或令身重而多睡眠。应知此等行乞食者。现前获得如是善分故。宝积经云。若比丘入于城邑聚落乞食。应以法庄严而行乞食。所以者何。谓若见可爱不可爱色。见已不应起违顺意。如是可爱不可爱声香味触法。见已皆勿起违顺意。摄护诸根使无散乱。谛视一寻先所思法不舍作意。不以食覆于心而行乞食。若得食处不生乐著。若不得处不起嗔害。若至十家。若过十家。不得食者。勿生忧恼。当发是心。此诸长者及婆罗门。多作事缘不施我食。乃至未曾摄受于彼。况施我食。如是行乞食者不生忧恼。又乞食时。见诸众生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乃至畜生起慈悲心。若诸众生见我所作。及施我食皆生天趣。如其所得精粗饮食。受是食已遍观四方。此城邑聚落贫穷之者。我以此食而分施之。若见贫者。于所乞食而为分与。若不见有是贫穷者。亦发是心。以我真实彻眼境际所观众生。我所乞食于中上味愿当施与。持此食已诣阿兰若处。行杜多者净洗手足。于沙门行具诸仪式。威力加持结跏趺座。而饮食之。乃至欲食如是作意。此身中虫有八万户。共得此食皆得安隐。我今以食摄受诸虫。我得菩提复以法化。若复不足发如是心。若食少者。令我身轻。息除便利。断诸过恶身心轻安。又少惛睡。乃至于所乞食。若复多者。于食分量应行舍法。于所乞食发如是心。飞鸟鹿属希求饮食。我当施彼。又乞食比丘于诸味中不应生好味想。乃至如旃陀罗童子。应净身心不应净食。何以故。食美食已。一切皆为臭恶不净。是故我今不应求美食也。乃至不起是心。谓此男子施食。非女人施。此女人施食。非男子施。童男童女亦复如是。又云。此是美食非粗粝食。若入聚落应得恭敬。非不恭敬应得富家。若男若女童男童女种种美味非贫贱家所得饮食。如是勿起一切不善作意。乃至若有众生著食味者。造恶业已堕于地狱。复次有知足者不著美味。舍细受粗舌根喜足。若节约食者彼命终时。得生天上人间或余善道。若天若人食天美食。迦叶波。如是行乞食比丘。离于味爱调伏其心。设唯啖熟豆亦不忧恼。何以故。为求圣道趣活身命。是以故食。以要言之。佛言。迦叶波。若行乞食比丘。值天大雨云雾等时不能乞食。乃至思法庄严以慈为食。住是作意若二夜三夜欲断食者。应作是想。彼琰摩罗界堕饿鬼中。以恶作故于百岁中欲食。少唾尚不可得。我今安住甚深法中不应发起身心羸劣。况复勤修圣道。我今堪忍如是饥渴。又总略云。令在家人为作净食。敷座而座为说法要。乃至彼作净食。受此食已。从座而去。迦叶波。行乞食比丘不应自炫谄谀。云何谄谀。若为他说此粗恶食而复不足。乃至持此多众共食。若食少者令彼饥渴。若有如是行相。是名谄谀。诸行乞食比丘。应当弃舍。云何真实。谓食堕钵中。若粗若细及净不净。皆悉应食。不生忧恼。唯净内心以法调伏。住圣道故得活身命。乃行乞食。如最上授所问经云。若人亲近饭乞食者。能于自他利益圆满随所了知。彼乞食菩萨言。如是乃至不为护身当如服药。入楞伽经说断食鱼肉义云。如说菩萨修大慈故。一切肉皆不得食。乃至略彼偈云。观肉所从来。脓血诸不净。修行净行者。当远离食肉。一切肉及葱。亦不饮诸酒。韭蒜等亦然。修行常远离。于床吉祥卧。及离覆油等。孔隙诸众生。于中大惊怖。乃至为利杀众生。或营财贩肉。是二种罪业。死堕大号叫。又总略云。臭恶实可厌。常生倒悬中。及生旃陀罗。或猎师屠脍。生罗刹女中。食肉诸种类。猫狸夜叉等。是人生于彼。

  论曰。若具知如断肉品说。成彼广大利益故。说无过失。若比丘于阎浮提临欲灭时。作此三摩地语。常令众生断除于彼。亦得是三摩地。修大慈悲者。无有过失故。宝云经说。应知不肉食住冢圹间发生如是利益众生。若见余毗奈耶中所说。食三种净肉。毕竟皆断一心舍离。得净诸见断除我慢。乐修福者渐令教入远离食肉。又如入楞伽经云。为彼学者读诵解说。渐次系属依止巧妙章句。彼修行者系属三种。我为彼说令作断除。即是断彼性近杀故。说名常受用药病缘药者。如声闻毗奈耶说。乃至我为利益梵行。货鬻衣钵治疗于身。况复普救一切众生。由是菩萨见难得身。于刹那顷获此胜福。世尊。见此利益以自医药。于修行者是为胜见故。宝云经说。若得断三种食。彼时真实或不真实。如是行相为住身命。勿取勿食。所谓酥油根茎果汁。设见起对治心而不可食。若复菩萨得重病时。然后可食。如其疾病命根欲尽。勿恶作故断彼善分。无起疑惑断除是心。当如服药最上授所问经说。著受用衣。云沙门者。惭愧义故。以衣覆身勿现肢体。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作佛塔想。应知如持佛塔。若不对治修离贪染使余清净。则增长烦恼。坏袈裟衣得此过咎。为不随乐修行庄严法服。于善作中而返恶作。此袈裟衣。为求圣道知对治故。如一刹那顷。亦复于身受持。如宝积经说。此因者。佛言。迦叶波。若复严饰于身而不密护。坏沙门功德。法者是袈裟衣。虽持于身而心不生尊重。复次迦叶波。如是色相。名相似沙门。以是缘故。当堕地狱。迦叶波。以沙门色相相似故。于地狱中衣热铁衣。以覆头上应器敷具热铁所成。所有一切受用资具。悉皆猛焰炽然燋烂。彼说色相相似沙门得受是苦。又宝云经说。若菩萨以身有疾。肌体怯弱不处僧坊。当显露处发如是心。谓佛如来杜多功德。以拣择故对治烦恼。我亦修作。如处僧坊断诸烦恼。然于僧坊不起乐著。亦不请求。设得如是施者。随所摄受。应知亦勿为我满足。彼经又云。彼卧具仪式应叠双足右胁而卧。法服覆身正念正知。起光明想。不著睡眠为乐。亦复不著彼胁此胁及余肢分为乐。乃至于四大种安住调息。彼地方所一切受用。皆为利益众生之所建立。若我爱乐受用。则生疲厌过咎。如月灯三昧经云。得彼细妙滋味饮食。是食非解脱相应。谓得彼食是则系缚。如象子卧非杜多行。又宝积经云。复次世尊。说是受用信施。尔时众中离扼比丘。于此法律闻已悲泣。作如是言。世尊。我今宁取命终。不复得果。亦不受用一信施食。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斯言清净如是行相。耻具恶作怖他世罪。佛言。迦叶波。我知信施此有二种说名解脱。何等为二。若离扼比丘及余比丘。学我所行见诸行无常。领纳诸受是苦。信解诸法无我求涅盘寂静者。设食信施量等须弥。及余所施。毕竟清净。若受施主物及信施食。具大光明得大福报。所以者何。以诸增上悭贪令作福事。是为慈心三摩钵底。复次迦叶波。若比丘受施主所施衣服饮食已。思入无量三摩地者。令彼施主于作福事所求果报。亦复无量。迦叶波。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海水竭。是所修福亦无有尽。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八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九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护身品第六之二

  如是行乞食者。于所施食起三种念住。谓愍身中所集诸虫。成就利益一切众生。摄受正法。又如来教敕诸所作事悉具正念。最初以真言声为作守护。应先于此底哩三昧耶王所说明咒曼拏罗利益。今当说。

  那谟萨哩嚩(二合)没驮冒(引)提萨埵(引)喃(引)盎(引)尾啰惹尾啰惹摩诃(引)嚩[口*爾]哩(二合)萨多娑(引)啰底娑(引)罗底怛啰(二合)以怛啰(二合)以尾驮末底三畔(蒲合切)惹你多啰末底悉驮(引)屹哩(二合)怛囕(二合)萨嚩(二合引)贺

  诵此得入一切曼拏罗。或此如来心念八千遍。云何一切。谓世出世间最上曼拏罗。悉能得入。又真言曰。

  那莫悉底哩(三合)野提尾(二合)歌(引)喃(引)怛佗(引)誐多(引)喃(引)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引)钵啰(二合)底喝多(引)嚩(引)钵底(二合)达哩摩(二合)多(引)末陵那(引)阿三摩三摩三满多都(引)难(上)怛多(引)嚩(引)钵底(二合)舍(引)萨你喝啰喝啰三摩(二合)啰三摩(二合)啰拏尾蘖多啰(引)誐没驮达哩摩(二合)底萨啰萨啰萨摩末罗(引)喝娑喝娑怛啰(二合)野怛啰(二合)野誐誐那摩贺(引)嚩啰洛叉抳入嚩(切身)罗入嚩(切身)罗那娑(引)蘖哩萨嚩(二合引)贺(引)

  应知此一切如来身最为尊重。无有过上此初行之者。于佛众生无量修作时。诸魔等起诸弊恶。应以如是最上守护。谓或以击掌若灰若白芥子若净水等。随意见已而作结界。又若诸疾病者。真言加持药水令服。或林野中。以酤苏摩华于佛塔庙形像正法经典供养安布。观缘佛菩萨等。心乐利益一切众生。是大疾病必为药叉等所持。说为解脱。又应先念修普贤行法式次第。于此仪轨乃见边极。谓此底哩三昧耶者。设不澡沐盥漱及不清净。或食鱼肉皆无过失。然作是印契者。皆不得食。不违本愿故。亦不于他同床敷具。亦不跳踯。于此信解行学无所倾动。亦勿疑惑。若先破戒此亦成就。有智无智决定皆成。复如彼说。若菩提心坚固得专注意。应离此疑惑毕竟成就。

  论曰。菩提心坚固者。定说利益诸异生等。令心无退随未入地者。作如是说。欲得持初日光入大暗处。为作照明。若复希求成就。如何名鲜福者。乐此成就。遣除怠堕心故。然入圣地积集无量福聚。超诸恶道不为广大沉溺。先说得是过失者。或无真言而念诵。不知增减文字。此无过咎。设若增减。差忘次第。皆无有失。何况信菩提心弃舍自利。所作筹量伺察而转。决定得睹诸佛及菩萨等。获斯成就。或以此执金刚真言。作守护者。真言曰。

  那莫悉底哩(三合)野体尾(二合)歌(引)喃(引)怛陀(引)誐多(引)喃(引)萨哩嚩(二合)嚩惹啰(二合)达啰(引)赧(引)赞拏赞拏末罗末罗嚩捺啰(二合)嚩捺啰(二合)扇(引)多那扇(引)多那颇罗颇罗嚩啰嚩啰摩(引)啰拏摩(引)啰拏嚩惹啰(二合)捺罗写萨普(二合引)吒(半音)罗隶多尸珂啰三满多嚩惹哩(二合)抳入嚩(切身)罗入嚩(切身)罗那谟窣堵(二合)阿兀噜(二合引)誐啰(二合)舍(引)萨那(引)喃(引)啰拏啰拏虎罗虎罗颇罗萨癹(二合引)吒(半音)嚩祖噜(二合引)睹弥萨嚩(二合引)诃(引)

  诵此于刹那顷诸作障者。频那夜迦悉皆驰散。诸天龙等皆以饮食衣服卧具承事供养。乃至加持净水。或随意所见而作守护。又一切所作诵此不动尊明王心真言曰。

  那莫三满多(引)嚩惹啰(二合引)赧(引)怛啰(二合引)吒阿谟(引)佉赞拏摩诃(引)噜瑟(引)拏萨普(二合引)吒(引)野吽(引)怛啰(二合)吒(半音)贺(引)[牟*含](切身引)唵(引)末朗捺祢谛儒(二祖切引)摩(引)隶你萨嚩(二合引)贺

  若初食时。诵此真言至一七遍。次当饮食。彼诸药王佛菩萨众。随所念中消诸毒类。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伊隶蜜谛底隶蜜谛伊隶底隶蜜谛努弭努嚩(引)梨(引)曳怛哩计(二合)怛哩葛(二合)啰抳摩摩哩弭(二合)摩哩摩(二合)啰抳葛悉弥(二合引)哩葛悉弥(二合引)啰目讫底(二合)阿佉你阿佉那佉你伊隶伊梨曳阿珂(引)以(引)曳阿播(引)伊曳尾底悉尾(二合)多敦抳阿那(引)努啰叱萨嚩(二合)贺

  复次若闻此明者。于七年中不为蛇螫毒不著身。设为所螫蛇。则头破七分如兰香梢。若持此明者。乃至尽其形寿。不为蛇螫毒不著身。此真言句蛇前勿念。所以者何。蛇趣命终故。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伊罗(引)唧罗(引)佐酤(引)嚩酤(引)酤(引)痆(引)酤(引)妮底你酤噜拏(引)你酤噜妮底布(引)拏(引)布(引)妮底补噜拏(引)补噜妮底普吒啰呬普吒绽(陟涧切)拏啰呬那(引)蘖啰呬那(引)蘖吒绽拏辣呬萨哩波(二合)辣呬萨哩波(二合)吒绽拏辣呬遏砌攃隶尾始试(引)底试(引)多嚩多隶喝罗哩喝罗哩亶妮亶妮怛痆(尼辖切)怛痆多(引)抳多(引)抳末罗末罗萨普(二合)吒(半音)萨普(二合)吒(半音)癹吒(半音)癹吒(半音)萨嚩(二合引)诃(引)伊底呬幂叉芜昝(仁奘切引)吾廉(引)尾[寧*也](切身引)焰罗毕多(引)乌捺(引)喝哩(二合)多(引)焰(引)萨哩嚩(二合)普多三摩(引)蘖弭萨哩鑁(二合)怛佗(引)阿那担佗(引)普耽萨爹阿尾钵梨(引)耽阿尾钵哩也(二合)萨耽(二合)伊捺尾沙摩尾钐婆嚩睹捺多(引)囕蘖璨睹能瑟吒啰(三合引)囕蘖粲睹阿仡你(二合)蘖粲睹惹蓝蘖粲睹萨耽(二合)蓬蘖粲睹酤吒也(二合)蘖粲睹普铭蘖粲睹扇(引)鼎蘖粲睹萨嚩(二合引)诃(引)

  复次。若为贼侵害。当诵摩利支。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阿哩歌(二合)摩枲摩哩歌(二合)摩枲嚩那摩枲頞多哩驮(二合引)那摩枲钵体弭罗叉乌怛波(二合)体弭啰叉惹那都(引)弭啰叉啰(引)惹都(引)弭荦又租(引)啰都(引)弭荦叉星贺都(引)弭荦叉咩(引)渴啰(二合)都(引)弭荦叉那(引)蘖都(引)弭荦叉萨哩波(二合)都(引)弭荦叉萨哩嚩(二合)都(引)弭荦叉荦叉[牟*含](切身引)萨哩嚩(二合)婆曳毗药(切身)萨哩舞(二合引)波捺啰(二合)侮(引)波萨哩吾(二合)播(引)野(引)细毗药(切身)萨嚩(二合引)诃(引)唵(引)嚩底隶嚩底隶萨哩嚩(二合)讷瑟吒(二合引)喃(引)屹囕(二合)汀满驮(引)弭萨嚩(二合引)诃(引)那谟(引)啰怛那(二合)夜(引)野那谟(引)摩(引)哩(引)载祢嚩多(引)潩摩(引)哩(引)嗟(引)祢嚩多(引)野(引)纥哩(二合)捺琰摩(引)嚩哩多(二合)曳奢(引)弭怛[寧*也](切身)佗(引)嚩多隶嚩捺(引)隶嚩啰(引)隶嚩啰(引)诃目契萨哩嚩(二合)讷瑟吒(二合引)喃(引)满驮目龛萨嚩(二合引)诃(引)

  由念此明出生无量大德威光。复次五十七字属持明藏。于诸怖畏守护饶益。真言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遏胝末胝那胝酤那胝吒枳姹啰枳姹啰枳乌噜末底噜噜末底睹噜呬隶弭隶萨哩嚩(二合)倪也(切身)努波捺誐那谟(引)萨哩嚩(二合)三摩三没驮(引)赧悉殿都弥满怛啰(二合)钵捺(引)萨嚩(二合引)诃(引)

  论曰。此护身者。以汤药衣服等为众生利益。先如是作。谓已所乐著受用之具。起染污罪。由是菩萨于诸众生一切当舍。又若不希他物。已所资具时不乐著则唯饮食起染污罪。虽不念饮食。于众生事。或不爱乐。谓于饮食作他物想。无染污罪。然唯自利是罪满足。于别解脱得波罗夷罪。又说此所受用彼一众生为主。此一众生为主。如是护身皆为过失。非如奴仆常于一主营务役使。自所有物即彼所有。然法集经云。菩萨譬若僮仆应代。一切众生随何所作。

  论曰。非说于一主者。彼为利他。设若僮仆为病恼等。主乃未言而或先饭。得无咎耶。菩萨如是修作所有亲近不知是事。若心能了知此清净理行广大舍。然于是理勿应疑惑一切当舍故。如前佛说唯备喉急。此护身者。为利众生。当如是说觉了斯义。如理开示使无忘失。

  护受用福品第七

  论曰。如是护身应知已释。护受用者次当今说。复次起善修作。是中以智观察。此诸学处护受用事。斯不为难。最上授所问经说。此学处者。于平等见善所修作。善修作者。极远谛观弃诸受用。

  论曰。此奢摩他容于后时。然于是理了如所说得此成就。所谓节去受用。而于是事真实成就。自然于余广多受用。损而能舍余无他事。又如最上授所问经云。妻子奴仆作业使人。是正所受用。若自若他。闻菩提分断斯所作。能舍不舍余无他事。于利益众生极能称量。及菩萨所极善称量。断斯所作。能舍不舍余无他事。此获成就。于此疑者。菩萨别解脱。亦作是说。

  复次舍利子。若出家菩萨求菩提分。应知说施。云何名施。谓若色施乃至法施。为法施者。舍利子。若在家菩萨以殑伽沙数佛刹七宝满中持用布施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舍利子。若出家菩萨以一四句偈。如说修行乃至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又舍利子。岂诸如来于出家者。说无财施。以要言之。舍利子。若有所得堕满钵中及所余物。应分彼食与同梵行。彼复来求若衣若钵。如佛所说有长三衣。随所应舍。又若阙少是三衣者及为依止住净梵行。此不应舍。所以者何。毕竟如来不说施此三衣故。舍利子。菩萨以彼三衣施乞者时。然于师尊无阙亲近。又舍利子。出家菩萨唯应为法而亲近故。彼所求者。当知摄受。唯一众生未及利益多众生聚。是故菩萨于众生所深心修作。若减失大利断灭善事。如是说为刹那远离广大善分。如是乃至弃舍或不弃舍。又如海意经云。大乘者断多财利乃至我决定说。菩萨如是成办。由何趣入。广如最上授所问经说。

  论曰。若说为他修作当舍己事。如维摩诘所说经云。问曰。维摩诘生死有畏当何所依。答曰。文殊师利。菩萨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问曰。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依何住。答曰。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依一切众生而住。又问曰。欲依一切众生住者复何所住。答曰。应住解脱一切众生故。又如法集经云。商主菩萨白言。世尊。若菩萨乐欲菩提。最先一切众生。不为己事乃至世尊。是名法集。

  论曰。舍此即成自利。问何故减失利益众生。谓怀怖惧不为众生自任重负。由减失故不观利他。唯于世间修自利行。复何差别。谓若菩萨不弃己德而成他善。或怖恶道自受苦恼。此为二种。谓若是苦。我或当受。故不应舍。如经所说。获大罪报。如宝积经云。佛言。迦叶波。有四种法。说名相似菩萨。谓自利求安而不济度苦恼众生等。又最上授所问经彼说次第。若云先无我执。则是菩萨学处。亦如法集经云。具寿须菩提语无所发菩萨言。善男子。菩萨当云何住。答曰。若为众生不舍正行。问曰。云何为诸众生不离正行。答曰。谓不舍大慈大悲。须菩提言。云何菩萨大慈。答曰。若以身命及诸善本。当施一切众生而不求报。又问。云何菩萨大悲。答曰。若菩萨乐欲菩提。最先一切众生而不自取证。彼经复说。此一切菩萨学处。以大悲为本。世尊毕竟令彼不断利他。是菩萨义。故定非究竟。是中我当观大福海施大义利。匪定一向违害生灭。又决定寂静神变经说。彼昔有王。见一比丘于千岁中入灭尽定。以是缘故。有诸比丘读诵经典求菩萨行。尊重法欲受信施食。发如是心。我为求法以此善根为法舍施。百钱迦罗努贝底执著妙乐等事。如前次第。说无过失。或俱说为护受用福。

  论曰。复次广乐自利果报守护清净。如那罗延所问经云。守护戒者。非国王因。非天趣因。非烁迦罗因。非受用因。非富乐因。非形色因。非显色因。非美誉因。乃至守护戒者。无地狱恐怖。如是无畜生琰魔罗界恐怖。以要言之。守护戒者。唯除住佛眼者。乃至守护戒者。利乐一切众生。相应义故。彼戒蕴菩萨如是行相。得具足十种无减失法。何等为十。所谓得转轮圣王而无减失。求佛菩提亦无杂乱。得烁迦罗亦无减失。愿睹诸佛得无障难。如是为梵天王亦无减失。听闻妙法得无退堕。乃至如其所闻读诵经法。具菩萨行皆无减失。于诸善法不断辩才。求深禅定亦无减失。乃至如是住戒蕴菩萨摩诃萨。常为一切之所礼敬。谓天龙夜叉乾闼婆等供养恭敬歌咏赞叹。亦为诸龙王阿修罗王等而常尊重。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等之所亲近。及诸智者而常赞仰。为佛嗟咨。若天若人。一切众生之所怜愍。乃至不行四种之行。唯除化度众生。何等为四。所谓不行无相之行。亦复不行空诸佛刹。又亦不行生邪见家及堕诸恶趣。

  论曰。如前所舍彼烦恼力及憍慢等。守护福报。亦复布施。然于是福自不希报。此欲守护唯为利他。后不生悔。如最上授所问经云。若布施已。是心设不生悔而逐彼后者。忧不忧等皆名追悔。减灭福报令罪增长。若不发露于佛覆藏。而翻彼善说为罪性。复次于彼罪恼行忏除者。由此无罪而获福喜。

  论曰。利益众生者。不以财利之心而为发露。如宝云经说。譬如药王而自赞己德。不为过失。复说欲守护福者。于名闻利养菩萨常当远离高举。以清净法舍愚痴暗。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九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护受用福品第七之二

  宝积经云。佛言。迦叶波。若菩萨具此四法。则未生善法令灭。已生善法亦不增长。何等为四。谓于世间深著过慢。巧构言辞耽著利养。乐观种姓嫌赞菩萨。于未说未闻契经而辄生诽谤。又说一切有部云。如是发毛爪塔及诸身分。见已净信发恭敬心。是大德比丘比丘尼等。从此地面下过八万四千逾缮那至金轮际。是比丘所有若干沙数千倍转轮圣王受用福报。乃至具寿优波离向如来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佛所说是比丘善根。如是广大。世尊。云何有是善根。言汝于此尚能散灭。佛言。优波离。谓忍此动乱而随彼见。如彼梵行而亲梵行。优波离。由斯善根亦复广大。然汝于此尚能散灭。优波离。是故当如是学。又若积薪所焚。心可无坏。况彼识身等。文殊神变经云。所对害者。谓百劫中积修其善。有所减失说为对害。华严经说。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因缘。如前已说。

  论曰。当于是时互相诽谤。增不善本减失寿量。色力安隐悉皆减少。无有少分示饶益者。唯说追求名闻利养作高举事。如宝云经说。佛言。善男子。菩萨得珍宝聚量若须弥。而取彼施。或得弊陋之物。亦取彼施。所以者何。彼如是思惟。由此众生悭贪嫉妒惜自他物而常斗诤。以是因缘处生死海之所沉溺。我欲于彼令长夜中利益安乐。故受彼施。然竟不作己有。亦复不起贪著之心。唯为供养诸佛法僧。亦复转施一切众生。如贫苦者得活身命。亦令施者极生欢喜。具如彼说。得施无憍慢。彼复又云。设有人来以施因缘歌颂称赞。是人不生高举。逮无憍慢。又若于我歌颂称赞。谓起即灭非久如间。设使再三于诸时处歌颂称赞。当生何智。谓诸法无常无住无强无力。令心卑下勿生高举。逮无憍慢。如是菩萨于名闻利养歌颂称赞等事。悉住正念。彼复又云。譬若旃陀罗子游行世间。卑下其意得离憍慢。随所住已生乞食想。复如彼说。善男子。一者菩萨若舍家出家。为诸亲眷朋属之所弃舍。犹若死尸。以是因缘摧伏我慢。二者已毁形好被坏色衣身貌异俗。以是因缘摧伏我慢。三者剃除须发手持应器。于亲非亲游行乞食。以是因缘摧伏我慢。四者如旃陀罗子卑下其心游行乞食。以是因缘摧伏我慢。五者由乞食故得遂生成为他系属。以是因缘摧伏我慢。六者虽为他毁。为乞食故亦受彼施。以是因缘摧伏我慢。七者尊重供献阿阇梨等。以是因缘摧伏我慢。八者行住威仪安详平正。令梵行者见已欢喜。以是因缘。摧伏我慢。九者于诸佛法所未得者愿此当得。以是因缘摧伏我慢。十者于嗔忿心有情之中多行忍辱。以是因缘摧伏我慢。又海意经云。若菩萨得身清净。具相庄严手足柔软。殊妙可爱成福生身。诸根不减身分圆满。然于形好亦无醉傲。不以严身而求触乐。若诸众生种种色相。菩萨尔时为求法故谦下恭敬。彼经又云。譬如大海处地卑下。所有一切江河及诸细流速疾趣入。世尊。菩萨敬重师尊心不高举亦复如是。一切甚深法门及微细善。于其耳根速疾趣入。世尊。是故菩萨安住正念。若高举我慢不重师尊。亦不恭敬礼拜。当知菩萨是为魔钩所制。又如出世间品云。佛言。佛子。菩萨有十种魔事。何等为十。一者于和尚阿阇梨父母沙门婆罗门住于正行向正道者不起尊重。是为魔事。二者谓诸法师说殊胜法说广大法。于大乘中知涅槃道。及余契经得总持王无有休息。然于法师不起尊重。及于所闻不作善巧。是为魔事。三者然于会中闻说大法。于法师所不乐赞美。况起净信。是为魔事。四者好起过慢自执己见陵蔑他人。罔知己短心无拣择。是为魔事。五者好起过慢自无知觉。于阿罗汉补特伽罗。隐蔽覆藏他实有德谓不如己。应赞不赞。是为魔事。六者了知是法是律真为佛语。为嫌其人颇嫌其法。谤正法已于别受持。是为魔事。七者自求高座。谓言我行道法不应亲近执事。于他久修梵行大德耆旧不起承迎。是为魔事。八者貌不温恭复多颦蹙。言极粗犷心伺过恶。是为魔事。九者由增上慢喜调戏故。不亲有德不生恭敬。亦不咨问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应作何者不作。又何所作于长夜中而得安乐利益。又何所作于长夜中而不能得安乐利益。痴冥顽很为慢所持不明出要。是为魔事。十者由慢所覆。设过佛出亦复远离。坏夙善根竟无新起。说不应说多起斗诤。谓此法行返为是处堕大邪恶。于菩提心根力圣财斯不可得。百千劫中常不值佛。况复闻法。是为十种魔事。佛言。佛子。菩萨舍此十种魔事得十种智业。

  论曰。此中智业者。说善住化度一切众生等。护国经云。彼人堕蔑戾车罪恶边地贫贱中生。聋盲闇钝而无威德。亲近愚蒙执著我慢。又如法集经说。谓诸菩萨欲取佛土者。即众生土是为佛土。由是得诸佛法。不坏正行。谓诸善行恶行无不依止众生而转。故恶行者依罪恶起。彼善行者依人天等。宝光明陀罗尼经云。佛言。佛子。此初发心菩萨先于一切众生发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利益心。安乐心。怜愍心。润泽心。爱乐心。摄取心。守护心。平等心。教授心。称赞心。是十种发心为若此入解信力。财印经云。我已得住一切众生作弟子者。亦令他住一切众生作弟子故。俱获安隐。以要言之。我已先住恭敬礼拜。亦化一切众生当住恭敬礼拜。又如维摩诘所说经云。若乐说世间清净无难故。则随所化调伏一切有情。来生净佛国土。

  论曰。若踞座洗足思惟。应何所作爱乐尊重等事。故华严经云。尔时有王名法音盖。于大众中处师子座。有诸人众一时合掌住立其前。如是恭敬为王作礼。乃至尔时法音盖王见诸乞者。生大欢喜具大悲愍。假使三千界内俱为转轮圣王经无数劫。所得妙乐过于前说。乃至净居天王于无际劫行寂静解脱门。亦过前说。善男子。譬若有人唯行爱育父母兄弟姊妹朋属男女妻妾时久乖离。后于旷野歘然值遇。更相慰问。极生爱重瞻视无厌。善男子。此法音盖王亦复如是。见来乞者具大爱乐。心生喜乐发起最上大希有心。乃至于诸乞者生一子想。生父母想。生福田想。善知识想。坚固力想。极难得想。难行能行想。多作想。最上成办想。近住菩提道想。阿阇梨教诫想。如其来者知众生性之所承事。平等无碍一切舍。施设弃己身如其所欲。复次选地清净涂拭庄严。舍自利乐等。

  论曰。若乃主者净信。则侍从等亦当净信。教令具足饶益。应如是作意。向来比丘身有疾病。昔佛世尊尚为承事。如比丘杂诵律云。佛言。佛子。汝勿嫌弃是病比丘。我于比丘中尊尚为承事。持此病比丘衣。乃至洗盥。如是言已。时具寿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如来勿应洗此病比丘衣覆不净故。我当为洗。佛告阿难。汝应洗此病比丘衣。如来当以亲手盥水。尔时具寿阿难陀于病者比丘为浣彼衣。如来尚以亲手盥水。乃至总略。时具寿阿难陀如彼病比丘所唱言。善哉汝当为起。我今侍汝于外出。外住已。如来亦复亲手盥水。语阿难言。

  汝广大承事  济度生欢喜

  为忧苦损恼  舍离于众生

  若人此净信  成就良福田

  所有世间中  非余众生类

  譬如意贤瓶  欲悕醇乳汁

  尊重彼天言  是故生恭敬

  亦如新妇法  承事无暂舍

  救无量众生  后当获出离

  又若现前尊  任持于顶上

  置众生髻中  一心故无动

  设堕阿鼻狱  若今造当造

  诸广大度门  修行如是善

  自我为主宰  我义不可得

  于彼彼造作  不为慢所使

  喜乐净诸根  苦故入烦恼

  由喜默诸根  为作斯化度

  众生若在苦  举身如焰然

  于诸欲悦意  有方便怜愍

  愍诸造苦者  故我求是苦

  若倦于忍默  如罪当忏悔

  设于世尊所  顶足俱散坏

  我舍诸世间  承事如来故

  我造诸众生  怜愍无疑惑

  见如是等人  由何不尊敬

  我亲事如来  正成于自利

  为除世间苦  故我持净戒

  假若一强人  摧坏于大众

  愿长睹众生  使无能作者

  又若众强人  一一如王力

  况无如是威  何容行酷罚

  设逢暴主时  治官狱卒等

  力行悲愍心  拯济于群有

  极怒何所为  宁同地狱苦

  若恼逼众生  造此亦当受

  大喜何所施  岂容获正觉

  若悦豫众生  造此亦当受

  汝后当作佛  出济诸众生

  云何不暂观  现住称赞者

  巍昂清净身  及寿量长远

  逮得生死忍  转轮王妙乐

  若慈心供养  名大身众生

  以佛净福报  为佛大身者

  论曰。修慈心观。如月灯经云。乃至供养无量无数百千万亿不可称量歌罗频婆罗等诸佛刹土。如是供养已。不如以一慈心。如是次第供养恭敬。常得远离高举不如理作意。

  论曰。一心人解是事。如宝云经说。善男子。云何菩萨不如理作意。为是菩萨独处闲静住无杂乱。发如是心。我由独处闲静住无杂乱故。唯我能顺如来法律。汝诸沙门婆罗门等皆住杂乱。于轮回行多所耽著。不能随顺如来法律。是为菩萨得不如理作意。彼经复说。菩萨起精进时。于此精进不拒教诲。谓不自矜己德。亦不陵蔑他人。如是名为善惠发生。然于自所修习。亦求他诲。如是菩萨得谦下精进。

  论曰。已略说此护受用福。若回向菩提。如无尽意经云。佛言。舍利子。若人以少善根回向菩提。乃至坐菩提场终无散灭。譬如一渧之水堕大海中乃至住劫边际终无散灭。

  清净品第八

  论曰。护身等说。有三种清净。今当说是义。云何谓己身受用清净俱获安隐。若人于身示现净饮食。成熟正等菩提。如秘密大乘经云。复次菩萨于大城邑大冢圹间。以无数百千众生充满其中。而菩萨摩诃萨示死灭相现旁生趣大身众生。乃至令食身肉。于命终时得生天界及余。善趣。以是因缘。乃至最后入于涅盘。所谓菩萨宿愿清净。于此长夜酬其宿愿作利益事。临命终时。令食身肉。以是因缘得生天界。乃至最后入于涅盘。谓若成就持戒。成就思惟。成就希求。宿愿如是。彼经复说。现法身光为诸众生作利益事。寂惠当知。譬如活命医王集诸妙药捣筛和合成女人相。姝妙端正人所乐见。而善安立施作等事。行住坐卧如其分别。诸有国王王子大臣官长长者居士。而或来诣活命医王。时彼妙药所成女人相与给侍。由给侍故。一切轻安得无病恼。佛言寂惠。汝且观是活命医王。深植妙乐除世间病。然余医师无有是智。寂惠。现法身光菩萨亦复如是。乃至男子女人童男童女及余众生。为贪嗔痴遍触其身炽然烧煮。若弹指顷一切烦恼远离烧煮。身获轻安。所谓菩萨宿愿极清净故。

  论曰。此身清净义者。譬如苗稼为草所覆而不滋茂。是菩提芽为烦恼覆亦不增胜若不行对治思惟悕求。何容解脱令彼增长。汝诸世间一心伺察。罪业清净则身器清净。说为正觉。复次罪清净者。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由读诵禁戒得无毁犯。四依止力者。谓归依佛法僧宝。亦不弃舍菩提之心。由能依止是力。决定灭彼罪等。佛言。慈氏。是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清净品第八之二

  论曰。复次应知说悔过行。如金光明经偈云。

  十方住世  两足之尊  以悲慜心

  当证知我  若我先造  广大罪业

  住十力前  皆悉忏悔  未识佛时

  未识父母  未识善恶  我造此罪

  自恃种族  及恃财宝  盛年傲逸

  我造此罪  心念口言  造众恶业

  谓不可见  我造此罪  愚夫恶行

  烦恼覆心  由无智暗  近恶知识

  游戏乐著  或住忧恚  财无厌足

  我造此罪  贫穷谄诈  由生悭嫉

  不亲圣人  我造此罪  因欲生怖

  于去住时  不得自在  我造此罪

  因欲恚怒  动扰其心  饥渴所逼

  我造此罪  饮食衣服  由斯三种

  诸结热恼  我造此罪  身语意业

  三种恶行  具如是相  我悉忏悔

  若于佛法  及声闻众  不起尊重

  我悉忏悔  又若缘觉  及菩萨众

  不生恭敬  我悉忏悔  或于有德

  诸说法师  不起承迎  我悉忏悔

  由谤正法  而常无智  不敬父母

  我悉忏悔

  十方三世佛  观察护念我

  心运无缘悲  哀受我忏悔

  我于百劫中  先若造诸罪

  常怀忧怖心  哀愍愿消除

  又心常怯弱  怖此诸过咎

  于四威仪中  曾无欢乐想

  诸佛具大悲  除诸世间怖

  今当愿摄受  解脱诸怖畏

  我先造诸罪  对如来发露

  以佛大悲水  洗涤烦恼垢

  又若此罪恶  一切皆忏悔

  若已作之罪  皆不敢覆藏

  若未作之业  一切不复造

  谓身业三种  及语四过愆

  与意业三毒  一切皆忏悔

  论曰。菩萨所得罪犯。约胜说有轻重。故优波离所问经云。于根本罪等比而说。何者复重。佛言。优波离。住大乘菩萨。如犯殑伽沙数贪罪与一嗔罪。于菩萨乘为作校量。此二罪中。嗔唯属重。所以者何。优波离。起嗔者舍离众生。然起贪者爱护众生。优波离。若爱护众生则不为烦恼。于菩萨所无有灾横等怖。乃至是故优波离。若有犯贪罪者。皆名无罪。是义云何。爱护众生者如前增胜。故我说深心有是悲愍。佛言。优波离。菩萨若无方便善巧。则畏犯贪罪。若菩萨有是方便善巧者。则怖犯嗔罪。而不怖犯彼贪爱。何以故。方便善巧者具悲智二种。而不舍离众生。若舍众生者。唯一智惠悟解苦空。或唯悲愍。非久如间为烦恼力之所减灭。如方便善巧经云。善男子。譬若取明之人为彼罥索五处系缚。以真言王于所求法即能超越。由一真言明力。悉能断除一切缚法。善男子。是菩萨方便善巧受五欲乐亦复如是。然于所作不乱正行。谓若以一智力遍一切智心。净诸欲乐当生梵世。

  论曰。嗔义云何。谓本性为大罪故。由广分别不生方便悲愍。行恚怒者然非利益。何名过失。以容受彼则长养烦恼减失悲愍。斯为过失。断此根者后当可见。若菩萨如于众生失悲愍心。则于众生广大利益相续减失。故圣谛品云。应知如父见子起悲愍心。谓若弃除世间利乐悲愍。则亦当远诸有智。又若菩萨劝行于欲减失利益。是故说贪过咎得二种难。彼著欲者。譬无目人违害父母。于下劣欲而生苦恼损减天趣。又著欲者。毁犯禁戒远离人境。是故希求已乐厌舍他苦。非真实见。应以他苦恼如己苦恼。然不自修习。起二种失。如月灯经说。佛告阿难。假使有人从足至顶。洞然炽焰成一火聚。复有人来语如是言。我劝汝身共受五欲歌舞嬉戏。佛告阿难。于意云何。是人劝就此身可共五欲歌舞嬉戏不。阿难白言。不也世尊。佛告阿难。是人于歌舞嬉戏。由分别横起。劝就此身共受五欲歌舞嬉戏。如来不尔。往昔修菩提行时。见诸众生三恶道苦及贫穷者。心无悦乐。

  论曰。世间有子不见父母。怀檐痛苦有此大恩。唯见己乐或亲非亲愍惜覆藏。守护善法幢者勿行邪欲此于众生或为利益或复损害。谓若萦缠嗜彼欲者。斯为过咎。具正梵行作利益故。若比丘入是行处。应如母妹而供侍之。不应于他如梵行类。成就众生固当远离。如无尽意经云。于时非时复舍其所作。或见众生增上利益。亦住是学处。又方便善巧经云。昔光明梵志于四万二千岁中严持梵行。住七步已发生悲愍。设犯禁戒受地狱苦。不应弃彼令趣命终。善男子。是光明梵志即时执彼右手。作如是言。姊起如其所欲。以要言之。善男子。如是深妙欲中起大悲心于十千劫受轮回苦。后复还修梵行。善男子。以菩萨方便善巧得生梵世彼经又说。若有菩萨为一众生发善根者。于其色相如罪所堕。百千劫中受地狱苦之所烧煮。世尊。彼菩萨然起是罪无地狱苦。谓由于一众生亦不舍离此善根故。彼经又云。善男子。此方便善巧菩萨有极重罪。谓或时遇恶知识劝就此蕴取证涅盘。然于后际不复堪任被斯铠甲。何容化度一切众生。故我不起是心。如彼轮转化度众生。又若设有是罪。如其法行使无过咎。善男子。若出家菩萨一切分别所造过四重罪。是菩萨具方便善巧者。随起即悔。说为无罪。如宝云经所明。造极无间者。谓令人死。声闻律中名根本罪处。又若[利-禾+(黎-(暴-(日/共))+小)]剥鹿属如起悲愍。说为无罪。此贪得者。若菩萨起贪犹生善趣则不应嗔怒。如说方便善巧菩萨乐作贪暗。于妙女色极乐修作。数数愿求生女人中。厌彼贪心。舍女身已。得丈夫相成大身者。佛告阿难。汝见如是功德不。自余众生虽行如是起猛利贪。然犹出离苦器生人天趣。乃至药王大士。云何菩萨起嗔。谓若发生烦恼。何容施诸妙乐等。

  论曰。若为此名闻如是。于余众生利益方便设起贪者。说为无罪。此方便善巧菩萨所造利益。而不弃舍众生。广如彼说。然非得地六度妙行。于此伺察极善相应。是故不容嗔等。又优婆离所问经云。佛言。舍利子。菩萨有二大罪。何等为二。谓心与嗔俱及与痴俱。乃至舍利子。应先志诚忏十恶罪及五种愆。亦当忏悔。谓手执眼观心难制止。或于一众生兼余二种。舍利子。复说有重五无间罪。谓具作此菩萨。或时于他妇女染行非法手断命根。盗佛塔物四方僧物。菩萨尔时如犯彼罪。应向三十五如来前于昼夜中一忏悔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那谟释迦牟尼佛 那谟金刚消伏坏散佛 那谟宝焰佛 那谟龙自在王佛 那谟勇猛军佛 那谟勤勇喜佛 那谟宝火佛 那谟宝月光佛 那谟不空见佛 那谟宝月佛 那谟离垢佛 那谟勇施佛 那谟梵德佛 那谟梵施佛 那谟水王佛 那谟水天佛 那谟贤吉祥佛 那谟栴檀吉祥佛 那谟无边威德佛 那谟光吉祥佛 那谟无忧吉祥佛 那谟那罗延佛 那谟华吉祥佛 那谟净照明游戏神通佛 那谟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那谟财吉祥佛 那谟念吉祥佛 那谟善名称吉祥佛 那谟因陀罗网幢王佛 那谟善游步吉祥佛 那谟安祥行佛 那谟胜游步佛 那谟普遍光严吉祥佛 那谟宝莲华胜游步佛 那谟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如是现前乃至一切世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惟佛世尊观察护念。我于今生或至余生。及无始来生死轮转造业障罪。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或盗窣堵波物四方僧物。五无间业十不善业道。自作教他见作随喜。由斯业障毁除禁戒。应堕地狱。或旁生趣焰魔境界。若生边地及蔑戾车生长寿天。设得为人诸根不具。深著邪见离佛出世。此诸业障佛以真实惠。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称量。悉知悉见。今悉忏悔不敢覆藏。若我毁犯禁戒等罪。愿佛世尊观察哀愍。若我今生或至余生。及无始来生死轮转。乃至于旁生趣。或尝施一抟食护一净戒。若修梵行所有善根。化度众生发菩提心。及无上智一切善根。如称量已无不回向最上最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我今亦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所回向。乃至偈云。

  忏除一切罪  诸福皆随喜

  及劝请诸佛  演说无上道

  过去及未来  现住人中尊

  无边功德海  一切归命礼

  舍利子。是菩萨于三十五如来前。如是作已。是诸如来随知作意。得罪清净。由罪清净故。此诸佛世尊当现其前。如是解脱利益众生现诸相好。由是愚夫异生于此化度辄生疑惑。乃至一切声闻及缘觉众。而不能使彼恶作罪处清净地。若有菩萨于此诸佛如来名号。而常持念。昼夜三时转正法行。出离彼罪得三摩地。说此是名悔过及对治行。

  论曰。读诵甚深经典得彼罪灭。如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所以者何。是人先世所造罪业。应堕恶道。由见是法。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得佛菩提等。

  论曰。信解空性得罪恶清净故。如来藏经云。佛言。迦叶波。有十不善业道。是为大罪。此最极杀生者。谓若杀父断缘觉命。最极不与取者。谓若欺夺三宝财物。最极欲邪行者。谓起污母及无学尼。最极妄语者。谓言我是如来。最极两舌者。谓于圣众作离间语。最极恶口者。谓呵毁圣贤。最极绮语者。谓巧构浮饰乱诸法欲。最极贪者。于正道财利起侵夺心。最极嗔者。于五无间无悲愍心。最极邪见者。谓横起僻执深险恶见。迦叶波。若一众生具足如是十不善业道大罪者。如来以是因缘宣说法要。为令悟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命者无作无受。是行是造作是幻化。然诸法性即烦恼性。入解诸法自体明亮。信解诸法种种清净。我不说有众生堕恶趣者。又净诸业障经云。复次文殊师利若菩萨观非律是律则见罪非罪。观轮回界即涅槃界则见诸烦恼是为缘生。当知是人得业障清净。又底哩三昧耶王经说对治行云。若闭目观缘诸佛菩萨。诵百字明八千遍已。开眼备睹佛菩萨等。得离彼罪。或右绕佛塔。诵八千遍塔像经典。随一现前。如仪广说。又尊那陀罗尼经云。若念诵已。乃至梦见是相。得灭彼罪。若梦天女授乳酪饭。得离彼罪。或见日月升虚空中猛火水牛及黑丈夫怖走而去。又若梦见比丘比丘尼众或乳木树白象。白牛山峰舡舫处大殿堂及师子座听闻妙法。应知悉是罪灭之相。又如来形像品说对治行云。譬若有人不净涂身臭恶可厌。以水洗灌施妙涂香。而彼臭恶即时远离。如是造作五无间罪。具足遍行十不善业道。若得信解如来造佛形像。得离彼罪。由无罪故。智惠殊胜具菩提心。由殊胜故。而或出家坚持净戒。花积陀罗尼经云。尔时师子游戏如来当住于世。经百千岁施诸妙乐。时彼如来般涅盘后起舍利塔。若人以菩提心持彼一花供养如来。合掌称名或洒水为净。及一花鬘涂香花灯乃至身行一步超诸言说。称南无佛。于彼师子游戏如来勿应疑惑。若于一劫百劫千劫。返堕恶道者。则无有是处。又药师琉璃光王经云。若持五戒十戒菩萨四重戒。出家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如于所受或有毁犯怖堕恶道。若人专念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如其供养。是人决定不堕恶趣。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我称赞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所有功德。是为诸佛甚深境界。汝无疑惑生实信不。尔时具寿阿难陀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所说经中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中所集善行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最为高远。具大威光可使坠地。妙高山王亦可倾动。是诸佛言终无异也。世尊。然有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境界。便发是言。由何唯念一如来名。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斯不信便生诽谤。于长夜中退失利乐。佛告阿难。若闻彼佛名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境界。难可信解。阿难。汝信解者。应知皆是如来威神之所建立。非诸声闻缘觉未登地者。唯除一生所系菩萨摩诃萨。故彼经又云。若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具足八分斋戒。一年三年受是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前者。若得闻是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是人临命终时。八大菩萨皆以神通来示正道。复有种种间色。世所希有。众宝莲华自然化生。或复生于天上。如是生处而宿植善根。彼无穷尽。亦复无有堕恶道怖。彼天殁已复生人世。为转轮王统四大洲。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一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清净品第八之三

  与无量百千万俱胝众住十善业道。后复生彼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种族中。财物丰饶库藏盈溢。色相眷属皆悉具足。彼经又云。若有女人得闻是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受持者。后转女身。又文殊庄严佛刹功德经云。妙吉祥言。我亦恭敬是惠上菩萨。光幢菩萨。如意愿菩萨。寂根菩萨。若有女人持是四菩萨名号者。得转女身后不复受。

  论曰。对治行略如前说。制止力今当说。如地藏经云。若菩萨摩诃萨离杀生者。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忧无怖及无悲恼惊慑毛竖。以斯善根果报。所有前际乘五趣轮溺生死海。因是杀生。造身语意一切业障。自作教他及随喜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一切摧灭乃至不受其报。于现身中得寿命长远。诸天及人之所爱乐。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乃至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忧无怖及无热恼。不生动乱。于自财利而行喜足。终不希取非法之利。以斯善根乃至因是远离不与取故。一切业障摧灭无余不受其报。以要言之。如是十不善业道。亦能对坏自所修善。如月灯经云。闻嗔灭罪者。如说凡愚不实嗔骂诽谤者。安住忍伏尽诸往昔所造罪业。及于菩萨所起嗔等。

  论曰。制止力已如前说。依止力今当说。故诸缘起中释云。若能归依佛者不堕恶道。舍此人身得生天趣。若法若僧亦同上说。又慈氏解脱经说。菩萨净诸罪业者。诸不善法遍若大地。而劫火起时一切所有无不烧者。乃至譬若有人以喝吒迦汁一两点。千两铁而作黄金。非彼多铁能令少汁而返成铁。此发一切智心亦复如是。以一善根回向智。能摄受一切业烦恼障成一切法智。非诸业烦恼障能令一切智心而为烦恼。善男子。又若有人持以一灯入照暗室。即时能破千年夐古之暗。此发一切智心亦复如是。如入一众生心无明暗室。俱能破坏百千不可说劫夐古业烦恼障发智光明。善男子。如大龙王首戴如意摩尼宝王冠。无他冤敌等怖。此菩提心亦复如是。若菩萨具大悲心。无有恶道冤敌等怖。优波离所问经云。此住大乘菩萨摩诃萨。于初日分时有毁犯罪。当中日分时不舍行一切智心。如是菩萨得戒蕴具足。若中日分时有毁犯罪。当后日分时不舍行一切智心。则菩萨戒蕴亦复具足。我应复说如是次第。佛言。优波离。此住大乘菩萨或时舍戒学处。然于彼菩萨勿起恶作。亦勿随转。若复于彼声闻乘者展转说。为有毁犯罪。然声闻人谓失戒蕴。应如是知乃至广说。

  忍辱品第九

  论曰。此不远离有多门转。而善守护令戒长养。如是离业障缚破烦恼结。乃至闻忍不忍减失精进怠堕俱故。或复不闻不知等持方便。由无方便净诸烦恼。是故懈退唯闻修习了杂乱行。谓诵习勤苦依止山林。彼修行者。暂息杂乱而心无等持。然此止息亦等持摄。尚无少果。况余净诸烦恼设修此观亦亡少善。乃至说净诸烦恼。法集经云。此说忍有三种。谓安住苦忍。谛察法忍。耐冤害忍。安住苦忍者。得究竟行对治苦怖及得除遣著乐之爱。余二种恼。彼云何说。谓嗔恚懈怠等。月灯经云。著乐之者亦不舍苦。又宝云经说。若内怀忧悲苦恼者。住方便调伏忍。最上授所问经云。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当远离不如理损害。勿著世间八法所得妻孥及诸受用财谷丰饶。不以高举逸豫。设诸衰弊亦不低下愁恼。应如是观察诸有为相幻化所造。起高举处息灭罪报。谓此父母妻子奴婢仆从亲眷朋属等。彼既非我。我亦非彼。如有偈云。若有所干集。由何起愁恼。或无所干集。亦何起愁恼。为所干集者。以痴恚恼闷绝疲懈故。或执著勇悍起大过咎。痴迷追悔须臾夭寿。应远离此无益。是难。

  论曰。云何舍是愁恼。谓发轻软心者。如最上问经云。于此远离则令心柔软如睹罗绵。又华严经云。应如胜财王童女发如是心灭诸烦恼。以无能胜心破诸嗔忿。以不动心于众生海而不退堕深心境界。

  论曰。修习此者。不以为难。如其所有愚者尚尔。至若担夫耕农畋猎克苦修习。荷负鄙事悕微细果。尘秽不净心无悔恼。况复此等诸妙乐行。诸菩萨乐为最胜事趣无上果。又如诸鄙贱者少不饶益。于身难作尚无废坏。但自系念刚强领纳。如决胜负。况复此等长时无益受诸苦恼。由何于善法财少不悕取。地狱治罚世间贼害。狱卒守护按治无遗。随处遇会极为痛恼使勿为冤。于久远时无诸系缚。捍劳忍苦破烦恼贼净尽无余。于三有中被胜甲胄。执持器仗败诸魔冤解众生缚。由先修习以少克苦而得成就。于诸众生修苦乐想。谓诸苦生时。如其处所修习乐想。住乐想者。即能成办此果得三摩地。名超诸法乐。如父子集会经云。佛言。有三摩地。名超诸法乐。若菩萨得是三摩地者。于诸事缘受如是乐受不苦不乐。非一因缘如其处所而得乐想。譬若有人以因缘故。断截手足及耳鼻等。耳鼻断已。如其处所而得乐想。及以鞭杖之所打扑。翻如乐想。或为牢狱系闭捶挞。谓作衣者。然酥灯者。然油灯者。碾蔗浆等者。如其处所而住乐想。作鸺鹠面者。作师子面者。捻曝晒者。乃至造金钱者。造饮食者。供象酒等者。翻如乐想。或为挑目破坏命根。诸有损害及堕首等。翻如乐想。无苦乐想。所以者何。此菩萨摩诃萨如是愿力长夜修作。若我为诸走使得近妙乐。若我为罪犯者。亦以承事尊重恭敬供养。一切时处得近妙乐。若遇恶言讥刺打扑刀仗割截乃至诸坏命根。一切所有得菩提乐。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具足如是作意如是事业如是愿力。亦复具足一切众生随知乐想亲近修习于彼业报多所修作。而得超诸法乐三摩地。若时菩萨得至一切法乐三摩地者。是故得大不动坏诸魔事。由是方便圆满一切舍施。成就一切难行苦行。坚牢一切忍辱。策励一切精进。助修一切禅定智惠。是故常喜。如月灯经说。常喜尊重常住正见。又无尽意经云。何等为喜。谓喜念法清净信乐。发踊跃心不生懈怠。无诸热恼不求五欲之乐。不离一切法乐。由心建立身喜觉喜起适悦意乐。如来身庄严相好希求善巧听法无厌依实法行。由法生喜爱乐净信。然于众生觉了无碍。以最胜欲勤求佛法不舍法欲。广大信解诸佛妙法示解脱乘。发最上心除悭吝心。若初发心施当施施已三轮清净。欢喜布施。于妙尸罗亦常清净。由持净戒摄诸毁禁。而常超越诸恶道怖向佛禁戒坚固无毁。正使他人恶来骂辱。于语言道心不加报乐然故忍变以尊重逮无憍慢。貌常温恭远离颦蹙。先以爱语无谄无佞。净意不邪心不粗涩。见诸胜己亦无曲抑。不觇乖谬不扬他失。修和敬法。于菩萨众敬如佛。使敬诸佛法惜过身命。于诸师长如己父母。护诸众生犹如一子。于和尚阿阇梨敬如佛想。于诸正行皆如上首。诸波罗蜜如爱手足。于说法师如诸妙宝。诸教令中如亲五欲。于喜足行如无病恼。求胜妙法如希妙药。于发露者如遇良医。如是调御诸根使无懈怠。说此是名为喜。

  论曰。此言学菩萨庄严者。如大云经说。若乐地狱旁生者。于地狱趣心常戒定。虽处狱城而得如旅泊。又乐地狱者。于地狱趣心生爱著及与悭嫉。令地狱火转复炽盛。

  论曰。说安住苦忍者。故海意经云。有三种忍。佛言。海意。此菩萨摩诃萨如其所发一切智心宝中。或为非人毁犯净戒。谓若诸魔魔民及天魔后魔。力所持。令魔使者固来侵害。震击动摇期克打掷。当于是时此大菩提发深固心令无所坏。亦复不坏。大悲精进解脱一切众生。亦复不坏。令三宝种绍隆不断。亦复不坏。诸佛法中于此相应积集善本。亦复不坏。成办相好修习福行。亦复不坏。勇力精进严净佛土。亦复不坏。求一切法不惜身命。亦复不坏。度诸众生不著己乐。是中深心具如是意。若为一切众生之所恶贱。或遇嗔恚讥毁骂辱及诸打掷。悉能忍受。至若一切众生以恶心来逼恼摧压。亦悉堪任不疲不懈不退不没。勇猛精进势力发现。捍劳忍苦起摄受心。又若有人以恶心来。若嗔若骂。妒害逼恼忿恚打掷。于如是心悉不加报。乃至设复有人于十方界执诸器仗逼逐其后。彼地方所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是中若遇一人发菩提心修布施心乃至修智惠心者。闻彼发起一善根心。我当即至彼地方所。正使断割其身节节支解如枣叶量。于是等事我悉堪忍。又若世间一切众生皆起嗔恚巧出恶言骂辱讥毁。加以断割其身节节支解如枣叶量。我当是时。于此众生终不为起少分动扰之心。所以者何。然我此身于过去际无量无数生死轮转。靡所不造。或处地狱畜生琰魔罗界。乃至今在人趣耽味饮食。诸欲受用听受非法。艰苦追求邪命资养。多种逼迫。然于身命曾无果利。虽复种种多所营作。缘此不能自利利他。设复生死最后边际。使诸众生于我身分断割支解。宁受众苦我终不舍一切智心。亦复不舍一切众生及善法欲。所以者何。然我此身多种逼恼苦切残毁。比地狱苦百分千分乃至优波尼刹昙分不及其一。又复于佛法中不舍大悲所缘一切众生。以要言之。若有因缘起嗔恚者。我当以法断除。云何为法。所谓爱乐于身。系属于身。取著于身。舍是身者即舍嗔恚。佛言。海意。于如是法聚而趣入者即能堪任一切众生之所逼恼。乃至不惜其身而能弃舍。亦不爱乐者。此即能修布施波罗蜜多。复次若遇身欲坏时。大慈不舍一切众生。此即能修持戒波罗蜜多。若遇身欲坏时。如义解脱堪任忍受。忍力发现亦不动扰其心。此即能修忍辱波罗蜜多。以勤勇力不舍摄受一切智心。于生死中发诸善行。此即能修精进波罗蜜多。复次若身坏时。于心发现一切智宝不舍菩提。如实观察胜寂寂静。此即能修静虑波罗蜜多。若遇身欲坏时。观身幻法犹如草木墙壁瓦砾。入解于身是无常是苦是无我是寂灭。如是谛察其身。此即能修胜惠波罗蜜多。乃至设复有人以恶心来嗔恚骂辱。即作是念。是人懈怠远离白法。我今发起精进勤求修习。植诸善本勿生厌足。乃愿是人先坐道场。我当最后取成正觉。以要言之。是等众生名未调伏者。未寂静者。未密护者。未近寂者。为作义利庄严铠甲。乃至我依此法。云何是嗔云何非嗔。二中伺察俱不可得。又若是嗔非嗔若自若他。嗔与嗔者皆不可得。斯不可得尚离此见。是即名忍。又般若云。若诸众生有所诤竞。应发是心。我当劝勉。我今于此诤竞得无难遇。若诤竞者及所诤事。然我于诸众生为作桥梁。我若为他恶骂毁呰。汝何此语不应加报。但类痴人。及若哑羊不起斗诤。他或恶来丑言骂辱于语言道心无损害。亲近于他我应善语。不似于彼起斯过咎。乃至若我闻他过失亦不似彼。所以者何。我意无怒故。又若一切众生所须妙乐者。我当与彼众生妙乐乃至涅盘。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于他终不起嗔。及与自他起愚痴行。唯修坚固精进。以精进故。设坏身命而无恚恼不生颦蹙。又菩萨别解脱经云。若于恚怒众生。如是安慰极善安慰。住此忍者得随顺法喜。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二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精进波罗蜜多品第十

  论曰。虽闻住如是忍发生精进。然于此未闻尚起毁犯。如月灯经偈云。

  傲法不护戒  为得几多福

  破戒纵多闻  无能免恶道

  论曰。由闻具胜能者。那罗延所问经云。善男子。如所闻解得胜惠性。若闻息除烦恼。令烦恼魔皆不得便。是中广如最上大仙本起经云。菩萨摩诃萨具足深心尊重法欲。住余世界现诸佛前随所闻法。若菩萨摩诃萨精进法欲。于山林中贮法伏藏。得无量经典法门如置掌中。又诸菩萨精进法欲而得佛现前。及诸天等与佛辩才。乃至命欲将尽。为佛世尊及诸天等增益寿命及与色力。住命千岁非本所求。为佛诸天共加持故。乃至求住一劫。又诸菩萨生法尊重。为佛世尊除老病苦。得授正念及通达辩才。乃至得授正见随见能说。又若菩萨摩诃萨精进法欲无他一切冤敌等怖。是故精进多闻资粮善巧菩萨修习得如是等。

  论曰。菩萨闻几种行入解毗奈耶。如无尽意经云。由闻八十种行而能入解。所谓欲行。深心行。深固心行。极相应行。无倨傲行。不放逸行。恭敬行。极尊重行。离名相行。善言行。承事行。闻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乱行。无住行。宝想行。药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达解行。意喜行。悟入行。听闻佛法无厌行。广舍行了知调伏行。亲近多闻行。喜乐容受所作行。身踊跃行。心悦乐行。闻不懈退行。闻义行。闻法行。闻威仪行。闻他说行。闻所未闻妙法行。闻神通行。不乐余乘行。闻诸波罗蜜多行。闻菩萨藏行。闻摄事行。闻方便善巧行。闻梵行行。闻正念正知行。闻已生善巧行。闻未生善巧行。观不净行。观慈行。观缘生行。观无常行。观苦行。观无我行。观寂灭行。观空无相无愿行。无作行。善作行。建立真实行。无减失行。单己行。守护自心行。精进不懈行。谛察诸法行。对治烦恼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他分烦恼行。依止七财行。断诸贫穷行。赞诸有智行。欣乐智者行。众圣平等行。非圣净信行。见谛行。远离诸蕴过失行。称量有为过失行。依义行。依法行。一切恶作行。利益自他行。于善修作不发余业行。趣向殊胜行。所得一切佛法行。彼经又云。若于助法相应则得如是智业。云何助法相应。谓若少务少求。慎语慎行。初夜后夜闻诸世间顺理相应者。称量利他数数推求。心无浊染除诸盖障。于余罪犯以智出离不起恶作。发起趣向。坚固正行。乐法敬法为法奥府。具足精进如救头然。希求智惠为游止处。不堕禁戒不舍重负。趣发殊胜舍无益众。乐单己行于阿兰若现前作意及圣种子杜多功德。喜足不乱欣乐法乐。不念世间语言。求出世法要。及无妄念通达义利。随顺真道。知持戒缘惭愧庄严。以坚实智破坏无智。以胜惠眼极妙清净。觉了无明痴暗系缚。谓广大觉了。无邪曲觉了。分别觉了。现证觉了。不从他得。持自功德赞他功德。善所修作不堕业报。是为智业清净。又般若中说。应何所闻于方广经论。当如是学。非义利者亦应远离。所谓世间处论。鞭扑论。蛊毒论。默置论。童子戏剧论。乃至所有别部解脱等论。成就痴冥。善住一切菩萨乘者。悉应远离。又如无尽意经云。有四种施。于说法师为智资粮而得成就。何等为四。一者谓纸笔墨经。二者严饰法座。三者具诸名闻利养。四者为摄受法不以谄诈称赞。复有四护。何等为四。一者谓护己身。二者护善。三者护诸世间。四者护利益事。乃至复有四住。为智资粮而得成就。何等为四。一者住说法师。二者住法。三者住利养。四者住觉悟。是名四种。又华楼阁经云。若人以须弥量七宝聚。布施在家菩萨者。不如能以千钱奉施出家菩萨。或以信解出家功德。施一指节修难行施。若诸所有。唯除出家得是大果。如来最上最圣非在家者有如是理。况复在家无智心不具足。如最上问经云。谓若一心于他眷属等罪而能远离。说为无罪。彼若不能远离性难调故。于在家者建立是罪。

  说阿兰若品第十一

  如最上授所问经说。依止住阿兰若。次第居家者。性过失故。又如月灯经偈云。

  不起著欲  远离眷属  弃舍在家

  得无上道  若离于欲  如避火坑

  怖畏在家  远离眷属  无上菩提

  斯不难得  未有三世  诸佛如来

  由常在家  住于欲地  而能获得

  胜妙菩提  捐舍王位  如弃欬涶

  安住空闲  远离诸欲  断除烦恼

  降伏魔冤  离垢无为  悟菩提道

  饮食衣服  妙花涂香  而得承事

  人中圣尊  如出家已  奉行正法

  若有如是  求菩提者  善利众生

  厌有为事  趣向空闲  至行七步

  所获福报  最胜无比  若复值遇

  非众同分  乐处众会  悕财利者

  众生随行  离彼方所  是愚闇难

  彼经又云。

  智不为愚诤  猛利应当舍

  离此极恶心  勿竞愚者法

  智不近于愚  了知愚本性

  能使久相亲  后当成怨嫉

  智不保于愚  了知愚本性

  谓体性痴冥  自当求破坏

  由是诸异生  何有善知识

  若法共言说  不顺嗔过咎

  斯愚法碜毒  故智者不保

  愚与愚者合  如粪投不净

  智复与智俱  如酥置酥内

  彼经又云。

  常于世间  最极乐处  无有少分

  若乐不乐  唯乐林泉  随得受用

  沙门胜乐  若于所有  一切都无

  无有纤毫  所系属者  如风转空

  如独觉行  乃至世间  诸最乐事

  心常如风  无所系著  若乐不乐

  不有合集  谓此苦恼  不乐安住

  谓若乐彼  无苦无违  离二边故

  唯此法乐  非人中乐

  彼经又云。

  彼得常时  微作相应  离别众失

  不诤少分  彼相应理  住阿兰若

  获是功德  而常获得  不悕有为

  不乐世间  不增有漏  住山林者

  获是胜能  不起过分  常乐近寂

  身语意密  及远离行  住空闲者

  获多功德  得彼厌离  速悟解脱

  寂静解脱  住山林者  即住解脱

  诸阿兰若  获是功德  栖止林泉

  而常远离  城邑聚落  乐远离已

  常如独觉  无有伴侣  非久如间

  得斯胜定

  又护国经所说偈云。

  弃舍在家  无量过咎  亦常不爱

  深险思虑  得乐山林  诸根妙乐

  寂静功德  无有男女  戏笑言论

  设有人来  如独觉行  心净无垢

  不喜财利  意不耽著  处处少欲

  当远离此  谄求恭敬

  最上问经云。我应不作众生合集。非为于一众生而起善根。或先所闻具刹那顷。系著财利心不净者。若天若人咸悉舍去。设一天人亦复舍去。又如宝楼阁经云。佛言。迦叶波。譬若有人泛大水中为渴而死。迦叶波。此沙门婆罗门亦复如是。然于多法受持读诵。而不能断贪嗔痴渴。游大法海为诸烦恼渴爱而死。后堕恶道。

  论曰。是故决定依阿兰若及相似处。又宝云经说。若住所依之处。得行乞食。不近不远。流泉浴池清净无垢少怖畏处。树叶花果皆悉具足。远离险恶多诸龛窟寂静第一。菩萨如是当依此处。应先昼夜六时自诵经典声不高下。善闭诸根心不外驰。于此净命系念所受。善取其相不著睡眠。若王王臣刹利婆罗门及余官属。或亲来诣阿兰若处。彼比丘应作是言。善来大王。如所施设可就此座。王若坐时。比丘亦坐。王若不坐。比丘亦立。王若诸根动乱。应当赞言。大王。得大善利。王之境土有诸具戒具德多闻沙门婆罗门。安住其中。不为恶人冤贼恼害。王若诸根善净堪为说法。即当为说善巧之法。审若不乐善巧则当为说厌离之法。审若不乐厌离则当令知如来有大慈悲具大威德。为诸来者刹利婆罗门及余官属。随其所宜为作化度。彼若多闻堪任法器者。使闻妙法降伏其心。彼等众生信乐是法得大欢喜。最上授所问经云。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如是观察是义。云何我住阿兰若中。非独沙门相者而多猛恶[怡-台+龍]悷。非密非静非律仪非相应非愿求之所共住。所谓非人诸恶鸟兽盗贼旃陀罗等之所共住。彼不具足沙门功德。尔时我住阿兰若处。我应圆满是沙门义。乃至复次长者。出家菩萨阿兰若行。应如是观察。我以何义至阿兰若。我当为此怖畏。云何怖畏。谓处众愦闹怖。合集怖。贪嗔痴怖。憍慢覆很怖。悭嫉财利怖。色香味触怖。蕴魔怖。烦恼魔怖。死魔怖。天魔怖。无常计常颠倒怖。无我为我颠倒怖。不净为净颠倒怖。执苦为乐颠倒怖。心意识怖。离障起障怖。身见怖。我我所怖。疑三世怖。恶友怖。恶属怖。名闻利养怖。不见言见怖。不闻言闻怖。不觉言觉怖。不知言知怖。沙门垢秽怖。互相嗔忿怖。三界怖。诸有趣生怖。三恶道怖。总略一切不善作意怖。我为如是此恶怖畏行相诣阿兰若住。乃至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当如是学。若怖生时。一切皆由我执所起。以要言之。复次住阿兰若远离我执则无我无我所无我相无我爱无我想无我见。不为我所持。不为我所计。舍离于我不为守护。住阿兰若此非利益。复次长者。住空闲者。无己想无他想。若于诸法无说则于诸法无杂。以要言之。长者。譬如阿兰若处药草树林不惊不怖不畏。亦无惊慑毛竖。此出家菩萨住阿兰若行亦复如是。于身发起药草树林墙壁瓦砾之想。心如幻化。所生何有。分别及有怖畏惊慑毛竖。如是深心于身观察。是身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养者意生儒童虚妄遍计。此怖畏者但有假名。虚妄遍计不应分别。如彼阿兰若处药草树林无有主宰亦无摄属。此阿兰若无有摄属亦复如是。于一切法如是知已。应起是行。所以者何。住空闲者。犹若强尸无有主宰亦无摄属。乃至复次长者。出家菩萨如住空闲。于此知已依佛所说住阿兰若。即得圆满白法深植善根。然后出诣聚落国邑。入于王宫而为说法。复次长者。出家菩萨读诵演说解其义趣。入彼众中而得恭敬。亲近和尚阿阇梨及耆旧中。而新学比丘亦应尊敬亦无懈怠。悉自营办无令他恼。亦应勿使尊重承事。当如是观察。又如来应等正觉为诸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众生尊重供养。乃至诸有所作悉自营办不怖承事。况复我今欲求无学。如是承事一切众生。若我承事于他一切供给。则我诸有所作悉自成办。不复悕求承事供给。所以者何。长者。此尊重承事者。于比丘功德法中摄取毁犯。造此摄取者。因得承事故。我勿由是法造此摄取。彼经又说。复次长者。彼阿兰若菩萨法。若见若闻和尚阿阇梨疾病者。虽处迥野应往问讯。谓若旦时诣彼。应发是心。设复为他所请读诵解说令住僧坊者。如阿兰若。心勿受著。如是住阿兰若。求法无厌。于一切事皆空闲想。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三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说阿兰若品第十一之余

  宝积经云。复次阿兰若行若诸异生未得果者。见虎狼至勿生惊怖。当发是心。我本诣此阿兰若处。已舍身命不应惊畏。为起慈心远离过失使无怖惧。又若虎狼断我命根啖我身肉应起是心。我得善利以不坚身而当获坚固。若复不能令啖我肉。岂彼虎狼得乐触耶。以要言之。复次阿兰若行。有非人来。若美若丑。不应爱乐。亦勿损害。若有往昔见佛诸天来此阿兰若比丘所起诸问难时。彼比丘如力所能。随所学法为诸天说。又若有深问难时。阿兰若比丘。或未能答而不生恭敬者。应语彼言。我今未得无学。若我当勤佛教。时闻法已尽能通解答一切问。我今唯能得闻是法。乃至总略。若住阿兰若处药草树林。尚不取著。云何为生何等为灭。如是观察。是身无我无主宰无作者无受者。谁生谁灭。毕竟无有生灭之者。是身亦复如是。譬若草木墙壁瓦砾无我无主宰无作者无受者因缘和合故即生。因缘离散故即灭。复次于胜义中无有一法是生是灭彼经又说。复次阿兰若行。应发是心。然我至此阿兰若处独无伴侣。若我所起善作恶作。尔时此有天龙药叉佛世尊等。知我深心俱为我证。又若住此阿兰若中以心不善自在游逸。又若至此极远之处。独无伴侣无亲近者。无我无取。应如实觉。欲寻恚寻害寻及余不善法寻。悉如实觉。若我于此不异其众乐处有情愦闹中者即为欺诳天龙药叉诸佛世尊。若如所作天龙药叉不为呵厌。诸佛世尊悉皆欢喜。

  治心品第十二(禅定波罗蜜多附)

  论曰。于此阿兰若修是禅定。如般若经云修此禅定波罗蜜多者。得心不散乱利诸众生。所以者何。起世间定彼尚亦然。乃至心散乱者皆不可得。况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得心不散乱。乃至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彼经又说。复次须菩提。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修禅定波罗蜜多行时。于一切相智相应作意则善入禅定。若眼见色不取其相。亦不执取随形妙好。若于眼根不修制止。则依邪妄损恼于余恶不善心随其流转。护眼根者。制此令尽。如是耳所闻声鼻所嗅香舌所了味身所著触意所知法。皆不取相亦不执取随形妙好。若于意根不修制止。则于余恶不善非法之心随其流转。护意根者。制此令尽则行住坐卧语默时处。悉不舍离三摩呬多。得彼手足不生动摇口无杂言亦无戏笑诸根不乱。若身若心俱无妄失三业寂静。于显密中如律仪道。乃至喜足易养易满。善入行处远离愦闹。于得不得无有高下等无差别。如是苦乐毁誉若赞不赞若夭若寿亦无高下等无差别。若冤若亲心常湛然。是圣非圣其声无杂。于乐不乐犹如一相无高无下。等无差别超诸违顺。所以者何。于自相空如不真实。则见诸法无生无灭。乃至广说。

  论曰。喜乐修习者远诸懈退。而常作意者息除高举。于此二种是所对治。护国经偈云。

  无量俱胝劫  所有佛出世

  由是大仙尊  刹那获胜益

  远离于放逸  解脱诸染欲

  此有为虚妄  如幻梦所见

  乖离非久住  诸爱亦不常

  如奋力营求  诸波罗蜜地

  乃至悟菩提  精进无疑惑

  大戏乐经广说偈云。

  老病死苦  如火焰然  三有炽盛

  无适无莫  未离轮转  常处愚瞑

  譬若狂蜂  处罃器内  三界无常

  如戏剧者  及秋空云  旋生旋灭

  人命迁坏  过于山水  轻捷迅速

  如电飞空  虚天界城  遍三恶道

  无明横起  爱有所生  被转五趣

  如陶家轮  常乐美色  及妙音响

  清净香味  细滑触乐  贪著此者

  如被囚絷  如鹿寄网  如猴被缚

  常怀怖惧  作冤家想  此欲乐者

  极多忧恼  如锋锐刀  亦如毒药

  智者远离  如弃粪瓶  愚懵念著

  为怖畏因  及为苦本  爱有所缠

  疾趣衰老  常乐欲者  怖无归救

  昔有圣人  了知此欲  怖如猛火

  如大淤泥  如持蜜刀  如避空剑

  又诸智者  了知此欲  如粪秽瓶

  如毒蛇首  如木耦驴  如涂人血

  如死狗头  如恶冤家  又诸圣智

  了知此欲  譬水中月  如山谷响

  如镜中像  如戏剧人  如梦所见

  又此欲乐  智者了悟  如幻如焰

  如水泡沫  刹那而住  遍计所起

  虚妄不实  但谓盛年  任持色相

  意乐此者  实愚夫行  及老病至

  坏苦所吞  退失光泽  如竭河流

  财力丰饶  库藏盈积  爱乐此者

  实愚夫行  或至匮财  后疾耗灭

  远离于人  如空园林

  譬如花果树  爱乐人悕取

  贫窭衰老时  厌弃如鸲鵅

  丰财壮色者  乐生和悦意

  贫窭衰老时  厌弃如死尸

  又此衰老相  年迈极过朽

  譬如雷电火  焚余枯槁树

  此衰老可畏  亦犹朽故宅

  是故牟尼尊  说速求出离

  又若娑罗林  为藤蔓所缚

  如男女眷属  枯干速衰朽

  又若溺泥夫  顿乏于勇健

  此老相亦然  趋捷无快利

  老变形容丑  威雄势力衰

  长别妙乐寻  趣死无光泽

  此百种病恼  固非安隐乐

  是相于世间  炽然如猛兽

  观若老苦病  是世间苦恼

  俱舍妙乐寻  说速求出要

  又如霜与雪  夺草木滋茂

  病苦于世间  坏命根色力

  仓库多崇积  追求极边际

  常如疾病人  好起嗔恚事

  及冤害仇对  炎热如空日

  及至死灭时  财命俱散坏

  譬川流不返  如果叶堕树

  亦如河中梗  漂沈不自在

  随业果难停  独去无伴侣

  此死灭之法  又若磨竭鱼

  吞啖无量众  如金翅食龙

  及兽王搏象  若猛火焰然

  焚烧诸草木

  又教示胜军大王经说。佛言。大王。譬若四方有四山来。坚固精实周普连匝。状一合成无有缺漏。亦无间隙。是中空界地际一切动植悉归磨灭。谁有踊踯而可逃避。及以势力咒禁药术财物等事而令退转。佛言。大王。世有四种大怖畏事亦复如是。谁有踊踯而可逃避。及以势力咒禁药术财物等事而能退转。何等为四。谓衰老病死。佛言。大王。一者衰势来时摧逼兴盛。二者老相现时摧逼少壮。三者病苦集时摧逼调适。四者死灭侵时摧逼寿命。此复云何。佛言。大王。亦如师子为众兽王。色相勇健皆悉具足。爪牙刚利入鹿群中。搏取其鹿随应所欲。然鹿踊踯入猛兽口无能为也。佛言。大王。死箭射人亦复如是。纵使刚强无能逃越。无归无救亦无投寄。节节支解血肉枯竭。饥渴热恼。张口大息手足纷乱。于追求事悉无堪能。涎涕流溢便利不净。涂污支体余命渐灭。中有现前随业缘起。焰魔使者甚可怖畏。趣黑夜分于出入息最后而尽。唯己独行更无伴侣。奄背此生倏往佗世。奔大险道入大黑暗。涉大旷野趣大稠林。泛大溟海业风飘堕。所向冥寞曾无标记。余无归救余无投寄。佛言。大王。唯法与法是归是救。是所投寄。佛言。大王。此善法者。如寒者得火。如热者遇凉。渴者饮清冷水。饥者食珍美馔。疾病者遇良医药。怖畏者得强力伴。是为归救。佛言。大王。此诸善法。有大势力亦复如是。无归救者为作归救。无投窜者为作投窜。大王。是故应知。有现无常者现灭尽者。法尔如是。唯死怖畏。佛言。大王。王恃所为悉非善法。所以者何。大王。然此身者从昔已来纵加守护及加莹饰上妙饮膳恣情饱满。及命终时未免饥渴逼恼而死。如是身者虽以种种可爱奇文侈服上妙细[疊*毛]。行住坐卧随意严饰。及命终时秽恶不净要当流出。大王。又此身者虽以澡沐涂香粖香熏香妙花无量严饰。及命终时不久臭秽。又此身者后妃婇女眷属围绕。种种妓乐歌舞嬉戏。及诸僮仆悦意快然。及命终时未免怖畏及诸苦恼。佛言。大王。至若此身虽处宫殿台榭楼阁户牖轩槛。彩绘严饰。种种花香及与灯明。屏幛帏幔床座茵褥。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宝瓶香炉处处行列。及妙珠宝锦绮杂饰玩好之具。及命终时至冢墓间。骨肉毛发脓血臭秽。尸卧地上都不觉知。佛言。大王。又此身者而常乘御象马车乘。击鼓吹贝作大音乐。张妙幰盖执持扇拂。无量勇健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导从前后。百千官属城邑人民叉手恭敬。不久要当尸卧车上。众人荷挽出大城门。父母妻妾兄弟姊妹奴婢仆从作业使人心缠忧恼。头发被乱举手拍头悲咽哀恸咸叹苦哉。于我无救无亲无主。城邑人民衔悲瞻恋。至冢圹间。或复为诸乌鸢雕鹫狐狼野干之所食啖。乃至余骨积薪所焚。或[瘞-(人*人)+(乂*乂)]于地。风雨曝露末为微尘散掷余方。佛言。大王。此身幻化终归坏灭。一切诸行悉是无常。乃至广说。

  论曰。此贪嗔痴等一聚烦恼。至若对治修习。因是远离。故宝云经说。对治贪者。于起贪缘悉能远离。云何名对治贪及起贪缘对治。贪者若善了知。于起贪缘修不净观。云何名不净观。谓若于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汗泪涕唾咽喉心肺肝胆脾肾生脏熟脏屎尿浓汁。菩萨于如是物而起观察。则愚痴小儿颠狂不善。知是物已犹尚不起贪爱之心。况诸智者。是为菩萨修不净观。又如般若经云。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然于此身如实了知。善现。譬若解牛之师及师弟子断牛命已复用利刀析为四分。若坐若立如实观察。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亦复如是。然于此身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如实观察。乃至善现。又若耕夫或诸长者。满治场中有种种谷。所谓菽麦稻梁脂麻芥子等。有明目人分别视之。如实了知彼种种谷。此是菽麦。此是稻梁。此是脂麻芥子等。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亦复如是。然于此身从顶至足发毛爪齿种种不净之所充满。而菩萨如实观察是身。唯有发毛爪齿头目脂髓肝胆脾肾生脏熟脏眵矃不净等。乃至若诣冢间观种种相。谓所弃尸于冢圹间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五日。身体膀胀青瘀臭恶皮穿肉溃脓血交流。见是事已。我与此身亦复如是。然此身者法尔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未解脱。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而于外身修随所观。乃至观所弃尸。于冢圹间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为诸鸟兽乌鸢雕鹫狐狼野干之所食啖。及余种种蝼蚁咂食。见是事已。我与此身亦复如是。然此身者法尔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未解脱。以要言之。又若观所弃尸。于冢圹间蛆虫咂食。不净臭秽。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上说。乃至复次向凄惨道。观所弃尸。肉销骨现筋缠血污。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上说。复次向凄惨道。观所弃尸。血肉都尽身骨相现。余筋尚缠。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前说。复次向凄惨道。观所弃尸。唯有众骨散掷异方。所谓头骨足骨腰骨背骨颈骨臂骨等。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前说。乃至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向凄惨道观所弃尸。唯有骨在风飘雨渍白若珂贝。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上说。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向凄惨道。观所弃尸。唯有骨在。经[應-倠+秝]多年变异青色。如泥处地碎末为尘。我与此身亦复如是。然此身者法尔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无解脱。

  论曰。以不净观对治贪者。则修慈观对治嗔恚。此乃平等。若不乐观众生者。此或于一饮食发生爱乐则于他妙乐悕求称赞。无不爱乐。慈者度贪欲因缘不著染爱。是义有三种。无尽意经云。谓初发心菩萨修众生缘慈。已习行菩萨修法缘慈。得无生法忍菩萨修无缘慈。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四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治心品第十二之二(亦名禅定波罗蜜多品)

  复有佛缘菩萨缘声闻独觉缘众生缘等。彼众生缘者。谓先乐与利益安乐。以禅定意与彼慈故。或有知识客寄近住。以己聚落如他聚落。乃至于此一方解脱。如是汝缘十方佛等亦无厌怠。如金刚幢回向中说。具足修习菩萨行者。若所见色对治于爱。如是乃至声香味触法对治于爱。则无罪犯。是净是善。最上光洁超诸妙乐。生适悦意起净信乐。发生踊跃安住极喜。于分别心不生退恼。心意调柔诸根猛利常受妙乐。如是回向一切诸佛。转复回向诸佛般若。而得具足不可思议佛妙乐行。然未同佛得善摄受三摩地乐。由是力能展转得佛无量妙乐。具足无量佛解脱乐。摄受无量佛神通乐。得善摄受无数诸佛无著行乐。得佛自在如彼牛王所至远近速疾妙乐。毕竟获得无量佛力了知一切寂静无生无灭等乐。于无著行而常等引得诸如来不二集行无嗔妙乐。是为菩萨常以如是善根回向如来。回向菩萨者。谓于意乐未圆满者。回向圆满于一切智。未清净者。深心清净一切波罗蜜多。未成办者。为令成办发菩提心。犹若金刚令一切智铠无有退屈。若令一切智铠无退屈者。则于菩提妙乐随所轻安。于诸善道无所退向。平等安住一切世间。圆满大愿修习一切菩萨之行。了知菩萨利根神通。由斯善根证一切智。以如是善根义故。回向菩萨。又若学佛教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亦以善根如是回向。若有众生一弹指顷闻佛法声。及贤圣众为作尊重。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念佛圆满回向。念法方便回向。尊重圣众回向。不离见佛回向。清净心回向。通达佛法回向。所修无量功德回向。清净一切神通善根回向。断诸法疑回向。是为于声闻辟支佛等学佛教者之所回向。又彼菩萨亦以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所谓远离地狱道回向。断除畜生道回向。与琰摩罗界妙乐回向。断除堕诸恶趣回向。令彼众生乐欲增长无上菩提回向。为令深心得一切智心回向。不谤一切佛法回向。毕竟成就一切智地回向。毕竟清净一切众生回向。以无量智回向一切众生。乃至所有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于身承事去来坐立。种种作业住律仪道。于律仪道不生嗔恚。身语意业如善修作。密致诸根而或自身消息。按摩等事。众味饮食。若开若合。若观不观。若卧若觉。而复自身诣彼承事。菩萨于一切智缘平等相应者无不回向。彼一切智心乐利乐一切众生。乃至意常救护一切世间。发起善根远离憍逸。以要言之。令诸烦恼不复现前。为诸菩萨之所守护。决定勤求一切智道。爱乐亲近诸有智者。乃至而能修习一切善根。速得圆满相续诸行。以要言之。彼畜生趣者。或以少饭而能施与。令彼一切得生善趣。如是利益解脱回向。彼畜生者。是为苦海。是苦所取。是为苦蕴。是名苦受。是为苦聚。是苦迁流。是苦边际。是苦根本。是苦依处。于彼众生不退回向。又彼一切众生缘者。谓于众生现前作意。由先所作善根发菩提心回向一切智故。不堕轮回离诸险难得佛妙乐现前无碍超轮回海永断相续照明佛法起大慈故。如最胜金光明经慈悲藏伽陀云。

  是金光明  最胜金鼓  所出妙声

  遍三千界  能息地狱  及焰摩罗

  乃至人中  贫穷苦等  又此金鼓

  灭除世间  一切障恼  亦愿众生

  得除恐怖  如牟尼尊  寂静无畏

  如诸圣人  处生死海  修一切智

  如彼所得  胜慧等持  及菩提分

  功德大海  又此鼓音  愿诸众生

  获斯梵响  如佛证已  胜妙菩提

  转净法轮  住无数劫  说法利生

  灭贪嗔痴  烦恼众苦  若有众生

  住于恶道  为火所烧  身常洞然

  闻斯鼓音  如教诲言  令归佛宝

  又令众生  得宿住念  于百千亿

  俱胝生中  念牢尼尊  闻甚深教

  又此鼓音  常得近佛  净修善行

  远离罪恶  乃至偈云  又诸刹土

  一切众生  息除世间  所有诸苦

  又若众生  身分下劣  根缺减者

  普得诸根  悉皆圆满  若疾病者

  身形怯弱  随其方处  无所依怙

  解脱众病  得获轻安  根力充实

  又若众生  王法所加  生种种怖

  及多忧恼  彼诸众生  苦难若至

  最极恶事  百种怖畏  悉令解脱

  或复捶打  枷锁系缚  种种苦具

  逼切其身  又复无量  百千种类

  忧畏愁叹  间扰其心  牢狱系闭

  打挞楚毒  一切解脱  被临刑者

  遽活躯命  众苦虽至  得无怖惧

  又若众生  饥渴逼恼  令得上味

  美膳饮食  盲者备睹  众妙色相

  聋者得闻  适意音响  彼裸形者

  得细软衣  贫窭众生  得众伏藏

  仓库丰饶  众宝严饰  一切众生

  获斯妙乐  无一众生  受诸苦报

  诸相端严  人所乐见  饮膳丰饶

  福德具足  常得受用  无量妙乐

  箜篌箫笛  众妙音声  随彼心念

  应时现前  念水即现  清净池沼

  金色莲华  及优钵罗  遍覆其上

  随彼心念  应时现前  乃至偈云

  涂香花鬘  和合末香  每日三时

  从树而雨  众生取已  咸生喜悦

  供养十方  不可思议  一切如来

  菩提妙法  诸大菩萨  远尘离垢

  诸声闻众  得离一切  卑下种族

  及八难处  常值无难  最胜中王

  常得亲近  诸佛如来  乃至偈云

  愿诸女人  得为男子  刚健勇猛

  智慧聪利  而常修行  诸菩提道

  六波罗蜜  见十方佛  在宝树下

  处琉璃座  安隐快乐  围绕恭敬

  闻说妙法

  论曰。此略明慈行对治于嗔。以缘生观对治于痴。今当说是中缘生义。有稻秆经说。云何内缘生法系属于因。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若无无明则知无有行。乃至若无有生则知无有老死。又若实无明灭则行灭。如是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又彼无明不念我从行起。行亦不念我从无明得起。如是乃至生亦不念我从老死得起。老死亦不念我从生得起若实无明起者。则行起不可得。如是乃至生起则老死起亦不可得。应知是为内缘生法系属于因。复何内缘生法系属于缘。谓地水火风空识等界。和合于内系属于缘。云何地界。谓令此身聚集而转。坚硬为性。说为地界。又若令身摄持造作。说为水界。又若令身暖性现前饮食成熟。说为火界。又若于身造出入息。说为风界。又若于身中有窍隙。说为空界。谓此名色犹如交芦。令五识身相应系属。有漏意识。说为识界。若非此缘者。则身不转。若内不阙地界。如是水火风空识界亦无阙减。彼彼和合则身定转故。然此地界不念我能令身坚聚。水界不念我能令身摄持造作。火界不念我能令身温暖饮食成熟。风界不念我能于身作出入息。空界不念我能于身中成窍隙。识界不念我为缘生由是缘故身定得转。又此地界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意生无儒童非男非女亦非非男亦非非女无自在无主宰无此无彼及无所有。如是水火风空识界亦复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意生无儒童非男非女亦非非男亦非非女无自在无主宰无此无彼及无所有。复次无明者。是义云何。谓于此六界之中。起一想合想坚固想常乐我净想众生寿者意生儒童想自在主宰等想。如是种种无智。说为无明。由此无明谓实有境起贪嗔痴。即彼贪嗔痴境。此说为行。于事表了。此说为识。识俱生时彼四取蕴。说为名色。又此名色所依诸根。说为六处。三法和合。此说为触。由触领纳。此说为受。受耽著故。此说名爱。爱深广故。说名为取。取能生有。有复生因。由是蕴起名生。蕴熟为老。蕴灭名死。痴嗔染著畏死名忧。追感伤叹名悲。五识相应不常领纳名苦。作意和合极苦名恼。如是引生随烦恼等。乃至总略。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五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六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治心品第十二之余

  复次所说真实行及邪妄行。谓无智无明。由是无明起三种行。谓福非福不动行等。此说是为无明缘行。又此福行非福行不动行等随所得识之所招集此说是为行缘识(今详此处合有识缘名色一段经文梵本元阙)。如是名色及名色增长于六处门造作所起。此说是为名色缘六处。又此六处六触身转。此说是为六处缘触若触。生时令受所起。此说是为触缘受。若受美味深喜乐著。此说是为受缘爱。喜耽味故若处乐色。色离散时数数追求而不弃舍。此说是为爱缘取。如是追求令后有起身语意业。此说是为取缘有。若业迁谢令蕴生起。此说是为有缘生。又若生已变异令熟及坏灭时。此说是为生缘老死。乃至是中由识等自体为种子。业自体为良田。无明爱等自体为烦恼。以业烦恼等令识种生者。谓此业为识种田事。爱为识种沃润。无明为识种开发。然业不念我为识种田事。爱亦不念我为识种沃润。无明不念我为识种开发。是识种子亦复不念我为众缘所生。然识种子住于业地。以爱沃润无明滋长生名色芽。此名色芽非自作非他作非二俱作。非自在天所化。不由时变。非一因生非无因生。无不系于父母因缘和合耽染相续。是识种子于母腹中生名色芽。然此法尔无有主宰。无我无取等如虚空。体相幻化因缘不阙。由五种缘发生眼识。何等为五。谓眼识生时。藉眼及色空缘明缘作意缘等。是中眼识眼为所依色为所缘。明为照瞩。空作无碍。同时作意为彼警发阙是缘者眼识不生。谓若不阙内眼根处。如是不阙色及空明作意缘等故。彼一切和合则能生眼识。而眼不念我与眼色为作所依。色亦不念我与眼识为作所缘。空亦不念我与眼识为作无碍。明亦不念我与眼识为作照瞩。作意不念我与眼识而为警发。如是眼识不念我从缘生。然眼识生时。实藉众缘和合而生。如其次第诸根生识随应为说。然无有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但由业果因缘不阙之所建立。譬如无薪火则不生。是业烦恼所生识种亦复如是。彼彼生处相续和合生名色芽。如是法尔无有主宰。无我无取如虚空等。体相幻化因缘不阙。应知内缘生法有其五种。何等为五。所谓不常不断无所至向因少果多相似相续。云何不常。谓若此边蕴死彼边蕴生。非即死边蕴是彼生边蕴。是曰不常。又不灭于死边蕴而起于生边蕴。亦非不灭于死边蕴然起于生边蕴。譬若权衡低昂时等。是曰不断。又于异类众生身处非众同分生边蕴起。是曰无所至向。又今少作善恶业因。于未来世多获果报。是曰因少果多。又若此生作业则未来受报。是曰相似相续。佛言。舍利子。此缘生者以如实正惠。常修无我无人众生寿者。如不颠倒则不生不灭。无作无为无对无碍无怖无夺无勤无懈。观彼自性无有坚实。如病如痈如痛如害。是苦空无常无我等性。彼复随观前际不流转者。谓我于过去世曾有耶。谁谓我于过去世曾有耶。我于过去世为无耶。谁谓我于过去世为无耶。复于后际不流转者。我当未来世为有耶。谁谓我当未来世为有耶。我当未来世为无耶。谁谓我当未来世为无耶。复于现在世不流转者。我于今有耶。谁谓我今有耶。云何为我今有耶。又十地经说。是中无明爱取。是为烦恼。流转不断行有。是为业。流转不断烦恼余支。是为苦流转不断。复说无明缘行。是曰前际观待。识及受等。是曰现在观待。爱及有等。是曰后际观待。此上所说皆名流转。乃至如是。由系属故则为流转。若离系属则无流转。由和合故则为流转。若离和合则无流转。由是了知诸有为中多种过失。是故我今当断系属及彼和合。然为化度一切众生。毕竟不断诸有为行。

  念处品第十三

  论曰。彼治心业略明缘生对治于痴。次当入解不净身念处今当说。如法集经云。复次善男子。菩萨如是住身念处者。谓我此身从足足指跟踝腨胫膝髀臗骨腰脊腹肋胸胁手指肘腕肩臂颈项头颊髑髅等状。众分积聚是即业有。由斯造作种种烦恼及随烦恼。百千种类邪正分别。是身唯有发毛爪齿血肉皮骨肝胆脾肾心肺肠胃生藏熟藏肪膏脑膜眵泪涎涕便利不净多物积聚。以何为身。由是观察身如虚空。则见一切诸法皆空。为空念处。了知是身由二种念。所谓流散及不流散。是身来者。不从前际。去者不至后际。亦不住二际中间。唯从颠倒和合造作。由斯领受。是中居处而为根本。然实无有主宰。亦无摄属。但从客尘先所作事。身体形貌受用依止为所恃处。然此身者。唯有父母赤白和合不净臭秽揽为自体。三毒忧恼常为贼害。是散坏法。种种百千病恼窟宅。如宝髻经说。是身无常而不久住死为后际。了知此已不应于身而生邪命。应当以身修三种净施。何等为三谓身净施。寿命净施。受用净施。是身无常。应当往诣一切众生所亲近承事。欲何所作。或如仆使或如弟子。离诸谄诳身过失等。是身无常。唯出入息为寿命因。宁造罪恶。是身无常。应于爱乐受用不生耽著。一切当舍。复次善男子。菩萨以身观身念处。应观自身及一切众生身等同佛身。威神加持得离缠缚。然观自身及一切众生身与如来身无漏法性彼相无异故。应如是知。又无畏授所问经说。谓我此身非先所集。渐次散坏。譬若微尘。九窍流溢如疮疱门。又诸毛孔有嚩罗弭迦。犹如毒蛇依止而住。身如聚沫体性怯弱。如水上泡暂生即灭。亦如阳焰本无有体。身如芭蕉中无有实。身如幻事为他教敕。身如恶友多诸诤讼。是身如猴性唯轻躁。是身如仇常伺其短。是身如贼机巧贪取。是身如囚常被缚戮。是身如冤不可爱乐。亦如魁脍能断其命。又复此身如空聚落中无有我。如陶家轮无暂停止。如滓秽瓶不净充满。身如痈疽挃唯痛楚。身如朽宅不久迁坏。身如漏舡无堪济渡。身如坏器渐当沮坏。又复此身如河岸树必为駃流之所漂动。身如旅泊多诸艰苦。身如邸舍妄执主宰。如伺盗者常生暴恶。乃至是身如痴小儿要当守护。彼经复说。如是种种不净之身。由我慢愚痴妄为光洁。智者所观犹如秽瓶。眼鼻口等眵涕流出。云何于此多生贪慢。又彼偈云。

  如愚痴童子  洗炭欲令白

  设尽此生中  求白不可得

  亦如无智人  洗身欲令洁

  屡加于澡沐  至死不能净

  菩萨观于身  九窍疮疱门

  八十千户虫  依身而所住

  菩萨观于身  如刻木众像

  筋骨假连持  应知无主宰

  菩萨观于身  或受他饮食

  应知同狐狼  来食自身肉

  论曰。由饮食资助成广大行。如是处处应当了知。受念处者。如宝髻经说。善男子。菩萨以受观受念处了知众生。依止大悲得如是乐。若一切众生无有解脱。应当修习以受观受念处。我当被大悲甲摄受调伏一切众生。悉以彼乐灭除众苦。我以大悲令贪行众生了知乐受离于贪染。我以大悲令嗔行众生了知苦受离诸过失。我以大悲令痴行众生了知不苦不乐受舍俱生痴。又彼乐受不坏苦受不减不苦不乐受离于对治则无无明。若无无明彼何名受。云何了知一切无常及无我等。然此乐受即无常性。苦受即逼迫性。不苦不乐受即寂静性。由此了知若乐若苦无常无我等。又无尽意经云。若受苦时当念一切恶道众生起大悲心。摄除于嗔离于颠倒分别受等。又法集经偈云。

  说受为领纳  领纳复为谁

  受者离于受  差别不可得

  智者观于受  住如是念处

  彼相如菩提  光明遍寂静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六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七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念处品第十三之余

  论曰。此略说受念处。次明心念处者。如宝积经说。佛言。迦叶波。谓于此心或生爱乐或起厌患或多封著。于彼三际云何伺察。若过去则已灭。现在不住。未来未至。非内非外亦非中间。皆不可得。又此心者不可色见。非所诠表亦非对治。非观非照无住无著。然此心者一切如来尚无所见。余何能观。无别境界唯法想转。迦叶波。是心如幻遍计不实。由所取故种种得生。心如虚空为诸烦恼及随烦恼客尘所覆。心如河流生灭不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刹那不住。心如恶友能生诸苦。心如渔师苦为乐想。心如鬼魅作诸娆恼。心如药叉伺啖精气。心如狂贼坏诸善根。心如灯蛾常眄其色。心如鼙鼓唯警斗战。心如婢仆贪嗜残味。是心如蝇触膻腻器。是心如猪于不净中谓为香洁。佛言。迦叶波。求是心者了不可得。由不可得故无所得。于过现未来皆不可得。则能超越三世有非有等。又宝髻经云。然此心者非外所有。故不可见。于蕴处界亦不可见。如是寻求不可见者。由何所缘数数得起。谓彼彼心缘如是事。云何说为心不可见。应知是心如利剑刃何能自断。又复此心亦如指端指岂能说。心不可见亦复如是。乃至如人远行其身轻转迅疾如风。所至境界无能障碍。善男子。若人于此六处境界自他系属。心无爱著身不散乱。则于奢摩他心一境性得无障碍。是为心念处。又无尽意经说。以相应行修习庄严。于法性心而不减失。云何庄严彼法性心同于幻化。谓若自舍一切所有。而能回向彼法性心。是为严净诸佛刹土。法念处者。亦如彼说。菩萨于法不观法行法无可观故。若非佛法非菩提道。则一切法皆非出离。了知此已得大悲三摩地。于一切法非有烦恼非无烦恼。得三轮无想。所以者何。了诸法性无有二相。是诸烦恼无积聚性。无贪性无嗔性无痴性。若能如是悟菩提者。了烦恼性即菩提性。是为法念处。又宝髻经云。善男子。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若法起即生。法谢即灭。谓于法尔我人众生寿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生老死等。若集即集行。若不集即不集行。若善不善及不动行。未有少法无其因缘而得生起。乃至于是法处深所伺察。不舍一切智菩提心故。如大戏乐经云。此有为行唯心造作。犹若坯瓶无常散坏。行如空城为雨沮坏。泥涂不坚渐当磨灭。亦如河岸积沙所成自性怯弱为水流荡。行如风灯生灭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无有实。复如空拳诳示愚騃。乃至或草葛等搓捻为绳。依瓶辘轳而能汲引。未尝独一有彼作用。一切有支互相依止聚集而转。是前后际亦不可得。如人钻火二手与木勤劬不息火乃得生。众缘若离火势随灭。于如是行印所印已。若自若他即能超越断常等行。如智商人于诸险道。所至方隅而得通达。

  论曰。由无明爱等烦恼业缘之所招集成蕴处界。于胜义中皆不可得。

  自性清净品第十四

  论曰。说念处已。次复入解补特伽罗。决定成就相应空性断根本已。余烦恼等不复集行。又如来秘密经云。佛言。寂慧。譬如有树名钵罗奢。若断其根即一切枝叶悉皆枯瘁。寂慧。此亦如是。若断身见即能除灭一切烦恼。

  论曰。分别空性有无量行相。如月灯经偈云。

  若人信解如来教  于佛戒学无毁犯

  悉能远离诸女人  知法自性常空寂

  拔除一切忧苦箭  或施医药令安稳

  速得成斯二足尊  知法自性常空寂

  若于身命断支节  杖木捶打无恚恼

  忍力最上人中月  知法自性常空寂

  设百生中堕恶道  常得任持妙色相

  亦复获是五神通  而常安住诸佛所

  又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佛身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好者。于一切生中当念菩提心无令损坏。于菩萨行得无忘失。离恶知识及诸过咎。亲近一切佛菩萨众善知识等。为欲降伏诸天魔众。净诸业障。于一切法得无障碍。当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发一念心。悉能超越东方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方所当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设住十方佛刹当学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说。乃至广如诸法无我。灭业障缚则见诸法自性无灭。如父子合集经云。佛言。大王。如是六界及六触处十八意所伺察。是补噜沙为缘得生。云何六界。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云何六触处。谓眼触处而见于色。若耳触处得闻其声。若鼻触处能嗅于香。若舌触处悉尝于味。若身触处亲觉其触。若意触处则知于法。云何十八意所伺察。谓眼见色已。若生适悦若生忧恼若住于舍。如是六根各各缘彼适悦等三。是名十八意所伺察。大王。云何为内地界。谓于内身所生硬涩发毛爪齿等若内地界不生亦无有灭则无集行。大王。若时女人而于内身如所思惟彼补噜沙。彼补噜沙亦生爱乐。由二和合羯逻蓝生。又复如所思惟相似和合而得生者。无有是处。若二女人无有是处。二补噜沙亦无是处。若彼彼思惟而得生者。亦无是处。自体无实非相应故。云何说此为坚硬性。大王。此坚硬性相似而立。毕竟此身溃烂散灭。唯冢圹间是所归趣。彼坚硬性从何所来。亦非四方上下而去。大王。此内地界应如是知。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七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八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自性清净品第十四之二

  大王。是外地界坚硬性者。尔时世间初建梵天所居宫殿。大宝所成。复生他化自在诸天所居宫殿。皆七宝成。大王。若无地界坚硬性生。彼何所来。复成大地厚八万四千逾缮那。纵广六万逾缮那。复生轮围大轮围山。坚固安住同一金刚。复生苏弥卢山庾健陀山[寧*頁]泯陀山伊舍陀山乃至黑山。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次第成已。坚固安住。若无地界坚硬性生。彼何所来。大王。又此世界欲坏灭时。或为火焚成为水漂或为风吹。而此大地为火烧时。譬然酥油其焰弥炽。乃至煤烬不复可见。若为水漂如投盐水中。寻即消坏。若为毗岚风所吹时。彼三千大千世界悉皆散坏。净尽无余。大王。此外地界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地界与地界性。皆不可得。如实正慧而能了知。云何内水界。若此身内所有执受湿润等性。彼复云何。所谓涎汗涕唾脂髓脓血溲便等物。为内水界。大王。若时忽见亲爱人等眼中流泪。或为苦恼所逼流泪。或闻深法信重流泪。或为寒风所吹流泪。如是水界从何所来。水相干时复何所去。乃至此界坏时遍兴黑云。三十二重弥覆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降澍洪雨。点大如象。昼夜倾注相续不绝。如是时分经五中劫。其水积满上至梵世。大王。此大水界从何所来。又此世界将欲坏时。有二日出。二日出已。小河泉源悉皆干竭。三日出时。无热恼池流出四河亦皆枯涸。四日出时。大海水减一逾缮那。或二或三渐次减少至十逾缮那或二十逾缮那。次第枯竭至八十逾缮那。有余水在。或深一多罗树。或深至胸臆。或深如牛迹。乃至少水深一指面。当尔之时。大海中水悉皆干竭。净尽无余。大王。此水界相。生无所来灭无所去。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水界与水界性。皆不可得。云何身内火界。若此身中所有执受温热等性。彼复云何。所谓温暖蒸热。咀嚼饮食成熟变坏。使令安乐入热数者。名内火界。云何外火界谓不执受温热相生。若复有人于旷野中寻求火缘。或以蒿艾。或牛粪屑。或兜罗绵。引火生已。或烧草木山林聚落。及余方处皆为所烧。大王。如是火界。生无所来灭无所去。从本已来自性离故。云何身内风界。轻动等性。彼复云何。谓此内风。或时上行。或时下行。或住腹间。或胁或背。或发隐疹。或聚成块。或如刀裂。或如针刺。出入息等遍满身肢。外风界者。谓若此风从四方来。或紧如箭。或利如刃。若狂暴起。摧折林木堕裂山峰。若微细起飘举身衣动多罗树。名外风界。余如前说。云何内空界。若此身内皮肉血等显现增长离质碍性。彼复云何。谓若眼窍耳穴面门咽喉。咽啖饮食所引滋味。于肠胃间通彻而出。若时业缘引生六处。诸处生已围绕空界。此说名入内空界数。然彼空界从何所来。若复外所显现离质碍性。名外空界。大王。若色变坏一切皆空。所以者何。是虚空界本无尽故。安住不动犹如涅盘。遍一切处无有障碍。大王。譬如有人于彼高原穿凿池井。于意云何。是池井中所有空相。从何所来。王言。无所从来。佛言。大王。设使彼人复填以土。于意云何。空何所去。王言。空无所去。所以者何。是虚空界无去来故。不住男相不住女相。大王。外虚空界本来无动。所以者何。自性离故。如实正慧而能了知。

  复次大王。云何识界。谓若眼根为主各别所缘显色形色及以表色。名眼识界。若六根为主缘于六境各别建立。名六识界。又此识界不著于根不住境界。非内非外及二中间。然此识界各各了别彼彼事已。即便灭谢。生无所来灭无所去。大王。识生时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识界与识界性皆不可得。如实正慧而能了知。大王。云何眼处。谓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所造净色。若地界清净则眼处清净。若水火风界清净则眼处清净。何以故。由地界清净眼处得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如是乃至由风界清净眼处得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何以故。无主宰故。无造作故。犹如涅盘自性净故。大王。如是眼处各各寻求。皆不可得。所以者何。由地界空故则地界清净。乃至风界空故则风界清净。若诸法自性本空则彼界何有清净。亦无忿诤。若净若诤皆不可得。复有何色而可见耶。当知眼处毕竟空故自性亦空。前际后际皆不可得。未来所造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离故。若自性无有则无男相亦无女相。何有爱乐若生爱乐是魔境界。若无爱乐是佛境界。何以故。若无爱乐则能远离一切诸法。

  大王。云何耳处。谓四大种所造净色。乃至大王。诸法解脱决定现前如法界空。不可施设不可显示。不可记别无所希望。大王。诸根各各乐著境界。眼缘色时而生乐著。是故说色为眼境界。又此眼根缘于色境有三种相瞩。可爱色起于贪想。不可爱色起于嗔想。非爱非恶而起舍想。如是乃至意著法处为意境界。若彼意处缘可爱色极生乐著。为彼所牵引生贪行。不可爱色生于嗔行。于爱非爱起于痴行。如是声等三种攀缘领纳等相。准前应说。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譬如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大王。于意云何。彼梦觉已。忆念梦中婇女娱乐为实有不。王言。不也世尊。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所见。众人婇女毕竟无有。何况与之共相娱乐。当知是人徒自疲劳。念梦中境不复可得。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色已。心生爱乐复起执著。为彼所牵造贪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刹那灭谢。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苏啰若人若天。初识生名。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大王当知。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缚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名想耳。复次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冤对共相斗战。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斗战等事。为实有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冤对。何况与之共相斗战。是人徒自忧恼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恶色即生于恼。厌离破坏毁呰过失造嗔业行。余同前说。复次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为毗舍遮之所娆害。心生怖畏痴迷闷绝。大王。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为鬼所娆。为实尔不。不也世尊。梦中毕竟无鬼所恼。况痴迷耶。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是色。痴迷不了造痴业行。余如前说。复次大王。譬如梦中得闻众人美妙歌声箜篌弦管诸音乐等。大王。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有歌乐。为实尔不。王曰。不也世尊。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众人尚不可得。何况美妙诸乐音声。是人徒自疲劳毕竟无有。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闻可意声。闻已适悦复生乐著造贪业行。如是香等各各三种。准前应知。乃至大王。于此法中善自安意应作是念。我当云何于人天中为作眼目为大灯炬而作照明。为作船师令渡彼岸。为大商主引至宝处。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隐者令其安隐。未涅盘者令证涅盘。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凡夫缚著无有厌足。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有转轮王名无量称。威德名闻富贵自在。统四大洲独为尊胜。随所意乐而得受用。一切林树常有花果。时世人民安隐无恼。复能降雨众妙香水。金银珍宝种种资具。诸有所须普皆充足。忽于一时升忉利天。帝释天主分座令坐。贪欲无厌欲侵其位。作是念已即便退没。群臣围绕咸共见之。譬如生酥置热沙中不得久住。将趣命终。尔时有王名曰作爱。见是事已而作是言。我当云何于诸世间善说斯事。时无量称语作爱言。汝于未来当如是说。彼无量称贪无厌故自取命终。乃至是故大王。诸根如幻境界如梦。当自安意勿生信顺。身如阳焰自性无有。色受想行自性不实亦复如是。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八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九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自性清净品第十四之余

  论曰。此说依世俗胜义建立诸法。当如是知。若时世尊以一切智观察世间。现证了知依世俗说则有六趣。若天若人及阿苏啰地狱饿鬼傍生。上下种族受报贫富。衰盛苦乐及以毁誉。色无色等种种相生。若时如来出现世间。诸众生等于善逝所。发生净信乐胜义说。是时如来为利众生如证而说。诸法之实无有造作。无有分别。无有知觉。无有显示。亦无言说。如是诸法一切皆空。若如是者。云何世尊复说受记无上正等菩提。于此法中以何为色。复何名为受想行识。而能记别无上正等菩提。由是了知色本无故。则菩提无生。乃至识本无故亦同是说。于诸法中。皆无所得。何名为佛。何名菩提。何名菩萨。何名受记。若色色空。乃至若识识空。但依世俗刹那建立。如是言说但名想耳。智者于此勿生嗔恼。如世尊说。诸法实际毕竟无尽。彼乐变化天不解深义。执我为有亦无障碍。世尊复说。诸法菩提自性离故。若能觉了即是亲近无量菩提。所以者何。若离菩提则无涅盘。若无涅盘乐欲则无轮回可怖。世尊。如乐变化天所执有。我不可得故。况复实际而可得耶。时娑婆界主闻佛说已即生领解。说伽陀曰。

  如人梦中饥所逼  纵食百味饱何有

  了斯梦相本来空  诸法自性亦如是

  如人善说诸言论  闻已咸生于爱乐

  若言若爱二皆无  是中不得生疑惑

  譬如琴瑟发妙音  彼声自性无所有

  了知蕴爱亦同然  妙慧推之不可得

  譬如商珂大音响  闻已寻求何所生

  彼声自性本来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上味诸肴膳  食已资身使充实

  如是身味本来无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天帝现宝幢  诸天咸睹生爱乐

  了知是相本来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有人分地界  强名城邑本来无

  亦若身城自性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集会人击鼓  众共闻已生忻悦

  彼声自性本来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又如击鼓藉缘生  若无湿润声弥震

  寻求是相何所来  则了大仙一切法

  复如击鼓出洪音  彼无思虑及呼召

  如是分别本来无  则了大仙一切法

  论曰。此复明前义。谓眼等诸法自性无有。若诸法无有则无成办。若无成办则无生灭。乃至眼根所缘三相爱非爱等皆不可得。无有言说亦无表示。譬如空拳举示小儿。但诳于彼都无有实。至于名量亦不可得。此胜义空决定无有。如人梦中为彼大仙现威猛相而断其首。智者觉已。了知一切皆自识现。由是解脱。如大树紧那罗王问世尊言。若所说法悉皆是空。云何世尊与我受记。我亦不知。自住楼阁不增不灭。亦不散坏受用无尽。是相云何。佛言。汝当了知彼一切法自性清净法界本空。犹如镜中现其影像。如造车轮聚集而显。我说作业自性亦尔。又如林树由风所吹两相摩击而发于火。如是思惟。火何所得。我说作业亦复如是。如说有人寿满百岁。应知无有积聚年岁而可见也。又如法集经说。眼之与色本无有诤。如是耳声乃至意法亦无有诤。云何眼色无有所诤。以二和合不相违故。乃至意法二相和合亦复如是。若不和合则有所诤。世尊。法无有二。是故不诤。诸法无二各不相知。由不相知则无分别。若离分别则无生灭。无有增减。不生爱乐亦无厌患。不住轮回不著涅盘。世尊。若于诸法不乐不厌。应知则无染净等相。世尊。若言如是我知如是我觉。皆是虚妄之所分别。世尊。若复于此眼等诸法。善了知已。不作是念。我能分别。当知是人不与物诤则能随顺沙门道行。为见法者。为见佛者。为见众生者。为见空性者。世尊。见无所见。是名诸法无见。彼经又云。无所发菩萨问曰。如如空者。于法何说。佛言。彼如如空不生不灭。若如是者。诸法皆空。时无所发菩萨言。如是如是。是故世尊说一切法皆无生灭。世尊。何故复说有为诸法悉皆生灭。若如是者。则佛之塔庙决定生灭。善男子。如来大悲为除世间众生惊怖。随顺宣说生灭之法。是中无有少法可得。况生灭耶。如般若经云。具寿须菩提。无生法者。何名无生。须菩提言。舍利子。生无所生是无生法。

  论曰。此名积集清净福行而成菩提。以清净慈缘于有情。善观察已无众生相。若复供养十方善逝。彼二足尊已离垢染亦不可见。应当供养苦恼众生。是调御师之所教敕。人中上供而以施之。以大悲心拔除众苦。获安隐乐发生净慧断除烦恼。于此正理善了知已当离疑惑。如是供养果不难得。了佛正教如教观身念八圣道断诸痴染。当舍己身承事诸佛。不希世间诸天妙乐。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若寂遍寂。为出苦道。

  云何建立世俗诸法。谓于虚妄处和合相应凡夫迷倒。谓为子想依止成就。说胜义空处则无是相。以一切法本无生故。如无垢称经说。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曰。虚妄分别以何为本。曰颠倒想为本。又曰。颠倒想孰为本。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则能建立一切诸法。又般若经云。应当舍家安住勇猛断除烦恼。心净平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又法集经云。善解空者。心不依止世间所有利衰称讥忻戚毁誉。于诸苦恼不生厌患。于诸快乐不生爱著。不为世法之所破坏。善解空者。则了空性无有少法而生取舍。若无取舍则无贪厌。此则名为善见空者善知空者。于一切法无有执著。若无执著。则于诸法无有所诤。

  论曰。此明刹那心得清净。谓由我慢轻舍众生。了知我见本来无有。彼若一心专注能断。是人速疾心得清净。如是观察于一切处诸众生所。常乐尊重离于攀缘及所分别自他平等何有相违。如是行学斯不为难。譬若如意摩尼宝珠人所爱乐非能自贵。是故于他当生尊重。谓由颠倒分别执著。于有情边。而生悭吝或生毁訾。皆由我慢之所缠缚。以是缘故。多生赞毁增长热恼如何鼻燃。是声无心于赞。何有此妄慧起彼适悦生。何于他言而生于爱。他喜若生非我有故。常乐平等自取安静。解分别缚离赞毁相。如是了知都无果利。又于财利多生喜恼。惯习悭嫉机巧希求。顺违二种俱获重罪。随顺正理当起对治。摧我慢峰心速清净。离语言过专乐寂默。唯除教诲相续显示。了诸妄法无有坚实。生苦之本不得久住。

  正命受用品第十五

  复次长者。若在家菩萨当乐正命平等受用。远离非法邪活命等。如宝云经说。云何菩萨于施者所不以身业假现威仪。若举足时不诈徐步。若下足时不作瞻视。现思惟相。云何菩萨语不矫诈不为利养。而现细语柔软语爱语随顺语。云何菩萨心不谄曲不为利养。语现少欲心广贪求内怀热恼。云何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而现异相。若见施者终不自言我乏衣服卧具饮食病缘医药愿垂惠施。云何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虚言鼓动。若见施者不作诈言。某甲施主持如是物而施于我。我以某物而报彼恩。又言。以我少欲持戒多闻故施。我起悲心而摄受之。乃至身行恶者。为利养故奔走往来而破禁戒。若见余人同梵行者所得利养。兴心损坏。是名菩萨离于险恶而求利养。云何舍离非法利养。谓此菩萨不以斗秤而行欺诳。他所委信不生侵损。云何舍离不净利养。谓此菩萨于窣堵波若法若僧所有之物不作互用。若有所得亦不肯受。云何舍离耽著利养。谓此菩萨所得之物。不摄于己不自炫富亦不积聚。随时而施沙门梵志婆罗门等。或施父母亲眷朋属。或自受用。若受用时不生染著。若时菩萨不获利养。心不生苦亦无热恼。或复施者无有所施。菩萨于彼不生嗔心。又无尽意经说。无有众生不堪受施如其所许持用施之。有来乞者。不起恼施。不为他人逼迫而施。无劳倦施。无异相施。无轻易施。无背面施。无弃掷施。无不敬施。无分别施。无不自手施。无不依时施。无不平等施。无恼众生施。又如最上授所问经云。菩萨行布施波罗蜜多时。若有人求乞所须物。当依我作而给与之。若乐酒者使生正念。即与其饮后复令断。如是菩萨清净方便摄受众生。若其内心爱乐不舍。菩萨即为种种诃毁。酒之过失如利刀剑。决定远离不令相续。如是施者则无过咎。

  论曰。此说施行清净渐令趣入。如余经中广明制断。如虚空藏经云。所谓我清净施。我所清净施。因清净施。见清净施。相清净施。种种性清净施。刹那果报清净施。心等如空清净施。乃至譬如虚空无有边际。菩萨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宽广无碍。菩萨行施广大回向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有色相。菩萨如是离色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想无作无表无相。菩萨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遍诸佛刹。菩萨大慈缘诸有情广大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含容一切。菩萨行施摄诸有情亦复如是。乃至如变化人施变化者。无有受用亦无分别。意达诸法无所希求。离我我所自性清净。以胜智慧断诸烦恼。以方便智不舍有情。是为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犹若虚空。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九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正命受用品第十五之余

  论曰。此复明尸罗清净。如虚空藏经云。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于菩提心不生退转。则于尸罗而得清净。善男子。譬如虚空体性清净。菩萨持戒清净亦尔。虚空无垢。菩萨持戒无垢亦尔。虚空寂静菩萨持戒寂静亦尔。虚空无坏。菩萨持戒无坏亦尔。又如虚空无能过胜。菩萨持戒于有情中无有胜者。又如虚空清净平等。菩萨行忍于诸有情平等和合清净亦尔。譬如有人手持利斧入娑罗林断其枝叶。当知彼树无有嗔恚。不生分别谁能断者。亦不分别谁所断者。菩萨行忍亦复如是。是为菩萨最上忍辱犹如虚空。又宝髻经说。身精进清净。谓若此身犹如影响。所有言说自性无记。了知是心毕竟空寂。当以大悲被慈甲胄。具足诸行深修禅定。于功德法无令缺减。以菩提心观诸众生无有缺减。乐行布施乃至方便无有缺减。于慈悲喜舍深心相应无有缺减。于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无有缺减。于正念正知无有缺减。于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支圣道无有缺减。乃至于奢摩他毗钵舍那无有缺减。舍业烦恼自性无知。修检其身无令纵逸。常勤佛事成熟有情。咸得清凉安住寂静。善男子。是名菩萨修禅波罗蜜多行清净。如是乃至智慧波罗蜜多当如是知。

  增长胜力品第十六

  论曰。此明三种增长胜力。谓于所行行常无厌足。所度众生不生懈退。求佛妙智坚固勇猛。是三种力非诸声闻所能行故。如宝云经说。以诸众生自性怯弱。唯除菩萨显现增长。又如来秘密经说。时阿阇世王复白佛言。世尊。菩萨具修几法即能获得如是胜力。佛言。大王菩萨若修十法获斯胜利。何等为十。一者菩萨宁舍身命终不弃舍无上正法。二者于一切众生作谦下想不增慢心。三者于彼劣弱众生起愍念心不生损害。四者见饥渴众生施妙饮食。五者见怖畏众生施其无畏。六者见疾病众生施药救疗。七者见贫乏众生惠令满足。八者见佛塔庙形像图拭圆净。九者出欢喜言安慰众生。十者见彼负重疲困苦恼众生为除重担。菩萨若具如是十法。即能获得如是最胜之力。又海意经说。菩萨若能发起精进。常所坚固勤行乐欲。所起精进无有休息。而诸菩萨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何以故。海意。由精进故乃得菩提。若懈怠者于佛菩提远中复远。无懈怠者能行布施。乃至无懈怠者能集智慧。如月灯经云。犹如水中生优钵罗花。应知次第而得增长。当渐修学布施等行。如能断金刚经云。若菩萨善住布施。所获福聚不可称量。又如大般若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欲修习般若波罗蜜多。非少布施而得圆满。应当施与一切众生金银珍宝园林舍宅种种所须随其意乐。以一切相智方便善巧。而能回向无量阿僧祇一切众生。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论曰。此明大悲空藏自性清净受用福聚速疾增长。若无大悲非菩萨行。建立诸善此为根本。如是深心坚固大悲现前。勇猛修作诸相应行。则能获得尸罗清净。故有颂云。

  如人善斗战  利器心坚勇

  若小有懈退  则为彼所执

  又如善财往诣圣慈善知识所。即自念言。而我此身于过去世。无勇猛心。无坚固意。无清净因。受诸轮转。心乐流荡颠倒分别。自邪思惟乐习欲行。取著世间无利事业。或于自身所获义利。起不平等悉皆弃舍。于现在世起大勇悍。拣择分别真实思惟。于诸菩萨所行正行当勤修作。于诸众生起增上心多所饶益。于诸佛所发大精进作大善利。庄严诸根增长愿力。读诵经典心净信解。摄持身心不生高举。常乐出离生老病死忧恼苦海。而于后际乐行菩萨所行之行。应当往诣一切佛刹。敬受如来之所教诲。亲近供养善说法师。乐求相应诸佛正法。承事供给诸善知识。开示演说一切佛法。菩萨若能如是思惟观察。则能增长愿力智身。度脱众生植众德本。如无尽意经说。菩萨独一无侣勇猛坚固毕竟摄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心自修不假他作。以精进铠而自庄严。如诸众生所作善业。我亦如是悉当作之。及诸菩萨从初发心所修诸行。我亦当行。施非我伴我是施伴。戒忍精进禅定智慧。非是我伴。我是彼伴。诸波罗蜜不能使我。而我能使诸波罗蜜。一切善根皆亦如是。乃至于金刚坐道场坏诸魔众。一刹那顷以平等相应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金刚幢经说。如日天子出现世间独一无侣。所历境界而无退转。于生盲者不生厌患。于罗睺阿修罗王不生厌患。于乾闼婆城不生厌患。于阎浮提方处秽恶不生厌患。于四天下地界微尘不生厌患。于诸高山烟云等障皆无厌患。菩萨摩诃萨出现世间亦复如是。以无分别智正念了知。若为众生之所损害。不生厌患心无退转。若于菩萨广大善根而生嫉妒。菩萨于彼不生厌患心无退转。若复众生为邪见垢之所染污。菩萨于彼不生厌患心无退转。若见众生常为嗔恚之所缠缚。菩萨于彼亦不远离。若见众生愚痴覆障烦恼垢重。而复破坏菩提种子。一切世间无能救护。菩萨于彼不生轻慢。何以故。菩萨大悲不见众生有过失故。犹如日轮出现世间。皆令明显无有曀障。若复众生愚痴所覆。不信诸佛不闻正法不识僧田。自所造作种种苦因。或堕地狱傍生鬼界。是时菩萨见彼众生造是业已。心不动乱亦不拣择无有惊畏。发坚勇心不生退转。决定代彼受诸苦恼。所以者何。我当荷负彼诸众生。乃至世间生老病死苦恼之难。八无暇难。诸轮回难。诸恶见难。坏善法难。生无智难。我当毕竟令脱是难。是诸众生无明所蔽。爱网所著。有结所缚。诸苦笼絷不生觉了无求出离。常怀疑惑与愿相违。于轮回海一向漂没。我当安住一切智王。令诸众生成就义利皆得解脱。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假使一切世界悉为恶趣。受苦众生充满其中。以我所集一切善根。平等回向无不与者。乃至最后边际所经时分。一一恶趣消灭无余。一一众生皆得解脱。若使一人未离苦者。我当以身质而出之。愿诸众生因我身故得尽苦际获安隐乐。各各乐出真实语言。勿相欺诳不生损害。我当令发一切智心离五欲境行菩萨行。毕竟安住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是诸众生由著欲故摄属魔境。诸佛世尊之所诃毁。当知贪欲众苦之本。以是缘故。或作诤讼。或相斗战。起诸烦恼。后堕地狱饿鬼畜生。乃至断生天业远离诸佛。何由能发无上智王。是诸众生为欲所没。炽然烧煮无量过患。我以善根平等回向。令诸众生皆悉舍离。乐求佛智得涅盘乐。我当为彼作大导师。以方便智令达彼岸。又如日出照四大洲。于诸境界咸令显现。若王宫殿聚落城邑人民往来所作事业。成熟苗稼滋荣草木。是日天子光明威德。独出世间决定无二。如是菩萨从初发心。见诸众生不种善根。即作是念。我当救护一切众生。我当解脱一切众生。我当照明一切众生。我当教诲一切众生。我当入解一切众生。我当摄受一切众生。我当成熟一切众生皆令安隐断诸疑惑。又如日轮出现世间。光明普照不假他求。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出现世间见苦众生。不待他请而方救护。无少善根而不回向。以诸众生而为庄严。又无尽意经云。菩萨不计劫数而求菩提。从生死本至于今日。所经时分不可称量。于若干劫而作庄严。乃至一睹诸佛一发道心。所经诸佛如殑伽沙。承事供养无有懈倦。方能解了一切众生心之所行。是名菩萨无尽庄严。如是修习檀波罗蜜菩提分法。而能具足相好庄严。又宝云经云。菩萨见诸众生盲无慧眼。[怡-台+龍]悷难调破戒懒堕众恶悉具。是时菩萨深起厌离求生净土。愿我不闻诸恶之名。作是念已。复更思惟。是诸众生愚痴喑哑无涅盘分。不生信心远离诸佛。我当调伏而救拔之。发是心时。一切魔宫悉皆震动。十方诸佛同声赞叹。是人不久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如是渐次思惟观察。则能增长无量福聚。应当质直深心坚固修作。如法集经说。于佛法中质直为本。若诸菩萨无质直心。则是远离一切佛法。若是具足深心坚固。于未曾闻深妙之法而生渴仰。或于空中山林树间。自然出于深妙法音而得解了。是故菩萨当如是行。如人有足则能游行。菩萨若具质直深心。而能修行一切佛法。如人有身则有寿命。菩萨若具质直深心。则能获得诸佛菩提。如人有命则有财利。菩萨若具质直深心。而能获得诸佛圣财。譬如大炬其焰炽然。菩萨若具质直深心。于诸佛法则能明了。譬如有云则能降雨。菩萨若具质直深心。则能宣布诸佛法雨。是故菩萨应当了知质直深心善自守护。譬如树根腐败则不能生枝叶花果。菩萨若无质直深心。于诸善法不复生长。亦不能取诸佛菩提。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增长胜力品第十六之余

  论曰。云何名为深心觉了。无尽意经云。复次是心于诸所作离欺诈故。离欺诈者。不起谄故。不起谄者。能决定故。能决定者。除诳幻故。除诳幻者。住清净故。住清净者。常正直故。常正直者。无邪曲故。无邪曲者。性明了故。性明了者。善悟解故。善悟解者。得真实故。得真实者。不可坏故。不可坏者。获坚牢故。获坚牢者。得不动故。得不动者。不舍众生。故此说是为深心觉了。是经复说。最上殊胜深心修习。安住寂静慈覆众生。于贤善者恭敬尊重。非贤善者悲心济拔。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依归者为作依归。于漂泊者为作洲渚。无主宰者为作主宰。无伴侣者为作伴侣。于邪曲者使令正直。于暴恶者使令柔顺。于谄谀者使令中正。于虚诳者使令诚谛。于奸宄者使令淳质。不知恩者使令知恩。于苦恼者令得安隐。不饶益者为作饶益。于我慢者使令谦下。于毁訾者使令赞美。于错谬者为作教诏。无守护者为作守护。于相违者不见过咎。于诸师尊起清净行。方便善巧等心恭敬。于所教诲忆持不忘。

  论曰。如是渐次深心修作。则能增长胜力大悲现前。如法集经云。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学不须多法。若持一法则能善知一切佛法。是一法者。所谓大悲。若诸菩萨能行大悲。则能摄取一切佛法如在掌中。世尊。如转轮王所有轮宝随其所至皆悉随从。菩萨若起大悲则于诸佛法自然获得亦复如是。世尊。譬如日出光照世间诸有情类所作事业皆得成办。菩萨若以大悲照于一切菩提分法则易修作亦复如是。世尊。譬如诸根以意为本。悉能取于自分境界。菩萨住于大悲则于一切菩提分法各各修作如理而行。世尊。譬如依彼命根有余诸根。菩萨若有大悲则能修诸菩提分法。又无尽意经云。譬如人之命根以出入息而为其本。如是菩萨修学大乘即以大悲而为其本。又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情重未曾暂舍。菩萨获得大悲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亦复如是。

  论曰。此云何观。谓以慈修心。于诸众生爱犹己子。过去世时无量苦恼。现生之中病苦大海。未来长时轮回险难。如十地经说。无智愚痴异生之类。有无数身已灭现灭当灭。如是灭已。不能于身而生厌患。转更增长众苦机关。随生死流不能出离。不能弃舍。诸蕴执藏。不能远离大种毒蛇。不能观察六处空聚。不能断除我及我所。不能拔出见慢毒箭。不能息灭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黑暗。不能枯涸渴爱巨浪。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入邪稠林随逐魔党。于轮回海一向漂没。无明卵谷厚膜缠裹。老病死苦常所逼切。我今为愍诸有情等而作救护。积集无量福智资粮。以是善根。皆悉令得究竟清净。彼经复说。是诸有情驰骋生死险难恶道地狱傍生琰魔罗界。愚痴暗蔽阙大导师。乃至没于爱河洄澓流转。不暇省灭欲恚害寻。无由弃舍贪欲习气。身见罗刹之所执持。我慢洲渚无所依怙。不能超越六处聚落。无少善根而能济渡。是故我今以大悲力拔彼众生。令脱苦难离垢寂静。当令安住一切智智大宝洲故。是诸有情忧悲苦恼随转连缚。贪爱桎梏之所检系。无明谄诳长时覆翳。于三界狱不求出离。我皆令脱种种怖畏现前苦恼。使无障碍得安隐乐。

  论曰。如是于他坚固深心。则能增长大悲福行。又最上问经云。昼夜六时著新净衣。礼敬诸佛常生尊重。次第修作成普贤行。又三聚经说。头面接足礼敬诸佛。则能忏除一切罪垢。三聚者。谓忏悔劝请随喜福等。又优波离所问经中但明劝请一种义利。解诸魔网。悟无常故。又等行礼敬一切诸佛。如无尽意经说。自他忏悔所获福行。如普贤行四伽陀中说。随喜福行。如月灯经随喜品说。自余经中具明三种。次明广大供养回向行相。如宝云经云。若诸菩萨以所生花及诸焚香。栴檀香树劫树宝树。乃至无主宰者无执持者昼夜六时运心供养佛菩萨等。又三三昧耶经云。十方世界国土所有地生宝山水生宝山一切妙药诸清净水上妙饮食及诸金宝乃至北俱卢洲林藤地味自然香稻最上爱乐所受用者。长时运心如前供养。

  论曰。如上所明广大亲近承事供养佛菩萨等。如是闻已。毕竟一心依教而行发愿回向。如普贤行经见金刚幢经或十地经中说。复次菩萨摩诃萨住极喜地。引发十种广大誓愿。所谓承事供养一切如来。而能成就清净胜解。如是行相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所有诸佛出兴于世。作大供养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一大愿。

  为欲受持一切如来所说法眼善能守护诸佛正教。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摄受正法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二大愿。

  为于诸佛出现于世。最初安住兜率天宫降神托阴住胎诞生长年出家修行苦行坐菩提场降伏诸魔转正法轮示涅盘相。最先加行往诣供养。于一切处同时而转最上法轮。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所有诸佛出现世间。请转法轮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三大愿。

  为欲引发广大无量诸菩萨行。及无分别诸波罗蜜圆满清净。所摄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如实无倒。显示教诫诸菩萨行。使令发心。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所行正行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四大愿。

  为欲成熟诸有情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六趣之所系属。名色所摄使令永断。一切趣数皆悉入于诸佛法中。毕竟安住一切智智使无遗余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成熟有情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五大愿。

  为欲入解十方世界。若广若狭若粗若细。或覆或仰杂乱而住。犹如帝网分位各异。以相应智现前了知。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悉能入解如是世界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六大愿。

  为欲严净诸佛国土。从一佛刹至一佛刹。皆以光明周遍莹饰。离诸烦恼成清净土。大智有情充满其中。普入诸佛广大境界。随诸有情意乐归向。平等显示皆令欢喜。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及佛刹数普令严净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七大愿。

  为欲与诸大菩萨众同一意乐积集善根。同一所缘住平等性。常得值遇诸佛菩萨。随其所欲不相舍离。示佛威力等同发心。而复获得不退神通。即能往诣一切世界。于大众中现同类身。乐修菩萨所行正行。悟不思议大乘妙法。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等诸菩萨悟入大乘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八大愿。

  为欲乘御不退转轮诸菩萨行。身语意业皆不唐捐。若暂见所作于佛法中便得决定。暂闻言音即生净信。能起正智永断烦恼。愿令是身如大药树救诸疾苦。如如意宝济诸贫乏。广利众生修菩萨行。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不虚所行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九大愿。

  为于十方一切世界当证无上正等菩提。于其所化毛道众生或一或多。皆能显示降生出家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般涅盘。示佛境界智惠威力。随诸有情之所意乐。于刹那顷普令觉悟。尽众生界真实回向。唯一菩提广大涅盘。咸以一音宣说法要。令诸有情心皆悦豫。以神通力悉能充满一切世界。示大智力则能建立一切诸法。示大涅盘而不泯绝一切诸行。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成三菩提无有休息。是为菩萨引发十种广大誓愿。

  论曰。如是观想深心精进。于一切处作是回向。如观音解脱经云。以我所作一切善根平等回向。令诸众生离堕落怖。令诸众生脱诸眷属恩爱怖。令诸众生灭愚痴怖。令诸众生断系缚怖。令诸众生离断命怖。令诸众生离贫穷怖。令诸众生离夭寿怖。令诸众生离毁谤怖。令诸众生离轮回怖。令诸众生离大众威德怖。令诸众生离诸死怖。令诸众生离恶趣怖。令诸众生离黑闇怖。令诸众生离冤憎会怖。令诸众生离爱别离怖。令诸众生离憎嫉怖。令诸众生离身心逼恼怖。令诸众生断除忧悲苦恼怖。又此略明回向。如普贤行经中偈云。

  清净勇猛文殊尊  普贤胜得亦如是

  彼二大士说回向  我当随顺而修学

  十方三世诸如来  所说回向清净教

  我今积集诸善根  悉同最上普贤行

  恭敬作礼品第十七

  论曰。此明次第礼敬诸佛增长福行。当云何知。如观察世间经偈云。

  若一刹那顷  承事于诸佛

  我说所得报  永离八无暇

  形色极殊好  成就相庄严

  安住佛法中  无复诸懈怠

  是人于现在  受用皆充足

  常为众所尊  无病身光洁

  后生长者家  尊崇无与等

  广兴于惠施  珍宝无悭吝

  复作转轮王  统御四天下

  人民咸善顺  国土皆丰乐

  威德力具足  七宝皆殊绝

  于一切时中  而勤修供养

  得生忉利宫  自在弥卢顶

  为帝释天主  奉持清净教

  若人于佛塔  合掌而右旋

  于俱胝劫中  受福无穷尽

  又复于佛塔  发心而致礼

  于无量劫中  离生盲跛躄

  坚固诸善根  具勇猛精进

  速得成菩提  斯由礼佛塔

  若于恶世中  向佛暂归命

  则为已亲近  百千俱胝佛

  是人于世间  最胜无过上

  自在人中仙  端正无伦匹

  若人以花鬘  奉施于佛塔

  从此人中没  生三十三天

  乘上妙辇舆  珍宝而严饰

  宫殿楼阁中  天女常围绕

  有清净池沼  八德水盈溢

  底布以金砂  琉璃玻璃岸

  受上妙快乐  惠命皆长久

  从此天中没  得生豪贵家

  于百千亿劫  受胜福无极

  常以妙花鬘  处处而供养

  为转轮圣王  及帝释天主

  大自在天子  世主大梵王

  由作是施故  获如上功德

  以上妙细[疊*毛]  施佛大导师

  是人于世间  义利皆成就

  又复以衣鬘  持以施佛塔

  远离下种族  永不生于彼

  眷属常围绕  无别离苦恼

  常得大国王  供养而称赞

  或生天龙中  及世间智者

  具勇猛威神  福报无与等

  若国城种族  于世尊塔庙

  是人以少香  其微如芥子

  以决定信心  而兴于供养

  所获之功德  今当听我说

  永离诸垢秽  坚固清净心

  除病恼忧悲  容仪极高爽

  得作转轮王  具大智威德

  随其所至处  福力皆成就

  若王若人民  咸乐常尊奉

  以上妙衣服  奉施于佛塔

  是人于当生  身肢极光洁

  哥尸迦天衣  俱时而显现

  常出适意香  闻者生欢悦

  又复以金缕  织成殊胜衣

  巧妙善安布  师子众形相

  后生于天中  所愿无不果

  珍宝众缨络  随念于掌生

  若人以妙幡  悬施于佛塔

  随彼所意乐  往生诸佛国

  当获金色身  众相悉具足

  上馔众甘味  咸乐持奉献

  又复以缯[疊*毛]  茸毳诸珍服

  兜罗哥尸迦  作幢而施佛

  是人于当生  库藏皆充溢

  离眷属恼害  坚固无量智

  上下悉端严  众乐常瞻奉

  不为火所烧  及刀杖加害

  若持一灯明  供养于佛塔

  由作是施故  获寿命长久

  清净心明了  形色皆圆满

  是人于后身  生金河净刹

  妙臂出光明  有大坚固力

  游行于世间  而无诸恐怖

  假使那由他  若干诸佛刹

  芥子满其中  称量可知数

  我说是福报  穷劫不能尽

  以广大缯盖  持以施佛塔

  是人不久得  具三十二相

  常出妙光明  无比难思议

  其光常晃耀  莹彻若金河

  犹俱苏摩花  开敷相间饰

  名称普周遍  具殊特神通

  受用无有边  得最上安隐

  常得诸天人  亲近而承事

  少欲具威仪  坚持于净戒

  住寂静林中  乐修诸禅定

  智惠无所减  不舍菩提心

  知足无希求  等行于慈行

  若人作音乐  供养人中尊

  离烦恼忧戚  获声相圆满

  眼目极明显  谛视无杂乱

  耳常闻妙声  清净心如悦

  鼻高修且直  严相皆具足

  其舌常嫩滑  红润若珊瑚

  音响如天人  闻一俱胝量

  离无舌丑报  永不生蛇中

  最上殊胜身  端直无跛曲

  常生善净意  暂无少间断

  诸天人龙神  摩睺罗迦等

  随所行世间  安慰而守护

  由作是施故  获如上福报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一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恭敬作礼品第十七之余

  若人于我灭度后  而能修治佛塔庙

  百千那由他劫中  巍巍身相皆严好

  最上适意旃檀香  合成宫殿及辇舆

  虽获胜报无所著  斯由修治于佛塔

  于佛正教欲灭时  不生阎浮诸国上

  随其意乐住天宫  斯由修治于佛塔

  厌患五欲诸垢染  安住清凉净戒蕴

  广修梵行靡不周  斯由涂香于佛塔

  从是灭已生天上  快乐丰饶不可量

  复能教化诸天人  斯由涂香于佛塔

  面貌圆满常熙怡  所发言音生众善

  见者咸兴爱敬心  斯由涂香于佛塔

  远离无边恶道苦  常得亲近诸如来

  广修净业利群生  斯由涂香于佛塔

  若人暂于刹那顷  能于佛塔拂尘网

  是人之报难可量  永离八难生无难

  勇猛聪惠悉明了  于五欲境无追来

  常能出离诸轮回  斯由净心扫佛塔

  具足禁戒无缺犯  闻深妙法生忻仰

  永不退转菩提心  斯由净心扫佛塔

  是人能于恶世中  常离毁訾诸过失

  积集广大胜福惠  斯由净心扫佛塔

  获得上味诸珍馔  殊净衣服所庄严

  常觉妙触适诸根  斯由净心扫佛塔

  若于佛塔生欢喜  而能除去诸萎华

  由依十力大导师  得离五欲深怨害

  形仪挺特世希有  众所乐观无厌舍

  王者常生爱敬心  由去萎花于佛塔

  具足菩萨诸戒品  灭除一切险恶道

  意常明了远痴迷  由去萎花于佛塔

  弃背烦恼诸障染  永无病苦相缠缚

  于一切处获轻安  由去萎花于佛塔

  得受人中第一施  复以最上诸供养

  清净福惠庄严身  由去萎花于佛塔

  又复持以新妙花  或曼陀罗钵吒罗

  而于佛塔换萎者  斯人当获殊胜报

  若人能于诸佛塔  精勤合掌伸礼敬

  彼于佛德善称扬  令其见者皆稽首

  诸天龙神摩睺罗  王及臣民生信重

  譬如妙花开世间  而能善说诸法要

  由彼善说正法故  安住佛智无缺减

  令众生离恶趣中  增长人天胜义利

  福力念惠皆具足  眷属广多常善顺

  我说是人于世间  随其意乐心安隐

  常发柔和寂静音  教谕群生使出离

  于其富乐不生贪  斯由合掌礼佛塔

  能行布施及爱语  利行平等亦复然

  为他毁訾不生嗔  斯由合掌礼佛塔

  或往天中为帝释  或在世间作人王

  所至自在悉随心  斯由合掌礼佛塔

  于诸欲境无耽染  处世豪贵常止足

  永不堕于恶趣中  斯由合掌礼佛塔

  所发言辞丰义味  悉与经典善相应

  常生人世上族中  斯由合掌礼佛塔

  若以最上清净心  盈掬持花散佛上

  所获之报得为王  安住如前兴善利

  彼于五欲能觉了  则无忧恼所逼迫

  身相端严众乐观  自性寂静亡诸怖

  又如大悲经云。阿难。若有众生能于现在供养我者。若我灭后供养舍利芥子许者。复能为我造立形像及塔庙者。阿难。且置是事。设使有人暂能发起一净信心缘念诸佛。持以一华散于空中而用供养。是人当得转轮圣王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即能超越前际无知。及未来劫生死流转。阿难。复置是事。假使有人而于梦中能以一花散空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所得福报不知其边。又娑伽罗龙王所问经云。若菩萨亲近诸佛。则能获得八种增上之法。何等为八。一者教化众生睹佛妙相。二者于如来所承事供养。三者于众会中赞佛胜德。四者想念如来造立形像。五者劝化众生常不离佛。六者随所至处常闻佛名。七者常愿往生诸佛国土。八者志不怯弱乐求佛智。是为八种增上之法。

  论曰。复何增长殊胜义利。谓于佛所起承事故。当得菩提。如华严经偈云。

  无量亿千劫  佛名难可闻

  况复得亲近  永断诸疑惑

  如来世间明  通达一切法

  普生三世福  令众悉清净

  如来出世间  为世大福田

  普导诸含识  令其集福行

  若有供养佛  永除恶道畏

  消灭一切苦  成就智惠身

  若见两足尊  能发广大心

  是人常值佛  增长智惠力

  是经复说。

  如来大慈悲  出现于世间

  普为诸群生  转无上法轮

  如来无数劫  勤苦为众生

  云何诸世间  能报大师恩

  宁于无量劫  受诸恶道苦

  终不舍如来  而求于出离

  宁在诸恶趣  常得闻佛名

  不愿生善道  暂时不闻佛

  何故愿久住  一切恶道中

  以得见如来  增长智惠力

  若得见于佛  减除一切苦

  能入诸如来  大智之境界

  若得见于佛  舍离一切障

  长养无尽福  成就菩提道

  论曰。暂见形像尚获斯报。况复亲睹如来色相信受教诲。得福甚多。如信力入印经云。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一切世界微尘数辟支佛所。日日持以百味饮食上妙衣服。于河沙劫而用供养。文殊师利。若复有人暂能瞻奉一画佛像及诸经典。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何况合掌。持以一花。或以一香。及以涂香。或燃一灯。而以供养。此福胜前无量阿僧祇。

  论曰。此明方便增长功德。如菩萨藏经云。若能修治故旧佛塔。当获四种清净大愿。一者最上色相无有与等。二者受持经典精进无懈。三者所生之处得见如来。四者于当生身具足诸相。是经复说。若人能于如来塔。所以众名花及诸涂香恭敬供养。而复获得八种无减。一者色相无减。二者受用无减。三者眷属无减。四者戒品无减。五者定力无减。六者多闻无减。七者智惠无减。八者胜愿无减。又如宝积经云。假使众生充满三有。各各造作如来塔庙。其量高广如须弥卢山。于殑伽沙劫。各以种种上妙供养。若菩萨以不舍一切智心。持以一花奉施彼塔。所获福蕴复过于彼。是经复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皆得转轮圣王安住大乘。一一轮王以大海量而为灯器。等弥卢山而为灯炷。各以如是供养佛塔。若出家菩萨能以少油涂捻为烛。持用供养如来塔庙。所得功德胜前灯施。百分歌罗分乃至乌波尼刹昙分不及其一。又彼转轮圣王能于现前佛比丘众。以诸乐具而用布施。若出家菩萨常行乞食。或有所得随彼见者分以食之。所获功德胜前无比。又彼转轮圣王以袈裟服积如须弥。能于现前佛比丘众。持用布施。若出家菩萨于三衣外所有长物。随应奉施现前诸佛安住大乘诸比丘僧及如来塔。其所得福倍前所施。又彼转轮圣王一一各以满阎浮提诸上妙花供养佛塔。若出家菩萨能以一花施如来塔。胜前供养。百分歌罗分乃至乌波尼刹昙分不及其一。

  论曰。若广明行相。如次第超越品说。彼出家菩萨如是知已。若能现前供养如来。即获四种贤善功德。一者常得最上恭敬供养。二者彼所见已随顺依学。三者而能坚固大菩提心。四者增长善根现前得见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又海意菩萨所问经云。复次海意。有三种法。名为供养承事如来。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无有退转。二者于诸正法而能摄持。三者于众生所发起大悲。又宝云经说。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处于胎藏垢秽不染。何等为十。一者以净信心造如来像。二者修治诸佛故旧塔庙。三者以众妙香而用涂饰。四者持诸香水灌沐如来。五者于佛塔中扫洒涂地。六者亲能承事所生父母。七者亲能供养和尚阇梨。八者常能供给同梵行者。九者所行惠施不希其报。十者以此善根令诸有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善男子。若能具足如是十法。则能发起深心随喜。如般若经云。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大乘。应当最初发心随喜。是诸菩萨能行是行。则于大乘得不退转。佛言。憍尸迦。假使有人而能称量三千大千世界。可知其数。此诸菩萨发心随喜所得功德。不可校计。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得成正等正觉。而于其中所作无量随喜善根。若诸菩萨不闻不知亦不摄取。当知是人为魔所持。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速证得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应于大乘发心随喜。然于声闻辟支佛乘。亦非爱乐亦非舍离。而能共彼兴随喜心。当知是人在所生处。常值十善则能获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于所见色声香味触无不可意。永离恶趣得生天上所以者何。是人所作如其利益。使诸众生皆得快乐。以是善根。能令无量阿僧祇人。发随喜心。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经复说。须菩提。假使殑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一各于殑伽沙劫修四禅定。安住寂静离动乱想。若菩萨摩诃萨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以方便善巧。摄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修定惠解脱解脱知见。于缘觉乘及声闻乘所有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如是等种种善根合集称量。以最上最极最胜最妙广大无量无等等心皆悉随喜。复以如是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其所得福胜前菩萨修定功德。不可为比。百分歌罗分乃至乌波尼刹昙分不及其一。

  论曰。此说回向行竟劝请功德。如最上问经云。若能摄受正法。则为已于无量无数诸佛刹土护佛寿命。

  念三宝品第十八

  论曰。明贤善行次第增福。此非别因而能获得。谓于信等常当修习。如秘密大乘经云。佛言。大王。汝今当知有四种法。若能于此如理行者。则为安住大乘趣向胜道所有善法而无坏失。何等为四。大王。一者谓信能向胜道复何名信。以有信故。而能随顺诸圣种类。所不应作而悉不作。二者尊重能向胜道。以尊重故。于诸圣者所说妙法审谛听受。三者无慢能向胜道。以无慢故。则能于彼一切圣众恭信顶礼。四者精进能向胜道。以精进故。若身若心悉得轻安。所作善法皆得成办。

  论曰。此说于信常所修习如是。别明信等五根。如无尽意经说。云何五根。所谓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惠根。云何信根。谓于四法深忍乐欲。一者于生死中。行世正行信于业报。由造业故彼报定有。乃至失命终不作罪。二者信乐菩萨所行正行。不求余乘不随诸见。三者于胜义中。了知无我众生寿者补特伽罗。于空无相无愿诸法深能信解。四者于佛功德力无畏等。生决定信断除疑网。是名信根。云何进根。若法信根所摄是法。勤勇无间。是名进根。云何念根。若法进根所修是法。终不忘失。是名念根。云何定根。若法念根所摄是法。一心不乱。是名定根。云何惠根。若法定根所摄是法。自所观照不从他解。是名惠根。是五根者相续而起。则能圆满一切佛法。

  论曰。复于信力等法。常当修习。如宝髻经云。善男子。云何菩萨力行清净。谓于诸根无有怯弱。一切恶魔不能动乱。声闻缘觉不能退转。一切烦恼不能破坏。而能坚固安住大乘。夙愿满足心净勇猛。密护身根得胜清净。

  论曰。如是信等根力常能修习。所修慈行增长功德。如月灯经偈云。

  那由他亿佛刹中  所有种种供佛具

  悉以供养诸如来  不及慈心一少分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二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二

  论曰。由信等故。则能缘念诸佛功德。如护国尊者所问经偈云。

  稽首调御真金色  面如满月净无垢

  功德圣智实难思  于三有中无与等

  牟尼螺髻绀青色  高显清净如须弥

  眉间毫相普照明  乌瑟柅沙无见者

  如来目净若青莲  譬军那花及珂月

  怜悯观视诸有情  是故我今稽首礼

  如来舌相类铜色  修广而能覆面轮

  演甘露法润群生  是故我今稽首礼

  如来四十齿齐密  洁白坚利若金刚

  出真实语发光辉  是故我今稽首礼

  如来色相最殊特  威光照耀百千刹

  释梵护世及诸天  所有光明无复睹

  如来双腨逾鹿王  胸臆广袤如师子

  俯视安行侔象王  大地山川俱震动

  如来身相极端严  灿若金光而润泽

  于诸世间无比伦  众生见者不厌舍

  如来往昔百千劫  于所爱乐皆能施

  慈悲哀念诸有情  是故我今稽首礼

  如来志乐修诸度  戒檀忍进善坚固

  禅定胜惠悉圆明  是故我今稽首礼

  如来众中师子吼  勇猛能摧诸异论

  三毒垢秽尽无余  是故我今稽首礼

  牟尼三业超三有  譬若芙蕖不著水

  迦陵频伽净妙声  是故我今稽具礼

  了知世间皆幻化  如俳优者易形色

  亦如阳焰及梦中  无我无人无寿者

  法本空寂无有生  不能悟解随流转

  大慈普导诸群迷  方便随机宣正法

  观察世间诸苦恼  贪等众病镇相萦

  如来无上大医王  各各对治令解脱

  示生老死忧悲苦  爱别离等诸过患

  牟尼救护于世间  咸令厌离皆除断

  地狱鬼畜险恶趣  诸有情辈随轮转

  悯彼无亲无道师  指示愚迷登正路

  过去诸佛出世间  自在咸宣深法义

  如是世尊同彼说  悉使众生证圣道

  佛声深远过梵天  响润清彻生众善

  乾闼婆与紧那罗  所出乐声皆不现

  积集清净诸功德  演说无边真实语

  百千那由他众生  闻已各发三乘意

  若能供养于如来  当获胜妙诸快乐

  富贵自在众所钦  后于世间为帝王

  或作轮王御四洲  具足七宝皆殊异

  常以十善利众生  由于如来兴净业

  或为忉利诸天主  或夜摩王睹史陀

  乃至他化大梵天  皆因供养如来故

  如是见佛供养已  及所闻法生信敬

  皆能永断诸苦因  得证寂静离尘垢

  世尊了知道非道  而能止恶咸归善

  令诸众生获吉祥  咸皆安住于圣道

  若人求福供养佛  常获无尽胜福藏

  于俱胝劫不可量  乃至当证菩提果

  微妙刹土胜庄严  如他化天极可爱

  随其愿力住其中  身口意业常清净

  如是种种妙福报  皆由供养于如来

  是人虽处于世间  如受龙宫天上乐

  如来具广大名称  一切刹土悉闻知

  常于无边大众中  十方诸佛皆称赞

  永离世间诸热恼  显示大悲无与等

  最上寂静人中尊  是故我今稽首礼

  我今获得五神通  住立虚空伸赞叹

  稽首勇猛大导师  分别诸法净无垢

  今于天人大集会  称扬善逝诸功德

  所有广大胜福田  同与众生成正觉

  又如法集经说。复次善男子。诸佛世尊具大福智而为庄严。以大慈悲为所行境。于诸世间为救护者。作大医王善拔毒箭。常住寂静妙三摩地。不著生死及与涅槃。乃至于诸有情犹如父母。以大慈心平等怜愍一切世间无有过者。以相应智为世照明。大智有情之所围绕。一切人民常乐承事。远离自乐息除他苦。住持正法。以法为主。得法自在。以法为食。以法为药。以法为施。一切皆舍。以智拣择常不放逸。于险难处为作桥梁。如王者道平坦无障。乃至清净色身见者无厌。诸佛世尊有如是等无量功德。我当成就彼诸义利。此说名为菩萨念佛。云何念法。菩萨了知诸佛世尊无边功德。皆从法生。从法所化。从法所得。从法增上。从法而有。从法境界。从法依止。从法成就。乃至所有世出世间诸快乐事。亦从法生。从法成就。是故我求诸佛菩提。应尊重法。依法境界。依法所归。依法决定。依法坚固。依法修行。此说是名菩萨念法。复次菩萨于诸众生应当平等而为说法。以法无高下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无面从而为宣说。以法无相党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无时节而为宣说。以法内心领受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于胜而为宣说。于其劣者不为宣说。以法各能入解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于净而为宣说。于不净者不为宣说。以法离染污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又法非于圣人而为宣说。于凡夫者不为宣说。以法离诸见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尽说而夜不说。亦非夜说而昼不说。以法常所加持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调伏亦无违越。以法无所取著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减失亦非增长。以法如虚空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不厌众生众生能护法。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求所归与世作归依。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无损恼。以法离所害相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无怨嫉。以法离诸结使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法非怖轮回。亦不乐涅槃。以法无分别故。我同彼法其心平等。菩萨如是积集正念。是为念法。云何念僧。此中复说。是说法者。是行法者。是思惟法者。是法福田者。是任持法者。是依止法者。是供养法者。是如法所作者。是法境界者。是法行处者。是成就法者。是自性质直者。是自性清净者。是随顺教诲者。是发起大悲者。是能拣择智境界者。是常修习白净法者。

  论曰。菩萨如是念僧。则能成办一切众生真实功德。如无垢称经偈云。

  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烧尽  天地皆洞然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  俱来请菩萨

  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  工巧诸伎艺

  尽现行此事  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  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  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悲

  化彼诸众生  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  降伏使和安

  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  免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  为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复现行禅

  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花  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  引诸好色者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导

  国师及大臣  以祐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  现作无尽藏

  因以劝导之  令发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为现大力士

  消伏诸贡高  令住无上道

  其有恐惧众  居前而安慰

  先以施无畏  后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  为五通仙人

  开导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

  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给足之

  如是道无量  所行无有涯

  智惠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假令一切佛  于无数亿劫

  赞叹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

  菩萨修习供养功德。如宝光明陀罗尼经偈云。

  放大光明鬘庄严  种种微妙鬘云海

  如是妙鬘普周遍  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香庄严  种种微妙香云海

  如是妙香普周遍  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花庄严  种种微妙花云海

  如是妙花普周遍  广大供养作佛事

  放大光明璎珞严  种种璎珞妙云海

  如是璎珞普周遍  广大供养行佛事

  放大光明现宝幢  青黄赤白相间饰

  种种珍宝共合成  而用庄严于佛刹

  摩尼宝网色交映  悬众缯幡以为盖

  垂珠璎珞演佛音  庄严而覆如来上

  于一如来伸供养  掌中涌施诸严具

  无量诸佛亦同然  自在变现三摩地

  神通智力妙难思  广能化利诸含识

  最上神变三摩地  而现百千方便门

  于诸如来供养门  一切能舍布施门

  杜多功德持戒门  无尽不动忍辱门

  勤行勇猛精进门  安住寂静禅定门

  达诸义趣胜惠门  净修梵行神通门

  行四摄事欢喜门  积集福智利他门

  四谛缘生解脱门  修习根力胜道门

  悟声闻乘解脱门  观缘觉乘清净门

  修最上乘神变门  或现无常苦恼门

  了知无我寿者门  作不净观离贪门

  证真常乐三昧门  如是种种方便门

  平等普共诸众生  皆能证彼解脱门

  现诸形类应群机  神通说法难思议

  随顺成熟诸有情  各生爱敬咸安乐

  常思出离世间因  求证清净三摩地

  若逢饥馑众难时  随其所欲而周给

  广能怜愍诸有情  离诸忧怖常安隐

  及以上妙诸饮食  种种衣服诸库藏

  国城所爱悉能捐  于彼世间兴大施

  或现身相极殊特  种种庄严具威势

  涂香巧妙众花鬘  巍巍色相无与等

  如是形色及威仪  各各见已乐瞻奉

  为其方便演法音  普使群生发道意

  或现迦陵频伽声  俱计罗及俱拏声

  紧那罗众妙鼓声  皆演如来解脱义

  佛出世间所宣说  八万四千真法藏

  如是分别诸法门  悉与众生作饶益

  或现苦恼或快乐  及作义利非义利

  随宜引导令发心  皆能与彼同修作

  或见障难诸危厄  种种逼迫难堪忍

  当以勇悍大悲心  代彼众生而受苦

  若处无有解脱法  亦无阿兰若出离

  以王福力其兴崇  令彼皆生于净信

  若离在家贪爱缚  则为超越世间因

  于诸欲境尽蠲除  是为世间照明者

  若能具足诸功德  是名行法大丈夫

  牟尼妙行悉能修  是人得生极乐土

  寿命长远不可涯  受胜妙乐消诸惑

  生老病苦不能侵  于无常中得自在

  显示贪嗔诸过失  炽然烧煮无暂停

  如是四相亦复然  普使群迷令觉悟

  如来十力四无畏  十八不共诸功德

  我今称赞誓归依  常于世间作义利

  譬如种种诸幻士  而能变现众形相

  如来出现于世间  神通示化亦如是

  能以权巧善方便  广行饶益诸有情

  清净意乐叵思议  譬若莲花超浊水

  或现戏论诸言词  璎珞庄严舞旋转

  种种伎艺众所观  显诸色相皆如幻

  或为村营聚落主  或为长者或商贾

  或为辅相及宰臣  辩论无伦大智者

  或于旷野作大树  或为无尽珍宝藏

  如意摩尼随所须  于迷方所为引导

  或现所作诸事业  种种彩绘及工巧

  经营播植竞希求  令悟世间非久住

  或现冤亲无憎爱  咸令安隐获吉祥

  洞明方药济群生  方便教示牟尼道

  或演最上牟尼法  普使人天离痴惑

  令诸异道出家人  发心归向一切智

  如是苦行诸外道  常持不语乔答摩

  裸形离系号沙门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常持舍身行  执为最胜无过上

  辫发长髻童子戒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五热而炙身  或受狗牛等禁戒  或有常被鹿皮衣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常乐天中智  无善无恶及无因

  唯餐根果及清泉  各能依奉师尊教

  或有蹲坐或翘足  或卧荆棘或涂灰

  执杖令心不异缘  各能依奉师尊教

  乃至一一诸外道  彼能猛利修苦行

  化令永断诸苦因  悉使深心求解脱

  如是世间诸异见  皆由依止于师尊

  我今为接彼邪徒  开示如来真实义

  或演大乘微妙句  或宣秘密真言句

  或现直说显了句  或乐天中言说句

  或以文字分别句  决定妙义金刚句

  以智摧诸异论句  弃背非法言论句

  或示人中明咒句  或现诸天胜妙句

  诸龙夜叉乾闼婆  阿苏啰及步多句

  紧那罗与誐噜拏  摩睺罗等所说句

  各能入解彼言词  宣畅如来解脱法

  谓由得悟真实义  于佛法中心决定

  语言智境妙难思  此为最上三摩地

  谓由获彼三摩地  而能普放净光明

  其光摄化诸机宜  令获轻安常寂静

  或放光明名善见  众生蒙光而起信

  悉能观察众善因  具足不空无上智

  由是光明普照已  获睹无边佛法僧

  如来塔庙众灵踪  一一称扬伸供养

  又放光明名胜灯  其光晃耀无能比

  为欲严净于世间  能破微尘诸黑暗

  彼光照瞩众生已  各各持灯而奉献

  如来供养不思议  复以众灯而用施

  或以酥灯及油灯  或以松脂及竹苇

  乃至众香妙宝灯  施已愿授然灯记

  又放光明名钩召  悉能警集诸有情

  由斯教诲彼群迷  解脱轮回爱有海

  如是慈光普照已  各使众生得开悟

  当令永离四瀑流  现除忧恼常安乐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三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三

  诸有道路河流处  能建桥梁及舡筏

  普为利乐诸众生  称赞寂静令忻悟

  放大光名除渴爱  此光能觉诸含识

  令其舍离于五欲  专求解脱深妙法

  若能舍离于五欲  专求解脱深妙法

  则能以佛甘露雨  普灭世间诸渴爱

  惠施池井及泉流  勤求无上菩提道

  毁呰五欲赞禅定  是故光名除渴爱

  放大光明名作变  此光能觉诸众生

  见者令慕佛菩提  发心愿证无师智

  造立如来大悲像  众相庄严处莲座

  常叹最胜佛功德  是故此光名作爱

  放大光明名忻乐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其心乐于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若常心乐于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则在如来圣会中  逮成无生深法忍

  开悟众生无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宝

  及示发心功德行  是故此光名忻乐

  放大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其修习种种施  以此愿求无上道

  设大施会无遮限  诸来乞者皆满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此光名福聚

  放大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觉诸众生

  于一法门了多法  于多法门刹那解

  为诸众生分别说  决定了知真实义

  善能广说无损减  是故此光名具智

  放大光明名惠灯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知众生性空寂  一切诸法无所有

  法无主宰本来空  如幻阳焰水中月

  亦如梦境及影像  是故此光名惠灯

  放大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得无尽陀罗尼  悉持一切如来藏

  恭敬供养持法者  给侍守护如诸仙

  以种种法施众生  是故光名法自在

  放大光明名具舍  此光觉悟悭众生

  令知财富悉无常  乐行惠施而无吝

  善能调伏彼悭者  了财如梦如浮云

  增长惠施清净心  是故此光名具舍

  放大光明名除热  此光能觉毁禁者

  普令安住清净戒  发心愿证无师智

  劝励众生咸奉持  十善业道常清净

  复令发趣菩提心  是故此光名除热

  放大光明名忍严  此光觉语多嗔者

  令除忿恚及我慢  乐修忍辱常柔和

  众生暴恶难行忍  为菩提故心不动

  称扬最上忍功德  是故此光名忍严

  放大光明名勤勇  此光觉悟懒惰者

  令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若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则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无上佛菩提

  劝诸众生发精进  常于三宝伸供养

  法欲灭时专护持  是故此光名勤勇

  放大光明名寂静  此光能觉乱意者

  令其远离贪恚痴  心不动摇栖正定

  舍离一切恶知识  无义谈说杂染行

  赞叹禅定阿兰若  是故此光名寂静

  放大光明名惠严  此光觉悟愚迷者

  令其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惠悉通达

  若能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惠悉通达

  则得日灯三摩地  智惠光明成佛果

  国财及已皆能舍  为菩提故求正法

  闻已为众广开演  是故此光名惠严

  放大光明名佛惠  此光觉悟诸含识

  令见无量百千佛  各各坐宝莲花上

  赞佛威德及解脱  说佛自在诸神通

  显示佛力妙难思  是故此光名佛惠

  放大光明名无畏  此光照触除诸怖

  非人捶打所执缚  一切灾难皆令灭

  于诸众生施无畏  遇有恼害皆能止

  拯济厄难孤穷者  是故此光名无畏

  放大光明名安隐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诸苦痛  悉得胜定三昧乐

  施以良药救众患  妙宝延命香涂体

  掌中涌现诸饮食  是故此光名安隐

  放大光明名见佛  此光觉悟将殁者

  随其忆念见如来  命终得生其净国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此光名见佛

  放大光明名乐法  此光能觉诸群生

  令于正法常欣乐  听闻读诵及书写

  法欲尽时能演说  令求法者意充满

  于法爱乐勤修习  是故此光名乐法

  放大光明名妙音  此光开悟诸菩萨

  能令三界所有声  闻者皆是如来音

  以大音声称赞佛  及施铃铎诸音乐

  普使世间闻佛音  是故此光名妙音

  放大光明名甘露  此光开悟诸众生

  令舍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习诸功德

  谓有为法非安隐  无量苦恼悉充遍

  常乐称扬寂灭乐  是故此光名甘露

  放大光明名最胜  此光开悟诸众生

  令于佛所普听闻  戒定智惠增上法

  常乐称赞大牟尼  胜戒胜定及胜惠

  如是为求无上道  是故此光名最胜

  放大光明名宝严  此光能觉诸群生

  令得宝藏无穷尽  以此供养诸如来

  以诸种种上妙宝  奉施于佛及佛塔

  亦以惠施诸贫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香严  此光能觉诸众生

  令其闻者悦可意  决定当成佛功德

  人天妙香以涂饰  供养一切最胜主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名妙庄严  宝幢幡盖无央数

  焚香散华奏众乐  城邑内外皆充满

  由以微妙伎乐音  众香妙华幢盖等

  种种庄严供养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严净  令地平坦犹如掌

  庄严佛塔及其处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大云  而能密布雨香水

  由以香水洒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严具  令裸形者得上服

  严身妙物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上味  能令饥者获美食

  以众珍馔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胜财  令贫乏者获宝藏

  以无尽物施三宝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眼  能令盲者见众色

  以灯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耳  能令聋者悉善听

  作乐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鼻  昔未闻香皆得闻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舌  能除粗恶不善语

  由以美音称赞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身  令根缺者皆具足

  以身礼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意  令失心者得正念

  由修三昧自在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色  难思妙相咸令睹

  妙华供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声  观声缘起如谷响

  了知声性本来空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香  令诸臭秽悉香洁

  香水浴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味  能除一切味中毒

  常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触  能令硬触皆柔软

  戈鋋剑戟从空雨  皆令变作妙花鬘

  以昔曾于道路中  涂香散花布衣服

  迎奉如来蹈其上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法  能令身诸毛孔中

  悉演难思妙法门  听者咸欣蒙解脱

  自性无生从缘起  法性常住等虚空

  了知佛身即法身  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是等比光明门  如微尘数无有量

  悉从大仙毛孔出  所作事业各差别

  如一毛孔所放光  由若虚空微尘数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如彼所修诸功德  随其宿缘同梵行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往昔同修胜福业  能生爱乐皆随喜

  于今所作亦复然  是故得成此光明

  若有自修众福业  数数供养于诸佛

  复于佛德常勤求  由此光明所开觉

  譬如生盲不见日  非谓无日出世间

  诸有目者悉了知  各随所务而修作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智惠者皆悉见

  凡夫邪信劣解人  于此光明莫能睹

  摩尼宫殿及辇舆  妙宝灵香以涂莹

  具有胜福咸自然  非无德者能安处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深智者咸蒙照

  邪信劣解凡愚入  无有能得斯光瞩

  若有闻此光差别  能生清净深信解

  永断一切诸疑网  速成无上功德幢

  复现最上三摩地  眷属庄严皆自在

  十方一切国土中  佛子众会皆围绕

  有妙莲华光庄严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满  现此三昧神通力

  复有十刹微尘数  妙宝莲华所严饰

  诸佛子等住其中  是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缘  具足修行佛功德

  如是众会所围绕  悉共合掌观无厌

  童子身中入三昧  于盛年身从定起

  盛年身中入三昧  于老年身从定起

  老年身中入三昧  近事女身从定起

  近事女身入三昧  近事男身从定起

  近事男身入三昧  比丘尼身从定起

  比丘尼身入三昧  于比丘身从定起

  比丘身中入三昧  学无学身从定起

  学无学身入三昧  于缘觉身从定起

  缘觉身中入三昧  现如来身从定起

  如来身中入三昧  于诸天身从定起

  诸天身中入三昧  于大龙身从定起

  大龙身中入三昧  于夜叉身从定起

  夜叉身中入三昧  于部多身从定起

  部多身中入三昧  一毛孔中从定起

  一毛孔中入三昧  一切毛孔从定起

  一切毛孔入三昧  一毛端头从定起

  一毛端头入三昧  一切发端从定起

  一切发端入三昧  一微尘中从定起

  一微尘中入三昧  于一切尘从定起

  一切尘中入三昧  于金刚际从定起

  金刚际中入三昧  于摩尼宝从定起

  若摩尼宝入三昧  佛光明中从定起

  若佛光中入三昧  于水大中从定起

  若水大中入三昧  于火大中从定起

  若火大中入三昧  于风大中从定起

  若风大中入三昧  于地大中从定起

  若地大中入三昧  于天宫殿从定起

  若天宫殿入三昧  于空起定心不乱

  是名不思议解脱  自在功德三摩地

  十方所有诸如来  于无量劫说不尽

  一切如来共宣说  众生业报龙变化

  诸佛自在大神通  及入定力不思议

  声闻心住八解脱  能以一身现多身

  复以多身为一身  于虚空中入火定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为众生求佛道

  尚能现此难思议  何况广大饶益者

  譬如日月游虚空  其光普遍十方处

  泉池陂泽器中水  众宝河海靡不现

  菩萨色像亦复然  十方普现不思议

  此皆三昧自在力  唯有如来能现证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顺海众生

  所有语言皆辩了  令彼一切悉欢悦

  彼神具有贪恚痴  犹能善解诸言说

  况复总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众欢喜

  譬如幻师善幻法  能现无边巧事业

  须臾示作日月岁  城邑丰饶大安乐

  幻师具有贪恚痴  犹能幻力悦世间

  况复解脱诸禅定  而不能令众欢喜

  罗睺阿修罗变现  蹈金刚际海中立

  海水虽深没半身  首与须弥正齐等

  彼有贪欲嗔恚痴  尚能现此大神变

  况复降魔照世灯  而无自在威神力

  天与修罗斗战时  帝释神力得自在

  随其军众之数量  现身与等彼无敌

  诸阿修罗作是念  释提桓因来向我

  必取我身五种缚  由是彼众悉忧怖

  帝释现身有千眼  手执金刚出火焰

  被甲持杖具威严  修罗遥见咸退伏

  彼由微小福力故  犹能摧破大怨敌

  何况救度一切者  岂于功德不自在

  如风兴云降大雨  亦能息灭诸云气

  亦能成熟诸苗稼  亦能安乐诸群生

  彼不能学波罗蜜  亦不学佛诸功德

  犹成不可思议事  何况具足诸愿者

  论曰。菩萨诸有所作。皆为利乐诸众生故。自余别明增长福因。如宝云经偈云。

  若诸菩萨  严持香花  奉献如来

  及佛塔庙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破戒垢  得佛戒香  若诸菩萨

  以净香水  扫洒涂地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恶威仪  修善法式

  整肃圆满  若诸菩萨  严持花盖

  而以奉献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烦恼热  若入伽蓝  发如是心

  令诸众生  入涅盘城  出伽蓝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越生死狱

  若开户牖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开圣智门  若闭户牖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闭恶趣门  若安坐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坐菩提场

  右胁卧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安住涅盘  从卧起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缠盖障  若往便利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趣大觉路

  正便利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拔三毒箭  若洗净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洗烦恼垢  若洗手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秽浊业

  若洗足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障尘坌  嚼齿木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舍诸垢染  又彼菩萨

  若身所作  一切善业  持以回向

  利益安乐  一切众生  若礼如来

  及佛塔庙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常得人天  之所礼敬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四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

  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即作是念。我当利益诸众生故一切皆舍。若诸恶兽欲啖我者。我当施与速得圆满施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诸恶虫兽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怨贼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诸怨贼来欲所须。我当与之。乃至劫取断我命根。身语意业亦无嗔恨。速得圆满戒波罗蜜。及得具足忍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怨贼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渴乏难中。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得法利益而无忧恼。即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宣说法要断除渴爱。设我此身为渴所逼趣命终者。复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众生薄福德故。还复生此无水难中。令修正行具足胜惠。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渴乏之名。其中众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何以故。是菩萨被精进铠坚固无懈。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土无有饥馑之名。所化众生适悦安隐。如忉利天自然快乐。一切所欲随心即现。寿命坚固安住寂静。

  论曰。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净经中所说。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获胜报。见深心教戒经。若人不希名闻财利。能以法施获二十种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觉悟三者发趣胜道。四者任持诸善。五者增长惠命。六者达出世智。七者除贪过失。八者除嗔过失。九者除痴过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诸佛加持。十二者诸天守护容色光泽。十三者非人恶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识常所爱敬。十五者所言真实。十六者得无所畏。十七者意常悦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记无忘。二十者常乐法施此说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经云。复次阿难。若声闻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其所证而为演说。悉令获得阿罗汉果。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句义。为一众生开示演说过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阿罗汉所得功德。又复于彼诸阿罗汉积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为他演说其福胜彼。又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能一日中为人分别。如是乃至一时一刻一须臾顷善宣说者。阿难。彼菩萨如是法施。不可以声闻缘觉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莲华经偈云。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著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除懒堕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是经复说。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又月灯经偈云。

  若耆宿请问  欲求于法施

  应先谓彼言  我学习不广

  又复作是说  尊者甚聪惠

  岂于大德前  而能辄宣说

  说时勿仓卒  当择器非器

  既审其机已  不请亦为说

  若于大众中  见诸毁禁者

  勿复叹持戒  当叹施等行

  若见少欲者  与持戒相应

  起于大悲心  赞少欲持戒

  得彼胜俦侣  便可赞持戒

  论曰。如是法师。应当澡浴著新净衣。以慈修身为众演说。一切魔罗不得其便。见海意经陀罗尼。

  怛[寧*也](切身)他(引一)设弥(引二)设摩嚩底(三)设弥多设咄噜(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口*爾]底(六)葛啰(引)腻(引七)枳(引)逾哩(引八)乌朅嚩底(九)乌呼(引)葛野底(十)尾输(引)驮你(十一)你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罗(引)钵那曳(引十三)乌渴哩(引十四)渴噜(引)誐啰(二合)细(引十五)钵啰(二合)萨你(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设曳多(引)你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贺满驮那(引)你(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萨哩嚩(二合)波啰钵啰(二合)嚩(引)祢那(二十)尾目讫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没驮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萨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黍-禾+利]多钵捺钵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

  如我所说诸善法  谓戒闻舍及忍辱

  以不放逸为根本  是名善逝最胜财

  云何名放逸。谓于邪教及恶朋友。虚妄推求而得生起。如人执持王所饮药。盛满器中行险滑路。当知是人恐怖忧恼。何有放逸。又如来秘密经说。云何不放逸谓能最初调摄诸根。眼见色等不取于相不著于好。如是乃至意法亦然。了知是已皆不取著不生染爱常求出离。又于自心善调伏已。亦能随应摄护他心。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则能随顺诸精进事。亦复积集净信功德。由修净信及不放逸精进法故。则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则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坏失。若具净信不放逸精进正念正知者。则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萨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则能于有于无如实觉了。乃至于世俗谛中说眼等为有。彼经偈云。

  常不放逸甘露法  利众生发菩提心

  深固寂静心亦然  诸乐根本无所取

  论曰。若能积集诸相应行。则于自他增长胜福。而说颂曰。

  学自他平等  坚固菩提心

  对自成于他  展转无有实

  亦犹立彼岸  由此而对待

  彼既本来无  我性何所有

  若苦不防护  则为苦所著

  如是行法者  云何而不护

  起邪妄分别  执我以为常

  若我本如然  何现有生灭

  彼若别有生  为谁修福业

  营求于财利  及受诸快乐

  现见身衰老  不久而殒灭

  复生为婴儿  童子及年少

  于刹那时分  速朽而变坏

  何处名为身  爪发皆离散

  初识托母胎  生已为孩孺

  盛年衰老相  最后为灰烬

  此明身自性  分位假安布

  毕竟无一尘  形相那久住

  又复此身者  不说当自知

  为异相所迁  思惟我何有

  由分位和合  世俗而显现

  于佛正理中  随相应所断

  彼若无有识  则不能建立

  亦无贪恚痴  云何有功德

  余九种世间  各各有三种

  无识与衣等  何能生彼乐

  衣不能生乐  当知从因生

  若乐生于衣  彼相何曾有

  是故正教理  说诸行无常

  现证及思惟  由因缘和合

  见自己眷属  云何说有常

  于方所推求  无一微尘许

  如燃灯油尽  彼油知何往

  如是观察已  刹那不可住

  聚集诸眷属  严饰而行列

  妄计为我有  于乐他可知

  了知彼众生  无一可积集

  自他既有殊  于苦亦无得

  如是不相应  彼我何处有

  或如自力能  数数而开示

  世间诸众生  多苦常逼切

  当起大悲心  为怜愍于彼

  善作是观察  平等而救度

  假使入阿鼻  如鹅泛莲沼

  为令诸有情  常处欢喜海

  自不乐解脱  救彼常无厌

  作是利益已  而不生恃赖

  亦无有疲劳  不希于果报

  若十方福聚  彼我定获得

  不生嫉妒心  他乐同己想

  又复若自他  同修于忏悔

  劝请佛世尊  及随喜福业

  作如是回向  平等无差别

  随其福所施  无尽众生界

  菩萨行是行  则多所饶益

  增长大悲心  获最上安隐

  得彼金刚手  及诸佛世尊

  常作于护持  群魔咸惊悸

  是法王之子  诸天咸赞扬

  住菩提心车  善游履胜道

  众生善修习  息除自他苦

  故我无所著  一切皆当舍

  若人为爱缚  则苦无穷极

  烦恼由之生  损坏徒后悔

  若火烧众生  炽然皆普遍

  下至爪分量  于己亦无乐

  谓一切我爱  第一之苦本

  烧然使无余  为利诸含识

  乐妻子眷属  毕竟皆弃捐

  思惟因缘生  于身亦无爱

  诸有具智人  于彼二皆舍

  了知身与心  刹那差别起

  谓常无有常  离垢本无垢

  自得于菩提  彼亦成正觉

  不思以世法  而利于众生

  法药及佛像  如是我当施

  以惠自拣择  所作事相应

  摄护于己财  积已而能散

  或自身他身  若少苦多苦

  如是皆令得  诸上妙快乐

  众生于欲境  防护生障恼

  如蛇处窟穴  毕竟令清净

  犹如净良田  成熟诸稼穑

  能除饥热恼  满足其福报

  若人不远离  名利及五欲

  所说亦无诚  于彼不须怒

  彼既失自利  怒之忍何有

  于是不生嗔  利他而不断

  善行真实忍  如观麝有香

  己物为他侵  返遭猎者损

  以方便思惟  无主宰快乐

  自既非受用  彼何无教诲

  如是彼佛子  念念除烦恼

  了诸根境界  譬若大疮疱

  念彼忿恚者  饶益而开诱

  自性离调柔  处苦乐何得

  又彼五大种  示之以强名

  乃至住有情  皆成于义利

  若利生无懈  则不造诸恶

  故我勤修习  六界无衰恼

  至虚空究竟  及世间边际

  我住利众生  令智心成熟

  身为阿阇梨  善学离诸苦

  不问自力能  何所非防护

  若自作苦恼  何因生恐怖

  随自师了知  我慢诸过失

  住大悲境界  不贪于果报

  常近事修学  平等何有我

  见痴狂盲者  行步多错误

  或堕险道中  自他常忧恼

  为寻求彼故  同难而救护

  如是行相应  则见大功德

  我过失非一  其深如巨海

  若自他复造  何由得解脱

  若彼善教诫  羞耻诸过咎

  常顶受他言  一切皆当学

  闻彼冤生怖  慎勿于余说

  彼我心命同  若喜则无耻

  诸烦恼冤敌  我独能斗战

  若此于心中  损坏无安隐

  归命观自在  大悲无与等

  绀发簇旋螺  复如鬘垂下

  于十方刹土  指端流乳海

  救地狱鬼趣  轮回诸极苦

  复于善众生  亦寻声救护

  婆雉阿修罗  得脱彼冤害

  极最胜庄严  世所未曾睹

  愚智诸有情  瞻奉咸忻庆

  又复虔信礼  妙吉祥大士

  所集正法藏  能利乐世间

  无比大医王  善消诸毒难

  施乐及寿命  故我今稽首

  无边苦热恼  现广大清泉

  令众悦其心  当除诸渴爱

  十方诸世界  各现劫罗波

  众生满所求  普现青莲目

  无量诸菩萨  称赞身毛耸

  归命文殊尊  最胜无过上

  一切希有菩萨行  结集所有诸功德

  自他当获福无穷  皆作文殊真佛子

  书写此正法  我所有微善

  为愍有情故  令增长胜惠

  诸法从缘生  缘谢法即灭

  我师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